2015-07-30

禮讚生命

◆ 三灣瑞智學堂開課 專車到宅接送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82940

聯合報 記者翁浩然/三灣報導 2015-07-28

苗栗縣府長期照護中心委託為恭醫院在三灣國中設立「瑞智學堂」昨揭牌,為桃竹苗地區唯一的「校園」瑞智學堂,提供輕度失智症長者到宅專車接送,藉由非藥物治療減緩老化,提升與家人的生活品質,也運用校園空間創造與年輕學子互動的機會。

縣府長照中心推動照護機制,三灣國中的瑞智學堂昨天開課,第一天課程為頭腦體操,老師藉由抽籤活動讓長者認識彼此,引導長者回憶家中概況,再進行簡單的手腳暖身、套圈圈遊戲刺激認知,運用聯絡簿聯繫家人準備後續課程用品,提供家屬與長者互動平台。

三灣瑞智學堂預計開辦3個班,各12堂課,有活化認知的頭腦體操、增加體能耐力肌柔軟度的運動、三感互動的歌唱音樂課、分享回憶的懷舊課程、園藝實作課程等,長輩在校園環境中增加大腦的刺激防老,也讓學生學習如何與長輩互動,培養敬老的態度。

為恭醫院指出,三灣瑞智學堂即日起至10月30日,醫院篩檢的輕度患者都能參加,並有專車到宅接送,家中若有疑似個案,可電洽失智諮詢專線(037)676811轉85161。

※ 相關報導:

* 園藝治療課 小盆栽融化榮民心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85302

台北榮民總醫院鳳林分院6月推動園藝治療課程,讓榮民與長輩們把小盆栽變成豐富可愛的小世界,也融化彼此的陌生,昨天舉辦園藝發表會,展示2個月來的成果。小盆栽十分可愛,讓院內護理師們早早下單,要帶回家當擺飾。



◆ 醫界:長照中心不足 國安問題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082715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2015-07-28

失智人口數目每20年成長1倍,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蔡清標說,到去年底,台灣65歲以上失智人口已有22萬人,推估到民國150年,全台失智人口數恐高達93萬人,但台灣長照安養中心明顯不足,恐形成國安問題。

蔡清標說,到101年底,台灣老人長照及安養機構僅1045所,可住進總數約5萬多人,實際入住人數為4萬多人,使用率為74.2%。

但台灣老化速度全球第2,失智人口又會隨年齡老化而增加,台灣若不增建長照機構,未來一定不夠住。

蔡清標說,長照機構不敷使用的問題,在未來10年就會發生,將成為嚴重的國安問題。

長照機構不夠,不少民眾考慮購買長照保險來轉嫁風險。

南山人壽資深副總經理王瑜華說,因應市場需求提高,目前長照險已拉高投保年齡因應,「10年前,55歲就買不到長照險」,但她說,南山的保單最高允許70歲都能投保。

王瑜華說,目前南山長照險保戶中,最大族群集中在46歲左右,約占7成,這個年齡層正是所謂的三明治族群,上有父母要奉養、下有子女要提攜,壓力最大,因而成為購買長照險的主力族群。

至於購買保額,王瑜華說,多數保戶保額都購買1個月可獲得2萬元長照保險金給付,但有部分保戶提高到每月可給付4萬元,除可支應看護費用之外,也能因應其他開銷。

王瑜華還表示,雖然商業長照險投保年齡提高,但建議還是趁早預備長照險。

王瑜華說,因為年輕時投保保費便宜,且保障時間可拉長,南山人壽今年上半年長照險保費收入達5.8億元,市占率第一。

※ 相關報導:

* 85歲+輕度失能 可聘外勞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83866

勞動部今天指出,8月中旬前確定開放85歲以上老人輕度失能聘僱外勞政策,預估首波將增加3.5萬名外勞。普及照顧政策聯盟今天到勞動部,抗議這項新政策影響本國長照勞工權益。

勞動力發展署外勞管理組組長賴家仁指出,勞動部評估我國85歲老人的生活機能有快速惡化的顧慮,加上目前長照制度尚未發展健全,經評估後決定放寬85歲以上老人聘僱外勞資格。



◆ 憂鬱症者自殺 死亡率高出4-10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8000408-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28日 廖珮妤/台北報導

華碩財務長張偉明傳出自殺身亡,且有憂鬱症病史。精神科醫師提醒,憂鬱症患者自殺死亡率約為一般人的4到10倍。工作忙碌、長期處於高壓環境、凡事追求完美的人,若欠缺良好紓壓管道,讓大腦時常處於高負荷,就容易陷入憂鬱的惡性循環。

近來接連傳出名人、高階主管自殺的訊息,去年藝人楊又穎疑似因憂鬱輕生,本月初藝人楊可涵也傳出自殺,經過數日搶救仍不治,更早之前寶來集團前總裁白文正、美國著名演員羅賓威廉斯的自殺消息,也讓許多人震驚。

台大精神科教授胡海國表示,工作忙碌、職位高、事情多又雜、作息不穩定的人,腦力常處於大量負荷的情況,如果加上自我要求高、追求完美,又缺乏合適紓壓休閒管道,就容易讓生活陷入惡性循環,愈來愈不開心。

如同橡皮筋拉久了會彈性疲乏,胡海國說,大腦也需要放鬆、保持彈性,不過是否罹患憂鬱症,與憂鬱症比例高低,不同個體之間有很大差異。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周煌智則說,憂鬱症有幾十種診斷與成因,若單就「壓力相關問題」引起的疾病來看,確實壓力愈高可能讓病情嚴重,若同時罹患憂鬱症且伴隨重大資源耗損,例如破產、久病、感情破裂、官司纏身,自殺比率就會提高。

周煌智說,一般來說平均每10萬人口會有15人因自殺身亡,但憂鬱症患者的自殺率高出許多,約為一般人的4到10倍。

若身旁有憂鬱傾向的親友該怎麼辦?胡海國提醒,精神疾病有歷程,不會今天還好好的,明天就突然重度憂鬱,一定是從輕度、中度逐漸變重度,若家人朋友適時介入,關心陪伴、帶患者看醫生,都可減少憾事。

胡海國說,有憂鬱傾向的人,一開始可能是失去原本興趣、活動力下降,漸漸注意力不集中、食慾差、喪失信心,甚至伴隨失眠、身體不適,若親友陪伴關懷已經無法排憂,就應由專業醫師、諮商師介入。

周煌智也說,宗教力量、家庭慰藉與同儕支持團體,對於憂鬱症自殺都是有效保護因子,面對患者時切記不責怪、傾聽同理、轉介專業人員。

★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諮詢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每個孩子都想被愛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3月大嬰兒說我愛你 爸爸驚呆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084407

世界日報 編譯和釗宇/綜合27日電 2015-07-29

對每一位父母來說,孩子說出的第一個詞語總是值得銘記的,特別是當寶寶所說的第一句話居然是「我愛你」時。如今,新州的一名父親就聽到兒子對自己說的頭一句話正是「我愛你」。

新州櫻樹丘(Cherry Hill)居民莫斯凱倫科士兩周前把三個月大兒子班(Ben)對他說「我愛你」的過程錄了下來,上傳至Youtube後引來20萬次點閱。

視頻中,莫斯凱倫科對兒子發出嬰兒的聲音,而班則嘴唇緊繃,好像是想發出聲音。一開始,班發出的聲音有些刺耳。後來,莫斯凱倫科開始對兒子說「我愛你」,班沉默一小會兒,開始手舞足蹈,然後回答爸爸:「我愛你」。

莫斯凱倫科似乎完全沒有料到兒子會說「我愛你」,他完全驚呆了,然後看了看正在攝影的妻子微笑。而且,班也模仿著爸爸的表情微笑。

莫斯凱倫科在視頻備註中寫道:「我的小寶貝班第一次對我說『我愛你』,幸好老婆在旁邊錄影,享受吧!我們的小寶貝成長太快,我們都跟不上啦!」

專家指出,嬰兒在18個月大的時候才開始學說話,雖然還可重複自己聽到的話,但只能重複開頭或結尾幾個詞。

※ 相關報導:

* 8歲童移植雙手 開心摸鼻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086201

八歲的波士頓男童哈維,本月稍早寫下接受雙手移植的最年輕紀錄。

在費城兒童醫院,一支40人的醫療團隊以鋼板與螺絲為哈維接上新骨和舊骨,然後以細膩的繡花功夫重新連結動脈、靜脈、肌肉、筋腱與神經,以11小時圓滿完成手術。

* 流動兒童有個「家」 重慶設立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85397

一名小女孩在「社區兒童之家」玩耍,這是重慶設立首個「社區兒童之家」試點,為流動兒童服務。工作人員表示,社區兒童之家試點項目旨在探索政府、社會和家庭如何共同保護流動、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問題。

* 兒遭虐死家破人亡 小爸爸終於懂了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901963

日前新竹縣發生「8天只吃4頓麵包」虐童案,死者20歲父親何姓男子在辦完兒子喪事後,想接回被社會處安置的女兒,但遭拒絕,未成年太太也被裁定收容;他昨天凌晨在臉書上留言:「我現在終於知道,什麼叫家破人亡!」



◆ 悲喜交加…新婚日愛巢燒光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84403

世界日報 編譯孫梁/綜合27日電 2015-07-29

芝加哥一對新人在準備舉辦婚禮的當天,租住的公寓卻付之一炬。新娘沮喪地說,這是她一生最悲傷,也是最開心的一天,她這一天的情感就像過山車。

新郎泰勒24日在屋裡和新娘戴琳講電話,突然響起火警,新郎抓起婚禮服,抱起寵狗就往外逃,戒指和其他許多結婚用品及生活用品都留在室內。

消防員後來找出兩人的結婚證,上面澆了水,還有泰勒準備在婚禮上宣讀的一封信。但住在隔壁的兩個伴郎都沒有在家,結果他們的寵狗與寵貓被燒死。

新郎和新娘與公寓的其他住戶都是藝術家,新娘損失了表演服裝,新郎損失了繪畫和畫筆等工具,伴郎的服裝和樂器被燒。

新娘說,所有被燒毀的照片和日記都不可替代,但火災後婚禮仍照常舉行。新郎說,唯一能讓他們擺脫愛巢被燒思緒的困擾,就是婚禮。

婚禮是用好萊塢的古老黑色與金色妝點,約100名嘉賓出席,新娘的哥哥是證婚人。新娘表示,婚禮是她夢寐以求的事,卻是在我們喪失一切物品的一天舉行。

兩位新人坦承,他們在婚禮上總是發呆。新郎準備在婚禮上戴的戒指,是借叔叔的,新娘的戒指就是定婚戒。

新郎和新娘表示,他們一個晚上都心神不定,想跑出去大哭一場。新郎說,他只在新娘從過道向他走來期間,才進入了結婚狀態。新娘說,她只是在宣讀結婚誓約和閃光燈亮起時,才能集中精力。

※ 相關報導:

* 死都要管!富商分遺產有條件 防死後女兒不務正業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085976

美國曼哈頓一位地產富商Maurice Laboz於今年初去世,他留下二千萬美元(約6億3千萬元新台幣)的遺產,要分給兩名女兒,不過愛女心切的他為免女兒們敗家、不務正業,生前在遺囑中立下了嚴苛的條件,要求女兒們安份遵守,才能全數拿到這筆龐大的財產。

* 像前妻的路人 都被他吐檳榔汁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085674

台南市黃姓男子失業又與前妻吵架,想做「見不得人的事」洩憤,在路上隨機挑選貌似前妻的女子吐檳榔汁「攻擊」,四個月內有八人受害;台南地檢署認為,朝陌生女子吐檳榔汁不僅輕蔑當事人人格,甚至比言語、文字辱罵還嚴重,昨天依加重公然侮辱罪及毀損罪起訴他,建請法官針對八次犯行分論併罰。

fsj 提到...

父子相差60歲 老爸常被當阿公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87721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2015-07-30

父親節即將來臨,台南市郭綜合醫院社工莫順吉與父親莫朝漢是一對特別的父子,因為兩人相差60歲,剛好一甲子。

莫順吉表示,從小就常被人誤認爸爸是他的「阿公」,但他從來沒有覺得「老爸爸」有什麼不好,反而覺得很幸運,有一個深愛他的父親。

3年前父親罹癌,為了照顧父親,莫順吉鑽研營養學,甚至還考上營養學研究所,從沒有下過廚還為了父親特別去學烹飪,細心照顧下,莫朝漢雖然是肺癌3期,但至今健康狀況還不錯,父子兩常牽手散步,父親「老倒縮」,身高只有140多公分,莫順吉174公分,走在路上像是他牽著小孩,莫順吉說:「小時候父親這樣牽我,現在換我牽他」。

郭綜合醫院最近特別為父子兩舉辦活動,提前慶祝父親節,莫順吉親手烤製披薩餵父親吃,莫朝漢相當高興。

莫順吉去年從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畢業,今年23歲,父親則是83歲,莫順吉表示,父親過去曾有其他的婚姻,老來娶母親後生下唯一的兒子,老年得子很疼愛,加上媽媽身體不適,從小就是父親抱著餵奶長大。

小學2年級時母親過世,父子兩人更是相依為命,莫順吉說,跟父親差60歲,難免有代溝,偶而也會吵嘴,但他從小就知道父親愛他,雖然又要工作賺錢、又要父代母職,卻從未讓他感到不足,因此從來沒有羨慕過別人有年輕的爸爸,只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滿滿的父愛。

莫順吉說,父親照顧他23年,希望下一個23年換他照顧父親。

※ 相關報導:

* 養豬送報 截肢爸拉拔大兒女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90178

八德區豬農蕭清德,35年前因意外遭火車輾斷雙腳,從此靠著義肢行動,但他不在意自己的殘缺,多年來靠送報紙與養豬,將兒女拉拔長大,今年獲得霄裡里推薦模範父親。

....注重身教的蕭清德,總是以身作則,小孩從小就被灌輸「不要佔便宜、不要違法、行得正坐得穩」等觀念,現在最小的女兒已高中畢業,對於孩子的未來,他推崇適性發展,「要怎麼收穫要怎麼栽」。今年父親節,他將代表八德區霄裡里接受模範父親表揚。



◆ 「狼爸」教育 3個孩子上北大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88465

世界日報 廣州30日電 2015-07-30

中國「狼爸」蕭百佑從四年前紅到現在,由於創下一根籐條把三個孩子「打」進北大的奇蹟,他最近被請到《魯豫有約》的直播間。日前他還到廣州市一家書店和讀者分享育兒經。蕭百佑打出了名氣,很多親戚朋友還會在暑假把孩子送到狼爸家裡,讓他「幫忙教育」。

南方人物周刊報導,狼爸以「打」出名,家裡常年備有籐條和雞毛撢子,孩子背不出古文要打、作業完成不好要打、成績倒退一名要打、未經允許去同學家玩要打、沒有好好練琴要打……。狼爸只打手和小腿,身體其他部分不打,每次都是「真材實料」狠狠地打,他認為:「疼了才能記住。」

蕭百佑家規嚴苛,蕭家的孩子不允許看電視、不允許自由上網、不允許隨便喝可樂、夏天再熱也不能吹空調……。孩子們要想去同學家玩,必須提供一份完整的申請書,申請書還必須由班主任簽字確認,再由狼爸最後審批。狼爸堅信,「孩子在上大學之前,不需要朋友。」

據報導,有人問狼爸:「孩子要是早戀該怎麼辦?」狼爸答得妙,他說:「我不會棒打鴛鴦,我對孩子們說,如果你們談戀愛,我就到你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家裡面,當著對方的父母大小便,我先把自己的形象毀了再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蕭百佑絕對的軍事化管理,讓許多年輕人不以為然,但很多親戚朋友會在暑假把孩子送到狼爸家裡,讓他幫忙教育。狼爸對這些孩子,一樣是棍棒伺候。

蕭百佑不否認,他的「籐條教育」方式源自於上一代的傳承,因為他母親「動輒就對他毒打一頓」。

報導指出,古時孟母三遷,蕭百佑為了讓孩子們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賣過四次房、租過三次房、搬過五次家。他讓四個孩子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最好的中學。

他說,他和太太都很節儉,每個月花在自己身上的錢只有300元,「我太太沒有戒指,沒有香水,沒有化過一次妝,沒有名牌,別說LV,連VL都沒有。我也經歷過破產,好在廣州的房地產一直處於上升狀態,有困難,我們就賣房子。」

「中國狼爸」四年前走紅,他還將心得寫成《所以,北大兄妹》一書;蕭百佑幾天前到廣州市天河北路一家書店和讀者分享育兒經,其實是「打書」,聽說這本書還挺熱賣,證明還是有人相信他的籐條。



◆ 不捨仙草伯「肝」苦 週湧百萬善款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02145

自由 2015-07-30

〔記者朱則瑋/羅東報導〕在羅東夜市販售仙草茶的「仙草伯」王金發,獨力扶養患有憂鬱症、智能障礙的兒女,身心疲憊,以致低頭落寞趴睡攤前的身影,被網友拍下上傳臉書,王日前肝癌送醫,所幸狀況回穩,但因無法做生意,家中經濟陷入困境;消息傳出後,短短一週捐款帳戶湧入逾百萬元愛心。

一度病危 目前已好轉

七十九歲的王金發為了扶養身障兒女,兩年前開始販售仙草茶,將僅剩積蓄購買桶子、仙草,每天早上七點起床熬煮備料,堅持每天熬煮八小時才完成,下午六點從家裡推著沉重攤車至羅東夜市擺攤,直至深夜十一點才回家。網友將仙草伯疲憊身影拍照PO上臉書,呼籲「用新台幣讓仙草伯早點回家休息!」引起回響。

沒想到,仙草伯六月六日因肚痛送醫,診斷出肝癌,暫時無法再賣仙草茶,市場上已一個多月看不見他的身影,七月十四日更因肝癌併發症,被送往羅東博愛醫院,一度病危,還好情況好轉,消息傳出後,民眾被仙草伯故事感動,前往醫院探視並捐款,院方統計,一天最多有四組來自台中、桃園等地的陌生人,大老遠來給仙草伯鼓勵。

宜縣府社會處啟動「社會救助金專戶」接受愛心捐款,從十五日至廿二日止,捐款金額一○八萬八七六○元;處長黃龍冠說,仙草伯個人捐款金額是近幾年少數破百萬的紀錄,感受到網友和社會的愛心力量,預計八月一日停止受理捐款。

縣長夫人林素雲等人,昨天將善款交至仙草伯手中,仙草伯眼眶泛淚,一旁的老婆林玉齡趕緊遞上面紙;仙草伯不好意思說:「謝謝大家,會趕快好起來,繼續賣自己最愛的仙草茶!」林玉齡表示,國人恩德無以回報,會將家中仙草茶分送給大家品嘗,希望不要嫌棄。

fsj 提到...

心理學看青少年/立即獎賞效應 換來失控青春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90368

聯合報 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2015-07-31

青春期為何總是瘋狂、失控?卻又讓父母師長很頭痛?日前發生高中生為搶回手機而打死胞弟的憾事,然而真是未考慮後果就揮拳嗎?

