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2000068-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5月12日 主筆室
台灣與大陸的進出口統計,年初以來同時出現令人意外的大幅下滑。剛剛公布的中國海關統計,大陸四月份的進出口總額下跌10.9%,其中出口下跌6.2%,進口更大減16.1%,跌幅遠高於市場預期,人民銀行也立刻再一次調降基準利率。台灣的跌幅相較於大陸更為驚人,出口下跌11.7%,進口值竟然暴跌22.1%,雙雙創下 2009年9月至今最大的跌幅;而09年9月的下跌,是因為與金融海嘯爆發前的08年高峰相較,今年進出口額下跌的警訊,無疑更令人擔憂。
雖然歐、美、日、中四大經濟體的中央銀行,都祭出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但是經濟衰退、通貨緊縮的陰影卻揮之不去。種種事證顯示,通貨緊縮早已實實在在根植於全球的經濟活動之中,各國央行大規模的QE,雖然避免了經濟窒息的惡果,卻也無力讓經濟活動恢復,加護病房中的經濟昏迷指數依然低迷,而且還有惡化的跡象。
日本是個具體的例子。安倍的三支箭實施已經進入第三年,時間與工具都已經消耗到了尾聲,日本政策錯誤可以追溯到1990年,由於商社的顧慮以及日本獨特的經濟結構,日本政府與財團從來沒有積極清理過債務,只是讓新債不斷往上累積。
過去25年日本政府仰賴民間儲蓄者─也就是退休與即將退休族群的儲蓄,透過郵政系統來支持政府債務,但是如今日本已經走入老人社會,高齡歐巴桑的儲蓄即將告罄,而且隨著高齡老人的快速增加,過去的淨儲蓄者,正在快速轉換成為淨支用者,日本老百姓轉向回收借給政府的錢,還債的日子已經到了。安倍政府已經面臨日本國債信用評等遭到調降、舉債日益困難的挑戰,過去認為高達GDP之240%的政府債務可以無限制增長的魔術已經破滅了,三支箭用盡之後的結構性改革如果沒有落實,日本勢必再面臨通貨緊縮惡夢。
至於美國方面,今年二月總部位於德州的老牌電子零售商RadioShack宣告破產;這家已經超過九十年歷史的老字號連鎖品牌,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無數次科技產品世代交替的浪潮,是美國電子零售產業的代表。但是早在金融海嘯之前,這家公司已經疲態畢現,連公司的執行長Julian Day都公開說,「我們當然知道要找出新的獲利模式,經營團隊也在日夜不停尋找,老天知道,營利模式到底在哪裡?」
這種連公司執行長都已經找不到出路的公司,實際上已經持續虧損、現金流量持續負數,卻仍然在聯準會的低利率環境中苟延殘喘,公司的信用評等從BB-持續被降等到垃圾等級。「受惠」於聯準會的 QE,原本早就該在金融海嘯期間歇業的RadioShack,像植物人一般又多拖了八年,增加了十億美元的負債,多發了八年的薪水給經理人與員工。
全世界的零利率環境,為RadioShack這樣的「植物人企業」提供了插管服務,在目前的金融情勢下,老企業的借貸成本幾乎等於零,企業的調整與轉型也就有氣無力。相較於海嘯之後的2009年,美國有超過六萬家企業宣告破產,2014年的破產家數已經大幅下降至不到2萬7千家,只有海嘯時期的45%,超低的利率對於有管道取得資金的大型企業更為有利,相對而言中小企業則處於不利競爭的地位,也自然產生企業大者恆大的現象。
當此時刻,各國中央銀行貨幣寬鬆政策的極限到底何在?值得密切觀察。在人類的歷史上從未有過如此大規模的印鈔票活動,央行雖然已經用盡全力「從直升機撒錢」,但是投資活動並沒有因此獲得復甦,銀行拿央行的鈔票輸送給大企業,拉抬了股票市場,一般民眾卻放任鈔票閒置在地面,反而擔心撿錢會帶來無法償還的債務。
通貨緊縮壓力最大的經濟體是歐洲。雖然歐洲央行推動QE落後於美、日、中,卻是第一個大量出現負利率的經濟體, 在歐洲央行的操作下,「現金」已經淪為懲罰性的字眼,大量的資金囤積在兩年前的歐豬五國,插管給數以萬計類似 RadioShack的植物人公司,藉著呼吸器打造這些企業仍有復甦機會的假象。
正如同安倍晉三不斷高喊經濟結構性改革,其實大家心知肚明,只有徹底的經濟改革,才能對抗烏雲罩頂的通貨緊縮。但面對的問題同樣無解,正如RadioShack執行長Julian Day所說:「天知道,轉型的營利模式到底在哪裡?」當前世界各國都在與時間賽跑,通貨緊縮的威脅日益升高,回頭看看國內,我們擔心的是:政府對策又在哪裡?
※ 發動世界大戰?相關報導:
* 通貨緊縮與量化寬鬆(QE)的不歸路
http://blog.udn.com/matt22/7490196
如果聯準會不能打消持有的政府公債,又無法賣回市場,長期人為的低利率與低成長的日本模式將成為常態。解決之道,似乎只有人民了解貨幣的假象,無意義的國債赤字,知道要求執政者以解決人民失業,提高國家產出和合理財富分配做為施政目標。否則,除非有大規模戰爭的消耗來刺激需求,只有長期日本模式,人民更多痛苦與貧富差距擴大的社會代價而已。
* 全球供應鏈中斷 風險近高峰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96517
英國特許採購和供應學會(CIPS )編纂的指數顯示,全球企業供應鏈中斷的風險正接近紀錄高點,原因是商品跌價與中國經濟減緩,提高供應鏈的風險。
金融時報報導,CIPS最新季度風險指數顯示,儘管北美與西歐去年的供應鏈風險下滑,但拉美、東歐、亞洲與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供應鏈風險急升。
CIPS風險指數的整體「風險評分」目前升至78.7,是1994年23.7的逾三倍。
CIPS經濟學家葛藍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後,風險出現巨大變化,此後危險性逐步攀升。他說:「供應鏈在過去20年變得複雜許多。不只是風險增加,而是供應鏈更頻繁地接觸風險。」
* 坐擁1.73兆美元 美企滿手現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2000118-260203
根據穆迪投資人的資料,美企業以現金部位論的前50大就共坐擁將近1.1兆美元現金,然而其中僅蘋果、微軟、谷歌、輝瑞、思科就共持有4,390億美元,即在目前1.73兆美元的美企業總現金部位中,這5家就占了四分之一強。
在前50大所持有的現金部位中,蘋果就占了逾十分之一。....借貸成本低廉,也讓美企業避免動用在海外的現金,以免海外獲利被課稅。
* 希臘還IMF 7.5億歐元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97220
希臘11日償還國際貨幣基金7.5億歐元的貸款,讓歐元區財長會議會後聲明肯定希臘的努力,會議主席戴斯布倫更表示,若希臘盡速展開改革步驟,有機會獲得緊急基金,但若希臘要辦公投可能會延緩資金撥放。
* 路透專欄/希臘脫困...沒有A計畫也無B計畫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96520
11日舉行的歐元區財長會議顯然不可能針對希臘債務問題達成協議。希臘政府對於如何使國家脫離險境,似乎毫無策略可言。既無可靠的A計畫,與債權人達成債務協議;似乎又沒有想出B計畫,在發生倒債時設法控制損失。
....除了時間緊迫外,錢也是個大問題。
....既然前途不妙,就需研究兩項替代方案:一是倒債並脫離歐元,二是倒債而不脫歐,其中以後者的傷害較小。政府要縮小損傷,須對銀行重新注資,否則歐洲央行將切斷希臘銀行的流動性,導致銀行倒閉,經濟將被拖入深淵。
但政府根本沒錢救銀行,國外也拿不到金援,只能靠存款人「自救」,由存戶提出部分存款作為銀行的新股金,結果存款人將損失不貲,因而重創經濟。
經濟惡化又使稅收減少,必須削減公務員薪水及退休年金,形成惡性循環。
* 張盛和:大陸QQE 經濟嚴峻
http://udn.com/news/story/7238/896570
大陸人民銀行在半年內第三度降息,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中國大陸用降息來刺激經濟,顯示經濟情勢嚴峻,也影響我國對大陸出口的表現。不過,資金和出口是兩回事,從報酬率來看,台股相對便宜,外資不見得會撤離台股。
* 台商安啦! 陸解除62號文危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2000480-260108
在大陸總理李克強視察台商強調優惠政策不會改變後,大陸國務院從善如流,昨日公布解決62號文爭議的25號文,明確指出,各地政府與企業已簽訂合同中的優惠政策,繼續有效。影響台商投資意願與營收甚大的62號文這枚定時炸彈的引信,終於解除。
台企聯榮譽會長張漢文指出,國務院下發的通知具有法律效力,這下台商真的吃了定心丸。他透露,在李克強發表談話後,台企聯幾名副會長立即向國台辦經濟局反映,為具公信力,能否由大陸政府出具正式說明62號文處理方式的文件,這充分顯示出,大陸非常重視台商的權益。
◆ 兩年內轉手 房地合一稅調高
