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2

喝含類黃酮柳橙汁 減輕垃圾食物衝擊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0.04.01

大魚大肉吃太多,擔心高油脂、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傷害健康?這時不妨喝點柳橙汁。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內分泌學專家發現,柳橙汁等天然食物含類黃酮成分,可減輕不健康食物造成的衝擊,預防血管受損。

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容易對身體形成氧化壓力,醫界已知自由基或活性氧化物質可能導致血管內皮層發炎,增加心臟病、中風風險。研究人員表示,柳橙汁含有大量柚皮素、橙皮苷等類黃酮物質,這些都是主要抗氧化劑或可保護心血管健康。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胡薩姆‧加尼姆(Husam Ghanim)博士參與這項研究,他表示,這是首次研究發現,食用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時候,搭配飲用柳橙汁,可防止活性氧化物質和其他發炎物質增多。但若在用餐時搭配開水或含糖飲料,便不會產生作用。

研究發表於三月號的「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網站。加尼姆博士表示,不健康的食物會分解出大量葡萄糖和三酸甘油脂,都可能引起組織發炎,和心血管疾病大有關係。

參與計畫的人總共被分為三組,其中一組邊吃早餐,邊喝非濃縮柳橙汁300卡路里,另一組喝300卡路里葡萄糖飲料,還有一組喝相同份量的水。研究人員為他們抽血檢查,餐前抽血一次,餐後1、3、5小時各抽血一次,檢驗其中發炎物質。

結果顯示,用餐後喝水那組的體內氧化自由基平均增加62%,葡萄糖飲料那組的氧化自由基增加63%,而飲用柳橙汁那組氧化自由基只上升47%。

另外,柳橙汁也可防止「SOCS-3」增多,這種物質一旦過量可能引起第二型糖尿病。



◆ 腳丫臭 也是身體機能虛警訊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2010.03.31

足部汗多、細菌滋生,容易產生腳臭問題,十分讓人困擾。中醫師陳玫妃表示,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易引起腳上的細菌大量繁殖,在黴菌、細菌的發酵之下,產生特殊的腳臭臭味。中醫認為,腳臭也是身體機能較為虛弱的警訊,與肝、腎的虛損也有關聯。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腳臭是由於腳底所分泌的汗水積留在鞋子內,當潮濕、悶熱的環境下,便會引起腳上的細菌大量繁殖,因此在黴菌、細菌的發酵之下,產生獨特的臭味。日常影響因素包括足部出汗過多,也可能由於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所造成。或者是腳趾間足癬等皮膚病。或者是沒有注意腳部的清潔、衛生,造成足部細菌的滋生,而導致惡臭。此外,過厚的老舊角質,也會造成細菌增生,惡化腳臭;加上穿不透氣的鞋,臭味更重。

此外,中醫認為腳臭也是身體機能較為虛弱的警訊,如肝、腎的虛損,會使得身體機能降低。若還有氣虛的現象,會引起汗腺分泌增加,因此大多數的人會呈現肝腎陰虛及氣虛的體質。

解決腳臭問題可配合內服藥方調理。陳玫妃醫師表示,當受到濕、熱、邪的侵襲,導致足部經脈不順暢,因而引起的腳臭,中醫也可由體內去調理、改善。可針對腎陰虛;肝經濕熱;氣虛類型的問題,用藥由內調理起。

陳玫妃表示,腳臭中醫辨證治療上,針對「腎陰虛型」者,患者可見伴隨手心、腳心容易發熱、口乾現象,此時可用滋陰的藥方,如六味地黃丸,組成包括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茯苓,此方也是治療人體陰虛體質的常用藥方。

「肝經濕熱」者大多是由於足部的皮膚病所造成的腳臭,因為濕、熱邪的侵襲,而引發細菌、黴菌的滋長。此時可用清肝經溼熱的藥方,如龍膽瀉肝湯,含龍膽草、車前子、黃芩、澤瀉、木通、生地、當歸、梔子、甘草、柴胡。

「氣虛型」所導致的自汗使腳部容易出汗,而引發腳臭,則可用補氣的藥方,如四君子湯,含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生薑、大棗。醫師指出,各類體質者還可配合加上活血、涼血的藥方,幫助疏通足部的經脈。

茶、醋加水泡腳 能除臭

改善腳臭問題,日常保健有何須注意?中醫師陳玫妃表示,建議可經常洗澡、洗腳,更換鞋、襪。可用茶或白醋加水泡腳20~30分鐘。注意飲食,不要過度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此外,每週徹底地去角質也有幫助。還有,運動後要趕緊將腳乾淨。若有足部的皮膚病,應及早治療。天氣炎熱也可多選用穿著涼鞋,幫助通風透氣。

另外,還可配合中藥泡腳方外用調理,醫師建議,可準備苦參根3錢、花椒1錢、黃芩3錢、白癬皮2錢。做法為用過濾包包好,用800C.C的水煮沸後,轉成小火,煮約10分鐘,放溫,每天泡足部20分鐘。此方包有殺菌、止癢,改善腳部細菌、黴菌的滋生,預防腳臭的形成。

※ 相關報導:

* Orange juice neutralizes the proinflammatory effect of a high-fat, high-carbohydrate meal and prevents endotoxin increase and Toll-like receptor expression
http://www.ajcn.org/cgi/content/abstract/91/4/940
Husam Ghanim, Chang Ling Sia, Mannish Upadhyay,
Kelly Korzeniewski, Prabhakar Viswanathan, Sanaa Abuaysheh,
Priya Mohanty and Paresh Dandona
Am J Clin Nutr 91: 940-949, 2010.
First published March 3, 2010;
doi: 10.3945/ajcn.2009.28584

* 人體的血氣模型 - 人體使用手冊
http://www.theqi.com/cmed/clips/body/chap7.html

科學新知/無聊 易短命
午間片刻小憩顯著提升腦部學習能力
實驗:晚「一點」上學 缺課率低成績好
維他命D 對於免疫系統活化很重要
「混血」十穀米標台灣製 該管管啦

23 則留言:

fsj 提到...

吃食物挑時間 胖瘦差很大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0.04.02

西方有句諺語:「早餐要吃得像國王,午餐要吃得像王子,晚餐要吃得像乞丐。」美國最新研究發現,這句話自有道理,早餐食用煎蛋、培根等高脂肪食物有助調節新陳代謝,預防新陳代謝症候群上身。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研究指出,早餐若食用高脂肪食物,可幫助調整身體新陳代謝機制,當攝取午餐、晚餐、點心時,身體就能有效燃燒熱量,避免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

早餐如果富含碳水化合物,也能促使身體有效運用碳水化合物,但高脂肪食物讓身體在新陳代謝上更有彈性,脂肪、碳水化合物都能順利轉化為能量,身體也會善用這些能量。

這項研究發表於三月三十日「國際肥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網站。透過老鼠實驗,研究人員想了解食物攝取時機是否影響身體新陳代謝。

研究人員發現,老鼠經過一夜睡眠,醒來後第一頓食物若含有較多脂肪,身體新陳代謝就會比較正常。反之,老鼠在白天採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晚上再吃高脂肪食物的話,體重就會直線上升,身體容易累積過多脂肪,身體葡萄糖耐受性也會出現異常,新陳代謝症候群跡象一一浮現。

研究計畫主持人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流行病學教授毛利‧布瑞(Molly Bray)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表示,雖然睡眠、循環節奏出現變化等都會影響體重,不過吃東西時機也和體重增減大有關係。動物研究已經重複作了四次,結果都顯示,想讓身體有效利用熱量,最好早餐攝取一點高脂肪食物。研究人員另發現,晚餐若採用低熱量飲食,身體將更為健康。



◆ 吃乳酪、巧克力 無關便秘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0.04.02

網路傳言「便秘患者得少吃乳酪、巧克力」,台安醫院預防醫學部營養師余依晏表示,目前沒有醫學證據顯示乳酪、巧克力和便秘有關。余依晏另提醒,若要攝取纖維質幫助排便,一定得搭配足夠水分,纖維質才能發揮效用,水分攝取不足的話,光吃下大量纖維質只會讓便祕更嚴重。

何謂充足水分?余依晏營養師解釋,如果沒有心肺、腎臟疾病,一般健康成人飲水量為體重乘上30,以100公斤健康成人來說,一天飲水量約3000公升,若覺得這樣計算太麻煩,健康成人一天飲水量約2000公升。

余依晏營養師指出,排便通暢與否取決於三要素:纖維、水分和運動。纖維、水分攝取不夠或運動量不足都可能造成便秘。

纖維來源分為蔬菜、水果、豆類與全穀根莖類,有便秘困擾的人吃飯時可以考慮半碗白飯加半碗胚芽米、糙米或食用紅豆飯等,增加纖維攝取。蔬菜最好吃三分以上,一份蔬菜生菜約100公克,煮熟的話大約半碗量。

坊間販賣一些水溶性纖維或洋車前子,泡水飲用,餐與餐之間食用這類纖維食品也可增加纖維攝取量。

營養師補充,早餐吃點含油脂的食物,如芝麻、堅果等,多少可幫助軟便,而芝麻、堅果等含有纖維質,豆漿也有一些纖維質,兩種食品搭配飲用,可減輕便秘困擾。另外,有些鈣片如碳酸鈣、磷酸鈣等也可能造成便秘,因此使用鈣片時最好補充水分,以免發生便秘。



◆ 搞懂糖尿病 看圖就知道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0.04.02

糖尿病患常在吃或不吃間拉鋸,國內糖尿病衛教將引進國外最新的「糖尿病看圖對話」,由衛教師、數位病友,像玩大富翁一樣,輕鬆瞭解如何控制好糖尿病。

一家藥廠昨天贈送48套「糖尿病看圖對話」教學工具,給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將在醫院推廣團體衛教,進行時,攤開像大富翁一樣的地圖,由衛教師沿地圖路徑設計不同「對話主題」,讓病友互相討論,分享經驗。

何謂血糖控制良好?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說,國際糖尿病聯盟和國內建議,平均3個月的糖化血色素≦6.5%才算好,美國糖尿病學會則建議 ≦7%,但去年國內一項針對7千多名糖尿病患做的研究顯示,8成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無法達到建議的≦6.5%。

62歲的王女士與糖尿病為伍20年,參加過很多次衛教課程,5年前參加同學會時,她難以抗拒滿桌美食,以為「不吃澱粉食物」就沒事,專挑肉類的蛋白質食物,才離開餐廳不久就暈倒,血糖驟降至20,送醫才救回。

後來她在「糖尿病看圖對話」衛教才知道,原來蛋白質代謝成血糖的速度較慢,不吃澱粉只吃肉類,容易出現低血糖;還有她老是忘記飯前是否注射過胰島素,對話討論中,有病友教她飯後量一下血糖值,大概就知道有無打過胰島素。

台大護理系副教授張媚表示,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飲食和運動,有些問題不見得會在門診時詢問,這類團體衛教更為生動有趣。

舉例來說,看圖對話提到糖尿病的迷思,包括「患者應吃特殊的糖尿病飲食」、「患者不能吃巧克力、果醬和冰淇淋、水果」,事實上卻是:「身體需要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每頓飯吃等量的碳水化合物很有好處」、「健康飲食不意味著少吃」。

fsj 提到...

吃零食墊肚子 救血糖害腸胃

中央社 2010.04.06

晚餐前別亂吃。1項調查指出,上班族和小學生下班、下課,最常吃雞排、奶茶、麵包來墊肚子;然而,在腸胃科醫師眼中,這些垃圾食物,救了血糖卻增加腸胃負擔。

衛生署立雙和醫院內視鏡中心主任李宜霖今天指出,午餐到晚餐之間約 7個小時,血糖降低會讓人精神不振,下午可以適量補充碳水化合物維持血糖穩定;然而,市面上販售的大多數是高油、高鹽、高熱量的垃圾食物,讓人不亂吃也難。

有食品業者針對2855個上族族及家有安親班幼兒的家長網路調查發現, 8成受訪上班族認為挨餓對身體不好,會在晚餐前吃零食墊肚子;另有 7成的媽媽知道零食不好,卻還是忍不住準備零食。大多數受訪者晚餐前最常吃的食物是炸雞排、珍珠奶茶、麵包。

李宜霖分析,這種飲食樣態造成肥胖日趨年輕化,且常見於成人的胃酸逆流、便秘等胃腸不適,也漸漸出現在小朋友身上。所以,當小朋友嚷著脹氣、胃不舒服、嗯不出便便時,家長就應檢討飲食是否出問題。

李宜霖表示,晚餐時間盡量準時開飯,三餐正常,餐前不亂吃,才是健康飲食的不二法則。



◆ 雞排奶茶填肚子 腸胃大危機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不少上班族與學童下班後、晚餐前,最常吃雞排、珍珠奶茶、甜食、蛋糕等垃圾食物墊肚子。醫師表示,常吃這些高油、高鹽、高熱量的食物,會造成肥胖、增加腸胃負擔,而市售垃圾食物充斥造就不良飲食習慣,造成越來越多學童罹患便秘、脹氣、胃食道逆流。

造成便秘、胃食道逆流

有食品業者昨日發表一份網路調查指出,六到八成受訪者經常在下午五點肚子餓,當中有六成選擇炸雞排、珍珠奶茶等垃圾食物,在晚餐前墊肚子。有八成上班族知道常「挨餓」對胃不好,卻只有不到二成知道亂吃對胃不好。七成的媽媽知道吃零食會造成腸胃負擔,卻還是無法抗拒吃蛋糕、炸雞排、珍奶等垃圾食物。

署立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宜霖指出,台灣的飲食環境垃圾食物充斥,學校、安親班外,到處可以看到雞排與珍珠奶茶店,因為生意好,吸引更多業者競相投入,使得一般民眾下班、放學後,想要買健康的食物墊肚子,竟然變得很不容易。

李宜霖表示,亂吃高油、高熱量的零食,容易刺激腸胃不正常的蠕動,引發脹氣、噁心或胃酸過多現象,嚴重者則會引發胃潰瘍或其他胃病,對身體造成慢性傷害。

李宜霖表示,愛吃高熱量垃圾食物的飲食習慣,使肥胖有年輕化趨勢,就連原本胃食道逆流、便秘這些成人疾病,在兒童、青少年身上也越來越常見。建議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胃部不適、脹氣、便秘等症狀,應檢討問題是否出在飲食習慣。

建議改喝牛奶吃水果

李宜霖表示,高油、高鹽、高脂的食物對身體有害,與其吃這些垃圾食物,不如暫時挨餓,若真的餓得受不了,非得在晚餐前墊肚子,建議選擇高纖、低熱量、高營養的食物,例如水果、乳品等,少吃餅乾、蛋糕、炸雞等零食。

麵包宜選高纖五穀類

不少人習慣吃麵包墊肚子,李宜霖則建議民眾選擇口味較清淡、高纖、具有健康概念的麵包,例如五穀雜糧麵包,太油、太鹹的則少碰,不少造型精緻、美味的麵包,油脂、熱量、鹽分其實也都不低。



◆ 高價營養品 不如天然食品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0.04.06

卵磷脂 可能只買到高熱量

擔心癌症找上門,或是罹病之後怕營養不夠,不少人很在意補充營養品。不過,專治癌症的和信醫院提醒,有些高價營養品並不如新鮮天然食品;像是宣稱可以降低膽固醇的卵磷脂,其實只是高熱量食品;服用高劑量魚油,還不如每周吃兩到三次深海魚。

癌症患者常苦於吃不下,體重也直線下降。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表示,該怎麼吃是患者最常見的問題,根據國外研究,同樣期別、癌症的患者,若體重無法好好維持,存活率只有可保持體重者的一半,因此,營養在抗癌路上絕對不可妥協。

魚油 高劑量可能帶來副作用

例如宣稱可以降低膽固醇、強化腦部功能的卵磷脂,其實沒有科學根據,民眾花大錢可能只買到高熱量。魚油雖可降低三酸甘油脂,但高劑量可能帶來副作用,不如在飲食中多吃深海魚。還有β胡蘿蔔素,不如多吃烹煮過的紅蘿蔔、番茄等。

生食 對免疫力下降患者不安全

另外,仍有很多癌症患者口耳相傳吃生機、有機飲食的好處,甚至認為可抗癌。但根據臨床經驗,生食對免疫力下降的患者不安全,而且患者在治療期間採取生機飲食,若只吃五穀雜糧、蔬菜、水果,蛋白質攝取量往往不夠,甚至一天總熱量也會不足,這樣會導致營養失衡。



讀 血脈充足、腎氣旺 自然擁有好臉色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0.04.06

女人愛美,常用面膜敷臉,甚至有人用珍珠粉、漢方面膜來改善臉部肌膚的膚質。對此,中醫師王子欣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膚質好壞,基本上和體質的健康有絕對的關係,只要體質健康、血脈充足,則腎氣旺盛後自然臉色紅潤,同時肌膚也會潔白細膩,若是體質不健康就必須先治療、後保養,膚質才會水噹噹。

王醫師指出,但如果是已經氣血虛弱者,則將造成面色萎黃、皮膚乾燥、髮枯色黃,甚至腎氣不足者將導致膚質老化、皮膚生皺或黑斑等情形;女性用珍珠粉、漢方面膜來改善膚質,須建立在「膚質不太差」的基礎上。

王子欣舉例,使用一些具有美白、活血、潤膚功效的中藥材,包括真珠粉、白芷、薏仁、白附子等,可讓膚質比原來的膚質更潤白細緻,但若是脂溢性皮膚炎、氣血不足及腎氣衰退等病症已嚴重損害膚質體質者,若不先進行治療,光是外用塗抹,也只能稍作改觀,並不能讓女性變成大明星。

最好的做法就是治療、保養一起來,若是脂溢性皮膚炎患者常有皮膚油膩、多生痤瘡、毛孔粗大、酒糟鼻等毛病,治宜清肺利濕瀉熱,可使用龍膽瀉肝湯、三黃石膏湯等處方,酌加茵陳、苦參、黃柏等單味藥來治療,然後以白芷、赤芍、薏仁、連翹、蒲公英加清茶調和後敷臉,可改善膚質。

王子欣進一步指出,氣血不足者常面色乾黃、皮膚萎黃、膚質乾燥、髮質乾枯細弱的人可用八珍湯、聖愈湯等處方,酌加何首烏、雞血藤等單味藥,然後以白芷、赤芍、當歸、熟地加牛奶或蜂蜜加以調和,可用來敷臉,改善膚質。

腎氣衰退者常面色黧黑、皮膚暗沉、兩顴黑斑、下巴色黑、皺紋乾裂等,可使用濟生腎氣湯、六味地黃湯加玉竹、菟絲子等單味藥來治療,然後以白芷、玉竹、芝麻、薏仁加優酪乳調和後敷臉改善膚質。

fsj 提到...

