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0

研究:獨居或孤單的人 健康狀況較差

◆ 研究:獨居或孤單的人 健康狀況較差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32135

【台灣醒報╱記者魏敦華╱台北報導】2012.06.19

獨自居住,或是感覺孤單的人在健康上會比一般人要差,甚至在心臟病等致命疾病的死亡率上也比較高。哈佛大學研究者表示,獨居者缺少別人提醒該準時服藥或是看病等等,易導致疾病問題惡化;如果長期覺得孤單或壓抑,應該要勇敢求助精神科醫師,尋求解決方法。

哈佛大學的實驗追蹤了45000名45歲以上,有心臟疾病的病患長達四年,而其中大約20%的人為獨居者。研究結果發現獨居者在四年的觀察期中,死於心臟疾病的比率顯著高於群居者。研究團隊表示這個結果適用於不同的文化背景,因為追蹤對象分別來自全球44個國家。

加州大學的研究則是針對1600名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六年的追蹤,並且詢問他們是否獨居或覺得孤獨。其中約43%的老人表示有時候會覺得孤獨無依,而這些人當中63%是有結婚的。表示孤獨的老人中,有23%的人在觀測期中死亡,整體死亡率高出45%。

研究團隊都表示獨居會缺乏提醒作用,意即沒有人會跟你說該吃藥了,要看醫生了,甚麼事情最好不要做等等,這些往往是造成獨居人士死亡的因素,但卻被極度忽略。

至於那些非獨居但常感到孤獨的人,研究團隊建議他們儘速尋求精神科醫師幫助,因為孤單感會漸漸麻木自身的自覺性以及生存意念,對有潛藏疾病的人來說不是件好事。



◆ 降低罹癌率 楊慕華:多蔬果少應酬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97&f_SUB_ID=4154&f_ART_ID=397088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2012.06.19

竹科人普遍外食,加上工作壓力大,如果無法選擇健康的生活型態,很容易陷入「癌症高風險界域」;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楊慕華說,「少應酬、品嘗相對健康的食品」,可以更快活。

42歲的楊慕華,帶領團隊發現頭頸癌不同其他癌症的運作機轉,受國際矚目,已3篇論文登上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排名第一的「自然細胞生物學」期刊。

他說,癌症是現代人聞之色變的疾病,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愈來愈多,許多癌症也有年輕化趨向,對處在高壓力鍋中的科技人來說,更需提高警覺。

怎樣降低罹癌機率?楊慕華說,先要了解自己是否屬高危險族群,不同癌症有不同族群,如肝癌,喜歡找有B肝、C肝的人,這些人就須長期追蹤,接受治療。

其次,檢視是否過著「危險生活型態」,台灣男性以口腔和肺癌居多,抽煙、喝酒、嚼檳榔就屬危險生活,又如大腸癌,長期外食的科技人就需檢視是否少蔬果、多肉食,儘量改變習慣。

第三,了解家族是否有癌症遺傳因子,例如大腸癌,好發於40~50歲,家族有多人患同樣疾病,就需小心,乳癌也一樣,如果一、二等親家人曾罹患,就需注意。

遠離癌症方法很簡單,楊慕華說,讓自己過「健康的生活」最重要,包括:規律運動、良好的飲食習慣、少應酬,下班寧可運動、休息,不要應酬。

楊慕華每天看病、巡房、研究、寫論文,還陪家人,每樣都做得好,他重視時間管理,依輕重緩急處事,「把最精華時間用在最重要的事情」。

這篇專訪今天上午8點15分在FM97.5「IC部落格」節目播出,網址:http://www.ic975.com,2周內可重聽。

※ 相關報導:

改變2習慣 健康邁大步

壓力管理現代人必修學分
寂寞會侵蝕健康與精神上的安適感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昆蟲專家:美洲錐蟲病 台灣不易造成大流行

【中廣新聞/吳佩臻】2012-06-20

外電報導,一種經由錐鼻蟲吸食人類血液,身上寄生的錐蟲跑到人體血液的「查加斯氏病」正在美洲蔓延,國內昆蟲專家表示,雖然這種錐鼻蟲台灣也有,但是目前數量很少,而且他身上寄生的病源台灣並沒有,所以民眾不需過度擔心,但還是呼籲民眾到美洲地區旅遊,還是要慎防遭蟲子叮咬。

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杜武俊表示,這種「美洲錐蟲病」又稱「查加斯氏病」,主要是經由叫「錐椿」的錐鼻蟲吸食動物的血液,身上寄生的枯西氏錐蟲跑到動物的血液中所造成的疾病。杜武俊說:「錐椿是病媒,而錐蟲是寄生蟲,它是一種鞭毛蟲,引起美洲錐蟲病的大概來講叫『枯西氏錐蟲』,俗稱叫『美洲錐蟲病』。」

而台灣也有這種「錐椿」,只是因為環境形態改變,田野愈來愈少,「錐椿」的數量也愈來愈少,加上造成美洲錐蟲病的病源,也就是寄生在它身上的「枯西氏錐蟲」,台灣並沒有,所以比較不容易造成大流行,民眾不需要過於擔心。

杜武俊指出,因為錐椿是在夜間吸食動物的血液,所以在畜牧場附近的稻草堆,比較容易發現錐椿的蹤跡,如果有到中美洲等疫區旅遊經商的話,要避免晚上外出被昆蟲咬到。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則表示,「查加斯氏病」潛伏期可長可短,一但遭錐椿咬傷,成為宿主,血液裡就會有寄生的錐蟲潛伏,容易透過輸血、器官移植傳染,並由母親垂直傳染給小孩,民眾不得不小心。



◆ 每天7杯茶 攝護腺癌風險增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2012.06.20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男性每天喝茶至少7杯,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比每天喝3杯或更少的男性高出50%。

這項研究始於1970年,追蹤的男性超過6000人,年齡介於21歲與75歲,歸納的結果與之前的研究完全相反。科學家之前認為,喝茶有助於降低罹患攝護腺癌、心臟疾病、糖尿病與巴金森氏症的機率。

研究人員發表在「營養與癌症」期刊的報告指出,喝茶次數最多的男性通常滴酒不沾,生活方式相對也比較健康,卻比較容易罹患攝護腺癌。



◆ 衛署鬆綁 器捐可指定親屬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2.06.21

成大醫院完成國內首例屍體器官捐贈五親等姻親案例,衛生署將訂定人體器官捐贈移植管理辦法,提高屍體器官分配原則法律位階,且可指定捐給親屬,最快本月預告。

依照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活體捐贈器官,肝臟可指定捐給五親等血親及姻親,腎臟只可捐給五親等血親。至於屍體器捐,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說,衛生署修改屍體器官分配原則,二○○九年起放寬規定,若腦死者捐出三個以上的器官,兼顧大愛和小愛原則,其中一個器官,可指定給五親等血親。

兩年多前,就有一名男子死亡後捐腎給胞姊,創下屍體器官捐給五親等內血親首例。

由於屍體器官分配原則法律位階不高,衛生署擬訂定人體器官捐贈移植管理辦法,提高屍體器官分配原則法律位階。除可捐給五親等血親或姻親,若醫院未按辦法分配器官,可罰三萬元到十五萬元,最快本月預告,各界無意見即可公告。

成大醫院外科教授、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說,國內器官來源缺乏,衛生署鬆綁規定,有助擴大器官捐贈來源,況且腦死捐贈者,恰好面臨親屬需要器官的機率也不高。

※ 相關報導:

* 全台首例 器捐指定給姨丈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7323

廿一歲張姓男子本月初車禍腦死,捐出腎臟與肝臟,由於他的姨丈是洗腎病人,家屬希望能將器官捐給親人,成大醫院專案向衛生署請示,順利移植,是全台首例器官捐贈指定姻親案例;衛生署表示未來可比照此案,開放五等姻親指定器官捐贈。

fsj 提到...

梅雨不斷萬物發霉 身體也要運動「除濕」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秀枝/嘉義報導】2012/06/21

梅雨加上颱風雨,屋內濕答答,若不除濕很容易發霉;除了居家環境要除濕,人的身體也要除濕;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葉家舟表示,這幾天很多人拉肚子、筋骨酸痛或長疹子而來看診,這些都是天氣潮濕造成身體水分代謝不正常,氣不流暢,建議民眾運動排汗、避免淋雨,居家環境保持乾燥、不吃冰涼食物,就能保持身體健康。

葉家舟醫師指出,人體有六、七成是水分,如果體內有多的水,就會透過排汗、小便甚至拉肚子來排出,當空氣中濕度愈來愈大,身體的水分就愈難排出去,為了排除多餘的水分,身體會自動加熱,目的是要增加排汗及增加尿液,甚至有時會無故拉肚子(水瀉)來排除水分。

葉醫師表示,最近有許多病人感覺頭暈眼花、筋骨酸痛、倦怠、身體重重的而看診,嚴重者還會有拉肚子、嘔吐等症狀,這都是因體內水分排不掉,也會造成水腫、泌尿道感染,女性容易有白帶,或引發過敏而皮膚起疹子、皮膚癬,甚至誘發氣喘。

中醫治療是以健壯脾胃來除身體濕氣,可以藿香12g、蒼朮6g、白朮6g、茯苓20g、車前草6g、薏苡仁20g、生薑3g,以600c.c.的水煮成200c.c.飲用,或煮成400c.c.當茶飲。

民間常用車前草或玉米鬚煮湯喝,可以利水,幫助身體排除水分,多吃四季豆,也可以健脾胃。

葉醫師提醒,保持房子通風,可降低屋內濕氣;外出時準備雨具,不要淋雨,避免風邪、感冒;洗髮一定要吹乾,以免誘發頭暈、頭痛;不要吃冰涼食物如冰飲、大白菜、白蘿蔔、番茄、西瓜等,會消耗腸胃的氣,影響腸胃運作,使水分代謝變差。

台語俗諺說「暗時吃西瓜,半暝會反症」,即指吃冰涼食物容引發拉肚子;適當運動讓身體流汗,濕氣就不會堆在身體裡,但仍要正常補充水分,讓水分有進有出,代謝才會正常。



◆ 化解起床氣? 淋浴沖去壞心情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06.21

英國的研究發現,每10個人就有6個人早上起床心情不好,平均1週有2天人們起床時心情欠佳。造成心情不好的主因是前晚的睡眠品不佳,第二是因為上班所要面臨的壓力。調查也發現,提升心情最有效的方法,為沖淋浴、或喝杯熱飲。

英國浴室業者Triton Showers的調查顯示,平均1週有2天人們起床時心情不好,等同一生中6,292次的壞心情。造成早上心情不好的主因是睡眠品質不佳、上班所要面對的工作量。另外,開窗戶看見天氣不好、須排隊使用廁所、與家人爭吵、起床腳趾抽筋等,也都會造成早上的心情欠佳。

研究人員指出,讓人清醒的淋浴、一杯熱飲、好天氣,是讓人們心情轉好的有效方法,並讓接下來的一天更有活力。受訪的2,000人裡有一半表示,起床後的咖啡或茶讓他們心情自動變好,熱淋浴讓3分之1的人心情變好,但有21%的人說,冷淋浴使人清醒且效果更好。另有10分之3的人說陽光普照的早晨會自動提升心情。

受調者有一半指出,他們會把壞心情牽連到另一半身上,有4分之1的人說他們的小孩會受到波及,另有10分之1的人敢把壞脾氣波及到老闆。然而,多數人說到了8點15分時,他們的壞心情已經不見。另一個讓人意外的發現是,26%的人說當他們抵達辦公室時,心情就會變好。



◆ 研究:適度背景聲音 可提升創造力

台灣醒報/劉運 2012-06-21

研究顯示,在適度的音樂環境下,人們會變得比較有創意。相較於一個安靜的環境,人們在中度聲音的環境下,比較可以思考出有創意的解決問題方法。另外,店家裡若有適度的背景音樂,會致使消費者較勇於嘗試新穎的產品。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及維吉尼亞大學,共同合作的研究發現,適度的背景音樂可以致使消費者購買較新穎的產品。例如,在最佳背景音樂環境下,消費者比較會購買新型的慢跑鞋。他們的研究發表在《消費者研究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裡。

美國及加拿大的學者指出:「適度的音量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創造力,但太大或太小的音量則不會。適度的背景聲音會引起分心,致使人們做抽象、高層次的思考,因此可以展現較高的創造力。」

在實驗裡,研究人員製造不同的聲音環境,像是路邊的餐廳,或是吵雜的購物中心,並測試在不同聲音環境下,人們的創造力有何差異。

研究人員要求受訪者構思一個新型床墊,或對一個普通物品的另類用法。結果顯示,與較大或較小的聲音相比,在適度的音量下,消費者比較能有創意思考。

研究人員進一步指出:「若想要找出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方法,與其把自己關在一個安靜的房間思考,不如走出舒適圈,到一個有聲音的地方(如咖啡廳),可能會致使大腦做抽象思考,因而產出有創意的想法。」

這個研究結果對零售業者別具意義,因為店家可改變店內的環境,讓消費者更容易做出購買行為。

研究人員指出:「適度的聲音不但可以提升創意,還可以讓人們更勇於接受新產品。為了鼓勵消費者嘗試新產品,店家可考慮在展示間播放適度的環繞聲音。」



◆ 研究指蘋果皮去脂降血糖強肌肉

中廣新聞/郭希誠 2012-06-21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蘋果皮可以消除脂肪、降低血糖還可以增強肌肉。

愛荷華大學研究人員說,蘋果皮裡面有一種「熊果酸」。他們餵老鼠吃加了熊果酸的高脂肪食物,結果發現,這些老鼠變瘦了,肌肉也比較結實了。

研究人員亞當斯說,小紅莓、西梅、羅勒、奧勒岡葉和百里香裡面都有熊果酸。熊果酸可以促進肌肉生長,消除脂肪。他說,老年人要是肌肉結實就不容易骨折。

亞當斯現在打算讓人吃蘋果皮,看看要吃幾個蘋果才可以達到去脂、強化肌肉的效果。要是量太大,他將請藥廠把熊果酸作成營養補充劑供人服用。

※ 相關報導:

* 澳洲人體重漸增 大部分仍自認健康
http://www.udn.com/2012/6/21/NEWS/WORLD/WOR4/7175528.shtml

澳洲人的體重日漸增加,不過大部分民眾仍然認為自己相當健康,甚至比以前更健康。然而過去20年間,糖尿病患者增加了1倍,澳洲人對於健康的認知顯然與現實有差距。



◆ 台大:B肝疫苗 25年有效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路透紐約20日電】2012.06.21

根據台灣一項新研究,B型肝炎疫苗似乎能提供25年的防護,顯示追加注射沒有必要。

主持這項研究的台灣大學教授倪衍玄在電郵中表示:「嬰兒注射疫苗普及,提供了長期的防護。」新研究刊登於《肝病學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

台灣由於B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率高,1984年全面強制新生兒注射三合一B型肝炎疫苗。肝癌是台灣第二最常見的癌症,而B型肝炎是肝炎的頭號肇因。

新研究由台大醫學院資助,對象有3300,都在30歲以下。其中2900多人出生於全面強制注射制實施之後,出生第一年至少注射三劑疫苗。大約370人出生於全面強制注射的1984年以前。

研究團隊從2009年1月到12月採集血液樣本,全面強制接種組發現病毒者不到1%,未全面強制接種組是10%。

研究報告說,20歲以上的實驗對象,感染率從1989到2009年並未增加,可見全面追加注射沒有必要。倪衍玄表示:「疫苗在年輕實驗對象身上表現的效用非常明顯。」

※ 相關報導:

* 小心你的肝!輕鬆保肝七要訣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6717

在中醫的觀點,肝的主要功能是「藏血」和「疏泄」。如果肝功能不好,可依臨床症狀,來判斷其受損程度。中醫師建議,情緒管理、均衡飲食、規律生活,以及養成定期的運動習慣,是保護肝臟的不二法門。

fsj 提到...

飲食西化 國人大腸癌發生率死亡率超過美國

中廣新聞/吳佩臻 2012-06-21

排名第一的是大腸癌,較前一年增加了一千四百多人,飲食西化對國人健康的威脅已經浮現,而我國大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都比美國高,民眾要重視大腸癌的威脅。

國健局公布98年癌症個案分析,發現98年國人常見癌症發生人數,序位和97年相同,排名第一的是大腸癌,較前一年增加了1千484人、其次是肝癌、肺癌、和乳癌,而口腔癌排名第五,攝護腺癌名列第六、接著是胃癌、皮膚癌、子宮頸癌、第十是子宮體癌。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說:「50到69歲的國人當中,每30個就有一個有大腸息肉,這是有機會變成大腸癌的,而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可以有效的早期發現大腸息肉和癌症。在糞便潛血檢查是陽性的人當中,每2個就有一個就有大腸息肉,每20個就有一個是大腸癌。」

邱淑媞說,飲食西化是國人大腸癌發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但是和美國比較,卻發現我國大腸癌的發生率是美國的1.4倍,而標準化死亡率是美國的1.7倍,顯示國人在得知糞便潛血檢查是陽性後, 進一步篩檢的意願不足,邱淑媞表示,透過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可以把息肉和早期的癌症直接切掉,不需要動大手術就能保住一命,目前政府已經提供免費的大腸癌篩檢,50到69歲的人,每2年可以做一次免費的檢查,希望民眾可以透過這樣的機會,來照顧我自的健康。

※ 相關報導:

* 衛生署國健局:免費篩檢 比高階健檢有用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7660

罹癌風險越來越高,民眾該如何求生存,遠離癌症風險?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指出,政府提供乳癌、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等四癌免費篩檢,國人應善用癌篩資源。....邱淑媞強調,只要透過癌症篩檢,就可以早期發現異常病變,治療後,即能獲得健康。政府提供癌症免費篩檢,符合資格者應該多加利用。一般所謂的高階健診,儀器靈敏度太高,常常讓人自己嚇自己



◆ 年增7371人 罹癌人數創新高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6.21

飲食西化,人口老化,國內罹癌人數再創新高!衛生署上午公布98年新發生癌症登記報告,罹癌人數創新高,共有8萬7189人被診斷罹癌,與前一年7萬9818人,增加7371人,也創下單年度新增罹癌人數最多的紀錄。

在癌症時鐘方面,98年平均每6分2秒就有一人罹癌,比97年的6分35秒,足足快了33秒。其中以大腸癌時鐘走得最快,平均每42分6秒,就新增一名大腸癌患者。

調查顯示,大腸癌新增人數已連續三年排名第一,增加人數最多,98年大腸癌新增人數高達1萬2488人。十大癌症前三名為大腸癌、肝癌、肺癌,三大癌的罹患人數都破萬人。

台灣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罹患癌症,男性為女性的1.3倍。主因是男性抽菸、酗酒、肥胖等盛行率都遠高於女性。

國健局局長邱淑媞上午公布國人最新十大癌症排名,依序為為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子宮頸癌、子宮體癌。排序與97年相同。

男性十大癌症排名為肝癌、大腸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胃癌、食道癌、皮膚癌、膀胱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97年相較,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首度進入男性前10大癌症。

女性常見十大癌症依序為乳癌、大腸癌、肺癌、肝癌、甲狀腺癌、子宮頸癌、子宮體癌、胃癌、皮膚癌、卵巢癌。與97 年相較,除了甲狀腺癌與子宮頸癌序位互換外,其餘排序相同。

在新增罹癌患者的年齡分布上,統計發現,如不分性別,平均為63歲。新增女性乳癌患者年齡最輕,平均為52歲,其次為口腔癌53歲。如果考慮性別差異,男性新增罹癌患者平均年齡為65歲,女性則是60歲。

如何有效降低罹癌風險?邱淑媞指出,肥胖、高油高熱量飲食,及缺乏運動,是造成國人乳癌及大腸癌持續攀升的主要原因。國人應建立健康生活型態,養成規律運動,並定期接受癌症篩檢。

※ 相關報導:

* 18年後 全球罹癌數恐暴增七成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3206

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腫瘤學」刊登的報告指出,受人口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影響,到2030年時,全球癌症病例可能暴增近75%。



◆ 觀念平台-醫美不是頹廢醫療

【林靜芸】2012-06-21 中國時報

醫界由於工時過長,健保給付不合理,醫療糾紛頻繁;內外婦兒急重症醫師紛紛出走,全台四萬多個醫師,有一萬二千個從事醫美相關醫療。媒體用「醫界走山」來形容,擔心台灣以後生病找不到醫師;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在台灣大學的畢業典禮,更直言醫學院畢業生選擇醫美,台灣未來的競爭力在哪裡?聽起來醫美好像是頹廢醫療,人人喊打!

