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30

巴西財長示警 國際貨幣大戰開打

◆ 巴西財長示警 國際貨幣大戰開打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0.09.29

巴西財長蒙迪嘉(Guido Mantega)說,日本、南韓、台灣等世界各國為提高競爭力正競相貶抑貨幣,「國際貨幣戰爭」已然爆發。

日本、南韓和台灣的央行近來競相讓貨幣貶值;出口大國中國雖面臨美國施壓,仍打算繼續壓抑人民幣匯價;此外,從新加坡到哥倫比亞的各國官員也紛紛對本國貨幣強勁升值的情況提出警告。

蒙迪嘉27日在聖保羅表示:「我們處在國際貨幣戰爭之中,這威脅到巴西,因為有損我們的競爭力。」蒙迪嘉也透露,許多決策官員都在竊竊私語說:愈來愈多國家把貶抑匯價視為提振經濟的方法。

匯價下跌會使一個國家的出口變便宜,有助提振該國經濟。愈來愈多國家促貶貨幣也會導致各國難以在全球經濟論壇上就匯價議題協力合作。

舉例來說,11月將主辦20國集團(G20)高峰會的南韓不願在議程上凸顯匯率議題,部分原因是害怕得罪其主要貿易夥伴中國。

彭博資料顯示,去年初以來,美元兌巴西里爾匯價約貶值25%,使里爾成為全球最強勢的貨幣之一。然而巴西至今除了干預當地外匯現貨市場,並未採取其他阻升里爾的行動。

過去兩周,巴西央行幾乎天天買進高達10億的美元,收購金額約是近幾月每日平均金額的十倍,但這麼做主要是為了吸收湧入巴西參與國營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670億美元售股計畫的資金。紐約野村證券美洲新興市場研究部主管佛朋說:「巴西政府的發言和行動有很大的差距。」



◆ 美債臺高築 黃金上看1400

中央社 2010.09.29

由於美國國債突破13兆美元大關,投信業者指出,若美國負債一直成長,美國很可能放手讓美元貶值,則黃金可望相對上漲,加上實質需求,第四季有機會挑戰1400美元。

金價近來在屢破新高下,已經衝上每盎司1300美元。群益投信海外投資長葉書弘表示,根據及時追蹤美國收支狀況的網站USDebtClock.org顯示,美國國債已經突破13兆美元大關,未來金價恐怕只會持續往上。

他進一步說明,從近10年美國國債與金價年增幅關係來觀察,可發現金價與美國國債走勢呈現完全正相關。尤其近年來美國國債以每年5000億美元的速度增加,債務變得越龐大,導致美國不得不讓美元貶值,讓以美元計價的黃金相對走高。

這樣滾雪球的結果,也讓弱勢美元與高價黃金的趨勢延續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保德信全球資源基金經理人張正鼎指出,由於美國高失業率與低通膨環境交互影響,11月初聯準會所召開的例行性會議,極有可能推出第二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在預期美元將持續大量流入市場的情況下,勢必會加重美元貶值的壓力。

他還說,新興市場通貨膨脹、已開發國家避險需求,以及美元貶值一直是過去一年推升金價的重要因子。

但隨著第四季中國、印度傳統旺季來臨,他預期,10月將由新興市場的實質買盤來測試金價1250美元的新底部,一旦飾金買氣旺盛,即代表實質需求成長明確。

等於再加上實質需求這個因素,張正鼎認為,11月中下旬黃金將可望再展開新一波的漲勢。金價在今年底前就有機會挑戰每盎司1400美元的新關卡。



◆ 美國企業CEO 仍悲觀看「錢」景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9.29

美國企業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dtable)28日公布的最新調查顯示,全美企業執行長(CEO)第三季對經濟前景的看法更加悲觀,由於擔心未來的銷售成長可能減緩,公司高層主管更加不願意增聘新人。

執行長們不看好前景,預示經濟將持續緩慢復甦,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一直是拖累經濟成長的主要因素。

不過由全國大型企業執行長參加的該組織調查並非全是一片黑暗,其中更多的執行長預期,將在今後六個月增加資本支出,這是顯示強勁的公司資產負債表與提高生產力的跡象。

圓桌會議主席、威瑞森通訊(Verizon)執行長賽登博格說,「目前尚看不到較大的成長勢頭。除非出現大量的實質性需求,不然雇用將持續以緩慢的速率進行。」

據該協會資訊,其執行長經濟前景指數9月份下跌到86,不但大幅低於6月時的94.6,而且中斷了持續了五個季度的升勢。

※ 相關報導:

* 美消費信心 七個月低點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877628.shtml



◆ 驚奇的1年 台商大把現金搬回來
http://www.udn.com/2010/9/29/NEWS/FINANCE/FIN2/5877301.shtml

【聯合報╱記者許佳佳/台北報導】2010.09.29

許多財富管理人員都稱去年是「驚奇的一年」,因為遺贈稅率大幅降低至單一稅率百分之十、兩岸關係解凍…,讓台灣打破了二十年來資金只出不進的情況,許多理專都看到了好久不見的老客戶,而且他們幾乎都是帶著大把大把的現金回來。

渣打銀行業務部門主管溫明芬透露,她在私人銀行已有二十多年,以往都是看到有錢人把錢往海外匯;但近兩年,已有許多高資產客群看好國內的股市與不動產,主動詢問資產回流的相關問題。她就曾接待過一位華僑,指名要在台灣買商辦大樓,單位金額以新台幣「億元」起跳。

部分券商也表示,金融海嘯時蕭條了好一陣子的證券VIP室,去年以來也出現了很多老面孔,許多人都是在二十年前台股上萬點後就移居海外,但現在看到台股有再上萬點的潛力,讓這些六、七十歲的資深主力再度活躍於市場。

某股市名嘴就說,去年在遺贈稅大降後,台商匯回來的錢,簡直可用「淹腳目」來形容;再加上去年加權指數自四千點一路反彈到七千點,很多人都嘗到甜頭。現在股市站穩八千點,很多金主都已五億、十億元在集資,而他最近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那裡找得到優秀的操盤手?」

老闆們在股市猛賺,太太群也沒有閒著。房仲業者透露,去年以來,包括帝寶等指標社區,已有很多貴婦團「把房子當股票操作」。



◆ 經濟部:GDP可望20年來首度超越大陸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878214.shtml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2010.09.29

行政院主計處預估我國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8.24%,經濟部次長梁國新表示,主計處的預測算是比較保守,國外不少經濟學者預測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會超越10%,成為20年來首度超越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率。

梁國新今天上午出席「2010流通經營者高峰論壇」時表示,台灣今年經濟成長非常好,民間投資增加30%以上,第一季經濟成長率13.7%,第二季 12.5%,全年成長以主計處比較保守的預估也有8.24%。英國經濟學人認為我國全年經濟成長率可達9%,甚至有經濟學者認為可達10%,成為20年來第一次可以超越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

他表示,ECFA是台灣經濟繼續成長必要條件,尤其是面對東協十加一的競爭,ECFA更是必要條件。但是市場規模擴大,如果沒有好的商品和服務,市場將是看得到吃不到,因此經濟部將產業調整列為經濟部工作重點,但企業也必須提升競爭力,進行產業升級。

他說,國際上要求與我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FTA)的聲音越來越多,歐洲商會發出白皮書,希望歐盟和我國簽訂FTA,日本商會也表達同樣意見;尤其感受到日本態度最積極,上個月一個投資團去日本,有400多家日本中小企業表達希望和台灣業者合夥結盟,共同開拓亞洲市場或是中國大陸市場。

扶植服務業 內外鬆綁

副總統蕭萬長表示,為扶植服務業發展,政府將研擬比照科技業上市櫃審查推薦制度,降低中小創新服務業進入資本市場門檻,未來與他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 (FTA)時,也會積極爭取降低他國服務市場進入障礙。

蕭萬長今天上午出席「2010流通經營者高峰論壇」時表示,ECFA帶給台灣產業轉骨的機會和挑戰,未來政府在進行ECFA 服務貿易後續談判,以及與其他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時,例如與新加坡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時,會積極爭取降低其他國家服務市場進入障礙。

【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吳敦義上午出席全球招商人員培訓典禮表示,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做好準備,讓台灣投資風險降低,投資的未來性提高,讓各國與台灣一起進入大陸、東協和全球市場,大展鴻圖。

※ 相關報導:

中美專家論全球治理新思考
英法帶頭 引爆歐洲罷工潮
稀土可被中國壟斷 美將重建供應鏈
農業投資不足 通膨怪獸「吃」定開發中國家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全球外匯準備 美元比重攀升

中央社 2010.10.01

國際貨幣基金(IMF)30日發佈報告指出,第2季全球外匯準備,美元所佔比重攀升,反觀歐元比重則下滑,顯示歐債危機帶動美元避險需求。

據彭博報導,IMF報告指出,第2季美元佔全球外匯準備比重,由上季的61.7%攀抵62.1%。相對上年同季所佔比重為62.8%。

歐元比重則由上季的27.2%降至26.5%。在截至去年9月底止當季,歐元比重一度攀抵27.8%新高。

紐約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Banking Corp.)資深貨幣策略師弗蘭諾維奇(Richard Fraulovich)指出:「美元比重第2季出現攀升,適逢歐洲陷入債務危機。美元比重攀升的唯一理由是,只有美元是歐元的實質替代品。」

歐洲債務危機始於去年底,當時希臘新政府驚爆,希臘預算赤字大大超過原先政府公佈的規模。今年4月,希臘被資本市場拒於門外後,提出申請要求啟動歐盟-國際貨幣基金(IMF)1100億歐元救援計劃。之後歐盟決議成立7500億歐元救助機制,除援助希臘外,也拉拔可能陷入債務問題的其他歐元區國家。

IMF報告指出,日圓佔全球外匯準備比重,由3.1%增至3.3%,英鎊比重則由4.3%降至4.2%。

部份國家的央行紛紛加碼收購美元,而不是祭出資本管制措施,藉此壓低本幣匯率。

日圓兌美元匯價今年來累升11%,迫使日本央行於9月15日出手拋售日圓,以免日圓飆升危殆日本以出口為導向的景氣復甦。

巴西央行於9月1日至12日大手筆買進59億美元,買匯規模創下11個月來之最,藉此抑制巴西幣升值。巴西幣兌美元今年來累升2.8%。

※ 相關報導:

* 人民幣走向全球/人人都有毛澤東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438&f_SUB_ID=4530&f_ART_ID=274295

上個月,據說有些幸運的外國銀行,包括各國央行,得以用他們持有若干海外人民幣來投資本地的中國債券。據《金融時報》本週報導,首先付諸行動的是馬來西亞的中央銀行。透過這項購買,將中國貨幣隔絕於世的金融長城上的石頭,又被移除了一塊。



◆ 雙喜臨門 美GDP上修 失業改善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10.01

美國小幅上修第二季經濟成長率,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也下滑,製造業景氣活絡,顯示經濟成長步調雖和緩,但企業裁員的速度開始放慢。美股早盤應聲走高。

美國商務部表示,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1.7%,優於市場預期和一個月前公布的1.6%。消費支出和企業庫存投資增加,是GDP上修的主因。儘管如此,整體經濟復甦從去年底開始降溫仍是不變的事實,去年最後一季GDP成長率高達5%,今年第一季降為3.7%。

展望第三季,許多人認為經濟表現大概和第二季相去不遠,最後一季也不會有太大改善。這也是市場何以普遍預期失業率在未來幾個月仍居高不下,甚至繼續上升。

不過,勞工部30日另外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周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減少1.6萬人至45.3萬人,優於市場預期。連波動較平緩的四周平均申請人數,也減少到7月24日為止當周以來最低,從兩周前的46萬4,250人降到45.8萬人。

另外,9月芝加哥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意外攀升到60.4,甚至超越彭博資訊調查預估的最高值,顯示製造業景氣仍暢旺。

美股30日早盤一掃經濟成長減緩的陰霾,三大指數同步上漲,道瓊最高上漲113點,漲幅逾1%,標普500和那斯達克漲幅至少也都接近1%。紐約西德州輕原油11月期貨價最高上漲2.07%,報79.47美元。

美國GDP去年底大幅增長,主要是受企業積極回補庫存帶動,但隨著這種效應漸減,經濟成長速度也變慢,分析師預估今年第三季GDP成長率大約介於1.5%至2%。7至9月GDP初估值約一個月後公布。

商務部統計,第二季企業庫存增加688億美元,高於先前估計的632億美元,獲利增幅從0.1%調高到0.9%,但支出從增加17.6%縮小至17.2%。進口增幅從32.4%擴大到33.5%,是1984年來最大。

消費者荷包看得較緊,也導致第二季經濟成長減緩,不過支出從2%上修至2.2%,增幅是2007年第一季來最大。

至於通膨指標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與上次公布的數據一致,但扣除食物和能源後的核心PCE增幅從1.1%微降至1%。

※ 相關報導:

* 韓國9月CPI 比去年同月升3.6%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883170.shtml

南韓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月激升3.6%,創18 個月來的最大升幅,也遠高於8月的2.6%漲勢,可能逼迫央行必須升息因應。

* 消費者物價下滑1% 日本繼續通縮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883137.shtml

日圓升值造成進口品價格降低,日本統計局今天宣布,8月份不含生鮮食品的核心消費者物價 (CPI)下滑1%,創連續第18個月下跌的紀錄,也為日本央行下周可能放寬貨幣政策再添一新跡象。



◆ 央行升息半碼 打房放緩

【經濟日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2010.10.01

中央銀行宣布從今(1)日起,調升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半碼(0.125個百分點),土地建築融資的管控也同步實施。

央行雖是道德勸說銀行自行規範,但央行總裁彭淮南明言,銀行對空地貸款要有妥適規範,如果銀行不做,「央行就會做」。

央行6月時針對房市採取針對性
經濟日報/提供
審慎措施,對大台北部分地區限定第二棟房貸的成數,央行打炒房的第一波明顯針對房市投資客;昨天央行未發布進一步的全面緊縮措施,僅促請銀行對空地抵押貸款訂定妥適規範,顯示第二波是針對建商「養地」而來。

央行昨日召開第三季理監事會,考量到國內經濟穩定復甦、市場利率反映走高及物價溫和上升等因素,央行決定調升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至1.5%,1. 875%,3.75%。有助市場利率循序接近正常水準。

在央行升息之後,各大行庫最快今天起跟進升息,存款利率約調升0.06個百分點,放款利率則等幅調升0.125個百分點。

除調升利率緊縮資金外,央行對房市管控方向也從過去的投機客,轉到上游的建商,空地放款成為央行開刀的目標,彭淮南強調,「買了土地,拖很久不蓋房,就是養地」。

據悉,央行將採取「雙周報」的模式,對銀行承做空地放款進行抽查。

參與理監事會的合作金庫董事長劉燈城表示,將會帶頭做起,但希望民營行庫也要配合,否則會淪於形式。

市場人士分析,這段時間央行會觀察土建融的變化,可能循管控房貸的作法,道德勸說後,在第四季提出正式規範。

※ 相關報導:

* 台幣狂升 央行警告:外資別來炒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5/5883183.shtml

fsj 提到...

匯率戰打不打都是問題

【經濟日報╱社論】2010.10.02

飽受套利資金攻擊的巴西最近發出警告,全球正處於一場國際匯率戰爭之中;國際貨幣基金(IMF)接著說,發生全球貨幣戰爭的風險不是很大,但不能排除這個可能性,更重申人民幣被低估;次日,美國眾議院通過針對人民幣的匯率改革法案,全球匯率戰愈演愈烈。這樣的衝突並非第一次,不同的是,這次的主角是現在及未來全球超級大國美國及中國(G2)的兩強之爭,旁觀者跟著捲入,形成匯率混戰,加劇國際緊張。眼下,各國似乎只能被迫迎戰,並期盼新的全球合作協議能在 G20達成。

美國眾議院日前通過「公平貿易與幣值改革法案」,美商務部可依此對貨幣遭到大幅低估的進口貨品課徵額外關稅;在此之前,財長蓋納已嘗試運用國會的制裁威脅向中國施壓,這項法案等於提供了實質的棍子。下周,在華府召開的IMF和世銀年會、G20財長會議將是另個戰場。看來,美國行政部門、國會及IMF三方口徑一致,不讓人民幣升值勢不罷休。

問題是,貨幣低估認定的爭議恐不小;據此法案,如果某政府在18個月內進行大規模且長期的干預,使實質有效匯率低估5%,加上該國在18個月內擁有巨額經常帳盈餘等,該國貨幣就會被認定「根本上低估」,但目前沒有所謂「合理」的實質有效匯率公式,既無依據,又如何計算是否低估?所以,最後還是由結果反推匯率是否低估。

另方面,經常帳盈餘多少才算「巨額」,也是中美爭議所在;美國宣稱中國擁有巨額中美貿易順差,是導因於人民幣低估,但中國認為是國際產業分工的結果。

從統計資料解析,兩者都說對一半。中國是從供給面的出口看,觀察東亞11國(中日台韓港及東協六國)在美國進口市場占有率,依1991至2009年每五年一期(最後一期是四年)平均計算,分別為39.6%、36.3%、34.0%及34.0%,亦即整體東亞在美國進口市場的份額,未因匯率波動而大幅變化或擴張,但就個別國家而言,因中國扮演供應鏈的最後一段,匯集了絕大部分對美順差,但也對其他東亞上游國家產生逆差。因此,從供給端看,即使人民幣升值,東亞對美出口恐仍難減少,只是部分終端產品可能由中國移至其他國家生產出口,美國並不會減少進口。

相對的,過去資料亦顯示,東亞整體對美出口市占率不受匯率影響,但匯率升貶會影響從美國的進口量。因此,美國真正在意的,不是人民幣升值時美國人是否會少買亞洲商品,而是期待中國為因此多買美國商品,進而縮減雙邊貿易差額,同時增加美國的就業。

所以,美國在意的不是本身市場的問題,而是希望藉由低匯率,把美國商品賣到中國或亞洲,並因中國正是未來最大的潛在市場,自然鎖定人民幣為對象。但過去經驗也顯示,東亞諸國貨幣升值後,幾乎都沒什麼好下場,因為彼此同屬價值供應鏈的一環,相互投資頻繁,大部分的商品生產很容易被取代,出口市場常被競爭對手搶走。就連日本那麼難被取代的出口商品,日圓一升值,馬上就產生轉單效應,更別說以價格競爭為主的其他國家商品。因此,美國單挑人民幣升值,是很難達成預期目標的。

也因此,美國還使出了其他手段,像堅不升息、持續定量寬鬆的貨幣政策等,加印美元鈔票流竄全球,亞洲不買單,幣值就得升,買單,就等於借更多錢給美國,未來問題恐更大。因此,亞洲甚至全球貨幣匯率問題,的確需要進行全球協談,但此次G20聚會可能有解嗎?以當前G2劍拔弩張之勢、各國內部成長壓力及缺乏互信,實在難以樂觀。



◆ 利率→趨勢向上 台幣→緩升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2010.10.02

中央銀行理監事會後解讀央行雙率政策,確立三大政策方針。在台灣經濟景氣復甦確立後,利率將朝向上趨勢、匯率傾向緩升,溫和選擇性信用管制降低房市風險將正式上路啟動。

下周起,國內銀行存款利率將全面調整,特別的是,固定利率將超越機動利率,意謂景氣復甦確立、利率後續走揚。同時,合庫、土銀、台銀等大行庫將公告最新的「土建融授信規範」全面管控空地貸款,並要求申貸戶立約保證「一年內動工、三年興建工期完工」,未依約者不排除回收銀行貸款。

至於台幣匯率方面,雖然亞洲貨幣全面走升,央行無法阻擋此波熱錢流入亞洲市場的升值趨勢,但為堅守市場穩定,央行匯率政策將朝向「緩步升值」趨勢,光以昨天央行尾盤硬將台幣從急漲2.64角重壓回小升2分來看,即可見端倪。