胃密道 吃什麼拉什麼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4.08

一名70歲老伯長期腹瀉,甚至嚴重到「吃飯解飯、吃菜解菜」地步,就醫後發現,這名患者的胃長出一條特殊的管,有如 「通道」一般 」,吃下去的食物直接從胃部直通大腸,才會形成直接排出「食物形體」。醫師提醒,這類患者若未即時治療,長期營養不良造成身體功能退化,也可能是罹患癌症的警訊。

台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王嘉齊表示,這位高齡患者30年前,曾因胃潰瘍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胃,由於胃與大腸距離太近,胃部手術傷口與大腸沾黏,反覆潰瘍後,才會因此胃穿刺長出一條管,加上患者有胃幽門螺旋桿菌,更容易胃潰瘍。

這條管彷彿是食物的「高速公路」。患者吃下去的食物,不會經過十二指腸、小腸分解吸收營養,而是直接從胃部走「高速公路」來到大腸,才會「吃肉解肉、吃菜解菜」,造成病患貧血、電解質不平衡等嚴重營養不良症狀。醫師表示,部分癌症患者因癌細胞病變,也會長出這類管,要特別留意。

王嘉齊說,翻遍文獻都沒查到類似病例,,因此將案例刊登在臨床腸胃和肝臟學期刊(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

經過外科手術切除,這位老先生吃下的食物,重新回到正常的消化管道,營養才能被腸胃吸收。醫師建議,患者若曾動過胃部手術,術後仍應定期回醫院檢查,若有胃幽門桿菌,必須立刻殺菌,否則不僅容易腸胃重複潰瘍,也可能增加罹癌風險。



◆ 日研究:牙周病菌可能導致腦梗塞動脈硬化

中央社 2010.04.08

日本廣島大學的研究小組指出,腦梗塞病人感染牙周病菌的比例偏高,牙周病菌可能導致腦梗塞的動脈硬化,為預防腦梗塞,有必要治療牙周病。

「朝日新聞」報導指出,由廣島大學執教腦神經內科學的細見直永等組成的研究小組調查研究指出,牙周病菌經由血液循環全身,可能引起腦梗塞的動脈硬化。研究小組預定下星期在日本腦中風學會發表報告。

研究小組對132名腦梗塞病人和111名未罹患腦梗塞人士的血液進行調查,發現前者平均的牙周病菌數量是後者的1.2倍。

腦梗塞主要分成三種:頸動脈等粗血管由於動脈硬化等原因而阻塞;腦內的細血管阻塞;心臟內出現的血栓阻塞腦血管。

調查研究指出,由於粗血管的動脈硬化而罹患腦梗塞的病人,牙周病菌數量是未罹患腦梗塞人士的1.4倍,高於其他兩種腦梗塞和非病人之間的比例。

研究小組指出,牙周病菌從牙齦經由血液循環全身而引起動脈硬化,成為導致腦梗塞和心肌梗塞的原因之一。

日本30歲以上的民眾有高達8成罹患牙周病。報導引述細見直永的發言指出,為預防腦梗塞,有必要治療牙周病。



◆ 甲狀腺亢進 年輕患者注意中風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0.04.08

有甲狀腺亢進問題年輕人要特別留意中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團隊發現,年輕甲狀腺亢進患者罹患中風風險比常人增加近四成五。研究首席作者北醫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許昭俊建議,甲狀腺亢進患者即使病情穩定也要隨時追蹤甲狀腺機能,以避免發生中風悲劇。

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出版的「中風」醫學期刊(Stroke)。研究作者還有台北醫學大學林恆慶教授、北醫復健科康峻宏醫師和北醫小兒感染科林秀真醫師。

許昭俊醫師表示,年輕缺血性中風患者中有1/3~1/4的人找不到病因,醫界少有人將甲狀腺亢進和年輕人中風連結在一起。而這項研究發現,18~44歲中風人口中,甲狀腺亢進可能也是導致中風的兇手。

甲狀腺亢進患者身體新陳代謝較快,患者會出現心悸、心跳速度加快、盜汗、拉肚子、體重變輕等症狀。許昭俊醫師分析,甲狀腺功能亢進容易引起血管硬化,血液凝固功能異常,心血管內膜細胞也會受影響,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患者中風機率大增,而甲狀腺亢進引起的中風以缺血性中風為主。

研究人員根據健保資訊分析3176位年輕甲狀腺亢進患者中風風險,時間從1998年1月到2001年12月,患者平均年齡為32歲。另有25408甲狀腺正常者作對照組。

研究人員將各項變數納入考量後發現,和甲狀腺正常者相比,甲狀腺亢進患者中風風險增加了44%。許昭俊醫師提醒,甲狀腺亢進患者除了要定期追蹤甲狀腺功能外,更要避免抽菸,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也要多注意,才能讓身體更健康。



◆ 男童感冒搭飛機 患飛航中耳炎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2010.04.09 自由時報

許多人搭飛機會出現耳朵不適症狀,醫師提醒,若感冒、過敏時搭機,更易罹患飛航中耳炎。

兩歲以下避免搭機

一名6歲男童出國前有感冒症狀,返國時嚴重鼻塞、聽不到聲音,媽媽以為感冒加劇,就醫檢查才發現耳朵已積水、紅腫;若反覆發作,最嚴重會導致耳膜破裂、聽力受損。

收治個案的台北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昨天提醒,嬰幼兒罹患飛航中耳炎,會出現嚴重鼻塞、耳痛、哭鬧不停,反覆發作,易形成慢性中耳炎或因耳膜穿孔,影響聽力,若非必要旅程,2歲以下的嬰幼兒最好避免搭飛機。

嬰幼兒發生機率6成

陳永綺指出,這名6歲男童出國前兩天咳嗽、流鼻涕,當時建議延後出國行程,但因行程已經排定,男童仍按計畫出國,結果症狀遲未緩解。

陳永綺解釋,飛航中耳炎好發於孩童,因為孩童的耳咽管較平、短;感冒時喉嚨腺體腫大,易阻塞耳咽管,一歲以下嬰幼兒發生率最高達6成,7歲以下孩童約3成,成年人有一成。另外,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或顏面骨構造異常,咬合不正的人,也較易罹患飛航中耳炎。

飛航中耳炎主要是因為中耳與大氣的壓力差,飛機起飛時,大氣壓下降,耳咽管的壓力可慢慢釋放,比較不會有問題,但飛機下降時,大氣空氣稀薄,內耳壓力較大,耳膜容易內縮,無法平衡壓力差。

30%患者會出現耳朵痛,尤其飛機下降時,26%會有耳鳴,其他可能出現鼻塞、聽力受影響,檢查會發現耳朵充血紅腫、中耳積水,甚至積血或耳膜破裂。

治療方式以症狀治療為主,若有發燒、分泌物或疑似細菌感染,應給予抗生素治療,其中急性中耳炎患者需服用7至14天,等到症狀緩解後持續觀察2個月,留意耳中是否積水?聽力是否恢復?若仍持續積水、聽力未恢復,仍要繼續症狀治療,以免有後遺症。

fsj 提到...

今年首例! 北縣爆漢他病毒出血熱

NOWnews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2010/04/11

家中如果有鼠輩橫行的民眾得注意了!台灣出現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台北縣五股鄉一名36歲男子上個月8日出現流鼻水的感冒症狀,10 天後高燒掛急診,抽血送驗才發現男子感染漢他病毒,成為2009年以來第一起確診病例。

3月8日,五股鄉一名36歲男子因為流鼻水、發燒就診,以為是單純感冒,沒想到症狀一直沒改善,10天後高燒不退掛急診,檢查發現血小板減少、腎功能上升,醫師懷疑病情不單純,經過兩次檢查才確定是感染漢他病毒。

台北縣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林國甯今(11)天表示:「經過我們兩次的追蹤採檢,疾病管制局是在上禮拜五的時間通知我們,這名男子確定是我們北縣本土的漢他病毒。」

至於漢他病毒怎麼來?主要是民眾吸入老鼠的分泌物或糞便,遭到病毒感染,潛伏期長達2到4周,一開始出現的症狀和感冒類似,會流鼻水、發燒,但3天後會出現低血壓等症狀。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指出:「(感染後)出現全身出血,然後腎臟衰竭,所以需要洗腎,全身出血會血壓下降,會整個休克,這是最嚴重狀況。」

漢他病毒死亡率達10%,提醒民眾注意家中環境衛生,如果有疑似老鼠蹤跡,最好戴上口罩、手套清潔,否則鼠輩橫行就怕病毒在您四周趴趴走。(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徐敬芸、魯品農、黃啟洞)

※ 相關報導:

* 漢他病毒症候群
http://www.cdc.gov.tw/sp.asp?xdurl=disease/disease_content.asp&id=775&mp=1&ctnode=1498



◆ 南韓口蹄疫警報升級到警戒 撲殺兩萬多牛豬

中廣新聞/王長偉 2010-04-11

南韓仁川江華地區發生口蹄疫的農戶已增加到五家,並有擴散的趨勢,為了防止口蹄疫繼續蔓延,當地撲殺了兩百一十一家農戶的兩萬五千八百五十多頭牛和豬。

南韓當局也將危機警報級別從「注意」調升到「警戒」。南韓家畜疾病危機警報共分4級,依序為「關心」、「注意」、「警戒」與「嚴重」。

南韓農林水產部針對口蹄疫疫情發佈「警戒警報」,還是頭一次。在此之前,二○○八年「禽流感」肆虐時,曾發佈過警戒警報。

南韓江華郡將從今天起至十三號止,將動員四十五名防疫人員和七百五十名工作人員以及三十輛消毒車、二十輛挖土機,撲殺兩萬五千多頭牛和豬。凡是發生口蹄疫的農戶半徑三公里以內的所有牛和豬,全部予以撲殺。

此外,南韓政府在連接江華島和京畿道金浦的大橋,以及發生口蹄疫的農戶附近等二十六處設置「移動管制所」,對來往車輛進行消毒工作,同時禁止家畜的移動。



◆ 加工食品吃多 貓狗難長壽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法新社巴黎10日電】2010.04.11

垃圾食物和差勁的飲食習慣有害人體健康,對貓狗等寵物也一樣。專家研究發現,以加工食品為主食的貓狗容易有過敏、肥胖等問題,比主要吃天然食物的貓狗平均少活3年。

比利時的動物針灸師李佩赫最近完成涵蓋600隻已死犬隻飲食習慣的研究,發現寵物和人類一樣都會成為垃圾食物的受害者。

李佩赫說,他診治的寵物有皮膚、運動機能和消化系統毛病的愈來愈多。

他說,乾狗糧、顆粒狀貓食製程都過度加熱,會破壞維他命、微量元素和其他基本營養素,「而且我們不知道這些食品的蛋白質來源,它們榖類含量過高,往往是基因改造過的榖類,而且幾乎不含蔬菜。我們正在把我們的貓狗變成反芻動物」。

法國巴黎的獸醫兼營養師柯利亞也說,愈來愈多上門求醫的貓狗有過敏、拉肚子、嘔吐、皮膚炎等毛病,「還有肥胖病例,尤其是貓。因為大量生產的貓食熱量太高」。

法國有780萬隻狗、1070萬隻貓,寵物數目之多,居歐盟之冠。但據柯利亞估計,法國飼主約只有5%會下廚煮新鮮食物給愛狗愛貓吃。料理營養均衡的餐點很麻煩,加上市售寵物食品標榜可減輕排泄物異味,許多飼主為了省事,餵寵物吃加工食品。

寵物食品製造業源於英國,英國人詹姆斯‧斯普瑞特在1860年製造出世上第一塊狗餅乾。如今,許多網站都鼓吹飼主讓寵物吃天然食物,barf.com宣稱「狗不該吃煮過或加工過的食品,而應該吃近似牠們祖先吃的野食,包括骨頭、脂肪、肉和蔬菜」。

fsj 提到...

長期疲勞非肝病 「腎上腺疲勞」作祟

自由時報 2010.04.15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一名年約40歲男性主管,某次檢查發現,肝功能指數偏高,但沒有B、C型肝炎,但是他因為時常疲勞、肌肉痠痛,擔心罹患肝病,每3個月追蹤肝臟狀況,嚐遍坊間各式保肝藥,經檢查才得知是腎上腺疲勞,若置之不理,日後恐怕會影響生活品質。

門診患者增3成 企業精英高危險群

收治個案的台北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昨天指出,近5年門診中,腎上腺疲勞的患者較以前增加2至3成,患者多為30至50歲的主管階級或專業人士,平時壓力大,多屬於責任感重及自我要求高的「完美一族」。

何一成解釋,腎上腺皮質素主要留住身體的鹽分,及維持血壓、血糖濃度,提供能量,人體在短期承受高度壓力時,腎上腺會分泌大量皮質素,刺激身體釋放能量抗壓,但若長期處於壓力下,腎上腺過度疲乏,皮質素分泌不足呈現疲勞,會引發各種症狀,包括無特殊原因的疲倦、賴床、肌肉痠痛,或需要藉由甜食及刺激性飲料提神。

提神飲料越喝越累

何一成提醒,許多人習慣藉由咖啡因飲料提神,但若是腎上腺疲勞的患者,過量飲用含咖啡因等提神飲料,反而會不斷刺激自律神經,加強耗盡,反而會更勞累。

不過,並非每個人疲累、肌肉痠痛均是腎上腺疲勞,仍需經醫師診斷,排除糖尿病、肝臟疾病等生理疾病,或憂鬱症,藉由腎上腺皮質素等抽血檢查及壓力指數儀檢測自律神經壓力狀況,釐清是否為腎上腺疲勞。

何一成建議,上班族可多從事調節自律神經、腎上腺素的活動,例如適度日曬、運動,充足睡眠,多從事瑜伽、氣功、靜坐、太極拳等紓壓運動,補充全穀類食物、食用魚類與堅果、各種顏色的蔬果,鎂、鈣、維生素B與C等營養素。

fsj 提到...

