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0

債務通貨緊縮危機難除 決策亂成馬致命傷

* 財經決策 藍委拱蕭出馬
* 蕭提468 府:非綠營說的退稅
* 三線副手 老蕭重話講出憂慮
* 財長衝過頭?政院不同調?
* 決策亂亂亂 成馬政府致命傷
* 歐商建言 籲劉揆政策穩定
* 郎咸平:產業空洞化 台灣危機
* 投資環境評比 我排第五
* 中共預估》大陸 明年躍登亞洲最大消費場
* 北京的牛肉在哪裡
* 資金流美新興市場暴瘦
* 慢效藥 救二房 難救經濟
* 八大危機》美抱75兆美元債務炸彈
* 債務通貨緊縮危機難除
* 時機不好 大企業大砍科技支出

◆ 財經決策 藍委拱蕭出馬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 2008.09.10

副總統蕭萬長提出「有條件退稅論」,讓外界再次注意到這位被馬英九總統定位為「國家經濟總設計師」的財經主張。多位藍營立委認為,馬總統應該落實競選承諾,讓蕭萬長領軍成立總統府財經顧問小組,或是指定蕭萬長召集舉行跨黨派的「全國經濟會議」,扮演推動財經決策的關鍵角色。

立委邱毅指出,蕭萬長在過境新加坡時受訪主張,行政院應儘速落實「負所得稅制」的說法,可以看出蕭萬長在馬團隊中有志難伸,距離「國家經濟總設計師」的地位愈來愈遠,只能透過媒體對劉內閣喊話。

邱毅表示,他建議馬英九總統應該讓蕭萬長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共同出面召集全國產官學界與朝野政治勢力,再次舉行全國經濟會議,凝聚共識,共同為台灣經濟提出整治藥方。

一位與馬英九熟識的藍軍立委指出,馬英九是非常遵守憲法的人,因為副總統只是備位元首,為避免外界質疑總統府干預行政院職權,只能讓蕭萬長保持「沒有聲音」。

但該立委認為,若是由馬總統指定蕭萬長組成總統府財經顧問小組,向政府提供財經建言,但此舉可能會被外界質疑總統府有干預內閣施政權之虞,必須謹慎行事。



◆ 蕭提468 府:非綠營說的退稅

【羅暐智、陳洛薇、梁鴻彬、江慧真/台北報導】2008-09-10 中國時報

景氣不佳,弱勢難活,副總統蕭萬長提出選前馬蕭政見稅改四六八方案,對有工作的中低所得家庭實施退稅補貼計畫。由於蕭萬長的「有條件退稅」主張,聽起來似乎跟民進黨要求退稅的訴求不謀而合,府院昨日緊急滅火強調,蕭萬長提出的是馬蕭政見「四六八方案」,是工作津貼的概念,未必等於減稅或退稅,和民進黨的減稅不一樣。

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說,「四六八方案」仿照美國負所得稅制度,讓有工作的家庭,但是收入無法達到理想的生活水準,給予某種程度的工作補貼,不但有幫助弱勢的精神,更有鼓勵工作與刺激消費的誘因。

他說,行政院已經提出工作所得補貼方案,就符合「四六八方案」的精神,也是「四六八方案」的先期計畫,是小規模的開始實施,相信行政院未來會逐步落實馬蕭「四六八方案」。

至於「四六八方案」與減稅、退稅的差別,王郁琦說明,「四六八方案」是一種工作津貼的概念,未必等於減稅或退稅。

王郁琦說,如果家庭所得根本沒有達到納稅的起徵點,根本沒有繳稅的問題,所以也沒有退稅的問題。

內政部長廖了以昨日也表示,目前正積極推動「近貧」補助方案,十月起就會針對低薪家庭發放補助款。

四六八與近貧兩方案雖有所不同,不過都是在照顧弱勢。

廖了以表示,政府各單位已在彙整資料,從十月起就會陸續發放「近貧」補助款,先以半年為期,若半年後景氣仍差,不排除延長時程。

內政部社會司長曾中明表示,近貧「工作所得補貼方案」,就是針對全年薪資收入三十萬以下的近貧者,發放六個月補助,每月可領三千至六千元,約有四十萬人可受惠。

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張碩文昨日呼應蕭萬長表示,四六八方案對中低收入民眾助益甚大,也有助提升景氣,增加消費力,行政院應在限期內儘速研擬配套措施並推動,並研討各項退稅方案的利弊、影響及配套措施。

民進黨立院黨團表示,調降證交稅只是止痛劑,唯有退稅才是救經濟的特效藥,黨團支持馬政府退稅補貼的「四六八方案」,希望政府馬上做,不要光說不練。



◆ 三線副手 老蕭重話講出憂慮

【聯合報╱記者范凌嘉】 2008.09.10

在國內一向謹慎低調的蕭萬長,在海外接連發表談話,發言內容談到我股市下跌幅度比別國大,還有藍綠歧見最大的「退稅」議題,句句重話跌破各界眼鏡。然而這番意味深長的談話,暴露了行政院長久以來閉門造車的荒謬光景,蕭萬長這位財經老兵的角色與功能再度被人想起,劉揆昨天也緊急入府對蕭簡報。

蕭萬長被馬總統奉為「經濟總設計師」,在大選時被徵召做為馬英九的副手,補足馬最不熟悉的經濟領域,世界各國候選人都有類似策略考量;只不過當選以後總統表現也都差不多,泰半恐懼別人分享權力,副手常被束之高閣,更慘的則是淪為「深宮怨婦」。

蕭萬長對於當前台灣經濟情勢不是沒想法,他數度在國內接見訪賓時,提出具有高度的財經建言,只是能見度並不高;馬政府的財經政策發動地,主要還是在行政院,蕭萬長雖然空有想法,但就是被「供」在總統府內。

據了解,蕭的確頗憂慮台灣的經濟近況,但財經政策主導權在行政院,蕭插手空間有限;每周的「五人小組會議」、「總統府五長會議」與「馬蕭會談」,是他與馬總統面對面接觸的機會,但蕭也只能提出意見,連馬都自比為「二線總統」,蕭又怎能不當「三線副手」?

蕭曾很感慨對友人表示,「該講的都講了,但要不要參考是別人的事」,他對經濟事務雖有想法,但任何政策都不容許雙頭馬車。府內人士形容,蕭在大選時擘畫財經政見,就像是建築師畫好藍圖,「但真正施工的是營造工程師(行政院),建築師也不好多說什麼。」

馬政府的確失了先機,讓民眾產生信任與信心危機,這多半是主事者咎由自取,許多錯誤不斷重複上演。六三三政見跳票,更是重創馬總統。此時,老蕭又被請出來,「九萬兆」鐵三角再度合體,但如果這次「搶救景氣大作戰」端出的特效藥還不能奏效,恐怕天王老子來也沒救了!



◆ 財長衝過頭?政院不同調?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台北報導】 2008.09.09

劉揆態度:不過度干預市場

在一片挽救股市聲浪中,行政院、財政部,昨日一天,卻對是否調降證交稅一事,上午、下午出現兩套版本,政院幕僚表示,行政院長劉兆玄的態度很清楚,即不能過度干預市場,重要政策在成熟前,更不要提早大張旗鼓宣布。昨日上午財政部長李述德出面開記者會,應該是應記者要求,事前未知會政院,也不是院長指示李述德召開。

新聞局長史亞平昨日傍晚,為證交稅是否調降,出面說明行政院針對該案所掌握進度,截至目前為止,最正確的進展,就是仍在「研議中」。但李述德話已出口,為統一院、部口徑,財政部隨後只好自我澄清李述德的說詞。

據了解,對於台股的變動,行政院內一直存在多派意見。包括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政務委員朱雲鵬等,都認為主要關鍵在台股受到國際連動,台股本質不差,只要循序漸進,待政府其他重大投資、鬆綁政策發揮效應,台股表現就會好轉。

政策未成熟 李述德說太快!

由於上周台股跌幅出現超跌,摜破20年線,有官員認為,應該有更積極作為,否則只會擴大信心面不足的問題。當時,立委意見也湧進政院,要求祭出政策工具,搶救股市,同時,前段時間大打減稅廣告的工商界,也伺機大力建言,籲請政院調降證交稅。不過,另有一股聲音,提醒政院,此時驟然調降證交稅,直接影響政府稅收,後遺症恐更大。

至於統籌政院財經政策的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態度則是傾向不要動調降證交稅的念頭,他在上周兩次景氣因應小組中,未強勢作此決定,而是交財經部會繼續研議。至此,劉兆玄收到訊息,就是一切還在研議中,沒有定案,而他僅就大原則,要求各部會遵行,包括不過度干預股市,政策成熟前,不要大張旗鼓對外宣布。

政院官員表示,股市變動,必須再觀察幾天,貿然把底牌公布,如果後續台股依舊表現不佳,不就沒有退路,政院確實有這層顧慮。

上午無動於衷 晚間急踩煞車

朱雲鵬等參與決策官員,遂遵照劉兆玄指示,這幾天封口不談證交稅是否調降。直到昨日上午,李述德出面舉行記者會,似將調降證交稅定案,政院官員第一時間還霧煞煞,但問題就在李述德上午舉行記者會,平面、電子媒體相繼大幅報導後,政院仍無動於衷,到晚間才覺事態嚴重,由史亞平出面急踩煞車。



◆ 決策亂亂亂 成馬政府致命傷

【于國欽/新聞分析】2008-09-10 工商時報

馬總統苦民所苦,所以看到賦稅不公苦了薪水階級,即有改革賦稅之志,看到年青人買不起房子結不了婚,又有降息之議,如今看到股市跌破十年線苦了投資人,又有調降證交稅的想法。惟政策有時顧得了正義,就顧不了憐憫,於是今日苦民之策衝擊到明日苦民之策,證交稅降與不降都得挨轟,於是政策忽左忽右,股市自然也就忽上忽下。

根據行政院高層轉述,當財政部長李述德日前對外宣示,研究調降證交稅政策時,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接獲祕書通知,隨即匆忙離開辦公室,展開滅火和補救措施,財政部稍晚即推翻前議,改稱尚在研究中。從邱李二人的意見不一致,更可以想見政府決策凌亂的程度。

以週一各國股市收盤價與去年底封關時比較,台灣跌21.7%,雖高於美、加、日,但仍低於德、法、韓、星22%的跌幅,更遠低於中國59.3%的跌幅,顯示台灣並非全球經濟最糟的地區。

但隨著週二政府在調降證交稅立場的搖擺,台股大跌3.5%,這一跌幅高於新加坡的0.88%、香港的1.46%、韓國的1.50%,跌幅之大居亞洲之首。

持平而論,台灣今年以來經濟情況不好,股市走疲,其中多有全球景氣因素,不可全責於馬政府,但以昨日台股跌幅居亞洲第一而言,這顯然就不是全球景氣所能解釋的,而是投資者對政府政策搖擺的警告。

馬總統苦民所苦很好,但每位民眾苦的情況不太一樣,政府的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做決策時必須勇於決斷,在這一點,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的表現是令人激賞的,她面對福克蘭群島戰爭、改革國營企業、還得因應惡化的財政,飽受批評而不改其志,她常說:「我身上唯一不缺的 ,就是勇氣。」

柴契爾夫人的果斷雖不見容於當時,卻成為今日英國人最敬仰的首相,這才是苦民所苦的最高境界,她苦的不只是今民之苦,而是十年、二十年後的英國人民之苦,一直追求政治家風範的馬總統,也應當如是。



◆ 歐商建言 籲劉揆政策穩定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8.09.10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接見歐洲商會代表主要成員,歐洲商會汽車委員會主席葛瑞福當面激動表示,希望劉內閣政策推動,一定要具穩定性,不要各自為政,甚至輕舉妄動。他還要求劉內閣應指定一個單一窗口,儘速在重要政策上做跨部會協調。

劉兆玄昨天在經濟部次長謝發達、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的陪同下,接見歐洲商會的重要成員。歐洲商會作了近十項建言,劉揆主要時間都當「聽長」,僅約略點頭回應。

歐洲商會所提十大建言,主要重點包括:新政府想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不只是在大學培育人才,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但留住人才就必須要以稅的手段來留住人才。如香港的個人綜所稅才百分之十七,希望台灣也能從現行的百分之四十,降至百分之十七。

歐洲商會說,最近出現的降低證交稅風波,其實歐商的立場很清楚,降不降都不是問題,重要的在於政策穩定性,不要弄得內憂外患、人心惶惶,甚至被批評干預股市,歐洲商會也希望不要變動。

成員之一的葛瑞福說,希望劉內閣政府部門不要各自為政,不要出現持續性的「政策不確定性」。



◆ 郎咸平:產業空洞化 台灣危機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陳慧敏/廈門九日電】 2008.09.10

出生在台灣、成名於大陸的經濟學家郎咸平9日指出,台灣經濟問題在產業空洞化,人才和資金外流嚴重,台灣不缺基礎建設工程,馬政府提出「愛台12項建設」不能從根本去解決台灣經濟危機,引入陸資來台投資基礎建設,不能真正重振台灣經濟。

郎咸平應中國農業銀行廈門分行邀請以「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展戰略」、「美國次貸風暴與中國樓市、房市」兩個講題,以「說書」方式各演講三小時,現場吸引廈門市官員與近2,000名聽眾。

郎咸平演講後接受台灣媒體採訪,對台灣目前經濟政策和股市提出看法。他指出,要解決台灣產業空洞化造成的經濟危機,唯一途徑是加速整合與大陸的資源,台灣應該更主動、更積極開放,包括徹底三通,透過兩岸產業分工,有效資源整合,解決產業空洞化的問題。

郎咸平認為,台灣股價持續下跌,是產業空洞化的結果,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就反轉,如果大陸持續支援台灣,會對台灣股價有幫助。反過來,台灣經濟體小,兩岸局勢開放,不會對拉抬大陸股價有幫助。目前大陸對台灣真正的貢獻很小,兩岸還沒有大規模的積極合作,中國政府應像支援香港,開放自由行等措施,只是目前台灣不願意,台灣若能更開放,更貫徹三通,對台灣經濟有很大幫助。

對馬政府全力推動大陸台商回台上市,郎咸平認為,大陸台商目前在大陸面臨的難題是匯率漲、勞動法嚴苛、成本上漲,由於台商屬於代工性質,抗壓性低,導致衰退或倒閉,已陷入生存危機,如果企業體質好,到哪個股市都可以籌資,如果體質差,回台上市不但不能解決台商融資問題,反而增加台灣金融風險。

郎咸平指出,中國經濟的問題,看似房市、股市泡沫化與通貨膨脹,其實不是類似日本的流動性過剩問題,本質是中國屬於二元經濟,地方政府的創GDP工程,比如國企、形象工程、基礎建設工程等過熱,民企過冷,政府誤認是流動性過剩,進行宏觀調控,反而加速二元經濟,過冷的部門更冷。

他說,大陸製造業陷入過冷危機,原本要投入製造業的資本從2006年起流入炒房、炒股、炒普洱茶、炒藝術品等,成為虛擬資本。東莞台商生存困難,也造成資金回流台灣,炒信義區的豪宅房市。

郎咸平認為,歐美等國際企業把大量資金匯入中國,國際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猶如「天空上的兩隻禿鷹,等著啃食破產陸企的屍體」,近期流入中國2兆美元熱錢炒樓炒房,中國急著管制熱錢,搞錯了方向。



◆ 投資環境評比 我排第五

【聯合報╱記者丁萬鳴/台北報導】 2008.09.10

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昨天公布今年第二次投資環境報告,在全球五十國中,我國投資環境評比總分七十三分,與日本同列全球第五名,分數與上次評比相同,但排名進步一名。

政治風險指標排名因總統大選結束、兩岸關係趨緩而進步二名,排名全球第九、亞洲第二。BERI報告指出,馬英九總統當選後,執政黨在立法院享有過半的席次,將有助於制訂政策,台灣政治風險趨於平穩,加上新政府對大陸採取較為開放的政策,也將有助於改善我與美方的關係。

BERI在這次報告中指出,在新政府的帶領下,台灣的政治環境趨於穩定,台灣和大陸關係將邁入一個正面而積極新里程。

在營運風險部分,BERI認為未來兩年,台灣將穩定且持續進步,今年七月,因應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台灣開放十四家金融機構提供人民幣兌換服務,就是進步表現。

在政治風險指標方面,BERI評比台灣在全球排名第九名、在亞洲排名第二名,僅次於新加坡(同時是全球第一名),較上次評比,全球排名進步二名、評分進步一分;政治風險指標上,台灣排名還優於日本(全球第十五名)、中國大陸(全球第十六名)。



◆ 中共預估》大陸 明年躍登亞洲最大消費市場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2008.09.09

中共商務部長陳德銘指出,中國大陸目前是全球消費市場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國內旅遊、網路寬頻市場,第二大黃金飾品和汽車市場,第三大奢侈品和旅遊市場。預估到2009年,中國還將成為亞洲最大的消費市場,文化娛樂、住宅、旅遊占大陸國內國內消費比重將愈來愈大。

陳德銘昨(8)日在廈門出席中日投資促進機構聯席會時表示,2007年大陸人均GDP已達到2,456美元,消費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首次超越投資。最近五年,中國消費年均增長13.1%,今後即使平均增長回落至10%,到2020年,整個中國大陸的消費市場規模也將超過人民幣30兆元。

陳德銘預估,到2014年,中國還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占全球總量的23%左右。預計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四大旅遊客源輸出國,旅遊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陳德銘昨天稍早在廈門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發表演說時也提到,儘管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金融動盪加劇,吸引外資競爭日益激烈,但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不僅沒有減弱,反而保持強勁增長,顯示外商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陳德銘表示,中國每年新增約2,000萬勞動力,多數受過職業教育培訓。在此推算下,30年後中國將新增1.5億的勞動人才,中國仍是全球勞動力成本最低的國家之一。

外界對後奧運中國經濟可能減緩的憂慮,陳德銘說,北京經濟總量不到大陸全國的4%,而且北京奧運籌備七年來,年均用於奧運的投資不到全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1%。



◆ 北京的牛肉在哪裡

【陳嘉宏/特稿】2008-09-10 中國時報

王毅選擇在廈門宣布開放小三通中轉金馬澎,我陸委會旋即宣稱「早知大陸當局會有善意回應」。事實上,在馬英九上台之後,兩岸政府這種互釋善意的戲碼屢見不鮮,但陸客來台觀光的數額已然跳票,我參與聯合國專門組織的想法也遭嚴詞否決、羞辱。外界要問的是,北京的善意(或者說牛肉)到底在哪裡?

王毅的記者會,詞藻華麗、議題豐富,不僅提及開放十三省市居民中轉金馬澎赴台旅遊,還談到直航通郵、陸企參加愛台建設以及兩岸共同探勘石油。不過,整篇說法裡,善意足矣,但到底怎麼投資台建?如何清算兩岸貨幣?碰到無法迴避的主權問題怎辦?卻通通不見具體宣示。

陳雲林已經打算十月來台,但問起兩會要協商什麼?議題何在?陸委會不是一問三不知,就是宣稱還要進行「工作會議」,無可奉告。外界好奇的是,兩會談判協商都是公共議題,我方能拿到什麼?哪些議題是可贏取的籌碼?當然得放在公共論壇裡讓社會各界稱斤論兩,難不成我政府官員還在期待對岸給予的「善意」,怕掀開議題壞了兩岸談判氣氛?

新政府上台後,做足了給對岸的善意;不僅自言外交休兵,還將台灣國際地位退回到上世紀的動員戡亂階段,直到前天,馬總統連「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的說法都出來了。對一個國家而言,主權是「神主牌」,此刻台灣連「神主牌」都拿出來與老共對賭,但只見中共掛滿微笑、雙手一攤的「善意」,豈不令人心焦?

猶有甚者,老共似乎黨政不分慣了,居然頻點名要「國共平台」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其實,新政府上台以來,不少政商人士在國共平台絡繹於途,把「國共二軌」視為「兩岸一軌」;但既然兩岸兩會常把善意掛在口中,理當輔佐的「國共平台」還有何用?老共一手要兩岸談判,一手又要國共平台當二軌,意欲為何?

兩岸冷灶燒了逾十年,兩岸政府無不小心呵護這得來不易的「善意」火苗;不過,這一波的兩岸交手裡,台灣甚至主動從李扁階段好不容易掙來的外交空間中退卻,幾乎丟盔棄甲,老共還能將他們的「善意」當成外交辭令?



◆ 資金流美新興市場暴瘦

【張子嫻/台北報導】2008-09-10 中國時報

上周(9/1- 9/5)全球股市幾乎全面下跌,資金流入安全性高的債券市場,再加上美元走強,因此上周國際資金流向,出現大幅改變,新興歐非中東更因為受俄羅斯股市大跌拖累,資金大幅流出,使今年以來資金由正轉負,國際資金大幅轉向美國股債市場。

根據bloomberg統計的外資資金流向,上周外資對於新興市場及新興亞洲可說是全面賣超。在新興亞洲中,以台灣股市賣超最重達15.7億美元,成為亞洲賣壓最重市場,其次為南韓、泰國分別賣超6.87、3.48億美元。而今年以來外資賣超亞洲市場,仍以南韓居冠,累積賣超達301億美元。

外資賣超亞洲 以南韓居冠

從共同基金資金流向來看,新興亞洲(不含日本)在(8/28- 9/3)則因中國股市在當周約買超4億多美金,成為唯一淨流入地區,買超5600萬美元,但今年以來累積仍賣超131億美元。而由於新興歐非中東股市,受到俄羅斯股市拖累,大幅走跌,因而在上周,外資對此區賣超幅度亦擴大。

在全球市場信心不足情況下,近期美元走強,因此國際資金大幅轉向美國債券以及貨幣市場。根據新興組合基金研究機構(EPFR)統計,(8/28- 9/3)當周美國共同基金資金流入47.32億美元,美國債券及貨幣市場基金更分別流入16.55億美元、193.23億美元。

俄股拖累 歐非中東大失血

摩根富林明投信總經理侯明甫認為,匯率目前會是值得關注的焦點。但是現階段美元的強勢並不是美元的大多頭重臨,反倒像是超賣之後的空頭回補,隨時會有回貶的可能。只要油價下跌,美元回貶,新興市場的吸引力會再度出現,未來第四季應有較佳的表現,資金也可望回流。

新興市場中今年上半年相對抗跌的歐非中東,也成為壓倒新興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上周資金流向由正轉負。對此,侯明甫表示,歐非中東中權值最大的俄羅斯,因為原物料價格下滑、以及自身複雜的政治問題,會是較不穩定的經濟體,特別是俄羅斯與美歐兩大經濟體間,是否出現新的對立,這一部分的變數較難掌握,建議投資保守以對。



◆ 慢效藥 救二房 難救經濟

【世界日報╱美聯社華盛頓八日電】 2008.09.10

如果說政府接手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是挽救全國經濟繼續下滑的一劑方藥,那這也只是一劑慢效藥,或許並不能阻止經濟進一步惡化。分析師預計,由房市、信貸、及金融問題糾結起來的複雜經濟難題,已經拖累整體經濟滑向衰退,這些難題並不會就此輕易解開。

或許說,降低的房貸利率,可以鼓勵潛在的房屋買家,或者讓那些屋主可以重新更換更安全的固定利率貸款,但是並不能立刻消除所有打壓房市的不利因素。

首先,依舊擁有大量待售屋的建築商,面對居高不下的法拍屋比率,依舊會在短期縮減投資規模,成為全國經濟的一大拖累。而且,個人資產中最大一塊的住宅價格,看來還會繼續減值。

剛被免職的前房地美執行長賽隆在8月發布第二季度財報時曾指出,房市的下滑現在才過了一半,房價預期至少要比巔峰時期下跌18%。很多經濟學家也相信,房市要到2009年年中或者更晚,才會復甦。

同時全國失業率在8月已經增至6.1%,創下五年來的新高,今年前八個月總計削減了60萬5000個工作機會。分析師相信,在就業行情轉好之前,還會變得更糟。

不斷上升的失業率加上不斷縮減的工資收入,消費者一定會緊縮開支,進而對經濟增長形成一輪新的打擊。從企業角度而言,在沒有確實的相信經濟出現回暖之前,一定還會保持控制成本的模式。

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開始相信,全國經濟在今年最後三個月,或者明年第一季度,會陷入傳統定義上的經濟衰退。

去年年底顯現的經濟萎縮,在今年年初已經初露威力。但感謝興旺的出口貿易,還有政府的刺激計畫,全國經濟在春季才又重拾增長。但是政府的刺激計畫不可能一直延續,而隨著海外市場增長的放緩,出口的勢頭也將回落。聯準會主席柏南基以及其他官員已經發出警告,在未來幾個月內全國經濟將會陷入停滯。



◆ 八大危機》美抱75兆美元債務炸彈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紐約九日電】 2008.09.10

二房慘劇不夠看,美國抱著總額75兆美元的八個債務不定時炸彈,早晚可能爆發。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市場觀察主筆范羅指出,2000年時,美國還有5兆美元的財政剩餘,但政府與國會揮霍無度,目前負債達到9.6兆美元,等於每一個家庭欠債15萬美元,拯救二房又使負債增加幾千億美元,令人驚恐。

這些負債不定時炸彈好比債務癌症,每天還要移轉19億美元的債務,到已經病入膏肓的美國身上,但美國的下列負債更讓人膽戰心驚。

一、驚人的戰費債務。美國人喜歡開戰、喜歡積欠驚人的戰債,把稅收的54%花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上,每個月大約花費120億美元,如果美軍在巴基斯坦或地獄裡找不到賓拉登,美國會轟炸伊朗,以便刺激美國的戰爭經濟。

二、可怕的石油債務。美國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5%,卻耗用世界25%石油,預期2050年世界人口會比現在多出68%,從目前的66億人增為96億人,大家會跟美國爭奪石油。

三、貿易逆差與外債。美國已經變成債台高築的第三世界國家,中國大陸和產油國擁有美國一半的債券、購買70%美國新發行的債券,美國已經成為外國人擁有的國家,迫使美國把最好的資產賣給外國人。

四、社會安全與老人健保債務。美國社會安全信託基金是政府推動的大騙局,積欠的應付給付達到75兆美元,未來幾十年內,7,800萬嬰兒潮出生的人退休時,會沒有錢可領,下一代會拒絕出錢撫養退休老人。

五、高消費、零儲蓄債務。美國人主張「貪心是好事」,有錢就花,追求立即的滿足,只注意下一筆薪資、每季盈餘和年終獎金,根本不為未來儲蓄。

六、健保債務快速上升。4,500萬人沒有健保,大藥廠和保險公司吃健保,美國健保成本是其他已開發國家的兩倍,國民壽命和健康卻沒有比較好。

七、差勁教育制度是美國未來的負債。三分之一美國小孩念不完中學,不夠格到速食店工作,如何跟亞洲小孩競爭。

八、領導失職引發債務危機。政治領袖的債務管理失職之至,只有實際或想像中的危機,才能把政治上不可能的良好債務管理,變成無可避免的任務。



◆ 債務通貨緊縮危機難除

【保羅.克魯曼專欄】 2008-09-10 中國時報

拯救美國房貸公司,等於拯救全世界?如果問題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美國聯邦當局宣布監管「房利美」與「房地美」,當然是正確之舉,且做得不錯。這項方案將可撐持在美國經濟中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的機構,並藉由或多或少汰除其股東,抑制納稅人的成本。

不過,此舉必須放在更廣大的脈絡下觀察,亦即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和財政部試圖遏制當前金融危機的餘波,而聯準會似乎正在敗退。

葛林史班擔任聯準會主席時曾聲稱,美國出現全國性房地產泡沫的「可能不大」。但兩年前確實出現了房地產泡沫化,此後房地產價格下跌速度已超過三○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

房地產價格直直落,帶來了令人憂心的「債務通貨緊縮」(debt deflation)現象,收銀台結帳價格高漲,但資產價格卻大跌。

如經濟學家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早在一九三三年所指出,債台高築的個人和企業碰到財務困難時,通常會拋售資產,以收益清償債務。但費雪認為,如果每人均試圖在同一時間拋售資產,便會徒勞無功,因為市場價格會重挫,使債務人的財務惡化速度超過償債速度。因此,資產價格通貨緊縮會演變成惡性循環。而他所謂「爭先恐後清償」的後果之一是,經濟嚴重衰退。

目前美國的情況便是如此。由於主要金融機構大玩財務槓桿,亦即其資產多半是借錢買來的,債務通貨緊縮問題會因而特別嚴重。「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 Pimco)執行董事麥克里(Paul McCulley)最近在一篇〈降低槓桿操作的弔詭〉(The Paradox of Deleveraging)文章指出,近來金融機構無不試圖降低槓桿操作,然資產價值大跌已使其負債相對於資產的比率上升。

而問題還愈來愈嚴重。柏南克曾在二○○七年七月指稱,次貸虧損將不至於超過一千億美元,但上個月美國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認列的資產減損已突破五千億美元,且壞消息還未結束。

談到房利美和房地美,它們是唯一未趕搭槓桿操作熱潮的美國大型金融機構,因此現今包辦新抵押貸款比例達到約七○%。不過即便它們的借貸行為較負責任,其財務基礎仍受到債務通貨緊縮的傷害。

因此房利美和房地美必須被拯救,否則債務通貨緊縮問題還會更嚴重。

的確,二房財務陷於困難,早已對準購屋族帶來問題:年初以來抵押貸款利率飆升。現在由於聯邦當局監管,解除了二房資產負債表上的壓力,我們可預期抵押貸款利率會下降,而這絕對是好消息。

但這麼做就夠了嗎?我存疑。

當前美國金融危機與八○年代末襲擊日本的危機如出一轍,我們很好奇日本的情形會不會在美國重演,而聯準會經濟學家擘畫的策略理應阻止其發生才是。尤其,針對日本式金融危機,因應之道應是積極調降利率並推動財政刺激方案,以避免這場危機演變成實體經濟大衰退。

在當前這場危機出現時,柏南克確實很積極降息,並對私部門挹注資金。但儘管降息多次,信用市場卻愈來愈緊縮,而非變寬鬆。財政刺激方案則規模不夠大且未對準目標,主因是布希政府不願考慮任何與減稅相左的措施。

結果,如我所指出的,布希政府遏制金融危機的努力似乎正在失敗。資產價格仍直直落,虧損則節節升,失業率剛創下五年新高。隨著時間流逝,美國看來已愈來愈像當年的日本。

因此,是的,拯救二房是件好事。然而置身於更廣大的經濟搏鬥中,我們卻似乎正在敗退。

(克魯曼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王嘉源摘譯)



◆ 時機不好 大企業大砍科技支出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紐約九日電】 2008.09.10

最新的調查顯示,由於經濟走緩壓抑企業的營收與獲利成長,全球近半數大型公司已削減今年的科技支出,特別是金融、公用事業與通訊產業。
根據麻州佛瑞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9日公布的調查報告,今年約有43%的歐美企業打算削減科技產品與服務方面的支出,且美國的情況比歐洲普遍。其中,受訪的金融業者近半數都已刪減預算支出。同時,部分公司已凍結非必要支出,有些則打算議價以取得更便宜的資訊科技服務。

佛瑞斯特並未改變全年科技支出的預測值,但正重新評估狀況。該公司2月時預估,今年科技支出將成長2.8%,和去年12月估計的4.6%差距甚大。

佛瑞斯特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麥卡錫(John McCarthy)表示,調查報告只大致反映企業的心態。他說,比起去年10月受訪時的態度,如今企業科技買主更不樂觀。

為了因應這波趨勢,資訊科技供應商把目標客群從原先的金融業轉向媒體娛樂業,因為在金融、公用事業與通訊業勒緊褲帶之際,媒體娛樂業正努力擴大開支。麥卡錫指出,媒體娛樂公司正經歷重大變革,因此不論經濟狀況如何科技支出都不能省。

報告說,愈來愈多企業利用外包方式降低成本,科技相關的服務需求日益殷切。據統計,43%的企業有意將網路作業外包到成本較低廉的地區。

這份報告是佛瑞斯特於5月底至6月初,調查947家公司的結果,其中三分之二的企業擁有逾5,000名員工。近半數的美國受訪企業表示,已減少IT支出的預算,比率高於加拿大的38%與德國的28%。此外,七成受訪者打算向IT供應商殺價。

麥卡錫說:「IT支出格外謹慎的時期顯然已到來,但這和2002年徹底刪除科技預算的情況不同。上次是由科技泡沫造成,這次則為金融、不動產與汽車業帶頭的景氣衰退。」

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8月預估,今年全球IT支出可望超過3.4兆美元,比去年躍增8%。不過,這是在美元貶值的前提下,否則成長幅度將只有4.5%。

※ 相關報導:

學者怎樣從政
大幻覺 -- 全球經濟整合能避免戰爭?
 - 文創產業祭融資優惠 商品熊來了?
 - 糧價飆漲 東非1400萬人恐餓死
 - 油價驚驚漲 紐約八成投機客炒
 - 巴菲特:二房玩完了 主計處:貧富差距獲改善
 - 人口變遷與金融市場溶化論
 - 金融中心三大方案定調 大陸四招拚經濟
 - 次貸野火燒學貸 大陸需求左右商品行情
 - 馬總統:今年經濟要成長4.8%
 - 貧窮線綁住全球14億人 政院祭8大利多救藍燈
 - 美元走強 美日歐設計的?
 - 教科文預算超越國防
 - 估通膨消費者專業
 - 颶風將至油價蠢動 今年GDP難保4
 - 吸引台商回流 經部提「新思路」
 - 陳添枝:通膨減弱 該拚經濟了
 - 馬:633八年才能做到/衛:企業比誰死得慢
 - 台股4天跌633點 除了希望,我們還能相信什麼?
 - 6%這數字 總統,你要很拚!
 - 劉揆:第四季會好轉 美政府擬接管二房
 - 不要做出未來幾年會後悔的事
大陸毒奶粉25噸銷台 去向不明
世代正義
九八課綱 教育之戰
賦改會今成軍 減稅拚經濟
文化創意產業的鴻溝
新冷戰?俄揚言切斷與北約所有關係
孫子兵法知識地圖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證交稅減半徵收半年 新10號公報將上路

* 最快十月實施 證交稅減半徵收半年
* 財部「朝調降方向」態度一貫
* 未來重大決策 都要馬拍板?
* 內閣團隊 老幹亂了套、新枝亂開藥
* 驚歎號都難形容的財經團隊
* 天真護盤 外資天天倒貨給政府
* 數字焦慮症
* 全球經商環境 台灣摔到61名
* 怪怪!在台經商 設廠難關廠易
* 大陸CPI 4.9% 近一年新低
* 歐盟:德英西經濟 步入衰退
* 新10號公報將上路 電子業恐認列數億跌價損失
* 新10號公報上路 會計人史上最大災難
* OPEC減產52萬桶 油價重登百元

◆ 最快十月實施 證交稅減半徵收半年

【江慧真、顏瓊玉、唐玉麟/台北報導】2008-09-11 中國時報

昨日行政院長劉兆玄率隊赴府向總統馬英九報告後,調降證交稅拍板定案!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昨晚十點多宣布,將向立法院提出證券交易稅條例修正草案,證交稅將減半課徵,從現行的千分之三,降為千分之一.五,為期總共半年,預估稅收共損失三百億。

此案將待行政院提出修正案送交立院審議後實施,政院預估,最快應該可以在十月過關。

行政院長劉兆玄傍晚率財經官員進入總統府,向總統馬英九、副總統蕭萬長報告八大提振景氣方案,府院會商約三個小時後,達成共識。晚間十時許由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財政部長李述德、金管會主委陳樹、政務委員朱雲鵬、新聞局長史亞平等人召開記者會,由邱正雄宣布。

邱正雄強調,資本市場是金融市場重要的一環,也是廠商取得投資基金重要管道,必須維持其活絡度,讓企業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籌措資金,「恢復投資人信心,協助股市度過國際經濟難關!」他分析,我國證交稅本身含有「證券交易所得稅」的成分,當前股市既然不佳,所以給予適度的調降。

媒體關心稅收流失問題,李述德表示這個問題不存在,因為沒有交易量就沒有稅收,減稅可以刺激交易量,某種程度,「有薄利多銷的概念」。他還說,證交稅一年要收一千兩百億,日交易量需有一千六百億。政務委員朱雲鵬表示,這項短期方案,「利多於弊」。

對於外界指責政院說法反覆,政務委員朱雲鵬再三澄清說,「我發誓,整個案子從頭到尾沒有反覆不一,政院內部也沒有什麼一派反對、一派贊成的衝突狀況,只有中立者和贊成者。」邱正雄也反駁,「本案在研議的過程中,行政院從未搖擺過,內部從沒有不同意見!」

我國自民國四十四年以來,曾因應當時的經濟環境,有過二次減半徵收證交稅之措施,這是第三度為了活絡股市而拋出減半措施。第一次是七十八年一月一日減半徵收證交稅,實施一年之後,成交量呈現將近四十倍的成長:自減徵當天的卅三.一五億元,提高到一二一七.七四億元。第二次則是八十二年二月一日,成交量自減徵當天的二二五.五三億元,一年後提高到一○一二.六七億元。



◆ 財部「朝調降方向」態度一貫

【唐玉麟/新聞幕後】2008-09-11 中國時報

「現在不是證交稅降不降的問題,而是證交稅要降多少、要實施多久的問題!」昨天下午約二時許,財政部賦稅署以上主管們,分別趕赴行政院開會,財金官員私下議論紛紛,「下賭注」行政院一定會調降證交稅,否則會被上百萬股民罵死。

其實,財政部上周五奉命評估調降證交稅方案,朝向調降方向走,迄今並沒有任何改變。

但證交稅調降案,被外界批評為財政部、行政院不同調,一波三折、決策反覆,這對財長李述德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探究主因,最大關鍵則是溝通不良所致。

台股上周五跌破廿年線後,市場信心潰散,面臨融資斷頭萬箭齊發,蠢蠢欲動,工商界與立委要求調降證交稅聲浪再起,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邀集財經各首長開會,財政部奉命開始著手評估調降證交稅案。

財政部高層直言,台股跌跌不休,政府比民眾還要急,既然有人建議調降證交稅,這是政府可用政策工具,自然要評估。

財政部初步評估調降證交稅各種版本,以實施三個月至六個月為主,但國民黨立委希望拉長實施時間為六個月至一年,兩股力量不斷拉鋸。

另外,對調降證交稅案,財政部的顧慮是,調降後的證交稅短期效益、稅收影響,以及可能後遺症等。

若修正證交稅條例,明訂「授權機制」,優點是有利於行政部門可彈性因應,未來股市情勢變化,隨時派上用場;但後遺症是未來行政部門不定期要面臨既得利益(如工商界、券商)、朝野立委等排山倒海壓力,要求降稅。

若採用調降證交稅「落日條款」案,優點是可杜絕外界再降稅壓力,一勞永逸;但卻不夠彈性靈活。

財政部著手研究調降證交稅的各種方案,一開始就朝向調降,之所以為傳出決策混亂的說法,關鍵在於,李述德本周一赴財政部上班時,再度被各電視媒體堵住採訪,他未告知行政院,臨時決定在上午十一時舉行記者會,並在記者會中表示,財政部研議證交稅案,朝向調降方向調整,立即鼓舞市場,台股大漲三百多點。

由於行政院內部或輿論界反對調降證交稅聲浪仍很大,孰料,周一晚報刊登標題「證交稅降定了」,立即引起副院長邱正雄關切,認為行政院政策尚未決定,財政部「被迫」發布新聞稿表示尚在「研究」,新聞局長也緊急踩煞車。

雖然行政部門表面不鬆口,但目睹台股這三天來雲霄飛車般,震盪劇烈,不少投資人打電話罵不完,財政部官員說,調降證交稅,已成為不得已的最後「停損點」,否則後果更嚴重。

※ 所以馬政府對外發言要統一窗口?



◆ 未來重大決策 都要馬拍板?

【經濟日報╱記者 林淑媛】 2008.09.11

馬政府因「拚經濟」上台,近來卻為「救經濟」所苦。是馬總統無能,還是行政團隊沒有藥方,究其因,施政優先順序錯置與決策機制紊亂,是讓新政府陷入「父子騎驢」窘境的主因。

一個需要政治決斷的證交稅,決策過程反覆,眼睜睜讓負面效應擴大;原本守口如瓶,堅持要在今(11)日行政院會通過,才對外宣布的振興景氣方案,卻在昨日晚間向馬蕭報告後,突然在晚間提早公布調降證交稅減半,明顯意在拉抬今日股市,整個決策過程毫無章法,到了讓人不敢恭維的地步。

這波經濟衰退的浪潮,夾雜著通膨與金融風暴,來勢洶洶,劉內閣520上台後,客觀情勢原本即相當不利,但行政團隊缺乏一個明快的決策機制,卻是一連串政策失誤的致命傷。

從八大提振景氣措施到是否調降證交稅,完全看不到行政院的決斷力。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是老財長出身,任內也碰過證交稅調降與否難題,但這個陳年老案卻在股市重挫、亟待急救之際,出人意表地在內閣懸而未決長達五天以上,讓民眾從對景氣的恐慌,轉而質疑內閣施政能力,將內閣推入風暴圈中。

政院對調降證交稅原本一直堅持還在研議中,昨晚行政團隊見過馬蕭後,立課宣布調降,是否意味未來的重大決策都要由總統府決定?這對口口聲聲要尊重憲政體制的馬總統而言,實在是一大諷刺。



◆ 內閣團隊 老幹亂了套、新枝亂開藥

【經濟日報╱記者 蘇秀慧】 2008.09.11

證交稅降不降,劉內閣昨(10)日晚間「夜奔」總統府求救馬英九總統,只要能救股市、提振景氣,府院攜手合作原本無可厚非,但也凸顯內閣的財經決策能力不是欠缺魄力,就是出了問題。

兩岸鬆綁是劉內閣上任後的主要政績,每回行政院會宣布鬆綁兩岸政策前夕,行政院長劉兆玄幾乎都會率財經首長到總統府,向馬總統和「經濟總設計師」—副總統蕭萬長報告,馬、蕭首肯後,就拍板定案。

馬總統主管兩岸、外交、國防大政方針,兩岸鬆綁政策向總統報告有其必要,連證交稅降不降也要報告總統,難免落人尋求總統背書的口實。

要不要降證交稅是個財經議題,行政團隊先是財政部長李述德衝得太快,率先宣布證交稅往調降方向研議,隨後遭行政院要求出面澄清,予人財政部、行政院不同調、政策反覆的印象。吵吵嚷嚷近一周後,現在證交稅降不降已變成政治問題,最後竟要由馬總統出面解決。

內閣團隊的「老幹新枝」組合,目的是避免新手上路的磨合期,也希望「新枝」展現創意與衝勁。財經首長中,除了副院長邱正雄、經濟部長尹啟銘、金管會主委陳樹算是「老幹」;財政部長李述德來自北市府,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政務委員朱雲鵬則來自學界。

行政院的財經政策現主要由被前總統李登輝譽為「亞洲最佳財長」的邱正雄主導,邱正雄相當倚重陳添枝與朱雲鵬,三人可說是行政院財經決策的「鐵三角」。

不過,劉內閣上任以來,「老幹」未發揮應有的功能,給人格局不夠大、雜亂無章的感覺;「新枝」所提出的救經濟藥方,則是欠缺創意,難怪已開始出現要求內閣改組的聲音。



◆ 驚歎號都難形容的財經團隊

【聯合晚報╱記者曾桂香/特稿】 2008.09.10

新政府一上台,就出現新手症候,當時全民望治,多半原諒、理解;但執政百日了,人民的信任隨著一樁樁的突槌事件,一滴滴磨損,沒想到,一件小小的證交稅條例修正方向,不僅搞得行政團隊焦頭爛額,至最終還要弄到得由總統裁決!一件原本屬於財政部權責的法案,卻因行政院優柔寡斷,反覆不定,鬧到股市翻騰不休,這個號稱吸納財經專家的內閣,卻有異於常理邏輯的行事作為,恐怕是個用「驚嘆號」都難以形容的財經團隊。

今年初,號稱財經見長、行政經驗豐富的馬、蕭團隊,對台灣選民承諾,取得政權執政後,全力拚經濟,台灣人痛恨過去8年來藍綠惡鬥,政治掛帥,更不屑綠營領導者口說清廉,實則承認匯款海外,「中飽私囊」。好不容易有個新政局,但期待越高、失落越大,這是號稱財經團隊的劉內閣,上任百日,頻繁出錯,帶給望治深切的人民,是沈重的失落。

號稱學歷、知識、行政經驗都足堪重任的劉內閣,施政、執政卻左支右絀,窘態盡出,身為團隊教練的劉兆玄,自己跳出來指責過財經官員,行政院新聞局經常開記者會否認自己部會首長的財經談話,更離譜的是,財經官員自己說台股指數萬點期待只是上電視節目玩笑話,這個財經內閣的團隊精神在那裡?專業在那兒?

今日,行政院更讓人覺得訝異的是,證交稅調整這個技術官僚可以決定的層次,左思右想四、五天,最後的決定居然是推給最高長官總統,每日給驚奇,馬政府團隊,也實在太天兵了!

劉內閣現今在社會人民心中,快成了失言內閣、多頭馬車內閣、留校查看內閣的等同代名詞,但就是和拚經濟名詞扯不上關係,劉內閣,加油,千萬不要再測驗社會民心的最終耐性了。



◆ 天真護盤 外資天天倒貨給政府

【張志榮/台北報導】2008-09-11 工商時報

政府基金含淚進場護盤,昨(10)日果然成為國際資金倒貨的對象!抓準政府心態,大舉賣超台股125億元,港商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蘇廷翰(Peter Sutton)指出,護盤這招10年前或許有用,但現在時空環境已大不同,政府想藉政策影響市場的能力其實已越來越小。

光是證交稅降不降的議題都搞不定,3月曾把票投給馬英九的駐台外資法人,這陣子看到財經部會脫軌演出表示,「錯估當前國際經濟情勢是其一,想盡一切辦法干預台股走勢是其二,馬政府表現真讓人失望!」

外資交易室主管指出,很多客戶幾乎都是看準政府護盤措施,期貨與現貨同步做,就是要賺這一票,護盤已經是錯誤,沒想到還搞雙頭馬車、猶豫不決,讓這批對沖基金客戶賺更多,真不知馬團隊是「好傻」還是「好天真」?

果如外資圈預期,昨天國際資金一口氣倒貨125億元給硬著頭皮進場護盤的政府基金,看來又是海撈一票,蘇廷翰指出,如果公股行庫或政府基金啣命進場護盤,當然會給外資法人「未來股價無法完全反映真正價值」的潛在疑慮,大盤還沒真正護到,就成為出脫對象。

蘇廷翰認為,目前台股所受到的是全球經濟拖累,10年前以政府基金進場護盤讓台股止跌的方式,10年後的今天恐怕已不適用,意味著政府想藉政策影響台股的能力已越來越低。蘇廷翰指出,有時政府護盤政策是會產生反效果的,例如,這回鼓勵金融業者執行庫藏股買回,但對buy side客戶而言,他(她)們現在最需要的是企業手中盡量握有現金,政府越鼓勵這麼做,等於建議國際資金快賣股票。

歐系外資券商主管也指出,解鈴還需繫鈴人,台股要止跌,還是得看國際資金何時回來?但現在有此條件嗎?2003年SARS發生時由於疫區僅止於亞洲,國際資金從台股抽走的部位,還可以旁觀等待好時機點再進場買,現在情況卻是經濟衰退風暴已席捲整個美國與歐洲,國際資金自家後院都出問題,大筆資金被迫贖回,即便亞股有投資價值的誘因,但那又因何呢?



◆ 數字焦慮症

【經濟日報╱林政鋒】 2008.09.11

股市一下大漲300多點,隔天就回跌200多點;馬政府選前承諾633馬上好,上任百日就說要八年才做得到;扁家海外洗錢不論7億、10億還是20億,都令全民憤怒;近來台灣全島,都為數字焦慮不已。

數字能左右人心喜樂與起伏,是因數字會說話,但不完全說實話,有「摻假」、也有「拔高」,官場閉門造「數」,不在少數。

股民希望漲得多、跌得少,代表投資獲利節節上升;選民相信候選人的數字,是對未來有期待,數字當然要趕快兌現。

老百姓都盼望自身的需求,能像變魔術般實現,負責掌舵的政府團隊,如果圖一時的政績,拿點數字湊數,那再怎麼湊,也拼湊不出經濟成長的果實。

當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身陷次級房貸金融風暴,台灣想要置身事外,期待台股一枝獨秀,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政府卻打算透過降稅、護盤等手段,刺激台股上漲,這種做法無非圖個亮眼的數字,但即便短期有效,中長期來看就有苦頭可吃。

政府財政寅吃卯糧,沒有減稅條件硬減,財政虧空只會愈搞愈大。新政府上台百日,無法創造新氣象也就罷了,如果開出的數字再亂成一團,老百姓只好等著政黨再次輪替的日子到來。

「政績不夠,數字來湊,官出數字,數字出官」,馬政府小心湊數成癮。



◆ 全球經商環境 台灣摔到61名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09.11

世界銀行(World Bank)昨天公布「二○○九年全球經商環境報告」,台灣全球排名已連續三年下降,落居至第六十一名,遠遠落後亞洲其他三小龍。

另外,台灣在僱用勞工、申請建築許可、設立公司與納稅便利度等四項指標排名都在一百名之後,低於全球的平均值。

世銀公布的全球經商環境共評比一百八十一個國家,用意是在評比各國對商業活動設立的有關規則、繁簡程度及所耗費的時間和金錢,以督促各國進行必要的改善,評比項目包括信用取得、保護投資人、支付稅捐、跨國貿易、結束業務及契約執行等十項。

台灣二○○九年排名位居亞洲第九,表現遠不如其他亞洲三小龍,其中新加坡已連續三年蟬聯世界第一,香港第四,南韓是第廿三名。

反觀台灣在全球排名已經連續衰退三年,從二○○六年的第四十三名一路下降,二○○九年退步到六十一名。



◆ 怪怪!在台經商 設廠難關廠易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8.09.11

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2009年全球經商環境報告」,台灣排名再次下降,從原先的第58名,掉落至61名,這已經是台灣第三年在世銀的排名中倒退,也連續三年居亞洲四小龍之末,經建會昨(10)日強調,法規鬆綁列為政府當前重點政策,有信心在明年公布的排名中會大幅進步。

世銀資料顯示,在全球181個國家中,台灣排名在100名以後的細項有四項,分別是設立公司、申請建築許可、雇用勞工以及納稅便利度,這些都涉及政府法規制度,顯示以經商便利的角度而言,台灣的確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

世界銀行昨日公布其預測的「2009年全球經商環境報告」指出,世界經商環境便利程度由新加坡連續三年奪得第一,台灣的排名則連續倒退,從2008年的58名,下降至61名,2007年排名47名、2006年43名。

對於我國經商便利度排名下降,經建會官員分析,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對經商環境宣導不足,從宣布政策到落實有落差等,因此,除積極推動各部會進行法規鬆綁外,也將請各部會、工商團體及外國在台商會,持續檢視不合理的法規,並向經建會提出建議,以利政府改善。

官員指出,對於今年排名最差的幾個項目,未來會一一檢視,並且解除不當與不必要的管制,例如在日本成立公司的最低資本額只要1日圓,政府今年初已將設立公司的最低資本額,由新台幣100 萬元降至50萬元,未來也將持續有系統鬆綁法規,並擴大宣導,希望明年在世銀的排名能大幅進步。

世銀的報告顯示,台灣經商便利度較高的項目是關閉企業、財產登記與跨境交易,分別排名第11名、第26名與第30名;不過雇用勞工排名第159名,營建許可處理第127名,開辦企業為第119名。



◆ 大陸CPI 4.9% 近一年新低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台北報導】 2008.09.11

大陸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意外大幅回落,來到4.9%的近一年來最低值。值得注意是,8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漲幅卻飆高10.1%的12 年來新高。

今年5月起,大陸CPI與PPI走勢開始背道而馳,差距不斷擴大,顯示大陸價格傳導機制有失靈的跡象。若CPI與PPI差距進一步拉大,企業不能將生產物資價格上漲壓力轉嫁至最終消費品,大陸企業獲利恐遭嚴重壓縮。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0)日公布CPI與PPI等重要經濟數據,外界原先預估,大陸8月CPI增幅應可持續第四個月回落,並回落至6%以下。結果官方公佈的數據竟直接跌破5%,也跌破許多人眼鏡,滬深股市早盤甚至因此一度大漲,終場小紅收市。

大陸CPI曾於今年2月達到8.7%的11年新高,但大陸政府僅以半年時間就讓物價上漲壓力明顯緩解。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說,「說明中央對物價的宏觀調控取得了重要成效。考慮到世界性通貨膨脹的背景,這個成果來之不易。」

正在台灣訪問的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研究員朱文暉也表示,CPI持續往下走,象徵大陸過去一段時間的宏觀調控是成功的,預估未來幾個月大陸CPI漲幅應可維持在3%至5%之間。

朱文暉認為,物價逐漸穩定後,未來大陸經濟若明顯放緩,將可讓大陸政府擁有更大的空間採取各種政策因應。預估中國人民銀行將進一步放寬銀行貸款限制,但銀根鬆綁可能是「定向的」,即要求銀行新增貸款應更多投放在中小企業。

不過,在CPI增幅持續走跌的同時,PPI卻不斷走高,8月PPI增幅較7月又上揚0.1個百分點。其中,8月汽油出廠價格較去年同期大漲33.7%,煤炭大漲38.3%,普通大型鋼材大漲38.2%。

PPI與CPI背道而馳,引發外界關注,朱文暉表示,PPI常有滯後趨勢。況且目前國際油價不斷下跌,這將使大陸過去一段時間「煤電油運」吃緊的局面獲得緩解。他預估,大陸PPI再過一兩個月應該就會跟著走跌。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接受新華網訪問時認為,由於中國大陸經濟增速放緩將導致需求減少,PPI的漲勢應是強弩之末。姚景源對大陸下半年物價維持穩定,表示具有「堅定信心」。



◆ 歐盟:德英西經濟 步入衰退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布魯塞爾十日電】 2008.09.11

歐盟執行委員會10日下修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預估,並預測德國、英國和西班牙等三大經濟體下半年都會步入衰退。

總部在布魯塞爾的歐盟執委會說,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1.3%,低於4月時預估的1.7%,並暗示因美國及亞洲景氣降溫,也能下修歐元區明年的經濟成長率。

執委會還預測,德國、英國和西班牙等三大經濟體,今年都將連續兩季出現負成長,符合經濟學家對衰退的定義。歐元區可望以極小的差距避開衰退。

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第二季經濟負成長0.5%,預料第三季會進一步萎縮0.2%,但全年成長率維持在先前預估的1.8%。

西班牙因房市榮景泡沫破滅,第三季和第四季經濟可能分別萎縮0.1%和0.3%,全年經濟成長率從2.2%下修至1.4%。

英國房市搖搖欲墜、金融市場動盪,歐盟執委會預測英國第三季和第四季經濟會萎縮0.2%,全年成長率由1.7%下修至1.1%。

歐元區第二季經濟低迷,數據顯示這種情況會持續到第三季。8月製造業和服務業活動已連續三個月緊縮,消費者信心更跌至五年來最低。即使經濟降溫,歐洲央行卻因通膨達16年來高點,而遲遲不願降息。

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說,通膨「這陣子可能仍會維持高檔,2009年才會逐漸緩和。」

歐盟執委會把2008年的通膨預測從先前預估的3.1%調高到3.6%,但也表示,在油價從歷史高點滑落、糧食和能源成本的漲勢「在未來幾個月減緩」之後,消費者物價漲勢「將面臨轉捩點 」。



◆ 新10號公報將上路 電子業恐認列數億跌價損失

【經濟日報╱記者吳碧娥/台北報導】 2008.09.11

新修訂的第10號公報明年元旦上路,雖然石化業可能因存貨計算成本的方式改變而增加帳上獲利,但電子等製造業卻恐因存貨會計處理方式變更,明年第一季就須認列最高達數億元的跌價損失。

台灣省會計師公會與台北市會計師公會昨(10)日舉辦「新存貨公報對企業之衝擊」研討會,與會會計師紛指出,新公報是追隨國際會計準則IFRS的修正趨勢走,勢在必行,未來只會更嚴,不會更寬。

10號公報修訂後,企業要一改過去以「重置成本」評價製成品的作法,改採用「淨變現價值」,台北市會計師公會會計審計委員會主委陳慕賢指出,要如何計算各類別的「淨變現價值」,對企業來說確有實務上的困難,倘若上市櫃公司不能完成修改公司電腦資訊系統的準備,明年第一季想要及時跑出報表,恐怕有某種程度的風險。

明年元旦起將適用新修訂的第10號公報「存貨之會計處理準則」,和過去企業界採用的處理存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以前企業可藉由「總額比較法」,以市價高於成本的項目隱藏成本高於市價項目的損失,但新公報要求改按分項或分類比較法,可能迫使企業在明年第一季就必須認列存貨跌價損失。

由於,明年第一季財報是第一次反映新公報,因此,「損失會一下子跑出來」,會計師估計,企業要認列的存貨跌價損失,少則數十萬元,多則高達數億元。

代表企業界「苦主」身分出席座談會的華碩子公司和碩聯合科技財務長林秋炭以自家企業為例,要比較的項目超過上百萬個,資訊系統的修正的確是浩大的工程,因此大部分的上市櫃公司早就已經「動起來」,並試著模擬適用新公報之後對財報損益的影響,是否在公司可以接受的範圍。他坦言,如果是大型企業,現在才要修改資訊系統,已經太晚了。



◆ 新10號公報上路 會計人史上最大災難

【經濟日報╱記者 吳碧娥】 2008.09.11

會計師公會這回舉辦研討會,與會的會計師及企業界代表超過200人,可說盛況空前,這也顯示企業界及會計師對於新10號公報上路,仍充滿擔憂及疑慮。

台灣以前的會計處理準則都是跟著美國的腳步,但是現在連美國都決定放棄自己的準則,台灣的會計世界也跟著「變天」。

在32號公報以前,台灣都是遵循美國的財會準則US GAAP,但32號公報以後,就逐步和國際會計處理準則(IFRS)接軌,現在10號公報修訂,也是向IFRS靠攏,連參與修訂公報的證期局六組組長詹靜秋都忍不住說,以前在學校都是念政大教授鄭丁旺的書,現在IFRS取代US GAAP,連鄭丁旺都說「以前學的都要全部放棄」,會計人員猶如面對「災難」,可見新公報將帶起翻天覆地的效果。

為了降低對於企業界的衝擊,新10號公報已經延後一年適用,詹靜秋也以主管機關的身分呼籲,既然大企業無法置身於IFRS潮流之外,還是選擇「長痛不如短痛」。



◆ OPEC減產52萬桶 油價重登百元

【潘勛/綜合維也納十日外電報導】2008-09-11 中國時報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部長會議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徹夜激辯後,於當地時間九日凌晨三時決定,將該組織每日原油生產總配額削減五十二萬桶,原因是想挽救下跌中的油價。消息傳出,國際原油價格小幅回漲,重回每桶一百美元以上的關卡。

油國組織三日宣稱,減產自即日起生效;在此之前,該組織的產油配額為每日二千八百八十萬桶。國際油價在九日跌破每桶一百美元;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十月期貨晚盤價為每桶九九.○四美元,創五個月以來新低點。

然而亞洲原油買賣十日反彈;在紐約的電子盤交易,十月交貨的中級原油上漲一.四一美分,來到每桶一○四.六七美元;北海布倫特原油升一.○六美分,成為每桶一○一.四○美元。

油國組織宣布減產,雖然立即止住油價跌勢,但可能讓石油消費國大感失望。美國能源部長波德曼九日表示,希望產油國能充分供應市場需求。

不少分析家原本認為,油國組織會維持總配額不變,但私底下約束某些會員國不得超額生產,尤其是沙烏地阿拉伯。但維也納會議的決定,讓分析家大感驚訝。

油國組織發表聲明表示,油市的感受已經轉變,原因是許多主要經濟體成長減緩、美元走強、地緣政治不再那麼緊張,此外供油量比以前來得多;凡此種種,都不利於油市的前景。

維也納會議的決定,顯然令沙烏地阿拉伯感到失望;利雅德當局原本支持維持產量不變。然而「鷹派」產油國如伊朗、委內瑞拉主導會議,希望減產而維持油價在高檔,最後佔得上風。

決定原油需求量的國際經濟條件近幾個月大為惡化;歐洲好些國家已面臨衰退,美國經濟在苦苦掙扎,亞洲新興經濟體也令人憂心。

雖然油國組織決定減產,但該組織輪值主席、阿爾及利亞能源部長哈利勒表示,他直覺認為,油價還會繼續下跌;減產不會影響到石油消費國,首要原因是目前供過於求,這一點眾所公認。

fsj 提到...

政院1809億救經濟 亞洲央行救國幣

* 政院1809億救經濟 估達兆元效益
* 這款「貸」誌 不仁、不義、不公
* 政院砸1809億 遭批炒短線
* 買節能家電 下月起有補助
* 振興政策急就章 了無新意
* 既蠢又無擔當的決策
* 利多在哪 問題不在證交稅
* 台股趴 降稅一日行情都沒
* 外資狂賣超 今年已三千億
* 亞洲央行救國幣 外匯存底縮水
* 不要將二次金改過度汙名化
* 六投資銀行 涉協助逃漏稅
* 油價暴漲暴跌 投資人炒作造成
* 揩油兼濫交 美內政部爆爛帳

◆ 政院1809億救經濟 估達兆元效益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09.12

行政院會昨天通過「因應景氣振興經濟方案」,共提出十大措施、四十一項具體做法,新政府共投入總經費一千八百零九億元。除確定調降證交稅振興股市外,也決定增撥新台幣二千億元作為優惠購屋專案貸款,並公布多項刺激民間消費的措施。

行政院表示,自九月二十二日起,政府提高購屋補貼利率,符合條件的購屋民眾實際支付的優惠房貸利率將降低至年息百分之二點九二五;自九月二十二日起兩年內,台北市每人貸款額度提高至三百五十萬元,其他地區貸款額度提高至三百萬元。這項優惠措施還回溯至半年前購屋者也可適用。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還表示,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明年元月啟動,前兩年零利率,最高可貸兩百萬元。

陳添枝表示,行政院昨天推出的十大措施預估可帶動國內投資及消費達新台幣一兆元以上。按照歷史經驗判斷,國內景氣周期從高點到谷底約需要十二到十三個月的時間,上一波的景氣高點出現在去年十月,判斷國內景氣大概在第四季落底,明年起應可逐步復甦。

不過,台股昨天大跌兩百零六點,陳添枝表示,這應該只是資金短期調節;他開玩笑說,「下重藥,一開始總是會有點不舒服,再過一陣子就好。」

行政院長劉兆玄強調,證交稅減半措施將可保持證交市場活絡,讓股市維持起碼的活力,對經濟長期影響很大,各項作法都經過審慎研議,沒有所謂的轉折與搖擺。

【記者陳培思╱台北報導】房市又添加兩千億元優惠房貸「柴火」,業者、學界卻認為,沒有太大效果,「房價才是關鍵。」

永慶房仲網總經理廖本勝直言,政府沒有必要撐住高房價,房價下跌自然就會有人進場買,市場就會回溫。

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也認為,無論推降低優惠房貸利率或增加額度,現在推效果都不大,想靠這個政策刺激買氣,「可能會事與願違。」

他分析,民國八十九年提出優惠房貸,那波房價正在谷底,提出優惠房貸是臨門一腳,時間點剛剛好,但現在房價還在高點,房貸優惠可能還不如現在買房要承擔未來房價下跌的損失,對想購屋民眾沒什麼吸引力。

美商ERA易而安不動產市場行銷顧問張欣民指出,貸款只是降了買房子的第二道門檻,第一道門檻自備款還是跨不過去。

信義房屋企研室研究員李建銘說,台北市目前平均房價是一千兩百萬元,即使提高優惠房貸三百五十萬元,自備三成的頭期款至少也要三百六十萬元,優惠打不動人心。



◆ 這款「貸」誌 不仁、不義、不公

【黃琮淵/新聞分析】 2008-09-12 中國時報

增加房貸的利息補貼與可貸額度,以拯救低迷的房市。說實在話,這招數,還真是不仁不義不公兼無效。

不仁,是將民眾推入房市火坑,至於房市會不會崩,「不管了,先騙再說!」;講不義,是跳下來跟銀行搶房貸生意,將銀行經營逼到牆角。說不公,是政府拿錢補貼購屋者,而目的在支撐房市救建商。說無效,是以歷史為鑑,如整體經濟走滑,房市終要下去,優惠房貸還是撐不住的!

行政院大舉補貼○.七個百分點,將優惠房貸利率下殺至二.九二五%,以最高額度三五○萬元,採廿年本息分攤計算,共可省下二八萬元,看似很多。不過,若以一千萬元房價來看,北市近期已有房價跌落三成,現買可能現賠三百萬元,足足是廿年省息的十倍之多!

房價跌不跌,連政府都沒把握,更遑論承擔風險。就像股民生氣「台股沒有馬上好」,但就算罵到嘴破,政府也不會把投資損失賠給你;房貸也是一樣,如果房價暴跌個三成,政府也不會把三百萬元損失賠你,「誰叫你自己笨到來貸」。

講直接一點,購屋民眾現在就像白老鼠,政府把購屋民眾拿來作實驗,試試看房市會不會變好,好了就算賺到,不好也沒辦法。而這種用「賭」的政策,受害的就是滿懷希望的購屋民眾。

再者,政府跳到第一線主導房貸利率,更是逆市場機制的負面示範。

接下來將看到,銀行被迫調降房貸利率,獲利空間嚴重擠壓,一旦房市又垮,我國極有可能步上美國次貸後塵,屆時銀行倒閉、等著接管,又是拿全體納稅人的錢來救。



◆ 政院砸1809億 遭批炒短線

爽報 2008年09月12日

政府救經濟推10大措施,優惠房貸2.925%最高350萬,補助買節能電器汽機車,公共建設引進陸資減證交稅,預估帶動逾兆元消費投資,學者批「辦家家酒」炒短線。

行政院昨拋出10大措施,包括穩定金融股市、加碼優惠房貸及促進民間投資,以及加強公共建設等,總計投1809億元,預估帶動國內投資、消費總額逾1兆元,經濟成長率可望達到逾4.3%。

其中優惠房貸增撥2000億元額度,利息由3.6%降至2.925%,額度上限則為300萬元增至350萬元,半年內購買住宅成屋皆適用,申貸者每年可省下2萬多元。但民眾抱怨房價太高買不起,優惠房貸又助長房價上漲,本末倒置。

為刺激民間消費,政府下月起補助民眾購買節能電器,每項1至2千元,為期半年,國民旅遊卡也取消隔夜異地消費限制。

證交稅減半徵收半年則預定10月上路。賦稅改革委員持續研議降低營所稅、遺贈稅等方案。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杜震華批評,內容濫竽充數,「辦家家酒式的利多」不會有效。政大經濟系副教授王卓脩認為,炒短線無法提振整體經濟,不當干預還會延長股市、房市落底時間。



◆ 買節能家電 下月起有補助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朱婉寧/台北報導】 2008.09.12

為刺激消費與節能減碳,行政院院會昨天通過,由經濟部編列新台幣六億元預算,補助民眾購置符合節能標章的冷氣機、洗衣機、電冰箱等家電,每項補助金額在一千元至二千元之間,暫定為期半年;能源局預定本月底公布實施辦法,十月起實施。

這是政府首開先例,補貼民眾購買節能家電。

另外,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政府還將斥資九十億六千七百萬元,補助民眾購買電動機車、低汙染車及汰換老舊車輛。分別是新購或改裝油氣(LPG)雙燃料車每輛兩萬五千元,氣價每公升補助兩元;購買電動輔助自行車每輛補助三千元;淘汰老舊二行程機車每輛補助一千五百元;購買電動機車每輛補助一萬五千元。

陳添枝表示,內需消費疲軟,尤以耐久性消費財如冷氣機、電冰箱、洗衣機特別低迷,政府決定直接補助消費者,達到刺激買氣的效果,預定十月一日起開辦,一直到明年三月底止,實施期間六個月。

他說,未來民眾只要購買有節能標章的電器用品或省電燈泡,即可享有補助,通路商再憑存根向經濟部申請補助。

以補助二千元為例,若民眾想要購買售價三萬元的省電冷氣機,只需要付兩萬八千元,其餘二千元由通路商事後收集存根向經濟部申請補助。

陳添枝強調,內需消費市場比重占國內生產毛額的六成左右,對國內經濟表現影響很大。



◆ 振興政策急就章 了無新意

【江慧真/新聞分析】 2008-09-12 中國時報

劉內閣再度給民眾「期中複習」,推出本年度秋季利多綜合版題庫!不過,經建會端出的這個逾一千八百億、跨期四年的四十一項大補帖,卻如同考古題,有些一再重複、令人眼花撩亂,有些則是前朝時代已在做的舊案,有些甚至只有口號、既沒時程也沒經費便倉卒成案。

從五月到現在,國內民間投資、消費始終欲振乏力,劉內閣為了力拚六%的年經濟成長率,不管擴大內需、抑制通膨是否概念相斥,一波波猛藥齊下;左右開攻的立意雖值得肯定,卻不免腳步雜沓:劉內閣不斷誇大政策成效的結果,其實只會導致更大的落差值。

以刺激消費來看,主要為「照顧弱勢」和「鼓勵消費」兩大項目,仔細看看「照顧弱勢」,卻是劉內閣兩個月來早就敲鑼打鼓的近貧(發放工作津貼共一三五億)和穩定物價(照顧弱勢三二億)政策。

在「鼓勵消費」部分,劉揆強調節能減碳,殊不知早在張俊雄時代,行政院便得出跨部會節能共識、展開減碳作為,不管是購置太陽能熱水器、光電系統或者是民生用品冷氣機電冰箱等,今年預算中已編列,照理來說應該是年度既定施政,怎麼也搭上了十大的便車?

其次,「振興投資加強建設」共一千多億,占了十大措施一半以上的大餅,其中,竟赫見劉揆上任的頭號大工程:擴大內需案,這高達五八三億的地方建設案「捲土重來」,令人印象深刻。  劉內閣想拚經濟,恐怕得務實些,希望景氣回轉的第四季,不會再充斥這些填充式的答案。



◆ 既蠢又無擔當的決策

【呂紹煒/特稿】 2008-09-12 中國時報

宣布要降證交稅,台股還是跌給政府看。當然,台股跌不是因為降證交稅;正如萬一周五台股上漲了,也與證交稅調降否無關一樣。台股這波走的是國際盤加基本面盤。降證交稅,甚至連一池春水都吹不縐,但,政府稅收就這樣丟掉數百億元。

台股走跌,原因何在?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碰上「瘟疫」─從次貸、二房風暴、到大宗商品價格暴升…,壞事不斷;上半年是美國經濟走衰、下半年換歐(包括德、英等經濟大國)、日進入衰退;大陸股市腰斬,經濟成長率從二位數降到個位數…。全球各大經濟體走跌衰,消費當然跟著衰退,以出口為主的國內上市企業營收獲利前景自然保守,股價自然有反應。

全球GDP(國內生產毛額)五、六十兆美元,除了美國十三兆的GDP外,其餘大國GDP動輒數兆美元,台灣GDP只有三千多億美元。這個比例代表台灣終難不受國際經濟與金融市場變化之影響,要「走自己的路」─門都沒有。台股未來要升要跌,國際因素的影響最大。政府官員難道連這個基本情勢都看不出嗎?

如果再看微觀一點,台股走跌的重要因素─外資賣股匯出逃命去也!何以致之?外資在亞洲已連續十五周賣超,不是只在台灣賣股逃命。原因是母國母公司大難臨頭,急著要匯回資金急救。這個重要因素不會因為降證交稅而有所改變嗎?

降證交稅,受惠最多者是誰?簡單講,就是買賣、進出股票金額越大者,受惠越多。如果你是窮小子,沒錢買賣股票,活該,一毛錢都受惠不到;甚至,過去有些照顧中低收入的預算,因為降證交稅少了數百億元稅收,民眾還可能受害!政府犧牲稅收、不顧公平原則,調降證交稅來救股市,但,可笑的是連一池春水都吹不縐。

那麼,對國內法人總有號召力吧?業者一直要政府動員四大基金、甚至國安基金進場護盤,更提出降證交稅的建議。結果呢?這幾天國內自營商是賣超,大家一起砍股票。四大基金,奉命進去護盤,買了百億股票,結果是讓外資與要砍股票者一起倒貨,順利出脫走人。

這個充滿博士、財經專家的內閣,真的就作了這般令人驚嘆、既蠢又無擔當的決策。



◆ 利多在哪 問題不在證交稅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 2008.09.12

行政院前天深夜趕著宣布證交稅減半的「利多」,結果昨天台股大跌超過兩百點,連一日行情的面子也不給政府。市場昨天給了馬政府上了一堂課:國內外時空背景真的不同了,資本市場要靠信心和整體環境拉起來,政策工具已不易左右市場。

行政院無視學者和外界反對,釋出減稅利多,但在台股投資占三成的外資昨天還是大砍一百多億元,甘心繳千分之三的證交稅,也不願等稅降到千分之一點五才撤出,先跑先贏,意思就是說,賣不賣台股,和證交稅高低沒什麼關係。

外界抨擊劉內閣病急亂投醫,但更得說是政策搖擺。為了救股市,政府先是要壽險業者進場,對外宣稱壽險資金龐大,但政府基金只撐個一天、半天,自己都不點火;「鼓勵」銀行加碼投資,還要銀行每天申報進出狀況,等於強迫銀行不准賣,引起怨聲四起才取消;現在降證交稅,被套牢的民眾早就無銀彈可撒,外資毫無信心,卯起來倒貨,這個降稅政策到底利多在哪裡?

錯誤的政策比貪汙可怕。今天外資「全額」繳交證交稅,讓台股重挫兩百多點,否決了政府的一頭熱。大官們回顧自己的決策過程的倉皇失措,還覺得股市大跌只是證交稅率的問題嗎?

※ 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立場搖擺、組織鬆散,無法給人民一個有希望的願景。

* 一動不如一靜,別為了短線操作動搖國本
http://city.udn.com/50570/3021714



◆ 台股趴 降稅一日行情都沒

【聯合報╱記者許佳佳、賴昭穎/台北報導】 2008.09.12

馬政府護盤動作一波波,但證交稅減半的利多昨天無法點燃台股的動力,還因亞股拖累,重挫兩百零六點,終場以六千兩百五十一點收盤,不但再度改寫馬政府上任以來新低點,廿年線也再度失守。

外資昨天賣超一百十億元,由於全球經濟惡化,法人專家表示近期內台股不排除跌破六千點。

財金官員說,昨天四大基金買超十多億元,仍擋不住台股跌勢。財政部常務次長、國安基金執行秘書曾銘宗昨天強調,國安基金也是護盤的政策工具之一,政府會密切注意國內外經濟情勢和股市交易情況,有必要會隨時配合開會,還在密切觀察當中。

根據統計,台股九月短短九個交易日,加權指數累計已大跌七百九十四點。法人圈目前也對劉內閣各種救市措施傳出了異音,外資交易室主管普遍認為,目前是全球景氣急轉直下,非台灣政府單方面就可扭轉趨勢。政府頻頻出手護盤,其實是在扭曲自由市場的交易機制,也是製造法人出貨的時機。

由於亞洲股市中的陸股、港股及日本股市等,近日都在破底邊緣,外資撤出亞洲的同時,不可能獨厚台灣。因此外資持續賣超台股的動作,短時間應不會中止。

此外,目前市場上已有信評公司對台灣部分企業的財務狀況提出警告,雖然主管機關積極出面滅火,但法人圈也開始擔心在供需失衡且籌資困難的投資環境中,部分上市上櫃公司後續可能爆發重大利空,令股市雪上加霜。



◆ 外資狂賣超 今年已三千億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台北報導】 2008.09.12

國際景氣不佳,外資法人在新興市場全面套現,台股成為最佳提款機,政府祭出降稅利多仍不敵外資賣壓。根據統計,昨天外資賣超約一百十億元;今年以來至昨天為止,外資賣超台灣上市股票高達三千億元。

分析師還說,依據七月底資料,國內約有四十八檔基金規模在二點五億元;台股若持續下殺,中小型的台股基金一旦規模低於二億元,也可能爆發清算、合併潮,預估今年基金清算、合併家數將創新高。一旦基金進入清算程序,投資人將被迫贖回。

為挽救台股頻頻破底危機,政府近期通令銀行團、投信、自營商等國內法人伺機進場買股。但外資法人為因應歐美母國贖回潮,以及看壞全球景氣,紛紛從新興市場撤離,昨天政府推出熱騰騰的利多政策,外資賣超動作依舊不止,累計本月來賣超上市台股達七百五十億元。

根據統計,外資本月賣出個股屬於重量級績優股,其中台積電遭賣超高達廿三萬餘張居冠。

【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昨天邀集財金首長檢討二次金改,也討論昨天股市,發現主要都出在外資拋售持股約一百多億,不排除再對外資祭以「道德勸服」的作法。



◆ 亞洲央行救國幣 外匯存底縮水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道瓊社十一日電】 2008.09.12

全球新興國家的央行近來大舉干預匯市,以拉抬貶值的本國貨幣,並對抗進口通貨膨脹,干預的規模為多年來僅見,使這些國家的外匯存底大幅減少。經濟學家預期,這個情勢未來幾個月還會持續。

印尼央行11日在匯市大舉拋售美元,拉抬印尼盾兌美元匯價;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央行10日也在市場支撐馬元和菲披索。上周,南韓和俄羅斯央行又再度縱橫匯市,賣出數十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只為止住本國貨幣的跌勢。其他開發中國家央行不遑多讓,泰國、印度和巴基斯坦央行近幾個月都不斷藉干預市場支撐貨幣。

這波干預的規模相當龐大,過去五個月來,南韓就耗費逾210億美元以遏阻韓元貶值,約占南韓外匯存底的8%。俄羅斯單是8月就花掉140億美元干預匯市,企圖阻擋喬治亞衝突嚇走外資造成的盧布頹勢,規模至少是10年來僅見。

道瓊社統計,不含中國的11個亞洲央行外匯存底迄8月底減為2.47兆美元,比7月底少1.8%,約減少453億美元;這段期間正值美元扭轉長達七年的跌勢,對全球主要貨幣大幅升值。不過8月的外匯存底仍比去年同期多10%,顯示亞洲央行仍有繼續拉抬本國貨幣的餘力。

儘管央行大力干預,韓元今年來跌幅仍達16.2%,泰銖下跌13.2%,菲披索和印度盧比跌幅都近11%。俄盧布則小幅下挫0.3%。

新興國家外匯存底減少另一原因是,歐元和英鎊等主要外匯準備貨幣貶值;此外,亞洲央行也是美國主權債券的大買家,包括美國公債和房地美與房利美抵押貸款擔保債券。

本國貨幣貶值會帶來進口通膨,被近來飽受物價上漲壓力的新興國家央行視為一大威脅。商品價格近來回跌已紓解部分物價壓力,但貨幣貶值的通膨效應因而更加凸顯。

分析師預期,這些央行將繼續藉干預匯市拉抬幣值,以紓緩通膨壓力,避免靠升息壓抑物價,因為升息將打擊陷於困境的經濟。



◆ 不要將二次金改過度汙名化

【經濟日報╱張忠本】 2008.09.12

查陳水扁家族海外洗錢疑案的不法資金,媒體直指二次金改是主要資金來源。主管機關也對幾個金融併購案進行調查,引起金融股價劇跌,被點名的金融機構非常不平。嚴格來說,「二次金改」已過度汙名化。

二次金改的目的在擴大金控規模,以利國際競爭。目前台灣最大金控公司的資產也只有800億美元,距區域性金融機構2,000億美元的規模標準仍不夠大。

「二次金改」分為幾類:一是「官併官」如交銀與中國商銀合併,台銀與中信局等合併;二是「經公開比價程序」:如國泰併世華,富邦併台北市銀,台新投資彰銀;三是「外銀併本土銀行」如渣打併竹企,花旗併華僑等,都無太多爭議。

開發金控經營權之爭,則完全無涉第二次金改。只是開發公股股份大於民股,才有政府勢力介入。2004年雖然辜、陳兩方都曾尋求官邸支持,政府立場並無所謂偏頗。但是2001年至2003年的劉、胡經營權之爭,馬永成有明顯主導。

值得檢討的是,台新併彰銀的換股比例以及中信金併購兆豐金。不過,這兩件交易都在輿論及相關單位急踩煞車後中止。至於金融機構高階人事的任用或有不適人選,也與二次金改無關。

現在陳水扁家族海外洗錢案,要查出二次金改中的對價關係,幾乎不可能。但不排除在重大商業決策與工程案中,金融機構與財團藉其他名義對官邸捐輸。如媒體報導幾大金控及SOGO案的企業負責人在併購進行中,都前往官邸走動,尋求支持。在2004年開發金控經營權之爭的敏感時刻,吳淑珍便曾在媒體供稱,兩方都去探望她的腳傷,並用power point簡報。

其他如力麒北投纜車及南港展覽館的工程弊案;高捷案中有「皇帝娘」與50億元政治獻金傳聞等。若官邸在重大經貿決策上不曾發生影響力,企業又何需向扁嫂簡報。

過去國民黨長期執政,大型企業與政府有一定的溝通管道。八年前政黨輪替,企業界須重新建立新的政商關係,加上新朝官員,第一次入官場,初嚐權力的滋味,肆無忌憚的接受巴結,吃相難看,造成官場倫理蕩然無存,希望藉查訴扁家海外洗錢疑案能重建政府的官箴。

全民都希望將陳水扁家族海外巨款來源的正當性查稽清楚,但是媒體及名嘴也應對資訊來源多一些查證與評估,尤其切忌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特別是台灣的資本市場信心非常脆弱,任何風吹草動都會造成股民非理性的拋售股票,追查不法也要避免影響金融安定。

(作者是前金融機構主管)



◆ 六投資銀行 涉協助逃漏稅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十一日電】 2008.09.12

美國參議院的調查發現,雷曼兄弟、瑞士銀行,以及美林等華爾街投資銀行,涉嫌銷售設計複雜的金融商品,以協助包括境外避險基金在內的外國投資人非法逃漏稅,金額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參議院已要求國稅局全力追討。

美國參議院常務調查次委員會主席李文(Carl Levin)10日說,這些券商銷售此類金融商品的目的,在於規避須代扣30%股利稅的稅法規定,但國稅局卻睜隻眼閉隻眼。

李文要求國稅局向協助逃漏稅的華爾街銀行及其避險基金客戶追討稅款和罰鍰。他說:「我們將對國稅局施壓,追查這些明顯是詐騙的行為。國稅局應全力追討稅款,卻毫無動作,表現像軟腳蝦。」

這項調查報告點名六家大型投資銀行,包括花旗集團、德意志銀行、雷曼兄弟、美林公司、摩根士丹利,以及瑞士銀行。調查報告說,花旗集團、摩根士丹利,以及德意志銀行也靠設立與銷售名為「增加股利」的金融商品而獲利,但這些商品除幫助客戶逃漏稅外,並無其他合法投資目的。

報告並指出,摩根士丹利銷售的增加股利商品,光是2004年就為公司帶來2,500萬美元營收,並使美國政府在2000年至2007年間短收約3億美元稅金;雷曼在2004年協助客戶逃漏稅1.15億美元;瑞銀和德意志銀行分別在2005年和2007年因銷售增加股利商品,各獲利500萬和400萬美元。

調查報告還說,摩爾資本管理公司(Moore Capital)、高橋資本管理公司(Highbridge)和Maverick基金公司等避險基金,都非法利用這些增加股利商品。Maverick從2000 年到2007年替投資人非法逃漏稅9,500萬美元。



◆ 油價暴漲暴跌 投資人炒作造成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10日外電報導】 2008.09.12

由美國國會議員發表的一份獨立研究報告指出,今年油價的暴漲與下跌,不是供需失衡,而是機構投資人的投機所造成。

由對沖基金馬斯特資本管理所做的報告說,在今年1月油價一桶95美元到7月一桶145美元這期間,機構投資人在原油期貨市場注入600億美元資金。但在7月之後,這些投資人從這市場抽走390億美元,油價在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10日跌到102美元。

該基金經理馬斯特說,「我們有證據顯示,資金流入推升價格,資金流出使油價下跌,」他說今年上半年流入原油期貨市場的資金量,「高得不成比例。」

他又說分析顯示,在7月15日後,機構投資人大量的流出,使得價格下跌。這報告結論說,這些大型的金融玩家成為油價暴漲與暴跌的主要原因。

該報告是由參眾兩院議員發表,這些議員支持對原油市場投機加以限制。另外負責監管期貨市場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ies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CFTC ),也計劃在本周發表原油市場投機行為調查報告。

華盛頓民主黨參議員坎特威支持反投機的法案,她說這份報告對CFTC是挑戰,CFTC一向說是因供需不平衡造成漲價,但報告指明是投機客湧入,價格就如他們希望的漲價,他們離開,價格就下跌。

北達科他民主黨參議員竇根(說他想知道投機客在CFTC在開關旁邊睡覺時,如何炒作油價。密西根民主黨眾議員史都佩克(Bart Stupak)說CFTC一直把頭埋在沙堆裡,他說報告顯示,雖在聯邦能源資訊局(EIA)預測原油供過於求時,投機客仍然注入資金於期貨市場使油價上漲。過去幾個月在考慮限制原油投機交易,但受到其他能源議題的干擾,像是否對油公司加稅、開放海外鑽油等。



◆ 揩油兼濫交 美內政部爆爛帳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09.12

美國聯邦政府驚爆貪腐弊案,內政部10日發布內部調查報告,揭露該部經手數十億美元石油權利金的多名官員,與有業務關係的能源公司有不當往來,除在合約上動手腳圖利這些公司,接受各種餽贈和招待外,還和這些公司的女員工有不正當性關係。

內政部督察長戴凡尼起草這份調查報告,表示調查行動揭發了「藥物濫用及亂交文化」,完全違反政府的道德規範,不啻為「道德淪喪的文化」。

戴凡尼表示,至少13名內政部礦業管理局現、前任官員遭到調查,被控操縱石油合約、接受餽贈,並與下屬和產業人士發生「非法的性接觸」。部分涉案官員已坦承不諱。

戴凡尼指出,內政部歷經兩年調查,訪查233名證人及47萬筆文件,發現2002年至2006年間,該部礦業管理局在華府和丹佛的官員近三分之一接受能源公司餽贈。兩名涉案官員接受有業務往來的四家大型石油天然氣公司招待享用晚餐、看表演及打高爾夫,至少涉及135個場合。報告說:「數名官員坦承使用毒品及有不當性接觸。」

一些石油公司在聯邦土地上鑽取石油和天然氣後,把生產的部分油氣交給內政部以抵繳權利金,涉案官員的職掌就是把這些石油和天然氣再賣給石油公司,或轉作緊急備用儲油。根據美國法律,聯邦雇員禁止接受價值超過20美元的餽贈。

此案爆發之際,國會和兩黨總統候選人正在考慮是否開放更多聯邦土地供油商開採,以充實國庫。

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尼爾森表示,「此案顯示石油業對政府及聯邦官員影響力極大,正因如此,我們絕不能讓有利石油業的法案在國會輕易過關。」

fsj 提到...