科學專欄作家筆名海苔熊的程威銓從心理學解釋,青少年做出失控行為時,並非沒想過後果,只是行為帶來的「立即獎賞」影響更大,才會優先選擇「先做了再說」。

就像事件中的高中生明知揮拳造成的傷害有多大,但「拿回手機」的立即獎賞誘因更高,因而選擇先對弟弟施暴。

「失控和青春期時大腦的發展有關」,曾擔任國中輔導老師的海苔熊前天在「青春」演講時說,大腦負責產生情緒、慾望、動機的「邊緣系統」,是人類行為的引擎,大概在人十到十四歲時先開始發育;而負責控制自我行為、煞車的「前額葉」發育卻較晚,在十三到十七歲間。

因此,青少年容易因情緒高漲,而使「引擎」比「煞車」強,且會覺得「立即性爽感」比其預想到的後果更重要,所以才選擇失控行為,以獲得立即獎賞。

海苔熊指出,青少年直到十七到廿二歲,「邊緣系統」和前額葉較能互相抗衡,才逐漸掌握言行拿捏的「方向盤」。海苔熊接觸過的個案中,學生因遭嘲笑而打人,該生事後說,當下雖想過會受處罰,但維護自己地位和顏面更重要,所以先打人再說。

從演化上來看,這樣的「失控」機制是為讓動物在生育能力最強的青春期,有足夠動機和能量冒險,以找到好的對象成功交配、繁衍後代而生。

海苔熊表示,「保守派」青少年,仍會在社群平台上言語失控攻擊他人,例如他曾見過個案在臉書寫「女生卸妝後就能過萬聖節」,立即有女性網友反擊「你才褲子脫掉就可以過兒童節!」

※ 相關報導:

* 女兒的App 跳出「花心就殺死你」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90034

吳姓家長日前發現國一的女兒半夜滑手機,以為是談戀愛偷偷聊天,結果發現女兒在玩手機App「粉絲群」,幻想偶像找她聊天,App中還出現「誰讓你不開心我就幫你殺掉他」等語句,令他擔憂教壞小孩。

「粉絲群」近年在哈韓族間流行,粉絲透過此App掌握最新偶像動態、分享追星心得、聽偶像歌曲及講話聲音,開發商來自中國大陸。記者多次以電子郵件詢問採訪,未獲回應。

該App在Android的play商店裡,僅在內容處標示「心智成熟度:中」,在蘋果App Store裡,則有註明分級為12歲以上、且偶而輕微的色情內容與裸露,但實際下載時並不會詢問使用者身分。



◆ 時論─留下青春一口氣 痛苦變甘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31000529-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31日 彭懷真

當林冠華燒炭的消息傳來時,我正在醫院的安寧病房,這裡有很多即將在人生列車下車的病人,一息尚存,總是還有些眷戀,親友更是不捨。有一位是好友的母親,一位是教會的朋友,另一位是妻子昔日的同事,個個對抗癌症到敗下陣來,在此多少無奈,只希望人生劃下句點時能安詳些。

人生還好多新的可能

最年輕的,30多歲,優秀的博士生,即將大步開展事業,卻敵不過病魔。所以,20歲的生命自殺,太早太快太不值得。

我多次在醫院急診室或停屍間,在殯儀館或火葬場,陪同個個悲傷的家長面對20歲子女的自殺。有一位大三女生,昔日50幾公斤,青春美麗。男友移情別戀,她安頓了男友送的狗,自己燒炭。當我與導師在停屍間看著屍袋打開,導師幾乎認不出來,那女生好瘦好瘦。有一位大三資優生,得過全國競賽的獎牌,期中考前兩天回家,父母催他回來準備考試,他尋短後,父母比我和生輔組長還晚到停屍間,當場昏倒,人間殘忍莫過於此!

我讀了這兩位自殺者的日記、筆記,文筆都非常好,對於死亡,顯然有所研究。當事人在自殺前一段時光,似乎已經把所有的心力都在想某個關鍵點,然後把這個點與死亡做了緊密連結。某段感情、某位人物、某個目標等,在20歲時超乎比例的大,任何的失落都非常嚴重,甚至超乎尋常的大。

20歲上下,許多人都有過自殺念頭,隨著年歲愈來愈大,那些念頭通常漸漸少出現了,因為又有好些感情、人物、目標會出現。即使失意、失落、失望在失戀、失學、失業或其他失敗時還是存在,都沒那麼嚴重了。人生還有好多考驗,例如對抗癌症,以及在沒法醫治時選擇安寧療護。

你我都曾經像林冠華度過20歲的生日,我們都曾有過一些自己非常在乎的,像林冠華在乎反課綱,我們都曾有過一些憂鬱、困擾、煩惱,經常缺課像昔日的林冠華,但是,你我選擇不結束生命,就這麼繼續面對人生、面對考驗、面對挫敗,然後,看到人生好多好多新的可能。

自己寫歷史跳脫過去

年輕人的自殺以《少年維特的煩惱》最知名,維特的自殺多麼淒美、多麼感動又震撼人。寫這本書的歌德從小坎坷,手足皆早夭,9歲染上天花,19歲時重病一年半,23歲時經歷從熱愛到絕望的起伏,好友自殺更是錐心之痛。這些刺激使他寫了《少年維特的煩惱》此不朽名著。

他的好友生命結束在20歲出頭,歌德活到83歲,又做了許多偉大的事。林冠華為了歷史的課綱而情緒起伏,他或許受不了別人對歷史的解釋。請看歌德怎麼說:「自己寫歷史,乃是跳脫過去的方法。」歌德果然寫歷史,他是詩人、戲劇家、植物學家、礦物學家、文藝理論家,還是政治家,在2005年德國電視台票選最偉大德國人活動中,排名第7。

後人只認識歌德,那位自殺的才子消失在歷史的長廊之中。與我一起參加自殺學生追悼會的年輕人,現在有些結婚、有些生兒育女,在職場上出色,在社團中活躍,至於20歲自殺的,只留下遺憾。

上周四,我也來安寧病房,一個禮拜過去,白板上的名字換了4成。即使想要多一個禮拜,對於在此的病患都是奢望。他們能向自殺的人借時間、借生命、甚至借一口氣嗎?都不可能!

20歲的朋友,請讀讀歌德的提醒:「痛苦遺留給你的一切,請細加回味!苦難一經過去,就變為甘美。」(作者為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諮詢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中國時報)



◆ 親子教養/荷蘭人的教養學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089823

聯合報 方齊(新竹寶山)2015-07-31

在荷蘭,時常會見到超市的收銀台擺放著糖果罐,收銀員看到有小孩跟著父母來超市,便會問孩子的父母能不能給他們糖吃?他們打開糖罐前一定會先徵詢父母親的同意,絕不會擅自給糖。

我通常視情況而定,有時候剛好在飯前去超市,不希望孩子吃糖,就會委婉地道謝拒絕。後來有幾次在別的國家,常有人看女兒可愛就直接拿東西給她吃,零食都已經到孩子手裡,我當然也不好再拿走,但小孩的食量小,吃多了糖果餅乾,正餐就吃不下了。旁人這種看似疼愛孩子的表現,反而造成父母的困擾。

據我觀察,即便是親友,荷蘭人也鮮少干涉小孩的教養方式。他們普遍認為教養小孩是父母的責任與權利,與他人無關。

嫁給荷蘭人的朋友說,有回家族聚餐,兩歲半的姪兒吃完甜點還想再吃一份,姪兒的外婆當然想滿足孫子的心願,但孩子的媽說不行,即使孩子開始哭鬧也不為所動,她說:「我是媽媽,我說了算。他已經吃過甜點了,吃太多糖會太興奮,晚點會很難入睡。」當下孩子的外婆便不敢再多說第二句。

這種彼此尊重,讓父母可以維持教養原則,孩子也無法恃寵而驕,創造雙贏局面,是荷蘭人教我的一課。

※ 相關報導:

* 糖,是健康殺手?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90348



◆ 兒保、家暴等案 社工1小時趕到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90153

聯合報 記者陳俊智/桃園報導 2015-07-31

桃園市的保護型社工均駐點在桃園區,造成南北家暴案件的即時處置出現落差,為了彌補差距,社會局規定未來只要是家暴及狀況不明案件,社工要一個小時內到場、做立即性處置。

有關南北資源差距,社會局在今年4月中壢人球案之後曾開會檢討,一度考慮派保護性社工進駐桃園南區,但最後作罷。

社會局主任秘書王安邦指出,社工因為工作內容特殊,人力增補本來就有很大問題,在人力不足的現階段再拆散人力,只會增加工作壓力。另外,家暴或兒少保護等案件經常需要教育局、衛生局和司法機關多方配合,如果其他單位未同步在南區駐點,再多的保護型社工駐點也只是浪費人力。

雖然人力不足,社會局還是提出解決問題辦法,未來只要涉及兒少保護、性侵害、或是113家暴專線轉通報的案件,一律由保護型社工處理,而且必須一個小時內抵達,如果未能趕抵就會究責。

至於狀況不明的案件,則由2名以上的一般社工(含社工督導)到場,同樣也得在一小時之內趕到現場,視情況轉介其他單位處理。

王安邦說,處理案件多了時效性,工作壓力增加是必然結果,但有時分秒之差關乎生死存亡,是不得不採取的措施和規定,且桃園區到楊梅區的國道車程35分鐘是經過實際測試,一個小時內趕赴現場的標準並不為過,如遇特殊情況或有特殊理由,才會另當別論。

fsj 提到...

迷上「著色畫」 姐畫的是紓壓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93068

聯合晚報 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15-08-01

暢銷書不用「看的」,而是用「畫的」,打著「紓壓療癒」的成人著色書,近期成為書店詢問度與缺貨率最高的產品,其中蘇格蘭作者喬漢娜.貝斯福的《秘密花園》,上市不到半年就賣出逾20萬本,堪稱今年最夯的療癒新品。

去年底國內出版市場推出首本著色書《法國清新舒壓著色畫50》,首開買書送色筆組合的先例,當時並未帶動出版趨勢,直到今年2月底遠流出版推出《祕密花園》中文版,在韓劇和讀者口碑擴散等帶動下,掀起市場熱烈迴響,成為近年來銷售速度最快的繪畫書。

目前國內販售的著色書主要來自於英、法、日、韓等國,而畫風從植物花草、曼陀羅、梵谷名畫、城市建築到人體解剖等。博客來公關李上玉指出,著色書以「花草系」最受市場青睞,目前最受歡迎的著色書仍以《祕密花園》為首,其次是「故事系」,像是以愛麗絲夢遊仙境為主的《奇幻夢境》。

業者觀察,購買成人著色書以女性居多,占比高達九成,一開始集中在27至44歲的粉領族和媽媽族群,但最近19至26歲的年輕女性也明顯增加。

誠品書店表示,《秘密花園》上市至今銷量持續上升,單書銷量7月較6月成長逾十倍,同時也帶動其他相關著色本平均也增長逾三倍以上

遠流出版三部總編輯汪若蘭說,著色畫不需要有專業背景、沒有門檻、成就感高、容易分享,在朋友及社群間可以轉寄流傳,這也是《秘密花園》大受歡迎的原因。

29歲的上班族李小姐說,她從《一千零一夜:迷人又舒壓的藝術療癒著色練習100》開始進入著色書的世界,她發現在著色過程中會全心專注在配色和著色,可讓煩躁紊亂的心情逐漸平靜。

60歲的蔡太太說,母親節時收到女兒送的《祕密花園》和一盒36色彩色鉛筆,女兒還會將她的畫作放上臉書分享,不少親友紛紛打卡稱讚,現在平均一天就可畫兩到三張。



◆ 閱讀生活╱暴走前, 找出情緒地雷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092053

聯合報 王曉晴(文字工作者)2015-08-01

媽媽,妳也有「情緒地雷語」嗎?

妳是否常常因為另一半不經意的一句話,頓時大發脾氣、一秒爆發?若能了解並體認到自己有哪些「情緒地雷語」,對維繫夫妻關係將有正面幫助。

當老公下班回家,問了一句:「需要我『幫』妳顧小孩嗎?」或是「『妳兒子』的功課怎麼都還沒寫啊?」如此簡單的兩句話,卻可能讓忙得團團轉的媽媽們,立刻一把火直衝腦門,如同地雷爆炸般大發脾氣,甚至怒回:「為什麼說我『幫』妳,什麼叫做『妳兒子』,孩子難道是我一個人的嗎?」

其實,無論全職或職業媽媽,每天都像顆陀螺,圍繞著小孩、先生、家庭、工作轉來轉去,不僅少了整理自我思緒的時間,情緒也常處於緊繃狀態,老公簡單的一句話,都可能誤踩老婆的情緒地雷,讓她們立刻情緒大爆炸。

大家不免好奇,為何一句簡單的話會成為媽媽的地雷?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笑說,自己也有許多地雷,她發現,內心的理想圖被破壞,是許多媽媽容易被地雷語激怒的一大關鍵。

女人出嫁前,總會為自己畫張未來家庭的理想圖,她們想像的畫面多是一對恩愛的夫妻平行站在一起,攜手彎腰、低頭照顧著屬於他們的家庭與孩子。

於是當老公說出「我幫妳」、「妳兒子」等字眼時,老婆難免覺得老公破壞了她的理想圖,赫然發現原來自己跟老公不是平行站在一起,老公是城堡裡的國王,我卻不是皇后,只是國王與王子或公主之間的傳令兵、王子或公主的保母,念頭一起,負面情緒便隨之而來。

話語中位階落差的「不平等」感受,也會造成老婆心裡的委屈直線飆升,當老公說出:「這星期好累,今天下班要跟同事去唱歌放鬆。」或說:「今天妳自己去接女兒,我要跟大學同學聚餐。」時,原本大器的老婆也會跟著計較:「我不累嗎?為何你不問問我今天工作忙不忙?我有沒有辦法一個人接孩子?你說一聲就可以去唱歌、去聚餐,為什麼我卻要先安排好孩子的去處?」

這種不平衡感在全職媽媽身上更容易出現。全職媽媽的生活充滿著孩子與柴米油鹽醬醋茶,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就連想出門逛街,都要先問過老公或家人有沒有空。有時買菜經過辦公大樓,也會羨慕那些穿著時尚得體的粉領族,心想為什麼我不能如此?

職業婦女也會羨慕沒有家累的同事,因為每天要趕著準時下班到安親班接小孩,又趕著回家煮晚餐、洗衣服,然後抓緊時間,在十點前讓孩子洗完澡、聽完故事、上床睡覺。這時若老公再問一句:「妳怎麼沒去洗衣店拿我的西裝回來?」難免就讓老婆理智線斷掉,忍不住大喊:「我的人生也太累了!」

多種情緒夾雜之下,加上現實的忙碌與疲累,旁人聽來根本微不足道的簡單話語,都會成為媽媽的情緒地雷。

然而,不斷的爆炸、爭吵,只會磨損家庭情感。媽媽也要試著體會為何家人會說這些話或有這些行為?「也許跟他們兒時建立的家庭樣貌相關。」本名魏瑋志的親子教養部落客「澤爸」指出。

他觀察周遭例子發現,許多男生在小時候,家裡所有事都由媽媽處理,連爸爸有話說,也都是透過媽媽傳達,L型的溝通方式就此深植在他腦海裡。加上兒時建立的傳統觀念是「男主外、女主內」,即使是雙薪家庭,家務事還是應由老婆負責,少了感性的體諒與協助。

譬如有些爸爸覺得英文很重要,希望兒子每天背英文單字,第一個念頭不是自己跟兒子溝通,而是叫老婆跟兒子說。他認為既然已經把這件事交給老婆,於是當兒子學不好時,就會怪老婆。

為了不傷家庭和氣,媽媽到底該如何自處,才不會落入大發脾氣後,又懊惱不已的處境?黃倫芬和魏瑋志提供以下方法,幫助媽媽找到自處之道。

1.找到讓妳快樂的點:

家庭、小孩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媽媽們都要相信自己已經盡力做得很好了,也要試著找出能讓生活快樂的點。當媽媽擁有快樂,才能以更健康的心態去面對別人的質疑。若媽媽相信自己,就不太會被旁人的言語干擾或激怒。

2.清楚說明感受:

生悶氣也沒用,面對地雷語,媽媽一定要完整表達想法,否則有些老公與家人一輩子也不知道媽媽到底在氣什麼。表達想法最好選在彼此都比較冷靜的時刻,有時辯駁不一定能達到效果,清楚告訴對方妳真正的感受會更直接。

譬如,妳得告訴先生:「我已經跟孩子溝通過了,只是你沒看到,你剛剛講這句話,讓我覺得很難過,也讓我覺得很挫折。」直言情緒受傷,先生會更有同理心。夫妻面對衝突時,要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也就是先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能去體諒對方的感受,再來談彼此的需求與期望。

3.溝通家庭理想圖:

當家庭與婚姻的理想圖被破壞時,建議媽媽們不妨找個風和日麗的好時機,與先生喝杯咖啡,討論彼此期望的家庭模式,並重新建構彼此的理想圖,期望雙方能夠共同尊重與配合。

「不可諱言,社會給予男人的期望與壓力還是比較大。」魏瑋志直言,即使在現今社會,男人相對需要花較大的心力去面對職場與家族期望,「夫妻要懂得互相體諒,才不會一直出現劍拔弩張的場面。」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出版《戒吼媽:挑戰!21天不生氣的教養提案》

fsj 提到...