胃逆流 到處診治當氣喘

【聯合報/記者彭芸芳/新竹報導】2010/03/09

新竹市一名54歲胖胖的婦人,常年半夜咳不停,到處求診都被診斷為氣喘,但服藥不見效,只好一直增加藥量,直到前幾天到腸胃科檢查,發現癥結在胃食道逆流,治療後,氣喘不藥而癒。

署立新竹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陳俊偉表示,這名婦人常因氣喘和夜咳而到處求診,甚至多次住院治療,直到數天前,因喉嚨異物感而到腸胃科求診,醫師用胃鏡檢查後,確認是胃食道逆流,如果一再用氣喘用藥,病情恐怕會加重。

這種病非常容易看錯科,有的人因胃酸逆流而造成胸悶,誤以為是心絞痛而找上了心臟科;有人因慢性咳嗽,反覆看胸腔科及耳鼻喉科;有的是因胃酸刺激造成慢性喉炎、聲帶傷害、聲音沙啞;還有人因氣管吸入逆流的食物或液體等,一再的支氣管發炎、氣喘發作。

陳俊偉表示,胃食道逆流是因下食道括約肌張力鬆弛,使得胃裡的胃酸或氣體容易逆流回食道,甚至到咽喉處。國人飲食西化及肥胖盛行率攀高,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近20%。

要了避免胃食道逆流,要好好的控制體重和飲食,避免油脂類、巧克力、薄荷類、甜食、菸、酒等會影響食道括約肌張力的食物,要減肥,戒宵夜,吃完東西2到3 小時內不要躺平,還要戒菸,減輕生活壓力。



◆ 過度加工食物 影響身心平衡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0.04.16

憂鬱症患者應該少接觸人工甘味劑阿斯巴甜、蔗糖素?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高千雅解釋,目前還沒有看過醫學報告證實憂鬱症病情和人工甘味劑阿斯巴甜、蔗糖素有直接關聯。不過過度加工的食物含有較多自由基,營養也不太均衡,若食用過量,的確可能影響身心平衡。

高千雅醫師表示,體內自由基過多容易干擾神經系統調節,一旦神經傳導失衡,身心狀況也會有所波動。另外,憂鬱症患者若缺乏維生素B群,容易情緒不穩,因此均衡飲食,少吃加工食品,才能幫助維持身心健康。

孕婦罹患產前憂鬱症時,醫師有時會建議孕幅補充維生素、Omega-3脂肪酸等,穩定情緒,輕度憂鬱症患者也適用。但高千雅醫師強調,憂鬱症病情過於嚴重的話,光靠補充營養素無法真正控制病情,一定要服用藥物,才會奏效。

憂鬱症患者哪些食物少碰為妙?高千雅醫師表示,長期飲酒會引起憂鬱,不管是葡萄酒、白酒,憂鬱症患者最好還是不要碰酒。而咖啡如果過量,咖啡因容易讓憂鬱症患者睡不好,睡眠品質低下,心情就會不好,記憶力會變差、也會變得較為易怒,喝咖啡還是要適可而止。

高千雅醫師補充,有些憂鬱症患者用藥時擔心藥物傷胃,所以會擅自加入胃藥一起服用,但這麼做可能削弱藥物作用,藥效便大打折扣。

醫師另提醒,治療憂鬱症藥物一般需連續服用2到4周才有效果,在用藥第一周,有些患者會產生一些副作用,通常到第二周後,副作用會逐漸減輕,甚至消失。但有的患者只用藥3天或一星期就自行停藥,不斷換醫師、換藥,甚至有患者連續換了3、4種藥,這樣的用藥習慣不但對病情沒有幫助,反而徒增藥物副作用風險。



◆ 眼乾、口乾一個月 當心乾燥症

【聯合報╱記者賈寶楠/桃園縣報導】2010.04.16

案例一

桃園縣洗腎8年的50歲女性,今年初察覺眼睛、口腔異常乾燥,以為是身體虛、火氣大,因此,點眼藥水一個月,抽血才知已出現溶血、血管病變,差點導致心臟衰竭。

這名婦人經治療後已無生命危險,署立桃園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連育忠指出,這位婦女罹患俗稱乾燥症的修格蘭氏症候群,而因出現嚴重併發症。

連育忠指出,長時間看書、大量勞動後,可能都會眼睛乾澀、口乾舌燥,但修格蘭氏症候群患者卻是不明原因導致免疫系統攻擊自體唾液腺、淚腺,如果長期眼乾又口乾,千萬別輕忽,最好前往風濕免疫科或腎臟科仔細檢查。

這名婦人每周洗腎3次,今年一月出現嚴重眼乾、口乾症狀,眼睛有刺痛感,以為是洗腎導致火氣上升,因為不能多喝水,只好自行買眼藥水滴眼緩解,直到二月洗腎抽血時才發現異常。

連育忠表示,婦人的血紅素每100c.c.從10克驟降為6克,血小板也從每c.c.20萬降至7萬,化驗血液、眼淚、唾液腺切片後,證實出現自體免疫性溶血、血栓性微小血管病變,病因就是乾燥症作祟。

他說,若不及時治療,婦人恐嚴重貧血、口腔等部位自發性內出血、手腳瘀青,甚至心臟衰竭死亡,修格蘭氏症候群雖不是罕見疾病,也曾發現少數洗腎患者罹患乾燥症,症狀從未像這名婦人如此嚴重。

案例二

整口牙 老來蛀 竟然也是…

台南市一名55歲女子,最近半年牙齒蛀壞的情況嚴重,幾乎整口牙都報銷,家人以為是她愛吃甜食,牙醫卻懷疑可能另有病情,轉診到風溼免疫科,證實罹患修格蘭氏症候群,唾液分泌不足造成。

成大風溼免疫科醫師翁孟玉表示,修格蘭氏症候群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外分泌腺,通常造成眼乾、口乾及陰道乾燥,俗稱為乾燥症。

這名女子最近半年蛀牙情況嚴重,頻頻看牙醫,親友還笑她「老了才蛀牙」,因蛀牙的頻率超過正常人,在半年的時間內,幾乎全口牙都蛀光,牙醫覺得不尋常,而把她轉診到成大醫院,經過免疫抗體的篩檢,確定罹患乾燥症。

病患向醫師表示,眼乾、口乾已有多年的時間,但不知道竟然與蛀牙有關。醫師則表示,因唾液具有保護牙齒的功能,唾液分泌不足可能造成蛀牙。

翁孟玉表示,根據國外的文獻資料,乾燥症發生機率不低,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男女的比率約為1:9,多數發生在中、老年女性,但國內民眾對這種病症認知不多,會因此到風溼免疫科看診者更少,多數是從其他科轉診。

除了有乾燥症狀外,根據研究顯示,乾燥症患者罹患淋巴癌機率約為正常人15至20倍,因此病患在門診追蹤時,醫師都會特別教導患者做這方面的自我檢查,如果摸到異常腫塊,要即早治療。

翁孟玉表示,有的患者還會有反覆性腮腺炎,一般都發生在年輕人,如果中年以後仍持續有這種症狀,也應懷疑是乾燥症,另外也可能造成關節炎、腎炎等。但不代表有眼乾、口乾就一定是這種病症,會影響的原因相當多。

治療多是針對症狀,例如給予人工淚液、刺激唾液的藥物等,如果病情更嚴重,則給予免疫調節劑等,較難根治。

小檔案

修格蘭氏症候群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自體免疫疾病,因免疫系統失常,轉而攻擊自身的外泌腺體。淚腺、唾液腺等有潤滑效果的腺體最受侵犯,所以患者會眼乾、口乾,鼻腔、喉嚨、呼吸道、皮膚及陰道也可能因此乾燥發癢。

署立桃園醫院腎臟科主任王偉傑說,這種疾病好發於40至50歲女性,目前只能症狀治療,利用人工淚液及唾液緩解乾燥症狀。



◆ 自稱史上第一 英國奇人催眠兔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16/today-e7.htm

自由時報 2010.04.16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英國出現自稱是全球第一位兔子催眠師的奇人!六十歲、住在康瓦爾郡聖奧斯特鎮的潘恩若斯能夠透過對著兔子耳語,讓兔子放鬆並陷入昏睡狀態長達十分鐘。

潘恩若斯這段用自己豢養的寵物兔「塔米」所進行的精采表演最早於本月一日在英國廣播公司(BBC)康瓦爾電台播出,馬上引起轟動。由於當天是愚人節,電台還得極力強調這不是在開玩笑。

潘恩若斯的安撫兔子技巧在康瓦爾郡十分受用,因為他已幫忙獸醫讓兔子在接受診治前先獲得放鬆。獸醫師羅琳說,潘恩若斯使用的放鬆技巧促成腦內啡的釋放,讓兔子放鬆。她說,兔子沒有任何不適,但是沒有完全入睡,而是充分地放鬆。

潘恩若斯在二○○○年時因為養了一隻九.五公斤的巨兔而躍上媒體版面。他原本從事陶土生意,後來因為動了手術而必須退休調養身體。在此同時,他開始花更多時間和兔子相處,觀察到牠們可以了解他的心意。

養了三十年兔子的潘恩若斯說:「我發現如果我心情不好,兔子們就會有所反應,變得坐立難安與暴躁,但如果我心情好,他們就會冷靜且不惹麻煩。」

fsj 提到...

飲食健康勤運動 老來好腦力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18/today-life5.htm

自由時報 2010.04.18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一般人年齡增長後,明顯感覺自己記憶力變差了,開始擔心自己可能罹患失智症。醫師表示,多運動加上健康飲食,可以將失智症風險減半;如果再配合充足睡眠以及活躍的社交網絡,七老八十也能思路清晰!

30歲後大腦漸萎縮

台北榮民總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培寧昨天指出,一般人年過二十歲之後、死背式的記憶能力就會大不如前;年過三十歲後,大腦更是每年縮小○.五%。就像舊電腦存了太多檔案後、執行速度越來越慢一樣。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得花越來越多時間去檢索那些放置在腦內各處記憶,這時候人就越來越常出現「一下子想不起來」的情況。

大腦變小活力不能弱

不過,老化雖讓腦體積變得越來越小,卻不代表腦力一定降低,重點在於剩下的細胞活性以及其間連結的強度。透過活動身體、多動腦以及增加生活社交活動,就可以達到強化腦力的效果。

研究顯示,高度活動加上健康飲食,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低活動且沒有飲食控制者的一半。其中,活動又比飲食控制更有效。

填字遊戲增強腦細胞

至於該從事何種身體活動,可依個人的體能來決定,一週可以做三次以上、二十分鐘的有氧運動固然好,不能激烈運動者,每天快走半小時,也有助於搶救記憶力。

值得注意的是,藉由運動促進腦細胞新生後,還要透過大腦活動、留住這些新生細胞。王培寧指出,如果成天都坐在電視前面吃東西,做些左耳進、右耳出的事情,大腦便不知道要讓新生細胞做些什麼工作。民眾不妨多做有些難度,對腦有啟發性的活動,像是填字遊戲、出門看表演、參加藝術活動等,就能留下越多腦細胞、加深連結強度。

充足睡眠強化記憶力

除了自然老化,壓力以及失眠也是扼殺現代人記憶力的主要原因。王培寧指出,白天輸入大腦的記憶,大腦會趁著睡眠時進行強化,然後再分區儲存。過去有研究顯示,受試者進行文字背誦後、睡眠三小時,其成績明顯比先睡覺、再背誦者更好。因此,與其熬夜一整晚、直接考試,不如好好睡一覺,讓腦袋鞏固記憶強度。



◆ 存骨本 你吃對了嗎

文/鍾偉文 2010.04.18 自由時報

隨著年齡的增長,多數人才開始驚覺自己可能有骨質疏鬆的危險。

骨質密度最高的顛峰是30歲,在此之前是身體累積骨質的階段,但過了30歲之後,蝕骨細胞的作用大於成骨細胞,骨質便漸漸流失,尤其是停經後婦女,少了雌激素的保護,骨質流失的速度更是大增,脊椎壓迫及發生骨折的機會也同時升高。

喝咖啡、可樂、酒和抽菸會增加骨質的流失,從事負重型的運動如跑步、騎腳踏車可減少骨質流失,壓力過大以致月經失調,或是體重過輕者也會影響骨密度,許多減重減過頭並且飲食不均衡的年輕女性,也有骨質流失的危險。

在民國91年修訂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中,將每日的鈣質需要量增加至1000毫克,13至18歲的青春期則為1200毫克。

◎要如何從飲食中攝取足量的鈣呢?

一杯240c.c.的牛奶大約有250毫克的鈣質,一天2杯牛奶就可以達到一半的需要量;其他的乳製品如起司、優酪乳也可做飲食上的變化;小魚乾、蝦米、蝦皮由於是連骨頭和殼一起吃,所以也是鈣質的豐富來源,可添加於菜餚當中;熬煮大骨湯時,加一點醋,可幫助骨頭中的鈣溶出。

另外一項鈣質來源是深綠色蔬菜,如芥蘭菜、莧菜、油菜、芥菜、小白菜、地瓜葉、青江菜等,每100公克有100多毫克鈣質,另外,像芹菜、綠豆芽、黃秋葵等蔬菜中的鈣質也頗高;在每日3份以上的蔬菜中,可以多加選用。

傳統豆腐、豆干、干絲、素雞等豆製品也含有適量的鈣質,在菜餚中,替代肉類,減少了膽固醇,也增加了鈣質攝取;核果類如黑芝麻、杏仁果也可少量補充鈣質。

若真的無法做到從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鈣,有人會選擇使用鈣片來補充,一般常見的檸檬酸鈣、磷酸鈣、乳酸鈣和碳酸鈣都是不錯的選擇,但須注意標示,一天鈣質攝取的上限為2500毫克,應避免過量攝取。

另外,在攝取鈣質的同時,也要有足夠的維生素D來幫助鈣質吸收,人體皮膚經陽光的照射可自行生成維生素D,而飲食來源則有牛奶、蛋、鮪魚、沙丁魚、小魚乾、魚肝油、肝臟等,夜間工作者或長期臥床的人由於較少接觸陽光,較易有維生素D缺乏的可能性。

預防骨質疏鬆不僅是老年人的事,現在的年輕人飲食習慣不均衡且缺乏運動,反而錯失從青春期,一直到30歲,累積骨本的大好時機。

(作者為萬芳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 Omega-3脂肪酸助男治不孕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2010/04/16 台灣新生報

許多人都知道Omega-3脂肪酸對心臟很有益處,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發現,Omega-3脂肪酸或許也能幫助男性治療不孕症。研究人員透過動物研究發現,男性體內一旦缺少Omega-3脂肪酸,很可能造成不孕。

伊利諾大學食品科學與人類健康學系副教授中村學(Manabu Nakamura)研究顯示,當老鼠缺乏某種基因,無法對酵素作出反應,也無法製造出DHA(Docosahex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當公老鼠體內沒有DHA,精子形狀會變得很奇怪,且精子數量稀少,無法讓母老鼠懷孕。

這項研究發表於「脂肪研究期刊」(The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研究人員表示,他們觀察了老鼠精子的數量、形狀、活動力,並測試精子是否真有傳宗接代的能力。

結果顯示,體內沒有 DHA的老鼠就是無法擁有下一代。主要是因為缺乏DHA的老鼠精子數量極低,且精子形狀長得圓圓的,而非細長型,所以無法順利移動。

研究也發現,當老鼠食用含有DHA的食物,生育能力馬上就恢復了,可見這種異常反應可透過飲食加以預防。研究人員指出,身體裡一定需要從飲食中吸收α-次亞麻油酸等物質,這些成分都屬Omega-3脂肪酸家族,像蔬菜油、黃豆、椰子油等,都是攝取α-次亞麻油酸很好營養來源。

fsj 提到...