其實台灣光復前就有醫美,當時醫師忙著治病,視醫美為雕蟲小技,一般人也認為唱戲、妓女或小三才需要醫美,醫美不受重視。

醫美大鳴大放與經濟起飛及戰後嬰兒潮老化有關。從前的醫學著重「醫療」,大醫師開大刀,治大病,只要命活了,沒有人會抱怨肚子有幾條蜈蚣疤。各個醫院有了美容外科之後,刀疤的位置、形狀受重視,病人在動手術撿回性命的同時可以保住外觀,出院後游泳、洗三溫暖不必遮遮掩掩。

美容外科源自於整形外科,整形外科負責顏面創傷、燒燙傷、皮膚腫瘤及斷肢顯微重建…等。整形外科範圍很廣,一般定義是疾病或創傷後的畸型屬於整形,非以上狀況的整形為美容。例如乳癌切除之後的乳房整形屬於整形外科,而波霸的縮乳或平胸的隆乳屬於美容外科。

根據美國的統計,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平均整形外科執業年資是十二年,執業內容美容外科僅占六十%,其餘三十五%為整形外科、五%為其它醫療。以筆者為例,病人除了一般的醫美,還包含裂傷縫合、疤痕美容、兔唇顎裂、乳癌重建等等。美容外科是精緻醫學,所謂醫師走醫美,就像心臟科醫師兼作心導管,皮膚科醫師兼作雷射,眼科醫師兼作近視手術,都有醫療品質提升的意思。

醫學一直有突破與進展,其中醫學美容是近幾年最熱門的科系,相關研究及論文多到只能用爆炸來形容。醫師想跟上時代,必須大量吸收資訊、看門診、開刀、讀書加研究,美容外科醫師時間根本不夠。所謂整形名醫泡夜店、擁小三,不是典型美容外科醫師的生活型態。

整形外科或者美容外科強調精緻、完美,除了傳統醫學尚須涉獵幹細胞、基因治療、分子醫學等等。至於尖端科技例如內視鏡、影像醫學、雷射、微創手術及顱顏手術,更是必要的技術。

一般人對醫美的觀念是電波拉皮、打肉毒和玻尿酸!沒什麼學問。其實醫美的醫師變成世界級的大師有好幾位,美國的莫瑞醫師,研究白老鼠的皮移植到黑老鼠,無意之間開啟了移植的大門,成為第一位作腎臟移植的醫師;法國的伊魯茲醫師發展抽脂,並開啟了脂肪(含幹細胞)的研究;墨西哥的蒙那斯提歐醫師專作顏面骨的美容,在墨西哥病人多到可以左右總統選舉;阿根廷的皮坦奎醫師對阿根廷的醫療貢獻大到有他的名字的醫學院及醫院。

誰說醫美是頹廢醫療呢?醫美學問可深呢!台灣一堆醫師走醫美,並不是醫師想逃避醫療,正如台大校長李嗣岑所言「健保制度改善,就不會有這種現象了!」 (作者為執業醫師)

※ 相關報導:

* 包商不在北市…衛署客服專線 配合台中停班
http://www.udn.com/2012/6/21/NEWS/DOMESTIC/DOM2/7173968.shtml

因應泰利颱風來襲,北市府昨天下午近2時宣布晚間停班。消息發出後,有民眾3時餘撥打衛生署客服專線,發現服務專線已轉語音,並表示署內已放颱風假,要民眾「上班再打」,讓民眾憤而向市議員反映。....王哲超說表示,衛生署得知公共衛生資訊入口網服務中心無人上班,在下午3時55分公告請民眾改撥「0980448650」等3支電話應急。避免再遇到類似問題,王哲超說,已要求廠商往後遇颱風假,客服專線需有備援系統或其他配套。

fsj 提到...

產科醫師人力荒 產婦憂成人球

【聯合報╱記者張念慈/新竹報導】2012.06.22

新竹市出生率高居全國第一,但婦產科醫師不足,市議員謝希誠前天質詢連生產都要搶著預約,議員李妍慧昨天接棒這項議題,她挺著4個月大肚子說,平均新竹市每位婦產科醫師1年要接生400多位嬰兒,新竹國泰醫院更出現全國首創產婦預約生產制,憂心產婦成人球。衛生局長姚克武表示,下周一將邀集各院所研商此問題,保障產婦權益。

新竹市議員謝希誠前天質詢時播放影片,顯示產婦生產要拿號碼牌,「可憐的新竹市民沒有生病、生產的權利」,呼籲新竹市要爭取設置大型醫院,提供市民好的醫療環境。

李妍慧說,新竹國泰醫院原本1個月可接生240名新生兒,但部分醫師離職後,如今只能接生180至200個,院方4月起實施生產預約制,7月1日開放預產期10月的產婦預約生產,已有不少產婦、家屬繃緊神經,打算半夜排隊搶號碼牌,「沒預約到的呢?只能被當人球踢來踢去?」。

李妍慧痛心指出,今年1至5月,竹市新生兒近4000人,預估今年會在竹市出生的嬰兒數有8000人,平均每位醫師要接生400位。

謝希誠與李妍慧都要求衛生局提出產婦生產介入安置計畫,提供諮詢及協助,務必確保所有的產婦都能得到安全、有品質、有保障的醫療服務「不要讓產婦成人球」。

姚克武表示,下周一將邀集竹市各醫療院所溝通協商,讓每位產婦都有醫院、醫師可以接生,也會請各院所努力解決婦產科醫師人力荒問題。會請國泰增聘醫師、不要讓產婦茫然無助。

新竹市出生率高居全國第一,但婦產科醫師不足,市議員謝希誠前天質詢連生產都要搶著預約,議員李妍慧昨天接棒這項議題,她挺著4個月大肚子說,平均新竹市每位婦產科醫師1年要接生400多位嬰兒,新竹國泰醫院更出現全國首創產婦預約生產制,憂心產婦成人球。衛生局長姚克武表示,下周一將邀集各院所研商此問題,保障產婦權益。

新竹市議員謝希誠前天質詢時播放影片,顯示產婦生產要拿號碼牌,「可憐的新竹市民沒有生病、生產的權利」,呼籲新竹市要爭取設置大型醫院,提供市民好的醫療環境。

李妍慧說,新竹國泰醫院原本1個月可接生240名新生兒,但部分醫師離職後,如今只能接生180至200個,院方4月起實施生產預約制,7月1日開放預產期10月的產婦預約生產,已有不少產婦、家屬繃緊神經,打算半夜排隊搶號碼牌,「沒預約到的呢?只能被當人球踢來踢去?」。

李妍慧痛心指出,今年1至5月,竹市新生兒近4000人,預估今年會在竹市出生的嬰兒數有8000人,平均每位醫師要接生400位。

謝希誠與李妍慧都要求衛生局提出產婦生產介入安置計畫,提供諮詢及協助,務必確保所有的產婦都能得到安全、有品質、有保障的醫療服務「不要讓產婦成人球」。

姚克武表示,下周一將邀集竹市各醫療院所溝通協商,讓每位產婦都有醫院、醫師可以接生,也會請各院所努力解決婦產科醫師人力荒問題。會請國泰增聘醫師、不要讓產婦茫然無助。



◆ 胎兒還在子宮 就雷射割瘤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2012.06.23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美國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紀念醫院的醫療團隊2年前切除一名胎兒嘴中的腫瘤。這項手術號稱全球首例。

醫療團隊在胎兒17周大時,對它進行掃描,確定胎兒嘴中出現非常罕見的「嘴部畸胎瘤」,若不及早切除,胎兒必定無法存活。醫療團隊進行這項舉世首見的手術後,女嬰莉娜5個月後順利誕生,時間是2010年10月,出生時體重約3660公克,目前是20個月大的健康幼兒。

手術過程中,醫師為莉娜的母親譚美‧岡薩雷斯施以局部麻醉,並將一根針刺穿胎兒周圍具有保護作用的羊膜囊,再以雷射切除莉娜上下兩唇的腫瘤。

岡薩雷斯說,醫療團隊是莉娜的「救星」。醫療團隊說:「就我們所知,這是歷來首見的子宮內胎兒嘴部畸胎瘤切除手術。」這項手術的相關細節最近透過美國「婦產科醫學」期刊發表。



◆ 超音波判讀神準 台科大國際賽奪冠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2.06.22

「腹中寶寶的頭有多大?大腿骨究竟有多長?」現在,透過最新超音波影像判讀技術就可精準瞭解。由台科大醫工所教授王靖維領軍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全自動醫學影像技術分析,能精準判讀胎兒超音波,了解胎兒的頭、脊椎、股骨的長度及位置,有效降低誤差,這項研究在國際超音波醫學影像競賽中奪冠。

國際超音波醫學影像競賽是由英國牛津大學舉辦,由英國、澳洲、俄羅斯、香港、瑞典等國、38組團隊組隊參加,最後由台灣台科大醫工所研究團隊脫穎而出,獲得胎兒超音波醫學影像中的股骨(femur)辨識與測量競賽中獲得第一名,並刊登在期刊上。

王靖維表示,過去婦產科醫師為準媽媽做超音波時,只能經由人工判讀,而超音波影像有的清晰、有的很模糊,且產科醫師是否有經驗也很重要,常常兩個不同醫師,超音波判讀出來的結果也不同,誤差當然也很大,容易造成誤會與困擾。並衍生不少生產醫療糾紛。

但現在研究團隊新設計的電腦演算方式,只要醫師提供一張寶寶超音波圖像,可以精準測量胎兒的頭圍大小、脊椎、大腿骨的長度、位置、形狀,且判讀速度平均不到2.28秒,對於醫師掌握胎兒健康有極大幫助。

王靖維說,過去有不少研究人員可精準測量寶寶頭圍,但這次可將寶寶大腿骨也看得很清楚,腿骨的確切位置、長短都可精準判讀計算,未來可技轉給廠商,可實際應用在孕婦產檢上,大大增加胎兒超音波影像分析的效率與正確性。



◆ 氣候惹禍? 腸病毒重症南市今年20起

【聯合報╱記者莊宗勳、黃文彥/台南、台北連線報導】2012.06.23

台南出現今年首起腸病毒死亡案例,累積至今共七十八名重症兒。衛生署表示,今年腸病毒疫情四年來最為嚴峻,但應不像二○○八年大流行那麼「慘烈」。衛生署正著手比對病毒基因是否變異。

二○○八年腸病毒大流行,造成三百七十三名幼童重症,其中十四位幼童死亡,創最多重症的紀錄。

國內腸病毒疫情有三年大流行的周期,距離二○○八年的大流行,今年剛好又是周期年。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說,原本預估今年會爆發大流行,但因去年七、八月就逐漸出現病例,至十一月間都有低度流行,紓解一些疫情壓力,許多小朋友也因此有了抗體。因此,今年雖會是近年疫情高峰,但不會像二○○八年一樣一次爆發。

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紀鑫也說,腸病毒喜高溫多雨,今年雨量雖驚人,但推測去年已有小流行,且家長及醫師警覺性提高,因此疫情還在可控制範圍內。

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在台南。巧的是,今年入夏後首起本土登革熱、首起登革熱本土家庭群聚感染,甚至是首起日本腦炎確診案例,全都出現在台南。台南市衛生局正調查原因,也懷疑是氣候異常惹的禍。

台南市衛生局長林聖哲指出,中央氣象局統計今年台南的氣溫較往年增加一點六度。雨量更誇張,今年一至五月的降雨量達一千六百多毫米,遠超過去年一整年的一千兩百多毫米。

登革熱與日本腦炎都透過病媒蚊傳播。氣溫每增加一度,病媒蚊的數量就增加五到十倍。而潮濕的環境更是病媒蚊的最愛。種種不利的因素全湊在一起,可能就是登革熱與日本腦炎在台南發威的主因。

至於腸病毒,光是今年一到五月,全國的病例就超過去年一整年。台南市往年因腸病毒停課的班級都在廿幾班徘徊,今年一口氣暴增到四百多班。其中有廿起重症病例。

林聖哲解釋,腸病毒輕症會出現發燒、口腔黏膜破裂等病徵,但也可能潛伏在身體中,連本人都不知道已染病。因此,如果這些停課的學生回到家中與幼童玩耍,可能就會透過飛沫傳染給抵抗力較弱的幼童,「這些停課的學生可能就是防疫漏洞」。

※ 相關報導:

* 預防腸病毒 注意4大病徵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178652.shtml

預防不幸,最重要的是重症病患必須即時就醫,尤其腸病毒重症的四大危險病徵,包括持續發燒嗜睡或意識不清、肌抽躍、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一旦出現這類症狀,必須盡快送到醫院治療。

fsj 提到...

缺水惹的禍… 可樂當水灌「乾妹妹」血尿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2.06.22

炎炎夏日來一杯可樂,享受沁涼有勁的快感。年輕人習慣以碳酸飲料取代白開水,但不喝水只喝飲料,恐引發尿道感染。

一名高中女生每天兩罐可樂下肚,卻完全不喝白開水,長期下來出現血尿,就醫後才知道原來是水分攝取不足惹的禍。

新光醫院泌尿科醫師林宜佳表示,夏天氣溫升高,可樂當水喝,恐增加尿道感染機會。

尿道感染好發於更年期女性,少女不常見,但是林宜佳說,這名少女就是把可樂當水喝,造成尿液濃縮,排尿減少,尿道因尿液沖洗量降低,提高細菌滋長的機會。

「排尿不乾淨就容易尿道發炎」,林宜佳說,碳酸飲料含有鈉離子,刺激腎臟回收過多水分,以致尿液濃縮、排尿減少,「尿尿不足,細菌就容易滋長」。

事實上,喝飲料並不會造成尿道感染,重點在於喝水量;「大量排尿才可排出尿道細菌」,書田診所泌尿科醫師周固說,尿道感染可分細菌感染與泌尿系統受傷兩種,女性泌尿道短,若水分攝取不足,,極易造成泌尿道感染。

不只尿路感染,美國更有喝可樂喝到洗腎的病例;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說,這名患者每天都喝兩公升碳酸飲料,飲料中含有「溴化蔬菜油」,一個月後連站立都有問題,最後還得靠洗腎恢復健康。

江守山說,許多汽水都含有「溴化蔬菜油」,在小鼠實驗中,嚴重過量時易造成焦慮,並影響生育。

沒事多喝水,林宜佳說,正常成人每天建議喝足兩千西西白開水。

※ 相關報導:

* 夏季養生 清心茶飲降火除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22/today-health1.htm

中醫的角度,貪涼飲冷更容易讓寒氣進入體內,造成疾病病根,例如過度飲用冰涼的水,或飲品容易損傷腸胃的正氣,造成腹瀉、下痢的情形;或出汗身熱時,突吹冷氣或風扇,會造成體表毛孔突然收縮,而產生頭痛昏沉的情形。



◆ 熱量難消耗 吹冷氣、令人肥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06.22

美國人身材越來越肥,除了與不運動以及飲食習慣有關之外,長期使用空調導致身體消耗比以前更少的熱量,也是造成美國人體型越來越肥的原因之一;不過,目前美國東部已進入酷暑,紐約市更要求學生必須在沒有冷氣的教室內完成考試,也引發了正反兩極的意見。

酷暑來臨,紐約地區溫度一度飆高到攝氏32度以上,市長彭博接受記者訪問時直言,「即便是高溫,公立學校的學生在健康允許下,仍應該讓學生在教室內完成考試,唯有通過酷暑的考驗,青少年才能茁壯。」

紐約市公立學校學生超過一百萬人,但所有教室安裝冷氣的比例為64%,高溫不吹冷氣的確令人難耐,因此彭博言論一出,也引起民眾正反兩極的看法。

有人認為市長應該比照辦理,親自體驗夏季沒有冷氣吹的感受,也有人支持市長看法表示,「過去我們沒有冷氣一樣可以度過,更何況在前線伊拉克作戰的阿兵哥,相對之下,現在小孩是被寵壞了。」

美國伯明罕阿拉巴馬大學研究人員艾利森也表示,除了睡眠不足外,長期吹冷氣的習慣,也是讓身材變胖的元兇之一,研究人員表示,由於使用中央空調,不管是住家或辦公室長年都維持在相對的「恆溫」狀態,因為環境溫度缺少變化,使得人類身體便習慣消耗更少的能量,才造成人類腰圍越來越大的主因,而統計也發現,美國南部肥胖率普遍升高,從1978年到1990年,家庭安裝冷氣比例從37%增加到70%脫不了關係。

然而,亞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慢性家庭及社會醫藥教授狄恩則表示不同看法,「人們在不同氣候條件也可以保持身材苗條,因此,我認為冷氣應該沒有太大影響。」

另外,也有科學家將肥胖歸咎於基因,杜克大學醫學中心主任布萊蘭德表示,「大約三成肥胖風險是基因造成,過去肥胖率增加是25年前的事,因此目前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證明究竟是否是基因造成。」

不過,伯明罕阿拉巴馬大學研究人員艾利森仍表示,「我們當然知道飲食與少量活動也是造成肥胖的主因,但是透過研究呈現的其他導致肥胖的多種原因,希望能提供給政府在治療與預防上更有效率。」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期刊。



◆ 耶魯研究:兒童早餐健康麥片 處處陷阱

【聯合晚報╱路透紐約22日電】2012.06.23

耶魯大學魯德食品政策與肥胖研究中心22日公布的「早餐事實」研究報告顯示,美國食品公司在為兒童推出健康早餐麥片的同時,也向他們打出更多不健康食品的廣告。

該中心主任布朗奈讚揚食品公司改變早餐麥片配方,增加纖維和全穀成份,減少糖與鹽的含量,但認為兒童早餐麥片仍有很大改進空間。他說:「食品公司仍在運用市場力量,向兒童推銷最差的早餐。」

食品公司去年花費2億6400萬美元推銷兒童早餐,比2008年增加逾30%。該中心指出,通用磨坊食品公司 (General Mills)的Reese’s Puffs、家樂氏公司 (Kellogg)的Froot Loops和Post公司的Pebbles等兒童早餐,是公司大力推銷的食品,但營養價值最低,含糖量最高。

截至2011年的三年間,兒童看到Froot Loops早餐麥片的廣告劇增79%,收視Reese’s Puffs和Pebbles的廣告分別增加55%和25%。

早餐麥片公司為其產品和營銷行為辯護,家樂氏公司發言人說:「我們始終堅守承諾,銷售的食品符合6至12歲兒童的嚴格營養標準。」

多年來,美國食品和飲料公司不滿政府對行銷兒童食品的監管,承諾由企業自行管理。家樂氏公司、通用磨坊和Post等公司共同簽署一項計畫,對行銷兒童食品主動自我約束,各企業均堅持產業制定的12歲以下兒童的營養標準。但批評者認為,業界並沒嚴格遵守。

fsj 提到...

醫學院老師 健保中載浮載沉

【聯合報╱王任賢/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台中市)】2012.06.24

台大醫院院長陳明豐痛批健保齊頭式的給付,是造成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皆空的加劇原因;更會造成醫療教育、生態嚴重變形,影響整個醫學教育「從根爛起」。

其實,醫學生在學校受教育時,根本沒有碰到健保,影響學生價值觀最劇的是老師。若要強說健保會影響到醫學教育,那一定是要先影響到老師,這才是整個問題的關鍵。

醫學院老師,都是在醫院中打滾多年的人,也在健保中載浮載沉許久,自己受不了利益的誘惑,進而影響到後輩的學生,這才是醫學教育從根爛起的根源。要把這些完全歸因到健保制度,未免太過牽強。但若因健保制度設計不當,經由影響老師,到影響醫學教育,間接有關當然是脫不了關係的。

健保的齊頭式給付到底對不對?

