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2

未來主義百年展 看藝術家造反

【邱祖胤/台北報導】 2009-06-11 中國時報

未來主義誕生一百年,世界各地紛紛舉行未來派特展,台灣也將從七月十一日起在中正紀念堂舉辦「飆未來:未來主義百年大展」,展出一四五件來自未來主義發源地義大利的精選展品。包括藝術家巴拉的《速度+光油》、巴德薩利的《在蘆苟車站的火車》、薄丘尼的《空間中連續的獨特形體》。

未來主義這個藝術運動雖然只有短短廿年的壽命,卻啟發了不同領域的創作者。什麼是「未來主義」?廿世紀初,受到工業革命影響,電力與機械的普遍使用徹底衝擊人們對於時間、速度和光線的感受。義大利詩人馬里內諦(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於一九○九年發表「未來主義者宣言」,揚棄傳統藝術及陳舊思想,主張藝術家應全力追求速度、歌頌科技與力量。

宣言主張:追求速度歌頌科技

這個宣言馬上贏得了藝術家們的附和,盡情擁抱工業化時代所帶來的改變,極盡所能地呈現作品的「未來感」。

由這些令人目眩神迷的畫作構成的「飆未來:未來主義百年大展」,是由義大利德貝羅當代藝術館館長斯庫迪羅(Maurizio Scudiero)策畫,匯集來自卅四處收藏單位的作品,包含多件大尺寸畫作、雕塑、及服飾。

從這些作品中,觀眾可以見到藝術家如何將時間入畫,展現他們對於科技與動感的推崇。其中,巴拉(Giacomo Balla)的《速度+光油》價值高達八千三百多萬台幣,是展品中最昂貴的一件。

盧梭羅噪音樂器成電音始祖

未來主義代表人物包括巴拉、薄丘尼(Umberto Bocciom)、卡拉(Carlo Carra)、塞維里尼(Gino Severini)以及盧梭羅(Luigi Russolo)等五人。其中,巴拉身為多人的老師,他倡導描繪運動物體的多個側面及同時並置原則。

薄丘尼主張雕塑的材質不必有所侷限,應嘗試用玻璃、鋼鐵、水泥來創作。學音樂也畫畫的盧梭羅認為機械噪音最能象徵工業文明,他發明噪音樂器、組織噪音樂團,被視為電音始祖。

未來主義藝術家大膽衝撞時間與空間的表現,在當時等於帶頭造反,教人們用不同的角度體察世界。像是飆車時看到的街景、搭飛機鳥瞰的城市風情,和靜止觀察時的感覺大不相同。

《速度+光油》堪稱代表作

巴拉筆下的《速度+光油》,畫的就是移動中的輪子,試圖記錄物體在空間行進過程所留下的多個軌跡,感覺就像一張底片多重曝光後的結果。這張畫也成為未來主義的代表作,目前市值高達一八○萬歐元,相當於八千三百多萬台幣。

巴德薩利(Roberto M. Baldessari)的作品《在蘆苟車站的火車》,也同樣具備同樣的趣味。人們可以在畫中同時看到蒸汽火車進站時的各個角度,以及萬頭鑽動的乘客。不過畫家不再寫實描繪具體形象,人物的臉部表情及身軀則根本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光景的變化與多重角度的集合。

※ 相關報導:

* Futurism -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Futurism

找到全世界的感動 改變亞洲的力量

33 則留言:

fsj 提到...

全盲青年 美鋼琴大賽摘冠

自由時報 2009.06.09

特約記者曹姮/東京傳真

年僅二十歲的日本全盲鋼琴家辻井伸行(Nobuyuki Tsujii),七日(台灣時間八日)在美國德州沃斯堡舉行的第十三屆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中技壓群雄,和十九歲的中國青年鋼琴家張昊辰並列首獎。這是該獎項成立四十七年來,首次由亞洲參賽者摘下首獎獎座,也是該獎項迄今第二次由兩人並列首獎,辻井更是第一位獲得這項殊榮的視障音樂家。

世界三大鋼琴賽 百萬樂迷關切

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是以美國德州沃斯堡(Fort Worth)出身的知名鋼琴家范克萊本為名,和柴可夫斯基國際大賽、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等並列世界難度最高的三大鋼琴比賽。范克萊本在冷戰方熾的一九五八年贏得一項著名的莫斯科音樂競賽後,躍登國際舞台,擁有數以百萬計樂迷。

辻井從初選的一百五十一名參賽者中過關斬將,一路打進六強最後決賽。辻井在四日演奏蕭邦的鋼琴協奏曲第一號,六日表演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七日則彈奏貝多芬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等三首曲子,雖然眼睛看不見,卻絲毫沒有影響他的演奏,流暢的琴聲感動在場所有聽眾,最後和中國少年音樂家張昊辰並列冠軍,第三名則是來自南韓的二十三歲鋼琴美女宋悅雲(Yeol Eum Son),三人各獲得兩萬美元(約台幣六十五萬八千四百元)獎金,以及灌錄音樂專輯等獎品。

在頒獎典禮上,辻井四十九歲的母親陪他上台領獎,當他把獎盃緊緊抱在胸前時,全場觀眾起立致賀,掌聲、歡呼聲與口哨聲久久不絕。除冠軍外,他在演奏新曲方面也獲得肯定,獲頒特別獎。

四歲學琴 七歲拿下第一座冠軍

辻井伸行的父親辻井孝是婦產科醫生,母親逸子則曾擔任播音員。辻井雖然一出生就全盲,可是他對音樂的感覺非常敏銳,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展現了驚人的音樂天份,在他才兩歲三個月大的時候,有一天當母親不經意地哼著「聖誕鈴聲」的時候,他立刻用手中的玩具鋼琴正確地彈奏出整條曲目。

父母發現他的天份,於是讓他從四歲起開始學琴,短短三年就有了驚人成果。辻井七歲那年,得到全日本盲學生音樂比賽鋼琴部門第一名,十歲首次與交響樂團合奏。除日本外, 井還曾經受邀前往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地演奏,也曾在二○○○年到台灣表演。二○○五年,辻井在蕭邦鋼琴大賽獲得「批評家獎」後,受到世界矚目。

先天全盲「指尖宛如長眼睛」

辻井不像正常人能夠看著樂譜練琴,雖然有點字樂譜,但他說那樣太花時間,所有曲目都是請老師錄下來,反覆聽過之後才自己練習。他的老師橫山幸雄也誇讚:「伸行的指尖就好像長了眼睛一樣,沒有人相信他是看不見琴鍵的。」

得到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首獎,辻井興奮地透過電話向日本媒體表示,當他在台上聽到台下聽眾如雷般的掌聲,他真的好高興,比賽的這三個星期他過得非常開心。



◆ 國際鋼琴賽/中國天才、日本盲人 雙列第一

【聯合報╱本報系記者劉景勝、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06.09

19歲中國青年張昊辰7日在美國德州勇奪2009年第13屆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金牌,創下中國人首次在這項國際鋼琴大賽奪冠的紀錄。張昊辰獲得兩萬美元(約台幣65萬元)獎金、三年酬勞達一百萬美元國際演奏合約及發行專輯音碟。

2日剛滿19歲的張昊辰出生於上海,畢業於深圳藝術學校,被公認為是繼郎朗、李雲迪之後,最具潛力的中國青年鋼琴新星。

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是美國鋼琴大師范克萊本(Van Cliburn)於1962年創辦,每四年舉行一次,地點在德州沃斯堡,與蕭邦國際鋼琴比賽、英國里茲鋼琴比賽及柴可夫斯基鋼琴比賽,並列國際鋼琴四大賽。論流行程度及影響力或許比不上蕭邦鋼琴大賽,但論技巧及比賽曲數都是超高難度。中國青年鋼琴家問鼎范克萊本大賽最好一次的成績是在2005年,也是畢業於深圳的「鋼琴才女」陳薩獲得第三名。

本屆大賽的決賽自5月22日到6月7日舉行,在進入決賽的29名、來自14國的選手中,張昊辰的年紀最小,但一路過關斬將,7日的決賽演奏曲目包括布拉姆斯「韓德爾主題的變奏和賦格,op. 24」、拉威爾「夜之幽靈」(Gaspard de la nuit)、莫札特「第20號D小調鋼琴協奏曲,K. 466」,以及「普羅高菲夫第2號G小調鋼琴協奏曲,op.16」。 決賽中,張昊辰與日籍全盲鋼琴家辻井伸行難分軒輊,結果評審決定兩人並列第一,范克萊本親自頒獎。

張昊辰是國際鋼琴比賽常勝軍,曾獲得第四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鋼琴第一名,第五屆亞洲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的無年齡限制協奏曲組金獎他目前仍就讀於柯迪斯音樂學院。張昊辰表示,他能和日本盲鋼琴家同獲冠軍,深具意義,他很高興,也很感謝母親。

fsj 提到...

賞珍禽神木 7國賞鳥團驚豔

【沈揮勝/南投報導】 2009-06-13 中國時報

「哇... 好偉大、好驚人!」賞鳥旅遊國際研討會七國代表,九日起以三天兩夜實勘塔塔加,親睹帝雉等世界級珍禽丰采,也被巨大的鹿林神木所震懾。他們說,台灣生態豐富而壯觀,若能正式納入國際賞鳥旅遊一環,應具有相當強勢的競爭力。

中華鳥會、交通部觀光局與營建署所屬各國家公園,六日在林務局國際會議廳舉辦台灣旅遊史上首場「賞鳥旅遊」國際研討會,各國學者及業者代表會後由中華鳥會秘書長余維道、資深鳥人蔡牧起引領,赴各鳥點作深度體驗,為將來的實務行程鋪路。

菲律賓Nature Tours知名嚮導Timothy Fisher、日本Tanaka Y Bird資深鳥人田仲、南非Tropical Birding代表Yvonne Barnes擬妥四十九種台灣特有或全球稀有種作為目標鳥,九日上午赴雲林湖本,如願賞得八色鳥。

隨即轉往玉管處,由處長陳隆陞安排進駐塔塔加鹿林山莊。上山途中巧遇帝雉,整整飽覽廿多分鐘,讓大夥兒直嚷著不虛此行。

十日清晨,泰籍的Amorn和Pinit、大馬的Hock在山莊門口親睹火冠戴菊鳥求偶互嗆,還欣賞到酒紅朱雀等高山珍禽;近距離觀測特有種金翼白眉,一行人樂透。

近午轉往阿里山,先是在半個鐘頭內發現了藪眉、綠鳩等美麗鳥種,隨後聽聲辨位,以一個多小時找到隱密性超高的台灣叢樹鶯。代表團廿四小內即找到卅一種珍禽,對玉山及阿里山生態讚不絕口。

尤其面對大批十米級的紅檜巨木時,簡直是目瞪口呆。公路旁發現胸圍廿公尺、台灣第二大的鹿林神木,更讓一票人不斷驚呼。他們確認,塔塔加足以名列國際賞鳥及生態旅遊重要一環。

成員們十一日下午離開玉山。會講中文的Yvonne Barnes說,台灣豐富且具高度獨特性的生態系,如能結合美食、山岳和巨木景觀,未來在國際賞鳥旅遊市場中,將深具競爭力。



◆ 蝶型防護傘 遊太魯閣不怕落石

【洪祥和/花蓮報導】 2009-06-13 中國時報

地理學者張石角發明「蝶型凌空墜石防護傘」,要幫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防止落石傷人,十二日實地測試防護效果,請工人從高空丟下數塊直徑十到十五公分大小的石頭,結果都被成功攔截。試驗將持續到年底,如果效果良好,太魯閣國家公園將全面採用。

太魯閣九曲洞等景點落石傷人意外層出不窮,太管處繼上個月提供遊客安全帽後,又委託張石角教授協助改善。張石角發明的「蝶型凌空墜石防護傘」,約一層樓高,側面呈「Y」字型,外型酷似開花的巨型雨傘,目前在九曲洞較易發生落石的東側出口先行架設兩具。這個「蝶型凌空墜石防護傘」,安全範圍只有傘下的卅六平方公尺,在保護傘之外的地方,他建議遊客攜帶「廿四傘骨陽傘」防身。

張石角昨天測試「蝶型凌空墜石防護傘」時,還同時撐著「廿四傘骨陽傘」。他請工人從十五公尺高空砸下數顆十到十五公尺的石塊,有的掉落「蝶型凌空墜石防護傘」上,部分砸中陽傘,傘雖變形,卻沒傷到張石角。

張石角表示,他做過各種陽傘試驗,一般民眾最常用的八傘骨陽傘,最為脆弱,遇上落石不堪一擊;十六傘骨的已有若干保護作用,但韌性仍不及廿四傘骨陽傘。他曾請助理像擲棒球把石頭扔向廿四傘骨陽傘,傘雖被砸到變形,但因傘骨有彈性,可減緩石塊衝擊力,又能彈開,所以不會傷人。若傘骨用玻璃纖維製作,韌性更好,一把九十元的陽傘就能幫遊客保命,可謂價廉物美。

不過,環保學者認為,灰色的開花巨傘聳立峽谷非常突兀,不利申請「世界遺產」;另有學者擔心有防護傘,若再發生落石傷人,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需負的責任更重。

東華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長劉瑩三表示,他不懷疑張教授的努力與成果,但九曲洞全長一三六六公尺,防護傘要架設多少支,才能達到效果?

文化大學景觀學系副教授林開泰表示,「蝶型凌空墜石防護傘」造型有待改善,可將上方傘翼做成蝴蝶翩翩飛舞的模樣,或是把巨傘裝飾成大樹,盡可能融入鬼斧神工的峽谷地形,才不致與環境格格不入。

台灣環保聯盟花蓮分會理事長鍾寶珠表示,太魯閣國家公園會有落石的地點,不僅九曲洞,只設一支防護傘,還感覺不出對景觀有何衝擊,如果架十支或廿支,就不怎麼好看,將不利太魯閣申請「世界遺產」;他認為,太管處應該與旅遊業者商量,採總量管制與錯開旅遊路線,並告知遊客做好風險管理。



◆ 月形石柱防侵蝕 塗奈米「穿雨衣」

自由時報 2009.06.13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屬國定遺址的台東卑南遺址唯一現地留存的史前文物「月形石柱」遭遇嚴重風化及地衣侵蝕問題,為搶救古蹟,文建會已展開修復,為石材塗裝奈米級塗料,形成保護膜,阻絕外物入侵機會。

修復工作目前已告一段落,因剛上化學塗料,擔心梅雨期的雨勢沖刷,修復人員特別為它包上綠色帆布,將在七月初揭開後才重見天日。

台東縣政府文觀處指出,月形石柱是卑南遺址唯一未被搬移的史前文物,豎立在台東火車站後方,成為卑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已有兩千到三千年歷史,但也因露天保存,不適風雨侵蝕,一直有風化微裂現象,如不採取保護措施,有朝一日將化為烏有。

地衣侵蝕 風化嚴重

文觀處說,負責維護此國定古蹟的文建會從四月初開始派員進行修復工作,發現經風化後的史前石材,已經相當脆弱,出現剝離碎裂現象,地衣之類的「菌」種附著在裂縫繁殖,更加速摧殘古文物,因此經過詳細分析、採集樣本等準備工作後,進行國內首見的史前石材修復任務。

修復技術 國內首見

文觀處說,研究人員是採用有機矽材料混合奈米級的空心微珠材料填補細縫,讓石柱達到萬物不侵的程度,就算一粒砂也無法附著,菌類植物更無法生長。

文觀處說,這是國內首次採用的修復技術,文建會預計七月初舉辦研討會,正式發布這項技術,台東還有多件露天保存的史前石材,未來也可採用相同技術維護。

月形石柱剛完成化學塗裝,為控制溫度及溼度,暫時以帆布包覆起來。



◆ 溼地奇景 關渡「裝」藝術 赫見鳳凰骨骸

【邱祖胤/台北報導】 2009-06-13 中國時報

由台北市文化局主辦的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邀請來自美國、荷蘭、挪威、印度、韓國及台灣等地的八位裝置藝術家,在關渡自然公園就地取材、激發創意,為溼地提供新的視覺景觀。其中台灣藝術家楊春森將淡水河撿來的漂流木加以炭化,在地面上排列出「鳳凰」的骨骸,讓人誤以為發現始祖鳥的化石!

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今年已邁入第四屆,每年都以保護溼地、關懷地球為題,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家從事創作,今年共收到來自四十八個國家的二三八件作品,最後選出八件藝術家作品。他們親自來到台灣感受這片土地的溫度、溼度與特性,在關渡自然公園發揮創意,為賞鳥民眾提供全然不同的視野。

楊春森以淡水河漂流木為素材,在沙地上排列出鳳凰遺骸的形狀,企圖製造「關渡挖出鳳凰化石」的假象。楊春森認為,鳳凰是關渡自然公園的守護者,既保護園區往來的鳥類,也保護真誠的賞鳥者,讓鳳凰出現在關渡公園,是想讓讓古老傳說變成一種浪漫的真實。

美國藝術家麥考伊(Karen McCoy)的作品《台灣迷津》,以竹子、藤蔓及繩索組成一間簡單的屋舍。這間一半在水中、一半在陸地上的小屋,是用來感受土地、釋放壓力的場域。麥考伊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留一個可以冥想的空間,有趣的是,屋頂以藤蔓纏繞成台灣島形狀及地形,可完整看到台灣完整的形狀及山巒。

挪威藝術家弗羅斯特(Stuart Ian Frost)則以竹子排列成水中城牆,竹子上還以火烤方式畫上圓形的原住民圖騰。而這些竹子隨著風的吹拂、潮水的漲退及人為的撥弄,出現不同的形狀,與關渡平原的美景相呼應。

fsj 提到...

台灣工藝東京放電 日本搞怪發明保證不實用

◆ 台灣優質工藝 在東京放電

【邱祖胤/台北報導】 2009-06-14 中國時報

台灣設計製作的工藝品,連日本人都說讚!台灣工藝研究所六月初參加「東京國際家居生活設計展(Interiorlifestyle-Trade Fair for NEW LIFESTYLE and DESIGN)」,以「美麗人生─熟年生活工藝設計」為主題,進軍日本熟年市場。由於事前向主辦單位提案,總共有廿一件工藝品獲邀參展,成績相當亮眼。東京家居展是亞洲生活產業頗為重要的交流平台,台灣工藝產業有機會在此拓展海外市場,頗具指標性。

21件獲邀參展 成績亮麗

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表示,工藝所這次以熟年生活工藝為參展主題,表示台灣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時,除了以人文關懷為創意產業的底蘊,更意識到產業趨勢的發展走向,非常有機會為台灣文創產業發展打響第一砲。

其實台灣工藝研究所去年為協助台灣工藝家拓展海外通路,推廣台灣工藝優質形象,已參加東京國際禮品展,獲熱烈迴響。

今年主動出擊東京家居展,事先進行公開徵選,直接將主題集中於熟年市場,引起不少竹藝家與設計家共襄盛舉。

主動出擊 打進熟年市場

東京家居展向來著重「設計」導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業界菁英每年齊聚在此,試圖尋找最新的流行趨勢及創新品牌,這項展覽也已成為專業領域供給商和銷售商尋求合作的重要平台。家居生活展是針對日本市場,並結合法蘭克福消費品展(Ambiente)和法蘭克福國際家用及室內紡織品展(Heimtextil)等兩項大展的特色與內容所策劃,展出內容水平極高。

創意驚豔 質感品味兼具

東京家居展的台灣工藝形象館,這次總共分成四大展區,分別為「保健養生區」、「居家生活區」、「戶外休閒區」及「建立關係區」。廿一件產品當中包括「不易破的竹杯」、「隨身柺杖」、「竹製放大鏡筆」等創意商品,不但照顧到老年人的需求,透過竹子本身溫潤自然的材質,也為商品營造獨特的質感及品味,現場受到不少日本消費者的關切。



◆ 不傷地球 廢棄物翻身時尚精品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9.06.14

想像一下,你的起居室裡,竹竿遍布成林,立體聲歷身喇叭、照明設備,甚至酒瓶,全都是竹子做的。

這樣的室內環境,有點幽雅氣息,裡面又透露幾分天然的野趣,是國際「自然保育」組織 (Nature Conservancy)委託舉辦的設計展之一,用以顯示自然物件能做成多麼美麗又時髦的布置,同時又不傷害環境。

「自然保育組織」精心挑選十位設計名家,請他們分赴全球各地取材。他們所去之處,都有自然保育組織分部,該組織在那些地方保護遭受污染、開發和過度使用等等威脅的自然資源。獲選設計家的任務,是和當地社區或企業合作,示範如何在不傷害生態環境的情況下,利用本地素材製作能夠行銷到世界市場的產品,為地方經濟提供收入。

他們努力的成果包括食品、家庭布置、時裝,多樣而豐富,令人驚艷,最近在華府「國家設計博物館」展出,總名稱叫「世界生機設計展」。

以色列工業設計名家塔拉奇使用中國雲南省的竹子,成品多采多姿,從家居的雜誌架,到媒體中心的高級擺設,不一而足。

林瓔從緬因州聖約翰河邊取用一株紅楓,變成一把巧奪天工的板凳。林瓔就是1982年還念耶魯時擊敗全美各路好手,勇奪華盛頓越戰紀念碑設計首獎的那位華裔建築師。她是中國建築師林徽因 (梁思成之妻)的姪女。

美國設計家米茲拉喜到魚類加工廠,廢物利用,把鯊魚皮變成時髦美麗的皮料,可以取代傳統皮革。他另外還從阿拉斯加西南部的大河小溪取材,自然保育組織在那裡和原住民合作恢復魚類的棲息地。

在南半球,秘魯設計家波琳娜‧雷伊斯和玻利維亞的木刻師合作,利用棉花和纖維,加上檀木把手,製作一系列拉風的凱特絲蓓 (Kate Spade)手提包。著名珠寶設計家穆林,則前往南太平洋的密克羅尼亞 (Micronesia),從群島的森林收集黑珍珠,以及象牙棕櫚樹的種子,做成維妙維肖如當地花和魚的設計。

「世界生機設計展」告訴我們,再講究的21世紀消費者,也可以購用既美麗、又環保的安全產品,而且最好的一點是,不傷地球。



◆ 日本搞怪發明王 保證kuso不實用

編譯鄭曉蘭/特稿 2009.06.14 自由時報

相信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有過湯麵太燙難以下嚥、在電車睡著坐過站、一早洗頭來不及吹乾或是心疼新鞋被雨淋等小困擾。但是,會因此投入半生光陰,研發出各種稀奇古怪道具解決類似困擾的人,恐怕就只有日本的搞怪發明王─川上賢司先生。川上數百種的古怪發明,表面上看來是為解決隨處可見的日常困擾,但是實際使用卻可能讓人更為困擾,因為川上的發明正是以「不實用」為最高指導原則,「幽默」則是他發明的最大特色。

日本現年63歲的搞怪發明王─川上賢司,自日本東海大學航空太空學系輟學後,曾從事雜誌企劃編輯等工作。直到1992年成立「日本珍道具協會」後,便開始發明出讓人會心一笑,甚至捧腹大笑的古怪發明。例如有裝設小電扇的湯麵專用筷,吃麵時就不用擔心湯麵過燙難以下嚥;鞋尖專用小雨傘,能保護愛鞋免受雨淋;腳踩式吹風罩,利用行走時的步伐送風,一早洗頭後就能在上班途中邊走邊吹乾頭髮;另外還有貓咪腳拖,利用4個套在貓咪腳上的迷你拖把,讓家裡清潔溜溜。

此外,在日本這個電車網絡四通八達的國家中,川上的「電車發明」也不少。像是讓乘客在電車內站立睡覺的支撐架,還有隨時能在電車內保有座位的電車拉環鞦韆。最爆笑的電車發明,當屬讓乘客安心熟睡的「電車熟睡橫條」與「電車熟睡頭盔」,這兩項發明都以明顯文字註明到站名稱,提醒身旁好心人士「到站叫醒我」。

川上10多年的發明生涯中,發明700件以上的古怪發明,每件發明都是他一個人的心血結晶。川上也出版多本著作,至今翻譯成英文、中文、德文、法文等7國語言,同時吸引美國以及英國媒體遠赴日本採訪。川上的「日本珍道具協會」明列「珍道具十原則」,規定發明「必須不具實用性」、「不能以販售為目的」、「不能申請專利」、「必須是日常生活用的道具」等,由此可見川上對於古怪發明的堅持以及理想性。

fsj 提到...