央行10月1日起調高貼放利率半碼(0.125%)後,台銀、土銀、合庫跟進宣布自下周一(10月4日)起調高各天期存款牌告利率0.03至0.125個百分點,同時調升銀行或政策性房貸利率約0.06個百分點以上,此舉也將使得全台超過320萬戶的房貸戶利息負擔加重。

值得觀察的是,銀行首次將固定利率全面拉抬至比機動利率高,如,合庫一年期定儲機動利率為1.15%,固定利率達1.155%,此一目的是銀行預期未來利率將開始逐次走升,希望先綁住民眾固定利率,以確保銀行成本。同時,也代表銀行對未來景氣看法轉佳,台灣經濟景氣復甦確立,未來一段期間內利率只會往上、不易往下。

據央行、主計處的統計,今年第二季台灣經濟成長率高達12.53%,出口、訂單、工業生產及批發零售表現均佳,預期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高達 8.24%,明年將持續成長4.64%。加上今年前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0.99%,主計處預估今年全年CPI年增率為1.23%、明年 1.43%,顯示今、明兩年內台灣經濟成長動力仍佳、物價通膨壓力有限,未來央行將持續溫和引導利率走揚。

土建融方面,央行交付銀行進行內部控管,下周起各大銀行將陸續發文分行,原則上除要求客戶「簽立切結書」白紙黑字寫明未來一定期限內取得執照、動工,也將視合理的興建期間要求完工,並定期派員到現場追蹤,一旦未依約動工將依切結書條文予以利率加碼或全數回收貸款額度等事後追從罰則。



◆ 為什麼? 中國房價 愈調愈漲…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10.03

北京政府29日端出一系列打壓房市的新調控措施,隔天卻被股市解釋成利空出盡,激勵低迷已久的房地產類股拉出一波長紅。有人諷刺中國股市是把「喪事」當成「喜事」來辦,但也說明中國房地產業似很難擺脫「愈調愈漲」的魔咒。

廣州日報的一篇分析報導指出,自2003年以來,中國幾乎年年推出樓市調控政策,但房價卻始終愈挫愈勇、越調越高,追根究底應該不出下列四個因素:

1.土地財政的比重過高

根據中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09年全國實際繳入國庫的土地出讓收入為人民幣1兆4239.7億元,占去年全國6兆8477億元財政總收入的23.23%。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指出,「地價上漲給地方政府帶來太多的真金白銀,調控高房地產價格就等於動地方政府的奶酪。」要想真正地解決高房價問題,必須斬斷地方政府收入與房地產漲價的密切關係。

2.政策執行力打折扣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接受訪問時,直截了當地說:「政策執行不力,是導致樓市越調越漲的罪魁禍首。」例如,國務院常務會議4月要求,購買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築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貸款頭期款比例不得低於30%。但仍然有不少買家能以相當於兩成的頭期款買到房子。還有,今年3月,國資委要求78 家非地產主業央企退出房地產市場,但至今也看不到哪些央企割捨地產業務。

3.貨幣供給連年猛增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表示,房價與成交量的上漲,根源是信貸過多。根據人民銀行網站的數據顯,中國2000年的廣義M2貨幣供應量為 13.24兆元,2002年為18.32兆元,平均每年增加不到2兆元。但從2003年後,增速明顯加快,2003年為21.92兆,2009年衝上 60.62兆,2010年全年估計將達到71.84兆元。

廣義貨幣供應量一年比一年大,十年間共增加58.6兆元,增幅超過四倍,而主要城市房價的漲幅基本上也是這個幅度。

4.百姓對政府政策不信任

中國商業地產聯盟秘書長王永平解釋說,政府每次推出調控措施後,市場都會觀望一陣子,「但愈是觀望,房價最後反而漲得更厲害,幾次後大家對政策就不信任了。」

最近一次的房價報復性上漲發生在去年,此前的2007年至2008年,政府剛端出收緊房貸等系列調控政策。然而,隨著金融危機到來,政策發生急轉彎,國家反而刺激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導致報復性的上漲終於在2009年下半年爆發。

fsj 提到...

美股5月崩盤 鎖定兇手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0.10.02

消息人士指出,美股5月6日「閃電崩盤」的禍首應是Waddell & Reel金融公司拋售期貨,導致美股20分鐘內市值蒸發8,620億美元。美國官方調查報告最快1日對外公布。

消息人士指出,美國證管會(SEC)與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在調查報告的結論說,由於Waddell & Reel進行避險交易,大舉拋售E-mini標普500股指期貨合約,使歐債危機後神經緊繃的交易員驚慌失措,恐慌性賣壓紛紛出籠,拖累道瓊工業指數當天盤中暴跌998.5點。

曾任美國證管會首席經濟學家、現任南加州大學金融學教授哈里斯指出,市場每天都在處理龐大交易,5月6日當天任何大量交易都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E-mini標普500股指期貨是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交易量最大的合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執行長唐諾修(Craig Donohue)6月底曾表示,5月6日當天該合約6月期貨的交易量為570萬口,而美東時間下午2時至3時的交易量為160萬口,占總交易的28%。

他說,2時45分28秒左右該合約指數在半秒鐘瞬間狂跌12.75點,交易商共拋售1,000口期貨。

市場現在每百萬分之一秒就可執行龐大訂單,投資人要求監管機構解釋交易法規是否跟不上時代變化,監管機關壓力不小。證管會主席夏比若(Mary Shapiro)希望在維持股市流動性的同時,也能保護美股投資人。

不過消息人士指出,這份眾所矚目的報告不會直接點名Waddell & Reel,也不會提出任何政策建議。

總部在堪薩斯州的Waddell & Reel公關主任侯德里說:「我們不確定評論未特別點名本公司的報告是否恰當,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是當天眾多交易商之一,只是在控管旗下投資組合的不利風險。」

Waddell & Reel金融公司已有73年歷史,以共同基金服務為主,服務小型投資人,旗下掌管480億美元,與其他大型基金相比規模並不算大。

但共同基金業顧問波布洛夫(Geoffrey Bobroff)認為,Waddell & Reel是長期買進持有的投資機構,不具備活躍交易商的特質,應該不是美股5月崩盤的禍首。

※ 相關報導:

* 企業高層狂賣 印股警訊浮現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884649.shtml



◆ 美金融紓困 比預期省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0.10.02

美國白宮發言人吉布斯(Robert Gibbs)說,美國政府紓困金融業的成本不到500億美元,不到原先估計的十分之一。另一方面,美國財政部正加緊收回紓困成本,過去九周共出售花旗5%的股權,讓納稅人獲利逾10億美元。

美國政府在2008年10月金融危機高峰時,推出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ARP)以紓困金融業,該計畫預定4日結束。吉布斯說,財長蓋納30日告訴總統歐巴馬,紓困金融業的成本不到500億美元,也就是不及7,000億美元的十分之一。

吉布斯說:「總統收到的最新數據是不到500億美元。」他也說,等到接受紓困的汽車業償還向TARP的貸款,政府的紓困成本將進一步降低。

TARP的主要目的是,在金融體系瀕臨崩潰時買下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有毒資產,但這筆由財政部支配的資金後來主要用於紓困銀行和汽車製造商。

接受TARP紓困的銀行必須償還納稅人的投資,才能註銷政府對該銀行的持股。此外,銀行尚未還款前,都須定期支付財政部高額股息。

最新一期彭博商業周刊報導,紓困成本遠低於預期,主要受惠於援助汽車和保險業者產生的虧損低於預期和金融市場恢復元氣。

摩根大通前總經理艾列特說:「TARP受民眾厭惡,卻可能是最棒、最有用的聯邦計畫。」

另一方面,美國財政部30日宣布,7月26日以來共出售15億股花旗集團股票,每股平均售價為3.93美元,由於財政部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以每股 3.25美元價格取得這些股票,因此這筆交易使納稅人獲利10.2億美元。這也使得財政部對花旗的持股減至36億股,占花旗普通股的12.4%。

財政部等於以每日3,100萬股的速度出售花旗股票,這個速度必須提高一倍以上,才能按原定目標在年底時賣光花旗股票。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歐元前途黯淡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10.03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 (Joseph Stiglitz)警告,歐元的「前途黯淡」,市場近期內可能掀起操作風,他並點名西班牙或將成為投機客的下一個目標。

曾任世界銀行首席經學家和美國柯林頓政府顧問的史提格里茲,在其著作「失控的未來」 (Freefall)更新版中指出,歐洲各國政府相繼採取撙節措施,可能對脆弱的歐洲經濟造成無法逆轉的損害。

英國星期電訊報獨家取得的資料顯示,關於歐元問題,他表示,歐元區各國的需求日益分歧,德國等擁有鉅額貿易順差的國家,以及葡萄牙、愛爾蘭、希臘等財政赤字龐大的國家,彼此間的差距愈來愈大,使得單一貨幣制度承受極大壓力,甚至可能崩潰。

他建議德國脫離歐元區,讓歐元能夠貶值,以幫助陷於經濟困境的國家增加出口。他指出,歐元區使用單一貨幣,各國間匯率固定,等於自廢武功,放棄調整經濟的重要工具。在風平浪靜的時候,歐元沒有問題,一旦某一國家出現衰退,問題就來了。

史提格里茲主張,世界各國政府過於極切的企圖削減赤字,恐造成經濟二次探底。

目前在美國哥倫比亞商學院任教的史提格里茲表示:「歐洲各國的撙節風甚至飄洋過海吹到美國,太多國家過早縮減預算,造成全球需求降低,經濟成長腳步減緩,甚至可能導致二次探底。」

他說:「美國引發這波全球經濟衰退,現在歐洲可能接棒。」

史提格里茲指出,由於西班牙現在必須削減預算,勢必造成失業率惡化。在經濟減緩的情況下,政府財政問題的改善,效果可能微不足道。西班牙或許會步上十年前阿根廷經濟急速惡化的後塵,阿根廷後來把匯率和美元脫鉤,經濟才恢復成長。

他並警告,西班牙可能成為市場投機風的下一個目標。評級機構穆迪 (Moody’s)上周把西班牙的信用評級由AAA調降至Aa1。

史提格里茲也對金融界提出警告,金融界急於展現「一切回復正常」的假象,其實金融管制措施雖然有所改善,仍然存在另一波金融危機的風險。

fsj 提到...

匯率戰 亞洲央行阻升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0.10.05

亞洲中央銀行4日展開匯率攻防戰,台灣、南韓央行率先進場干預,泰國和菲律賓也暗示要出手阻升本國貨幣,但亞元指數仍升抵兩年高點,新台幣、韓元和泰銖對美元匯價分別衝上兩年、五個月及13年高點。

根據IFR市場的資料,亞洲各國政府上周估計買進188億美元以干預市場。

對此分析師和交易商認為,亞洲當局應該只是想減緩貨幣升值速度,而非阻升貨幣,畢竟干預的效果有限。

在許多亞洲國家已進場干預或揚言干預的情況下,追蹤10種交易最熱絡亞洲貨幣的彭博—摩根大通亞洲貨幣指數(簡稱亞元指數),4日升抵2008年7月以來最高水準;新台幣對美元觸及兩年高點;韓元漲至五個月高點;泰銖創13年新高;星元衝上1.3104星元兌1美元的空前新高,且已連續六個交易日刷新紀錄。美元指數徘徊在八個月低點。

強勁的海外投資組合資金湧入亞洲推升亞幣走高,使亞洲各國央行承受龐大壓力,若不加大力道阻升本幣以限制投機熱錢流入,恐危及出口導向的亞洲經濟。

首爾現代證券公司經濟學家金才恩說:「亞洲的干預行動只是要讓貨幣穩健升值,不是真的要讓貨幣反漲為跌,市場對亞洲資產的需求強勁,因為此區經濟基本面佳,全球基金仍持續把亞洲資產納入投資組合。」

南韓貨幣當局4日疑似進場干預,但韓元盤中仍漲逾0.7%,報1122.2韓元兌1美元,創5月4日來最高價。

交易商說,當局力圖守住1,123韓元價位,但不敵強勁的海外需求。

泰國財長柯恩4日說,已準備好支持央行採取阻升泰銖的行動。

菲律賓央行日前暗示正在評估外匯管制措施,以阻擋不斷湧入的熱錢推升披索匯價。日本5日料將進一步量化寬鬆以抑制日圓漲勢。在各國都不想自己的貨幣升值下,匯率戰爭預料將成為本周五(8日)國際貨幣基金(IMF)年會的熱門話題。

※ 相關報導:

* 刺激經濟 日本重回零利率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890574.shtml

* 澳洲不升息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890476.shtml

* 美企業獲利看增… 榨出來的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889611.shtml

這些資料顯示,美國大型企業從衰退中恢復的速度和強度都優於整體經濟,但為了達成亮眼的獲利表現,這些公司也調整營運方式,包括裁減數十萬名員工、關閉獲利較少的部門、把就業機會移至人力成本較低的地區、以及提高生產效率等... 因此,這些獲利增幅幾乎全都是從停滯不前或下滑的營收中榨取出來的。

* 十二五/七新興產業 撐起大陸15%GDP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889703.shtml

「十二五」規畫為大陸鋪陳出一張新的經濟地圖,這張新經濟地圖中蘊藏著豐富的寶藏,包括能源汽車等七大新興產業,十年後,這七大新興產業產值占大陸 GDP比重將從1%躍升至15%,產值將達人民幣10兆元,台商應關注大陸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把握機會加入大陸的產業供應鏈。

* 牽一髮動全球的利率匯率大戰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889577.shtml

自兩年前金融海嘯爆發之後,全球經濟即陷入一個奇特的失衡狀態;而眾所周知,資金市場正是全球經濟失衡的關鍵所在。只要資金市場一日不能導正,全球經濟即一日無法回返正軌。



◆ 政府應改進財政揭露方式

【經濟日報╱社論】2010.10.05

立法院已開始審議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暨附屬單位預算案。立法院的審議,主要集中在總預算案歲出與歲入金額的變化,以及其中政事別比重的消長,也引領媒體聚焦於此。然而近年來,政府預算的籌編方式早已出現相當大的改變,傳統上只注重總預算的審查方式已經不合時宜。

為了提高政府在預算籌編與經費使用上的彈性,現行預算法在設計上包括了總預算、追加減預算、特別預算,以及特種基金預算。其中,特種基金能夠專款專用,也可以向銀行舉借,資金調度相對靈活,因此較其他預算籌編方式更受政府青睞。幾年下來,中央政府非營業型特種基金的數量逐漸膨脹;明年度的預算中,共有基金 105個,若加計分預算下的101個基金,非營業基金的總數高達206個。其中,各種作業基金與特別收入基金的支出,分別為9,530億元及1,860億元,金額已經超過總預算案歲出總額的六成,規模不容小覷。

非營業基金既然日趨重要,檢視政府支出的規模與職能,就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總預算上,而應該將各種預算合併來看。總預算與各基金間的往來,只是資金增撥、收回及餘絀撥補的關係,這與母公司投資子公司的關係類似。但目前不僅總預算、特別預算與特種基金預算分別編列,立法院也分開審查。這種作法無法清楚呈現政府的收支規模,也不易查核。

從職能上來看,總預算支出按政事別,分為一般政務、國防、教育科學文化、經濟發展、社會福利、社區發展及環境保護、退休撫卹、債務、一般補助及其他等十類,其中對基金虧損的撥補也必須歸入。於是,總預算中填補非營業基金過去幾年所累積的虧損是一種政事支出,而基金當年度的支出卻不需做政事別的分類表達。但基金中,如交通作業基金、經濟作業基金、水資源作業基金、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作業基金等的支出,都是為了不同的政事。因此,目前的作法使得總預算無法完整呈現各種政事別的支出。我們若只在總預算上爭論收支規模或政事別支出比重的消長,其實並無意義。

所以我們主張政府應編製合併的財務報表,將各種預算納入;預算間的收支往來,只是政府內部的交易,則應予以剔除,以免重複計算,如此方能正確揭露政府收支的全貌。這就如同民間企業應依法網羅所有子公司的營收、資產與負債等,並剔除內部往來,編製企業集團的合併財務報表。投資大眾才能根據這些報表,真正瞭解企業的營運績效和財務狀況。

在沒有合併財務報表的情形下,現行的許多指標,例如政府支出(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 的比重、政府收支餘絀等,都將因收支的定義不清而失去意義。政府曾矢言要在十年內達到財政平衡;但財政平衡若只是指總預算平衡,則太過簡化。事實上,若無合併財務報表,靠搬動各預算的數字等作帳手法就能達到總預算平衡。

中央政府的財政揭露方式存在以上缺失,地方政府也有類似問題。因此,我國的財政統計不僅國內民眾不易掌握,國外專家也無從瞭解。但政府多年來積非成是,不願意面對財政揭露不足與不妥的問題。主計處負責總預算案籌編,同時發布政府會計公報,對此一問題應責無旁貸。

我們相信政府一定了解合併財務報表的重要性,也相信編製合併報表對政府而言絕非難事,關鍵只在執行的決心。政府除了推動組織再造,也應同時推動全方位的行政革新。政府的財政揭露是否清楚而完整,正是衡量政府進步的重要指標之一。

※ 相關報導:

* 短線炒房客 聯徵中心資訊全都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5889686.shtml

配合中央銀行的打房政策,財團法人聯合徵信中心20日起將全面公開「三年內購置不動產結案資訊」,銀行主管指出,該資料庫將讓「炒短線」的房市投資客近三年內每筆銀行貸款一覽無遺,銀行可藉此防堵投資客申辦房貸。

fsj 提到...