不論哪一科的醫師,在面對病人時,都是要做整體評估的,肯定不能頭痛看頭,腳痛看腳。所以五官科及皮膚科也不例外,這些都是老師教的。所以齊頭式給付是合理的,也是應該做的。

病人的整體評估可快可慢,端看看診醫師的聰明程度而定。有些醫師就是龜毛,該自己問兩句就能判定的不敢判,非得靠昂貴的檢查才敢說是或否;該摸摸肚皮就能知道的,也非得抽一大堆血,驗個電腦斷層才敢說。這樣的醫師,人家看十個,他才看一個,還嚷著說齊頭式給付不公平,你說這像話嗎?

所以,若要說健保制度設計不良,應該是設計了鼓勵這種醫師的制度。其實醫院的院長,是爽在心裡口難開,因為靠這些醫師作為,讓他賺了更多的檢驗費,還可以有事沒事把醫師抓來罵一頓,說你怎麼耗用了這麼多的資源。

那麼健保該如何改,才能減少這些這些醫師呢?最好的制度就是DRG(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讓每個疾病有統一的給付。這些醫師要做再多的檢查都隨便他,因為超過限度的費用會由這些醫師埋單。此時就會逼得醫師減少非必要的檢查,多用腦筋去思考,多關心病人,避免院內感染。把醫師都強迫變成聰明的傢伙,此時齊頭式的給付方式就不會再被視為不公平了。

非常可笑的是,這麼好的DRG制度,我國原本要五年內全面到位的,反對最力的就是醫院資方。希望台大醫院能帶頭倡議此制度,拯救從根爛起的醫學教育吧!



◆ 健保「華美的袍子爬滿蝨子」

【聯合晚報╱社論】2012.06.24

健保是「台灣之光」,連外國人都羡慕。台灣人還如此自我陶醉之時,健保這個形象華美的大廈,卻出現了內裝斑剝、甚至樑柱傾圯的危機。繼「血汗護士」集體控訴、醫學院「四大皆空」等事件引發議論之後,最近一場專業的論壇中,台大醫院院長批評現行健保的設計,對醫學教育造成「從根爛起」的影響。這個說法何其嚴厲,如果屬實,健保危矣!

大家都有「健保不能倒」的認知,所以每一討論健保財務危機,就從「開源」動腦筋,二代健保明年開始實施,即將造成很多人的健保費支出暴增。但是,關於健保給付的合理分配、藥價黑洞、減少浪費這幾部分,卻始終未見大刀闊斧的改革。醫護人員現在將問題矛頭指向健保齊頭式的給付,也有人直指醫院資方的營利心態是病因之一。這些問題,有待專業和良心的診斷來進行健保內部改革,否則,負面影響及於醫學教育和專業的板塊挪移,則後遺症真的會禍延下一代。

不過,還有一個棘手問題屬政治層面:民眾依賴健保的心態推波助瀾民粹風氣,所以健保改革不敢碰觸改變民眾就醫習慣的根源問題。各界批評已久的台灣民眾喜歡「逛醫院」的習性,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其實很容易用制度改變來導正就醫模式。最近專家建議健保給付不應「全都保」;多年前王永慶針對健保的萬言書,也特別建議過定額自付。但台灣的健保,一步一步走向傾向課稅手段再進行重分配的福利精神,遠離了依風險計算的「保險」的原則,也因此加重了很多人對健保的依賴性,減低了醫師希望推廣「民眾應為自己身體負責」的誘因。

這是當前社會風氣和政治壓力使然,健保改革若不能針對於此作深度改變,財務缺口會越來越大,後果還是會落在民眾身上。

大家都愛健保,但健保快破產的憂慮從來沒有斷過,縱然保費一再上漲,仍見惡化的趨勢加速。作家張愛玲「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蝨子」的形容用語,會不會落在健保制制度上呢?深層改革不能再拖了!



◆ 〈吃對了你也能受〉紙杯減肥法,好嗎? 營養師︰換淺餐盤更健康

記者/洪素卿 2012.06.24 自由

近年韓流美少女團體當道,不管是少女時代,還是超模女子團體Nine Muses,個個都擁有一雙美腿,她們到底是怎麼吃、怎麼保養,也是外界關注焦點。其中,Nine Muses的紙杯減肥法引發熱烈討論;這種將米飯盛入紙杯,米飯量不超過紙杯的2/3,剩下的1/3部分吃一些以蔬菜為主的配菜,食物少得可憐的紙杯減肥,真的可行嗎?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紙杯減肥法的概念是源自於「容器」縮小,就可以減少攝食分量。一般人只要把本來使用的大碗換成小碗,把深碗換成淺碗,同樣吃一碗飯,就可能減少1/4熱量攝取,無形中少吃70大卡,也因此,概念是對的。不過,韓國女子團體紙杯減肥的最大問題是熱量太低,另一個問題則是營養不均衡。

若一餐吃一個250cc紙杯,其中只有2/3飯、1/3菜,整天熱量可能不到800大卡,連一般活動度的民眾都嫌過低,更難以支撐她們勁歌熱舞所需要的體力。

此外,食物種類的分配也不對。如果一般人想要採行,不妨換成「餐盤減肥」,找一個中小型淺餐盤,將餐盤劃分為四等分,一份放主食類,像是糙米、雜糧飯,或是地瓜等主食都可以。

一份放魚、肉、蛋等蛋白質來源,以雞肉來說,大約要有手掌大。另外兩份放蔬菜,一份大約是100公克,煮熟後約半碗。

目前流傳的各個韓國女子團食譜當中,劉怡里認為,少女時代的減肥餐相對安全可行。人氣天團「少女時代」主要以糙米飯、雞胸肉、沙拉、蔬菜為3餐來源,每天維持攝取1200大卡熱量。

劉怡里表示,這份菜單同時有全穀類主食,還有低脂的蛋白質,也有蔬菜,相對均衡。

至於熱量方面,雖然以少女時代的活動量來看,1200大卡可能偏低,但一般台灣女性若非需要整日在外走動的業務或勞動族,大概維持在1200大卡減重,加個水果。

韓國女子團體「Secret」,3餐則以香蕉、番薯、牛奶、豆腐為主。劉怡里認為,地瓜作為主食,容易產生飽足感,也有高纖,民眾也可以偶爾選用。至於香蕉雖然甜,但不會讓血糖飆升,升糖指數(GI值)不高,也是不錯的水果選擇。

過去北醫研究,這類水果還有芭樂、奇異果以及小番茄,平時可搭配。要提醒的部分是,該團可能考量跳舞強度需求,選擇了含鈣高的低脂牛奶。

※ 相關報導:

* 夜夜暴食又夢遊 竟是安眠藥搞的鬼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24/today-health4.htm

經過臨床診治之後,發現她應該是罹患了夜食症(Night eating syndrome)與夢遊症,之後將安眠藥更換成其他藥物,夜食和夢遊的狀況就快速消失了,憂鬱與焦慮的狀況也因此逐漸好轉。

fsj 提到...

偏頭痛忌紅酒 類黃酮單寧疑禍首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06/26

許多偏頭痛患者只要喝杯紅酒,偏頭痛馬上報到。巴西里約頭痛中心一項小型研究指出,紅酒含有越多單寧,越容易引發偏頭痛。

紅酒中的單寧屬類黃酮物質,會讓口感趨於乾澀,紅酒單寧含量越高,喝完後嘴巴乾澀感覺越強烈,口腔內也會出現皺摺感。

醫界並未真正了解為什麼紅酒會誘發頭痛,不過有些研究發現,單寧會增加大腦化學物質血清素分泌量,當大腦血清素濃度出現變化,就可能誘發偏頭痛症狀。

研究作者為巴西里約頭痛中心研究人員阿保奇‧克林參托斯基,共有四十位偏頭痛患者參與實驗。他準備了為馬爾貝克(Malbec)、塔那(Tannat)、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與梅洛(Merlot)四種來自南美洲不同葡萄品種紅酒,,其中馬爾貝克與塔那單寧濃度較高,而卡本內-蘇維濃與梅洛單寧濃度較低。

研究人員讓患者一次喝一種紅酒,每次喝大約半瓶,相隔四天再飲用另一款葡萄酒;有三十三位患者最後完成實驗。近九成患者在喝酒十二小時內出現偏頭痛症狀。嘗試完各種酒款後,大約半數患者出現兩次偏頭痛。另約三分之一患者每次喝完酒都會出現偏頭痛。

研究發現,馬爾貝克、塔那最容易引起明顯偏頭痛。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第五十四屆美國頭痛醫學會年會。

※ 相關報導:

* 腎友遇颱風 在家少喝水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26/today-health6.htm

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每到夏天,台灣總是有許多的颱風來襲。颱風來時,一般人可以停班、停課,來避免颱風帶來的危險,但末期腎病變的腎友仍必須每週3次進行血液透析(即洗腎),一旦沒洗會有生命危險。

...盡量減少水分攝取:務必忍耐口渴,除了食物外,把水分的攝取降到最低,以避免心衰竭與肺水腫。...盡量減少鉀離子攝取:除了水分外,高血鉀是造成多日未洗腎腎友死亡最主要因素,萬一無法即刻洗腎,務必避免高鉀食物的攝取,如香蕉、柑橘、濃湯、果汁等。



◆ 改善憂鬱症 沒事多走路

文/柯俊銘 2012.06.26 自由

您是憂鬱症的患者嗎?是否常覺得情緒低落?腦中總是胡思亂想,做任何事容易恍神呢?若答案屬「是」,不妨參考以下兩篇國外新近發表的論文。

第一份報告刊登在《心理健康與身體運動》期刊,研究主持人是英國斯特林(Stirling)大學護理學院的Roma Robertson博士,其搜索11個國際醫學資料庫,找出超過14,000份文獻進行整合分析,目的在確認散步對憂鬱症的療效。

結果發現,雖然每份文獻中的散步方式(如用跑步機走或戶外實地走)、型態(如參與社團或獨自進行)、速度、持續時間、頻率等都不同,但對於輕度至中度憂鬱症的人,相較沒有規律散步習慣者,常走路的人確實病情進步較多。

第二份報告刊登在《情感性疾患》期刊,研究主持人是加拿大羅曼特(Rotman)研究中心的Marc Berman博士,其針對20位平均年齡26歲且有憂鬱症的民眾進行實驗,目的在探討病情的改善是否會因散步地點不同而有所差異。

一開始,所有個案均接受心智功能與精神狀態的評估,並被要求回想以往不愉快的經驗。接著他們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是在公園散步,另一組則是在市區散步,時間都是1小時。此外,為避免未依規劃好的路線行走,每個人手腕都佩帶GPS以便監控。

7天後,原班人馬又重複相同的流程,只是更動路線。

統計顯示,兩組受試者的心情都有好轉,正向情緒(如快樂、滿足、放鬆等)皆變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園散步者的注意力與工作記憶能力增加的幅度,比在市區散步者還高出約16%。

研究者說,會有這樣的差異或許可用「注意力恢復理論」來解釋,在熱鬧的市區走路,由於外界的刺激複雜,諸多干擾會令人分心,大腦要維持專注需耗損許多能量。而在自然環境下散步,因感官接觸的事物較為單純、和諧與寧靜,反而有恢復疲勞、修補腦力的作用。

雖然散步無法取代服藥與心理治療,但卻有良好的輔助效果。建議患有憂鬱症的病友們平時養成散步的習慣,且儘量去有花草樹木的公園、學校或美術館等場所,相信對症狀的緩解應有所幫助。(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 相關報導:

* 又濕又悶 養出兩條臭魚乾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8354

台大雲林分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劉怡伶指出,腳之所以會臭,全因兩種住在腳底板的「惡房客」作祟:「棒狀桿菌」和「球菌」,英文學名分別是「corynebacterium」和「micrococci」。...這兩種細菌都屬於腳部皮膚的「共生菌」,會將皮膚的角質層加以分解。角質層在人體的手掌、腳掌最厚實,其中成分含有胺基酸,被細菌分解後會產生「硫化物」,異味也跟著來;「泡過台北市北投的硫磺溫泉嗎?大概就類似那種味道。」



◆ 白內障開刀 不必忍到熟了

【聯合報╱林靖洋/彰化秀傳醫院眼科主治醫師】2012.06.26

門診常聽到老人家問:「醫師,我的白內障成熟了沒?可以開刀嗎?」許多人以為白內障成熟了才能開刀,忍受視力模糊的生活品質,其實,只要生活品質受影響,矯正視力小於0.5,即可考慮手術。

82歲陳伯伯接受白內障手術一周後,視力恢復到0.6,他對陪同看診的老伴說,若知可以早開刀,不會如此霧煞煞,白白過了10年模糊人生。

陳伯伯20年前因白內障視力退化,聽說白內障要成熟才能開刀,且手術很痛,一直隱忍不敢開,早期還可以靠模糊視力自行吃飯穿衣走路,最近視力惡化到伸手不見五指,造成極大不便,才到眼科治療。

經過問診及檢查,發現陳伯伯水晶體混濁面積極大,呈現大理石般花紋,視力已不及0.01,眼部超音波檢查無特殊異狀,建議他接受新式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

傳統白內障手術傷口約1公分,新式手術傷口僅2.0至2.2毫米,較不需要縫線,可減少術後異物感。另外,手術時間比傳統手術短,在患者可配合的情況下,甚至只需局部麻醉即可。患者術後第二天雖然有點角膜水腫,但視力已經進步到0.1。術後一周,視力恢復到0.6。

其實,白內障手術並非要到完全看不見(俗稱白內障完全成熟)才能進行,只要影響日常生活,矯正視力不及0.5,即可尋求眼科醫師診治,新式小切口手術比傳統手術迅速、少疼痛,可及早恢復正常生活,大幅減少手術疼痛感。

新式手術術後照顧也較過去容易,由於傷口僅0.2公分,癒合快速,除了手術當天需要包紮外,隔天僅需要戴眼罩或戴護目鏡,並且可以做簡單的日常活動,例如散步,彎腰以及提物品等。

另外,建議術後除了要遵照醫師指示,定時點藥水藥膏以及定期回診外,術後一周內不要用水洗臉洗頭,只用毛巾輕輕擦拭眼部周圍就好,一星期後就可以放心碰水、回復正常生活。



◆ 台灣新藥 明年百花齊放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2.06.26

台灣研發的新藥,明、後年進入上市爆發期,太景生技的新藥「奈諾沙星」拔得頭籌外,包括台灣浩鼎、智擎生技及中裕新藥3家公司,旗下都有新藥將完成最後一階段臨床試驗,明年起陸續開花結果,進入市場。

由中研院參與技術指導的台灣浩鼎生技,旗下抗乳癌新藥OPT-822,已經進入臨床3期,最快明年可申請上市;近期,還因為龐大的藥物潛力,極其背後可觀的銷售規模,被媒體描述為母公司和台灣浩鼎演出一場「經營權之爭」的風波。

此外,由台灣東洋轉投資的智擎生技,去年正式授權給美國Merrimack藥廠的抗胰臟癌藥物「PEP02」,目前也已經完成臨床2期試驗。

fsj 提到...

想長壽 貫徹八分飽原則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11&f_SUB_ID=1719&f_ART_ID=397668

【內容摘自《守護身體的健康密碼-體溫力:量體重?量腰圍?不如量體溫!》,作者石原結實,方舟文化出版】2012/06/24

過度飲食會造成排尿或排便狀況變差,還會讓身體累積多餘的贅肉。人類的體重有60~65%是水分,因此飲水過度也會成為「水腫型肥胖」。

一旦變胖,理所當然的,身體靈活度就會受影響,而且下半身的肌肉也將退化。肌肉的周圍有許多微血管,如果肌肉缺乏運動,自然會變得寒冷且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血液在運送營養或氧、水、白血球、免疫物質的同時會循環全身,但如此重要的血液卻無法送達到寒冷的部位。

我們在前面的內容一再強調,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為了產生燃燒脂肪或醣類所需的「熱量」原動力,就必須依靠體溫上升來達成。「水」跟「熱」,這兩個條件正是長壽的關鍵所在。

如果希望長壽,就必須特別注意飲食的顏色。跟藍、白、綠等顏色的食物比起來,好好食用紅、黑、橘等顏色的食物更重要。在本章節開始的地方曾提到「對胃造成負擔的飲食」,而這就是「可以溫暖身體的飲食方法」,請務必落實在每天的餐飲當中。

雖然維持八分飽的狀態很重要,但不讓膽固醇累積在體內也是不容忽視的重點。為了避免腸道吸收多餘的膽固醇,就必須攝取膳食纖維。海藻、豆類、黑芝麻、糙米、蒟蒻等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不僅可以促進排便,同時還能阻止血液透過腸道來吸收脂肪或糖分。

魚肉所含的EPA則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而貝類、烏賊、章魚等則有豐富的牛磺酸,蘋果含有一種名為果膠的食物纖維,以上都可積極地食用。

除了飲食療法,長壽的秘訣就是流汗以去除多餘水分,並促進老舊廢物的排泄。藉由走路或運動來流汗是不錯的方法,如果是利用泡澡或洗三溫暖來發汗,還可得到減肥的效果。

即使不吃早餐,或一天只吃兩餐,但一天的總食量並未減少的話,當然是不可能瘦下來。建議把一天所需的熱量分成三餐,或是平均分成兩餐來攝取。不過,如果分成兩餐吃的話,一次的食量會比分成三餐多,如此一來,營養將更容易吸收,所以分成兩餐吃的話,比較容易變胖。

人類在300萬年的歷史中,幾乎都是在忍受饑餓的狀態中生活。每吃一餐,就會不知道下一餐何時有著落。因此,人類變成在飽餐一頓後,會將營養轉換成脂肪儲存在體內,這就是所謂「生存的機制」。

如果一天所吃的總食量沒有減少,就不可能越來越健康。請積極地避免「飲食過度所帶來的危害」,並隨時提醒自己維持八分飽。日本有句諺語:「吃八分飽就無病痛」,而這個「無病痛」正是通往「長壽」的捷徑。

※ 相關報導:

* 運動後半小時正確飲食不發胖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8245

由於運動過程會消耗大量的熱量、造成體內血糖降低,所以在運動完約30分鐘後,容易產生飢餓的感覺;此外,運動後的身體細胞是處在一個非常活躍的狀態,代謝速度也會變快,若運動後立即進食,身體會比平常更快、且更容易吸收食物養分。因此,想靠運動減重的民眾,一定要特別注意運動後的飲食選擇。

fsj 提到...

