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9

最珍貴的一課

◆ 最珍貴的一課 光榮國中學生好光榮
http://udn.com/news/story/3/1322232

聯合報 記者袁志豪╱即時報導 2015-11-18

「國中最後一年校慶,他們決定讓自己超越輸贏!」新北市三重區光榮國中921班學生陳治愷因雙腳行動不便,從小與田徑比賽絕緣,成為心底最大缺憾;全班同學為了讓他在畢業前留下珍貴回憶,在今年校慶運動會上,放棄爭冠機會,只為安排陳治愷擔任大隊接力最後一棒。

全班同學拼盡全力,讓領先距離拉大,創造屬於治愷的衝刺舞台,讓治愷一圓馳騁賽場夢想;當治愷拿到接力棒,全班一起陪他跑完全程,全場也為他加油。當他帶著笑容,越過終點線瞬間,師生高聲歡呼、擁抱,媽媽為他佩掛獎牌。

老師為治愷製作的影片「最珍貴的一堂課」,短短3天已超過10萬人觀看。



◆ 新聞眼/陸配眼淚VS.冰冷法律
http://udn.com/news/story/9010/1321543

聯合報 本報記者蔡惠萍 2015-11-18

過去法令規定,一旦新住民在未取得長期居留身分前離婚或喪偶,必須遣返回國,年幼的子女被迫失去母(或父),造成骨肉分離。不人道的規定飽受抨擊,後來政府遂修改法令,讓新住民可以以「依親」身分留在台灣,直到小孩成年。但同樣的情況,現在卻仍活生生發生在陸籍配偶身上。

相較東南亞籍,早期嫁來台灣的陸籍配偶,很多是第二春,當中不少人在大陸已有子女。

過去兩岸因為對立,很長一段時間,「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就限制,陸配一旦嫁到台灣,就只能跟未成年的孩子分離,直到經過漫長等待、取得台灣身分證後,才能申請十二歲以下婚前子女來台。馬政府上台後,逐步放寬到廿歲。

這項法令雖讓母子相聚,卻又留下但書,廿歲仍未取得長期居留證,母子又迫分離。不僅傷害親情人倫,他們就學念到一半,還要強迫休學,浪費教育資源,也形同在一個年輕人生涯的起跑點上埋下不定時炸彈,這些都是不周延以及傷害人權的法令所引發不必要的社會成本。

昨天陸配的眼淚中,不僅映照出欠缺人道精神的冰冷法律,更將馬政府施政的「為德不卒」,表露無遺。

※ 相關報導:

* 教部研議 陸配婚前子女來台念完大學再離境
http://udn.com/news/story/9010/1321541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專門委員劉智敏回應,正研擬「在台大陸地區人民就學辦法」草案,陸配的小孩可以在台灣讀到大學畢業後再離境,不會讓他們中斷學業。此外,教育部也會和勞動部協商,是否放寬陸配孩子在台灣考證照。但因涉及多個部會,仍須協商。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署長劉佳鈞表示,對於陸配子女考證照,勞動部採取開放態度,「最近也已經開放沒有國籍的民眾可考證照。」

教育的目的?

6 則留言:

fsj 提到...

曉明女中師生 保特瓶蓋拼出世界名畫
http://udn.com/news/story/9/1324408

聯合報 記者喻文玟╱即時報導 2015-11-19

保特瓶蓋化身彩筆!曉明女中美術老師吳清川創意教學,暑假發起蒐集保特瓶蓋,利用五顏六色來作畫,今天上午國中一年級的美術課,學生們利用3萬個瓶蓋,在50分鐘內「拼」出一幅長540公分、寬360公分的梵谷名畫「星夜」,展現團結力量大的驚艷創作。

學生李欣說,保特瓶蓋唾手可得,以為很容易蒐集,全校花了4個月才蒐集到3萬個,自己走遍社區、資源回收場、便利商店,蒐集30多個,坊間的保特瓶蓋以藍色、白色最多,蒐集時還要注意不同顏色,很有難度。

美術老師吳清川說,他希望從生活中教學,不需要花費太多金錢,學生收集瓶蓋、分色、分類與分桶之後,根據顏色決定創作「星夜」,事先把這幅畫切成9大塊,學生分組拼顏色,最後再完成大拼圖,目前規劃國一10個班級的美術課,都要完成「拼蓋」星夜。



◆ FHC烹飪賽 台南應用科大豐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9000319-260204

工商時報 2015年11月19日 葉圳轍

現場烹調真功夫,廚藝超群揚名上海;台南應用科大餐飲系師生日前參加上海「2015FHC中國國際烹飪藝術比賽」,共贏得2銀7銅,成績斐然。

FHC比賽是教育部認列的績優獎勵輔導賽事之一;「2015FHC中國國際烹飪藝術比賽」更是世界廚師聯合會WACS在中國唯一認證的烹飪比賽。

台南應用科大是由該校餐飲系洪世國專技副教授,及陳智鴻、蔡安鎮專技助理教授等共同指導帶領學生參加,與450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廚藝高手同台競技,能獲獎相當不容易。

經過激烈競賽,該校專技助理教授蔡安鎮,個人就一舉奪下現場烹調組西式雞肉、西式鴨肉、義大利麵烹調項目2銀1銅殊榮;學生史方萱在義大利麵、西式牛肉烹調項目贏得雙銅佳績;蔡瑋哲在西式海鮮、義大利麵烹調項目贏得雙銅佳績;邱郁璇在義大利麵烹調項目贏得銅牌肯定;林頌閔在中式雞肉烹調項目獲銅牌肯定。

蔡安鎮表示,學生透過參與國內外相關競賽,除可瞭解更多美食元素,強化個人廚藝外,還可與各地頂級名廚學習,拓展餐飲視野。

該校餐飲系主任簡思平表示,本次獲2銀7銅的成績,印證餐飲系積極培育餐飲廚藝與設計開發專業人才的用心與成效。該系自創系以來,學生參與國際競賽表現亮眼,迄今已贏得眾多獎牌,展現卓越教學成果。

fsj 提到...

