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5

壓力管理 現代人必修學分

文/林家如 2010.06.24 自由時報

壓力管理是現代人生活的重要課題之一,長期壓力除會影響情緒、人際關係、工作效率外,也會影響身體健康、降低免疫功能。

◎一般常見的壓力管理技巧包括:

●直接處理情緒

試著做一些你覺得快樂、感興趣的事,例如運動、看書、與朋友談心等;嘗試一些放鬆方法,除了可協助你平穩情緒,也可幫助減緩生理上的緊繃,如泡熱水澡、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聽輕音樂等。部分醫院有生理回饋療程(常見於精神科,由臨床心理師執行),可透過生理指標的回饋,協助人們學習放鬆、提升對身體的控制感。

要提醒大家的是,這裡所提到的方法或興趣,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後,效果才會慢慢出來。一開始感覺不到效果並不是沒幫助,只是時機未到,千萬不要輕易放棄讓自己快樂的嘗試。

●問題解決取向

了解問題,並進一步去處理。例如一對常吵架的夫妻,若想解決常爭吵的問題,就必須先去了解兩人爭吵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工作太累心情不好?長期壓抑對對方不滿的情緒爆發?或是其他原因呢?要了解及解決人際問題的主要工具是透過良好的溝通。

人際溝通也是一門大學問。但要注意的是,在帶有情緒、感覺快失控的情況下溝通,易造成吵架的結果,這是無效的溝通,若真的準備好要與對方溝通,記得要先緩和自己的情緒。

●想法的改變

一個人的情緒、行為反應易受到想法所影響。若能換個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感覺。

有好的人際網絡,感受他人對自己的支持、關心與幫助也能有效減緩壓力感受。有時我們可成功克服壓力,有時會失敗,但記得試著從中找到新的意義,就像有一位憂鬱症患者曾說:「感謝老天讓我得了憂鬱症,因為這樣,我才知道如何自助,處理情緒、思考自我成長。」

(作者為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 相關報導:

打亂每日例行事務不利於二人之間的溝通
袁瓊瓊專欄-把男人當寵物
寂寞會侵蝕健康與精神上的安適感
研究:壓力與恐懼能影響癌症的復發
壓力會讓你發癢
華人躁鬱症致病基因 中研院找到了
專家:睡得飽,不如睡得巧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星期一暈眩! 醫師:壓力造成

中廣新聞/張文祿 2010-06-28

署立豐原醫院發現,在收假後上班、上學的第一天,發生「眩暈」的患者明顯增多,在急診留觀區或是耳鼻喉科候診區,有許多吊著點滴的患者,這些患者都是因為「急性眩暈」而就醫,此外,逼近升學考試的日期,年輕學生族群因急性眩暈就醫的情形,也有增加的趨勢。

豐原醫院耳鼻喉科楊啟坤主任指出,現代人忙碌,有眩暈問題的人愈來愈多,尤其是靠腦力工作的上班族,更是眩暈的高危險群。眩暈症的好發族群以30歲到70歲最為常見,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約為二比一。眩暈病人,除了頭昏,還可能伴隨有聽力損失、耳鳴、噁心、嘔吐等症狀。此外,有眩暈家族遺傳體質的人也比較容易患病。而星期一上班日,經常會有人發病。而越接近考期,學生族群因急性眩暈就醫的情形,也有增加的趨勢。

楊啟坤表示,臨床上常見的眩暈有梅尼爾氏病、耳石脫落症、前庭神經炎、腦部暫時缺血或甚至中風。患者很難自行判斷眩暈的成因,一旦有眩暈症狀發生,應尋求專業醫師診斷與治療,不同成因的眩暈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要避免星期一眩暈,或有眩暈體質的人,除了接受藥物治療外,睡眠要充足,生活作息也要正常,避免熬夜與過重的壓力刺激。在飲食上面,太鹹、太甜的食物、煙、酒及咖啡都應盡量避免。



◆ 國際藥聞-女性大腦導致自我膨脹

尹德瀚 2010-06-27 中國時報

女人的腦部會大幅扭曲看到的自己身體形象,導致看到的自己可能比實際身材寬2/3!

女人總是覺得自己太胖了?可能真有其因。英國最新研究發現,女人的腦部會「大幅扭曲」她們看自己的身體形象,導致看到的形象可能比實際身材寬2/3!這可以解釋為何某些苗條女性照鏡子時總嫌自己胖,也可以解釋為何那麼多女性會有「厭食症」等飲食失調疾患。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做了一項實驗,研究團隊請受測對象把左手放在木板下,然後猜測左手指關節和指尖的位置,再以右手拿細棒子指出來,結果大部分人指出的位置顯示,她們腦海中自己手的形象比實際寬2/3,短1/3。

研究主持人隆戈(Matthew Longo)教授說,實驗結果顯示受測者普遍對自己手掌的形狀有「嚴重扭曲」的認知,即手掌變寬,手指變短,而這種認知也可能適用於身體其他部位。該研究報告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女性對自身的外表更敏感,因此扭曲自己形象的程度更明顯。隆戈說,有些女性一邊照鏡子,一邊收到資訊說她們不胖,但她們無法用這個資訊克服眼睛所看到的扭曲形象,而相信自己並不胖。中國俗諺「眼見為憑」顯然並不適用在女性對自我外觀的認知。



◆ 荷爾蒙作怪 女性經期前後差很大

中央社 2010.06.28

女性在月經期間大腦處理情緒的方式,真的跟平日不一樣,台北榮總系列研究發現,女性受到荷爾蒙週期調控影響,引起經期的情緒、體重等變化,也使女性比男性易罹患憂鬱症。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實驗室主任、陽明大學婦產科系副教授趙湘台今天指出,他的病患中有每逢月經必水腫5公斤及心情低落的25歲護士,也有經前1週情緒變化無法見客戶的40歲律師,2人是「經前不悅症」的典型病人。

經前不悅症是女性經前1週身心不適症狀的統稱,台北榮總副院長蘇東平、精神部主治醫師謝仁俊指出,腦磁圖儀檢查掃描及功能性檢查顯示,女性左右腦的情緒處理運作,月經期間不同於平日,主要是受到荷爾蒙調控影響,經前不悅症的婦女容易暴怒或情緒低落,與血清素在腦部的異常作用有關。

台北榮總的進一步研究顯示,女性右腦受到負面情緒刺激的反應,會比男性更強烈、更持久,女性罹憂鬱症的比例遠高於男性,推測與右腦情緒處理過程,有著密切的相關。

台北榮總已將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學術期刊「荷爾蒙與行為(Hormones and Behavior)」,也被國際科學網站引用,未來將繼續了解月經週期與腦部情緒處理的關連,做為治療經前不悅症與女性憂鬱症的新方向。



◆ 女人更年期 驗血可推知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0.06.28

伊朗一項研究顯示,女人可以藉由驗血預測更年期年齡,甚至早在幾十年前就可以得知。

研究人員測量血液中的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濃度,來推算更年期年齡。這種荷爾蒙控制卵巢的卵泡發育。

如果醫師能預知婦女的更年期年齡,就可以推算出她們的卵子何時用完,進而安排生育計畫。一般婦女在更年期的10年前喪失生育能力。

專家說,這項研究對於預測婦女是否提早進入更年期特別有用,有些女性40多歲就進入更年期。

利用荷爾蒙來預測更年期年齡並非新構想,現有的檢驗可藉由檢查卵巢中卵泡的庫存量得知更年期是否快要來臨,不過只能提早幾年得知。

而伊朗的研究是首次能藉由測量年輕女性的AMH濃度,來推算幾十年後的更年期時間。

伊朗科學家以266名20歲到49歲婦女為研究對象,每隔3年驗一次血和做一次健康檢查,研究時間長達12年。

研究員在羅馬的歐洲人類繁殖與胚胎學會提出研究結果,以數學公式來估算女性更年期年齡,在研究期間有63名婦女到達更年期,與預測的年齡大致相符。

這63名婦女的實際更年期年齡與預測的年齡平均只相差4個月,誤差最大的相差3到4年。



◆ 男性口服避孕藥 一次有效3個月

中央社 2010.06.29

在此之前,研發男性口服避孕藥的嘗試全都失敗,科學家只好努力朝研發男性避孕針發展。但以色列研究人員終於研發出口服藥丸,能讓精子在抵達子宮前失效。

據倫敦「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報導,以色列研究人員研發出的1種新藥,只要每3個月服用1次即可。據主導這項突破性進展的科學家表示,新藥最早3年後就可上市。

與男性用避孕針不同的是,此口服藥丸並非使用男性荷爾蒙睪丸素與女性荷爾蒙黃體素的組合來避孕。這項研究的科學家研發出1種藥丸,可以把精子中讓女性受孕的1種重要蛋白質移除,因此,即使精子可以抵達子宮,也無法讓卵子受精。

科學家們認為,使用這種方法,新藥能百分之百有效避孕。

新藥不但藥效持久,還有其他優點。新藥完全沒有副作用,不會出現女性服用避孕藥時引發的諸多副作用。

而目前處於試驗階段的男性避孕針,會造成情緒多變、憂鬱以及喪失性慾等。

協助研發這款新避孕藥的以色列巴伊蘭大學(Bar-Ilan University)布萊巴特教授(HaimBreitbart)表示:「男性不太能妥善處理副作用,有副作用很可能會讓許多男性不想服用。我們的新藥完全沒有這類問題。」

fsj 提到...