去年健保費 27%用在重大傷病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06.27

健保局統計,100年國人所繳的健保費,每100元就有27元用於重大傷病患者,若比較全年每人平均醫療費用,最高的是血友病,平均一年花274萬元、是198名民眾的保費支應,第二、三名則是呼吸器及洗腎患者,分別要花66萬、50萬元。

去年每人平均交1萬5000元的健保費,全民交的健保費花到哪裡去?健保局今天發布100年重大傷病相關統計資料,平均每100元保費,就有27元用在重大傷病上。

若以全年每人平均的醫療費用來看,平均一人花2萬2000多元,但重大傷病中醫療費用最高的血友病患者,平均一人一年要花約274萬元,等於動用到198個民眾的保費支出。

排名第二是呼吸器依賴患者,一人一年要花66萬元,相當於仰賴48名民眾的保費支應,排名第三的洗腎患者,一人一年花50萬醫療費用,相當於40名民眾的保費。

健保局醫管組專門委員林阿明表示,重大傷病核發目的主要是減輕罹患重病、需要長期就醫民眾的負擔,展現健保的互助精神,避免因病而貧,因為領證人數增加,去年已突破91萬張,導致整體費用較99年成長5%。

國人健康最大威脅的癌症,也反映在重大傷病的醫療利用上。林阿明說,因為癌症領有重大傷病卡的人數最多,去年新增3萬多名,占整體重大傷病費用超過三分之一。



◆ 醫師建議:濫用3次再收費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06.27

台北市政府制定「台北市到院前緊急救護收費計畫」,7月1日將對不當使用119救護車的民眾,收取1800元緊急醫療運送費,急診醫學界普遍贊同,但認為應有一段緩衝時間,並做好民眾的宣導教育,以免引發民怨。

中華民國急救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新光醫院急診科主任王宗倫表示,大家都知道救護車應用在急重症病患身上,卻有少數民眾沒有這種認知,有的家住沒有電梯的公寓樓上,懶得下樓,就撥119找來救護車和救護人員幫忙扛下來,再送到醫院掛急診。

有的民眾習慣到某家醫院的急診就醫,上了救護車後,一聽隨車救護員表示將依規定送到最近的責任醫院,立即反對,並強烈要求要送到他常去、卻較遠的那家醫院。

有的民眾更離譜,不想花錢搭車到醫院看門診,乾脆就把救護車當私家轎車,一路鳴著蜂鳴器,直奔醫院就醫。王宗倫說,有人不當濫用救護車,卻讓心肌梗塞等急重症病患叫不到救護車。

台灣外傷醫學會前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管理發展中心執行長陳瑞杰認為,合理管制救護車的使用,確有其必要,但前提是要透過宣導及教育,讓民眾知道在什麼情況下才能使用救護車,否則容易造成爭端。

如果有民眾不當使用救護車,一、兩次也許是不了解使用原則所致,陳瑞杰認為大可不必罰錢,但若超過3次,就有可能是蓄意行為,不妨給予適度的處罰。

王宗倫表示,很多國家的救護車都採收費制度,比如新加坡每次收費都從新台幣1800元起跳。美國很多州也都採收費制度,透過使用者付費原則,來減少救護車的不當使用,回歸急救加護本質。

對於那些執意要越區到他所熟悉醫院就醫的民眾,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長劉越萍認為不妥,但因屬民眾長久以來的醫療習性,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在尚未做好教育宣導之前,目前還不打算開罰,等時機成熟後再說。

雖然如此,王宗倫認為還是應視情況而定,若是病情較不緊急的內科疾病,最好依規定送最近的那家一般、中度或重度急診責任醫院;若是創傷重症,因有流血過多致死之虞,就應送到最近的那家重度急診責任醫院,以免鬧出人命。

至於那些家住沒有電梯公寓樓上、且又行動不便的民眾,王宗倫建議政府不妨協調康復巴士或特約計程車來協助就醫,把救護車讓給那些真正需要的急重症病患。

※ 相關報導:

* 濫用救護車 台北市收1800元
http://www.udn.com/2012/6/27/NEWS/HEALTH/HEA1/7187280.shtml

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指出,所謂的不當使用救護車,是指民眾指定到「非急救責任醫院」或願到急救責任醫院但「非急診」,也就是越區就醫,以及小病卻到急診就醫。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長劉越萍表示,除台北市外,桃園縣也考慮採取類似收費制度。



◆ 全球創舉 義機器人獨力完成肝移植

自由 2012.06.27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義大利一家醫學中心25日宣布,該中心在3月完成的一起肝臟移植手術中,創下全球首例全程由機器手臂執行微創手術,進入捐贈者體內切除部分肝臟,用於移植。

微創手術突破

根據義大利巴勒莫市「地中海器官移植暨高等專科治療研究中心」(ISMETT)發表的聲明,在這起案例中,44歲的捐贈者捐出部分肝臟,以挽救他罹患肝硬化的46歲哥哥的性命,醫療團隊全程只用機器手臂進入捐贈者體內,切除肝右葉移植到患者身上。

切口減少 術後復原快

拜機器手臂之賜,僅需在捐贈者身上切開5個如鑰匙孔般大小,及1個長9公分的切口,「這是全球首例全程單獨使用機器人技術進行的肝臟移植手術」,整個手術過程只有機器手臂在捐贈者腹內執行手術。

該中心指出,手術在3月進行, 採用「達文西」(Da Vinci SHDI)機器人外科手術系統,歷時10小時完成,這對兄弟術後恢復良好,捐肝的弟弟手術後9天即出院,接受肝臟移植的哥哥在醫院住了數週,醫院一直等到他恢復健康、出院,才對外宣布這項消息。

聲明說,過去美國曾有使用機器人進行活體肝臟移植手術的前例,卻是由一名外科醫師伸手進入手術切口,在患者體內以機器手臂完成手術。該中心表示,機器人外科手術結合現已廣泛應用於一般外科和活體捐贈者器官取得手術的傳統微創手術優點,及機器人手術系統的精準度和安全性,並可執行外科醫師用手在患者體內不可能執行的動作,使得機器人不僅能以十分安全的微創技術執行複雜手術,,也縮短捐贈者術後復原期,降低手術過程中出血的風險、減少疼痛。



◆ 家中常燒香 幼童血鉛濃度較高

自由 2012.06.27

〔記者魏怡嘉、劉力仁、蔡文正/綜合報導〕有拜,不一定有保庇!家中經常燒香拜拜的學齡前幼童,血中鉛濃度比其他幼童高,長期累積下來的影響更不可小覷。

鉛毒危害大 恐損智力

鉛毒對人體的危害影響,主要是神經系統,包括手指、手腕、關節無力等神經功能的障礙,也可能造成高血壓或腦、腎臟疾病,新近研究也指出,兒童血中鉛濃度在10μg/dL(微克/每百毫升)以下,對於智力發展就可能有負面影響。

台大公衛系教授黃耀輝完成「二○一一年台灣地區幼稚園兒童血中鉛濃度與影響因素初探分析」,隨機針對國內四十四個區、市、鎮、鄉,共九百三十四位四歲到七歲兒童進行抽血分析,並對其接觸環境進行瞭解。

黃耀輝的研究發現,全台學齡前幼童血中鉛濃度平均值為一.八六μg/dL。家中沒有燒香拜拜者,血中鉛濃度平均為一.七μg/dL;有燒香拜拜者,血中鉛濃度平均為一.九二μg/dL;常常燒香拜拜者,血中鉛濃度高達二μg/dL。

像電焊 釋出金屬物質

黃耀輝表示,燃香如同電焊,會釋出金屬物質,國內多個學術單位的研究就發現,燒香會釋放出鎳、鎘、鉛及錳等金屬物質。

台灣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燒香會產生的有害人體空氣污染物包括CO、PAH(多苯環芳香烴)及重金屬鉛微粒等,家中如果有神壇或習慣長時間燒香,小朋友的血中鉛濃度確實會較高。不過家中鉛危害最大來源是玩具及油漆,很多小朋友將玩具放入嘴巴或用手觸摸,對健康危害更大。

看數據 專家稱難斷定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以目前數據看來,很難斷定幼童血中鉛來自於燒香,例如很多人會到廟宇燒香拜拜,廟中大紅柱刷的就是含鉛量很高的紅丹漆,進香民眾接觸到鉛的機會就會提高許多。此外,在燒香拜拜時,很多人會同時點蠟燭,為了讓蠟燭的燭芯可以挺立燃燒,有些商人多用鋅來做燭芯,也增加鉛的暴露風險。

北榮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分析,燒香會染鉛,可能是香的色料含鉛;其次,常去燒香拜拜的人,較容易喝符水或是接觸來路不明的中藥。

彰化縣鹿港鎮施金玉三房製香業者施燁志建議民眾要慎選好香,傳聞有業者為了增加香的重量,在製造過程會添加劣質香料、大量增加石灰粉或故意減少曬太陽等。有可能是使用了劣質又嗆鼻的香精或含鉛量偏高的清水,才會讓香的鉛量偏高。

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這篇研究的目的主要在提醒民眾注意,國內的血鉛標準要多低才安全,尚無定論,但公認是愈低愈好。

香中鉛含量 訂有標準

目前市售香的重金屬鉛含量採源頭管制,經濟部標檢局規定香中鉛含量必須在一千PPM以下,環保署則無另行管制。環保署空保處長謝燕儒表示,一般家庭或廟宇目前不在「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執法範圍之內,燒香究竟會造成怎樣的室內空污?環保署會再徵詢各界意見,檢討是否納入規範。

fsj 提到...

馬桶常堵塞 水電工:便祕是禍首

台灣醒報/葉伶芳 2012-06-27

馬桶堵塞原因多,但民眾很少知道,便便不通是馬桶堵塞的重大元兇,必須拆馬桶檢查排糞管,不是使用吸盤或通樂就能解決。網路水電行「信用衛生服務社」的資深水電工程師陳銀河指出,今年上半年,光是便便卡住排糞管的案例,他就處理了300多個案例。

根據統計,馬桶堵塞有兩成原因是馬桶纖維化阻塞,八成原因是異物堵塞。在修理方面,前者是因長久使用,造成內部S彎纖維化管路口徑縮小,容易堵塞,表示馬桶壽命已盡,只能更換新馬桶,費用視不同廠牌而定。

後者是拆開檢查,清理方式因堵塞物不同而異,每次費用在台北市區是1,300到4,000元不等,兩者都會令消費者心頭淌血。

對於異物堵塞的禍首,一般印象是衛生紙或女性衛生棉,但民眾很難想像,便便造成的排糞管堵塞更多,且必須拆馬桶疏通排糞管來修理,台北市區的表定費用是4,000元上下,可謂荷包大傷。

網路水電行「信用衛生服務社」的資深水電工程師陳銀河指出,今年上半年以來,他就處理了300多個便便卡住排糞管的馬桶堵塞案例,究其原因,絕對與便祕脫不了關係。

他因此而建議辦公室應在洗手間貼張「多喝水」的警語,來提醒使用者補充身體水份,此舉不但有益健康又可避免馬桶堵塞。

醫師建議,多吃高纖食品對於改善便祕確有助益,而多運動以及多喝水也有所助益,目的在於促進腸胃的蠕動,但嚴重的便祕則應就醫,並與醫師密切配合。



◆ 大力水手吞菠菜 真能強化肌肉

【Upaper╱中央社】2012/06/27

瑞典研究25日顯示,知名卡通人物大力水手卜派想要自己的二頭肌隆起時,就吞下1罐菠菜,確實沒錯。研究說明這種葉菜為何使人更強壯。

斯德哥爾摩卡洛林斯卡研究所人員表示,他們研究了解天然存在於菠菜等蔬菜中的硝酸鹽,如何使肌肉強壯。

即將發表於「生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研究人員在水中加入硝酸鹽,給實驗組老鼠喝1周,之後解剖,與對照組老鼠比較肌肉功能。

研究團隊聲明指出:「持續攝取硝酸鹽的老鼠,肌肉強壯許多。」生理與藥理學部研究人員耶南德茲指出,老鼠攝取的硝酸鹽量,「相當人類每天吃大約200至250公克菠菜,非常容易取得」。

研究人員發現,硝酸鹽會增加肌肉中的2種蛋白質,能用來吸收和釋放鈣質,對肌肉收縮極其重要。

對人類而言,從菠菜等食物攝取硝酸鹽,能增加肌肉強度,重量訓練或爬坡快跑更容易。

※ 相關報導:

* 長期挨餓 肥胖症風險高
http://www.udn.com/2012/6/27/NEWS/HEALTH/HEA1/7186902.shtml

最新醫學實驗發現,長時間禁食後,研究對象偏愛選擇高卡洛里、澱粉類食物,而不是較為營養的蔬菜,得到肥胖症風險因此提高。



◆ 女性愛運動 停經罹乳癌風險低

【Upaper╱中央社】2012/06/27

研究顯示,適度運動婦女停經後罹患乳癌風險較低。 資料照片
美國研究25日指出,適度運動婦女停經後罹患乳癌風險,可能較不運動女性來得低。

研究人員發表於「癌症」期刊的報告發現,在逾3000名罹患或未罹患乳癌的婦女中,育齡期間有運動的婦女,停經後較不會罹患乳癌。

教堂山北卡羅來納大學馬科勞領導的研究團隊表示,停經後才開始運動的婦女,也較不易罹患乳癌。馬科勞說:「我們能說的是,運動對妳有幫助。」

她說:「開始運動永遠不嫌晚。研究證據顯示,如果在停經後開始運動,對妳還是有幫助。」

研究人員發現,運動和罹患乳癌風險的關連僅能在停經婦女身上獲得證實。

育齡婦女若1周運動10至19小時,停經後罹患乳癌風險較久坐婦女低1/3。

停經後才開始運動的婦女,罹患乳癌風險也較低。若1周平均運動9至17小時,停經婦女罹患乳癌風險比不運動同儕低了30%。

※ 相關報導:

* 手舉不高 五十肩痛到受不了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8626

電腦族常肩頸痠痛,如何分辨只是一般痠痛或五十肩?釋高上指出,五十肩即「未完全斷裂旋轉肌袖損傷」,患者常愈痛愈不敢動,手抬到一個角度,就完全抬不起來,女性無法自己穿內衣,因此也稱為「冰凍肩」。



◆ 2009年H1N1新流感 全球奪28萬命

自由 2012.06.27

比世衛統計多15倍

〔編譯魏國金/綜合外電報導〕26日出刊的「刺胳針傳染病」期刊內的一篇論文指出,2009年的H1N1新流感疫情可能奪走全球28萬4500條人命,這個數字約15倍於當時實驗室化驗確定的死亡病例數。

由世界衛生組織彙整的原始統計為1萬8500人,這些死亡病例都是經實驗室化驗確定的。世衛本身警告,這可能嚴重低估實際死亡數,因為沒有求診的死者無法計入,此外,該病毒無法在病故者遺體內檢測出來。

流行病學家與內科醫師組成的研究團隊,以人口與感染病例為基礎設計一套統計模式,以獲得他們認為較精確的新流感死亡數。該論文主要撰文作者、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的達伍德說︰「這項研究堪稱針對2009年H1N1病毒致死病例提供的第一份全球評估之一。」

8成死者65歲以下

她補充說,不像該疫病的其他死亡數估算,這份研究還包括對南亞、非洲等流感相關的死亡監測資料有限的國家。雖然研究團隊估計,從2009年4月以來的12個月,新流感死亡病例達28萬4500人,不過該數據或許高達57萬5400人。研究發現,新流感死亡者中,80%是65歲以下,老人僅佔20%,與一般季節流感約80%到90%的死亡者是老人,有很大的不同。根據世衛資料,全球每年約有25萬至50萬人死於季節流感。

這份新研究也顯示,新流感的衝擊有地域之別,51%的死亡數集中於非洲與南亞,而這兩區僅佔全球人口的38%。達伍德說︰「新流感確實會引發重大死亡,研究的結果也顯示如何最佳地分配資源,如果疫苗可以取得,我們必須確定它可送達死亡數恐最高的地區。」

第一起新流感已知病例於2009年3月出現在墨西哥中部,至4月,加州一名10歲兒童遭感染,自此新流感於全球快速蔓延,因而造成恐慌。CDC發布墨西哥旅遊警訊,埃及甚至下令屠殺全國豬隻,事實上該病毒是人傳人。是年6月,世衛宣布新流感疫情大流行,2010年8月宣布流行解除。



◆ GPS定位鞋 協尋走失老人

【張雅芳】2012.06.27 工商時報

去年初在美國上市,今年由天群醫療企業引進的「GPS定位鞋」是一種主動性預防走失的新科技。這款擁有59項專利的特殊鞋款,強調只要失智長者穿上這款特殊「GPS定位鞋」,無論長者身在何處,家屬隨時上網進入監看系統,即可馬上獲得長者的所在位置。

不但如此,還可越區尋找及設定活動區域,只要長者一離開設定範圍,系統立即發出通知訊息,家屬可即時帶回長者,避免無法確認定位而造成傷害或悲劇的產生。

據台灣失智症協會4月份公告,國內失智人口成長速度驚人,增加速度甚至超越全球,推估去年國內失智總人口已超過19萬人,由於罹患失智症機率會隨年齡倍增,85歲以上長者幾乎每3至5人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比例極高。

大部分的失智症患者屬於退化性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迷路』則是在初期與中期的病程當中常容易發生的狀況。依失蹤老人協尋中心10年的經驗(至2011年),發現5成以上協尋對象都是失智症者,經通報而尋獲走失者的比例僅約6成(1,475件),且有些找回者已因意外死亡,造成許多的家庭悲劇及社會負擔。

目前確診為失智患者的長輩,除可向社會局免費申辦愛心手鍊外,亦可至警察局辦理指紋捺印,但這些都是較被動的做法,唯有找到了走失老人後才可以辨別他們的身分。家裡有至親的長輩走失,家屬心急如焚,加上在走失的過程當中長輩可能遇到危險,如掉入水溝或出了車禍,尋找的工作分秒必爭,而GPS的科技就可被利用於協尋走失老人!

fsj 提到...

輕熟女錯誤減肥 愈減愈老

中央社 2012-06-28

一項輕熟女減重行為調查指出,近7成受訪者最愛用不吃澱粉等特定食物的減重方法,多數覺得減肥能增加自信心,但錯誤方式往往讓自己看起來變老。

參與調查的開業減重診所醫師楊名權今天指出,輕熟女減重動機,67%希望減重成功自信心加分、37.5%想得到他人肯定和讚賞、34.6%想穿上比基尼、熱褲等合身衣物。

然而,受訪者減重方式卻錯誤百出,包括60.2%採用不吃澱粉等特定食物減肥法;30.1%使用斷食減重法,例如不吃東西,只喝流質食物或水;17.6%曾服用來源不明的藥物或電台減肥藥物,其中4成6同時使用2種錯誤方法。

楊名權說,胡亂減重,短時間頂多讓人體力不濟、精神不佳,超過1個月以上卻會讓人顯老,這次3成受訪者自覺愈減愈老,究其原因,主要是蛋白質攝取不足,細胞膜老化不及補充,導致掉髮、胸部縮水、皮膚變粗,輕熟女上述狀況嚴重性是妙齡女的2.8倍。

27歲的餐飲業店長蔡惠雅和43歲的護理工作人員徐雪萍是對照例子,蔡惠雅長期用1天吃1餐、斷食減重法等方式減重,整個人看起像37歲;相較之下,徐雪萍從32歲意識到代謝變差,透過食用無糖高纖豆漿、每天10種蔬果等食物,搭配快走、柔軟操等簡易運動來維持體態,看起像是自己兒子的姊姊。

減重如何兼顧凍齡?執業營養師楊承樺建議3大原則,首先,植物及動物性蛋白質各半攝取,其次補充卵磷脂及適量油脂,再來是五穀高纖蔬果要攝取。

楊承樺建議輕熟女,可以食用每天4份植物性蛋白,例如:豆漿、豆腐等,搭配運動以維持代謝;由於卵磷脂是皮膚細胞的重要組成之一,適量油脂透過卵磷脂的乳化作用來美膚,豆類製品或蛋黃是很好的營養來源。

五穀高纖蔬果是重要的凍齡飲食原則,楊承樺說,多種類的營養及抗氧化成分如維生素C、E,可避免自由基攻擊,加上膳食纖維的補充除了幫助排便與廢物排出,更可以提供較佳的飽足感。

這項調查由統一企業與楊氏診所合作,日前以街頭訪問及網路問卷調查,共回收問卷430份,有效問卷428份。其中29歲以下有236人,30歲以上有192人。

※ 相關報導:

* 痛風年輕化 飲食用藥常見迷思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30518/132012062801051.html

余光輝參考「台灣常用食物的嘌呤和嘧啶含量之分析」資料,將豆干、豆腐、豆漿、味噌、綠豆、紅豆、花豆、黑豆等豆類及其製品,以及旗魚、黑鯧魚、草魚、鯉魚、紅鱠、秋刀魚、鱔魚、鰻魚、烏賊、螃蟹、蜆仔、魚丸、鮑魚、紅魽、鯊魚皮、蝦等食物,列為患者依照醫囑,宜限量的食物。

...至於黃豆,雞肝、雞脾、豬小腸、豬肝、鴨肝、牛肝等肉類與內臟,加臘魚、白鯧魚、鰱魚、虱目魚、吳郭魚、皮刀魚、四破魚、白帶魚、烏魚、鯊魚、海鰻、沙丁魚、小管、草蝦、牡蠣、蛤蜊、蚌蛤、干貝、小魚干、扁魚干、烏魚皮、白帶魚皮、吻仔魚等水產品,以及曬乾香菇、紫菜、酵母粉等,最好不要食用。