http://udn.com/news/story/7243/896537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安妮、陳美珍/台北報導 2015-05-12
行政院最快本周敲定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方案,據了解,政院將採寬猛並濟,一方面出手調高一、兩年內短期交易房產稅率;二方面則是擴大自住優惠門檻,降低對自住客衝擊。
依照財政部先前報送政院的微調方案,建議個人稅率按持有期間分四級課徵,未滿一年出售者課35%、一年以上未滿二年課30%;二年以上未滿十年課17%、十年以上課12%。在自用住宅部分,仍採售價4,000萬元以下完全免稅;施行日期為2016年1月1日。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11)日在立法院財委會答詢時表示,有關再調升房地合一稅率,以及保障並降低對自用住宅課稅的衝擊,配合行政院的決定,財部並無意見。
財政部3月底將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方案送交行政院,迄今未有動靜,令外界懷疑政院推動房地合一稅制改革是「打假球」。不過,政院官員昨天重申推動房地合一稅制決心不變,該方案很快就會決定。
立法院本次會期將在6月16日結束,依照立法程序估算,行政院若未在本周四院會拍板房地合一課稅方案,在本會期結束前完成審查的機率將會大大下降。
政院官員表示,目前已訂下三大推動原則,一是新政策要能反映居住正義,有效遏止短期不當炒作歪風;二是要匡正過去房地未能合一課稅的流弊,恢復正常稅制;三是,對現有自用住宅衝擊還要再降低一點。
在此三大原則下,政院已通令財政部要再針對短期交易提高交易稅率。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改課營業用稅… 民宿稅金翻倍
http://udn.com/news/story/7243/896176
房屋稅暴漲?宜蘭縣最近有民宿業者指出,房屋稅暴漲200%;縣地方稅務局表示,因應立院修法,非自住的住家房屋稅今年小幅增加0.3%,業者認為暴漲,可能是以往按住家稅率課徵1.2%房屋稅,但被發現不符合副業規定,改課3%非住家營業用房屋稅。
* 經濟的博弈
* 文明的極限?
* 泥淖:後退是向前
* 留得青山在
* 尋求共識 發現幸福
22 則留言:
全球債市風暴 衝擊美歐股房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99054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2015-05-13
由於今年來債市過熱,全球公債市場價格11、12日大幅回檔,並拖累全球股市12日下挫,美股三大指數盤中跌逾1%。專家指出,這可能顯示全球利率環境開始轉變,若長期利率持續攀升,可能衝擊股市與房市。
歐債近來動盪不安,美債雖始終不受影響,但11日終於破功,10年期公債殖利率收漲13個基點至2.28%,為今年來最高收盤水準,12日早盤續升到2.30%,為半年來高點。但美國10年期公債之後因部分投資人買進而轉漲,殖利率轉為跌2個基點至2.26%。
全球股市也挫跌,美股道瓊工業指數12日盤中跌180點(跌幅1%)至17,924點,後來跌幅收斂至0.2%,約30多點。德國、法國、英國大盤指數也跌1%至2%,MSCI新興市場指數則跌0.9%。
多數專家把債市價格重挫歸咎於第1季漲幅太大,且投資人認為通縮困境可望告終,於是獲利了結,加上市場流動性降低,更導致跌幅擴大。
長期債券展望尤其脆弱,因為投資人認為美國聯準會將延後升息,可能使未來幾年的通膨加速。聯準會主席葉倫上周警告,長債的「期間溢價」(term premium)太低,一旦開始升息,長債殖利率將急升。
亞洲債市12日下挫。澳洲10年期公債殖利率激升17個基點至3.03%,日本10年期公債殖利率攀升6個基點至0.45%。南韓及馬來西亞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漲至數周來高點。
歐債也下跌。德國10年公期債殖利率升至0.692%,逼近今年高點,也比4月中的0.049%低點高14倍,西班牙、義大利公債殖利率也上升8個基點。
但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指出,這波公債跌勢是對之前的「漲過頭」進行修正,由於目前通膨仍低、且歐元區與中國的寬鬆貨幣政策才剛開始,因此不代表債市從此走入「空頭」。
※ 相關報導:
* 新興亞洲貨幣 全趴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99060
....新興市場貨幣跌幅以印度盧比最重,兌美元最多重貶1.2%至64.24盧比,是2013年來谷底。馬元匯價一度大跌1.2%,泰銖匯價跌0.9%,一個月內貶近7%,已跌到2009年中來最低價位。
印尼盾跌1%,逼近亞洲金融危機來最低水準。南非蘭德和土耳其里拉等新興市場貨幣過去一個月也跌得不輕。巴克萊外匯策略師柯德哲指出,目前情況可謂重演了兩年前的「縮減恐慌」;當時聯準會暗示縮減購債、而掀起資金撤離新興市場的恐慌局面。
亞洲新興貨幣大跌,反映美國公債11日受歐洲公債崩跌牽累、所湧現的兩個多月來最沉重賣壓。美歐10年期公債殖利率前市收盤漲到近五個月來高峰,加劇亞洲匯市波動。
* 人民幣年底可望自由兌換
http://udn.com/news/story/7333/899016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指出,為推動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SDR),預計大陸很快就會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以提升人民幣的「可自由使用」程度。最快在今年底前,人民幣就可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這也將助推人民幣逐步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 德財長建議:希臘紓困 交付公投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99000
希臘官員透露,希臘11日動用國際貨幣基金(IMF)帳戶的準備資金,償還積欠IMF 的7.5億歐元(8.39億美元)到期債務,暫解資金的燃眉之急,但仍須在未來數周補回。由於希臘與債權人談判持續膠著,德國財長蕭伯樂建議希臘把紓困交付公投。
* 路透:地方債 陸官方准當抵押品
http://udn.com/news/story/7333/899018
為了解決龐大的地方債務問題,大陸官方將允許地方債納入國庫、以及商業銀行的現金管理抵押品範圍,並將允許地方債納入人行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和抵押補充貸款(PSL)的抵押品範圍。外界認為這很可能會是中國版的量化寬鬆(QE)。
* 養老金慘虧 陸傳以國有資本補破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3000104-260203
大陸最新公布的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顯示,2015年養老保險的財政虧損進一步擴大至逾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據悉,為填補養老金缺口、緩解財政補貼壓力,大陸官方正將國有資本轉劃到社保基金名下,以充實資本。
* MSCI亞洲各國權重變化 印度升幅最大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99824
今(13)晨MSCI公布亞洲各國權重變化,中國、印度、菲律賓在這次指數調整中皆獲雙升,其中又以印度的升幅最多為最大贏家,而印尼、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及台灣則遭到雙降,其中,又以台灣的降幅最大。
◆ 社論-對通縮應有的正確認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3000033-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5月13日 主筆室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發布物價調查結果,四月份消費者物價繼續下跌,跌幅0.80%,這已是連續四個月下跌,官方估計五、六月續跌的可能性仍高,物價跌跌不休,通縮(deflation)疑慮又起。然而台灣當前有通縮的跡象嗎?又通縮果真是如此可怕嗎?
