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5

金融風暴襲矽谷 遲早會來

* 金融風暴襲矽谷 遲早會來
* 美紓困案過關 經濟仍難逃衰退
* 紓困案2周就過關 落實要5年
* 美國經濟 「不可能一輸血就好轉」
* 美失業率可能飆到8%
* 台灣長期失業人數 3年新高 8月達6.3萬人
* 巴黎峰會 英催生歐洲紓困基金
* 荒謬的主權基金大夢
* 金管會介入 南山人壽資產託管
* 保羅.克魯曼專欄 經濟如臨深淵 領導人外出用餐

◆ 金融風暴襲矽谷 遲早會來

【聯合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8.10.05

紐約時報報導,隨著信用危機不斷蔓延,矽谷也不再能置身事外,高科技業的投資人與主管如今都相信,矽谷在這場風暴中受創只是遲早的問題。

投資人推斷,在信用危機籠罩全球之際,消費者勢必避開昂貴的裝置,轉而購買低價產品,矽谷主要支柱蘋果公司的市值本周因此暴減16.3%,雅虎與eBay的股價也都跌到多年來的最低水準。

微軟公司執行長巴默本周初在歐洲表示,金融危機會拖累美國的企業與消費者支出,包括微軟在內的很多高科技公司都難逃其害。

其他不祥的徵兆還有很多。例如,許多半導體製造商都必須依靠發行公司債來融通資本密集的業務活動,如今蒙受的打擊也格外沉重。一向與晶片業龍頭英特爾敵對的超微公司(AMD),今年原本打算要將晶片製造事業獨立釋出,以專注在處理器設計事業。分析師說,他們相信超微無法籌措到推動該計畫所需的龐大資金。

新創公司以及提供他們資本後盾的創投公司,一直都是帶動矽谷成長的火車頭。雖然很多分析師表示,創投業者在網路泡沫時代已學到很多教訓,這些創新引擎依舊轟隆向前,但焦慮無疑已讓高科技業蒙上更多陰影。

近十年來投資過數百家網路新創事業的著名創投資本家康威說:「融通的資金會更加緊俏,漣漪效應恐難避免。」他說,銀行現金流量不及六個月的新創公司最好省點用,「我會建議我的公司這麼做」。

矽谷業者不斷安慰自己,在漫長的經濟動盪時期中,人們花在網際網路上的時間愈來愈長,廣告也不斷往網路上移轉,Google、思科、eBay等績優科技公司在這段期間不斷累積的是現金,不是債務。

然而,隨著更多經濟領域的景氣相繼走到盡頭,高科技業的堅定信心也跟著搖擺起來。



◆ 美紓困案過關 經濟仍難逃衰退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四日電】 2008.10.05

美國國會通過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案,短期將有助於紓解信用市場的壓力,但未必能解決金融業問題;營建商和房貸業者將因而受益,但住宅市場景氣不會很快復甦;整體來看,美國經濟難逃衰退的命運。

眾議院3日以263對171票通過白宮提出的金融紓困法案,將以7,000億美元收購房貸相關證券的問題資產,以紓解信用市場凍結和金融業財務壓力。布希總統隨即簽署法案,將由財政部負責儘快執行。

標準普爾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韋斯說:「我想紓困案無法解決長期問題。」他指出,紓困案可望紓解近幾個月來近乎凍結的信用市場壓力,但無法解決住宅和抵押貸款市場的根本問題。

芝加哥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黎茲也說,紓困案有助於爭取時間,但「銀行業必須籌措更多資金,以解決長期問題」。

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懷特指出,紓困案的目的是協助銀行業消除一大部分的問題資產。由於房貸相關證券市場流動性枯竭,銀行的虧損無法計算,政府介入收購部分資產有助於市場定價。銀行除了消除部分壞帳外,將可估算持有這類資產的價值,進而使銀行願意再貸款給同業和消費者。

懷特估計,一旦問題資產的定價和交易恢復,信用市場可望在兩個月開始改善。標準普爾韋斯說,知道市場近期可能解凍的心理,將使銀行在幾周內恢復放款。

不過,抵押貸款與住宅市場根本問題仍未解決,因此金融體系短期內不太可能完全復原。新選出的美國總統將面對如何提振市場的棘手問題,包括如何改組政府接管的房地美和房地美兩大抵押貸款機構。

銀行業也還面對資本不足與財務槓桿太高的根本問題,因為紓困案未必能提供改善銀行資本所需的資金。未來銀行可採取債務證券化和發行新股等方式,解決部分資本不足問題。

經濟學家也警告,美國經濟幾已確定步入衰退,即使紓困案能紓解金融市場危機,短期經濟情況只會更加惡化。

美林公司說,1989年美國政府對儲貸銀行危機採取紓困措施,股票市場仍在危機過後一年才觸底,經濟兩年後才好轉,住宅市場復甦則花三年時間。

布希總統3日說,該案是「協助美國經濟安度金融危機所不可或缺」。但經濟學家預期,美國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 )將出現這波金融危機以來首見的負成長,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可能繼續降低目前為2%的聯邦資金利率,以減緩經濟衰退的衝擊。



◆ 紓困案2周就過關 落實要5年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10.04

美國國會眾議院3日通過紓困案不到一小時,不等總統布希簽字正式完成立法,財政部長寶森就開始幹活,著手聘雇十家資產管理公司,和政府人員共同組成一支法律、金融、會計面面兼顧的團隊,落實方案。他承諾快速行動,但將「快而有序」。

正式名稱為「2008年緊急經濟穩定法」的紓困案費時兩周在國會過關,整個落實要多久?聯邦證管會一位前任會計長表示,不少於五年:「瘋子才會以為兩星期就能了事。」

不過,事情順利的話,財政部依照此法購買華爾街問題資產,第一批交易可望四周內敲定。

專家表示,寶森非做好紓困不可,新總統和新內閣明年1月20日就走馬上任,寶森留芳還是遺臭,都取決於紓困績效。要經過好幾年,紓困成敗方見分曉。這件紓困法案根本就是「寶森法」,他的名字和影響將會持續好幾世代。

寶森上周就請來哈佛大學349億校產管理委員會成員佛斯特應急,佛斯特現在將花數周協助他成立「金融穩定辦公室」。佛斯特的合約價值只有五千美元。

寶森表示,為了在案子一通過時就能開始工作,部裡面已經蓄勢好久,以便「案子一簽字,我們就能幹活」。寶森談話之後,通過的案子布希才送達布希桌上。

新法「立即授權」寶森以2500億美元(台幣八兆元)買下華爾街的問題資產,白宮可能多要一千億。財政部如果需要另外3500億美元,必須徵求國會特別批准。

這場紓困,財政部盡量借重民間資產管理公司的長才,行政方面則由部內負責。在聘雇民間長才方面,財政部依照新法可以繞過一些政府規定,但表示將擬定一套正式且透明的程序。

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學者萊因哈特表示,寶森將成立資產競標來買進問題資產,方式是「反向拍賣」,也就是金融機構將問題資產賣給政府,低價者得標。

這是紓困法的重頭戲,但業者賣產和政府標購,牽涉萬端,萊因哈特表示:「拍賣挺複雜。如果你說的是抵貸資產的拍賣,相對於民間,政府的資訊劣勢非常明顯,因此籌辦這些拍賣的時候,一定要非常小心。」

新法要成立「問題資產救濟方案」(TARP),適用於符合財政部所定收購條件的「任何機構」。優先救濟目標是住宅和商業抵押貸款案,以及和抵貸綁在一起的證券,但財政部和聯邦準備理事會可視必要而增加其他資產類型。



◆ 美國經濟 「不可能一輸血就好轉」

【聯合晚報╱美聯社紐約三日電】 2008.10.04

美國金融紓困方案經過激烈爭議拉鋸後終於獲國會通過,即將上路,儘管如此,美林證券、標準普爾公司分析單位認為,紓困方案不是特效藥,無法立刻解決這波金融風暴的元凶─房市危機,美國第三季經濟很可能衰退,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出現這場風暴發生以來的第一個負成長。

分析師認為,眼前金融風暴規模遠超過預期,全美經濟近乎停擺壞死,即使政府透過紓困方案輸血搶救,還是得讓整個經濟及金融體系的病徵充分發作顯現後,才會慢慢好轉,就像瘦弱的人想藉助蛋白補充飲品變強變壯,總得配合運動健身而且花好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才可能見效。

美經濟不可能立刻復甦

美林證券分析師羅林伯格說,歷史可以證明紓困方案不是特效萬靈丹,全美經濟不可能立刻復甦。1989年美聯邦政府曾為了停止儲貸業風暴而成立清算信託公司(RTC),一年過後股市才真正跌至谷底,整體經濟花二年才好轉,房市更等了三年才復甦;同樣的,日本1990年末期為振興經濟而採取紓困方案,但股市五年後才見好轉,整體經濟到現在都不算完全復元。

標準普爾多位資深投資顧問組成的全球投資策略委員會也不認為紓困方案可以徹底化解眼前危機。財政部長寶森曾明確指出,房市未復甦前,經濟不可能好轉,顯示房市問題是掀起金融與經濟危機的最大元凶;然而分析師認為,政府紓困方案並不能解決房價下跌、房屋供過於求等問題。

房價指數跌幅可能擴大

根據標準普爾/凱斯.席勒房價指數調查,7月份全美20個都會區房價指數較去年同期大跌6.3%,創該指數2000年創立以來新高,如果將今夏起信用嚴重緊縮的因素納入,之後的房價指數跌幅極可能進一步擴大。

除了房價跌、法拍屋激增等房市問題,銀行體系拉高借貸門檻導致人人借貸不易,經濟危機不斷擴大,底特律三大車廠9月份銷售衰退幅度因此跳增至30%,而且消費者卡債高築、迫使花旗預期第三季信貸虧損較前一季擴大30%,企業也接連裁員、失業人口節節增加。種種問題交錯糾葛,經濟學家不得不認為經濟衰退近在眼前。

美甚至得再度降息因應

經濟學家預估,美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很可能出現這波經濟危機以來第一次負成長,聯準會甚至得再度降息因應;就算聯準會降息,銀行必須願意放寬借貸條件、讓人人容易借錢,經濟才可能復甦。



◆ 美失業率可能飆到8%

【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 2008-10-05 工商時報

彭博社及CNNMoney網站報導,美國9月份就業報告出爐,數據慘不忍睹,證實信用危機迫使全美各地雇主緊縮支出並精減人力,總計今年以來美就業機會已流失76萬個,民間部門從去年12月以來則已減少近百萬個。許多分析師認為,美經濟可能正墜入衰退,且是至少25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儘管美國正式負責判定經濟景氣循環的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迄仍未說出「衰退」一詞。不過許多分析師卻深信,衰退已經開始,只在於將會多久及多深而已。

美國勞工部上周五表示,美國非農就業人口在9月銳減15.9萬人,為5年來單月之最,並已是連續第九個減少。9月失業率持平在8月的6.1%,但較4月時的5%已大幅揚升。

高盛首席美國經濟學家赫特濟斯(Jan Hatzius)預測,隨著信用緊縮重創消費者及企業,美國失業率有可能飆高到8%。



◆ 台灣長期失業人數 3年新高 8月達6.3萬人

【于國欽/台北報導】2008-10-05 工商時報

行政院主計處昨日指出,台灣地區尋職一年仍無法找到工作的「長期失業人口」近月快速回升,8月已達6萬3千人,創下近3年同月新高,顯示隨著景氣走緩,類似民國90年的長期失業問題又有捲土重來之勢,主計處正密切注意中。

主計處近月的所有調查資料都顯示,這一波失業有點像民國90年那一波,今年以來企業所僱用的人力僅微升1.55%,創下近5年最低,反之關廠人數卻快速升高,而根據最新統計,長期失業人數也明顯回升,這意味台灣的就業市場,已經出現結構變化。

主計處官員表示,一般而言,短期的摩擦性失業並不可怕,但是近月以來台灣的關廠失業人數攀高、員工流動率創新低,長期失業人口增加,這些都是就業市場出現轉折點的徵兆,9月份的數據目前正在計算中,如果繼續升高,那麼這一波失業問題無疑的,將會比想像中來得嚴重得多。

依主計處的統計,民國90年以前台灣的長期失業者不到4萬人,但隨著景氣在90年重挫,關廠裁員,使得長期失業問題惡化,尋職1年仍找不到工作的長期失業人數升逾6萬人、至91年更達10萬人,失業率在90年短短八個月內由3.3%升至5.2%。

主計處官員指出,95年8月台灣的長期失業人數僅5萬3千人,但如今升至6萬3千人,長期失業又見升高,令人感到憂心。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長期失業者有56%集中在30歲以下的青年族群,而非大家刻刻板印象中的中高齡族群。若依學歷區分,近3成具大學以上學歷,顯示這一波不景氣除了衝擊藍領勞工外,年輕高學歷者受創程度也不輕。



◆ 巴黎峰會 英催生歐洲紓困基金

【江靜玲/倫敦四日電】2008-10-05 中國時報

英國、法國、德國和義大利四國元首,今天下午在巴黎舉行高峰會議,協商歐洲應如何攜手合作因應全球金融危機。英國首相布朗表示,英國將在巴黎峰會中,提出一項一百二十億英鎊(約七千億台幣)歐洲基金計畫,以期協助歐洲各國小型企業,渡過經濟風暴。

在法國總統薩科奇召集下,G8的四個歐盟國家領袖,今天下午聚集在巴黎,討論如何共同合作,紓解歐洲金融危機。巴黎峰會的另一目的,是為下個周末在華府召開的G8國際金融危機峰會鋪路。

英法德義會商 加強合作

在巴黎峰會前,曾傳出法國有意提出一項三千億歐元的歐洲紓困方案。但德國公開反對這個計劃,英國也表示質疑,法國後來則否認這項消息。

了解內情人士指出,四日下午在巴黎舉行的歐洲四國元首會議,重點將在於如何加強歐盟各國政府間的合作,激勵歐洲各國信心,確保歐洲市場未來可以正常運作。

協助小型企業 度過風暴

英國首相布朗今天中午啟程前往巴黎時,明確表示,英國將在會談中建議籌集一項達一百二十億英鎊的歐洲基金,專門協助歐洲地區小型商業,確保這些企業有足夠現金流動量,可以在這段金融風暴期間,支付員工薪水,避免造成更多人失業,加深經濟危機。

法國方面,則計畫在會議中提出一項由歐洲各國合作成立的「保證基金計畫」。法國總理費龍形容,世界目前處於混沌邊緣,強調法國將在這次峰會中提出解決信貸款緊縮,加強經濟合作的策略。

歐元火焰試煉 前所未有

但由於與會各國意見分歧,此次巴黎會談最後究竟會達成什麼協議,仍難預測。

另一方面,歐洲議會則針對四日下午歐盟四國巴黎峰會提出強烈批評,指責與會歐洲四國,無權代表歐盟二十七國擬定任何紓困經濟方案。

而在會議召開之前,國際貨幣基金(IMF)主席史特勞斯─康恩形容,這次的金融風暴對成立十年的歐洲共同貨幣是一場前所未見的「火焰試煉」,歐元區必須展現出它能在危機中作出回應。他呼籲歐洲各國效法美國的作法,承擔起應負的責任,「我們必須迅速行動,我們也必須共同行動。」



◆ 荒謬的主權基金大夢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0.05

總統府財經小組出師不利,第一次提出的兩項建議即被各界猛烈批評,總統府只好說只是提供行政院參考,甚至「只是拋出來討論可行性」。於是本來想為政策已亂成一團的馬政府拿定主意的財經小組,似乎反而製造了更多亂局。

我們昨天已就主權基金的議題指出,造成這種混亂的原因之一是目的不明;參與討論的各界人士和政府官員心中想設主權基金的目的不同,當然也就會各吹一把號。擁有較高或最高決策權的人或許也沒有明確的目標,或者揣有為股市護盤這種不敢明講的目標,因此對外的說法或決策,只好因外界的批評而變來變去。我們還要指出,即使目標確定是國內投資,財源還是大有問題。

財經小組並未明講基金的財源何來。但有與會的企業家對外表示他建議借用外匯存底,亦有學者表示曾向國民黨智庫建議動用外匯存底,而參加會議的重要官員以前也曾有動用外匯存底做國內投資的相關主張;因此外匯存底極可能是很多人構想中的財源。不過主管外匯存底的中央銀行彭總裁已明白表示不能動用外匯存底。其實我們早就指出,拿外匯存底來做國內投資就和印鈔票來投資一樣,完全違反金融和財政的紀律,絕對不可行。

我們設想,行政院若要求央行撥給外匯準備100億美元,則當政府要用這筆錢從事國內投資或購買國內股票時,行政院仍須先把外匯賣給央行以取得新台幣。於是中央銀行的外匯準備又恢復原狀,而行政院的百億外匯資產變成新台幣。把幾個過程加在一起,我們就可發現,行政院撥外匯來做國內投資或買股票的結果是,外匯存底不變,行政院資產增加100億,而央行負債也就是貨幣供給量增加100億。這結果和中央銀行直接印鈔票給政府用完全相同,是基礎教科書上都說不可以的做法。動用外匯準備的過程,只是自欺欺人的假動作。

這種做法唯一的實質意義,就是政府動用了原不屬於政府的錢,但新增的財政赤字卻被隱藏起來。而中央銀行則平白印鈔票給政府用,致使其負債大於資產,財經紀律和金融穩定同時被破壞。印鈔票花用是現代文明國家絕不敢做的事,但我國竟有那麼多重要人物想要讓政府撥用外匯準備,而不知這實質上就是讓政府印鈔票來用;大家的經濟學素養實在亟待加強。

動用外匯存底的想法之外,財政部長李述德則說,借錢和發債都是手段之一;然而這卻也是不可以的。如果必須借錢來投資,為何不由政府自己來借,而要弄一個主權基金來借?答案是,政府已經舉債甚多而接近法定上限,因此無法借夠多錢來擴大公共投資。而法律為何要限制政府舉債?那是因為政府舉債過多一方面將來難以償還,另一方面也可能立即造成總體經濟的不安。可見政府因為不能直接借更多錢,而設一個主權基金來借,可說是投機取巧的玩法行為。

我國財政大約從20年前開始敗壞;政府只減稅而不加稅的結果,使稅收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由18%降到民國89年只剩13%,而政府負債也逼近法定上限。這使過去八年政府投資無法成長。然而馬英九總統似乎不了解這種財政限制,因此一再批評民進黨執政八年沒讓政府投資成長,並因而要擴大做「愛台12項建設」。李部長做為負責任的財政部長,應該向長官說明公共投資須受財源限制的道理,或者找出其他合理的財源。但他卻提出用主權基金借錢這種逃避法律限制而破壞財政的做法。

不久之前李部長也曾說,為治水而發行的公債是自償性,所以不必受公債法舉債上限的限制。他也曾不顧大多數人的反對而率先主張調降證交稅。這種種做法都違背了財政部該捍衛財政穩健的基本職責。相對於彭總裁的捍衛外匯準備和金融穩定,李部長實在應知所進退。而這兩種財源既然都不可行,府、院、財經小組及其他還可能介入決策或出餿主意的人,也請別再亂編籌款設主權基金的夢。



◆ 金管會介入 南山人壽資產託管

【經濟日報╱記者夏淑賢、蔡靜紋/台北報導】 2008.10.05

為避免美國國際集團(AIG)財務危機延燒AIG轉投資的南山人壽,南山人壽已承諾,除保留營運必須資金外,同意將所有資產保管於政府認可的保管機構,須先經官方同意後南山才能動支。此舉是台灣保險史上,政府首度介入管理保險業資金的案例。

南山人壽前(3)日晚間與金管會簽署四項承諾:首先,南山人壽與AIG集團公司交易,必須符合中華民國法令規定,且以保戶權益為最優先考量;第二,資產未得許可不得移轉至AIG集團;第三,若有任何損及南山人壽保戶保單權益狀況,南山人壽將立即通知主管機關;最後,南山人壽一切事項將遵照金管會相關函文規定辦理。

南山人壽董事長謝仕榮昨天指出,南山人壽除營運必須資金外,也同意將所有資產交由主管機關同意的機構保管,且報經主管機關同意後,始得動支,此一條款將明訂於保管契約。金管會保險局長黃天牧說,新措施不影響南山人壽的正常營運,金管會只是希望南山人壽財務透明化,穩定保戶信心。

南山人壽在台資產規模超過1.5兆元,據了解,南山已決定將資產交由某家外資保管,並已取得金管會認可。金管會明日要指派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派員協助南山處理帳務,並由中立會計師查核南山資產。

金管會祭出形同「監管」南山人壽的行政措施,是否引發保戶的「信心危機」。南山人壽發言人潘玲嬌昨日強調,南山是主動向主管機關提出上述承諾,目的是「讓外界知道南山是好學生」,希望保戶更安心。業界認為,南山人壽希望藉由此強力手段,避免保戶出現解約潮。

金管會官員昨天指出,AIG未來將保留或處分南山人壽,目前還沒定案,變數仍多,但為了安定392萬南山保戶信心,因此金管會和南山人壽會商,確保南山人壽不會將台灣的資產用來挹注或支援美國AIG的財務危機,確實保障台灣南山人壽保戶權益。

南山表示,就算AIG賣掉南山人壽的股權,台灣保戶權益不會有影響。而且近期內也沒有聽說AIG要處分在台灣的資產。



◆ 保羅.克魯曼專欄 經濟如臨深淵 領導人外出用餐

【楊明暐摘譯】2008-10-05 中國時報

三星期以前,人們還可以堅稱美國的經濟狀況儘管不好,卻不致於很糟,美國的金融體系雖面臨壓力,還不到全面崩潰的地步,華爾街的動亂不會對一般產業造成太大衝擊。

但這是三周前的事。

上個月中旬以後的金融和經濟新聞真的很不好。而真正令人害怕的是,我們正邁入一段危機嚴重,而領導者又軟弱、不知所措的時期。

這一波壞消息是從九月十四日開始。財政部長鮑爾森認為讓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應該沒什麼大礙;他錯了。雷曼垮台讓投資人身陷困境,就像《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所寫,雷曼成了華爾街的「蟑螂汽車旅館」(黏蟑屋),進去後便出不來。這在金融市場引發恐慌,且一天比一天還糟。金融壓力指標上升至相當於人體發燒到華氏一○七度(攝氏四一.六七度),金融體系大部分陷入停擺。

越來越多證據顯示,金融市場的動盪正蔓延到一般產業,許多小公司在籌措資金時遇到麻煩,貸款額度遭削減。就業率和工業生產等主要指標都很不理想,說明即便在雷曼倒下之前,從去年即開始走下坡的經濟正加速下滑。

情況究竟有多壞?那些平時冷靜的人現在也彷彿末日來臨。債券交易商約翰.詹森二日在其部落格宣告,當前的情況「有如法國大革命的恐怖統治」。宏觀經濟顧問公司的約爾.普拉肯則表示,目前的經濟「如臨深淵」。

那些理應把我們帶離深淵的人,現在卻外出用餐去了。

(聯邦眾議院已於三日通過金融紓困案)。我希望救市計畫過關,只因為我們正處在一場金融恐慌中,再度否決會使恐慌加劇。然而這不過是經濟被財政部愚蠢錯誤綁架的另一種說法。

事實上,這項計畫本身就很討人厭。金融體系處在嚴峻的壓力下已超過一年,政府理應備妥經過縝密思考的應變計畫,以防市場崩盤。顯然這樣的計畫根本不存在,鮑爾森的方案是在倉促混亂中寫成,財政部官員迄今未就方案如何運作提出任何明確解釋,很可能因為他們也不曉得自己在幹什麼。

不過最起碼,這項計畫爭取到一些時間,以尋找真正解決危機的方案。而這又形成一個問題:我們有沒有那個時間?

要解除我們的經濟危機,首先要有一個更深思熟慮的救援方案,這項方案幾乎確定美國政府將暫時掌握金融體系的部分所有權,就像瑞典政府在九○年代初所做的。然而很難想像布希政府會採取那樣的步驟。

我們也迫切需要一個刺激經濟方案,以對抗消費和就業率萎縮。而這回最好有個認真的計畫,不是仰仗減稅魔法,而是把錢花在需要的地方(援助缺錢的州和地方政府也應列為優先)。然而要布希政府在最後幾個月內成立像羅斯福新政的工作振興署(WPA),也是難以想像的事。

所以我們可能必須等待下一任政府,新政府應該會更傾向於做對的事情,雖然這還不能確定,因為選舉結果尚未出爐。(我不是鮑爾森的粉絲,但我寧願他乖乖待在財政部,不要加入那位稱當今美國是「哀嘆之國」的麥肯經濟顧問費爾.葛拉姆之列。)

現在距離選舉只剩卅天左右,下一任政府就職則還要將近四個月。在這四個月內,仍有許多事情可能會出差錯。有件事倒是可以確定:下一任政府的經濟團隊最好立刻進入狀況,因為他們從第一天起,就得面對自一九三○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的財政和經濟危機。

(克魯曼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楊明暐摘譯)

※ 相關報導:

債務通貨緊縮危機難除 決策亂成馬致命傷
 - 證交稅減半徵收半年 新10號公報將上路
 - 政院1809億救經濟 亞洲央行救國幣
 - 睜開眼睛,看看誰在制高點上
 - 府院拚經濟請出老蕭 美陷金融風暴危機
 - 從美國金融國災到台灣政策災
 - 從金融危機到世紀蕭條?
 - 美接管AIG 殘酷的教訓
 - 美國急救企業 誰來救美國 換腦袋救經濟吧
 - 美國救市五路並進 流動性的賞與罰
 - 金融危機掀起美大選政治危機
 - 美舉債7,000億美元 咬牙救市
 - 新興債券釀風暴 今年失業率>經濟成長率
 - 台灣旅遊開發排163名/蕭:政府低估金融風暴
 - 美紓困案周末可望通過
 - 美七千億紓困案值得嗎?彭淮南看到什麼警訊?
 - 7千億紓困折衷版 美府會終敲定
 - 美金融紓困案遭否決 別再讓納稅人當冤大頭
 - 布希喊話美股反彈 人民信心跌停板?
 - 美參院通過增訂版紓困案/主權基金月內定案
 - 美國債鐘破表啦!主權基金蘋果或毒藥?
 - 美紓困案眾院表決通過 IMF:美經濟恐急劇衰退

18 則留言:

fsj 提到...

金融危機加劇 「自由市場」風向轉

* 金融危機加劇 搶救銀行 歐洲大作戰
* 歐盟各盤算 只掃門前雪
* 金援紓困案 中國將大買美債
* 胡錦濤允農地流轉 土地私有化開端
* 美壞帳率激增 陸企出口叫苦
* 越南基本工資 明年再漲12%
* 金融海嘯 席捲全球
* 諾貝爾經濟獎 「自由市場」風向轉
* 華府、華爾街忙翻 周日變成新周一
* 變相卡債 電話促銷信貸 全面禁止
* 自虐式會議 開到清晨三點

◆ 金融危機加劇 搶救銀行 歐洲大作戰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五日電】 2008.10.06

歐洲金融危機加劇,包括德國、比利時、冰島與英國等國家5日展開搶救銀行大作戰,歐盟主要國家領袖也呼籲會員國加強合作,共同穩定金融市場。

由於商業銀行團撤銷支持,德國抵押不動產控股公司(Hypo Real Estate)日前宣布350億歐元(490億美元)的紓困計畫告吹。德國財政部5日召開緊急會議研擬對策。

據了解,出席人士包括德國央行總裁韋伯,以及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執行長阿克曼(Josef Ackermann)。德國總理梅克爾訂6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相關細節。

財政部發言人阿爾比希說:「目前情況一團糟,我們會盡力找出方法解決,也希望與會各方瞭解自己的責任。」德國政府原先預定對Hypo注資270億歐元(374億美元),但在情勢生變後,當局是否會提高注資金額,目前尚不得而知。

根據原來的紓困計畫,歐洲央行與德國聯邦銀行準備聯合出資200億歐元,再由成員不詳的銀行團提供另外的150億歐元;該計畫要求Hypo以420億美元的資產作為擔保品。

冰島央行5日與北歐各國央行舉行國際會議,以防金融危機蔓延。英國周日電訊報報導,冰島當局可能與北歐央行聯手對市場注資100億歐元(140億美元),並抽回在退休基金的資產。

英國首相布朗4日與歐洲領袖在巴黎集會時,呼籲成立120億英鎊的基金,幫助小企業度過眼前的信用緊縮難關。他指出,該基金能「凸顯我們對英國與全歐洲小企業的貢獻,在經濟艱困時刻為一般家庭提供援助。

經濟學家認為,英國央行本周可望宣布降息,以免經濟陷入嚴重衰退。

此外,比利時政府與金融官員也為挽救富通銀行(Fortis)而傷透腦筋。外界擔憂該銀行恐面臨破產,促使荷蘭、比利時與盧森堡三國政府把荷蘭的業務收歸國有。

目前討論中的解決方案,包括由比利時全數接管富通,或是替富通物色新買主。



◆ 歐盟各盤算 只掃門前雪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 2008.10.06

歐盟領袖4日在高峰會議矢言協力援助金融業,卻未能提出聯合紓困方案,以因應美國金融危機蔓延至歐洲,顯示會員國各有盤算,只好先自掃門前雪。

歐盟未能凝聚出援救銀行業的共識,反映27個會員國之間歧見頗大,形成目前各自為政的局面。例如,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提議成立援助基金,立刻招來德國的批評。愛爾蘭決定擔保國內銀行業的存款與債務,也招來其他會員國的反對。英國為阻止資金流往愛爾蘭,已將每個帳戶的存款保險上限,從3.5萬英鎊調高到5萬英鎊。

儘管法、德、英、義、歐洲央行與歐盟執委會的領袖4日在巴黎舉行的高峰會中,對放寬會計法規、嚴訂金融法規,以及放寬競爭與預算法限制等方面存有共識,此次高峰會召集人法國總統沙克吉也表示,各國政府依自己的方法與能力行事,且會協調其他國家一起推動,但情勢發展似乎是各行其事。

例如,德國的抵押不動產控股公司 (Hypo Real Estate)由政府主導的350億歐元紓困計畫,因商業銀行團撤銷支持而宣告破局。巴克萊資本公司經濟學家波恩說,歐洲國家花錢紓困的意願遠不及美國。

他強調,歐盟支持銀行業的聲明形同具文,情況和高峰會前沒有兩樣。

歐盟面對的情勢比美國更為複雜與棘手,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康在高峰會前與沙克吉會面,並呼籲各國須達成協議,共同因應嚴峻挑戰。他說:「歐洲比美國更需要集體的行動,因為歐洲的情況比美國更複雜。」



◆ 金援紓困案 中國將大買美債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2008.10.06

美國眾議院剛通過7,000億美元(扣除減稅部分)緊急援助方案,香港媒體指出,一旦美國開始籌措這筆7,000億美元鉅款時,中國大陸可能認購其中多達2,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以協助美國度過難關。

若這項消息屬實,大陸可望一舉超越日本,成為美國政府最大債權人。大陸在美國經濟蒙難時慷慨伸出援手,預料將大幅提高北京在華府與全球的影響力。

新華社上周披露,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9月24日曾在紐約向美國財經界人士表示,中國準備好參與國際社會應對全球金融動盪。「美國金融出現問題,中國很關注,願發揮自己的作用」。

但在新華社的報導中,溫家寶僅提出將「努力增加從美國進口」。不過,美國眾議院通過7,000億美元緊急救援案後,中國人民銀行八個小時後隨即發表聲明指出,「中方願與美方加強協調與配合,也希望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克服困難,共同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

人行未具體說明大陸如何與美方「配合」,但香港明報昨(5)日指出,據取得的消息,一旦美國開始籌集7,000 億美元融資時,中國可能認購多達2,000億美元美國國債,以協助美國度過難關。在美國第一階段籌集2,500億美元,大陸將先認購700億至800億美元。

中國已是美國國債市場全球第二大債權人,據美國財政部早前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7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達5,187億美元,僅次於日本的5,934億美元,占美國國債發行總額的19.3%。

人行4日發表的聲明中,還分別引述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及溫家寶對於美國這波金融危機的看法。胡錦濤表示,「中國希望美國金融市場穩定,希望美國經濟健康發展,這符合美國的利益,符合中國的利益,也有利於全球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溫家寶強調,面對當前危機,「各國要加強合作,有關國家都要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只有合力才能有力地應對危機」。

中國人民銀行在聲明最後也強調,人行「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為世界經濟穩定發展作出貢獻」。

截至昨天晚間,關於中國將認購2,000億美元美國國債的消息,尚無來自大陸官方正式說法。但以大陸領導人近期關於美國金融風暴的談話,及中國相對穩定的經濟與財政,北京當局有意在美國這波金融危機中扮演更積極角色的意圖明顯。



◆ 胡錦濤允農地流轉 土地私有化開端

【亓樂義/北京報導】 2008-10-06 中國時報

中共第十七屆三中全會將於十月九日至十二日在北京召開,一份《關於農村承包土地實行終生包產和實行可流轉(買賣)》的提案,將是全會決議的重點。有人解讀此為土地私有化的開端,有人則認為,此乃土豪兼併農地的惡兆,將是大陸農村改革的一場災難。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九月卅日專程到卅年前揭開大陸農村改革發源地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考察,並稱「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此言一出,震動全大陸。

有人憂土豪兼併 將是災難

所謂「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係指通過承包取得農地承包經營權之後,還可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其他方式進行流轉。按大陸憲法規定,農村土地屬於集體所有,可以承包使用而不能買賣,如今三中全會有可能以「流轉」的曖昧用詞替代「買賣」,迴避外界予以土地私有化的印象。

在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大陸各界對此一政策熱烈討論,呈現兩極看法。有農民在新華網論壇表示,新的政策將使農村土地利用更加科學,能引進資金,進行規模化經營,擺脫土地長久閒置,讓土地發揮出最大經濟效益。但也有農民指出,政府若實行承包土地可流轉政策,將出現農民大批量廉價拋售土地,然後蜂擁進城,等農民進城之後,才發現工作難尋,成為城市難民,給城市治安留下隱患。

農民無利可圖 吸引回流難

根據後一個看法,部份農民將回流農村,繼續種地,問題是,當回流人數增多時,土地所有者就會暴露資本家的本色,壓搾農民,最後迫使農民組織起來,要求土地收購者退還土地,否則就進行破壞,中國必然會再來一次「打土豪分田地」。

亦有農民稱,雖然目前農村出現土地撂荒現象,主要原因不是缺少勞動力,而是農民種地不合算、無利可圖,如果農民種地有合理的收入,農民僅靠互助力量就可以把地種好。因此,眼下急需解決的不是土地流轉問題,而是理順農產品價格問題。

北京多位台商表示,十幾年前,他們就注意農地有無可能進行產權買賣,到現在還在談,但雖小道消息很多,情況仍不明朗。



◆ 美壞帳率激增 陸企出口叫苦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綜合報導】 2008.10.06

大陸最大的出口信保公司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表示,美國次貸風暴嚴重影響美國貿易商支付能力,大陸企業對美出口貸款回收壞帳率,今年上半年比去年激增兩倍以上,顯示中國外貿出口風險和成本正在攀高。大陸企業普遍沒有辦理出口信用保險業務,遇到美國壞帳更束手無策。

新華社報導,廈門日前舉辦第五屆中國國際信用和風險管理大會,對美出口風險成為會場熱門話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副總經理周紀安說:「僅今年上半年,我們公司承保的對美出口業務,壞帳率增長了兩倍,中國出口企業可能要為對美放帳交易付出沉重代價。」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為大陸最大的政策性出口信用承保公司,今年上半年承保了30多億美元的對美出口業務,其中大部分是放帳交易,同期接受到受損報告1億多美元,壞帳率為3.3%。正常年分壞帳率大約為1%多,同比增長兩倍。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廈門分公司指出,今年前八月公司受理的出口企業對美出口逾期帳款增幅同比達到179%,涉及金額達1,000萬美元。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九成以上的中國出口企業都沒有辦理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對於收帳風險只能「聽天由命」,大陸企業對美出口壞帳可能要比上述情況更為嚴峻。

報導指出,中國企業對外出口八成以上採用放帳形式,進口方面九成以上卻要預先付款或開立信用證,外貿信用失衡狀況驚人,嚴重失衡的信用逆差,為中國外貿出口累積高額的資金風險。

周紀安表示,中國信保雖是政策性保險公司,今年如此高的壞帳率已讓公司難以承受,如果壞帳形勢持續惡化,不僅出口企業遭遇重大損失,中國出口信用保險體系也會遭到打擊,「大陸是名副其實的信用逆差大國,承擔不小的經濟損失與貿易風險。」

廈門明亮三星出口公司年出口規模在人民幣1億元,陷入兩難的是「擔心貨款回收風險,但不放帳,又做不成生意。」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出口貿易險承保部總經理徐新偉說:「中國企業還沒有意識到信用也是一種成本,按國際慣例,信用成本可計入價格中。」



◆ 越南基本工資 明年再漲12%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 2008.10.06

越南通貨膨脹嚴重,當地勞工頻頻罷工爭取加薪,許多台商今年以來薪資成本成長超過二成。越南政府將宣布明年起,基本工資將再漲12%,達120萬越南盾,預料將進一步壓縮台商的獲利空間。

台商紡織業中,包括台南紡織(1440)、儒鴻(1476)及年興(1451)等今年先後漲兩次工資,平均幅度介於17%至30%。生產縫紉機的伸興(1558)、線纜的億泰(1616),今年迄今的加薪幅度也達20%以上。

此外,食品業的統一(1216)透過津貼變相加薪,台糖今年也擴大加薪幅度,預估10月起的年度調薪,將由往年平均一年3%至5%,大幅提高到10%以上。

越南台商會長李天七表示,台商大幅度加薪,所有的業者都面臨成本大增的壓力,其中又以木業、鞋業的員工人數動輒上萬人,加薪對這些廠商衝擊最大。此外,越南勞工透過罷工要求加薪的事件層出不窮,與當地勞動力明顯不足也有密切關係。

越南勞工僅700萬人,由於外資搶進設廠,前往越南投資的企業總數已達2萬餘家,平均一家可雇用的勞工人數,也降低到350人以下。

李天七說:「現在都是比來比去,工業區的成衣廠、鞋廠等,一家在門口貼招工的條子,隔壁的馬上調漲價格跟進。」。台商在越南搶工相當激烈,也讓勞工薪資漲的更快,勞力密集的企業,現在已經不適合再到越南。

根據統計,今年迄今越南的民生物價漲幅超過20%,造成勞工實質所得縮水,上半年越南的罷工要求加薪的事件就高達500至600件,追平去年全年的水準。

李天七說,「這還是報備有案的,沒報備的更多」。近日越南勞動部透露,將在10月10日正式公告,將越南全國的最低基本工資,由現行的約100萬越南盾提高到120萬越南盾,由於雙方對於基本工資的定義認知不同,接下來對於台商的衝擊會更大。

包括台資等在內,許多外資先前是發給津貼或是加給,變相為員工加薪,造成許多員工薪資超過120萬越南盾,但「底薪」不高,與官方最新規定,「底薪」要達到120萬越南盾有很大的距離。因一旦越南政府明年元旦起適用新制度,資方先前給的津貼不能取消,又得把底薪提高,台商恐怕面臨越南薪資成本大幅上漲的壓力。



◆ 金融海嘯 席捲全球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10.06

從俄羅斯城市聖彼得堡到香港,從法國北部貢比涅市到菲律賓的宿霧,華爾街金融大海嘯的威力無遠弗屆。遠在距離華爾街5000哩的俄羅斯,由於投資銀行不再需人孔急,獵頭公司也坐困愁城,擔任人力資源管理師的齊索夫每天早上翻著報紙,都擔心不知又會爆出那家銀行出問題。

聖彼得堡/房地產市場跌

房地產市場是齊索夫焦心的另一個問題,如果聖彼得堡的房價下跌,公司又沒生意,銀行緊縮銀根,他不知道每月3000 美元的房貸要從那裡來。

他在家裡的廚房接受美聯社訪問說,「好像在等著完蛋。」

紐約曼哈頓一個彈丸之地出問題,迫使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祭出破天荒的政府紓困計畫,但毒害已經擴散到全球金融體系,從賣糖到貸款,所有市場無一倖免。

在阿爾及爾和新德里,許多人在電視上看著華爾街崩盤的消息,以為倒霉的只是美國屋主和金融業者,殊不知看似和投資銀行無關的人也受害。

俄羅斯/金融市場崩

在齊索夫的廚房,他的妻子尤莉亞忙著為兩個孩子準備早餐,他則在俄羅斯電視台和美國CNN、CNBC頻道間轉來轉去,搜尋銀行、券商的新聞,因為這些公司是他的主要客戶。俄羅斯的金融市場和原本欣欣向榮的企業,最近數周都因為紐約的金融山崩而岌岌可危。

香港/股價一瀉千里

而在遠隔重洋的香港,59歲的家庭主婦羅艾蓮更是焦慮的想尋死,她的先生是退休公務員,去年才把7萬多美元的積蓄投入香港雷曼公司發行的連動債。連動債和香港的兩家中國銀行股價相連,而這兩家銀行的股價一瀉千里,讓她的投資價值大幅縮水。如今美國雷曼宣告破產,下個月她的投資贖回時,恐怕所剩無幾。

羅艾蓮無奈的說,誰知道像雷曼的大銀行也會倒?她的先生慢性病纏身,無法再上班,以後不知如何才能再存到錢。她已經開始節衣縮食,買菜也只敢挑最便宜的東西。在香港,面臨同樣困境的不在少數,政府已接獲3500件投訴,都是有關雷曼的投資產品,估計和雷曼有關的投資達20億美元。

菲律賓/工作機會減

工作機會是美國金融危機掃的另一受害者,菲律賓中部宿霧島一家出口家具公司去年起大裁員,由200人裁到目前的80 人。老闆巴蘇巴斯說,美國的房子買不出去,家具跟著沒生意,美國家具廠商不再下單,他已經關掉兩家工廠,30多家下游廠商連帶受困。

巴蘇巴斯說,家具這行他作了22年,生意從來沒有像今年這麼慘。以往每年200到400萬美元的營業額,今年如果能有100萬美元就要謝天謝地了。雖然對美國政府的紓困方案抱著一絲希望,但他估計苦日子至少要過到明年中。

在法國北部的貢比涅市,餐廳經理古梅德的菜單上也寫著「苦」字,他在今年初提出貸款申請,想把老闆的餐廳買下來經營,如今信貸市場萎縮,銀行的貸款條件提高,他的貸款希望泡湯。而且餐廳老闆找不到買家,已經決定年底歇業,古梅德不但開餐廳夢碎,眼看工作也不保。



◆ 諾貝爾經濟獎 「自由市場」風向轉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法新社斯德哥爾摩五日電】 2008.10.06

訂13日公布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傳承遭到批判,若干專家認為,諾貝爾獎獎勵的自由市場理論是當前金融危機亂源,預期這次全球金融動盪結束後,諾貝爾經濟學獎會走向新方向。

獲得2001年經濟學獎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史提格里茲說:「我認為這次危機會引發哲學上的根本變化,我們已經看到自由市場可能變成慘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從1969年開始頒發以來,頒給在各種領域研究的經濟學家,但頒獎委員會一直遭到過度重視新古典經濟學的批評。新古典經濟學用政治名詞來說,經常等於現在主導主流經濟體的自由市場主義。

傅利曼之流經濟學獎得主的理論推動了保守政策革命,卻日益受到指責,被人說成是助長當前市場亂象的幫兇。

批評者說,經濟學獎得主堅決相信政府最好不要用干預和管制,左右民間部門效率和市場的理性,這種經濟理論應該為當前金融部門的崩潰,負一部分責任。

史提格里茲說:「最近的事件提供了非正式的實證證據,證明市場不能十分順暢的自行運作。」

58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有40位是美國公民,占總數69%,超過70%得主獲獎時在美國大學服務。主張所謂「芝加哥學派」自由市場思潮的經濟學獎得主特別多,有25位得主跟芝加哥學派有關,其中十位是芝加哥大學教授。

觀察家說,就在各國政府焦頭爛額,防止金融部門徹底崩潰之際,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將來可能進一步偏離自由放任路線。

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博物館歷史學家兼經濟專家修布隆說:「我不相信這種事不會影響諾貝爾獎。」

瑞典SEB銀行首席分析師傅利森認為,頒獎單位對總體經濟穩定理論、混沌理論的特殊領域,可能重新燃起興趣。

史提格里茲和修布隆都預期諾貝爾獎會偏離舊路,把生態經濟學看成值得獎勵的新領域。

※ 早該轉向了。



◆ 華府、華爾街忙翻 周日變成新周一

【林家群/綜合報導】 2008-10-06 中國時報

九月的台灣有三個周休假期因颱風來襲,讓人在家無奈躲颱風;美國則因這波金融危機,讓許多人周末得加班忙得團團轉,美國財經專業媒體《彭博社》以:「周日已變成新周一」(Sunday is the new Monday)形容最近華爾街與華府周末的奇特現象。

這波金融危機讓許多人計畫消遙的周休假期泡湯。從九月一日美國勞動節開始,每個周末都有狀況,讓財政部、聯準會、國會議員與華爾街高階主管趕著在周一亞股開盤前作出反應。

紐約的東京三菱UFJ銀行首席金融經濟學家魯普基說:「壞消息一再出現,讓大家假期都泡湯了。」他除了得加班外,周六與周日時更得對著「黑莓機」講個不停,隨時在等「那個是下一個倒閉的金融機構。」

新澤西州康柏蘭顧問公司投資部主管卡托克九月原本計畫周末駕船去釣魚,但結果他周末都在操作電腦與打電話告訴憂心的客戶最新情報。

美聯銀行(Wachovia)的首席經濟學家席爾瓦說:「最近三個周日我都在上班,本周日也會來,許多同事都一樣」。

美聯銀行準備賣給花旗集團;花旗執行長潘迪特派兩百人連續加班七十二小時投入購併美聯的案子,但是富國銀行四日卻說它將購買一五一億美元美聯的股份,使花旗併購案一下子中綴,花旗員工「無眠無日」加班三天形同做白工。

財政部在上月廿九日由鮑爾森率領一批幕僚到國會山莊向議員報告七千億美元紓困案,有的幕僚向國會議員簡報到隔天凌晨三點,由另一批人接手,也是做到隔天凌晨。發言人戴維斯說:「周末工作變很正常,我們現在有自助式的早、午餐可吃。」

紐約一家處理雷曼兄弟與華盛頓互惠銀行破產案的法律事務所合夥人魏斯曼,本來要與一名要轉機到德州的友人在甘迺迪機場吃飯,但處理雷曼案讓他爽約;他外甥女最近由以色列到美國探望他,住在他房子七天,魏斯曼竟然連她一面都沒看到,他說:「我從沒看過紐約人的臉色如此蒼白與疲憊,預料從現在起到可預見的將來,周末都得上班。」

國會也差不多,因討論紓困案費時之故,審查其他法案受到拖延,周末也得加班,共和黨眾議員坎托的主秘考林斯說,議員與助理們過去幾個周末都以披薩、炸雞及難吃的外賣中國餐點解決民生問題。考林斯已婚,十個月大的寶寶由太太帶,他太太某晚十一點他還在上班時上社工網站留言:「我希望國會諸公趕緊通過紓困案,讓我的寶寶可與他爸爸見上一面。」華府行政與立法部分周末忙得焦頭爛額的慘況,也可由幫忙外送的車行「外送小黃」(Takeout Taxi)業績暴增一倍可窺一斑。該公司以前周日只接獲五十至七十通幫忙顧客到餐廳取送外食的電話,「但過去三個周日都有一五○通來電,我們得忙到晚上十點咧!」



◆ 變相卡債 電話促銷信貸 全面禁止

【羅暐智/台北報導】2008-10-06 中國時報

近一、二個月,景氣不佳,常有人會接到銀行行銷電話,甚至一個禮拜好幾通,令人憂心的是,在資訊未被銀行充分揭露與未考量償還能力下,更多不清楚狀況的消費者因借款條件寬鬆輕易借貸,後續信用過度擴張問題隨之衍生。一場新一波的變相卡債風暴極可能捲土重來。

國民黨立委徐中雄要求下,金管會拖了近一個月才消極回應,要發函各銀行,禁止這樣的電話行銷手法。

「您好,您是本銀行的貴賓,只要您同意,馬上可以借您一筆現金。」不少民眾抱怨信貸電話不堪其擾;電話干擾事小,前幾年現金卡、信用卡推銷浮濫,引爆雙卡風暴,製造了不少的卡債族。

最近受到全球景氣低迷影響,台灣的工商投資貸款萎縮,銀行再度將腦筋動到信用卡用戶上,推出「Loan on phone」的電話借款。

郭姓民眾表示,他的信用額度僅十萬元,但最近接到開戶銀行電話,說他是銀行的貴賓,可以借他四十萬,而且貸款手續輕鬆,只要電話同意就可撥款。

連立委徐中雄也接到電話,向他推銷「預借現金」,可以借他廿幾萬元。

銀行都以「低利率、可分期償還」包裝這種借款,且上午撥通電話,線上成交後,下午即可撥款到客戶帳戶,甚至有大型行庫可以在十分鐘內迅速撥款。

很多消費者圖一時之便,在銀行未充分揭露資訊情況下,同時未顧慮到還款能力,可能一口氣答應好幾家發卡銀行。但低利率只限於如期償還,如果未按期償還,利息計算就大不同了,最高利息可高達廿%,光是償還利率就是一筆龐大的負擔。

徐中雄批評,前幾年引爆的雙卡風暴才暫告歇,另一波信貸風暴又悄悄「借屍還魂」,消費者要考慮清楚,不要被銀行的行銷手法一時矇騙,掉入卡債的無底深淵。

徐中雄直言,虧本的生意沒人做,「銀行此舉是變相製造另一批卡奴,難道銀行不知道這樣是違法嗎?」

他痛批,金管會根本毫無作為,從前幾年的卡債事件,到近期的連動債與電話借款,金管會都未主動介入解決,顯見金管會根本在包庇銀行,當銀行的護身符,「這種單位廢掉算了!」他打算提案凍結今年度預算。

※ 他們在開會,很累...



◆ 自虐式會議 開到清晨三點

【經濟日報╱記者 李淑慧】 2008.10.06

美國金融風暴連環爆,衝擊全球金融業,也讓金管會繃緊神經。上周五(3日)金管會因為處理雷曼兄弟連動債被外界叮得滿頭包,晚間展開馬拉松會議,搞到深夜11時20分才發布新聞稿。這還不是偶一為之,陳樹上任以來習慣召開這種長時間的會議,搞得金管會人仰馬翻。

據了解,金管會發出「史上最晚」新聞稿之後,官員們還不能就此打道回府休息,包括金管會主委陳樹、副主委李紀珠、吳當傑、多名金管會委員、保險局長黃天牧、證期局長李啟賢、銀行局長張明道…等,全部齊聚金管會18樓辦公室,繼續挑燈夜戰。

在陳樹的要求下,周五晚間持續到周六凌晨這場極度冗長的會議,在周六清晨3時多,終於宣告結束。官員回家的時間,已經快4時,天都快亮了。

金管會官員每天上午8時就要上班,晚間竟要開會到隔天凌晨3時,年紀都不小的官員們,難道不會精神不濟?一名與會者說:「沒有、沒有,大家都精神奕奕。」但另位官員不諱言:「我快繳械(投降)啦。」

到底金管會在這場從深夜開到凌晨的會議上討論什麼呢?據指出,因為上周五美國國際集團(AIG)發出將處分海外資產的新聞稿,金管會晚間緊急找來南山人壽高層官員開會討論因應之道,雙方也達成四點協議。

南山人壽高層待在金管會大樓直到三更半夜才離開。但陳樹仍然沒有回家的意思,他也要求大夥兒留下來,說要等美國眾議院討論7,000億美元紓困案的結果。他認為,身為金融主管機關,應該要掌握國際金融市場的第一手消息。

於是一群人誰也不敢走,繼續待在18樓辦公室,不僅全程看AIG 集團發表聲明,一直等到周六凌晨2時多,美國眾議院終於通過紓困案。

既然通過議案,總應該可以回家了吧?等等,還不能走,還要繼續看美股對此的反應,順便討論一下台股的因應之道。

金管會這種幾近「虐待自己」的處事方式,令外界不知該給掌聲還是該搖頭,只希望金管會官員們在睡眠不足、腦袋昏花下做出來的決議,不會荒腔走板。

※ 超過三十分鐘的會議都沒有效率。

fsj 提到...

全球股災 通貨緊縮 陰魂不散

* 全球股災 道瓊摔破萬點
* 投資人認賠殺出 歐股暴跌
* 新興市場狂瀉 11年來最糟
* 韓國保命 搬出外匯存底
* 韓國 亞洲新風暴起點?
* 金融海嘯狂襲 中國信心喊話
* 籌資2000億美元援美? 中國人銀否認
* 美救市 台灣也要埋單
* 應付美元短缺 央行早準備好了
* 亞洲銀行業 風暴中崛起
* 學者警示 大陸CPI可能負成長
* 通貨緊縮 陰魂不散
* 彭淮南:設主權基金 可採星國模式
* 彭淮南贊成 設主權基金 降遺贈稅
* 南方朔觀點─政府的失職要用司法來救濟

◆ 全球股災 道瓊摔破萬點

【聯合報、聯合新聞網╱台北訊】 2008.10.07

美國眾院通過7000億美元紓困案,但並未能安撫驚慌的投資人,信用緊縮蔓延全球,美國股市周一下挫,道瓊盤中大跌達800點,至9525.32,創新近五年低點,終場大跌369.88點至9955.50。Nasdaq指數下跌84.43點至1862.96。S&P 500指數下跌42.34點至1056.89。

【聯合報╱編譯蔡繼光/報導】

美國八千億美元紓困方案無法止住美股跌勢,加上歐洲多家金融機構相繼遭收購或被政府接管,全球股市六日全面躺平,日、韓、香港等主要亞股跌幅都超過百分之四,英、法、德等歐洲主要股市全重挫超過百分之七,俄股最慘,崩跌百分之十九。

美股道瓊工業指數也難逃「黑色星期一」災情,六日一開盤就重挫兩百多點,午盤跌勢擴大超過四百點,是二○○四年以來道瓊首度跌破萬點關卡。

市場擔心金融危機拖緩全球經濟成長,可能使原油需求劇減,國際油價六日盤中一度大跌四美元,跌破每桶九十美元,創八個月新低。

歐洲六日金融地震震央在德國。由於銀行團金援德國第二大商業房地產融資公司Hypo一案突然破局,德國為安撫銀行存款戶信心,五日宣布對所有民營銀行的五千六百八十億歐元(約廿五兆台幣)存款,提供無限保證,並注資五百億歐元(約二點二兆台幣)紓困Hypo。

隨後瑞典、奧地利、丹麥、冰島相繼宣布對私人存款提供無限制擔保,巴黎銀行六日和比利時及盧森堡達成一百四十五億歐元收購富通銀行的緊急協議,義大利最大的Unicredit銀行也打算增資六十六億歐元安撫市場信心,一時間歐洲各國銀行都在挽救民眾信心,反而讓市場更緊張。

德、法、英、義領袖四日在巴黎的集會,未達成有如美國八千億美元紓困規模的整體紓困計畫,顯示歐洲各國對如何處理金融危機態度分歧,也讓不少投資人失望。

歐元區經濟及財政部長已決定六日在盧森堡集會,商議同心協力解決金融危機之道。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六日發表一份顯然代表歐洲聯盟領袖的聲明,表示歐盟將盡一切可能,維持金融體系穩定,度過這個八十年來僅見的全球金融危機。



◆ 投資人認賠殺出 歐股暴跌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 2008.10.07

繼美國紐約華爾街之後,歐洲的金融地雷也接二連三爆開。歐洲四大經濟體德法英義政府矢言救市場,卻端不出具體方案,無助於金融業者解決問題,投資人對市場失去信心,以致股災蔓延全球。

歐洲成為金融危機最新現場,歐盟卻無意集體採取類似紓困的行動,歐洲四大經濟體金融高峰會除了譴責金融危機禍首美國,並未就如何具體救濟銀行業達成共識。

CMC Markets公司專家巴克蘭指出,雖然美國國會已通過8000億美元紓困案,但信貸市場尚未有實際反應出現,「人們很自然會認為紓困措施不會有效。」

德國政府5日把對德國第二大不動產放貸機構「抵押不動產控股公司」(Hypo Real Estate)的紓困金額從350億歐元大舉增為500億歐元,並宣布擔保所有私人存款,讓投資人提高警覺。

英國倫敦投資業者SG Hambros基金經理人帕波指出,大眾對歐洲各政府應變能力不足十分失望,「各國還是各自為政,民眾還發覺目前為止經濟成長沒有出現任何成果,現在只是開頭,影響卻已擴及非金融類股。」

英國倫敦Resolution Asset Management公司基金經理人達利也說,歐洲部分國家政府上周末展開銀行存款擔保行動,或許能避免消費者恐慌,卻無助金融業者解決爛攤。他說:「問題還有一堆,擔保存款只是短期解決方案,未必能化解銀行同業間不敢相互貸款或呆帳問題。(政府)要做的事還很多。」

歐洲政府救市反應慢半拍,股市投資人信心大受衝擊。許多避險基金和其他投資型基金客戶對投資報酬失望而抽資,認賠殺出,形成強烈賣壓,加速股市下跌。

新加坡巴克萊資本公司經濟學家畢比指出,股市大跌顯示許多投資人擔心金融業問題可能擴散,「這是傳染性恐懼」。不過他也說,亞洲儲蓄率高,意謂亞洲銀行業者是國際貨幣市場上的淨放款人,比全球大多數同業容易挺過當前的金融危機。



◆ 新興市場狂瀉 11年來最糟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六日電】 2008.10.07

美國7,000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案顯然未能恢復投資人信心,加上歐洲各國馳援抵押不動產控股公司(Hypo)、富通(Fortis)等銀行,加深全球金融危機擴大的疑慮,造成新興市場股市6日全面重挫,創1997年來單日最大跌幅。

俄羅斯股市6日如自由落體般急速下墜,Micex綜合指數及RTS美元指數分別狂瀉18.66%及19.10%,迫使股市兩度暫停交易。MSCI新興市場指數慘跌6.2%,跌幅為1997年10月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大。

受油價自2月以來首度跌破每桶90美元影響,印尼和沙烏地阿拉伯股市也一洩千里,沙烏地TASI指數暴跌近10%,是14年來僅見;印尼雅加達綜合股價指數(JSX)大跌10%,為有史以來單日最大跌幅,印尼股市重挫原因除美國信用危機橫掃全球的憂慮揮之不去外,還包括9月消費者物價飆上2年來新高的12%。

印度孟買Sensex指數重挫724.62點(5.78%),收在兩年來最低的11,801.70點。分析師說,股市走跌原因之一是外資撤資,以應付自己國內的資金需求。

俄羅斯正面臨1998年來政府無法償債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動盪,過去三周已七度暫停股市交易,俄國當局矢言透過貸款和稅賦優惠措施對銀行及企業注資1,500億美元。過去幾年,俄羅斯股市受惠於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上揚,一片欣欣向榮,但從今夏起油價走跌與政治干預企業,致使股市反轉急下,全球經濟危機更加深其跌幅。倫敦Dresdner Kleinwort公司經濟學家斐塞林諾夫說:「現在的狀況顯示信心有多麼脆弱。」

隨市場對金融體系的憂慮加深,新興市場的貨幣匯率也持續下挫。冰島貨幣克朗(krona)受創尤其嚴重,因市場流動性不足及政府提不出拯救方案,克朗過去一周對歐元大貶13%。南非蘭德(rand)也重挫至五年半來最低的8.76蘭德兌1 美元。另外,摩根大通的EMBI 指數顯示,新興國家債券殖利率最吸引投資人,與美國公債的利差已擴大8個基點,達4.48個百分點。



◆ 韓國保命 搬出外匯存底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首爾六日電】 2008.10.07

南韓金融情勢緊張,匯市、股市重跌,美元流動性嚴重短缺,拆款利率激升,財長姜萬洙敦促銀行出售國外資產,籌措美元現金,承諾要以外匯存底支撐金融體系。

姜萬洙和本地商業銀行執行長會議時說:「最近金融機構開始碰到難以取得外匯流動性的問題,政府判斷南韓需要針對這種情勢,採取預防措施,同時做最壞的打算。」

姜萬洙呼籲南韓商業銀行積極出售國外證券與資產,把存在外國銀行的外幣存款匯回國內,增加國內外匯準備,保持外匯流動性。

6日韓元慘跌3.6%,以1,269韓元兌1美元。盤中韓元一度跌到1,290韓元,跌到2002年5月以來最低點,促使南韓中央銀行進場買進韓元、支撐韓元。

韓元跌勢帶動亞洲貨幣大跌1.1%,是1998年8月以來跌幅最大的一次,印尼盾下挫1.5%,跌為9575盾,菲律賓披索下跌0.8%,跌為47.44披索。

今年以來,美元對韓元升值35.6%,韓元是世界表現最差的主要貨幣。韓國綜合股價指數大跌60.90點,跌為1,358.75點,重挫4.29%。

最近南韓信用市場情勢艱難,韓元─美元換匯市場資金緊俏,南韓財政部最近才宣布要挹注市場100億美元,提供流動性。本月2日也宣布,從本周起,要透過金融交易,提供中小企業50億美元外匯資金。

交易商指出,換匯市場1個月期美元資金利率已經升為每1美元7韓元,遠高於上周的5韓元;銀行籌募短期資金的主要工具3個月定期存單利率6日升到5.9%,是七年半以來的最高峰;南韓5年期公債信用違約保險今年以來激升六倍,達到240個基點,亦即每千萬美元一年保費24萬美元。

南韓有2,397億美元外匯存底,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大約有2,100億美元。財長姜萬洙6日重申政府先前的承諾,保證容許銀行動用南韓外匯存底。

一般預期,全球金融危機惡化,市場爭購外匯,南韓受到的打擊會超過亞洲很多國家,原因之一是南韓企業與家庭舉債過多。亞洲大部分國家存放比率都低於100%,如菲律賓為57%,南韓則高達139%,南韓四大銀行第一季存放比介於135至177%。

南韓最大的國民銀行發言人說,目前的艱困情勢不是全球流動性不足的結果,而是個別銀行的風險問題,比較接近國家風險。



◆ 韓國 亞洲新風暴起點?

【經濟日報╱編譯 林聰毅】 2008.10.07

1997年金融風暴席捲亞洲,南韓中箭落馬,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IMF)求援,經歷多年生聚教訓,好不容易重新站起來,但隨著全球信用危機加劇,韓元一年來劇貶三成、股市也回挫30%,以及外匯存底連六個月縮水,金融機構流動性開始枯竭,南韓會成為亞洲新金融風暴的起點嗎?

美國房市崩跌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南韓是亞洲首批遭到波及的主要經濟體,相較於十年前的金融危機,南韓的經濟基本面較穩固,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望超過4%,政府的財務體質也遠比當年強勁,但因銀行重度依賴對外國市場借款以帶動成長,使南韓比其他國家更容易遭到全球流動緊縮的衝擊。

貨幣危機最早可能發生在2007年初,當時美國的信用貸款過度浮濫。曾幾何時,災難已擴及全球,冰島銀行、西班牙房屋銷售、中國大陸工廠,以及從義大利米蘭到印度孟買的股市,全都遭到美國失序的經濟衝擊。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今年全球第四季經濟年成長率將降至3%,低於去年同期的4.8%。

南韓是全球第13大經濟體,仰賴全球貿易極深,因此美國經濟長期衰退勢必會對其造成嚴重傷害。受高油價與需求疲軟拖累,南韓經濟年成長率已減緩至4%,表現遠不如去年。雖然南韓的情況還不到岌岌可危的地步,但該國每月就業人數正大幅下滑,家庭負債也急劇攀升。

外國投資人最近幾周紛紛走避南韓市場,引發外界擔憂恐釀成一波新危機。過去一年韓元對美元匯率節節敗退,貶值幅度高達29%,韓國綜合股價指數(KOPSI)去年10月迄今也跌掉近三成。



◆ 金融海嘯狂襲 中國信心喊話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10.07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共總理溫家寶表示中國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已增強,中國金融體系是穩健和安全的,而中國保持長期、平穩和快速的經濟發展,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

南韓總統李明博則提議與中國和日本領袖舉行高峰會,討論如何平息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問題。南韓執政黨表示,李明博將於出席本月24至25日在北京舉行的亞歐會議(ASEM)時,正式提出這項建議。

溫家寶說:「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形勢急劇變化,美國次貸危機不斷惡化,面對國際和國內諸多不利因素,中國積極應對,努力提高宏觀調控政策的預見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及時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國家經濟因而保持了平穩和快速發展的動力。」

溫家寶說,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保持長期、穩定和快速的經濟發展,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

※ 中國的金融風暴,才是世界性災難。



◆ 籌資2000億美元援美? 中國人銀否認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0.06

外傳中國可能認購2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協助美國紓困金融風暴,中國人民銀行否認,發言人白力表示是「第一次聽說這種說法」。

美國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方案通過後,資金來源成為焦點。香港媒體日前曾表示,一旦美國開始籌集資金救市,中國可能認購兩千億美元美國國債。不過這家媒體並未透露消息來源。

白力接受上海「新聞晨報」查證時澄清,人行從未發表過任何有關認購的資訊。他說,雖然對於香港媒體報導的來源不得而知,但是「中國參與穩定國際金融市場的工作,應當不會是僅僅購買美國國債這麼簡單」。

至於人行對美國金融紓困案的看法,中國人民銀行網站4日上午即以問答形式刊登聲明。聲明中對美國通過紓困計劃表示「高興」,「將繼續與各國中央銀行和國際金融組織密切溝通與合作,共同抵禦金融危機。」



◆ 美救市 台灣也要埋單

【陳怡慈/台北報導】 2008-10-07 中國時報

美國大手筆斥資七千億美元要對金融業緊急融通,據傳中共買單兩千億美元,立委賴士葆昨問央行總裁彭淮南,台灣是前五大外匯存底國,是否也被通知要共襄盛舉?

彭淮南一改快人快語作風,在答詢台上看看前面、又轉頭看看左邊,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賴士葆說,總裁沒講話就代表默認,即便如此,彭淮南還是雙唇緊閉,沒有說話。

市場解讀指出,彭淮南的態度很明顯了,台灣肯定有共襄盛舉,從全球第一大外匯存底國中國認列額度約佔該國外匯存底一成研判,台灣買單金額約兩百億美元上下,折合新台幣約六、七千億元。

美財政部為籌紓困資金,預計發行國庫券、政府公債等最高等級債券,這原就是我央行外匯存底持有的美元計價部位大宗;相關人士指出,在央行看來,除非美國政府倒了,否則安全無虞,央行已把這項計畫向外交部、行政院及總統府報告,會配合指示辦理。

另外,為因應美元流動性緊俏問題,央行總裁彭淮南昨表示,早在多年前亞銀清邁會議,就由台灣方面提供六百億美元資金,與十多個亞銀主要國家成立外匯REPO融資機制,可借入一周到三個月期的美元資金。



◆ 應付美元短缺 央行早準備好了

【經濟日報╱記者傅沁怡、雷盈/台北報導】 2008.10.07

中日韓三國將合設800億美元亞洲外匯基金解決美元流動性問題,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6)日指出,央行幾年前就透過關係和十多家主要國際金融機構及國際組織簽署「外匯REPO(附買回)融資機制」,單是台灣可運用額度就達600億美元,「我早就準備好了。」

央行強調,為提高外匯存底流動性,平時便與十多家主要國際金融機構和國際組織訂有附買回機制,央行可用持有的美國公債為抵押品,向這十多家機構拆借一周至3個月期的短期美元資金,到期時再償還美元資金並取回作為抵押品的美國公債。

央行表示,這個機制主要是「備而不用」,總金額約600億美元,「中日韓三國合起來才800億美元,我們一國就有600億美元」。目前1周的利率約0.55%,主要是協助央行在需要美元資金時可迅速自國外取得融資,不必出售美國公債,以避免變現損失。

央行昨天到立法院財委會報告業務,彭淮南表示,以我國和其他國家的外交關係,要和其他國家簽定換匯機制(swap)可能較難突破,央行幾年前就透過各種關係,和十多大銀行簽訂合約。

至於美國通過7,000億美元紓困額度,央行是否也認購其中部分公債,彭淮南在接受立委賴士葆質詢時,緊閉雙唇,不願回答。

針對7,000億美元紓困方案,彭淮南說,有這個法案比沒有這個法案好,美國政府必須把銀行不良資產降下來,銀行才能重新有放款能力,要不然市場信用會出問題,整個經濟也會因而衰退,美國政府不只是救銀行,而是救美國經濟,這對全球經濟也是正面的,這是美國應該做的事。

彭淮南強調,央行每天都在注意各銀行流動性問題和風險,如果銀行有流動性問題,央行會用各種工具來補足。至於最近市場信心出問題使資金大量流向公營機構,全世界都是這樣,不僅是台灣如此。



◆ 亞洲銀行業 風暴中崛起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道瓊社六日電】 2008.10.07

信用市場風暴重創西方金融機構,卻帶給亞洲銀行業在全球金融體系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機會,但亞洲金融業的審慎與相對缺乏國際營運經驗,可能限制它們新獲得的影響力。

華爾街日報6日報導,去年以來,日本、中國和新加坡的銀行業與主權財富基金,相繼收購花旗、美林、摩根士丹利、瑞士銀行、巴克萊銀行等西方大金融機構,在金融風暴中順勢擴張版圖。由於亞洲金融機構坐擁龐大現金,仍有能力繼續收購落難的西方銀行,在全球金融的影響力還會再擴張。例如,中國四大上市銀行迄6月底共持有1,480億美元現金和等同現金的資產。

反觀西方銀行業急需資金挹注,即使美國上周通過7,000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案,西方銀行仍需一段時間才能處理問題資產和改善財務,這種情況將限制它們擴張的能力,並給亞洲業者大好機會。

里昂證券亞太市場公司董事長摩里森說:「日本和中國大陸的銀行將有較佳的競爭地位,因為它們擁有資本。」他說,全球資本的形勢變遷,亞洲已成為重心所在。

據Dealogic統計,從去年初迄今,亞洲投資大戶已花約780億美元收購亞洲以外的金融機構;2006年的收購金融只有66 億美元。

亞洲投資人仍然保持審慎。中國投資公司(CIC)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等主權財富基金,去年大手筆投資後,近幾個月大致保持觀望。它們對直接經營西方銀行也興趣缺缺,因此未趁機擴大影響力。

缺少管理大型西方銀行組織的經驗,是亞洲投資人避免收購西方金融機構控制股權的主因。收購少數股權有助於亞洲業者建立策略聯盟,等景氣復甦後從中獲利,但這也限制亞洲業者在全球金融業影響力。

日本銀行業近來特別活躍,但大多數收購限於少數股權,如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繼以2億美元收購英國安本資產管理公司(Aberdeen)9.9%股權後,上周又以90億美元收購摩根士丹利21%股權。野村控股也以2.25億美元,買下雷曼兄弟亞洲、歐洲和中東部門。



◆ 學者警示 大陸CPI可能負成長

【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綜合報導】 2008.10.07

大陸的經濟成長明顯減速,專家學者發出預警,貨幣與信貸緊縮的宏觀調控若再不調整,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可能出現負成長,形成通貨緊縮。

上海證券報報導,摩根大通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龔方雄表示,明年1、2月若大陸的食品價格不向上反彈,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將回落到2%至3%,加上全球商品與能源價格大幅下跌,明年5、6月大陸CPI可能出現負成長。

龔方雄在日前舉辦的「2008中國宏觀經濟預測」秋季論壇上指出,大陸的貨幣供應量增加,對這輪通膨壓力已沒有實際影響,與會專家學者也認為,通膨已不是當前最重要的問題,對通貨緊縮的擔憂開始出現。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認為,從8月到現在,大陸經濟可能將很快走向通貨緊縮。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表示,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大陸經濟成長減速;8月大陸用電量實際成長,出現了很明顯的下滑,例如江蘇、山東這兩個對大陸GDP貢獻較大的省分,用電量最大增幅只有0.3%,上海已經是負成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任若恩認為,通膨不是現在的焦點問題。



◆ 通貨緊縮 陰魂不散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彭博資訊六日電】 2008.10.07

全球財金當局努力平息1930年代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之際,通貨緊縮的威脅卻與日俱增。資產市場重挫,商品價格出現50年來最大跌幅,銀行緊縮信用,物價持續下跌的要素正在集結。

在油價及糧價攀頂的幾個月後,許多決策官員仍擔心通貨膨脹,但他們拼拼湊湊出來的紓困及刺激方案仍可能功虧一簣,整體經濟都將面臨價格下跌的問題。

德國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克雷莫說:「未來幾個月通貨緊縮的陰魂可能重出江湖。」

全球經濟衰退的機率也在升高,信用緊縮讓世人回想起日本在1990年代長達十年的通貨緊縮。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及英格蘭銀行總裁金恩可能被迫向柏南克看齊,聯準會自2007年8月來已調降聯邦資金利率3.25個百分點,成為2%,是20年來最大手筆的放寬銀根。

通貨緊縮的劇本可能如下:全球銀行業者受制於5,880億美元的資產減計,尤其是房貸相關證券,將進一步縮小信用流動,抑制經濟成長。房價會再測底,造成更多損失,銀行業甚至更不願放款。在信用危機惡化下,各種企業幾乎不可能調漲價格。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副董事長東尼‧陳說:「這可能引發惡性循環。」該主權財富基金管理逾1,000億美元。

部分經濟體的物價已開始下跌。英國及美國過去一年的房價下跌逾10%。油、銅及玉米帶領商品在10月3日出現至少1956 年來最大單周跌幅,路透/Jefferies CRB指數重挫10.4%。波羅的海散裝航運指數自5月來下跌75%。

Dresdner Kleinwort集團首席歐洲經濟學家歐文說:「比起通貨膨脹,我們當然更擔心通貨緊縮。央行主事者得降低利率,並維持在低檔一段時日。」

這次危機的主角是愈來愈失去功能的銀行體系,未來可能無法持續提供融資。歐文表示,銀行體系受創,加上經濟成長減緩及資產和商品價格下跌,通貨緊縮更是蠢蠢欲動。

※ 這段歷史必然會出現在未來的教科書。



◆ 彭淮南:設主權基金 可採星國模式

【經濟日報╱記者傅沁怡、雷盈/台北報導】 2008.10.07

台灣該成立什麼樣的主權基金,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6)日首度對外表達其主張,他指出,台灣可比照新加坡模式,單獨立法成立國家投資控股公司。彭淮南並提出三要件:單獨立法、操作透明和聘任專業經理人。

由蕭萬長副總統召集的財經諮詢小組日前提出設立主權基金構想,引發外匯存底是否移作主權基金爭議。

彭淮南昨天到立法院財委會報告央行業務,立委焦點集中在主權基金,彭淮南明確指出,包括四大基金和央行外匯存底在內,各機構都有清楚的資產負債表,主權基金財源必須在立法後依法籌資,不能任意移用或提撥其他資金。

言下之意,他贊成成立主權基金,但反對運用外匯存底設立主權基金。

彭淮南說,政府可以成立控股公司,未必要採「主權基金」模式,財源可透過發行公債或公司債籌資,把民間超額儲蓄導入投資。他強調,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為例,主權基金主要資金來源都是退休基金,且有45%是投資自己國內的股票,長期投資才是穩定國家金融市場最大的力量。

彭淮南強調,主權基金的主管機關是經建會,央行會提供意見給經建會。

彭淮南說,國際上主權基金可分兩類,一類是油元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70%的主權基金來自這些產油國,財源以外匯存底為主,先前油價上漲,使這些國家外匯存底迅速增加;但隨著油價回穩,這些主權基金規模將不會成長這麼快。

另一種類型是新加坡,為有效運用中央公積金(類似退休基金)的儲蓄金額,政府因而成立國家投資控股公司,發行公司債取得星元資金投資海內外;至於中國大陸則是發行人民幣特別公債後,買入2,000億美元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其中1,350億美元投資國內。

彭淮南說,台灣沒有天然資源而是擁有超額儲蓄,建議比照新加坡模式較佳。

他表示,政府成立的基金就是主權基金,目前國發基金(由開發基金和中華基金合併而成)規模1,000億元,性質就類似主權基金。

他表示,郵政儲金是來自全民存款,是社會大眾的全民資金,必須拿來長期投資;勞退、勞保和退撫三大基金則各有管理委員會,整合不容易。建議由政府單獨立法後,以國發基金為基礎成立控股公司,透過發行公債或公司債向四大基金取得資金,交付控股公司投資海內外。

彭淮南說,目前國內超額儲蓄約6.5兆元,大部分存在郵匯局,只要債券發行利率合理,相信郵政儲金很樂意投資。「控股公司取得新台幣資金絕對沒有問題,如果要投資海外,可以再拿新台幣到外匯市場買美元。」他表示,就像現在的勞保和勞退基金到國外投資,也是跟央行買外匯。

彭淮南表示,主權基金必須單獨立法,且操作要透明,第三則是要聘用專業經理人,但在用人方面要突破,例如是不是一定要高考資格或是公務員資格,特遇是不是比照公務員也要再研究。

他強調,主權基金不必然只能買股票,且主權基金應屬長期投資,績效不能每天評估,至少要一個bussiness cycle(景氣循環),例如三、五年再一起評估;如果每天評估主權基金,報酬率一定很難看。此外,評估主權基金績效時,也要同時考慮承擔的風險和投資部位大小等。



◆ 彭淮南贊成 設主權基金 降遺贈稅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08.10.07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天首度表示他贊成設立主權基金,但主張應單獨立法,由國發基金成立控股公司,採新加坡模式,透過發行公司債或公債,賣給郵局、勞退、勞保、退撫等四大政府基金籌措資金。

彭淮南昨天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專案報告,他表示,因外匯存底、四大政府基金不能直接移用,應透過發債才能取得財源。他反對用外匯存底做為資金來源,指將來主權基金若要到海外投資,「要買美元就到市場來買外匯,才是正道。」

他說,成立主權基金需要單獨立法,而且操作應透明、聘用專業經理人,待遇不能比照公務員,最重要的是不能每年評估操作績效,「否則會很難看,應是三到五年為一期評估。」

他表示,我國已經有類似主權基金的機制,就是由行政院開發基金和中美基金合成的國家發展基金(國發基金),資本額為一千億元,未來是否擴大或改造,主管機關還在研究中。

他認為,設立主權基金,「新加坡的模式不錯」,若要利用主權基金投資股市、發揮穩定的力量,可參考先進國家的主權基金,最大財源都是退休基金,且有百分之四十五的退休基金是買自己國家的股票,做長期的投資。

台灣目前有勞退、退撫和勞保等三大退休基金,他建議,可由國發基金組成控股公司,發行公司債、公債賣給郵政及三大退休基金,取得資金進行國內外投資。

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擬調降遺贈稅率到百分之十,彭淮南說,新加坡和香港將贈與稅降到零後,約有百分之十的資金回流,因為遺贈稅率的確會有鼓勵資金回流效果,但資金會回來多少,「我沒有辦法預估」。至於稅率該降多少才合理?「由財政部和賦改會開會研商」。

彭淮南昨天也首度鬆口透露,美國前陣子發生二房風暴後,美國曾經透過不同管道尋求台灣的支持。他間接證實我外匯存底確持有二房債券,但不願說明外匯存底持有多少,僅強調二房債券是「準國庫券」,「如果二房債券都倒了,美國就倒了。」

他指出,央行沒有投資雷曼兄弟的相關產品,「那個東西不能買,央行從來沒有買過雷曼兄弟的東西。」

他也肯定美國國會通過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他說,有這個法案比沒有好,因為美國必須把銀行不良資產買下,銀行才有能力放款,「這不是救華爾街,是救美國經濟。」

面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他保證,未來央行將會動用所有可運用的工具,穩定金融市場的穩定。

他說,央行為提高外匯存底的流動性,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已與十多家主要國際金融機構及國際組織訂有「外匯附買回融資機制」,央行可用外匯存底持有美國公債作抵押品,向十多家機構借入一周到三個月的短期美元資金。屆時,央行再償還美元資金,並同時取回作為抵押品的美國公債。

附買回機制總金額高達六百億美元,利率目前為百分之零點五五。這項機制可協助央行在需要美元資金時,迅速自國外取得融資,無須出售美國公債,可避免變現的損失。

※ 彭老的專業,應該讓他繼續總理央行,不適合用來當內閣。



◆ 南方朔觀點─政府的失職要用司法來救濟

【南方朔】2008-10-07 中國時報

全球金融危機方興未艾,但就在大家關心美國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之際,卻似乎都忽視美國司法部及所屬聯邦調查局已進行半年的嚴打房貸及金融詐欺專案,迄至目前,不但主要的金融機構全都列入調查,甚至已有四百人以上被逮捕或遭起訴。

對於次貸風暴和金融危機,人們都概念認為乃是華爾街貪婪文化所致。但事實運作上,則是有許多涉嫌詐欺的成分:許多房貸公司或金融機構向購屋者惡意推銷房貸,有些金融機構則用不實的訊息向存款戶或投資人推銷品質不良的衍生債券及保單。這些都已構成了詐欺的要件,它已不是客戶與金融機構間的民法契約個案,而是刑法上的詐欺。

在各種詐欺裡,有一種是在利用所謂的「掛釣式金融理財」(Stapled Financing)。它指的是幾乎百家投資銀行,都利用法令鬆綁的孔隙,向存款部門的客戶鼓其如簧之舌,拐誘他們將積蓄轉到投資部門。美國早在一九三三年有一項「格拉斯─史蒂嘉法案」(Glass-Steagall Act),這項法案乃是有鑒於當時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角色不明的禍害,遂嚴格區分兩者,不得重疊。但因該法案嚴重壓縮了金融系統操作的空間,於是金融體系遂自一九八七年起以蠶食鯨吞的方式逐步修正該法案,最後於一九九八年予以廢止。

這項法案的結束,等於金融機構有了極大的空間,使得存款戶變成投資戶。存款與投資掛釣到了一起,不但金融詐欺增加,也使得金融泡沫為之擴大。日前法國總統薩科奇在聯合國大會演講,表示「我們應該研擬新原則和新規則,來管理金融市場,並懲罰那些使人們的積蓄陷入危境的人」,他所指的,當即是這種型態的詐欺。

由美國司法部門嚴打房貸及金融詐欺,特別是涉及「掛釣式金融理財」的詐欺,這實在是值得肯定的政府作為。美國自一九八○年代以來,行政管理部門即在金融業者投入大量資金展開國會遊說下,一再屈服於「鬆綁」的壓力之下。易言之,這也代表了政府監督管控能力的棄權失職,這也是金融業者有了詐欺空間的最大原因。司法部及所屬聯邦調查局嚴打房貸及金融詐欺,這是對明顯傷害所做的最後救濟,這至少仍是一種負責的表現。當政府無能或失責,而讓無辜百姓受騙,政府的司法部門至少應擔起最後的救濟責任,否則一堆弱小的個別受害者面對強大的金融機構,又怎麼可能得到公平的善後?

由美國司法部及聯邦調查局嚴打房貸及金融詐欺,就必須提到台灣猶未了結的所謂連動債自救風波了。近年來台灣金管單位對美國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氾濫由於無知而毫無警覺,而多家金融機構也同樣無知和只知道推銷賺錢,於是連動債遂在台灣氾濫。許多退休老人本來只想存款保本,但在理專全力宣揚「比定存還好的連動債」下,也糊里糊塗被套。演變至今,最少也有五、六萬人受害而一生積蓄泡湯,總損失金額可能高達數百億。

在連動債風波裡,已可確定有許多確實涉及詐欺 -- 理專人員和金融機構為了拚業績,硬是將不實或複雜資訊用來唬弄客戶,而後草草簽下別人看不懂的文件。表面上它有了合法性,實質上則難逃利用他人無知,以不對稱手段及資訊誤導及詐欺之嫌。最近金管會要求賣連動債保單,必須電話錄音,也安排銀行公會及投保中心決定紛爭處理的原則。由這些,我們已可看出他們的確對所謂的詐欺可能性有所疑慮。

用協議審查方式解決問題,總比不理問題好,只是看著美國司法部及聯邦調查局在哪裡嚴打房貸及金融詐欺,我們的法務部卻對此類問題完全無所用心也完全沒有作為。用私了的方式可以解決問題,但並不足以建立起專業規範及職業倫理;要防止金融詐欺,司法終究必須扮演最後的嚇阻及救濟角色,美國的作為難道不讓我們羞愧嗎?

※ 有本書可參考:

作弊的文化(更新)

fsj 提到...

Google跌破1000億美元 大人,您在講誰的經濟?

* 跌 Google市值將破1000億美元
* 損 美退休帳戶損失達2兆美元
* 放空將解禁 美股剉著等
* 各國政府保護存款 歐美股仍震盪
* 各國央行輸血 將直接融資企業
* 冰島快破產 全歐恐遭波及
* 富可敵國... 害慘冰島
* 模範生也淪陷 冰島瀕破產 急向俄求援
* 波灣7國 3天市值蒸發1500億美元
* 羅永成:推動亞太金融中心 趁現在
* 危機處理 劉內閣自亂陣腳
* 防骨牌效應 劉揆:存款全額保障
* 劉揆信口開河 金管會將錯就錯
* 儲蓄型保險 不在保障範圍
* 連動債擺爛 金管會還在跑公文
* 金管會緊急聯絡:銀行公會可收件了
* 恐懼存款大搬家 央行救火
* 9月出口衰退 六年半首見
* 謝國忠示警 大陸不宜再買美國國債
* 中國降息? 箭在弦上
* G7可能宣布聯合降息
* 傅德上健身房 被資深員工扁
* 金融悲劇》洛城失業男 殺全家再飲彈
* 信貸泡沫 索羅斯5年前就預告
* 全球經濟自由度 我排名18
* 高希均:刺激經濟 應採強力措施
* 大人,您在講誰的經濟?

◆ 跌 Google市值將破1000億美元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8.10.08

不久前,網路搜尋業龍頭Google股價的漲勢似乎還銳不可當,但曾幾何時,目前股價已自去年底的尖峰腰斬,並且可能繼蘋果之後,今天的市值就跌破1000億美元大關。

去年11月7日,Google股價攀到每股747.24美元的天價時,突破1000元大關乎已是指日可待。由於Google在2007年下半年依然締造不可思議的驚人成長,所以甚至還有人預測每股2000美元不是夢。然而,這些現在都是明日黃花了。

隨著全球信用危機的擴散,Google也無法自外於金融風暴之外,連日暴跌的股價7日繼續重挫6.79%,以每股346.01美元收盤,是2006年來的最低谷,甚至不及尖峰時的一半。

Google顛峰時期的市值約有2500億美元,目前已降到1080億美元,如果最近的跌勢持續下去,可能今天 (8日)就會退出千億美元市值俱樂部。公司的市值是以股價乘以流通的股票數目去計算。

不過,Google不是最近退出千億美元俱樂部的唯一會員。生產iPod、iPhone的蘋果公司,直到今年8月的時候,市值還超過1500億美元,並一度短暫超越Google。但經過最近的猛烈震盪,蘋果前幾天就已先行不支退出俱樂部,目前的市值只有790億美元。試想蘋果公司還坐擁逾200億美元的現金,這樣的變化實在有些不可思議。

此外,Google跌到每股350美以下後,兩位創辦人佩吉與布林不久恐怕也得暫別百億美元富豪俱樂部。Google股價不久前徘徊在450美元左右時,兩人的身價據估計大約都是130 億美元,現在可能已非常接近100億美元,而且還在迅速萎縮中。他們在顛峰時期的身價,可都是超過200億美元的。

Google在經過連番重跌之後,矽谷最有價值公司的頭銜也已拱手讓給思科公司。



◆ 損 美退休帳戶損失達2兆美元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0.08

美國國會預算處 (CBO)處長奧斯澤7日在國會眾院教育與勞工委員會作證。他表示,過去15個月,美國民眾退休帳戶的投資損失高達2兆美元,相當於大約損失20%的價值。

奧斯澤說,吞噬金融機構並導致股市失控下跌的金融風暴,也重創了人們的儲蓄,迫使許多家庭不敢做重大的採購,甚至延後退休,工作期更長且更恐慌。

國會調查金融風暴的起因和影響之際,眾院教育與勞工委員會則催促經濟學者和分析師研究,房市疲軟、信用緊縮和其他金融問題對美國民眾的退休金和其他退休基金造成多大打擊。前述資金是美國民眾最普遍的儲蓄形式。

民主黨籍眾議員密勒說:「美國的一般家庭跟華爾街那些高級主管不同,他們遇到困難時,沒有高級主管那種黃金降落傘可做依靠。顯而易見,他們的退休保障可能是這場金融危機的最大受害者。」

美聯社於9月27至30日所做的民調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擔心自己將被迫工作更久,因為退休帳戶的儲蓄價值縮水了。



◆ 放空將解禁 美股剉著等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道瓊社紐約七日電】 2008.10.08

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禁止放空數百家金融服務公司與其他企業的禁令將在8日午夜前解禁,美股自這項禁令實施以來的表現只能用慘烈兩字形容,這不禁令人擔心,禁令解除後,美股會不會跌得更慘?