日夜練刀工 18歲吳宇強登刀王之王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326747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5-11-20

「練刀就是練心」,對廚師來說,刀工是一切料理的基礎。城市科技大學餐管系年僅18歲的大一生吳宇強,從小以主廚老爸、電視節目《型男大主廚》的常任主廚吳秉承為標竿,今年他參加亞洲青年廚師刀工藝術大賽,一路擊敗來自港、星、泰、台近三百名料理好手拿下總冠軍,被封為年度「刀王之王」。他形容自己「拿起菜刀,就只剩專心」,今天拿到由100把刀堆砌,比自己身高還高的獎座,期許自己要超越父親。

被世界廚藝協會認證的「2015六協盃亞洲青年廚師刀工藝術大賽」,吸引各國年輕廚神競逐。吳宇強歷經三個月賽程,每天練功到凌晨3點,終於拿下最後總冠軍。他今天重現比賽現場,展示蔬果的壽宴雕刻和日式刀工。

六協興業公司董事長盧克政今天到城市科大頒獎,允諾未來10年,每年送吳宇強10把專業廚刀。盧克政表示,報名「刀王之王」競賽的學生通常只報名二到三項,但吳宇強一口氣參加中式、西式、日式、杯飲裝飾與蔬果雕刻等五項刀工比賽,非常不容易,必須不浪費一丁點食材,且各項都拿到最高分,才能獲得最高榮譽刀王之王。

比賽當天,吳宇強從早上7時一路站到下午5時才結束,因為報名五項,中間只能休息10分鐘,最後贏得績分最高的總冠軍「刀王之王」。今天他不疾不徐拿著菜刀,現場展現迅速切出長七公分、細0.1cm,且重量大小一致的牛蒡絲,就連小黃瓜也要求片片厚度0.1公分,片片透光。吳宇強說,這次比賽最難的壽宴用的蔬果雕刻,吳宇強拿綠皮南瓜做為材料,雕出壽翁的鬍鬚、眼睛,幾乎不浪費一點食材。吳宇強說,奪冠沒有捷徑,就是不斷苦練;三個月賽程中,他每天練到凌晨2到3時,練刀過程就是練心。

※ 相關報導:

* 烘焙創意伴手禮賽 中州科大奪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21000447-260102

「中州盃健康養生烘焙創意伴手禮全國競賽 」總決賽,20日在中州科技大學熱鬧展開,12支隊伍24名選手比手藝、比創意,地主隊中州科大廖晏翎、陳玠名,不負眾望脫穎而出,勇奪冠軍,並且拿下最佳創意獎。

中州科大餐飲廚藝系老師陳德勝表示,這次比賽共33隊報名、12隊進入決賽,參賽隊伍2人一組,必須在180分鐘製作兩款伴手禮,一款為糕餅類,一款為甜點類,原料要以台灣農特產為主,更要有健康概念。



◆ 人工智慧雲端學習 全球學生來挑戰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34226

自由 2015-11-21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透過人工智慧雲端學習,幫助全球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更有趣也更有效益,集結全球廿五個國家、兩百位專家學者的TAAI人工智慧國際會議,昨起一連三天在台南召開,目前已跨國合作建立一個平台,提供全球學生雲端自主學習,「國際福爾摩沙盃雲端挑戰賽」也將於廿三日至十二月七日展開,號召全球國小至高中學生一起參加。

TAAI人工智慧國際會議由國立台南大學與長榮大學、高雄應用大學、義大利沙列諾大學合辦,有台、義、日、加、星、中、澳、英等國相關大學校長及學者專家參加,三天的會議期間除有學術論文發表、各項電腦遊戲競賽,還有電腦圍棋程式挑戰人腦競賽,昨由日本首都大學東京CCS研究中心示範智慧學習精靈機器人,不僅可以跳舞,也可與人類互動學習英文聽力。

廿三日緊接著登場的國際福爾摩沙盃雲端挑戰賽,為期兩週,將有包括台、日、義、法、中、智利等國的高國中小學生參加,主辦單位也鼓勵國內學生踴躍挑戰,有興趣的民眾可搜尋KWS LEARN。



◆ 育、冒怎麼寫?字寫法改了 家長陪讀反教錯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328418

聯合報 記者施鴻基/台東縣報導 2015-11-21

「育」字怎麼寫才對?教育部逐年改正字體筆順,部分字寫法已改變。吳姓家長教小四女兒寫「育」,發現都「寫錯」,看到課本才知錯的是自己,而且不只「育」,好多字都變了,納悶「為何會這樣?」

吳姓家長自己的名字裡就有「育」字,最近檢查女兒作業,發現「育」上面寫成如注音符號的「ㄊ」。他以為寫錯,虧女兒說:「爸爸的名字都不會寫,怎麼當我女兒?」

他依自己讀書時所學,教女兒先寫「亠」再寫「ㄙ」。但女兒拿出課本給他看,他才發現寫法早就改變,女兒寫得才正確。

「不敢教孩子了」,吳姓家長說,自己的名字寫了快四十年,想不到以前學的現在卻變成錯的了。他認為這麼重要的改變該讓民眾知道,否則很多家長可能都會和他一樣,「誤教孩子寫了錯字」。

台東劉姓市民認為,寫字看得懂就好,教育部為什麼要搞得那麼複雜?有兩名孩子都在讀小學的呂秀娟,認為教育部改變寫法卻不說明,形同「惡整家長」,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寫錯字。

台東馬蘭國小教務主任陳毅宏說,約從廿年前,教育部陸續改變一些字的寫法,並編印「國字標準字體教師手冊」給教師參考。

以「育」為例,依教育部手冊,上面要比照古字寫成「ㄊ」,下方也不是月,裡面要寫成「冫」;「流」字右上方寫法同「育」;「溫」字右上方是「囚」不是「日」;「沛」字右邊要一劃到底不能寫成「市」;「冒」以往是上「曰」下「目」,現在上方是「ㄇ」再添上兩畫。

