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國科大研究簧片音頻系統 外國客戶無從挑剔
http://udn.com/news/story/6929/1145806
聯合報 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 2015-08-26
台灣生產的薩克斯風行銷世界,吹口的樹脂簧片品質卻成外銷「罩門」,建國科大接下產學合作案,應用噪音測試器原理成功製造測試簧片的發音頻率和音色,建立標準化的客觀測試數值,讓外國客戶無從挑剔。
建國科大電機工程系發表研究成果,專業樂師劉建宏應邀吹奏裝有通過檢測樹脂簧片的薩克斯風,音色飽和悅耳,他相當高興拿到第一手資訊,知道何處可購買價廉物美的塑膠簧片。
電機工程系教授董佳璋說,薩克斯風使用傳統蘆竹製成的簧片,雖然「天然的尚好」,但壽命只有一到兩周,業界早已改用合成樹脂簧片,外國樂師常覺得吹奏感覺就是不太對,國內製造業者只好禮聘專業樂師逐一試吹和校正,仍無法完全達到外國客戶標準。
去年彰化縣建彰實業公司找建國電機工程系產學合作,委託開發簧片時域與頻域響應分析系統,運用機器測試樹脂簧片的品質,建立客觀測試數值以取信客戶。
董佳璋帶領蘇資凱、賴岳皇、白均垣、黃恩澤四名研究生,製造密閉腔室,機器吹送類似在耳邊細聲細氣講話的微弱氣流,簧片振動頻率經儀器分析,在電腦螢幕顯示音波波紋和高低音頻;董佳璋說,波紋曲線、頻率高低都是簧片及樂器品質的判讀標準。
蘇資凱表示,師生應用噪音測試儀器的敏感性,研發測試簧片品質的分析系統,廠商建立客觀的標準化測試數據,產品可精準分級,提高顧客滿意度。
簧片時域與頻域響應分析系統獲得第十五屆旺宏金矽獎的銅牌獎,未來可擴大應用在弦樂器。最讓蘇資凱等4名研究生開心的是,為分辨簧片好壞的差異,學會吹薩克斯風,研發新儀器又多一項才藝,獲益匪淺。
※ 相關報導:
* 休學一年日練12小時 王佑竹國際技能競賽奪金
http://udn.com/news/story/6929/1148032
8月剛滿18歲的王佑竹是勞動部高屏澎東分署培訓選手,自謙「不會讀書」的他,靠著苦練拿金牌,獲保送台灣科技大學,8月12至15日代表台灣遠赴巴西聖保羅參加第43屆國際技能競賽,勇奪「塑膠模具」競賽項目優勝,成為台灣之光。
◆ 全球唯一以「北回」命名小學 太陽主題課程獲獎
http://udn.com/news/story/6900/1145616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15-08-26
嘉義縣水上鄉北回國小,是世上唯一北回歸線通過,又以「北回」為名的學校。該校結合北回歸線及太陽為主題設計教案,包括介紹天文原理及北回歸線經過地區,並以「太陽光電樹」教再生能源,昨天和其他14校入圍教育部國小教學卓越獎。
北回國小總務主林進富指出,鄰近嘉義市的北回國小,學生家長以務農為主。近年來受少子化、減班威脅,由原本11班、約210名學生,減為8班、163人。只有小四、小六有2班,其他年級都只有1班。
林進富說,為減緩學生外流到嘉義市,該校9年前開始推動以北回歸線為主題的特色教學,做出口碑,慢慢留住本地學生。
台灣共有嘉義、南投、高雄、花蓮、澎湖5縣市經過北回歸線,但有些地方沒立標。林進富說,水上不但是全台也是全球第一個官方核准的北回歸線立標處,108年前就立標。北回國小校長也身兼北回歸線的「太陽館」館長,校方因此以和北回歸線共容為主題設計教學。
林進富舉例,該校教低年級學生認識水上北回歸線、太陽館及歷經6代的地標。中年級介紹經過北回歸線的其他縣市。高年級認識中國大陸、墨西哥等16個經過北回歸線的國家。北回歸線也和太陽息息相關,太陽也成教學主題。林進富說,校方設「太陽光電樹」及「綠能精靈魔法屋」,教學生太陽能、腳踏車發電等再生能源原理,寓教於樂。
入圍教學卓越獎還有高雄市杉林區民族大愛國小,以尋根考察布農族小米文化智慧傳統;高雄市內門區西門國小讓學生親近內門在地人文歷史,盼成為小解說員,宣揚當地藝陣文化。9月11日頒獎,當天會再選出金質、銀質獎。
※ 相關報導:
* 人物不再叫「小明」 屏東數學課本「非常原住民」
http://udn.com/news/story/6900/1145625
屏東縣昨天發表全國第1套以原住民族為本位的數學教材。9月開學後,全縣23所原住民學校將同步使用。課文中的舉例不再是「小明」或「小華」,而是以原住民為主角。
這套教材以中文書寫,但完全採用原住民元素。編輯小組花2年時間,重新繪製數千張大小圖示,把數學課本中的人物完全改成原住民。計算標的也改成熊鷹、百步蛇、山豬、芋頭、小米等,內容「非常原住民」。屏東縣從103學年度成立全國第1個原住民族課程發展中心,由平地及原住民老師共同編寫,並加入部落耆老的意見。預計以5年時間完成國語、數學、自然及社會4科低年級教材。
* 台觀「三明治教學」 課堂職場無縫接軌
http://udn.com/news/story/6929/1145859
台灣觀光學院實施「三明治教學」,校方為了讓學生順利銜接職場與課堂,所有大三學生都必須到校外企業實習1年,達到和產業界無縫接軌的教育目標,大四回校,強化不足及更精進專業,為就業準備。
◆ 課綱公聽會 下月網路直播
http://udn.com/news/story/6913/1147859
聯合報 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 2015-08-27
影響擴及小一到高三的12年國教課綱草案,下月起舉辦公聽會,採網路公開直播。不過,較有爭議的國文、數學、歷史與公民等五大領域課綱延緩公布,恐影響明年二月公告時程。
12年國教課綱共分15大領域,日前課發會通過10大領域,也是下月起舉辦公聽會的討論重點。包括英語文(含第二外國語文)、閩南語文、客家語文、原住民族語文、新住民語文、全民國防教育、科技、藝術、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等。
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表示,第一波先公布這10大領域的課綱草案,各界即日起可報名參加公聽會或是申請網路直播發表意見,將作為課綱修訂參考。第一場9月5日在東區東華大學,第二場9月12日在南區高師大,第三場9月19日在中區中興大學,第四場10月3日在北區台北教育大學。
不過,外界矚目的包括史地公民的社會領綱,及數學、生活、國語文及技術型高中(高職)群科領域課綱草案,都不在第一波公布範圍。國教院表示,這5大領域因為課發會委員仍有意見,或是有些草案還沒研擬好,但預計10月可以完成研擬,屆時會再另開公聽會。
網路直播申請網址:http://12basic-forum.naer.edu.tw
※ 相關報導:
* 教育即生活
20 則留言:
週一開學 27國中小還在找老師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0852
自由 2015-08-29
各校忙辦招考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一百零四學年度將在下週一八月三十一日開學日,第一天就正式上課,但花蓮有二十七所中小學,在開學前三天都還在招考教師,只是目前缺額都是代理教師、或是代課鐘點教師,學校透露「如果還是找不到人,只好拜託退休老師幫忙」。
花蓮市明禮國小原訂昨天辦第二次代理教師甄試,已經是第三次招考,早上報名、下午考試,順利正取一人、備取二人;也於昨天辦代理教師甄選的稻香國小,缺額一人,已經是第三招,還好順利錄取正取、備取各一人,算是比較幸運的例子。
不過,還是有很多學校還招不到老師!吉安國小八月初公告第一次代理、代課老師甄選共計六名,先前已錄取二人,至昨天的第五次招考還剩四個代課缺,但只有自然、資訊科有人報名,錄取一人,其餘的音樂、健康與體育、一般代課老師共三個缺都是「無人報名」,「等無老師」學校好心酸!
花蓮縣教育處統計,開學前後仍有學校持續舉辦教師甄試,截至昨晚已公告的學校,包括國小十所(代理教師六名、代課教師八名)、國中十一所(代理教師十名、代課教師十六名)。
考慮找退休老師幫忙
代理教師薪水較高比較好找人,但代課教師算鐘點費,常常學校報名時間都是「等沒人」。國風國中校長吳碧珠說,該校雖在市區「不算偏鄉」,但現在也還缺英文代理教師一名(九月二日考試)、特教及健康教育代課老師各一名(八月三十一日考試),如果開學後還是找不到人,只好再拉下臉拜託退休老師來幫忙「撐一段時間」,她說,課堂總不能沒有老師上課,會一直辦甄試「直到找到人為止」。
教師甄試一次公告後,可以連續招考六次,第一、二次招考需具教師證,到第三次招考後就可開放給沒有教師證的老師報名。
一名曾在偏鄉代課的年輕老師觀察,學校內有一些代課老師雖然沒有教師證,但他們在學校的年資「比她還久」,他們因為不像有教師證的老師每年暑假趕場、到各縣市參加正式教甄,因此反而比較穩定。她認為,這些代課老師有的真的很認真、小朋友也很喜歡,只是「薪水實在太低」,替他們抱不平。
※ 相關報導:
* 開學日 孩子哭鬧怎麼解?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152375
....每當夏季進入尾聲,總有一批小朋友蓄勢待發,從家庭走入學校,開啟全新未知的領域。尤其是那群準備上幼稚園或直接開始上小學的孩童們。在家裡「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如今參加團體、走入人群。跟那些無論喜歡或不喜歡的同學,坐在同個教室裡;教室前面陌生高大的老師,敦促著日常規矩外,還給每個人打分數,催促學習課本裡頭困難的知識。
課本裡是沒學過的教材。若孩童早已學會,像已學過注音符號,那麼老師只不過是複習一遍,稱不上學習。學習在於「藉由指導,學會原本不會或不熟悉的領域」。換句話說,學習本身就是「充滿挫折的過程」。孩童的抗壓、受挫力,在入學之後會一一受到挑戰。能力不足或落後的,很快就會暴露出來。
* 課審會否決 課綱小組不納入學生
http://udn.com/news/story/6656/1152501
教育部昨在國家教育研究院召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課審會)大會,決議成立高中歷史課綱專家諮詢小組。反課綱學生不滿沒安排學生代表加入,約30人前往靜坐抗議,一度與警方發生推擠衝突。
北區反課綱微調高校聯盟發言人王品蓁表示,教育部之前承諾讓學生代表加入課審會,最後卻跳票。聯盟要求重組課審會成員,保障多元族群參與及學生代表席次,也應公布之前委員會名單與會議紀錄,並承諾審議資訊及時公開。
* 這間大學取消印刷教科書 學生叫好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52071
美國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27日宣布,為節省學生開支,計畫在今年秋季新學期取消紙質教科書,改用網路教學資源。
馬大學院分校副教務長卡拉‧凡丹(Kara Van Dam)表示,改用網路教學資源能為學生節省數萬美元,目前已有學校採取類似措施,但馬大要做先驅者。學生將可「零花費」使用電子書或教學視頻等多樣教學資源。
◆ 9歲數學金頭腦 揚威國際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9000427-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29日 吳江泉/高雄報導
高雄市18名數學金頭腦學生參加新加坡2015年IMC國際數學競賽全部獲獎,28日接受高市議會表揚,獲得金牌獎的9歲學童柯睿原說,數學解題培養思考能力,讓他獲得極高成就感;議會祕書長陳順利勉勵獲獎學生,未來成為優秀數學家。
18名學生分別獲得1金、1銀、7銅、9優勝成績,福山國小柯睿原獲得金牌,明華國中許承瀚獲銀牌,瑞祥國小駱顗安、高雄美國學校汪秉憲、東光國小黃羽良、新上國小王榆睿、正義國小羅冠堯、道明中學國中部彭竑緯及福山國中鄭盛遠等7人獲得銅牌,另有9人獲優勝。
議會祕書長陳順利代表議會頒獎表揚表示,享有數學王子美譽的德國數學家高斯,3歲時即有糾正父親錯誤帳目的數學天分,10歲時有1至100快速求和能力,正可對應孔子在中庸裡提到「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的意涵,鼓勵大家勤學數學。
中華國際數學交流協會理事長盧建民表示,學好數學擁有一技之長,因數學在各領域運用廣泛,政府應重視特殊教育菁英培育。
獲得金牌的福山國小柯睿原今年9歲,甫由三年級跳級就讀五年級,他說從沒有補過數學,在數學解題過程可培養思考能力,享受解出數學難題的成就感。(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邊哭邊登頂 13青年戰勝奇萊山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152760
「登頂時,我是一邊哭、一邊上山。」花蓮家扶中心連續11年舉辦「大專青年自立釣竿方案」,今年安排13名受扶助青年在暑假參與為期兩個月的課程,並首度攀登奇萊山,昨天全員團聚分享經驗,個個激動落淚,也變得更成熟、更有勇氣挑戰未來的大學與人生。
◆ 新北》杜絕占位 市圖總館「開單」提醒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0929
自由 2015-08-29
〔記者李雅雯/新北報導〕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閱覽區經常滿座,卻有讀者「占位」卻不用!市圖總館人員祭出鐵腕,派出巡查員在六樓到九樓間的閱覽區逐層巡查,一見到有讀者不在位置上,就會貼上「巡查時間單」提醒,第二次巡查時,若超過卅分鐘還是沒人坐,就視為自動放棄座位使用權利,清場供有需要的讀者使用。
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啟用後,幾乎成為新北市的新興景點,之前為了維持館內閱讀品質,在入口處設立入場人數統計表,控管人數。而暑假期間和例假日,館內閱覽區座位使用頻率更比平日來得高,為了解決部分讀者占位損害他人閱覽權益,提出巡查的方式改善。
半小時沒人 清場換人坐
巡查員會逐層巡查六樓到九樓的閱覽區,如果巡查時讀者不在座位上,會開出「巡查單」提醒,離開座位超過卅分鐘未返回,巡查員就會清理座位,開放給有需要的讀者使用。新北市立圖書館期待這種方式能夠減少占位問題,降低資源使用不公平的現象。
此外,廿四小時的自修室和五樓視聽設備為智慧型座位管理系統,由讀者自行利用借閱證登記進出,若離館超過一個小時,座位也會自動取消。
※ 相關報導:
* 牛津字典新詞 希臘脫歐、屁股撥號…入列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53118
牛津大學出版社廿七日公布牛津線上字典(oxforddictionaries.com)每季新增字詞,一千個新詞包括:希臘脫離歐元區(Grexit)、餓到發飆(hangry)、開腿佔位(manspreading)、屁股撥號(butt-dialing)和恍神(brain fart)都正式收錄。
牛津字典內容發展部主任史蒂芬森說,加入牛津線上字典的新字詞,編纂者都蒐集到足夠的證據,確認是英語中廣泛使用的詞彙,「這一季的新字詞顯示,當代文化持續對語言產生無可否認而極為有趣的影響。」
旺報觀點-兩岸三地背景不「醫」樣影響熱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9000930-260301
旺報 2015年08月29日 李侑珊
醫生擁有高社經地位,理應是菁英學子心中的王牌科系,但兩岸三地基於社會氛圍、背景不同,不僅讓狀元選考醫科的態度存在著不同,醫學教育的含金量也明顯不一。
香港醫療制度由於承襲英國打下的根基,不僅醫師福利好,民眾遭遇醫療糾紛時,還可前往第三方單位投訴;台灣近年社會風氣改變,民意高漲,申訴管道多,醫療糾紛時常躍上媒體版面,但整體而論,仍未影響醫科在學生及家長心中的地位。
相較之下,大陸整體醫療體制在醫病關係不理想、紅包文化瀰漫的狀況下,民眾擔心不給醫師紅包可能治不好病,給了紅包,又在心中質疑醫師的品格,基於如此矛盾心態,發生「醫鬧」時,常見病患家屬到醫院潑糞、放鞭炮等新聞。
雖有專家建議提升大陸醫師的薪資,但如此處理方式根本搔不到癢處,唯有導正社會觀念及醫療行為,改善產業形象,才能提升大陸狀元攻讀醫科的熱忱。(旺報)
※ 相關報導:
* 港醫備受保障 陸醫難覓人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9000922-260301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香港的大學聯考)7月中旬放榜時,今年共計7萬4131名考生中,11名考取最高成績的「狀元」,7人表示有意讀醫。不過,香港菁英學子熱中報考醫科的現象,並不是新聞;2014年12名狀元中,有5人進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就讀,2012年的5名狀元,當中也有2人成為醫學院學生。
* 大陸碩士住院醫師 月薪5千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9000925-260301
大陸高考7月間陸續放榜後,學醫爆冷的現象廣受討論,雖然大陸教育部及多名醫學院教授出面闢謠,指稱不應在高考志願尚未填報完成前下結論,但仍有不少醫師、專家出面表示,大陸醫師待遇差,不僅讓青年學子無法接受,許多擔任醫師的家長也反對子女學醫。
* 醫病關係緊張 台醫非金飯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9000927-260301
今年大學入學考試放榜,醫科錄取分數雖仍坐穩名列前茅,但醫學教育含金量似已有所動搖,長庚大學醫學系系主任周宏學表示,現在的社會氛圍與過去不同,「批評別人的都最厲害」,導致時下醫病關係緊張,醫科因此不再是金飯碗。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祕書長蔡明忠認為,隨時代進步,民眾知識水準提高,對治療端要求越來越高,過去的病患在醫師宣布診療結果後,無論好壞,多半抱持「我命該如此」的心態;但現在醫療糾紛頻傳,不僅對醫界來說是挑戰,有家長也開始質疑,為何要孩子從事這個職業。
* 醫科在台是王牌 學生不全為高薪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9000931-260301
今年7月大學入學考試放榜,第3類組仍是醫學系的天下,台大、陽明、成大醫學系分居前3名。升學專家劉駿豪表示,醫科在台灣仍是大學王牌科系,這個現象從來都沒改變過,唯一不同的是,時下就讀醫科學生的出發點並非全為高薪。
劉駿豪表示,選擇醫科的考生多半為成績優異的資優生,父母大多也都是醫生,由於他們在校表現傑出,從小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成長,這些孩子很早就能確定志向;雖然現在社會上出現醫師不再是金飯碗的說法,仍未降低這些青年學子投考醫學系的熱忱。
◆ 廣州中小學理財課 股票進課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9000933-260301
旺報 2015年08月29日 記者李侑珊/綜合報導
廣州市中小學將開理財課!9月開學季,廣州市36所中小學近1萬名學生將試上金融理財課程,學會看懂股票、期貨交易、模擬炒股等;不過外界質疑「教學生炒股」聲浪不斷,廣州市教育局28日出面闢謠:開課目的是樹立學子正確金融觀念,絕非單純教賭博、股票。
大陸全民瘋炒股,卻少有正確理財教育。「廣州率先試點中小學生學習股票知識」新聞一出,立刻被外界罵翻;廣東證監局和廣州市教育局雙雙闢謠表示,國務院2013年就有相關文件要求「加大普及證券期貨知識力度,將投資者教育逐步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先行試點」,因此他們才編入預算,編了一套《金融理財知識教育讀本》,搭配案例、漫畫,用學生易懂的語言,輕鬆學理財。
廣州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教材由廣東省學者、專家共同編寫,讀本分為小學、國中及高中3冊,小學是五年級適用,國中是國一,高中是高一。
小學冊有7個單元:什麼是金錢;金錢有何作用;我們的錢從哪裡來;如何合理用錢;錢能生錢嗎;家庭保護傘;綜合實踐活動。
國務院早有政策要求
國中冊有5個單元:認識銀行;認識保險公司;認識證券公司;投資理財;風險意識。
高中冊有6個單元:金融市場的主要概念與術語;金融市場的主要活動;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金融監管;投資;綜合實踐活動。
「高中思想政治課一直有一門『經濟生活』,學過的人都清楚它與股票無關!」試點學校廣州市16中學校長楊霞笑著說,讓學生懂得規畫手中的錢,能對未來生活、學習、工作提供幫助,是這門課程最重要的目的。
金融遊戲化 進入學堂