經濟成長前景不容樂觀

【經濟日報╱社論】2010.10.06

國際信用評等機構惠譽上周表示,由於台灣的財政持續惡化,明年經濟成長無以為繼,成長前景弱於其他亞太國家,所以對台灣的主權評等維持為負向。這種負面評價,政府高層可能很不服氣,因為依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達到13.7%或全年預估可達8.24%,政府首長自認為經濟成長亮麗,遠勝南韓和香港。惠譽提出批評之後,馬總統也仍說今年經濟成長率可能超越中國大陸,是過去二、三十年從未有的。然而,高層官員若不急著宣傳政績,由官方的預測數字,即可看出經濟成長趨勢並非那般樂觀。

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雖高達13.7%,但這主要是去年經濟太糟、基期偏低所造成。依主計處的預測,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8.24%,相對去年1.9% 的負成長,年成長率沒有比外國突出;且依同一預測,今年各季經濟成長率是逐漸下降,到第四季僅剩1.37%,明年一、二季也分別只有2.28%和3%,以台灣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發展程度,是頗低的成長。此外,明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雖已降到4.64%,但這還是靠預測明年第四季成長7.46%才拉上來的,而一年後的成長預測卻是如此的遙遠而不貼切。所以,依主計處的預測,政府高層的樂觀並不符實際,甚而可能誤導人民和政策。

若更仔細分析,我國的情況可能比上述數據還差。主計處預測的今年成長率中,有1.68個百分點是存貨增加的貢獻,而這項增加是為補回去年大量減少的存貨,不是實在的需求成長,明年也不再有這項成長因素。

更不實在的是國外淨需求或順差的貢獻。主計處估計,我國今年順差將比去年減少1,638億元,這項總需求的減少,應會使我國國民所得減少約1.3%。然而,經濟成長率是按95年固定價格的資料計算,而這幾年出口物價下降而進口物價上升,使得今年用以計算經濟成長率的出口金額比實際金額高(例如同一產品的出口金額為100元,但經下跌的出口物價平減後會大於100元),而進口金額則比實際金額少,本為減少的順差金額因物價調整而變成增加,還對經濟成長率有 1.91個百分點的貢獻,一來一往即差了3.2個百分點。所以,由人民福利或用所謂經貿易條件變動損益調整的國民所得來看,8.24%的經濟成長率扣掉這 3.2個百分點大約只剩5%,即使不論去年負成長及今年存貨大增的情況,成長率也不算高。

高層官員不只忽視了主計處的預測及上述統計方法造成的高估,他們的樂觀也可能來自對民間投資的錯誤認知。財經首長近來常掛在嘴邊的,就是今年民間投資將破 2兆元,是除2006年渣打銀行併購新竹商銀之外的最優表現,也將是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率的動能之一。但依主計處的統計,今年預估值僅略高於2004年,卻仍低於2006和2007年。官員只要願意看一下資料,就不會以為現在投資很高。

把渣打併新竹商銀當成是2006年民間投資較多的理由,則是觀念的錯誤。這種併購是購買既有的企業和資產,就購買的個人或企業來看是一種投資,但就全國來看只是產權的移轉而非國民所得統計中的投資或固定資本形成毛額,所以渣打併新竹商銀的金額並不會出現在國民所得統計,而使2006年民間投資變高。官員若有這種基本統計和學理上的誤解,可能會誤以為外國人來台併購甚至買股票都是我國投資的增加,因此也可能會誤導招商的方式或高估其效益。我們不認為政府高層會故意曲解數字來欺騙人民,上述各種對經濟成長和民間投資過度樂觀的解讀,應是出於他們對資訊和學理認知的不足,政府應改正這樣的認知,以做出正確的趨勢判斷及相應的政策作為。



◆ 政府隱藏性債務破15兆 監院糾正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2010.10.06

監察院今天通過對行政院與財政部糾正案,因為監察院調查發現,中央政府隱藏性債務(金額尚須估計),總計高達15兆7千億元,財政部近年採取寬鬆減稅政策,未事先籌妥經費或收入來源。財政部國庫署回應指出,潛藏負債有些隨政府提例保險準備金、勞健保費率調整後,不見得會成為負債,財政部已在積極健全財政的穩定性。

監察院表示,我國中央政府債務餘額雖未逾公共債務法之限制,惟國家安全報告及相關數據,均顯示政府債務餘額持續攀升、潛藏性負債龐大,財政赤字持續惡化,對國家發展與國家安全形成潛藏的威脅「核有違失」,行政院應以嚴正態度速謀補救之道。

針對中央政府穩藏性債務,監委調查報告指出,在軍公教退休人員退休金為8兆6千多億元、社會保險提存不足部份為4兆8千多億元、積欠社會保險之保費補助款為1千2百多億元、道路徵收補償費為2兆元等項目,合計達15兆7千億元。

糾正文強調,我國中央政府債務餘額持續攀升、潛藏性負債龐大,財政赤字持續惡化,將對國家發展與國家安全形成潛藏的威脅,而財政部屢次對外宣稱「財政尚稱穩健」,排除自有財源之債務對我國用來衡量債限之基準(國民生產毛額)與先進國家所用者(國內生產毛額)不同,但都略而不提。

監察院主張,中央政總預算書應適當揭發隱藏性負債,已有違失,將送行政院檢討改善。

不過,國庫署則對此強調,依據公共債務法,99年度中央與地方債務,各為4.6兆、5兆,加計佔GDP37%,並未超過法定上限,在金融風暴時,政府舉債刺激經濟,已逐漸發揮效益,未來仍會持續透過中長期健全財政方案等措施,讓政府債務能逐年下降。



◆ 經濟衰退 克魯曼:美情況比日糟!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10.06

包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哈佛大學教授費德斯坦在內的一個經濟學家小組5日預測,美國還會有好幾年的痛苦期,失業率在2014年之後很久仍會居高不下。克魯曼甚至說:「我們比日本還糟。」

克魯曼、費德斯坦與高盛集團的首席經濟學家哈齊爾斯都同意,決策者未充分刺激經濟,還需更多的後續行動支撐。哈齊爾斯在左傾智庫Demos主辦的華盛頓研討會中說:「美國還要很多年的時間,才有機會重返接近完全就業的情況,2014年可能還言之過早。」

小組中的若干成員表示,失業率在回降之前,可能還會再竄高。費德斯坦則預測,房屋價格或許還會跌得更深,因為很多負債高於房價的溺水屋屋主把資產交給債權銀行後,住宅的供給將隨之大增。

他說:「這種情況會傷害消費者信心,民眾也更難遷往有工作機會的地點。」

小組中的經濟學家以有氣無力的美國復甦,和日本1990年代經歷的長期衰退作比較。

克魯曼說:「事實上,我們的情況比日本還糟。」他指出,美國的貿易赤字遠大於日本,失業率竄得更高,也更快面臨採取補救措施的政治意願枯竭。他說:「長期以往,比起我們即將經歷的處境,我們可能會把日本的失落十年當作是一段成功的故事。」

這些經濟學家表示,聯準會可以藉買進政府債券或其他投資,盡到更大的心力。聯準會在11月2-3日的下次政策會議中,將討論提振經濟的潛在措施。但經濟學家小組預測,聯準會不會有「冒險」的意願,買進足夠的國庫券為經濟製造更大的激勵效果。

※ 相關報導:

* 戰熱錢 亞幣「貶」聲隆隆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5892143.shtml

美國持續採行量化寬鬆政策,使得全球熱錢湧向亞洲市場,台灣、南韓、日本、新加坡、泰國政府紛紛進場干預匯價,或採取降息、審查外匯等干預手段,緩和自家匯率升幅。

* 日韓巴西動作不斷 全球掀貨幣寬鬆戰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5892100.shtml

全球貨幣市場風起雲湧,隨著日本央行重回零利率政策,南韓與巴西等國央行相繼出手力圖阻升本國貨幣,市場預料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與歐洲央行也將跟進擴大寬鬆貨幣政策,5日激勵美歐股市大漲,道瓊指數一度漲逾1.5%,金價也改寫歷史新高。

fsj 提到...

IMF示警/貨幣當武器 重傷全球復甦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0.10.07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康(Dominique Strauss-Kahn)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警告,各國政府把貨幣當作政策武器來解決國內問題將引爆貨幣戰爭,進而嚴重傷害全球經濟復甦。

金融時報6日刊登這篇專訪,史特勞斯康說:「貨幣可作為政策武器的想法顯然已開始流傳,這種想法若轉化為行動,將嚴重危及全球復甦…。這種作法會產生負面、且極具破壞性的長期衝擊。」

日本央行5日採取量化寬鬆措施,調降基準利率,並成立新基金以收購政府公債等資產。導致日圓對美元走貶,公債、股票和黃金的價格都走高,因為投資人預期全球主要國家央行可望展開新一輪量化寬鬆。

史特勞斯康說:「有報導指出,某些新興國家面臨龐大資金湧入的問題,而且這些國家似乎正在考慮利用貨幣取得優勢,尤其是貿易優勢,我不認為這是個好方法。」

日本上個月採取六來年首見的干預匯市行動,提高匯率戰爭的可能性,史特勞斯康說,日本這麼做若不是想藉由僅此一次的出手來恢復匯市的平靜,就毫無意義。他說:「試圖避免匯市出現破壞性波動是一回事,但如果這代表日本當局已開始鎖定匯價,就會是更大的問題,我們不希望這樣。」

外界高度期望IMF能居中協調,讓全球經濟恢復平衡。美國財政部一位資深官員5日表示,IMF在恢復全球經濟平衡上扮演關鍵角色,而更具彈性的匯率將是恢復平衡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然而新興市場國家在IMF內的地位日漸提高,加上中國駁斥外界對其干預匯價的批評,使得史特勞斯康必須小心處理IMF內兩大勢力(即中美兩國)間的議題。

史特勞斯康支持人民幣必須升值的普遍看法,但他認為人民幣升值應該是北京當局改變政策、轉而提高內需的結果。他說:「為了重新取得平衡,人民幣將必須升值,升值有助於控制通膨,並提高人民的消費力。」但這個過程可能費時數年,美國政府當然不願意等這麼久。



◆ IMF示警/三大危機 威脅金融穩定

【經濟日報╱編譯何信彰/綜合外電】2010.10.07

1. 全球成長趨緩
2. 各國負債嚴重
3. 歐美銀行債務缺口近4兆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IMF)5日警告,全球金融穩定的風險依舊很高,除了全球成長趨緩、各國負債嚴重外,歐美銀行業在未來兩年的債務缺口將近4兆美元,更是威脅經濟復甦的「致命傷」。

IMF5日在華府舉行的年會上提出「全球金融穩定報告」說:「許多先進國家的決策當局,將面臨經濟低度成長、主權債務增加和金融機構依舊脆弱的交互影響。」

IMF的報告還說,歐洲和美國銀行業必須在未來24個月再融資將近4兆美元,許多銀行必須改善資本結構,政府也得向銀行注入新的資產並延長緊急救助的時間,以強化其資金結構,特別是西班牙、德國以及美國的銀行。

IMF顯然也關切英國的銀行業,根據英格蘭銀行(英國中央銀行)的資料,英國銀行業在2012年底前得再融資7,500億到8,000億英鎊,同期間屆期失效的緊急援助金高達2,850億英鎊。

※ 相關報導:

* 誇張!薪水不漲的十大荒謬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75678



◆ 中歐領導會晤 歐盟反貨幣戰

中央社 2010.10.07

中歐領導人6日在比利時首府布魯塞爾會晤,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呼籲不要打貿易戰、貨幣戰,歐方同聲表示反對貿易戰和貨幣戰。

新華社報導,溫家寶和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共同主持第13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溫家寶指出「不要打貿易戰和貨幣戰」。

報導引述,歐方反對貿易戰、貨幣戰等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願進一步擴大中歐雙方的經貿合作和相互投資,加強與中方在國際事務中的溝通與協調,共同因應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推動20國集團首爾峰會取得實際成果。

當天,溫家寶還在中歐工商峰會演講強調「不要壓人民幣升值」。溫家寶說,最近歐元匯率波動很大,是美元造成,「怎麼能把這個帳算到中國頭上?」如果中國經濟出現危機「對世界絕不是好事」。

在中歐領導人會晤前,溫家寶突然轉往德國與總理梅克爾短暫會面,雙方並發表總理會面聯合新聞公報,其中表明「中德願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

不過,梅克爾在會見溫家寶前,呼籲中國容許人民幣重返合理價位。

外電的報導說,梅克爾繼歐元集團主席榮科(Jean-Claude Juncker)和歐洲中央銀行總裁特瑞謝(Jean-Claude Trichet)後,加入歐元區領袖督促人民幣升值的行列。

fsj 提到...

央行:美歐超量化寬鬆 全球混亂禍首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2010-10-08 工商時報

央行昨日晚間發布一份參考資料,主題為:美國Fed、歐洲ECB超量化寬鬆,正造成全球混亂;這份引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 說法的文章指出,美國聯準會及歐洲央行採行超級寬鬆貨幣政策,無助於全球經濟復甦,而是使全球陷入「混亂」(chaos)。

面對國際熱錢蜂擁,推升亞洲貨幣身價,主掌外匯市場的外匯局長林孫源疲憊不堪,昨天還對媒體表示:「熱錢流來亞洲,大家(亞洲央行)都很痛苦!」

史提格里茲在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場研討會中表示,Fed及ECB製造的「流動性氾濫」,正造成外匯市場不穩定,迫使日本及巴西等國家被迫出手阻止本國貨幣升值,以捍衛本國出口商權益。

史提格里茲認為,「近期這些國家採取行動抑制本國貨幣升值是『必要的』。在目前情況下,他們不能一味放手讓匯率升值,造成出口受到破壞,這麼做『很自然』。」對此段話,央行總裁彭淮南顯然非常贊同,所以還特地畫上了底線。

文章中還提及,9月初以來,美元對一籃主要貨幣的匯率指數已重挫6.5%,市場預期Fed將採取更多寬鬆措施來救經濟,因而拋售美元轉而尋求其他投資標的;大量流竄的美元,造成許多經濟成長展望強勁的新興國家貨幣持續升值。

史提格里茲指出,巴西4日宣布,將外資投資巴西公債所課徵稅率大幅調高一倍,日本央行也將基準利率調降至0%~0.1%。

史提格里茲認為,更多貨幣刺激措施,將無法解決全球總體需求缺乏所造成的問題。雖然降息或許有一點效果,但如欲解決美國及歐洲所面臨的問題,則效果過於薄弱,「我們需要的是財政刺激措施。」



◆ 美國赤字下降 居二戰來次高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10.08

美國國會預算處(CBO)7日表示,9月30日結束的2010會計年度,赤字估計達到1.29兆美元,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第二高紀錄,不過金額已比去年減少。

CBO表示,2010會計年度赤字占美國GDP(國內生產毛額)的8.9%,優於2009會計年度的1.4兆美元。美國2009會計年度赤字約GDP的10%。

CBO表示,經濟改善、聯準會操作獲利增加以及企業所得稅款增加,協助上年度預算差距縮小。另外,美政府在銀行金援、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和聯邦存款保險的花費減少。這些省下來的錢,幫忙填補失業津貼、教育和州補助,以及其他包含在8140億美元經濟振興法案中支出增加的部分。

美國財政部預計將在數周內公布正式的上年度赤字數據。

美國2005-2007年間平均赤字約為GDP的2%,金融風暴讓比率暴增。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日前警告,赤字居高不下將有嚴重後果。他認為,長期而言,政府債務與GDP比率攀升很可能對利率形成上行壓力,進而抑制資本形成、生產率以及經濟成長。



◆ 瘋狂世界中的自保之道

【經濟日報╱社論】2010.10.08

這真是個瘋狂世界!自金融海嘯爆發以來,美國率先將基準利率降至0至0.25%的超低水準,同時採取等同「從直升機撒鈔票」的量化寬鬆政策,各國聞風景從,讓各國利率幾乎都創下各自的歷史最低,貨幣供給量的擴張也達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如此有志一同的行動,並未促成全球經濟的復甦,反而使資金橫流,熱錢四出尋覓獲利機會,搞得許多國家股、房市狂飆,釀成隨時會破滅的巨大泡沫,有些則因利差交易盛行,資金大量失血,經濟欲振乏力。在資金洪流為患、難以操控的大環境下,先進國家以美、日為首,擴大量化寬鬆政策,日本更不惜重回好不容易才脫離的零利率境地。當他們努力在火上加油,這個世界錢流為禍的局面,何日可以戢止?

完全陷入瘋狂的美國,經濟體質迄今仍屬全球各國中的佼佼者,失業率卻居高不下,房市也起伏不定,復甦腳步緩慢。不自深省,這全是零利率將國內資金大量驅往投機市場,流向國外從事利差交易而令銀行融資吃緊,國內市場枯涸的結果;反而因資金流向新興市場,使其貨幣看漲,自以為獲得寶貴的機會,可以大力打壓美元幣值以改善其持續惡化的貿易赤字、達成出口加倍的目標,乃聯手20國集團(G20)先進國家施壓中國,意圖複製1985年廣場協定的戰果,令人民幣大幅升值,以挫其出口激增的銳氣。因而一直到11月G20高峰會之前,人民幣都會面對強勁的促升壓力。

促升人民幣的壓力,引來巨量熱錢向東亞集結,因而新台幣、韓元乃至日圓,都在熱錢攻擊下頻頻升值。唯獨身處壓力中心的人民幣,卻以蝸步升值因應,令各界十分困惑。睽其緣由,不外數端。首先,廣場協定使日圓狂升,被許多人解讀是日本陷入兩個「失落的十年」,通貨緊縮纏身迄不能脫離的主因,有此前車之鑑,中國豈敢輕易蹈其覆轍;其次,中共總理溫家寶面晤美國總統歐巴馬時嚴肅宣告,倘若人民幣升值20%,大陸出口部門將會瓦解,後果不堪設想。同時,中國握有2兆餘美元的外匯存底,對抗熱錢的子彈不虞匱乏,想輕易推升人民幣從中取利,恐非易事。即使如此,大陸仍然步步為營,不敢稍懈。最近通膨升高,預估可能達到 5%的高水準。溫家寶即公開表示,即使升破5%,也不會升息,顯然中國已充分掌握在熱錢洪流中不致滅頂之道。

在熱錢洪流中升息,是最可怕的行為。因為在一片零利率、低利率之間,敢於升息,立即成為「出頭鳥」,鶴立雞群,引來更多投機者瘋狂套利;而熱錢忽然湧至,必要時將幣值推升,又創造出巨大的套匯利益;兩者一時並至,投機者一舉兩得,豈不瘋狂搶進?因而,除了像澳洲這種握有巨大貿易逆差的國家外,全球各國除非通膨已達失控地步,均不敢輕言升息,而澳洲最近也已暫停升息。

台灣可能是少見的孤例。我們依貿易為生命線,乃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的直接競爭對手南韓,藉金融海嘯與北韓挑釁,已將韓元貶值七成,搶占大陸市場;台灣的房市、股市泡沫早已是眾所周知,央行更屢次採取不尋常的打房行動以防患未然。但就在熱錢猛攻新興市場、東亞又成為火力最集中的焦點,央行理監事會卻勇敢地連續兩季調升利息半碼,還宣稱「利率必須恢復到正常水準」,這猶如在資金的茫茫大海中,樹立一支光照四方的燈塔,指引熱錢向此簇擁。因而自升息後,央行連日疲於奔命,每天奮戰湧來熱錢,連基本的操作手段都被人看破,讓一群投機者每日當沖對作牟利。

這個世界太瘋狂?還是明哲保身為要。

fsj 提到...