攝B6、葉酸物 降中風、心臟病風險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0.04.20

日本最新研究指出,女性多吃含葉酸、維生素B6天然食物,有助降低中風、心臟病死亡風險,若是男性,則可減少心臟衰竭機率。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心臟醫學會出版的「中風」醫學期刊。

日本大阪大學公共衛生學教授磯博康表示,在日常飲食中多攝取葉酸、維生素B6或許可以幫助預防心臟疾病。這項結論和歐洲、北美所進行的研究不謀而合。

研究團隊分析23119位男性和35611位女性飲食習慣,這些日本民眾年齡介於40到79歲,參與研究的人都填寫一份有關飲食種類、頻率的問卷。研究人再比對他們後續健康狀況,平均經過14年後,有986人死於中風,424人死於心臟病,2087人因心血管相關疾病去世。

研究人員將參與研究的人依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攝取量分成5組,比較營養素攝取多寡和心血管健康是否有關聯。結果發現,葉酸、維生素B6攝取較多的男性死於心臟衰竭人數明顯偏低。另外,女性若攝取較多維生素B6、葉酸,死於中風、心臟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比其他人來得低。至於維生素B12攝取量則和致死風險沒甚麼關連。

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因為葉酸、維生素B6可以減少體內「同半胱胺酸」濃度(Homocysteine),進而保護身體,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許多證據顯示,人體內的「同半胱胺酸」濃度一旦過高,可能傷害動脈內皮層,增加血栓發生機率。

葉酸食物來源包括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豆科食物等。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有蔬菜、魚類、肝臟、瘦肉、全穀類和未精製穀類。



◆ 體內上火風熱現象 可能導致耳鳴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2010.04.21

體內上火、有風熱現象等患者熱證明顯,可能導致耳鳴的發生。中醫師李明哲表示,這類問題的患者,體質表現多可見像是肝膽火盛、痰火鬱結體質;肝膽火盛者可見突發性的耳鳴,聲音較大。而痰火鬱結可見兩耳耳鳴如蟬鳴,時輕時重。此外,還有風熱上擾體質,多屬感冒所致,只要感冒治療好,耳鳴就可改善。

中醫師李明哲表示,針對熱證明顯的耳鳴問題,中醫辨證治療,若屬於「肝膽火盛」型,症狀表現可見包括突然耳鳴,頭痛面紅,喉嚨乾,心煩易怒,睡眠不好,大便硬,小便黃等,就是火氣上升導致,常見耳鳴是突然的,聲音比較大,隆隆作響,伴隨多夢、口臭、便秘問題,治療則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為主,含龍膽草、黃芩、梔子、生地等,幫助清熱消炎。

若為「痰火鬱結」者,症狀可見兩耳蟬鳴,時輕時重,胸中煩悶、痰多、喜歡嘆氣,病人多半有喝酒習慣或是飲食常常大吃大喝的習慣,治療可用溫膽湯加減治療,含半夏、茯苓、陳皮、甘草、竹茹、枳實、生薑,幫助袪痰理氣作用。

另外,醫師指出,還有「風熱上擾」問題,多半伴隨感冒而來,可見頭暈、發燒、耳朵痛、耳悶、眩暈等,耳鳴可能單耳或是兩耳,這種耳鳴只要將感冒治療好便會自行消失,藥方可用銀翹散加減治療,幫助清熱解表。

身體過於疲勞、腎精虧虛,也可能導致耳鳴上身。中醫師李明哲表示,這類問題的耳鳴,多與疲勞、老化有關,屬於中醫所說的「清氣不昇」、「腎精虧虛」問題,可能影響到食慾,且若是耳鳴是由老化、退化引起的,治療也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調理。

李明哲醫師表示,疲勞、腎精虧虛引發的耳鳴中醫辨證治療,針對「清氣不昇」問題者,耳鳴多半與疲勞有關,通常可能休息一下就會好一點,若工作煩勞,症狀就嚴重一點,食慾也會變差,關節覺得不靈活,排便會比較軟的感覺,藥方可用益氣聰明湯加減治療,含黃耆、人參、葛根、蔓荊子、芍藥、黃柏、升麻、甘草,幫助升提清陽、聰耳作用。

李醫師表示,還有包括「腎精虧虛」問題,常見於老人家,耳鳴症狀可見伴隨腰膝酸軟無力、眩暈、陽痿、早洩等腎虛症狀,這種耳鳴由於是退化引起,治療時間需要比較長久,一般可用六味地黃湯加減治療,含熟地黃、山萸肉、山藥、澤瀉、牡丹皮,幫助滋陰補腎作用。

另外,醫師指出,還可配合針灸治療,體針部分可以使用翳風穴、聽會穴、上關穴等治療,耳穴則是選用內分泌點、肝點、腎點等區域進行調理。



◆ 5歲以下看3D 恐影響視力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二十日電】2010.04.21

在立體電影「阿凡達」成功熱賣後,電視與家用電腦也將走入3D時代。不過日本電子訊息技術產業協會(JEITA)等三團體廿日警告,五歲以下的孩童最好不要看3D影像,因為會給孩童視力帶來不良影響。

五歲以下幼童正值「立體視覺功能」發育階段,如果觀看立體感過於強烈的圖像,可能會影響視力。

這三個團體建議,家長應考量孩子的年齡,判斷是否適合讓孩子看3D影像,並限制觀看時間。

電影或電視的3D影像,是透過高速交替重現左右眼圖像而產生的立體感。像差越大,立體感越強,同時眼睛也更易疲勞。

這三個團體建議,觀看3D影像至少應距離電視畫面寬度值的三倍遠處,圖像位於兩眼水平正前方。當觀看圖像感覺不舒服時,應讓雙眼休息或確認影像機設定是否有誤。

日本NEC和台灣華碩都已宣布將推出3D電腦,受到電影阿凡達的推波助瀾,日本各大電器廠商也相繼發表3D電視。

fsj 提到...

喝四物湯不舒服 問題在地黃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10.04.22

服用四物湯感到不舒服,可能是藥材炮製不夠嚴謹?中醫師曾文俊指出,依照古法,四物湯中的地黃需要反覆蒸、曬9次,以揮發掉蒸製過程中使用的黃酒,但現在人力成本高,蒸、曬1-2次交差已成常態,多數地黃中殘留較多酒,有些火氣大的人服用會感到上火。

中醫師曾文俊表示,火氣大、體質燥熱的民眾,可選生地黃,或將熟地黃與生地黃各半搭配,不過地黃多進口自對岸,為了保存方便,台灣使用的多是乾地黃。至於熟地,只有很少數能做到完整炮制,其餘普遍不如以往繁複完整,難免殘留一些黃酒,但體虛虛寒者仍可使用,只是容易上火者一旦服用,有些人難免會感到不舒服。

以傳統四物湯中的熟地黃來說,依照古法從生到熟,需九蒸九曬,還需要用中藥砂仁拌炒過,否則吃下去很多人覺得礙胃,不利消化;熟地黃切面一般較生地黃更烏黑油潤。

地黃剛採收未加工者稱為生地黃,有清熱涼血作用,九蒸九曬後即為熟地黃,有補血作用。生地黃是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根莖。切開來看呈烏黑色、有光澤,具黏性,味微甜。

病人若腸胃不佳,常常覺得腹脹難消化,食慾不振,這些人用熟地黃往往太滋膩,在中醫來說,是指脾虛腹滿,痰濕盛者,這些人都忌用太多地黃。同時現代地黃的炮制因怕費工耗時,大多不完整,很難做到九蒸九曬,造成有些人對地黃的反應略差。

熟地與生地適用上有差異。醫師指出,容易長痘痘、便秘的人喝四物湯,考慮用藥性較涼的生地或乾地黃和赤芍;而若容易頭暈、腹瀉的人,體質虛寒的人可能要用熟地和白芍,但具體用藥處方仍需由醫師診斷後決定。



◆ 體重過重 逾半有腸瘜肉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2010.04.22

健檢機構分析1萬多名大腸鏡檢查者的結果發現,超過五成的體重過重者有腸瘜肉,再進一步分析罹患腸癌的受檢者,其中有6成的身體質量指數(BMI)都大於24,提醒民眾應多吃蔬果,規律運動。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院長鄭乃源指出,男性過重者的瘜肉發生率達53.7%,女性過重者為49.2%,可見不論男性或女性過重者,腸瘜肉的發生率都相當高。

此外,年齡層越高,罹患腸瘜肉的比例也有升高現象。不過,30歲以下的受檢者中,也有超過2成檢查出腸瘜肉,因此年輕人也不應自恃年輕,忽略腸道的健康狀況。

一名22歲李姓留學生長年在國外,平時飲食以漢堡、薯條、牛排、PIZZA等美式食物為主,且以可樂取代白開水,雖然偶爾會打球,但並沒有規律運動習慣。因為容易腹脹和胃痛,趁放假回來時由家人安排健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有0.5公分疑腺瘤型瘜肉,切片化驗為癌前病灶的管狀腺瘤。

鄭乃源指出,有腸瘜肉的過重者中,超過9成的人每天喝水量少於200 0c.c.,超過6成沒有規律運動習慣,5成以上平日喜好油炸、燒烤等高油脂食品。可見喝水少、運動少、油脂量攝取多的生活習慣,是導致容易罹患腸瘜肉的原因。

他建議過重者除改變生活形態外,可考慮提前自30歲接受第一次的大腸鏡檢查,若家族有癌症病史、飲食和生活型態不正常,可考慮再提早安排。

fsj 提到...

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 女嬰回台就醫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即時報導】2010.04.23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天表示,新增2例EV71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包括1名8個月大女嬰,4月19日從中國大陸搭乘SOS 醫療專機返台就醫,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救治,為今年首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

另一例為宜蘭縣2歲女童,4月20日發病、病況危急仍在加護病房,本年累計7例確定,去年同期有14例確定病例。

疾管局表示,中國大陸手足口病(腸病毒)已進入流行期,腸病毒重症病程變化很快,應多留意是否有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煩躁不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頸部僵硬、肢體麻痺、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疑似併發重症的跡象時,請務必前往大醫院接受治療。

【中央社/台北23日電】

1名台商8個月大的女兒腸病毒發病,緊急返台就醫,成為今年首例境外移入的腸病毒重症病例。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指出,中國大陸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台商家眷要特別注意幼兒症狀。

疾管局今天公布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其中1例是境外移入病例的台商之女,另1例是今年第6例本土病例。今年累計至今有7名重症病例,去年同期是 14例。

疫情調查顯示,這名女嬰8日出現口腔潰瘍、皮疹、高燒、意識不清等症狀,曾於當地就醫,因病況未改善,19日搭乘SOS醫療專機返台就醫,仍在加護病房救治;女嬰的哥哥曾在於4月初診斷出手足口病,現已痊癒。

國際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中國大陸截至11日,已累計19萬2344例腸病毒病例,比去年同期上升38%,其中重症2119例、死亡94例;病例數居前5名的地區包括廣東、河南、浙江、江蘇及廣西壯族自治區,18個地區有死亡病例,以湖南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最多。

至於第6例本土病例是家住宜蘭縣的2歲女童,20日發病,醫院在21日通報,目前病況危急,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救治。

疾管局提醒家長注意,如果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一旦有持續發燒、煩躁不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頸部僵硬、肢體麻痺、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疑似併發重症的跡象時,務必前往大醫院接受治療,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 每天500cc奶茶 女童結石

【聯合報╱記者林秀美/高雄市報導】2010.04.23

喝太多奶茶不但容易肥胖,還可能引發結石!高雄市一名八歲女童每天喝五百西西奶茶,日前因發燒、小便疼痛到市立小港醫急診,檢查發現她右側輸尿管長了一顆結石。天氣漸熱,醫師提醒冰奶茶等製品大人比小孩更要忌口。

小港醫院泌尿科醫師沈榮宗說,珍珠奶茶等飲料是許多年輕人的最愛,但奶類所含的高鈣以及茶飲所含的草酸,都容易助長結石。想避免結石,最好少喝奶茶類飲料,多喝白開水。

沈榮宗說,女童因持續發燒三天、咳嗽、流鼻水到院急診,超音波檢查發現她右側水腎,懷疑是輸尿管阻塞、結石或腫瘤,再照電腦斷層,發現右側輸尿管有顆直徑約零點七公分的結石,造成尿道發炎。

沈榮宗說,這顆結石形成時間難以推論,考慮病童年齡小且有發炎反應,治療時一旦以體外震波震碎結石,恐傷及其他器官,決定替患者全身麻醉後,以內視鏡取出。結石化驗結果是草酸鈣,女童驗出高血鈣症,體內有較多的鈣離子,與平時愛喝奶茶有關。

沈榮宗提醒,尿路結石發生率,成人約百分之十至十五,孩童只有百分之二以下,國外曾有兩歲幼兒結石的報告。



◆ 黃斑瘤高血脂警訊 患者要控制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張淑珠/台中報導】2010.04.22

「黃斑瘤」是位於眼瞼表面的黃色脂肪性腫塊,常見於中年女性的上眼瞼靠近內側的部位,這不只是有礙美觀,也是身體內可能有異常狀況。整形醫師張家寧說,臉上的「黃斑瘤」容易處理,但可能是高血脂相關疾病的警訊,有必要檢測血脂。

1名63歲的許姓女士,1年前被孫女發現兩眼上眼皮內側各長出一塊小黃斑,誤以為是洗臉沒洗乾淨。許女士不以為意,認為應該會自行好轉,不料,一直沒有改善,只好向醫師求救。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張家寧說,眼皮周邊出現小黃斑,有可能是「黃斑瘤」,一般常見於中年女性,主要是因脂肪沉積所致,外表呈現紅色或褐色。

張家寧表示,處理「黃斑瘤」並不困難,只需1個多小時就能完成手術,也不會有後遺症。但是,眼瞼上出現「黃斑瘤」是體內可能有問題的一種警訊,患者不能單從美容觀點看待,而是要進一步接受血液檢測,了解是否有高血脂相關的問題。她指出,不管是否有高血脂問題,臉上出現「黃斑瘤」就要注意飲食習慣,儘量控制飲食中油脂的攝取量,並避免高脂飲食,以免「黃斑瘤」再度復發。

由於黃斑瘤的成因可能是家族性高血脂遺傳,所以張家寧醫師提醒患者要控制飲中油脂的攝取量,同時進行血脂檢查。

fsj 提到...

小秘方/簡單生活 健康長壽

【聯合報╱麵包超人/高縣岡山】2010.04.24

楊老師自奉檢樸,早睡早起,不菸少酒,生活規律,喜啖辣食,規律運動,晨昏一次,足行萬步。

飲食方面:三餐定時,食七分飽,少肉多菜,待人方面:忍讓為先,與人無爭,樂天知足,信仰方面:奉主耶穌,虔心忠誠,因此,風寒微恙,與他無關,沉疴重症,從未聽聞。

楊老師鶴髮童顏,令人驚訝的是,他生於民國元年,迄今近百歲!我們鄰居誤以為他僅年近古稀。偶有機會詢問其長壽秘訣,回答無它,「簡單」二字爾!我恍然大悟,近年來,醫藥文明,突飛猛進,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但是,人類的壽命延長的速度落後許多!而且壽命雖延長,人們卻長期為慢性病所苦,舉凡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痛風、心臟病…等,殊不知,只要力行「簡單」二字,不必外求!即做到生活簡單,飲食單,為人簡單,作息簡單,自然而然,延年益壽,健康長壽!

人人都想長生不老,但迄今無人可以躲過生老病死的自然過程。所以在追求壽命延長之外,更重要的是讓活著的每一天都擁有良好生活品質。

何謂好的生活品質?個人認為,這泛指一個人可以隨自己意願自主活動,從事各種想做的事;因此,一個活動自如的身體是良好生活品質的必要條件。從楊老師的例子可知,養身應從年輕時做起,趁著身體還不錯時,藉由飲食、運動,讓身體機能盡量保持在良好狀態,會比年老時才想要讓衰退的體能恢復,要容易的多。但無論如何,只要開始做,養身永遠不嫌晚。



◆ 生理期提前 多因火氣大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10.04.23

生理期經常提前的婦女,通常火氣較大。中醫師陳素嬋指出,若發現生理期經常提前,中醫多認為屬熱性體質;緊張、失眠,常吃油炸食物的婦女較易有此困擾。

中醫師陳素嬋指出,火氣大的人通常壓力較大,飲食也較不自我控制,醫師提醒,在經前吃太多高鹽食物,易使經期出現頭痛、不安、激動易怒、水腫等現象。所以月經來前,應多食低鹽清淡食物。此外,生理經間應少飲咖啡、茶、可樂,少吃巧克力等含咖啡因食物。

有些民眾月事來時,照吃辛辣燥熱、酒類、刺激性強的食品,醫師表示,如此可能會加重骨盆腔充血、發炎,或造成子宮肌肉過度收縮,而使經期不適加重。

所以醫師提醒,像辣椒、胡椒、大蒜、蔥、薑、韭菜、榴蓮及辛辣調味品等,經期不適者應該盡量少吃或不吃。

fsj 提到...

別為貪吃付代價 「小胖」請你要保重

【聯合報╱李璧如/北市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2010.04.24

美國媒體譽為「台灣蘇珊大嬸」的「小胖」林育羣,日前赴美受訪,愛吃的他說,最想一手漢堡、一手Haagen-Dazs,主持人特別快遞一整個房間的冰淇淋給他,現場也送十多桶巧克力口味冰淇淋,以及美國知名漢堡連鎖店的消費卡。

體重115公斤的他,這下可樂了。以美國人的標準來說,「小胖」確實只是小胖,但若繼續這樣吃下去,「小胖」不僅可能晉級為大胖,連唱歌的本錢(體力),都可能岌岌可危!