參與教材編撰的廣州市16中政治科教師潘旭照指出,課程不僅讓學生體驗在證券公司開戶、軟體模擬股票及期貨交易、認識理財產品,還會指引學生分析股票盈虧,「理財課要有生活味,不能太枯燥,」潘旭照說。
其實金融理財早已走進京滬課堂,只不過不像廣州是國小、國中、高中一貫教學。2011年上海浦東新區116所中小學開設拓展型金融教育課程「金融與理財」3.6萬名中小學生參與,有學校以「小帳本」、「夢想銀行」、「小小推銷員」、「拍賣活動」、「外幣兌換」等,讓課程遊戲化。今年春季,北京市東直門中學雍和宮小學部也讓五年級學生上「理財小高手」金融知識選修課,學辨認各國錢幣,了解銀行、存款等金融概念。
不過,批評還是少不了。香港《文匯報》評論這起「金融進校園」事件,認為是「炒股從娃娃抓起」;一名廣州海珠區某中學的教師認為,學習內容不屬於大學考試範圍,部分家長可能不買帳。(旺報)
※ 相關報導:
* 勤寫股市日記 9歲童成資深股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9000936-260301
廣州市中小學今秋試辦理財課,消息傳出後,被質疑教學生炒股;不過事實上早有中小學生投入炒股陣營,不僅有小學生每天寫「股市日記」,還有中學生開證券社,與同學一起玩股票。
◆ 大學畢業求職4年無果 eBay百萬賣文憑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152005
世界日報 編譯馬永慶/綜合27日電 2015-08-29
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名擁有戲劇學位的女子,四年前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合適工作,她眼見缺乏就業前景,為償還學生貸款債務,最近試圖在海灣電子公司(eBay)以5萬元(美元,下同)(162萬)拍賣大學畢業證書。
「每日郵報」報導,由佛州州立大學畢業的26歲史蒂芬妮‧瑞特(Stephanie Ritter),在eBay以驚人的喊價拍賣文憑,主要為彌補就讀期間的「實際開支」。
住在南加州的瑞特,目前積欠4萬元債務,儘管她擁有學士學位,卻無法在專業領域找到工作,因此她想出了這個激進的解決辦法,以償還學貸,及補償在2007至2011年所荒廢的時間。
瑞特主修戲劇,201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但如今卻不能在這一行找到工作,目前僅擔任助理工作。
她說:「我認為對許多人來說,一紙文憑沒有什麼價值,而戲劇專業可能更沒價值。我現在的工作和收入,跟大學第一年便輟學的人沒有分別,除此之外,我還欠債4萬元,而他們沒有。」
她在eBay的項目介紹中,列明出售的是真實的佛州州立大學體驗,而文憑僅是一紙證明,這看似有調侃的意味。
但瑞特將向買家提供大學生活的精簡版,除了免費郵寄文憑外,還為買家提供大學之旅,包括在四年大學期間所到過的地方,包括該區一些她最喜歡的餐廳和酒吧。
此外,她並讓買家閱覽她所有的大學回憶錄和臉書(Facebook)的照片六個月,以及觀看佛州州大劇院的一次演出(門票可能花費17至50元)。
瑞特的情況並非獨一無二,據經濟政策研究所和網上雜誌「Slate」的資料,在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間,21歲至24歲的大學畢業生,有8.5%待業。即使找到工作的人,往往也未能發揮所長。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報告,只有27%的學生找到與主修科目相關的工作。
與台版可魯相遇 登上小五教科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30000232-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30日 湯雅雯/台北報導
明天學校開學,台版《再見了,可魯》,導盲犬Ohara(歐哈拉)與視障者張國瑞人狗情深的感人故事,登上國小五年級國語課本《讓我做你的眼睛》。Ohara已離世2年,張國瑞因罹患漸凍人症,已臥床無法言語,他透過盲用電腦表示,感謝Ohara做他的眼睛,期待與Ohara在天堂相見。
讓我做你的眼 長達6頁
10年前,文字工作者陳芸英以《讓我做你的眼睛》一書紀錄她的視障朋友張國瑞和導盲犬Ohara的真摯情誼,感動無數人,加上電影《再見了,可魯》熱映,張國瑞和Ohara猶如台版《再見了,可魯》故事,如今也打動翰林出版社及國家教育研究院,審核通過成為小五生最新的國語課文教材。
長達6頁的課文內容,收錄在小五上學期國語課第12課,描述有一回「象神」颱風肆虐台灣,街道滿目瘡痍,Ohara已經十幾個小時沒上廁所,張國瑞拿出手杖、按下電梯,打算帶牠到草坪上廁所,但到了一樓,Ohara為了不讓主人在狂風暴雨中冒險出門,寧可違抗命令,硬是憋尿超過24小時,就是不讓他身陷危險。
「這世界上有誰會像牠一樣,願意為我放棄最可貴的自由?」張國瑞說,Ohara就像他的好哥們,貼心陪伴長達10年美好時光,他曾因眼盲孤僻不敢交朋友,但自從有了Ohara後,所認識的朋友,是過去30年前的幾十倍,「Ohara不僅撫慰我的心靈,也豐富了我的生活。」
後悔 沒讓牠早點退休
2010年,12歲的Ohara必須退休,張國瑞相當不捨,但台灣導盲協會祕書長一句「難道你希望牠走不動了才退休」,點醒了他,2011年底張國瑞確診為「漸凍人」,2年後Ohara離開人世,張國瑞還坐著輪椅送Ohara最後一程。
已經無法講話的張國瑞,寫了一封信給Ohara,「我最後悔的事,沒讓Ohara早點退休」,令在場人士聽了都紅了眼眶。
幾個月前,翰林出版社告訴陳芸英要把這個故事納入教材,她迫不及待告訴張國瑞這個好消息,張國瑞透過盲用電腦回信:「感謝曾幫助過我的每個人,是你們的幫忙促成這件事。」
陳芸英說,10年前採訪時,張國瑞和Ohara的相遇讓她看到世間最美好的事,10年後,很開心這個故事將與小朋友見面,讓導盲犬議題透過教科書深植心中,也讓社會看見張國瑞和Ohara一路承載生命的悲喜與感動。(中國時報)
◆ 教部招青年老外瘋台灣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54619
聯合報 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2015-08-30
政府為吸引外國青年來台,繼祭出學華語文、打工度假等誘因,教育部今年推出Long Stay蹲點計畫,讓外國青年來台一到六個月,參與大學的特色課程與實習,深度認識台灣。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研究員吳亞君表示,外國青年具有國際移動力,尤其歐美國家的學生,更有跨境實習的需求。教育部今年試辦蹲點計畫,由大學提出複合式的學習方案,包括課堂上課、校外實習、田野調查,甚至深入中小學校園、產業,與業界人士互動。
蹲點計畫今年共有八個計畫。吳亞君說,除了台大體驗森林生態的「台灣自然藏寶圖」,交大推亞洲跨文化研究,中山、成大也各有國際經營管理工作坊。南台科技大學則是邀請廿名澳洲大學生到台南帶國中英語夏令營,落實台南市政府推動英文為第二官方語言的政策。
吳亞君說,蹲點計畫今年首度舉辦,為增加國際知名度,先以頂大學校為主,希望透過學校知名度,吸引外國青年來台。
以台大來說,「台灣自然藏寶圖」森林生態,就有來自美、英、法、澳、丹麥、瓜地馬拉、菲律賓七國,共十五位外籍生參加,每人可獲得教育部提供的新台幣一萬元補助。學員要拍攝微電影、撰寫部落格等宣傳台灣。吳亞君說,蹲點計畫試辦反應良好,明年將擴大舉辦,會有更多大學、外國青年加入。
◆ 「客家八音」考不倒他 只憂無人傳唱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54346
聯合報 記者張雅婷/八德報導 2015-08-30
57歲陳國芳推廣客家歌謠與樂曲逾20年,擅長客語海陸腔的他,隨口一唱都是客家經典歌曲,但熱愛客語文化的他卻感嘆,「現在會客語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更不用說對客語有興趣了」,一想到後繼無人,就感到擔憂。
陳國芳還說,6年前,八德區大興路上客家文化廣場,風光揭幕,但六年來從來沒使用過,也成為閒置場所,若相關單位能擴建室內教室,不但可當作客家類社團的聚集地,也能成為教學研習場所出租,還能與埤塘公園、馬祖會館等特殊風俗民情結合,將八德推向真正擁有多元文化的地方。
在新竹縣北埔長大的陳國芳,從小跟著舅公、外公的子弟班一起玩樂器,耳濡目染下都能隨時哼上一曲,9年前他運用客語專長投入桃園首屆街頭藝人審核,拿下編號002執照;他說,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中壢中正公園駐唱時,爺奶們爭相點歌考他,還要他用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不同腔調表現,幸好準備充分,永遠都考不倒。
陳國芳現任大華國樂文創團現任會長,旗下有大華國樂、芳樂軒八音、大華樂謠班、街藝小組、冷泉鄉音文化廣場等團體,自從薪傳師傳習計畫啟動以來,他分別教授客家樂謠班與胡琴班,但是目前學生年齡層不是銀髮族,就是祖孫檔,讓他擔憂客語樂謠沒有新生代的年輕人接手,未來將失傳。
陳國芳認為,「客家八音」是最富客家色彩的純音樂藝術,不管音階、音樂風格、演出形式、音樂內容與樂器使用,都深受中國傳統民間音樂的影響,是珍貴文化寶藏,適用於婚喪喜慶各場合。可惜的是,現今對八音專精的前輩,都已7、80歲。
◆ 大陸開學第一課 緬懷抗戰英雄
http://udn.com/news/story/7331/1154662
聯合報 記者林克倫/綜合報導 2015-08-30
新學年開學第一課教什麼?大陸教育部與中共中宣部日前下發最新通知要求,各大中小學要在今年秋季,利用新生入學教育為契機,以「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為主題,宣揚共產黨在抗戰的中流砥柱作用,緬懷「英雄不朽」、感悟英雄故事。
澎湃新聞引述此「通知」指出,各大中小學校要開展「開學第一課」活動,廣泛進行抗戰歷史、抗戰精神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傳承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
通知要求,各校要突出學校特色、貼近學生特點,設計開展有教育意義的活動載體;精心安排「升國旗儀式」、安排學生集體奏唱國歌,舉行向國旗敬禮、在國旗下宣誓等儀式,開展在國旗下講述抗戰故事等活動。
通知還指明,大陸教育部和中央電視台聯合製作,以「英雄不朽」為主題的二○一五年「開學第一課」節目,各校必須要安排學生及時收看,感悟英雄故事,交流心得體會;且要召集學生及時收看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實況轉播,學習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
在抗戰歷史的學習內容上,通知強調,要突出思想內涵,把中國共產黨中流砥柱作用,以及中國東方主戰場作用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活動始終,唱響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時代主旋律。
通知要求,要召集學生觀看優秀抗戰題材影視劇、學唱經典抗戰愛國歌曲、閱讀優秀抗戰圖書;在具有抗戰歷史的學校開展誦讀校訓、傳唱校歌等活動,舉辦抗戰歌曲校園行、抗戰徵文比賽、抗戰題材書畫展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此外,各校要透過校園網、專題網站、論壇博客、微博微信、手機用戶端等,開展網上紀念堂、虛擬獻花、網路寄語祖國等網路傳播活動,開展尋抗戰老兵、曬抗戰文物、訪抗日根據地等網上活動。
祖孫報名編織 14歲玩出興趣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58041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2015-09-01
吉安鄉公所開辦傳統編織工藝研習課程,吸引不少部落族人報名學習,昨天舉辦成果發表會,服飾等作品都帶著族人的色彩,讓學員很有成就感。
傳統編織工藝研習課程共有20名太魯閣族人參加,學員利用周末在福興清水基督長老教會的主日學教室,向太魯閣族傳統編織講師趙連英及助教張秀春學習編織技術,課程內容包括傳統背心、側背包、後背包、精品鑰匙圈飾品等。
14歲的李心艾是學員年紀中最小,她說,自己是跟阿嬤一起報名參加,雖然一開始對於針線及工法都很陌生的,後來再慢慢玩出了興趣,作品也從小零錢包越做越大,不論是傳統背心、側背包、後背包現在都難不倒他。
61歲林金美說,以前學的是紡織機,不是現在使用的裁縫機,花了一點時間才習慣,透過這次研習,終於讓她可以做出專屬於自己的太魯閣族背心。
不僅是裁縫教學,透過課程也傳達族群文化,讓學員們認識自己的文化並且認同,像是菱形是代表著太魯閣族祖靈的眼睛,透過服飾及多樣作品傳達文化意涵。趙連英表示,將來若有市場,可以將文化推廣行銷給更多人認識。
鄉長黃馨希望透過傳統編織藝術研習,讓太魯閣族人瞭解如何將文化表現在生活中,並培養藝術創作人才,將來把完成的作品穿戴在身上,不論走到哪都代表著太魯閣族的驕傲。
※ 相關報導:
* DIY窯烤披薩 200學童玩開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155816
今天是開學日,宜蘭縣宜萱婦幼關懷協會昨天舉辦暑期童樂會,結合國際獅子會300A3區第19、20分區等民間團體,邀請縣內近200名學童體驗手作窯烤披薩、團康遊戲及視力保健等活動,陪伴青少年度過愉快假日,同時收心迎接開學。
宜萱婦幼關懷協會提倡青少年從事正當休閒活動,配合國際獅子會百年服務計畫,邀請會員與學童、家長互動,一起製作窯烤披薩、手工鎖圈披薩,小朋友在披薩餅皮擠上番茄醬、水果等調味,經過高溫窯烤後,美味的披薩上桌了,孩子們品嘗後都露出滿意的微笑。
◆ 三峽小草書屋 延續9年課輔情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155977
聯合報 記者林昭彰/三峽報導 2015-08-31
藝文社會企業「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結合志工力量,9年來免費輔導三峽弱勢學童透過雙手改變自己未來,昨天開幕啟用「小草書屋」,以固定場所繼續提供補救教學、藝文課程、生活陪伴和職場訓練,協助社會角落的孩子找到生存價值。
33歲的林峻丞9年前自台北返回三峽接手瀕臨倒閉的家族肥皂工廠,偶然發現偏遠山區有木國小竟有7成學生來自弱勢家庭,不禁有感於自己也來自單親家庭,所幸成長過程受到許多師長關愛才沒走偏。
於是他成立「絲瓜小隊」幫6個孩子課輔、一起在山上墾地種瓜,收成製作菜瓜布販售,每年賺2至5萬元作為圓夢基金。後來還帶大家練體能、學游泳,2013年率11個學生從三峽騎單車到南投,再泳渡日月潭。
目前陪伴計畫已擴大到三峽5所國中小,吸引各地志工投入課輔,他們今年成立台灣城鄉永續關懷協會,透過文化部和逢甲大學建築系等單位贊助與協助,在三峽河畔租下1間荒廢已久的熱炒店,耗費半年把髒汙油膩廢墟打造成「小草書屋」。
2層樓近100坪空間,樓上是中高、低年級、國中班共3間教室與河景小陽台,1樓則是閱讀空間與廚房、餐廳,7、8月已為30幾個孩子開辦暑期陪伴課程,除了課業,也學戲曲、戲劇、陶藝等才藝。
林峻丞說,「小草」象徵被忽略的邊緣孩子,以往社福機構、非營利組織只能提供資助或短期關懷,幫助有限,他要建構永不間斷的長期陪伴系統,陪孩子從小學到高中、大學,建立正確人生價值,形成善的循環,長大有能力以後再回來幫助其他孩子翻轉弱勢。
暑假過後,「小草書屋」每周一至五仍為孩子開課,林峻丞正募集夥伴協助運作,詳情請洽:(02)26711121,地址:新北市三峽區清水街291號。
※ 相關報導:
* 新故鄉願景-青潭培力班 課輔守護孩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31001156-260102
....罹癌後,汪中仁拋開病痛當起全職志工,夫妻先在景美萬隆社區成立「培力班」免費輔導地方弱勢兒童,今年暑假,他把觸角延伸到故鄉,在新店青潭成立了「培力班」,希望照顧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
「培力班」顧名思義,就是要培養孩子讀書能力、生活能力、品格能力以及生命的活力。「我們要開發孩子本身的潛能,賦予下一代各方面的能力。」汪中仁在《中國時報》與正聲廣播電台合作的新故鄉動員令節目中接受作家劉克襄訪談時闡述培力班的緣由。
....不像許多團體擅長用臉書網站行銷,培力班只靠「培力報」傳播到社區進行小額募款,汪中仁表示,他們沒時間經營網站,也怕資源太大承受不了,小眾的力量反而更可愛,可以幫一個小單位成長,他的目標是把這種小眾力量從萬隆複製到青潭,未來進一步複製到龜山。
* 打開留守兒童心防 陪伴最有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31001166-260102
台北景美萬隆是培力班的發源地,劉克襄納悶,景美算是文教區,市區怎麼會有特殊需要幫助的孩子?汪中仁一語道破:每個學校都有需要幫助的孩子!
過去大家總認為單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是比較弱勢的一群,汪中仁卻看到新的社會危機,他曾看到報導,大陸有6千萬個「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因父母外出打工被留在家鄉,在缺少父母關注呵護下出現孤僻內向消極等心理問題,台灣在少子化、多元化、3C時代的衝擊下,也出現許多「留守兒童」,小學一班20人中約有1/3的孩子需要個別輔導,學校輔導室都忙碌不堪。
....「最有效的就是陪伴,藉由陪伴建立孩子一種習慣態度,持續陪伴3天5天1個月,每個孩子都會變好。」汪中仁說,沒有幾個家長可以這樣陪,可是社會退休的人很多,這是很大的陪伴能量。
* 情緒管理沒人教 個個都像小刺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31001168-260102
「我好你也好,是皆大歡喜;我好你不好,是盛氣凌人;我不好你好,是委屈求全;我不好你不好,是兩敗俱傷。」汪中仁總是帶著滿臉笑容陪社區兒童在遊戲中學習,用簡單的口訣教孩子學會表達管理自己的情緒。
汪中仁說,現在的孩子情緒管理教育嚴重缺乏,有的孩子極度自閉或有的極度自傲,甚至會攻擊別人,萬隆培力班剛開始時,孩子像刺蝟一樣,太太朱學華愛用熱情的擁抱來化解孩子的叛逆,一開始,孩子不但反抗掙扎還倒捏一把,常弄得她全身青一塊紫一塊,慢慢的這些小刺蝟懂得接受關愛,現在還會主動獻上擁抱。
大學資源 社會人文活該被犧牲?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156130
聯合報 詹志禹/政大教育系教授(新北市)2015-08-31
長年以來,政府提供各公立大學的資源依領域而不同,社會人文領域的經費補助及教師員額都遠低於自然理工領域。
作者彙整十所國立大學從二○○九年至二○一三年財務公開資料,發現其校內自然理工領域比例越高者,其生師比就越佳,所獲補助經費也越高;反之,其校內社會人文領域比例越高者,其生師比就越不利,所獲補助經費也越低。
以自然理工領域比例最高的陽明大學和社會人文領域比例最高的政治大學為例,生師比相差大約一倍,陽明大學約十一位學生對一位教師,政大則約廿二位學生對一位教師;而在每位學生平均所獲的補助經費,陽明也大約接近政大的兩倍。至於沒獲得頂尖大學計畫經費補助的國立大學,例如國立台北大學和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等,也都以社會人文領域為主,其師資與經費困境,比政大還嚴重。
政府早年需要理工人才,教育部以特例方式讓理工科系每增加六名研究生就增加一名教師。後來全國科技會議也曾針對一些特殊理工領域,以專案方式一次增撥約一百個名額,讓各理工科系爭取。多年下來使得理工科系生師比好很多。
二○○七年教育部建立經費補助公式,為避免各校受到太大衝擊,就以已存在的補助額度之三十%作為固定額度,因此各校既得的優勢與劣勢也就保留下來;補助公式對不同領域的業務費也給予不同加權,將文、法、商、管理、統計和社會科學等類科設定為一,將理、工、農、科技、體育和藝術等類科設定為一.八,將醫學系設定為二.七。至於教師員額分配大致也依循往年基礎微調或不調。因此,社會人文領域(也許可排除體育和藝術)在教育經費與師資員額方面的相對不利,也就成為傳統並且公式化。
理工科系與社會人文領域在教育資源上的差異合理嗎?有人說:理工科系需要較多硬體設備,設備年年需要維護,基本需求較高。但也有人說:硬體設備經費已有科技部補助,硬體設備並非年年更新,且「基本需求」很難定義,維護實驗設備可作為理工科系的基本需求,那麼田野或海外實習補助是否可以作為社會人文領域學生的基本需求?社會人文領域有些類科也許不需要實驗設備,但不需要較多教師嗎?