網路集結 搶救正體中文活字

黃哲斌/台北報導 2009-06-18 中國時報

出版社社長、服飾品牌經營者、版畫家、廣告設計人、兒童書店老闆,還有「台灣一人旅遊局」青木由香,一群原本不認識的文創工作者,最近透過網路集結,希望搶救世上最後一套完整的正體中文印刷活字;而這套高達二十萬個鉛字的活寶藏,就隱身在台北市太原路的小巷弄裡。

正當台灣有意爭取正體中文為世界遺產、馬總統「識正書簡」爭議之際,台北最後一家鑄字行「日星」也悄悄引起注意。隨著電腦字體與平版印刷的普及,傳統凸版印刷早已沒落,連帶生產鉛字的鑄字行也快速凋零,目前只有日星還在生產鉛字,年屆花甲的老闆張介冠擔心等他退休後,這套完整的正體中文鉛字,將連同鑄字設備及技術,一同成為歷史化石。

去年,張介冠向T恤品牌「蘑菇」的老闆張嘉行提及他的憂慮,身為設計人、對字體十分敏感的張嘉行感同身受,於是透過網路發起「日星復刻計畫」,希望能募集一群義工,嘗試保留這批傳統印刷鉛字。

張介冠表示,店內仍保存明體、楷體、黑體三種完整字型,每種字型各有七種大小尺寸,與常見的電腦中文字體不同的是,電腦字體多以日本「寫研」的造字邏輯為基礎,講求規格化;相形之下,傳統印刷字模多由大陸雕刻師傅輾轉引入,較能保存中文書法的筆劃與字形結構,由於對岸早已使用簡體字,台灣部分報社或印刷廠雖保有部分鉛字,但都殘缺不完整,因此,他手中的字模一旦被銷毀,存在於我們早年記憶的正體中文印刷字,就只能從舊書古籍中尋找。

因此,張介冠與張嘉行等義工討論後,希望能將鑄字行裡的鉛字,重新翻鑄一套銅模,一方面藉此將字型掃描到電腦裡,經過義工修飾平整後,將這些正體字型數位化,甚至不排除提供給微軟等作業軟體商,無償釋出供中文書寫者使用。

透過「日星復刻計畫」,在花蓮開設兒童書店的王得泰連繫上張嘉行,並開發一套網路作業平台,供義工修整字型使用;同時,張介冠的誠意也打動彰化一家電腦模具工廠的老闆,將原價六十萬元的電腦刻字翻模設備,半價賣給日星。行人出版社社長周易正、版畫家楊中銘、青木由香、廣告設計人劉宜芬與王裕惠等十幾名義工,也陸續加入此一計畫。



◆ 法國官方 保存8萬多字

黃哲斌/台北報導 2009-06-18 中國時報

保存文物不遺於力的法國,目前將僅餘的活字印刷設備,交由國家印刷廠收藏保管,同時聘請一位熟悉這套設備的老師傅,負責維修應用,廠內甚至保存十八世紀雕刻至今的八萬多個正體中文活字。

設立於十六世紀的法國國家印刷廠,曾在十八世紀印行《中國官話》、拿破崙時代出版《漢字西譯》等書,陸續由法國工匠雕刻出十幾萬個明體活字,隨著活字印刷的凋零,目前由國家典藏剩餘的中文鉛字。

在日本,目前由大日本印刷公司進行類似的典藏工作。日籍攝影家港千尋曾走訪法國等地,採訪拍攝世界僅存的鉛字,並出版《文字的眾母親》一書。

他也曾於四月間前往日星鑄字行,為這批全世界最完整的正體中文鉛字,留下影像紀錄。

fsj 提到...

打造有品 北市的美術文學之路卻失色

NOWnews.com 地方中心/台北報導 2009/06/22

有品城市,沒品政府?台北市議員簡余晏22日抨擊,台北市政府10年前斥資打造中山南北路的「美術文學之路」,把藝術家、文學家,甚至如連戰的爺爺「連橫」等人的作品刻在路上,但現在,這些用納稅人的錢打造的「美術文學之路」卻成為三不管地帶,不只被惡意破壞,甚至還被市府劃為機車停車格。簡余晏說,離譜的是,發遍公文市府卻不聞不問,原來,市府沒有一個單位是主管機關!簡余晏說,有品城市需要有品政府,政府要花12億推動「有品運動」,還不如先請市府重視人文藝術涵養。

簡余晏指出,北美館前中山北路人行道上的「美術之路」,有卅一座藝術家作品,日前民眾檢舉如廖繼春、陳澄波、李梅樹等大師的作品不翼而飛。經發遍市府各局處調查,卻發現市府各單位對於這項市政建設都一問三不知,沒有一個單位是「主管單位」,無價的美術文學市產形同被「棄養」,只留下幾本觀光局當年印的文學手冊。簡余晏說,市府甚至把「文學之道」大師作品劃設成機車停車格位。

台北市政府十年前於人行道更新時,一併結合人文藝術的推廣,在中山北路北美館旁中山美術公園前的人行道興建「美術之路」,將31位台灣近代知名的藝術家,例如廖繼春、陳澄波、等知名作品及生平,沿途設立;另在中山南路、青島東路口至愛國東路口的人行道上則舖設「文學之路」,擇定46位文學家的作品上路,包括知名的梁實秋、楊逵、鍾理和等,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爺爺連橫也「路」上有名。

但日前有民眾陳情指出,位在中山美術公園前的美術之路,名家的作品大量遭到破壞,31個作品有20個已經不翼而飛。

簡余晏指出,經查,雖然施作年代已久遠,但據市府各相關單位的回函卻發現,這些人文市產,居然被市府完全「棄養」了。根據2005年負責規畫的都市發展局指出,委託規畫之後,於2008年交由人行道主管單位工務局養護工程處施作維護。但養工處現今已併入新建工程處,可是新工處的回函卻表示沒有任何維管資料。議員痛批,根據市府各相關單位的回覆,居然找不到一個單位是「主管單位」!

簡余晏指出,這項工程是由養工處施作維護,權屬是養工處,後移交新工處的業務,何以會無人聞問?市產失蹤、毀壞,誰該負責?簡余晏並要求市府報案追查破壞元凶。

簡余晏說,除了「美術之路」名家作品遺失之外,在中山南路「文學之路」也遭噴漆塗鴨,林幼春的作品還被劃設在機車停車格內,杜潘芳格的作品被街道家俱公車亭跨在上頭。面對文學,市府如此對待的心態,實在可議。

簡余晏抨擊,台北市政府一直強調要建構台北市成為國際級人文城市,結果卻光只顧著花大錢,大舉興建或整建大而無當的建築物,中央目前又打算重金砸下12億推動可笑的「有品運動」,只是,有品城市需要有品的政府,人文藝術不是蓋起一棟又一棟的大建築,辦個幾場活動,就可以讓民眾有文化內涵,人文藝術及品德培養,應該是民眾生活隨手可得,日積月累逐漸內化在每個民眾心裡,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沒品的市府連基本生活裡的人文都不重視,還遑論建構什麼了不起的人文有品城市呢?

※ 順便報導奔牛節過後,那些裝置藝術的「完整性」吧!

fsj 提到...

古坑曾是咖啡山 紀錄片曝光

◆ 短短1分28秒 喚醒41年前記憶 古坑曾是咖啡山 紀錄片曝光

【周麗蘭/雲林報導】 2009-06-24 中國時報

「荷苞山(古坑)喔以前滿山遍野是咖啡!」不再只是耆老口耳相傳的記憶。一段四十一年前拍攝、名為《雲林的咖啡生產》的紀錄片曝光,片長一分廿八秒,可看到荷苞山的咖啡樹結實纍纍,少女採咖啡豆、年輕男子包裝成咖啡罐頭的珍貴畫面。片中男子已去世,他的六十三歲兒子張景科看到這個鏡頭,感動得說不出話。

從網路挖掘出這段史料的古坑公所農經課員孫旺田表示,他並非想「證明」什麼,只是想與喜愛台灣咖啡的民眾分享一段古老記憶。

他靠著運氣與推理,嘗試數十個關鍵字,在國立台中圖書館的「日文舊籍數位典藏」挖到兩筆四十多年前雲林生產咖啡的紀錄片,一筆是「雲林的咖啡生產」,另一筆是「進步中的雲林」,拍攝的年份是一九六八年,出品者不詳。

其中「雲林的咖啡生產」雖僅一分廿八秒,卻清楚紀錄古坑少女頭戴斗笠、腳下放著竹簍,手腳伶俐採咖啡,最後女孩們將咖啡果實倒進麻布袋,送往位於斗六市的雲林縣經濟農場咖啡工廠,進行水洗、日曬、焙炒等流程,最後研磨成咖啡粉,一名光頭男子裝罐密封,產品名為「台灣咖啡」。

去年,知名的嵐山咖啡店創辦人游啟明,曾提供一張四十幾年前他與一名光頭男子在荷苞山咖啡園拍的老照片給孫旺田,孫赫然發現老照片、紀錄片的光頭男是同一人,趕緊打電話給古坑山海觀珈琲莊園老闆張景科,證實光頭男就是他已去世的老爸。

張景科表示,父親曾在咖啡工廠負責曬咖啡、烘焙、裝罐,今年二月朋友拿一個生鏽的古董讓他鑑識,竟是當年咖啡工廠生產的鐵罐台灣咖啡。片中,他父親封罐的就是這一瓶。

復興台灣咖啡不遺餘力的縣議員謝淑亞看到紀錄片非常驚訝,她認為「一定是咖啡神指引來的!」近年古坑咖啡發展遇到瓶頸,這段影片適時出現給業者一劑強心針,也證實荷苞山的舊名「咖啡山」美稱。



◆ 日天皇愛台灣咖啡 舊籍可考

【周麗蘭/雲林報導】2009-06-24 中國時報

除了老紀錄片,古坑公所課員孫旺田還找到昭和四年(一九二九年)台灣總督府技師櫻井方次郎以日文寫的《珈琲》一書,提及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年)大正天皇於登基大典時,下令恆春產的珈琲為國產品,證實日本天皇青睞台灣咖啡的史實。

雲林縣將於十月舉辦台灣國際咖啡節,將安排中日友好互訪,邀請日本的杯測師、咖啡吧師來台,品嘗日本天皇曾喜愛過的咖啡。

《珈琲》一書是由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在一九二九出版,技師櫻井方次郎探討台灣咖啡的專書,可說是日據時代日人在台灣各地試種咖啡的報告,探討台灣種植咖啡適合的氣候、環境、施肥、可能發生的病蟲害及採收管理。

櫻井方次郎在書中表示,台灣最早種咖啡是英商從馬尼拉引進,最早種於三峽一帶。日人曾試種多個品種,發現最合適在台灣種的是阿拉比卡種。

《珈琲》寫道,一九○七年(明治四十年)台灣生產的咖啡曾參加「東京勸業博覽會」(「勸業」二字是獎勵、提倡實業之意);一九一五年大正天皇於登基大典時,下令恆春產的珈琲應命名為「國產品」。

咖啡對現代台灣人而言是舶來品,但孫旺田更在一八九一年清朝派駐台灣官員唐贊袞所撰寫的《台陽見聞錄》發現,光緒十年的咖啡叫「加非」,是德記洋行進口的「番果」。

fsj 提到...

陳韻如《非墨之舞》 在法奪大獎

【吳垠慧/台北報導】 2009-06-25 中國時報

台灣數位藝術創作在國際競賽中傳出捷報!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所研究所碩士生陳韻如,以「女書」為靈感發想的跨領域創作《非墨之舞》,獲「二○○九法國安亙湖國際數位藝術節」評審團特別獎。

今年的「安亙湖國際數位藝術節」競賽,共有六十多組各國藝術團隊角逐,經過兩階段評選,選出首獎、二獎和評審團特別獎。台灣是首次有藝術家參與這項國際競賽。

一九八○年生的陳韻如,得獎作品《非墨之舞》結合舞蹈、音樂和影像。創作靈感來自女性書寫日記的經驗,反映父權社會中女性被壓抑的內心世界。她將中國古代女性自創的神祕文字「女書」投影在壁面上,由舞者謝雨蓉、黃忻怡和這些秀麗娟細、造型奇特的文字共舞。

指導教授林珮淳指出,中國傳統中女性不被允許讀書識字,促使女性發明「女書」這種特殊的文字,作為姊妹妯娌之間祕密通訊的方式。女性以此互通心事,訴說真情,大多將其刺繡或刻印在紙扇巾帕上,互相傳遞。看不懂的人以為女書只是普通的花紋,這種文字在湖南省江永縣、廣西部分地區的婦女之間流傳著。

在作品中,舞者與女書共舞,女書彷彿變成一群飛鳥,時而群聚又忽地散開,有時女書文字充塞整個壁面,如滂沱大雨的直落,打在舞者身上似的。最後,舞者拿出wii的控制器,將牆壁上所有女書文字都刪除掉,象徵女性走出掙扎後的自由與超脫。

安亙湖是距離巴黎約十五分鐘車程的城市,「安亙湖國際數位藝術節」是法國唯一官方資助、以數位藝術為展演的活動,今年進入第四屆,歷年都有不同的主題設定,對外公開徵件。今年主題是「舞蹈與數位藝術」。

fsj 提到...

別低估年輕世代所爆發的軟實力

◆ 老兵彩繪眷村 網民瘋湧外拍

【鮮明/台中報導】 2009-06-26 中國時報

台中市八十六歲退伍老兵黃永阜去年八月只因「無聊」,拿起畫筆彩繪自家外牆,一畫就是十個月。沒想到這一畫,原本平凡單調的眷村,彷彿被他的畫筆給瞬間施了魔法,搖身一變成了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還成為網路最夯的外拍景點。

走進台中市南屯區春安路五十六巷,就走進了黃永阜的彩繪世界。雖然稱不上專業,也沒有街頭塗鴉的豪放,但黃永阜用色大膽鮮豔,圖畫充滿童趣,畫中偶爾出現「出入平安」、「感恩的心」等祝語,更流露他天真、善良的一面。

童趣神幻畫風 似素人畫家洪通

黃永阜原籍香港,民國卅三年在蔣中正「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下從軍,卅九年隨部隊從海南島撤退來台,先後在金門、屏東、中縣等地服役。退伍後當過大樓保全,十多年前獨自搬到這處眷村。

雖然已離家超過一甲子,但黃永阜說起話來仍帶有濃濃廣東腔。他說,退休後日子單調乏味,每天不是看報紙、電視,就是找朋友聊天。由於太無聊,去年八月,他嘗試拿起刷子、毛筆和水泥漆,在自家牆壁上畫畫,沒想到一畫就畫出興趣來。

黃永阜從自家內牆畫到外牆,從巷口的共用信箱畫到地板,鄰居覺得有趣,也讓他在牆上畫畫。就這樣,整條五十六巷的牆壁、馬路都成了他揮灑的畫布。

逢假日滿人潮 成台中熱門景點

從未接受正式美術教育的黃永阜距離上次拿畫筆已是七十年前、讀初中時的事了。現在的他每天凌晨五點準時起床畫畫,從人物、動物到花花草草,想到什麼就畫什麼,從不設限。或許正因「心之所至、筆之所至」,因此,他的畫作流露出濃濃的童稚趣味。

彩繪眷村的故事在網路流傳後,每逢假日都吸引大批部落客、攝影玩家前來,還經常可見新人在此拍攝婚紗照,成為台中市最受歡迎的外拍景點之一。原本冷清的眷村,因黃永阜而熱鬧起來,鄰居起先感到不便,但久而久之也已習慣了。

來自台南的「阿華」說,在網路上看到黃伯伯的故事及畫畫,深受感動,說什麼也要拉著女友來台中看看。陳姓民眾說,黃伯伯的畫風和已故素人畫家洪通相近,帶有幾分童趣、神幻的意象。



◆ 社論-別低估年輕世代所爆發的軟實力

【本報訊】2009-06-26 中國時報

在日前舉行的二○○九年「SIGGRAPH Space Time」競賽上,來自台灣的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學生趙華軍以遊戲《瘋狂進化論》,抱回了學生獎項互動作品類的銅牌,並且同時入圍了有「動畫奧斯卡」之稱的「SIGGRAPH」專業組比賽。實踐這次有十二個人參賽,結果十個人入圍,高達八成的上榜率不但令學校感到與奮,也譜寫出新的「台灣之光」紀錄。

「SIGGRAPH」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最具影響力的電腦圖像展示與學術研討會,是由計算機協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Machinery,ACM)舉辦;「SIGGRAPH Space Time」學生大獎則是專為鼓勵動畫與設計科系學生創作特別設置。

另一個與台灣有關的國際大獎是日前在紐約頒發的、有「時尚奧斯卡」之稱的CFDA大獎上,有兩位生長於台灣的設計師角逐最佳潛力女裝獎項的設計師,分別是Jason Wu(吳季剛,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夫人蜜雪兒穿著他設計的禮服參加總統就職晚宴)及Alexander Wang,最後Alexander Wang以搖滾風設計贏得大獎。其實他們倆不論是哪一個人得獎,台灣都同感開心與驕傲。

從校園到企業,這幾年,台灣可謂在國際數位產業及設計等領域大放異采。例如,西基動畫進入知名導演喬治魯卡斯的團隊,獨家製作《星際大戰:複製人之戰》三D動畫電影,影集已公開播映;樂陞為夢工廠(Dreamworks)動畫電影《功夫熊貓》開發製作wii同名遊戲;遊戲橘子與美國MYP公司共同發的《HERO108》(水滸傳)電視動畫,已於坎城發表,即將公開播映,等等。

不只動畫界,台灣設計界這些年同樣也是得獎得到讓人刮目相看。在國際四大設計獎(德國的iF獎、reddot獎,美國的IDEA獎與日本的G-MARK獎)得獎數從開始參賽的二○○三年十六座到二○○八年的二○一座;這幾年總計奪得十座首獎、九座金獎、五座銀獎及十座銅獎;驚人的得獎數和成長率被認為是突破了設計界長期以來由德國、美國及日本壟斷局面。台灣成功地爭取到二○一一年世界設計大會(IDA)主辦權,則是台灣設計實力得到國際肯定的另一項證明。

台灣動畫與設計實力不斷令人驚豔的直接影響,就是就學與就業市場的改變。由於台灣的大學錄取率已近百之百,有越來越多學校的科系面臨收生不足的窘境,但是因為遊戲、動畫及設計產業前景看好,因此相關科系的新生報到率通常都是該校最高,說明這些科系對學子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事實上,就學生畢業後的就業機會來說,在過去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並不是熱門領域的遊戲、動畫、設計等,如今卻是提供最多工作選擇的行業;遊戲產業中的程式人才與設計領域中的研發人才都非常搶手,具備這樣的能力,幾乎不必擔心失業問題。

一些致力於在數位內容及設計相關領域上建立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的技職體系學校,也有機會突破定位上的考驗,如台北縣立鶯歌工商申請入學的錄取率已下降到十一%出頭而已,其中相當熱門的設計類群和實用性強的資訊類群,正是讓鶯歌工商可以獲得這麼多家長和學生支持的主要理由。又如樹德科技大學為了鼓勵學生參與國內與國際的各種設計大賽,在校內設置「星光大道名人榜」獎項,給予在德國iF概念獎、全國技能競賽花藝類、OMC世界髮型大賽、全國織品設計大賽、國際比基尼大賽、全球城市小姐大賽、大專校院資訊服務創新競賽等設計相關競賽中得獎的學生登上「名人榜」的光榮,目的和目標也在於鼓勵同學們多多努力於設計專業能力的養成。

台灣的學生和業者在動畫、遊戲及設計等領域頻頻得獎,一方面顯示的是台灣的創意正不斷爆發,另一方面,則預告了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擅於代工的台灣憑藉著在製造端磨練出來的紀律、能力,以及在國際產業鍊裡頭找到的獨特位置,正努力地尋求「後製造時代」經濟發展的突破機會,那就是進入以創意為核心的美學新經濟。而從前端的人才養成、後端的產業舞台來看,台灣都可以說是蓄勢待發、揚帆正啟;如何將學校訓練出來的充沛人才與產業的需求做最適切的結合,如何將得獎的能量轉化成為經營的能量,將是台灣經濟能否順利打造下一個亮點的關鍵。

fsj 提到...

音樂全才的麥可傑克森

中廣新聞/陶泰山 2009-06-26

流行樂界的巨星麥可傑克森今天傳出在他洛杉磯的住處心臟病發猝死,得年50。

麥可傑克森被譽為流行樂天王,西方流行樂壇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成就已超越貓王。

他是出色的音樂全才,作詞、作曲、場景製作、演唱、舞蹈、樂器演奏都有卓越的成就。他融合了黑人藍調與白人搖滾的獨特MJ樂風,時而高亢、時而柔美的嗓音,空前絕後的高水準音樂,規模宏大的演唱會無不在世界各地引起極大轟動,他在全球擁有億萬歌迷。

他擁有世界銷量第一的專輯(THRILLER),銷量達1.04億張(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數據)。他的唱片總銷量數以億計,據2006年底統計,他的正版專輯全球銷量已超過7.5億張,被金氏世界記錄大全記錄。他是音樂史上第一位在美國以外賣出上億張唱片的藝術家。他的舞步月球漫步更是讓無數的明星效仿。2006年,金氏紀錄頒發了一個最新認證:世界歷史上最成功的藝術家。他一個人支持了世界上39個慈善救助基金會,保持著2006年的金氏個人慈善紀錄,是全世界以個人名義捐助慈善事業最多的人。

他患有白癲風皮膚病,皮膚呈現白色。

有人說麥可傑克森是一個神奇的怪物,渾身上下充滿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音樂響起時他的節奏能帶動全世界的脈搏。



◆ 菲國囚犯以監獄版顫慄 悼念麥可傑克森

中央社 2009-06-26

2007年因受刑人集體熱舞麥可傑克森「顫慄」而於網路爆紅的宿霧省一座監獄,將於明天再來一次「顫慄」,重現1400名囚犯跳舞的浩大場面,向這名猝然辭世的流行天王致敬。

麥可傑克森因心臟病發猝死,宿霧省監獄特別安全顧問賈西亞(Byron Garcia)今天向媒體表示,獄中每一名跳過「顫慄」的受刑人,都為這一惡耗感到難過。

賈西亞說,「宿霧省受刑人之舞」之所以能夠紅遍全球,很大程度要歸功於麥可傑克森。

菲律賓人天生熱愛音樂與跳舞,宿霧省監獄於2007年開始以跳舞,代替每天運動時間的體操和跑步,結果大受歡迎。這些受刑人犯下的罪行從謀殺到販毒等都有,對監獄當局來說,跳舞不但是運動,還可訓練紀律。

一名探監者用手機拍下監獄版的「顫慄」影片,並上傳至知名影音網站,結果令宿霧省監獄一炮而紅,登上國際媒體的版面,而該影片點閱率迄今已達2000多萬次,部份觀光客到了宿霧,還會要求參觀一下宿霧省監獄。

賈西亞說,「如果不是因為麥可傑克森的顫慄,我們的受刑人不會獲得這麼高的知名度。」

宿霧省監獄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會開放給外人免費觀賞受刑人跳舞,賈西亞表示,明天正好又是這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他們將再一次「顫慄」,以向麥可傑克森致敬。



◆ 籌開演唱會 巨星拚復出 用藥過量? 麥可50歲猝逝

【閻紀宇/綜合廿六日外電報導】2009-06-27 中國時報

當代流行音樂天王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廿五日於加州洛杉磯猝逝,得年僅五十歲。麥可終身賣出約七億五千萬張唱片,近年事業陷入瓶頸,原計畫七月展開巡迴演唱會東山再起,無奈天不假年。麥可結過兩次婚,都以離婚收場,身後留下兩兒一女。

洛杉磯市消防隊廿五日中午十二時廿一分(台灣時間廿六日凌晨三時廿一分)接獲九一一報案電話,緊急派遣救護車前往荷爾貝山(Homby Hills)麥可賃居的豪宅,抵達時發現他已經昏迷,心跳與呼吸都停止,立刻施行心肺復甦術,並轉送加大洛杉磯分校醫學中心,但仍回天乏術,下午二時廿六分,一代巨星走入歷史。

突然昏迷心臟驟停 眾說紛紜

親友聞訊後紛紛趕赴醫院,他的遺體稍後由直升機轉運至洛杉磯郡驗屍官辦公室,準備在今天進行解剖驗屍。雖然麥可長期健康欠佳,然為何突然昏迷並發生心臟驟停(cardiac arrest),目前眾說紛紜。

代表麥可家族發言的律師歐克斯曼,將矛頭指向為麥可安排復出演唱會的「身邊一小撮人」,指他們無所不用其極,迫使麥可服用大量藥物以進行彩排,終於釀成健康崩潰的悲劇。另有傳聞指出,麥可生前曾注射嗎啡類麻醉止痛藥「配西汀」(Pethidine,俗稱Demerol),可能因用藥過量導致心臟驟停。

麥可猝逝的消息再度測試了網際網路的威力。廿五日下午二時廿分,名人八卦網站「TMZ.com」率先披露死訊,全球無數網友齊上Google與各大新聞網站,擠爆微網誌Twitter,導致速度嚴重遲滯。維基百科(Wikipedia)也因麥可條目不斷遭使用者修改,造成資料庫伺服器當機。

麥可傑克森全名「麥可.約瑟夫.傑克森」(Michael Joseph Jackson),一九五八年八月廿九日出生於印第安納州的蓋瑞市,在九個小孩中排行第七。他幼年就展現歌舞與創作才華,和四位兄長組成合唱團,但從小飽受父親凌辱虐待,在人格發展上留下許多傷痕與陰影。

一九七一年他開始單飛,一九七九年專輯《Off The Wall》叫好又叫座,一九八二年的《Thriller》更是石破天驚,締造無數紀錄,它既是麥可個人也是當代流行音樂史的里程碑,一億零九百萬張的銷售量至今無人可望其項背。麥可結合獨特歌喉與獨步全球的舞技,善用當時剛興起的MTV宣傳,徹底改變流行音樂界的生態與運作模式。

締造叫好叫座紀錄 無人能敵

之後麥可繼續發光發熱,《Bad》、《Dangerous》等專輯都是上乘之作,名聲與財富也一飛沖天,然而約莫從一九九三年開始,他的事業與身心狀況逐漸走下坡,兩度惹上性侵害男童官司,財務也問題叢生。今年他試圖以復出演唱會重振雄風,只可惜,上天不再給他機會。

※ 人死為大。以上以下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相關報導:

* Michael Jackson - 澄清*關於Michael Jackson的謠言
http://www.wretch.cc/blog/cartoonssell/18494431

fsj 提到...