睜開眼睛,看看誰在制高點上

◆ 財經漫遊─睜開眼睛,看看誰在制高點上

【沈雲驄】 2008-09-13 中國時報

雖沒明講,但全世界都知道,被美國財政部接管的房地美與房利美,是不折不扣的「國營」企業。錢,國家出;人,國家管;專業經理人?滾吧;股東?閃邊去。

怎麼回事?不是大家都說,企業,是民營的好。國營,是低效率、浪費、米蟲的代名詞;要民營,才代表著有效率,會賺錢,才是拚經濟的王道。怎麼,二十一世紀才剛開始,在美國這個世界資本主義的大本營,國家居然伸出手,反倒把民營變國營了呢?

沒有官員回答。財長鮑爾森翻來覆去,根本不願意直接說出國營化這個辭,當然不會有什麼解釋;各國央行與財政官員,慶幸著自己滿手的二房商品有救,免於賠了人民的錢而灰頭土臉,高興都來不及,怎會有什麼批判檢討。只要有救,國營,就國營吧。

政府不肯面對,人民卻不能視如不見。現代國營企業的概念,濫觴於一次大戰後的歐洲,當時許多國家相信,政府的角色,是擬定國家經濟發展的目標,預設重點發展的產業。這些產業能民營的,就讓民間經營,民間無意願或無力集資的,就由政府出錢。「政府必須站在制高點上,」一九二二年底,列寧在推出著名的「新經濟政策」時說,帶領人民做對的事情。

往後半個多世紀,列寧口中的制高點(commanding height),成了全球現代化的引擎。從歐洲、亞洲、中南美洲,政府紛紛站到制高點,透過國營企業完成許多重要的公共建設,達成民間企業無力完成的任務,推動了經濟成長。從能源到農業,只要是民間缺乏資金與意願做、但國家又有需要的產業,就由國營企業來負責。

但是漸漸的,這些國營企業達成任務之後,出現了大家今天所熟知的老化與腐敗,經營效率不彰、服務品質惡劣。本應扮演「制高點」角色的國營企業,不是成了政治權貴眼中的肥肉,就是成了收容無能官僚的肥缺。罵聲連連中,也掀起了過去二十年來,席捲全球的民營化風潮。

問題是,早在這回二房民營轉國營之前,人們就已經發現,民營化,也怪怪的。一來,為什麼民營化之後,這些原本屬於國家、也因此屬於人民的企業,都納入了大財團的麾下,反而沒有了人「民」的影子?還有,為什麼很多國營企業,明明已經民營化了,政府還是三不五時的,得拿人民的錢,去協助這些企業?

看看房地美與房利美,不是年年季季有財報?不是天天被數以百萬計精明的投資與投機客盯著瞧?不是有號稱要負責維持交易秩序的證管會在把關,怎麼,就沒人發現表面上業績漂亮,股價不便宜的這兩家公司,骨子裡全是爛帳?搞到今天,國家必須出手,搞到財政部長包爾森半夜睡不著,得趁著週末,緊急出來宣佈接管?

鮑爾森的救援,正暴露了政府長期棄守「制高點」的難堪事實。十幾年來,在把國營企業奉送給財團的過程中,政府忘記了,自己必須替人民看守制高點的責任,它們縱容財團們追逐自己的利益,放任企業經理人們肆無忌憚地霸佔利潤。這星期,德州參議員康能提案,要求調查房地美與房利美專業經理人應負的刑事責任,算是一記遲來的警鐘。接下來呢?

在政府棄守制高點情況下,所出現自由資本市場失靈現象,也是不容再忽視的問題。沒錯,資本市場曾經為富國與窮國都帶來了財富,但現在,這個財富的天平已經明顯傾斜,讓財富愈來愈集中在少數人手上;過去,資本市場曾經是就業機會的製造機,現在,這部機器已經失控;照理說,資本市場可讓窮國翻身,但看看越南,很多窮國還沒翻身,就背上了投機國度的罵名。

用國家的資源,拿人民的納稅錢,去拯救民營公司,當然不是好方法;政府重拾國營概念,把大生意拿回來自己經營,也不是好主意。政府應該做的,是站回到制高點上,繼續擔起人民與企業無法完成的任務。比方說,教育與保健,經濟條件再壞,政府都要持續投資與改革;政府必須站上制高點,看管人民的利益,讓資本市場能在公平合理的前提下運作,不讓少數人假自由市場之名,掠奪經濟改善的果實;還有,那些在企業眼中無利可圖、卻又重要的社會政策,諸如環境品質的維護等,總該有人站到制高點上,保護人民。不是嗎?

fsj 提到...

府院拚經濟請出老蕭 美陷金融風暴危機

* 府院拚經濟 請出老蕭掌令旗
* 執行力 才能讓經濟「微笑」
* 摩根:大陸房市可能 崩盤
* 梁啟源:油價可能下探60美元
* 雷曼問題若解決 反成美元利空
* 急滅火 華爾街共識難產
* 陸以正專欄─美陷金融風暴危機
* 美國痛苦指數 28年來飆最快
* 美慈善捐款 13%遭盜用
* 科技大戶轉單潮 肥了台廠
* 台廠耐操又便宜 訂單一把抓

◆ 府院拚經濟 請出老蕭掌令旗

【聯合報╱記者李明賢/台北報導】 2008.09.15

在府院全力拚經濟下,副總統蕭萬長將正式「復出」,不排除以財經顧問或財經小組召集人的身分,協助政院推動相關政策,但府方強調,蕭僅提供諮詢,絕非財經政策的最後決策者。

據指出,馬總統已將此一想法轉達給行政院長劉兆玄,兩人並充分溝通,劉揆表示歡迎。

府院黨五人小組今日也將就此議題交換意見,屆時是否以擴大財經會談或另組專案小組,本周會定案。

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昨證實,馬總統確實正思考借重蕭副總統的經濟專才,協助政院推動相關財經政策,但此一組織架構不會逾越憲政體制,政院仍是國家最高的行政機關。

據指出,馬總統過去曾提及總統府運作不會疊床架屋,府內也不會成立各種委員會,但在拚經濟的前提下,府方正思考以擴大財經會報或成立財經小組,作為整合政策的平台。

幕僚解釋,政院上周推動振興經濟方案前夕,劉兆玄先去拜會蕭萬長,隨後周三晚間由馬、蕭、劉與財經閣員商討後定案,未來類似的財經會報應否擴大或定期召開,也是府方目前思考的方向。

府方人士不諱言,即使劉揆並非財經科班出身,但經建會也未扮演好跨部會財經政策協調的角色,「蕭萬長正好彌補此一空缺」。府方強調,現階段仍以拚經濟優先,馬總統並未思考內閣局部改組的問題。

※ 老蕭的 F1 創意,讓人冒冷汗。



◆ 執行力 才能讓經濟「微笑」

【經濟日報╱記者 蘇秀慧】 2008.09.15

股市下跌、景氣低迷,總統府決定由「經濟總設計師」副總統蕭萬長重出江湖,「微笑老蕭」能否讓台北股市再展歡顏、經濟自谷底翻身,備受矚目。尤其老蕭出馬後,與行政院的互動、其建議行政院是否買單,才是這個任務編組團隊能否發揮功能的關鍵。

「拚經濟、救台灣」,是總統大選期間馬蕭配的競選口號,當時感動了多少的民眾,投下手中神聖的一票。馬總統找蕭萬長搭檔,不外是希望借重蕭萬長的財經專長、經驗,彌補自己的不足。只可惜,520馬蕭走馬上任後,依據憲政體制,行政院才是最高的行政機關,馬蕭退居第二線,在大選時擘畫財經政見的「微笑老蕭」只能退居幕後,默默關心國內財經情勢,卻使不上力。

這回行政院要不要調降證交稅,讓外界想起了這位幾乎快沒有聲音的財經老兵、曾經帶領台灣安然度過亞洲金融風暴的閣揆,立法院、國民黨內也陸續出現「拱蕭出馬」聲浪,以重拾台灣民眾對經濟的信心。

早在6月底,行政院長劉兆玄率財經首長向正副總統報告兩岸經貿政策鬆綁時程時,府院就有意讓蕭萬長參與更多的財經決策,但礙於憲政體制,當時未多作規劃,直到近來「拱蕭出馬」聲浪出現,才拍板定案。

其實,總統府成立任務編組的財經小組,過去也曾有過先例,2003年前總統陳水扁任內,就曾經成立總統府經濟顧問小組,並由蕭萬長出任經濟顧問小組的召集人,只可惜,最後蕭萬長的建言,陳總統並未採納。

既是任務編組,就沒有行政實權,小組的決議能否落實執行,仍要看行政院的臉色,因此,行政院配不配合、執不執行將是關鍵。



◆ 摩根:大陸房市可能 崩盤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2008.09.15

摩根士丹利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崩潰的可能性高,對中資銀行的獲利表現將產生重大影響。

摩根士丹利上周五公布研究報告說,房地產商減價促銷的情況已經在大陸多個主要成市出現,中國地產業龍頭萬科企業更帶頭減價25%至30%。

在香港上市的地產商「樂雅居」日前也表示,年初至今已減價10%至15%,並調降2008至2009年度銷售量逾30%,大陸房地產市場今年上半年遭受嚴峻考驗,預估下半年也難有突破。

報告直指,「我們相信地產市場崩潰(即價格與成交量大幅下跌)的可能性高,將對銀行業盈利構成重大影響。」

摩根士丹利表示,該行的中國策略團隊經過研究後得出以下結論,新一輪減價行動將導致市場崩潰,因樓價下跌通常會拖累成交減少。

地產企業除了出現獲利顯著下滑外,也可能面臨嚴重的償付能力困難;銀行獲利表現也會明顯受到影響,2009年並可能出現獲利負增長。

摩根士丹利認為,大陸的銀行即使不良貸款比率將會上升,償付能力也不會出現問題。在眾多中資銀行股中,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情況將比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中信銀行為佳。

對於大摩此時發表這份報告的動機,大陸媒體有不同的揣測。上海東方早報指出,「摩根士丹力此次唱空中國樓市目的是讓中國政府救市,以防其在中國擁有的物業折價。」

早前才傳出,摩根士丹利計畫斥資15億美元投資中國房地產市場。摩根士丹利中國區執行長孫瑋本月10日也對大陸媒體表示,摩根士丹利對中國房地產市場長期看好。

因此這份看空大陸房地產市場的報告,格外引起市場人士關注。



◆ 梁啟源:油價可能下探60美元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 2008.09.15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梁啟源昨(14)日指出,油價每桶100美元是否有支撐,要看油國組織(OPEC)減產執行力及美國利率走勢。短期內油價可能維持在100美元,但往下走機率很高。

梁啟源說:「如果美國調高利率,OPEC執行減產不力,油價下探每桶60美元,不是不可能。」油價100美元是否有守?市場多空交戰。從上周國際油價一度跌破100美元價位的跡象來看,空方略占上風。

梁啟源說,根據國際能源署5月的預測,今年全球能源需求成長幅度僅0.49%,相較2004年的3.95%、2005年的1.95%,顯見能源需求已因油價飆漲,逐年下降。

尤其美國的能源需求減緩,更為明顯。他指出,美國能源需求已出現負成長,新興的中國大陸,能源需求成長幅度也大幅回落至5%,台灣今年7月能源局發布的能源需求,也較去年同期減少5.5%。他預測,隨著大陸等新興國家開始檢討油價補貼政策,其能源需求,還將進一步的減緩。

梁啟源說,目前唯一讓油價守住100美元大關的支撐點,是OPEC減產協議。

他說,1986年OPEC原油輸出占全球供應量的30%,但現在OPEC原油輸出的占比已提高至40%,因此,OPEC各產油國還有很大的減產空間。若OPEC未充分落實減產協議,油價可能重蹈1986年崩盤的覆轍,屆時100美元的油價,將無法支撐。

此外,梁啟源也認為,這一波油價飆漲的元凶是「炒作」;美國這幾年利率太低,以致資金全湧入期貨炒作油價。因此,除非美國調高利率,否則,炒作推升油價的因素仍在。

不過,梁啟源擔心,美國次貸風暴,愈演愈烈,包括雷曼兄弟、AIG等美國知名的金融機構爆發財務危機,美國此刻是否願意調升利率,有待觀察。



◆ 雷曼問題若解決 反成美元利空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道瓊社十四日電】 2008.09.15

假如雷曼兄弟公司的問題本周可獲得解決,美元對歐元的這波猛烈漲勢可能就此打住。

聯邦準備理事會(Fed)16日的利率決策會議也可能打擊美元匯價,那怕僅僅是個可能,聯準會釋放任何降息的訊號都不利美元。

過去兩個月來,美元匯價像煙火一樣直衝雲霄,完全無懼於颶風侵襲、兩大房貸巨頭落入政府之手,或者聯準會對經濟的悲觀預測。甚至連美國經濟不佳可能迫使聯準會降息,都無法遏止美元的漲勢。假如雷曼兄弟公司問題成功解決,進而改善金融局勢,則原本沈寂的商品交易就有可能再走多頭,對美元構成真正的壓力。

法國巴黎銀行匯率策略師史丹納說:「這段期間我們觀察到投資人以放空商品」為雷曼的問題避險,「假如銀行體系的問題能夠善了,商品交易將會大增,進而壓抑美元漲勢。」

7月中以來,美元匯價一路走高,對歐元大漲了16%,中間幾乎毫無拉回。這段期間,美元有四分之三的交易日收高;即使收低,對歐元的跌幅也微不足道。全球其他市場的經濟狀況急速惡化,以及原油價格下跌有助美國經濟復元,都是美元走強的理由。

分析師表示,美元一旦開始修正,速度可能很快,因為美元這波走勢已使歐元超賣,接下來可能會出現部位調整。

美元對歐元12日在紐約匯市大跌1.6%,以1.4224美元兌1歐元作收,顯示雷曼公司可能出售的消息已傷害到美元匯價。分析師預估,歐元兌美元價格本周將在1.38美元至1.45美元間遊走;美元對日圓匯價預估將介於105.5日圓至109.5日圓之間。

法國巴黎銀行甚至預期歐元將回彈更高。該公司分析報告寫說:「假如雷曼的交易順利進行,歐元對美元應會有一波回漲,可能因為商品的短期大漲升至1.46美元。」

但假如雷曼的問題無法解決,投資人將繼續出售海外資產,把變現後的美元匯回國內,使美元續強。聯準會本周的會議預料將把利率維持在2%。但由於雷曼問題引發的金融市場動盪,利率期貨市場預期聯準會有38%機率在10月降息至1.75%。假如聯準會的聲明透露降息意圖,美元將受到進一步打壓。



◆ 急滅火 華爾街共識難產

【閻紀宇/綜合報導】2008-09-15 中國時報

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嚴重虧損、股價狂跌的危機持續延燒,聯邦財政部與華爾街鉅子從十二日開始每日密集會商,希望能夠儘快端出解決方案,改善雷曼兄弟的財務結構,讓有意收購的買主順利入主,避免風暴擴大至整個金融市場。

目前浮上檯面的諸多方案中,最可行的是雷曼兄弟先前自行研擬的方案:將該公司約三百億美元不動產資產切割開來,由華爾街認購這些不良債權(bad bank),如此一來公司的體質將變得較為健全,比較容易吸引本國或外國的買主上門。

只是美國金融界近年來迭遭重創,而且未來還不知有多少顆未爆彈,主要業者出資的能力與意願相當低落,甚至有自身難保的隱憂,因此它們要求財政部必須比照協助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的模式,提供融資擔保,但鮑爾森已經表明這回政府不會出錢,雙方僵持不下。

會議目前由財政部長鮑爾森與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蓋斯納主持,花旗、美林、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瑞銀等金融機構都由董事長或執行長出席。然而會議進行至第二天仍舊無法達成共識。分析師擔心如果解決方案無法即時出爐,星期一開盤的亞洲股市恐將受到衝擊。

分析家指出,這些業者與雷曼本來就是競爭者的關係,現在要它們先金援雷曼,再讓其他業者低價收購、重新整頓,這種作法實在有點強人所難。然而雷曼的危機若無法快速解決,可能會走上清算、破產之路,美國政府與金融界的形象將遭重創,全球市場連鎖效應恐怕一發不可收拾。



◆ 陸以正專欄─美陷金融風暴危機

【陸以正】 2008-09-15 中國時報

不只在美國,放諸世界也數一數二的雷曼兄弟金控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上周造成金融業大地震,影響之深遠,如果不是內行人,很難瞭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有人把雷曼兄弟和同類金控公司譯成「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但它們既不接受存款,更不放款給客戶,與銀行迥然有別。雷曼兄弟雖設有投資銀行部門,但它最主要的業務,是替有錢的金主尋找併購(mergers & acquisitions,簡稱M&A)對象。先看準了某家上市公司目前只因管理不善,而總資產仍超過負債時,雷曼兄弟會在股市利用人頭,秘密收購那家公司的股票,到掌握足夠數量時,亮出底牌,一舉取得董事會控制權。然後把那家公司所有資產拆散,分售獲利。這類敵對性接管(hostile takeover),曾成為許多小說和電影的題材。

美國有五家經營這類業務、分支機構橫跨全球的公司,即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史丹利(Morgan Stanley)、美林(Merrill Lynch)、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去年十一月,這五家公司僅發放給全球十八萬六千名職員的年終獎金,就高達三八○億美元。但來得快去得也快,今年三月,貝爾斯登首先搖搖欲墜,最後被大通銀行(JPMorgan/Chase)買去。現在這股金融風暴,終於刮到有一五八年歷史的雷曼兄弟金控公司身上了。

過去三個月來,雷曼已在全球裁掉一千五百名職員,以緊縮開支,但仍逃不過「二房危機」橫掃的尾巴。九月九日,紐約證券市場的雷曼兄弟股價大跌四五%。董事長兼執行長(Chairman & CEO)傅爾德(Richard S. Fuld)被迫提前宣布:它今年第三季受次級房貸拖累,虧損達三九億美元。雪上加霜,公營的南韓開發銀行和雷曼兄弟進行已久的入股案,也因條件談不攏而取消。

傅爾德坦白承認談判破裂也有點好處,原已跌到谷底的雷曼兄弟股價,到九月九日雖有微揚,仍只值七.九九美元,連累道瓊指數(Dow Jones Average)也跌了三百點。但受到全球金融風暴波及,貶值反更加速。到九月十二日(星期五)紐約時間下午四時,每股只剩三.八四美元。且不提全盛時期曾達八十二元,僅最近一年也曾有過六七.七三元的輝煌紀錄,真是情何以堪。

傅爾德主持雷曼兄弟已十五年,頗受敬重。他也知道政府雖然關心雷曼兄弟面臨的危機,卻因財政部剛斥巨資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不可能再來搶救雷曼兄弟。好在他手上並不缺乏現款,雷曼兄弟金控公司目前代客經管的總額高達兩仟七佰五十億美元,至今尚無客戶因擔心資金安全,要求把錢抽回,可見受信任的程度。

雷曼兄弟仍能維持商場信用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南韓退出談判後,馬上有兩家銀行與傅爾德開始商談接手的可能。一家是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另一家則是英國老牌子的巴克萊銀行(Barkley’s Bank)。

這兩家買主雖然明知在當前情形下,美國財政部或聯邦準備理事會都不敢直接介入救援工作,但買方希望依照今年三月大通銀行買下貝爾斯登的前例,聯準會仍可就雷曼兄弟有問題的資產,提供部分擔保,談判因而膠著在這問題上。

即使和這兩家都談不攏,傅爾德還有別的辦法,就是把雷曼兄弟最賺錢的「投資管理部門(Investment Management Division)」單獨出售。覬覦這隻肥羊的顧客可多了,不但美國銀行、大通、高盛、瑞士信貸,恐怕還有其它尚未露面的買主也在蠢蠢欲動。

如果今天仍是蔣經國做總統,而趙耀東仍是經濟部長,台灣外匯存底上月雖因外國炒股的游資撤走了八八.一一億美元,現有外匯存底仍居世界第五位,花一、兩百億把雷曼兄弟買下,從而打進全球金融界,倒是展現台灣經濟活力最有效的方法。但如無精通國際金融市場的人才,這個夢永遠沒希望實現。中興以人才為本,旨哉斯言。

大陸外匯存底逾一兆美元,近年不斷派員到國外學習自由市場經濟如何運作,恐怕還沒學會其中精髓。北京並不缺乏氣魄,丟個兩、三百億美金對它來說也不傷脾胃。如果大陸看準當前良機,買下雷曼兄弟金控公司,世界各國肯定會對它另眼相看,因為這種「軟實力」,平常是花錢也難買到的。



◆ 美國痛苦指數 28年來飆最快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09.14

卡特身陷通膨和失業率雙雙上升之困,而使「痛苦指數」一詞大為流行以來,已有將近30年。「國際前鋒論壇報」13日報導,美國今天痛苦指數上升速度之快,是卡特在位最後一年(1980)以來之最。經驗法則可靠的話,痛苦指數走勢如此,大選不利執政的共和黨。

這指數是美國過去12個月來失業率和通膨率的總和。過去一年來,兩者並肩升高。美國勞工部將在16日公布以消費者物價指數為衡量基礎的8月通膨率。根據彭博新聞網站預先發表的經濟學家共識,美國8月通膨率是5.6%。和已經公布的6.1%失業率合計,痛苦指數是11.7%,較7月的11.2為高。

這一年來,美國的痛苦指數一直快速上升,7月已比去年同月高4.2%。如果共識數據成立,則8月為上的一年裡,痛苦指數勁升5.1%。

布希政府以前,美國一年痛苦指數上升4%以上的只有三個總統任期,而且當時執政的黨都輸掉大選。例如第三次是卡特,當時油價狂飆,加上衰退,把痛苦指數推高到21.98%,卡特連任未成。

歷屆美國大選裡,經濟問題的重要性各有不同,不過,如果痛苦指數傳達的信息強烈,則這指數是個有相當準確度的預測工具。

論壇報回顧各個大選年的8月痛苦指數,如果指數在大選前四年以及過去12個月都下降,則顯示短期和長期的經濟情勢都改善,反之則未改善。

報導說,今年,短期和長期經濟情勢都偏向負面,信息強烈,大選看來有利民主黨。

小檔案》痛苦指數

「痛苦指數」(misery index)是美國經濟學家奧肯(Arthur Okun)設計的一種經濟指數,由失業率和通膨率加總得來。

正常年頭,兩率走向有別,失業率上升,則通膨率走緩;經濟走強、失業率下降,則通膨率上攀。奧肯1976年擔任卡特的總統選戰經濟顧問,他認為,由於此率升,則彼率降,單舉一率,不足以呈現經濟全貌,兩率並舉合計,庶幾得之。

要義是,如果兩率雙雙上升,則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成本增加,翻譯成現實感受,就是人民日子難過,即misery。

痛苦指數成為卡特致勝最大武器,那年夏天的痛苦指數是13.57%,他以此將福特打成「美國史上最糟的」總統,說任何給國家這種痛苦指數的人,連開口說要當總統的權利也沒有。

但卡特成也痛苦指數,敗也痛苦指數,1980年他帶著21.98%的痛苦指數尋求連任,雷根只問選民一句「你的日子比四年前好過嗎」,就贏走大選。



◆ 美慈善捐款 13%遭盜用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十四日電】 2008.09.15

美國慈善機構2006年總共收到3,000億美元捐款,但其中的400億美元被內賊中飽私囊,比例高達13%。

德州大學教授費雪等四名非營利組織會計專家,根據舞弊稽核師協會(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Fraud Examiners)資料撰寫的研究報告指出,政府、營利與非營利機構2006年因詐騙而損失的金額約當收入的6%。將這個比例套用到非營利機構前年的6,650億美元總收入中,意味著有近400億美元被坑走。非營利機構的收入包括各界捐款、政府的資助與其他來源收入。

非營利事業內賊盜用捐款的案子時有所聞。印第安納州麥狄遜郡人道協會的會計義工本月被起訴,原因是涉嫌盜用6.5萬美元去買珠寶與化妝品。舊金山音樂匯流社群合夥事業(MCC P)財務長也因被控盜用360萬美元作私人炒股之用,而被解僱。



◆ 科技大戶轉單潮 肥了台廠

【經濟日報╱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2008.09.15

全球經濟不景氣,科技產品低價當道,除低價電腦大行其道外,國際大廠採購也轉向品質差不多但價格差很多的產品,使台灣代工及零組件廠在逆境中找到新商機,包括友訊、閎暉、雷凌、晶技等均明顯受惠國際大廠為降低成本的轉單效應。

全球經濟不景氣,消費者與企業主均更精打細算,選擇「加量不加價」或「同量價更低」的產品,品牌大廠也紛紛祭出價格戰大搶市占率,手機龍頭諾基亞甚至坦承,因缺乏低價手機,導致第三季市占率面臨壓力。

網通龍頭友訊表示,經濟不景氣,中小企業主多會轉買品質差不多但價格差很多的產品,市場龍頭為捍衛市占率、非市場龍頭為低價搶市,都會積極尋求更具成本優勢的供應商。

以網通廠來說,思科是電信及企業端市占龍頭,主要對手Juniper切入交換器市場,就首次尋求台灣廠商代工,以具競爭優勢的價格搶市;思科其他對手也多增加對台灣廠商下單來對抗思科。因此今年以來,台灣主要交換器廠包含明泰、智邦等訂單都有成長;明泰更樂觀預期,交換器訂單能見度可以看到年底。

此外,受次貸風暴及歐洲景氣不佳影響,網通零售市場需求緊縮,友訊主打無線新技術802.11n,搭配國際大廠Atheros及雷凌低價晶片搶市,成功拿下全球11n市占第一,市占率達30%以上。

友訊主要對手思科旗下的Linksys,過去都採用國際大廠無線晶片,今年為了刺激銷售量,也首度採用雷凌的11n晶片。

雷凌去年累計出貨3,000萬套晶片組,全球市占率達10%到12%,已是市全球前五大供應商,而目前網通新規格802.11n產品中,前五大供應商為Broadcom、Atheros、Intel、Marvell與雷凌,前四大供應商市占率約81%,雷凌也有10.8%,市占率仍在持續提升中。

此外,近年隨手機競爭益趨激烈,代工組裝及零組件轉單效應也相當明顯,除組裝廠華寶納入諾基亞新客戶、華冠成為LG代工廠外,過去被日系大廠寡占的按鍵及石英元件轉單台灣跡象也日益明顯,像是石英元件晶技及按鍵廠閎暉今年全球排名可望繼續前進。

晶技指出,台灣電子業對石英元件的需求占全球三成以上,但台灣石英元件產業占全球石英元件供應量還不到12%。目前石英元件大廠仍寡占市場,前十大業者占有全球75%以上市場,又以日本為最大生產國,占全球65%以上。晶技去年全球市占率約5.4%,排第六,預期今年在高階產品推出、新客戶加入帶動下,在全球石英元件產業占有率可望達6.5%,搶進前五大。

至於閎暉,去年雖遭逢大客戶摩托羅拉銷售下滑影響,但成功分散風險,諾基亞已成為閎暉最大客戶,穩居台灣最大手機按鍵廠商,去年全球市占率達17.8%,居全球第二大供應商。閎暉目前主要競爭對手仍為日系廠商的Polymatech、ShinEtsu、Sunarrow等,但在轉單效應發酵下,閎暉今年全球市占率可望達19%,挑戰全球最大手機按鍵廠的地位。



◆ 台廠耐操又便宜 訂單一把抓

【經濟日報╱記者 黃晶琳】 2008.09.15

台灣早為科技產業大國,不僅擁有製造成本優勢,形成完整產業供應鏈,加上產品設計具彈性,客製化程度深,降低成本速度又快,儘管面對全球不景氣,台灣科技業依舊能殺出一條血路,創造國際大廠的積極轉單效應。

台灣科技產業的半導體、個人電腦(PC)、筆記型電腦(NB)、主機板、面板、液晶電視、手機、網通等,都早已建立上、下游完整供應鏈。國際大廠也多將零組件採購權下放給代工廠;以NB來說,惠普、蘋果及宏碁等品牌廠早將採購權交由代工廠決定,連一向自行組裝的戴爾近期也提早釋出機構件採購權。

科技產業變化快速,科技產品生命周期愈來愈短,但台灣科技廠商也更能發揮彈性因應市場優勢,快速隨市場脈動改變設計並加以整合,掌握最佳上市時機。

面對不景氣,台灣廠商可快速降低設計成本、使用較低成本但品質差異不大的關鍵零組件,以網通晶片來說,目前全球九成以上無線區域網路產品都是台灣廠家代工,低價晶片也成為品牌搶市占率的好幫手。

fsj 提到...

從美國金融國災到台灣政策災

* 供應毒奶 主嫌耿姓兄弟抓到了
* 不救雷曼 寶森拔掉金融業奶嘴
* 傅德傲慢自負 毀了雷曼兄弟
* 美林賣了 美銀500億美元收購
* 買美林 美銀「老大」夢成真
* 華爾街金融板塊 大挪移
* 墨比爾斯:金融市場即將觸底
* 金融惡夜 看不見黎明
* 雷曼連動債 120天內不能贖回
* 雷曼連動債 銷台800億
* 三大利空重創 全球股市倒地、美元劇貶
* 國際銀行團救火 700億美元融資
* 被「雷」擊... 各國央行輸血急救
* 救股市 大陸人行罕見降息
* 降息時機敏感 大陸也有未爆彈?
* 南方朔觀點─從美國金融國災到台灣政策災

◆ 雷曼倒了 美國最大破產案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十五日電】 2008.09.16

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在遍尋不到金援後,15日宣告破產,寫下美國史上最鉅額的破產案。雷曼與全球金融體系牽連甚廣,這家擁有158年歷史的公司的清算過程勢必震動全球市場。紐約股市15日開盤,雷曼股價暴跌93%。

總部設在紐約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由於找不到買主,15日凌晨向曼哈頓地方法院聲請破產保護。雷曼兄弟申報的資產總值有6,390億美元資產,大幅超越世界通訊2002年破產時的1,070億美元。

歐本海默公司分析師惠特尼表示,雷曼清算資產最終將壓低資產價格,全球銀行面臨新一輪的資產減值與增資壓力。

曾任美國破產協會學刊主編的專業破產律師譚特包說:「仰賴雷曼融資的其他公司與個人將遭到衝擊,很可能形成骨牌效應。對美國經濟而言這是非常恐怖的事件。」

美國財政部召集各大銀行自12日起日夜開會,希望替雷曼找到買主。但知情人士指出,原本有意購買的美國銀行與巴克萊資本都要求比照貝爾斯登事件,以政府資金替雷曼併購案背書,但遭財長寶森回絕,談判因而破裂。美國銀行轉而併購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而雷曼只剩破產一途。

雷曼兄弟控股聲請破產不包括經紀與交易業務,也不含包括德國諾因柏格(Neuberger Berman)在內的資產管理業務。雷曼執行長傅德(Richard Fuld)將繼續尋求出售這兩個部門。



◆ 不救雷曼 寶森拔掉金融業奶嘴

【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 2008.09.16

美國財政部長寶森關起國庫大門,拒絕金援雷曼兄弟公司的併購案,決定了雷曼倒閉的結局。投資人原本預期會出現另一個「政府救市日」,不料卻聽到華爾街兩大投資銀行分別被併購與宣告倒閉的消息。

寶森的態度與一周前財政部接管房利美、房地美兩大房貸業者時截然不同,與貝爾斯登公司3月面臨倒台時的作法更是天差地別。當時,寶森透過聯準會提供290億美元資金,擔保摩根大通銀行收購貝爾斯登。

為何這次寶森要袖手交給市場自行處理雷曼問題?第一個重點是,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對市場的注資工具已大不相同。貝爾斯登事件後,聯準會已對雷曼這類的投資銀行開放直接融資的窗口。寶森與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或許認為,這已足夠擔保雷曼的破產清算可以有秩序地進行。

第二,自貝爾斯登危機事件以來,華爾街已經有六個月的時間可以沙盤推演,準備應付像雷曼破產這樣的重大事件。

第三,寶森等官員可能認為,雷曼的規模雖比貝爾斯登大,但涉入信用違約交換(CDS)交易規模卻比較小,雷曼倒閉也許不至於讓脆弱的CDS市場觸發系統危機。

最後也可能是最關鍵的是,寶森避免讓美國政府走上承接一切市場風險的道路。雷曼與美國國際集團(AIG)討論售股案時,買家全都要求獲得美國政府的財務擔保。接管二房已讓美國政府潛在的負債擴大一倍,寶森可能決定此時劃下停損線。

歐美金融業的相互拆款市場凍結,銀行大幅仰賴聯準會與歐洲央行(ECB)的融通資金過日子。政府不能無限期地負責調度市場資金,寶森抽手是拔掉金融業奶嘴的第一步。

※ 詳見昨日報導。



◆ 傅德傲慢自負 毀了雷曼兄弟

【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 2008.09.16

公司執行長傅德(Richard Fuld)向以作風強悍聞名,但這位華爾街任期最長的執行長,卻可能因為他的傲慢,導致158年歷史的雷曼走向毀滅。

傲慢是希臘悲劇主角的經典缺陷,悲劇人物因為自己的性格,無法避免自我毀滅的命運。就像預先寫好的劇本,雷曼也毀在自己一手創造的抵押債權憑證(CDO)市場中。

過去14年來,傅德把雷曼從一家瀕臨倒閉的小型債券交易商,轉變成多角化經營資產管理、證券交易的投資銀行巨人。雷曼在這期間安度俄羅斯倒債風暴、長期資本公司倒閉與911事件。他的堅強意志帶領公司撐過這些難關,但與剛愎與自負卻也埋下雷曼毀滅的種子。

傅德堅拒接受任何「不爽的交易」,拒絕低於雷曼淨值的出價,導致雷曼與韓國開發銀行的增資談判觸礁。事實上,在他40多年的雷曼生涯中,傅德似乎永遠都在抗拒出售公司。



◆ 美林賣了 美銀500億美元收購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紐約十五日電】 2008.09.16

全球最大券商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14日同意以500億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銀行(BOA),希望能安度眼前這場金融風暴,擁有94年歷史的美林脫售使華爾街金融勢力為之改觀。

美林這麼快就被收購相當令人意外,因為美林執行長沈約翰(John Thain)去年底上任後,採取比美國其他金融巨擘更多的措施,試圖讓美林免受去年開始的金融危機波及。美林曾籌募大筆資金、處分有毒資產,並出售手中的龐大持股,包括財經資訊業者彭博公司的持股。但美林仍難逃出售的命運,凸顯金融危機的嚴重性。

這樁交易也顯示信用危機為財務狀況穩健的買家創造絕佳的投資機會。美國銀行將以0.8595股換美林1股的條件,即每股29美元的價格收購美林,總收購金額達500億美元,此收購價是美林一年前價值的三分之二,也只是美林2007年初市值攀頂時的一半。

據了解,雙方經過48小時的密集談判後達成這項交易,14日獲兩家公司董事會同意,但仍有待股東和政府主管機關批准。

美國銀行在執行長路易士(Kenneth Lewis)的推動下,已進行規模不等的數十樁併購交易,包括今年稍早收購陷入財務困境的美國最大房貸業者全國金融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兩者合併將創造一家業務範圍廣泛的銀行巨頭,觸角幾乎涵蓋金融體系的各個層面,從信用卡、汽車貸款到債券、股票承銷、併購諮詢和財富管理。

熟悉內情人士透露,這樁交易很快便成交。美林總裁富萊明(Gregory Fleming)上周眼看美林股價跌得慘不忍睹後,力勸執行長沈約翰與路易士聯繫,確認美國銀行是否有興趣收購。這兩家銀行過去已有過初步討論,美國銀行原本就對美林有興趣。



◆ 買美林 美銀「老大」夢成真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十五日電】 2008.09.16

美國銀行二十年來靠著併購,由地區銀行壯大成重量級的消費者銀行,獨霸證券經紀業務的夢想卻始終未能實現;但此次藉由收購美林,將一併收編美林旗下1.7萬名經紀人,多年的美夢即將成真。

美銀收購美林變成為全美最大的財富管理銀行。美銀原已擁有最多分行,是最大的信用卡發卡銀行,房屋淨值貸款和汽車貸款發行量也最大,且1月份以40億美元收購房貸業者全國金融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同時在催收帳款和抵押貸款市場中躍居老大。

美銀董事長路易士(Kenneth Lewis)早以大膽併購聞名。他從十年前的小型金融機構北卡羅萊納國民銀行(NationsBank)出發,吞下規模大得多的美國銀行;2003年收購富利銀行(FleetBoston Financial),分行數大增;兩年後再拿下信用卡發卡公司MBNA,開創全美最大信用卡業務。

一年前,路易士在拓展投資銀行業務上花費逾6.25億美元,但虧損嚴重,最後裁員數千人,緊縮業務,美銀當時看似放棄了投資銀行業務。分析師曾詢問路易士是否有意收購貝爾斯登銀行,但他說不感興趣。

他到底能否使美林起死回生,還沒有定論。雖然美銀資本雄厚,但因收購富利銀行而產生的信用卡及各類貸款的鉅額損失,可能侵蝕財力。許多分析家說,美銀也需增資以強化資產負債表。

路易士因富利已忙得不可開交,這下還得想辦法融合美林的華爾街強勢文化。美銀一直是併購機器,買入公司後絕對會管制成本,大部分分析師預料,美林將因此裁員數千人。

但若併購成功,美銀的證券部門將更強大,取得全球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45%的股權,同時擁有在各分行銷售美林產品的機會。

此外,收購美林有助美銀增強全球實力,包括印度等新興市場在內。美林在承銷領域實力堅強,美銀上周在投資人大會上表示,有意積極拓展承銷業務。



◆ 華爾街金融板塊 大挪移

【經濟日報╱編譯 劉道捷】 2008.09.16

短短一天內,歷史158年的美國大券商雷曼兄弟公司聲請破產,歷史94年的美林公司賣身自救,步向滅亡,華爾街金融板塊出現大蕭條以來最大的巨變。

奈特資本集團公司總經理肯尼說:「世界金融體系下方的板塊正在移動,一定會產生世界金融新秩序,卻也是醜陋、痛苦的過程。」奈特集團一年約經紀1兆美元的股票交易。

十年來,推動金融業創紀錄成長的低廉信用與不動產價值飆漲趨勢已經逆轉,過去承作房貸、靠著融資投資資產的金融業者紛紛不支倒地,比較不依賴融資、比較少持有不動產相關資產的業者開始出頭。

從去年開始的金融風暴吹垮了貝爾斯登,一周前,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住宅金融公司遭到政府監管,現在,原本是世界最大保險公司的美國國際集團(AIG)正拚命籌募現金,避免信用評等可能遭到降級,危害業務。

主宰華爾街的五大券商現在剩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兩家,兩家公司即將發表的財報雖然不很理想,整個2008年裡,還會繼續賺錢,跟雷曼和美林不同。

艾佛克合夥公司執行長、前美國財政部副部長歐特曼說:「我對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有很高的評價,預期兩家公司會熬過這場風波,但是危機的最後階段是否已經出現,今後會有什麼發展,答案還不清楚。」

雷曼僱用將近2.6萬名員工,到2月為止,仍然擁有7,860億美元資產。美林僱用6萬員工,以提供投資散戶理財服務聞名,號稱「美林母親」。

紐約赫蘭公司董事長兼創辦人赫蘭說:「我在華爾街上工作多年,從來沒有看過像這樣的一星期,我們反思幾十年來的財務管理愚蠢行為,就在我們談話時,愚蠢行為紛紛土崩瓦解,危害犯下愚行公司的股價。」

雷曼倒閉毀滅了一家去年2月時總市值還有454億美元的大企業,美林以大約500億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銀行,大約只有2007年1月的860億美元市值的60%。

紐約大學財務學教授史密斯說:「我們在很快的時間裡,從五大獨立券商變成剩下兩大,令人膽顫心驚,這種事一定會促使華爾街重新思考策略。」



◆ 墨比爾斯:金融市場即將觸底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彭博資訊十五日電】 2008.09.16

坦伯頓資產管理公司執行董事墨比爾斯(Mark Mobius)15日表示,美國銀行同意收購美林,及美國政府不對雷曼兄弟公司紓困,代表金融市場即將觸底。

墨比爾斯認為,美國聯邦政府放寬緊急融資也是「好消息」,他在接受彭博電視專訪時表示:「大家聯合行動並做成決策,對穩定全球金融市場大有助益。」

美國銀行同意以440億美元買下美林;美國聯邦政府也宣布,提供給債券商的信貸機制將增加250億美元的額度。而在美國財政部上周聲言絕不會出手金援雷曼後,雷曼被迫聲請破產保護。

墨比爾斯認為,這些決定「對穩定情勢有重大幫助」。他說:「我們很可能已處於谷底,如果能達成決議,從此之後信心將逐漸恢復。」

坦伯頓新興市場基金今年已虧損33%,績效表現不如大盤,MSCI新興市場指數跌幅為30%。墨比爾斯說,他正增加新興市場的銀行持股,目前持有巴西、泰國、南非和土耳其的金融股,但未指明是哪些公司。

美林是今年繼貝爾斯登之後,第二家被收購的綜合證券公司,綜合證券不僅為客戶進行交易,也可自行操作。貝爾斯登在5月以23億美元賣給摩根大通公司(JP Morgan)。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說:「我們處於嚴重的金融銀行危機之中,且每況愈下。我認為連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或高盛(Goldman Sachs)公司都無法繼續維持獨立券商的地位。」



◆ 金融惡夜 看不見黎明

【經濟日報╱記者 李淑慧】 2008.09.16

美國雷曼兄弟申請破產重整、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美國國際集團(AIG)緊急向聯準會(Fed)申請融資,全球金融龍頭竟然淪落此下場,對全球市場掀起巨大波瀾,且台灣絕無法置身事外。

以雷曼兄弟而言,台灣金融機構與之關係深厚,雷曼兄弟過去被視為華爾街頂尖投資銀行,台灣業者所購買的商品,包括雷曼的普通股、特別股、永續債券(每年付息,但沒有到期日)、公司債、結構型商品等,曝險部位相當大。

只要購買雷曼兄弟的股票、永續債券等,幾乎都可以確認已經沒救了,因為該公司股票幾乎已經成為廢紙,永續債券也不會再付利息,更加賣不掉。至於購買公司債、結構型商品的投資人,唯一能做的就只有燒香拜佛,祈禱雷曼兄弟在破產重整之後,還有一丁點兒可以分配給債權人。

不僅法人機構有如熱鍋上的螞蟻,散戶投資人更是欲哭無淚。國內銀行業幫雷曼兄弟銷售其所設計的連動債券,不少散戶都是拿退休金、儲蓄存款去購買,雷曼兄弟重整後,散戶投資人能拿回多少,很不樂觀。

再來看美林,該公司賣給美國銀行之後,照道理說,美國銀行應該概括承受其所有的資產負債,必須對美林所有債券繼續還本付息。但美林的股票消失了,即使併入美國銀行,也有相當大的損失。

至於美國國際集團(AIG),在台子公司—南山人壽是台灣第二大壽險公司,總資產高達1兆多元。雖然子公司相對於母公司是獨立的,AIG持有南山人壽90%以上的股權,大股東出事,子公司恐怕也不容易切割得一乾二淨。

南山人壽對外堅稱公司穩健、財務沒問題。但保戶不免擔心,AIG集團向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融資若不順利,接下來是否會出售資產?甚至出售轉投資台灣的各公司?

台灣金融業已經被次貸、二房打了兩巴掌,現在又有雷曼兄弟的問題,整個金融體系,金融業者形容,美國次貸風暴,目前可說是「看不到黎明的黑夜」。



◆ 雷曼連動債 120天內不能贖回

【經濟日報╱記者洪凱音、陳芝艷、蔡靜紋/台北報導】 2008.09.16

雷曼兄弟發行的連動債,曾是國內各大金控、銀行架上的熱門商品,現在已成為各大財富管理銀行的燙手山芋,每家銀行理專昨(15)日光是接聽心慌慌的客戶電話,就接到手軟。

銀行主管表示,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雷曼 (申請人)要求破產保護,將擁有120天的保護期,在此期間,申請人不受債權人侵擾,可提出重組計畫;換言之,連動債客戶在120天內不得申請贖回。

遠東銀行主管指出,120天後若沒有買主願意承接雷曼,屆時將清算負債、資產,再按照「清算」結果賠付,由於連動債屬於「無擔保優先債券」,比次順位債、普通股等優先,如果清算後仍為正值,投資人有機會贖回部分投資金額。

在幾家老行庫中,華南銀銷售連結到雷曼兄弟債券的結構債約4億餘元、合庫銀約4,000多萬元,一銀也有,台銀、土銀則因為結構債檔數較少或沒有銷售,這次躲過一劫。新銀行中,幾家財管大行都曾銷售雷曼的結構債,國泰世華銀行曾銷售七檔由雷曼發行的結構債,總額約4.5億元。

行庫財富管理部主管指出,一個月前,雷曼股價跌至每股20美元時,就有不少客戶問該怎麼辦?當初銀行給客戶的建議是:貝爾斯登都有人願意接手,不如賭雷曼股價未來有回升機會,沒想到雷曼聲請破產,現在已不知如何面對客戶。

中國信託銀行的連動債銷售名列前茅,目前銷售雷曼所發行的連動債逾20檔。中信銀財富管理副總經理隋榮欣表示,香港昨天休假,今天會與香港雷曼積極聯繫,待所有資訊更為明確後,中信銀將協助投資人求償。

【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雷曼發行的連動債券在台熱銷,買到的投資人該怎麼辦?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昨(15)日表示,銀行銷售給投資人時,是否說清楚風險情況,如果說清楚了,客戶就要自行承擔損失,但如果沒說清楚,銀行要負起責任。雷曼兄弟未來若清算,投資人對最後的債權求償,銀行要提供協助。



◆ 雷曼連動債 銷台800億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賴昭穎、許佳佳/台北報導】 2008.09.16

雷曼兄弟是台灣連動債產品最大發行機構之一,不少民眾都是拿退休金、存款去購買。金管會昨晚公布,雷曼連動債在台銷售給一般民眾的金額大約四百億元台幣,投資人數多達數萬人;銀行財富管理部門客戶(銀行銷售雷曼連動債給一般民眾)也買了約四百億元部位,合計國內雷曼兄弟風暴受害金額高達八百億元。

雷曼聲請破產,對台灣市場衝擊很大,散戶投資人此次事件最大的受害者。台灣金融機構因為次貸風暴損失金額共二百五十億元,但單是雷曼兄弟為台灣金融體系帶來的傷害就達八百億元,比次貸風暴更大。

國內各大銀行今天起將主動以電話或書面通知購買雷曼兄弟發行連動債的投資人,台灣金融構將代投資人申請債權「求償分配」,但何時能拿回投資本金、拿回多少,都要打個大問號。

不過,當初部分銀行代銷雷曼連動債,有的是以保本保息為號召;現在投資人可能上門來要錢,銀行該如何解決,已相當頭大,只能儘量協助客戶求償。

銀行主管表示,根據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雷曼(申請人)要求破產保護,將擁有一百廿天的保護期,在此期間,申請人不受債權人侵擾,可提出重組計畫;換言之,連動債客戶在一百廿天內不得申請贖回。

遠東銀行主管指出,一百廿天後若沒有買主願意承接雷曼,屆時將清算負債、資產,再按照「清算」結果賠付,由於連動債屬於「無擔保優先債券」,比次順位債、普通股等優先,如果清算後仍為正值,投資人有機會贖回部分投資金額。

金融界人士說,中信銀代銷雷曼連動債約一百六十億元;但中信表示,實際數字還在清查中。台新銀表示今年前三月銷售雷曼連動債金額約五、六十億元。

台灣金融機構昨晚陸續收到雷曼兄弟書面通知,雷曼在信函中表示,已向所在地州政府聲請破產重整保護,資產債權全面凍結,進入破產聲請程序。

台灣證交所昨天表示,雷曼兄弟台灣分公司今年一到九月,帳上仍有一點四億元新台幣盈餘,應不會對台灣金融產業有太大衝擊。



◆ 三大利空重創 全球股市倒地、美元劇貶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十五日電】 2008.09.16

雷曼兄弟聲請破產保護等華爾街三大利空重創全球股市,美股15日盤初重跌近3%,歐洲三大股市早盤均跌逾4%,亞洲股市也是一片慘綠,投資人哀鴻遍野。美元兌日圓則創下十年來單日最大貶幅。

雷曼兄弟倒閉事件加深了信用市場緊縮惡化的疑慮,美股三大指數15日盤初齊步走跌,道瓊工業指數大跌近340點跌至11,082點,跌幅深達2.98%;標準普爾500和那斯達克指數分別挫跌2.80 和1.99%。雷曼股價狂瀉近95%,掉至僅剩0.19美元。收購美林的美國銀行股價重摔16%至28.21美元。急欲籌資的美國國際集團(AIG)股價則被腰斬,暴跌52%至5.82美元。被收購的美林股價則飆漲33%,報22.68美元。

歐、亞股市也全軍覆沒,倫敦、巴黎及法蘭克福等歐洲三大股市早盤分別大跌5.39%、5.93%及4.70%。亞洲股市也無一倖免,全部中箭落馬,以台灣、印度及印尼等股市跌幅較深,分別為4.09% 、5.41%,以及4.70%,新加坡股市也下挫3.27%。

D.A.Davidson公司首席市場策略師狄克森說:「雷曼收購談判破局,使華爾街籠罩烏雲。這傳達一項訊息,就是政府不會為企業紓困,並將使AIG、華盛頓互惠(WaMu)等金融機構日形脆弱。」

雷曼兄弟宣告倒閉引爆美元沈重賣壓,交易員紛紛拋售美元改持日圓資產,美元兌日圓劇貶3.4%,跌至1998年10月以來最低的104.54日圓。美元兌歐元則跌至1.4481美元。日圓兌歐元也急升2.5%,漲至兩年最高的149.61日圓。

交易員說,美元受到雷曼兄弟倒閉事件等三大利空襲擊,日圓有好一陣子未曾如此看漲。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資深外匯策略師史坦納說:「美元受多重利空衝擊,日圓將會升值,降低風險是投資人當務之急。」「未來幾周美元可能會跌低至101日圓。」

市場預期Fed須降息以支撐金融機構,債券價格水漲船高。兩年期公債殖利率趺低破2%至1.83%,為4月以來首見。



◆ 國際銀行團救火 700億美元融資

【陳文和/綜合十五日外電報導】 2008-09-16 中國時報

在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正式申請破產保護之際,國際金融業界名列前矛的十家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組成了一個銀行團,於十四日宣布規模七百億美元的抵押擔保融資計畫,期能協助國際金融市場因應信用進一步緊縮的危機。

共同出資的十家銀行包括:美國銀行、巴克萊集團、花旗集團、瑞士信貸集團、德意志銀行、高盛集團、摩根大通、美林、摩根士丹利及瑞士銀行。

十家銀行同意各注資七十億美元,成立一支規模七百億美元的基金,作為「抵押擔保融資機制」,以助益解決金融市場上衍生性金融商品暴露的風險。符合抵押擔保借貸條件的銀行最高可貸得基金的三分之一。銀行團也開放其他銀行加入,因此未來規模可能進一步擴大。

十國銀行團十四日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已採取連串行動,以協助增強流動性,紓解史無前例的市場動盪不安,以及其他衝擊全球股債市的挑戰」。

聲明也說:「十家銀行承諾將繼續相互密切合作,並持續配合美國財政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全球各國政府和金融管理當局,以及其他市場人士,以共同確保金融業竭盡所能對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提供額外的流動性和抵押擔保貸款。」



◆ 被「雷」擊... 各國央行輸血急救

【經濟日報╱編譯湯淑君/綜合十五日電】 2008.09.16

全球央行15日攜手合作,協力穩定受雷曼倒閉與美林出售驚嚇的金融市場。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放寬對銀行緊急融資條件,歐洲央行在貨幣市場注資300億歐元,日、韓等亞洲財金當局也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美國聯準會率先在14日晚間宣布,暫時放寬投資銀行向央行融資的條件。先前投資銀行向央行融資時,必須以評等在BBB以上的「投資級」債券作抵押品,但現在也接受股票、某些「垃圾」級債券,以及實際可能乏人問津的一些證券。

聯準會另擴大「定期證券放款機制」(TSLF),把透過此機制借國庫券給債券自營商的總額提高250億美元,增至2,000億美元。透過此機制融資的抵押品條件同步放寬,從原先只接受國庫券、機構證券、AAA抵押及資產擔保證券,擴大為所有投資級債券皆可。若不延長,新規定將實施至2009年1月30日止。

在歐洲方面,歐洲央行在隔夜拆款市場挹注300億歐元的資金;英格蘭銀行(央行)在金融市場額外提供50億英鎊(90億美元)的3天期資金;瑞士央行也宣稱,已經以1.9%的隔夜拆款利率在市場注資,但金額未公布。德國央行表示,國內各銀行受雷曼牽連的曝險程度都「在可處理範圍內」。

亞太地區方面,澳洲準備銀行(央行)表示,15日透過附買回協議在銀行體系注資21億澳元(17億美元),遠高於上周每日平均提供的8.82億澳元。

亞洲各國財金當局得知雷曼聲請破產、美國銀行同意收購美林後,也紛紛出面信心喊話,或採取行動因應。

日本銀行(央行)首席發言人杉本芳浩說:「我們正密切關注亞洲市場的動向,了解這些發展對日本市場有何影響。」日經新聞報導,金融廳15日下令雷曼兄弟的日本分公司把某些資產留在日本,並開始評估雷曼破產對日本金融市場的影響有多大。

此外,南韓金融金融監理委員會15日召開緊急會議評估後表示,南韓的放款機構約在雷曼投資7.2億美元,但雷曼破產的衝擊「有限」。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央行)表示,星國「貨幣與外匯市場運作有序」,央行會「密切關注情勢發展」。

菲律賓央行則預測,雷曼風暴會促使投資人規避風險,有礙資金流入菲律賓等新興市場。斯里蘭卡央行表示,次貸危機爆發後就已減少透過雷曼這類銀行在資本市場投資,現在「已無曝險部位」。



◆ 救股市 大陸人行罕見降息

【聯合報╱記者林琮盛/綜合報導】 2008.09.16

景氣趨緩,加上美國爆發百年罕見金融風暴,中國人民銀行(大陸的中央銀行)昨天選在中秋節補休假日時,宣布大陸投資人期盼的降息救股市貨幣政策,這是大陸央行六年來首度降息,並調降存款準備率。

今天起,大陸人行調降一年期的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此外,本月25日起,調降人民幣存款準備率一個百分點,屆時人民幣存款利率將隨之降低。

不過,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及郵政儲蓄銀行,暫時不調降。

為避免通貨膨脹失控,今年6月大陸人行曾把人民幣存款準備率調到17.5%的歷史新高。

不過,大陸嚴峻通膨問題已趨緩。大陸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宏觀經濟數據顯示,8月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降到4.9%,是今年首度跌至5%的「警戒線」下;工業生產成長幅度,創6年來新低;而大陸經濟成長幅度,也連四季放緩。

不少分析師認為,此次調降人民幣存款準備率,與中國通膨日益緩和及出口增長下降有關。穩住大陸失業率,亦是降息原因之一。

香港文匯報報導,摩根大通、法國興業和渣打銀行認為,中共希望採寬鬆貨幣政策,保護就業、避免經濟大幅下滑,已放慢升值步伐,逐步降低銀行貸款額度限制。

法國興業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Glenn Maguire預期,2009年底時,存款準備率可能降至12%。摩根大通預期,明年的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將調低至15%。



◆ 降息時機敏感 大陸也有未爆彈?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 2008.09.16

國內銀行業者分析,中國大陸在美國陷入金融危機之際降息,令人擔心大陸是否買了太多的美國公司債等資產,有太多未爆彈急需處理;此外也顯示大陸的景氣已到了需要調整的臨界點,不得不降息因應。

由於中央銀行下周四將召開理監事會,對於大陸六年來首度降息,央行高層官員昨晚說,據內部規範,理監事會召開前10天「禁言」,避免對金融市場造成不必要波動。

業者認為,美國才傳出3大金融機構出狀況,大陸就宣布降息,時間點相當敏感。大陸政府持有1.8兆元外匯存底,一大部分是美元資產,像是美國公債和二房公司債,而且這只有央行體系,還不包括國營銀行持有,可能有流動性問題。

人民幣升值幅度已到一個程度,儘管出口狀況還好,但和以往相比偏低,未來出口也不會好;至於內需也還無法支撐景氣,大陸降息不會只有一次。



◆ 南方朔觀點─從美國金融國災到台灣政策災

【南方朔】2008-09-16 中國時報

美國財政部出手救「二房」,在股市上只有一日行情。緊接著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最大保險集團「美國國際集團」,以及更大的「美林集團」,都陸續再爆危機。金融信用系統的危機,已成了美國的「國災」,並繼續向全球蔓延。

當今全球經濟在金融危機帶頭下已沉?難治。探其原因,當然是過去廿年金融權力無限擴張所致。金融體系透過所謂的「會計創新」和「金融創新」而從事金錢遊戲,操縱財務槓桿將債務包裝成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並鼓動出美國甚至全球的房市股市投機潮。

而到了今天,這個最大的泡沫已告破裂,全球資產則大幅縮水,目前等在人們面前的,其實已非前階段人人談虎色變的「通貨膨脹」,而可能是更嚴重的通貨緊縮,在目前這個善後的階段,人們終於發現兩個最嚴酷的事實:

一、原來金融體系,竟然已成了一個「利潤歸私,代價則社會化」的體系。這些大投資銀行、房貸公司、信保公司,在享受到泡沫化階段的利益而闖出大災難後,全都由國民來埋單。

二、在金融泡沫形成的過程中,整個經濟的話語權已被房市股市分析師和投資顧問們所壟斷,他們創造出一種似是而非的經濟「通行見解」(Conventional Wisdom),美國前輩經濟學大師高伯瑞就明言這是一種看起來「無罪的詐欺」。當這些人的角色取代了真正的經濟學家,反映到各國經濟政策面的,則是國家經濟資源的錯置和貧富差距的日益絕對化。

而開發中國家受到這種經濟話語權的影響,在制定經濟政策時,當然也同樣嚴重的資源錯置。那就是逐漸失去了「國家經濟策略」,而使得整個政府淪為只替少數人所謂的「市場」服務,與房市有關的土地市鎮開發及周邊產業得到鼓勵,而攸關整體的重要設施則嚴重的在資源排擠下落後。

這是一種「政策災」!美國的「國災」,實在是以「政策災」為其條件。

由美國的金融危機談到「政策災」,就必須一提印度的經驗。近年來印度跟隨著那種似是而非的「通俗見解」而制定政策,都市及衛星社區一片榮景,但人民福祉、道路橋梁、教育設施,以及公共飲水等則毫無進展,甚至每下愈況。因而印度學界遂出現要求有自己的「國家經濟策略」的聲浪。

由美國談到印度,再來看我們台灣。過去台灣在蔣經國時代,確實有著把台灣做為一個自主體系的「國家經濟策略」,因而有層次分明的產業結構,完整體系從中央到地方的基本設施,這乃是台灣從一九七○到九○年代初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憑藉。但進入九○年代中期之後,台灣的經濟政策已愈來愈向那種似是而非的「通俗見解」靠攏,當今的經濟措施以救房市救股市為重點,所反映的就是這種習性甚或是惰性。

台灣各地方很重要的基本設施如道路、橋梁、堤防,以及山岳地帶的護坡,早已年久失修,由於資源排擠而得不到重視。特別是在民進黨時代,除了在都市地區圖利財團而虛耗國力外,在縣市地區則為了政治綁樁而大搞各式各樣的蚊子建築物和豆腐渣工程。看著遍布台灣的危路、危橋、危堤防、危山坡,再對照虛耗金錢於救股市房市,以及各地的蚊子館和豆腐渣新工程,豈不讓人浩歎?

因此,這次辛樂克颱風的水災,由於后豐大橋斷落慘劇的橋災,其實已將台灣基本設施嚴重落後老舊的問題突顯了出來。

基本設施的完整健全,乃是一個國家全方位經濟能量的基礎,由這次的水災橋災,我們政府在拚經濟之際,可能已需要有真正的「國家經濟策略」,而不能只是在股市房市這些「通俗見解」上打轉。

而對基本設施做出大幅的更新,這也是減少災難,以及為經濟再出發打造基礎的必要工作。水災橋災不可怕,政策災才更嚴重。或許,我們的「九萬兆」,已必須在「國家經濟策略」上多所思考了。

fsj 提到...

從金融危機到世紀蕭條?

* 搶救AIG Fed挹注850億美元
* 英巴克萊收購雷曼資產 敲定
* 雷打到門口 我們還在慢什麼?
* 台灣債要母還 不須資產保全
* 銀行公會 擬集體求償
* 央行救市 調降存準率
* 存準率愈低 銀行銀彈愈多
* 邱正雄:國安基金密切注意金融情勢
* Fed降不降息 全球屏息以待
* 豎起避「雷」針 全球央行挹注數千億美元
* 金融黑洞 新興市場也遭殃
* 管理學活教材》沈約翰成英雄 傅德變狗熊
* 四大罪狀 判華爾街死刑
* 從金融危機到世紀蕭條?
* 需求看衰 國際油價跌破90美元
* 谷月涵:21年來最佳買點

◆ 搶救AIG Fed挹注850億美元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綜合報導】 2008.09.17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宣布,已與面臨存亡關鍵的保險巨擘AIG達成協議,將以850億美元換取AIG多數股份,AIG則將以現有資產作為抵押。

根據美國媒體報導AIG董事會已同意接受這項拯救方案,美國政府將獲得AIG八成股份,週二美股收盤,AIG股價也因此大跌30%。

傳美政府搶救AIG

【聯合報/編譯陳家齊、蔡繼光/綜合報導】市場傳出美國政府可能以「某種形式」金援美國國際集團(AIG),加上投資人預期聯邦準備理事會十六日會降息救市的利多,一度激勵美股早盤從大跌百點轉為上漲百點。

美國cnbc電視台十六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美國政府金援AIG的選項已「浮現檯面」,召開利率決策會議的聯準會正在討論AIG的命運。AIG可能獲救與降息的期待拉起投資人信心。此外,投資銀行高盛公司上季仍交出優於預期的八點四五億美元獲利。

【紐約特派員傅依傑/十六日電】當前華爾街最關注的是,全球首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能否過難關;AIG前董事長兼執行長、美國著名「儒商」葛林柏格十六日說,AIG代表「美國國家利益」,是「美國珍貴資產」,不能讓它倒。

曾執掌AIG逾三十年的葛林柏格,十六日上午接受美財經新聞權威媒體CNBC獨家訪問,為AIG求情;他說,AIG擁有上兆美元資產,遍布全球,目前僅是資金流動出問題,不是償付能力出問題,給AIG一段時間,找到融資,一定能度過難關,重新站起來。

但他承認,若找不到緊急融資,AIG可能「別無選擇」,也會帶給美國及金融市場「災難性後果」。



◆ 英巴克萊收購雷曼資產 敲定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倫敦十六日電】 2008.09.17

英國第三大的巴克萊銀行(Barclays)16日與倒閉的雷曼兄弟公司達成收購資產協議,可能買下雷曼的經紀交易事業,及歐洲與亞洲投資銀行部門。

金融時報報導,巴克萊與雷曼已在16日達成交易,但未透露收購的部門及金額。報導引述熟悉內情人士說,主要收購資產將是美國經紀交易部門,包括證券、證券承銷、富人投資顧問及交易業務,也可能包括歐洲和亞洲投資銀行部門。

稍早巴克萊發表正式聲明說:「巴克萊證實正與雷曼兄弟談判,可能購買某些能吸引巴克萊股東的雷曼資產。」華爾街日報也報導,雷曼正洽談出售資產給巴克萊。

巴克萊若買下雷曼的證券交易部門,將有助於提升美國證券業務的營收。該銀行總裁戴蒙(Robert Diamond)上月曾表示,信用緊縮削弱了華爾街券商的實力,巴克萊想趁虛而入奪取市占率,並躋身為「頂級」美國券商。MF全球證券公司分析師塔齊說:「若巴克萊能買下這些負債不多的資產,會是划算的交易。」

華爾街日報引述參與談判人士報導,巴克萊美國公司董事長柯克斯(Archibald Cox Jr.)主導談判,雙方希望16日前達成協議。若能順利成交,雷曼的證券交易事業將納入巴克萊旗下,包括若干全球事業在內,至少有1萬名雷曼員工可望保住飯碗。但談判標的並不包括雷曼的資產管理及財富管理部門。

消息人士說,這項談判有時間急迫性,須趕在員工離職及客戶流失前達成協議,以免品牌信譽受損。談判的標的包括雷曼的證照、證券交易及承銷、併購諮詢業務等員工、辦公大樓等基礎設施,以及雷曼某些金融部位,但不涉及雷曼出問題的資產。華爾街日報說,雷曼出問題的抵押證券部門將留待債權人清算。

巴克萊上周末曾參與由美國財政部主導的拯救雷曼談判,但在美國政府不願為交易背書後決定退出,放棄收購雷曼的計畫,並表示這類合作不符合巴克萊股東的利益。巴克萊16日在聲明中強調:「不保證(與雷曼的)談判會達成協議,並將在適當時候發布進一步聲明。」

分析師認為,雷曼不可能將326億美元的商用不動產基金分拆出售。Landsbanki公司分析師布朗說,比較可能的做法是保留這個高收益資產以收取現金,或出售整個基金。他說,雷曼沒理由跳樓大減價,也不應拆分此基金再分批出售。



◆ 雷打到門口 我們還在慢什麼?

【聯合晚報╱記者曾桂香/特稿】 2008.09.16

當全球金融風暴已經吹到台灣門口,台灣的金融監管機制做了什麼?

昨日深夜10時30分,台灣的金管會緊急召開記者會,算出台灣金融業、投資人踩中雷曼兄弟金融商品「地雷」,金額不過800億元新台幣,今早於行政院新聞局再補開一次內容差不多的記者會,安撫台灣投資人,一切沒問題。金管會發言人今早還在夸言「雷曼兄弟資產大於負債,...投資人當不致全部損失」,空泛政治語言與日、韓金融監理單位動作相比,台灣人大概要忍不住罵「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一問金管會
:救市機制在哪?

身處資訊爆炸的台灣,投資人一早起床都能接收到歐美最新財經情勢,上午也有來自亞洲各國即時金融資訊,注意國際新聞發展的民眾,卻得知日、韓金融監理單位,不是已經進入雷曼當地子公司查核,就是企圖凍結雷曼在當地資產,以保全本國投資人權益。同樣都是亞洲金融監理機構,為何台灣是全亞洲最遲緩。

這次美國華爾街引發的全世界金融風暴,讓台灣的投資人忍不住要問金管會,國家的緊急救市機制是什麼?保護投資人的動作是什麼?雷曼兄弟在台灣並沒有實質資產可以扣留,那麼買進雷曼的結構債券或衍生商品的投資人或金融機構,應該怎麼辦?只能自力救濟?

金管會開完記者會,留給投資人更多的疑慮是,未來金管會對衍生金融商品,結構債的政策是什麼?如今的傷害,未來如何避免?

屋漏偏逢連夜雨,AIG(南山人壽母公司)又傳財務吃緊,金管會保險局保全保戶的動作是什麼?除了口頭喊話,還有像日韓等金融監理機構的鐵腕作法?

再問金管會
:如何保全投資人權益?

再深入提問,雷曼兄弟破產,連帶影響國泰金、新光金、安泰銀,今早金管會有沒有派人去相關銀行查核,結果是什麼?一句沒問題,是無法安定台灣投資人信心。

三問央行
:要等9天才能有動作?

再問國家金融監理重要單位央行,除了告知大家資金充裕,在亞洲各國央行進場救市的同時,我們的央行是要等到25日理監事會再決定,這樣動作會不會太慢?

這些提問,政府恐怕短期內答不出來,所以身為台灣人民,不論遭逢到颱風斷橋災難,國際金融風暴,唯一靠得住的,政府給的答案是,只有你自己。

※ 非有三兩三才敢玩連動債,相關報導:

* 聯合新聞網 十大Q&A》我有雷曼連動債 怎辦?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4520793.shtml

* 聯合新聞網 踩雷曼地雷》荷包失血... 三種可能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4520737.shtml



◆ 台灣債要母還 不須資產保全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2008.09.17

雷曼兄弟破產引發全球金融風暴,日本、韓國政府緊急對日、韓雷曼兄弟採取資產保全措施,外界抨擊金管會毫無作為。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昨(16)日表示,台灣投資人所持有的商品,債權對象全都是美國雷曼母公司,沒有必要對雷曼台灣做資產保全。

李紀珠表示,台灣雷曼兄弟規模非常小,資本額只有6億元,資產16億元、負債約4億元,主要都是員工的薪水。業務也很單純,主要是幫外國投資人在台灣下單,並無主動發行商品賣給台灣投資人。

依據金管會調查,目前台灣投資人都沒有持有台灣雷曼所發行的金融商品。銀行財富管理客戶所持有的400億元雷曼的連動債,最終債權人都是雷曼母公司。

李紀珠表示,日本雷曼本身發行了376億美元的商品,賣給日本投資人,因此,日本政府今天對日本雷曼做資產保全,主要是希望保護日本投資人的債務安全,希望日本雷曼先清償日本債務,有剩餘,再回繳母公司。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日本、南韓等金融主管機關相繼對雷曼兄弟採取資產凍結、禁止匯出款項等措施,國內金融業者昨(16)日也呼籲金管會,應迅速採取相關行動,以維護國內投資人及金融機構權益。



◆ 銀行公會 擬集體求償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賴昭穎、陸倩瑤/台北報導】 2008.09.17

台灣投資人至少踩了八百億元雷曼兄弟發行的連動債地雷,估計共有四萬人受害,銀行公會和信託公會昨天都表示,不排除出面整合銀行業力量,集體向美國雷曼兄弟求償。銀行公會最快本周五開會研商。

金管會調查,各大銀行代銷雷曼兄弟連動債總金額高達四百多億元,最大的中國信託銀行銷售有一百六十九億元,台新銀行也有一百億元左右,雷曼控股聲請破產保護後,誤踩地雷的台灣投資人,屆時恐求償無門,就算跨海討債也曠日廢時。

銀行公會理事長張秀蓮昨天表示,由於台灣投資人投資金額相當大,若由公會出面,統籌各銀行集體求償事宜,較有效率也比較省事,而且求償成本也比較低。

信託公會昨天也開會,研擬串連委託律師赴美進行訴訟準備,包括聲請雷曼發行連動債客戶資產保全以及求償,但細節還要再討論。

金管會說,四百億元雷曼發行的連動債都是透過銀行財管部門銷售給投資人,至於保險公司發行的投資型保單受到波及程度很輕微,沒有直接連結雷曼兄弟的連動債。



◆ 央行救市 調降存準率

【經濟日報╱記者雷盈、傅沁怡/台北報導】 2008.09.17

美國金融風暴使全球資金流動性風險一觸即發,中央銀行昨(16)日雙管齊下,挹注國內金融機構所需的新台幣及外幣資金:首先是央行緊急召開常務理事會,宣布明天起降低存款準備率,釋出新台幣 2,000億元;二是提撥共35.9億美元種籽基金額度拆借各銀行。

央行總裁彭淮南強調,不論是美元或新台幣,央行都會更主動、積極地放錢給市場,「直到所有銀行都滿足為止」。

6月底央行理監事會後宣布調高存準率,以穩定物價,昨天則決定把存準率調降至原來水準,這也是90年10月以來,央行近七年首度全面降低新台幣準備率。

央行本次是調降新台幣活期性存款準備率1.25個百分點,定期性存款準備率降低0.75個百分點,外匯存款準備率維持0.125%不變。

彭淮南指出,銀行拿存單向央行辦理質借或提前領回轉存款,需要支付利息給央行或是損失利息,央行因而決定「化被動為主動」,降低存款準備率把錢還給銀行,「這是更積極的作為。」

彭淮南表示,調降存款準備率是鑑於未來國內物價及通膨預期將明顯走低,通膨壓力已大為減輕,並考量近期國際景氣面臨衰退疑慮,加上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透過調降存準率提高銀行資金流動性,估計可釋出2,000億元資金至市場。

央行昨天召開常務理事會後,25日仍將召開例行理事會。由於彭淮南強調本次調降存準率而非貼放利率是考慮「新台幣實質利率仍低」,今年扣除物價後的實質利率仍將是負利率,市場人士解讀,央行25日理事會可望維持重貼利率3.625%的水準不變,但近四年連續16度調高利率的升息潮,可望畫下休止符。

為避免銀行美元流動性不足,央行昨天上午以電話詢問各銀行美元資金需求,並以5.4%至5.5%的利率拆借39.5億美元的隔夜資金給銀行。彭淮南表示,央行長期提供200億美元外匯存底種籽基金,在台北外幣拆款市場辦理美元拆借,昨天金融機構拆借量比平日多了近10億美元,央行也以「亞洲市場最低」的利率供應。



◆ 存準率愈低 銀行銀彈愈多

【黃琮淵】2008-09-17 中國時報

存款準備率(Required reserve ratio)-- 為銀行存款準備金和存款間的比率。

舉例來說,若央行存款準備率訂為五%,當銀行收進一百億元的存戶存款,就得提撥五%的錢(也就是五億元)放在央行,意謂銀行可動用資金,最多就是九十五億元,也只能做九十五億元的放款、投資。

但若央行將存款準備率由五%調降至四%,代表銀行存放在央行資金,將由五億元減少為四億元;可動用資金則由九十五億元提高至九十六億元。

意謂銀行所持銀彈將更為充裕,對因應流動性問題能有明顯助益。

一般而言,調降存款率及降息,都是讓市場資金趨於寬鬆的政策。兩者的差別在於,調降存款率是由「量」下手,直接釋出資金給金融體系;但降息是從「價」著手,讓需要融通者,能夠以較低的付息成本得到資金,以解決流動性問題。



◆ 銀行不缺錢 多了錢未必會買股票 降存準率 提振信心

【黃琮淵/新聞分析】2008-09-17 中國時報

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在中國宣布降息後,我中央銀行頓時成為輿論箭靶,外界甚至將砲火指向央行,質問央行為何沒有動作。但就央行總裁彭淮南一口氣祭出兩項大動作來看,調降存準率只能防範未然,避免雷曼效應蔓延至我國,充其量只能提振信心,但若希望能讓台股「起死回生」,恐怕是期望太高。

繼中國宣布降息後,許多人開始質疑彭淮南,甚至認為央行該搭上「降息列車」,降息以拯救台灣的經濟。

不過,美國之所以降息,是因為金融機構面臨流動性問題,聯準會必須以較低的利率紓困,提供金援;至於中國大陸,則是有宏觀調控的緊縮在前,降息是從防經濟過熱,調整為維持經濟成長。

只不過這樣的情況,在台灣全都未發生。就資金供給來看,國內銀行在央行的轉存款就有二.○六兆、持央行定存單更高達三.五九兆,合計達三.六五兆,這麼多的資金,銀行隨時都能向央行領回,國內銀行體系根本沒有缺錢的問題,到底要救什麼?