國內大部分社會人文類科學校都較難募款,較倚賴政府補助與學生學雜費,當政府補助經費減少時,常被迫調漲學雜費,這可能造成社會人文類科學生雙重不平等。這問題也可能牽涉性別平等議題,以二○一二至二○一五年為例,理工、社會和人文三大領域學生中,女性分別約占三十三%、六十一%和六十七%,當弱勢性別進入弱勢領域,是不是又一個雙重不平等?
教育部即將有一個不必刪減自然理工資源卻可能增加社會人文資源的機會,因頂大計畫逐年縮減,高教規模也因少子化而逐年縮減,應可騰出部分資源來改善上述問題。根本之道,教育部應重新思考學習領域間的公平正義,並徹底檢討大專校院教師員額核給機制與基本需求補助公式。
◆ 聯合/教師與學生「勞工化」衝擊校園倫理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15617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2015-08-31
暑假進入尾聲,各級學校已經開始準備新學年開學事宜。不過,從大學兼任助理納勞健保問題,到宜蘭縣政府和教師工會達成團體協約相關爭議持續延燒,讓校園師生關係山雨欲來,校園倫理隱現陰霾。
學生勞工爭勞權與教師工會爭團協,其實已經悶燒多時,但因爭議過大,難獲各方皆滿意的解決方案。而兩案分別在六、七月間達成未見周延配套的「結論」,並可能在九月開學後實施,遂使問題燃上眉睫。兼差學生早就高喊「我是勞工」,教師也要求比照勞工「明訂工時」;勞動權益的保障理所當然,但不夠審慎的決策、未見周延的配套、難以服人的說明,卻可能對已經日益脆弱的師生關係與校園倫理造成衝擊。
六月間勞動部、教育部分別發布處理原則,要求各大專校院必須為在校內受雇從事協助研究、教學或行政等兼任助理工作的學生全面納保。學生變成「勞工」後,學校財務將更形吃緊;老師變成「老闆」後,師生關係也備受考驗。首先出現的效應是,各校在財務壓力下大砍助理,政大一口氣砍掉四千工讀名額,震驚各界。台師大則另立名目,改稱「師徒制」,試圖把「學生勞工」身分改回學生,將教學助理定調為「學習關係」,以期解套。台大則認為名分難定,後果難料,決定「棄守」,將教學助理全部納保,但人數則大砍兩成;至於身障生聘用不足的罰金已無能為力,只好要求政院「政治問題政治解決」。
目前各方均看不出有何解決方案。教師要維持研究能量,並照顧學生權益,許多研究室只好減少聘用助理或由學生在既定名額下輪流「受雇」。因此,九月開學後,受雇學生可獲得較多勞動保障,但更多學生則多少會面臨裁員、減薪、工作增加、乃至放無薪假等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師生關係「勞雇化」,勢必對教育學習與研究環境構成扭曲,效應尚難估量。
影響層面更大的,是教師團協要求明訂教師工時等權利義務。宜蘭縣政府與教師工會達成的團體協議內容,迄未完全公布,縣府教育處僅就若干外傳爭議略作澄清。事實是,有關每天工時八小時、寒暑假只需返校二日等條文,引發物議;而教師工會所提教師得拒絕導護、非工會教師「禁搭便車」共享團協權益等內容,爭議更大。校長團體擔憂,這將是「親師械鬥」的開始,或許是過甚之辭;但教育部表示,不管工時怎麼訂,「學生在,老師就要在」,卻為未來可能的校園戰火作了裁判,也埋下地雷。
其實,這項團協中的各項教師權利和義務,多已行之有年,或散見中央與地方現行教育法令規章,而今簽訂團協卻引發爭議。關鍵在於:社會觀念普遍認為,師生關係與校園倫理不能完全以一般職場的勞資關係看待。如果說「天地君親師」的傳統倫理早已落伍,「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傳統價值太過沉重,那麼只看現在「勞動三法」承認教師的勞工身分及其勞動權益,但仍禁止教師在學校層級組織工會,更禁止教師罷工,就是因為教師身分特殊;亦即,教師的勞動權利及其與雇主(學校/校長)的關係,關係到學生的學習與受教權利。宜蘭縣教師工會強調,教師都會超時工作,沒有老師會說「八小時到了,我不回答學生的問題」;此話,不亦反證教師工時之爭,恰是學校之憂與家長學生之愁?
社會變遷,價值遞移,校園面臨學生或教師「勞工化」的衝擊,勢不可擋,也挑戰著既有的師生關係和校園倫理。腦力勞動與知識勞動當然也是勞動,傳統的師生關係轉變成現代的勞動契約,似乎也是社會演進之必然。因此,學生要求得兼學習權利與勞動權利,似乎名正言順;教師要求同享勞工福利和教師福利,也言之成理。然而,師生關係和校園倫理,一旦被粗暴地塞進一般職場的勞資關係和勞動法令框架,最後會不會導致師生雙輸和教育價值崩毀的結果,仍有更多原則和細節等待分析。
種子變身中國結 員林家商開展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158029
聯合報 記者何炯榮/員林報導 2015-09-01
想了解台灣本土植物種子嗎?彰化縣員林家商在行政大樓穿堂闢設環境教育生態藝廊,昨天起展出植物種子與藝術創作,校長劉澤宏說說,這項展覽是常態展出,也對外開放,歡迎社區民眾來觀賞,上一堂親子環境教育生態課。
員林家商衛保組組長林秀貞是資深環境教育認證人員,利用課餘參加環境研習並擔任環境志工。她說,多年的野外觀察,蒐集殼斗科與各式容易保存的果實與種子,願意跟大家分享。
員家爭取高職優質化經費補助設置「種子櫃」,由林秀貞發揮創意定期更換主題,展示新奇可愛又有趣的種子。劉澤宏說,讓師生和社區民眾認識各式各樣的種子與果實,引起大家對大自然興趣,進而激起大家想要認識植物、保護環境的想法。
林秀貞也申請環保局補助,讓員家今年加入台美生態學校聯盟,利用寒假期間為家政科與服裝科學生,辦理種子藝術之美研習。劉澤宏說,聘請北斗萍蓬草生態工作室老師吳子明教導學生,結合中國結與種子,創作各式飾品,讓學生能利用大自然素材創作。
※ 相關報導:
* 柳皓雲顧花店 拈花惹草變國手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158144
18歲柳皓雲從小跟著媽媽「拈花惹草」,對花藝培養濃厚興趣,今年8月遠征巴西,參加國際技能競賽花藝職類,與荷蘭、日本、韓國、英國等23國高手同台競賽,榮獲第4名為國爭光。
....花藝職類賽程分為花束、壁飾、新娘捧花、組合盆栽等10個項目,其中的「組合盆栽」,柳皓雲為創作與眾不同的作品,以高難度的吊飾方式呈現,將作品高掛在天花板上,製作時得控制盆栽的平衡,困難度極高,作品完成後果然獲得評審青睞。
◆ 尊師重稻 新手學堆草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1000609-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1日 黃靖惠/新北報導
迎新生尊師重「稻」!新北市雙溪區上林國小昨日迎接7位新生入學,令人耳目一新的迎新活動「堆草垺」,在校長及老師的帶領下,小一新生親下田體驗堆草垺,從中學習種稻、割稻、曬稻、儲稻到傳稻的過程,並藉此教導新生學習傳承及尊師重道(稻)的道理。
上林國小今年有2位小一新生及5位幼兒入學,一早新生在學長姊的太鼓歡迎聲中,雀躍地走進掛著芹菜的勤學門、綴滿綠蔥的聰明門及綁著蘋果的平安門,象徵勤學、聰明又平安。
上林國小校長乃瑞春表示,為培養新生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外,迎新堆草垺是希望新生除讀書外,也能體驗農村生活文化,透過種稻、割稻、曬稻、儲稻到傳稻的過程中,學習傳承及尊師重道(稻)的道理。
堆草垺過程中,新生們雖然皆汗如雨下,仍對活動感到十分新鮮有趣。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在草垺前彈奏著烏克麗麗,引領小一新生聆聽著美妙的樂音並欣賞上林校園美景,霎時勾起不少陪同家長的兒時回憶。
「好有古早味!」新生家長們紛紛表示,堆草垺讓他們想到上一代父母農忙的辛苦,日子卻過得充實,除了陪伴孩童就學外,也順道回味了古早農村生活。
乃瑞春表示,校園中多了這堆草垺,除使學生能徜徉在公共藝術妝點的環境之中,亦希望培養學生愛校、愛鄉土的情懷,傳承感恩、惜福、尊師重道的精神。(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梅山太平國小轉型 開學日走讀社區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158002
梅山鄉太平國小昨天正式成為以「生態人文」為課程教學發展的實驗小學,由於龍眼分校學童因轉型裁併至太平國小就讀,校方特別在開學日與社區舉辦「走讀太平開學趣,喜迎龍眼共學聚」,為生態人文特色課程暖身。
* 開學日!澎湖兩國小 新生各1人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157977
少子化情形嚴重,昨天開學日,大多數的小一新生忙著認識新同學,但澎湖縣湖西鄉菓葉國小及望安鄉望安國小,一年級新生都只有1人,學校表示,少了同儕互動及學習,下課時會請小二的學長姊陪伴新生,讓他們不會太孤單。澎湖全縣共40所國小,今年有3所學校新生數掛零。
全校只有14名學生的菓葉國小,一年級只有一名新生陳郁覲,她昨天好奇翻著桌上課本開心的說,「我喜歡上學,不會害怕一個人上課!」
◆ 4姊弟天天報到 圖館像第二個家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158134
聯合報 記者王柔婷/萬里報導 2015-09-01
萬里崁腳國小六年級生黃妤珊,連續3年周末及寒暑假幾乎天天帶著3個弟弟到萬里圖書館報到,因父母出外工作又無經費送安親班,館方人員代替陪伴,中午還幫忙蒸便當,圖書館就像他們第2個家。
黃父在基隆修車廠工作,母親在萬里海鮮餐廳當服務員,夫妻每天早出晚歸,大姊黃妤珊從小二開始,每到假日與寒暑假,便會帶著3個弟弟天天到圖書館看書、寫作業。
黃母說,平時忙於工作,也沒有親戚幫忙照顧,把小孩送到圖書館看書寫功課很放心,由於最小的兒子才幼兒園,如果小孩在圖書館吵鬧,也會請館方人員「盡量管」沒關係。
黃妤珊說,自己和弟弟都愛看書,也喜歡參加館內免費的才藝課程和活動,在圖書館很自在也很開心。
萬里圖書分館主任蕭千惠表示,四姊弟每天帶便當到圖書館,館員認識他們後,便留意代替家長幫忙照料,偏鄉地區資源較少,有些父母將圖書館當作臨時日托中心,不過圖書館不是安親班,不影響工作的前提,才會幫忙「顧小孩」。
「館員幾乎能叫出每位讀者的名字。」蕭千惠表示,偏鄉圖書館全方位照顧地方民眾,不僅提供閱讀服務,也同時守護弱勢家庭孩童,提供另類貼心服務。
※ 相關報導:
* 龜山國小 「悅」讀去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158127
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推動「愛的書庫」近10年,加上龜山區達航科技公司去年至今,捐出超過萬冊叢書,為孩子們播下「悅」讀種子。教育局長高安邦與校長楊雅真說,開學第一天,學生拿到新課本,人手一本新課外讀物,開心極了,將由老師以導讀方式帶領閱讀,開拓學生閱讀視野,提升競爭力。
冰箱變書箱 竹縣47處隨手借還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60732
聯合報 記者莊旻靜/竹北報導 2015-09-02
環保行動書櫃,書籍也能「甲地借、乙地還」!新竹縣環保局動用轄內清潔隊等團體,回收廢棄冰箱並美化,在縣內47個據點,放置「冰箱書箱」,書籍走入社區,達到「無孔不入」的地步,讓竹縣成為書香處處的城市。
新竹縣環保局推廣廢棄家電回收再利用,並動員學校、社區、機關團體、清潔隊等管道,回收廢棄冰箱,並美化整修,搖身一變成為環保行動書櫃,擺放由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台積電、各區圖書館回收的二手書籍,放置在各個據點。
47個據點遍布縣內各鄉鎮,最遠至桃山國小、桃山派出所鐵馬驛站,特別的是,在北埔鄧南光攝影紀念館、新埔新農民市場咖啡廳,及仁慈、新仁、大安醫院內,都有行動書箱;此外,在政府機關、車站、老街等觀光地區,亦有放置。
「落實回收再利用,創造新生!」環保局長黃士漢指出,希望提高民眾環保意識,對回收冰箱、洗衣機、冷氣、電視等「廢四機」,更有概念。若民眾有意願提供二手書籍,充實行動書櫃,也可洽新竹縣環保局專線03-5551872洽詢。
※ 相關報導:
* 「閱讀起步走」 送寶寶兩本書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160670
新竹市政府即日起在竹市各公立圖書館推出「閱讀起步走」系列活動,並為0到5歲設籍在竹市孩子準備禮袋,內有兩本閱讀書籍,盼透過共讀,增進親子關係。
* 繪本讓孩子說話 湖北附幼獲獎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160642
彰化縣湖北國小附幼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湖北附幼主任楊淑卿說,附幼老師設計整套繪本課程,透過故事及繪畫等教學,帶領孩子建立自信及良好人際互動關係。曾有一位孩子原本退縮不講話,畢業時已能上台代表畢業生致詞,改變看得見。
◆ 一班一國 印度生桃子腳國中小交流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160825
聯合報 記者連珮宇/樹林報導 2015-09-02
昨天來自印度的15名師生到桃子腳國中小體驗的台灣課程與生活。印度學生ABIRAMIR表示,台灣的學校生活很有趣,短短3天的交流顯得格外短暫與珍貴,但她最捨不得的是「超美味的蓮霧跟珍珠奶茶!」
15名印度師生來自南印度坦米爾納德邦的「Shri Natesan Vidyasala Matriculation Higher Secondary School」。為感謝桃子腳師生熱烈歡迎,還特地準備了精彩的印度傳統舞蹈及瑜伽動作表演,讓桃子腳的孩子看得大呼過癮。
桃子腳國民中小學自103年起開始推動「一班一國」國際教育課程。昨安排七年級學生接待,他們先透過外籍教師協助,利用電子郵件及通訊軟體表達歡迎,接著進行視訊會議,讓學生實際透過英文與印度友校師生溝通,昨日是國際交流的最後階段。
桃子腳學生王品榆雀躍地說,自己交流活動中認識了好幾位印度的朋友。且透過英文與印度友人的溝通一點都不是問題,更學會了印度問候語您好「Namaste」,現在見到老師跟同學,都忍不住大聲的說「Namaste」,期待以後能有機會到印度參訪。
新北市教育局103年推出「教育城方案」,大力推動資訊、雙語教學,提升學生英語能力與國際接軌。身為「新北教育城」一員的桃子腳國民中小學以「一班一國,連結全球」為教學重點。
※ 相關報導:
* 曾祐瑾芭蕾奏捷 舞進美國名校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1908
私立慧燈中學高二學生曾祐瑾,小時候身體不好而學舞,沒想到跳出興趣,最近參加第三屆台灣TGP青少年古典芭蕾大賽得到第三名,獲美國高中舞蹈名校一年全額獎學金,今天赴美進修,希望學成後在國際舞壇發光發熱。
◆ 小6生「寶貝環境」 寫出亞洲第一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163114
聯合報 記者陳靖宜/台北報導 2015-09-03
國際非營利組織世界未來委員會為慶祝「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邁入25年,2014年發起「兒童環境文學家」徵選活動,今年首次於亞洲區舉辦。北市螢橋國小6年級學生郭祐吟以「寶貝環境—珍愛桃花源」一文,從中國大陸、印尼、紐西蘭、馬來西亞等地、上百件作品脫穎而出,拿下第一名。
獲獎作品「寶貝環境—珍愛桃花源」全文以故事方式呈現,郭祐吟說,內容為生態多元、環境優美的村落,因經濟壓力過度開發,許多種有豐富林木的山坡地轉種大量檳榔樹,「因為檳榔的樹根很淺,沒辦法做好水土保持」,導致強颱一來,就發生嚴重土石流。
土石泥沙將原本美麗的桃花源夷為平地,大地一片光禿禿,過往美麗風光不再,文末村民們領悟到生態保育與永續經營的重要性,停止過度開發,加強環境維護,讓原本美麗的環境與多元物種再回來。
郭祐吟說,平時就喜歡閱讀,更喜歡將心情或讀書心得寫成文章,風災後常會看到電視報導全台各地山區災情嚴重,心中有感「我們要在生態保育方面要更加強」,所以撰寫此文。
螢橋國小校長施能杰表示,郭祐吟是螢橋國小「閱讀紀錄保持人」,三年級轉學到校至今,已讀了2750本書,是「創校讀書紀錄保持人」。施能杰笑稱郭祐吟,是全校「書讀最多的人」。
郭祐吟每天平均花一小時閱讀課外讀物,她坦言,「什麼類型的書都看」。雖從未補習卻是小學資優班學生,施能杰說,郭祐吟「各科成績都很平均」,班上活動都積極參與。
小學五年級時,郭就曾與同學企畫「廢物再利用」活動,宣導「家庭廢棄物變黃金」,不要的物品只要花點巧思,就能變身家中裝置藝術。
郭祐吟說,部分同學缺乏回收概念,「不好好回收資源、亂丟垃圾」導致環境問題。郭祐吟的媽媽表示,家裡環境清潔與垃圾分類「幾乎都是她在做」,假日有空也會全家一起去淨灘。
◆ 西拉雅語復興 列官定書寫系統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60507
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黃宣翰/台南報導 2015-09-02
3年來,台南市已有12所國小推行「西拉雅族語」教學,西拉雅語曾被判定是已滅亡的語言,歷經17年努力,終獲原住民委員會同意列入「官定書寫系統」,對於正名運動是一大進展。
台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理事長萬淑娟表示,這是全國首創將西拉雅語納入正式教育系統,以「西雅語彙初探」為基礎,陸續出版西拉雅語繪本、有聲書、口袋書等,也做為各校「西拉雅語」教學的教材,師資方面則是由西拉雅文化協會培訓,目前族語老師約10人左右。
實施西拉雅語教學的口碑國小是西拉雅部落學校,校長王朝賜說,3至6年級學生每周要上一堂族語課,是很重要的文化傳承。
左鎮國小更以「西拉雅本位課程」獲教學卓越獎,並舉辦「小飛番運動會」,校長李智賢說,西拉雅語教學常被疑「這是真正的西拉雅語嗎?」但語言本來就是隨時代變化,西拉雅族是真正存在這塊土地的族群,目前較辛苦的是「很少在日常生活使用」。
萬淑娟說,受限經費,各校最多只排1至2堂課,且經常排在一大清早,每位老師每周約只排到2、3節課,就要東奔西跑,甚至不能有一份固定的職業。
「這條路很艱難,但還是要走!」萬淑娟說,語言師資的培養是漫長的,尤其西拉雅語非官方認定語言,又非日常使用語言,師資培養更困難,多是靠著「熱情」及「興趣」支持。
李智賢說,西拉雅族面臨的不只是語言消失的問題,更是文化及身分的認同,全校學生雖不一定是西拉雅後裔,但全部要上族語教學,左鎮國小也以「西拉雅」為校特色及本位課程,學習西拉雅族文化就是學習對多元文化的尊重。
佾舞祭孔 大龍國小傳承85載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163032
聯合報 記者范晏萍、邱奕寧 2015-09-03
孔廟祭典中的佾舞向來吸引各界目光,而北市大龍國小佾舞隊擔任孔廟佾生已有85年歷史,74名佾生1月起即緊鑼密鼓地練習,其中更有許多佾生代代相傳,佾舞共同的回憶凝聚家人感情。
大龍國小佾舞隊創立於民國20年,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國小校隊。但佾舞練習過程可不輕鬆,佾舞隊總教練張晉嘉說,佾舞是敬神儀式,屬於內斂的傳統舞蹈,透過訓練可幫助學童沉澱心情,但一場演出耗時1.5小時,對體力、專注力都是考驗。
佾生右手持翟、左手持籥,翟是有龍頭雕刻的紅色木杖,龍口插上3支醒目的雉尾毛,籥則是中空有底的竹節,儀式進行時右手保持直立,但左手要平手推出,搭配莊嚴肅穆的大成樂章,佾舞儀程對活潑好動的國小生而言,無疑是一大挑戰。
因為大龍國小佾舞隊歷史悠久,許多佾生家族三代都是大龍國小校友,除傳承傳統文化,傳承佾舞也象徵家族榮譽,張晉嘉說,甚至有佾生的爺爺也是當年佾舞隊的佾生。
為呈現完美演出,佾舞隊學生利用早自習與課餘時間練習,即使犧牲休假,但隊員王韻筑說,練習不辛苦,從中可學習團隊合作精神。黃凱竣則發現,參加佾舞隊後,專注力提升了。