90歲獲模範爸爸 家族70多人到場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94019

聯合報 記者卜敏正、謝恩得/綜合報導 2015-08-02

溪口鄉90歲劉銘湖辛苦拉拔8名子女,如今4代同堂,家族100多人每年在他生日前聚餐,今年劉銘湖獲選模範父親,家族70多人一起上台同賀;竹崎鄉100歲模範父親梁修,也有5代同堂子孫;太保市公所表揚模範父親,貼心安排免費健檢和按摩。

溪口鄉昨天表揚模範父親和好人好事代表,每位受獎人士精心製作一份生活點滴VCR,內容有父親日常生活點滴以及家庭生活照回顧,子女在影片中說出心中感謝的話。

劉銘湖早年喪父,家境清寒,他從13歲開始下田工作養家,但他說「習慣就好」,不覺得辛苦。十餘年前他的8名子女們,每年在父親生日前,輪流辦全家族一百多人返鄉聚餐,也藉此讓年輕世代彼此認識,他都一一發給每人200元紅包,子女們說,他們家族是平凡的幸福。

竹崎鄉長王焜弘表揚模範父親,其中白杞村模範父親林宜言,是水果農產大戶,他將小時候阿嬤常叼念的「歡喜做、甘願受」作為座右銘,也常勉勵員工「要做牛就不怕沒田可犛」。

太保市公所昨天安排模範父親表揚,免費為爸爸按摩活動,市長黃榮利剛從北海道推銷農特產歸國,除感謝辛苦的父親,也提出北海道交流心得。他表示,看見日本推動農產品、日本哈密瓜值得我們學習,但太保小番茄絕對比他們好吃。

※ 相關報導:

* 44歲模範爸顧癱女 每天當最後一天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94031

新北市昨天表揚今年度模範父親,53名模範父親都由家人簇擁出席領獎,其中最年長宋發棟106歲,最年輕鄭裕曦44歲,年齡雖相差逾一甲子,但對子女的愛卻一樣深厚,許多模範父親含辛茹苦照顧身心障礙子女,故事令人感動。

鄭裕曦是罕病家庭的爸爸代表,6年前暑假女兒鄭淮之正要升上國小三年級,一覺醒來突然脖子歪斜,診斷後是因脊髓發育不全導致「上頸椎狹窄合並脊髓損傷」,半年內女兒健康快速惡化,幾乎全癱。

鄭裕曦和妻子一邊帶著女兒治療、針灸、復健,每次出門都從3樓老公寓將女兒抱上抱下,一邊每天抽空到學校請教老師、抄功課,回家讀給女兒聽,讓女兒課業不退步,女兒近年進步到能在輪椅上自己拿著書本閱讀。

鄭裕曦也不放棄帶女兒出門,曾帶全家上合歡山賞星空、看日出,也一起到墾丁踏浪,鄭裕曦說,希望在女兒能多看看世界,小兒子也沒有失去應有的童年,他坦言「每天都當成和女兒相處的最後一天」。

* 花壇模範老爸…女兒有礙 爸爸天天帶上工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93909

55歲男子吳春義與妻子有3個寶貝女兒,次女患有多重障礙,曾讓他難以接受。後來他選擇為女兒堅強,學習照顧特殊孩子,如今父女感情好,只要女兒一個動作和眼神就能知道她的需要。吳春義昨天獲縣府模範父親表揚。



◆ 電子耳女孩 踩節拍起舞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94071

聯合報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2015-08-02

15歲女孩林欣霓,在舞台上熱力四射,外人完全看不出她雙耳聽損,得戴人工電子耳,還要常更換電池等耗材,被母親戲稱是「吃電池長大的」,不過也因為及早動了電子耳手術,如今她能精準踩著節拍舞動。

高雄長庚醫院昨辦人工電子耳病友聯誼會,欣霓一身勁辣表演,她出生時因早產導致生長遲緩,7個月大時父母才發現她對關門聲、鞭炮聲都沒反應,檢查確認左耳重度、右耳極重度聽障。

林欣霓的母親淡昭貞說,當時她帶女兒到高雄長庚求醫,正好王永慶董事長捐出400副人工電子耳,女兒因此受惠。不過有很多聽損兒因沒機會戴電子耳,只能躲在陰暗角落,以手語比著他們懂的語言,如果人工電子耳能及早介入幫助,他們就能與正常孩子一樣發光發熱。

林欣霓受惠於人工電子耳,有機會開口學說話,聽到節拍,小六時在全國盃肚皮舞大賽嶄露頭角。淡昭貞說,人工電子耳所需的線圈、電池等耗材不便宜,一般家庭都感吃力,對中、低收入戶更是負擔。

高雄長庚醫院15年做了193例人工電子耳手術,耳科主任黃仲鋒說,國內全面做新生兒篩檢,1000人中約2、3個聽損兒,原因除遺傳,也可能因巨細胞病毒等疾病感染,治療方式包括給助聽器及植入人工電子耳。

他表示,助聽器一副4、5萬,電子耳70萬到100萬不等,國內雖有社福及醫院等單位補助,但僅限補助一耳,仍屬杯水車薪。德國、澳洲等國家不但全額補助,且讓聽損兒雙耳都配戴電子耳,裝電子耳的人,聽力可恢復到與正常人無異,對腦部發育、聲音立體辯位及工作學習都有幫助,「孩子的人生不能重來,這個投資是值得的」。



◆ 罹罕症被霸凌 他把冷漠變成愛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093976

聯合報 記者林麒瑋╱竹縣報導 2015-08-02

23歲的張以磏因染色體異常,罹患罕見遺傳性疾病「多發性神經纖維瘤」,全身遍布大大小小的瘤和斑點,幼時曾遭霸凌。某次被同學推倒,因妹妹出面抵抗,讓他驚覺只要有勇氣,就不畏有障礙。今年6月他從大葉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開始到各校演講,以自身經驗傳遞反霸凌和尊重不同生命觀念。

「曾怨老天不公平,如今感謝讓我與眾不同。」他大半童年和青春期,在醫院度過,因病導致生長緩慢,國中時身高僅145公分,異於常人,讓他沒有自信,夏天要穿短袖,或上游泳課時,讓他緊張恐懼,甚至不敢上學,「再熱,都要穿長袖長褲,只為了不讓別人看到他身上的瘤」。

張以磏的妹妹張以昕說,小時候常看到哥哥在學校被欺負,當時不懂什麼叫做霸凌,只知道要站出來對欺負哥哥的人說「你們不可以欺負一個弱小的人!」

妹妹站出來,讓他發現,「只要有勇氣,就不怕任何障礙」,他改變想法,用微笑面對。笑著跟同學說「我就是你們口中的怪物,要不要來摸摸看」,化解了許多人對他的誤解。

他18歲時,因纖維瘤長在脊椎,壓迫到神經,當時醫生評估「恐怕活不過19歲」,他一度也擔心病情越來越嚴重會連累家人,但「隔天醒來,又覺得是新的開始」、「我把每天都當作生命最後一天看待」讓他開朗面對。

幽默、樂觀、開朗,讓他走出霸凌陰影,小時候,他總是想隱藏在人群中,現在,他以自身經歷,分享給更多疾病患者,用勇氣接納,面對人生,未來想出國念藝術設計相關科系,後打造一間藝廊,提供給有藝術才能的民眾一個展覽發揮的空間。



◆ 無論多低潮 「活著才有機會」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094304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5-08-02

當失敗一來再來,你會怎麼辦?香港商帕格數碼媒體總經理織田紀香說,二○一○年二月某天半夜他走到陽台,從十二點坐到清晨四點,正想往下跳時,平常深夜總是熟睡的太太,走到他身後,對著他臭罵三字經,罵醒了他。

近來數起年輕生命隕落,令人惋惜。昨天在「失敗年會(X Fail)」邀請創業家分享失敗經驗,除了織田紀香,交通部前部長葉匡時、國發會主委杜紫軍、創投公會祕書長蘇拾忠在分享結尾時,都提到「珍惜生命」。

織田紀香目前是網路人氣講師。但二○○九年,他太太生產時,債主打電話來要錢,他翻遍電話簿全打了一輪到處借錢。意志力撐到最後,失去辨別方向的能力,那段時間他腦海全被負債填滿,想用結束生命來逃避所有問題。

直到坐上陽台,被太太臭罵一頓。「你跳下去試試看!」太太吼著「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那一吼讓他驚醒,無論再低潮、再難搞,「最低的底限就是不要死,撐下去。」

點醒葉匡時的一句話,也是來自太太的「警語」。他的失敗來自博士班念七年,「第六年時每天都覺得沒面子,頭髮禿了、心情也差。」直到有天太太問他,「你以為你很重要嗎?同學都在乎你畢不畢業嗎?」讓他豁然開朗,「因為以為人家在乎,才會有挫折」。

第二天,葉匡時走進研究室,不再覺得有壓力,「頭髮也長回來了」,隔年順利畢業。他說,常覺得身邊的人都用奇異地眼光看你,但真正在乎你的,只有自己和家人。

杜紫軍也特別強調,人生難免會有挫折或失敗,但一定要珍惜生命,「一旦放棄,就是真正的loser。」

fsj 提到...

職災截了肢 他學作西服出師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95605

聯合報 記者林宛諭/田中報導 2015-08-03

彰化縣田中鎮自強模範父親陳羣岳16歲即因職業傷害截肢,但他不氣餒,學做西服,後來還開了西服店當老闆,他說「人要堅強、往前看」,即使肢體有障礙,愛打羽球的他經常參賽得獎,勇往直前的精神,讓兒子以他為傲。

田中鎮長謝文賢昨天表揚2位自強模範父親和高齡94歲的許宗奇等22位模範父親。

自強模範父親陳羣岳年輕時就因工作受傷截肢,他說,再難過都不能失志,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定要走出去「事情已經這樣了,不能接受也得接受」,不想增加家裡負擔,他去學做西服,因為技藝好、服務好,後來還開店。

陳妻子莊秀玉說,丈夫很勤快肯做,一天可以做6件褲子,像這種好手藝的男人,「遇到了就要緊緊抓住,哪會在意他肢體障礙」。

陳的兒子陳錚瑩當國小老師,他說,最佩服父親充滿活力和毅力,父親喜歡打羽球,多年來保持每天打球習慣,即使64歲了還是樂此不疲,覺得父親很不簡單。



◆ 青少年上街頭...父母焦慮求診人數增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96371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2015-08-03

捷運殺人案、北投割喉案到現在的反課綱街頭運動,讓不少父母擔心焦慮,到身心科門診求診人數增加。北市衛生局、精神科醫師建議,父母親應該多抽空陪伴孩子,讓孩子遠離3C產品,並讓子女感受到被瞭解,可減少親子衝突。

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表示,近來到精神科求診的父母年紀約40至50歲,以媽媽居多;會出現焦慮、失眠狀態,主訴擔心「家中的小天使變了樣」或「我覺得不了解孩子」。

他說,科技進步,不少青少年長時間掛在網路上接收資訊,也容易上網交朋友;根據腦科學研究,現在的青春期發生在10至25歲,呈現「提早出現、延後結束」,這段期間青少年越來越向同儕看齊,容易覺得「別人這樣做、我也要這樣做」,因此親子間容易有情緒化表現。

北市衛生局102年進行在學青少年網路使用和親子關係調查發現,有48.1%及25.3%的青少年表示「每次都只想上網待一下子,但常常一待就不下來」、「只要一段時間沒上網就會覺得心裡不舒服」,顯示青少年寂寞的心理;如果家長每天陪伴子女不足1小時,子女能夠感受到家長瞭解自己的比率僅約六成,父母親每天陪伴1至3小時,近九成覺得能被父母親瞭解。

楊聰財建議,親子間的互動應以雙方相互尊重為前提,同理為目標,多肯定、鼓勵,讓孩子知道你關心他、不是遷就他,可以減少雙方衝突。

暖昀聯合心理治療所心理師陳以儒表示,學齡孩子3C互動太多、真實的互動太少,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近視;到了青少年階段會與父母更加疏離,建議每次滑手機、看平板不要超過15分鐘,比較小的孩子,家長不妨利用桌遊、改變閱讀方式來陪伴孩子,增進親子互動。



◆ 聯合/日本從小一就不接送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09581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2015-08-03

台北市有五成國小學童上下學由家長接送,國中生的接送比例也達兩成三,柯文哲批評這是「弱國表現」,國民失去了獨立奮發的精神。但許多家長不以為然,認為是台北市治安和交通不能讓人放心,才需要接送。

家長的掛慮不是杞人憂天,但柯文哲的說法也不是全無道理。也許受少子化影響,近廿年來,家長對於孩子有過度保護及過度寵溺的傾向,對他們的物質需索百依百順;相形之下,卻也讓孩子的社會化過程少了一些必要歷練。諸如,如何與不同的人接觸,如何應付挫折,碰到狀況如何應變等。

以日本為例,從小學一年級起,就要求學生自行上學。這當然有些前提:第一,學區劃分要適當,讓孩子從住家到學校在合理的範圍內;第二,第一次上學前,要由家長帶著學童認識路徑,包括乘車在內,算好時間;第三,必要時由高年級學生協助帶路,或同年級結伴而行;第四,對於跨區就讀作嚴格審核,減少遠道就讀。

上學的路並不是一成不變地走。學童沿路可以看見路樹成長、開花,可以看見其他人的生活,看到不同店鋪的經營,乃至和某同學一段交心談話。這些,都是人在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經驗,有時非家庭所能提供。也因此,讓孩子自行上下學,有時也許會遭遇一些意外狀況,卻也是給他們獨立學習、體驗及應對的機會。

每個社會都有宅男和罪犯,但從日本在三一一震災中臨危而不脫序看,可見一般公民具有群體意識,也更為自持,不會怪天怪地怪政府。

柯文哲既敢以「強國」誇口,就得想想自己的責任:如何把治安和交通搞好,使家長可以放心讓孩子自行上學。除了打校長官腔,他也得訂出自己的KPI。



◆ 性發育再提前 女童9.7歲長胸部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96959

世界日報 上海3日電 2015-08-03

暑假期間,不少醫院的內分泌科爆滿,不少爸爸媽媽都是擔心孩子性早熟。最新的國家流行病學調查也顯示,兒童性發育時間提前到女孩平均9.7歲,男孩平均11.3歲。

現代快報報導,「我女兒才9歲半多一點,乳房就變大了,是不是性早熟?」、「我女兒12歲就初潮了,是不是因為食物的問題?」對照自己那代人的青春發育進程,許多家長看到孩子身體上的變化,都有點擔心。

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的流行病學調查近日出爐,數據顯示兒童性發育的時間又提前了,從原先的普遍認為11至12歲開始發育,提前到女孩平均9.7歲,男孩平均11.3歲。

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劉倩琦表示,這是全國多家兒童內分泌治療中心聯合調查的一個數據,相比過去來說,兒童性發育時間確實是提前了。但她表示,很多家長一看孩子提前發育就非常緊張,擔心是性早熟,但以年齡來區分兩者,只是一個簡單的判定方法,到了醫院,還有更加專業化的檢查。

據江蘇省人民醫院河西分院專家表示,一般認為女孩在八歲以前出現乳房發育,在十歲以前月經初潮;男孩在九歲以前,睪丸開始發育出現第二性徵,並伴有體格的過速發育,稱為性早熟。

黛黛是性早熟的一個案例,當小夥伴們還在享受著童年的樂趣時,八歲的她就進入了青春期,常常躺在床上忍受著每個月的肚子疼。黛黛的媽媽說,一年前,女兒的胸脯開始鼓脹起來,今年上半年,黛黛的媽媽發現女兒來例假了,這讓全家人都很著急。

在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後,黛黛被醫生確診為「性早熟」。像黛黛這樣不是個例,如今南京兒童進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齡與十年前相比普遍提前。

據報導,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專家毛辰說,在她的門診,有一些女孩子五六歲就開始進入青春期。性早熟可能引起兒童心理自卑,讓孩子覺得跟別的小朋友不一樣,是個「異類分子」。

毛辰舉例,有些女孩子夏天的時候也要把自己裹得緊緊的,也不願意和小夥伴在一起玩。而這些孩子往往身高也會受到影響,他們在10歲以前會比同齡人要高,但是這樣的身高會停留在1.4米左右,成人之後會比別人矮。

fsj 提到...

台灣爸爸3警訊/14%爸爸 壓力大到快崩潰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98713

聯合晚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2015-08-04

父親節將至,人力銀行業者調查顯示,職場爸爸很辛苦,有八成八的受訪職場爸爸感到壓力,甚至有一成四覺得幾乎要崩潰,壓力指數達63分,落在「很有壓力」區間。

1111人力銀行今日公布「職場爸爸壓力指數調查」發現,職場爸爸的主要壓力來源為「家庭開支大與經濟負擔沉重」,占76.3%、「子女教養問題」占39.8%,以及「無升遷或加薪」占38.3%。

另外包括「為家庭失去自我與無個人空間」和「另一半相處問題」,也是職場爸爸感受壓力的主要來源。

分析顯示,從事「民生服務業」的職場爸爸壓力最大,因薪資水準較一般就業市場低,其次為「百貨販售業」及「醫療農牧環境」。「貿易流通業」及「教育政府團體」的爸爸壓力指數最低。

此外,雖然高達九成的職場爸爸有了孩子責任增加後,對自己工作上的要求更高,但也有高達七成四的受訪者,曾因家庭因素而影響工作表現,包括「放棄外派機會與海外工作機會」、「換工作」、「遲到早退與請假」和「無法配合加班應酬」。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李大華表示,傳統觀念為男主外女主內,而今男性對外除肩負家計重擔,對內也需分擔家務及教養子女的任務。

今日另一份「職場爸爸甘苦與失業焦慮調查」發現,受訪的職場爸爸平均有長達三、四年沒有加薪,且職場爸爸每個月的收入,平均有68%會用於「家庭總開銷」。調查也發現,有四成三的受訪爸爸說:「沒有零用錢」。

職場老爸壓力來源

76.3% 家庭開支大

39.8% 子女教養問題

38.3% 無升遷或加薪



◆ 爸天天陪練 憨兒泡一手好咖啡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097420

聯合報 記者蔡昕穎/新竹市報導 2015-08-04

「不放棄」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喜憨兒基金會憨兒家長林進昇有3個兒子,20歲長子與16歲雙胞胎都領有中度心智障礙手冊,但他不願過度保護,堅持把孩子當普通孩子養育,如今長子在喜憨兒基金會的餐坊工作,他說,最好的父親節禮物就是兒子獨立,讓他能安心退休。

52歲林進昇帶老婆和雙胞胎,到喜憨兒基金會在竹北的「喜歡你餐坊」探視長子林威德。泡得一手香醇咖啡、被同事和客人封為「咖啡王子」的林威德馬上為爸爸端上一杯香醇咖啡,這個小舉動看在林進昇眼中滿是欣慰。

「我們家長內心的障礙才是真正的障礙。」林進昇說,家有3個「稍微與眾不同」的小天使,聽朋友比較自家孩子成績表現時難免失落,但他堅信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用錯方法的教育者,喜憨兒創辦人蕭淑珍一句「Impossible轉變成I'm possible 」,給他很深感動。

他安排孩子學跆拳道,日常生活技能花時間解說、反覆練習,每個月帶全家出遊,讓兒子們接受外界刺激,從一開始只能全家共騎協力車,到一騎5年,現在出遊已可5輛單車同行。

他說,長子林威德剛到喜憨兒餐坊工作時,他每天下班回家都扮演不同情境的客人,協助兒子練習帶位、幫客人點餐,孩子感受到家庭支持與愛,果真有極大進步,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帶客戶一起來為兒子加油,更大方介紹,「這是我兒子泡的咖啡」。

林進昇說,電影KANO講述不放棄的故事,喜憨兒這群孩子就像KANO裡的主角,一開始不被看好,社會就像他們的甲子園,不管結果或成績如何,過程才最重要。身為父母無法永遠陪在身邊,因此該勇敢放手,不能因他們天生特別就溺愛或呵護。

※ 相關報導:

* 3子女當老師 製餅師獲晶鑽父親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97681

新化老街泰香餅舖老闆周昭安製餅55年,他鑽研古早味「水果餅」、「碰餅」,是知名的「新化鎮餅」;他教育子女也有成,4名子女有3人在教育界、1人在科技業,長子周信賢是崑山科大系主任,使他榮獲台南市今年晶鑽父親表揚。



◆ 自幼父母雙亡 13歲少女圓「家」夢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097679

聯合報 記者曹馥年/台南報導 2015-08-04

13歲少女「小果」自幼父母雙亡,最大心願是擁有完整的「家」。在多方協助下,小果與美國的強森夫婦牽起緣分,本周即將前往美國,完成「家」的心願,也是台南嬰兒之家目前媒合年齡最大的成功案例。

小果是單親家庭孩子,跟隨母親居無定所,直到父母相繼過世,她6歲時被社會局安置到私立台南仁愛之家育幼所。仁愛之家指出,小果剛到仁愛之家時很不適應,抗拒工作人員的愛心,也排斥其他小朋友。自我保護的行動引起育幼所社工注意,不斷輔導,小果終於敞開心防與人接觸;表現大方,會主動照顧比她小的孩子,是大家的小幫手。

善牧台南嬰兒之家指出,2年前為小果尋找收養家庭,在國內外努力1年多未果,原打算為她規劃中長期安置計劃;沒想到美國合作機構突然傳來好消息,喬治亞洲的強森夫妻願意收養小果。

30多歲的強森夫婦昨天到善牧台南嬰兒之家與小果會面,小果緊張又害羞,強森夫婦拿出彼此最愛玩的UNO牌,瞬間化解尷尬。仁愛之家為小果舉辦惜別會,大家擁抱淚別,仁愛之家董事長林壽宏致贈1500元美金,期許新家庭提供小果更好的環境。



◆ 沉迷手遊 小一生沒法上課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97989

聯合報 記者郭逸君/台北報導 2015-08-04

台北市一名男童去年讀小學前的暑假,因不停滑手機玩遊戲,入學後難以適應校園生活,連乖乖坐好上課都很痛苦,經心理師輔導、治療兩個月才改善。正值暑假,心理師提醒家長要多陪伴小孩,別再把他們丟給「3C保母」照顧。