主管單位當初嚴禁放空的目的是希望穩定脆弱不堪的股市,但這項措施也遭到仰賴放空獲利的避險基金的抨擊。許多觀察家相信,禁止放空幫助金融服務業類股不至蒙受更嚴重的失血。

Rydex投資公司交易部主任薩克斯說:「市場瀰漫悲觀情緒,要是沒有放空禁令,股市可能會跌得更慘。我認為SEC和主管單位做得很對,禁止放空可限制部分交易商操弄放空。」

金融產業指數型基金Financial Select Sector SPDR自9月18日以來下跌11.8%,與道瓊工業指數同期11.6%的跌幅相當,但優於標準普爾500種指數同期14.6%的跌幅。

考量金融業長期下來的基本面本來就比較差,該指數型基金的跌幅居然與道瓊工業指數不相上下,或許顯示金融類股的表現並不差。

然而,也有人主張,放空禁令根本沒有必要。

追蹤放空資料的ShortSqueeze.com董事長威瑟羅(Dylan Wetherill)表示,放空其實對市場有利。他說:「放空有監督作用,專門找出市場的問題區塊。」

放空限制已使避險基金及其他放空專家很難或無法藉由放空保護投資組合免於受不利風險衝擊。據追蹤避險基金業的Hennessee集團的資料,避險基金和其他放空專家的投資組合9月可能平均虧損9%,他們把虧損的責任怪在放空禁令頭上。



◆ 各國政府保護存款 歐美股仍震盪

【聯合報╱編譯蔡繼光/報導】 2008.10.08

黑色星期一驚人股災讓全球股市一天蒸發二點五兆美元後,各國政府紛紛祭出保護存款措施提振民眾信心,並支撐搖搖欲墜的銀行體系。歐股和美股受此激勵,七日開盤後紛紛反彈回升,但全都開高走低震盪整理,顯示市場信心仍脆弱。

面對驚慌失措的投資人紛紛逃離股票市場,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和財政部已著手解決迅速升高的金融危機,正研究提供無擔保貸款的可能性,以維持金融體系的信用流動。

聯準會表示將開始支付銀行存款利息,年底前擴大銀行貸款到九千億美元(約新台幣二十九兆元),以增加資金流動性。

美股道瓊工業指數七日以上漲一百多點開出,不過開高走低,午盤由紅翻黑。

在歐洲市場方面,歐洲中央銀行總裁特里謝六日緊急出面喊話,表示只要金融市場有需要,他們將繼續提供必要資金,以對抗信貸緊縮造成的癱瘓現象。

歐盟廿七國雖然對於是否比照美國設立紓困基金,仍有很大的歧見,但六日還是發表共同聲明,保證會保護個別存戶和金融系統。歐盟並宣布把會員國銀行存款保險提高到最少五萬歐元。

目前歐洲已有希臘、丹麥、奧地利、冰島和法國等五國對存戶存款提供完全擔保。

※ 還有台灣。



◆ 各國央行輸血 將直接融資企業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七日電】 2008.10.08

金融瘟疫蔓延全球,主要國家可能協調聯合救援方案,配合國際貨幣基金(IMF)一致行動,直接由各國央行購買無擔保商業票據,解決資金凍結銀行、各行各業缺氧昏迷危機。

近日全球金融情勢急速惡化,信用市場壓力陡增,世界股市全面慘跌,各國中央銀行撥出數兆美元資金救市,大都因為金融體系擔心倒帳,凍結在銀行保險箱中,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LIBOR)激升,顯示資金枯竭程度的LIBOR與OIS(隔夜指數交換合約利率)利差擴大,升到接近空前高峰。

面對這種情勢,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可能會同主要國家央行總裁,採取前所未見的激烈行動,打開貸款與無擔保商業票據市場之間的死結,重新啟動已經熄火的金融體系。

柏南克6日暗示,他和財政部長寶森考慮直接購買無擔保短期商業票據,供輸企業日常營運所需要的資金,亦即幾乎等於由央行直接對企業放款。歐洲股市經歷1987年以來跌幅最慘的黑色星期一後,各國政府和央行可能開始協調拯救歐洲銀行體系、降低利率。

其中的代價很高,這場危機造成企業與消費者愈來愈借貸無門,借貸成本也不斷上升,已經到了傷害經濟的程度。照摩根大通銀行的說法,世界經濟已經開始衰退,是2001年以來首見。

Fed周一表示,考慮對這次危機引爆點的短期無擔保資金市場,提供額外的支持。

歐美一連串最著名大銀行紛紛倒下,使金融機構擔心把錢拆借給同業會吃倒帳,以致拆款利率與隔日商業票券利率飛躍上升,人人自危、恐懼本身已經變成讓人恐慌的東西。

本周末IMF和世界銀行要在華府舉行聯合年會,全球財金首長可以討論如何合作解決全球危機,Fed、英國央行、歐洲央行也可協商「協調一致」降低利率。

此外,各國即使難以協調具有約束力的全面解決方案,卻可以協商出解決特定問題的方案。

美國可能不需要IMF的資金,卻可利用IMF的建議,提高IMF聯合解決危機方案的公信力,協助解救遭到金融危機傳染、病情加重的新興市場國家。



◆ 冰島快破產 全歐恐遭波及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10.08

去年11月榮膺全球最宜居住國家的冰島,不到一年時間卻風雲變色,不僅國際金融夢碎,還可能成為這波金融危機中第一個破產的國家。

冰島總理哈德7日用「國家破產」形容這波金融危機對冰島的威脅。冰島銀行總資產竟高達全國GDP(國內生產毛額)140億歐元(約台幣6,190億元)的9倍,因此受到金融危機衝擊特別嚴重,由於該國銀行在整個歐陸大舉投資,全歐都可能遭波及。

冰島政府6日暫停主要銀行類股的交易,冰島幣克朗兌歐元6日一天就貶值12.3%,迫使冰島央行7日宣布將採行固定匯率政策,釘住主要貿易夥伴的一籃子貨幣,防止冰島幣繼續惡性貶值。當局7日接管全國第二大的Landsbanki銀行,並向俄國緊急申貸40億歐元(約台幣1,760億元)紓困。

追隨愛爾蘭、德國、奧地利、希臘和丹麥的步伐,冰島金管會宣布,所有國內帳戶存款將獲得全額擔保。Landsbanki銀行的各分行、自動提款機和線上交易將照常運作。

哈德6日凌晨召開內閣緊急會議,研商營救國內商業銀行的方案,考慮的對策包括把冰島最大的兩家銀行Kaupthing和Landsbanki合併成一家超級銀行,但計畫趕不上變化,Landsbanki已被收歸國有。冰島政府上周已出手把第三大銀行Glitnir收歸國有,動支6億歐元購入75%股份。

在銀行岌岌可危的風聲傳出後,冰島銀行出現提領人潮,更有人開始囤積民生物資,加油站也大排長龍,唯恐缺乏足夠外匯兌換來支付進口食材商品而形成物資不足。

人口不到32萬的冰島的經濟曾經令人稱羨,近五年來家戶平均財富增加達45%,個人國民所得63830美元,高居全球第四名 。但在冰島大舉放寬國內金融市場管制下,冰島銀行迅速擴張,再把資金投資到歐盟其他國家,冰島國內生產總值GDP僅140億歐元,而三大家銀行的債務竟超過1000億歐元。

去年以來,通膨率與利率雙高,冰島貨幣克朗快速貶值,熱錢撤出,外匯兌換幾乎乾涸;種種情形讓銀行備受壓力,令冰島經濟瀕臨崩潰邊緣。

冰島克朗從去年夏季以來已貶值一半,上周再急跌14%,貶值的速度在國際貨幣市場僅次於辛巴威幣。據報導,政府考慮讓有110億英鎊的退休基金出售40%海外資產以支撐克朗。



◆ 富可敵國... 害慘冰島

【聯合報╱國際中心/張佑生】 2008.10.08

成語說「富可敵國」。反過來說,當金庫大於國庫,一旦捅出紕漏,國家也難救。

當各國政府都被金融危機搞得焦頭爛額時,冰島政府比誰都頭痛,嘗到「富可敵國」的負面效應。

冰島去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約合台幣6,190億元,只有金融產業總值的10%。冰島央行的流動資產約40億歐元,冰島四大銀行的外債總額卻高達1000億歐元。銀行出問題,政府想紓困,必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二戰前,冰島算是個窮國。冷戰期間,靠監測蘇聯動態的美軍基地支撐經濟。漁業是經濟主力,占出口所得的7成和6%的勞動人口。1990 年代開始,冰島實施金融自由化,冰島股指(ICEX)在1994年成為歐洲表現最耀眼的股市,現金多多的冰島銀行和公司到歐洲大肆併購。

冰島最大的Kaupthing銀行自1996年起,每年規模都倍增,包括2004 年以13億歐元併購丹麥的FIH銀行,亦然。零售集團Baugur在1989年還只是冰島一家折扣商店,現在雇用5萬多名員工。

冰島的高利率在最近十多年來吸引包括英國在內的許多外國存戶,目前15.5%的利率更創下歷史新高。但是金融危機一爆發,原本的優點反而變成致命傷。

問題出在冰島幅員太小,銀行與企業交叉持股風氣盛行,「相互感染」的風險遽增,形成「牽一髮動全身」,既複雜且脆弱的局面。

長期而言,冰島將寄望水力發電與地熱能源產業協助撐過信貸危機。鋁製品的營收可望在今年超過傳統的漁產。但是有高達12%的通膨,冰島得先設法挺過眼前的金融危機。



◆ 模範生也淪陷 冰島瀕破產 急向俄求援

【陳文和/綜合七日外電報導】2008-10-08 中國時報

近年來被譽為現代經濟奇蹟典範的北歐國家冰島共和國,總資產達國內生產毛額九倍的銀行體系受此波金融海嘯重擊,不良債務已逾一千億美元,超過國內生產毛額七倍,嚴重拖累國家面臨破產危機,在所有已開發國家中金融情勢最為險峻,不得不緊急向俄羅斯請求金援。

冰島當局近日來已接二連三採取多項緊急措施救亡圖存,包括擴大金融監理當局的權限而強化對銀行體系的控管,將第二與第三大銀行收歸國有,由央行對第一大銀行Kaupthing Bank緊急融資六億七九五○萬美元,並向俄羅斯求援,爭取五十四億三千萬美元的緊急紓困貸款,一度並傳出俄羅斯已同意卻遭俄否認,但俄羅斯仍同意繼續與冰島協商。

俄未立即答應 同意繼續協商

過去僅有漁業的冰島,當前主要的經濟部門為金融服務、軟體研發、生物科技以及觀光事業,而銀行體系經一九九○年代蓬勃發展、迅速向全球擴張,四處成立分行,資產一度達國內生產毛額一百四十億美元的九倍,成為國家經濟的最大支柱。

拜優渥退休金制度之賜,冰島的銀行家從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新興股市募得全球擴張所需的數十億美元資金,其最大銀行雖然沒有擠進全球百大之列,名列第一二四位,卻對英國的經濟發揮了不成比例的高度影響,在過去五年間已陸續協助英國陷入困境的金融機構承銷逾卅億英鎊的債務。

根據聯合國近年對一七七個成員國的比較研究,人口僅有卅萬三千人的冰島,人均國民所得排名高居第三位。這個國家甚至一度被國際媒體吹捧為地球新發現的理想國(新烏托邦),冰島人也被形容為人世間活得最快樂的民族。

曝險逾千億美元 烏托邦瓦解

未料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內,烏托邦就幻滅了。撐持冰島這個人間天堂的銀行體系,經不起一波波的全球信用緊縮衝擊,不良債務不斷墊高,曝險部位超過一千億美元,超過國內生產毛額的七倍,連帶推累整個國家瀕臨破產的困窘境地。

冰島國會已於六日召開會議,十萬火急通過了緊急法案,授與金融監理當局更廣泛的權力,以監管銀行體系的運營,並得在必要時強制銀行整併救亡圖存。哈德總理更在國會批准法案後劍及履及發表電視演說,宣示緊急法案可以挽救銀行體系,避免國家步上破產的窮途末路,藉以穩定惶惑不安的民心。



◆ 波灣7國 3天市值蒸發1500億美元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0.08

全球金融危機令世界投資人驚慌失措,阿拉伯國家也難逃衝擊,主要股市7日都重挫,股價的損失高達數百億美元。

產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的股市7日一度重挫約9%,終場跌幅縮減到7%,埃及股市跌得最凶,主要指數重挫超過16%,創兩年來的新低。

整體來看,富藏能源的波斯灣地區7個阿拉伯國家的股市僅僅在過去三天,市值就蒸發掉1500億美元,目前市值縮水到8000億美元左右。

沙烏地阿拉伯經濟學家阿布達意許告訴法新社:「這是場大災難。只要全球股市繼續受到金融風暴衝擊,我們的市場顯然就仍將不穩定而且無法預測。」

阿拉伯世界首屈一指的沙國股市的TASI指數終場下跌7%,來到6253.72,是四年來的最低水準。沙國股市6日也大跌9.81%。

其他波斯灣國家與埃及的股市也急遽下跌。

埃及股市的CASE三十指數重挫16.47,從原先的7059點暴跌到5896。



◆ 羅永成:推動亞太金融中心 趁現在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劉煥彥/台北報導】 2008.10.08

倫敦金融城市長羅永成(David Lewis)昨(7)日認為,現在全球金融市場陷入混亂,正是台灣推動亞太金融中心的大好時機;他建議台灣政府:降稅以吸引企業與人才、建立大家信任的法規與司法系統,與發展公司債市場。並強調,現在台灣若不做這些工作,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羅永成認為,從許多方面來看,台灣經濟基本面非常健全,比許多國家還要好,預期台灣有能力度過目前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衝擊。

羅永成此行率領近十人的英國金融業高層代表團,6日起訪問台灣兩天,他結束訪台行後,今日將前往日本繼續訪問行程。

羅永成昨日應金融研訓院之邀,以「從倫敦金融城經驗談台灣亞太金融中心」發表演講。他表示,25年前倫敦的情況非常糟,當時有交

易控管、交易稅非常高、通膨率超過20%,銀行利率高達15%。當時政府決定要開放市場,引進國外銀行、大幅降低稅率。經過20幾年發展,以及景氣不斷變化,倫敦終於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

目前全球金融情勢相當混亂,如果台灣能趁此機會趕快推動,做20多年前倫敦做的事情,建立好的法規與稅制,吸引企業與投資人,就有很好機會發展成為亞太金融中心。

羅永成昨天下午也召開訪台記者會,提到昨天上午與總統馬英九會面。他表示,馬英九贊成鬆綁與自由化,他相當肯定,台灣應該有很多希望與機會。

羅永成指出,台灣貨幣供給狀況非常健康、通膨率與失業率都低,更重要的是大銀行手中仍有相當現金,這點比許多國家都要優秀。台股雖然不好,但各國股市都不好。台灣經濟基本面仍穩健,目前只是缺少信心,應比有些國家更有能力因應眼前的國際金融海嘯。

至於中國大陸的金融發展,他認為儘管上海還無法動搖香港在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但假以時日,上海終將成為屬一屬二的金融重鎮。

根據今年9月公布的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在60個城市中,前幾名包括倫敦、紐約、香港、新加坡,上海排名第34位,北京第46,但台北則不在排行榜中。

根據羅永成訪問大陸的經驗,中方知道如何改善上海金融中心的條件,但他不確定主事者何時會採取行動,或採取什麼行動。然而羅永成預期,10年至20年後上海終將崛起,與香港並列為亞太金融中心,而且「我願意拿錢賭上這件事。

※ 成為另一個冰島?還是火燒島?



◆ 危機處理 劉內閣自亂陣腳

【經濟日報╱記者 邱金蘭】 2008.10.08

金融海嘯來襲,財金部會前晚緊急宣布提高存款保險上限到300萬元,但這個300萬元的滅火器才上場一天就被丟棄,改採全額保障,國內金融機構問題還未引爆,劉內閣的危機處理卻已自亂陣腳。

在美國金融風暴衝擊下,國內部分金融機構資金嚴重流失,面臨流動性風險,本周仍未緩和,為避免出現骨牌效應,財金部會決定仿照歐美,將存款保險上限從150萬元提高到300萬元,讓99%的存戶可獲保障,以安定存戶信心。

沒想到,這項措施才上路一天,就被行政院長劉兆玄在答覆立委質詢時修正,宣布要改採全額保障。

採取全額保障的金融重建基金(RTC)94年7月退場後,國內金融體系已恢復限額保障,為防範大型金融機構出問題,導致市場陷入系統性風險,存保條例在第28條規定,如有嚴重危及信用秩序及金融安定之虞者,可採全額保障。

這是「備而不用」的條款,這段期間,金管會、行政院、中央銀行不斷告訴民眾,國內金融市場沒有流動性危機,現在卻又以有嚴重危及信用秩序及金融安定之虞,啟動全額保障規定,不但自相矛盾,也是自己嚇自己。



◆ 防骨牌效應 劉揆:存款全額保障

【經濟日報╱記者陳亮諭、李淑慧、邱金蘭/台北報導】 2008.10.08

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指出,不僅所有存款改為全額保障,原本不在存保賠付範圍的外幣存款、可轉讓定存單、政府存款、央行存款和同業轉存款等,也將全部納入賠付範圍,且政策即刻上路;至於全額賠付實施期間多久,金管會這兩天開會後將再對外宣布。

這項方案類似金融重建基(RTC)作法,屬於短期措施。也是RTC在94年7月退場從全額保障恢復限額保障後,再度走回RTC時代的全額保障。存款改為全額賠付,並把同業存款等原本不賠項目納入理賠範圍,對於近期存款流失、拆借不到資金的中小型銀行具有穩定資金的效果,也可有效化解欠缺周轉金銀行的流動性壓力。市場人士並認為,這項政策對低價金融股是利多。

存保全額保障是依存保條例第28條規定,有嚴重危及信用秩序及金融安定之虞者,經存保公司報請主管機關洽商財政部及央行同意,並報行政院核定者,不受存保額度限制。存保公司財源包括銀行繳的保費及營業稅收入,每年約225至245億元;在擴大存保保額與保障範圍後,李紀珠說:「目前不打算調高存保保費。」李紀珠說,存保沒有錢是事實,但未來的營業稅財源是確定的,因此可以預支。

為防範國內金融市場流動性危機,金管會、財政部及中央銀行前天(6日)才敲定,自昨起將存款保險上限從150萬元提高到300萬元,但昨天上午劉兆玄在立法院答詢時卻說:「國內銀行存款戶的存款,都由政府保障。」金管會傍晚也急忙宣布改為「全額保障」。

針對劉兆玄的說法和金管會前天深夜新聞稿內容完全不同,李紀珠解釋,前天深夜新聞稿是央行、財政部與金管會三個部會討論出的結果。後來報告劉兆玄後,他指示應擴大保障,並提到歐洲國家採取全額保障的作法,因此三個部會才又重新研議,並改為全額保障。

李紀珠信誓旦旦的說,劉兆玄在立法院說「全額保障時」前,金管會、財政部、央行便已決定改為全額保障,並無行政院與部會不同調的問題。



◆ 劉揆信口開河 金管會將錯就錯

【陳怡慈/特稿】2008-10-08 中國時報

老闆永遠是對的?怎麼可能,人非全才。問題是,當老闆錯了,屬下是要將錯就錯,讓老闆蒙受噓聲,還是該勇敢告訴老闆,「其實國王沒有穿衣服?」很可惜,台灣人民看到的是一點勇氣都沒有的金管會!

在立法院長劉兆玄指示研議下,金管會晚間火速更改前晚發布的政策,不但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且因太倉促,連無上限保障的落日時間點都還來不及研議,政策「推半套」,讓人搖頭。

不僅如此,昨晚記者會上,銀行局官員面對媒體詢問,新的存款保障適不適用外幣?保障哪些類別的存款時?竟然答不出來,在七點半左右,官員離席查法條,因為不見人影,主持記者會的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跟媒體掛保證,「我保證他八點十分以前一定回來給各位答案」,此情此景,讓人嘆息。

如果說,全額理賠的制度是正確的,上述場景還可以原諒,畢竟金管會平日事務繁雜,包山包海;問題是,這項根本就是「作秀做過頭」,讓「存保機制蕩然無存」的政策,在劉兆玄信口開河後,金管會不見有肩膀的官員踩煞車,還一起將錯就錯,真是不可原諒。

別說存保基金目前處於負債狀態,光是向銀行借錢就有五百多億,而且還因為錢不夠還,已經把民國九十九年以前的金融營業稅收,全部預支光光,撇開財務困窘,光以最重要的「存款保險條例」精神來講,昨日的一齣鬧劇,無異宣告存款限額保險的市場仲裁機制,就此壽終正寢。

各國存款保險,都是以小額投資人權益作為第一考量,相較於大額存款戶,小額投資人比較沒能力上網,不會用電腦,無法透過銀行發布財務數字區別好壞,處於資訊弱勢,才衍生存款保險的需求。

如今,劉內閣宣布,不論有錢沒錢,政府一律作保到底,讓「限額保障」制度原就是要讓大額存款人受某種程度損失的市場仲裁力量,全部在國家勢力過度介入下,區別不出好壞。

這樣的錯誤決策,只是肥了那些平日不用心經營銀行、沒做好風險控管的經營者,因為,當他們掏空銀行資產時,沒關係,政府會替他們把「負債」「全額保障」到底。



◆ 儲蓄型保險 不在保障範圍

【聯合報╱記者尚毅夫、李光儀、陸倩瑤/台北報導】 2008.10.08

美國金融風暴衝擊全球,為穩住國內存款戶信心,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在立法院答詢時向民眾信心喊話強調,國內不論公民營銀行存款戶的存款,政府都會保障,而且保障的是存款戶「全部」存款,「不管公立還是民營,銀行存款戶統統在保護之內」,「政府會保障你的財產,不要怕、也不要慌」。

不過,金管會主委陳樹表示,民眾在保險公司的儲蓄型保險,並不在保障範圍之內,因為政府保障存款是依存款保險條例,保險公司不在存保條例的規範內。

劉兆玄指出,他已經要求金管會、中央銀行、財政部密切注意,維持金融市場秩序與穩定,存款戶要信任政府,一起打贏這場仗、度過難關。

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前天才宣布,將每一存款人最高保額從一百五十萬元調高為三百萬元。劉兆玄昨天就表示,提高到全額保障。金管會主委陳樹也指出,依照存保條例,「我們全額保證」。

全額保障的範圍包括活存、定存、支票存款與外幣存款等所有與「存款」兩字沾上邊的債權;銀行、信合社、農業金庫、郵匯局與農漁會信用部等各類金融機構的存款人,都受保障,「一毛錢也不會少」。

不過,「全額保障」只在特定期間實施,並不是永久有效,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說,這項措施「即日起生效」,截止日期還有待會商。

政府全額保障的財源來自存保基金,由存保基金以「未來收入」向銀行或央行抵押貸款支應。

金管會銀行局長張明道說,存保基金來自保費與金融營業稅,估計每年保費收入約四十五億元、金融營業稅約一百八十億至二百廿億元,合計每年進帳至少二百億元,財源不是問題,金融機構的存保費也不調高。

李紀珠說,依照現行存保條例規定,最高保障金額為三百萬元(原為一百五十萬元);只有在可能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情況下,才能適用例外條款,啟動「全額保障」機制。



◆ 連動債擺爛 金管會還在跑公文

【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2008.10.08

又一個星期過去了,連動債爭議申訴怎麼處理,還是一個亂字!

金管會在上周宣布銀行公會、投保中心、銀行局均受理申訴,但是投保中心直至今天上午仍表示,尚未接獲金管會通知,銀行局雖受理,但銀行公會說其實大多轉到公會。

而銀行公會怎麼受理申訴呢?銀行公會說,現在主管機關還沒訂出一套受理申訴處理作業流程,所以公會現在接到民眾申訴電話,只是先請民眾先準備連動債契約影本,想好為什麼認為銀行要賠,以及希望求償的金額,然後下周再來。

至於為什麼要下周再來,銀行公會說,因為到目前為止,仍是不清楚主管機關到底想怎麼做。

本周一金管會傳出,為讓連動債儘速上路及方便民眾申訴,已請銀行公會緊急發函要求會員在總行設立「連動債專責申訴窗口」,對此,銀行公會上午也否認。

銀行公會表示,這件事確向金管會提出過,構想是民眾認為有爭議,和理專談不攏,就先找總行,總行認為有疏失就可直接進行和解,如果總行認為民眾不合理,或是民眾不滿意,再到銀行公會申訴評議,如此即可大幅提高效率。

這套方式可行性如何,見仁見智,有人認為總行是當事人,找銀行公會申訴,公正性已經夠令人質疑了,何況找當事人?而銀行公會則表示,事實上這個提案金管會尚未核准,所以根本還沒發函,民眾現在到銀行是找不到這個窗口的。

雷曼兄弟在上月18日爆發,迄今已滿三周,上周金管會面臨民怨,強力要求銀行公會受理申訴金額從50萬元提高到100 萬元後,又宣布增加受理單位,看似有在解決問題,但結果只是銀行公會電話天天被打爆,民眾的申訴卻一個也沒解決,這種處理事情的方式,讓不少投資人真是嘆為觀止。



◆ 金管會緊急聯絡:銀行公會可收件了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8.10.08

對於銀行公會表示未收到金管會公文,無法受理連動債申訴,金管會表示,上周五開會時,就已與銀行公會、投資人保護中心達成決議,因此金管會後才發布新聞稿,代表已經生效。金管會銀行局長張明道上午緊急與銀行公會連繫,雙方確立公會可以開始收件。至於投保中心則必須再簽訂委託契約。

金管會上周五邀請銀行公會、投保中心等單位開會討論連動債申訴處理問題,會後金管會發布新聞稿,宣布連動債申訴處理原則,100萬元以下申訴案件由銀行公會、投保中心為受理窗口,100萬元以上則直接向金管會銀行局申訴。不過,上午又傳出銀行公會表示尚未收到公文,一切還未「上路」。

對此,金管會先是官員不解地說,會議是由大家共同開會,既然達成共識,就表示「自即日起生效」,而且該會也已發布新聞稿,也代表金管會立場,如果公會仍有疑慮,金管會會儘速補辦。但隨後銀行局長張明道親自打電話給銀行公會連繫,張明道表示,銀行公會也同意上周五開會做成的決議就表示可以執行,不需要公文。

※ 公文若搞丟可是會觸法



◆ 恐懼存款大搬家 央行救火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2008.10.07

劉揆出面喊話 安撫存戶心

國際金融局勢動盪不安,「AAA級銀行都會倒」的陰影,成為存款人心中最大的恐慌,連日來民眾存款大挪移,已經造成國家銀行台灣銀行、郵局的存款餘額暴增,反倒是資產規模較小的銀行連日來遭民眾大額提領轉存,存款流失。據了解,為防制這類「存款大挪移」不利金融體系穩定的情形,也是今早劉揆宣布,會全額保障存戶存款決策的主因之一。

台銀一個月 存款激增百餘億

據透露,台銀一個月的存款至少激增百餘億元,中央銀行為消化台銀龐大的濫頭寸,連日來加強公開市場操作收縮官股銀行過剩的資金,收縮資金至少百億,反倒是資產規模較小的銀行連日來遭民眾大額提領轉存,存款流失,為因應市場流動性資金調度,央行日前宣布開放的「附買回窗口」,近日已接獲不少金融同業持公債、國庫券調現。「存款大挪移」造成官股銀行存款泛濫、小銀行則是存款嚴重失血。

央行上午強調,中央存保宣布今日起,將每個人的存款保險上限由150萬元調高至300萬元,等於99%存款人的全數存款金額都可獲得保障,因此,央行呼籲存款大眾不要再驚慌,台灣的金融機構體質相較於國外還是好得多,不要再大費周章地「挪移存款」了。

台灣銀行櫃台近日出現大量存款人開戶的個案,主要是看到雷曼、美林等大型國際A級銀行倒閉的刺激,就連郵局也因「政府掛保障」近來增加不少存款人,拿著四、五百萬元的大額存款轉存,看得出存款人對小銀行安全疑慮,已經造成國家銀行存款暴增、而小銀行反而出現存款流失的隱憂。

彭淮南公開替銀行掛保證

央行總裁彭淮南也公開替台灣銀行掛保障,要大家有信心。他舉出,台灣本國銀行逾放比率從90年11月的12.27%,大幅降至今年7月的1.53%,加上提存呆帳準備率高達67.23%,本國銀行呆帳風險只有0.5%,是非常好的體質。

尤其台灣本國銀行的資本報酬率ROE,去年是只有2.22%,今年前八個月就有5.8%,而資產報酬率ROA也由去年的0.14%回升至今年的0.38%,顯示在全球金融市場風暴聲中,台灣本土銀行的體質非常好的,大家要有信心。



◆ 9月出口衰退 六年半首見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2008.10.08

美國金融風暴衝擊全球,連帶影響我國出口表現。財政部指出,9月我國出口衰退1.6%,為六年半以來首見。其中,因中國大陸對外需求降低,我對大陸出口也出現近七年來首次衰退現象。

財政部昨(7)日公布9月進出口貿易統計,9月出口218.5億美元,較上年同月減少3.6億美元,衰退1.6%;進口210.4億美元,增加19.9億美元,增幅為10.4%。9月出超8.1億美元。累進今前九月貿易出超84.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89.7億美元,減幅高達51.4%。

統計處分析指出,由於美國金融風暴重挫全球股市,國際景氣低迷不振,影響台灣貨品出口量,包括電子、電機產品與塑化原料、汽柴油等國際需求下降,導致9月出口貿易衰退1.6%,為91年4月以來首見。

財政部統計處統計長林麗貞表示,9月出口負成長的影響因素非常多,但美國金融風暴應為主要關鍵。在全球性經濟景氣未見明顯改善之前,出口貿易衰退現象,是否會延續到第四季,值得密切觀察。

據分析,中國大陸在8月奧運之後,對外貿易需求減少,也是導致台灣出口貿易衰退的原因之一。官員說,由於我國對大陸的出口貿易占總出口值近四成,一旦中國大陸對外需求下降,就會影響我國的出口表現。

財政部統計,9月我國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減少15.9億美元,減幅高達16.3%,為91年1月以來第一次對大陸出口出現衰退情形,包括電子、電機、塑化原料、汽柴油等礦產品出口值均衰退,其中以電機產品減少3億美元最多。9月我國對香港與中國大陸出口82億美元。



◆ 謝國忠示警 大陸不宜再買美國國債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 2008.10.08

中國大陸經濟學家警告,美國政府宣示以7,000億美元鉅資救市,但美國財政體系已不堪負荷,中共官方應小心美國國債長期違約的可能,不宜再買入美國國債。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知名經濟學家謝國忠表示,由於美國銀行業的債務過於龐大,官方7,000億美元救市巨款無論如何都湊不起來,美國政府在技術上已經破產,最後可能以印美鈔的方式避開破產命運。

但若美國這麼做,勢必難逃助長通貨膨脹、美元匯率下降與購買力下降的三重厄運,因此持有大量美國國債和美元資產的中國大陸,必須對美國財政體系破產的可能性保持警覺。

中國大陸坐擁2兆美元外匯存底,是美國公債的第二大持有人。根據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截至2008年7月底,大陸總計持有美元債券5,187億元,在美國2.67兆國債中占19.3%,日本則為美國第一大債券持有人。

大陸經濟學家認為,美國10年期公債今年1月的保費為7.5個基點,但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通過後,保費上升至37個基點。換句話說,規模1億美元的美國公債,在今年1月時年保費為7.5萬美元,但到上周末已漲到37萬美元,意味市場日益擔憂美國國債的違約。

美國療傷的止痛藥,恐難免由各國共同來買單。每年美國新增的國債約為6,000億美元,其中約有70%是由國際投資者來購買。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主任劉煜輝指出,大陸一直是購買美國國債的大戶,這次要想救市債發行成功,必然需要中國支持。

他指出,為保證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債券的能力,美國將儘可能長時間保證中國貿易順差的經濟增長模式,吸收美國不斷釋放的流動性壓力。但大陸的風險不可忽視,須忍受美元長期貶值的壓力。

國際金融報引述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金融中心主任歐明剛的話說,北京當局現在限於兩難。如果大陸不參與美國的救市計畫,導致金融危機波及到美國實體經濟,未來大陸損失一定很大。但若大陸積極參與美國救市,就得承擔美國的部分救市風險,若此次救市計畫「流產」,大陸也會被牽連。

他指出,中國大陸承諾積極參與救市,可能只是一種政治選擇。



◆ 中國降息? 箭在弦上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0.08

受到國際金融風暴的衝擊,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明顯趨緩,不過,作為利率走勢風向標的一年期中國人民銀行票券利率大幅下降近10基點,透露中國人民銀行可能降息,以期振興日益疲軟的經濟。

「中國證券報」報導,中國大陸金融市場最近顯示出極強的降息預期,主要原因是作為利率走勢風向標的一年期央票利率七日大幅下降近10基點。在通貨膨脹壓力減緩、經濟減速風險較大、部分國家央行已展開新一輪降息行動等背景下,中國人行再次降息的預期變為現實或許就在眼前。

報導指出,從中國大陸國內經濟形勢看,經濟減速風險日益增大。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人行第三季企業家調查問卷顯示,企業投資意願顯著下降,房地產市場向下調整預期增強,投資增速將持續回落。

至於出口方面,隨著金融危機蔓延,引領美國經濟增長的消費可能失去動力,未來中國出口下降速度可能加快;有關消費方面,儘管近期消費品零售額依然強勁,但扣除石油相關消費品因素,實際消費增速難言樂觀;且未來消費增長會受實際收入增長放緩及資本市場回調影響而面臨下滑壓力。

報導表示,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大陸國民經濟日漸呈現內生性緊縮特徵。一方面,產業資本盈利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今年前八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的增速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7.6個百分點;另一方面,企業對銀行的信貸需求萎縮。由於產業資本盈利能力的下降會帶來商業貿易環境的惡化,導致金融資本生存環境的惡化,整個宏觀經濟體出現信貸緊縮,從而使得國民經濟呈現內生性緊縮特徵。

報導指出,內生性緊縮特徵一旦形成,啟動經濟會變得非常困難。在這種情形下,需要更加積極靈活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應對。例如財政方面,可採取減稅等措施;貨幣政策方面,防範信用緊縮出現,降息比其他貨幣政策工具更有效。如果不出意外,隨著九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等經濟數據的公布,降息或許就在眼前。



◆ G7可能宣布聯合降息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0.08

7大工業國 (G7)財政首長會議定10日在華盛頓舉行,一般預測會中可能討論7國集體降低利率,以紓解信用緊縮的痛苦。各界也呼籲7個最富有國家的財政首長,對防止全球經濟衰退拿出行動來。

在石油價格從7月的最高峰下跌36%,和衰退可能日增之時,投資人認為美、加、英、法、德、義、日7國的短期借款利率應該調降。

布魯京斯研究院經濟學家,也是前國際貨幣基金官員普拉塞德說:「聯合降息是合理的,這將增強各國單獨救市的行動,顯然通貨膨脹不是現在要打的主要戰鬥。」

由於歐洲領袖對是否要聯合設立一個有如美國7000億元紓困法案的計畫,意見分歧,而G7則有可能同意聯合降息的貨幣政策。路透對經濟學家做的民調顯示,他們認為主要中央銀行聯合降息的可能性是30%,而前一周是20%。

不過這種決定也有風險,一些經濟學家說,降息對紓解借款的緊張幫助不大,因為只要銀行仍擔心還款問題,就不願意貸放現金。

美林公司國際經濟主任帕特利斯說,雖然聯合降息的可能性增加,但是反對的可能性仍大,「因為中央銀行不願意讓他們的行動,被市場視為失敗」。

普拉塞德說,G7需要用這項會議,來制定出更好的溝通與協調合作管道,以處理一個從美國蔓延的危機,美國現在已自顧不暇了。



◆ 傅德上健身房 被資深員工扁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10.08

雷曼兄弟倒閉,一名員工在傅德畫像上留字。留言內容多樣,包括「貪心不足」、「黃金降落傘,摔死吧」。
路透

美國第四大銀行雷曼兄弟的倒店董事長兼執行長傅德6日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被問他如何把158年老店搞垮,答起話來仍然一副慣常的倨傲德行,我沒負天下人,全是天下人負我,但美國媒體同日報導,雷曼兄弟9月15日宣布倒閉後數日,傅德在公司健身房被雷曼員工照著那張「不要臉」揮拳痛揍洩忿。

一聲不響 一拳擊倒傅德

美國有線電視「消費新聞/企業頻道」 (CNBC)和「浮華世界」雜誌6日報導傅德被扁。報導作者是「浮華世界」撰稿人華德,他表示,是雷曼兄弟兩位非常資深的雇員給他消息。

雷曼兄弟宣布倒閉之後的星期天,即9月21日,61歲的傅德到公司健身房舒活筋骨。他正在踩步機上邊走邊舉鐵,上述兩位資深員工之一在一個角落裡默默運動,一聲不響走過去,猛然出拳。報導說,那人出力頗重,一拳就將傅德擊倒,文章中用的字眼是”knocked him out cold”,就是拳擊比賽裡的技術擊倒、擊昏。

網友:傅德挨揍 大快人心

華德表示,看了傅德6日在國會的嘴臉,他認為此人「活該」被扁:「我認為他無恥之尤,無恥得嚇人,看了他在國會的表演,我也會動手。」許多部落格說,暴力不可長,但此人作孽如此而獲拳頭侍候,人心實在不得不快。

傅德在聽證會上談公司倒閉,面不改色,怪別人、怪市場、怪放空、怪政府不救,只沒有片言隻字說自己。議員問他,公司完了,他2008年以來卻拿4億8000萬美元 (台幣155億6600萬元)薪酬,公平嗎? 傅德不慌不忙說,事實上沒那麼多啦,只有三億美元。

雷曼雷曼一命嗚呼以來,傅德哪去了? 傳聞不一,有說他驚恐症發作送醫,有說他在公司附近差點挨計程車撞,司機是雷曼老員工,都難以證實,只有健身房挨拳確鑿有據。

傅德1969年進雷曼兄弟,逐級坐上公司頂層寶座,成為美國金融界在任最久的董事長或CEO,在吃人不吐骨頭的華爾街金權鬥爭裡,對內對外行事手段都最為老辣,樹敵無數。他作風驕奢,講究衣著頭面,身材壯碩,臉帶殺氣,言語不多,但開會大多是一言堂,「黑猩猩」諢名不脛而走。9月10 日記者會對內對外信誓旦旦雷曼兄弟資金和流動性俱足,不勞外界援手。

15日,雷曼兄弟證明是乾池塘、空殼子,宣布倒店。

※ 他沒被口水淹死,算他走運。



◆ 金融悲劇》洛城失業男 殺全家再飲彈

【聯合報╱本報系洛杉磯記者楊青/6日電】 2008.10.08

美國加州波特牧場市6日發生滅門慘劇,一個擁有企管碩士學位的印度裔男子因失業數月,家庭經濟陷入困境,槍殺包括就讀洛杉磯加大和洛杉磯聯合學區資優學校的3名兒子在內的5名家人後,再飲彈自盡。

這是美國次貸和金融風暴導致經濟低迷以來,美國發生的最大一起家庭悲劇。

洛杉磯警察局副局長莫爾說,警方6日上午7時15分獲報後趕到波特牧場市這個有安全警衛的高級住宅區,在一棟民房內發現4男2女的屍體。

死者分別為45歲的男主人拉加蘭(Karthik Rajaram)、他39歲的妻子蘇巴絲莉、70歲的岳母和年紀分別為19、12和7歲的三名男孩。

警方在凶宅一張大床上發現了頭部中槍的老婦人屍體,其他五具屍體散布在不同房間。

莫爾說,拉加蘭死時手中握著一把9月16日才購買的手槍。

據罹難女主人蘇巴絲莉的一位同事表示,蘇巴絲莉多年來在洛杉磯的一家藥店擔任文書工作,她們平常每天一同搭伴開車上班。當天上午她按時來接人,發現屋內外毫無動靜,立即報警。

從驗屍情況研判,悲劇大約發生在四日傍晚六時左右,警方懷疑拉加蘭先槍殺家人,留下三封遺書後,再舉槍自殺。

鄰居六日聽聞悲劇後深表震驚。華人鄰居李先生表示,波特牧場傳統並非亞裔聚居地區,但近年不少中產亞裔遷入,一些山腰區高級景觀住宅住戶不乏華裔、韓裔和印度人。他說,發生悲劇的房齡約四、五年,當時售價約50至60萬美元,一度漲到82萬美元。

警方調查顯示,這對夫婦約莫兩年前以月租的方式住進該宅。友人稱,拉加蘭曾在知名財務會計公司普華(Price Waterhouse)和新力電影公司工作,但數月前不幸失業,試圖重找工作無著。

莫爾說,拉加蘭在遺書中寫道,他覺得自己只剩自殺或殺死全家再自殺這兩條路。他決定採取後者,因為那樣比較有面子。

※ 面子值多少錢?背了六條人命,幾輩子也還不清了。



◆ 信貸泡沫 索羅斯5年前就預告

【聯合報╱編譯朱小明/報導】 2008.10.08

知名投資家索羅斯的新作「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最近在網路書店亞馬遜再度暢銷,金融海嘯中許多人都想了解信貸緊縮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索羅斯在書中警告,全球經濟不但出現房地產泡沫,更面對商品泡沫,兩個現象將會匯聚為「超級泡沫」。

五年前,索羅斯在著作「美國霸權泡沫化:重新思考美國的角色中已指出,過分欠債和房貸證券化的龐大市場會帶來危險,如今這些預言已應驗。看來至少在有關錢的問題,億萬富翁真的比較先知先覺。

在「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中他指出,目前的危機則是25年多來形成超級泡沫的頂點。全球正處在信貸泡沫席捲整個金融體系的風暴中,加上油價和其他商品價格暴漲暴跌也有泡沫化現象,兩者連成「超級泡沫」。

索羅斯提出,面對超級泡沫,各國政府和市場參與者必須打擊金融市場衍生工具的炒賣、逐步讓資產泡沫收縮,以及加速發展石油以外的燃料。

※ 去年、前年的報導也都提到過。



◆ 全球經濟自由度 我排名18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10.08

經建會昨(7)日指出,根據加拿大Fraser Institute智庫公布的2008年世界經濟自由度年報顯示,台灣在141個國家中,排名第18名,在亞洲國家中,落後香港、新加坡,優於日本、南韓和中國大陸。

經建會說,Fraser Institute以2006年的資料整理141個國家或地區的世界經濟自由度(Economic Freedom of the World),結果香港仍排名世界第一,二到十名依序為:新加坡、紐西蘭、瑞士、英國、智利、加拿大、澳洲、美國及愛爾蘭,其中智利是拉丁美洲中首度擠入前十名的國家。

Fraser Institute是加拿大一家獨立研究教育性質的組織,發布世界經濟自由度的報告已經超過12年。台灣今年的排名較上年退後一名,不過仍優於日本的第27名、南韓的第29名,以及中國大陸的第93名。

Fraser Institute評比分五大領域,包括政府規模、法律體系及財產權、健全的貨幣體系、國際貿易自由度及法令規範,各有不同組成項目;比如政府規模包括政府支出、稅收、公營企業及邊際稅率,健全貨幣體系則包括貨幣供給量成長、通膨率標準差、消費者物價指數及自由擁有外銀帳戶等。

經建會經濟研究處指出,我國的經濟自由度的評比項目中,強勢部分為健全的貨幣體系,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另國際貿易自由度排名第12;弱勢部分為法令規範,排名第83。經研處郭秋榮組長說,政府規模方面,政府支出越多排名越落後,台灣2005年是第82名,2006年躍升為27名,顯示政府支出有所節制;至於健全的貨幣體系排名第二。



◆ 高希均:刺激經濟 應採強力措施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8.10.08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發行人高希均昨(7)日在全球招商大會中指出,光是清廉治理國家是不夠的,馬政府必須採取強而有力的措施刺激經濟,例如改善兩岸關係,此外包括稅制、政府治理以及政策一致性,也是必須立即改善的項目。

高希均認為,未來台灣應該從IT(資訊科技)領導國家晉升成為ET(能源科技)國家,降低對能源的依賴。

高希均昨日應邀出席招商大會午餐會,以「為甚麼要來台灣投資」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他說,過去八年在陳水扁領導下,台灣位居亞洲四小龍之末,現在台灣選出新總統馬英九,兩岸關係改善,是吸引外商來台投資的重要因素。

面對世界經濟急轉直下,全球籠罩金融風暴的情勢,高希均認為,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心,是首要之務。

高希均說,清廉執政當然是成功領導的重要因素,但這是不夠的,政府必須採取強烈、立即的刺激經濟措施,首先要改善兩岸關係,因為馬政府規劃建立台灣成為亞太區域中心、強化並鞏固台灣介於西方與大陸之間的樞紐地位,必須要有良好的兩岸關係。



◆ 大人,您在講誰的經濟?

【楊偉中、李文忠】2008-10-08 中國時報

面臨嚴峻的經濟危機,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展開激辯。一貫親近大企業的共和黨候選人麥肯屢屢說出背離民眾感受的言論,更主張繼續放鬆金融管制、倚賴自由市場。在國際金融市場空前混亂,同時經濟危機勢將導致國內需求萎縮,貧困與社會矛盾加劇的時刻,麥肯的言行和社會經濟現實及升斗小民生活體驗明顯脫節。無怪歐巴馬批判麥肯說「參議員大人,你講的是什麼經濟呀?」

美國紓困方案的爭論焦點之一就是不同社會群體間,誰得利、誰受損的問題。同樣的,行政院或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近來的各種救急方案,如證交稅減半、降低遺贈稅率到昨天的全額保證私人存款等,究竟主要讓誰得利,也是值得探究的重要問題。

在全球經濟危機、能源糧食價格飛揚等因素的交錯衝擊下,國內平民百姓處境明顯的惡化:就業方面,今年一到八月,平均失業率、失業周數和因關廠歇業造成的失業人數都創三年來新高。同時間內大學及以上學歷失業率四.一六%,是一九七八年開始調查以來的高點。八月,每名求職者平均只有○.七九個工作機會,達二○○一年七月以來的新低。民眾收支方面,今年一到七月受雇員工平均實質經常性薪資比去年同期少近千元,降幅二.七二%,是調查廿八年來最差的紀錄。

我們無意把經濟衰退、民生苦痛的責任完全歸罪執政者,但是標榜「苦民所苦」的當局,必須嚴肅面對其政策優先性,也就是究竟「解誰之苦」、「救誰之急」的問題。平心而論,政府政策試圖納入了照顧弱勢、促進就業等目標,但是從政策力道、施政重心、具體效果等方面來看,這些舉措不是還停留在紙上作業,就是聊備一格,連國民黨智庫都承認「照顧弱勢、刺激消費」的措施效果有限。

更重要的是,政府為救股市之急,以國安基金護盤、禁止放空兩周等措施「干預自由市場」;而在面對家庭用電調漲時,卻強調「回歸市場機制」,從這種雙重標準,百姓可以看清楚政府究竟在「救誰之急」。同時,牽涉到數百億金額、主要由上層階級獲利的證交稅減半、遺贈稅率調降等措施,是否能達成其所宣稱的目標(如資金回流)、沒有相關配套措施是否會擴大社會不公、日後是否會排擠國家在教育與社會政策方面的支出,都是疑問。

我們也得問政府的經濟設計師們一句:「大人,您講的是什麼經濟呀?」

政府一再強調,中長期經濟措施無法立竿見影,即使如此,我們都得追問:政府是否有打造透明政府、健全財政和進步社會的準備,是否有足夠的政治意願來將資源挹注到教育訓練、就業和社會安全上,因為唯有如此,真正健全的經濟環境才有形成的可能。長期以來,國民黨始終抱持著新自由主義理念,片面強調市場萬能,實際上是讓市場上的強者得利、弱者受損,面對資本主義經濟結構性弊病的暴露,是調整政策方向,真正重視國家、市場和公民社會三者間平衡的時候了。

(楊偉中為社運工作者,李文忠為前立法委員)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各國降息 流動性危機壓垮市場信心?

* 各國降息 方便銀行調頭寸
* 全球金融損失 IMF估逾45兆
* 亞股狂瀉 印尼無限期休市
* 俄股慘跌 坦伯頓撿便宜
* 跌怕了 全球7大央行同步降息
* 抗風暴 大陸降息減稅
* 各國降息 無力回天
* 當心! 全球掉入流動性陷阱
* 劉憶如看天下:流動性危機壓垮市場信心
* 美元強勢的弔詭
* 存款全額保障 到明年底
* WEF全球評比 台灣競爭力 連五年下滑
* 我競爭力又下滑 銀行健全度排後段
* 推銀行整併 限期強化資本
* 開心! 國泰金9月意外賺3億
* 三中將審議 農地「流轉」可望開放
* AIG砸450億元 搶救南山人壽
* 才剛紓困... AIG高層花1400萬度假
* 「主權基金」之議 名不正也言不順

◆ 各國降息 方便銀行調頭寸

【聯合報╱國際中心/蔡繼光】 2008.10.09

美國的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用意其實是安撫全球金融體系,希望恢復金融機構彼此的信任,讓他們放心的互相拆借,並提振投資者信心。全球央行聯手降息,也是降低銀行間彼此拆借成本的手法。

目前全球金融市場的問題,在於銀行間擔心對方會倒,不敢相互調頭寸,也怕企業會出事,因此不敢放款,造成資金停止流動。投資人則擔心風暴演變成長期經濟衰退,紛紛從股市抽腿。

布希政府的救市方案主要目的在協助外國銀行、投資者,但歐洲的投資者似乎未能感受到美國的誠意。歐洲銀行在風暴初時以為危機很快就會過去,直到銀行接二連三倒閉,各國爭相應付擠兌人潮,才驚覺事態之嚴重。

亞洲方面也難以倖免。其實,早在數月之前,從亞洲儲蓄率偏高,出口激增,便可嗅出端倪,因為高儲蓄率意味著消費意願低,只能仰賴海外市場的需求。

分析師指出,在金融危機爆發的數月之前,整個亞洲,包括日本、南韓、台灣、泰國、印尼和菲律賓的總體對外貿易,在去年10月仍享有190億美元的高額順差,但是到今年7月卻已轉變成20億美元的逆差。只有中國仍能持續享有巨額的貿易剩餘。

專家指出,本周黑色星期一股災,同時震醒了大西洋兩岸的執政者,不僅反映出投資人的慌亂無依,也讓大家意識到,再不團結合作,全球經濟大蕭條很可能就此降臨。各國聯手降息,反映出金融問題全球化的程度,已非單一國家可以解決。



◆ 全球金融損失 IMF估逾45兆

【聯合報╱編譯彭淮棟/報導】 2008.10.09

國際貨幣基金(IMF)7日公布全球金融市場季度評估,將全球金融市場危機造成的損失上修為1兆4000億美元(台幣45兆3700億元),並警告全球經濟下滑仍在繼續加深。

IMF今年4月的估計是9450億美元,9月的估計增加為1兆3000億美元,如今情勢無法樂觀,持續上修。

IMF發表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說,受嚴峻金融危機衝擊,世界經濟正進入「嚴重低迷」時期。為此,IMF將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下調至3.9%和3%,為2002年以來最低增速。

報告說,受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金融危機衝擊,當前主要先進經濟體的經濟狀況「已經或接近衰退」。報告預測,今明兩年先進經濟體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1.5%和0.5%,遠低於去年的2.6%。其中,此次金融危機的發源地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計為1.6%,明年則只有0.1%。

IMF呼籲「國際協力採取決定性的政策措施」來恢復信心,避免經濟減緩拖得更久,但報告警告說,中央銀行必須繼續挹注,以期平息這場空前的亂象。

IMF表示,「虧損升高,資產價格下跌,加上經濟下滑加深,已令人嚴重疑慮愈來愈大片金融系統能否存活。」

報告估計,今後數年,全球銀行大約需要6750億美元挹注。報告並警告,表面上資產減值和檯面下估計的減值之間有可觀的差距,因此,隨著危機變得更加失控,真正的損失將會增加。

報告說,美國房市進一步深跌,整體經濟減緩,正在導 致信貸品質更加惡化。優級抵貸、商業房地產抵貸、企業抵貸和消費貸款還款違約正在增加。

報告表示,歐洲正在浮現壓力,問題包括一些國家房市重挫、經濟成長顛躓不前,以及信貸緊縮。

IMF表示,對信用危機一直頗有抵抗力的新興市場,風險也在劇增,問題包括對新興資產的胃口減退、資金外流加速,導致流動性吃緊。



◆ 亞股狂瀉 印尼無限期休市

【聯合報╱記者許韶芹、鄒秀明/台北報導】 2008.10.09

金融恐慌肆虐全球,周二美股重挫,拖累昨天亞股全面非理性殺盤。其中,印尼股市狂瀉一成以上,已宣布無限期休市;日股狂跌百分之九,創下近廿一年來單日最大跌幅;台股連國安基金護盤也無法止跌,終場暴跌三百十八點,以五千二百零六點收市,摜到近五年新低。

國際市場對於信貸緊縮擔憂與日俱增,銀行業、製造業和房地產將面臨資金短缺危機,市場擔心,金融風暴可能將全球經濟推入長時間衰退。國際貨幣基金(IMF)報告指出,美國明年經濟成長預估僅百分之零點一,全球經濟成長也只剩下百分之三。

市場分析師預期,美國金融業平均盈餘衰退幅度將高達六成四,部分銀行宣布減少發放現金股利,導致金融股賣壓沉重,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周一跌破萬點後,周二再度重挫百分之五,以美國為出口大宗的日本、台灣、南韓股市昨天全都不支倒地。

日股一舉創下一九八七年十月「黑色星期一」最大單日跌幅;韓股殺到近兩年新低;印尼股市盤中暴跌一成以上,該國政府立即宣布無限期休市;泰國受政變影響,指數下探五年新低。

港股殺破一萬六千點,近兩年首見,香港政府在盤中即表示降息一個百分點;中國股市則在重挫百分之三後,緊急宣布調降基準利率。

台股方面,昨天盤中超過五百五十檔個股被打到跌停;三大法人昨天同步賣超一百億九千萬元,其中外資賣超近九十五億元。

代表散戶投資動向的融資餘額昨天再減四十五億元,不少散戶重回「天天補繳」保證金的噩夢,一位營業員說,很多投資人早就血本無歸,再跌下去只能直接「斷頭」;若今天大盤失守五千點,整體融資維持率將跌破百分之一百三十,融資戶斷頭危機再起。

金融股昨天更是狂跌,包括台新金、國泰金、華南金、開發金、兆豐金、新光金、第一金等股全面跌停,跌幅居各類股之冠,金融期也以跌停作收。

施羅德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魏凱斯認為,全球瀰漫「信心」和「信用」雙重危機,現在最根本的問題是金融體系風險趨避心態濃厚,不管是對企業、個人客戶或是銀行間的借款意願非常低落,貨幣流通機制無法有效運作,各國央行聯手降息能否有效將資金挹注入實質經濟體,還有待觀察。



◆ 俄股慘跌 坦伯頓撿便宜

【聯合報╱編譯陳澄和/報導】 2008.10.09

俄羅斯股市今年來已暴跌六成以上,但坦伯頓資產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長莫比爾斯說,俄羅斯股市的崩跌帶來廉價購買俄羅斯天然氣公司 (Gazprom)等股票的「畢生難逢」良機。

雖然俄羅斯股市的RTS指數今年來暴跌逾六成,在全球88個股市基準指標中排倒數第五位,管理約300億美元新興市場股票的坦伯頓公司,仍然堅持在俄羅斯的投資,繼續緊抱Gazprom與俄羅斯最大獨立石油公司Lukoil的股票。

莫比爾斯7日在義大利米蘭接受訪問時說:「當股市像這樣暴跌時,我們的作法是加碼,不是抽腿。」「我們有長期的視野。」

莫比爾斯指出,俄羅斯與喬治亞的五天戰爭嚇壞了美國投資人。他說:「人們關切的另一個主題是石油,畢竟俄羅斯非常仰賴石油收入來建立其外匯準備。」

石油是俄羅斯最大的出口收入來源,自7月11日攀到每桶147.27美元的天價後,已暴跌39%。紐約商業交易所的11月原油期貨7日上揚2.25美元,以每桶90.06美元作收。

※ 聰明。



◆ 跌怕了 全球7大央行同步降息

【黃文正/綜合八日外電報導】2008-10-09 中國時報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偕同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等七大央行於台灣時間八日晚間七時聯合宣布調降利率二碼,遏止全球經濟進一步惡化,這是全球七大央行史無前例同步降息。受利多激勵,美股雖稍止跌回穩,不過走勢巨幅震盪,市場信心待考驗。

在這次全球央行聯合降息行動,美國聯準會調降聯邦基金利率○.五%,將利率從二%降至一.五%;歐洲央行調降基準利率○.五%至三.七五%;英國央行調降基準利率○.五%至四.五%;中國人民銀行也宣布調降存款準備金率○.五%及存貸款基準利率○.二七%。另外,加拿大、瑞典以及瑞士央行也都加入降息行列。日本央行則未跟進。

全球七大央行同步降息消息一傳出,美股道瓊工業指數盤後期指電子盤立刻由長黑翻紅,大漲近二百點,歐洲各國股市亦同步止跌回升。然而,投資人對金融危機擴散、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疑慮未解,認為各國央行降息僅是「短期利多」,並無法扭轉全球經濟沉淪的趨勢,道瓊指數八日仍以重跌一百五十點開出,隨後在買盤積極搶進下,開始走高,但仍然在漲跌百點間震盪。

「許多投資人仍對市場感到不安,從過去歷史來看,降息其實對信貸市場無助益。」投資機構Birinyi分析師盧克柯特說:「各國央行降息,無法打開銀行借貸窗口,它們既不願與同業拆借,也不敢借貸給一般企業。」

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奇七日在「全國商業經濟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Economics)舉行的年會指出,由於「經濟成長前景惡化」,聯準會「需考量當前政策立場是否仍適當」,被視為強烈暗示可能將降息。外界原本預期聯準會可能在月底舉行利率決策會議時,或是之前,宣布降息決定,沒想到聯準會八日便聯合全球央行同步降息,顯示當下全球金融危機之險峻。

七大央行的降息大行動,似乎是不得不然的緊急救市措施。七日美股道瓊指數再度崩跌逾五百點,隔日開盤的亞洲股市也一片慘綠,香港恆生指數暴跌逾一千三百點、東京日經指數狂洩九百五十二.五八點,以九二○三.三二點作收,跌幅高達九.三八%,創下東京股市史上第三大跌幅紀錄。此外,印尼股市更因盤中崩跌逾一○%,雅加達證交所被迫宣布無限期停止交易。

在亞股重挫下,台股一口氣跌破國安基金護盤底限的五千五百點,終場大跌三一八.二六點,以五二○六.四點作收,創五年來新低,五百家公司跌停,有五百四十七檔個股股價已跌破SARS期間四○四四低點時的股價,投資人欲哭無淚。

此外,歐洲股市亦哀鴻遍野,跌跌不休的俄羅斯股市,八日開盤半個小時便暴跌逾一一%,金融管理當局下令停止交易。英國金融時報和德國法蘭克福指數皆大跌逾六%、法國券商公會指數重挫逾八%、荷蘭阿姆斯特丹股市在開盤一小時後,也暴跌九%。不過,歐股八日尾盤賣壓再次大舉出籠,英法德股市紛紛重挫逾四%。



◆ 抗風暴 大陸降息減稅

【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台北報導】 2008.10.09

大陸人民銀行昨(8)日宣布,今天起暫時免徵5%個人利息所得稅,並且降低1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分別到3.87%與6.93%;15日起調降存款準備率0.5個百分點。這也是大陸在不到一個月內,再度齊降利率與存準率。

新華社報導,此次人行動作之大,是近九年來首次降低所有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準備率。中新社說,美國金融危機向全球蔓延,各國新一輪降息行動已經展開,大陸昨天加入全球降息陣營,「保持經濟成長」的意圖明顯。也有分析師指出,此舉主要在防止上證綜指跌破2,000點的底部。

大陸17屆三中全會今日在北京登場舉行四天,雖然農村金融改革是三中全會的主要課題,在此之前股市已有傳聞,會後大陸官方將宣布多項包括股市、房地產在內的經濟提振措施。不過,人行提早在三中全會前夕,一連釋出三項利多。

德正投資總經理王萃強表示,此次政策利多點火可望讓上證綜指在2,000點到2,500點區間盤底,國際股市若能回穩,上證綜指應能穩步回攻3,000點。

【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昨(8)日宣布,為舒緩市場資金壓力,9日起調整香港基本利率計算辦法,這表示香港今天起實際降息達1個百分點。

在這波全球央行聯手降息行動中,任志剛昨天上午率先召開記者會宣布,金管局貼現窗口基本利率亦即「貼現率」的計算方式,將由原本按美國聯邦儲備基金目標利率加1.5個百分點,修改為加0.5個百分點。



◆ 各國降息 無力回天

【經濟日報╱編譯 劉道捷】 2008.10.09

全球六大央行聯手降息,顯示全球金融情勢危殆,信用危機蔓延,各國央行別無選擇,但市場似乎並不買帳,投資人認為聯手降息還是解決不了金融危機。

多國聯手降息似乎是空前未有的作法,Fed職員說,Fed雖然有跟英格蘭銀行曾經同一天宣布降息,卻從來沒有中央銀行發表共同聲明,聯手降低利率的例子。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在宣布降息時,同時聲明「最近金融危機惡化使經濟成長減緩的風險升高,進一步減少價格穩定的上檔風險,因此略微放鬆全球貨幣狀況確實有理。」

對Fed而言,降息代表應付金融危機的策略改弦易轍,不再依靠標售信用額度、借錢給瀕臨危險的金融企業,解決當前問題。

歐洲中央銀行加入降息,也顯示歐洲央行徹底改變嚴厲的反通貨膨脹立場。

英格蘭銀行今年稍早基於通貨膨脹竄升,多次延緩降息,這次也加入降息行列,同時決定挹注銀行500億英鎊、提供2,000億英鎊的流動性,另外對銀行發行的2,500億英鎊債券,提供保證。

英格蘭銀行發表的聲明說:「過去一個月發表的資料指出,英國經濟展望活動大幅惡化,反映嚴峻的貨幣萎縮。」

雖然如此,歐洲資本市場卻繼續觀望,觀察歐洲其他國家政府會不會比照英國,為銀行發行的債券提供保證,市場觀察家認為這種措施才能爭取有如驚弓之鳥的投資人,協助銀行把未來幾個月內到期的債券展期。

布朗哈里曼銀行公司經濟學家錢德勒說:「乍看之下,聯手降息手筆很大,卻不足以化解亂象,各國可能繼續降低利率,對市場進一步挹注資金,促進銀行重建資本。」



◆ 當心! 全球掉入流動性陷阱

【陳碧芬/台北報導】2008-10-09 工商時報

世界各國央行爭相降息,大和總研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劉憶如昨天表示,美國、歐洲和亞洲面臨的問題是不一樣的,各國政策卻彼此「複製」,還用藥愈下愈猛,我國央行若也跟著此波再降息,會讓市場游資更為浮濫,且把最後一道防線的公債利率壓到底,失去金融調節工具的意義。

劉憶如指出,自9月中旬以來,美元市場已出現流動性危機,不是因為美元供給不足,而是手上持有美元的金融機構,不肯放到市場來,擔心後面還會有美元的需求,更害怕再高的隔拆利率也拆不到,波及到商業本票的資金調度。對於滿手是美元的業者,為求自保,只肯拿去買國庫券、公債,過多的資金壓死了國庫券的利率,市場陷入動彈不得的流動性陷井,唯有待及市場信心恢復,才能打開這個死結。

「美國先前的救市動作太慢了,才會惹出這麼大的災難,歐洲就是怕歐元也會跟上」,劉憶如認為,歐洲各國大量挹注資金入市,一則是防止歐元無端跟著美元的流動性陷阱發酵,更重要是把「有信心度過」的訊息,傳達給歐洲各地市場,去化歐洲金融機構的美元拆借需求,在第一時間就搓破市場的莫名恐慌,穩住金融市場的正常秩序。

歐美的現況,亞洲可能會是下一波的受害者?劉憶如說,亞洲各國情況不一,現在最被關注的日本,商業金融機構早有資金過剩、總體經濟有通縮的壓力,現在日本央行不會再灌錢進市場;而台灣,也不是流動性問題,而是股票下跌帶來的壓力,政府若要解救市場信心,處理方式不是用央行降息的對策,更何況9月底才調降過存準率、降過息,「那是很強的預防針」,央行已預先做好防止流動性危機的大牆,市場應該要有信心。

但是,她不排除,亞洲國家彼此容易「政策感染」或是複製歐美腳步,看到鄰國做什麼事,政府就以為必須跟著作,才算是對人民負責,降息動作也可能會是其中之一。她說,若是我國央行也跟著降息,資本市場必定游資四溢,反而會使流動性陷阱真的出現!

此外,國內財經學者也呼籲央行,現在不要輕易再降息。中國科技大學財金系教授、管理學院長董瑞斌說的乾脆,「央行降息,不會救到股市」,現在市場上面臨的是拆借系統不對稱,金融機構彼此不信任,降息必定無法恢復投資市場的信心。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則以經濟循環高峰與谷底來看,認此波經濟衰退期可能長達16個月,美國經濟研究局推斷,第3季才開始步入衰退,「後面還有苦日子要過,現在就再降息,太早了!」。



◆ 劉憶如看天下:流動性危機壓垮市場信心

【劉憶如】2008-10-09 中國時報

金融危機中對總體經濟最具殺傷力的,就是「流動性危機」,這也正是當初一九三○曾經發生過的夢魘。十月六日筆者專欄〈八千億美元通過後的挑戰〉強調的就是雖然八千億元紓困案終於過關了,但若無法因此重建市場信心並解除「流動性危機」,則金融與經濟危機間的一線之隔,就怕要衝破了。

這幾天全球每日廿四小時接力,上演的卻是一場無聲無息「流動性危機」的戲碼。即使現代版的流動性危機看不到銀行門口大排長龍的民眾,但對關心市場的人而言,憑著看得見的訊息,感覺卻像看到一九三○歷史重演一樣怵目驚心;龍捲風移動速度的不可思議,可能真的是要眼見為信。

看得見的是亞洲、歐洲、美洲輪替的股票市場崩跌,許多交易所每天五到七%的股市失血,已經成為平常;但接連不斷傳出一日之間道瓊盤中下跌八百多點,再創史上最大跌點;日經指數創下廿年來最大跌幅,俄羅斯下跌一八%,以及許多市場以暫停交易方式躲避危機等消息,仍讓人倒抽一口氣。

另一個明顯看得見的是全球各國政府史無前例的強力救助。表面上看來是一家又一家,好似無止境的金融機構被收歸國有;但其實一筆又一筆天文數字的金額砸下去,各國政府搶救的是愈來愈流失的市場信心。如果沒有了信心,銀行的流動性危機,轉眼間就可能演變為全球企業與個人的流動性危機。

九月中旬以來各國政府頻頻不斷的大動作就是特別針對解決流動性危機而來,但截至目前效果卻仍未顯現。從政府政策角度觀察,可看見不但政府出手救援或干預的頻率愈見密集,金額也愈來愈大。

自從九月七日的美國政府出資二千億美元救助瀕臨破產的Fannie Mae及Freddie Mac以來,歐美已發生太多不易想像的金融機構的救援,終於上周五,七千億美元紓困案加碼至八千億元過關。紓困預算將會用來購買市場上金融機構急於變現求售的不良資產,以支撐包括房價在內各種金融資產價格不至於崩跌,尤其希望的是因為通過了這樣一個支撐力量,市場信心可以回復,但這個希望至目前仍是落空的。

除了看到救援金融機構的資金不斷加碼外,市場上資金緊俏的程度,更可由美國聯準會一次比一次大幅增加美元資金的行為中看出。九月十八日,美國與全球其他五大央行聯合發表聲明,宣布繼原本的六百五十億美元資金外,再新增一千八百億美元的挹注,供跨國銀行拆借不到美元時,可向央行緊急拆款。但僅過了十一天,九月廿九日美國聯準會再度對英國及日本央行提供美元,且金額高達六千二百億美元。

直接金融的部分,更是自九月中旬雷曼事件以來,企業發行的商業本票均因市場信心喪失而出售不易,造成企業不僅從銀行借款不易,甚至從直接金融市場取得資金亦極為困難。美國聯準會十月七日宣布創設「商業本票融資機制」,以便美國聯準會可直接借錢給企業,這是一九三○至今未曾採行過的緊急措施。另外,十月七日美國聯準會更宣布將提供貸款給資金緊俏的銀行,金額上限目前訂為九千億美元。

資金的極度緊張情況,已將投資銀行的危機清楚傳遞至商業銀行。愛爾蘭在一周前對其國內六大銀行存款百分百保證後,吸引大量歐洲資金轉入愛爾蘭,也顯見市場存款人已大幅擴散的不安。德國及丹麥隨即跟進,於十月五日亦宣布存款保障百分百,歐盟廿七個國家在十月八日將存款保險額度一致提高至每個帳戶五萬歐元的額度。台灣在亞洲國家中開第一炮,於十月七日亦宣布存款保額沒有上限。

但接下來的重要問題是,「大動作」是否能修補市場喪失了的信心呢?如果信心無法重建,國際金融市場難不成要一直依賴各國央行去主導運作嗎?更何況,過去一星期以來,顯然美國的金融危機已全面擴散至歐洲各國;這表示不但美元已產生「流動性危機」,歐元、英鎊等其他主要國際貨幣的流動性亦可能隨之發生困難。這種狀況是全球政府所絕對不能坐視,也因而目前正聯手尋求對策的。



◆ 美元強勢的弔詭

【工商小社論】 2008-10-09 工商時報

雖然金融海嘯從美國引爆,而且美國國會也通過政府至少要花七千億美元來挽救瀕臨破產的金融機構,未來美國的財政赤字勢必大增,但此時美元卻反而變成搶手貨,成為全球最強的貨幣。

這幾年來,以各主要貿易國為權數計算的美元指數,從2006年初的90上下,一直下滑至2008年3月最低的70,並在指數70附近震盪達半年之久。在此期間,因美元弱勢,台幣得以升值至近年高點。

然而自從美國政府宣布接管二房後,美元幾乎呈現直線反彈,不到一個月時間,美元指數強彈至80,其後短暫回跌,接著雷曼兄弟投資公司聲請破產保護,以及接二連三的美林公司被美國銀行併購,政府出手救AIG等一波波金融海嘯襲來,顯示美國的金融危機愈嚴重,美元反而更有價值。

此時的美元其實與美國的國力無關,而是因為全球以美元為交易工具的歷史久矣,一時之間,尚無其他貨幣可以替代。而當金融體系的貨幣乘數效果突然緊縮,美元的供給就減少,但此時流動性強的美元需求反而增加,於是美元比任何貨幣都強勢。

但這種國力與貨幣不對等的情勢可以持續多久呢?世界各國最終會發現,無法接受如此強勢的美元,那時就是各國貨幣制度和政策改變的時候了。



◆ 存款全額保障 到明年底

【聯合報╱記者陸倩瑤/台北報導】 2008.10.09

金管會、財政部與中央銀行昨天會商決定,「存款全額保障」措施本月七日啟動將實施至明年底止,為期一年二個多月。金管會已呈報行政院核定,最快將在今天宣布。

換句話說,從現在起到明年底,國內金融機構無論是倒閉或擠兌,政府都將指派存保公司出面救援,存戶的存款「一毛錢也不會少」。

值得注意的是,金管會昨天同步宣示,在存款全額保障期間,將展開大幅度金融改革,積極落實各項銀行監理措施。這意味,劉內閣搶救危機銀行,不是只祭出「胡蘿蔔」,對於違法違規的問題銀行,也會使出「棍子」依法追究責任。

金管會主委陳樹強調,金融市場穩定與公義必須兼顧,否則導致道德風險,將錯失改革時機。

陳樹說,過去這段期間全球金融情勢惡化,人心浮動不安,主管機關基於「穩定市場」的考量,在執法與監理上難免投鼠忌器;如今存款全額保障機制已啟動,市場流動性風險已大幅降低,金管會更能有效整頓金融秩序。



◆ WEF全球評比 台灣競爭力 連五年下滑

【譚淑珍、侯雅燕/台北報導】2008-10-09 工商時報

台灣競爭力連續5年下滑,世界經濟論壇(WEF)8日公布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從去年的第14名再退到第17名。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尚待研讀相關資料後,再做回應。

總部設在日內瓦的WEF昨天公布「2008─2009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在134個國家中名列第17,雖然WEF指出台灣表現堅實,但分析過去幾年的評比,很明顯看出台灣逐漸喪失競爭力的型態,從2004年的第4名一路滑落到今年的排名17。

主要競爭對手國的香港爭力是進步1名,排名11;韓國也從去年的11,退居13;中國則是前進4名,排名30。

而且,台灣的經濟發展層次仍被WEF定位為「效能驅動」與「創新驅動」間的過度期,相對的新加坡、香港與韓國都已進入最先進的「創新驅動」層次。

WEF報告顯示,台灣的全球競爭指數為5.2,排名第17,在三大次指數中,「基本條件」排名20,比去年退步1名;「效能提升」排18,也是滑落1名;但「創新與成熟度」則進步2名到第8名。

在12項「支柱指標」中,台灣的創新排名第7表現最佳,但金融市場成熟度則為58名,也是台灣競爭力中最弱的一環。

在各項細部評比中,台灣的群聚發展及每人平均專利權都是名列全球第一;深造教育註冊率名列第4;科學家與工程師人才排名8;台灣的顧客導向及買主成熟度則分居第4及第3位。

但台灣的金融市場則呈現相對競爭弱勢,銀行健全度排名117,資金流動限制排名78。WEF並表示,台灣的公共體制也可進一步加強。

WEF指出,台灣競爭力量主要來自教育部門及企業的創新,台灣的各層級教育就學率很高,教育體系的品質優異。此外,台灣公司提供高階在職訓練,以確保其勞動力能因應快速變遷的經濟。

至於創新力,台灣擁有大量的科學家與工程師、企業的大量研發經費、以及研究機構與企業間的合作,都有助於台灣創新力的成長。

美國的競爭力仍傲視全球,瑞士居次,丹麥排名第3,其它10大競爭國依序為:瑞典、新加坡、芬蘭、德國、荷蘭、日本及加拿大。



◆ 我競爭力又下滑 銀行健全度排後段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0.09

台灣競爭力持續下滑。世界經濟論壇(WEF)昨天公布最新競爭力報告,台灣競爭力排名從去年的第十四名,今年退步到第十七名;其中,國內金融市場成熟度排名第五十八,是所有指標中最差者;特別是銀行健全度在全球一百三十四國中,僅排名第一百一十七。

WEF指出,在台灣經商最困難的前五大障礙,包括:政府政策的搖擺不定、低效率的政府官僚制度、通膨狀況、賦稅規定,及限制重重的勞工規範。

報告中顯示,在十二項「支柱指標」中,台灣的創新排名第七,表現最佳,但在金融市場成熟度則排第五十八名,是台灣競爭力中最弱的一環。特別是在銀行健全度方面,台灣在全球一百三十四個國家中,排名第一百一十七,落後於香港的第十一名、新加坡第十三名。

今年的競爭力美國仍奪冠、瑞士居次,丹麥排第三,其它前十依序為,瑞典、新加坡、芬蘭、德國、荷蘭、日本及加拿大;香港排第十一;韓國第十三。



◆ 推銀行整併 限期強化資本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2008.10.09

金管會主委陳樹昨(8)日晚間表示,金管會將利用存款保險實施全額保障這段期間,大力推動金融改革,要求資本適足率不足的金融機構限期改善,否則就要求尋找對象進行合併,藉以提升國內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中央存保公司昨日董事會已通過,向行政院呈報動用存保條例第28條全額保障規定,實施期間到明年底止。

在金融重建基金(RTC)運作期間,在RTC提供存款全額保障下,政府也大力推動金融機構整併,讓多家金融機構退場;這波因應全球金融海嘯採取的全額保障措施到明年底,會否讓部分金融機構退出市場,備受關注。

陳樹表示,最近受國際金融市場不穩定情勢影響,國內部分營運正常的金融機構受波及、亮紅燈,因此有必要趕快採取措施,快速穩定市場。他說,將存款保險上限從150萬提高到300萬元,是金管會、財政部及中央銀行三個部會的權責與決定。

陳樹說,在向行政院長劉兆玄報告後,院長認為應以更宏觀的作法採取全額保障,金管會昨天也依存款保險條例第28條規定,將採取全額保障的作法呈報行政院。

在實施全額保障這段期間,金管會將進行金融改革,建立良好的機制來推動整併,陳樹進一步說明,整合原本就是亞太金融中心措施之一,金管會會利用這段期間,對於資本適足率不佳、籌資能力弱的金融機構,要求限期改善,若無法改善,就要求尋找好的金融機構整併。

據了解,金管會在呈報行政院採取全額保障的同時,也陸續完成配套措施,包括將加強金融監理,整頓金融秩序,強化金融機構體質,以避免道德風險等。

金管會表示,在這段期間進行大幅度金融改革,較可免於衝擊個別金融機構受到太大衝擊,更能有效強化金融機構體質,健全發展金融市場。

金管會已研擬銀行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送立法院審議,未來完成立法後,將更強化銀行資本適足率分級管理,作為監理措施的標準,落實差異化管理,以建立銀行立即糾正措施及退場機制。



◆ 開心! 國泰金9月意外賺3億

【高佳菁、黃怡錦、彭禎伶/台北報導】2008-10-09 工商時報

9月全球股災,國內金融機構「哀鴻遍野」,但是,國泰金卻出乎各界預期,9月單月獲利3.09億元,而且國泰人壽前9月獲利更是轉虧為盈,一掃上半年累虧53億多元的陰霾,光第三季就賺了54億多元;國泰金策略長李長庚說:「這是國泰金過去幾年花很多時間建置風控系統的效果。」

國內金控陸續公布9月獲利數據,不少金控因為踩到雷曼兄弟或次貸損失,9月單月紛紛出現虧損,如富邦金9月單月虧損4.8億元,也是今年以來首次出現單月虧損,華南金則是虧損2.83億元。富邦金表示,主要是積極認列因金融風暴而產生損失準備共11.2億元,以及股市大幅下跌亦認列約10億評價損失、富邦證受股災影響的部位僅8億元。

華南金則指出,台股行情重挫,讓證券與產險子公司產生虧損,而銀行子公司在策略性持股第一金控及新光金控評價損失9.68億元,以及認列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債券減損1.52億元,皆為造成獲利大幅減少的主因。

相較於其他金控本月紛紛認列重大虧損或準備,擁有2兆多元資產的國壽,及1兆多元的國泰世華銀,在這次全球金融風暴中,雖有一定的投資部位,但相對曝險及認列損失金額卻較少。

據國泰金內部人士透露,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的朋友甚至當面問蔡宏圖:「你們是不是有部分投資藏起來,不然雷曼兄弟怎可能只投資10億元!」但蔡宏圖強調,國泰金是用比別人嚴格的方式在認列損失,如果要藏資產,會計師會准嗎?

李長庚也說:「國泰金的資產品質是真的很不錯!」由於近年來花極多時間建置風控系統,國壽先前也與雷曼兄弟往來不少資產部位,但去年底傳出風聲,國壽評估下,立即出售大部分雷曼兄弟資產,所以這次沒有受傷,而年初不少企業爆出財務危機,如歌林、大眾電信等,國泰世華銀也都沒有什麼部位。

由於國泰世華銀9月認列5.76億元的雷曼兄弟投資損失,所以銀行部分9月單月獲利只有0.94億元,但由於國壽未實現匯損單月沖回數十億元,及相關股利匯入,雖9月股市仍有未實現損失,但單月仍是獲利2億多元,也使得國泰金前9月累計獲利達38.35億元。

另如,第一金9月獲利獲利2.15億元,前9月累計獲利已達112.59億元,累計獲利相較民營金控為佳。



◆ 三中將審議 農地「流轉」可望開放

【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北京報導】 2008.10.09

今日將召開的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將審議「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成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業界預期,會議將在糧食問題、土地管理制度、農村金融體系、城鄉一體化建設等多方面有所突破。

中共官員稱,這次「三中」,圍繞土地制度的相關政策調整將成為本輪農村改革的關鍵。而開放農村土地交易是否為大規模「私有化」?是否「違憲」的爭議,已在會前,被農民和民間學者要求農地市場化的呼聲掩蓋。

中共官員透露,「三中」將公布的政策,在土地管理制度方面,還將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的制度不變。

中共消息人士表示,「在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方面將態度明確,比如允許農民轉包、出租、轉讓、互換、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並鼓勵適度規模經營等。」而此前市場呼聲較高的土地承包經營可用於抵押,預計難有突破。

在農村徵地制度方面,還將逐步完善徵地補償機制,對於占用農村集體土地建設非公益性項目的,可以允許農民以多種方式參加開發和經營,並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一些大陸學者認為,單純從數據上來分析,農改將釋放數十兆的土地財富,從而成為帶動農村消費、城市化等一系列推動經濟關鍵問題的重要支點。

經濟學家厲以寧就表示,中國農民宅基地(農莊)房子按照市場價值估計,高估有廿兆元人民幣,少估一點也有十五至十八兆元,而之前由於宅基地和建設其上的住宅無法流轉,這部分價值實際上是被封凍了起來,直接制約農民土地權益實現,而流轉後將這部分價值釋放出來。

這還僅僅只是對小部分農村宅基地價值的估算,更大部分則是在十八兆億畝耕地使用權可流轉和承包期大幅延長,將釋放出更多財富,從而成為帶動農村消費、城市化等一系列推動經濟關鍵問題的重要支點。所以這一改革一旦開始,可望催生數十兆億的土地財富。

※ 別忘了共產黨當初怎麼取得政權的。



◆ AIG砸450億元 搶救南山人壽

【黃琮淵、陳怡慈/台北報導】2008-10-09 中國時報

為身陷信心危機的南山人壽注入一股強心針,美國國際集團(AIG)承諾,將砸下新台幣四五○億元增資,化解南山人壽可能遭變賣傳言。南山人壽總經理陳潤霖昨日親上火線,向南山保戶說明此項重大訊息,也再度呼籲保戶冷靜,強調南山在台營運一切正常,絕對不受AIG事件影響。

金管會保險局局長黃天牧昨表示,南山人壽確實獲得AIG集團對增資案的正面回應,預計由AIG集團兩家公司:德拉瓦美國人壽保險、美商美國國際人壽分別按原始持股比例增資四百五十億七千餘萬元,其餘近廿一億五千萬元由國內股東按原始比例認購。

昨天通過增資 意味現不賣南山

南山人壽昨日召開董事會,通過今年第二次現金增資,增資金額達新台幣四七二.二億元,將按股東持股比例認購。以目前南山人壽股份中,AIG持股達九五%計算,AIG至少得拿出新台幣四五○億元,協助南山調整財務結構。

陳潤霖特別強調,這項增資案絕對不是畫大餅,錢一定會到位。他說,這項增資案已獲得AIG做出承諾,只要取得經濟部、金管會、央行等主管機關核准,總額四七二.二億元現金將立即匯入,意味AIG不只不會賣掉南山,反倒還加碼投資。

不過,外界對於AIG在增資南山後,因所得股份無閉鎖限制,會不會出現「先增資、後變賣」的情況?陳潤霖表示,AIG雖宣布適當處理或保留海外子公司,但根據他所得到的指示,還是會保留亞洲多數壽險公司,其中也包括南山人壽。

但由於AIG現有銀彈,是向美國聯準會融通而來,之後還是得處分海外子公司,以償還聯準會貸款,屆時南山是否仍難逃處分命運?對此,陳潤霖強調,AIG會視當時的情況,決定出售多少海外子公司股份償還債務,未來不排除引進策略性投資人。

改善資本適足率 呼籲保戶別慌

所謂的「引進策略性投資人」,意謂AIG屆時為償還債務,可能將所持南山股份轉由特定人士接手,亦包括釋出經營權的可能性。對此,壽險業高階主管表示,AIG在此非常時刻,還願意拿大把銀子增資南山人壽,代表南山體質好得很,所以不在第一時間出售,要賣也得等價格好點再賣。

黃天牧表示,南山人壽大手筆增資,是為改善資本適足率,而未來若有經營權移轉,也會像瑞泰人壽賣給中國人壽、蘇黎世人壽賣給遠雄人壽等案,保戶權益都獲得保障,請保戶安心。陳潤霖表示,這陣子以來提解約、保單質借的保戶的確較多,但與AIG爆發危機時的「高峰」相較,這幾天已平復許多。



◆ 才剛紓困... AIG高層花1400萬度假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綜合八日外電報導】 2008.10.09

美國保險業巨擘「美國國際集團」(AIG)上個月瀕臨破產,美國政府斥資八百五十億美元(約二點七兆台幣)接管紓困,沒想到政府出手援助AIG後沒幾天,AIG主管們竟花費數十萬美元到奢侈昂貴的加州海灘度假勝地玩樂。

民主黨議員魏克曼在眾議院「政府改革暨監督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中表示:「納稅人挽救AIG不到一周,公司主管就在國內最高級的度假勝地喝美酒吃大餐。」魏克曼提出的資料顯示,AIG主管是在加州南岸的高級度假勝地聖瑞吉度假村聚會。

在眾議院就華爾街紓困案舉行聽證會第二天,主席魏克曼指出,收據顯示,AIG主管在這個太平洋度假勝地花費超過四十四萬美元(約台幣一千四百萬元),其中包括每晚要價達一千兩百美元(約台幣三萬八千元)、總額近廿萬美元的旅館費、十五萬美元以上餐點費,及兩萬三千美元的SPA費。

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歐巴馬七日在與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馬侃辯論時說,「那些主管應該被開除」,AIG也應該付給財政部四十四萬美元來彌補度假的開銷。不僅如此,國會議員還在聽證會中揭露,AIG的主管對稽查人員隱匿公司內外危險金融商品的實際數量,而且彼此推卸責任。

前AIG執行長威倫斯塔德被問到度假旅遊一事時表示,他不清楚,「這似乎非常不恰當」。威倫斯塔德是在AIG遭政府介入後隔天下台。

民主黨馬里蘭州國會議員卡明斯對威倫斯塔德的說法不以為然。他認為,威倫斯塔德對此一無所悉實在是件有趣的事,「我很好奇,你(威倫斯塔德)對此意下如何?」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九月十六日出資介入讓AIG,使之免於立即倒閉,美國政府則接受AIG近八成的股份作為回饋。

※ 相關報導:

* udn全球觀察 - 白癡的評級-穆迪和標準普爾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152657



◆ 「主權基金」之議 名不正也言不順

【中時社論】2008-10-09 中國時報

在蕭副總統上周拋出主權基金議題之後,朝野、輿論大都是反對的聲浪。客氣的,說這件事要仔細研議、謀定而後動;不客氣的,則說這提案是病急亂投醫、且完全不符政策研議的程序正義。但層峰既已表態,府院過了兩天也就統一口徑,據悉正由行政院相關單位在積極研議。

台灣官場經常就有這種不知從何而來的荒謬政策;在阿諛奉承、官大學問大的醜陋氣氛下,明明大家都知道錯,只因為趙高說是馬,就再也沒有人敢說是鹿。為了避免一件錯誤的政策一步步邁向實施,讓我們用白話文把主權基金的荒謬論點一次講清楚。

所謂主權基金,用一般民眾能夠了解的語言來描述,就是由國家公權力所運作的投資銀行,其所投資的標的或許比一般銀行多了些戰略目標,但大體而言還是要獲利;故主權基金與一般政府財金單位的保守謹慎截然不同。另一方面,主權基金既然強調主權(sovereignty),通常是由國家「向外」投資,因為國家只有向外國才有所謂主權,從來沒有國家在國內還要談什麼主權。正因為主權基金的投資標的絕大多數是在國外,故各國主權基金多是以其外匯存底為基礎,在國際投資場域打拚。因此,正港的主權基金根本就與什麼國安基金、四大基金、郵政儲金、國發基金等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若干政府官員為了要幫亂發議論的政府高官緩頰,硬要把不相干的國內基金胡亂解釋為主權基金,實在也是醜陋官場生態的悲哀;但念其人在江湖,「其行可議、其情可憫」。

可是,即使我們把主權基金硬拗為四大基金、國安基金等國內基金,要鼓吹政府用這些錢積極、大規模去做投資,也像是發了神經病的議論。我們的憲法一四四、一四五條界定公營與私營之範疇,而民國四十二年訂定、民國九十二年最後一次修正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更是明白點出國家逐漸淡出營利事業的方向。怎麼馬蕭政府上台,竟然把經國先生時代就已經推動的民營化方向給改了呢?再以銀行業來說,我們的行政院金管會不是兩個月前才宣示,說台灣銀行家數太多、二次金改除了「限時限家」之外,方向正確、要繼續修正推動的嗎?既然要續推二次金改的銀行公股釋出,為什麼又要以主權基金「百分百公股」的投資銀行方式,去鼓勵國家金融觸角的延伸呢?總之,若無特殊立論,我們不贊成漫無邊際的政府投資。

主權基金最麻煩、最難以克服的問題,就是基金的治理與監督。有人或許會說,全世界那麼多國家有主權基金,他們怎麼沒有治理問題呢?這正是關鍵之所在。讀者如果仔細看看全世界大規模在經營主權基金的國家,大都是不民主、不透明、不自由、監督體制不上軌道的國家,諸如新加坡、中國、阿拉伯產油國等。這些國家連政治都不民主,又有誰敢胡亂批評什麼主權基金?中國大陸的主權基金虧了一拖拉庫,有誰敢吭氣?新加坡管基金的人是皇親國戚,你能對他怎樣?經營過企業的人都知道,做一千億美金外匯的CEO,要從中撈個千分之五至百分之一,真的是易如反掌,而透過國外更是方便。因此,這一千億美金要交給誰經營,當然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交給劉泰英、陳由豪,大家不放心;如果交給道貌岸然的乖寶寶操作,又不可能有效率,失去設主權基金的目的。而最可能的終極妥協,就是由立法院的立委共同監督。

於是,主權基金董監事席次中也許是國民黨四席、民進黨二席、台聯一席、無盟大哥顏清標一席... 。我們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描述出極為可能的下場。請問台灣人民,我們要一個不受監督的主權基金嗎?我們要一個被一群討厭的民意代表上下其手的主權基金嗎?如果這兩個答案都是否定的,則全世界根本就不存在台灣人民想要的主權基金。那些在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中動議提出設置主權基金的人,我們不想追究,只覺得好笑。但若是台灣的經濟政策就這樣被隨意畫出藍圖,我們就笑不出來了。

fsj 提到...

