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8

「星系團成長機制」 中研院找到

◆ 天文研究團隊大發現 捕捉到宇宙最大結構體成長的瞬間

NOWnews.com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2010.04.07

宇宙中有各種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而「星系團(galaxy clusters)」是其中最巨大的一種,至於這是如何形成?中央研究院參與國際研究團隊今天發布重要研究成果,捕捉到氣體沿著絲狀結構掉入星系團中,證明先前天文學家星系團形成的理論。

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岡部信(廣去黃加ㄙ)博士(Dr. Nobuhiro Okabe)與天文所副研究員梅津敬一博士(Dr. Keiichi Umetsu),日前參與一組包括日本理化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 RIKEN)在內的研究團隊,首度捕捉到「星系團」成長的瞬間。該篇論文將於2010年4月9日刊登於天文物理學刊(Astrophysical Journal)的網站上。

「星系團」的組成成員,包含數百到數千個星系、會發出X射線的高溫氣體以及「暗物質(dark matter)」。研究團隊展示了編號為Abell 1689的「星系團」戲劇性成長的瞬間影像。研究發現,「星系團」會藉由加熱而成長,而觸發加熱機制的,是氣體掉入「星系團」內所產生的能量,至於這些氣體的來源,則是位於「星系團」外,被稱為「宇宙網」的細絲狀「大尺度結構(large-scale structure)」。

首先,研究團隊利用日本的「朱雀號」X射線觀測衛星(Suzaku X-ray satellite),對位於Abell 1689「星系團」最外圍的高溫氣體進行溫度測量,結果發現高溫氣體存在一個各向異性的溫度分布,該分布顯示,某個特定方向上的溫度,高達5800萬度,而其他方向上則僅有2300萬度。接著,研究團隊將X光波段輻射的數據與「Sloan數位巡天計畫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的資料做比對;其結果顯示,與溫度較高氣體相連接的,是位於「星系團」外的細絲狀「大尺度結構」,相對地,與溫度較低氣體相連接的,則是只含少數星系的區域。

研究團隊也將X光波段輻射的數據,與取自日本「昴宿望遠鏡」(Japanese Subaru telescope)和「哈柏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重力透鏡」(gravitational lensing)觀測數據做比對,結果發現這些溫度較低的氣體,其運動的速度應是低於音速的。整體而言,研究團隊透過整合X射線觀測、可見光觀測與重力透鏡數據的分析,首次捕捉到了「星系團」戲劇性成長的瞬間,說明了鑲嵌著這個星系團的「大尺度結構」會影響星系團的成長。

「朱雀號」衛星是日本第五個X射線天文台,其管理工作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簡稱JAXA) 」負責,而儀器研發工作則由數個日本研究機構與「美國航太總署Goddard太空飛行中心(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簡稱GSFC)」共同合作。

岡部信(廣去黃加ㄙ)博士2009年起於中研院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研究領域包括星系團、弱重力透鏡效應、X光與可見光波段數據分析及電漿物理學。梅津敬一博士是天文所副研究員,其主要研究領域為星系團,特別是在強重力透鏡和弱重力透鏡效應上;2001年加入本院「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陣列」(AMiBA)研究團隊迄今。

中研院指出,這篇論文將以「Suzaku Observation of Abell 1689: Anisotropic Temperature and Entropy Distribu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Large-scale Structure」為標題,於2010年4月9日刊登於天文物理學刊(Astrophysical Journal)的網站上。天文物理學刊是本重量級的天文期刊,2008年的專業影響指數高達6.33,排名全球第四。



◆ 「星系團成長機制」 中研院找到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0.04.07

中日合作 看到最大星系團

宇宙最大星系團的影像,首次呈現在世人面前。中央研究院與日本理化研究所等跨國研究團隊,透過哈伯太空望遠鏡等精密儀器,全球首度捕捉到星系團成長過程的精采影像,可以知道星系團的形成機制,及宇宙形成的的奧祕。

宇宙之最 仍在不斷長大

這篇重要的研究論文,4月9日將刊登在國際知名的「天文物理學刊」 (Astrophysical Journal)網路上,日本理化研究所更提前在今天下午1時,在該所網路進行全球首度發布,分享這分喜悅。

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籌備處研究助技師曾耀寰表示,宇宙是個浩瀚無垠的空間,最小的是星星,幾千億個星星組成星系,並由數十個至數千個星系組成星系團,最後再由無數個星系團架構出整個宇宙。

X光望遠鏡+哈伯 大發現

這個跨國研究團隊透過高倍望遠鏡、日本「朱雀號」X射線觀測衛星的X光太空望遠鏡、及哈伯太空望遠鏡等精密觀測儀器,發現氣體會沿著星系分布的絲狀結構,源源不斷流進Abell 1689星系團裡面,進而讓這個目前已知是最大的星系團不斷成長茁壯。