讓你血壓飆高 配偶更甚於上司

◆ 畏婚有理 英調查報告佐證 讓你血壓飆高 配偶更甚於上司

【鍾玉玨/綜合廿八日外電報導】2010-06-29 中國時報

另一半讓你抓狂嗎?晚婚與不婚已成為社會趨勢,除了經濟原因之外,英國一項調查發現,有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配偶給他們帶來的壓力,還要大過於難纏的上司,難怪愈來愈多人畏婚。

據英國蘭卡斯特大學衛生心理學教授庫伯(Cary Cooper)針對三千名男女所作的調查顯示,五八%受訪者稱壓力源主要來自於另一半,相對的,只有四三%受訪者認為,職場上司才是他們血壓飆高的主因。

上述調查是飛利浦公司的《飛利浦健康與福祉指數》(Philips Health & Wellbeing Index)報告的一部分。

此外,兩性對於配偶壓力的感受並不相同,而且女性感受到的壓力更甚於男性。

一八%女性受訪者稱,另一半讓她們生活壓力大增,而僅有一二%男性受訪者有此同感。

研究也發現,由於經濟不景氣,擔心工作不保的男女愈來愈多,因而拿另一半出氣,導致兩性關係緊張。庫伯教授說,壓力升高的原因之一是工時長,若一方老是長時間工作,不僅危害健康,也會讓婚姻亮紅燈。

庫伯也指出,女性面對家庭與工作兩頭燒,承受的壓力理應大於男性,不過女性懂得抒發,所以抗壓性高於男性。

另外還有一項有趣的發現:看重體重甚於收入的女性遠高於男性,女男比例分別是四九%與三六%。而有高達四○%女性更在意肥胖對未來健康的影響,反倒不怎麼擔心高膽固醇甚或癌症。



◆ 經前不悅症 讓她變火山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0.06.29

25歲妙齡女子,只要月經一來就胖5公斤,連眼皮和手腳都會腫脹,並易怒有如火山爆發,但當她經期一結束,沒幾天就瘦回來。婦產科醫師說,她有經前不悅症。

還有位40歲女律師,月經來前一周,常為一點雞毛蒜皮事大動肝火,於是她不敢在那一周安排見客戶,「怕惹毛客戶」,但她秘書說:「其實是怕客戶惹毛她!」

拿掉子宮 並不會減緩症狀

女律師困擾不已就醫,有人建議她:「把子宮拿掉,沒月經就沒事了!」但台北榮總婦產部實驗室主任趙湘台表示,經前不悅症,跟卵巢及荷爾蒙變化有關,拿掉子宮並不會改善。

影響日常生活 確診很費時

治療妙齡女子和女律師的趙湘台說,約有3成女性,在月經來前7到10天的黃體期,會有生理、心理不舒服症狀,像疲勞、情緒改變、易怒或腹部腫脹,稱為經前症候群,但如影響日常生活,即為經前不悅症。

趙湘台表示,據調查,女性因經前不悅症,每人平均看3到4個醫師,且需5年才確診,她們總是得面對同事或家人質疑「是不是要來了?」因此認為自己是情緒失調,不相信醫師願意治療她。

北榮副院長蘇東平指出,臨床上,過去也會建議患者拿掉卵巢,但近年研究顯示,經前不悅症與腦內血清素對女性荷爾蒙變化較為敏感有關,可透過非藥物或藥物改善。

補充鈣 經前少吃刺激食物

非藥物治療上,趙湘台指出,研究建議,這類患者每天可補充1千5百毫克的鈣,緩解症狀;月經來前一周,少碰菸、酒、茶、咖啡,避免高脂、過鹹、過甜及生冷食物。

另外,也可多攝取高纖、多榖類食物、乳製品與海鮮,補充鈣與鋅,還有補充維他命B群,有助安定神經、穩定情緒,並記得睡眠充足與適度運動。


配合抗憂鬱等藥物治療

趙湘台表示,藥物治療,則會視病況需要,給抗憂鬱藥(如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或使用口服避孕藥、性腺激素釋放素等。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與北榮教研部,運用腦磁圖儀,在17名平均23歲女性身上實驗,發現女性在黃體期,若大腦左前額葉活性高,較能調控負面壓力,為國際上首次發現婦女大腦功能,受女性荷爾蒙周期調控影響,研究已發表「神經造影」及「疼痛」國際期刊。

fsj 提到...

上班族常疲勞、頭痛 皆因筋病引起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10.07.15

上班族經常坐著不動引發疲勞,外出體力工作者卻又常傷筋挫骨,廣西民族醫藥研究院教授韋英才在台北一場研討會指出,中醫認為「久坐傷肉,久行傷筋」,而部分慢性疲勞、暈眩、頭痛常是由「筋病」引起。

韋英才表示,治療坐著不動及過度勞力付出引起的筋肉疾病,除生活要調整外,傳統醫藥治療手法需要「順藤摸瓜」,也就是順著筋肉摸出異常勞損所導致的局部結節,採取鬆筋手法輔助改善。

醫師提醒,現代不少工作不開電腦,由於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造成肩頸部肌肉僵硬疼痛,長時間固定或重複姿勢工作的人,偶爾要起來喝水、作簡單伸展運動,甚至看看窗外放鬆全身的肌肉,降低局部肌肉及神經緊張。

民眾常由於肩頸部的肌肉僵硬疼痛可能會因頸部肌肉牽拉,進一步引起頭痛,甚至眼睛痛,晚上睡覺時,又因肌肉緊繃僵硬而不易入睡,影響精神。

醫師建議,連續電腦工作1小時就要中斷休息一下,作頸部左右的轉動及身體的伸展運動,這樣有助於改善久坐導致的筋骨疾病。



◆ 抽菸…恐罹類風濕性關節炎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7.16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發炎,特別好發在手、腳、膝蓋等關節,患者會疼痛不堪,甚至導致關節永久受損、功能喪失、殘廢。醫師指出,國外最新的研究發現,抽菸與缺乏維他命D,可能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建議患者應改變生活習慣,及早發現治療,仍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

類風濕性關節炎成因不明,醫界認為與遺傳免疫系統運作不正常,以及後天病毒感染有關。美國最新研究顯示,抽菸與婦女缺乏維他命D者,容易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這篇論文發表在關節炎暨風濕病期刊 (Arthritis & Rheumatism),引起討論。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羅淑芬表示,抽菸者吸入太多化學物質,長期下來導致免疫失調、發炎,容易誘發此疾病;維他命D原本就可調節體內免疫系統,一旦缺乏,將會容易得到骨鬆、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其他免疫失調疾病。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說,台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約有5萬2000人,發病高峰期大多在30至55歲間,女性患者又比男性多;而目前除了止痛藥外,生物製劑的研發,已可完全改變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命運。



◆ 頭皮溼疹爛10年 敷中藥10天痊癒

【盧金足/台中報導】2010-07-15 中國時報

廿八歲女子讀高中時,就被頭皮上溼疹反覆折磨,後腦勺常發炎破皮,十年來看遍大小皮膚科,最後由中醫師選用逍遙散為主的中藥,為患者健脾燥溼,搭配青黛藥膏外敷,不到十天,傷口逐漸消失,頑固的溼疹,採用中醫調理終於脫困痊癒。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醫師林彩蕙表示,溼疹是一種多形性發炎反應,以接觸性皮膚炎占多數,分為過敏性與刺激性兩類,最大的特徵為易成慢性、容易反覆,治好又會復發。

這名女性患者說,頭皮病灶出現的癢、熱、腫,急性期還會有水泡、潰爛等苦不堪言,台灣悶熱潮溼的海島型氣候,誘發加重溼疹,為了怕人看見近後頸部的潰爛部位,多年來都留長髮掩蓋遮醜。

林彩蕙指出,患者十年前念高中時壓力大,頭枕部就出現錢幣型溼疹,頭皮出現一連串異狀,發癢、紅腫、脫屑、搔抓破皮接踵而至,甚至分泌滲液。

十年來,遍尋名醫卻無法痊癒,病患最後轉診中醫,醫師發現她脈象焦慮緊張,平時易腹瀉等偏溼體質,針對體質調配方劑,用含青黛、黃柏、滑石、石膏等的青黛膏搽抹患處,不到十天傷口就痊癒。



◆ 拔管前眨眼 癱瘓男救自己一命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2010.07.15

因意外導致全身癱瘓的英國男子洛德,家人決定拔除其維生系統,讓他不再受苦。但拔管前一刻,洛德以眨眼方式向醫生表示「我想活下去」。他的故事被拍成紀錄片,在英國再度引起安樂死與病人生存意願討論。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43歲的洛德(Richard Rudd)去年10月騎摩托車外出時被車撞上,脊椎嚴重受損。送醫後原本手臂還有知覺也能說話,但術後陷入昏迷,全身癱瘓。

意外前洛德曾和家人聊到一名因意外癱瘓的友人,依賴維生系統。他斬釘截鐵表示:「如果這發生在我身上,我絕對不要像他那樣。」家人尊重他的意願,原打算放棄急救,但醫師發現他能眨眼。

主治醫師梅農花了3周和洛德溝通,確定他意識清楚,了解自己的狀況,用眨眼表示他希望活下去,不要拔管。英國廣播公司(BBC)拍攝的紀錄片「生死之間」,捕捉到他眨眼傳達求生意志的一瞬間。

如今洛德病情大有起色,他能微微轉動頭部,微笑或扮鬼臉,不過他的餘生恐怕得依賴呼吸器度過。

像洛德這樣罹患「閉鎖症候群」(locked-in syndrome)的病人,有思考、聽覺及知覺,卻全身癱瘓、無法說話,若意外前曾表示不願接受急救或簽署相關文件,家屬該遵循其意願或是維護病人的生存權,引發討論。

反安樂死團體指出,洛德的例子證明閉鎖症候群患者也許仍想活著,但無法說話或曾簽署放棄急救文件,可能剝奪他們活下去的權利。

fsj 提到...

