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6

一抹就知道 結核菌檢驗棒將上市

中央社 2010.03.25

長庚大學教授賴信志研發「結核菌檢驗棒」,只要幾分鐘時間及新台幣50元的單價,就能篩檢病患是否感染結核菌,研發成果將在近日發表,並準備正式上市。

這項研究由財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支持,在生策會與結核病醫學會28日共同舉辦的「2010世界結核病日研討會」中,賴信志將在會中發表研究成果。此一結核菌檢驗棒可做為快速檢驗用途。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指出,結核病的確診,是以結核菌培養結果為最後依據。但是細菌培養費時數週到8週,在等待結果期間,對於在實驗室裡檢驗痰液抹片陽性、或痰液抹片陰性但X光驗出徵狀者,就先行投藥,再根據培養結果決定應否繼續用藥。

此外,研討會中,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將以「抗藥性結核病的解決」發表演講。另將展示「三合一、四合一新劑型藥物」與「低副作用的抗結核病藥物」等生策會研究團隊3年來研發成果。

台灣每年約1萬3000個新增結核病病例、約800個死亡案例。衛生署訂下結核病10年減半的目標,預計2015年達成。



◆ 潛伏性肺結核 澳洲發現新藥

【聯合報╱國際中心/法新社雪梨電】2010.03.25

澳洲科學家昨天表示發現一種藥物,可以在結核病還不具傳染性的階段就將其治癒,可能是五十年來在結核病治療上的第一個重大突破。結核病每年奪走全球兩百萬條人命。

細菌學家威斯特說,澳洲雪梨百年研究所的研究員研發出一種藥物,可在病情惡化前根治結核病,可能在全球拯救數以百萬計的生命。

威斯特說,目前用來對抗結核病的抗生素,對潛伏性結核病沒效,只能用於開放性結核病。潛伏性結核病患有十分之一會發展成開放性結核病,會出現病症而且具傳染性。

威斯特說:「我們鑽研結核病菌生存所需的一種蛋白質,並且在研發可抑制這種蛋白質的藥物上獲得一些成果。」他表示,這將是有史以來首次可以治療還在潛伏期、還沒有症狀與還不具傳染性的結核病,可能可以阻止致命的傳染潮。未來幾個月的目標,是要探討這種新藥可能的完全療效。



◆ 愛的力量刀媽抗結核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2010.03.25 自由時報

知名網路作家九把刀的母親「刀媽」鄭月秀,6年前,被診斷出血癌的同時,又意外發現罹患肺結核,病情十分棘手,所幸在家人與親友的愛與扶持下,終於抗病成功,現在更成為衛生署疾管局結核病防治活動的最新代言人。

昨日疾管局舉辦世界結核病日的結核病防治宣導記者會,代言人「刀媽」分享自己抗病過程,希望能鼓舞全台每年新增的1萬3400多例結核患者「堅持服藥、家人則能支持陪伴,戰勝結核。」

2006 年11月,刀媽因意外從高處跌落,手部反常地流血不止,就醫檢查後,赫然發現血小板不足、紅血球遭破壞,才知罹患俗稱血癌的急性白血病。她在住院治療期間又因反覆發燒、咳血,進一步診斷出罹患肺結核。

當時九把刀全家都以淚洗面,深怕失去心愛的母親。刀媽得知同時罹患兩種重大疾病後,一度灰心喪志、鬱鬱寡歡,所幸有丈夫、三個兒子與家人的支持,她才熬過這段過程。

九把刀說,白血病與結核病是致病機轉與治療方式互相矛盾的兩種疾病,進行化療治療血癌過程中,需殲滅白血球,恐影響結核病病情。最後在醫師建議下,刀媽決定暫停血癌化療,先專攻結核病,連續服藥9個月後終於痊癒,血癌也獲得良好控制。

九把刀在陪伴母親抗病的過程中,也把三兄弟在兒時與母親互動的點滴回憶化成文字,一張張列印出給她看,給她支持力量。刀媽希望早日康復,趕上大兒子的博士班畢業典禮,然後開護專同學會和老友相聚,這一切,都成為支持她堅持抗病的動力。



◆ 五億人結核帶原 爆發比愛滋可怕

【李文輝/綜合報導】2010-03-25 中國時報

昨天是第十五屆「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據統計,大陸結核病患者五百萬人,且每年新增病患一百五十萬人、造成十三萬人左右死亡,患者平均壽命五十五歲,已超過大陸其他傳染病死亡總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更指出,大陸結核病帶菌者人數高達五.五億人,接近一半人口,一旦爆發疫情,將比愛滋病更可怕。

今年兩會期間,兼任人大委員的鍾南山指出,依據兩千年流行病學調查,全大陸共四五○萬開放性結核病患,結核桿菌帶菌者高達五.五億人,接近半數人口,帶菌者發病機率是一○%。

廿世紀初發明專治結核病的「鏈黴素」後、陸續又發現有「利福平」在內的四種特效抗生素,四十年來,成為治療結核病的一線藥物,藥效好、費用低,但這四種一線藥須同時服用,且要連服半年以上,才能把結核病徹底治癒。