◆ 研究:早餐含有甜食 反有助減肥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06.28

吃甜點有助減肥,且更能維持好身材!研究人員發現,早餐若含有甜點,可提升人們減重的成功率,因為它可以減少飢餓、降低對糖份的需求。研究發現,低卡飲食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飲食成份也會影響減重成效。這個研究發表在《類固醇》(Steroids)期刊。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科學家追縱200名沒有糖尿病的肥胖者,隨機分配2類低卡飲食給測試者,雖然2份食物都含有一樣的卡路里數,其中1份早餐包含有甜點如甜甜圈,且含有較高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成份。研究人發現,食用第1份早餐的測試者,比較能夠成功減重。

研究人員發現,為期8個月的研究進行4個月後,2個測試組平均每人都減去33磅(15公斤)。然而,在接下來的4個月,吃第2份早餐的人又增加了22磅(10公斤),而早餐含有甜點的那一組人,則是另外減了15磅(約7公斤)的體重。

領導研究的Daniel Jakubowicz醫生說:「減重飲食計劃的目的不應該只是減重,還要減少飢餓感及嘴饞,才能防止二次發胖。」與第2組人相比,食用早餐含甜點的人表示,他們感到比較不餓、不想吃東西,他們的飲食日記也顯示,他們比較能夠堅持低卡飲食計劃。

血液檢測顯示,一種胜月太類激素,所謂的「飢餓荷爾蒙」,在早餐食用甜點的人裡,會下降45%,在另一組人裡下降30%。Jakubowicz醫生將此結果歸功於飲食成份,他說:「高蛋白質會減少飢餓,碳水化合物會讓人感到飽足,甜點可以減少人對糖及脂肪的需求。」



◆ 奇異果葉酸多 強化大腦記憶

文/劉珍芳 2012.06.28 自由

暑假即將到來,意味考季來臨,常有考生家長四處打聽,該幫孩子準備什麼補品,才能提高記憶力?其實很簡單,只要多吃些高抗氧化的蔬果就能幫助腦袋思路清晰。

一般來說,有關健腦的營養素包括維生素A、C、E、B群及Omega-3脂肪酸等。其中維生素E被喻為大腦的保護劑,可防止腦血管的阻塞和硬化、避免大腦早衰、增強記憶力,並保護腦神經細胞。

此外,葉酸能延緩大腦認知能力的退化,而Omega-3脂肪酸能減少記憶流失、預防阿茲海默症。事實上,均衡飲食就能讓腦部運作正常,但前述營養素可特別強化大腦功能。

從營養學角度來看,鱈魚、奇異果、花椰菜皆含豐富健腦營養素,後兩者更具高抗氧化作用,屬健腦食物。但從攝取方便性來看,奇異果因其不需烹煮就可直接食用,很方便。

研究發現,奇異果富含維生素A、C、E、鈣、鐵、鎂、膳食纖維、葉酸、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早在2005年就被美國膳食學會評選為營養密度最高的水果,其次依序為木瓜、草莓、檸檬等。

以葉酸來說,一顆100公克重的綠奇異果約含38.2微克的葉酸。一天吃兩顆綠奇異果就可達到衛生署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5。

相較其他水果,含豐富維生素C的奇異果有更好的抗氧化效果,其中黃金奇異果的抗氧化效果最強。一顆100公克黃金奇異果的維生素C含量高達108毫克,可給予身體優於衛生署每日建議攝取量的維生素C補充,亦可降低疲勞程度,及幫助修復受損組織。

提醒家長在考試當天,不要讓孩子刻意吃補品,以免引起腸胃不適造成反效果,按照平常飲食習慣即可。

為了維持體力,正餐一定要吃,再搭配好處理的奇異果,加上平常心看待,相信可以考出好成績。(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



◆ 法國研究╱可樂含微量酒精 恐引爆宗教爭議

自由 2012.06.28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法國27日披露的科學研究指出,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含有微量酒精,全球各大廠牌出品的可樂,也有半數含有微量酒精。由於有不少人因為宗教、健康或安全理由,選擇這種碳酸飲料,此項研究結果披露後,必將引發關切。

法國《6000萬消費者》雜誌(60 Millions de consommateurs)報導,巴黎的國家消費研究所測試19家全球知名廠牌出品的可樂,結果發現,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在內的9家品牌含有微量酒精,大約是每公升含10毫克,換算成酒精度為0.001%,雖然含量很少,但這項結果已足以讓因為教義禁止飲酒而選擇可樂的穆斯林難過。

法國可口可樂的科學主任派平聽到研究結果後表示,可口可樂是該公司根據秘密配方製作,研究測出的酒精,可能來自製造過程,但他堅稱可口可樂已經證明不含酒精,並且獲得政府當局的認同。派平也說,巴黎的清真寺有發給該公司證明,確認穆斯林社群可飲用可口可樂產品。

國家消費研究所發現,可樂裡的成分有肉桂、肉豆蔻與柑橘等,還有用來創造香味的有機化合物萜烯類(terpenes),這是一種極易引起過敏的物質,但卻沒有註明在可樂包裝上。

百事可樂的發言人則坦承,部分軟性飲料可能因為原料關係,導致產品含有少量酒精,但強調百事可樂的配方並不含酒精。不論是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都說,天然水果發酵也可能產生少量酒精。法國法律規定,飲料酒精度超過1.2%會被視為酒類。

每公升可樂含超過17顆方糖

不過,酒精可能還是小問題,因為檢測中發現可樂的含糖量驚人,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平均每公升的含糖量是18顆與17顆方糖,相當於一罐可樂有6顆方糖。

可口可樂是美國人1886年發明的飲料,原本是取得醫藥專利的產品,可用來治療頭痛到性無能等各種症狀,不過後來因為口味好而成為人氣飲品,販售全球超過200個國家,被視為美國文化象徵。

fsj 提到...

美最高院支持健保法 歐巴馬:勝利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2.06.29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廿八日做出歷史性裁決,維持美國總統歐巴馬健保改革法中最核心的「強制個人購買健保」條款,認為憲法賦予國會課稅的權力,得以對不加保者課稅(罰款)。美國將有三千萬人因此納保,等於九成以上的合法美國公民都可享有健保。

歐巴馬隨後發表聲明表示,最高法院支持他的健保改革,是「全民的勝利」,並呼籲共和黨不要再反對:「不論政治立場為何,今天的裁決是這個國家全民的勝利,有了這個法,人民的生命更安全。」

篤定獲共和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則重申,若贏得十一月總統大選,將在上任第一天廢掉所謂的「歐記健保法」(Obamacare)。他呼籲選民用選票推翻歐巴馬的健保法:「這是選民選擇的時候,我們若要除掉歐記健保法,就要換掉歐巴馬。這是我的使命。」

在距美國總統大選不到五個月時,這項裁決被視為歐巴馬的重大勝利。美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卻也是唯一沒有全民健保的工業化民主國家。歐巴馬賭上他的政治前途,堅持推動民主黨努力幾十年都未成功的全民健保制度,以留名青史。

最高法院以五票對四票支持「強制個人購買」條款,首席大法官羅勃茲投下關鍵的一票。反對的大法官甘迺迪在不同意見書中表示,整部健保法都該被宣布無效。

全美廿多州挑戰國會二○一○年通過的「可負擔健保法」(Affordable Care Act,簡稱ACA)後,最高法院做出重大裁決。首席大法官羅勃茲指出,「強制個人購買」條款違反憲法的商業條款,但不違反憲法賦予政府課稅的權力。換句話說,國會可對未購買健保者課稅做為懲罰。

羅勃茲寫道:「可負擔健保法部分符合憲法,部分違憲,根據商業條款,強制個人購買健保條款違憲。商業條款授權國會管理各州之間的商業,但不得強迫個人買商品。但若要解釋成國會對有一定收入,但選擇不購買健保的個人增稅,則是合理的。這項立法符合國會的課稅權。」

被稱為「歐記健保法」的新法規定幾乎所有美國人在二○一四年之前購買健保,否則將被罰款。



◆ 美全民健保 2014全面上路(節錄)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紐約28日電】2012.06.29

聯邦最高法院28日裁定2010年國會通過的「可負擔健保法」(Affordable Care Act,簡稱ACA)並不違憲後,民眾一時間都弄不清楚,現狀有何變化。但專家明確指出,一切都沒有變,依舊按照2010年健保法內容,按部就班的實施,從購買健保的消費者、企業雇主、醫院醫生及醫療體系、州政府、到提供健保的保險業者,都沒有太大變化。但個人與雇主之間的健保提供關係要依新法做細部調整。健保法在2014年起全面實施,未來國會將在實施過程中,繼續提案修正,使健保法更加完善。

綜合各方分析報導,說明這項裁決對消費者的意義。

問:這是否表示健保法將就此確立?

答:最高法院的裁決暫時有效維持健保法,可是其未來將視11月的大選過後,哪個政黨控制白宮和國會而定。歐巴馬總統和大多數民主黨人士把健保法視為重大成就,希望推動施行。共和黨及其總統人選羅穆尼則誓言予以推翻,並有意提出替代方案,可是沒有說明細節。

問:個人現有的福利會不會受到影響?

答:這些福利不會改變。子女仍能享有父母的保險直到年滿26歲;擁有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的人仍能獲得處方藥折扣,並消除所謂的「甜甜圈洞」福利缺口。新法規定的稅收仍然有效,像是對曬膚服務課徵10%稅捐。

問:如個人已有保險會怎樣?

答:你的保險計畫可能出現改變。除非雇主對你既有的保險福利訂定保障條款,你的保險將得符合新法的有關規定,例如提供更多不需員工自付費用的預防醫療服務。有人揣測一些雇主將停止提供保險,引導員工到新成立的健保交易所自行投保,不過大多數公司宣稱他們目前並不打算這樣做。

※ 以下 Q&A 部份,詳見原站。



◆ 健保業:保費不減 問題無解

【世界日報╱記者徐佳、王艾香紐約報導】2012.06.29

對於健保法在最高法院驚險過關,醫療保險界人士認為,這對於病人來說當然是件好事,但關鍵是未來錢從哪裡來。目前經濟這麼不景氣,中小企業主的日子本來就很難過,現在還要加重他們的醫療負擔,顯然是不合情理的。

醫保界人士認為,雖然聯邦最高法院28日裁定健保法不違憲,但因為事關兩黨爭奪執政權,所以爭議應該不會就此結束,至少會持續到總統大選。

一位紐約健保公司業者表示,對健保公司來說,如果是和政府合作的健保公司,影響不會太大,因為不管政策如何改變,他們都必須要遵照政府的要求去做,然後向政府要錢就好。比較難的是商業醫療保險公司,屆時勢必要大漲保費。

業者認為,為了防止出現大家平時不買健康保險,生病時才交罰款買健保的現象出現,政府一方面要加強執法,另一方面要推出可負擔的健保。目前沒有健保的大多數是低收入階層,他們大多是因為保費太高所以才沒買健保,如果保費不減,問題就沒有辦法解決。至於健保公司,也要相應推出新產品,來迎合這一人群的需求。

紐約下城醫院「福安康寧」華人社區保健計畫主任黃美貞表示,健保法的最大贏家是醫療健保公司,而要求「人人必須買健保」政策的受害者是廣大的中低收入者。她舉例指出,很多華人在餐館當服務員,拿的可能是7.25元每小時的最低工資,每個月大概1000多元的收入,剛好超過低保線而不能申請政府醫療保險,如果每月還要花數百元買健保,那麼就很難生活,即使保費可以抵稅,但如果目前身強力壯,為什麼要花錢買健保,否則還要被罰款。



◆ 7月起 健保費滯納金上限調降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2012.06.29

健保局下月起調降健保費滯納金上限,從百分之十五降至百分之五,預估七十五萬人受惠,健保局每年少收一點五億至兩億元滯納金。

另外,連續處方箋領藥規定也將放寬,包括罕見疾病患者,以及遠洋漁船船員、計畫出國與往返離島地區的慢性病患,一次可領三個月藥物,最快下月實施。

民眾遲繳健保費,只要超過十五天寬限期就要付滯納金;每天以欠費總金額的千分之一計收,上限為百分之十五。以欠費一萬元為例,滯納金最多為一千五百元。

不過,明年元月上路的二代健保法,滯納金上限從現行百分之十五,降至百分之五,衛生署提前至下月實施。健保局承保組科長李春娥說,去年滯納金收入約三億元,新制上路後,每年將少收一點五億至兩億元。

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律師陳俊翰,擔心赴美深造後領藥不便,曾向馬英九總統陳情。健保局因此放寬規定,讓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罕病及返回離島地區的患者,以後能一次領三個月藥物。

健保局醫管組專門委員林阿明說,現行法規僅限遠洋漁船、國際航線船員,以及預定出國的慢性病患,一次可領取兩個月藥,第三個月得由家屬代領。

健保局說,放寬健保醫療辦法第廿三條領藥對象及範圍後,罕病患者,以及遠洋漁船船員、計畫出國、往返離島的慢性病患,以後看病可一次領三個月用藥,預計單是罕病,就有八千人受惠。

※ 相關報導:

* 隨個人BMI值徵收/中研院院士倡 健保費應收「肥胖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30/today-life3.htm

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指出,肥胖造成許多疾病,但是人的體重可以自主管理,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倡議健保費根據個人身體質量指數(BMI)徵收,達到健保資源的有效利用,也可作為世界典範。....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院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遺傳及疾病等因素,並非完全因為個人飲食及不運動,再者,健保是社會保險,不應對某個族群有所差別對待。

* 臍帶血新範本通過 產婦隨時可終止契約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29/today-health3.htm

臍帶血保存近幾年來蔚為風潮,行政院消保處近日審議通過「臍帶血保存定型化契約範本」(修正草案),預計最快7月衛生署就會發布。新範本中,明訂業者如有信託必須提供消費者查詢,產婦也得隨時終止契約,保障多更多!

fsj 提到...

「新型愛滋病」凸顯熱帶疾病公衛問題

【張劭聿】2012-06-29 中國時報

近日,美洲「新型愛滋病」的新聞引起廣大討論,許多民眾人心惶惶,以為它是SARS或禽流感之類新型恐怖傳染病。事實上,查加斯病早已有超過百年的醫學歷史記載,與其擔憂新型傳染病蔓延,更值得擔憂的是被忽視熱帶疾病造成的全球公衛問題。

一九○九年,巴西傳染病醫師查加斯首度發現一種錐蟲引起的血液疾病,命名為查加斯病(Chagas disease),因為它主要分布於中南美洲,所以又稱美洲錐蟲病,也許很多人對查加斯這個名字很陌生,但多半都聽過它的非洲近親─采采蠅引起的昏睡病。

查加斯病與愛滋病確實有一些共通點,兩者都可透過血液傳染,兩者都有漫長的潛伏期,歷經多年才會發病。但兩種疾病有更多截然不同的特性。前者的病原體是錐蟲,屬於血液寄生蟲,後者則是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屬於病毒;前者主要透過樁蟲叮咬傳播,後者則是透過不安全性行為與共用針頭。在致死率方面,超過一半的慢性查加斯病患者終身沒有明顯症狀,只有不到三成會演變成致命的慢性心臟疾病;至於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的患者,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則幾乎必然致命。

從各方面來看,查加斯病與愛滋病都大相逕庭,但誰將兩者相提並論?又是為什麼?這源自於今年五月底,美國貝勒醫學院的霍特茲博士(Peter Hotez)於科學公共圖書館刊登的一篇文章。他認為,全世界感染查加斯病的患者多達一千萬人,造成沉重的疾病負擔,然而這領域的研究者與公衛工作者卻缺乏經費與政策支持,疾病防治遲遲無法獲得突破。這一切困境就與二十年前的愛滋病如出一轍。

被忽視熱帶疾病是一群傳染疾病的總稱,包括了中南美洲的查加氏病、非洲的昏睡病、亞洲的肝吸蟲、熱帶地區的黃熱病與登革熱、以及分布全球的痲瘋病等等。這些疾病的共同特色是患者為數眾多,但多半是偏遠地區的窮困民眾,醫療資源極端缺乏,雖有治療藥物,療程卻往往昂貴耗時(比如,查加斯病的治療期長達一到三個月,費用可高達三萬元台幣,是當地中下階層一整年的薪水),再加上因為藥物老舊,常有嚴重的副作用。不幸的是,工業化國家關心的健康議題多半是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等文明病,熱帶傳染疾病缺乏商機,藥廠自然不願出資研究,更別說靠政府出資防治了。重重因素使得這些疾病年復一年繼續在貧困地區猖獗,構成棘手的國際公衛問題。

霍特茲大膽地將查加斯病與愛滋病做對比的文章刊登後,果然讓查加斯病在國際間突然聲名大噪,當然此舉也招致了不少批評。這個故事最有啟發性的地方是,愛滋病本身也曾經是被忽視的疾病之一,但經過二十年各國政府挹注的研究與教育經費,今天,幾乎無人沒聽過愛滋病的大名;只要願意,人人都能學到保護自己的方法,而不幸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也不再等於宣判死刑,藥廠早已研發出各種救命的抗病毒藥物可用。有愛滋病的前例,也許今日查加斯病在國際社會獲得的關注,揭示著明日疾病防治的曙光。

「恐怖新型愛滋病」查加斯病,其實既不新也不恐怖,恐怖的是對它的無知與恐慌。目前台灣本島沒有查加斯病的本土病例,更沒有傳播疾病的媒介樁蟲,如果有人擔心查加斯病在台灣大流行,這是杞人憂天。

應該問的問題是,向來以生技科研能力自豪的台灣,生技製藥產業除了追逐商機無限的慢性病藥物、癌症藥物、各種保健食品之外,是否能分一些注意力在台灣自家的被忽視熱帶疾病─登革熱─之上?政府是否有充足的機制,改善醫療研究不平等的困境,鼓勵把研究經費花在最受忽視的地方?光是去年,致命的登革熱病毒在台灣造成超過一千七百人的感染,筆者想幫這些喪失健康甚至生命的患者問問,我們能不能有一天見到有效的抗登革熱藥物與疫苗問世?這才是大眾最應該關心的問題。(作者為醫師)



◆ 停經婦女 心肌梗塞風險提高

【Upaper/記者李樹人】2012.06.29

別以為心肌梗塞只會發生在中老年男性身上,臨床發現,女性停經後,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增,與同年齡的男性差不多。如又有抽菸、喝酒、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子,心肌梗塞的機率就越高。

1名55歲、停經多年的婦女,近1年來持續性胸痛、走路會喘,四處就醫拿藥,最後被確診為不穩定心絞痛,雖按時服藥,但病情時好時壞。日前在家突然胸部劇烈疼痛險些暈厥,被家人緊急送至台大醫院急診。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瑞仁教授表示,檢查發現該名婦人左主幹支冠狀動脈幾乎完全阻塞,阻塞超過9成,血管直徑不到3毫米,幾乎失去血流輸氧功能,需施以心血管置放手術來擴張血管。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常敏之解釋,女性自然分泌的女性荷爾蒙具有保護血管的作用。更年期即使補充女性荷爾蒙,對預防心肌梗塞,並無效果。女性在更年期後,應保持標準體重,而且不要抽菸、喝酒,如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務必定期回診服藥控制病情。



◆ 多吃含維生素B食物 可保頭髮黑亮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2012/06/29

想保有烏黑亮麗的頭髮,可配合藥膳食療方調養。中醫師李思儀表示,食療方可選擇製首烏、黑芝麻、山藥、棗類等入方,幫助烏髮,補強腎精與脾胃功能。日常可多吃蕃茄、豬肝、蛋等富含維生素B成分的食物。

「首烏黑芝麻山藥粥」材料準備製首烏30克、黑芝麻少許、山藥適量、白米100克、紅棗5枚、紅糖適量。做法為將製首烏洗淨放入砂鍋中,加水蓋過高2~3公分,煎煮20分,棄渣取汁備用。

洗淨的白米與紅棗、山藥,放入藥汁加水煮粥,粥熟後再加紅糖少許與黑芝麻粒即可。每天早餐空腹服食,可連續服用兩週。此品除了滋腎益精,還有兼顧胃氣的功能,可說是兼補先天腎精與後天脾胃。

平常應維持心情的舒暢、飲食上可多補充如核果類、五穀雜糧等,也有助頭髮回到烏黑亮麗。營養學研究也發現,白髮的生成與營養不良有關,如缺乏維生素B、葉酸等,白頭髮也可能較多;蕃茄、蔬菜、豬肝、蛋、糙米等,都含有維生素B成分,多吃這類食物,對頭髮健康生長有益。

※ 相關報導:

* 每天呷3次葡萄乾 有助降血糖?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9111

吃葡萄乾有助降血糖?美國最新研究發現,與其他零食相比,一天吃三次葡萄乾似乎可以明顯降低飯後血糖。...這樣研究資金來源為加州葡萄乾行銷協議會。該會營養研究顧問詹姆斯‧潘特指出,葡萄乾相對來說是一種低升糖指數食物,含有纖維質、抗氧化成分等,這些都可以幫助控制血糖。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糖尿病協會第七十二屆年會。



◆ 寶貝機遠距健檢 伸出手指就OK

【聯合報╱記者孟祥傑/中和報導】2012.06.30

問診也能一指通!署立雙和醫院為照顧偏遠地區民眾,引進「寶貝機」遠距照護系統,民眾只要將手指伸進「寶貝機」做檢查,醫護人員就能透過雲端科技做遠距診斷,為偏遠地區民眾健康把關,首站設在石碇區衛生所,未來將陸續擴大服務。

雙和醫院昨天慶祝4周年院慶,院長吳志雄宣布成立遠距照護中心,並引進可遠距測量血壓、心跳、心電圖、血氧濃度、血糖、體重、身體質量指數等生理數值的「寶貝機」,透過雲端科技傳送到醫院。

吳志雄表示,新北市幅員廣大,許多偏遠地區醫療資源嚴重不足,民眾也無法定期到醫院做健康檢查。未來民眾定時用「寶貝機」測量身體狀況,醫護人員就能從長期監測資料掌握民眾健康狀況。

雙和醫院社區醫學部今年3月起,每周日安排醫師赴石碇區駐診,提供當地民眾基礎醫療服務,並由護理人員到府關懷病患;為擴大遠距醫療服務引進「寶貝機」,為偏遠地區民眾健康把關。

雙和醫院另規畫「婦癌整合門診」,提供「病人不動,服務動」的門診,不必在院內各科門診奔波。

fsj 提到...