美國債鐘破表 國家資本主義幽靈狂舞

* 逾10兆美元 美國債鐘破表
* 冰島破產 台灣有以學之
* 英凍結冰島資產 國交近冰點
* 杜拜舉債過高 恐成為下一個冰島
* 厚愛衍生性商品 葛林史班遭批判
* 不負責放款 釀百年金融海嘯
* 專家示警:美面臨30年來最長衰退
* 從加州看美國》礦坑裡的金絲雀 困住了
* 美股連7黑 跌破9千
* 美股再趴→英股跌穿→巴西當掉
* 政治金融全倒 冰島總統心臟病發開刀
* 金融海嘯重災區 波灣國今年油水全蒸發
* 新加坡 步入經濟衰退
* 日大和生命 聲請破產
* 大陸沿海區 企業破產潮蠢動
* 風聲鶴唳 北京開始監視外銀
* IMF預言 讓彭淮南睡不著覺
* 貨幣政策三部曲抗通膨→解決流動性→救經濟
* 彭淮南:景氣趨緩 沒衰退
* 三部會聯手 七措施救市
* 投資人「恐懼指數」飆高
* 降息緩不濟急 重振信心最重要
* 啟動緊急融資 IMF終於醒了
* 金融市場螺旋式下滑危機 已到緊要關頭
* G7挽狂瀾 5行動救市
* 觀念平台:中國是金融風暴贏家?
* 財經漫遊─狂舞中的國家資本主義幽靈

◆ 逾10兆美元 美國債鐘破表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 2008.10.10

美國「國債鐘」(National Debt Clock)本月破表,突破十兆美元後,一直無法顯示完整的正確數字,設立這座電子鐘的機構「杜斯特組織」(Durst Organization)八日將數字最前方的美元「$」符號拿掉,改換成數字「一」,還它完整的十四位數。

杜斯特未雨綢繆,打算明年初更換電子鐘,讓它能顯示十五位數,以免再飆破表。

時間分秒逝去時,位於美國紐約時報廣場的國債鐘數字也節節攀升,看得人怵目心驚,而隨著美國負債本月飆上十兆美元,這座僅能顯示十三位數(兆)的電子鐘宣告破表。

已故曼哈坦房地產大亨杜斯特1989年設置這座鐘,凸顯當時美國政府已舉債二點七兆美元。

1971年一月,美國國債數字僅為七千五百萬美元,時至今日,國債幾乎每小時以此數字增加。2000年九月因為國債數字下降,國債鐘曾關閉,不幸,不到兩年(2002年七月),此鐘就再度啟用。2004年一月十五日,國債破七兆,2005年再破八兆。相形之下,從五兆到六兆總共花了六年時間。

有些經濟學家相信,通過八千億美元紓困方案後,美國國債可能很快破十一兆。

【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美國政府國債「破表」,台灣政府儘管債務還在控制中,但情況也好不到那裡去。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到明年底(九十八年)為止,光是中央政府債務就高達台幣四兆零二百六十一億元;以兩千三百萬人口計算,平均每人背了十七萬五千多元負債。

台大經濟系教授李顯峰說,台灣和美國情況不一樣,美國有強大的國力支撐,外國政府願意買美國公債,國債有本錢「破表」;但台灣沒有這樣的本錢,財政問題不能不顧。

國內目前正召開賦稅改革委員會討論稅改,財政惡化的狀況被忽略,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教授孫克難提醒,國內稅收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百分之十三,政府支出卻占GDP的百分之廿,照理說兩者比例應該一致,「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有落差就得舉債;但政府稅收不好,又要減稅,債務窟窿只會更大。

※ 破表的新聞前面也有提到過。台灣如果破表,可能會成為另一個冰島。



◆ 冰島破產 台灣有以學之

【聯合報╱沈石/德國基爾大學計量經濟博士候選人(屏東市)】 2008.10.10

原本被世人認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冰島,竟然在一夕之間掉入國家面臨破產的地獄當中。深究此次冰島破產的緣由,或許可以從中發現其中的元凶,並作為台灣的借鏡。

冰島原本只是以漁業、觀光、美軍駐守輔助為主要財務收入的卅萬人口小國。在二○○三年因為全球原物料需求的增加,加上美國鋁業公司等投資者看中冰島可以水力發電大量供應便宜又乾淨的能源,接二連三的在冰島投資建造巨型鋁鎔煉廠。不斷湧入的外來投資(多與能源資源有關),在過去十年間,推升冰島經濟成為借貸與高度消費的支撐運作的犧牲品,使冰島經濟成了美國經濟的迷你版,而國債鐘早已破表。

另一方面,由於大量的外資進入也使得冰島的勞動市場需求大為增加,而供不應求的勞動需求也不斷的推升冰島工資的提高。高工資的帶動下,潛藏著通貨膨脹的危機。由於大家對於未來景氣一片看好,不斷的從銀行借款來從事消費,個人借貸方面每年都有高達百分之七十的成長,冰島股市也有三倍以上的漲幅。

由於冰島貨幣克朗早期因外資大量需求而造成升值,使得冰島企業也樂於享受升值的好處,大量借款來購買外國公司。在冰島人以債養債惡性循環之下,使冰島總負債比率高達GDP的三點五倍之高,超越負債累累的美國。

而冰島中央銀行為了抑制外來投資所引發的通貨膨脹,並支撐冰島貨幣,不斷調升利率。但冰島央行的高利率政策卻吸引了國際嗜血的投機者不斷搬錢來套利,惡性循環之下又加速了此次金融風暴。

早在今年初就有許多信用評等機構發現,冰島經濟上不合理的繁榮假象,並調降冰島的信用評等。此時冰島的短期借款金額佔外匯存底的比率,已經是出口的一點三五倍,高負債比迫使冰島央行不得不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但是緊縮的貨幣政策迫使銀行減少對企業、家庭的融資,及降低資金的流動性。

據統計,冰島購屋支出佔GDP的比率因為緊縮政策因此跌了百分之五至十。以冰島如此小規模的經濟體來看,GDP的減少導致公眾支出的增加,冰島的財政可能因此從盈餘轉成赤字。如果情形繼續惡化下去,金融系統有可能因此被捲入。為了解決金融機構被捲入的風險,政府勢必出面解決危機,這也是冰島政府必須出面跟他國借貸的主因。

諷刺的是高額的政府借貸、大量的外國投資與過熱的消費支出造成了過去冰島富裕的假象,而這三個推動冰島經濟的主因現在反而成為冰島危機的元凶。冰島貨幣克朗的貶值導致外資的加速撤離,與亞洲金融風暴泰國發生的情形類似。

冰島央行的流動資產僅約四十億歐元,但冰島四大銀行的外債總額卻高達一千億歐元,政府想紓困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冰島高達GDP百分之四十五的進口比重,又因為消費緊縮及貨幣貶值而購買力急速下降,一連串的骨牌效應導致今天冰島面臨破產危機。

面對頹勢難止,目前冰島已經接管了國內最大的三家銀行,總理也承認小國並不適合過度開放的經濟,或許這是給目前追求亞太籌資中心的台灣一個很好的警訊。看看冰島,想想自己,從冰島身上或許我們可以學到一點東西。



◆ 英凍結冰島資產 國交近冰點

【聯合報╱編譯高國珍/報導】 2008.10.11

在英國首相布朗宣布與冰島進入外交戰、凍結冰島資產後,英國財長10日飛往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進行緊急對談。

英國每日郵報10日報導,此舉是因最新證據顯示,冰島3家主要銀行岌岌可危,影響不只是英國100多個市政委員會在冰島銀行存的10億英鎊。

布朗對冰島「非法拒絕」歸還英國投資者存在冰島破產銀行的數十億英鎊,提出嚴厲的批評。由於擔心英國損失大筆現金,布朗動用了甚少使用的反恐權力,凍結冰島資產。

在冰島宣布其最大的三家銀行由政府接管後,英國私人儲蓄帳戶、公司、市政委員會、警察部門、慈善組織存在冰島銀行的約200億英鎊遭到凍結。根據英國政府的擔保,大多數私人儲戶將能得到賠償,但是公共機構和慈善組織並不適用此規定。

由於被高利率吸引,英國100多個市政委員會在冰島銀行存有10億英鎊的稅款。金融專家稱,如果現金遭到損失,市政稅在未來25年內每年都會增加。

數十個英國慈善組織也受到影響,其投資額達2.3億英鎊。

英國政府擔心冰島目前實際上已是一個破產國家,冰島欠世界350億英鎊(約19,429億台幣),也就是說每個冰島人(包括男女老少)各欠11萬6,000英鎊(約644萬台幣)。

英國與冰島的關係正在急速惡化,直逼70年代冰島與英國發生「鱈魚戰爭」(cod war)時的國交冰點。

英國倫敦警察局也是一個大輸家,在冰島的銀行存有2,000萬英鎊。



◆ 杜拜舉債過高 恐成為下一個冰島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十日電】 2008.10.11

全球資金市場凍結使投資人質疑舉債過高的國家償付能力。自冰島金融體系崩潰後,南韓成為投資人注意焦點,現在舉債幅度極高的「中東之星」杜拜也成為疑懼的焦點。圖為杜拜「七星級」的帆船飯店。
(路透)
繼冰島金融體系崩解之後,仰賴大量對外舉債的小型自由經濟體,現在都遭到投資人密切注意。除了南韓以外,舉債規模甚高的杜拜現在也成為高度關注對象。

原油蘊含不豐的杜拜近年來大力發展房地產、觀光與金融業務,希望成為中東的觀光與金融中心。

但是這些世界最高的摩天樓、奇觀級的人工島、遊樂園與其餘基礎建設耗費甚鉅,杜拜政府與其所屬開發公司必須大量倚賴全球債券市場,籌措投資資金。

現在,投資人憂心全球經濟衰退以及杜拜的房地產市場急凍,可能將損害這個波斯灣小國的債務償付能力。信評公司估計杜拜的外債規模目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0%,是波灣富裕國家中借貸最重的國家,許多經濟學家私下估計的比率甚至更高許多。

隨著國際資金市場急凍,以倫敦同業拆款利率(Libor)為指標的資金成本急速升高,杜拜可能更難從資金市場借錢以融通延展既有債務,也將負擔更重的利息成本。

CMA DataVision估計,杜拜的違約機率已經攀升至20%,比今年初的4.3%大為提高。

信用違約交換(CDS)市場顯示,用來保障杜拜債務不致違約的CDS價格急速飆漲。杜拜政府債務的CDS價格漲至Libor 另加250個基點(2.5個百分點);杜拜國營Nakheel地產開發公司商的避險成本更高達Libor加上7個百分點。

目前3個月期美元Libor為4.75%,這意味投資人必須付出117.5萬美元,才能為Nakheel公司的1,000萬美元3個月期債券保險一年。

但專家表示,杜拜政府也許在緊急狀況時無力對所有企業紓困,但是波斯灣其他油元賺飽的國家應會對杜拜伸出援手。

穆迪公司分析師羅特說:「如果發生了像是房地產崩盤這樣的系統性危機,阿布達比應會對杜拜紓困。」

杜拜政府金融部門總監謝克(Nasser al-Shaikh)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也保證,杜拜不會有融資的問題。

他說:「當前局勢當然很艱難,但是我們有良好準備,可以應付未來七季內到期的債務。」



◆ 厚愛衍生性商品 葛林史班遭批判

【王嘉源/特稿】2008-10-10 中國時報

一九九○年代,美國成就了史上歷時最久的經濟擴張期,拜高成長、低通膨及低失業之賜,股市牛氣沖天,當時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葛林史班的聲望如日中天,普遍被認為是一大經濟功臣,讚美他執掌美國貨幣政策拿捏得當。

不過,自從這次美國房地產開始泡沫化後,葛林史班擔任聯準會主席的功過就被人拿出來清算。經濟學者不分派別批評他任內維持低利率,信貸成本低廉,導致美國房市擴張不停,房價飆高。有些人則指責他對放款浮濫的金融機構坐視不管。

然而,不論歷史會對葛林史班的這些決策作何論斷,《紐約時報》認為,其功過最終可能取決於一種更根深蒂固、卻較少受人檢視的現象:衍生性金融商品(derivatives)交易的爆炸性成長,終至引爆災難。許多經濟學者指出,如果葛林史班擔任聯準會主席時(一九八七年至二○○六年),能夠對衍生性商品交易多加管理,當前金融風暴也許可以緩和甚或避免。

多年來,葛林史班一直主張放任市場力量推進衍生性交易,大力反對國會或華爾街檢視這種雄心勃勃的美國發明物。他二○○三年告訴聯邦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說,「衍生性商品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工具,可讓風險從不應承擔風險的人身上,轉移給願意並有能力承擔風險的人」,至於有人主張加強管制,「我們認為這將會是個錯誤。」時至今日,全世界被捲入一場金融大風暴,葛林史班也形容這次危機是「百年僅見」,但他對衍生性商品交易的信念仍舊未動搖。他說,問題不在於這種交易契約失敗,而在於運用他們的人貪得無厭。

但許多經濟學者的看法卻截然不同。加州聖地牙哥大學鑽研金融監理問題的帕特諾伊教授指出:「很顯然地,衍生性商品是這場危機的罪魁禍首,而葛林史班是倡議放寬管制衍生性商品的急先鋒。」

衍生性商品廿年前在金融市場上還很不起眼,而到了二○○二年,規模已成長到一○六兆美元,現在更達五三一兆美元。從股票、債券及外匯等基礎金融市場衍生出來的這種商品,原設計是用來緩和投資損失,或稱「風險對沖」(hedge)。比方說,有些契約能保護權證持有人規避抵押證券虧損。不過這種契約之標的資產價值評估不易,會增加不確定性,反而擴大風險。在更大規模上,衍生性金融商品這種交易契約可讓金融機構承擔更複雜的風險,例如發行更多抵押債券或公司債。這些契約可以交易,藉此進一步降低風險,但一旦出了問題,也會造成更多人曝險。

在一九九○年代即有人指出,衍生性金融商品已變得規模太大,交織糾結,難以瞭解,因而要求聯邦當局加強監理,以保護金融體系。不過當年葛林史班不管是與聯邦官員開會,赴國會山莊作證或發表演說,總是寄望華爾街本著善意進行自律,並擊退要求管制衍生性商品的聲浪。

也有分析家認為,當前金融危機牽扯廣泛,光是怪罪葛林史班恐有欠公允。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經濟學者霍爾指出:「若要說葛林史班一念之間就可以造成截然不同結果,這也未免太幼稚了。」



◆ 不負責放款 釀百年金融海嘯

【聯合報╱本報綜合9日外電】 2008.10.10

百年之後,「2008大恐慌」的出版品裡,會重建今日的事件,解釋為何美國次級房貸違約率上揚,最終會演變成全球市場崩盤及衰退的危機。

作者會提出各式各樣造成這場危機的理由:資金寬鬆;有瑕疵的運作模式;缺乏主管機關適當監管;房貸融資機構房地美(Freddie Mac)及房利美(Fannie Mae)甘冒風險,願意買進或擔保低品質的房貸,只為維持生計;信評機構面臨利益衝突;市場誤信全國房價絕不會崩盤;寬鬆的放款標準;金融機構操作槓桿過度;對操作槓桿過度的銀行監管不足;證券化貸款產品缺乏透明度等等,理由不一而足。

不過,上述所有過當的情況,都有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當誘因。

收下手續費 誰管房貸責任

假如貸款一核發,就立刻被包裝成其他產品送出大門,抵押房貸貸款業者便幾乎沒有誘因對借款人進行適當的背景查核。貸款業者只要收下手續費,他的責任已盡。不管屋主能不能負擔得起他的房子,或付不付得出頭期款或每月利息,抵押房貸業者都不在乎。那是別人的責任。

當然,有個小小的誘因確保借款人至少可以付得出前幾期貸款。早期貸款違約率(Early payment default),意即在貸款發出的90天內發生違約,發放貸款的業者便有責任。但在房市一片榮景之際,就算不夠格的買家也只需支付很低的前期優惠利率,放款業者前幾個月根本不需擔心。之後,當然也不用操心,再融資便可解決買主困擾。

紐約Graham Fisher & Co.常務董事Josh Rosner說,放款業者也有部分「陳述及擔保揭露。假如這筆貸款有瑕疵,或陳述不當,放款業者必須將之從資產池中買回」。

但放款業者究竟陳述了什麼?又擔保了什麼?可不一定是屋主的收入、資產、或償還本金及利息的能力。華盛頓ISI Group的常務董事Andy Laperriere說,在某些情況下,「擔保只限於部分基本的事實,並未陳述借款人償還的能力。這樣的誘因無法引導出付責任的貸款行為」。

除此之外,那些替客戶審核結構化放款的人說,針對收購而來、包裝後的貸款,其承銷準則過於籠統,幾乎毫無意義。包括發行擔保債權憑證(CDO)說明書在內的這些準則,傾向預留很多「例外」的空間,這些例外都可能「成真」,導致超乎預期的違約率。

並非證券化過程造成我們如今身陷這場危機。雖然證券化貸款市場已暫停運作,但不需比照放空股票或商品投機交易一樣,被列為非法禁區。

房市大好 壞帳根本非問題

真正的問題在於被證券化的貸款。過去10年來,頭5、6年房價高漲,掩飾了許多不當的放款決策。標的抵押品(房屋)市場大放異彩之際,壞帳就不是問題。

隨著房價停止上漲,去年反轉向下,收購抵押房貸業者、證券化業者等,會很樂於把違約及有瑕疵的放款還給放款業者。到那個時候,Rosner說:「次級房貸放款業者早已人去樓空,沒人要買回這些貸款。」

他說,和次級房貸一樣,修改抵押房貸條件「在房價上漲時有效,但在房價下跌的情況可就不太妙」。

曾違約的借款人,取得經條件修改的貸款後,再度違約比率很高。即使在2002-2003年房價大漲期間,Rosner說,聯邦住宅行政局(FHA)「經條件修改後的貸款兩年內的違約率高達25%」。

修改抵押房貸是政府面對當前危機的眾多「困境」之一,這樣的困境很少需要個人負責。

這正是問題所在,因為放款業者不需負責,正是這場危機發生的根源。除非放款業者必須對他們的行為及任何的欺詐行徑負責,才有可能解決真正的問題。

以往銀行員熟識客戶,對客戶的房屋價值及收入情況瞭若指掌的時代,可能已一去不返。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必須把那樣的標準再調整適用在今天的全球化時代,那麼2008年的大恐慌,才可能真的只是百年僅見的事件。

※ 就一個「貪」字。



◆ 專家示警:美面臨30年來最長衰退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紐約九日電】 2008.10.10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費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8日預估,這波金融危機可能引發30年來最長的經濟衰退。美國經濟研究聯合會也表示,美國經濟將持續衰退到明年下半年。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前局長費德斯坦,8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這將是三十年來最長的衰退期,過去美國歷經四次衰退,平均持續12個月,我認為這次衰退會更嚴重。」

曾擔任美國總統雷根及老布希顧問的費德斯坦認為,目前的困境肇因於房價持續滑落,國會上周通過的7,000億美元紓困案未能對症下藥,解決房市問題。

費德斯坦說:「房價必須進一步下跌,才會回到泡沫之前的水準。現在的危機在於房價持續下挫,民眾繳不起房貸,導致房屋遭到查封,如此又增加未售屋存量。」他說目前市場有1,000萬棟房屋為負資產,意味屋主積欠銀行的貸款高於房屋價值,屋主寧可違約。

他建議美國政府向美國屋主買進部分房貸,用利率較低的新貸款交換,讓屋主減少貸款成本,才能阻止「房價下滑的惡性循環」。費德斯坦估計該方案可能需花1兆美元,但因屋主需償還貸款,將不同於其他政府方案。

但NBER委員會主席霍爾(Robert Hall)7日說,衰退期是否已開始還不明確,美國從去年底起就有出口增加而就業下降的情形。

經濟研究聯合會說:「美國及海外的經濟情勢前幾周更嚴峻,政府實施各項紓困方案後,市場反應不如預期。」房市在2009年上半年前都不會好轉。

經合會預估,美國第三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會萎縮0.5%,第四季減少1.1%,明年前兩季可能分別下降0.7%和0.3%。美國失業率在2009年第二季會升至7% ;帶動經濟成長的出口也會受到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



◆ 從加州看美國》礦坑裡的金絲雀 困住了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10.11

美國如果比方為礦坑,加州就是裡面的金絲雀:從加州開始的衰退正在漫延。亞洲華爾街日報說,從今天的加州看明日的美國,應該八九不離十。

美國經濟差不多確定已進入衰退:房市趴地,股市重挫,消費者摳緊荷包,失業率激增。最先到這步田地的就是加州。

加州是個1兆8000億美元 (台幣58兆5900億元)的經濟體,是印度的兩倍,占美國GDP約15%。此州是出口、製造業、專業服務業、零售業重鎮,是好萊塢所在地,有五支職棒大聯盟球隊,以及全美國最大的農場體系。加州有三長兩短,漣漪足以搖撼全美。

當前美國和全球金融危機起於美國這波房市泡沫化和次貸危機,而美國這個危機始於加州。加州房價比全美其他地方漲得更高更快,次貸風最凶,州內的金融公司首開大做非傳統抵押貸款,並將這些抵貸包裝成複雜證券的先河。2005年,加州房市領先全美走弱,屋主開始違約,抵貸證券劇貶,金融部門大難臨頭。

去年4月,次貸大戶「新世紀金融公司」破產,四個月後,著名的全國(Countrywide)金融公司陷困,都是後來金融業危機的先聲。到今年8月,加州金融業相關工作減少6.8%,相較下,全美才1.5%。

加州人感受壓力,減少開支,失業從房市傳到零售業和售車業,今天加州失業率7.7%,全美最高。今天傳遍全球銀行、企業和股市的震波,震央在加州。

這波衰退,可說是消費者領導。消費者支出占美國經濟活動約70%。民眾不花錢,失業等一連串經濟衰象接踵而至。加州消費者負債在全國數一數二,每賺回家的一美元裡,約有19美分要還抵貸、汽車、信用卡等債務;全美國是15美分。

忙著還債,能買東西的餘錢就減少。2007年第三季,加州的應稅營業額出現2002年以來首度下跌,跌了1.82%,此後季季下滑。今天,除了營建工人和抵貸經紀業,零售店員、會計、資訊科技顧問都在丟飯碗。

衰退尚無四海皆準的定義,但以大多數經濟學家使用的失業率上升和消費者支出萎縮而論,加州完全符合。洛杉磯一位經濟學家說:「加州衰退,這是不用疑問的。我們是美國這個礦坑裡的金絲雀。」

※ 國外習慣以金絲雀偵測礦坑中的毒氣。



◆ 美股連7黑 跌破9千

【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編譯朱小明、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10.10

華爾街股市9日再「慣性」大跌,棄守9000點大關,道瓊工業指數狂瀉678.91點或7.3%,以8579.19點收盤,摔入五年谷底。亞洲股市今天上午全面下殺,日本、香港跌勢尤其慘重。

這是道指連七日重挫,七天共跌2271點或20.9%,跌速之急,跌幅之大,創1987年10月19日股市大崩盤以來新紀錄,反映華爾街目前信心幾乎崩潰,即使祭出大幅降息或紓困案都無濟於事。

國際貨幣基金(IMF)9日表示,已啟動19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創設的緊急融資機制,協助遭受全球信用緊縮打擊的國家。

去年10月9日,道指攀登14164點歷史新高,一年來滑落5585點或39.4%,一年跌幅之深,創新紀錄;依照涵括美上市公司最廣泛的道瓊Wilshire 5000種股票指數,從去年高峰至今,全美股市市值已蒸發逾8兆美元。

美股寫下史上第三大跌幅紀錄後,亞太股市今天急挫,港股開市即跌穿15000點關口,東京股市日經指數盤中一度暴跌1000點以上,跌穿8200點,暴瀉11.38%。印尼則為免市場恐慌情緒進一步加劇,原定今天恢復交易的股票交易決定暫時無限期停市。

日本中央銀行今天雖然再度向市場投入兩兆日圓,以緩解歐美金融危機所造成的金融動盪;這已經是日本央行在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之後,第18天向市場投入資金。日經平均指數半日收盤時報8183.37點,下挫974.12點,跌幅10.64%,為5年4個月以來首度跌破9000點大關。日經指數本周已下跌20%以上。

香港恒生指數開盤報14717.52點,低開1226點,跌幅7.69%,近中午時仍維持下挫1265點。滬深股市雙雙大幅低開,滬綜指和深證成指分別以1995.96點和6482.19點開盤,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大跌3.79%和4.08%。

歐洲股市9日也重挫,德國下跌2.5%,英國跌1.2%,法國也跌1.6%。



◆ 美股再趴→英股跌穿→巴西當掉

【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十日電】 2008.10.11

華爾街股市10日連八日重挫,道瓊工業指數盤初一度狂瀉696點,跌破8000點大關,所幸尾盤拉抬,最後「只」跌128點或1.49%,以8451.19點收盤,暫時守住8000點關卡。然而投資人擔心全球金融危機的黑洞愈來愈大,從拉丁美洲到歐洲,都演出跳水行情,英國倫敦股市盤中近5年來首次跌穿4000點,巴西聖保羅股市因為指數暴跌10%,盤中一度自動暫停交易。

華爾街經歷史上最冷的一周,災情慘重。本周一失守萬點大關,周四不保9000點關卡,道指本周五個交易日共跌約1870點或18%,跌幅超過1933年經濟大蕭條時所創紀錄;若加上前一周失土,道指已連八日下挫,共跌約2400點或22%,為史上連八日最大跌點與跌幅,反映紐約股市遭逢前所未有特大風暴。

道指10日上午9時30分開盤後15分鐘內,狂瀉近700點,8000點大關輕易失守,隨即絕地反彈,倒漲百餘點,布希總統10時25分對市場信心喊話,全美實況轉播,但市場續挫,尾盤拉抬回穩,但最後一小時又現賣壓。10日盤中上下漲跌約千點,起伏之劇,近年僅見。

10日道指守住8000點關卡,形同馬奇諾防線,市場等待七大工業國集會結果,下周股市可能築底。

美國總統布希特意在白宮信心喊話,強調「有決心解決」金融危機,市場因不確定與恐懼而重跌;房市問題是這次金融風暴核心,政府正積極因應,挹注數千億美元、提升存款保險額、通過七千億美元紓困案、與各國央行聯手降息,他強調政府正採取各種途徑解決危機,「我們有決心、也能解決」。但布希無法「鼓舞」市場。

法人重視的史坦普500種股票指數10日下挫10.70點或1.18%,以899.22點收盤,一周來跌幅22.9%,為史上最慘行情;科技股指標那斯達克指數10日尾盤逆轉,反而漲4.39點或0.27,以1649.51點作收。

倫敦股市經歷「黑色星期五」,10日一開盤就急挫10%,銀行股繼續帶頭下跌,金融時報100種股票指數報收3932.06點,重挫381.74點,跌幅8.85%,市值縮水近900億英鎊。本周指數累計下跌24%,為1987年10月以來最大的單周跌幅。法國巴黎股市CAC40指數以3176.49收盤,下跌266.21點,跌幅為7.73 。德國法蘭克福股市DAX指數報收4541.20點,下跌345.80 點,跌幅為7.08%。

巴西聖保羅Ibovespa指數也在開盤後一瀉10%,自動暫停交易30分鐘,尾盤拉回,最後以35,609.54點作收,下挫1479.75點,跌幅3.99%。Ibovespa指數並寫下1997年以來最大單周跌幅,一周累計下挫20%。另外,巴西央行拋售5.89 億美元以支撐股市,巴西幣兌美元重貶4.5%,8月1日以來已貶值30%。

※ 趴趴熊可能會翻紅



◆ 政治金融全倒 冰島總統心臟病發開刀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10.10

在銀行危機惡化使整個國家面臨破產下,冰島9日和10日停止股市交易兩天,政府已經接管冰島最大的三家銀行,冰島總統葛林森雖然是虛位元首,也承受不了壓力,日前心臟病發住院開刀。在全民惶惶不安之際,政府少了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冰島政治和金融體系也彷彿心臟病發作。

政府發言人說,65歲的葛林森6日在首都雷克雅維克國立醫院接受血管修復術,復元情況良好,已恢復執行大部分職務。

葛林森1996年當選冰島第五任總統,2000年因為只有他一人參選而自動連任。2004年他輕易擊敗兩名對手,以85.6%的超高得票率當選,今年由於又無人向他挑戰,讓他順利四連任,在8月1日宣誓就任。

葛林森雖然是虛位元首,但深得民心,他病不逢時,讓政府少了一股安定的力量。總理哈德雖然試圖擺出泰然自若的模樣,但昨天召開記者會時,首次有保鑣護駕,這在幾乎人人都攀親帶戚的冰島簡直難以想像,顯見全國氣氛的低迷。

冰島政府已動用國會本周初通過的緊急權力,將最大銀行Landsbanki的大部分國內資產移出,成立一家新銀行「New Landsbanki」,完全由政府擁有,這是政府接管的第三家主要銀行。

同時,金融危機引爆英國與冰島外交關係陷入緊張,冰島網路銀行IceSave凍結英國存款戶,造成數十萬名英國民眾與地方政府10億英鎊的存款無法提領,英國首相布朗痛批冰島政府亂來,決定控告冰島政府,並凍結冰島銀行在英國的資產回應,哈德則譴責英國的不友善行為。



◆ 金融海嘯重災區 波灣國今年油水全蒸發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2008-10-10 工商時報

波斯灣國家儘管油元充沛,然而在全球金融風暴下,也是慘遭重創,今年來的原油出口收益已全部遭到蒸發。

波斯灣六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與卡達的原油產量約佔全球的五分之一,然而目前卻身陷兩面夾擊的窘境:一方面是在全球經濟不振,對原油需求減少下,油價持續下跌,導致其油元收益減少。國際油價目前已較7月中旬時所創下的歷史高峰每桶147.27美元重挫40%左右。近來油價更是跌破每桶90美元大關,週三西德州中原油一度跌到每桶86.05美元,是10個月來的最低點,週四有所回升,在每桶89.22美元。

另一方面則是全球金融風暴導致波斯灣六國股市一路重挫,光以週三來看,這六國股市市值就被蒸發了230億美元左右,相當於約20天的原油出口收益。

而從今年年初以來,波斯灣六國股市值則是蒸發了3440億美元,而若是以油價平均一桶100美元來計算,相當於今年同期的原油出口收益。

面對股市不振,波斯灣六國苦思救市之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週三在美國聯準會等七國聯合降息之後,也宣布調降利率0.5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波斯灣產油國也在尋求振興油價之道。根據了解,已有多個產油國要求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召開緊急會議,商議減產保價的行動。專家表示,該組織很有可能在11月召開臨時會議,商討減產行動。不過專家也指出,該組織是否決議減產,首先要看重量級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的態度。



◆ 新加坡 步入經濟衰退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十日電】 2008.10.11

新加坡已成為亞洲第一個陷入經濟衰退的國家。星國第三季經濟成長不如去年同期,為連續第二季出現萎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也再度遭下修。為強化出口競爭力,星國央行也放鬆貨幣政策,為四年多來首見。

新加坡貿工部表示,經季節調整後以年率計算,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第二季萎縮6.3%,第二季則萎縮5.7%。新加坡並且把今年全年經濟成長預測再度下修至3%;8月時已降至4%到5%。

雖然星國政府並未明說經濟已步入衰退,但照一般定義,經濟成長率若連續萎縮兩季,就可稱之為衰退。

DBS集團研究公司表示,新加坡將成為亞洲第一個步入衰退的經濟體。

為改善當前經濟情勢、提升出口競爭力,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相當於該國央行)決定把匯率政策從溫和緩慢升值改為「零升值」,這是該國四年多來首度放寬貨幣政策,也等於是和全球多國央行同步放寬銀根。MAS透過匯率而非利率調整貨幣政策。星元匯率10日在MAS放寬貨幣政策後應聲大漲,報1.4736星元兌1美元,但隨後美元又反彈至1.4849星元的一年最高點。



◆ 日大和生命 聲請破產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東京十日電】 2008.10.11

全球金融海嘯開始吞噬日本金融業,遭次貸風暴波及的大和生命保險公司,10日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成為日本七年來首家倒閉的壽險業者。

大和生命的債務為2,695億日圓(27億美元),債務約比資產多出115億日圓(1.16億美元)。

大和生命表示,受全球金融動盪影響,該公司投資的證券價值大幅縮水,致虧損擴大,至9月底為止的上半年度淨虧損110.4億日圓。

大和生命社長中園武雄說:「我們評估過業務風險,並出售我們的資產,卻無法抵銷資產價值的急遽縮水。」為提升投資報酬率,大和將資產移至替代性投資,至今年9月底止這類投資占總投資組合約30%,但因全球市場崩跌而嚴重受創。

有98年歷史的大和生命,雖是一家中型保險公司,卻是日本今年來第五大企業倒閉案、日本戰後第八家破產的壽險業者。

該公司員工約有1,000人,個人保單帳戶金額約1兆日圓,但根據日本媒體表示,幾乎所有的保單都會受到保護。這也是東京共同生命保險公司在2001年破產以來,首家倒閉的日本壽險公司。東京共同生命當時負債9,800億日圓,而協榮生命保險公司在2000年破產,負債4.5兆日圓,創日本戰後最高。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召開記者會表示,大和生命是資產排名日本第33的壽險公司,因本身財務體質脆弱而倒閉,只是「風險管理不足」的特殊個案,其他保險業者並無類似情況,況且日本金融體系仍十分穩定,截至目前為止日本銀行躲過了肆虐歐、美銀行的次貸風暴。

市場觀察家大多同意與謝野馨與金融主管機關的保證,認為日本其他保險業者發生類似情況的可能性很低。市場專家說,大和生命的邊際清償能力只有26.9%,遠比日本其他保險公司弱,投資人並不擔心日本保險業會出現倒閉潮。

但也有專家不以為然,認為保險業開始感受到壓力,在當前市況下,即便是退休基金也可能受創,情勢實在很艱困。



◆ 大陸沿海區 企業破產潮蠢動

【李書良/綜合報導】2008-10-11 工商時報

全球金融海嘯讓各國金融與股市大失血,也傳出中國大陸沿海地區與香港多家企業由於資金鏈斷裂,面臨週轉不靈危境。其中,大陸規模最大的紡織印染企業、同時也在新加坡上市的浙江江龍控股就因資金周轉不靈,積欠帳款達20億元人民幣,瀕臨破產。

今年訂單減少,加上中國政府宏調政策收緊銀根影響,沿海的廣東、浙江等地區陸續傳出企業破產,例如,江龍控股是繼櫻花紡織、飛躍集團、山東銀河後,又一家紡織業巨頭面臨倒閉。該公司已在本週三(8日)停牌,停牌前股價暴跌44%。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江龍董事長陶壽龍夫婦已「出走」。本周連日出現債權人衝入廠房搬貨,以及上千名工人上街堵路追討欠薪事件。

北京「國際金融報」引述「中國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的說法:「現在差不多有90%的紡織企業存在資金問題,只是程度不同。在銀根緊縮的宏觀背景下,受困於資金鏈的絕不只有紡織業。」大陸紡織業分析人士則認為,以出口為導向的大陸沿海地區產業,已出現「企業破產海嘯」現象。

※ 繞世界一週,差不多啦。



◆ 風聲鶴唳 北京開始監視外銀

中時電子報╱彭志平/綜合報導 2008-10-11

國際金融海嘯凶猛,外加國內大型上市公司接連傳出財務危機,大陸金融當局更加風聲鶴唳,最近已針對境內的外資金融集團啟動資金監視,要求大陸境內的合資方出具境外夥伴的財務報告。在全球衰退中,大陸的經濟難以全身而退;不過,雄厚的外匯家底足以減輕蒙受的損害。

在大陸境外,颳的是國際金融風暴;在大陸境內,傳統產業型的大型上市公司卻也因缺錢而瀕危。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金屬公司,因無力償還七.六億元人民幣貸款,而遭到暫停交易。

境內銀根緊 紡織業首先倒地

雪上加霜的是,同樣在新加坡上市的大陸最大印染廠紹興江龍集團也爆發財務危機,目前已積欠債權人和工人工資廿億元人民幣,面臨破產,董事長兼總裁陶壽龍已經落跑,股票在新加坡也暫停交易。

這兩家公司的財務危機並非個案,都反映出大陸的銀根吃緊。尤其是紡織業,江龍面臨破產危機之前,櫻花集團、飛躍集團、山東銀河都已不支倒地。大陸的「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分析,若干大企業先前擴張太快,「一旦遭遇國家財政政策收緊,資金緊張、甚至倒閉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大陸金融機構抽縮銀根的對象還不只是本土產業,因為國際金融風暴而風雨飄搖的境外金融機構,更是中國金融當局關注的對象。而為了避免遭到池魚之殃,金融當局開始監視在境內的外國金融集團。

火燒金融業?外資占半壁江山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要求所有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對其外國股東提出體質及財務狀況的報告,並解釋全球金融風暴是否影響該公司在大陸的運作。

「在目前非比尋常的環境中,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行動,」證監會一位不具名官員說,「這是政府的責任,這麼做是為了保護中國投資者的利益,以及境內市場的穩定。」

大陸的六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中,超過一半是與外國金融機構合資成立,其中有十五家的外資持股比率達到四九%;因此,除了監視之外,北京當局更擔心這些外國金融機構把火燒到家裡來。

目前除了少數幾個背景夠硬的外國銀行之外,與大陸銀行有合資關係的外國銀行都已無法從大陸夥伴貸出資金;大陸夥伴拒絕的理由是,信用已經趨緊。

外匯家底厚 應足以減輕損害

不論針對紡織業還是外國金融集團,北京當局都祭出雨天收傘的手段,其損害控管的用意至為明顯。

不過,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倒不那麼看衰大陸的承受能力,主要理由是大陸已經成為儲蓄的淨出口國,整個經濟體的槓桿率低;另外是大陸快速累積的外匯存底,讓境內銀行體系依然保持充足的流動性。



◆ IMF預言 讓彭淮南睡不著覺

【陳碧芬、陳美君/台北報導】2008-10-10 工商時報

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最新全球情勢報告,內文充滿負面、悲觀,對未來情況的不確定相當擔憂,急令呼籲各國決策者,要儘快做出全面回應,以解決系統性問題,國家政策以穩定金融狀況為最高原則,打動了央行總裁彭淮南的心,徹夜展讀後的次日一早,緊急對外宣佈降息1碼。

IMF剛出爐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了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會下滑到2.5%,更強調類似台灣的新興經濟體,目前起將面臨兩大威脅,包括國外需求明顯轉弱、國內外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報告尤其強調,後者將會直接拖累總體經濟,決策者的政策,要能打破實體經濟與金融危機之間的負面反饋鏈,「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

IMF分析,歐美國家目前的回應,多超過平常的措施,諸如注入流動性,快速干預市場,解決脆弱的機構問題,並擴大存款保險,美國甚至立法動用公共資金,向銀行購買困境資產,預估可以達到穩定金融狀況,在防禦避免進一步系統系風險上,可望成功。IMF肯定這類的由國家層面所採取的做法,並鼓勵各國應再跨進國際層面協調,以解決所面臨的共同問題,並避免產生不利的跨境負面效果。

報告提出多方面的警告。短期方面,未來一段時間,交易對手風險可能仍高,放慢主要金融市場恢復到正常的流動性,且伴隨全球經濟減速,還可能出現額外的信貸損失,因此萎縮的經濟活動,到2009年還會持續,及2009年底,全球經濟才會有所復甦。

「面對急遽的資本流出,各國必須迅速做出回應,確保充足流動性,同時利用匯率來吸收部份壓力」,IMF提醒,各國央行需要作出靈活的匯率,讓銀根調整有更大的空間,且幫助控制通膨壓力,絕不該壓抑匯率走勢,否則會使美元流動性更危急。據此,央行雖從不評論新台幣匯率,在韓元近日的升貶幅度極度擴大下,新台幣未來也可能保持一段時間的升貶幅「加大」空間。

為喚起各國能共體時艱,IMF報告中特別呼籲政府決策者,要能即時作出適當對策,讓經濟渡過一個成長放緩的時期,政策方向需要包括採取補救金融動盪的措施,並緩和大宗物資商品市場的緊張,以對抗物價通膨。

此外,IMF認為,決策者在回應並解決系統性問題時,應解決陷入困境的資產,培養重建銀行資本金,以及恢復融資市場的流動性,且同時要注意考慮納稅人利益和道德風險,也提醒我政府在接續處理善後中,應該秉持的施政原則。



◆ 貨幣政策三部曲抗通膨→解決流動性→救經濟

【經濟日報╱記者 傅沁怡】 2008.10.10

全球12國中央銀行在兩天內相繼調降利率,展現全力救市和恢復市場信心的決心。各國央行採用的工具,也由挹注市場資金轉為降息,顯示全球流動性風險的問題,已由資金面擴大至經濟面,在投資和消費心態轉趨保守下,可能形成世界經濟大衰退。除各國央行嚴陣以待,更要配合賦稅改革和擴大公共投資等政策,才能解決難題。

經濟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將各國連結形成經濟生命共同體,也讓金融財務風暴的範圍日益擴大。過去的俄羅斯、墨西哥或亞洲金融風暴,區域內經濟金融環境受到重創;現在全球貿易緊密連結、跨國投資頻繁,一個國家打噴嚏,可能發生骨牌效應,引發全球傷風感冒,也讓各國央行貨幣政策連動性愈來愈高。

央行此次宣布降息,將國內金融機構流動性問題的因素納入評估,也希望有助發揮穩定股市的功能;但央行真正的用意已修正為救經濟。財政部日前公布9月出口是近八年首度轉為衰退,被央行視為極大警訊,全球景氣低迷,造成對外貿易難有起色,央行唯有透過降息以鼓勵民間消費、投資,提振內需來「拚經濟」。

過去央行通常用讓新台幣匯價貶值的手法提振出口,但昨天彭淮南對新台幣匯率僅強調,「還在央行動態穩定範圍內」「由市場供需決定」,主要是全球經濟轉差,就算央行採取弱勢新台幣政策,也難以帶動出口,轉為靠內需提振景氣,反而較實際。

央行在本次常務理事會的決議文強調:「降息有助激勵國內需求,以維持經濟持續成長」。央行採行的貨幣政策,從抗通膨轉為解決流動性後,進一步轉至挽救景氣。手段上也捨棄低匯價為主的方向,改以低利率出擊。



◆ 彭淮南:景氣趨緩 沒衰退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08.10.10

歐、美、中等七大央行聯手降息後,台灣中央銀行昨天上午緊急召開常務理事會,趕在股匯市開盤前宣布降息一碼(零點二五個百分點),且昨天立即生效,以實際行動響應全球央行降息措施。近兩周來,央行合計已降息一碼半(零點三七五個百分點)。

這也是近十多年央行首度在股匯市開盤前宣布降息。不過,台股昨天並不領情,終場下跌七十五點,以五千一百卅點收盤。

央行總裁彭淮南說,國內整體金融流動性「目前還好」,央行考量輸入性通膨壓力減緩,但景氣趨緩、出口轉為衰退,加上配合國際貨幣基金(IMF)行動等四大理由,決定調降利率。

他表示,國外需求明顯轉弱,台灣的出口成長率八年來(應是近六年半以來)首度出現負成長,國內外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台灣經濟成長下降的風險升高。但他又說,國內景氣不是recession(衰退),應該只是slow down(趨緩)。

全球七大央行聯手降息救市,我國央行是否先與各國央行聯繫,才決定採取緊急措施?彭淮南語帶保留的說,「很多事情不能公開講。」

央行表示,國際貨幣基金敦促各國央行採取一致行動,穩定全球金融體系,提振市場信心,避免全球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在全球七大央行降息後,央行也跟進降息。

全球金融海嘯引爆國內銀行體系局部資金流動危機,央行相關措施能否解決流動問題?彭淮南說,上次(九月二十五日)理監事會議做出附買回窗口擴大實施的重要決定;另外,行政院長劉兆玄日前宣布存款全額保障,也有助於金融穩定。

央行昨天宣布,即日起調降央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零點二五個百分點,調降後分別為百分之三點二五、百分之三點六二五,及百分之五點五,是六年來降息幅度最大的一次。



◆ 三部會聯手 七措施救市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傅沁怡/台北報導】 2008.10.10

全球金融海嘯愈捲愈大,實體經濟危機四伏,促使各國政府加大救市力度。中央銀行、金管會和財政部三部會昨(9)日更聯手提出七大救市措施,從降低資金成本、延長國安基金護盤機制和減輕市場賣壓分進合擊,希望提振投資信心,穩定金融市場。

七大救市措施包括:即日起降低重貼現率0.25個百分點、研議調降現行最高千分之1.425的證券交易手續費上限,協商證金公司調降證券融資利率,以減輕投資人交易和資金成本;會商延長國安基金進場護盤期限一個月;此外,台股全面禁止放空政策可望於14日實施期滿後延長,政府並研議必要時縮限台股跌幅以減輕市場賣壓,穩定股市。

不過,外資和台股投資人對於政府救市措施似乎並不領情,昨天除投信和自營商各小幅買超1億元和5億元,外資仍賣超22億元,台股終場下跌75.69點,跌破5,200點關卡,收5,130點。

金融海嘯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促使各國的行動愈來愈積極、規模愈來愈大。連連出手的美國已準備直接入股銀行;日本計劃擴大經濟振興方案規模;南韓昨天更緊急降息1碼;墨西哥政府則提撥44億美元投資國內基礎建設;此外,義大利政府已通過緊急法案,必要時政府可成立200億歐元的穩定基金。

各項經濟預測更是愈趨悲觀。經濟部長尹啟銘昨天在立法院預警,經濟要復甦,要一年以上;國際貨幣基金(IMF)則同步調降今、明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明年更降到被定義為衰退的3.0%水準;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費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8日預估,這波金融危機可能引發30年來最長的經濟衰退。

受全球經濟危機衝擊,台股從9月底的5,719點,一路跌到昨天的5,130點,跌幅近一成。為提振國內景氣,央行總裁彭淮南趕在昨天股匯市開盤前,於8時15分開記者會宣布降低貼放利率0.25個百分點。但股市開盤後,指數始終在5,200點上下游走, 盤間雖一度上漲近百點,尾盤仍不敵金融股賣壓而收黑。

立法院財委會昨天也初審通過證交稅減半,為期半年,但必須再排入院會二、三讀後才能實施。財政部長李述德強調,10月15日將召開國安基金委員會會議,討論是否延長授權國安基金進場救台股。

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在立院財委會指出, 金管會已研議調降證券交易手續費上限。目前證券融資利率約6%,證金公司如降低利率,有助減輕投資人借錢投資股市成本。至於是否在必要時縮小每日股價跌幅限制,李紀珠表示:「所有的工具都會拿來評估,各種的可能都已經模擬好。」



◆ 投資人「恐懼指數」飆高

【經濟日報╱彭博資訊十日電】 2008.10.11

央行聯手大降息,各國火速祭出救市措施,仍無法化解信用緊縮危機,全球股災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顯示在這波金融市場風暴中,恐懼已戰勝貪婪,成為支配市場的主要力量。

這種恐慌心理明顯反映在華爾街所謂的「恐懼指數」上,也就是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VIX在9日首度衝破60大關,收盤躍升11%至63.92,創新高紀錄,盤中一度衝上64.92,令人咋舌。

在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Fed)、歐洲央行與加拿大及中國等國的央行紛紛降息之後,歐、美、亞股市跌勢不止,下殺賣壓持續狂湧。由此可見投資人深陷恐慌之中,照心理學家及歷史學家的說法,這種心態未必理性,甚至恐慌還可能加劇。投資人不但不買股票,更重要的是,他們突然擔心原先投入的錢拿不回來,也不肯買債券。自身難保的銀行也緊縮信用。

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羅文斯坦(George Loewenstein)表示:「一般人都是受最佳及最慘狀況的印象所驅使,如今大家心中想到的都是最淒慘的狀況。」

導致信用市場急凍的恐懼心理,讓羅根賣不掉她位於芝加哥的公寓;洛杉磯市民史瓦茲不能幫老婆換新車;西雅圖的雷維爾只能添購必要的日常用品。消費者支出占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三分之二,如果美國人都節衣縮食,經濟衰退甚至更慘的狀況確實會出現。

投資人擔心經濟萎縮會壓制企業獲利,這股恐懼讓美國股市三大指數今年來同步重挫。

聖塔克拉拉大學行為財務學教授薛佛林(Hersh Shefrin)表示,在當前的恐懼氣氛下,每一則消息都遭到放大解讀,形成惡性循環。

※ 別緊張,巴菲特這時候還大賺一筆呢!



◆ 降息緩不濟急 重振信心最重要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八日電】 2008.10.10

美聯準會8日與歐盟、英國、加拿大等歐美大央行聯手同步降息二碼,解救全球金融信貸危機,利率已低到降無可降的日本則支持此舉,連中國也配合降息0.27個百分點。這是史上首次多國央行同一時間聯合調降利率,反映當前金融情勢的險峻,但華爾街股市8日仍續大跌189點 ,9日開盤雖漲,但盤中震盪走跌,顯然多國央行聯手合作,只能避免存款在各國流竄,對股市止跌收效不大,凸顯出市場「信心」危機更甚「信用」危機。

其實,央行的利率政策並非當今危機的主要問題。在利率從5%降為4.5%的英國,向英格蘭銀行借貸的成本並非金融市場凍僵的禍首。美國的聯邦基本利率也已低到2%,再削到1.5%,為四年低點,離40年谷底1%僅差二碼,不排除本月底聯準會例行利率會議時再降息,但調降操作空間已不大,無助於提高信心,反倒可能嚇阻存款,當前美國銀行需要的就是累積存款。

問題在於,比降息更切題,更中問題要害的是,想辦法促進放款,以及協助問題機構調整資本結構。各國央行由美國聯邦準備理會帶頭,已著手積極擴大對金融機構挹注的管道,希望促進流動性,舒活信用。英國8日宣布的方案裡還增加新的資本和融資保證,是這方面迄今最周全的措施。

降息可寬鬆銀根,紓解信用緊繃,有利股市;但目前市場信心潰散,心理因素是九月中以來股市直線瀉落主因之一,也使技術性降息刺激難收效,八日史無前例央行聯手降息未能拉抬市場,即為明證。

實際上,全球央行放鬆銀根紓解信用,可能緩不濟急,銀行一時仍不願放貸,信用市場仍難解凍,七千億美元紓困案最快也需數週後實際運作,危機一時難解;財長寶森八日在股市收盤前敦促各國加強合作,解救金融市場,但也警告,當前金融動盪「不會很快結束」,加深市場悲觀情緒。

話雖如此,分析說,各國央行所以這麼做,其實顯示他們有覺於真正的問題所在,也就是協同紓困,合力支撐,比進一步同步降息更有助益。沒錯,要打贏穩定金融之役,投入的力量應有更明確的目標,用在刀口上,那就是放款市場和銀行資本。

※ 不妨學學尤努斯:

* 尤努斯與鄉村銀行:創造免於貧窮的世界
THE POOR ALWAYS PAY BACK: THE GRAMEEN II STORY
作者:Asif Dowla、Dipal Barua
譯者:洪鑫
出版:寶鼎
ISBN:9789866823053



◆ 啟動緊急融資 IMF終於醒了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10.10

國際貨幣基金(IMF)9日表示,已啟動19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創設的緊急融資機制,協助遭受全球信用緊縮打擊的國家。

經過好些年不見重大經濟危機之後,IMF現在抖擻精神,重新動員。全球金融危機鬧了好幾個月,一直好像站在旁邊的IMF終於站上第一線。

IMF主席史特勞斯卡恩表示:「我在昨天啟動了IMF的緊急融資程序。」他說:「我們已準備好回應面臨困境的國家提出的任何要求。」

第一波行動 救岌岌可危的冰島

IMF第一波行動是派代表團前往冰島。冰島金融危機持續迅速擴大,全國三大銀行都收歸國有。

目前全球金融機構信心喪失殆盡,各國政府紛紛投入天文數字的金額救急,近日並且出現史無前例的多國央行聯手調降利率行動。

在七大工業國財政部長、IMF和世界銀行金融領袖周末的華府會議前夕,史特勞斯卡恩強調,當今決策者最重要的任務是:恢復信心,穩定全球市場。

IMF緊急融資機制創於1995年

IMF的緊急融資機制創立於1995年,搶救墨西哥金融體系。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菲律賓、泰國、印尼、南韓的脫困過程裡都有IMF的蹤影。

IMF有多大能耐? IMF的本錢主要來自放款收息,但這些年來少見重大經濟危機,IMF出手機會不太多,因此發生收入赤字,今年4月還出售一些庫存黃金,並且投資政府和公司債券。

可放貸現金 有台幣6兆多

目前IMF馬上能夠撥出來放貸的金額約有二千億美元 (約合新台幣6兆4900億元)。

除了多國聯手降息,史特勞斯卡恩再度呼籲應該有更多的國際同步行動。他表示,全球經濟面臨衰退,但迅速有力的協同行動可以堵住危機的漫延。他說:「一切合作都值得研擬,一切單獨行動都必須避免。」



◆ 金融市場螺旋式下滑危機 已到緊要關頭

【王嘉源摘譯】2008-10-11 中國時報

上個月,當美國財政部放手讓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時,我曾說財長鮑爾森是在玩俄羅斯輪盤賭注。當然,槍膛裡有一顆子彈:全球金融危機早已嚴重,雷曼的破產只是令其變本加厲。

雷曼破產的後果幾天內便顯而易見,然過去四周我們的決策要角卻泰半虛擲時間。如今已走到緊要關頭:他們最好快點有所作為,最好在本周宣布一套協調一致的紓困計畫,否則全球經濟很可能陷入自三○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當前危機乃始於房地產泡沫化,導致抵押貸款違約普遍,讓許多金融機構虧損嚴重。接著,由於銀行欠缺資金,迫使投資縮手,導致資產價格進一步下跌,造成更多虧損。這是「降低槓桿操作」(deleveraging)的惡性循環。民間普遍對銀行失去信任,銀行之間亦然,使得惡性循環變本加厲。

面對這種金融市場螺旋式下滑危機,全球兩大貨幣強權:美國與有十五個會員國使用歐元的歐盟,因應之道卻極為乏善可陳。

歐洲欠缺一個共同政府,根本無法齊力行動;各國各自為政,倡議共同因應之道仍只是紙上談兵。

當鮑爾森宣布龐大的金融紓困案時,市場乍現樂觀氣氛。但明眼人很快看出,此方案嚴重立論不明。鮑爾森提議接收銀行七千億美元的「問題資產」,卻無法解釋為何這能化解危機。

許多經濟學者認為,他理應提議由政府提供金融機構營運所需資金,換取其部分所有權,藉此遏阻金融市場螺旋式下滑。當國會修訂鮑爾森的提案時,有條款提及可採行這種作法,不過並非強制。直到兩天前,鮑爾森還堅決反對做這種正確之事。

不過就在九日,英國政府宣布,準備提供銀行五百億英鎊資金,並對銀行間金融交易給予廣泛擔保。美國財政部現在也說打算推動類似措施。

如今問題在於,這些金融措施是否已不足夠且為時太晚?我倒不認為,不過如果本周末美國不能聯合所有大國提出一套可靠的新金融紓困案,情況將不堪設想。

為何國際間必須攜手合作?因為我們處於一個全球化金融體系,所以這場危機雖始於佛羅里達和加州房市泡沫化,影響所及卻造成冰島貨幣崩盤。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需要共同解決之道。

而為何又一定要在本周末有所作為?因為剛好有兩場大型國際會議在華府登場:七國集團財長十日聚會,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十一日及十二日召開年會。如果這些會議未能至少就提出一套全球紓困方案達成原則協議,將會錯失一個黃金時機,而金融市場螺旋式下滑很容易變本加厲。

怎麼做好呢?美國與歐洲應該直接說:「好,首相,我們照辦!」英國的方案並非完美,但經濟學者普遍認為,它是迄今見過的最佳紓困範本,可以在全球擴大推動。

此刻正是行動的緊要關頭。人們可能認為情況不會更糟,但實情是的確可能再惡化;而如果未來幾天毫無作為,情況鐵定會再惡化。

(克魯曼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王嘉源摘譯)



◆ G7挽狂瀾 5行動救市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0.11

在美國華府開會的七大工業國(G7)財政部長10日宣布五個重點的行動計畫,以對付全球金融危機。左起加拿大、法國、德國、美國、義大利、日本、英國、歐盟、IMF。
路透

其他四個重點為:採取所有必要步驟,使信貸和金融市場解凍,確保銀行能夠廣泛獲得資金;支持銀行從政府和民間獲得充裕融資,以重建信心,並恢復向家庭和企業貸款;加強存款保險;重振房貸市場。

美國財政部長寶森10日已宣布,美國政府將收購金融機構的股權,而不只是有問題的資產。這將是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美國政府首次購入銀行股權。

G7雖發表行動計畫,但未採取集體行動,以避免全球經濟嚴重衰退。信貸枯竭會導致經濟成長難以為繼,而投資者都巴望G7提出全盤計畫,讓信貸恢復自由流通。

G7發表出奇簡短的聲明,沒有表示支持英國為銀行間拆款做擔保的計畫。許多華爾街人士認為這對終止14個月來的動盪和金融市場日增的恐慌是至關緊要的步驟。

聲明中說,G7同意當前情勢需要緊急和特別行動。但是,這項聲明除了包括五個要點的廣泛架構,沒有提出明確做法,可能不足以消除橫掃全球市場的恐慌。

雖然美國和其他國家採取連串激進措施,包括破天荒的協調降息,可是世界各地投資人仍然愈來愈恐慌,導致全球股市繼續狂瀉不已。

寶森另外發表聲明說,G7財政首長擬定激進的行動計畫,「以對付全球金融市場的亂局和我們的金融機構承受的壓力」。

他說:「這項行動計畫提供一貫架構,引導我們個別和集體的政策步驟,為市場供應資金、強化金融機構、保護儲蓄者和投資者。」

寶森說,各國政府必須繼續個別和集體行動以穩定市場,並恢復對金融體制的信心,而且為了確保單一國家的行動不會損害其他國家或整體制度,G7財長在因應危機時將保持密切連繫。



◆ 觀念平台:中國是金融風暴贏家?

【陳欣之】2008-10-10 中國時報

全球金融危機目前仍尚未觸底,在這一場全球金融權力消長的劇變中,美國做為全球金融帝國的地位已受到重創,嘗到了貪婪追求利益帶來的惡果。不過,在這場可能重塑全球經貿版圖的洗牌過程中,反而凸顯了中國經濟成長的結構性缺陷,如果中國不能改善依賴美歐市場做為成長動力的發展結構,在全球甚至在東亞取得經貿金融霸主的地位,將仍是一條漫漫長路。

有論者預估,中國可能是金融風暴後的最大贏家,因為當今中國擁有龐大的資金,最有可能扮演金融救世主的角色。

中國銀行體系過去投資美國金融體系有相當節制,因此在此波金融風暴中僅受到微幅波及,而且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體質亦相對穩健。美國政府通過七千億美元的救市方案,各方預期中國與中東油國是最有可能購買此筆天文數字美國債券的國際大戶。

中國如果利用此一時機投入重金,未嘗不可能牽動全球資產重分配的進程,為中國取代美國霸業開展先聲。

不容否認,中國是當今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個大戶,但是中國要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貿金融霸主,仍受限於一些客觀性的經濟金融結構性障礙。

第一,受制於與美歐市場的貿易暨金融互賴關係,中國龐大外匯存底所能換取的美國政經讓步仍十分有限。中國絕大部份的外匯儲備是以美元債券的形式持有,目前其數目高達一兆美元,不過同時中國的GDP外貿依賴度超過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說,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不是來自於中國大陸看似龐大的內部市場,而是受制於美歐市場的起伏。

拒購美國救市法案國債或是在市場大量拋售美國債券,雖可能讓美國在一夕間破產倒閉,但亦同時關閉了中國出口產品市場。

在中國未能開拓一個可支撐經濟發展的國內市場前,中國仍需被迫將絕大部分的外匯存底用於購買美國債券,以支持美國市場的穩定與成長。

第二,中國大陸在全球各種多邊經貿金融合作機制的影響力有限。現今的國際經貿與金融多邊機制,反映二次大戰結束後的美國主導下的權力格局,中國大陸、印度、俄國暨巴西等新興的重要經濟體,雖是當今左右全球經濟興衰的重要關係國,卻無緣參與國際合作與決策。目前美國仍主要與G-7成員國進行對話暨協調,中國似乎只有攤派額度承接埋單的地位。

第三,全球性金融遊戲對中國而言還是十分陌生,貿然投入的風險極高,而且可能得不償失血本無歸。中國的資訊透明度尚未能取得全球市場與投資者的信任,例如近期中國三鹿毒奶粉事件,就反映出政府的作為引發許多無謂的恐慌。而且中國金融機構的國際化尚稱不足,本國人才的數量與經驗,尚不能處理大規模的全球性金融課題,眼下亦難以吸引到國際人才,更不用說外國政府對中國大舉收購本國金融機關引發的政治聯想。

中國要成為全球金融的要角,至少要擔起三個重擔。

首先是人民幣要取代美元成為準全球性貨幣;其次是中國要成為全球金融穩定者,更能在發生區域金融危機時,成為全球金融的調節者;以及管理全球金融管理制度的主導者。

目前的美國金融風暴或許為中國開啟了一個縮小與美國差距的機會,但口袋滿滿是美國債券的中國大陸,是否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金融霸主,仍有許多結構性的挑戰有待克服。



◆ 財經漫遊─狂舞中的國家資本主義幽靈

【沈雲驄】 2008-10-11 中國時報

世界上,哪個國家最和平?照幾個月前公佈的「全球和平指數」來看,是冰島。但這星期,冰島卻成了世界上最不平靜國家之一。瀕臨失控的金融市場,迫使冰島議會決定授權政府,出重手介入。幾天來,抱病的總統葛林森,展現了前所未見的強硬姿態,關閉了股市之外,該國三家最大的銀行,現在也全由政府接管,那些在出事前年年領高薪的銀行董事,都得捲舖蓋走路。

不只是冰島。從英國到美國,世界上的銀行正在一家接一家,落入政府手中;官員們如今紛紛捲起袖子,半夜開會,試圖阻擋金融骨牌繼續崩倒。就在美國國會給了鮑爾森七千億美元後沒幾天,英國政府也在週三宣佈,要推出一項高達四千億英鎊(同樣近七千億美元)的計畫,用來買下部份銀行的股權,阻止危機的惡化。

更戲劇性的,當然要算前幾天,全球六大央行史無前例地同步降息兩碼的事件。一個個低頭皺眉、摸額沉思的央行總裁,看了真讓人心情忐忑不已。照這趨勢發展下去,顯然除了銀行,從房地產到保險公司,還會有更多企業出事,到時候,政府會不會比照辦理呢?例如美國的汽車業,三大車廠如今都在垂死邊緣,以這三家公司員工之多、產業牽連之廣、政商糾葛之深,政府真會見死不救嗎?不救,憤怒的選民恐怕很難善了;救,又要止於何時?

資本主義緩緩抬頭的半世紀來,不會有人想到有這麼一天,原先引以為傲的自由經濟,會失控到這個地步;更無法想像,早就被遺忘的國家資本主義,會在短短幾天之內,以如此驚人的速度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國家資本主義的重現,確實讓許多人心中滿是疑慮。疑的,自然是過去喊得震天價響,如今難自圓其說的自由市場精神。不是說,市場有隻看不見的手,可讓人民獲得更好經濟生活,政府不該干預,現在,怎麼反其道而行?難道,就不能讓自由市場發揮力量?這麼做,跟過去大力批評的共產國家比起來,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嗎?前幾天,在麥肯的政見發表會上,一位選民就皺著眉頭問:「我們的國家,是不是被社會主義統治了?」

至於慮,就更普遍糾纏著長期活在自由經濟中的人心。首先,納稅人的錢該怎麼花,誰能說了算?次貸風暴以來,政府動用的資金動輒數百億,別說公民毫無置喙之地,就連民意代表都被迫當橡皮圖章,任憑官員需索,這算哪門子的民主?

其次,政府,可以被信賴嗎?我們怎麼知道,把如此龐大的權力與金錢交到這些人的手中,不會被濫用、誤用甚至私用?何況,數十年來由國家派人經營、號稱屬於全民的企業,經營效率低落不說,就算賺了錢,也會被少數官員、民代與經理人瓜分大半。這回,政府拿老百姓的錢出來挽救企業,人民最後能得到多少好處?

這些,都是目前搬出國家資本主義的官員們,必須回答的問題。接下來的幾個月,人民也許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部分疑慮的答案。比方說,當這些金融機構止血回生之後,可以看看政府會還給納稅人什麼好處;或者,政府這幾週來信誓旦旦要改革的,到底能做到多少,也會很快見真章。負責任的政府若不想揹負罵名,就應該藉著這個機會,整頓百病叢生的金融體系。

最重要任務,當然是設法剷除金融投機的春風吹又生。政府不應虛榮地把金融市場表現當作自己政績,務實地從根本改變國家經濟體質,才是搏得人民掌聲的正途。比方說,就業機會創造,就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其次,政府應遏止金融業不負責任地銷售高風險金融商品的行為。對金融創新工具,應更嚴格檢視。就像新發明的藥物,上市之前必須經過檢驗,未來新金融工具在銷售之前,政府也應替人民嚴格的把關,不能讓高度投機的商品,偽裝成優質的投資機會到市場上害人。

還有,政府也應在這次風暴之後,將金融教育的任務從業者手中奪回。多年來,關於投資理財方法這件事,學校沒教,政府不管,使得人民只能仰賴金融業者。造成的結果是,錯誤的投機觀念瀰漫,正確與安全的理財方法(例如儲蓄)的重要性,人們卻理解不足。人民無力拒絕國家資本主義的席捲,國家,至少要讓人民對未來安心。

fsj 提到...

錢蒸發到哪去?看不見的危機!

* 蒸發的錢 進了誰口袋?
* G7救市不具體 台股恐補跌
* 投資人急兌現 美股恐再跌10%
* 無聲擠兌 讓歐美銀行剉咧等
* 中日韓催生亞元 抵禦金融動盪
* 全球洞察組織評估:台銀行風險低
* 環球透視最新報告:台灣銀行業風險極低
* 刺激經濟 馬總統:減稅、鬆綁
* 救台股 不休市 漲跌幅減半 禁放空延長
* 注意金融保障潛藏的風險
* 觀念平台:政府不能學CEO
* 唯一好消息 油價還在跌
* 股災之外 缺糧危機在蔓延
* 穩存糧 台灣增加安全存量
* 解糧荒 台大參與國際研究
* 濫伐森林 危害大於金融風暴
* 苦日子來了 它們逆勢上漲!
* 失業華爾街 觀光客想瞧瞧
* 倫敦傳真:經濟蕭條也是祝福

◆ 蒸發的錢 進了誰口袋?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0.12

股市崩跌使幾兆元資產為之蒸發,幾兆美元投資積蓄化為煙雲。你為房子繳付的大筆金錢、上大學的積蓄、老闆用以支付薪資的資金,全都消失無蹤。

不論你是股票經紀人還是普通老百姓,只要你有存款或攪混資理財,幾個月前帳戶裡還有的許多錢都隨著股市和房價狂瀉而嚴重縮水。

可是如果這些錢從你的手上消失,那麼它們到底落到誰那裡?華爾街富豪、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大亨,中國政府?還是,這些錢根本就不見了?

如果你想追查自己的錢的下落,甚至想要回來,你可能大失所望,因為這些錢根本不是真正的錢。

耶魯經濟學家席勒說,股市暴跌導致失去大批現金的想法根本是謬思,因為股價根本不是現金,只是對股票價值的「猜測」。換言之,這全是想像的價值。

不過,股市和房地產價值暴跌,當然會有些東西隨著消失。雖然股票不是荷包裡的大把鈔票,雖然房價不是可以隨時變現的東西,你還是可能因市場下跌失去原來可能擁有的錢。

口袋裡的鈔票不會平空消失,可是股票或房價這些「潛在的錢」卻可能。儘管如此,全球仍有千千萬萬的人把錢投資於股市,相信能夠藉此累積資產。

但是,這種集體信心已經消失,無數投資者不計代價認賠殺出,股票價值隨之大貶。這並不表示財富轉移到別人手上,而是全世界的整體財富減少。

※ 不要以為錢真的「蒸發了」。



◆ G7救市不具體 台股恐補跌

【聯合報╱記者陳曼儂╱台北報導】 2008.10.12

七大工業國(G7)財政部長與央行總裁昨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五項重點行動計畫來對抗全球金融危機,因為還沒有具體計畫,國內投顧業者多預估對周一台股不會有太強的激勵作用。

不過,也有學者看法樂觀,政大財經系教授周行一說,市場其實還有錢,重點是「信心不足」,G7的行動對長期經濟還是有益的;金融風暴之後,中國和台灣將會比美國更快復甦。

從九月十五日雷曼兄弟倒下,引爆全球股災以來,主要國家股市行情平均跌幅逾百分之廿,即使歐美七國央行聯手降息,美歐股市照舊暴跌,證券投資業者表示,美股的投資人現在只想賣股票換現金,台股又與美股的連動性高,除非有更大的具體拯救全球金融的策略,才可能穩定市場的情緒。

台股因為國慶休市而逃過一劫,但是下周一恐怕難逃「補跌」,只要外資還是處於虧損賣股求現的狀況,對台股就是威脅。

周行一分析,目前處於「沒有信心的信用緊縮」,才會造成資金流動危機,銀行有錢也不願意借給別人,老百姓有錢也不願意投資,七大工業國聯手推出的五項救市重點就是確保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動,各國政府目前是唯一有錢的救星。美國政府已經決定拿七千億美元出來,歐洲政府也會拿錢出來,儘管有的銀行股權要讓給政府,但是,現在第一要務就是穩定金融體系,避免一些原本體質很好的企業因為周轉不靈而跟著倒閉。

周行一表示,如果這些方案都確切實施,大概兩三個月左右,金融市場就會穩定,但整體的金融復甦恐要等到明年的三、四季。



◆ 投資人急兌現 美股恐再跌10%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綜合報導】 2008.10.12

10月以來,美國三大指數下跌幅度超過20%,美國標準普爾指數上周更度過史上最慘一周。然而明天過後,美股恐怕仍不樂觀。美國Hinsdale Associates投資部經理保羅‧諾特 表示,「根據市場動能以及潰散的投資者信心來看,股市還有可能再下跌10%」。

儘管美股上周連番下跌,市場上賣壓仍然沉重,投資人也等著看本周將公布的財報和通膨數字。未來幾天,摩根大通集團、花旗集團、美國第一資本金融集團第三季的財報預計將相繼出爐、躉售物價指數將在周三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將在周四公布、而九月份新屋開工率則將在周五公布。

市場分析師表示,即使聯準會和各國央行頻頻釋出資金投入市場,但投資人的擔憂仍是主要關鍵。德意志銀行美國證券部主管歐文.費茲派屈克認為,「道瓊指數跌破關鍵點對投資人的心理肯定會有影響,但投資人當前對此並不特別在意,市場最擔心的還是流動性與宏觀經濟」、「這純然是一個為情緒所驅動的市場」。

因此,對投資人而言,公司是否獲利並非燃眉之急,眼前最要緊的是急著兌現,以順利度過這波信用危機。

美國「Miller Tabak」市場策略分析師馬克‧帕多表示:「雖然市場連續大跌,但我認為短期內股市繼續下跌的空間已經不大。不過股市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止跌上揚,經濟衰退、企業業績以及信貸危機等因素還沒有被市場完全消化。」

有分析師認為,如果國家提供銀行擔保,那麼同業間的短期資金借貸成本會降低,資金也愈能流通。不過已有參與七大工業國會議的官員表示,他們不可能採取英國的建議,對銀行間的借款提供擔保。

另根據七大工業國會議的聯合公報,各國並沒有決定採取一致的行動避免全球經濟衰退,只強調活絡信用市場,並確保銀行能夠募集資金。

照目前情勢,即使美國股市可能反彈上揚,但只要投資人的恐懼依舊籠罩市場,股市仍無翻紅力道。



◆ 無聲擠兌 讓歐美銀行剉咧等

【林家群/綜合外電報導】 2008-10-12 中國時報

人們對擠兌的印象是在銀行前大排長龍,焦急等著領血汗錢;但在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機中,一種「無聲擠兌」(silent run)已開始登場,透過網路,存款戶只消坐在電腦前操作滑鼠,就可把存款轉出去,不必排隊搶著抱錢回家。但由於無聲擠兌速度更快,轉出的錢又多,會讓銀行一下子就面臨存亡危機。

最近有報導稱「美聯銀行」(Wachovia)在七千億美元紓困案通過前以及「華盛頓互惠銀行」倒閉被接管後,曾發生無聲擠兌。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比尼說,把錢「惦惦」轉出的美聯存款戶,其存款額都多於存款保險最高保額。

比利時「富通銀行」(Fortis)也是無聲擠兌的受害者。還在讀書的青年席爾特說:「如果富通有問題,我會透過網路把錢轉到父母的帳戶。」

富通出狀況,加上股價大跌,迫使荷比盧三國出面挹注現金,避免造成連鎖反應。

英國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就是被無聲擠兌所害的著例。去年九月,它遭逢開業一百四十年來首度擠兌,有客戶排隊三天等領錢,有政治人物形容當時英國像「香蕉共和國」(banana republic,指中南美洲若干時局不穩的國家)。

後來英國政府說將保障存款戶權益後,擠兌才和緩。總計從去年九月到年底,北岩被客戶領走零售存款總數的一半約一百四十億英鎊(兩百五十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一是被客戶登門到各分行領走,其他三分之二則被客戶以網路、郵匯或電匯轉走。

雖然網路服務可讓銀行發生擠兌時,不再出現大排長龍而更加造成人心惶惶,但現在只要打電話、操作滑鼠或按幾個鍵,錢就大筆大筆轉走,速度快到讓銀行受不了,這正是無聲擠兌可怕之處。

美聯銀行主管伊凡斯坦承,九月廿六日開始發生無聲擠兌,「從存款出現流失到代誌大條只有短短幾天,大眾並不知情勢真是急轉直下。」

歐洲各國擔心無聲擠兌將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所以相繼提出對一定數額存款的保障。

這都是信心不足所致,只要政府介入撐腰,客戶信心回來,轉出去的錢就回籠了。以英國北岩銀行為例,因變成國營銀行,今年有六十億英鎊存進來,迫使它最近對受理新存款戶喊「卡」。



◆ 中日韓催生亞元 抵禦金融動盪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10.12

金融危機蔓延全球,使東亞國家體認醞釀已久的「東亞貨幣基金」確具緊迫性,催生「亞元」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10月中旬中、日、韓三國財政官員將趁赴華盛頓出席會議的機會會晤,就救市細節、如何抵禦金融危機影響進行協商,並將研商設立800億美元「亞洲共同基金」。

北京「國際先驅導報」報導,現行世界貨幣體系存在重大漏洞,美元占據全球貨幣體系頂端,可以向全球各國徵收鑄幣稅,美元鑄幣稅已超出各國所能承受的極限。缺乏制約的組織具有巨大的道德風險,無限膨脹、缺乏制約的貨幣同樣如此。美元徵收鑄幣稅越來越重,導致全球收穫畸形的經濟結構。

報導指出,東亞的經濟結構決定了東亞各國是持有美元儲備最多的地區,也是美元鑄幣稅最大的受害地區。目前美國政府發行的2.67兆美元國債中,亞洲國家持有約半數。其中,中國高達1.8兆美元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約占60%。今年中國持有美國債券組合投資高達1.06兆美元;日本持有1兆美元,韓國持有2,396億美元,均居全球前列。

東亞地區以製造經濟為主,亟需穩定而可預期的匯率機制。目前日益動盪的貨幣體制,使東亞千辛萬苦獲得的美元一夜之間大幅縮水,形成金融資本嚴重掠奪產業資本的局面,東亞各國有苦難言。

為應對貨幣掠奪戰,亞洲各國一直想建立亞洲基金,但遭遇西方國家反對,有名無實。當前的金融危機已成為推出這一基金的最佳契機。

報導指出,美國救市需要東亞各國美元儲備的援助,建立東亞貨幣基金,進而建立類似歐元的「亞元」,制衡美元、歐元,平衡全球經濟結構,已經現實地擺在亞洲各國政府面前。

「亞洲共同基金」可望由作為外匯存底強國中、日、韓三國為主,針對出口蕭條等引發的美元枯竭問題,確保成立外匯的共享渠道。長期來看,可增強對國際金融動盪抵禦能力。

※ 地球聯邦政府何時出現?



◆ 全球洞察組織評估:台銀行風險低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0.11

具公信力的美國「全球洞察組織」最新發表新興市場銀行風險評等的報告指出,台灣的銀行業結構穩定,管控審慎適當,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排名為銀行業風險最低的國家第二名。

中央社報導,這份囊括世界獨立國協與東歐、亞洲、中東、非洲、與拉丁美洲的33個新興國家銀行業風險等級評定的報告,列出當前風險最高的五個國家銀行業,首位為烏克蘭,其次依序為匈牙利、奈及利亞、伊朗以及委內瑞拉。

而排名風險最低的國家銀行業,分別為沙烏地阿拉伯、台灣、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馬來西亞以及斯洛伐克。

據了解包括台灣在內的五個國家銀行業風險最低,主要因其銀行資本額高、流動充足、流動資金足夠償付債項、銀行管理適當、調控環境審慎。

「全球洞察」還表示,當前全球金融風暴相對較會直接衝擊新興市場銀行業。而這場正在升高壓力的風暴,已使得一些主要新興市場的銀行業露出敗象。

這份報告指出,亞洲新興市場的銀行業風險展現極大的差異性,並將中國、越南、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列為穩定性的負面評等。報告表示,「全球洞察」高度關切中國和越南的銀行業,因這兩個國家的銀行營運,受到政治過度掌控,又缺乏風險評估,形成高度潛在危機。

報告說,新興市場這些年來藉由信用擴張,促進經濟快速的成長。然而快速的信貸成長,背後的因素卻是大量令人質疑的信貸風險評估,以及資產價格膨脹所致。同時,銀行高度的不良債權、匱乏的規範、有限的經濟改革,都更進一步鬆動了銀行的穩定性。「全球洞察組織」為成立超過40年的經濟研究機構,長期提供全球兩百多個國家的經濟預測與170類產業市場分析報告,其專業與公信力頗獲肯定。



◆ 環球透視最新報告:台灣銀行業風險極低

【陳碧芬/台北報導】2008-10-12 工商時報

經濟研究機構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最新報告,台灣銀行業在33個新興市場中,以資金部位高、流動性充足以及風險控管得宜,金融法規環境審慎等優勢條件,列屬「極低風險國家」群,就排名上,台灣僅次於奪冠的沙烏地阿拉伯,在新興市場群雄坐二望一。

環球透視機構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預測獨立單位,上述報告來自它旗下的「銀行業風險評比服務」(Banking Risk Rating Service)資料庫部門的追蹤調查,每年固定發表的新興市場銀行業風險排名。該報告的調查項目相當詳密,包括金融業者體質、市場深度、競爭能耐、耐壓穩定度、產業活力、流動風險、發展趨勢等等。

經建會、主計處向來參考環球透視的經濟預測與分析,與全球競爭力論壇(WEF)的觀點,均收納在官方的總體經濟情勢報告內,但是兩家國際機構對於台灣銀行業的看法,卻相當兩極。WEF上週表示,金融市場不成熟、銀行健全度墊底,是台灣競爭力最弱的一環。

在環球透視追蹤的全球200個國家,台灣的經濟條件與發展特色,不同於歐美工業化國家的成熟經濟體,應歸屬在新興市場之林,也就是具有高度成長的空間,且伴隨較多的不確定性,法規制度仍在調整的過程。惟相較於拉丁美洲、中東、中東歐等同一類的國家群,台灣已邁向結構穩定、制度治理的優質境地。

環球透視指出,全球金融海嘯在各地作亂,銀行業風險最高的3個國家,分別是委內瑞拉、伊朗、奈吉利亞,同時存在政治過度干預銀行業,國營銀行需要靠政府力量來維持經營,甚至其金融市場無法承受任何負面衝擊,體質顯得相當脆弱。該報告也高度關切中國和越南的銀行業,認為兩國受到政治的過度掌控,又缺乏風險評估。



◆ 刺激經濟 馬總統:減稅、鬆綁

【聯合報╱記者李光儀/台北報導】 2008.10.12

美國聖荷西信使報昨天刊出總統馬英九專訪,馬總統指出,美國政府已盡最大努力穩定股市,其他國家也會跟著美國的腳步,台灣將用「減稅」和「鬆綁」刺激經濟,因為許多台灣企業是因為高度管制而出走。

記者問到「預期每日直航何時展開」,馬總統說「將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他指出,因為軍事的敵意仍在,所以需要一點時間來改變;今年三月的選舉,證明「維持現狀」是台灣的最佳選擇。

記者問馬總統,不少台灣業者擔心與大陸關係太密切,將使台灣被併吞。馬總統說,中國大陸是個威脅,但必須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看:軍事和政治上,兩岸好像是敵人,但經濟上因為台灣有百分之四十出口是到大陸或香港,所以是夥伴;現在政府是用「比較聰明的觀點來看」,也就是降低敵意、增加善意。

馬總統昨天在接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會長何慕禮時,也補充指出,台灣正在大陸協商包括截彎取直新航路、貨運包機及海運直航,未來幾個月內,這些工作都應會有具體成果。

馬總統強調,兩岸協商國際活動一定會在維護台灣主權與利益下進行,到目前為止,政府不但沒有傷害台灣一絲尊嚴,卻獲得比過去更多友誼。

※ San Jose Mercury News,記得台灣媒體多譯《聖荷西水星報》,它們推出網際網路上第一份電子報,是矽谷第一大報,讀者主要是美國加州居民和矽谷的科技業者。



◆ 救台股 不休市 漲跌幅減半 禁放空延長

【唐玉麟/台北報導】2008-10-12 中國時報

美股跌破九千點後,引發全球股災,台股明天(周一)面臨五千點關卡保衛戰,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昨天邀集財金首長開會,為救股市展開「會前會」,初步決定不休市。據悉,本周財金單位可望推出一連串措施,包括全面禁止放空政策將延長兩周、國安基金護盤將延長一個月以上、股市漲跌幅限制將由現行七%縮減為三.五%,甚至賦改會將遺贈稅最高稅率由現行五○%大幅調降為二○%以下等。

昨天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說,台股不會休市,但金管會應有相關因應措施。

目前金管會研議評估方案,包括全面禁止放空政策持續延長,初步決定本周二到期後,再延長兩周;股市漲跌限制由現行七%縮減為三.五%,必要時,才會實施;調降現行千分之一.四二五券商手續費上限,但券商已進行打折,效果可能不明顯;協商證金公司調降融資利率,以減輕融資成本壓力等。

此外,國安基金官員說,美股跌破九千點,他們已注意到了,仍會持續密切觀察國際金融變化,國安基金將以最小資金,發揮最大效益,期能穩定股市。

財政部長李述德表示,當初國安基金進場護盤為期一個月,將在十七日到期,國安基金委員會決定周三(十五日)開會研商。據悉,國安基金高層已初步決定要延長,可能延長時間逾一個月以上。

昨天邱正雄邀集李述德、金管會主委陳樹等人開會。邱正雄幕僚說,副院長開了一整天的會,就是為了拚經濟或救股市。

頗受矚目的調降遺贈稅案,賦改會委員會決定周二(十四日)上午開會,財政部研擬遺贈稅最高稅率由現行五○%降至二○%、一五%、一○%三版本,財政部官員說,賦改會可望在周二決定後,再提交行政院院會審議。

這項調降遺贈稅案,被外界視為股市利多政策。

立委賴士葆認為,不論賦改會委員會通過的是二○%、一五%、一○%版本,但最終要要提交立法院審議,目前不少朝野立委希望通過版本是一五%或一○%,期能吸引資金回流,活絡經濟。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說,國際金融大海嘯,目前政府提出任何干預、限制或利多措施,台股要守住五千點關卡,恐不樂觀,本周是重要關鍵,包括融資斷頭賣壓再湧現,以及金控或銀行公司先前實施庫藏股,面臨帳面虧損必須認列損失問題,可能衝擊到企業周轉金問題,甚至市場流動性問題,值得關注。



◆ 注意金融保障潛藏的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0.12

面對愈演愈烈的金融風暴,行政院長7日宣布對國內銀行的各種存款、存單甚至同業拆款,都提供全額保障。如此廣泛的保障當然可使民眾乃至許多銀行不必擔心放在銀行的錢會拿不回來,也就可使那些被懷疑有問題的銀行不會因為存款一直被提走而倒閉。這也可在銀行遭遇困難時,其他銀行會願意提供資金助其度過難關,不致因孤立無援而倒閉。由此觀之,政府全面保障存款的政策應有其必要。但這麼重大而且可能花掉政府極大經費的政策,一定也要做好配套措施。

政府第一件該努力的工作是,對銀行做更嚴謹的管理,以避免發生道德風險及銀行被淘空的問題。在政府提供全額保障的情況下,存款在銀行的風險已全由政府承擔,存款者即不必仔細考慮銀行資產的風險,而僅考慮其報酬。因而極有可能有些銀行會將資金用於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或放款,而得以提供高利率或其他報酬來吸引更多存款。政府若不趕快做恰當的管理,這種道德風險將會使資金流向風險太高的用途,卻由全民承擔其損失。

民國80年前後的泡沫經濟時期,當時政府的慣例仍是政府會概括承受所有出問題的金融機構;因此有些機構就讓資金流向投機活動,甚至間接流向非法融資購買股票的所謂丙種。結果不只是助長泡沫經濟,也是民國87年之後我國有大量企業倒閉,造成本土金融風暴,銀行也出現2兆呆帳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國雖處於泡沫崩潰的階段而非泡沫興起之時,但道德風險的問題可能更值得注意。有些在泡沫崩潰和不景氣中受傷甚重的企業,可能想不計代價取得資金,以求度過難關,或以更大的冒險或賭注而想贏回已發生的損失。存款已由政府完全保障的銀行即可能被這種高風險的資金需求吸引。有些機構可能會想藉機支援大股東的關係企業。有些已損失慘重的機構更可能想要冒大風險以求翻本,甚至可能因為遲早會因虧損太大而失去經營權,以致想藉機進一步淘空銀行。這些事情在民國89年之前那段時間都發生過,並造成國家經濟極大的傷害。因此政府和輿論界這次一定要極力防範這類道德風險及淘空銀行的問題再次發生。

政府第二件該做的事,是要那些有問題的機構之股東和經營者負擔他們應有的損失,而不能在危機中渾水摸魚,竟由政府和全民來承擔他們的損失並保護他們的股權和經營權。這也是美國在這次金融危機的對策中,國會和民意強烈要求的條件。然而我國的政策在這方面卻仍無任何措施,也無任何承諾。這對人民和正派經營的業者極不公平,同時也等於是政府利益輸送給業者。因此政府必須儘速提出要求有問題的業者自行承擔其損失的具體政策。

政府做好前兩件事的重要條件,就是要公開包括目前各機構實際情況在內的相關資訊,而且對有問題的機構立即進行必要的處罰和處置。銀行是由政府高度管理和管制的行業,政府本來就應隨時掌握各銀行的資訊而做必要的處置。目前有銀行出現嚴重的問題,已顯示政府監督不周。但政府為了避免引發恐慌和骨牌效應,有時候確實不得不暫時隱瞞某些問題機構的實際情況;而目前政府既已保障所有存款,因此已沒有系統風險,政府就不該再隱瞞,而應把各銀行的實際情況公之於世。政府該接管把股東和經營者掃地出門的,就應儘速接管,損失甚大而應增資的,就該要它增資或和其他機構合併。這樣才不會使保障存款的政策變成圖利業者,也才可減少淘空和其他道德風險。

除此之外,我們也應檢討過去所犯的一些錯誤。危機容易發生的原因之一,是同業拆款未受保障,以致危機發生時銀行不願相互支援。當初堅持不可保障同業拆款的人士現在成為執政者。該不該保障的問題,應詳加討論而建立制度,不能自己執政可以而別人執政就不准。

危機容易發生的另一個原因,是一次金改所需的經費被立法院大幅縮減,以致部分有問題的機構未能妥善處理完竣。但這次全額保障存款的政策卻不只沒有預算限制,經費的來源等於是讓存保公司無限制印鈔票來為銀行賠錢,而隱藏了政府實際的赤字與負債。這種不合理的做法也應改正,而應正式編列必要的預算,並設法增加政府財源或減少政府其他支出,以維護財政紀律。



◆ 觀念平台:政府不能學CEO

【尤怡文】 2008-10-12 中國時報

今年四月,國際財務學界頂級期刊《財務研究評論》接受了一篇台灣學者的研究,該文題目為〈台灣散戶究竟輸掉了多少?〉研究結果指出:「台灣股民每年在股市交易中輸掉二.二%GDP,而輸掉的錢中,有五○%是讓國際法人給賺走了」。該研究的時間範圍為一九九五至九九,雖然時距八年,但對照今昔市場交易比例:外資由九九年的二.四%上升到○八年的二四.五%,可發現,現在台灣股市上最大獲利者仍是外資。

設若上述論證果為真,則下一個值得令人思索的問題是:此時國安基金下場撒銀彈,是否意味著讓台灣全民的退休金進了外資法人的口袋,拿去補貼在華爾街的損失?這有點像「目蓮救母」的故事,目蓮原用來救濟其母的食物,卻因其母無法吞嚥,最終進了其他餓死鬼的腹中。看來,往後若有人要在華爾街立碑悼念這次的金融災難,台灣人民實在有資格被刻在感謝名單上。

亦且,其正當性便值得非議。由委託代理角度觀之,政府以勞退保險金從事非以保戶最大利益為目標之操作,此即違背了受委託管理基金的職責。

再者,護盤將讓投資者心存僥倖,造成投資行為的道德風險。而由社會分配角度觀之,以廣大納稅人的退休基金彌平部份有投資餘力之社會階級的損失,更是不符合社會正義。

政府一意孤行的理由,莫非是將股市指數做為年終獎金或者閣員去留的績效評估?在此要籲請執政者及以股價評量執政績效的選民及立委諸公,請深以華爾街為戒。美國金融社會學教授Neil Fligstein於其著作《市場的建築學》中,將現今美國金融問題,回溯至一九八○年代華爾街日漸高漲的股東權益運動。同期,代理人理論興起,關注股東權益及代理人道德風險問題,進而開始建立經理人的績效評估。從此,公司股價、財務報表遂成經理人薪資報酬的依據。

然而,一個看似保障股東產權的運動,到後期卻戲劇性地衍生出更大的道德風險,各企業CEO為在短期內做出績效,莫不卯足全力地開發各種金融工具,利用槓桿操作,美化股價與財報,以此向董事會要求高額報酬。金融法律學者Frank Partnoy提出批評,企業從此也越來越偏離產業本行,且偽造粉飾報表的金融詐欺層出不窮,安隆案、環球電訊、世界通訊、LTCM及至今年全面性的金融風暴。

華爾街的戲劇性發展,帶來的寓示不僅是對企業經營的教訓,更發人省思的是,目前政府的作為正有如扮演一位以拉抬股價換取選票的政治CEO。傾國家資源灌注於金融市場操作,其最終結果將導致金融市場與產業發展的嚴重失衡。經濟史學家William Parker在審度了西方漫長的經濟發展過程後,提出了一針見血的妙喻:「金融與生產分離,就像性與生育分離一樣,如果適度還可以接受;如果過度,就將導致不穩定,混亂和蕭條。」冰島,便是血淋淋的殷鑑。

政治與經濟市場的運作邏輯極其類近。在面對非常時刻,經營者必須在股東大會上說明並謀求股東在長期經營方向上的同意,而股東此時也須退一步思考短期持股損失與長期投資獲利間的取捨。

同樣的,執政者也必須有勇氣面對大眾詳盡說明長期政策及願景,而非話未出口,即懼於洶湧的輿論而將話給吞落肚,隨即政策轉向;而選民亦有責任退一步傾聽,進而重新思考長期與短期、金融與產業、少數與多數利益的取決,而非一味地跟隨附和。

※ 這才是真正蒸發的錢。



◆ 唯一好消息 油價還在跌

【聯合報╱記者陳曼儂╱台北報導】 2008.10.12

全球金融危機也掃到油價,紐約油價周五收盤價已跌破每桶七十八美元,國內汽柴油價格也回落到去年六月的價格,從國際油價走勢來看,還可能有一陣子的便宜油價。

國際油價今年七月時曾上衝一百四十七美元的歷史新高點,如今,布蘭特、杜拜原油的期貨價格也都跌破八十元大關,油價從高點快要腰斬。

分析師認為因為信用緊縮嚴重,資金撤出投機性的商品市場,加上經濟衰退需求下降,OPEC打算減產因應,不過,目前仍擋不住跌勢。

中油的浮動油價參考布蘭特和杜拜的「現貨原油價格」,目前也都跌破八十美元,經濟部能源局的能源供需統計也顯示,今年六月至八月的車用汽油消費量,比去年減少了一成。

從目前國際油價走勢來看,可能有一陣子的便宜油價。

不過,目前的油價並不是反映真實的價格,馬政府上任後因為油價持續高漲,採取多元吸收方案來降低油價,每公升油價,中油要自行吸收一點八元、由國庫吸收一點三元,而這個補貼政策將在十一月廿七日屆滿,若要一次鬆綁,可能一次漲超過三元,到底還能「苦民所苦」多久,將是馬政府在油價持續下跌中需要思考的。



◆ 股災之外 缺糧危機在蔓延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10.12

在已開發國家忙著應付全球金融危機之際,國際貨幣基金(IMF)主席史特勞斯卡恩11日呼籲,大家不要因此忘記貧窮開發中國家面臨的「另一危機」:糧價飆漲。

急 大國捐款減 貧國雪上霜

史特勞斯卡恩表示,雖然糧食價格最近數月以來己趨溫和,但還是偏高,「仍然不是貧窮國家所能負擔」。

經濟危機造成全球股市和銀行嚴重失血,經濟遍地減緩,捐助國的預算十分吃緊,但史特勞斯呼籲他們不要削減援助承諾。

他說,貧窮國家「絕對需要獲得捐助,才能免於三餐不繼。」

憂 若集體挨餓 恐引發動亂

史特勞斯卡恩在華府的IMF記者會表示:「我們正在一場大危機裡,可是別忘了另外一個危機。」

在IMF今年4月的會議上,史特勞斯卡恩已經警告,通膨飆漲,尤其糧食價格狂升,可能為世界帶來可怕後果,包括集體挨餓和社會動亂。

※ 全世界大約有十億人處於飢餓狀態,吃東西前最好先記得這個數字。



◆ 穩存糧 台灣增加安全存量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08.10.12

因應國際糧食危機和糧食價格高漲,農委會從今年二期稻作開始,不再鼓勵稻田轉作生質能源作物,並計畫把稻米安全存量從3個月提高為4個月,加上公糧收購制度,農糧署保證,國內稻米價格會保持穩定,也不會有缺糧之虞。

農糧署副署長游勝峰表示,台灣稻作生產期有兩期,不像只有一期稻作的國家只要欠收就容易缺糧,目前國內九成以上稻米可以自給自足,萬一進口稻米減少,政府會鼓勵休耕的稻田立即復耕加入生產,當銷產趨於平衡時,價格就會穩定。

至於今年以來外銷米爆增,是否會影響國內米價,游勝峰表示,援外稻米的數量,會視國內安全存糧多寡及外交需求斟酌辦理,不致影響國內米價。目前白米平均價格每公斤33元,價格還算平穩。

此外,因應國際潛在糧荒危機,農委會自今年二期稻作開始,不再鼓勵稻農轉種大豆、向日葵、玉米、油菜花等能源作物。游勝峰說,國內生產生質柴油的作物來源不再與糧食「爭地」,已改利用纖維素作為「第二代能源作物」,利用包括稻草等農業廢棄物、海藻等來提煉生質柴油。



◆ 解糧荒 台大參與國際研究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08.10.12

解決全球缺糧危機,台灣大學將在國際社會上貢獻心力,上周和聯合國層級組織「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簽署合作備忘錄,這是台灣首次正式參與國際水稻研究。

來台簽署的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羅伯特‧茲葛勒博士(Robert S.Zeigler)提出警告,全球暖化將重創水稻產量,米價還有突然爆漲的可能,而受害最深的是窮人。

他指出,泰國稻米的國際定價在去年12月是每公噸362美元,此後一路飆漲,到今年5月已連翻三倍衝破1000美元關卡,即使6月時亞洲米進場紓緩了米價上揚,但今年7月價格依舊是去年底的2倍,稻米短缺問題惡化,主要是稻米出國越南和印度頒發出口禁令,迫使稻米進口國囤積,米價飆高。

茲葛勒表示,短期內應該看不到米價跌回歷史低點的可能,更讓人憂心的是,在沒有高庫存量的緩衝下,米價還有突然爆漲的可能,而要穩定米價的唯一可行辦法是,推動第二次「綠色革命」,提高現有耕地的單位稻米產量。

台大校長李嗣涔表示,全球50%以上人口以水稻為主食,但近年來因全球氣候變遷及油價高漲問題,造成過去一年國際稻米價格上漲了70%,有31個國家人陷入糧食危機。針對能源危機與糧食危機並存時,李嗣涔提醒政府,「發展生質能源不能與糧食爭地」。

台大農學院長陳保基表示,全球暖化影響水稻生長的溫度,他舉例說,日本米的生長環境的氣溫、病蟲害將和台灣米越來越接近,由於台灣地處寒帶和亞熱帶的交接地,在全球暖化對水稻育種的影響的研究,可扮演重要角色。

※ 目前大家持續對重要作物的基因組進行解碼。



◆ 濫伐森林 危害大於金融風暴

自由時報 2008-10-12

〔編譯胡立宗/綜合報導〕傷害自然的代價比全球金融海嘯還高?一份由歐盟委託進行的評估報告指出,森林面積減少所帶來的損失,每年高達二兆到五兆美元(約台幣六十五兆到一百六十三兆元),比目前所知金融風暴造成的一兆到一.五兆美元損失還嚴重許多。

年損高達二至五兆美元

負責「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的經濟分析」的蘇克赫德夫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時警告,「自然環境損害的代價會讓金融市場的損失相形失色」,「更何況這種損失是持續性的,年復一年都是如此」。

相當全球GDP七%

這項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推動、歐盟執委會撥款的研究將分數階段公布報告,第一階段是針對森林部分,接著還將針對其他自然資源進行分析。根據報告推估,森林面積縮小的代價,約等於全球GDP的七%。

研究的基準是,假設森林存在時,它所能提供的服務與資源,是人類甚至不需要花費任何錢就能取得;但在森林消失後,為了取得水源、人類就必須蓋水庫,為了降低溫室氣體、人類就必須興建設施,為了取得糧食、人類就必須進行農耕,而這些費用加總就得到相關數據。

環保人士說,這份報告至少為保育遊說工作開展新頁。他們說,過去的討論重點都在生物多樣性的「道德」層面,例如人類必須維持自然環境的完整,「但這種方式顯然無法奏效」;現在很明白地告訴政客及企業,傷害自然會帶來的損失,「至少他們再也無法視而不見了」。



◆ 苦日子來了 它們逆勢上漲!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10.12

財經網站、省錢部落格 熱門!