亞洲第一 數位藝術中心開館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09.06.29

籌備將近6年、斥資2500萬元,號稱全亞洲第一座數位藝術中心的「台北數位藝術中心」昨天開館了。

這個由廢棄的士林第五肉品運銷市場大樓改造的前衛藝術實驗研究室,旨在成為數位藝術創作的媒合平台。台北市長郝龍斌昨天說,這座「亞洲第一」的數位藝術中心,未來將與同建在士林的台北藝術中心為鄰,和台北市立美術館相距也不遠,這一帶將成台北文化重鎮。

台北數位藝術中心採委外營運,負責經營的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執行長黃文浩說,台灣一直很缺乏整合數位藝術資源的平台,此一中心最重要的任務在「整合資源」、「建立資訊平台」。另一重任是主辦一年一度的台北數位藝術節。

為了充分與民眾分享,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將釋出外牆空間,成為長期舉辦數位影像徵件的「數位圍牆」。2樓設有創意整合實驗室,將提供相關領域專業人士申請使用。

數位藝術中心正式營運後的首檔展覽,特別規畫陶亞倫的雷射藝術「終結歷史之光」與馬君輔影像裝置「兒童製造」。

「終結歷史之光」讓雷射光束自由穿梭在空間,彷若要穿透觀者身體般造成震撼效果。馬君輔「兒童製造」則透過懸吊軌道的形式,隱喻教育體系如同加工廠般,不斷出產「好兒童」標準商品。

獲得第一屆台北數位藝術獎互動裝置首獎曾偉豪的作品「Speaker Tree」,是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第一件典藏作品,藉由人與作品的接觸,啟動鳥鳴般聲響。另一件北藝大提供的作品「eBar─須彌芥子」則讓民眾以淺碟「掏」取從天而降的數位花草,平添遊樂趣味。



◆ 漢陽陵揭密 微笑彩俑開展

【經濟日報╱文/黃啟菱】 2009.06.27

來自2,000年前的迷你陶俑,今(27)日起與台灣民眾見面。想要與有「中國最早的微笑」之稱的漢陽陵彩俑近距離接觸嗎?不妨到國立歷史博物館走一遭。

由聯合報系主辦的「微笑彩俑-漢景帝的地下王國」特展,即日起在史博館登場。本次展覽耗資4,000萬元,展出261件漢陽陵彩俑,總保險價值高達1,800萬美元,珍貴非凡。

幸福平和 寫在臉上

主辦單位昨天在史博館舉辦開幕晚會,雖然大雨滂沱,仍吸引近500名貴賓到場,包括教育部社教司長朱楠賢、文建會主委黃碧端、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前文建會主委林澄枝、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明珠、名建築師李祖原、陝西省文物交流協會副會長孫振江與漢陽陵博物館副館長王保平等人。

聯合報系金傳媒集團執行長楊仁烽與史博館館長黃永川出席開幕晚會,親自接待貴賓。而立法院長王金平、展覽公益贊助者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等人,搶先在下午就來看展。

黃永川表示,陽陵是西漢景帝和皇后王氏的長眠之地,後世稱「漢陽陵」,此處自1990年起陸續挖掘出彩俑,這批彩俑最大的特色是,大小只有秦代兵馬俑的三分之一,而且臉上均帶著微笑。

楊仁烽指出,秦始皇陵與漢陽陵建造的時間只相差70年,但陶俑的表情卻由極端嚴肅轉為輕鬆微笑,讓人感受到漢景帝為人民帶來的幸福與平和。

這批陶俑剛出土時,有一部分是裸體、缺臂,震驚考古界。後來考古學家發現,這些陶俑曾經穿著鮮麗的絲綢服裝或英挺的皮革鎧甲,為了穿衣方便,特別用木頭製作手臂。

漢人生活 歷歷在目

木製胳臂和衣服經過歲月洗禮後,早已化朽成泥,因此陶俑重見天日時,已是一絲不掛。楊仁烽笑說,這批陶俑可以說是現代的「芭比娃娃」。

楊仁烽指出,此次展品還包括稀有的動物俑與生活用品,如豬、狗、雞、馬、牛、羊等六畜及廚具等,適合假期親子同遊,一起了解2,000年前的生活方式。

看過展覽後,黃碧端讚嘆說:「保存狀況實在太完美了!」她指出,古代的顏料多半使用地方的土生植物,顏色難再現、保存不易,例如秦代兵馬俑出土後,顏色很快就褪掉,漢陽陵俑還能看到原色,相當珍貴。

精緻藝術 專家讚嘆

黃碧端最喜歡的展品是,栩栩如生的歌舞俑與樂師俑。她表示,透過展覽,可充分瞭解漢代人民的生活型態,相當有趣。

聯合報系此次與史博館再度聯手辦展,黃碧端也相當看好。她剛從巴黎考察返台,巴黎藝文圈人士聽說米勒作品去年來台展出時引起轟動,參展人數驚人,紛紛打聽此事。黃碧端認為,微笑彩俑展一定會再創佳績。

李祖原是漢陽陵帝陵外藏坑保護展示廳(俗稱地宮)的設計師。主辦單位此次特別打造小型地宮,將展品擺在觀眾的腳底下,重現漢陽陵現場樣貌,李祖原對此表示讚嘆。他強調,漢陽陵彩俑的藝術價值極高,值得一看。

馮明珠在展前就看過圖錄並研究透徹,昨天到展場後十分興奮,更驚豔於裸體俑各個器官之精緻。她說,裸體俑就像個布娃娃,原本是有穿衣服,但現在坊間賣的布娃娃,內部往往隨便弄弄,還比不上2,000年前的陶俑精緻。

歷史教材 完整呈現

此外,陪葬的銅器、玉器也吸引她的目光。馮明珠說,製作陪葬品時,往往是以當時社會所使用的器物為原型,此次展出的陪葬品,正好和故宮藏品相互呼應。

曾繁城表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將贊助邀請偏遠國小美術班的學童前來看展,讓更多學童接觸藝術。

黃永川強調,「微笑彩俑-漢景帝的地下王國」特展是史博館今年暑假的強檔,展品數量超過秦兵馬俑展,史博館並為微笑彩俑出版兩本書籍,加上聯合報系推出的導覽手冊,要讓所有民眾完整體驗漢代盛世的安詳與歡愉。



◆ 名人看書/一窺古玩盜墓秘辛

【聯合晚報╱何維民(漫遊者文化副總編輯)/黃玉芳整理】 2009.06.28

誰在收藏中國
作者:吳樹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定價:380元

我自己滿愛看盜墓小說的,從司馬中原的鬼故事到「盜墓筆記」、「鬼吹燈」等,因此看到這本「誰在收藏中國」時,就覺得很興奮。身為記者的作者吳樹,對保存古文物十分有熱情,花了五年時間,「埋伏」在對一般人「深似海」的古物交易市場後頭,逼真地寫出了第一手內幕。

記得我和太太去北京時,也曾經去逛過潘家園,但是對我來說就是旅遊書上提及的一個熱門景點,只能買買一些小紀念品,內行交易完全在看不見的地方,我想,一般人想「撈寶」,也很難真正打入其中。

這本書卻從大陸的拍賣公司成立、中國文物以天價成交,讓全民瘋狂搜出家裡寶貝,渴求一夕致富等社會脈動,到鑑寶節目流行、文物專家看走眼等,生動描寫整個古玩市場的脈絡以及金錢遊戲的怪現象。

例如,書裡有一章節討論到古物的炒作,作者冒充賣家,「混」進了拍賣會場,跟朋友輪番舉牌將自己的藏品價格緩步提高,雖然自己的「元青花梅瓶」落槌拍出988萬人民幣的高價,其實繞了一圈還是被自己「買」回。

經過他的「實驗」,只要有門路,就能上下其手,出一些拍藏品的圖錄等手續費、宣傳費,「花錢賺吆喝」,換來的是自己拉抬藏品的身價,可以為下一次拍賣的天價作準備,對資本主義買空賣空的現象有很深刻的描述。

以往的盜墓小說常會誇大情節,偏向殭屍、禁忌等鄉野奇譚,不過作者曾假裝成一個古墓出土文物的「包墓」收購者,跟著盜墓賊到洛陽,親眼看盜墓賊怎麼使用洛陽鏟、怎麼用炸藥幹活。

盜墓集團甚至還有「軍師」一樣的「人才」,專門看風水、找墓址,連盜墓也講求「望聞問切」,透過拜訪當地耆老、從泥土氣味裡辨別墓地是否被盜過等訣竅。記載盜墓過程,我覺得是本書最精彩的地方。

對於近年來圓明園獸首在拍賣市場的流通,書裡則批判為中國國恥,作者並提出對文物藝術價值與炒作成交金額的省思。對讀者來說,是一窺文物市場一本很好讀、又有趣的紀實作品。

fsj 提到...

改造影印紙 杜清祥展現紙雕魔法

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 2009.06.30 自由時報

藝術家杜清祥利用影印紙雕摺出人物、走獸、飛禽、昆蟲等各種樣態,即日起高市文化中心至美軒藝術櫥窗將展出他的「紙於至善」紙雕展。

杜清祥生長於高雄左營,早期創作以油畫及水彩畫為主,曾多次參加全國、北市、高市、台南等美展獲獎,其油畫作品〈芭蕾舞者〉也獲得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杜清祥退伍後,便專心投入藝術創作,除繪畫以外,並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同時也開始鑽研立體造形,嘗試雕塑創作。

杜清祥認為紙雕創作最重要的就是「一張成形」,絕對不需拼接、連貼,他利用影印紙摺出概略形體,再描繪成草圖,之後直接在紙上雕修作品,完成一件作品約需花費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

他也表示紙雕能藉由燈光照射產生透光性,紙面也能渲染出夢幻情境,加上紙材取得容易、價格便宜,又具備質地輕、可塑性佳、易於摺疊、可回收等優點,將之做為教育小朋友的示範教材,經濟實惠又富有多元性。展期至7月31日止。



◆ 咱的文化-疼惜文獻 為何不割愛?

【王岫/北市(退休圖書館員)】2009-06-30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昨日報導,台中一中圖書館地下室安置的日文珍藏書籍,在去年颱風中全部淹水泡湯;幸經台灣文學館援助,以急凍方法,救回六百多本泡水圖書,但其餘兩千多本珍本書籍,預估仍須投入五年時間及三百萬經費,才能讓這批水損書重新回春。

新聞報導的重點似乎在台文館處理水損書的技術問題,但筆者想起二十年前在中央圖書館服務時,有次因某專案之故,奉派到全省幾所歷史悠久的高中圖書館訪視,看看他們典藏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日文藏書概況,台中一中也是其中之一。當時這幾所高中,都還有數千或上萬本日治時期的日文書,算是珍貴文獻了,可惜當時中學圖書館一般還不太重視圖書館,典藏環境普遍不好,既無空調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也乏專人管理。筆者曾勸各高中圖書館負責人,日文書在中學比較用不上,不如報請學校將其寄存或轉贈央圖或中研院史語所等典藏環境較佳的學術研究單位。但可能因學校本位主義或財產報銷的問題,各學校後來均少有回音。

台中一中日文藏書去年遭水淹,只是暴露把珍貴圖書放置地下室的典藏疏失之一而已,我們擔心的倒是還有許多老學校典藏的老文獻,還在因潮濕、蟲蛀、防火措施不良、及人為保管問題,而使文獻受到毀損或佚失的威脅。

因此,老高中典藏的日文文獻,如現在仍沒有好的典藏環境的話,實在不必再猶豫,趕快移轉或寄存到有較佳典藏的學術機構罷!



◆ 郭雨新手稿曝光 興大:挖到寶

【盧金足、李忠一/綜合報導】2009-06-30 中國時報

昨天到興大參加授權感恩會的陳伯達,是畢業論文「劉銘傳的農政」作者陳茂詩的兒子。他說,接獲興大授權信件後,還至興大查證,親眼見到父親留下來的手稿論文(右圖,盧金足攝),激動得流下眼淚:「我從來不知道父親這麼偉大!」

興大歷時兩年,建置完成一萬五千多件的日治時代畢業論文數位化檔案,意外發現被喻為台灣農民改革推手的郭雨新所寫的論文「台灣磧地金的相關研究」。興大文學院長林富士說,整理這些歷時一甲子的檔案時,看到郭雨新的手稿,好像挖到寶。

興大完成的廿一分授權書,十九人為日籍校友,兩人為台灣人,其中一分獲授權的論文「台灣磧地金的相關研究」,作者郭雨新是台灣農民改革的重要推手。很多人不知道他曾就讀興大的前身─台北帝國大學農林專門部,而且求學期間就很關注弱勢的佃農。

郭研究台灣磧地金 關注佃農

林富士說,郭雨新是宜蘭人,畢業後投入台灣民主的政治運動,曾任四屆省議員,在議會四處為農民奔走、請願,被稱為台灣農民的代言人。他所寫的「台灣磧地金的相關研究」論文,深入研究佃農繳交磧地金(租種農地的保證金)制度的議題。

這分郭雨新以鋼筆撰寫的手稿,字體正直有力,參與整理的團隊,感受只能以「驚喜」來形容,想不到這位台灣民主前輩,年輕時已展現憂國憂民的情操。他的兒子郭時南,曾任宜蘭市長,扁執政後獲派駐斐濟、新加坡代表,對興大保留父親的論文十分感動。

郭時南表示,父親是宜蘭農林學校第一屆畢業生,當時就很重視農業相關議題,後考取台北帝國大學農林專門部,當時該校優先錄取日本人,只留兩個名額給台灣學生,父親是錄取的台灣學生之一。

他說,幾個月前中興大學曾詢問授權父親的論文,雖然未曾看過,但「基於對歷史的尊重,我當然要授權。」

已建置史料數位化 上網可查

距今九十年前的畢業論文,還可見到當年的學生,用心琢磨研究,以鋼筆撰寫的日文字體,還有畫藝精湛、觀察入微手繪圖。其中一幅由日籍學生萱島秀樹,在大正年間所畫「鳳梨繁殖體」,從鳳梨長在土裡的根,到果實的完整描繪,體現鳳梨是如何繁殖的成長構造,現在這些史料,終於可以透過網站 http://tahda.lib.nchu.edu.tw 重現。



◆ 日砸錢蓋動漫殿堂 難救危機

【黃菁菁/東京廿九日電】 2009-06-30 中國時報

日本政府擬挹注一百一十七億日圓(約台幣四十億四千萬元),打造動漫殿堂「國立媒體藝術綜合中心」,向海外大力推廣日本的動漫藝術,但還沒付諸實現便飽受批判。日媒指出,日本動漫產業正逐漸空洞化,與其蓋殿堂,還不如培養新的專業人才,支援面臨困境的動漫業者。

動漫殿堂構想最早是由漫畫家手塚治虫提出。文化廳目前的規畫是,在東京蓋個四、五層樓的建築,裡面設展示室、放映廳、資料收藏庫等,蒐集、保存、展示漫畫、動畫、電玩、遊戲、電腦動畫等媒體藝術作品,同時做一些媒體藝術的歷史、動向研究,培養新一代的動漫創作人才。

此一動漫國際據點將委託民間業者經營,還計畫將展示的動漫作品翻譯成各國語言,向海外推廣、宣傳。預估每年有六十萬人參觀,入場費收入約一億五千萬日圓。

《每日新聞》指出,有動畫製作業者表示,去年開始動畫製作訂單減少許多,製作費也大幅降低,屬於中小企業的動畫業者也面臨同樣的困境,從去年起已有不少無力支撐業務的動畫業者黯然倒閉。

日本動畫市場規模在○五、○六年達到巔峰後,便開始走下坡,受到網路動畫風行的影響,DVD銷售市場越來越低迷,使得新一代的年輕動畫創作者無法得到足以維生的合理薪資,日本動漫產業根基已經動搖。

fsj 提到...

皮克斯動畫巡迴展 北美館登場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2009.07.01 自由時報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自從推出電影《玩具總動員》後,幾乎每部電影都大受歡迎,可說在3D動畫領域創造出許多不可能。2005年起,皮克斯動畫工作室進一步將其作品以當代藝術方式呈現,並於全球各大美術館巡迴展出,今年夏天將來到台北,8月7日至11月1日將在北美館展出。

這項名為「皮克斯動畫20年」的巡迴展,由北美館與環境藝術中心共同引進,主要內容是由藝術的角度引介皮克斯動畫背後的創作人才、科技及製作過程,預計展出460件繪畫手稿、故事版、數位繪圖等2D製作,加上超過50件3D人物雕塑及其他數位裝置,約共550件作品。

雖然電腦科技精進,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最大的特色,就是不揚棄手繪動畫或雕塑,其動畫創作者也從不稱自己為電腦工程師或設計師,而是藝術家,堅信3D動畫從概念到完成就是一種藝術創作。

展覽規畫以皮克斯動畫片的三大要素「世界」、「角色」、「故事」來設計,引導觀眾了解其中的藝術成分。皮克斯也特別製作了一個約2.4公尺直徑大小的「玩具總動員幻影箱」,展現動畫的基本原理。

該展自2005年底由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規畫並展出至今,由英國巴比肯藝術中心負責全球巡迴事宜,後來新進電影如《料理鼠王》(2007)、《瓦力》(2008)及《天外奇蹟》(台灣將於7月底上映)等,也將加入來台展出陣容。

入場票券預售期間自明天中午起至8月6日止,兩廳院網路售票系統:www.artsticket.com.tw 及全國7-11、全家及萊爾富便利超商將提供9折優惠預售票服務。



◆ 皮克斯 「手」創動畫奇蹟

【吳垠慧/台北報導】2009-07-01 中國時報

想知道《超人特攻隊》裡的「衣夫人」,一開始是什麼模樣嗎?為了表現超人飛行時頭髮被風吹動的逼真細節,皮克斯工作室可是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來研發程式。台北市立美術館將在暑假八月推出「皮克斯動畫廿年」特展,五五○件展品從美國運抵台灣,公開皮克斯廿年來動畫製作的幕後祕辛與諸多趣事。

自一九九五年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至今,皮克斯平均每一至二年就推出一部劇情長片,包括《蟲蟲危機》、《怪獸電力公司》、《海底總動員》、《超人特攻隊》等,都成了電腦動畫的經典。今年七月底皮克斯的第九部長片《天外奇蹟》也將登台上映。

手繪稿、模型 3D動畫基石

在這些動畫中,皮克斯創造出各式各樣迷人的角色,席捲世界,然而,這些動畫故事、角色究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從《玩具總動員》開始,皮克斯精進的電腦技術突破了二度空間的限制,打造出全世界第一部百分百的3D動畫長片,為人類視覺經驗帶來變革。不過,在這次特展中,觀眾不會見到酷炫華麗的多媒體影音特效,相反的,皮克斯工作室將展現數百幅傳統手繪稿、故事板、立體模型、彩繪腳本、短片等,不但呈現電腦動畫背後細膩、繁複的操作過程,也說明「手工藝術絕對是3D動畫的基石」。

「皮克斯在3D動畫領域創造出許多奇蹟,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手繪動畫和雕塑。」北美館展覽組研究員蕭淑文表示,「創作能量始於人,科技或畫筆只是媒材,他們認為3D動畫從概念到完成,就是一種藝術創作,所以他們從不稱自己是電腦工程師或設計師,而是藝術家。」

重視故事 創造讓人幸福世界

展品中可以見到有「衣夫人」的塑像模型,觀眾可以見到「衣夫人」從發想到最後拍板定案的過程。觀眾還可以看到《怪獸電力公司》中一身毛茸茸的「毛怪」,為了表現柔順皮毛的動感,工作人員煞費苦心研發電腦程式,才能達到「滑溜溜」的視覺效果。

觀眾愛看的是皮克斯超炫的動畫,不過,故事才是皮克斯團隊最看重的部分。

蕭淑文解釋,皮克斯並非創造童話故事,而是創造一個讓人有幸福感的世界。皮克斯要反映世界,但又要拋棄現實生活的框架。「他們以一種奇特的戲劇性顛覆人類的理性思惟,像是夢想成為法國料理名廚的小老鼠、一個純真的機器人,視覺是用來延伸情感的張力。」

選擇台灣巡展 華人世界唯一

「皮克斯動畫廿年」是二○○五年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重新開館的首展,這個特展已經在倫敦、芬蘭、日本、墨西哥等地巡迴展出,台灣是次於日本、韓國首爾之外,亞洲地區的第三站,也是華人世界唯一爭取到皮克斯特展的地點。由於二○○五年後皮克斯又陸續推出《料理鼠王》、《瓦力》和《天外奇蹟》等作品,北美館「皮克斯動畫廿年」內容更加豐富。

fsj 提到...

別讓原創精神流失了

【蔡崇隆、楊力州、黃信堯】 2009-07-02 中國時報

台北電影節已經邁入第十一年,除了持續引進國際影片外,最重要的任務莫過於「台北電影獎」的舉辦。

對國內影像創作者而言,「台北電影獎」的實質鼓勵不僅在於它的獎金,更重要的是它接受各種作品類型(劇情、紀錄、實驗、動畫),不論材質(電影底片、數位),也不計片長,只要是好作品,都有機會獲得肯定。這不但令「台北電影獎」成為國內所有影像工作者(而非只有影片工作者)的年度盛事,也是國際影壇完整認識台灣影像創作的捷徑。

尤其是「台北電影獎」在各類最佳影片之上設置的不分類「百萬首獎」,過去一直堅守著包容、開放的精神,由評審團審視各屆作品水準,決定頒予的對象。而事實也證明,除了傳統電影獎鼓勵的劇情長片外,過去十年得到「百萬首獎」的作品,種類遍及紀錄片(《在山上下不來》、《再會吧!一九九九》、《無米樂》)、實驗片(《星塵15749001》)、動畫片(《女子》、《出口》)、甚至劇情短片(《兩個夏天》),既證明了台灣影像創作的多元與成果豐碩,也樹立了台北電影節(獎)獨立、自由又兼容並蓄的獨特面貌,進而影響了其他電影獎的走向。

然而,從去年開始,「台北電影節」在沒有任何說明的情況下,就貿然取消了劇情長片以外其他類型作品爭取首獎的機會,也把過去公平競爭的特別獎,草率劃分為專屬於劇情長片的個人技術獎,致使這個競賽原初的創辦精神蕩然無存。無論作為影像工作者或是文化公民,我們都有充分理由擔心主其事者好大喜功的作風,不但嚴重侵蝕台北電影節(獎)最難得的特質──無分軒輊地肯定各領域的影像創作價值,也粗暴地扼殺了台灣影像工作者公平競爭的機會。

這項草率的決定,去年就曾引發爭議與檢討之聲,但主辦單位卻無動於衷。紀錄片工會今年率先提出這項質疑,除了為本地影像創作者發聲以外,也擔憂這個原已走出不同於金馬影展的風格,而得以並駕齊驅的台北電影節活動,正在迅速喪失它的原創精神。長此以往,它流失的將不僅是早已明顯下滑的觀眾人數,還包括本地影像工作者對它的敬意,以及它在國際影壇上原被關注的活力所在。

基於上述理由,我們誠心呼籲台北電影節自下屆起恢復原來的獎項設計,並推動相關改革,提升影展品質。若有無法變革的原因,請盡速公開透明的對外界提出足以服眾的說明,不要讓一個原本清新自由的影像節慶,逐步演變成一個封閉專斷的樣板活動,那將是所有影像工作者與文化公民所不樂見的遺憾結果。

(三位作者皆為台北市紀錄片工會常務董事)

fsj 提到...