事實上,央行調降存準率,雖釋放兩千億元強力貨幣,但這就像房東把房客租屋的押金調降,這些錢由房東口袋轉至房客手裡。只不過,房客(銀行體系)一來不缺錢,有沒有這些退款都不關痛癢;二來就算這些錢由房客運用,房客也未必要拿來消費(投資台股),意謂希望這些錢能投資台股,讓台股就此止跌,可能只是望梅止渴。

面對美、中連番降息,甚至國內也有要央行降息聲浪,彭淮南顯然相當為難,畢竟就他的專業判斷,難以去做背離專業的政策決定。

只不過,國內人心惶惶,多數人看的是央行動作,以及國內金融機構能否安度危機,於是乎,讓七月才調高的存準率「回到原點」,似乎成為殺傷力最小、但宣示力量卻最大的唯一作法。



◆ 邱正雄:國安基金密切注意金融情勢

【江慧真、唐玉麟、盧金足/綜合報導】 2008-09-17 中國時報

雷曼兄弟宣告破產後,引發昨天台股持續下挫,跌破五千八百點,這兩天台股跌幅近九%,為亞股跌幅之冠,外界關切國安基金是否啟動,行政院副院長兼國安基金主委邱正雄說,對國內外金融情勢變化,國安基金是「密切注意」。

行政院長劉兆玄十六日信心喊話,表示國內金融機構持有雷曼兄弟的商品大約四百億,傷害在可控制之內,對台股摜破五千八百點,國安基金和公股銀行會逢低進場,護盤救股市,強調國內金融機構體質健全,不必過度反應。

台股開盤大跌,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表示,台灣金融體質健全,「政府有信心度過美國雷曼兄弟破產事件,國內投資人要冷靜!」但是否將調整股市漲跌幅度,邱正雄說,交由金管會研議。

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宣佈破產,引爆全球金融地震,昨天一大早六點,邱正雄立即打電話給行政院長劉兆玄,政院隨即在上午八點召開緊急危機處理會議,找來央行總裁彭准南、財政部長李述德及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共同研商。

邱正雄表示,美國前聯邦準備理會事主席葛林斯潘曾說,目前美國金融嚴峻情勢大概是五十年以來最嚴重一次。但台灣產業狀況不同,我國負債占資本比例較低,產業情況和國際相比是最好的,金融機構財務都蠻健全;從去年底至今,股市跌幅低於中國及香港,呼籲投資者不要過度悲觀,再加上台灣外匯存底多,金融體質健全,呼籲投資人冷靜。

一向反對國安基金進場護盤的台大經濟系教授兼國安基金委員林向愷說,受雷曼風暴影響,他認為國安基金「可以開會討論。」

林向愷表示,當台股六、七千點時,他是強力反對國安基金開會討論,當初考量是台股下跌是受國際因素所致;但這次雷曼風暴後,台股跌幅較其他國家股市還要嚴重,這不只是國際因素,是否還有台灣民眾全面性信心危機問題,進而衝擊到消費與投資,他希望大家共同開會討論,採取共識決。

擔任國安基金委員的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認為,雷曼風暴,是屬於突發重大事件,導致台股融資斷頭或追繳,造成昨天台股上市公司八百多家跌停板,他認為目前國安基金是符合進場條件。

不過,殷乃平認為,國安基金進場護盤之前,必須考量是否找到對付外資的法寶,否則國安基金貿然進場,無法發揮穩定股市力量。



◆ Fed降不降息 全球屏息以待

【潘勛/綜合報導】 2008-09-17 中國時報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十六日集會時(台北時間十七日凌晨二時三十分),可能會維持指標利率不變,但經濟圈也有揣測認為,聯準會可能同步與全球各中央銀行展開降息行動;聯準會十四日已大幅鬆綁放款給投資銀行的條件。

負責美國貨幣政策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幾乎可以確定,即將向市場表示,影響經濟成長的風險已然增加,委會員正密切觀察金融局勢的發展,「如有必要」將有所行動,以維繫經濟成長。

委員會內部對緊急降息目前出現分裂;今年三月,貝爾史登銀行危機浮現時,聯準會大幅降息,某些聯準會成員對此覺得很後悔,認為不該支持降息。然而聯準會的鷹派人士可能會團結起來,強調在此危機時刻,聯準會必須釋出很團結的訊號。

英國《金融時報》十五日表示,聯準會整體的貨幣立場應該出現轉變,由抑制通貨膨脹的隱性偏見轉為至少中性、所有選項都不排斥的立場。

林上祚/台北報導

穆迪信評首席經濟學家桑迪(Mark Zandi)指出,美國政府放棄金援雷曼兄弟,會讓悲觀派市場人士相信,接下來將會引爆其他金融機構倒閉,桑迪預估,悲觀派寓言成真的機率約三分之一,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今日會議,宣布降息的機率也大幅增加。

桑迪認為,和三月貝爾史登相比,雷曼兄弟的危機已經在市場意料之中,雷曼兄弟的主要交易對象,這段期間有很多機會,出脫雷曼兄弟發行債券,美國財政部決定放手讓雷曼兄弟倒閉,顯示美國政府對於全球金融市場持較樂觀看法,以美國總統大選距今只剩二個月來看,美國當局不可能冒著連鎖效應風險。

由於各國央行已紛紛提撥短期資金融通穩定貨幣市場,從這個角度,美國周二召開的聯邦儲備理事會宣布降息的機率已經提高,配合中國人民銀行調降利率,可望為全球金融市場創造較寬鬆的資金環境。

美林證券認為,美政府放手讓雷曼倒閉,顯示美國政府有意向外界表明,美國不會因為金融機構規模大,就出手提供金援,雷曼兄弟倒閉事件,短期將導致美元走弱,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今日可能會宣布降息二碼。



◆ 豎起避「雷」針 全球央行挹注數千億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十六日電】 2008.09.17

美國、歐洲、日本、英國以及亞洲各國的中央銀行,16日再挹注貨幣市場數千億美元資金,以平息雷曼兄弟破產以及美國國際集團(AIG)債信遭降等所引發的流動性疑慮。

繼15日挹注貨幣市場700億美元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16日再透過隔夜附買回安排注資銀行體系700億美元。AIG債信被降等,銀行放款意願低落,銀行間隔夜拆款利率16日開盤升至3.75%,但在Fed注資後降回至Fed的2%目標。

歐洲中央銀行(EBC)表示,16日再挹注貨幣市場700億歐元,但市場對歐洲央行的資金需求依舊居高不下,需求總額為1,024.8 億歐元。英格蘭央行(BOE)16日透過兩天期的再融資安排,提供銀行體系200億英鎊資金,並表示會回應短期市場情勢。英國央行說,對英鎊的需求總額為581億英鎊。英國財政大臣達林呼籲國際合作穩定金融市場。

雷曼兄弟15日宣布破產為全球金融市場投下一顆震撼彈,包括Fed、EBC等各國央行紛紛挹注貨幣市場資金,以紓緩流動性緊縮的恐慌。Fed15日挹注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以來金額最高的700億美元準備至銀行體系。ICAP公司表示,聯邦資金利率交易一度升抵6%,比Fed的目標利率高出4個百分點,創下1998年彭博開始編纂此數據以來的最大差距。但在Fed增加資金後,利率一度跌至0.5%。

日本央行(BOJ)16日稍早挹注2.5兆日圓(240億美元)至貨幣市場,並表示將致力確保市場穩定。澳洲央行繼15日注資13億澳元後,16日再注資12.9億澳元。瑞士國家銀行(SNB)16日再度透過隔夜附買回拍賣,挹注金融市場資金。瑞士央行說,正在密切監控金融市場,並將供應貨幣市場資金流動。

印尼央行不僅調降隔夜附買回率200個基點至10.25%,以增進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並且調高借貸工具利率100個基點至8.25%。印尼央行還拋售1億美元以支撐印尼盾匯率。瑞士私人銀行業者Bank Sarasin首席經濟學家波瑟說:「市場目前顯然期盼這類行動,各國央行正在做對的事以平息情勢。」



◆ 金融黑洞 新興市場也遭殃

【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 2008.09.17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清算,留下華爾街面對「不願接受的真相」:金融機構將繼續加速資產減記,次級房貸轟出的黑洞將是兆美元規模。次貸之外,更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又是另一枚待爆氫彈。

次貸風暴會造成多少兆美元的損失?得看你向誰請教。鋒頭最健的末日先知羅比尼教授(Nouriel Roubini)老早就給出2兆美元的數字。也許教授們都常太悲觀,但現在第一線的市場人士也估計上兆美元的虧損。

CLSA公司股市主策略師伍德(Christopher Wood)估計,全球金融機構還要再提列1兆美元的信用與資產減損。加上目前已提列的0.5兆美元,次貸風暴的直接代價會是1.5兆美元。

伍德在《機構投資人雜誌》亞洲最佳策略師榜名列前茅,他的悲觀代表主流意見。股市分析師尤其難以樂觀,金融機構一堆房貸關聯資產無法脫現,拋售股票是他們所剩無幾的籌錢方式之一。股市的賣壓將持續下去,新興市場將被抽走巨額資金。

而難以變現的這些房貸資產價值還要繼續縮水。雷曼上周對市場的「告別式」細節讓金融公司不寒而慄:次優級房貸(Alt-A)的資產現在只剩票面價值的39%,次級房貸資產只剩34%。僅在一季之前,這兩種資產的估價還各有63%與55%。有毒資產不但難賣,而且跳樓拍賣都不見得有人要。

依此標準計算,美國國際集團(AIG)帳上880億美元的房貸資產恐怕要減記151億美元。瀕臨倒台的AIG 15日才從子公司搾出200億美元資產,這一減記就幾乎沒了。

※ 有本已絕版的書可以找來看:

* 當債務吞噬國家

作者:Noreena Hertz (http://en.wikipedia.org/wiki/Noreena_Hertz)
出版:天下雜誌
日期:2005.06.15
ISBN:9867561821



◆ 管理學活教材》沈約翰成英雄 傅德變狗熊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十六日電】 2008.09.17

美林和雷曼兄弟同一天走入歷史,但美林執行長沈約翰成為英雄,雷曼執行長傅德卻淪為狗熊。看在管理學者眼中,這是因為兩人的管理風格不同所致,也因此成為管理學上的活教材。

美林雖然被沈約翰賣給美國銀行,但他至少保住股東權益,讓公司免於分崩離析,所以大部分企業界主管和管理界專家都給他極高的評價。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卡普蘭表示,沈約翰做的對,成功保住美林的完整性和價值。雖然結果不是他所樂見,但至少比雷曼的下場好很多。

沈約翰在兩天內就和美國銀行談好「婚事」,速度之明快讓管理專家非常佩服。紐約顧問業者CEO Perspective集團主管梭德表示,要迅速想出解決之道,不要只往最好的情況設想。如今商業、經濟和政治情勢改變迅速,聰明已不夠用。

反觀雷曼兄弟的高階幹部,自認會得到金援,但最後證明他們錯了。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教授麥爾斯表示,在情況危急的時候,分辨事實是最困難的事。

沈約翰擔任美林執行長不過九個月,但這段時間提供管理學界許多正面教材,其中最有價值的一課大概屬他代表的外部觀點。沈約翰原是紐約證交所公司(NYSE Eurinext)執行長,去年美林遭次級房貸重創,前執行長歐尼爾遭逼退,美林延攬沈約翰,成為該公司第一位外部空降的執行長。

這點和傅德正好呈明顯對比。傅德在雷曼已40多年,要他客觀、冷靜地判斷公司的人事和資產,本來就不容易,何況雷曼是在他手中,從一家瀕臨倒閉的小型債券交易商,搖身一變成投資銀行巨擘。

沈約翰在高盛的老同事、也是Medtronic公司前執行長喬治表示,沈約翰以前在高盛的行事風格,就是善於分析、有彈性、透明。

薪酬顧問克里斯托幫沈約翰算出,美國銀行收購美林後,沈約翰大概可領到1,100萬美元。這點恐怕就令股東相當失望。



◆ 四大罪狀 判華爾街死刑

【林國賓】2008-09-17 工商時報

次貸風暴愈演愈烈,不僅華爾街金融機構個個中箭落馬,最令人震撼的是,前五大投資銀行竟然一口氣倒了3家,槓桿玩過了頭,而且又專注於拓展高風險產品的業務,咎由自取,是華爾街投資銀行敗亡的主因,但卻賠上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次貸風暴橫掃華爾街後,顯然投資銀行圈的災情特別慘重,6個月前貝爾斯登第一個宣告不支,由JP摩根大通收購,周一則一天內連倒了美林與雷曼兄弟2家,美林由美國銀行接手,雷曼兄弟甚至落到沒人要買而宣告破產的地步。

如今華爾街前五大投資銀行就只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倖存,或許這2家最後能順利脫身,但肯定也會傷痕累累。

何以投資銀行在這次次貸風暴中陣亡率最高?問題無非出在其經營策略與模式。首先,營運槓桿比過高是最大的關鍵,華爾街基本上就是在玩投資槓桿的遊戲,但當槓桿過高,情勢又出現逆轉時,這就等於是在玩火自焚。

投資銀行槓桿之高究竟有多離譜?以雷曼兄弟來說,從2004到2007年間,這家投資銀行透過購買房地產抵押債券使資產負債表膨脹近3千億美元,但同期間內公司股本僅僅小增60億美元,其結果是資產占股本的比從24倍激增至31倍,而當資產價格下跌時,對財務的衝擊就特別大。

其次是投資銀行近年來在競逐獲利的目標下,大舉投入操作高風險的業務。美林與雷曼兄弟近幾年就大幅衝刺房貸抵押債券等高獲利但也高風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銷售與交易業務,除此之外,投資銀行自營交易部門的營運比重也快速增加,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之前自營交易部門的營運比重一度均逾6成。

另一個問題在於與綜合性商業銀行不同,投資銀行購買債券的資金來源不是靠穩定的零售存款,而是一些短期的債務工具。

薪酬過高也是壓垮投資銀行營運的原因,簡單的說,公司大多數的獲利都流入投資銀行員工的口袋,尤其是高階主管,以雷曼兄弟的執行長佛爾德為例,據統計他在14年內靠出售公司股票變現近5億美元,這個金額是雷曼兄弟目前市值的4倍。

如今樹倒猴孫散,據估計,今年華爾街捲鋪蓋走路的人數將創新高,超過去年的逾15萬人,樓起樓塌,除了怪自己,還能怪誰?



◆ 從金融危機到世紀蕭條?

【聯合報╱林建山/(台北市)】 2008.09.17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台北市)

資產規模居美國金融業第四大的雷曼兄弟公司九月十五日提出破產保護,而同日美林易手,AIG求資無門,立致華爾街股市垂直墜落五○四點,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謂是百年僅見的金融風暴,並預測未來還有更多大型金融機構仆倒,美國經濟大衰退的機率已超五成。歐洲、亞洲跟隨緊縮信用,信心衝擊,股匯市動盪,這波滔天巨浪是否蕃衍而為世紀蕭條,世所關注。

事實上,雷曼兄弟、美林公司及AIG集團的赤字金額累計約在二千億美元之譜,在整個次貸危機旋風之中,金額比重都不算太大,在各國政府民間聯手支撐之下,應可以有效控制。但在象徵經濟層面,卻有另番更為棘手難解的意涵:

一是金融機構的骨牌效應問題。雷曼之破產與美林之被收購,代表美國五大投資銀行悉數受次貸撞擊而中箭退場,AIG的困窘則代表保險產業亦已因次貸而禍延,次級金融市場之崩決,是否也意味初級市場的危殆不遠?

二是更為根本的全球經濟信心的破毀,才是最可能導致全球經濟踩進蕭條境地的最大推力。

最嚴酷的現實是,去年八月間乍起的次貸危機,真正的險峻問題,還未完全暴顯,當時我在民意論壇曾論及可能導引世界蕭條的真實挑戰尚未真正體現。次貸問題的本質是占有美國房貸市場半數的二兆美元金融資產被證券化與資產化而流竄全球金融體系,所肇致全球七兆美元(美國計)至十一兆美元(BIS計)的壞帳,已超過全球GDP的三分之一,必然因此崩解世界金融,乃至拖垮全球經濟。過去六個月有價證券市場的動盪是其顯現破壞力的第一波惡浪,今天雷曼兄弟破產等事例,則是金融機構破毀仆倒的第二波惡浪。

比較引人為憂的是,比雷曼兄弟、美林更為核心的商業銀行,其在全球有價證券市場的份額更六、七倍大於券商與投資銀行,若也在此波骨牌連動而顛仆,則必然會更加直接衝擊份額相當而總金額在六十七點七兆美元(約為全球GDP的兩倍半)的生產事業/服務業部門,一旦利潤擠縮,甚且影響到投資與營運,則世界蕭條之勢成,未來四到五年的經濟難局,恐怕就無法跳脫了。

恢復經濟信心,特別是恢復對政府執政管理能力信心與企業家事業管理能力信心,是供給面經濟的最重要途徑與解題要方;恢復消費信心,則是需求面經濟的市場活力要件。這是當下世界經濟不再繼續沉淪而陷入世紀蕭條的兩方重要前提,看似輕易,但很難作到精微務實。

※ 社會資本被掏空的後果...



◆ 需求看衰 國際油價跌破90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彭博資訊十六日電】 2008.09.17

國際油價暴跌,西德州輕原油16日跌破91美元、北海布侖特原油跌破90美元整數關卡,其他商品普遍下跌,路透商品研究局商品(CRB)指數今年的漲幅全部吐回。

國際原油價格兩天以來下跌超過10美元,16日跌幅更超過5%,主因是美國國際集團信用評等遭到降等,籌募資金、維持生存的能力受到威脅,加上雷曼兄弟公司15日聲請破產保護,造成市場擔心華爾街金融風暴可能削弱全球經濟、降低原油需求。

西德州輕原油10月期貨16日以每桶94.23美元開出,到紐約時間上午10時30分,跌到91.45美元,盤中一度跌到90.55美元,比15日收盤暴跌5.16美元,下跌5.4%。

在倫敦交易的布侖特原油11月期貨以每桶91.57美元開出,近收盤時,跌為90.43美元,盤中一度跌到88.99美元,比15日收盤重挫達5.25美元,跌幅高達5.57%,創下今年2月8日以來的最低價。而且布侖特原油已經證券第14個交易日下跌,創下1988年以來最長的下跌紀錄。

法蘭克福商業銀行能源分析師傅利奇說:「大家擔心美國金融危機嚴重惡化,波及實體經濟與石油需求。油價回穩前,可能進一步下跌。」

和今年開年相比,原油價格已經下跌4.5%,和7月11日的天價147.27美元相比,跌幅高達38%。

原油、棉花、銅價大跌,造成路透商品研究局19種商品構成的商品指數今年漲幅全部跌光,16日早盤CRB指數下挫0.46%至346.66,是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下跌。

由於若干投資人在美國股價重跌後,出售貴金屬變現,現貨金價因此一度大跌1.86%,跌到每英兩772.05美元,倫敦時間下午1時20分,現貨金價報789.90美元。

巴克萊資本公司商品研究部門主管賀斯奈指出,整個市場陷入降低風險的模式當中,這種心態一定要消除,價格才會回歸到由供需基本面主導的情況。



◆ 谷月涵:21年來最佳買點

【張志榮/台北報導】 2008-09-17 工商時報

花旗環球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谷月涵(Peter Sutton)在昨(16)日出具給客戶的報告指出,台股5,800至6,500點是市值/貨幣供給比(price-to-money ratio)的指數波動範圍,下檔風險已不大,投資價值當然比1987年以來的任何時間點還要高。

至於市場最為關心的融資斷頭問題,谷月涵指出,目前融資水位相對於台股市值比重,僅比歷史低點略高13%,意味著融資斷頭壓力約380億元,融資水位約從2,260億降至1,950億,大概是每日台股成交量一半,威脅也已不大。

這是繼港商德意志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王俊朗釋出「7,000點以下是超跌區」訊息後,外資圈sell side第二家從投資價值面評估台股已超跌者,預料近期類似聲浪將陸續浮現。

谷月涵6月底一席「台股指數將下看6字頭」的言論,當時曾引起市場一片嘩然,甚至遭到政府機關盯上,現在看來「6字頭」已屬保守,因為在「雷曼兄弟風暴」襲擊下,昨天指數已應聲跌破6,000點大關、再創波段新低水位。

回顧6月底谷月涵檢測股市底部的3大指標,也就是本益比、股價/淨值比(P/B值)、市值/貨幣供給比,他當時曾指出,若比較這3項指標,市值/貨幣供給比的可靠性較高,若依此衡量,指數方有下看6,500點的可能性。

谷月涵昨天進一步指出,更詳細的說,市值/貨幣供給比所顯示的台股指數波動區間,應落在5,800至6,500點,跌破5,800點台股,投資價值當然比1987年以來的任何時間點還要高。

這也是谷月涵所言,若從投資價值角度來看,指數跌破5,800點的台股已無太大下檔風險;唯台股處於超跌階段,誰也無法預測指數低點。

若以本益比角度來看,谷月涵指出,目前台股本益比為10倍,已近逼1987年的9.5倍歷史低點,甚至比911時的11.5倍還要低,而過去5年以來平均本益比約為16倍左右。

至於P/B值,谷月涵表示目前台股約為1.39倍,距離2001年9月的1.29倍歷史低點也僅有一步之遙,但他認為,若比較2009年與2001年的企業淨值品質,前者當然彼後者要好許多,因此,不能以2001年9月的1.29倍作為比較基礎。

fsj 提到...

美接管AIG 殘酷的教訓

* 急救融資2.7兆 美接管AIG
* 金援AIG》「美國價值」若倒 全球災難
* 金援AIG》個案處理 危機愈拖愈久
* 17.5億美元 巴克萊撿雷曼便宜
* 金融風暴 索羅斯:英國會最慘
* 俄羅斯慌了 倒債風暴又狂吹
* 投資失利 中東主權基金這回不當凱子
* 雷曼風暴 銀行須幫客戶求償
* 這場金融風暴 效應不能低估
* 金融市場 怎一個「亂」字了得
* 殘酷的教訓
* 糧價上漲 全球飢餓人口年底恐增至十億人

◆ 急救融資2.7兆 美接管AIG

【楊明暐/綜合華盛頓十七日外電報導】2008-09-18 中國時報

為避免全球經濟受到新衝擊,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十六日晚同意提供八五○億美元(合台幣二.七兆)緊急貸款給美國最大保險業者「美國國際集團」(AIG),使其免於破產命運,美國政府則取得該集團七九.九%股權,形同接管這家公司。

AIG遭接管,消息傳出後,美股十六日晚盤拉起,亞洲股市漲跌互見,歐洲股市則普遍上揚,然而美股十七日開市後,由於市場普遍擔心流動性不足,加上俄股重跌停止交易,又盛傳高盛獲利不足,前景堪慮,開盤後道瓊指數再度跌將近二%。

聯準會發布聲明,表示聯準會是援引《聯邦準備法》第十三條款所列「保護美國政府和納稅人利益」相關規定,作成這一決定,且得到美國財政部全力支持。

聲明說,AIG倒閉可能導致借貸成本升高、家庭財富縮水、經濟活動進一步萎縮,令已經相當脆弱的金融市場和經濟雪上加霜。

美國政府試圖從民營機構為AIG籌措資金的努力失敗後,財政部長鮑爾森、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和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蓋斯納認為聯邦政府須出面救援。白宮表示,布希總統支持對AIG提供貸款,以避免其破產引發動盪,造成更廣泛的傷害。

在國會方面,參議院銀行委員會成員舒默聽取相關簡報後表示,八五○億美元「叫人不得不停下來喘口氣,但幾經思考,不這樣做會更糟。」

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民主黨籍)指責這項龐大貸款是美國史上最大的一筆紓困融資。她說:「八五○億美元是驚人數字,美民眾承擔的風險太大了。」她說,國會將要求下不為例。

這項規模空前的貸款為期兩年,擔保品是AIG所有資產,利息則為倫敦金融同業拆款利率外加八五○個基點(八.五%),政府取得該集團七九.九%股權後,將有權任免AIG高層主管及否決對股東發放股利。

這是繼本月七日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貸款公司被收歸國有後,美政府第二度出面援助搖搖欲墜的大型企業。

儘管有人指美政府形同接管AIG,但FAO經濟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布魯斯卡認為,AIG未被國有化,因聯準會無意經營AIG。他說,這次交易類似一九八○年代美政府提供克萊斯勒汽車公司貸款擔保,助該公司度難關。

知情人士稱,美政府援救AIG,是認識到AIG破產可能對金融市場帶來災難。由於該集團觸角遍及世界各地,若無法支付保單索賠,可能在全球引發連鎖效應,主要持有AIG債券的銀行和共同基金將首當其衝。

AIG是「信用違約交換」(CDS)主要賣家,這種契約為公司債和抵押證券相關的資產提供違約保險。AIG若出狀況,美國和其他國家買進這些CDS的金融機構跟著遭殃。

AIG前董事長兼總裁格林伯格表示,AIG不存在資不抵債的問題,而是資金周轉問題,給予時間就可解決。



◆ 金援AIG》「美國價值」若倒 全球災難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十六日電】 2008.09.18

美國聯準會十六日決定提供八百五十億美元收購全球首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近八成股權,危在旦夕的AIG突現生機。

這是美國政府救私營企業挹注金額最大宗之一,也是對美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一大挑戰。

為何布希政府最後還是決定馳援AIG?

AIG原求助布希政府四百億美元融資,但被拒,華府表示只能安排私人投資銀行相助,公權力不涉入;在接管房利美、房地美、拯救貝爾史登後,布希政府一開始不願再插手AIG,也未理會雷曼兄弟,但擁有數千億資產的AIG,全球性金融地位非比尋常,若倒台,對華爾街及全球金融市場將帶來災難性後果,進一步衝擊美國與全球經濟,影響遠比雷曼更大。

此外,AIG與雷曼兄弟不同的是,它是美國家喻戶曉的老牌企業,不是只在華爾街呼風喚雨的菁英投資銀行,它是「美國珍貴資產」,等同美國價值,它若倒,不符美國國家利益。布希政府除經濟因素外,還須考量這一層象徵意義。

最關鍵的,AIG目前面臨的是資金流動被卡住,並非償付能力出問題,他的底子厚,只要給一些時間,它重要資產飛機與汽車租賃部門都可出售籌資,因此在技術上AIG是可救的,在實質上它也不能垮台。

考量這些因素,布希政府因此放棄一度信誓旦旦的不涉入原則,最後轉而相助。



◆ 金援AIG》個案處理 危機愈拖愈久

【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 2008.09.18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與財政部介入金援美國國際集團(AIG)的同一天,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也決定不降息。美國財金當局現在看似又回到「打地鼠」的模式,對陷入困境的公司採個案處理,而非立下明確的通規。

這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瀕臨倒閉的公司要求政府紓困,而聯準會與財政部得一個一個考量,這恐怕會拖慢美國的市場重整速度,使全球金融危機拖得更久。

在放手讓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之後,美國政府這次決定出錢拯救AIG,最直接的理由是,AIG的規模太過龐大(逾1兆美元資產)、全球觸角太廣,與大機構和一般民眾的牽連太過密切。

但撇開這些疑慮,美國財長寶森在放手讓雷曼倒閉時立下的準則,如今看來形同具文。美國仍舊有太多「大到不能倒」的企業,無論是受監管的銀行,或是像AIG這樣根本不在聯準會監控的民營保險業者,後面還有底特律三大車廠等著向聯準會要250億美元。

而柏南克也放棄一視同仁的降息作法,改採單獨評估給與金援。

這是所謂自由市場的終結,政府變成決定市場誰生誰死、誰輸誰贏的最後裁決者。而目前看來,誰捅的簍子愈大,風險愈難以釐清,獲得政府救援的機率就愈高。

逼迫聯準會介入AIG的關鍵理由,現在看來仍是那個龐大、晦暗的信用違約交換(CDS)市場。這個市場完全由金融機構彼此對作,毫無監管,也沒有中央的清算機構。貝爾斯登、雷曼兄弟在CDS市場的牽連金額到現在還是算不清楚,而AIG據信是比這些券商更大的玩家。

過去數十年的金融管制鬆綁,看來只是讓市場參與者像是集體自殺的旅鼠,盲目衝向毀滅性的風險。柏南克現在必須決定要救哪些鼠輩,這將是個漫長的髒活兒。



◆ 17.5億美元 巴克萊撿雷曼便宜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倫敦十七日電】 2008.09.18

上周末放棄把雷曼兄弟公司整個買下來的英國巴克萊銀行(Barclays)表示,已同意支付17.5億美元(10億英鎊)收購雷曼在北美的主要資產,並考慮接手雷曼在歐洲和亞洲的部分資產與員工。

巴克萊16日宣布,將以2.5億美元現金收購雷曼兄弟的北美投資銀行、固定收益與股票銷售、以及交易與研究部門,另外再以15億美元買下雷曼的紐約總部和設在新澤西的兩座資料中心。巴克萊17日說,不排除再收購雷曼其他資產,例如歐洲區的投資金融部門,以及亞洲的部分資產。

巴克萊吃下雷曼的投資銀行與資本市場業務,不僅可在美國投資金融界取得重要地位,也讓總裁戴蒙(Robert Diamond)實現把華爾街投資銀行納入事業版圖的夢想。

這樁交易將促使兩大債券交易商合併,同時避免雷曼在聲請破產保護後持續流失客戶。巴克萊將接手雷曼旗下估計約1萬名的員工,以及720億美元的資產與680億美元負債,所有業務會併入由戴蒙領導的巴克萊資本公司(Barclays Capital)。

戴蒙說:「這是巴克萊千載難逢的機會。」巴克萊指出,併購能強化公司在美國的地位,可望替股東創造「重大價值」。部分股東有意提高持股以表支持,因此巴克萊的董事會預期未來公司可望發行新股籌資11億美元(6億英鎊),作為收購雷曼資產的財源。細節會在適當時機公布。

這件購併案尚待美國紐約破產法院批准。如果交易在9月24日前未完成,仍可能終止。雷曼已向法院提出緊急聲請,盼儘早獲得法院批准。

上周末,巴克萊積極與雷曼討論收購事宜,但在美國政府拒絕替雷曼的交易契約擔保後,雙方協商宣告破局,雷曼也被迫聲請破產保護,震撼全球金融市場。

巴克萊這次收購的資產不含雷曼的投資管理部門,該部門包括設在德國的諾因柏格(Neuberger Berman)基金管理公司在內。但消息人士15日透露,該部門出售的消息可能在近期內宣布。據了解,貝恩資本公司(Bain Capital)與克萊頓公司(Clayton, Dubilier & Rice )等私募基金業者已出價競購。



◆ 金融風暴 索羅斯:英國會最慘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十七日電】 2008.09.18

投資大師索羅斯17日針對世界經濟與美國經濟,發出最悲觀的警告,指出金融危機根本還沒有結束,一定會進一步惡化,英國可能受到最嚴重的打擊。

索羅斯在雷曼兄弟倒閉、美國國際集團風雨飄搖之際,接受英國廣播公司專訪,指出信用危機的急症期可能結束了,但對實質經濟的影響還沒有表現出來。

索羅斯談到這次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時表示,過去25年的金融泡沫可能就此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超級繁榮時代也可能劃下句點。

他預測美國經濟會經歷比大部分人預期還嚴重、還長久的衰退。

索羅斯說,英國的情況會比美國還慘,因為英國十分依賴金融業,房價漲幅比美國還高,因此處境特別危險。他說:「金融業是英國經濟中的主要部門,因此我認為,英國遭到這次金融危機的打擊會比大部分國家嚴重。」

指出美國政府上周放任雷曼破產是否明智,事後才能看出來。

索羅斯說:「我擔心我們根本還沒有走出危機,換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仍然正對著風暴走去,而不是從風暴中走出來。」

談到美國政府是否應該拯救雷曼公司時,索羅斯說:「如果金融體系生存下來,那麼放任雷曼倒地就是正確的作法,如果金融體系瓦解,那麼這樣做顯然錯誤。」

「拯救金融風暴會引發道德風險,最後你會不顧一切去解救金融體系。」

索羅斯說,目前世界各國主要中央銀行的責任是對抗通貨膨脹,這點表示,主要央行沒有多少能力降低利率,促進經濟復甦。

索羅斯認為石油和其他商品價格已經高估,但除非主要國家經濟嚴重衰退,否則油價不太可能下降,因為油價高漲是中國之類開發中國家需求增加造成。

他也認為各國股市仍然低估經濟衰退的嚴重性和延續性,美國股市尤其如此,還在進行「空頭市場反彈」。



◆ 俄羅斯慌了 倒債風暴又狂吹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十七日電】 2008.09.18

美國金融危機擴大,俄羅斯也慘遭波及,俄國財政部17日對三大銀行注資近450億美元,央行也緊急調降存款準備率4個百分點,本周來已暴跌25%的莫斯科股市連續兩天暫停交易,市場一片風聲鶴唳,情勢宛如十年前的倒債風暴。

俄羅斯金融市場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喬治亞戰爭衝擊外資信心後,又遇上雷曼兄弟公司倒閉與AIG瀕臨破產的市場核爆,金融市場彌漫著恐慌氣氛。

俄國財政部17日宣布,對俄國最大的三家銀行直接注資1.12 兆盧布(449億美元)。Sberbank、VTB以及Gazprombank這三大銀行將至少可以融資三個月。財政部聲明說:「這些是造市者等級的銀行,可以確保金融體系獲得足夠的流動性。」

同時,俄羅斯央行也宣布18日起存款準備率從8.5%降為4.5%,明年起再逐步調高;票券附買回協議利率(repo)也調降1個百分點至8%。

莫斯科股市連續兩天暫停交易,累計本周已來暴跌25%,Micex股票指數17日重挫10%,跌至三年低點;指標性的RTS美元指數17日跌幅則為6.4%。

油價大跌傷害倚賴出口能源的俄國經濟,華爾街爆發的全球性金融風暴使投資人紛紛撤出高風險的新興市場。

俄國的資金拆借市場形同凍結,儘管俄國央行16日注入3,610億盧布(141億美元)資金,基本上沒有銀行願意借錢給同業。

由於擔憂1998年俄國盧布重貶、企業與國債紛紛違約造成的金融風暴會再重演,俄國政府承諾將繼續大量注資銀行體系。俄國將在10月面臨資金緊俏的考驗,因為屆時是本季加值稅的繳交時間。

UralSib銀行主策略師韋佛說,儘管俄國經濟基本面仍佳,投資人卻極度恐慌。他說:「市場的交易狀況宛如已將進入違約。但事實上是,俄國擁有全球第三大的金融準備,並且每日仍從原油、天然氣與石油產品的外銷賺進8.5億美元。」

自俄軍8月8日開進喬治亞以來,盧布對美元匯價下挫4.8%。根據法國巴黎銀行統計,投資人自喬治亞開戰後的一個月中對俄國抽資350億美元。

俄國石油產出開始減少,加上高漲的通膨,也讓投資人擔心俄國經濟體質。俄國8月通膨率高達15%,接近五年新高。

但世界銀行駐俄國代表羅蘭(Klaus Rohland)也強調,今日的俄國與1998年時完全不同,對金融動盪「準備充足」。俄國擁有5,740億美元外匯存底,是1998年時的50倍,並僅次於中國大陸與日本。



◆ 投資失利 中東主權基金這回不當凱子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十七日電】 2008.09.18

美國華爾街銀行到處籌資,手中握滿油元的中東主權基金這回卻冷眼旁觀,除了國內經濟的壓力,主要是去年來在美國投資失利,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理障礙。

去年全球銀行體系鬆動時,波灣主權基金還曾秘密馳援上百億美元,但那些投資如今是嚴重虧損。

阿布達比投資局據信是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去年11月投資花旗集團75億美元,當時花旗股價每股30.70美元,但16日收盤價近乎腰斬,只剩15.75美元。

科威特投資局今年1月也注資花旗30億美元,此刻同樣淪為受災戶;同期間買入美林20億美元,現在股價重挫逾三分之二。

華爾街狀況瞬息萬變,連這些主權基金的分析師也難掌握後勢。專門追蹤主權基金動態的RGE Monior公司分析師西辛巴說:「目前危機深不可測,不確定性太高,主權基金暫不出手很可能是對的。」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投資機構穆巴達拉開發公司(Mubadala Development)營運長阿穆哈里對當地媒體說:「穆巴達拉並未考慮投資任何遇難的金融機構,目前變化太大,不是投資的好時機。」

信用危機也可能重創中東地區的金融機構。杜拜最大交易所杜拜金融市場(DMI)的股價今年來就大跌32%;外資對當地股市失去信心而撤資後,主權基金有振興自家股市的壓力。



◆ 雷曼風暴 銀行須幫客戶求償

【聯合報╱記者陸倩瑤、孫中英/台北報導】 2008.09.18

因應雷曼兄弟連動債投資人與代銷銀行糾紛,金管會昨天召集財富管理銀行開會,決議如果銀行銷售連動債資訊不清楚致誤導消費者,銀行須負部分責任。

金管會與銀行昨天還達成其他協議,包括:投資人買了雷曼相關連動債,可透過信託公會、銀行公會集體向雷曼兄弟母公司求償;銀行協助投資人跨海求償,相關訴訟費用由銀行負擔;金管會計畫找如消基會等「中立的第三者」擔任投資人與代銷銀行的仲裁。

金管會統計,國內有五萬一千多名投資人買了雷曼相關連動債,總投資金額約四百億元,其中中國信託有兩萬多位投資人。

金管會銀行局長張明道強調,雷曼控股破產釀成信用風險,即使銀行只是代銷雷曼連動債,但因情況特殊,代銷銀行應負起更多責任。

金管會已下令銀行清查客戶投資明細,如果發現客戶持有雷曼結構型商品,必須主動通知客戶,並且協助客戶跨海求償,訴訟費用由銀行負擔。

另外,部分受害投資人指責銀行銷售雷曼連動債時未充分告知風險,甚至報喜不報憂誤導客戶,代銷銀行與客戶之間醞釀投資糾紛,金管會擬洽商「中立的第三者」出面仲裁。

銀行局昨天也要求銀行立即上網公告雷曼兄弟連動債的處理程序及最新訊息,包括中國信託、台北富邦銀行等,昨天傍晚已將訊息貼上網站。

北富銀有三檔雷曼兄弟連動債,包括「麻雀變鳳凰」、「活力早餐」等,目前無法受理提前贖回,但雷曼兄弟公司股票可正常受理賣出。

中國信託有廿二檔雷曼兄弟連動債,中信銀表示,若雷曼兄弟開放贖回,會立即通知客戶。銀行局還要求,公開信除貼上網之外,還要留下客服電話,方便客戶查詢。

由於台新加中國信託的雷曼連動債銷售金額高達兩百七十一億元,占市場三分之二,且兩家銀行都委託理律事務所,未來台灣的銀行業透過銀行、信託公會兩大平台集體求償時,委託理律的機率最高。

【記者陸倩瑤/台北報導】金管會昨天說,國內金融機構持有雷曼公司的投資金額合計約四百億元台幣,保險業最多,約一百八十五億元,銀行業約一百六十三億元,投信與證券商數億元。

金管會強調,這四百億元的投資金額包括一切含有「雷曼」兩字的金融商品,全數是金融機構以自有資金持有,未來盈虧由金融機構自行承受,不會損及投資人權益。

保險局長黃天牧說,保險業投資金額雖然較多,不過保險局清查過投資型保單投資明細,確認國內沒有任何一檔投資型保單直接連結到雷曼連動債,保戶可以放心。



◆ 這場金融風暴 效應不能低估

【中時社論】2008-09-18 中國時報

許多人以為,銀行只要夠大就不會倒,全美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日前宣告破產,對美國與全球投資人敲下警鐘,一切損失只有自己承擔了。許多人以為大型保險公司最保險,沒想到全球最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竟然爆發財產危機,若不是美國聯準會及時伸出援手金援八五○億美元,這家保險公司也將走入歷史。這個超級金融風全面改寫了華爾街金融版圖,全球股市跌得鼻青臉腫,最壞的情況還在後頭。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自去年八月爆發以來,迄今滿周年,不料金融情勢非旦未好轉反而進一步惡化,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於十五日宣告破產,創下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破產案。保險巨人美國國際集團(AIG)十六日深夜獲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援助八五○億美元,同時接手七十九.九%的股權,暫時化解金融市場與投資人的恐慌,不過,這個超級金融風暴尚未落幕,市場擔心還有其他地雷可能引爆。

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形容這次金融風暴是百年來僅見,將會重創美國經濟,未來會有更多大型金融機構倒閉。這次受創最嚴重的是投資銀行,與一般商業銀行不同,商業銀行主要吸收存款進行放款,而投資銀行卻是經營直接融資業務,它既不接受存款也不放款,投資銀行提供證券經紀服務和資產管理服務,並運用自有資本,在資本市場上進行投資或投機交易。

全美五大投資銀行,今年就有三家走入歷史,首先是三月間全美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在聯準會的擔保下,賤價賣給摩根大通,接著是雷曼兄弟破產,美林集團由美國銀行購併。另二家是摩根士丹利與高盛,高盛剛公布第三季財報比去年同期衰退七成,創下一九九九年以來最差的業績。投資銀行界預料,這兩家未來命運多舛。

美國金融情勢九月以來急轉直下,令投資人膽戰心驚。先是財政部破天荒接管「二房」,因為「二房」如果倒閉,對金融市場與貸款人的影響實在太大,美國政府不得不救;而不久前美國聯準會出手營救貝爾斯登,因此市場普遍預期美國政府這一次應該不會見死不救。不料,原本有意併購雷曼兄弟的巴克萊資本、美國銀行要求美國政府比照貝爾斯登案提供保證,此項要求被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拒絕,談判破裂,使得雷曼兄弟走上破產一途。

為何美國政府在最後緊要關頭決定援助美國國際集團,卻讓雷曼兄弟倒閉?合理的推測是,雷曼兄弟發生財務危機已有數個月,受到衝擊的主要是法人機構,並非一般投資人,而美國國際集團不僅規模大得多且受影響的主要是一般保戶,兩者無法相提並論。美國聯準會與財政部評估,成立近九十年的美國國際集團資產規模一兆多美元,員工十一萬多人,保戶更達七千萬人,如果倒閉,後果絕對比雷曼兄弟來得大,因此在最後一刻伸出援手。

雷曼兄弟的破產,讓投資人對風險有了新的認識,大銀行也是會倒的,投資人如果事前不仔細評估風險,最後可能血本無歸。投資銀行經營的是投資業務,亦銷售投資商品,根據金管會調查,台灣的金融機構與一般投資人買下雷曼兄弟的各種投資商品總額新台幣八百億元,其中許多散戶購買雷曼兄弟發行的連動債等投資商品,最大曝險金額約四百億元,也可能無法回收。

不過,金管會公布的新聞稿竟宣稱,雷曼兄弟的資產大於負債,要投資人不必緊張,金融界人士認為這簡直是國際笑話。由於日本、香港等政府均積極凍結雷曼兄弟在該國的資產,金融界認為我國金管會無動於衷已經失職,卻還粉飾太平不敢說真話,這樣對投資人很不公平。

雷曼兄弟破產後,全球股市慘跌。雖然震央是在美國,但亞洲新興市場跌得比美國還慘,道瓊在九一五當日重挫四.四%,台灣周二跌幅四.九%,俄羅斯跌幅更高達十九%。如果拉長看九月以來表現,台股的跌幅逾十八%,遠比美國及亞洲其他股市如南韓、香港、上海來得重。從股市漲跌可以發現,處在金融風暴核心的美國的投資人雖然信心不足,但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台灣投資人信心更加低迷。台灣畢竟還沒有銀行倒閉,台股的表現卻比美國還糟,值得新政府深思。



◆ 金融市場 怎一個「亂」字了得

【聯合報╱記者陸倩瑤】 2008.09.18

國際金融土石流席捲全台,投資人心慌慌,主管金融市場金管會除了語焉不詳的信心喊話,與不斷澄清媒體錯誤報導外,做了什麼?答案令人遺憾,因應雷曼兄弟、AIG集團等風暴,金管會說的比做的多。

金管會昨天臨時舉行記者會,外界原以為官方將發布重大訊息,不料卻是一場「澄清大會」,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高分貝為自己「澄清」,她沒說過「南山人壽不會倒...,也沒說南山人壽會倒...」,「金管會絕不能為個別公司掛保證...」。

官員花了近二個小時修正「媒體用語不當、引用錯誤」,卻無意提供雷曼或AIG事件最新處理進度,最後僅提出保護投資人權益五大措施,而相關「措施」統統委由銀行或公會辦理,試問金管會該做什麼?又做了什麼?

其實,受害投資人不在乎官員是否說過南山人壽不會倒,或者雷曼控股資產與負債孰大,卻很在乎官方能否提供具體援助、有無應變能力,以及雷曼一旦倒閉破產,該如何保障個人權益。

然而,雷曼事件爆發至今四天,金管會具體做了什麼事,外界沒有印象、也想不起來。雷曼、美林與AIG出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金管會理應「準備好了」;不料事到臨頭卻左支右絀,只能以「亂」字來形容。

台股恐慌大跌,金管會以尊重市場機制為由避談股市,連信心喊話都顯得欲言又止,官方自廢武功封口,是拿捏不準發言尺度,還是根本狀況外?

新政府上任後改組的金管會,以「亞太金融中心」為目標,不料次貸、二房與雷曼等地雷連環爆,國內外金融情勢丕變,金管會卻與金融市場脫節至如此地步,投資人恐怕只能自求多福了。



◆ 殘酷的教訓

【經濟日報╱應翠梅】 2008.09.18

從次貸到「二房」,再到「三大」,美國金融風暴一波波,以美國為震央,向全世界擴散。這場美國聯準會前理事主席葛林斯班口中的「百年僅見金融風暴」,除了讓無數投資人哀鴻遍野,甚至血流成河,台灣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房地美、房利美的二房風暴才稍歇,雷曼、AIG、美林這三大金融機構又爆發財務危機,撼動的不光是美國這個經濟巨人,從歐洲到亞洲的央行,不約而同緊急總動員,欲拆除世紀金融風暴的引信。

風暴尚未過去,講安然度過還太早。全球金融機構與投資人至少學到教訓:

其一,沒有永遠的英雄。不只金融巨擘一個個倒下,反映其榮顯的背後不堪一擊的脆弱本質。當然,現在還說風涼話的葛老,任內放任銀根寬鬆,輕忽制度及監理的弊病,更成了眾矢之的。

金融機構及投資人就別再迷信這些擁有金字招牌的國際銀行,在殘酷的金融遊戲裡,該有的風險考量及控管,應時時謹記。

其二,Fed的危機處理。Fed對三大金融機構的救與不救,在出手之前如何拿捏,值得台灣的監理機關借鏡。

雷曼是以投資銀行為主,即使倒下,對市場衝擊有限,Fed決定放手不管,自有其他同行接手,只不過市場重新洗牌。AIG是全球最大保險集團,可能引發的系統性危機不可小覷,Fed自然得出手相救。

台灣政府除了央行明快調降存準率,其他官員也只會信心喊話,真的準備好面對世界變局了嗎?

※ 這就是馬總統的危機。



◆ 糧價上漲 全球飢餓人口年底恐增至十億人

法新社╱陳昶佑 2008-09-18

(法新社羅馬十七日電)聯合國糧農組織秘書長狄伍夫今天說,受到糧價上漲影響,全球苦於嚴重飢餓的人口在今年年初前已從八億五千萬人增為九億兩千五百萬人,至今年底更可能增至十億人。

根據義大利新聞社報導,狄伍夫告訴義國國會委員會說,就在全球糧價造成最嚴重的影響之前,出現營養不良的人數「在二零零七年就增加七千五百萬人」。

狄伍夫說,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糧價指數顯示,前年全球糧價上漲一成二,去年上漲二成四,今年前八個月上漲五成,他認為在今年年底前受飢餓問題影響人數將達十億。

狄伍夫說:「每年必須投資三百億美元,讓糧食產量倍增,根除飢餓問題。」

聯合國聯農組織六月召開高峰會時,曾矢言將在二零一五年前將全球飢餓人口減半,並針對全球糧食危機採取「緊急」行動。

在峰會發表的最後宣言中,世界領袖也同意幫助貧國增加糧食產量;會中各界承諾捐款約六十五億美元,但顯然也因為生質燃料的問題而造成關係緊張。

這份宣言重申一九九六年與二零零二年糧食高峰會的類似結論。

狄伍夫先前曾說,「根據目前趨勢,這項目標可能要到二一五零年才能達成,而非二零一五年」。

世界銀行估計,糧價上漲已導致一億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在某些地區更引發抗議甚至暴動,並威脅全球經濟成長。

專家認為若干因素造成糧價上漲,包括油價、生質燃料使用量增加,以及新興經濟體高卡路里糧食消耗量增加,特別是肉類。

fsj 提到...

美國急救企業 誰來救美國 換腦袋救經濟吧

* 看懂天下事》房市泡沫破滅 造成美國金融危機
* 百年浩劫 全球央行撒錢買信心
* 高盛、大摩 止血帶?未爆彈?
* 摩根士丹利傳合併 美聯興致高
* 美國急救企業 誰來救美國
* 賣千億短期債 美國庫也告急
* 新國庫券搶手 幾分鐘就賣完
* 撩落去! Fed變身投資人
* 3000億 全球央行聯手撒錢
* 英智庫:金融風暴 將削弱美政治影響力
* 資金逃難 油金變避險天堂
* 金融拖累馬侃 歐巴馬民調逆轉
* 5千億國安基金 護盤1個月
* 老蕭救經濟 協調不決策
* 財經小組 藍委:不宜下指導棋
* 馬英九:劉內閣可以信賴
* 以往各種諮詢小組 多沒好結果
* 馬政府 換腦袋救經濟吧
* 我IT競爭力 躍升全球第二
* 商務IT冷 消費市場熱
* IBM唯一境外研發中心 TSTL參與下一代Power伺服器開發

◆ 看懂天下事》房市泡沫破滅 造成美國金融危機

【聯合報╱劉憶如】 2008.09.19

這兩個星期來令人屏息靜氣觀察的美國金融風暴,雖又在美國聯準會及財政部的緊急援助下,拆解了一個又一個不定時炸彈的引信,但因不知後面還有什麼其他的未爆彈,也不知道目前已拆除的這些炸彈引信會引發什麼後遺症,整個全球國際金融市場的神經仍是緊繃著的。

美敗在利率政策失誤

九月至今才過了十九天,但卻已經歷了好幾個美國的房貸風暴,雖然至目前都暫時是有驚無險地度過,但不論是Fannie Mae及Freddie Mac的二房公司,第四大投資銀行的雷曼兄弟,第五大的美林證券,或甚至是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AIG,都僅是暫時解決了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其後美國房屋價格若不能止跌回穩,後續將如何發展仍是未知數,這也是令人因此最不安的原因。

全球金融之所以會捲進去這樣大的一個漩渦,實在與美國在2004年前將利率維持在60年來最低,以及近年來財務與科技的結合及創新大有關係。簡單來說,美國房地產泡沫的形成與破滅雖是造成此次美國金融機構紛紛中箭落馬的主因;但若不是因為利率政策的失誤及財務工程的創新,房貸泡沫也不至於吹到這麼大才破滅。

經濟學人3年前就預警

歷史上每次泡沫的形成都有一套當時被接受與相信的道理去支撐,但每次也都必須等到泡沫破滅後,眾人才開始認真思考,並發現他們曾經相信的道理未必存在。2005年6月時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警告全球房地產可能將形成歷史上最大的房市泡沫,估計全球已開發國家房地產總值自2000年至2005年間從40兆美元增加到70兆美元,這個增加幅度超過1990年代末期全球股市的狂熱,也超過1920年代末期美國的股市泡沫。經濟學人雜誌並指出這波全球性的房價飆漲涵蓋範圍之廣亦為前所未有,從美國、英國、澳洲、法國、西班牙一路漲到中國大陸,一旦破滅將重創全球經濟。

而現在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金融機構的危機爆發與最後終於關門的結果,就不幸地正是落實三年前經濟學人的警語。如果當初多些人相信這不是危言聳聽,泡沫也不至於大到一發不可收拾。但是從次級房貸在2005年至2006年間的大幅擴張,再加上各種房貸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不斷推陳出新,就知道並沒有太多人擔心泡沫破滅後的問題。

泡沫戳破房價直直落

因此,雖然美國在2004年開始調升利息,但是房價仍持續飆高。次級房貸占全部房貸的比率由2003年的10%增加到2005年及2006年的26%,而因為次級房貸不但是貸款給其實不符合條件的客戶,更因為有兩年幾乎完全不用繳款的「寬限期」,所以即使美國的利率在2004年後調高了17次,也還是有許多人沒有受到利率上升的影響,照樣申請房貸購屋。但是,兩年的蜜月期終究會過去,這些原本就可能會無法償還貸款的人在2007至2008年開始大量違約,許多人只好售屋償債,而房市泡沫一旦被戳破,房價直線下滑引發全面性房市危機,更透過槓桿數以十倍百倍計的衍生性商品之擴大效果,造成目前美國1930年以來最大的危機。



◆ 百年浩劫 全球央行撒錢買信心

【經濟日報╱編譯 林聰毅】 2008.09.19

延燒13個月的金融風暴邁入新的危險階段,許多信用市場停止正常運作,銀行間拆款幾近停頓,驚慌失措的投資人蜂湧規避風險,全球資金大舉遁入政府公債等最安全投資,導致美國公債殖利率摔落二次大戰以來的谷底,包括美國聯準會(Fed)在內的各國央行雖緊急出手滅火,但這場自192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在市場信心崩盤情況下,短期內恐怕很難善了。

市場質疑!
Fed不救雷曼救AIG

雷曼兄弟倒閉、美林突然遭美國銀行併購,固然令廣大投資人震驚不已,但Fed不救雷曼卻相挺美國國際集團(AIG)這類反覆無常的作法,不但未能抑制避險心理飆升,反而嚴重傷害市場信心。許多公司的借貸成本飆升,幾周前股價還相當強勢的高盛及摩根士丹利,17日慘遭殺盤。

憂心忡忡的投資人大舉逃離股票及其他證券,紛紛搶買幾乎沒有殖利率的三個月期美國公債,美國公債殖利率創歷史新低,銀行間拆款形同停滯,致使企業融資成本升高,可能嚴重傷害已脆弱不堪的整體經濟。經濟學家擔心,恐慌心理恐怕已從美國蔓延至歐洲與亞洲。

大咖落難!
高盛摩根慘遭殺盤

欲將傷害限制在某些投資房貸金融機構的希望已然幻滅,危機已由最初出問題的次級房貸蔓延至AIG及其他公司銷售的信用違約交換(CDS)、信用保險合約等領域。投資人也對與這些公司有生意往來的業者漸感憂慮。

過去幾天的情勢顯示漏洞愈來愈大,政府被迫介入的程度愈來愈深。全錄執行長穆卡希說,危機速戰速決的希望已經破滅,「危機持續的時間遠比原先預期更久」。投資人大舉撤資另一原因是,在原本認為是安全的貨幣市場裡,共同基金的股價受雷曼雷曼債務虧損拖累而跌低於面額,引發其他基金的散戶惶惶不安,紛紛贖回資金。

在這種惡性循環下,投資人幾乎都放棄獲利希望,蜂湧至較安全的短期公債,三個月期公債殖利率跌至1941年1月以來最低的0.03%。摩根士丹利與高盛股價17日分別大跌24%及14%,因為擔保其債券的成本飆升,威脅這兩家公司在市場的籌資能力。英國也出現災情,房貸龍頭HBOS公司股價重挫,並在政府的牽線下被迫賣給駿懋銀行。

美國與歐洲的銀行間拆款形同停頓。所謂泰德價差(Ted Spraed ,即三個月期倫敦美元銀行同業拆款利率與美國國庫券之間的息差)上升逾3%,情況嚴重性尤勝於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股市崩盤。MF全球公司結構性商品與新興市場共同主管布瑞納說:「大家好像都不敢拿別人的信用,宛如置身於災難邊緣。」

資金逃命!
紛紛湧進短期公債

許多分析師抨擊美國主管機關的做法反覆無常,救AIG卻不救雷曼,令投資人難以捉摸,因而破壞投資大眾的信心。

分析師並提出三項解決對策以恢復市場信心,首先是金融機構及其他公司需要坦承錯誤,出售或減計他們借錢買來的不良資產價值,其次是需要按時支付債務,最後是重建資本適足率。(綜合外電)



◆ 高盛、大摩 止血帶?未爆彈?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09.19

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各國央行十八日雖聯手搶救金融市場,美股和歐股出現反彈,但市場信心仍然脆弱,投資人都還記得美國聯準會出手救美國國際集團(AIG)後,美股只出現一日行情。投資人如今把注意力移轉到美國五大券商中碩果僅存的高盛與摩根士丹利。

摩根士丹利股價十七日暴跌百分之廿四,盤中跌幅最深曾高達百分之四十四。全美第一大券商高盛公司股價最多曾暴跌百分之卅五,收盤時跌幅才縮小到百分之十八。

摩根士丹利公司在本周三個交易日股價已暴跌四成二,為挽回投資者信心,正考慮與美聯銀行(Wachovia)或其他銀行合併。消息人士透露,摩根士丹利執行長麥晉桁十七日接到一通來自美聯銀行的電話,表示對彼此的合併有興趣。

高盛與摩根士丹利都與中國公司有持股關係,中國投資公司去年十二月曾入股摩根士丹利,高盛則在二○○六年時投資中國工商銀行。市場傳出中國中信集團(CITIC)也在商談收購摩根士丹利,中國中信集團十八日拒絕回應這項新聞。

高盛與摩根士丹利遲至十六日,仍告訴投資人他們擁有充足的資本與現金,不需與其他銀行結合。

但分析師表示,雷曼與美林相繼掛掉後,可能迫使他們必須拋售部分資產,或是與銀行進行某種交易,以取得穩定的存款融資基礎,並重建市場的信心。

這波銀行不支倒地的風暴不侷限在美國。英國最大房貸機構HBOS岌岌可危,在英國首相布朗牽線下,英國駿懋銀行(Lloyds)決定以兩百一十七億美元收購HBOS。新公司將掌握英國逾四分之一的房貸市場。美國雷曼兄弟公司聲請破產後,HBOS股價本周來已大跌逾五成,成為英國在這波金融風暴股價受創最深的金融股。HBOS見苗頭不對,火速在兩天內找到買主。

另一個面臨嚴重危機的市場是俄羅斯。俄國股市已因跌幅太大暫停交易兩天,當局宣布莫斯科股市十九日將重新開市。總統麥維德夫承諾動用國家預算護盤,再對股市注資一百九十六億美元,並把石油稅調降兩成五,以穩定金融市場。

這次風暴讓人想起俄國一九九八年的經濟危機,雖然俄國財政已大幅改善,擁有豐厚現金儲備為銀行紓困與拉抬盧布,但分析師警告,這波市場動盪若處理不當,恐釀成巨大災難。

據估計,投資人八月初迄今已自俄羅斯股市撤出卅百六十億美元,主因是喬治亞戰爭加上油價下跌與全球金融動亂等因素,讓投資人自俄股抽身。



◆ 摩根士丹利傳合併 美聯興致高

【諶悠文/綜合十八日外電報導】2008-09-19 中國時報

金融風暴衝擊下,如今連倖存未倒的美國第二大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也傳出合併消息。《紐約時報》與彭博社報導,本周股價已暴跌四二%的摩根士丹利正在和美國第四大商業銀行美聯銀行等數家銀行洽談合併事宜,以提振投資人的信心。

這名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摩根士丹利執行長麥克十七日接獲一通來自美聯銀行的電話,表示對兩家銀行合併有興趣。在此同時,麥克砲轟空頭勢力利用市場上的恐慌氣氛與市場謠言,打壓該銀行股價,要求當局採取限制放空股票的措施。

洽談多家 中國歐洲皆傳買家

另外,美國財經新聞頻道CNBC報導,摩根士丹利正與中國的中信集團(Citic Group)進行併購談判,傳聞中可能的買家還包括歐洲第一大銀行匯豐銀行,但匯豐內部人士則否認這則報導。紐約「曼登資本顧問公司」總經理舒茲,則點名美國富國銀行與摩根大通都可能是買家。

一旦摩根士丹利被收購,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將只剩下高盛一家碩果僅存。分析家指出,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聲請破產保護,加上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集團併入美國銀行,可能迫使高盛與摩根士丹利與別家銀行洽談併購或某種交易,以獲取穩定的存款融資基礎,並恢復市場的信心。

總部設於北卡羅萊納州的美聯銀行因為宣布將動用旗下Evergreen貨幣市場基金來支援四.九四億美元雷曼兄弟公司的貸款,十七日股價重挫二一%。以當天股價計算,美聯銀行市值一九七億美元,比摩根士丹利市值二四一億美元還少一八%。

美聯銀行執行長史蒂爾普森於七月走馬上任後,就要積極縮減十五億美元開支,與降低損失風險,收拾一二二○億美元彈性利率房貸選擇權商品帶來嚴重虧損的爛攤子。

聯姻若成功 美聯銀行獲益大

Renaissance金融公司總經理喬卡表示,美聯銀行與摩根士丹利一旦「聯姻」,美聯銀行獲益更大。

這波華爾街風暴中心的金融股最近愁雲慘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考克斯十七日發表聲明,表示可能要求對沖基金揭露其放空交易部位,並聲請調查其通聯紀錄。

至於CNBC報導中所提到的中信集團,係中國最大規模的國營投資公司,於一九七九年由中國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創立。中信集團佔有二三.四%股權的中信證券,於三月在華爾街第五大券商「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銀行收購後,放棄投資貝爾斯登十億美元的計畫。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兩家公司都與中國的公司有過交易,中國投資公司在去年十二月曾入股摩根士丹利,高盛則在二○○六年時投資中國工商銀行。



◆ 美國急救企業 誰來救美國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09.18

美國聯邦政府像個白馬騎士,疾馳而至,連連出手拯救身陷危境的公司。勇則勇矣,諷刺的是,這個政府自己不只是半個泥菩薩。

債台高築 國債309兆台幣

美國政府的債台,比起它正在砸銀子挽救的幾家公司,只高不低。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新聞網站報導,迄17日上午為止,美國的國債超過9兆6340億美元 (台幣309兆4440億元)。注意,是「兆」。這個數字,比布希總統走馬上任那天多出將近四兆美元。

單是2008一年,美國納稅人就付出2300多億美元國債利息。

更糟的是,美國政府趕著揮霍借來的錢,國債和利息還在繼續每天上升。9月30日結束的這個會計年度,聯邦赤字預計將達四千億美元之譜,逼近歷史新高。

恐怖事實 救AIG的850億在哪?

事實是,美國政府口袋裡根本沒有它16日說要用來救美國國際集團 (AIG)的850億美元。錢從何來? 財政部17日上午宣布,要拍賣新債券,為聯準會拯救AIG的計畫融資。

聯準會救AIG,不需布希批准,但布希支持這項行動。白宮新聞秘書波瑞諾表示:「總統的經濟顧問群認為,有些公司太大了,任令它們倒閉,對經濟造成的傷害更大。」

手筆之大 歐洲也目瞪口呆

政府出手救企業,明顯是干預自由市場,波瑞諾還口口聲聲「自由市場還好好的」。事實是,美國向來是自由市場主義的全球守護者,近來幾次干預市場,手筆之大,連歐洲許多慣於干預市場的決策者也看得目瞪口呆。

干預自由市場的是非或利弊,可以另外討論,眼前的問題是,救倒計畫等於拿納稅人的錢冒險。波瑞諾說,一個大公司倒閉如果引起廣泛的經濟損害,納稅人受傷更重。

波瑞諾信誓旦旦說,美國經濟有力量處理困局,「我們會挺過風暴,而且,挺過之後,情況更好」。

真相是,等到聯邦政府自己需要拯救的時候,找誰要錢去?納稅人照一下鏡子就曉得了。當然就是鏡子裡那個人。



◆ 賣千億短期債 美國庫也告急

【聯合報╱編譯彭淮棟、廖玉玲/綜合報導】 2008.09.19

美國政府金援美國國際集團(AIG)後幾小時,隨即宣布要發行總額高達1,000億美元的短期公債,以擴大聯準會(Fed)的資產負債表。這恐怕代表美國國庫也告急。

財政部17日表示,為因應聯準會的要求,出售400億美元的短期國庫券新債,以協助充實籌碼。18日將再拍賣總額600億美元的兩批國庫券。

這一年來,Fed為華爾街金融機構大開融資之門,規模可說是經濟蕭條以來最大。Fed持有的國庫券,截至10日止已從年初的7,410億縮減到4,780億美元。

據估計,美國政府各種救急資金及承諾貸款,至今已達9,000億元,包括財政部本月稍早答應對兩房注入的2,000億元。美國政府的債台,比起它挽救的幾家公司,並不會比較低。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網站報導,截至17日上午止,美國的國債已超過9.6兆美元,比布希走馬上任那天暴增近4兆美元。單是今年,美國納稅人就付出2,300多億美元國債利息。而9月30日結束的本會計年度,聯邦赤字預計高達4,000億美元,逼近歷史新高。

眼前的問題是,救援計畫等於拿納稅人的錢冒險,雖然正如白宮新聞秘書波瑞諾所說,一個大公司如果倒閉,會引起廣泛的經濟損害,納稅人受傷更重。但聯邦政府自己需要拯救的時候,還是找納稅人要錢。

金融危機愈鬧愈大,不只銀行叫苦連天,為銀行存款提供保障的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也備感壓力。

經濟學家和分析師估計,FDIC的存保基金已消耗到低於國會訂定的最低標準,後續如果再有銀行倒閉,FDIC可能就得被迫向財政部貸款,動用納稅人的公款。

今年美國有11家銀行和儲貸機構倒閉,FDIC光處理IndyMac的案子,就耗掉89億美元。



◆ 新國庫券搶手 幾分鐘就賣完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09.19

聯準會因為解救金融機構需要資金,經由財政部設立新的國庫券拍賣籌資,而華爾街則因為原有國庫券成為避險天堂而搶手,經紀商對這新的國庫券也非常捧場。

財政部在聯準會的要求下,在周三推出全新的400億元現金管理國庫券(cash management bills),僅在幾分鐘之內就完成拍賣。財政部官員說這是幫助聯準會改進它的資產負債表。財政部這個新的「輔助金融專案」,是在聯準會提供850億元貸款以解救美國國際集團(AIG)後幾小時推出的。聯準會將擁有AIG80%的股權。

加州州立大學韓裔經濟教授宋萬松(Sung Won Sohn,音譯)說,將有更多的債務放在政府的資產平衡表中,「很明顯的,聯準會既承諾這些行動,就須擴大它的資源,結果就是請印鈔機製造資金。」

據粗略的估計,各種救急資金及承諾貸款至今已達9000億元,包括財政部本月稍早答應對房地美(Freddie Mac)及房利美(Fannie Mae)注入的2000億元。這次的國庫券是財政部與聯準會想出的新工具,以化解信用危機,但也加深納稅人的風險。

因擔心金融機構的穩定,對含有AIG或雷曼兄弟在內的貨幣市場基金安全性也擔憂,投資人搶購國庫券、黃金及其他低風險的資產。華爾街的經紀商經由聯準會的短期債券借貸管道(Term Securities Lending Facility,TSLF),投標借款金額升高。

17日在TSLF的投標,因競爭激烈,利率由最低0.25%飆升到3.0%,借款金額達到350億元。聯準會在3月開始推出這TSLF管道,讓華爾街的金融機構以風險較高的資產來交換國庫券。

財政部新的國庫券多數是短期性的,分析師說它的設計顯然是為吸引目前受驚的投資人,他們只想趕快找個短期流動性高的國庫券。財政部說這專案是應聯準會特別要求而設立的,並說預期這只是短期性的措施,但不願猜測會持續多久。



◆ 撩落去! Fed變身投資人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紐約時報十八日電】 2008.09.19

幾乎無所不能的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在金融風暴中四處滅火救援,已超越原先貨幣政策制定者的角色,搖身變成全功能的終極投資人。

Fed在一夜間變身為美國聯邦公司(Fed Inc),為了挽救病危的金融機構,Fed承接逾千億美元的房貸證券後,又實質接管AIG。Fed的角色不再局限於制定貨幣政策,現在既是保險集團、投資銀行家,還是避險基金經理人。

卡內基美隆大學經濟學教授梅爾澤說:「現在狀況特殊,Fed從未扮演這麼多角色。如果回顧1921年有許多農場倒閉,國會希望Fed出手搭救,但Fed總是推說,『那不是我們的業務』。Fed從不認為自己是全功能的機構。」

Fed常被形容為美國的終極融資者,當危急的金融機構走投無路時,Fed是最後的依靠。但Fed金援AIG公司850億美元換取80%的股權,加上接手貝爾斯登290億美元的證券,使Fed現在也成為終極投資者。

這種改變可能使Fed的立場變得太複雜和矛盾:Fed既負有穩定金融體系的責任,又得努力減少納稅人損失,這兩項任務的矛盾,可能遠超過傳統上央行必須壓抑通膨同時拉抬就業的衝突。

目前Fed資產負債表所承受的壓力,也非一年前所能想像。去年夏天,Fed有約8,000億美元的準備金,但一周前已降至3,000億美元,大部分資產都已轉成對銀行及投資銀行的融資,換來高風險債券作為擔保。財政部17日還發行數百億美元的「追加公債」,以提供Fed額外現金,Fed可動用儲備金短缺的情況可見一斑。Fed主席柏南克的角色也引發質疑。參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籍參議員法蘭克說:「柏南克能以任何條件,融資給任何美國公司或個人,只要他認為有經濟上的理由。」

※ 沒想到被債務侵蝕最嚴重之一的國家是美國。



◆ 3000億 全球央行聯手撒錢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十八日電】 2008.09.19

全球央行對鋪天蓋地而來的金融風暴嚴陣以待,18日共同挹注貨幣市場近3,000億美元資金,力圖平息這場自192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流動性危機。央行大動作注資行動使美國股市開盤勁揚,歐洲股市早盤止跌回升,亞洲股市縮小跌幅,美元匯率上揚,貨幣市場的拆借成本也大幅下降。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歐洲以及日本等國的央行,18日聯手挹注貨幣市場2,470億美元資金。Fed一口氣將歐洲、日本及其他國家央行單日拍賣的美元金額上限提高至近四倍,由670億美元增至2,470億美元,以紓解美元短期資金市場與日俱增的壓力。Fed透過與其他央行的換匯額度,向全世界大灑美元。

根據新安排,歐洲央行現在可從Fed取得的美元上限,由先前的550億美元增至1,100億美元。瑞士央行的換匯額度則增加150億美元,由先前的120億美元增至270億美元。Fed與日本、英國及加拿大央行的新換匯額度分別為600億、400億,以及100億美元。

全球央行的聯合注資激勵美股道瓊工業指數盤初躍漲155點,漲幅達1.5%,歐洲三大股市由黑翻紅,亞洲股市則縮小跌幅,美元兌各國貨幣也普遍升值,並降低美元借貸成本,使美元隔夜拆款利率下降至2%,符合Fed的利率目標,遠低於18日亞洲盤的8.5%和歐洲盤的5%。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資深外匯策略師史坦納說:「全球央行的行動顯然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但有助於立即紓解貨幣市場的緊張。」

高盛公司駐倫敦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說:「市場信心潰散,投資人手握大把現金,不再信賴銀行,因此各國央行採取行動以安撫人心,而且這可能不會是央行最後一次出手。」

Fed等央行在聯合聲明說,已授權各國央行拍賣資金以「因應美國短期資金市場」日益沈重的壓力。決策官員「將繼續密切合作,並採取適當措施以紓解信用緊縮壓力」。

亞洲央行也挹注信用市場逾370億美元資金。日本銀行18日兩度採取行動總共注資2.5兆日圓(237億美元),印度準備銀行注資4,895億印度盧比(105億美元)。南韓提供金融市場31億美元,澳洲與香港貨幣主管機構分別挹注本地市場6.34億及2億美元。新加坡表示,本周挹注國內市場約40億美元資金。



◆ 英智庫:金融風暴 將削弱美政治影響力

中央社 2008.09.18

英國知名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一名學者今天指出,這一波全球金融風暴仍未到谷底,沒有人知道風暴何時可以平息;美國大型金融機構相繼陷入危機,雖然目前政府因應處理得宜,但美國的政治影響力也將因此被削弱。

IISS「年度戰略報告」及「戰略評論」兩份重要刊物主編尼柯爾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指出,金融風暴是目前全球面臨最嚴重的危機,幾乎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倖免;可以確定的是,風暴仍未結束,也未走到谷底。

尼柯爾指出,這一波金融風暴與一九三零年代不能相提並論,這次的危機起源於金融機構,美國、英國等主要國家的政府及中央銀行都全力援助,不讓災情影響經濟發展,波及一般民眾;目前受創的機構仍只限於金融業,談全球經濟衰退,無疑言之過早。

他舉例說,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同意提供全球最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 八百五十億美元緊急貸款,以交換AIG 百分之七十九點九的股權,「姑且不論此舉是否明智,美國政府擁有大型私人企業的股權,十足令人驚訝」。

尼柯爾進一步指出,金融市場目前的信心十分脆弱,連日前才公布財報、體質屬於健全的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都在進行合併協商,如後續再傳出金融風暴新標的,也就不令人意外。

對記者詢問金融風暴是否可能引發全球政治動盪?尼柯爾說,目前仍難判定,除非風暴再擴大,重創經濟,政府無力控管;但目前各國政府都盡全力馳援,將災害儘量控制在金融產業內。

曾擔任財經記者的尼柯爾說,綜觀這一波全球金融風暴的規模及衝擊,只能用「令人咋舌」來形容;美國政府在歷經攻打伊拉克等事件後,國際地位已受影響,外交影響力大不如前,中東政策也未受到國際社會的矚目,現在接連爆發金融重大危機,無疑對美國的政治影響力造成深一層的傷害。

尼柯爾認為,經濟興衰本有週期,相信美國的經濟終能走出金融風暴重創的陰霾,重拾金融領導地位,「但沒有人知道要多久的時間才能恢復元氣」,這將是美國下任總統必須面對及解決的重要課題。

至於中國是否將因此趁勢而起?尼柯爾說:「別忘了,中國也投資不少美國金融商品」,各國在金融風暴的「折損」情況,還要視後續的發展及曝險的程度而定。



◆ 資金逃難 油金變避險天堂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十八日電】 2008.09.19

美國金融市場動盪不安,擔心股市地雷的投資人紛紛拋售股票,轉進較安全的黃金和石油市場,推升油價和金價雙漲。黃金價格連續二日飆升,可能再叩1,000美元關卡,西德州輕原油價格也彈升至每桶102美元。

本周以來全球股市受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消息拖累,約3.6兆美元市值蒸發,但投資人擔心股市警報仍未解除,亟欲尋求避險。MKS金融公司資深副總納巴米說:「金融市場人人自危,黃金成了避險天堂。」

黃金現貨18日早盤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上漲29.08美元,報每英兩892.93美元,漲幅3.3%。美國政府17日宣布接管AIG後,現貨金價飆漲近11%,9月期金也漲9%至846.60美元,是1999年9月來最大漲幅。納巴米說:「金價已漲破所有技術關卡,很快可能挑戰1,000美元。」

目前各國央行都極力挽回市場信心。全球主要央行18日聯手挹注全球貨幣市場3,000億美元,使市場資金緊俏狀況略見紓解。

受美元下跌影響,油價強勁彈升。西德州輕原油10月期貨18日盤中攀至每桶102.24美元,漲幅達5.23%。北海布侖特原油也漲至99.69美元,漲幅5.11%。各國央行聯合行動,使市場拋售美元,推升原油等美元計價商品的上漲。

另外,美國能源部17日公布原油庫存減少,使最近因全球景氣緩滯而一路走滑的油價獲得支撐。艾克颶風侵襲墨西哥灣,使美國能源生產受到影響,美國原油庫存在9月12日止的一周減少630萬桶。非洲產油國奈及利亞的產油設施17日遭叛軍攻擊,也為油價漲勢增添力道。



◆ 金融拖累馬侃 歐巴馬民調逆轉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 2008.09.19

美國金融板塊出現位移,總統選情也跟著連動: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的民調全面翻盤,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則忙著與布希政府切割,且不得不改口接受美國央行對保險巨擘「美國國際集團」(AIG)的紓困。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紐約時報18日出爐的民調結果顯示,歐巴馬的支持度為48%,領先馬侃的43%,一掃七天來的低氣壓;蓋洛普民調指出歐巴馬領先馬侃兩個百分點;路透與左格比國際民調公司的調查也說歐巴馬以47%領先馬侃的45%。

美國的金融亂象拖累馬侃的選情,且讓他十分下不了台。馬侃一度是放寬金融管制的烈火悍將,但在信用風暴愈演愈烈的此刻,馬侃絕口不再提此事,且極力與灰頭土臉的布希政府劃清界線。最令他難堪的莫過於,在他振振有辭反對政府對AIG輸血的幾小時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就宣布決定對AIG伸出援手。

媒體緊抓這項難堪大加報導,馬侃只有硬著頭皮改口說支持央行行動,誓言挑戰華爾街的「賭場文化」。馬侃、歐巴馬對央行須出手挽救企業皆表遺憾,但也都認為有其必要,馬侃強調企業虧損不該由全民買單,歐巴馬說他將進一步了解政府紓困細節。

歐巴馬同時乘勝追擊,大打經濟牌攻擊馬侃。歐巴馬指馬侃與選民的最大焦慮脫節,不了解失業與擔心房子遭查封的苦。根據民調,美國選民最關切的是經濟,而它也是馬侃選擇裴林為副手,聲勢逆轉後,民調又再度被歐巴馬趕上的主因。50%選民表示,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是他們決定把票投給誰的優先考量。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紐約時報的民調同時顯示,選民認為歐巴馬較可能帶來華府所需的改變,65%的受訪者相信歐巴馬有此能耐,相較於馬侃的37%。



◆ 5千億國安基金 護盤1個月

【唐玉麟/台北報導】 2008-09-19 中國時報

美股昨晨重挫四四九點後,行政院副院長兼國安基金主委邱正雄昨天上午八時主持臨時會議,得知台股開盤大跌二百七十點多後,認為美國金融風暴,已明顯影響國內民眾信心,導致台股有失序之虞,此符合國安基金進場要件,因此正式授權啟動國安基金,可動用資金規模高達五千億元。

據了解,由於國際金融情勢未明,政府高層已有長期抗戰準備,行政院副院長及國安基金主委邱正雄昨日表示,將授權財政部,正式啟動國安基金一個月,必要時還可再開會討論是否延長。

政府長期抗戰 必要時可延長

目前國安基金握有現金一百一十億元,昨天上午約十一時,行政院發布國安基金啟動新聞稿後,已委託台銀等多家公營銀行同步下單購買權值股與績優股。

國安基金高層說,目前國安基金子彈仍夠用,暫不必拿台電、中油、台糖等公營股票向各銀行借貸,昨天已進場護盤,未來「視市場情況,隨時進場護盤」。

財政部長李述德表示,國安基金昨天已正式啟動,可動用資金規模達五千億元,且彈性操作。

目前國安基金主要操盤者,是財政部常次曾銘宗,旗下有國庫署長蘇樂明、國庫署第二組成員執行作業,且委外台銀等多家公股銀行下單進場護盤,以權值股、績效佳股票為主。

財部常次操盤 拉回一百多點

據悉,國安基金昨早約十一時進場護盤,之前台股跌至五千五百三十點,國安基金進場後,台股開始拉升減少跌幅,結果以五六四一.九五作收,相差一百多點。

目前國安基金計十三人,繼前天早上開會後,邱正雄昨早八時再邀集央行總裁彭淮南、金管會主委陳樹、財長李述德、交通部長毛治國、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主計長石素梅、銓敘部長張哲琛,以及台灣金融研訓院長許振明等人在行政院開會。但政黨推薦的學者專家殷乃平、林向愷、洪德生等人臨時請假並未出席。

據悉,昨天國安基金會議中,有委員認為不宜貿然進場,主要理由是國安基金,這張「王牌」,不宜輕易出手;但大多數委員認為,美國股市跌跌不休,衝擊台股民眾信心甚鉅。

影響民眾信心 祭出王牌止血

國安基金相關高層指出,受美國次貸、二房風暴、AIG等事件衝擊,昨晨美股重挫四四九點,未來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波動仍會很大,導致昨天台股開盤大跌,與本周三情勢不同,此屬「國內外重大事件,明顯影響民眾信心」,已符合國安基金進場要件,因此決定啟動國安基金進場護盤。

現行國安基金條例第八條規定:國內、外重大事件,或是國際資金大幅移動,明顯影響民眾信心,導致資本市場及其他金融市場,有失序或有損及國家安定之虞,得經委員會決議,動用資金,發揮安定市場的力量。



◆ 老蕭救經濟 協調不決策

【聯合報╱記者范凌嘉/台北報導】 2008.09.19

馬總統昨天宣布在總統府內設立「財經諮詢小組」,由副總統蕭萬長任召集人;他強調,小組主要功能是諮詢,不是決策,「扮演溝通平台的角色,讓我們有機會跟各界就財經問題充分交換意見,並把討論共識送行政院,作財經決策的參考。」

馬總統昨天與媒體茶敘,主動說明財經諮詢小組的構想。他表示,這段時間台灣的經濟情勢遭遇非常嚴峻的挑戰,國際金融界發生「前所未有的大變化」,為因應新情勢發展,總統府跟行政院增加互動,也設立任務性的財經諮詢小組,原則上兩周開會一次。

馬總統發表感性談話,「無論經濟情勢如何變化,蕭副總統跟我一定跟全國人民站在一起,攜手同心,共度難關。」

馬總統指出,五二○上任來的重大財經決策,他和蕭萬長都全程參加,聽取簡報後跟與會首長達成決定。他強調,財經諮詢小組是幫助行政院擴大視野、擴大參與的作法,不是取代、也不可能取代內閣,會把角色、分際、功能釐清,讓決策更周延。

蕭萬長說,將儘快召開第一次會議,議題訂好後找學者廣泛討論,再提具體意見。世界經濟明顯是非常時期,台灣跟全世界經濟緊連一起,有三成股市市值是外資,無法倖免衝擊;內閣政策需要時間,「沒有馬上吃、馬上好、沒有後遺症的特效藥」。



◆ 財經小組 藍委:不宜下指導棋

【經濟日報╱記者陳亮諭/台北報導】 2008.09.19

總統府昨(18)日宣布設立財經諮詢小組,藍營立委認為,這個小組與內閣應保持距離,避免「下指導棋」,或只是個疊床架屋的形式單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認為,馬政府在財經政策上整合能量不足,希望政府處理財經問題,應是全面性思考,不要炒短線、傷害長期性的金融安全。

國民黨立委李嘉進表示,財經諮詢小組在運作上,應僅提供財經建言給總統,若總統覺得可行,再把建議給內閣進一步研究或執行,該小組不宜直接對內閣下指導棋。

李嘉進認為,財經諮詢小組與行政院跨部會小組下的各組別,權責及功能上要有明顯區別,分寸也得拿捏好,財經諮詢小組應是對中、長期的財經政策設立,整個宏觀的大面向;不是解決短期、即時的經濟問題。



◆ 馬英九:劉內閣可以信賴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09.19

行政院表現不如預期,面對外界內閣改組聲浪,馬英九總統昨(18)日力挺行政團隊。他說,整體來看,「這個團隊還是可以信賴」。到目前為止,他和副總統蕭萬長都認為,行政院採取的政策是正確的。

馬總統、蕭萬長昨天和媒體茶敘。針對媒體詢及內閣是否進行改組一事,馬總統頻頻肯定行政院,有為行政院背書的味道。

馬總統表示,他勉勵內閣要有抗壓性,必須堅持正確政策。到目前為止,他認為行政院採取的政策都很正確。各國政府都面臨經濟發展瓶頸,都碰到財務危機壓力,行政院團隊已盡了最大力量,他說:「也許有人說話不盡得體,有些措施慢了點,但整體來看,團隊還是值得信賴。」

劉內閣有三名閣員曾遭監察院彈劾,馬總統指出,這三位閣員最後只受到申誡處分,不影響再任公職。他和政府團隊對三名官員的表現、能力操守都有信心,才會邀請入閣。

三名被彈劾的官員分別是政務委員曾志朗、經濟部長尹啟銘、國安局長蔡朝明。國民黨廉能委員會日前決議,建議政府不宜任用曾遭彈劾的政務官。馬總統說,被彈劾過的官員能否再任官員,不論公務人員任用法、公務人員懲戒法與公務人員服務法,都沒有對這一點限制。



◆ 以往各種諮詢小組 多沒好結果

【陳嘉宏、陳洛薇/特稿】 2008-09-19 中國時報

金融海嘯來襲,馬英九緊急宣布總統府設立財經諮詢小組,欽點蕭萬長出任召集人,某種程度而言,這意味劉內閣的財經政策主導權被削弱,但另一方面,財經小組只能提供諮詢意見,卻沒有決策權,妾身未明,未來諮詢小組前景如何?見諸往例,其實不容樂觀。

以史為鑑,在總統府裡成立無法源的「諮詢小組」,幾乎從未有好結果的;陳水扁時代,掛名「諮詢小組」的不知凡幾,諸如「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總統府性別主流化諮詢顧問小組」,再早之前由李遠哲領軍的「總統府兩岸跨黨派小組」,但事後證明,所有結論幾乎多付諸流水。

所謂的財經諮詢小組既怕違背憲政體制,又怕對行政院下指導棋,最後搞成一個只有「諮詢功能」的體制外小組;遊走在憲法邊緣,看似回應外界期待,賦予蕭萬長這位經濟總設計師一個介入政府財經決策的途徑,不過一旦權責不明,又可能治絲益棼。

台灣的憲法設計怪異,幾乎除了總統直接民選外,幾乎所有的行政權都歸屬於行政院。直選的總統為回應民意呼聲,無法立即驅動行政院,總喜歡以「諮詢小組」凌駕於政院之上,就連念茲在茲要好好「行憲」的馬總統,都還是不能「免俗」。

經濟景氣低迷,外界實在無意再唱衰這個宛若經濟救命仙丹的總統府財經諮詢顧問小組,但左看右看,這實在比較像是馬英九為回應外界期待所築起的防火牆,是否真能振興景氣,有待觀察。



◆ 馬政府 換腦袋救經濟吧

【聯合報╱高正忠/交大教授(新竹市)】 2008.09.19

雖然我是在美國留學的,且在剛返國時也有美式思維,但在走過更多國家之後,我發現很多美式作風並不好,更覺得美國愈來愈向下沉淪了。美國現在已有約三分之一的公司會作假帳,甚至大公司也不例外,之前的恩龍即是一例。

選舉愈來愈像台灣了。連學術界也開始在變質了,哈佛的一個院長還寫了一本「失去靈魂的優秀」,質疑哈佛及其所培養的學生,是否已漸漸失去靈魂了。

這幾天的金融風暴,更讓我覺得可笑。美林與雷曼同時消滅,雖然境遇不同,但把公司消滅的美林執行長仍然可以領一千一百萬美元(約三億台幣)。甚至因有雷曼對比,還變成英雄。其實我相信雷曼也是差不多,雖然公司即將消失了,但高階管理人員早就領飽了,申請破產後就可能與他們無關了。仍然過著富豪式的生活,全球的受害股民,包括台灣,都無法向他們求償。

我們由於留美的專家很多,自然很多地方學美國。但美國是大國,我們不是大國,絕對不是!