《內經‧靈樞‧衛氣失常篇》將肥胖分為三種:肉人、脂人、膏人。

1.肉人:「皮肉不相離」,胖在肌肉,常見於運動員與勞力工作者。

2.脂人:「肉不堅、皮滿」,胖在皮脂(脂膏-體脂肪),分布平均,常見於年輕人,林育羣即屬此類。

3.膏人:「肉不堅、皮緩」,並「縱腹垂腴」,主要肥在腹部,中廣型肥胖,多見於中年以後的男女。

吃過多肥美、甘甜,導致體內生熱、消化功能失調,久之轉變成「消渴」(糖尿病的中後期)。

中醫另有「肥人多痰」之說。「痰」含意很廣,凡由於人體水液代謝障礙而形成的病理產物中,較稠濁的部分都可稱之為「痰」。生理狀況下,人體水液(即津液)是靠水榖化生。人體的水液代謝是否正常,取決於臟腑功能是否調和。

多食肥甘,以致蘊生內熱,故怕熱(喜歡吹冷氣),又嗜冷飲(天熱、內熱口渴),加上本身元陽不足,少動、懶動,種種因素陳陳相因,以致寒傷陽氣,水液代謝障礙更加嚴重。

「10個胖子9個虛」,減肥以救陽為先,一旦損傷這個生命的根基與原動力,身體的動能不足,不僅很難消瘦,連帶還會百病叢生。這還不包括那些已錯吃各式減肥藥,把身體機能搞得很低落的族群,他們必然要為這些失誤,付出更多的代價。

所以,希望「台灣之光」小胖,別猛吃那些冰淇淋、漢堡,先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與生活習慣,再到美國發展不遲;這樣,路才能走得遠。



◆ 正妹塞鑰匙? 小胖EQ高推說是媽

【朱梅芳/特稿】2010-04-25 中國時報

小胖昨返抵國門。台面上,他被譽為台灣之光,私下承受到的,卻是另一種「特別」待遇。

幾天行程,他累壞了,L.A.天候乾燥,返台機上他大流鼻血,血流到棉花球止不住,得用大毛巾。長途飛行,他睡眼惺忪,戴大眼鏡,頭上頂爆炸香菇頭下機,本以為在大廳才碰得到記者,沒想到一出關就有媒體。

某電子媒體滿身酒氣,竟自言自語嗆聲:「看你能紅多久!」最後夾雜三字經,或許是不爽天沒亮,就到機場等小胖。有平面媒體問,網路上說他爆紅,女生塞鑰匙給他,他嚇得說,「什麼?沒有啊?我睡覺時間都不夠了。」也回,「啊,應是我媽媽塞鑰匙給我,我媽也是正妹喔。」記者不死心,挖個洞給他跳:「以後有女生塞鑰匙給你怎麼辦?」他很機靈,妙答:「那我就把錀匙交給你好了。」

陳婉若說,小胖樂天知命,生性憨直,在美國彩排時,每說一句、唱一句,全場都讚不絕口。她在台下看小胖唱〈Total eclipse of my heart〉,緊張到冷汗直流,指甲都掐進肉裡,「萬一他忘詞或唱錯有閃失,一切全毀。」小胖其實憨直在臉上、認真在心裡,「我壓力很大,心想絕對不能表現不好,在台上唱這首歌時,有看到婉若姊她們的臉都扭曲了!」

fsj 提到...

兒童拒大魚大肉 飲食好蔬服

文/黃育華 2010.04.26 自由時報

「沒魚、沒肉,小朋友怎麼長得大?」許多家長擔心如果不讓孩子吃肉,會缺鐵影響小朋友的智力、抵抗力及競爭力。其實現今學童普遍有五穀根莖類、奶類與蔬果類食物攝取不足,蛋、豆、魚、肉類又過量攝取,加上喜歡吃零食、喝飲料,長期高熱量、低營養價值的食物攝取,造成膽固醇、脂肪累積,每3到4名學童就有一人體重過重或是肥胖。

鈣質、維生素B群攝取不足,不僅影響孩子的健康,還會影響學習的表現。想要矯正孩子不良的飲食習慣、健康成長,均衡素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

素食和葷食最大的差別是蛋白質的來源不同,屬於優質蛋白質來源的奶、豆、蛋製品可取代肉品;將五穀與豆類,或豆類與堅果種子(如芝麻、松子、腰果、花生等)混煮,都可以提高蛋白質的利用,譬如:黃豆糙米飯、八寶粥、毛豆炒蛋、花生豆奶或紅豆牛奶等。

擔心鈣質不夠,可以吃奶製品,如果孩子不喜歡,可改以黑、白芝麻添加補充,如:黑豆芝麻糊;擔心孩子缺鐵及維生素B12,影響造血功能、智力和免疫能力,多吃全穀類、深色蔬菜、水果乾,搭配芭樂、柑橘等富含維生素 C的水果,吸收鐵質更有效;藻類、發酵豆製品與酵母則是維生素B12的寶庫,平時一杯豆漿加芝麻、酵母粉,或是味噌海帶芽豆腐湯,就是素食補血的精力湯。

吃素可以避免過多油脂、膽固醇的危害,讓解便順暢,有利排毒系統運作,改掉大魚大肉的飲食型態,建立營養攝取均衡、不偏食的觀念。

多元足量的營養素有益智力的發展,讓孩子念書更專心,也建議家長要以身作則,堅持飲食均衡的原則,才能讓孩子營養健康、頭好壯壯。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 )



◆ 享瘦 不能減輕糖尿病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0.04.26

減重手術會掩蓋糖尿病病情?一位55歲美國糖尿病患者接受胃繞道手術四個月後,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值等都恢復正常,他便不再使用胰島素藥物,沒想到術後七個月,患者一測飯後血糖竟高達200mg/dL,最高增加到294mg/dL,連續好幾天都是如此。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提醒,接受減重手術患者測量血糖必須綜合各項數據,以免血糖異常飆升而不自知。

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臨床內分泌協會舉行的學術研討會。研究發表人是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安娜‧瑪麗娜博士(An-naMarina)和丹斯‧崔恩斯博士(DaceTrence)。

研究中指出,這位患者有7年糖尿病史,接受胃繞道手術後身體質量指數大約在45左右,他原本每天需要使用100單位胰島素,手術後藥量降為30單位,術後 4個月,體重減掉100磅(約45公斤)以上,糖化血色素從9%降到6.1%,空腹血糖維持在90mg/dL到150mg/dL。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患者就不再使用胰島素藥物。

手術後七個月,患者的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都還算正常,不過飯後血糖卻有180mg/dL。經3天監測,患者飯後血糖值一直居高不下,大多在200mg /dL以上,最高達294mg/dL。後來研究人員讓患者使用降血糖藥物,以降低飯後血糖。

安娜‧瑪麗娜博士表示,糖尿病患者若接受減重手術,光測量空腹血糖和糖化血色素值還不太夠,還要接受葡萄糖耐受試驗等,並要持續監控血糖,飯後血糖值也要納入觀察項目,這樣才能確實評估糖尿病病情,減少糖尿病傷害。



◆ 官員忽視 河南手足口病失控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北京26日電】2010.04.26

手足口病疫情肆虐,重災區河南省已有逾3萬宗病例,最少12人死亡。有官方媒體揭露,該省部分地區因地方官員忽視疫情,加上疾控中心的消極怠慢,導致手足口病疫情爆發,病人逼爆醫院,患者得不到適當的治療。

瞭望新聞周刊報導,河南平頂山轄下的汝州市,截至本月底已出現1247宗病例,是河南手足口病疫情最嚴重的地區。連平頂山市疾控中心主任侯激流亦直言︰ 「汝州疫情高發,連鄭州來的專家也說不清楚。」

報導引述河南省疾控中心有關人員指出,一些地方官員對手足口病的疫情並不如前兩年那麼重視。同時,平頂山市有醫護人員投訴,疫情應以預防為主,但平頂山市疾控中心的消極怠慢,把醫院這道最後關卡推向最前沿。

指定收治手足口病患者的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稱,該院接收能力有限,病情輕微患者在門診就醫後,仍被醫生安排回家進一步觀察。但部分患者回家後病情迅速變壞,重返醫院時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最終致殘疾,甚至死亡。

另據河南商報報導,截至4月23日,河南省累計報告手足口病例達3萬433例,位居全中國第三位,死亡則有12人。省衛生廳指出,目前總體疫情已開始平緩,與去年同期相比,全省報告病例降低24.5%,報告死亡病例下降53.9%。

河南衛生廳表示,河南省人口多、密度大、流動性強、農村衛生條件較差等,都是造成疫情蔓延的原因。不過,今年的手足口疫情和去年相比有明顯下降,只是各個地方下降幅度不同。

fsj 提到...

美16食品業帶頭 含鹽量減20%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道瓊社二十六日電】2010.04.27

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26日將宣布,16家食品製造商和餐廳連鎖店已同意減少從蕃茄醬到培根等各式產品的含鹽量,希望藉由紐約市的帶頭示範,使美國在未來五年內減少20%的食用鹽消費。

繼推廣反菸、餐廳揭露菜單熱量等活動後,彭博市長現在開始推行減少食品含鹽量,他說:「這是美國公共組織與民營企業首度攜手致力改變,使消費者更能控制吃進肚裡的鹽量。」

響應這項活動的業者包括亨氏食品公司(Heinz)、卡夫食品公司(Kraft Foods)、星巴克(Starbucks)及Subway等。鹽常用於食品防腐,但美國民眾每天消費的鈉高達專家建議上限的近兩倍,研究顯示,這會增加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的機率。

這是美國首度施行這類活動,業者皆自願參加、並可自行決定要減鹽的產品,不過響應活動的業者大多未同意削減所有產品的含鹽量。

例如,卡夫公司僅同意減少培根的含鹽量,但卡夫也表示,在24項產品中,希望最終能減少其中半數以上食品的含鹽量。

紐約市政府健康與心理衛生局局長法利指出,這項活動很重要,雖然美國仍須盡可能致力於減少食品含鹽量,但「我們已經改變了國人對食用鹽的觀感」。紐約市府過去兩年來已與約400家企業洽談,希望能有更多業者共襄盛舉。

活動設計人也針對62種包裝食品、25種餐廳食品設定減少含鹽量目標;若有業者同意減少某種食品的含鹽量,最終目標就是讓該公司減少所有食品的含鹽量。

Subway企業營養學者考華奇(Lanette Kovach)指出,該公司正在檢視三明治中的麵包、牛肉及調味料等所有配料,試圖減少所有配料的鈉含量。

美國國家醫療科學研究機構(IOM)發布報告,呼籲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應制定飲食業者於食品中添加的食用鹽含量標準,並認為讓業者自願的努力仍嫌不足。

此外,並非每個人都支持彭博提倡的這項活動,消費者自由中心資深研究分析師威爾森(Justin Wilson)就說:「這是政府干預的非法手段,這很專制、瘋狂。」

※ 相關報導:

* 速食麵發明人之子提願景 要變健康麵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562025.shtml

速食麵問世逾半世紀後,速食麵發明人之子安藤宏基指出,現在應該把高熱量、高鹽的速食麵革新為健康食物,以吸引健康意識日益高漲的顧客。



◆ 啤酒當水喝 36歲骨頭壞了了

【聯合報╱記者張明慧/台中縣報導】2010.04.27

36歲全小姐超愛喝酒,每天把啤酒當水喝,年紀輕輕就骨頭壞死,兩邊髖關節全換成人工關節,近來因發生車禍演變成骨髓炎,差點要截肢。

台中慈濟醫院骨科主任陳世豪說,酒精會傷害血球和血管內壁,發生血管阻塞,養分和氧氣沒法送到股骨,長久下來造成壞死;當壞死的骨頭撐不住體重,漸被壓垮,就會破壞整個體關節面。

全小姐是布農族原住民,她說:「從小親朋好友都愛喝酒呀,沒有人覺得不好!」她讀國中時就開始喝,小米酒、米酒頭或高粱都喝過;國中畢業未升學,做粗重的搬運工作,耗費極大體力,又累又熱之際喝上沁涼啤酒,感覺很舒服,因此養成「把啤酒當開水喝」習慣,每天喝數瓶,甚至1打。

數年前她覺得髖骨疼痛不已,到醫院檢查,發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那時她才26歲,「我覺得人生完了!」醫院安排她開刀,把兩邊的髖關節換成人工關節。

但全小姐並未因此戒酒,仍繼續喝,有天酒醉駕車撞樹,因骨頭不好,衝撞造成開放性骨折,躺了兩個月。

因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她只好又去工作,身體未復原卻過度使力,沒多久發現右大腿和左小腿發炎化膿,無法走路,一度被宣布要截肢。「我再也不敢喝酒了!」全小姐這才嚇到,決心戒酒。

陳世豪檢查發現,她右大腿感染後壞死,股骨已形成大量缺骨,必須使用骨頭銀行的捐贈骨,才能重新站起來。前後開3次刀,清瘡、固定後再裝上捐贈骨,過程艱辛,但不再發炎、拿拐杖,她終於開心地笑:「可以再走路,真好!」

陳世豪說,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較常見是大量飲酒,或長期使用類固醇後,患者在1、2年內會有大腿痠痛、跛行、長短腳,到最後髖關節僵直、行走困難,功能每況愈下。



◆ 天氣忽冷忽熱 誘發眩暈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2010.04.27

天氣忽冷忽熱,可不只容易造成感冒、過敏性疾病發作。開業診所家庭醫學科醫師葉姿辰昨(二十六)日指出,天氣變化或變冷,還會增加眩暈的發生,特別提醒罹患前庭炎、良性陣發性眩暈症或梅尼爾氏症等疾病民眾,多留意天氣變化,避免出現眩暈。

開業診所家庭醫學科醫師葉姿辰指出,舉凡良性陣發性眩暈症、梅尼爾氏症與前庭炎等疾病,都會誘發民眾發生眩暈,而天氣變化、氣壓、疲倦與喝酒,則會增加眩暈發生機率,因而建議日常易有眩暈問題的民眾應注意多休息、補充水分,避免喝茶、咖啡、酒等刺激物,並隨時留意天氣變化。

除此,家醫科醫師葉姿辰說,這陣子天氣忽冷忽熱,氣溫變化大,讓這兩、三周感冒患者約增加兩、三成,且多為B型流感和腺病毒。

而除天氣不穩,易致感冒患者增加外,醫師葉姿辰說,天氣冷熱不定,春天常見易復發的疾病還包括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氣喘等,其中過敏性鼻炎會讓民眾出現黑眼圈、鼻涕倒流或鼻塞等症狀。



◆ 壓力性頭痛 伴隨肩膀僵硬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2010.04.27

壓力性頭痛可能伴隨肩膀僵硬問題。中醫師李明哲表示,門診中一名20多歲的女性患者,平常工作壓力大,常有頭痛,胃痛肩膀僵硬、睡眠不好的現象,頭痛為兩側性,緊繃感明顯,伴隨精神不集中,睡眠多夢等,醒來口乾舌燥。屬於典型的「肝鬱肝火」問題。治療從舒肝解鬱著手,配合穴道治療,改善肩膀僵硬問題。

李明哲醫師表示,門診中這名20多歲的小姐,平常在證券公司上班,壓力很大,常常有頭痛,胃痛肩膀僵硬、睡眠不好的現象,患者的頭痛為兩側性、沒有抽痛現象,緊繃感像是有個帶子綁在頭上,伴隨頭腦不清楚精神不集中,睡眠不佳多夢有時會醒來,醒來時會口乾舌燥,想喝冰水,研判為「肝鬱肝火型」問題。

李醫師表示,針對這名患者,臨床處方給予加味逍遙散(牡丹皮、山梔子、柴胡、當歸、白芍藥、白朮、茯苓、炙甘草,生薑、薄荷),加上香附、鬱金、川芎、白芷。用藥後患者反映,抗壓性有比較好了,睡眠也有改善,而且頭痛沒有再發生了。之後繼續給予調養,並配合穴道治療,針刺取肩井、風池、神門、太衝穴,以改善肩膀僵硬等問題,之後患者的睡眠也趨向安穩,頭痛也沒有發作,只剩下肩膀僵硬繼續配合調理。



◆ 北縣婚後孕前健檢 逾3成精液異常

自由時報 2010.04.27

〔記者何玉華/北縣報導〕台北縣衛生局去年為1417位縣民進行「婚後孕前健康檢查」,結果顯示男性精液異常率達33.22%,女性沒有德國麻疹抗體及水痘抗體的比率分別為4.22%及6.32%。

台北縣去年開辦「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共有658名男性、759名女性受檢,受檢男性有614人接受精液檢查,結果204人異常,其中精蟲數過少有123人(20%)和活動力不良 85人(14%),主因包括熬夜、壓力和生活作息不正常。

女性方面,建議若無水痘抗體者,應在懷孕前到醫療院所注射成人水痘疫苗,沒有德國麻疹抗體可至各地衛生所免費接種疫苗,並在接種後間隔3個月再受孕,減少對胎兒的影響。健康管理科表示,台北縣政府提供設籍、已婚未懷孕的夫妻第一胎孕前健檢,電話(02)22577155轉1421。

fsj 提到...