「這是文字革命嗎?」台東長年鑽研書法的黃永興苦笑說,有些字已寫習慣,忽然改變讓他下筆時「卡住」;天天練字的新竹縣民彭仁章錯愕地說,認字、寫字六十多年,現在才發現長久以來都寫錯字,「打擊很大」。

台東大學副教授許秀霞專攻文字學,她表示有的字確實是長期寫錯,改正後有助於學生認字。

她解釋,「育」的古意是媽媽抱著小孩,下方是「肉」字旁而不是「月」,上方的「ㄊ」是反過來的「子」,象徵孩子出生時頭部落地,但媽媽養育後會讓他站起來;「冒」字意為用帽子等物品蓋住眼睛,上面不是「曰」,是層層遮蔽的意思。

怕教錯! 可上教部查寫法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徐如宜/連線報導】

教育部研訂標準字體,不只家長苦惱「昨是今非」不知怎麼教孩子,連國小老師也會寫錯。專家建議可到教育部網站下載常用字或查詢國字標準字體教師手冊。

國字到底該怎麼寫?中文系教授看法不一,有的希望依標準字體,寫法統一;也有學者認為字體沒有對錯,只是形式不同,不宜走火入魔。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主任林晉士表示,廿、卅年前推動標準字體是為了在電腦上統一字體形式,於是有正體字和俗體字,有些通用,有些不通用;老一輩用的是未經標準化的字體,現在的學生習標準字體。

「中國自古以來字體都是非常自由的!」中山大學教授簡錦松認為,字體不同沒有對或錯,書法更無所謂「統一」的寫法,晉朝的王羲之、唐朝顏真卿與柳公權,寫得通通不一樣。

教育部改變部分字體寫法,對七年級以前的人衝擊最大。台東大學華語系副教授許秀霞表示,只要不再改變,對學生影響不大;一九九九年教育部辭典曾大翻修,建議家長買辭典時注意出版時間。

台東馬蘭國小教務主任陳毅宏建議有心伴讀的父母,最好先看過課本,再教孩子功課。教育部網站有四四○八個常用字開放下載;若想確認正確寫法,可以「國字標準字體教師手冊」作關鍵字上網查詢。



◆ 皮繩取代塑膠袋 眼鏡防電磁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21000454-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21日 周麗蘭/雲林報導

一條皮繩有無限創意,可以提飲料節省塑膠袋使用,也可當手鍊。把防電磁波的材料放入鏡架,接聽手機可減50%的電磁波。雲林科技大學舉行「創客」(創意maker之意)競賽,學生活用課堂知識,提交讓生活更便利的作品,十分實用。

台灣人愛喝手搖杯,雲科大數媒系碩三學生范熙文、工設系碩三李嘉浤表示,全台1年伴隨手搖杯而使用的塑膠袋高達15噸,為有效減少手搖杯塑膠袋,必須想出新形態的提物辦法。2人發想出用一條約40公分長的細皮繩取代塑膠袋,以皮帶的穿、扣方式,就可把飲料提著走;不提物時,還可當手鍊或戴著當項鍊配件。

此外,雲科大光電研究所2名女學生蕭意懷、戴瑜玟測試發現,任何手機剛接通的瞬間,電磁波還是很高,2人把防電磁波的素材包覆在木頭鏡架內,只要戴眼鏡,就能減少電磁波5成。

今年登革熱疫情失控,電子系學生蘇亦祥等以太陽能發電原理,創作出可攜式液態電蚊香,透過光感測就能發電的「敏化太陽能電池」,隨身攜帶就能發功驅蚊。

fsj 提到...

積木說故事 玩出不一樣的人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22000442-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22日(執筆:謝錦芳)

研究顯示,小時候很會玩的孩子,長大之後事業成功機率較高。積木是孩子的最愛,樂高認真玩(Lego Serious Play,LSP)是成人激發創意、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

丹麥LSP專家克里斯提森(Per Kristiansen)明年3月將首度來台開辦培訓課程,推廣這套解決問題的工具。

大陸四川一家安養中心裡,有6位年紀8、90歲的爺爺、奶奶坐在一起玩樂高。這是一個LSP工作坊,透過LSP引導師的帶領,原本預定2個半小時的工作坊,由於老人家玩得很認真,最後進行5個半小時才結束。

遊戲卸心防 長輩說出真心話

這些爺爺、奶奶很久沒有玩積木了,LSP引導師林雅君首先拋出問題,爺爺、奶奶們必須在6分鐘內把樂高積木組合起來,然後說出心中的想法。引導師接著拋出第2個問題,長輩們動手蓋積木,分別說出自己的故事。經過多次的積木接力,爺爺、奶奶互相了解彼此遭遇的問題。

例如,有位爺爺老是吵著要回家,原來他因為太想念小孫女而不願住進安養中心;有位奶奶平時都不說話,也常被霸凌,透過動手蓋積木,她首次說出自己的故事。經由這個工作坊,安養中心管理者深入了解老人家埋藏心裡的問題,並給予適當的協助。

玩積木不是兒童的專利,大人、老人都能玩。全球第二大玩具商樂高集團工廠裡,每年以超過全球人口5倍的數量生產積木。1980年代日本任天堂開發出掌上型電子遊戲機大賣,對樂高造成極大衝擊,2004年一度瀕臨破產邊緣。為救亡圖存,樂高陸續開發許多適合成人的積木玩法,拓展新市場。

動手玩創意 提升員工學習力

東海大學企管系副教授余佩珊指出,「對孩子來說,玩遊戲是探索的過程;對大人而言,運動比賽就是一種激烈競爭的遊戲。」具LSP引導師資格的余佩珊指出,遊戲中可以學習,工作環境中有「玩」的設計,可以讓員工更有創意。

經過不斷改良,樂高發展出特殊設計的積木專供LSP使用,可以加強個人表達、創意思考、團隊合作與策略規劃。余佩珊指出,LSP可以用於教育,把教學遊戲化,遠比死板的公式更能激發學生興趣。LSP可開發多元智能,透過動手做的過程,孩子的專長很快可以展現。在她所帶領的工作坊中,一名12歲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組合完成積木,比大人做得更好。