震波產生熱能 科學家解秘

天文科學家觀測發現,氣體流進星系團時會出現震波,並由震波產生熱能,提供星系團不斷膨脹、成長所需的能量。從星系團成長過程中,天文科學家也得以逐漸掀開宇宙神秘面紗。

參與研究的有中研院天文所博士後研究員岡部信廣、副研究員梅津敬一,及日本理化研究所、東京大學、東京都立大學、廣島大學、東北大學、山形大學及日本國家天文台等學術機構,陣容龐大。

※ 相關報導:

* SUZAKU OBSERVATION OF A1689: ANISOTROPIC TEMPERATURE AND ENTROPY DISTRIBU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LARGE-SCALE STRUCTURE
http://iopscience.iop.org/0004-637X/714/1/423
Madoka Kawaharada, Nobuhiro Okabe, Keiichi Umetsu,
Motokazu Takizawa, Kyoko Matsushita, Yasushi Fukazawa,
Takashi Hamana, Satoshi Miyazaki, Kazuhiro Nakazawa and
Takaya Ohashi
ApJ 714 423
doi: 10.1088/0004-637X/714/1/423

* Abell 1689 -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Abell_1689

* Scientists uncover influence of universe's large-scale structure on galaxy cluster growth
http://www.physorg.com/news189840875.html

百萬度的電漿可能在星系中「氾濫」
哈伯在噴發的星系中看見磁性怪物
星際磁場支配大質量恆星形成
銀河系中的巨大白矮星也許會形成超新星

1 則留言:

fsj 提到...

神祕暗物質 中研院研究現形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0.04.29

中央研究院參與的一組跨國研究團隊,最近透過天文望遠鏡首度觀測到暗物質的形狀,證實國際天文學界對暗物質的主流預測模型,有助於進一步解開宇宙形成的奧密。

暗物質 (dark matter)無法被可見光所探測,質量雖佔整個宇宙的23%,卻因看不到而顯得神祕,因此一直被當成假設存在的物質,用來解釋為何觀測到星系、星系團,甚至整個宇宙質量不一致的現象。暗物質的存在,一直是宇宙中的一個謎,多年來讓天文物理學家著迷不已。

這幾年來,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籌備處博士後研究員岡部信廣參加由台灣、日本及英國天文學家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透過直徑8.2公尺的可見光天文望遠鏡,觀察25個大質量星系團,發現介於星系團與地球之間的暗物質,呈現出非常扁平、近乎橢圓的形狀,而非簡單的球形輪廓。

中研院天文所籌備處研究助技師曾耀寰博士解釋,由於暗物質根本就看不到,因此只能觀測更遠處、距離地球30億光年以外星系團所發出的光線,進而推測出暗物質的存在及其形狀。

他說,這些星系團發出的光線,理應直線前進才對,但研究團隊卻觀測到彎曲的光線,因而推測這些光線在前進過程中,可能受到暗物質的萬有引力影響,經重力效應而扭曲,於是再從光線扭曲的程度,推算出暗物質的分布區域及形狀。這篇研究論文,4月23日已搶先刊登在國際重量級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報網站上。



◆ 中研院國際研究 發現暗物質扁平分佈

中央社 2010.04.29

中央研究院今天表示,參與跨國研究團隊研究,首度證實天文學界目前對暗物質的主流預測模型,描述暗物質在大質量星系團呈現近似橢圓的扁平狀分佈,登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網站。

中研院表示,暗物質 (dark matter)是宇宙中的一個謎,多年來令天文物理學界著迷不已。暗物質原先是一種假設存在的物質,用來解釋觀測到星系、星系團,甚至整個宇宙的質量不一致問題。

中研院表示,由於暗物質無法被可見光所探測,所謂的「暗物質粒子」的存在尚未證實,截至目前科學家僅能從它對其他天體所造成的重力影響、背景輻射或相關理論模型加以推斷其存在。

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岡部信(廣去黃加ㄙ),日前參與一組跨國團隊,運用特殊望遠鏡觀察25個大質量星系團,藉由重力透鏡詳細測量這些星系團的暗物質空間分佈。

中研院解釋,星系團是研究暗物質分佈的理想場域,因其含有成千上萬的星系,納有大量的暗物質。研究者拍攝到大質量星系團的廣角影像,並依這些影像來測量和分析暗物質的分佈。

中研院表示,經過詳細分析圖像中的重力透鏡效應,取得明確的證據顯示暗物質在這些星系團的分佈,平均來說,暗物質的分佈呈現出非常扁平的形狀,而非簡單的球形輪廓。且扁平化程度相當大,其橢圓形的長軸與短軸比例相當於2比1。

中研院表示,這項發現首度利用重力透鏡,直接偵測出暗物質分佈的扁平化現象,與主流理論結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