所謂通縮是指物價持續下跌的現象,與通膨恰好相反。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遜、史蒂格里茲對此有相似的看法,薩氏認為通縮是物價與成本普遍下跌的現象,史氏則認為是價格水準穩定下滑的情勢。依據這個概念,一般認為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持續兩季下跌即代表有通縮的跡象;之所以是兩季而不是三季、四季,主因經濟理論向來認為指標出現連續兩季反轉即非偶然,必須加以正視,例如衰退(recession)一詞也是指連續兩季經濟成長率下滑。
以這個定義來看當前情勢,台灣第一季CPI較上年同期跌0.59%,第二季雖尚未結束,但依四月走跌的情勢,連主計總處也認為難免續跌的趨勢,如此看來連兩季下跌似已八、九不離十。換言之,此時此刻,台灣確實有通縮的隱憂。
然而通縮真有這麼可怕嗎?根據統計,英國自1800年以來有78年出現通縮,瑞典自1830年以來也有43年出現通縮,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每次通縮都伴隨經濟衰退。台灣半個世紀以來,也分別在民國53年、72~73年、74~75年、90~92年、95年、98年出現六次通縮,這六次通縮最短者是連續兩季CPI下滑,最長者則是連續三年下滑,同樣的,台灣的通縮也並非次次伴隨著衰退。
以民國53年為例,消費者物價連三季下跌0.33%、1.11%、0.22%,但該年的經濟成長率達11.6%。也許有人會猜前一年通膨率很高才導致這個情況,事實並非如此,民國51年、52年的物價非常平穩;另外,民國72~73年連續三季的物價下滑,同樣也未伴隨衰退,73年經濟成長高達9.3%;而95年連兩季的物價下滑雖也曾令外界擔憂,惟這一年經濟表現也不錯,經濟成長率仍達5.6%。
由此可知,當物價跌幅不大,跌個兩季,甚至跌個三、四季,雖然有通縮跡象,並不妨礙景氣擴張。只要通縮不伴隨著非理性預期,民間消費沒有因此減少,是不必太憂心的。明乎此,官方既無需否認通縮的到來,外界也不必聞通縮而色變。
我們絕非故意輕描淡寫通縮這個問題,而是希望各界能理性去理解這個物價下跌現象。通縮有時確實不必太在意,但有時則需提高警覺,消費者物價連月下跌是提醒我們去注意跌的內涵,經抽絲剝繭後才能把問題看得更清楚。我們再回到薩繆爾遜的定義,通縮是指物價與成本的「普遍」下跌,當初經濟學家選擇以消費者物價(CPI)來觀察,是因為CPI查價範圍廣及食、衣、住、行、育、樂,可以用來觀察一國物價下跌是否具有「普遍」性。然而,實務上CPI下跌卻極可能只是少數權重高的物價大跌而已,未必有「普遍」性,果真如此,自不必自己嚇自己。
以今年四月物價為例,CPI查價的365個項目群,下跌者雖達126項,惟上漲者也有229項,跌價產品的權數合計不到三成,因此自不必過度憂心。反觀民國90~92年通縮期間,跌價的權數高達六成,影響所及,民間消費走疲,這一疲勢傳遞到各部門,使得台灣經濟出現五十年來首次衰退,前後亮出17個月的景氣藍燈,情勢之嚴峻,前所未見。
由半世紀以來台灣的總體經濟走勢可知,有時物價跌兩、三季並無大礙,但有時跌了兩、三季卻是衰退的前奏曲,不可掉以輕心,也不必杯弓蛇影。今年以來的物價持續走跌,確實有通縮的跡象,但觀察其內涵會發現,這個通縮的發展迄今並不值得擔憂,因為跌價的項目不及三成,而且排除能源蔬果的核心物價指數仍持續走高,目前因應之道只需持續觀察其變化即可,尚無需採取任何對策。
長期以來,人們解讀經濟走勢不是過亢就是過卑,當樂觀時,物價的下跌可以被推崇成新經濟(new economy),君不見1999年當各國通膨率降至二戰後最低之際,柯林頓在國情咨文裡如此說:「美國已堂堂邁入高成長、低通膨的新經濟年代。」彼時沒有人擔心通縮這件事,但自本世紀以來,各國又宛如驚弓之鳥,聞通縮而色變,通縮忽而降臨日本、忽而登陸歐洲,通縮幽靈儼然有席捲全球之勢,事實上,何至如此?