在國際上,LSP廣泛用於企業發展未來策略。來自台灣、目前定居丹麥哥本哈根的林雅君,曾為當地金融服務公司舉辦LSP工作坊,找出瓶頸與解決方案。這家新創事業主要為中國與北歐企業併購案提供財務規畫,決定為併購雙方舉行LSP工作坊,要求併購小組雙方中階主管參加,在4小時工作坊中,雙方快速了解彼此的預期與需求,找出可行合作模式,也減少被併購公司的人員流失。透過LSP工作坊,併購雙方建立良好共識,提高了併購的效益。

LSP是一種創新、實驗的過程,相信每個成員可以對討論、決策與產出做出貢獻。樂高集團內部最早參與研發LSP的部門主管瑞斯穆森(Robert Rasmussen)形容,「這好比引擎,引導師先拋出問題,請參與者說出阻礙企業發展的挑戰,同時要求在4分鐘內完成!」透過工作坊形式,參與者動手做模型,解放腦中的潛意識,開發出連自己都未發現的潛能,這就是LSP的奧妙。

創新性實驗 解放腦中潛意識

《天生玩家》作者、美國醫學博士、玩樂協會創辦人布朗(Stuart Brown)指出,「一輩子好好玩,生命會更豐富。」從兒童遊樂場、學校教室到企業的會議室,LSP巧妙地讓沉默的孩子、學生或員工提出最有價值的貢獻與解決方案。工作坊的成敗全賴引導師的帶領,經驗豐富的引導師可以讓參與者發揮意想不到的潛能。LSP工作坊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讓人玩出不一樣的人生。

★勇於求助,遠離網路霸凌,中時電子報關心您

檢舉網路霸凌iWIN熱線:02-33931885;教育部反霸凌投訴專線: 0800-200-885

※ 相關報導:

* 台灣科普教育 大陸展現軟實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22000912-260301

創新、創意,不僅能表現在產品上,運用在經營模式更是威力無窮。台灣力翰文創團隊與元智大學攜手,在大陸「雙創」、「中國製造2025」等政策紅利加持下,抓緊家長觀念轉變,利用平價與保證「台灣教師」,搶進大陸各級城市小學,不到3年時間就讓5萬名大陸小學生,體驗原汁原味的台灣科普教育,也展現出台灣的「軟實力」。

....吳志榮早已進軍大陸,布局科普教育市場,但他並不認為開放二孩,會是大陸科普教育市場最大的助力,反而是大陸實施「科普法」、朝「智」造大國邁進,以及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推動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點燃大陸的科學學習風氣,幫助最大。



◆ 台大醫技 為何申請入學招不到學生?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331594

聯合報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新竹市) 2015-11-23

我從前念大學的時候是聯招,考完以後填志願,填志願非常簡單,按照我們喜歡的學校一路排下來。考得好的人可以進入他想念的學校,考得不太好的人只好進入後面幾個志願。大家都不會有什麼埋怨的地方,學校也不會找不到學生。

現在我們的大學入學制度就複雜了,學生先要考學力測驗,這個考試結束以後,學生會知道他是什麼等級,最高是七十五級分。學生看到成績以後,就去申請入學,每人只能填六個志願。

對於頂尖的學生,這六個志願沒有什麼困難;對於級分非常低的同學大概也沒有什麼困難。對於絕大多數中間級分的同學,如果他填的科系是他非常喜歡的,但是非常熱門,他一定申請失敗。他如果為了保險起見,就會填幾個所謂後段班的學校,他一定會以為這是正確的做法。以我輔導的一個學生為例,他就填了這一類的學校,反而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讓他面試的是明星級的學校,可惜他最後沒有成功,結果只好再去指考。

為什麼後段班的學校會不要他?這是很容易解釋的,對於後段班學校而言,他們要收的學生是那些一定會來入學的學生。如果他們看到一個學生考的分數還不錯,他們就會懷疑這個學生將他們學校作為備胎。如果能進較好的學校,學生就不來就讀了。所以有些學校為了安全起見,只好放棄那些級分比較高的學生,如此可以比較有把握,不至於招收不到學生。

今年的申請入學,有很多明星大學的科系一個學生都不來報名。比方說,台大的醫技系就是一個例子。他們錄取的學生都是級分非常高的,可是學生將這個科系視為備胎,所以他們在申請入學的招生方面完全失敗。還有一所非常好的大學材料系也同樣遭遇相同問題,在申請入學方面招不到學生。

前段班大學在申請入學方面找不到學生,表示這個制度絕對是應該檢討的。對學生而言,這是一個賭博,如果他知道其他同學如何填志願,他就可以選擇安全的學校填志願。可是他不知道其他同學如何填志願,更糟糕的是,他們不知道那些大學如何選擇學生。

對大學而言,他們的困擾是他們並不知道學生是否真正想念這所學校。當初設計這個制度的偉大學者一再聲稱這種做法不會使學生盲目地填志願,而會選擇他喜歡的科系。其實絕非如此,因為很多學生為了要有一個學校進,他就會填一些志願作為備胎。連台大醫技系都被學生的備胎辦法擊敗,難道將來醫技系選學生的時候也必須選一批級分差的學生以作為他們的備胎?這實在是天大的笑話。

這種制度用爾虞我詐來形容,應該是正確的,我看不出這個制度有什麼好處。好的科系不一定找得到好的學生,程度還不錯的學生申請一所並不是熱門的學校,也不一定能夠有面試的機會。我建議大幅度地修改這個制度,至少可以參考科技大學如何辦理申請入學的,他們的制度簡單得多,也沒有爾虞我詐的情形。

fsj 提到...