大龍國小佾舞隊經歷日據、走過二戰時期,依舊保存最傳統的儒家祭典風貌,張晉嘉說,佾舞不單只是一種儀式,更重要的是傳達「敬天愛人」的核心理念,讓佾舞文化造就大龍峒地區特有人文風情。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踏過街井、廟宇 學童尋回五條港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162903
今年全國教學卓越獎複選名單已公布,中西區協進國小附屬幼兒園以「阮兜佇五條港─鳳凰重生飛越府城」獲選,將至少拿下銀牌獎,也鼓勵了師生對地方產生關懷。
* 萬合國際村有成 引進劍橋課程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162998
彰化縣萬合國小雖屬於偏遠小學,不到60名學生,但致力推動英語教學,有常駐外籍教師,讓學生不害怕與外國人說話。本學期更獲得廠商贊助,引進「劍橋英語課程」,未來萬合國小學童有機會通過國際認證的「劍橋英檢」強化英語能力。
* 東吳3千新鮮人 捧「六禮」拜師
http://udn.com/news/story/6928/1160326
東吳大學昨舉行法商學院新生入學典禮,3千名新生手捧分別象徵不同意義的芹菜、蓮子、紅豆、紅棗、桂圓、肉乾六禮及拜師帖,向師長行禮;校長潘維大也期許新生未來大學之路,能夠收穫滿滿、勇敢追夢。
潘維大引述美國修辭學教授Thomas Arkle Clark的一句話「If I were a freshman again」,期勉學生要設定目標,把握大學一年級的時光,勇敢追夢,勇於做自己。
* 她的衣設計 國際技能賽奪金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165566
嘉義家職流行服飾科畢業生陳詩婷,本月代表台灣出征國際技能競賽,與26國選手競逐,以0.8分差距勇奪服裝創作類金牌,昨天光榮返校,接受師生夾道歡迎。她透露,支持成長的動力來自「老師、朋友及家人穿上我做的衣服」。
陳詩婷說,從小喜歡畫畫,填志願列出公立學校設計相關學系,考上嘉義家職流行服飾科,越學越有興趣。高一首次參加國內技能競賽,奪下分區第3名;畢業後就讀實踐大學服裝設計與經營系,大一再度挑戰奪全國第2,可惜沒入選國手;去年升大四時終於取得代表權,她休學回嘉義家職培訓,每天至少練習10個小時。
◆ 大學工讀納保 勞動部長促聲請釋憲
http://udn.com/news/story/8436/1163323
聯合報 記者楊濡嘉、修瑞瑩/連線報導 2015-09-03
大學工讀生納保爭議多,勞動部長陳雄文昨表示,勞動部也不想介入校園,但現在老師要學生做事都Line來Line去,內容變成檢舉老師廉價使用勞工的呈堂證物;由於檢舉案件太多不能不處理,他鼓勵大學聲請釋憲,釋憲結果若是勞動法令不該進入校園,勞動部立刻撤退。
成大副校長黃正弘昨晚證實,教育部曾召集頂尖大學討論工讀生納保,當時校長們曾建議由教育部聲請釋憲,但教育部表示不是直接受害人,將釋憲責任推還給學校。
據了解,由於勞動部與教育部都不願插手釋憲,大學校長目前決定由政大代表提出釋憲,目前還在蒐集資料。
陳雄文昨應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之邀到高雄演講,他說很多老師跟學生太熟了,請學生做事都是Line來Line去,Line的內容有時間、交代任務,例如「老師叫我幫他帶小孩、幫他搬家、買車票」等。
陳雄文提醒大學教師到PTT看一下,太陽花學運之後,「現在的學生已經不是我們認識的學生了」,如果還用早年的師生關係來看現在的學生,真的會誤判。
對於大學工讀生納保,陳雄文說,工讀生第一個字就是「工」,這些學生在校園工作獲取報酬支持自己念書,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就是勞工,應適用勞基法、給他們保障。
文藻外語大學校長周守民提問表示,有些學生一周只工讀五小時到十小時,如果都納保對學校是很大的負擔;所以學校開始不用計時五到十小時的學生,這對學校和學生都是損失,勞動部不應因為太陽花學運、怕被砸雞蛋,就損及大多數學生的工讀權益。
陳雄文回應,勞基法實施卅一年,勞動部從未介入校園,但現在檢舉案多到不能不處理;勞動部早就把檢舉案轉給教育部,教育部也不敢碰,只把資料轉給大學,大學校長看了說,現在是教授治校,那是教授的行為,學校怎麼敢管?問題繼續惡化,才拖了兩三年。
陳雄文說,勞動部最近鼓勵大學聲請釋憲,讓釋憲結果決定勞動部的進退。
◆ 觀察站/解套 已只差一步之遙
http://udn.com/news/story/8436/1163306
聯合報 本報記者許俊偉 2015-09-03
勞動法令該不該進入校園?勞動部長陳雄文拋出建議大學聲請釋憲的想法。開學在即,與其要學校聲請釋憲,勞動部和教育部不如盡速協助大學解套。
根據大法官審理案件法規定,釋憲聲請要件是「經依法定程序提起訴訟,對於確定終局裁判所適用之法律或命令發生有牴觸憲法之疑義者。」換句話說,學校理應先提出行政訴訟後再聲請釋憲。
兼任助理有無勞雇關係、是否應納保和提繳勞退新制退休金,純粹是勞動法令(包括勞基法和勞保條例)是否適用於校園的問題,未與憲法牴觸,大法官恐怕不會受理。
但爭議延燒至今,學校兩大憂慮是勞健保費和身障員工聘用不足的代金繳納成本。保費成本部分,科技部已同意學校可從所補助的研究計畫經費中,以「業務費」名目支應,不足還能再追加預算;至於兼任助理排除在計算身障員工聘用人數的母數內,勞動部也允諾近日會協助找出解方。
看來解套已只差一步之遙,何須採緩不濟急、且可能會被大法官「打槍」的釋憲?
兼任助理納保爭議,說穿了是文化差異。在國外,勞動法令進入校園不足為奇,像美國、德國,早就有訂有類似研究助理的工時規範;但在台灣,當師生關係面對勞動法令切分出勞雇關係的挑戰,才會惹來反彈。
兼任助理納保爭議,也凸顯我國高教經費捉襟見肘的窘境,學校才會為了幾千萬、幾億元的保費和退休金,跟學生和政府爭得臉紅脖子粗。
昆蟲達人妙教學 小朋友愛上蟲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165588
聯合報 記者林良齊/內埔報導 2015-09-04
從小受到父親啟發而喜愛昆蟲的曾志元,由於就讀國中時曾捉到一隻獨角仙,經不斷翻閱課本卻只有獨角仙的照片,更找不到獨角仙的食物,向老師詢問也不得而知,激發他主動到圖書館借閱書藉,查詢國外資料,得到知識,目前他到幼兒園、安親班,替小朋友講解知識,盼更多民眾瞭解昆蟲。
不少人討厭昆蟲,有的看到昆蟲都會想要噴藥。曾志元說,就讀幼兒園的小朋友也不例外,他們剛開始很害怕昆蟲,甚至不敢觸摸,經他引導,才小心翼翼地捧起獨角仙,仔細地觀察,最後紛紛興奮地提問,甚至要求要帶回家飼養。
在每個時段、地區、季節及海拔的昆蟲都不同,但他談起昆蟲就像一本百科全書,「現在雖抓不到獨角仙,但可以去抓紅眼鍬形蟲」。
「想投入昆蟲教育,剛開始還不斷拜託,才有學校要讓我教」。曾志元笑著說,他到幼兒園、安親班時,帶著自己飼養的昆蟲、教具讓小朋友認識,甚至讓他們飼養後觀察,讓小朋友了解昆蟲,且希望他們能在以後應用在各方面,如畫家就可以在繪畫採用昆蟲圖騰。
但他感慨地說,台灣目前許多山區農地的農藥噴灑情況嚴重,這些農藥不只殺害蟲,連益蟲也全部消失,現在只能到深山去才能找得到較多昆蟲。
◆ 漫畫繁星集訓 100作品誕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4000561-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4日 曹婷婷/台南報導
動漫商機無窮,但市場長期為日本漫畫家天下,為了培育在地漫畫人才,南臺科技大學承辦「2015 Comic Stars 漫畫繁星」漫畫產業人才培育計畫,百名懷抱漫畫夢的學員,受訓4個月各自孕育1本作品,邁出當漫畫家的第一步。
南臺科大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主任張華城說,為培育國內漫畫產業人才,並獲得良好而長遠的發展,文化部辦理「漫畫產業人才培育計畫」,從全台600位報名者中遴選具有漫畫底子的100人,年齡從15歲到40歲不等,除了學生也有來自各行業,渴望一圓漫畫家夢想。
張華城說,培訓計畫分南、北兩地進行,由南臺科大及大同大學同步開課,4月11日開訓,延攬國內外優秀漫畫家執導,學員每周六上課8小時,昨天在台南文創園區展出「漫畫向前行,夢想被看見」成果展,期待未來台灣原創漫畫站穩腳步、前進更廣闊的舞台。
南臺科大校長戴謙表示,台灣目前談文創、電影、遊戲、動畫等軟實力產業,創作根本是原創漫畫、原創圖像與文本設計的支撐,未來,也會協助媒合這些受訓學員就業,讓他們有發揮的空間。
從事醫療解剖器材工作的林幼娟,將所學結合漫畫,以美國熱門電視影集《CSI犯罪現場》為創意發想,透過偵探故事創作《探罪異端與黑貓》,她說,此次課程學到許多東西,如故事編排、場景配置等,獲益良多,未來盼精進漫畫、插圖等技巧,朝多元領域發展。
目前就讀南臺科大視覺傳達系三年級秦語謙,從小喜愛漫畫,國二以筆名「膽汁」展開創作,偏愛少年風格漫畫,她說,家人認為畫漫畫難以溫飽,但她已經打算大學畢業後,一邊在超商打工,一邊繼續創作當專職漫畫家,兼顧麵包與理想。(中國時報)
◆ 台大優良教師陳泰然催生氣象預報 拒國外挖角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65284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15-09-04
獲選為今年資深優良教師的台大大氣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陳泰然,是催生國內氣象立即預報系統的梅雨專家。40年前梅雨成災重創台灣,甫學成歸國、在台大執教的陳泰然矢志研究梅雨,屢有國外學府挖角仍不心動,堅持根留台灣。
教育部昨公布今年全國有240名服務滿40年的資深優良教師,25日總統將表揚。其中70歲的陳泰然是國際知名梅雨專家,不但讓國內梅雨研究躋身國際舞台,也催生豪雨、颱風等氣象資訊立即預報系統,造福全國民眾,曾獲天下雜誌選為400年來對台灣最有影響力的200人之一。
陳泰然出身農家,當年準備高中直升考試,曾連續熬夜一個月不曾上床。錄取彰中後,從高中、讀台大到當兵,8年多飽受失眠所苦,看遍名醫無效。他為助眠拚命運動,甚至大一就打破台大十項田徑全能紀錄。直到退伍後赴美留學才恢復正常睡眠,卻暴肥30公斤。
陳泰然說,早期無法預測雨量,梅雨常造成嚴重災害。他還記得,1975年他返國甫回到台大任教,當年梅雨成災的新聞上了各大報頭版,看了國軍幫忙搶割稻米、菸酒公賣局收購發芽穀物的新聞,下定決心研究梅雨。
1981年5月豪雨重創桃竹苗,水災損失逾百億。時任閣揆的孫運璿指示氣象局研發預報系統,陳泰然1983年接手主持這項長達10年的大型研究計畫。
陳泰然曾力邀美國15所大學、55名教授來台,並引進美國海洋大氣總署的氣象飛機、雷達參與計畫,從空中、地面和海洋同時研究,為如今的氣象資訊立即預報系統打下根基。
1974年12月,陳泰然在博士論文通過翌日返台,至今40年來,培育出60多位碩、博士,發表過300多篇論文。
屢有國外大學挖角,陳泰然不為所動。「美國是學習的地方,不是工作的地方」。他當年留學初衷,就是矢志把所學貢獻給台灣,「我還沒出國,就想回來了!」
◆ 外籍生來實習 續聘留台灣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65456
聯合報 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2015-09-04
台灣學生跑國外打工,也有外籍生瘋台灣實習!教育部推出短期蹲點計畫,讓外國青年來台1到6個月,參與大學特課程與實習。中山大學管院吸引來自波札那、法國、印尼等18名外籍生,媒合在地產業的企業實境分析,讓外籍生收穫豐。布吉納法索籍葛吉優通曉五語言,決定留在台灣工作。
印尼籍Hwan是交大企管研究生,透過網路看到短期蹲點計畫內容,積極參與,收穫超過預期。波札那籍學生Phoebe以自己國家為例,「非洲更落後,師資、硬體設備嚴重缺乏,但在破舊的教室裡,兒童卻滑著iPad和智慧型手機!」以此證明即便在非先進國家,仍有使用數位科技的強烈需求。
來自西非布吉納法索的葛吉優,精通五種語言,中文表達流利。他認為在實習制度中獲益良多,已獲公司續聘擔任國際行銷業務。三隆齒輪公司董事長廖昆隆稱讚葛吉優為公司得力助手,在短時間內就能獨立作業。
※ 相關報導:
* 高職就業班 女生也來學砌磚
http://udn.com/news/story/7269/1166235
教育部鼓勵高職開辦就業專班,中鋼和兩所高職合開就業專班,第一屆畢業生已有16人成為中鋼員工,中鋼人資部主管對高職生讚不絕口「真的好用」;國教署今年更編列1.1億元鼓勵高職開班,每個學生每學期發5000元學獎金,畢業後就業滿三個月再發一萬元就業獎勵金。
兩所高職就業專班中,岡山農工首屆「建築科就業專班」有七名學生,花蓮高工「原住民機電就業專班」有九名學生,今年夏天畢業後都成為中鋼技術員。
岡山農工建教合組組組長郭建霖說,中鋼是國內唯一有工業砌磚技術的廠商,認為高職生可塑性比科大學生高,因此有計畫從高職開始培養人才。該校七名就業專班學生中有三名女生,都覺得要「先有職業,再求學歷」,成為中鋼技術員後,薪水加獎金每月收入30K左右。
我們的國際觀 缺了第三世界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169197
聯合報 黃于榆/國中教師(高雄市) 2015-09-06
瀏覽聯合新聞網,看到敘利亞三歲男童亞藍陳屍沙灘照片。想到他小小身軀受到這麼大的苦難,我的心糾結。敘利亞難民逃往歐洲的國際消息,我們又是以怎樣的心情來看待呢?
地球村時代,國際教育成各階段教育的主流,有些學校甚至以國際教育為校本特色。然外國學生到各校交流,多向學生介紹自己國家的年輕流行次文化。於是,我們的孩子對於日本、南韓的偶像團體如數家珍,了解首爾、東京的觀光著名地標,更知道當地同齡的學生如何妝扮。但是,對於非洲孩子因為需要打水而導致學業中斷,馬拉威的孩子遭受洪災而流離失所,近來敘利亞災民逃難等國際災難,反而不知所云,更別說對難民的遭遇產生同情心了。
我們應積極培養孩子國際觀,然而國際觀並非僅止於了解第一世界國家的進步富裕,更應深入了解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困境。
教育工作者們不妨利用最近敘利亞難民的國際消息為題材,帶領孩子們深深思考這一事件帶給他們什麼樣的衝擊,相信這會比邀請國外學生到校參訪更有意義。
※ 相關報導:
* 國小禁帶早餐上學 挨批天龍國規定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2777
國小開學,有學校規定學生不得攜帶早餐上學,學生家長向立委黃國書投訴,學校規定太過嚴苛,已經成為許多家庭的困擾,有人更痛斥,根本是天龍國規定。市府教育局表示,將建議學校制定相關規則時,考量家長及學生個別需求,適時彈性調整。
學生家長指出,現代家庭多為雙薪家庭,許多父母忙於拚事業,根本無法與子女擁有共享早餐的時間,甚至無暇替孩子準備早餐,只好在接送孩子上學的途中或由孩子自行在上學途中購買早餐。
學生家長抱怨說,學校要求學生不得攜帶早餐上學,甚至不得攜帶點心至學校食用,由於規定太過嚴格,使得學生不是在上學途中胡亂進食,就是站在校門口狼吞虎嚥,就怕把早餐帶進學校受到處罰,又怕早上沒吃東西要餓到中午。
◆ 美國教改缺失?SAT成績 10年最低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166457
世界日報 編譯張玉琴/綜合華盛頓3日電 2015-09-05
今年應屆畢業生的大學入學測驗「學術性向測驗」(SAT)平均成績僅1490,為2005年該測驗改革以來最低,令人擔心美國高中生的學業水平。
大學理事會3日公布報告指出,今年SAT分數比前一年降低七分,是十年來最低,三個測驗單元閱讀、數學和寫作均至少退步兩分,該測驗各單元滿分800分,總分2400分。
大學理事會成績評估主任辛蒂‧席梅塞說,她為五年來高中生的大學入學測驗分數沒有進步極感擔憂。今年SAT成績達到1550分以上者接近42%,此分數是做好上大學和就業準備的標準,61%亞裔學生、53%白人學生達到此標準,西語裔和非裔的比率則低得多,分別為23%和16%。
華盛頓郵報指出,SAT成績持續下降,高中生的聯邦測驗及其他學業評估也沒有進步,反映教育改革有所缺失。專家說。SAT測驗結果顯示,小學生的閱讀和數學成績的進步,並未能改善高中生的成績;這表示,數十萬青少年,尤其貧窮環境成長的高中生,沒有為升入大學做足準備。
雖然明確指陳SAT成績退步的原因很困難,但教育界認為,改善高中教育面臨許多挑戰,其中包括貧窮、語言障礙、父母教育水準偏低,以及許多都會地區存在社會病態現象。
席梅塞說:「若依舊按照過去的做法,成績永遠也不會進步。此測驗結果是個警訊,驅使我們採取行動,幫助更多學生做好升學準備。她指出,將與非營利的「卡漢學院」(Khan Academy)合作,提供免費網上SAT輔導課程,該理事會希望藉此消弭無力負擔補習課程學生所居的劣勢。
今年應屆畢業生參加SAT的人數為170萬人,創下新高,去年應考人數為167萬人。全美參加另一大學入學測驗「美國學院測驗」(ACT)的人數約為190萬人。
※ 相關報導:
* 陸小學教材發磁帶 家長乾瞪眼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168047
報導指出,負責徵訂教材的教育主管部門人員表示,因為教材的選擇要顧及到全省的大部分地區,要符合全局的需求,成都等發達地區可能覺得磁帶已經「落伍」,而對於偏遠地區來說,錄音機的普及率要比多媒體高,「我們去偏遠地方調研的時候,學校聽力課,用的都還是錄音機。」該名工作人員解釋說,這也是為什麼目前教材仍配備磁帶的原因。
◆ 陸科幻文學熱 北京師大開博士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6000765-260301
旺報 2015年09月06日 記者李侑珊/綜合報導
大陸科幻作家劉慈欣以長篇科幻小說《三體》獲頒「雨果獎」,讓大陸掀起科幻文學熱,北京師範大學在今年首度招收「科幻文學博士」,目前僅1人就讀,引發各界關注,擔任博士生導師的文學院教授吳岩表示,科幻文學市場已經覺醒,就業前景好,但目前最缺電影編劇,未來人才培育將以此為目標。
吳岩在接受《光明日報》專訪時表示,科幻小說在中國發展已超過1世紀,最早推廣該類小說者首推梁啟超,他在1902年編行的期刊《新小說》中,曾大力推薦哲理科學小說,魯迅也曾翻譯過科學小說,即使後來發生文革,讓科幻小說發展斷層,直到作家葉永烈在1961年出版科幻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才讓科幻文學重現於大陸,但放眼今時,科幻主題不僅深受讀者喜愛,在電影的占比也很重。
「每年最佳的10部影片中,有4到6部是科幻題材」,吳岩認為,科幻文學是藝術形式,影響力會越來越大,除了電影產業,諸如電子遊戲、展場、產品設計等文化創意產業,也需要這方面的人才,但是「目前最缺的就是科幻電影的編劇」。
吳岩指出,「據說目前中國有30萬名編劇,能寫科幻劇本的,可能還不到1%」,由於培養類型電影人才,需耗時10到30年的時間不等,該系將致力於培養出擁有創意寫作能力的科幻電影編劇。(旺報)
◆ 教師導護/教育缺口 老師不補靠誰補?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169204
聯合報 陳招池/國小校長(苗縣頭份)2015-09-06
有個油漆工被富翁請去油漆即將出航的小船,他發現船身破了個洞,替它補好,拿了油漆工資就走。
幾個月後,富翁親自上門答謝他,因為他把富翁遺忘填補的破洞補好,讓開船出去的兒子,得以保住性命歸來。
油漆工被聘請的工作範圍是油漆,跟補破洞一點關係也沒有,他大可不必煞費苦心去修補它,若好心告知主人一聲,也就仁至義盡了。但他卻不計較做了超出他工作範圍的事,也不求報酬;無獨有偶,友人最近搭建鐵皮屋,價碼已談妥,施工中發現有些地方沒設計到,會造成屋主使用上的不便,便主動告知,還像油漆工一樣,願意做那多出來的附加工程,讓人敬佩!