台北市暖昀聯合心理治療所心理師陳以儒說,這名七歲男童去年從幼兒園畢業,準備讀小學的暑假,每天玩手機、平板、電腦遊戲的時間,加起來超過八小時;有時一早起床就玩,晚上睡前還捨不得放下手機。

去年九月開學後,男童生活受到約束,不能想玩手機遊戲就玩,上課時不斷哭鬧,對老師的指令反應拖拖拉拉,甚至不遵從。導師和輔導老師關懷輔導三個月無效,家長帶男童向心理治療所求助。

心理師引導男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桌遊等遊戲,讓他從中學習遵守規則及觀察同儕的行為,同時建議家長多關懷陪伴。治療兩個月後改善,男童上課不再吵著要玩手機,也不再哭鬧,還交到不少朋友。

陳以儒說,兒童成長發展過程中,經由外界刺激可學會新事物,或是肌肉練強壯一點,但也可能因為滑手機、缺少家長陪伴等外在因素,干擾發展,導致適應環境能力變差,專注程度降低。小孩讀幼兒園較無拘無束,問題不大,但讀小學時可能無法坐下來好好上課,並以哭鬧來表達。

※ 相關報導:

* 親子專家建議/睡前閱讀 培養話題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98720

親子專欄作家陳安儀表示,造成部分親子關係不佳的原因中,有一部分是有些父親有「我認真工作,是為了家庭好」的觀念,因為工作忙很少關心孩子的事;她建議父親在工作之外,還是要盡量陪孩子睡前閱讀、運動、聊天,不是一回家就坐在沙前看電視或不斷滑手機。



◆ 小孩沉迷網路 桌遊幫你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4000678-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04日 黃意涵/台北報導

有調查分析顯示,父母每天陪伴子女時間越多,子女越能感到被陪伴,進而減少使用3C產品的時間,暖昀聯合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陳以儒推薦「桌遊」是增進親子互動的好工具,根據年紀選擇不同難易度的桌遊,能讓小孩在遊戲中學習人際互動。

陳以儒表示,家長選擇自己喜歡且適合小孩程度的桌遊,並當個好玩伴,孩子其實可從不同的遊戲中學習等待、專注、警覺及記憶等,且家長可與孩子一起訂定遊戲規則,並將生活規範內化到規則,藉由遊戲的過程讓孩子學習正確的生活規範與行為,最後,藉由遊戲的勝負,適時教導孩子如何處理正、負面情緒。

她分享臨床實務經驗指出,一名在家為獨生子的學童,對於3C產品總是想玩就玩,升上小學後對團體生活相當不適應,不擅處理人際關係,每天掛著兩行淚上學,哭了整整一學期。

隨著3C產品的普及,青少年網路成癮的現象越來越令家長憂心,台北市衛生局在2013年對近6萬名10至18歲的青少年進行網路使用調查時,有近5成的青少年表示「每次都只想上網待一下子,但常常一待就很久不下來」,另有約1/4的人「只要一段時間沒上網就會覺得心裡不舒服」,更有 18.8%的青少年陳述「不能控制自己上網的衝動」。

為教導家長如何利用遊戲達到親子溝通,台北市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將於8月15、22日及9月5日舉辦講座,邀請家中有滿6歲以上子女的父母參加,報名網址http://mental.health.gov.tw/WebForm/TrainingRegist.aspx,詳情可洽02-33936779轉26 。(中國時報)

fsj 提到...

作家劉克襄:退讓,與孩子對話才能繼續
http://udn.com/news/story/8469/1100470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8-05

「父母退一步,孩子海闊天空。」近來反課綱運動,讓劉克襄想起五年前和次子差點爆發的衝突。關鍵時刻他選擇「退讓」,尊重孩子的選擇,卻也持續表達自己的關心,「退讓,才能讓對話繼續。」

「人生沒有意義。」五年前,劉克襄十七歲的次子考完學測,憂鬱地這麼告訴他。「為什麼沒有意義?」劉克襄努力想溝通,兒子提出一個要求,「只要染頭髮」。

重視環保的劉克襄相當反對染髮。但他到孩子學校轉了一圈、了解其他同學的想法,回家和妻子商量,決定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只建議次子買安全的植物染劑,回家讓家人幫忙染髮。當兒子染完頭髮,心情也開朗了起來。

劉克襄表示,青春期的孩子感情敏感、想法強烈,一不小心便會走極端。一位心理醫師曾告訴他,這個時期孩子對父母「家暴」的情況並不稀奇,甚至經常發生在高知識分子的家庭。因此,孩子若有堅持想做的事,父母勸阻無效,即使不認同,也要學會「退讓、表達自己的關心」,持續和孩子對話。

如今踏入社會的次子已不再染髮。劉克襄認為,父母不要企圖把自己的價值觀套在子女頭上。父母學會「放手、保持對話」,孩子自然會找到自己的路。



◆ 兩代代溝/破冰 專家:孩子也別一直戳父母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00459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2015-08-05

如何培養、增進父子關係?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王大維建議,「父親應該主動破冰」;不斷嘗試跟孩子培養關係,讓孩子感受到誠意,母親則扮演催化角色,放手讓父子慢慢磨合。

王大維分析,當前台灣父親形象仍是沉默寡言、忙於工作;男性仍與剛強、情緒壓抑、努力打拚畫上等號,男性必須成為「真男人」,並不鼓勵男性展現溫柔、照顧、關懷、示弱、情緒表達等特質。

王大維指出,許多父親渴望與孩子共享親密時光,但社會的壓力仍將賺錢、成功的重擔放在男人身上,使父親進退兩難。他認為,職場應更友善,讓男性有時間參與孩子的學校活動。

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說,父親應主動了解孩子興趣,創造共同生活經驗,「不要一出現,只是要求、命令」。親子「不一定要出去玩,在家中玩玩牌、看偶像劇都可以」。

針對張大春PO反課綱錯字遭兒吐槽,以及周進華到教育部前要帶么子回家被拒。王大維說,這兩案很類似,父母還沒準備好要鬆綁孩子,但這是父母都要覺醒的過程。

王大維建議,孩子想要表達意見,不要太激動、強烈,「一直戳父母,父母也會拉不下臉」。

※ 相關報導:

* 兒盟調查 逾半父子1天聊不到30分鐘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00460

兒盟昨公布「二○一五年父子互動關係調查報告」,台灣父子互動關係狀況出現三大警訊「不多話、晚回家、常神隱」,高達五成四的孩子一天與父親聊天不到半小時,甚至四分之一的孩子和父親吃晚餐一周不到三天。

不過,現代爸爸雖然難擺脫忙於工作的形象,仍有四成三孩子表示父親「願意支持、肯定、稱讚我」,三成三表示「有他在什麼事都不用擔心」;顯示「父親」在孩子心中仍是「超級英雄」。

....調查也指出,孩子心目中的完美老爸,前三名分別為:更常帶我出去玩、不要抽菸、更常陪我說話。

兒盟呼籲民眾響應「新好爸爸三三三運動」突破親子關係困境,一日父親和小孩要暢談卅分鐘,一周在家共用三次晚餐,一年參加三次校園活動。

* 不缺席老爸 陪孩子玩出一片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5000447-260115

爸爸節快到了,《未來Family》月刊8月號特別企畫封面故事「爸爸不缺席」,7位背景迥異的老爸,分別演繹出不同的「好爸爸」型態,他們最大共通點是,懂得透過具體「愛的行動」來落實「愛的主張」,因此成為爸爸界的資優生。

《未來Family》是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旗下的新媒體,今年7月甫創刊。有鑑於現代社會雙薪家庭興起,在少子化的浪潮下,台灣的爸爸也在進化,從過去權威嚴肅的「斯巴達派」,轉型成為身段柔軟、更不一樣的新好爸爸。為迎接父親節即將到來,《未來Family》介紹7型「不缺席老爸」,這些爸爸不當「獅子王」,而是陪孩子玩出一片天。

* 1成老人「假性獨居」 民團號召送暖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101039

國內獨居老人雖有政府及民間團體協助照顧,但根據民間團體調查,有10%的老人雖與子女同住,卻因親子關係不佳等因素,形成所謂的「假性獨居」。這些老人家因有子女、不符合中低收入戶等資格,政府未介入協助,多數由民間團體幫助他們生活飲食、居家照顧。

內政部統計,目前全台65歲以上人口約287萬人,其中近四成為老貧族;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門諾基金會等服務案例發現,與子女同住但無法獲得照護、甚至親子關係不佳的「假性獨居」老人比率超過10%,顯示家庭支持系統漸趨薄弱。



◆ 徵人廣告工程師太正 美網友不信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03901

自由 2015-08-05

〔編譯李信漢/綜合報導〕位於美國舊金山的科技公司OneLogin最近推出一則招募員工廣告,廣告主角由公司的正妹工程師溫格(Isis Wenger)擔綱,原本希望破除大眾對女工程師的刻板印象,沒想到卻在網路上引起爭論,質疑工程師怎麼可能這麼正,還有人認為廣告模糊焦點,造成反效果。

原盼破除刻板印象

溫格是一名住在舊金山的工程師,在同意參加公司的招募活動時,也沒料到會帶來負面效果。溫格說,作為一個真正內向的人,從來沒想過要得到公眾關注,而後來發生的事讓她措手不及。

這則招募員工的廣告,是由OneLogin品牌體驗總監布雷格曼所設計。布雷格曼表示,這個招募廣告中展示了幾位OneLogin工程師的照片,以及他們喜歡在這家公司工作的原因。為了強調女性在科技界的正面形象,OneLogin還決定在市區內展示更多溫格的照片。

但讓人意外的是,人們談論最多的,不是公司其他頭戴黑色帽子和身穿駭客T恤的安全工程師,而是溫格的照片。有人認為廣告的宣傳策略失焦,猜測OneLogin是想吸引女性,但可能只會吸引到男性的目光。另外,有網友說,如果他們是想吸引更多女性,那應該選擇一張帶有溫暖友善笑容的照片,而非這種性感但不自然的微笑照片。

挨批性感又不自然

網友的負面回應,說明性別歧視仍存在於科技界。溫格為此在部落格上發文回應。她說:「這次廣告並未針對任何性別,目標是工程師。有些人認為我長得不像『工程師』,有些人則不敢相信『女工程師長這個樣子』。」溫格強調,「我就是我自己」,世上也沒有女工程師代表形象這回事。

溫格發起推特活動

為了改變人們對工程師的看法,溫格在推特(Twitter)上發起了「#我看起來像個工程師(#ILookLikeAnEngineer)」的活動,並獲得眾多工程師網友上傳照片,以示支持。

fsj 提到...

家扶65年 翻轉50萬個生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6000394-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06日 洪欣慈/台北報導

家扶基金會成立至今已65年,幫助近20萬名弱勢兒童成長,天下文化將家扶多年來的服務歷程、動人故事出版成《愛的先行者─翻轉50萬個生命的家扶》一書,昨舉行新書發表會,會中競衡集團特別致贈200個「幸福家庭書櫃」、總計1萬冊書給家扶基金會服務的弱勢家庭,盼書櫃能成為弱勢孩子改變未來的契機。

展現台灣社福軟實力

家扶基金會最初成立時規模只有3個人,如今已有1400多位專職人員,開創許多創新模式,如「一對一認養制」、家庭式教養育幼院、弱勢家庭創業微型貸款等;除了台灣,家扶並將愛擴展到蒙古、史瓦濟蘭等國家,將台灣社福軟實力帶至國際。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出版事業體總經理林天來表示,自己30多年前就和家扶結緣,當時常透過寫作投稿、捐稿費方式資助花蓮家扶中心,也為了投稿,大量閱讀許多書籍,沒想到因此改變一生命運,讓他體會「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多年經驗集結成書

7月剛上任的家扶基金會新任董事長趙犁民,昨發表會上首度以大家長的身分公開致詞。他指出,出版書籍對家扶而言是創新嘗試,期待藉由書籍推廣,期勉同工莫忘家扶精神,同時喚起各界重視兒少關懷;他也相當感謝三商美邦人壽支持出版,開創了企業支持社會公益的新模式。

家扶基金會這次也特別贈閱600冊新書給大專院校、社工系所圖書館和相關社福團體,期待成為其他非營利組織或兒少服務工作者的參考。代表受贈的台大社工系教授傅從喜表示,家扶是社工界的「台積電」,創新、服務都是首屈一指,這次能將多年服務經驗出版,對社會很有幫助,在社工界開心但也辛苦,總是埋頭苦幹,盼社會各界多給予支持。

幸福書櫃進駐弱勢家庭

同時,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競衡集團響應由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等人發起的「幸福家庭書櫃」計畫,由競衡集團代表詹衡致贈200個「幸福家庭書櫃」給家扶扶助的家庭,總計1萬冊書;詹衡說,期待能拋磚引玉,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幫助更多需要的弱勢家庭。(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三峽中園公托啟用 首見App照護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102608

新北市「三峽中園公共托育中心」昨盛大開幕,最大的特色是與資策會合作,首度開發幼兒照護系統App,藉此無論父母在家或上班,均可同步接收到孩子入園、離校,或是健康狀況相關訊息,讓父母更安心。

* 英業達哺乳室 最具特色又友善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105247

桃園市政府衛生局評選優良哺(集)乳室,英業達公司哺乳室設置鄰近醫務室、環境布置溫馨,並設有專人維護,是最具特色的友善哺乳室。

衛生局健康促進科代理科長彭惠臻表示,每年8月1日~7日是「國際哺乳周」,性別工作平等法去年修正,受雇者達250人的雇主應提供哺(集)乳室、托兒設施,鼓勵友善職場環境。



◆ 清代李清雲鑽研養生 活了257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6000915-260301

旺報 2015年08月06日 記者陳榮正/綜合報導

自1955年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最長壽人瑞以來,儘管新疆出現127歲超級人瑞,仍無華人上榜。認證中,最高齡的紀錄是法國122歲雅娜,目前在世的是美國116歲蘇珊娜。然而,歷史上留有文字記載最高齡人瑞,當數清代的李清雲(又誤譯李慶遠),活了257年。

李清雲是位傳奇人物,他生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的雲南,卒於民國24年(1935年)。因他對中醫、中藥及養生術有不凡的的研究,在200多歲高齡時,言行舉止仍如同壯年,所以被譽為「神仙」。

他10歲時遊遍大陸各地採集草藥,從此以看病與賣中草藥為生。90多歲到四川開縣定居,一生娶過24任妻子,膝下子孫滿堂。他對人厚道,沒人看他生氣過,他自稱150多歲時,外表僅50出頭。據見過李清雲的老人回憶,他身材魁梧、體態肥胖、禿頭、皮膚光滑無皺紋且肌肉結實。傳說他是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手下的將領,隨石達開來到四川。石達開在大渡河全軍覆沒,本名陳遠昌的他改名李清雲,喬裝草藥醫生逃到開縣避難。

李清雲1927年應四川軍閥楊森之邀,去萬縣傳授養身之道。楊森對李敬若上賓,請照相館照相放大陳列在櫥窗裡,標明「開縣二百五十歲老人李清雲肖像,民國十六年春三月攝於萬州」。

李清雲250歲那年,他的同鄉、四川省開縣的劉成勳對他進行專訪。李清雲興致勃勃,引經據典,對養生術作了長篇宏論,被劉成勳詳細記錄下來,整理成為《自述》一文。劉成勳的採訪回憶文章發表在1986年第六期《氣功》雜誌上,同時刊登的還有李清雲口述的《長生不老訣》約1000多字。北京媒體曾以〈地球上最長壽的人〉為題報導。(旺報)

※ 相關報導:

* 湘122歲人瑞 行動自如面紅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6000912-260301

湖南鳳凰縣一位122歲的超級人瑞田龍玉,比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在世最長壽人瑞大了6歲,難能可貴的是,她不但行動自如、頭髮半黑,如今仍面色紅潤、皮膚細膩,沒有一點老年斑。她還很有自信地表示,醫生說她身體很健康,鐵定能活到150多歲。

田龍玉早毛澤東半年出生,不僅常爬階梯,還經常上街買東西,思路清楚的她,耳聰目明,也會跟小販們討價還價,曾有小販想欺負她上了年紀、偷斤減兩,立刻被她當場識破。

....談及超級人瑞的養生之道,田龍玉說她不挑食,但偏好甜食和軟食,最喜歡吃豆腐,也愛喝蔬菜湯,尤其是南瓜葉湯。她自認為,飲食節制、粗茶淡飯是她長壽的祕訣,每餐只吃七分飽。

田龍玉起居很規律。夏天,每天早上6點準時起床,冬天睡到8、9點。起床後,自己洗漱、梳頭。她一天只吃兩餐,上午9點吃早餐,通常吃米飯和青菜。下午6點吃晚飯,有時會吃一點肉或魚。無論冬夏,晚上7時就寢,睡前喜歡泡腳。

* 紀錄片拍肝病爸爸 「來得及說再見」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02827

「寶寶,一定要孝順,好好做人,不要學壞。」年初病逝的廖盛銘寫下對一歲兒子的深深期待,他是B型肝炎帶原者,一直定期追蹤,積極治療,但敵不過電燒手術後的細菌感染,四十歲生日前就和世界揮手道別。由國內知名導演陳芯宜、沈可尚、黃嘉俊拍攝的紀錄片「來得及說再見」,記錄廖盛銘臨終前兩個月的生活。



◆ 亞裔移民多精英 在美成就高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101436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4日電 2015-08-06

爾灣加州大學社會學教授李智英(Jennifer Lee)在有線電視新聞網撰文指出,亞裔是收入和教育程度最高、成長最快的美國族裔,但是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不是你所想的理由。

保守派評論員和新聞媒體長期把亞裔視為「模範少數族裔」,舉出藍領亞裔移民工人的很多子女獲長春藤大學錄取和事業發達,是文化高超,注重勤奮和家庭,使得亞裔邁向成功的證據。

但是李智英認為,並非亞洲「文化」或其他與族裔有關的特點營造成功,而是來自一些亞裔群體社經地位的特權型式。

韓裔的李智英在與華裔社會學家周敏(Min Zhou)所著新書「亞裔成就的矛盾」(The Asian American Achievement Paradox)中,說明了助長一些亞裔群體成就的真正原因,亦即美國移民法偏愛教育程度高、技能高的亞洲國家移民。

這些精英移民在祖國就是教育程度最高者,也比美國一般人口的教育程度要高。以華裔移民為例,在2010年有51%是大學畢業生,在中國只有4%是大學畢業生,美國則為28%。從華人、韓裔和印度裔等高教育程度的移民群體,衍生出「亞裔特權」的概念。

當教育程度高的移民群體在美國安居,他們會建立經濟學家George Borjas所謂的「族裔資本」(ethnic capital)。這個資本包括課後補習和課後班的族裔機構,教育程度高的移民有資源和技術來為子女重新創造這些機構,使得課後班在洛杉磯的亞裔社區,例如韓國城、華埠和小西貢林立。

在教堂、寺廟或社區中心,移民家長傳播有關社區的寶貴資訊,像是哪一所公校最好、大學先修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申請大學。這些資訊也透過族裔報紙、電視和廣播節目傳播,使得勞工階級的移民家長,可從中產階級移民所創的族裔資本受益。

接受兩名學者訪問的華裔都表示,他們不會說英語的父母,搜尋中文黃頁有關平價課後班和免費申請大學講座的資訊。如此一來,雖然移民父母在工廠和餐館打工,但是他們的子女卻獲得遠超過期待的教育成果。

※ 相關報導:

* 美女工程師發動#iLookLikeAnEngineer活動,打破工程師刻板印象
http://www.ithome.com.tw/news/97914

Twitter上的#iLookLikeAnEngineer活動已獲得許多共鳴,例如有一名專門設計船隻燃料消耗解決方案的女工程師貼上了不輸專業模特兒的比基尼照,彭博社也貼出一群女工程師的合照,一名性感的黑人女性說她曾是Intel與Twitter工程師,現在則是微軟工程師。

fsj 提到...