嬌生慣養比例高 港童易崩潰

中央社 2010.07.19

香港健康情緒中心今天表示,嬌生慣養的香港孩童比例由以往的1成,增至近年來的3成。有不少「港童」到了12、13歲還沒學會自己洗頭、綁鞋帶。而他們常有崩潰、情緒方面的疾病。

中通社報導,香港健康情緒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出席「公主禮儀學堂」記者會時表示,這群港童從小被父母規劃好了人生,凡事有傭人伺候。被寵壞的情況下,以至於無法適應新事物,極需他人保護,並擁有「三低」特徵:自理能力低、情緒智商低、抗壓性低。

鄒凱詩說,港童父母注重孩子未來的成功,怕起步晚,便早早開始規劃。培養一個孩子,平均需要港幣400萬,但是這些錢和資源在幫孩子成功的同時卻忽略了小孩最基本的禮儀、自理能力,使孩子患上了「王子、公主病」。

不少孩子的生活早已被父母安排好,像籠中鳥一樣,沒有自由。自信低、易崩潰、自殺率高、長大後潛能不易被開發,患上情緒疾病的機率高,這都是「王子、公主病」潛在的負面影響。

鄒凱詩指出,自理能力低,直接影響到小朋友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對學業及將來發展都有長遠影響。她認為,家長應該給孩子自由,讓小朋友自己解決問題,同時,讓孩子做家事是鍛煉孩子自理能力的好辦法。



◆ 女一心可多用 男性卻不行

中廣 2010/07/18

英國科學家證明了女性可以一次做好幾件事,男性卻不行。

英國哈特福大學心理學家羅斯說,英國人都有個印象,女人經常可以一心好幾用。為了證明這個說法,他找了一百個學生,男女各一半。他們有八分鐘的時間做一些簡單的數學,在地圖上找到一家餐館還要想出在一個場地找到一把鑰匙的方法。這八分鐘裏面,每個人還會聽到一次電話響,不過,受測試的人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接這個電話。

羅斯說,從結果來看,女學生這四件事情都可以處理得很好,但是,男生最多只能解決三件事。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些男生處理得最糟的是想出找鑰匙的方法。羅斯說,一般來說,男人的空間感比較好,不過,在沒辦法專心的狀況下,男生的空間感似乎也差了。他說,很多男生會直接跳進場地中心開始找。到最後沒辦法整塊地方找個一遍。女生多半會停看聽,最後選擇從一邊開始找,來個地毯式搜索。



◆ 國際藥聞-生存本能傻女偏愛多金男

潘勛 2010-07-18 中國時報

研究指出弱勢女性出自本能,想提高後代存活率及財務方面安全無虞,比較會想嫁給有錢人

美國最新研究指出,智商低的女性比較會想嫁給有錢人,這是有達爾文演化論(優勝劣敗)為學理依據的說法。原因是,多金男子能提供牢靠的物質財富,抓住他,所生子女存活的機率會更高。

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發現,智商較低的女性比較容易被出手豪闊的男士所吸引,而非腦袋較靈光的男性。一般認定,這種現象純因傻女很貪婪,一心只想嫁個金龜婿。但學者現在認為,應該是弱勢女性出自本能,想要保障將來生下的小孩在財務方面能安全無虞。

領導這項研究的學者史丹尼克表示,教育程度有限、前途不那麼光明的女性,會追求有能力提供財務保障的男子,這種現象應視為理所當然。

史丹尼克說:「遠古以來,女性演化出迷戀有錢男子的情形,是因為她們曉得財力雄厚的配偶有助提高後代存活下去的機率。這種本能很強烈,難以撼動,尤其當女性自己沒有事業,財務無法獨立時,更是如此。」

因此學者表示,以後見到年輕俏女郎偏愛多金老頭時,請見怪不怪,因為,此中實有適者生存的大義存焉。

fsj 提到...

抗拒負面情緒 容易愈陷愈深

文/李嘉修 2010.07.23 自由時報

33歲的美華(化名),半年前,辭掉代課教師的職務,決心當一名全職的家庭主婦。原本她以為日子能過得更輕鬆,沒想到卻埋在彷彿永遠也做不完的家事堆裡。她每天都忙著燒飯、洗衣、做家事、照顧生病的母親,以及帶兩個小學低年級的孩子。

常常忙完一整天,洗完澡,上床睡覺時,已近凌晨1點,但老公早已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讓她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無法入眠,腦中浮現各種惱人的思緒:「我怎麼這麼失敗,連做個全職的家庭主婦都做不好?為什麼我要對孩子大吼大叫?我不該放棄教書夢想的!我會不會註定一輩子都這麼悲慘?我怎麼又陷入低潮了,我不想要這種感覺。」愈想心情愈惡劣,忍不住咬緊棉被低聲啜泣。

美華發現,最近她的情緒愈來愈容易受一些小事影響而感到沮喪或發脾氣,且每次低潮的時間也愈拉愈長,負面想法常揮之不去,她說:「每次這種可怕的感覺一來,幾乎都快被逼瘋了!」

我試著同理她的心情後,告訴她,我的感想:「令人害怕的不是妳的負面情緒,而是妳無法接受自己有負面情緒。」

當人遇到壓力或挫折時,會產生負面情緒,如低落、焦慮或惱怒,是人之常情的反應。然而,當心情不好時,若腦中對於原先負面的情緒,又產生過多負面的聯想(如想著過去懊悔的事情、憂煩未來還沒發生的事情、或是氣惱著自己的情緒等),便容易使得原本正常的負面情緒,像是滾雪球一般,從「不好」的心情,轉變成「惡劣」的情緒。

所以,問題往往不在於剛開始的負面感受,把自己推向憂鬱深淵的,常是腦中習慣性抓進來一連串打擊自己的「新仇」加「舊恨」,而讓自己陷入情緒困擾之中。

喜、怒、哀、樂皆是人們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情緒狀態,雖然人多半不喜歡負面的心情感受,然而,愈是抗拒自己的負面情緒,心情便如同在流沙裡掙扎,反而愈陷愈深,越發難以自拔。因此,學習與不愉快的心情共處是很重要的,容許自己有負面情緒,接納它,停止對它做更多負面的連結或想像,讓情緒能夠自然地流轉,才可避免再造成進一步的身心問題與情緒困擾。

(作者為新竹縣培靈關西醫院臨床心理師)

fsj 提到...

壓力大悶鍋 易患廣泛性焦慮症

文/曾冠喬 2010.07.25 自由時報

您是否容易感到緊張,以至於肌肉經常感到痠痛?不斷地看醫師,但卻找不出原因。接著晚上變得難以入眠,白天精神不濟,工作效率變差,肌肉疼痛症狀更加嚴重。如果有上述的情形,也許您已罹患廣泛性焦慮症。

◎什麼是廣泛性焦慮症呢?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精神科診斷準則,首先是核心症狀:常常對很多事情都容易感到過度擔心、這樣的擔心已經持續至少6個月。若再合併以下症狀要特別留心。

●每天生活都過得戰戰兢兢的。

●容易感到易怒或是不耐煩。

●不容易專心。

●睡不好。

●肌肉痠緊。

●容易感到疲倦。

如果您有以上至少3個症狀,這些症狀也已嚴重到足以影響您的生活,再排除其他生理原因或是其他精神科診斷,您就已符合廣泛焦慮症的診斷。

在精神科的門診裡,很多主訴是失眠的病患,經過仔細的評估之後才發現,原來他們已患廣泛焦慮症好一陣子,但只有其中一小部分患廣泛性焦慮症的病人,會到精神科就診。有超過一半以上廣泛性焦慮症的病人從來沒有到精神科就診,而是因為其他身體的症狀,在其他科就醫。

因為生理檢查常找不出病因,因此病患經常不斷地換醫師,或是長期服用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症狀也未見好轉。

目前對廣泛性焦慮症的藥物治療,還是以抗憂鬱劑為主,鎮定劑或是安眠藥物為輔。抗憂鬱劑的治療,至少需要等待4到6週,藥物的療效才會出來,然後鎮定劑或是安眠藥物可以慢慢減少,甚至停止使用。

一般而言,廣泛性焦慮症的病人對事情要求完美,一旦事情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就會對所謂的不確定性感到極度的焦慮。另外,也有很多病人對情緒會有很強烈的壓抑。對於外在環境的不滿或是憤怒,常常不知道如何適當地表達出來,久而久之,這樣的症狀就轉成身體的症狀。

因此認知行為治療教導病人如何輕鬆看待外在壓力、利用呼吸訓練促進生理的放鬆,進而帶動心理的平靜。

另外,尋求情緒的支持對象,適度的抒發情緒也很重要。

(作者為台安醫院身心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

fsj 提到...

沒有朋友比肥胖還糟 有害健康

新頭殼newtalk 陳怡潔/編譯報導 2010.07.28

美國研究指出,一群相處融洽的好朋友鄰居,可以提昇個體存活率達50%。

楊百翰大學團隊檢視將近150個研究和生存機率及社交網絡的關聯。研究發現,沒朋友就像是一天抽15支菸或有酒癮一樣,對個人身體健康影響十分不佳。甚至,沒有朋友比肥胖或沒有運動習慣,對健康的殺傷力更大。

研究人員相信,關心他人會讓我們回過頭來關心自己的狀況。但是現代社會中,人們忙於在事業上衝鋒陷陣、在工作和家庭裡取得平衡,都會影響人際關係經營,讓社交網絡漸趨惡化。

領導研究的Julianne Holt-Lundstad說,朋友、同僚和家庭在許多方面都能讓人活得更健康和幸福:「當一個人有歸屬的社群,並自覺對其他人有責任,這種意義感和使命感,讓他們珍重自己,不會去冒險。」

這個研究檢視超過30萬人七年多。社交網絡緊密的人,在健康和壽命上都有良好影響,在同年齡層中,比孤獨的人的壽命長將近兩倍。研究結果不管在甚麼年齡層或背景都有同樣的發現。

另一位研究者Timothy Smith說:「就算老人也一樣。人際關係對所有年齡層的人,都提供了某種程度的保護。」

美國醫學研究理事會公眾健康科學部的教授Sally Macintyre說:「立法員和健康管理人員應重視這個研究結果,運用社交網絡降低死亡風險。」



◆ 嬰兒有母愛 長大後更有信心

【蔡鵑如/綜合報導】2010-07-28 中國時報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母愛與孩子長大後的情緒發展息息相關,如果個人在嬰兒期備受母親呵護,長大後更能妥善處理緊張、焦慮及壓力,活得更有信心。

這篇刊於《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的報告指出,母親的擁抱、親吻、安撫,以及能表達愛意的行為,都可增進孩子的情緒彈性。

由梅賽可(Joanna Maselko)醫師領軍的研究團隊,針對美國羅德島州近五百位民眾進行長達卅年追蹤調查。心理學家先觀察母親對子女的需求和情緒所表現出的回應,並根據母子互動的熱絡程度給予「母愛評分」。卅年後,研究團隊找到已長大成人的子女,並以問卷評估其現況與情緒。

梅賽可醫師指出,溫馨的母愛可助長「安全依附」關係(secure attachments),孩子與母親會建立內在聯繫。

而給孩子足以信賴的回應,能減輕子女的煩憂,幫助他們建立健全的人生,培養應對技能,對他們長大成人後大有助益。

專家認為,穩固的母子關係也許是孩子情緒安定的關鍵,但真正的重點是,母親要懂得在對的時間停止付出關愛。因為母愛過了頭,可能變成過度干預,並讓年紀漸長的孩子難堪。

fsj 提到...