記得小時候,我長了頭蝨,也罹患砂眼,父母無暇照顧,幸好學校老師幫我們除蝨、點眼藥,呵護我們成長。至今我仍感念在心,並且以他們為典範。
依法論法,維護道路交通安全是警察的責任,吹哨子、舉旗子和擋來車的行為,應該不是由導護老師來執行,有道理;送學生上下學,應是家長的責任,學生回家,家長應負責督導與管教,也不無道理。我想團協的訴求,應是要求權利與義務劃分清楚一點,不要讓老師像「老媽子」一樣包山包海;但是演變成斤斤計較,不情願當導護、不指導整潔活動、不陪午餐等,只享權利不盡義務,則失去教師尊嚴與格調!
教育部無能,只會喊「有學生在,老師就要在。」別無它法;縣長只會討好老師;校長無權,只會等待老師的良心發現。從上到下都不敢有所作為,難道要讓教育爛下去嗎?
油漆工且能自動填補船身的破洞,教育這條船的缺口,不靠老師去填補,靠誰?
執行不一 下課30分鐘政策跳票?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170545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 2015-09-07
宜蘭縣政府今年兒童節時,為保護兒童視力,祭出「延長第2節下課時間為30分鐘」的兒童節禮物,不花任何經費就讓人有感,當時獲得各界好評。但新政上路,各校執行狀況不一,甚至傳出有學校導師讓學生打掃、背課文,家長昨天質疑「政策跳票」。
縣內國小學童近視率高,根據醫學報告,是由於孩子接觸戶外時間少、接觸3C產品時間太長,因此縣長林聰賢在今年兒童節時要求公立小學把第2節下課時間延長至30分鐘,目的要搶救「惡視力」,這項新政策從這學期上路,估計全縣77所公立小學、2萬3千名學童受惠。
林聰賢當時要求學校,這30分鐘內不能安排打掃、課輔,要鼓勵孩子走出戶外。上周開學,各校基本上都按照政策實施,讓孩子到戶外跳繩、遊戲,安排自由活動。
大進國小一周安排多元主題讓孩子運動,如跳繩、健身操、依不同社團分組互動,大力鼓勵學生出去玩;有老師私下表示,「原本以為10分鐘變成30分鐘是場大浩劫」,沒想到孩子卻因為擁有30分鐘下課,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喝牛奶或吃完水果,也利用這段時間增進同儕情誼。
但宜蘭市傳出有學校班級導師叫學生打掃、甚至安排讓孩子背課文,僅給學生10分鐘時間自由活動,孩子無奈表示,「不是有30分鐘可以玩嗎?」家長得知後,怒批太離譜。
「鼓勵各校留給孩子完整的下課時間!」縣教育處副處長曾秋香表示,教育處會從各校的課程計畫把關審查,了解排課情形,也會不定期到各校視察,如學生活動情況有跟當初建議不符,將予以糾正或輔導,收到相關意見也會分別到各校了解,鼓勵各校讓孩子去玩。
◆ 升學夢魘下 能睡出學習力?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170826
聯合報 林柏寬/教師(台南市)2015-09-07
開學第一周某天,身為導師的筆者在七點半早自修時提醒學生下午數學課要檢討回家作業,若是沒有寫完的,請利用下課時間完成;一位女學生說國三的課後補習、學校功課真的很多,她已經寫到超過晚上十二點,睡都睡不飽,所以數學作業還沒寫完,媽媽罵她讀書沒有效率,無奈的心情讓她眼眶泛紅。
要求讓孩子睡飽,延後上學時間,立意良善,但仍有現實上的困頓。
首先,國中是七點三十分到校,國小是七點五十分到校,距離第一堂上課前,有四十至五十分的「空白時間」。這段時間多用來安排環境打掃、考試或升旗或大愛義工媽媽分享人生經驗。這些時間其實就是班級經營、師生互動時間,沒有其必要性嗎?倘若無法抹除,「延後上學」將導致所有課程向後挪動,造成「延後放學」;不然就是壓縮學生下課休息、用餐甚至午休時間,以達成準時放學。這樣對學生有比較好嗎?
其次,如果家長要趕早上八點工作,還是會將學生提早在七點半送到學校,「延後上學」造成的空窗時間恐怕將是校園安全的不定時炸彈。
最後,在升學主義與課程架構層層框架下,考試升學壓力造成呆板的課程設計,才是學生睡不飽的主因。延後上學讓學生多睡幾十分鐘,就能睡出學習力嗎?只要升學壓力的夢魘依舊,學校課程依舊充斥呆板的教科書,不可能給予學生彈性學習的自主空間,惡性循環之下,晚睡早起,當然孩子睡不飽。
黃昀軒/教師(台南市)
有人說,美國與日本的中小學生都是早上八點四十五分以後才到校,為何台灣無法比照辦理?
首先,美國學生每天早上八點四十五分開始上課,下午約三點就下課,中午沒有午休時間,午餐時間僅約三十分鐘,下午三點下課後就進行社團選修課程。美國中小學生沒有午休時間,因此提供延後上學的彈性,但台灣可以接受孩子沒有午休時間嗎?
其次,一般日本學校沒有升旗,也沒有早自習,所以中小學生只要在第一堂課開始前到校就可以。不過,有非常多日本學生利用早上七點至上課前這一段約莫一百分鐘的時間進行自主社團練習,實際上甚至比台灣學生更早到學校。
最後,美國的學生上下學大都倚賴大眾運輸或校車,日本學生大都走路上學,台灣學生有很多是父母接送。延後上學,要上班的父母如何處理接送問題?
◆ 延後上學 「多點彈性」就行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170551
聯合報 本報記者張明慧 2015-09-07
學生延後上學好不好?不論校方或家長,一直以來正反意見分歧,主要是每個家庭觀點與作息不同,以致喊了多年仍窒礙難行。此次市府面對議員拋出的民意反映,願正視檢討,而非怕引爭議就墨守成規,算是好的開始。
事實上延後上學只要採彈性作法,未必不可行;以往難推動最大爭議在家長上班時間不一,一旦延後,確使部分家長接送孩童產生問題,不能不列入考量。
彈性作法是拉長上學時程的間距,「7點20分以後、到8點20分以前」都算上學時間,可滿足現代多元家庭的接送需求,學生也能睡飽、並有時間吃早餐,校方不必擔心學生太早來、老師卻在7點40分後才到校,產生的安全空窗期。
其實深究法令,教育部只規範上課日數、假期規定,市府訂出的學生在校時間,也只限學生不得早於7時20分到校,法條明明很彈性,為何這麼多年僵局難破?關鍵可能在執行者的思維與決心,及「不想改變」的慣性。
誠如教育局長顏慶章所言:「教育,應多一點彈性!」如何打破教育制度的長期僵化,讓學校和學生多一點彈性與自主權,就從攸關學生權益的上學時間或課程綱要做起吧!
※ 相關報導:
* 1桌擠3人 娃站著上課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171558
近日,在陝西蒲城縣堯山小學,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家長為孩子上課就座犯愁。華商報報導,原計畫每班招錄50餘名學生的班級,現已「人滿為患」,平均每班已報到的學生人數超過95名。教室裡的學生有坐著、有站著的,吵鬧聲不斷。
◆ 高職生北捷實習 每天寫滿滿心得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170475
聯合報 記者吳思萍/台北報導 2015-09-07
汽車科學生也有新出路。北市南港高工與台北捷運公司今年合作實習方案,20名學生暑假到捷運公司學習車門、輔助電力、煞車系統檢修等,未來汽車科學生除到汽車廠工作,也有機會進捷運公司,增加職場競爭力。
南港高工實習處主任陳國俊說,去年開始與捷運公司談產學合作,今年2月簽訂產學合作契約,培育軌道車輛工程人才,從汽車科80名學生遴選20名學生參與,8月4日起實習一個月。
陳國俊說,因北市大眾捷運網建置完成,軌道車輛維修很缺工程維修人才,汽車科學生共實習5周、每周實習2天,先到職場學習,增加他們的就業競爭力。之後也將辦分享課程,讓20名學生的實習經驗分享給更多學生。
南港高工學生共上電聯車檢修基礎及作業安全,以及車門、推進系統、輔助電力、煞車、空調、轉向架、工程車、機廠設備等檢修課程,上午上課,下午則到現場實地觀摩,並每日寫心得報告交給捷運公司人員。
學生洪碩懋說,這次學習收獲滿滿,學到許多新知識,像集電靴有保護裝置,只要撞擊逾1500公斤就會自動斷裂,這些都是學校無法提供的學習環境。在北捷上課讓他大開眼界,原來每天搭的捷運要做那麼多的保養與檢修。
南港高工以往暑假大多媒合學生到汽車維修廠實習,今年學生到捷運公司實習,反應很好,之後將與捷運公司開檢討會,評估實習狀況,決定明年是否試辦。
校長江惠真說,汽車科在全國技藝能競賽屢獲佳績,8月更在第43屆國際技能競賽在巴西獲得銅牌大獎,是台灣參賽以來最優成績。
生活點滴/一堂尊重生命的課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174592
聯合報 小米(高雄三民)2015-09-09
這天下午,因緣際會下,我們邀請一位生命教育的老師到班上教了一堂特別的課。
這位老師帶著一個桶子,請孩子看看裡面的爬蟲類。孩子們問:「牠是哪一種蛇?」「牠有沒有毒?」「牠會咬人嗎?」「牠是男生還是女生?」老師一一耐心回答:「牠是一條錦蛇,俗稱臭青母。」「牠沒有毒。」「你不惹牠,牠就不會咬你。」「牠是男生。」
隔著一層網子,老師讓孩子們聞聞這條錦蛇的氣味,再小心地把牠請出來,這條錦蛇有兩米長呢。有孩子自願當大樹,讓蛇大哥圍繞在他的脖子上,接著請其他孩子伸出手臂當樹枝讓錦蛇攀爬。這些才讀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臉上沒有畏懼,只有滿滿的好奇。我一一為孩子們拍照留念,期間老師則不斷提醒孩子不要站在錦蛇的正前方,以免讓牠產生防衛心。
課堂的尾聲,老師問孩子們:「今天這堂課的目的是什麼?」大家爭著舉手回答:「尊重生命!」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孩子,不管是蛇、昆蟲或其他動物,都和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要尊重所有生命;同時叮嚀,在野外遇到蛇,無法分辨有沒有毒的時候,遠遠地觀察就好,不打擾才是對生物最好的方式。
夏季正好是蛇類出沒的旺季,相信經過這次體驗,孩子們對蛇或其他生物,都有更深一層的認知。
◆ 「現代孟母」選擇體制外 孩子上學更快樂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75237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2015-09-09
「教育孩子就像種花,不同的花需要不同的環境,才能長出最美的樣貌!」親子作家陳安儀以「現代孟母」的親身經驗,突破「安全圈」,全家「島內移民」。從台北體制內教育出走,將孩子轉學到宜蘭一所推行實驗學校,幫助孩子搭建發光舞台。
原本住在教育資源充足的台北市生活,但陳安儀一年多前毅然將當時國一的女兒、小四的兒子轉學到體制外的公辦民營學校。如今長女國三、兒子小六,她慶幸當時的選擇。
陳安儀說,大女兒進入國中後,因「考試領導教學」,孩子有藝術天分,但課後為了補救不擅長的學科,只好放棄最愛的鋼琴、畫畫課,加上是全班唯一沒上第八堂輔導課的學生,在班上承受異樣眼光。
陳安儀心疼孩子在短短幾個月被分數、排名打擊得體無完膚,因此在國一下學期轉學到宜蘭人文中小學。她覺得自己做對了;一年來女兒變得獨立、自主,每天不停畫畫、寫作,更一舉拿下法國號演奏全國第四名。
走出「安全圈」,陳安儀面臨什麼考驗?她說,孩子「沒有回家功課」是給家長的「困難功課」。她練習觀察孩子的興趣,隨時為兒女備妥需要的工具,鼓勵自主學習。
※ 相關報導:
* 孩子成績吊車尾 放手變國手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75233
讓孩子適性發展,是很多父母也要學的一門課。勇奪巴西聖保羅國際技能競賽門窗木工類金牌的蘇學羿,父母都從事教職,他雖然國中成績吊車尾,但父母放手讓他適性發展,終在「技能界」為國爭光,他的母親吳青香說「學會放手,相信孩子!」
親子作家彭菊仙認為,每個孩子的內在都有個天賦導航、天生熱愛學習,也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向,「孩子有想法,我就幫他們想辦法!」
◆ 智慧校園 產值看900億
http://udn.com/news/story/7240/1175901
聯合晚報 記者林潔玲/台北報導 2015-09-09
政府拚出口,向外促銷智慧校園商機成為推動重點,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呂正華今天說,年底前我國數位學習產業總產值846億元,以東南亞作為進軍海外智慧校園市場的第一站。
台灣發展數位學習近十年,近兩年進一步發展智慧校園,由經濟部工業局補助2億元,神通、台達電、緯創自費研發總投資金額約6億元,在30所學校試驗,包括宜蘭玉田國小、政大附中與東山高中等,試辦智慧學習、行政、綠能、保健、社群與管理等六大校園革新。
工業局與資策會從2013年開始推動智慧校園,由神通、台達電、緯創得標,據資策會統計,截至去年底,軟硬體設備出口產值高達200億元。
台灣面臨少子化,國內校園市場相對較小,呂正華說,東南亞國家的智慧校園商機逐年增加,台灣團隊已透過越南當地通訊商與越南教育部合作,開拓每年近百億元的校園商機。
呂正華說,希望以系統化套裝式產品,從雲端資料整理到行政編務系統,甚至發展社群維持學生、老師與家長的交流平台,都能整套輸出。預期至年底將帶動數位學習產業總產值由去年的700億元成長至846億元,成長率達20%,產業國際營收也可望由189億元成長至264億元,占總產值達30%以上。
工業局電子資訊組副組長謝戎峰指出,目前廠商投資研發進度已達五、六成,預計明年將達到100%,屆時是否要推廣至全國校園實施,需要由教育部評估。
工業局已規畫採購流程,依往例校園採購需開標等行政手續繁雜,但未來會規畫套裝式產品,學校僅需上網勾選需要的產品,可望縮短設備採購流程。
※ 相關報導:
* 網拍教案 美12師成千萬富翁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71866
教師經常要為學生準備各種教案而傷腦筋,而可讓教師買賣教案的TeachersPayTeachers.com網站,從2006年創立至今,已讓全美許多教師致富;其中有12名才華洋溢的老師,透過這個新興虛擬市集,成為百萬(美元,下同)(逾新台幣3,287萬)富翁,另有近300名老師分別賺進逾10萬元。
紐約時報報導,許多教師經常會耗費好幾個小時,準備課堂教案,以加強學生必須學習的教材;很多教師都會把最好的教案與同事分享。
◆ 「海角」翻版!107歲日籍師 隔海點名9旬學生(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75226
聯合報 記者洪上元/台中報導 2015-09-09
七十多年前曾在台中任教,高齡一○七歲的日籍女老師高木波惠,昨透過視訊,再次為當年教過的學生「點名」。她的學生都已年近九旬,見老師現身大螢幕,開心用日語問候,濃濃師生情讓人動容。
這段有如「海角七號」翻版的師生情故事,源於家住日本九州的高木波惠,今年二月看了電影《KANO》,想起當年在烏日公學校(烏日國小前身)任教四年的情景,格外思念,請女兒代筆寫信,憑印象中的地址跨海寄給家住台中的學生楊漢宗。
信封上寫的是日據時期地址,經過幾次門牌整編,早就不一樣,烏日郵局費心查證約兩個星期,終於把信送到楊家。
已八十九歲的楊漢宗臥病在床,兒子楊本容四處聯絡父親同學,告知高木老師的訊息。因雙方年事已高,不方便往來奔波,選在昨天母校百年校慶,用視訊通話,近廿人出席,重新接續這段師生情。
※ 詳見原站。
台灣師資評價高 陸大學開100萬招聘
http://udn.com/news/story/7334/1177127
聯合報 特派記者林宸誼/廣州報導 2015-09-10
大陸首家大規模招攬台灣教師的廣州中山大學南方學院院長喻世友9日表示,該學院目前規劃全力發展為一流民辦大學(私立大學),他除了肯定台灣師資的水準外,也向台灣擁有博士學位和教學經驗的副教授、講師喊話,歡迎到大陸任教。
至於待遇問題,他表示按照國際慣例,採用來源地工資制度,並提供科研啟動費和安家費、住房共約人民幣20萬元(新台幣100萬元);此外還會為台灣教師購買足額社會保險。
喻世友指出,大陸民辦大學發展10多年,仍缺乏骨幹的中青年副教授和講師;而大陸國有大學採終身制,教師因為退休金考量而不願意到民辦大學。
其次是台灣的大學升學率高,但在升大學的人數逐漸減少下,私立大學採聘任制,因此市場能夠提供這樣的規模。
去年從台灣招聘進來15名教師,在學生評價中很高。這些台灣教師除教課還會關心學生生活,不像大陸教師只管研究,因此今年還招聘了27名台灣教師,接下來明年還會再招聘一批台灣教師,讓台灣教師占比能達到10%。
至於台灣教師在廣州可能會遇到問題就是子女就學,中山大學南方學院院長助理羅永明表示,未來南方學院會籌建附屬小學。
大陸於2012年進一步放寬在大陸畢業的台灣學生及其他台灣居民在大陸就業的相關政策,能夠與大陸民眾有相同條件到大陸企業、事業單位應聘。
成立於2006年的中山大學南方學院,位於廣州是從化區,是由中山大學與廣東珠江投資集團合作,經過大陸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多學科全日制應用型獨立學院,由中山大學監控辦學品質並提供師資。
※ 相關報導:
* 想登陸的教師要想清楚 究竟是為研究還是薪水?