91歲婦懷孕60年 決定讓胎兒留腹中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105684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侯品如/綜合報導 2015-08-07

一般懷胎十個月就會分娩,但有位91歲的老婦人竟然已懷孕60年!

高齡91歲的梅倫德斯(Estela Melendez)原以為腹中長了一個腫瘤,日前至醫院做X光檢查後,才赫然發現原來子宮內的是一個鈣化胎兒,而且這個胎兒已在她的子宮「住」了60年。梅倫德斯說,當初檢查時醫生判斷她腹中有腫瘤,要動手術切除,直到照X光後才知道原來這是個已經鈣化的胎兒。

梅倫德斯與丈夫結縭74年膝下無子,丈夫也在今年1月過世,享年91歲,梅倫德斯表示,沒有孩子一直是她的遺憾,因此希望這個胎兒能繼續留在腹中,以紀念過世的丈夫,醫師評估後也認為,開刀取出胎兒對高齡者有極大風險,且這個鈣化胎兒目前並未對母體產生影響,因此同意讓這個「孩子」繼續住在梅倫德斯的子宮。

※ 相關報導:

* 6旬翁追求90後「是病得治!」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105952

今年60歲的老李自2014年起遇上了情感問題,他愛上了自己單位一名90後女同事小祁。由於年齡的差距,雖然老李對小祁展開了猛烈的愛情攻勢,今年24歲的小祁卻始終躲著他。現代快報報導,泗陽縣中醫院的心理諮詢師趙金明說:「他這是患上了『病態固戀』的心理疾病,得治!」

....趙金明說,「病態固戀」 是指心理的發展停滯在成熟過程中的某一點上。趙金明說,「從他的描述中,小祁的氣質、舉止等方面與老伴年輕時有較多相似之處,因此導致了老李把對老伴的情感轉移到了小祁身上。」經過四個多月的談話治療,老李的情感認知才逐漸扭轉。



◆ 做父親…少些在乎,少些痛苦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105387

聯合報 彭懷真/中華民國幸福家庭協會理事長(台中市)2015-08-07

莎士比亞名著《哈姆雷特》感動無數觀眾,這位王子總是在掙扎之中,愛他的奧菲利亞也在掙扎,因為她的父親與王子是敵對陣營的。人生,總是在掙扎,難以抉擇。

今日面對最多掙扎的,不是王子,也不是奧菲利亞,而是無數青春期的父親。對兒女,要嚴格還是放鬆?要紀律還是信賴?要命令還是溝通?要孩子走在穩當的路上還是放手?期待孩子聽話還是聽孩子的話?我們個個都是矛盾的哈姆雷特。

我沒有答案,只有摸索的經驗。我大致的做法提供參考:

人人叫我們要多與孩子溝通,我對孩子表明:「你想溝通時,我會抽出時間。你不想,我就多做自己的事。」我願意拿出時間做子女要我幫忙的事,但他們要先開口。青春期了,開口說話不難吧!

開始溝通了,我對孩子表明:「你的答案不一定是答案,我也沒有一定的答案,我們一起找答案。」提供資料、書籍、檔案是常用的方式,他們願意看,我也樂意多看,讓前人提供的線索幫忙我們找到答案。

講著講著,他搬出朋友怎麼怎麼說,甚至認為我們這一輩如何如何,我的立場是:「你有朋友,我也有朋友,我們支持對方不要在朋友面前丟臉。」其中有個老爸的終身朋友—老媽,立場通常鮮明。我會勸孩子現實些,多聽聽,少反駁,避免嗆聲。

他做一些讓我擔憂的事,說一些態度強硬的話。我對自己說:「青少年就是猛,馬力強煞車弱,我要避免跟他對撞。」他們平日做些猛的行為,自己吃了虧會調整,不必太擔心。

他們做出要遠離家庭的決定,甚至說「我要離你愈遠愈好」等傷人的話。我誠懇回應:「你要離開我,很好!但只要你需要我時,我會盡力靠近你、支援你。」如此,他們還可能靠近自己,不至於永不回頭。

在台灣,青春期的個個都累。做他們的父親,也很累,甚至更累。所以我明說:「你很累,我也很累,我們一起不要使對方更累。」更別拖累雙方,愛,是一種選擇,不必強迫,不必為難,不必太在乎,不該憂心忡忡,更別急著改變對方。愛,多等等對方、多給彼此空間、多給自己一些自由。

哈姆雷特的人生悲劇,或許是「太在乎」,太在乎要報仇。奧菲利亞的悲劇,也是「太在乎」,太在乎哈姆雷特。

做父親,少些在乎,輕鬆點,應該可以少些悲劇,至少自己可以少些壓力與痛苦吧!



◆ 4少女陪酒 每月花3000租身分證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904590

自由 2015-08-07

最小15歲國中剛結業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暑期青春專案,台南市警局第六分局查獲4名少女到酒店陪酒,其中3名少女每月花3000元租「成年身分證」冒用,最小的才15歲、今年剛國中結業,她們低齡陪酒的離譜程度,令警方咋舌。

據了解,4名少女的家境都不好,2女出身單親家庭,1女被查獲持有K他命,另2女坦承吸食K他命,並稱「是客人給的」,她們多有輟學或逃家紀錄,行為有些偏差,為了在外租屋、買東西,只好下海陪酒,警方查獲後,已被社工安置到收容單位。

警方調查,去年7月,南區某檳榔攤遭洪姓男子為首的10多人砸店,被害人三緘其口,警方報請檢察官指揮偵辦,發現衝突起因是經紀公司互挖小姐所致,追查後又發現遭砸店的被害人竟涉嫌媒介少女到酒店坐檯。

酒店男蟲媒介抽頭

警方查出24歲的林姓男子在台南經營沐雲經紀公司,位居「執行長」,僱用3名19歲到20多歲的男子擔任司機,接送年輕女子到台南市區多家知名制服或便服酒店陪酒上班,輕鬆賺取抽頭費,堪稱酒店業男蟲。

家長難相信寶貝淪風塵

六分局警方在5日收網、逮到林男等4嫌與4名少女。4名少女的父母、家長被通知到警局時表示因忙於工作,與孩子關係疏離,但不敢相信寶貝女兒竟會淪落風塵。

警方訊後依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與人口販運防制法將林姓男子等4人移送檢方偵辦。

fsj 提到...

父親節/爸爸,你們不是負責賺錢就好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107712

聯合報 陳弈忻/教(高雄市)2015-08-08

班上有一個學生,屢屢出狀況。每次和家長聯絡,都是媽媽接的電話。而媽媽也總會很無奈地跟我說,因為孩子的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孩子沒有爸爸可做學習榜樣,才會造成孩子的偏差行為。

這位媽媽的話,也許不見得正確,但的確有不少的家庭,教育的責任,都是落在媽媽的肩上;爸爸的工作常常都是負責賺錢而已。孩子有問題打電話給家長,只要是爸爸接的,馬上就把電話轉給媽媽,因為孩子的事情,都是媽媽在處理。因此爸爸是否在家,就變得不重要了,他們可以不常在家,或是長期派駐在國外。「爸爸」這個角色,在家庭功能裡,很可惜的,只變成是賺錢的代名詞。

撇去單親家庭不說,「爸爸」這個角色,他的地位和重要性,同媽媽一樣,只要肯坐下來和孩子談談,傾聽孩子的聲音,脫去嚴肅、寡言的外表,去接觸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生活、朋友。如此一來,親子的關係的大躍進,這絕對不是錢賺得多所能比擬的。

相信沒有一個當爸爸的,只想把自己定位成只會賺錢而已。那麼就從此刻起,好好看重自己,發揮爸爸在家庭中的功能,在孩子心目中,他們會很高興有一位亦父亦友的爸爸陪伴,家庭氣氛也會更加和諧、溫馨。

※ 相關報導:

* 女兒特奧奪3金 老爸最棒的生日禮
http://udn.com/news/story/7005/1107329

今天是父親節,苑裡鎮單親家庭謝祥國有最好的父親節的禮物,他的17歲女兒謝葦蓁代表台灣參加2015洛杉磯特殊奧運,在他8月4日43歲生日當天,拿下比賽第三面金牌,「金牌老爸」謝祥國開心的說,「我以女兒為傲」!

* 照顧女兒30年 1張卡片感動病父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109437

中度智能障礙的「阿梅」,從小與雙胞胎姊姊由父親帶大,父親無怨無悔照顧30年,最近她在方舟就業服務協會協助下,生活自理能力漸入佳境,父親卻疾病纏身,擔心無法繼續守護女兒。父親節前夕,阿梅做張卡片感謝父愛,傅爸爸看了感動不已。

傅爸爸50年前考上中國醫藥學院,本來前程似錦,38歲娶妻,妻子懷孕產下雙胞胎女兒後,因妊娠毒血症去世,他一肩扛起照顧責任。當年他大學同學有人當立委,有人成為醫學權威,只有他為了女兒,落得打零工度日。

* 引導正向教育 父不放棄唐氏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8000609-260107

一出生就被診斷為唐氏症的新竹市民丁逸軒,靠著爸爸細心照料、不放棄的對待,養成他正向思考的態度,以及獨立自主的能力,目前在新竹市仁愛工坊學習縫紉及手工蛋捲製作,並參與社區休閒活動、成長課程,及職前準備等服務。

....丁爸爸說,逸軒很「皮」,有次一位阿姨帶了好多零食糖果到家作客,逸軒很愛吃,告訴那位阿姨下次要再帶給他,事隔幾日,阿姨帶過來了,叫他趕緊吃,他都不要,但卻趁爸媽不注意時,偷偷拿了幾個在旁邊吃。

丁爸爸認為,逸軒覺得自己與眾人不一樣,所以個性很溫和,不會吵也不會鬧,而是委曲求全,忍耐地過生活,尤其是觀察力很強,看到人家換髮型就會跑過去問候,看到漂亮女生還會害羞臉紅地稱讚對方。

* 全家挺他 58歲模範父親浴火重生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107349

58歲的林坤意,因為一起爆炸,全身20%二至三度燒燙傷,至今仍得復健,靠著2個貼心的女兒每天輪班守在他旁邊,讓他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雖然現在還未找到工作,但家人的全力支持、陪伴,也讓他渡過了最甜蜜的父親節。



◆ 照服員需4萬名 以國人為主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07681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2015-08-08

衛福部規劃推動長照制度,預估未來國內需要至少4萬名照顧服務員。依勞動部規劃,中高齡就業者、二度就業婦女、以及部分外籍看護將列為照服員主要來源。據了解,初步僅考慮將目前約1.3萬名的養護機構外籍看護工納入長照人力。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官員強調,外籍看護工未來如何納入長照制度內,還須與衛福部討論,再進一步適時檢討外籍看護工政策。

目前國內已有逾21萬名外籍家庭看護工,另有1.3萬名養護機構外籍看護工。後者因已在目前照護機構工作,隨著照護機構納入長照,機構已聘僱外籍看護工初步將納入長照照服人員,爭議亦較小。

勞動部表示,台灣已邁入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據估計,2016年台灣扶老比將達18%,每100位工作年齡人口需扶養18位老人,現行許多在職工作者必須同時兼顧照顧長輩的責任,若無適當照顧資源,將導致離職及提前退休潮。

《長期照顧服務法》已於6月3日公布,並將在兩年後施行,發展長照體系是國家重大政策。官員表示,因應人口老化、及未來龐大照服人力需求,已將中高齡及二度就業婦女列為輔導就業特定對象,勞動部將持續辦理相關職業訓練,提升本國照顧服務員就業技能。

※ 相關報導:

* 逾85歲失能 聘外籍看護鬆綁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07680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昨(7)日表示,勞動部已完成「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相關審查標準,自今起,開放85歲以上老人經醫療機構評估有輕度失能,即「巴氏量表」評估有任一項目失能,就能申請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

* 別再叫我老外!感受「台灣好」 薩國男歸化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09324

娶台灣女子為妻的薩爾瓦多籍男子歐瑪爾,在台居留13年後,感受「台灣的好」,拋棄國籍,申請歸化為中華民國國籍,他欣喜的告訴友人「我是台灣人了,以後別再叫我老外、阿凸仔了」。

歐瑪爾取得身分證後,昨天透過太太解說,了解台灣「十二生肖」,民國57年出生的他,碰到1位長他一輪的朋友,還開玩笑說「你是老猴,我是少年猴」,逗得朋友哈哈大笑。

fsj 提到...

澎湖居民9成獨老 訓練高中生照護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111735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澎湖報導 2015-08-10

澎湖人口老化,九成人口是獨居老人,年輕人外流情況嚴重,為了讓偏鄉醫療落地深耕,北醫大兩年前推動以澎湖縣花為名的「天人菊」計畫,訓練當地唯一一所高校馬公高中學生量血壓、包紮等基礎醫療能力,每學期出任務兩次,從小為當地醫療盡一份心力。

北醫大楓杏醫學青年服務團指導老師王南淵表示,澎湖人口老化嚴重,但老人家用藥觀念普遍不足,而且澎湖外籍看護人口不斷攀升,比較缺乏中文能力,一小不心就用藥錯誤,例如曾把塞劑當成食用藥餵給老人家吃,或一天用藥一次變成三次。

為改善偏鄉醫療,北醫團隊的「天人菊」計畫,訓練馬公高中學生,每學期和北醫團隊一起到老人家探訪、義診。馬公高中的黃鉉亮高一起參加天人菊計畫,他原本很害羞靦腆,台語「不輪轉」,但每次一句「呷飽沒」的問候,總讓老人家笑開懷。他說,每次家訪後,看著老人家拄著拐杖也要送他到門口,「就覺得很有意義」。



◆ 廖玉蕙/為愛相隨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107708

聯合報 廖玉蕙(語文教育學者及散文作家)2015-08-08

多年前的夏日午後,我應勞工局之邀,到台北市圖總館對勞工朋友演講。

演講過後,一位年紀約五十餘的勞工朋友趨前跟我道謝。說是在前一年的聯考裡,兒子將志願卡裡所有位於北部的大學悉數剔除,只因為:「爸爸一點都不理解我,我要把志願填得離家越遠越好。」聽到兒子的同學如此轉述,他肝腸寸斷。原本以為只要努力工作讓孩子不虞匱乏便是盡責的父親,那時才知大謬不然。

他的兒子其後如願考上了台中中興大學,但他難以釋懷,難過且自責地說:「後來想想,的確為了拚命賺錢而疏忽了跟孩子的溝通。」於是,他犧牲寶貴的星期假日,寄望從圖書館的這場題為「貼近孩子的心」的演講中得到促進親子關係的良方。

他認真回應我的演講,說回家後他想要試試我所提供的意見—抱抱孩子。我建議他:「孩子已經大了,要不要從小幅度的握手、拍肩開始,逐漸才擴大成肢體的擁抱,感覺會自然些。」他也許覺得緩不濟急,低頭想了一會兒,靦腆地又說:「要不然,我乾脆鼓起勇氣直接跟他說:『我愛你』。」我雖然為他的用心動容,但還是忍不住建議他:「無預警熱情示愛,會不會讓孩子太吃驚,要不要先說:『以前在家嫌你煩,現在你走遠了,還真有些想你。』免得一下子驚嚇到他。」

男子轉身離開之際,我抬起眼,發現夜色掩至,忽然覺得心下悵然。那位遠在中興大學讀書的孩子,若不知道父親曾為他的一句怨言如此神傷且費心尋方設法彌補,銳意向他靠近,那將是多麼可惜的事!

我驀然想起,一位傑出的女學生就讀研究所兩年後,決定重考南部的學校;師長們都不捨好學生流失,紛紛以「白費兩年太可惜」勸阻,我私下問明緣由,原來交往許久的男友遠在南方,她想南下拉近彼此的距離。我一向相信心動不如行動,遂獨排眾議鼓勵她「如果男子值得託付終身,那就趁早為愛相隨吧。」幾年後,學生通過考試分發到北部的中學任教,原來在南部科技業任職的男友也跟著轉換跑道,努力投身教職甄試,天涯相隨,以行動宣示對她的愛。

為了愛,彼此都曾經分別有所犧牲,也有所成全。帶著如此堅定意志相互投靠的兩人,最後決定一輩子攜手同行。小倆口送來喜餅的時刻,我懇摯地叮嚀:「將來的婚姻生活中,如遇勢不能免的齟齬時,若常常想起這些『為愛相隨』的初衷,就一定沒有過不去的難關。」

近日,一位前途似錦的朋友,由南部高階主管級自行請調回北部低就,朋友們都為他的舉措感到納悶;前幾天,才得他親口告知原委:家居台北的他,早出晚歸,日日上下班都搭乘高鐵南北奔波。但正處叛逆期的單親孩子開始桀傲不馴,做父親的擔心相處時間有限、陪伴不多,正逢關鍵期的兒子會一不小心走上歧路。他跟我坦承:「那天,看到你寫的那對有所犧牲、有所成全的『為愛相隨』學生,深受感動與啟發。我於是打定主意效法,跨出一大步向兒子靠攏過去。雖然內心還是有些許對工作的不捨,與不知如何拿捏教養方式的徬徨,但真希望我的這分苦心,能讓兒子有所體會。」

我望著他說話時若有所思的深邃眼眸,竟有欲淚的衝動。沒料到一篇隨筆,也能有如許的回響,而我是一直堅信不管愛情或親情,只要有愛,存心相隨,大體都不容易失敗、也不會讓人失望的。(作者為語文教育學者及散文作家)

fsj 提到...

洪蘭/拔刀相助 不是俠客專有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113472

聯合報 洪蘭 2015-08-11

一位朋友在台北近郊租了一塊地當假日農夫,每周帶孩子去親山近水,上周他先生看見隔壁田畦結實纍纍,一時興起,想吃魚香茄子,便過去摘了幾條茄子,不想,被他念小一的兒子看到了,抗議的說:「爸爸,不可以偷別人的茄子」。他先生臉紅了,便罵孩子說:「胡說,我只是借,不是偷」。兒子說:「老師說沒有經過別人允許便拿走就是偷」,他先生惱羞成怒,打了兒子一巴掌,兒子捂著臉不敢哭出聲音來,整個過程被他四歲的女兒看在眼裡。回家後,女兒不肯讓爸爸抱,她直覺是因為下午的事,她先生說不可能,公平正義沒有那麼早發展出來,她問:孩子多小就有正義感?