文盲家庭出身 補教名師從不「教」孩子
http://udn.com/news/story/9/1331506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2015-11-23

如何讓一雙兒女成為優秀台大人?補教國文名師張楚表示,他不完全在「教」孩子,而是用愛與陪伴,不斷與孩子對話,並觀察孩子反應、不斷修正,「不用變成最頂尖的人,而是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張楚說,他來自一個親子關係疏離的文盲家庭,家人間沒有核心共識,所以當他自己有了子女,便學習做「教育實驗觀察家」,塑造親子間的連結,並信任孩子,讓他們順著天賦找到自己。

他舉例,女兒希慈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台大社會系後,決定做社會創新創業。有一次張楚騎摩托車載女兒時,女兒問他會不會因為她沒辦法賺錢而感到不滿。「我們很信任妳自己的選擇」,張楚如此回答女兒。

張楚還說,兒子仲宇高二時,一度因玩社團成績掉到全校倒數第二名,但仲宇跟他們說,「只要讓他把現階段最想做的事做完,他就會做好學生本分,玩完之後就會回來」,最後,他和妻子選擇相信兒子,還全家一起去看兒子的成果發表會。

果然,仲宇高三時每天讀13小時的書,考上台大法律系,社團也培養了仲宇領導統御、溝通協調和組織企畫能力,「這些東西也許無法應付考試,但可以幫助他應付這個世界。」

張楚認為,家庭教育不是單向、上對下式的指令與管理,而是透過一連串的試驗與觀察、一次次的聆聽與解釋,讓彼此互相學習如何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陪伴很重要」,張楚說,他曾忙到每天上12節課,「即使再忙,也會抽出時間回家陪孩子吃飯、聊天,再回補習班上課,短短1小時也好」。



◆ 一詩一頓飯 慘綠少年變詩詞男神
http://udn.com/news/story/9/1331668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2015-11-23

今年22歲的張仲宇就讀台大法律所一年級,父親張楚是補教界國文名師。張仲宇因參加大陸「中國好詩詞」節目,俊俏外表和出色表現,成為節目擂台主,而被冠上「詩詞男神」封號。他從小過動,3歲開始靠「讀經」練專注力。想不到的是,在優質男孩的形象下,張仲宇曾是愛頂撞老師、常被記過、高中全校倒數第二名的慘綠少年,他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名人權律師。

旁人可能以為張仲宇出身書香世家,其實他的祖父母都是不識字的文盲,老家在金門的張楚說,那個年代的人沒什麼讀書機會,一心想脫盲的張楚認為,童年是背誦的黃金時期,因此他從小訓練張仲宇和女兒讀經,也不斷設定關卡讓兒女挑戰。

張仲宇從小有過動傾向,張楚靠背詩詞當操練,鍛鍊他的專注力。張仲宇說,3歲開始便被要求每天背四書五經,「飯前都得背出一首詩,全家才能開飯」。

張仲宇習慣透過反覆背誦加深記憶,印在他腦海中的詩詞就有近千首,「五言絕句最快一分鐘就可背起來。」他說,爸爸傳授最好的背誦方式,就是去理解詩人創作這首詩的故事。

張楚還在家裡開了一個讀經班,找了11個孩子一起背誦詩詞,其中有8個孩子考上清大和台大。「背誦很枯燥,所以要創造有趣的讀經環境,讓孩子愛上閱讀。」

張楚說,張仲宇背的第一首詩是820字的「長恨歌」,因為就他的教學經驗來看,大家都是從短的詩開始背,只有5%的學生能背超過唐詩三百首的一半,於是反向思考,從最長的開始背,背到短的就輕而易舉。「每讀完一本書可以拿到1元,站上客廳的發言台分享心得就是5元」,從小培養孩子閱讀、表達及理財能力。

對張楚而言,背誦詩詞不是沒意義的記憶,而是學表達,當開始寫作時,就會自然寫出很美的句子。

張楚說,台灣學生閱讀量很少,他曾拿仲宇國小字音字形課本考高中生,沒有一個班級的學生總分及格,很多人才30幾分,「現在學生連寫筆記的能力都沒有,幾乎等於文盲」,反觀大陸國小生每天都要背古詩詞,低年級要背完300首詩詞,所以陸生的口條都很好。

※ 相關報導:

* 遇上真愛之前 請先用對標點
http://udn.com/news/story/5/1330613

遇上真愛前,要先練好文法!為了過濾線上交友者拼字、標點胡亂來的現象,美國AYI.com交友網站開發一款能夠評價文法程度的app,以演算法評斷使用者文法程度,不及格者會被直接踢出其客戶名單。當然,市場便出現相應的文法補習服務,幫助文法習慣糟糕的客戶寫好文法正確的自我介紹,以及約會簡訊。

AYI.com執行長勒納認為有必要設計一款可以剔除簡陋文法的app,「我看到客戶截給我看的螢幕截圖,內容實在太慘了,充滿無聊縮寫、缺乏斷句的調情文字,甚至連『you’re』和『your』都弄混。」該公司設計一套評價使用者文法等級的演算法,等級只到F的使用者會直接被剔除,「弄混『their』、『there』,這種等級的錯誤就可以直接打槍了。」



◆ 頂大無寒門/數據外 別的路就不是「頂大」?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330116

聯合報 李枝桃/教育退休人員(南投市) 2015-11-22

在一位朋友家聚會,席間一位董事長知道我自教育界退休,他邊喝茶邊評論起教育:「公立大學都被有錢人家的孩子搶光了,貴參參的私立大學卻淪為窮孩子要讀的學校,很弔詭吧!以為把弱勢生送進頂大,讓數據好看就代表照顧弱勢學生,那些孩子真的需要進頂大嗎?放著這麼重要的問題卻不探討,這不弔詭嗎?」劈哩啪啦說了一串後,下了「弔詭的台灣教育」的結語,並問我看法。

我沒有正面回應,我說起九月到南部演講,一位在屏東三地門原民園區工作的朋友,邀我和丈夫前去欣賞原民歌舞表演,當天是布農族的歌舞為主,他熱情地解說,看完還問我第二天要不要再看,我隨口說:一遍就夠了吧!他笑了:「你以為我們只有一套嗎?要全部看完需花廿九天呢!」我當場為自己的孤陋寡聞而羞愧。

當晚他說,要邀請一位當地藝術家拉夫拉斯作陪,我看他年輕又非學院派出身,有些不敢置信;可能我的表情洩漏了一絲質疑,邀我們到他的工作室參觀。

拉夫拉斯開始解說創作理念及作品意涵,除了嘖嘖讚嘆聲外,完全靜靜的聽他講解。他提到已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要建立夢想工作室,為族人的文化傳承努力。他指著戶外的大型作品,還有院子一處留有灰燼的土地:「我們晚上就在這裡點燃營火,大家彈彈吉他、唱唱歌,許多美麗的發想就這樣產生。」

我本想問他會不會羨慕姊姊就讀北藝大?但看到他的作品,再從他位居半山腰的家往山下望,想像晚上滿天星斗與好友歌唱談理想抱負,白天立即行動的他,有大自然為教材、有族人文化為本,他何需進頂大?