http://udn.com/news/story/7334/1177137
....曾在台灣輔仁大學心理系擔任講師,現任公共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周志明比較兩岸大學生學習態度,他認為大陸的大學生比較主動積極、用功,而學校環境單純,沒有便利商店,因此想要來大陸教書的台灣教師要想清楚,究竟是為了研究而來,還是只為了薪水而來。
◆ 全美科學獎 英特爾贊助喊卡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177538
聯合報 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 2015-09-10
吸引全美中學生菁英參賽,素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英特爾科學獎(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冠名廠商英特爾決定不再贊助。
英特爾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自一九九八年起贊助科學獎。紐約時報報導,英特爾去年營收五百五十六億美元(約台幣一點八兆),每年贊助科學獎六百萬美元,只占營收的萬分之一。突然喊停,令人費解,英特爾發言人也不願說明原因。英特爾在一年半前通知科學獎,二○一七年約滿後將不再提供贊助。
科學獎自一九四二年開辦迄今,出過八位諾貝爾獎得主,是全美最精銳的科學競賽。
英特爾是科學獎七十三年歷史上第二位贊助商,前一位是西屋(Westinghouse)公司,當年的交棒頗有從工業時代進入資訊時代的傳承意味。
科學獎理事會主席艾吉馬拉表示:「英特爾在過去廿年來是很傑出的夥伴,只是企業優先順序已經變了。」
理事會成員柯曼曾進入一九六一年科學獎的決賽,她認為搜尋引擎巨擘谷歌有可能接下贊助:「和代表的意義相比,贊助金額不算大錢,我相信會有企業接手。」
全美最佳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蟬連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178189
世界日報 編譯張大順/綜合9日電 2015-09-11
在全美各級學校展開新學期之際,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9日公布2016年版美國大學排行榜,「最佳大學」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大學蟬連全美最佳大學;「最佳文學院」榮銜繼續由麻州威廉斯學院擁有。而「最佳全國公立大學」則由柏克萊加州大學竄升第一。這些排名可協助美國和國際學生比較美國各大學的學術品質,以尋找最適合的學校。
這次排名共納入近1800所學校的資料,依據多達16個學術品質項目的評量,專注於學術卓越程度,列出1376所學校排名。排行榜並強調各校成果,其中畢業率和留校率占極大比率。頂尖學校均擁有較高的六年畢業率,以及極佳的新生留校率。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專家凱利表示:「學生為尋找最適合的學校,必須考慮許多因素,從提供的財務補助、學校地點、校園規模和主修課程等。而且選擇學校的過程非常繁重,我們的排名和建議內容就是最好開始著手的地方。」
在2016年版最佳全國大學排行榜中,前十名分別為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杜克大學、賓州大學、加州理工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最佳文學院前十名,依序為麻州威廉斯學院、麻州安赫斯特學院、賓州史瓦茲摩爾學院、緬因州鮑登學院、佛蒙特州明德學院、加州波莫那學院、麻州衛斯理學院、明尼蘇達州卡頓學院、加州克雷蒙特麥肯納學院、北卡羅來納州戴維森學院和海軍官校。
最佳全國公立大學前十名,則為柏克萊加州大學、洛杉磯加州大學、維吉尼亞大學、安娜堡密西根大學和教堂山北卡羅來納大學。
◆ 幫新住民學中文 校長阿嬤張早獲獎
http://udn.com/news/story/6888/1181682
聯合報 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2015-09-12
「新住民媽媽如果看不懂中文,連自己的孩子都會看不起她。」彰化縣朝興國小退休校長張早,看到新住民媽媽連子女的家庭聯絡簿都看不懂,甚至被孩子取笑,因此在社區成立新住民識字班。長期協助新住民媽媽學中文,也間接讓她們更關心孩子的課業,張早無私奉獻,獲得今年教育奉獻獎。
教育部昨天公布第十屆教育奉獻獎獲獎名單,共13位退休校長、老師獲獎,這個月25日,將接受總統表揚。
今年63歲的張早,投身教育超過40年,即使罹癌提早退休,開朗的她也不放棄作育英才。她生病身體虛弱,仍然到社田社區大學擔任無給職校長,甚至開刀出院隔天還到學校開會,讓醫生捏出一把冷汗,戲稱她是「張大膽」。
「校長阿嬤什麼時候再來?」張早退休後,加入佛光山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行列,三不五十開車載書到偏鄉學校,幫學童導讀、說故事。為了跟當地學校校長有區別,孩子都暱稱她是「校長阿嬤」。每到校園就被學生包圍,搶著坐她旁邊聽故事,離開時還依依不捨,總頻頻問她何時再來。
台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退休老師林宜蓉,是今年教育奉獻獎得主之一。她也是「Teach for Taiwan」創辦人的劉安婷的媽媽,母女都為積極培養青年到偏鄉教書。
林宜蓉37歲發現罹患癌症,她向上帝許願,如果康復一定投身弱勢學童課輔。病情控制後,她和先生成立「希望教室」,與大學的師資培育中心合作,號召師資生來為國中小弱勢生課輔。
林宜蓉說,希望教室讓師資生學以致用,有教學經驗,也提高他們考上合格教師的機會;弱勢生經過師資生輔導,考上第一志願高中、高職的人數,也逐年增加。
台北市敦化國小退休老師江鎌富,退休後則是投入志工服務,轉眼已累積15年、4373小時的服務時數。他在SARS期間,還不畏傳染危險,志願到新店服務孤苦無依的年長者。他也擔任台北市動物園導覽解說員、翡翠水庫解說志工,跟民眾宣導水資源的重要,甚至讓翡翠水庫獲選為台北市第一個環境教育場所。
※ 相關報導:
* 返鄉教「詩」 詩人吳俞萱的偏鄉教育夢
http://udn.com/news/story/7009/1162094
....有人形容,吳俞萱像吉普賽女郎、女巫,居無定所、飄忽不定。她曾在台南擺攤賣自己的畫、在苗栗山中教書、在台北和高雄舉辦免費的讀詩聚會。現在的她,返回家鄉台東,帶著偏鄉學童寫詩。
吳俞萱認為體制內的教育方式,有時候是種傷害。念美術班時,被教授各種技巧,卻逐漸忘卻自身的感知能力。「只求技法表現,而缺乏作畫的真正感覺,那麼,再好的功力也沒有意義,這樣的學習是沒有『心』的,沒有真正和世界建立關係。」
成長在資源缺乏的台東,吳俞萱如同大部分偏鄉的孩子,容易感到自卑。直到她念到一首詩寫著:「葉落,是為了讓秋天不會跌得太重」,才驚覺原來透過詩,可以獲得一個觀看其他生命的角度。而過往學校所學過的詩,在形式分析下,已讓美感消失殆盡,於是她開始讀詩、摸索寫下自己的詩句。
上大學後,她一面寫詩,一面忙於系上活動,她的現代詩老師──翁文嫻(詩人阿翁)卻對她說:「把生活過好,詩自己就會跑出來。」她於是停止寫詩,卻也不知何謂「把生活過好」,沮喪不已。直到一年後看完楊德昌的電影《一一》,她覺得自己理解電影中男孩的孤獨,想透過詩和他對話,於是戰戰兢兢的交出作品,老師才告訴她可以繼續創作了。也正是這種關注他人生命狀態、直指問題核心的教學方式,在她心上悄悄栽下嫩芽。
「找到讓自己感動的東西,是很重要的。」她認為無論是舞蹈、戲劇、音樂或是文學,都具有共通的核心,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闡述的都是「一個生命如何在世界中,與自己相處,並回應世界」。「我將之稱為詩,這詩會使你願意看見他人,也使你展開行動去照顧他人。」
* SUPER教師發功 讓學生愛學習
http://udn.com/news/story/6898/1183461
台中市教師會選出5名SUPER教師、2名SPECIAL教師,昨頒獎表揚;教學10年的光德國中國文老師張文銘獲頒SUPER教師,教國文結合魔術表演,讓學生愛上學習;他強調,老師就像收音機,面對不同學生要發出不同電波。
獲得SUPER教師的還包括台中高工黃文才、中國醫大林香汶、中山醫大蔡崇弘、中臺科大周安邦;SPECIAL教師有:崇倫國中劉美娜、長億高中張文耀。
◆ 上網自學不補習 孝順小五生獲數學獎
http://udn.com/news/story/6899/1181819
聯合報 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 2015-09-12
國際數學競賽選手大多數是數理資優生,彰化市民生國小普通班學童李紀泓喜歡數學,毛遂自薦參加學校數學集訓班,榮獲第十八屆小學數學世界邀請賽個人賽三等獎。
我國代表隊16名國小選手,僅4名五年級學童,只有李紀泓和一名台北市學童得獎;民生國小教務主任吳玲佳說,李紀泓從未在校外補習,全靠上網找數學題目、到圖書館自修等方式增強數學能力,得獎難能可貴。
李紀泓說,數學是有趣的學科,他每天主動演算數學30分鐘到1小時,不懂就寫電子郵件或向媽媽借手機傳Line,請教在外縣市讀大學和護專的3名姊姊。
民生國小今年從高年級各班挑選5名數學高手,篩選40人當數學競賽儲備選手,李紀泓主動要求參加選訓,指導老師謝國明等人發現他好學、好問、反應快,是值得栽培的明日之星。
李紀泓通過多項測驗和比賽,入選國家代表隊,赴香港參加小學數學世界邀請賽;「好緊張,比賽前一直深呼吸。」李紀泓說,專注解題,不去想得獎的事,沒想到得到個人賽三等獎,他好驚喜。
師長眼中的李紀泓用功上進又孝順貼心,一年多前他的父親病故,李紀泓堅持守靈期間晚上睡在靈堂「陪爸爸」,沒多久他的母親身體不適,辭職在家休息,李紀泓分擔家務,能煎魚、炒菜,煮出四菜一湯的料理侍奉媽媽。
評論/新加坡人 你為什麼不丟垃圾?
http://udn.com/news/story/8601/1182449
聯合新聞網 Chung-An Chen(陳重安) 2015-09-12
前兩天回台北,拍下一張有趣的照片。回到新加坡,看到一個強烈的對比。我問學生:那一個標語比較有震攝力?
有趣的是,大學生答新加坡的,因為「人對失去錢特別敏感」;研究生答台北的,因為這個是「高一等的心理規範」。
如果說你要用結果論,那麼應該會下結論說新加坡的比較給力。但是,近來新加坡的部長們又出面訓斥民眾了,說新加坡人死性不改,垃圾還是一樣亂丟,如果不是那些外勞來幫我們掃街,新加坡肯定要變垃圾城了。
從這點看,我想可以給新加坡標語的給力程度扣個兩分。
給不給力還有得吵,重點不在那兒,我比較在乎「金錢處罰」帶來的外溢效果。
第一個問題是,如果我把這個一千新幣的處罰移開,有沒有人敢擔保說新加坡人一樣不丟垃圾?有沒有人敢擔保新加坡人已經內化 (internalize) 了這個不丟垃圾的價值?
我的新加坡學生們沒有人敢打包票,為什麼?心理學上的排擠效應告訴我們一旦我們引進外在控制 (external control) 時,我們不丟垃圾的內在動機 (intrinsic motivation) 就會遭到排擠,而內在動機一旦丟了,通常找不回來。沒有內在動機又沒有外在控制,處於無規範的人們可能又開始丟垃圾了。
其二,罰丟垃圾只是其一,「依法禁止否則受罰」的東西實在太多,榴槤、口香糖都能罰。實質性處罰,一旦普遍實施(prevalence)、後果嚴厲 (severity),最終會讓民眾養成一種「盲目守法」的習慣,變成「只管守不守法,不管對不對;只要不違法就是對的,只要違法就是錯的」,行政學家管這個叫做目標錯置(goal displacement)。
目標錯置的結果,在牽涉到公民道德 (civic virtue) 行為的時候尤其嚴重。
曾有一次捷運冷氣故障,大家都快悶死了,卻沒人敢採取任何行動,最後有人打破車窗讓空氣進來、救了大家,但是當媒體想采訪這位英雄時,他卻拒絕,理由是他認為他犯了法,一旦報導出來他會因為破壞公物而賠錢。可以想像,當時在車上的人「堅持守法」的想法應該也都是差不多的。
其三,想想看,不丟垃圾因為怕被罰 (驚輸錢)、跟不丟垃圾因為神在看 (驚歹勢),哪一個會讓人感到更大的外在控制與心理壓力?
新加坡一塵不染的環境,以及伴隨而來的巨大壓力,帶給我們的是更多的幸福、還是不幸?
想著想著,我突然覺得照片裏的土地公看起來挺可愛的。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全球瘋中文 關鍵在經濟非文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3000720-260301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在芝加哥大學歷史系任教、以梁漱溟及漢學研究見長的艾愷,日前受三聯書店的邀請,赴北京出席第九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典禮。他所撰寫的《最後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以下稱《最後的儒家》)為海外首部研究梁漱溟思想的專書,在「談談梁漱溟」講座中,與讀者分享研究成果,並提出長期以來對漢學、中華文化的觀察。
「你們中國人真的以為孔子學院和孔子有關係嗎?」談起中文熱潮席捲全球,以及大陸在海外興建孔子學院引起不少爭議,艾愷認為,乍看之下,普及中文、教漢語似乎是孔子學院的主要任務,但涉及思想、文化的課程並不多;再加上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瞭解不深,「當然要用孔子這個全世界都知道的名字」。但實際上,「人們在孔子學院學中文,抱有學習儒家文化動機的人很少」。
....雖然批評孔子學院操作方式與傳統文化無關,論及「中國文化」在未來的發展,艾愷仍抱持樂觀態度。
◆ 一堂上了30年的美術課 今重新開課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4630
自由 2015-09-12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台東藝術家林建成卅年前在東海國中當美術課代課老師,留下了那個年代的學生作品;這堂美術課今天將重新開課,大家帶來現在的作品,來與昔日作品對照。
看著一支「玉米」,林建成憶起卅年前將它擺在講桌上,旁邊還擺著「花生」,一位同學進教室,抓起花生就塞進嘴裡,馬上吐出來,原來,玉米及花生都是紙黏土,花生被咬碎了,所幸玉米還得以保留至今。
一顆栩栩如生的白菜是當今國小校長溫上德昔日讀國中的作品,好巧不巧,另一位同學做了一隻小螳螂,都被林建成收藏,現在擺在一起,恰成東海版的翠玉白菜。
「原來它們都還在」
「我們的翠玉白菜」成了卅年後這堂美術課的名稱,今天要在台東生活美學館開課,林建成私藏的學生作品在展間亮相,有十多位學生出席,想要親睹他們的少年創作。
林建成說,一九八五年,他到東海國中擔任兩年的美術老師,那時紙黏土剛興起,他率先引進學校,教學生捏塑,從各班中挑出約卅件舉辦了小型展覽,展後就帶回家,年年捨不得丟,一放竟卅年。
「昔日的小藝術家們,現在都在做什麼?還有創作嗎?」林建成突發奇想,把作品PO上臉書,為它們尋找主人,透過臉書逐一連結,有十多位學生認出自己的作品,更訝異「原來它們都還在」。
昨天布展,來了四位學生幫忙,目前任職消防局的侯平勝帶了十多幅自己利用勤餘創作的多媒體畫作;卅年前還是毛頭小子,現在的賴新發卻已從教官退休了,他竟也收藏了昔日同學畫作,還有大家的集體簽名,一併拿來展出。
短短卅年讓少年白了頭,差澀少女則成賢妻良母,林建成說人生就是最美妙的藝術,今天這堂美術課,將是怎樣的一幅畫?