金融危機像橫掃全球的颶風,讓小老百姓喘不過氣,有幾類網站最熱門,一是提供金融消息和如何避免投資虧損的財經網站、一是指點如何節省開支的部落格,還有就是提供心靈慰藉的宗教和心靈網站。

雖然經濟不景氣,有一些商品反而熱賣,許多人不信任銀行,家用保險箱銷路大增;沒錢出門玩,則讓威而鋼銷路上漲。

宗教心靈網站 讓上帝變很忙

目前全球籠罩在集體焦慮的情況下,許多英國人轉向上帝尋安慰,聖公會上個月設立禱告網站,「目前金融情況禱告」點擊次數直線上升,祈禱文中祈請上帝做為金融紛擾不安時代的「力量之塔」,賜予人心平安。聖公會網站為欠債人士提供建議的欄目,瀏覽人次在過去數周也暴增七成。

另一方面,上網學習避免投資損失和節省開支竅門也成大熱門。雅虎網站金融論壇的流量增加了40%,網友熱烈談論金融和個人理財等問題,財經新聞視訊欄目每天有數以百萬計網友光顧。Google網站與股票相關的搜索量9月增加近2倍。美國「華爾街日報」單日訪問人數首次達到200萬。

銀行不可靠? 家用保險箱熱銷

金融體制不可靠,儲戶對銀行的信心跌至低谷,以至於家用保險箱熱銷。英國保險箱產商最近生意增加兩成多,紐約一家保險箱店過去一個只有一台生意,如今一天可賣出三台。許多人寧可把財物放在家中,美國有些人甚至把錢從銀行領出來,回歸最原始的方式,藏在鞋盒裡。但財經專家提醒民眾不要走極端,錢存銀行有政府的存款保障,錢放家裡不僅一毛利息都沒有,萬一掉了也沒理賠。

魚水之歡減壓 威而鋼銷路增

英國「太陽報」報導,不少人選擇魚水之歡減壓法,倫敦一家情趣用品店的性愛光碟和性感衣物銷售大增,威而鋼的銷售量更是平日的四倍多。

修補鞋子、皮包 生意很興隆

在日本,女裝和皮包等用品銷量大減,修鞋鋪、修皮包店則生意興隆,東京高島屋新宿店內鞋包修理店5月以來營業額成長了三到五成。

最慘的是實際上已破產的冰島,350億英鎊的國債,平均每個國民分到11.6萬英鎊。約10萬國民擁有已被國家接管的三大銀行股票,一周內眼睜睜看著積蓄蒸發。總理哈德只有建議國民,重操捕魚舊業,以節省糧食開支。

投資人壓力大 心理諮商劇增

另一「逆勢上漲」的行業是心理醫生,最近英國心理諮商的次數增加了四成。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壓力、自殺和精神紊亂的情況可能增多,各國政府必須把精神健康當成基本衛生保健工作的關鍵,並把今年宣導主題定為「使精神衛生成為全球當務之急」。心理醫生說,在面對壓力的情況千萬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妨趁機和左鄰右舍建立互助網,大家共度難關。



◆ 失業華爾街 觀光客想瞧瞧

【聯合報╱編譯高國珍/報導】 2008.10.12

因為金融風暴而出現失業潮的華爾街街頭,現在充滿了無比好奇的觀光客和驚慌失措的金融業人士,形成一股詭異的嘉年華會般氛圍。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外,聚集著數百名觀光客、警察、電視記者、學生和賣熱狗的小販,一名留著白鬍子的街頭藝人以長笛吹奏「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

43歲的瑞典觀光客布洛姆格倫,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外為母親拍照留念,電子顯示板上正亮著大幅下跌的股市指數。

她說:「我們想來看看這裡,美國已不再是世界領導者了。現在是轉變的時候,徵兆就在這裡,權力正在轉移,可能轉到中國吧!」

中國人也的確沒缺席。導遊王瑩(譯音)把證交所和時報廣場、已被摧毀的世界貿易中心及中央公園等,列為十大觀光景點。

她一邊揮舞著手上的玩具造型花朵,吸引忙著在四處按快門的團員注意,一邊說:「大家都想來看看是怎麼回事,這個地方長得什麼樣子。」

曾在雷曼公司工作10年的羅伯表示,「如果我能重新來過,不會再做壓力那麼大的工作了,可能會教教數學,對了,我喜歡數字。」



◆ 倫敦傳真:經濟蕭條也是祝福

【江靜玲】2008-10-12 中國時報

英國在野保守黨上個周末召開年度黨大會。依常理,這應該是一項英國政界重要活動。可是,現在不僅英國,在全球金融危機掃盪下,整個世界都不處於常態中。

可以想像,保守黨黨魁卡麥隆在大會上演說自然也未能如去年一般受到大眾側目與讚揚。實際上,在全世界主要國家,從美國、歐洲到亞洲,政府釋出一個接著一個的紓困計畫和救市方案,全球股市不但不見上揚,還天天下跌,甚至出現狂瀉(見圖,路透)的情況下,大眾焦慮的不只是金融市場上信心重建的問題而已,老百姓們對政府政策制定者和政客們的信心也因此產生了很大的疑問。

也難怪,此刻,只要經濟不好轉,執政者,怎麼做都不對;在野者,如何說,聽的人都有限。卡麥隆在保守黨年會上超過一小時的演說,講到現在的英國需要一個「有視野、有遠景、有策略」的政黨和領袖時,軟弱的連他自己恐怕都覺得快虛脫了,卡麥隆心知肚明,這種華而不實的政治術語,在這個節骨眼上,他連自己都無法說服,遑論大眾。

但是,卡麥隆說了一句話,卻得到了莫大的掌聲。他說,「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支離破碎的世界裡,我們的社會是一個破裂的社會…」。掌聲,來自於眾人心有戚戚的共鳴。

在保守黨召開年會的那一周,英國的社會新聞包括一群青少年逼迫一個青少年跳樓後,還用手機拍下屍體傳閱;一個銀行主管因協助一名遭到街頭混混毆打的人,而活活的被踢死;一個室內裝修老板,因為發現僱用的工人仿冒簽名,以他的支票盜領了八百多英鎊(約四萬五千元台幣)後,把這名工人雙手反綁,並在其胸前掛了一張大看板,上面寫著「我是小偷」,一路押著到警察局去。

這些野蠻行徑,令英國大眾覺得不可思議的恐怖,同時驚覺,過去十餘年來,汲汲營營,浮躁與貪婪,已在英國社會上醞釀出一股新的不安。

當急功近利已成為一種社會共通性,什麼是醫治破碎社會的良方呢?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艾爾斯(Harry Eyres),過去五年,在他的「慢道」(Slow Lane)專欄中,提倡一切與急功近利反其道而行的生活方式與思考模式,「A到B不一定是唯一的途徑,有時候,從A經過C到B,是一種必要。」。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他因為說,「經濟蕭條也是祝福」,引發各方論戰。結果,卻意外發現,支持他的觀點的人,此刻,比平時還要多。

「慢城」、「慢食」這些與新生活環保運動相關的主張,並非全新的觀念。但「慢一點」,似乎因為這次的金融危機,更加落實到一般日常生活中。為了節約能源,英國的大眾交通運輸和私人汽車,行駛速度,慢了下來,騎單車和利用運河水道通勤的人數增加了。當荷包不再充裕,無法到酒吧或餐廳小飲用餐時,人們開始自己在家做飯,慢慢烹調,慢慢食用。從書架中抽出卅年的老食譜,赫然發現,原來當時已有無脂蛋糕,也不難做,只是花點時間而已。

不再有預算去渡假時,人們想起距離住家不遠處,很久沒有造訪的林間小道,周末假日,與家人朋友邀約一起慢慢地漫步在其間。不需要付費的畫廊和博物館,是另一選擇。一直找不到時間想讀的書,因為生活慢了下來,如今也可以緩緩細讀。從環保節約、烹飪到散步與文學,這些不必花費太多金錢,但在快速消費的時代裡,遭到絕大多數人忽視和遺忘的生活方式與社會價值,因為經濟蕭條,慢慢回來了。

對於一個價值觀失焦的破碎社會,能夠有機會慢下來,想一下,有時候,可能真的是一種祝福。

fsj 提到...

救金融全球總動員 誰來安頓環境難民?

* 經濟風暴:站穩腳跟,沉著應戰!
* 金融字母毒湯 你喝了幾盅?
* 縮跌幅救股 法人憂反延長跌勢
* 金控大洗牌 時機在眼前
* 全球總動員 IMF:要錢給錢
* 歐元區 擬由政府擔保銀行拆款
* 美紓困急轉彎 學英砸錢買銀行
* 日韓推亞洲多邊換匯
* 中亞東歐南美 染上破產瘟疫
* 冰島政府救銀行 老闆照揮金享樂
* 破產前 雷曼給5主管32億
* 短評─不該讓雷曼倒?
* 股神會犯錯?偷偷告訴你
* 咱的環境─誰來安頓台灣的環境難民?

◆ 經濟風暴:站穩腳跟,沉著應戰!

【聯合報╱社論】 2008.10.13

今天,台股將面臨五千點重要心理關卡保衛戰,為避免股市非理性暴跌,政府昨晚提出了多項安定措施,干預力度堪稱歷來之最。值此險峻情勢,政府必須拿出強力的對策,而且一定要讓每個人都看得到,由此建立信心。但是,股市不是只有今天開盤,還有無數個明天;只要市場交易,經濟運作,這就是一場長期戰役,不能只做眼下的打算。

聲請破產的雷曼兄弟推倒了金融市場的骨牌,金融體系變賣資產、調集現金的去槓桿化壓力四面八方湧至,危機不斷升級,更不斷變身,從流動性危機演變成信貸危機,再轉化成經濟危機,猶如鋪天蓋地而來的海嘯。美股指標道瓊工業指數上周創下其編製以來單周最大跌幅,擴散效應遍及全球各大經濟體,政府干預動作之多之巨皆屬空前,危急之勢亦非僅崩盤足以形容;儘管台灣未處風暴核心,但絕不能等閒視之,政府維持市場穩定的政策與決心,或均有其必要,亦應予支持與肯定。

不過,以現有措施而言,政府金融緊急救援方案的目標是放在金融體系及股市,但由問題的根源而言,仍應以金融體系為優先,尤其是銀行;因為風暴的起源是金融體系的去槓桿化,股市崩跌原是在反映這個過程,但持續性下跌的後座力強大,又會回過頭來侵害金融體系,因而要中止這個惡性循環,得要從金融體系多著力;股市也是金融體系的一環,股市的回穩對金融體系的回穩有幫助,但若金融體系其他環節失靈,股市也不可能獨善其身;這也是世界各國救援對策的核心。

在此原則下,「一文錢能卡死一個英雄漢」的流動性,無疑更是重中之重。中央銀行近期連下三道猛藥——降低存款準備率、降息及擴大公開市場操作等,就是為此而來,手筆也還有再加大空間;但最重要的是,流動性的滿足天天都是關鍵,政府稍有遲疑就會引發猜忌,給予炒手興亂之機,令脆弱的市場出現強烈的反應,充裕流動性是絕對不能打折扣的事。提高存款保障是流動性的輔助措施,但政府已一舉給足到全額,再無加碼空間,但要提醒金管會務必加強監理,不要讓惡質金融機構趁火打劫,將損失嫁禍全民。

至於其他救市措施,諸如延長國安基金護盤、禁止借券融券放空至年底、縮小股價跌停板幅度至百分之三點五等,或是緩和台股非理性下跌走勢的暫時性必要行動;但政府必須早為綢繆的是,任何干預市場的舉措都會有相對的負面效應,例如今天的買盤會是明天的賣盤,跌停幅度縮小會影響持股人的變現能力等;且過於頻繁的救市不只可能使邊際效應遞減,增加退場時的痛苦,甚至因投鼠忌器而難以收手。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曾說,以往金融危機的重要啟示之一,就是不要為解決一個問題而製造了新的問題;如今,為當下解圍,製造問題難免,但必須讓新問題是可被控制的。

再說,現下的金融危機似是長夜漫漫,但不論是一個月、一季還是一年,這場危機終會過去,爭一時更爭永久的經濟仍將繼續回到常軌運行;畢竟,全球逾六十五億人口還是要吃要喝要消費,經濟需求會降低但不會消失,金融體系會重建但不會消滅。因此,在緊急應變之餘,不能忘記風暴過後的善後及復元,這是一場長期戰,千萬別一舉耗盡所有。

那麼,這場長期戰將會多久?國際貨幣基金(IMF)已預估,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僅有百分之三,已符合IMF定義的經濟衰退;這意謂,世界經濟還要再衰退一年,仰賴外需的台灣經濟可能也是如此。但台灣還面臨了一個特有的不確定因素,因為美國金融風暴將改變全球經濟結構,可能迫使亞洲開放境內市場,但也可能導致保護主義抬頭,皆對台灣不利,政府不可掉以輕心。此外,強化內需是自救之道,但政府的對策仍嫌保守,最起碼應考慮重編明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畢竟反景氣循環的預算與強勁成長的預算結構是不同的。

政府救市要把救命丹和營養品分清楚,流動性及金融穩定是當前要務,其他就可酌情增減。這是一場長期戰,應保留一點實力。



◆ 金融字母毒湯 你喝了幾盅?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2008.10.13

CDS?CDO?你記得也好,但多希望全部忘掉。這場全球金融危機塞滿了縮寫英文字母的專有名詞,看得投資人腸胃打結,卻搞不清楚金融市場喝了什麼毒藥。

就連美國人自己看了都會頭痛不已,因為這些專有名詞是華爾街「金融煉金術」創造出來的「金融字母湯」,和一般人熟知的貸款、股票、債券都不相同。

故事還是要從房貸說起。

房貸抵押證券 MBS:

Mortgage-backed security

銀行承作房貸如果留在自己帳上,就要等貸款人花二、三十年的時間付完本金與利息。政府管制的商業銀行放貸金額也不能無限擴大,總要與存款構成一定比例,銀行能作的貸款有限就等於銀行家的獎金有限。

這樣賺錢實在太慢,於是華爾街想出把房貸包裝成證券轉賣的作法。由於房貸只要不違約,就會持續收到本金與利息,產生和債券相似的「現金流」。銀行就把房貸依照風險與收益分類,打包成一捆一捆當債券賣的房貸抵押證券(MBS)。

MBS有固定現金收益,利息比公債高。而且要是房貸收不回來,還有房子可以賣。銀行順利丟出風險,可以作更多貸款賺更多手續費。

不幸的是,一般可做的優級房貸總是逐漸飽和。要開拓新市場,就必須瞄準以往不可能借到房貸的「新客戶」。於是,針對信用記錄不佳者承作的次級房貸就出現了。

忍者貸款 Ninja loan:

No INcome, no Job, no Asset

次級房貸是美國房貸放款失控的起頭,而「忍者貸款」更是美國房貸市場病入膏肓的徵兆。這種房貸是指貸款者沒有收入(income),沒有工作(job),也沒有存款等資產(asset )。

這種人怎會有能力買房子?沒人在意。業者承作房貸就是為了打包賣出去,風險是別人的,埋在看不見的明天;獲利是自己的,而且現在就可以兌現。

擔保債權憑證 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如果散落的房貸可以包成整捆MBS批發賣掉,為什麼不能把所有按期攤還、收取利息的債務也都變成證券賣掉?擔保債權憑證(CDO)就這樣出現了。

從卡債、就學貸款到次級房貸,這些大大小小的債務可以集中成為一個「資產池」。整個資產池再切割成優先層(senior tranche)、中間層(mezzanine tranche)與股本層(equity tranche)。如果有債務人還不出錢,就從最下面的股本層開始吸收損失,依序向上。

優先層CDO由於最後承受損失,信用等級可以提高,發行商通常會讓優先層CDO拿到等於美國公債的最高信評,退休基金與政府機構因此樂於大舉買進CDO,CDO市場爆炸性成長。

信用違約交換 CDS:

Credit default swap

華爾街至此已經把大量倒債的風險包裝、承銷出去,自己也買了一大堆這些金融產品,這時還要怎樣分散風險?可以買進信用違約交換合約(CDS)。

CDS的基本出發點,是買方支付CDS賣方一筆「保險金」,由賣方擔保買方持有的債權可以如期收回。CDS賣方不花一毛錢就可以坐收「保費」,CDS買方則可在帳上勾消風險,再去承作更多債務風險。

問題是CDS市場完全不受管制,已經變成對賭債務會不會違約的特大號賭場,目前膨脹到55兆美元規模。交易員如果猜哪家金融機構或哪筆金融合約會倒帳,與其他交易員傳個網路簡訊,就可敲定數十億美元的CDS合約。對賭雙方完全不必持有準備金或者被賭的資產。

CDS也沒有中央清算機制,使得雷曼兄弟公司倒閉時沒人知道牽扯到多少CDS金額。更糟的是作莊的CDS賣方可不一定有錢賠,一家百萬資本的避險基金可能承作百億美元的CDS 。

就這樣,華爾街把借錢拿不回來的風險層層轉嫁,美國人欠下的鉅額債務經過層層包裹,放大變成千百倍的金融商品,銀行家從中賺取鉅額手續費。這些包裹轉嫁的風險資產現在變得乏人問津,就成為卡在全球金融體系中天文數字的壞帳。現在只有政府印鈔機可以概括承受這些風險,這鍋難以下嚥的字母湯,終究要由所有納稅人喝下。



◆ 縮跌幅救股 法人憂反延長跌勢

自由時報 2008.10.13

好股票恐被拖累跌停

〔記者李錦奇/台北報導〕政府緊急宣布縮小股市跌幅等措施保衛股市,法人圈認為,此舉有流動性風險之虞,想賣股票的人賣不掉,好股票恐怕也會被拖累而跌停,結果反而延長跌勢,無法自然落底,不排除週一恐將出現大量跌停情況。

法人指出,國際股市在國慶休市時間,累計跌幅普遍超過七%,台股原本將在週一反應補跌,如今,臨時縮小跌幅,無法立即充分反應市況,等於是分批分次補跌,勢必延長下跌時間。

反而產生流動性風險

法人也擔心,本來有些好股票可能不會跌停,如今全面縮小跌幅,使得原本要賣A股票的人,只好被迫也賣B股票,方能籌措需要的資金,反而會拖累其他股票。尤其,融資斷頭股票,可能也因此無法順利處分,進而連續跌停,反而產生流動性風險。

法人認為,扭曲市場,都不是好的政策,將來國際股市反彈時,市場還是會計算台股落後反應的幅度,可能人家漲,我們不漲,唯一的好處只能說是以拖待變,讓多頭本週佔些優勢。

分批次補跌以拖待變

康和證券研判,縮小股市跌幅,也曾在過去實施過,依照過去經驗,股市成交量將大幅萎縮,很多股票可能開盤就是收盤,應觀察國安基金護盤的重點股票價量情況,不建議投資人進場搶反彈。

元大投信資深副總余睿明指出,國際股市上週重挫,台股今天恐怕還是得補跌,政府縮小跌幅,應是希望讓台股少跌一些,至少多拖幾天,以時間換取空間,讓別人一天的跌幅,我們分個幾天跌,從這個角度看,應該是好的。

不過,市場還是會計算台股應有的漲跌,最後回歸到應有的表現,且若就資金流動角度來看,也是不好的,只能說,這項政策的效果與對錯,見仁見智。

余睿明指出,決定台股方向的,仍是國際金融情勢,並非單純國內政策,國際股市雖然連日大跌,但是目前還看不到止跌的訊號;同樣的,台股雖然已經跌很深,但今年以來,每次搶反彈的人,最後都是失敗的,因此還是建議投資人嚴控持股比例,慎選好的股票,靜觀國際金融情勢變化。



◆ 金控大洗牌 時機在眼前

【謝錦芳/特稿】 2008-10-13 中國時報

全球七大央行上周聯手降息,我國央行亦在二周內二度降息,不過,全球股市持續崩盤,讓這場金融風暴深不見底,許多人擔憂一九二九年大蕭條的歷史要重演了。此時,金控大老闆們看看華爾街,也要想想自己,或許是為股東、客戶與金控的未來做最佳安排的時候了。

華爾街吹起的這場金融大海嘯,讓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AIG被美國政府接管,歐洲的富通銀行亦因流動性危機由荷、比、盧三國政府接管。這場金融風暴讓許多投資人嘗到「恐怖」的滋味,銀行負責人更是擔心得睡不著覺,誰也不知道何時會被颱風尾掃到。

台灣的銀行家數過多且同質性太高,獲利長期偏低,淨值報酬率在亞洲敬陪末座。目前十五家金控中,以資產規模計,台新金以二兆三千多億元排名第三,富邦金以一兆八千多億元排名第五,未來兩者若順利結合,可能創造出總資產規模四兆一千多億元的超大金控,排名將躍居民營金控之冠,僅次於國營的台灣金控。

金管會此時出手擬促成台新金、富邦金的合併案,還可以一併解決台新金的彰銀持股問題,也算一石三鳥之計。雖然後續發展有待兩家金控負責人的協商,不過,這項合併案如果談成了,對其他的小型金控將造成壓力,可能啟動新一波合併潮,引爆國內金控的大洗牌。

這場超級金融風暴讓大家意識到,如果無視於風險控管,一股腦兒透過高度財務槓桿追求高額報酬,再大的銀行與保險公司也可能倒閉。至於規模太小的金融機構,如果沒有特殊利基,日子會越來越艱苦,現在是可以開始考慮退場的時機!



◆ 全球總動員 IMF:要錢給錢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2008-10-13 工商時報

面對近一世紀來最嚴重的金融風暴,國際間包括七大工業國(G7)、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二十大國家集團(G20)、歐盟,以及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已展開史上空前的全球性大規模合作與協調行動,以穩定經濟與金融體系。

IMF的決策單位國際貨幣基金委員會更發布聲明指出,該組織已準備隨時有需要的會員國提供金援,且對象不僅止於新興國家。換言之,只要缺錢國家開口借錢,IMF就會給錢!

IMF與世界銀行上週六召開年會。IMF基金警告若不趕緊行動,全球金融體系將會崩潰。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表示,此一金融風暴最壞的情況是股市再下跌20%,不過全球經濟出現另一次大蕭條的機率是零。他也表示,2009年的全球經濟成長動力百分之百將來自新興經濟體,他指出,新興國家明年經濟成長率將在6%。

IMF理事長史特勞斯肯恩則是表示,其185個會員國已同意全力支持與配合G7的行動。他表示,有史來第一次先進國家與世界其他國的協調行動已經上路。

繼G7宣示將盡其所能來對抗金融風暴之後,IMF也表示其185個會員國將全力支持與配合G7,而包括G7與中國、印度與巴西等主要新興國家的G20也矢言提供一切經濟與金融工具來穩定情勢。歐盟也在週日召開高峰會議,商討金融紓困計畫。在亞洲方面,日本與南韓則是同意盡快成立外匯基金,來維持市場穩定。

G20財長上週六召開緊急會議,承諾密切合作以對抗已開始衝擊新興國家的金融風暴。美國總統布希也參與此一會議,他警告在一金融風暴下,新興國家也無法倖免。G20也同意在11月再度集會,商討如何改善此一組織,加強其因應危機的能力。而G20本次財長會議主席巴西財長曼泰加表示,希望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與美國財長鮑森也能參加11月的會議。

歐元區與英國週日則召開高峰會議,就如何拯救其金融體系建立共同的策略。日前歐元區的財長會議在商討如何因應金融風暴方面,無法達成共識,不過隨著金融風暴持續惡化,當初拒絕採協調行動的德國已改變立場。德國總理梅克爾週日表示,歐元區會採取相同的措施來穩定局勢。歐洲央行官員則表示,目前大家已有歐洲主要銀行一家都不能倒的認知。



◆ 歐元區 擬由政府擔保銀行拆款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十二日電】 2008.10.13

歐元區15個經濟體領袖12日在巴黎集會,希望能就當前金融危機的解決之道達成共識,採取一致行動。市場推測,各國可能參考英國首相布朗的提議,包括把部分銀行國有化,由政府擔保銀行間拆款。

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11日在華盛頓舉辦的七大工業國(G7)財長會後表示,歐元區領袖將討論布朗所提的擔保銀行間同業借款方案。她強調,歐元區領袖高峰會不只會討論相關事項,還會提出具體、實質的措施,保護主要銀行。她保證不會讓大家失望。

她說,各國領袖有必要儘快公布詳細的實施方式,最好在13日股市開盤前就公諸於世。

歐元區高峰會議正式開始前,法國總統沙克吉會先和英國首相布朗、歐洲央行(ECB)總裁特里謝以及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索會面。英國並非歐元區會員國,但英國鏡報和周日電訊報報導,布朗已受邀在這次歐元區峰會上發表演說,預料他將大力倡導歐元區參考英國的做法,由政府投資銀行,並擔保銀行間的放款。

梅克爾11日表示,德國支持歐元區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回應,並預告歐元區會實施「同一個工具箱的工具」,但可能不會成立一個基金,專為銀行紓困。梅克爾和沙克吉11日已先行在隆貝會面,協調歐元區兩個最大經濟體的立場。

法國費加洛報也報導,歐元區可能會仿照英國上周祭出的措施,注資銀行體系,「大規模調整銀行的資本結構」,並擔保銀行所有債務。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董事長穆勒接受彭博專訪時表示,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對金融體系採用類似美、英兩國的紓困做法很合理。

一周前,法國和德國對歐洲是否需要提出聯合紓困計畫、以保護金融體系的立場不同。但在股市狂跌一周、信用市場依舊緊俏後,歐元區不得不改變先前立場,希望協調出一致的行動。



◆ 美紓困急轉彎 學英砸錢買銀行

【閻紀宇/特稿】2008-10-13 中國時報

全球金融危機水深火熱,過去一個月來情勢更急轉直下,許多專家認為關鍵在於美國政府犯下兩大錯誤。首先是拒絕動用資金挽救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坐視它在九月十五日聲請破產保護。後來擬訂搶救金融市場計畫時,雖然國會民主黨議員要求政府買進金融機構股權,但財政部仍秉持同樣思維,雖然勉強同意納入計畫,卻只是聊備一格。

眼見市場信心一崩潰不可收拾,好不容易過關的搶救計畫有如泥牛入海,英國政府以五百億英鎊買進金融機構股權的計畫廣獲好評,華府這才體認現實,改弦易轍,財政部長鮑爾森在十日宣布將仿效英國作法,買進金融機構不具投票權的優先股。簡而言之,華府現在的作法就是當初雷曼兄弟的要求:直接砸錢救銀行。

《紐約時報》十二日報導,鮑爾森的談話顯示美國的七千億美元搶救計畫已經轉移重心,不再以收購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為主。儘管布希政府向來認為直接入股私人企業是歐洲國家的社會主義式干預,如今也不得不向嚴峻情勢低頭,開始推動金融業的「部分國有化」。

雖說「知錯能改」總是好事,但華府的政策轉向是否來得太遲、浪費太多寶貴時間?

雷曼兄弟垮台導致全球信貸市場緊縮凍結,儘管各國央行拚命撒錢,但銀行之間相互借貸如履薄冰,生怕對方是雷曼兄弟的難兄難弟,連帶一般民眾與企業向銀行借貸也日益困難。但鮑爾森九月廿三日在參議院作證時,仍堅稱收購金融機構股權是「收爛攤子的作法」,收購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才是解凍信貸市場的不二法門。

然而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米希金認為,財政部的資產收購計畫必須和時間賽跑,延誤越久則成效越差、代價越高。但是財政部提出的「反向拍賣」機制,遇到主要收購標的「不動產抵押貸款擔保證券」(MBS),恐怕只會落得治絲益棼而曠日廢時。

因為這類經過層層包裝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結構非常複雜,種類多如牛毛,價格難以估定。聖路易聯邦準備銀行八月才卸任的董事長普爾直言:「財政部並沒有提出任何事證,足以顯示反向拍賣機制能夠對付這類差異性極大的資產。」

財政部也知道這條新路恐怕曲折難行,因此近來透過兩大房貸公司「房地美」與「房利美」另闢蹊徑,上個月接管「二房」的聯邦住宅金融署(FHFA)已經授權它們擴大收購各種不動產抵押貸款擔保證券的規模。二房各擁有約一千億美元的銀彈,這種作法一舉兩得:既可以加快收購不良資產的速度,又能讓七千億美元搶救計畫得到更大的彈性,執行新的重點任務:買進金融機構股權。



◆ 日韓推亞洲多邊換匯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十二日電】 2008.10.13

日本、南韓財政部長11日同意推動亞洲多邊換匯機制,決定11月26日在東京舉行相關研討會,討論穩定總體經濟與金融市場事宜,中國大陸也會參加。

南韓財政部長姜萬洙與日本財務大臣中川昭一參加國際貨幣基金年會之際,在華盛頓會談半小時,討論因應全球金融危機措施。

姜萬洙和中川昭一都認為,根據清邁協議,儘快成立總額800億美元的外匯換匯聯合基金相當重要,決定加速進行和成立此一基金有關的實務級談判。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東協十國、中國大陸、日本和南韓2000年5月在泰國清邁舉行東協加三會議,倡議設立聯合基金,利用換匯協定,管理亞洲外匯市場短期流動性問題。

清邁協議要求東協十國出資聯合基金的20%,另外80%由中、日、韓三國負責。

中川昭一也建議七大工業國,利用日本的資金,支持出現財政困難的新興市場國家。



◆ 中亞東歐南美 染上破產瘟疫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十二日電】 2008.10.13

法國巴黎銀行警告,冰島爆發財政危機後,冰島政府正逐步邁向破產,同時還會傳染到其他仰賴外債的經濟體系。在亞洲,巴基斯坦的外匯儲備捉襟見肘,可能演變成拖欠國債;在中亞、東歐和南美洲,烏克蘭、哈薩克和阿根廷亦瀕臨破產邊緣。

據5年期信用違約交換合約(CDS)交易反映 ,市場預期烏克蘭國債將有80%的違約機率。

烏克蘭銀行體系經過信貸狂增數年後,目前瀕臨崩潰。該國上周接收當地銀行Prominvestbank,並宣布基輔股市休市,而基輔股市今年已累跌73%。另一方面,總統尤先科上周因與國內親俄陣營政見不合而解散國會,外交人士擔心,俄羅斯會捲入烏克蘭的政治危機中,甚至再用對付喬治亞的做法入侵烏克蘭。

匈牙利政府在當地最大的信貸商OTP銀行出事後出手救市,但布達佩斯股市9日跌幅仍達13%,財政部不得不取消國債拍賣。

巴基斯坦貨幣也狂跌,標準普爾公司已把該國的國債信評級下調至「垃圾級」的CCC ,巴基斯坦中央銀行的外匯準備更下降至只有47億美元。分析指出,巴國基本上已無力償還國債或進口任何物品,而且亦不能假定該國將因「戰略因素」而獲拯救。

至於哈薩克的地產泡沫爆破,也使該國幾家主要銀行要靠向外國借貸度日,估計該國有70%拖欠債務的風險。由於哈國將經濟前景押在油價上,但期油價格跌破每桶80美元大關,經濟前景不樂觀。若原油價格進一步下跌,就連石油大國俄羅斯的情況也不妙。

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國家亦受到全球金融危機衝擊,股市重挫,貨幣匯率跌至多年來最低紀錄,經濟體系安全岌岌可危。



◆ 冰島政府救銀行 老闆照揮金享樂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 2008.10.13

英國每日郵報12日爆料說,冰島第三大銀行格里特利爾面臨倒閉被收歸國有後,捅出大樓子的該行老闆約翰尼松照樣揮金享樂,11日凌晨和一票友人在雷克雅未克的高級飯店飲酒,把每瓶要價台幣4700元的白酒當啤酒喝。

財務岌岌可危的格里特利爾(Glitnir)9月30日成為冰島政府率先接管的本國銀行,由冰島政府出資262億台幣買下該行75%股分。

報導指出,約翰尼松夫婦10日夜間和格里特利爾銀行另一位老闆永松、媒體公司執行長艾德瓦、前雷克雅未克市長馬格努松一同在約翰尼松妻子擁有的101飯店聚會,有說有笑,昂貴美酒開了一瓶又一瓶,一副完全置身於金融風暴之外的模樣。在這群人附近用餐的一位老人家不滿的說,當時的場景「有如在地獄,看著這群小惡魔享受冰島最後的正常生活」。

約翰尼松夫婦作風豪奢,他以賓利轎車代步,在雷克雅未克的三層樓豪宅設有防彈房,妻子則有私人遊艇,還有當地人稱「白珍珠」的特別訂製白色賓士車。許多人開玩笑說,約翰尼松把旗下銀行搞垮後,可能用得上這間防彈房。

41歲的約翰尼松是個話題人物,2003年曾被事業合夥人指控用公司給的信用卡支付在美國邁阿密私人遊艇宴會的開銷,同年前冰島總理歐德森也指控他企圖以3億冰島幣(現折合台幣約8800萬元)行賄。去年,約翰尼松因做假帳,被判緩刑3個月。

約翰尼松和47歲妻子英姬碧玉去年才結婚,是冰島最為人知的夫妻之一。白手起家的約翰尼松除了經營銀行,旗下還有零售王國Baugur和新聞頻道。英姬碧玉則是超市大亨的女兒,有自己的飯店,並經營專為富豪服務的旅行社。Baugur是冰島最後一家尚未在金融風暴中倒地的大型民營企業,但也已奄奄一息。

約翰尼松自冰島最頂尖商學院畢業後借錢創業,開店廉售烤豆子和可口可樂,發展成連鎖超市。他接著買進目前英國最大服裝零售業者Arcadia股分,以39億台幣英鎊脫手。1990年代末,他成立投資公司Baugur,員工5萬人,營業額約台幣3320億元。

冰島的平均國民所得一度傲視全球各國,現在因大量對外舉債,共欠各國近2兆台幣,平均每個國民負債約640 萬台幣,銀行業負債更高達國內生產毛額12倍。雷克雅未克最大的汽車經銷商說,一堆人破產,「聽說自殺案遽增」。拍賣網站eBay出現諷刺廣告說,現在只要99便士(約台幣55元)就可以買下冰島。



◆ 破產前 雷曼給5主管32億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08.10.13

星期泰晤士報12日報導,雷曼兄弟公司董事會曾在該公司宣布破產的3天前,同意支付5名該公司高階主管逾1億美元(台幣32.5億元),其中包括給付3名倫敦高階主管的2,400多萬美元離職金。

報導指出,這3名倫敦高階主管並未取得離職金,因為雷曼兄弟次日,亦即9月15日即聲請破產保護。2006年至2007年之間,3人分別支領3,000萬、2,650萬、4,300萬美元的薪酬,目前的身分是無擔保債權人。

除這3人之外,雷曼兄弟的薪酬委員會(compensation committee)還同意支付紐約全球固定收益(Global Fixed Income)部門主管費爾德及美國股票部門主管唐尼尼各4,100萬與4,000萬美元的薪資。據指出,這些給付辦法最後取消,代之以巴克萊集團買下雷曼兄弟後的新合約。

雷曼兄弟破產導致該公司大批基層員工失業,前述內幕曝光後,該公司高階主管在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下仍能坐領巨額薪資與離職金所引起的公憤勢必更加高漲。

在雷曼兄弟破產前2年,該公司的高階主管享有優渥的待遇,卻主導公司從事高風險的房地產投資,終致集團不支倒地。

雷曼兄弟執行長傅德日前在美國國會作證時受到圍剿;他表示願意完全負起決策責任,卻又諉責於外在因素。



◆ 短評─不該讓雷曼倒?

【中時小社論】 2008-10-13 中國時報

資本主義體系危在旦夕?自由市場的規則也都跟著改寫。

將近一個月前,美國財長鮑爾森放手讓雷曼倒閉,當時雖見仁見智,但掌聲也不少;畢竟,政府敢讓銀行倒,不拿納稅人的錢去補貼貪婪不走正道的銀行業,才是避免道德風險的正本清源之道。

但是,自從雷曼倒閉的九月十五日開始,美國股市至今已大跌三成多,很多人有不同的想法,連一向支持自由經濟不遺餘力的「經濟學人」雜誌都認為,雷曼破產事件讓大家學到一個痛苦的教訓:即使是正確的作法,但是在不對的時機,可能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同樣的,上周,行政院不論銀行體質好壞,宣布提供所有存款全額保障。如果在承平時期,道德風險的質疑絕對跑不掉;但現在,大家都認為這是權宜之計。

再如今年初,時為行政院副院長的邱義仁,下令郵政儲金轉存一百億到陽信,被質疑圖利;但是最近,同樣的郵政儲金轉存七百億到另一家銀行,卻完全不見質疑的聲音。

現在的經濟情勢,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國家緊急狀態,政府官員的權力都變大,但是權力大不等於濫權。尤其,救銀行或銀行間的合併牽涉到龐大利益,主管機關的獨立性更形重要,否則若圖利傳聞不斷,只怕更打擊市場信心。

即使是亂局,也必須要求問題金融機構的主事者負責,因為事涉大眾利益;市場現在責怪鮑爾森讓雷曼倒,但是現在就談其功過,可能還太早,如果他的作法讓未來銀行負責人必須更謹慎,鮑爾森還是會得到歷史肯定的。



◆ 股神會犯錯?偷偷告訴你

自由時報 2008-10-13

〔記者王蘭英/台北報導〕在全球經濟動盪之際,美國總統大選兩位候選人奧巴馬和麥肯,都指股神華倫.巴菲特是未來財政部長的合適人選。大塊文化本月最新出版的《巴菲特也會犯的錯》,不談他有多棒,把切入角度擺在他犯過的錯為什麼無價,是一本想要精進或了解投資技巧不容錯過的好書。

大塊文化表示,坊間對於這位當代傳奇人物有許多迷思,《巴菲特也會犯的錯》一書試著要帶領讀者分辨迷思與現實的差異,事實上巴菲特並沒有一套必勝的投資法則,在他多年的投資操作中,也曾做過錯誤決定,但巴菲特犯錯率極低,每次犯錯的時間點相隔甚遠,不過,巴菲特有一特質是多數投資人欠缺的,那就是即使犯下明顯的錯誤,他還是有辦法化危機為轉機,從他的錯誤「示範」,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與啟發,這是巴菲特能夠躋身最成功投資人行列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市面上雖然有許多關於巴菲特的投資專書,但《巴菲特也會犯的錯》一書被美國CNBC節目主持人譽為目前所有關於巴菲特書籍當中最棒的一本。這本書傳授巴菲特策略的優缺點,以及適合和不適合的時機、了解巴菲特對分散風險的觀點如何隨著時間改變等。想要免費獲得此書的讀者,歡迎上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action/buffett/填資料。



◆ 咱的環境─誰來安頓台灣的環境難民?

【劉小蘭/德國(博士生)】2008-10-13 中國時報

聯合國估計,至本世紀中葉,全球將有多達二億的人因氣候變暖導致環境惡劣而被迫離開自己的棲息之所,與因政治原因離開家鄉的難民不同,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因氣候變化而流離失所。這個尚未引起廣泛關注卻具有極大社會影響的「環境難民」問題,十月九日於波昂舉行了聯合國專門會議專門討論這個問題。

此外,據德國之音報導,與會德國聯邦環境部長Sigmar Gabriel,在會議中建議各國不要因目前的金融危機而忽視氣候保護,並呼籲,隨著金融市場上投機泡沫的破裂,更可將投資集中於技術發展面的經濟活動上,將產業發展希望寄託於綠色技術中。他強調,如此變化正好是環境科技應該大展長才、大舉投資之時。

回頭想來,我們有「境內環境難民」嗎?國內嚴重地層下陷的地區,如彰化縣芳苑鄉、大城鄉;雲林縣麥寮鄉、台西鄉、褒忠鄉;嘉義縣的東石鄉和布袋鎮以及台南縣鹽水鎮和北門鄉、學甲鎮,以及屏東縣的東港鎮、林邊鄉及枋寮鄉等易遭海水倒灌的地區,若因為因長期超抽地下水所造成的因環境改變,導致居民因而遷出該鄉鎮,移往其他環境安全地方居住的情形,算不算是「境內環境難民」?雖然,上述的問題根源主要在於國內超抽地下水之故,而非全球尺度下喜馬拉雅冰川和格陵蘭冰層融解速度加快所導致。

但是,問題的根本在於環境變遷所導致土地利用與人類生存活動間的辯證關係上,我國在國土計畫法、國土復育條例兩項草案仍沉睡中的局面下,試問,首先,誰來安頓台灣的環境難民?再者,我們是綠色科技的進口或出口國呢?環境/生態產業也可以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另一可能選擇嗎?

fsj 提到...

全球股市反彈 台灣尚在颱風眼?

* 全球股市強彈 道瓊狂漲936點
* 擔保銀行借貸 歐規美隨
* 政府擔保 大師暗示「恐慌期已過」
* 保羅.克魯曼專欄 英國首相布朗做了好事
* IMF、世銀掌門人 換中印做做看?
* 冰島 爆物資搶購潮
* 金磚四國 出口軟趴趴
* 日韓聯手 催生亞洲貨幣交換機制
* 索羅斯憂大陸危機處理不當 政治將動盪
* 陳添枝:明年經濟成長5.08% 難
* 綠委要求重編總預算 藍委:不可能、但會做必要調整
* 96年中央政府總決算 債務餘額超過3兆6千億
* 陳添枝:「金融海嘯 台灣在颱風眼」
* 銀行收傘 中小企首當其衝

◆ 全球股市強彈 道瓊狂漲936點

【聯合報、聯合新聞網╱台北訊】 2008.10.14

全球聯手向全球金融系統注資美元,美國政府計畫收購銀行股票,投資人預期信用危機的最壞情況已過,今日美國股市穩健上揚,道瓊狂飆,創下史上最大漲點,漲幅達11.1%,創下史上第四大單日漲幅。終場道瓊工業指數大漲936.42點至9387.61。Nasdaq指數大漲194.74點至1844.25。S&P 500指數大漲104.13點至1003.35。

【聯合報/台北、紐約連線報導】

除了台股外,全球股市昨天全面反彈上漲!歐、美、亞洲政府協力支撐銀行體系,投資人信心恢復,昨天歐、亞股市激情反彈,歐洲三大股市開盤跳空大漲;香港股市更大漲一千五百多點,漲幅超過百分之十;印度股市大漲百分之七以上。昨晚開盤的美股也大漲,午盤勁升五百點,衝上八千九百點。

反觀台股,上周五因國慶日休市,沒有反映歐美股市大崩跌,昨天還在苦戰五千點。台股昨天一開盤就跌到「四字頭」,五千點失守;終場在國安基金拉抬下,指數勉強站上五千點,以五千廿點收盤,下跌一百十點,是近五年來新低。成交量萎縮至四百四十八億元,是近三年半以來最低量。

不過,證券分析師指出,歐美亞股市氣氛明顯轉好,有利今天台股樂觀走勢。

美股和歐股上周崩跌百分之廿,創下史上跌幅最大的一周後,昨天情勢已轉樂觀。美國政府計畫入股銀行業,聯準會甚至「考慮所有選項」重振市場信心,歐洲、英國與瑞士三央行則宣布提供無限制美元貸款。

倫敦金融時報指數收盤前大漲百分之八點二六,法蘭克福DAX指數暴漲百分之九點三,巴黎CAC40指數漲幅也有百分之十一點二。西歐十七個股市中,有十六個漲幅都在百分之四以上。

亞股中則以港股大漲一千五百多點最激情,創下歷年港股第五大漲點,漲幅則創下今年以來第二大。

昨天陸股一開盤雖下殺,但盤中傳出中國政府將取消銀行營業稅,且有意降低存款準備率訊息,午盤過後銀行股紛紛急拉漲停,指數由黑翻紅,上證指數上漲七十三點,漲幅逾百分之三。今年狂瀉不已的印度股市,昨天也出現技術性強彈,指數大漲百分之七。

新加坡大華銀投顧研究部主管林鴻胤分析,先前各國央行聯手降息,卻無法有效解決信貸緊縮疑慮;現在各國政府採取更積極策略,持續投入資金挹注市場,並買入主要銀行權值股,市場認為政府公權力介入,可望盡快解決資金流動性問題,但後續成效仍待觀察。

※ 撿便宜。



◆ 擔保銀行借貸 歐規美隨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十三日電】 2008.10.14

知情人士表示,美國財政部正研議新的救助工具,將提出更廣泛的拯救金融市場方案。美國可能跟隨英國與歐元區的腳步,暫時擔保銀行借貸,避免再有任何一家大銀行倒下。

美國CNBC電視台報導說,美國財政部與聯邦準備理事會(Fed )官員12日開了一整天的會議,13日將繼續研議。新的救市方案可能最快將在14日出爐。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財政部預計將會在本周公布銀行取得政府注資入股的指導性原則。此舉是在增強財務狀況正常的銀行,而非接管瀕臨倒閉的銀行。

美國財政部負責執行7,000億美元紓困計畫的助理財長卡斯哈里(Neel Kashkari)13日說:「我們正在設計一套標準的流程,對廣泛的金融機構收購股票。就像其他計畫一樣,股票收購計畫將是銀行自願參與,要鼓勵健全的機構參與。」

卡斯哈里說,美國財政部將鼓勵尋求政府注資的金融機構也從民間市場籌資。

華爾街日報說,美國財長寶森也在考慮採取英國的作法,為銀行貸款提供大規模擔保。目前,美國財政部的作法仍是在繼續推動從銀行收購不良資產的計畫。

分析師表示,歐元15國12日決定仿效英國對銀行貸款提供擔保,已經對美國財政部造成壓力,迫使寶森考慮跟進。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研究員萊因哈特說:「在開放的金融市場中,很難不跟進其他政府的行動。」德、法、西三國已經提出820億歐元額度,擔保銀行貸款。

美國財長寶森提出的紓困計畫,一開始著重在收購銀行帳上難以流動的資產,希望藉此讓金融體系擺脫不良壞帳,從而增加新的借貸。但國會通過這項7,000億美元的紓困案後,美國股市仍繼續崩跌,迫使寶森改變心意。



◆ 政府擔保 大師暗示「恐慌期已過」

【聯合報╱國際中心/陳世欽】 2008.10.14

歐洲各國政府以入股問題銀行和擔保銀行資金拆借方式救市,主要用意就是要改變各家銀行的觀望態度,促使他們開始相互拆借,恢復資金流動。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信用危機加劇。在此之前,銀行幾乎毫無限制的相互拆借,但部分銀行此後無法取回貸款,導致各銀行不再隨意相互拆借,以免重蹈覆轍。

各國央行擔保銀行資金拆借,就是要消除這種疑慮。根據這些方案,如果銀行借錢給同業,最後收不回來,政府會償付。如此銀行就可以放心借給同業。

這些措施能否再度活絡信用市場仍待觀察,但要重振股市和投資人的信心,必須先讓銀行自己恢復信心。

不過,至少一些大師級人物都很讚許這些行動。投資大師索羅斯說,歐洲領袖承諾擔保銀行的新融資是「正面之舉」,有助穩定全球金融市場。他說:「過去72小時,我覺得歐洲政府終於了解事態嚴重,大家引頸企盼有人展現領袖風範,現在總算等到了。」他暗示,投資人最嚴重的恐慌期「很可能」已經結束。

諾貝爾經濟學獎新科得主克魯曼也讚揚各國領袖這些救市方案,他說現在看來全球經濟雖然會衰退但不致崩潰。全球投資人大概都希望這兩位大師的看法正確無誤。

※ 政府也要避免像以前一樣放任不管,讓人繼續玩金錢遊戲。



◆ 保羅.克魯曼專欄 英國首相布朗做了好事

【楊明暐摘譯】 2008-10-14 中國時報

英國首相布朗拯救了世界金融體系?

好吧,這個問題還不成熟。我們仍不知道歐洲金融救援計畫的具體內容及其對美國的意義,更別說這些計畫是否管用。但我們知道,布朗和他的財政部長達林已勾畫出全球救援工作的輪廓,其它富裕國家只能跟隨在後。

這是出人意料的轉折。談到世界經濟事務,英國政府只是個地位較低的伙伴。倫敦固然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但英國經濟規模比美國小很多,英國央行的影響力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或歐洲央行也沒得比。所以大家並不期待英國會扮演領導者的角色。

然而布朗政府卻展現出它願意清晰思考這次金融危機,並按其所作結論迅速行動。這種清晰和果斷是任何其它西方政府難以望其項背的,尤其是我們(美國)的政府。

這次危機的性質是什麼?細節可能複雜得令人抓狂,但基本原理很簡單。房市泡沫化讓每位貸款購買資產的人損失慘重;這些損失造成許多金融機構負債過多,以致無法提供經濟所需的貸款;身陷麻煩的金融機構試圖藉出售資產來償還債務和增加資金,這又導致資產價格下跌,使它們的資本進一步減少。

要抑制這項危機,可以做些什麼?若提供屋主們援助,無法避開不良貸款造成的巨大損失,且在當前恐慌的情勢下收效過慢。通常的做法是,政府提供金融機構更多資金換取其部分股權,以應付資金不足的問題,這也是過去多次金融危機所用的解決方式。

這種暫時部分國有化措施,被稱之為「股本投入」(equity injection),也得到許多經濟學家支持。《紐時》從一些消息來源獲悉,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個人也偏好這一解決方案。

可是當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宣布其七千億美元金融救援計畫時,拒絕走這條顯而易見的道路,他宣稱:「當你破產時,你才會這樣做。」結果他要求政府購買那些不良抵押證券,而他根據的理論是... 事實上,根本沒人曉得他的理論是什麼。

與此同時,英國政府直搗問題核心,並以驚人的速度來處理它。上周三(八日),布朗政府官員宣布一項針對英國銀行的重大股本投入計畫,並為銀行債務提供擔保,使銀行間拆借得以再度運作,這在金融機制中非常重要。布朗政府作上述宣布之後五天,首批資金在本周一(十三日)就已到位。

十二日舉行的特別峰會上,歐陸經濟大國宣布將追隨英國,向銀行挹注數千億美元,並為它們的債務提供擔保。而您也知道,鮑爾森先生在浪費數周寶貴時間後,也改弦更張,目前正計畫購買持股,而非不良抵押證券(雖然他動作似乎仍慢半拍)。就像我說的,我們仍不知道這些措施是否奏效。但政策終究是靠清楚的視野──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來予以推動。這就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這個清楚的視野來自倫敦,而不是華盛頓?

鮑爾森起初的反應難免讓人覺得是意識形態作祟。要記得,他服務的政府,其治理哲學可概括成「私有是好事,公有就不好」,叫它面對政府必須持有金融機構部分股權,必定是很困難的事。

我也懷疑,政府在布希主政下變得「聯邦緊急救援署化」(Femafication),對鮑爾森的笨手笨腳究竟產生多大影響。整個行政部門有見識的專業人才都被趕走,財政部可能沒半個人具備才幹和背景,告訴鮑爾森他那樣做沒有道理。

不過對全球經濟來說,幸運的是布朗首相和他的官員按道理行事。而他們或許可以指點我們如何度過這次危機。

(克魯曼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楊明暐摘譯)



◆ IMF、世銀掌門人 換中印做做看?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10.14

全球金融危機一發不可收拾,新的世界金融秩序隱然成形,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可能變成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主導者。

洛杉磯時報報導,從1980年代的拉丁美洲債務危機到1990年代亞洲和俄羅斯金融危機,新興國家是麻煩製造者,但現在換歐美深陷危機,而新興國家擁有龐大外匯存底和收支盈餘,麻煩製造者變成債權人,角色逆轉。

美國財政部長寶森上周參加七大工業國(G7)財經首長會議後,隔天和20國集團(G20)開會,目的就在和新興國家協調救市行動。G20成員包括「金磚四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

面對這波全球信貸危機,七大工業國的表現,宛如過時的組織,一副束手無策模樣,而由於廣納新興國家的G20影響力有限,並不適合擔當率領國際走出金融危機的重責大任,因此國際已有擴大G7,另組「GX」的呼聲,希望金磚四國也能加入。

義大利經濟部長崔蒙提即呼籲擴大G7,以尋求更大的國際合作,並形容未來的新組織為「GX」,因為連他也不知道應該加入那些國家。

長久以來,外界一直認為金磚四國應該加入G7。Economy網站首席經濟學家詹狄說:「中國現為全世界第四大經濟體,G7因沒有中國參與,現在所需的影響力及權力大為降低。」

二戰後,IMF和世界銀行的權力一直由歐美先進國家把持。而目前,提供美國市場流動性,並讓美國經濟免於崩潰的力量,主要來自以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洛杉磯時報報導,金融秩序勢將改寫。

由於已經國際化,開發中國家也無法倖免於金融海嘯,但中、印、俄等國的曝險程度遠低於歐美,腳步相對平穩。



◆ 冰島 爆物資搶購潮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彭博資訊十三日電】 2008.10.14

信用風暴不僅終結了冰島的經濟榮景,如今更引爆一波搶購物資風潮。由於金融體系瓦解導致外匯市場停擺,可能面臨進口物資斷絕危機,促使大批民眾湧進超商搶購與囤積民生用品。需金孔急的冰島已考慮向國際貨幣基金(IMF)求援。

冰島三大銀行宣告倒閉,加上政府上周決定棄守聯繫匯率機制,造成冰島外匯市場全面凍結,許多銀行不接受交易克羅諾,外國供應商也要求事先付款才交貨。冰島政府已下令銀行優先受理交易食物、藥品與石油等民生物資所需的外匯。

雷克雅維克Bonus連鎖量販店經理歐路夫森說:「我們這一周忙瘋了,生意激增了一倍。」他表示,該公司約有兩周庫存,之後若無法取得外匯,架上商品將無法補貨。

這波危機也蔓延到服飾零售業。Bonus鄰近的Next服裝店業主瓊斯達特表示,她無法取得外匯支付進貨費用,即便可以,匯率也高的離譜,「我們無法維持每周進貨一次,這樣的情況已持續三周了」。

拜銀行與企業大舉投資海外市場之賜,冰島景氣擴張長達四年,每年經濟成長率超過4%。但隨著信用危機肆虐全球,冰島金融體系岌岌可危,國內Kaupthing、Landsbanki Island 與Glitnir三大銀行更被610億美元債務壓垮,負債規模幾乎是冰島經濟的12倍。冰島央行9日以「市場支撐不足」為由,宣布棄守聯繫匯率。同日北歐最大貸款銀行Nordea指出,冰島克羅諾已停止在現貨市場交易。

冰島貿易服務聯盟執行長梅葛納森表示,冰島目前沒有任何外匯採購進口商品,解套的唯一方法是向國際貨幣基金(IMF)求援。他指出,上周冰島一家大型連鎖超市因缺乏外匯無法進口貨物,另一家零售商也無法完成電子付款。若情況未見好轉,本周末前冰島的一般用品將出現短缺。梅葛納森說:「我們無時無刻盡全力維繫經濟運作,但有大批資金等著撤出冰島。」

IMF上周已派代表前往冰島。冰國總理哈德(Geir Haarde)表示,由於先前向歐洲各國與央行求援未獲善意回應,冰島已考慮要求IMF金援,並正積極和俄羅斯協商40億歐元(55 億美元)的貸款事宜。



◆ 金磚四國 出口軟趴趴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道瓊社十三日電】 2008.10.14

過去數年為全球經濟撐起半邊天的金磚四國(BRIC)也開始受到全球信用危機的波及,最直接的影響是出口疲軟,而銀行緊縮銀根改變了消費者的態度,紛紛縮減開支,更不利於全球經濟成長。

從事玩具和服飾出口業的上海商人簡彥說,來自美國的訂單減少,使他延後新屋裝潢。他還看壞經濟前景,打算保守應對,儘量少花錢。

這種消費態度對全球經濟絕對是雪上加霜。高盛公司表示,金磚四國的消費者雖不及歐美富裕,但他們在過去八年對冰箱、汽車、平面電視的需求與日俱增,本來有望超越美國,並直追七大工業國的總需求。現在信用緊縮蔓延至新興國家,消費支出明顯放緩。

在俄羅斯,9月新車銷售成長22%,雖令人側目,但已是2001年來單月最差成績,之前的幾個月都有50%的銷售成長。莫斯科的資深分析師波塔文指出:「俄羅斯消費榮景主要源於信用寬鬆,但現在從銀行取得貸款真的很難。」

在印度,股市大跌使零售業的日子難過。由於美國金融業是印度外包業務及電話服務中心的主要客戶,現在印度企業面臨營收和工作機會縮減的威脅,消費者不敢多花錢。連鎖店已開始關店或延後展店計畫;汽車銷售成長也從過去五年平均的20%,放緩至今年的8%。

對中國而言,受創最重的兩大部門是出口業與房地產業,除對美出口下滑外,房地產價格也自高峰滑落,買家縮手,麥格理證券(Macquarie)估計,城市房屋交易在最近數月下降四到六成。此外,經營特力屋連鎖店(B&Q)的Kingfisher公司,2008 年上半年在中國的業績掉了19.4%;美國電器零售巨擘百思買(Best Buy)表示,至6月底止的這季在中國的同店銷售下降7%;大陸本土的國美電器上半年業績只成長0.5%。



◆ 日韓聯手 催生亞洲貨幣交換機制

【聯合報╱編譯朱小明、蔡繼光/綜合報導】 2008.10.14

美國金融危機導致南韓銀行和企業出現「美元枯竭」現象,繼南韓總統李明博呼籲「不要搶購美元」之後,執政黨大國家黨日前進一步提議全國上下發起「美元籌措運動」。同時,南韓財政部長姜萬洙也利用赴華盛頓參加G20財政部長會議的機會,和日本財務兼金融大臣中川昭會談,雙方同意催生亞洲的多邊貨幣交換(currency swap)機制。

韓元兌美元匯率上周跌到十年低點,南韓總統李明博警告,企業和投資人如果企圖趁金融市場動盪時投機獲利,政府不會坐視,金融主管單位也將對異常貨幣交易進行管制。

南韓媒體報導,南韓財長姜萬洙在G20會上表示,已開發國家的貨幣交換對象,應包括南韓等新興市場國家。姜萬洙曾向美國聯準會要求貨幣互換,但美方對此項提議表示為難。

貨幣互換是指發生緊急情況時,國家間交換貨幣,如果南韓和美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就可以在外匯流動性資金不足時給美國韓元後得到美元。

亞洲13國財長5月間已經同意設立金額至少800億美元的外匯基金,以備於此地區再次爆發金融危機時使用,日韓兩國財長此次同意加緊將此計畫付諸實行。美國金融風暴影響全世界,韓元兌美元一年來貶值三成多,是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上周一度逼近1500韓元兌一美元,創亞洲金融風暴來新低。

受雷曼兄弟破產等影響,海外資金市場凍結,美元益發不足,市場只有想要購買美元的人,幾乎沒有人願意拋售美元,外匯市場因為美元枯竭而沒有交易,韓元匯率雪上加霜,南韓商業銀行的外匯交易室彷彿回到了1997年金融風暴時期。

南韓政府日前釋出150億美元,仍未解決美元短缺問題。姜萬洙已要求商業銀行出售國外資產,把外幣存款匯回國內以保持外匯流動性,目前他在華盛頓參加G20會議,將轉往紐約,希望遊說花旗和高盛等美國主要銀行,擴大對南韓銀行的信用融通。

南韓目前的外匯存底有2397億美元,而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約2100億美元,令人擔心南韓瀕臨破產邊緣。

小辭典》貨幣交換

貨幣交換(通貨交換,Currency Swap)契約原指可提供交易雙方適當規避匯率與利率風險之管道,取得自己所需要的外幣資金。基本的貨幣交換契約是指交易雙方同意在未來一段約定期間內,互相付予交易對手不同幣別之資金;此種交換方式如同雙方互相貸放給對方一筆不同幣別的貸款,並在交換期間付給對方事先約定的利息。在國際金融危機風暴狂襲下,各國相繼引用這個工具相互扶持。

早在1997至1998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之時,亞洲13個國家同意設置一套以雙邊貨幣交換為主、名為「清邁方案」(Chiang Mai Initiative)的機制,以保護各國貨幣未來不受動盪衝擊。

去年5月的東協和中日韓財長會議上,與會各方提出設立共同外匯儲備基金的構想,將原本以雙邊貨幣互換的機制轉為多邊機制,以應付外匯資金短缺的危機。



◆ 索羅斯憂大陸危機處理不當 政治將動盪

【林克倫/北京報導】 2008-10-14 中國時報

美國金融危機日益擴散,中國能否撐得住成為關注焦點,國際知名投顧專家索羅斯警告,若中國處理金融危機方式不當,將可能會產生政治動盪,然多數經濟專家認為,中國金融體系與國際接軌不深,且外匯存底數額高,關鍵是如何擴大內需市場,藉以轉移外銷市場萎縮帶來的衝擊。

索羅斯昨日受邀參加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年會,據《環球時報》報導,其在華盛頓針對金融風暴對中國的影響表示,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因過度篤信市場規則,在處理上動作太慢,中國則因為擁有大量外匯存底,在處理此次危機有較大的裁量空間,「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危機處理還算不錯!」。

索羅斯以「我一生中的危機」來形容此次金融危機指出,「我從未見過這樣的事,在我有生之年,也不會再見到這樣的事情。」篤信民主價值的索羅斯也警告中國說,現在金融危機正處於「非常嚴重」的情況,若中國對金融問題處理不當,「恐將產生政治動盪,因為中國並無民主體制」。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則對中國經濟抱持信心指出,雖然中國也深受金融危機的衝擊,但中國具有龐大的外匯儲備,中國存在資本管制為金融危機築起一道「防火牆」,且中國貨幣政策向來穩健,過去四年都實現財政盈餘,這三大因素將有助中國較好地處理金融危機。

不過,儘管中國政府與多數經濟學家均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基本面是好的」,但經濟結構長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能否讓中國安度危機,則讓不少專家憂心,中國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即指出,中國經濟正遭遇過去五年,從未有過的複雜而又困難的國內外經濟局面。

美國經濟總量占全球四分之一,姚景源指出,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投資和出口的拉動,內需消費對整個經濟增長貢獻率長期不足,美國經濟放緩將直接影響中國出口市場,對此林毅夫建議,中國可以通過刺激內需來促進經濟發展,例如增加農村投入、實現產業升級、加強教育和醫療開支等。

對於何時能擺脫金融危機,中國國家訊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認為,關鍵不在具體的時間,而是有哪些理由可以支撐世界經濟重新復甦,有哪些新的經濟增長亮點。據指出,由於今年對歐盟的出口將出現下滑,大量產品會從出口轉內銷,明年產能過剩的矛盾將更大。他認為,「中國經濟隨著世界經濟下行周期,可能出現下滑的趨向越來越明顯。」



◆ 陳添枝:明年經濟成長5.08% 難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10.14

主計處原預估明年經濟成長率為5.08%,但受到金融風暴波及,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13)日坦承,「目前看來要達成目標蠻困難的」,政府預定11月將會下修明年成長率;學者甚至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可能降到4%以下。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天審查經建會明年度預算,陳添枝在答詢時,作了以上表示。對於立委質詢台灣受金融風暴衝擊的情況,陳添枝說,台灣已受影響,若用氣象用語形容,「現在應該是『颱風眼』的時候」。

至於金融風暴會延續多久,陳添枝表示,面對金融風暴,「要保證房子不會倒,穩固金融體系最重要。」金融風暴年底就會過去,但對實質面影響將持續較久。預測風暴本身「絕對」不會很長久,金融問題年底就會結束,但後遺症比較難預測。

所謂的後遺症,指的是風暴對實質部門的衝擊。陳添枝曾表示,為避免台灣企業陷入這波金融風暴當中,政府會避免這把火繼續蔓延到另一個實質部門,因此要避免金融過度緊縮。也就是如果企業因為銀行抽銀根而發生資金周轉不靈的情況,政府將給予紓困。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表示,受到貿易條件惡化影響,今年成長率以實質計算,進口物價基期已經墊高,而明年物價又有下跌的趨勢,因此推升經濟成長率的因素明年就不見了,明年經濟成長率降到4%以下是有可能的。

面對這樣的國際情勢,梁國源呼籲政府應該創造就業,帶動民間消費。他認為,政府擴大內需的政策方向是對的,但應該提高執行效率,並思考每個方案所創造的效果,透過就業創造的效果,創造新的工資所得,再透過新增工資所得帶動消費,才會有良性循環。

陳添枝說,100%保障存款,主要目的是讓大家不要恐慌,錢放在銀行不會損失,只要大家不恐慌,就不會出事,如果是承平時期,以他學經濟的人會支持自由市場選擇,但是現在是非常時期,政府必須保證政府金融體系不會倒。

在國際經濟前景不佳前提下,民進黨立委潘孟安、張花冠、國民黨立委賴士葆、翁重鈞皆就明年經濟成長率5.08%預估值提出質詢。陳添枝說,政府規劃經濟發展以「穩定為主、成長其次」,預定11月就會提出修正。

※ 之前還要調升到 5.38%,總預算是不是也該修正?



◆ 綠委要求重編總預算 藍委:不可能、但會做必要調整

中央廣播電台/呂欣憓 2008.10.13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13日召開記者會,批評行政院提出的預算案違法編列,應該重編再送審一次。不過國民黨團也隨即召開記者會指出,總預算案已經進入審查階段,所以不可能說撤就撤;但國民黨團會嚴格審查,也建議政府在預算案上做必要的調整。 98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已經排進立法院的各個委員會審查,不過立法院民進黨團幹事長賴清德表示,行政院高估了GDP稅課收入,浮編了超過新台幣400多億元,而證交稅減半之後,稅收將少掉200多億,加上台灣菸酒公司釋股案還沒經過立法院同意,預算書中卻把菸酒公司的釋股作為歲入來源,也不合理,因此黨團要求行政院把預算重新編列。賴清德說:『我們黨團認為這樣的預算,可以看出這樣政府的荒謬,我們要求為了避免債留子孫,也要避免錢浪費花用,一點點一絲絲責任感的話,應該要退回去重新編列。』

對此,國民黨團副書記長翁重鈞表示,總預算案過了提復議的時間,已經付委審查,不可能撤回重編,但是調整預算案的確有必要,翁重鈞說:『基本上在歲入的部份,該做怎麼樣的調整,應該我們都可以做調整,不會影響到總預算退回的問題。』

例如證交稅減半而造成稅收減少的問題,翁重鈞表示,黨團會嚴格審查歲出預算,不會讓錢亂花,黨團並建議政府挪用前幾年度的歲計剩餘,或是必須讓相關國營事業的盈餘繳庫數達到標準,來彌補財政缺口。

至於民進黨團反對的台灣菸酒公司釋股案,翁重鈞表示,國民黨的立委也多持反對立場,因此在審查的時候,國民黨團會主動拒絕釋股的預算案。



◆ 96年中央政府總決算 債務餘額超過3兆6千億

中廣新聞網╱程平 2008-10-14

審計長林慶隆今天到立法院進行96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報告,報告中指出,96年底中央政府債務餘額高達3兆6,144億多元,顯見政府的財務問題依舊相當嚴重,而國營事業長年虧損;公益彩券盈餘銳減影響社福財源;以及健保財務危機,提列的安全準備金已全部用完,都需要相關單位尋求改善之道。(程平報導)

大環境不好,中央政府的財務狀況也不見改善,審計長林慶隆14號在立法院報告96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時就指出,政府雖然債務累積數額已經趨緩,但債務餘額卻仍然持續攀升,累積到96年底,已經高達3兆6,144億多元,每年利息支出也突破千億。

林慶隆也點名,台鐵、台糖及榮民工程公司長期虧損,經營績效需要改善;公益彩券96年度提列盈餘已經減少到155億多元,影響社福財源;而全民健保長期虧損,更讓所提列的安全準備金全部用完,危急健保永續經營。

此外林慶隆也憂心,國內物價持續飆漲,投資意願降低,將會衝擊經濟成長。



◆ 陳添枝:「金融海嘯 台灣在颱風眼」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0.14

全球金融風暴持續發威,主計處原預估明年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五點零八,但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天坦承,「應該是達不到」,主計處將在下個月下修明年經濟成長率。他還說,如果以氣象用語形容當前的金融海嘯,台灣目前就像在「颱風眼」階段;金融風暴本身不會持續很久,但後遺症很難說。

陳添枝昨天到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進行施政報告,朝野立委關心「台灣人民苦日子到底還要過多久」?陳添枝表示,金融風暴本身年底前就會過去,甚至會更快;但對實質經濟面影響可能就會較久。

他說,目前看起來,歐美的主要銀行都已經陸續出現經營危機,台灣至今還好,也希望這波風暴不要蔓延到亞洲國家來

他用氣象用語來形容台灣目前的處境,他說,台灣已經受到金融海嘯波及,現在應該是處在「颱風眼」的時候,未來要如何因應,「以穩固國內金融體系為首要之務。」

民進黨立委潘孟安則要求陳添枝要誠實面對民眾,將國內經濟目前的真實處境告訴人民,不要像之前證交所報九十三支明牌教民眾買股。陳添枝保證,政府一定會誠實以告,不會只是「報喜不報憂」,就像主計處八月原預估明年國內經濟成長率將有百分之五點零八的水準,就很有可能「達不到」。

此外,他也表示,目前政府並不考慮以國安基金入股民營銀行,以穩定金融市場秩序,因為那是七大工業國(G7)的作法,「我們不考慮,沒有這個需要」。

他說,目前因應金融風暴的優先順序是:先滿足流動性的需要,讓私人小銀行也能有充分資金繼續營運,接著才是考慮讓資金雄厚的官股銀行併購民間銀行,但這與目前民營化的潮流相左,將再與主管機關積極研議。



◆ 銀行收傘 中小企首當其衝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2008.10.14

全球金融風暴引發銀行業信用緊縮,中小企業首當其衝。依據金管會最新發布的統計,6月底到8月底銀行業對中小企業放款金額已經連續兩月下跌,短短兩個月內,總放款金額減少了逾300億元,這是93年7月以來首見的明顯衰退,引起金管會高度關注。

據了解,金管會已向各銀行詢問縮小中小企業放款的原因。官員表示,這波全球金融問題引起景氣下滑,中小企業的接單狀況並不理想,原本6月底中小企業放款達到歷史新高,是因為金管會有獎勵措施,到了7、8月,銀行趕緊收回部分對中小企業放款的額度。

官員無奈地表示,生意真的不好做,景氣不好,中小企業也做不了太多的生意,銀行因此收回額度。如果現在銀行仍維持原來的額度,甚至增加額度,恐會增加倒帳的風險。

金管會從94年7月起推出「銀行辦理中小企業放款獎勵計畫」,希望每年提高中小企業放款至少2,000億元,過去三年都順利達成目標,三年來,本國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累計增加8,572億元,使得今年6月底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達到3.17兆元的歷史高峰。

金管會計劃,從今年7月到明年底,一年半內,國銀對中小企業的放款要再增加3,000億元。

不過,7、8月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金額卻明顯減少。7月一口氣少了283億元,8月又少了43億。8月底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剩下1.139兆元。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占整體放款的比重,也從6月底的41.99%降為40.39%,顯示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有緊縮的現象。

過去幾年都獲得中小企業放款獎勵措施前三名:第一銀行、台企銀、玉山銀行等,近兩個月對中小企業放款都明顯減少。

官員表示,現在不能怪銀行,因為全球景氣不好,只希望趕緊度過這段期間。銀行業者也表示,景氣不佳,除非中小企業信保基金提高保證成數,銀行才能配合提高授信,否則為求自保,該收回的額度還是要收回。

fsj 提到...

金融客戶沒了 美科技業營收衰

* 金融客戶沒了 美科技業營收衰
* 銀行國有化 別有太多幻想
* 化解風暴下一步 英相:儘速推動金改
* 美入股銀行 砸2,500億美元
* 美股 危機入市時候到了?
* 金融危機 全球尖叫一個月
* 冰島股市大崩盤 狂跌77%
* 下個冰島? 杜拜恐要向兄弟借錢
* 英通膨率創16年最高 房屋銷售量創30年最低
* 防金融海嘯 大陸設危機委員會
* 台灣「超額儲蓄」新高 經濟飛不起來
* 政府債務餘額 5年暴增8000億
* 台商不回台設總部 卡在「三條件」
* 高港裝卸量 恐跌至全球12

◆ 金融客戶沒了 美科技業營收衰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10.14

信貸危機席捲全球,英特爾、微軟等科技巨頭目前雖然只算破皮流血的小傷,但金融海嘯的浪頭恐怕將趕上科技業,明年科技業營收損失可能高達1700億美元。這將是規模3.41兆美元的科技產業市場,自2001年網路泡沫化以來首次下滑。

「第一美國基金」科技產業分析師史諾瑞克指出,信用緊縮導致客戶縮手,明年企業在電腦、軟體與通訊設備的支出料將持平或減少5%。2001年科技支出曾銳減7%,史諾瑞克認為,由於目前企業庫存較少,所以科技業還不再像2001年那麼慘。另據Forrester研究公司估計,有四成企業已經減少科技預算,許多企業開始要求外包與服務供應商降低收費。市調公司iSuppli在上周下修今年全球半導體業營收成長率,從4%調降至3.5%。

「第一美國基金」擁有1000億美元資產,投資包括英特爾和微軟股票,史諾瑞克說:「過去兩周來,科技業形同停滯,企業擔心全球經濟可能崩潰,都不敢下單買東西。」

史諾瑞克指出,金融服務業客戶占科技市場的四分之一,而今金融業風雨飄搖、加上利率大幅攀升,客戶只有縮減支出。英特爾、微軟等雖未被這波金融海嘯淹沒,但預估明年銷售將減少1700億美元。

明天起的未來兩周,科技業將陸續公布第三季財報,打頭陣的是英特爾,分析師估計,英特爾銷售量可能寫下六季以來最低紀錄,僅成長2%,達到每股獲利34美分。23日將公布財報的微軟,預估銷售成長7.6%,達到148億美元,每股獲利47美分。

英特爾和微軟今年股價都下挫40%,但今天紐約股市強勁反彈,英特爾股價反彈12%、微軟則勁揚19%。電腦服務業也受到影響,全球最大服務業者IBM在8日發布的預估數據顯示,第三季成長5%,達到253億美元,這個數字低於分析師預期。分析師說,科技業第四季到明年第一季恐怕日子都不會好過。

※ 要看看製造業、學術界與軍方的需求。



◆ 銀行國有化 別有太多幻想

【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 2008.10.15

對投資人來說,今年10月有如黑色10月,但先進國家的銀行體系則正進入一場「紅色10月」的國有化洗禮。

德國《明鏡》周刊最近一期的封面顯示,紐約自由女神像的火炬已經熄滅,美國在這波全球金融大海嘯中喪失領導地位。歐洲,或者說以英國為首的歐洲,正帶頭以國家入股銀行、國家擔保銀行債務的方式,拯救金融體系的信心危機。

當然,蘇聯式國營金融體系不可能復活,那是一條證明失敗的路。中期可以想像的情況是,金融體系仍將加速整併,各國將只剩下幾家政府密切管制的主要銀行,像是瑞士現在的狀況。

這種「公私混合」的體制與美國式的意識型態不符,更是「獲利私有化,損失社會化」(克魯曼語)的布希政權所難容。不過局勢已經逼得他們沒有選擇了。美國看似也將進入政黨輪替,提倡「大政府」的民主黨人可能掌握未來至少四年的局勢。

但不要對銀行國有化有太多幻想,替政府工作的銀行家也許會收斂起貪婪與嗜險,但會造成的問題恐怕也不比替私人股東工作來得少。

首先,國有化無法扭轉當前金融體系降低信用槓桿的趨勢。公務員銀行家缺乏誘因增加貸款,長期而言,國有化會讓貸款變得更緊。

再來,政府強力管制的銀行將對新金融商品非常保守,先進國家持續老化的人口、空洞化的製造產業,卻是更加倚賴金融創新。各大退撫基金仍舊必須找辦法付出高額的養老金。

政府加強對銀行體系的控制,也可能讓全球金融體系更加落入毫無節制的灰暗體系。毫無管制的避險基金與私募基金目前一時勢挫,但他們很可能藉由當前急速放寬的貨幣環境,再造超級泡沫。單把銀行收歸國有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最後,台灣人也太熟知公營金融機構的政治扭曲。我們見識過農漁會與地方黑道、政客的糾結。寶森與卡斯哈里兩個高盛人現在必須選擇哪些銀行可以活下來。從7,000億美元紓困法案夾帶的大量「肉桶」條款可以看出,政治人物不會輕易放過從中牟利的機會。



◆ 化解風暴下一步 英相:儘速推動金改

中央社 2008.10.14

英國首相布朗今天說,從亞洲金融風暴等過去的金融動盪他得到的教訓是,面對金融危機,必須迅速並果斷處理,這波金融風暴是國際規模,沒有國家可以倖免,必須全球共同合作解決,強化銀行資本部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下一步是跨國性推動金融法規改革,防堵金融風暴重演。

布朗樂觀表示,如果世界各國政府現在聯合採取行動,攜手解決金融危機,未來二十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能兩倍成長。

布朗與財政大臣達林上週公布的五千億英鎊紓困方案,昨天正式啟動三百七十億英鎊,援助包括蘇格蘭皇家銀行等三大銀行後,包括德國、法國、美國等政府陸續推出類似方案,帶動全球股市反彈上漲。

布朗今天相當罕見地親自前往外國記者協會,說明處理金融危機的最新發展,百餘位來自亞洲、歐洲、美洲等各國駐英記者擠滿記者會現場。

布朗告訴記者,金融危機造成銀行體系信心重挫,他提出的紓困方案,援救的第一步就是增加銀行資金部位,因應市場需求,恢復銀行彼此拆借、企業貸款及民眾申貸的需求,讓銀行體系得以恢復正常運作。

他強調,金融風暴是全球性規模,不能靠各國各自解決,從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等金融危機的前例,他學到的教訓是,政府儘速並果斷處理危機極為重要,近日內他將再與歐洲國家領袖會談,著手儘速推動金融改革,「信心是金融體系運作的根本,唯有金融的根基穩健,信心強化,才能避免未來金融風暴再發生」。

布朗指出,提高金融機構經營的透明度,是金融法規改革方案的重點,政府並將加強監督,強化金融機構的償付能力,不讓金融機構經營暴露過多的風險。此外,更重要的是,新的金融法規必須與時俱進,加強國際合作,建立國際預警系統,讓各國政府可以及早行動,避免風暴擴大。

他強調,重振國際金融體系的工作刻不容緩,但拯救金融體系方案需要時間才能見效,「很重要的是,未來不能讓金融危機事件再發生」。

對部分英國與外國媒體以「超級英雄」形容他拯救全球金融體系的表現,布朗未正面答覆他對這些讚美的感受,僅表示,他會繼續做應該做的工作,「我還是那位布朗,謝謝大家的溢美之辭」。



◆ 美入股銀行 砸2,500億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十四日電】 2008.10.15

美國總統布希14日發表演說,宣布將動用2500億美元入股數千家銀行。這是他步入白宮玫瑰花園,準備發表演說的鏡頭,心情顯得沉重。
法新社
美國政府14日宣布,將動用2,500億美元投資數千家銀行,其中包括買進九家大銀行的優先股,希望藉此進一步恢復市場信心,讓金融體系中的資金儘速動起來。

美國總統布希表示,財政部將先入股美國九大銀行機構。布希並未點名哪些銀行,但財政部官員證實,九家銀行包括美國銀行、花旗、摩根大通、富國、高盛、摩根士丹利、紐約美隆銀行(Mellon)以及道富銀行(State Street),以及將併入美國銀行的美林。

美國政府計劃收購這些銀行的優先股,因此不會稀釋現有普通股股東的權益,也不會嚇跑潛在股東。美國政府還將入股其他數千家中小型金融機構,總金額上看2,500億美元。

此外,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也將擔保銀行等金融機構新發行的優先無擔保債券,但會收取75個基點的費用。

FDIC也將全面保障未孳息的銀行存款;這類帳戶主要是小公司的存款,如此一來這些企業就不用為了確保每筆金額都獲得保障,還得大費周章地把資金分存在好幾個帳戶。

美國聯準會(Fed)同時訂27日開始向信用佳的發行人買進三個月期的商業票據。此方案預定實施到明年4月底。

美國財政部計劃買進美國銀行、花旗、摩根大通和富國各250億美元股票、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各100億美元、美隆和道富各20億至30億美元。其中美國銀行的部分包含美林的50億美元,富國部分也包含美聯銀行的50億美元。

美國政府之所以一次買進這麼多家銀行的股票,無非是希望外界不要把接受政府資助的金融機構貼標籤。

此一新措施相當類似股神巴菲特先前入股高盛和奇異(GE)的做法。巴菲特是買進高盛和奇異的優先股與權證,等股價到一個特定水準後,再買進普通股。

並非所有銀行都願意接受政府入股,但接受注資的銀行,將受到一些管制,例如其高階主管薪酬需受管控,不得送給他們「黃金降落傘」,以免有人做不好還可領高薪走人。

布希說,這些激烈的措施並非要消滅自由市場,反而是要保護自由市場。

這些措施也代表財政部已改變立場,原先只打算藉由收購銀行的不良資產,解決金融市場的問題。



◆ 美股 危機入市時候到了?