其實孩子很早就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有一個實驗是讓六個月和十個月大的嬰兒看一個簡單的卡通:一個圓在爬山,因為沒有腳,所以一爬上去就滑下來,這時來了個三角形,在下面推,二人合作,圓就到達了山頂。這時從山的背後,突然出現了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一步步把圓逼回了山腳。看完後,實驗者拿出二個托盤,一個放的是三角形,另一個放的是正方形,給他們玩。結果十二名六個月大的嬰兒全部都去選三角形,十六名十個月大的嬰兒中,有十二個去選三角形,表示這麼小就知道三角形是幫助別人的好人,正方形是欺負別人的壞人。

令人驚訝的是他們都還不會走路,不曾有被人欺負的經驗,為什麼就知道好人和壞人?可見這是天性,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是只有俠客才專有的。

另一個實驗是請三歲和五歲的小朋友,男女各半,來實驗室玩布偶。實驗室中有個圓桌,上面有個轉盤,可以用繩子拉著轉,繩子在幼兒的座位上。轉盤被分為四塊,上面放有餅乾和玩具,兒童的對門是個會偷東西的壞布偶,兒童的左邊是個好布偶,他的右邊是個山洞,實驗者先讓孩子熟悉用繩子轉這個轉盤,然後開始遊戲,不久,小偷布偶就趁好布偶不注意時,把他的餅乾偷走,孩子一發現,立刻把繩子一拉,轉盤移動,使餅乾進入山洞,小偷便拿不到了,然後他再把餅乾轉回被偷的布偶前,還給他。不論被偷的餅乾是他自己的,還是好布偶的,三歲的幼兒都會轉動繩子,使壞人不能得逞。他們不會去打小偷,但會把失物歸還原主。

這實驗有很多版本,基本上結果都一樣,即學前兒童已經對別人的傷害敏感,如果有機會,他們會去扳正錯誤,補償受害者。所以孩子很小就知道對和錯,也會打抱不平,不喜歡被壞人抱。

在成人的社會中,我們常看到大家會替不被看好的弱勢者(underdog)加油,一九七六年的電影「洛基」(Rocky)熱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次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洪秀柱會出線,有一點是大家看不過去,覺得她被欺負得太厲害了,老百姓的正義感出現,紛紛解囊,匯一百元去挺她。看到這個消息,很感到人性的溫暖,也了解古人說「哀兵必勝」的原因,人不可驕傲,有時陽溝裡是會翻船的。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 蔣偉文:克服孩子挑食,父母心機6計畫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111402

聯合新聞網 BabyHome 2015-08-11

【文/武美齡】

1. 保持新鮮感

因為孩子小,許多料理或食材都沒吃過,所以對蔣偉文來說,煮給孩子吃反而是簡單的。他為兒子料理的方法是儘量不重複,例如今天吃炒飯、明天吃義大利麵、後天吃燉飯、燴飯或蓋飯,讓孩子保持新鮮感。

2. 慢慢嚐試,一次一樣

蔣偉文和老婆都是過敏體質,很擔心孩子會過敏,因此聽從醫生的建議,添加副食品每次以增加一樣食物為原則,才能了解孩子若產生過敏,是源自哪一樣食物。

蔣偉文會買多樣的蔬菜,分門別類燙熟後切成小丁或蔬菜泥,放在冷凍庫。也就是因為這樣每天嘗試新食物的原因,兒子很小就吃過許多食物的原味,包括苦瓜也吃過,因此幾乎不挑食。

3. 誘惑孩子大口吃,就靠小心機

蔣偉文發現小朋友吃東西有種特殊狀況,對自己碗裡的食物沒興趣,卻喜歡吃大人碗裡的,所以他建議吃飯前,可以把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放在父母自己的碗裡,來場心理戰,這招對蔣偉文的兒子非常管用,建議其他父母也可試試看。

4. 別怕孩子餓

有些孩子平時有吃零嘴或小點心的習慣,即便是小餅乾、糖果、水果等少量食物,對孩子的胃來說也是累積,因為不餓,孩子吃飯時就更會挑嘴,這個不想吃、那個不想吃。

蔣偉文認為這種狀況不見得是挑食,假如真的餓了,孩子就什麼都吃了!所以父母也可試試讓孩子餓一點時,再讓孩子吃不喜歡的食物。

5. 軟硬兼施

蔣偉文觀察孩子有時偶而也會撒嬌,希望父母餵食,若大人不餵就不吃,遇到這種狀況,很多人會覺得不行!學會自己吃就要獨立,爸媽不能餵!然後孩子情緒就來了,鬧得更兇。

他認為若孩子偶爾一兩次撒嬌要大人餵,就餵孩子幾口,讓他轉換情緒變得開心!孩子待會兒反而自己就想吃了,對孩子要軟硬兼施,不必那麼嚴苛。

6. 耐心至上

面對挑食的孩子,蔣偉文說也可能是情緒上的問題,就是鬧脾氣不想吃某樣食物!孩子不開心、或有什麼原因大人不曉得,孩子也不會說,尤其在三歲以前表達能力較差的孩子都可能有這個狀況,因此建議父母們要有耐心,等孩子吵鬧完再讓他試試看,有時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孩子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回應。



◆ 空無一人讓你不安? 鳥鳴、人聲增加安全感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12570

世界日報 記者黃惠玲/芝加哥報導 2015-08-11

當獨自走在燈光昏暗、空無一人的停車場或者其他公共設施時,大部分人都會多少感到害怕,覺得不安全,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減少這種恐懼感呢?

美國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Ross School of Business)市場營銷教授亞拉德娜.柯瑞斯納(Aradhna Krishna),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鳥叫聲」和「人聲」,可以讓人在上述場合中,感到舒適安心。

柯瑞斯納說,當一個人走在停車場、地鐵站或者機場的隧道時,幾乎都會產生不安。如果人們因此避開這些場所,就會對附近地區產生負面的經濟效應,她強調,許多零售商、百貨公司或其他公共設施據點,都經常利用音樂或其他聲音,來影響消費者的心情。但究竟有沒有聲音,會讓人產生「安全感」?是研究人員一直比較少探索的主題。

針對引發「安全感」的聲音,柯瑞斯納與同事進行了四個實驗,加上在巴黎香舍麗榭大道一個地下停車場的田野研究,透過交叉驗證,探索具有不同聲音或完全安靜的環境,如何影響人們的感知及行為。

研究發現,人們聽到鳥叫聲時,所帶來的安全感知度,比聽到樂器音樂,或是無聲時還要高。

另一個實驗中,柯瑞斯納的研究團隊,加入了人的聲音,結果發現,人們除了對鳥叫聲會感到安全外,對於人的聲音,也會產生「社會臨場感」(social presence),因此感到安全。

這樣的實驗結果,對人們有什麼影響呢?柯瑞斯納說,透過實驗發現,播放鳥叫聲或人聲的地鐵站,比沒有聲音,或是播放管弦樂的地鐵站,讓人感到更安全。

柯瑞斯納表示,鳥語聲及人聲,讓人們有社會臨場感,也因此感覺到舒適安全。這些聲音甚至會帶來更正面的消費者迴響,進一步提高對所處地點的整體滿意度。柯瑞斯納也不忘提醒,這種可以提高安全感的「環境音樂」,不應運用在不安全的地點,以免製造假象,威脅民眾安全。

fsj 提到...

上學被抓去當慰安婦…阿嬤:替我完成學業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15742

聯合報 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 2015-08-12

高齡94歲的小桃阿嬤,70幾年前在到台南女中的上學途中,被日本警察強押到海外做慰安婦,從此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日前南女師生到她的住處探訪,她落淚向學生說:「我來不及唸完書,希望你們能珍惜現在的時光,替我完成學業。」

昨天是紀錄前台籍慰安婦故事的「蘆葦之歌」首映,小桃阿嬤也參與演出。她是大橋國小第6屆學生,從小立志當老師,未料才考上台南女中(當時台灣人所就讀的稱為第二高女)沒多久,某天在上學途中就遭日本警察強押到海外做慰安婦,受害時間長達1095天。

台南女中秘書李宜芳日前率校友會及青年社學生前往屏東探訪小桃阿嬤,她回憶起過去那段悲苦日子,不禁痛哭失聲。她說,被擄走過程中,曾3度喝消毒水試圖輕生,直到日本戰敗才回到家鄉台南,但親人卻以「家裡容不下當妓女的人」鄙視她,並不讓她踏進家門,她結婚後的日子也不美滿,後來都是自己孤獨一人到屏東居住。

「人生就是這樣,有些事情要看開」,小桃阿嬤現在已釋懷,認為應該要勇敢承認自己的過去,不該讓人看輕,她於前年赴日抗議,要求日本出面向慰安婦道歉,希望以堅強的毅力告訴大眾歷史的不公義。

由於無法完成課業以及當老師的夢想,她感慨地向學生說,「要珍惜現在的時光,替我完成學業」;南女師生帶著舊時的學校制服,為阿嬤更衣,重溫學生時代,雀躍的心情寫滿在她臉上。學生見證到生命的韌性,承諾一定會完成阿嬤的期許,好好讀書。

電影「蘆葦之歌」將在本周五上映,原本台南的電影院並沒有播映,但勵馨基金會台南分事務所積極爭取在台南唯一播映場,開放200位民眾免費到新光影城觀賞。

※ 相關報導:

* 不讓陌生男觸碰 父眼睜睜看女溺斃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115451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新聞媒體Emirates 24/7昨日報導,一名年輕的亞洲女子溺水時,因其父親認為讓陌生男子觸碰女兒會讓她「蒙羞」,堅持不讓杜拜救生員搶救終致溺斃。

根據法新社,Emirates 24/7報導,杜拜警方以妨礙救援隊執勤及搶救他女兒性命為由,逮捕這名父親。

* 被寵壞?10歲童罵空姐「畜生」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117301

廈門航空公司日前一架航班上,有一名10歲乘客辱罵乘務長,遭到機組拒載。事後,廈航對機組發出停飛5天處罰通報。很快,有民航自媒體質疑廈航「慣壞了熊孩子,傷透了民航心。」廈航11日再發聲明「變臉」稱,機長出於安全考慮做出拒載決定是正常行使權力。

南方都市報報導,廈航10日的通報中指出,6日下午3時30分許,MF8036機長詢問ATC(航空交通管制)得知五小時內無起飛時間,ATC同意下客。下客時,一名10歲左右的女孩當眾辱罵乘務長,機長要求該旅客或監護人向乘務長道歉遭拒。機長請示ATC後對方同意拒載。

* 手機沒電 孫竟然拔爺爺「呼吸器」來充電拍照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116109

日前西班牙一名26歲的男子,至馬德里市區內一家醫院探望得肺炎住院的爺爺,突然想起母親交代要傳訊息回報爺爺最新的病情,又眼看著手機的電源僅剩下1%,該男子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竟然隨手拔掉了爺爺的人工呼吸器插頭來充電,被拔掉呼吸器的爺爺簡直嚇呆了,臉色狀態也越來越不好,用自己最後的力氣勉強按下緊急通知鈴,才撿回一條寶貴的命。



◆ 山東老人餓如骷髏 鎮幹部被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2000945-260309

旺報 2015年08月12日 記者洪肇君/綜合報導

山東平度八旬老人李樹榮餓成皮包骨,孤零零躺在床上的照片9日被貼上網,據稱他的土地被村官私賣,衣食無著;平度市11日斷然處置,該鎮官員3人被撤職、停職。但網友追究,老人的土地到哪去了?

李樹榮白髮蒼蒼、全身赤裸在床上等死的照片令人動容,曝光後引起輿論譁然,當地官方宣稱已積極救助,老人8月起可享最低生活保障(類似台灣的低收入戶補助)。

網民在微博爆料:「山東平度市崔家集鎮大城村孤寡老人李樹榮84歲,無低保,個人應分的1.92畝土地被原村幹部賣掉,賣地收入被原村幹部裝入腰包,都快餓死了,一輩子也沒安上電燈,七年沒有吃過一頓餃子。」瘦到像骷髏的李樹榮赤裸躺在破舊床鋪,舉國震驚。

「是餓的,他家裡一點吃的也沒有,鍋也好多天沒用了。」村民李應澤後來說,得知李樹榮已7、8天沒出門,發現老人躺在家中,「餓得起不了身」,他只好找人幫忙將情況發上網。

平度市政府微博「平度發布」10日宣稱,鎮領導第一時間看望李樹榮,李的土地並非被私賣而是租給他人,期限30年,又稱7月下旬已為他辦理低保,8月起就能享用。

昨天晚間,平度市再度公布,市紀委介入調查之後,崔家集鎮大城村黨支部書記李朋波免職,崔家集鎮社會事務辦公室主任王超停職,崔家集鎮黨委委員、管區書記陳勝停職。全市低收入人口問題,啟動全面調查。(旺報)

※ 相關報導:

* 喪葬補助不透明 弱勢不知 富人搶領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15612

台東縣東河鄉余姓婦人的丈夫日前過世,連喪葬費用都籌不出來,後經警方協助申請相關補助,才暫渡難關;但也有人明明存款上百萬元,卻還要挖政府補助,社福單位忍不住感嘆「需要的人不懂得要申請,不需要的卻搶著要拿」。

* 兩人養一人…美社安金快撐不住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114438

美國社會安全制度到14日將滿80年,隨著人口結構日趨高齡化,支付社安稅支撐該制度的勞動人口相對減少,收入不平,給這個美國退休金計畫的長遠未來蒙上了陰影。

溫和地增加稅賦和縮減福利,可以讓未來數代仍可享受社安福利,但國會必須迅速行動,因為即使是有限度的變革,預料都會有極大的政治困難度。

65歲以上民眾的貧窮率近年逐步上升,但仍然遠低於較年輕的族群,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由於社安福利。美聯社報導,目前民眾領取的社安金平均每月為1221元(美元,下同),一年約1萬4700元。約6000萬名退休者、殘障勞工、配偶和兒童每月領取社安金,此人數在未來20年將增至9000萬人,而有約1億6800萬名勞工繳交社安稅。



◆ 研究:欺騙、作弊、盜竊 與荷爾蒙有關?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14107

世界日報 記者劉晨懿之/波士頓報導 2015-08-12

哈佛大學行為經濟學和心理學團隊最新研究顯示,人們的荷爾蒙水準與不道德行為有密切關係,從荷爾蒙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會欺騙、作弊或是盜竊等。

這項研究關於內分泌系統和不道德行為間的聯繫,有兩項重要發現。第一是某些荷爾蒙水準,可以預測一個人是否會進行不道德行為;第二是對於那些確實做了不道德行為的人,該行為會降低與心理壓力相關的荷爾蒙水準,換句話說,人們可能以不道德行為,作為緩解壓力的手段。

據哈佛校內新聞報導,這篇名為「荷爾蒙和倫理:理解不道德行為生物學基礎」的論文,本月在實驗心理學雜誌發表。研究者包括哈佛大學博士後Jooa Julia Lee、哈佛商學院談判、組織和市場專業教授法蘭西斯卡‧基諾(Francesca Gino),以及德州大學的教授約瑟夫(Robert A. Josephs)和數名博士生。

文章提到,雇主可能可以透過了解荷爾蒙的作用,來降低詐欺等不良行為。詐欺認證審查協會(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Fraud Examiners)報告顯示,每個公司每年平均因詐欺損失5%收入。以此計算,全球每年因詐欺造成的損失高達37兆元。

基諾表示,他們希望找出是否有生物或心理上的原因,來解釋不道德行為為何頻繁出現。

他說,透過該研究,他們發現如果環境某種程度會影響人們的荷爾蒙,可能會進一步影響人所作的選擇,特別是詐欺這樣重大的抉擇。

研究顯示,那些雄心勃勃和承受巨大壓力的人最容易進行詐欺。以華爾街為例,由於處在弱肉強食激烈競爭的巨大壓力環境下,投資詐騙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

這些研究者還提出,很多雇主希望以可能面臨的嚴重後果來威脅員工,以減少潛在的詐欺行為,然而此舉也同時會增加壓力,反而提高不良行為產生的可能性。

研究者建議公司和學校,建立一種鼓勵、補償和獎勵為主的機制,來評定員工或學生的表現,減少心理壓力導致的不良行為。

從個人層面來看,研究者建議不要在實現目標過程中,給自己過多壓力。例如在發誓戒菸後破戒,或是想要減肥卻大吃一頓而產生罪惡感,這不僅不會幫助實現目標,反而會讓自己更可能失控或出現更多不良行為。

fsj 提到...

爸媽斷網路 國二生威脅跳樓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118119

聯合報 記者黃寅/台中報導 2015-08-13

隨著網路發達,青少年罹患網路成癮案例不斷增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主治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的醫師張倍禎昨指出,每天門診十名患者中就有二位網路成癮青少年,顯示問題嚴重,還有一名國二學生因父母決定停掉網路時,竟威脅要跳樓,這時父母才感覺問題嚴重而向醫師求助。

張倍禎說,這名國二生小學五年級開始上網,時數逐漸增加,國一有一半時間沒有進校園,即使出現,多半也趴桌睡覺,不和同學打交道,但一回家就開始玩電玩,特迷打怪和射擊遊戲,常到凌晨還不停下來。

廢寢忘食的結果是從早自習到演變為翹課,乃至於下午快放學了才露面,最後乾脆都窩在家裡打電動,連學校也不去了。

此時父母才開始限制上網時間、讓上網成為獎勵等,但都無效,最後決定停掉網路時,小孩竟威脅要跳樓。

還有位大二女學生主動求診,表示常上網聊天忘了時間,原本只要花個20分鐘,最後常上網三、四小時,導致作業都沒寫,成績變差。

張倍禎經過一年的心理和家族治療,重建國二生的生活和價值觀,讓他減少了上網時間,重新回到生活軌道,而她也發現女大生上網是為逃避困難的作業,抱著想先輕鬆一下的心理上網,卻一上了網就下不來,因此替她製作表格,記錄下自己的作息時間,教她把困難的工作切割成七、八個相形容易的部分逐步完成,後來兩人都獲得改善。

她建議,父母應對小孩上網保持警覺、監控時間和內容,不要用網路或手機當作安撫小孩的工具,多鼓勵小孩接觸戶外活動,每天至少花上十分鐘與小孩面對面談心,避免小孩深陷在網路世界裡。

※ 相關報導:

* 開學日 日學童自殺人數最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3000469-260108

日本內閣府調查指出,18歲以下的兒童自殺最多的一天是9月1日,因為這天是放完暑假,學校開學之日。

《朝日新聞》報導,這份調查指出,1972至2013年的42年內,日本兒童自殺總數達1萬8048人,以日期來看,9月1日自殺的人最多,約131人,其次是4月1日的99人,4月8日95人,9月2日94人,8月31日92人。....內閣府針對這樣的傾向指出,因為生活環境有很大的改變,容易產生壓力和精神不穩定的情況。建議應在長假後,加強對學童的輔導。

* 蘇州女住進31樓「好想跳下去」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121562

幾個月前,蘇州的倪林夫婦搬進31樓的新家,這原本是一件喜事,可新家似乎很「邪門」,倪林的妻子王芹一回家就渾身難受,甚至多次有跳樓的衝動。宿遷市泗陽中醫院心理諮詢師趙金明說:「她這是患上高樓綜合症,是一種環境心理學問題。」

趙金明解釋,這類心理問題以性格內向、脆弱的人居多,尤其是抑鬱性人格,更是高樓綜合症的易感人群。

* 找不到人傾訴 學生煩惱先上社群吐苦水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21418

近幾個月接連發生藝人、高中生燒炭自殺事件,張老師基金會發現,時下新世代遇到困難習慣以「LINE」、「facebook」及「Instagram」等網路社群傾訴,但仍有一成四的學生遭遇困難時,找不到人可以傾訴陷入絕望。

....參與調查的張老師督導黃淑芬分析,苦無傾訴管道的學生,多半是因為個性害羞、不敢向他人反映,或是不知道求助資源,這些學生非常需要學校、老師和社福單位查覺。

值得注意的是,統計發現,當年輕人面對困擾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透過LINE和facebook來抒發情緒,其次是Instagram,而不是面對面或找人談話。