※ 相關報導:
* 60多年前北斗中學教1年 美教授惦記了大半生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81965
彰化縣北斗國中校長李碧瑤今年初收到一封寄自美國的信,是高齡九十多歲的美國大學教授張德光所寄,他對於早年曾在北斗中學教過的學生、前北斗鎮長洪見洲等人念念不忘,來信問候,李碧瑤說,這樣的師生情真的讓人很感動,也值得現代師生省思。
* 現代高中生想脫的制服 當年「無上光榮象徵」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81684
日本時代,高校女生穿學生制服曾是富貴階級「無上光榮的象徵」。在當代,學者卻視穿制服為「消弭階級及族群差異」的對策。
由黎振君撰寫的「凝視頭份張阿祥」一書,記述日本統治時代在頭份開照相館的張阿祥,40年代拍攝一群新竹高女學生穿水手服搭配黑藍色百褶裙、足踩黑皮鞋的合影。一一註記當年照片中的女孩全是地方名人之後,這是「無上光榮的象徵」。
....支持校服的人士則主張穿制服能「消弭階級及族群差異」、「促進青少年的認同」…而在高中生爭取制服自主權的同時,大學生反倒盛行「制服日」。在穿與脫之間,校服文化學問大。
◆ 沈芯菱帶領 孩子探訪金門神秘島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181820
聯合報 記者蔡家蓁/金門報導 2015-09-12
金門賢庵國小是教育部全國課綱前導計畫學校,校方設計一系列探索體驗教學,做為學校特色課程,昨邀請公益美少女沈芯菱與120名學生「生態遊學」,騎單車走透透,前往神秘小島建功嶼踏查。
賢庵國小校方表示,校內的特色課程是為了讓孩子開心學習,校長陳為信、教導主任許雪芳等人,巧妙的將自然生態、健康生活、在地環境等3大主題融入,設計包括「單車生態遊學」、「種高粱小麥番薯」、「公背婆舞蹈」等課程。
昨天校方找來沈芯菱代言賢庵國小的生態教育,希望拋磚引玉,往後設計出更多探索課程。 沈芯菱說, 每次來金門都很難忘,這次和小朋友同遊更加難忘,也覺得金門雖發展觀光,人民仍保有傳統的純樸,「金門人就算再辛苦,也不忘對老天微笑的精神」,展現人們的純樸熱情,令人感動。
沈芯菱說,她已是第五次造訪金門,因為她爸爸在金門當兵,小時候就來過金門,全家每次出遊的第一首選也是金門,所以她與金門結緣很早,也很深,現在台大念博士班的沈芯菱透露,她對生態關懷、人文歷史的紀錄與田野調查的理念,和賢庵國小相當契合,所以這次可以到金門帶領小朋友走訪社區、拜訪長輩,她也覺得很開心。
※ 相關報導:
* 中信金融學院 讓清寒子弟翻轉三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3000265-260102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暨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董事長馮寄台表示,今年中信金融管理學院首次辦理招生,150名學生中成績達國立大學錄取標準的超過60人,整體排名已超越一般國立大學水準,最重要的是其中有29人為清寒子弟,學校將協助他們透過教育翻轉三代。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表示,大一及大二學生一律住校,解決學生住宿問題,晚上學校還安排經理人、日文及英文等課程,拓展學生知識,最重要的,學校還將教授高爾夫球、網球,並協助學生考領駕照,要讓學生成為優秀的金融管理人才。
....馮寄台說,中信集團一年至少招600名新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一年畢業150人,足供胃納,所以,只要學生畢業成績符合資格,即可進入中信集團服務,月薪40K起跳,加上年終獎金,年薪超過60萬。
霸氣俠女志工 闖幫派救中輟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5000425-260106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5日 陳宜加、陳柔瑜/新北報導
矢志將遭家暴、被性侵少女救出火坑的社工蘇迎臨,幫助上百人重拾人生,成為她們的媽,也被譽為「出入少年隊的俠女」,今年獲教育部傑出輔導人員殊榮。崇拜關公的她說,希望秉持公平正義,學會以更多勇敢與愛,幫助更多人。
38歲的蘇迎臨投入社會工作15年,9年前進駐校園擔任社工師,和輔導老師不同的是,她得接觸更複雜的遭家暴、性侵或因毒品、傷害等紀錄而中輟的青少年,即以所謂「三級個案」對象。
她說,一般社工以重建家庭支持為主,但青少年多有共通點「只求救一次」,且長時間身處校園,若未能及時警覺,更難解決問題。曾有少年遭父親熱水燙手施虐,社工竟稱已電話警告那名父親並要少年回家,她當場大罵「做不到」!事件未弄清楚前絕不能讓少年回家。
她說,相較社政體系,校園更常是衝突第一線,當資源來不及介入,她像是「黏著劑」,角色至關重要。
「我就是她們的媽。」蘇迎臨說,長期遭輪暴的14歲少女「小瑛」(化名),從小遭家人性侵,國中更被迫成為幫派「性奴」,身上總是傷痕累累;她不顧安危設法深入幫派蒐證,最後將小瑛安置。
小瑛離開前轉頭道謝,她說,「從未想過自己也有被伸張正義的一天」,並喊了蘇迎臨一聲「媽」。蘇迎臨說,青少年不是不需要幫助,只是沒有開口,小瑛如今19歲、結婚生子,重拾幸福人生。
蘇迎臨坦言,曾遭當事人動粗、潑檳榔汁,甚至恐嚇「讓妳橫死街頭」、「見一次強暴一次」等,但她自認受軍人父親的堅毅性格影響,從不害怕。
她笑說,從小讀過三國故事,特別信奉關公,桌上不僅供奉關公,還放2隻迷你公仔,希望在幫助青少年時,秉持關公公平、正義精神,並學習更勇敢、更有智慧與愛。
經手數百件個案,蘇迎臨出入現場、警局,救出無數青少年今年獲教育部傑出輔導人員獎,為教育體系社工獲獎首例。(中國時報)
◆ 調酒翻身 叛逆太妹當老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5000477-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5日 王瑄琪/嘉縣報導
東吳高職餐飲管理科老師夏婉婷幼時在龍蛇雜處的市場染上出口成髒、動輒拳腳惡習,直到16歲,恩師郭朝坤將她推向街頭調酒募款,備受群眾掌聲肯定,恍然覺悟要在拋接挫折中將暴戾習氣調變成和作品一樣有層次、厚度的人品,如今也傳承教職,戮力拉回迷途歹子。
夏婉婷幼時喪父,媽媽辛苦在市場租攤養活3個小孩,出身弱勢又在三教九流環境出入,為保護自己和家人,面容清秀的她開始以強悍武裝自己,為同樣弱勢或遭霸凌朋友出頭,抽菸、打架樣樣來,因講義氣在高職校園竄為大姐頭,曾將同學打到腦震盪險被退學,老師視為頭痛人物。
只有郭朝坤發現每次上調酒課,夏婉婷便收起不屑神色、精神起來,他相信「這個孩子沒那麼壞」,引導進入調酒專業,期盼從改變對飲料的「品味」,進而找回她原始氣質。在夏婉婷能力足以到街頭表演時,郭要她上街頭為創世基金會募款,聽到來自群眾陣陣驚呼和掌聲,夏婉婷臉上凶煞線條也隨著笑容變柔軟。
為跟隨相關領域老師精進,她甘願遵守鐵的紀律,拋接練習被沉重酒瓶砸得雙手瘀青也不吭聲。在郭朝坤和太太謝美美潛移默化下,從拒絕學習的叛逆太妹翻身成為出賽選手,2000年赴新加坡世界盃花式調酒拿下第四名佳績,為遵循恩師拉救迷途學子之志,升學進修加入傳承行列。
夏婉婷說,喝酒滋事的「歹子」到她手裡,便先告訴青少年酒要怎麼喝才對味!由於調酒過程兼顧故事結構、造形和娛樂效果,這群將創意用錯地方的孩子們找到新舞台,和當年的她一樣,巴不得學更多。
14日學生們參加台灣菸酒公司和國際調酒協會舉辦的「玉山竹葉青盃」競賽,打扮成各式人物,一面演繹東方酒品創意,一面享受舞台炫技時間,將街頭暴力轉化成爆發力,為觀眾帶來賞心悅目的精彩演出,證明不論資質都能用努力換來價值。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吸菸、喝酒過量,有礙健康!(中國時報)
◆ 蘭女發表科學專題 日姊妹校:好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5000509-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5日 李忠一/宜蘭報導
國立蘭陽女中前年與日本安田高校締結為姊妹校,昨天安田高校拜訪蘭陽女中,雙方發表科學專題研究,校方指出,蘭女在文科較突出,但科學研究表現不輸給男學生。兩校不僅在科學上交流,對彼此的文化、美食都相當好奇,也讓參加的學生直呼:「好酷喔!」
蘭女教務主任陳美蓮指出,安田高校在日本廣島市,是日本SSH(Super Science High School;超級科學高中)之一,蘭女因為「高瞻計畫」關係,與安田高校有機會交流,兩校結緣成姊妹校後,以科學專題方式互訪、交流。
校方安排安田高校學生家庭寄宿活動,結合在地特色,引領6名日本學生到蘭陽博物館、杏輝藥廠參觀,以及外澳海岸考察地質景觀。陳美蓮表示,蘭女學生口語好,透過情境故事讓人了解報告內容,科學的專題、研究其實不輸給男學生。
參加交流的學生黃映儒、朱彥蓉、葉怡佳發表〈地震防災模組〉專題研究,黃映儒表示,台灣地震頻繁,災害不全然是地震直接造成,電線、電器因地震引發火警,造成的災害比地震本身更大。
在學姊們研究的基礎上,他們構思「能否在偵測地震後自動切斷電源,讓人直接逃生不用關電器?」葉怡佳說,智慧型手機可感應震動,利用程式讓電腦收到震波資料,再決定要不要關電器。由於全程都用英文發表,朱彥蓉認為,透過交流活動,讓英文不只是考試科目,也可實際應用,讓她獲益匪淺。(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羅高學習地圖 結合《航海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5000496-260102
宜蘭縣國立羅東高中老師團隊,推出「學習地圖-我的羅高人生GPS」,從百校中脫穎而出,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銀質獎;他們把學生喜愛的動漫《航海王》,巧妙融合學生3年學習重點,邀大家成為航海王,突破航海圖的36座島,勇敢朝目標航行。
她8歲 挖獨家、採訪、送報…一肩扛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86329
世界日報 編譯張玉琴/綜合賓州13日電 2015-09-15
八歲的希爾迪‧林夏克,從去年12月發行「橘街新聞報」起,就成為美國賓州小鎮塞林斯格弗(Selinsgrove)的話題人物。這份報紙由她的記者爸爸幫她打字印刷,找新聞拍照則由她一肩扛起。不過這位全美野心最大的報紙發行人並不以成為名記者為志向,她要有自己的報紙,而且發行量要超過爸爸服務的「紐約每日新聞報」。
這份每月出刊一次的報紙,目前訂戶已超過50人,一年訂費2美元,送報也由她負責。希爾迪天生就是吃這行飯的材料,她和11歲的姊姊伊吉常尾隨爸爸馬修,在該市採訪槍擊案、火災或天災新聞。37歲的馬修說:「她們耳濡目染,具備該懂得的知識。」
希爾迪決定要辦一份真正的報紙後,親自旁聽市政會議,並騎著粉紅單車穿梭在人口5300小鎮的大街小巷,尋找獨家新聞。為了挖掘一個大獨家,報導一隻狂吠家犬,壞了入室竊盜的計畫,花了好幾天功夫。
她說:「我向警局要屋主地址,他們不給。我只好敲每一家大門,終於找到屋主。」 在希爾迪的壯舉獲得「哥倫比亞新聞評論」(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介紹之前,就已引起該市市長瑞德的注意。
瑞德說:「許多鎮民對她印象非常深刻。」他形容希爾迪聰明早慧,而且「非常有自信」。他打趣說:「她一定有靈敏的雷達,因為有人報警,她就會出現在現場。」
◆ 太陽公公、黴菌婆婆 邂逅醃文化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187070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五結報導 2015-09-15
大二結文教基金會為落實在地文化保存與傳承,舉行一系列「太陽公公和黴菌婆婆的邂逅-在地醃製文化」校園巡迴展覽,昨天第一站開進五結學進國小,兩周後將陸續到中興國小、興中國中展出。
大二結文化基金會以二結穀倉作為基地,將大二結地區的傳統文化,依在地耆老口述、歷史資料記載與志工成長記憶等方式,整理成資料,期盼透過校園巡迴展覽,將珍貴的醃製文化資料做為學生的鄉土教材,讓年輕一代了解歷史不再只是聽阿公阿嬤口述,而是能夠親眼看見。
基金會董事長林奠鴻說,在地文化的保存、傳承與創新,需要往下扎根,從小朋友的教育開始做起,有感於先人的經驗以前只能透過口述傳承,容易遺失片段,現在有較系統化的整理,期盼能以博物館文化教育,讓學校走進社區,落實傳統文化保存與在地文化教育的推廣。
昨天安排五年級學生參觀,做為課程延伸活動,小朋友感到很新鮮,再搭配董事長林奠鴻的生動解說,小朋友直說,「沒想到鹽有這麼多用處!」
學進國小校長王信義說,會請小朋友鼓勵家人一起來參觀,之後會將展覽排入班級活動中,請各班級導師先看過展覽後,再為小朋友解說,希望學生能發揚在地知識,傳承到下一代。
展覽內容包含醃製原料趣味遊戲、醃製歷史牆與展板解說等,展出地點在學進國小采風館二樓,開放時間即日起25日,周一至周五上午8點至下午4點;中興國小展期為29日至下月8日,地點為圖書館;興中國中展期為下月12日至23日,地點為行政大樓穿堂及紙藝教室。
◆ 擁抱海洋台灣 教育播希望種子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187458
聯合報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台北市)2015-09-15
每逢夏日,總會聽到各地出現青少年戲水溺斃、釣客被海浪捲走等不幸事件。長年以來政府將海洋視為國防禁地;而每次遇到水上事故,就採取「堅壁清野」措施,禁止民眾接近危險水域。
相對於此,日前電影《夢想海洋》在高雄愛河畔,別開生面地舉行水上獨木舟特映會,鼓勵民眾親海、愛海,與認識四面環海的台灣。尤其夢片作者蘇達貞教授透過海洋活動推廣,經由大學等課程,號召師生與眾人以獨木舟航行台灣近海,為海洋教育播下希望種子。
台灣四面環海,但民眾不但對於約一千二百公里的海岸線不熟悉,對於台灣是全世界少有四季如春,可隨時近山、親水的概念也相當模糊,往往無法善加保護與利用國內廿一條主要河川、五十多條次要河川的自然資源。長期的海防法制下,人民對於「海洋」陌生,變成保守、只關心生活周遭,安逸過日子的內陸國民心態。
同樣是海島國家的紐西蘭等國家,海洋教育是正規教育之一環,從小透過教育培養「親近海洋」。許多中小學會安排水上活動,包括海洋認識、游泳、水上求生、操作帆船、划獨木舟等。這些都屬學校課程,收費低廉,且常有家長與志工協助!
許多來台的老外多會提到台灣擁有許多適合衝浪、浮潛與划獨木舟的島嶼。曾有一位駐台使節,常利用假日從事獨木舟航海活動,從金門、北海岸、東部外海到墾丁等。相對於這些外國友人的獨具慧眼,我們卻視而不見,忘了海洋就在隔壁。
上述國家不論透過河流、湖上或海上進行求生訓練,教導的不僅是游泳,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求生與援救同伴,尤其「求生」是從學會翻船開始學習自救,過程不在游泳或操舟的技巧,而是培養孩子如何鎮靜地與海洋、河川共處,如何面對大自然中學習謙卑、認真與合作的態度,如何尊重水中生物與其和平相處,不是去競爭或征服。
國內也有少數類似的偏遠學校,如貢寮福連國小,透過藍海策略,將海洋納入學校,將課程融入大自然,透過實際體驗,從中培養自信與能力,也超越了都市孩子竟日在才藝班、網上低頭族的限制。類似上述蘇教授倡導的嚮往海洋等活動,關鍵在執政者能否在政策上理解海洋,在教育中包含海洋的視野。
◆ 不迷信分數 領孩子做他所愛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187459
聯合報 吳建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前校長(台北市)2015-09-15
日前聯合報報導,兩位分別在工藝技能與藝術方面有特殊天分的孩子,沒辦法得到學校因材施教的機會,充滿挫折感。所幸他們有開明的父母,能幫助孩子照著天分興趣發展,最後都能有成。一位在國際競賽中勇奪金牌,另一位也在藝術領域快樂學習。
這兩個孩子的故事,最大的啟發就是父母要重視發掘孩子的天賦才能與興趣,同時要幫助孩子在擅長與喜歡的領域發揮,所謂「做我所愛,愛我所做」,孩子才能得到成就感,才能擁有自己喜歡的人生。
我也有一位從小只願意念自己愛讀科目書籍的兒子,就是一般所稱的「偏科生」,成績不能均衡發展,學習過程充滿挫折,幸虧他媽媽頂下了來自學校的壓力,給孩子發展自我的空間與培養自學的能力。雖然是聯考落榜生,但日後在所愛的高科技領域,靠著自學,看準雲端運算是未來科技的關鍵技術,創業成功,為知名大企業併購,得以從事喜愛的工作,享受著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沒有父母的支持,孩子很難在天分興趣上得到充分發揮的機會。大多數父母還是迷信孩子只要學業功課好,考上名校將來就會有出息,不顧孩子的天分興趣,逼孩子走上升學第一的不歸路。如果父母不知道發掘孩子天分興趣的重要性,最後犧牲的注定是無辜的孩子,很可能從此就過了一個不屬於自己的人生。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不就這樣過了一生嗎?
許多父母都會問:如何發掘孩子的天賦才能與興趣?答案是現在已有許多測試天分興趣及性格的方法,大多數甚至可以免費在網上測試,足以提供父母了解孩子天分的有效工具。只是這些測試方法都沒受到學校重視。
廿餘年前,台灣教育界開始流行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一時只見父母早早為孩子補習這個補習那個,就怕孩子起步晚了。
可是,還有更重要的一句話,我們卻往往忽視了:「不要讓孩子跑錯了方向」。沒有找到適合孩子發展的人生方向,盲目隨波逐流,大家一窩蜂亂跑的時代,應該已經過去了。父母要發揮智慧,帶領孩子航向適才適所的領域。願天下父母都能以此為志,幫助孩子發展所長,發揮天分。
※ 相關報導:
* 開學了 97%學生要半工半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5000386-260114
開學了,學生打工族也將回歸校園?事實卻不然。人力銀行調查指出,為了還學貸,高達9成7受訪學生準備在開學後繼續打工,且最想做的是到餐廳端盤子。學者指出,學生打工不是壞事,問題要看打什麼工?政府及學校應適度引導學生,除了打工賺學費,最重要的是從中學習、獲取經驗。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台灣經濟在90年代中期出現逆轉頹勢,令現年4、50歲、生不逢時的中年族群,常有阮囊羞澀之嘆,而其子女多正就讀大專院校,開銷較大。他說,「父母自己都活得辛苦了,大學入學率又高,孩子只好申請就學貸款,自力打工還學貸。」
* 教師節沒送禮 班長被導師打昏頭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187468
.... 在大陸,教師節送禮已成一種潛規則,且送禮成本水漲船高。曾有調查分析,一九九○年代教師節禮品多為親製或購買賀卡,成本人民幣一至十元不等;到了一九九○年代末期,鮮花、謝師宴開始流行,成本上漲到卅至一百元不等。
而兩千年後至今,從三、五百元的購物卡,到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化妝品、名牌包等,成本上漲了卅至五十倍甚至更高,讓原是充滿敬意的節日變了味,變相衍生的「教師節經濟」也發人省思。
相較下,網路發達的今天,各種網路禮品也讓老師頭大。上海一名教師就說,不小心點了學生家長發來的微信紅包,五百元就進帳了,好不容易找了朋友才設法把錢轉匯回家長。
去年大陸教育部雖設置六道紅線,嚴禁教師收受學生禮品,但家長擔心不送禮小孩吃虧,送禮紅線仍舊頻頻失守。「教師節要不要送禮?什麼禮合適?禮物該不該收?」困擾教師、家長、學生三方的「送禮焦慮」,已成一種社會病。
嫁給教育30年 邱維維拍一人婚紗照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5810
自由 2015-09-16
〔記者黃美珠、蔡孟尚/竹東報導〕竹東高中老師邱維維憧憬婚姻卻未遇有緣人,將全部心思用於教學,引導學生學習為自己負責的能力與態度,卻在任教快滿卅年時意外發現罹患乳癌,用心經營而愛上教育工作的她,帶著三套婚紗重回服務過的三所國、高中,拍下一個人的婚紗照,紀念這個她鍾愛了卅年的志業。
邱維維說,罹癌讓她明白「教第卅年絕不是想就有機會」,只有把握當下。對於不愛讀書的孩子,她常拿自己為例,告訴他們既然來讀書了,就好好讀,說不定最後也可以讀出興趣,就像她一直也不喜歡教書,但用心經營卻也真的愛上了。她希望學生別老用「沒興趣」當做不讀書的藉口,「給自己機會、好好選擇」。
回曾任教學校拍攝 還請孔子當新郎
邱維維拍攝婚紗照的外景地,除了竹東、關西高中,最遠在台東。在侄子陪伴、掌鏡下,她回到了台東新港國中這個她第一所任教的學校,並讓校園內的孔子銅像填補了她一直期盼出現的另一半身影。
邱維維也慎重地舉辦「一個人的婚宴」,邀請卅年來對她在教學路上有重大啟發的同事、學生、甚至是家長們出席。現場佈置一如婚禮,宴後還備有喜憨兒做的手工喜餅分贈這些嘉賓,她認真又不失浪漫的執著,溫暖了許多人的心。
◆ 給予信任 海山張鳳庭拉回邊緣生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5916
自由 2015-09-16
榮獲高級中學傑出導師獎
〔記者李雅雯/新北報導〕海山高中教師張鳳庭昨天榮獲「高級中學傑出導師」獎。張鳳庭在多年前遇到她從事教職廿多年以來最大的挑戰,亦即輔導因為童年創傷而將不斷地偷竊當作自我成就和滿足的學生。張鳳庭試著去了解學生究竟在想什麼,漸漸地取得了解和信任後,進而改變這名學生。
因為童年創傷和親子關係的疏離,該名學生持續地偷竊,得手贓物後的藏匿處理,成為他的成就感來源,也是他獲得關注的方式。身心科醫師對他斷言「不必吃藥,犯罪人格已成形,恐怕難以教化」。
張鳳庭試著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值得被信任、被託付,總將身上貴重的東西託付給他看管,也請他幫忙叮嚀同學外出上課時,必須收好個人物品;她也看到學生在學科上的潛力,不斷地鼓勵他繼續發揮所長,在學科上加油。後來該名學生真的改變了,他不再偷竊,甚至坦承過去的錯事,擁有全新的正向特質和價值觀。