心多用創意受阻、思緒破碎


◆ 國際藥聞-一心多用創意受阻、思緒破碎

【陳柏宇】2010-08-01 中國時報

同時處理電話、電郵等訊息,可能改變人類思考和行為,導致專注力降低,干擾家庭生活與工作進度。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柯德.坎貝爾差點和130萬美元失之交臂!原來有間大公司寄電子郵件表明想收購他的網路公司,幸好他12天後在茫茫信海中發現了這封電郵。許多人就和他一樣,每天窮於應付龐雜的資訊,依賴各種電子軟體獲取新消息,甚至習慣成癮,結果造成注意力降低、思緒破碎。

科學家指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往往得多工作業(multitasking),同時處理電話、電郵等源源不絕訊息,但這可能改變人類的思考和行為,降低專注力,甚至帶來致命後果;如邊講手機、邊開車容易出車禍。多工作業還會阻礙創意發展和深層思考,干擾工作進度和家庭生活。

雖然許多人認為一心多用可以提升生產力,但研究指出,慣於多工作業的人難以專心,而且壓力較大。即便工作結束,思緒依然破碎而沒有焦點。

同時多工作業 壓力大且沒焦點

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所長諾拉.沃蔻說:「科技正改變我們腦部的運作模式。」她的團隊發現,數位刺激就像是飲食和性,雖然很重要,但一過量就會適得其反。

使用科技的確對腦部有益,腦造影研究顯示,網路使用者的腦部搜尋資訊更有效率,常打電玩的人視覺也更敏銳,但生活卻因手機、網路而大幅改變。例如,2008年每人每天必須處理的資訊是1960年的3倍之多,1小時切換電腦應用程式的次數高達37次,腦部就必須配合處理應接不暇的工作。

常受電郵干擾 記憶力會降低

加州史丹福大學研究員艾牙.歐菲爾要受試者觀察螢幕上短暫出現的紅色長方型,注意它再次出現的位置是否相同,並忽略後來出現的藍色長方型。結果顯示,習慣多工作業的人表現較差,無法摒除不相關的訊息,且需較多時間才能在不同任務之間轉換,像是從分辨子、母音跳到分辨奇、偶數。

史丹福大學的其他研究發現,常多工作業的人習慣搜尋新訊息,對新訊息較敏感,而不會去運用已知、較有價值的資訊。這說明為何這些人不需一心多用時,仍無法自拔。

此外,加州大學研究發現,工作時常受到電郵干擾的人比能專心工作的人有更大的壓力,而壓力荷爾蒙會降低短期記憶力。



◆ 美研究︰人越忙碌越快樂

自由時報 2010.08.01

〔編譯俞智敏/綜合報導〕根據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保持忙碌的人,即使是為無意義的小事瞎忙,也會比閒閒沒事做的人更快樂,但人類似乎天生就喜歡好吃懶做以節省力氣。

瞎忙也比沒事幹的人更快樂

在這項研究中,九十八位學生被要求完成兩項調查表,在第一張調查表填完後,實驗者必須等待十五分鐘才會拿到第二張表。實驗者可選擇在附近繳交填好的調查表後在原地繼續等待,或者走到較遠的地點繳交調查表後再花十五分鐘走回來,不論選擇那一種,實驗者都可拿到一條巧克力棒。

結果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六十八%)選擇留在原地,但選擇走到較遠地點再走回來的學生卻表示感到比較快樂。據主持這項研究的美國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家奚愷元表示,假如在兩處發放的巧克力相同,實驗者比較可能選擇留在原地,但如果兩地發放的巧克力不同,則實驗者比較可能選擇走遠路,因為如此一來他們就有理由多走一趟。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心理科學」期刊上。

奚愷元指出,這項研究中所發現的原則,也就是人們喜歡保持忙碌,而且更喜歡能夠替忙碌找理由,具有政策上的重要性,「假如政府可以設計一種機制,讓閒人們能參與某些至少無害的活動,如要求閒人公民幫忙建造沒有用的橋梁,應該能讓他們更快樂。」在個人層面上,奚愷元則建議,「站起來做點事,做什麼都好。就算你做的事一點都沒道理,你還是會覺得比較快樂。」他還說,進行深刻思考或從事自我反省也算是保持忙碌。

奚愷元還透露,他曾讓研究助理去做毫無意義的工作,免得他們坐在辦公室裡沒事可做而感到無聊或沮喪,「這樣做雖然不太道德,但至少助理們很高興。」



◆ 國外研究 憂鬱症恐導致腹部肥胖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即時報導】2010.08.01

國外一項縱貫調查發現,憂鬱症會增加腹部肥胖機率。不過,體重過重的人不必太過擔心,董氏基金會表示,這不代表體重過重者就會罹患憂鬱症。

董氏基金會指出,這項研究是針對「年輕成人冠狀動脈疾病風險之研究」所得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對象超過五千一百名男女,年齡介於十八到卅之間。所有研究者在十五年裡,體重都增加數磅,憂鬱症患者上升速度較快。

董氏基金會指出,憂鬱症情緒本身並不會引起肥胖,而是嗜吃、暴食等疾病症狀中的行為所引起的。

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說,憂鬱症的疾病指標之一就是負面思考,肥胖或漸漸發胖的身形會讓患者負面看待自己的外型,因此,治療過程裡,適當的減重過程非常重要,以免因為體重控制引發更多的憂鬱情緒,陷入長期惡性循環。

※ 相關報導:

* 10個問題 看男性更年期到了沒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1/today-health1.htm

fsj 提到...

心臟健康 頭好壯壯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0.08.04

一個人心臟如果健康,大概也會「頭好壯壯」,大腦不會差到哪裡去。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發現「心臟輸出指數」(CardiacIndex)越高,代表心臟可射出較多血液到大腦,腦部體積會變得較大,這現象意味大腦較健康。研究人員發現,心臟輸出率最低的人大腦老化速度比心臟輸出率最高者快,老化速度相差近兩年之多。

研究首席作者為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阿茲海默症中心副教授安吉拉‧傑佛森(AngelaJefferson),她指出,心臟輸出指數最低,以及指數中等族群大腦體積都比指數最高者小。這表示心臟健康和大腦健康息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2日「循環」期刊網站(Circulation)。

研究人員解釋,心臟健康不佳,患者可能出現神經心理病變、失智症等。這次研究涵括1500多人,平均年齡61歲,其中54%為女性。研究已排除明顯心血管疾病患者。研究中10%為抽菸者,9%的人有糖尿病,還有28%的人有高血壓。研究人員讓他們接受核磁共振攝影(MRI),以評估心臟輸出指數與大腦體積。

結果顯示,心臟輸出指數最低的人、和中等程度者大腦體積明顯小於心臟輸出指數最高族群。研究人員建議,想遠離心臟疾病,一定要規律運動,保持體重、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並要維持健康飲食,這樣不但對心臟、血管有益,對大腦也很有幫助。



◆ 沈迷網路 憂鬱症上身機率2倍

【Upaper╱中央社】2010.08.04

2日公布的研究顯示,青少年「沉迷」網路,罹患憂鬱症機率是自制者的逾2倍。

研究結果公布在「兒童與青少年醫藥檔案」期刊。以問卷方式調查廣州1041名青少年,了解他們是否無法克制上網,並評估焦慮和憂鬱情形。

結果顯示,大部分、即超過940名青少年,上網情況正常,不過62人(6.2%)被歸類為輕度上網失控,另有2人(0.2%)重度失控。

9個月後評估發現,上網失控的人,罹患憂鬱症機率是一般人2.5倍。即便排除學業壓力,上網成癮者憂鬱症機率仍是一般人的1.5倍。

結論指出:「結果顯示,年輕人一開始可能沒有心理健康問題,但沈迷網路最終可能引發憂鬱。」這項研究是由澳洲雪梨醫學院和中國教育部共同進行。



◆ 打電腦頭前傾 當心頸椎病變

記者余雪蘭/嘉市報導 2010.08.04 自由時報

電腦族小心頸部椎間盤突出!30多歲的李小姐,手部出現持續性且線狀的痠麻感,經檢查發現是頸椎間盤突出,由於沒有外力撞擊,醫師研判是長期打電腦時,習慣頭部前傾,導致頸椎變形而引發頸椎病變。

李小姐處理電腦文書工作,有時一坐就1、2個小時不動,而她打電腦時,頭部會不自覺往左向前傾。日前覺得左手痠麻,經X光檢查發現頸椎變形,進一步做核磁共振檢查,確認是頸椎第4、5節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經施以頸椎牽引,緩解壓迫,同時熱敷、電療,讓肌肉放鬆,復健約3個月後已改善。

可能引發頸椎間盤突出

神經外科醫師郭博學指出,一般頸椎變形、椎間盤突出,多半是外力撞擊引發,但現在臨床上常見因姿勢不良引起的頸椎病變,像是電腦族、修車師傅、水電工,常因工作需要,頸部長時間保持某種扭曲或不良姿勢,日積月累,超出脊椎所能承受範圍,就會導致不適。

日前有一名30歲電子公司品管檢驗員,因工作時,站著檢視電子產品,頭部長時間向下前傾,結果引發頸椎間盤突出。

剛開始這名品管員常覺得脖子痠痛,進而手麻,後來連腳都出現僵硬、走路不穩的情形。

郭博學說明,頸椎間盤突出會先壓迫到神經根,造成手部痠麻,但這位品管員的頸椎間盤突出因比較嚴重,已壓迫到脊髓,因此腳部出現僵硬,影響行動,必需透過手術治療。

聖馬爾定醫院物理治療師賴澤璋表示,頭部前傾會造成頸椎壓力,前傾時,若耳朵超過肩峰一英寸(2.54公分),壓力會多一倍,因此使用電腦時,頭部不要太靠近螢幕,電腦螢幕應在視線往下一點的位置。

賴澤璋提醒電腦族,使用電腦時,每30到40分鐘就要起來活動5分鐘,可以做縮下巴、深呼吸擴胸運動,及緩慢左右轉動頭部。

fsj 提到...