我們認為,看到物價連月下跌,自不必天真的以為新經濟年代即將到來,但也不必恐慌到以為這個通縮必然會帶來衰退,過去各國物價連兩季下跌的情況多矣,除了少數年代會伴隨著衰退,多數時候並沒有那麼糟。但願政府官員、學者專家來日解讀通縮時,能更理性些,當釐清了通縮與衰退的那條楚河漢界,其實通縮並不值得讓人如此害怕。
經濟/TPP前途未卜對台灣的影響
http://udn.com/news/story/7338/90127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5-14
美國參議院昨日透過表決,在程式上否決讓「貿易促進授權法」(TPA)草案進入國會辯論階段。毫無疑問,這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挫敗,也讓「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前景蒙上陰影。台灣當然要密切注意後續發展,但與其看好戲,不如從中學習經驗,因為我們面對的挑戰與美國有極高的相似度。
在美國體制下,行政權要代表美國對外展開經貿談判、洽簽協議,必須經過國會的授權,而美國國會透過TPA法案,一方面指引行政權談判的方向、目標及向國會報告諮詢的程式,另方面也同意總統在滿足TPA法案規定的前提下,只會針對協議進行接受與否的表決(yes or no vote),但不會修改內容,並且會以最迅速的方式通過落實協定所需要的相關國內法案,因此TPA法案也稱為「快速過關授權」(fast trade authority)。
這次的TPA法案預計授權歐巴馬總統對外談判的範圍,除台灣最關切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外,還有世貿組織(WTO)的杜哈回合、美歐「跨大西洋夥伴協議」(TTIP)及「國際服務貿易協定」(TiSA)等四個協定的談判。在欠缺TPA授權下,歐巴馬總統是否能代表美國宣告談判完成並簽署這些協議,都有一定的爭議,遑論國會日後不買單而逐條審議的問題。也因此昨日TPA法案被程式封殺一事,對歐巴馬全力完成TPP談判的企圖,毫無疑問的是一個打擊。
特別是昨天的表決結果,54位共和黨參議員中有51位贊成,但44位與歐巴馬同黨籍的民主黨參議員卻幾乎全數反對(按規定需要60票贊成),連上個月才同意將本案送出委員會的七位民主黨參議員也變卦。這種有「黨內不信任投票」意味的結果,更可能影響眾議院的動態,都反映出歐巴馬所面對的險峻情況。
這次民主黨參議員反對的理由,包括指稱經貿協議利益集中少數,對美國勞工弊大於利,而跟TPA草案一起提出的勞工調整協助配套不足等,也要求經貿協議應納入制約匯率操縱行為的條款。對勞工的利弊取決於輔導配套措施的完整性,比較好調整,但匯率操縱行為條款的矛頭雖是對向中國,但可能連日本、越南甚至我國都難以接受,進而導致TPP及其他談判的崩盤,這雖是歐巴馬無法接受的要求,卻也明顯低估了反對陣營的堅持程度。
昨天的程序否決,並不會將TPA草案打入冷宮;參議院仍可在一定時間內重提本案。據報導歐巴馬也已迅速邀集國會成員討論如何回應要求,提出修正版TPA及配套措施,能否化解反彈還有待觀察。對台灣而言,TPP談判延宕也絕非好事。國內目前正在加緊為TPP下一次開放入會做準備;即便在時間表可能不到一年半的情況下,許多法規改革都還不到位,美牛美豬問題也懸而未決,食安規範還被日本指控違反WTO。若是TPP談判完成之日遙不可知,國內的準備工作只怕會跟著繼續拖延,有弊無利。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回應「自由貿易的挑戰」這個在台灣也受到普遍關切問題的方式。姑且不論意識型態之爭,美國自1962年便透過「貿易調整輔導法案」(TAA)來協助企業、勞工及農民因應經貿自由化的衝擊,這次的TPA套案中也有針對TAA的修正條文,但仍然無法平息爭議。我國過去除農業發展條例外,幾乎沒有類似的機制,更別說法律基礎,推動起來自然更加困難。鑒美知台,加速因應自由化輔導措施的法制化有當務之急。
最後,美國行政權雖即將進入任期尾聲,卻仍能夠以極其務實的態度,積極面對國會的難題,且藉由跨黨派溝通以尋求解決之道,也是TPP可能成功但台灣卻不易加入的差異。所以台美面對的挑戰類似,解決能力卻大不相同,才是我們最大的挑戰。
※ 相關報導:
* 墨比爾斯:網路讓Fed難升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4000127-260203
投資人還在擔心聯準會(Fed)短期內就會升息?「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Mark Mobius)認為大可不必,因為美國根本還沒有通膨的問題,反而是優步(Uber)等網路新興勢力崛起大會造成物價下跌。
身為富蘭克林坦伯頓明星基金操盤人的墨比爾斯是在晨星倫敦投資會議上做以上表示。他說,Fed短期內不會升息,主因在於通膨展望看跌。
墨比爾斯指出:「在我看來,各國央行在通膨議題上根本沒做功課。央行為何要升息?不就是對抗通膨,而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是央行找不到升息的理由,因為通膨不斷往下降。」
此一情況又引來另一個問題,何以通膨會如此的低?對此,墨比爾斯說:「我的看法是因為網路,因為通訊。」
* 歐元區GDP驚奇 Q1超越英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4000120-260203
在法國與義大利經濟恢復生機的帶動下,歐元區今年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前季擴增0.4%,創近2年來新高紀錄,並為4年來經濟成長率首度打敗美國與英國。
* 歐元區多國架構「希臘防火牆」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01301
兩名消息人士透露,歐元區各國政府正在考慮,如果希臘被迫退出歐元區,他們將合力推出援助方案,為希臘經濟提供緩衝。
希臘政府不認為需要上述協助,總理齊普拉斯已表明不考慮退出歐元區,目前正專注取得援助,避免倒債。
* 陸M2增速新低 將加碼寬鬆
http://udn.com/news/story/7333/901269
中國人民銀行昨(13)日公布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僅7,079億元(約新台幣3.54兆元)、4月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增率僅10.1%,創下歷史新低。外界預期,人行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寬鬆。
* 信貸資產證券化 增2.5兆
http://udn.com/news/story/7333/901276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13)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決議,將新增人民幣5,000億元(約新台幣2.5兆元)的信用貸款資產證券化試點規模,同時支持證券化產品在交易所上市交易。試點銀行騰出的資金,將重點支持棚戶屋改造、水利、中西部鐵路等領域的建設。
中國政府網報導,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許多與經濟和民生相關決議內容,包含官方將新增人民幣5,000億元的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加快建設高速寬頻網絡、並促進降低費率的措施,以及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等,希望刺激經濟成長,達成年度成長目標。
◆ 藝品市場不透明 羅比尼:當心成洗錢管道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01253
經濟日報 編譯林佳賢/綜合外電 2015-05-14
以準確預測次貸危機和金融海嘯爆發著稱的「末日博士」羅比尼警告,不透明且未受管制的全球頂級藝術品市場,可能成為有心人士避稅、甚至洗錢的管道。