張鳳庭說,當她看到懵懂的孩子終能開竅,相當受到鼓舞,儘管這些孩子是別人眼中的不可能,都值得去試一試。如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曾說過的,一張紙、一枝筆、一個學生和一位老師,就能改變世界。張鳳庭說,「投資教育,永遠會有利息在人間」。
◆ 設計節能減碳教案 3老師奪冠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5780
自由 2015-09-16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因「希望替下一代保留美好的地球」的共同信念,新民高中三名數學、生物及美術科的非環境本科教師,攜手設計節能減碳教案,引導學生觀察校園及推動翻轉教育,獲全國高中節能減碳創意教案第一名。
包括數學教師方瑗蔆、生物教師蔡文娟及美術老師王雅文,所學雖非跟環境或環保相關,但有感於全球面臨溫室效應衝擊的事例愈來愈明顯,希望讓下一代還能感受到地球的美好,決定攜手打造讓學生有感的節能減碳教育。
三人合力設計「智慧ING」教案,以校園觀察、小組討論、實際操作等翻轉教育課程,引導學生認識節能減碳的效應,從全國高中卅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教育部高中學校節能減碳創意教案徵選第一名。
蔡文娟說,課程除透過觀念及影片引導學生認識節能減碳概念外,更與德育結合,讓學生明白省水、隨手關燈、關電的意義;學生在上過課後,常不必老師提醒,也願意改變行動,把節能減碳觀念內化為生活習慣,就是德育展現。
此外,帶著學生觀察校園施作的永續校園機制,包括水龍頭裝設省水閥、地面鋪設透水磚等讓水資源再利用的設計。不少學生回饋,以前騎單車進校園經過透水磚時,只感覺路面「卡卡」,但上完課明白相關設計大有學問,更能有效利用水資源後,就不再抱怨。
還有學生提出部分教室有日曬嚴重的問題,建議可栽植垂藤式植栽遮日降溫等。
課程還選出跟節能減碳有關的議題,不再單向由老師傳達知識,改讓學生小組討論研究,再進行報告分享,創造「學生教學生」等翻轉教育效果。蔡文娟說,學生收集到不少新知交流,更有人設計遊戲互動學習,展現豐富的自我學習內容,均讓人耳目一新。
校長楊寶琴與董事長劉昭惠指出,三名教師獲獎,激發出教學的可行性,更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備感與有榮焉。
◆ 關渡藝術節 聽微小事物說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600045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6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2015關渡藝術節」10月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啟動!今年主題「START.啟動」,集結日本、法國、香港、英國、美加等海內外藝術團隊,5周內帶來48場節目,首度加入的「鬧熱關渡節」將舉辦踩街遊行和創意市集,打造一場關渡藝文節慶。
北藝大校長楊其文表示,「鬧熱關渡節」聯繫校園和在地社區的關係,「關渡的中小學、大學、社區、在地企業、鄰里辦公室、關渡宮都整合在一起」,楊其文期許「未來關渡藝術節成為大淡水文化項目的重要一站。」
探索日常詩意
本屆開幕節目,由北藝大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戲劇學院劇場設計學系與舞蹈學院聯合製作、演出義大利作曲家董尼才第的喜歌劇《愛情靈藥》,藝術節藝術總監劉慧謹指出,《愛情靈藥》故事橋段令人捧腹大笑,音樂優美深情,其中最著名的詠歎調〈一滴美妙的情淚〉更道盡愛情的可貴,「跨學院的製作難度很高,每一面向都各有觀點與堅持。」
今年藝術節更將風靡歐洲的物件劇場引進台灣,法國演員Etienne Manceau以雜技的表演型態探究日常詩意。來自美國的《翻轉探戈》回歸探戈發展早期多男男共舞,重新找尋阿根廷探戈的原始活力。法國舞蹈家Julie Nioche在砝碼琳瑯交錯的空間中,藉身體線條訴說孤獨經驗。
向馬水龍致敬
關渡國際動畫節方面,今年徵件踴躍,來自60個國家投件高達1200部,入圍名單已在官網公布,閉幕典禮上將頒發最佳國際動畫獎、最佳學生獎和最佳台灣獎,及信誼兒童動畫獎等獎項。
為感念已故校長馬水龍對北藝大的奉獻,藝術節於10月21日舉辦「馬水龍校長感恩音樂會」。(中國時報)
5個孩子都博士 9旬阿公跟進讀博士班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6307
自由 2015-09-18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是我陪著大家向前走!」一生投入教育界,高齡九十歲的熊智銳樂學不倦,今年夏天順利取得碩士學位,馬不停蹄報考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班,也成功取得入學資格,成為台灣數一數二的高齡博士生,一生謹記妻子教誨的「陪伴」哲學,在終身學習之道謙虛「中庸」向前。
民國十五年出生的熊智銳曾當過南投日月潭國小校長,之後到台灣省教育廳任職到退休,妻子是國小教師,兩人作育英才數十年。熊家一家書香滿門,其五個兒女全是美國名校博士,因此妻子還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台灣生最多博士的媽媽」,熊智銳說,一生都投入文教界了。
十年前不幸喪妻,熊智銳一度大受打擊,靠到社區大學教書熬過哀傷,五年前返回大學,攻讀中國文化大學的中文所碩士在職專班,今年暑假碩士學位到手,還同時用同等學力,報考通過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班,以九旬高齡挑戰知識殿堂,將刷新自家紀錄,朝熊家三代第十一位博士邁進。
熊智銳說「學無止境」,在學習中得到健康、快樂,學到新知、交到新朋友,還需鼓起勇氣到學校重新當學生,邁向終身學習。
他回憶婚前戀愛時,有天對妻子說:「我帶妳去看電影」,不料妻子竟說:「你帶我去,我不要,你『陪』我去,我才去!」一字之差,讓他茅塞頓開,自此「陪伴哲學」深植心中。從此他不論在教育學生、親友相處,都謹記「陪伴」道理,即使在學習之路,也同樣認為自己是「陪著大家向前走」。
◆ 陸64篇論文涉假 遭德周刊撤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8000998-260301
旺報 2015年09月18日 記者簡立欣/綜合報導
大陸沉痛反思論文抄襲!上月德國一大型出版集團宣布撤回64篇由中國學者撰寫的學術論文,原因是涉及同業評議過程造假,跟今年稍早「英國BMC出版社事件」如出一轍,讓中國的國際學術聲譽蒙羞。16日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主動提及此事,嚴正表示這對中國「是很負面的影響」。
今年3月英國BMC出版社撤回43篇來自中國的學術論文,8月中旬其母公司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也撤回,旗下10本學術周刊由中國學者撰寫的64篇論文。16日舉行的「2015年首都高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上,中國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主動談及此事。
遭撤稿的學術論文原因都是捏造「同業評議報告」。同業評議是學術刊物普遍採用的論文評審制度,通常由刊物編輯邀請相關領域學者評價論文品質,給期刊主編參考,原為確保論文真實、有分量,不料卻成為有心人士眼中的漏洞。
捏造「同業評議報告」
由於過去許多出版社都允許,論文作者向期刊編輯推薦同業評議人選,之前BMC出版社卻發現,有作者提供知名專家名字,但捏造其電子郵箱地址;如此一來期刊寄出審稿邀請後,當然就會很快收到「正面評價」,論文也就順利獲得採用。
BMC等機構調查同業評議造假過程中,還出現協力廠商機構的身影,這類機構本身合法,他們在作者、尤其是第一語言非英語的作者提交論文前,提供論文格式優化、語言潤色等服務,有的還協助甚至主導了同業評議的造假行為。
借助協力廠商投稿
今年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稿事件在中國學術界造成震撼。韓啟德說,過去一段時間,中國科協常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和權益專門委員會,已著手調查撤稿事件,大部分作者確曾借助協力廠商機構來完成投稿;協力廠商機構不僅提供語言服務,還代投甚至代寫、出售論文,不但越過學術道德底線,並已形成相當規模產業鏈。
韓啟德表示,中國科協近期將印發通知,明確提出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行為規範,並要求中國科協所屬的 200多個全國學會發動「科技工作者專項自查」,杜絕學術不端行為。
「撤稿事件給我國學術界在國際學術界的聲譽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再次表明我國學術界、科學界仍然面臨著學風浮躁、學術失範的嚴峻挑戰,學術不端行為正在變得更加多樣、更加複雜!」韓啟德強調,今後若再發生類似問題,所在單位都要堅決處理,捍衛學術尊嚴,維護良好學風。(旺報)
※ 相關報導:
* 搶發諾獎級論文 北大清華撕破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8001001-260301
為了一篇「有拿下諾貝爾獎潛力」的學術論文,大陸兩大龍頭大學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撕破臉!
據澎湃新聞報導,《科學通報》(英文版)15日發表了一篇動物磁感應受體蛋白論文,通訊作者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學術帶頭人(PI)張生家。但論文一刊出,即在同行學術圈內引發爭論。
由於清華教授張生家論文提及的磁蛋白基因,是北京大學教授謝燦課題組發現的,而謝燦論文正由國際期刊審稿中;張生家「搶發」論文有掠奪他人成果之嫌。
◆ 台灣巴宰語 聯合國列瀕危語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8000552-260106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8日 /綜合報導
《聯合國瀕危語言圖譜》列出世界上僅剩一個母語使用者的18種語言,台灣的「巴宰語」也入列,唯一能流利使用巴宰語的潘金玉老太太則在2010年10月24日過世,台灣打里摺文化協會曾發行巴宰語教材,採集的發音,即是潘金玉的聲音。
耆老反駁 還有4人會講
但苗栗縣政府前民政局副局長潘大州反駁聯合國這項調查結果,他說,目前三義鄉鯉魚潭村留有百餘名族人,連他在內,就有人會4人能用巴宰語流利對話,用簡單母語打招呼的則多為60歲以上長輩。但他也說,村內近16年來沒有男丁出生,繁衍都出現危機。
潘金玉享壽96歲,生前念茲在茲的是,能流利使用巴宰語的人愈來愈少,連帶族群文化也隨著語言流失,在台灣打里摺文化協會贊助發行,部落耆老潘永歷、潘明昭、潘隆川、王素惠等人擔任編輯小組下,發行巴宰語教材教師手冊,透過羅馬拼音與音訊紀錄,要將巴宰語傳承世代。
潘金玉去世 瀕臨失傳
巴宰部族耆老潘贊應指出,巴宰族主要居住在愛蘭台地,現在仍有20多戶族人住在此地,但如同其他平埔族系,巴宰族漢化相當早、也相當深,隨著愛蘭台地閩南、客家族群的融入,使用巴宰語溝通的機會愈來愈少,加上原本的祖靈信仰被基督或道教取代,巴宰族又非官方認定原住民族,無考試加分等誘因,年輕一輩對自我族群文化的認同感愈來愈薄弱,母語學習產生了代溝。
據瞭解,愛蘭教會的長老潘英寬有開設課程,傳授巴宰母語,而語言與巴宰互通的埔里四庄番(噶哈巫族)也開設母語及編織等工藝課程,鼓勵年輕人學習母語,但潘贊應仍感到憂心,因為語言學習必須要有互動的對象,巴宰族散居各地,台中新社、苗栗鯉魚潭部落都有分布,如果無人可以對答,那就只能記誦單詞,難以說出流暢的句子,久而久之還是會忘記。
除了南投愛蘭教會全力保存巴宰語,苗栗縣三義鄉的鯉魚潭村,目前也有百餘名巴宰族人,本身也有巴宰族血統的潘大州早有危機意識,於2004年成立巴宰族群協會,爭取補助,並利用教會周日禮拜時間,在有145年歷史的教室裡傳承母語和文化,不過,村內近16年來沒有男丁出生,僅2名女族人出嫁,連繁衍後代都出現危機。
16年無男丁 繁衍危機
潘大州說,1959年前後,政府對「熟番」(平埔族)未主動調查身分,獨厚高砂及生番,導致巴宰族人迄今仍未被公告為原住民當中的一族,政府應加重視。
潘贊應則認為,巴宰語復振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但時間很急迫,各界真得必須試著用各種方法,讓巴宰語能世世代代傳承。(中國時報)
活到老學到老!樂齡大學開學了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6610
自由 2015-09-19
教育部昨天舉辦「樂齡大學」聯合開學典禮,今年103校招生3500多人。
60歲的張台秋表示,為照顧父親提早退休,未料1年後父親就去世,直到有位退休老師把她帶入樂齡大學,她才感覺自己像一朵枯萎的花朵重新活過來。
57歲周玉芬是文藻語專法文科校友,畢業40年後重回母校唸書,與專科時代的老師陳曉雲重續師生緣。
樂齡大學入學條件是年滿55歲,樂齡學習網的網址是http://moe.senioredu.moe.gov.tw。
(記者林曉雲)
◆ 文憑太好「混」 怎叫孩子珍惜…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198410
聯合報 李政達/科大體育講師(台南市)2015-09-20
凌晨三點多,學生傳LINE問道:「老師你明天有空嗎,我要辦轉學,想請你簽名。」坦白說,看到這個訊息我心中有些竊喜。我知道這想法可議;但倘若持續留在班上,恐怕會影響其他人。
這學生原本賃居校外,因為缺曠嚴重,家長不得不與房東解約,讓他搬回鄰近縣市的家中,每日開車上下課。 我的體育課他往往姍姍來遲,期中測驗體適能一千六百公尺,他從一開始就太空漫步,走了十五分鐘才完成。他並非有不適激烈運動的疾病,我要求期末重考,不限時間,只要「跑」完就給他過。補考前一天,特別提醒他要穿運動服裝來,隔天他卻穿拖鞋、牛仔褲應試,作為導師真不想「當」掉他,請他服裝整齊時再補考,他卻從此音訊全無。
是什麼造就他散漫的態度呢?我想,上學期修廿學分的他,僅一科選修及格,還能輕易轉學,大學太容易上了吧?當然就不懂珍惜。回想當年,筆者為擠進大學,在父親引領下成為拳擊選手。挨了多少打,才保送進體育科系,兢兢業業努力不懈。冬天寒流,泡在沒有溫水的游泳池勤練泳技;酷熱高溫的田徑場上,抬欄架練跨欄;練單槓、雙槓、跳箱…倒栽蔥、摔到鼻青臉腫乃家常便飯,也因此習得扎實的專業素養。
畢業後擔任體育教師,不敢說是十項全能,至少任何單項都略通一二,實應歸功於當年競爭激烈的升學制度,激勵奮發向上的決心。
由於政策錯誤,大學供過於求,相較美國只有百分之九的人,能在廿五歲前拿到學士學位。在日本,十七歲以下的孩子,每六人就有一人在貧窮線下生活,弱勢生念不到高中。而台灣,廿至廿四歲年齡層中,就有百分之六十一的人有大學以上程度,文憑取得如此輕易。年輕人只想「混」張文憑,就成了高等教育最大的隱憂。
※ 相關報導:
* 北美》文科生瀕臨絕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0000219-260209
在美國大學選讀科系愈來愈就業導向的趨勢下,被視為出路廣、薪情佳的理工科系,主修人數逐年激增,反觀文科生的人數卻在銳減,尤其龐大的學貸壓力,恐讓重理工輕人文的情況加劇。
....CareerBuilder人資長海芙娜(Rosemary Haefner)指出:「現在很多話題都圍繞在你的學位能幫你換來多少鈔票,也難怪大家對實務性強、能直接轉化為就業機會的學位比較感興趣。」海芙娜表示,擁有理工背景的勞工,在就業市場的確比較吃香搶手,有籌碼要求更高的薪資,大學生自然會向理工領域靠攏,不過她也希望各大學院校的理工科系能融入更多人文課程。
她說:「大家在理工領域看到很多機會,但研究顯示,出色寫作、有效決策等被一般視為文科生必修的技巧,對理科生同樣重要。」
◆ 洪蘭/大學省錢 也不該省到圖書館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198403
聯合報 洪蘭 2015-09-20
每逢大學校長遴選,大家就會討論領導人應該是什麼樣子。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影像,就是無法把它具體化。前幾天看到一篇專訪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長楊祖佑的文章,不禁拍案叫絕,這就是我們心目中領導人物的樣子。
楊校長在做加大校長的十七年間,催生了六位諾貝爾獎得主,一下子把聖塔芭芭拉變成諾貝爾獎搖籃。我來自加州大學系統,知道在經費來自州政府的公立大學做校長,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痛苦,很難和財力雄厚的史丹佛、哈佛等私立大學拚。楊校長是我好朋友的姐夫,所以很早就認識他,看了這篇報導,過去在閒聊時,他所講的話意義就出現了,原來領袖能力就是服務能力,校長服務全校,負責替有能力的教授提供最理想的研究環境。他說一流教授會吸引一流人才來相聚,一流人才多了,學校的聲望就起來了。現在的研究都是跨領域,跟過去閉門獨自鑽研很不一樣,一流人才碰上一流人才,激發的火花比國慶的煙火還璀燦。
他說,很多人只看見請大牌教授花錢,其實是賺錢。他舉一個例子:有位大牌教授,他的高薪可以雇用四個助理教授還有剩,但是他每年帶進來的巨額經費不但支付他自己一半的薪水,還夠支付十九位研究生和四個博士後研究員。後來這位教授病故,學校聘了比較便宜的教授,結果預算反而無法平衡。所以節省成本無法創造價值,但聘用人才可以,節流不如開源。
可嘆台灣只會節流,不會開源,最近政治大學圖書館周日不開放,因為「預算有限」,看了令人不敢相信。台灣的名校怎麼省錢省到圖書館上了?關閉圖書館省不了多少錢,卻讓人感到該校對教育沒理念,對學術研究不重視。試想,台灣現在一邊在海外招生,一邊讓學生看到圖書館周日要閉館,我們怎麼去跟其他學校爭取好學生呢?
近年來大家在討論人才出走時,都怪罪薪資;其實,研究顯示薪資只是第四位誘因,排在能不能得到老闆重用、自己所長能不能發揮、團隊和不和諧之後。當年許多人放棄美國高薪回台灣做事,就表示薪資不是留住人才唯一因素。
楊校長說:讓人才有適得其所的信心,比高薪更重要,有大樓不一定能培養出一流教授,但有一流教授,自然能建出大樓。清華前校長梅貽琦也說「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可是到現在為止,台灣還是把錢花在蓋大樓上,不願意請大師。大師當然也不是一請就來,所以楊校長看到好的人都會三顧茅廬去請。他很了解讀書人是「你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用誠意去打動他們。
我想起台灣有一所師資培育大學,給老師的聘書是塞在信箱裡,上面還蓋「二周內不交回人事室,以作廢論」的章,令人寒心。有這樣對待老師的校長,怎麼期待有人才願意留下來為他效勞呢?楊校長的辦學理念值得台灣所有從事高教的人好好思考。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 相關報導:
* 親子共讀 0至5歲閱讀起步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9000492-260107
為推動全市兒童及嬰幼兒的閱讀氛圍,市府9至10月為嬰幼兒舉辦0至5歲閱讀起步走活動,副市長邱太三扮演列車長,而家長演起繪本人物,與小朋友一起同樂。
邱太三表示,嬰幼兒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閱讀則是日後學習的基礎,嬰幼兒時期的親子共讀,不僅促進孩子的語言能力,更可以增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桃園市立圖書館領軍,帶領全市33間圖書館共同執行2015年閱讀起步走0至5歲嬰幼兒活動。
* 手語聖經辭典 第一本出版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98251
「東元阿嬤」捐印 、台灣第1本手語聖經辭典昨天出爐,編輯這本書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羅珮文表示,這本聖經辭典今天在手語傳教的發源地、台南啟聰學校發表,現場嘉賓有世界各國的手語教會牧師。
◆ 茶教授傳技 學生頓悟茶藝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9000443-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9日 許素惠/雲林報導
手搖茶當道,年輕人十之八九是鐵粉,北港農工挑戰學生嗜好,設計傳統茶藝課程,引進國內唯一設有茶文化與經營學系的嘉義大同技術學院師資,從認識茶葉到茶道禮儀,淺入深出探索茶世界,學生恍然大悟,品茗盡是學問。
北港農工開特色課程,鄰縣的大同技術學院力挺,合力將健康的喝茶風氣帶入校園,希望顛覆大行其道的手搖茶文化。
茶文化與經營系主任方婷婷首堂課不僅教大家如何分辨國內外茶葉種類,還教如何體驗茶道世界的奧妙。她說,茶有白、黑、青、紅、綠、黃6種,台灣最普遍的烏龍茶屬青茶,世界主要的茶國家,韓國重茶禮、日本重茶道、台灣則重茶藝,各國的茶文化各具特色。
方婷婷展示碧螺春、六堡茶、鐵觀音、文山包、日本煎茶種等20多種茶,學生大開眼界,日本抹茶與客家擂茶很受歡迎,學生現學現賣,沖泡品賞,感受完全沒糖等任何添加物的清茶芳香。
家住嘉義梅山也種茶的學生簡維頡從小耳濡目染,很會泡茶,成了最佳助教。喝慣泡沫紅茶的學生,也從品茗中體悟茶道讓人靜心崇禮的深奧,有學生入喉半晌說,雖不甜卻會回甘。
北港農工實習主任葉金桂說,台灣茶葉產值高達千億元,為提升並培訓製茶人才,去年學校開設製茶檢定場,並把製茶品茗文化帶進校園,希望透過專業的茶師教導,讓學生能傳承台灣好茶的生產技術,創造出茶葉事業。
方婷婷表示,中國有很多大學設有茶學系,台灣是世界最大的茶葉國家之一,卻沒相關科系,該校結合休閒文化與經營管理開設國內第1個茶學系,有助培育優良茶師,讓茶文化更生活化,該校將全力推廣趕上世界腳步。(中國時報)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