◆ 「小三勸退師」 幫妳救婚姻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119585

世界日報 北京13日電 2015-08-13

四川成都出現一群收費不菲的「小三勸退師」,號稱修復一樁婚姻開價10萬(約1.5萬美元)。小三勸退師會根據不同情況,出動律師、心理治療師及社區大媽等「專業人士」勸退小三。負責人表示,一個月可以有五至十筆生意,生意不錯。

華西都市報報導,從事「婚姻挽回」工作的業者羅榮,今年32歲,自稱是法律專業出身。他表示,過去14年,四川離婚人數增加了5倍,其中5成因婚外情,這讓他興起做「小三勸退」的工作,「我覺得這是一個商機,並且可以做好事,挽回別人的婚姻。」

去年10月,羅榮籌資10萬元,成立了婚姻諮詢服務有限公司,經營業務除常規的婚姻分析、婚姻健康諮詢外,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勸退「小三」。

為了完成這項工作,羅榮開始招兵買馬,當律師的同學和學心理學的朋友都被他請來兼職,朋友的母親則被他請來,「在個案中,以母親的姿態開展勸說工作」。

羅榮說,公司總共20位員工,工作中,他們會安排不同的人與「小三」接觸、交朋友,但絕不會採用跟蹤、偷拍、威脅等違法手段。羅榮表示,因為耗時比較長,所以收費也不便宜,「一般不低於1萬,高的也有10萬,最高一筆是12萬」。

12萬元的這個案子,羅榮施出的是「美男計」。就在今年春天,一位吳女士上門表示懷疑丈夫出軌了。於是羅榮混入吳女士丈夫的朋友圈,並藉機認識該名小三。

羅榮隨後安排一名「高富帥」接近小三,並展開猛烈追球,結果不到一個星期,小三就淪陷了,快速地移情別戀。羅榮說,為怕外遇丈夫不死心,還安排「高富帥」找到這名外遇丈夫,並弄來一輛跑車,在他面前轉了幾圈,「從心理上打擊了他一次」。最後,這名外遇男子自慚形穢地離開了。

後來,吳女士說丈夫徹底變了,「現在下班準時回家,對她噓寒問暖了,她很幸福」。

報導說,這類勸退工作會持續到客戶滿意,只要三、四個月婚外情未死灰復燃,個案就算成功,開業至今,成功率有八成。

※ 相關報導:

* 想讓爸爸回家 3歲童「假失蹤」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121563

江蘇邳州市一名三歲女童11日神秘失蹤,引發邳州全城關注。經警方調查,案情出現大逆轉。原來,這場失蹤案竟然是孩子的母親和奶奶聯手導演的一場戲,只是為了讓癡迷傳銷的孩子爸爸回來。遺憾的是,爸爸回來了,奶奶卻因報假警面臨行拘。

* 浙「黑幼托中心」300平米擠300童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122042

浙江高新區清水橋路的賓果公寓大門口,有間普通的店面房,每天都有孩子的嬉鬧聲傳出。這是家非法幼兒托管中心,300平米房擠進300多個孩子,有火災隱患。消防大隊日前在這家非法幼托中心的大門上貼上了封條。



◆ 遭性侵禁墮胎 巴拉圭11歲童當媽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06822

自由 2015-08-15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巴拉圭一名遭性侵懷孕、但卻被禁止墮胎的十一歲女童,十三日以剖腹方式產下一名女嬰,成為這個極為保守的天主教國家另一個「小孩生小孩」的受害者,人權團體就此再度批評巴國政府只知恪守天主教教義,卻罔顧性侵受害者身心健康。

根據了解,今年五月才剛滿十一歲的女童,是在首都亞松森的一家紅十字會醫院剖腹產女,過程約卅五分鐘,小女嬰重三千五百公克,母女均安;女童剖腹生產時已懷孕卅七週,由於是剖腹產,所以還得住院三、四天。據了解,女童已將女兒命名為米拉葛蘿絲,在西班牙文中意指奇蹟。女童之母的律師托拉雷斯表示,女童之母已要求取得小女嬰的監護權。

根據了解,這名身高一百卅九公分、體重卅四公斤的女童,是在十歲時遭母親的男友(一說是繼父)性侵懷孕,性侵男子已被捕與候審。被控過失的女童之母曾要求讓女兒墮胎,但遭政府拒絕。巴拉圭以信奉反墮胎的天主教為主,巴國法律也禁止墮胎,唯一例外是母體性命堪慮;一個由醫師、心理學家與司法官員組成的小組認為,這名當時已懷孕五個月的女童很健康,生命無虞,因此不准她墮胎。

數據顯示,全巴國六百八十萬人中,每年有約六百名十四歲以下的女童懷孕,平均每天有兩名十歲到十四歲的女孩產子,其中大部分與性暴力有關。美國國家組織旗下的「跨美洲人權委員會」今年六月要求巴國政府允許讓這名十一歲女童墮胎,指稱該女童分娩時的死亡率是成年女性的四倍。

fsj 提到...

思覺失調患者親屬 MRI助預測發病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17600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2015-08-13

神經科學有突破性新發現。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團隊利用磁振造影(MRI),發現思覺失調患者的大腦網絡連接系統確實紊亂不堪,患者的健康近親也可能有類似狀況。未來若可利用此套技術檢測,可提供醫師輔助診斷,也能替患者親屬預測發病可能性。

樂生療養院精神部主任蘇宗偉表示,思覺失調症舊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經常出現情緒、思考及感覺錯亂,常見症狀包括幻聽和妄想。醫界認為,發病最主要的因素是基因變異,其次可能是幼年曾受創傷。相關研究指出,患者的近親包括父母、兄弟姊妹和子女,其發病機會比平常人高出13到18倍。

陽明大學校長梁賡義表示,思覺失調症無法像癌症篩檢,可透過儀器檢測致病基因或細胞,尚缺乏客觀的科學辦法。

陽明大學精神科學研究所教授林慶波、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羅畯義等人,結合臨床、影像及計算模型,首度揭開隱藏在思覺失調症患者大腦中「內在表現型」的秘密,找出疾病遺傳的風險標記。該研究發表於今年7月6日的美國國家研究院院刊(PNAS)。

林慶波將大腦連接比喻為公司部門,若連接得當,大家各司其職;但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大腦沒有部門分工概念,連接隨機化,會造成思考混亂、注意力不集中。上述都能經MRI探測檢視。

林慶波表示,研究進一步發現,患者近親的大腦連接也有相似隨機化情形,相較於健康受試者雜亂。當連接隨機化密度和患者相當,未來發病機會就很大,但仍需更多臨床實驗驗證。

fsj 提到...

托老新模式 銀髮園長輩不孤單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24204

聯合報 記者呂筱蟬/中壢報導 2015-08-16

台灣是高齡化社會,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針對8、90歲或以上、生活尚能自理但身體機能退化長者開設「銀髮族的幼稚園」,校方產學合作,輔導業者在中壢區經營「向陽銀髮園」,長輩每天固定時間上下學,生活不孤單,課程又能防止身體機能退化,非傳統醫護或社會扶助概念的長者照顧新模式,名額供不應求。

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助理教授鄭堯任指出,現今老年人口攀升,6、70歲長輩如果身體健康,可自主參與各種活動無需特別人為照顧,稱為「GO-GO族」;但8、90歲或以上,生活尚能自理但退化中的長者者,因體能或認知功能退化,這群「SLOW-GO族」,長期被社會忽略。

「家長不放心幼兒在家中獨處,會送到幼兒園,年長者亦然」,鄭堯任說,開設銀髮族幼稚園,以自費概念提供陪伴與照料,到校後安排按摩、健康促進、散步、手工藝等課程,讓長者保有體能、社交、認知等維持性學習,子女們每天要「簽聯絡簿」,了解長輩在校生活。

透過產學合作,業者王清子在中壢開設「向陽銀髮園」,營運一個多月後說,小時候父母呵護孩子,如今父母年邁,理應用同樣方式照顧他們,而不是放任在家獨處。

陳姓民眾說,雙薪家庭不放心長輩獨自在家,如今白天有地方「托老」,工作更安心;高齡94歲林阿嬤則說,每天上學見到很多同學,不當孤單老人「足歡喜」。

※ 相關報導:

* 鋤頭拿了一輩子 改拿筆畫心事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124202

鹿草鄉鹿仔草民俗文化學堂,8月18日將展出46位銀髮族的畫作,這群平均年齡近80歲的長輩,1年前開始接受美術老師鄭炳煌指導,拾起畫筆畫出心中的喜怒哀樂以及對故鄉的情感。

面對即將開幕的畫展,許多人都說「一輩子拿鋤頭,沒想到會拿筆畫圖,更沒想到開畫展!」

* 銀髮素人畫家 繪出舌尖記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6000413-260107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銀髮族素人畫家聯合藝術展」,15日在台中文創園區開幕,參展的阿公、阿嬤們平均年齡77歲;透過書畫、水彩等創作,畫出他們記憶中最難忘的食物味道,展現豐富的生命故事,展期至8月30日。

* 退休主祕迷木工 已送出20板凳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24180

開車從高雄市立文路上國道十號,約莫35分鐘就到屏東長治鄉,這裡是前高雄市捷運工程局主祕鄭哲英退休後,和太太的「工作天堂」。

鄭太太整理菜園、果園,鄭哲英則投入貨櫃內的木工,整天與木板、釘子為伍,渾然不知天色已暗。

「其實我念中學時很討厭工藝! 」鄭哲英學的是土木工程,和木工完全不相關,學做木工,真的是機緣。

....「退休2年,找到生活樂趣,總覺得時間不夠用」鄭哲英說,遠離塵囂,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從未感到「老之將至」,是生活中的小確幸。



◆ 「來得及說再見」老人悲歌正上演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26072

聯合報 記者陳景淵/台北報導 2015-08-17

「拍這部紀錄片,我才體會,原來家人老病死這件事,比想像中還靠近我...」統一超商繼前年請出導演楊力州拍「拔一條河」,此次針對肝癌、獨居老人等議題,再拍紀錄片「來得及說再見」,試圖喚醒國人,一場老人悲歌正真實上演。

據統計,台灣老貧族(六十五歲以上的獨居老人)約一百一十五萬人,五個獨居戶中就有一個獨居老人,未來這類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統一超商首創企業出資、公益團體牽線、獨立導演拍攝紀錄片的新合作方式,希望喚醒國人重視相相關議題。

統一超此次斥資逾千萬元、歷時兩年策劃,聯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門諾基金會,由三位獨立導演陳芯宜、黃嘉俊、沈可尚執導紀錄片。

導演沈可尚說,若企業單純出錢而不干預內容及拍攝,這對國內獨立導演是一大鼓舞,也才有好創作,且搭上企業之力,能見度會好很多。

導演沈可尚指出,參與這部片,才發現老病死需要練習,「學會面對死,才知怎麼活,這件事其實離我們都不遠」。

「我還真不知道,送餐給偏鄉的獨居老人,並不是想像中簡單,這台送餐車一天最少得跑三百公里遠,更可憐的是有些地方車還到不了,誰來做?」透過紀錄片導演陳芯宜的眼,凸顯國內獨居老人資源的匱乏與困境,尤其志工正急速減少中。

這類國內企業與導演合作拍攝紀錄片的模式這兩三年萌芽,前年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就資助三千萬元,贊助齊柏林的紀錄片「看見台灣」,上映後震撼人心,喚醒國人環保意識。

統一超商數年前也從甲仙門市店長口中發掘故事,斥資逾千萬請出導演楊力州拍「拔一條河」,記錄八八風災後續小林村的孩童如何透過一條繩重振甲仙士氣,還一舉闖進金馬獎。



◆ 長照人力不規劃 恐成台灣危機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125921

聯合報 伊佳奇/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台北市)2015-08-17

政府終於同意調漲社福類外籍看護的薪資,再度引發各界不同意見。來自長照需求的家庭、長照機構、關心國際移工組織、關心台灣長照服務體系人士等提出不同看法,過去長照人力政策就一直在當中搖擺,何時才能看到長遠的長照人力政策規畫,應是目前關切重點,因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將會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

據衛福部保守估計,台灣有七十八萬失能人口,此外,還有長期照顧需求者,包括尚未失能但需照護的身心障礙者,而目前政府所能提供的照護服務人力,遠遠小於這需求,長期照顧服務法五月通過,母法也要兩年後才實施,相關子法尚未公告,照護人力培育及證照制度建立等,只聽樓梯聲。

台灣目前長照人力分別是靠五十萬家庭照護者、廿二萬外籍看護、二萬多位本國照服員、二千多家長照機構等撐起長照體系運作,面對老年人口提高及長照需求量增加,政府應有照服人力長期規畫。

關心台灣長照服務體系部分人士主張,要以保護本國籍看護工作權及改善勞動條件與環境等為優先,不應放寬外籍看護申請及提高工資,但在這要求聲音中,是否考慮目前有長照被照顧需求的家庭,能否立即提供替代照護方案或人力,本國照服員權益應受保障,也應兼顧有長照需求家庭的狀況。

目前廿二萬多外籍看護中,有廿萬在一般家庭,一萬多在長照機構工作,這些照護人力一旦離開,台灣不只有長照會出現問題,許多家庭必須自行照護,無法上班上學所引起的經濟與社會問題,值得重視。

同樣,這些外籍照護人力是臨時性還是長久性人力,政府應有明確及長遠的規畫,從三年一直開放到目前十二年,並將再度延長至十五年,試問這些外籍看護的人生能有幾個十五年?許多同樣面臨照護人力短缺的國家,引進外籍看護,在人權的重視下,還提供專業訓練、工作條件與環境等保障及移民政策,並允許服務一定年限及符合相當資格的外籍看護可申請居留權,台灣的外籍勞工人權早已成為被關切的議題,政府在規畫長照人力政策時,應一併考慮。

提高本國籍看護時薪、調漲外籍看護月薪、改善工作環境、提供專業訓練、建立照護專業證照制度、落實照護人力培育的教育政策等措施,都關係著台灣長照體系是否能建立。更重要的是政府應有長遠規畫,有長照需求的家庭無法等待,現在距離台灣走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老年人口超過總人口十四%,剩不到三年,政府應加快腳步,否則長照問題會變成國家重大危機。

※ 相關報導:

* 全台今年出生人數報喜 桃園增幅冠全國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24439

我國今年1至7月出生登記數比去年同期增加4,195人,全年可望維持21萬人高水準;桃園市更是拚「人氣」,今年1到7月出生登記數達1萬2,253人,粗出生率較去年同期增加1.12個千分點,增幅居全台之冠。

fsj 提到...

林中斌/妙藥音樂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126008

聯合報 林中斌 2015-08-17

剛上計程車,便聽到前座優雅的音樂。

「是FM99.7嗎?」

「唉!開車壓馬路已經夠累了,還得受收音機裡口水戰的疲勞轟炸。話都沒營養,議題都無解,愈聽愈氣。幸虧有愛樂電台。」

最近,連續遇到好幾位聽古典音樂的運將。

當外在環境惡化,個人無能為力時,內心的環境尚可以自求多福,另尋藍天一片綠地無涯。大量科學研究和社會實驗已證明:聽古典音樂不只是個人身心的妙藥,也是病態社會的良方。

二○一○年,墨西哥Oaxaca大學Miguel-Angel Mayoral-Chavez教授針對七十九位廿五至六十歲的憂鬱症患者,分兩組作八周無藥物治療的實驗。第一組每天接受三十分鐘心理諮詢,第二組每天聽五十分鐘古典音樂(Bach’s Italian Concerto, Corelli’s Concerto Grosso, and Mozart’s Sonata for Two Pianos K448)。兩個月後:

接受心理諮詢的,十二位有改善,十六位無改善,十位放棄。

聽古典音樂的,廿九位改善,四位無改善,八位放棄。

這是統計上顯著的結果:聽古典音樂有助心情改善。如何解釋?憂鬱症患者大腦中「多巴胺」(dopamine)分泌不足,而聆聽古典音樂,可增加「多巴胺」分泌,讓人心穩定,快樂。

妙的是,許多參加實驗的人開始並不喜歡古典音樂。之後他們不只愛好,甚至主動要求提供更多的古典曲目。

類似的研究網路上不勝枚舉。聆聽古典音樂不只減少心理壓力,還可以減少肉體痛苦。

○七年英國(Dr. Claudius Conrad)的一項研究顯示開胃手術後的病人,若聆聽古典音樂,嗎啡用量可以明顯的減少。

一一年,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神經科讓癲癇病童每天聽八至十分鐘上述莫札特雙鋼琴奏鳴曲K448,五十八位中四十七位發作頻率降低。這項研究強化了一九九八年的類似研究,廿九位病人中廿三位病況改善。

古典音樂除了有助於個人應付困難環境,也有助於群體應付棘手狀況。尤其是西方自由過度的社會所衍生的混亂失序。

倫敦地鐵多年來為不良少年出沒之處,有些地點連司機都怕停車。○三年,試點開始(Elm Park, District Line):播放十八、十九世紀古典音樂。在十八個月內減少了卅三趴的搶劫,廿五趴對工作人員的攻擊,卅七趴的破壞公物行為。○八年,倫敦市交通局在對七百個乘客做民調後,宣布播放古典音樂推廣至四十個地鐵站。

除了社會犯罪減少之外,民調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乘客不只心情好、壓力減低、而且更放鬆。這結果推翻了一般成見:古典音樂不受歡迎。

一四年九月,倫敦市政府宣布,由於過去三年來,六萬多員工包括護士、醫生、公車駕駛、安全人員每周遭遇平均四百次語言和動作的攻擊。甚至衣冠楚楚的乘客也會對公車司機口出髒話,所以將在公共場所播放古典音樂,創造和諧的氣氛,減少暴力事件。

在公共場所播放古典音樂,驅散遊蕩不良少年,最早在九○年中期試行於加拿大蒙特婁。如今在倫敦之外,已推廣至紐約火車站(Penn Station)、亞特蘭大、西雅圖、澳洲墨爾本等地。是個便宜、有效、雙贏的辦法。不只減少社會犯罪,也增加公民的快樂指數。

至於此法為何有效,有不同的解釋。一、內心不平靜、不快樂的人聽到悅耳、和諧、內容豐富考究的古典音樂,便覺得全身不自在,於是走為上策。二、不良少年認為古典音樂不酷。在古典音樂播放處徘徊,有損他們的「形象」。

(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經擔任國防部副部長)

fsj 提到...