憂鬱症愈嚴重 巧克力吃愈多

諶悠文/綜合報導 2010-04-28 中國時報

美國最新的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比一般人多吃五五%的巧克力,而憂鬱症病情愈嚴重,吃的巧克力就愈多。

雖然吃巧克力可舒緩憂鬱已是老生常談,但沒有科學文獻能證明兩者的關係。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哥隆女士(Beatrice Golomb)表示,她率領的團隊最新研究只能證明歐美人士常說的:需要好心情時,就吃巧克力。但不清楚憂鬱症患者巧克力吃得比較多,是純粹因為對巧克力有渴求,抑或吃巧克力使他們更憂鬱。

哥隆女士和同事以九百卅一名未服用抗憂鬱藥劑的男女為研究對象,調查每周巧克力攝取量及整體飲食,並根據「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評量研究情緒。

研究發現,沒有憂鬱症者平均每月僅食用五.四份巧克力(一份約廿八公克),憂鬱症者平均每月吃掉八.四份,而重度憂鬱的人每月多達十一. 八份。

研究人員還考慮了熱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等因素,最後發現,只有巧克力和憂鬱症有某種獨特關係。研究也發現,男人在情緒低落時,和女人一樣愛吃巧克力。報告發表於四月廿六日出刊的最新一期《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針對巧克力和憂鬱情緒之間的關係,哥隆表示,這是典型的雞生蛋或蛋生雞問題。動物實驗顯示,吃巧克力可以改善情緒,因此情緒低落的人把巧克力當作自我治療的藥物。

吃巧克力可能讓憂鬱症患者短期感覺好一點,但長期來說,常吃巧克力或許會對健康和情緒產生負面影響。



◆ 喝茶比喝水好?專家:茶不能取代水

台灣醒報/林怡秀 2010/04/27

喝茶好處多多,英國研究指出,每天喝三杯以上的茶,比喝水還要健康,不過國內營養師對這樣的論點態度保留,營養師表示,喝茶好處因人而異,心臟病患者喝茶有助體內鉀離子的平衡,但也有人一喝茶就無法入睡,建議水還是要喝,不能完全以茶飲取代。

歐洲營養學期刊發表一篇論文研究指出,茶不只和水一樣能解身體的渴,還具有預防心臟病及某些癌症的功效,每天飲用三到四杯,可以降低心臟病發的機率。專家甚至宣稱,喝水只能補充水份,不過喝茶不但能解渴,還含有抗氧化物質,對身體有雙重好處。

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蔡淑玲表示,喝茶的確能抗氧化及抗癌,不過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喝茶養生,「像是腎臟病患者,鉀離子已經排不出去,如果又喝濃茶,只會累積過多鉀離子在體內。」她解釋,鉀離子的平衡和健康息息相關,最明顯的就是對心臟的影響。

不過,對於心臟病或高血壓患者來說,因為服用藥物會造成體內的鉀離子大量流失,所以喝茶則可以補充,讓體內鉀離子維持在正常範圍,「對有服藥習慣的民眾來說,喝茶可能會抵消部分藥效,這些都因人而異。」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則說,喝茶是能降血脂及膽固醇,也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不過要喝多少量才能發揮功效,目前並無明確定義,「而且濃茶裡面的單寧酸容易刺激胃粘膜,長期喝有可能會導致胃發炎。」

蘇秀悅強調,喝茶產生的好處因人而異,建議民眾生活中還是要喝足八大杯水,而非完全以茶飲取代,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 9成民眾不知牛奶會與抗生素有交互作用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即時報導】2010.04.28

許多人吃藥時因身邊沒有白開水,隨手拿了牛奶和著藥丸吞下,但根據今天公布的一項調查發現,9成民眾不知道牛奶與抗生素並服,可能會減少抗生素的藥效。

亞東醫院藥劑部主任孫淑慧說,牛奶是生活常見飲品,抗生素則廣泛用於喉嚨痛、牙痛、肚子痛、眼藥膏、外用或內服治痘藥、甲溝炎、中耳炎、咽頰發炎、扁桃腺發炎等細菌感染;當牛奶遇到抗生素(尤其是四環黴素抗生素),鈣離子易與部份藥物結合,會形成不溶性的鹽類,反而降低藥效的吸收。



◆ 保健食品吃出問題 衛署有通報管道

中央社 2010.04.28

買到黑心保健食品、吃出問題,該向誰申訴?大多數民眾找消基會投訴,衛生署今天指出,民眾也可向「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進行通報,也可打電話檢舉。

康健雜誌今天公布抽樣電訪1289位民眾的「聰明選購保健食品大調查」,受訪者買到不合格的保健食品時,其中53.84%認為向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申訴,只有6.87%會找各縣市衛生局,連同衛生署、消保官統統加起來,也僅3成8。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民眾食用保健食品發生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用,可透過「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進行通報,網址http://hf.doh.gov.tw,如購買到宣稱療效、不合格的保健食品時,可向0800-625-748免費專線進行取締、申訴。

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坊間所稱的「保健食品」只是一般食品,僅能做為平時營養補充,不能宣稱醫療效果或衛生署公告的保健功效,「健康食品」則專屬衛生署認證、包裝上有綠色橢圓標、可以聲稱特定保健功效者。



◆ 誰是骨質疏鬆高危險群?!看牙齒就知道
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1&id=10159

【中時健康 王雪華/台北報導】2010.04.27

不論男女,隨著年紀增長,骨質都會開始流失,尤其是女性,在更年期停經後,骨質的流失速度更快速。不過到底誰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中醫有套簡單的初步判斷方法:從牙齒下手!只要牙齒開始有牙周病、琺瑯質退化,都可能是骨質疏鬆的前兆。

滿口爛牙或齒根搖動的人可得當心了!因為不但可能變成無「齒」之徒,在中醫眼裡,還是標準的「沒骨氣」,骨髓不夠健康,骨質已經開始在嚴重退化。骨質疏鬆有多危險?骨質流失、佈滿孔隙的骨骼和正常骨骼相比較,不再有能力可以承受日常生活活動所造成的負荷,一不小心,骨折就可能發生。

中醫看骨質疏鬆,中醫師李深浦說,第一眼一定先瞧瞧患者的牙齒,因為在中醫理論裡,齒為骨之餘,身體裡的骨髓骨氣強不強,牙齒最先反應出來,看牙齒強不強壯,就能判讀骨質疏鬆的風險。基本上,中醫認為「腎主骨,骨生髓,長齒,所以齒為骨之餘,也為腎之餘」。換句話說,牙齒是骨質,又剛好是人體骨骼最外顯的表徵,只要觀察牙齒的變化,就能了解體內骨髓和腎功能的變化。

這點可「鐵齒」不了,李深浦表示,中醫認為,造成骨質疏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骨髓退化,骨髓更是血球的貯藏室,攸關人體重要的造血功能,一旦有貧血現象出現,下一步就是骨質的退化、骨質的疏鬆。這也是為什麼更年期的婦女,一向是骨質疏鬆的最大受害者,因為停經正代表著造血功能退化、造血量下降。

倘若每次月經來時都會感到頭疼、頭昏的婦女,雖然每次來的月經的量可能不少,但仍是屬於貧血的現象,與骨氣、腎氣不足相呼應,這一類的婦女不但子宮內膜不健康、也容易有骨質疏鬆問題。

一般人總以為想要預防骨質疏鬆,只要多補充鈣、多曬太陽、多吃維他命D就足夠了,但李深浦強調這種觀念其實充滿盲點。如果身體缺乏合成的力量,李深浦說,吃進再多的鈣,只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有害無益。

中醫治療骨質疏鬆,不僅僅著眼在解決骨質流失的問題而已,更重視導致骨髓退化的根本原因,也就造血功能的強化,也就是肝臟、腎臟功能的強化。李深浦表示,其主張先肝後腎,強化肝臟分解、吸收好的營養的能力,提升腎氣,自然能夠幫助造血功能提升,其中像鹿茸、龜鹿二仙膠都是常用的藥材及處方。

fsj 提到...

研究:喝碳酸飲料 易長皺紋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2010.04.29

全球每天有超過十億人口在喝可樂、汽水等碳酸飲料,其中尤以年輕人為大宗。但你可能不知道,碳酸飲料中的「磷酸鹽」(phosphate)可能會使老化加速,喝汽水其實一點都不青春陽光。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磷酸鹽的加速老化作用,會使皮膚肌肉萎縮,皮膚萎縮皺紋當然會增加。磷酸鹽常被添加在非酒精飲料中,使味道更濃。

過量磷酸鹽還可能危害心臟和腎臟,也和骨質疏鬆、胰臟癌、肌肉無力甚至麻痺癱瘓有關。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部分研究報告甚至認為,只要一周喝兩罐碳酸飲料,就足以增加健康受損的風險。

磷酸鹽也被添加在許多經過加工處理的肉品、蛋糕和麵包中。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相信,人們必須對攝取高單位磷酸鹽的潛在後果有所覺察。

哈佛大學牙醫學院的研究員拉扎克(M. Shawkat Razzaque)以老鼠做實驗,觀察磷酸鹽對老鼠壽命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磷酸鹽導致老鼠壽命縮短,並產生許多和老化相關的疾病。研究人員認為,磷酸鹽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哺乳類動物也可能有類似的影響。

美國今年稍早的一項研究做出如下結論:一周喝兩瓶或兩瓶以上的含糖碳酸飲料,將使罹患胰臟癌的風險幾乎加倍。

胰臟癌是最致命的疾病之一,一旦被診斷罹患此病,只有13%可以存活超過一年。部分研究指出,碳酸飲料導致血糖飆升,這對胰臟造成額外的負擔。

飲料製造商對這項研究表示懷疑,指出此一研究並非專門以碳酸飲料作為研究對象。「英國碳酸飲料協會」的雷明(Richard Laming)表示,「磷酸鹽在部分碳酸飲料中被當作調味料使用,但在整體食物攝取中,只有3%的磷酸鹽來自碳酸飲料」。



◆ 宮崎口蹄疫 豬隻也染病

自由時報 2010.04.29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九州農業大縣宮崎縣20日爆發牛隻疑似感染口蹄疫以來,疫情似乎有日益擴大趨勢。在距離爆發第一例疫情農場約70公里處的3家農場,28日也確定有豬隻遭感染案例。目前宮崎縣已確定10家農場遭感染,並撲殺近3 千頭牛豬。

這是日本自2000年以來再度出現口蹄疫疫情,農林水產省已於疫情出現當天,宣布暫時停止牛豬肉出口。無獨有偶,就在日本爆發疑似疫情的同時,韓國仁川江華島也確定有乳牛感染口蹄疫,東亞各國都很擔心口蹄疫疫情捲土重來。

宮崎縣係於20日在縣內都農町一家農場發現3 頭牛隻疑似感染口蹄疫。為避免疫情擴大,該農場將16頭牛全數撲殺。農水省與縣政府除立即在相關地區進行消毒外,也下令疑似口蹄疫疫情地區的半徑10公里內不得移動、半徑20公里內不得移出牛、豬隻,而且該區域內的牛、豬肉販賣市場也必須暫停營業。

不過,在距離都農町約70公里處、鄰接熊本縣及鹿兒島縣交界的蝦野市,28日又確定3家農場出現口蹄疫疫情。宮崎縣知事東國原英夫表示,情況可能還會進一步惡化,已要求熊本及鹿兒島兩縣協助避免疫情擴大。



◆ 咳嗽改採腹式呼吸 減少肋骨摩擦

記者胡健森/宜蘭報導 2010.04.30 自由時報

蘭陽仁愛醫院主治醫師吳宗勳說,如果經常覺得胸悶,特別是有吸菸習慣,導致肺部功能較差,或者是過敏容易咳嗽的民眾,不妨多採用「腹式呼吸」,不僅能有效減緩不適的感覺,也可減少因咳嗽引發的一些併發症。

吳宗勳表示,「腹式呼吸」只需記住兩個重點,一是「深吸慢吐」,二是吸氣的時間與吐氣的時間約是「1比2」。

吸氣時,將雙手舉高呈「V字形」向後拉,慢慢吸氣,直到肺部吸滿空氣為止;吐氣時,則是慢慢將肺部內的空氣排掉,身體可稍微往前傾。

吳宗勳說,「腹式呼吸」能夠將胸腔的空間提升至最大,讓肺部充分發揮呼吸功能;同時因為「腹式呼吸」是以腹部的肌肉帶動胸腔肌肉,如此一來,整個胸部都會同時往上移,可減少肺部等內臟與肋骨產生摩擦的機率,對身體器官具有正面效果。

fsj 提到...

老菸槍糖尿病患 腎病變機率增8倍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0.04.30

糖尿病患千萬不能抽菸!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發現,抽菸是導致糖尿病患腎病變的危險因子。與不抽菸的早期糖尿病患者相較,抽菸者出現腎病變機率增加八倍之多。菸抽得越凶,危險性就越高。

研究也發現,糖尿病病人罹患初期腎病變(微量蛋白尿)的盛行率高達27.4%,也就是說,平均每四名糖尿病患,就有一人發生初期腎病變;如果沒有積極治療及預防,等於拿到「洗腎門票」。

為探討糖尿病腎病變的流行病學,國家衛生研究院2003年起針對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地區,36家社區診所的30至70歲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病人,進行約四年追蹤研究,樣本數約1100人。

結果發現,國內糖尿病人罹患初期腎病變的盛行率是27.4%,而初期腎病變的平均年發生率是千分之63。微量蛋白尿、長期吸菸、血糖或血壓控制不佳與胰島素阻抗等因素,是造成糖尿病腎病變的危險因子。

國內糖尿病患未能積極治療,控制血糖、血壓,這反映在我國尿毒症發生率全世界排名第一,每年約新增6000名洗腎病人。目前台灣洗腎人口共約5至6萬人。

造成糖尿病患洗腎的危險因素中,抽菸占了重要的角色。研究發現,如果糖尿病患每天抽一包菸,且菸齡超過30、40年,罹患初期腎臟病的年發生率增加為千分之128,比糖尿病控制不佳的千分之103,還要高。



◆ 魚油有益心臟 但無助頭腦聰明

自由時報 2010.04.30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各位家長請注意!如果您曾經買過魚油膠囊或嚼錠給孩子吃,希望提升小朋友的腦力,帶動成績進步的話,今天起請不要再浪費錢了!

以往許多研究指稱,常吃魚的人心智功能較佳,較不容易罹患失智症。但英國威爾斯大學針對四百多名小學生所做的實證研究顯示,攝取不飽和脂肪酸Omega-3無助於提升他們的閱讀、拼字和作文能力,所以別再把魚油當成「聰明丸」了。

威爾斯大學的柯比教授表示,這項研究是迄今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研究人員以南威爾斯地區十八所小學的四百五十名學童為樣本,這些年齡介於八到十歲的學童連續四個月服用Omega-3營養品,或做為對照的安慰劑,而且一直到研究結束,學童本人、家長、老師,甚至研究人員,都不知道哪些人服用Omega-3,哪些人則是安慰劑。

一連串測驗顯示,攝取魚油並不能提升這些小學生的學習成效,頂多只能說攝取Omega-3的學童在學習時較為專注。柯比指出,雖然對於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症(ADHD,簡稱過動症)或學習障礙的兒童,吃魚油「值得一試」,但他們做出的結論是,健康飲食還是最重要。

此外,英國一份為期兩年的研究也質疑,魚油或許對心臟有益,但對老年人維持頭腦靈光似乎沒有幫助。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研究七百多名七十幾歲的老年男女後,對魚油與頭腦靈活之間的關聯性質疑。

這項研究也是迄今調查Omega-3脂肪酸與老年人心智功能方面規模最大、時間最久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報告刊登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研究員丹戈爾說:「這是一項重大發現,因為許多人服食魚油,是希望有益於他們的認知功能。許多這類研究的問題出在,人們吃較多魚,其實背後有許多原因。」但他也不排除,長期服食魚油可能會有好處。

七百四十八名受試樣本都未曾罹患失智症,或有其他心智功能方面的損傷。他們每天服用二百毫克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外加三百毫克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或者含有橄欖油的

安慰劑,時間長達兩年。RPA與DHA是魚油內兩種主要的Omega-3脂肪酸。

在兩年試驗期中,透過研究一開始與最後所做的綜合性心智功能測驗發現,不論是哪一組,在認知功能上都未出現任何改變,受試者死亡或退出研究的比例也大同小異。丹戈爾說,「我們可以清楚地說,在兩年後,就認知功能而言,沒有證據證明(吃魚油)有益。」

fsj 提到...