【經濟日報╱編譯 劉道捷】 2008.10.15

美股慘跌後,已經到了絕佳的投資時刻,歷史和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的話就是明證。美國政府宣布以2,500億美元購買銀行股票,激勵美股14日盤初開高走高,道瓊工業指數一度勁揚400多點。

道瓊工業指數延續前市收漲近千點的氣勢,在開盤1小時內繼續攻堅,最高漲至9,794點,但隨即後繼乏力,在平盤上下游走。標準普爾500和那斯達克指數則開高走低,盤初分別大漲4.08%和 2.86%,隨後由紅翻黑,在平盤以下掙扎。

克魯曼13日得知獲獎消息後說:「我今天已經不像上周五那麼擔心了。」原因不是他突然增加大約150萬美元的現金,而是因為各國推出的救市方案似乎有效,看來全球經濟雖然難逃衰退,卻不致崩潰。換句話說,大蕭條不會出現。

從歷史觀點來看,情勢理當如此。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政府在信用市場打結或經濟瀕臨嚴重衰退時,干預態度和作法比過去積極多了,而且政府的干預通常都相當成功,因此從二次大戰以來,經濟衰退雖然難熬,帶給大家的痛苦卻遠比大蕭條輕多了。

根據歷史性盈餘和現金流量等基本面因素來看,美股上月開始大跌前,就已經跌到不算太高貴的水準,一個月來,美股又跌掉了三成,很多獲利良好的超級績優股,如諾基亞、埃克森美孚、波音等公司,本益比都跌到九倍以下;規模比較小的公司本益比甚至跌到五倍以下。

整體而言,S&P 500指數預估本益比已經降到大約13倍,是幾十年來的最低水準;相形之下,10年期美國國庫公債殖利率不到4%。

難怪一些投資老手,包括20年來華爾街上投資績效高居第一的基金經理人席伯納表示,一個月來的恐慌賣壓「太超過」,如果經濟基本面惡化程度不如想像中嚴重,股價一定會強力反彈。

很多指標顯示,股價已經跌到25年來最便宜的水準,因此席伯納說:「現在有太多極為便宜的股票可以撿。」例如,他旗下CGM焦點基金持有的天然氣廠商奇沙比克能源公司7月股價高達63美元,上周已跌到11.99美元。

他認為,能夠容忍風險,又有長期觀點的投資人應該學巴菲特,股神三周來,一共在高盛與奇異兩家公司投資了80億美元。

(綜合外電)



◆ 金融危機 全球尖叫一個月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十四日電】 2008.10.15

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聲請破產後,世界金融市場陷入驚濤駭浪,金融業者紛紛告急,不知道是否還有明天。各國政府在驚慌中胡亂出招,反而增添亂象,直到英國政府決定買下本國銀行,各國相繼跟進,局面才稍微安定下來。

這場可能是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現在屆滿一個月。雷曼兄弟公司15日聲請有史以來最大破產案;同日美國銀行以大約500億美元,併購美林公司。

次日,全球最大的保險業者美國國際集團(AIG)接受政府850億美元紓困,遭到政府接管,才勉強避過金融史上最慘的倒閉案。

9月21日,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公司獲准改制商業銀行,美國的五大獨立投資銀行至此全數消滅。但投資人依舊質疑高盛與摩根士丹利能否獨立存活,股價接連遭到重擊。

美國華盛頓互惠銀行在9月26日遭聯邦主管機關接管,次日聲請美國史上最大商業銀行倒閉案。

熊熊烈火28日延燒到歐洲,比利時金融巨擘富通銀行被迫接受荷比盧三國政府112億歐元紓困。德國、冰島、英國等國接連出現金融機構倒閉、政府接管案件。

市場恐慌在9月29日攀至新高,美國眾議院當日否決7,000億美元紓困法案,道瓊指數重挫778點,創歷來最大跌點。

10月3日美國眾議院修正通過紓困法案,依舊無法阻止股市繼續崩跌。比利時、盧森堡政府紓困富通銀行計畫也宣告失敗,富通遭拆分,金融危機加速惡化。

10月9日道瓊指數五年來首次跌破9,000點,並曾一度跌破8,000點。冰島政府則宣布陷入舉國破產的危機。10月10日亞洲股市全面崩跌,東京日經指數跌掉近10%,創1987年以來最大跌幅。

危機的曙光在10月8日出現,英國政府宣布一套金融紓困作法,由國家入股銀行,擔保銀行拆借,成為其他國家跟進的模範。

歐盟各國在12日宣布跟進英國的紓困方案,美國也在13日宣布跟進,這波金融危機至此才稍告緩解。

※ 真要算,應從從去年開始吧



◆ 冰島股市大崩盤 狂跌77%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十四日電】 2008.10.15

金融體系與經濟陷入崩潰的冰島,股市在暫停交易三個交易日後,14日重新開盤便狂跌77%,創該國歷史紀錄。

消息人士透露,冰島已向國際貨幣基金(IMF)求援。冰島政府官員並在14日開始與俄羅斯洽談最多400億歐元的緊急貸款。

有官員並已表示,這個僅有約30萬人口的北歐小國應該申請加入歐盟,加入歐元體系。

負責經營冰島證交所的那斯達克OMX集團13日宣布,把遭到國有化的Kaupthing、Landsbanki與Glitnir三大銀行股價直接歸零。包括這三大銀行在內,冰島股市15支指數成分股中的六家金融類股依舊暫停交易。

冰島15指數(OMX Icex 15 )14日開盤後從前市的3,004點重挫至683點,比一年前的8,571點蒸發92%。

隨著前三大銀行都已遭收歸國有,冰島政府正準備接手整個金融體系。金融體系的負債是冰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2倍,冰島政府的債信逼近垃圾等級。

冰島央行負責市場業務的國際與市場部主席帕森領銜參與14日對俄國的談判,他說談判仍處於初期階段。

俄國方面的代表財政部副部長潘金則說,還沒談到貸款數字,不過40億歐元的說法已在別處報導中出現。

IMF官員13日透露,IMF董事會已在上周末討論冰島的貸款請求,不過尚未批准任何貸款。

冰島外交部長13日投書當地媒體說,冰島應該申請加入歐盟,採用歐元。在此之前,冰島的捕魚業者一直強力反對加入歐盟。

冰島股市14日交易量銳減至平時的150分之一,冰島克羅諾則幾乎無法交易,根本算不出匯價。

冰島央行上周曾宣布採取聯繫匯率,但實施一天就因央行外匯準備不足而宣告棄守,外匯市場停擺。



◆ 下個冰島? 杜拜恐要向兄弟借錢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2008.10.14

歐洲小國冰島破產後,杜拜曾被點名為下一個可能破產的國家。彭博社報導,杜拜因為大舉貸款興建全球最高樓和棕櫚人工島等大型工程,可能需要同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達比和阿聯出手相助。

信用評等機構穆迪投資人服務公司13日發表報告說,杜拜國有企業背負的債務至少470億美元,高於杜拜的國內生產總額(GDP)。預料杜拜的債務將以高於經濟成長的速度增加。

企業若垮 政府無力因應

阿布達比國有「阿布達比國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葛甘說,穆迪估計的杜拜負債數字保守,杜拜國營企業若出問題,杜拜政府將無力因應。

杜拜首長穆罕穆德親王大手筆舉債,是為了發展觀光業和金融業,取代逐漸減少的石油出口收入。杜拜酋長(Emirates)航空的機隊規模已擴充至中東第一,希望在2015 年前,把外國觀光客人數倍增至每年1500萬人。

金援杜拜?阿布達比避談

穆迪資深副總羅特表示,雖然杜拜的經濟發展模式迄今成功,總債務成長速度卻比投資可獲得的報酬率高。穆迪中東主權分析師庫柏則表示,阿布達比支援阿聯境內重要國有企業的可能性甚高。阿布達比政府發言人拒絕置評是否會幫助杜拜償還債務。

葛甘說,阿布達比入股杜拜國有企業,將是前所未見的做法,這種模式還有待考驗。

阿布達比擁有阿聯石油蘊藏量的九成,約占全球8%。阿布達比用油元成立阿布達比投資局,也就是主權基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估計,阿布達比投資局的資金多達2500億到8750億美元。



◆ 英通膨率創16年最高 房屋銷售量創30年最低

中央社 2008.10.15

倫敦股市今天上演第二天多頭行情,但英國經濟再傳利空消息,九月份通貨膨脹率衝上百分之五點二,創下十六年來最高紀錄;房屋銷售量則寫下三十年來最低水準,平均每週只有一筆交易。

受到電力與瓦斯價格大漲影響,九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高達百分之五點二,高於八月份的百分之四點七,創下自一九九二年元月以來的最高水準。甚至高於經濟學家預估的百分之五漲幅。

英國電價一年來飆升百分之三十點三,瓦斯價格更狂漲百分之四十九點九,平均每戶家庭的能源費用年支出增加百分之十五,是一九八九年元月以來,家庭能源支出最高的紀錄。

英國中央銀行設立的通貨膨脹率目標區為百分之二,九月份的通膨率明顯遠高於目標區。

英國央行上週與美國、歐洲等主要央行聯手大幅調降利率兩碼,短期利率目前為百分之四點五。經濟學家認為,近來國際油價下跌,有助舒緩通膨壓力,預期央行可能再調降利率,明年通膨率也可望走跌。

另一方面,皇家特許測量師協會今天公布報告指出,九月份平均每週只有一筆交易,是一九七八年以來交易最清淡的月份。

報告指出,九成一受訪的房地產仲介商指出,七到九月份的房價都下跌,其中倫敦每個房地產商的交易量最低,三個月份平均只有八筆交易。

倫敦帝國大學商學院金融系教授邁爾斯今天在國會指出,一旦房價從去年夏天的高峰下跌百分之二十,房地產市場將能轉趨穩定,以此估算,英國的房價還將再走跌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



◆ 防金融海嘯 大陸設危機委員會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 2008.10.15

北京官方消息人士透露,中共高層成立因應國際金融海嘯的特別危機委員會,由主管經貿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出任主席,統籌中共官方的應變作為,顯示中南海對這場風暴抱持高度警覺。

香港南華早報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說,在12日閉幕的中共第17屆三中全會中,中共高層認為儘管國際金融情勢危殆,大陸經濟基本面並未改變,但北京需要預先防範這場變化的副作用波及大陸。

這位消息人士說,中共高層相信「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損失有限,這場危機對我國帶來的風險仍然可以控制」。

這個危機委員會將是北京當局應對金融海嘯的回應核心,職責是監控海外金融情勢的變化,若有需要將調整大陸經濟政策以順應變化。

報導指出,王岐山出任委員會主席,可以打通現有存在於中共國務院、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銀監會與證監會之間的非正式資訊流通管道,加快決策過程,讓中共官方可以迅速回應各種挑戰,但報導中並未提到委員會還有哪些成員。

中共銀監會的消息人士透露,早在雷曼兄弟宣布破產的第二天,銀監會就成立危機監控小組,每天向主席劉明康在內的銀監會高層報告最新情況。

這位消息人士說:「這個團隊的任務,是把蒐集到的各類資訊,每天呈報我們的領導,以及國務院的相關機構,確保所有決策者都能夠掌握這場金融災難的目前走向。」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及證券研究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官方選了一個好時機成立這個高層委員會,傳統上大陸的財經監管結構各自孤立,造成彼此不容易互相協調。

趙錫軍說:「這肯定將提高工作效率與決策能力。」

中共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表示,這次國際金融風暴將引起世界經濟危機,但不見得會造成大蕭條。

上海證券報報導,樊綱認為國際金融海嘯對大陸金融的衝擊較小,但會間接影響大陸的出口與外匯市場。

樊綱說:「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開始到了要調整宏觀經濟政策的時候了。根據新的形勢,新的供求關係,把擴大內需當作下一階段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



◆ 台灣「超額儲蓄」新高 經濟飛不起來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0.15

台灣民間不是沒有錢,而是缺乏消費信心。政府如果能將民間的超額儲蓄成功導引到消費和投資,可以帶動台灣經濟再次起飛。

主計處最新統計,我國明年的超額儲蓄金額將高達一兆三千四百七十億元,創下歷年新高紀錄;超額儲蓄率也達百分之九點五的高水準,同步刷新紀錄。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日前表示,台灣十年來的超額儲蓄高達六兆五千億元,「對個人來說,儲蓄是美德;但儲蓄太多時,會導致國家經濟成長趨緩」。

「超額儲蓄」是指,一國的國民儲蓄毛額減去國內投資毛額後的餘額。國民儲蓄是支應國內投資的最主要財源,就經濟理論來看,最好的狀況應是儲蓄略高於投資,確保民間資源充分利用、經濟永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經建會官員說,台灣的超額儲蓄頻頻創新高,顯示民眾找不到投資管道,也缺乏消費力道,因此只能繼續儲蓄金錢,國內資金閒置嚴重的現象,也恐將大大衝擊國內的經濟活力。

主計處的最新預測也顯示,今年全年的民間消費僅較去年成長百分之一點三八,較原先預估值減少五百二十六億元。經建會官員認為,民間消費直線下降,主要是因為國內金融風暴肆虐,台股表現直直落,使得一般民眾的投資收入大幅縮水,許多人對就業前景的不安定感與日俱增。

受波及最大的內需產業,如汽機車及其零配件用品業、家庭電器設備及用品業等,今年一到八月分別出現百分之十點零二,及百分之一點四四的衰退,今年全年的銷售情況將遠遜往年,明年狀況也不見好轉趨勢。

彭淮南則說,現在最重要的是要讓人民有錢賺,從土地、勞動、供給方面創造有錢賺的空間,才能將台灣過多的超額儲蓄轉入直接投資、帶動經濟成長。

※ 政府穩定、錢不會無故蒸發,才能拉抬信心。



◆ 政府債務餘額 5年暴增8000億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尚毅夫/台北報導】 2008.10.15

政府財政狀況到底有多糟糕?監察院審計部審計長林慶隆昨天在立院公布,九十一年底到九十六年底,政府債務餘額從兩兆八千多億元增加到三兆六千億元,五年間暴增八千多億元負債,每年政府必須負擔的舉債利息支出,最高曾達一千四百四十三億元。

國民黨立委羅淑蕾也引用林慶隆數據延伸解釋,強調平均每位國民現在負債新台幣十五萬七千元。政府這幾年,每年必須支應的債務利息支出平均為一千兩百卅六億元,占了當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預算的百分之七點九七,顯示政府財政惡化。

林慶隆昨天赴立院報告「九十六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中央政府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特別決算(九十六年度)、中央政府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第一期特別決算」等三項決算審核報告。

他指出,九十六年度政府歲入歲出相抵短絀新台幣兩百一十億餘元,需舉債支應。政府債務累增數額雖趨緩,但債務餘額仍持續攀升,財政負荷沉重,亟待檢討改善。

針對國營事業長年虧損,林慶隆也提出警訊,他指出,台鐵在九十六年度虧損一百四十八億,待填補虧損已達四百八十五億餘元,台糖公司下屬八個事業部九十六年度虧損卅一億元,榮民工程公司在九十七年一月底,淨值已為負三億多,面臨破產危機。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陳亭妃及黃偉哲聯合質詢,指新政府向立法院提出的九十七年度總預算追加減預算案中,愛台十二項建設預算非當年度的預算,劉內閣卻辦理追加預算,此舉是否違法?

林慶隆說,依預算法廿八條審計部在年度概算時提供意見,違法編列可由立法院依法處理;立委批評審計長沒有GUTS,違法就該說違法。



◆ 台商不回台設總部 卡在「三條件」

【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台北報導】 2008.10.15

1.海外據點須逾兩個
2.在台聘研發員至少十人
3.接單金額設限

企業在台設立營運總部登陸可免資本上限,經濟部工業局公布的營運總部認定標準門檻也大幅降低。但據了解,由於新規定要求海外需要兩個以上據點,及在台聘僱研發人員至少十人,不少台資企業卡在這些條件而抱持觀望。

經濟部大幅鬆綁台資企業登陸上限為60%,而取得工業局營運總部認定的企業不受資本限制。工業局指出,根據「企業營運總部認定作業要點」的標準,現有612家企業已取得認定資格,預估有1,000多家上市櫃公司適用新規定。

當前台資企業對設立營運總部的態度觀望,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大陸台商事業部協理朱慧玲說,「各會計師事務所都在大力推動,但新規定有三個條件,使企業大多數還在觀望。」

朱慧玲說,觀望原因卡在三個條件,一是企業至少要在兩個境外國家辦理登記的海外機構,其中大陸、香港、澳門視為同一國家地區。但大部分台資企業除在台灣外,都只有大陸投資,還缺少第三地,最近在想辦法併購越南、泰國、印尼等廠商。

二是企業在台灣有一定比例的核心技術或研究開發,例如近三年在台灣境內聘僱的研發設計人員平均不低於十人。但一般台商企業花在研發費用、研發人才的比重仍偏低。

三是企業主導分配公司全部對外接單事宜,直接接單金額達公司全部接單金額達50%以上。朱慧玲說,有的企業要申請在台上市櫃,原本交易卻在海外接單,在大陸生產,營運總部要求以台灣為交易重心。

朱慧玲表示,政府的營運總部政策想把企業主體,從原本重心在大陸拉回到台灣,立意良好,但需要一點時間。

工業局指出,營運總部認定有高低兩個標準,門檻較高的是年年得重審資格的「營運總部營運範圍證明函」,取得此證明才能享受海外所得免課稅優惠,門檻較低的是三年審核一次的「營運總部認證書」,僅享有行政優惠。



◆ 高港裝卸量 恐跌至全球12

【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 2008.10.15

受到國際經濟景氣下滑,以及大陸港口急起直追影響,高雄港貨櫃裝卸量世界第八的地位,今年底可能跌至第12名,高雄港為力保第十名,短期將徵收港區附近土地,做為貨櫃裝卸存放場;中期則要求陽明海運提早完成第六貨櫃中心,以提高高雄港貨櫃裝卸量。

高雄港務局長謝明輝預測,今年大陸廣州、寧波、青島等三座港口貨櫃裝卸量大幅成長,廣州、寧波的成長率,已超越高雄港,到年底大陸將有上海、香港、深圳、廣州、寧波、青島等六座港口進入世界前十大。

他指出,高雄港還在努力中,希望今年底總貨櫃量可以繼續領先德國漢堡港,甚至擊敗鹿特丹港,保有世界第十的地位,不要一次滑落到第12名。

交通部航政司昨天召開例行記者會,公布國內各國際商港貨櫃裝卸量,高雄港前八月的貨櫃量比去年同期衰退0.04%,被大陸廣州、寧波超越,高雄港世界排名一再滑落的問題再度引發關切。

謝明輝表示,高雄港碼頭已經滿載,貨櫃裝卸量達到1,000萬TEU(20呎標準貨櫃)即飽和,很多航商反應已無貨櫃存放空間,希望高雄港務局儘速提供新存放場,因此,短期措施是先與唐榮鐵工廠協調,計劃以60餘億元向其購買第二貨櫃中心後線38.8公頃的土地,做為OOCL與萬海兩家航商的貨櫃存放場。

另外,高雄港內有2到3公頃的土地出租給士新公司,因使用率極低,已和廠商協調,希望暫停租約,先開放給航商做為存放貨櫃之用。

謝明輝說,高雄港貨櫃存放場不足的另一項原因,則是貨主遲遲未來提貨,尤其是穀類、廢鐵等大宗物資因散裝輪滿載,且運費攀高,散裝貨物改用貨櫃運輸,貨主卻沒有足夠的倉儲空間,都將貨櫃存放場當成貨物存放場,高雄港務局已要求貨主儘速提領,超過一定時間將加收貨櫃存放費用。

fsj 提到...

美消費數據大跌 新自由主義的悲歌

* 衰退警訊 美消費電子產品 買氣急凍
* 美消費數據大跌 歐美股又重挫
* 美進入蕭條期 預算赤字飆3倍
* 鳥克蘭爆擠兌 多國向IMF求援
* 英相布朗:收緊跨國金融監管體系
* 限制CEO薪酬 有管沒有到
* 英特爾上季獲利 超優
* 百大企業陷風暴 69家獲利減
* 馬閉關 聽取財經報告
* 劉揆:幫大學生找頭路
* 退稅、發消費券 誘出消費力
* 油價跌 民生品未降價 如何消費
* 外銷導向國家 消費不能只靠自己人
* 因應經濟變局 明年總預算備戰
* 學者:該檢討的是優先順序
* 擴張內需救經濟
* 短評─黔驢技窮論護盤
* 新自由主義的悲歌

◆ 衰退警訊 美消費電子產品 買氣急凍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2008-10-16 工商時報

紐約時報周三報導,愈來愈多數據與跡象顯示,美國消費者在電視、電腦等消費性電子產品上的需求急遽下滑,而年終假日銷售旺季將屆,零售商、電子製造商及零件供應商勢將面臨嚴峻考驗,必須得祭出更多折扣來刺激買氣。

據萬事達卡(MasterCard)日前指出,9月份美國消費性電子及家電支出,與去年同期相比衰退13.8%,這係該全球第二大信用卡國際組織自2003年追蹤這項數據以來的最大衰幅。

全美零售業龍頭沃爾瑪是少數9月銷售數字報佳音的零售業者,但旗下另一連鎖系統Sam's Club的電子產品與電玩遊戲卻是買氣不振。同樣在9月銷售業績不差的BJ's Wholesale Club也表示,電子產品及電視等的銷售不如去年。

整體經濟與消費者信心急墜嚴重衝擊零售業者,然而即將來臨的年終假期,向來是電子及家用娛樂產品重要的銷售旺季。以電玩業來說,假日銷售就佔了全年業務的5成。

上游供應商已感受到零售業者業績疲弱帶來的壓力。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科技,即因供數位相機及音樂播放器之用的快閃記憶體需求減弱,已於上周宣布裁員及減產。分析師還指出,台灣及南韓的電子大廠也對市場需求萎縮有所因應。

耶誕假期被視為智慧型手機的銷售旺季,各大手機製造商的最新機種無不搶在此時紛紛出籠,挑戰蘋果iPhone的天王地位。但金融危機爆發蔓延讓消費者擔心自己的荷包,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再酷再炫的新手機也成了非必要的奢侈品。

不過分析師表示,儘管消費市場陰霾不散,但消費電子產品前景仍優於整體零售業。

消費者電子協會務理事奧斯曼指出,預測今年年終假期的電視與音響設備銷售額,會較去年同期成長4.7%,電玩硬體銷售也上揚3.5%。

※ 便宜又大碗,會是消費者的優先選擇。



◆ 美消費數據大跌 歐美股又重挫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綜合15日外電報導】 2008.10.16

各國政府出手搶救金融市場讓全球股市大漲了兩天,但15日美國公布的消費數據大跌顯示經濟衰退陰影湧現,除了日本日經指數小漲外,全球主要股市全部下跌,歐洲的英法德股大跌6-7%,美股跌幅也在3%左右。

美國15日公布9月分零售業銷售額,想不到降幅比預期的0.7%幾乎多出一倍,達到1.2%,創下3年來最大跌幅,反映出9月分失業、房價大跌和信用危機加深等因素,讓美國市場的消費嚴重緊縮。

而根據美國官方資料,美國9月的躉售物價也下跌0.4%。由於消費者的支出占了美國整體經濟活動的三分之二,因此勢必影響美國的經濟動能。

這些數據讓美股道瓊工業指數15日一開盤就下跌近兩百點,午盤跌勢擴大到超過三百點。英德法三個歐洲主要股市15日原本以小跌開出,但受到美股拖累,15日收盤前跌幅約7%上下。

倫敦「Monument Securities」公司的分析師路易士表示,全球經濟在歷經6個星期的災難性衝擊後,很難預期全球經濟能夠在短期內反彈。路易士認為,即使當局控制住銀行,避免系統性的恐慌,信用擴張的態度也不可能再度出現。

另外,雖然銀行的貸款利率正在降低,但銀行間的利差和中央銀行的貸款利率仍高,顯示高度的不信任感仍然存在。

報導指出,信用市場雖然出現復甦的跡象,不過距離健全的狀態仍然遙遠,對安全資產的需求也還相當高。

歐盟各國領袖已再度召開緊急高峰會,計畫實施將存款保證底限提高到10萬歐元等措施提振市場信心。法國總統沙克吉表示,希望和歐盟其它26個國家在下個月舉行國際會議。



◆ 美進入蕭條期 預算赤字飆3倍

【諶悠文、潘勛/綜合十四日外電報導】2008-10-16 中國時報

美國十四日陸續傳出負面消息,導致全球股市後繼無力,其中以預算赤字創新高,及美國經濟進入蕭條,最令投資者喪失信心。由於經濟成長趨緩導致稅收下滑,加上戰爭、銀行倒閉與失業救濟金方面支出暴增等因素,二○○八會計年度政府預算赤字飆升至四五四八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這個數字,幾乎是上年度一六一五億美元預算赤字的三倍。

美國財政部十四日表示,到今年九月卅日為止的二○○八會計年度政府預算赤字遠遠超出白宮於七月預估的三八九○億美元,也打破二○○四會計年度因為減稅與伊拉克戰爭支出所創下的四一三○億美元紀錄。

支出逾四千億 創歷史新高

據估計,美國二○○八會計年度預算赤字占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約三.二%,上年度只占一.二%。美國政府財政赤字與GDP的比值在二○○四會計年度曾達到三.六%;一九九○至九一年走出經濟衰退之後的一九九二年更高達四.七%。

此外,美國舊金山聯邦準備銀行行長葉琳女士十四日表示,按最近一波經濟數據指出,美國經濟似已陷入衰退。值此各國政府下猛藥拯救金融市場之際,葉琳的發言更增添全球經濟走軟的憂慮。

葉琳對加州「國際金融執行長協會矽谷分會」與會人士致詞表示,經濟數據指出,美國經濟第三季走頹程度之大,出乎意料,可能毫無成長,第四季顯然更為疲軟,很可能出現明顯的衰退。

經濟衰退 明年恐破七千億

葉琳發表演講幾個小時之前,美國官方才公布數據指出,美國二○○八會計年度預算赤字是前一會計年度的近三倍,而美國失業人口在九月增加十五萬九千人,人數之多為五年來最嚴重,比去年同期要加增一.四個百分點。

經濟衰退對政府預算實為重雙打擊,一方面稅收減少,同時失業幾付等社會安全開支也告大增。

「彭博社」十月分調查經濟學家的看法,大多數專家都認為美國經濟已經處於衰退狀況;美國學界大致同意,實質國內生產毛額若兩季以上出現負成長,便符合衰退的定義。

經濟學家預測,受到政府砸重金拯救金融體系,以及經濟不景氣拖累,明年美國政府預算赤字會嚴重惡化。

有些分析家認為明年的赤字很可能突破七千億美元規模,而且不管誰入主白宮,下任總統都將面臨艱鉅的挑戰。

七千億紓困 尚未包含在內

布希政府把今年預算赤字創新高歸因於一連串的經濟問題。房價走跌導致經濟成長大幅萎縮,連帶使失業率增加,以及稅收減少。

今年初美國國會通過一項一六八○億美元經濟振興法案,希望藉由減稅來刺激消費,以避免美經濟陷入衰退。

聯邦國會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十四日表示,十一月需要制定另一項刺激消費法案。

財政部的赤字預估,還未包括十月三日在眾議院過關的《二○○八年緊急經濟穩定法案》七千億美元金融市場紓困金額。

目前「聯邦基金期貨」交易員認為,聯準會「公開市場委員會」十月廿八到廿九日集會時,把指標利率再降一碼(○.二五%)的機率為九二%;目前利率為一.五%。



◆ 鳥克蘭爆擠兌 多國向IMF求援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10.16

受金融危機波及,新興市場國家紛紛告急,向國際貨幣基金(IMF)求援,希望IMF紓困,幫忙鞏固對金融體系的信心。除了冰島已正式向該組織求助,匈牙利、烏克蘭、塞爾維亞都跟進。

烏克蘭央行官員15日證實,烏克蘭繼匈牙利、塞爾維亞與冰島之後,成為第四個向IMF求援的國家。IMF官員15日稍晚抵達烏克蘭首都基輔,協商救援事宜。烏克蘭民眾聽到政府援消息爭相到銀行提款,基輔市中心多家銀行的自動提款機遭到提領一空。

IMF在上周末宣布,啟動1995年一項緊急程序,對求援的國家迅速反應、並減少相關條件限制。

這波金融危機導致資金流出新興市場,金融體系逐漸受到壓力。IMF報告強調,倚賴外貿及外債的國家風險特別高,如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情況就十分惡劣。

這些新興國家銀行存款戶的信心也非常脆弱,如烏克蘭民眾過去半個月就從銀行擠兌了13億美元(約台幣380億元),過去一年該國股市跌幅達75%。

IMF官員表示,目前已有六、七個國家在IMF的待援名單上,預料未來數月可能會增至十餘國。土耳其政府在和IMF商討援助方案,IMF將於日內派代表到烏克蘭,外債高築的匈牙利也向IMF求救,IMF官員並計畫訪問塞爾維亞。

過去數年來,新興市場國家在經濟快速發展和外資湧入下,嫌棄IMF的條件嚴格,爭先恐後的終止IMF援助計畫。

但在華盛頓的全球財長會議中,IMF總裁卡恩警告,國際金融體系正處於「全面崩潰的邊緣」,IMF啟動緊急措施,放寬援助條件。以冰島來說,原本可借額度一年只有1.8億美元,但冰島卻要借54億美元。所需金額除了由IMF借貸,冰島也向北歐國家和俄羅斯借錢。



◆ 英相布朗:收緊跨國金融監管體系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布魯塞爾十五日電】 2008.10.16

正當歐美各國紛紛仿效英國採納「布朗計畫」,實施類似的金融紓困措施後,這位最近大出鋒頭的英國首相15日在歐盟高峰會上,又帶頭呼籲改革全球金融體系的規範。

然而布朗希望強化國際貨幣基金(IMF)監管角色,收緊跨國監管體系的呼籲,可能遭到美國方面的頑強抵抗。就連歐盟27國能否在此刻達成一致共識都有疑問。

歐盟27國領導人15日在布魯塞爾集會,討論如何應對這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歐洲各國本周已經撥出2.2兆歐元預算,追隨布朗提出的金融紓困路線,收購銀行股分、擔保銀行貸款,以溶解幾乎陷入凍結的金融市場。

布朗說:「我們必須改造IMF以適應現代世界的需求。我們需要全球經濟的早期預警系統。」這種呼聲遙相呼應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建立的布列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歐洲央行(ECB)總裁特里謝也呼籲,全球應當重返布列頓森林體系的「紀律」。

布列頓森林體系在1944年成立,當時規定了固定匯價、金本位原則與調整機制,成立IMF與世界銀行兩大跨國組織,協調全球金融互助與協同行動。

布朗也說,IMF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應該協助像是匈牙利這樣受害最重的中歐與東歐國家。他也建議正因存款問題與英國陷入爭執的冰島,應該向IMF求援。

美國本周也一改先前態度,追隨歐洲模式,向銀行直接注入2,500億美元資本,收購優先股。然而路易士資本市場公司研究主管巴騰堡說:「美國追隨歐洲作法只是想試試看有沒有效果。我難以想像美國會願意把監管權力交給IMF。這絕對行不通,尤其是在當前政府下。」

荷蘭財政部長博思則譴責,美國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沒有負起領導責任。博思說:「這場危機顯示美國沒有領導力。」博思認為,IMF應該領頭對抗這場危機,這是IMF的專長與職責。

歐盟其他成員也有雜音,將在明年1月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的捷克政府譴責說,英、法、德、荷等國的金融紓困是送給本國銀行一張空白支票。



◆ 限制CEO薪酬 有管沒有到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十五日電】 2008.10.16

美國財政部14日說明如何限制受援金融機構執行長(CEO)的薪酬,但因內容太過籠統,難以收效,高盛公司執行長貝蘭克梵恐怕還是可以像去年一樣,領走數千萬美元。

彭博資訊資料顯示,高盛公司執行長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去年薪酬高達7,030萬美元,是華爾街上最高薪的執行長。薪酬研究業者Fames F. Reda公司顧問舒密特表示,就算財政部已明文限制金融機構高階主管的薪酬,貝蘭克梵還是能有數千萬美元入袋,只要公司繼續贈股給他,且高盛的股價持續上漲。

美國財政部長寶森14日宣布政府入股銀行的新措施時,表示接受政府注資的銀行,必須確保其薪酬不會鼓勵主管甘冒「不必要且多餘的風險,以至於威脅到金融機構的價值。」但這些規定並未明確定義出「風險」,許多人也質疑什麼程度叫「多餘」。

政策研究學會薪酬專家安德森表示,政府沒有明定這些高階主管的薪水究竟是多少,民眾只能信任寶森,因為只有他才能決定何謂「多餘」。Salary.com薪酬長柯曼認為,這些措施是有必要,問題是目前並不清楚誰來裁決給高階主管的薪酬,是否到達會誘惑他們冒險行事的水準。

美國財政部規定,接受政府資金的銀行,其發給執行長、財務長、與接下來薪酬前三高的高階主管薪酬的免稅額,每位限制在50萬美元內。

如果後來以公司財報或其他標準證明,這些高階主管領取的紅利或獎金實質上有誤,政府能追討這些薪酬。此外,這些公司也不能提供這些高階主管「黃金降落傘」,讓他們可以領了大紅包然後拍拍屁股走人。

這幾十年來,國會並沒有坐視這些華爾街主管年年領回高薪,過著豪奢的生活。限制主管薪酬免稅額的做法早已存在,只是這些金融機構善於鑽法律漏洞,利用贈股或是發股票選擇權等各種名目,幫這些高階主管「加薪」。

但也有分析師認為,此刻大環境的氛圍有助於落實此規定,有些公司的董事會甚至已開始討論此議題。



◆ 英特爾上季獲利 超優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十五日電】 2008.10.16

美國科技超級財報周登場,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英特爾14日率先公布季報,顯示第三季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12%,超越市場預期,並預期第四季營收可望在旺盛的筆記型電腦需求帶動下持續成長。英特爾股價15日早盤應聲上漲近2%。

英特爾止於9月27日的第三季淨利達20.1億美元(每股35美分),優於去年同期的17.9億美元(每股30美分)。彭博訪調分析師原先平均預估每股盈餘可達34美分。第三季營收成長1.3%至102億美元;毛利率升至58.9%,高於第二季的55.4%。

初源銀行(First Source)基金理人辛尼克指出,英特爾財報亮麗,應可讓唯恐第三季個人電腦需求可能陡降的投資人放心。受此激勵,英特爾股價15日早盤逆勢上漲至16.24美元,漲幅1.95%。

英特爾筆記型電腦處理器營收激增20%,賣得比桌上型晶片好。投資長史密斯說,工廠效率提升,也使第三季獲利高過預期。

展望第四季,英特爾預期營收大概介於101億美元與109億美元間,以中間值計約比第三季成長3%。營收預測區間比過去擴大,原因在於景氣前景不明和信用市場緊縮,可能促使消費者和企業延後電腦採購計畫。英特爾預定12月4日更新財測。

英特爾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說:「金融危機顯然產生財務壓力,我們的業績可能受到影響,但影響程度多大難以量化。」他預料第四季對企業的銷售會持續「疲軟」,但2001年網路泡沫破裂致使科技支出遽減的狀況不至於重演,而筆記型電腦的銷售成長有助於抵消企業訂單衰減的衝擊。

他指出,英特爾從2006年至今已裁減員2萬人,年度開支節省30億美元,這些行動讓英特爾「擁有極佳的營運優勢,可因應經濟環境的變化」。

先前市場擔心這家重量級科技公司可能傳出財報利空,不料英特爾的財測大致上可視為好消息。Edward Jones公司分析師克瑞赫說:「他們的財測數字看來非常振奮人心。」FBR集團分析師柏格更預期本季英特爾毛利率可望再提高至59.3%。

※ 應拜 ATOM 之賜



◆ 百大企業陷風暴 69家獲利減

【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洪凱音/台北報導】 2008.10.16

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台灣前100大企業也無法倖免。中華徵信所昨(15)日指出,今年上半年百大企業總體獲利下滑21.56%,其中,多達69家集團獲利衰退,更有16家集團已處於虧損,中華徵信所預估,下半年下滑幅度可能更大。

對近日財經部會頻頻釋出利多,到底對企業獲利有多大幫助,中華徵信所認為,值得後續觀察。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表示,以過去亞洲金融風暴的經驗來看,台灣經濟將在2009年到2010年才會觸底。到底哪些產業獲利下滑最多、甚至出現虧損?中華徵信所以保護客戶資料為由,不願對外公布。不過,一般認為,金融產業應該是這波不景氣中,獲利衝擊最大者。反觀台積電、中鋼、聯發科等集團,財務結構相對穩健,應有餘力適時擴大全球版圖布局,抵擋景氣衝擊。

根據中華徵信所統計資料顯示,資產總額排名前十大企業中,有九家為國內知名的金融機構,除了台塑集團排名第二外,國泰金、合作金庫、台新金與兆豐金等,都排名前五大。金融等產業獲利受挫,是否讓台灣前十大、前百大企業重新洗牌?劉任認為,金控公司資產總額皆高達上兆元,即使資產出現數十億元的減損,退出前十大的機率並不高,僅排名可能會有些許異動。

全球化讓企業併購更加頻繁,加上前百大企業中,69家集團獲利出現衰退景象,明星產業可能竄起,劉任認為,反而是百大企業排名洗牌的機率較往年劇烈。

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指出,百大集團去年全球合併資產總額逾41.7兆元、營收總額超過17.6兆元。

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最亮眼者以科技、製造業為主,國泰金控勉強打入第十名。中華徵信所表示,這顯示科技業、製造業創造營收的能力強,前百大企業稅後純益總額超過1.2兆元,張大為表示,百大集團對台灣總體經濟的影響不容小覷。

不過,劉任提醒大型企業,應該加強專業經理人制度,因為國內有超過七成家族企業仍習慣用自己人做經營班底,從永續經營的角度來看並不妥當。



◆ 馬閉關 聽取財經報告

【聯合報╱記者李明賢、孫中英、陳曼儂/台北報導】 2008.10.16

全球陷入金融風暴,馬英九總統為突破當前財經困境,昨天在府內與台經院長洪德生等財經學者會談,充分掌握國內外的財經局勢,在總統府內「閉關修行」。副總統蕭萬長也全程與會,經建會主委陳添枝陪同。

據轉述,昨天洪德生先就當前財經局勢提出報告,內容分成三大部分,包括台灣當前經濟現況、產業轉型問題以及參與國際經濟組織前景,報告觸及今年與明年景氣展望。

據指出,馬總統已連續三天「閉關修行」,今天將公開接見台灣工商企業聯合會一行,就財經議題發表看法。

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昨天出席商總「金融特區與經濟發展趨勢論壇」,表示行政院財經團隊最近連半夜也在拚,會研議進一步的穩定市場措施,除調降遺贈稅率,也考慮調降營利事業所得稅。他認為,財經內閣最近的表現比以前好多了,投資人要有信心。

商總理事長張平沼建議政府建立「金融特區」,將金管會所有局處,以及證交所、櫃買中心、集保、期交所、證基會、金融研訓院和台灣銀行,全部設在金融特區內、聯繫速度比較快,可以強化國家整體金融競爭力。



◆ 劉揆:幫大學生找頭路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8.10.16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裁示,基於人道考量,外勞不能與本勞的基本工資脫鉤,外勞總量應控制在目前的三十七萬上下並嚴加管理,在彈性原則下檢討巴氏量表。至於整體失業的問題,劉兆玄裁示,經建會與勞委會應在近期內儘速提出解決失業率偏高的方案,特別是對大學生失業問題,應特別予以協助。

劉兆玄昨晚邀集經建會、主計處等單位正副首長,聽取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有關勞保年金制度、勞保基金財務問題、失業、及外勞管理問題報告。

劉兆玄強調,依主計處數據,今年一至八月的失業率已攀升到百分之三點九三,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特別偏高,他指示經建會儘速於一周內提出創造就業方案,並請勞委會就補貼企業照顧邊際勞工提出可行方案。

劉兆玄特別提及外勞管理問題,並要求相關單位能在近貧補助之餘,對於有意願工作的大學畢業生,給予一些幫忙。至於產業要求本勞的基本工資能與外勞脫勾,他認為,就他所知,多數外勞的待遇都因仲介公司的剝削而處在弱勢的窘境,如果脫鉤處理,此問題將更加嚴重。

劉兆玄也表示,他知道有些家庭對幫傭很需要,卻苦於巴氏量表的嚴格規定而無法找家庭幫傭,也有些企業或個人,很會找管道,找到自己想用的外勞,他要求勞委會能檢討,特別對不同行業,要有更多彈性可用,讓三K產業真正可以用到外勞。

至於外勞總額,民進黨政府一再宣示要控制在三十萬人以內,但今年五二○交政權給國民黨政府時,已達三十六萬人,而迄目前為止,外勞的總數再度增加到三十七萬人,是近年來最新高,劉兆玄要求應在控制總額不變的前提下,嚴加管理外勞。



◆ 退稅、發消費券 誘出消費力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0.16

深怕沒錢,台灣民眾花得很省,連帶使攸關內需和GDP的零售數字難有起色。中央研究院院士管中閔建議,政府可以考慮採取一些提振消費措施。例如退還消費稅,或是比照日本實施「消費券」,用積極的手段把消費力「催」出來。

政府可以這樣做

根據經濟部資料指出,今年一到八月的國內零售業銷售額為兩兆一千七百九十三億元,比去年同期微幅增加,但今年物價高漲,零售業者其實是「賺了面子,賠了裡子」,實質銷售額逐月衰退,特別是消費頂端的百貨業,今年上半年業績幾乎全沒達到標準,業者大手筆砸錢行銷,拜託消費者多買一點。

但零售產業流年不利。業者感嘆,因為物價高漲,今年上半年國內內需市場消費力道下滑,好不容易撐過物價高峰,又碰上中國大陸的毒奶粉事件,消費不急凍都難。類似日本在一九九八年實施的「消費券」政策,應有助於提振現在疲弱不振的內需市場。

財經高層官員坦承,「政府能做的十分有限」,現在只能從「加強照顧弱勢族群」與「打好長期經濟體質」兩方面努力。

日曾推動消費券

管中閔說,全球大環境一片低迷,台灣這種小國政府無法左右國際情勢,就要設法維持、甚至提振內需市場的消費動能。

某些消費的減稅、退稅,或是日本當初推動的發放消費券,可能會產生作用。例如發給民眾有特定目的、期間限定的抵用券,民眾消費時的負擔降低,就有助刺激消費。

美發消費儲值卡

日本大和總研首席經濟顧問劉憶如則認為,以擴大內需為主的財政政策對振興經濟往往緩不濟急,不如積極刺激民間消費來得有用。

劉憶如建議,政府可比照美國實施已久的食物券政策,以「消費儲值卡」方式在國內執行,實施對象分為兩大族群,第一類是免繳所得稅的低收入者,發給一人一張一定金額的消費儲值卡,規定到賣場去購買民生消費用品,沒有花完不能儲蓄也不能退錢。

第二類是對須繳納所得稅者,採取一定比例的退稅方式,一樣是一人發一張消費儲值卡,不限於只購買民生消費品。希望誘發出一些多餘(extra addtional)消費。

一縣一市集促銷

前經建會副主委、現任工商協進會顧問葉明峰建議行政院協助各地舉辦「一縣一市集」,促進農特產品的產銷效果。

另外是政府機關所主辦或與民間合辦的大型會議,可以到觀光飯店舉辦。他說,現在政府機關參與的大型會議,都只能在類似台大國際會議中心或是世貿中心等場地舉辦,政府反而沒有示範帶頭提振民間消費。

※ 大家不消費,造成金流停滯,反而會帶來惡性循環。



◆ 油價跌 民生品未降價 如何消費

【聯合報╱徐麟/社會服務(中縣潭子)】 2008.10.16

最近國際油價大跌、原物料等行情亦同步重挫,顯示各式物品成本亦下降,業者自應適度反映,否則怎麼「愛台灣,來消費」。

但除國內油價數度調降、每公升跌回卅元之內以外,迄未聽聞麵包等民生必需品主動降價的訊息,實在令人失望。

經濟部稍早曾出面關切大宗物資等若干品項的物價走勢,相關主管官員現今是否也該再到市面走走,了解、調查一下主要民生必需品,如何下修售價比較合理?至少「建議」相關業者適度降價;透過媒體分析報導,消費者將會有所期待,並讓業者傾聽市場的聲音、願意回應。

美國引爆的全球股災,似已點燃景氣衰退火種,原料行情快速走下坡,很多行業的高價原料正在加速消化,以免成為呆料或必須提列跌價損失;而及時反映成本、降低售價或是最佳解決方式。

隨著大環境逆轉,痛苦指數雖續走高,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必需品原料行情大幅回跌,消費者理應稍獲喘息機會;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心聲,只不知主管機關與業者聽到了嗎?



◆ 外銷導向國家 消費不能只靠自己人

【聯合報╱張炎銘/公(中市)】 2008.10.16

也許是受夠了前朝「愛台灣」口號的操弄,看到聯合報「愛台灣,來消費」專題,猛然心頭一驚。雖然我也贊同儘量「在地消費」的理念,但上綱到「愛台灣」,我認為尚可商榷。

大家都知道:台灣是一個外銷導向的國家,必須靠著與世界各國貿易、互通有無來維持經濟發展。

自從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已很難抵擋其他國家「物美價廉」產品的進攻。要求理智的消費者,放棄物美價廉的產品都來愛用國貨,否則就不愛台灣,真是情何以堪!況且,專欄內介紹的幾種「愛台」方式,是有錢人才玩得起。換電視、冰箱時,一般人考慮的是要「耐用、省電」,哪有閒錢常更換以「促進經濟」?常搭「小黃」?拜託,那是一天菜錢;國內旅遊?二天消費就是東南亞十天。

個人絕對贊成有能力者多消費、多愛用國貨。但要促進台灣經濟,不能只靠台灣自己消費這端,更重要是要讓台灣產品「物美價廉」。工商產品要加強科技研發、行銷管理,以提高市占率;旅遊產品若無法降價,那總要加強產品特色,除了台灣遊客,更要吸引外國旅客;農漁牧產品要新鮮衛生、健康無毒。從「產品端」改善,比單靠人民的愛國心支撐,更確實而長久。



◆ 因應經濟變局 明年總預算備戰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陳亮諭/台北報導】 2008.10.16

百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明年全球經濟將衰退,因應鋪天蓋地而來的經濟風暴,立法院已出現要求行政院重編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的聲音。但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表示,行政院不可能重編預算;主計長石素梅則指出,未來可透過撙節支出或者追加減預算因應變局。

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是在民進黨執政時開始籌編,520新政府上台後,雖然就施政優先順序重新配置資源,但根本未預料到金融海嘯來得如此快速、強烈,重挫各國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預估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僅有3%,已符合IMF定義的經濟衰退。有學者預測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可能降到4%以下,但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是預估明年經濟成長率可達5.08%來編製的,結果遭到立委猛烈抨擊,有立委甚至主張退回重編。

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出,主計處預估明年度經濟成長率5.08%是過度樂觀又偏高。如未考慮減稅政策,保守估計還是高估了265億元,包括證券交易稅高估250億元、菸酒稅2億元、營業稅13億元。

台北市會計師公會理事長、立委羅淑蕾說,包括證交稅率減半、遺贈稅率降到10%、綜所稅扣除額提高等,將釋出250億元減稅利益。另外,主計處預估明年度財產收入增加59.6%,主要是賣台灣菸酒公司股份預計國庫會進帳220.5億元,但因違法遭立委凍結,該收入暫無法落袋,加上國營事業幾乎都虧損,要達到總預算目標很難。

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表示,民進黨團曾要求行政院調整或退回重編,但行政院卻以茲事體大,且來不及處理為由反對。

黃偉哲強調,明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既無法預知金融海嘯,又無法因應當前經濟情勢需求,一旦全球金融海嘯持續蔓延,政府財政又困難,只能靠舉債度日。

不過,立委賴士葆認為,每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約有7%遭到保留,約千餘億元的錢花不掉,因此收支不難彌平。

前副主計長、行政院副秘書長陳慶龍說,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正在立法院審議中,立法院可以進行調整,刪減歲出或調整歲入。

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1兆8,300億元,歲入1兆7,052億元,歲入歲出相抵差短為1,248億元,連同債務還本650億元,共需融資調度財源1,898億元,將以發行公債1,650億元及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248億元彌平。

【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15)日審查經建會98年度預算,由於明年經濟成長率5.08%難達成,民進黨立委要求經建會重編預算;不過國民黨以多數席次優勢完成逐條審查,僅將1.38億元的委辦費刪除10%。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日前在立院答覆立委質詢時指出,主計處預估明年經濟成長率5.08%,但目前看來要達成目標滿困難的,預定11月向下修正。

民進黨立委潘孟安質詢時表示,政府預算都以明年經濟成長率5.08%、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1.9%等去編列,但他一個月前就要求政府預算應退回重編,但未被採納。民進黨立委張花冠則指出,明年經濟成長率5.08%不可能達到,現在送的預算顯然都是虛列,虛列預算何必審查?要求退回重編。

不過,國民黨團最後以人數取得表決優勢,經濟委員會完成逐條審查經建會明年度預算,僅刪除1.38億元委辦費的10%、凍結2.6億元國土規劃及經營管理經費50%、凍結2億元國家建設總合評估規劃作業50%,其餘預算科目皆按原列預算通過。



◆ 學者:該檢討的是優先順序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10.16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政稅務系副教授黃耀輝表示,總預算重編是大工程,現在應檢討的是預算優先順序,不急迫部分可暫緩;前主計長、台灣菸酒公司董事長韋伯韜認為,真要因應,可用追加預算或特別預算的方式,退回總預算是最不可行的方法。

韋伯韜表示,歲入不夠可以用追加支出或特別預算的方式因應,總預算案很龐大,看似只加中間某一項,但是所有的數字就都改變了,因此他建議總預算跟財源籌措應分開處理,別讓公務員再重新忙一次,「公務員也是一種成本,他做這個事就不能做別的事,損失的還是老百姓」。

韋伯韜說,面對這一波經濟危機,政府做的事很多都是對的,退回總預算是最不需要的方法,主要是成本效益問題;這並非說調整總預算不重要,現在的確是應該認真討論的時候,但對抗景氣循環方法很多,使用的方式千變萬化,面對總預算態度不用太過保守。

黃耀輝指出,現在要檢討的是總預算的執行順序,社會救助這部分應該先做,因為經濟不景氣,很多人陷於困境,政府應優先支用這部分的預算。他擔心,總預算若重編,要補助弱勢的預算會受影響,因此主張其他不具急迫性的項目可以暫緩,比如某些公共建設若對經濟成長幫助不大,就可暫緩。

黃耀輝指出,反景氣循環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以前面對這種情況,動用第二預備金、追加減預算等方式,可以很彈性,政府總預算5月就要編概算,8月就送立法院,的確無法預知明年實際經濟情況;若要兼顧預算平衡與財政惡化不要擴大,可以考慮把不急迫的項目先砍掉。

2001年也曾發生反景氣預算的案例,當時行政、立法兩院相持不下。黃耀輝說,那年就發生不平衡預算,因預期隔年經濟成長無法達到主計處預估,立法院把部分收入砍掉,但行政院不但調降支出,行政、立法對立,總預算案沒解決,破壞了預算的制度,一直到了2002年7、8月才搞定。

※ 錢要花在刀口上



◆ 擴張內需救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0.16

近月來在金融風暴威脅下,全球股市震盪。美國政府雖於本月3日通過8,000多億美元紓困方案,但上周一全球股市仍然大幅下滑。繼之重要國家央行聯合降息,緊接著10日七大工業國家(G7)財長及央行會後發表五點宣言,將盡一切努力避免關鍵銀行倒閉,但市場反應仍然不佳,認為G7宣言缺乏具體作法。美道瓊工業指數10日上下震盪超過千點,波動幅度近12%,上周累計劇跌18.2%,創紐約股市122年來最高紀錄。

不過,美歐四大央行包括美國聯準會(Fed)、歐洲銀行(ECB)、英國及瑞士央行本周一再聯手,宣布救市新招,將無限制供應金融機構美元短期資金,銀行只要提供合適擔保品,即可標借到任何額度的美元。此一創舉果然有效,周一全球股市大漲,美、日股漲點、漲幅均創歷史紀錄,一掃近月慘跌陰霾。

在此之前,英國政府在本月8日即通過5,000億英鎊(相當8,740億美元)紓困方案,其中2,500億英鎊,收購英國各大銀行部分股份,另2,500億英鎊的擔保額度,幫助銀行對一般企業延展貸款及同業間拆款。英國政府劍及履及於本周一即核准挹注370億英鎊,成為英國皇家蘇格蘭銀行(RBS)、駿懋銀行和哈利法克斯蘇格蘭銀行(HBOS)的最大股東。英國紓困方案與美國最大不同有兩點:一是收購銀行股份成為國有,整頓完成或未來經濟轉好盈餘增加,不僅不會增加人民負擔,還可為民增加獲利;二是真正對受困銀行注入流動資金,紓解短期流動資金不足問題。

由於英國作法對症下藥,歐洲各國紛紛跟進,美國也於本周二宣布,計劃撥用2,500億美元購買銀行股權,並提供銀行急需的資金。至此,美、歐政府全面動員資金逾3兆美元,雖不敢確定全球流動資金短缺與股市信心不足問題已全面化解;但至少金融市場最惡劣時期已度過,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不致重演。但此波金融危機已嚴重傷害全球經濟,來年全球經濟是否陷入衰退,則看接下來各國政府是否仍能如這次因應金融危機通力合作,擴大內需救經濟了!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過去五年全球經濟平均每年成長率達4.9%,而預測明年將遽降為3%。IMF是以國際購買力平價(PPP)的GDP計算經濟成長率,提高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等國影響力。因此,當全球經濟成長率並未降到負成長、而是成長3%,即被認為是經濟衰退。

IMF把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大降至3%,主因此波危機起始的美國受到嚴重衝擊,資產大幅縮水,明年民間消費與企業投資均將萎縮,而其還能保有不到1%的成長,全靠入超大幅削減的貢獻。此外,其他主要國家不只受到金融危機衝擊,更受到對美出口減少的影響,尤其以對美出超為主的國家,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德國、加拿大、墨西哥、韓國、台灣及產油國等,國外需求的萎縮,加速了這些國家經濟成長率的下降。

回顧1980年代中期,當1984、1985年美國貿易入超突破千億美元,經常帳逆差占GDP2.7%,美國政府認為事態嚴重,而於1985年召開的廣場會議中要求與會各國合作,共同干預外匯市場,促使日圓、馬克對美元大幅升值;更強烈要求日、德採取擴張性財金政策,擴大國內需求。同時,美國政府也大幅削減財政支出,縮減國內需求,降低貿易逆差,因而1988年後美國經常帳逆差占GDP比率降至2%以下。在糾正貿易失衡同時,由於各國擴大內需,全球經濟還能保持3%以上成長。根據經驗,如主要國家能繼此波穩定全球金融市場合作的模式,再接再厲呼籲各國共同採取擴大內需措施,並立即實施,相信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提高到3%以上,應可預期。

回首看台灣,過去五年經濟成長率能到4%以上,其中四分之三靠出超貢獻,而今年下半年出超已大幅萎縮,明年萎縮幅度將更大,應可確定明年國外需求對經濟成長不僅沒有貢獻,更是負數;加以目前資產縮水、實質所得下降、負實質利率,明年民間消費要成長很難;同時,國際經濟情勢惡化,民間投資大幅縮減,政府投資也萎縮。在如此惡劣情況下,台灣經濟明年如何能成長?

我們真誠期望劉兆玄院長拿出像宣布銀行存款全額保障的魄力與勇氣,提出擴張性財金政策,大幅提升內需,否則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堪慮。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 短評─黔驢技窮論護盤

【中時小社論】2008-10-16 中國時報

自本周一起,連續五個交易日,股市跌幅減半,漲幅不變。這一招,堪稱護盤大業壓箱底絕活;在這之後,把戲玩完,黔驢已經技窮。要是股市再沒理性瘋狂大跌,說不得,只好祭出最後原子彈手段,宣布休市。

說起來也怪,國民黨政府向以財經人才濟濟、財經執政能力強盛著稱,但老天爺好像專和國民黨作對,反而厚待民進黨政府。民進黨執政八年,只有二○○三年春天,鬧了一陣子SARS,股市慘跌一陣,其他時候,大體上順風順水。尤其,去年夏天到今年五月,還搭國際順風車,股市指數一度衝到九千點。

國民黨就命裡帶衰,一九九○年代台海飛彈危機、亞洲金融風暴、九二一大地震,每次都把股市搗得稀巴爛。有意思的是,那幾次股市大危機都是邱正雄當財政部長,回回都護盤,邱成了「救市部長」。

那幾年,護盤手段包括:各路基金進場、金融機構進場、研議調降證交稅、調整融資融券維持率、禁止平盤以下放空。最厲害的手段,就是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宣布跌幅減半,為期八天。

現在,邱正雄還是主持護盤大計,成了「救市副院長」。他當財政部長那幾年,所使過的護盤手段,現在也一一使出,連壓箱底的跌幅減半都告出籠。在這之後,沒把戲變了,頂多只能延長各種既有護盤措施期限。

大官人們說,休市太超過,不會考慮採行。然而,倘若股市還是無理性慘跌,除了休市,已經沒有其他護盤措施。



◆ 新自由主義的悲歌

【吳芳銘】2008-10-16 中國時報

英國動用公共資金購買本國銀行股票,向銀行注入資本實現部分國有化,預防銀行倒閉,並啟動銀行間借貸擔保機制解決流動性短缺危機。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相較美國日前通過的七千億美元收購銀行壞帳的救市方案,英國採行的部分國有化模式,顯得更為直接且有效。然而,為什麼美國財長鮑爾森的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不能穩定市場信心?為什麼英美的做法一開始如此不同,其背後的思維又是如何?

索羅斯最近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如果七千億的國庫資金只是用來買壞帳以解決華爾街的短期流動性問題,就如同打水漂一樣沒有效果;但如果拿來購買銀行股票,根據《新巴塞爾資本適足率協定》最低八%換算,能帶來八兆四千億的安全總資產。所以他說「只有國有化,我才跟進購買問題銀行的股份」。倫敦政經學院教授、前歐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Willem Buiter甚至在英國未採取部分國有化措施之前大膽預言「二○○九年底前歐洲和美國銀行絕大部分將國有化」。

事實上,華爾街是被自己標榜的新自由主義搞成如此的狼狽不堪,這次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就是對新自由主義和主張自由開放的全球化經濟的全力反撲。新自由主義反對貿易障礙,主張最小政府的干預以及最大程度的競爭,認為實現繁榮的最佳途徑就是放鬆對金融市場的監管,使其能自由分配資本、承擔風險、享受收益並承擔損失。但是美國監管部門放任另一個龐大的投資銀行體系在正常的商業銀行系統之外發展起來,而且既不受監管又不透明,並依賴於高槓桿操作,終究自食惡果。

華爾街危機的爆發以及美國的救市措施,並沒有擺脫保守主義/新自由主義所主張的自由放任經濟政策的窠臼。布希和鮑爾森解決金融危機的經濟政策,是在維繫雷根主義的思想前提下,採取適當的政府干預措施。但由於缺少直接拯救危機銀行的具體對策以及方法錯誤沒有對症下藥,導致未能有效防止金融傳染病的快速傳播,已然形成全球性金融風暴。英國開了部分國有化的藥方後,歐元區十五國表示將仿效,美、德、法、葡等國尾隨跟進,這也指出不像歐洲國家,美國比較排斥政府大力干預的國有化概念。

英國工黨是國有化政策的重要推手,英國在二次戰後到七○年代之前,長年信奉凱因斯主義,在自由市場經濟的前提下,推行公用事業國有化措施並實施福利國家制度。八○年代以後才轉向根據貨幣學派推行私有化並改革擴大福利國家制度的弊端。不過時至一九七八年時,郵政、鐵路、造船、電力、煤氣等事業完全國有化,航空、汽車和鋼鐵等工業部門四分之三國有化。

而工黨政府財相出身的布朗,面對日益嚴重的金融危機,借鑒國有化主張,施以瀕臨危機銀行國有化措施也就顯得輕車熟路,在快、狠、準決策的背後,英國的救市模式並不是偶然,從歷史發展觀之,是有跡可循。

剛獲獎的克魯曼和布朗後台的工黨一樣,推崇凱因斯主義,同時也是個羅斯福「新政」的迷戀者,他曾斥責雷根主義,反對保守主義的減稅政策,主張大政府的合理性。近日也嚴厲批評布希和鮑爾森購買不良債權的救市措施,並盛讚英國首相布朗解決金融危機智慧。在新著作《下一個榮景》一書中,克魯曼提出了新的藥方,他指出政府應該真正有所作為,而不是單純地提倡小政府。

亂世需要英雄,解決危機,更是要用對方法。布朗的救市措施扭轉了工黨政府威信下降、執政難以為繼的局面,人氣大為回升,並被視為英雄;大西洋彼岸早已跛腳的美國總統布希還在修補金融颶風帶來的黑洞,為其八年執政留下難以收拾的敗筆和爛攤子。看看布朗的逆轉勝、布希的歹戲拖棚以及克魯曼的警世良言,陷入執政評價不佳的馬政府該想的和該借鏡的應該還有更多。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fsj 提到...

金融海嘯下一波... 薪水族心驚驚

* 金融海嘯下一波... 薪水族心驚驚
* 科技業強迫休假 變相減薪裁員
* 大陸玩具廠龍頭 合俊倒閉
* 柏南克:美經濟陷長期困境
* 美國經濟 徘徊1980衰退邊緣
* 經濟黑暗期... 這回又深又長
* 經濟信心潰散 英國最悲觀
* 油價跌破70美元
* 歐盟峰會促全球金融體系大體檢
* 金融海嘯 波波相連打那兒來?
* 金管會:會計準則34號公報明修正發布
* 熱門話題─救市不應扭曲會計原則
* 24企業 獲最佳聲望標竿獎

◆ 金融海嘯下一波... 薪水族心驚驚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10.17

紐約時報報導,隨著全球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繼房市和華爾街之後,下一波受到牽累的可能是一般就業人員的薪資所得。

專家預期美國薪資所得將出現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下滑趨勢。人口普查局的資料顯示,去年美國家庭所得的中位數是5萬200美元(約台幣163萬3,600元),略低於2000年的5萬600美元。

這是經濟擴張時期家庭所得首次未創新紀錄。預料到2010年時,美國家庭所得的中位數,可能比10年前還低,甚至比最高峰時減少5%以上。

薪資所得是反映民心的敏銳指標。1980年代中期和1990年代末所得快速增加時,美國人都很積極樂觀。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所得低迷時,民眾則對國家情勢憂心忡忡。

在最新的民調中,有89%民眾認為美國的走向嚴重錯誤,創下歷來最高比率。因此,21世紀初薪資所得大減,可望對未來幾年造成重大衝擊。薪資降低會影響生活水準、消費者開支和經濟成長,並形塑美國下一任總統必須面對的政治氣氛。

最近數周的發展明白顯示經濟已陷於衰退。在經濟不景氣時,企業會縮減工作時間,加薪幅度趕不上物價漲幅,獎金經常取消。這是經濟低迷對一般家庭最主要的影響,因為真正的失業率並不高。

近年來的經濟衰退,都導致一般家庭實際薪資所得減少3%至7%。最近的嚴重經濟動盪,顯示目前這波經濟衰退來勢洶洶。專家預期2009年薪資所得會受到最嚴重衝擊,而且可能要到2011年才會恢復成長。

消費者開支長久以來一直是美國經濟動力的重大來源,可是許多家庭已開始減少開支,明年還可能變本加厲。

※ 世界需要新的經濟火車頭。



◆ 科技業強迫休假 變相減薪裁員

【陳世宗/中縣報導】2008-10-17 中國時報

全球景氣大寒冬,連科技新貴同樣面臨裁員危機。中部科學園區部分上市、上櫃知名大型電子公司,最近傳出強迫員工休假以達「變相減薪、大量裁員」;勞工處接獲陳情表示,有人可能連房貸都繳不出,電子業不再是炙手可熱的科技新貴。

台中縣政府勞工處十月以來,陸續接到股票上市、上櫃公司員工的投訴電話,詢問權益問題,讓勞工處官員幾乎接到手軟。

規定每月只上班十六天 薪水大減

勞工處長張大春說,中科一家上市的大型光電公司,員工反映公司強迫他們休假,原本一個月工作廿四天,現在規定一個月只需工作十六天;即每月只要上三分之二天的班,薪水也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二。公司約一百多名員工被強迫休假,達到變相減薪目的。

有兩個孩子的張姓工程師投訴說,他原本一個月薪水有六萬多元,現在公司強迫休假,一個月只領四萬多元;該公司「強迫休假、變相減薪」的措施極不合理,讓他可能會繳不出房貸,只好向勞工處求助,公司是否違法。

景氣寒冬 昔日科技新貴人人自危

張大春表示,依規定勞工基本薪資最低一萬七千兩百八十元,只要資方沒有低於與勞方約定的基本工資數額,就不違法,資方與勞方約定的基本工資都不會很高;其他薪資所得,再以職務、領導加給等名義支薪。

中科有家知家股票上市大廠,近期內也準備大裁員,員工人人自危,詢問勞工處相關權益。勞工處指出,資方若一次裁員十一人以上,或一次裁員達員工總數四分之一以上者,兩個月前就必須通報勞工單位,以利政府單位介入協助解決。



◆ 大陸玩具廠龍頭 合俊倒閉

【李道成/綜合報導】2008-10-17 工商時報

金融海嘯肆虐,加上大陸投資環境惡化,設廠於東莞,並且是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廠商之一的港商合俊集團,旗下2家大型工廠最近宣布倒閉;這家香港上市公司結束在東莞風光的10餘年投資歲月,並且宣告另一波更嚴峻的風暴將衝擊珠三角地區的代工企業。

大陸每日經濟新聞形容合俊的關廠,可以說是美國金融危機波及中國實體經濟企業的第一案;合俊曾為世界5大玩具品牌中的三個品牌代工,位於東莞樟木頭的2家工廠,員工總數就有6500人,在這個產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即使如此,合俊仍不敵大環境的劇烈變化;據玩具業專家分析,合俊集團的產品主要銷往美國,其倒閉顯然是受到金融風暴與次貸的衝擊。

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晁鋼認為,代工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大,尤其是上半年虧損2億港元後,合俊能撐到現在已經很不容易了。他表示,這是目前他所知道國內受美國金融風暴影響最大的一個企業。

因為根據官方數字顯示,今年大陸玩具出口額前8個月有51億美元,但只比去年同期成長了1個百分點,大幅回落了近22%。東莞的情況更糟,今年上半年玩具出口,同比下降了1.5%,成為近年來的首度衰退。

一份中國海關報告指出,屬勞力密集型的玩具業,今年以來受到原材料與人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加速升值、融資困難、出口退稅率下降,加上國外檢測費用增加,在在都形成玩具業大規模倒閉的因素。

由於合俊倒閉茲事體大,設廠所在的樟木頭鎮政府,還貼出針對該公司全體員工的公告:「由於企業經營者,經營不善,導致企業關閉。目前鎮政府已成立專門工作小組,盡全力解決你們的工資問題。」

事實上,不只玩具業際遇欠佳,在珠三角一帶,從年初開始,就陸續傳出大量的製鞋廠倒閉或是搬遷的消息;據當地台商透露,中小型製鞋廠,近一年來,廣東省至少就有1500家倒閉或老闆「跑路」。

此外,由於出口代工的業務量銳減,許多香港上市的代工企業股價,最近都跌跌不休;以合俊來說,去年7月的股價還有2.38港元,但到了今年停牌的10月15日,只剩下0.08港元,跌幅高達95%。



◆ 柏南克:美經濟陷長期困境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陳家齊/綜合十六日電】 2008.10.17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15日警告,信用市場動盪嚴重威脅美國經濟,經濟將長期陷入困境。美股15日重挫引發全球股災,道瓊工業指數大跌近7.9%,創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來單日最大跌幅、史上第二大跌點。日經指數亦創1987年來最大跌幅。市場預期美國本月將再降息至1%。

美國與歐盟領袖16日同意在本周末召開緊急會議。全球主要央行繼續對市場挹注大量資金,指標的3個月期美元倫敦同業拆款利率(Libor)16日降至4.5025%,資金市場略顯和緩。

柏南克15日在紐約經濟部俱樂部演說指出,即使市場趨於穩定,民眾對金融體系信心恢復,經濟體質「短期內不會全面復甦」。他強調,穩定金融市場是當務之急,聯準會將更積極干預資產泡沫問題,保證動用「一切可支配工具」解決金融問題。

柏南克並指出,房市仍是最脆弱部門,消費支出、企業投資,以及就業市場也趨緩,目前表現良好的出口部門也可能走軟。

柏南克的演說凸顯經濟的下行風險,加上Fed褐皮書顯示,全美各地經濟活動走軟。利率期貨市場預期,聯準會在本月28 、29日集會時可能再調降目前1.5%的聯邦資金利率至1%。紐約股市15日受經濟數據不佳和柏南克經濟前景黯淡的談話衝擊,尾盤全面潰散,道瓊指數收盤跌幅深達7.87%,733跌點創史上第二。16日早盤仍欲振乏力,盤初一度下挫181點,跌幅達2%,因美國9月工業產值陡降2.8%,創1974年來最大降幅,為黯淡的經濟前景再添一筆。

受美股前市暴跌打擊,亞洲股市16日一面倒。日經指數暴跌11.4%,幾乎把13日創下的14.9%史上單日最大漲幅全數吐回。韓股重挫9.4%,創911恐怖攻擊事件來最大跌幅。衡量股市投資人「恐慌程度」的VIX指數衝回69.25,回到10日股災時水準。Fed褐皮書也顯示,全美各地的經濟惡化。9月聯準會轄下12個地區的景氣都在減弱,消費支出普遍下降。全球經濟衰退的陰影衝擊需求預期,西德州輕原油11月期貨價16日盤中一度跌至每桶71.21美元,布侖特原油11月期貨更下探67.17美元。



◆ 美國經濟 徘徊1980衰退邊緣

【聯合報╱記者許韶芹/台北報導】 2008.10.17

經濟數據太差,美國最新公布的九月分零售銷售創下近十六年來新低,市場憂心經濟衰退,周三美股崩跌,道瓊指數創下史上單日第二大跌點,拖累亞洲股市,日、韓股市一天跌掉百分之十一、百分之九,韓股盤中還暫停交易。周四歐洲股市跌幅縮小,美股則先以小紅開出又重跌三百多點,呈震盪走勢。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後,現在投資人最大的憂慮就是:「會不會出現大蕭條?」美國九月分零售銷售連續三個月下滑,月跌幅創下近三年最大,美國聯準會最新發布的經濟褐皮書也表示,美國房價暴跌、失業率擴大,民間已減少消費,信貸危機加劇,更減緩工廠活動、非金融服務業營運下滑,多項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已徘徊在一九八○年代初期時最嚴重的衰退邊緣。

需求劇減,原油價格昨跌破每桶七十五美元,最低曾觸及每桶七十二美元,周三美股暴跌,道瓊工業、S&P500指數單日跌幅,均創下一九八七年「黑色星期一」以來最大跌幅。

在歐美股市重挫之後,亞股昨天同樣出現恐慌性拋售潮,日股在出口、汽車、航運與金融類股領跌下,狂瀉千餘點,跌點創下近八年最大,終場跌幅擴大至百分之十一,也是史上第二大跌幅;信評機構標準普爾有意調降南韓債信等級,南韓金融危機持續擴大,韓元兌美元匯價昨天出現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大貶幅,韓股更是一瀉千里,盤中還因跌幅過大,一度暫停交易,終場指數跌幅狂瀉逾百分之九,是近七年最大跌幅。

空頭氣焰也延燒至大中華區,台股賣壓沉重,成交量不到三百億元以下,並創近四年半來最低量,市場分析師擔憂,台股因跌幅限制在百分之三點五,昨天並未與國際股市同步重挫,今天補跌機會頗大,陸股、港股昨天跌幅都在百分之四以上。

康和投顧首席投資策略師鄧盛銘分析,金融風暴越演越烈,現在連油價、基本金屬等商品原物料都狂瀉,本周原物料類股跟著補跌破底,顯示信貸危機使得全球商品需求降溫,全球經濟成長已明顯走疲。



◆ 經濟黑暗期... 這回又深又長

【聯合報╱國際中心/美聯社紐約15日電】 2008.10.17

美國已超過四分之一世紀不曾經歷深度、漫長的經濟衰退,許多人早已忘記這樣的衰退是什麼滋味。

但是,與前幾次相對較短期的衰退相比,眼前這場衰退可能更久,而且更嚴重,帶來多年未見的焦慮和失業。

1990年代初期和2001年的美國經濟衰退不足以比擬當前形勢,要想像今天的前景,必須借用1970年代阿拉伯石油禁運造成能源恐慌,以及1980年代初失業和通貨膨脹飛漲的景象。

上次經濟衰退,碰上科技股泡沫化和2001年的911恐怖攻擊,前後只持續8個月,而且情況不太嚴重,反而是後來缺乏就業成長的緩慢復甦比較令人不安。

許多經濟學家表示,美國這次不會再那麼幸運,衰退勁道會很強,實際的經濟損害也會更嚴重。經濟低迷跡象已開始顯現:去年底以來,美國已失去76萬個工作;上個月零售額銳減1.2%,創3年來最大跌幅。

1975年經濟衰退時期,美國失業率9%,1982年曾達10.8%。

美國目前失業率是6.1%,經濟學家預測明年可能提高到7%左右,最後可能接近8%,遠低於當年。但這次經濟衰退可能像以前一樣造成人心惶惶。

1970年代的經濟衰退持續1年半,220萬人失去工作。1974年底,道瓊指數跌逾40%。次年春天經濟開始復甦,但物價開始暴漲,1980年通貨膨脹率達到13.5%。1990年那波衰退,160萬人失業,但只持續數月。之後,美國經濟經歷了有史以來最長期的10年擴張。

其後還有一些不算嚴重的波折,大家熬了過來,漸漸忘記經濟重摔之痛。愛阿華康乃爾學院的克諾普教授說:「說真的,我們有點被寵壞了。」克諾普的著作中,有一本叫「現代金融總體經濟學:恐慌、崩盤和危機」。

美聯銀行的全球經濟學家布萊森說:「我想,不管你用什麼尺度來衡量,眼前這場危機都會比上次更糟。」



◆ 經濟信心潰散 英國最悲觀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彭博資訊十六日電】 2008.10.17

彭博資訊對全球六大洲用戶的調查發現,信用市場凍結使經濟衰退風險大增,導致受訪者對全球經濟的信心在10月一落千丈,以亞洲和歐洲受訪者的信心最薄弱,英國則是最悲觀的國家。

彭博專業全球信心指數(BPGCI)在10月驟降為4,遠低於9月的11.3,創去年11月開始這項調查以來的最低點。BPGCI 反映彭博資訊逾100國、3,764用戶的意見。

市場憂慮銀行體系可能崩潰並殃及全球經濟,致使股市上周跌幅創1970年來最深;此外,美國和歐洲經濟邁向衰退,迫使各國政府緊急紓困、央行相繼降息,這些因素都造成10月信心潰散。

就個別經濟體來看,英國受訪者最為悲觀,指數從5.7跌至3 ;美國的信心指數從15.2陡降至5.1;日本則由7下滑至5.4 ;巴西受訪者雖然最樂觀,信心指數跌點卻最大,重挫32點至26.2。

調查並顯示,巴西以外的各國受訪者都認為央行會降息,預料英國利率降幅最大,因為英格蘭銀行基準利率現為4.5%,為G7 中最高。

信用緊縮在雷曼兄弟公司倒閉後嚴重惡化,且正拖累全球經濟。美國企業9月裁員人數為五年來最多,而日本消費者和德國投資人的信心都逼近歷史低點。受訪者之一的渣打銀行駐新加坡經濟學家呂艾文說:「若經濟疲軟期拉長,也會衝擊內需。」

但各國救市方案可能已開始發揮作用,三個月期倫敦銀行同業美元拆款利率15日連續第三天下滑,下跌9個基點至4.55%。Global Insight首席經濟學家貝若費許說,「紓困方案基本上已阻止壞情況惡化」,但「美國、歐洲和日本都邁向衰退,受信用緊縮的傷害一樣嚴重」。



◆ 油價跌破70美元

【鍾玉玨/綜合十六日外電報導】 2008-10-17 中國時報

擔心全球經濟走緩將導致原油需求下降,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紐約商品交易所十一月原油期貨價格十五日重挫四.○九美元,收在每桶七四.五四美元,創近十四個月來新低。與三個月前的最高紀錄一四○.七三美元相較幾近腰斬,十六日盤中跌破七十美元,有專家預測還會跌到每桶五十美元。

油價走低係反映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再次調降國際原油明年需求預期。OPEC預期已開發國家原油日需求量明年將增加四十萬桶,和今年同期相比少了一百萬桶;開發中國家(以中國、中東、印度為主)日需求量將增一一○萬桶,亦遠低預期。

原油期貨價格下挫外,標準普爾五百能源成份股跌幅亦高達一五%,其中艾克森美弗、雪佛龍等石油公司股價跌幅均逾一二%。

※ 不過東西還是很貴...



◆ 歐盟峰會促全球金融體系大體檢

【楊明暐/綜合布魯塞爾十六日外電報導】 2008-10-17 中國時報

「歐洲聯盟」高峰會議十五、十六日在布魯塞爾召開,本次會議最重要的自然是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會中各國領袖要求對全球金融體系進行徹底檢修,並呼籲採取行動,對抗經濟衰退,還矢言將全力支持產業界,度過八十年來最糟的金融危機。

美國和歐盟已同意於本周末集會,討論召開經濟大國峰會,改革世界金融體系。歐盟廿七國領袖表示,未來這一會議應及早就金融產業透明化、制訂全球規範、跨國監督及設立早期預警系統等要項作成決定。

設立早期預警系統 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的法國總統薩科奇呼籲對全球金融體系進行徹底改革。他說:「我們需要一個新形式的資本主義,其價值基礎是讓金融業來服務企業和民眾,而非企業和民眾來服務金融業。」

英國首相布朗呼籲,有必要重新建構國際貨幣基金(IMF),使其成為全球市場規範的基石。「八國集團」(G8)也發布聲明,指該集團應於近期適當時間召開會議。薩科奇希望會議能在十一月召開,布朗表示除八國外,他預料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等重要新興國家也將與會。

另外,他們也表達支持冰島度過難關的立場。冰島在這一波金融風暴中受創最為嚴重。



◆ 金融海嘯 波波相連打那兒來?

【聯合報╱林建甫】 2008.10.17

最近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美國道瓊指數曾跌破八千,台股也曾看到了四字頭。股市暴起暴落,但總是落的時候比漲的多,令人心慌。金融海嘯到處肆虐,挑起大家最敏感的神經。

從八○年代起,我們經歷了拉美債務危機、美國儲蓄和貸款危機、斯堪的納維亞銀行業危機、美國房地產危機、日本房地產泡沫和隨後的金融危機、墨西哥龍舌蘭危機、亞洲和俄羅斯金融危機、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破產、網路泡沫破滅,以及現在的次貸、二房危機,金融海嘯。一波接一波,浪浪相連,好不熱鬧。因此,我們也不禁質疑,西方資本主義是否出了問題?

回憶這一波的金融海嘯,從去年暑假過後開始爆發美國的次級房貸,今年年中蔓延到房利美及房地美,產生信用貸款危機,拖累整個金融經濟體系。造成最近雷曼兄弟公司破產,保險巨擘AIG爆發營運危機,被美國政府接管。美國政府最後不得不通過提供七千億美元紓困案向金融機構收購劣質抵押貸款相關資產,以穩住整體經濟情況。新興市場國家也紛紛告急,冰島因為銀行的經營不善,國家瀕臨破產,向國際貨幣基金求援,希望紓困。現在連匈牙利、烏克蘭、塞爾維亞也都跟進。七大工業國財政部長及央行行長宣示動用一切可使用的工具,來支持對金融系統有重要影響的金融企業,防止這些企業破產,避免擴大成為世界性金融災難。

其實新出爐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克魯曼不但預言亞洲金融風暴的產生,他對這波金融危機也有很大的洞見。早在今年三月他就批評前美國連準會主席葛林斯班要負起很大的責任,甚至直指美國次貸的元凶就是聯準會。

克魯曼的研究指出,早在2000、2002年時,聯準會官員愛德華.葛瑞林區就曾提醒葛老,注意次級房貸快速成長以及違約率上揚的現象,其中有一半貸款是由非銀行機構貸出,這些機構並未接受聯邦的監理。不過,向來主張自由市場經濟的葛老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2003年底時,美國次級房貸占所有房貸比重約8.5%,到了2006年房地產泡沫化時,已達到20%的高峰。推陳出新的金融衍生商品越來越複雜,已超越金融監理的架構,傳統的監理根本無法因應。因此這不只是房地產泡沫問題,而是金融監理疏失。

我們也可從另外一個角度批評葛老及聯準會,2000年美國股市崩盤,網路泡沫破裂,經濟下滑。2001年九一一事件讓景氣雪上加霜,因此為了救經濟,聯準會接二連三的降息,2003年聯邦資金利率降到只有1%。利率如此之低,然怪連信用不好的人,買不起房子的人,需要加碼買房子的次級房貸者,都來買房子。後來聯邦資金利率在2007年升到了5.25%,就全倒了。利率降到1%,真是George & Mary,借錢免利,才會有熱錢流竄,才會有原物料暴漲,一桶油由2003年的30美元來到今年的最高點147美元。

所以,金融海嘯的唯一正面消息,是讓油價跌跌跌,現在跌破了80。經濟學界之前還在慶幸,現在的貨幣政策都越來越進步,因為九○年代之後,惡性通貨膨脹就幾乎絕跡了。但現在的金融海嘯,一波比一波凶悍,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要如何記起這一波的教訓,學界還要多加努力。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



◆ 金管會:會計準則34號公報明修正發布

中央社 2008-10-17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今天表示,針對日前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修正會計準則,預計明天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將修正發布第34 號公報,公開發行公司可自今年七月一日起依修正後規定辦理。

上市櫃公司第三季報表預計十月底將出爐,金管會表示,明天第34號公報修正發布後,企業第三季財報確定可依新規定辦理,但不得追溯之前已認列的損益及重分類金融資產,一旦重分類,未來也不能再轉回交易目的,也就是只能單向重新分類,未來不得再「還原」。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本週突然發布新的會計準則,允許列在「交易目的」項下的金融資產,在某些條件下可重新分類到「非交易目的」,由於金融機構不再需將投資損失即時反應在損益表上,這項作法被視為替全球金融機構解套。

金管會表示,公司原列在交易目的下的股票、債券,公報修正後,可重新分類至備供出售或持有到期等「非交易目的」,以成本入帳不看價差,結構式債券、CDO (債權擔保憑證)等衍生性商品,則可切割計算,切割後屬於債券的部分也可重新分類,不需即時在損益表呈現投資虧損。

金管會指出,若公司重新分類金融資產,應以重分類日的公平價值作為重分類日新成本,所以重分類時即要認列價值變動損益,由於可自今年七月一日起辦理,可任選第三季任一交易日重新分類,但重新分類日後若市價回升,未來則不得認列市價回升的利益。

此外,金管會表示,企業若重分類金融資產,仍應揭露未重分類而應認列的損益、或業主權益調整項目的各期公平價值變動。

金管會官員指出,企業可自行評估後,決定是否採行修正後的34號公報重新分類金融資產,也可選擇不要重新分類。

金管會表示,國內財務準則公報第34號公報「金融商品之會計處理」是參酌國際會計準則公報第39號公報訂定,因此也將修正國內第34號公報。



◆ 熱門話題─救市不應扭曲會計原則

【林艾明/北縣新店(金融服務業)】2008-10-17 中國時報

近期國際股市重跌,為減少公司財報之可能損失,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擬修改資產評價方法,即國內所稱的卅四號公報,未來公司所投資的金融資產將可由交易目的改列為備供出售。

如此一來這些金融資產的損益就不會影響到公司損益表,這對於帳上有重大金融投資的公司來說,將可以減列損失,有助於美化財務報表。

報載金管會也同意各公司自即日起可適用且可追溯至第三季季報。這樣的作法只有二種可能:代表過去的卅四號公報方向是錯的,不然就是刻意利用會計處理來操控損益。

目前看來顯然應該是後者,這是一種扭曲會計精神的作法,試圖以會計處理來粉飾公司財報。

如果想要以扭曲會計原則來救市,那麼,明年起實施的存貨十號新公報是否也要暫停?員工分紅費用化是否也暫停?未來是否也可以不用減記資產價值減損?甚至以後也可以不用提列折舊,以滅少帳面費用及成本(DRAM廠目前最大成本項目為折舊費用,可能因此而轉虧為盈)?

以筆者做為一名金融服務業的從業立場來看,為了救市,應該用的是根本方法而不是去動會計原則的腦筋,除非這項會計原則本來就是錯的。

※ 讓帳目比較好看有什麼意義?造成另一波信心潰散?



◆ 24企業 獲最佳聲望標竿獎

【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 2008.10.17

《天下雜誌》昨(16)日舉行2008年最佳聲望標竿企業頒獎典禮,今年有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等24個標竿企業獲獎,企業產值占台灣GDP近五成。

昨天出席的包括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副院邱正雄、經濟部長尹啟銘、司法院長賴英照等人。《天下雜誌》連續14年舉辦最佳聲望標竿企業評選,以十大面向指標,評選出台灣指標性的龍頭企業。天下雜誌群董事長殷允芃說,今天得獎的24個龍頭企業動向,就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關鍵。

今年得獎的企業,很多都是連莊,包括花旗銀行、台積電、奇美,中鋼等。邱正雄說,今年標竿企業的共同特質是,經營回歸基本面,腳踏實地再成長。

以連續14年得獎的台積電為例,今年以開放創新平台、深化客戶服務得獎。台積電總經理暨總執行長蔡力行說,雖然連年得獎,但未來會繼續在技術和商業模式持續創新。

今年也有異軍突起的企業,在車輛製造業的榜上,巨大機械名列第一,這也次是自行車超越汽車。巨大集團董事長劉金標首次獲獎,致詞時難掩興奮的說:「推動自行車文化長達17年,沒想到會得這個獎項。」目前他持續推廣台灣成為自行車島,幾乎每天都自行車上班。

今年得獎的24個行業中最佳聲望龍頭企業分別是:台積電、鴻海精密、統一超商、花旗銀行、宏達電、台灣微軟、中鋼、長榮海運、友達、台達電、統一、奇美實業、台北君悅飯店、巨大機械、和泰汽車、新加坡航空、聯強國際、宏碁、中華電信、國泰人壽、國泰金融控股、高盛證券、遠東紡織及潤泰創新國際。

fsj 提到...

巴菲特:現在是貪婪的時候

* 第三季財報》Google獲利大增
* 克魯曼專欄》救經濟 發失業津貼刺激消費
* 克魯曼:美政府應放手花錢了
* 財經漫遊:別再玩縮小跌幅這種老爛招
* 觀天下、資本若管制 投資人恐爭撤資
* 巴菲特:現在是貪婪的時候
* 投資人跌瘋了!
* 中經院:今年GDP 只有3.82%
* 憂心連環爆 央行下令普查銀行流動性
* 經濟衰退 宏觀調控擬放寬
* 亞洲財政 比歐美強健
* 大轉彎! 西方國家愛上主權基金
* 漁夫搞金融 冰島由天堂落地獄
* 冰與火之國 天然資源豐厚
* 冰島人的幽默

◆ 第三季財報》Google獲利大增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舊金山十七日電】 2008.10.18

網路搜尋龍頭Google公司第三季獲利躍增26%,優於預期,顯示在經濟疲軟之際,網路廣告買氣持續不輟。

Google第三季淨利為13.5億美元(每股4.24美元),優於去年同季的10.7億美元(每股3.38美元)。若不計入股票薪酬等費用,每股盈餘為4.92美元,高於分析師預估的4.75美元。假如不計入分給合作網站的營收,Google上季銷售增為40.4億美元;總營收大增31%至55.4億美元。

多位分析師在全球信用危機爆發後調降Google第三季獲利預測,使Google輕易超越市場預期。Google股價16日收353.02美元,17日早盤大漲7.4%至378.97美元。這檔股票今年來已失血49%。

Google財務長皮契特說,房貸和汽車貸款業者減少廣告支出,服飾和家電用品製造商則維持支出。他還說,消費者持續上網消費,使廣告點閱次數躍增18%,與前一季的19%相差無幾。紐約Needham公司分析師梅伊說,Google在景氣低迷時展現強勁韌性,「應能安度這場風暴」。



◆ 克魯曼專欄》救經濟 發失業津貼刺激消費

【聯合報╱國際中心/張佑生譯】 2008.10.18

編者按:本屆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他得獎後的最新力作十七日刊登在紐時網站,本報特譯全文。專欄標題Let's Get Fiscal意指以財政手段解決經濟危機,與奧莉薇亞紐頓薔(Olivia Newton-John)一九八一年冠軍單曲Physical中唱的Let's Get Physical有諧音之妙,顯示大師平易近人的一面。 本報今後將持續刊出克魯曼專欄,請關心世界經濟情勢的讀者密切期待。

道瓊工業指數飆漲中!不對;正在狂跌!不對;是飆漲!不對;是...

別操這個心了。得了躁鬱症的股市行情霸占新聞頭題的同時,與實體經濟有關的壞消息不斷傳來,才是更要緊的事。眼前很清楚,拯救銀行只是開端,非金融的經濟同樣亟需援助。

救銀行只是開端

而若要提供這種援助,我們首須拋開一些成見。夸言反對政府出資並要求政府在財政上負起責任,是當今政壇風潮。但是增加政府開支恰巧是大夫開的藥方,對預算赤字的疑慮應予擱置。

進入主題前,且先談談經濟現況。就在這一周,我們知道零售業銷售額與工業生產指數兩皆銳減,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已達經濟深度衰退時期的水平,費城聯準會製造業指數下跌速度已創下近廿年來的紀錄。所有跡象都指向一個險惡、殘忍、且漫長的經濟衰退。

失業率可能超八

有多險惡?失業率已超過百分之六(廣義來說已達到二位數)。現在幾乎可確定失業率一定會破七,而且很有可能超八,成為廿五年來最嚴重的衰退。

會有多漫長?可能真的很長久。

回想上次衰退,是在一九九○年代末期科技泡沫破滅後登場。當時因應衰退的政策看來是成功了。雖然很多人擔心美國會和日本一樣經歷「錯過的十年」,但這並未發生,聯準會藉由調降利率讓經濟復甦。

降息稍能振經濟

事實上,我們有一段頗長的時間顯得和日本很像。聯準會的影響力難以施展,儘管一再降息,聯邦基金利率低到只剩下百分之一,失業率仍持續攀升,花了兩年多就業市場才改善。令人信服的復甦最終來臨,只是因為葛林斯班設法弄出房市泡沫來取代科技泡沫。

如今換成房市泡沫破滅,金融活動的領域殘骸遍布。縱使進行中的搶救金融體系和解凍信貸令人失望。而就算會有另一個泡沫繼之而起,現在也還看不出來。因此聯準會將發現這次要發揮影響力更難。

易言之,對於挽救經濟,柏南克能做的不多。他可以,也應該再度降息,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此舉只能稍微提振經濟。

另一方面,聯邦政府能夠做很多事救經濟。政府可以擴大給付失業津貼,既能幫助貧困家庭,又能將錢交到可能會消費的人們手裡。聯邦政府可以提供急難資助給州及地方政府,讓它們無須大幅削減開支,造成為民服務品質下降並使工作機會減少。聯邦政府可以購買抵押債券,(但不是依照馬侃建議的以面值為準),重新制定付款日期,讓一家人可以繼續住在自己的屋子裡。

推動建設計畫吧

目前也是從事某些重大基礎建設的良機,反正國家本就非常需要這方面的開銷。反對以公共建設當作刺激經濟手段的理由通常是:曠日廢時,等到準備修橋、更新鐵軌時,衰退已經過去,不再需要刺激了。此一主張現在並無說服力,因為這一波衰退在短期內結束的可能性幾乎是零。所以,推動建設計畫吧!

下任美國政府是否會為所當為,解決經濟衰退?如果馬侃爆冷門勝選,他不會這麼做。我們目前需要的是政府擴大開支,但是馬侃在一場辯論會中被問到如何處理經濟危機時,他回答:「嗯,控制開支是首要之務。」

如果歐巴馬當選總統,他對政府開支不會像馬侃般本能性地反對。但屆時白宮和國會人士會異口同聲告訴他,即使做正確的事,政府翌年面臨重大赤字,一樣令人無法接受,他必須為此負責。

歐巴馬不該理會這些異口同聲。現在,負責任的做法是給予經濟需要的協助,現在不是煩惱赤字的時機。



◆ 克魯曼:美政府應放手花錢了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紐約時報十七日電】 2008.10.18

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說,以對銀行注資、降息為主的貨幣政策已經用得差不多了;現在該是政府祭出財政措施,直接援救升斗小民的時候了。他認為唯有如此,才能拯救美國經濟。

克魯曼說,美國恐怕比許多人想像得更像日本泡沫經濟。1999年破滅的網路泡沫所造成的問題並沒有解決,聯邦準備理事會前主席葛林斯班只是用1%的超低利率,催發出更大的房地產泡沫來解決問題。

現在泡沫破滅,聯準會現任主席柏南克降息注資,銀行體系卻仍奄奄一息。他恐怕短期內也還找不到另一個泡沫來解決問題。換句話說,柏南克的貨幣政策對經濟已沒有太大的幫助。

美國政府統計的失業率目前為6%,但實際上的失業率恐怕已達兩位數。失業率幾乎確定會突破7%,甚至8%,這將是25年來最糟的經濟衰退。

失業是經濟狀況最真確的指標,上次網路泡沫過了兩年後,失業狀況才開始改善。上次經濟衰退比許多人以為得要久,這次將會更糟。美國聯邦政府這時該做的是把錢送到需要的人手中,讓他們可以繼續為生活消費。

聯邦政府可以提高失業補助,不但能幫助困苦的家庭,而且這些人絕對有意願把錢花出去。聯邦政府可以對州政府與地方政府提供紓困,避免地方政府削減開支,敗壞公共服務品質。政府可以低價收購房貸,然後調整成房貸戶可以負擔的新條款。美國政府更應積極擴大公共建設。反對用公共工程刺激經濟的人常說,公共工程的刺激效果來得太慢,等到藥效出現,經濟早已自行復元。這說法現在不成立,因為美國經濟此番會低迷很久。

因此美國現在最需要的是政府擴大開支。誰最適合執行這項任務?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馬侃顯然不是恰當人選,馬侃對當前經濟危機的答案是:「首先該作的就是控制支出。」民主黨人歐巴馬對擴大政府開支沒有這種反對的執念。但是可能會有很多人勸他,不可以為了救經濟而造成難以忍受的政府赤字。

但真正負責任的作法,是給美國經濟此刻亟需的幫助。現在不是擔心赤字的時候了,美國政府應該放手花錢。



◆ 財經漫遊:別再玩縮小跌幅這種老爛招

【沈雲驄】2008-10-18 中國時報

拉肚子,你會吃藥與改善飲食,或拿東西塞住肛門?

看著狂瀉不止的台股,官員們顯然同時也選擇了後者。這兩天,把跌幅縮小到三.五%的台灣,硬是成了全世界最特異獨行的股市。周四,當美股重挫七三三點的消息傳來,隔天的亞股哀鴻遍野,日經指數摔了一一.四一%,香港恆生大跌一三一二點,韓國重挫八.二五%,就是台灣,只跌三%;昨天,美股尾盤反彈,只有台灣卻狠狠摔破五千點。

多年來,只要遇上大麻煩,政府總會搬出縮小跌幅的招數。尤其是全球股市狂舞的近十年,算一算,平均每隔一年半,就會上演一次縮小跌幅的戲碼。之所以這麼做,官員們所要傳達的訊息是這樣的:一,我有在努力,你們別罵我;二,既然大家擔心買股票賠錢,我就讓股市不能跌太多,可以吧?