劉邦耀動畫爆紅 冼柔柴可夫斯基大賽摘銅

◆ 北藝大學生劉邦耀動畫爆紅 CNN邀製片

【許俊偉/台北─洛杉磯電話採訪報導】2009-07-03 中國時報

台灣之子爆紅國際!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所學生劉邦耀籌拍的一支不到兩分鐘動畫片,短短兩周在Youtube網站點閱數累積破百萬,不僅有好萊塢影星留言推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微軟公司也想借重他的創意,堪稱台灣創意之光。

影片靈感來自便利貼,描述靠著便利貼提醒自己待完成的工作,結果卻感覺像在對抗滿滿的便利貼而非工作。劉邦耀用了六千張便利貼變化構圖,配合真人演出,呈現自己對抗便利貼工作截止日的情節,並以停格(stop motion)拍攝,整整四個晝夜拍攝一千多張照片串連成動畫。

便利貼構圖 一六○萬人點閱

這支「DEADLINE post-it」動畫片上傳Youtube網站後,短短兩天吸引廿萬人次點閱,約兩周就有一百萬次瀏覽,六月五日至今累積點閱數已破一六○萬次,引發來自全球各地的網友驚呼。

有人留言說是「看過最酷的影片」,還有人以awesome(令人敬畏)和amazing(驚人)形容。最令劉邦耀印象深刻的回響是美國影星Ashton Kutcher(艾西頓酷奇)在別的網站留言推薦他的影片,而這只是他生平第一支上傳的創作。

創意大驚奇 微軟也想借點子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看到後,也主動寫信給他,邀請他在新節目中擔任影片製作。劉邦耀說,微軟也想借助他的點子,為即將推出的搜尋引擎製作影片。還有美國廣告公司直接邀他任職,爆紅速度連他自己都嚇到,笑說:「一切就像車禍般突然」。

劉邦耀原本只是在美國教授鼓勵下,上傳影片參加比賽,未料比賽結果還沒公布,劉邦耀已紅遍網路。他說,製作過程必須先完成電腦模擬動畫,然後將畫面投射到牆面上,再以人力在牆面貼放便利貼,因每秒必須要有十二張照片,四天共拍了一千多張照片,前後製作期長達三個月。

很多人都以為影片中對抗便利貼的主角是劉邦耀,其實他躲在幕後操刀拍攝。他笑說,自己如果又要演又要拍,又要貼便利貼,可能會累死。

台灣留學生 揚名國際好風光

他謙虛地說,要感謝其他四位台灣留學生協助,光是一面牆一千兩百張便利貼,五人就得貼上半小時。

劉邦耀因獲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獎助,目前在美國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SCAD)進修,並準備過廿四歲生日。八月回台後繼續完成北藝大研究所學業和服兵役,只能無奈對國外多個邀約的工作機會嘆「無緣」。

台灣之光揚名網路,創意影片少不了台灣人的點閱鼓勵。影片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BpWM0FNPZSs。



◆ 愛畫男 夢想全世界看見

【李坤建、許俊偉/綜合報導】2009-07-03 中國時報

台灣動畫創意之光劉邦耀自小就愛畫畫,得過無數繪畫比賽優勝。他的母親洪梅梨說,兒子從幼稚園開始,一直到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總是畫個不停,但他不是關在房裡埋頭苦幹的「宅男」,反而極為熱愛運動。她說,「兒子是個很陽光的男孩。」

劉邦耀生平第一支上傳網路的動畫影片就爆紅國際,當初推薦他甄選教育部海外精英培訓計畫的老師史明輝說,劉邦耀的便利貼動畫創意十足,得獎並不意外。

史明輝前年也以動畫短片《飛躍藍調》奪得金馬獎個人創作短片獎,他形容劉邦耀是個很積極的學生,這支「DEADLINE post-it」停格拍攝的動畫雖是描述自己的經驗,卻貼近民眾生活。尤其搭配上傳的製作過程側拍影片(www.youtube.com/watch?v=ArJYvaCCB3c&NR=1),更能引起網友共鳴,也讓觀眾體會停格拍攝艱辛。

劉邦耀就讀實踐大學時,就接觸並學習電腦動畫,不管是3D或2D動畫技術,對他都不難。但挑戰拍攝一千多張停格照片串成的動畫,是第一次嘗試。

劉邦耀的父親劉國棟說,兒子從小就展露藝術天份,從未補習或拜師學藝,任何影像只要看過幾遍,就能輕易畫出來,因此得到的獎狀,家裡都快擺不下了。

他的母親洪梅梨說,邦耀是家中獨子,有兩個姐姐、一個妹妹,他從小就愛畫畫,曾經用厚紙版黏製出無敵鐵金剛的盔甲,自小就很有創意天份。

她說,兒子讀國中時,突然有一天告訴她,長大後一定要出國深造,讓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他的藝術作品。沒想到兒子的夢想果然實現了,她為他感到相當驕傲。



◆ 素還真霹靂現身 轟動傳藝

【聯合報╱記者王燕華/宜蘭報導】 2009.07.03

深受大人小孩歡迎的「霹靂布袋戲」,暑假到國立傳藝中心曲藝館展出「霹靂神州震寰宇」,60尊精緻戲偶分成6個主題區展示,「霹靂一哥」素還真昨天更以真人扮相現身,讓戲迷瘋狂不已。

昨天上午,受歡迎的OPEN將人偶,和真人扮成的素還真一起乘坐三輪車,沿著民藝大街抵達曲藝館展場,讓遊客為之風靡,好多人搶著和可愛的OPEN將合照,或拿手機、相機拍下素還真的英挺模樣。

「霹靂神州震寰宇」展以橫跨三檔戲的「霹靂神州」系列為主軸,主要角色全部登場展出,展期到8月底。

6個展示區,有曲懷觴、月靈犀、饒悲風、東方羿的愛恨情仇,也有激烈的玄空島之役,還有9種不同造型的百變素還真,以及東洋系列的木偶展等等,讓霹靂戲迷看得大呼過癮。

除了靜態的木偶展,還有互動式腳踏車遊樂裝置,只要跨上鐵馬,就能把自己虛擬為Q版霹靂角色,前方的100吋大型螢幕,會呈現自己角色向前衝的畫面,沿途要取得加分寶物,避開扣分陷阱,娛樂性很高。



◆ 柴可夫斯基大賽 竹市少女冼柔摘銅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2009.07.03

新竹市16歲少女冼柔日前參加第六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大賽,拿下小提琴銅牌,是國人首次在這項大獎上奪牌,堪稱新竹之光。

這項大賽在韓國水原舉行,有14個國家112名參賽者通過甄選,冼柔在第三輪總決賽時,與俄籍指揮Alexander Polishcuk及俄國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聖桑小提琴協奏曲,備受肯定。

柴可夫斯基青少年國際賽只開放小提琴、大提琴及鋼琴項目,參賽者必須17歲以下,冼柔的父親在竹科上班,7歲半讀竹科實小時,隨俄籍小提琴老師Vladimir Klochko習琴,奠立基礎。

前年她雖僅14歲,卻以優異成績通過新加坡國立大學楊秀桃音樂學院考試,還獲獎學金,成為該校最年輕的學生,且獲Canetti小提琴國際賽第三名,去年參加英國曼紐因青少年小提琴賽,晉級八強,展現不凡才華。

冼柔計畫先完成新加坡大學學位,再赴歐美深造,未來會持續參加國際大賽、拓展視野,「希望成為出色的國際性小提琴音樂家」。



◆ 帕格尼尼之星 月底飆琴藝

【聯合報╱何定照】 2009.07.02

四位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首獎得主,齊聚競技。長榮交響樂團七月底起舉辦帕格尼尼首獎得主系列音樂會,囊括三大小提琴協奏曲。

長榮交響樂團今年特邀四位華裔帕格尼尼大賽得主呂思清、黃濱、黃蒙拉及寧峰首度在台舉行聯合音樂會,黃濱與黃蒙拉是首度來台,過去在台多演出中樂曲目的呂思清,本次則將首度演出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系列音樂會七月卅一日由黃濱獨奏會打頭陣,她不但是四位首獎得主中唯一女性,參賽得獎紀錄也最輝煌,演出曲目包括巴赫無伴奏小提琴、柴可夫斯基憂鬱小夜曲、德弗札克「媽媽教我的歌」等,充分展現細膩特色,堪稱系列中抒情之后。

匯集四位巨星的「帕格尼尼群星之夜」及「長榮航空貴賓之夜」分於八月五日及七日舉行,曲目支支炫技,黃濱與寧峰分別演出聖桑的序奏與輪旋隨想曲、哈瓦納舞曲,黃蒙拉挑戰台灣樂迷熟悉的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呂思清則以重量級曲目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壓軸。

七日曲目亦很可觀,將由黃蒙拉演出薩拉沙泰「卡門幻想曲」、黃濱演出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寧峰演出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兩夜就包辦三大小提琴協奏曲。

八日的寧峰獨奏會曲目別出心裁,包括舒尼特克、舒伯特、葛利格、帕格尼尼,讓聽眾遊走於不同風格。售票洽年代售票系統。

fsj 提到...

開古典音樂的玩笑

【聯合報╱本報記者何定照】 2009.07.05

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古典音樂,除了改編版本、以各種樂器新奏,還能變出什麼花樣?近年走紅全球的Igudesman and Joo二人組,做了最意想不到的示範。今年11月,兩人即將與小提琴名家基頓‧克萊曼與波羅的海管弦樂團,來台演出搞笑音樂會「古典音樂家之興亡」。

說起開古典音樂的玩笑,聖桑的「動物狂歡節」堪稱著名經典。該曲易聽易懂,常被視為兒童古典音樂必備曲,但其中其實有不少梗,知其脈絡才覺好笑。

例如在「烏龜」一節,模仿烏龜緩步的弦樂,來自奧芬巴哈的「天堂與地獄」序曲旋律;「大象」的低音大提琴旋律,則來自白遼士「浮士德的天譴」及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鋼琴家」更藉重複樂音,嘲笑只知練技巧的鋼琴家。

既然連作曲家本人都忍不住開音樂同儕玩笑,後世自也有許多音樂頑童愛開前輩玩笑,勇於幽默改編名曲。這樣的音樂會,即稱為「音樂玩笑」(Musikalische Spas)音樂會,台灣弦樂團也於2005年起引進,頗受歡迎。

例如莫札特小夜曲拉一拉,突然變成柴可夫斯基;巴赫突然跳起爵士;最妙的是,大黃蜂進行曲拉不順,樂團在台上吵著要指揮,現場徵召小朋友上台,結果真的有小孩跳上台,還配合搞笑氣氛,拿著指揮棒漫空打黃蜂,笑翻現場。

這類音樂會到了Igudesman and Joo手上,又有神奇大躍進。

生於俄國的Aleksey Igudesman學小提琴,韓裔英籍的Richard Hyung-ki Joo學鋼琴,兩人12歲於曼紐因音樂學校結識後,便成為好友。Igudesman當時讀了許多蕭伯納、王爾德及契訶夫的劇本,雖對小提琴無啥幫助,卻開啟另一扇窗;往後他雖與Joo在樂界闖出一片天,真正揚名國際,卻是2004年合作的「古典音樂夢魘」音樂會。

會中最著名的段落,乃是Joo彈拉赫曼尼諾夫的前奏曲,大喊「拉赫曼尼諾夫有雙大手,我卻是小手」,難以挑戰拉氏動輒跨12度琴鍵以上的樂曲;幸好Igudesman適時搬來刻有不同凸齒的「和弦輔具」木條,兩人才成功彈完該曲,把開前輩玩笑的創意發揮到極致。

這組搭檔碰上近年積極跨界的基頓‧克萊曼,更激出「古典音樂家之興亡」音樂會火花。紅遍YouTube的「我的遙控器在哪」一段中,基頓和波羅的海樂團隨著Igudesman和Joo的遙控器,時而模仿CD故障,時而快轉,時而跳到下曲,樂曲從孟德爾頌、貝多芬、巴赫、韋瓦第直轉到大河之舞,精湛好笑程度讓人嘆為觀止。

在演奏莫利柯奈「荒野大鏢客」時,基頓和Igudesman更猶如對戰般對奏小提琴,Joo和樂團則邊演奏邊喊名「台詞」「We can fight」及人聲,還飄來「黃昏三鏢客」段落,同樣笑掉人大牙。

玩笑音樂會看似熱鬧,不過若要懂笑點何在,仍得了解音樂脈絡。想一起開古典音樂玩笑嗎?切記先做好功課。

※ 可以參考 Igudesman 的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user/igudesmanandjoo



◆ 東邪西毒終極版/大提琴聲線 悲愴勾人心

【聯合報╱本報記者/何定照】 2009.07.05

近來馬友友的最新作品,可說是「東邪西毒」終極版電影配樂,雖然其中只有七曲由他擔任獨奏,卻已讓友友迷大為矚目。在開場曲中,當馬友友的大提琴聲線湧出,悲愴情感立刻超越先前層層鋪排的人聲與管弦樂,馬友友的功力,在此盡現。

15年前,王家衛拍攝「東邪西毒」,成為武俠經典。然而當年製作總有瑕疵,三年前,王家衛決定重新檢視膠片、調色並略為剪接,最重要的是重製原先的陽春配音。

前年馬友友和絲路樂團到香港演出,王家衛到場一聽,覺得音樂的感覺和「東邪西毒」很像,演出後即到後台邀請馬友友合作。在馬友友獨奏、絲路樂團管樂名家吳彤負責國樂安排、兩位作曲家李勛及Eli Marshall寫曲下,陳勳奇的原配樂得以延伸、增色,成了交響組曲。

馬友友自然居功不小。吳彤笑說,馬友友錄音時,特地在凌晨就趕到上海,一面演奏一面和王家衛討論,對話玄得很:王家衛說你這音樂聽來是一群馬賊,但首領位置太前面了;馬友友又拉一次,和王家衛研究首領雖然在前面,但不能太前面。「過了好一陣,我一看,他倆還在討論首領現在是靠前面還後面!」

終極版配樂中,馬友友獨奏的主題旋律雖然類似,他卻能各依情境奏出不同味道。例如開場曲是直洩而出的悲愴,在「驚螫」成了微啞的如泣如訴,到了「孤星入命」是「俱往矣」的蒼涼,尾聲又成了幾近狂野的號啕。被認為與人聲最接近的大提琴,在馬友友手中有了最細膩的示範。

fsj 提到...

魔術方塊之父 創「魔球」魯比克360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 2009.07.07

歷久不衰的益智遊戲魔術方塊將有新玩法,名為「魯比克360」的新版魔術方塊玩具下周將在英國上市,售價18英鎊(約台幣950元)。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魔術方塊發明人、匈牙利學者魯比克教授(Erno Rubik)發明由三層透明塑膠構成的新魔術方塊。玩家必須施展技巧,讓內層六個不同顏色的小球通過中層僅有的兩個洞,再將六個小球分別滾到對應顏色的外層凹槽內。

魔術方塊製造商「魯比克」資深副總裁瓊斯說:「它不需電池,乍看好像很容易,事實上極其困難,真的需要些厲害的技巧。」倫敦的玩具店已接到數千筆詢問「魯比克360」上市的訊息。

1974年魯比克教授發明第一個魔術方塊,自1980年代以來已售出3.5億個,有多種變化形,YouTube上也有數萬筆教人如何破解的影片。



◆ 「熟年工藝」 東京設計展熱門焦點

【聯合報╱江良誠】 2009.07.07

台灣工藝所六月初以「熟年工藝」為主軸參加「日本東京國際家居生活設計展」。所長林正儀說,幾天的展期內,台灣館參觀人潮絡繹不絕,參與的卅多個國家,更對熟年工藝產品很感興趣,除有意願下單訂購外,更對產品設計開發提出不少寶貴意見,讓這次的東京展收穫滿載而歸。

林正儀說,「日本東京國際家居生活設計展」是德國法蘭克福在亞洲辦的展覽,德日兩國在產品設計及工藝呈現上,以兼具實用及美感著稱,因此,獲邀參展,對台灣的工藝成就就是肯定。

到了會場後,幾天的展期,卅多個國家及上千個廠商都對台灣的熟年工藝興趣十足,台灣館參觀人潮不斷,讓「熟年工藝」成了這次東京展的熱門焦點之一,則是台灣工藝在國際舞台上的精彩演出。

東京國際家具生活設計展參展的廠商,為了吸引最大目光,無不絞盡腦汁,要呈現各自國家的工藝設計成就或特色,不僅講求精美,還呈現參展國的在地美學。台灣館的熟年工藝,跳脫區域限制,以五十歲到六十五歲的黃金世代為訴求,不僅符合全球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的潮流,更讓這次參與國家及廠商深感驚奇。

尤其是主辦國日本,就是高度高齡化社會,對台灣工藝家能以老年人為主,設計實用又美觀的生活工藝品,例如「日曆藥盒」,讓容易忘東忘西的老人家,不必擔心吃錯藥,是會場詢問度很高的產品,不少日本銀髮族更說「這樣的設計實在很貼心!」

來自沖繩的商會,更當場提出邀請,希望台灣館的展品,能在明年一月移師到沖繩展覽,可見這次的熟年工藝展,深深打動日本人的心。

因為是第一次參加國際展,仍屬嘗試性質,但幾天展期內已接獲一千五百多萬元訂單,但對各國市場的需求及價位行情,仍須蒐集更多資訊,以便將來推出更符合國際潮流的產品。

他說,台灣的工藝產品,以往除了法藍瓷等大型企業有國際參展經驗外,其他中小型企業很少走出台灣,這次能結合設計師及工藝家,推出熟年產品就獲得不錯評價,對參展的廠商是最好的鼓勵。

這也證明傳統工藝,結合設計、資訊、及文化創意產業後,只要掌握潮流趨勢,便能激發更大的能力及產值。林正儀說,除了實際的訂單外,更重要的是為台灣的工藝發展帶回寶貴經驗,只要不斷激發創意,提升水準,有朝一日台灣的工藝產品將成為時尚精品的代名詞。

fsj 提到...

台北兒童藝術 免費秀看到爽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 2009.07.07

第10屆台北兒童藝術節為了慶祝10歲生日,特別規畫126場免費社區演出、8場戶外表演、132場動畫影展供大小朋友欣賞。明天在大安森林公園更有舞鈴劇場帶來經典作品《海洋之心》,做精彩開幕演出。

為擴大民眾參與機會,台北兒藝節特別在每周五、周六晚上,在大安森林公園規畫8場戶外免費演出,包括周三的《海洋之心》,看年輕表演藝術家利用扯鈴勾勒出豐富多變的海底世界;10日的《三花官審石頭》、11日的《飛天小獅王奇幻旅程》等,都是傳統歌仔戲曲與技藝文化的創新呈現。

另外還有以鍋碗瓢盆展開的「廚房音樂會」,要帶領民眾一同演出一場《擊樂實驗室》、神鼓小優人的《鼓舞奔騰》、舞工廠舞團的《我的踢踏很好玩》、舞蹈空間舞團展現蜘蛛曼妙舞姿的《史派德奇遇記之八腳伶娜》以及原住民小朋友帶來的《山與海的對話》都是不容錯過的表演。

文化局表示,兒藝節還挑選12個行政區的15個藝文館所,策畫126場免費「社區藝術演出」,讓家住較遠、交通較不方便的小朋友,只要走出家門,就有機會欣賞到戲劇、舞蹈、管絃樂、國樂、芭蕾、偶劇、皮影戲及布袋戲等各類精彩藝術表演。

兒藝節也在台北偶戲館舉辦動畫影展,像是《魔法阿媽》等13部來自台灣、法國、日本、愛沙尼亞與德國的知名動畫將輪番播放,共132場次的動畫影展。

詳細活動資訊以及購票、索票規則,民眾可以上網查詢最新消息:http://www.taipeicaf.org/,或是電洽:25289580轉191至199。



◆ 小皮耶 臺北兒童藝術節十周年鉅獻

【聯合報 ╱張泰嘉/專訪】 2009.07.06

今年臺北兒童藝術節的重頭戲,就是加拿大與台灣跨國製作的《小皮耶》。這部被稱為兒藝節十周年鉅獻的製作,原劇是由加拿大旋轉木馬劇團製作演出。

本次跨國合作則由原劇導演傑賀飛.高登候(Gervais Gaudreault)執導,除了飾演小皮耶的法國演員外,另外貫穿全劇的「說書人」角色,則是從台灣選出的演員施璧玉及溫思妮二位擔綱演出。

相當重視「音韻」的導演儘管不會說中文,但為了能順利排練本劇並且不失原味,造就出在劇本裡每句台詞共有三種語言(法文、中文、羅馬拼音)並列的趣味狀況。傑賀飛‧高登侯說:「我從小就喜歡在外面東撿西撿的,像紙箱、廢布等等,再帶回家重新拼裝、製作屬於自己的玩具。」從小就愛「觀察」的他,也讓他在幾次表演之後,開始走入導演的領域。

儘管父母從小管教嚴格,但對於他的童年來說,父母則選擇給他相當開放且自由發展的空間,許多創意也就從「玩」當中出現。

他認為無論是台灣或加拿大,現代孩子的生活都被大人規範、安排得太好,沒有時間讓孩子們去體驗「無聊」。他認為孩子本來就應該有要作夢、發揮創意的能力跟空間,而這份空間要讓孩子面臨到「無聊」時,就會想辦法「不無聊」,創意跟夢想就是從這裡源源不絕地湧出。

本次的《小皮耶》受到臺北兒童藝術節的邀請來台,但對於本劇是否是大家一般所認知的「兒童戲劇」,傑賀飛‧高登侯有自己的看法。

他相當重視觀眾是否能隨著表演走入、了解、感受故事劇情,更勝過於製作「某種形式」的作品。

戲劇對他來說,是要營造一個故事的氣氛,讓觀眾彷彿跟著劇中人一同去旅行、感受這路途中的甘與苦。而《小皮耶》的故事正符合可以讓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去觀賞、一起去發現的戲劇。

臺北兒童藝術節經過十年的推動,已成為伴隨暑假的一大盛事-一場屬於兒童的繽紛嘉年華。年年舉辦、年年擴大的臺北兒藝節,今年為了能服務更多的家庭,增加許多場次的活動及演出:包含132場免費兒童影展、免費社區演出共計126場,遍布12個行政區及15個場地。

另外往年最受歡迎的戶外演出,從去年的4場次增加至今年的8場次,讓臺北市在暑假期間成為一座兒童藝術樂園,處處可見歡笑的童顏。

fsj 提到...

念自己的詩/台灣百位詩人 影音入鏡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市報導】2009.07.09 12

導演黃明川花了九年完成台灣百位詩人影像紀錄,由詩人讀自己的詩。這些詩人有的貧病纏身,有的隱居深山,拍攝過程倍嘗艱辛,完成後已有五人過世,三人病重,令黃明川感慨萬千。

「寫詩是不能當職業的。」黃明川說,許多詩人寫出傳世詩篇,卻一生困頓。攝影師拍攝詩人居家生活,發現不少陰暗髒亂,「光圈開到底還是暗」,鏡頭可看到破舊沙發、漏水屋角。

商禽被稱為「台灣超現實主義之點火人」,晚年罹患帕金森氏症,獨居北部,拍攝團隊到他家,發現非常髒亂,先幫忙打掃環境再拍攝。

有人遠赴國外,遍尋不著只好換人。也有原在國外,經拍攝團隊積極聯絡,趁返台時拍攝,杜國清與洛夫就是。

被尊為「周公」的周夢蝶,已八十九高齡,拍攝團隊花了六年,透過各種管道他都不肯受訪,黃明川聽人說「周公不愛跟男生說話。」隨後找到熟悉的女性傳話,他才點頭,顯現詩人晚年的率真。

魯凱族原住民詩人奧威尼.卡露斯盎,住在屏東舊好茶部落,不願下山,拍攝時剛好舊好茶部落大雨坍方,交通中斷,笨重器材又上不去;直到有次奧威尼為買日用品,花了七小時走下山,才同意受訪。

許多詩人都已七、八十歲,並無人留下影像,獲悉受訪都很高興,但經過九年拍攝,到今年全數完成時,詩人巫永福、詹冰、葉迪及林鍾隆都過世;拾虹則是在大陸工作時意外身亡。

杜文靖與白萩在受訪後中風,拍攝團隊慶幸能為他們留下風采。

●台灣一百詩人紀錄片典藏在國立台灣文學館,即日起到八月底舉辦「遇見台灣詩人一百」展覽。

小檔案》黃明川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黃明川,是國內紀錄片知名導演,台大法律系畢業,卻鍾情藝術。一九九八年以劇情片「破輪胎」,獲金馬獎評審團特別獎後;國內許多藝術紀錄片也是他執導,作品還包括台灣當代藝術家系列及記錄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等。

十年前有感於「年輕人不愛讀詩」,興起拍攝詩人影音版的念頭,他認為國內影像紀錄保存不夠完整,藝術家、文學家的影音紀錄,透過聲音及影像,流露情感,是文字無法取代,是「有聲的文學、文學的聲音」。



◆ 合體字是啥? 像畫又像字

自由時報 2009.07.09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這是啥字?出岫廬書道社師友正在基隆市政府藝廊展出,指導老師周添文的「合體字」很特別,字裡有字,像畫又像字,吸引許多民眾歪頭斜腦地解讀這些組合字的意涵,相當有意思。

上一個「有」字、下一個「有」字,結合成一個字,就叫「正反都有」,就像「囍」字或「招財進寶」4字組合成一個字,像字又像畫,就是所謂「吉利字」、「團結字」,又稱為「合體字」,要解讀這些字,必須上下左右拆解來看。

周添文說,在古代用來傳達命令或徵調軍隊的符文,通常是把幾個篆字合併在一起,刻在竹或木片上,再剖為兩半,雙方各執一半,合而為一以驗真假。

周添文退休後,鑽研合體字多年,他說要把成語或句子,變成一個字,字裡有字,字典裡卻找不到,除了書法底子外,還需要美術構圖的功力。

有些人左看右看,看得歪頭斜腦,還猜不出來到底是啥字,有些人看了註解後,會心一笑。

fsj 提到...