減重享瘦 罩杯不降級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2010.05.04 自由時報

減重可以不減胸?現年35歲的中醫師蔡蕙君昨天以自身經驗現身說法,教大家減重不減胸的方法。

蔡蕙君指出,為了讓兒子頭好壯壯,她跟著發育中的兒子一起吃,結果身高163公分的她,體重最高飆至73公斤,當她發現自己連上層樓都喘時,才驚覺健康亮起紅燈。

她開始力行減重計畫,忌吃油炸、高糖、高油脂等高熱量食品,晚餐在下午 5、6點就吃,以青菜及豆腐為主,晚上感覺餓時就喝杯牛奶或吃個白煮蛋,晚餐儘量不碰澱粉,想吃時也以1碗稀飯代替白飯,減少澱粉攝取量。

她說,她三餐均正常吃,但每天喝500西西豆漿,每週吃1至2次山藥,這些都是富含雌激素的食物及黑、白木耳、海帶、珊瑚草等膠質含量豐富的食物,當她減至 57公斤時,胸部仍維持體重73公斤時的C罩杯。

她說,減重時最怕造成內分泌失調,出現掉髮、停經等後遺症,所以她在減重期間攝取豆漿、山藥等富含雌激素的食物,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她建議有意塑身的女士們,除了忌吃油炸、高糖、高油脂等高熱量食物,還可以每天做豐胸、纖腰、提臀瘦腿運動,豐胸運動是兩腳與肩同寬,手打直與肩平行,雙手交握,不僅可豐胸還可減少副乳;纖腰則是維持上述手勢,但身體不動,交握的兩手伸直往左右兩側伸,達到纖腰的作用;提臀瘦腿則是站著,一手扶住椅子,將一腳打直抬高約45度,水平方向左右擺動,然後再換另一隻腳,重複同樣的動作。

不過,針對山藥、豆漿富含雌激素、黑、白木耳含膠質的食物是否能達到減重不減胸的目的,台中醫院家醫科減重門診醫師陳禹超認為,一般減重都是全身一起減,胸、腹部脂肪也會跟著減少,他在臨床上很少看到減重卻不減胸的,除非是本來就不胖,只是想塑身的那一型。



◆ 竹科人救肝 免費篩檢快去做

自由時報 2010.05.04

〔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根據新竹地區醫療院所指出,新竹科學園區不少員工有肝功能異常現象,肝膽腸胃科醫師表示,加班、熬夜、壓力大等因素,都容易造成肝指數飆高,如果本身是B型肝炎帶原者,爆肝機率更是平常人的5倍。

針對國人的肝健康,台灣B型肝炎策進會開辦「企業救肝心」免費B肝病毒量篩檢活動,補助符合B肝帶原及肝指數(ALT)大於40的員工,節省2000元自行到醫院篩檢費用。

目前響應「企業救肝心」篩檢補助活動的企業超過20家,以高科技廠商最多,新竹地區包括台積電、錸德、合勤及台揚等廠商,都已陸續報名參加篩檢活動,提供員工最佳的健康照護。

新竹實和診所腸胃肝膽科醫師陳福祥說,患有B型肝炎者比沒有B肝者發生肝癌的機率高出 100倍,以往需要肝穿刺檢查,由於過程十分疼痛,許多B肝患者望之卻步,但現在只要抽血檢驗,即可了解患者的「B型肝炎病毒量」,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發生的風險。

台灣B型肝炎策進會呼籲更多企業一起加入「企業救肝心」行列,保障員工身體健康,請洽專線:0800-017-119 (您一起 119)。



◆ 反覆打嗝 竟是患尿毒症

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 2010.05.04

一般人總以為打嗝是腸胃出了問題,實際上打嗝也有可能是控制橫膈膜的神經,因身體出問題所造成的「抽筋」現象,而其中的問題之一,居然是尿毒症,令患者不敢置信。

衛生署新竹醫院腎臟科醫師楊忠煒說,一名50歲台商在中國經商多年,近半年來開始感覺容易疲倦、腹脹且食慾下降,一個月前開始反覆打嗝,在中國看醫生照胃鏡、腹部超音波,甚至電腦斷層掃描都沒發現任何異樣,而他的症狀也沒有任何改善,最後太太叫他返台找出病因。

緊急洗腎 改善症狀

和一般人想法一樣,妻子先幫他安排腸胃科門診,經安排基本的抽血檢查,發現腎功能指數極差,尿素氮高達 150(正常值6~24)、肌酸酐則高達16.5(正常值0.5~1.4),醫師判斷是尿毒症,馬上安排轉診腎臟科。

病人起初還以為是醫師誤診,經解釋才知打嗝是一種尿毒的表現,幾天之後,患者就因為尿毒加上神經症狀被送入急診室緊急洗腎。幸運地經過幾次洗腎之後,打嗝症狀明顯改善,患者才接受尿毒症的事實。

很多人認為水腫或腰痛是腎臟不好的症狀,實際上腎功能在變差的過程中,經常是沒有症狀的,要等到腎功能變壞剩下20、 30%後,病人才會因為尿毒素的堆積產生各種症狀,如噁心、腹脹、厭食、打嗝等。

抽血檢查 找出病因

至於尿毒症為何會打嗝,目前醫學界仍不清楚原因,而打嗝與何種尿毒素有關也不確定,醫師提醒民眾,有不易控制的打嗝現象時,尿毒症是其中一種可能原因,要證實很簡單,只要到醫院抽個血檢查便知道了。



◆ 大陸民眾腰圍增速 世界之最

【記者楊慈郁/綜合報導】2010-05-04 旺報

近日,一份發表在美國《保健事務》雜誌上的研究報告指出,大陸目前肥胖人口高達3.25億人,增幅超過美國、英國和澳洲,成為世界之最,而這個數字在未來20年後,還可能增加1倍。

《時尚健康》報導,1982年,7%的大陸人口被認定為超重,2006年升至15%,其中9000萬人屬慢性肥胖,如今,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超重者。

該項研究共調查了2萬名大陸民眾的飲食變化,結果顯示,15年來,每年都會有1.2%的人成為肥胖者,而腰圍每增加1英寸,罹患癌症的風險就會增高8倍。

7歲以下兒童 近1/5超重

此外,肥胖的年齡也逐漸降低,大陸肥胖兒童在15年裡增加了28倍,7歲以下的兒童中有近1/5超重,7%是肥胖兒童,比例遠高於歐洲國家許多。

專家認為,快節奏的生活,導致現代大陸民眾飲食結構由偏素食,傾向偏肉食及速食,加上運動及體力勞動機會減少,使得肥胖率猛增。

多為腹型肥胖 危害大

而大陸民眾肥胖的標準和其他國家不同,肥胖的特點是腹型肥胖,即蘋果型身材。如果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5公分,就表示進入了肥胖行列。

目前,全世界通用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衡量一個人胖或不胖。BMI等於體重(公斤為單位)除以身高的平方(公尺為單位)。

世界衛生組織擬定的世界標準是BMI大於30為肥胖。但在相同的BMI水準時,黃種人體內的脂肪含量要比歐美人高,即使看起來沒那麼胖,也很可能超出標準了,因此,在大陸的肥胖標準是,BMI超過28。

日前,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針對北京、上海、廣東的的調查顯示,減肥民眾普遍存在4個誤區。

減肥者有4大錯誤觀念

第一,減肥目的不正確。80.7%的受訪者減肥是為了保持較好的體型,只有24.3%的人是為了身體健康。

第二,短期減不下去就放棄。31%的受訪者希望迅速減10公斤以上,1、2個月不見效就放棄。對於這種普遍心態,專家指出,減肥貴在堅持,而不能奢求短時間內吃減肥藥就迅速變瘦。應長期堅持「吃」與「動」的平衡,才能健康有效地減肥。

第三,盲目追求減肥效果。很多受訪者用過50多種減肥產品。但41.7%的人根本不了解產品作用機理。專家指出,有些產品可能添加了利尿劑或瀉藥成分,會讓人因脫水和腹瀉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但用久了容易讓人頭暈乏力。

第四,不聽醫生和健身教練減肥建言。46%的人不會考慮請醫生或健身教練幫助制定減肥方案。科學減肥方法中,有氧運動最好,如慢跑和游泳。一般來說,有氧運動應該持續30分鐘至1個小時,如果被判定為嚴重肥胖,必須及時到減肥門診進行治療。

fsj 提到...

代謝症候群/七大類超級防治食物 均衡攝取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專題報導】2010.05.05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常務董事蔡敬民表示,七大類評選冠軍分別為燕麥、小蕃茄、苦瓜、橄欖油、芝麻、低脂優格及大豆。

一、全穀根莖類:燕麥。燕麥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β- glucan,可吸附消化道之膽鹽(由肝臟之膽固醇轉化而來,而從肝臟分泌到小腸),阻止膽鹽被再吸收回肝臟,而由糞便中排出體外,因此能降低血與肝臟中之膽固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1997年通過健康宣稱:「攝取本產品,也許可降低心血臟疾病的危險性」。是美國第一項可在其包裝上標示「健康宣稱」的食品。

二、水果類:小蕃茄。蕃茄在2002年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現代人十大保健食品的首位。蕃茄除富含豐富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優質的膳食纖維(果膠)等高價值的營養成分之外,最大的特色是含有豐富的茄紅素。茄紅素是一種色素,也是一種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是所有類胡蘿蔔素中抗氧化能力最強,可以消除誘發老化和許多疾病的自由基,防止紫外線傷害皮膚、增強免疫力和抑制癌症的發生、降低血清膽固醇,以及可延緩低密度脂蛋白(LDL)內所含不飽和油的氧化,可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三、蔬菜類:苦瓜。苦瓜在傳統民間療法中被認為可改善糖尿病與高血壓,近10年來它被發現含有很好可活化人體內的PPARs,進而影響相關基因的活性,而改善胰島素阻抗、高血糖與高血脂的異常現象,甚至有研究指出與改善高血壓、心臟病、癌症、免疫發炎疾病及降低體脂肪與肝臟脂肪的堆積等有都密切相關。

四、油脂類:橄欖油。近二十多年來發現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很不穩定)一旦被氧化,會產生大量自由基,才是真正誘發「動脈粥狀硬化」與許多老化現象的導因。而橄欖油與芥花油等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因此與其他食用油比較時,相對較不會升高血清中之膽固醇,也較不易被氧化。因此相對較不會產生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

五、堅果種子類:芝麻。芝麻除富含纖維素之外,經高溫炒焙過的芝麻含有抗氧化性極強的芝麻素,許多人體與動物實驗均顯示攝取芝麻可明顯降低血清膽固醇與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性,降低「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攝取「芝麻」可能要留意的是它含有重量一半的油脂,屬於高熱量食物,因此如攝取較大量的芝麻時,原則上須取代一天飲食中的其他油脂。

六、乳品類:低脂優格。乳品一直被正統的營養學家公認為在天然食品中營養最豐富,也最均衡的食品。由於乳品中的油脂屬較飽和的脂肪酸,因此營養學家大多推薦攝取「低脂」或「脫脂」之乳製品。美國得舒飲食、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也都特別強調低脂/脫脂乳製品的攝取。

七、肉魚蛋豆類:大豆。大部分的植物性蛋白質被身體的利用率大多不高,唯獨「大豆蛋白」是例外,為素食者的最主要蛋白質來源。這一、二十年來,大豆所含的「異黃酮」,被發現具有近似「雌激素」的保健功能,更是被稱為「植物雌激素」,尤其被推薦適用於更年期,除可降低更年期的諸多不適外,更可降低血清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抑制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以及減緩骨質的流失。



◆ 指甲病變 可能是肝臟健康拉警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2010.05.04

灰指甲屬於黴菌感染的一種,也與肝機能有關。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監事陳曉鈞表示,中醫認為指甲的病變,也反映出身體健康的狀況。包括如果指甲變形,或者呈現條溝狀或橫紋狀,或斷裂或粗糙等,都可能表示肝臟機能出現問題。

一旦過度疲勞,就不能把血液供應到指甲,導致指甲變色、變形或折斷,更進一步加上了感染就變成灰指甲。

中醫師陳曉鈞表示,灰指甲可見在指甲、腳指失去光澤,增厚變黃、變白、變黑,易碎、甚至破損變形。中醫提到「肝主筋,其華在爪」。五臟各管不同的層次,肝所管的層次是筋,而表現在爪;也就是指甲。從指甲的形狀與色澤,就可以看出肝臟功能正常與否,指甲基本上是有弧度,而且上面有光澤感。如果指甲變形,或者呈現條溝狀或橫紋狀,或斷裂或粗糙等,都表示肝臟機能可已經出現警訊。

醫師指出,從指甲觀察肝臟功能,通常會從指甲的外觀、顏色變化、光澤度等,來幫助臨床上的診斷。中醫古籍中也提到「肝為罷極之本」;就是過度疲勞,會影響肝血的供應與儲存,肝的作用是藏血,需要的時候就會把儲存在肝臟裡的血液釋放出來,滿足身體任何部門的需求。一旦過度疲勞,就不能把血液供應到指甲,導致指甲變色、變形或折斷,更進一步加上了感染就變成灰指甲。

中醫治療灰指甲,可配合養肝血調理。中醫師陳曉鈞表示,由於灰指甲多見腳含濕氣,日久蔓延到甲板,濕毒內蘊,爪甲失去榮養所致。治療宜補養肝血,配合殺蟲抗癬方向調理。指甲不管是變黑或變形,基本上都可用養肝血的處方。此外,可配合增強免疫功能,用一些健脾補氣的藥方,對症改善。

陳曉鈞醫師表示,過度疲勞會消耗肝臟儲存血液,最後導致肝臟從發炎到腹脹、到硬化等等漸進式的惡化。所以出現指甲變形,或是其他奇怪的現象,應隨時注意身體變化,儘快就醫,不可過度耗損。灰指甲用藥部分,指甲無論是變形或變色,基本上都可用養肝血的處方。養肝血的處方常用如逍遙散,或加味逍遙散,用佛手散讓藥性走手臂;或是用黃耆五物湯,再加丹參、竹茹、桑枝、薑黃讓藥的作用能夠到達手指的末梢,此外,還可以加上雞血藤、阿膠等加強補血的作用。

另外,醫師指出,如果要增強免疫功能,就必須用一些健脾補氣的藥,像山藥、玉竹、黨參、黃耆等。原則上,通常服藥幾週後,指甲的顏色、形狀或斷裂的狀況就可獲得改善。

fsj 提到...

「蘋果苦瓜」維生素C爆表 漸入夏養生重護心

◆ 蘋果苦瓜 維生素C爆表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5.07

第六屆素食暨有機博覽會今天在世貿一館展開,新品種「蘋果苦瓜」在現場搶盡風采。外型像富士蘋果,像水梨般多汁,甜度像蓮霧,微苦中帶著甘甜,富含維生素C是蕃茄的7倍、南瓜的21倍,一公斤可賣到120元,身價是傳統苦瓜的五倍。

蘋果苦瓜溫潤好入口,這是曾獲得神農獎的農民吳秋榮的研發成果,網室栽培加上有機認證,在素食暨有機博覽會上搶盡風采。

吳秋榮說,一般白玉苦瓜太大,小家庭吃不完;山苦瓜又太小太苦,民眾接受度不高,因此兩年半前利用白玉苦瓜與蘋果架接,再利用南瓜抗病優點及絲瓜供給養分,不斷生產改良,就成了現在圓形似蘋果的「蘋果苦瓜」。



◆ 正確攝取營養素 「鐵」定好幸福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即時報導】2010.05.07

多吃蘋果、葡萄,喝高鐵奶粉…就能多補鐵嗎?錯!專家提醒,這些食物含鐵量其實不高。

衛生署2008年最新營養調查顯示,國內成年女性缺鐵率風險是男性的7.7倍,成年女性中每6人就有1人有缺鐵問題。

台大教授蕭寧馨表示,長期處於嚴重缺鐵時,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導致疲勞、畏寒、注意力不集中、體力抵抗力減弱等現象,即便是富裕國家,女性缺鐵狀況還是很常見,平時應優先選用鐵密度高的食物,例如紅肉、紫菜、堅果、豆類、番茄等,應盡量避免同時攝取抑制鐵吸收的茶、咖啡、草酸、大量纖維,以及奶蛋。

台灣營養學會舉辦「鐵定『好』幸福」活動,19至55歲女性可參加,詳情可至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或「仕女Fe營養網」(http://nutrition.bioagri.ntu.edu.tw/womanutrition/Default.aspx),另外參加課程可索取鐵定好幸福營養手冊,瞭解各種食物的鐵含量,也可至網站查詢。

蘋果葡萄櫻桃含鐵量 不及紅肉青菜

【中央社╱台北7日電】

衛生署2008年營養調查顯示,成年女性缺鐵率16.9%,月經失血量,令血鐵入不敷出,營養專家建議多吃紅肉配青菜來補鐵。一般人以為補血的蘋果、葡萄、櫻桃,鐵含量其實不多。

台灣大學生化所教授蕭寧馨今天指出,人體的鐵有75%儲存在紅血球中,其他分布於全身組織,成年女性每天流失0.3到0.4毫克的鐵,月經失血量平均 25c.c.,失鐵11到12毫克,平日鐵含量食物攝取不足,經期缺更多。成年女性每6人就有1人缺鐵,是男性的7.7倍。

蕭寧馨指出,缺鐵的人容易疲倦、畏寒、注意力不集中,體力與抵抗力也比較差;另有研究顯示,兒童與青少年缺鐵會降低認知能力與學習表現,不利少女的數學能力。

國人有不少補鐵或補血的迷思,蕭寧馨說,各類食物鐵含量實測顯示,就每100大卡食物含鐵量(鐵密度)而言,蘋果、葡萄、櫻桃都不是高鐵水果,至於一般人以為高鐵的菠菜,其中含鐵量中等,遠遠不如紅莧菜、山芹菜、甜豌豆、黑甜菜、紫菜。

另外,有些乳製品會標榜高鐵高鈣,蕭寧馨對此存疑,也不推薦。她表示,蛋、高鈣會降低鐵的吸收,不如早餐喝牛奶,午餐或晚餐補鐵,避免茶或咖啡等抑制鐵質吸收的飲料才有補鈣補鐵的效果。