我又說起,在偏鄉擔任校長的朋友,當年明星高中釋放名額給每所學校,他就明白表示不會讓孩子進明星學校,因為那是對孩子的折磨,不但折磨掉讀書的興趣,還折磨掉信心。

老董聽到這裡已忍不住插嘴:「這個校長我欣賞」,我嘆口氣說:「但有幾人能如此堅持?去年我去一所學校親職教育演講,家長追問校長為何沒貼榜單?校長解釋得左支右絀。

私底下校長告訴我「只有一個考上第一志願,我怎能貼?貼出去家長都嚇跑了。」他感嘆適性揚才喊得震天價響,但入學考量還是得有明星學校的光環加持。

大家感嘆七成窮孩子讀私校,讀頂大的僅七趴,或許該擺脫數據壓力,不要用提高數據來自欺欺人,應該要確切的探討怎麼拔尖?如何固本?數據的確可呈現問題,但問題的癥結絕非數據能說明。

「台灣的教育真弔詭,對吧?」董事長再問我一次,我還是沒回答,微笑帶過。

※ 相關報導:

* 教育部免費家教 10年助8千學童
http://udn.com/news/story/9/1330662

教育部10年來推廣「數位學伴」計畫,大學生志工已拉拔偏鄉近8千名學童課業,家長每年省下54000元家教費用。教育部長吳思華22日表示,「數位的應用,讓160個偏鄉的『數位機會中心』(簡稱DOC)成為學習及關懷的地方。」輔仁大學偏遠教育關懷中心主任吳慈涵也說,「數位學伴計畫,更能夠了解學童需要的是什麼,也讓城鄉資源能夠平衡。」

fsj 提到...

跑最後一棒 身障生:我做到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24000478-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24日 張妍溱/台中報導

「謝謝大家陪伴走完全程,你們的愛讓我人生超越勝負」,台中市漢口國中三年一班在校慶大隊接力時,讓班上行動不便的同學「柏岑」擔任最後一棒,全班邊哭邊吶喊陪著柏岑奔向終點線,媽媽則在兒子完成「超級任務」後給予大大擁抱,這場比賽感動許多人,也讓人佩服,用愛讓大家見證了人生還有比輸贏更重要的事。

每年校慶運動會,對三年一班同學來說非常期待,尤其大隊接力更展現全班的團隊精神,但柏岑因為行動不便無法參與,每年總1人落寞坐在角落觀看,「國三即將畢業,這一次運動會一定要讓自己超越人生」,班上導師汪開容決定要讓柏岑擔任大隊接力最後一棒跑者,讓他與大家並肩作戰,挑戰不一樣的學習。

汪開容說,柏岑是先天性腦血管畸形在國小六年級時發生中風導致身體右半部癱軟無力,後來休學兩年,原本應該念高二,現在卻是國三生,不過他個性開朗,生病雖無法言語,但經常拿著電腦拚音版與同學溝通,人緣極好,每次聽到有人講笑話,他的笑聲總是最大聲。

大隊接力一隊有20名選手,在大會安排下,柏岑是第21棒跑者,他必須走完5公尺全程,他拿著輔助器一步步賣力向前邁進,當他完成任務的那一剎那,他用小電腦打字表示,「想不到,我可以做到,真的好開心。」

「不管是不是被追趕過,或者獲得名次,都已經不重要!」這場珍貴感人的比賽過程,全被導師汪開容記錄下來,不少人看完都表示感動鼻酸,全班在乎的是陪著柏岑,享受他人生的第一次衝向終點線的那分難得的喜悅。



◆ 愛上發明 高職女生獎不完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35034

自由 2015-11-24

劉馨鎂 擁四項專利、三項國際發明展得獎

〔記者洪臣宏/高雄報導〕高英工商劉馨鎂拿下兩張乙級證照,創下全國紀錄,並獲得多項國際發明獎、專利,促使她投入發明的動機,是希望所有「可以再更好」。

劉馨鎂國中成績並不突出,進入高英工商資訊科可說是「萬綠欉中一點紅」,令人詫異的是,高三的她已經取得電腦硬裝、數位電子乙級證照,還有四項專利、三項國際發明展得獎,與八項國內科展獎項,表現比許多男生更亮眼。

她說,一開始看不懂電路,覺得課程很枯燥,心裡想著「硬著頭皮唸完就好」,後來在老師指導下慢慢開竅。在媒體上看到相關發明獎報導,覺得有趣,一頭栽入發明領域。

劉馨鎂參加了由科主任蔡忠憲領軍的「資訊創新研發社團」,還曾擔任社長。蔡忠憲說,劉馨鎂加入後就成為研發主力,社團的國內外比賽幾乎無役不與,她犧牲寒暑假留校研究發明、練習檢定,常常尋找新事物來問他,「連我都被她拉著跑」。

「年輕只有一次,我要讓生命中唯一一次的青春發光發熱,認真地過每一天。」劉馨鎂說,對周遭事物充滿好奇,想去改變它們,所有都「可以再更好」。

高英校長陳德松指出,一般高職生在三年級只能取得一張乙級證照,但劉馨鎂正朝第三張邁進,且已經取得四張丙級證照,可望創下全國最佳紀錄。



◆ 語文競賽 讓孩子講想講的話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336313

聯合報 李啟嘉/高中教師(基隆市) 2015-11-25

全國語文競賽周末即將展開,身為參與、指導語文競賽十幾年的國文教師,面對一些現象,委實不吐不快。

每每在各項研習與裁判講評中,聽到許多前輩叮囑不少競賽潛規則,例如:國語演講不要舉演藝人員當例子,因為他們可能有緋聞纏身,形象不夠正面;不要碰觸政治議題,因為會引來不同立場裁判的不快;還有人叮囑閩南語演講一定要舉台灣本土的事例。

