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8

成為反應容器的單晶

Single Crystals as Reaction Vessels
http://www.physorg.com/news139568972.html

September 02, 2008

來自於東京大學的日本研究者創造出一種複合物,能結晶形成一種多孔固體。常見的試劑,即便龐大,都能輕易地擴散至這些孔中,而且有足夠的機動性與嵌入的基質反應。如同他們在 Angewandte Chemie 中的報導,這些孔作用如同結晶狀的分子試管。反應產物能直接透過 X 光結晶學方法檢驗。

只有單晶能以 X 光結晶學檢查。結晶體的 X 光繞射能用來決定其結構。液體沒有這麼容易分析。在固態反應中,此技術受限於容器(cases),在其中結構性變化非常少。龐大的反應物甚至連平常緊緊擠在一起的結晶體都無法進入,而結晶體則通常在反應期間被分解。

一個由藤田誠(Makoto Fujita)所領導的團隊開發出一種鋅離子與芳香環系統複合物,那形成具有大孔之強健網狀物的結晶體。此化合物在這樣的構成下,原子的反應基(reactive groups),如胺基,能伸入這些孔中。

將此結晶體浸入某種包含常見反應物的溶液中,使這些與嵌入的反應夥伴(reaction partners)接觸。甚至連龐大的分子都能進入大孔中。研究者因而能使胺基與乙酐(acetic anhydride,無水醋酸)或苯胺起反應。這些所用試劑的反應性以及反應路線,猶如反應物彼此在溶液中自由地相遇。結晶體會逐漸改變顏色,但不管反應如何,均以結晶狀形態存在。

因為反應最終產物仍屬單晶形態,反應路徑能以 X 光結晶學的方式追蹤。不穩定的反應產物以及中間產物也因而能在原處產生以及被偵測。在孔內的化學反應如果有需要的話,也能將孔壁修改,例如配備自由酸基。

※ 這東西頗有趣,相關報導:

* Single-Crystalline Molecular Flasks: Chemical Transformation with Bulky Reagents in the Pores of Porous Coordination Networks
http://dx.doi.org/10.1002/anie.200802545
Takehide Kawamichi, Tomoki Kodama, Masaki Kawano, Dr.,
Makoto Fujita, Prof. Dr.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ug. 8, 2008
doi: 10.1002/anie.200802545
能偵測致病微生物與毒素的新一代感應器
科學家開發世上最薄的氣球
第一個積體奈米線感應器電路
MIT 以病毒開發出如細胞般大小的電池
清大:採用奈米雙晶 電子產品長壽10倍
雷射與塑膠珠:在奈米尺度下駕馭光的力量
電子顯微術進入 picometer 尺度

工程師證明石墨薄片是強度最高的材料
真正奈米等級的單晶 Fullerites
研究者分析具「巨大離子傳導率」的材料
第一個石墨薄片 STM 能譜產生新驚奇
迪拉克電子在鉍當中的相變
研究揭櫫金奈米簇穩定性與電子特性
搞亂週期表的超級原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