羅比尼接受財經媒體CNNMoney訪問時表示,藝術品市場存在許多可疑行為。他說:「有些人以藝術品,特別是昂貴的藝術品,作為洗錢的管道。」自己也是當代藝術收藏家的羅比尼,是在參與全球各地的藝術展覽後觀察到可疑跡象。
根據現行法規,買家能以現金購買一件價值100萬美元以上的昂貴藝術品,甚至不必進行登記。巴塞爾治理研究所(BIG)就曾警告,藝術產業存在大量非法和可疑的交易。藝術產業不透明特質,也使該產業成為避稅天堂:不僅是高價藝術品頻繁轉手,藝術品本身還能無限期存放在日內瓦等自由港,享有免稅待遇。
此外,瑞士銀行業遭監管機關整頓,也使避稅大戶將眼光轉向藝術品市場。羅比尼說:「可能的替代方案是買一件藝術品,然後藏在歐洲某座自由港,就像以前把財產存放在瑞士銀行一樣安全。」
會計師看稅改…房地合一 魔戒3部曲完結篇
http://udn.com/news/story/7787/901385
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 2015-05-14
安侯建業(KPMG)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投資部副營運長許志文昨天指出,房地合一稅改上路一定會讓房價下修,但房價還有其他上漲因素,一來一回,將抑制房價上漲。他說,若未來市場需求持續減少,相信房價不可能再大漲。
許志文形容,對房地產業者來說,實價登錄、奢侈稅及房地合一稅改可說是「魔戒三部曲」,房地合一稅改應該是完結篇了。稅改上路後,所得稅將新增不動產的類別,複雜度將大幅提高。
許志文指出,不動產稅負加重,未來重購退稅的規定變得更重要。現行重購退稅的相關規定,例如限兩年內等規定是否合理,應該再重新檢視,找出更符合現況的做法。
許志文認為,政院版房地合一稅改草案打擊投機又不影響居住正義,獲利四百萬元的自用住宅免稅額也合理,因為持有六年賺四百萬元是合理的估算。只是不動產獲利狀況並非全國一致,黃金地段與其他周邊也會有差異,還是有地段及地區不公平狀況。
KPMG稅務投資部經理陳信賢指出,政院版草案將稅率修改為百分之十至四十五,拉近與綜所稅稅率的差異,比較過去訂定稅率為百分之十七合理,可減少民眾將財產移轉為不動產形式持有的避稅行為。
許志文表示,財政部原本為使個人及法人稅率相同,避免產生人頭公司,因此訂定房地合一稅率為百分之十七。但實際上,企業除了營所稅外,獲利分配後,股東還要課所得稅,實際稅率不只百分之十七。因此,稅率調高後,不會增加不動產投資者成立人頭公司的誘因。
陳信賢說,政院版方案對外國人等非居住者加重課稅,持有一年以下課百分之四十五,超過一年則課百分之卅五,以避免外資或假外資炒房。不過,富人仍可利用境外股權交易的安排來買賣不動產,一毛稅都不用繳,這仍是漏洞。
※ 相關報導:
* 蔡英文會巢運 承諾完成房地合一稅立法
http://udn.com/news/story/7787/901317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天指出,上次競選總統期間,她是唯一提出不動產交易「實價課稅」主張的候選人,民進黨也已寫入十年政綱。她說,房地合一稅改政策大方向已是社會共識,朝野間的差異也不是大到無法跨越,「應該盡量跨出第一步,完成立法制度」。
* 遏止炒房…1年內轉賣 重稅45%
http://udn.com/news/story/7787/901313
行政院昨天初步審查通過房地合一課稅的新草案,短期炒房將「從重課稅」,持有未滿一年售出,將課稅百分之四十五,是所得稅中最重稅率。為減少對自住者影響,草案明定減免標準,若自住滿六年,賣屋獲利逾四百萬元時課稅百分之十,不滿四百萬元免稅。新制預計明年元旦上路。
* 賦稅署:400萬門檻這樣算的
http://udn.com/news/story/7787/901391
....財政部賦稅署長吳自心說,台灣房地產交易在兩千萬元以下者,占全部交易量的九成一;因不想影響多數持有自宅民眾,就以兩千萬元為計算標準,衡量實務上買進、賣出平均每年獲利率約百分之三,如果持有自宅六年,獲利百分之十八,以複利計算接近百分之廿。吳自心表示,兩千萬元交易額乘以百分之廿獲利率,就是四百萬元
◆ 學者看稅改…訂日出條款 大戶趁隙溜走…
http://udn.com/news/story/7787/901386
聯合報 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 2015-05-14
行政院昨天拍板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方案,最高稅率從百分之三十五調高至四十五,業者直呼稅率太重,幾乎創下全球最高的資本利得稅。不過,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說,新稅制雖嚴格,但恐怕課不到應該被課的人,且交易量窒息,政府將課不到稅。
花敬群表示,新稅制恐難符合公平正義,應重新討論,否則喪失稅改意義。台灣房地產稅制以往最為人詬病的就是課不到「資本利得稅」,尤其房市大多頭十年,不少人荷包賺飽卻不用繳稅,這波稅改重點應該達到租稅公平,讓買低賣高的人付出一定比率的稅金。
他說,行政院版維持日出條款,二○一六年一月一日買進才適用,等於讓之前低買的人逃過一劫,且免稅額高達四百萬元,除雙北市外,其他縣市資本利得根本難以達標,可能讓大戶趁隙溜走。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說,參考日本、馬來西亞資本利得稅,持有不動產五年內交易稅率最高也才百分之三十,美國、澳洲不動產資本利得稅率則約百分之四十,行政院版房地合一稅率恐是全球最嚴苛,實施後交易將更趨冷清,資金流向海外將更明顯。
花敬群表示,該方案對房市發展不利,政府應考量時空背景與環境,稅改應朝向更公平邁進,而非為打房而打房,若造成交易量窒息,政府也課不到稅。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表示,房市利空因素仍多,只要政策一天不確定,交易將持續陷入凝滯。
業界普遍看壞房市,但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說,日出條款對現在的屋主幾乎沒有影響,不會出現拋售潮,即便未來短期出售,也是課價差的百分之四十五,優於現行奢侈稅無論賺賠一體均課,對市場反而有正面幫助。
全國商總理事長暨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說,房地產業上下游已快熄火,房市、股市是經濟引擎兩大命脈,政府對房市出重手,台灣經濟恐進入大蕭條,他堅決反對房地合一稅,將串連不動產業者抗議。
延伸閱讀
※ 相關報導:
* 一人公司炒房套利 誘因大增
http://udn.com/news/story/7787/901288
配合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退場,政院版房地合一課稅方案大幅拉高個人二年以內房產交易所得的稅率,導致企業與個人短期交易的稅率最高相差近20個百分點,恐誘發個人炒家假藉法人身分炒房套利。
◆ 觀察站/新版本 有四大缺失
http://udn.com/news/story/7787/901294
經濟日報 記者 陳美珍 2015-05-14
行政院斟酌拿捏一個半月,昨(13)日終於端出親手烹調的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版本。新版本翻轉了財政部版有關稅率與自用住宅課徵門檻,結果卻未必更為高明,反而讓房地合一課稅制再添四大缺失。
首先,政院版以抑制短期投機、提升資本利得課稅公平的理由,將財版按持有年限長短所訂12%到35%的四級稅率,調升為15%至45%,卻維持境內企業按17%課稅的稅率不變,反倒拉大企業與個人炒房之間巨大的稅差利益,擺明誘使個人轉以法人身分炒房。
其次,短期出售房產者,並未區分自願或非自願因素,一律強加以最低35%、最高45%的重稅,未來恐會迫使部分非為炒房目的、卻不得不在短期內出售房產者,遭受重稅剝削。
第三,自用住宅課稅門檻由「交易價4,000萬元以下免稅」,轉為「獲利金額400萬元以下免稅」,政院的理由是以房價決定徵免不公平,改以獲利高低劃分才是保障自用住宅的真公平。