酒癮患者 平均壽命僅44歲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07.01

台北馬偕醫院醫務專員陳喬琪指出,根據長期研究觀察,酒癮患者的平均壽命約僅44歲,若從他們20幾歲開始酗酒算起,不過喝了20幾年就喝掛了。

陳喬琪表示,這項長達10年的研究,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近500名住院治療的酒癮病患為對象,配合衛生署衛生統計的死亡檔,進行長期追蹤。進一步分析發現,4成左右酒癮者年紀輕輕就死亡;另4成酒癮者雖沒在中壯年因酗酒而倒下,後來卻死於肝硬化、肝癌等併發症。其餘2成酒癮者不管怎麼喝,也都沒問題,活得好好的。

為何同樣酗酒卻有不同下場?陳喬琪認為這和吸菸一樣,可能和個人體質和基因不同有關,但真正原因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面對自願或被迫上門求診的酒癮者,陳喬琪強調,動機是戒酒成敗的最大關鍵,只要有強烈的戒酒動機,2~3成酒癮者可在1、2年內不再喝酒,成功戒酒的機率即大大提升。因此,碰到每一個求診的酒癮者,要先誘發他們的戒酒動機,再配合戒酒發泡錠及同儕鼓勵等輔助手段,協助這些酒癮者遠離酒精的誘惑。



◆ 〈吃對了你也能瘦〉望梅止渴? 少看為妙 看美食會讓你更餓

記者/洪素卿 2012.07.01 自由

想要減重的人,不只要遠離食物,連美食圖片、美食影片也要離得遠遠的,才能提高減重成功率!

因為最新研究發現,光是看著食物的圖片,體內的飢餓素(Ghrelin)就會升高兩成。

光看圖 飢餓素升高兩成

這項研究刊載在本期的《肥胖》(OBESITY)期刊上,研究人員讓8名體重正常的年輕受試者,在上午8點半以及12點用餐,在10點半以及10點45分時,讓受試者觀看15張圖片,一如預期,不管受試者看何種照片,飢餓素的濃度在用餐前上升。此外,看食物圖片後30分鐘,飢餓素的濃度也比看圖片前高了兩成,但是看一般圖片則沒有此效應。

飢餓素主要是由胃底的上皮細胞分泌,會刺激並活化位於腦下視丘的生長激素分泌受體,具有刺激食慾的作用。正常狀態下,飢餓素在血漿中的濃度,於空腹時最高,進食後1小時降至最低;即使看食物圖片,也會使得飢餓素濃度增加,顯示「圖片也能刺激食慾」。

肥胖醫學會醫師蕭敦仁指出,很多人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原理,那是因為看到了酸的食物,口水就不自覺分泌。其實包括視覺、嗅覺都可能引起腦部的飢餓反應,聞到了食物的香味、看到了食物的照片,都會激發食慾。望梅止渴就是類似道理,腦袋看到了食物時,直接與酸味連結,雖然沒有直接吃到酸梅,身體卻做出了對酸味的反應。

如同過去研究顯示,把裝食物的盤子換個顏色,就能降低食慾一樣,眼睛看到不像是食物的顏色,不容易激發食慾;反之,若入眼的是溫暖的食物顏色,就會胃口大開。

所以減重的時候,不僅要選擇餐盤顏色、餐具大小,也要遠離美食節目,否則看著螢幕上香噴噴的美食,主持人左一句、右一句描述食物的美味,腦袋也會自然做出反應,飢餓素大幅上升。

要減重 得少看美食節目

如果你就是愛看這類節目,或是轉台時不小心看到了,甚至因此開始覺得飢腸轆轆,好想吃東西,該怎麼辦?蕭敦仁建議,第一時間當然是轉台,別繼續看,其次,千萬不要直接衝去拿東西吃,給自己一段時間,先喝杯水,說不定過一段時間,身體就知道「其實並沒有那麼餓!」

※ 相關報導:

* 運動過量尿變少 當心 橫紋肌溶解症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l/1/today-health3.htm

「橫紋肌溶解症」是骨骼肌(橫紋肌)產生了急速的損傷,導致肌肉細胞的壞死及細胞膜的破壞,蛋白質及肌球蛋白便會隨之滲漏出來,進入血液中,隨後出現在尿中。



◆ 出國記得帶黃皮書 接種疫苗全都錄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2.06.30

綠皮護照是出國必備文件,但有時還要加上一本黃皮書。黃皮書正確名稱是「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記載黃熱病及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接種紀錄。前往部分中東、非洲及中南美洲國家,護照與黃皮書缺一不可。

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全球通用,就像護照有入出境紀錄,這本僅5、6頁的黃色小冊子,主要記錄黃熱病及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效期,民眾在旅遊門診接種疫苗後,醫院就可開立。

黃熱病疫苗保護力可達10年,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的效期可維持2年。疫苗失效後,重新接種,醫院也會在黃皮書上加註。

若要前往賴比瑞亞、布吉納法索等非洲國家,或圭亞那等南美洲國家,當地政府要求一定要先施打黃熱病疫苗;至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如果要去沙烏地阿拉伯,也一定要接種。

打一針黃熱病疫苗須自費1,245元,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則要672元。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趙雁南說,各國對預防接種規定不一,民眾如果弄不清楚,可赴旅遊門診,再由醫師評估。

建議在出發前4至6周就諮詢專業醫師,除了讓疫苗有足夠時間產生免疫力,瘧疾預防用藥大多必須提前服用,才能發揮效果。

非洲及中南美洲國家是瘧疾疫區,行前建議服用抗瘧藥物,視選用藥物種類,出國前就要開始服用,回國後也要繼續用藥。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說,傳染病流行國多要求旅客接種疫苗再入境,畢竟傳染病病史調查及患者行程追蹤等調查工作,政府必須花費不少行政成本。

趙雁南說,即將進入暑期旅遊旺季,歐洲進入麻疹流行高峰、北美有狂犬病、A型肝炎及瘧疾在東南亞流行,出國前最好到旅遊門診請醫師評估,也可到疾管局網站出入境健康管理專區(http://www.cdc.gov.tw/),查詢疫情。

出國建議施打疫苗

●例行性疫苗:

B型肝炎、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小兒麻痺、卡介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日本腦炎

說明:國內常規接種疫苗,上述傳染病在台灣已獲有效控制,但仍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造成疫情,建議出國前確認是否已接種。

●必須性疫苗:

黃熱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說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赴非洲等地接種疫苗,沙烏地阿拉伯則規定朝聖者必須接種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

●建議性疫苗:

A型肝炎、狂犬病

說明:建議施打,避免旅遊感染



◆ 結核病抗藥性嚴重 赴陸、東南亞宜當心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2.06.30

衛生署統計,國內每10萬人有55人感染肺結核,並有2人死亡;大陸及部分東南亞或南亞國家,多重抗藥性結核病問題嚴重,疾病管制局呼籲大家注意。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指出,大陸結核病抗藥性問題嚴重,新發生的結核病人中,5.7%是多重抗藥性結核病,高於國內的1%;以前曾治療,而再接受治療的結核病人中,25.6%是多重抗藥性結核病,也高於台灣的6%。

疾管局呼籲,部分東南亞或南亞國家,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的問題也較台灣嚴重,國人前往這些國家應特別留意防範,避免至擁擠或空氣流通不佳的公共場所,如咳嗽超過三周,應儘速戴上口罩就醫。

疾管局昨天檢討肺結核防治計畫,結核病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胸腔部醫師蘇維鈞表示,未來結核病防疫最大挑戰是人才流失。

他舉例,今年台北榮總預定招募4位胸腔內科醫師,但僅1名到任。找不到新人傳承結核病防治經驗,蘇維鈞感到憂心忡忡。

另外,國內愛滋病防治也面臨挑戰。疾管局統計,國內愛滋傳播率近年停滯在16%,無法下降。換句話說,每100個愛滋感染者,每年都會再傳染16人。

疾管局將賦予醫師主動篩檢權利,未來只要醫師認為患者有篩檢必要,就可以直接篩檢,希望化被動為主動,可改善愛滋傳播率。

現行法令規定,愛滋檢驗前須取得患者同意。疾管局第三組副組長黃彥芳表示,局內已草擬法案,擬將「同意制」改為「拒絕制」,未來患者若沒有明確表示拒絕,醫師可主動篩檢。

fsj 提到...

發胖主因吃太多 垃圾食物非禍首

文/李秉穎 2012.07.02 自由

2012年2月刊登在「自然」雜誌的評論中,提數據指稱各國糖消耗量與肥胖率成正比,並建議對糖徵稅。但是糖用得愈多與肥胖者愈多,並非必然。

澳洲研究曾經發現,從1980到2003年的肥胖發生率上升3倍,但在此一期間,其糖消耗量卻減少16%,這被稱為「澳洲矛盾」(Australian paradox)。

一般食物常被分為「致胖」與「非致胖」兩類,「致胖」類食物就是所謂的垃圾食物。以前許多人不喜吃肉,因為怕油膩致胖。最近卻有傳言指稱,米飯都是澱粉,而澱粉是容易致胖的糖類,所以出現女生吃肉、不吃飯的風潮。其實,這些都沒有實證根據。

一些研究認為,某些食物比較容易致胖,但這些都是調查性研究,並未控制研究對象的每日總攝取熱量。其發胖的結果可能來自於攝取量太多,而非食物品質本身。

2009年新英格蘭雜誌刊登1個低熱量食物的前瞻式研究,其研究對象分成4組,各組食物總熱量相同,但含不同比率的糖、蛋白質與脂肪。經過2年之後,4組體重都沒有明顯差別,證明營養素種類不會影響胖瘦。後來其他前瞻式研究,也都證實這個結論。

高纖維、低熱量的蔬菜、水果,一直被相信有瘦身效果。但根據能量不滅定律,含100大卡熱量的牛排,與含100大卡熱量的蔬菜,吃下肚後,增胖的效果不會有差異。

2012年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的1個研究,在10個歐洲國家對37萬人追蹤5年。結果發現在控制總攝取熱量之後,蔬果攝取量跟體重的變化無關。

那些被評為垃圾的食物,都是很好吃的東西。既然好吃,就一定容易「續嘴」。「續嘴」引起的過度飲食,才是「肥胖海嘯」最重要的原因。所以,美食、自助餐、吃到飽、買一送一,都是肥胖的幫兇。相對地,所有難吃食物都可稱為健康食物,因為吃了它,就會讓你不想再吃,想胖也胖不起來。

文明帶來美食,美食引起「續嘴」,「續嘴」則造成肥胖。糖與其他「垃圾食物」的確會讓人上癮,但出問題的是人類失控的口腹之慾,「垃圾食物」只是「懷璧其罪」而已。

(作者為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副教授)



◆ 長期、大量吃糖 會上癮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專題報導】2012/07/02

吃糖會吃到上癮?美國費城莫乃爾化學感官中心科學家瑪西亞‧培爾查特接受外電媒體訪問時表示,多數人一出生就喜歡吃糖,大量、長期吃糖,的確可能上癮。雖然對糖上癮的人在控制糖份攝取時較不會像戒菸、戒毒般出現戒斷症狀,但他們對甜食確實有深深的依賴感。

培爾查特解釋,人類還在胎兒階段,就對甜甜的食物有反應。舉例來說,子宮內羊水若過多,醫師會注入一種帶甜味的物質,這種味道會吸引腹中寶寶多吞下一些羊水,然後多餘羊水就會從寶寶身體進入臍帶、母親腎臟,順利排出。不只嬰兒偏愛吃甜食,含糖液體對幼兒也會產生天然鎮痛效果。

為什麼人類偏愛吃甜食?培爾查特分析,對遠古時代的人而言,吃到水果有甜味、帶有糖份,就代表水果熟成了,而這些成熟果實也提供充足熱量,因此人類從很早以前就喜歡吃甜食。

培爾查特說,目前科學家還不太清楚吃糖是否真會上癮,或者只會造成心理依賴,不過有些動物實驗顯示,吃糖的確可能吃上癮。長時間食用甜食,大腦多巴胺分泌會產生變化,而大腦這種變化與藥物成癮很類似。

當習慣吃糖的人停止吃糖,身體、身心狀況多半不會出現重大衝擊。不過有些嗜吃甜食、高油脂食物的人就算知道吃太多糖、太多油脂對身體不好,容易引起肥胖等問題,還是身不由己,戒不斷吃甜食、吃高油脂食物的習慣,這就是一種依賴症狀。

美國心理學講師、行為學家珍妮佛‧李表示,有研究發現,大量攝取糖份後,大腦嗎啡系統會活躍起來,當一個人激烈運動、高潮之後,大腦也會分泌嗎啡物質,讓人感覺很快樂、很愉悅。大腦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基因表現也會受到干擾,進一步形成成癮現象,糖份攝取量會越來越多,成癮者只要沒有吃到甜食,吃甜食的欲望就會變得更加強烈。

妮佛‧李提醒,食用含有精製糖食品,要多注意精製糖攝取份量,若想吃甜食,最好問問自己多久前才剛吃,也要問自己當時吃了多少甜食,這樣也許可以產生自制效果。此外,水果也是糖份很好的來源,吃水果不但能吸收到糖份,水果也含有其他營養素。適量吃水果,可避免攝取過多精製糖甜食。

※ 相關報導:

* 不論黑、冰糖、蜂蜜 吃多還是會發胖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9606

黑糖、冰糖、蜂蜜和白糖一樣,也都屬於單糖類,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黑糖、冰糖、蜂蜜比白糖多了一些礦物質,像蜂蜜也含有一點維生素,不過這些糖類一公克大約含四卡熱量,多吃還是會引起發胖。且吃太多糖也可能造成三酸甘油脂濃度上升,有時民眾會因不夠甜而多加一點,更容易讓糖份攝取超標。

* 紅糖、黑糖 非人人適合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9608

桃園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林意旋指出,並非所有女性都適合吃黑糖、紅糖,中醫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慢性盆腔炎、下陰部有黃色分泌物患者多屬下焦濕熱,因此不建議這類患者吃比較偏溫補的黑糖、紅糖。



◆ 專家:多吃蔬果+按摩 腸道暢通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7.02

大腸癌連續四年位居台灣十大癌症新增個案之首,聯安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表示,引發腸胃症狀的主要關鍵,在於吃了哪些東西。他建議少吃高脂肪、醃製、重口味等食物,多吃纖維及蔬果,配合運動及按摩腹部,就能保持腸道健康。

洪育忠指出,大腸癌與高脂肪飲食息息相關,其中關係最密切的是紅肉,尤其是牛肉。為了降低罹癌風險,民眾最好少吃牛肉,如果要吃肉類,可選擇魚肉、雞肉等白肉。容易便秘的人,則應多吃含有豐富纖維的食物,如地瓜、奇異果等刺激腸胃蠕動,提高排便順暢。若經常出現脹氣、放屁等消化不良症狀,則可補充益生菌。

他提醒,市面上有部分聲稱可以幫助排便的酵素,其實成分含有瀉劑,如長期服用恐會過度刺激腸胃蠕動,反而造成反效果,有便秘問題應該多吃蔬果、多運動,少吃成分不明的商品。

另外,適度按摩腹部也有助於腸胃保健。有便秘及消化不良等問題的人,可以經常在腹部塗抹清涼的薄荷,再來回地按摩刺激腸道蠕動。洪育忠強調,容易便秘的民眾,主要是腸道內囤積過多壞菌,長期恐提高致癌風險。建議先喝500cc的溫水並走路運動,可邊走邊按摩腹部,有助於順利排便。

※ 相關報導:

* 連環屁放不停 竟罹大腸癌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9703

許多人常認為,放屁次數多表示腸道健康。不過,腸胃科醫師劉輝雄最近收治兩名乙狀結腸癌患者,症狀都是出現「連環屁」。他提醒,如果放屁頻率突然增加,且味道較臭,就應提高警覺。...,就一定和大腸癌有直接關連性。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廖朝聖表示,屁多屬於消化不良症狀,臨床顯示,便血才是大腸癌的主要症狀。



◆ 獨老互動少 失智症隱憂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2.07.02

台灣老年人口超過一成,其中三成獨居。衛生署嘉南療養院高年精神科主任歐陽文貞表示,獨居老人缺乏人際互動,若沒辦法獲得醫療資源,恐有失智隱憂。

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兩百五十萬人,其中約有十二萬人為失智所苦。預估到了二○二○年,全台每六人就有一人是老年人,失智症患者也將突破十五萬人。

失智老人最需要親友互動與照顧,但全台每十位老人就有三位獨居。精神健康基金會昨天辦講座,受邀演講的歐陽文貞就說,獨居老人缺乏人際互動,罹患失智症將沒辦法獲得妥善照顧。

失智風險與年齡成正比,八十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盛行率超過百分之廿。歐陽文貞說,親友要多和老人家互動,才能預防失智。運動、互動和動腦,能預防失智。

近年衛生署嘉南療養院也開始園藝治療,讓老人家學習與植物共同成長。嘉南療養院職能治療師劉文升說,老人家不僅從中獲成就感,分享心得,保持愉悅心情,延緩失智惡化。

fsj 提到...