青少年掛網路、煲手機 醫師擔憂

【台灣醒報╱記者黃彥羚╱台北報導】2010.08.05

青少年異口同聲說沒手機、網路,就活不下去!目前手機和網路已成為現代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工具,台大精神科醫師張家銘提醒,不論是手機或是網路,都不能過度使用,否則容易導致情緒緊張和精神焦慮。他建議,青少年可多走出戶外做運動與社交活動,才能有益身心。

據市場研究公司思緯公司發表的2010年第2季,亞洲11國青少年生活型態作調查,結果顯示,其中針對「生活中不能沒有的東西」的調查發現,台灣青少年對網路依賴度高居亞洲之冠,其次依序為電視、手機。而若沒手機會活不下去的比率,台灣青少年是18%,居亞洲第9名。

南山國中三年級學生呂鍇亦表示,他假日時掛網都超過12小時,平日則為4到5小時,主要是玩遊戲、聊天、看電影;呂鍇亦並透露,現在手機業者都會提供如網內互打免費或前兩分鐘免費優惠,所以他每天電話一講都快要兩小時。

呂鍇亦表示,講手機已成為習慣,有時鈴聲一陣子沒響,還真的會情緒焦慮,以為沒人關心;他還說,有次手機遺失,那幾天就和朋友失去聯絡,還因為備忘事項在手機內,最後連當天要繳交的作業都忘了!被問及若沒手機和網路怎麼辦?呂鍇亦說:「這樣我會沒朋友可聊天,生活會很無趣、很孤單。」

同為三年級的學生周凱峻則表示,自己一天最多上網3小時,用來聊天、寫部落格、玩線上遊戲。有時沒電腦用,就拿起手機上網下載小遊戲或音樂。他表示,若生活中沒手機和網路,就會對外失聯,也會和朋友、社會脫節;不過他也認為,若那天來臨,就出去運動打球、用功讀書吧。

張家銘醫師表示,科技的發明只會使人越來越依賴。手機和網路這類的科技產品雖然尚未因為被過度使用,而傳出引發精神焦慮方面的病例,但未來可能是成為新世代的文明病。

張家銘也建議,希望民眾上網2小時後左右,就要做眼、肢體、各關節伸展操,多走戶外從事交友或運動,不要被手機和網路世界的內容所駕馭。

fsj 提到...

有姊有妹真好 罹憂鬱症機率低 

中央社 2010.08.06

最新一期美國「家庭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報導,手足之情對於心理健康具有幫助,尤其是成長過程中有姊姊或妹妹的人,發生憂鬱症的機率也較低。

本月號「家庭心理學期刊」刊登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研究人員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兄弟姊妹之間的手足之情以及互動關係,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當中具有促進心理健康的助益,而擁有姊姊或妹妹的優點則更高過擁有哥哥或弟弟,因為擁有姊姊或妹妹的人發生憂鬱症的機率較低。

這項由楊百翰大學心理學教授巴迪亞華克(LauraPadilla-Walker)主持的研究發現,因為女孩子喜歡聊心事及內心想法,因此擁有姊姊或妹妹的人相對的也較不會出現孤獨感、罪惡感或者有不自在、恐懼等感受。

研究人員以西雅圖地區395個家庭為研究對象,這些家庭都有1個以上的孩子,其中至少有1個孩子的年齡是在10到14歲之間。研究人員對於正值青春期的子女進行問卷調查,並把訪談結果錄影下來,隔1年之後再重覆進行第2度問卷調查。

巴迪亞華克指出,兄弟姊妹難免會有爭吵,「但只要彼此之間有感情,正面效果還是會彰顯出來。」

她也說,手足之間如果出現吵架,彼此都要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對於日後的成長過程來說,這是1項必須學習的重要技巧。」



◆ 搓揉耳朵 可紓壓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10.08.06

耳穴治療是在耳部選穴後,在穴位上埋耳針,或以透氣膠帶貼磁珠或王不留行籽,經由醫師的指示按摩耳穴,輔助改善疾病。台北市聯合醫院中醫師葉家豪在衛教講座中指出,例如耳神門穴即有鎮靜安神、清熱消炎,改善精神焦慮、精神分裂的效益。

中醫師葉家豪指出,耳神門位於耳三角窩內,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稍上方稍,可改善痛症發炎、戒斷綜合症、過敏,焦慮,發揮鎮靜效益。部分患者已服用太多藥物,不想服藥,但有焦慮、睡眠障礙困擾,他建議,不妨利用針灸、按壓耳穴方式來治療。針灸治療睡眠障礙,常選取穴位有耳神門、攢竹、三陰交、百會、四神聰、內關等。

葉家豪醫師說,民眾平時可以自行按壓耳神門穴、內關穴、攢竹穴,每次5-10分鐘,讓心情較為穩定有助於入睡,但記得不要用指甲用力刺穴位,以免造成破皮或疼痛。

依照中醫經絡觀點,常搓搓耳朵,有養生的功效,中醫認為揉耳助強壯筋骨,同時也有紓壓作用。可以食指與中指夾住耳朵來回搓揉,臨床上耳針常用於輔助改善失眠,現代研究證實針灸可以抑制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或透過釋放神經傳導物質或褪黑激素等,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 心悸、手顫抖、四肢無力… 8步驟 舒緩焦慮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2010.08.06 自由時報

心悸、肩頸緊繃痠痛、視力突然模糊不清,手顫抖、四肢無力,原來是憂鬱、焦慮引起的!

台中市一名50多歲公司高階女主管,因為屬下均擁有公司規定的業務相關證照,反倒是她這位高階主管沒有,她為了服眾也參加證照考試。

但去年考試時,她因得失心太重,緊張到手抖不停,連監考官也上前關切她的健康狀況,她也因些微成績之差,不幸落榜。

今年她準備捲土重來,但飽受心悸、肩頸緊繃痠痛、視力突然模糊不清,手顫抖、四肢無力,眼科醫師說她有輕微白內障,但還沒有到視力模糊的地步,她的心悸則是連心臟科也查不出心臟有問題,肩頸緊繃痠痛的症狀在復健科也得不到療效,她在擔心今年考試,手又會莫名其妙抖到不行,改求助台中醫院精神科。

後來才發現,原來她這些引起自律神經失調的種種症狀,其實是憂鬱、焦慮引起,工作壓力加上考試壓力,讓她的身體不自主緊繃,長期焦慮又引起憂鬱,精神科醫師開給她抗焦慮藥物外,並轉介她去接受心理諮商。

台中醫院臨床心理師凃冠宇教她放鬆練習,才讓她的症狀逐漸趨緩。

臨床心理師凃冠宇指出,緊張時身體會呈現備戰狀態,當情緒強度過強、出現頻率過於頻繁,或是持續時間過久時,就容易出現生理及心理症狀。

簡單易學的放鬆方法首推腹式呼吸,也就是以鼻子吸氣,心中默數3秒,想像將空氣吸到腹部而隆起;吐氣時,以吹口哨般地噘起嘴唇後,慢慢吐氣,心中默數6秒,此時腹部消下去,藉由這些技巧放慢呼吸速度,來幫助我們回到正常的呼吸節奏,緩和緊張的感覺。

漸進式肌肉放鬆則是藉由主動繃緊身體某個部位的肌肉後,肌肉會自然放鬆的原理,去感受從緊繃轉變為放鬆的感覺,有8個步驟,每個步驟動作持續5秒,每天早晚各練習2次即可。

◎ 8個步驟分別是:

● 雙手向前伸直且緊握。

● 眉毛額頭往上揚。

● 臉部捏包子。

● 咬緊牙關。

● 獅子大開口。

● 下巴下壓,兩肩向後壓。

● 頭往後仰,腰往後彎。

● 雙腿挺直,腳趾下壓。

fsj 提到...

早發性更年期 輕熟男現老態

【黃天如/台北報導】2010.08.08 中國時報

一名卅歲出頭電子新貴男性因長期疲倦、性慾缺缺所苦,他原以為是肝出問題,於是背著太太猛灌蜆精、保肝藥,但都不見起色,直到日前至泌尿科抽血檢查,才發現竟是早發性男性更年期作祟。

台北馬偕泌尿科主治醫師蔡維恭表示,不比女性可依停經與否作為更年期指標,男性更年期除了常見情緒低落、體力喪失、容易疲倦、性功能障礙等臨床症狀,血中睪固酮(男性荷爾蒙)濃度更是重要指標。一般睪固酮只要低於三百ng/dl,即屬睪固酮性腺功能低下,亦即俗稱的男性更年期。

睪固酮分泌顛峰期在十五到卅歲之間,此後就逐年走下坡。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國內四十到七十歲男性,約三成有睪固酮低下問題。另受到體質及生活作息影響,臨床上亦不乏四十歲以下「輕熟男」,便提早高唱更年期悲歌的個案。

蔡維恭說,國內男性對自我健康的注意,多集中在性功能方面,且發現問題初期,因羞於求醫,多半都是透過管道自行購買壯陽藥服用。然以睪固酮低下為例,性功能障礙只是其臨床症狀的一環,吃壯陽藥或許有助「臨陣磨槍」,但對整體治療卻是未竟全功。



◆ 為家奉獻 5年級爸爸壓力最大

中央社 2010.08.08

父親節到了,何不趁此機會慰勞辛勞的爸爸。根據一項調查,各世代職場爸爸壓力不小;其中 5年級爸爸壓力最大,平均每日工時超過10小時、每月薪水貢獻給家用比例達5成5。

根據1111人力銀行「職場爸爸壓力指數大調查」,職場爸爸自評壓力指數平均為52.53分,介於中間值;其中以5年級爸爸壓力最大,指數為57.14分,壓力最小的是4年級爸爸,壓力指數為47.67分。

調查發現,爸爸壓力最大來自「財務、經濟壓力」(68.57%),其次分別為「工時長無法兼顧家庭」(33.14%)、「業績、工作壓力」(25.71%)等。

調查顯示,各世代職場爸爸每月薪資占家用支出(包含子女教育費)比例約50.55%,以5年級爸爸達55.18%最多。

調查也發現,各世代職場爸爸平均每日工作時數為9.99小時,其中5年級爸爸平均每日工作10.61小時最高;此外,職場爸爸平均每周花19.53小時陪伴家人、約每日2.79小時,其中以6年級爸爸陪伴家人時間最多,平均每周22.32小時。

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何啟聖表示,5年級爸爸工時最長、薪水占家用比例最高,主要是因子女處於青少年時期,無論在學雜費開銷、叛逆期教育等方面,都需要更費心,因此壓力指數也最大。

另外,爸爸們自評親子關係平均分數為60.88分,何啟聖說,剛好低空掠過及格邊緣,可見爸爸認為和子女能貼近的空間還不小。

這項調查在7月23日至8月5日進行立意抽樣調查,有效樣本數為740份。

fsj 提到...