本來美學標準與意識形態各有所好,不足為奇;然語文競賽許多資深前輩往往既擔任各縣市集訓教師,又擔任各級裁判,個人美學標準便成為比賽裁判標準。如此反覆複製,便成為比賽的潛規則。

令人深憂的是:這樣的比賽潛規則,深深灼傷了語文的底蘊與發展。

以閩南語演講為例,常聽到集訓老師或裁判,要求選手改掉稿子裡的中國故事,說:「我們台灣也有自己的故事啊!為什麼要用中國的例子?」甚至學生的演講稿中,講了愛因斯坦的例子,分享了泰國的公益廣告,都受到批判和刪改。每次聽到前輩們夸夸其言,我總是搖頭。

第一,我們應尊重選手的想法;第二,台灣即使獨立,這些故事仍是祖先的故事;第三,所有的物事都該是我們語言的資產。

我總認為要讓選手講自己想講的話。小女生可以在演講稿寫自己的感情困擾,可以追星,可以說自己和一隻黑貓的故事。小男生可以講家庭衝突,講自己對阿嬤哭笑不得。他可以在講稿裡評論時政,選手可以講他信耶穌,他拜阿彌陀佛。他可以用台語主張台灣獨立,他也可以用台語喊出他主張兩岸統一。

因為這是他的演講。

如果台語演講比賽,也要講究「淨化」,把移民祖先從中國大陸帶來的故事洗滌殆盡,那會刪去了台語很大一塊的語言層,也限制了台語原本廣闊、無限延展的表述能力。台語演講如果不能講中國、講西洋,這是在灼傷自己的母語,而不是呵護。

一個語言要能存活,就是要能從生活語言,進入文學語言,建立學術語言。台語要能說台灣、說中國、說日本、說美國,說原子、說中子、說到全宇宙。用台語談戀愛,用台語吵架,用台語說故事,用台語講上帝,講佛陀,用台語講出所有的事事項項。

所以當學生告訴我教會裡如何用台語說「摩西」、「以色列」,我是滿心歡喜,教學相長,而不是告訴他台語不能講演講西方的故事。

要求選手比賽要說政治正確的話語,完全違背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本懷,恕我不能接受,更要嚴厲譴責這種做法。

※ 相關報導:

* 「台灣學生很可憐」…美國男花九年這樣體驗台灣
http://udn.com/news/story/9/1334667

在台灣生活九年、來自美國的海明威(Jake Hemingway)即將要回美國,近日他也上傳了一段影片至YouTube頻道「不要鬧工作室」,談談他這幾年看見台灣美好的地方。此外,他也提到台灣的學生很可憐,花了很多時間在念書,卻沒有好好花時間到外面看看這個世界,也因此錯過很多的人生體驗。

在台灣生活九年的海明威,會透過旅行、環島來認識寶島。海明威說,許多人因為沒時間、沒錢,沒辦法出國,但「你去別的國家之前,為何不從最近的地方開始?台灣!你的家呀!」

* 陸中小學後年起學雜費全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25000858-260301

大陸國中國小後年起免學費!這項政策最重要意義是民辦學校(即私立學校)一視同仁,而大陸私立學校與台灣不同,僅少部分是有錢人在讀,其他有6成都是「留守兒童」即農民工子女就讀。大陸擬投入150億(人民幣,下同)補助。

* 靠數學翻身 印度僧侶拿320萬獎金
http://udn.com/news/story/5/1338045

一名之前銀行帳戶只有幾千盧比的僧侶,最近獲印度軟體商Infosys設立的Infosys數學獎,並贏得650萬盧比獎金,引起矚目。他受訪時說,「數學就是我的宗教。」

fsj 提到...

故事、實驗、表演 化學從課本跳出來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340813

聯合報 記者王長鼎/深坑報導 2015-11-27

教育局與淡江大學合作推行「行動化學館-化學遊樂趣」系列活動,昨巡迴新北市最後一站深坑國中。淡江大學研發長王伯昌以奶精粉示範粉塵爆炸,學生目睹火焰迅速竄升,高達1公尺,驚呼連連,瞪大眼睛露出驚訝表情。

教育局從今年3月起與淡江大學合作「行動化學館-化學遊樂趣」系列活動,巡迴新北市28所國中,透過化學故事、實驗、表演,將所學的科學概念及理論基礎運用於生活中,落實科學生活化的研究扎根精神。

行動化學車並與化學產業界合作,台橡公司以高分子產業中重要的交聯反應原理,設計「跳跳彈力球」實驗,台灣默克帶來液晶材料相關實驗「光與闇」,及因應食安話題設計「食在好色」實驗,讓學生測量食物的亞硝酸鹽含量,科普飛行隊利用「3D列印科學動手玩」,引領學生認識從課本中跳出來的立體分子模型。

深坑國中學生也設計「酸鹼滅火器」、「酸鹼火箭」、「爆炸包」及「模擬胃部酸鹼中和反應」等實作活動,隔壁深坑國小學生也由老師帶領一起體驗化學變化的魅力。

王伯昌則依序引燃玉米粉、奶精粉、糖粉、胡椒粉與麵粉,進行「一簇即發,絢麗傳承」實驗示範,象徵化學火種的傳遞,教育局長龔雅雯也陪同近200位學生一同見證化學對生活影響層面的深遠。

龔雅雯表示,透過親手做、親眼看、親耳聽等實際體驗方式,讓學生輕鬆學習化學知識,也為新北市創客月最後一周「即『刻』展能周」寫下完美句點。



◆ 技職3.0再造 5年投入200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27000468-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27日 林志成/高雄報導