世銀:貨幣戰爭 恐重演大蕭條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10.08

世界銀行總裁佐利克表示,貨幣戰爭危機一觸即發,各國領袖必須致力化解當前的貨幣緊張,避免情勢惡化,否則恐怕導致大蕭條重演。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卡恩則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最黑暗階段形成的國際經濟合作精神,如今正在式微,取代的是不平均且多動盪的復甦,令人擔憂。

全球貨幣和貿易戰爭是造成大蕭條的關鍵因素,這兩大因素將是IMF和世銀本周末會議的重點,而且將會是七大工業國(G7)財長高峰會的主要話題。這些會議將熱烈討論如何說服中國放手讓人民幣升值,並在美元貶值之際,平息新興國家控制資金流動的壓力。

佐利克說:「目前的緊張情勢如果演變成糾紛,或成為某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我們有重蹈1930年代覆轍之虞。」

IMF警告,說政府雖有必要減少沉重的國債負擔,但其中牽涉的風險也會嚴重拖垮經濟。

佐利克表示,歷史顯示「向鄰居乞討」策略難以奏效,建議國際機構如IMF和世界貿易組織(WTO)協助管理貨幣緊張情勢,避免不可收拾而導致更大傷害。

史特勞斯卡恩表示,全球合作逐步式微,令人遺憾。他警告:「合作的動能並未消失,但正在式微,這是很明確的威脅。」他表示,「大家必須記住,單從國內著手,無法解決全球危機。」

他表示不喜歡貨幣戰爭正在醞釀論,因為此詞「充滿軍事意味」,但他坦承「很多人認為貨幣是武器」,這想法對全球經濟絕無助益。


◎ 「強國匯率協議難成」

【法新社華盛頓七日電】

國際貨幣基金(IMF)187個成員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總裁8日在華府召開年會,國際貨幣基金執行委員會主席布特羅斯-蓋里說,他支持主要經濟體就匯率問題達成協議,但認為協議不太可能很快就成真。另外,法國表示,今年11月接任20國集團(G20)輪值主席時,將把全球匯率制度列為首要改革項目。

G20下個月將在南韓首爾開高峰會,記者詢問能否在峰會前就匯率問題達成共識,布特羅斯-蓋里表示,可能性不高,但未來三個月到六個月應該可以。

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7日宣布,在為期一年的G20輪值主席任內,希望達成哪些目標。她說,最近各國干預匯率的動作,除了日本、南韓,特別是中國,凸顯各國有必要進一步互相協調。她說,法國希望開始討論這個議題,預設立場愈少愈好。



◆ 歐元勁升 特瑞謝陷戰場邊緣

中央社 2010.10.08

在全球有匯率戰之虞,各國財金首長聚集在美國華府開會之際,歐洲央行總裁特瑞謝(Jean-Claude Trichet)卻和全球推動更寬鬆貨幣政策的趨勢背道而馳,造成歐元勁升。

日本央行本週宣佈提高資產收購計畫,美國聯準會也考慮類似措施,特瑞謝卻在昨天表示,歐銀決策者的看法仍和一個月前相同,目前維持取消無上限貸放計畫的承諾。

此番決心推升歐元自2月以來首度站上1.40美元兌1歐元的價位,讓歐元承擔市場經濟師所說的國際匯率競貶的重擔。

特瑞謝恐必須因此付出成長減緩的代價,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和瑞信集團(CreditSuisse Group)警告,匯率走強已開始傷害歐盟經濟。

駐倫敦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 SA)共同首席歐洲經濟師巴德(Klaus Baader)表示:「歐銀就像站在戰場邊緣,開心地允許他人朝自己開火,而毫無自衛跡象。」

在巴西財政部長曼蒂加(Guido Mantega)抱怨全球匯率戰開打後的一個星期,特瑞謝表示,匯率應由市場決定,並警告匯率失序波動恐傷害成長。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政府干預匯市,阻升本幣,以及美元因聯準會可能擴大量化寬鬆政策而走貶,特瑞謝的評論,為今天的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七大工業國(G7)會議定調。

俄羅斯財政部次長潘金(Dmitry Pankin)今天畫出俄國的戰線,潘金在華府向記者表示,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已團結一致,力抗意圖對匯率控制發表「任何尖銳評論」的嘗試。

駐紐約東京三菱日聯銀行(Bank ofTokyo-Mitsubishi UFJ)首席金融經濟師盧普基(Chris Rupke)表示,各國莫不竭盡所能快速啟動成長。」「經過證明且發現可行的提振貿易和經濟活動的方法是讓本幣貶值,但不是所有國家可以同時貶值,這將造成摩擦。」然而,這種歧見恐不夠強烈到足以讓官員設計新的匯率框架。



◆ 美國9月失業人數高於預期

中央社 2010.10.08

美國9月失業人數高於預期,政府就業人數減少,顯示財政赤字攀高所造成的傷害,正逐漸發酵。

美國勞工部今天於華府公佈的數據顯示,9月非農業就業人數減少9.5萬人,相較8月經修正後為減少5.7萬人。彭博調查經濟家的預測中值為減少5000人。失業率意外維持在9.6%。

不含政府機構的私人企業就業人數增加6.4萬人,低於預估數字,突顯部分聯準會(Fed)決策者所擔憂,美國自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經濟衰退中復甦的步伐太過遲緩,可能需要擴大寬鬆銀根。根據彭博調查經濟家的預測,直至2011年失業率至少都會維持9%,如此恐抑制佔經濟比重最大的民間消費支出。

加州Insight Economics LLC總裁伍德(Steven Wood)在報告出爐前表示:「就業反彈的速度有些緩慢,僱主對於聘僱的態度仍非常謹慎。」

根據彭博調查83位經濟家,9月失業率的預測範圍從9.6%到9.8%不等,8月失業率為9.6%。民間企業就業人數的預測範圍則是從維持不變到增加11萬人。



◆ 標普:全球政府舉債爆炸增長

中央社 2010-10-08

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tandrad & Poor's)警告,隨著人口高齡化,加上力抗金融危機付出高昂代價,政府財政大受影響,全球部份大型經濟體的公共債務已步上「爆炸之路」。

標普今天在倫敦發佈電郵報告指出,根據目前的財政政策推估,在2050年以前,佔全球人口逾三分之二的49個經濟體,其負債淨額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中值將攀抵245%,相對2007年的預估值為148%。

各國政府耗資數兆美元救經濟,導致全球預算赤字與主權債務飆高。以歐洲為例,希臘飽受財政赤字之苦,於5月分被迫向以歐盟為首的國際組織求援,愛爾蘭與葡萄牙也可能尋求外援,導致兩國借貸成本衝高。

標普推估,受訪49國的負債淨額佔GDP比重中值目前約為36%。這49國包括歐盟多數成員國、美國、中國與澳洲等。

標普指出,除非各國調整財政政策,否則人口高齡化將推高老年與其他社福支出,舉債飆高恐導致部份國家的主權債信評等慘遭降級。

標普在報告中指出:「人口高齡化將導致全球各國經濟成長前景丕變,各國主權信評2015年起將逐漸受損。」

標普指出,在2050年以前,支出壓力將推升日本政府債務占GDP比重達到將近750%,荷蘭比重將達590%左右,希臘為510%。標普表示,根據當前財政政策估算,在2020年代中葉以前,政府赤字佔GDP比重均值恐由目前的4.5%攀抵逾6%。(譯者:中央社趙蔚蘭)

fsj 提到...

解決貨幣戰 IMF擬對策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0.10.09

面對貨幣大戰一觸即發,全球財金首長8日齊聚華府討論全球貿易與貨幣戰爭這兩大議題,試圖找出化解貨幣緊張情勢的辦法。德國媒體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康周末將提出解決貨幣問題爭端的「系統穩定計畫」。

IMF和世界銀行(WB)周末將在華府舉行半年一次的會議,不過已經抵達華府的20國集團(G20)財長8日搶先舉行一場工作早餐會,七大工業國(G7)財長隨後也舉行自己的閉門餐會。

加拿大財長弗雷赫提抵達G20會場時表示,G20國家不該採取保護主義措施,也點名中國應履行承諾讓人民幣更彈性波動。他並樂觀預期全球財長周末能達成共識,找出化解貨幣緊張情勢的辦法。G20和G7都不會發表會後聲明,但G20官員透露,G20和G7都討論了匯率問題。財長們不只再次談到人民幣被低估,也熱烈討論東京當局上月干預匯市。

美國也因放任美元貶值而招致批評,因為美元跌跌不休促使投資人到巴西等新興市場追求較高報酬,推升新興國家的資產價格和通膨。

據了解,G7和G20也討論給予新興國家更多決策權,但尚未就如何分享權力達成共識,因為沒有國家願意退讓。IMF官員也出席G20早餐會,希望在下個月的G20領袖高峰會登場前,在改革議題上取得進展。

全球貨幣與貿易戰爭這兩個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關鍵議題,將成為全球財長本周末的討論主題。法蘭克福匯報報導,IMF總經理史特勞斯準備提出解決爭端的新計畫,將召集全球經濟強權參加定期性的論壇,以解決中期貨幣議題。

另一方面,美國財長蓋納8日分別與法、英、俄、歐盟、墨西哥、澳洲、以色列和阿聯等國資深財政官員及央行總裁舉行雙邊會議,希望爭取支持,一同加強對人民幣施壓。

世銀總裁佐立克7日警告,全球領袖必須及時化解貨幣緊張局勢,他說:「要是讓緊張情勢惡化成衝突或某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我們可能重蹈1930年代覆轍。」他也說,歷史顯示,以鄰為壑的政策無效,而IMF和世貿組織(WTO)等國際機構能協助緩和外匯市場的緊張氣氛。

史特勞斯康同日也說:「我們都想讓全球經濟恢復平衡,而調整貨幣價格才能實現重新平衡。人民幣被低估是全球經濟的緊張來源,我們若要避免創造新的危機環境,人民幣必須加快升值。新興國家若想進入體系中心,必須負起更大的責任。」

※ 相關報導:

*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拒讓人民幣快速升值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5899906.shtml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行長周小川8日在華盛頓舉行的匯率研討會上,駁斥要求人民幣快速升值的國際呼籲,表示中國會漸進地改革,但不會推行「休克療法」 (shock therapy)。



◆ 人民幣境外電子交易 邁大步

【經濟日報╱記者邱莞仁/綜合報導】2010.10.09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毅聯匯業(ICAP PLC)和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Corp.)正同美國、歐洲的銀行商討關於首次在電子交易平台上交易人民幣的事宜。這顯示人民幣國際化又邁出了重要一步,最終可能改變全球外匯市場的交易面貌。

全球最大銀行同業間交易經紀商毅聯匯業和湯森路透,上月27日正式允許人民幣在其電子交易平台上交易,為人民幣發展境外電子交易跨出重要的第一步。

華爾街日報與中新社報導,ICAP亞洲部主管Jeff Ward指出,自上周以來,每天都有好幾種人民幣交易,平均每筆交易額約為200萬美元;截至目前為止,只有香港的交易員參與交易,流通金額相對較少,預估對市場直接影響有限。

不過,Ward表示,ICAP目前正與美國、歐洲的銀行商討關於首次在電子交易平台上交易人民幣的事宜。隨著人民幣電子交易的雛形已經浮現,顯示中國官方正擴大貨幣岸外使用的試驗,未來可望延伸至到香港以外的交易員。

據了解,長久以來,大陸官方對於人民幣發展離岸交易一直有嚴格的限制,但在過去一年裡,為降低貿易和投資對美元的依賴,有關單位開始採取一系列政策鼓勵人民幣發展離岸交易。

其中,包括今年7月允許香港清算行可向台灣提供人民幣現鈔業務、發展離岸人民幣交易;今年8月,麥當勞成為首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非金融外資企業;同月,北京也允許合格的外資金融機構用人民幣購買中國大陸銀行間市場債券。

市場分析,現階段而言,以目前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情況來看,雖然交易額仍偏小,但成長的速度卻非常迅速。

截至今年8月底,香港各家銀行的人民幣儲蓄約為195億美元,比7月上漲26%,也較去年同期的567億美元成長一倍之多。

正在籌備到ICAP交易平台上進行人民幣離岸交易的德意志銀行亞洲外匯交易部門聯席負責人Jens Scharff-Hansen表示,由於價格透明、公開,電子交易平台已成為全球外匯市場中越來越受歡迎的執行工具。

若把人民幣和電子交易結合起來,增加市場參與者數量,對人民幣的流動性和訂價都有益。

據德意志銀行統計,在離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最高曾比在岸市場匯率多出1.6%。



◆ 匯率戰煙硝起 各國官員忙滅火

中央社 2010.10.09

儘管全球各國財經首長爭相滅火,亟欲安撫投資人對「貨幣大戰」的恐懼心理,但也提出警告,各國競相讓貨幣貶值恐危殆全球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IMF)年會已於華盛頓登場,各國決策官員紛紛示警,表示值此經濟增長減速之際,欲藉由壓低貨幣以提振出口恐導致保護主義抬頭,以及貿易失衡。中國則再次成為眾矢之的,各國官員表示,人民幣遭低估,要求中國加速人民幣升值。

加拿大財長佛拉爾帝(Jim Flaherty)向記者指出:「這是關鍵時刻,我們必需聲明各國領袖對自由貿易所作的承諾,避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國財長蓋特納(Timothy F. Geithner)指出:「全球再平衡進展有限,這將威脅全球經濟復甦。」

日本、巴西等各國爭相出手干預匯市,加上聯準會(Fed)有望進一步量化寬鬆,導致匯市震盪加劇。美元兌日圓匯價8日跌破82日圓,是1995年來首見,歐元兌美元7日一度升破1.40美元兌1歐元,是8個月來首見。

法國財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向記者指出:「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法國央行總裁諾耶爾(Christian Noyer)表示,全球決策官員必需「拉抬信心,而不是助長貨幣戰爭」,匯率震盪過劇威脅經濟擴張。

拉加德指出,法國樂見國際貨幣體系更加協調,以及更加多元化,但並未提出具體措施。巴西財長曼蒂加(Guido Mantega)建議二十國集團(G20),再度協商類似1985年「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的協定。廣場協議利用干預匯率手段成功貶抑美元匯價。

英國財政大臣歐斯本(George Osborne)指出,各國官員「真心誠意」地想要解決匯率爭端,「我們必需向反映經濟基本面的市場導向匯率邁進」。

然而,多數財長除針對中國外,均不願提出具體解決方案,只對近來匯率交易語多抱怨。盧森堡總理榮科(Jean-Claude Juncker)主持一場歐元區財長小組討論會,他認為歐元「過於強勢」,必需確保其他疲軟貨幣能夠追上歐元,特別是人民幣。

巴西央行總裁梅雷萊斯(Henrique Meirelles)認為,短期內難以敲定貨幣協定,並將匯率震盪劇烈歸咎於美國與各國鬆綁銀根,造成美元氾濫成災,且還助長熱錢湧入巴西等新興國家。

日本財務大臣野田佳彥指出,日本依然作好準備,必要時將進場干預匯市,不過,日本不會重拾過去長期、大規模拋售日圓的干預作風。

泰國總理艾比希(Abhisit Vejjajiva)指出,泰國內閣下週將集會,會商如何協助出口商因應泰銖匯價狂升至13年高點。

中國官員則極力抗拒外界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

中國人行行長周小川昨天在華府指出,人民幣匯率調整必需是循序漸進的,否則恐損及中國經濟。人民幣兌美元匯價8日衝上1993年來最高價位,但中國6月宣布鬆綁人民幣以來,人民幣迄今僅升值約2%。

俄羅斯財政部次長潘金(Dmitry Pankin)的發言則為匯率爭議添加更多火藥味。他表示,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等國團結一致,強力抗拒試圖對匯率控制的任何尖銳評論。

投資人與經濟家則認為,匯率激烈震盪恐扼殺全球經濟。

因準確預估2008年金融危機而聲名大噪的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在華府指出,歐元站上1.40價位,為歐元區帶來「痛苦」,歐元區恐再陷衰退。

fsj 提到...

整治高房價的另一隻手

【經濟日報╱社論】2010.10.10

內政部上周公布「住宅需求動向調查」,台灣六大都會區上半年新購置住宅的平均房價所得比提高為7.69倍,台北市更創下10.87倍的歷史新高,高房價已使民眾購屋的負擔愈來愈重、痛苦程度愈來愈大。因應此一情勢,中央銀行已以二度升息表態;但房價居高不墜,低利率非唯一成因,目前問題重重的房產稅制,更是縱容炒作的關鍵,只要課徵房產稅的稅基偏離市價的現象不變,台灣就會一直是投機客的天堂。要整治高房價,利率若是左手,稅制就是右手,貨幣政策已經備戰,房產稅制更要急起直追。

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早在2009年即警告,大量熱錢正湧進東南亞,亞洲有可能出現房地產泡沫。之後,南韓、新加坡、澳洲、香港與中國等地政府,先後以緊縮金融機構的貸款成數、調高交易稅等方式,抑制房地產市場的「非理性過熱」。例如,曾經歷過房地產泡沫爆破危機的香港政府,今年7月宣布將港幣2,000萬元(約新台幣8,000萬元)以上的豪宅印花稅,上調0.5個百分點至4.25%。香港特區政府明白表示,這是在低息環境下遏止樓市泡沫的措施之一;中國大陸則在9月宣布,將對部分城市開徵住房稅。

相較於亞洲國家高調採取金融、稅制雙管齊下的降溫政策,高房價早成民怨之首的台灣,卻顯得麻木與遲鈍。央行雖啟動升息,但因擔心下手過重而顯得戒慎警懼;財政部的房產稅制改革則是三分鐘熱度,一度炒得沸沸揚揚的豪宅稅已無下文,新政策動向亦不明,顯示政府的整體房市政策仍在觀望中,尚無意對加溫中的房市採積極性作為。政府的溫吞,對照前三季全台不動產交易總額近1,900億元的歷史新高熱況,以及房價所得比節節上升的民間焦慮感,已呈現出極大的反差。

政府不能再忽視這樣的反差,其不只造成金融體系的風險集聚,也終將波及社會的穩定。因此,除了貨幣政策及住宅金融監理的調控,政府必須推動房產稅制改革,特別是偏頗的稅基。用幾個數據來看政府荒謬的房地課稅政策。汽車、房屋與土地都是人民的財產,今年全台610萬輛車繳納了513億元的牌照稅;920萬棟房屋一年貢獻給國庫的房屋稅款是566億元。就稅收總額觀察,量大、價高的房屋,全年繳稅的總額水準竟與汽車相當。換算平均稅額,在台擁有一輛車,平均要繳8,409元牌照稅;換成一棟房屋,則只要繳交6,152元的房屋稅。

再舉一例,名列2010年亞洲十大豪宅之一的帝寶,每戶市 價超過2億元,一年房屋稅只有15萬元,相當於一台7,801cc的房車。一棟房屋或一筆土地該繳的稅比一台車還少,癥結就在政府靠公告現值、公告地價與房屋現值「三價」,架構起課徵不動產持有與移轉稅負的稅基,卻沒有一價能夠合理反映市況,使得實繳房產稅負遠低於應納稅負。除此之外,買賣土地不繳所得稅,只在交易時依一年調整一次的土地公告現值繳納增值稅。在房地產交易熱絡時期,選在二個公告日間進行交易,就算賺進金山、銀山,也不用繳一塊錢的土地資本利得稅。炒房、炒地的稅賦成本如此之低,炒作之風自然橫行,整治高房價更如天方夜譚了。

台灣房產稅制問題是多年病灶,早已扭曲不成形,但政府視而不見。升息不應是抑制房市過熱的唯一主力,央行總裁彭淮南也忍不住點出各國降溫房市會搭配稅制措施,直指健全房市有賴各部會合作。現在,央行伸出短期導正市場秩序的左手,望屋興嘆的民眾都在看,能讓長期房價回到正常水準的稅制,什麼時候才要出手。



◆ 抑制房價/住者有其屋政策 該改了

【聯合報╱林左裕/政大地政系教授、柏克萊加州大學訪問教授(美國柏克萊)】2010.10.10

內政部營建署於十月七日公布,九十九年上半年住宅需求調查結果顯示,台北市的平均房價所得比將近十一倍。居住大不易使社會工作者及弱勢團體為此不平而發聲,也成為選戰的重要議題,更說明了全盤擬定台灣(尤其是台北市)的住宅政策已刻不容緩。

在國內產業逐漸外移後,就業機會集中於台北地區的情況下,導致台北市的住宅供給不足約百分之七至八(即約七至八萬戶),此數據尚不包括未在北市設籍之流動人口對住房之需求。在充沛且低廉的資金供給、住房供需失調、以及不動產投資者之收益與成本(如持有與利得之稅負)不成比例等多重因素下,房價上漲乃是預期之事,不僅將住民逐漸逼出台北市,在國際間也與中國大陸幾個城市及香港成為資產價格飆漲的指標城市。

就國際間已開發城市之房價所得比分析,人口密度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台北市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約九千七百人,僅次於紐約之一萬五百人(其房價所得比為十二倍),但北市之房價所得比已略高於東京(十倍,人口密度約六千)。在這種環境下,若無政府相關配套措施,端靠央行道德勸說或監管銀行放款,要達平抑北市房價之目標,可謂緣木求魚。

唯有分散產業投資、增加就業機會至中南部,同時增加北市之住宅供給、輔以對投資者課合理之稅負,才能畢其功於一役。

然以往之國宅供給在北市已被證明為樂透色彩濃厚之政策,不應再復活,取而代之的,應是廣設價格合理的出租住宅。出租住宅除了包括以往的弱勢住宅外,應有一般性的出租住宅,此舉除了增加供給外,亦可藉合理的租金吸引人口進住,並以為平抑房價之替代品。在此方向下,國內的出租住宅應設定一成為下限,以台北市為例,將需約十萬戶,且不應集中在一特定區域,以免淪為被隔離之社區。

以德國為例,連續兩次大戰後,住屋嚴重不足,但政府與民間所提供的出租住宅,在目前仍佔整體住宅市場五成以上,也使得過去一、二十年間投資客無暴利可圖,但民眾安居樂業,使得德國經濟實力仍居世界鰲頭。

反觀國內以往參考採美國「住者有其屋」策略,住宅政策多著墨於補助民眾購屋,且認為不動產是經濟之「火車頭工業」;實際上的數據是不動產及營建相關產業之產值只約佔國內生產毛額之一成,若能使民眾在居住需求上無後顧之憂,國內經濟及人口則可望持續成長,達到國家社會永續發展的目標。

fsj 提到...