研究:求偶競爭影響男人壽命

路透 2010/08/10

(路透紐約9日電)在尋找另一半時面臨眾多競爭者的男性,壽命比不需要競爭的男性短一些。

新研究顯示,男性人數比女性多造成的性別失衡,對男人壽命的影響平均是3個月。

雖然性別比例和壽命之間的關聯早已在動物身上證實過,不過這份發表於「人口學」(Demography)期刊的研究,卻是第1個顯示會影響人類的報告。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Christakis)說:「如果尋找伴侶時面臨很多困難,你的身體和壽命都會受到影響。」

他補充說,3個月看起來或許不長,不過影響程度幾乎可以比擬每天服用阿斯匹靈或從事適度運動。

他解釋說:「65歲的男性通常可以再活15.4年。以這個數字來說,3個月就很多了。」

克里斯塔斯基和西北大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的科學家發現,男女比例越不平衡,影響的程度就越大。中央社(翻譯)



◆ 非洲實驗發現 按手禱告改善病情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0.08.10

根據美國一所州立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基督徒的禱告不僅能安慰人心,針對有聽力與視力障礙的人在透過近距離禱告後,可對病情有相當大的改善,研究人員未來將更深入研究及解釋其中的原因。

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邀請25名非洲莫三鼻克民眾進行研究,其中14位有聽力問題,11位有視力問題,研究開始前並稍為檢查病情,經過研究人員邀請基督徒為他們的病情禱告後,結果發現他們的病情在按手禱告後改善許多,2名聽障者在禱告後可以聽見50分貝以下的聲音,2名視力有問題者從20/400以下改善到 20/80以上。(說明:Snellen視力表的20/400等於視力檢查表中最大的字母,相當於0.05)

研究人員布朗表示,這種「近距離禱告」醫治證明有效果,「未來我們希望能透過更深入仔細的研究,讓這項結果能造福人群。」

針對這項結果,美國波士頓女子醫院精神科醫師比迪特在最新一期《 Southern Medical Journal》期刊上也發表他的看法,「這項研究不是要鼓吹民眾開始尋求超自然力量,而是讓大眾能開始接受這種禱告醫治能力的存在。」

根據研究人員指出,每個教會通常會為人禱告,不過禱告方式不同,有些是透過按手或是擁抱的方式替有需要的人禱告。

研究人員布朗也引述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指出,目前全球有2.78億人雙耳中度障礙,3.14億人視力有問題,8成以上都是居住在開發中國家,在當地醫療資源缺乏與有限的資源下,民眾暫時透過宗教尋求安慰與醫治,也是一種方式。

fsj 提到...

你算老幾?排行影響智力個性

【世界日報╱綜合加州聖地牙哥12日電】2010.08.13

孩子在家庭中的出生排行,常是兄弟姐妹之間競爭的原因,但最新的研究指出,出生排行也可能影響兒童的個性和智力。通常老大比較聰明,但排行較後的兄弟姐妹可能學業成績較好,也比較外向。

新發現對長久以來的辯論帶來新的影響:出生順序對人的一生有沒有影響?由於這方面研究很多,研究人員尚未得到肯定的結論。

新研究支持早先某些假說,例如老大通常天資較高。但是,它也與早先某些假說抵觸,例如老大通常比較外向。

領導新研究的紐約州長島亞達斐大學(Adelphi University)博士候選人蒂芬妮‧法蘭克(Tiffany L.Frank)說,這些發現讓人們更加了解排行對兄弟姐妹關係的影響。她在聖地牙哥舉行的第118屆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年會上發表她的研究結果。

新研究也發現,兄弟姐妹間某些天生的差異,確定存在,無論父母做什麼,這些差異都會出現。法蘭克說:「父母可能希望平等教育孩子,但幾乎無法做到。」

法蘭克與同事在最新的研究中訪問了90組上高中的兄弟姐妹,要他們報出自己的成績,並讓他們就智力、工作能力和學業成績與兄弟姐妹比較,自己評分。研究人員再取得測驗成績,確認受訪學生報出的成績。研究發現,家中的老大數學和口頭表達測驗的成績較好,但排行較後的孩子英語和數學的平均成績較好。

另一個研究針對76組上高中的兄弟姐妹的個性。結果發現,排行較後的孩子比較外向、比較重感情、較易寬恕別人,而老大則偏向完美主義。

法蘭克指出,大多數過去的相關研究針對來自不同家庭的兒童。例如某些研究針對美國總統、諾貝爾獎得主或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太空人,以了解他們大部分是否在家中排行老大。研究發現,美國總統、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絕大多數排行老大,23名NASA太空人中也有21人排行老大。但是,法蘭克指出,這些研究沒有考慮到同一家庭內兒童排行的影響,例如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

此外,最近的研究是要求受訪者回想他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此種方法可能因受訪者記憶錯誤而導致不正確的結果。

fsj 提到...

研究:中國禪定有助腦部功能

法新社/何世煌 2010/08/17

(法新社華盛頓16日電) 根據今天公佈的研究,受到中國影響的坐禪功夫最少練11個小時之後,似乎能協助腦部控制行為。

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與大連理工大學(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紀錄IBMT打坐法或調節法(即Integrativebody-mind training,IBMT)的效果。IBMT是在1990年代改編自傳統中國禪定,中國有數以千計的人修習。

這篇研究將刊登在下一期的「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包括45名受測者,其中約半數修習IBMT,控制組則接受放鬆訓練。

造影掃描檢查顯示,修習禪定的受測者比起控制組,前扣帶皮質連結比較多。前扣帶皮質主司行為與情緒反應。

俄勒岡大學的波斯納(Michael Posner)是本研究主要作者。他說:「我們的研究發現重點在於大腦網絡中有關自律的部分,進行結構性改變的能力。」

他說:「因為修習IBMT而改變最大的是神經傳導路徑。之前已經有研究證明神經傳導路徑,與每個人控制衝突的能力差異有關。」

前扣帶皮質活性化不足也與注意力不集中、失憶、憂鬱、精神分裂症與許多其他失調症狀有關。

而且研究人員表示,比起控制組的學生,實驗組也顯示焦慮程度、憂鬱、憤怒與疲勞的程度較低。

fsj 提到...

愛計較 是心臟病的高風險族群

【Upaper╱中央社】2010.08.18

美國研究報告昨天指出,老愛跟人起衝突的人,尤其是好勝心強與侵略性格的人,是心臟病與中風的高風險族群。

美國「國家老化研究院」研究員,對地中海義大利薩丁尼亞島4個村莊5614名居民進行調查。

研究發現,那些在個性測驗中把自己定義為侵略性格的人,比自認和藹可親或樂於助人的人來說,比較可能讓頸動脈血管壁增厚。

這項研究指出,心臟病與中風的危險因子就是頸動脈血管壁增厚。

這份追蹤3年的研究顯示,那些善於操弄、容易動怒的人,他們的頸動脈血管壁會持續增厚,且這種情況也預示心血管壁增厚。



◆ 暴躁無法冷靜 原來罹患焦慮症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2010.08.18 自由時報

一名凡是講求效率的中年主管,只要屬下達不到他的要求,他馬上就發火,捶桌子、摔椅子。他認為,他會這樣,都是屬下的錯;他的屬下全以為是公司「節能減碳,冷氣不夠冷」造成的,但是明明冷氣都已經開到最強了,這位主管還是動輒發怒,後來在家人的勸說下就醫,才發現原來他的個性「火爆」都是罹患焦慮、恐慌症引起的。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賴德仁昨天指出,天氣炎熱,不少人認為,自己或別人暴躁、易怒是天氣太熱引起的,但如果吹了冷氣照樣怒不可抑,小心是精神疾病,而精神分裂、憂鬱症、躁鬱症、失智症等患者在大熱天下,也易加重暴躁、易怒的症狀。

他提醒家屬及親友們,當精神疾病患者暴躁、易怒時,家屬向他們辯解、回罵、批評他們,只會讓他們更加暴躁、易怒;除了失智症患者要運用他們健忘的特點,在他們發怒的當下,想辦法轉移話題,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若是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恐慌症患者發怒時,家屬應以聆聽、陪伴、支持的態度為主,讓他們慢慢發洩情緒、哭泣,就是不要和他們吵架、對罵,以免對患者的病情「火上加油」。

休閒、運動、聽音樂、聊天、找人吐苦水、睡眠充足等,都有助於減緩患者暴躁、易怒的症狀。



◆ 屁屁痛別輕忽 小心肛門廔管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2010.08.18

「屁屁痛,沒什麼了不起吧?」醫師提醒,肛門痛、腫沒有好轉,不要以為是痔瘡發作,也可能是肛門管,越晚治療、越難治癒。

50歲的徐先生是上班族,久坐在電腦前,最近覺得肛門疼痛腫脹,因為發燒就醫,檢查發現左側肛門周圍膿腫,在引流手術後1周,右側肛門又出現兩處膿腫,原來是少見的慢性大腸炎症,導致管一再發生。

什麼是肛門管?書田診所大腸直腸肛門科主任胡煒明說,若便秘、腹瀉使肛門內壁受傷,腸道細菌感染引發膿腫,穿破皮膚就可能形成管,一般人不太在意,往往等發炎、出現分泌物時才想到就醫,一開始也許用抗生素即可,到了後期,就得進行引流手術,有8成患者需動手術,約有1成的人可能復發。

在台灣,部分肛門管與克隆氏症或結核症有關,管同時出現好幾條時,就因特別考慮疾病因素,必須同時治療疾病,並進行管手術,才易痊癒,未來也應該多注意飲食、常運動,增強免疫力。

胡煒明提醒,肛門管發生率不亞於痔瘡,最近許多台商、上班族前來看診,因為不規律、壓力大的忙碌生活,加上多吃辣、飲酒及熬夜,都是肛門管發作的危險因素,平時應該多食蔬果、規律生活及規律排便,並注意衛生清潔,屁屁不適時也別輕忽。

肛門管多因排便不順,如便秘、腹瀉引起。多發性肛門管不易治療,易有併發症,甚至造成肛門周圍蜂窩性組織炎,引發敗血症。因此平時應注意衛生清潔,養成規律排便的習慣,多食用蔬菜水果,當肛門部位感到不適時,應儘早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fsj 提到...