健保支付 學者:宜論品質計酬

中央社 2012.07.03

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今天討論健保改革建議書,主張政府應增加醫療保健支出,健保支付應逐步朝向「論品質計酬」發展,強化轉診及調整各科給付,導正醫事人力分布扭曲。

這份「醫療保健政策建議書」是在2007年年底由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召集相關院士及醫界專家,歷經多次研議,共提出6項建議,今天在院士會議討論;建議書中主張重新檢討健保給付,強化醫學人文教育,擴大民眾參與決策。

6項建議為:1.拉高全民健保層次,由保險立場到國家觀點;2.建立合理支付制度,健全醫療照護服務體系;3.增加醫療保健支出,完備醫療產業發展基礎;4.重新檢視健保支付,依資源耗用及風險計費;5.提升醫學教育品質,建構完善醫學教育體制;6.強化民眾參與機制,共同維護全民健保體制。

中研院院士陳定信今天說明,政府計劃將醫療保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從6.1%提高到7.5%,是正確的決定,這意謂著公部門的醫療支出必須從目前占3.8%,提高到4.7%。

陳定信說,院士和專家們認為,醫療資源分配應考慮疾病型態、疾病負擔及降低疾病負擔所需花費的醫療資源,健保支付方式應朝向「論品質計酬」發展,並請第三者公正單位評估新藥新科納入健保,老舊不適用的藥品器材剔除給付。

對於內、外、婦、兒及急診醫師相繼人力荒等現況,陳定信說,全民健保影響醫師人力分布與醫學教育的專注,院士和專家建議,應確實實施轉診制度,以避免基層醫療萎縮,並調整各「專科」及「次專科」的給付。



◆ 中研院建議修法 法務部反對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07.03

「希望還給醫師一個安心的工作環境,全力搶救病人」

台灣醫療環境正面臨醫事人力分布不均衝擊,內科、外科、婦產科及小兒科等傳統四大科,找不到年輕的住院醫師,出現「四大皆空」重大危機,醫療糾紛頻傳、醫師被求刑也是主因之一。中央研究院今天推出醫療保健政策建議書,建請政府朝「醫療糾紛去刑化」的方向修訂現行法律,希望還給醫師一個安心的工作環境。

建議書總召集人中研院院士、前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說,「生病不能等!」將來如果優秀的年輕人不願就讀醫學院,或是就算就讀了,畢業後卻不願到內、外、婦、兒等高風險科別執業,以後國內孕婦恐怕得到東南亞等地生產,「旅遊生產」將成為國人的痛。

這份建議書分健保基本制度、民眾醫療保健相關教育、醫學教育等三個主題,分別由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陳東昇、陳定信擔任分組召集人。

陳定信表示,這項結合國內數十位各領域專家的研究發現,健保對內、外、婦、兒等高風險、高體力及長時間的醫療科別,給付並不合理,一些剛畢業的醫學系學生因此不太願意跨進這些科,導致醫療人力不足。

他舉婦產科為例,因為少有新人加入,有段時間台灣東部竟只有3名主治醫師執業,日也操、夜也操,每個人都累得像條狗,後來一位醫師選擇搬離東部,一位累出病來,只剩一人醫師堅守崗位,但最後也累到不得不向院長請假休息。陳定信擔心地說,如果連這位婦產科醫師也休長假,東部的孕產婦該怎麼辦?

他認為,年輕醫師不願選內、外、婦、兒及急診等醫療科別,除了醫療給付太低,動輒因醫療糾紛面臨民事及刑事處罰,更是主因。陳定信指出,除了德國,目前全球先進國家都已將醫療糾紛去刑化,台灣不能自外於這個國際潮流。「醫師是救人的職業,救人都來不及了,哪有可能故意害病人?」

法部反對完全除罪化:是否給醫師一個「心安條款」,將舉行公聽會。

【記者董介白/台北報導】

國內醫師出走新加坡當住院醫師,甚或轉往糾紛少的醫療美容,凸顯對醫界環境的不滿,而衛生署在醫界團體倡議下,為避免防禦性醫療行為,提案修正醫療法,打算限縮醫療行為的刑事責任;不過,主管刑法修正的法務部則明確反對「醫師完全除罪化」,至於是否有共識形成給醫師的「心安條款」,法務部6日將邀集醫界及學者舉行公聽會。

在醫界中,有所謂「4大皆空」的說法,意指內、外、婦、兒等專科醫師,因風險高、醫療糾紛多,近年來,加入急診變成「5大皆空」;現行規範醫生的刑責,都是以刑法的業務過失傷害及致死加以處罰,讓醫師對於檢察官的追訴犯罪動作,頗不以為然,甚至因偵辦時間久,動輒要面臨纏訟及衍生的民事賠償,相當感冒。

在過去,醫界即不斷建議修法,希望讓醫師能夠除罪化,以高額民事賠償替代,有醫界建議高額投保,降低理賠的風險,然而,醫療行為的除罪,攸關國人能否接受,也牽動醫師在執行業務時,對於有認識的「過失」,即所謂應注意、能注意、卻未注意的情況下,如果無須負起刑責,如何讓家屬信服。

近年來,醫病關係相當緊張,醫師稍有不慎,很容易成為病患或家屬的被告,醫師為求自保,因而產生防禦性醫療,有關重大的手術決定,都要病患或家屬同意,甚至在告知時,答案通常都模棱兩可,讓處於醫療專業知識不足的病患一方,難以因應。

日前,衛生署以維護醫療品質及促進醫病關係和諧為由,提案修正醫療法第82條,草案內容為「醫事人事執行業務,致病人死傷者,以故意或重大過失為限,負刑事上責任」。

衛生署擬在特別法中限縮醫生的刑事責任,但卻出現一個大問題,法界人士表示,在刑法中,故意等同是殺人,已不在是過失的範圍,且刑法的概念中,並沒有所謂的「重大過失」,也沒有針對特定行業類別之人,設有減輕條款,衛生署打算修醫療法,直接排除醫生過失責任的適用,恐產生公平性及法律體系的疑義。

法務部表示,刑法並無「重大過失」的概念,如何去界定、釐清何謂重大過失,有討論的空間,如果能獲致共識,醫生能夠安慰、民眾就醫時也才能心安。

※ 相關報導:

* 看數字/去年10醫師判有罪 多判6個月以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200205.shtml

法務部統計,近6年來,醫療糾紛案件並無明顯上升趨勢,每年檢察機關終結醫師涉嫌業務過失致死案件,每年大都維持在100件左右,近3年的起訴率也都維持在百分之10左右,而司法院統計,去年只有10位醫師被判有罪,刑度大都在6 個月以下,只有2人的刑度在6月以上1年以下,3人被判拘役。

fsj 提到...

早產兒學習障礙 醫師:避免剖腹產

【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台北報導】2012.07.03

專家研究,早產的孩童較容易在課業學習上遭遇困難,而能在子宮待較長時間的孩童,其大腦發育較健全,通常也會有較好的課業表現。此外,懷孕週數少於37週出生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健康和發展方面的問題。

就過去的醫學觀點而言,懷孕37至41週已屬於胎兒成熟期,在此期間出生的嬰孩,其身心發展狀況多屬正常;不過,科學家發現,當37至38週即出生的孩童成長至8歲時,他們在數學測驗的成績通常較39至41週出生的孩童還差強人意。

該項實驗彙整在紐約市就讀公立小學的12萬8千名學生學習狀況,發現在3年級學生中,37週出生的孩童,其出現嚴重閱讀障礙的機率,比起41週出生的孩童還高33%;其在數學計算上遭遇困難的機率也較41週出生的孩童還高19%。

從研究數據可得知,閱讀障礙部分,懷胎37周孩子的比例為2.3%,但懷胎41周孩子的比例為1.8%;數學作答障礙部分,懷胎37周孩子的比例為1.1%,但懷胎41周孩子的比例為0.9%。

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兒科教授和新生兒科主任艾敘爾表示,該研究的確提供深思的角度,許多孕婦認為37至38週出生的孩童和足月出生的並無多少差別,但結果顯示,早產兒在學習上的確較容易遇到瓶頸。

此外,該項研究也掀起剖腹產嬰的迷思,有些孕婦基於懷孕過於疲憊,或是有些醫師太過忙碌,最終會選擇以剖腹的方式提早取出嬰孩。艾敘爾提醒新手爸媽最好是選擇自然生產,不到非不得已,盡量避免剖腹生產。

※ 相關報導:

* 喝母乳智力高?誤會啦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9924

許多人以為,喝母乳長大的小孩比較聰明,科學家研究發現,其實這只是迷思。喝母乳的小孩會比較聰明,是因為餵母乳的媽媽通常教育程度較高、比較不會有抽菸習慣,並且能夠提供較具啟發性的環境。所以,喝母乳的小孩較聰明,主要得自聰明媽媽的遺傳。



◆ 要孩子多吃蔬果 美味最要緊

文/林子堯 2012.07.03 自由

現代人因飲食型態改變,營養過剩的狀況越來越嚴重,罹患代謝症候群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國人十大死因中,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的疾病佔了好幾名,美國也同樣為此所苦。

美國北達柯達大學的Ardith Brunt博士有鑑於此,做了一個實用且有趣的研究,希望能找出對孩童飲食最具有影響力的因子,進而藉此來改善美國孩童的進食習慣,減少未來代謝症候群的產生。

他們找了218位年齡在9歲到11歲的孩童(約國小三年級到五年級),分析影響他們進食的主要因子,並將研究結果刊登於《JNEB》期刊上。

研究結果無論是蔬菜,還是水果,最具影響力的是「美味程度」、第二是「營養」、第三是「外觀與包裝」、第四是「聞起來的味道」、第五是「是否新奇」,第六則是「有卡通人物的宣傳」。

另外研究也指出,性別的差異對進食蔬果並沒有統計上的差異。而卡通人物的影響,在年齡越小的孩童,影響力越大。

這項研究結果對於改善孩童飲食習慣來講,是個重要的參考指標。家長與相關人士可以拿來當作參考,鼓勵孩童少吃垃圾食物,多進食蔬果。

(作者為桃園療養院醫師)



◆ 藥能放多久? 保存期≠使用期

【聯合報/毛志民/高雄榮總藥劑部藥師】2012.07.03

台灣女人連線日前公布「女性用藥知識與習慣調查」,64%受訪者將「沒吃完的藥留著需要時再吃」。當心,這習慣可能讓您因小失大。

細心觀察,部分市售罐裝飲料的「有效期限」會加註「未開封」,但如果是藥,藥瓶開封後,藥品還可以放多久?即使是醫療專業人員,也會把藥瓶上打印的末效期(Expiration Date,常以EXP或E印製,即保存期限),誤認為是「使用期限」。

藥瓶或包裝上所印的末效期,是藥廠經連續研究與實驗後訂立,指藥品在未開封的情況下,保存條件良好,保持規定含量或效價的最後期限。

但考慮病患保存藥品的環境,在自家,受溫度、光照或濕氣等諸多因素影響,都可能讓「有效期限」縮短。為了用藥安全,於是便有「使用期限(Beyond-Use Date,縮寫為BUD)」出現。

就算原瓶末效期還有3至5年,只要把瓶蓋封口打開,「使用期限」就只剩下一年。部分藥品開封後的使用期限可能更短,需閱讀標示或藥品仿單(說明書)。

表/毛志民藥師提供;聯合報製。
此外,部分藥品開封前後保存方式也不同,例如兒童使用的抗生素乾粉製劑,開封加水使用後多需要冷藏,供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胰島素類製劑,未開封前放在冰箱冷藏,一旦開封使用後不必放回冰箱,多建議四周內(含)使用。

觀察市售可多次使用藥品,舉凡瓶裝藥品、口服液劑、外用藥膏、眼用藥劑或可多次使用的針劑,僅部分在瓶身或是仿單內容中,清楚提到開封後的「使用期限」和「保存方式」。

所以,服用瓶裝藥品或可供多次使用的藥品,以為瓶身上所印末效期是使用期限,並不合適。

順便提醒您,用藥前,瞧瞧藥品外觀是否變色或變質?即使在效期內,如果發現異狀,便應丟棄別再使用,以免因小失大。如果對使用藥品開封後的「使用期限」或「保存方式」標示不清楚,可詢問藥師或該製藥廠。

fsj 提到...

醫療糾紛去刑化 衛署法部不同調

【李宗祐、蕭博文、邱俐穎、張睿纖/台北報導】2012-07-04 中國時報

醫療糾紛頻傳,造成年輕醫護人員對內外婦兒和急診等高風險科別裹足不前,資深醫護人員更嚴重流失。昨日中研院院士會議連署提案並通過決議,建請馬英九總統出面協調,加速推動醫療糾紛去刑化。

中研院士陳定信指出,各種醫療原本就有不確定性和危險性,醫療糾紛時有所聞。我國現行法律不分過失輕重,全部用刑法伺候,非常不合理,以致高達八十%醫療糾紛被依刑法判刑。「醫學界常開玩笑說,台灣醫師犯罪率全球最高,非常荒謬!」

衛生署長邱文達昨日在院士會議進行「醫療保健政策建議書之回應說明」報告指出,台灣內外婦兒與急診五大科皆空,除要調整健保給付,醫療糾紛高也是人力流失原因。據統計,八十五%被告醫師是五大科醫師,神經外科居冠,其次為婦產科。

衛生署提出修正《醫療法》,推動「刑責合理化」,醫療糾紛若非「故意」或「重大過失」,盡量以民事案件處理。

不過,法務部明確反對完全除罪化,但六日將舉行公聽會,希望能在法律、醫學專業間找到平衡點,讓醫生、民眾都安心。邱文達也表示,衛生署將再與法務部溝通。



◆ 麻醉醫師人力荒 醫界又一空

【聯合晚報╱記者蘇芳禾/台北報導】2012.07.04

醫師荒、護士荒,現在麻醉醫師也鬧人力不足,也提高了醫療風險。立委田秋堇今天召開記者會為麻醉醫師請命,台北榮總麻醉科主任張文貴指出,當麻醉師腦子裡只想著「我可能會被判刑」時,怎麼會有新人願意投入,衛生署又減少麻醉師容額,罔顧病患權益。衛生署醫事處科長劉玉菁對此澄清,對於招收比較困難的科別,衛生署容額降低的幅度較小,核定過程也會廣徵各學會和醫師討論。

繼內、外、婦、兒、急診科傳出五大皆空後,麻醉科可能成為第六空,台北榮總麻醉科主任鄒美勇表示,美國麻醉師每年只能麻醉500人,2到3萬人就有一名麻醉科醫師,台灣則每4萬才有一麻醉醫師,他說,連大陸的狀況都比台灣好。根據監察院相關數據,台灣麻醉相關致死率約為10萬分之17,是美國2倍、日本的17倍。

本周五法務部就要召開「醫療行為應否除罪化或過失責任應否嚴格化公聽會」,討論醫療除罪化問題,台灣麻醉醫學會也呼籲,希望屆時可尋求共識,找出既能保障病人權益,也能兼顧醫療除罪化、健保給付等問題的方案。台北萬芳醫院麻醉科主任戴裕庭表示,如果不除罪化,怎麼有人要走麻醉科和其他專科?

針對專科醫師訓練容額核定,劉玉菁指出,麻醉科訓練容額大約維持9成,相較於其他熱門科目砍到7成,調整較少。另外,新進麻醉科目前仍吸引許多年輕人力投入,衛生署也會持續與麻醉醫學會討論如何增加麻醉科人力。



◆ 衛署擬轉診草案 明年元旦實施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07.04

現行就醫轉診制度不明確,有些患者經轉診到了醫院門口,才發現掛不到號或根本沒病床,本報5月專題報導轉診患者困境後,衛生署有了善意回應,最近預告「轉診實施辦法草案」,要求醫院、診所應設置轉診負責窗口,須提供轉診患者就醫日期、診療科別、以及掛號等協助。不能讓患者自己想辦法,這項新措施計明年元旦起實施。

轉診實施十多年,但有民眾乖乖從基層診所轉診到大醫院,仍是一號難求,甚至得跟其他民眾一樣清晨到醫院排隊「搶號」、拜託民代「喬」病床,本報5月專題報導轉診患者困境後,多位立法委員要求健保局,應要求醫院設立轉診櫃台、保留轉診掛號名額、替轉診患者優先安排。

健保局最近邀集專家學者開會,研擬了轉診實施辦法草案,衛生署已預告草案內容衛生署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表示,草案中規定,民眾因為門急診手術、住院出院一個月內、或生產出院後六周內的第一次回診,都應視同轉診,可享有經轉診部分負擔的減免。也就是說,假如民眾在醫學中心手術後第一次回診,部分負擔只要付210元,而非逕赴醫學中心就醫的360元。

曲同光說,醫院若沒有設置轉診櫃台或窗口、拒絕轉診、沒有替患者妥善安排,健保局可祭出對醫院違規記點的處分。這項草案預計明年1月1日實施。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患者雖然不能指定要看哪一位醫師,但轉出病人的診所會代為聯繫,並在轉診單上註明清楚,順利完成就醫程序,不會讓患者到了大醫院,什麼都得自己來。

在轉診實施辦法研擬過程中,雖然也有與會人員提出調漲部分負擔,落實民眾分級轉診,但曲同光說,最後並沒有達成共識,仍維持現行的收費。

fsj 提到...

英研究:少吃4成 延長壽命

中央社 2012/07/04

科學家說,少吃4成食物,可能足以讓壽命延長20年。研究人員正在探究基因與生活型態可以如何減緩老化作用,讓一個人的壽命增加好幾年,甚至延長數十年。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健康老化研究所(Institute of Health Ageing)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一種療法,可望用來對抗老化「疾病」。

研究聲稱,與老化有關的疾病,像是心血管疾病、癌症與神經退化性疾病,也可以一併對抗。

研究團隊正在探究的問題包括,如何只減少食物攝取量,就能讓老鼠壽命增加高達30%。

主要研究人員派柏(Matthew Piper)博士告訴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如果將老鼠的飲食量減少40%,就能讓老鼠多活20%或30%的壽命,相當於人類20年的壽命。所有種類的有機體都是如此,包括拉布拉多犬。」

科學家也研究果蠅與老鼠,果蠅有60%的基因跟人類相同,老化方式也跟人類相似。

他們使用藥物治療並減輕飲食量,已經延長果蠅與老鼠的健康壽命。

派柏博士說:「如果我們發現與老化有關的基因,應該就能延緩老化,而這就是我們所發現的。」

不過,派柏博士警告,延長壽命的研究歷史只有10年,因此還在「理論」階段。

研究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的倫敦夏季科學展(Summer Science Exhibition)。



◆ 炎夏勿貪涼沖冷水 溫水澡更易散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12/07/04

天熱不可貪涼沖冷水澡。中醫師林佩蓁提醒,洗冷水雖然沖走體外熱量,但體內熱量卻不易發散,之後反而更熱,以稍溫的水沖澡才能有效散發人體內部的熱量。

林佩蓁醫師強調,中醫認為「夏日主心,屬火」,是炎炎烤季,也是心煩考季,環境的「外火」,加上情緒的「內火」,任誰都易出現口舌乾燥、頭昏腦脹、心煩氣燥內外皆熱的難耐現象。但此時洗冷水澡反而讓體內熱量不易散發。

醫師指出,夏日中午陽光直射時避免外出,盛夏夜裡,民眾往往難以入睡,也易情緒焦燥,若用中午時分,小睡午覺,乃保持健康的重要措施,民間所說「午間小睡勝雞湯」所言不假。

醫師解釋,身體出現無法散熱,頭暈頭痛,主要是「由熱入冷」過快;當室內外溫差超過5度,熱脹冷縮,腦血管從擴張急速收縮,而出現內熱不易散發的頭痛症狀。除了減少中午外出。進出冷氣房,最好分段出入,避免過快。

進入冷氣房先待3~5分鐘,再走出室外陰涼處伸展身體;之後再步入室內,反覆數次,可避免身體急速降溫,體內熱氣不會急速鎖在體內。

林佩蓁醫師提醒,雖然酷暑難耐,無論在室內或搭車都應避免冷氣風扇直吹,特別在頸頸,腹部或膝蓋關節應以衣物局部遮掩覆蓋防風邪,減少關節痛,肩周炎、腹痛等冷氣病。



◆ 夏天流汗損氣陰 易疲累、口乾、胸悶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秀枝/台北報導】2012/07/03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陳柏指出,夏天流汗易耗損「氣」與「陰」,可DIY加味生脈飲喝,達到解渴及提振精神。