貨幣戰爭全球引爆 IMF無力回天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10.10

各國財金領袖9日敦促國際貨幣基金(IMF)加強監督全球經濟,密切注意各國貨幣和富國的政策,以防金融危機重演,可是他們未能化解可能引爆全面貨幣戰爭的深切歧見。

面對經濟嚴重低迷不振,一些國家有意把貨幣貶值,以促進出口和就業,使得有識之士擔心,1930年代各國相繼對外國產品進口高樹保護主義壁壘,引發貿易戰爭,並加重經濟大蕭條的舊事重演。

187國財金首長結束兩天IMF會議並發表公報,保證讓IMF更深入參與貨幣活動,可是對中美貨幣政策的尖銳歧異略而不提。

IMF總裁史特勞斯-卡恩說,他並不認為會議失敗,因為這次會議為G20國家11月的首爾高峰會以及IMF未來的會議,奠定獲致更大進展的基礎。

他說,由歐美傳統經濟強國以及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國組成的G20,仍決心達成一年前決定的促成更平衡全球成長,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改變現行貨幣政策。

各國成長不平衡,導致它們採取不同的因應政策,形成美元幣值劇貶,新興市場國家幣值劇升的情況,助長全球緊張對立。貨幣幣值激劇波動,也使重新平衡貿易的呼聲高漲,並引發新興市場可能出現資產泡沫化的隱憂。

華府希望IMF對各國的貨幣政策更「坦白」(candor)提供建議,公報中也出現這個字。北京強調「公平」行事(evenhanded)的必要,而這個字在公報中出現兩次。

布魯金斯研究所研究員普瑞薩說,要IMF加強監督的主張只是舊瓶裝新酒,經濟大國都鼓勵IMF加強對付其他國家,卻不願讓IMF干預它們的政策。

史特勞斯-卡恩承認對IMF進行改革,以在IMF決策委員會為中國和新興經濟國賦予更大表決權和代表權的問題,也還有重大歧見。G20領袖預定在11月的峰會對如何改革IMF達成協議。



◆ 海嘯期投資人大虧 泰力布轟諾貝爾得主是元凶

【經濟日報╱編譯何信彰/彭博資訊九日電】2010.10.1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即將在11日揭曉,但以《黑天鵝效應》一書聲譽鵲起的泰力布(Nassim Nicholas Taleb)8日卻說:在金融危機期間虧損的投資人,應該對瑞典中央銀行提告索賠,因為全球經濟走下坡,要歸罪於這個機構將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發表某些謬誤經濟理論的人。

泰力布8日接受訪問時說:「我要讓諾貝爾(經濟學獎)負起責任,因為金融體系崩壞導致工作或事業受損的人,都應提出告訴。」

泰力布說,風險模型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加持,結果害投資人蒙受損失,並導致納稅人的錢用來紓困。

泰力布點名1990年的三位經濟學獎得主:馬克維茲(Harry Markowitz)、米勒(Merton Miller)和夏普(William Sharpe),直指他們的投資組合理論和資產定價模型的研究有誤。

泰力布說:「一般人在用夏普理論時,嚴重低估所承受的風險,並使他們過度曝露於資產。」泰力布說他不是要怪三位學者提出這些想法,而是怪諾貝爾獎給予他們光環,否則他們的理論不會受到高度重視。

目前在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擔任榮譽教授的夏普說:「人們用(我的)這個理論並得出代數的數值預測,但他們帶入的數字不應由我來負責。」馬克維茲現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擔任金融教授;曾任芝加哥大學教授的米勒已於2000年辭世,享壽77歲。

泰力布在他2007年的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如何及早發現最不可能發生但總是發生的事》中提到,未預料到的事件可能會攪亂市場,並警告說銀行家過度依賴機率模型,卻輕忽了意料之外的大災難可能發生。

泰力布說:「假如其他人都不告,我會提告。」但他不願說會去哪或根據什麼提告。

曾任衍生性商品交易員的泰力布,目前在紐約大學教授風險工程,同時也是押注極端市場走勢的避險基金業者寰宇投資公司(Universa Investments)的共同創辦人。

諾貝爾物理、化學、醫學、和平、文學等獎項,是依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願成立,並於1901年開始頒發獎項。瑞典央行為紀念諾貝爾,在1968年成立經濟學獎。

※ 相關報導:

* 社論-兩岸經合會與爭端解決機制之定位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3x122010101000219,00.html

我國如果想在世界貿易組織對對岸行使爭端解決機制,對岸一定會基於不將兩岸關係國際化的終極考量而全力抗拒。既然如此,對岸勢必需要建立一套類似甚至優於世貿組織的兩岸爭端解決機制,才能使我們心悅誠服。因此ECFA再進一步提升為自由貿易協定,其中並設置有強制力的爭端解決機制,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發展方向。



◆ 出口與通膨孰重 央行陷兩難

記者王孟倫/特稿 2010.10.10 自由時報

今年以來,國際農工原物料價格大幅上漲,亞洲各國匯率升幅也大於台灣,讓新台幣面臨強大的升值壓力;不過,由於台灣出口電子業的「匯率變動忍受度」太低,若放手讓新台幣升值,將衝擊電子產業獲利。究竟該不該讓新台幣繼續升值,讓央行陷入兩難。近期亞洲各國掀起貨幣匯率大戰,我國央行以三十一元兌一美元為防線,進行新台幣匯率保衛戰。

亞洲貨幣升值顯然是大勢所趨;今年以來,新台幣升幅僅三%,但包括:泰銖、日圓、馬幣、新加坡幣與菲律賓披索的升幅,都已經超過六%,即使是台灣最大貿易對手國南韓,韓元也升了四%,因此,讓新台幣飽受匯率升值壓力。

無論是玉米、棉花、小麥、白金、白銀、銅、錫或國際原油,今年以來價格節節高升,以美元計價之漲幅也遠超過新台幣升幅;換言之,由於新台幣漲幅仍低於國際農工原物料價格之上揚幅度,使得國際進口物價上漲,更讓國內進口商吃不消。

台幣升值 衝擊電子業獲利

也就是說,如果央行能夠放手讓新台幣升值,除了是時勢所趨外,同時也可以對美元計價的進口原物料與商品價格上漲,透過匯率發揮抵銷力量,適度舒緩「輸入性通膨」的壓力。但問題卻沒這麼簡單,因為另一方面,台灣經濟體是高度出口貿易導向,新台幣升值會讓出口產業出現匯損,而電子出口業對匯率變動忍受度又太低,向來採取強烈抗拒升值態度,並要求央行進行匯率干預,否則將會嚴重衝擊到其營運與獲利。

央行希望能夠尋求平衡點,近來台北外匯市場幾乎是上午新台幣升值,下午尾盤央行再進場作價阻升,這可以讓不同需求者,選擇有利時間點進行結匯換匯;但畢竟匯率漲跌是「一刀兩刃」,無論新台幣貶值或升值,都有其優缺點,面對這場新台幣匯率保衛戰,央行正陷入兩難局面。

fsj 提到...

遏阻養地 明年課稅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10.10.11

針對財團養地賺取增值暴利,財政部開出第一槍。明(100)年起,私有土地閒置未開發,但供公眾無償使用者,除非做為道路或公共通行巷道外,將不再提供免稅優惠,須全數改課地價稅,稅率自1%起跳。業者土地稅負成本將增加。

財政部已通函全國稅捐機關,著手清查轄區內閒置的私有土地,過去享有免稅的土地,明年開始均要發單課稅。財政部從嚴規範私有土地適用免稅的用途後,將使閒置土地的稅負持有成本大幅上漲。此舉形同中央政府率先對閒置土地開徵具有「空地稅」性質的地價稅,且全台各縣市一體適用。

近年房地產市場交易熱絡、價格飆漲,人民購屋痛苦指數再創新高,民意代表要求地方政府須開徵空地稅,以遏阻財團養地不斷推升地價的行為。財政部指出,明年起限縮私有土地免稅範圍後,除非私有土地用做公眾通行的道路土地,否則都不再擁有免稅特權,可收嚇阻之效。

財政部上周發函給全國稅捐機關,指出原符合修正前土地稅減免規則第9條「無償供公眾通行道路土地以外的私有土地」,行政院已同意修正,已不屬於免徵地價稅範圍,應自次年(即100年)起恢復徵收地價稅。但屬未辦理登記或無固定管理人的寺廟(如福德正神廟)原享有免徵地價稅的土地,只要實際使用情形未變更者,准予繼續免稅。

土地稅減免規則第9條原規定,供公共使用的私有土地可免徵地價稅。財政部指出,過去因未限制公共使用範圍,以致免稅優惠浮濫,私有土地藉簡單整地做為廣場、綠地或簡易公園,即享有免稅利益,失去土地資源充分利用目的,也有助長財團養地之嫌。

地價稅是採累進課稅,基本稅率為千分之10,所有權人的地價總額超過累進起點地價者,按其倍數自千分之15至千分55累進課稅。無償供公眾使用的私人土地,若不符合政府指定的免稅用途,明年起要比照一般土地課徵地價稅,稅率最低千分之10、最高可達千分之55。

閱報祕書/空地稅

根據土地法第87條的規定,凡編為建築用地,未依法使用者,即屬於「空地」。或土地建築改良物,價值不及所占地基申報地價20%,也會被視為空地。為促進土地資源充分利用,凡被列為空地者,政府可對地主開徵「空地稅」。

開徵空地稅屬於地方政府的職權範圍,在兩種情形下,可以行使課稅權。但全台目前沒有縣市開徵空地稅。

第一,直轄市或縣(市)地政機關對於管轄區內的私有空地,依土地法規定,有權劃定區域、規定期限,強制地主依法使用。私有空地經限期強制使用,逾期未使用者,政府可加徵空地稅。

屬強制使用而未使用者應負擔空地稅,最低不得少於應繳地價稅的三倍,最高不得超過應繳地價稅的十倍。

第二,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對於私有空地,依據平均地權條例規定,得視建設發展情形分別劃定區域,限期建築、增建、改建或重建。逾期未建築、增建、改建或重建者,政府可按該宗土地應納地價稅基本稅額,對地主加徵二至五倍的空地稅或照價收買。



◆ 政府衝生技 雙箭頭並進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2010.10.11

政府新年度生技新政策逐漸成形。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決定在國科會下成立「超級育成中心」,提供產業化輔導;經濟部也邀集14家機構成立「台灣CRO(委託臨床試驗)產業聯盟」,要把台灣打造成亞太臨床研究中心。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日前召開「生技產業策略諮委會(BTC)」,政務委員張進福說,希望未來由國科會出面,在新竹生醫園區成立超級育成中心。

近年來國科會推動三大生技製藥相關國家型計畫,已累積不少研究成果,國科會並成立橋接辦公室,協助這些研究成果走上產業道路。超級育成中心的成立,就是為取代橋接計畫辦公室的功能,繼續由國科會推動產學銜接工作。

張進福說,超級育成中心成立後,可結合民間資金成立生技種子基金,助國內外研發成果,提供產業化輔導,將來達到商業化階段,再引進國發基金支持的生技創投參與投資。

據了解,政府成立超級育成中心的目的,部分原因是跨國大藥廠來台尋找合作項目,經常抱怨台灣沒有看得上眼的好案源,但是在不少海內外華人專家眼裡,台灣各學研機構其實蘊藏許多研發能量,應透過整合性平台提供產業化機會。

除了推動超級育成中心成立,經濟部技術處也規畫成立「台灣CRO產業聯盟」,並吸引14家機構加入,這14家機構除了進階生技為上櫃公司之外,其餘13家機構都是本土及外商未公開發行公司。

經濟部官員指出,成立「台灣CRO產業聯盟」的重點,是發展台灣成為亞太臨床研究中心,近年來愈來愈多跨國藥廠與台大、榮總及長庚等醫學中心合作,執行新藥人體臨床試驗,但是對產業界真正的技術價值,卻是在毒理實驗、藥物動力等前臨床研究。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曾表示,新藥開發由基礎研究到進入市場,需投入30億到300億元資金,其中最花錢的是第三期臨床試驗,但技術門檻也最低。【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行政院規劃生技產業發展新政策,日前舉行「生技產業策略諮委會」,但是這個會議卻把所有上市櫃生技廠商全數排除在外,包括龍頭精華光學及股本排名前三大的中化、永信及中天等公司都未獲邀請。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解釋,會前已廣徵產業界不同意見,這次沒有多找其他業者,是為了讓會議進行更有效率。



◆ 六大新興產業 遭批疊床架屋

【經濟日報╱記者楊毅/台北報導】2010.10.11

行政院大力推動的六大新興產業行動方案預算編列方式,遭立法院預算中心嚴厲批評,指行政院未依法檢附整體產業發展計畫,以及成本效益分析報告,送交立院備查,加上其預算編列散見於各種預算形式中,過度包裝,有「疊床架屋」之虞。

行政院推動六大新興產業行動方案,包括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綠色能源產業旭昇方案、觀光拔尖領航方案、健康照護升值白金方案,以及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等。

預算中心指出,行政院將六大新興產業發展方案列為明年度建國百年施政計畫,總共編列高達360億元預算金額,政府挹注資金龐大,但在總預算書中只有「簡單描述」。

預算中心表示,由於六大新興產業發展方案多為跨年度、跨部會大型計畫,包括多項子計畫,甚至部分計畫間具關聯、重複性,根據預算法規定,行政院應提供完整產業發展計畫及成本效益報告,否則立法院預算審查時,將難以瞭解整體產業政策、整體預算編列情形、是否重複編列、如何執行、如何分工等。預算中心強調,政府預算編列方式,缺乏一致性,更將使總預算失真。



◆ 2兆元 三大預算案今闖關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902066.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楊毅/台北報導】2010.10.11

立法院今(11)日展開連續三天加開院會,審查明年度中央政府「三大預算案」,總額近2兆元。立法院預算中心及立委批評,明年度非營業基金數量大增13個,總數多達206個,政府設置浮濫,並藉以規避審查,且無法呈現總預算的收支全貌,要求政府應儘速全面檢討、簡化規模,予以法制化。

行政院長吳敦義、主計長石素梅、財政部長李述德、經濟部長施顏祥及經建會主委劉憶如等人今天將列席,報告預算案編制經過並備質詢,包括「10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100年度中央政府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及「100年度至102年度中央政府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第三期特別預算案」,總額高達1兆9,802億元。

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報告指出,明年度非營業基金共有105個,總共編列收入及來源1兆8,825億元、支出及用途1兆9,014億元、稅後淨損189億元、繳庫288億元,但若加計分預算下的101個基金,總數竟高達206個,規模不容忽視。

預算中心提到,明年度非營業基金支出總額高達1兆1,209億元,占當年度總預算經常門歲出1兆5,122億元的74.12%,總預算有相當龐大的支出金額移往非營業基金,變相淪為政府降低總預算規模的政策工具外,其規模龐大與總預算規模相近,「主從不分、喧賓奪主」,須改善。

預算中心指出,部分政府機關將施政或業務計畫任意移列,有時編列在單位預算,有時編在特種基金預算,質疑淪為政府部門的「小金庫」。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非營業基金須送立法院審查,但通常委員們還是聚焦公務預算。

fsj 提到...

美國之懼! 大陸挺進高價值產業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2010.10.11

美國時代雜誌警告,中國大陸對美國的真正挑戰,不在於輸出廉價貨品,而在北京當局前所未見的大規模投資國民教育,不僅將使大陸的經濟競爭力逐步升級,未來還足以挑戰西方長期獨占的高價值產業。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節目主持人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9月底在紐約採訪參加聯合國大會的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札卡利亞在本周出刊的時代雜誌撰文指出,大陸帶來的實質挑戰,是整個國家在產業價值鏈的地位將向上升級,可能成為未來美國經濟最顯著的全新挑戰。

札卡利亞寫道,過去30年中國大陸只重視基礎建設,而輕忽人力素質,但現在大陸想要切入高品質的貨品及服務業,這意味下個階段的大陸經濟發展,將需要以全國建高速公路的決心,來投資發展人力資源。

他指出,1998年起北京當局開始大規模擴大教育,十年來教育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幾乎成長三倍,大學院校的數量倍增,高等院校的學生數量則擴增五之多,從1997年的100萬人躍升至2007年的550萬人。

耶魯大學校長列文(Richard Levin)年初在一次演講中就說:「這種(教育)能量的擴增前所未見。中國在僅僅十年時間,就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事實上,自從千禧年以來,中國高等院校入學人數的增加數量,就超過了美國高等院校就學人數的總和。」

至於這個現象對美國或中國大陸有何意義?札卡利亞引用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佛格爾(Robert Fogel)就良好訓練勞工對經濟發展助益的研究。

佛格爾估計,在美國,高中畢業可以提高勞工生產力1.8倍,大學畢業生的生產力則可提高三倍。

儘管中國大陸的服務業水準仍不如印度,但由於大陸年輕人同時精進英文能力與技術訓練,大陸企業將有能力快速進占這塊市場。

佛格爾相信,中國大陸快速增加的高素質勞工,將得以推動整個國家的經濟高速成長達一個世代之久,使大陸GDP在2040年達到123兆美元的天文數字(2009年為4.91兆美元)。

札卡利亞認為,中國大陸未來將能進軍向來由西方世界掌控的高價值產業,這才是美國面對的實質挑戰。



◆ IMF擬讓希臘延後還債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10.11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卡恩表示,如果歐洲國家願意讓希臘延後償還貸款,IMF也將跟進。深陷財務困境的希臘5月間向歐盟和IMF貸款1100億歐元(台幣4.7兆),延後還款可讓希臘獲得喘息空間。

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2009年上任後揭露,希臘的財政赤字是前任政府承認數字的兩倍,引發市場拋售希臘公債。在希臘政府承諾展開10年嚴格撙節計畫後,歐盟和IMF同意紓困,第一筆為300億歐元三年期貸款。

史特勞斯卡恩表示,希臘的緊縮預算計畫已做出成績,希臘官員的作為完全合乎需要,達到當初貸款的條件。至於希臘是否需要延長還款期限,要看全球經濟的狀況而定。

稍早,歐洲央行執委會重要成員史馬吉表示,如果希臘繼續保持縮減赤字的成果,IMF對希臘的短期貸款可變更為長期貸款。

希臘2009年預算赤字直逼14%,遠遠超過歐元區國家上限3%。勵行撙節計畫後,希臘政府日前宣布,今年預算赤字占GDP的7.8%,低於歐盟和IMF金援希臘時訂立的8.1%目標,預估明年赤字占GDP的7.0%,也優於聯盟和IMF所訂的7.6%目標。

希臘政府預估今年經濟負成長4%,IMF曾預測希臘的貸款需要將在2014年激增,由去年的532億歐元增至708億歐元。

IMF發言人表示,目前尚無讓希臘延後還款期限的具體計畫,因為希臘或可在2012年透過市場滿足財務需求。發言人表示,IMF了解市場對希臘是否能遵守還款時間表的憂慮,如有必要,IMF可採取的措施包括,把希臘的短期貸款變更為長期、拉長還款間隔、或在目前貸款期滿後提供新貸款。

※ 相關報導:

* 新興亞洲阻升本國貨幣 難啊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902180.shtml

飽受金融危機打擊的美國、日本和歐洲正努力壓低本國貨幣匯價,以提高自己的出口競爭力。

* 超英趕美 中國債券安全性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902972.shtml

世界各國政府都為債務快速膨脹大傷腦筋之際,擔保債務違約的市場行情卻顯示,中國的公債已幾乎和美國國庫券一樣安全。...中國8月起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擔保中國公債的費用如今也比英國、法國債券更便宜。債信評鑑機構穆迪公司上周並且表示,未來可能提升中國的債信等級。中國目前的債信等級是A1,比最高的Aaa低五級。



◆ 我見我思-貨幣大戰 打不得

【呂紹煒】2010-10-11 中國時報

從歐美各國「圍攻」人民幣喊升、巴西財長公開講出各國貨幣競貶、日本央行進場干預阻升日圓,再到上周國際貨幣基金講出貨幣戰爭一觸即發的警告,全球貨幣戰爭似乎還真要打起來了。與過去相較,今日情勢又較過去更複雜、更難測了。

這波大戰,起因當然是兩年前金融海嘯後,各國都大幅降息、挹注現金到市場,避免金融市場因流動性問題而掛了。結果,金融市場是救活了,但各國仍苦於內需不足。而長年慷慨扮演最大、最終需求者的消費大戶美國,也開始勒緊褲帶。畢竟,將近十%的失業率,消費要好也難。

怎麼辦?大家就「以鄰為壑」吧!要拉抬整體需求、撐住經濟成長,就努力出口;但全球需求嚴重不足,要搶出口就只好壓低匯率,增加商品出口競爭力。但低利帶來滿溢的資金,在歐美經濟仍低迷時,勢必要找尋出路,率先復甦的新興市場就成為資金最愛,熱錢紛紛流入,各國央行只好力搏熱錢。不同於十五年前亞洲金融風暴者,當年是抗貶,今天是阻升。這是這波貨幣戰爭最基本的背景。但,現在較過去更複雜的兩個問題是:近廿年熱錢膨脹過鉅,無人能控制;第二則是美國老大哥勢力衰落,不再一言九鼎了。

一九八五年的廣場協定,美國聯合五大工業國一起拉抬日圓升值,日圓從二六三日圓升到七九日圓才回貶。這波升值,開啟了日本大泡沫經濟時代,也為失落十年鋪好路。當時,日本是接受美國保護的國家,不得不聽話;美國實力仍強,其它工業國都買帳。那個年代,其它對美有鉅額貿易順差者,如台灣、西德,都要奉美國之命讓貨幣升值。

但到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時,美國雖然仍是笑傲全球的唯一強權,但市場力量變大,熱錢沖垮所有亞洲國家的匯率防線。接著又有俄羅斯貨幣危機、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事件,金融市場岌岌可危。美國一馬當先,止住危機;大陸也堅持不讓人民幣貶值,避免了貨幣競貶效應。這次,至少幾個強權算是齊心協力,力抗市場熱錢。

不過,今天情況變成:熱錢力量較過去更大、更泛濫。老大哥美國雖然實力仍在,但已大不如前。兼之碰上中國,雖然雙方有許多共同利益,但中國可不必如日本般仰美國之鼻息,要中國在美國要脅下讓人民幣升值,難矣。其它強權間,也未必齊心協力。日本力抗日圓升值,其它工業國根本不鳥它,其干預大概註定要以失敗收場。歐盟雖似乎與美國是「同一國」,但歐盟「最大咖」的德國,可是與中國眉來眼去。

現在,大家還在「比手畫腳」、放話階段,未必真要打一場貨幣大戰,這種戰一打,大家都受傷,非萬不得已,沒人真想掀戰端。未來觀察的關鍵點在接著美國將發布的匯率報告,及之後是否對中國採報復性關稅手段。如走到後者,全球金融市場與經濟前景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將大幅提升。如果強權們稍能保有理性,不應走到這種地步才對。

倒是咱們的七A總裁這次有點怪。過去央行干預匯市靈活有加,操作方式類似市場作手,先拉、再養、後套,最後「殺無赦」。這次總裁如謝晉元「死守四行倉庫」硬守三一關卡,壯烈是夠壯烈,但效果如何,嗯,有點讓人怕怕。

fsj 提到...

人行調高存準率 人民幣回貶亞幣連動

【聯合晚報╱記者周品均/台北報導】2010.10.12

中國人民銀行昨日通知六家大陸銀行,調高存款準備率0.5個百分點,加上行長周小川在華盛頓金融協會中人民幣急升並非萬靈丹談話,使得今日人民幣中間價回到6.6775元兌1美元,終止自十一長假開盤後的升值態勢,亞洲貨幣今日也在各國政府關注匯價變化下,多回檔走貶。

今日亞洲貨幣受人民幣回貶,美元走強的趨勢下紛紛回貶,其中,以韓元貶幅較大,韓元昨日收在1116.7元,今日盤中回貶至1128.5元,泰銖盤中也有 0.5%的貶值幅度,星元則呈0.04%的微幅貶值態勢,連帶使得新台幣今日升值幅度趨緩,自近日盤中升值達3至4角的幅度,縮小至1角的升值幅度,積極擬重返31元的彭淮南防線。

人民幣在十一長假後反應黃金周亞洲貨幣升值行情,上周五匯率中間價寫下匯改來新高,昨日又延續上周行情,以6.6732元的中間價再創匯改後匯價新高,今日受人行通知六家銀行調升存準率2碼,以及周小川在華盛頓國際金融協會表示,人民幣的匯率改革有如傳統的中醫,雖然看似見效慢,但卻是最穩健、最有效的療法,急升並非萬靈丹後,今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走貶,開在6.6775元,上午交易區間為6.6760元至6.6718元,亞洲貨幣上午也紛紛回貶。

除了中國一再強調人民幣不能急升的態度外,南韓總統李明博昨日也表示,將在即將舉行的G20中討論全球匯率問題,引發市場對於全球資本管制潮的討論。



◆ 冷眼集╱我央行葫蘆裡賣啥藥?

【聯合晚報╱記者周品均/特稿】2010.10.12

中國人民銀行昨日無預警的通知6家大陸主要銀行調高存準率,緊縮市場上流動資金,加上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美國暢談匯改不應急升人民幣一席話,今日立即帶動人民幣走貶的效應,中斷人民幣近日兩度改寫匯改以來新高的升勢;而新台幣昨日失守31元關卡後,引發外界關注我央行「新彭三條」與「三不一沒有」對策效果,7A彭總裁彭淮南此次如何打全球熱錢戰?

學者指出,大陸祭出調升存款準備率的招數是最後手段,存準率的針對性較高,已開發國家金融市場大多已不用調整存準率作為金融政策的工具,大陸人行無預警的要求6大家銀行調升存準率,無疑將緊縮市場上的資金,而近來忙於打擊、阻擋熱錢的我央行是否會參考大陸的方式,學者則認為可能性很低。

從央行「新彭三條」與「三不一沒有」對策來看,不難看出此波熱錢大軍的來勢洶洶,以及央行在阻擋上的困難重重。對於匯率政策向來僅以維持「動態穩定」做為政策說明的央行,上周罕見的發表新聞稿,以「新彭三條」宣示打擊炒匯決心,同時間又在匯市上實施「三不一沒有」對策,要求國銀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不准做、美元空單不准留過夜、最後一盤不准掛單,以及若沒有交易憑證,就不准幫出口商操作遠匯,為了就是不讓新台幣匯率在國際熱錢的流入下,出現波動過大的情形。

近兩周新台幣每日皆以3角左右的幅度上下震盪,昨日一舉升破31元大關,在離市場預期央行30元底線越來越近,也引發市場傳言央行將近一步限制匯市11時不准掛單,引起外匯交易市場譁然,匯銀人士認為,限制11時不准掛單對於外商銀行影響甚大,使外商交易風險大增,可能導致外資撤出台灣外匯市場,央行不會採取如此激烈的行動,央行是否能使新台幣升值腳步放緩,最終的因素仍在美元未來是否能轉強,以及國際經濟情勢的變化。

※ 相關報導:

* 彭淮南防線失守 央行阻升戰術調整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5904484.shtml

銀行主管指出,此舉並非央行鬆手,反而顯示央行已從「價格戰」轉至「行動戰」,未來投機客不限價位,隨時有可能被央行修理。



◆ 房屋稅 擬改一年多次上調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10.10.12

繼以課稅手段遏阻養地歪風後,財政部有意修法提高養房者的房屋稅負。現行房屋評定現值三年調整一次的做法,將比照內政部調整公告地價基期,授權地方政府每年多次調整的權限,藉此逐年拉近房價與房屋稅的距離。

目前全台900多萬棟房屋,房屋稅三年加稅一次的局面將會改觀,在房價高漲時期,有可能年年加稅。

包括台北市原本公告將要對豪宅課重稅在內,現行房屋稅條例限制地方政府每三年才能調整一次房屋評定現值,使得嚴重偏離市價水準的房屋稅稅基,出現追趕市價幅度受限的問題。

財政部打算鬆綁地方政府調整房屋評定現值的速度,勢必會使有殼族的房屋稅,將隨房價上升自然逐年上漲。

財政部已將土地稅法修正案納入明年稅制改革重點之一,高層官員表示,檢討房屋及地價稅原本就是賦改會的議題之一,財政部將會加速完成。在政策確定要檢討高所得、高財產與高消費的稅制缺失下,不動產的課徵稅基,勢必無法迴避調整。

房屋稅的課徵稅基為房屋評定現值,依據房屋稅條例規定,每三年由地方政府公告調整一次。包括台北市政府在內,99 年須重行評定全市的房屋評定現值並予公告,作為100年的房屋稅課稅基準,101年5月時據以繳稅。台北市稅捐處指出,台北市房屋評定現值將會調高,特別是豪宅房屋的評定現值,至少會調高二到三倍。

財政部指出,構成房屋評定現值的主要根據房屋建造成本等標準單價,已近30年沒有調整。以台北市為例,12層樓鋼骨建築房屋,每平方公尺標準單價為5,590元,但實際工程造價是3萬2,900元,標準單價只有實際造價的六分之一,連帶拉低房屋稅負。

但稅基與市價間的差距,要藉由目前三年調整一次評定現值趕上市價,官員認為「恐怕有難度」。因此在合理調整房屋評定現值前,財政部認為有必要縮短地方政府重新評定房屋現值的期間,擬修改房屋稅條例取消三年一調的限制,由地方自行決定調整次數,以縮短房屋稅須合理反映房價的政策時程。

fsj 提到...

美國印鈔救市 全球央行頭大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特稿】2010.10.13

就在亞洲各國忙於應付美國印鈔,引發源源不絕熱錢的防堵政策下,美國聯準會預告可能展開第二波量化寬鬆政策,讓原本重挫百餘點的美股全面翻紅、國際美元轉弱,迫使回貶一天的亞洲貨幣全面回升,泰國、韓國央行近期採取的積進管制熱錢動作,效果大打折扣,也讓台灣財政部研擬課徵熱錢稅,究能發揮多大效果,令人憂心。

事實上,美國量化寬鬆造成全球資金大泛濫,而新興國家、亞洲國家更是首當其衝成了受害國,就算巴西央行針對外資採取資本利得稅大幅提高一倍至4%、泰國央行宣布開徵熱錢15%債券稅,連菲律賓、印度、台灣也都透露不排除跟進,甚至韓國央行更是直接進行金檢、要求原幣匯入等管制也都無法遏止一波波熱錢持續流入亞洲市場,也無怪乎中國外匯管理局驚覺事態嚴重,撂下重話強調「人民幣匯改不等於升值」,將採取必要的管控熱錢手段。

央行總裁彭淮南雖在此次熱錢防衛上,已經利用了最邊際效益,以最省的子彈有效地防守台幣在此波亞幣升值中,相對穩定。但從泰國、巴西等國家採取的熱錢債券稅率,其效果似乎有限,因為只要市場有價差、有預期,熱錢就不會在意少少的4%或15%的資本利得稅。

因此,面對這一波熱錢來勢洶洶,真正的導火線還是來自「中、美匯率大戰」,從美國一連串的對人民幣升值施壓、及近日更不時釋放出聯準會可望再展開第二波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國不停止「印鈔」、全球熱錢就不可能停止作怪,換言之,市場間也高度懷疑美國不斷地印鈔,多少也拌隨著「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間接促成亞洲貨幣全面跟進升值,「以鄰為壑」將美國內部製造出來的禍端、移轉到亞洲市場,以分散歐、美貪婪的貨幣摃捍操作引爆的金融風暴苦果,看來這場對抗國際熱錢的大戰,除非中國人行拿出更強大的抵制動作,阻止美國不斷升值炒作和印鈔動作,否則不管是泰國、巴西、或是台灣相以制定「熱錢稅」打熱錢,可能都將是無功而返。

因此,想打熱錢、阻升亞洲貨幣,中國對人民幣的強勢匯率態度,及對美國施壓的回擊,或許才是這波熱錢泛濫引發亞洲貨幣狂升的真正解決核心。

※ 相關報導:

* 美元政策 狂印美鈔 只會吹出更大泡沫/聯準會「謀殺貨幣」救不了經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76948

藉由印鈔機進行大量貨幣供給的問題在於,並非所有的資產價格都會在同時間內一起增加。像是有些商品和資產的供給有限,就會比起供給容易擴張的資產價格上漲得多。舉例來說,現正高漲的貴金屬,就是因為生產有限,產量供給根本比不上印鈔數量,因此價格持續上揚... 之所以會產生一個又一個的資產泡沫,就是因為當某種資產上漲一段時間後,將吸引愈來愈多人們投入市場、齊聲喊漲。

*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啟示
http://www.udn.com/2010/10/13/NEWS/OPINION/OPI1/5907050.shtml



◆ 網路GPI 跟CPI比美

【經濟日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外電】2010.10.13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要改叫GPI?倫敦金融時報報導,Google打算利用龐大的網路購物數據,製作Google物價指數(Google Price Index,簡稱GPI),或許有朝一日能成為官方數據以外的通膨參考指標。

世界各國政府定期公布CPI,由於資料蒐集和整理費時,因此公布的數據有幾周的時間差,GPI則可以提供每日最新資訊。

Google首席經濟學家韋里安(Hal Varian)表示,製作GPI 的想法源於他自己的網路購物經驗。他透露,家裡的胡椒研磨器不久前壞掉,他在Google Shopping中輸入「胡椒研磨器」搜尋,網站列出的價格讓他震驚。他說:「如果你是經濟學家,你首先想要做什麼?你希望製作價格指數。」

韋里安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召開的「全美企業經濟學家協會」會議上表示,GPI製作方法還在研究改進中。

韋里安表示,雖然聯準會(Fed)可能還不必恐慌,但GPI顯示,自去年耶誕節以來,美國網購商品價格出現「明顯的通貨緊縮趨勢」。他說,雖然 Google的數據未經季節調整,但去年同期美國物價呈上升趨勢。根據美國官方數據,今年8 月扣除食物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比去年同期上升0.9%。

韋里安也指出,英國情況和美國不同,有小幅通膨趨勢,他認為,英國GPI上升是因為英鎊走弱。

韋里安強調,GPI不能直接取代CPI,畢竟網路交易的主要商品和整個經濟的主要商品內容不一樣。例如美國房屋價格在官方CPI的比重高達40%,但在 GPI僅占18%。相機和手表等經常在網路上交易的商品,其GPI和CPI有相當高的關聯性,但在汽車零組件等商品的關聯性較低。



◆ 兩岸金融交流 再邁步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2010.10.13

兩岸金融業務開放互惠交流「腳步近了! 」

據了解,首批獲准大陸辦事處升格分行的彰銀、一銀、合庫、土銀,目前新分行行址都已進入最後裝修階段,預計10月底完工,正式向大陸官方提出驗收及開業申請,最快12月中旬台資銀行的大陸分行可望在大陸開業營運,預計一年內獲利賺錢,並趕在明年12月申請開辦台商人民幣業務。

彰銀上午指出,預計最快今年10底驗收後即可向上海市政府申請驗收、試營運,最快12月中旬可望開業營運。

第一銀行表示,今年底以前可望順利開業,並期盼在一年開業屆滿後提出台商人民幣業務申請,真正搶進大陸人民幣市。

合庫銀行上午表示,預計11月底有機會完成政府驗收,12月左右即可正式開幕營業。

除了台灣首批獲准升格銀行加緊趕開業進度外,大陸的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也展現了驚人速度,9月23才取得在台設辦事處的核准,第二天即在國貿大樓和台北 101大樓「掛牌」開張,第三家的招商銀行也在昨日向金管會提出辦事處申請,預計10月底可望登台,大陸中行、交銀及招商行也積極爭取開業屆滿一年後,預計在明年9月底正式在台升格為分行在台承作業務。

fsj 提到...

當「特里芬難題」遇到「溫家寶猜測」

【本報訊】2010-10-14 工商時報

美國經濟學家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1960年代指出一個難題(dilemma):「做為世界貨幣,美元即須源源不斷流向國際,如此才能支持全球的經濟成長和國際貿易;但是,美元持續外流就難逃貶值的命運,國際將對美元喪失信心,美元就難以充當世界的貨幣」。

而中國總理溫家寶則於上周提出一項猜測(conjecture):「人民幣匯率升值20%至40%,中國出口企業將大量倒閉,工人將失業,農民工將返鄉,社會很難穩定。中國經濟出現危機對世界絕不是好事,對全世界將帶來災難。」

當「特里芬難題」遇到「溫家寶猜測」,當美元必須貶值而人民幣卻不願意升值時,一個難題與一項猜測,糾纏成一個死結。這個結怎麼解?「柳丁政策」提供一個解決的辦法:台灣的柳丁在盛產時,價格經常跌到一顆一元仍然供過於求的地步,這時農政單位就會花錢收購柳丁加以銷毀,以阻止過剩的柳丁流入市場,避免果價一跌再跌。

今之美元就像柳丁。因此,所有不願意看到美元對本國貨幣貶值(本國貨幣對美元升值)的國家即應仿效農政單位,聯合起來「銷毀」美元。怎樣銷毀?點一把火將美金鈔票燒掉!應該銷毀多少?初步估計,大概要燒掉各國外匯存底的20%到40%,再燒掉與這一波熱錢等值的美元,然後持之以恆,每年繼續燒掉與該年度經常帳盈餘相等的美金。這樣就能確保美元不會貶值、本國貨幣不會升值、熱錢一去不返、「特里芬難題」失效,以及「溫家寶猜測」的真假永遠沒有驗證的機會。

這項建議聽起來像玩笑,確實也是玩笑,但是玩笑背後的意義卻嚴肅至極。

美元流出美國流進亞洲的金額中,有2.45兆美元在中國手裡,1.01兆美元在日本名下,我國握有3,805億美元,韓國則持有 2,825億美元,而且這些國家的外匯存底還會持續增加。所以,美元氾濫像柳丁盛產,美元當然看貶。於是,中國搶先拋售美元計價的金融資產,單就美國公債而言,從去年7月到今年6月,中國在一年之間就賣掉962億美元的美國公債,並且將美金匯入日本,大筆買進日本公債,致使今年上半年中國所增持的日本公債就高達2.32兆日圓。對中國來說,這是避險;對日本來說,這是熱錢來襲。日圓匯率因此飆升到15年來的新高:81.37日圓兌1美元。如果國際間有公理,這叫以鄰為壑。不過,日本首相並沒有提出「菅直人猜測」,並不曾威脅說「日圓升值對全世界將帶來災難」。

中國不僅棄美元買日債,也買韓國的公債,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總共持有3.99兆韓元的韓國公債,較去年大幅增加了111%。而台灣夠幸運,公債都被保險公司和中華郵政掃光、鎖死,外資染指困難。但是,又有誰敢保證,每天與央行鬥智、鬥狠的熱錢,其中沒有中國人民銀行的美金?