長期壓力大 假性失智症易上身

自由 2010.08.19

〔記者潘杏惠/北縣報導〕失智症不是老年人才會得!

34歲張小姐是科技公司業務主管,長期工作壓力大,陸續出現間歇性頭痛、記憶力減退症狀,還被家人發現獨自坐在公園,忘記怎麼回家,診斷罹患假性失智症。

6旬林先生原本開朗健康,自從2年前答應替兒子帶內孫,後來又勉強自己帶外孫後,壓力上身,常忘東忘西,反覆問相同的問題,經常重複購買同一種物品,東西也忘了擺哪裡,常懷疑被家人偷走,引發爭執,確診為假性失智症。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假性失智症屬於憂鬱症的一種類型,與智力退化或腦功能損傷的失智症不同,近來門診中因「假性失智症」前來就醫的患者約增加1成,其中以女性上班族居多,年齡層好發在30歲至55歲左右。

楊聰財指出,過度要求完美、愛計較得失等個性的民眾,常因工作、生活上的挫折引發情緒障礙,容易罹患「假性失智症」,如果患者常抱怨心情鬱卒、睡不好、健忘、處理事情能力變差,且時間超過1個月沒有改善,可能得當心罹患假性失智症。

楊聰財表示,女性罹患假性失智症,可能導致月經不規則,甲狀腺、腎上腺素失調,男性除了甲狀腺、腎上腺素失調外,還會影響性功能,若未能及早發現治療,極有可能是失智症的高危險群。

楊聰財強調,假性失智症患者為改善病情,常擅自購買號稱能增加記憶力的藥物,卻可能出現藥物交叉作用的反應。

另外,假性失智症也可能與失智症同時並存,由於兩者的治療方式大不相同,楊聰財建議,患者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找出病因才能避免延誤病情。



◆ 壓力若解除 症狀就能改善

自由 2010.08.19

〔記者潘杏惠/北縣報導〕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假性失智症通常只是暫時性的,只要壓力得到解除,舒緩緊張情緒,一般來說症狀都能獲得改善。

楊聰財表示,簡單區分,假性失智症常強調其記憶力不好,但失智症會極力掩飾失智的問題。另外,前者病程進行快、不規則,但後者病程進行緩慢。前者對問題反應通常為不知道,後者則是虛談或言語重複。

楊聰財提醒,要預防假性失智症可從日常生活做起,包括睡眠充足、多運動、頭腦也要多動,如學習新語言、下棋、打牌。也可試著做放鬆訓練,包括每天早中晚、睡前共計80下的腹式呼吸法,有助穩定自律神經。另外民眾可服用富含DHA的魚貝類食物,或深海魚油、銀杏等的保健食品。

楊聰財指出,假性失智症的治療方法除以抗憂鬱藥物治療外,搭配心理諮商,再配合適當戶外運動及良好的生活習慣,便可痊癒,回歸健康生活。

※ 相關報導:

* 心病需要心藥醫 熟女告別酒與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19/today-health4.htm

像周小姐這類的病人非常常見。如果不先引發他們足夠的戒癮動機,就直接開給他們戒酒或戒安眠藥物的解毒治療,往往結果會讓醫師與病患都很挫折。

我得先增強她對問題的覺察,才能適時給予關鍵一擊。因此詢問她:「喝酒或吃安眠藥應該不錯,是吧?不然妳不會這麼做的。」她說:「是啦!喝完酒、配著安眠藥吃,就可以什麼事都不想了。」

再問她:「還有呢?」她想了想回答說:「因為我平時也不知道該幹什麼,所以就這樣做了…」。



◆ 火氣上升眼屎多 少吃刺激性食物

文/葉慧昌 2010.08.19 自由

一覺醒來,眼裡充滿「目睭屎膏」,有的早已結晶成塊,黏得眼睛幾乎睜不開。這種令人討厭的分泌物,中醫稱為「目眵」(眵音同「吃」);目眵指的是眼睛分泌黏稠性、黃色非透明的分泌物,亦即俗稱的眼屎。

由於平時眼睛就有少量由淚水混合眼瞼皮脂腺分泌物的眼脂,所以早上剛睡醒,在眼角內側會有一小坨乾硬的眼屎,這倒也不值得大驚小怪。

然而當結膜受到刺激發炎時,淚腺就會大量地分泌淚液,加上炎症反應,使得附近微血管排出滲出液,以及聚集過來的白血球,混雜著壞死的細胞屑,便成了大量的眼屎。

感染會出現水樣或膿狀分泌物

如果分泌物是比較水樣的,則以病毒感染的成分居多。如果分泌物是比較透明的黏液狀,有時還會「牽絲」,則必須考慮是過敏性結膜炎;假如是黃色或綠色的膿狀分泌物,那麼細菌感染的機會就比較大了。

中醫認為,眼屎增多,大多是「火氣大」引起的。《金匱真言論》說:「肝,開竅於目。」《靈樞.脈度》則說:「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足見眼睛的毛病,與「肝」的關係最為密切。加上眼白屬肺,白睛上的結膜,一有發炎感染,造成分泌物增多,與「肺」也脫離不了關係。因此,肺熱與肝火,導致大量的眼屎分泌,在臨床上,最為常見。

●肺熱:如《審視瑤函.漏睛》的記載:「原因風熱眼中停,凝結如膿似汨傾」本症多因外感風熱而引起。患者除了有膿汁或黏薄混濁的分泌物,眼角內側可能輕度脹痛、膚色稍紅,有的還伴隨惡寒、發熱、頭疼、身疼等感冒症狀,可用瀉肺湯加減來治療。

●肝火:多因工作忙碌、緊張壓力、情緒時有波動而引起。患者除了有黃黏或成塊的眼屎,眼睛血絲較多,甚至灼熱脹痛,有的人還伴隨口乾、口苦、頭暈、頭痛、煩躁、易怒等症狀,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

◎注意事項:

●飲食方面,應以清淡為宜,不要吃辛辣、烤炸等刺激性食物。

●毛巾用久了,假如起毛球就應該丟棄。

●不可用手揉眼睛或摳眼屎,可以用無菌的棉花棒,沾上乾淨的生理食鹽水,將眼睛外面的分泌物輕輕拭去。

●不要以為眼屎多,就應該沖洗眼睛,其實我們的淚液本身就有沖洗殺菌的作用,將淚液沖掉,反而會降低眼睛的抵抗力。萬一不乾淨,造成二度感染,可就弄巧成拙,得不償失了。(作者為台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

fsj 提到...

台灣第一-青少年上了網路的癮

【邱莉玲】2010.08.20 工商時報

電腦,已經成為台灣青少年書桌上必備新文房法寶,經由網路,聽音樂、看影片,完成社交、競賽、分享、票選等日常活動,掛網路過人生的行徑,在亞洲沒人比他們瘋!

思緯(Synovate)市場資訊公司在2010年第2季透過面對面及網路方式進行「亞洲青年」調查,共訪問12,302名來自兩岸三地、韓國等亞洲11個不同市場的8到24歲青少年,結果由台灣青少年拿下多項第1:

─9成家裡擁有桌上型電腦,遠超過全亞洲平均的62%。

─2/3經由網路聽音樂。

─54%使用過部落格,41%即使不在部落格留言,仍會閱讀他人的部落格。3成有經營自己的部落格。

─19%會使用微網誌。

─超過3成會參與網上論壇/討論區。

─使用即時通的比例達62%。

─1/5曾參加網路競賽或票選活動,高於亞洲地區平均數10%。

─電視遊樂器持有率30%。

─在沒有任何誘因下,有38%願意接收網路廣告,高於亞洲國家平均值27%。

─汽車擁有率62%,高於亞洲地區的24%。

思緯台灣區總經理張麗香表示,研究證明台灣年輕一代在網路科技的領先度及對社群網路的重視度,遠高於亞洲其他國家。他們願意透過網路接收更多資訊,意味網路行銷存在無限商機。之前賣座國片「海角七號」或今年初的「艋舺」,都是運用網友宣傳,以支持國片、愛台灣等口號行銷成功。

據調查,部落格是台灣青少年最喜歡的網路活動,再來是社交網站。在網路社群發表意見與分享資訊,兩岸青少年都熱中,台灣青少年有19%在瀏覽網頁時曾點選網路廣告,與香港和中國相似,也都高於其他亞洲國家。

fsj 提到...

研究:失敗確實是成功之母

中央社 2010.08.25

研究人員發現,曾有悲慘失敗經驗的人或組織,就長期而言會有更好的表現。這是因為他們從失敗中獲取更多知識,也比較容易記取教訓。

倫敦「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報導,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丹佛商學院(Denver Business School)教授德賽(Vinit Desai)率領這項研究。他表示,成功的果實或許很甜美,但失敗是更好的導師。

他說:「我們發現,從成功吸取的知識通常只維持短暫時間,但從失敗記取的知識則能牢記許多年。」

德賽指出,「然而,組織裡頭也會有忽略失敗,或不關注失敗的傾向。經理或許會開除人,或更換整個工作團隊,但其實他們應該把失敗視為學習的機會。」

他以發射衛星、火箭與太空梭的公司作為研究基礎。此領域的工作一旦失敗將人盡皆知,極難隱瞞。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極少「從成功中學習的例子」。

德賽教授拿亞特蘭提斯號(Atlantis)與挑戰者號(Challenger)太空梭為例。

亞特蘭提斯號於2002年升空,當時有一小片隔熱材料脫離,損壞左側的固體火箭推進器,但並沒有妨礙任務或計畫,事後也沒有進行太多追蹤調查。

挑戰者號在之後發射,同樣也是一片隔熱材料剝落,但這次造成爆炸,7名人員罹難。

這場災難導致太空梭飛行暫時叫停,並展開大規模調查,建議做出29項更動,以避免未來災難再度發生。

德賽表示,這兩起案例的不同反應可歸結為:亞特蘭提斯號成功了,但挑戰者號失敗了。

他說:「每當失敗時,會讓公司找尋解決方法,而當你尋找解決方法時,又會有不同的思維模式,一種更開放的思考模式。」

德賽表示,航空業是會從失敗中學習的產業,至少就安全面而言。

他說:「儘管空中非常擁擠,飛機仍相當可靠。失事的機率很小。過去研究發現,老資格的航空公司,也就是有較多失敗經驗的航空公司,失事機率較低。」



◆ 嚴重偏頭痛 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中央社 2010.08.25

最新研究發現,罹患預兆型嚴重偏頭痛的人,更容易死於心臟病和中風。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報導,約有600萬英國人罹患偏頭痛,其中1/4必須忍受「有預兆偏頭痛」(migraine with aura)的痛苦。這類偏頭痛的發作時間可長達72小時,造成視覺障礙、暈眩和噁心的症狀出現,影響女性的情況比男性高出一倍。

過去研究顯示,偏頭痛患者,不管有預兆型或無預兆型,均比較容易罹患心臟病和中風。

但這項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Medical Journal)的研究,是首次顯示有預兆偏頭痛與特定死因有關。

冰島研究員追蹤1萬8725名民眾長達40年,並詢問他們是否患有偏頭痛。

他們發現,有預兆偏頭痛患者死於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沒有偏頭痛的人高出27%。

其中28%較可能死於心血管疾病,40%較可能死於中風。

與完全沒有偏頭痛的人相比,一般偏頭痛患者的死亡風險也比較高,但影響程度較輕。

為何偏頭痛會增加死亡風險,確切原因目前還不清楚。一些學者指出,可能是潛伏在血管網絡的缺陷所致。

fsj 提到...