創意廣告徵選 30秒獎3萬

【聯合報╱記者孟祥傑/板橋報導】 2009.07.10

30秒的影片就有機會得到3萬元大獎!為鼓勵青少年發揮獨特創意,台北縣政府即日起至31日舉辦「2009Teen愛北縣-青少年愛ㄒㄧㄢˋ文化創意廣告徵選活動」,每則廣告限30秒至1分鐘,詳洽2369-5195,或上網 http://www.youthrights.org.tw 查詢。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指出,目前全台只有北、高兩市有青少年活動中心,其他縣市都沒有相關設施,因此聯盟將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勸募,希望明年能在全國北、中、南、東各成立1處青少年活動中心,規畫各種青少年創意活動,讓青少年有揮灑自我的空間,降低青少年偏差甚至犯罪行為。

北縣社會局長李麗圳表示,徵件內容只要與青少年文化有關的主題如搞怪、嘻哈、KUSO等皆可報名參賽,分為少年組與青年組,即日起至31日接受報名,歡迎青少年踴躍報名。



◆ 首座太陽圖書館 節能免館員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2009.07.10

位於台北市青年公園內、全國第一座「太陽圖書館」昨天開工,除了以「太陽房子」的概念進行硬體設計,還將提供讀者24小時借還書服務,成為無館員駐館服務的智慧型圖書館。

這座圖書館是由茂迪公司已故董事長鄭福田出資興建,昨天由台北市長郝龍斌主持動土典禮。在規畫過程中,具備設計與興建太陽房子實務經驗的胡湘玲博士提供意見。

胡湘玲表示,太陽房子並不是只有在屋頂上設置太陽集熱板或太陽光電板、利用太陽能節能而已,還必須從利用陽光光源等各種面向考量,因此才稱為「太陽」房子而非「太陽能」房子。

太陽圖書館在規畫階段,就邀請德國能源顧問針對館舍窗戶大小、樓層挑高高度、隔熱材料及青年公園的氣候、風向、溫度及溼度等因素,進行精密的計算及分析,計算出窗戶、樓高及隔熱材料最適切的規格及尺寸,以發揮最大的節能效果。

另外,太陽圖書館的節能概念還包括玻璃科技、屋牆隔熱、通風設計、自然塗料、外遮陽整合太陽光電系統等。

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曾淑賢表示,太陽圖書館是一座無館員駐館服務的智慧型圖書館,提供讀者24小時的借還書服務,不僅提升民眾節能減碳觀念,也將提升市民利用圖書館的便利。

在樓層配置上,在這棟2層樓的綠建築中,1樓為太陽圖書館,規畫有一般圖書區、兒童圖書區、休閒雜誌區、主題書展示區及資訊查詢區等5個區塊;2樓為節能展示館及研習教室,總樓地板面積為200坪。太陽圖書館工期約11個月,預計明年6月完工啟用。



◆ 24小時借書免館員 首座太陽能圖書館 北市動土

石文南/台北報導 2009-07-10 中國時報

北市青年公園將興建一座太陽圖書館,預定明年六月啟用。這座太陽圖書館採太陽能光電系統節能設計,可節能三分之二,是國內首座太陽屋圖書館,也是一座廿四小時無館員服務的智慧型圖書館。

「太陽圖書館暨節能展示館」是茂迪已故董事長鄭福田生前出資興建贈予台北市政府,市長郝龍斌九日主持開工動土典禮。

有設計與興建太陽屋經驗的胡湘玲博士表示,屋頂上設置太陽集熱板或太陽光電板,並邀請德國能源顧問對館舍開窗大小、樓層高度、隔熱材料及青年公園的氣候、風向、溫度、溼度因素,進行精密計算,得出窗戶、樓高及隔熱材料最適規格及尺寸,發揮最大節能效果。

胡湘玲說,一般建築每平方公尺一年耗能量二百廿千瓦小時,太陽屋耗能量七十千瓦小時,是前者的三分之一。

台北市立圖書館長曾淑賢表示,太陽圖書館一半作為圖書館用途,一半作為節能減碳展示館。民眾持悠遊卡數位借書證,就可全天候自行借還書,讓市民親身體會太陽屋節能設計概念建物的獨特性。

這座兩層樓的綠建築,一樓為太陽圖書館,規畫一般圖書區、兒童圖書區、休閒雜誌區、主題書展示區及資訊查詢區等五區塊;二樓為節能展示館,總樓地板面積二○○坪。工期約十一個月,預計九十九年六月完工啟用。



◆ 「行草三部曲」 雲門連篇首演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09.07.09

從靜坐、太極導引、拳術到書法,雲門舞集一直尋找東方人的身體。昨天藝術總監林懷民宣布將在台首度連篇演出「行草三部曲」,歡喜感嘆:「這是雲門身體美學的巔峰!」

林懷民說,雲門早期訓練舞者,是像西方現代舞那樣不停跑跳、伸展,後來體悟到必須尋找自己語言,決定「整個歸零」,從一九九三年起陸續加入靜坐、太極導引課程,經典作「流浪者之歌」、「水月」,都分別由此產生。

二○○一年,林懷民從太極「運氣」找到答案,推出充分表現書法氣韻的「行草」,並於五年內陸續推出「行草貳」、「狂草」,構成行草三部曲。「這套重噸位作品,真正表現東方身體美學:我們是往下沈,西方是往上拔。」

過去行草三部曲在台都是分別演出,此次首次合演,林懷民說,「行草」飽滿莊重,「行草貳」空靈留白,「狂草」全然奔馳,「三者合起來看,能看出非常有趣的東西」,宛如東方身體三樂章。由於跳起來非常累,十年內不再連演。

林懷民感謝永齡教育基金會支持,他說這是郭台銘已故夫人林淑如從七年前牽起的緣,去年雲門大火,行草影像軟體等全部燒毀,也靠基金會重建,「永齡的贊助是我們最重要的力量。」



◆ 法藍瓷首度公開手繪陶瓷技法

李麗滿/台北報導 2009-07-10 工商時報

台灣出產的國際陶瓷品牌FRANZ法藍瓷,歷經中國景德鎮設廠,擴大市占規模後,昨日首度公開手繪陶瓷工藝技法。法藍瓷總裁陳立恆強調,釉下彩手繪花瓶象徵法藍瓷邁向工藝發展下一個里程碑,人力成本上雖大增三倍,卻創造品牌永久流傳價值。

法藍瓷截至目前為止,在全球58個地區、擁有6千個銷售點,陳立恆強調,以今年上半年來說,由於中東、中國等區域仍是開發市場,整體營收仍是成長兩位數,陳立恆表示,綜觀全球市場受到金融海嘯衝擊,第一季還未有復甦跡象,第二季則以亞洲恢復最快,尤其大中華區,又以中國市況受波及最小,反而成長日益加速。

從未公開技法的法藍瓷,今年以樂活態度來推廣新瓷。陳立恆說,忘掉金融海嘯所衝擊的不景氣,讓人文藝術沖散臉上的不愉快,昨天這場工藝展現特別選在有山有水、鳥語花香的烏來溫泉區,正符合法藍瓷品牌印象動物花鳥。陳立恆說,自從景德鎮創燒青花瓷與釉裡紅,開啟陶瓷彩繪新頁,陶瓷從此與彩繪美學結合,開拓出釉下彩、青花、琺瑯彩等,在國外不少彩繪陶瓷品牌為釉上彩、即常長的琺瑯彩,釉下彩技法則等同上了兩層釉、燒了兩次陶,也因為釉層保護,可將瓷器藝術與富含祝福永久流傳。

fsj 提到...

拷秋勤光躍台灣 美國拚4獎

記者林佳宏/台北報導 2009.07.11 自由時報

台灣「拷秋勤」樂團風光國際舞台,2008在美國發行的「拷!出來了!」專輯一舉獲美國「JPF Awards」4項入圍!

Just Plain Folks Music Awards自2000年創辦,已有9屆的歷史,協會成員來自葛萊美獎、艾美獎、奧斯卡金像獎等評審所組成。今年共有超過60萬首歌曲,5萬張專輯參與角逐。

拷秋勤的「拷!出來了!」專輯,以獨特的台灣風格結合嘻哈曲風獲得評審們的青睞,一舉入圍「最佳亞洲專輯」、「最佳混音專輯」,而「最佳亞洲歌曲」還霸佔2個名額,這也是台灣樂團第1次入圍該獎項。

為了慶祝風光國際舞台,拷秋勤將於7月26日晚上8點在「The Wall」舉行新專輯「無名英雄」首賣會。



◆ 《米芽米咕人》女孩巨人救地球

【邱祖胤/台北報導】2009-07-11 中國時報

被譽為「歐洲宮崎駿」的法國動畫導演吉黑賀(Jacques-Remy Girerd)二○○八年的作品《米芽米咕人》,充滿環保理念與溫暖人情。敘述一名原住民少女走入禁忌森林尋父,與巨人聯手守護地球的奇幻冒險。這部動畫以五○萬張手繪稿的魅力,在法國創下四百萬歐元票房紀錄,並贏得加拿大影展動畫首獎。

這部動畫影片深入探討環境過度開發等問題,片中虛構的六星級景觀酒店工程,諷刺杜拜帆船酒店,兩者外觀幾乎一模一樣。部分場景則影射過度開發的亞馬遜森林,畫面中甚至隱隱可見巴西國旗的圖騰。片中飯店投資業者最後以妨礙景觀及消滅怪物為由,打算摧毀地球命脈所繫的「世界樹」,差點毀掉地球。

吉黑賀重環保 被譽歐洲宮崎駿

《米芽米咕人》的劇情分成兩線進行,一邊是小女孩米芽翻山越嶺到飯店工地所在的原始叢林尋找父親,途中巧遇「世界樹」的守護精靈巨人「米咕人」。可愛的巨人則決定幫她一起找爸爸。另一線則以嗜血的飯店投資人黑克和他兒子阿丁之間的互動為基礎,阿丁的良知一直與父親的喪心病狂呈現拉鋸戰。

吉黑賀生於一九五二年,他曾是醫學系的學生,後來轉行念藝術。一九八四年他創辦「瘋影動畫工作室」(Folimage Valence Productions),首部動畫《幸福馬戲團》(Le Cirque Bonheur)立刻獲得法國凱薩獎。他的作品總是充滿環保及人道關懷,強調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及使命。二○○四年他又以《大雨大雨一直下》獲得柏林影展動畫大獎。

《大雨大雨一直下》當年轟動一時,二○○四年在台播放也創下佳績。故事描述大地反撲、老天連下四十天的雨,費迪一家三口與鄰居小女孩莉莉緊急收容逃難的動物,為了調停肉食動物與草食動物的飲食問題而傷透腦筋。吉黑賀以童趣的觀點重新詮釋諾亞方舟故事。

片中嗜血業者 諷杜拜帆船酒店

吉黑賀表示,《米芽米咕人》的故事構想來自於他小時候看《丁丁歷險記》卡通,其中有一集描述丁丁到亞洲找朋友,在喜馬拉雅山區巧遇「雪人」。因此動畫製作初期,「米咕人」的形象根本就像一隻全身長毛的「雪人」,後來才逐漸修正為光溜溜的胖巨人模樣。

而片中天真可愛的原住民女孩米芽,沿路搭公車、攀岩、誤闖巫婆的家,甚至被剪去長髮,仍不改千里尋父的意志,勇敢的形象被視為宮崎駿卡通《神隱少女》及《魔法公主》的合體。



◆ 國際殘障鋼琴賽 三生缺旅費

【馮惠宜/台中報導】2009-07-11 中國時報

雙眼全盲的張雅恩、鍾方晨年初在老師鼓勵下,將自己演奏的鋼琴曲錄製成DVD寄到國際障礙者協會參與第二屆國際殘障鋼琴大賽初選,兩人和罹患自閉、過動症的李尚軒,從初選中脫穎而出,將參加十月在加拿大舉辦國際殘障鋼琴大賽,一心想出國比賽為國爭光的他們,卻苦於旅費還未有著落。

由日本國際殘障鋼琴協會主辦國際殘障鋼琴大賽,定於九月卅日到十月四日在加拿大舉行,代表台灣參賽的三位身障好手,分別是廿一歲的自閉過動青年李尚軒,和兩位全盲的小女生,十五歲的張雅恩,十四歲的鍾方晨。

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蠶豆症的李尚軒,誤觸樟腦丸導至黃疸,造成腦部受損,也因而成為過動型自閉症及中度智障患者。因為過動,讓他求學四處碰壁,後來幼稚園老師發現他遊走於各教室,專注於唱遊課,還會不時舞動手指,建議媽媽讓他學琴,也開啟了他的音樂之門。

李尚軒四年前曾參加在日本橫濱舉辦的國際殘障鋼琴大賽,獲得藝術賞與獎勵賞,今年是二度參與這項競賽,他說:「我愛彈鋼琴,很想到加拿大參加比賽」。

張雅思雖然因早產視網膜剝離,導致雙眼全盲,但卻擁有絕對的音感,只要老師彈奏就能記住樂曲,馬上彈奏出流暢音符。

就讀台中啟明學校的鍾方晨,先天全盲,還有輕微自閉和癲癇,雖然看不見,卻在音樂的世界,感受生命的豐富,從小學習鋼琴和小提琴,表現優異。

張雅恩和鍾方晨倆人都是二○○七年總統教育獎得主,在國內音樂比賽中獲獎無數,卻是第一次有機會參加國際大賽,鍾方晨相當雀躍,看不見樂譜,靠聽力強記,一首新曲,要半小時才記得住,一天至少練琴三小時,好希望能出國參賽;張雅恩也難掩喜悅,天天勤於練琴。

他們的指導老師陳蔚綺和父母都坦言,到加拿大比賽旅費不便宜,一個身障生要一位家長陪同,估計要十多萬元旅費,向台中市政府求援卻只得到制式回覆,他們希望熱心人士能幫助這些孩子出國比賽、為國爭光。

fsj 提到...

荷蘭創意建築殖民全世界 台北藝術節擦出跨界火花

◆ 荷蘭創意建築 「殖民」全世界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宛茜】2009.07.12

從麥肯諾的衛武營、UN Studio的高雄大立精品店、庫哈斯的台北藝術中心,到MVRDV的垂直村落... 短短兩年間,荷蘭便有四件建築作品成功「殖民」台灣,成為台灣最紅的國際建築名牌。荷蘭和台灣都是小國、地狹人稠、傳統建築資源不足。為什麼荷蘭建築可以迅速崛起、揮軍世界?

荷蘭當紅建築團體MVRDV,上周來台舉辦「未來城市:MVRDV建築動畫與影像展」。這是台灣第一次舉辦以荷蘭為主題的建築展。

跨界合作 群體作戰

台灣人對荷蘭建築並不陌生。這兩年,荷蘭人先後拿下台灣南北兩個藝術中心的設計權。去年底,UN Studio設計的大立精品店在高雄落腳;MVRDV的建築實驗「垂直村落」,則預計在秋天為台北灰暗的老公寓畫上一抹彩虹。

荷蘭建築不只進軍台灣,打新世紀開始,荷蘭建築一如17世紀船堅砲利的荷蘭艦隊,在世界各地攻城略池、建立殖民地。

MVRDV是集合三位創辦建築師的名字縮寫而成。MVRDV、West 8、UN Studio... 這些荷蘭建築團體的名字乍看宛如搖滾樂團,一點都不像建築事務所該有的名字。

光名字就可嗅出荷蘭建築的特色─年輕、創意、強調群體作戰、跨界組合。

建築動畫 刺激想像

最早打破創作界線,將建築設計與漫畫、普普藝術等年輕人文化充分結合的,應屬60年代的英國建築團體Archigram。然而在網路時代將其發揚光大的,卻是荷蘭。

「動畫(film)對建築相當重要!」MVRDV主持建築師Winy Maas 認為,建築動畫可以刺激人們對建築的想像力。早在Youtube出現前,MVRDV便開始為他們的設計案做動畫影片;十年來,MVRDV累積了上百件建築動畫影片。不可否認,這是影音時代最強的行銷利器。

庫哈斯為北京中央電視台製作的建築動畫更是大手筆。這段四分鐘的動畫,據說耗資台幣400萬,其中以超音速穿過「大褲衩」的一幕,震撼不輸給好萊塢動畫大片。

幾百年來,荷蘭人填海造陸,不斷與自然爭鬥,創造新的空間。因此荷蘭建築充滿生氣勃勃的想像力,沒有歐洲建築的保守與老氣。

外型驚豔 綻放幽默

MVRDV作品「老人公寓」,雖是為獨居老人設計的公共住宅,卻充滿了蓬勃朝氣。每戶都有五顏六色的透明玻璃陽台,讓銀髮族眺望的黃昏風景,也是一片彩色世界。

麥肯諾事務所為海港城高雄設計的衛武營,宛如「游動中的魚」的外型讓台灣人驚豔。他們為荷蘭台夫特大學設計的圖書館,展現的幽默更讓人絕倒。

這座圖書館的屋頂連到地面形成一個陡坡、正中央放上一個圓錐體,就像一座小山。這座「小山圖書館」夏天是如茵草坡、冬天則是滑雪勝地,在校園裡創造了一個媲美自然的人造地景。

荷蘭五分之三的土地處於海平面以下,土質特別鬆軟,建築物隨時可能陷入、消失。荷蘭建築師比其他地方的建築師,更早否定了永恆的必要性。庫哈斯的名言便是:「建築不存在於過去與未來,只存在於現在。」

MVRDV來台做都市研究時,最吸引他們的不是台北101,而是隨時都會消失的台灣樣品屋。他們和忠泰建築合作的「垂直村落」,模仿樣品屋的模式,在一排即將拆毀的老公寓上蓋起五顏六色的展覽館,展示學生的研究成果。展期結束,這些「樣品屋」便會隨腳下老屋一起灰飛煙滅,不在乎天長地久。

務實節省 創造空間

惡劣的自然環境鍛練出荷蘭人務實、節省的個性。嘲笑荷蘭人小氣的笑話在歐洲滿天飛,如出把用過的衛生紙拿出來晒、蒐集昨天剩菜變成今天的主菜等。

這在建築設計上未必是壞事。庫哈斯設計的台北藝術中心,業主原本只要求三個表演廳,庫哈斯卻有本領在面積不變的條件下,多生一個表演廳出來。MVRDV設計的老人公寓,也是以懸空量體,幫業主無中生有、「憑空」創造了13戶的空間。

17世紀海外殖民的經驗,讓荷蘭特別關心族群問題。對他們來說,建築不是隔離族群的「牆」,卻是打破界線的利器。庫哈斯設計的台北藝術中心,便以半露天開放空間,嘗試融合夜市食客與音樂會藝文人口。

這種「打破族群界線」的觀念,在MVRDV的「養豬城市(Pig City)」中,獲得最徹底的實踐。

人豬共居 破除界線

荷蘭是歐盟國家中最大的豬肉出口國,法律卻規定豬舍必須與民居保持數公里的距離。MVRDV認為,做為人類重要的食物,豬不該被隔離於人類的生活之外。

因此,MVRDV在2000年設計了「養豬城市」,透過一種防臭、防塵的玻璃,把將豬舍置於摩天大樓中,都市人也可透過玻璃牆,近距離觀察豬的生活形態。

可別以為這是建築師的異想天開,去年海牙市政府便邀請MVRDV著手落實「養豬城市」,好讓一位擁有400頭豬的主人,帶著豬一起搬進海牙,一圓「人豬共居城市」的夢想。



◆ 重建鹿特丹 給年輕人機會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宛茜】2009.07.12

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炸毀荷蘭城市鹿特丹,卻給了荷蘭建築揮灑創意的廣大舞台。在MVRDV擔任專案建築師的廖慧昕表示,荷蘭政府全力主導鹿特丹的重建,避免新城市在土地開發的過程向資本主義傾斜。他們慎選「有願景」、願意給年輕建築師機會的建商進駐,讓鹿特丹成為新一代建築師的創意舞台。

深具遠見的荷蘭政府,很早就將建築設計視為重要的文化創意產業,為此特別成立荷蘭建築協會(NAi),專事推廣荷蘭建築。

「給年輕人機會」或許便是荷蘭最大的創意。廖慧昕說,荷蘭政府每年提撥大筆經費,供年輕人申請補助與建築設計有關的設計研究案,並貸款給年輕建築師鼓勵創業。此外,政府曾指定某些公共建築,只讓年輕建築師參與競圖。

荷蘭政府也懂得為本土建築師打造國際舞台,2003年成立的鹿特丹建築雙年展便是一例。今年獲邀參展的台灣建築師曹羅羿表示,鹿特丹做法迥異廣邀大師的威尼斯建築展,而是設定議題,邀請國際間年輕建築師進行實驗與討論,成為荷蘭建築向世界發聲的平台。

台灣與荷蘭有太多相似之處。看到荷蘭建築突破自然限制、創造自己的高度和風景,我們不禁要問:荷蘭能?為什麼我們不能?



◆ 生態殺手銀合歡 變身文化創意產品

自由時報 2009.07.13

〔記者侯千絹/屏東報導〕入侵台灣的生態殺手銀合歡,變身文化創意產業產品。

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共1萬7千公頃,其中達9千公頃遭銀合歡入侵,產官學界合作運用銀合歡木材,製作一系列具恆春意象的文創產品,從搶孤花架、月琴座椅、落山風到海浪造型的家具,已開發15件作品,令人驚豔。

高師大工業設計系主任唐硯漁在文建會補助下,以銀合歡為原料研發一系列創意產品,期望創造銀合歡經濟價值,唐硯漁說,恆春的銀合歡可能受落山風影響,心材部份堅硬且色澤深,結點具有特色,掌握它的特色研發家具或裝置藝術。

設計團隊結合當地各種自然及人文意象作為創作的概念,月琴變成美麗的椅子或裝置藝術,落山風或海浪的線條成為家具最美的造型,恆春著名的搶孤棚架更化為立體的架子,另製成鵝鑾鼻燈塔等小型裝飾品,現正在屏東縣政府大廳展示。

唐硯漁說,今年將繼續這項產官學合作計劃,目標是以銀合歡為主體材料,在屏東縣打造一處公共空間或主題民宿。



◆ 台北藝術節 擦出跨界合作的火花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2009.07.13 自由時報

以莎士比亞為本,今年台北藝術節充滿文學與各類表演藝術的融合與呢喃,無論是讓視覺與心靈受到雙重震撼的《重裝馬克白》,或是以手語跟詩意交融的《低迴李爾王》,皆可看見表演藝術家對於莎翁作品的當代詮釋。

改編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馬克白》,由波蘭任我行劇團演出,該劇以黑暗飛車黨的幫派暴力鬥爭,訴說馬克白受命運及內在欲望的支配,該劇曾於2007年愛丁堡藝穗節創下票房全滿紀錄;選自莎翁四大悲劇之一改編的《低迴李爾王》則是亞洲首演,該劇由曾為太陽劇團主角的實力派演員葉尼克挑樑飾演李爾王;其他還有《偷窺哈姆雷特/歐洲之屋──哈姆雷特之無言序》,以七個房間剖呈赤裸的現代生活,讓觀眾體驗不需要語言的莎士比亞。其他包括歌手雷光夏、音樂人陳建騏也將與莎翁共歌。

國內團隊這次則邀請了「雲門舞集2」與台北市立國樂團合作,舞出《跳TONE!》,跨界的火花值得注目;綠光劇團的《領帶與高跟鞋》則是國內第一齣原創中文音樂歌舞劇,由羅北安編劇導演;鴻鴻領軍的「黑眼睛跨劇團」創團新作《醜男子》討論自戀時代;舞者吳義芳則將舞出《夏,村上春樹》,再加上拉芳舞團的《快樂頌》演出與紀錄片《慢舞》在台灣首度播映,在在看見了台灣表演藝術創作的活力。

「2009台北藝術節」內容包括四個國際團隊、八個國內團隊,再加上戶外展覽與對談以及大師班,將從8月12日起舉行,活動至9月6日止。

fsj 提到...

17處文化之旅 深探桃園之美

【楊宗灝/桃園報導】 2009-07-14 中國時報

桃園縣十三鄉鎮市涵蓋閩、客及外省族群,如何藉由在地藝文特色凸顯城鄉風情,具體表現人文新風貌。縣府文化局暑假期間規畫十七處深度參訪路線,除了包含客家人文、原住民部落及自然生態景觀,也希望結合社區居民共同行銷桃園之美。

由縣府文化局規畫的社區深度文化之旅參訪路線,結合縣內龍潭、新屋、大溪、大園、觀音、蘆竹、復興、龜山等鄉鎮人文風貌,在地方社區共同努力之下,人文地景不但訴說聚落族群生活特色,也透過導覽解說,讓民眾進一步認識城市風情。

看客家人文、原住民部落風情

在傳統泰雅族舞蹈演出中,深度文化之旅十三日啟航。縣長朱立倫更與文化局長陳學聖象徵性的開啟「藏寶箱」,歡迎民眾踏著導覽足跡一同尋寶。朱立倫說,桃園融合閩、客及外省族群生活精華,在城鄉風貌上呈現不同特色,是其他鄉鎮市少見之處。

訪眷村懷舊、美「笠」新生活

在文化局規畫的導覽路線中,除了有著名的大園尖山遺址,也有屬於龜山眷村的懷舊風情。除此之外蘆竹的美「笠」新生活、新屋鄉范姜老厝多元風貌,內容豐富精彩。陳學聖說,過去文化局舉辦類似活動,往往因滿額造成許多遺珠之憾。今年特別將深度參訪路線印製成導覽手冊,民眾可透過網站 http://www.tyccc.gov.tw 洽詢索取資訊。



◆ 桌上微型建築 北美館茶與咖啡器物展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2009.07.14

義大利不僅咖啡有名,咖啡器物設計往往也是博物館典藏佳作,北美館正展出的「義大利茶與咖啡器物設計展」,展品內容即為典型。

自從1951年米蘭三年展以「有用的形式」為題,意味著義大利設計師們努力的目標是「實用加美觀的設計原則」,茶與咖啡器物更肯定成為一種設計類別或藝術形式。此次「茶與咖啡器物設計展」由知名品牌Alessi委任義大利設計家門蒂尼,邀請十個國家共二十二位建築師展出其所設計的茶具與咖啡具組件,計有二十組件。另有四位早期建築師的四組展品也同時展出。

在義大利歷史上,設計一向是建築的智慧結晶,而茶與咖啡器物象徵家居生活的基本原型,它們蘊含了古老儀式,在20世紀也成為建築師偏愛的主題。不妨就將這些器物視為「桌上的微型建築」,雖由最基本的器物容載出發,看其造形與功能隨著風格與技術的研究,不斷創造出傳奇精品。此次參展者包括大衛.奇普菲、丹頓.廓客.馬歇爾、伊東豐雄、亞力山卓.門蒂尼等。展期至8月23日。

北美館也將於7月19日下午2時半,在地下樓展區舉辦相關賞析會,由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助理教授鄧建國主講「迎接生活的前衛想像──義大利茶與咖啡器物設計賞析」。



◆ 上原廣美再來台 散發爵士新魅力

自由時報 2009.07.14

被封為「爵士野田妹」的上原廣美再度應邀來台,要讓台灣樂迷見識這位鋼琴小天后清純又狂野的演奏魅力。

從六歲就開始學琴,卻意外成為古典森林中的爵士奇葩,上原廣美後來成為YAMAHA培植的演出藝人。她的個性有點像《交響情人夢》中的野田妹,古靈精怪、天馬行空,卻有著流暢精湛的演奏技巧,和鮮活多變的節奏律動感。

這次音樂會,上原廣美也將挾著龐大創作能量而來,包含電子、放克、前衛搖滾、古典等。音樂會將於9月13日舉行,地點在台北城市舞台。

fsj 提到...