之前轟動一時的「大國崛起」影片,其實應該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大國崛起已是歷史了,現今大國反而都在衰敗中。美國的地位正在沒落中,英國甚至比不上它過去的殖民地了。大國實在並不值得我們學習,反而要思考如何避免走入同樣的困境。

相反地,應該要自覺是小國,小國反而有更多成功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其實環保界很怕大陸及印度這種人口超級大國學美國,若這二個大國也學美國,那將是人類的大災難。不過,很不幸的。這二國並沒有看到這個危機,正朝錯誤的方向走。

相信我們都不想落入美國現在的情況,但我們向來學好的很慢,學壞的反而很快。我們的公司領導人是否誠信值得信任;或是我們的公司執行長是否即使把公司弄倒,仍然可以領很多錢,甚至還在海外逍遙。雖然我也認為台大校長確實不必為陳總統一家洗錢的事道歉,但我們的大學精神是否還在?而政治當然更不必提了。

呼籲新政府好好思考,政策不要急就章。雖然有人說很不幸新政府碰到全球金融風暴,但其實一個好的國家領導團隊就是要有信心,且證明能帶領人民走過風暴。當年的新加坡一無所有,馬來西亞都不要它,才因此造就了李光耀。千萬不要如之前的總統接收過去的成果,然後將其敗光。

蕭副總統領導經濟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畢竟他算是專業經濟人士,但我擔心的是思維沒變,用過去思維來面對完全不一樣的現今世界,例如多年來被政府視為重要的DRAM產業,屬兩兆雙星產業中之一兆,何等風光及受到重視。但今年若不幸,DRAM產業可能將賠光所有過去廿年所賺的錢,這個產業即將變成沒有經濟效益的產業,廿年下來一場空。更別提這個產業所造成的環境汙染社會成本,更是難以計算。為何會如此,因為思維一直沒變,永遠在代工。

呼籲新政府,不要再學大國了,承認自己是小國吧!多研究小國如何成功,即使要我等八年,也請多花點時間找些有新思維的專家,想想更好的政策吧!



◆ 我IT競爭力 躍升全球第二

【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台北報導】 2008.09.19

商業軟體聯盟(BSA)昨(18)日發表2008年全球IT產業競爭力指數,台灣IT產業在研發環境指標成績位居全球第一的強勢帶動下,今年台灣的全球IT產業競爭力表現超越日本、南韓、英國、澳洲等國,從去年第六名躍升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這項研究報告由BSA委託經濟學人信息部(EIU)調查全球66國的IT產業,昨天公布結果,BSA副總裁暨亞洲區域總監Jeffery Hardee分析,台灣排名竄升到第二,主要是研發環境的評估方法有所改變,去年採計所有的專利數,今年更精確到只計算關於IT的專利,台灣才脫穎而出。

Hardee指出,台灣平均每2,000人就有一項IT專利;每百人就有高達512美元的研發經費,在亞洲僅次於日本的707美元,研發環境項目更勇奪全球第一。

不過,在EIU考量的「整體商業環境、法律環境、IT基礎建設、人力資本、研發環境、與政府對於IT產業發展的支援」等六大指標方面,台灣僅研發環境項目成績亮眼,人力資本因國內理工學生數量少、排名第七;其餘項目排名分別在19名到28名之間,表現差強人意。

Hardee分析,台灣對外資態度友好、政府行事有效率、法律環境堪稱公正,是台灣商業環境的強項;但兩岸關係與台灣政局不穩定,是外資在台經營一大隱憂。

IT基礎建設部分,台灣有六成人口使用網路、擁有電腦,但電腦普及率仍不夠出色,遜於其他亞太國家。但Hardee認為,台灣的行動電話普及率100%,加上正在進行的目標全台行動上網的「M台灣計畫」,台灣IT基礎建設精采可期。

至於最令人憂心的是「法律環境」與「政府支援」,前者因降低的盜版軟體使用率,卻敵不過嚴重的網路盜版、藥物與教科書版權侵害問題,排名僅升到第27名;後者更滑落九名到第28名。Hardee指出,主因政府有偏袒本土IT硬體公司的傾向,不夠中立,影響外資投資意願。



◆ 商務IT冷 消費市場熱

【經濟日報╱記者 李立達】 2008.09.19

企業緊縮IT支出,導致商務IT市場需求下滑,今年承接商務NB訂單比重較高的代工二哥仁寶,被迫下修全年出貨目標,讓市場警覺商務IT市場衰退的力道;緯創今年商務NB機種比重低,但從其承接伺服器與儲存器訂單狀況,也讓董事長林憲銘感到憂心,讓市場對今年商務IT的景氣看法更趨保守。

整體NB需求成長趨勢不變,主因NB取代DT的潮流帶動,但消費機種與商務機種需求強弱,卻相差甚多。商務機款需求冷颼颼,消費市場卻仍強勁。

「產業鐵嘴」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樂觀認為,企業IT支出再凍,也不會凍太久,他的邏輯是:NB為必要支出,企業為成長,必需添購生財工具;此外,業者也指出,三年一次的換機潮已到,就算今年不換,明年也該換。

不論樂觀與悲觀,美國景氣與否,將是商務市場能否回溫的重要指標,以全球商務PC一哥戴爾為例,北美為主要營收來源,如今美國金融地雷連環爆,讓疲弱的美國企業需求往下走,是否會進一步衝擊消費市場,將是需要密切觀察方向。



◆ IBM唯一境外研發中心 TSTL參與下一代Power伺服器開發

中時電子報╱黃智銘/台北報導 2008-09-19

台灣由於硬體研發實力堅強,因此被IBM選為美國境外唯一設有研發中心的據點,位於台灣南港的研發中心從早期X86系統伺服器開發做起,目前產品一路延伸到更高階的刀鋒、零售系統的產品,人數也從40人擴增到250人,2006年起由xTDC改名為TSTL(Taiwan System and Technology Laboratory)。

IBM台灣研發中心總監威馬克(Mark Wiltse)表示,台灣研發中心甚至開始與美國總部合作開發IBM最高階的下一代Power架構伺服器,雖然短期可能還看不到台灣開發的Power伺服器,不過IBM對台灣將是長期而持續的。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目前TSTL概況如何?

答:台灣在硬體研發上一直都有堅強的實力,這也是當初IBM選在台灣設立研發中心的用意,尤其是過去4個月,TSTL陸續完成多項開發案,今年對TSTL來說會是相當忙碌的一年。而TSTL的研發還有其他層次的意義,如新興市場中國、印度的興起,台灣地理位置上相當靠近這些市場,可以很快的針對這些市場反應,去年起我們陸續針對這些市場推出特定產品,TSTL的部分也投入相當多的心力。

另外,伺服器市場持續降價,成本一項也是關鍵成功因素,台灣也是IBM重要零組件供應地區,TSTL還有一項任務就是去找出最有競爭力的零組件,幫助IBM提升競爭力。

問:從最初期的X86伺服器,到進階的刀鋒伺服器,可以簡述一下TSTL未來發展方向嗎?

答:2年前如果你問說,台灣可能開發出刀鋒伺服器嗎?答案是不可能,但是今年我們已經看到第一款台灣開發完成的刀鋒伺服器HS12,現在要談更高階的Power伺服器,台灣也還是缺乏這樣的能力,因為台灣對這方面的設計、使用人才都不是這麼充足。

不過,台灣已經開始參與下一代Power伺服器的開發工作,可能未來幾年會看到成果,而IBM的規劃一旦台灣有能力開發這類似產品,將會是一代接一代的推出,而不只是單一產品而已。

問:台灣也有多家ODM廠是IBM合作夥伴,近來合作的關係也逐漸由硬體升級到軟體,你如何看待這種合作關係?

答:IBM也希望與ODM廠一同成長,但由於這些合作廠商,多半也是和IBM對手如惠普、戴爾合作,所以IBM在合作上也會顧慮是否會有產品技術洩漏等問題,所以合作的產品現在還是以技術成熟產品為主。

在軟體部分合作,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獨特的系統管理軟體,這部分IBM會視為自己的機密,不過一些BIOS的部分,非關鍵軟體,的確可能會和合作夥伴一起合作。

fsj 提到...

美國救市五路並進 流動性的賞與罰

* 美國救市 五路並進
* 美將設RTC 收購不良債權
* 老招新用 盼一舉殲滅金融風暴
* 何謂放空?
* 美政府強力救經濟 全球股市大漲
* 全球砸銀子救股市勝之不武
* 美經濟領先指標 超預期的... 劇跌
* 美國夢碎 到處是帳篷!
* 我見我思:流動性的賞與罰

◆ 美國救市 五路並進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林聰毅/綜合十九日電】 2008.09.20

美金融紓困方案

●500億美元擔保貨幣市場基金
●成立RTC收購不良債權
●與歐洲央行再注資千億美元
●收購二房問題房貸資產
●禁止放空金融股

美國政府將火速推出承接房貸壞帳的救市方案,拯救瀕臨崩潰的金融體系;英、美證券主管機關禁止放空金融類股,加上面臨危機的貨幣市場基金得到政府擔保,激勵全球股市19日噴出行情,倫敦、巴黎漲幅逾8%,美股早盤道瓊工業指數暴漲4%。

美國財政部長寶森19日召開記者會宣布,財政部將與國會在本周末敲定方案,設立機構以「數千億美元」收購金融機構帳上難以流通的房貸相關資產,下周將儘速立法通過。市場預先反映這項利多,亞洲股市19日全面大漲近5%,道瓊指數繼18日大漲410點後,19日早盤再漲456點至11,475點,英國金融時報100指數盤中更一度暴漲9.6%,法國CAC與德國DAX各有8.34%與6%漲幅。

寶森表示,財政部透過「二房」與財政部本身收購房貸資產證券的規模將暫行擴大,對房市注入緊急資金。美國財政部19日另外宣布對近日垂危的貨幣市場基金提供500億美元保險,一度凍結的商業本票市場湧進450億美元。全球央行19 日繼續對市場注資逾千億美元資金。

為遏止投機客趁火打劫、導致金融機構連鎖倒閉,美國、英國、愛爾蘭及澳洲等國宣布禁止放空金融股,美國檢方也積極掃蕩放空股票行為,全力穩定金融股,摩根士丹利股價19日暴漲50%,高盛勁揚34%。

美國證管會(SEC)19日宣布,即日起禁止放空799檔金融股,禁令持續至10月2日。英國金管會(FSA)也宣布禁止放空29金融機構股票,實施至明年1月16日為止。愛爾蘭宣布禁止放空愛爾蘭銀行等四家銀行和保險業者股票。澳洲下周一起也將禁止所謂的「無券放空」行為。美、英金融主管當局與紐約等三州檢察長已著手調查放空交易,而加州公務員退休系統(Calpers)等全美三大退休基金暫停出借日前慘遭殺盤的摩根士丹利及高盛股票。

投資人重新擁抱風險市場,「避險天堂」10年期公債殖利率大漲32個基點。美元對日圓匯價一度勁揚2.45%至108.02日圓。西德州輕原油10月期貨一度勁揚5.9%至每桶103.64美元。



◆ 美將設RTC 收購不良債權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華盛頓十九日電】 2008.09.20

為解決百年來最嚴重的信用危機,美國政府將推出一套全面性的救援方案,準備進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金援行動。據估計,這次金援規模將高達5,000億美元,甚至上看1兆美元。

美國財政部部長寶森19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政府將推出一系列「強而有力的策略性步驟」,希望解決不斷惡化的金融危機,穩定市場信心。

寶森特別提到,聯邦政府會專門針對與房貸相關的非流動資產(illiquid asset)。一般預期,政府可望設立類似1980年代的資產清理信託公司(RTC)的機構,專門收購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

寶森在記者會上說,聯邦政府必須祭出鐵腕,移除這些影響市場和經濟發展的非流動資產。這些紓困方案必須善加設計,且規模要大到足以發揮最大效應。他估計新方案可能得花數千億美元,才能真正扭轉情勢。

財政部19日稍早已宣布將動用500億美元,為貨幣市場基金擔保。此外,聯準會(Fed)將向部分金融機構收購與房地美和房利美相關的債券;SEC也同步禁止放空華爾街799家券商股票的緊急措施。

事實上,寶森18日已先和Fed主席柏南克與多位民主、共和兩黨的參眾議員,在國會山莊召開緊急會議,商討當前金融風暴的解決之道。證管會(SEC)主席考克斯也有出席。

共和黨參議員謝比在會後告訴記者,這場會議的焦點在於如何處理那些非流動資產;國會正在等著財政部和聯準會送上來的提案。眾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法蘭克說,國會會儘快通過立法。

參院銀行委員會主席杜德則形容,這是場非常慎重的會議。他在國會這30多年來,從來沒有這麼認真嚴肅過。

美國政府終於要提出一個全面性的紓困方案,讓這場金融風暴早日劃下句點,但仍有人質疑,以美國政府的能力,是否足以應付這場危機。

Fifth Third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麥可里克表示,聽起來好像政府要變成一部超級大垃圾車,專門收購沒人要的不良債權。

一般預料美國國會可望趕在下周休會前完成立法,好讓議員有時間準備接下來的選舉。



◆ 老招新用 盼一舉殲滅金融風暴

【經濟日報╱編譯 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8.09.20

美國財長寶森18日才說要提出一套全面性的解決方案,市場馬上盛傳政府可能成立一個類似金融重建基金機制,其實這不是什麼新構想,早在美國上次出現信用風暴時就已用過這招。

1980年到1994年間,美國有超過1,300家儲蓄貸款機構(S&L)陸續倒閉,這些機構的資產合併起來超過6,000億美元。由於損失金額過於龐大,連負責這些機構存款保險業務的聯邦儲貸保險存保公司(FSLIC)也不堪負荷,最後於1986年關閉。

美國政府起初希望藉由重組FSLIC的資產度過難關,但儲貸機構的破洞愈來愈大,1989年美國直接成立非常設機構RTC,專責這些問題金融機構的善後處理工作。

事實上,亞洲、歐洲及中南美洲的許多國家,也都有成立類似機構的作法。一般認為,美國的RTC對該國金融危機的善後處理工作貢獻卓著。

認為此時可以比照辦理者,或許是著眼於兩個機構的功能都是收購有問題的房貸。但對照今昔會發現仍有差異:當年RTC是在儲貸危機發生幾年後才成立,而且是收拾善後。如今當局希望儘快把風暴縮到最小,根本不想等到最後再來擦屁股。

RTC只是整個穩定市場方案的一部分,正如國際貨幣基金(IMF)最近才提出的一份研究所說,如果要解決系統性的金融危機,一一圍堵的方式不但成本太高,也不見得適合。全面性的解決方案才有效,而且愈快開始進行愈好。



◆ 何謂放空?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 2008.09.20

美國證管會(SEC)與英國金管會(FSA)19日宣布暫時禁止放空金融股,以阻止投機客在這波信用緊縮風暴中趁火打劫,並恢復投資人的信心。

放空意指借用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後賣出,待股價下跌時將其買回,以賺取其中利差,是合法的交易方式,有助於提高市場效率與流動性,然而各界認為,它是金融危機近來急遽擴大,以及投資與商業銀行類股股價暴跌的主因。這一波風暴已使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中的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等三大公司倒地。

SEC表示,它特別與FSA聯手採取這項緊急措施,期望藉此保護證券市場的健全體質,並恢復投資人的信心。SEC主席考克斯表示:「SEC決心以既有的各項工具對抗足以危及投資人與資本市場的市場投機行為。這項緊急命令暫時禁止股市的放空行為,以恢復市場的穩定。」

考克斯又說,運作正常的市場不需要這種暫時性的措施,它只是聯準會、財政部、國會共同採取的多項因應對策之一。

※ 無券放空(naked short selling)。



◆ 美政府強力救經濟 全球股市大漲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綜合19日外電報導】 2008.09.20

美國政府19日繼續對金融市場釋放利多,定本周內火速推出承接房貸壞帳的救市方案,拯救瀕臨崩潰的金融體系;在此之前,英、美證券主管機關已急令禁止放空金融類股,加上面臨危機的貨幣市場基金得到政府擔保,激勵全球股市19日噴出行情,倫敦、巴黎漲幅逾8%,美股早盤道瓊工業指數暴漲4%。

美國總統布希在白宮玫瑰花園針對經濟問題發表重要演說時指出,美國納稅人必須承擔可觀的成本,美國政府更決心以實際行動重振弊端叢生的美國經濟。他表示:「目前是美國的危急存亡之秋。源自信用市場出現的問題已經在我們的金融體系擴散開來。政府干預有其必要。現在是解決問題的時機。」

布希表示,美國主管當局正與美國國會議員會商,本周內即可推出一項因應方案,交由國會下周審議,其中包括買下有問題銀行手中的資產。不過他警告:「採取這些措施的必要條件是,動用可觀的納稅人血汗錢。此舉將隱含風險,不過我們預期,這些資金最後仍可回收。如果我們袖手,風險將更高。」

據稱,美國政府這些救經濟猛藥,總額將達一兆美金之譜。

布希又說:「如果我們的金融市場承受更多壓力,後果將包括工作機會大量流失,退休金帳戶片瓦無存,房價繼續下探,新住房、汽車、大學學費的貸款準備金分文無存。美國無法承擔這些風險。」

美國財政部長寶森19日宣布,財政部將與國會在本周末敲定方案,設立機構以「數千億美元」收購金融機構帳上難以流通的房貸相關資產。市場預先反映這項利多,亞洲股市19日全面大漲近5%。

寶森表示,財政部透過「二房」與財政部本身收購房貸資產證券的規模將暫行擴大,對房市注入緊急資金。美國財政部19日另外宣布對近日垂危的貨幣市場基金提供500億美元保險,一度凍結的商業本票市場湧進450億美元。全球央行19 日也繼續對市場注資逾千億美元資金。

美國證管會(SEC)19日宣布,即日起禁止放空799檔金融股,禁令持續至10月2日。英國金管會(FSA)也宣布禁止放空29金融機構股票,實施至明年1月16日為止。



◆ 全球砸銀子救股市勝之不武

【工商社論】2008-09-20 工商時報

最近數個月來始終籠罩在狂風暴雨及濃厚陰霾中的台股,終於昨天拉出一根長紅,加權指數上漲328.43點,以5970.38點收盤,交易量也同步擴增為1,053.33億元。價量俱揚的樂觀場面是否繼續上演,目前很難預測,但可以確定的是,在全球經濟大國幾乎有志一同加入拯救股市及經濟行列後,前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所謂的「世紀僅見金融風暴」,總算有了一個扭轉的機會。

面對這一波因為房地產及景氣泡沫破滅的世紀金融風暴,包括歐美日本等經濟大國政府的救援行動,雖然在經濟學理論上也許不值得稱許,但眾志成城的威力卻得到印證。在美國白宮與聯準會聯手伸出援手,包括相繼採取停止升息、寬鬆資金供應、接收「二房」之同時,英國也決定花費10億英鎊拯救房地產與經濟。但美英日各國政府的個別行動,初期效果不算理想,全球性金融與經濟危機,仍然瀕臨爆發邊緣。在雷曼兄弟等不到奧援,美國銀行以500億美元收購美林證券,以及美國政府毅然決然動用850億美元經援美國國際集團(AIG)後,美國領導全球經濟大國力阻金融風暴繼續擴散的態度終於明朗。尤其日昨全球六大央行聯手增注2,470億美元(約8兆台幣)於全球貨幣市場,期以緩和美元短期融資與流動性不足問題,並促成歐美股市紛紛以長紅收市後,全球金融風暴雖然不能說業已終結,但遲早順利落幕的可能性大增。

當各國央行聯合採取救援行動,並發布聲明強調,「此一行動與個別央行過去幾天採取的其它措施,目的都在改善全球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各國央行將持續緊密合作,並將採取適當措施以因應目前壓力」。我們相信,基於資訊傳遞快速與便捷、歐美日等經濟大國深知全球流動性危機的危害與必須及時挽救的共識,最重要地,歐美日諸國具備對抗金融與經濟危機的實力,即使市場上還存在一些零星的未爆彈,但只要歐美日大國同心協力,應該都可以很快予以化解消弭,至於整個金融風暴及經濟殘局,我們認為只要假以時日,當可以逐漸復原。但在此同時,金融與景氣泡沫的副作用與後遺症,乃至美國政府竟然動用公帑拯救特定產業與個別公司的「倒行逆施」,勢必繼續為難世人,並提醒世人回歸基本面的刻不容緩。

相對全球流動性危機的醞釀與爆發,台灣這一陣子的景氣空前低迷與股市超跌,雖然在世界天秤上份量有限,但對全體民眾而言,仍是苦不堪言,尤其520後股價一路下跌,跌幅逾四成,更使大多數股民虧損累累、哀鴻遍野。雖然劉內閣不斷推出振興景氣與拯救股市方案,但因虛有其表、沒有牛肉,始終不曾發生效力,即使府院黨協調決定調降證券交易稅率一半,仍因下藥不對症而未能使台股的跌勢稍止,更遑論扭轉行情了。如此的困局,直至始終保持觀望的中央銀行下了重手,一口氣調降存款準備率五碼,才使台股好不容易有了一天行情,並在國際形勢仍然黯淡之際,決定啟動國安基金進場護盤並創下奇功。

對於國安基金委員會決議啟動國安基金,因為大致上符合國安基金條例第八條要件,我們認為爭議不大,而且時機上也頗為湊巧,除了歐美股市因六大央行砸下8兆資金救股市而紅通通外,香港、上海、深圳股市也因對岸採取取消證券交易買方稅負猛藥而大漲,全球通力救股市的藥方不但奏效,而且因為相互激勵,發揮加乘效果,終而造就了難得一見的全球股市全面大漲大喜劇。

我們不確定如此歡樂場面可以持續多久,也不知道前面道路是否崎嶇難行,但我們確知,依賴政府砸下銀子救股市絕對不是正辦,把經濟搞好,重振人民對政府的信心,毋寧才是最有效,也最直接拯救股市、振興經濟的藥方。



◆ 美經濟領先指標 超預期的... 劇跌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09.19

美國民間研究機構工商協進會(Conference Board)18日公布的報告顯示,8月份經濟領先指標下跌,且超過分析師預期,說明未來的經濟成長將持續疲軟。

這家總部設在紐約的機構指出,上個月經濟領先指標下跌0.5%到100.8,是自從2004年10月100.7以來的最低紀錄,而且也超過路透對於分析師調查0.2%的跌幅預期。8月的指標也低於一年前同期水平2.7%。

此外,該協會也將此前公布7月份數據修正為下跌0.7%,至101.3。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七個月中,該數據只有兩次上升,分別是4月份與修正後6月微不足道的的0.1%升幅,這表明今年大多數時間,經濟一直在搖擺不定。

經濟領先指標包括失業保險金與建築許可等,主要是用來預測未來三到六個月經濟前景的重要數據。該指標上個月下跌,主要是受到建築許可下跌與申請失業保險金人數攀升拖累。

衡量當前經濟情況的當前指標(coincident index)也下跌0.1%;評估過去狀況的滯後指標(lagging index)則微增加0.4%。當前指標主要追蹤薪資、收入、銷售與生產狀況等。滯後指標則是衡量企業借貸、失業時間、服務價格、勞動支出比率、庫存以及消費信用狀況。



◆ 美國夢碎 到處是帳篷!

【聯合晚報╱美聯社內華達州雷諾市十八日電】 2008.09.19

美國遊民組織表示,去年房貸危機爆發以來,無家可歸人數顯著增加,而且隨著法拍屋增加、汽油和食品價格上漲、就業市場緊縮,問題愈來愈嚴重,美國各地也出現愈來愈多遊民形成的帳篷營區。

遊民聚落成長之速,使維護遊民權益團體感到意外。雷諾冬季緊急收容所關閉後,一些無處可去的人在鐵路旁邊搭帳篷,接著其他失業者或是到雷諾找工作落空的人相繼加入。

雷諾市
空地帳篷住了150人

幾周內,雷諾一片準備興建收容所的空地就布滿大大小小的帳篷,有超過150人住在裡面。

這種景象在其他許多城市不斷出現。加州聖塔芭芭拉撥出一個停車場,讓睡在汽車和廂型車裡的遊民使用;加州福瑞斯諾試圖管理幾個愈來愈大的帳篷營區。

俄勒岡州波特蘭和西雅圖的維權團體與非營利組織和教會合作,把帳篷營區當成戶外收容所加以管理;田納西州查塔努加、聖地牙哥、俄亥俄州哥倫布市也出現愈來愈大的帳篷社區。

新遊民
從次貸危機蔓延

美國聯邦住宅與都市發展部最近提出報告,表示2005年1月到2007年1月,美國遊民減少12%,從75萬4000人減到66萬6000人。但是,去年的數字排除了一些以前被列為遊民的人,包括在親友家裡、露營區、汽車旅館住了超過一星期的人。此外,房市和經濟危機是在這項統計完成後不久才蔓延。遊民團體聯盟說,次貸危機以來,61%的地方和州遊民組織都有人數增加現象。

西雅圖
遊民抗議警方掃蕩

在西雅圖,原來的工作階層社區大興土木,成為富裕專業人士的居所,一些偏僻地點卻成為遊民聚落。遊民和維護權益人士最近數月三度聚集在市政府搭帳篷,以抗議警察的掃蕩行動,並促使各方注意遊民的處境。

雷諾決定任由遊民營區存在,因為收容所已人滿為患。居民必須登記,每周報告他們找工作和住所的進展。有關人員會安排他們到收容所洗澡,並告訴他們到哪裡獲得飲食。



◆ 我見我思:流動性的賞與罰

【呂紹煒】2008-09-20 中國時報

世界金融史上,大概從來沒有一次像現在一樣:全球關注著市場流動性、所有的央行,都「閉著眼睛」把流動性「強灌」進市場。主要國家央行為市場灌進十多兆台幣以上的資金,連資金浮濫得可以的台灣,咱們保守的央行都要大降存款準備率,硬把二千億元的強勢貨幣「塞回」給銀行。

廿年前,葛林史斑才接美國聯準會主席三個月不到,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美股重挫五○八點,跌幅廿二.五%,是歷史上跌幅最大的一天,較之一九二九年大蕭條前夕的跌幅還慘。在華爾街所有銀行家都被龐大的損失震得七葷八素之際,紐約證券交易所甚至一度準備關閉市場。

聯準會發表一分簡短的聲明:「聯準會乃我國之央行,為不負此重責大任,今特保證必為流動性之來源,以支援經濟及金融體系。」當然,在幕後聯準會官員不斷勸說各大銀行留在市場、繼續放出資金。結果,奇蹟式的風暴很快平息,經濟持續成長、美股繼續上揚。

後來,葛老形容那分聯準會的聲明是「如林肯蓋茲堡演講一樣的簡短明確」。而此後,「為市場灌飽流動性」,就幾乎成為挽救金融市場的SOP了。

隨後幾次全球性的金融風暴,以美國聯準會為首的全球央行,幾乎都是用「這招」─保證對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來度過難關。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隔年的俄國倒帳風暴,美國都曾協調已開發國家提升流動性並降息,來度過難關。

用最白話文來說,流動性就是擁有的現金、或變現能力;小到個人、家庭,大到一個企業、金融單位、甚至一個金融市場,流動性都是「攸關生死」的關鍵。一家企業、金融機構,即使資產遠大於負債,如突然發生急需的大筆現金給付無法支付,可能因此被搞掛;所謂銀行擠兌而倒閉,其實就是「被流動性打敗」。企業一旦急需現金,就只好賤賣資產以求變現。

而當資產價格被打下去後,全市場擁有這類資產者的價值都往下掉,也都有資產損失要提列;結果這些金融機構的放款能力因而變小,整個市場信用緊縮。信用緊縮,那些被迫還債者只好砍出手上資產,再進一步造成資產價格下跌。整個市場就如此進入惡性循環,不知何時到谷底。這也是金融市場最不願看到的結果。此波金融風暴各大銀行的損失已提列的金額號稱有五千億美元,如果以保守的十倍算,市場信用緊縮程度是五兆。

五兆?一文錢都可逼死一名英雄,何況五兆?所以,全球的央行都不惜一切的用流動性要灌爆市場,就是要避免或打斷這個惡性循環。

但,水能載舟,水能覆舟,增加流動性以救市如被濫用,該收手時不緊縮,反而會成為大禍。這波從次貸到二房,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就被認為是聯準會八年前,在科技泡沫後,為了支撐經濟與金融市場,不斷調降利率到歷史低點,讓市場充滿著錢,信用大幅擴張且浮濫的「終極結果」。

這次,史前無例、由全球各大央行一起為市場注入流動性,到底何時會收縮?是否會「醞釀」出下次更鉅大的金融風暴呢?請見下回分曉。

fsj 提到...

金融危機掀起美大選政治危機

* 美金融紓困 上看2兆美元
* 美提紓困 盼舉債上限350兆
* 鉅額借貸 美財長被批昏了頭
* 救市3人組 寶森、柏南克、蓋斯納
* 史無前例干預市場 專家憂慮
* 英巴克萊收購雷曼資產 成交
* 雷曼、避險基金 最大輸家
* 金融時報:金融危機掀起美大選政治危機
* 觀念平台─小心資產價值緊縮
* 金融界:主權基金不必積極揭露
* 7、8月用電量大減
* 財政部豈可棄守本分天職
* 馬路上有扁足跡

◆ 美金融紓困 上看2兆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二十日電】 2008.09.21

美國政府19日宣布將火速推出金融紓困方案,激勵全球股市一片喜氣洋洋,但據估計這次的金援規模最多將近1兆美元,可能使總紓困代價上看2兆美元,且技術面困難重重。

各界評價褒貶不一,前聯準會(Fed)主席葛林斯班認為這是必要行動,但也有經濟學家批評此舉加重政府負債。

美國政府19日正式對金融風暴全面宣戰,全球股市歡聲雷動。MSCI世界指數大漲5.7%,上周最後兩個交易日漲幅達8%,為近38年來最大。

歐洲基準指數破紀錄地狂飆8.3%,亞洲指數也勁揚5.5%。

據CNBC報導,前Fed主席葛林斯班力挺財政部和聯準會,稱這是「必要的行動」。他表示,這場「百年僅見的大事件」,需要非常手段因應。他說:「沒人願意做這種事,但情況已從流動性問題演變到償付能力問題。 」不過葛林斯班也提醒,危機一旦解除,一定要再鬆綁整個體系。他認為暫時禁止放空的做法很糟。

為應付這場金融危機,美國政府今年來已陸續投入至少1.11兆美元金援。若再加上周末將要敲定的各項擔保或收購不良債權方案,總金額上看2兆美元。

巴克萊資本公司策略師龐德(Michael Pond)預估,假設政府要花2,000億美元收購不良債權,那麼恐怕還得再舉債7,000億美元到1兆美元。龐德獲機構投資人雜誌評選為今年度最佳美國抗通膨公債(TIPS)分析師。

馬里蘭大學經濟學教授芮恩哈特指出,聯邦債務如果暴增,人民稅負勢必加重,政府得撙節支出,下一任總統就比較難有所作為。此外,經濟成長也會受拖累。

除增加國內納稅人的負擔,美國政府勢必也得再向外國投資人融資。近來美元上漲、美國公債依然搶手,可見外國投資人仍對美國有信心。

但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夫警告,如果紓困方案無法立即恢復市場信心,外資恐怕就會縮手,美國籌資的成本馬上升高。

此外,對Fed歷史頗有研究的梅爾澤表示,該收購哪些有問題的證券,恐怕也夠美國政府頭痛,因為這些證券已經重重包裝,風險程度各不相同。相較之下,1980年成立的資產清理信託公司(RTC)的任務就顯得輕鬆不少。

前財政部官員楚門另提醒,例如瑞士銀行(UBS)等外資銀行所持有的問題房貸債券,美國政府同樣概括承受?還是排除在外?



◆ 美提紓困 盼舉債上限350兆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 2008.09.21

美國國會議員與政府代表20日針對政府的紓困救市方案,進行緊鑼密鼓的緊急會商,期能儘快敲定細節,完成立法。根據媒體拿到的一份政府提案內容,紓困計畫金額高達7000億美元,且政府希望將政府的舉債上限提高到11兆3150億美元(約350兆台幣)。

在財長寶森宣布政府的救市決定後,國會議員與財政部、聯邦準備理事會官員即計畫20日、21日馬不停蹄就政府的提案進行研討,期望讓草案內容早些定案,有利國會在下周末前通過法案。一名國會助理說,參院的重量級人物,參院銀行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籍參議員陶德,以及共和黨籍參議員薛爾比都會參與。

美國總統布希20日誓言與國會合作,儘快通過金融紓困法案。布希表示他在體認金融事態嚴重後,即決定大膽行動。布希強調,救援計畫這帖強心劑,務必達到藥到病除的目標。

美聯社與路透拿到的提案內容顯示,政府要求國會給予政府7000 億美元收購毒資產。計畫同時要求國會廣泛授權政府,可在未來兩年購買任何美國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同時將政府法定的舉債上限,從10兆6000億美元,調高到11兆3150億美元。

布希利用每周例行的總統廣播演說,替政府的計畫辯護說,「大問題需要大方案來拯救」。布希還強調,紓困方案可救華爾街,也對一般民眾有幫助。布希說,金融震盪可能導致大舉失業。他坦承聯邦干預私人企業,是空前且危險的行動,但政府若不付諸行動,未來可能付出更高代價。

在重大利多刺激下,美股19日連續第二天大漲。道瓊工業指數大漲漲368.75點或3.35%,收在11388.44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74.8點或3.4%,收在2273.9點。

紐約商業交易所的10月原油期貨19日激揚6.67美元或6.8%,以每桶104.55美元收盤,盤中最高升抵105.25美元,漲幅高達7.4%。油價自9月16日以來,合計已經上漲15%,是1998年12月14-16日以來最大連三天漲幅。



◆ 鉅額借貸 美財長被批昏了頭

【聯合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8.09.21

美國財政部周末加班研擬一套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龐大的金融紓困方案,經濟學家估計,美國必須額外借貸7000億到1.3 兆美元,才能支應這些連串的救援行動。不過,這道主菜尚未上桌,已有人批評美國財長寶森是「昏了頭」。

寶森19日表示,政府正在研擬一套數千億美元的方案,以協助銀行業擺脫引爆這場危機的有毒房貸資產。雖然他未透露方案的細節,但一般揣測財政部將要求國會授權低價收購問題房貸。

曾被「機構投資人」雜誌評為2008年最佳通膨保護證券分析師的龐德估計,政府接管「二房」、AIG,央行擴張對金融機構的信用額度,加上經濟減緩,已讓財政部的借貸需要增加4550億美元。假設財政部新方案的代價是2000億美元,將使總額逼近7000億美元。

他說:「單是最近幾周宣布的救援計畫,就能輕易讓財政部的未清償債務升高到1兆美元。」

但參院銀行委員會成員謝爾比19日表示,財政部的最新方案可能需要花費5000億美元,他說:「這筆數字實在太大,不能不問清楚是誰付錢,就輕易埋單。」如果他估計的數字是正確的,則美國政府為化解這場危機的支出需要,還會再升高到1.3兆美元。

聯準會副主席布林德稱讚寶森研議中的方案是邁向解決問題的「一大步」,哈佛經濟學家羅果夫也說寶森和其他參與官員的表現「非常出色」。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翹起大姆指稱讚。

先鋒集團創辦人波格爾就直言寶森是「被打昏頭了」(punch drunk),他說:「我們正在玩一場賭場資本主義式的賭局,政府似乎已經被打昏頭了,才會這樣干預市場運作。」

美隆大學的政治經濟學教授梅爾澤也批評,寶森的方案是「社會主義式民主最糟的作法」。



◆ 救市3人組 寶森、柏南克、蓋斯納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09.21

華盛頓郵報報導,面對數十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美國基本上由一個3人小組運籌帷幄。從援救貝爾斯登,到接管「二房」房利美、房地美和AIG,所有關鍵決定都是由財政部長寶森、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和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蓋斯納拿主意。

一個終極談判交易高手、一名教授和一個老練公僕這種不尋常的聯手合作,可能決定美國如何度過現代史上最深切的經濟威脅,而且其中涉及的利害關係大得難以衡量。

如果他們成功,可能遏止經濟下墜,並盡可能減少殃及無辜的情況下改造華爾街。如果他們失敗,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和幾兆美元財富可能化為烏有,全球也將對資本主義失去信心。

這3人以前的事業歷程大多處於不同的領域,在擔任現在的工作之前彼此幾乎不認識。去年開始接連不斷的金融風暴,卻使他們成為互相信賴的合作夥伴。

62歲的寶森原來是投資銀行家,從高盛公司基層一直做到董事長兼執行長。54歲的柏南克是研究金融危機的著名學者,曾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主任。47歲的蓋斯納原為財政部職業官僚,在1990年代的國際金融危機是柯林頓政府應變團隊的重要成員。

他們的團隊工作對金融界影響深遠,也引起爭議。批評者指責他們對市場發生的動亂反應不一貫,上周末任由雷曼兄弟公司垮掉,本周卻出手救助AIG,使市場不確定政府對其他瀕危公司會怎麼處理。支持者則強調,政府援助的是萬一倒閉會引發廣泛災難的公司,而不是有求必應。

批評者也表示,這種密切合作把向來獨立的聯準會拖下水,也使美國納稅人可能必須承擔巨大花費。



◆ 史無前例干預市場 專家憂慮

【劉屏/廿日華盛頓電】2008-09-21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布希周五在白宮玫瑰花園的九分鐘談話,投資人關注的是美國政府「全力救火」,然而經濟學家擔心的是美國政府是否「全面干預」。

美國政府插手,有前例可循,九○年代,柯林頓政府成立清算信託公司處理一連串的呆帳事件。當時投下的金額為美金一千五百億元,這回卻估計至少需要美金五千億、甚至可能達一兆,將是美國聯邦政府年度總預算的三七%強,勢將成為三○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美國政府最大規模的介入行動。

「政府介入」一向是自由經濟的大忌,共和黨尤其如此。不管是三○年代羅斯福的「新政」或前述的清算信託公司,都是民主黨政府的產物。但現在情況急迫,共和黨政府也不得不進場。正因為如此,在布希的談話後,白宮還有一番補充說明,努力強化政府介入之不可免。

但是面臨的障礙也很明顯。因為國會只剩五天會期,廿六日就要休會準備大選,卻要批准這樣史無前例的市場干預計畫,在實質面與技術面都有難題。

布希認為這次危機起因是次級房貸呆帳,然而更多的學者專家認為金融機構濫發信貸,讓人虛幻的以為好景無限,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今天布希從金融機構救起,是否同時也該建立更有力的防弊機制?這是朝野共識,然而在極其有限的時間裡,法案能否周延?

至少布希承認需要「金融監理更加透明化」,朝野一致歡迎。因為現行法令不要求金融機構有準備金,也不要求金融機構對高風險領域投資設限,於是借貸不斷大幅超過經濟成長,形成泡沫,問題遲早要發生。

發生問題後,大眾赫然發現,美國對金融機構的若干規範還是七十五年前的標準;又赫然發現,美國的金融監理亂得可以,因為聯邦有五個部門管理銀行業務,有一個部門管理證券交易,還有一個部門管理期貨。

至於保險業務,聯邦沒有人管,而是交由各州負責。也就是說,全美有五十個以上機構負責保險監理業務。難怪兩位總統候選人,麥肯、歐巴馬都倡議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



◆ 英巴克萊收購雷曼資產 成交

【諶悠文/綜合報導】2008-09-21 中國時報

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將其北美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事業,出售給英國第三大銀行巴克萊銀行的申請案,廿日獲得美國紐約南區破產法庭批准。先前傳出這項交易金額是十七.五億美元,不過現在估計總額可能接近十三.五億美元。

另外,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接管雷曼兄弟歐洲分公司的管理者已去函,要求美國雷曼兄弟母公司,返還在公司倒閉前從倫敦匯過去的逾八十億美元。

有些債權人認為,政府打算清理銀行不良資產,打擊放空投機客之際,巴克萊銀行收購雷曼部份資產的案子應延後再議,以便讓雷曼資產取得更好歸宿。不過這些反對理由遭到派克法官駁回。

破產法官派克表示,如果他延後敲定這項交易,顯然不會有其他買家浮出檯面。他說:「我必須批准這項交易,因為這是現有的唯一交易。雷曼兄弟變成了這波信貸市場風暴掀起海嘯中的受害者,令我深感難過。」

雷曼兄弟委託律師米勒表示,這項收購案不只門當戶對,還保住了數千名雷曼員工的飯碗,此案若遭駁回,將會對金融體系造成重大衝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紐約聯邦準備銀行都樂見這樁交易定案。

巴克萊將接手雷曼的投資銀行、固定收益及股票買賣業務、交易暨研究部門。雷曼位於紐約總部,以及新澤西州兩所數據資料中心的收購總價為十二.九億美元,比原先估計足足少兩億美元。

雷曼的律師團指出,由於市場波動,巴克萊收購的雷曼股票市值,與承接的負債都已經下降:巴克萊將承接四七四億美元證券,與四五五億美元負債,而非先前所說的七二○億美元證券與六八○億美元負債。

雷曼兄弟在十四日聲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史上最大宗的企業破產案。《金融時報》報導,三天後,也就是十七日,接管雷曼兄弟歐洲分公司的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wC)去函給紐約母公司,追討在倒閉前該公司匯至紐約的八十億美元。據消息人士指出,提出書面要求後,可能就會採取正式的法律行動。

《金融時報》報導,雷曼在倫敦有四千五百名員工,員工對母公司聲請破產保護,卻未留現金在子公司深感不滿。



◆ 雷曼、避險基金 最大輸家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紐約二十日電】 2008.09.21

美國政府祭出的金融紓困方案,如同對股市注射一劑強心針,使連日來飽受股價重挫之苦的摩根士丹利、高盛撥雲見日,連美國國際集團(AIG)、華盛頓互惠(WaMu)等瀕死股票得以起死回生。但避險基金則因政府規定禁止放空而損失慘重,財政部長寶森的信譽也嚴重受創。

美國政府的救市利多,令陷入困境金融機構的投資人振奮不已。市場人士說,高盛執行長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似乎不急需資金挹注,但寶森這位高盛老長官顯然有意藉此對老友伸出援手。

受創程度也頗深的摩根士丹利,則繼續與美聯銀行(Wachovia)洽談併購事宜。自從政府表明願意收購不良資產後,併購已無急迫性,股價也因禁止放空規定而強勁反彈,執行長麥晉椼的壓力減輕不少。

其他受惠者有花旗集團(Citigroup)及其大股東阿布達比投資局、華盛頓互惠銀行及其私人大股東德州太平洋集團創辦人邦德曼(David Bonderman),甚至包括AIG及其創辦人葛林柏格在內。投資出問題房貸的商業銀行也是贏家,因為這些非常棘手的房貸,如今已成為美國政府欲收購的對象。

這些紓困措施也紓緩了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壓力,投資人出現解套契機。事實上許多美國企業也可能受益匪淺,因為貨幣市場基金是這些企業發行短期債的最大買家,企業也會發現短期債的價格將跟著水漲船高。近幾月來在這些出問題的美國金融機構投入數十億美元的亞洲與中東主權財富基金,也會同蒙其利,至少短期內將受惠不小,因為金融服務類股光在19日就反漲近11%。

最顯著的輸家是像鮑森(John Paulson)這類避險基金經理人,他以數十億美元放空銀行股,如今因政府禁止放空損失慘重。此外,政府還要求避險基金須揭露投資部位,業者惟恐營業秘密將暴露無遺。

另一輸家是日前宣布倒閉的雷曼兄弟公司,該公司的資深主管說,若政府能早幾天出手,雷曼就不會倒閉,並出售資產給巴克萊及私募股權公司。最後,寶森的信譽在此次金融危機也嚴重受創。他可以救二房、AIG,卻不肯為雷曼紓困,引發強烈抨擊,批評他和美國政府扮演上帝的角色,除加深道德風險疑慮外,並將嚴重破壞自由市場的機制。



◆ 金融時報:金融危機掀起美大選政治危機

中央社 2008.09.21

英國「金融時報」今天指出,金融風暴連掀巨浪,市場與投資人惴惴不安,但兩位美國總統侯選人對金融危機的因應表現似乎是配角,這場大選堪稱是有記憶以來最奇怪的一次,距離大選僅有六個星期,共和黨與民主黨總統侯選人馬侃和歐巴馬應加把勁更進入狀況。

這篇「美國大選掀危機」社論指出,金融風暴爆發伊始,都是由財政部和聯邦準備理事會主掌,很少聽到馬侃和歐巴馬發表評論;今年三月起,政府相繼援助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兩大房貸公司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房利美)和美國聯邦住宅貸款抵押公司(房地美),也沒有獲得美國政治圈太多的注意。

本週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聲請破產,美林公司被美國銀行收購,全球最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被國營化等事件,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巨浪,但不論是馬侃或歐巴馬,都未能針對金融危機問題發表展現智慧的談話,或扮演較重要的角色。

社論指出,現在金融危機的政治面向正在擴大,財政部與聯準會計劃成立新機構,買進那些難以流通的房貸資產,此舉顯然將對納稅人造成衝擊,未來幾天國會必須通過新法案,以改造美國及全球的金融體系,不會再漠視不管。

文章說,目前很難了解馬侃和歐巴馬在想什麼,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沒有人在乎他們的想法。

金融時報認為,馬侃和歐巴馬的反應,正顯現他們的風格和人格特質。馬侃原本十分反對政府援助AIG,但等事情塵埃落定,他立刻改口表達堅定支持;馬侃還主張開除證管會主席,事實上,總統並沒有權力可以這樣做。

相對之下,歐巴馬的回應則是將過錯歸咎於布希總統及他的幕僚,評論的內容也很模糊。

社論最後指出,經濟景氣、低迷選情,應對民主黨有利,但選舉結果未必如此。真實的情況是,兩位侯選人都沒有真正了解金融危機,選戰進入倒數計時,但選民要關切的事很多,大選相對較不重要,但一旦大選結束,選民很快就了解,新領導人的政策將影響他們的生活,從賦稅到醫療保健無一不包。

※ 面對這個必然要面對的燙手山芋,二位候選人得加把勁,有可能成為是否適任總統的最大考驗。



◆ 觀念平台─小心資產價值緊縮

【尤素娟】2008-09-21 中國時報

號稱一世紀難得一見的金融風暴是否已快雨過天晴?按經濟學者敏斯基(Hyman P. Minsky)的理論,真正的金融風暴才剛拉開序幕。

在解釋敏斯基的理論之前,先來看看「節儉的矛盾」的說法。節儉的矛盾是說,在其他條件不變下,若是每一個人都開始減少支出增加儲蓄,其結果是整個國家的總儲蓄將不會增加。因為一個人的支出是另一個人的收入,如果大家都為增加儲蓄而減少支出,全體國民所得將會減少,經濟活動趨緩,失業率上升,總儲蓄量反而下降。這種個人的利益卻造成全體的損失,又稱為「整體的矛盾」。

敏斯基認為,不同於一般市場會依循凱因斯的理論,藉市場本身的運作及調整,逐漸趨於供需平衡的均衡狀態;金融市場在長期的繁榮之後,會因參與者的貪婪行為,低估或忽視風險,造成金融風暴。從「次級房貸風暴」,到「二房危機」,到「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一一驗證敏斯基的理論。也就是說,現在只是金融泡沫一一爆破而已。

金融市場泡沫化之後,敏斯基指出,金融機構籌措資金的困難度會大幅增加,不論吸收存款或發行新債,情況好一點的還可以利用提高利率的方式取得,情況差的根本借不到錢。在股價下挫下,發行新股籌措所須資金,不僅緩不濟急,也因無法取得投資人青睞。因此,為維持正常營運,許多金融機構會拋售資產以求變現;至於已無法維持正常營運的金融機構,更必須賤賣資產,進入清算階段。

這種每個金融機構都因個別的利益,開始跳樓大拍賣,原本還具有相當市場價值的資產,會使整個金融市場產生「整體的矛盾」,進入「資產價值緊縮」的悲慘狀況。

「資產價值緊縮」是指當每一個金融機構都急於出售資產來取得所需資金,原本只要賣出帳上一百元的資產便可取得九十元的現金;但現在每一個金融機構都在賣資產,你打九折別人打八折,所以你只好降為七折才能售出。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是所有帳面上的資產,不管是不需要出售變現,通通出現價值下跌的現象。如果需要九十元資金,在資產價值未緊縮之前,只要出售一百元資產即可取得。在資產價值緊縮之後,恐怕就要賣掉一五○元資產。資產急速減少,自然不利將來的營運。

對受到這次風暴影響不大,不須變賣資產求現的金融機構,資產價值緊縮對它們也有影響。

按照現行的會計準則,只要不是歸類於準備持有到到期日的可交易性資產,都必須定期與市價比較,若市價低於原始購買成本,就必須減少帳面價值,提列損失。所以,這些金融機構也會因此產生損失,影響股價。更重要的是,當它們以往發行的債券到期必須發行新債周轉時,它們會被迫必須支付較高的利率才能吸引投資人的興趣。

雷曼兄弟擁有數以百億美元的不動產與房貸債券,加上更大金額的信用違約交換合約及其他衍生性金融商品,它們的價值都已因雷曼兄弟的申請破產保護開始緊縮。等一二○天的保護期間過了,開始處置資產,它們的價值會更快速下跌,連帶相關商品市場都將跟著下挫,無法交割違約事件必然頻傳,令人擔心的是,到時只怕會有更多金融機構會因資金周轉不靈而步上雷曼兄弟後塵。



◆ 金融界:主權基金不必積極揭露

【陳碧芬/台北報導】2008-09-21 工商時報

又急又快的全球金融風暴,不僅讓投資人變保守了,金融高級官員、資深金融業者,和金融學者,幾乎現在人人傾向保守作法,支持央行多項貨幣政策,並對未來可能設立的台版主權基金,都支持不必「積極揭露」,維持必要的糢糊空間,目的是換到「穩定」操盤。

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針對美國金融市場的後續問題,認為危機不會因美國政府密集處理而消失,反而會因為搶救政策講的太清楚,讓國際上投機份子掌握可以玩弄的空間,讓爾後市場生態更為扭曲。他提出Jackson Hole理論,解釋資本市場其實應該保留部份糢糊,尤其是各國央行或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刻意保留部份的不確定性,可以降低被通膨或投機客的正面衝擊。

前央行副總裁梁發進也認為,外匯存底的資金部位,不必對外公開講明,操作的盈餘也不應說,因為央行只是受全民所委託管理外匯存底。他也引用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暨公共經濟政策中心主任王泓仁的研究,說明央行不是在外匯市場「干預」,而是導引匯率波動的幅度縮小,所以不會對號入座「央行的目標匯價」。

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董事長丁克華也支持同樣的論點;他表示,主權基金是為了中長期投資,相關投資組合、投資績效不應該逐月公布,以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為例,成立20多年來也僅公布過2次投資績效,強調自身不會有立竿見影的作為。

然而,丁克華也承認,台灣的政治環境比較特別,不公布績效的作法會惹來立委和老百姓的不滿。諸如央行的外匯存底資金部位,幾經立委逼問,央行以極機密公文告知,次日央行內部就來個大挪移,基本上還是維持「糢糊的」情況,央行比較習慣。



◆ 7、8月用電量大減

【于國欽/台北報導】 2008-09-21 工商時報

受到電價調漲及景氣轉弱的影響,今年7、8月的民生用電量較去年同期大減9.1%,營業用電也減4.1%,行政院主計處指出,用電量驟減使得台電在這兩個月的售電收入,較去年同期罕見的不增反減0.2%。

主計處的「國情統計通報」指出,在電價調漲抑制用電需求,及台電推出省電折扣方案奏效下,今年7月、8月台電售電量明顯減少。上半年台電售電量原本還有5.6%的成長,但是7、8月卻呈7.2%的下滑,其中民生用電減9.1%、營業用電減4.1%。

用電量減少除與電價調漲有關外,相關總體數據顯示,這一現象也與景氣走緩密切相關。7月零售業、餐飲業分別下滑-3.8%、-0.8%、經季調後的工業生產指數也呈-0.4%的衰退,7月更亮出代表衰退的景氣藍燈,這意味景氣轉弱,也是近月電力需求下滑的重要原因。由於民生及營業用電在7、8月驟降,使台電這兩個月售電收入不增反減。



◆ 財政部豈可棄守本分天職

【中時社論】2008-09-21 中國時報

自行政院宣布減半徵收證券交易稅以來,股市連番重挫,成交量也未見放大。這次行政院宣布降低證交稅,竟然連極短期振奮效果都沒有,興奮劑變成了催眠鎮定劑。幾百億元寶貴稅收,就這樣被白白葬送掉。

最令人遺憾的是,我們早就預言降低證交稅是肉包子打狗,是飲酖止渴,但執政當局卻執迷不悟,一意孤行。回顧減徵證交稅決策,可以發現,包括行政院與財政部,這幫高層專業技術官僚,還以極其扭曲的邏輯,發表似是而非的言論,不但矇騙社會大眾,也唬弄上級長官。這中間最起碼犯了以下三點專業錯誤﹕一、硬拉減稅與行情關係;二、曲解證交稅與證所稅本質;三、棄守財政部本分天職。

先說減稅與行情走勢,財政部決策階層日前幾次公開強調︰「七十八年實施減徵證交稅,指數從四八○○點一路上漲到九八○○點,八十二年實施時,股市也從三千點漲到六千點。」

然而,證券史蹟斑斑可考,例如,民國七十六年間,台股指數只有幾百點,政府不但沒有減徵證交稅,反而在七十七年間宣布恢復課徵證所稅,然而,股市還是一路往上衝,一路衝到一萬兩千點。看到沒有?不減稅,倒加稅,指數還是一樣衝。

二例如,八十五年春天台海飛彈危機,股市下挫至三千多點,政府並未降低證交稅,一年多以後,股市照樣衝到六千點。看到沒有?不減稅,股市還是一樣衝。

三例如,隨機選樣,九十五年七月廿四日,六三五九點,整整一年之後,九十六年七月廿四日,九七四四點。看到沒有?不減稅,竟然一年上漲超過三千點。

再說扭曲證所稅與證交稅本質,行政院與財部都說,證交稅當中含有證所稅,所以,減證交稅等於是所得稅退稅。這說法真能讓人笑掉大牙,證所稅係針對所得課稅,股市賺錢才課稅;證交稅,則是針對交易行為課稅,無論虧賺都得課稅。兩者風馬牛不相干,卻被幾位大官人硬扯到一起。

當然,此事有其背後歷史。七十七年,財政部宣布自次年起,恢復課徵證所稅。到了七十八年夏天,財政部承認證所稅失敗,為了給自己找下台階,就把證所稅和證交稅綁在一起,來個「廢除證所稅,同時提高證交稅」。這根本是廿年前,財政部自圓顏面的阿Q幹法,沒想到,廿年之後,行政院與財政部竟然當真,說出什麼「我國證交稅含有證所稅」之類的外行話。

再說財政部扭曲本分天職,要知道,誰都可以要求降稅,唯獨財政部,必須反對降稅。這是財政部的本分天職,沒得商量,多少年來都是如此。面對外界降稅壓力,財政部向來是且戰且走,旁人漫天要價,財政部就地還錢,要一塊,頂多給五毛。

五十八年七月,老蔣總統調經濟部長李國鼎為財政部長,當時,副總統嚴家淦曾對李國鼎如此說︰「你當經濟部長,老是抱怨財政部不配合,不願撥款增資國營事業,現在總統派你去財政部,讓你嘗嘗當家才知柴米貴的滋味。」李國鼎在財政部七年,把國庫守得嚴密,每逢減稅必反對。

七十四年夏天,行政院成立經濟革新委員會,經濟部次長王建?強烈主張實施「兩稅合一」大減稅。為此,卯上財政部長陸潤康,兩人大戰,殺聲震天,撼動社會。後來,王在七十九年當上財政部長,卻絕口不提兩稅合一。這就是「見人挑擔不吃力,當家才知柴米貴」。

這次股市鬧危機,股市為金管會執掌,金管會還沒說話,財政部就跳出來,主動投射減稅風向球,說什麼「徵稅講究薄利多銷」之類的怪話,腳步之快,好像減的是其他國家的稅,和自己毫不相干,完全解構財政部職掌,徹底顛覆財政部天責。

另一方面,有大量國民黨籍卸任財經金大員,現在散見於各公民營事業機構,這些人,不在其位,觀點更見精確。減徵證交稅政策確定前,包括林振國在內,多位卸任財政部長,均明確反對此事。我們建議馬、蕭、劉等政府高層,對於證交稅之類,涉及極為專精,極為細微,極為彎曲周折的政策,應該廣泛諮詢這批卸任菁英,別再被唬弄矇騙。



◆ 馬路上有扁足跡

【中時小社論】2008-09-21 中國時報

馬政府不會走扁路線,這是理所當然,也毋庸置疑。但如果說馬英九現在走的路,有陳水扁行過的足跡,那可就應了蔡英文講過的話,「國民黨正在走民進黨走過的路」。

哪些地方可以看見「馬」路上有「扁」足跡呢?五巨頭會議是其一。馬英九把府院黨的頭找來每周開會,說是「吃便當聊天」,就國政交換意見。但仔細一想,這不就是扁政府時期的「九人小組」翻版?

當時陳水扁初掌大權,也是以「擴大決策參與」為名,而且府院黨九人剛好一個班,雖然同樣定期聚會,但誰都清楚,班頭只有一個,其他都是班兵。

幫老二找個舞台是其二。股市不振、景氣低迷,馬英九請出「經濟總設計師」蕭萬長擔任財經諮詢小組召集人,這種架構似曾相識,阿扁以前在總統府底下設置的諮詢單位,即使沒十個也有半打。

比如說,過去陳水扁也替「人權總設計師」呂秀蓮找事做,除身兼人權諮詢小組召集人外,還外加科技諮詢委員會主委。呂勇於任事,為眾人皆知,可是她仍有深宮怨婦之嘆,微笑老蕭能否重蹈覆轍,關鍵還在老大。

總統要不要兼任黨主席,則是「馬路扁跡」的現在進行式。這個問題曾讓扁像得了「政治痔瘡」,兼也痛、不兼也痛,內外交迫,困擾不已。馬英九此刻也遇到了,但看來「內」痔情況比較嚴重。

其實,馬英九壓根兒不想「扁規馬隨」,然而,以當前的憲政體制和政黨文化,恐怕還是難逃「有權最美、馬扁相隨」的宿命。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美舉債7,000億美元 咬牙救市

* 美舉債7,000億美元 咬牙救市
* 特大避險基金》刮骨療傷 第一步
* 美股上周險大崩盤... 幸政府出手
* 觀天下》救市的代價 美會否噎到
* 止血的代價 可能是經濟衰退
* 華爾街貴族 勒褲帶過「苦日子」
* 銀行收購漏訊》英投機客 2分鐘海撈112億元
* iSuppli調查:半導體業 正走向M型化

◆ 美舉債7,000億美元 咬牙救市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二十一日電】 2008.09.22

美國政府救援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細節出爐,財政部計劃舉債7,000億美元收購房貸相關的不良資產;美國希望其他國家也能跟進,共同解決金融危機。分析師認為,上周政府一連串救市行動使美股強勁反彈,股市底部有望浮現。

美國財政部長寶森21日接受電視訪問時說,此舉將使納稅人的錢陷入風險,但坐視金融市場持續凍結會使情況更加惡化。他強調美國的金融體系相當全球化,財政部也有必要收購外國金融公司的不良資產。

寶森說,他將持續對世界各國政府的同僚「施壓」,希望他們擬定同樣的方案。

美國財政部發表聲明說,移除問題資產後,金融市場可望恢復穩定,保護美國家庭與經濟。這項救市方案規模將達7,000億美元。

政府救市加上美、英禁止放空金融類股,歐美股市19日暴漲可能顯示底部已至。分析師表示,金融類股禁止放空的規定將造成一波空頭回補的技術性漲勢。但長期而言,美國房市必須回穩,整體經濟不能進一步惡化,漲勢才能確立。

美國國會預期將在本周儘速審議救市法案。7,000億美元的規模超過美國對伊拉克戰爭至今的6,000多億美元花費,也超越越戰的費用。美國政府的舉債上限將一併增至11.3兆美元。

根據曝光的計畫綱要,法案將授權財政部長為期兩年的權力,視必要買進不動產資產與資產抵押證券(MBS),甚至可在與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商議後,擴大收購相關的衍生性結構商品。條件是這些證券化資產必須是9月17日當天或之前承作或發行,收購上限為7,000億美元。

美國財政部將聘僱民間經理人與機構,執行買賣房貸資產的業務。這些行動都近乎全權交給美國財長斟酌,財長相對僅有向國會報告的義務,財長的權責與地位將大幅擴張。

依照計畫,美國財政部不但有權向總部設在美國的金融機構收購不良房貸資產,也可在財長與聯準會主席商議後,買進外國金融機構的相關資產。

買進這些房貸資產的價格將透過「反向拍賣」等市場機制決定,而變賣資產的所得則繳回國庫。

美國目前負債約為9.6兆美元,2009年度赤字估計將增至4,800億美元,這數字還不包括聯邦政府月初宣布拯救「二房」時承諾的2,000億美元,以及現在需追加的7,000億美元。



◆ 特大避險基金》刮骨療傷 第一步

【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 2008.09.22

美國政府出面收購房地產泡沫產生的不良資產,將只是金融市場復原的第一步,整個刮骨療傷的過程才剛剛開始,仍會有更多金融機構倒閉。

當前金融危機的根源在於,與房貸相關的證券、債券或衍生性金融商品價格不明,無人願意接手,使金融機構帳上的大筆資產凍結,無法變現。金融業者互不信任對方的償債能力,金融市場與不良資產一同凍結。

美國政府全面介入有望為這些凍結資產訂出價格底線,即便是再差的價格,也好過徹底的有行無市,而且許多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早已大幅減記,甚至只剩原先價格的兩成。

美國財政部將發行7,000億美元公債,作為收購不良資產的財源,此舉等於將把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臨時注資方案變成定制,把難以變現的房貸資產移除,代之以美國政府公債。除非市場連對美國政府都失去信心,不然應可有效解決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危機。

但是這無法阻止金融槓桿大幅縮減的趨勢。投資銀行、避險基金等市場玩家在過去借了太多錢,做了太多不顧風險的交易,讓各種資產的價格全面泡沫化。現在這種借貸無度的現象正在逆轉,美國政府不可能獨力撐住泡沫化的價格。舉例而言,美國政府再有能耐也不可能把62兆美元的信用違約交換(CDS)通通換成公債,更不可能讓市場停止下跌。

資產泡沫破滅一旦開始就無法暫停,投機資金大幅縮減意味著金融業的整併與改革。這就像在戲院失火的情況下,當局只能盡力讓觀眾依序撤出,不要相互踐踏,但無法阻止隊伍尾端的金融機構葬身火窟。

次級房貸引爆的金融危機是如此嚴重,金融市場上坐擁高薪的頂尖頭腦都無力解決。寶森的提案基本是把美國財政部變成一個特大號的避險基金,而政府配置資金的能力不一定比市場高明,這項救援能否成功還沒有答案。



◆ 美股上周險大崩盤... 幸政府出手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 2008.09.22

過去這個星期堪稱華爾街史上最驚濤駭浪的一周,從雷曼破產、美林低價出售、美國國際集團(AIG)被政府接管,到美股和全球股市幾天來暴跌暴漲,全球央行投入天文數字的資金挹注金融市場,投資人無不傻眼,紐約媒體更披露美股在上周四面臨開盤暴跌兩千多點的崩盤危機。這場百年僅見的金融風暴,終於迫使美國政府從放任態度改為全力準備救市。
經過這一周,華爾街將不再是從前的華爾街。美國政府準備挹注銀行體系的資金上看一兆美元,包括20日公布的7000億美元紓困計畫,救援數額之大,相當於法國六個月經濟產出。

此次的金融危機,為美國1929年股市崩盤,經濟大蕭條後,最嚴重的一道經濟考驗,而布希政府別無選擇,只好政策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從放任改為積極干預。

開盤前 5千億美元待拋售

銀行體系的現金17日開始停止流動,因為許多銀行擔心其他金融機構會出問題,紛紛看緊手頭的現金不敢借出。央行多次挹注現金到金融市場,但這種行動有如注射嗎啡,注多了市場已麻木。美國政府最後決定動緊急手術,祭出七千億美元紓困方案切除全球金融危機中心的癌細胞。

美國參院銀行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籍參議員陶德認為,如果美國政府不出手,美國金融體系距離徹底大崩盤只有數天之隔。這一周來,最暗潮洶湧的一天為周四(18日),紐約郵報引述兩家大託管銀行的交易員談話報導,當天美股開盤前,已有5000億美元的貨幣市場基金準備拋售持股,在股市掛賣單等候賣出,若不是聯準會火速在市場注資1050億美元,讓多數賣單緊急取消,估計道瓊工業指數可能一開盤就暴跌兩千多點,下殺到8300點,跌幅高達22%。

聯準會 一改放任被迫干預

華爾街這一周有如乘坐雲宵飛車。14日(周日)主管經濟的官員認為經濟仍掌控之中,經過三天的討論,寶森與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作成不干預立場決定,任由雷曼兄弟公司股價直線下滑。他們認定,雷曼不會對整個金融市場造成威脅,雷曼倒閉也不致於引發骨牌效應。

15日,雷曼兄弟15日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而美林宣布將由美國銀行收購,股市以大跌504點回應,為911以來最大單日跌點。由於無人接手,聯準會被迫改變初衷,提供AIG850億美元信貸。

在市場周三又經歷慘淡的一天後,眼看周四崩盤在即,政府準備救市的傳聞才在市場傳揚開來,也讓美國政府下決心以7000億美元全力救市。



◆ 觀天下》救市的代價 美會否噎到

【聯合報╱國際中心/陳世欽】 2008.09.22

美國財政部將發行7,000億美元公債當作收購不良資產的財源。問題是,聯邦政府大舉介入最終能否恢復市場秩序?美國納稅人究將承擔多大的代價?

美國財政部最近採取連串旨在遏止災難的措施,包括接管二房與支應其他借貸銀行。最新救市措施細節仍待推敲,不過美國政府不再逐一搶救相繼出現問題的企業,決定一舉承接不良債務。

部分專家認為,美國政府不宜在必須仰賴各國政府共同埋單的此時大肆舉債。不過許多人認為,聯邦政府必須全力介入。 曾任聯邦準備理事會副主席的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布蘭德表示:「這是條漫漫長路。如此可大幅改善局面。我們現在掉進愛麗絲夢遊仙境裡面的兔子洞深處。」

舉債救市方案最令人擔心的癥結是,所需資金的確切總額無從預估。另一個癥結是,如果其他投資銀行又出問題,屆時又該如何因應?許多學者認為,這些問題無關宏旨。在財長寶森與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國會領袖宣布介入前,學術界的普遍看法是,美國金融體系可能末日不遠。布蘭德表示:「當時彷彿我們可能即將跌入無底深淵。」

新方案並未引起熱烈迴響,因為許多美國人無法繳付房貸或失業,許多銀行更是遍體鱗傷。然而它還是發揮一定程度的安撫作用。紐約大學商學院經濟學者羅比尼表示:「美國步日本經濟停滯10年後塵的可能性已降低不少。經濟停滯的列車已經出發,不過為期約僅18個月,而不是最初預估的5年。」部分專家認為,在金融體系已經重傷的局面下,不宜遽下樂觀的定論。聯合信貸銀行的凱斯表示:「金融危機仍未結束。」

如果方案奏效,可望解決美國房價持續下跌的根本病因。如果銀行再度放寬貸款條件,房貸將較易取得,使更多人得以購屋,進而提高房價或至少不再下跌。如此可確保與貸款有關的投資不至於成為不良債務,紓解銀行壓力,進而終結目前的下跌趨勢。



◆ 止血的代價 可能是經濟衰退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2008-09-22 工商時報

美國布希政府計畫以7000億美元拯救金融業,以期一舉平息當前的全球金融風暴。然而專家儘管大都肯定此一作法,但是也強調此一計畫並不能解決最終極的問題:疲軟不振的美國經濟.甚至在短期內還有可能為經濟帶來雪上加霜的衝擊。

根據權威性的投資刊物霸榮週刊指出,此一計畫儘管有助安撫市場人心,並且讓華爾街業者雀躍不已,然而並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銀行資金短缺、企業與個人借貸困難,失業率高漲以及消費者與企業減少支出等。投資公司凱瑞史垂特夥伴公司的投資委員會主席艾柯夫表示,此一計畫等於是把在金融業身上的壓力轉移到經濟的基本面,全球經濟都將減緩,而這是沒有特效藥的。

ISI集團的副董事長暨經濟學家拉札則表示,下一個問題將在美國消費者身上,由於他們的資產淨值減少、負債增加,未來的支出勢必會進一步減少,而此一情勢又會對仰賴對美國出口的新興經濟體形成傷害。

專家們也擔心美國的預算赤字將大幅惡化,導致利率上揚,使得美國經濟遭到進一步的打擊。根據布希政府的預測,自10月1日開始的下一財政年度預算赤字在4820億美元,已是創下新高,然而這還沒有包括2週前接收二房所承諾的2000億美元與現今要拯救美國金融業的7000億美元。目前美國平均1年花在國債利息上的支出就在4000億美元以上,而隨著債務與借貸成本升高,美國政府未來花在其他建設方面的支出勢必將會減少。

紐約時報則是指出,此一拯救金融業的方案本身也有問題,而最大的就是7000億美元夠不夠?前聯準會副主席布蘭德表示,此一問題恐怕無人知道,現在就像是掉入艾麗絲夢遊奇境的兔子洞裡。最先警告美國可能會面臨金融風暴的紐約大學經濟學家盧比尼則是表示,他估計美國金融業目前已虧損4000億美元左右,而未來可能還會虧損1.1兆美元。

也有專家表示,此一方案反而可能會進一步使若干銀行面臨倒閉的危機。根據該方案,美國政府計畫以7000億美元買下金融業與房貸相關之資產,而預料政府一定會以超低價來購買,結果可能導致若干銀行必須擴大資產減損 ,資金不足情況進一步惡化,被迫走向破產或倒閉的命運。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若是此一方案獲致成功,將可解決美國經濟的最根本問題:不斷下跌的房價,並且帶動房市回春。無論如何,經濟學家們還是肯定布希政府此一是自大蕭條以來最大的干預行動,盧比尼表示,這(方案)可能還不夠,不過他們至少是首次採取尋求改變現狀的行動。



◆ 華爾街貴族 勒褲帶過「苦日子」

【林家群/綜合報導】2008-09-22 中國時報

近日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讓許多原本揮霍的華爾街族也感受到賺錢不易,以前做整形手術、僱保姆、辦趴狂歡、玩豪華遊艇、買高級珠寶與藝術品砸錢不手軟的紐約有錢人,現在紛紛學習當起「省長」:省錢的家長,希望早日度過缺錢的日子。

《華爾街日報》報導,一位叫瓊安.艾許的女士有四個小孩,因為鼻子太大,前三名孩子都已去醫院動整形手術,還僱私人看護照顧,但十六歲的么女最近要整鼻,艾許卻勸她延期,因為艾許覺得這波金融風暴帶來的危機比她女兒的大鼻子還重要。

財富縮水 輜銖必較大作戰

最近的金融危機讓紐約有錢人腳底都冷起來,不再像以前隨興之所至揮霍,從找奶媽到買珠寶、遊艇,已不見動輒砸大錢,有錢人已勒緊褲帶,開始輜銖必較。

一位投資人向諾斯洛普.強森遊艇公司訂購一艘價值兩千五百萬美元的大遊艇,但他最近說要延期交船,甚至取消交易,但公司因他已簽約要求他付一成價款,公司說「對方還不知下一步該怎麼走,許多人最近損失很多。」

有位媽媽向「紐約保姆中心公司」負責人索羅門說,能不能幫她找名周薪一千兩百美元以內的好保姆,那位媽媽告訴索羅門,「最近金融市場的狀況,讓我實在無能為力付那麼多錢」,後來索羅門介紹一名周薪只要七百五十美元的保姆給她。

景氣慘澹 美容珠寶業績差

紐約零售商安奈特.普西最近準備做臉部整形來慶祝五十大壽,原本要將股票變現一萬五千美元,後來她和從事金融業的丈夫討論後發現,他們的股票經經金融震盪後價值已縮水,她很失望,最後花一千兩百美元作「保妥適」(Botox)除皺美容聊以自慰。整形醫師洛羅克也說,有客人注射玻尿酸(Restylane)時說,能不能改為一次半劑,其他一半下次再用。

辦趴的廠商也感受寒冬,范威克公司最近接到某華爾街主管要慶祝六十五歲生日辦趴,原本菜單裡有魚子醬與松露,最後改換成日本的和牛肉(Wagyu Beef),范威克說「花的錢沒比較少,但沒那麼招搖。」

珠寶更不用說了,珠寶掮客漢布雷西說,最近有位顧客原本要用五萬美元買結婚紀念日珠寶給太太,但因為最近發生的金融危機,預算減成兩萬到兩萬五。她說,另有個人原本相中一條三萬美元的鑽石耳環,但後來向她說,因老公在華爾街上班,不買了。

珠寶設計師唐汀娜也說,八月的業績與前一年相比掉了五成,來店率少了七成五,為了出清及變現,迫使她首度舉行大特賣,所有珠寶都打七五折促銷,她說:「這波寒流我們都感受到了。」

紓解壓力 按摩業逆勢成長

藝術品更不用講,「雀而喜畫廊」老闆羅賓遜說,出名的藝術家作品不太受影響,因為大家認為是投資,但對那些不太出名的藝術家標價不高的作品,買家會認為投資它們有不確定的風險。

在這波金融危機中,有人財富縮水,但也有人拜它之賜逆勢上揚發了,像經營卅家「亞登紅門SPA」的陶德.華德說,本周以來客戶來店接受按摩的業績很好,因為「外頭不確定感與壓力日增,讓大家都想來這邊馬一節、鬆一下。」

那究竟艾許女士最後有沒有給她的小女兒動鼻子整形手術?有的!只是沒有住院請看護,這次他們到一家整容診所花兩千五百美元,動完手術回家,艾許女士權充看護,整晚沒睡每隔廿分鐘以冰袋冷敷女兒的眼部,她說:「女兒很好,手術很成功。」

※ 真的好苦呀...



◆ 銀行收購漏訊》英投機客 2分鐘海撈112億元

【經濟日報╱編譯王麗娟/綜合二十一日電】 2008.09.22

英國最大房貸銀行HBOS上周險些撐不下去,後來英國政府出面協調由駿懋銀行(Lloyds TSB)收購HBOS,沒想到消息疑似走漏,一批股市投機客在收購消息曝光前兩分鐘瘋狂搶進HBOS股票,一天就大賺1.9億英鎊(約台幣112億元)。

由於有內線交易的嫌疑,預料英國當局將對其中是否涉及違法進行調查。這些股市投機客是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獨家披露駿懋銀行決定收購HBOS消息前的兩分鐘,搶進HBOS股票。

這項收購協議,是由BBC的財經版主編派斯頓(Robert Peston)於17日上午獨家報導,這點已令人側目,而財務亮紅燈的HBOS股價,在上午9時報導消息前,一度跌到每股僅剩88便士。消息一出,股價1小時內拉升到215便士,讓神秘買家立刻大賺一筆。100便士等於1英鎊(約台幣59元)。

根據交易紀錄,消息公布前,HBOS股票出現異常的熱絡交投,其中包括有人敲進2,240萬股的HBOS股票,在8時57分與58分之間分兩筆敲進,價格均為每股96便士。市場因此懷疑有人可能事先即得知消息。

派斯頓20日晚堅稱報導前,他始終守口如瓶,並以「可怕」形容HBOS的瘋狂交易。派斯頓也是第一個報導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出問題的記者,導致北岩出現擠兌,終致倒閉。

英國廣播公司以突發新聞方式報導HBOS與駿懋的收購協議四小時後,HBOS公司主管才出面證實,兩者之間的時間差,也招致抨擊。標準人壽投資(Standard Life Investments)的執行長史科奇即說:「有人得知了消息,而消息走漏了,股價才會大漲,市場有它公布消息的機制,為避免市場遭到濫用,即應遵守這項機制。」



◆ iSuppli調查:半導體業 正走向M型化

【涂志豪/台北報導】 2008-09-22 工商時報

市場調查機構iSuppli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半導體產業現在的獲利率,已落後向來低毛利的電腦產業,過去這種情況只在2001年短暫出現過。以長期趨勢來看,半導體產業未來幾年將出現M型化現象,如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富有公司將壓倒性勝利,獲利能力差的則有愈來愈弱的可能。

iSuppli執行長Derek Lidow指出,半導體產業受到市場變動、金融呆帳提列(write-offs)、削價競爭等短期因素衝擊,過去在電子產業鏈中獲利良好的半導體廠,已慢慢失去了賺錢的本事。2008年半導體廠的獲利率已降至個位數百分比,落後向來低毛利的電腦產業,半導體廠要有新的策略方向,才能擺脫此一困境。

Derek Lidow表示,部份半導體廠利用新的策略,在今年擁有不錯的營運表現,其中之一是利用更多自有矽智財(IP)來設計出多功能系統晶片,向客戶爭取更高的價格。另一個新策略,則是想辦法在高獲利的金牛(cash cow)產品線中,去壓榨出更多的利潤。第三種策略則是以龐大的資源壓倒對手,這只有口袋夠深、擁有許多現金的大廠,有辦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維持最先進的製程技術等優勢,讓競爭對手幾乎永遠無法追上。

Derek Lidow建議,未來幾年半導體市場將會有更多的併購整合案發生,大廠最好能充份利用與同業間的策略合作,來降低投資風險或成本,那些無法透過委外代工或運用內部資源,將成本降低或追求先進製程的業者,將無法在這個市場中生存下去。

fsj 提到...