去年四月,世衛「抗多藥/廣泛抗藥結核病高負擔國家」部長級會議,大陸官方首次承認,境內存在廣泛抗藥結核病患。大陸衛生部長陳竺依據中國疾病防控中心抽樣調查,通報大陸結核病患,抗多藥發病率為八.三二%、約十二萬人,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印度,廣泛抗藥發病率則為○.六八%,約一萬人,危害已超過愛滋病。

鍾南山指出,大陸是世界上廿二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八○%的病患在農村,七五%是中青年。抗多藥結核病在大陸農村特別是西部地區尤為嚴重,由於人口流動頻繁,對公共衛生造成極大危險。



◆ 結核病日 全球1/3人口為結核桿菌帶原者

央廣/楊明娟 2010/3/25

3月24日是「全球防治結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儘管已經對防治結核病做出了努力,但目前世界上仍然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結核病桿菌,其中十分之一的人將會發病或具有傳染性。

另外世衛組織指出,中國有500萬結核病患,更嚴重的是,全大陸共有450萬活動性結核病人,帶菌者高達5億5千萬人,也就是說,幾乎一半的中國人是結核桿菌帶原者。

世衛組織說,中國是世界上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結核病患者數量居世界第二位,每年還新增結核病患150萬人。

世衛組織表示,肺結核在東南亞地區增長的速度最快,雖然在東南亞11個國家的防治結核病工作,已經取得進展,但是這種疾病每年仍然在東南亞造成50萬人死亡。

世衛組織指出,具有抗藥性的結核病菌是一個引起特別關注的問題。在孟加拉、印度、印尼和泰國,已經發現了一種具有廣泛抗藥性的結核菌。

不過醫學界也傳出防治結核病的好消息,澳洲雪梨百年研究所 (Centenary Institute)的細菌學家維斯特(Nick West)表示,他們已經研發一種治療肺結核的新藥,能夠在病人還不會傳染的階段,就將肺結核治癒,這可能是肺結核治療上,50年來首次出現的最大的突破,將可以拯救全球幾百萬人的生命。

※ 相關報導:

結核病的潛在療法解開難題

5 則留言:

fsj 提到...

結核都治方案 減少資源耗用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即時報導】2010.03.26

衛生署今天於嘉南療養院舉行99年度全國結核病都治檢討會,高雄縣衛生局於會中分享,去年八八風災時,儘管暴雨襲擊重創南部,山地鄉部落原賴以對外聯繫的交通中斷,那瑪夏鄉衛生所被土石沖蝕,防疫團隊仍並不放棄,徒步挨家挨戶送藥,原來10分鐘車程走了近8個鐘頭,7天後終於陸續掌握各鄉內結核病個案。

疾病管制局表示,結核病依然是台灣公共衛生的重要問題,現今新案發生率仍達每10萬人口60人以上;病人完成治療率在80%以下,為因應完成治療率不高與結核病藥物抗藥性等問題,短程直接觀察治療(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 DOTS;音譯為「都治」)的方法,是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極力推薦的方法。

台灣自2006年4月起,全面執行都治計畫,確保病人服下每劑藥物,如期治癒,以有效切斷傳染源、預防多重抗藥性細菌產生,藉此達成結核病10年減半之目標,有效減少社會及醫療資源耗用。

※ 相關報導:

* 馬總統竟是老菸槍 抽了13年才戒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5501328.shtml

馬英九在治國周記中,談到了自己抽菸以及戒菸的經過,他表示,大三畢業旅行時,第一次開始抽菸,當時是基於好奇。接著就一直抽,出國念書也抽,回國後還抽,前後差不多抽了13年。太太、女兒都覺得他抽菸好臭。

喜歡跑步的他,覺得汽車排煙很污濁,跟在車後跑,呼吸不順暢。如果連車子排煙很不好,為何自己還要抽菸,因此,決定戒菸,且說戒就戒。

fsj 提到...

細菌選邊站 肺結核南北不同

中央社 2010.03.28

6 大醫院研究發現,台灣北、南、東部各有流行的結核菌,即使是根源相同的北京型結核菌,基因差異呈現南北大不同,反映出台灣人民遷徒現象,有助於發展個人化的治療。

今天在2010年世界結核病日研討會上,財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研究團隊、台北榮總胸腔部主治醫師蘇維鈞認為,這項研究原本要了解北京型結核菌與抗藥性的關係,結果發現細菌基因型的分布,本身就別具意義。

蘇維鈞指出,台灣最主要的結核菌型別是北京型(又稱中國型),佔45% ,分布在北部居多;其次是在花東較常見的荷蘭型,第三是馬尼拉型,以濁水溪以南分布較多。

此項研究以台北榮總、萬芳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衛生署台南胸腔病院、高醫附設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取得500多個結核菌檢體為依據,3型結核菌抗藥性無顯著差異,推翻了2005年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研究所稱的「北京型易有抗藥性」。