對於吃素的人,蕭寧馨建議,可以多吃五穀類食物及堅果,加強鐵的攝取,黑芝麻、杏仁果、腰果、紅豆、黃豆類製品、麥片粥、全麥麵粉,都是不錯的選擇。

最補鐵的食物是鴨血、豬肝、膽、鵝腿肉、鴨肉、牛肉等,以及螺肉、文蛤等。蕭寧馨說,擔心吃紅肉及其血製品有礙心血管的人,可以搭配新鮮綠葉蔬菜,以蔬果的抗氧化物質以達到營養保健效益。

為改善女性缺鐵問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委託台灣營養學會舉辦「鐵定『好』幸福」活動,由營養師教導女性從日常飲食中補鐵,歡迎19到55歲女性參加,相關資訊可查詢仕女鐵營養網http://nutrition.bioag.tw/womanutrition/ 。



◆ 補充蛋白質 長肉不怕跌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0.05.07

年長者適量補充蛋白質食物,有助預防髖關節骨折。美國最新研究發現,蛋白質會幫助強化腿部肌肉,年長者若多攝取含蛋白質食物,年長女性每日蛋白質攝取量至少要四十六公克,年長男性每日蛋白質攝取量要達到五十六公克,這樣做有助降低跌倒、髖關節骨折風險。

美國希伯來高齡生活老化研究中心進行這項研究,該研究中心為哈佛醫學院附屬機構。研究人員分析九百四十六名年長者的蛋白質攝取量。

研究發現,飲食中蛋白攝取量占二十五%以下的年長者中,半數都出現髖關節骨折,比例最高。而大部分髖關節骨折患者的每日蛋白質攝取量都少於四十六公克,低於建議攝取量。反之,飲食如果含有充足蛋白質,髖關節骨質風險也會隨之減少。

參與研究計畫的研究員馬丁‧瀚南博士(Marian T. Hannan)表示,從研究數據來看,飲食中攝取較多蛋白質的年長者比較少發生髖關節骨折。研究結果本周發表於「骨質疏鬆國際期刊」線上版(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蛋白質來源分為動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像肉類、雞蛋、魚、起司、牛奶、優格等含有動物性蛋白質,而豆類、穀類、堅果類、種子類和蔬菜類食物則含有植物性蛋白質。

稍早研究也顯示,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取量左右骨質密度。瀚南博士接受英美媒體訪問時表示,年長者大部分都因跌倒引起骨折,由於肌肉變少、下肢肌肉力量不夠,所以變得較容易跌倒。年長者適量補充一點蛋白質,可以讓腿部肌肉更強健,進而預防跌倒、骨折傷害。



◆ 漸入夏養生重護心 心主陽氣神志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0.05.07

時序漸入夏季,養生之道應跟著季節走。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醫師張盈瀅表示,立夏、小滿為傳統二十四節氣,剛好都在五月(農曆四月),這時天氣漸熱,植物茂盛,人的心臟功能也處於旺盛的階段,所以夏季的養生法門應著重於養心,也就是對心臟的養護。

張醫師指出,傳統中醫認為,人們應順應四時的養生法則,在不同的季節就有不同的養生需求,以夏季來說,養生重於心,而心為陽臟而主陽氣,換句話就是說,心為陽中之太陽,心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進而維持人的生命活動之所需,讓生命生生不息,同時心臟的陽熱之氣,既維持人體的生理功能,也對全身有溫養的作用。

張盈瀅醫師進一步指出,在夏季養護心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心與夏氣是互通的,人體五臟活動會受到自然界的影響,因此,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變化將影響到五臟的活動,也因為心通於夏氣,所以心陽在夏季最旺盛,功能表現也最強。

中醫認為,心主神志,既是心主神明,所以又稱心藏神,神的意思有兩種,一種是廣義意思,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包括臉色、眼神、姿態、形象、言語、應答等,另一種是狹義的意思,是指心所主的神志,包括意識、精神、思維活動等。

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心能夠進行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並統一指揮協調五臟六腑的正常運作,讓人體機能可發揮正常的功能,由此就可以看出心有多麼地重要,所以在夏季來臨之時就要好好的養心。

夏季飲食要怎麼吃,才能夠順應四時的養生法則?張盈瀅表示,天氣愈來愈熱時,人體排汗較多,應適時補充水分,以保持人體機能的平衡,同時多吃一些可健胃去暑的食物,對健康將很有幫助。

張醫師指出,沒事多喝水,可補充身體所流失的水分,但一般民眾除了喝水外,更喜歡喝一些飲料,但現在的飲料已到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給的地步,建議民眾要消暑解渴,生津除煩,喝溫開水比較好,切勿因一時貪涼喝下大量冰涼飲料,將使身體驟冷驟熱,造成身體機能失調。

此外,張盈瀅醫師進一步指出,炎熱的夏季也要注意腸胃的健康,維持人體正常的腸胃功能,可吃點滋養補益的食物,以便預防暑熱的侵襲。在食物裡,粥是夏季養生的最佳食物之一,民眾不妨將蓮子、綠豆、扁豆、荷葉、蘆根等食材一起加入白米中煮成粥,等煮熟後稍涼即可食用,有助於健脾胃,去暑熱。

值得一提的是,在夏天,民眾也可以多吃泥鰍、黃瓜、番茄等食物,傳統中醫認為,泥鰍具有補中氣,去濕邪的作用,而黃瓜的纖維素豐富,吃了之後能促進人體腸道蠕動,通利大便,至於番茄則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的好處,很適合在夏天食用。

fsj 提到...

母親節快樂!健康媽媽Just do it

文/陳紋慧 2010.05.09 自由時報

還在煩惱母親節該如何向母親表達心意嗎?想要維持媽咪的健康,除了注重飲食和生活習慣,適度的營養保健,有助媽咪健康和常保丰采。

◎以下是不同年齡層媽咪們常見的困擾,以及保健秘笈,提供參考。

●20 至45歲生育年齡的媽咪,為活絡氣血、生育健康寶寶,應多攝取富含鐵、鈣、葉酸的食物。

飲食建議:每日350至500cc牛奶,深綠色蔬菜每日1.5至2碗,以全麥製品取代1/2精緻穀類,瘦肉、豬(鴨)血等補充鐵質,且應戒除菸、酒、咖啡因飲料。

●45至55歲媽咪,為改善更年期不適症狀,宜補充女性荷爾蒙,可攝取富含鈣質與植物雌激素食物。

飲食建議:以黃豆、豆漿等豆製品(含豐富的大豆異黃酮即植物雌激素)取代部分肉類,脫(低)脂奶每日350至500cc,並避免酒精、咖啡因及辛辣食物。

●65歲以上老年期媽咪,為防細紋保青春,延緩老化,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抗氧化的食物。

飲食建議: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番茄、柑橘類、奇異果等,深綠色蔬菜每日1.5至2 碗。避免濃茶、咖啡因飲料。

◎媽咪如果有骨質疏鬆、泌尿道感染、容易暈眩等問題,可參考以下建議,並向醫師諮詢後,採行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平日保健。

●臉色蒼白、突然站起來會暈眩:宜攝取含鐵量較高的食物,首選:豬血、鴨血、瘦肉、肝臟類;其次是深綠色蔬菜。

建議的保健食品:強化鐵、葉酸的綜合維他命。

●常復發泌尿道感染:多喝水1500cc至2000cc,不憋尿。

建議的保健食品:濃縮蔓越莓保健品。

●罹患骨質疏鬆症:攝取足夠鈣質、維他命D,同時限制含咖啡因飲品,少鹽、保持負重運動,並享受陽光,每日曬太陽至少10到15分鐘,以促進體內維他命D生成。含豐富鈣質的食物:首選,乳製品(牛乳、羊乳、優酪乳、優格)、魚乾、豆製品;其次:深綠色蔬菜。

建議的保健食品:含鈣質、維他命D保健食品。

●身體老化跡象日趨明顯:應攝取足夠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脫脂奶、豆漿、全穀類是首選食物。同時,每天須攝取足夠蔬果(1.5碗以上蔬菜+2個拳頭大水果),以補充抗氧化劑及植物性化學物質。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營養師)



◆ 每天幾杯咖啡 有益某些心臟病患者

路透 2010/05/07

(路透倫敦7日電)研究人員今天說,如果心臟病患者的血壓正常,每天喝幾杯咖啡,可幫助這類心臟病患者避免病情惡化。

這個研究結果可能有點出人意料之外,因為實際上,濃咖啡會導致心悸,但這項研究凸顯了咖啡影響人體的複雜性質。

一項針對374名有心臟病或其他急性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研究發現,血壓正常的人一天喝1到2杯咖啡,發生心臟無法有效輸出血液的狀況,比不喝咖啡的人低88%。

俗稱的左心室收縮性心臟衰竭(left ventricularsystolic dysfunction)是常見的心臟衰竭前兆。

然而,咖啡對高血壓患者卻沒有保護功效,實際上,喝咖啡會增加他們罹患左心室收縮性心臟衰竭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卡斯托里尼(Christina-MariaKastorini)說:「咖啡含有數種生物活性複合物,對心血管系統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

在有利方面,咖啡富含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與抗氧化物,這些物質被認為具有保護功效,但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咖啡對血壓的不良影響,似乎會抵消這些成分的效果。

由雅典 Harokopio大學與Hippokration醫院團隊進行的這項研究,在捷克布拉格(Prague)的「歐洲心臟學會」(European Society Cardiology)會議上發表。

fsj 提到...

常躺在沙發上不動 頸椎病變易上身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10.05.10

有些民眾回家後的娛樂就是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看書,但隔天經常落枕或痠痛。北市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師陳重嘉指出,現代人在辦公室常看電腦,頸椎長時間支撐負擔已經不小,回家如果又不留意,很容易頻頻感到痠痛,甚至落枕,久而久之演變成頸椎病變。

中醫師陳重嘉表示,頻落枕也是頸椎可能潛藏病變的徵兆,如果伴有頭痛、頭暈,手麻痹,病變可能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必須就醫。

陳重嘉醫師提醒,預防上首先須養成定期運動習慣,如游泳、做柔軟操以活動頸部肌肉。不要躺在沙發或床上看電視、看書,尤其長期伏案工作的人,少做低頭屈頸或長時間頭頸為同一位置動作,而且每40分鐘站起來活動,做做頸部柔軟操、聳聳肩,或自我按摩肩頸部肌肉,以放鬆肩頸部肌肉。

陳重嘉醫師表示,對已經出現頸椎病症狀的患者最好能選用前高後低的傾斜式桌面,或讀書看報時使用有一定傾斜度的閱讀架。

此外,醫師建議睡覺時枕頭不宜太高,並將頸椎、肩背部一起墊實,切忌只墊頭枕部使頸椎懸空,否則將加重頸部肌肉的疲勞,加重或誘發該病。若經常落枕也容易導致頸椎病。還有需注意肩頸部保暖。

醫師解釋,引起頸椎問題的原因一般包括頸部勞損。外傷,頭頸部的任何損傷都可能導致頸椎病、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等。頸椎病按其受壓部位不同,一般可分為頸背型、脊髓型、神經根型、交感型、椎動脈型等。開始常以神經根壓迫和刺激症狀為主要表現,以後逐漸出現椎動脈、交感神經及脊髓功能或結構上的損害。

有些人以為頸椎退化只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陳重嘉指出,年輕人使用電腦、工作,讀書不知休息,頸椎負擔大,佔門診個案的5成以上;醫師建議患者就醫藉由症狀、影像檢查確診,必要時可同時採用針灸、中藥及物理治療來改善。

陳重嘉指出,針炙療法對舒解頸部僵硬有療效,以頸項局部取穴為主,常取風池、天柱、後溪、列缺、肩外腧、華佗夾脊,再依據病症部位的經絡走向特點,配以局部穴位。服用活血化瘀、疏肝柔痙、補腎等中藥,對於頸椎症候群是可以活絡筋骨與軟組織氣血的作用,若配合物理治療的推拿、整復、頸椎牽引與自我復健運動,對於頸椎病來說,也能收到加成效果。

針灸治療頸椎病機理是通過對腧穴的適當刺激,達到疏通經絡、調理氣血陰陽,恢復人體正常功能;因此,針灸在治療頸椎疾病引起的疼痛、痠麻、肢體不適等有明顯的緩解效果。

醫師提醒,頸椎病經過正規治療,大部份治療後可以有效緩解病情;但不可讓沒有治療經驗的人隨便按壓、按摩,否則操作失誤致使病情加重甚至癱瘓得不償失。醫師指出,頸椎病的診斷需重視臨床症狀和理學檢查,並結合頸椎影像學資料,才得以獲得較精確的診斷。



◆ 夏季熱病熱傷害 正確處置不可不知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元春/專題報導】2010.05.10

受溫室效應影響,全球夏日氣溫逐年升高,高溫環境中,人體容易受到哪些熱病、熱傷害?碰上這些熱傷害又該如何正確處理?今日專題將作分析,並提供民眾正確處置的方式建議,供民眾夏天遇環境熱傷害時運用。

炎炎夏日,高溫環境熱,恐造成民眾出現哪些熱病?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指出,包括中暑、熱衰竭、熱昏厥與熱抽筋等,都是處高溫環境下會造成的熱傷害,臨床以中暑、熱衰竭最為常見,但提醒民眾若已出現中暑症狀,應馬上就醫。

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指出,不論是中暑、熱衰竭、熱昏厥或熱抽筋等,都是因天氣熱,流汗多、脫水,身體一時無法反應所導致。不過,不管是中暑或熱衰竭等,因其臨床表現症狀,略有不同,因此各有相關不同的建議處置方式。

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分別指出,以中暑來說,患者會出現包括昏迷、叫不醒等意識改變,且有超過40℃高體溫,並常伴隨有無汗症,即皮膚表面呈現乾燥的狀態。

醫師詹佳孟補充,臨床接獲患者因中暑出現的高體溫,多為42、43℃,但也聽聞有人中暑時,體溫高達到45、46℃,且與其他熱衰竭等熱病不同的是,若民眾出現中暑,應馬上就醫,不可輕忽拖延。

而因高溫環境熱產生熱衰竭的患者,則會出現包括頭暈、頭痛、全身無力、噁心、嘔吐、肌肉痛、講話喘、疲勞等不適感覺,且其中暑不同的是,患者體溫正常,但略偏高,除此,患者也不會有無汗症,皮膚仍呈因有流汗,濕濕的感覺。臨床則建議出現熱衰竭患者,應移到陰涼處休息,並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至於熱昏厥,則是民眾因天氣熱出現脫水,並在姿勢變化時,因姿勢性低血壓而出現短暫昏厥狀況。醫師詹佳孟指出,熱昏厥患者會出現短暫意識喪失的狀況,但昏厥僅持續三十秒內,就會自然清醒,臨床則是建議出現熱昏厥患者,除休息、補充水分,可到急診打點滴盡快恢復正常。

除此,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指出,炎炎夏日,很多民眾在運動後,若僅顧及要補充水分,卻忽略補充電解質,就會因低血鈉出現腳抽筋等熱抽筋現象,常見抽筋部位包括肩膀、大小腿,並以小腿最常見會抽筋。

臨床則會建議出現熱抽筋患者,除先移到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外,可到醫院打點滴,快速補充電解質。

醫師詹佳孟進而建議民眾,夏日運動打球,補充水分外,別忽略電解質的攝取,建議民眾運動後不妨可喝經稀釋的運動飲料,水分跟運動飲料的稀釋比例約一比一,提供民眾參考。

fsj 提到...

研究:吃堅果不會胖 還降膽固醇

法新社/蔡佳敏 2010/05/11

(法新社華盛頓10日電) 根據今天刊在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吃堅果有益健康,因為各式堅果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研究報告指出,相較於不吃堅果的對照組,每天平均吃 67公克堅果的人總膽固醇濃度降5.1%,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也少了7.4%。

研究表示,三酸甘油脂過高的民眾,血脂也因堅果降了10.2%。研究人員分析的數據,來自7國25個試驗的583名膽固醇過高或正常、年紀19歲到86歲的男女。

這份由加州羅瑪琳達大學(Loma LindaUniversity)薩貝德(Joan Sabate)博士率領的研究發現,無論是什麼堅果,健康效果是一樣的。

然而,一個人的體重和壞膽固醇的高低,則會影響堅果的效果。

研究發現,開始的壞膽固醇越高,堅果降膽固醇的效果就越好;然而,一個人的體質指數(BMI)越低,也就是不超重、不過胖的人,堅果效果就越好。

堅果的效果也跟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有關。

相較於這些飲食健康、多吃單不飽和橄欖油、魚類新鮮蔬果的人,吃西方飲食、含高飽和脂肪的民眾,從堅果獲得的好處也較為鮮明。

好消息還在後頭。這份研究分析的數據顯示,吃堅果的好處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可減少發展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而且儘管堅果的脂肪含量高,它們不會讓我們變胖。(譯者:中央社蔡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