但現實情況是,持有房產時間愈長,一般而言,獲利超過400萬元的機率,通常會高於持有期間愈短者,新制反而變相懲罰了準備長期持有自用住宅的人。
第四,採取以「免稅額」取代「交易價」做為自用住宅房產利得徵免的門檻,每個出售房產的人,因為需要知道房產獲利有無超過400萬,都要經過一道舉證、計算過程,失去豁免申報機會,徵納成本將會全面上升。
政院費盡心思庖製的房地合一課稅案,既然高舉「短期從重、中期合理、長期優惠」的理念,方案曝露的四大缺失,又豈能視而不見。
美經濟降溫 美元重貶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03504
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2015-05-15
做多美元的投資人遭逢大挫敗,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14日跌至近四個月、也是歐元區推出量化寬鬆以來最低,主要受美國經濟成長疑慮加深拖累。
美元貶值,加上債市賣壓舒緩,帶動美股14日早盤出現本周首度上漲行情,道瓊指數早盤大漲166點(0.9%)至18,227點;標普500指數也漲上漲0.5%,中止連三天跌勢。道瓊歐洲Stoxx 600指數盤中上漲0.4%;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5個基點至2.24%,德國公債則在漲跌之間遊走。
美元兌歐元13日重貶1.2%,14日盤中又貶0.6%至1.1446美元兌1歐元,為2月來首度貶破1.14美元;美元兌日圓盤中貶破119日圓,為兩周低點;美元兌英鎊也貶至六個月低谷。
交易員指出,投資人押漲美元的虧損日益擴大,導致停損單大舉出籠,也拖累美元走軟。
不過主要利空因素為美國13日公布4月零售銷售停滯,成為可能延後聯準會升息時機的最新數據,也意味近期走軟的經濟不只是受寒冬與港口罷工因素影響。
Samson資本顧問公司主任路易斯說:「有很合理的理由讓美元如落石下跌。美國經濟轉弱且聯準會按兵不動,使美元多頭的重要投資題材消失。」
歐元區經濟數據改善,且交易員因應歐元區公債殖利率勁升,結清公債放空部位也帶動歐元升,美元貶。
美元指數3月曾升破100至12年高點,但14日盤中跌0.4%至93.25,為2月初來最低。
交易員放棄做多美元的策略正對全球資產引發漣漪效應,商品與其他貨幣所受影響尤其明顯,而資金投入通貨再膨脹的交易也衝擊債券行情。
滙豐新興市場外匯研究主管馬克爾說:「美元升勢暫歇加上其他供應面因素協助油價回升,減輕全球通縮疑慮。全球趨勢的重估促使新興市場貨幣題材逆轉。那些原本因易受美元升值衝擊、商品跌價、貨幣寬鬆等因素而避之惟恐不及的貨幣如今正在升值。」
澳幣兌美元升至四個月高點,多數新興市場貨幣也走升,韓元升值0.8%,新台幣升值0.3%。
※ 相關報導:
* 美元地位今非昔比 牛市恐已結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5000939-260309
美元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初維持強勢,外界認為美元牛市將會持續下去,陸媒卻唱衰,認為美元牛市已經結束,在未來的3至5年內,美元就要開始走下坡路。
最近美元表現較為疲軟,美元指數從3月創出本輪上漲最高點100.39回落至97左右。商業見地網報導,部分經濟學家認為,美國最近幾個月經濟表現不佳,而歐元區增長和通膨出現復甦現象,美聯邦準備理事會加息預期不斷延後,可能意味著美元牛市將要結束。
* 滙豐專家示警:四暗流威脅 美經濟恐撞冰山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03477
....簡世勛說,四大風險可能使美國經濟瀕臨衰退:
一、工資上揚導致股價下挫。
二、中國陷入衰退?
三、聯準會(Fed)太快升息。
四、退休與保險基金負荷過重。簡世勛指出,愈來愈多退休基金無力履行給付義務。穆迪指出,紐澤西州兩檔大型退休基金可能在十年後資金用罄,芝加哥也因此遭穆迪打入垃圾債券評級。
◆ 近20家陸企 有國安疑慮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03525
經濟日報 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 2015-05-15
國安局昨(14)日透露,目前正清查103家大陸企業在台辦事處,已掌握30家未經合法申設或是「掛羊頭賣狗肉」,其中約一、二十家有國安疑慮;除陸資企業外,還包括部分未經允許來台的智庫。
國安局第三處副處長賴蘊誠昨天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對大陸人士在台灣相關活動都有密切注意,目前正清查陸資企業在台辦事處是否有違法情事。
賴蘊誠說,已發現約30家未經申請即在台設據點或辦公室,或來台從事與目的不符的活動,其中包含營利事業及非營利法人、團體。據了解,國安局已確切掌握涉國安的證據,但具體情事無法透露。待清查結束後,會移交給各權責機關處理。
經濟部官員說,該許可辦法僅針對「已經許可的陸企辦事處」,目前約有220家;若經查發現有非法行徑,或涉及國安,依法規可以廢止甚至撤銷許可。
※ 相關報導:
* 台灣淘寶網 限半年撤資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03522
香港商淘寶網台灣分公司涉及股東結構申報不實,經濟部投審會昨(14)日決議開罰24萬元,並且限期六個月內撤資,而且無法就地補正。
* 陸12類製造業 加速「走出去」
http://udn.com/news/story/7333/907305
大陸國務院昨(16)日發布文件,計劃推動鐵路、電力、自主品牌汽車等加速「出海」,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重點國家的產能合作機制。
....中國政府網昨日公布《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包括提高企業走出去的能力和水準、加強政府引導和推動、加大政策支援力道、強化服務保障和風險防控等。
....《意見》指出,總體任務是與大陸裝備和產能契合度高、合作願望強烈、合作條件和基礎好的發展中國家作為重點國別,積極開拓已開發國家市場,以點帶面,逐步擴展。將鋼鐵、有色金屬、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太和船舶和海洋工程等12個產業作為重點行業,分類實施,有序推進。
* 三角貿易課稅規定 放寬
http://udn.com/news/story/7243/903376
國內企業代國內買家自國外進口所需貨物,收取佣金收入要課營業稅,財政部已經同意,若國內買家為保稅區廠商時,國內賣方企業的佣金收入營業稅,可以比照外銷適用零稅率。
* 雄獅結盟17Life 攻智慧旅遊
http://udn.com/news/story/7241/903393
旅行業龍頭雄獅搶攻「智慧旅遊」商機,昨(14)日宣布與知名吃喝玩樂團購網17Life合作跨入旅遊電子票券市場,推出「即買即用」的服務。雄獅董事長王文傑預期,旅遊電子票券市場未來二、三年需求會爆量。
雄獅與網路家庭集團董事長詹宏志旗下的吃喝玩樂團購網17Life策略結盟,啟動「智慧旅遊」的跨界合作,雄獅將在官網成立「電子票券專區」,銷售17Life的旅遊電子票券服務,提供「即買即用」服務。
◆ 以「家」的概念 思考房屋政策
http://udn.com/news/story/7339/905598
聯合報 邱天助/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教授(新北市) 2015-05-16
行政院敲定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方案,擬對炒房者從重課稅,希望能壓制房價的飆漲。
然而,這種做法仍然陷在資本主義市場邏輯的思考架構,在投資/機客的心理上,或許具有短期的嚇阻作用,長期而言,並無釜底抽薪的效果,台灣房價仍然會在高檔徘徊。