亞洲各國如果真的不想升值,聯合行動是唯一的選擇。半世紀前的1961年,歐美國家即曾試圖團結起來以穩定幣值,並且成立「黃金互助基金」(the Gold Pool)。

當時的世界,運行在布列頓森林體系之下:美國保證各國央行可以用35美元對1盎司黃金的比率,向美國聯準會自由兌換黃金;美元釘住黃金以後,各國貨幣再釘住美元,如此即形成一個井然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但是,1960年時,倫敦金市的金價攀升到1盎司超過40美元,全世界預期美元終將無法維持法定的黃金兌換率,美元會貶值,各國貨幣將升值。因此,英、美、法、德、義,外加比利時、荷蘭與瑞士等8國攜手成立「黃金互助基金」,聯合在倫敦金市拋售黃金,平抑金價、穩定美元,以化解本國貨幣升值的壓力。

此時,只要有任何一個「黃金互助基金」的成員國偷跑,即可從中獲利,方法是:搶先持美元向聯準會的黃金窗口按照35比1的法定兌換率換走黃金,等到美國支撐不住,被迫調整兌換比甚或關閉黃金窗口時,這個國家已經完成避險,不受美元貶值的傷害。當時有無成員國偷跑?有!就是法國的戴高樂政府。最後,「黃金互助基金」支撐不下去,終於在1968年的4月解體,尼克森總統被迫在1971年的8月關閉黃金窗口,布列頓森林體系就此走入歷史。

「特里芬難題」說:美元注定要貶值。而金價也已經從當年的1盎司35美元,攀升到近日的1盎司接近1,400美元。算起來,美元足足貶值了40倍。這一回,亞洲各國如果不想升值,合作是必要的手段。可惜的是,「黃金互助基金」的歷史重演,有一亞洲大國早已狂拋美元計價的金融資產,間接助長亞洲其他國家的幣值升勢,同時又以「溫家寶猜測」保護本國的貨幣。這不叫「以鄰為壑」,這叫「我聰明,你傻瓜」。



◆ 新勞保投保薪資級距 每人增20-30元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0.10.14

配合基本工資調整,勞委會今天預告調整前兩級勞保投保薪資級距,最低投保薪資調高為17880元,職訓受訓者及童工最低薪資調高為12540元,勞保局預估影響人數約140萬餘人,一年保費收入約增6億餘元,但保費支出也會增加1.7億餘元,新制自明年1月1日起適用。

勞委會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9月開會決定基本工資調高600元,行政院隨即核定拍板定案,決定自明年1月1日生效。配合明年基本工資調高,勞委會也配合調整勞保級距表,其中前二級級距必須跟著變動,原本17280元、17400元將分別調整為17880元、18300元,第三級以後遞移,18300元以上維持現行級距,最高分級仍維持43900元。

至於職業訓練機構受訓者及童工薪資未達基本工資者,根據規定,其月投保薪資不得低於基本工資的70%,適用級距也配合基本工資調高前兩級,分別由 12105元、12300元調高為12540元、13500元。至於部分工時者薪資未達基本工資者,最低投保薪資仍維持11000元。

基本工資調整後,勞工投保薪資受影響的前兩級勞工約140餘萬人,每人保費增加20-30元不等,勞保局表示,將從明年1月1日起逕調140餘萬勞工的投保薪資。至於就業保險影響人數約110餘萬人,也將同時逕調。

對勞保財務影響評估,勞保局估計調高勞保投保薪資後,每年保費約增加6億972萬元,就保費增加7440萬元。但是相對的,未來相關保費支出也會增加,其中勞保每年約增加1.7億餘元,就保費約增加8759萬餘元,由於增加收入較支出多,勞保局預估對勞保財務並無太大影響。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基本工資將由現行1萬7280元調高到1萬7880元,未來健保的投保薪資下限也會跟著調高;受雇勞工若薪資因此變動,每人每月要多付8元的健保費。

衛生署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表示,健保月投保薪資的下限,依法要跟著基本工資變動,只要政府正式公告基本工資調高,健保月投保薪資的最低一級就會跟著調整。這次勞委會調整基本工資到1萬7880元,健保投保薪資跟著變動,算下來,適用最低一級投保薪的受雇者,原本月繳236元健保費,以後需改繳244 元。至於健保的投保薪資上限不會異動。

fsj 提到...

熱錢襲擊 亞洲貨幣瘋狂飆升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2010.10.14

美國二度印鈔救市,引爆了新一輪熱錢大戰,亞洲主要貨幣今早面臨了空前飆升壓力,人民幣早盤狂升250個基本點,再創6.6525的匯改新高價位,日圓今早更升抵81.20的15年新高; 台幣早盤狂升了4.2角飆上30.54元的2年3個月新高,新加坡、澳洲、泰國等也均創新高,除韓元因上午韓國央行宣布維持利率2.25%不動匯價相對持穩外,亞洲貨幣的全面狂漲,似乎預告了新一波熱錢襲擊亞洲的威脅再次升高。

大陸人行昨日公布第三季外匯儲備統計,9月底餘額較6月底季增1940億美元,其中光是熱錢估計高達近800億美元,此舉也使得第三季熱錢流入占中國外匯儲備增加比重高達四成,高出第一季7.7倍多,加上今早傳出美國國可能將在15 日重啟今年5、6月原計畫提出的人民幣匯率報告案,讓人民幣今早面臨了強大的升值壓力,人民幣早盤一度飆升了250個基本點,一舉衝上6.6525的新高,再創匯改以來的新高價位,就連大陸A股也在早盤衝上3011點再創新高,大陸股、匯雙漲創新高,也為整個亞洲市場帶來了示範作用。

尤其今早日圓也一舉升破81.20新高價位,創下15年來新高,逼近1995年的史上79.75新高價位,加上澳幣早盤狂升接近1:1價位,早盤來到0.996澳幣兌一美元創下1983年新高,連帶地使得新加坡幣早盤升破1.30大關,再創1.2946元的歷史新高價位。

泰銖也持續走揚至29.85,再創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的新高價位,更使得近期相對穩定的台幣匯率,早盤飆出了高價,一度衝上30.54元逼近30.50元關卡,台幣強升了4.2角,也帶動了台股早盤再次強攻大漲百餘點,一根紅棒消化掉過去連14天的黑K棒。

倒是韓國央行今早召開會議,決定維持利率2.25%不變,加上韓國央行近期加強打熱錢的外匯管控,讓今早韓元的匯率波動相對其他創新高的亞幣尚稱平穩,早盤韓元最高一度來到1110關前,介在1110-1117之間。

【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早盤以30.960元平盤開出後,台幣瞬間在熱錢的匯入推升下,一度狂升了4.2角,兵臨30.50 元的整數關前,但央行適時微調,中午台幣暫以30.705元作收,台幣升值2.55角,成交量為4億6700萬美元。



◆ 貨幣戰爭需以戰止戰?

【聯合報╱社論】2010.10.14

上周末在美國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IMF)年會,有關預防全球掀起貨幣戰爭的爭議,幾乎沒有取得任何實質的進展,市場預期的新一波美元拋售潮正在醞釀之中。

於今看來,這場貨幣衝突的戰線將延長到 十一月十二日在韓國首爾登場的廿國集團(G20)高峰會,但悲觀人士擔心,想要在G 20催生出一項為各方接受又有效的國際貨幣協議,也許需要一場真的貨幣戰爭。「以戰止戰」的氛圍正在蔓延,沒有人希望它成真,但不得不防。

全球這波匯率戰的源頭之一,是來自於金融海嘯後以美國為首的超寬鬆貨幣政策,當美國進入幾近零利率時代、聯準會(Fed)又大量透過收購民間票據向市場放錢,過多的美元流出美國,四處流竄套利,流向哪裡,那裡就釀災;其中,經濟相對穩定、利率較高的新興市場及亞洲國家遂成為首要目標,也觸動了各國阻止本幣升值過速的按鈕,透過進場干預、行政指導、增加資金進出成本等手段全面戒備。

另方面,今年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大陸,則因經濟結構調整緩慢,雖在六月間讓人民幣匯率與美元脫鉤,卻仍不願放手讓人民幣升值,在亞幣仍持續升值、美國又急欲擴大出口下,幾個貿易大國的貨幣關係出現變化,從而將人民幣推向匯率戰的核心。從大陸昨天剛發布的九月底外匯儲備近二點六五兆美元、一個月增加逾一千億美元,再對照日本上月干預規模二百億美元,就可看出大陸干預手筆之力。

然而,儘管這波國際匯率僵局的主角是美中兩大經濟體,但若各國都將貨幣貶值當做無痛解決境內經濟困境的手段,就免不了一場大戰,即使獲勝也是代價高昂。因為,在匯率戰中的失敗者,可能發動更極端的貿易戰爭,以加稅、限制進口等關起市場大門;另方面,戰爭難免有傷亡,外匯市場亦然,以現今全球每天有三點二兆美元的資金在各種貨幣之間轉換而言,貨幣戰中的傷亡也必然會傳導至金融體系,帶來新的不安。即使在本國,人為阻升也有後遺症,因為在中央銀行干預的同時,也放出等量的本國貨幣,若無對應的沖銷或其他作為,就會成為誘發新一輪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的子彈,留下更多的爛攤子。

因此,全球央行沒有人願意看到貨幣戰,這是現下國際貨幣間尚能節制自處的關鍵,而且主要國家也正努力尋找化解僵局之道。從歷史中找答案,是政府決策者最會做、也最容易做的事;例如有人主張仿照一九八五年讓日圓升值的廣場協定,協商人民幣版的廣場協定,這自然不會被北京接受;即將承辦G20高峰會的韓國,基於維護自身的利益及G20做為國際政策協作平台的公信力,亦開始進行國際協調,並拋出自動出口設限的風向球,這個日本在一九八○年代被指責造成世界貿易不平衡時的作法,看來也是個奢望。比較正向的發展是,美國原擬擴大定量寬鬆貨幣的政策,出現了雜音,讓國際熱錢的大水庫暫時停止注水;中國大陸則計劃將經常帳順差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下調到百分之四以內,這意謂貿易順差的縮減,除了人民幣可能升值,也表經濟結構的加速調整。

不過,這些維和的努力,很可能因為一些不小心而前功盡棄。尤其,中共第十七屆五中全會周五召開在即,全球矚目的「十二五規劃」將完整端上檯面,讓世界看到中國大陸未來五年的經濟發展目標及戰略;再接著,十一月初美國期中選舉登場,美國真正的意圖恐須視結果而定。在這段政治敏感期間,顯非議定美中匯率爭執的時機,但卻不能排除過激言論的發生,或任一方的乘虛而入,現下節制的局面即可能一發不可收拾。因此,國際貨幣爭執能否避免以戰止戰,未來一個月是關鍵。



◆ 縮小貧富差距 中共絞盡腦汁

中央社 2010-10-14

大陸各界普遍預計在即將召開的中共17屆5中全會上,於「十二五」(2011年-2015年)規劃中提出扭轉貧富差距的思路。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話題,近年來在中國大陸持續引發熱烈討論。中共高層自年初至近期頻頻喊話,並且密集調研相關改革方案。

中新社報導,自本世紀以來,大陸一般民眾的收入在財富分配中所占比例呈持續下降態勢,政府、企業與勞動者之間的收入分配格局失衡表現在前兩者增加過快而後者則太慢。城鄉分割、行業壟斷以及資源價格扭曲,成為拉大收入差距的推手。

報導指出,大陸民眾「沒錢花」和「有錢不敢花」現象的廣泛存在,不僅有悖改革初衷和公平正義進而影響社會穩定,也對中國經濟長遠發展構成威脅。

因分配不公導致內需乏力,將造成消費需求無力更趨嚴重;同時,還會使推動中國發展的另一大動力:城鎮化成為空中樓閣。

有學者認為,增加工資、財稅改革、社會保障是中國收入分配改革的3大核心問題,其中前者為關鍵所在,如果初次分配差距太大,即使通過稅收也難以矯正,所以應從速建立一套與當地國民生產毛額 (GDP)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等經濟指標掛鉤的工資成長機制。

與此同時,要通過稅制改革、加大財政支付轉移等手段,將更多財富留存於地方和企業,從而為政府推進社保和企業加薪拓展空間。

報導說,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曾說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鄧小平也作出「中國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一定要考慮分配問題」的判斷。

報導表示,當前貧富差距過大在中國已是不爭的事實,已接近社會所能忍受的紅線。從2007年中共17大提出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代替過去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日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有關「包容性增長」的論述,可以發現收入分配改革正被愈加重視,5中全會將會思考如何破解這一困局。

fsj 提到...

美持續施壓 人民幣暴衝

【聯合晚報╱華盛頓特派員劉永祥/十四日電】2010.10.15

美國商務部14日公布8月份貿易統計,美國對中國的單月貿易逆差達280億美元,再創新高,整體逆差金額也因此飆高。面對媒體詢問現在是否該就人民幣匯率採取具體行動,白宮發言人吉布斯強調,「毫無疑問地,總統、財政部長及其他人,將繼續對中國政府施壓,要求履行它的義務」。

吉布斯指出,眾議院通過的人民幣匯率法案,正顯示美國對這個議題的關切程度,不只是財政部關注人民幣匯率問題,朝野兩黨、國會及白宮都同樣關注。美中鉅額貿易逆差,正是歐巴馬總統、財政部長蓋特納及其他官員,要求中國政府讓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他表示,從過去幾個月可以看到,美國無法再帶動全球需求,美國一個國家無法創造讓其他國家持續出口商品的全球需求。

依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字,美國8月份貿易赤字較7月份增加37 億美元,達463億美元,其中超過一半是對中國的逆差;美國對中國的商品出口金額為73億美元,較7月份減少一億美元,進口則增加20 億美元,高達353億美元。

今年1至8月美國累計的貿易逆差已達335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3%。

美國財政部15日將向國會提出半年一次的報告,說明是否有國家藉操縱匯率獲取貿易優勢,中國會不會被列為匯率操縱國,備受矚目。

面對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加上經濟議題成為國會期中選舉的焦點,歐巴馬政府近來公開指控人民幣匯率嚴重低估,中國商品因此得以低價銷售到美國,要求人民幣大幅升值。過去幾個星期人民幣雖有升值,但美國仍不滿意。



◆ 再創匯改新高 中國:人民幣非代罪羔羊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10.15

美國8月份對中國貿易逆差攀抵新高,市場揣測美國會議員將升高對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加速升值。人民幣匯價今天強勁上揚,再創1993年來最高水準。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15日將人民幣對美元參考匯價訂在6.6497元兌1美元,創2005年7月匯改以來新高,人民幣有望連續六周周線收紅。美國財政部15日公布匯率報告,雪梨西太平洋銀行資深貨幣策略師柯羅指出:「政治壓力相當強勁,中國允許人民幣上揚,有經濟與戰略上的雙重意義。」

上海匯市15日上午10時14分時,人民幣升值0.1%,報6.6472 元兌1美元,本周漲幅0.4%,盤中最高升抵6.6463元,創人行自1993年底統一官方與市場匯率以來的最高水準。

人民銀行6月宣布鬆綁人民幣以來,人民幣迄今已累計升值2.7%。

人民幣12個月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持穩在6.4280元兌1美元的水準上,沒有明顯的變動,顯示市場押注人民幣有望由目前的現匯升值3.4%。柯羅預估,年底前人民幣遠匯有望升值6%。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15日表示,美國不應該將本國失業及經濟成長問題,丟給其他國家去扛責,人民幣匯率不應該成為美國內部問題的代罪羔羊。

他說,美方以中方順差為由認定人民幣遭低估,試圖對中國產品採取歧視性貿易保護措施,已經嚴重違反世貿規則,是無理和錯誤的舉措。

fsj 提到...

急中小企業之急

【經濟日報╱社論】2010.10.16

兩岸6月底簽署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9月12日生效,第一階段實現相互開放市場承諾的早期收穫清單就要在明年元旦生效。然而,市場大門將開,相應的配套措施卻仍不見執行方略,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關注的產業支援方案,令中小企業面對可能的衝擊心急如焚,政府的行動不能再似慢郎中。

中小企業一直是台灣經濟的骨幹;從1950年代後期開始,以加工出口為主要任務的中小型製造業,不只帶領台灣高速成長30年,還一路向上游及下游延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為今日台灣經濟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奠下基石。更重要的是,占台灣企業98%的中小企業於逆勢中力爭上游,培養出成千上萬的企業家,與無以計數的各類專業人才,為台灣經濟培植雄厚的實力,在此創新主導發展、知識決定成敗的時代,尤其顯得彌足珍貴。因此,只要善加利用、充分發揮此一優勢,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台灣仍掌握了脫穎而出、穩操勝券之機。

可憾的是,數十年來,國家雖仰賴中小企業的發展而得以興盛,卻未給予中小企業應有的重視。尤其自1960年代政府推出獎勵投資條例以降,連同繼之而起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由於獎勵的門檻過高,真正獲利者多為大型企業與所謂的高科技業,傳統的中小企業未能雨露均霑,只能勉力掙扎求存。

20餘年前,國內經濟環境丕變,加上出口型中小企業驟然失去生路,一年之間急速凋零,僅有部分倉皇外移謀求出路。自茲以往,中小型製造業者走投無路,卻求告無門;直至今日,主管機關仍未多予聞問,為加工出口型產業量身打造的中小企業政策也始終一仍舊貫,未隨同中小企業的幡然轉變而有所調整。國內仍占98% 的中小企業其處境如何,鮮有官員置喙,任其隨波逐流。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台灣中小企業體質羸弱、處境亦至為困頓的時刻,兩岸數十年的對立封鎖局面,近來急速轉變,並且簽署了以兩岸經貿往來正常化、自由化為主軸的ECFA。這樣的改變於台灣整體經濟有利,但中國大陸的廉價勞工產品也將由此排闥直入,攻占國內市場。首當其衝的,正是後天失調的中小型製造業。如果不及時伸出援手,這一大群中小企業的前景確然堪憂。

除了在市場攻防將出現激烈的爭戰,中小企業還有更可怕的隱憂。在廣大中小企業中,體質健全、潛力深厚者數以萬計,但因長期未受重視,其國際觀與經營眼光又抱殘守缺,少有進境,除了在一個封閉的市場中努力求存之外,既不敢輕易嘗試跨足海外、擴張版圖,甚至對運用台灣周邊產業已發展成熟的設計、行銷、品牌、電腦與網路等專業亦畫地自限,不敢越雷池一步。

因此,這數以萬計的優秀中小企業有如未琢璞玉,卻因久經埋藏,外部橫逆一至,一方面可能有慘遭滅頂之禍,其潛力永無發掘之一日;另方面,若有懷抱巨資而來、慧眼獨具的伯樂,精挑細揀許多純良璞玉並網羅旗下,甚而挾帶跨海發展,則可能發展出不計其數的康師傅。然而果真如是,中小企業潛藏的精英被羅掘一空,台灣經濟將成為失去靈魂的軀殼,未來又如何與人抗衡?

當政府在努力推動ECFA之際,由於在野人士憂心忡忡,恐怕中小企業難抗衝擊,乃矢言撥出950億元資金扶持弱勢企業;但具體實施方法迄難得知,能否真正發揮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的效果,更可存疑。然而時間急迫,須臾不可遷延,必須劍及屨及地立刻規劃出具體而有效的方法,完全展開強化中小企業能量的行動,方不致貽誤時機。

※ 相關報導:

* 從生產跨入市場的新南向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915114.shtml

也就是說,台灣產業海外布局與發展思維,不再僅及於生產基地防衛性的布局,而是開始進軍終端、應用及服務市場。這種積極性方向與思維,實比防衛性更重要,政府在與印尼談產業合作時,不應僅論及投資處所關心的機車零件、自行車、紡織服飾、電子零件及石化產業而已;而更應該談新興產業的實驗合作,例如 Wimax的電信合作...