陳主任表示,悶熱的天氣會造成人體「氣陰兩虛」,容易疲累、流汗、口乾舌燥、胸悶、食慾差、難入睡等症狀。氣虛不能生血,血虛又會加重氣弱,更嚴重會導致身體陽也虛,最後身體陰陽氣血俱虛。

用黨參、麥門冬、五味子、黃耆、紅棗的加味生脈飲(見右圖),只要加入三至五碗水放入電鍋煎煮即可,平日可當開水飲用,一天一帖,具補元氣、養陰生津、提神、解渴作用,是不錯的消暑茶飲。其中黨參、黃耆、紅棗可健脾補氣、提高溫度耐受力、提升體力功效;麥門冬、五味子可滋陰清熱歛汗、解口乾舌燥、幫助睡眠,感冒或其它急性發炎疾病則不建議使用。

陳主任指出,夏季在陰陽五行中屬火,人體的新陳代謝、排汗也最快,可多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材,幫助清熱祛暑,而在清熱解毒的同時,也可調合體內的熱氣,其中黃瓜、冬瓜、苦瓜入菜可幫助退火,西瓜、木瓜、甘蔗、水梨等水果能生津止渴,菊花、金銀花、決明子能清熱解毒,綠豆、薏仁則是消暑的冰涼甜品,但得慢飲慢用,不宜將冰涼冷飲大口往肚子裡灌,以免身體冷熱失調,反倒讓腸胃健康出問題。



◆ 家用愛滋檢驗器上市 口水就能驗

【聯合晚報╱華盛頓記者賴昭穎/3日電】2012.07.04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三日核准全球第一款不需醫師處方,民眾可從藥房買到的愛滋病檢驗器,讓民眾在家自行檢驗是否感染HIV病毒。

FDA宣布核准這款名為「OraQuick」的愛滋檢驗器在市面上販售,民眾只要拿檢驗器內的唾液蒐集器從上下齒齦採取唾液,即可自行檢驗是否為HIV帶原。而檢驗方式和驗孕一樣簡單,檢驗器出現一條線為陰性反應、兩條線為陽性反應,只要廿分鐘就知道檢驗結果。

民眾一旦驗出陽性反應,最保險的做法是再找醫師做一次完整的檢查,確定是否為HIV帶原。至於檢測出陰性反應的民眾,FDA也提醒絕非百分之百沒問題,因為有可能是在感染HIV前三個月的空窗期。

但FDA官員指出,這款愛滋檢驗器可以讓民眾多一種檢驗管道,讓民眾尋求適當的醫療照顧;也希望藉此改變不知道自己已是愛滋病患者的行為,避免愛滋病的擴散。

「OraQuick」在臨床試驗階段,對於非HIV帶原者檢驗的準確度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八,也就是說,每檢驗五千個非HIV帶原者,只有出現一例錯誤的陽性反應。

生產這款檢驗器的OraSure公司執行長米契爾說,這是民眾第一次可以在家中自己檢驗是否帶原HIV病毒。OraSure公司預計十月初在全美三萬多家藥局鋪貨,民眾也可線上訂購;診所用的專業版「Ora-Qu i c k」售價十七點五美元(約5 2 0元台幣),家用版的會稍微貴一點,零售價格由藥房自訂。



◆ 常關看恐怖影像 慢性病痛易惡化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07/03

以色列最新研究發現,觀看電視恐怖攻擊新聞、畫面,很容易產生心理壓力,導致慢性疼痛症狀加劇。

以色列本古里昂大學研究人員指出,有人平常就飽受慢性疼痛之苦,這類族群一旦觀看媒體上的恐怖攻擊報導,疼痛症狀很容易惡化。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醫療機構臨床心理學期刊」。

共有五十五名慢性疼痛參與這項研究,研究人員請他們在該國出現恐怖導彈攻擊前後三周填寫問卷,回答其疼痛、憂鬱、焦慮情況。

研究發現,若觀察慢性疼痛患者觀看多少恐怖攻擊新聞,就可預測患者疼痛劇烈程度。不過如果用觀看恐怖攻擊新聞來預測憂鬱症、焦慮症風險,那就不太準確。

研究作者古蘭‧沙哈爾教授指出,媒體新聞與身心壓力常會緊密相連,如果多看恐怖攻擊新聞,可能影響一個人的壓力承受力。患者過去的情緒壓力也會讓他們變得更敏感,當身處壓力,患者又會去看更多相關新聞,便形成惡性循環。

研究人員認為,恐怖攻擊會對精神、情緒造成莫大壓力,而慢性疼痛患者往往非常脆弱,一遇到壓力,症狀就可能變得更嚴重,因此更需要社會大眾多加關心。

fsj 提到...

轉診新制度 病患不得指定轉診醫院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7.05

為了落實轉診制度,衛生署預告「全民健康保險轉診實施辦法草案」,未來各特約醫療院所都需保留轉診的掛號名額,轉診櫃臺也要替轉診病人優先安排就醫,盡量縮短病人看病的等候時間。衛生署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今天進一步表示,病人要轉至哪家醫院由醫師從專業角度來考量,病患不得指定轉診醫院。

這項轉診新措施將於102年1月1日實施,屆時健保特約醫療院所都須設置轉診櫃臺。轉診之前,兩家醫院必須先協調,包括掛號、就醫日期、診療科別,病患轉診就醫將更有保障。

舉例來說,病患至甲醫院看病,醫師認定有必要轉診時,甲醫院在與乙醫院聯繫之後,告知病患有關轉診就醫日期、診療科別等資訊,並協助病患掛號,開立轉診單。病患拿到轉診單後,先至乙醫院轉診櫃臺報到,轉診櫃台必須優先安排轉診病患就醫,且可減免部分負擔。以醫學中心為例,部分負擔只要付轉診的210元,而不是一般的360元。

一般來說,需要轉診的病患以急重症為主,目前衛生署醫事處規畫了創傷、腦中風以及心肌梗塞等分級責任醫院,開立轉診單的醫師視病患的病情及需求,送至最合適的醫院,但未必是醫學中心。

但臨床發現,部分病患及家屬轉診時,要求轉至台大、榮總等知名醫學中心,對此,曲同光強調,轉診屬於健保醫療服務的一部分,至於病人將轉至那家醫院係由醫師從專業角度來考量,病患不得要求想轉至哪一家。

曲同光表示,醫師當然會盡可能滿足病人要求,但如果病人非得轉至某家醫院,且要指定哪一個醫師,執行層面上有難度,開立轉診單的醫師有權可以拒絕。

另外,新制上路後,醫院如未設置轉診櫃台,無故拒絕轉診,未提供轉診病人就醫服務,健保局採取限期改善以及記點處分。如果連續記點三次,最重將可解除健保特約醫院資格。

曲同光表示,轉診是醫療院所整體醫療服務的一部分,新制更明確、更系統化地規定轉診的權利義務關係。從明年1月起,國內所有健保特醫院、診所都需設置轉診櫃臺,提供轉診病人一切協助。



◆ 咱的社會-醫師與大廚

【沈麗娟】2012-07-05 中國時報

滿漢大餐上桌時,除了大廚的全場掌握,從菜餚的設計與統整,指導每位小廚從食材的選擇與清洗、整切,到火候及擺盤,是群體的作品,如果只有一位大廚,決不可能有滿漢大餐。

相同的,在醫療團隊裏,醫師是整個團隊的領導者,其他的醫事人員,如護理師、藥師、復健師等,需要配合醫師的計畫進行病人照護。當其他醫事人員不足時,醫師就淪為廚房裏唯一的廚師,從洗菜、切菜、煮菜、到上菜一手包辦,如何應付這麼多食客?倒不如轉成經營輕食咖啡餐廳,就像現在的醫美。健保對於專業給付明顯不足,醫院經營又有成本問題,使得醫療體系的人力問題已經浮上檯面,問題是我們如何解決?

如果上網輸入關鍵字:physician technician(醫師助理)、pharmacist technician(藥師助理)或nurse technician(護理師助理),你會發現有上千萬的結果,告訴你在許多的國家,藉由技職體系或有認證的訓練一批人,讓訓練過的人也能夠成為醫院的人力;但不是取代專業醫事人員,而是讓專業醫事人員更能有時間及體力照顧病人。一如廚房裏的小廚,不是用來取代大廚,而是讓滿漢大餐能如大廚的計畫完美登場。而且在成本效益而言,幾位甚至到十幾位小廚的薪資,才等於一位大廚的高薪。

舉例來說,全美約有一五○萬護理師助理,主要工作是幫病人洗澡、衛生照護、協助站立及進食,也可以蒐集檢查用的大小便、換床單及房間清潔等,來協助護理師繁忙的工作,當病人住院時,家屬是不用在病房陪伴的。同樣的,我們利用大學四年甚至六年時間訓練執業藥師,教他們要走入病房,為病人的用藥安全負責及把關;但事實是,大多數藥師被要求成為準確無誤的抓藥快手,在有限的時間要了解處方箋,要看懂病人,醫院藥師成為勞力密集的工作。無怪乎很多醫院現在也出現藥師荒,藥師離職率高,甚至「主治」級的藥師也被新加坡的醫院挖角。

醫學院有許多學生對於醫療服務是充滿熱情與抱負,想要貢獻所學,但無奈制度與人力,將許多優秀的人從醫院逼走,這樣的窘境不僅於護理師或醫師,是整個醫事人力架構的問題。這是過去一直存在的事實,現在制度要能改變,才能改變台灣未來的醫療環境,如同醫改會的口號:沒有人力,就沒有品質。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臨床藥學研究所副教授)

fsj 提到...

研究:懂得分享的兒童 較為快樂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07.05

聖經說:「施比受更有福」,這不只應用在成人世界,加拿大一所大學實驗發現它也適用在兒童身上。願意給予他人糖果吃的小朋友,比較容易獲得快樂。

加拿大卑詩大學觀察20位兩歲以下的兒童行為,實驗中讓他們自由決定是否給予玩偶餅乾,事後再評估每個小朋友快樂的程度,結果發現他們一旦與他人分享甜食,較易快樂,而且給予他人屬於自己的糖果的小孩,快樂程度最高。

研究人員阿基妮表示,「人們通常認為兒童生下來就是自私的,但實驗發現其實他們如果願意給予需要的人,一樣會獲得快樂。」

實驗所有的過程都錄影存證,事後研究人員再紀錄每位兒童臉上的表情,包括是否開懷大笑等評估其快樂程度。研究人員認為,小朋友藉由「犧牲」自己,可獲得心靈上的滿足而不由自主的快樂。

稍早的研究也曾發現,小朋友即便犧牲玩耍時間,有時也會主動幫助別人,不過,研究人員認為未來需要擴大實驗人數,才能證實年幼時願意幫助他人,是否能養成一輩子的習慣。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The PLoS One》期刊。

※ 施比受更有福。



◆ 真笑假笑可辨別 啟動不同腦區域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07.05

人們天生就可以精確判別假笑與真笑的區別。英國科學家指出,聽到真笑或假笑會啟動人腦裡的不同區域。另外,即使聽到別人假笑,人們不會感到不舒服,因為那是對方在表達支持、且試圖建立良好關係的行為。

因為冷笑話所引起的尷尬,讓人們培養了「強顏歡笑」的技能。科學家指出,即使人們可以完美的裝笑,但就算是最逼真的歡笑,也騙不了任何人。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對於分辨假笑「相當在行」,受測者幾乎永遠可以判別自然笑聲及專家所謂的「社交笑聲」。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認知神經科學教授蘇菲史考特做了一個實驗,讓受訪者聽假笑聲、真的捧腹大笑聲。受訪者幾乎總是能夠辨別假笑。

大腦掃描顯示,聽到真笑及假笑會啟動人類大腦裡2個不同的區域。聽到假笑時會促成較多的大腦活動(內側額葉皮質),因為人們正試圖了解對方說話的含意。聽到真實笑聲只會啟動人腦顳葉部分的聽覺區域,也就是大腦處理聲音的區域。

但是史考特教授指出:「我們說笑話時如果別人裝笑,我們不會把它當作羞辱,而是一種稱讚。」她指出,大部份時候我們裝笑,目的是為了要讓談話可以繼續下去,讓我們的朋友知道我們喜歡他們。

史考特教授說:「別人可能不會介意,因為你是在支持他們做的事,並且試圖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



◆ 中暑、熱衰竭 千萬不要擦酒精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報導】2012/07/05

身旁朋友、親人不慎中暑、熱衰竭,千萬不要擦酒精,以免身體受不了。署立雙和醫院社區醫學部社區副護理長曾恩姬指出,一擦酒精,患者體溫便會快速下降,而熱衰竭、較虛弱者身體可能無法承受體溫劇烈變化,一般人無法判斷患者到底是中暑或是熱衰竭,這種情況下最好別用酒精降溫,以策安全。

曾恩姬建議,遇到有人中暑,可將其移到陰涼處,稍微鬆開扣子、衣服,讓身體保持通風、透氣,若意識清醒,可讓中暑的人補充一點電解質飲料。經過一段時間,如果發現患者情況沒有改善,就要盡快送醫接受治療。患者出現意識改變、測不到脈搏等症狀時,就要強烈懷疑是熱衰竭,這時患者也得盡快送醫。

路上有人中暑、熱衰竭時,也不要圍觀。很多人圍在旁邊,不但不通風,也會讓中暑的人倍感壓力,這樣對降溫非常不利。

署立雙和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吳立偉提醒,多補充水份,感覺不舒服時多休息,可避免中暑、熱衰竭。

美國紐約勒諾克斯山醫院急診科醫師羅伯特‧葛拉特指出,中暑時可能出現頭暈、噁心、頭痛等症狀,一旦兒童、年長者出現上述症狀,應該到醫院接受診斷、檢查與治療。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資訊,利尿劑、部分降血壓藥可能影響年長者身體排汗與散熱的能力,因此有用藥的年長者要特別留意中暑威脅。另外,過胖的人也很容易中暑。葛拉特醫師建議,天氣很熱時,進行戶外活動最好盡量穿寬鬆、淡色衣服,並戴寬邊帽,以避免陽光曝曬。

※ 相關報導:

* 敷辣椒瘦小腿? 偏方不可信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0080

想藉著運動瘦小腿,又擔心小腿肌肉過度發達,可做些中低強度運動,如游泳、快走等,尤其是水中有氧運動最理想,非常適合年齡較年長、體重較重,或膝蓋受過傷的人。

* 日行萬步傷膝蓋 60歲婦軟骨變形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0350

日行萬步可以減肥,但一名60歲婦人,天天走2到3小時,因為運動過度,導致膝關節軟骨磨損變形。骨科醫師建議,中老年人很可能有退化性關節炎,運動過量反而對膝關節造成負荷。

fsj 提到...

40歲腦細胞開始凋亡 延緩衰老大作戰

【報導/邱玉珍】2012-07-06 中時電子報

再多的「抗老」撇步,也無法改變身體外觀及內在器官衰老的事實;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發現,人老了,就像一棵脫水蔬菜,皮膚不再緊實、身材也不再挺拔,連臉也比20年前小一號。不僅如此,腦、心臟、性器官……也逐年萎縮,尤其以腦部萎縮最早,40歲開始細胞就逐漸凋亡,記憶力開始下降。

國內對腦功能相當有研究的中國醫藥大學針研所教授暨中國醫學院台北分院副長沈淵瑤說,人到了四十歲以後,腦部的結構會開始產生變化,尤其位於額葉的細胞會開始萎縮、凋亡,無法儲存過多訊息,而出現記憶衰退的症狀。

沈淵瑤進一步強調,人體的腦細胞有二百億個,四十歲以後,腦細胞就會開始凋亡,到了六十歲會快速萎縮、凋亡,最明顯的部位就是額葉細胞。額葉主要是暫存短暫記憶,細胞漸漸凋亡後,無法暫存記憶。所以常聽很多人抱怨,年紀大了,記憶愈來愈差,才一個轉身就忘了。

除了額葉細胞會隨著年紀萎縮、凋亡外,國外研究發現,大腦皮質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萎縮。沈淵瑤與台大醫學院光電生物研究中心醫師王曉嵐一起進行研究,發現大腦裡扮演神經傳導訊號角色的「白質」,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遞減它的體積容量。

王曉嵐表示,該研究主要是針對八十五位健康老人分成四組,小於四十歲、四十至五十歲、五十至六十歲、六十歲以上,利用DMRI(核磁共振)比對四組人的全腦、大腦皮質、腦白質和腦室平均容量的差異。研究分析發現,腦室會隨著年紀的增長有體積漸增的傾向,腦白質則與年紀增長有明顯的差異。

她進一步強調,腦白質跟其他腦部功能不同,四十歲時達到頂峰,五十到六十歲左右腦白質的容量達到頂峰,六十歲以後才會開始走下坡。王曉嵐認為,腦白質跟學習、環境、經驗有關,人在五、六十歲時,人生閱歷豐富,所以腦白質此時達到頂峰;六十歲以後,從職場上退下來,沒有學習環境,相對白質也往下走。

〈更多精采內容,請詳見1794期時報周刊〉

※ 相關報導:

* 太寂寞,容易短命
http://tw.news.yahoo.com/%E5%A4%AA%E5%AF%82%E5%AF%9E%E5%AE%B9%E6%98%93%E7%9F%AD%E5%91%BD.html

只聽過寂寞難耐,但沒聽過寂寞能致命吧?美國《內科醫學文獻》最近發表了兩項驚人研究,發現獨居或極度寂寞這兩項因素會提高成年人行動不便與死亡的機率。



◆ 研究: 約有7%成人 對紅酒過敏

【台灣醒報╱記者魏敦華╱台北報導】2012.07.06

德國古登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發佈一則結果,指出大約7%的成人對紅酒有不耐性,甚至嚴重過敏。研究人員提醒,雖然紅酒被證明對人體有相當的好處,但在飲用紅酒以前必須要知道自己對紅酒是否過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紅酒在歐洲是風行已久的飲料,從羅馬時代就已經開始被人飲用,而紅酒對健康的正負面影響也被廣泛研究。

研究團隊隨機抽了4000位年齡在20至70歲之間的成年人進行關於飲酒的問卷,而且問卷中也有飲用紅酒後過敏的調查。結果顯示,約9%的女性以及5.2%的男性回報有過敏現象,男女平均值在7%。

過敏症狀有皮膚紅癢,鼻腔阻塞,腹瀉,心律不整,腸痙攣等等。研究團隊表示,多數酒精飲料,由其是紅酒中的酒精成分,會是引發過敏的主要原因。



◆ 高溫下補水 喝冰茶冰咖啡 難解渴

自由 2012.07.06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昨天酷熱,創下今年最高溫紀錄卅六.二度,醫師提醒,入夏以來因水份補充不足導致泌尿道感染、痛風發作的病患增加三成,建議成人每天每公斤需攝取卅西西的水份,許多人喜歡喝冰咖啡、冰茶消暑,醫師強調,咖啡及茶有咖啡因,不但不能解渴,還會帶走體內水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家醫科主治醫師林儀蒂昨天解釋,水份補充不足,排尿次數減少,尿液滯留於膀胱時間長,容易滋生細菌,造成泌尿道感染,若女性正值生理期,悶熱環境更容易感染,另外,酷暑下狂喝啤酒消暑,卻忽略水份補充,尿酸增加也會減少隨尿液排出的機會,尿酸在血液中的波動容易誘發痛風發作,常見患者跛著腳求診。

有利尿作用 帶走體內水份

林儀蒂提醒,很多人以為喝茶、喝咖啡也是補充水份,忽略補充其他液體,但咖啡因有利尿效果,反而會帶走體內水份,她不贊成喝茶、喝咖啡來補充水份,不僅無法補充到水份,也可能額外攝取其中添加的糖分。

由於有些民眾不喜歡白開水的味道,林儀蒂建議,可自行煮麥茶、菊花茶,或加入決明子,增加飲料的味道。

成人每天每公斤需水30西西

林儀蒂強調,身體許多新陳代謝過程與水分有關,除非心臟、腎臟功能不佳,才會限制水份攝取;兒童及成人每天攝取水份的建議量不同,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約需卅西西,兒童則依體重不同,可請教醫師建議每日水份攝取量;喝水應多次少量,成人一次不需超過三百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