當然不可以。翻翻股票史就知道,跌幅縮小這一招,成事足不足,沒人敢說,敗事,倒是綽綽有餘的。

在股市中打滾時間較長的人都知道,跌幅縮小到底有沒有效,一直是個謎。一來,牽動股市起伏的因素很多,從國際到國內,從總體經濟好壞到股民心理狀態,都會決定股市的起伏,實在很難歸因於任何單一政策。二來,到底什麼叫做「有效」,也沒有公認的定義。是要指數從此只漲不跌才算?還是只要一周內、一個月內不跌就可以?官員們也從來沒法說清楚。這幾天,有人拿過去十年來,總共六次跌幅減半實施一個月後的表現,來看到底縮小跌幅有沒有效。結果發現,其中三次上漲,三次下跌。贊成的人說,看,有效;反對的人卻緊咬下跌的情況做文章。

只看股市的漲跌,一昧計較縮小跌幅的招數是否有效,不僅徒勞無功,還會讓我們忽略了更重要的問題。

第一,市場的真相會遭到刻意的扭曲。總體經濟的好壞、企業的獲利能力、投資者的信心,都會無法真實的反映到股價上。比方說,前天在美國,eBay宣布第四季獲利將更差,股價當天就重挫了六%,換做在縮小跌幅後的台灣,獲利預期再爛,都只會跌三.五%。

其次,也是更嚴重的:縮小跌幅的作法,會造成一種安全的假象,讓散戶們低估真正的風險。證券投資人協會前幾天對立法院喊話,所提出的四點呼籲之一,就是主張應把跌幅縮小到一%。彷彿,只要跌幅縮小,股價就不會下跌,自己的荷包就能有保障。

別傻了。台股史上第一次上演縮小跌幅的戲碼,是在一九七四年,石油危機期間的崩盤。那時候,政府先是把跌幅縮到只有一%,但跌勢仍然不止,後來乾脆縮小到一個喊價單位。結果,就像這兩天盤中的狀況一樣:指數幾乎躺平,成了「有價無市」的市場。表面上看起來,股價跌很少,但實際上,根本沒人敢買,想賣股票的人也賣不掉,只能眼睜睜看著股價繼續一天天地下跌。

另一個例子,則是一九八七年十月的全球股災。當時,除了美股黑色星期一的陰影籠罩,台灣市場上更謠傳著蔣經國病危的耳語,加上雷伯龍跳票事件,官員們緊急宣佈的多項措施中,就包括了把跌幅縮為三%的老招數。結果,股價指數照樣從月初的四六七三,腰斬為二二九七點。換言之,跌幅縮得再小,股民照賠不誤。

打從證交所開張,台股就有漲跌幅的限制規定,從最早的五%,逐漸放寬到今天的七%。久而久之,人們似乎也習以為常起來,以為股市就該這樣,不能一天之內漲太多,更不能一天之內跌太猛。剛開始,這樣的規定不能說不對,畢竟,一個剛誕生的股市如果允許暴漲暴跌,很難博得信心。

但多年下來,我們早就能清楚看見:掐住漲跌幅,從來不會讓一個股市變得更健康;跌幅無論大小,也無法改變股票市場高風險的事實。拿最近的世界股市來說,印度也好,倫敦也罷,不同國家的漲跌幅設計不同,卻都同樣受到經濟基本條件與投資者信心的牽動。各國節節攀高的失業率,跌幅不忍卒睹的房地產,讓消費者都不由自主地勒緊荷包,讓企業對業績亂了方寸,都讓我們目睹了股市變臉的能耐。官員們與其花時間討論要不要搬出縮小跌幅的招數、要縮小多少、要實施幾天,還不如多用力想想,怎樣把經濟搞好,讓企業賺錢,給老百姓信心。

拜託,別再用這老爛招了!



◆ 觀天下、資本若管制 投資人恐爭撤資

【聯合報╱國際中心/陳世欽】 2008.10.18

面對金融危機,新興經濟體可能仿效冰島,相繼調降利率並加強資本管制,最後導致原已有如驚弓之鳥的投資人爭相撤資。果真如此,局面正好和1990年代完全相反。

當時的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力促面臨危機的國家大幅調高利率,並以提高借貸成本,卻同時足以吸引外資的手段降低國內的需求。IMF 的理論是,在各國歷經內部的痛苦調整後,外資將再度湧至,使各國經濟回復正軌。不過部分專家認為,這一次可能完全相反。許多投資人恐慌撤資,自開發中國家流出的資金總和不但前所未見,這些市場的股市總值自今年5月至今並已縮水一半。避險固然是主因之一,投資人唯恐受困是更重要的心理因素。

冰島政府15日一舉將利率調降3.5%,成為12%,國內剩餘的外幣受到嚴格管制,導致企業購買食物、燃料、醫藥等必要物資的空間嚴重縮小,而且只有本國銀行參加外匯拍賣。德國商業銀行的新興市場研究部門主管甘斯吉表示:「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一旦市場出現恐慌,資本管制誠然必要,卻也不利於投資人,因為你必須不斷調整位置。」

分析家指出,波羅的海國家以至南非等國家已經出現巨額的經常帳赤字或亟需接受再融資援助,隨時可能成為下一波骨牌,其中的烏克蘭與匈牙利最危殆。烏克蘭與匈牙利正與IMF磋商具體辦法,歐洲央行並可能負起解救匈牙利的主要責任。投資人不免懷疑IMF是否將繼續恪守1990年的策略,或者同時主張降息並實施資本管制。

如果降息與加強資本管制能夠抑制危機,包括國外資產經理人在內的外資最終仍將得利;最惡劣的結局是,新一波的保護主義再度出現,最終使許多經濟體受害。

※ 看來看去都是投資人的恐懼,政府該請的顧問是心理專家,不然你以為巴老如何成為『股神』?



◆ 巴菲特:現在是貪婪的時候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十六日電】 2008.10.18

金融危機引爆股災,投資人避之唯恐不及,「股神」巴菲特卻逆勢操作,用個人帳戶以低價買進美股,並投書報章昭告世人,在恐懼導致全球股市暴跌之際,正是該貪婪的時候。以下是巴菲特16日投書紐約時報的全文:

美國和海外的金融市場一團糟,金融問題已殃及經濟。短期內,失業率將上揚,商業景氣轉弱,報紙頭條仍會怵目驚心。所以,我已不斷買進美股,是用自己的帳戶。以前除美國公債外,我沒有別的投資。(這不包括我在波克夏公司的持股,那已預定捐出來做公益。)如果價錢仍具吸引力,我波克夏以外的資產很快會全部轉成美股。

為什麼?有個簡單的買進規則:別人貪婪時應恐懼,別人恐懼時應貪婪。現在瀰漫的是恐懼感,即使投資老手也逃不過。投資人提防借貸比率過高或競爭力弱的企業是對的,但對許多體質健全公司的長期展望憂心忡忡卻沒道理。這些企業的獲利偶爾會打嗝,但多數大公司會在五年、十年或二十年後締造新的獲利紀錄。

有一點要說清楚:我無法預測股市的短期走勢,不知一個月或一年後股價會漲或跌。然而,行情可能在市場信心轉強或經濟改觀前就走高,也許漲幅可觀。你若要等知更鳥啼鳴,春天可能已結束。

來談一點歷史:大蕭條期間,道瓊指數在1932年7月8日跌到41點的谷底。但經濟持續惡化到羅斯福1933年3月就任總統時。不過在此之前,股市已勁揚30%。又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在歐洲及太平洋戰事皆不利,但股市在1942年4月觸底,比盟軍時來運轉早得多。再者,1980年代初,買股好時機是通膨肆虐而經濟重挫之時。簡言之,壞消息是投資人最好的朋友,讓你可用低價投資一小塊美國的未來。

長期來說,股市新聞會變好。在20世紀,美國歷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和其他代價慘重的軍事衝突,以及大蕭條、十幾次衰退和金融恐慌,還有幾次石油危機、一波大流感,及總統丟人現眼後辭職下台。但道瓊指數照樣從66點漲至11,497點。

你可能以為,20世紀漲幅這麼大,幾乎不可能賠錢,但就是有些人虧錢。這些倒楣人只在覺得放心時買股票,一瞥見令人不安的新聞就賣出。今天,手中持有現金及約當現金的人覺得心安,其實不該如此。他們選擇了可怕的長期資產,幾乎不生財且注定會貶值。沒錯,政府為緩解危機而採行的政策勢必引發通膨,進而加速現金帳戶的實際價值下滑。

股票未來十年的表現勢必勝過現金。現在緊抱現金的投資人,是賭他們稍後可算準時機再進場買進。在等待好消息時,他們忽視冰上曲棍球巨星葛瑞斯基(Wayne Gretzky)的建言:「溜冰時要滑向曲棍球餅預料會到的地方,而不是現在的位置。」

我不喜歡對股市發表意見,容我再次強調,我不知市場短期走向。然而,我會仿效一家餐廳的作法,這家餐廳在空盪盪的銀行大樓開業,廣告標語說:「錢放哪裡,就在哪裡吃。」今天,我的錢和我的嘴都嚷著要「股票」。



◆ 投資人跌瘋了!

【杜蕙蓉/台北報導】 2008-10-18 工商時報

金融海嘯來襲,台股昨日一舉摜破五千點大關,在全民資產大失血下,憂鬱症病號掛一堆,自殺跳樓的亦有所聞,操盤人被停權,9位數資產的老業內變負債,而政府調降遺產稅意圖吸引資金回流的美夢成泡影,因為據說有1.2兆的資金已被連動債蒸發了!

已醞釀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金融海嘯,在全球皆輸下,摸不到底的恐怖,已讓全世界的人都籠罩在黑色的陰影中,美股動輒8、9百點的波動,只讓台股更陷入不安。

據了解,在金融風暴地雷尚未完全引爆,冰島金融更是一夕瓦解,並漫延至國際市場下,國內金融證券圈首當其衝,初步估計自雷曼兄弟風暴以來,總基金管理規模已縮水6-7千億元,而8月底已有35檔基金清算,9月則擴大至45家,預計10月還會加速中,目前已有多家投信準備裁員,而某老銀行則已進行減薪。

看好馬英九當選後慶祝行情的自營商和投信名操盤人,已有多位被停權,去年大多頭市場中,不少投信高階名人紛紛求去,自行創業操盤擔任自營商,在血本無歸下,近期又開始復出謀職,而老業內和股市名嘴,九位數的淨資產變為負數,甚至賣掉南京東路和中山北路大樓的悲慘亦有所聞,股市這一波的慘烈成災,據說連阿土伯都受傷。

最可憐的是小散戶,不僅因產業面不佳,擔心企業裁員、減薪,找不到工作,還要看緊變得很薄薄的荷包,於是憂鬱症病號掛一堆,有的還不開自殺,股市重挫怎一個「慘」字了得!

由於金融風暴尚無止盡,但政府又要積極穩定民心下,分析師也開始禁口,看多說不出口,看空又怕被主管機關叫去喝咖啡;以招收會員為主的投顧公司,際遇更不堪,過去多頭時,每個月光是會員收入可以上億元,現在是每況愈下,能維持不賠都很難。

而政府心繫的遺產稅,認為只要降稅就可以吸引資金回流,卻不知企業主和有實力分散風險在海外投資的資金,早已蒸發了,就目前初估有六兆在海外資金至少已消失1.2兆下,政府的美夢亦成泡影!

由於這一波的金融海嘯,全球都買單,且對景氣復甦的看法,企業大老一個比一個低,從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東陽集團總裁吳永茂認為至少要兩年以上,到近日長榮集團董事長張榮發認為景氣要壞到2011年,而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甚至反問「現在有誰看好景氣?」即可知金融海嘯席捲的程度。

為此,鴻海集團積極打三呆,而台積電和聯發科等公司因投資雷曼兄弟等損失提列後,也積極解約其它債券投資,一切以變現為主,吳永茂說,現在是撈死魚的時候,保留現金為最,目前是暫停各項合併案和投資案,由於產業景氣不明朗,法人圈認為,企業年底的大裁員是可以預期的。



◆ 中經院:今年GDP 只有3.82%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8.10.18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衝擊經濟成長,中經院昨(17)日下修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GDP)至3.82%,是國內第一個將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下修至4%以下的研究單位; 明年情況更不樂觀,預估全年GDP將持續下滑至3.34%,是90年經濟負成長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年。

富邦金控經濟研究中心資深協理羅瑋表示,金融風暴對金融部門的衝擊已進入尾聲,對經濟實質部門的影響正要開始,丹麥與紐西蘭已經出現經濟衰退;中央大學台經中心主任徐之強則認為,台灣已經進入第12次的景氣循環,高峰落在今年第一季,若以台灣景氣衰退期平均達16個月評估,明年下半年以後,景氣可能有復甦機會。

中經院昨日公布最新經濟預測暨舉辦座談會,今年經濟上半年受到高油價的通膨衝擊,9月又受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的一連串金融海嘯震盪,經濟成長率一路走跌,預估第三季與第四季的經濟成長率只有2.41%與2.52%,進入低成長階段。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王儷容分析,第三季國內需求因通膨壓力與股市受國際連動大幅下滑,民間消費大為降低,年增率只有0.84%;投資更跌入谷底,由於景氣前景未明,廠商推遲投資計畫,使得第三季民間投資衰退0.13%,全年則衰退0.65%,是91年以來首次負成長,顯示內需市場嚴峻。

國內外經濟情勢不佳,中經院預估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將跌破4%,只有3.82%,是近五年最差成績;而明年將更加疲軟,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只有3.34%,是90年經濟負成長以來,表現最差的一次。

對於未來經濟前景,徐之強認為,台灣事實上已經進入第12次景氣循環,這波景氣高峰落在今年第一季,從台灣過去擴張期與收縮期的平均時間來看,台灣經濟衰退期平均維持16個月,據此推斷,這波景氣高峰落在今年3月,明年下半年台灣經濟景氣則有復甦的可能性。

羅瑋表示,隨著國際油價下滑,各國民間消費因為經濟衰退出現緊縮,預估明年上半年可能會出現技術性通貨緊縮問題,各國政府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弄假成真,值得正視。



◆ 憂心連環爆 央行下令普查銀行流動性

【陳美君/台北報導】 2008-10-18 工商時報

國內金融業利空不斷,雷曼風暴後,再度傳出銀行誤踩冰島地雷消息,金融股股價全面倒地。據悉,關注市場流動性的央行總裁彭淮南,下令對銀行存款進行「普查」,要充分掌握資訊,貨幣政策才能對症下藥。

金融圈利空罩頂。市場人士指出,央行刻意創造低利環境,維持市場資金寬鬆,甚至擴大附買回機制窗口,確保金融機構流動性充足,主要是避免金融體系產生信心危機。

據悉,主掌雙率政策的央行,十分關注市場資金狀況,金融機構業者說,平時每日就會固定向央行回報,近期互動更密切,盤中就會交換資訊,因為洞察市場動態,才有助於央行雙率政策上的運籌帷幄。

央行在9月底的理事會上,宣布擴大附買回機制承作對象,除銀行、票券、郵政公司外,新增保險公司,與未具公開市場操作指定交易商資格的券商。

據悉,央行RP擴大機制,確定將成為「常態」性質,只要有需求的業者,都可憑藉手中的公債或國庫券等籌碼,向央行承作附買回交易,取得所需資金,改善市場「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現況。

銀行業者透露,金融股價重挫,加上近期檢調單位突如其來的搜查動作,造成人心惶惶。市場傳出,部分客戶除大舉提領存款外,還將借款額度一次用罄,導致銀行流動性銳減,必須透過央行RP窗口,取得大額資金應急,才能度過難關。



◆ 經濟衰退 宏觀調控擬放寬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10.18

金融海嘯橫掃全球,連經濟成長傲人的大陸,也難逃這波襲擊。大陸連續幾年的兩位數經濟成長率(GDP)恐在今、明兩年跌至百分之九,百分之八則是大陸專家學者的心理底線。

中共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大陸對美國的出口只成長百分之八點九,比去年同期遽降九個百分點;九月份的工業產值增加率也只成長百分之十一,是二○○二年以來最低點。

大陸股市從去年十月的六千多點,跌到昨天的「一字頭」,情況悽慘;在房市部分,今年以來,各重點城市房價跌落、成交量「急速冷凍」、房產商資金短缺,問題已一一浮現。為挽救低迷氣氛,近廿個城市不約而同祭出各種救市手段。紛紛以減稅、降低貸款利率或現金補貼、降低購屋門檻等利多方案,希望市場重回朝氣蓬勃景象。

但上述現象可能只是大陸經濟下滑的前兆,而非「現在進行式」。中共發改委副主任杜鷹日前在國務院新聞辦記者會上坦承,美國次貸危機嚴重,國際經濟環境動盪,這些狀況對大陸的衝擊恐怕尚未完全顯現出來。

香港明報報導,為因應即將到來的更大風暴,中共國務院將公布一系列應對金融風暴的措施,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自十二月提前在十一月舉辦,會議重點在「保增長、防止經濟下滑」,將會一改近年來從緊的宏觀調控,並對房地產和汽車等具連鎖效應的產業,優先推出針對性的政策,其中有可能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再度降息。

文匯報則引述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龔方雄的話表示,若中國出口成長從百分之廿以上,降到個位數,經濟成長率就可能會從百分之十二,跌到百分之八至九間。他說,中共不會放任經濟成長率低於百分之九。因為要維持百分之八至九的成長率,才等同已開發國家的零成長率。否則,大陸根本無法吸收龐大的勞動力進城。

大陸十年來,每年都維持高速的經濟成長,除九八、九九年,受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成長率低於百分之八外,大陸經濟成長率都高於八點三,甚至自二○○三年起至去年,連續五年經濟成長率超過兩位數。



◆ 亞洲財政 比歐美強健

【經濟日報╱編譯 廖玉玲】 2008.10.18

亞洲國家近來陸續公布穩定市場措施,成本顯然較歐美各國低,規模也比較小。這顯示亞洲在這波金融風暴中受創較輕,且風暴平息後的政府財政應會比歐美強健,可望扭轉目前亞洲股匯市的頹勢。

近來歐美陸續推出鉅額紓困方案,亞洲國家也紛紛實施類似的穩定市場措施,但就算是此區相當大手筆的澳洲政府,也才拿出104億澳元(73億美元)提振景氣,美國金融紓困案砸的錢幾乎是其100倍。

國際貨幣基金(IMF)本月初下修亞洲經濟成長預測,預估日本除外的亞洲地區今年經濟成長率為7.7%,明年7.1%,可見今、明兩年成長速度將遠不如去年的9.3%。儘管如此,亞洲的經濟成長率仍遠遠超過歐美;歐美如今都已瀕臨衰退邊緣。

亞洲多國政府都已編列追加預算,準備對付這場百年僅見的金融海嘯。如果情況繼續惡化,恐怕還得追加。但亞洲多數國家去年預算還有盈餘,比債台高築的美國更有辦法因應危機。

美林最近的分析報告指出,亞洲的金融問題不像歐美那麼根深柢固,影響範圍也沒那麼大,所以亞洲決策者對金融危機的反應較不強烈。一旦這波金融風暴告一段落,上述優勢可能讓亞洲經濟體和資產更有吸引力。新加坡摩根大通銀行貨幣策略師畢龍預測,亞洲貨幣到2009下半年可望反彈。(綜合外電)



◆ 大轉彎! 西方國家愛上主權基金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美聯社華盛頓十七日電】 2008.10.18

美國和歐洲市場動盪之際,中國和中東的主權基金出手投資西方的金融公司。西方國家,尤其美國,一改先前對這些主權基金的疑忌,現在歡迎主權基金,多多益善。

今年稍早,主權基金對陷入困境的花旗集團及美林挹注約四百億美元 (台幣1兆3000億元)。後來,歐美金融危機愈來愈嚴重,主權基金觀望了一陣子。

但主權基金顯然回頭了。瑞士信貸集團16日宣布募得新資金87億50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卡達政府的「卡達投資局」。

同日,私募基金百仕通表示,已將中國國營「中國投資公司」的持股上限由9.9%提高到12.5%。

去年6月,百仕通上市,中國投資公司入股30億美元,迄今為止失血約70%,中國官方和民間都有不少批評。

世界最大基金「阿布達比投資局」 (ADIA)一位主管上周表示,現在忙著審核投資西方金融公司的案子。ADIA去年11月投資花旗75億美元。

主權基金不只投資金融業。擁有一百億美元的杜拜「穆巴達拉開發公司」本月出資3億1400萬美元,將該公司在美國半導體大廠超微(AMD)的股權由8.1%提高為19.3%。

主權基金誕生於1950年代,過去十年來有爆炸性發展。國際貨幣基金(IMF)說,今天的主權基金有40%是近十年成立。

IMF估計,主權基金控制約2兆5000億美元資產,到2013年可能達到11兆。中東的主權基金來自油元,中國和新加坡這兩個主權基金大國的資產主要是貿易盈餘。

新興市場也是主權基金的重要目標。顧問公司「監控集團」上周公布一份報告說,該公司追蹤的17個主權基金在第二季總共投資新興市場150億美元。

主權基金如果加強投資美國,會發現美國的政治環境和從前完全不一樣。今年稍早,美國國會還懷疑外國主權基金挾帶政治動機投資美國,不然就是覬覦美國的高科技。現在美國需錢孔急,歡迎主權基金。IMF和世界銀行上周末開會,會中言論都透露歡迎主權基金的信息。



◆ 漁夫搞金融 冰島由天堂落地獄

【聯合報╱國際中心/田思怡】 2008.10.18

在短短一周內,冰島從全球最富有國家(國民所得高居全球第四)掉到瀕臨破產邊緣,誰也沒料到這個人口只有32萬的寡民小國,竟是這次信貸危機中第一個陣亡的國家,從「小國崛起」的樣板國家變成負面教材,難怪冰島總理哈德(Geir Haarde)建議國人重拾老本行,當個快樂的漁夫。


其實冰島致富不過是這20、30年的事,在20世紀以前,冰島的經濟活動僅限於農業和漁業,是歐洲最窮和最晚工業化的國家之一。冰島1985年才有股市,最大銀行kaupthing於1982年成立時只是一家小券商,在1990年代冰島金融自由化後,積極向海外擴張,不僅買下其他歐洲國家的金融機構,甚至擴展到杜拜和卡達。

1990年代是冰島致富的關鍵年代,政府推行產業多樣化,大力發展電腦軟體、生物科技、食品、零售、金融、觀光和服務業。銀行以高利率吸引海外存款,再以低利率貸款給野心勃勃的新一代企業家,造就了全球第四大生物製藥公司Actavis。零售王國Baugur集團原本只是冰島一家折價商店,如今已是著名的國際集團,買下多家英國名牌店,今年初還大買紐約沙克斯第五大道百貨公司股票,傳出有意收購這家高檔百貨公司。

在銀行和企業生意愈做愈大後,冰島上市公司股價在2002年到2006年間暴增7倍,冰島家庭財富在5年內增加45%。冰島人開始貸款購屋、買車、買各種新式電子產品和股票,並享受刷卡樂趣,陷入美國式的高借貸和高消費陷阱。

冰島人的金錢遊戲令人咋舌。投資人發現一種可以賺取暴利的利差交易(carry trade),他們向低利率國家,像是零利率的日本借錢,再把錢投資在高利率的國家,像是利率維持在11.5%的冰島,賺取利差,這也是這幾年避險基金最愛用的操作方式之一。但熱錢一旦撤出,冰島就嘗到苦果。

冰島的快速致富建立在過去幾年的全球信用擴張上,如今全球信用緊縮,爆發信貸危機,冰島首當其衝,過去8年累積的財富一夕蒸發,落到破產下場。

這個居民快樂指數排名全球第三的國家在9月底從天堂掉到地獄。仰賴海外大額資金的冰島銀行因資金市場凍結,終於撐不住龐大外債而面臨倒閉。冰島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僅140億歐元,三大銀行的債務竟超過1000億歐元。英國甚至動用反恐法凍結冰島銀行的資產。冰島政府將三大銀行收歸國有,引發股市暴跌、幣值劇貶,物價飛漲,央行外匯準備不足,國家瀕臨破產。

現在冰島人民的痛苦指數急劇升高。他們被告知,每個人都身負幾百萬歐元債務,但不知債主是誰。

諷刺的是,冰島總統葛林森(Olafur Ragnar Grimsson)14日受邀出席聯合國的「小國崛起」(Small States-Emerging Powers)研討會,他日前因國家面臨破產,心臟病發開刀住院,因此不能親自出席。不過他仍以錄影帶發表演說,並信心滿滿地說:「小國富有彈性,社會合作網路緊密,復甦的速度將跌破世人眼鏡。」



◆ 冰與火之國 天然資源豐厚

【聯合報╱國際中心/田思怡】 2008.10.18

冰島位於歐洲大陸與格陵蘭之間的北大西洋海,靠近北極圈,不僅有廣大的冰原和冰河,也有火山、熔岩、噴泉和豐富的地熱資源,是冰與火的國度,因而有冰火島之稱。

冰島地理環境可謂得天獨厚,雖位於北緯66度,但拜北大西洋暖流之賜,氣候較同緯度地區溫暖,海岸終年不結冰,首都雷克雅未克(Reykjavik,意思是「冒煙的海灣」)夏天涼爽,7月、8月的最高溫只有攝氏13度,最冷的1月最低溫也只有攝氏零下3度,冰島32萬人口有12萬住在首都。

這個氣候宜人的島嶼,為何稱為冰島呢?傳說第一個發現冰島的維京人,看到冰島有很多綠地,適合人居,但怕蘇格蘭人來搶奪,就將這塊土地取名冰島(Iceland),後來又發現荒涼冰封的格陵蘭(Greenland),竟到處宣揚那裡是綠色大地,騙人去定居,這個傳說為冰島和格陵蘭的名稱由來下了最好的註解。

冰島天然資源豐富,能源不是問題,光靠無汙染的地熱發電和水力發電,就能供應人民便宜的熱水和暖氣。冰島還有大量的乾凈飲水,都是其他國家羨慕的資源。

克朗貶值 觀光超值

地貌多樣豐富的冰島,到處是奇景,近年發展生態旅遊和賞鯨,去年到冰島觀光客有54.5萬人,幾乎是比冰島人口多出一倍,今年冰島幣克朗一再貶值,觀光客把冰島列為超值景點。信貸危機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不斷播出觀光客在冰天雪地裡泡溫泉直呼過癮的畫面,為冰島觀光免費打廣告。

到冰島玩,一定要看幾大奇景,包括極光、間歇噴泉、冰河湖浮冰、峽灣和瀑布,當然也少不了要泡藍湖溫泉和玩冰原摩托車。看極光不必到北極,冰島一年有200多天可看到極光,最常出現在秋冬兩季,只要在空地、沒有光害就可以看到。

冰島著名的史托克間歇泉(Strokkur Geyser),每次噴發時間為5到10分鐘,極其壯觀。傑古沙龍冰河湖(Jokulsarlon,冰島語的冰河湖)裡的巨大浮冰是冰河崩解後落入湖中,因陽光反射出現神秘的天藍色,站在湖邊彷彿置身天堂。藍湖(Blue Lagoon)溫泉的水呈現特殊的藍綠色,這樣的泡湯體驗也不似在人間。

美女好優 多看一眼

冰島還有一樣特產,就是美女。去過冰島的人,都對當地美女留下深刻印象。冰島小姐在選美會中屢創佳績,2005年世界小姐選美就是由冰島小姐尤娜(Unnur Birna Vilhjalmsdottir)摘下后冠。



◆ 冰島人的幽默

【聯合報╱國際中心/田思怡】 2008.10.18

冰島雖然瀕臨破產,冰島人民卻也並不顯得恐慌,照樣優閒的過他們的日子。

前幾天世界盃足球賽歐洲區預賽,還有大批冰島人湧到荷蘭觀看賽事,並展現冰島人的幽默。

當荷蘭隊踢進第一球時,看台上的冰島球迷馬上舉起橫幅:「你們的錢在我們手裏」。

箇中涵意是威脅荷蘭隊:你們若贏了球,就別想讓我們還錢。

荷蘭球迷也打出標語:「如果荷蘭儲戶的存款得到保證,我們就來幫助你。」

終場冰島以0比2輸給荷蘭,而荷蘭政府也同時答應提供冰島貸款援助。

fsj 提到...

內憂外患交逼 找回失落價值

* 內憂外患交逼 週一台股恐心驚
* 救市新措施 政院搶救失業大作戰
* 失業潮 衝擊年輕高學歷
* 馬劉採購 王作榮批
* IMF總裁爆性醜聞 濫權被查
* 不公開 反給知情國爭援籌碼?
* 利用金融海嘯 普亭剷富豪
* 油價腰斬 俄經濟陷入冰風暴
* 冰島骨牌 倒向東歐新興市場
* 商品下挫 拉美告別高成長
* 亞洲價值比拉美、東歐好
* 跟進巴菲特買股 口袋要夠深
* ING安泰人壽:台灣營運安啦
* 熱門話題─擺脫金錢遊戲 找回失落價值

◆ 內憂外患交逼 週一台股恐心驚

TVBS 2008-10-19

昨天晚間,劉內閣難得全體放輕鬆,一起到故宮看畫飲茶,不過財經首長還是心繫台股,儘管金管會主委陳樹樂觀地說,國際股市已經相對穩定,但是由於星期五台股收盤後,檢調大規模搜索國內三大金控,會不會讓已經跌破5千點的台股再受重傷?財經首長們,現在不斷思考著星期一台股,要不要維持「縮小跌幅限制」,預計傍晚6點,就會公佈



◆ 救市新措施 政院搶救失業大作戰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8.10.19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明年全球將面臨經濟衰退,因應鋪天蓋地而來的風暴,行政院全面備戰,除財經高層今(19)日將研商延長股市跌幅限縮3.5% 等救市方案外;搶救失業大作戰,將成下一波施政重點,搭配其他財經政策,讓經濟能早日復甦。

據了解,降低失業率已列為行政院年底前最重要的施政重點之一,劉內閣已決定展開搶救失業大作戰,經建會正研議「促進就業措施」,近日將召開會議,經濟部、交通部、勞委會、內政部等部會,預計至少將提供4萬個以上就業機會,最快11月實施。

台股上周收盤跌破5,000點關卡,加上前天檢調大舉搜索中信金、開發和元大金等三家金控公司,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今日將邀集財經高層,研商股市跌幅限縮3.5%本周是否繼續實施,並研商透過增加就業等措施,提振消費。

邱正雄昨晚表示,對抗國際金融風暴,行政院密切注意國際局勢,及採行各項措施,必要時會採取適當措施。今天財經高層會商決定後,下午6時將對外宣布,新的救市方案。

法務部長王清峰也對投資大眾信心喊話,強調檢方搜索三大金控的動作,完全只是針對陳水扁家族的洗錢疑案,和二次金改以及金融機構的國內業務無關,投資人應該要有信心,不需過度恐慌。金管會主委陳樹也說,檢方搜索三大金控對國內股市影響不大。

由於政府已祭出多項穩定股市措施,台股表現依舊沒起色,行政院認為,除適時介入股市,避免民眾信心加速下滑外,也應配合其他財經政策,讓經濟的元氣慢慢復甦。

繼馬英九總統、行政院長劉兆玄連日帶頭消費,拚經濟後,避免失業情況惡化,已成為行政院下一個施政重點,劉兆玄指示經建會提出「促進就業措施」,經建會已邀集內政部、交通部、勞委會、經濟部等相關部會,就各部會業務可提供工作機會數額進行分配。

行政院官員表示,今年前八月的失業率攀升至3.93%,經建會希望全年失業率能夠控制在3.91%的目標,因此初估「促進就業措施」至少需提供4萬個以上工作機會,不過實際提供的工作機會、實施日期仍待經建會進一步會商。

※ 已經有人表示,跌幅限縮只會讓觸底時間拉長,增加恐慌。



◆ 失業潮 衝擊年輕高學歷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0.19

全球金融風暴重創個別產業,包括職場新鮮人找不到工作的人數、失業超過一年的「長期失業人口」,以及整體失業率等指標,都出現惡化。

主計處最新資料顯示,八月分的初次尋職者失業人數高達十一萬七千人,追平歷年新高紀錄;就連失業超過一年的「長期失業人口」,八月分也高達六萬三千人,創下近三年同月新高;勞委會已預警,年底前國內恐出現一波大量解雇潮。

長期失業者中高達百分之五十六集中在三十歲以下,並非一般人所想像的中高齡族群,更有近三成具大學以上的學歷,顯示這一波不景氣不僅衝擊藍領勞工,年輕一族的高學歷者也受創。

另外,經建會公布今年一至八月平均失業率百分之三點九三,若加計第四季預期會發生的大量解雇潮,今年全年失業率恐會逼近百分之四,失業人數將比去年大增一萬五千人。

主計處官員擔心,這一波失業狀況,有點像民國九十年那一波,主要是由於景氣趨緩所引起,特別是因為關廠歇業而失業者的人數不斷攀高,八月分數字已經多達十三萬三千人,同樣也是近三年來新高,這表示國內就業市場已經出現結構性變化,勞動市場動能逐漸趨緩。

官員說,如果九月分的數據繼續升高,這一波失業問題可能比想像中嚴重。

民國九十年時那波不景氣,國內長期失業人員從不到四萬人到了九十一年的十一萬人,失業率也在短短十個月內從百分之三點三升至百分之五點三,一直到九十四年十月後,才低於百分之四;去年八月國內的長期失業人數不過五萬三千人,一年後卻大增一萬人,不禁令人擔心失業潮再現。



◆ 馬劉採購 王作榮批

羅暐智、曾薏蘋/台北報導 2008.10.19 中國時報

台灣景氣不佳,馬英九總統與行政院長劉兆玄帶頭上街採購,盼刺激民眾消費。不過,前監察院長王作榮痛批說,「不像話嘛!」政府該做的是增加民眾就業機會,有收入後自然就會去消費,否則,「不要說多買兩雙皮鞋,多買兩百雙皮鞋也沒用!」他直言馬英九買鞋刺激消費,「這是小孩子的事!」

王作榮認為,馬英九「有眼光」,但「他沒認真看」。他說,作為一個總統,應該坐在辦公室仔細思考國家大政,不懂之處就找專家討論,慢慢就會有正確決定,而不是在外頭亂跑或消費。

面對王作榮的批評,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昨天回應頗為無厘頭。他僅低調說:「總統買鞋,因為他需要一雙鞋」,尊重王前院長的意見,假如總統買鞋,能產生鼓勵消費的示範,何樂而不為?

王作榮說,不管是扁政府還是馬政府,施政都太過短視,他都看不慣,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幫老百姓解決問題是應該的,但長期要把台灣帶到何處,這才是真正負責的領導人。

王作榮更批說,「今天有事就應付一下,明天有事就應付一下」,缺乏長期的發展計畫,現在是今天有事都應付不了,那還搞什麼東西,「我看不慣!」

馬總統、劉揆帶頭上街頭消費,王作榮十分不以為然地說,「這是在開玩笑嘛!」王還調侃馬英九說,「我在台大任教時,他是學生,但我沒教過他,我教的比較聰明。」

王作榮獻策說,中南部有很多斷橋,政府可以發動一個公共工程建設計畫,徹底調查、勘查中南部水患狀況,開始動工後,至少有幾萬或十幾萬人有工作。如以五萬人計算,每人都是四口之家,就有廿萬人的生活沒問題,增加的消費比去買兩雙皮鞋多得多。



◆ IMF總裁爆性醜聞 濫權被查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綜合18日外電報導】 2008.10.19

華爾街日報報導,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正在調查其法國籍總裁史特勞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與一名下屬有染是否涉及濫權。

一些受到全球金融危機衝擊的國家正向IMF尋求金援,此案於此際曝光,格外受到矚目。

IMF今年8月底委託Morgan, Lewis & Bockius律師事務所調查此案,可望在月底完成調查。這次調查是由在IMF理事會代表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夏朗(A. Shakour Shalaan)提出,他接受俄羅斯和美國代表的建議要求調查。

報導說,調查重點是曾任法國財長的史特勞斯卡恩與IMF非洲部門前高級官員、已婚的匈牙利籍經濟學家皮洛絲卡.納吉(Piroska Nagy)發生婚外情。據說兩人互傳電子郵件,提到兩人的親密關係,兩人的戀情始於今年初赴歐洲開會期間。

但這些電子郵件被納吉的丈夫、也在IMF任職的著名阿根廷經濟學家布雷赫爾(Mario Blejer)抓包。

史特勞斯卡恩發表聲明說,「我已配合調查,並會持續配合」,「這是我的私生活」,發生在今年一月,「身為基金會總裁,我從未濫用職權」。

IMF發言人阿米德說:「這項指控關係到總裁私人不當行為,任何指控,尤其是與管理高層有關的指控,都必須調查。」

納吉今年8月因IMF裁員離開IMF,現在擔任倫敦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經濟學家。

調查人員正在調查史特勞斯卡恩在IMF內部是否偏袒納吉,或報復她。他們也想知道納吉的離職金是否超過她的職位和年資所能得到的水準。

納吉的律師李特說,她不是受到壓力才離開IMF,她拿的離職金與她同樣薪資和年資的同事相同。

59歲的史特勞斯卡恩2007年曾角逐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他是受尊敬的經濟學家,法國總統沙克吉支持他在2007年9月出任IMF總裁。沙克吉18日在華府與美國總統布希討論如何解決金融危機。

15個月前,世界銀行總裁伍佛維茨(Paul Wolfowitz)因幫他的長期女友升官和加薪,引發濫權爭議,在各方壓力下被迫下台。



◆ 不公開 反給知情國爭援籌碼?

【聯合報╱國際中心/田思怡】 2008.10.19

為了避免重蹈前世銀總裁伍佛維茨醜聞案歹戲拖棚的覆轍,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決定快速處理總裁史特勞斯卡恩的緋聞案,未料也引起爭議。

高齡80的埃及代表夏朗自1992年起就擔任IMF理事,在獲知史特勞斯卡恩與屬下有染後,與同為理事的俄羅斯代表莫辛(Aleksei Mozhin)、美國代表梅格.隆德薩吉(Meg Lundsager)和IMF法律顧問哈根(Sean Hagan)商量,隨後展開了調查。

但這件事的處理方式引起IMF內部的強烈批評,因為理事會的24名理事中,有些人不知道史特勞斯卡恩正在接受調查,直到華爾街日報17日向IMF求證此事才得知。

他們批評這種不公開的處理方式,認為事先知情的理事大可以把這個消息當成籌碼,向史特勞斯卡恩爭取援助和影響他的決策。

史特勞斯卡恩公認是歐洲最有成就的經濟決策者之一,他當上IMF總裁後,提供IMF185個會員國經濟建議和貸款,可謂大權在握,尤其是在碰上全球金融風暴,許多國家都想向IMF求助的敏感時刻。

IMF官員解釋說,為了保護個人隱私,這件調查案愈少人知道愈好。與史特勞斯卡恩有染的皮洛絲卡.納吉在東窗事發後,已與史特勞斯卡恩結束關係,她與丈夫布雷赫爾都希望這件事不要張揚出去。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慕沙(Michael Mussa)說,如果史特勞斯卡恩被查出濫權,必須下台,這個職位勢必又會引起各方勢力暗潮洶湧的爭奪戰。在金融海嘯席捲各國的此刻,IMF因總裁桃色風暴可能面臨群龍無首危機,對各國政府和投資人而言,堪稱禍不單行。



◆ 利用金融海嘯 普亭剷富豪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 2008.10.19

在全球金融風暴的浪潮中,許多政府被逼得直接進場干預,以穩住混亂的金融局勢。不過,一直被批評介入自由市場運作的俄羅斯總理普亭,反倒可能利用這場金融風暴,徹底消滅俄羅斯商場的寡頭階級,實踐他曾許下的諾言。

普亭於2000年7月首次就任總統,當時曾誓言在2年內消滅俄羅斯企業界的寡占者。幾個月後,他就向幾十位企業領袖表示,他們的財富是安全的,只要他們不涉入政治,不試圖影響國家政策。

但企業鉅子貝里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面臨詐欺的指控,2001年逃到英國;前俄羅斯首富、尤科斯集團(Yukos Group)大股東霍多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也因逃漏稅和詐欺被判刑。兩人異口同聲說,他們遭到政治迫害。雙方說法南轅北轍,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俄羅斯的國有化正在進行。

富比世雜誌估計,今年4月,俄羅斯前100大富豪的總財富占全國經濟規模的三分之一;但近來俄國前25富豪的資產縮水了2300億美元,也就是62%。而俄國政府的外匯存底卻高達5310億美元,居世界第三。

此次金融風暴,俄羅斯總統和實際掌權的普亭已經承諾提供500億美元貸款,扶持那些資金不足的公司。而根據美國情報分析業者史崔特弗公司(Stratfor)的報導,普亭還曾單獨會晤50名富豪,命令他們「投注大量資金到市場」,以支撐下跌的股市。

莫斯科Alfa銀行首席策略分析魏佛表示,這將使政府在大型公司和主要企業中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在2008年,只有一個真正的寡頭:政府」。

※ 帝國時代很難結束。



◆ 油價腰斬 俄經濟陷入冰風暴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十八日電】 2008.10.19

國際油價三個月來腰斬,使一度意氣風發的俄國經濟大亨如今運勢逆轉,因股市崩盤而面臨國際金融冰風暴的考驗。

儘管克里姆林當局提出了對俄國銀行1,600億美元的紓困案,俄國股市的RTS指數依舊在上周重挫20%,與5月時的高點相比更崩跌73%。俄國大量舉債的億萬富翁難以在凍結的國際金融市場借到錢,可能迫使他們拋售資產,身價也嚴重縮水。

富比世雜誌俄國版編輯卡舒林斯基說:「富比世富豪榜上的俄國人,有一半可能要跌出榜外。」

基於油價已從每桶逾140美元價位跌到70美元左右,加上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經濟學家已經下修俄羅斯的經濟成長展望,明年預估成長率從7.7%下修至3%到4%。外國投資人與一般市井小民紛紛拋棄盧布,換取外匯,使俄國央行的外匯存底自8月初以來已經減少669億美元。

深受總理普亭喜愛的俄國產業大亨們,多半是在前蘇聯崩潰時期聚斂了鉅額天然資源公司股權,多遊走在法律邊緣。這些大亨拿產業公司的股票作為質押,向外國銀行大量融資,彼此互買資產。

今年4月,俄國首富Rusal老闆德帕斯卡(Oleg Deripaska)以130億美元,買下Norisk鎳業25%股權。德斯帕卡以股票質押,向高盛、摩根士丹利等西方銀行借了45億美元現金以完成交易。現在這些股份只值23.4億美元,連還債都不夠。

西方銀行因此面臨巨大風險。俄國央行最近公布說,俄國企業今年底必須償付給外國債主475億美元,2009年底前要償付1,600億美元。

崩跌的俄國股市使這些大亨遭追繳更多抵押品。假如西方銀行要求俄國企業馬上售股以償付債務,分析師警告,俄國股市將有如紙糊的屋子不堪一擊。

目前的狀況與俄國十年前發生倒債風暴時還截然不同。當時一般人民都因盧布崩盤而深受其苦。現在,由於股市基本上只是大亨們的遊戲,很少有普通人投資,深受其害的主要是有錢人。

彭博資訊估計,富比世富豪榜上的25名俄國大亨在此次股市崩盤中損失2,300億美元。



◆ 冰島骨牌 倒向東歐新興市場

【鍾玉玨/綜合報導】 2008-10-19 中國時報

全球金融危機延燒至今,先是美國,繼而吹向歐洲,衝垮看似富裕的北歐小國冰島,如今風暴繼續向東歐新興市場蔓延,這些國家經濟體質不若美歐穩健,紛紛向國際貨幣基金(IMF)求援。《經濟學人》雜誌點名烏克蘭、匈牙利、哈薩克情況危急,可能是下一個冰島。

烏克蘭龐大的政府赤字、加上倚賴外資甚深,經濟危機一觸即發。第六大銀行「烏克蘭工業投資銀行」(Prominvest)被政府接管的消息一披露,民眾信心潰散,搶著到銀行擠兌,光是這半個月就從銀行提領了十三億美元。該國股匯市雙雙重挫,股市一年來跌幅高達八○%,該國貨幣「hryvnia」兌美元匯率亦創下新低,通膨率飆高至二五%。

政府接管銀行 烏克蘭爆擠兌潮

烏克蘭之外,其他東歐新興國家也迅速褪去去年意氣風發的榮景。東歐、波羅的海三小國等國這些年來經濟發展快速,但多半是靠政府舉債以及大量流入的外資撐起一片天,金融體質其實非常脆弱,一旦外資出走,或碰上全球性金融危機,政府根本沒有足夠銀彈脫困,唯有向IMF或歐洲央行求救。

匈牙利雖比烏克蘭富裕,人均GDP是烏克蘭的四倍,但金融體質比烏克蘭更脆弱。一來是該國政府延續七○與八○年代共黨獨裁政府一擲千金的揮霍本色,一再向外舉債。二○○六年,匈牙利政府預算赤字與經常帳赤字分佔國民所得九%與六%。二來,民間也大舉向銀行進行外匯融資,沒想到匈牙利貨幣「福林」匯率重挫,導致數百萬民眾荷包嚴重失血。

匈幣匯率重挫 數百萬民眾破財

到底還有多少國家會淪陷?IMF紓困意願有多高?在在都是未知數。甫加入歐盟的東歐數小國,銀行體系多半由外資掌控,若外資的母公司自身都難保時,除了任其破產倒閉,另一個可能是將子公司賣給其他國家(如俄國)。而東歐與波羅的海三小國的執政效率也讓投資人神經緊繃。在承平時期,這些擺脫共黨體制擁抱資本主義的國家,中央政府的領導能力已是漏洞百出;一旦外資撤資、經濟成長率趨緩甚至完全停滯,寄望這些政府振衰起敝,恐怕是難上加難。



◆ 商品下挫 拉美告別高成長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彭博資訊、美聯社聖保羅十八日電】 2008.10.19

近來商品行情下挫,加上投資人在全球金融動盪時避開新興市場,使拉丁美洲逾30年來最強勁的經濟成長期眼看就要劃下句點。

從巴西到智利,拉丁美洲國家在全球經濟衰退迫在眉睫的疑慮下,紛紛調降經濟成長率預估值。拉美貨幣亦重貶。智利披索兌美元15日就創下19年來最大跌幅。墨西哥央行動用逾10%的外匯存底支撐墨西哥披索。此區股價和債券價格也已暴跌。

前委內瑞拉央行經濟政策主管奎拉說:「這四、五年來,拉美地區整體經濟飛快成長,為數十年來最佳表現。但這些即將劃下休止符,此次(金融)危機已使高成長成為歷史。」

已習慣銅、石油與農產品出口價格迭創新高的拉美政府,可能將無法維持財政盈餘,甚至被迫到不穩定的國際市場籌措資金。這波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也將迫使拉美國家重新擬定財政支出計畫、削減成本,且可能縮小救濟貧民計畫的規模。

美國第四大石油供應國委內瑞拉已警告,將通過「嚴苛的」2009年預算。墨西哥國會議員為國家支出計畫擬定的一項法案,可能使該國出現1990年以來最大的赤字。石油約占墨國政府收入的三分之一、更占委國政府收入的一半,但原油價格上周一度跌破70美元,跌到69.85美元,是14個月來最低。

摩根大通公司預測,墨西哥經濟明年將僅擴張0.3%,不如今年的1.4%;巴西明年可能成長2.8%,幾乎比今年預估成長率5.2%減半。該公司也調降對委內瑞拉明年經濟成長的預期,由先前預估的3.5%下修至2.5%。

國際信用市場持續緊縮,逼得拉美各國央行動用外匯存底為疲軟的貨幣護盤。由於墨西哥披索兌美元重貶16.3%,墨西哥央行本月初賣掉840億美元外匯存底中的89億美元,上周續賣至少23億美元。祕魯央行自9月底以來約已拋售26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以支撐祕魯貨幣「索爾」。



◆ 亞洲價值比拉美、東歐好

【林志昊/台北報導】2008-10-19 工商時報

如果歐巴馬當選總統,美國的外交政策,將徹底與過去小布希政府的新保守主義做切割。可以想見的是,一旦歐巴馬當選,美國很難用啟動戰爭經濟的方式去刺激景氣,如此一來,對原物料出口國的拉美與東歐不利。

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已明確表明,當選後不但會從伊拉克撤軍,也會與伊朗對話;而美國已把北韓從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除名,換言之,小布希政府啟動戰爭對付的「邪惡軸心」,在歐巴馬當選後不復存在。

若邪惡軸心消失,對全球景氣會有甚麼影響?根據歷史經驗,戰爭一向是刺激經濟的方式。若沒有戰爭,景氣一旦邁入蕭條,要復原的時間就會比較久。

換言之,戰爭經濟的啟動有助於景氣復甦,這當中受惠最大的就是原物料。也難怪,國際油價是在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後,才從原本的每桶22美元,一路成長到2008年最高的每桶147美元。如今,油價已經正式跌破每桶70美元。

保德信全球資源基金經理人張正鼎表示,只要全球對景氣復甦仍有疑慮,即便股價跌深,但下跌的空間還是有。

群益證券資產管理部協理鄭武隆也指出,只要原物料景氣不起來,原物料出口國如拉美或東歐就是會受到壓抑;但對亞洲卻有不一樣的反應,畢竟亞洲經濟的成長不是靠原物料,而是靠中、印兩國龐大的內需帶動。

施羅德亞洲股票投資長盧偉良也表示,只要靜待市場信心回穩,亞股應有不錯報酬,亞洲銀行也沒有過度槓桿的問題,不致於發生像歐、美那樣流動性的風險。

張正鼎補充,美國總統大選後可能自中東撤軍,對油價會構成壓力;若要油價回穩,中、美兩國後續對原油的庫存需求,將是油價變動的關鍵指標。

總之,既然全球景氣趨緩,原物料的表現空間就有限,歐巴馬當選後,若商品價格繼續疲軟,對拉美、東歐股市的壓力可能會比亞洲股市要大許多!



◆ 跟進巴菲特買股 口袋要夠深

【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台北報導】 2008.10.19

善於價值投資法的股神巴菲特投書紐約時報喊進美股,並說現在全球股市暴跌,正是該貪婪的時候。國內證券專家不反對巴菲特的觀點,但提醒除非投資人屬性與跟巴菲特相同,沉得住氣、口袋夠深,則現在就可試著分批往下布局;但若是急於短期獲利、資金有限的投資人,須注意投資風險仍偏高,最好順勢操作才有勝算。

證券專家普遍認為,若依照本益比、股價淨值比(P/B)等基本面指標來看,目前確實可考慮長線布局,不過,股市與景氣是正相關,在全球經濟衰退趨勢下,股市至少要一、二年才會漲,投資人仍宜謹慎操作。

三大專家指出,如果以巴菲特的價值投資(股價淨值比低)、長期持有(財務面強健的產業龍頭)等條件,具備長期投資計劃的投資人,可以考慮聯發科、宏達電等手機類股,以及宏碁、可成等筆記型電腦相關個股,跟著股神危機入市。


蕭乾祥/長抱時機未到

台股跌破政府力守的5,000整數關卡,富邦投顧總經理蕭乾祥昨(18)日指出,大盤股價淨值比已接近1.1倍的歷史低點,投資價值已浮現。不過,即便國際金融情勢趨緩和,但全球經濟衰退疑慮升高,此時宜「短打」搶反彈。他說,長期投資布局時機似還未到,不要急著出手,「因為還有時間讓你等待」。

上周五大盤再度破底,終場大跌115點,以4,960點收盤,成交量556億餘元;外資賣壓仍未歇,賣超109億元。台股現有1,242家上市櫃公司中,股價跌破淨值家數有773家,已逾六成。


謝學雲/可以分批低接

蕭乾祥表示,台股P/B歷史低點就在1.1至1.2倍間,若還原權值,目前台股P/B約1.2倍的位置在5,300點,1.1倍則落在4,700-4,800點,從價值投資角度看,確實是相對低點。不過,此次股災背景,與SARS或911等單一事件不同,在全球金融海嘯以及經濟衰退趨勢下,從歷史基本面來看台股是否還靈光,尚待觀察。

新光投顧協理謝學雲原則上認同巴菲特說法,但他強調:「你必須也是巴菲特那種類型的投資人」。他分析,台股及美股都已跌到10年線之下,依據經驗,買在10年線附近,大約三年可回本、不會賠錢。他說,台股指數早已低於10年線25%,可以考慮分批往下承接;但他強調,若投資人不是巴菲特那種人、短期就想獲利,「下去可能會死(慘賠)」。


杜富國/等回穩再進場

具有25年股市資歷的美嘉資產管理總經理杜富國說得更直接,「除非你很有錢,且資金可以擺久一點,」他認為,一般人都不需要現在去搶買,因為買股票應是看漲時才去買。他說,現在進場「口袋要深」,且錢能擺上二、三年,透過多檔持股來分散風險,一般人在景氣走低時要保守應對,因為「也許你明年就失業了」,馬上會面臨現金需求。

他建議,波段操作或長線投資者最好先觀察,等情勢穩定後再進場;至於短線操作者則可酌量進場,在股價跌深後,台股不排除有短彈機會。

觀察台股底部的指標,蕭乾祥表示,除了要靠外在環境趨穩,台股成交量也須縮到一長期窒息量,另外也要觀察外資法人賣壓是否停止。至於現階段選股策略,他說,第四季尚未看到什麼好的族群或產業,但可留意電子股族群,因其波動性較大,台股此波即使有中級反彈,挑選電子股也較有機會賺錢。

至於金融、營建以或水泥、鋼鐵、塑化等基礎建設相關產業,則暫持保留看法。



◆ ING安泰人壽:台灣營運安啦

【孫彬訓、魏喬怡/台北報導】2008-10-19 工商時報

繼AIG驚爆財務危機後,ING集團也驚傳第3季淨損失5億歐元,股價狂跌近三成。不過,ING安泰人壽指出,集團在此波金融海嘯中不可避免會被波及,可是整體上半年仍有獲利35億歐元,公司財務維持健全,而ING安泰人壽在台灣,已改為子公司其財務獨立運作,營運不會受到荷蘭方面的影響,保戶權益也不會受損!

在台灣的ING安泰人壽強調,「公司很有信心、很穩,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ING安泰人壽的資本適足率(RBC),去年底還在300%以上,今年6月底降至200%到300%區間,ING安泰人壽說,資本適足率還相當充足,目前還無增資計畫。

ING安泰人壽是在2006年3月1日由分公司轉為子公司,當年度3月至年底,獲利35.07億元,2007年獲利81.72億元,今年上半年則是獲利13.48億元。

ING安泰人壽表示,上周五就接獲總公司第三季季報淨損的通知,但集團認為此虧損算是在合理的範圍內,整體來看,ING集團第三季資本水位,仍達到財務預期目標。ING安泰人壽的信用評等,連續三年獲得中華信評授與AAA評級,財務穩健,該公司表示,台灣為子公司運作,屬於完全獨立的企業,ING集團的財務變動不會影響台灣保戶的權益。



◆ 熱門話題─擺脫金錢遊戲 找回失落價值

【張瑞雄/花蓮壽豐(教授)】 2008-10-19 中國時報

經營之神的殞落和經濟的不景氣象徵一個美好時代的結束,在全球經濟衰退和股市直直落的大環境下,大家難免心情不好,但正好可利用此機會沉澱,檢視和改正過去迷失的生活型態。

首先要去除投資理財的狂熱,當法官問陳水扁為什麼錢要轉來轉去,陳水扁回答說因為理財專員要賺錢,這雖是陳水扁無厘頭的回答,顧左右而言它。但在這荒謬中其實蘊含幾分真實,不知從何時起投資理財變成每個人的必須,如果錢只放在銀行會被笑笨蛋。但聽從那些理專的三寸不爛之舌,錢通常越理越少,能夠賺錢的有幾個?

投資虧本心情不好,每次打開電視又看到談話或政論節目充斥,那些名嘴好像都有水晶球或內線,甚麼都知道,甚麼都可以評論。如果大家可以放棄電視,你會發覺你就有時間和家人聊天,有時間指導小孩子功課,有時間看書,有時間運動。

金錢至上導致一窩「瘋」的跟隨,從葡式蛋撻、名牌皮包等等,這些耗掉了我們多少時間和資源,開店的賠錢,排隊買的傻瓜,結果只是讓外國人賺錢。在一窩蜂的時代裡,大多數人忽視、遺忘了樸素的生活方式與社會價值,希望這次的經濟風暴,讓大家找回傳統價值,拋棄急功近利的暴發戶心態。

如果我們認為生活的費用太高,那是因為我們生活的太高級。經濟的不景氣正好可讓我們沉思冷靜,我們過去的生活方式對嗎?為了金錢,為了權力,我們犧牲了多少東西?值得嗎?

fsj 提到...

開高峰會救經濟? 鬆綁,不如連結

* 布希救金融 要開全球高峰會
* 政府企業利益分歧 峰會前景打問號
* 布列敦森林制度 建立美元匯兌 安定二戰後金融
* 日議員奇想 外匯存底救全球
* 企業募資急凍 大陸經濟打冷顫
* 珠三角廠商 關廠風狂吹
* 拚內銷拚轉型 台商苦撐待變
* 「新土改」文件出爐 農地可買賣
* 富邦金買ING安泰人壽
* 富邦金ING安泰 重啟合作案
* 跌幅減半 再延一周 法人:暫緩跌勢 不利賣壓渲洩
* 延長跌幅減半 投信:停市算了
* 國際主要股市 少有限制跌幅
* 熱門話題:笨蛋,問題在所得下滑
* 全球資本主義的五大風險
* 鬆綁,不如連結

◆ 布希救金融 要開全球高峰會

【經濟日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十九日電】 2008.10.20

美國總統布希18日宣布,他準備在「近期」召開世界領袖高峰會議,商討全球金融危機的問題與對策。

布希在大衛營會見來訪的法國總統沙克吉與歐盟主席巴羅索,並在兩個半小時的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同意將就全球金融危機召開一系列高峰會。

聲明指出,第一場政府元首峰會將於11月4日「美國總統選舉後不久」在美國舉行。與會的世界各國領導人將「評估因應當前危機的進展,尋求避免重蹈覆轍所需的改革原則共識,確保全球未來榮景」。

聲明說,後續的高峰會「將落實協議,推行已達成原則的具體措施」。

布希表示,「會議若要成功,我們必須歡迎世界各國貢獻良策」,高峰會將討論如何在維持自由市場制度的情況下,防範未來的危機。

布希強調:「我們必須保存民主資本主義的根基。」

歐洲先前就一直敦促舉行緊急會議,聚集八大工業國與印度、中國等重要經濟體共商對策,美國此次同意召開高峰會,也代表對歐洲領袖的讓步。

法國總統沙克吉也趁此機會,把金融危機的罪過算在美國頭上。他說:「高峰會應該儘快舉行,或許可在11月底前召開。既然危機是從紐約開始,也許我們也應該在紐約尋求解答。」

沙克吉17日在加拿大奎北克的議會上演說時曾說:「我們必須改革資本主義,以免這個歷來最有效率的制度摧毀了自己的根基。」

聯合國秘事長潘基文18日也提議以座落在紐約曼哈頓的聯合國總部作為舉行高峰會的場所,預料這場會議會在今年底前舉行。

出席會議的國家除了八大工業國外,可能會包括中國、印度、巴西、南韓等重要開發中國家代表,沙烏地阿拉伯、南非、瑞士與澳洲,也可能出席。

但高峰會能帶來多少的實質效益,目前仍很難說。

畢竟,歐洲領袖的目標是要徹底改造資本主義,這不是一、兩年可以達成的。

布希對歐洲提出的若干重要構想,也仍存有疑慮,特別是英國首相布朗所提,成立國際監督組織督導各大金融機構的運作,更是美國難以接受。



◆ 政府企業利益分歧 峰會前景打問號

【閻紀宇/特稿】2008-10-20 中國時報

由歐洲國家倡議、美國政府主辦的全球金融高峰會議,儘管時間與地點尚未決定,但歐美之間已浮現深刻的歧見,令人對會議前景打上問號。全球金融市場如今結構複雜,國家立場、企業利益與意識型態的分歧尤其嚴重,想要重現一九四四年「布列敦森林會議」(Bretton Woods Conference)的貢獻,絕非易事。

歐洲國家在九月中旬以來的金融風暴中雖然受創嚴重,但是政府的危機處理表現卻遠勝於美國,尤其是英國首相布朗提出、以收購銀行股權為核心的紓困計畫,深受各方好評。

布朗日前親筆投書《華盛頓郵報》,勾勒改革方針。他說:「這是全球經濟的關鍵時刻,戰後國際金融體制已經過時,必須脫胎換骨,才能因應全新的年代。」法國總統薩科奇接受訪問時也說:「我們不能再以廿世紀的工具來管理廿一世紀的經濟。」

英法兩國領袖都主張加強國際金融體系的監管和預警機制,甚至設立新的跨國監理機構,防範金融機構重蹈覆轍,不過,這種作法的前提是:各國願意放棄一部分自主性,讓本國銀行接受國際組織監管。

布朗建議針對全球規模最大的卅家金融機構,成立一個監管委員會。他並呼籲擁有一八五個成員國的「國際貨幣基金」(IMF)應該變成一個「世界經濟的早期預警體系」。此外,他也認為金融交易作業的標準化、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透明化,都是刻不容緩。

右派政黨出身的薩科奇,近來的論調卻予人越來越「左」之感,將改革矛頭指向對沖(避險)基金、避稅天堂、主權財富基金、信用評等公司、國際貨幣市場架構與企業高階主管薪酬。以信用評等為例,他質疑美國公司主宰的現象並不合理,甚至認為這個行業根本應該被淘汰掉。

不過《華爾街日報》指出,在美國看來,成立國際機構監管大銀行的作法爭議最大。從布希本人宣布籌辦高峰會議時的談話就可以看出,要讓花旗集團之類的美國銀行接受國際監管,實在不太可能。日本政府也呼應華府的觀點,擔心加強監管等於過度干預,反而扼殺了經濟復甦的生機。

企業界在商言商,自然更不樂見加強監管,歐洲企業也不例外。法國企業行動委員會(MEDEF)主席帕希索說:「政府干預有其必要性與功效,但是它的任務已經完成,現在應該放手讓企業創造財富。」

日內瓦「貨幣與銀行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威普羅斯也表示悲觀,認為歐洲倡議的加強監管恐怕雷聲大雨點小,很難在高峰會議中談出具體成果,最可能的情況是拖延兩、三年之後,事過境遷,無疾而終。

※ 還言之就是擺爛,等待下一次風暴到來。



◆ 布列敦森林制度 建立美元匯兌 安定二戰後金融

【潘勛】 2008-10-20 中國時報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造成慘重傷害。歐洲各國領袖呼籲,一九四四年「布列敦森林會議」創建的金融架構制度應予翻新,肆應當前危機。「布列敦森林制度」的背景及主要內容如下:

二次世界大戰將近尾聲,歐洲及日本一片廢墟。四十四個國家代表於是在當年七月於美國新罕布夏州布列敦森林市集會,構思戰後全球貨幣及金融秩序,目標在防止一九三○年代經濟紊亂事件的重演。

布列敦森林會議的成果是成立「國際貨幣基金」及「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後來「世界銀行」的前身之一),而且建立稱為「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Adjustable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實際上便是在不恢復金本位的條件下,各國貨幣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

當時並制定,美元對黃金的固定平價(parity)為每盎司卅五美元。各會員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申報本國貨幣的平價;平價以貨幣含金量表示,或者以美元表示。平價經國際貨幣基金公布後,即不得任意變更;兌美元的平價波動範圍在上下一%之間。

當時美承擔義務,接受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使用美元,向其無限制兌換黃金;因此,美元等同黃金,被運用作為國際準備通貨。

布列敦森林制度在初期運作良好,對戰後國際金融安定及國際貿易發展,貢獻良多。

但布列敦森林制度因為美國國際收支失衡,而漸形解體,最後由美國尼克森總統一九七一年宣告,美國不再履行外國持有的美元可兌換黃金的義務,而「暫時」終止。

一九九四年,美元兌日元一連串走貶到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新低點,各國中央銀行主事者及政治人物擔心投機客狙擊外匯市場,要求金融穩定的各類呼聲再度興起。



◆ 日議員奇想 外匯存底救全球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08.10.20

華盛頓郵報19日報導,日本自民黨國會議員田村耕太郎最近提出一項令人側目的全球經濟危機解套方案,期使日本人更富裕,並使美國對日本心存感激。

曾是投資銀行家的田村耕太郎表示:「我們的處境特別,因為我們握有龐大的資產。」日本的外匯存底大約9,500億美元(31兆台幣),公共退休基金1.5 兆美元,個人金融資產15兆美元(489兆台幣),其中約8兆美元存放於超低利率的日本各銀行帳戶中。

田村表示:「我們應該傳達準備以這筆龐大資產拯救全世界的訊息。」田村已與65名同黨籍的國會議員共同向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提出這項構想;他們指出全球金融危機是日本的「天賜良機」,日本政府應該趁機以部分資金挹注美國與歐洲的問題銀行,交換對方的股票,並以超低價收購受困企業的資產。

45歲的田村表示:「各大國的經濟已經崩潰,唯獨日本擁有舉世受創程度最低的市場。」

日本政府迄未針對類似的構想表示任何意見,麻生的發言人也拒絕置評。日本政府僅表示將對國際貨幣基金(IMF)主導的開發中國家施援措施挹注資金。

日本人向來不願承擔風險,寧可將資產存放在年利率不及0.5%的銀行帳戶中。這意味,田村的構想不太可能獲得熱烈迴響。日本經濟調查所所長小島明表示:「日本是以銀行為核心的國家,一向不願承擔風險,即使值得嘗試亦然。」他表示,如果審慎為之,田村的構想值得一試,日本的投資管理策略並可能為之改變,可惜因為日本政府與社會大眾心態保守而不可能具體落實。

他說:「日本的金融體系過於僵化。」



◆ 企業募資急凍 大陸經濟打冷顫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 2008.10.20

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的集資活動,受到全球金融海嘯與股市跌跌不休的雙重打擊而宣告急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的釋股規模被束之高閣,讓多年來快速成長的大陸經濟不禁打個寒顫。

路透報導,大陸最大製鋁業者中國鋁業暫緩發行人民幣80億元的五年期公司債,交易商認為原因可能與雷曼兄弟宣告破產,或是中鋁可能的減產計畫有關。

不僅如此,生產電解鋅與氧化鋅的A股上市業者四川宏達集團,取消了人民幣20億元的釋股計畫。同樣在上海證交所掛牌的蘭州長城電工,也終止人民幣3.67億元的釋股方案。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金德環說:「股市疲軟已經蔓延至實質經濟,政府似乎還是做得不夠。」

許多分析師一直認為,大陸股市的跌勢不會對實質經濟有太大影響,因為股市規模仍然較小,更何況大多數股份尚未能自由流通。

2008下半年到目前為止,已有十多家大陸企業宣布放棄或延後與股票相關的融資計畫,原因在於股市價格急跌,這些公司包括深圳發展銀行等知名大企業在內。

金德環說:「更糟的還在後頭。由於上市公司的資產價值快速下滑,這些公司的財務槓桿愈來愈高。銀行擔心貸款收不回來,要求這些公司還款,而且又不太願意放款,導致經濟發展出現條件惡化的負面循環。」

儘管大陸銀行業與官方都認為,中國大陸嚴格的資本管制,加上並未持有高額以美國房貸為投資對象的金融資產,使得大陸並未大幅牽連至這場全球信用危機,但他們也承認,大陸金融體系不可能毫髮無傷。

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姜建清日前就說:「我想中國的銀行業不太可能完全不受這場危機影響,因為我們(美國與大陸)的經濟關係非常密切。」

報導指出,大陸股市急凍影響到大陸經濟,造成企業融資來源中斷。

從今年4月開始,大陸股市初次公開上市(IPO)的發行金額節節下滑,到了9月已經萎縮至人民幣4.95億元,遠低於去年9月的歷史高點人民幣1,500億元,一年時間足足少了300%。再者,從去年10月中的歷史高點至今,上海與深圳股市的市值總和,竟然萎縮了三分之二以上,目前只剩人民幣1.8兆元,距離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半數不遠。

大陸券商上海證券資深分析師鄭偉剛說:「目前股市的主要產業包括銀行、石油、金屬與房地產,這些企業的擴張速度放緩,對中國經濟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 珠三角廠商 關廠風狂吹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林庭瑤/專題報導】 2008.10.20

歐美金融海嘯波及亞洲加工製造產業,港資、陸資和台資企業近期掀起一波關廠倒閉潮,衍生資方落跑,工人被欠薪、供應商追討不回貨款等社會問題。香港上市小家電公司百靈達日前公告,今(20)日關閉深圳寶安西鄉工廠,解雇員工1,200人。

香港文匯報指出,港資企業日前有多家上市公司發生經營危機,破產清算,包括經營連鎖服飾店的佑威國際、全球最大玩具代工生產商合俊集團、金至尊珠寶及附屬公司恆豐珠寶,先後申請破產清算,或獲法庭委任臨時接管,進行清算作業。

此外,大陸最大印染企業江龍控股、台資鍍面鋼廠科弘接連倒閉,可見另一波關廠倒閉潮來勢洶洶。

報導指出,百靈達已在17日發出公告,指出由於難以取得銀行或其它融資途徑,持續虧損,加上租約月底屆滿,今日將結束深圳所有業務,本月初已關閉深圳西鄉,解雇工人1,200人。

據了解,百靈達實業位於寶安西鄉黃麻布村,主要生產電熨斗和電水煲,該廠於1980年代開業,1993年搬至現址,經營不錯,最輝煌的時候,工人曾經達到1,700多人,即使現在也仍有1,200餘人。不過,從8月開始,工廠開工數減少,9月情況更嚴重,幾乎沒有訂單。

百靈達1,200位工人怕資方欠薪落跑,已提早向地方政府的勞動站反應,地方政府及早介入協調,有關部門已要求法院將工廠廠房以及設備查封,勞資雙方今日將展開協調。

報導指出,合俊集團關閉,造成合俊東莞兩廠7,000名工人失業,資方欠薪落跑,工人抗議,只能由東莞樟木頭鎮政府代墊部分工資。

樟木頭鎮鎮政府鎮委副書記、鎮長羅偉倫表示,政府已墊付人民幣800多萬元,支付8月欠薪,將在明(21)日發放其他欠薪部分,使得地方政府也成為受害者。此外,供應商迄今求助無門,無法追討貨款。

經營服裝連鎖店U-Right的佑威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被指欠債高達13億元,早前被債權銀行入稟申請清盤。佑威國際主席梁鄂昨亦被人入稟高院。原訴人袁柱明,被告為佑威國際主席梁鄂,入稟狀指被告在本月6日開給原訴人的800萬元支票被彈票,至本月11 日原訴多次要求下,被告仍未能兌現支票,要求他支付利息、訟費等。



◆ 拚內銷拚轉型 台商苦撐待變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專題報導】 2008.10.20

珠三角企業關廠倒閉潮再起,廣州台協會長程豐原說,今年底到明年春節前的關廠倒閉風潮,預估將比去年更嚴重,全球金融風暴延燒,歐美買氣滑落,「明年第一季不會好,景氣會有多差,心裡都沒有底。」

深圳台商協會副會長莊世良近幾年負責架構深圳台協與大陸各地方政府的投資資訊平台,積極為台商尋覓新投資陣地。他說,台商前兩、三年積極轉移陣地,現在已轉為「鴨子划水」,到處考察新投資地,卻不敢貿然採取任何行動,一來資金緊縮,沒有新資本可以投入新陣地,二來是市場趨勢不明,台商選擇緊抱現金,不敢投資。

程豐原說,台資企業面對客觀環境非常嚴峻,去年底來就面臨的勞動合同法、出口退稅降低等宏觀調控政策,今年下半年以來,美國金融風暴持續延燒,歐洲、美國市場開始衰退,企業預估明年第一季景氣不會好,衰退會到什麼程度,「這個月到下個月是關鍵時間,要看接單情況,現在心裡都還沒有底」。

程豐原預估,今年底到明年的春節前,會有另一波關廠倒閉風潮,情況會比去年底更嚴重。

莊世良說,台商都以拖待變,觀望氣氛濃郁,大多從去年底開始縮小生產規模,不亂接訂單,勉強接單反而可能造成虧損,希望能以「度小月」模式「撐過去再說」。

加工貿易為主的大陸台商,也積極轉向大陸內需市場,其中,投資大陸政策鼓勵的環保、能源等新興產業,成為趨勢之一。義烏台商協會長陳松雄就是一例,他在義烏做玩具代工,為國際玩具大廠貼牌生產,為因應不景氣,他轉攻大陸「一胎化」下的玩具商機,更重要的是,他早已把玩具事業交給專業經理人,自己跨足生物科技產業。

陳松雄說,他與台灣學界合作,開發生物肥料新技術,可以生產有機農業所需的生物肥料,這不僅是大陸政府鼓勵的新產業,可享有稅賦和投資優惠,也是新的產業趨勢,是產業的新藍海。

發展大陸內需,是許多製造業台商的新方向。以肇慶台商協會長黃月美為例,她原本為日本商社代工毛毯,不過,考量到發展前景,她近年已開始調整營業比重,加重耕耘大陸內需市場。實際上,她從十年前開始耕耘大陸內需市場,從珠三角出發,已延伸到大陸西南等城市,已把毛毯銷售到珠三角連鎖量販店、超市等通路。

黃月美計畫在廣州設立品牌和營銷辦公室,開設毛毯的專賣店,要嘗試透過開發整齊的產品線,滿足大陸客戶需求,創造出毛毯專賣店,有別於目前毛毯被視為寢具居家用品配角的地位,要走出一條完全不一樣的路。



◆ 「新土改」文件出爐 農地可買賣

【林克倫/北京報導】 2008-10-20 中國時報

中共昨(十九)日發布《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此次由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被喻為「新土改」的文件,預期將成為中共解決「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進一步發展內需的綱領性文件。

農村勞動力過剩、平均生產力太低,一直是大陸「三農」問題的重要癥結,「新土改」文件開宗明義的目的,即在發展「規模經濟」,允許土地承包權的「流轉」,即為此而來。

多種配套措施 防地目變更

中共以「流轉」代替「買賣」一詞,意在避免招致左派攻擊。《決定》指出: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必須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承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權。文件還稱,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

中共允許農地「流轉」,外界的擔心之一,是造成土地兼併,變更地目,最終造成黑金政治。對此,《決定》採取多種預防措施,包括土地經營權的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的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等。

此外,《決定》還規定要「堅決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大陸去年丈量的全國耕地面積為一八.二六億畝,如以十八億畝為底線,此次新土改最多將釋出二千六百萬畝非農用土地。

針對戶籍制造成城鄉二元結構矛盾,《決定》採謹慎方式指出,將放寬農民工在中小城市落戶條件,使城鎮穩定就業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

農民工戶籍制 將審慎放寬

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的「深層次矛盾突出」,已對社會穩定造成巨大影響,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統籌城鄉發展思維下,《決定》提出要「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占用稅新增收入用於農業的比例」,用以化解農村淪為城鎮化的犧牲者。

在農村改革與基層政權穩定上,《決定》也指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須遵循「黨管農村工作」原則。鑑於近年農村宗族與宗教勢力已對中共統治造成影響,《決定》表示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反對利用宗教、宗族勢力干預農村公共事務,堅決取締邪教組織,嚴厲打擊黑惡勢力。



◆ 富邦金買ING安泰人壽

【經濟日報╱記者陸倩瑤、孫中英/台北報導】 2008.10.20

富邦金控擬於今(20)日宣布,將以6億美元(約新台幣195億元)收購荷蘭ING安泰人壽。這是近五年來國內最大金額的壽險公司收購案,富邦金在壽險市場排名將可擠進前五大。

據了解,富邦金與ING安泰人壽上周簽約定案,富邦金將以發行新股、金融債與公司債等方式籌措所需資金,分兩階段收購與合併ING安泰人壽。收購初期,富邦金旗下將同時保留富邦人壽和安泰人壽,從收購到合併需時一年。

富邦金強調,收購後,安泰人壽既有的百萬保戶權益不受影響。

富邦金目前,上周五股價收跌停,以17.85元作收。富邦在保險領域是以產險為主,併購ING安泰人壽將可以壯大其壽險業務。富邦金在兩岸三地金融布局也領先同業,已買下港基銀行(現改名香港富邦銀行),並已入股廈門城市商業銀行。

消息人士指出,富邦金日前已向金管會報備收購案細節,計劃今天上午發布重大訊息,並舉行記者會說明具體內容。ING香港區域總部日前也派專人來台,將與富邦金共同宣布這項消息。

ING安泰人壽發言人林順才手機昨天傍晚後就關機;富邦人壽對收購案表示,「不予置評」;金管會保險局長黃天牧則說,沒有聽說過這件事。

消息人士說,富邦金高層認為只花200億元,買下總資產高達6,100億元的ING安泰人壽「很划算」;尤其ING安泰人壽成立滿20年,符合大陸開放外商壽險業設點須設立滿20年的規定,富邦金吃下ING安泰等於買下「登陸」的門票,一舉多得。

ING安泰人壽目前有保戶200多萬人,來台灣發展20年,是國內第二大外商壽險公司,規模僅次於南山人壽。

富邦人壽也有保戶100多萬人左右,富邦金收購安泰後,兩家公司的保單量及業務規模加總,將直追國泰、新光等大型壽險公司。

據了解,荷蘭ING集團因為將發展目標放在銀行本業,因此,已考慮出售ING安泰人壽一段時間。中信金控高層也證實,ING安泰人壽最早曾和他們洽談,雙方曾談到策略聯盟,但後來因故未成,ING安泰隨後與富邦金控談判。

由於歐美各大集團都受到金融風暴影響,富邦金控認為要「危機入市」,加速和ING談判,上周並派出團隊到香港與ING區域集團總部討論,剛好上周ING集團又公布最新季報,終於談妥收購案。



◆ 富邦金ING安泰 重啟合作案

【經濟日報╱記者 呂郁青】 2008.10.20

ING安泰人壽曾與富邦金、兆豐金與中信金洽談交換股權等策略聯盟,最近也向保德信人壽提議出售股權,但在ING集團爆發資金壓力後,促成富邦金與ING安泰人壽重啟相互入股合作案。

據了解,ING安泰人壽最早與某家消金銀行為主的金控洽談合資成立新的壽險公司,雙方已在最後簽約階段,但富邦金在今年3月中途殺出,有意與ING安泰人壽互相入股,ING安泰人壽釋出逾半股權,而富邦金則讓出5%到10%的股份,讓ING安泰與某金控合作案胎死腹中。

富邦金控高層表示,ING安泰今年以來一直很積極與國內金控談合併,今年中旬又轉向兆豐金洽談,才會讓雙方合作案暫停了一陣子。據了解,ING安泰還曾與保德信人壽談合併。

ING荷蘭總部第三季恐怕將出現史上首度單季虧損,預估淨損約5億歐元;一家金控主管看到ING單季虧損的新聞後說,「難怪ING集團今年以來很密切地跟國內金控談入股的策略聯盟案」。



◆ 跌幅減半 再延一周 法人:暫緩跌勢 不利賣壓渲洩

【劉宗志/台北報導】 2008-10-20 中國時報

政院昨宣布縮小台股跌幅一半措施再延一周,法人認為,由於上周五盤後檢調大動作搜索三家金控公司,勢必影響今日金融股走勢,加上國際股市波動仍劇,台股短線因縮小跌幅跌勢應有限,但流動性風險持續存在,不利賣壓渲洩,投資人操作仍應謹慎保守。

行政院暫時縮小台股跌幅限制,由原百分之七的跌停上限,減半縮小為百分之三點五,漲幅仍維持百分之七,此舉在上周讓台股跌勢較國際股市為小。

金管會指出,上周台股跌幅三.三二%,同期間亞洲國家股市跌幅較大,如香港跌八.七一%、日本跌五.○六%、南韓跌八.八二%、新加坡跌十.六六%、上海跌六.九四%,顯示跌幅減半之措施已具穩定股市信心之效果。惟鑒於國際股市風險波動度仍大,決定股市跌幅為三.五%之措施繼續實施至十月廿四日止。屆時該措施是否繼續,由金管會依職權自行決定。

不過由於市場投資信心不足,以至於國際股市反彈時,台股漲勢也落後,甚至還出現補跌現象。法人指出,以跌幅限制,等待國際股市止穩的措施,可以理解政府救市意圖,不過上周五台股仍然宣告失守五千關卡,加上盤後檢調搜索金控公司釐清扁家洗錢案,今日台股勢必面臨壓力,尤以金融股為甚。

法人表示,限制跌幅會讓買方採觀望不進場作法,進而發生流動性問題,這個現象在上周已可看見。主要是一根漲停可以抵二根跌停板,逢反彈賣方有「先賣先贏」預期,而當股市下跌,買方因「跌幅限制」認為還有更低價可買,所以許多個股發生流動性風險,跌停賣單高掛,但成交量相當有限。

法人指出,近期台股下跌,是因為美、歐等金融業風暴,導致全球股市劇烈波動,非台股單一因素,加上外資仍持續調節台股持股,以應付基金贖回壓力,台股後市要有像樣的反彈,前提仍是要外資轉向、國際股市止穩才有機會。



◆ 延長跌幅減半 投信:停市算了

自由時報 2008.10.20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金管會昨日傍晚宣布台股跌幅限三點五%政策延長到十月二十四日,投信法人聽聞後直呼「完了」。投信法人說,台股在流動性不足下,將仍會是一攤死水,如果政府擔心跌幅過大,有失顏面,不如直接停市比較快。

流動性不足 台股一攤死水

不願具名的法人指出,現階段股市是要有人想搶反彈,才能消化賣壓,但目前限制跌幅,又不准放空,股市完全是現股市場,讓搶短的投資人根本不想進場,在流動性奇差下,根本沒人想玩,台股將是一攤死水。

該法人指出,全球都遭到金融風暴襲擊,但各國股市的交易量都沒縮水,只有台股縮水,就是因為不能放空,且又限制跌幅,政府不知道「有量才有價?」「股價是由買方決定?」目前股價低於十元的個股,更是只要跌個零點三五元就跌停,全盤綠油油,更讓投資人喪失進場信心。

投信法人說,政府救市措施從交易面著手,沒有配套措施,只會讓台股陷入惡性循環,跌幅三點五%的限制延長,法人考量流動性不足,不惜殺出,個股打入跌停後,散戶又賣不掉,若散戶缺錢,只好贖回基金,而基金又在規模破二億元超過三十個交易日必須被清算,基金經理人只好賣股票,股市又下跌,這樣惡性循環下去,台股根本沒救。

法人分析,國安基金進場約一個月,投入一百四十億元,換算下來,每日投入股市才七億元,這樣叫護盤嗎?且自豪比法人操作績效好,僅損失一點五億元,顯示國安基金根本是上沖下洗,搶短線,殊不知國安基金進場不是要跟法人比績效,而是要拉抬股價,如果只是要跟法人比績效,不如不要進場,進場反而造成市場的不安定。

投信法人感嘆的說,行政院好像只要大盤不要急跌,就很自豪,根本是掩耳盜鈴的心態。



◆ 國際主要股市 少有限制跌幅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2008-10-20 工商時報

台灣當局週日宣布將股市跌幅減半的措施延長一週,然而放眼全球,國際主要股市面對此一金融風暴與股災,大都是採禁止放空的措施,鮮有限制跌幅者。而俄羅斯與印尼等新興市場雖然都曾有停止股市交易的行動,不過僅是少數,而且為期頗短。

9月中旬,金融風暴惡化引爆全球股災,而在情勢最為嚴重的時期,許多國家都採取了暫時禁止放空的措施,以紓緩股市跌勢。在這波禁止放空潮中,英國與美國是最先實施的國家,前者是在9月18日開始實施,而將一直持續到明年1月,美國則是在9月19日,並於10月12日再延長一週,直到10月9日結束。

在英美之後,荷蘭、香港、南韓、澳洲、德國、法國、印尼、台灣等股市也都先後跟進,採取禁放空措施,其中有的是把目標鎖定在金融股,有的則是擴及到大部分類股。美國原先是只針對金融股禁止放空,不過後來又增加若干非金融股,包括奇異、通用汽車與IBM等。

然而此一行動是否有助緩和股市跌勢,看來效果有限,以美國為例,自9月19日實施禁止放空到10月17日止,道瓊指數還是跌了19.6%,而南韓股市自9月30日實施禁止放空迄今,則是跌了18.46%。此一措施最為明顯的效應是使得股市交易大減,例如美國,自9月19日實施到10月9日解除這段期間,交易量減少了35%。有人就批評,禁止放空,嚴重傷害股市流動性。

也有若干國家在股市慘跌下,被迫暫停股市交易,例如俄羅斯與印尼等,不過僅是少數。英國當局曾一度考慮暫停股市交易,那是在10月12日週日的事情,當時布朗政府正在擬定金融紓困方案,由於規模龐大,達640億美元,擔心影響到13日股市,因而考慮在當天暫停交易 。不過,英國當局後來並沒有實施。



◆ 熱門話題:笨蛋,問題在所得下滑

【吳林/北縣新店(金融業)】 2008-10-20 中國時報

這個周末馬總統及行政院長劉兆玄上街購物,主要是想大肆宣揚消費救經濟的理論。

依照總體經濟理論,增加消費的確可以增加國民生產毛額(GNP),因此確實是刺激經濟的一種方式。不過這些大官們似乎只看問題表面而已,因為消費+儲蓄=所得,民眾目前儲蓄並未增加,而所得又因為投資損失或公司因景氣不佳而可能減薪,再加上今年高居不下的通貨膨脹,使得民眾的實質所得下滑,所以就算想增加消費也心有餘力而不足(有錢誰不想消費享受?)因此目前的問題不是在於民眾刻意過度儲蓄而不去消費,而是因為所得減少所造成的消費能力自然滅少,大官們拚命叫民眾消費實在有點搞錯方向了。

前監察院長王作榮說得很對,他說總統應該做的是增加就業,民眾有工作,賺了錢自然增加消費。也就是說政府的最終目標是要增加民眾的所得,所得增加之後自然消費就會增加而且經濟才會好轉,這樣才是提升經濟的最根本之道。

※ 官員可能忘了自己所領的錢比一般人多。



◆ 全球資本主義的五大風險

【聯合報╱陳博志/台灣智庫董事長】 2008.10.20

全球經濟目前的根本問題不是次貸,而是過去幾十年支持全球資本主義發展的幾個因素,現在都成為風險來源,而可能使全球經濟不易再順利發展。

第一個因素是資金的自由移動,它原則上有助於提高資金運用的效率,曾讓擁有資金的人可以賺更多錢,也讓缺乏資金的地方較易得到發展資金。然而就像水的流動一樣,流動的範圍愈大,波動就可能愈大。海洋的波浪必大於小池。十多年前我國在WTO談判中承諾要讓國際資金自由移動時,當時央行總裁梁國樹教授、王作榮教授、以及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就對資金自由移動的風險提出警告。東亞金融風暴之後,索羅斯和諾貝爾獎得主史迪格里茲都曾在專書中指出這種資金自由移動的傷害,這次金融風暴使各國更注意資金自由移動的風險,但我國政府和許多人卻仍沉迷在自由化和引進資金炒高股價的美夢中,而未思考外資進出所可能造成的波動和風險。

金融產品的創新和複雜化是國際金融發展的另一個因素,它有降低風險和活化市場的正面貢獻,但它也可能掩飾了風險,甚至因為在一個產品上虛構多層產品,將原來的資產變成好多倍的資產,而使信用總量及金融產業都過度膨脹。結果當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整個體系就幾乎要崩潰。這次全球嚴重的風暴就是這樣發生。前幾年發展國際金融而讓很多人羨慕的冰島,就因此要破產。然而我國卻仍在做國際金融中心的美夢。

這次金融危機即使不造成崩盤,全球經濟幾年內也很難好轉,因為上述兩個過去的金融趨勢和美國的貿易入超都無法持續下去。過去幾十年世界的第三個甚至是最重要的發展因素是美國的鉅額入超。東亞和其他開發中國家拚命增加生產,自己用不了可賣給美國,而美國則以發行更多美金,更多金融資產來支付給各國。如今美國若因金融變局而難再印這麼多鈔票和金融資產來買東西,也就是全球信用擴張的速度將減緩,全球每年就難再增加生產那麼多東西,全球經濟成長率也就必須下降。外國若不買更多美國的證券,美元將貶值,各國存在美國的錢受到折價損失。美國若不能繼續大幅舉債應付貿易入超,全球需求和其他國家的出超也只好縮減。說不定各國竟得拜託美國繼續印鈔票花錢以維持全球成長。

和這次風暴差不多同時發生的還有兩個因素的轉變。一是全球資源已漸不足以應付全球的生產,這已在全球暖化和原油等重要物資價格上漲中呈現,並將限制全球未來的成長。另一個轉變是近三十年來開發中國家和先進國家互補關係的終結。開發中國家參與國際競爭主要的途徑是替代原來先進國家生產的東西。這本來會對先進國家造成傷害。但由於開發中國家快速發展過程中需要很多先進國家的資本和技術,而且在產品替代過程中也使先進國家的物價和生活成本下降。因此過去三十年雙方呈現一種互利互惠的發展。

然而開發中國家已替代了大部分先進國家的勞力密集生產,能再替代的東西愈來愈少,再加上前述美國難再大幅入超等金融因素,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動力將趨緩。即使它們能再成長,也將生產更多自己要的資本財和原料,也就是以國內生產取代先進國家產品。所以雙方的互補關係將轉弱,替代關係增加。這在學理上將造成先進國家失業的增加以及工資的下降。而由於開發中國家人口眾多,很多人仍將失業或難有高生產力的工作,致使其所得難以提高,全球所得分配都將惡化,低工資的競爭也使很多企業的利潤下降或消失。這恰是馬克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預言,而這些現象前幾年已開始浮現,這次全球風暴可能使問題加速惡化。

我多年前就指出,發展知識經濟,生產別人不會生產的東西,才是在這全球化趨勢中維持國家發展的主要途徑,政府若還沉迷在和開發中國家合作以降低成本並享受互補之利益的想像中,而想和開發中國家建立比和先進國家更密切的合作,我們將難以發展,失業和所得分配的問題也將更嚴重。



◆ 鬆綁,不如連結

【李丁讚】 2008-10-20 中國時報

馬政府上任以後,最明顯的經濟政策就是所謂的開放與鬆綁,透過各種賦稅的減免,以及各種投資障礙的掃除,希望能藉此改善投資環境,提升經濟品質。剛剛決議實施降低遺產稅率至一○%,正是這整個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環節。據說,賦改會正在研議,希望把金融營業所得也要調降廿五%。很明顯地,馬政府是新自由主義的信奉者,認為政府干預愈少,市場的自由度越高,經濟就會愈好。

至目前為止,幾乎還沒有任何研究發現,遺產稅率的高低與資本流動有關。其他某些稅率的降低,固然暫時有益資本的投入,但在各國競相仿效下,這種效果其實也會逐漸抵銷。最後真正獲益的還是資本家。而且,在競相減稅的格局中,政府的稅收每下愈況,變成一個「小政府」,無力負擔各種社會福利或其他各種財富重分配措施,貧富差距逐漸拉大,階級對立,社會不安增加。這是資本全球自由流動所必然產生的結果。

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當然很複雜,但追根究底都與資本的全球竄流有關。面對這種金融危機,歐洲各國都開始把他們的銀行國有化,希望藉此能更有效規範和監督資本的流動,結果成效頗彰。反觀美國,布希政府還是相信自由放任政策,並沒有直接介入銀行的經營與監督。

在這個新自由主義教訓中,馬政府很明顯還沒有看到問題根源,還一味相信自由與鬆綁,在幾乎不考慮其他社會成本情況下,悍然降低各種稅率。其實縱使先不談其他社會成本,鬆綁對經濟環境改善也是短暫而不確定的。北歐四國的稅率都很高,也執行各種社會福利措施,是標準的「大政府」,但她們的國際競爭力還是名列前茅,證明經濟發展與社會福利是可以共榮並存的。

鬆綁,讓每個人都單獨孤立地面對市場,如果沒有進一步努力去「連結」,則有益於經濟發展的社會網絡還是無法萌生。因此,企圖透過鬆綁來提升投資環境,其實是很消極而不見得有效的方法。「大政府」的真正意義是,透過政府的居中協調與努力,以民主的方式連結社會上相關力量,包括產業、勞工、政府、知識界等,讓經濟發展的方向由這些相關力量協商決定,經濟成長的果實也一齊共享。產官學構成契約與伙伴關係,這才是良好經濟發展所必須有的社會基礎。

連結,除建立各種社會契約與伙伴關係外,也包括更具體資源連結。這個社會存在各種人才與資源,但在自由市場邏輯運作下,這些資源都變成孤立的存在,無法整合,嚴重影響到社會的創造力與生產力。可是,就像《海角七號》所啟示的,一個地方小民代的努力,居然把一群原本幾乎沒有任何生產力的人,包括小孩、老人、原住民、憤世嫉俗者等「連結」在一起,變成一個樂團,而這些人就因此變成一群有創造力的人。

其實,不只是文化產業,所有產業也都需要這種連結。成功大學有一間被業界暱稱為「馬達廟」的馬達科際研發中心,由機械系蔡明祺教授設立,免費提供所有業者技術諮詢,更透過交流平台的建立,連結業界的相關資訊與技術,讓不少廠商因此可以進行實質的合作,大大提升了台灣機械社群的「公共性」。很多研究早已指出,科技發展的優劣與科際社群的公共性有密切相關。而連結正是建立社群公共性的關鍵,是良好投資環境的社會基礎。

所有創意都來自連結,積極正面的社會關係與連結,就會產生積極正面的力量,這才是社會生產力和創造力的來源,也是改善經濟環境真正需要努力的方向。鬆綁,其實是最簡單容易的方式,但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只會讓政府變成一個小政府,進而造成社會對立與緊張。大有為政府當然不像小政府那麼容易,需要積極介入社會的各個層面,但不是主導,而是以民主的方式來居間協調連結,讓這些分散的力量產生可以相互生成的社會關係。這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放任或消極的自由。(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

fsj 提到...