蘇維鈞說,即使是北京型的次分型也有「細菌選邊站,南北有差異」現象,從基因變異來看,北部的北京型受到外來影響較多,不知是否與居民較常出國旅遊、探親有關,南部北京型的變異不大,有待了解是否人口較少遷徒所致。

從年齡來看,年長患者較多感染古老北京型,在X光檢查可看出肺部結節、空洞等典型結核症狀,抗藥性及復發機率較高;年輕患者較多感染現代北京型,症狀較不典型,且多為初次感染。

蘇維鈞認為,這個研究只是開端,還有很多問題待釐清,例如:何種體質的人較易感染哪一類型結核菌,以便發展個人化結核病治療計畫。

在研討會上,台大醫學院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顏伯勳指出,他在老鼠動物模式中,篩選出結核病抗藥候選基因,接下來參與台大醫院1000筆結核病家庭資料比對,希望能解開Sp110 基因與台灣特定族群高發抗藥性結核的體質因素。

※ 相關報導:

* 結核菌篩檢 只要幾分鐘只要50元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5502564.shtml

fsj 提到...

網咖空間密閉 當心肺結核上身

中央社 2010.04.12

署立嘉義醫院胸腔科醫師林冠群今天表示,有些人感染肺結核的原因,和常待在網咖有關。由於網咖是密閉空間,結核病菌透過飛沫、空氣傳染,身體抵抗力弱,容易被傳染。

林冠群指出,這2個月來,嘉義醫院陸續發現5名未滿20歲年輕人感染肺結核,探究原因是他們常上網咖,可能在密閉空間待久了才被感染。尤其是時常熬夜的人,容易因自身抵抗力變差,罹患肺結核。

林冠群表示,肺結核是台灣法定傳染病,肺結核症狀包括發燒、咳嗽、疲倦、體重減輕。感染肺結核時,周圍親友都有可能受到波及,必須到醫院做胸部 X光檢查。

林冠群說,肺結核病的蔓延,主要因素是許多病患不按時服藥或擅自停藥,到處傳染他人;肺結核病患一旦在治療中停藥,容易產生抗藥性,後果是必須花更多時間及金錢治療。

防治肺結核,林冠群建議年輕人及一般人減少出入密閉性空間,如電影院、KTV、網咖等場所;如果一定要到這些場所,應該戴口罩。平常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不熬夜、不濫用藥物、保持身體健康,就不怕肺結核入侵。

fsj 提到...

日約半數小學高年級生 百日咳免疫效果消失

中央社 2010.05.03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調查顯示,小學高年級約半數學童在嬰幼兒期接種的百日咳疫苗效果消失。專家認為有必要追加接種。

日本厚勞省研究小組調查得知,嬰幼兒期接種百日咳,到了國小高年級,約半數學童免疫效果消失。主要是整體社會傳染人數減少,暴露在菌中維持免疫的機會也相形變少。

日本3年前開始出現百日咳病患急增的情況,研究小組指出,11到12歲接種破傷風及白喉2種混合疫苗之外,有必要追加接種百日咳疫苗。近日內,厚勞省將向中央政府建議有必要調整定期接種計畫。

日本定期接種計畫是百日咳、破傷風、白喉這3種疫苗在嬰兒出生後3個月到7歲半之間接種4次。原以為百日咳就此可一輩子免疫,但是2007年以大學生為主出現百日咳流行的情況。

為此,研究小組以11到12歲266名學童為對象,調查他們對百日咳免疫物質(抗體)的量,結果發現122人(46%)未達可防止發病的標準。

研究小組針對抗體量較少當中的57人施以加上百日咳的3種疫苗進行試驗性質接種。這3種混合疫苗相較於嬰幼兒期接種的有效成分較少,但是51人(89%)的抗體量增到足以防止發病的情況。

實施試驗接種的北里大學教授中山哲夫表示,如果無百日咳免疫力的人增加的話,容易重症化的嬰兒在接種疫苗之前感染的危險性就會增加。

fsj 提到...

群聚釀禍? 10童疑染結核病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2010.05.13

台中市一名六年級男童遭父親傳染變肺結核患者,同班卅四名同學經檢查,十人結核菌素皮膚測呈陽性,有感染風險,須預防性投藥九個月。

不過,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林頂強調,這十名學童只能算是潛伏性感染者,不能說肺結核病患;雖然該名男童家裡有肺結核群聚感染,但校園並未發生肺結核群聚感染。

整起事件起因於男童父親感染肺結核,衛生單位針對親密接觸者進行篩檢,才發現男童感染肺結核,母親的檢驗結果則尚未出爐。

林頂說,男童同班同學胸部X光全數正常,經過結核菌素測試,有十名同學手臂內側腫塊超過一公分,呈陽性反應;這現象有兩種情況,可能因為小時候曾接種卡介苗,影響測試結果,也有可能近期內曾接觸過結核菌,但無法判定是否遭感染,只能說感染風險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