事實上,行政院方案中的「重稅」措施,對有錢人而言,依然無關痛癢,僅能減少投資客的獲利比率,無法遏止房屋的炒作行為。何況,這些手段,對投機者來說,只會增加避稅麻煩,不能阻止他們財富的累積。
一個良善的住屋政策,不能只將房屋當作「房屋」看待,而必須以「住家」,甚至是「家」的概念來思考。
在一個紛擾喧鬧的世界,房屋提供人們隱私和安全的庇護、提供人們遮風避雨的所在,是建構家庭、凝聚情感的地方,是生活和生命繁衍的場所;房屋也是個人和社會歷史的記憶庫,有了房屋,我們許許多多的回憶,才有了住處。在《馬利克瓦》這本書裡,房屋也是「引退之所」,純粹人性的「真實存有」。
所以,「回家」是人們每天生活的路徑。擁有一處安全、舒適,可以負擔得起的房子,是人性的基本需求,也是人權重要部分。當我們累了、倦了,心底期待的是,在不遠地方,窗口一盞點亮的燈火,在夜晚神祕中安靜守候。
然而,在資本主義市場邏輯下,房屋已從人性需求,轉向以金錢交易為主的標的;購屋成為人們儲蓄的方式,也成為投資客、建商、財團的賺錢工具。最後,不但形成嚴重社會災難,也造成許多人生命傷痛。
因此,我們不能將房屋置放在服務有錢人的商品化體系來思考,更不能視之為國家經濟的引擎或支柱。因為,當有一群人在囤房、炒房時,也正在阻斷另一群人回家的道路。
台灣並不缺房子,總空屋戶數高達八十六.三萬戶。如何將這些虛有其表的空殼子,化為人們嚮往的溫暖住家,是當政者應該優先處理的問題。
或許必須以更激進的手段,就像德國一樣,以妨害人權角度,如果超過當地合理房價的一定程度,便構成犯罪,得依《刑法》判處徒刑,才能有效抑制炒房者的投機行為,讓台灣人實現住者有其屋的夢想。
社論-債市動盪挑動市場緊張神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8000030-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5月18日 主筆室
自今年初起,絕大多數市場經濟學家都聚焦在低物價與低油價是否會交織出通縮風險時,卻忽略了與其他金融資產定價成反向關係的債券市場,可能才是牽動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現狀的阿基里斯腱。
根據聯準會發布的「韓福瑞霍金斯報告」(Humphrey Hawkins Report,1997),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與S&P 500指數的本益比倒數,可用以判斷股市是否有泡沫化的疑慮。假若前者高於後者,代表股價高估,反之則低估。這也是聯準會主席葉倫出席5月6日「金融與社會」(Finance and Society)會議時指出,雖然從歷史的經驗來看,當前股市評價偏高,但若與債券殖利率相比,目前的高估值並不算極不合理的立論依據。
問題是,縱使貌似毫無經濟基本面可言的股市評價,沒有立即性的泡沫化危機,但過去3週先進國家債市出現近似崩盤的局面,即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1.8653%揚升38.36個基點至2.2489%(4月17日~5月12日);位處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環境的德債市場,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由0.075%遽升60個基點至0.675%(4月20日~5月12日),累計漲幅相當於3.46倍的標準差,怎不令人心驚肉跳。畢竟,劇烈動盪的債市將為其它金融資產帶來外溢效果,包括相關股市顯著修正及貨幣相應貶值。
為何債市會出現這波動盪?曾有部份過於簡化的觀點認為,波動或許來自於美國聯準會(Fed)貨幣政策動向發生改變,但若以衍生性商品的價格反推,會發現在這段債市波動期間內,市場投資人對Fed何時升息的預期並未改變,且歐洲央行(ECB)執行QE政策的決心也沒有被動搖。即便有越來越多國家的債券出現負利率的情況,卻沒有影響ECB購債的速度,其於4月透過資產購買計畫買進603.26億歐元的資產,更略高早前承諾的600億歐元。再加上近期各國所公佈的經濟數據,大多不如預期,因此無論從貨幣政策動向或經濟基本面等觀察,都難以解釋這波債市波動的成因。
如此一來,較合理的解釋可能就屬心理層面了。考量到沙烏地阿拉伯大打油價戰爭,中國經濟處於國內、外多方力量拉扯的轉型期,總合需求相對疲弱,導致油價與基本金屬價格欲漲不易。所以,年初各界預測2015年景氣動向時,都把低物價當作核心假設,但讓這些專家跌破眼鏡的是,油價與基本金屬價格竟陸續出現逆轉──布蘭特原油價格在1月13日跌至低檔46.59美元/桶後,5月12日已上漲至66.86美元/桶,累計漲幅高達43.5%;銅價也從1月29日的5,433美元/噸上漲18.5%至5月12日的6,440美元/噸;鐵礦砂價格更由4月6日低點46.7美元/噸,上漲34.6%至5月12日的62.88美元/噸。
即使原物料價格在短時間內飆漲,尚未反應到實際的通膨統計上,卻已讓市場投資人心理七上八下。因為,今年起至4月中旬,以歐洲為首的已開發國家債券殖利率之所以會呈現趨勢向下,除了QE帶動外,更受到各界預先認定原物料價格必然持續走低的影響。也就是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應沒有通膨問題,歐元區與日本等經濟較疲弱的經濟體,甚至還有通縮的問題。在通縮疑慮未確切消除之前,市場咸認ECB與日本央行(BOJ)還會不斷地加碼寬鬆貨幣政策。因此,在債券買盤源源不絕下,債券殖利率只跌不升的預期已經形成。
然而,原物料價格的強勢反彈,無疑是給金融市場一記當頭棒喝,要眾人勿太快對通縮下結論,一切尚在未定之天。一面倒作多債市的交易開始出現回補,投資人奪門而出的結果,讓債市在過去3週上演極具戲劇性的崩盤情節,亦提供市場兩記重要的警示:一是相較於股市,債市可能是更需要擔心的風險所在,且比起經濟數據表現或主要國家央行的政策動向,通膨的變化反而是目前較可能引起債市波動的關鍵;二是執行過於一窩蜂的擁擠交易(crowded trade),必須再三考量、謹慎小心。因為近年來資訊交換越來越迅速,當共識形成時,價格走勢往往來的又猛又急,而在預期出現落差時,價格反轉的速度也相當驚人。就像今年以來的債市、美元與原物料價格,都曾出現這種與共識相左而相互踐踏的動盪。
展望未來,無論是第2季國際原油市場正處在全年供需最鬆弛的時節,基本面並不支持油價持續向上突破;還是從中國最新的經濟數據看來,即使政府持續推出刺激政策,也無力改變經濟下行風險只增未減的事實,使基本金屬價格的漲勢缺乏基本面支撐,都在在顯示驅動短線原物料價格飆漲的因素已然消退,這波債市動盪也已接近短期尾聲而轉穩,第2季通膨預期亦不太可能會出現劇烈的變化。但若下半年原物料價格再度蠢蠢欲動,且臨近聯準會升息時點的話,屆時的債券市場就可能會成為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最致命的弱點。
※ 相關報導:
* 低利率侵蝕年金收益…歐企財務 大受衝擊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08894
由於歐洲央行(ECB)實施量化寬鬆政策(QE),歐元區利率降到歷史低點,債券殖利率因而劇降,使得實施強制提撥退休金的歐洲企業必須大幅增加提撥額,嚴重壓縮企業獲利,也使財務狀況備受衝擊。
企業的退休年金基金通常仰賴債券本息及存款利息收入,以提高投資收益;但現在利率超低,使年金基金難以達成原定的收益目標,對企業的確定給付制(DB)年金計畫造成威脅,企業就必須動用本身的準備金,來履行對員工的退休年金承諾。
專家指出,企業既要維持良好的財務狀況,又需提出具吸引力的退休金計畫,因而陷入兩難。
* 歐洲壽險業者 三成面臨破產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08891
國際貨幣基金(IMF)警告,超低利率及負利率正把歐洲壽險公司推向破產;市場分析師及信評機構也擔心壽險業者的營運。專家指出,儲蓄養老者、壽險業者及年金基金目前都在承擔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門主管維拿斯指出,對歐洲壽險公司進行的「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如果低利率持續,14%至34%的壽險業者將破產。