黑色阿良 超現實畫病魔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09.07.16

35歲的精神病患者「阿良」,19歲發病以來自殺10多次,在家人的陪伴與全心支持下走過坎坷路,他透過靈巧的筆觸畫出自己的心情,即日起至月底在成大醫院展出。

畫展舉辦前一天,阿良再次自殺,全身浸在浴缸想把自己淹死,還好被媽媽發現,救回一命。

「阿良」的畫都是黑色線條,畫出精神病患者對疾病的無奈與恐懼,超現實的意境,頗像同樣罹患精神病的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的畫風,例如他會畫人的腦袋一塊塊剝離,就像他覺得發病時無法控制,被病魔一步步占據;他畫時鐘與耳朵,生病時就不斷聽到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的聲音,提醒他隨時都可能是人生的最後一秒。

阿良國小就愛畫畫,發病後仍未中斷,近幾年病情愈來愈嚴重,每次發病就靠作畫紓發完全無法控制的情緒,成大知道他愛畫畫,鼓勵他展出。

阿良經醫師診斷不僅有精神分裂,也有憂鬱症,常常鬱悶到想死,多年來他試過各種自殺方法,他的家人靠著信仰的力量全力支持他,幾乎24小時陪伴,多次把他從死亡邊緣拉回來。

阿良的媽媽說,畫畫是阿良的重要支持,雖然生病仍堅持把畫完成,阿良認為「就像螞蟻跌倒後還會爬起」,畫畫帶給他希望,也希望他的畫能給同樣在病痛中掙扎的患者與家屬一點鼓勵,她會陪著孩子與病魔奮戰下去。



◆ 失傳千年鷓鴣斑 1325度高溫重現

自由時報 2009.07.16

〔記者羅正明/桃園報導〕中原大學貴重儀器中心技士陳坤和,研究、分析各式材料長達三十一年,對於材料特性瞭若指掌,他把專業知識拿來研究南宋陶器特有的鷓鴣斑,意外發現溫度提高到攝氏一千三百二十五度,就能重現失傳千年的鷓鴣斑,相似度超過九成五。

鷓鴣斑乍看之下就像是油滴的形狀一樣,據說南宋皇帝喜好茶道,當時的天下名茶產自福建武夷山,御用茶具的生產基地也在福建,其中作工最精湛者產自建陽市水吉鎮,名為「建盞」,建盞上就佈滿鷓鴣斑。

後來異族入侵,元朝滅了宋朝,連年征戰、人民流離失所,建盞的燒製中斷,鷓鴣斑技藝也因而失傳,至今只剩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珍藏四個建盞。

陳坤和說,要調配出合適的釉藥不難,直接分析釉藥中矽、鋁、鈣、鉀、鈉、鐵質的比例即可。難的是高溫燒製時,要控制窯體保持在不完全燃燒的狀態,利用不完全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逼出陶胚內部的氧氣,因而分離出來的離子,經過高溫窯變後,才能形成鷓鴣斑。

他說,他仿製過東洋陶瓷美術館珍藏的建盞,他發現當窯體保持在一千三百二十五度時,可以完美複製、重現失傳千年的鷓鴣斑,多一度、少一度都不行,但即使溫度控制得宜,成功率也只有一%到二%。

二十二日起,陳坤和應邀到桃園縣政府文化局中壢藝術館展出他的鷓鴣斑陶器,免費入場。



◆ 亞洲大學 安藤忠雄藝術館 9.22動土

【黃繡鳳/文】2009-07-16 中國時報

由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為亞洲大學設計的全世界第一所大學校園藝術館,將於9月22日舉行動土典禮,屆時安藤忠雄大師將親自抵台主持,整體工程預定一年後落成啟用。

藝術館完工後將與校園對面的行政大樓,其巴洛克圓頂建築相輝映,成為台灣中部的新地標、新風貌,也將為升格後的大台中市寫下一段建築圖騰三角三段論述。台中地區隨著時空演進,在建築物方面,有三種建築三個圖騰,代表三個階段的台中市;亞洲大學總務長朱界陽說,台中人若看到兩個直立的三角亭建築圖樣,就會說:「那是代表日據時代的台中、台中市公園內的日月亭!」接著,若看到一個直立的扁三角形建築圖,就脫口而出:「那是代表光復後的台中,東海大學教堂、貝聿銘的作品!」

朱界陽強調,安藤忠雄藝術館明年落成後,台中人若看到三個三角型堆疊在一起的建築圖樣,就會說:「這是代表21世紀的民主台灣,升格後的大台中市,亞洲大學的藝術館,安藤忠的代表作之一!」

朱界陽認為,亞洲大學安藤忠雄藝術館,把台中市的進化論,推進到第三階段,即從日據、光復到民主的國際化,這就是將寫下一段建築圖騰三角三論述,也讓國內建築業及亞洲大學全校師生滿懷期待。

亞洲大學副校長劉育東、哈佛大學建築設計博士,也是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創所教授。他認為,安藤忠雄大師強調建築物本身必須和當地自然環境取得協調,三個正三角形組合而成的三層樓,這座亞洲大學的藝術館所要傳達的訊息,是指一個人是無法獨立生存的,三角形包含了大自然、人類以及人類與大自然一起孕育的許多創新的事物,就如陽光、空氣、水,缺一不可,也就是建築與環保概念。

他說,安藤大師傳授給學生具有國際化藝術及美學創意教育,格外難得。尤其,一年後,師生們能在「安藤忠雄藝術館」喝杯咖啡,是多麼愜意的一件美事。

朱界陽也強調,亞洲大學校園風景如畫,行政大樓是巴洛克銅綠圓頂、古典柱式的建築,搭配法國羅丹、阿曼及台灣楊英風教授等多位國內外名藝術雕刻家近20件大型雕塑作品,如「沉思者」、「永恆的春天」、「吻」、「勝利女神詩篇」及「鳳凰來儀」、「水袖」等銅雕,矗立在校園各角落,更令人賞心悅目,將來也都是安藤忠雄藝術館收藏的寶藏。

fsj 提到...

藝術七門町 姚瑞中領軍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09.07.17

藝術家群聚,常激盪出藝術火花,如過去的波麗露西餐廳,以及近年來在金山、淡水興起的藝術家群落。最近,七位年輕藝術家將進駐西門町對面一棟閒置透天厝,展開全新的創作。

這個以中生代藝術家姚瑞中為首的創意基地,由MOT/ARTS支持、名為「藝術七門町」,邀請盧昉、蔡宜儒、林昆穎、劉致宏、許尹齡、黃華真等六、七年級藝術家進駐,在重新整頓近乎廢棄的五層樓透天厝後,已規畫成一處供藝術家沉思及工作的空間,為原本如廢墟般的空間注入新生,更期待以藝術為內涵進行「文化開發」,為周邊產業環境改頭換面。

上述七位藝術家昨天正式宣告「藝術七門町」誕生,同時在位於東區的MOT/ARTS將連續以五個月時間、接力聯展呈現自己的創作,首檔藝術家是年紀最小的許尹齡和黃華真;她們甫從台北藝大畢業,正準備進入研究所,曾在去年獲台北美術獎肯定的許尹齡近作「占領公式」,以超現實的人物及時空,凸顯藝術家以熱誠攻占荒脊之地的企圖心,正如他們此刻心情的寫照。黃華真則試圖以繪畫探索人與人,自身在內在之間的關係。

這些藝術家未來除將陸續以個展及跨界合作等方式,同時計畫將藝術群聚的效應向外擴散,引領各界一同關注台灣當代藝術發展。



◆ 神秘的村上春樹新書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4211&f_ART_ID=203668

非凡新聞周刊 2009/07/17

村上春樹的新書《1Q84》自從五月二十九日在日本問世後異常暢銷,早在還沒出版前,預購量就達到一萬冊;初版冊數本來定為二十萬冊(第一本)和十八萬冊(第二本),然而預約數量之大,使出版該書的新潮社決定在發售前增刷五萬冊。

【撰文/新井一二三】

村上春樹的新書《1Q84》自從五月二十九日在日本問世後異常暢銷,早在還沒出版前,預購量就達到一萬冊;初版冊數本來定為二十萬冊(第一本)和十八萬冊(第二本),然而預約數量之大,使出版該書的新潮社決定在發售前增刷五萬冊。

這種情形在日本文學界從未發生,只有娛樂界大明星鄉裕美暴露私密的書,才會如此刺激讀者的好奇心,在發售前就成為暢銷書。即使是文學界大明星村上春樹的書,直到七年前的長篇小說《海邊的卡夫卡》為止,每本都是出版後受書評和口碑的推銷,才慢慢成為暢銷書。

行家認為,這次讀者對村上的新書反應這麼強烈,主要歸功於新潮社和作者的市場策略成功。在五月二十九日前,除了書名以外,坊間完全沒有關於該新書內容的消息,登場人物、主題為何,一點都沒公布,這顯然是故意造成市場「飢餓感」的戰略;何況過去七年裡,村上春樹沒有發表長篇小說,同時每年都有他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報導,結果許多讀者都等不及要看他的新書。關於新書傳出來的消息愈少,讀者心理上的飢餓感愈強,大家就匆忙去預購根本還不知其所以然的新書去了。

《1Q84》的書名一看就讓人聯想到《1984》那古典的近未來小說。但是數字「9」怎麼變成了英文字母「Q」(Q的英文發音跟9的日文讀音相同)?有人說,大概跟魯迅的《阿Q正傳》有關吧!日本近年有人指村上春樹深受魯迅的影響,但村上對此則沒有表示肯定也未否定。

五月二十九日《1Q84》上市時,只能用「搶購一空」來形容,就好比當初《哈利波特》新書上市一般。在日本全國無論哪家書店,《1Q84》都在半天內就賣光了,大部分的讀者連新書的影子都沒福氣瞧見,只看到空蕩蕩的書架和「已售完」的公告。

一九八七年《挪威的森林》問世時,大紅大綠封面上圈了黃金色書腰的上下兩本書,席捲了全日本的書店,單行本之後又出了文庫本,日文版總共賣了七百多萬冊,那是大家都看得見的暢銷書。這次的《1Q84》則特別神祕,在幾乎沒人看到它的情況下,只見印量直線提高,發售後才一個多月,第一本的銷量已到了一百零六萬冊,第二本也到了八十七萬冊,加起來是一百九十三萬冊了。

過去一個多月,日本報紙雜誌上已出現了一些書評。但目前為止,大家主要仍是談《1Q84》多麼暢銷,尚未真正講到書有多好看,如何好看。一來是太多人已經看了,二來是太多本來要看這本書的人還沒看到,不必要、也不應該仔細介紹內容。

再說,村上春樹名氣這麼大,書評家覺得貶他褒他都不容易。惟一清楚的是,《1Q84》的成功促進了新一代書迷的誕生。目前《挪威的森林》上下冊都擠進文庫本排行榜,經由新書認識村上春樹的年輕人,從《1Q84》回到《挪威的森林》,大概也會再去看其他的書。出道三十年,正滿六十歲的村上春樹,對他們來說是活在同一時代裡的古典小說家了。(餘詳見原站)



◆ 太魯閣特色安全帽,徵圖

自由時報 2009.07.17

〔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太魯閣國家公園九曲洞步道落石意外不斷,免費提供給遊客使用的安全帽,日前被遊客批評「醜到爆」,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決定從善如流,公開辦理「太魯閣特色安全帽」徵圖比賽,讓安全帽除安全、美觀外,更具有太魯閣的特色。

太魯閣九曲洞步道自今年初以來落石不斷,接連傳出遊客遭落石擊中的意外,太管處為了遊客的安全,特別向外界募集安全帽免費供遊客配戴,但卻被遊客批評太醜,日前監察委員視察九曲洞落石狀況時,也認為像工地使用的工作帽,且材質無法抵擋落石,應該重新設計並規範材質的強度。

太管處長游登良說,太管處在獲悉各界的反應後,決定公開舉辦「太魯閣特色安全帽」徵圖比賽,評選後製作成產品,作品的內容必須以太魯閣國家公園自然、人文特色為圖案標誌及造型設計素材,安全帽的功能、設計原則以安全、美觀、輕便材質並具備防護落石安全規格為基準。

未來的安全帽為具備合格標章規格的多功能安全帽,朝符合機車、步道防落石、腳踏車等多重安全規格方向規劃,圖稿規格為A4(21×29.7公分),彩色列印或手繪圖稿均可,內容需明確標示「創意概念說明」及「產品製作規格」,包含尺寸、材質、標誌圖案色彩規劃、產品後製作建議等。

太管處將聘請專家評選出得獎作品,「金獎」1名獎金新台幣10萬元、「銀獎」1名獎金6萬元、「銅獎」1名獎金3萬5000千元、「優選」2名獎金2萬5000元,參賽作品連同報名表寄至太管處即可,收件時間自即日起至9月15日止,有意參加者可上網查詢,網址:http://www.taroko.gov.tw。



◆ 哇!好稀奇 樹皮也能製作風箏

【簡東源/花蓮報導】2009-07-17 中國時報

熱愛製作風箏的阿美族人孫春男與妻子聯手「打」造樹皮風箏,以竹枝為骨架,再將構樹皮打薄。巧的是,過去撒基拉雅族人也使用樹皮風箏,作示警禦敵之用。

花蓮市國福社區活動中心十六日舉行樹皮風箏研習,六十二歲的孫春男與妻子李玉英聯袂傳授小朋友樹皮風箏的技術。孫春男指出,五年前,受到妻子李玉英的鼓舞,何不以樹皮來製作風箏。他以竹枝當作風箏骨架,妻子李玉英幫忙找樹皮,先將樹皮陰乾,再不斷地捶打,樹皮要打平,有如薄片一般,才能黏上骨架。

李玉英說,單單捶打樹皮就要費時近一個月,樹皮不能打得太薄或太厚,如何打得厚薄恰到好,就是拿捏的功夫。

李玉英完成的樹皮風箏在國福社區的奇來亞酒莊展出。奇來亞館長陳柏璁表示,過去撒基拉雅人的樹皮風箏是黏上香蕉皮、構樹皮、蓪草,主要是用來示警禦敵。因為撒基拉雅人的部落週圍全部種滿刺竹,一旦有外人入侵,因刺竹茂密無法通知鄰近部落,族人立即升起樹皮風箏,配合風箏上削薄的藤蔑發出嗡嗡的音聲,傳遞出應戰的訊息。

fsj 提到...

戴立忍負債拍新片 再奪大獎

葉宜欣/綜合報導 2009-07-21 中國時報

電影《不能沒有你》再度為國爭光,擊敗12部亞洲強片,拿下日本SKIP CITY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獲得600萬日幣(約208萬台幣)獎金,也讓首度演出男主角就連奪大獎的陳文彬紅了眼眶。

《不能沒有你》上周才拿下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最佳男主角等多項大獎,又在日本獲勝,下周男配角林志儒也將進軍聖地牙哥影展。導演戴立忍感動表示,當初負債拍攝壓力大,如今連獲兩大獎,獎金終於讓他稍微鬆了口氣。



◆ 《阿基里斯》 北野武「藝」往情深

【吳垠慧/台北報導】2009-07-21 中國時報

繼《雙面北野武》、《導演萬歲》之後,北野武新片《阿基里斯與龜》再次自省藝術與他個人生命的關係,這三部電影合稱為北野武的「藝術與人生三部曲」。《阿基里斯與龜》以一位沒有天賦卻想成為藝術家的男性為主角,敘述他窮盡一生心力追求夢想的故事,北野武血淋淋地呈現藝術界的荒謬與矛盾。

片中的畫家追隨各種藝術流派而畫的作品達七十多幅風格,這些畫作,全出自酷愛繪畫的北野武之手。

荒謬藝術界 他血淋淋呈現

《阿基里斯與龜》的主角倉持真知壽,家境富裕,父親是藝術收藏家。原本要栽培他去法國學藝術的父親,經商失敗後自殺,真知壽只好進了育幼院。他自力更生,自學繪畫。一開始,他的風格寫實,被畫商批評落伍,建議他去美術學校學習現代藝術。他在學校見識到現代藝術的豐富面貌,卻也陷入「畫虎不成反類犬」、迷失自我的窘境。

真知壽渴望成名,他曾模仿畢卡索、米羅等大師的手法,也曾把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的康寶濃湯罐頭改成日本的鯨肉罐頭。他為了仿效塗鴉藝術家巴斯奇亞,要妻子半夜陪他去店家鐵捲門上塗鴉,雙雙被逮。

已屆中年,卻還闖不出名堂,真知壽想當藝術家的欲念幾近瘋狂,在交通事故現場,他不呼叫救護車,而是先速寫滿臉鮮血的傷者。他沒錢買畫具,伸手向靠賣春過活的女兒要錢。女兒死亡,他想的依舊是如何在死人身上取得創作的素材。

創作者痛苦 他個人體會深

宣稱不再拍攝他拿手暴力題材電影的北野武,在他的「藝術與人生三部曲」中,不斷思考他個人生命與藝術創作間的糾葛關係。他在《雙面北野武》中思索「藝人北野武」跟「凡人北野武」的差異和衝突,探究「真正的北野武究竟是什麼?」

到了《導演萬歲》,他思考的是,不拍暴力電影的北野武,還能拍出什麼有創意、觀眾也喜歡、又能賣座的新電影?他一直探討創作者的痛苦。

《阿基里斯與龜》的男主角,一生就是在這樣矛盾與荒謬中追尋藝術之夢的執著男子。片中,無論是主角本人,抑或是美術大學的同儕,甚至是「指導」主角創作方向的畫商,對藝術的認知,始終停留在追隨西方藝術主流的表面形式,無法參透藝術的真諦。

片中一位麵攤老闆道出:「藝術不是生活的全部」,「畢卡索的畫跟飯糰一起擺在非洲饑民面前,任誰都會選擇飯糰。」北野武認為,「在創作過程中,如果你夠投入,作品自然會產生藝術價值」,「作品大賣或造成轟動無疑是非分之想,這種事就跟買樂透一樣,純粹靠運氣。」



◆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拆一半喊停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東旭/北京報導】2009/07/17

抵不過舊城改造壓力,大陸知名建築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的四合院故居,遭到拆除命運。諷刺的是,梁思成當年極力奔走全面保護北京舊城,如今他的舊居也保不住。

梁思成與林徽因的舊居,位在北京北總布胡同廿四號,大約在建國門內大街、金寶街、朝陽門內南小街附近。這裡是北京市精華地帶,旁邊金寶街上的麗晶酒店,住一晚要二千元人民幣。步行十分鐘的「貢院六號」小區,更是北京市最貴樓盤,每平米達七萬元人民幣(相當一坪八十四萬元台幣)。

北總布胡同一帶被下令拆除改建,梁思成故居旁的一家雜貨店老闆娘稱,她們已接到通知隨時拆屋走人。梁思成的故居原本已被拆了一大半,連屋頂都不見了,但最近拆除動作又停頓下來。

梁思成故居被拆,是兩個月前由北京市東城區房屋管理局發布的拆除通告,貼在北總布胡同廿四號院的牆上。通告表示,包括梁思成故居在內,附近四個胡同的部分院落,將由某房地產公司進行商業項目的開發。結果,無數院落被夷為平地,只剩梁思成的院落大門沒被徹底拆光,日前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的官員趕到現場,宣布「拆除行為暫緩」,等調查清楚,再做研究。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此共住了六年多,自1930年到1937年,他們還在這裡完成對中國古代建築群落的大部分考察。

為了美化或各種利益的需要,北京不斷改造舊城,建成一幢幢又高又新的大樓,像這種養雞、養鴨,甚至變成資源垃圾回收場的破敗四合院自然成為礙眼的目標,早日除之為快。

雜貨店的老闆娘說,拆遷暫停的消息傳出後,很多人都拿著地圖按圖索驥來看廿四號院的殘骸,還拍照留念,許多人看到院內空留的石榴樹都覺得可惜,路邊堆成一排的磚瓦、垃圾也都搖頭不已。

梁思成是清末民初梁啟超的公子,他與林徽因都是上世紀影響中國建築的重要人物,門生無數。

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 三角戀傳世

梁思成、林徽因與徐志摩,在文學、建築領域各領風騷,三人間的愛情故事,更是轟動傳世。

林徽因是大家名門閨秀,父親林長民曾任民國時期的司法總長,從小多才多藝,曾旅英留美,深得東西方藝術真諦,英語流利,有大家閨秀的風度,又具備中國傳統女性缺乏的獨立精神和現代氣質,這種中西兼具的特質,使她成為當年北京文化、時尚圈中的引領者。

林徽因以才貌雙全聞名,再因徐志摩的文學引領,成為才華橫溢女作家。徐志摩因此暗戀她,對她展開追求,但此時徐已有妻室,並有一子。

徐志摩寫了很多情詩給林徽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偶然」,但當時林徽因已與梁思成有了婚約。林徽因雖然欣賞徐志摩的浪漫與飄逸,但理智讓她選擇了梁思成,兩人成為神仙眷屬,也成為上世紀一對著名的大建築師。



◆ 魯迅故居拆遷 將只保留前後院

【白德華/北京報導】2009-07-21 中國時報

以著作《阿Q正傳》聞世的左翼文人魯迅、位在西直門外的「八道灣十一號」故居,正面臨拆遷命運。不過文物專家表示,在多方爭取下,魯迅故居民宅的搬遷行動仍按計畫進行,未來整地後建卅五中學校舍時,魯迅住過的前院及周作人住過的後院會保留下來,可能成為圖書館,整體規畫還在進行中。

目前住在「八道灣十一號」內的一位大嬸說:「他們給了點拆遷費,不搬也不行吶!」繼梁思成、林徽音故居拆遷受矚目後,魯迅住了三年多的北京故居也面臨拆遷。專家呼籲,可學習洪承疇故居保護方式,由民間及地主自籌資金維護,否則名人故居最後都要被拆光了。

位在西直門內大街、趙登禹路交叉口的八道灣胡同,過去因魯迅(周樹人)、周作人兄弟曾居住而聞名。六月下旬,已有八十六年校史的北京重點中學卅五中宣布將遷校,這大片地區就貼出了公告,拆遷將涉及前公用胡同、八道灣胡同、西直門內大街等地,並要求當地居民八月十日前搬離。

從八道灣十一號入口走進去,院落雜亂無章,地方堆滿廢棄磚頭及破家具,僅存的卅幾戶居民,挨家挨戶前門繫根細繩,晾著床單、汗衫、胸罩、短褲,前院走到後院,再到西側加蓋建築,內部殘破不堪,三合院原貌幾已不見,僅存舊牆屋瓦憑悼殘缺的歷史氛圍了。

八道灣拆與不拆主要爭議點在於魯迅住的是前院,後院則住過曾為「汪偽政府」做事的周作人故居「苦雨齋」。

一九一九年八月,魯迅買下這院落後,在八道灣十一號生活了三年多,魯迅與母親及朱夫人住前院,周作人則住後院。

九○年代末期,對於究竟保護或拆遷「八道灣十一號」已有爭論。包括魯迅的兒子周海嬰都不認為需要保護,主因是「不需要保護漢奸(指其叔周作人)住過的房子」。但阜城門魯迅博物館館長孫郁都認為應該保留,「可做為魯迅博物館的分館保存下來」。

文物專家認為,某種程度看,八道灣十一號甚至比目前位在西三條的「魯迅故居」更有歷史地位。因為魯迅的重要作品包括《阿Q正傳》、《風波》、《故鄉》等都在此完成,寫作及翻譯書籍達百多篇,也屬「五四」新文學運動以來的重要資產。

事實上,八道灣十一號也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文化沙龍」,當時包括毛澤東、李大釗、蔡元培、郁達夫、錢玄同、胡適、梁實秋等都曾造訪此地。「五四」人物的足跡,密密麻麻布滿了八道灣十一號的宅邸。

三年前,孫郁曾向中共國家文物局打報告,呼籲將八道灣十一號做為魯迅博物館的分館保留下來,但一直無回音。

不過孫郁受訪時說,西城區有關部門已向他表示,住戶仍將全部搬遷,八道灣故居將作為卅五中的一部分保留下來,未來故居將可能挪作圖書館,具體規畫還在進行中。

fsj 提到...

墨海習字 陳瑞憲向董陽孜致敬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2009.07.22 自由時報

你有多久沒寫過書法字?或者,是否曾拿過毛筆寫字?這是建築師陳瑞憲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的提問,想藉此把現代人拉回來寫字,並重新認識書法。

設計過三十幾家誠品、讓故宮三希堂改頭換面,在建築空間設計上,陳瑞憲向以深具文化底蘊見長。而由建築跨界當代藝術創作,陳瑞憲只試過兩次,都是以詮釋書法家董陽孜作品為發想,第一次在北美館、這次在當代館,兩次都讓人驚豔。

驚豔之處不單純在視覺的「大器」,更多是在細細咀嚼之後嘗到的文化趣味。誠如其作品〈私塾習〉,在當代館的主展間裡,鋪陳了一片「墨海」,燈光照映下,黑色的墨竟有著澄澈明淨的質感,每個人走靠近它,都可坐下來、拿起筆,在宣紙上臨字。墨海的另一頭,有董陽孜的字「無心」、「無為」、「有所不為」,裝置在墨海拍岸處,時時可見墨浪掩映。

陳瑞憲說,從某種角度上,這是對董陽孜致敬之作,人們遙對著董陽孜的字,在另一端拿筆沾墨習字,希望有一天寫得跟她一樣好。陳瑞憲舉了東晉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例子,表示「書聖」也是來自苦學。

該作品現正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的「無中生有:書法-符號-空間」特展中展出,〈私塾習〉讓時光逆轉,將展場轉化為一私塾/自學的空間,置身其間,仿若回到了書藝普及的古代。而在書藝式微的當代,在歷史的微光之下,伴著彌漫的墨香和不時滴落的墨雨聲,臨池學書,另有一番詩意。展期至8月9日止。



◆ 樹幹切片做繪本 銀合歡蛻變

【林和生/屏東報導】2009-07-22 中國時報

惱人的植物「銀合歡」總讓人有除不盡的痛,藝術家戴珍妮藉由創意將銀合歡的樹幹,做成一塊塊充滿新意的繪本,再由偏鄉孩子的手串起一個個美麗故事,也讓原本資源缺乏、不受矚目學生,像銀合歡重新充實、蛻變。

有著美麗名稱的銀合歡,現實生活卻嚴重危害生態,藉由恆春半島強勁的落山風四處飄散,落地生根,因為生殖力超強,且會抑制其他樹種生長,是近期政府單位急欲清除的外來樹種。

戴珍妮發現,受到落山風侵襲,生長在半島的銀合歡紋路特別美麗,像是訴說落山風與海潮的故事,她笑著,或許是藝術家浪漫特質才會看上這沒有人要植物。

幾個月前,她每天開車、拿著鋸子,到樹林裡挑選樹幹優美的銀合歡,每當友人撥電話給她,她總是告訴別人在「合歡林」練功,友人狐疑的態度,最後看到她的創作才恍然大悟。

戴珍妮將帶回的樹幹切片、風乾,利用顏料上色,這一片片繪本、小書就此誕生,藉著暑假將創作帶到恆春偏鄉國小推廣,讓孩子們自己設計故事內容、上色,靠著小書製作也培養孩子閱讀樂趣,果然所到之處受到熱烈迴響。

目前也嘗試將銀合歡做成月琴、髮箍,企圖讓這個別人眼中不起眼樹種,有朝一日能變成代表屏東的商品。

fsj 提到...