◆ 克魯曼專欄/法拍屋 下一個金融地雷

【經濟日報╱于倩若譯】2010.10.16

美國官員過去常批評其他國家的經濟弱點,要這些國家仿效美國模型,1990年代晚期的亞洲金融危機尤其使美國陷入自我感覺良好的道德勸說之中,因此2000 年當時的財長桑莫斯表示,避免金融危機的關鍵是「充足的資本、受監管的銀行、有效的企業治理與破產法,以及可信的執行契約方式」。這番話暗示,這些要素是亞洲缺乏但美國一樣不少的。

我們並非樣樣具備。

恩龍(Enron)和世界通訊(WorldCom)的會計醜聞打破有效企業管理的神話。現在說美國銀行資本充足或受妥善監管聽來十分可笑。當前的房貸爛攤子也使得美國能有效執行契約的說法淪為無稽之談─事實上,問題在於我們的經濟是否有法治可言。

故事的最新發展是:揮之不去的低迷房市和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導致違約蔓延,數百萬屋主拖欠房貸,為貸款金主收取還款的業者已取消大批房貸抵押品的贖回權,沒收許多房屋。

但這些業者真的有權沒收房屋?恐怖的故事愈來愈多,例如佛州有名男子沒有房貸,房子居然也被沒收。更誇張的是,有些人一再藐視法律。法院在收款業者不必提出適當文件下就批准業者取消抵押品贖回權,法院是仰賴聲稱適當文件已準備就緒的切結書,而這些切結書通常是由搞不清楚聲明是真是假的低階員工(亦即機器人簽名者)所製作。

如今一個可怕的真相昭然若揭: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文件根本不存在。在房市泡沫高峰,許多房貸是由毫無信用可言、且唯利是圖的公司所承接,這些貸款之後被賣給多個房貸「信託」,信託再把貸款分割成抵押擔保證券(MBS)。房貸信託依法須取得並持有詳述借款人義務的抵押憑據,但現在看來這個環節經常被忽略。這意味著,現在出現的法拍屋中有許多是不合法的。

這簡直糟糕透頂,原因之一是我們幾乎可以確定許多借款人被騙了─被收取他們實際上未欠的費用,又被宣告違約,但根據他們的貸款協議條約,他們事實上並未違約。

此外,要是房貸信託無法證明它們確實擁有這些房貸,這些信託的發起人將面臨投資人提告。

發起人又是誰?正是大型金融機構,也就是去年接受政府計畫援救的同一批機構。因此房貸爛攤可能引發另一波金融危機。

一如以往,歐巴馬政府的反應是反對任何可能不利於銀行的行動,如不願實施暫時性的法拍屋禁令等。相反的,政府好言規勸銀行乖乖收拾爛攤子。

右派的反應更差勁,國會的共和黨人士仍保持低調,但保守派的評論,如華爾街日報社論表示,缺乏適當文件是件小事。這些評論事實上是說,要是銀行宣稱擁有你的房子,你就該相信。

政府應該做些什麼?房市泡沫高峰的那幾年出現了法律困境,無人持有適當文件導致產權不明確,政府應該讓產權變明確。這麼做並不容易,但已經有人提出不少好主意,例如,美國進步中心(CAP)提議授權房貸顧問和其他公營機構直接調整問題貸款,而且除非收取還款的業者申訴,否則以顧問和公營機構的看法為準。(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fsj 提到...

「中美貿易戰 最壞狀況過了」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2010.10.16

美國財政部延後公布人民幣匯率報告,讓中美貿易大戰緊張氣氛降溫。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認為,「中美貿易大戰最壞狀況過了」,美國11月期中選舉結束後,因政治議題引發的中美匯率大戰可望趨緩,加上中國十二五計畫將擴大內需、調整產業結構,以此推估,人民幣將在「中藥療法」下緩步升值,台灣企業將因與大陸緊密分工合作,成為居間的獲利者。

他指出,美元自1970年成為國際清算貨幣以來,是美元和美國經濟最弱勢的時機,尤其是經常帳逆差和政府舉債等雙赤字,和近10%的失業率,讓美國總統歐巴馬面對期中選舉飽受極大壓力。因此,利用匯率貿易制裁、協迫主要貿易夥伴匯率升值,也成了美國選舉造勢期間最可能採用的「手段」。過去美國總統柯林頓時代,也曾以弱勢美元來減輕政府雙赤字、增加出口、提升就業。

不過,劉宗聖觀察,美國期中選舉將在11月舉行,原訂10月15日將公布的人民幣匯率報告,臨時取消,擬延至11月選舉之後,意謂著美國政府不願與中國撕破臉,為了維持對外關係、兼顧美國期中選舉的勝選操作,將匯率報告延後公布,對中美一觸即發的「貿易大戰」可說是化解大部分危機,也可以看作「中美最緊張的警報」解除了。

※ 相關報導:

* 戰火稍歇 中美匯率繼續鬥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915224.shtml

雖然美國稱,推遲是為了利用G20峰會,在此問題上取得更多進展。但屆時美國期中選舉結束,國內選民的壓力解除。各國可以更理性的思考合適的匯率價格,與世界穩定的經濟發展。



◆ 針對中國?美再度推遲匯率報告

【聯合晚報╱華盛頓特派員劉永祥/十五日電】2010.10.16

美國財政部15日決定延後公布國際經濟及匯率政策報告,並發表聲明稱,財政部長蓋納肯定中國9月初以來讓人民幣加速升值的行動,他同時指出,維持這樣的方向非常重要。

財政部原應在15日向國會提出匯率報告,說明美國主要貿易對象是否利用匯率取得貿易優勢,事前各界關注焦點都放在美國會不會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財政部的聲明內容顯示,歐巴馬政府有意透過軟硬兼施作法,促使中國加大人民幣升值幅度。

聲明肯定人民幣加速升值行動

財政部聲明指出,今年6月19日中國宣布再次推動匯率改革、允許匯率依市場機制有較高升幅後,人民幣已升值約3%;9月2日以來,人民幣以每個月超過1%的幅度升值,如果這樣的升幅持續一段時間,將有助更正人民幣嚴重低估的狀況。

聲明強調,透過持續推動改革增加內需及讓人民幣匯率升值反映經濟基本面,中國將對全球經濟平衡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減輕匯率較彈性的新興市場國家的壓力,也讓全球貿易夥伴享有較平等的競爭基礎。

強調主要經濟體要一起改革

美國財政部說,建立一個更穩定、平衡及永續的全球經濟復甦,不只是中國及美國的責任,需要所有主要經濟體一起推動政策改革。未來幾周20國集團(G20) 及亞太地區國家的元首、財政部長及央行行長將有多項重要會議,提供討論全球經濟平衡成長的機會,因此將延後提出匯率報告,以便納入這些會議的重要意見。

美國財政部每年4月15日和10月15日必須提出匯率報告,但今年4月的報告一直延到7月才公布。



◆ 美國政府 每花1塊錢 37分是借的

【聯合晚報╱美聯社華盛頓15日電】2010.10.16

歐巴馬政府15日宣布,9月30日結束的上一會計年度,聯邦財政預算赤字略為下跌,但仍然高達1.3兆美元左右,聯邦政府花的每一塊錢中,有37分是借來的。

白宮說,2010會計年度赤字為1兆2940億元,為美國史上第二高紀錄,僅比2009年度的創紀錄赤字減少1220億美元。上年度聯邦赤字占美國 GDP(國內生產毛額)8.94%,比2009年度的10%低。預算赤字略為減少,主要是稅收開始改善,而且政府紓困資金大幅減少。

雖然高額預算赤字並不令人意外,但在11月國會期中選舉前,仍是共和黨批評民主黨濫用納稅錢的重要證據。選民對於政府開支及赤字擴大的問題非常惱火,這也是民主黨在期中選舉面臨的最大問題。

在期中選舉後,無論哪個黨派執掌國會,預算赤字仍將是最棘手的問題。歐巴馬政府預計,10月1日開始的2011會計年度,赤字將上升至1.4兆美元,未來10年的赤字總額更高達8.47兆美元。

2010年度聯邦政府收入比2009年度增加574億美元,但其中三分之二的增幅來自財政部及聯準會在紓困行動中的投資收入。雖然美國經濟正走出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企業稅收入增加40%,仍處於10%左右的高失業率使得個人所得稅收入反而小幅下滑。

※ 相關報導:

* 美次貸危機推手 罰款創天價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915141.shtml

全國金融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前執行長莫紀洛(Angelo Mozilo)15日同意支付6,750萬美元罰款,與金融主管當局達成和解。



◆ 美使出緩兵計 暫不和北京攤牌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0.10.16

歐巴馬政府15日採取緩兵計,暫時不為人民幣幣值之爭和北京攤牌,避免美國和最大債權國之間已經問題叢生的關係滋生新摩擦。

美國15日先宣布要調查美國工會領袖所提,中國某些貿易政策使中國業者在全球乾淨能源市場占取不公平優勢,然後宣布延後匯率報告,並且稱讚中國6月以來讓人民幣匯率升值3%。

美聯社評論說,這一壓一抬,是出於審慎的外交和國情考慮,亦即以不把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籤,做到兩件事:既給中國時間證明北京真的重視人民幣低估的指控,又向美國製造業、工會和國會議員看到,在11月2日的國會期中選舉前,歐巴馬能對中國強硬。

歐巴馬的經濟政策不得民心,民主黨選情不利,有人認為歐巴馬將把中國列匯率操縱國,以便收攬人心。結果歐巴馬政府硬了,只是不以匯率為表達方式。

決定暫緩提出半年一次的匯率報告,延到G20高峰會的國際磋商之後,也表示歐巴馬政府認為最好還是經由外交途徑和中國解決爭執,以免擴大兩國對抗,造成目前瀰漫國際的匯率戰烏雲加濃,並影響長期利率。

同時,華府考慮平衡全球經濟,和對付氣候變遷、伊朗、北韓的核子計畫等問題,俱需中國協助。

大環境不利給對手貼標簽,歐巴馬政府使出「拖」字訣,其實不算太意外。



◆ 美第2輪量化寬鬆 勢在必行

【記者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2010-10-16 工商時報

聯準會(Fed)祭出新一輪量化寬鬆已師出有名。Fed主席柏南克周五表示,由於通膨過低而失業率又太高,Fed給予美國經濟額外的貨幣刺激恐怕勢在必行。但因市場已預先反應,在柏南克發言後,美股與美債先揚後挫,美元匯價在低檔震盪。

柏南克釋出將再對美國經濟注入流動性的訊息後,歐美股市雙雙走堅,道瓊工業指數早盤開小高盤,那斯達克指數則跳空大漲逾1%,但隨後受到密大消費者信心下跌影響,盤勢翻漲為跌。美債因Fed可能擴大收購美國國庫券而揚升。美元則是震盪劇烈,先是往下摜低,兌歐元一度跌至1.4161美元,兌澳幣甚至跌破平價,創27年新低,但沒多久後美元盤勢又止跌翻揚,對日圓在81.29日圓附近。

柏南克在波士頓聯邦準備銀行年度經濟會議上指出:「經濟成長的力道比我們期望的還要疲弱,Fed的利率決策機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已準備好在必要時提供額外的寬鬆,俾以支撐經濟復甦,並且將通膨漸漸的推升至符合政策目標的水位。」

柏南克同時表示:「假設情況沒有好轉的話,這已構成採取進一步行動的充分理由。」他說,央行可以採取的手段包括擴大資產收購或是改變會後聲明的措詞。但他同時強調,「非傳統手段有其代價與限制,因此在該不該採用以及用到多大程度上,相關的因素都必需列入考慮。」

根據Fed日前公布的上次貨幣會期會議紀錄,在考量失業率盤旋於近10%的高檔以及通膨低於目標水位後,柏南克為首的決策諸公正在盤算刺激經濟的可用之計。在將官方利率降至近乎於零且狂買1.7兆美元的債券後,決策官員目前討論的方案包括透過購買美國公債來擴大Fed的資產負債表,以及提高通膨預期的各種策略。

對於通膨與就業市場前景,柏南克皆表達憂心,他說:「以目前的通膨率來說,對名目利率無法低於零所產生的限制太大,而且通貨緊縮的風險高於預期,而高失業的情況預估還會再持續一段時間。」

※ 相關報導:

* 陶冬看衰量化寬鬆 資產泡沫遲早破滅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oct/17/today-e3.htm

瑞士信貸分析師陶冬表示,全球量化寬鬆,導致資金集體湧向風險資產,這種泡沫遲早要破滅,投資人必須適時出場。

fsj 提到...

經濟學家警告 歐美恐步日本後塵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0.10.18

紐約時報報導,儘管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準備提出另一波的振興經濟措施,愈來愈多經濟學家擔憂,歐美國家可能「日本化」(Japanification),陷入長期經濟成長緩慢,甚至通貨緊縮的困境。

經濟大蕭條以來,只有日本出現長期通縮。49歲日本小企業老闆雅人20年前過著讓人羡慕的富裕生活,花50萬美元(台幣1500萬元)買房子,到夏威夷度假,開賓士車。

但他的生活水準與日本經濟一起下滑,車子換成便宜的國產車,去年賣掉房子,價錢只有購買時的三分之一,而且不夠償還17年前貸的房貸。

日本經濟的劇烈反轉,在現代史上很少見。80年代股市和房地產狂飆,日本成為第一個挑戰西方經濟霸權的亞洲國家。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泡沫破滅後,日本陷入緩慢但殘酷的衰退。

現在中國已超越日本,提出日本威脅論的雷根政府時期貿易代表普雷斯托維茨在學中文,他說:「我幾乎不再去日本。」

現在美國和西歐國家正力圖從龐大債務和房地產泡沫中復甦。許多經濟學家仍對美國能避免日本模式的停滯有信心,主要因為美國政治制度的因應能力較強,美國人民更能容忍資本主義的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

但是另一些經濟學家警告,美國消費者拒絕消費,企業縮減投資,銀行守著現金,陷入通縮的惡性循環。



◆ 中國公佈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決定

中央社 2010.10.18

中國今天公佈「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計劃用20年時間使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 (資訊)技術等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水準達到世界先進水準。

按中國政府網披露的訊息,這份長達7000多字的決定指出,立足中國國情和產業基礎,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

「決定」指出,到2015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

而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吸納、帶動就業能力顯著提高。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局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同時,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和一批創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業;建成一批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

這項「決定」還指出,再經過10年左右的努力,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準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此外,為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決定」指出,要建立健全創新藥物、新能源、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稅費調節機制;實施新能源配額制,落實新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加快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促進三網融合高效有序開展的政策和機制,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空域管理體制改革。

根據「決定」,中國將組織編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指導目錄,成立由發改委主責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部際協調機制。

※ 相關報導:

* 新興國家基建 商機6兆美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916611.shtml

為了刺激經濟持續成長,新興經濟體計劃投入6.3兆美元改善基礎建設,投資人可趁早布局從中受惠的企業,或透過債市投資主要基建業者,搶搭這波基建商機。

* 嚴控收入差距 十二五大挑戰
http://udn.com/NEWS/MAINLAND/BREAKINGNEWS4/5918152.shtml

中共17屆五中全會今(18)日閉幕,可能公布中共中央敲定的「十二五」規畫主軸;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表示,中國大陸近十年居民收入增長幅度不如GDP,「十二五」規劃將寫入「居民收入與GDP同步增長」,以控制收入差距、避免繼續擴大。



◆ 美中匯率戰難有化解良方

【經濟日報╱社論】2010.10.18

美國財政部上周五決定延後原訂當天公布的「國際經濟及匯率報告」,財政部長蓋納並在聲明中肯定近月來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一反前周公開警告大陸干預匯率可能導致「匯率戰爭」的強硬姿態。美國此舉雖暫時緩和一觸即發的國際貨幣大戰,但美中對匯率問題的截然不同立場,想要在短期內拔掉衝突引信,恐怕是緣木求魚。

美中匯率的爭議,追根究柢,都是為了保衛本身的經濟利益以至國家利益。在金融海嘯後,美國為恢復成長動能所採最重要手段,就是聯準會(Fed )的量化寬鬆政策。過去一年多來,聯準會以超寬鬆的貨幣政策讓利率趨近於零,並大舉注資上兆美元向銀行購入「毒資產」,以維持金融體系的流動性;但銀行吸納的龐大資金並沒有增加對企業的放款,刺激實體投資,反而被用於購買債券、股票,或流向新興市場進行投機交易。直到最近,美國商業機構貸款餘額仍未恢復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以致美國經濟復甦遲緩、失業率居高不下。

量化寬鬆政策效果不彰,主因美國房地產泡沫崩潰後,資產價值大幅萎縮,民間消費不振,讓企業不敢增加投資。在這種困境下,美國國內訴求全球經濟「再平衡」的聲浪高漲。所謂「再平衡」,一方面是指美國等工業國家進入減少消費、降低進口、削減赤字的「新常態」,另一方面是指以中國大陸為首的新興工業國家須相對擴大內需,並讓貨幣升值,以增加進口、減少出口,藉此矯正全球經濟及貿易極度失衡的現況。

然而,全球經濟「再平衡」絕非一蹴可幾。首先,大陸雖已晉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整體經濟規模約僅美國的三分之一,人均所得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短期內可以擴大的內需,無法完全彌補美國需求減少的差額。其次,大陸經濟成長仍高度依賴出口,金融海嘯後歐美市場需求萎縮,以及今年以來大陸各地出現加薪潮,已讓大陸出口產業面臨嚴峻的生存競爭壓力,中共總理溫家寶上月在美國即明言,如果讓人民幣升值20%~40%,將導致中國企業破產、勞工失業、社會劇烈動盪;大陸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國際貨幣基金(IMF)年會等場合亦公開表態,不會採休克療法,讓人民幣快速升值,皆反映出大陸對人民幣升值已劃下政策底線。

美國可以有很多手段逼迫人民幣升值,例如持續「量化寬鬆」政策,讓大量資金流入中國大陸,為人民幣升值加壓;或者限制大陸購買美國政府債券,迫使大陸須以升值遏阻資金流入;美國也可將大陸列為匯率操縱國,對進口的大陸產品課以懲罰性關稅等。但是,這些手段都有後遺症,也勢必引發北京的強烈反應,甚至反制或報復行為,最後雙方都可能付出慘痛的代價。

然而,透過IMF、20國集團(G20)或其他多邊機制解決匯率爭端的可行性亦微乎其微,因為美、歐、日、大陸及各新興經濟體在匯率問題上利害不一,立場各異,要尋求共同解決的方案,難如登天。不過,各國也都體認到,中美匯率爭端若持續惡化,會受到嚴重波及的最可能是匯率彈性大、沒有實施資金管制的新興經濟體,因而希望美中各讓一步的聲音正愈來愈大,成為國際主流。

接下來,就要看美國和大陸的基本態度。如果美國認同全球經濟「再平衡」非短期可及,也願意給予大陸合理的調整期間,則雙方應可找到折衷之道。但就怕美國擔憂中國大陸崛起太快,意欲重施當年壓迫日圓升值的故技,不放鬆對人民幣升值的施壓,則中美匯率戰爭勢必打打停停,難有寧日。

※ 相關報導:

* 從諾貝爾獎談經濟政策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916684.shtml

經濟學的威力及價值,經過此次金融海嘯的考驗,世人必將重新評價。或許以後諾貝爾獎得主的光環會大為減色,但這應不是壞事,畢竟當十個經濟學家就有十一個不同意見時,賦予其中任何一個意見太高的價值,恐怕都有極高的風險。

* 經濟學家籲:東南亞國 少依賴美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916594.shtml

梅農指出,這些國家應設立「去美元化」(de-dollarise)的長期目標。不過政府須先處理導致人們依賴美元的基本面問題,目前美元仍是較安全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