裁員風吹進矽谷 台灣交易所可望成立

* 明年底 全球2.1億人沒頭路
* 技術勞工不足 東南亞國協憂前景
* 裁員風吹進矽谷
* 雅虎削減成本 計畫裁員千人
* 不敵金融風暴襲 聯想總部裁50人
* 美9月領先指標 意外上揚
* 溫家寶下猛藥 十招救經濟
* 沒花半毛現金 富邦金併ING安泰人壽
* 台灣子公司賺太少 被賣關鍵
* 富邦併ING安泰 躋身金控三哥
* 4合1 台灣交易所可望成立

◆ 明年底 全球2.1億人沒頭路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0.21

這一波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已由美國華爾街波及全球經濟的其他層面,對失業問題的影響將陸續浮現。國際勞工組織(ILO)總幹事索馬維亞20日警告,金融危機可能令全球在明年底前的失業人數增加2,000萬人,而使得全球明年底的失業總人口達到2億1000萬人。

索馬維亞估計,全球失業人數可能由去年的1.9億人升至明年底的2.1億人。ILO又指,每天不足1美元過活的超低收入階層,在這期間可能增加4,000萬人,不足2美元的更會暴增1億人。

索馬維亞稱,若目前經濟萎縮和將發生衰退威脅帶來的影響未能獲迅速處理,這些預測可能會被低估。雖然金融海嘯源頭的華爾街已很多人失去工作,但ILO指裁員潮會波及普通上班族,當中以建造業、汽車業、旅遊、服務業和地產界所受打擊最大。

索馬維亞說:「這不單純是衝擊華爾街的危機,這是衝擊所有行業的危機。」全球各地失業率攀升,本港9月失業率升至3.4%,美國9月失業人數為15.9萬,但ILO稱,內需市場龐大的國家毋須嚴重依賴出口,應付金融海嘯的能力較強。

他表示,希望有關解決危機的討論可著重創造職位和推動「實質經濟」,將資源集中於小型企業等職位密集的範疇。

他指出,美國金融機構利潤佔全國公司的比率,由1980年代的5%升至去年的40%,銀行寧願投資於金融交易,也不借錢給具生產力行業,導致非金融企業承受跟金融機構看齊的壓力,迫於削減開支,包括裁員,也不進行長遠投資,他建議銀行應重返以往借錢給企業的傳統角色。



◆ 技術勞工不足 東南亞國協憂前景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法新社新加坡二十一日電】 2008.10.21

國際勞工組織 (ILO)發表「2008年東南亞國協勞工與社會趨勢報告」,警告東南亞國家若不處理經理人和專業人員短缺的問題,未來經濟發展將受影響。

東南亞國協 (ASEAN)共有5.5億人口,希望在2015年前成立單一市場和生產基地,以便在國際市場占有更重要地位。

國際勞工組織說,東協的勞工問題不在就業人數少,而是在素質不夠高;技術勞工短缺逐漸惡化,令人懷疑東南亞國家大學教育的品質和實用性。

國際勞工組織表示,東南亞高級勞動人力不足的問題,並不僅限於跨國大企業,欲來愈多想要全球化的當地企業也受影響。該組織指出,東南亞資訊科技和金融業經理人、專業勞工不足現象若不解決,將影響企業競爭力和東協未來發展。

國際勞工組織說,專業勞工不足,可能使企業產能無法完全發揮、生產力降低,並使勞工流動率上升、人力招募和訓練成本增加,調薪幅度也必須增加,對企業競爭力有諸多負面效應。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資料,東協2007年勞動人口約2億8500萬人,2015年前預計增加4000萬人。

國際勞工組織認為,即使目前的國際金融危機過去,東南亞高級勞動人力缺乏的問題可能持續存在,而訓練有素的勞動人口較能因應變化迅速的國際趨勢。

國際勞工組織說:「在目前全球市場劇烈波動、大部分東協國家面臨通貨膨脹壓力的情況下,教育和訓練政策更有必要注重支持勞動人力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升。」



◆ 裁員風吹進矽谷

【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2008-10-21 工商時報

英國金融時報周一報導指出,原本總是樂觀的矽谷新設科技公司因為金融市場動盪已轉趨悲觀,使得矽谷也開始吹起出裁員風。

這樣迅速的心情轉折引人憶起2001年網路泡沫破滅情景,不同的是,現在這些做出裁員決定的矽谷企業看來都比較實際,不像之前許多網路公司面對2001年網路泡沫破滅,因應動作過於緩慢。

線上廣告公司AdBrite原本有100名員工,上周辭退40人,該公司執行長范羅表示,這是因為AdBrite必須立即產生淨利,該公司正走向一段艱難時期,他做了這個迅速大量裁員的決定,以後就不必再來一次。

本月由加州一家藍籌股創投公司Sequoia Capital召開的不公開會議凸顯矽谷這種心情轉折。Sequoia邀集該公司資助的所有企業之領導人與會,Sequoia要這些創業家珍惜他們所花的每一塊錢,把每一塊錢當做最後一塊錢在花。

參與此一會議的即時通公司Meebo共同創辦人司登柏格表示,這場會議促使Sequoia所資助的公司進行裁員。Meebo現只為關鍵職位招募人才。 新一代網路公司興起於2004年,這些新設公司甫開始嘗試賺錢,絕大多數業者距離產生淨利還有好一大段路要走,卻遭逢經濟不景氣的打擊。

影音網誌網站業者Seemic上個月將24名員工裁撤掉10名,該公司創辦人盧梅赫認為,情況非常非常嚴重,他在創業界的朋友有半數處於緊急情況,今後半年到一年期間是關鍵期。



◆ 雅虎削減成本 計畫裁員千人

【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2008-10-21 工商時報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指出,科技大廠雅虎目前已擬定一項大規模的削減成本計畫,其中包括大幅裁員,以振興該公司獲利與股價。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此一計畫預料將在周二公布,而根據熟悉內情人士的說法,雅虎確切裁員人數未定,但預估這波訂於明年1月實施的裁員行動將使超過1千人失業,涉及的部門很可能至少要等到數周以後才會公布。今年6月底,雅虎員工人數有14.3萬人。

熟悉內情人士表示,雅虎擬定了一項與使營運預算縮減約15%的行動計畫,並且要求主管積極參與。而雅虎在美國的聘雇已幾乎凍結,並在不久前與二、三十位外聘的人力派遣人員解約。

雅虎這幾年因Google、MySpace、Facebook等網路同業的強力競爭,營收和淨利成長率縮水,如今又逢金融風暴與景氣不振,促使全美興起縮減支出風,雅虎的營運是愈來愈困難了。

今年稍早,雅虎拒絕微軟以每股31美元收購,此舉引來知名投資人伊坎入股,他對雅虎施壓,要雅虎易手給微軟,伊坎並成為雅虎董事,也推薦兩人成為雅虎董事。但隨著雅虎被微軟收購的機會益見渺茫,雅虎股價在過去三個月期間跌掉43%。

自從微軟不再向雅虎提親,雅虎著手調整其管理團隊,並推出幾項新產品,希望提振該公司股價,然而這些行動無助該公司財務表現,也無助改善投資人和雅虎員工對該公司主管的信心。該公司有些股東將雅虎拒絕微軟怪罪在楊致遠身上。

雅虎表示,該公司在不久前聘請顧問公司Bain & Co.幫忙確認可能的結構性改變。熟悉內情人士指出,該過程還在繼續,之後可能產生裁員以外的建議,雅虎新董事會也繼續思索多項可能措施,比如與美國線上(AOL)合併。

上周,微軟執行長鮑瑪在一場產業會議上表示,雅虎和微軟仍可尋求締結網搜合作關係。但鮑瑪也說,兩公司並未對進行網搜結盟展開協商,也未開啟微軟併購雅虎的協商。



◆ 不敵金融風暴襲 聯想總部裁50人

NOWnews.com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10/21

受到全球景氣低迷影響,中國第一大電腦品牌「聯想」集團,傳出裁員消息,首先從位於美國的全球總部開始,預計將裁掉50名員工,而且裁員行動會持續到年底,至於集團利潤的心臟地帶大中華區,是否也有裁員計畫,聯想表示,「目前仍不確定」。

向來穩坐中國第一大電腦品牌的聯想集團,龍頭地位隨著金融海嘯不保了嗎?聯想宣布,從現在開始到年底,將陸續進行裁員計畫,而且第一站就拿總公司開刀,預計將有50人遭裁,員工會大喊,「聯想不是我的家!」

聯想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柳傳志表示,「在這段期間實際上好好練練內功,還是很有必要,每個企業我覺得前一階段都是因為發展得過快,實際上內部都有一些問題,是需要好好調整的」。

全球景氣冷颼颼,柳傳志一聲令下練內功,聯想美國總部首當其衝,而營運核心的大中華地區難保不受波及;其實聯想營收表現並不佳,去年第一季市佔率35.2%、銷售量成長30%,但今年第一季市佔率下滑到27.9%,連3成都不到,銷售量成長幅度也只有17%,成績大不如前。

而聯想兩大競爭對手戴爾和惠普,佈局中國市場已經有了初步成績,戴爾電腦2008年第一季營收成長30%、出貨量上升43%;惠普更信誓旦旦表示,未來兩年內要擴充營業據點達到25000家,零售店面的銷售成績奮力搶攻中國市場,挑戰聯想霸主地位。

聯想選在這個時機裁員,雖然第一波人數只有50人,對整個集團影響並不大,不過聯想過去幾年推動國際化營運目標,成果不如預期,現在中國市場龍頭地位又受到威脅,裁員計劃能否穩住大片江山,仍值得後續觀察。



◆ 美9月領先指標 意外上揚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季晶晶/綜合二十日電】 2008.10.21

世界各國政府近來採取的銀行紓困與注資措施奏效,全球信用市場的拆款利率陡降,銀行類股士氣大振,加上美國9月經濟領先指標意外挺升0.3%,經濟展望乍現光明,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的國會證詞被解讀為Fed很快可能就會再降息,多重利多激勵美股20日開盤開高走高,道瓊工業指數盤初勁揚逾250點,一度漲破9,000點,油價挺升。

由經濟研究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編纂的美國經濟領先指標9月意外上揚0.3%,優於彭博資訊訪調經濟學家先前預估的下滑0.1%,也扭轉8月驟降0.9%和7月下滑0.7%的頹勢。該指數預測未來三至六個月的經濟走勢。

此外,3個月期美元倫敦同業拆款利率(Libor)創九個月來最大降幅,激勵銀行股全面走高。

紐約股市20日早盤,道瓊工業指數一度大漲251點,報9,103點,漲幅2.84%;那斯達克指數和標準普爾500種指數最高分別漲2%和3%。富通私人銀行部駐日內瓦證券策略師杜切斯尼說:「企業獲利和展望有進展是一大關鍵,好消息使美股早盤獲得支撐。」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本周在維也納集會時可能宣布減產,刺激油價每桶漲約2美元,升破每桶74美元,連帶推升石油公司股價,全球第二大油田服務商哈利波頓公司(Halliburton)的股價暴漲18%;埃克森美孚公司大漲4.3%。

全球最大無線手機網絡製造商易利信第三季財報受北美銷售激增激勵,表現優於預期,帶動蘋果公司的股價上漲2%。

銀行和投資人因為擔心股價重挫以及貸款被倒帳,從上個月開始囤積現金,使信用緊縮情況惡化。

不過,聯準會主席柏南克20日到眾院預算委員會作證時表示,他相信美國政府的金融紓困方案,加上財政部、Fed及其他主管機關的措施,「可協助重建市場對金融體系的信心」。

然而,柏南克說,儘管金融體系逐漸穩定下來,但美國經濟「未來數季」恐將持續疲軟,主因是消費者支出和企業投資下滑。他警告,美國經濟遲滯期可能拉長,美國政府考慮推出第二個振興經濟方案是適當的。柏南克並指出,通膨壓力已隨商品及進口貨價格下降而走緩。

柏南克說:「經濟可能疲弱達數季之久,衰減有延長的風險,國會此時考慮財政方案應屬合宜。」他建議國會考慮促進借貸、刺激景氣的方案,而國會財政方案應考慮協助消費者、購屋者、企業和其他借款人取得貸款。

市場人士解讀上述談話,認為Fed不久之後可能進一步降息。

紐約高頻經濟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薛佛森說:「經濟領先指標的走勢仍是向下,10月經濟領先指標將下滑,這個指標跟衰退息息相關,目前仍未觸底。」



◆ 溫家寶下猛藥 十招救經濟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綜合報導】 2008.10.21

中共總理溫家寶日前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十招「救經濟、顧民生」方案。對台商影響最大的是將提高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附加價值機電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可提升台灣業者的出口競爭力。

救經濟方案是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的第四季工作方向,其中,為穩定進出口成長,將調高出口退稅率,中共海關總署尚未宣布具體調整稅率。這是金融海嘯爆發以來,中共中央首度宣示調高出口退稅率,顯示中共對加工貿易產業將採取適度的放鬆政策。

中共十項救經濟工作方向受到外界高度關注,其中還有一項是將降低住房交易稅費,增加住房建設規模,這項措施被業界解讀為中共中央挽救房市的第一步。

大陸前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去年同期成長9.9%,是三年多來首度跌為個位數成長。中共國務院指出,國際金融市場急劇動盪,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對大陸的影響逐步顯現;大陸經濟出現的新問題是增長放緩趨勢明顯,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速下降,資本市場持續波動和低迷。

深圳台商協會長黃明智說,大陸近兩年不斷頒布宏觀調控政策,逼迫加工貿易產業轉型升級或轉移陣地,未顧及國際政經情勢丕變。美國次貸風暴從去年9月開始延燒,迄今已成金融海嘯,全球需求衰退,製造代工業台商不僅要面對全球不景氣,還多一道轉型升級關卡。



◆ 沒花半毛現金 富邦金併ING安泰人壽

自由時報 2008.10.21

〔記者范姜群閔、廖千瑩/台北報導〕富邦金控昨召開記者會,宣布以六億美元(約新台幣一九五億元)併購ING安泰人壽,包括九十四億元的對價換股及一○一億元的現金支付;但充分發揮「危機入市」精髓的富邦金,將所需支付的一○一億元現金,轉換成由ING集團以全數現金認購富邦金發行的次順位公司債,等於沒花半毛現金就買到ING安泰人壽。合併後,富邦金躍升國內第二大金控,成為併購案最大贏家。

躍升國內第二大金控

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表示,目前ING安泰人壽在外發行股數達十二.八億股,而預計將在明年第一季完成的併購案總金額約為新台幣一九五億元,支付方式分為兩部分,其中九十四億元由富邦金發行普通股四.○六億股支付(占發行後股本五%,安泰人壽每股約轉換富邦金○.三一七四股,以富邦金每股二十二.九四元計算,每股轉換價約七.二八元),剩餘的一○一億元則預計發行次順位公司債支付,換算每股約七.九三元。

從交易面來看,富邦金以發行新股五%加上約百億元的現金支付方式進行併購,不但未大幅稀釋金控股本,且現金支付的部分,ING集團承諾將全數認購富邦金發行的次順位公司債,等於富邦金並未支付現金。金控資本適足率 (CAR)將提升至一四○%以上,同時,ING集團也未因五%股權而獲得富邦金控董監席次,難怪業界一致認為,富邦金是撿了個大便宜。

不過,ING安泰人壽總資產達六千億元,卻以一九五億元賣掉,外界質疑實在太便宜,富邦金會不會踩到地雷?

龔天行指出,ING集團雖傳財務危機,但ING安泰人壽絕非財務黑洞,其投資組合中,股票、風險較高的海外結構性商品都不多,台灣政府債券則高達五十%,顯示財務資產相當穩健。

ING安泰人壽副總林順才則說,ING安泰人壽如果是去年賣,價格肯定會高很多,但最近國際金融集團股價直直落,大環境不好,依集團內部評估,賣六億美元,已是不錯價格。

發行次順位公司債支付

根據ING安泰人壽的資料,ING安泰人壽今年前三季稅後盈餘為四十億元,上半年淨值也持續增加到三八○億元。據了解,ING集團此次在亞洲的壽險資產中,獨獨只賣了台灣的ING安泰人壽,應該是ING安泰人壽賺的不夠多,近幾年對ING集團沒有貢獻,才決議出售。

此次併購案,並非富邦金首次撿便宜,先前從北市府手中併購北銀,就開創撿便宜併購案先例,不同的是,當年併購北銀,「魚翅宴」等政治性爭議頻傳,惹了一身腥,此次併購則是相對單純多了。



◆ 台灣子公司賺太少 被賣關鍵

【黃琮淵/台北報導】 2008-10-21 中國時報

ING安泰在台品牌響亮,昨日閃電宣布售出,讓不少人跌破眼鏡。但對於ING集團在亞太區布局,為何僅出售在台的ING安泰,ING安泰高層昨日話說得保留,僅以「集團作法比較保守」回應;不過外界解讀,癥結點在於就在於「錢賺得不夠多」。

荷蘭ING集團傳出成立來首度虧損,但翻開其出售版圖,亞太區卻只有台灣。ING大中華區首席執行長張志明昨日談到出售一事,言談中表露難捨之意,直言「這麼好的公司、經營績效也不錯」,對出售之事充滿惋惜。

張志明的說法是,ING目前出售的海外公司中,除台灣外,就是巴西、墨西哥,而台灣子公司之所以賣掉,在於過去幾年「對集團未有貢獻」。

張志明說,即便在台的ING安泰賺錢,但依照ING集團的想法,ING安泰在台灣賺的錢,得先用以壯大規模及改善體質,也因為這種作法,ING安泰在過去幾年,毫無盈餘上繳集團,因而列入母集團的「優先處分名單」。

對此,壽險業主管分析,ING安泰在台經營有聲有色,但現在母公司有難,回過頭來檢視海外子公司貢獻度時,「當然優先處分零貢獻度的」。他說,講白一點,就是ING安泰在台賺得錢不夠多,導致在持續改善體質之餘,沒多餘的錢繳給母公司。

這名主管強調,ING集團絕不是放棄海外布局,這從ING並非全面撤出亞太市場,其實就看得出來。他說,只是台灣的市場太小,要達到能挹注母公司的程度,可能還得多等幾年,甚至很難達到,「所以ING集團不想等了,乾脆先賣掉」。

至於ING集團未來動向,發言人林順才說,未來的事情很難說,也許再過個幾年,ING又會採另一種形式重返台灣,直接買一間壽險公司也有可能。

在台灣的ING安泰人壽,在前年三月時,由荷蘭ING集團所屬分公司轉為子公司,市佔率為國內第五大,在外商背景中僅次於南山人壽。



◆ 富邦併ING安泰 躋身金控三哥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葉慧心/台北報導】 2008.10.21

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昨(20)日宣布,將以6億美元、折合新台幣195億元併購ING安泰人壽,預計於明年第一季納入,成為金控旗下100%持股的新成員。合併後,以總資產來比較,富邦金總資產將增至2.5兆元,擠下台新及兆豐金,從躍升為國內第三大金控,僅次於台灣金控及國泰金控,大幅拉大與競爭者的差距。

資產暴漲!
擠下台新及兆豐金

富邦金旗下壽險版圖市占率,也將擠下新光人壽,晉身為壽險業「第二把交椅」,緊追在龍頭國泰金控旗下的國壽之後。

這項併購交易,富邦金以ING安泰人壽每股淨值折價48%。據了解 ,富邦金這回在交易協商過程中大砍10%~15%。富邦金買得便宜,昨天股價也「樂透」,以19.05元收盤,成為金融股中唯一漲停者。

撿到便宜!
每股淨值折價48%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副董事蔡明興昨日在第一時間以雙署名方式寫信給富邦金全體員工報告這個好消息,強調「富邦金將在這次的世界金融風暴中,以穩健步伐前進,朝亞洲一流金融機構邁進。」

這樁交易案預計在明年第一季完成,在此之前,富邦金將於今年12月5日召開臨時股東會通過此案,再經過三到九個月的準備期,這段期間以雙品牌經營,明年下半年完成富邦人壽與ING安泰人壽合併案,目前暫訂以ING安泰人壽為存續公司。

富邦金昨天一早先在證交所舉行重大訊息說明會,緊接著在10時由龔天行出面舉行記者會,他指出,未來ING集團將取得富邦金增資發行新股後的5%股權,估計此部分約有4.06億股,作為富邦金取得ING安泰人壽全數股權的轉換對價。

股價樂透!
金融股唯一亮漲停

至於不足額部分,富邦金將以現金支付。ING集團也將所取得的全數現金,直接用於認購富邦金發行的次順位公司債。龔天行強調,ING集團在此項交易案中,「並不是要從台灣撤資,沒有匯出一毛錢,而是以其ING安泰人壽股權與富邦金作些交換。」

不過,ING集團持有富邦金增資新股的閉鎖期僅為一年,外界好奇一年後ING是否會繼續持股,龔天行對此反問:「你願意被鎖嗎?」他表示,這是談判決定的,不能一廂情願,「我們股價若有好表現、成長性很高,它們當然繼續持有,沒必要一定要賣掉。」



◆ 4合1 台灣交易所可望成立

【顏瓊玉/台北報導】2008-10-21 中國時報

喊了多年,證交所、期交所、櫃買中心,以及集保中心「四合一」成立「台灣交易所控股公司」終於有了眉目。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廿日初審通過《證券交易法》第一二八條修正草案,賦予成立控股公司設立法源,一旦完成修法,台灣交易所可望在明年就成立。

據證交所評估報告,未來集中和店頭市場將整合,上市公司將由現行七百多家擴增為1千3百多家,市值將由14.5兆擴增為15.5兆元。不過,為提升績效,目前證券期貨周邊單位員工1千4百多人,未來將進行人事的汰舊換新。

成立台灣交易所被金管會視為今年最重要的修法,主委陳樹昨天甚至願意割捨法案中有關內線交易的修法,只求讓法案趕快三讀通過,朝野立委都感到,「金管會真的很急。」

證交所為此特別委託麥肯錫顧問公司及專家學者進行研究,研究案指出,包括新加坡、香港、南韓等國家多數交易所都已展開大規模市場改革,交易所股份化和上市是全球趨勢,且上市交易所皆有超越市場的表現。

據金管會一份未公開曝光說帖,四合一整合方案分為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由四單位以股份轉換方式設立控股公司,預計半年內完成;第二階段就四家子公司業務進行整合,推動控股公司上市及成立監理中心,並訂定《交易所控股事業及監理中心條例草案》此一特別法。

為了避免台灣交易所控股公司股權圖利特定人,條文增列立委提案,明定控股公司未來釋出公股時,必須優先進行全民釋股。

朝野立委普遍認為,「四合一」是重大議案,也都關心控股公司未來的綜效。其實,在金管會說帖報告中已經指出,四合一上路後將有擴大市場規模、與國際接軌、提升經營績效,以及降低成本等四大綜效。

在擴大市場規模方面,集中市場和店頭市場整合,上市公司七百一十一家加上上櫃公司五百四十五家,未來上市公司將有一千三百家,市值也會比現在擴增一兆,成交值也會隨之增加,提高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地位。而控股公司為單一窗口,有利跨國合作及策略聯盟。

在降低成本方面,除了可以省下設備費,證券商向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提撥的交割結算基金,未來也會釋出,金額粗估約廿億元。

fsj 提到...

全球政治經濟向左轉?

* 金廈海域救難 兩岸明聯合演練
* 已開發國貧富拉大 老美最嚴重
* 柏南克年薪630萬 傅德的零頭
* 限制金融高層薪酬 全球共識
* 聯合國:香港是亞洲財富分配最不平均城市
* 不景氣 西班牙怨偶不敢離婚
* 全球卅一國實施食物券制度
* 9月失業率4.27% 創4年同月新高
* 立即上工 勞委會將釋1萬個工作
* 救失業 勞委會只能靠短期促進就業使力
* 北縣擬編2億 補助失業勞工
* 高市暖冬計畫 提供500個工作
* 6年級工程師 回鄉種花等回春
* 台灣科技業過冬 奇美電主管減薪10%
* 鴻海集團 傳將入股奇美電

◆ 社會探索─全球政治經濟向左轉

【林萬億】2008-10-22 中國時報

上個世紀末,全球化的概念加速流傳,「無疆界的世界」猛然被警覺到,觀察家甚至宣稱「民族國家的終結」。

接著,全球政治、經濟的討論充斥。其中,又以主張全球資本主義勢不可擋的工業主義邏輯觀點最為流行,認為全球化是工業化的下一階段,是條不歸路,順我者生,逆我者亡。從此,鼓吹降稅者找到了藉口,主張低薪資者也振振有詞,反福利者也有了靠山,認為全球資本會流向低薪、低稅、低福利的國家,也就是所謂的向下競逐。

馬克思主義者早就看到,資本主義的邏輯:擴張、密集化和滲入生活的所有層面,是促成全球化的既成趨勢。復加上現今世界體系中資金、生產、消費的安排,使全球資本家獲利持續增加,是推動全球化背後的驅動主力。接著,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對勞動過程、競爭與消費的主張,就成為推動全球化的旗手。

馬克思主義者也預言全球化將帶來諸多十足破壞性的影響。首先是貧窮與不均日趨嚴重。非常諷刺的是解決貧窮問題的處方竟然被認為是加速全球化。其次,全球資本主義販售的不再只是商品和貨物,而是包括:符號、聲音、形象、軟體、關係與連結。這些不只用來填滿豪宅,也在殖民消費者的形象,並掌控溝通管道。第三,全球資本主義透過政經手段,排除各種妨礙自由市場運作的法令與管制,企圖將公共設施與公共服務的底層結構澈底鬆綁與私有化,鼓催勞工流動、工作派遣、工會削權,折損國家與勞工組織的權威,依賴傳統階級鬥爭作為瓦解資本主義的策略注定要失敗。

即使對全球化的看法仍有爭議,有些學者以為人類社會的某些面向的全球化早已存在,如商業活動。全球化現象,即使是個存在的事實,民族國家仍然屹立不搖,在全球既競爭又互賴下,在某些面向上,國家反而更具保護性。而且,它所承載的服務國民的責任,並沒有所謂的「全球政府」準備接手,包括金融管制與社會福利事務在內。

上述說法,在這一次全球金融風暴中,一一浮現。由於美國次級房貸掀起的金融風暴,摧毀全球金融市場,威力之驚人,足以比擬一九二九年的經濟大蕭條。

有觀察家認為其後果將不如當年的嚴重,其實是因為自從上次的經濟大蕭條之後,福利國家已普遍建制完成,如退休年金、失業保險、健康保險、兒童津貼、長期照顧等,成為支撐各國因市場失靈後的復原機制。再者,災情似未完整被報導,房地產泡沫化,推倒金融機構,折損保險公司,股票下跌,投資套牢,消費不足,生產減量,裁員擴大,關廠歇業,失業攀升,貧窮惡化,社會不安。今年的冬天絕對是寒冷的,何時回春?眾說紛紜,沒個譜兒。

九月布希政府提出七千億美元的紓困方案,過不了眾議院這一關。到了十月四日才在各方奔走下修正通過,其中包括政府收購銀行股權。英國的動作更快,通過五千億英鎊紓困案。德國也緊跟著通過四千八百億歐元紓困案。歐盟各國紛紛仿傚。對美國新自由主義政府來說,國家是不該介入金融市場的。對具有費邊社會主義傳統的英國工黨政府來說,出手接管銀行,並沒有那麼難為,布朗首相動作自然神速。

不論如何,全球資本主義向國家求援,已是一個有趣的畫面。全球政治經濟向左轉態勢明顯。國家介入市場,尤其是金融巨靈,勢不可免。然而,就說馬克思主義藉此抬頭,也未必然。可以預見地,全球政府勢必更迫切被期待,而民族國家與全球政府間的分工,必須更明確。國家適度干預主義會受到升斗小民的支持。如同一九二九年以來,福利國家的擴張經驗,各國會更珍惜已建立的福利國家體制。自從一九八○年以降,嚴厲批判福利國家危機的新自由主義會暫時銷聲匿跡。只是,各國的紓困基金,其實是向未來借款,國家官僚介入銀行經營,紓困可能,賺錢不一定有機會。本已紅通通的國家財政赤字,如何在未來盡速平衡,恐怕也是個大哉問。當然,此時問這些也是白問,先救金融市場要緊。



◆ 已開發國貧富拉大 老美最嚴重

【聯合報╱編譯高國珍/報導】 2008.10.22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21日發表報告指出,已開發國家貧富差距日漸擴大,又以美國最為嚴重,這些國家的童工和低技術勞工變得更為貧窮。

OECD成員,尤其是歐洲國家,幾乎都是已開發國家。OECD持續觀察該組織30個會員國20年,做成這份報告,發現兒童和青少年中貧窮者的比率,比總人口貧窮人口比率高出25%,單親家庭的小孩更嚴重。

在OECD中,美國貧富不均問題,嚴重程度僅次於墨西哥、土耳其,美國貧富差距在2000年後急遽擴大。

法國的貧富差距過去20年則已縮小,因為貧窮勞工待遇獲得改善。

在美國,最有錢的前10%人口,平均年收入是9萬3000美元(約台幣300萬元),也是OECD中最高的。最窮的10%人口,平均年收入則為5800美元(約台幣19萬元),比OECD的平均低20%。

報告顯示,在美英、義大利等貧富不均的國家,社會流動最困難。

在英國和日本,貧富差距自2000年起縮小,但英國貧富差距仍比四分之三OECD會員國都大。

此報告是調查1985年至2005年各國貧富數據,雖未列入最近兩年數據,OECD表示,這些趨勢仍值得注意。



◆ 柏南克年薪630萬 傅德的零頭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10.22

坐領高薪的金融業主管最近成為眾矢之的,英、美、德、法、瑞士和澳洲都承諾將整頓金融主管薪資過高的現象。他們到底該拿多少薪水才合理,也許可以拿正在為他們收拾爛攤子的各國央行總裁的薪資來做對照。

各國政府和央行已承諾拿出約3.2兆美元用於銀行紓困、擔保及挹注貨幣市場流動性,收拾銀行界過去10年留下的殘局,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目前可能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但他區區19萬1300美元(約台幣630萬元)的年薪,比起雷曼兄弟執行長傅德任職八年拿到的5億美元(約台幣165億元),簡直就是零頭。

雷曼已受到信貸危機拖累之際,傅德今年3月間還拿了2200 萬美元(約台幣7.24億元)獎金。美林執行長沈約翰去年11月任職時領到1500萬美元現金紅利,瑞銀董事長歐斯培爾任職10年,1.3億瑞士法郎獎金入袋。

20國集團下月將在巴西舉行會議,預料澳洲將敦促立法禁止銀行高官薪酬,德國財政部已規定,接受紓困銀行主管年薪不得超過50萬歐元 (67萬美元)。但即使這個金額,許多忙著辛苦救市的央行總裁也趕不上。

柏南克年薪不到20萬美元、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也只領34 萬5252歐元(45萬美元)、英國央行總裁金恩年薪27萬5340英鎊(46萬美元)。

歐洲央行21位委員全部薪資加起來,還比傅德上次拿到的分紅少數百萬歐元。即使全球最高薪的央行總裁香港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一年1033萬港元 (132萬美元)的薪水,也必須工作整整16年,才賺得到傅德上回領的分紅。



◆ 限制金融高層薪酬 全球共識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2008-10-22 工商時報

華爾街日報周二報導,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造成銀行虧損或倒閉的高階主管依然能夠坐領高薪已經引發全球民怨。為改變這項金融業的陋習,歐美至少有六國政府,要求接受金援的銀行必須對高階主管的優渥薪酬設限。

全球燃起對金融高層薪酬設限的共識,也凸顯出民眾對那些華爾街銀行家把銀行搞垮後,還能領取高薪走人的極度不滿。例如美林策略長克勞斯雖然即將離開,但根據合約卻還能領走超過1千萬美元。這項消息雖然引來公憤,但卻無法可管。

耶魯大學專研公司治理的教授戴維斯表示,在政府推出紓困計畫來協助這些銀行同時,必須實施薪資限制,「以爭取大眾對他們的紓困方的支持」。

現今至少有六國已經或準備要對金融高層的薪酬設立上限。全球史無前例的聯手努力,可能將大幅改變以往的酬勞支付慣例,並導致這些高階經理人跳槽到不受影響的公司。

瑞典政府最近宣布一項提供銀行2000億美元擔保的紓困計劃。不過接受金援的銀行必須對「關鍵高層」薪酬設限。

德國國會則對接受資金挹注的銀行高層年薪設下50萬歐元的上限,並禁止他們收取紅利、股票選擇權與遣散費等。

至於美國對接受紓困的前五大銀行,其發給高階主管的薪酬免稅額與「黃金降落傘」設限,並且要求銀行追回當初根據不明確財報所發放的紅利或獎金,並禁止銀行提供高層採取「不必要與多餘風險」的誘因。

英國與澳洲官員則更把薪酬限制的範圍擴大到不受政府紓困的公司。英國主管機關對投資銀行董事會施壓,要求他們廢除可能鼓勵高風險行為的薪酬做法。澳洲總理陸克文也宣布將設立新的高階主管薪酬規定,來抑制金融業不必要的風險做法。

惠悅(Watson Wyatt)顧問公司執行長凱伊認為,「這是有史以來國際首次的自發性力量,來削減高階主管的薪酬」。

不過是否能收其效還有待觀察。國際公司治理網絡公司執行經理辛普森指出,該問題最大癥結在於企業董事會缺乏應負的責任。

此外,德國股東權利團體DSW發言人柯伯斯認為,高階主管的薪資減少將讓金融機構難以吸引與留住優秀人才,反而促使這些人才轉往沒有銀行紓困問題的開發中國家覓職。



◆ 聯合國:香港是亞洲財富分配最不平均城市

中央社 2008-10-23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二十二日專電)聯合國人類居住委員會今天公布「二零零八/二零零九全球城市現況報告」指出,紐約等美國大城市貧富不均的情況和非洲、拉丁美洲大城市相同;北京不僅是亞洲也是全球貧富差距最小的城市;亞洲財富分配最不平均的城市則是香港。

聯合國副秘書長、同時也是人類居住委員會執行委員長提拜珠卡在記者會指出,最近在全球造成重大災害的金融風暴,不僅金融業受害,值得注意的是,它同時造成「住宅危機」,許多民眾被迫無屋可居住,擴大的收入差距,造成嚴重社會問題。

報告主要撰寫人,聯合國城市監控部主任莫瑞諾指出,全球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數從一九七零年的百分之三十七,增加到公元兩千年的百分之四十七,預估到二零三零年將高達百分之六十。

針對城市居民收入不平均問題,報告指出,平均而言,西歐國家城市的貧富差距最小,其中以丹麥、芬蘭、荷蘭、斯洛維尼亞等國的貧富差距最小。

莫瑞諾說,美國包括紐約、華盛頓、邁阿密、亞特蘭大、紐奧良等城市,是貧富差距最大的城市,情況與非洲的奈洛比、阿必尚、拉丁美洲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智利首府聖地牙哥等城市一樣嚴重。

種族是美國大城市財富不均的最重要決定因素,黑人、拉丁美洲及混血種族的民眾,經濟情況普遍較差。

聯合國調查發現,過去二十年每週平均有三百萬人遷往開發中國家的城市居住,到二十一世紀中城市人口將由二零零五年的兩百三十萬人,增加到二零五零年的五百三十萬人,如何維持城市的和諧是重要課題。

莫瑞諾指出,亞洲都市化的速度十分驚人,目前亞洲約有百分之四十一的民眾居住在城市,到二零五零年亞洲的都市人口將占全球的百分之六十三,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屆時則有百分之七十的民眾居住在城市,印度則有百分之五十五。

城市人口大量使用能源,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劇增,莫瑞諾說,去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美國,總計北美地區、歐洲、中國、印度和俄羅斯,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百分之六十一,減碳工作要成功,城市是重要標的。



◆ 不景氣 西班牙怨偶不敢離婚

【聯合報╱歐洲特派員陳玉慧】 2008.10.22

沒人想得到,全球經濟大幅衰退,危機重重,副作用竟然是離婚率降低。

許多人結婚是為愛情,而離婚是為金錢。這一波世界經濟危機使得後者的發展更為明顯,在西班牙,緩慢的經濟成長和銀行崩盤,使得人心惶惶,離婚率立刻下降30%。

馬德里著名離婚律師布拉達如此分析,「因為房子愈來愈難賣得好價錢,而經濟危機也使得很多人無法負擔分居的生活費用。」

所以許多面臨分手的夫妻被迫住在一起,這麼一來,便得重新思考「新的和平共處方式」,很多人也因此打消了離婚的念頭。

原本西班牙政府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可達3.8%,而實際數字卻是0,同時失業率又一度飆到10%,而房子的出租率在今年第三季卻下降了10%。

專家認為,西班牙政府打算追隨其他歐盟國家,挹注1500億歐元以強化該國銀行,如果此舉仍無法挽救西班牙脆弱的經濟和銀行系統,房子的出租率一定再度下降,銀行的購屋貸款會更難取得,離婚率也將繼續下滑。

「一些有意離婚的人會持觀望態度。」布拉達律師認為,「經濟危機將使他們重新考慮離婚的壞處。」他認為,不管結果如何,很多伴侶會認為,至少像朋友一樣住在一起也不錯,有人因此便拯救了婚姻。

而一些仍然堅持離婚的人也會精打細算,很多人不再像過去一樣把離婚交給律師處理,而是自己私下協議離婚,或者透過便宜的網路律師去解決,以節省龐大的離婚費。

「但是網路律師雖然價格低廉,卻常帶來更大的問題,」布拉達表示,「因為在網路上無法仔細地列出所有的細節,每一對夫妻的情況也都不一樣,」最後往往因分配不當,得再重新找律師,花費更大。

從1981年起,在西班牙離婚不再像過去那麼困難,而現總理查巴底歐更在2005年進一步簡化手續,從此,離婚率年年增加,前幾年已打破每年10萬對的離婚數字。

不但離婚率下降,還出現了另一個趨勢,就是一些年輕人再度搬回父母家。在失業率的衝擊下,不少年輕人已無法再負擔昂貴的房租,寧可回父母家過舒服日子。

尤其,銀行危機深重,不再隨意提供低利貸款給年輕人創業,年過卅的人失業率最高,這些人最有可能回父母家吃父母。

這個現象去年即已開始,今年更嚴重。西班牙青年諮詢委員會統計,去年搬出父母家的青年人只有2.8%,而前年在5%以上。

難不成,這波經濟危機將削弱個人主義,深化家庭倫理價值觀,使舊式家庭生活重返歐洲社會?



◆ 全球卅一國實施食物券制度

林上祚/台北報導 2008.10.22 中國時報

內政部中低收入戶所得補助方案,考慮引進歐美國家食物券概念,事實上,食物券最早是一九五○年代由英國工黨政府首先推出,和二戰後社會主義精神頗為契合,目前全球共有三十一個國家,提供中低收入戶食物券,最近美國金融風暴肆虐,食物券申請人數已暴增至二千八百萬人。

英國政府二次大戰後,為了確保一般民眾能夠有足夠營養,因此在重要物資上實施配給制,每個家庭都有砂糖、蛋、牛奶等物資食物券。

目前全球實施食物券制度國家共有三十一國,包括中國、印度、南非、巴西等國。

美國自六○年代開始發放食物券,僅針對收入低於或僅略高於「貧窮門檻」民眾,或是一家四口年收入少於二萬七千五百六十美元家庭發放,以密西根州為例,平均每八人就有一人領取食物券補助。

為了避免失業者領取補助後,把錢花在一些不該花的項目,例如菸酒等,美國政府失業補助,已經逐漸改為食物券方式發放,近年來,美國食物券已經改成儲值卡,由政府每月存入一定額度,領取救助民眾每月得憑卡消費,兌換民生物資。

根據外電報導,由於美國經濟情況持續惡化,美國領取食物券人數持續增加,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估計,今年倚靠食物券人數,將從二六五○萬人,增至二八○○萬人,是一九六○年代食物券救濟制度實施以來,人數最多的一年。



◆ 9月失業率4.27% 創4年同月新高

中央社 2008.10.22

行政院主計處今天公布,9月失業率4.27%,較上月上升0.13個百分點,創四年來同月新高,1月至9月平均失業率為3.96%,較去年同期微升0.04個百分點,也創下三年來同期新高。

主計處今天公布9月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由四局副局長黃建中主持。

黃建中指出,國際金融風暴來的迅速,加上經濟成長趨緩,是造成9月失業率指標惡化的重要因素,勞動市場動能雖趨緩,但相信政府部門會努力克服。

黃建中表示,9月季調後失業率4.12%,創四年來同月新高,且已連續3個月上升,較上月上升0.19個百分點,顯示勞動市場產生結構性變化。

他強調,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失業率較上月上升0.13個百分點,季調後失業率也較上月上升0.19個百分點,升幅雙雙創下歷年最大。

黃建中指出,目前國內的勞動市場相當嚴峻,已產生結構性變化,換句話說,不是季節性因素造成,失業率攀高是經濟循環、信心因素所造成。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將推出「立即上工」方案,擬釋出工作機會,黃建中表示,政府擴大公共就業,對改善失業率是有幫助,但最終還是要改善經濟環境,才能創造就業。



◆ 立即上工 勞委會將釋1萬個工作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黃依歆/台北報導】 2008.10.22

勞委會今(22)日下午公布「立即上工計畫」具體方案,職訓局長陳益民表示,如果今天主計處公布的失業率在高點,就會有全面性的配套措施出現,包括周四將與全國工業總會開會協調,同時預計釋出公、私部分1萬餘個工作機會,政策實施對象涵各種青年、中高齡、弱勢等各個族群。

陳益民表示,過去失業率以七、八月最高,今年8月已達4.14%,高過去年同期。9月失業率,是重要的景氣指標,依過去數據來看,9月的失業率大多從8月的高峰下滑,如果9月失業率攀高,就是異常警訊。

陳益民指出,勞委會已與部分民間企業溝通,待今天所端出的政策確定後,可立即釋出職缺。如果9月失業率偏高,周四馬上會與工總開會協調。

因應全球明年可能掀起失業潮,行政院除了下周將提出「緊急促進就業措施」,創造短期3至4萬個公、私部門的工作機會外,還有未來四年的中長期促進就業措施,力拚未來四年的失業率控制在4%以下。

短期促進就業措施,就是由各部會認養一定員額的工作機會,陸續自今年11月起至明年底實施,由於今年1至8月的失業率已攀升至3.93%,全年失業率要控制在3.91%以下的目標,初估至少需創造4萬個工作機會。

據了解,在各部會絞盡腦汁之後,創造的工作機會員額行政院長劉兆玄仍不滿意,已要求各部會積極思考、盡最大努力「加碼」,送交經建會彙整。

除了最大宗的勞委會「立即上工計畫」提供1萬人就業外,包括交通部提供1,000 個名額,每人每天薪資800元、工期三個月,經費約需7,000 萬元,都屬基層的工作,例如道路整理、清溝、搬運器材等。內政部提供3,000名額,提供社福輔助、托兒、老人安養、下水道建設、國家公園管理區等領域工作。

教育部準備推動都市邊緣地區弱勢國小、國中學童課輔活動,鼓勵待業的大學畢業生參與,各級公立學校也將增聘校內工友等臨時人力2,000名。經濟部準備結合旗下16個財團法人,釋出創業輔導等臨時管理師等職缺,公營事業也將檢討增聘臨時員工,提供2,000個名額工作機會。另外,推動提早入伍5,000名、增加替代役員額2,400個,以降低失業率。

※ 沒有長期計畫?



◆ 救失業 勞委會只能靠短期促進就業使力

中央社 2008-10-22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008年10月22日電)行政院主計處今天公布九月失業率,果然再飆高達百分之四點二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委王如玄也同時公布多項搶救失業措施,但都只能在短期促進就業努力。王如玄坦承,解決中長期失業情形,唯有靠經濟改善。

據勞委會統計,每年七、八月因逢社會新鮮人投入職場,失業率會升高,但通常九月就會明顯下降,今年全球無論股市動盪、金融風暴都是全球性,台灣也難逃衝擊,年初以來失業率一路走高,九月比八月的百分之四點一四又高了百分之零點一三,是自1982年二次能源危機及2001年經濟不景氣後,首次九月失業率高於七、八月。

目前,主計處公布台灣最新失業人數是四十六萬四千人,但職訓局依各就業服務機構登記求職及求才情況分析,供需比才零點四三,也就是每位求職者只有零點四三個工作機會,可見工作的確難找。

王如玄用「嚴陣以待」形容勞委會面對台灣愈來愈嚴重的失業率,並指示職業訓練局想盡辦法增加促進就業預算,擴大促進就業規模。

勞委會今天端出的就業大菜,主要是要用新台幣三十七億元協助約三萬人就業,以補助津貼方式,鼓勵民營企業僱用失業者,公部門也會釋出工作,但這些促進就業方案都屬於短期性質,時間大約半年。

王如玄坦承,解決中長期的失業問題,一定要靠整個經濟情況改善,但面對當前不只中高齡者工作不好找,連青年的謀職也出現困難,勞委會各項短期促進就業措施,是為協助失業者有喘息機會,希望經由適當的幫忙,讓失業者撐過過度時期。

面對當前不景氣,許多企業都開始裁員,勞委會鼓勵民營企業僱用失業者的「立即上工」計畫,則是要求企業新增工作機會,因每僱用一名失業者可獲一萬元津貼補助。

雖然補助時間最長只有六個月,勞委會認為仍有助降低企業成本,等於是讓雇主與勞工雙贏的計畫,估計至少可增加一萬個工作機會。勞委會職訓局長陳益民表示,如果雇主可提供的工作機會超過勞委會預估數,仍會持續發放津貼。



◆ 北縣擬編2億 補助失業勞工

【聯合報╱記者孟祥傑/板橋報導】 2008.10.22

經濟不景氣、股市低迷加上企業裁員風,近來自殺事件頻傳,縣府正研擬「台北縣失業者及其家庭服務方案」草案,針對失業導致家庭經濟陷入困境,卻又不符合中央「1957福利關懷方案」或「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者給予救助,初估將編列2億元經費,於明年元月上路。

勞工局長高寶華指出,目前北縣失業人口約6萬8千人,經濟景氣未見好轉,失業人口可能再增加,如此將造成許多家庭家計陷入困境。社會局副局長李美珍表示,許多失業勞工無法立即找到新工作,對於無法請領中央社會救助金的失業勞工,家庭經濟更如雪上加霜。

為協助這些失業卻又無法請領社會救助金的勞工,社會局與勞工局昨天於縣政會議中,聯合向縣長周錫瑋提出「台北縣失業者及其家庭服務方案」草案,預計將編列2億元,並向縣議會於本會期結束前,爭取追加減預算,或由縣府先行墊付,再於下會期爭取追認方式推動,最快明年元月上路。

李美珍說,符合救助對象的勞工,可向縣府社會局、勞工局、衛生局等單位,或各鄉鎮市公所、村里辦公室提出申請,經縣府跨局處成立的訪視小組,到申請勞工家中訪談審核。」

通過審核的勞工家庭,可獲得急難救助、緊急醫療補助、就業扶助、助學措施、創業與理財、心理輔導、職業訓練等救助金或救助方案解決困境。

高寶華表示,雖然勞委會已有「多元就業方案」,但各縣市均有名額限制,且景氣持續低迷,失業勞工增加,勞工局也將自辦多元就業方案,並提供1千個就業名額,並與教育局合作,提供失業勞工子女教育補助費,協助勞工家庭度過困境。



◆ 高市暖冬計畫 提供500個工作

【聯合報╱記者凌珮君/高雄報導】 2008.10.22

高雄市勞工局長吳清賓昨天坦承高雄加工出口區有3家電子公司今年裁員已逾1200人,目前全市請領失業給付者達8074人。高雄市長陳菊昨天宣布動用市長第二預備金5千萬元推出「暖冬計畫」,優先輔導被裁員勞工短期就業3個月,欲求職者可向勞工局就業服務中心或1999洽詢。

高雄市失業率長期高居4%以上,市議員鄭新助、李喬如昨天質詢勞工失業問題。

市府勞工局長吳清賓說,勞工局接獲加工區3家電子公司通報,今年已裁員1063人,據他了解還有多家公司大量裁員未報,勞工局正在調查。吳清賓憂心裁員人數到年底還會增加,「加工區裁員數可能上看3千人」,他表示將嚴重衝擊到高雄市的失業率。

陳菊說,市府即日起提供500個就業機會,以防治登革熱環境清潔、空地綠美化及社會服務為主,讓失業民眾有短期就業機會,以3個月就業期及勞動基本工資發薪為基準,期暫時解決失業者的燃眉之急。

市府暫定「暖冬計畫」輔導就業方案,以被臨時裁員、失業3個月以上者優先錄用,即日起,民眾可向勞工局就業服務中心申辦。



◆ 6年級工程師 回鄉種花等回春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2008.10.22

人人都說不景氣,但是花農心裡有春天;31歲的花農陳宏生過去是電子公司的工程師,三年多前回到屏東鄉下種花,從冷氣房走到太陽下,陳宏生不但不後悔,而且對挺過不景氣很有信心,他相信「只要準備好,就有等到景氣回春的一天」。

前幾天才剛當新郎倌的的陳宏生,是屏東縣鹽埔鄉新一代的花農,大學唸的是環境工程,和多數的鄉下孩子一樣,一畢業就到北部一家電子公司擔任工程師,雖然月薪不錯,但是工作壓力大,每次回家,看到父母親為了種花,不是閃到腰,就是累得要命,身為獨子的他總感到特別不忍。

3年多前,他毅然辭掉工作,決定回鄉幫父親種花,家裡種的是天堂鳥、野薑花、紅薑花,他回來後又種了火鶴,從工程師變農夫,他說第一年他連噴藥都不會,「常常噴得自己都快中毒了,火鶴花上居然還有蟲動來動去」,後來經過父親的指導,技術已有明顯改善。

這陣子受大環境影響,花卉價格比去年同期更不穩定,去年同期一支火鶴可以賣到25元,今年只能賣到十幾元,不過他認為「照顧好花的品質最重要」,他舉山蘇為例,以前山蘇的切葉價格並不好,後來有位農民種出好品質,把山蘇價格拉到一支4元,「可見是品質問題,不是價格問題」。

提起景氣問題,陳宏生展現自信地說「只有現在努力,才能因應景氣回春的時候」。

高屏花卉運銷合作社昨天還邀請中興大學教授盛中德南下研議,希望未來能設計出一套「電腦選花」的系統,控管花卉品質,合作社理事主席柯信行說,只要成本降低,花農可以闖出一片天。



◆ 台灣科技業過冬 奇美電主管減薪10%

【袁顥庭、李淑惠/台北報導】 2008-10-22 工商時報

面板產業面臨寒冬,外傳面板廠減產幅度高達30%,5代以下折舊完畢的舊廠,稼動率甚至降到50%以下,創下產能利用率新低水準。而因應減產造成過多的人力,面板廠除了鼓勵員工休假之外,也開始施行內部轉調、遇缺不補等措施。而奇美電更是宣布由中高階主管帶頭減薪約10%,希望大家共體時艱、一起度過這次面板的不景氣。

面板廠產能利用率銳減,各廠面臨人力配置過多的問題,甚至傳出可能減薪、甚至裁員的消息。因應景氣寒冬,奇美電子宣布,中高階主管即日起減薪10%,希望達到宣示的效果,希望員工共體時艱。奇美電強調,目前公司沒有裁員的計畫,至於一般員工也不會減薪。

友達表示,因應產能調整,公司已經針對既有人力作調配,除了進行內部轉調之外,也藉此機會作員工訓練、安排休假等。至於閒置的生產線,則是轉而用以進行新產品研發。不過友達也表示,針對未來全球化營運以及多元化業務的發展,友達開始新一波的人才佈局計畫,啟動「關鍵人才」招募計畫,期在5年內延攬250位以上中高階經理人加入友達企業體,來因應成長中的全球新據點、新事業以及集團上下游公司的人力需求。

華映表示,公司目前對於人員任用會嚴格管控,而原先人力就是不足額編制,現在除了減少加班時數之外,同時也鼓勵員工休假。另一方面也凍結人事,遇缺不補,優先安排內部既有人力轉調。



◆ 鴻海集團 傳將入股奇美電

【經濟日報╱記者蕭君暉、邱馨儀、李珣瑛/台北報導】 2008.10.22

景氣冷颼颼,面板業在減產聲中傳出新的整併,市場盛傳,鴻海集團正洽談策略投資奇美電,促成群創與奇美電的「雙強結盟」,組成能與友達抗衡的台灣第一大面板陣營,同時成為全球LCD面板四大勢力之一;法人認為,若此事成真,有助鴻海集團、奇美電提升競爭力,全球面板業將面臨新一波洗牌,鴻海集團更可進一步鞏固全球電子專業代工(EMS)龍頭寶座地位。

奇美電財會處長陳世賢昨(21)日否認將與群創結盟;群創財務長許嘉誠則說:「沒聽說,不予評論,若真的有,應該是由相關部門評估,會依法在適當時機公布。」他並開玩笑的說:「如果有,也不會告訴你。」

面板業人士指出,群創屬於鴻海集團,是全球第二大液晶監視器組裝廠,鴻海也接獲電視巨擘新力(Sony)的液晶電視組裝訂單,但群創只有一座4.5代廠在做小尺寸面板,一座五代廠做少數的監視器面板,至於明年將量產的六代廠,也是以生產寬螢幕監視器面板為主,明顯缺乏液晶電視面板產能。群創昨天下跌1.15元,以跌停板價32.45元收盤。

奇美電的強項,就是擁有龐大電視面板產能,根據DisplaySearch統計,奇美電電視面板8月出貨量高達220萬片,擠下三星成為全球龍頭。以群創的監視器、鴻海的液晶電視,再加上奇美的面板產能,可望成為全球LCD面板上中下游整合的新勢力。

對奇美電來說,其今年預估新增產能為40%,是全球擴增產能最快的LCD面板廠,今年預定陸續開出的新產能,包括六代廠、7.5代廠第二階段,以及年底裝機的8.5代廠;但法人分析,在龐大產能的背後,代表的是燒錢速度很快,財務壓力跟著升高。

根據奇美電第二季財報,約當現金277.51億元,淨負債比55.6%,但友達同期現金高達930.48億元,淨負債比只有14.3%。若鴻海集團策略投資奇美電,將可以降低奇美電財務負擔與淨負債比,奇美電今後既不用一直向銀行借錢,股本也不會放大,又能明顯提升市場價值。

法人認為,奇美電與鴻海的關係一直不錯,奇美電旗下奇美通訊之前就是賣給鴻海,且雙方洽談相當愉快,有了過去經驗,兩大集團再度攜手合作的可能性確實不小。

奇美電昨天以跌停作收,收盤時股價16.35元,股價破底頻頻。對鴻海集團來說,此時若策略投資奇美電10%股權,以奇美電資本額880億元來看,只要不到150億元,就能取得所需產能,比自己砸下千億元蓋一座7.5代廠要划算太多。

至於奇美電,也可有效去化產能,提高產能利用率與競爭力。至於未來兩大集團是否以換股、買老股,或以溢價增資發行新股等方式來達成策略投資結盟,值得後續關注。

fsj 提到...

從阿根廷到國發基金 高物價高失業率人民苦啊!

* 還不起國債 阿根廷瀕破產
* 阿根廷倒債陰影 新興市場資金大逃亡
* 私營基金擬國營 阿根廷股匯崩跌
* 阿根廷侵占民間資產300億美元
* 全球CDO市值 九成人間蒸發
* 連動債通過門外漢條款 保障老人
* 金融海嘯 華爾街金童變罪人
* 美元一路飆 英鎊、歐元躺平
* 台幣重挫 央行小心後遺症
* 油價跌破66美元
* 小麥跌、金銅跌 請問,物價怎還不跌啊?
* 國際商品指數 跌到四年新低
* 只漲不跌 經部 「只能道德勸說」
* 輕蔑談裁員 劉揆耍冷 記者傻眼
* 挖苦媒體的內閣 全裁也罷
* 今年薪情 有史來最差
* 高物價+失業率 人民苦啊!
* 9月失業率暴增... 最大失業潮來了?
* 海嘯下,9月失業率創新高!
* 零售、餐飲業大衰退 中餐館最慘
* 科技廠大裁員 債權抵遣散費
* 無懼裁員 軟體人才就是紅
* 裁員一波波 全台失業潮席捲
* 失業率破4% 桃縣府擴大就業徵才
* 六輕 面臨一年30億碳稅
* 花蓮開徵碳稅 經長槓財長
* 政院擬成立3.9兆建設基金
* 愛台12建設 八年發債5,000億
* 國發基金 從2000億擴為1兆
* 為何是1兆?「數字是上級長官交代下來」
* 向郵局借錢? 中華郵政指「完全沒聽過」
* 劉憶如:金融海嘯衝擊經濟才要開始
* 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角色
* 咱的社會─鼓勵消費 恐再陷風暴中
* 解決金融危機 勢須重振經濟道德


◆ 還不起國債 阿根廷瀕破產

【劉聖芬、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2008-10-23 工商時報

根據彭博社的報導指出,阿根廷政府計畫把近300億美元私人退休基金國有化,用以償還其國債,引發外界對此南美第二大國恐爆發10年來第二度破產危機的擔憂。受此消息影響,阿根廷的股債市近兩天來全面重挫。

投資人擔心,阿根廷總統費德南茲此一決定可能會進一步傷害已因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與經濟成長減緩而震盪的市場。

阿根廷於1994年設立私人退休基金制度以助鞏固資本市場。根據統計,目前該國的私人退休基金擁有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證交所掛牌上市公司的5%股權,與上市公司27%的在外流通股票。

周二受到阿根廷政府宣布將私人退休基金國有化消息的影響,當天該國債券與股票市場大跌,指標股價指數Merval終場下跌近11%,收在1046.68點;公債價格則在美元計價折價債券與Boden債券帶頭走低下,平均滑落6%。

阿根廷政府上次企圖拿勞工儲蓄去還債是在2001年,然而之後不久即宣布無力償還950億美元公共債務。

不過,該國政府打算將10家私人退休基金國有化的計畫,仍須經過國會的批准。倫敦匯豐控股與西班牙銀行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旗下的私人退休基金皆在其中。

加拿大皇家銀行旗下的RBC資本市場在周二預估,阿根廷政府明年的借款需求,將從今年的70億美元,膨脹到140億美元之多。

費德南茲說,全球爆發金融危機,此刻八大工業國集團(G8)及其它國家都在尋求方法保護銀行,阿根廷政府是在考量當前國際背景下,做出該決定。

她同時指稱上世紀九十年代阿根廷開放退休金私有化以來,退休者享受的高退休金形同「劫掠」,這現象將在私營退休金收歸國家統一經營後消失。

但業者指出,退休基金擁有不少政府發行的債券,而政府沒能力償還這些債務,因此企圖在實施國有化後,就可將有關債務一筆勾銷。



◆ 阿根廷倒債陰影 新興市場資金大逃亡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二十二日電】 2008.10.23

阿根廷十年內二度倒債陰影震驚新興市場,造成22日印度、巴西、俄羅斯、波蘭、匈牙利等新興經濟體的股、匯、債市崩跌,避險基金急忙逃竄,開發中國家借貸成本升到五年來最高峰,迫使新興市場國家央行採取緊急行動救市,並請求國際協助。

阿根廷總統基希納夫人宣布計畫「國有化」十家退休基金300億美元,震驚市場,因為2001年阿根廷政府上次沒收民間儲蓄後不久,隨即倒掉國債950億美元,引發全球賣壓。

至台北時間22日晚上9時,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新興市場指數暴跌6.2%。

阿根廷股市在基希納夫人宣布計畫後,21日股價慘跌11%,22%盤初MERVAL指數再挫11.8%,拖累拉丁美洲股市持續暴跌。巴西市場22日開盤後不久,聖保羅證交所股價指數即暴跌5%以上,跌為37,103點,巴西貨幣里爾兌美元匯價從前一日收盤的2.2里爾,跌為2.3里爾。智利IPSA40指數跌2.6%,墨西哥Bolsa指數跌4.8%。

俄羅斯新興市場債券帶頭重跌,新興市場債券殖利率與美國國庫公債利差擴大103個基點,成為6.73個百分點。根據摩根大通銀行的資料,投資人要求的開發中國家國債利差升到比美國財政公債高出26個基點,成為平均7.15個百分點,是2003年3月以來最大利差。俄羅斯股價下跌4.3%,盧布下跌1%。

印度盧比跌到空前新低,從早盤的49盧比跌為49.31盧比,盤中一度跌到49.50盧比的新低。孟買Sensex 30種股價指數重挫4.8%,收10,169.90點;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12個基點。

波蘭貨幣齊洛提下跌10%,土耳其里拉下跌3.4%,南非蘭德跌到2002年4月來最低,跌為10.97蘭德兌1美元,跌幅為3.29%。

匈牙利貨幣佛林特跌到兩年來最低點,今年來弗林特共下跌17%,迫使匈牙利中央銀行22日把利率整整提高3個百分點至11.5%,以便支持弗林,因此弗林特22日跌為279.53弗林特兌1美元,跌幅0.5%。

全球經濟衰退的陰影籠罩,使歐元兌美元匯價22日跌至二年來的谷底,一度跌抵1.2743美元;英鎊跌至五年新低,亞洲貨幣兌美元跌勢加劇。另外,原油價格22日在需求可能減弱和美元上漲的情勢下,跌破每桶68美元。

【編譯陳家齊/彭博資訊22日電】全球經濟衰退憂慮壓過信用市場解凍的好消息,美國股市22日開盤重挫,道瓊工業指數一度大跌逾400點。石油業者埃克森美孚與Freeport-McMoran銅金公司帶頭下挫逾5%,新帝(Sandisk)因三星電子撤回併購出價崩跌30%,MSCI新興市場指數則因阿根廷政府可能再度倒債而大跌逾6%。



◆ 私營基金擬國營 阿根廷股匯崩跌

【郭篤為/巴拿馬廿二日電】 2008-10-23 中國時報

阿根廷女總統克里斯蒂娜.費南德茲廿一日以防止國際金融危機波及為由,向國會提出將私營退休基金收歸國營的提案,導致股匯市應聲崩跌。私營基金業者指控政府覷覦龐大存款,將發起全面杯葛。

費南德茲的提案一旦在國會過關,九百五十萬名「退休養老基金管理者AFJP」基金投保者將在一夕間轉入「國家社會保險局」推出的新管理單位,「國家社會保險局」目前僅有四百五十萬人投保。官方統計去年以來私營「退休養老基金管理者」基金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投資虧損連連,截至目前為止已經失血二○%,且已出現延期發放退休金的先期警訊。面對政府可能接管,「民間聯盟Coalicion Civil」強烈質疑政府的動機,認為費南德茲只不過是覷覦私營基金業者手中高達三百億美元的基金。

費南德茲提案後阿根廷MERVAL指數狂跌十一%,比索對美元兌換貶值六.七二%,金融股出現兩位數崩跌。



◆ 阿根廷侵占民間資產300億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二十二日電】 2008.10.23

阿根廷政府宣布,民間退休基金管理的300億美元資產將收歸國有。分析師指稱,這麼做形同沒收私人資產,顯示阿根廷政府又再陷入無力償債的危機。

阿根廷總統克莉絲汀娜‧基希納21日宣布,阿根廷的私人退休基金系統(AFJP)將收歸國有。分析師表示,極度仰賴原物料出口的阿根廷經濟遭受全球金融風暴衝擊,阿國政府歲入可能因此減少60億美元,此舉有如沒收民間資產以替空虛的國庫融資。

AFJP這個包含十家基金的民營退休金系統1994年開始運作,擁有阿國上市公司5%股權與27%的流通股。該計畫須阿根廷國會通過。其中一家Profesion-Auge基金執行長呼籲基金業者提起訴訟,阻止政府接管AFJP。

分析師表示,由於這十家退休基金法人是阿根廷股市最大的交易者,此舉等於替阿國金融市場釘上棺材板。受此衝擊,外國投資人信心潰散,阿根廷股市Merval指數21日重挫11%,22日早盤續挫13.8%,拖累拉美市場全面下跌。

根據RBC資本市場公司統計,阿根廷政府明年的借貸需求將比今年倍增至140億美元。阿根廷政府上次伸手拿民眾的積蓄支付債務是在2001年,隨後便倒帳950億美元。

信用違約交換(CDS)市場顯示,投資人現在要為1,000萬美元的阿根廷公債避險,必須立刻先付給對家485萬美元,每年還需付出50萬美元保費。

阿根廷、墨西哥、巴西等中南美洲新興市場的國家財政赤字近年縮小,但多是拜歲入增加而非節約支出之賜。隨著全球經濟走軟,這些國家的赤字缺口再度擴大,墨西哥明年的財政赤字將占經濟規模的1.8%。

950萬人開戶的AFJP規模970億阿根廷披索(300億美元),每年約產生50億美元投資收益。阿國政府則自2001年倒債後就無法從國際市場籌資。基希納總統表示,把退休金系統收歸國有是為了保護國民;但基希納的政敵指控,這其實是阿國政府狗急跳牆,掠奪民間資產以償還政府短期債務。

拉丁美洲各國近年來左翼政府上台,實行許多國有化接管措施。委內瑞拉查維茲政府已接收全國的銀行、石油與水泥業。

※ 變相徵收。



◆ 全球CDO市值 九成人間蒸發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彭博資訊二十二日電】 2008.10.23

雷曼兄弟公司及冰島三家銀行倒閉震撼全球銀行體系,與企業信用連結的擔保債權憑證(CDO)市值恐蒸發多達90%,可能引爆下一波銀行、保險公司及基金管理人被迫認列高額資產減值的危機。

擔保債權憑證的市場規模高達1.2兆美元,鉅額虧損迫使銀行、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必須提高損失準備。

前任英國財政部經濟學家,現為Cass商學院銀行及金融系教授的米爾尼說:「我們已在次貸風暴中見識過同樣的問題。銀行將提列可觀的資產減值。」

雷曼、華盛頓互惠銀行及冰島三家銀行倒閉,使總部在美國賓州薩斯基漢娜(Susquehanna Bancshares)公司的合成型(Synthetic)CDO市值上周蒸發88%。

比利時最大金融服務公司KBC,在持有的多種公司債及資產抵押債券被降等後,也提列16億歐元(21億美元)資產減值。今年6月底資產規模達3,774億歐元的KBC,在法人說明會上表示,10月15日時帳面上有90億歐元的CDO,主要和公司債連結。

根據摩根士丹利公司衍生性金融商品策略師馬哈帝凡說,一些合成型的CDO,和公司債的信用違約交換合約連結,現在市值更低,每1美元面值的交易價不及10美分。

根據美聯銀行(Wachovia)資料,一些信用紀錄差的借款人所申請的房貸也被包裝成CDO出售,規模約達2,540億美元,這部分CDO已經違約。

馬哈帝凡說,很難追蹤和公司債連結的CDO違約狀況,因大部分CDO不在公開市場交易。

CDO的狀況有如未爆彈,立刻使銀行的違約保險成本扶搖直上,比4月高出一倍。

Markit CDX北美投資級指數的信用違約交換合約已經是預付75%,每年再加5%。這表示1,000萬美元債權五年保險合約必須預付750萬美元,每年另加50萬美元。

澳洲國家銀行(National Australia)是澳洲資產最大的銀行,為了替16億澳元與六家企業連結的CDO避險,今年就得付出1億澳元的代價,而未來每年還得續付6,000萬澳元。

小辭典》擔保債權憑證(CDO)

發行機構將一組固定收益的債權加以重組證券化後,銷售給投資人,再將產生的現金收益依發行條件付息。

CDO主要分為兩大類:現金(Cash)型CDO需建立實質基礎資產組合,例如公司貸款、公司債、汽車貸款證券化等。

而合成(Syntheti)型的CDO則由一組信用交換合約(CDS)合成建構而成。

CDO的發行人有銀行、基金公司或財務公司,基於轉移信用和利率風險,或有套利目的而發行。

※ 相關報導:

* 商業周刊-獨家》誰,讓連動債殺人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4657



◆ 連動債通過門外漢條款 保障老人

◎ 陳樹挨轟「只會開會 不敢做決定」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8.10.23

通過門外漢條款 保障老人

針對銀行不當銷售連動債,立院財政委員會中午通過重要決議,未來銀行銷售連動債商品,若有違反「門外漢條款」者,銀行必須負責全額賠償責任,否則金管會應停止銀行辦理該項業務。

所謂「門外漢條款」,指的是金管會今年4月修正「銀行財富管理及金融商品銷售業務自律規範」,其中規定銀行不得主動推薦衍生性投資商品,若是「投資人年齡 商品到期日」合計大於70,必須讓投資人簽訂「風險認知書」,此一條款主要是限制銀行將衍生性商品賣給年齡太大的投資人。舉例來說,投資人如果65歲,就不得銷售6年到期日商品。



◆ 金融海嘯 華爾街金童變罪人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10.23

美國聯邦調查人員正在華爾街股市和金融機構的斷垣殘壁中加緊搜證,尋找白領犯罪的證據,目前鎖定的包括金融公司故意隱瞞營運問題、高風險衍生產品「信用違約交換」(CDS)市場等,預料不出數月,將有金融機構人員被起訴。

追查26家機構 動員177名調查員

在各方反對政府以公帑拯救金融界的聲浪中,司法當局正加緊搜集金融機構的違規資料,在華盛頓,28位共和黨國會眾議員在少數黨領袖波納率領下,要求司法部調查已由政府接管的房貸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是否在房貸和抵押擔保證券市場中有詐欺行為。

聯邦調查局已成立金融詐欺專案小組,動員177名調查員追查26家金融機構,在次貸市場崩盤中是否涉及詐欺,上榜的包括房利美、房地美、美國國際集團(AIG)和雷曼。

美國聯邦檢察官和紐約州總檢察長則對抵押業者展開大規模調查,將調查CDS市場是否涉及人為操作,對象包括銀行和避險基金等大型金融機構,範圍更廣及英、美、瑞典和世界各地。紐約東區檢察官康貝爾指出,雖然金融產品愈來愈複雜,但犯罪行為卻難逃基本模式,不外說謊、欺騙和偷竊。

隱瞞財務困境 雷曼高層涉嫌重大

目前至少有三個檢察官辦公室在調查宣告破產的雷曼兄弟公司,已對雷曼高階主管發出12張傳票,包括雷曼執行長傅德都在傳喚之列。為查核雷曼是否有隱瞞財務困境和資產結構,檢察官並進一步傳喚多名華爾街分析師。

據報導,在雷曼倒閉前一周,財務長羅威特還向分析師保證「公司資金部位穩健,不需要新資金」,但不到一周,雷曼在宣告破產時坦承公司流動資金不足30億美元,雷曼高層涉及「蓄意誤導」罪。另外,雷曼並涉及在破產前故意把倫敦分公司的80億美元資金匯至紐約,以及用不實資料誤導紐澤西洲退休基金。

美國司法程序往往曠日費時,金融獲罪尤其複雜,金融機構往往有龐大法律部門,協助研究種種「法律漏洞」,當局即使成功起訴也難以入罪。

但這波風暴貽害無窮,司法單位已加快腳步,政府各階層調查員都忙得不可開交。聯邦檢察官已在6月間,以共謀和證券詐欺罪名起訴貝爾斯登銀行兩名投資經理人,當時司法部副部長菲利普承認,房貸危機「包括各式各樣犯罪行為,確實對美國家庭產生莫大傷害」。



◆ 美元一路飆 英鎊、歐元躺平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08.10.23

全球資金大舉回流美元、美國公布經濟數據佳,昨天美元展開超級強彈行情,歐元、英鎊等貨幣幾乎全面躺平;英鎊更是幾近崩盤,單日貶幅達4.85%,創1992年9月以來單日最大跌幅。

美元一路飆奔,英鎊則自1英鎊兌1.7097美元附近,直接摔到1.6268低價;歐元在1歐元兌1.3美元也不見有支撐,最低殺到1.2771低價,單日貶也高達2.98%。

在亞洲國家方面,最近頻頻被點名可能會有金融風暴的韓國,昨天韓元再大貶,終場以1美元兌1,363韓元作收,單日貶幅達3.15%。

相較之下,在這波美元狂飆行情中,日圓在亞幣中獨強,昨天一度升至1美元兌98.3日圓高價,且年初以來升幅更是高達12.76%。同時,人民幣表現也不俗,年初以來升幅高達6.82%。

很多人發現,最近買美元、日圓還是人民幣,都變貴了。

英鎊兌台幣更是從60、61元的高價,一路摔到53.5到54元,也就是說,之前在英鎊大漲時,國人必須花60、61元台幣,才能買到1英鎊;最近只要花54元台幣左右,就可以買到1英鎊。

大型銀行主管說,有朝一日美元還是會反轉下來,因為美國的赤字還是滿大的問題,投資人這時可考慮將手中美元逢高轉換、分散成其他貨幣,特別是歐元。

※ 很多以美元計價的東西,貴到碰不得。



◆ 台幣重挫 央行小心後遺症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特稿】 2008.10.23

在全球不景氣、台灣外銷訂單持續衰退,韓元今年以來大貶逾31%、而台幣至今僅小幅貶值2.84%的不公平出口競爭環境下,中央銀行連續二天放手任新台幣「補貶」,也讓台幣連續兩天來重貶逾6.7角,堪稱近年來罕見的重貶行情,雖可望提升台灣的出口競爭力、但卻可能加重外資撤資的系統性匯出壓力,而擴大台幣、台股此波的跌價幅度。

不過,由於此次台幣貶值聲浪中,央行突然放手,讓市場猜測,央行有意讓台幣貶值,以提高出口商和韓國等亞洲國家的競爭力,只是如何防止外資在系統性匯出壓力升高下、引發另一波資金外逃的壓力,將是現階段央行放手台幣貶值下、立即面臨的最大考驗。

另一方面,台幣重貶聲中,進口商將會最大的受害者,美元成本急劇推升、加上庫存積壓雙重壓力,對進口商而言,如何加速去化庫存將是極大的考驗。中油、台塑化等油商可能會是最慘的業者,由於近期國際油價急速暴跌、跌破70美元大關,加上短短兩天台幣重貶6.7角,油商高成本買進原油、庫存未消化、卻又要承擔美元漲價的雙重壓力,台幣的急貶恐將再度成為進口商的一大夢魘。

反倒是出口商,將可因台幣的急貶、增加其美元匯兌的回沖收益,及海外報價競爭力的提升、增強海外訂單的搶單能力。而光以9月底出口商的海外匯兌收益回沖,即已為電子、電腦業者帶來創新高的季報數字,能否隨著台幣貶值再造新佳績,或許是此波央行放手台幣貶值、刺激出口競爭力的重要 考量點。



◆ 油價跌破66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二十二日電】 2008.10.23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可能減產,擋不住投資人對世界經濟減緩將削弱原油需求的憂慮,使國際油價22日跌破每桶68美元,銅、鎳等基本金屬及穀物價格,也隨著經濟轉趨悲觀和美元升值而持續滑落。

美國西德州輕原油12月期貨22日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早盤交易重挫逾4美元,跌幅達6.1%,成為每桶67.75美元。同時,倫敦布侖特原油期貨大跌4.44美元,跌幅達6.4%,跌至每桶65.28美元。

原油價格近來與股市同步漲跌,市場觀察重點在於全球金融危機後美國經濟的表現。杜邦、昇陽、德儀等大公司21日發表令人失望的財報和展望,在在打擊投資人信心。

東京三菱公司風險管理部副理努南說:「投資人深怕經濟會急轉直下。現在市場普遍認為經濟不會有好表現,就業和房價還會再跌,問題是經濟衰退會有多深?」

倫敦標準人壽投資公司全球策略師哈德森指出,油價與股市同步的關係,將在本周開會決定是否減產時面臨考驗,「但多數人預期,需求減少的影響將大過原油減產」。

伊朗能源部長諾札利21日表示,OPEC可能削減每日250萬桶的產量,相當於總產量的8.7%,或科威特每日的產量。OPEC 輪值主席阿爾及利亞石油部長凱利爾則表示,可能只減產100萬桶。

OPEC 24日將在維也納舉行緊急會議,預料會決定以減產遏阻油價繼續下跌。但OPEC內部對減產數量意見分歧,主因是各國對原油價位的需求不一致。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是美國長期盟邦,不支持過高的油價;反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委內瑞拉和伊朗則主張提高油價。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銅期貨22日跌勢未止,跌到每噸4,270美元,為2005年12月以來的最低價。銅價從7月的歷史高點至今跌幅已逾50%,鎳價也從2007年5月的頂點下跌80%。

另外,美元轉強使金價22日下跌1.7%至每英兩757.00美元。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黃豆11月期貨跌1.9%,成為每英斗8.90美元。



◆ 小麥跌、金銅跌 請問,物價怎還不跌啊?

【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台北報導】 2008.10.23

國際原物料一漲,民生物資跟著漲,但最近油價回跌,小麥和大豆也都跌回和去年中相同的期貨價格,消基會今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對物價提出質疑,消基會呼籲,天然氣、瓦斯和民生物資,最高應有39%的降幅。民生物資像零售食品應該要有三成以上的降幅。

當油價漲,跟隨天然氣漲、瓦斯漲、民生物資漲到要用搶的,但在回跌時卻未見業者主動站出來說要降價、要降足,消基會今日由代理董事長謝天仁主持記者會。消基會質疑業者及公營單位是否從成本上的差異中企圖謀利,這些公營單位應該公布油電瓦斯等價格的計算公式。在業者不透明的計價方式中,主管機關有沒有替民眾把關?

消基會今日提出不少上游食品及原物料價格的數據,消基會因此主張天然氣、瓦斯、民生物資都要調降,尤其以天然氣調降幅度達39%為最高。

消基會表示,依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10月20日天然氣期貨價格為692美分/百萬英熱收盤,與今年7月的最高點1297.7美分/百萬英熱,跌幅達47%,反觀台灣天然氣費用在今年5月28日起每度調漲4元,漲幅高達30.33%,在國際天然氣期貨價格下跌,國內卻未降反升。

消基會指出,我國從來未曾調降天然氣價格,若以國際行情來看,早已回歸到2005年5月1日673美分/百萬英熱的天然氣期貨價格,台灣也應回到2005年氣價,應有39%的調降空間。

另外,瓦斯也應有23%以上的調價空間。因瓦斯為液化石油氣,為原油煉製產品,價格跟著國際油價調整,若原油價格降到每桶70美元,約回到2007年6月的原油價格,以中油所公布的瓦斯價格目前為每公斤27.72元,比2007年5月的瓦斯價格為22.36元/公斤上漲約23.9%,也應回復原價。

大眾關心的民生物資,消基會認為平均約可調降36%。

依芝加哥期貨交易中心資料顯示,國際小麥期貨價格從今年2月27日創下最高價每英斗1280美分之後,開始下跌至10月14 日以每英斗573美分收盤,跌幅約達55.2%。

而國際大豆期貨價格從今年7月3日創下最高價每英斗1658美分後,開始下跌至10月14日以每英斗896美分收盤,跌幅約達46%;國際玉米期貨價格從今年6月創下最高價每蒲式耳780美分之後,開始下跌至10月14日以每蒲式耳411.2美分收盤,跌幅約達47.3%。

若看台灣市場,消基會舉出經濟部工業局資料顯示,今年度4月麵粉出廠平均價格最高,為584.04元/袋,但是今年9月上半月的麵粉出廠價格為499.26元/袋,比今年1月份的出廠價格還低,也不見業者調降麵包價格;國際原物料成本跌幅從46%至55.2%,但台灣麵粉出廠價格最高與最低的跌幅卻僅有15%,消基會認為還有36%左右的調降空間。

※ 看誰在圖利誰。



◆ 國際商品指數 跌到四年新低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8.10.23

全球經濟下滑可能拖垮原物料需求的態勢日趨明顯,國際商品指數在石油、黃金、銅與穀物行情急跌的衝擊下,已墜至四年來的低谷。

追蹤19種原物料行情的路透/傑佛瑞CRB指數,22日重挫3.3%,跌到269.48點,創2004年9月8日以來的最低水準。CRB指數自今年7月間衝到空前高峰後,在10月21日止的短短三個月內已暴跌41%。

Delta環球顧問公司的韓隆說:「全球經濟不斷下滑,導致多數商品需求節節敗退,投資人心懷恐懼,龐大的賣盤隨之湧現。」

紐約商業交易所的12月石油期貨22日暴跌5.43美元,以每桶66.75美元收盤,是去年6月13日以來的16個月新低,亞洲23 日早盤回升到67.60美元。倫敦布侖特原油12月期貨22日同樣暴跌5.2美元或7.5%,以64.52美元作收,是去年5月7日以來最低。

紐約商品交易所的12月黃金期貨重挫32.80美元,以每英兩735.20美元收盤,跌幅達4.3%,盤中最低跌到720美元,創去年9月18日以來的13個月最低谷,今年來的跌幅達12%。若比起今年3月17日締造的1033.90美元天價,更已每英兩暴跌逾300美元。

白銀12月期貨重挫6.1%,以每英兩9.46美元收盤,銀價在連漲七年之後,今年來跌幅已高達37%。

Altavest交易公司的商品分析師哈特曼說:「美元強勢對黃金與商品行情形成普遍的壓力,由於投資人緊抱美元,黃金此刻的身價也無異於其它商品。」他表示,美元匯價繼續攀升,可能使黃金跌破700美元大關。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通籃的匯價22日勁升2.3%,對歐元更突破1.28美元對1歐元的重要關卡。

芝加哥交易所的12月小麥期貨大跌5.7%,以每英斗5.1775美元收盤,盤中最低曾觸及5.15美元的16個月低谷,比起2月創造的天價,已暴跌62%。



◆ 只漲不跌 經部 「只能道德勸說」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2008.10.23

國際農工原料已紛紛回跌,但是為何國內包括油價、電價以及各種民生物價卻幾乎都「紋風不動」?經濟部官員私下坦承,政府在對物價的監視上,依法除了廠商聯合壟斷之外,並沒有獲得授權可以直接管到廠商的售價,所以最多只能進行道德勸說。

根據經濟部監視物價所掌握資料,小麥期貨價今年最高價是在2月,平均每噸453美元,9月已掉至281美元,下跌逾36%;黃豆最高價在7月,每噸552美元,9月跌至430美元;玉米最高價在6月,每噸275美元,9月跌至215美元。

國際農工原料紛紛回跌,為何國內民生物價還居高不下?經濟部官員表示,第一種原因是,廠商在高價購進的原料還有庫存(例如麵粉庫存2個月),暫時無法反映降價。

第二種原因是國際農工原料飆漲時,廠商並沒有完全反映漲價(甚至不敢反映漲價),像是中油燃料油、天然氣、台電電價等,特別是電價不但目前無法反映降價,而且如果電價不調漲,台電明年營運虧損可能仍會破千億元。

像是國內汽柴油價格,目前雖然每周都會隨國際原油價格反映漲跌,但是現行售價仍含有貨物稅減徵與中油自行吸收,因此一旦政策決定「收回」,國內汽柴油價格就不得不降反漲(至少會是減少該反映降價的幅度)。

第三種原因是,廠商、小吃店販售商品的成本結構很多元、複雜,就以糕餅為例,成本包括麵粉、糖、沙拉油、瓦斯、電費、店租、人工費、奶粉等,如果只有麵粉降價,影響總成本僅一小部份,糕餅還是很難反映降價。

官員表示,廠商的售價,只要在市場競爭的機制下,該反映降價的,廠商如果沒降,就沒有人會買,廠商最後還是會被逼到非降價不可。

經濟部有關官員坦承,除非廠商有聯合行為,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將出面制裁外,政府基本上對於廠商的售價,依法上是不能直接干預,最多只能進行道德勸說;如果連小吃店、小麵攤的價格都要由政府管,那像話嗎?

※ 不妨將公務人員的薪水動態調整,鐵飯碗也要生銹才會知痛癢。



◆ 輕蔑談裁員 劉揆耍冷 記者傻眼

江慧真/台北報導 2008.10.23 中國時報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和中外媒體茶敘,劉揆原想「輕鬆聊」,卻因防衛過當大打折扣。劉揆坦承,台灣經濟受國際金融風暴衝擊,失業率攀升、經濟景氣下滑,主計處所訂明年經濟成長率五.○八%將下修。記者詢問「劉內閣是否將裁員?」劉揆竟輕蔑回答,「你問我你們公司要不要裁員啊?你問我我問誰?」

劉揆強調,台灣面對金融危機的信心危機,「事實上沒那麼嚴重!」台灣銀行跟國際接軌還不夠國際化,儲蓄率、外匯存底都高,意外在非常時期設下「防堵牆」,台灣在難關中守得很穩當,例如ING併購事件,他幾小時前就掌握、晚上三點還在接電話,「但股市沒有萬靈丹,政府還在學習因應!」

針對本報記者詢問,「失業率攀升,行政院救助失業的具體方案為何?」、「年關將近,劉內閣是否裁員?」

劉揆回答,失業率攀升、經濟景氣下滑,政府有在加強,如對全國存款戶做全保,要求銀行雨天不要收傘,存款戶穩住銀行就穩,企業穩住員工就穩。

但年底內閣是否改組,劉揆先是笑問「什麼裁員?」記者明白告知,「你剛說各部會首長上任至今,表現有好有壞,心中自有衡量,請問是怎樣的衡量?」劉揆竟輕蔑回答「喔!我以為是問你們公司會不會裁員,我還想說,你問我,我問誰呢?」現場記者聞言無不傻眼。



◆ 挖苦媒體的內閣 全裁也罷

江慧真/特稿 2008.10.23 中國時報

洗錢醜聞臭氣沖天,經濟景氣欲振乏力,馬英九才說四年無戰爭,兩岸就在台南相逢開打;這樣的社會氛圍,確實很需要幽默感。

但身為最高行政首長,劉揆卻無視社會瀰漫的焦慮,以傲慢輕蔑的態度,嘲諷民間企業苦哈哈的裁員潮。劉揆這個意外的訕笑,不但糟蹋了幽默的真諦,也顯示他沒有同理心,自毀閣揆的高度,更證實馬劉團隊至今仍不懂「苦民所苦」的真義;領了納稅人的血汗錢,卻愧對全民付託。

昨天劉揆第二度和中外媒體茶敘,新聞局再三強調非「記者會」,為的就是營造輕鬆和緩的氣氛,做好劉內閣的媒體關係。無奈劉揆護短心切,不但質疑外籍媒體口中的「台灣核心價值」定義不對,劍拔弩張挑剔外國通訊社記者「第一個問題錯、第二個問題也錯」,就連本報詢問「劉內閣是否裁員時」,更傲慢反嗆「你是問我你們公司裁員嗎?你問我,我問誰!」

或許,劉揆自認,內閣改不改組,立法院已問的夠煩了,目前沒有新答案。但劉揆輕挑的反應,正暴露出為政者事不關己的心態;企業經營困難、裁員不斷,民眾失業攀升、難道與劉揆主政沒有干係?劉內閣還可以散漫輕蔑、一笑置之!

政府所以存在,在於謀取人民福利、營造幸福滿足。劉揆坐領納稅人的錢,卻無視民間疾苦,這樣的內閣,全裁也罷!



◆ 今年薪情 有史來最差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0.23

上班族日子愈來愈難過!主計處昨天公布,今年一到八月國內上班族的薪資水準,在扣除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後,出現有史以來的同期最大跌幅,平均每人每月減薪1055元,而且減薪幅度仍在持續擴大中。

就算是加計福利津貼、加班費、工作獎金等之後的「實質平均薪資」,也衰退高達百分之2.77,也是自六十九年有調查以來的同期最大跌幅。

主計處強調,雖然國內物價趨緩,但因景氣大幅下滑,薪資水準沒有起色,上班族「實質減薪」的情況恐將維持一段時間。

主計處資料顯示,今年一到八月的實質平均月薪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百分之三點零一,不僅創下近廿八年來的同期新低紀錄,衰退幅度還在擴大中。

主計處指出,今年一到八月的平均薪資為47266元,較上年同期增加百分之1.33,主要是因為國內景氣趨緩,廠商獎金發放數額減少影響,才使得漲幅持續縮小;平均月薪則為37046元,較上年同期增百分之1.08,漲幅持續縮水。

若扣除物價因素,則實質平均薪資只剩下43320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2316元,降幅為百分之2.77,實質平均月薪也只剩下33953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055元,減幅為百分之3.01,上班族實質購買力愈來愈低。

相關官員坦言,未來幾個月情況恐會愈來愈差,難保不會發生「真正減薪」的狀況。



◆ 高物價+失業率 人民苦啊!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特稿】 2008.10.23

除了周周調整的油價之外,消費者很難感受到從去年9月開始上漲的物價,有明顯下降的趨勢,此時失業率又節節攀升,政府宜小心因應,否則可能衍生出更多社會問題。

這一次全球同步性衰退,先從油價飆漲開始,接著是金融海嘯衝擊,在物價不斷飆升之後,按照往例應該下降的9月失業率卻持續惡化,老百姓痛苦的壓力無法紓解。

事實上,國際大宗物資價格已經下降一段時間,國內的相關物價卻還沒有反應成本,讓消費者無法擺脫沉重的物價壓力。政府就應該出面處理,幫助民眾把壓力鍋的鍋蓋掀開。

中油是國營事業,政府有絕對的主導權,但是其餘的民生物資,該怎麼在因應國際情勢漲價之後,也能因應國際情勢降價,政府不應該坐視不管。廠商當然自有說詞,但是政府可不能照單全收。行政院物價小組除了在物價高峰期,逛大賣場查看之外,現在也應該有更積極的作為。

這一波失業潮可能從中高齡族群吹向年輕族群和專業人士。物價的壓力,減薪的挫折,失業的恐懼,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可能更棘手,除了治安問題出現,也可能有自殺潮浮現,如果政府官員還沈醉在「物價高峰已經過了,現在施政重點從抗通膨移轉到振興經濟」泥淖當中,只怕博士內閣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只是越來越遠。

※ 所以 1025 可以站出來?