設計美學 從關心人性出發

◆ 俄媒問國光:傳統創新怎兼顧

【聯合報╱特派記者何定照】2009.07.23

契訶夫藝術節正在莫斯科熱烈舉行,應邀演出四場的國光劇團,21日舉行記者會及彩排時,廣受俄媒矚目,熱烈追問京劇「傳統與創新」的問題,會後並熱情捕捉國光演員上妝鏡頭。

契訶夫藝術節今年以「新馬戲」為主題,此一在法國70年代掀起的藝術形式,旨在將傳統被認為特技類的馬戲提升為表演藝術,不見得要有動物,太陽劇團即是經典。

二度受邀的國光,為配合主題,將典出西遊記的傳統老戲「無底洞」,改編為「孫悟空大戰玉鼠精」。導演李小平指出,京劇原本就含武打技巧,他的改編重點在將看似僅是形式的武打特技,賦予更豐富的生命,「外形心象相呼應」。

另一齣劇碼「昭君出塞」,藝術總監力邀魏海敏演出。李小平在記者會指出,前一齣劇歡喜,後一齣劇感傷,能帶給觀眾不同感受;而該劇在表達昭君哀怨心境外,也會以迎娶眾馬和出塞瘦馬,對比出不同武打技巧。

不過俄媒顯然不關心新馬戲,而是不停追問國光若求創新,如何能延續傳統。

身為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學生的魏海敏指出,傳統派別常把梅蘭芳當範本,認為不能改,但台灣長年接觸歐洲文化,對角色刻畫的想法是「演出劇中角色,而非流派」,強調「梅蘭芳若活在今天,也會一直改變」,讓不少俄媒點頭認同。

藝術總監夏德林在介紹國光劇團時,特別指出文建會主委黃碧端是首位參與藝術節的台灣文化部長。



◆ 寶塚歌劇團 票房打敗不景氣

【經濟日報╱編譯潘淑婷/綜合外電】2009.07.23

清一色由女性團員組成的日本寶塚歌劇團(Takarazuka Revue),成軍95年以來魅力依舊,精湛歌舞和眩目舞台令觀眾驚嘆連連,猶如好萊塢與百老匯的日本綜合體,而且票房一路長紅,絲毫不受經濟衰退影響。

三小時秀 排演八個月

在距大阪西方約30分鐘火車車程的寶塚劇團,舞台上有44名年輕女性,身著寬大的和服褲裙,髮型有的像男孩,有的往後梳攏起來。她們是寶塚歌劇團的最新成員,這些甫自寶塚音樂學校畢業的女孩,看起來可能有點青澀,但演出卻老練純熟。

午場表演總共2,550個座位的門票幾乎全數賣光。毫無冷場的壯觀歌舞,彷彿是拉斯維加斯編舞者和北韓教官通力合作的傑作,從歌劇綜合了媚俗的藝術、戒律,以及理想主義,只為傳達一項訊息:愛永不止息。

整場三小時的歌舞秀,動用了120位演員,以音樂劇開場(雨滴落在玫瑰上),以歌舞劇為結尾 (愛,就像是...),戲服的華麗程度就算是已故賭城明星黎伯瑞斯(Liberace)也會為之炫目。

主題不變 融入外國風

寶塚旗下共有五大團、約400位演員。成軍95年以來,以其令人驚嘆屏息的演出吸引無數觀眾。成立於同名城市的寶塚歌劇團,是由當地出身的鐵道業名人小林一三創辦,當時他認為現場表演可招徠更多遊客,進而增加鐵路交通收益。

如今,寶塚每年平均推出10場鉅作,每場籌備的時間皆耗費約八個月。面對觀眾變少及來自各種數位娛樂的競爭,寶塚製作人正試圖要將演出的內容變得比過去更華麗、更簡約。

為了不讓人誤以為寶塚的表演是以傳統和可愛取勝,必須一提的是,寶塚自國外汲取靈感,包括輕歌舞劇、無線電城音樂廳(Radio City Music Hall),以及好萊塢音樂劇等。在風格取向、角色定位、女扮男裝的主角、不變的主題(內容不外乎男女主角熱戀、遭遇困境及問題解決),以及歌舞形式等各方面,寶塚與傳統歌舞伎、能劇有明顯相似度,但表演方式卻取經自百老匯、西方文學和韓國肥皂劇。

最特別的是,寶塚的觀眾約有九成是女性,而且代代相傳。一位製作人將祖母、媽媽延續到女兒的觀眾稱之為「垂直式」粉絲族群。

女扮男裝 迷倒女粉絲

只要觀賞演出10分鐘,就不難了解寶塚為何能吸引各年齡層的女性。她們迷上了由女扮男裝的男役(otokoyaku),這些男役扮演幾近完美的的男性,不同於現實中不修邊幅、笨拙醜陋的男人,她們扮演的男性既優雅、溫柔,且隨時獻花。一位資深寶塚人說:「不只像男人,還是男人中的男人。」

要訓練出一名男役得花上好幾年。有人花了十年時間揣摩男性的坐姿、言談、走路方式和手勢。但這種辛苦的付出,無法澆熄年輕女孩的熱情,每年有數百位年輕女孩前來爭取僅40席的空缺,她們很多人起初僅只是影迷身分,從寶塚學校第一名畢業的田邊玲就是如此。田邊唸高中時迷上由寶塚名伶真矢美紀主演的「NeoDandyism」,她說:「當時整天在家看著DVD練習」,田邊身穿牛仔褲和運動夾克,是男役在下台後的標準打扮。

寶塚的劇本暨作曲家岡田表示,劇團目前亟思「現代且具前瞻性」的轉型,不僅舞台佈置將更強調金屬風和強烈色彩線條,且擴大靈感範圍,例如最近一部作品就是改編自遊戲「逆轉裁判」(Phoenix Wright)。

寶塚未來考慮納進更多亞洲素材,特別是中國與南韓,「甚至導演吳宇森的作品也有可能」。



◆ 變形燈飾 互動像含羞草

自由時報 2009.07.23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博士班學生黃致傑設計鎳鈦合金「互動含羞草」燈飾,呈現出可伸縮的金屬特性,只要當人臉靠近時,葉子就會捲曲,以手觸摸時,燈光強弱也會改變,如同生物一樣敏銳,是一個會和人互動,產生外貌表情變化的「動覺生物」。這項作品入選今年SIGGRAPH藝術展,也成為全台唯一入選作品。

從小就很喜歡機器人的黃致傑,本來一直專攻建築,有感於要打造一台機器人實在太遙遠,因此突發奇想,透過可伸縮金屬的特性,運用仿生原理,也能呈現出近似人性的互動,不但將智慧式環境理念融入建築設計中,也算是圓夢。

黃致傑說,為呈現「互動含羞草」可伸縮的金屬特性,他特別從國外訂購鎳鈦合金,並利用益智模型玩具組合結構、記憶合金彈簧、單晶片控制、感測器、人臉辨識攝影機、紅外線測距器等媒材,打造出貌似含羞草的變形機器植物。

SIGGRAPH是全世界最大的電腦繪圖與互動技術集會場,今年全世界共有十一件作品入選「生物科技」的主題,其中包括黃致傑設計的「互動含羞草」,八月到美國紐奧良參展,也將發表在國際知名的Leonard期刊。



◆ 北歐設計美學 從關心人性出發

【黃繡鳳/文】2009-07-23 中國時報

對於近來風行的北歐品味,北歐櫥窗總經理黃世嘉說,他的生活與北歐密不可分,推廣北歐設計美學,是因為他一直相信「美的物件會提升人的生活態度」,透過小小的設計居家品,讓更多人感受到「美」足以造成的改變力量。

他說,記得住在北歐時,不時會看到當地媒體批評新蓋的房子或是公共建設破壞市容,而在台灣生活周遭,常看到一堆醜陋又沒有規畫的房子一棟棟蓋起來,卻沒有人有什麼力量去改變這個現實。

他認為,一頓難吃的餐點頂多讓你痛苦幾個小時,一件醜的衣服頂多讓你不好意思幾個月,但一棟不好的建築物卻會矗立幾十年,影響好幾代子孫的美學神經,無論你是住在裡面的居民或是從旁經過的路人。

反之,一棟好的建築,不但心曠神怡,更讓人有安心的踏實感。試想,如果你擁有一個舒服美麗的家(不一定昂貴),無論是工作、家庭、健康,你已經站在一個美好的位置上,人生成為品嘗、分享、自在的過程,你不再需要盲目地追求更多金錢、更大坪數、或是更多羨慕眼光,因為,你可能擁有了人生中更珍貴的東西。

這樣東西,就叫做生活態度!

生活態度來自於一定程度的堅持與要求,以居住來說,我們有權要求多一點採光、多一點通風、多一些環保、多一些設計。當你擁有更多陽光時,你就得到了更多的健康。當你擁有更多巧思時,你也就享受了更多的機能。有了好的環境,做起什麼事來都比較順心愉快。

北歐精神,其實就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所付出的腦力與行動力,北歐設計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它從關心人性出發,不是為了炫耀,而是實實在在地把力氣放在改善人的生活。這樣的精神才會持久,才能動人。

另外Saab總代理陳志欣也指出,台灣的人努力工作賺了錢,除提高生活品質、教育子女、孝養父母外,七成以上的人把時間、金錢花在名牌服飾、世俗名車、豪宅、全球旅遊、慈善濟世、建廟或求來生,當然也不會忘記留下財富阻礙子女成長;在世俗名牌無法銷售的北歐,七成以上的人將時間、金錢用在地球的永續經營,如此對環境友善的北歐人,發展出領導全球的『後現代簡約設計』。

相對於『北歐簡約設計』的是『豪華主義設計』,為當今台灣豪宅的主流,不須太講究設計感,用大量花崗岩雕刻堆砌,掛上巴洛克建築的招牌;不必使用高品質耐用的建材與完美的工續,因為雕花會幫忙遮掩;不用理會天候、大環境與環保,因為奢華室內設計取巧的搶走焦點。難怪北歐人批評台灣沒有好的住宅,只有美術館,當然少了生活美學。

北歐重視人文的簡約設計,尊重大自然共享大環境與地球永續,不會建造代表人類狂妄自大的百層高樓,室內、室外全方位完美結合,用心力在令人心懭神怡的設計感,在北歐稱讚設計師為頂尖的『室內』設計師,反倒是一種侮辱。

一個人的富有並非擁有多少財產,而是有多少東西與人分享,陽光、生態、節能、減碳、健康,北歐的DNA;創造與環境的和諧,分享地球的自然與永續,選擇生活美學的住宅,才是幸福。

fsj 提到...

設計融入環境 簡單才是不簡單

【聯合報╱記者陳若齡/台北報導】2009.07.25

當許多新銳設計師追求讓人眼睛一亮的特殊性,深澤直人卻說要融入環境、尋求人們潛意識共同的「原型」;當別人想成為主角,運用很多花樣來妝點作品時,深澤直人卻說,把作品收整得乾淨俐落,也很美好。

這就是日本當代設計大師深澤直人,他的特色是沒有特色,但他的簡單,很不「簡單」。

喜歡台灣味的深澤直人昨晚再度受邀來台,於學學文創進行演講,暢談何謂「融入生活的設計」,點出源自日常生活、符合需要的設計才是最好的設計,也為年輕設計師提出不要太過主觀等實用建議。

追求潛意識原型

喜歡探究人的「潛意識」及「無意識」的深澤直人指出,他的設計追求的便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謂的「原型」(Archetype),也就是人們內心深層對某件事物的共同感知或意識,而且他期望做到「用視覺也能觸摸」,因為視覺通常是有意識的,但觸摸是無意識的,其作品要在視覺上也滿足無意識的需求。

「許多人看我的設計,都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我的設計正是源自於大多數人每天所看到的東西或是無意識做出的行為」。

如他為au設計inforbar手機時,外型源自一顆長方形的糖果,放入嘴裡融成四角圓圓的形狀,視覺就讓人很舒服;為B&B設計沙發時,他也從人們對沙發最基本需求出發,「想要手靠著很舒服」、「可以平穩放杯咖啡」、「有時可以多人一起坐」,短短2小時就完成設計圖。

深澤直人追求不刻意、無意識的設計,但對於細節的處理非常在意,尤其講究設計品的角落和邊緣完整性,他以日常都會使用到的水龍頭、馬桶為例,「即便結合很多高科技,其本質仍是馬桶,需求是不變」,把收邊等細節處理好,無須太多花稍演出,就是完美的作品。

環境決定了設計

近年許多設計風潮講求簡潔俐落、禪風等簡單的設計,很多人也將「簡單」視為深澤直人的風格,但他說「簡單不是一種風格而已」,他的簡單是要尋求與環境融合,是一種有機的設計。因此他說「與其說我做設計,不如說是作品在環境中自己成形」、「環境決定了設計」,在設計中融入環境與生活概念,他也提醒後進設計師「設計時,要留意你和其他任何人在此狀態下,都要是最舒服的」。

想親近大師的新作,不妨於今年十月十六日至明年一月三十一日到日本東京Midtown的「21_21Design Sight」,屆時將展出深澤直人的系列新品。



◆ 不須思考 就能用的設計

【聯合報╱記者陳若齡/台北報導】2009.07.25

近代活躍國際的日本工業設計師當中,深澤直人以「用」的設計哲學打動人心,他的設計不著痕跡的融入生活,強調自然樸素的風格,不須思考(without thought)就能使用。

深澤直人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是他為日本MUJI設計的壁掛式CD,以一條拉繩取代繁複的按鈕,讓設計界為之驚豔,這件作品也在2006年獲得GOOD DESIGN設計,並與他個人品牌的「±0」加濕器、與日本au合作推出的「Infobar」、「neon」手機,入選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MOMA),成為永久典藏作品。

其他知名設計品還有為歐洲及日本知名家具大廠設計的作品,如B&B、Driade、Magis、maruni、Artemide、Danese、 Boffi、vitra、ERCO、Lamy等,另外蘋果、愛普生、NEC、NIKE等也邀深澤直人跨刀設計,他在設計產品時,不太強調他自己的色彩,而是盡可能的把設計師的元素降低。

他說:「設計產品時,覺得不太好或是要改進的地方,我會慢慢把不好的設計點改過來,如果一下子用我自己的名字推出去,不但危險更會混淆產品的焦點」。



◆ 美、日文化交疊 創意根源

【聯合報╱記者陳若齡/台北報導】2009.07.25

日本設計大師深澤直人 (Naoto Fukasawa)1956年出生於山梨縣,1980年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工業設計系,並任職Seiko Epson公司。1989年前往美國設計顧問公司「IDEO」擔任設計師,之後回到日本創立日本「IDEO」。2003年,成立自己的個人工作室「Naoto Fukasawa Design」,並與Takara公司創立新品牌「±0 」(或稱「Plusminuszero」),擔任設計總監。

在美國工作長達8年的期間,著重快速及功能效率的美國文化對深澤的設計產生很大影響,與重視慢工和精巧細膩的日本文化交疊激盪,促使他反思日本傳統文化,更深刻體會日本美學意識。他曾說「設計這個東西,存在於最根本的日本文化中」,成為他簡潔設計的創意根源。

「設計必須符合使用者的生活,不是設計師的生活」、「設計是存在於生活中的」,深澤直人自小就相當著迷「潛意識世界」,其作品不以特殊材質、流行搭配為訴求,而是訴求人類潛意識與設計功能的結合,回歸生活需求的實用本質。他也經常不定期舉辦設計展覽,透過「Without Thought」、「意識中心」等主題傳達其想法。

2006年時深澤直人與英國知名設計師Jasper Morrison共同設立「Super Normal」;2007年,受封英國王室藝術協會(Royal Designer for Industry)成員。

深澤直人的設計遍及家電、家具、日用品等領域,生平至少得過60項大獎,包括美國IDEA金獎、德國IF獎、英國D&AD金獎等;並受聘為日本無印良品 design advisory board一員、兼任「21_21 Design Sight」總監、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多摩美術大學客座教授,著有《設計的生態學》、《設計的原型》。



◆ 表演場地難產 台中高雄都跳票

【林采韻/台北報導】2009-07-24 中國時報

預定地在南港的北部流行音樂中心七月廿三日起開始進行國際競圖,也讓全台正在興建規畫的大型表演藝術建設累積到六大項,進入前所未有的全盛時期。只是,率先起跑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和高雄衛武營藝文中心,卻因工程進度延緩,無法如期完工。「六大建設」誰能拔頭籌落成,也成為各地較勁的項目。

台灣符合國際規格的表演場地,自一九八七年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落成之後,邁入長達廿年的空窗期。這廿年來,台灣藝文演出團體蓬勃發展,訪台的國外節目呈倍數成長,兩廳院的檔期和空間早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大都會歌劇院 卡在施工難

一方面為了解決場地困境,一方面也為了平衡台灣的北中南文化資源,中央與地方近年陸續推出興建大型表演場地的計畫,這「六大建設」包括台中大都會歌劇院、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大台北藝術中心、大台北新劇院和北部、南部流行音樂中心。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起步速度最快,早在二○○五年十二月就完成國際競圖,由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的「壺中居」雀屏中選。台中歌劇院的設計包含了二○一○席座位的大劇院、八○○席座位的中型劇院,以及二○○座位的實驗劇場。

伊東豐雄設計的高雄世運場館已經如期落成,但同樣由他所設計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整體預算四一億,去年一月宣告動土,沒想到因施工技法太過複雜,台灣的建設公司無意投標,工程標至今已流標五次,也讓原訂二○一○年完工的支票不得不跳票。

台中市文化局長蔡國榮指出,八月初劇院的工程將改採限制性招標,如果順利標出,預定將可在二○一三年底落成。

不只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的進度延宕,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原訂二○一二年完工,如今也延後至二○一三年。

衛武營藝文中心 難在意見多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在二○○七年三月,由荷蘭建築師侯班(Francine Houben)在國際競圖中脫穎而出。他以如同魟魚一般的建築體,獲得評審青睞。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進度拖延,主因不在於施工技法,而是藝文界、各屆文建會主委對中心內容和座位數有不同想法。經多次修改後,原本設計容納五百人的小劇場,被容納一二五四人的中型劇場取代,原訂容納八百席的演藝廳,縮減為四七○席的演奏廳。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主任林朝號指出,文化中心工程十月將開國際標,因應原物料上漲,預算也從原本的八三.六億調高到九九.六五億,而且有了台中歌劇院的前車之鑑,他特別提醒建築師的施工技法一定要考量可行性。

fsj 提到...

張作驥父子情 「背影」現代版

【聯合報╱王長安/資深影評人(台北市)】2009.07.26

暑假檔期邁入第二個月時,台產國片好不容易有了上片的機會。最近參加由新銳導演張作驥執導的《爸... 你好嗎?》首映會讓筆者眼神一亮!

國片對父子及父女關係的著墨較少,前年香港導演譚家明以《父子》奪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男主角郭富城及最佳配角吳景滔三項大獎;以父子關係為故事主線,還是有感人之電影吸引力,特別是在父親節來臨前夕。

《爸... 你好嗎?》沒有煽情沒有說教,在每個父親角色中都有背負養家、賺錢、愛子、私下哭泣的人性弱點,其中較令人感動的有取自朱自清《背影》的短篇故事:一位從事勞力踏板車的父親,每日送高中的兒子到火車站上學,兒子卻爭吵要父親買數位相機參加畢業旅行。當父親送完兒子到車站,又到對街買早點送來,兒子才發現父親衣褲在趕時間中都穿反了。當父親踏板車離去,兒子第一次看到父親年邁的背影,掉下眼淚。

在《往日的舊夢》單元中,一位孤獨老人獨居,兒女長居國外。一日小兒子帶孫子返台探望,卻帶速食與父親共餐,而孫子如陌生人不知如何與爺爺溝通,好不諷刺!爺爺會說英文還去學國標舞以解除寂寞,最後兒子帶著孫子在教室外偷看父親與舞蹈老師跳探戈的愉快神情,兒子掉下眼淚自語到:「爸爸好寂寞!」這種孤獨的父親不正是台灣到處可見的父子關係。

最後張作驥將觀眾帶到較夢幻的結語中,在《孩子你還記得甚麼?》單元中,父親推輪椅帶著因車禍而成植物人的兒子到動物園遊玩,由於兒子最喜歡看長頸鹿,當日卻不見長頸鹿出現,父親如魔術師將現場人與動物都變不見,而一瞬間大批的長頸鹿出現,兒子展現難見的笑容,父親緊握兒子雙手喜極而泣,終於見到兒子喜悅的反應。

從寫實到夢幻寫實,張作驥似乎在提醒為人父為人子的我們,要再重建父子之間的真情。在父親節即將來臨時,想想看,你多久沒有向早出晚歸、為家打拚,或獨居的老父說聲:「爸爸,我愛你!」

※ 官網:

* 爸... 你好嗎?
http://blog.xuite.net/changfilm/father



◆ KUSO漫畫「馬皇降臨」諷朝野政要

【吳垠慧/台北報導】2009-07-26 中國時報

台灣年輕人搞創意,拿政治人物大玩KUSO的漫畫爆紅,韋宗成的《馬皇降臨》昨日在台大巨蛋體育館登場的「開拓動漫祭」引領風騷。在這本漫畫當中,馬英九、陳水扁化身成為「馬皇」和「扁皇」兩股象徵正義和黑暗勢力的首領,作者將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大大惡搞一番。昨日創下五個小時內、一千五百本即銷售一空的搶購熱潮。

《馬皇降臨》的主角「馬皇」,從他在香港誕生、經歷藍派內鬥,和「黑暗龍王」扁皇對決等故事情節看來,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馬英九。故事就從馬皇出生時有龍氣纏身說起。從小品學兼優的他,身懷正義,他的出現還帶給當權者蔣家莫大的壓力。

書中絕大多數篇幅,則擺在馬皇和扁皇兩派人馬的交手,擁有武功、護夫心切的「克莉絲汀.青」,以及會施展叫人交出鈔票「念力」的「五十珍」,則容易讓人聯想到周美青和吳淑珍兩人的化身。

韋宗成在漫畫中還大量引用台灣的政治事件,三一九槍擊案、百萬紅衫軍等,都被加以援引改寫,台灣的政治亂象在他筆下,成了惡搞的素材。書末,鏡頭還轉到外太空,有一群對台灣虎視眈眈的「祖國」,等著解放台灣。《馬皇降臨》對台灣政治人物極盡嘲諷之能事,也反映出年輕人對政治人物的觀感,令人莞爾。

書中角色仿效電視節目《全民大悶鍋》諧音取名的手法,如藍派人物有「鐵頭霸者聯戰」、「八面玲瓏王京平」、「大內高手宋礎俞」,黑暗軍陣有「分身七絕謝常霆」、「智慧燈光蘇偵菖」、「蘭陽水牛游襲昆」和「深宮怨婦呂繡連」四大天王。人物造型和激烈的武打場面,明顯來自香港武俠漫畫的精髓,男性角色都是寫實呈現,只有「克莉絲汀.青」和「五十珍」採取日本少女漫畫的畫法,充滿時尚感。

現年廿七歲的作者韋宗成,畢業於高雄樹德科技大學,現在從事美術設計和影片剪接工作,漫畫是業餘興趣,作品多在網路上發表。二○○○年他和友人成立「創意漫畫大亂鬥網站」,提供網友在此發表漫畫作品,而他本人也活躍於網路漫畫世界,《馬皇降臨》是他第一本實體出版的漫畫,費時兩個月完成。過去他曾將客家抗日英雄吳湯興的故事畫成長篇漫畫《八卦山》,在網路上發表。

韋宗成說,《馬皇降臨》的創作動機,「純粹想惡搞而已」,「台灣有很多故事可以畫,只是沒有人注意到,惡搞政治人物以前也沒有人做過。」朋友們看了他的《馬皇降臨》,都覺得很開心,「因為內容都在玩、很搞笑。」他也表示,目前沒有出續集的打算。



◆ 台藝術家裝置地景 日新潟驚豔

【邱祖胤/台北報導】2009-07-26 中國時報

七月間,王文志、林舜龍兩位台灣藝術家受邀到日本展出大型裝置藝術。王文志在「新潟水土藝術祭」作品《在水一方》,利用孟宗竹在信農川河畔打造一座高十三公尺充滿禪意的通道空間。林舜龍則在「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中,展出以交趾陶藝術融入土牆的《跨越國境》。兩者都流露出台灣農村風情。

這兩項裝置藝術展,都在日本新潟舉行,也都是由藝術家北川富朗策畫,強調從土地出發、與自然和諧共處,並鼓勵當地民眾積極參與,這項號召打動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此形成一股地景藝術的新風潮。

王文志《在水一方》 搭心靈之橋

王文志長期在嘉義創作,擅長在水域、森林等戶外空間構築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對話的通道,他說自己的作品「歡迎孤獨的靈魂進入」。這次他在新潟市信農川出海口附近的萬代橋畔,耗費一千五百多根竹材,搭建一座與萬代橋相呼應的心靈之橋。

王文志表示,萬代橋是新潟大地震中,唯一屹立不搖的橋梁,一直以來被視為當地的精神支柱,沒想到一度毀於海嘯,重建之後變成優美的河畔綠地。王文志的家鄉嘉義也曾在九二一地震受創,對於用竹材打造一處具有韌性的精神空間,特別有心得。王文志藉由這件具有通透性、又如母親子宮般包覆的作品,讓當地居民感受到大自然的撫慰。

林舜龍《跨越國境》 與土地對話

王文志七月二日起便進駐新潟工作,天一亮就和當地志工到近郊山區砍竹子,與當地居民打成一片。新潟市台灣同鄉會副會長黃女日發現竟有台灣藝術家在橋畔創作,這是她居住新潟四十幾年來從未有過的事,便邀集僑胞每日前往工作地點照顧藝術家和工作同仁,協助翻譯溝通及膳食,令人感動。

林舜龍在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創作,則展現不同的風情。《跨越國境》融合傳統交趾陶與現代藝術,企圖和新潟津南地區的民眾及土地對話,這面「跨越國境」的門樓,不僅以台灣傳統工法施作,風水方位也極講究。

林舜龍從台灣請來多位交趾陶藝師共同參與,讓交趾陶裝飾鑲嵌在門樓上,也把當地民眾及工作人員描繪其上,讓居民成為作品的一部分,面向門樓則另置水牛雕塑,傳達台灣農村生活的意象。

林舜龍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近十年積極參與公共藝術創作案,十三行博物館、高雄捷運、台鐵沙崙車站等地都可見到他的作品。

fsj 提到...