逾5成民眾:配偶、子女太迷「網」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30029

聯合報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2015-08-19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昨天發表調查指出,超過55%的受訪者認為子女和配偶都有網路成癮的情形,且高中生的情形比國中生嚴重。

草根基金會7月中旬進行調查,針對1105名20歲以上家中有小孩的民眾,有關家中配偶及子女上網情形。由受訪家長主觀認定孩子或配偶是否網路成癮。72.5%家長認為兒女上網超過預設時間,有55%的家長表示子女會因上網影響與家人外出意願,47.8%認為孩子會因上網影響學業成績。

精神科醫師、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張立人指出,網路成癮不是以上網時數多少來判斷,而是角色功能受損情形。如學業成績下滑、不及格或拒學等,且由醫師等專業人員判斷。

張立人建議,當發現孩子太過沉迷網路,家長應該冷靜下來,不要太生氣,破壞與孩子信任關係。且不要立刻斷網路,採循序漸進方式,如原本上網6小時減為5.5小時等,要了解孩子上網的內容並訂定相關規則。

台灣展翅協會網路組組長陳時英說,孩子有網路沉迷情形,父母可透過孩子信任的第三者,如親戚或孩子的朋友或老師協助,從減少上網時間開始,多方規畫孩子的休閒活動。



◆ 名間老人日照中心 10月開幕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127666

聯合報 記者張家樂/南投報導 2015-08-18

南投仁愛之家在名間松柏嶺開設失智、失能老人日照中心,可收容40名老人,也提供「短期日托」,幫助家屬作喘息服務,這家小規模、多機能的老人日照中心,將在10月開幕。

仁愛之家主任朱思美說,對失智或失能老人,家人陪伴是最好的照顧。有家人的關懷和互動,可讓老人提高自信,生活更自在。但是家人要上班、上課,無法24小時陪伴,老人日照中心就是提供這項服務。

名間鄉的老人日托中心,利用一所歇業的幼兒園教室,布置出家庭的氛圍,讓老人除了作畫、寫書之外,可以唱卡拉OK,老人之間相互關懷。不論是失能或失智老人,都能自在地過日子。

南投仁愛之家多年前在院區內開設「祥瑞居」,收容腦中風、巴金森氏症等行動不便老人,老人來這裡,過「朝九晚五」生活。這些老人大都統合協調出問題,但頭腦很清楚,他們天天在一起,大談「當時年少何其勇」,有的阿婆說,年輕時被一個工廠的小開,追到無處可躲。

一名早年跑船的老人,學會日本、法式和義式料理,曾親自下廚,請大家品嘗,只是他行動遲緩,作菜相當辛苦。但談起當年跑船趣事,相當引人入勝。



◆ 4成單親兒 暑假陪媽賣地瓜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27917

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 2015-08-18

暑假是親子旅遊旺季,人安基金會昨天公布最新調查發現,國內外旅遊是媽媽心目中的第一志願,但是一般家庭成行有47%,人安基金會輔導單親媽媽家庭僅8%,出國旅遊更掛零,4成的孩童暑假必須陪伴單親媽媽叫賣烤地瓜。

人安基金會昨天公布「孩童暑期活動」問卷調查結果,有效樣本150份,其中抽樣一般家庭100份,人安基金會輔導苗栗、新竹等14處平安站單親家庭50份,發現一般家庭及單親媽媽家庭境遇大不相同,人安輔導單親媽媽賣烤地瓜自立,也需要各界支持,專線(037)357045。

「心目中理想孩子的暑假活動」一般家庭依序是國內旅行41%、出國旅行31%、參加夏令營17%;單親媽媽則是出國旅行、國外旅行各15%,帶孩子一起工作、參加夏令營各7%。

至於安排暑假活動,一般家庭國內旅行37人、出國旅行10人、參加夏令營16人,此外,參加課輔安親班20人,帶孩子一起工作5人;單親媽媽家庭國內旅行4人、出國旅行0人、參加夏令營3人、帶孩子一起工作20人,13人參加課輔安親班。

問卷調查結果,單親媽媽有高達4成必須帶小孩上街頭叫賣烤地瓜,朱姓婦女說,暑假時只能把孩子帶出來一起工作,除就近照顧,也可早點訓練孩子溝通能力。

fsj 提到...

新北身心障礙大樓 具備「三合一」功能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131238

聯合晚報 記者楊正海/新北市報導 2015-08-19

新北市身心障礙者綜合福利服務大樓上午啟用,市長朱立倫表示,大樓可服務227名身障者,從教養、生活重建到終老安養,具備「三合一」服務功能。

朱立倫說,三棟大樓名稱分別命名愛新、愛重和愛悅,隱含愛心服務、用愛重建、獲得喜悅等意涵,希望這大樓能成為身心障礙朋友的希望之家。

新北市社會局指出,新北市總人口數及身心障礙人口數均為全國之冠,為實現「在地就學、在地就業、在地就養、在地樂活」施政目標,市府持續推動各項福利措施,此大樓即是其中一項重要目標。

新北市身心障礙者綜合福利服務大樓包括3棟全日住宿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以「家」的形式共設置227床住宿照顧,提供不同需求身心障礙朋友個別化服務,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復健服務、心理諮詢與輔導、家庭輔導、休閒教育活動、職業陶冶等。

社會局指出,該大樓工程另設置公共藝術,位於鄰光復路二段的牆面,以「愛與關懷、平等融合」為設置精神,以「天燈祈福」冉冉上升,象徵著身心障礙者自我實現的期盼,讓每個障礙者,都能實踐夢想。

朱立倫表示,市府一直努力提升新北市身心障礙朋友的福利,未來更將持續努力,建置完整的照顧服務體系,讓市民都能在地樂活。

※ 相關報導:

* 官網竟建議輪椅族別來 台北藝穗節挨轟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33557

台北市政府主辦的「2015台北藝穗節」,號稱以開放自由空間廣納多元表演或裝置藝術團隊,演出場地分散在畫廊、公園、咖啡廳或巷弄內;因不少場所沒有無障礙設施,主辦單位直接在活動官網註明「不建議輪椅使用者前往觀賞」,引起社福團體不滿,要求台北市政府應該為歧視障礙者文化參與權公開道歉,並在活動開始前提出具體改善措施。

....藝術節統籌部總監劉麗婷上午向台北市脊髓損傷者協會等10多個身障團體致歉,並將先前遭誤解的字樣從文化局及藝穗節官網上撤除,她說很遺憾未有適當說明,並強調並無不歡迎身障前往欣賞。

劉麗娟並解釋說,部分活動場地位在無電梯的地下室,當初承辦人只是基於善意提醒輪椅族,沒想到造成誤解,經查證最受爭議的是大直的穆勒藝文空間(咖啡廳),目前除更正兩廳院售票頁面的注意事項,現場將派員以輔具協助輪椅族進入地下室觀賞。



◆ 愛滋童照料碰壁 成大醫院助安置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32679

聯合報 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 2015-08-20

國小三年級的小純,一出生即感染愛滋病毒,未及時就醫導致腦部腫瘤併發右眼失明、吞嚥困難及雙腳無法站立,但家裡狀況不佳,只好由更年幼的妹妹幫忙照顧;成大醫院替小純協尋安置機構,卻四處碰壁,幸好台北恩慈之家願意收置。

成大醫院護理部愛滋病個案管理師白芸慧指出,小純的外籍母親是愛滋病患者,在外打零工,父親則有酗酒問題;照顧小純的工作就成為大她兩歲姊姊的責任,但姊姊不幸車禍喪命,只好由更年幼的妹妹協助照料。

成大醫院得知小純的狀況,希望能改善她的生活品質,尋找安置機構收置小純,但幾乎沒有單位有意願,最後台北愛慈社會福利基金會恩慈之家願意提供安置之所。

成大指出,隨著醫療進步,高效能抗反轉錄病毒藥物(俗稱雞尾酒療法)能有效控制愛滋病毒,只要按時返診,規則服藥,平均餘命僅比一般人少一至五歲。



◆ 為顯眼 義國令性工作者穿反光背心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33481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林雍琁/綜合報導 2015-08-20

《每日郵報》報導,義大利米蘭當局通過一個新的規定,從今年九月份開始,在街上攬客的性工作者都得穿上會反光的背心及褲裝,目的為了使他們變得顯眼,以達到維護、改善道路安全的目的。

報導指出,隨著米蘭的世博會開展,旅遊熱潮持續高漲,有將近1萬5千名的性工作者紛紛湧入當地大賺「觀光財」,不過隨之而來的交通問題讓政府當局覺得頭疼,因此做了一個新的規定,表示在街上攬客的性工作者應該被視為在道路上工作的勞工一般,有必要以顯眼的穿著來示意用路人注意他人的安全。

當局希望這項新規定在下個月開始實施,同時也對拒絕這項新規定的性工作者進行重罰,不服從規定將開罰350英鎊(約1萬8千新台幣),屢勸不聽將直接帶回警局。

據了解,這項新規定以米蘭至克雷莫納等區域為執法範圍。而類似的規定也曾經在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出現過,警方依照道路交通法,要求在高速公路附近的性工作者穿上螢光背心,以防止交通意外,拒絕者則開罰28英鎊(約1400新台幣),不過下半身穿著則沒有特別規定。

fsj 提到...

都住豪宅 台中2國小童結伴偷超商
http://udn.com/news/story/7318/1138935

聯合報 記者蘇木春/台中報導 2015-08-23

就讀私立國小的林姓、李姓男童,結伴到超商竊取價值上萬元的LINE點數卡,隔天又去偷巧克力被逮,警方帶他們回家查扣證物時,發現兩人是同個豪宅社區鄰居,平時由外傭、外婆照顧;警方聯繫兩人家長,但直到10多個小時後才找到人。

警方調查,林童(9歲)父親經營建築師事務所,李童(9歲)父親是貿易商,兩名男童被帶回派出所時,警方與男童輪流打電話,從上午9點打到晚間,才陸續聯繫上兩人家長,員警大嘆「現在家庭出了問題」。

本月14日上午8點多,兩名學童相約到超商買早餐,見架上擺放LINE點數卡,2人各拿2張面額2500元點數卡,輪流到廁所拆開包裝紙放在口袋,接著拿麵包結帳後離去。

店員清掃廁所時,發現垃圾桶有包裝紙,清點後發現點數卡遭竊損失1萬元,調閱監視器發現兩男童犯案,向警方報案;隔天上午8點多,兩人走進店內,將巧克力放進口袋後準備離開,店長立即通報警方。

員警趕到後,先詢問兩人住家地址,發現同住附近一處豪宅社區,還是同所私立國小同班同學,但林童家中只見外傭,李童家只有外婆在家,滿臉驚恐直問「發生什麼事?」。員警勸說後,林童才從家門外的信箱與沙發中拿出點數卡,李童則藏在冰箱與天花板。兩人說,偷點數卡因為「熊大很可愛」。

兩童9點多被帶到派出所,林童父親當晚10點多趕到警局,無奈說都有給零用錢,不相信會行竊;李童父母出國洽商,由叔叔到場,同樣難以置信姪子會犯案。

台中市少年隊長邱臺峰說,青少年放暑假,常因父母不在家出問題,依照少年犯罪分析,家庭管教不當是主因;現代人生的少,常留孩子獨自在家,容易因心理壓力犯錯,建議家長暑假應多陪伴孩子,就算犯了錯也要良好溝通,避免擴大問題無法挽救。



◆ 預防青少年犯罪 父母才是守門員
http://udn.com/news/story/7318/1138936

聯合報 記者蘇木春/台中報導 2015-08-23

寒暑假是青少年犯罪高峰,台中市警察局少年隊分析,竊盜與毒品案是青少年典型犯罪,儘管每年犯罪預防已是常態,但只能扮演輔助角色,最重要的還是家庭功能健全,父母親多幫忙才有效。

台中市少年隊長邱臺峰表示,依據統計今年6月青少年犯罪人數104人,7月倍數成長達264人,再分析發生時間,6月集中在下午4點過後,7月則是全天平均分布,顯示暑期是青少年的犯罪高峰。

邱臺峰進一步分析,平時青少年犯罪以竊盜為主,個人因素上「貪心」佔大多數,但暑期卻是毒品案較多,個人因素轉為「藥物成癮」,分析個案都是受朋友或同學因素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犯罪者都認為是「家庭不當管教」造成。

一名國二生「阿光」,平時因父母親工作忙碌由爺爺照料,暑期沒事在家都會到大賣場閒晃,卻三番兩次順手牽羊,竊取價值不高的飲料、水果被抓到警局,他向員警傾訴「只有這樣爸媽才會來看我」,讓警方不勝唏噓。

邱臺峰說,現代人大部分是雙薪家庭,放假期間留孩子一個人在家,他們心理壓力無處宣洩,上網或使用手機交友軟體,又常常物以類聚,當同樣的狀況或想法擴大,就可能觸發不良影響,建議家長不管工作多忙,一定要抽空多陪陪子女,就算時間少也可用寫日記、打電話或寫信等各種方式多溝通,用心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 相關報導:

* 把長輩當托兒所 影響幼兒成長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38919

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系主任葉郁菁教授指出,青壯人口外流,年輕上班父母為省下高托育費,將子女交給父母,阿公阿嬤帶孫子女增加,易造成幼兒情緒困擾。

世界很多國家都有祖父母節,行政院100年起將每年8月的第4個星期日定為「祖父母節」,讓國人從小培養敬老、親老品格、重視家庭世代關係。

....家扶中心說,正常家庭的祖父母「含飴弄孫」,但少了父母親的孩子,祖父母承擔教養角色,用傳統教養方式,讓孫子少了父母關愛,呈現溺愛「補償」心理作用,缺少教育楷模作用,影響孫子生活人際互動。祖父母照顧年幼孫子女也較不易發現發展遲緩現象,容易錯失關鍵黃金治療時期,影響兒童身心發展,造成學習成就低落。

* 狗醫師相伴 打開自閉兒心房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139186

十歲的狗醫師「太郎」是隻成熟穩重的黃金獵犬,每個月都與飼主到啟智中心、醫院,與身心障礙者和病患互動;看著「太郎」毛色光亮、神采奕奕,很難想像牠曾是流浪犬。

太郎的主人黃英明任職金融業,他表示,從小就喜歡狗,十年前台灣爆發大型犬棄養潮,在網路上看到流浪犬認養的消息,取得家人同意後,到動物之家認養一歲多的太郎;之後又在台南漁光島撿回混有拉布拉多、土狗血統的「Maru」。

黃英明說,全國狗醫師有九十六隻,太郎每次和病患、身障青年互動時,總是受到眾多粉絲歡迎。牠不僅耐心地陪伴病患復健,有時一個動作固定半小時都不動,性格溫馴,「比人類還有耐心」。



◆ 學會照護技巧 真的不簡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3000343-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23日 黃靖惠/基隆報導

「居服員不是傭人!」伊甸基金會特專吳淑慈指出,普遍大眾對居服員的刻板印象,還停留在早期看護、外傭照顧長者的錯誤印象,使得個案本身或其家屬,將居服員當作外傭指使,或是提出不合理照護要求。

吳淑慈說,大眾也常把看護及居服員混為一談,居服員是受政府合格認可,就職前須先受90小時學科訓練、40小時實習課程,就職後,具社工、護理背景的督導員會定期與居服員開會,指導照護技巧。

吳淑慈指出,照護並不如常人看來簡單,要有極大耐心與細心,專業居服員需具四大能力,包括護理、家事服務、膳食烹煮、人際溝通缺一不可。

「家屬常用錯誤方式照護患者!」吳淑慈坦言,許多家屬都認為照護非常簡單,以讓一個臥床患者起身的動作為例,多數家屬都使用蠻力拉扯,有時造成病患手部拉傷,甚至是跌下床的狀況,但居服員則接受過專業訓練,能避免患者二度受傷。

目前居服員年齡層多為中、高齡,且從事居服員的性別又以女性居多,因此也不時有性騷擾的事件發生。吳淑慈說,居服員遇到性騷擾時,會技巧性地迴避或是直接制止,通報督導後,進行評斷患者是否因身體侷限,因手腳無力的無心觸碰,同時呼籲男性及青年們投入長照行列,能依照性別進行照護,減少不必要的困擾。

台灣人口老化數字持續攀升,但長期照護人力短缺的問題卻依舊無解。吳淑慈表示,以居家照服1小時為例,中央政府撥款200元費用,依規定照服員取得170元,委託機構取得剩餘的30元,但委託機構需負擔龐大的人事行政、督導教育等其他費用,使得許多長照單位根本入不敷出。(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年輕居服員 SOP超專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3000340-260102

....「沒有秘訣!認真傾聽!」剛入行1年多,就深受長輩們喜愛,而劉寶羚提到,因從小照顧生病母親,自己可以更快體會到患者的需求與不便,有些家屬誤以為年長患者脾氣古怪,但其實患者需要的,只是旁人的尊重及傾聽。

....「我擔任居服員有經過政府認定的唷!」劉寶羚提到,大眾對居服員的刻板印象,總與「傭人」、「看護」畫上等號,但其實居服員是經過政府合格認定,且就職前須接受90小時學術科實習,還得考取「照顧服務單一技術士丙級證照」,相對於傭人或看護,居服員在就職前,接受系統化的教育,就職後,還得接受專業督導的監督。



◆ 車禍癱10年 脊損協會給他一個家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138922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2015-08-23

宜蘭縣羅東鎮民李至展,10年前因車禍全身癱瘓,他父親已逝,母親因身障寄居親友家,無處可去,還好宜蘭縣脊髓損傷協會將他接到協會2樓的臨時庇護所居住,也能和其他會員互動。

許多脊髓損傷患者在變故發生後,家庭經濟受到打擊,僅能靠輪椅行動,家裡也很難改裝電梯,儘管募款不易,宜蘭縣脊髓損傷協會有遠見,10年前在冬山鄉,由幹部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加上善心人士支持,購置2層樓的會館,縣府補助加裝電梯,設置臨時庇護場所,讓突發變故,卻無處可住的會員居住。

26歲的李至展,10年前因一場車禍摔傷頸椎,此後,他就癱瘓在床 ,現在除右手能微微舉動,頸椎以下都不能動彈。

李至展個性溫和乖巧,他的父親在他幼年即逝,母親也是身障人士,寄居在親戚家,透過協助好不容易申請到低收入戶補助,但仍然沒地方住,還好宜蘭縣脊髓損傷協會協助他暫時安身。透過姑姑協助,請了外籍看護。

「既然已經發生了,就要面對自己的狀況」,李至展說,很感謝脊髓損傷協會,安排他學習用敲擊的方式使用電腦,可以和朋友聯繫,也可以使用電腦編輯等功能。因不能久坐,只能在周日坐高背輪椅,外出到教會做禮拜,其餘時間都是長期臥床,如果沒有協會安排他居住,他可能得去找偏遠的安養中心,不僅很難外出,也沒辦法和外界溝通和聯繫。

宜蘭脊髓損傷協會創會理事長易光明說,還好當時買下這棟房子,縣府協助裝電梯,才能臨時安置會員,不過協助的會員經濟都不是很好,募款並不容易,他們除了做資源回收自立自強,還是希望各界善心人士多協助,才能幫助更多會員。

fsj 提到...

公民才能領? 美國社安金5大誤解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152144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27日電 2015-08-29

民調一向顯示,社安金是最受歡迎的聯邦計畫之一。但是這並不代表民眾瞭解這個制度如何運作,實際上在回答有關社安金的基本問題時,多數人都不及格。

不瞭解社安金如何運作,就容易做出不明智的決定,可能沒領到屬於你的錢,危及退休。萬通互惠人壽保險公司的調查發現,以下是對社安金最容易誤解的幾點:

美國公民才能領社安金?只要在美國工作十年,並符合其他條件,持綠卡的合法永久居民也可領社安金。實際上,即使你放棄綠卡,但若你曾在美國合法工作,且繳納薪資稅的時間達到40季(約十年),你還是有資格領社安金。

完全退休年齡是65歲?社安署根據你的出生年,來決定你的完全退休年齡,也就是能領全額社安金的年齡。介於1943年到1954年出生的人,完全退休年齡是66歲。1955年到1959年出生者,完全退休年齡介於66 歲和67歲之間。1960年以後出生者,完全退休年齡為67歲。

退休後繼續工作不影響社安金?雖然你可同時工作和領社安金,但若你未達完全退休年齡,你的收入超過某一上限(2015年是1萬5720美元),超過的部分每賺兩元,就會被扣一元的社安金。

離婚者不能按前配偶的收入領社安金?若你結婚至少十年,年齡在62 歲以上且未再婚,你可根據前配偶的收入來申請社安金。

若配偶去世,除了自己的社安金以外,還可領配偶的社安金?半數人以為配偶去世後,可領兩份社安金,這可能導致民眾對自己退休後的收入有錯誤的假設。其實配偶去世後,退休者可領金額較高的那份社安金,但不能領兩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