教育部長吳思華昨天宣布,將在107年啟動「第三期技職再造計畫」,每年投入至少40億元,5年超過200億元,改造技職體系,尤其要擴大「產學攜手計畫」中的「3+4」學制,讓更多弱勢生可以半工半讀,兼顧課業與生活。

教育部日前才宣布將整合頂尖大學計畫、教學卓越計畫及典範科大計畫,從106年起進入「後頂大時代」,每年投入160億元、5年800億元,提振國內大學。昨天吳思華南下參訪時,又宣布「第三期技職再造」從107年開始,5年會投入至少200億元。

吳思華參訪高雄第一科大占地500坪的「創夢工場」,校長陳振遠表示,這是全國首個實踐「創客」精神的基地,提升師生從創意到創業「一條龍」的培育環境。

隨後,吳思華到高雄餐旅大學參觀「高餐-藍帶廚藝卓越中心」,這是高餐和法國藍帶學院合作設立,以培養全方位餐廚人才為目標,明年2月起開課,除了學生外,現在有一大堆「貴婦」排隊等著要來上課。

吳思華表示,會投入更多資源提振技職體系,「第三期技職再造計畫」,要每個技職學生都有動手做的能力,因此將在全國22縣市都至少有一所高中職設置「創客實驗室」;大學部份,北區為台北科技大學,南區為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吳思華說,將擴大業界、高職及科大三方合作的「產學攜手計畫」,學生讀高職時,就已在合作企業實習,畢業後,直接被聘為員工,並由企業派他們到合作的科大進修,以這樣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3+4」的學業。

教育部從94年就開始推動「產學攜手計畫」,但過去每年約僅有600個學生加入,未來將擴大。吳思華說,弱勢學生常需要半工半讀,走「產學攜手計畫」這個管道最適合。

教育部也將協助更多技職體系的老師到國外實習,明年第一批會有20位高職老師及20位科大老師到德國進修。此外,教育部也將推動技職體系國際化,譬如高餐培養出的餐飲人才,就可以到世界各國去就業。



◆ 陸校強項 台生數學被「慘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27000974-260301

旺報 2015年11月27日 記者簡立欣/專題報導

台灣學生至大陸就讀大學,常常被其數學學科「電」得哇哇叫,一方面兩岸數學教學體系不一(台灣走英美體系、大陸走蘇聯體系),以及台灣教改之後數學變簡單;另一方面數學本來就是陸校強項,幾個主流大學排行榜裡的數學學科排名,知名陸校幾乎都可排進全球百強。

以上海交大舉辦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為例,今年度的數學學科,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分列42、43、49名;東南大學、廣東中山大學排在第51到75名區間;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浙江大學排在76到100名區間。台灣則只有一所高雄中山大學擠進76到100名區間。

北大數學名次冠陸校

再以QS數學學科排名為例,今年度陸校最佳是北京大學46名,復旦大學、上海交大、北京清華大學也都進入51到100名區間。台灣只有台大進入51到100名區間。

另一權威大學排行榜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未做學科排名。而近年漸受重視的US.News大學排行榜,上榜數學學科的百強陸校就更多了:北京大學排在第17名,復旦大學第25名,浙江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分別是37、39、40、50名;50名之後的有山東大學第53名、位於安徽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68名、上海大學第75名、天津南開大學79名、上海師範大學第89名、蘭州大學第94名、廣東中山大學第98名。台灣只有高雄中山大學第41名上榜。

大陸重視基礎學科

一位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告訴《旺報》,大陸重視基礎學科,而數學、物理這類學科又是基礎中的基礎:「基礎學科就應該找最優秀的人才來讀!」另一位數學系教授也表示,數學是「萬學之基,萬物皆數」,很多學科都和數學有關。

像大陸現在最熱門的是數學物理方向,實際上是將各種數學工具用來解決艱深的物理問題,而這些數學工具中,最熱門的是代數幾何,由於與物理聯繫緊密,可以預計此方向一直會是熱門研究領域。

又如應用數學、計算數學(數學與電腦)、運籌與控制科學(數學與工科)、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與統計),也都是基礎數學以外的數學學科分支。



◆ 全球年輕大學排名 亞洲囊括前6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27000978-260301

旺報 2015年11月27日 記者簡立欣/台北報導

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S日前公布全球50所校齡50年以下的年輕大學排行榜,1到6名清一色來自亞洲,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蟬聯全球第一,香港科技大學緊追在後。港校表現不俗,共有3所港校進入前10強;台灣最好的成績是台灣科技大學,名列第19名,陽明大學第40名。

QS先前已根據大學的科研成果、就業、師生比例及國際化等多個指標,選出世界大學排名榜;再從中列出校齡少於50年的前50所院校(top 50 under 50),另做年輕大學排名,用意是選出除了牛津、哈佛等老牌名校之外的潛力股。23日QS在其網頁公布排行榜。

今年度的年輕大學排行榜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蟬聯冠軍,得分93.9分,亞軍香港科技大學88分,3到6名依次是韓國科學技術學院、香港城市大學、韓國浦項工科大學。1到6名全由亞洲學校包辦,評論者認為這顯示亞洲經濟崛起,以及亞洲國家打造高等教育的決心。

港校表現尤其傑出。除了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進入10強之外,香港浸會大學也躍升到第22名。換言之,港校「八大」(8所港府資助的公立大學)除了校齡逾百的香港大學、以及60年以上的香港中文大學之外,年輕學校的表現也相當搶眼。

其中建校才24年的香港科大,過去幾年來數度把龍頭老大港大比下去,更是「占中」之後排名唯一屹立不搖的港校。該校創立之初就以美國大學為效法對象,無論是師資聘任、教學設計和行政管理都以國際化為宗旨,該校發言人表示,建校以來一直把排名當作參考,視為掌握學校待改進之處的指標,排名不影響學校的理念和發展。

台灣也有台灣科技大學、陽明大學等進入前50名,50名之後未具體排名,高雄中山大學為51到60名之間,長庚大學是61到70名之間。

唯一上榜的陸校是上海大學,主因是大陸幾乎沒有「年輕」大學,多數陸校都是延續中共建政之前的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