新興債券釀風暴 今年失業率>經濟成長率

* 雷曼破產了 紐約員工竟還能分紅利
* 歐洲憂心被拖累 「貪婪華爾街自食惡果」
* 新興債券1110億美元到期 「釀」風暴
* 下一波泡沫 豪宅、美酒、現代藝術品
* 紓困案外銀一起救 美國會反彈
* 7千億美元紓困 克魯曼質疑「花錢買垃圾」
* 自由與紀律
* 8月失業率4.14% 三年新高
* 慘 今年失業率>經濟成長率
* 零售業度小月 連7月負成長
* 10月觀光股利多 十一黃金周 陸客團爆滿

◆ 雷曼破產了 紐約員工竟還能分紅利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09.22

收購雷曼兄弟公司美國投資銀行部門的英國巴克萊銀行證實,雷曼宣告破產,但雷曼紐約辦公室的1萬員工仍可分享25 億美元(約台幣803億)的紅利。

巴克萊以17.5億美元買下雷曼的投資部門,員工分紅計畫包括在收購協議中。根據本年頭9個月為公司帶來利潤的原則,紐約辦公室的員工可望分得25億美元紅利。這筆紅利金是在雷曼破產之前設立。

巴克萊已要求1萬名雷曼員工如常到紐約總部上班,公司會在3個月後決定裁撤那些職位,被裁的員工將會獲得由紅利分配出來的賠償金。據報導,巴克萊將以高薪挽留30名左右的雷曼優秀主管,這些主管仍可享受千萬美元年薪。而在收購雷曼交易中的8名雷曼「有功」員工,在未來兩年每年將獲得1000萬美元至2500萬美元不等的分紅。

聽到這項消息,5000名倫敦雷曼員工怒火沖天,英國雷曼的收購計畫還在洽談,即使談成,也可能有半數員工被裁。倫敦雷曼員工不僅可能工作不保,更讓他們生氣的是,就在雷曼宣布破產之前,英國雷曼才把80億美元匯到總公司,讓雷曼的歐洲員工差點領不到9月份薪水,而紐約的雷曼員工竟然還有分紅可領。歐洲雷曼要求總公司歸還這80億美元,總公司至今相應不理。



◆ 歐洲憂心被拖累 「貪婪華爾街自食惡果」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08.09.23

華爾街最近接連傳出4大投資銀行出售、申請破產重整、轉型為商業銀行的天大消息,引起大西洋彼岸歐洲左右兩派陣營的一致譴責;它們認為,這是華爾街毫無章法與過度膨脹下的惡果。

洛杉磯時報報導,義大利財長崔曼迪認為,投機客「貪婪自私」與主管官員「愚蠢顢頇」是醞釀問題的禍因,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前主席葛林斯班尤其必須負起主要責任。

崔曼迪表示:「市場將葛林斯班視為大師。如今我們必須自問,他是不是繼賓拉丹之後,對美國傷害最大的人... 很明顯,目前的局面意味,美國的經濟體系有問題。這不是一家銀行經營不善,而是整套體系行不通。幾天前,僅有極少數的人願意承認危機的嚴重性。」

崔曼迪以1997年的阿爾巴尼亞為比較對象。當時的一場多層次行銷騙局導致大批阿國人民的畢生儲蓄旦夕化為烏有,引發嚴重暴亂。他指出:「整個體系已經搖搖欲墜,正如當年的阿爾巴尼亞。公共投資大舉挹注才是解除危機的正途... 回歸遊戲規則必須佐以公共部門的投入。」

歐洲的政治左派曾經預言,華爾街的「野蠻新自由資本主義」遲早會釀成大禍。左派人士並以1929年的股市大崩盤比較;他們指出,美國政府出手拯救大型投資銀行的舉措已經產生嚴重的扭曲作用。

這場危機隨時可能導致英國、西班牙、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的通膨、失業、經濟成長疲弱等問題更加惡化。左派的西班牙籍歐盟經濟事務專員艾爾穆尼亞表示:「貪婪一直是癥結所在。在歐洲,我們不能說沒做錯什麼。歐洲銀行買下有毒產品,沒有人知道這種現象什麼時候會結束。」

※ 葛老才是最大條的「經濟殺手」。



◆ 新興債券1110億美元到期 「釀」風暴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8.09.22

金融時報報導,新興市場國家未來一年將有高達1110億美元的企業債券到期,需要再融通,在當前信用緊縮的情況下,很多公司倒閉或違約的風險也大幅升高。

ING銀行的新興市場策略主管史貝格說:「很多新興市場的公司與銀行都在沒有充沛現金作後盾的情況下,從事龐大的財務槓桿操作,當他們需要在市場上籌資時,將遭遇很大麻煩。」

「債券與貸款市場目前的通路很難打通,而且情況還會再惡化,也就是說會出現更多的違約。」

從現在至2009年底到期的1110億美元公司債中,有240億美元是由垃圾級的機構持有,他們幾乎沒有出脫的機會,因為當前的市場對風險非常敏感。

今年來,新興市場發債的數量一直穩定下降,9月的發債金額只有3.3億美元,遠低於今年7月的100億美元。據ING的統計,去年8月時,一個月的平均發債額曾高達200億美元。

雖然上周五的市場信心大有改善,但新興市場已蒙受慘重打擊,MSCI新興市場股價指數本月來就已下跌14%。

EPFR Global的統計顯示,過去兩周,新興市場股票與債券基金淨流出65億美元,接近歷來最高流出紀錄。而通貨膨脹恐懼形成新興市場的沈重壓力後,自6月1日以來的16周裡,資金淨流出更創下350億美元的空前紀錄。

未來一年即將到期的新興市場債券中,多達590億美元是屬於銀行與金融集團,這些機構目前的信心基礎也格外地脆弱。

在信用危機爆發前累積很多債務的俄羅斯與哈薩克銀行業,災情可能會相當慘重,智利與巴西這類國家的展望則比較好,因為他們都有豐沛的現金,依舊很高的商品價格也提供相當的支撐。



◆ 下一波泡沫 豪宅、美酒、現代藝術品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8.09.22

石油行情的暴漲曾讓俄羅斯的暴發戶有點石成金之能,凡是他們插手的現代藝術、頂級豪宅、奢侈品都一飛沖天,但油價回跌與信用危機的擴大,證實他們也是凡人,而那些替代投資也成為等待破滅的下一波泡沫。

表面上看起來,情況似乎沒有什麼變化,蘇富比公司上周在倫敦舉行的Damien Hirst創作拍賣會上,成交金額高達1.1 億英鎊,創歷來單一現代藝術家的最高拍賣紀錄,似乎說明藝術仍是個安全的避風港。

然而,Hiscox保險公司的藝術品專家杜普林可不這麼想。他指出,若在一年前,每件項目都會引發瘋狂競標,但現在卻往往只有二、三人出價。他說,這是現代藝術市場已經臻頂的初步跡象,往後的價格只會走平或下降,就像19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的現象一樣。

不論是藝品專家、豪宅掮客或是奢侈品市場,現在都摒息靜觀俄羅斯市場的發展。油價從每桶147美元回跌到100美元左右,讓俄羅斯股市本季來連跌不止,上周初更出現十年來最慘的單日跌幅,迫使政府停止股市交易兩天。

倫敦的房地產經紀商萊特說,售價介於500萬到1000萬英鎊的頂級豪宅需求已經「鈍化」,一個月前,來自俄羅斯或東歐的富豪在看過房子後,便會迫不及待地掏出現金。如今,很多則是在詢價之後,就悄悄地走開。

此外,美酒市場也無法再漫天叫價,Liv-ex波爾多指數已經連續幾個月走平。



◆ 紓困案外銀一起救 美國會反彈

【聯合報╱編譯陳澄和、張佑生/綜合報導】 2008.09.23

美國金融危機擴散到世界各個角落後,美國政府的紓困方案似乎也跟著全球化,連外國銀行的美國壞帳也一併收買,華府對此意見分歧,華爾街也出現不該慷自家人之慨援助外人的聲音。

因為這樣做,將使成本高漲,形同讓美國納稅人幫外國企業埋單,國會審查紓困方案時將更加嚴密。民主黨籍參院銀行、住宅暨都市事務委員會主席多德坦言,目前危機需要迅速處理,但他也表明國會絕對不當行政部門的橡皮圖章。

美國的紓困方案起初是排外的,但外商銀行上周末已成功地說服政府,並取得和美國同業相同的待遇,可以把他們的不良美國房貸債務賣給財政部。

財政部長寶森21日出席系列的談話節目時指出,20日推出的提案已經擴充。他接受福斯新聞台訪問時說,要硬說哪些資產是外國的,哪些又是美國的,「是一種沒有差異的區分」。

由於瑞士銀行、巴克萊銀行等外商銀行的美國分行,也持有眾多相關的抵押房貸不良資產,可能被排除在7000億美元紓困計畫之外,讓這些外商分行的主管大為驚恐。他們紛紛向財政部進言,強調外商銀行也是美國資本市場的大雇主與重要參與者,不能遭到歧視。所以,紓困提案的措詞後來也經修正,將凡在美國有「重要業務」的金融機構都一併納入。

美國國會尚未對聯邦紓困案擴及外商銀行的問題詳細檢討,但許多議員擔憂,此舉最終可能讓紓困華爾街的費用膨脹到1兆美元以上。

隨著匯豐銀行、巴克萊、德意志銀行近年來的規模日益全球化,歐洲銀行或美國銀行的定義已經模糊。一名歐洲銀行主管表示:「假如在美國合法開設的外國銀行被紓困方案排除的話,以後誰還會在美國開銀行?」



◆ 7千億美元紓困 克魯曼質疑「花錢買垃圾」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 2008.09.23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克魯曼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布希政府動用七千億美元紓困金融市場的方案非常不當,方案中讓財長寶森獲得片面動用納稅人血汗錢的絕對權力,缺乏監督機制,且單純的收購不良資產,有如讓當初闖禍的人獲利,既不合理效果也讓人懷疑。

面對金融危機,政府必須有所作為,但克魯曼說,不少批評者已質疑7000億美元紓困計畫是「花錢買垃圾」。

克魯曼說,有人說寶森是聰明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因此信任他就對了,但寶森過去一年半並未察覺危機的嚴重,提出的補救方法也不靈光。

金融危機分4階段

此次金融危機,克魯曼認為,大致分四個階段發生。先是房市泡沫破裂、房貸遭到拖欠,房屋遭查封,拖累不動產抵押貸款擔保證券(MBS)價格下跌。

第二階段為,房市不景氣造成的金融虧損,引發多家金融機構資金短缺,資產少於負債,而因泡沫形成的年頭中,這些機構衝過頭,借款太多,導致問題更加棘手。

第三階段,因金融機構資本不敷應付負債,開始對提供信貸收手。第四階段為,金融機構試圖變賣資產還債,包括應付MBS所需,這項行動導致資產價格下跌,公司評等降級,有人將這項惡性循環稱為「降低槓桿操作的弔詭」。

買不良資產沒用啦

克魯曼認為,寶森準備用來購買不良資產(以收購MBS)的7000億美元計畫,可能破解第四階段的惡性循環,但是否真能如此,仍然很難說。許多資產價格偏低,即使惡性循環受到限制,資本無法適足,金融體系仍將癱瘓。因此,除非政府以納稅人為祭品高價收購,金融機構還是回天乏術。

他認為政府該在第二階段,而不是第四階段加以干預,且政府應該就像聯準會一樣,接收公司的所有權,而非只收購不良資產。唯有如此,政府才能保障今天拿錢出來紓困的人,未來拯救計畫管用時,能有所回收,以免獲利全又回到當初闖禍的人手中。

但寶森堅持紓困計畫要「純正」,意味無條件紓困,政府僅以納稅人的荷包出錢,不求回報。克魯曼說,這一點,他也想不透道理何在?

克魯曼因此呼籲國會停下腳步一分鐘,做個深呼吸,重新整頓紓困計畫,勿在倉促之間草草通過。他認為,紓困案若以現在的內容通過,國會一定會很快後悔。



◆ 自由與紀律

【經濟日報╱應翠梅】 2008.09.23

這是一場戰爭。

美國財政部正在爭取國會授權,舉債最多7,000億美元,收購房貸相關的不良資產。7,000億美元的規模超過美國對伊拉克戰爭至今的總花費,也遠遠超過越戰的費用。

多次把戰場拉到別國去的美國老大哥,應該沒料到,最昂貴的戰爭就發生在自己家裡。而發動這場戰爭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過去撐起華爾街光鮮亮麗門面的金融機構。

紐約及倫敦都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這次反倒成了「金融『風暴』中心」。過去兩大金融中心強調市場機制,甚至縱容市場上的投機操作,如今卻都甘冒被批評為開自由化倒車的罵名,不約而同禁止放空,甚至索性直接禁止放空金融股。

金融市場向來必須容忍必要的投機,讓市場得以活絡。但這「必要之惡」的代價也大,稍一不慎,標榜「自由」的投機行為,就成了貪婪者最好的盾牌。

此波金融風暴的禍根來自美國的次級房貸,層層包裝的商品,跨國界賣給各地的機構及散戶。金融泡沫一朝破滅,出售相關商品的投資銀行首當其衝,又成了空頭禿鷹摜壓的目標。

金融投資早就無國界,於是金融風暴有如火燒連環船,幾乎沒有國家得以倖免,只是受傷輕重的差別。

全球投資人都被美國拖下水,此時此刻,各國監理機構應該開始思考,自由與紀律之間,孰輕孰重。



◆ 8月失業率4.14% 三年新高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09.23

國際不景氣的衝擊效應逐漸浮現,行政院主計處昨(22)日公布,8月失業率4.14%,較7月上升0.08百分點,創近三年新高;今年1到8月平均失業率3.93%,較去年同期微升0.02個百分點,也是三年來最高水準。
在1至8月平均失業人數的42.5萬人中,因關廠歇業而失業的人數就有13.3萬人,也創近三年新高,反映景氣不佳,已衝擊產業僱用員工人數。除了失業率創三年新高,主計處統計,1至8月就業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幅僅1.31%,創近五年新低,代表就業成長動能趨緩。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指出,勞動市場的確出現值得政府相關部門注意之處,過去台灣的勞動市場呈現穩定成長,現在受經濟成長影響,勞動市場出現成長趨緩徵兆,除了就業人口增幅低,初次尋職失業周數也增加一至二周。

黃建中表示,8月的勞動市場出現結構性變化,由於應屆畢業生投入就業市場,導致初次尋職失業者較7月增加9,000人,因此8月失業率經調整季節性變動因素後,為3.93%。

黃建中指出,受雇員工流動率向來是勞動需求重要指標,今年1至7月平均流動率2.13%,為歷年次低,因為擔心找不到工作,上班族換工作的意願降低,流動率低,代表勞動需求熱絡度也降低。

黃建中進一步說,受雇員工流動率是淨入率(每月每百人中新進數)跟退出率(每百人離職數)的平均,歷史上受雇員工流動率最低,是91年網路科技股泡沫化時,當年1到7月的受雇員工率只有2.07%。

高學歷趨勢,也使大學以上學歷人口失業率增加。黃建中說,8月大學及以上失業率5.26%,為74年9月以來新高;而1至8月大學及以上平均失業率為4.61%,居各教育程度之冠,也創民國67年調查以來新高,平均失業人數11.4萬人。黃建中分析指出,這些大學及以上的失業者多為剛畢業、較年輕者,因要求勞動條件相對較高,屬於自願性、短暫性失業。



◆ 慘 今年失業率>經濟成長率

【于國欽/新聞分析】2008-09-23 工商時報

曾出任甘迺迪總統經濟顧問的經濟學家歐肯(Arthur Okun)最膾炙人口的一個發現即是:失業率每升高一個百分點,將使經濟成長下滑兩個百分點,後來的經濟學家即稱此為歐肯法則 (Okun's law)。

在台灣,從前沒有太多人注意這個法則,因為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永遠高於失業率數倍,但2001年秋天台灣的失業率飆升至5.2%,經濟成長率應聲重挫。經濟成長終於被失業率超越,從此台灣就跌入歐肯法則的循環裡,經濟一蹶不振。

有3年之久,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一直是比失業率來得低,任內閣提出什麼刺激、振興方案都一籌莫展,由此可知,失業率一旦走高,其對經濟的殺傷力難以估計,在美國的歐肯法則是1比2,在台灣恐怕會比這個比例來得更高。

自2004年起台灣又恢復了昔日的光景,經濟成長再度超越失業率,直到去年經濟成長率5.72%依舊高於失業率3.91%。但隨著次貸風暴的延燒,美國金融風暴的擴大,台灣商業活動已日趨蕭條,昨日公布的8月零售業營收已連3個月呈衰退,主計處公布的關廠失業人數同步升高,而就業人數成長竟創5年來新低,種種跡象顯示,台灣失業率又有再度超越經濟成長的趨勢。

8月台灣的失業率4.14%,雖仍低於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4.3%,但其實今年第三、四季的成長率預估只有3.04%、3.75%,而4.3%的經濟成長又是建立在陸客來台每天1500人及1160億元的擴大內需如期完工兩項前提下,如果兩者稍有閃失,今年經濟成長將落到4%以下的機率極高,如此一來台灣又將再次陷入「歐肯法則」的循環裡,經濟情勢危急,不言可喻。

許多人都認為2001年台灣經濟衰退是百年罕見的事,應不致再發生,但以當前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來看,台灣經濟嚴峻的程度,較8年前尤有過之,如此循環下去,任誰也無法保證衰退不會再一次降臨台灣。



◆ 零售業度小月 連7月負成長

【侯雅燕/台北報導】2008-09-23 工商時報

景氣不佳,國內消費持續低迷,根據經部統計顯示,今年8月份零售業年增率為負1.86%;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質零售業營業額年增率更是衰退6.34%,今年以來,連7個月都是負成長。

經部官員表示,8月份適逢農曆7月,國人因鬼月諸事不宜,抱著一動不如一靜的想法,零售業業績衰退。9月則受到辛樂克颱風,以及雷曼兄弟聲請破產等國際金融風暴衝擊,國內消費亦難於短時間提振,前景不甚樂觀。

經部官員指出,零售業持續衰退,汽機車及其零配件衰退影響最大,年增率負成長34.76%,已經連續12個月負成長。

又因受國內實質薪資負成長,影響國人消費意願,同屬耐久財的家電用品、建材及機械器具等業績則均呈現負成長,均較去年同期分別衰退2.81%、2.65%、0.64%,顯示民眾消費意願低落。

不過,零售業別中以燃料業增加10.56%為最多,首飾及貴金屬業業績年增率成長9.85%,經部官員分析因情人節、父親節送禮需求而成長。

根據經濟部統計,8月份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合計1兆404億元,較去年同月呈現正成長,增加2.51%;除零售業減少1.86%,餐飲業增加5.71%,批發業增加4.05%。

雖然餐飲業與批發業營業額呈現正成長,且增加幅度不低,但若扣除物價高漲的因素,實質的批發業年增率連續三個月負成長,8月較去年同期衰退5.03%。



◆ 10月觀光股利多 十一黃金周 陸客團爆滿

【彭媁琳/綜合報導】2008-09-23 工商時報

為期9天的大陸「十、一」黃金周即將到來,上海、北京、廣東等大城市的赴台旅遊團皆開出紅盤。以上海為例,在黃金周期間,將有24個團預計700人來台,甚至額滿後還要再增團,可望為台灣低迷的陸客觀光市場,打入第一劑強心針。

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昨天樂觀預期,十一黃金周之後,這股熱潮還能繼續延續下去。

奧運結束之後,中國大陸各地民眾的出遊活動開始熱絡了起來。上海中國青年旅行社經理周迎風指出,該公司預計在十一黃金周期間,開出14團,約400名旅客赴台旅遊,半數旅客將搭乘週末包機。而另一家組團社上海錦江旅遊,台港澳部科長富玲玲則表示,錦江旅遊在十一期間開出10個台灣觀光團,約有300個名額。

周迎風表示,儘管週末包機的座位都被台商與其眷屬包走,上海旅行社只能搶到3、4成的機位,大部分上海旅客仍得經香港中轉,但是上海民眾對台灣仍抱持著高度興趣,尤其是十一黃金周期間出發的台灣團,詢問度最高。而周迎風也強調,礙於赴台旅遊的手續繁瑣,因此讓不少民眾打消了到台灣旅遊的意願。

富玲玲則指出,由於台灣旅行團屬於中高價位,因此要想擴充旅客人數還會有些限制,但以目前上海錦江每個月可推出6、7的團的情形來看,台灣觀光團仍屬於是穩定的市場。

廣東和北京的旅行也者也對十一黃金周有樂觀看法,廣東的業者指出,黃金周期間赴台遊的人數可增加3成以上,能達到天天出團的目標。而北京的台灣觀光團,也普遍出現爆滿的熱鬧景況。

高孔廉認為,適逢奧運結束與秋高氣爽的天氣,增加了大陸民眾來台旅遊的意願,上週陸客人數已經有顯著成長,從早先的每周1500人,增加到了每週2600人的水準。他也指出,海基會8月份整理了10大建議提給大陸相關單位的動作,也在推動擴大陸客來台觀光上,發揮了一定的效果。

fsj 提到...

台灣旅遊開發排163名/蕭:政府低估金融風暴

* 十一長假效應 3萬陸客下月來台
* 陸客團進團出 觀光局:行程可排自由活動
* 台灣旅遊低度開發 全球排一六三名
* 台美日控歐盟對IT產品課稅 WTO成立專家小組
* 8月外銷接單僅增5.3% 五年低點
* 8月工業製造業生產 也不理想
* 金融市場爆發變現潮
* 民間也缺錢 融資利率飆
* 蕭萬長:政府低估金融風暴
* 美金援案 柏南克寶森促速通過
* 紓困案 還在討價還價
* 55%贊成政府紓困 納稅人買單62%認不公
* 美紓困案 國債將達一九五四年後最高
* 美紓困案 飲鴆止渴?
* 7億離職金 AIG前執行長拒領
* 俄羅斯 掀企業整併潮
* 阿聯 波灣頭號金融未爆彈
* 日本重返華爾街 中國有心無力
* 當華爾街走入歷史
* 華爾街式投機行為的終結?

◆ 十一長假效應 3萬陸客下月來台

【經濟日報╱記者黃仁謙/台北報導】 2008.09.24

大陸「十一」長假將臨,帶動陸客來台旅遊人氣。交通部觀光局統計,9月29日申請來台的大陸觀光客已達1,059人,創下陸客來台觀光單日人數新高;如再加上參訪考察團,預估10月陸客來台人數可突破3萬人。

受到大陸「十一」長假期間,陸客來台人數大幅增加激勵,觀光類股昨天全面翻紅,類股指數大漲5.97%,劍湖山和鳳凰都以漲停收盤。

迎接大陸十一長假,國內觀光業者大釋利多,國賓飯店透露,光是10月,大陸觀光客已預訂500多間客房;遠東飯店雖沒接一般觀光客,但接了不少頂級的大陸高官參訪團。

觀光局統計,預計19日到30日抵台的大陸觀光客約有5,784人,預計9月29日抵台的大陸觀光客更高達1,059人,將創下陸客來台人數的單日新高。這和奧運期間只有908名陸客來台觀光有著天壤之別。

除大陸觀光客外,大陸地區人士申請來台參訪及從事商務活動人數,近來也逐漸增加。過去,來台考察和參訪的陸客,最高峰時每個月都有上萬人。

觀光局業務組長張錫聰表示,十一長假期間,預估會有2萬名大陸觀光客來台,加上至少1萬名的參訪考察團,10月會有3萬名陸客訪台,平均一天有1,000名大陸人士在台。

十一長假檔期,國內休旅業者規劃了六天、七天及八天的行程,平均每個行程每人收費在3.2萬至4萬元,如果透過金馬小三通來台,團費還可以再省3,000至4,000元。

國內休旅業者安排的行程,全部都是採購點較少的純旅遊行程,許多為避開十一長假人潮,提前來台旅遊的大陸觀光客的反應都很好,滿意度高達九成以上。

休旅業者指出,隨兩岸加速開放,本月底大陸將開放13省居民直接經金馬小三通來台,來台參訪和旅遊的大陸人民會倍數成長。



◆ 陸客團進團出 觀光局:行程可排自由活動

中央社 2008.09.23

交通部觀光局今天表示,大陸觀光客來台必須「團進團出」是兩岸的旅遊協議,並非台灣片面限制。依照相關規定,台灣旅行社在行程中可以為陸客安排一到一天半的自由活動時段;如因傷病、探訪親友或其他緊急事故,需要離團的陸客,也可申請離團。

聯合晚報報導,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團進團出」、「觀光景點太過固定」,讓許多陸客無法真正貼近台灣社會的脈動,反而造成抱怨,口耳相傳之下,抵銷來台觀光後續意願。觀光局傍晚做前述說明。

觀光局表示,陸客來台必須「團進團出」是兩岸的旅遊協議,並非台灣片面限制;且大陸法令對於大陸人士「出境遊」,除港澳的自由行外,都規定必須團進團出。

不過,觀光局說,依「旅行業辦理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從事觀光活動業務注意事項及作業流程」規定,旅行社在行程中可以安排一到一天半的自由活動時段;另依「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從事觀光活動許可辦法」規定,大陸地區人民來台觀光團體如因傷病、探訪親友或其他緊急事故,需離團者,仍可依規定,申請離團。

觀光局指出,已函請旅行業者在辦理大陸觀光團接待業務時,行程安排應考量旅客需求,讓團體旅客在行程中酌予安排自由活動時間,方便旅客有較充裕的時間自由購物。



◆ 台灣旅遊低度開發 全球排一六三名

林上祚/台北報導 2008.09.24 中國時報

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陸客每周來台人數最近低於一千人的慘況,高雄漢來飯店總經理林子寬表示,台灣相較於泰國、中國已經沒有價格優勢,很多日本客寧可去東南亞,台灣如果要振興觀光業,除了開放大陸客自由行外,觀光局也該增加海外宣傳強度。

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簡稱WTTC)年度報告統計,中國觀光旅遊業產值全球排名已超越日本與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旅遊市場,市值近六千億美元。未來十年,每年還將以九%速度增長,十年後市值再翻四番。

相對之下,台灣觀光旅遊業產出占國民所得比重,在全球一七六個國家當中,排名居然只有第一六三名,但GDP比重不到五%,和香港、泰國、越南、馬來西亞、中國,觀光業占GDP十%到十六%相比,台灣旅遊業處於低度開發狀態。

新政府上台後,將陸客來台上限提高為每日三千人,當初經建會預估,如果每位陸客在台消費二三七美元,平均停留七天,粗估將創造近四百億元民間消費,經濟成長率將因此增加○.二五%。沒想到,開放陸客觀光後,來台人數雷聲大雨點小,實際人次不到規劃的十分之一。

林子寬表示,台灣觀光局每年預算才二三億元,和馬來西亞、韓國觀光局每天晚上在台灣電視上密集播出廣告,根本就是天壤之別。

自二○○二年以來,澳門觀光產值每年以三成速率增長,今年年增率高達二二%,居全球之冠,澳門觀光業占國民生產毛額比重高達八二.五%,居全球之冠。澳門飲食業聯合商會副理事長馮健富認為,澳門成功的關鍵,是不斷「增加旅遊內涵」,哪個地區旅遊市場還沒打下來,就選擇那個地區增加宣傳強度。

新加坡為了推展觀光,九月底引進F1賽車,由於F1主辦單位已在馬來西亞、上海等地設置競賽場,為吸引歐洲地區觀眾,新加坡特別將比賽時間移到夜間。F1賽車比賽六成費用(一億美元)將由新加坡觀光局埋單,希望讓新加坡成為亞洲運動之都。



◆ 台美日控歐盟對IT產品課稅 WTO成立專家小組

中央社 2008.09.23

台灣、美國、日本在世界貿易組織(WTO) 聯手控告歐洲聯盟對資訊科技(IT)產品課關稅違法,爭端解決機構今天成立專家小組。這是台灣當事的第一起交由專家小組調查的貿易糾紛。

依照原告三國的主張,由全體WTO 會員參加的爭端解決機構(DSB) 大會今天上午成立單一的小組;歐盟表示遺憾,並保留未來要求小組針對三原告發起的訴案分別做成三份報告的權利。

這起案件,台、美、日三方一直希望將它們對歐盟的訴訟程序整合地愈緊密愈好,以便互通資源和訊息;歐盟則相反,它認為三原告爭執的主要產品不同,希望盡量分開處理。據與會者引述,歐盟在會中發言仍表示,「原告三方的利益有根本上的差異」。

今天只是DSB 決議成立專家小組,接下來要選任三名專家,依慣例平均要經過兩個半月,小組才會真正組成。

巴西、中國、香港、印度、韓國、菲律賓、泰國、越南今天要求以第三國身分參與此案。

這起貿易紛爭是關於一九九六年複邊簽定的「資訊科技協定(ITA)」,依據協定,涵蓋的產品應為零關稅。

但歐盟自前年起,以稅則附註等法規,將包括部分平面顯示器、具硬碟的機上盒及多功能事務機等新技術科技產品,以功能增強或有新功能、已超出ITA 原同意範圍為由,視為家電產品,而改課以百分之六至百分之十四不等的關稅,造成台、美、日廠商的損失。台灣尤以液晶顯示器產業受衝擊最大。

按照WTO 爭端解決機制,原告國須先向被告國提出諮商要求,六十天諮商不成才可要求成立三人專家小組進行調查和裁決。美國與日本在五月二十八日向歐盟要求諮商,台灣在六月十二日跟進。但隨後的諮商都未獲結果。

八月二十九日,DSB 就已首度討論成立小組的要求,但歐盟依法有權否決一次。今天的DSB 會議在各方發表聲明後,小組即依原告方要求自動成立。

歐盟向來主張,隨著科技的發展,產方的定義與分類方式己非原本的協定能繼續規範,歐盟希望依照ITA的檢討條款,由所有簽約國重新界定產品,而不是透過訴訟來解決。

歐盟今天也重申此一主張;台灣則表示,贊成重新檢討ITA, 擴大產品涵蓋範圍及增加簽約會員國,但那是未來的事。目前爭執的產品仍受既有ITA 規範,應享免稅待遇。

由於ITA本身不受WTO爭端解決機制管轄,技術上,台、美、日是指控歐盟違反一九九四年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因為歐盟依據ITA 制定關稅減讓表,而違反減讓表即是違反總協定規定的義務。



◆ 8月外銷接單僅增5.3% 五年低點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8.09.24

全球景氣低迷,外銷接單急凍,經濟部昨(23)日表示,8月外銷接單金額321.3億美元,年增率只剩下5.38%,是92年6月以來單月最低;而來自大陸的接單罕見出現年增率減少8.86%,創下90年11月以來單月最大跌幅。不僅今年第三季接單表現不理想,由於本月發生全球金融風暴,歐美電子接單勢必受到影響,9月開始的耶誕旺季接單前景,經濟部持保留態度。

經濟部統計長黃吉實說,大陸市場接單衰退,主要是因為大陸當地生產材料取代自台灣進口的比率增加,而歐美市場對液晶電視接單表現欠佳,也影響我國對大陸出口電子零組件成長,加上京奧後,台塑出口至大陸燃料油以及塑化產品大幅減少,是我國對大陸市場接單金額減少的主因。

經濟部昨日公布外銷接單統計,受到經濟景氣持續下滑,接單表現也每況愈下,8月電子產品接單年增率跌至4.23%,是92年5月以來最低點,這也是電子產品接單自SARS以及美伊戰爭以來的新谷底。

經濟部指出,今年8月外銷訂單金額為321.3億美元,年增率為5.38%,主要接單貨品中,以資訊與通信產品比上年同月增加12.07%貢獻最多,主要是因為筆記型電腦新機種推出與低價機型策略發酵;而化學品的接單年增率也達24.23%。

值得注意的是,8月我國最大出口市場大陸的接單金額罕見出現衰退8.86%的情況,黃吉實說,上次對大陸接單衰退是2002年2月,當時的接單金額衰退5.01%,我國對大陸接單自7月開始突然從連續數個月的雙位數成長驟降至1.73%,8月份甚至轉為衰退,是90年11月以來最深跌幅。

經濟部指出,日歐8月份接單表現相當好,其中對歐洲的接單成長率11.39%,日本的接單金額成長也高達22.38%,不過最近美國連續爆發金融信用危機,全球經濟局勢籠罩在衰退陰影下,金融面、消費需求受挫,勢必波及台灣出口景氣。

黃吉實表示,由這幾個月的接單情況觀察,今年全年外銷訂單增幅恐怕無法達400億美元以上,目前預估全年接單金額將在3,660億至3,700億美元間,大約只會比去年增加不到100億美元,情況確實不太好。



◆ 8月工業製造業生產 也不理想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8.09.24

全球經濟疲軟,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快速萎縮,經濟部昨(23)日表示,8月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只微幅增加0.41%,製造業生產指數年增率也只增加0.97%,雙創96年4月以來最低。預估9月份製造業生產指數將呈現持平態勢,儘管第四季是傳統生產旺季,但成長空間將相當有限。

經濟部表示,美國連續爆發金融信用危機,全球經濟籠罩在衰退的陰影下,生產面表現也不理想,年增率均呈現不到1%的低迷情況,其中機械設備業因國內投資景氣不好,8月份機械設備年增率減少8.92%,汽車及零件業更因汽車市場跌入谷底,生產量受到嚴重衝擊,年增率減少幅度高達29.42%。

經濟部指出,四大產業中,8月份生產指數,以資訊電子工業增加12.22%最多,也是唯一呈現成長的業別,但相較於前八月年增率高達20.07%的情況,資訊電子業的生產有出現下滑的情況。

其餘如金屬機械工業、民生工業、化學工業等,8月份生產年增率依序減少2.78%、8.34%以及10.54%,生產情況相當不理想。



◆ 金融市場爆發變現潮

【經濟日報╱記者 傅沁怡】 2008.09.24

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擴大,投資人除了「賠怕了」,更擔心金融機構倒閉讓老本化為烏有,「現金為王」的觀念又成了王道,成了這波金融風暴下,投資人自保的最高指導原則。

國內某位保險公司高層形容,今年壽險業海外投資好像「怎麼買、怎麼錯」,一舉道出投資人心聲。對投資人來說,現在贖回基金、賣出股票、解約定存,雖然可能面臨損失,但「總比什麼都拿不回來得好」,引爆全球金融市場近年罕見的「變現潮」。

投資人急於拿回現金,卻加重金融市場波動,形成惡性循環。持有美元計價基金者,解約基金換回新台幣,一方面造成這兩天匯市波動,也增加投信業者支付壓力,進而影響到券商調度能力,衝擊債市殖利率;同樣地,股市也已產生類似效應,股票型基金大量被贖回,一方面加重股市賣壓,也不利投信和券商流動性。就連壽險公司和銀行也難逃這波金融風暴衝擊,投資型保單和連動債的贖回潮,讓向來被視為「金主」的壽險和銀行壓力倍增,多少也感到吃力。

如同美國前主席葛林斯班形容,這是近百年僅見的金融風暴。但更令人擔心的,在這波金融危機背後隱藏的是更大的信心危機。當投資人不再信任金融機構,不願把資金交付給金融機構投資,甚至連存款都解約變現,一方面會讓金融機構產生流動性危機,進而形成系統風險。



◆ 民間也缺錢 融資利率飆

【經濟日報╱記者雷盈/台北報導】 2008.09.24

股市先前連番重挫,加上國內景氣未明,銀行授信趨緊,迫使民眾轉向民間融資。中央銀行昨(23)日公布8月民間借貸利率,台北市與高雄市的遠期支票借款(票貼)、信用拆借與存放廠商月息全面上揚,台北市票貼和信用拆借月息更創下24年新高。

銀行主管指出,全球金融風暴未平息,房價又在相對高點,加上失業率連月攀高,讓銀行不敢隨意放款,不少家銀行拒做無擔保品的小額信貸,對有擔保借款授信審核也轉嚴,信用紀錄不佳的客戶因而被拒於門外。

銀行主管表示,信用貸款部分,除非客戶是大企業員工或是軍公教人員,且由公司整批申貸,否則銀行幾乎都不願承作,一些有資金需求的社會新鮮人或大筆資金困在股市的民眾,只能轉向民間借款,並因而導致民間借貸利率攀升。



◆ 蕭萬長:政府低估金融風暴

【陳洛薇、羅暐智/台北報導】 2008-09-24 中國時報

副總統蕭萬長召集的財經諮詢小組正式啟動,府方昨日邀集中經院董事長朱敬一等學者專家召開會前會,據指出,蕭萬長在會中坦言,新政府低估了國際金融風暴的衝擊,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提出短期措施,讓景氣下滑不要太嚴重。

與會人士均認為,政府面臨經濟風暴衝擊,應主動對外說明建立「預警制」,提醒民眾預作準備。財經小組今(廿四)日將邀產業工會代表開會,為台灣經濟把脈。據了解,蕭萬長在會中表示,去年他就意識到次貸危機,曾經提醒民間友人要注意這個問題,果然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越來越嚴重;他坦言,新政府上任後,「有一點低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因此初始因應有些措手不及。

蕭萬長下午與國民黨立委徐中雄會面時也談到,台灣目前面臨的是世界級金融風暴,與十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不同,「我們無法逃避,也無法置身事外」,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提出短期措施,讓景氣下滑不要太嚴重,以符合民眾振興經濟的期待。

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表示,與會人士針對當前經濟局勢廣泛交換意見,對於國際經濟風暴所造成的衝擊,認為政府除了須採取因應措施外,更應主動對外說明,「就像颱風警報雖然無法避免颱風的傷害,但可提醒民眾預作準備。」

另外,與會人士也認為應盡速推動政府再造工作,政府應在消費面、投資面、出口面營造有利環境,現在施政措施正確,但須更為聚焦,突顯發展重點,政務官也要有一些時間,就政策多些思考。



◆ 美金援案 柏南克寶森促速通過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華盛頓二十三日電】 2008.09.24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和財政部長寶森23日同聲力促美國國會火速通過金援法案,否則連美國經濟也會整個賠進去。

柏南克和寶森23日出席參院銀行委員會作證時表示,金融市場目前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要穩定市場的最好辦法,就是移除那些非流動資產。

美國財政部計劃舉債7,000億美元,收購房貸相關的不良資產。柏南克支持這項計畫,表示收購不良資產能創造流動性,減少投資人的不安。

他說,目前的情況迫切需要國會的行動以穩定情勢,以免讓美國金融市場和經濟發生嚴重的後果。在這危急的時刻,金融市場的情況瞬息萬變,最重要的是立刻處理迫在眉睫的危機。

寶森指出,整個經濟環境都已受到威脅,不能再採各個擊破的方式處理問題。上周市場動盪的情況擴散到整個經濟環境,必須採取更深入、更果決的方法,把問題從根源徹底解決,否則會威脅美國經濟。

但國會議員似乎不急著通過這個1930年代來規模最大的政府金援方案。民主黨參議員希拉蕊接受CNN訪問時表示,她認為國會一定要好好和政府討價還價,不能讓政府予取予求,一定要確定納稅人多少也有控制權。

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杜德則提出一些修正,包括讓政府持有接受金援公司的股權、限制受援公司高階幹部的薪酬、以及提供房屋面臨法拍的美國民眾額外幫助。

根據CNN最新民調,77%的美國民眾擔心,政府介入金援那些金融機構,反而會讓那些該為這場金融風暴負責的人受惠。

分析師認為,柏南克和寶森不斷強調問題的嚴重性,就是要說服國會儘速通過金援法案。Tullet Prebon公司市場經濟學家寇米列娃表示,國會和政府的政策攻防,對市場信心的影響不下於政策干預。

但Penn金融集團總裁麥可寇卻認為,柏南克的說法,恐怕會讓市場更不安。

柏南克也解釋先前對雷曼兄弟和美國國際集團(AIG)為何不一視同仁。他說,雷曼的問題市場早已了解,投資人有時間可準備;但AIG的規模和牽連範圍太廣,一旦崩解會嚴重威脅全球金融穩定,然後擴及美國經濟。



◆ 紓困案 還在討價還價

【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 2008.09.24

美國國會正在審查財政部提出的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方案,財政部長寶森必須說服國會諸公,此舉是在拯救整體美國經濟,而不是只在拯救坐領高薪的華爾街銀行家。

這使得紓困計畫可能需要加入三個要素:對獲得紓困的公司限制主管薪資;援助金融機構時也要協助房貸戶;建立新的監管機構,監督這7,000億美元收購與管理房貸資產的狀況。

對於後兩項,美國財政部基本上已和議員達成一些共識。共和黨籍的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法蘭克說,財政部同意建立一個獨立委員會監督救援,向公眾與國會通報進展。這個委員會無權否決財政部的收購投資決定。

美國財政部也同時對貸款屋主伸出援手,避免房屋查封拍賣。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聯邦住宅管理局(FHA)以及房利美、房地美都將協助屋主調整房貸,並避免租戶因房屋查封而被趕走。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歐巴馬表示,加入對屋主的協助他才願意支持紓困案。

但是對於民主黨提議讓破產法庭法官直接調整房貸條款,仍未獲共識。

美國財政部與國會最大的僵局是主管薪資問題,而帶頭要求規範紓困公司主管薪酬的,正是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馬侃。身為參議員的馬侃在國會也有他自己的一票。

寶森強調,數千家可能接受紓困的公司不可能都為此修改薪資結構,而限制薪資可能讓許多銀行與金融機構卻步。國會議員則認為,企業如果都快要破產,是否調整薪資結構顯然不是問題。

知情人士表示,寶森最後可能讓步,單一機構接受的注資額如果夠大,主管薪酬就可能要受約束。從華爾街頂尖投資銀行高盛公司執行長出身的寶森,對於執行長薪水的問題缺乏說服力。

影響力很大的參議員薛比(Richard Shelby)依舊反對7,000億美元紓困案,他說該案「價錢貴得要命,但是既沒有用,也不夠全面」。



◆ 55%贊成政府紓困 納稅人買單62%認不公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紐約22日電】 2008.09.24

CNN廣播網22日公布最新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很擔心經濟情況,贊成政府採取行動援救瀕臨破產的金融機構,可是他們也擔心為金融業全面紓困的計畫會對納稅人造成沈重的負擔。

超過1000名接受調查的美國人,有62%大致認為政府應該出面協助解決金融機構面對的問題,可是絕大多數民眾認為7000億元的紓困金額太大。

雖然有55%的人贊成政府提出的紓困計畫,可是65%的人認為這可能對納稅人不公平。

贊成政府紓困計畫的人,比贊成政府出面紓困的人少,或許是因為納稅人可能必須承擔所有紓困費用。

儘管如此,有88%的人表示他們更擔心甚至害怕金融市場的動盪混亂。

經濟學家表示紓困計畫對納稅人造成的實際成本不得而知,不過可能低於7000億元。

華克維銀行(Wachovia)首席經濟學家席維亞(John Silvia)說:「對於一般人,7000億元聽起來是很多的錢。對這個數字感到害怕是合理反應,不過最後財政部有可能反而賺到錢。」

這是因為政府擬議收購銀行不想要的問題資產,準備等市場情況改善後再賣掉。

此外,席維亞說,對金融風暴袖手不管,後果可能更為嚴重,因為信用緊縮可能讓人更難獲得各種貸款,而且很多人的退休帳戶投資於房利美和房地美。此外,金融股對任何擁有史坦普500指數基金的人也有重大影響。



◆ 美紓困案 國債將達一九五四年後最高

【黃文正/綜合廿三日外電報導】 2008-09-24 中國時報

據彭博社報導,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提出高達七千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方案,恐將把美國國債推升至一九五四年以來的最高水準,侵蝕外國投資人對美國債券的興趣。

財政部要求國會同意舉債收購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經濟學家估計,此舉將導致國債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七○%,明年度預算赤字更將超越一兆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所面臨的風險是:為籌募救市資金,必須增發大量公債,然而卻會連帶刺激利率飆升,並降低外國投資人增持美國公債的意願。受此消息影響,美元兌歐元廿二日重貶,創下歐元一九九九年發行以來最大單日貶幅紀錄。

財政部長鮑爾森廿三日將出席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聽證會,可能會因金融紓困案對國債造成的衝擊飽受質疑。鮑爾森要求國會同意提高政府舉債上限,從目前的十兆六千億美元,拉高至破紀錄的十一.三兆美元。

自鮑爾森十八日表明此一救市方案迫在眉睫後,美國公債已連續兩個交易日下挫,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廿九個基點至三.八四%;兩年期公債殖利率十九日更大漲四七個基點,創下廿三年來最大升幅紀錄。

德國第二大銀行「聯合抵押銀行」美國分公司(HVB America)匯市業務部主管伍爾夫說:「由於提高舉債上限與國債增加的後果嚴重,市場反應極為負面,外國投資人可能不會再對美國資產有興趣。」

國會若通過財政部提高舉債上限的要求,將使每位美國人平均負債超過三萬七千美元。據統計,去年美國實質家戶所得中數為五萬二三三美元。

繼廿二日收購美國雷曼兄弟公司亞太部門後,日本野村控股公司昨天同意再購入雷曼兄弟的歐洲及中東部門,並表示願讓雷曼兄弟倫敦分公司的二千五百名員工大部分留任。

野村控股公司尚未公布這次的購併金額,但之前是以二億二千五百萬美元收購雷曼兄弟的亞太部門。



◆ 美紓困案 飲鴆止渴?

【張志榮/台北報導】 2008-09-24 工商時報

美國財政部祭出7,000億美元紓困方案雖激勵全球股市展開技術性反彈,但也引發市場對於淪為「飲鴆止渴」的爭議,致使「美元貶值、油價大漲」,影響所及,台灣獨步亞洲出現「股匯雙漲」行情,台股已是連續第三個交易日大漲、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更升破32元整數關卡!

不過,連續兩個交易日大買台股的外資,昨天轉為小幅賣超7億元,外資交易室主管指出,近期買超來源主要是對沖基金客戶,約佔7成,不是因放空被迫回補(short cover)就是進場搶短,由於這波大漲被視為技術性反彈,一旦追價意願不高,買盤當然會受限。

昨天外資圈最關切的焦點,則是由這波技術性反彈能漲多少,轉到美國紓困方案對後續經濟衝擊,美系外資券商主管指出,以美國目前經常帳與預算赤字來看,大幅舉債的結果說穿了就是「飲鴆止渴」,恐重蹈1992年日本覆轍。

摩根大通證券董事長林照寰指出,美國財政部雖提出7,000億美元紓困方案,但從美元相對於歐元、黃金、石油價格走勢來看,顯然市場對於美國經濟是很沒有信心的,這也是為何台灣股匯市能雙漲的原因,至於亞洲為何唯獨台灣能股匯雙漲,恐怕仍須更多交易日來觀察,但他相信,5,600點的前波低點應該不會再破。

林照寰認為,短線應看美國國會是否通過財政部長鮑森的紓困提案,若通過,再看到房貸擔保證券(MBS)利率下降、美元走強,才能確立下週全球股市是否還能持續漲上去,因為美國經濟後市關鍵在房貸市場,MBS利率從高點以來已降了70至80個基準點,若能持續調降,讓房屋新購者買得起、舊購後可借新還舊,美國經濟才有解,否則全球股市後市依舊不樂觀。

至於亞太區股市慶祝行情還能持續多久?瑞士信貸證券亞太區首席策略分析師席瓦(Sakthi Siva)認為,buy side客戶喜歡拿2008與1989年兩次紓困方案進行比較,她相信從投資價值角度來看,這波亞太區股市漲幅應該會長些。席瓦表示,1989年亞太區股市的本益比與現金收益率分別為24%與1.9%,但現在分別為11%與3.2%,相較於1989年當然更有投資價值。



◆ 7億離職金 AIG前執行長拒領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 2008.09.24

全球最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獲美國政府紓困融資形同接管後,經營團隊易人,上台僅約3個月的前執行長威倫斯塔德可得2200萬美元(約台幣7億元)離職金,但他認為自己不該在股東和公司員工苦哈哈時領取厚酬,已向AIG婉謝。

美國廣播公司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威倫斯塔德(Robert Willumstad )21日在給AIG執行長李迪(Edward Liddy)的電子郵件中謝絕優厚離職金,郵件中表示:「時值股東和員工的AIG股票蒙受重大虧損,敝人不願領取離職金。」

63歲的威倫斯塔德是6月當上執行長,本月中旬下台。雖然只當了短短3個月的執行長,照樣可享有合約中明定的豐厚離職金。

執行長將公司搞垮了還能坐領豐厚退職津貼,這類合約在華爾街比比皆是,在如今政府動用納稅人的錢救市的時期,這種狀況特別讓民眾憤慨。但前柯林頓政府勞工部長瑞克指出,威倫斯塔德良心發現只是特例,不要期待其他執行長比照辦理。

今年以來,華爾街金融業者被信貸風暴拖累股價大跌的比比皆是,股東與公司員工慘賠,執行長雖下台,照樣有豐厚離職金可領。像威倫斯塔德這樣自己把錢往外推的,屈指可數。雷曼兄弟公司執行長傅德(Richard Fuld)與總裁麥戴德(Bart McDade)6月宣布放棄今年的紅利,勉強可算類似案例。不過,傅德的收入在華爾街數一數二,去年薪資、紅利和各種津貼總計達4540萬美元。

據顧問業者David Schmidt of James F. Reda & Associates估計,雷曼要是沒破產,傅德可在離職時領到2240萬美元(約台幣7.2億元),即便公司破產也還有半數以上可領。

至於虧損累累將賣給美國銀行而消失的美林公司,去年底接任執行長的沈約翰(John Thain)一旦下台,據估也有900萬美元到1100萬美元(約台幣2.9億到3.5億元)股票可領。

企業高層薪酬「太超過」,已引起美國國會議員不滿,正醞釀立法設限,希望附在政府要求國會通過的7000億美元紓困資金法案中一併過關。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法蘭克表示,企業高層經營犯了錯,才需要政府動用鉅資解救,「告訴他們不能再如以往般付自己高薪,並不為過。」



◆ 俄羅斯 掀企業整併潮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道瓊社二十三日電】 2008.09.24

金融風暴波及俄羅斯,莫斯科當局上周緊急注資1,200億美元拯救金融市場,防止危機擴大,但仍然有很多公司可能倒閉,引發眾多相關部門大事整併。俄羅斯最大投資銀行賣掉50%股權只是整併熱潮的開端。

金屬大亨卜洛科羅夫22日拿出5億美元,買下等於復興集團(Renaissance)旗下復興資本公司一半股份的新股。分析師說,卜洛科羅夫撿到便宜貨,因為金融危機爆發前,這家最大投資銀行至少價值數十億美元。

這筆交易成交前,俄羅斯政府才宣布提高流動性的新措施,顯示政府認為銀行體系仍然相當脆弱,國營銀行已經開始救援規模比較小的民營銀行,同時考慮併購部分民營銀行,主要零售商也開始換手,或是敲定緊急再融通計畫。

俄羅斯大型手機零售商Euroset公司周一換新老闆,電子零售商Eldorado公司接受一筆新貸款,最後貸款可能轉換成股權。

此外,不動產業可能因為資金短缺,停止新建案;營建業很多公司因為舉債過高,很可能必須延後推動大型工程;銀行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可能停止拆借;零售業過去大量舉債擴張,現在必須努力找錢還債。

號稱俄羅斯首富的卜洛科羅夫指出,危機是併購熱潮升到「最高峰」的時刻,銀行、房地產和營建業者特別岌岌可危。

金融業已經感受壓力,券商KIT金融公司因為無力償債,上周同意併入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旗下退休基金部門。穆迪投資服務公司22日降低Svyas-Bank的信用評等,因為這家銀行部分債務違約,同時資本嚴重流失;該銀行正與未經透露的可能支持者談判。

復興集團執行長詹寧斯說:「俄羅斯不需要900家銀行,只需要十家大銀行」,危機正好刺激早就應該開始的金融整合。

分析師說,危機也可能影響諾利斯克鎳業公司(Norilsk Nickle)的股權之爭,諾利斯克鎳業兩位富有的大股東都希望掌控這家公司,現在公司股價跌到極低水準,可能是兩位大股東低價買進、改變現狀的大好良機。



◆ 阿聯 波灣頭號金融未爆彈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二十三日電】 2008.09.24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央行23日對金融體系挹注500億迪拉姆(136億美元),這項史無前例的舉動代表阿聯可能是波斯灣地區第一個出現信用危機的國家。

阿聯央行在聲明中表示,已決定提供500億迪拉姆的融資額度給境內有需要的銀行。此外,央行也在研究其他資源,提供業者所需援助。

過去幾周來,阿聯當地銀行受外資大量撤離影響,流動性大為緊縮。先前外資因預期迪拉姆匯率會和美元脫鉤而大舉湧入,但後來情勢發展不如預期,加上全球投資環境惡化,外資開始大舉撤離。阿聯央行15日表示,先前炒匯的外資近90%已撤離。

政府官員擔心,一旦出現信用緊縮,不動產業者向銀行融資的成本勢必暴增,進而危及原本欣欣向榮的不動產市場。

中東資產最大銀行Emirates NBD主管葛夫預測,除非融資管道暢通無阻,否則阿聯的不動產價格的跌幅上看80%。

阿聯房地產商股價近來大幅回檔,例如Aldar Properties從8月來已重挫近40%,第二大不動產商Sorouh不動產也跌近36%。

杜拜投資銀行Shuaa資本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塔估計,未來半年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問題,恐怕需1,000億迪拉姆才能解決;1,000億迪拉姆相當於阿聯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五分之一。

其他銀行業者則懷疑,這500億迪拉姆要如何有效且迅速進入阿聯的金融體系。

道瓊社引述消息人士說法報導,18日晚間阿聯央行邀集當地銀行業者開會,討論如何避免發生信用緊縮。

消息來源透露,央行可能會透過附買回協議,在銀行體系注資。降低銀行存款準備率也是考慮的選項。

渣打銀行外匯策略師馬拉塞夫提斯估計,500億迪拉姆約占阿聯國內信用市場的5.6%。他說,阿聯央行15日表示正密切注意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其實就是代表他們非常擔心流動性的問題。

但他同時警告,阿聯今年6月信用年成長率達49%,需要放緩,央行該留意市場流動性是否會因注資500億迪拉姆而過高,造成市場資金氾濫,反而引發通膨。



◆ 日本重返華爾街 中國有心無力

中央社 2008-09-24

(中央社台北2008年 9月24日電)在華爾街風雲突變之際,呼聲最高的中國尚未出手,日本卻已高調踏上其重返華爾街的行程。

「東方早報」今天報導,九月二十二日,日本最大銀行集團三菱UFJ 金融集團突然宣佈,已經與美國投資銀行摩根斯丹利達成意向,將投資最多9000億日圓(84億美元)準備購入對方多達 20%的股份。同日,日本最大券商野村控股集團也成功競購雷曼亞洲(包括日本、澳洲)業務,並對雷曼歐洲業務虎視眈眈。

而在這兩項收購之前,日本已經開展在美國的大規模收購。7 月份,日本最大產物保險商東京海上宣佈約以47億美元收購美國保險集團費城統一控股公司;8 月份,三菱UFJ則全面收購美國加州聯合銀行。

報導指出,面對日資金融企業這種咄咄逼人的態勢,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美國主流媒體二十三日均發出驚呼:「日本人又回來了!」

報導表示,所謂「風水輪流轉」,似乎也正好用來描述日本與美國金融機構之間的微妙關係。10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日本銀行業遭受不良貸款問題的沉重打擊,不得不請求日本政府投入近4400億美元予以支援,眾多銀行金融公司不得不進行整合重組。但在10年後,需要重組整合的對象則成了美國的金融業。

報導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全球媒體報導均稱入股大摩呼聲最高的是美國第四大銀行美聯銀行(Wachovia)和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其中,中投呼聲又為最高。但最終結果卻是,不論哪件收購,都沒有中資機構的名字。對此,某知情人士透露,確實有中資機構出面談過,但最終沒有達成一致。

報導表示,據專家分析,首先,相對於日本的金融機構,有實力從事收購的中國機構或者是主權財富基金,或者是國有控股銀行,因此收購就很容易被看成是國家行為,也就很可能增加通過美國政府審查的難度;另外則是次貸的「窟窿」到底有多大,誰也不清楚,而且中國機構並沒有衍生品操作經驗,投資銀行經驗也不多,甚至有可能在調查階段,連賬目都看不懂。



◆ 當華爾街走入歷史

【余凌霄】 2008-09-24 中國時報

正當華爾街前幾大券商,不是被其他銀行併購、就是宣布破產保護之際,美國聯準會更於星期日晚宣布,同意讓倖存兩家券商-高盛、與摩根史坦利,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一般所謂華爾街,是指由少數幾家獨立券商所組成的小圈圈,他們自行買賣有價證券、提供客戶交易建議;而相較於一般銀行業,他們也較不受金融法規約束。因此,這次聯準會的行動,將使曾經叱吒風雲的華爾街,正式走入歷史。

也許有人會以為華爾街的衰敗,應歸咎於房地產抵押證券,但其實真正的罪魁禍首,卻是「財務槓桿」。也就是許多人並不陌生的金融交易方式,利用融資、或借款,來買空賣空金融商品,從中賺取差價。許多商業銀行也同樣受到房地產抵押證券的衝擊,但狀況卻相對穩定不少。這是由於商業銀行的財務槓桿「只有」十倍,但券商竟高達了三十倍。華爾街如此高風險的營運模式,在金融市場平步青雲時,自然獲利傲人;然而,一旦風雲變色,也就難逃毀滅的下場。

無論是美國因財務槓桿、迫使華爾街走向歷史;還是國內許多人為保本高息、買進連動債而損失慘重,都可看出「金融理財」兩面刃特性。因為金融理財的本質,在於「財富分配」,只能針對經濟發展的成果,在有限的大餅中,分到應得的那一部分。然而對此不滿足者,就會想方設法,企圖以高風險、來換取高報酬。是故,投機炒作、槓桿操作也就應運而生,但在「零和遊戲」的前提下,想從別人手中搶走更多,「偷雞不著蝕把米」的可能性也就愈大。

相對於金融理財的巧取豪奪,「經濟投資」強調的是互助合作。因為生產事業(即企業)需要有形及無形資本(自然資源、資金、人才、知識等)的投入,並且也要投資者與管理者同心協力,為社會創造源源不絕的價值。在企業創造更高的價值,讓經濟的餅愈做愈大下,投資者的財富,也可在穩定中求成長。

目前台灣最令人擔憂的,就是只知金融理財存在,而無視經濟投資重要。甚至將兩者混為一談,以為自己進出股票、買賣基金或金融商品,也算「投資」。這實在是要命的誤解。真正有利於經濟的投資,是著眼於企業所創造的價值,然後買進、並長期持有其股權。因此,一般人習以為常的波段操作、短線進出、融資買賣股票,不但無利於經濟發展,而且也傾向讓自己承擔過大的虧損風險。

同時,許多金融機構為求本身獲利,不擇手段促銷的連動債、或各類「投資型」金融商品,也多半是掛羊頭、賣狗肉。按照前述對經濟投資定義,甚至連買進股票型共同基金,都無法稱為投資。因為全世界絕大多數的股票基金,目標都在賺取買賣股票的差價,鮮少有長期持有企業股權的打算。

在可見的未來,金融機構仍會高舉「財富管理」的大旗,繼續促銷各式金融商品。大家的自保之道,就是將「理財」與「投資」脫鉤,並徹底區別「金融」與「經濟」的功能,避免在兩者混淆不清中,給予業者混水摸魚的機會。同時,也要能掌握兩者之間的互補關係:金融理財是為了短期內必要支出的預備金管理,因此重點在於「確定性」;而將一段時間的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的結餘部分,就必須用於經濟投資,以追求未來購買力的「成長」,故需投入資本於價值持續成長的企業。

但無論金融市場如何詭譎多變,經濟投資的巨輪,仍將在企業的營運中不斷向前。這就像在台灣從事農業的人,並不該因為颱風頻繁,就輕易放棄耕作一樣。金融風暴的發生,代表的是理財應該追求更高的穩定性、而非高槓桿。台灣人注重金融理財、看輕經濟投資的習慣若再不改,恐怕就要繼續與財富的成長漸行漸遠了。

(作者為嘉鼎資本管理集團董事長)



◆ 華爾街式投機行為的終結?

【中新社╱華盛頓九月二十二日電 】 2008.09.23

美聯儲二十一日晚宣布批準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為銀行控股公司的申請,此舉將終結華爾街傳統投資銀行的經營模式改制為常規存貸銀行,縱橫資本市場王國百餘年的華爾街投資銀行巨頭集體告別歷史舞臺。而這是否意味著一代「華爾街式」投機方式的終結?

華爾街似乎是在最近十天變天的:美國政府接管最大的房地產貸款機構房地美和房利美,美國銀行收購美林投資銀行,美國政府拒絕為大型財團收購瀕臨倒閉的雷曼兄弟控股擔保,導致這家百年老店轟然倒塌,隨後,美國政府批準了美聯儲旗下的紐約儲備銀行接管美國國際集團AIG,並推出了價值七千億美元的金融市場救援計劃。直到昨天晚上,美聯儲批準高盛和摩根斯坦利改制為常規存貸銀行,華爾街的風暴走向似乎漸漸顯露清晰輪廓:美國華爾街投資銀行的「帝國時代」行將結束。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教授鮑泰利認為,美國金融市場淪落至此,緣於金融機構的投機性太強。由於金融創新,大量金融衍生品進入市場,而許多投資者其實並不清楚這些金融工具的風險,於是埋下了重大隱患。

此間經濟學家說,近年來,美元持續貶值、金價上揚,房價,油價完全無理性的一路高漲,背離了市場基本供求關系實際水平,儘管布希政府高調譴責對石油的投機行為,但最終未能根本解決問題。

正在威斯康星州從事競選活動的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說,他對華爾街投機者的貪婪感到憤怒,並稱拯救計劃不應由稅款來支付。 來自當地的報道稱,麥凱恩明顯轉變了立場,開始反對國會未經核查就倉促授權寶森巨大的權力支配巨額的救援計劃。他認為布什和國會應該共同為這次的金融危機承擔責任。

布魯金斯學會今天在一份分析中說,儘管國會兩黨對財政部提出的天價救助計劃表示同意,但動用納稅人的金錢救助投機銀行的壞帳,還是有多重風險的,而且這樣做也存在道德風險。美國財政部長寶森在敦促國會儘快通過政府救市計劃時也坦承,他不敢保證納稅人購買的銀行壞賬不會變成一堆垃圾。

連日來美國媒體指責華爾街投機者貪婪的投機盈利行為的言論鋪天蓋地,這些言論認為,華爾街的過度投機行為是導致美國金融危機的內在原因,美國納稅人不應該為這種投機行為買單。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肯尼思‧羅格夫指出,未來十年,華爾街將會向何處去令人憂慮。而美國金融業的崩潰,極有可能導致亞洲及其他國際投資者重新思考投資方向。有專家認為,儘管美國政府撇開自由市場論的聲音強力干預市場,但這並不能說明「華爾街式」投機方式也告別金融舞臺。只要世界各國的金融體制還存投機的政策空間,只要還存在著大量的金融衍生品牟利炒賣需求,華爾街投機模式在世界其他幾個大型金融市場將繼續存在,並為下一輪金融危機積累能量。

fsj 提到...

美紓困案周末可望通過

* 美金融紓困方案 周末可望通過
* 美救市慢半拍 亞歐貨市利率飆升
* 未雨綢繆 企業忙搶錢
* 華爾街金融危機 恐演變為政治風暴
* 救市一齊來 溫家寶:願化解金融危機
* 英再掀裁員潮 11萬金融人丟飯碗
* 愛爾蘭經濟衰退 1983年來首次
* 主計處:明年經濟成長率5.08%
* 外資負向解讀... 「台灣經濟惡化 比想像嚴重」
* 廠商對未來半年景氣 疑慮加深

◆ 美金融紓困方案 周末可望通過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二十五日電】 2008.09.26

美國總統布希25日和兩位總統候選人與國會議員舉行緊急高峰會,共商金融紓困方案,預料草案即將出爐,本周末可望通過。受紓困方案幾乎拍板定案激勵,美股25日早盤一路開高走高,道瓊指數漲逾250點。

民主黨重量級眾議員坎喬斯基25日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國會已有重大進展,紓困方案幾乎已成定局,內容包括擔保、紓解屋主的房貸壓力、以及主管薪酬的限制等。至於不良債權的收購總額,他則不願透露。

他說,參眾兩院目前只剩一些細部問題需要討論,他預料國會本周末會加班通過這項紓困方案。

受此利多激勵,道瓊指數25日盤初大漲254點,漲幅逾2%;標準普爾500指數 和那斯達克指數漲幅也接近2%。歐洲主要股市全面大漲。

美國總統布希24日晚間罕見地利用黃金時段發表電視演說,表示「整個經濟都處於危險」,呼籲國會儘速通過紓困方案,否則無數人的退休積蓄可能泡湯,房屋查封激增,企業倒閉,引爆失業潮;美國將陷入「漫長且痛苦的衰退」。

布希也在演說中史無前例地邀集歐巴馬和馬侃和國會領袖,25日到白宮討論7,000億美元的紓困方案。

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同日再赴國會作證時也警告,眼前這波金融風暴是二戰來最嚴重,許多產業都已出現成長減緩的跡象。如果國會不儘速通過紓困方案,後果恐怕會更嚴重。

布希在演說中表示,他願意解決國會的疑慮,包括接受紓困的金融機構高階主管的薪酬,以及財政部的權力是否過大等問題。

財長寶森在國會呼應布希的說法,指出美國民眾對高階主管坐領超高薪酬憤恨不平,無人能理解為何這些人失敗了還能領那麼多錢。

華盛頓郵報引述眾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法蘭克說法報導,民主黨已對紓困法案的主要內容達成共識,25日就會交給共和黨議員。紐約時報報導,民主黨參議員杜德說草案最快25 日就會出爐。

眾院議長波洛西和共和黨領袖波納24日發表共同聲明,表示布希政府的提案需要一些關鍵性的修改,除高階主管薪酬的相關限制外,包括對紓困執行單位要有強力且獨立的監督,對納稅人也要有所保障。



◆ 美救市慢半拍 亞歐貨市利率飆升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紐約二十五日電】 2008.09.26

金融機構紛紛緊抱現金不放,唯恐美國財政部的7,000億美元紓困方案可能延宕或遭稀釋、來不及化解短期資金吃緊情況,導致25日亞洲與歐洲的貨幣市場利率急遽攀升,甚至超越雷曼兄弟和美國國際集團(AIG)爆發危機時的水準。

受香港東亞銀行爆發擠兌潮衝擊,香港三個月期銀行同業拆款利率遽升13個基點,漲至2007年12月以來最高3.80%,香港金融管理局25日緊急注資港幣38.8億元(5億美元)至金融體系。新加坡三個月期美元放款利率大漲29個基點至3.684%,星元放款利率也連九交易日上揚,報1.758%,兩者皆為今年1月22日以來最高。

澳洲一個月期銀行拆款利率也上升至8月5日以來最高的7.458%,澳洲準備銀行(RBA,央行)在半年度金融穩定檢討報告說,澳洲金融體系也感受到全球信用緊縮「衝擊」,不確定性普遍升高,銀行對放款採取更謹慎態度。

英國銀行業協會表示,一個月期的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Libor)大漲22個基點,漲至1月以來最高的3.43%;三個月期的Libor跳升29個基點至3.77%。三個月期Libor-OIS利差 (三個月美元Libor和隔夜指數交換合約利率之間差距)擴大32個基點,至空前最高199個基點。在信用緊縮危機爆發前,Libor-OIS在至去年7月底止的12個月間,平均利差為8個基點。

歐元區一個月期銀行同業拆款利率(Euribor)在25日攀升7個基點,由一周前的4.52%竄升至2000年12月以來最高的4.98%。三個月期Euribor上漲7個基點,至2000年11月以來最高的5.12%。

其他重要指標也顯示信用市場再度出現緊繃,例如美國公債與三個月期Libor之間利差擴大至近3個百分點,顯示投資人惶惶不安。

美國、歐洲及日本等央行的緊急注資行動並未奏效。銀行蓄積現金,不肯彼此拆款,擔心還會有其他金融機構倒閉。瑞士銀行固定策略師查普曼說:「除央行外,沒有真正融資市場,Libor 的交易毫無意義。」荷蘭銀行駐雪梨外匯策略部門主管吉伯斯說:「貨幣市場利率大幅攀升顯示,全球金融體系另一崩潰階段,各國央行顯然無力扭轉情勢。季末對流動性的需求也造成問題惡化。」



◆ 未雨綢繆 企業忙搶錢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二十五日電】 2008.09.26

信用緊縮顧慮加深,促使銀行業和企業紛紛設法囤積現金。愈來愈多美國公司唯恐銀行不願放款,正透過其他罕見管道借錢,以備不時之需。西班牙有家銀行甚至表示,只要存戶開設長期無息存款帳戶,就免費送車。

過去一周,通用汽車和德州美容零售商Sally Beauty公司已動用短期營運資金需求的專款,傳統上這些專款是用來更換工廠機械設備或推出新產品。企業因為擔心銀行不放款或未來無法繼續放款,認為囤積現金才是王道。

上周雷曼兄弟垮台是激發企業儲備現金的導火線。雷曼倒閉效應持續餘波蕩漾。影響之一是提供信用最佳企業短期、低成本資金的商業本票市場近乎停擺,令負責企業現金流動的財務主管信心潰散。

這也對銀行體系構成另一威脅:銀行從前的放款收不回來,要如何繼續放新款?銀行業分析師說,未來數月,這個問題將是美國能否維持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債券評等業者DBRS公司信用長李斯特說,銀行減少放款使信用緊縮更惡化。

美國聯準會7月做的調查顯示,全美60%的銀行過去三個月緊縮對中、大型企業的放款標準;且80%的銀行提高放款利率。

貸方說,銀行緊縮放款令更多企業對前景憂心忡忡,努力建立「未雨綢繆基金」。這些企業中有許多面臨流動性或營運問題,例如通用至7月底止的一年內每個月約燒掉12億美元。

銀行本身也急著吸收存款。西班牙國際銀行(Santander)旗下中型放款機構Banesto為吸引存款戶,推出促銷活動,凡開立長期無息存款帳戶者就送雪鐵龍C3轎車或比雅久摩托車。在Banesto存入1.8萬至16萬歐元,而且須存兩至三年,才符合送車的資格。



◆ 華爾街金融危機 恐演變為政治風暴

【中新社╱華盛頓九月二十四日電】 2008.09.25

在聽取了美國金融最高決策層四巨頭證詞之後,美國國會直到今天依然沒見批准布希政府的七千億救助計劃。此間消息稱,由於國會議員們對導致此次金融危機的責任歸屬耿耿於懷,這次危機很可能發展成一場針對共和黨布希政府的政治風暴。

在聽到聯邦調查局正介入調查幾個最近獲得政府救援的大公司涉嫌詐欺的傳言之後,美國國會議員對寶森和伯南克等在國會的大聲呼籲多少顯得有些冷談。更多的人顯然對於追究這次危機的責任人更感興趣。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在昨晚的電視中公布一項民調顯示,超過八成的美國人對這場危機的始作俑者將會從救市方案中受益感到憤怒。此間報紙上一幅漫畫甚至嘲笑那些過度牟利導致危機的華爾街投機商們,正張開大口袋等在提款機旁邊準備裝錢。提款機上寫著「美國財政部華爾街分部」。

參議院銀行、住房和城市事務委員會主席克里斯托福‧多德表示,布希政府送來的這個方案是不可接受的。由民主黨籍議員提出來的一種新方案,對財政部方案的條款進行了重要修改,其中,他們要求大幅壓縮金融行業高級經理人的收入,同時必須在救助計劃中幫助那些遭受破產的普通購房者,然而,布希總統對此嚴辭拒絕。

佩洛西表示,她已以眾議院議長名義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巴爾尼‧弗蘭克、眾議院監督與政府改革委員會主席亨利‧沃克斯曼在九月和十月舉行聽證會,調查在調控方面的失誤與管理不善。外界認為,這明顯是針對美國最高金融決策層的。佩洛西同時說,用納稅人的錢補助這些CEO們的盛宴已經結束。是他們在把公司帶到困境之際,還渴望能獲得豐厚的補償。

消息稱,布希總統在聯大發言後已匆匆趕回華盛頓,因受布希政府在金融危機中作為的消極影響,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的民意支持率與民主黨奧巴馬的落差已經拉大到百分之九,麥凱恩已於今天宣布暫停競選活動,并與奧巴馬商量推遲原定於本周五的電視辯論。媒體評論這是因為共和黨的政治形勢告急。此間智庫專家連日來正熱烈討論有關話題,他們擔憂,這場金融危機已經越來越近似一場政治風暴。



◆ 救市一齊來 溫家寶:願化解金融危機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09.25

中國總理溫家寶24日在第63屆聯合國大會演說時表示,當前國際金融動盪已經波及許多國家,影響還會加劇,各國應通力合作,迎接挑戰。他還表示,中國願意出力協助化解國際金融危機。

中國坐擁1.8兆美元外匯存底,根據美國國會今年初的研究報告,中國持有的美國證券可能高達七千億美元,金額在美國之外的國家中僅次於日本。

美國總統布希22日曾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通電話,說明美國的「救市」行動。胡錦濤表示,中國已注意到美國採取的重要措施,並希望這些措施能迅速見效,使美國經濟和金融狀況逐漸改善。

但是,在溫家寶於聯大發表談話之際,布希政府與國會仍為救市計畫爭論不休。

溫家寶表示,目前威脅世界的問題,包括環保、恐怖主義、天災、疾病和金融危機,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置身事外或獨力解決。

溫家寶說:「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願與國際社會一道,加強合作,共同分享機遇,應對挑戰,為推動實現世界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他說:「全世界的人們,包括各國的領導者,只要消除敵視、隔閡和偏見,以包容開放的胸懷坦誠相待,攜手前行,人類一定會戰勝各種困難,也一定會擁有一個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



◆ 英再掀裁員潮 11萬金融人丟飯碗

【江靜玲/倫敦廿四日電】2008-09-26 中國時報

年關將近,英國卻進入新一波裁員潮。未來三個月預估有十一萬名金融業員工失業,包括四萬名在倫敦金融中心工作的專業人士。英國失業人口則將攀升到二百萬人,創工黨執政十一年來新高紀錄。

英國經濟和企業研究中心(CEBR)預測,英國失業人口明年將增加卅五萬人,其中三分之一來自金融服務業。

受金融風暴衝擊,英國出現大幅裁員潮。今年八月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口增加三萬二千五百人,對照今年六月申請救濟金的一萬一千五百人,顯示兩個月來,失業人口增加速度,已成為英國政府和央行最大的壓力與挑戰。

英國第二季失業率為五.二%,為二○○六年六月來,失業人口持續增加最長的時期。這個現象,到今年最後一季,不退反增。從金融機構開始,到房地產商、營建商、零售業和小型企業,均將持續裁員,整體失業率將增加二五%。

倫敦金融中心是裁員幅度最快最大的地方。美國雷曼兄弟宣告破產,英國分公司有五千人面臨失業;LIoyds併購HBOS後,至少一千五百名員工飯碗不保;美林集團易主則威脅數以萬計工作機會。花旗銀行、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等金融機構,過去一年,在英國裁員超過千人。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二○○七年七月到二○○八年六月,倫敦金融城裁員一萬六千八百人。英國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CEBR)預估,從現在到二○○九年,倫敦金融城還將裁員一萬九千二百人。獨立總計公司Experian也預估,到二○一○年,將有四萬人因這一波經濟危機失業。

倫敦人力資源公司Manpower透露,過去六個月找工作的人數愈來愈多。上周一雷曼兄弟破產,不到二十四小時,他們便收到上百張履歷,該公司一名負責人表示,目前,「每天都可以收到高達三位數字的履歷表」。



◆ 愛爾蘭經濟衰退 1983年來首次

【中央社╱倫敦二十五日專電】 2008.09.25

愛爾蘭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報告,今年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下跌百分之零點五,連同第一季GDP百分之零點三的跌幅,愛爾蘭的經濟正式陷入衰退。這是自一九八三年以來,愛爾蘭經濟首次出現衰退。

受到美國次級房貸引發的信用緊縮危機,國際原油大漲等事件衝擊,丹麥經濟已陷入衰退,是歐洲第一個經濟倒地的國家,愛爾蘭再傳出經濟衰退,令人對歐洲的經濟前景更加感到憂慮。

經濟衰退的技術性定義是,經濟成長率連續兩季出現負成長。

分析師指出,愛爾蘭經濟過度依賴房地產及金融產業是「中箭落馬」的主因。房地產景氣高峰時,營建業產值占GDP百分之二十一,比例甚至高於美國房地產泡沫時的百分之十一。過去十八個月來,房價連續走跌,八月份房價較去年同期下挫百分之九點九,房市景氣未見任何穩定的跡象。

另一方面,愛爾蘭的金融與貿易跟英國市場密切連動,統計顯示,金融服務業產值占愛爾蘭GDP的百分之九點八,高於英國的百分之七點八。

統計局報告顯示,第二季資本投資金額較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十八點八,在房屋興建、運輸設備及機器採購等項目最為明顯;消費者支出較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一點四。

專家指出,在金融危機未見平息的情況下,歐洲將有更多國家的經濟陷入衰退,義大利可能是下一個,德國的風險也很高。



◆ 主計處:明年經濟成長率5.08%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09.26

美國金融風暴衝擊全球經濟景況急凍,主計處卻仍樂觀預估明年經濟成長率可達5.08%。

主計長石素梅昨天在立委連番追問下低調表示,以現有經濟狀況,要達到這個目標,是「比較辛苦」。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天邀請主計處與審計部官員進行業務報告,不少立委都對政府「拚經濟」的效果抱持懷疑態度,包括廖正井、賴士葆、費鴻泰等國民黨立委都認為,主計處預估明年經濟成長率5.08%,數字「過於膨風」。

立委費鴻泰提出一些預測機構的數字,像是國際貨幣基金 (IMF)、中華經濟研究院,預估明年國內GDP分別只有4.1%與4.2%的水準,質疑主計處的數據「高估」。

石素梅回答,經濟預估的變數很多,所以各界的數字也不盡相同,像是環球透視機構(Global Insight)就預估台灣明年有5.1%表現,其他像是4.8%、4.6%都有。

石素梅同時低調表示,在目前的經濟情況下,要達到(5.08%)是「比較辛苦」,但她也強調「會加油」。

經建會今天將公布8月分的景氣燈號,是否會亮出連續第二顆衰退藍燈,備受外界關注。由於八月分的工業生產指數與海關出口值,經過季節調整後,不排除出現「由藍轉綠」的跡象,8月分的景氣燈號,有可能回到「代表衰退之虞」的黃藍燈。

台灣經濟研究院也在昨天公布8月國內廠商對未來景氣看法的調查結果,調查指出,只有兩成左右的廠商看好未來半年景氣,比7月還有三成的看好比率大幅下滑,抱持平盤看法的廠商則增加到五成,還有近三成的業者看壞未來半年國內景氣。

※「很拼」



◆ 外資負向解讀... 「台灣經濟惡化 比想像嚴重」

【張志榮/台北報導】2008-09-26 工商時報

央行冷不防降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的動作昨(25)日震翻外資圈!外資法人研判,台灣經濟惡化情況恐比預期更為嚴重,企業資金成本壓力雖可減輕,但若不能反映在終端消費,降息美意恐怕會大打折扣,今(26)日金融與營建股股價若無法收紅,「代誌就大條了」!

美商高盛證券亞太區總體經濟分析師馮音諾指出,對於預期央行將按兵不動者而言,降碼半息的動作確實讓人驚訝,此舉也代表為期4年的貨幣緊縮政策告一段落,台灣央行也是亞洲繼中國人行之後、第二家貨幣政策轉為寬鬆者。

不過,央行這回降息,就意味著是另一回合寬鬆貨幣政策的開始嗎?花旗銀行台灣首席經濟學鄭貞茂在出具給旗下客戶的報告中倒不這麼認為,他覺得要看未來國際經濟情勢而定,如果未來幾週可以穩定下來,央行應該還是會回到「中性貨幣政策」的路、並延續一段時間。

港商德意志證券台灣金融產業分析師侯乃鳳認為,近期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止貶回升、通膨壓力暫緩,加上出口數據欠佳,其實已給予央行名正言順降息的空間,但她認為真正觸動央行降息意願的真正原因,恐怕是經濟情勢惡化。

馮音諾表示,由於通膨壓力已獲得紓解,既然央行也同意實質負利率情況已逐步改善中的說法,未來在面對全球金融環境動盪過程中,央行應有更多的政策彈性來因應,預估12月央行應該還會有降息半碼的空間,不過,台灣下半年經濟情勢險峻,GDP可能從上半年的5.3%遽降至3.5%、全年4.5%,明年回溫至4.8%。



◆ 廠商對未來半年景氣 疑慮加深

【陳碧芬/台北報導】2008-09-26 工商時報

現在景氣有多差?對製造業和服務業廠商來說,不只現在已經很糟,沒有明天的感覺,更是可怕。

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的實際調查,製造業者看壞8月份景氣的比重,增加13.5個百分點,整體廠商對未來半年景氣的看法,看好比例自7月的30.3%下滑至21.6%,看壞比例則從7月的28.2%上升至29.4%。

台經院指出,製造業對國內的營業氣候測驗點,如今是105.33點,較前月修正後的107.63點下滑2.30點;服務業的營業氣候測驗點為100.21點,較前月修正後的106.35點,下滑6.14點,雙雙均已接近10年來的歷史低點。

台經院長洪德生表示,廠商普遍反映,受到消費者薪資成長疲弱和通膨壓力,造成實質購買能力減弱下,消費者在消費能力及意願上皆受到影響,消費市場買氣不振,如何有效提升內需,是政府的當急之務。

至於服務業主軸的金融面,洪德生表示,受到次級房貸連帶影響再度擴大,全球資本市場表現不佳,加上經濟前景未明朗,各類業務均受衝擊,市場信心明顯不足,整體市況不佳。

製造業廠商部份,副研究員陳淼認為,則是因為受到全球景氣成長趨緩,對於旺季出貨表現較為保守,雖然新興國家需求持續提升,但在上游原物料持續上漲,受訪廠商看壞景氣的比重才會增加,尤其相較於去年,業者疑慮更深。

偏偏此歹時機,又發生毒奶風波。洪德生表示,奶製品雖為基本必需品,但受到毒奶粉波及的食品產值,與民間消費總額相較比例不大,若照比例來看,毒奶粉風波對經濟成長率的影響應不會太大。

可是,他強調,此風波對消費者信心的影響較大,接下來必須觀察對產業活動、經濟秩序的間接影響,也呼籲政府一定要建立危機處理機制。

fsj 提到...

美七千億紓困案值得嗎?彭淮南看到什麼警訊?

* 美7,000億美元紓困案 陷僵局
* 共和黨窩裡反 紓困續協商
* 紓困案劫貧濟富 民眾罵翻
* 拯救華爾街 需要深謀遠慮的人
* 財經漫遊:還有多少漫天飛舞的空白支票
* 全球央行 再當散財童子
* 華爾街恐再掀銀行倒閉潮
* 美銀行一家家倒 聯邦存保快撐不下去
* 日買雷曼歐洲部門 只花64元
* 信用風暴 快掃到企業界
* 慶豐效應 慎防國外倒閉風燒到國內
* 10天連出3招 彭淮南看到什麼警訊?
* 學者:央行從抗通膨轉為救經濟
* 金管會 挑了最壞的接管時機
* RTC退場 存款保護傘 只剩150萬
* 企業貸款 可展延
* 廠商求助無門 歌林聲請重整 11 月終止上市
* 上海首家7-Eleven 年底前開店
* 多晶片半導體輸陸 有望免關稅

◆ 美7,000億美元紓困案 陷僵局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二十六日電】 2008.09.27

由於遭到同為共和黨的國會議員阻攔,美國政府提出的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法案陷入僵局,26 日仍在國會角力,因為共和黨眾議員提出一套替代方案,使協商平添變數。美國總統布希呼籲國會消除歧見,完成立法。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瑞德(Harry Reid)預期,國會可望在下周一(29 日)市場開盤前通過法案。

布希26日召開記者會說:「救援計畫存有歧見,但是大家都同意需要採取實際行動。我們將會通過一套法案。」

由於紓困案談判陷入停滯,加上華盛頓互惠銀行(WaMu)遭到政府接管,以及美國第二季GDP成長率從3.3%下修至2.8%,美國股市26日一度開盤大跌。道瓊工業指數大跌153點至10,868 點,標準普爾500指數重挫1.79%,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更有2.27%跌幅。跌幅在布希發言後縮小。

民主黨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26日接受ABC電視台訪問時說:「紓困方案一定會通過,因為必須如此。」但她表示,本周能否通過紓困法案,關鍵在於反對的共和黨眾議員是否願意放行。民主黨參議員雷德表示,國會將加開會議直到救援法案通過。

美國白宮原本在25日表示,已和國會達成紓困法案的基本共識,不料隨後情況生變,因為一群共和黨眾議院議員提出另一套「替代方案」,計畫讓銀行為難以消化的不良資產購買保險,取代極度倚賴納稅人資金的7,000億美元收購壞帳作法。

但是民主黨國會領袖指控,這些叛離布希政府提議的共和黨人並非真心想推動替代方案。民主黨籍的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法蘭克(Barney Frank)說,共和黨眾議員25日下午才突然丟出這分不到一頁的「替代方案」,直到24日的協商都對此隻字未提。

兩黨總統候選人的介入也使這項紓困案更為複雜。共和黨參選人、現任參議員馬侃積極介入與白宮的協調,民主黨參選人歐巴馬參議員也出席斡旋。民主黨人不願成為布希紓困案的唯一背書人,也不願紓困談判成為馬侃的秀場。

依據25日達成的初步協議內容,美國財政部長寶森提出的這項購買不良房貸資產的紓困案,已經添加了許多妥協調款。國會將只先行撥放7,000億美元中的2,500億美元,並且將成立有權否定財政部長收購決策的監督機制。

此外,接受紓困的機構執行長薪酬將遭到限制,美國政府也將可取得紓困對象的股權。無力負擔房貸的貸款戶也有望透過政府協商,更改房貸內容。



◆ 共和黨窩裡反 紓困續協商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華盛頓25日外電報導】 2008.09.27

美國府會代表25日就金融紓困方案進行磋商,一度幾乎達成協議,最終卻因受阻於一些共和黨籍議員而破局,兩黨並各自端出了自己的方案,使局勢更形複雜。

眾院與參院的談判人員一度宣布,國會已經就修改布希政府所提7000億美元紓困案達成「原則協議」。路透透過多種渠道,獲悉該協議的要點如下﹕

●7000億美元紓困款分三次撥款,首次提供2500億美元,在總統證明需要繼續紓困的情況下,再撥1000億美元,剩下3500億美元於明年5月撥款;

●參加紓困計畫的金融公司必須以股份向政府擔保,以保護納稅人的利益;

●參加紓困計畫的金融公司執行長的收入要受限;

●建立兩個監督委員會,一個委員會有國會的代表,另一委員會有權否決財政部長的決定;

●禁止財政部長以隨心所欲、變化無常、或任何不符合法律的方式採取行動;

●財政部長必須定期向國會詳細報告其行動;

●設立一個獨立的督察長,以監督財政部長的用權;

●要求國會審計處進行稽核,以確保紓困資金的妥善使用,建立合適的內部控制機制,防止浪費、詐欺和濫用。

●加強與協調修改面臨法拍危險的購房者房貸條款;

●對聯邦政府擁有或控制的房貸條款進行修改;

●從紓困基金未來的利潤中提取一定百分比,給予「平價住宅基金」,以滿足民眾的住房需求。

國會參院民主黨重量級議員25日公布了562億美元以開支為主的刺激經濟計畫,包括延長失業福利和幫助各州支付聯邦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費用。眾院民主黨籍議長南西‧波洛西表示,眾院最快可能在26日討論規模類似的刺激經濟計畫。這項行動可能使本已相當密集的立法程序更加複雜。這個計畫擬提供60億美元把所有各州的失業福利延長七周,失業率偏高的州則延長13周。它也將撥出將近200億元,增加聯邦付給各州的Medicaid經費。但是,這個計畫中也包含了少數與促進經濟或幫助就業不大有關的開支。民主黨強調,他們的計畫是要幫助在經濟不景氣中掙扎的升斗小民。

共和黨也不示弱,推出自己的版本的紓困方案,內容包括,減賦減免、政府為抵押擔保證券端出保險計畫,讓投資人有信心去買這些非現金的債券,並為其建立市場。



◆ 紓困案劫貧濟富 民眾罵翻

【王良芬/紐約廿六日電】2008-09-27 中國時報

布希政府的七千億美元救市計畫,引爆全美各地民眾的怒火,廿五日在紐約、華府、波士頓、南卡、俄亥俄等地均出現抗議潮,民眾強烈反對揮霍納稅人的辛苦錢,卻讓始作俑者的華爾街投機者受益。

最受歡迎的facebook、youtube等網站,更是擠爆抗議的訊息,各地電台叩應節目罵聲不停。CNN的網站則在一日之內,被數萬條留言塞爆,觀眾怒氣沖沖,要求國會議員杯葛七千億美元的救市計畫。

這波抗議風潮恐將繼續擴大,全美工會正進行串連,下周在全美四十州、一百九十個城市,舉行規模不一的抗議集會,強調將以總統大選選票表達他們的憤怒。

來自運輸工會、教師工會、成衣公會、建築工會等團體的近萬名人士,廿五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前集會示威,群眾將紐約金融區擠得水洩不通,他們高舉標語牌反對布希救市計畫,要求將華爾街操縱者送入監獄。

抗議者呼籲布希政府,眼裡不要只看到華爾街高薪人士,而應當照顧一般大眾,將這七千億美元用在醫療保健、調低房貸利率,以及教育設施等方面。

一名紐約護士質問:「憑什麼華爾街這些傢伙搞砸了,就得全民買單?他們拿高薪辦事,現在犯下重大錯誤,就得自食惡果,升斗小民沒有道理去幫忙善後,幫助他們維持奢華生活。」

一名高中教師也表示,這些人造成房市危機,接著又來股市危機,迫使許多勤奮的美國人失去房子,老年人的養老金頓時化為烏有,布希政府不應浪費納稅人的錢,來收拾這個大爛攤子。

七十三歲的退休郵差說,因為華爾街的執行錯誤,他的退休儲蓄一下子縮水,再也不能靠此度日了,他必須重新出來找工作,否則就要流落街頭。他懷疑,布希總統的七千億救市金額,最後還是流落到銀行家口袋,民眾根本不會受益。

非裔民權牧師傑克遜也出現在抗議群眾裡,他表示,政府的救市方案根本就是出賣民眾,這是重回羅斯福總統的時代,美國將面臨景氣大蕭條,當前需要緊急立法,革除銀行專制的問題。



◆ 拯救華爾街 需要深謀遠慮的人

【保羅.克魯曼專欄】2008-09-27 中國時報

對於拿納稅人的錢拯救美國金融體系,左右兩派都有很多人頗感憤慨。他們的確有理由,但毫無作為也不行。現今,金融體系的參與者紛紛拒絕放貸,囤錢不用,導致信用崩潰,已令許多經濟學家連想起當年「經濟大蕭條」前夕銀行擠兌現象。

因此,深思熟慮之做法是設法拯救美國的金融體系。不過問題關鍵在於,有沒有深謀遠慮的人,而他們又能否主導大局?