從克卜勒手稿到林海音特展

◆ 400年前克卜勒手稿 來台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2009.07.28

天文學家克卜勒數百年前的珍貴手稿、三D影像構築的鵲橋與古天文學家面對面對話的魔鏡,今年國科會主辦的科學季,很天文,很奇幻。

這場名為「仰望蒼穹四百年」的科學季特展,將在中正紀念堂舉行,從八月八日展到九月十三日。策展人台大天文所教授孫維新表示,科學季的主題在闡述自望遠鏡用於天文觀測後的四百年間,天文科技的進展與重大發現,以及人類宇宙觀的改變。

特展最珍貴的展品,是三本價值百萬歐元的克卜勒的手稿珍本書。克卜勒是德國天文學家,其最知名的「克卜勒三大定律」闡釋了行星繞太陽轉的理論。這次展示的其中一本,就是克卜勒一六○九年出版的「新天文學」,為後來的牛頓萬有引力奠下基礎。

由於特展遇到中國七夕情人節,展場特別安排一道「三D鵲橋」,參觀者可以從牛郎星起步,透過高速投影把鵲鳥影像投到腳邊,形成鵲橋,直到織女的彼端。



◆ 台北藝博8月底登場 電子錄像展區試風向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2009.07.28 自由時報

將於8月底登場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今年備受注目的展覽之一是「電子錄像展區(Ela-Asia)」。雖然錄像藝術在國際各大藝術博覽會或藝術展裡,都已有很成熟的表現,但就市場面來看,錄像作品在亞洲似乎還未完全反映在買氣上。

目前在全球各大國際藝術博覽會裡,設有專門「電子錄像展區」且廣受好評的,包括「DiVA」(Digital & Video Art Fair)、西班牙巴塞隆納畫廊協會舉辦的「Loop」等,也在西方藝術市場裡捧紅了不少大師級藝術家。

畫廊協會副理事長張學孔表示,電子錄像藝術做為市場上的選擇,蒐藏家所買的「物件」,無論在形式上或者是複製條件上,與其他類別的藝術品不盡相同,這在目前似乎還是問題,但卻也是個想像空間很大的機會,若投資標的準確,增值潛力會相當驚人。

此次「電子錄像展區(Ela-Asia)」由台北藝博執委會與日本電腦繪圖藝術協會CG-Art(Computer Graphic Arts Society)及日本新生代策展人金島隆弘共同策畫。金島隆弘雖然只有三十二歲,但與國際知名藝術家合作的經驗相當「資深」,對於亞洲各國相關領域藝術家作品,看得多、了解也夠深。

金島隆弘以「日常事變:LIVE BY PLAY」為主題,將日常化且持續多樣化的資訊及媒體技術加以利用,並邀請台、日、中、韓等多位國內外數位藝術家作品共同展出。當國際藝術家的作品遇上擁有豐富科技資源的台灣新媒體,將以「Living Room」、「Theater」及「Game Zone」等三種不同形式呈現。



◆ 數位修復影展 大師經典復活

【邱祖胤/台北報導】2009-07-28 中國時報

半世紀以前的經典名片多半存在膠片當中,而且飽受損傷,電影資料館特別舉辦的「國際數位修復影展及研討會」中,呈現了包括義大利導演維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一九五四年的《戰國妖姬》、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一九五五年的《女朋友》、台灣導演李行一九六三年的《街頭巷尾》等經典影片,都是透過數位技術重獲新生。

電影資料館館長李天表示,數位修復近年雖成為各國電影資料館的工作重點,卻仍處於各自發展努力的階段。加上修復的成本高,大多挑選經典中的經典,或者具有歷史意義的影片。

義大利重要導演維斯康堤在一九五四年拍攝的《戰國妖姬》,被視為新寫實主義經典之作。故事描述十九世紀中葉義大利被奧匈帝國占領期間,威尼斯伯爵夫人愛上敵軍將領,被愛情沖昏頭的她終究面臨悲劇性後果。

影片拍攝於二戰結束,反應了民眾對政治失望的情結,維斯康堤如詩如畫的影像及色澤處理,獲得極高評價。不過,歷經半世紀以上,底片出現褪色、縮水、刮痕。近年這部片子透過義大利L’Immagine Ritrovata資料館修復,底片先經掃描,再以數位方式校正,再轉為底片,被視為電影修復上的一大貢獻。

《女朋友》是另一位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安東尼奧尼以五位不同階層與性格的女性,呈現她們面對愛情與事業難題的心理變化。這部一九五○年代的女性電影歷久彌新,不過《女朋友》每格底片均有十處以上刮痕,畫面極不穩定。透過數位自動與手動軟體進行修復,總共移除了高達兩萬六千多條刮痕。

李行一九六三年拍攝的電影《街頭巷尾》,是國內首部以數位方式修復的影片。這部片子歷經四十五年來數千場次的放映,畫質衰退,有嚴重刮傷、發霉、斷裂、影音缺落等情況,這次為重現出品時的影音品質,借助現代數位化技術逐格修復,工程相當耗大,修復費用即高達兩百萬台幣。

《街頭巷尾》描繪大雜院裡的眾生像,有老弱婦孺相依為命的悲情,也有風塵女與邊緣人的色利糾葛,反應社會底層的現實風貌,被視為李行開始導演生涯第一個高峰的代表作。



◆ 近代文學期刊 回味五四光影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2009.07.28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中,傳統與現代相互激盪下的產物,也是近代白話文學的開端,為了見證五四精神,位在師大附近的「舊香居」自本周五(31日)推出「五四光影-近代文學期刊展」,展出文學作品包括晚清至近代的各式小說期刊,其中不乏名作家張愛玲為雜誌創刊所繪的封面。

位在北市龍泉街上的「舊香居」,以蒐藏絕版珍品舊書聞名,包括文獻史料、珍貴書刊等,藏書家喜歡到這裡挖寶。舊香居負責人吳雅慧表示,舊香居每年都在暑假舉辦文學展,希望能吸引更多學生透過這些老書進入歷史的長廊。

為了向五四運動致敬,舊香居把今年文學展的主題訂為「五四光影」,全部的書輯、史料都是舊香居珍藏,包括文學期刊、《莽原》、《天地》、《新文藝》等239項小說期刊,超過上千本。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新小說》、《繡像小說》、《月月小說》、《小說林》等清末四大小說雜誌、「幽默大師」林語堂創辦的《論語》雜誌、陳獨秀為了宣傳「德先生」、「賽先生」的民主科學思想,在上海創立的《新青年》等期刊,都在這次書展中可以找到。

這次書展也有許多「第一」與「回顧」,如張愛玲第一次發表在《紫羅蘭》雜誌的小說處女作《沉香屑》、張愛玲與蘇青合辦雜誌《天地》頭一次畫的雜誌封面,魯迅過世時,各家雜誌所做的專刊等。

吳雅慧強調,今年是舊香居第4年舉辦書展,展期從31日至9月6日,民眾可免費入場,文化局也將該展納入2009台北文化護照系列活動之一,8月2日下午 3時至5時在舊香居更有場「五四光影─近代文學期刊展座談會」,由知名作家張小虹、楊照、楊澤等人主講,洽詢電話(02)23680576。



◆ 林海音特展 細說近代文學史

【聯合報╱修瑞瑩 】2009.07.28

國立台灣文學館年度重頭戲,推出台灣女性作家林海音文學特展,展出這位已過世的台灣文壇冬青樹,對台灣文壇極具貢獻的生平。

台文館指出,林海音的父母都是台灣人,出生於日本大阪,因父母不願被日本統治,五歲時遷居北京,到她出嫁,年輕的歲月都在北京度過。

創作力強、個性活潑的她,十九歲時擔任世界日報記者,成為當時北平第一位女記者,並結識報社編輯夏承楹,也就是她後來的丈夫,筆名「何凡」的作家,而嫁入夏家四十多口的大家庭,對舊社會女性的長期觀察,也成為她筆下的特色之一。

民國三十七年,她與丈夫、母親等一家人,一起返回台灣,隔年找到在國語日報擔任周末版編輯的工作,開啟她專職寫作的生涯,她大量投稿,並結識許多渡海來台的大陸女作家,像是琦君、劉枋、王琰如及劉咸思等,這群女作家經歷了戰爭,筆下寫的不再是閨怨,引進一九一九年中國五四運動以來,先進的女性思想,與現今提倡的女性主義不同,而是一種溫柔、漸進式的女性革命。

她在三十五歲那年,獲聘為聯合報副刊主編,十年當中對台灣文壇有極深遠的影響,不少現今享有盛名的作家,第一篇文章都是當時在聯副發表,像是七等生的「失業、撲克、炸魷魚」、鄭清文「寂寞的心、黃春明「城仔落車」及林懷民的「兒歌」等。

台文館強調,當時正處於戒嚴時期,一股緊張閉鎖的政治氛圍籠罩文壇,而掌握報章雜誌媒體者,擁有發表園地,在文壇中具有引導的地位,林海音的生長背景跨越兩岸,加上熱情的性格,及堅持純文學、不涉政治的理念,不分省籍地培植許多優秀作家,給予豐厚的稿費,像是她與鍾理和的關係,在其過世後,繼續照顧其下一代,都為當時文壇所敬重。

後來她因故離開聯副,再創辦純文學月刊及出版社,並結交林文月、齊邦媛及殷張蘭熙等,前後共出版六十二期月刊、四百多本書籍,引進翻譯作品,不僅留給台灣許多優良的書籍,更將純文學的理念帶到高峰。


她個人的創作以散文、小說為主,還有兒童文學,從民國四十四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冬青樹」到晚年都寫作不斷,散文記敘家庭瑣事、異國遊歷、故京憶往到文壇典故;小說擅長描寫婚姻、家庭的題材,從舊社會到新時代,婦女在轉型中愛情與婚姻的處境,刻畫深刻。

林海音生平,彷彿是一部台灣近代文壇發展史。受到她與夫婿的影響,子女幾乎都是作家,包括長子夏祖焯、二女夏祖麗、大女婿莊因、二女婿張至璋都活躍於文壇。

fsj 提到...

馬皇熱賣 漫畫環境只半熟...

【聯合報╱顏嘉亨/漫畫作家(台北市)】2009.07.29

好友畫的「馬皇降臨」在開拓動漫季熱賣到缺貨,三小時賣出一千六百本,打破以往男性向漫畫銷售紀錄。看到作品熱賣固然欣慰,但回頭看看台灣整體漫畫創作環境,卻仍是一片慘淡。

由於台灣的漫畫環境很差,在不成熟的環境下,造就了「插畫、圖文創作」這種我稱之為「半熟漫畫」崛起。它不具備完整的漫畫構成,且媒體不了解它們跟漫畫構成有別,把插畫跟圖文創作或是心情塗鴉也稱為「漫畫」來大力宣傳,導致作者或是民眾都接受了這種錯誤的觀念。

在台灣,把「漫畫」與「插畫、圖文創作」放在一起,後者人氣會高上許多倍,因為漫畫作品一旦超過觀眾口味,即便是好作品,也會失去目光。簡單作個比喻,就像拿畢卡索的畫,放在幼稚園跟放在藝文人士聚會中相比所得的評價,結果大不相同。

這也是電腦繪圖日漸普及後帶來的影響。當畫圖門檻降低,「完成」的定義被拉下來。以前所謂的完稿,是線條處理好,畫面整體都處理好,完整的一張圖才能叫完成。

現在漫畫創作網上,卻常看到半數以上的人,拿著繪圖板隨便畫幾筆,線條雜亂不堪,上個色,再打出一長串人物設定,畫面完全沒處理就說完成了。可怕的是,看到這樣的作品,卻沒人站出來講「請把它完成再交出來」,反而充斥著「好棒啊!我想看這作品」的讚揚,滿足了創作者需要被肯定的需求。

但是即使過了很久,我們還是始終看不到用這個設定所畫出來的完整漫畫作品,因為作者又跑去畫心血來潮的其他角色設定。

台灣人為何不看台灣漫畫?有人會說是因為漫畫畫得爛,有絕大部分的原因的確是這樣,但也有其他原因,就是環境阻止它的發展。讀者不願給台灣的作品機會,這些作者自然就跑去當插畫家跟圖文作家,結果畫一畫,他發現竟然觀眾買單,錢賺得快,又可以享受名譽,何必當辛苦又沒沒無聞的漫畫家?

因此圖文畫家越來越多,願投注心力畫漫畫的人越來越少,造成惡性循環,永遠都不可能有好的漫畫家出現。即使出現,也會因這樣的不成熟環境,而選擇往國外發展。

有能力畫好漫畫的人如果不願意畫,或是沒有心持續創作,即便擁有驚人的技巧,個人認為他還是比不過一個認真完成作品的四格漫畫家。因為畫漫畫最重要的永遠是「心」,而非「技巧」。



◆ 變電箱換裝 畫師巧手繪花鳥

【聯合報╱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2009.07.29

台北市街頭的變電箱改變了。近10名資深看板畫工,近日配合台北聽奧與明年花博,為街頭巷尾的電箱換新裝。

綽號「黑人」的「工頭」徐文宗,取得了台電西區營業處彩繪台北市街頭變電箱的標案;他表示,參與變電箱彩繪的師傅,都是有數十年資歷的看板畫工,透過他們的巧思與巧手,一幅幅截然不同的花鳥、山水,逐一呈現在街頭。

記者昨天前往台北市安和路二段,記錄畫工「阿筆」為變電箱「變臉」過程。阿筆已有30餘年資歷,幾桶油漆、幾隻油漆刷,透過他的雙手,不到一小時即將變電箱轉化成一幅美麗的花卉或山水風景。

「最基礎的功夫,是要了解油漆的特性。」阿筆說,油漆不同於水彩、廣告顏料,如何掌握乾、溼度、如何調色等,都須要經驗,這也是「學院派」想要跨足這行必須要先克服的問題。

阿筆與徐文宗都是資深看板畫工,也歷經這行的興衰起伏。徐文宗說,10餘年電腦繪圖看板廣告取代了畫工,那確實是低潮期,不過最近幾年,許多人覺得電腦繪圖不夠人性,又回頭找看板畫工,也讓他們的工作應接不暇,「推掉好多案子呢」!

阿筆也表示,許多人以為電影業不再雇畫工畫看板後,畫工已步入歷史,其實有許多酒店、KTV,甚或別墅業主,反而喜歡手工繪圖的獨一無二,因此他們也常與設計師配合,為業主創作。

雖然如此,卻鮮有新手願投入這行,只因戶外彩繪非常辛苦,日曬雨淋之外,還得擔心往來的車輛。

fsj 提到...

打造17世紀台灣船 古廟歐美想入教材

◆ 重現台灣船 國家地理頻道跟拍

【聯合晚報╱記者郭曉芸/台北報導】2009.07.29

17世紀鄭成功打敗荷蘭人所使用的古船即將重現。文建會補助台南市政府辦理「十七世紀台灣船復原重現計畫」,未來台灣船復原計畫透過國家地理頻道拍攝紀錄片,國內外觀眾將可欣賞台灣獨特的歷史文化與航海冒險的文明軌跡。

行政院文建會、台南市政府與國家地理頻道今天上午合作簽約記者會,現場並以30比1的古船模型,展示古船建造進度與工法,而「台灣船」自今年2月15日安放龍骨開始建造,預定12月完工試航的過程也會在明年11月的國家地理頻道完整播放。

這項由文建會補助台南市政府辦理的「十七世紀台灣船復原重現計畫」,是以日本長崎線平戶市松浦史料博物館「唐船之圖」畫卷中發現的台灣船圖像為藍本,由台南市政府邀請海洋史及造船史學者專家考證,並請安平港木造船老師傅親自操刀建造。

造船的過程也開放民眾參觀,國家地理頻道將此過程拍攝成紀錄片,長度約一小時,預定在2010年11月於台灣首映,接著在亞洲地區三十餘個國家多次播送。讓更多國際觀眾從古船的重建過程中,了解十七世紀就能有如此精良的技術與科技。

記者會現場除展示這艘台灣古戰船30比1的模型船之外,也邀請到家族曾參與古船建造過程的許欉老師傅現場示範模型船建造工法,具體展現這艘由專家學者考證文獻史料所打造的精細優異古船。一旦建造完成,將啟動首航儀式,扮演城市親善大使,並計畫重返鄭成功航路,首站則將航向金門。

台南市長許添財表示,以文化歷史為主軸來經營歷史地位特殊的台南市,值得向國際社會宣傳,靠著這次的造船行動及紀錄片,希望能將台南市打造成獨特的國際形象,並凸顯文化觀光、科技創新、人才培育、生態永續的發展方向供亞洲其他城市參考。



◆ 打造17世紀台灣船 追尋鄭成功

【邱祖胤/台北報導】2009-07-30 中國時報

由文建會、台南市政府、國家地理頻道合作的「十七世紀台灣船復原重現計畫」,廿九日簽約,不但找到日本《唐船之圖》中的台灣古船為藍圖,更找來八十二歲造船老師傅許欉操刀,帶領團隊打造長卅公尺、寬七點六公尺、高三公尺的木船,預計明年四月完工,並實際「下海」,追尋鄭成功航海路線。

這艘仿造「鄭成功打敗荷蘭人」時期打造出來的古船,是繼劉寧生仿鄭和下西洋時代古船製作「太平公主號」之後,又一跨時代的創舉,屆時透過國家地理頻道向台灣和國際放送,讓國內外民眾了解「十七世紀台灣船」的精良科技以及航海精神。

日本《唐船之圖》清晰古船為藍圖

台南市長許添財表示,他先前曾赴荷蘭考察,發現當年被鄭成功擊退的戰船,在荷蘭不僅以仿古的方式保留陳列,並採取收費方式開放外界參觀。他認為,台南地區作為見證大航海歷史的文明古都,實在有必要將鄭成功年代的古船作進一步研究,並執行船隻的復原重現計畫,重現當年輝煌歷史。

文建會主委黃碧端指出,這項計畫有兩項重大的意義,一是了解十七世紀台灣船隻在遠洋貿易上的功能,二是認識台灣船隻擊退荷蘭艦隊、阻卻當時歐洲殖民帝國勢力的優勢。例如,台灣船如何傳承鄭和遠洋船艦的精華,又能順應東亞氣候、海洋條件及作戰需求,進一步改造出更為輕巧且具機動性的船艦,其間的創意與智慧,值得深入研究。

有趣的是,研究團隊在進行考證工作時發現,日本長崎縣的松浦史料博物館所保存的《唐船之圖》畫卷中,竟繪有清晰的十七世紀「台灣船」形象,是目前所能找到最完整可靠的資料,因而以此為藍圖打造「台灣船」,讓這項復原重現計畫有了明確方向,並請到熟悉木船製造的老師傅,與台灣海洋史及造船史學者合作,同時委託造船廠商進行承製與監造工程。

許欉是台灣極少數熟知木船古法技術的老師傅,他利用失傳以久的「捻縫」工法,在兩片木板接合處以杉木纖維填實,再用以蚵殼燒成灰、調和桐油製成古代的「矽利康」,將縫隙黏得「天衣無縫」。

國家地理頻道全都錄 明年「下海」

許欉從十五歲開始從事木船製造工程,所有工法均駕輕就熟,長期指導造船師傅打造船隻,八十二歲的他重拾舊業,希望能將這項失傳的技藝傳承下去,讓子孫知道老阿公的絕學。

此外,冒險家劉寧生也初步答應和台南市政府合作,擔任此次古船航訓工作。駕駛古帆船航行經驗豐富的劉寧生,台南市政府將借重他在「太平公主號」的寶貴經驗。



◆ 台灣古廟「疊斗式」 歐美想入教材

【李宗祐/台北報導】2009-07-30 中國時報

台灣廟宇傳統建築工藝的邏輯科學驚豔國際!屏東科技大學教授盧惠敏在搶救屏東縣新園鄉面臨拆除命運的百年古剎「新惠宮」時,把整棟廟宇解體遷移至校園重組,並拍攝記錄整合過程、製作成3D動畫,日前參加二○○九年國際授權展,深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激賞,有意把「新惠宮」建築的邏輯科學納入美國中小學教材。

二○○九年國際授權展日前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國科會估計,我國參展單位此次授權商品創造產值約新台幣六億元,除「新惠宮」外,頑石創意、藝拓國際和威泰創意推出的卡通圖案最受各國買家青睞。

「新惠宮」建造於一九二六年,當時的建築師和工藝匠師融合西方建築精神與台灣廟宇傳統建築架構,發展出台灣特有的「疊斗式構架」建造而成。

盧惠敏表示,「疊斗式構架」是以榫卯接合技術把各項構造層層疊合,一根釘子也沒用,是台灣最傳統、結構最複雜、工法最簡潔、造型最美的傳統廟宇匠藝。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兒童學習教育部門人員到國際授權展看到之後,相當感興趣,認為可以作為開發小孩子邏輯思考能力的益智遊戲。

除了NSF,加拿大和德國玩具製造商也和盧惠敏接洽,想把「新惠宮」發展成為類似積木的益智型遊戲。

盧惠敏透露,她在二○○五年獲悉地方人士決定把歷史超過八十三年的「新惠宮」拆掉,在原地另蓋新廟,「我們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怪手都已經開到廟裡了。我們緊急展開搶救工作,請廟方給我們兩個月的時間,測繪記錄宮殿的建築結構並拆解所有構件,遷移到學校保存、逐步重組,再向國科會申請農村藝術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

※ 相關報導:

* 創意、設計鹽埕藝術廊帶 駁二藝術特區、新濱碼頭、豆皮咖啡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376&f_SUB_ID=3773&f_ART_ID=204866

fsj 提到...

蕭勝文《愛子》入圍國際大獎 陶藝雙年展主題 Korero

◆ 蕭勝文墮胎動畫 《愛子》入圍國際大獎

自由時報 2009.07.31

〔記者陳怡靜/台北報導〕台灣學生再度揚名國際!台灣科技大學設計所研究生蕭勝文創作的3D電腦短片《愛子》(Love_Child)在全球七百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三十六屆美國SIGGRAPH年會的動畫展評審獎提名,不但是台灣學生首度入圍 SIGGRAPH正式獎項,更是今年唯一學生身分入選者,將與美國與法國製片公司競爭得獎機會。

台科大碩士生 與大製片角逐

SIGGRAPH年會是全球動畫界每年盛事,創新的動畫技術都會在此發表,好萊塢動畫公司皮克斯二十五年前第一部短片就在此首映。今年共七百七十件作品參賽,其中評審獎僅三件作品入圍,八月七日揭曉得獎名單。

年僅二十三歲的蕭勝文利用3D繪圖軟體製作出兩分十三秒的動畫短片,描述繪圖軟體中兩個面體互相舞動,看似完成程式設計,卻也像模擬動物界互相求偶的過程,搭配歌劇《卡門》的「愛情」(L’amour)旋律,從點線面慢慢衍生成立方體,後又形成粉嫩可愛的嬰兒形體,在溫暖娘胎中浮沉。

之後畫面卻突然出現程式錯誤的「終止」(abort)指令,滑鼠左思右想後,選擇了「是」,嬰兒被摧毀化成碎片,音樂則終止在卡門旋律的驚嘆號中。短短兩分多的作品由近四千個影格組成,細緻流暢的嬰兒形成與突然被摧毀的過程更獲得評審青睞,大讚「視覺與政治意涵均令人驚豔的肯定」!

SIGGRAPH展 唯一學生入圍

蕭勝文說,靈感構想是希望藉此呼籲國際社會重視墮胎議題,最後的「abort」一詞具有雙關語;電腦指令「abort」有終止、放棄之意,英文「abortion」則指墮胎。他強調,對「能否墮胎」沒特別立場,只是希望拋出議題討論。

他透露,從構思到製作整整花了一年,每天十四個小時窩在電腦前,連女友也忍不住抱怨「還冷落我呢!」

其指導教授孫春望表示,過去台灣學生多僅入圍SIGGRAPH外圍獎項,僅四年前曾有台科大設計所全明遠以「立體悲劇」《Cubic Tragedy》入選動畫展電子劇院,得到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蕭勝文入圍正式評審獎是首次。

若奪冠 可獲教部百萬獎金

據教育部「藝術與設計類國際競賽鼓勵要點」,蕭勝文入圍已可獲頒五萬元獎金,屆時若真獲評審獎冠軍,還可能拿到百萬獎金,可望創下教育部給獎紀錄。



◆ 明年陶藝雙年展主題 會話Korero

【陳俊雄/北縣報導】2009-07-31 中國時報

二○○四年首屆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提出百萬首獎獎金,不僅是當時全球獎額最高者,也一炮打響名號,第三屆雙年展變更原先全球徵件做法,改由策展人決定展出內容,卅日選出紐西蘭Moyra Elliott策展的「會話Korero」,作為明年雙年展主題。

由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舉辦的「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昨日邀集國內外陶藝家、學者舉辦策展人評選會議,最後考量策展架構完整、作品選擇具有代表性、世界性與時代性等因素,決定由紐西蘭Moyra Elliott策畫的「會話Korero」獲選。

Moyra Elliott表示,「Korero」是紐西蘭毛利語的「會話」,代表一種觀點交換,希望從藝術家到參觀民眾都能進行廣泛交流;她的展覽,先以早期陶瓷知識與基礎整合,並將觀眾引領到當代陶藝發展的最新領域。

第二屆國際陶藝雙年展首獎得主朱芳毅的作品「牆上格板」,也將在明年雙年展中展出;首屆雙年展得獎者吉川正道的青瓷作品,則因策展者最終未能入選,與台灣觀眾擦身而過。

除了決定雙年展內容,陶博館也藉著國際陶藝重要人士來台之機會,與IAC(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及NCECA(美國陶藝學會)現任主席簽署合作協議,內容包括於IAC及NCECA網站及刊物協助刊登推廣本館訊息,讓台灣陶藝向國際發聲。

NCECA主席Skeffington Thomas表示,此次評審團結合了博物館、當代藝術及陶藝相關領域,對「二○一○台灣陶藝雙年展」有深度策展考量。擔任過多屆「台灣陶藝雙年展」評審的IAC主席Janet Mansfield也讚許陶博館在舉辦雙年展時不斷思考創新作法。

除了這些國際評審外,第三屆雙年展評審陣容還包括故宮博物院展示服務處副處長朱惠良、台藝大教授劉鎮洲、台北教育大學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研究所所長黃海鳴及陶博館長游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