壓力大+猛盯電腦 眼睛累出過勞病

常春 2009/05/26 第230期

眼睛也會「過勞死」?近來臨床出現幾例因壓力大引發的中心漿液性視網膜炎,被稱為眼睛黃斑部的「過勞死」病變,其他像眼中風、乾眼症、針眼等也和壓力息息相關。

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又長時間盯著電腦看,用眼過度的結果引發許多眼睛疾病,甚至不知不覺中造成了視覺傷害,嚴重者還將導致失明後果。在臨床上幾個比較常見與疲勞相關的眼病包括有:中心漿液性視網膜炎、視網膜血管阻塞(眼中風)、乾眼症、麥粒腫(針眼)??等等,有些經過治療恢復情形良好,有些急性症狀如沒有在搶救黃金時間內就醫,恐怕會難以挽救,不可不慎。

醫師特別提醒,疲勞時不僅要注意心血管疾病,眼睛的保健也不容忽視,眼睛是靈魂之窗,有了健康的眼睛才能拼經濟!


◎ 中心漿液性視網膜炎 A型性格易得

「中心漿液性視網膜炎」這個唸起來相當拗口的眼病,其實在臨床上相當常見,有些醫院門診大約每個月都會看到幾例,尤其是在秋冬季節或是換季時又特別多。從名稱可以得知,所謂「中心」,就是指發生在視網膜中心黃斑部的病變;而「漿液性」則是視網膜的脈絡膜深層處出現急性發炎,導致漿液滲漏,往上流至黃斑部,也就是類似積水的症狀,進而影響視力。

這種疾病屬於一種急性眼病,多發生在單側,患者會突然視力減退,中心視覺出現昏暗現象,看東西呈現扭曲變形,就像是「隔著毛玻璃看東西一樣」,也會因感光細胞受影響,而導致色覺異常。此病並不會引起全盲,但對病患閱讀或看近距離事物會造成困擾,可以說是失去了眼睛看細部東西的「主力」!

有人稱「中心漿液性視網膜炎」為黃斑部的「過勞死」病變,也有醫學研究認為,壓力大時會持續分泌的腎上腺素,可能是引發「中心漿液性視網膜炎」的導火線。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目前為止,醫界對於「中心漿液性視網膜炎」的成因仍不明,但多發生在青壯族群,年齡介於25至50歲之間,且男性發生機率高於女性;過去還曾有醫學文獻指出,自我要求較高、遇到事情容易緊張的「A型性格」人,更是罹患此病的高危險群。

中心漿液性視網膜炎雖是急症,但只要及時接受治療並調整作息,一般而言預後良好,約有8成病患可逐漸痊癒,症狀及視力可在1至6個月內復元。不過醫師提醒,對於中心漿液性視網膜炎的患者來說,適當休息還是最重要,否則還是會有反覆發作的可能。


◎ 眼中風 連續熬夜眼充血

勞累過度不但可能造成四肢中風,眼睛也會中風!俗稱「眼中風」的眼病,是指眼部血管阻塞,類型可分為側枝視網膜動脈阻塞、側枝視網膜靜脈阻塞、中央網膜動脈阻塞,以及中央網膜靜脈阻塞…等等,其中除了視神經旁中央網膜靜脈阻塞可完全恢復正常外,其他3種都會留下後遺症。

呂大文指出,視網膜動脈阻塞多發生在年長者或吸毒或高膽固醇患者,而視網膜靜脈阻塞則是各年齡層都有,因此與疲勞比較有關的是「中央網膜靜脈阻塞」患者,若只是視神經旁中央網膜靜脈阻塞,此類患者以20、30歲的年輕族群居多,病發時會使視力變差,但等瘀血自行吸收,即可恢復正常。呂大文的門診就曾出現一名40多歲的患者,因準備考試熬夜讀書,連續幾天沒睡,在檢查時發現,整個眼底全部充滿血液,相當駭人。

對眼中風患者來說,通常靜脈阻塞症狀較輕,急迫性及視力受損程度,不會像動脈阻塞嚴重,但如果病患本身合併有其他系統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則預後會比較差。

呂大文表示,有相當比例的「中央網膜靜脈阻塞」患者,會在視網膜缺氧後3個月內,衍生出新生血管型青光眼,嚴重者將導致失明。在治療上,除了使用藥物治療外,還可使用網膜雷射,把缺血處封死,以免產生新生血管,傷害視力。


◎ 乾眼症 電腦族通病

大約有80、90%的電腦族,都曾有乾眼的困擾。由於長時間使用電腦,導致眨眼次數過少,或是許多人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處在空調太強的環境中等,都可能使得淚水分泌不足、眼睛乾燥,而出現了刺痛、灼熱感、癢、充血、眼睛黏、視力模糊,甚至淚流不止的情況,相當不適。

双眼明眼科診所副院長王孟祺指出,淚水覆蓋在眼球表面,雖然只有薄薄一層,但卻足以大大的影響眼球功能與健康。淚水能在角膜(黑眼珠)表面形成光滑鏡面,如此才能有清晰穩定的視力。而當眼睛淚液的分泌量不足、分布不均,或是淚液過度蒸發時,淚液無法保留在眼球表面,提供適當的濕潤,就可能形成「乾眼症」,視力會模糊、疲勞、乾澀、有異物感,眼表面也容易發炎、缺氧,造成眼表面(角膜)受損。

在臨床上可見不同程度的乾眼症症狀,先是角膜的點狀破損,也就是角膜(黑眼珠)與結膜(白眼珠)表面太過乾燥,產生點狀破皮,就像嘴唇太過乾燥會產生乾裂一樣,之後是絲狀角膜炎,在角膜表面出現絲狀分泌物附著,引發強烈的不適感,最嚴重的則是角膜潰瘍。

王孟祺表示,乾眼症的成因除了與年齡、女性更年期荷爾蒙變化有關之外,最常見的因素是生活習慣與工作環境,例如:熬夜、電腦久視、戴隱形眼鏡時間過長,或是在空調強、戶外吹風(如農、漁夫)、灰塵多的環境中長時間工作等,都有引發乾眼症的機會。

在門診中就常見從事網路遊戲、電腦繪圖、IC設計等行業的工作人員,出現乾眼症症狀,需要補充人工淚液,來讓眼球「保濕」。過去曾有一種論點是不建議經常使用人工淚液,以免淚腺功能退化,但王孟祺認為,人工淚液在必要時還是需要使用,不然眼睛會愈來愈乾,只是民眾得注意藥水可能含有防腐劑的問題,建議選擇單一劑量的藥水,或是使用含新一代防腐劑的藥水即可避免。

至於為數眾多的隱形眼鏡族,配戴時間仍需注意不要超過8小時,否則,太乾的話會造成角膜缺氧、上皮細胞受損,嚴重的話更可能導致角膜混濁、潰瘍,失去透明度。建議眼睛容易乾燥的民眾,如要配戴隱形眼鏡,選擇含水量低的為佳,因為相對吸水力較低,可保持較多的水分在眼內,而不會被隱形眼鏡吸掉;此外,也需注意選擇無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才不會讓鏡片吸附了太多的防腐劑,對眼睛造成傷害。

王孟祺強調,改善乾眼症的根本,還是需要改變生活作息及環境,例如:充足睡眠、看電視、電腦或閱讀時,多中斷休息,也要多眨眼、避免空調直吹臉部、使用熱毛巾敷眼部、補充維他命A、E,可改配戴有邊框的眼鏡,或是騎乘機車時選擇全罩式安全帽等,都可減少淚水蒸發。

在治療上,不方便配合用藥的患者,則可採用淚管栓塞。這是一種在門診即可施行的小處置,只要局部麻醉、置入人工淚管塞,就能有效阻擋淚管系統將淚液排至鼻腔,讓淚液保留在眼表面提供潤滑。


◎ 麥粒腫(針眼) 過度勞累易感染

工作太過賣力,就可能帶來罹患「麥粒腫」的後遺症!麥粒腫即俗稱的「針眼」,台語稱為「目尖」(因為眼皮的腺體發炎產生膿頭,使眼皮尖尖的突出),是一種在眼皮腺體發生的急性細菌感染發炎,可能發生原因有三:眼睛過度勞累、不乾淨的手揉擦眼睛、食物過敏等引起,民間說「看到不乾淨東西才會長針眼」的說法,則是沒有根據的。

和慢性發炎且不會疼痛的霰粒腫不同的是,麥粒腫的發生部位在眼瞼緣,眼皮會紅、腫、熱、痛,患者可點消炎眼藥水,或口服消炎藥,大部分病例可在3至5天內消退;如未痊癒、腺體的開口被堵塞,引起腺體腫脹化膿,則要以手術切開排膿。

在預防上,除了注意眼睛清潔外,不要使眼睛過度疲勞更是關鍵,而倘若本身體質皮脂腺易阻塞,如:易長青春痘的人,或是平時愛吃辣、愛吃油膩食物、睡眠不足者,都比較容易罹患針眼,且復發機率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