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提出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並要求國會授予他動支錢的全權,且不能秋後算帳。但國會反對。任何政府官員都不應被賦予這種如君主般特權,更別說是這個誤導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政府了。再者,鮑爾森的紀錄也無法令人安心:他對美國金融問題的嚴重程度掌握慢半拍,而今走到這步田地,部分要歸咎於他。

此外,鮑爾森未曾提出具有說服力的理由,以解釋他的方案如何行得通。事實上,很多經濟學家認為,除非這項方案形同對金融業提供龐大的福利計畫,否則不會奏功。

如果說鮑爾森並非我們所需要的那個深謀遠慮的人,那麼國會領袖是否已準備好,且有能力填補這個角色空缺呢?

民主與共和兩黨國會議員廿五日公布的「原則協議」,看來比鮑爾森的方案好多了。該協議主張成立一個具有臨時禁制權限的監督委員會,並對鮑爾森可動支的錢設限:他「只能」馬上動用兩千五百億美元。

同時,該協議要求對受援公司主管的薪酬設限,更重要的是,它「規定任何交易都包含權益股(普通股)在內」。

為何這點很重要?我們金融體系的基本問題乃在於,房地產泡沫化導致金融機構資金短缺。鮑爾森辯稱他能透過「價格發現」的原理解決問題,亦即只要拿納稅人的錢設置聯邦基金,為那些被形容成「有毒廢料」的劣質抵押債券成立交易市場,大家就會了解到這些「有毒廢料」其實遠比目前的售價更有價值,如此便可望解決上述資金問題。我不敢說這絕不可行,但沒有人會願意拿七千億美元孤注一擲。

更可能的結果是,美國政府終須做出許多政府面臨金融危機時通常會做之事:拿納稅人的錢對金融體系挹注資金。根據鮑爾森的方案,財政部便可能這麼做,以遠高於應有價值的價格買下這些「有毒廢料」,但是卻毫無回報。納稅人理應獲得出資者所享有的權益:持有股份所有權。而權益股的作用就在此。

所以說,國會的方案看來更深思熟慮多了,不過其細節也很有限。比方說,納稅人接手部分「有毒廢料」要付出何種價格?會因此獲得多少股權?這些數據可說至關重要。

無論如何,未來要通過的救市方案必須是兩黨共識下的結果,而不只是共和黨高層屬意的產物。像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肯參議員,就顯然扮演了攪局者。他拒絕表明是否支持鮑爾森的方案,聲稱還沒機會細看,接著卻介入有關國會方案的棘手磋商,並堅持由白宮開會協調,結果弄得兩黨共識破裂。

因此歸根結底來說,美國國會內部似乎確實有些深思熟慮的人,準備設法幫助我們度過這場危機。只不過這些深思熟慮的人迄未主導大局。

(克魯曼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王嘉源摘譯)



◆ 財經漫遊:還有多少漫天飛舞的空白支票

【沈雲驄】 2008-09-27 中國時報

自詡為資本主義堡壘的華爾街,如今徹底崩解;曾經被捧上天的企業領袖,如今因為自己捅出來的婁子而惡名昭彰;很多大公司的股價,重挫了五成至九成;民意代表與官員們正在調查,各種可能涉及的詐欺行為;投資人大失所望,那些一度對股市寄予厚望、把畢生積蓄全都投入的人,如今惶惶不安。

這段話,不是我寫的。講的也不是現在,而是一九三一年。幾年前,CNBC主播尹沙納,引用這段話來描述二○○一年網路泡沫破滅後的場景。你也可以拿去用,數十年來,華爾街之外,不同國家所上演的金融災難,結果都跟這段話所描述的大同小異。

也就是說,什麼惡名昭彰、股價重挫,什麼涉嫌詐欺、惶惶不安,過一陣子,就會如過眼雲煙,同樣的戲碼,會再度上演。今天,「不要誇大投資銀行之死」,幾年前就曾出書,公開指控投資銀行業「貪婪」的菲利浦.奧格,最近在《金融時報》上投書說,表面上,從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內,雷曼破產、美林易主、高盛跟摩根史坦利雙雙躲入商業銀行的陣營中,似乎宣告投資銀行業完蛋了,但實際上,仔細看,這些老行號招牌依舊,手法沒變,業務沒停,好端端的出現在新聞中,而沒有走進歷史裡。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幾天,為了鮑爾森的七千億美元救援方案,美國政壇吵翻了天。小布希親自登場,說明這筆錢有多麼重要;鮑爾森也頻頻出招,警告全世界,不花這筆錢將會付出更高代價。但,這筆錢,真的非花不可嗎?難道,沒有別的替代方案?更重要的是,假如不從根本檢視災難如何發生,假如不徹底改變金融市場的運作方式,花了錢,有用嗎?

從目前的發展看來,答案是令人悲觀的。別的不說,光是看這筆錢要怎麼個用法,就足以讓人搖頭。鮑爾森說,這是要用來買下銀行業者手中的問題資產(toxic assets)的,但,哪些資產呢?他呈給國會的報告,只有短短的三頁,關於什麼能買、什麼不能買,完全沒有說明。

就算要買,這些問題資產要如何訂價?該用什麼價格買,才能救得了業者、又能對納稅人交代?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周三說,放心,我們不會當凱子,但多位參議員公開表示質疑。還有,這麼做之後,納稅人能得到什麼好處?那些先前虛列盈餘、吃香喝辣的經理人,要不要追回他們所領走的錢?鮑爾森也無法說明。從二房事件以來,媒體形容鮑爾森的作法,等於是向國會申請一筆高達七千億的花錢額度,以及無數張的「空白支票」,好任由他花用。

這種「空白支票」的需索,正是我們的金融世界,之所以走到這步田地的重要原因。

稍微回想一下,當年的網路投機熱。有多少公司沒有經營基礎,沒有管理經驗,就公開到市場上向投資者要錢;有多少人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投資了什麼公司、生產什麼東西、提供什麼服務的情況下,就把錢捧了出來。這種盲目亂投資,就跟給上市公司的經營者、協助搶上市的金融業者,滿手的空白支票沒兩樣。

幾年來的中國股市,美國的次貸、台灣的連動債,又何嘗不是空白支票漫天飛舞?錢,拿去;買了什麼、價值如何,散戶就算想關心,也無從理解。只見拿到空白支票的CEO們,不管績效好壞,不論股價高低,個個年薪與紅利高到嚇人。現在,業者們留下這麼嚴重的爛攤子,鮑爾森又怎能確保,自己拿了空白支票之後,不會讓納稅人再次踩上地雷呢?

何況,人類史上從來沒有任何單一財政官員,能擁有鮑爾森這樣的權力。參院銀行委員會主席陶德說,顯然有危機的不只是我們的經濟,還包括了我們的憲法。「不能讓鮑爾森拿到空白支票,」索羅斯昨天說,給這空白支票,國會等於推卸了自己應負的責任,背棄人民的付託。

話雖如此,從這幾天的股市起伏來看,政壇吵歸吵,金融界顯然還是相信,鮑爾森能如願以償。「金融市場隨時會掛點」,在昨天華盛頓互惠銀行出事前,巴克萊資本董事長陸洛夫就預言,救援方案一定會通過。納稅人這張票不管是否空白,看樣子都得被迫開出。

不論這次救援結果如何,不管歷史會在何時重演,納稅人與投資散戶都要提醒自己,別再輕易開出空白支票。

※ 這次風暴其實源自於某些人的貪婪、詐欺與無知。參見 Richard Bitner 的《Confessions of a Subprime Lender: An Insider's Tale of Greed, Fraud, and Ignorance》,目前有簡體中文與日文版,台灣不知誰會出版。



◆ 全球央行 再當散財童子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二十六日電】 2008.09.27

美國金融紓困案遭遇阻力,使全球信用市場的流動性再度告急,主要國家央行26日再度挹注市場龐大資金,以紓解資金旱象。

美國財政部的7,000億美元收購壞帳提案25日在國會受阻,打擊市場信心,各地商業銀行更抱緊現金吝於借給同業。貨幣市場緊俏也因銀行業面臨季末作帳壓力而加劇。

新加坡摩根大通銀行策略師畢龍說:「信用市場已陷於凍結,流動性匱乏情況已使價格無法反映市況。」

瑞士國家銀行(央行)26日挹注市場90億美元的七天期美元資金,並表示將採取一系列措施紓解嚴重的季末資金壓力。歐洲央行隨即挹注350億美元的七天期美元資金;英國央行也將注資300億美元。

三個月期美元倫敦銀行間拆放利率(LIBOR)25日飆升近20個基點,達3.769%,為1月來最高,比三個月預期聯邦資金利率高近2個百分點,也是去年8月上一波貨幣市場危機時的二倍;該利率26日仍高達3.762%。華盛頓互惠銀行遭聯邦當局接管,為美國歷來最大銀行倒閉案,也是銀行間拆款利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26日持續注資,把與外國央行的美元交換額度增加130億美元至290億美元,包括與歐洲央行的100億美元及瑞士央行的30億美元。澳洲準備銀行(RBA)則進行歷來第一次美元附買回操作,規模達100億美元,並以高達3.165%的利率被借貸一空,遠高於2.35%的最低標借利率。

南韓財政部宣布,將挹注逾100億美元到交換市場直到10月中旬,以紓解美元不足問題。南韓央行表示,將暫停下周的債券標售,以增加貨幣市場流動性。日本和澳洲的央行26日也進一步在銀行體系注資。

不過,各國央行注資的規模都遠不及Fed近日的操作。據Fed公布的資料,美國金融機構本周來平均每日向Fed借貸1,880億美元,幾乎為前一最高紀錄的四倍。

隨著金融危機惡化和民間融資乾涸,美國商業銀行與債券交易商至24日止向Fed借貸的總額高達2,177億美元,激增為上周的兩倍。其中商業銀行透過傳統貼現窗口的融資達393億美元,高於上周的334億美元;證券商向Fed融資1,057億美元,高於上周的598億美元。另外,銀行也根據19日公布的向貨幣市場基金收購商業票據的緊急方案,向Fed借貸727億美元。



◆ 華爾街恐再掀銀行倒閉潮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2008.09.27

美國7,000億美元的金融機構紓困案可能破局,台灣金融業者昨(26)日悲觀的說,若確定破局,可能引發華爾街另一波銀行倒閉潮,國內銀行為自保,將緊縮信用,屆時體質較差的企業與金融機構將出現流動性危機。

金管會官員昨晚表示,目前還難斷定美國是否會再現銀行倒閉潮,但政府會注意國際情勢發展對台灣金融體系與台股的影響。

行政院昨天通過「協調支應銀行辦理企業融資所需資金,避免銀行對營運正常、但一時遭遇困難之企業緊縮銀根。」等於是要求銀行對企業紓困,迫使銀行承擔更多的信用風險。

銀行業者表示,政府曾經兩次要求銀行對企業紓困,最近一次是亞洲金融風暴後對企業紓困,造成銀行業後來高達11%的逾放比。業者不滿的說,「政府討好企業,卻不管銀行死活。」

由於美國金融紓困案面臨破局,金融業者說,美國政府撥7,000億美元主要是購買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現在買不成了,銀行的財務將很難看,將影響其股票及籌資能力,難以避免將出現另一波銀行倒閉潮。

金融業者指出,美國信用體系的危機愈滾愈大,即使投入7,000億美元,能撐多久仍難預料,現在就看大陸、新加坡與中東油元國家等主權基金要不要進場承接。

業者指出,金管會僅統計國內金融機構持有雷曼兄弟相關資產的部位,但不知道金融體系持有華爾街銀行相關資產的總部位有多少,若再出現第二、甚至第三家類似雷曼兄弟破產的案例,台灣金融股遭波及的範圍恐擴大。

金融業者表示,銀行為求自保,將採取信用緊縮措施。企業、金融機構要借錢將愈來愈不容易。若企業周轉不靈倒閉,連帶上下游產業都出問題,連鎖效應的衝擊令人擔心。



◆ 美銀行一家家倒 聯邦存保快撐不下去

NOWnews.com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09/27

美國金融風暴驚人,今年已有12家地方銀行宣布倒閉,都是靠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來拯救,再加上可能的未爆彈,估計FDIC的拯救金額可能得花上1500億美元,但FDIC本身存款儲備已所剩無幾,可能已經快撐不下去。

美國2008至今宣布破產的銀行已經達到12家,資產總規模達420億美元,1992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倒閉潮像是加州的印地麥克銀行倒閉時資產有320億,讓FDIC耗掉許多銀彈,到6月底FDIC的存款儲備就只剩452億美元。

目前投資人擔心的是,美國最大儲蓄貸款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可能是倒閉的下一家,政府如果接管,將花掉納稅人240億以上的資金,當前情勢愈演愈烈。

FDIC問題名單上的銀行已經有117家,FDIC還沒有公佈這份名單,以免引起存戶恐慌性的擠兌,如果年底前再有其他銀行倒閉,FDIC的存款儲備很可能也將耗盡老本,無法應付,等待聯準會出手相救,而聯準會挹注的金額應該不會是從7千億美元的援助計劃中提撥。

美國政府可能得再拋出4千億美元,而根據機構風險分析公司執行董事瓦倫預估,在2009年底前約有一百家銀行會宣告破產,資產總值可能在8千億美元以上。(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 日買雷曼歐洲部門 只花64元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26日電】 2008.09.27

美國多家大型金融機構陸續陷入危機,給了日本撿便宜的大好良機。東京今天傳出,日本野村證券竟然只以兩塊錢美金(約台幣64元)的代價,買下了美國雷曼兄弟的歐洲部門。

在此之前,野村已與雷曼就其亞太分部的收購達成協議,野村將投入2.25億美金收購雷曼亞洲部門,並繼續雇用約3000名員工。

東京的報導說,日本野村控股公司對美國雷曼兄弟歐洲分部的收購金額,僅為象徵性的兩塊錢美元。

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野村不會繼承該部門的資產,而是以繼續雇用其員工為主,因此此次的收購價格極其低廉。

報導說,今後的人事員開銷將成為野村在資金面上的實質負擔。

據稱,英國巴克萊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也曾參與這次收購戰,但在雷曼所重視的繼續雇用職員的規模方面,日本野村比其他對手更勝一籌。

野村將收購對象限定在歐洲雷曼的股票和投資銀行這兩個部門,2500名員工大部分留用,但沒有把股票、債券等自主交易的資產列入收購對象。



◆ 信用風暴 快掃到企業界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二十六日電】 2008.09.27

信用市場緊俏,連商業本票市場也告急,逼得固特異(Goodyear)和通用汽車等公司開始動用在銀行的信用額度,對資金已很吃緊的摩根大通和花旗等銀行業者無疑是雪上加霜。情況若繼續惡化,信用風暴恐怕很快就會掃到企業界。

美國聯準會(Fed)調查,上周商業本票流通量驟減610億美元,降至兩年多來單周最低紀錄,並創一年來最大單周降幅。

商業本票是企業的短期借貸工具,用以籌措日常營運費用,此市場就像是銀行同業間的拆款市場。銀行業者擔心,如果商業本票市場的情況惡化,企業可能就會開始動用到他們在銀行的信用額度,如此勢必讓銀行更頭痛。更嚴重的後果就是連企業界也將爆發信用危機。

大型企業通常不只有商業本票市場一個融資管道,一般還會在銀行有備用的信用額度,有需要時銀行就得提供。問題是銀行業者一般都假設這些額度不會一次全數動用,所以不至於出問題。

目前為止,僅少數幾家企業動用大筆信用額度,但美國最大輪胎製造商固特異的例子格外引人注目。固特異25日表示,正向花旗和摩根大通提取6億美元的信用額度,以支應費用並增加流動性。雖然其貸款利率比三個月期的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Libor)高出125個基點,固特異仍決定動用這筆額度,主要因為該公司有3.6億美元資金套牢在Reserve Primary基金,而這檔貨幣市場基金因持有雷曼兄弟發行的商業本票,上周淨值跌破每股1美元,暫停贖回,震撼業界。

此外,通用汽車20日也表示要動用35億美元的信用額度,支應公司重組所需成本。美國國際集團(AIG)旗下的飛機租賃部門國際租賃金融公司(ILFC),則在AIG受美國政府接管當天提取65億美元信用額度。

企業把腦筋動到在銀行的信用額度上,銀行業者首當其衝。據主管單位資料,截至去年底止,花旗承諾提供企業的信用額度達4,710億美元,金額為同業之最。其次是美國銀行,截至6月底有3,880億美元。摩根大通到6月底止有2,550億美元,位居第三。



◆ 慶豐效應 慎防國外倒閉風燒到國內

【聯合報╱朱浩民/政大金融系教授】 2008.09.27

金管會昨天傍晚臨時宣布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接管慶豐銀行,並委託台灣銀行經營管理;雖然存保公司表示,慶豐銀行早已納入金融重建基金的處理對象,存款人權益將受到全額保障。但金管會此一突然的舉動卻也令人擔心,在全球金融市場風聲鶴唳之際,國外金融機構倒閉的骨牌效應是不是已經延燒到國內?

慶豐銀行經營不善早已不是新聞,數年前就已被列為金融重建基金的處理對象,期間該銀行曾數度企圖引進外資和出售獲利情況不錯的越南分行以謀自救,但都未能成功。根據報導,七月底該行的逾放比高達百分之廿九,銀行淨值已是負七十七億,在目前國內銀行普遍經營艱難的環境下,一般認為該行只是苟延殘喘,遲早會撐不住,只是最近市場的不利言論,更讓其存款快速流失,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我們不應視此為單一事件而太過輕忽。事實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所引起的金融風暴不僅未曾停歇,甚至有愈演愈烈、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場的態勢。這兩個禮拜以來,美國排名前五大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和美林相繼出事,連知名的AIG集團也爆發危機,雖然最近幾天由於美國和各國政府緊急灌注巨額資金而讓市場稍稍獲得喘息,但未來是否還會有更多的金融未爆彈會繼續爆發,仍然不得而知。

更令人擔心的是,由於市場對未來那些金融機構或企業可能會出事無從得知,只能抱持「剉著等」的心情害怕等待,即使是財務健全的金融機構也為了自保,不敢對其他可能有問題的金融機構伸出援手,同樣的金融機構也不願對可能會發生問題的企業繼續融資,在此惡性循環下,金融風險將從大型金融機構遞延到中、小型金融機構,最後傳導到一般企業,市場的流動性危機於是產生,因此全球金融風暴何時能夠平息,實在讓人不能樂觀。

台灣到目前為止,除了股市受到波及重挫和部分受到連動債牽連之外,金融機構受創並不太嚴重,金融市場資金普遍仍然寬鬆,但由於受到金融風暴的信心影響,近日某些經營不太理想的金融機構在市場上無法順利拆借到資金。此外由於經濟景氣的下滑,銀行也不太敢對一般企業和房貸增加放款,民間借貸利率因此上揚,國內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危機已隱然成形。

雖然央行已採取降息行動並擴大對金融機構的附買回操作,試圖緩和市場的可能流動性風險,但面對險峻的全球金融情勢,政府相關財經部會必須共同努力,審慎採取適當的對應措施,讓台灣能夠安然度過難關。



◆ 10天連出3招 彭淮南看到什麼警訊?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特稿】 2008.09.26

中央銀行短短十天內,相繼宣布調降存款準備率三至五碼、降貼放利率半碼,並擴大附買回操作對象和期限,等於央行可動用的三大寬鬆貨幣工具統統派出場。表面上是為提振低迷的經濟活力,但更令人擔心的是,央行總裁彭淮南到底看到了什麼?這才是讓央行貨幣政策出現如此巨幅、快速轉變的真正潛藏危機。

已注意到資金流動隱憂

就貨幣銀行學來說,央行最重要的三大貨幣工具,就是存款準備率、貼放利率和公開市場附買回操作。此次央行一口氣調降存準率、降貼放利率、並擴大附買回操作,學理上,代表央行貨幣政策已朝向「寬鬆」,但彭淮南在記者會上卻又始終不願正面承認,僅保守表示「希望降息,能達到兼顧控制物價、刺激經濟成長」的最理想結果。

但真實面,並非僅止於此,而是央行已經看到了未來經濟衰退的疑慮、甚至是金融市場、資本市場潛在的資金流動隱憂,「不得不」早點放鬆貨幣政策,提前因應未來可能出現的流動性危機。說得白一點,就像日前國務機要費案吳淑珍出庭前,法院提前將醫護人員、急救設備準備好一樣,目的都是in case of need的「預防措施」,為未來預作準備。

防患未然 央行和時間賽跑

正因為央行的貨幣政策有時差,只能就未來預期先去做,央行現在正在和「時間賽跑」,要搶在未來發生之前,依此推斷,央行預作防範的那個真正危機,現在還沒發生。

有人推測,雷曼事件及基金贖回潮影響,部分券商、保險公司或小銀行近期拆借利率大幅翻升,這些債信不足、或嚴重遭贖回的金融機構已經發生「調頭寸」壓力,甚至部分銀行、保險公司近期辦理增資案面臨增資價調降壓力,此時央行開善門,將附買回對象擴大至一般券商和保險公司,並將30 天操作期限拉長至180天,不難想見,央行這個「預防措施」開設的對象為何?

預留資金寬鬆有利條件

此外,美國金融風暴、帶來全球經濟、消費力衰退、股價落底、信用緊縮等疑慮,從台灣外銷訂單連三月跌落個位數成長中也可看到隱憂,加上百餘家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已跌破公司淨值、公司忙著追補擔保品、不少準備籌資發債的營建、太陽能廠相繼宣告籌資暫緩,其中多少都已透露,在全球風聲鶴唳、信用緊縮下,企業獲利下滑、補擔保品壓力升高、銀行抽銀根將在所難免,若不預留資金寬鬆的有利條件,年底前新一波大規模的企業跳票、倒閉危機,恐將是台灣另一場本土金融、企業浩劫。

更應留意的是,國際局勢動盪,外資正加速自亞洲市場撤資,光近期,外資自台灣撤出的資金已超過4000億台幣,目前外資在台股占近六兆元的龐大資產,一旦國際局勢未見改善,台灣目前靠外資撐盤的台股資金動能,能否撐得住,央行是否預先看到了什麼令人擔憂的徵兆。

救股市?總裁看得更遠

尤其之前市場認定台灣M2貨幣存量相當充沛,但彭淮南在昨天記者會上卻直接反駁媒體「過去幾年調整後,你怎麼知道貨幣數量高不高」,及最新公布今年前8個月M1B平均年增率負成長2.57%、M2年增率更已跌破央行認定「2%-6%」下限之下的1.75%,就貨幣總量來看,台灣未來的資金動能已經出現「不足」的隱憂,逼得央行不得不提前大動作啟動三大貨幣工具。

也許有人懷疑,央行一連串降息動作,是否為配合行政院救股市步調?誠如彭淮南所言「10多年來從來沒有、以前不會有、未來也不會有」,央行理監事會獨立運作,不受高層干擾。因為光是從彭總裁眼中預見到的潛在危機,和全球金融局勢意想不到的大變化,彭淮南看到的,早已超越行政院團隊目前埋首滅火的危機,而是要預想如何跨越未來難以對抗的金融海嘯。



◆ 學者:央行從抗通膨轉為救經濟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08.09.26

中央銀行宣布降息半碼,學者認為央行的貨幣政策已從抗通膨轉為救經濟,這是目前全球潮流趨勢,但不代表通膨問題已經結束,央行現在能做的只是把未來2、3個月可能出現的危機先做預防。

大和總研首席顧問劉憶如認為,通膨和衰退呈現拉鋸戰,從現在到未來幾個月,衰退問題才是頭號敵人,因此主要國家都以搶救衰退為優先,央行此時降息動作,和全球潮流一致,做法還不錯,時間點也掌握得宜。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由央行上周開始降存款準備率到本周的降息動作可以看出,央行的貨幣政策已經轉向,從原本的抗通膨轉為救經濟。但因為市場實質利率比央行利率低,因此央行此舉宣示效果大於實質效果。

殷乃平表示,受到外資大舉匯出影響,銀行流動性造成衝擊,央行此時出手,可以讓銀行喘一口氣,填補外資抽離的真空狀態。但是後續的通膨問題仍要注意,否則通膨有可能如脫韁野馬,造成失序狀態。

殷乃平指出,從抗通膨轉為救經濟,全球主要國家也都這麼做,但並不代表通膨的問題已經結束了,雖然油價反轉向下但是仍處於高檔水準,民生物資價格仍在上漲,央行棄守物價,未來可能會有更嚴重的後果。現在狀況和1970年代類似,當時美國棄守金本位,又碰上第一次能源危機,美元遽貶,全球物價到了1979年1980年之間,飆漲了10倍。

殷乃平認為,目前全球的經濟狀「亂象已現」,救經濟和抗通膨的貨幣政策是相互矛盾的,央行只能兩頭忙,現在為了救經濟放棄抗通膨,可能等到通膨更嚴重了,可能再回過頭來抗通膨。

劉憶如也認為,貨幣政策是前瞻性的政策,但是目前的經濟情況,已經不容許各國央行「看」到1年後的未來而預做準備,只能針對未來2、3個月的情況先來因應,先穩定金融,降低對經濟可能造成的傷害。



◆ 金管會 挑了最壞的接管時機

【經濟日報╱記者 李淑慧】 2008.09.27

金管會本次接管慶豐銀行,被市場質疑「要就早點接管,要就晚點再接管」,但金管會偏偏選在國內股市風雨飄搖、投資信心低迷,市場流動性危機又一觸即發的時間接管,很明顯是選擇了「最壞的時機」。

外界認為金管會主委陳樹本周二在立法院總質詢失言,造成慶豐銀流動性出問題,才造成金管會「不得不」緊急接管慶豐銀;金管會主委陳樹則澄清,慶豐淨值早就是負數,金管會也很想早一點接管,只是「卡」在慶豐銀設有越南分行,必須等越南央行回函,以免當地分行資產被凍結而增加存保損失,才選在昨天接管。

不管金管會選擇在昨天接管慶豐銀的原因為何,本次金管會接管慶豐銀的程序確實出了不少瑕疵。首先是金管會本周一接到越南央行的回函後,對接管慶豐銀已胸有成竹,只待選擇適當時機。但陳樹在國會殿堂上直接點名慶豐銀「有問題」,或許是為了製造接管氛圍,卻也讓金管會可能接管慶豐銀的消息走漏,說陳樹、金管會是ㄏㄠ、呆、大嘴巴並不為過。

再者是資訊對稱的問題。昨天上午金融圈就傳出金管會要接管慶豐銀,慶豐銀內部員工甚至早一步通知親友「趕快來解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金管會官員卻說:「不知道此事。」就當大家都以為又是一次「狼來了」,下午5時,財政部網站竟張貼「金管會指示中央存保接管慶豐銀」的消息,等於是幫金管會宣布接管慶豐銀,讓所有媒體傻眼。

金管會過去接管其他銀行,都是下午5時召開記者會,且之前消息從未走漏。但這次竟然連慶豐銀員工都知道要被接管了,一般存戶卻要等到晚間媒體報導才知道。另外,媒體知道慶豐銀被接管的消息,竟然是從慶豐銀內部及財政部網站,身為主管機關的金管會,讓消息漏出去,自己又不早點證實,徒增市場不安氣氛。

一直到晚間6時30分,金管會才緊急通知7時15分要召開臨時記者會,陳樹終於親自出席宣布此事。但就像金管會決定接管慶豐銀時程的決策讓人摸不著頭緒一樣,金管會宣布這類重大訊息的時點選擇同樣讓人傻眼,忍不住想問:「現在才做(說)是不是太遲了點?」



◆ RTC退場 存款保護傘 只剩150萬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2008.09.27

慶豐銀行被接管,雖然存款人的權益全額受到保障,但對金融市場有一個重大的影響,就是金融重建基金(RTC)的賠付對象「到此為止」。未來如果再有銀行因為經營不善倒閉,存款戶能獲得理賠金額,最高只有一百五十萬元,不會再獲「全額理賠」。

不過,金融界人士說,美國金融海嘯衝擊全球金融體系,連美國政府也不得不重新出手挽救銀行、建立紓困機制;反觀台灣的金融重建機制能否順利「畢業」,恐怕政府還須重新考慮。

金融重建基金條例明訂,實施到九十四年七月十日為止。在屆滿前,因金管會列了十家問題金融機構讓重建基金處理,其中三家自救成功,另外七家由重建基金處理,慶豐銀行也列名其中。

金管會昨天言明,慶豐銀行是金融重建基金接管的最後一家銀行,未來銀行再出狀況,將回歸去年才修訂生效的存款保險機制。換句話說,在存保機制下,今天起,如果又有銀行或金融機構出問題,中央存保公司現在對每一位存款人在同一家金融機構存款本金,最高保額只有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就算是上億元的存款大戶,一旦銀行倒閉,也只會獲賠一百五十萬元。

民國九十年七月成立的RTC,當初目的是為處理經營不善金融機構。七年來,已解決五十四家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農漁會信用合作社,花掉兩千多億元。

政府早期是以存保機制處理問題金融機構,但早期存款保險最高只賠付一百萬元,而在民國九○年代初,剛好許多銀行踩到企業地雷,部分銀行紛紛出現存款人異常提領危機,為避免銀行體系出現系統性風險,財政部設置RTC機制,並打出「存款全額保障」,安定金融市場秩序。

最近受美國金融風暴衝擊,少數金融機構也被各界耳語流傳,資金流動性正面臨一些考驗。

銀行主管建議,在政府重新啟動存保機制後,存款人仍必須要有風險意識,資金分散存在體質穩健的不同銀行,可能是最佳自保之道。



◆ 企業貸款 可展延

【經濟日報╱本報綜合報導】 2008.09.27

行政院昨(26)日設立「政府協助企業經營資金專案小組」,協助企業解決財務問題。企業若短期資金周轉困難,明年3月底前到期的貸款,可向債權銀行申請展延六個月,展延後還是無法解決困難,明年底前可向債權銀行申請續借。這項措施訂本月29日起實施,近日因毒奶事件受創的企業也適用。

「政府協助企業經營資金專案小組」將負責協助銀行公會辦理相關事宜,小組成員包括財政部、經濟部、中央銀行、經建會及金管會等單位的首長,由財政部長李述德擔任召集人。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昨天偕同金管會銀行局長張明道、銀行公會理事長張秀蓮,在新聞局召開記者會,說明企業如何申辦。

張秀蓮表示,企業若營運、繳息正常,符合在國內繼續經營,且沒有將國內金融機構貸款資金不當挪用到海外,如果有財務周轉需要,明年3月底到期的貸款,可向金融機構申請展延六個月。中小企業部分是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擔任受理窗口,其他則以工業局為窗口。

她說,若六個月還未紓困,中小企業及非中小企業可在明年底前分別透過經濟部或工業局申請,經評估仍具經營價值者,銀行公會將在一周內召開債權債務協商會議,如果經全體金融機構債權總額二分之一以上同意續借,全體債權金融機構將一體遵循。

邱正雄說,現在經濟比較動盪,銀行放款顯得保守,以致企業資金周轉受影響,這次推出的紓困方案,條件比過去的方案更為寬鬆方便。

工業局表示,對製造業的紓困方式和其他中小企業、商業及貿易業相同,均採用「寬延退票處理」和「債權債務協調」兩套機制;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接獲廠商的求助要求。

配合這次紓困方案,銀行公會昨天也召開理監事聯席會議,通過針對企金放款的「會員自律性債權債務協商及制約機制」,協商機制預訂實施至明年12月底止。(記者陳亮諭、謝佳雯、夏淑賢、林淑媛)



◆ 廠商求助無門 歌林聲請重整 11 月終止上市

【沈美幸 楊玟欣/台北報導】2008-09-27 工商時報

國內老字號家電大廠之一的歌林公司債臺高築,昨日正式向台北地方法院聲請公司重整、資產緊急保全處分。不少慘遭歌林倒帳而提列備抵呆帳的廠商,大呼歌林作法相當惡劣。

歌林上週五宣布日本三菱電機株式會社、副董事長高超群相繼請辭董事,終究無力可回天,讓成軍剛屆滿45年的歌林面臨吹熄燈號的危機。近一個月來,業界不斷盛傳歌林有意申請藉由公司申請重整,暫停支付給往來供應商10、20億元貨款、每月支付債權銀行團至少3000萬元利息的說法。

歌林昨日董事會果真以歌林自發生財務困難以來,雖經多方努力尋求支援,迄今財務困境無法解決,以致銀行借款及協力廠商款項已陷無力償付,週轉金相當匱乏,致使該公司已無法順利運作,如不採取緊急措施,將使損失持續擴大,經考量該公司營運狀況並依合理財務費用負擔標準評估未來營運計劃,顯有繼續經營價值為由,正式向台灣台北地方法院聲請公司重整及資產保全緊急處分。

歌林公告截至今年8月31日為止,欠債金額高達新台幣154.64億元及近2270萬美元,向台北地方法院聲請公司重整及資產保全獲准後,所有協力廠商及債權銀行均無法要求歌林履行債務,同時也會對歌林行使債權作限制。

證交所表示,台灣票據交換所97年9月5日公告歌林(1606)為拒絕往來戶,迄今尚未解除,依證券交易所營業細則第50條之1第1項第8款「有金融機構拒絕往來紀錄」應終止有價證券上市,且經主管機關核准,訂定今年11月6日終止歌林上市。



◆ 上海首家7-Eleven 年底前開店

【聯合報╱特派記者張嘉倫/上海報導】 2008.09.26

統一超商大陸的零售通路與餐飲事業跨步走。統一超商7-Eleven上海首家店將趕在年底前開出,星巴克及去年引進聖酷石冰淇淋專賣店(Cold Stone)與日系流行餐廳Afternoon Tea均持續展店,擴大餐飲服務。

統一超商中國總部總經理張簡雲輝表示,上海統一超商的經營方式,將異於台灣地區,初期將選擇沿著地鐵站商場展店,門市的佔地會比目前上海一般便利商店來得大,客層鎖定上班族,因此將主攻鮮食市場,在品項上會很多樣。

大陸限定外資便利店不得販售香菸,張簡雲輝指出,上海便利商店的香菸產品佔銷售額的一成,而且買菸還可帶動消費,因此,目前正考慮與有執照的業者合作,一個門市需要申請兩張營業執照。

張簡雲輝說,由於申請執照的作業很繁瑣,希望第一家店能趕在年底前開出。

世博帶來大量人流,張簡雲輝表示,上海市政府將對地鐵進行改造與美化工程,將評估地鐵站內設門市的方向。

除7-Eleven便利店外,統一超商目前在上海的餐飲事業包括星巴克、聖酷石冰淇淋專賣店與Afternoon Tea餐廳。

去年才引進大陸的聖酷石冰淇淋,目前已經開30家門市,到年底還要再增加兩家。聖酷石以炒冰淇淋為特色,客人在等待炒冰時,服務生還會唱歌。

聖酷石展店速度很快,一半以上的門市在上海市,北京、天津開11家,另外在蘇州與深圳也已開店。

張簡雲輝分析,聖酷石在上海地區已經開始賺錢,這顯示上海對新產品的接受程度高,而且國際人士多,消費能力也高於大陸其他地區。

日系流行餐廳Afternoon Tea,是去年引進上海,首家店在新天地,今年年中在太平洋崇光百貨二樓開第二家店,以輕食加下午茶的消費型態為主,在台北與日本顧客均以年輕女性上海族為主。

張簡雲輝說,由於大陸對於英式紅茶與午茶還很陌生,團隊目前正加強教育與掃商圈,希望在區域內增加品牌知名度,也舉辦紅茶教室,教導消費者如何品味優雅的紅茶,同時還主動到企業內舉辦紅茶教室,及企業試吃等活動。

上海消費者很重視晚餐,Afternoon Tea在台北與日本偏向輕食料理的設計,在上海也需要調整,餐廳計畫從10月10日起在晚餐中增加牛排與魚排,以符合當地的消費習慣。

另外,張簡雲輝指出,統一企業中國總部已於今年初動土興建,預定明年九月能完工,地址就位於虹橋機場旁的長寧區臨空經濟園區內。



◆ 多晶片半導體輸陸 有望免關稅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陳碧珠/台北報導】 2008.09.27

政府間半導體(GAMS)會議與世界半導體協會(WSC)聯席會議25日於葡萄牙里斯本舉行,經濟部國貿局表示,中國大陸已承諾考慮簽署多晶片半導體免關稅協定,一旦大陸完成協定簽署,多晶片半導體相關產品輸往大陸即可免關稅,對拓展大陸市場相當有助益。

台灣IC設計廠包括聯發科、威盛、矽統、瑞昱、揚智、凌陽和盛群將是最大受益者。

一名消費IC設計主管指出,台灣IC設計發展這幾年多依賴大陸內需市場,尤其全球電子製造工廠轉向大陸,包括PC晶片組的威盛、矽統;語音IC的凌陽、家電MCU的盛群、網通的瑞昱;通訊應用以聯發科在大陸有白牌手機教父稱號為指標,這些公司晶片來自大陸的營收占有一定比重。

國貿局長黃志鵬與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理事長黃崇仁日前率領國內半導體產業代表與專家出席在里斯本舉行的聯席會議,2006年加入GAMS的中共,去年並未率團出席在美國舉行的年會,今年中共代表團的動向,備受外界矚目。

身為GAMS新會員,中共此次出席與WSC聯席會議,作出相當多正面回應,國貿局官員說,大陸已同意配合其他會員國,進行PFC全氟化物的自願性減量計畫;值得注意是,大陸還同意考慮加入多晶片半導體免關稅協定。

國貿局表示,多晶片半導體免關稅協定是為補足世界貿易組織(WTO)涵蓋的零關稅資訊電子產品,是GAMS架構下的協定,2007年世界關務組織才對多晶片半導體稅號作出完整註解,目前包括歐盟、美國、日本、南韓及我國,均已加入多晶片半導體免關稅協定,這項協定也已在2006年4月生效。

官員說,大陸市場廣大,商機無限,包括台灣、美國等GAMS 會員國都希望大陸能夠加入多晶片半導體協定,中共雖宣稱多晶片產品已經大多免稅,但由於涵蓋範圍並未確定,如果中共加入多晶片半導體免關稅協定,等於保證所有相關產品關稅降為零,對於半導體業者是一項大利多。

以聯發科為例,聯發科中國地區占整體出貨的比重達30% ,少了關稅支付,等於減少進口到大陸的成本。大陸若能提供多晶片半導體免關稅協定,意味兩岸晶片業者的競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台灣IC設計公司競爭力將大幅提升。

fsj 提到...

7千億紓困折衷版 美府會終敲定

* 7千億紓困折衷版 美府會終敲定
* 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方案要點
* 希望趕在29日亞股開盤前通過
* 美紓困方案協商版本出爐 待國會投票表決
* 救市挺不挺 兩黨都內訌
* 1兆美元搶救金融 如何回收?
* 壽險業抱現金 利差損問題惡化
* 金融安全網不安全
* 因應經濟強颱是內閣改組的關鍵

◆ 7千億紓困折衷版 美府會終敲定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 2008.09.29

美國國會領袖與布希政府28日就救市紓困案達成臨時協議。這項美國史上最大紓困案將授權財政部,以總額7,000億美元購買出問題公司的不良資產。

新版方案設置了監督機制,款項改為分階段動用,並限制接受紓困的企業主管不得領取高額離職金,薪水也將受限,還要求政府必須協助一般房貸戶,而非只援助企業。這些條件都是國會提出,和當初美國財長寶森要求完全不受限的紓困計畫頗有不同。

為避免繼續在金融市場製造不安,以及趕在亞洲市場周一開市之前完成,國會兩黨領袖正繼續密集協商,希望趕在29日亞洲股市開盤前正式表決通過該案。

過去幾天,紓困法案的會商卡在數個關鍵內容無法談攏,府會兩天前進入馬拉松式的閉門討論,28日清晨時分才定案。國會始終未能就紓困案進行表決與通過,導致金融市場上周再度震盪、美國總統大選失焦,且離選舉日僅剩不到六周時間。

府會就政府提案的關鍵部分進行修改後,雙方終能達成共識。政府原希望國會給予政府完全不受限制的權力,執行紓困計畫,但無法漠視紓困案招致的民怨,國會執意替納稅人的荷包把關,因此多方設置安全網。會後,府會發言人皆對進展表示滿意。據報導,國會議員一度打電話給股神巴菲特請益。

根據眾院議長波洛西辦公室28日清晨發表的聲明,法案將准許布希政府分階段動用7,000億美元。法案通過與生效後,政府第一期將提供2,500億美元救市,必要時,可再追加1,000億美元。剩餘的3,500億美元則將視國會的審查結果而定。

國會為保護納稅人權益,要求出售不良資產的金融機構將發行認股權證,讓納稅人擁有股權與獲利機會。

國會同時同意政府可以退休金計畫、地方政府、小銀行的資金購買不良資產。另外,獲得紓困計畫援助的公司,高階主管不得支領動輒數百萬美元的非志願離職金,這些公司執行長的薪水也將設限。

根據計畫,紓困計畫未來將由一個由高官,其中包括聯準會主席組成的監督委員會,負責監督。而委員會則受到國會調查部門以及一位獨立檢察長的密切監督。



◆ 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方案要點

法新社╱李威翰 2008-09-29

(法新社華盛頓二十八日電)美國國會議員和政府今天就破天荒的七千億美元金融紓困方案達成共識,以拯救金融機構、避免經濟衰退。長達一百零六頁的方案已草擬為「二零零八年緊急經濟穩定法案」,本週將在國會付諸表決。以下是草案要點:

●拯救受困的金融機構

◎紓困方案將分階段推行,初步將授權財政部購買達兩千五百億美元的不良資產。若總統要求,可增至三千五百億美元。

◎賦予國會否決超過購買金額限制的權力,並制定七千億美元的最高金額上限。

◎納稅人可獲得參與紓困方案企業的股份。若市場狀況改善,或企業贖回資產,這將提高公眾獲利的可能。

◎出售政府擁有資產的最終獲利,將用來抵消聯邦債,但一部份將撥給聯邦政府住宅主管機構。

◎要求財政部長與外國金融官員和中央銀行協調,建立類似的紓困方案。

●限制企業高層獲過多薪資和獎金

◎一旦財政部持有參與紓困方案企業的股份,企業執行長等高層不再受「黃金降落傘」保護。

◎限制為鼓勵執行長採行不必要風險的獎金和其他報酬。企業的高層薪資上限為五十萬美元,這可做為企業稅務減免的項目。

◎若企業的預期獲利不實或不準確,收回支付的獎金。

●紓困方案執行監管

◎財政部執行紓困方案將由包括聯邦準備理事會、財政部,及監管華爾街的證券管理委員會等機構負責人組成的委員會監督。

◎國會稽核處派員在財政部監督紓困方案執行,並進行稽核。

◎派遣獨立督察長監督財政部紓困決定。

◎司法部門復審財政部行動。

●保護房屋所有人

◎保護房屋面臨法拍的屋主。法拍是這次危機的根源,預計明年將多達兩百萬件。

◎賦予政府重新協商房貸的權力,以舒緩面臨法拍屋主的壓力。

◎提供援助給受房貸危機波及的小型社區銀行。



◆ 希望趕在29日亞股開盤前通過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華盛頓二十八日電】 2008.09.29

美國國會議員與財政部官員已就7,000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案達成原則性協議,同意使用公款收購房貸相關不良資產、拯救金融市場,國會兩黨領袖正挑燈夜戰,希望趕在29日亞洲股市開盤前宣布通過該案。

這項由財政部長寶森提出的法案,經馬拉松談判後才達成共識,可望立即為凍結的房貸資產市場注入3,500億美元活水,以解決金融市場流動性枯竭的問題。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說:「我們獲得很大的進展,現在必須化為具體文字以便通過。」民主黨參議員雷德表示,國會將漏夜趕工,敲定法案具體內容,希望28日付諸表決。

在27日晚間的協商會議中,美國國會議員還打電話徵詢「股神」巴菲特的意見。美國參議員康拉德說:「我們今晚打了電話給巴菲特與其他專家,問他們的意見。」巴老日前才入股美國第四大銀行高盛公司50億美元。

依照媒體取得的法案綱要,以及裴洛西發表的聲明,美國國會將在法案通過時立即撥款2,500億美元供財政部購買房貸相關資產,布希總統可視情況再追加1,000億美元;國會日後有權以決議案否決其餘3,500億美元的撥款。財政部的紓困交易將遭受多層監管,而非由財長一人決定。

為了保護納稅人,以及分享日後的可能獲利,美國政府將取得接受紓困機構的認股權證。五年之後,假如這些收購的房貸資產出現淨虧,屆時美國總統必須向國會提出補償計畫。

法案將禁止執行長領取鉅額的「黃金降落傘」離職金;執行長領取的紅利日後若被發現是基於錯誤不負責任的投資決定,也有可能被追回。

收購問題資產的範圍將擴及退撫基金、小型銀行等「對中低收入者提供服務」的機構,美國政府也將以房貸所有人的身分,積極協助屋主修改貸款條件。

美國政府近幾個月的重大市場措施多次選在周一亞股開盤前發表。本月「二房」遭到政府接管與雷曼兄弟公司倒閉、美國國際集團(AIG)的紓困案都在周末宣布。



◆ 美紓困方案協商版本出爐 待國會投票表決

中央社 2008-09-29

(中央社記者蔡蕙如華盛頓2008年 9月28日專電)經過兩黨不斷折衝,美國金融紓困方案的協商版本如期在華府時間傍晚,也就是亞洲股市開市前出爐。這項美國史上金額最大的紓困法案仍有待國會投票通過,目前排定明天由眾議院進行投票,參議院則預期於週三投票。

這個賦予美國行政部門權力,使用納稅人資金購買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法案,在財政部長一週前公布時不過三頁草稿,到最後定版達約 110頁。最大的差異,在於國會有更多權力控制紓困金的花費;財政部將受到更大監督;受援企業也將分擔更多風險,以保障納稅人的權益。

美國總統布希隨後發表書面聲明表示,「這是一項困難的投票,但隨著法案改進,我有信心國會將採取對美國經濟最有利的行動,迅速通過這項法案。」

法案自從提出以來,爭議不斷,且充分展現兩黨角力,最終獲得協議,關鍵之一在於民主黨同意加入共和黨要求成立的保險金系統。法案並加入了民主黨議員提議,若政府五年後無法由購買的資產回收,行政部門需想方法讓損失獲得回收,包括可能對受援企業課徵特別稅。

今天公布的方案,原則上與25日曾達成的暫時協議內容相當。由財政部提出的7000億美元計畫,布希政府只能立即得到2500億美元,若有需要,可多給1000億美元,而剩下的3500億美元,國會可予以否決。

這項紓困金的使用權至明年12月底止,除非國會准許延長一年。法案也包括將成立委員會,監督政府對這項權力的使用。財政部也可獲得受援企業的股權,以保護納稅人。

法案並限制受援企業主管的薪酬,包括這些企業在未來新的契約中,對重要主管享有「黃金降落傘」離職金的設限。

「黃金降落傘」制度原是為了避免惡意收購,因此規定被收購的公司主管,無論自動或被迫離職,都可獲得一筆高額離職金,使收購成本增加;但弊病也在於利益的不合理分配,及管理階層有可能低價出售企業。

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在國會山莊對媒體強調,這項方案並非華爾街紓困方案,而是幫助經濟保護納稅人;她尤其認為法案重要意義之一,為限制黃金降落傘措施。她說,法案藉此對華爾街發出清楚訊息:「派對結束了」。

這項被視為是美國自從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對金融市場最大介入干預的立法方案,曾經於25日由兩院重量級議員宣布達成暫時協議,但在眾議院一些保守派共和黨員杯葛下,又戲劇性地在布希總統當日傍晚召集的白宮峰會後破局。

原先強烈反對法案的眾議院少數黨領袖貝納,晚間已對媒體表示將支持這項法案,並鼓勵黨員支持。此間媒體指出,貝納曾在國會的協商閉門會議中,以「爛三明治」稱呼這項法案。一些政治分析家則認為,國會是否能順利通過仍無法確定。

事實上,這項金額龐大而爭議不斷的法案不管過或不過,都會有人反對。根據一項由「美聯社」公布的民調,儘管布希警告國會若不行動,將導致經濟災難,但仍有高達45%的受訪者,反對布希政府的紓困方案,只有約30%的受訪者表示贊成。

裴洛西昨天曾表示,她希望將法案內容全部公布後再進行投票,為的就是讓法案內容可以先經過公眾審閱。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則分析指出,白宮與國會週末馬不停蹄,挑燈夜戰,以求在全球股市開市前公布這項法案,為的就是要給世界一個清楚訊息:對於華爾街的金融危機,美國會做一些事。



◆ 救市挺不挺 兩黨都內訌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 2008.09.29

美國政府最近提出的7000億美元緊急紓困法案,鬧得國會滿城風雨。民主、共和兩黨雙雙爆發內訌,上演罕見的火爆場面。兩大黨出現嚴重裂痕,不僅讓解決經濟問題更棘手,對總統候選人也構成嚴重挑戰。

洛杉磯時報報導,多位共和黨眾議員23日在眾院黨團辦公室,怒氣沖沖的為了緊急紓困法案向副總統錢尼嗆聲。同時,反對這項法案的民主黨「懷疑者幹部會議」(Skeptics Caucus)成員,也因為民主黨籍眾院議長波洛西呼籲眾院儘速通過紓困法案,公然表達不滿。

兼任參院議長的錢尼是國會保守派具指標地位的代表人物,仍被保守派議員「圍剿」,而兩年前成為眾院多數後團結一致的民主黨,這次居然也出現雜音,顯見兩黨黨內意見分歧嚴重。即便紓困法案過關,兩黨未來面臨失業率增加、房價崩跌等重大問題時,黨內可能也難達成共識,將使問題更棘手。

許多議員支持用納稅人血汗錢幫金融業填財務黑洞,與金融業踴躍捐助政治獻金有關。10年來兩大黨金主名單上,證券業、銀行業和房貸業一直名列前茅。2002年以來,這些行業給國會議員候選人的捐款超過11億美元(約台幣353億元),共和黨拿到的又比民主黨多。若把捐給重量級政治人物的慈善機構和遊說的款項也納入計算,金額遠不止於此。

兩位總統候選人也都拿人手短而支持紓困法案。馬侃大力遊說至少20位反對法案的議員,包括部分民主黨議員。歐巴馬最親信的顧問出身華爾街,行動比馬侃更積極。不過,歐、馬兩人雖協助促成法案過關,卻不願為具體紓困計畫背書,以免得罪選民。



◆ 1兆美元搶救金融 如何回收?

【閻紀宇/綜合報導】2008-09-29 中國時報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爆發至今,金融機構家家自危,聯邦政府被迫多次出手,撒下大把銀子挹注華爾街,搶救投資銀行「貝爾斯登」、房貸公司「房地美」與「房利美」、保險業鉅子「美國國際集團」(AIG),最近又力推收購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火線方案。無數美國納稅人不禁要問:政府到底砸了我們多少錢?答案:一兆美元。

這一兆美元有無回收希望?會不會變成下一代不可負擔之重?《華爾街日報》分析,目前看來憂喜參半。一連串紓困與搶救行動已對政府財政造成嚴重負擔,連鎖反應難免。但是往好處想,一兆美元換來的畢竟是金融機構資產,例如不動產抵押貸款與保險業務,假以時日,至少一部分可以回本甚至獲利。

先看七千億美元搶救計畫,這筆天文數字相當美國政府年度支出四分之一,超過五角大廈年度預算,將以發行卅年期、殖利率約四.三四%的公債來籌措。換言之,政府向公債投資人借款七千億美元,為期卅年,利率四.三四%。

如果這七千億美元全都有去無回,未來卅年納稅人每年要支付利息約三百億美元,外加本金攤還一百廿億美元。每年四百廿億美元的數字看來驚心動魄,不過還不到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三三%。專家認為只要管理得當,這項計畫血本無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如果市場及時回穩回溫,納稅人不無可能大賺一筆。

貝爾斯登是今年華爾街投資銀行界第一張骨牌,今年三月政府為了促成摩根大通銀行併購,同意由聯邦準備理事會以三百億美元接收貝爾斯登的「流動性較差資產」,未來收益歸聯準會,虧損的前十億美元由摩根大通承擔。專家認為虧損或許難免,但是不至於吸乾。

房地美與房利美讓納稅人送上兩千億美元救火,由於美國不動產市場始終欲振乏力,「二房」的不動產抵押貸款擔保證券(MBS)資產持續失血,目前很難估計兩千億美元能保住幾成。

金援AIG的八百五十億美元是以「過渡性貸款」形式提供,為期兩年,條件是一一%的高利率,以及AIG的八○%股權。由於AIG的保險業務根柢雄厚,獲利能力不錯,納稅人應可拿回這八百五十億美元,甚至外加利潤。



◆ 壽險業抱現金 利差損問題惡化

【彭暄貽/台北報導】 2008-09-29 中國時報

全球金融風暴衝擊未歇,金融股價頻創近年低點。投信法人表示,第三季資產減損提列成為觀察後續風暴引爆關鍵;尤其,全球資本市場面臨寒冬,壽險業拉高現金部位,卻更面臨報酬率明顯偏低壓力,利差損問題勢必凸顯、惡化。

分析師認為,擁有龐大海外投資部位的壽險公司,遭列高度風險首位,惟下半年景氣低迷,內需不升反降,銀行處境將愈陷嚴峻;一旦大型權值的國泰金、新光金,外資賣超沒有明顯止歇,將使金融股「欲振乏力」,下探壓力遞延、籠罩。

雷曼兄弟聲請破產,全球金融海嘯將掀波瀾,市場憂心全球金融將因流動性問題,造成金融機構更大的資產減損壓力;影響所及,國泰金、新光金、中壽及台壽保等壽險股,成為外資此波主要賣超標的,衝擊股價下探新低。

國泰金認為,美國金融風暴後續發展還不明朗,而雷曼兄弟相關商品的實際損失金額,預計要在第四季才有機會明朗。不過,基於保守穩健原則,國泰金內部計劃九月季報將考慮針對雷曼兄弟直間接曝險部位,進行適當提存,提存比將與會計師討論後決定。

國泰金強調,雷曼風暴以來,國泰金子公司持有約十億元的直、間接曝險部位,但此段時間其餘CBO、CDO等衍生性金融商品部位,信評未受到影響;帳上逾千億元、歸類於無活絡市場部位,財務團隊也採每月信評、還本息及現金流情況,逐月評價,截至目前為止都未有惡化。在九月其他部位增提或減記可能不大的前提下,單月提存有機會以十億元為上限。

外資分析師指出,國內壽險公司大多本已面對利差損問題,今年受制上半年台幣急升,造成海外投資部位避險成本大幅攀升,加上目前全球投資環境陷落熊市處境,可運用資金配置難度增加,利差損問題應較往年呈擴大現象。

現階段壽險公司基於「風險第一」原則,將可運用資金配置傾向拉高現金部位。短期雖屬相對穩當作法;不過,現金部位投資報酬率僅二.一%、二.三%,可預期的是壽險公司今年可運用資金投資報酬率勢必大幅下滑,利差損問題更將明顯被凸顯出來。台灣金融股股價尚未完成落底,國泰金、新光金成為族群風暴衝擊的觀察指標。



◆ 金融安全網不安全

【經濟日報╱社論】 2008.09.29

在美國金融風暴肆虐、國內金融體系流動性緊縮聲中,金管會上周末宣布接管慶豐銀行。這項接管動作不令人意外,因慶豐銀行早在三年多前就已遭到金融重建基金(RTC)列管,現在接管已算遲了。令人意外的是金管會選在此時出手;因為現在正是信心脆弱的敏感時刻,金管會此舉無疑更添動盪,尤其接管動作就在其主委陳樹點名之後,亦生爭議。更要關注的是,慶豐銀的退場,代表了RTC全額賠付時代的終結,金融安全網將回歸常態機制;但看金管會的種種作為,台灣的金融安全網究竟有多安全?

金管會接管慶豐銀的行動是必要的,但其時機及過程可議。首先,慶豐銀淨值去年底時已是負數,依銀行法虧損達資本三分之一、應在三個月內要求限期增資的規定,金管會至少有九個月的時間可以作為,但金管會非但未在第一次增資不成時接管,還再給兩次增資機會;事情拖著沒動靜,卻在陳樹上周二於立法院點名慶豐銀財務不佳、大量存款解約後接管,陳樹失言引波在先,再於金融市場動亂之際接管在後,自不免減損其行動的政策公信力。

另一時機上的矛盾,是在接管同一天,政府宣布企業紓困,由銀行公會以自律規範,要求銀行對正常繳息還款的企業,得視個案變更授信條件,包括調降股票擔保維持率、展期降息等,以紓解信用緊縮對企業營運的衝擊。同日接管慶豐銀的金管會不只發布新聞稿表示肯定,更以「追蹤其成效」暗示銀行服從。金管會一手要把因授信不當而呆帳激增的慶豐銀趕出金融體系,一手又給予銀行對企業授信網開一面的彈性,一邊滅火、一邊放火的舉措不只形成監理錯亂,且將後患無窮。試想,如有銀行因受鼓勵而誤踩地雷,金管會是依規法辦,還是也從寬處理?其間,是否更予問題銀行乘亂而起之機?

金管會接管慶豐銀後,RTC將完全退場,也同步凸顯出國內金融安全網的課題。過去七年來,國內金融安全是以RTC的全額賠付保證為核心,推動問題金融機構有序退場,讓經營不善銀行的倒閉,不致引發存款大眾的恐慌而造成支付系統的混亂,其代價則是由全體納稅人埋單。此一機制自民國90年7年運作以來,已處理了54家問題金融機構,到今年8月底時賠付近2,063億元;這其中,還不包括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分擔的近700億元、RTC運作費用、金融業以營業稅打銷呆帳的3,000餘億元,以及已接管但尚未處理的亞信及慶豐銀等,僅僅有形的處理成本就達6,000億元,無形的社會成本更高,可見政府穩定金融代價之大。

如今,這個成本高昂的機制將隨著慶豐銀的接管而走入歷史,金融安全的維護將回歸常態機制;但這至少應涵括常規監理、存款保證、最後資金融通及國際合作等四大構面的機制,卻因主客觀限制而效能不彰。其中,由中央銀行擔綱的最後資金融通角色相對單純,較無疑慮;國際合作是在近年全球化發展下應運而起,少見著墨,卻是必須;至於政府概括保證的存保機制,雖已做了修正,以差別費率、擴大計費基礎、提高保額及提高準備金等方式因應新環境需要,但仍多限於事後的賠付、處置角色,未能展現承保機構應有的監理機能,還有調整空間。

相對的,最應強化的事前常規監理,目前集權於金管會,但其自身角色混亂,主觀上既不獨立又無能力,監理威信及監理質量都讓人沒信心;客觀機制上,本應於RTC退場後建制的分級管理、即時糾正措施,也是至今未完成立法,這讓經營出現警訊的金融機構處置,無法透過客觀標準決定,反而過度依賴監理者的主觀判斷,擴張了行政裁量權,不只金融體系將因擔心未爆地雷而不安,更將增加事後處置成本。就像RTC列管的問題金融,列管當時淨值尚有400多億元,一年半後剩不到一半,如今全遭接管,政府還是要賠,而且賠得更多;這種結果固是未即時處置所致,但關鍵還是在於沒有客觀標準,讓瞻前又顧後的金管會能拖就拖。在制度尚未完備前,現在的金融安全網,就是要靠這樣的金管會監看著;反正處理不了時,就是政府全額賠付,繼續慷納稅人之慨,自己一點也不痛。這樣的金融安全網,能安全嗎?



◆ 因應經濟強颱是內閣改組的關鍵

【工商社論】 2008-09-29 工商時報

劉內閣最近迭遭強颱吹襲,毒奶粉事件的因應失當,更讓內閣搖搖欲墜。儘管如此,馬總統仍然力挺劉內閣,目前並無更換閣揆及改組內閣的跡象;我們也相信,劉內閣歷經近來連串的風暴,應該會記取教訓,調整步伐,全力因應可能紛至沓來的經濟挑戰。

自520以來,劉內閣的最大失策,就是過於低估全球金融風暴可能帶給台灣經濟的衝擊,因而不斷作出錯誤的宣示,給予人民對經濟會逐漸好轉的不切實際期待。然而,隨著近月國際經濟情勢每下愈況,政府各項因應作為難以扭轉國內經濟快速惡化的殘酷現實,以致讓人民對劉內閣的信心持續滑落。眼見大勢不妙,劉內閣不斷地組成各種因應小組,推出各式各樣提振國內經濟及股市的措施,但是,民間信心已經動搖,一劑接一劑的強心針已產生不了太大效果,這也成為劉內閣的關鍵致命傷。

現在內閣面對的更大考驗,是國際經濟強颱的威力不斷地增強,而且暴風圈已逐漸籠罩台灣。美國華爾街正刮起1930年代以來的最大金融風暴,9月初美國政府才接管兩大房貸公司「房利美」及「房地美」,暫時化解「二房危機」,但緊接著9月中旬美國大型投資銀行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告破產;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遭到收購;連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亦爆發危機,須由美國政府介入善後。接二連三的金融危機事件顯示美國金融正面臨猛爆性的災難,布希政府急於向國會提出金額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紓困計畫,更顯示這次金融危機的黑洞難以估計。就算7,000億美元紓困案能夠在國會通過,美國金融動盪可能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對全球金融的衝擊勢必愈來愈大。而金融動盪也必然反映到實體經濟,美國經濟的走向衰退乃至全球經濟大幅下滑已很難避免。

台灣金融及經濟與國際金融經濟體系連動性甚高,所受到的衝擊也愈來愈大。事實上,台灣金融機構在這波全球金融風暴中負傷累累,尤其部分民營機構偏好操作高槓桿、高風險的金融商品,與美國投資銀行合作關係密切,因而受創也特別深重。日前央行繼調降存款準備率後,又決定調降利率半碼,並祭出「附買回操作機制」。央行的連串舉措,很顯然是為營造資金寬鬆的環境,預防市場上出現流動性不足的問題。而金管會上週五更無預警地宣佈接管慶豐銀行,更顯示政府對金融機構可能爆發的危機已進入警戒階段。

國內景氣問題也日形嚴峻,隨著美國及大陸經濟的走緩,出口成長持續減緩將無可避免;國內企業投資過去主要依賴資訊電子產業,隨著國際資訊業景氣急凍,業者資本支出已大幅削減;國內消費信心更降到近數十年來的最低點,原本已疲弱的民間消費還可能進一步降低;這些負面經濟因素在未來幾個月可能快速發酵,國內經濟的寒冬正日益逼近。

威力雷霆萬鈞的經濟強颱比氣候上強颱還要可怕,政府已無任何心存僥倖或拖延的空間與時間。劉內閣必須盡全力做好對抗數十年可怕的經濟強颱的各種準備。面對國際金融及經濟情勢的快速變化,內閣首須建立經濟預警的機制,尤其是金融預警機制。須知國內股市超過3成為外資持有,國內銀行的海外投資亦至為可觀,因而受到衝擊與10年前亞洲金融風暴不可相提並論;政府必須高度警惕部分金融機構的經營困境,防止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另一方面,劉內閣必須大幅強化應變的能力,掌握可以運用的政策工具及有限預算,在最適當的時機下最正確的處方,避免反應遲緩或過於躁動。劉內閣需不需要改組,關鍵也將繫於能否展現對抗經濟強颱的能力,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fsj 提到...

美金融紓困案遭否決 別再讓納稅人當冤大頭

* 美金融紓困案遭否決 美股暴跌778點
* 歐洲金融巨頭 紛傳倒閉危機
* 銀行危急 歐美日6300億救市
* 美162企業 列入倒債高風險
* 誰毀了AIG... 倫敦377人子公司
* 華爾街金童 好日子沒了
* 華爾街難救... 寶森恐得再跪求
* 美金融紓困案 恐難擋經濟衰退
* 中東大陸央行 攸關紓困成敗
* 溫家寶:經濟恐受美連累
* 溫家寶穩定股市 將出三猛招
* 護盤 政院祭出六大措施
* 企業申請紓困 7月前需繳息正常
* 別再讓納稅人當冤大頭
* 石化產品跌到比原料便宜
* 竹科頭路 愈來愈難找

◆ 美金融紓困案遭否決 美股暴跌778點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綜合報導】 2008.09.30

眾議院拒紓困案 道瓊暴跌778點

眾議院拒絕7000億美元紓困案,市場信心大崩潰,道瓊工業指數暴跌777.68點,收10365.45點,超過911事件後第一個交易日跌幅。 Nasdaq指數大跌199.61點,收1983.73點。 S&P 500指數大跌106.85點,收1106.42點。

美金融紓困案 首輪遭否決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陳澄和/綜合報導】布希政府與國會領袖就七千億美元金融紓困方案達成協議,眾院廿九日表決。

雖然美國府會好不容易敲定紓困方案,但眾院首輪投票以二○五比二二八,遭到否決,道瓊指數立刻反應,一度大跌超過七百點。

美國總統布希表示紓困方案向全球傳遞的訊息,是美國嚴肅處理恢復金融體系的信心和穩定:「紓困方案若不過,美國經濟將付出無比慘重的代價。」

眾院議長波洛西女士表示:「盡情歡樂的派對已經結束了。(The party is over.)提供黃金降落傘給野心勃勃的華爾街經營者的時代已經畫上句點,今後納稅人不會再為魯莽的華爾街埋單了。」

「黃金降落傘」(golden parachutes)是指大型金融機構執行長肆意擴張業務,留下爛攤子後還可享有巨額離職金。

以美林集團、美聯銀行和花旗集團三家公司執行長為例,下台時分別領走六千六百萬、五百萬和一千六百萬美元離職金。無論冒險飛得多高,都有大筆鈔票墊背,不會摔死,故稱為「黃金降落傘」。

波洛西與共和黨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瑞德說,他們堅持納入限制執行長薪酬與嚴格保護納稅人的條款,以避免傷害納稅人福祉來圖利金融業。瑞德說:「我們瞭解華爾街的貪婪,也知道近年來監督不周讓情況更加惡化。」

但是,形同慷納稅人之慨,去解救華爾街大亨與炒手的紓困方案,在兩黨都引起強烈反彈,國會議員只差沒喊出「含淚投票」。

瑞德也說,原來顧慮金額過高而持反對立場的共和黨領袖,如今已轉而支持紓困案,紓困方案原預期在國會過關機率大增。

財政部長寶森原先的提案要求完全授權,可不受監督地收購金融機構的不良房貸證券。但兩黨協商後,只同意立即提供兩千五百億美元讓財政部收購不良貸款,另外一千億美元必須向國會報告後才能獲得,最後的三千五百億美元更必須聽候國會指示行事。

修正後的法案要求美國總統五年內提出計畫,確保使用在紓困計畫中納稅人的錢能充分獲得補償。波洛西說:「如有任何短缺,必須由金融機構支付,不是由納稅人埋單。」



◆ 歐洲金融巨頭 紛傳倒閉危機

【陳文和、鍾玉玨/綜合廿九日外電報導】2008-09-30 中國時報

歐洲金融界接二連三出現財務窘困的警訊,繼比利時富通銀行之後,比利時提供地方政府金融服務的德克夏(Dexia)集團、德國次大商業不動產貸款公司Hypo Real Estate,以及全英第八大抵押貸款銀行「布拉德福德-賓利銀行」,也都深受日甚一日的信用緊縮衝擊,迫使各國政府出手救援。

比利時首大金融服務集團富通銀行(Fortis)傳出資金流動不足問題,導致上周股價暴跌,比利時、荷蘭與盧森堡三國政府昨晚已決定聯手向富通挹注一一二億歐元(約台幣五一七六億元)。

德克夏重挫 比法忙搶救

而曾為全球排名第十大金控集團的德克夏集團,廿九日在比利時與法國的股市也均出現股價重挫走勢,市值大幅縮減近五分之一。比、法兩國的財政部長當機立斷採取救援行動,法國財長拉嘉德表示,法國公營金融機構「信託投資局」(Caisse des Depots)持有德克夏集團一一%的股權,「將會承擔其應盡的責任」。而比國財長恩德斯也指出,布魯塞爾當局已準備介入協助德克夏集團脫困。

德國Hypo Real Estate則已與德國政府和銀行團達成最終協議,取得數十億歐元的信用貸款,避免走上宣告破產的絕境。而英國財政部廿九日證實,英國當局正著手將B&B銀行收歸國有,並計畫將該行的存款業務部門轉售給歐洲第二大銀行「西班牙國家銀行」(Banco Santander)。

兩集團告危 英德拉警報

比利時政府昨天發表聲明指出,將以四十七億歐元買下富通銀行比利時分行四九%股權,荷蘭政府投資四十億歐元買下富通荷蘭分行四九%股權,盧森堡注資廿五億歐元買下富通盧森堡分行四九%股權。

三國當中以比利時政府出資最多,但比利時財長雷恩代爾表示,政府只是暫時接管富通集團比利時分行,無意讓這家分行變成永久性的國有銀行。

此外,雷恩代爾表示,除了政府挹注資金,富通集團比利時分行還必須賣掉去年收購的荷蘭銀行(ABN Amro)持股。

富通集團去年聯合蘇格蘭皇家銀行、西班牙國際銀行,以七百多億歐元收購荷蘭銀行,由於上述款項主要以現金支付,導致富通集團的流動資金受到嚴重影響。

富通銀不支 荷比盧挹資

富通自此面臨增資壓力,加上高槓桿投資,引發外界疑慮,股價自去年十月以來已重挫七五%,創十五年來新低。

偏偏又碰上華爾街次貸與金融風暴,認列的曝險金額極大,外界因而盛傳由比利時與荷蘭合資的富通集團可能是下一個不支倒地的受害者。不過傳出政府決定出資紓困後,富通股價上周五收盤時勁揚一五%。

根據紓困協議,富通集團得賣掉荷蘭銀行持股,雷恩代爾透露,目前荷蘭ING集團與法國巴黎銀行都表達強烈的意願。他表示,這筆交易應該「盡快」敲定,但不希望荷蘭銀行被「賤賣」。

富通集團人事也將有所異動。繼執行長換人之後,董事長李本斯也將被迫辭職,繼任人選將由董事會與比利時政府磋商後敲定。



◆ 銀行危急 歐美日6300億救市

【聯合報╱編譯劉道捷/綜合二十九日電】 2008.09.30

金融風暴愈演愈烈,歐洲廿九日展開最大規模的救市行動,歐洲央行開闢緊急融資管道,並協調各國援助財務告急的銀行,加上投資人看壞美國的金融紓困計畫,造成歐元、英鎊匯價與美歐亞股市同步大跌。

歐洲央行加上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英國、日本等國央行廿九日對全球金融體系額外注資,金額合計高達六千三百億美元。

歐洲多家銀行告急,德國第二大商業不動產貸款銀行Hypo財務吃緊、冰島政府買下Glitnir銀行百分之七十五股權、比法合資的Dexia集團出現增資壓力、比利時最大銀行富通銀行接受荷比盧三國政府紓困、英國最大出租不動產貸款銀行Bradford & Bingley遭英國政府收歸國有。

危機起源於市場不信任美國即將通過的七千億美元「救難」方案,認定這筆購買壞帳的龐大資金無法挽救金融市場。

歐洲各國股市普遍重挫超過百分之三,亞股與美股同樣大跌。英鎊對美元匯價創下十五年來最大的跌幅,一度暴跌達百分之二點三;歐元對美元匯率也從一點四六美元重跌到一點四三美元。

歐洲央行在英國宣布B&B銀行收歸國有後不久,立刻宣布特別期限再融通操作,對歐元區銀行提供為期卅八天的特別融資,供應巨額現金,平衡銀行間拆款市場極為緊俏的情勢。

歐洲央行沒有說明緊急融資操作的總金額有多少,但在聲明中表示,「該行會繼續引導流動性趨向平衡」,以便銀行間短期拆款利率符合歐洲央行的最低利率。

歐洲央行也宣布,這項特別操作意在減輕第三季即將結束時資金壓力緊俏、市場不安的情勢,而且歐洲央行會繼續換約操作到今年底以後。

歐洲央行此舉除了是因應緊急狀況外,也是配合上周主要國家央行決定注資銀行體系、減輕貨幣市場季底資金壓力的決議。日本央行廿九日融通銀行體系一點五兆日圓(合一百四十二億美元),澳洲央行廿九日融通銀行間拆款市場廿七億澳元(廿二億美元)。

各國央行雖然極力融通資金,歐亞國家拆款利率仍然全面升高。



◆ 美162企業 列入倒債高風險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二十九日電】 2008.09.30

信用危機加深恐引發企業倒債潮,包括聯合航空等162家公司,都遭信評機構標準普爾公司點名未來一年內可能無法償債。

美國商業周刊報導,信用危機擴大使企業倒債激增,包括麥當勞與通用汽車都正面臨融資遭拒或流動性問題。標準普爾公司(S&P)挑出一年內倒債風險最高的162家公司,聯合航空、通用汽車、論壇公司(Tribune Co.)、Six Flags與川普娛樂渡假村公司都榜上有名。

華爾街再掀金融海嘯,各行各業都遭到波及。標普全球固定收益部門經理瓦莎說:「信用緊縮幾乎已蔓延到所有領域。報紙頭條讓外界誤以為非金融業者已幸運逃過一劫,事實上,危機終究擴散開來。」

資金出現壓力的公司與日俱增。據標普RatingsDirect統計,從年初到9月9日為止,全美有57家公司共積欠453億美元債務,其中45家不屬於金融業;相形下,2007年整年未履行債務的公司只有22家。

由於七成左右的非金融業公司被評為非投資等級或垃圾等級,未來企業倒債的狀況恐會更加惡化。標普估計,這些評等差企業的三年(2008到2010年)積累違約率可能飆到23.2%,創1981年來最糟紀錄。

資金危機使汽車與航空業受創最深。通用汽車本月中宣布動用35 億美元信用額度,以應付日常營運支出;聯航也絞盡腦汁開闢財源,除調整信用卡累積里程優惠方案省下10億美元外,還打算賣掉老舊的737客機求現。此外,老牌速食連鎖店麥當勞也無法倖免,該公司9月中接獲美國銀行停止提供新貸款的通知,致無力負擔新設備與店面改裝費用。

不景氣迫使消費者削減非必要支出,金神大賭場(Mohegan Sun)、Boyd Gaming等賭場業者紛紛暫停擴張計畫。

美聯銀行(Wachovia)分析師法瑞爾說,川普娛樂渡假村公司的命運取決於大西洋城的海澋大酒店(Trump Marina )能否成功以3.16億美元出售。即便交易如期敲定,也只能替川普「爭取一些時間」,因為他的財務槓桿比率仍遠高於同業。

科技業的財務槓桿比率向來較低,如今也飽受資金短缺所苦。半導體供應商萬機科技(MKS Instruments)受需求銳減影響,調降高階主管薪資以保有現金。美林半導體分析師侯德斯已下修產業資本支出,從9%調降為負6%,原因之一是晶片製造商面臨更多信用問題。



◆ 誰毀了AIG... 倫敦377人子公司

【聯合報╱編譯朱小明/報導】 2008.09.30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國際集團(AIG)崩潰的內幕,指出這家員工11.6萬人的全球最大保險公司,竟然是被該集團只有377名員工的倫敦子公司拖垮。而在這波金融海嘯中僥倖逃過一劫的高盛,竟是AIG最大商業夥伴,假如AIG不保,高盛可能蒙受200億美元損失。

報導指出,在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AIG瀕臨危機之前,美國財政部寶森找來多位政府相關主管共商緊急對策,高盛公司執行長布藍芬(Lloyd Blankfein)是唯一參加這場會議的華爾街主管。其實布藍芬是別有居心,因為AIG若不保,高盛恐怕會被拖下水。

外界先前都不知道,高盛是AIG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生意夥伴,也是AIG擔保債券的顧客和AIG與客戶的中間人。

最後美國政府出手850億美元救AIG。這不免讓外界懷疑,高盛參與協商會議是藉機遊說華府接管AIG,以保全自己,財長寶森自己也是高盛出身,更有瓜田李下之嫌。高盛發言人則堅稱,布藍芬參與會議是希望拯救整個金融業,而非出於私心。

高盛一直未說明在AIG危機中會有多少損失。對紐約時報提出高盛可能損失200億美元的說法,高盛表示有抵押品和避險措施,在AIG事件上只有很輕微的損失。

據紐約時報指出,拖垮AIG的根源在倫敦子公司「AIG財務產品公司」(AIGFP)。AIGFP在1987年成立,靠衍生性金融商品「信用違約交換」(CDS)異軍突起,向擔保債權憑證(CDO)持有者提供保險,保證證券在一段時間內不會違約。

靠著AIG的金字招牌,AIGFP業績突飛猛進,從20年前年營收僅7.37億美元,2005年暴增為32.6億美元,營收在AIG所占比率由4.2%升至17.5%。

AIGFP成為AIG的金母雞,總裁卡薩諾因此被視為AIG總裁接班人的熱門人選。卡薩諾和手下的薪酬也跟著水漲船高,自2001年以來,這個不到400人的子公司每年人事支出在4.23到6.16億美元之間,平均每人年薪超過100萬美元。過去七年,AIGFP支付員工的薪水達35.6億美元。

去年AIGFP的CDS產品金額約在5000億美元,年保險收益達2.5億美元。不過,次級房貸吹起的金融風暴讓CDS產品開始出現巨額虧蝕,由於AIGFP是投資銀行而非保險公司,虧損需由母公司AIG負責,去年第三季AIG已因此承受了3.52億美元損失。

而最新一季的財報顯示,這家子公司損失達250億美元,導致AIG股價暴跌,最終被華府接管。

※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華爾街金童 好日子沒了

【聯合報╱記者許韶芹、周小仙/台北報導】 2008.09.30

華爾街金融機構向來被稱為「金色豪門企業」,年薪動輒百萬美金的高階經理人優游於高槓桿的金錢遊戲,過著揮金如土的奢華生活;但全球金融風暴引爆驚濤駭浪,大型投資銀行一夕倒閉,金童們一擲千金的美好日子恐將不再。

一直以來,華爾街都是全球資金動向的權力中心,執世界金融市場之牛耳,經理人不僅投資眼光神準,避險基金瘋狂狙擊全球股、匯、債市,私募基金更大搖大擺併購國企業。華爾街的從業人員們腦袋動得快,不斷包裝出創新、複雜的衍生性金融產品,行銷至全世界,深深影響各國金融機構以及市井小民投資行為。

華爾街累積財富的速度極快,金童們也養成奢華生活習慣,外電就曾報導,一名曾在雷曼兄弟任職的女姓職員,不到卅歲,就能在紐約曼哈頓坐擁好幾間高級公寓,買遊艇、住超高級豪宅者更屢見不鮮。

但受到次級房貸衝擊,美國幾家大型投資銀行今年紛紛倒店,還有不少金融機構被收購、接管或轉型為商業銀行,美國政府除了搬出救市手段外,也對人人稱羨的「黃金降落傘」祭出限制規範,規定做出錯誤決策的金融機構主管,不能把不良資產拋售給政府後,又領取數百萬美元獎金。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就認為,美國金融業高階主管的好日子過去了,過去華爾街以高薪吸納全球最優秀的人才,未來人才磁吸效應將式微。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吳中書則認為,過去華爾街經理人以高槓桿的危險交易累積龐大財富,但隨後引爆的金融風暴卻由全體納稅人埋單,經理人釀下大禍,本來就不該獲得超額報酬。不過,美國資本市場夠大、資訊夠透明,金融霸主地位還不會被取代,只是未來必須嚴格控管投資風險,做好財務工程。