◆ 9月失業率暴增... 最大失業潮來了?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0.23

金融風暴衝擊國內外經濟,主計處昨天公布,九月分失業率暴增至百分之四點二七,不但是近四年同月新高紀錄;比上月大增零點一三個百分點,漲幅是歷年最大。主計處擔心,如果不預作因應,未來恐將爆發史上最大一波失業潮。

九月失業率一反過去暑假結束後就下降的現象,反而持續攀高。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說,這是歷年來第六次發生九月分失業率不降反升,勞動市場快速惡化程度是史上首見,觀察各項供需指標,未來失業狀況恐將「相當嚴峻」。

黃建中解釋,失業率飆升,主要是「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的人數激增,比八月增加一萬四千人,總數達十四萬五千人,創下近五年來的同月新高。這一萬四千名失業人口中,有近八成者是中高齡失業,顯示受景氣趨緩影響,勞動市場產生結構性變化,「循環性失業者」有逐漸增加趨勢。

所謂「循環性失業」,是指因景氣衰退使得勞動需求減少導致的失業,這種現象會延續一段期間,景氣復甦後才會逐漸消失,與多為短期現象的摩擦性失業及季節性失業不同。

黃建中說,九月間,四十五歲到六十四歲的中高齡失業者增加速度最快,政府應該重視後續效應,因為這些人多半是家庭主要經濟支柱,一旦失業,背後是無數家庭的衣食無著。所以九月雖然失業人數為四十六萬四千人,但受失業波及的人數卻高達九十六萬人。

此外,主計處也指出,今年以來國內平均就業人數為一千零四十萬五千人,較去年同期增加十三萬人,增幅僅為百分之一點二七,幅度為近五年來同期最低,顯示整體勞動市場成長動能明顯趨緩。

為降低失業率,行政院要求經建會推出「短期促進就業方案」,經建會高層官員說,目前希望可以釋出六萬個工作機會,希望控制今年全年的平均失業率維持在百分之三點九附近,相關方案下周四報行政院會。



◆ 海嘯下,9月失業率創新高!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08.10.23

9月失業率暴增至4.27%,台經院六所所長楊家彥表示,出口衰退加上金融海嘯席捲而來,批發零售業和金融業都將面臨嚴峻的考驗。目前竹科已經傳出有公司要求員工停薪休假,陸續就可能出現裁員潮,中高齡首當其衝外,年輕或是具有專業背景者,也可能開始面臨失業壓力。

這波不景氣的源頭是金融機構,銀行在獲利表現惡化後,可能出現裁員,尤其是前幾年快速擴張的財富管理部門,無法避免的理專失業潮,加上利率降壓縮銀行獲利空間,都使得金融機構雪上加霜。

楊家彥表示,如果要讓明年的經濟成長率不要與今年相差太多,就要靠政府部門的財政政策,包括公共建設如愛台12 建設,優先順序確認之後就應該快速展開;減稅方面,包括對中小企業的減稅方案,以及對弱勢族群的減稅或補貼等。梁國源認為,政府實施擴大內需的腳步需要再加快一點。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從失業率上升可以更加確認產出市場已經下滑一段時間,企業會先以減薪或減工時的方式因應,但只要產出市場持續下滑,出口繼續衰退,常態事業運作會採取裁員措施,因此失業率還可能繼續攀升。

【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

主計處公布九月失業率創四年來同月新高,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成員多為中小企業主的成大企業管理協進會代表時,強調中小企業雇用員工占所有勞工七成七,政府將盡全力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經濟部也已把中小企業信保基金提高到60億元,幫助各位,就是幫助自己。

馬英九說,失業率上揚,要減少失業率,就要讓商家有生意做,商家要有生意做,就要有消費,一個星期前,他也努力消費了一下,其實有些民眾還是有存款,只是現在變得保守,他希望有消費能力的民眾,還是要適度消費。

馬英九表示,台灣的中小企有124萬家,占所有企業家數九成七到九成八,雇用員工佔所有勞工的七成七,照顧基層民眾最多的是中小企業,政府因此應多讓中小企業獲得好的融資條件。



◆ 零售、餐飲業大衰退 中餐館最慘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陳靜宜、顏甫珉/台北報導】 2008.10.23

經濟部昨天公布,九月國內零售業年增率衰退百分之五點零六,創下近七年最大跌幅。餐飲業營業額也比去年同期衰退百分之四點七四,是近三年半新低。

衰退最多的是中餐館,營業額較去年同期衰退百分之五點二。但幾乎中餐業者都表示:下滑超過百分之二十。過去餐飲業績下滑最嚴重是在SARS時,現在卻像「過不完的SARS」,一位姚姓業者表示,「入行三十年,從沒見過中餐如此低迷。」去年同期已有業者抱怨業績下滑三成,今年又比去年下滑兩、三成,換算下來中餐比前年掉了五成,「最可怕的是,不知谷底在哪裡?」

一家海鮮料理專賣店業者表示,現撈活海鮮的魚缸已變成水族箱,魚越養越大卻賣不出去。一位中餐廳經理表示,以往打電話給大客戶,提醒他們來用餐,對方的回答往往是:「好啊,找時間一定過去。」現在的回答卻是:「股票跌得那麼慘,哪有心情吃飯?」而過去從不做促銷的高檔餐廳,也開始找印刷廠印折價券。

雖然經濟部公布數字衰退,但超商兩大龍頭統一與全家表示,九月業績還有微幅成長,統一超商表示鮮食與CITY CAFE是成長的重要原因,全家歸功於行銷策略。

百貨方面,上市公司遠東百貨財報顯示九月比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十四,其中化妝品、女裝與內衣業績跌幅最深。

新光三越與SOGO兩大百貨集團,皆表示九月業績微幅成長,但新光三越坦言「毛利率受影響」。SOGO九月底打破創店慣例,推出五天滿五千元送五百元優惠,拉抬業績超過三成,九月分業績些微成長,但利潤亦受影響。

量販店方面,家樂福表示九月業績尚未確認,但受到毒奶粉事件衝擊,應該有些微影響。愛買則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成長。



◆ 科技廠大裁員 債權抵遣散費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 2008.10.23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今年上半年北縣是全國失業率最低的縣市,但縣府發現最近4個月申請勞資調處案、失業人數大增,尤其7月至9月每月資遣人數多達兩千多人,3個月共計7337人失業,其中資遣30人以上的廠商類別以電子科技業為最多,占總通報數的近一成七。

今年截至9月底,勞工局已接獲21家廠商大量解雇通報。勞工局長高寶華說,由於大環境影響,連帶影響國內產業狀態,使得科技廠商面臨裁員窘境。勞工局上周成立「關廠歇業及大量解雇因應小組」,處理一觸即發的大量裁員潮。

榮資關係課長陳淑貞指出,最近最明顯的是電子科技業,分批解雇員工或歇業,但並不宣布關廠停業,縣府要照顧失業勞工,也要顧及業者日後起死回生的活路,處理格外謹慎。

她說,例如土城市的一家科技公司,因大陸廠跳票,拖垮台灣廠,8月間將土城廠的兩百多名員工全部資遣,但堅持只歇業不關廠,業者無力支付遣散費,目前只協調發給員工非志願離職證明、及日後可領遣散費的債權憑證。

中和市另一家科技公司因海外專利權利金問題,導致週轉不靈,向法院聲請重整,千餘名員工遭分批裁員,目前已遣散454人,且尚未停止資遣。

她說,最近幾個月申請勞資調處的案件遽增,洽詢民眾常是「一整串」,有些是拿不到遣散費,有些是不甘心被公司減薪、甚至被要求留職停薪,經濟衝擊真的很大。

勞工局統計顯示,今年1至5月申請調處案較去年同期,多在個位數或負成長,但資遣通報人數,今年6月前每月僅千餘人,但7月至9月都達兩千多人。

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林君嬪說,從資遣業別來看,電子科技業占最大宗,年齡以25至34歲為主,教育程度以大專為主。



◆ 無懼裁員 軟體人才就是紅

何英煒/台北報導 2008-10-23 中時電子報

經濟不景氣,不少電子大廠紛紛傳出裁員及凍結人事消息。但仍有不少企業逆勢擴張、持續招募人才。尤其是軟體研發人才,更是不畏景氣寒冬,仍是職場上的當紅炸子雞。

目前正在大舉招募人才的廠商,包括有防毒軟體大廠趨勢科技、精誠資訊、聯強國際、微軟公司及Google等。

受到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包括台積電、聯電等半導體廠商都決定要全面凍結人事,聯電先前已經有一波裁員。而電子一哥鴻海集團也傳出風聲,不排除年底之前要裁員15%。高科技廠商雖然不至於大舉裁員,但節衣縮食準備過冬者不在少數。

不過,仍有不少業者在此時刻,持續招募人才。以亞太第一大資訊通路業者聯強國際來說,對外招募人才的計畫一直持續進行,並未因為全球經濟不景氣而暫緩。該公司在1111人力網站及104人力網站上,所刊登的職缺數目至少有50人以上。

不讓聯強國際專美於前,防毒軟體大廠趨勢科技近來的招募職缺也多達60人。資訊軟體業者精誠資訊也約有20名職缺正在招募。台灣微軟約有40個職缺。

業者表示,雖然全球處於不景氣,但精誠、微軟等業者也坦言,面對此情況,業者必須要控制成本、做精實管理,因此,業者已經著手讓流程管理更精確、針對非核心事業採取外包策略等。

但再怎麼節省,也必須要投資核心資產。對於軟體公司、網路業者來說,核心資產就是人才。尤其是技術及研發人才,更是業者所看中的,不會受經濟不景氣影響而暫停招募。

聯強國際此番所需的人才,多半是IC類別,包括業務、產品經理及規畫專員和工程師都在招募之列。另外還有集團總部營運規畫管理幹部、林口運籌中心的營運主管、財務主任等職缺。聯強國際表示,無法在不景氣的大環境中置身度外,但這波尋覓人才主要是為了海外市場的拓展。

而趨勢科技因為計畫在全球籌建資料中心,大舉投入雲端運算,所以此波招募的人才,多數為軟體工程師、網路工程師及網管工程師等。精誠資訊也視軟體研發為主要核心,此次招募的人才也均鎖定在軟體研發工程師。

而根據人力資源網站的招募人才資料顯示,包括建漢科技、英業達、資策會、華電聯網、奇揚科技、資拓科技,還有鈊象等業者,都正在招募軟體研發人才。



◆ 裁員一波波 全台失業潮席捲

都會中心/連線報導 2008.10.23 中國時報

景氣低迷,各地請領失業給付人數大增,卻因物價不斷上漲,待業者不得不設法找工作,不僅每場就業博覽會都湧現人潮,各地就業服務站也是熱鬧滾滾,高雄鳳山就服站一天就湧入四百位求職人。服務站人員更憂心,年底將出現新一波裁員潮,失業人數將衝上最高點!

高市勞工局長吳清賓表示,勞工局接獲加工區三家電子公司通報,今年裁員人數共一○六三人,他憂心這一波不景氣裁員人數至年底前還會持續增加,估算加工區裁員人數上看三千人。

中彰投區就業服務中心也指出,十月上旬臨櫃求職人數迅速增到每天三八○至四百人以上。彰化平均每個月有三百人丟了工作。

市佔率全球第二的玻璃基板大廠日商旭硝子,日前徵才錄取六十八名技術員,但上班前一天,竟全被通知「取消錄取資格」,全數失業。受害民眾不滿表示,旭硝子先前宣傳要大手筆投資台灣,馬英九總統還頒發「最佳投資伙伴獎」,結果領完獎就馬上裁員,等於是打了政府一個耳光,欺騙台灣人。

台中晨裕紡織公司僅廿二名員工,但昨天又裁了十人,公司表示大半年都接不到訂單了,裁員情非得已;有員工說,走到這一天,早有徵兆。景氣好時,一個月拚命點可以領到五、六萬元薪水,但近一年來,「一天捕魚三天曬網」,閒閒沒工作可做,大家輪流上班,一個月能領一、二萬元就偷笑了。

卅三歲的藍姓土木工程師上個月才被高雄捷運公司裁員,在捷運公司待了五年時間,紅、橘線的工程都參與,只是捷運的土木興建工程告一段落,開始全線營運之後,就只剩部分維修人力,所以就被分批裁員。

四十歲張姓幼稚園老師,在屏東市一家頗具規模的幼稚園做了十二年幼教老師,因為少子化嚴重,幼稚園不僅併班,連才藝課也併課教學,所以必須裁掉一部分老師。

即使有工作,也不表示日子好過,因為許多人都不知道未來在哪裡,面對資方變相減薪,勞工也多半忍氣吞聲!

南縣白河就業服務站輔導員鄭安志說,他最近處理一件某電腦面板外殼廠商徵人業務,該公司晉用十多名員工,但在晉用前即言明因業務規模縮小,原本長期用人計畫,改為簽約一個月,晉用者約滿即走人。

桃園鴻禧別館最近已爆退職潮,原有一百六十名員工,陸續走了四十人左右,剩下願意苦撐待變的員工心裡同樣七上八下。



◆ 失業率破4% 桃縣府擴大就業徵才

【聯合報╱記者吳佩玲/桃園報導】 2008.10.23

世界金融風暴衝擊,桃園縣也被波及,平均失業率首次衝破4%,創了2年來的新高。縣長朱立倫很不滿意,他給勞動處壓力,要求舉辦就業徵才、職業訓練次數,讓失業者儘快找到工作。

平均失業率攀升,不是桃園縣獨有現象,以行政院主計處資料來看,桃園縣因人口增加,就業人數沒有往下掉,比歷年都還高,有87萬1000人,但是失業者比去年上半年稍高一點,導致失業率從去年上半年3.9%攀升至4.01%

縣長不高興,勞動處馬上公布最近幾次就業徵才活動:28日上午9時在桃園幼獅工業區服務中心(地址是楊梅鎮青山里獅二路2號2樓),25家廠商參與。

11月27日上午9時,在龍潭農工活動中心(龍潭鄉神龍路155號),也有20家廠商徵才。12月11日上午9時,在蘆竹鄉公所也有徵才活動,有20家廠商參與。

民眾可聯絡勞動及人力資源處陳玉花小姐,聯絡電話:3322101轉6808或6809分機。



◆ 六輕 面臨一年30億碳稅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08.10.23

花蓮縣可能成為全國第一個課徵碳稅的縣市。經濟部工業局評估,雲林縣和高雄縣市若跟進,石化業和鋼鐵業重創最深;由於花蓮縣初步通過審查,激勵曾爭取課徵碳稅失利的雲林縣,準備加速以營所稅附加稅方式推動徵收碳稅,估計台塑企業的六輕一年要繳二、三十億元碳稅。

經濟部官員憂心,以往不同意雲林縣課碳稅的財政部,這次同意花蓮縣開徵,代表對碳稅開徵權下放地方政府的態度鬆動;此例一開,各縣市可能紛紛跟進課碳稅、能源稅等,將令重大投資案卻步,影響投資環境與國家競爭力。

官員分析,除了開徵碳稅將造成企業新增成本外,更將因各縣市開徵與否,造成相同產業的企業因設廠地點不同,成本卻出現極大差異的情況,影響個別競爭力。

碳稅的課徵對象為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產業,包括電力、石化、鋼鐵、造紙、水泥、光電半導體等六大產業。以財政部對花蓮縣課徵碳稅的意見來看,要求必須排除電廠和紙漿廠,成為對地方政府審核碳稅課徵對象的標準,甚至是未來中央開徵碳稅的風向球,台電和民營電廠有機會排除。

相較於水泥業和造紙業,工業局認為,石化業、鋼鐵業併列二氧化碳排放超級大戶,將是受碳稅衝擊最大的產業;若雲林縣和高雄縣市跟進,包括台塑六輕、中鋼、中龍鋼鐵及規劃中的國光石化、台塑大煉鋼廠等都會受影響。

花蓮縣的成功案例激勵曾經挫敗的雲林縣,將加速推動以營所稅附加稅的方式課徵碳稅。據雲林縣政府規畫,擬採地方稅法通則附加稅模式,針對超過標準的排放大戶最高附加營所稅的30%。

雲林縣政府強調,課碳稅是希望企業推動各項減碳措施,而非增加稅收,若企業配合減碳,則可將課徵標準下調至營所稅的20%,希望最快這個會期排進議會審查。

雲林縣境內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大戶為台塑六輕,以台塑六輕年繳稅總額400多億元,營所稅大約79億元為基準推估,若雲林縣依營所稅附加稅30%課碳稅,台塑六輕約年繳23 億元;且因台塑六輕的五年免稅期限逐漸到期,營所稅將逐年提高,墊高碳稅徵收基準。

同為排放超級大戶的中鋼,若以花蓮每公噸課徵50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178萬公噸估算,年繳碳稅可能也要超過10 億元。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花蓮地方政府提議徵收碳稅,並獲得財政部有條件支持,讓水泥業者相當緊張。業者昨(22)日認為,若硬要對水泥業課徵碳稅,將影響水泥業勞工就業權益。



◆ 花蓮開徵碳稅 經長槓財長

【聯合報╱記者丁萬鳴/台北報導】 2008.10.23

花蓮縣議會通過開徵碳稅案,財政部已原則同意。因企業界紛紛反應此舉將使景氣雪上加霜,經濟部長尹啟銘日前槓上財政部長李述德,要求財政部不准花蓮縣政府課碳稅,並呈報行政院要求介入協調。

經濟部官員指出,包括高雄縣政府對境內的石化業者、雲林縣對台塑六輕,都有意開徵碳稅;台北縣政府也想對境內的三座台電核電廠,開徵核能稅;還有很多地方政府,都看上了公民營火力發電廠,有意跟進。

經濟部工業局長陳昭義表示,一旦花蓮縣開徵碳稅,擔心其他地方政府群起效尤,勢必打擊經濟發展。

尹啟銘認為,一旦財政部同意花蓮縣開徵碳稅,不但衝擊水泥業發展,還將打擊企業在台灣的投資信心。

尹啟銘日前向李述德表達關切,希望財政部駁回花蓮縣的請求。據了解,李述德當場不置可否;但經濟部私下了解,財政部為籌措地方財源,已同意花蓮縣開徵,也開放其他縣市政府可以依需要自行開闢稅源。

經濟部認為事態嚴重,已要求行政院長劉兆玄出面阻止花蓮縣政府的開徵碳稅行動。

經濟部官員說,財政部若同意地方政府依需要自行開徵稅源,舉例來說,雲林縣政府如果想對境內的台塑六輕課稅,只要把課稅案送雲林縣議會同意就可課稅,而且想課多少就課多少,像台塑這種年營業額上兆元的企業也承受不了。

官員還說,以後地方政府只要沒錢,可以隨時向境內的企業課稅,台灣的企業也別想跟國外的企業競爭,這樣會嚇跑所有的投資。

【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花蓮縣打算收碳稅,環保署溫室氣體減量辦公室執秘呂鴻光表示,「反對」。他說,碳是全球問題,是國與國的議題,不是區域問題,未來如國家要徵收碳稅,應由中央政府訂定統一的規範。

※ 變相要錢?



◆ 政院擬成立3.9兆建設基金

【呂雪彗/台北報導】 2008-10-23 工商時報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表示,為籌措愛台12建設財源,擬成立以公共建設為主軸概念的建設基金,初估規模約3.9兆元。據悉,經建會提出構想,擬成立類似淡馬錫國營公司,或整合政府現有交通類非營業基金方式籌措民間1.3兆元的財源,全案預計月底提出。

劉揆昨天與媒體茶敘時表示,昨天經建會已正式向他作初步簡報,公共建設基金與主權基金不同,是以公共建設為概念主軸的基金,但規劃仍未成熟,需進一步再作細緻研議。

劉揆說,愛台12建設馬蕭團隊初估3.9兆元,政府投資2.6兆元,1.34兆從民間籌措,但這些只是粗估,每項建設確實需要多少金額有待精算,若差距不大,未來幾年建設達高峰期時,年度預算編列將造成排擠現象,必須有另外籌措財源。

劉揆指出,未來擬成立建設基金,不排除採用公司或基金來運作建設基金,但二者互有利弊,希望經建會進一步思考,經建會預定月底前提出全盤規劃。

官員表示,成立基金運作,較具彈性,而目前政府投資的2.6兆元,是以每年編列公共建設預算,以稅收或發行公債籌措;至於民間投資的1.3兆元,經建會提出二種設計構想。

其一是比照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與民間搭配運用,可以發行公司債、受益憑證或貸款方式,籌措民間財源。

其二是成立基金,即整合現有交通類的非營業基金,包括國道基金、航港建設基金等,統籌運用,可以向銀行融資,也可發行建設公債,籌措財源。官員說,此一方式彈性大效率高。

據核心官員表示,經過府院高層日前交換意見,以對外投資為主的主權基金,目前初步暫不考慮,衡酌國內外經濟情勢,認為當前切合台灣需求的,應以對內從事基礎建設,擴大內需的建設基金較迫切,因此暫時不提出由外匯存底籌措的主權基金。



◆ 愛台12建設 八年發債5,000億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8.10.23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22)日聽取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報告愛台12建設經費籌措規劃情形,經建會規劃,政府投資的2.6兆元將以稅收和發行建設公債支應,初估八年內發行新台幣5,000億元建設公債。

民間投資1.3兆元則以成立公共建設基金,或成立公司發行公司債、受益憑證方式,募集民間資金。

經建會規劃剛開始可以類似國營事業,以發行公司債或受益憑證方式募集資金。官員說,如果政府出資愈多,超過60%,就有可能成為類似主權基金,例如早期的新加坡淡馬錫,但政府不會動用外匯存底,也不會投資海外,只會用於投資愛台12建設。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日表示,愛台12建設會排擠一般政府預算,因此必須另覓財源,除發行建設公債外,考慮成立公共建設基金,且不排除以成立公司方式募集資金。

劉兆玄指出,經建會短期內就會提出籌措愛台12建設經費規劃方案。高層官員透露,一旦定案,年底前可望開始推動。有關公共建設基金初期規模仍待進一步研究,不過,經建會希望最終規模能達到新台幣5,000億元。

劉兆玄昨天在聽取經建會的報告後認為,經建會的規劃還不夠成熟,指示經建會短期內提出修正版本。

劉兆玄說,愛台12建設馬蕭政見當初初估總經費高達3兆9,900億元,但實際上每一項建設經費需要多少仍待經建會進一步精算。

經建會規劃初期可以將現有的如交通部的國道建設基金、航港建設基金等移撥使用,可以解決財源問題。行政院官員說,國道建設基金等六成以上是用於交通建設。

【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行政院主計長石素梅昨(22)日表示,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如能照案通過,則尚有1,095億元的舉債空間,一旦定案後,主計處會配合辦理預算。

公共債務法規定,政府舉債上限為年度預算歲出的15%,依照立法院審查中的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為1兆8,300億元,可舉債額度為2,745億元,但因已發行公債1,650億元,剩下舉債空間為1,095億元。如果發行公債的額度超過1,095億元,石素梅說,可以循特別預算的方式排除舉債上限辦理,但前提是必須先通過特別條例。

石素梅指出,明年發行愛台12建設的建設公債額度尚未定案,仍待經建會進一步研議,一旦行政院核定,主計處會配合辦理預算。如果要發行公債,就必須辦理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的追加預算,俟立法院通過後,才能夠執行。



◆ 國發基金 從2000億擴為1兆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台北報導】 2008.10.23

功能擴大
投資創投、融資→參與企業注資、重建、合併與收購

行政院上午決議通過,將擴充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功能與規模,資產規模從現在的2000億元,擴大至1兆元。功能部分,則將現有的投資創投事業及融資業務,擴大到參與企業注資、重建、合併與收購。未來將進一步研議透過立法程序,將國發基金公司化的可能性。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鑑於國內外金融情勢十分險峻,可能影響國內產業發展,行政院院會通過將國發基金規模由2000億元擴大為1兆元,主要希望擴大資金規模以注入國內產業發展。

陳添枝表示,多出的8000億資金,主要來源為向郵政儲金融資,不用另外編預算。陳添枝表示,郵政儲金現有這些資金都是低度利用,大筆存在中央銀行,這是超額儲蓄所產生的龐大資源,希望透過這些機制,把民間超額儲蓄的資源有效運用。

投資對象
以製造業為主 必要列入服務業、金融業

至於國發基金投資類別,陳添枝表示,未來主要投資對象為國內產業,在策略性考量下,對台灣長期經濟發展有重要性的產業為優先,將以製造業為主要對象,有必要時也會投資服務業、金融業。

陳添枝表示,在國際金融危機下,台灣有些產業營運受到衝擊,資產本身價格下跌,資金運用困難,造成銷售停滯,公司體質可能需要改善,例如增加資本,進行合併,企業改造,國發基金原來主要做的都是投資創投,現在則是要進行企業體質改造。

陳添枝表示,公司化是第二階段,為長久發展進行的規畫。公司化的好處,可以聘請專業團隊,資金取得彈性會增加,初期一定是以國營企業方式進行,先走過國營企業階段,期間當然可以吸收民間資金。

※ 政府能保證不虧錢?有舉債的本錢嗎?會不會變成另一個阿根廷?



◆ 為何是1兆?「數字是上級長官交代下來」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08.10.23

國發基金副執行秘書何俊輝表示,國發基金擴充規模到1兆元已經定案,細節部分這1、2天就會確定,至於國發基金目前的100億元現金用來支付借款的利息,可能僅夠支付1、2年,未來會想其他辦法來因應。

至於為何國發基金規模的規模是擴充到1兆元,何俊輝表示,數字是上級長官交代下來。目前正在研究未來要如何支付利息,國發基金現有的100億元現金,僅能支付1、2年的利息,未來勢必要再找財源,不發債已經是確定的,但總是會想辦法付利息錢,目前已有兩個腹案。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立委盧秀燕今天表示,據她所了解,為了對企業紓困,行政院已經決定將國發基金規模,由2000億元擴大到1兆元,其中第一期將先向郵儲基金借貸2000億元,最近就要簽約,未來可以加碼對企業紓困。她說,行政院表示國發基金擴大規模的財源不是問題,可能向四大基金借錢,不會發行公債。

金管會主委陳樹則說,國發基金雖非金管會主管,但紓困對象應包括金融產業。



◆ 向郵局借錢? 中華郵政指「完全沒聽過」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2008.10.23

行政院經建會主委陳添枝上午宣布,擬將行政院「國發基金」規模由2000億元擴大至1兆元、並擬向郵儲金融通2000億元。不過,中華郵政總經理胡雪雲中午接受訪問時,對於行政院國發基金擬向郵局「借錢」一事,她表示「完全沒聽過」,過去也從來沒有借錢給過政府的經驗,未來該如何動支運用,「一切依法辦理」。

胡雪雲表示,目前中華郵政旗下的郵儲資金,至今年9月底止,超過4兆3000餘億元,其中轉存央行金額約2兆元,部分資金則進行必要的資金操作。但因目前郵政儲金的資金來源都是存戶的錢,如可動用、該如何借用,她強調,一切依法,目前相關的法令則以郵政法、郵政儲金匯兌法為主。

只是對於行政院有意「借」用郵政儲金、甚至打算動用到郵政儲金跨入國發基金,加化台灣現有的「主權基金」規模,中華郵政總經理胡雪雲則表示,她都沒有聽過這些構想、也從來沒有研議過相關議題。

※ 立法加一項「郵政儲金徵用實施條例」如何?



◆ 劉憶如:金融海嘯衝擊經濟才要開始

【譚淑珍/台北報導】 2008-10-23 工商時報

大和總研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劉憶如22日提出警語,雖然各項數據都顯示台灣金融業的體質還算健全,亞洲地區不會因為雷曼公司的倒閉而有金融危機,但是,「要小心匯率危機」,特別是因這波金融海嘯所引發的實質經濟面的衝擊,她說,現在才要開始。

為免衝擊過大,她建議政府,應有系統式的救助方案,甚至是讓全民都有儲值卡,以振興經濟與消費。

劉憶如昨日在工商建研會引用聯合國報告表示,明年的全球失業率將再增加2千萬人,總計達到2億1千萬人,而受創最重的前四名國家將是越南、台灣、韓國與中國大陸。

從這分報告中,她說,所顯示的訊息是,除了韓國,越南與中國大陸都是台灣全球佈局的一環,也就是說,台灣未來可能受到的打擊,是更甚於其他國家。

她也從股、匯市近來的反應指出,這兩天從美、日、韓、港等股市跌幅都介於2.5%至8%,台股已實施跌幅減半,但22日也跌了1.62%,新台幣匯率又重貶,由股匯市來看,她說,苦日子還會繼續下去。無論是企業與個人,都要應有系統式的因應對策。



◆ 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角色

【洪財隆】 2008-10-23 中國時報

有人曾打趣說:為什麼金融很重要?因為常常會發生危機。至於列寧所說的金融是資本主義的「阿奇里斯後腳跟」(唯一的弱點),倒是一語道盡金融本身的風險特質與脆弱性。爆發於去年八月美國次級房貸、至今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機,第一回合才剛結束就逼得七大工業國家(中國也主動配合)聯手降息,截至目前歐美各國也已分別挹注至少兩兆五千億美金紓困或國有化部分問題金融機構,雖然效果如何仍在未定之天,但以其規模之大與牽涉層面之廣,可說自一九三○年代大蕭條以來僅見。

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相關解剖報告與分析文章預料也將陸續出爐,尤其是針對危機何以潛伏如此之久才爆發與其原因、政府的管制政策如何因應技術進步(金融與資訊)所營造出的更便宜資金與更多人可以因而得利的環境(如美國次級房貸裡的資產與債務證券化等金融衍生性商品),亦即金融創新與自由化究竟是熊彼得所稱道的「創造性毀滅」,還是足以遮掩眾多專家耳目的「毀滅性創造」,以及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所留下的著名兩難:貨幣政策到底要不要考慮資產價格,或者說當股市與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時,該不該藉由緊縮性貨幣政策提前予以戳破等等,都是極具挑戰性的研究與政策課題。

至於危機的國際面向與影響,特別是全球經貿整合與相互依賴程度加深之後的危機傳遞管道為何,對以出口導向作為主要經濟發展策略的東亞(尤其是中國)如何脫困,甚至中國是否可能或足以成為全球金融危機的拯救者,也都備受關注。

一般而言,以更緊密的資本市場作為重要特徵的全球化,經過危機之後在資金流動(含FDI)這一部分勢必部分退潮,而國際經貿環境會不會一如大蕭條之後走向經貿保護主義,或者記取歷史教訓透過國際金融制度如IMF(國際貨幣基金)的改革加以回應,也都攸關人類的和平與發展。

就東亞整體而言,雖然擁有高達四兆美金(其中中國即占一兆八千億)的外匯儲備,但因為除了日本之外,區域內資本市場普遍不夠發達,導致絕大部分外匯都以美國的國庫券或公司債等形式握存,而在此波金融危機塵埃落定之後,錢回亞洲同時也發展區域內債券市場的呼聲,預料也會更加高亢。

另就危機傳遞或傳染管道來說,東亞各國雖然銀行業所受的整體衝擊遠不及歐美各國,但因為外資占亞洲股市市值約有三分之一之高,一旦這些外資回流,股市應聲連動受災也不教人意外,倒是歐美市場伴隨金融危機而來的不景氣與購買力降低,導致對東亞各國進口需求減少的貿易影響管道最是嚴峻。事實上,美歐(含日本)一共吸收了東亞地區最終消費產品出口高達六成,而此一情況也因為近來國際油價與原物料紛紛下跌而雪上加霜,所以對俄羅斯、海灣油源國家、拉美與非洲等出口成長也必然受挫,尤其是南韓與中國更是如此。

此外,也因為美歐市場的衰退,東亞各國的諸多產業如果不與中國同在一生產供應鏈上,那麼與中國低價產品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而如果屬於同一生產供應鏈,則容易隨著中國出口的衰退而衰退。

一如上述,全球金融危機也可能促使生產網絡尤其是資金往返更加區域化,並間接讓已經方興未艾的區域主義更加盛行。事實上,一九九七年東亞金融危機即替中國開啟了正式參與東亞區域合作的管道。日前為「東協加三」(日中韓三國)所宣示,原本將在明年設置的至少八百億美元的危機處理基金,一旦此波全球金融風暴繼續延燒,甚至由目前的相對單純的金融危機演變成貨幣危機,將可能提前實現以備不時之需,而這其實也就是十年前東亞金融危機後所簽署「清邁倡議」的後續發展。

然而,由於中國主要出口市場仍集中在美日歐等國,在這些國家紛紛下修未來經濟成長率之後,其成長動能勢必受到重大限制,加上其金融體制仍然相當落後,政治社會風險之高,邊境內的問題可能就夠讓北京捏把冷汗。國際社會期待於北京應該是,加快人民幣升值速度以降低全球貿易失衡,根本去除全球金融危機的另一大原因。



◆ 咱的社會─鼓勵消費 恐再陷風暴中

【陳冠銘/北市(台灣青年智庫學會秘書處財務長)】2008-10-23 中國時報

全球陷入金融海嘯,各國都使盡辦法挽救經濟,但風暴依然繼續蔓延。根據美國CFO雜誌調查的結果顯示,五六%企業主管認為明年營收將減少,為了降低成本,裁員是不可避免的。再者,美國最大存貸款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日前發布的財報顯示,其信用卡部門出現一.七五億美元虧損,且美國各大銀行的信用卡部門都遇到此困境,所以風暴正向信用卡領域擴散。

依上述資料顯示,可以分析出如下的因果關係:經濟衰退造成失業人口暴增,人們因此繳不起信用卡費用,所以主要處理信用卡的銀行將會倒閉,而導致下波的金融風暴。

據《華爾街日報》分析,在此次危機存活的銀行,有些是以信用卡為主要業務,而這些銀行將面臨下波更嚴峻的考驗(信用危機)。

在我國,中經院也表示,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三.八二%,較去年的五.七二%降低一.九個百分點,預估明年為三.三四%,想必明年的失業人口將會暴增,可能導致上述所言的金融情況惡化。

但當各國想辦法解決下波危機時,我國政府卻無視於風暴的蔓延,不僅提不出任何改善經濟的政策,反而以鼓勵消費的方式來提高金錢的流動量,在我看來,這是危險的。

依上述所言,造成經濟低迷是因人們沒錢消費,而非不想消費,所以此時鼓勵大眾消費是增加信用負債(亦即現在所消費的未來無法償還),將導致信用危機更快到來,銀行更快倒閉,而這卻是各國正在預防的事。

經濟一直是台灣最強的武器、最雄厚的資產,面對下波的金融信用危機的蔓延,馬政府可準備好了嗎?



◆ 解決金融危機 勢須重振經濟道德

【聯合報╱楊世雄/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2008.10.23

世界果真是平的!美國次級房貸風波、雷曼兄弟破產,帶動世界股市跟著道瓊工業指數狂跌,紛傳銀行破產,各國無一倖免,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就在眼前,其影響之深與廣度,絕非上次亞洲金融風暴可比。

我們在此所謂的經濟道德觀察,不應在經濟結構之外,另外附加提供道德的觀點。它必須理解為對經濟本身的整體和對全部經濟論據的道德判斷。道德不是經濟之外的一些東西,而是獲知經濟科學的觀點和論據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們觀察的起點,是經濟結構自身。

本屆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救經濟、刺激消費」一文發人深省,可做為觀察經濟結構、進行經濟道德論述的切入點。

一、救金融機構之理所當然。克魯曼認為增加預算救銀行,乃醫生之藥方,對預算赤字的疑慮應予擱置。關於這點我們只能接受,因為二房及AIG今天不救,明天就危及世界金融秩序,甚至世界貨幣制度之運作。這就是俗稱的「大到不能倒」。所以,美國政府救二房及AIG不救雷曼兄弟。

但是,我們接受救大金融機構,不代表我們接受企業愈大愈好,相反的,我們正好可藉機反省:一個有病的金融企業怎麼會長得這麼大。利用併購、財務槓桿、資本、技術及市場的壟斷所形成的成長,而不是以真實的績效來擴張規模,乃是飲鴆止渴的行為。關於這點熊彼德早有論述,因為它會創造貨幣抽象化的乘數效應及不實的價格。

二、虛擬世界的實體化問題。人類的經濟活動本來就有其將來性。金融危機的原因或許很多,但公認的罪魁禍首是華爾街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這些商品是信用擴張的代名詞,期貨市場的遊戲規則卻需要大量的貨幣才能成為贏家,和我們前面所問的問題一樣,一個有病的企業,為什麼會長得這麼大,大到非要破壞市場規則去救它不可。

這些衍生性商品本質上是將來性的,卻透過金融機構的高利追求而實體化。嚴重的是,它創造了與實體經濟活動脫鉤的價格,這種價格成為史密斯的心理預期及凱因斯貨幣流動陷阱概念的具體化。石油及大宗物資的價格如坐雲霄飛車一樣地起伏,使經濟實體不知所措,失業率的提升、停滯型通貨膨脹,成為經濟學家擔心的焦點。

三、如果我們將供給與需求視為經濟結構的一體兩面,理論上不會有經濟危機。因為人的生產是有限的,需求是無限,唯一的危機是生產力不足;但是,實際的人類經濟歷史呈現為繁榮、衰退、危機、停滯以及新的繁榮等周而復始的更替,我們不應將之稱為景氣循環而輕鬆帶過。

想想當今人類正處於科技發展的高峰,生產力之強,史無前例。柏林圍牆倒塌之後,世界市場成倍擴大,金磚四國(均為大國)亮眼的經濟成長率,使我們對經濟發展的將來性有著過於樂觀的期待,而做了過多的貨幣擴張,導致房市泡沫取代了科技泡沫。克魯曼以財政手段解決經濟危機,應有其道理。

四、傳統的經濟倫理教科書告訴我們,經濟活動是人之社會行為,追求私利應成就公益,而非破壞公益。政府的最大經濟任務是穩定物價及幣值。在經濟活動的實踐中,不該利用他人的無知及資訊的不公開而獲暴利,違反這些基本經濟倫理原則之經濟擴張行為,應該也是形成危機的原因。

※ 地球人現在何嘗不是向地球舉債過日子。

fsj 提到...

金融危機... 問題在態度

* 看懂天下事》金融危機... 都是槓桿惹的禍
* 問題不在資本主義 在市場倫理
* 從金融海嘯 看銀行家的社會責任
* 亡羊補牢 賣連動債給「門外漢」 全額理賠
* 各國救經濟 降息撒錢統統來
* 東協將設小組 探討建立多邊儲備金機制
* 兆元國發基金似主權基金 投資潛力產業
* 1兆可幹啥? 買雙D還有找
* 6千億8千億... 馬蕭一路加碼
* 郵政:政府須給合理報酬
* 陳博志:國發基金 不宜用於紓困
* 只怕肥肉招蒼蠅 別忘了九八金融風暴教訓
* OPEC 將宣布減產救油價
* 劉揆:油價相關物資要降價
* 桶裝瓦斯 下月有降價空間
* 倫敦金融城 失業率暴衝至25%
* 經濟寒冬 真的來了
* 工總號召業界 認養5,000名本勞
* 擴大內需 將創5.6萬個就業機會
* 全民紓困 房貸還本金 將展延3年
* 房貸寬限延三年 銀行哎哎叫
* 問題在態度
* 暫緩重大變革 調整財經人事

◆ 看懂天下事》金融危機... 都是槓桿惹的禍

【聯合報╱林建甫】 2008.10.24

幾年前一位經濟學界的大老問我,說他研究經濟成長大半輩子,了解世界實質的年經濟成長率了不起3%,為什麼金融商品的年報酬經常是10%、20%,甚至還更高?這些報酬數字是真的嗎?有沒有欺騙投資人的可能?我當場回答他,一切的玄機在「財務槓桿」。

大家都學過:槓桿。財務槓桿就是把槓桿應用在財務上。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可以舉起整個地球。槓桿就是可以以小搏大,可以省力,可以賺大錢,也可以虧大本。

一般人融資買股票,融資成數如為五成,就是需有五成自備款,就是一塊錢當兩塊錢來投資。股票漲一倍,你就賺兩倍。但是當空頭來襲,當保證金維持比率不足,就會被斷頭。最慘的時候,賣股票,不但沒錢拿回來,還要再貼錢進去。

當前金融海嘯,最大的問題在投資銀行。世界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在今年三月就已掛點。第三大的雷曼兄弟,9月14日宣告破產,掀起這一波危機。第四大的美林隨後被美國銀行收購。老大老二的高盛、摩根士丹利,也搖搖欲墜,透過美國政府7000億紓困才保住命脈。

投資銀行的問題在槓桿玩得很凶。美林的槓桿率從2003年的15倍飆升至去年的28倍。摩根士丹利的槓桿率攀升至33倍,高盛也達到28倍。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休斯與莫頓主持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因俄羅斯拒付國債,導致瀕臨破產危機,當時的財務槓桿達到了57倍。實在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

這些銀行,財務槓桿20、30倍,因為次貸危機逐漸周轉不靈,也是要被斷頭,於是就開始搬錢回去救美國母公司。台股、亞股之前體質相對好,價位還是高,就成了這些外資救火的水喉,或是提款機。當他們拚命賣,我們股票的價格就一直跌,神仙也難救無命客。國安基金進去護盤,就讓他們提得更多。所以政府後來宣布跌幅減半,其實就是要讓股市不要被大量提款,從每天跌停最高7%減為3.5%,慢慢的跌。想賣、想提款的,賣不出去,那是他們家的事。不要讓台股快速的跌,跌破信心水準,傷了體質,日後爬不起來,那就麻煩了。

此次次貸危機轉變成信貸危機主要源於目前出現危機的金融機構為了自救,正在去槓桿化(deleverage),填補負債或以削減風險性資產,拯救具有價值的資產和留下具有競爭優勢的業務。這個過程,放款業務會緊縮,銀行資產會出售,會抽空實體經濟中的信貸,因而影響到企業和個人貸款。信貸危機因而產生,甚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連體質好的銀行為了自保,寧願將現金投入收益率極低的國債,也不願將其借給其他公司和銀行。這種私營部門從高槓桿到低槓桿過度急劇的轉換,因個體的理性導致了系統的非理性,是典型的市場失靈。

解決這場危機的辦法是用政府的槓桿來彌補私營部門的槓桿。政府紓困,對銀行存款和銀行同業拆借提供無限制擔保,可以緊急穩定軍情,恢復公眾對銀行體系的信心。

瑞士銀行和瑞士信貸之前因瑞士在槓桿比率方面沒有限制,是次貸風暴下最早中鏢的一批。瑞士聯邦銀行委員會已要求銀行將財務槓桿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未來美國政府勢必訂定嚴格的法律,禁止金融財務槓桿過度操作。這個趨勢也是這些金融玩家搞垮雷曼兄弟等銀行之後,留給後世的最大貢獻。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



◆ 問題不在資本主義 在市場倫理

【聯合報╱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2008.10.24

當前全球正遭受「金融海嘯」的侵襲,在不絕如縷的求救聲中,也響起對「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的質疑,甚至有罪魁禍首的指責。這個場景非常熟悉,最近的是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如火如荼之際。當時各個角落響起對「資本主義」的質疑聲,也指資本主義是禍首,而且也有人附和馬克斯當年說法,認為資本主義已到自我毀滅的時候了。

次年十月,該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有社會主義傾向的聖恩時,資本主義又被數落了一次。對照今年場景,情況幾乎雷同,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素有「左派的良心」、撻伐自由經濟或資本主義不遺餘力的克魯曼。

其實,歷史上一直都不乏對資本主義的攻訐。最有名的除馬克斯之外,就數熊彼得在一九四二年提出的,資本主義因為發展得太成功,終而產生危機而沒落、毀滅。不過,儘管有關資本主義的種種眾說紛紜,然而有一個關鍵課題卻必須先澄清:大家心目中的「資本主義」到底是什麼?

儘管「資本主義」世人耳熟能詳,但其意義畢竟是模糊不清的,全球知名的產權大師張五常教授早在一九八一年就說:「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毛澤東思想,甚至資本主義,它們的定義,含糊不清。甚至在以嚴謹見稱的經濟學的範疇裡替這些名詞所下的任何定義,也大有問題。」迄今,這個說詞仍是顛撲不破的,雖然充斥著各種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但我們看不到清晰的資本主義輪廓,似乎每位批判者都樹立一個稻草人來撻伐。

已故自由經濟學前輩夏道平先生一九八八年就曾說過:「『資本主義』這個名詞,是馬克斯創造出來,用以概括工業革命初期一切叫人厭惡的現象,作為攻擊的總目標。從此以後,『資本主義』就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成為剝削制度的代名詞,一般人不懂得經濟學,也不熟悉經濟學,遇到訴諸於感官情緒的反資本主義的宣傳,他們就毫無批判地一概接受。」

那麼,既然「資本主義」這麼模糊,何不設法將之定義清楚,或者乾脆放棄不用,將之徹底埋葬算了。雖然後者較理想,但因「資本主義」這個詞太具吸引力了,根本不可能拋棄,由「裙帶資本主義」、「超極資本主義」等等名詞的出現都要加上「資本主義」就可知一斑。那麼,既然無法放棄資本主義這個詞,為免大家各說各話,還是應該將其做明確定義。

就我來看,夏道平先生說的最好,他說:「資本主義是一種經濟秩序。這種經濟秩序,是以私有財產為基礎;生產與分配則由市場運作,透過價格體系來決定;政府的經濟功能,只限於提供某些必要的法制架構,使市場能自由順暢地運作而不加干擾。所以我們也把資本主義叫做市場經濟。市場經濟不是什麼偉大人物的精心設計,它是芸芸眾生個別行為的互動中慢慢自然形成的;高明的社會哲學家只是發現它,瞭解它的優越性、並進而發展出一套自由經濟的理論體系。」

總之,「資本主義」這個迷人的名詞不可能被丟棄,就應將其真義做明確的定義和說明,而「私產制度」或「市場經濟」就是最好的代名詞。必須強調,市場經濟的主體是千千萬萬活生生、有靈魂、會思考的「個人」,而在人類有人與人之間互動以來,為了追求生活的最大滿足,致「治理這地、生養眾多、遍滿地面」的境界得以達成並維繫,發現市場經濟是最好的制度。

當然,在市場經濟裡充滿了人際間必須遵循的「準則」,我們姑且稱為「市場規則」或「市場倫理」,而各個行為人也應該具備身為「人」的基本修養,如誠信倫理。至於政府這個組織,在市場經濟裡扮演著極其重要角色,簡單地說是「維護芸芸眾生的生命財產安全」。

但實際生活在「所謂的」市場經濟的人們所看到的社會現象,叫人厭惡或苦惱的,卻愈來愈多。這該怎麼解釋呢?實情是,這不是市場經濟的結果,而是市場運作受到許多違反經濟法則的干擾使然,而干擾的源頭卻弔詭的總是原該擔任去除阻礙市場運作障礙任務的政府。

對照當前的金融風暴,不正是芸芸眾生「不誠信」、破壞市場倫理,而政府沒盡其維護市場規矩、疏忽監理、沒扮演好其角色所致嗎?怎可反而責怪資本主義或自由市場呢?

※ 吳先生的意見,看來總覺得怪怪的...



◆ 從金融海嘯 看銀行家的社會責任

【經濟日報╱戎撫天(作者是元智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2008.10.24

美國國會之前加碼1,000億美元,通過布希政府提出的紓困方案。60餘位眾議員在改選壓力下,依然改變第一次投票態度,改投贊成票。為何這麼多眾議員願意得罪選民?因為經過幾天密集的辯論,他們終於了解金融風暴不能說的秘密─美國及全球經濟已面臨大蕭條的邊緣。

美國紓困法案通過後,股市持續暴跌,證明現在全球經濟已非單純的金融危機,而是金融危機加股市危機加經濟危機。

許多眾議員最初與國會大廈外示威者,及台灣這幾天網路上許多評論家觀點一致,認為金融危機是華爾街貪婪之徒的罪行,股市危機則是投機客自己的事,本來就應該自負風險,為什麼政府要用納稅義務人的錢去挽救金融危機與股市危機?

如果金融危機與股市危機能與經濟危機切割開來,也就是金融危機不會延燒成為股市危機,股市危機也不會延燒為經濟危機,問題就會非常單純,政府也可以清楚扮演包青天的角色,把所有貪婪之徒繩之以法,股市失利的人自己摸摸鼻子就算了。

可惜問題絕不單純,金融危機已經成為股市危機,而經濟危機這個超級颱風也已成形,正直撲而來。這才是白宮真正擔心的事,台灣政府也應該憂心忡忡才對。

回顧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當時國際金融炒家索羅斯大舉放空泰銖,泰銖劇貶,外資大量撤資,造成股市暴跌,企業爆發倒閉潮.危機由泰國延燒到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南韓等地,出現匯率暴跌、股市重挫、企業連鎖倒閉現象。索羅斯食髓知味,繼續突襲港幣,台灣也受到波及,新台幣貶值,金融體系出現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跡象,風暴一觸即發。

當時李登輝政府因應策略極為明確,行政院長蕭萬長召開了全國經濟會議討論對策,通過若干長期因應方案,但李登輝獨排眾議,決定對銀行減稅,並由政府撥款對企業紓困。當時政府財政尚稱寬裕,短期措施立即奏效,台灣躲過了亞洲金融風暴。

但短期措施只有短期之效,次年台灣依舊爆發本土型金融風暴,體質不良的金融機構紛紛遭到擠兌,迫使政府出面接管,流動性危機更造成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紛傳倒閉事件,企業與人民的資產縮水,政府財政赤字也大幅增加。

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威脅,中央銀行總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對策,充分滿足市場對美元及新台幣的需求,由於銀行拆借美元信心不足,造成緊縮,使企業的美元需求仍有困難,但新台幣並無緊縮現象,股市雖然持續重挫,經濟情勢還算穩定。亞洲股市雖然受歐美股市衝擊,持續重挫,但經濟面相對安定。政府也刻意粉飾太平,維持穩定的表象。

由於政府刻意維持資金寬鬆,銀行現金滿滿,竟以電話行銷方式促銷小額貸款,誘使對當前險惡經濟情勢戒心不足的小老百姓,借錢進場撿便宜股票。

事實上,這是極愚蠢的行為,美國與歐洲的經濟風暴正在形成,台灣受美國經濟衰退的影響,會比其他亞洲國家更嚴重,不要認為台灣可以置身事外。

政府營造樂觀的氣氛之餘,也要讓人民了解當前投資的風險,這才是真正苦民所苦的政府,而非助紂為虐的糊塗蛋。

銀行家更應該拿出社會責任,切莫因資金寬鬆,而以知識與風險意識較不足、手頭較不寬裕的中低收入族群為芻狗,誘使借錢投資。



◆ 亡羊補牢 賣連動債給「門外漢」 全額理賠

【陳怡慈、張舒婷/台北報導】2008-10-24 中國時報

銀行賣連動債賣出一大堆問題,立委要金管會硬起來!在金管會主委陳樹點頭答應下,立院財委會昨決議通過,未來銀行若把連動債賣給「門外漢」、賣給高齡投資人但沒錄音或覆核,或是主動銷售連動債,若被發現有這些違規行為,銀行必須全額理賠。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棟樑表示,此一決議,可以回溯至今年四月「連動債自律規範」開始實施時適用。

立委費鴻泰指出,金管會政策指導下,銀行公會今年四月通過連動債自律規範,其中一條簡稱「門外漢條款」,要求銀行必須自行訂定連動債銷售規範,舉例而言, 買連動債的人如果沒有財經科系背景、沒有取得金融相關證照,就必須通過銀行內部檢測,也就是說,連動債商品不能賣給「門外漢」。此外,如果賣連動債的商品存續期間,加上投資人的年齡,兩個數字加總超過七十,必須先讓客戶簽署風險聲明書,另外,銷售過程中必須錄音,如果無法錄音,則必須經過第三人覆核。不過,這項規定並沒有罰則。

費鴻泰昨舉國泰世華銀把連動債賣給八十四歲的老太太,明顯違反規定,金管會卻一無所知,痛罵金管會銀行局「麻木不仁、惡劣透頂」。費鴻泰說,今年八月間,國泰世華銀行主動銷售一檔連動債給定存快到期的一名八十四歲的老太太,鼓動她將十萬美元的定存轉買「保本、利息更高」的連動債,「根本就是金光黨!」立委羅淑蕾也譏諷:「保本、保本,根本就是『保證賠本』!」

不僅如此,費鴻泰說,金管會今年六月發布「加強信託業辦理受託投資國外有價證券業務」的措施,規定銀行不可以主動推介特定國外有價證券給一般大眾,也就是說,銀行不可以主動推銷連動債,但實際狀況是,還是有很多銀行違反規定,主動跟靠定存過日子的公教人員、老阿公、老太太推銷連動債。針對銀行不當銷售連動債,財委會最後通過重要決議,銀行違反「門外漢條款」或主動推介連動債給一般大眾,若發生糾紛,銀行必須全部理賠,否則金管會可立即停止銀行從事該項信託業務。



◆ 各國救經濟 降息撒錢統統來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二十三日電】 2008.10.24

紐西蘭央行23日以經濟前景黯淡為由宣布調降利率,一口氣降息4碼至6.5%,並暗示未來還有降息空間。圖為紐元紙鈔樣式。
彭博資訊
金融危機尚未解除,各國政府目前重心已轉移到防止經濟陷入衰退。各國以寬鬆的貨幣與財政政策雙管齊下的手段搶救經濟,除不斷丟出振興經濟措施外,也相繼祭出降息手段。紐西蘭和瑞典兩國央行23日均以經濟前景黯淡為由宣布降利率,並暗示可能繼續降息。

紐西蘭準備銀行(央行)23日降息4碼至6.5%,降幅是該行1999年3月採官方現金利率(OCR)為基準利率以來最大。央行總裁巴勒德並暗示可能繼續降息,只是降幅不會像這次這麼大。該行9月已降息2碼。巴勒德在聲明中表示,當前金融市場動盪,加上全球經濟成長前景惡化,是促成此次降息決策的一大關鍵。

瑞典央行23日也宣布降息2碼,基準利率成為3.75%,為兩周內第二度降息。該行並在聲明中表示,接下來半年內需要再降息2碼。

瑞典央行表示,降息的目的是減輕金融危機對經濟的衝擊。該行強調金融危機自9月中開始惡化,並坦承「如今已明顯影響瑞典的經濟發展」,導致就業市場疲軟,通膨減緩。

降息能降低市場取得資金的成本,有助於帶動投資、刺激經濟發展。為提振景氣,各國目前普遍採用的另一個措施,就是大幅增加預算,繼續端出一個又一個振興經濟方案。

例如美國打算提出第二套刺激經濟方案,日本下周也可望跟進,英國下個月將加速對房市、能源和小企業的支出,德國考慮退稅。泰國則表示可能放寬財政政策。

資本經濟公司(Capital Economics)首席國際經濟學家傑索普表示,現階段政府的財政政策可能比央行的貨幣政策更有效力。金融體系凍結時,降息的效應較小,效果也不會立即顯現。

傑索普同時提到,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政府也比較不會遇到阻力。他也預測,接下來這一年擴大運用自由裁量的財政政策,會成為全球的重要議題。

但經濟學家警告,若政府毫無限制的舉債下去,長期而言勢必會受到市場懲罰。荷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德認為,預算赤字最高的國家未來對投資人大概就沒有吸引力。他估計,在富裕國家中,芬蘭、瑞典、盧森堡和紐西蘭最有本錢增加預算,美國、英國和日本的籌碼最少。



◆ 東協將設小組 探討建立多邊儲備金機制

中央社 2008.10.24

面對全球金融風暴,東南亞國家協會十國領導人昨晚在北京舉行非正式高峰會後發表聲明說,東協會員國已經密切協商協調機制,並準備流動資金,確保能對金融突發狀況做出反應。東協也同意成立一個金融部長與央行行長的小組,商討建立區域多邊儲備金安排機制的可行性。

東協十國領導人是為了出席今天開幕的第七屆亞歐高峰會齊聚北京,並於昨晚在印尼總統尤多約諾建議下,透過工作晚宴方式舉行了東協領袖非正式高峰會,探討面臨全球金融風暴,東協應如何因應。

先前,菲律賓已經建議,應該設立「東協加三(中國、日本、南韓)」紓困基金,這項建議昨晚也在東協領導人討論後,同意由東協會員國的金融部門首長、央行行長成立一個工作小組,與東協秘書處合作,探討建立區域多邊儲備金安排機制的可行性。

東協輪值主席國泰國在晚宴後發表主席聲明強調,本區域的金融體系健全,但東協必須制定防範措施以向外界發出訊息,說明本區域比起十年前遭逢亞洲金融風暴時,對解決問題擁有更大的決心,並做了更充分的準備。

聲明說,與會的東協領導人都同意,東協必須堅持經濟整合和合作,促使經濟持續成長。

東協曾於一九九七年遭受亞洲金融風暴打擊,許多會員國的貨幣大幅貶值,連帶股票市場大跌,因此陷入長期經濟衰退,印尼等國還發生政治動盪,導致獨裁政權下台。



◆ 兆元國發基金似主權基金 投資潛力產業

◎ 類似主權基金 投資潛力產業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0.24

一兆元的國發基金,財源從何而來?有什麼任務與功能?以下是相關問與答。

Q1、國發基金擴大規模的財源為何?

A:國發基金規模將從兩千億擴充到一兆元,將引入八千億民間資金,財源為郵政儲金及向金融機構舉債,優先向郵政儲金借。不會提撥外匯存底額度。

Q2:為何要擴大國發基金規模?

A:協助產業長期發展,擴大參與投資於產業升級或改善產業結構有關的重要事業。

國發基金過去多數是投資創投公司,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創投業投資機會減少,國發基金目前每年只投資一百多億元,運用效率不高。行政院將國發基金轉型,改為類似私募基金的性質,以注資、重建、合併或收購的方式,繼續投資有助於產業升級或改善產業結構等重要事業。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說,時機成熟,國發基金有可能轉型成為以利潤為導向的公司形態,經立法院同意後設立,經營模式可望更有彈性,例如引進外國人投資或發行公司債。

Q3,國發基金轉型與企業間的關係?

A:未來企業可主動向國發基金申請參與投資,國發基金也會主動搜尋市場上可供投資的標的,透過個案評估,協助體質良好的企業度過景氣難關,並舒緩過度競爭的市場壓力。

Q4,國發基金未來如何操作?

A:將微調現行運作方式,增列跨部會的評估機制,除政府相關單位外,還將加入產業、金融等方面專家,協助技術面審查,從事企業合併、收購、分割或注資的相關作業。

舉例來說,金融風暴衝擊,許多公司的股價不斷下跌,市值也縮水嚴重,向金融機構增貸或申請展延不易;國發基金可透過公司發行新股的機會入股各企業。以投資製造業為主,服務業為副,真有必要才投資金融機構,但不做紓困,不救股市。

另外,針對經營不佳、但對國家產業發展具有關鍵地位的公司重建,改變股東結構及營運形態,持有一段時間後,再與其他家公司合併。

Q5:國發基金與主權基金有何不同?

A:性質很像,有一些國外機構甚至認定,台灣的國發基金就是台灣的主權基金,只是規模比不上其他國家的主權基金。國發基金和主權基金最大的差異,是擴大規模後的國發基金以投資國內具潛力產業為主;國外主權基金多以投資國際大型公司為主。

※ 立意不錯,可是財源與政策需要更明確,讓大家都清楚。



◆ 1兆可幹啥? 買雙D還有找

【杜蕙蓉/台北報導】2008-10-24 工商時報

國發基金規模將由目前的2000億元,擴大至 1兆元,而就初步以昨日的股價、市值統計,一兆元可以買下國內五大DRAM、五大面板,外加一個聯電;如果要整併金融業的話,可以買下八家民營金控。

而如果排除金融、台塑集團和科技類股,以傳產業大股本的龍頭股,股價除中鋼、長榮外,其餘大都在票面下游走,而中高股價的個股又是小股本下,國發基金的一兆元,大概可以買下所有的傳產股來整併。

所以,一兆元對國內長期是由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特質來說,如果其目的不是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僅是治標式的紓困;而是真的要做為整併、收購、改善企業體質用途,以擴大紓困,挽救企業融資風險,那麼一兆元或許可為台灣的產業帶來革命,真正整合產業資源,創造出很多個全球第一。

以競爭激烈的科技產業來看,DRAM廠中力晶、南科、華亞科第三季財報,合計虧損金額為278億元,若加計茂德,預估四大DRAM廠第三季共大虧逾340億元,全年四大DRAM廠總虧損金額預估突破1200億元;而若以昨日股價概算,則加計茂矽後五大DRAM廠的市值約1225億元,約與虧損金額相當。

而產業景氣節節敗退的TFT廠,預期九月以後即將面臨損益關卡保衛戰下,昨日合計5大面板廠,總市值剩不到5000億元。

以目前全球景氣低迷,且預期還有奮戰多年的狀況來看,產能過多,資源浪費一直都被引為詬病,所以國發基金的一兆元真的可以做很多事,在科技版圖裡,可以買下DRAM、TFT和聯電來整併,金融領域更可觀,以民營八大金控昨日合計市值才8111億來看,三次金改都有機會。

如果這些大企業都由國發基金買走,由政府來整合,雖然是有走回頭路的味道,但以要打進國際競技場,創造跨國性的大企業來看,也未嘗不可,不過,整合的人才和資源,確實要有更完整的架構。



◆ 6千億8千億... 馬蕭一路加碼

【經濟日報╱記者 何孟奎】 2008.10.24

原本規模只有2,000億元的國發基金,一夕之間宣布要擴充成為1兆元,讓外界好奇的,這1兆元的數字是怎麼來的?據了解,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前天晚上進總統府,向馬英九總統、蕭萬長副總統簡報,蕭萬長認為,當前國際情勢嚴峻,6,000億元恐有不足,馬蕭於是拍板加碼為1兆元。

不過,國發基金擴增的8,000億元,未來要做何用途?如變相紓困,會否重蹈東亞金融風暴的覆轍?立即引發外界質疑,政府不可不慎。

為了擠出銀子提振國內景氣,經建會這陣子想破了頭,會議一個接一個開。延續「主權基金優先投資國內製造業」的思維,經建會最後決定在國發基金的基礎上,擴充規模與功能,加強投資重要策略性產業,穩定國內經濟情勢。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前天中午向行政院長劉兆玄報告「擴大國發基金運用簡報」,會中決議將國發基金規模從2,000億元,擴增為6,000億元。陳添枝透露,本來只是要加碼2,000億元,不過後來「一直加碼、一直加碼」,就變成1兆元。

雖然經建會強調國發基金擴充規模是為了加強投資重要策略性產業,協助健全經濟發展,不是為了紓困;然而,在選擇投資標的物的同時,也有可能會挑中短缺資金的企業,形成「意外的」紓困效果,如此是否會變成圖利銀行或財團,執政黨應當更加謹慎。



◆ 郵政:政府須給合理報酬

【經濟日報╱記者余麗姿/台北報導】 2008.10.24

國發基金將擴大規模到1兆元,並有意向郵政儲金融通資金,中華郵政董事長吳民佑昨(23)日表示,尚未接獲行政院指示國發基金向郵局借錢一事,政府若有需求,郵局全力配合,但這是客戶的錢,政府須向郵局提出合理的資金報酬率。

吳民佑指出,經建會等相關單位,曾來交換過意見,表示有意動支運用郵政儲金,但還不知道具體內容,後來也沒再提出。經建會昨天在院會中提出,目前尚未告知中華郵政,他強調,「政府有需要,郵局會盡全力配合」。

吳民佑說,目前中華郵政旗下的郵政儲金,至9月底止,約有4.2兆元至4.3兆元。所有郵政儲金的資金來源都是存戶的錢,如何動用,將依法處理,借用的資金報酬率、利率,都必須合理。

※ 沒錯,否則人民的錢會不知不覺變成政府的錢,最後進了某些人口袋。



◆ 陳博志:國發基金 不宜用於紓困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10.24

國發基金擴充規模為1兆元,其用途引發外界質疑。台灣智庫董事長、前經建會主委陳博志昨(23)日表示,國發基金不應拿來做紓困,現在的問題在於政府沒有新的產業方向,無法進行創導性的投資。

陳博志說,如果國發基金用來紓困非常危險,因為紓困是很複雜的事情,一家發生資金困難的企業,問題能不能解決,銀行最知道,政府如果介入,風險很大,應該讓銀行判斷,政府介入會有圖利銀行或財團的嫌疑。



◆ 只怕肥肉招蒼蠅 別忘了九八金融風暴教訓

【林上祚/特稿】 2008-10-24 中國時報

國發基金破天荒地宣布訂定八千億元的舉債上限,將資金用於產業整併等政策投資,儘管初期舉債規模僅二千億元,但對於一年投資金額最多只有一百多億元的開發基金來說,二千億元資金已經足夠吸引一堆牛鬼蛇神,國發基金如何避免重蹈九八金融風暴紓困覆轍,正考驗劉內閣的智慧。

全球金融風暴肆虐,歐美國家原本不介入市場的自由化政策,全部都束之高閣,美國政府入股AIG八成股權,歐洲國家也入股國內金融機構,台灣政府這時候如果還死抱著「不干預市場」的教條,等於是自廢武功;但面臨嗷嗷待哺的企業,政府如何拿捏分寸,避免重蹈二次金改,將「黑手」伸入企業的覆轍,的確是一項學問。

不只當年金融風暴圖利東帝士集團這樣的教訓,二○○二年納莉風災,太平洋崇光百貨陷入財務危機,太百後來之所以會引來各方人馬角逐,是因為太百本身是一個有繼續經營價值的公司,但整個紓困案,決策核心卻是第一家庭官邸,得標與否居然與廠商贈送的禮券金額有關,好端端的紓困案,到頭來被弄得惡臭不堪。

曾任中華開發總經理的匯揚創投董事長楊子江表示,九八金融風暴時,經建會當初成立東南亞投資後,百億元的資金,吸引了各路人馬角逐,有很多企業透過政治人物前來遊說,希望該基金能夠投資,「當初有很多政治壓力,是由劉泰英擋下來的」。

如今,國發基金要一次增資二千億元,這麼大的資源,對於長期玩弄政商關係的台灣來說,真是難以抵擋的誘惑,主事者不能不慎。

國發基金作為產業政策工具,在防弊之餘,如何做到專業投資,也是一項挑戰,畢竟,全球經濟目前正面臨經濟泡沫的產能過剩問題,國發基金如何找出下一個台積電,避免投資於產能過剩產業,才是國發基金的重大考驗。



◆ OPEC 將宣布減產救油價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維也納二十三日電】 2008.10.24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主席柯理爾表示,產油國家可望於24日開會時決定減產,減產數量尚未不明朗,但不會導致全球金融危機加劇。美國股市23日盤初大漲,道瓊指數大漲逾270點。

紐約股市23日早盤,道瓊工業指數勁揚276點,漲幅達3.2%,報8,795.99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與標準普爾500指數各漲2.3%與1.3%。

柯理爾說:「我們會減產,但現在不知到底減多少?那是明天的議題。」他說,有人擔心減產過多會使金融危機惡化,但他認為最後的決定「不致於打擊情況已欠佳的全球經濟」。

受減產預期心理影響,紐約西德州輕原油期貨23日早盤價格勁漲3.9%至每桶69.34美元。

分析師大多預測,OPEC 可望宣布每日減產100萬桶,占全球石油產量逾1%。BetOnMarkets公司分析師伊凡斯說:「美國庫存報告顯示,今年的石油需求可能下滑近10%,預計OPEC必須每天減產逾100萬桶,才能扭轉最近油價下跌的損失。我們相信油價可能在年底前觸及每桶60美元。」

24日將在維也納召開緊急會議的產油輸出國,最大的挑戰是在開發國家的石油需求大幅降低之際,找出阻止油價下滑的方法。目前連中國的石油需求都在降溫。



◆ 劉揆:油價相關物資要降價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李祖舜/台北報導】 2008.10.24

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滑落,但台灣天然氣、瓦斯、大宗物資價格沒有一項跟著調降。消基會近日接獲消費者反應,質疑國際價格與國內價格調降幅度不成比例,呼籲主管機關應介入調查是否有圖利業者之嫌。

對消基會降能源等價格的呼籲,行政院長劉兆玄昨晚在接受電視訪問時回應,應立即著手跟油價相關聯性高的民生物資降價事宜。劉兆玄並透露,行政院昨天下午開會已討論這個問題,至於未能及時降價,是因為躉售物價的成本不能夠及時反映,必須給它一點時間去反應。

消基會指出,與大眾密切相關的民生物資如小麥、玉米、大豆等國內價格,比照國際期貨交易行情,都有三成六到四成六的調降空間。

依芝加哥期貨交易中心資料,國際小麥期貨價格從二月最高每英斗一千兩百八十美分,十月中跌為五百七十三美分,跌幅達五成五。消基會代理董事長謝天仁表示,小麥價格下跌,但麵粉每袋價格僅下降一成五,若計入其他成本,麵粉應有三成六調降空間。

另外,大豆的國際期貨價格,七月至今跌幅約四成六;國際玉米期貨價格從六月創下最高的每英斗七百八十美分,下跌至十月四百一十一美分,跌幅達四成七,但國內市場並未反映國際價格變動。

「天然氣價格向來只漲不跌!」消基會秘書長游開雄表示,國際價格十月與七月相較已下跌四成七,國內卻易漲難跌,應有三成九調降空間。

隨著國際油價調整的瓦斯價格,二○○五年至今已漲了六成二。游開雄指出,目前油價已下到每桶七十美元,約相當於去年六月原油價格。「但目前瓦斯價格與去年五月相較不降反升,上漲近二成四。」

消基會委員孫立群表示,石油、天然氣與大宗物資在國內屬於非完全競爭市場,不能以「尊重市場機制」為由放任業者漫天喊價。

【記者陳崑福/屏東縣報導】國際大宗物資價格已大幅滑落,國內價格卻不動,養豬協會懷疑有人為操控,決議函文行政院公平會介入調查。

理事長潘連周說,黃豆粉一度飆到每公斤十七點多元,目前跌到十五、六元,以目前國際期貨價格計算,每公斤十二、十三元才合理;玉米也應跌到每公斤七元以下。



◆ 桶裝瓦斯 下月有降價空間

【聯合報╱記者丁萬鳴、陳曼儂/台北報導】 2008.10.24

消基會昨天呼籲電價、天然氣、瓦斯等能源都應該降價,但台電和中油昨天都表示,沒有降價空間。

台電說,燃料油占台電發電成本百分之十五,而且是中油以半價賠本供應台電,台電今年的虧損仍然超過一千億元;消基會宣傳民眾節約用電才是正道,不是只呼籲降價。

台電指出,台電採購燃料中燃煤占百分之四十最高,今年煤價持續大漲;燃料油部分只占百分之十五,中油以半價方式賠本補貼台電。這幾次中油調降油價,並未調降燃料油價。

台電表示,中油調降油價並未能讓台電燃料成本負擔減輕,台電今年估計仍會虧損一千億元以上。

中油表示,台灣的天然氣九成是進口,去年開始國際液化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漲,但中油去年七月起就沒有反應漲價,因此儘管目前國際價格大跌,但中油還是虧錢在賣,目前平均進口成本價還比國內售價貴三元以上。統計到今年九月,光是天然氣的價差即讓中油虧損超過三百億元,因此近期不會有降價計畫。

至於液化石油氣(LPG),中油表示,價格是每個月檢討一次,以沙烏地阿拉伯國營石油公司離岸合約價(CP)為指標,跟國際原油價格沒有關係,去年凍漲後的虧損也沒有補回來。九月為止,虧了廿六億元;不過,十一月的國際價格預期會明顯下跌,桶裝瓦斯應有降價空間。

【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行政院會昨天通過「農村再生條例」草案,行政院長劉兆玄表示,條例完成立法後,政府將依法設置一千五百億元規模的農村再生基金,以促進農村活化,照顧六十萬戶農民。

此外,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在行政院會後宣布,將自十一月一日起調降尿素價格,每包調降新台幣五十元,降幅約百分之十一;其他氮磷鉀肥料及複合肥料,因國際原物料價格仍持續上漲,目前沒有調降空間。



◆ 倫敦金融城 失業率暴衝至25%

【江靜玲/倫敦廿三日電】2008-10-24 中國時報

失業後該怎麼辦?卅歲的大衛.馬克斯從倫敦地鐵站走向公司時,忍不住尋思。他記得三年前進倫敦金融城工作時的興奮,「我覺得自己真幸運,有機會賺大錢了。」可是,九月雷曼兄弟破產後,許多像他這樣的金融城員工,瞬間驚覺置身金融大海嘯,前途未卜。

「看到那個巴黎來的倒楣傢伙嗎?才在雷曼兄弟找到工作。一大早搭歐洲之星到倫敦,上班第一天,還沒進辦公室,就被告之,他失業了!」

員工焦慮不安 老板忙著安撫

一個月前,大家還能拿這類例子,在酒吧裡,開個沉重的小玩笑,現在沒人再敢開這種玩笑。短短數周,金融城的失業率急速上昇,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失去工作。今年底到明年夏天,情況只會更壞。大家都感受到,寒冬就要來了。

「過去幾星期,似乎每天、每小時、甚至每一分鐘,都在改變。」克絲汀娜.韓斯說,她在金融城工作只有四年,「但看到有卅年金融城工作經驗的上司那麼憂心,事態一定很嚴重。」有些老板現在得花整天時間,安撫焦慮不安的員工。

台灣在金融城唯一的證券商永豐金證券倫敦子公司總經理李瑞蘭表示,她在此十二年,雖經九七、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但這次的規模、影響和市場氣氛,大大不同,「長期下去,一定有裁員壓力。」

同樣在此有十二年經驗,在瑞士Notz Stucki投顧集團倫敦子公司,負責對沖基金投資的詹姆斯.麥克費森則認為,「我們這一代四十歲以下的人,從未經歷過經濟蕭條。進入金融城工作後,只有繁榮跟成長,這次,真的是很大的震驚和打擊。」

首見經濟蕭條 轉行教職正夯

詹姆斯.麥克費森預言,過去賺大把鈔票和紅利,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的人,現在將面臨把孩子轉到公立學校的壓力,「恐怕很多人的家庭和婚姻將因此付出沉痛代價。」

心理諮詢師桑妮亞.亞當斯以金融城為主要顧客群,過去三個月,她的客人增加了兩倍,其中不乏突然失業的金融老手。

「這些人長期工作在壓力下,而且工作時間都很長。如今,一下子閒下來了,才發覺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跟家人和辦公室以外的人溝通。」

五十一歲的提姆失業前,在雷曼兄弟擔任技術部門主管十八年,一個月來寄了上百張應徵信,卻只收到兩個面試機會,「我覺得自己的信心,一口一口的被吃掉。」

四十五歲的經濟分析師布萊德失業後,轉到私立學校當數學老師。收入只有過去的四分之一,但他說:「我覺得自己運氣很好。現在很多與我背景資歷相似的人,都覺得當老師比在金融城工作安全。信不信?很多人開始向教職發展了!」

也有人不知道該如何跟家人坦承自己失業的事。在一家健身俱樂部裡,中午時間,幾位手持紅酒的男士盯著電視看球賽。

一名自稱湯尼的人說,他原本在銀行上班,兩周前遭裁員後,「每天早上離開家,就到這裡來待到下班時間。」

餐廳榮景不再 商家對折苦撐

倫敦金融城內的周邊生意,也無法倖免於金融海嘯的衝擊。舊城附近的幾家餐廳,過去午餐需排隊的情況不在。一家義大利餐廳的老板說,以前客人多會點杯酒或果汁佐餐,「現在多半不會了。」

珠寶和禮服店更慘。耶誕節還未到,銀行車站旁的店家,已紛紛殺到半價。一家已打了三個月折扣戰的禮服專賣店指出,生意清淡到老板必須減少店員,「連對折都沒有吸引力,我們還能怎麼辦?買一送一嗎?」

十一月即卸除倫敦金融城市長榮譽職的大衛.路易斯,以自己在此四十年的經驗樂觀指出,倫敦金融城一定會渡過這次風暴。而城裡大部分人也都相信,只要能咬緊牙關,不倒下去,不被淘汰,風暴過後,倫敦金融城將會更好,自己也將更強壯。

※ 倫敦是世界潮流的前哨站。



◆ 經濟寒冬 真的來了

【經濟日報╱記者 何孟奎】 2008.10.24

9月外銷訂單金額年增率創六年半來新低,工業生產指數年衰退率1.39%,這兩個象徵台灣外需和內需的指標數字都不好看,對以出口為主的台灣經濟來說,不啻是寒冬來臨的徵兆。

原本是出口旺季的第四季,從廠商預測的數字來看,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也無法樂觀期待。根據經濟部對廠商進行的調查,預期10月接單減少的廠商,比預期增加者,高出近14 個百分點,顯示10月外銷接單成長力道將持續呈現弱勢。

如果10月接單成長力道薄弱,可以預見第四季出口成績也不會好看。9月我國出口已出現七年來首度衰退,如果耶誕旺季接單的希望也落空,那麼第四季出口恐將較往年大幅衰退,今年經濟成長率堪憂。

全球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加上颱風接連來襲影響,導致9月工業、製造業生產指數,雙雙出現96年1月以來首度衰退;前三季累計平均生產指數年增率分別只有6.23%、6.85%。



◆ 工總號召業界 認養5,000名本勞

【經濟日報╱記者陳亮諭、何蕙安/台北報導】 2008.10.24

勞委會推出「立即上工計畫」,協助1萬名失業三個月以上的民眾就業,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昨(23)日馬上響應,號召工業界認養5,000名本國勞工。

工總昨日與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共進午餐及交流意見。王如玄致詞時指出,9月失業率是4.27%,創下近四年來同月新高,勞委會推出「立即上工計畫」,當場轉身向陳武雄雙手遞上該計畫邀請函,陳武雄也馬上號召工業界認養一半,也就是5,000名本勞。

陳武雄說,金融海嘯影響下,企業經營困難,產業要能生存,不但能生存還要續擴大,擴大就需要人力,呼籲與會各產業代表一同響應,「幫助政府就是幫助自己」。

不過,陳武雄在午餐會前指出,當前全球面臨失業潮,真正問題是景氣不好,產業政策來不及調整,就無法在這種環境下生存。他認為,該計畫補助1萬元是勞委會的誠意,屬治標非治本;他說,「假如我沒有能力請人,或者不需要請人,1萬元幹嘛?假如有能力請人,有沒有1萬元,對某些產業是影響不大。」

陳武雄號召工業界認養失業勞工,送給王如玄這個驚喜的禮物後,讓她心上的負擔減輕大半,王如玄交代該計畫執行單位積極與工總接洽,職訓局長陳益民、就業輔導組等人員,今天到工總進一步討論執行事宜。

勞委會表示,各地就業輔導中心統計當地符合該計畫的失業者,桃竹苗已完成調查,目前全國有2,000餘名失業者符合,1,300家廠家願意參與該計畫。

工總召集人許勝雄認為,消費激刺生產,工廠自然找更多人來工作,就有良性循環;勞委會要解決供給面,得擴大需求面,讓供給面的問題迎刃而解。



◆ 擴大內需 將創5.6萬個就業機會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8.10.24

工程會主委范良銹昨(23)日表示,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方案目前發包率為33.65%,希望今年底整體發包率可達九成,預估共可提供5.6萬個就業機會,對降低失業率將有所幫助。

行政院會昨天聽取工程會「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方案及工程物價調整款執行情形」報告,行政院長劉兆玄裁示,擴大內需補助地方款的撥款比率已逾三成,相關資金均已到位,各部會應督促把握時效,積極檢討尚未發包工程。

劉兆玄指示,擴大內需方案及工程物價調整款執行,將納入各縣市政府預算執行年度考核成績,作為審核下一年度預算補助參考。

范良銹會後表示,擴大內需方案經費為583億元,共計有8,800餘件標案,自9月底10月初起全面推動,目前已發包2,900百餘件,發包率達33.65%。

不過,范良銹對逾三成的發包率仍不滿意,認為雖然有的縣市進度很好,包括嘉義縣達到80%、台中市72%,合計有六個縣市發包率在五成以上,但另有十餘個縣市發包率未達45%,希望這些縣市要快馬加鞭。

其中屏東縣因縣議會審查程序遲未通過,幾乎沒有發包率;不過,范良銹說,屏東縣議會已表示下午要再開會審查,工程會希望盡快有結論。

【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行政院長劉兆玄昨(23)日邀集財經首長會商「緊急促進就業措施」,劉兆玄指示財政部、經濟部主動掌握可能面臨關廠歇業的企業,協助度過難關,避免企業關廠後,造成勞工失業,並由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負責督導。

劉兆玄表示,一旦企業關廠、歇業後,勞工勢必失業,屆時政府想幫助勞工找工作,更不容易,因此財、經兩部應主動掌握面臨關廠、歇業企業,協助度過難關。

行政院會下周將通過「緊急促進就業措施」,劉兆玄昨天再度聽取經建會報告「緊急促進就業措施」規劃情形,並作成上述指示。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說,緊急促進就業措施預計明年元旦實施,方案是以整體角度規劃促進就業等措施,例如勞委會提出短期立即上工計畫,藉以鼓勵中小企業新聘員工,幫助弱勢及失業民眾共度難關。

陳添枝說,從當前的失業率數字可感受到職場工作的險峻,企業受到國際金融風暴衝擊,難免會有裁員動作,也會對新聘員工較為保守,特別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對此,政府必須採取措施,減緩失業情況。

陳添枝說,重點仍置於促進就業、職業訓練,讓結構性失業現象的民眾獲得工作機會,跟過去安定就業市場的例行作法「不會有很大改變」。



◆ 全民紓困 房貸還本金 將展延3年

【陳怡慈、張舒婷/台北報導】2008-10-24 中國時報

經濟不景氣,銀行業者應負社會責任?金管會主委陳樹昨在立院答詢時指出,已與銀行公會積極聯繫,下周四(卅日)的公會例行理監事會議。應該可以做成「房貸戶展延繳納本金三年」的決議,銀行高層昨聞訊後則直斥:「胡搞!」

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我國房貸戶將近二○二萬,總金額四兆六千多億元,為銀行各種個人放款業務中,金額最大的商品。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審查金管會預算,陳樹首次對這議題表達支持的立場。

陳樹說,他是本周二從報上得知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對這議題的看法,跟副院長請示後,在第一時間要銀行局跟銀行公會聯絡。據悉,邱正雄擔任主委的消保會,也在當天同步發函銀行公會,要公會「邀請各銀行業者研議展延房貸戶本金繳納之可行性」。

據悉,房貸本金展延三年的想法,最早由立法委員林德福在本周一的立院環衛委員會提出。邱正雄身兼消保會主委,他當天在答詢台上表態同意研議此案,陳樹隔日從報上得知消息後火速響應,銀行公會理事長張秀蓮昨受訪時也說,已經和副院長談過了,會積極研議可能的作法。

銀行主管則說,銀行公會這幾天和幾家銀行聯絡,主要房貸銀行都說,房貸的違約率並沒有上升,也就是說,市場目前並未出現房貸戶還款困難的現象。

不過,消保會發給銀行公會的公文卻寫道:「由於目前已經有協助營運有困難之企業,展延融資期限之方案,為防範民眾受景氣影響繳不出房貸,以致法拍造成社會問題」,惠請銀行業積極研議展延房貸本金三年的可行性。

銀行主管大吐苦水,「竟然把搞企業紓困那套拿來搞房貸」,企業紓困還有民進黨執政時期的舊方案可以抄,台灣金融史上,除了九二一大地震等特殊例外事件,還不曾發生過主管機關統一要求展延房貸本金的事情。

同時,由於政策倉促提出,所謂的「本金展延三年」,究竟是增加為三年,還是再增加三年,金管會銀行局局長張明道表示,還要再研究。

儘管如此,身為政府政策指標性銀行的台銀,已率先響應。台銀人員說,該行本周一起,其知名的精英房貸Easy Go,已經把房貸期限二十年以內的房貸,從寬限期兩年延長為三年;倘若房貸期限達三十年,寬限期更是可以延長到五年。也就是說,民眾到台銀辦房貸,寬限期至少三年,台銀主管表示,寬限期授權各分行自行決定,假設房貸戶遇到失業、收入遽減等問題,可向台銀申請展延房貸本金,盼藉此發揮拋磚引玉之效。

※ 新舊政府有哪些「相似」之處不妨比較一下。



◆ 房貸寬限延三年 銀行哎哎叫

【陳怡慈/台北報導】2008-10-24 中國時報

行政院下政策指導棋,要銀行把「只還利息不還本金」的房貸寬限期放寬到三年,銀行業昨聞訊後,不論公股行庫還是民營銀行,不論本國或外商,均不表認同,台灣的銀行體質健全,房貸授信業務正常,不該有這社會議題!

房貸戶數十五萬、民營銀行第一多的中信銀董事長羅聯福昨聽到這消息後,感慨萬千,他說:「別國家是在救銀行,我們是要把銀行幹掉」,他提醒,現在應付金融風暴都忙得不可開交了,倘若資金錯置,未來會連上膛的子彈都沒有。

羅聯福解釋,銀行針對還款有困難的房貸戶,早就有一套特殊的機制在處理了,每一家銀行都有,「這種事情一定要視個案審酌,不能通案處理,做通案還得了。」

房貸餘額三千億元、民營銀行第一大的永豐銀個金事業群總經理賈堅一也說,如果銀行公會理監事會真通過這項決議,勢必衍生道德風險。

賈堅一解釋,明明是正常繳款、有能力繳款的房貸戶,在「政府教我可以不必還本金」之下,鼓勵房貸戶不必還錢,連動所及,銀行獲利會更難看,房貸授信風險會攀升。

中信、永豐銀等,目前房貸寬限期都不到一年,以永豐銀為例,八成以上的房貸戶沒有寬限期,外商銀行更是全部零寬限期。

以花旗銀行為例,花旗台灣區總經理管國霖昨表示,花旗從不做有寬限期的房貸,市場研判這項制度對外商銀行衝擊最大。

公股行庫方面,包括台銀、土銀、合庫等,目前房貸寬限期平均三年,這項措施對它們影響最小,因為現在就已經可以展延本金三年了;儘管如此,合庫總經理林田昨表示,相當認同羅聯福、賈堅一等人的看法。

林田說,金融風暴從美國吹到歐洲再吹到亞洲,日本、韓國受創程度都比台灣深,台灣全體銀行的逾放比僅一.五%,凸顯我銀行業體質健全、世界有目共睹。

林田說,決策當局憂國憂民值得肯定,但是,「台灣目前沒這壓力,不應反應過度,這不該成為社會議題!」



◆ 問題在態度

【經濟日報╱黃昭勇】 2008.10.24

馬總統施政的三大方針:清廉、拚經濟、開放兩岸,不到半年,幾乎全面潰敗。

拚經濟,換來失業率突破4%,經濟成長率預估離目標愈來愈遠,馬總統的633政見早已成為遙不可及的夢。現在民眾關心的,不僅是金融商品暴跌,造成荷包損失,更有許多人擔心經濟大衰退,將使日子過不下去。

馬政府上台後努力追查陳水扁家族洗錢案,固然戳破扁家族一連串的謊言,但也讓許多企業與金融機構自危,擔心在司法偵辦過程中遭波及。尤其,檢調無法嚴守偵查不公開,更讓企業遭受無妄之災。

新政府最引以為傲的兩岸開放,在這個時間點上,也看不到具體成效。執政團隊中沒有踩煞車的角色,讓兩岸政策高度傾斜,也失去政策辯論的能力。

上周,陸委會一份民調顯示,民眾對兩岸開放過速的憂慮程度達到新高,凸顯新政府兩岸政策,並未讓國人感受到新政的好處。

過去,扁政府實施的是去中國的國際化,而今,馬政府走的幾乎是全中國的國際化。企業界形容,顏色的對立,讓台灣在兩岸政策上突然由大寒變成大暑,忽冷忽熱的轉變,台灣不生病也難。

這一波金融風暴,各國政府幾乎是用對抗第一次金融世界大戰的態度在因應,馬政府若還是自我安慰,台灣金融體質健全、股市是因為國際因素下跌,恐怕將在這一場資金爭奪戰下,讓台灣內傷慘重。

※ 馬總統該看看台啤的「態度」紀錄片。



◆ 暫緩重大變革 調整財經人事

【中時社論】2008-10-24 中國時報

馬英九先生的八字大概不差,能夠以極高的票數當選總統,但是流年卻似乎不佳,五二○之後油價飆升、金融海嘯、信用緊縮,每一件衝擊的規模都是近百年來僅見。馬總統現在的民意支持度大約只有兩成多,其中固然有部分因素可以歸咎於嚴峻的外在環境,但是不必諱言,馬先生的布局、施政、用人,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外在環境與內在施為交互影響之下,固然較難切割評斷財經部會首長表現之優劣,但若仔細檢視目前的種種事證,我們還是能清楚的梳理出頭緒。我們在此鄭重建議馬總統速做處理、積極調整,以便能有效因應未來的挑戰。

在財經部會中,有些業務是長期布局規畫的(例如產業政策、都市更新)、有些則是短期因應調整的(例如油價匯率、近貧補助)。在馬政府上台的五個月中,我們很難分析中長期財經政策的成效,但是由短期措施看部會首長的知識基礎與應變能力,確實是雖不中亦不遠,「人焉瘦哉」!五個月下來,幾乎所有的評論者都有相當的共識,認為央行總裁彭淮南的危機因應是最穩當的,但財政部與金管會的正副首長,卻都是不及格的。

我們舉幾個鮮明的例子,馬總統就知道我們所論有據。馬蕭政見中希望台灣能發展成為大企業的營運總部、運籌中心,期盼台商能回台上市,但是其先決條件,當然就是國內金融環境、法規、公司治理的整頓。然而金管會首長無視於此,上台不久就喊出「三次金改」的口號,內容則虛幻不實,未能掌握台灣金融環境的癥結之弊。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金管會最重要的就是要能預判情勢、掌握先機,如此才能穩定市場,無奈我們的金管會似乎總是在媒體逼問之下,才被動地掌握資訊。

最近一兩個月,金管會像是只知道救股市;或則限制放空融券、或則縮小漲跌幅限制,卻未圖改善台灣金融排名墊底的病根,也未對金融大戶行賄扁家的可能案情衝擊預做因應。對於以上種種,許多財經觀察家都感到憂心忡忡。馬總統當然了解,股市大不了漲跌幅縮小到一%、最嚴重也不過是休市數日,對經濟的衝擊總是有限。但是因二次金改弊案而牽拖的「本土型」金融問題,如何在堅守司法正義的前提下穩定金融,才是真正棘手的問題。我們擔心,金管會究竟有沒有處理此事的能力?

第二個例子則是久為外界所詬病的財政部。該部在部長與次長的錯誤規畫下,將原本是馬蕭加分政見的第三次賦改會,弄成了一個減分毒瘤,不但長期的租稅規畫淪為短期的降稅救火,而且議事紛擾不斷,終至學者怒、官員累、媒體更在看笑話。財政部原本就不該是降稅的急先鋒,而應是穩健的政府財務規畫者;但是在不適任首長的烏龍領導下,卻成為大小稅目減免的啦啦隊。九月十日,財政部主導降證交稅,聲言是要活絡股市,但十月中旬,政府宣布縮小漲跌幅,把股市成交量縮小為二百多億,不僅難謂活絡,幾乎已是氣若游絲。這麼樣一個浮躁短視的政院高層與部會首長,怎能堪當世紀僅見經濟困境中的財政大任?

我們要提醒馬總統:民意在新政府上任五個月之際就否定部分內閣表現,絕不是人民唱衰執政者或耐性不足,而是因為大家預期這些人難當重任。金管會與財政部首長、行政院副院長做得都很辛苦、眼眶泛黑睡眠不足,但官員的苦勞終究不能抵換人民的福祉。政府施政畢竟不是籃球比賽,人民更是主人,而不是看球的觀眾。當人民對財金團隊失去信心時,那麼調整人事就不是民選總統的權力,而是義務。

總之,對於當前的財經局勢,我們有以下四點建議:(一)盡速調整部分財經內閣人事,尋找有專業學養、有膽識信心、能穩重擔負的人,去擔任財經要職。(二)暫停賦改會之運作,待世界經濟情勢趨穩時再做討論,以免在壓力的環境下作出倉卒而錯誤的決定。(三)暫緩片面切割的、覆水難收的、有長期不利效果的短視降稅法案,待新財經人事整體評估後再議。(四)停止體制外的紛雜領導,避免令出多門,由新財經團隊進行穩定且步調一致的規畫。這些建議稀鬆平常,卻是廣大民眾的共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