永豐金控董事長陳冲認為,早在一、兩年前,美國就有人不斷提出這項法案,讓做出不良決策的金融機構主管不能領取獎金,否則社會實在很難接受;但就現實面而言,法律無法完全控制企業簽訂勞務契約內容,若該獎金或薪資是契約規定的報酬,法律並沒有理由禁止員工取得「該獲得的酬勞」。



◆ 華爾街難救... 寶森恐得再跪求

【聯合報╱國際中心/田思怡】 2008.09.30

美國財政部長寶森為了讓他主導的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方案在國會過關,曾跪求眾院議長波洛西,但一些金融專家看衰他的救市方案,連被救的對象華爾街銀行都不看好,認為根本救不了華爾街,甚至有專家預言在耶誕節前就會看到更多銀行要求更多資金挹注,寶森可能得再下跪一次。

寶森的邏輯是,銀行高估了他們的壞帳規模,他認為最大問題是流通性,整個金融業短期信心不足,市場缺乏流通性,銀行的資產脫不了手,被迫賤價出售不良資產。

寶森的計畫是由政府以比目前市價稍高的價錢買下這些資產,銀行賣得較多錢,等市場恢復正常後,政府再出脫這些資產。而且市場恢復正常後,銀行其他資產的價值也提高。

這好比急著賣房子。倘若明天就必須把房子賣掉,八成賣不到好價錢。如果可以等到市場景氣後再賣,就可以賣到好價錢。

這是寶森的如意算盤,萬一寶森的算盤打錯了呢?如果問題不在銀行被迫低估他們的資產,而是因為銀行的股價崩盤而造成巨額虧損?如果是這種情況,寶森的救市計畫還不足以解救華爾街這個全球最大資金市場。

根據可靠估計,美國金融業的虧損逾一兆美元,主因為美國房市泡沫化。如果政府以比市價稍高的價格買下金融業的不良資產,提供的資金要來填補銀行的大洞還差得遠,銀行仍有巨額虧損。

專家說,寶森的救市計畫只是讓銀行把資產折價賣給政府,使銀行的虧損具體化,無法協助銀行募集新資金,那才是銀行的命脈。



◆ 美金融紓困案 恐難擋經濟衰退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二十九日電】 2008.09.30

美國總統布希29日呼籲國會儘速通過決財政部提出的金融紓困法案,以穩定風雨飄搖的金融市場,避免金融機構倒閉風潮擴大。部分經濟學家說,華爾街會是這項方案的大贏家,但納稅人將付出沈重代價,且恐怕無法阻止美國經濟衰退。

布希在白宮說,這項正式名稱為「2008年緊急經濟穩定法案」的紓困案,將「遏阻我們金融業的危機擴散」到整個美國經濟。這項法案經過財政部與國會上周末緊急協商後,終於敲定內容。眾議院29日稍晚將表決法案,若通過將送請參議院10月1日表決,並由總統簽署實施。

法案主要內容是財政部將可分階段動用7,000億美元,以收購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和其他資產,並為個人、企業提供活絡經濟所需的信用。方案內容也包括保護面臨法拍的屋主,賦予政府重新協商房貸的權力。

為減少納稅人的損失,政府將取得受紓困企業的股權,等市場狀況改善或企業贖回資產時,公眾可望從中獲利。另外,方案也限制受紓困企業高層主管的薪資,且不得享有鉅額離職金,即所謂「黃金保護傘」。

即使國會迫於情勢通過這項方案,恐怕仍難平息各界對政府動用公帑紓困民間企業的批評。華爾街和銀行業將是紓困案的大贏家,因為壞帳纏身的銀行及金融機構將因而解套,重新展開貸款業務。

目前銀行業不僅凍結對民眾和企業的貸款業務,銀行間也已停止借貸,信用市場流動性為之枯竭,紓困案將有助恢復金融市場參與者的信心。其他贏家還包括準備向銀行借錢買車者、學生貸款和開信用卡帳戶的民眾;股市投資人也將受惠。

在政治上,紓困案可望為布希總統挽回一點聲望,財政部長寶森和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將因處理這波金融危機有功而在歷史留名。

在輸家方面,首當其衝的是接受紓困的金融機構執行長,他們的薪資及豐厚退職金將受到限制,但至少還能保住工作。面臨法拍的屋主,以及失去房子或房價已大跌的民眾,也無法由紓困方案獲益,因為該方案無助房價的持續下滑。

至於提供7,000億美元的納稅人,將因政府債務激增而成為最大輸家。雖然方案中明訂減少納稅人損失的條款,且未來有可能因受紓困企業營運好轉而分享獲利,但承擔的風險似乎遠超過可預期的獲利。

即使國會通過紓困計畫,部分經濟學家仍認為美國經濟不可避免會陷入衰退,且最快明年夏季才會回升。摩根大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曼預期,第三季和第四季的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



◆ 中東大陸央行 攸關紓困成敗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道瓊社二十九日電】 2008.09.30

美國能否成功拯救金融體系,除了仰賴國會與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努力,還取決於中東國家與中國大陸央行買不買帳。

為了籌資7,000億美元紓困,華盛頓當局國寄望外國政府與投資人進場買進美國政府公債,並期盼他們幫助搖搖欲墜的金融機構強化資本,如同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收購摩根士丹利多數股權一樣。

這對美國而言可謂苦樂參半。外資金變得愈來愈重要,顯示美國半世紀來大力鼓吹全球金融體系的成就,但也呈現美國經濟下滑的事實。金融危機凸顯華府當局重視國外金主的程度。美國財政官員指出,Fed與財政部決定介入解救二房,主因是為了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債權人,確保美國公債無風險顧慮。

外國金主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如果他們購買意願不高或打算拋售美國公債,勢必會刺激國庫券利率上揚,再次重創美國經濟。雖然包括中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在內的國家,因本身持有大量美國公債,不太可能打壓美元,但並不代情勢就對美國有利。

許多中國資深經濟學家近來不斷唱衰美元,認為發債7,000億美元短期內可能加深美元跌勢。就連財力厚實的主權基金也選擇袖手旁觀,例如中國投資公司之前曾收購落難的美國金融機構,不料引發國內激烈批評聲浪,此後對提高摩根士丹利的持股一直態度謹慎。

中東狀況也差不多。科威特、卡達與阿布達比主權基金都表示無意接手岌岌可危的華爾街銀行。僅部分小型主權基金打算趁機在房地產、金融與保險業撿便宜。



◆ 溫家寶:經濟恐受美連累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09.30

中共總理溫家寶日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對美國金融危機帶給大陸的影響表達關切。他說,如果美國的金融與經濟體系出現問題,大陸、亞洲與整個世界都會受影響。

CNN廿八日播出對溫家寶的訪問內容,這是溫家寶五年來首次接受CNN的採訪。

溫家寶認為,大陸的金融系統與美國的金融市場緊密相連,「如果美國金融部門出了問題,我們將會對中國資本的安全感到擔憂。」

溫家寶還說,要解決目前的金融動盪、避免出現大亂子,國際社會需要合作,世界領導人應該聯起手來共同對付這場危機。

大陸對美出口成長迅速,因金融危機而導致美國經濟放緩,將對大陸的經濟成長造成不利影響。

專家:損失有限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金融風暴吹向全球,中共高層憂心將拖累大陸的經濟榮景。不過,有經濟專家樂觀評估,大陸金融機構在次貸危機中的損失應該有限。

中國青年報報導,美國密爾肯研究院(MILKE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李同博士統計,到今年第二季末,全亞洲金融機構的損失總共為兩百四十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日本。大陸銀行的損失為卅一億美元,由於準備金充足,所以並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李同表示,截至二○○七年中,大陸持有面值為三千七百六十億美元的美國政府機構和政府資助企業發行的長期債券,其中兩千零六十億美元為資產抵押債券。如果不出意料,這兩千億美元中,大部分應該是中共政府使用外匯儲備購買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資產抵押債券。



◆ 溫家寶穩定股市 將出三猛招

【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綜合報導】 2008.09.30

中共中央即將召開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上周末表示,要保持「宏觀經濟穩定、金融市場穩定和證券市場穩定」,他將「三個穩定」放在一起同時強調,在過去歷史甚為罕見,對證券市場關注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市場普遍預估,大陸官方對滬深股市將有救市三招:10月演出上市央企增持大戲、T+ 0試點配套融資融券、推動可轉換公司債限制大小非(指限售非流通股)。

第一招是10月演出上市央企增持大戲。滬深兩交易所8月28日發布允許大股東「增持指引」後,上市公司相關股東在定期報告公告前30日不得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條款, 被修改為「在公告前10 日內不得增持」。

上市央企增持大戲繼續在10月上演。據不完全統計,自8月28日證監會修改「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以鼓勵大股東增持以來,共有42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共計增持約2.23億股,而目前滬深兩市A股總流通股本為6,369億股。

第二招是「T+0配套融資融券」。所謂T+0融資融券的意思,就是這分鐘買股票,下一分鐘就可以賣掉。再加上融資融券業務向來被市場視為股指期貨鋪路,是股市制度的一大變革,改變大陸股市長期單邊運行格局。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的滬深指數已較前期高點下跌了三分之二,股指進入了比較合理的區間,現在推出融資融券比過去高點時推出的條件要更成熟,可以避免股指的大起大落。但證監會是否會很快推出融資融券,還得看A股市場的走勢。

第三招推動可轉換公司債限制大小非。由於10月將有大小非解禁高峰。資料顯示,10 月股改限售股的解禁額度為人民幣794億元,比9 月的125億元增加了669億元,增幅達535.20%。為了緩解大小非股東資金困境,證監會9月初發布「上市公司股東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的規定」。

市場人士表示,可交換公司債券是成熟市場存在已久的固定收益類證券,賦予債券投資人在一定期限內,有權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將債券轉換成發行人所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票。如此一來, 可交換公司債券成為與大小非抗衡的利器。



◆ 護盤 政院祭出六大措施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台北訊】 2008.09.30

為穩定股市,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一早出面信心喊話,祭出六大護盤措施,包括:企業借款展延六個月、國安基金適時進場護盤、股市平盤以下不准放空、降借券及融券賣出限額、徹查干擾股市之禿鷹、謠言及不實訊息、強化借券資訊的揭露方式及說明等,這些措施即日起實施到年底。

打擊空頭》借券、融券賣出限額調降

【記者陸倩瑤/台北報導】

為穩定股市,金管會昨晚又祭出三大措施,打擊市場空頭,包括:一、調降借券及融券賣出限額。二、徹查干擾股市之禿鷹、謠言及不實訊息。三、強化借券資訊的揭露方式及說明。

金管會表示,為避免借券賣出及融券賣出的放空交易影響市場正常運作,今天起至今年底止,調降借券及融券賣出總量控管。

金管會調降借券、融券放空限額,這是近三年多來首度調降;也是金管會繼上周宣布一百五十檔股票平盤以下禁止放空規定後,再度出手打擊空頭。金管會官員表示,最近已有個股的借券餘額逾百分之一,今天股市一開盤,將立刻有個股無法再被借券賣出。

在查禿鷹部分,金管會表示,近來頻傳不實謠言干擾股市及上市上櫃公司(尤其金融機構)正常經營,或有特定人士透過媒體發布誇大、不實訊息,或運用市場統計數據移花接木或不當運用、解析,大肆渲染報導,造成廣大投資人失去信心,嚴重衝擊股市,並損及金融市場正常運作。

金管會連日來密集會商台灣證券交易所、櫃檯買賣中心及相關單位,徹底檢討現有機制,本周內規劃整套機制及成立專案小組,將強化並整合謠言及訊息之蒐集、過濾、查核、澄清及處置措施,迅速有效打擊不實報導或謠言。

官員說,必要時,金管會將結合警政、檢調單位,共同打擊不法。

有關強化借券資訊之揭露方式及說明,金管會表示,主要是最近證交所網站上所公布之借券成交、借券餘額與借券賣出等資訊,容易讓一般投資人誤將「借券成交」解讀為「借券放空」,進而影響投資人信心。金管會為使外界更清楚瞭解借券相關資訊,將清楚區隔「借券成交」與「借券賣出」,避免誤導。



◆ 企業申請紓困 7月前需繳息正常

【侯雅燕、王信人/台北報導】2008-09-30 工商時報

企業紓困方案,本週開始啟動!經部已擬妥配套措施,即日起接受企業申請,申請企業均需具備經營要素,其中,中小企業則需於今年7月以前於貸款銀行繳息正常,才符合政府紓困企業的條件。

政院擔憂農曆年前會爆發企業倒閉潮,而提出企業協助融資方案,因為公股行庫放款的市占率達一半,所以行政院紓困小組的召集人由財政部長李述德擔任,希望公股行庫背負較多政策任務。

這次紓困方案是由工業局與中小企業處分別擔任窗口,中小企業處協助中小企業,其餘大型企業由工業局協助。

中小企業處處長賴杉桂指出,政府的企業紓困方案,主要是協助企業營運與繳息正常的企業,因此,中小企業處訂出的適用廠商門檻,將要求適用企業必須於今年7月以前繳息正常,代表廠商過去營運沒問題,是今年7月以後,因全球景氣滑落衝擊,才使企業經營發生困難。

中小企業處對企業提出多層面的協助,已委託財團法人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籌組專案小組,對企業進行診斷,包含經營意願,及債務償還可預期得見的時間等。

債務債權協商方面,則由中小企業處協助企業,與債權銀行面對面協調。賴杉桂說,由於中小企業處將協助企業明年3月底以前到期的貸款本金得展延6個月,必須經過債權銀行同意才能辦到。

因此,當中小企業處協助企業,向銀行請求展延時,必須以擁有三分之二的「債權總額」的銀行出席協調會,超過二分之一「債權總額」的銀行同意才可。財政部長李述德表示,只要最大債權銀行同意展延6個月,其他債權銀行不得異議。

工業局副局長周能傳則指出,對於廠商申請條件與辦法,工業局仍在研擬當中。但為盡速協助企業,只要發生困難的大企業即日起均可向工業局提出,而工業局將採逐案審查方式,考量重點在於企業是否具備經營要素,包含財務、人員或機器等,均需符合企業能正常營運的狀況。



◆ 別再讓納稅人當冤大頭

【中時社論】2008-09-30 中國時報

為搶救搖搖欲墜的金融市場,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紓困案,在白宮及共和黨、民主黨等三方火速達成共識後,送交國會表決。我們擔憂的是,這七千億美元紓困案雖然暫時恢復市場信心,但不足以挽救美國經濟免於衰退,而華爾街的銀行家亦無法得到應有的懲罰與教訓,最後讓納稅人當冤大頭。

美國向來是全球資本主義的霸主,不過,華爾街投資銀行家肆無忌憚追求金錢遊戲的後果,最後竟要全體納稅人承擔,實在是極大的諷刺。聯邦眾議院議長斐洛西在記者會中嚴正指出,「歡樂派對結束了」。根據這項共識,未來這項紓困案執行時,政府將取得部分股權,而接受紓困企業的執行長不能再坐享高薪。

今年九月,華爾街經歷了最黑暗的時期。九月初美國財政部接管「二房」,九月十五日雷曼兄弟破產、美林證券由美國銀行收購,九月十六日美國國際集團(AIG)被政府接管。全球主要國家央行在九月十八日共同挹注三千億美元到金融市場,美國財政部於九月十九日提出七千億美元紓困案,但金融市場的恐慌並未減緩,就在美國國會討論這項史上最大紓困案之際,九月廿六日美國最大儲貸機構華盛頓互惠銀行宣告倒閉。

今年以來美國五大投資銀行中有三家走入歷史,其餘二家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則轉型為金融控股公司,這五大投資銀行的衰敗無異宣告投資銀行之死,讓華爾街蒙塵。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們以往日進斗金,年終分紅動輒數十億美元,羨煞許多人,如今這些曾在金融市場呼風喚雨的投資巨人一一倒下,美國經濟陷入空前危機,同時把其他國家也拖下水,這真是華爾街的世紀大恥辱。

美國要籌七千億美元紓困,這相當於美國政府年度預算的四分之一,比每年用於社會安全、醫療保險的預算還要多;如果加上先前出手拯救「二房」動用二千億美元、美國國際集團花費八五○億美元等,總計美國納稅人要付出一兆美元的代價。這個代價未免太大了。令人擔憂的是,經濟學家認為七千億美元紓困案,無法挽救美國經濟避免陷入衰退,因為已經太晚了。其實,美國在第二季已陷入衰退,民間消費是支撐美國經濟的主力,最近出爐的民間消費支出明顯負成長,這是很嚴重的警訊。

在這個世紀大風暴的背後,納稅人不禁質疑,美國的金融監理機關睡著了嗎?經濟學家把矛頭指向前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崇尚自由主義的葛老在位近十九年間,把利率降到歷史的最低點,點燃了這一場房市的世紀大泡沫,並且埋下金融危機的引信。

華爾街這場世紀金融風暴威力之大,超乎所有人的想像。英國迄今有三家銀行被接管或收購,比利時最大銀行富通金融集團爆發財務危機,比、荷、盧三國政府廿九日共同挹注一六三億美元。亞洲的香港亦感受到這場金融海嘯威力,擁有九十年歷史的東亞銀行上周爆發擠兌風潮,逼得香港金管局長任志剛出面安撫存款人。

我國金管會上周五接管帳面淨值達負七十七億元的慶豐銀行,這是金融重建基金(RTC)所列管八家問題金融機構中最後一家被接管,意即,未來若有其他銀行面臨流動性危機,將回歸存款保險機制,每位存款戶最高享有一五○萬元的最高理賠。目前在慶豐銀行之外,據了解,至少還有五、六家體質較弱的銀行面臨籌資困難,央行最近分別調降存款準備率與重貼現率,主要為了紓緩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危機。

從華爾街世紀大紓困慘痛經驗看來,如果金融機構利用高度槓桿追逐超高報酬的經營模式不加以修正,金融監理機構跟不上這些金融家的腳步,類似的超級金融風暴必然會再度發生,那麼納稅人就成了冤大頭。不過,如果每一次都要以納稅人的錢來收拾善後,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

在台灣,金融重建基金自成立以來共花費二千七百多億元接管金融機構與農會信用部,這些都是納稅人的血汗錢。最惡劣的是,許多問題銀行淨值早已變成負數,卻因為大股東強有力的政商關係,讓主管機關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接管,使得賠付的金額大幅增加,最後由無辜的納稅人當冤大頭,這筆帳又該算在誰身上?

顯然,新政府標榜新思維之際,在處理金融危機上,走的卻是扁政府的老路。

※ 走了扁來了馬,希望四年後不會成一個「騙」字。



◆ 石化產品跌到比原料便宜

【經濟日報╱記者 邱展光】 2008.09.30

美國金融風暴、歐洲經濟衰退,為塑化業第四季需求帶來嚴重衝擊。原料商相繼拋售手中庫存,深怕承受巨額跌價損失,結果讓各大塑化行情連翻下挫,這股惡性循環,更加深下游退場觀望,使塑化產業景氣陷入空前低迷。
原本塑化業者期望大陸「十一黃金周」過後,買盤會出籠,不過,如今,業者似乎不敢奢望。一家聚乙烯(PE)生產廠商說:「現在產品都賣不出去了,還冀望什麼黃金周啊!」這種情況不僅只有PE而已,連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五大泛用塑膠原料都是如此。

據了解,這波塑化原料需求急凍,主要國際油價急速下跌,加上北京奧運會結束後需求大幅萎縮,買盤都退場觀望;更糟的是,美國次貸引發的金融風波,造成全球經濟衰退,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塑化製品首當其衝。

來自歐、美的訂單急速萎縮,大陸塑膠製品加工廠開工率降到五到七成,香港及大陸為數眾多的原料貿易商手中的存貨無處宣洩,且眼看著價格連翻下滑,虧損擴大,只得忍痛拋售。

在中盤商也加入倒貨行列後,五大泛用塑膠原料行情直下,如PP由每公噸1,600美元到1,650美元,一路跌到目前的每公噸1,300美元以下,但業者使用中油的丙烯價位還在每公噸1,400美元左右,產品跌到比原料還便宜,若原料不跌下來,減產的行動一定還會持續下去。

※ 添加三聚氰胺、尿素的成本也變低了?



◆ 竹科頭路 愈來愈難找

【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2008.09.30

這麼多年來新竹科學園區求才職缺大於求職人力,今年下半年卻「大逆轉」,不但求職人數,已大幅超越求才職缺,就連竹科的半導體產業員工人數,兩個月內也已悄悄銳減5,500人,竹科的職缺越來越難找。

職訓局網站公布,今年元月到7月的求職、求才的「求供比」,已從2月時的一個求職者,平均有1.33個工作機會,轉變成每名求職者只有0.8個工作機會,也就是企業釋出的工作愈來愈少,新登記的求職者人數在7月已超出企業求才數的1.99萬人。

據了解,最早反應景氣走弱的是半導體後段的封測產業,已有封測廠商從今年5月就開始精簡人力,每個月減少10人到20人不等。一名竹科人士透露,即使有的企業網站上掛著職缺需求,實際卻已停止招募人才。

為了避開裁員、資遣,會被主管機關施以禁止招募新人的限制,公司申報裁員的理由一律為「績效淘汰」。由於雇主資遣費給的大方(優於勞基法),迄今沒有勞資糾紛傳出。

半導體製造業的一名人資主管就坦承,公司內80%的職缺早就凍結,展開人力控制作業。若以一個部門30人的單位,如果離職人數高達四人,才會補一名人力。

半導體產業已經展開人力精減作業
景氣不佳,竹科求職人數首度超越職缺,類似過去大型人才招募會的盛況,恐不復見。
(本報系資料庫)
嗎?這可以從竹科管理局發布的園區從業人數統計資訊中窺出端倪。

如果只看竹科從業人員的總數,還是呈現停滯型的微幅成長走勢,從今年初的12.54萬人,成長到8月的13.05萬人。

但細究六大產業的人數變化,就會發現除了半導體產業,電腦暨周邊、通訊、光電、精密機械及生技產業,人力都是微幅成長。竹科最大的產業半導體從業人員,已經悄悄地從今年6月8.25萬人,降到8月的7.7萬人,減少人數超過5,500人。

fsj 提到...

布希喊話美股反彈 人民信心跌停板?

* 布希喊話美股反彈全球應變救市
* 紓困案復活有望 美股早盤強彈
* 抗議劫貧濟富 民怨沸騰難擋
* 守住最後防線 歐盟籲開全球峰會
* 抵禦金融風暴 俄祭出措施
* 祭六猛藥 劉揆:只能止損
* 財經小組達共識 降遺贈稅提主權基金
* 動用外匯 府建議成立主權基金
* 設主權基金 馬政府救經濟亂了套
* 主權基金 星國大賺 中國慘賠
* 市場缺的是信心 不是錢
* 內閣荒腔走板 人民信心跌停板
* 不論紓困過關否 美將面臨漫長經濟衰退
* 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 信心幾崩盤
* 美消費者信心 意外回升

◆ 布希喊話美股反彈全球應變救市

【閻紀宇/綜合報導】 2008-10-01 中國時報

美國政府動用七千億美元搶救金融市場的《二○○八年緊急經濟穩定法案》,九月廿九日在眾議院表決時意外遭到封殺,引發美國與全球股市崩盤,布希總統卅日上午發表談話,呼籲國會一定要迅速採取果斷行動,推出搶救計畫,否則美國經濟將遭到難以復原的重創。全球各國政府也採取緊急應變措施,歐盟並呼籲召開全球金融高峰會議,以因應此一世紀僅見的金融變局。

七千億紓困方案遭封殺後,道瓊指數廿九日創下單日最大跌點七七七.六八點,市值一夕蒸發一兆兩千億美元。不過,美國股市隨即在九月卅日回穩,道瓊與那斯達克開盤都漲超過二%。標準普爾五○○三大指數也同步反彈,顯示強勁買盤逢低承接,市場仍對搶救計畫抱持希望。

卅日正逢猶太新年,參議院與眾議院依慣例休假一天,然後分別於一日、二日復會。財政部長鮑爾森正率同幕僚星夜趕工,務必要在眾議院復會時端出修正過的新法案。

此外有報導指出,由於參議院對本案接受程度較高,因此新法案有可能先送參議院表決,通過後將對眾議院形成壓力,有助法案突破重圍。美國國會十一月初就要改選(眾議院全院,參議院三分之一),面臨連任壓力的議員歸心似箭,但兩院民主與共和兩大黨領袖一致表示,一定會在本會期結束之前通過救市法案。

眾議院廿九日是以二二八票對二○五票否決法案,而且執政黨共和黨居然有一百卅三位眾議員投下反對票,凸顯法案的爭議性與布希的「跛鴨總統」窘境。不過,支持陣營只需從反對陣營挖來十二票就可以翻盤,白宮高層自布希以下都投入「策反」工作,全力遊說立場較溫和的反對派共和黨籍眾議員。

雖然亞股普遍下跌,但是三十日歐股開市後,普遍皆反彈上揚,顯示市場對美國金融穩定法案的看法已利空出盡。



◆ 紓困案復活有望 美股早盤強彈

【聯合報╱記者許韶芹/台北報導】 2008.10.01

美國眾議院否決七千億美元紓困方案,引發道瓊指數暴跌。但美股期待政府有所作為,昨晚開盤反彈翻紅,一度強彈達二百七十七點。那斯達克、S&P 500、費城半導體三大指數也同步反彈。

由於預期美國政府會有行動,眾議院可能有條件通過小幅修改後的紓困案,加上歐洲各國央行聯手救股市,昨天雖然歐洲主要股市如英國、德國、法國、荷蘭

等股市開盤時雖然下挫,但盤中止跌回穩,英國、法國、荷蘭股市最後都以小紅收市,僅德股小跌七點七三點。

前天歐美股暴跌,美股暴跌七百七十八點,創下史上單日最大跌點紀錄,一天之內蒸發了一兆二千億美元。外電形容昨天是「最黑的黑色星期一」。歐、亞股市同樣哀鴻遍野,情況悽慘。歐洲三大股市也全盤皆墨,周一英股暴跌至近三年低點,德股重跌百分之四,創下近八個月來最大跌幅。

日股也全面走低,終場跌幅達百分之四;韓股受到美股影響開低,隨後政府緊急宣布禁止放空命令,跌勢逐漸縮小;港股則因為跌到前波低點支撐處,由權值股拉抬,終場香港恆生指數收紅。

投信業者分析,金融風暴蔓延,素有「恐慌指數」之稱的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指數)攀升到九一一事件以來最高水準,顯示投資人恐慌心態飆到最高點。

摩根富林明投顧投資研究部經理洪胤傑認為,市場出現崩盤性賣壓,預期各國政府在金融與經濟衰退雙重危機之下,將會採取更積極的救市行動,市場預期聯準會可能提前降息。

※ 或許是大家發現若無銀行可周轉資金問題會更大條。



◆ 抗議劫貧濟富 民怨沸騰難擋

【王良芬/紐約卅日電】 2008-10-01 中國時報

美國眾議院廿九日意外駁回七千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方案,跌破了全世界的眼鏡,造成這項轉折的重要因素是民意壓力。民眾不願拿血汗錢替華爾街那些腦滿腸肥的金融高層收拾爛攤子,沸騰的民怨轉化成密集激烈的電話、電郵、信函抗議聲浪,迫使許多議員投下反對票。

而如今工會組織和民眾在慶賀之際,擔心紓困方案周四將捲土重來,仍不忘在各州進行串連,對選區國會議員緊迫盯人,甚至計畫進一步發動示威。

布希政府的七千億美元紓困方案,引爆了全美中產階級和勞工家庭的怒火,反對該案的信件、電郵、電話和傳真紛紛湧來,加上媒體及網路上的反對聲浪,各種團體的串連,形成了愈來愈強烈的壓力。民眾批評布希政府劫貧濟富,主張應優先對窮困大眾紓困。

參議員桑德士在短短兩天裡,就收集到了二萬三千個連署抗議簽名。加上今年為美國總統大選年,明年則進行國會議員改選,選舉當前,國會議員很難抵擋排山倒海的壓力。

加州婦女蒂梅說:「這是我平生首次向國會表達不滿,華爾街人坐領高薪,卻把經濟搞壞,他們活該失業,憑什麼要吃定我們?聯邦政府要救市,應優先救助升斗小民才對。」

全美都市廣播網(American Urban Radio Network)談話節目主持人史密斯說,她和其他電台節目主持人聯合發起的全國性反對運動,深信在這次眾議院否決紓困案中發揮了影響。

眾議院二十九日否決了金融紓困案後,各地電台和網站擠爆了了留言,有人欣慰國會議員聽到了他們的聲音,但也有憂心忡忡,擔心遊說團體勢力介入,華府腐敗政客將不敵華爾街貪婪勢力。

布希政府周四將二度把紓困方案送交眾議院,四個小孩的爸爸葛瑞格說:「我對我們總統的自負以及對民意缺乏尊重,感到無比的震驚和憤怒。」

史密斯在電台節目說:「誰敢在國會投票支持劫貧濟富,我們就把他趕下台;啊,這不夠,我們要把他踢出國!」

洛杉磯律師道藍成立了「反對金融紓困」網站,公布國會議員的電話、傳真號碼和郵址,動員民眾反對到底。伊利諾州投資顧問施洛克所的「全球經濟分析」網站,更呼籲民眾將投贊成票的議員轟下台。

華爾街內外卻是兩樣情,華爾街族對於紓困案暫遭封殺,多數認為不是世界末日。某名校畢業的美林證券分析師說:「每天工作時間很長,壓力非常大,真是被解雇了,可拿到至少四分之一年薪的資遣費,加上過去累積的豐厚收入,不愁日子過得不好。」

前雷曼兄弟的員工珍妮佛說,之前還有很深的危機感,現在反而沒感覺了。之前的同事許多失業了,有些很快找到工作,有些人則忙著去度假。資深的管理高層重返職場較困難,紓困案沒過關更是雪上加霜。一名避險基金經理說:「如今身價是一落千丈,即使願意減薪屈就,也不容易覓得新職。」

華爾街族長期承受壓力,很多人有嗑藥的習慣,經常去看心理醫生。對於這一波金融危機,這名避險基金經理說:「儘管情況很糟糕,但還不至於要去跳樓。」

雖然民眾對紓困案不滿,但由華盛頓郵報與美國廣播公司合作的最新民調顯示,仍有近九成民眾擔心法案不過將導致更嚴重的經濟衰退。



◆ 守住最後防線 歐盟籲開全球峰會

【本報記者連線報導】2008-10-01 中國時報

九月三十日一整天,全球各國政府紛紛召開緊急會議,以因應來自美國接二連三的金融衝擊。亞洲各國經歷過九八年金融風暴,已經有互助機制,嚴陣以待,而如何守住歐洲金融防線,防堵銀行,則成為歐洲各國最迫切的挑戰,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的法國,則呼籲召開全球金融危機高峰會議。

四國預定下周舉行巴黎會談

法國總統薩科奇清晨五點便與高層經濟團隊進行緊急集會。歐盟輪值主席法國呼籲召開全球金融危機高峰會。法國總統薩科奇表示,這段期間,歐洲政府和元首間聯繫頻繁,歐盟各國決策者預定下周在巴黎舉行會談,以期為將未來數周內召開的全球金融峰會,奠立基礎。

薩科奇表示,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英國,四個代表G8的歐盟國家政府官員,將參與下周在巴黎舉行的會議。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歐盟委員會主席巴洛索,以及歐元區國家財長團團長楊克也將與會。

英放話不惜運用一切公權力

英國首相布朗周二早上召開內閣會議後,隨即與財相達林和英格蘭銀行總裁金恩舉行會議。布朗對美國國會未能通過救市方案,感到失望,強調英國政府將不惜運用一切公權力,穩定英國金融系統。

歐盟貿易委員曼德森猛烈批評美國國會的決定,指稱美國眾議員「失去理智」,希望在歐洲不會看到政客和國會議員重蹈華府,「不負責任和政治黨派主義」的覆轍。

日本財務、金融大臣中川昭一則在記者會上信心喊話指出,與歐美相比,日本金融界的影響極小,他呼籲各界應冷靜對處。日本銀行(央行)為因應世界金融危機,於卅日又挹注三兆日圓(約台幣九千一百萬元)到短期金融市場,日銀已連續十個營業日供應資金到市場,總額高達廿一兆一千億日圓(約台幣六兆四千多萬元),但成效卻有限。

泰早有防備、俄再暫停交易

泰國在亞洲金融危機時受傷慘重,對金融風暴早有防備,泰國副總理歐蘭召集相關部會,包括中央銀行、泰國證券交易所等參與討論因應措施,各部會都認為美國金融危機不會嚴重衝擊泰國,但歐蘭也指示政府基金進場,防止股票跌幅更深。

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泰國政府已與東南亞國協和其他中、日、南韓等國合作,若泰國面臨流動性問題,泰國政府也可透過政府對政府的交易模式向鄰國借款。俄羅斯則重施故技,卅日兩個股市都因為短時間跌幅過大而暫停交易。各國首長也紛紛出面信心喊話,南韓除了禁止放空交易外,財政部長也出面表示,政府準備出手拉抬韓圓兌美元的匯率,「必要時將把外匯存底挹注到市場上」。



◆ 抵禦金融風暴 俄祭出措施

【新華社╱莫斯科9月29日電】 2008.09.30

俄羅斯總理普京29日宣佈了一系列發展本國金融系統和保護國有公司資產的措施。據俄塔社報道,普京在當天舉行的有關2020年前俄長期發展規劃的會議上說,目前國際經濟發展和金融市場正面臨嚴重困難,爆發於美國的金融風暴可能會影響到歐洲的金融系統。

在這種情況下,從西方金融機構貸款的俄羅斯銀行和公司將很難償還貸款或貸到新的款項。為此,俄政府和中央銀行擬定了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穩定俄羅斯金融系統,保護俄公司資產。

在談到這些措施時,普京說,中央銀行可以補償一些主要銀行在銀行間貸款業務中遭受的部分損失,並在不提供擔保的情況下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俄羅斯28家銀行將享受上述優惠待遇。此外,俄政府還將通過俄對外經濟銀行向市場注資約500億美元(1美元約合25盧布),俄羅斯銀行和公司可以向俄對外經濟銀行申請貸款以償還2007年9月25日以前的外債。



◆ 祭六猛藥 劉揆:只能止損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尚毅夫/台北報導】 2008.10.01

美國政府七千億美元紓困案遭眾議院否決引發國際金融劇烈動盪,行政院昨天公布六大方案,遭民進黨批為「炒冷飯」。行政院長劉兆玄在立院答覆民進黨立委蔡煌瑯質詢時坦言,拯救股市沒有靈丹妙藥一吃就會好,而且全世界都一樣,現在只能夠止損。

蔡煌瑯建議行政院採取縮小股市交易單日漲跌幅的作法,劉兆玄回應「這也不見得就是靈丹妙藥」,但會考慮。國民黨立委盧嘉辰質詢時建議股市休市,劉揆說,各種的建議,都會密切注意。

【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行政院因應美國有史以來股市最大跌幅的金融風暴,昨天展開挽救股市大作戰,趕在開盤前,副院長邱正雄在八時五十分舉行記者會,宣布六大措施,並強調國安基金密切注意股市動向,適時進場點火護盤。

邱正雄表示,金管會昨天起至年底,將大幅限制借券融券交易,細節包括「借券融券賣出餘額合併占上市上櫃股份上限從百分之二十五降為百分之十」、「借券賣出餘額上限從百分之十降為百分之一」、「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數量不得超過該有價證券上市櫃股分的比率上限,由現行百分之三降為百分之零點三」。

邱正雄還指出,政府密切注意國際金融動態,決定採取多項預防措施,包括「已宣布營運正常但有短期資金周轉需求的企業向金融機構借款展延六個月措施,卅日起實施」,這個措施對市場會有很大安定力量。

邱正雄也表示,金管會成立專案小組,徹查股市禿鷹,以杜絕不當人為干預股市。他強調,股票平盤以下繼續不得放空、國安基金仍會密切注意股市動向,適時進場。



◆ 財經小組達共識 降遺贈稅提主權基金

【聯合報╱記者范凌嘉/台北報導】 2008.10.01

副總統蕭萬長昨天召集財經諮詢小組第三次會議,討論健全台灣資本市場的措施,並達成第一項共識。據轉述,與會者贊成降低贈與稅、遺產稅至零到百分之十之間,以吸引台資回流,填補外資撤出的資金缺口。

財經諮詢小組也拋出「主權基金」的概念,認為主權基金是政府可用來統合相關資源的工具,但小組將繼續討論主權基金是否可行。由於上周拋出降低遺贈稅後,本周就達成共識,主權基金的概念是否會在近期成形,備受矚目。

美國眾議院否決七千億美元紓困方案,蕭萬長昨邀集央行總裁彭淮南、經建會主委陳添枝、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財政部次長曾銘宗、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魏啟林、漢鼎亞太集團董事長林宗勇等,舉行財經諮詢小組。

據轉述,與會者建議遺贈稅應調降、甚至取消,但多數人意見是把稅率降到百分之十;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指出,台灣體質並沒有特別不好,外資撤資並非台灣出問題,而是因為母公司發生狀況,要把資金撤回去救母公司;在這關鍵時刻,必須把台灣資金吸引回台。

與會者認為,台商想把資金匯回台,但卡在遺贈稅過高;若遺贈稅降至百分之十左右,與台資移到海外所需的設立紙上公司、會計師簽證的成本差不多,將有足夠誘因把資金吸引回台,「大家都認為關鍵是遺贈稅」。

在主權基金方面,據轉述,有與會者認為,過去有行政院開發基金,投資台積電或聯電等具發展潛力、但外資不肯長期投資的公司,目前應成立類似性質的主權基金;至於基金來源,有人認為可以部分外匯存底成立,也有人主張由政府集資、發行公債,小組並無共識。

據轉述,有與會者提出,南韓就拿部分外匯存底來做主權基金,台灣過去相對保守,應思成立主權基金,活化資產;不過也有人認為,台灣保守也帶來穩定,彭淮南更表態反對動用外匯存底。

閱報秘書》主權基金 政府支配操作

主權財富基金,一般稱為主權基金,是一國政府使用特定財源成立,由政府控制與支配基金的投資和操作方式,屬於公共財富。目前約有廿二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主權基金。

目前全球最大的主權基金是阿布達比,規模超過八千億美元。新加坡淡馬錫投資公司排名第二。中國大陸也設有「中國投資公司」,規模二千億美元。

目前國際貨幣基金已把台灣的四大政府基金(中華郵政、勞退、勞保和退撫基金)視為台灣的「主權基金」。 (羅兩莎)

※ 賦稅問題請見其他報導。



◆ 動用外匯 府建議成立主權基金

【唐玉麟、陳洛薇、林上祚/台北報導】2008-10-01 中國時報

金融海嘯襲捲全球,副總統蕭萬長昨天下午也召開總統府財經小組會議應戰,率先提出成立「主權基金」的可行性。據政府高層表示,可以參酌新加坡淡馬錫公司協助星國成立區域金融中心模式,初步規模一百五十億美元。相關規定及是否可行,經建會將於今日討論。

政府高層表示,我國若以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可考量投資於外資機構,再由外資機構赴台灣設立公司,且協助培訓國內金融人才,以利台灣規劃為亞太金融中心。

外匯成立基金不能投入台股

政府高層也表示,若動用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只能以外匯存底的美元或外幣,購買其他國家的股票、不動產或大型企業股權等,但不能投入台股。

昨日參與府院財經諮詢小組的閣員轉述,劉內閣如果真的要成立主權基金,將會以台灣長期經濟發展為目標,「比較不會從救股市的短期目標出發」,主權基金公司的成立也必須有法源依據。主權基金如果只是公股股權委託管理,就不需要編列預算,但如果要動撥外匯資產,就要編列預算經立法院同意。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目前全球有很多國家都成立主權基金,有些國家如中東產油國,是以財富投資的角度出發,希望趁國家油源尚未枯竭以前,趕快去投資;有些則有策略目的,例如新加坡的淡馬錫與新加坡投資公司,投資目的主要是希望提升新加坡國際地位、保障國家安全。

淡馬錫擁有新航、星展銀行(DBS)等公司股份,近年來跨足海外投資,但多是採取純投資模式,不涉入公司經營。去年才成立主權基金的韓國,成立目的主要是為了管理國有財產,並且促成韓國成為亞太金融中心,韓國投資公司(Korea Investment Corp.)資本額一千五百億美元。

經建會提成立基金可能問題

陳添枝表示,台灣目前已經有國發基金與國安基金,二者都具備主權基金性質,如果成立主權基金,到底該採取上述三種模式的哪一種,還需要經過進一步討論。經建會今日將再召集學者專家,就主權基金問題進行討論。

陳添枝表示,站在油源、鐵礦等稀有資源的掌握,或是策略性產業的開發,的確可以透過政府之力取得,但這不代表一定得成立主權基金,況且,行政院國發基金某種程度上也有在作策略性投資,國發基金持有的台積電股票,也是政府鞏固台灣半導體產業主導地位的關鍵持股。

陳添枝表示,主權基金規模上千億美元,政府能否找到有能力的人操盤,也是很大問題,如果要從政府部門以外借將,月薪起碼要上百萬。過去政府在國有財產管理上,向來被視為沒效率,未來主權基金,如何防止各種政治力量的干預也是問題。



◆ 設主權基金 馬政府救經濟亂了套

自由時報 2008.10.01

經建會 今邀專家學者討論

〔記者王孟倫、藍鈞達、王寓中/台北報導〕台股持續下挫、國內經濟走緩待解,但馬劉政府卻拋出新議題,評估設置「主權基金」!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表示,包括新加坡、南韓、中國以及中東等國,均設置主權基金,因此,經建會今將邀集相關專家學者,討論我國是否也需要設置。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認為,主權基金都是以威權體制國家居多,台灣已經是民主自由國家,沒必要跟著人家做,況且現在就已經有個行政院開發基金進行創投事業投資,股市則有國安基金護盤,但是兩者的投資績效一直被外界詬病批評;他認為,政府應該好好經營及管理現有的國家級基金,現階段實在不需要再花人民納稅錢設置主權基金。

學者:兩大基金 先經營好

總統府昨天召開「財經諮詢小組」會議,討論如何健全台灣資本市場措施,與會人士建議成立主權基金,副總統蕭萬長也裁示,各部會對此進行可行性評估。據參與人員透露,小組初步看法,主權基金將不打算援引亞洲多數國家動用外匯存底模式,而是由國家發行公債或民間籌資,投資標的也不以國外為主,而以長期投資國內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為優先。

對於我國已有開發基金及國安基金,再設立主權基金是否疊床架屋、多此一舉?陳添枝說,開發基金是屬於「創投」性質,並不投資上市櫃公司;而國安基金性質只能護盤投資上市櫃股票,「是否還有需要設置主權基金,必須深入思考評估」。

至於政府是否考慮用主權基金來救股市?陳添枝說,主權基金與提振股市是不同問題,尤其,這還需要一段時間評估,就算要做,也得等立院通過法案才能成立。

台灣經濟研究院六所所長楊家彥認為,若是要藉設主權基金獲得敏感核心技術,不易達成,也沒必要;如果是想穩定石油等能源來源,如投資國際石油公司,則有討論空間。但他強調,主權基金須有良好管理辦法與配套,才不會浪費國家資源。

投信:一黨獨大 誰來監管

目前國際上的主權基金有七成為中東地區成立,例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達比投資局」就有全球最多的八七五○億美元規模;中國的主權基金則屬於「中國投資公司」,基金規模二千億美元。不過,因為主權基金的政治意涵過重,因此世界各國對於主權基金的投資都相當排斥。

一位投信主管說,主權基金的投資充滿風險,在本波金融風暴受到重創,例如中國投資公司因購買摩根士丹利的股票,本波損失逾三十億美元,以目前國民黨一黨獨大來看,將來要如何看緊人民的納稅錢沒有被胡亂使用,將是一大問題。

※ 別忘了之前勞退基金的績效,還有讓退撫基金大虧的操盤手。



◆ 主權基金 星國大賺 中國慘賠

【林上祚/台北報導】2008-10-01 中國時報

全球金融市場危機再起,副總統蕭萬長丟出了主權基金議題。根據亞洲鄰國與其他中東國家經驗,中國去年成立主權基金,投資美國私募基金黑石股票,就虧了近五成;主權基金典範─淡馬錫,一九七四年就成立,專業投資加上長期投資,是淡馬錫成功的關鍵。

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s),最早僅投資境內航空、電信等公用事業,成立三十年,資產報酬率年平均高達一八%。不過,新加坡的華人背景,讓東南亞鄰國對淡馬錫也頗具戒心,二年前淡馬錫買下泰國前總理塔克辛家族電信主權,甚至引發塔克辛下台。

新加坡的成功經驗,讓中東產油國也加入主權基金的行列,中國大陸則是在去年九月底成立主權基金。根據路透社資料,目前全球已有二十多個國家成立主權基金,全球排名前七大主權基金,依序為阿聯大公國(ADIA)(六二五○億美元)、挪威(三二二○億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資局(GIC)(二一五○億美元)、科威特(二一三○億美元)、中國(二千億美元)、俄羅斯(一二八○億美元)、新加坡淡馬錫(一○八○ 億美元)。

但由於中東與亞洲主權基金,背後所象徵的伊斯蘭與華人社會的崛起,近年來已經引發歐美國家的不安,杜拜港口世界公司(DP World)二年前向航運巨頭英國半島東方航運公司(P&O)收購六個美國港口經營權,就遭到美國政府否決。

美國制訂《2007年外商投資與國家安全法案》,加強對於外資併購案件審查;日本亦於去年十月頒布新規定,從嚴審查跨國併購案。除此之外,德國等歐盟國家也訂定主權基金相關投資限制,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去年集會也要求主權基金提高財務透明度。

據估計全球主權財富基金規模約二.二兆美元,約占全球金融資產總額的一.三%。



◆ 市場缺的是信心 不是錢

【黃琮淵/特稿】2008-10-01 中國時報

迎戰全球金融海嘯,政院研擬成立主權基金,話說得含蓄,表示是基於活化資產、提高收益率的長遠規劃。但明眼人都知道,選在經濟前景看衰,「買什麼賠什麼」的時刻出手,搶救台股還是最主要目的。

只是,將外匯存底援引回台,就能救得了台股?單純以從救台股來看,國內可動用於買台股的錢,除了國安基金、四大基金外,包括泛公股色彩的國營事業、公營行庫,每個都是口袋滿滿,講白了,錢根本就不是問題。

對投資者而言,股票跌到相對低點,到了可以進場的時刻,不用政府下指導棋,就有人搶著買股票。換言之,即便是這麼多銀彈,但還是救不起台股,原因擺明了不是錢,而是前景未明,大家都怕此時進場,落得套牢、賠錢的下場,才不願輕舉妄動。

過去一段時間,之所以會談到主權基金,無非是為了擴大影響力,以及對外匯存底最更有效運用,增加孳息收益。但別忘了,那是在全球景氣看好,即「別人賺那麼多、我們怎麼賺那麼少」時,才應有的思維。

如今,當美國都陷入金融風暴中,我外匯存底迄今還能維持穩定收益,實屬難能可貴。

政府若要央行拿海外的錢回來買台股,試問:如果外匯存底買台股被套牢,究竟誰要負責,是央行?還是做決定的決策者?

講直接點,政府可動用資金從來不缺,用主權基金救台股,根本就是個假議題。

政府應該認知到,在全球金融動盪時機,缺的不是錢、是信心;不配合的是外在條件、不是政院悶著頭,盡想一些荒腔走板的政策,便能拯救全球金融危機,讓台股起死回生。

※ 或許應該說市場缺的是「社會資本」。



◆ 內閣荒腔走板 人民信心跌停板

【江慧真/新聞分析】2008-10-01 中國時報

美紓困案遭眾院否決,引爆全球股災。亞股應聲倒地,兩岸股市一樣悽慘,但對照兩國政府領導人的心戰喊話,層次卻立判高下:無疑的,繼毒奶風暴後,兩岸的政治表演學,劉揆又輸了。

美國爆發金融海嘯,人就在美國紐約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第一時間是這樣鏗鏘有力的說:「在經濟困難當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而一大早被叫醒的行政院長劉兆玄,清醒五個小時後,在立法院備詢是這樣從實招來:「全世界都沒有靈丹妙藥,現在只能夠停損。」

民主國家搞政治,執政者理應透徹「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道理。就無形面來說,要苦民所苦,要喊話就要喊到感動人心;就實質面而言,要體民所需,端政策就要能真正發揮國家機器的大效用。

當經濟面臨可能崩盤的危機,人民亟需「集體催眠式」的信心語言時,劉揆卻反其道而行,選擇科學精準式的「實話實說」。而當美國人民已選擇在眾議院,大聲反對政府「拿銀彈丟錢坑」時,行政院持續做的,仍是國安基金進場的強力護盤。

劉內閣自詡踏實認真、戰戰兢兢,但歷次危機處理,幾乎無不荒腔走板。這回美股震撼彈,政院整整驚爆十五小時,整個因應過程,政院對鬆散失序的因應機制、通報警覺和處理步調,竟渾然不覺。

美國眾議院對紓困案否決翻盤的結果,早在台北時間昨天凌晨一點四十五分便已出爐。若如劉內閣昨天個個所說的「一晚沒睡好」,既然國內高層如此重視,我駐美代表處經濟組難道沒有同步待命,把否決結果立刻緊急打電話回報經濟部長尹啟銘?

或者迅速寫好電文拍回國內高層?劉內閣整體國安的應變機制,竟然是靠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清晨睡不著覺,起床來看CNN新聞治國?

對台股來說,救經濟比救股市重要;對劉內閣來說,救信心又比救經濟重要。但問題是,劉揆的表現,已讓人民信心的跌幅,跌得比台股還慘烈。

美國七千億美元紓困案未過關,台北股市也重挫。甫自美返台的台中市長胡志強認為,強力救股市不一定奏效,股市不一定靠公權力去挽救,他以美國脫口秀節目說的「笨蛋!現在重要的是心理學而不是經濟學」,強調救經濟比救股市重要,救信心又比救經濟重要。



◆ 不論紓困過關否 美將面臨漫長經濟衰退

【陳文和/綜合九月卅日外電報導】 2008-10-01 中國時報

金融海嘯狂襲全球,未來經濟走向備受關注,然而,美國財經新聞專業媒體「彭博社」卅日報導,不論美國國會最終是否通過七千億美元的搶救金融市場紓困案,美國都將面臨近廿五年來最深最長的經濟衰退。

德意志銀行證券部與摩根士丹利的經濟學家都指出,隨著信用緊縮迫使消費者大幅撙節開支,美國第三季的經濟成長相應萎縮,是一九九一年以來首度出現傳統旺季不旺的窘況。

若干經濟學者甚至預測,未來兩個季度美國經濟將進一步緊縮,形成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二年以來美國為期最長的經濟衰退。

穆迪經濟網的首席經濟學家章迪說:「這勢將重擊消費者與企業的信心,未來半年的日子將會異常艱辛。」

紐約Caprock風險管理公司資深分析師賈維斯研判,七千億救市紓困案遭國會眾議院否決,將深化美國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問題,甚至漫延全球、升高世界經濟衰退的風險。他也警告說,已經左支右絀的一般消費者,很快就會感受到此事對日常生活的衝擊效應。

悲觀的經濟前景升高了籲請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降息的輿論壓力。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聯準會應會採取降息措施。

在此之前,拜適時的退稅及體質健全的企業之賜,美國去年還有二.一%的經濟成長率,但如今減稅的效應已冰消瓦解,而體質健全的公司也開始面臨現金流量短缺問題。

隨著九百卅億美元的退稅款逐漸消蝕殆盡,加上失業率攀升、房價滑落、信用緊縮,美國八月份的消費者支出陷入停滯。迫於消費者支出停滯及利潤縮減,美國製造業的生產八月間出現近三年來最大幅的減產。而根據彭博社對經濟學者所作的民調,美國九月間減少的工作機會預料將從上月的八萬四千個攀升為十萬零五千個。



◆ 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 信心幾崩盤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0.01

中央大學公布九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連續三個月改寫歷史新低紀錄。六大指標全面下滑,特別是民眾對未來半年「物價水準」與「家庭經濟狀況」的信心幾乎崩盤。

中大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昨天公布9月CCI最新調查結果,總數為54.32點,連續三個月改寫歷史新低紀錄,總點數由四月分的68.48點,一路下滑到九月的54.32點,連續半年的下跌趨勢,也是史上第二長的信心衰退期間。

其中,CCI的六大構成指標清一色全面下滑、呈現「偏向悲觀」態勢,尤以「未來半年物價水準」與「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兩項點數,雙雙來到歷史新低,分別為19.35點與44.65點,顯示國人極度看空未來半年的國內物價水準與家庭經濟狀況。

還有,「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9月分較上月大幅下降4.5點,跌幅居六大指標之首,主持這項調查的輔大統計系教授謝邦昌表示,這與目前趨勢十分吻合,近來的全球金融風暴嚴重衝擊國人信心,也因此導致台股跌跌不休,他說,投資人信心「實在很難提振起來,現在只能靠國安基金」。

不過,謝邦昌也強調,「國安基金進場護盤當然會有效,但結果可能很有限」;他認為,國安基金一定要看長期的,不能只看短期,否則只是徒然浪費子彈。

謝邦昌說,日後景氣還要看整體國際環境與經濟大環境的走向,根本之道是好好檢討國內的經濟體質與制度面;他呼籲政府不要炒短線,不要聽輿論行事,「股市漲了一天又如何,後面還是跌」,一定要徹底改善體質後,等到金融大環境好轉,台灣未來才有機會。

九月份CCI調查由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輔仁大學統計資訊系調查,台灣綜合研究院協辦;調查於9月19至22日,以電話訪問方式進行,採電腦隨機抽樣,共訪問2,475位台灣地區二十歲以上的民眾;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0個百分點。



◆ 美消費者信心 意外回升

【蕭美惠、何信彰/綜合外電報導】 2008-10-01 工商時報

預期7,000億美元紓困案可望在國會敗部復活,加上美國9月消費者信心意外回升,美股周二早盤止跌反彈,收復部份失土。

紐約經濟諮商理事會周二公佈九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上揚到59.8,高於8月向上修正後的58.5。8月信心指數原先為56.9。9月份的指數並且優於經濟學家預估的55.5。

該理事會消費者研究中心主任法蘭柯表示,9月信心回升主要是因為短期前景改善。「不過,調查截止的日期是9月23日,並未完全反映9月金融體系的震盪。在塵埃落定前,我們無法知道消費者信心所受的衝擊,」法蘭柯表示。

此外,追蹤全美20大都會區房價行情的標普/凱斯席勒(S&P/Case-Shiller)房價指數顯示,7月份的房價持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滑,雖然都會區的跌勢有趨緩的跡象,但尚未有見底的證據。

標準普爾指數委員會主席布里哲指出:「幾乎沒有正面的消息。雖然和上個月的數據相比,某些城市確實出現些微的回穩,但目前仍缺乏足以顯示某個地區出現全然好轉的證據。」

10大都會區7月份的房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下跌17.5%,較6月低1.1%,更較2年前的高點少了21.1%;20大都會區7月份的房價指數,較一年前下跌16.3%,比前一個月低了0.9%。

fsj 提到...

美參院通過增訂版紓困案/主權基金月內定案

* 參院這一招 眾院敢說NO?
* 74:25 美參院通過增訂版紓困案
* 「新版」紓困案 將擴大減稅計畫
* 紓困案 第三個「意外」會出現嗎
* 減稅蘿蔔誘人 參院志在必得
* 美歐日製造業 愁雲慘霧
* 美銀行洗牌 前三強換人
* 國際瞭望 美國會向中國求援救困嗎
* 「取代華爾街」亞洲城市嗆聲分貝高
* 設立主權基金 產官學都說Yes
* 主權基金 經建會翻盤又改口
* 早晚不同調 經建會:主權基金月內定案
* 主權基金用外匯存底?央行反對
* 工商界看主權基金 梁敬思:郵儲金 最好來源
* 主權基金 錢從哪裡來
* 為何成立?先搞清楚
* 主權基金投資 容易動輒得咎
* 檢視「財經諮詢小組」的運作與分際
* 熱門話題:人民不需要「失眠英雄」
* 我見我思─存在誕生於危機
* 觀念平台─進入全球衰退年代

◆ 參院這一招 眾院敢說NO?

【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特稿】 2008.10.01

眾院封殺七千億美元金融紓困案次日,參院擺出老大哥姿態,決定搶先在一日晚就要表決新增內容的紓困案,參院傳統比眾院持重,「異議」較少,原先已掌握足夠票數,可望使紓困案過關,現更有對眾院「示範」作用,預期一日參院通過全案可能性不小。

若參院率先通過參院版本紓困案,將使眾院二日重新討論紓困案更增壓力。

紓困案能否救華爾街,仍待驗證,是否合乎公義, 也有爭議,質疑者很多,民意也對此案很有意見;但紓困案過不了,華爾街馬上有人會死得很慘,問題將更難收拾,後果也將由全民埋單;因此,紓困案是否有效、是否周全,並非不重要,但不是急迫問題,目前最要緊的是趕快使紓困案過關,先投給快溺斃的金融業一個救生圈。

眾院封殺紓困案後,參院最先的反應,是靜待眾院沈澱,重新取得共識後,參院再行動,但情勢危急使參院改變主意,決定先發制人。

眾院否決紓困案、華爾街股市狂跌刷掉1兆2000億美元,情勢急轉直下,迫使布希總統、總統候選人馬侃與對手歐巴馬、國會兩黨領袖三十日緊急動員,使反對紓困案的眾議員壓力大增;紓困案支持與反對票差距並不大(228票對205票),十餘名議員轉向,即可扭轉全案,在參院率先投票、白宮、國會領袖大力運作下,眾院紓困案起死回生的可能性愈增。

※ 參議院是上議院,眾議院是下議院,參議員與各州人口無關,每州二位(平均代表制),任期長,責任廣,代表州政府,其中副總統是參議院議長,除非投票結果接近平手,否則他不能投票,所以才會出現 74:25 這種票數。眾議員則由各州依人口比例所選出(比例代表制),黨派色彩較濃,以民意為基礎,兩院彼此制衡。



◆ 74:25 美參院通過增訂版紓困案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10.02

美國參議院今天晚間投票表決修改過的金融紓困法案,以七十四票對二十五票如外界預期輕易通過這項法案。修改後的版本增加一系列減稅措施,並將聯邦存款保險保障的額度增加至二十五萬美元。眾議院預期最快週五(三日)表決這項法案。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美國眾議院廿九日否決七千億美元紓困法案引發全球股市崩跌後,參議院卅日突然出招,表示將提前一天在一日晚間(台北時間今天早上)表決紓困方案。

由於參議院只有三分之一議席將於十一月改選,比較不受選情左右,預料不受一般民眾歡迎的紓困方案在參院通過的機會很大。一旦過關,二日集會的眾院將受到必須妥協的壓力,預料將在本周末之前再度表決參院版本法案,快馬加鞭把紓困案送到布希總統手上簽署。

雖然紓困法案有望復活,但因最新公布的美國上月製造業訂單數據下滑超過預期,降到九一一恐怖攻擊以來最低點,美股道瓊工業指數一日以大跌開出,午盤下跌一百五十點左右。

參院多數黨領袖瑞德說:「參院民主、共和黨議員都體認到,我們對這攸關重要的法案必須採取迅速行動,以恢復對金融體系的信心,鞏固美國經濟。」

為爭取共和黨議員支持,參院版本的紓困案將附加已被眾院拒絕的一項減稅計畫,並要把銀行儲戶的聯邦存款保險理賠金額上限,由十萬美元提高到廿五萬美元。

參院附加的減稅法案包含企業稅務優惠,以及讓兩千多萬中產階級納稅人免繳「替代最低稅」,而最受歡迎的構想則是提高存款保險額上限至廿五萬美元,這項提議並得到兩黨總統候選人,以及眾院共和黨領袖波納的支持。

為了緩和銀行存款戶的焦慮,自經濟大蕭條時代以來一直象徵銀行儲戶最佳保障的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卅日已要求國會賦予權力,暫時把儲戶遇到銀行倒閉的理賠上限提高。

在眾院否決紓困案而讓股市一日暴跌七七八點之後,兩黨領袖都表示,對紓困案過關愈來愈有信心。眾院民主黨領袖波洛西和瑞德致函布希說,他們會努力讓紓困案復活。參院金融委員會主席陶德也認為,紓困案可迅速在國會過關。



◆ 「新版」紓困案 將擴大減稅計畫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一日電】 2008.10.02

美國參議院突然出招,表示將提前一天在1日晚間就金融紓困案進行表決,但為爭取共和黨議員支持,參院版的紓困案將加入一項減稅計畫,並提高銀行存戶的存保理賠上限。

眾議院共和黨黨鞭布蘭特認為,如今紓困案通過的機率大增,最主要的理由是反對的聲音逐漸變小。現在國會辦公室接到的電話和電子郵件,支持和反對者正好各半,先前幾乎是一面倒地反對。

參院銀行委員會主席陶德也樂觀表示,紓困案可望迅速在國會過關,未來24至48小時就會有正面結果。29日投下反對票的眾議員,部分已在「重新考慮」。

參院最終版的紓困案仍在草擬,具體內容最快1日才會出爐,但參院領袖表示,新案將加入擴大減稅計畫,受惠者遍及個人和企業。生產和使用替代能源的企業將能得到稅務優惠,研發方面原有的稅務優惠也將延續下去。此外,孩童抵稅金額可望提高,數百萬家庭或可免於最低稅負制的規定。這陣子遭遇水災、颶風等嚴重天災的受害者,也將享有減稅的優惠。

兩黨總統候選人馬侃和歐巴馬都贊成這項提案,參眾兩院也表示,此計畫有助於創造就業機會,並減少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性。但對此案的預算來源仍有歧見。

參院還要提高銀行儲戶的聯邦存款保險理賠金額上限,由10萬美元提高到25萬美元,這點也得到眾院普遍的支持。為緩和銀行存款戶的焦慮,聯邦存保公司(FDIC)30日已要求國會賦予權力,暫時把儲戶遇到銀行倒閉的理賠上限提高。

共和黨參議員麥康納表示,美股29日因眾院表決未過而暴跌,充分反映出國會得迅速行動的迫切性,市場傳遞出的訊息再清楚不過。



◆ 紓困案 第三個「意外」會出現嗎

【經濟日報╱編譯 廖玉玲】 2008.10.02

眾院意外沒讓金融紓困案過關,參院也決定來個意外提前表決時間,兩次意外能提高紓困案通過的機率,還是會再出現第三個意外?

布希政府提出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案後,和兩黨國會領袖在國會山莊角力了快十天,幾經波折總算得出一個共識,送國會表決。就在各界滿心期待下,眾議院硬是在第一關就擋下此案。

參議院不死心,儘管猶太新年還沒過完、國會改選和總統大選在即,30日也突然宣布要提前表決時間。為展現勢在必得的決心,參院提出自己的紓困版本,加入減稅和提高存保理賠額度兩個條款。

一般預料,參院這次應能順利過關,而且參院也有信心吸引更多反對者倒戈,最終把紓困案送交布希總統簽字實施。但問題是眾院真的會因此改變立場?

提高存保金額理賠上限,已經獲得普遍共識。但擴大降稅這招,勢必激怒某些保守的民主黨眾議員,他們極力反對在不減少支出的情況下就大幅減稅,加重政府債務負擔。不過參院認為,支持的票數絕對比反對多,因此干冒這個險。

參院還忘了另一個問題。這次很罕見地由參院先行通過法案,讓部分眾議員覺得這是參院在向他們施壓,逼著他們就範。參院似乎要把責任全推給眾院,警告他們如果再不點頭,就會成為壓垮美國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全球景氣衰退的罪人。

始終表態大力支持紓困案的民主黨眾院議長裴洛西就冷冷地說,案子要怎麼進行,內容又是哪些,參院都已經決定好了。

馬里蘭州民主黨眾議員卡明斯也說:「我不後悔我的決定。」29日他就是投反對票。他的選民都是辛苦工作、誠實納稅的好國民, 許多房屋遭查封的選民問他該怎麼辦,他們只是想要得到一點幫助。(綜合外電)



◆ 減稅蘿蔔誘人 參院志在必得

【聯合報╱國際中心/陳世欽】 2008.10.02

參院版7000億紓困案和被眾院否決的版本大同小異,但加入眾院原先拒絕的一項減稅方案,包括使2,000多萬名納稅人免繳「替代最低稅」,以及總額780億美元的再生能源誘因與滿期所得稅寬減延期措施。

此舉用意在吸引支持減稅的共和黨眾議員,但勢必激怒部分立場比較保守的眾院民主黨人;他們因為減稅未以撙節開支相抵而反對。不過參院策士認為,新版紓困案可望獲得更多眾議員的支持。

這項策略有風險,因為部分眾議員可能認為,這是參議院的蠻橫之舉。參院通過紓困案似乎不成問題,主要戰場是眾議院,然而參院已經決定迫使眾院就範。民主黨籍參議員舒默表示,這一招足以取得兩黨部分眾議員的支持。同黨籍的眾院議長南西‧波洛西比較審慎。她表示:「參院已經決定推動全案,並認為可以掌握結果。眾議員將行使自己的意志。」

參院領袖研判,眾院非通過此案不可,因為減稅對共和黨人極具吸引力,而對多數的民主黨人而言,紓困案更是勢在必行。

如果民主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歐巴馬與拜登支持參院版紓困案,波洛西與部分眾院民主黨人勢必更難以拒絕或提出其他不同意見。



◆ 美歐日製造業 愁雲慘霧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路透、彭博資訊一日電】 2008.10.02

全球金融體系動盪使日本大型製造廠商陷入悲觀情緒,歐洲製造業連四個月衰退,美國製造業在9月更是大幅萎縮,顯示金融風暴已從華爾街侵入市井巷弄。

日本央行的「短觀」調查,大型製造業信心指數為負3,是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值。分析師表示,這項每月例行的調查很多是在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之前進行,因此實際的情緒可能更悲觀。

研究集團Markit Economics表示,追蹤歐元區工廠訂單情況的製造業9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5,連續四個月陷入呈現衰退的低於50。歐元區8月失業率為7.5%,也高於原先預期。

美國供給管理人協會(ISM)的9月製造業指數更是低至43.5 ,遠低於經濟學家原先預期的49.5,也比8月的49.9大幅下滑。儘管相對強勁的外國訂單使美國製造業免於更進一步萎縮,全球對美國貨的需求預計也將在借貸環境緊縮、整體經濟不佳、消費者支出減少的狀況下遭到進一步打擊。

歐元區經濟已在今年第二季負成長,是歐元採用以來首度單季負成長,第三季經濟也幾乎可以確定是陷入萎縮,符合連兩季經濟負成長的經濟衰退定義。

日本9月短觀調查的糟糕數據可能也顯示,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也已經陷入連兩季經濟萎縮的經濟衰退。

美國的銀行倒閉潮本周撲向歐陸,歐美大型銀行紛紛遭到併購或者國家接管。嚴峻的金融局勢與恐慌心態使銀行拆借意願低落,企業調度資金不易,影響整體經濟的健全發展。

新加坡Forecast公司經濟學家瓦拉譚說:「金融危機有實際面的影響,可能加深、延長經濟減速的局面。」



◆ 美銀行洗牌 前三強換人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紐約一日電】 2008.10.02

金融風暴襲擊美國銀行業,一番摧枯拉朽,幾家中型銀行消失,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三大銀行的市場占有率大增,比較小的銀行痛遭打擊,消費者註定會倒霉,因為可以選擇的銀行減少了。

去年底,三大銀行擁有美國總存款的21.4%,上月美國政府促成摩根大通買下華盛頓互惠銀行、花旗集團買下美聯銀行後,三大銀行的存款占有率立即激增到31.3%。

十多年來,銀行專家一直預測美國銀行業會變成像舉重槓鈴一樣,一邊是幾家大銀行,另一邊是幾千家小銀行,中間的中型銀行屈指可數,但這種趨勢變化很慢,很多中型銀行在經濟繁榮刺激下,始終欣欣向榮。

但金融危機蔓延後,中型銀行開始消失,過去兩周美國中型銀行遭到極度壓縮,幾乎完成日本銀行業花了十多年才完成的改造,但改造之路還很長,如果比較小的銀行找不到迫切需要的資金,維持獨立,改造的過程會很痛苦。

金融諮詢業者文德爾指出,美國還有8,000多家銀行,其中很多都冒出商業不動產或商業貸款問題,未來兩年內,可能有多達1,000家銀行在併購和倒閉壓力下,無法繼續生存。

29日的黑色星期一屠殺中,有多家地區性銀行慘遭蹂躪,克里夫蘭的國民城市銀行股價暴跌63%,中大西洋的主權銀行慘跌超過72%,辛辛那提的53銀行重挫47%。

對很多銀行而言,最大的希望是由健全的銀行合併艱困銀行,美國第四大的富國銀行也一改不隨意併購的作風,開始到處探詢;明尼亞波利斯的美國合眾銀行、匹茨堡的PNC金融服務集團兩家區域銀行,都在考慮併購其他銀行。

這種快速整合可能影響未來很多年。顧客的選擇一定會減少;大銀行的訂價能力提高,代表顧客可能必須支付更高的費率,較小的銀行會碰到更大的壓力。對美國經濟和政府官員來說,這些銀行的規模表示大銀行比較不可能受到震撼影響,因為大銀行的業務極為多元化。

但業界整合也代表大銀行變得更大,更不能倒閉,這樣可能反而會讓銀行認為,如果經營困難,政府會出面紓困,因而經營時樂於冒更大的風險。



◆ 國際瞭望 美國會向中國求援救困嗎

【本報訊】2008-10-02 中國時報

德國媒體談到美國金融危機時,用了「雷曼轉折點」一詞,說當中國主權基金停止收購雷曼兄弟公司計畫的時刻一到來,這個時刻將載入史冊,它原本可朝另外一個方向發展。

德國人認為這固然是鑑於風險損失,但一九九八年東南亞經濟危機發生時美國坐視不管,還能怪中國不予伸援嗎?

俄羅斯媒體說,外國投資者能阻止美國經濟崩潰,美國期待別的國家購買自己的一部分壞債,而被寄予期望的東方國家,特別是中國並不急於向美國注資,因為這樣做的前途不大。

美國《華爾街日報》說,救助美國金融業能否成功取決於中國和中東,產油國政府基金對美國低利率債券是不感興趣的,那只有靠中國了。日本《產經新聞》則說,最後的買主(買美國壞債者)是中國。中國有一萬八千億美元。一九二九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是由於最後的買主引起的,而今美國不得不把中國這個龐大的「異端政治體」當作最後的買主,必將對美國總統選舉產生影響。

美國布希政府為了七千億美元的救市案傷透腦筋,財長鮑爾森甚至半跪向國會眾院議長求情。而中國手中就握有一萬八千億,如果中國肯援手,問題也許不難解決。

美國政府尚不好意思向中國求援,但國際間似乎已認定非有中國合作不能解決美國問題,下一任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如何,就可想而知了。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前天在國防大學發表演講時說,中國不是美國的敵人,但是如果美國對北京採取不當的政策,就會把中國變成自己的敵人,那將是嚴重的錯誤。

由於布希政府還只在求內援(國會),而未求外援,所以中國政府也不表示什麼立場,但事實就是那麼回事。當前,一個國家的地位是建立在國力上,而國力也不外是經濟力道的強弱罷了。



◆ 「取代華爾街」亞洲城市嗆聲分貝高

【黃文正/綜合報導】2008-10-02 中國時報

華爾街金融風暴肆虐未歇,紐約世界金融中心的霸主地位,似乎危在旦夕,至於哪座城市最有實力取而代之?根據上周一項調查,杜拜、新加坡、上海和孟買機會最大。

《華盛頓郵報》指出,儘管美國金融海嘯侵襲全球,但中國僅受到輕微波及,今日仍是各國創投、私募股權基金以及對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淘金樂土。

相較於美國和歐洲政府近來爭相祭出金融股放空禁令,以穩定證券市場,中國國務院上周卻反向宣布計畫開放股票融資融券,展現金融開放的旺盛企圖。

旗下基金規模多達五十一億美元的「國泰基金管理公司」(Guotai Asset Management)投資經理方迪浩(音譯),在他位於上海陸家嘴新金融區八十七層樓高的辦公室豪情壯志地說,紐約華爾街的世界金融霸主地位,已行將寫下終曲。

方迪浩說,儘管上海股市今年以來大跌逾六成,但中國主要大型銀行皆未受到美國次貸風暴太多影響,最重要的是,中國此時有滿手現金,在現金為王的時代,「這是無可避免的,我們將取代美國,成為全世界的新領導者。」

不過,除了上海之外,尚有許多城市有意加入競爭行列。在東京,抗拒多年的日本金融保險機構終於點頭接受,開始以英文印製證券交易文件,朝金融國際化邁出重要的一步。同時,各大金融財團也大舉進軍華爾街,最近三菱UFI才砸下八十四億美元,買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二○%股權。

此外,擁有金額龐大主權財富基金的新加坡政府,最近也動作頻頻,積極在美國尋覓便宜貨。至於,近年大賺油元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除矢志成為伊斯蘭世界金融中心,更以發展成另一個紐約為目標,透過一連串軟硬體建設,以及零稅負等優惠開放措施吸引外資。

儘管今夏以來,大量資金持續自美國出走,但根據上周一項有關「最具競爭力之世界金融中心」的調查,紐約與倫敦依舊名列前矛,巴黎與法蘭克福排名則略為下滑。而亞洲和中東城市的重要性則明顯大幅提升。

製作此項調查的倫敦「Z/YEN Group」公司執行長曼尼利指出:「杜拜、新加坡、上海和孟買,是最有可能的領先者。」他說,這項綜合評比計分因素,包括當地基礎建設、對外直接投資、生活費用以及公平開放的商業環境等。

雖然許多城市虎視眈眈,但不少金融觀察家還是認為,紐約目前仍佔有頗大的優勢,華爾街已發展逾一百年之久,不太可能一下便被追趕過去。

印度Oxus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巴哈拉說:「除了美國之外,當然還有其它多樣化選擇,只是,人們願意捨華爾街,改至孟買的達拉勒大街(Dalal Street)投資交易?當然不會。華爾街的霸主地位,依舊穩若泰山。」

※ 看來資本主義的華爾街之夢不會這麼快消失。



◆ 設立主權基金 產官學都說Yes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邱金蘭/台北報導】 2008.10.02

經建會昨(1)日邀集相關單位討論成立主權基金可行性,經建會副主委單驥會後召開記者會表示,「目前還稍微早了點」;不過,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稍晚受訪時指出,沒說不成立主權基金,還要進一步研議。

陳添枝說,對於成立的目標,與會者意見大約可分兩派,一是策略派,一是收益派,「目標不同,操作就不同」,經建會將彙整後再開會討論。

據了解,昨天與會者對成立主權基金一事,幾乎一致表贊同,沒有說不成立,但對於成立目的、運用方式、財源等,認為須進一步研議。

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前天決議,研究成立主權基金後,陳添枝昨天隨即邀請中央銀行、金管會、財政部等部會代表,以及永豐金董事長陳、台灣菸酒公司董事長韋伯韜、中經院景氣展望中心主任王儷容,及黑石集團亞洲區副董事長郭明鑑等學者專家,開會討論。

會議一開始,主席陳添枝就定調,會議是要聽大家意見,不作任何結論。與會者雖然是「盍各言爾志」,但在場者幾乎都贊成成立主權基金。對於成立目的,經建會簡報資料中提及謀求最大投資收益,但有人認為,國外的主權基金投資都具戰略目的,要獲利恐怕不太可能。

以中國大陸成立的主權基金為例,第一個跟第二個投資就各虧40%跟50%左右,因此主權基金成立的目的,一定要定位清楚。

財源方面,會中提出多項建議,包括由行政院國發基金轉型成立,由公股事業移撥設立,國庫撥款,或動用外匯存底等。

也有與會者認為,主權基金是對外投資,由國發基金轉型設立恐怕不合適,雖然新加坡的主權基金有投資國內,但新加坡是個非常獨特的國家,大多數國家的主權基金都是投資國外,具有戰略目的。

談到外匯存底,有人認為,財源若是外匯存底,投資國內恐怕就不合適。對於這個敏感的議題,央行代表則說,央行對全世界的主權基金非常了解,總裁的意見已向主席說明過。對於規模大小,有與會者建議至少應500億美元,也有人提議1,000億美元,多數人認為,太小沒有意義,應設定一個大的規模,再逐步提撥。



◆ 主權基金 經建會翻盤又改口

【江慧真、林上祚/台北報導】2008-10-02 中國時報

總統府財經小組前天才定調由政院研議主權基金,沒想到廿四小時不到,經建會昨天下午開會當場「翻盤否決」,昨天傍晚劉揆還特別就此赴府和馬英九密會兩個小時。傾向支持的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聽到翻盤,馬上要求經建會澄清,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稍後改口,「案子還在積極研議中!」

面對邱正雄的不滿,原本認為主權基金「言之過早」的陳添枝,也降低反對姿態。陳添枝表示,昨日的諮詢會議,只是諮詢性質,並未做出任何結論,經建會就主權基金議題,仍在研議階段,主權基金如果成立,一定要達成國家中長期目標。

府財經小組建議 經建會推翻

陳添枝說,他同意經建會副主委單驥所說,現階段拿錢投資海外,時間點可能不宜,但主權基金除投資海外,也可以投資國內,「既然需要符合中長期目標,成立主權基金就不該急就章」陳添枝說。

昨天一大早,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還公開強調,設置「主權基金」對國家經濟有幫助,但最重要是要建立透明化機制;他期待外界耐心等候經建會下午的開會研商,相關部會首長將在會中做最周延的研議。

沒想到,經建會下午開會得出共識,由副主委單驥召開記者會說明,認為「政府現在設立主權基金,時機點還稍微早了一點!」單驥表示,台灣現階段第一要務,是加強對台灣投資,尚未形成共識以前,如果成立主權基金,可能會被扣上「不顧國內,把錢往外送」的不愛台大帽子。

單驥強調,包括郵政儲金、農漁會存款在內,台灣民間還有很多閒置資金,短期而言,政府第一要務,是引導中長期資金,投入台灣所需要的建設,包括愛台十二項建設與擴大內需。

單驥表示,主權基金永遠是台灣的選項,但現階段「台灣操作不了」,也不該成為台灣發展策略,「打著台灣主權基金的名號,你就不能太小兒科」單驥引述業者說法,強調主權基金規動輒幾百、甚至上千億美元,台灣如果成立主權基金,資金上恐怕無法一步到位。

邱正雄不滿 陳添枝隨即改口

媒體詢問邱正雄,他第一時間愣了一下,連忙回答「不是這樣的,只是時間的問題。」邱否認經建會翻案,要記者去問陳添枝。

陳添枝稍晚果然改口,一反之前單驥的基調和說法,他明確指出,政府對於設立主權基金是「積極研議中,並且會設立,只是名稱還要再研究一下!」至於為何和經建會第一時間口徑不一?陳添枝認為,「可能是單驥的表達與理解能力有落差。」

據悉,府院、央行、金管會對於是否設立「主權基金」,確實內部有諸多討論,獨立財經單位更持高度質疑態度。本週一上午,儘管國內放颱風假,但劉揆仍召集財經首長密會,會中就曾一度討論到設置主權基金,報告馬蕭獲得同意後,「所以才會在周二下午丟出來!」

不過,昨天經建會的轉折、行政院的錯愕,一度造成電子媒體迅速打出「主權基金落空、現階段不宜」等報導。邱正雄傍晚擔心再度影響市場心理,於是立即出手危機處理,要求陳添枝再一次清楚說明,把已稍出現信心氣氛的主權基金基調再度拉回。



◆ 早晚不同調 經建會:主權基金月內定案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賴昭穎、范凌嘉/台北報導】 2008.10.02

經建會昨天邀集相關單位討論是否成立主權基金,經建會副主委單驥會後開記者會表示,成立主權基金「不是短期內最優先的施政順序」;不過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晚上說,為提振國內經濟,正研議設立基礎建設、重點產業等主權基金,預計一個月內就會有結論。

單驥昨天深夜又強調,他沒有說不成立主權基金,只是現階段最重要是引導國內閒置資金,投入公共建設;未來的這個平台,可以稱之為「主權基金」,但叫什麼名稱並不重要。未來經營有成後,再赴海外投資。而且昨天會中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動用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

陳添枝說,主權基金有許多種面貌,經建會昨天會議結論並不是不設立,而是要從「廣義」角度研議採用那種主權基金,經建會內部初步看法,先規劃以基礎建設、重點產業為主設立主權基金,引導資金投入如愛台十二建設。

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表示,財經諮詢小組的建議僅提供行政院參考,行政院會審酌實際狀況和施政優先順序做決定,總統府完全尊重。

單驥原本昨天下午的發言似乎有意替成立主權基金降溫,外界對如此發言頗感訝異,連昨天出席會議的人也感驚訝。一位財經部會與會者指出,「與會人士都贊成成立主權基金」;中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王儷容也說,會中沒有做出任何結論,但會中幾乎所有的人都贊成。

稍晚,陳添枝重新替昨天會議方向定調,他說,會中沒說不成立主權基金,與會者意見分為兩派,一是策略派,希望主權基金用於國家發展;另一是收益派,希望基金用途為單純資產管理,「目標不同,操作就不同」,經建會將彙整所有意見,再進一步開會討論。

昨天經建會主權基金會後單驥表示,提振國內經濟最重要的,是引導國內閒置的中長期資金,甚至是引進國外主權基金投入國內公共建設,成立主權基金投資境外資產顯然不是當前最重要的施政目標,經建會不排除任何可能性,成立主權基金也可以列為國家中長期的發展計畫。

單驥轉述與會人士看法表示,多數人持贊成成立主權基金,但成立目的不宜與「救股市」扯上,操作方向應以國家中長期發展為主。他強調,成立主權基金確實是選項之一,但時間點還有討論空間。



◆ 主權基金用外匯存底?央行反對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08.10.02

成立主權基金的財源哪裡來,有人把腦筋動到外匯存底,中央銀行昨天發布新聞稿,間接表達反對提撥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的立場。

一位財金官員直言:「不要以為台灣有二千八百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很有錢,一旦需要緊急應變時,可能兩、三下就沒了。」

財金官員說,拿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投資在國內股票,「等於是央行印鈔票換股票」,金額若很大、速度又快,可能會引發通貨膨脹。

官員解釋,各國成立主權基金多半是先在國內另設一家公司或基金,透過財政部等在國內發行特別公債,吸收當地貨幣、兌換成外幣資金,再進行海外投資。官員警告,如果成立主權基金是想趁這波金融海嘯撿便宜,恐未必能如願。

官員表示,一般外匯存底都是存放在流動性高,如存款、政府公債或信用評等高的債券,「外匯存底不會持有高風險的股票,一般央行都不會這樣做。」



◆ 工商界看主權基金 梁敬思:郵儲金 最好來源

【陳碧芬/台北報導】2008-10-02 工商時報

政府對成立主權財富基金有興趣,荷商安智銀行台灣區總裁梁敬思昨天表示,資金規模達新台幣4兆的郵匯儲金,比外匯存底更適合作為該基金的資金部位,但考量我國在操盤、人才等方面的缺陷,加上政府太過聚焦在台股上,現在實在不宜成立,「不要拿主權財富基金當成金融的威爾剛!」

梁敬思昨天參加金融研訓院的座談會,強調歐美金融危機,也有可能漫延到亞洲,過去29年都一直認為台灣流動性非常高,也是全球資金定價最低市場,現在因市場波動實在太大,政府一再祭出措施,也無法讓台股自外於全球股災。

辜濂松:只要做 都會有效

副總統蕭萬長領軍的財經諮詢小組建議行政院應研擬成立主權基金,以做為政府統合資源的工具,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與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都認為,任何措施,只要有做,都會有效,他們也同時認為,這時候是大家同心共同努力的時刻,對政府要有一定的信心。

辜濂松認為,他認為,不管是主權基金或是其他措施,只要政府有所行動,不管是對國內股市還是經濟都會有一定的作用,他說,「要有信心」。

在這波全球金融風暴中,辜濂松也樂觀的認為,國內金融業雖然也受到波及,但是衝擊面「還算好」。



◆ 主權基金 錢從哪裡來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特稿】 2008.10.01

台灣是否該成立「主權基金」,隨著國際金融局勢大地震、歐、美遍地低價超值的重量級金融機機待售商機,出現了「肯定」答案。不過,如何找錢?如何管理?可能才是目前最重要的關鍵,惟在央行總裁彭淮南斷然反對動用外匯存底支應主權基金之際,台灣還有那些管道可以籌措「主權基金」,發債募資、私募、全民募股,或許是這波全球金融商品折價時,台灣「撿便宜」的大好時機。

主權基金 政府發行公債籌措

目前全球約有22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主權基金」,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中東油國阿布達比的主權基金,金額高達8000億美元、其次是新加坡淡馬鍚投資公司,約3000億美元,是目前最成功的。中國大陸在2007年9月提撥2000億美元成立「主權基金」。

表面上,各國的主權基金都是由外匯存底提撥成立,但因外匯存底已是外幣資產,不可能再以當國貨幣二度使用,因此,中國大陸實際上是由財政部發行1.55兆人民幣特別公債,再透過公債發行,由郵局、金融機構、全民募資方式籌得資金,換言之,真正的主權基金,是來自政府發行公債籌措的資金,央行的外匯存底頂多只能視為象徵性的「保證」,是不能直接提撥運用的。

管理單位一定要獨立

除了資金不能直接由外匯存底提撥外,管理單位也一定要獨立,與中央銀行管理外匯存底權責完全切割。例如,新加坡成立淡馬鍚,採獨立機構運作。就連中國大陸的主權基金操作單位,都是獨立於中國人民銀行 (央行)外管局之外的獨立單位運作,目的就是要將央行和投資操作機構,完成「獨立切割」,避免井水犯及河水的混用局面。

外匯存底顧本 主權基金要獲利

且依照央行管理外匯存底的精神,是以「中長期穩定收益、排除風險波動」為最高指導原則,和「主權基金」強調「中長期的投資收益、可承擔短期投資風險波動」,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立場,一個是要「顧本」、一個是要「獲利」,自然也就不宜由央行統籌管理運作。

因此,在美林、雷曼、AIG等國際金融機構爆發金融風暴、價格大幅折價之際,國際金融市場確實出現了許多低價、具長期投資價值的國際優質標的物,若台灣能在此全球金融市場谷底期,以「主權基金」模式進行海外國際級標的投資、不僅有助於提升台灣國際金融地位、也可能逢低撿到便宜的好貨,確實是台灣現階段,可審慎考慮的重大突破點。



◆ 為何成立?先搞清楚

【聯合晚報╱記者嚴珮華/特稿】 2008.10.01

台灣要成立主權基金!今日下午將經建會將邀集產、官、學界討論,有無成立必要及採何種管理方式。而主權基金尚未討論,就直接開價-150億美元(約新台幣4500億元)。政府要成立主權基金,最重要的是應先搞清楚為了什麼。

基本上,目前全球各中央政府主導的主權基金,都有其目的,配合國家經濟政策,成為其進行的策略工具,例如,新加坡淡馬錫主權基金,是為了新加坡發展策略投資,在台灣最有名的例子是,收購彰銀例子,結果敗給了台新金,而在台灣更收購多家電信、金融產業。杜拜阿布達比主權基金亦近年大舉投資各地金融、電信等行業,成為各金融機構的「大金主」。另外如新近成立的中國投資-中投,進軍全球金融業,擬出手投資全美第一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而南韓主權基金,是直接追求更高投資報酬,等於是一家國家級的投資公司。

這都是國家的未來發展政策有關,而台灣主權基金的目的在那? 國家的經濟發展政策是擴大內需,那需要主權基金的目的在哪?

如果是產業整併,台灣目前TFT-LCD、DRAM、半導體等產業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是要去花更多的錢併南韓的三星、LGD ,還是Hynix、Micron?如果不是,而是讓國內產業整併,那已有前車之鑑。

以過去政府曾想主導光碟片產業,光碟片產業走下坡,原本是應適者生存,但是就是兆豐金高價持有太多的遠茂股票,結果,阻止自然發展,反而希望光碟片產業整併,結果,拖得光碟片產業苟延殘喘一年之後,最終,遠茂停止交易,一年後,精碟跟進,而其他光碟片不死半條命,股價都跌破10元面額,這,就是政府要主導的產業結果嗎?

如果不介入經營,只投資,與現有的國發基金與國安基金,如投資台積電,不介入經營、純投資的方式,成為台積電大股東後盾,已與主權基金的功能相似。那是為短期救股市嗎?那又與國安基金、政府基金與四大基金功能相同,目前這些基金操作績效都不佳,有的甚至虧損,難道換了一個名稱叫「主權基金」就會比較神勇與厲害嗎?



◆ 主權基金投資 容易動輒得咎

【林上祚/新聞分析】2008-10-02 中國時報

副總統蕭萬長過去以來拋出的議題,包括兩岸共同市場、主權基金,理論上都是不錯的構想,既然中國與韓國都有主權基金,台灣沒有理由不能成立,但在「愛台」與「賣台」的二元對立辯證過程中,投資海外的主權基金,可能又會被惡意解讀為不愛台,「愛台」的大帽子讓馬政府進退維谷。

台灣外匯存底二千八百億美元,成立主權基金的條件,遠比韓國優越,台灣在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當時國民黨大掌櫃劉泰英,認為東南亞國家部分上市公司,投資機會已經浮現,靠著政商人脈,劉泰英成立東南亞投資公司(後來改名開發國際),包括國泰世華、三商銀、中鼎工程等機構都參加投資。

從金融風暴「撿便宜」的角度,成立主權基金,未必不能是一種思考。

民進黨執政時代,也曾經提議過,將外匯存底用來支應國內重大建設,當時因為主權基金尚未在國際形成風氣,動用外匯存底的意見,馬上就被輿論打成「吃老本」。

如今政黨輪替,主權基金和蕭萬長主張的「兩岸共同市場」一樣,都是一項不錯的構想,但放在台灣藍綠對立的社會架構下,總是難逃「愛台」邏輯的檢視。

事實上,主權基金議題丟出後,民進黨立委葉宜津昨日馬上回擊,要求國民黨把黨產捐出來做為主權基金資本,顯見在藍綠對立的環境下,主權基金如果拿來投資國內股市,就是與國安基金疊床架屋。

如果把錢拿到國外投資,在台灣股市大跌的今天,又會被批評「搞不清輕重緩急」。

在台股重挫的今天,主權基金無論是投資國內或是投資海外,都會讓馬政府落入進退維谷的窘境,如今,行政院重要幕僚機構經建會主動踩煞車,強調主權基金現階段言之過早,恐怕難逃輿論「決策反覆、慌了手腳」的批評,但在台灣藍綠對立的環境,或許現在踩煞車,也是不得不然。



◆ 檢視「財經諮詢小組」的運作與分際

【中時社論】 2008-10-02 中國時報

九月卅日由副總統蕭萬長主持的財經諮詢小組才召開第三次會議,就端出了兩樣大菜,一為將遺贈稅率降到百分之十以下,二為將研議設置台灣主權基金。這兩項意見雖然在小組之內有形成共識,其中謫降遺贈稅的擬議已經引發賦改會的反彈。我們單單整理輿論,就能發現左列數點疑慮。

一、國家中長期的經濟策略與模式,通常要經由經建會這樣的單位研議相當一段時間,經過反覆的辯論、對話、評估、研究其適法性與監督機制,才可能正式向外界提出。像主權基金這麼重大的事,既非新議題、也無急迫性,以往的正反意見不知凡幾,是否適宜由一次非正式的會議倉卒提出,根本就是個大問題。況且,蕭副總統當初所授之命,是對中短期的台灣經濟急迫問題提出因應之道。主權基金無論如何與短期因應根本就搭不上邊,卻成為諮詢小組的第一共識案,實在值得斟酌。

二、原本,外界以為財經諮詢小組是一群學者專家所組成,聚在一起集思廣益,提供意見給總統做參考。可是兩周下來,我們發現所謂的小組其實是由不同的人所組成,而決定其成員的就只有副總統一人。以卅日的會議為例,與會者除了彭淮南總裁之外,並沒有專研主權基金的專家,更不見專攻租稅的學者。他們憑什麼倉卒提出降遺贈稅、設主權基金的結論,令人不解。如果所謂建議或共識只是在一次會議拍板,而該次會議之小組成員又無章法可循,那麼這個小組的運作就充滿了人治色彩,也令人產生負面的觀感。

三、諮詢小組的結論對內閣當然有壓力,故原本說小組結論要提報總統,再由總統裁定是否要提交行政院。但是,本周二會議在會後即發新聞稿,而且參與者有不少是內閣正副首長。這樣的作業方式一則跳過了總統裁定,二則直接由副總統召集內閣成員會議,恐怕難免有憲政分際的疑義。對於短期的危機處理,人民或許未必斤斤計較於誰一線誰二線,只要把事情做好最重要,但是就遺贈稅、主權基金而言,這絕對是中長期的政策,沒有短期立竿見影的效果,怎麼反而成為優先「跨線」的議題呢?是因為大老闆們遊說施壓?還是因為工商界的巨頭認為這是趁亂提出的好時機?將來,是否又會出現新的工商遊說標的?

四、據媒體分析,降遺贈稅率的主要目的,是要將若干海外的資金吸引回台。據分析,由於台資外移設立紙上公司、會計師簽證的成本約百分之十,遂有將遺贈稅率降至百分之十以下之議。然而在現實社會,資金移出移入的理由有千百種,遺贈稅率只是其中之一,而「降稅資金就會回流」更只是一項假說,有錢人一鼓腦的做廣告,卻完全看不到分析或實證論述。舉個例子來看,阿扁一家至少把七、八億的資金匯到海外;如果台灣的遺贈稅率降至零,扁家會不會自願地把錢匯回來?大概不會吧!因此,至少對於洗出去的錢、「海外建國基金」的錢,他們不會因為遺贈稅降而將錢匯回。那麼究竟誰會把錢匯回來呢?財經諮詢小組既然如此英明,是否該給個說法?

五、馬總統自稱為二線總統,而蕭副總統則為三線副手。在概念上,他們都應該尊重一線的行政院決策機制才對。但遺憾的是,遺贈稅目前正在由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討論。賦改會是一線行政院的任務編組,上周才由一位大學教授做遺贈稅初次研究簡報,現在就被三線副手拍板搞定要降稅。也難怪,賦改會委員簡錫堦要抗議,乾脆把賦改會廢了。我們相當能體諒簡委員的無奈,也不了解降稅為什麼一定要跳過行政院的正式研議機制,而要由副總統下指導棋。

最後,我們也要對所謂「財經總工程師」的說法,提出若干評論。在自由經濟體系中,大部分的交易與活動都是由市場所決定,國家或政府往往只是扮演「例外」的干預角色,是配角而非主角,是布景安搭者而非劇本編寫者。台灣的經濟結局是市場演變出來的,而非像在威權時代,由某一位工程師建構搭造的。我們對財經諮詢小組的看法,與其說是憲改架構的疑慮,不如說是對威權體制思考的不安。

※ 有人說過馬英九有「陳水扁情結」,發條上不緊的原因之一?



◆ 熱門話題:人民不需要「失眠英雄」

【葉庭智/高雄市(國會助理)】2008-10-02 中國時報

九二九美國黑色星期一美股狂跌七七七點,相信處於深夜的許多台灣人都睡不著。隔天翻開報紙,台灣政府的危機處理分數如何?不但媒體多有批評,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又再一次面臨危機。原來我們的政府末梢神經已經完全麻痺?

美國紓困案沒過、美股大跌,理當有完整通報機制,讓該做出反應的官員們可以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也才能讓人民重拾一連串風災、水災、奶災過後對政府施政的信心。但今天通報政府做出反應的,竟是一個半夜睡不著的行政院祕書長薛香川。

如果薛香川沒失眠,那麼政府還會展開「驚天十五小時」拯救股市行動嗎?還是薛香川沒失眠,政府依舊會展現良好的危機處理能力,不但力挽狂瀾博得滿堂彩,還可以重建人民對劉內閣的信心?

在我們還不確定該不該慶幸薛香川失眠的時刻,有件事情可能會發生,那就是行政院長劉兆玄今晚得失眠了。對於民調滿意度已經快低於兩成的劉內閣而言,薛香川這失眠,果真是「雪上加霜」。

台中市長胡志強說:「笨蛋!現在重要的是心理學而不是經濟學!」其實胡市長清單少列幾堂課,在上心理學之前,劉內閣該先上的應該是「團體動力課程」,或者上個「催眠課程」;因為,我們實在不需要再多幾個「失眠英雄」,而要一個讓我們「好眠」的政府團隊。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 我見我思─存在誕生於危機

【晏山農】 2008-10-02 中國時報

就像卡繆在《鼠疫》結尾所說的,「鼠疫桿菌絕不會就此死滅或消失... 鼠疫會再度喚醒它的鼠群,讓它們葬身於某座幸福的城市,使人們再罹禍患,重新記取教訓。」從美國聯邦政府到各主要國家中央銀行的集體救市行動,多數人已隱約感受到新的大蕭條時代業已來臨!這一切不必經由什麼「晚期資本主義」的規律分析,而是透過生與死的焦慮體認,證明了它的存在。

一九二九年開始的的大蕭條時代,讓富人由天堂跌入谷底,讓窮人看不到一絲希望;然而經歷過那場浩劫的人類,體驗似乎各異其趣,換句話說,「人們只願回憶自己願意回憶的東西」,社會科學的相關研究與歷史縱深是如此,反映在藝術文學上的記憶捕捉就更不用說了!一九八五年伍迪艾倫執導的《開羅紫玫瑰》和二○○五年由朗霍華導演、羅素克洛擔綱的《最後一擊》,就是全然不同的視野和取鏡。

不過我更感興趣的不是大蕭條洪流的記憶,而是回溯樂極生悲的肇因──刻畫繁華年代的實質。這裡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自是費滋傑羅的《大亨小傳》,費氏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直探金錢世界,其精采生動可以和巴爾札克的《人間喜劇》相媲美;不過,左翼人道主義作家德萊塞的作品,似乎就較少受國人青睞了。德萊塞的「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禁欲者》)勾勒了美國壟斷資本主義的成因,而《美國的悲劇》則直指美國社會制度的缺失,這些作品所指涉的現象於今觀之竟歷歷如新。

面對類似大蕭條的慘況,我輩總不能坐困愁城,因此重溫費滋傑羅之作、重新探索德萊塞的意涵都屬必要。然而這些都是他山之石,我們的文學作品裡可曾有足供參照之用呢?也許李昂的《迷園》在糅雜了性、國族記憶、政商關係的過程裡,是有意為台灣的資本主義路徑提供一套解說,不過眾文評家似乎都難逃性與性別意識的爭辯,以致果真在「迷園」裡失落了方向。十多年之後,台灣文壇竟連搭架「迷園」的興趣與能力都短缺了。

當日本人可以讓無產階級作家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鹹魚翻生,此刻我們重溫陳映真筆下的「華盛頓大樓系列」更屬必要。不為統獨或寫實主義之爭,而是它提供了我們面對資本主義危機時,最真確的生與死體驗。



◆ 觀念平台─進入全球衰退年代

【陳欣之】 2008-10-02 中國時報

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已經逐步在歐洲引發銀行體系倒閉風潮。目前美國、歐盟暨日本等國家均採取強力措施,採取國有化或資金支援的方式,維持全球金融體系不至於大幅崩盤。儘管美國的七千億美元救市法案或許會為疲弱的市場帶來一絲信心,但是全球經濟衰退已成定局,國人及政府應準備面對爾後一波波更艱困的經濟挑戰。

目前金融危機的規模與延續時間尚在未定之數,有估計稱次級房貸引爆的全球信貸損失將高達一.五兆美元。美國政府雖採取明快手段處理此次金融危機,但是受制於內部政治糾葛與總統改選氣氛,能否對症下藥迅速止血,仍在未定之數。

再者,美國的金融危機正向其他的金融大國延燒,極有可能重創美歐日等開發國家的金融暨銀行體系。英國布拉德福德賓利銀行(Bradford & Bingley)已被政府部分國有化。比利時最大金融機構富通集團也發生危機,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政府已決定注資一一二億歐元,國有化這家歐洲最大的金融服務機構,以免市場信心崩潰。比利時和法國合資的德克夏銀行(DEXIA)由比利時、法國和盧森堡三國注資六十四億歐元以穩定其股價。歐洲銀行頗有山雨欲來的景象。

除了以國有化方式直接接管瀕臨倒閉銀行,美歐日等國另外亦拿出重金強力支持銀行體系資金調度,以免各國主要銀行發生倒閉的連鎖效應。例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結合歐洲中央銀行以及日本、英國、瑞士暨加拿大等主要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達成貨幣互換協定,提供一千八百億美元的資金,以緩解金融市場流動資金短缺的問題。這些措施雖能緩解這些銀行免於關門於一時,但同時亦宣告,未來期待有大量外來投資為各國日趨衰退的經濟注入活水,已是緣木求魚。

美國與歐盟地區的消費實力,是促成東亞暨全球其他開發中地區經濟成長的動力,美國的經濟衰退,將牽動全球其他地區的骨牌式經濟下滑。金融危機已經重創美歐地區的國民消費意願暨消費實力,以美歐作為主要貿易出口地的東亞各國,包括中國在內均已經浮現經濟衰退的訊號。

如果作為全球主要市場的美歐地區不能在短期內有所起色,而且中國、印度暨巴西等國亦不能擴張其市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經濟的驅動火車頭,以出口作為經貿成長主要動力的台灣與其他出口導向國,將面臨經濟成長衰退的嚴苛挑戰。

整體而言,這場金融風暴有可能會引發全球性的經濟重整。而貨幣貶值、企業倒閉、失業率竄升與大規模的經濟蕭條,都有可能在最近的未來成為人們生活現實。如果這一波歐美金融暨經貿危機未能順利解決,甚至有可能會引爆大規模的社會動盪,導致全球政治的重新洗牌。

以現有台灣的能力,扭轉全球的經貿暨金融頹勢或許力有未逮,但是減緩全球經貿衰退衝擊與穩定內部的政經社會安定,卻是台灣在全球風暴中所能減緩損失的可能路徑。市場優勝劣敗的作用殘酷而無情,但能撐過風雨摧折之後的台灣,將有更堅實的力量,面對一個嶄新的世界。

fsj 提到...

美國債鐘破表啦!主權基金蘋果或毒藥?

* 10兆294億美元 美國債鐘破表啦
* 美國價值動搖... 有續集?
* 8千億美元救市 美參院過關
* 經濟疑慮加深 美股早盤大跌
* 崩盤逆轉民意 眾院可能跟進
* 美國金融危機與總統大選
* 美大選/倒數30天 奧巴馬民調全面領先麥肯
* 主權基金Vs.央行主權
* 反對設立主權基金
* 主權基金「愛台」 作春秋大夢
* 淡馬錫整合官股股權 規模越滾越大
* 主權基金 蘋果或毒藥?

◆ 10兆294億美元 美國債鐘破表啦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10.03

美國國債飆升,不僅民眾難以適應,連紐約時報廣場附近著名的「國債鐘」都招架不住。迄10月2日,美國國債數字已達10兆又294億美元,國債鐘須設法更換,因電子告示牌只能容納13位數字,無法顯示10兆的14位數字。

國債鐘是由已故房地產業者德斯特(Seymour B. Durst)於1989年設立。

德斯特機構計畫把電子告示牌增加兩位數字,容納15位數。

美國今天的國債金額與2000年9月相比,不可同日而語。當年國債鐘曾關閉,因為國債數字下降。但根據國債鐘網頁,自2007年9月28日起,美國國債平均每天增加27.6億美元,平均每個美國人背了32,901美元的國債。



◆ 美國價值動搖... 有續集?

【聯合報╱國際中心/林沿瑜】 2008.10.03

20世紀末蘇聯垮台之後,美國成為世界上的超強,橫跨政治、軍事、經濟各領域,其他國家難望其項背。不過,這次金融風暴從華爾街席捲全球,各國都指責美國要為這波亂象負責,還有許多分析家認為,美國的超強地位,就算沒有終結,也因這次金融風暴而嚴重動搖。

如果美國放任自由市場經濟後面那隻「看不見的手」,恐怕將難以度過這次難關;而如果緊急紓困計畫通過,則無異政府介入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否定了自己引以為傲的經濟法則。

這次風暴對美國的影響不亞於九一一恐怖攻擊。紐約曼哈坦雖然外觀上已不見九一一當時的斷垣殘壁,但恐怖主義的陰影仍在,死去的人也無法再生;這就像緊急紓困計畫即使可以穩定市場,終究無法彌補所有投資人的損失。換言之,悲劇其實已經發生,如果沒有檢討、變革,悲劇可能會再重演。

如果看看其他幾個並不是那樣「美國化」的國家,或許更能凸顯此時已經是「美國價值」重新受到檢驗的時候了。過去8年來,昔日社會主義共黨國家俄羅斯、中國沒有遭到如九一一般的恐怖威脅,亦維持了高度的經濟成長率。

換言之,美國資本主義是否完美無瑕,美國致力世界和平的手段是否無可非議,都遭受嚴格、血淋淋考驗。

美國緊急紓困計畫箭在弦上,受美國金融危機連累的其他國家也開始主動介入市場運作,這個動作實在諷刺。不過緊急紓困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的藥方,美國還不檢討多年來放任華爾街的政策,諷刺戲碼可能還有續集。



◆ 8千億美元救市 美參院過關

【楊明暐/綜合報導】2008-10-03 中國時報

美國政府為搶救經濟提出的七千億美元紓困案首輪在聯邦眾議院敗北之後,美國聯邦參議院一日晚間以七十四票對廿五票,順利通過了更新版、總額逾八千億美元的拯救金融市場計畫方案。這項方案現在又回到了眾議院,眾議院預訂三日再次進行表決。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瑞德認為,眾議院應該會通過這項新修訂的方案。本周一(九月廿九日),美國財政部所提、經府會協商過的七千億美元分階段救市方案遭到眾院否決,許多人批評原先的版本劫貧濟富。

四百頁新版拍板 眾院三日再決

新方案於是作了部分增修,例如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保障的銀行儲戶存款本金額度由十萬美元增至廿五萬美元,以及對企業和中產階級家庭減稅,減稅總額約一千億至一千五百億美元。若將附加內容併入計算,這項救市方案的總金額已超過八千億美元。

這項方案當初由財政部長鮑爾森提出時,只有短短三頁,各方協商下不斷增添內容,周一送交眾議院表決時已達一百一十頁,而參議院通過的新版本,據稱已超過四百頁。

南卡羅萊納州共和黨籍議員葛拉漢說,他們很不情願,但面對著兩個選擇,一個是大家都認為差勁的選擇,一個則是災難性的選擇。

兩位投入總統選舉的參議員歐巴馬和麥肯也都中斷競選活動,返回華府投下贊成票。歐巴馬說,本案再不過關,全美國許多人的生計都會受影響。麥肯則警告,救市方案若又被否決,後果不堪設想。

兩總統選將 返華府投下贊成票

連日來,大量反對信件、電話和電郵湧入國會山莊。現在距大選只剩一個月,全體眾議員和三分之一參議員正面臨重選,許多議員在選民龐大壓力下,對是否支持這項方案舉棋不定。

阿拉巴馬州共和黨籍參議員謝爾比投反對票,他認為得到充分的資訊再作反應,會比倉皇失措下作決定好,而現在就是在驚慌之下做出倉促決定。

眾議院預訂周五(三日)針對新修訂的救市方案進行表決,能否過關,是布希總統和國會兩黨領袖當前最大的挑戰。有報導稱,救市方案經過增修並獲得參議院通過之後,已讓部分反對的眾議員立場鬆動。

但是,誰也無法保證本案必定獲得眾議院批准。眾院多數黨領袖霍耶爾表示,部分議員基於本案將造成創紀錄的財政赤字,仍可能投反對票。

然而,由於上周請領失業給付的人數增至七年來新高,工業訂單又出現兩年來最大跌幅,道瓊工業指數開盤即下跌了二百多點。



◆ 經濟疑慮加深 美股早盤大跌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紐約二日電】 2008.10.03

美國請領失業救濟金總人數攀上七年新高,8月工廠訂單降幅超過預期,銀行間拆款成本居高不下,加深即使通過金融紓困案仍不足以振興經濟的疑慮,致使美股2日早盤大跌逾300點。

多重利空衝擊下,美股2日早盤開低走低,道瓊工業指數大跌304點,報10,526點,跌幅2.8%。標準普爾500指數與那斯達克指數分別重挫3.2%。

勞工部2日表示,至9月20日止的一周,全國請領失業救濟金總人數上升至359萬人,是2003年以來最高。上周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則增加1,000人至49.7萬人。美國商務部說,8月工廠訂單陡降4%,減幅創近兩年最高,比經濟學家預估的3%更糟。



◆ 崩盤逆轉民意 眾院可能跟進

【劉屏/華盛頓二日電】2008-10-03 中國時報

參議院通過紓困方案之後,接下來就看眾議院的決定。如果眾議院照案通過,則將送請總統簽署;否則還要兩院協商,找出妥協方案,再重回兩院各自定奪。

通常有關財經稅務的法案是由眾院主導,但是眾院在廿九日以二二八比二○五否決此一紓困方案。參院在一日通過的方案,已經做了若干修正。但是眾議院是否買帳,仍有變數。

眾議院訂周五就此一議案投票。目前看來,應該會通過,但是可能有些修正。果然如此,就要由參、眾兩院推派代表協商,訂定更新的版本,再拿回各自審議。不過再審議時,未必需要投票,而是可採口頭表決。

參、眾議院對此一方案的態度迥然不同,最主要的原因是選民壓力。不過現在的情況有了變化。第一,眾院否決當天,股市出現的不再是失望性的賣壓,而是恐慌性的崩盤,一天就失血美金一萬二千億元,遠遠超過紓困法案所需的七千億,因此衡量得失,很多眾議員可能重新打算,而且許多民意也轉而支持紓困案。

第二,方案內容已經修正,增加了保護市井小民的條款,諸如擴大減稅幅度、強化急難救助、改善醫療保險、提高存款保險額度等。

第三,參院投票展現了較高的跨黨派共識,例如兩位總統候選人儘管都對方案內容有意見,卻也都投了贊成票。連一向有「Dr. No」之稱的柯班(醫生出身,共和黨,奧克拉荷馬州選出)都投了贊成票。這對眾議員應該有些啟發作用。

第四,白宮與企業界已經開始大規模遊說。布希總統打電話,財政部長鮑爾森、白宮幕僚長伯頓等人頻頻走訪國會山莊,尤其是各行各業的說客更是馬不停蹄,光是全國餐館協會就說動員了全美五十個州的分會及旗下一萬多位成員,希望促使那些原先投反對票的議員能夠轉變立場。

第五,方案中增加了若干環保條款,諸如利用能源再生等,讓議員有更大的正當性改投贊成票。

周一投票時的差距是廿三票,因此只要從其中爭取十二為眾議員,即可過關。二二八張反對票中,共和黨占了一三三票。既然是執政的共和黨提出的法案,白宮從這一三三張中爭取十分之一,應該不會太難。

傾向自由派的華盛頓郵報今天有篇長文,說「上帝垂聽了禱告,所以法案在參院過關」云云。按其邏輯,既然上帝都已插手,眾議員還是順服些吧。



◆ 美國金融危機與總統大選

徐麗玲 2008/10/01 聯合新聞網

美國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布希政府的紓困方案幾經延宕,穩定金融市場、遏阻美國經濟陷入長期衰退的黃金時機都已流失,此際進入白熱化階段的美國總統大選,也陷入處境尷尬的局面。兩黨候選人原先提出的種種政見,一夕之間全變成了難以兌現的支票;未來的白宮主人註定將要面對頹危的金融體系,黯淡的經濟前景,債台高築、捉襟見肘的政府,以及一個國力下滑的美國。
下一任美國總統上台後的當務之急,毫無疑問將是重建金融秩序與振興經濟。然而,兩位總統候選人的言論至今仍是交相指責,看不到任何具體的整治方案。再觀察兩人過去所提出的種種政見,與金融相關者正是著墨最少的一環。儘管美國次級房貸問題從一年前就開始引爆,但兩人對此問題不是輕輕帶過,就是刻意迴避,讓人擔憂不論是那一位「馬」上,都難以予人樂觀的期待。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一向不諱言財經議題是他的弱項,還曾向媒體透露他隨身攜帶聯準會前主席葛林史班的著作,以惡補對財經知識的不足。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馬侃的危機處理方式只是急於與布希總統切割,並將當前亂象歸咎於華爾街的人心貪婪。他對於如何平息危機顯得毫無主張,立場反覆,初期極力反對援助AIG,隔日又改口願意支持;甚至還脫口說出總統應將證管會主席革職,卻未察這並非總統的職權。

馬侃本人對經濟金融的認識有限,對財經顧問的仰賴甚深。但是他的財經顧問團隊以大企業和華爾街人士為主,一貫立場是降稅和放寬政府的管制措施,此刻更是引發各界質疑。其中幾位引起各方議論的人物包括:前惠普執行長 Carly Fiorina、前eBay執行長Meg Whitman(之前曾擔任高盛董事)、美林的執行長John Thain等人,他們所領的年薪和離職金都令人咋舌,而這正是目前最引人詬病之處。

不過,這幾位的爭議性都比不上馬侃陣營中的靈魂人物─前德州參議員葛蘭姆(Phil Gramm)。數月前美國媒體取得的遊說團體資料中,赫然發現瑞士銀行集團UBS的遊說代表名單中有葛蘭姆在列,負責遊說的任務正是與房貸危機相關立法。雖然稍後UBS已將葛蘭姆自遊說代表中排除,但他仍然擔任該銀行的副董事長一職。

這次的金融危機引發各界檢討美國對金融業的規範鬆懈,而葛蘭姆卻是反對政府規範的代表性人物。他在擔任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期間,先後主導通過商品期貨現代化法案和Gramm-Leach-Bliley法案,前者為喧騰一時的安然(Enron)案開啟法律漏洞,後者則拆除了自經濟大蕭條以來界定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的藩籬,促成金融業的合併擴張風潮,也被各界指責種下今日華爾街亂象的因子。

三月份馬侃發表經濟政見時,談及已經爆發的房貸危機,所提出的對策竟是進一步放寬對銀行業的管制,此時看來更顯諷刺。一般相信,這番說法應是出自於葛蘭姆的建議。而且各方咸信,一旦馬侃當選,葛蘭姆將是最有可能的財長人選,這更讓人對未來馬侃將會如何因應經濟金融危機充滿疑慮。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的選情則因金融危機而受惠,暫時在民調上取得穩定領先的優勢,但這主要是因為他居於在野黨的有利位置,而非是他提出了有效的對策。歐巴馬贊成由政府介入市場解決危機,並認為在此危機時刻,更應該推動中產階級全面減稅,以減輕人民負擔。但是面對政府財政赤字將更形惡化,他則坦承會影響日後施政,需要大筆經費的政見可能都要被迫延後推行。

歐巴馬在財經事務方面同樣經驗有限,經濟顧問的陣容則相對堅強,包括多位經濟學家及歷任政府的財經官員。卡特及雷根時代的聯準會主席伏克爾和股神巴菲特,也都是歐巴馬在金融危機爆發後的諮詢對象。不過,由於歐巴馬堅持要聽取各方不同意見,顧問群中有些人的立場明顯對立,有的則是分屬民主和共和兩黨不同陣營,未來財經政策的走向不免令人困惑。

歐巴馬譴責共和黨政府放寬金融業規範而導致危機,但事實上,Gramm-Leach-Bliley 法案是由柯林頓簽署完成立法的。他的顧問名單中包括柯林頓政府時代的前後任財長桑默斯和魯賓, 都曾協助推動取消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間的藩籬。曾任柯林頓政府勞工部長的雷克也是顧問之一,當年他卻是堅決反對此項立法,並在柯林頓簽署法案後掛冠求去。顧問群中也有一些人士與華爾街頗有淵源,像是曾任柯林頓政府白宮經濟顧問的泰森,卸任後就是任職於摩根史坦利,魯賓則是花旗集團的資深顧問,身份同樣引人側目。

華爾街的金融危機正在向世界其他角落蔓延,如今不只是美國經濟可能受到拖累而步上長期衰退,全球景氣也將同遭波及。歐巴馬的主要訴求「改變」,在美國及全世界都引起廣泛共鳴,也使他成為全球人氣最高的政治人物,但是空泛的選舉語言現在已無法重建美國人民及全球對美國前途的信心。險峻的情勢是對未來總統施政能力的一大考驗,而美國選民面對兩位尚無具體對策的候選人,該如何投下這一票,也將是痛苦的抉擇。



◆ 美大選/倒數30天 奧巴馬民調全面領先麥肯

自由時報 2008.10.03

〔編譯張沛元/綜合華盛頓二日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大選即將於下月四日投票,選前五週各項最新民調顯示,拜金融危機議題搶佔媒體版面、首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表現優異,以及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培琳熱潮冷卻等因素之賜,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的民調表現再度領先共和黨對手麥肯,除了在多個足以左右選舉結果的游離州擊敗麥肯,平均全國支持率也近五成。

經濟危機 幫奧大忙

整體而言,近來情勢均朝對奧巴馬有利的方向發展。最新民調顯示,奧巴馬確實已從目前這波經濟危機中獲利,他在幾個對總統大選具有舉足輕重意義的游離州,民調表現皆領先麥肯。賓州威克斯大學政治學教授波迪諾說,這是奧巴馬的關鍵時刻;奧巴馬過去一直拚命想讓外界聚焦於經濟議題,最後華爾街崩盤與紓困方案幫了他一把。

最新全美民調顯示,奧巴馬平均領先麥肯五個百分點:奧巴馬在蓋洛普每日調查中領先麥肯四個百分點、拉斯穆森(Rasmussen)民調領先六個百分點、皮優研究中心民調領先七個百分點(四十九%對四十二%)、華盛頓郵報/美國廣播公司全國民調領先四個百分點、時代雜誌/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民調領先七個百分點(五十%對四十三%),以及美聯社—GfK全國民調領先七個百分點(四十八%對四十一%)。

此外,媒體評估,奧巴馬可望拿下入主白宮所需的二百七十張選舉人票。

重要游離州 奧全領先

一日最新民調顯示,奧巴馬在主要游離州俄亥俄州、賓州、佛羅里達州、明尼蘇達州、密蘇里州、內華達州與維吉尼亞州領先─全都是共和黨人鎖定要打破奧巴馬優勢的一級戰區。

三大要州 民調衝上五成

在逐州支持率方面,奎尼匹克大學民調顯示,奧巴馬在總統大選三大主戰場─佛羅里達州、俄亥俄州與賓州的支持率,已驟升至五成甚至更高,其中在賓州以五十四%的支持率,睥睨三十九%的麥肯,在佛州以五十一%領先麥肯的四十三%,在俄亥俄州也領先麥肯八個百分點。

自一九六○年起,所有總統候選人在選戰中都拿下前述三州中至少兩州,甚至全拿。CNN/時代雜誌/民意研究公司的民調則顯示,奧巴馬在佛羅里達州、明尼蘇達州、密蘇里州、維吉尼亞州與內華達州等地領先,但部分地區領先幅度僅一個百分點。



◆ 主權基金Vs.央行主權

【中時小社論】2008-10-03 中國時報

行政院打算動用外匯存底設立「主權基金」,以補「國安基金」之不足。央行立即表態反對!

昨天,行政院宣稱,長期來看,「主權基金」還是要設立。

如果行政院所謂「長期來看...」,就像武俠小說中的「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山不轉路轉...」,只是打輸之後撂下狠話,爭了面子,那麼,武林可保太平。否則,倘若行政院要硬拗到底,那麼,江湖將從此多事。

扁政府時,內閣更迭如走馬燈,財經首長位置還沒坐熱,就已下台,人人「五日京兆」,施政當然爛。但是,惶惶官場裡,獨獨央行總裁不動如山。

扁是政治動物,只在乎選舉,官員當然都必須為「選舉」服務。可是,不知是央行業務專業,扁想插手都插手不了,還是扁深知央行維持超然獨立的重要,刻意自制,總之,彭淮南確實超然於藍綠之外。台灣政治混亂,但金融環境至少安定。

央行的超然獨立,從兩蔣經李登輝到陳水扁,始終不變。不管是威權的或濫權的總統,都完全授權央行,號稱守法的馬政府敢跨越這條紅線嗎?敢讓「主權基金」去衝撞央行主權?

馬政府用「國安基金」護盤,已備受爭議。現在,更動到外匯存底的腦筋,簡直就是「頭殼燒壞去」!外匯存底是台灣全體民眾所有,這條防線必須守到底,一分一釐都不退讓。



◆ 反對設立主權基金

【聯合報╱社論】 2008.10.03

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會議,有人提出設立主權基金,特別是動用外匯存底做為主權基金之構想,連日來這個問題頓成熱門話題,倡議者並不斷造勢,此案似已呼之欲出。

「主權財富基金」(SWF)通稱「主權基金」,於一九五○年代在南太平洋島國吉拉巴底及中東的科威特即已成立,大行其道則在一九九七亞洲金融風暴之後;許多產油國家及靠著出口而大量累積外匯存底的國家,面對美元價位的不穩定性,一方面為了確保現有國家財富,另方面也為了實現國家財富戰略,遂相繼成立主權基金。迄至目前,全球已有約三十國設立了主權基金,在過去三年裡其數額平均以百分之二十四的速度在增加;去年底還只有二點九兆美元,但到最近則增至三點五兆美元,估計到二○一二年將達十至十二兆美元。主權財富基金的規模如此龐大,它已成了美歐面對金融危機時的主要救援對象。由於主權基金在全球一六五兆金融資產裡乃是最大的「活錢」(即隨時可自由運作的現金),它對全球金融的穩定或動盪動見觀瞻;這也是「國際貨幣基金」今年七月才在新加坡召集主權基金國家會商,希望制定出主權基金規範的原因。

不過,儘管主權基金已成當今全球金融關注的焦點,但並不必然就是可仿效的榜樣;關鍵即在於除了新加坡的主權基金有「國家海外控股公司」的嚴密運作制度外,其餘的主權基金都是少數官僚或統治者親信,將國家財富以私人公司方式在操作並不受各國境內法令的規範,這對各國人民及其他民營公司,都至為不公平。主權基金的不透明性及高度風險性,已成了它的最大隱憂。也正因此,政府倘欲草率倡議成立主權基金,我們自應提出嚴正的事先警告:

其一,台灣在國家資產及全民財富的管理上,早已制度過時、問題不斷。就以具有廣義「主權基金」之一的退撫基金而言,今年以來即因投資不當,半年即虧損台幣三百億,嚴重傷害到八十二萬軍公教人員的權益,而居然無人對此負責。當主權基金不能擺脫官僚顢頇、特權干預、政商勾結等積弊,再多的基金也只是拿國民的財富在開玩笑。當今許多國家的主權基金儘管搶眼,但可能已嚴重虧損,中國大陸的「中投」即因投資美國「黑石基金」而受害;全球最大的阿聯主權基金可能也沒有好到哪裡去。這都意味著台灣若不能在國家財富的管理上做出根本的改革,所謂的主權基金只不過是替未來的風險開了另一通路而已。

其二,以外匯存底為資本的主權基金,乃是高難度高敏感的金融運作模式。就以新加坡的淡馬錫為例,它收購泰國前總理塔信家族的電信集團,以及亞洲金融風暴後收購印尼兩家電信公司,都招致強烈的反彈,反而損及國家形象;當然更別說杜拜二○○五年企圖收購美國六個港埠管理權失敗,以及中國及俄國的許多慘痛經驗了。這都意味著從事國際大型金融活動的難度至鉅,沒有長期的資本輸出經驗,難保不血本無歸,甚至引發國際紛爭。央行總裁彭淮南堅決反對動用外匯存底搞主權基金,這才真是老成謀國,知道厲害的真誠態度。台灣的外匯存底,乃是穩定經濟和幣值的最後防火牆,不能讓它被拆了!

其三,一個國家要開創經濟和金融空間,除了高度風險的主權基金外,其實有著許多管道,包括跨國和跨機構的經濟金融合作、長期契約的簽訂,以及審慎的資本輸出等,若自己的體制不良,人才匱乏而想小孩玩大車,則只會損毀掉自己的基業。

因此,儘管我們看到了許多國家的主權基金異常搶眼,但可別忘了隱藏在它後面的黑暗與風險。無論就我們政府的品質、國家的處境及台灣對風險的承當能力言,主權基金完全不宜輕試。當務之急,或許反而是應該檢討現行國家資產及財富管理體系吧!

※ 本人也強烈反對這麼「臨時」冒出來的政策,如果要動用到「外匯存底」,更是下下下下策,政府行事應當穩健,不要讓台灣破產。



◆ 主權基金「愛台」 作春秋大夢

【陳怡慈/特稿】 2008-10-03 中國時報

全民殷切期許下,副總統蕭萬長領導的財經小組真的端出政策大菜,不論研議成立主權基金或大降遺贈稅,都把原就紛擾不已的台灣,再推向「爭議」最高點;「重出江湖」的老蕭,財經處女秀讓人民笑不起來,是個人執政生涯警訊,也是該從春秋大夢醒來時候。

以主權基金為例,到底要不要從外匯存底提撥成立?經建會、央行、行政院高層彼此見解不一,說法一日三變,給人民感覺很差,若說此一政策有其正當性,急就章推出,充其量只要面對技術細節的批評;然而,真正關鍵的是,台灣有無必要成立「主權基金」原就是大問號,何況還是拿來投資愛台十二項建設。

用主權基金投資愛台十二項建設,根據經濟學原理,錢從政府部門或民間部門支出,對提振經濟成長並沒有太大差別;但是,如果政府必須發公債、借款等等來成立主權基金,以後還得還錢,以一百五十億美元、利息三%概算,一年利息負擔近一百五十億,有必要為了愛台灣,讓我國財政負擔雪上加霜嗎?

不僅如此,以主權基金投資愛台十二項建設,也有與民爭利的負面排擠效用。馬政府上任之初,大喊愛台十二項建設,要吸引國際私募基金或港資、中資等等,磨刀霍霍,其中在中資投資部分,不但馬政府持開放態度,連大陸都公開表態支持,如今政策改弦更張,不但讓我方失去兩岸議題談判籌碼,也可能招致市場負面解讀。

所謂負面解讀就是,如果我政府必須要傾官方力量,成立主權基金才能募得愛台十二項建設的財源,代表這些建設並無投資前景,國內外資金都不愛,才需要政府親自「撩落」去,只會大大削弱人民對馬政府財經支票的信心。

其實,談到政府資金投資國內產業,行之有年的開發基金一直是著名案例,開發基金民國六十二年成立迄今,平均年投資報酬率二三%,目前銀彈也很充裕,如果要投資愛台十二項建設,現在已有開發基金,甚至經濟部耀華玻璃公司管理委員會也有進行產業投資,台灣並不缺乏相關機制,何必再成立主權基金。

台灣當前問題繁多,蕭萬長以老兵姿態重返戰場,全民高度期許,千萬別老在爭議議題中研議打滾,毀了自己多年建立的專業形象。要愛惜羽毛啊!



◆ 淡馬錫整合官股股權 規模越滾越大

【林上祚/台北報導】2008-10-03 中國時報

主權基金議題,劉內閣內部周三經過一整天的意見激盪,目前仍傾向推動,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主權基金工作小組今年研究報告,全球主權基金規模二到三兆美元,只有二成來自外匯存底,以中國、韓國為主;至於將基金投入國內重大工程的,則以中東的主權基金為主。

IMF報告指出,在九○年代以前,主權基金規模大約只有五千億美元左右,但九○年代後各國紛紛成立主權基金,主權基金規模大幅擴張,一般推估,全球主權基金規模,應有二到三兆美元,如果亞洲與產油國持續將外匯資產提撥到主權基金,主權基金規模有機會上看十兆美元。

這個數字雖然驚人,但和美國國民生產毛額每年十二兆美元相比,仍然是小巫見大巫,據估計,美國境內美元資產,總市值就超過五十兆美元,全球證券市場交易額,更高達一六五兆美元,先前有人提出,主權基金會把美國買下的說法,顯然太過杞人憂天。不過,主權基金規模,已經和非洲、中東與東歐股市合併市值相去不遠。

台灣外匯存底二千八百億美元,儘管數字傲人,但畢竟是台灣出口廠商多年來辛苦賺來的外匯,現在,台灣政府要成立主權基金,運用這一筆錢,自然得取法鄰近的韓國、新加坡經驗,從淡馬錫經驗可以看出,主權基金不一定非得動用到外匯存底。

淡馬錫成立於一九七四年,成立初期新加坡政府外匯存底還很少,早年新加坡政府持有境內眾多公司股份,這些官股股權,原本是由新加坡財政部管理,新加坡財政部一九七四年成立淡馬錫,統一掌管國有財產,三十年後淡馬錫基金規模已達一千三百四十億元。

隨著這些公司陸續上市民營化,淡馬錫也開始將投資重心轉向鄰近國家。淡馬錫的投資項目包羅萬象,包括銀行、地產、交通運輸、物流、重大工程、電信傳播、媒體乃至於能源原物料都在投資範圍。

新加坡另一個主權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局成立於一九八一年,基金規模三千三百億美元,係新加坡政府為消化超額儲蓄所成立的基金,該基金係委託GIC投資,新加坡政府並不操盤。

GIC在全球十個國家有專門投資經理人,投資三十多國,逾二百件地產投資,投資範圍包括購物中心飯店、學生宿舍醫院等等先前還投資了桃園台茂購物中心,GIC重要轉投資包括台灣國巨電子(持股七.九九%)、中國睿富中國商業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瑞士銀行(持股七.九%)。

去年成立的中國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資本額,當初是由外匯存底提撥二千億美元成立,成立後馬上以六百七十億美元價格,買下大陸國有銀行主要控股公司中央匯金公司,除了掌控國有財產外,最近陸股重挫,中投也主動進場買進三國國有銀行股票,中投目前持有摩根士丹利九.九%股權。

韓國主權基金─韓國投資公司成立於二○○五年,基金規模三百億美元,主要從事海外投資,韓國三年前除提撥二百七十億美元外匯存底外,另外還將財政部三十億美元的外匯穩定基金轉到該基金,韓國投資公司今年八月買下美林七.四%股權。

經建會官員表示,台灣的國發基金目前規模二千億元,長期以來性質與主權基金類似,再加上財政部管理的三千億元公股股權,五千億元的規模,已經有主權基金的架勢,現在只要能達成朝野共識,台灣推動類似淡馬錫的主權基金並不是不可能。



◆ 主權基金 蘋果或毒藥?

【吳芳銘】2008-10-03 中國時報

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在總統府財經小組建議下,成了救市的藥方選項。事實上,早在這波次貸危機甚至更早些,主權基金就已是「救火隊」的角色。只是這個角色有其兩難之處,先進國家是既愛又恨,因而引發了到底是蘋果還是毒藥的不同看法。

自去年次貸危機發生以來,銀行彼此間的借貸無門,流動性風險逐漸提高。具有主權基金性質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投資局投資花旗銀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和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投資瑞士銀行、以及中國投資公司先後分別購買摩根史坦利和百仕通集團股權。主權財富基金頓時一躍為拯救金融流動性危機的救火隊。

主權基金扮演救火隊的角色,除了說明其績效和經濟實力不錯外,也帶給歐美國家疑慮和恐懼。這些國家注意到全球約四十個主權基金的主導者,大多是石油出口國和亞洲貿易順差的開發中國家,金額高達二.五兆美元。高於全球對沖基金總額的兩倍,占全球金融資產的二.五%。又由於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加,主權基金每年還以五千億美元的速度成長。《經濟學人》預估到二○一五年,主權基金將膨脹到十二兆美元,占全球金融資產比提升到一二.五%。

一些歐美國家也看到了主權基金的神祕性和黑箱問題,直指來自開發中國家的主權基金,隱含了政治或戰略的意圖,並非純粹商業目的。為此,七大工業國家(G7)、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即將召開的IMF秋季會議都提出「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行為準則」,要求主權基金增加透明度責任感和制度化。

有趣的是,透過對美出口石油與非石油商品,開發中國家獲得了巨額的貿易順差,因而積累了大量外匯。正是這些外匯儲備構成了主權基金的主要財源,因此美國可說是世界外匯儲備和主權基金的最大供應者。此外,由於美國國債收益率偏低,使得開發中國家尋求以主權基金的形式,透過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來提高獲利,達成基金設置的戰略目標。

這個循環的發展出現了一個問題:「美國製造」的主權基金之快速興起,卻讓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頭痛,因為它對美國的金融霸權地位構成挑戰,尤其是當今面臨「華爾街時代的終結」之際。這些挑戰也包括:

一、國家控制的資本與金融自由化的價值衝突。主權基金是國家的工具,具有該國政府戰略目標的指導性,除干預市場秩序外,其投資標的、時機、組合、目的和策略具有高度的不透明性,若商業行動的背後含有政治和戰略的考慮,將影響美國等先進國家的利益。尤其是中東伊斯蘭國家、俄羅斯與中國等戰略不定的國家更讓美國憂心。如《金融時報》揭露了中國外匯管理局成為外交的伏兵,以購買哥斯大黎加政府債券的商業模式遂行建交目的。

二、外匯投資多元化恐有損美國經濟的永續發展和美元的匯率穩定。歷年來,美國以外的國家約擁有美國全部可流通國債數量的一半,前十大國家約占三分之二;日、中、台、港、韓五個東亞新興市場超過國外購買美國國債總量的一半;石油輸出國家約占五%。由此可知,各國外匯購買美國國債是撐起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以外匯為主的主權基金的投資標的多元化以後,將破壞美國匯率和做為全球貨幣與儲備的穩定性,直接衝擊美元的全球霸權地位。

三、降低IMF等國際金融組織的重要性。IMF可說是美國維持金融霸權地位的禁臠,其所發揮的作用主要在匯率政策監督和提供條件性貸款兩方面。而主權基金的大行其道以及高獲利成長,將自成一個運作體系,降低甚至對抗國際金融組織的功能和控制力,也讓監管作業趨向複雜化、金融體系邁向高風險,進而削弱美國對國際金融體系的掌控力。

值得注意的是,現今美國以行動調整了「主權基金威脅論」的看法:在飽受次貸颶風侵襲後的華爾街夕陽下,為主權基金開啟了後門,讓這些基金入股了美國金融機構。這會是救命稻草,還是全球金融混局下的又一根致命稻草?就等歷史給答案了。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 我認為是有毒的蘋果。

fsj 提到...

美紓困案眾院表決通過 IMF:美經濟恐急劇衰退

* 美國眾議院通過華爾街紓困案
* 美紓困案 眾院表決通過
* 巴菲特:美紓困案 政府應只出資八成
* 經濟大蕭條? 學者:不會重蹈
* 美就業人口跌幅 五年來最大
* 美國九十老婦房子被銀行查封 尋短未遂
* 1.75美元 美學生標到一棟房子
* IMF:美經濟恐急劇衰退
* 景氣差 陸企恐爆減薪裁員潮
*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 拉迪:有利
* 農地開放買賣 台商熱 重稅防炒
* 最新民調:馬英九劉兆玄滿意度創新低
* 瑞士信貸:在台借美元又難又貴
* 彭淮南鬆口 貨幣政策轉向適度寬鬆
* IMD評比 中小企業競爭力 我全球第四
* 經部製造業調查 大陸是我外銷最大對手
* 我見我思 -- 要多少錢與權才滿足?

◆ 美國眾議院通過華爾街紓困案

法新社╱何世煌 2008-10-04

(法新社華盛頓三日電)美國眾議院今天以贊成遠多於反對的票數,通過增訂後的七千億美元金融紓困案,屈服於外界要求協助避免美國經濟崩潰的強大壓力。



◆ 美紓困案 眾院表決通過

【經濟日報╱編譯湯淑君/綜合華盛頓三日電】 2008.10.04

美國眾議院3日開始辯論修正版金融紓困案,稍後將進行表決。由於新案已納入減稅與提高聯邦存保上限的條款,加上美國總統布希與國會領袖積極遊說原先反對的眾議員,可望掌握足夠贊成票數讓紓困案過關。美股早盤道瓊指數大漲逾200點。

眾院在美東時間3日上午9時開始辯論,預料最快在當日下午12時15分(台北時間4日凌晨12時15分)進行表決。之前,眾院以223票支持對205票反對的差距,通過將此案逕付表決,由此可見支持派已占上風。

田納西州共和黨眾議員瓦姆普(Zach Wamp)3日預估,足夠的票數「可能已到位」。他在眾院共和黨議員結束閉門會議後告訴記者,至少已有12名共和黨眾議員以及八名民主黨眾議員打算改投支持票。他相信「兩黨都有足夠的支持力量」,讓紓困案過關。

四天前,眾議院否決修改前的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案,造成道瓊工業指數單日大跌778點,引發全球股災。為避免重蹈覆轍,眾院領袖表示,只會在確信爭取到足以通過法案的票數後,才會付諸表決。

眾院議長裴洛西2日說:「我們不會把得不到足夠票數的法案提交議場表決。而對於能夠把法案提交表決,我感到樂觀。」

眾院2日通過,訂於3日表決參議院金融紓困修正案,且眾院本身對該案不再修改。眾院民主黨領袖2日會商策略後樂觀表示,這一回紓困案可望在眾院過關。

參院1日通過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修正案,增列為中產階級家庭與企業延長1,500億美元的減稅條款,並暫時把聯邦對銀行存款的保險上限從10萬美元提高到25萬美元,可望化解眾議院內的反對阻力。

※ 報紙報導的時間是第一輪投票過關。



◆ 巴菲特:美紓困案 政府應只出資八成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三日電】 2008.10.04

美國政府打算用7,000億美元解決金融危機,巴菲特建議政府應該和私人投資人合作,以低利貸款方式出資80%給華爾街或其他投資人去收購不良債權,其餘20%的資金就由他們自行籌措。他並警告7,000億美元恐怕已不夠用,雖說紓困案並不完美,但國會再不儘速通過紓困案,可能連他都得改當送報生。

全球名氣最響亮的投資人巴菲特,2日出席財星雜誌(Fortune)在加州舉辦的女強人峰會,他指出目前全球市場正面臨史無前例的問題,形容這像是經濟的「珍珠港事變」,並警告國會再不加速行動,恐怕會出現一場大災難。

巴菲特說,他在往會場的路上想到一招,就是讓美國政府和私人投資人一起收購那些不良資產。財政部以低利貸款提供80%的資金給避險基金、華爾街業者或任何投資人,其餘20%由投資人自行負責,由他們收購不良資產。一旦順利成交,政府得優先收回貸款,並收取利息。

此機制有助於不良資產找到公平的價值、刺激市場需求,而金融機構也可望脫身,這些資產也能得到適當的管理。政府或許還能因此獲利,保住納稅人的權益。

他說:「現在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成本,又比兩周前高了。」他又幽默地說:「如果下周再沒有辦法解決,我可能就得回去送報紙。」

巴菲特說,金融紓困案並不完美,但卻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大步。他認為此案的效果要一段時間後才會顯現,就算通過了經濟恐怕還是會受衝擊。

信用危機讓市場動盪不安,卻正是巴菲特等待已久的大好時機。他告訴與會者,這陣子找他投資的電話暴增。有個打電話來的執行長說了一個妙喻:「在市場眼裡,我們就像是青蛙,貴公司波克夏就是公主。如果您肯賞個吻,我們就能變為英俊的王子。」

巴菲特回他:「那就換我們變成青蛙。」不過「我們確實也親了幾隻。」

後來巴菲特接受CNNMoney專訪時說,他並不想找出這場危機的「元兇」,「每個聖人都有過去,每個罪人都有未來。」景氣大好時沒有什麼好人壞蛋,一切都是人性使然。

※ 巴菲特說得好曖昧。



◆ 經濟大蕭條? 學者:不會重蹈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美聯社紐約3日電】 2008.10.04

雖然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距今幾已80年,華爾街最近的金融危機卻與當時有若干相同之處,包括風暴發生之前的房市高漲、長期信用擴張和股市下跌。不過,有美國經濟學家指出,美國現在金融體質優於以往,不會重蹈覆轍。

在1920年代,股價一度漲到原來的4倍以上,但在1929年10月28日,道瓊指數單日跌幅13%,隔天再跌12%,之後幾天又跌了10%。到了1932年,股市跌到谷底,比起最高點跌掉了80%。當時數百萬人失業,銀行體系大亂,大約9000家銀行在1930年至1933年間在恐慌中破產,出口量減少了三分之一。

有些經濟學家將大蕭條的部分成因歸咎於當時的聯準會,因為即使在1920年代經濟趨緩的同時,聯準會仍然提高利率,而當銀行開始倒閉之後,聯準會也袖手旁觀。

當時在胡佛總統主政下的財政部長梅隆主張,應該讓自由市場懲罰那些魯莽的投資人,並允許不良的金融體系繼續惡化。梅隆的看法如今也得到部分共鳴。

不過今天決策者和國會議員已從大蕭條和許多國內外金融危機的經驗中獲益。而且,他們處在一個受到更佳規範的金融市場、銀行存款保險、和其它可用來避免歷史重演的政策。

研究金融危機的羅格斯大學經濟系教授鮑鐸認為,「我們現在比過去富有數倍,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安全網。」鮑鐸說,現在的危機也許比較像1990年代發生在日本的金融危機,處理這個問題得賠上10年的經濟停滯。

經濟學家說,過去兩周,美國政府的態度出現轉變,決定向美國國際集團(AIG)伸出援手,代表政府決心要在問題發生之前採取解決之道。麻省理工學院經濟歷史學家德明甚至明確指出:「我們不會重蹈經濟大蕭條的覆轍」。

※ 是呀,真正的危機最近不會出現。



◆ 美就業人口跌幅 五年來最大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彭博資訊華盛頓三日電】 2008.10.04

美國9月就業人口劇減15.9萬人,降幅為五年來最大,顯示勞動市場加速惡化,加深美國經濟衰退疑慮,市場預期聯邦準備理事會(Fed)10月底開會時降息的機率為100%,甚至可能提前緊急降息,促使道瓊工業指數3日早盤大漲逾250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勁揚3%,歐股也大漲逾2.5%。

美國勞工部3日公布,9月就業人口繼8月陡降7.3萬人後再度劇減15.9萬人,遠高於市場預期的10.5萬人;也是失業人數連續第九個月增加,暗示經濟在衰退之中。失業率連續第二月維持在五年高點的6.1%,符合市場預測,比去年同期高出1.4個百分點。

此外,供給管理人協會(ISM)發表的美國9月非製造業指數為50.2,低於8月的50.6,顯示美國服務業成長速度繼續減緩。

美國自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總統大選前失業率上揚的情況只發生過兩次,兩次都是執政黨敗選下台。9月就業報告也可能增加美國眾議院通過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的壓力。

勞動市場形勢嚴峻也使央行降息的機率大增。利率期貨市場顯示,市場預期Fed在10月29日或之前調降基準利率2碼至1.5%的機會高達九成,連降3碼至1.25%的機會是10%。上個月市場預測利率維持不變的機率還維持在88%。

Decision Economics公司資深分析師艾利斯說:「我們之前見過更差的數字,但這次看起來像是局面變得更糟。」他表示,Fed雖然擔心通膨,但可能因就業狀況不佳傾向降息。

9月就業報告發布後,美國今年的失業人口累計達76萬人,而2007年創造的就業機會為110萬個。失業率和通膨率相加的「痛苦指數」在8月一舉攀升至11.7,創17年來新高。

9月工作時數也降至1964年以來的最低水準,每周平均工時從33.7小時縮減為33.6小時,勞工平均工時和加班時數俱減,每周平均薪資因此減少81美分至610.51美元。

穆迪公司網站Economy.com首席經濟學家冉帝指出Fed可能被迫緊急降息,他說:「金融恐慌打擊企業信心,各行各業都大幅裁員,聯準會有可能提前降息。」

※ 有沒有美國帳篷族的最新數據?(關鍵字:tent city、homeless)

* Homeless camp to move again - Seattle Times Newspaper
http://seattletimes.nwsource.com/html/localnews/2008224238_homeless03m.html



◆ 美國九十老婦房子被銀行查封 尋短未遂

中廣新聞網╱夏明珠 2008-10-04

美國俄亥俄一名九十歲的老婦人,住了將近四十年的房子,因為她繳不出房貸,而被銀行查封,她尋短未遂,這個新聞再次突顯次貸危機是如何威脅美國民眾生活,影響社會安定,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因為繳不出房貸,被迫要搬離她住了一輩子的房子,聽起來尤其令人不忍。

波克老太太日前被人發現倒臥在家中,肩膀上有槍傷,她被上門遞送房屋查封通知單的警察發現,送醫救治。

波克太太也是這波次貸危機的受害人,鄰居說,警察已經上門三十多次,要把她逐出她住了38年的房子。



◆ 1.75美元 美學生標到一棟房子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三日電】 2008.10.04

經濟不景氣,美國房地產價格狂跌,芝加哥一名女子竟以1.75美元在eBay拍賣網站標到一棟房子;全美最大房屋建商賀爾登(Horton)最近也賤價出售建地,估計最低下殺至一折不到。

主修財務的30歲大學生史蜜絲(Joanne Smith)標到的是一棟不折不扣的房子,只是油漆剝落、屋瓦殘缺、庭院雜草叢生。

史蜜絲原本只是上網比較PlayStation遊戲機售價,無意中瞄到這棟位於密西根州薩吉諾市(Saginaw)的廢棄屋求售。她未實地看屋,只覺得很划算就下標,原本準備最多付20美元,不料結果卻以不到2美元得標。

該屋最初從1美分起標,另有七個人出價,但他們更錙銖必較,因而讓史蜜絲在上周結束的拍賣中勝出。史蜜絲到現在還不清楚房價是否包含土地,也無意搬家。她告訴薩吉諾新聞報(Saginaw News):「我會試著轉手賣出。」

不過,該屋積欠稅金850美元,史蜜絲必須在3月底前繳清,免得房子被法院拍賣。

房市不景氣也促使全美建屋單位最多的大建商賀爾登大肆賣地。賀爾登最近積極拋售加州偏遠地段的建地,一方面節稅,另一面也增加手中現金繳付銀行貸款。

賀爾登兩周前賣出在加州沙漠熱泉市(Desert Hot Springs )可蓋2,000棟房屋的建地,售價780萬美元;但曾競標這塊地的投資人夏波夫估算,當初賀爾登可能花了1.1億美元買地,這還不計後來整地和裝設污水處理系統的費用。

賀爾登最近還以440萬美元,賣掉靠近聖地牙哥、位在埃斯康迪多市(Escondido)的一塊四英畝土地。官方估價資料顯示,售價約為2005年買進價格的25%。

按美國稅法規定,資產出售虧損可抵過去兩年內獲利並申請退稅,這可能促使建商賤賣土地求售。預計年底前會出現更多類似交易。而且,建商出售建地換得現金入袋,就繳得起銀行貸款並支付日常費用。

賀爾登最近的幾筆交易也反映業界風向轉變。過去景氣好時,建商會買加州偏遠郊區的大塊土地開發,但未來幾年,建商可能在大都會區邊緣推出小開發案,一般預期靠近市區的房價會比郊區更快反彈。

※ 那棟房子送我也不要。



◆ IMF:美經濟恐急劇衰退

【經濟日報╱編譯陳澄和/綜合三日電】 2008.10.04

國際貨幣基金(IMF)2日在最新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半年報中說,金融動盪加劇可能把美國經濟帶進衰退,這是自去年爆發信用危機以來最悲觀的看法。

報告說:「2007年夏季開始的金融動盪,已經演變成全面性的危機。」IMF並警告,美國經濟「很有可能會急遽下滑」。

IMF今年7月更新報告時還表示,美國會在2008年下半年「溫和萎縮」,然後在2009年逐漸復甦。但新出爐的報告則改口說:「決策者應採取強烈措施處理壓力,並協助恢復金融體系的資本。」

IMF的報告指出,歐元區15國可望安度金融震盪與成長減緩的考驗。「歐元區家庭的財務處境相對安定,對經濟的急遽下滑可以提供若干的保護。」

遲至9月17日時,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康還說:「我們可能已看到金融業危機的尾聲。」

但最新的IMF報告卻警告,根據對過去幾次市場動盪時期的分析,銀行業的緊張情勢通常會讓經濟衰退更形惡化。經濟下滑或萎縮之前若同時發生銀行業危機,往往會使衰退幅度加倍或甚至三級跳。

IMF研究處副主任柯林斯在記者會上說,這場金融危機是「1930 年代以來,金融業所承受的最危險衝擊」。他說:「我想不起有任何先例,顯示有哪一國在出現重大的銀行體系倒閉風潮後,還能逃過嚴重的經濟後果。」他說:「當銀行體系像現在一樣受重創後,經濟活動長期、嚴重下滑的可能性便會大增。」



◆ 景氣差 陸企恐爆減薪裁員潮

【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綜合報導】 2008.10.04

全球經濟降溫,大陸房地產、航空、石化、電力、印刷等十多個行業面臨降薪或裁員;受到股市、房市不景氣的影響,大陸證券與地產業年底將爆發裁員潮,德意志銀行估計,明年電子、紡織、服裝業將面臨更大打擊。

狂跌不止的A股市場,今年來大陸的證券業減薪幅度約達三成。中國證券報引述業內消息指出,廣州一家大型證券公司營業部,從6月起下調編制內員工月薪20%以上。

一位湘財證券人員說,原來營業部後台員工每月能拿人民幣3,000元,但6月開始只發人民幣2,200元,扣除社保和住房公積金後,最後拿到的不足人民幣1,800元。

深圳一家券商負責人表示,深圳高峰期時經紀人達上萬人,現在應該離職了一半以上;他透露,明年大陸官方可會要求所有證券經紀人須持有執照才能執業,目前有100多萬從業人員,但只有20萬人有證照。

受到房市持續低迷影響,大陸104家房地產上市公司中,有23家降低了「支付給職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降幅至少在兩成以上。

中國證券報引述一位大型房企負責人說法指出,若第三季銷售若持續低迷,公司高管將集體減薪,公司的股權激勵制度也將停擺。他說,「房地產業最難的應該是明年」。香港文匯報報導,受到高油價和經濟不景氣影響,中國南方等航空公司,下半年起基層以上全體管理人員將減薪10% 。

一度被傳言「抄表工年薪(人民幣)10萬元」的電力企業,包括國電慶恒泰、湖南華電等自3月起不約而同地開始全面降薪,降幅按照不同職級約在10%到30%以上,讓電力公司員工身價大縮水。

大陸媒體此前估算,豫能電力若在不裁員情況下,員工半年平均工資只有人民幣1,216元,一個月僅200多元。

由於紙價上漲和廣告預算萎縮,傳媒業也進入了冰河時期。南方都市報記者說,薪水降幅達到三成,月薪由人民幣1萬元降至7,000元,深圳晶報和深圳電視台編導表示,目前工資已降一成。

德意志銀行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作為大陸第一大貿易夥伴,歐洲經濟下滑將對大陸帶來繼美國後的第二波衝擊,預計明年大陸的電子、紡織和服裝業將面臨更大的打擊。



◆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 拉迪:有利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北京3日電】 2008.10.03

幾年來,中國和其他地區的經濟決策者一直有這樣一種強烈的擔憂,那就是中國草率地致力於通過投資和出口推動經濟增長,這不僅加劇了通貨膨脹,還污染了環境、惹惱了貿易夥伴。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路版報導,最近幾個季度,情況出現了新的變化。部分原因是隨著美國和歐洲的經濟表現低迷,中國也開始出現經濟增長放緩的局面。

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拉迪指出,這一趨勢是有利的,因為它降低了通脹壓力和與經濟迅速增長相關的投資扭曲。它還將引導中國重新平衡其經濟增長模式,從而緩解貿易壓力。

不過,它也帶來新的挑戰。如果沒有恰當的政策,增長可能會進一步滑落,這意味著中國作為全球增長發動機的角色將大打折扣,而目前正是世界最需要中國扮演這一角色的時候。

儘管一定程度的放緩是件好事,但中國領導層認為,增長大大放緩的風險超過了通貨膨脹的風險。因此,他們開始透過上調銀行貸款額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降低銀行貸款利率等措施放鬆貨幣供應。

拉迪說,如果不採取更有力的政策,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就有可能大大低於政府所期望的速度,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對創造就業和維護社會穩定都是必要的。全球經濟也有可能會失去中國對增長的巨大貢獻。合理的政策不僅對中國有利,也對世界其他地區有利。



◆ 農地開放買賣 台商熱 重稅防炒

【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北京報導】 2008.10.04

中共即將允許農村土地使用權買賣交易的決定,這等於承認土地私有化,許多台商早已看準這點,摩拳擦掌在大陸購買農地。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將規範較高的賦稅或長期限制土地農用,將使台商炒作土地的算盤大打折扣。

早在二○○六年,廣東省就開始試辦農地可自由買賣;加上今年三月中共全國人大通過「物權法」,因此台商預測土地私有化政策遲早會實施,不少台商鴨子划水、開始預作準備。

一位廣東的台商會長,就在廣東東部購買了八萬畝的山坡地。這位會長稱,他買的土地大到「連鴿子都飛不過去!」有二十多位台商在廣東的佛山、清遠、惠州等地買地開設觀光農場,發展精緻農業和觀光農業。

表面上看,台灣因為發展農業種植或農場,需要廣大的種植面積;其實,台商都在打土地的主意。從台灣的土地改革發展經驗來看,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城市土地不夠用,經過「農地重劃」、「市鎮商業發展規劃」,農地變更地目,可以使農地很快就「復活」。即使還是農地,也可以蓋「農莊」,發展商業或其他用途。

過去,因為大陸農地使用權禁止買賣,台商大多只投資商業地產或住房。投資農業的台商,則多以租地或契約農的方式,和大陸農民租賃。未來開放交易後,在大陸鼓勵台商投資農業的政策下,必然會興起「購地潮」。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開放農地購買,必然會有相關配套措施,避免商人得利,農民受害。最可能的就是限制土地的使用方式,為了使農業生產用地不再流失,土地將被嚴格限制在「農用」;其次,限制購買人的身分,為農民或農業企業家;第三,限制土地使用時間,例如,土地交易後,將用在農業用途一百年或一百五十年。

還有中共最擅長的賦稅槓桿,把台商引進大陸後,賦稅一點一點地加上去,最後,台商賺到的,都要繳給共產黨。例如,從今年起,大陸開徵「土地使用費」每平方公尺三至五元人民幣,擁有大片土地的台商,一年要繳的稅就十分沉重,繳個幾年,「連本都要被吃掉!」



◆ 最新民調:馬英九劉兆玄滿意度創新低

中評社 2008-10-03

中評社台北10月3日電/根據台灣TVBS的最新民調,馬英九的滿意度下滑5個百分點,只有23%滿意,不滿意度高達59%,劉兆玄的滿意度更低,只有19%,而當中比較獲得民眾肯定的,則是新任的 "衛生署長" 葉金川。

和就職百日相比,馬英九不滿意度多了19個百分點,滿意少了18個百分點。 "行政院長" 劉兆玄的滿意度也創下新低,高達60%受訪者表示不滿意;對於新任 "衛生署長" 葉金川,處理毒奶事件的表現,有41%滿意,不過不滿意的也有38%,顯示仍有努力空間。

有39%的民眾對馬政府解決毒奶事件有信心,比前一個禮拜多了8個百分點,不過還是低於沒有信心的47%。

對於需不需要 "內閣" 改組?和上一次調查結果差不多,有53%贊成,26%認為不需要,21%沒有意見。

至於是否認為馬政府是一個無能的政府?54%的民眾不同意,34%的民眾同意,比前一個星期下降6個百分點,顯示部分民眾對馬政府近來的決策有所肯定;不過在處理陳水扁弊案的表現上,還是有55%不滿意,滿意的比例只有25%。



◆ 瑞士信貸:在台借美元又難又貴

【黃怡錦/台北報導】2008-10-04 工商時報

全球市場搶抱美元現金部位,各銀行也致力維持美元流動性,瑞士信貸昨(3)日最新金融產業觀點指出,3個月期美元LIBOR利率明顯飆升,如此將使近期國內的銀行對於美元放款,轉趨審慎,企業對於美元需求的融資難度將會提高。

瑞信數據顯示,3個月期美元LIBOR利率指標,已從9月中的2.8%,上升至4.15%,短期美元融資成本飆高,瑞信對所觀察的國銀,包括兆豐、大眾、彰銀、玉山、第一、華南、台新、新光、中信、台北富邦、永豐、國泰與元大銀等,進行調查,得到「在台灣向銀行借美元,已變得更困難且更昂貴」的結論。

瑞信金融產業分析師許忠維指出,3個月期LIBOR美元利率,漲到4.15%,讓許多企業的短期美元融資成本,大大提高了。雖然多數銀行認為,這僅是短期現象,但有一些國銀對短期的美元放款的意願,轉趨審慎,要求企業必須支付較高的利差(spread)。

全球美元流動性緊,甫宣布投銀調整定位的瑞士銀行,據悉,以後投銀部門向內部進行美元融資,將比照市場利率水準,支付相當比例的利率加碼。

此外,外商銀行總部也向各地區市場要求,維持充足的美元流動性部位,以「撐」過金融市場的動盪為大前提。

另一方面,外銀交易室資深主管也表示,外銀同業間的美元拆借,目前大概只能透過隔夜拆款,才借得到,較長天期的很難有人有餘裕的資金拆出,且國際金融機構財務危機頻傳,考量到與對手銀行的潛在交易風險,是暫時不做1個月以上美元拆借交易的另一原因。

因此,美元隔拆利率也從以往正常水準的2%-3%,近日提高到6%-8%。



◆ 彭淮南鬆口 貨幣政策轉向適度寬鬆

【經濟日報╱記者傅沁怡、雷盈/台北報導】 2008.10.04

國內通膨壓力減輕、景氣減緩風險升高,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首度鬆口指出,目前貨幣政策方向已由「審慎微調」轉為「適度寬鬆」,這是四年來央行首度改變貨幣政策。市場人士解讀,央行終止先前連續16度升息並轉為降息後,未來新台幣利率走低趨勢成型,除存放款利率可望持續調降,央行也考慮採取調降存準率等其他寬鬆措施。

彭淮南下周一(6日)將至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他在央行提供立法院的報告書中,四年來首度指出我國貨幣政策將改為「適度寬鬆」。

市場研判,央行12月底理事會可望持續降息政策,至少調降貼放利率半碼(0.125個百分點),如果流動性問題持續無法解決,也不排除央行透過臨時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提前降息,或採取調降存準率等其他寬鬆措施。

央行9月18日以來,已祭出降低銀行新台幣存款準備率、調降貼放利率和擴大附買回操作機制等三把尚方寶劍,宣告近四年的中性貨幣政策暫時畫下休止符。但當時彭淮南並不願回應貨幣政策是否轉向,僅強調「沒有人規定向前走就不能後退,或是走一走要先暫停才能後退」;銀行主管解讀,央行本次業務報告透露寬鬆貨幣政策「定調」,後續新台幣利率走勢看跌不看漲。

市場人士指出,央行先前為穩定物價,一直強調審慎微調的中性貨幣政策,即希望緩步升息讓新台幣實質利率回復中性水準,就連央行9月底理事會宣布降息後,央行新聞稿和彭淮南也未提及「寬鬆」的字眼,但這次業務報告將宣示貨幣政策適度寬鬆,顯示關切目標已由物價轉移至景氣與流動性,貨幣政策也因而由中性偏緊轉向適度寬鬆。

官員透露,近來國內景氣走緩,國際景氣更面臨減緩或衰退的疑慮,反觀通膨預期已經下降,未來通膨壓力可望減輕,央行因而考量貨幣政策應較過往寬鬆,以支應銀行資金流動性,同時透過相關政策促進民間消費和投資,協助經濟成長動能。



◆ IMD評比 中小企業競爭力 我全球第四

【于國欽/台北報導】 2008-10-04 工商時報

經建會昨日指出,依據2008年洛桑管理學院(IMD)中小企業競爭力最新評估,台灣在今年的排名一口氣提升10名,居全球第4,遙遙領先日、韓及星,顯示台灣的中小企業營運能力備受國際肯定。

經建會指出,IMD自2005年在評估各國競爭力時,會同時去關照中小企業的情況,我國中小企業營運管理效能的排名在過去兩年皆落在十名之外,表現普通,今年名次大幅躍升至全球第4,是自有這項調查以來排名最高的一年。

此項排名的前5名依序是:香港、奧地利、瑞士、台灣及德國,新加坡名列第16,南韓更名列第53,至於日本也僅排名第40,顯示台灣中小企業的效能確實備受國際肯定,在亞洲的排名僅次於香港而高居第2。

經建會官員分析,依據我國最新的工商普查結果顯示,台灣的中小企業只用了台灣整體資產的19%,但卻創造了台灣40%的總產總額,並提供了63%的就業機會,不論是資本生產力或勞動生產力觀察,近年的成長率皆高於大企業,顯示中小企業挾其少量具差異、特色化的靈活策略,經營效率已高於大企業,這一調查的結果完全印證了IMD的報告。

經建會表示,為增強中小企業競爭力,政府將持續鼓勵中小企業重視研發投入,積極推動小型企業研發計畫(SBIR),創新科技應用與服務計畫(ITAP)等,並加速異業整合、創造新型態服務業,以擴大市場商機,提升國際競爭力。



◆ 經部製造業調查 大陸是我外銷最大對手

【侯雅燕/台北報導】2008-10-04 工商時報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最新進行的製造業調查報告指出,國內廠商認為內外銷市場上最大競爭對手是中國大陸,與往常我國競爭對手為日本等不同,主因大陸產品價格具競爭性,品質也有提升趨勢,是台灣廠商值得重視的警訊。

統計處每年均會公布上一年的製造業經營實況調查結果,主要在了解當前國內製造業者在生產行銷、經營動向、原物料上漲的影響以及盈餘運用情形,此次有效調查家數總計有3232家,回收樣本為3039家,回收率達94.03%。

統計處表示,這次調查最值得住意的是,企業經營上所面臨的最大困難為原物料高漲及同業競爭激烈。國內製造業產品在內銷、外銷市場上除須面對國內同業競爭外,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均為中國大陸。

統計處指出,台灣業者認為自己最具競爭力的要素,以品質占35.93%最高,價格占14.87%次之。有34.47%業者表示,原物料高漲是影響其經營最大的因素;其次認為同業競爭激烈占24.38%、第三大因素是需求萎縮,占11.64%。

此外,根據調查結果,在內銷市場的競爭對手中,62.94%的人認為是台灣同業,大陸廠商以14.64%居次。在外銷市場上,認為受中國大陸威脅最大,占比33.86%,國內同業以19.30%居次,海外台商占12.42%及日本占8.65%。



◆ 我見我思 -- 要多少錢與權才滿足?

【呂紹煒】 2008-10-04 中國時報

看到政府提出成立主權基金的議題,最直接的感想是:要多少不受監督、或少受監督的錢與權,官員才會滿足?主權基金,堪稱新政府成立後,最無理與無厘頭、又「恐怖」的政策構想。

政治有一個基本運作原則,把錢拿到離正常體制越遠的地方,運用起來就越方便,掌握者擁有的「自主權」也越大。編列在正常預算書內的錢,不能隨便挪用;但,編在外圍的各種組織的錢,就比較容易「通用」。而利用基金當金庫,又更好用了。

看看四大政府基金、公營行庫的資源,縱然政府表面上訂了多少法令、制度,去保證這些單位「中性運作」,但,每個人都知道,行政院一聲令下,他們都要戴著鋼盔往前衝。股市護盤、配合政策投資,或甚至配合政客「個人投資」,盡在其中矣!想想扁政府時代,中華電信也可以投資軍火事業,你不毛嗎?

所以,政府任何想再成立啥碗糕基金的政策,通通該反對到底。即使,今日成立一個基金,是由正派專業如彭淮南之流者負責,但,相信我,他很快就要陣亡─因為正派又專業。接著就換政客上場,他們就在體制視線外,又掌握了一個鉅大的金庫財源。胡搞瞎搞、好好圖利自己與盟友一番,那是一定要的。

更可笑的是,成立主權基金,連官員自己都還不知所為何來。如果說要投入國內公共建設,奇怪啦,不循正常編列預算程序做公共投資,反而是「編列預算成立主權基金,主權基金再投入公共建設」,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嗎?如果說是投資國內股市,更奇怪了,為何特地編列預算去投資股市?全世界有那個政府幹這種事?更何況,現在國內可讓官員支使入市的基金與錢,還不夠多嗎?

如果,是要效法它國的主權基金,在全球各地找尋投資標的,一來,台灣政府對外投資「記錄輝煌」,都是政治外交考量、或官商一家親下做成的投資,虧空一屁股。未來,大概還是如此吧。二來,政府已經窮得夠窮了,「生吃都不夠了,那還有可以曬乾吃的?」那些成立主權基金的大部分國家,政府的錢可是多得淹腳目。

至於拿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的想法,更是恐怖。如果說,官員看到咱們外匯存底很多,「不用可惜」,要發揮其最大效益,所以要拿部份外匯存底來「發揮效益」。嘿,外匯存底根本不是政府的錢,他只是受民眾之託付,暫時保管這些錢而已。而且,撥撥算盤,扣除外資匯入的熱錢、正常貿易需要準備之數額,也沒太多可用了。

左看右看、前思後想,都不知這個主權基金所為何來。想想它的運作「成果」,你不覺得這個無理又無厘頭的政策,讓你寒毛直豎的恐怖?就請官員節制,全社會一起努力擋下,咱們不要再塞錢與權給政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