* IMF:希臘荷包空 7月恐倒債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08945
英國第四頻道新聞台披露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內部備忘錄指出,希臘6月就可能無力償還IMF約15億歐元的貸款,但希臘仍有30天的寬限期;因此如果6月底前希臘與債權機構無法達成協議,7月便將倒債。
◆ 美10年期公債 重現買氣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08942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2015-05-18
美國債市空頭今年四個多月來一直在打的「通膨牌」,顯然已經失靈,投資人最近又重新買進10年期公債,拋售通膨連動債,帶動美國債市止跌小升。
由於美國最近陸續公布的躉售物價、零售額及消費者信心皆低於預估,使市場對消費者物價將躍升的預期趨淡。債市專家指出,空頭希望通膨呈現「半杯水」狀態,如此將有助於聯準會提前緊縮信用;但事實卻確是通膨預期呈現高度靜止。
德國公債連跌四周,美債也連跌三周,但現在跌勢已中止。上周10年期美債殖利率回落1個基點,為2.14%。
※ 相關報導:
* 銀聯閃付 合庫銀拔頭香
http://udn.com/news/story/7239/909688
金融業推動跨境支付與第三方支付再下一城。合庫金控(5880)旗下合作金庫銀行陸續與大陸地區主要第三方支付業者合作,除已開辦的支付寶外,與平安付及上海銀聯(ChinaPay)的跨境代收付已獲主管機關核准,可直接以人民幣辦理代結匯業務,同時成為國內首家推出銀聯「閃付」QuickPass的感應式支付交易服務,讓銀聯卡持卡人享有更便捷的消費體驗。
* 印度電商關網站 轉戰App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08954
開印度網路時尚零售風氣之先的Myntra,如今再創獨步全球的新招-關閉網站,轉移陣地至手機應用程式(App),意味消費者未來只能透過智慧手機等行動裝置下單。
Myntra指出,此一決定反映印度網路使用的現況,擁有智慧手機的人口逐漸成長,寬頻網路與傳統電腦的滲透率反而降低。他們相信印度其他電子商務公司也會跟進。
印度網路與手機協會估計,印度人每年在網路上花費160億美元購買貨物或服務。瑞士銀行(UBS)指出,印度網購金額到2020年可能達到每年500億美元。
* 免治馬桶座 變日本行銷利器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08952
具有恆溫及自動清洗功能的免治馬桶座,常讓初來乍到日本的外國觀光客讚不絕口。如今日本已經準備要讓高科技馬桶化身為效率最高的全球行銷工具。
讀賣新聞報導,日本當局如今打算好好利用這波免治馬桶熱,吹捧馬桶科技,藉此宣揚日本打造一流廁所的非凡創新能力。
社論-利率下調、人民幣反向升值的意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9000040-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5月19日 主筆室
上周五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6.1085,這是繼周四的中間價6.1093,創去年2月以來的15個月新高後,進一步小幅揚升。不過這與大陸近來陸續公布的低迷經濟數據,和政府推出的刺激經濟措施,顯得格格不入,更令外界好奇,在大陸政府的決心下,人民幣走勢將會如何。
觀察今年以來美元所以走強,主要由於日本和歐洲同時推進貨幣量化寬鬆措施,加上美國聯準會釋放的消息,讓市場人士多以為美國最快今年6月就會升息,使得美元快速走強。美元指數在不到一個月內的時間,從原本93攀升至3月13日的100,創12年來新高。相對地,在這段期間,人民幣兌美元則出現走弱,最低來到6.28附近。
然而4月中旬大陸總理李克強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明確表示不希望人民幣貶值,因為中國不能光靠貶值來刺激出口而不注重內需,這不利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另一方面,中國也希望主要經濟體加強宏觀政策協調,不願意看到各國發生貨幣競相貶值,那會導致貨幣大戰,逼著人民幣貶值,這對世界金融體系不是個好現象。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大陸官方公布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為7%,是2009年以來最低,幾天後人民銀行就宣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等於釋出1.5兆元人民幣,為金融市場挹注資金。接著5月初大陸海關總署發布4月進出口統計,出口年減6.4%,進口年減16.2%,對外貿易不振,大陸經濟下行的壓力大增,人民銀行隨之再祭出調降存放款利率的措施。至此,一般認為人民幣匯率也必然會有貶值的壓力。
然而情勢剛好相反,雖然經濟數據不佳,且經濟下行,但上周人民幣匯率在官方的主導下,其匯率中間價反而出現15個月來的高點,這在西方資本市場人士看來,顯得邏輯不通。其實在李克強的談話後,儘管美元指數仍處高位,但人民銀行已引導人民幣兌美元從接近6.3回升至6.2。最近1個月,歐洲經濟出現好轉,歐元轉強,以及聯準會可能延遲升息的消息,使美元指數從100附近的高點急轉直下,至上周五已下滑至93左右,是3個月低位。由於人民幣向來釘住美元而小幅波動,當美元走弱時,人民幣也同時對其他貨幣走弱,使得人民幣兌美元更有升值空間,這應該符合中國式的市場邏輯,同時也藉此向全球金融市場宣示中國政府的言行合一,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甚至還趨向升值,上周五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因此來到6.1085。
然而美國政府在4月中公布半年一度的匯率報告,卻有不同的看法。對於中國的部分,該報告指出:雖然過去10年來中國政府讓人民幣走升,但其匯率依然嚴重低估,北京當局應該加快建立制度,以確保人民幣匯價交由市場決定。只是相距不到1個月後,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即將公布的報告中,將宣布人民幣估值合理,這是10多年來首見。依金融專家分析,這個報告不但削弱美國對中國匯率政策的批評,下半年人民幣納入IMF的特別提款權(SDR)一籃子貨幣的可能性,也因此大增。
其實這10多年來,西方國家不斷批評人民幣低估而要求大陸加速人民幣升值,但大陸始終依著自己的腳步,讓人民幣緩緩單向升值,以配合本身的經濟成長速度。一直到近兩年,人民幣兌美元走到6.0至6.2的價位時,人民幣不再單向小幅升值,開始出現雙向波動,顯示大陸當局應是認為人民幣已走到均衡的價位了。
就在此時,雖然經濟下行,但為了獲得IMF的支持,同時展現大國氣勢,人民幣一定要維持相當的穩定性。同時,中國正尋求以消費為支柱的經濟轉型,減少對廉價商品出口和投資的依賴,更要維持人民幣的強勁,這就是近日人民銀行多次降低利率和存準率,但人民幣卻反而升值的原因。
惟西方金融市場規則和美元主宰全球金融市場已久,對於大陸以政策強制人民幣升值,頗不以為然,再加上人民幣尚不能完全自由兌換,因此懷疑人民幣能否成為儲備貨幣。然而貨幣的強弱本來就是一國政治力量的延伸,尤其大陸已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又是美國國債的最大債權人,過去其他國家的貨幣總要跟隨著美元起伏而波動,並且依著美國設立的準則而行,但大陸可能不一樣。尤其IMF的國家中,除了美國以外,其他許多國家有意促成美元、歐元以外的儲備貨幣出現,以抗衡美元獨大的局面,則今年內人民幣更需要大陸政府的強力支持以維持穩定;未來若成為儲備貨幣,則人民幣就更有自主性,也更有力量維持穩定。
※ 相關報導:
* 經濟/中國版QE隱然啟動
http://udn.com/news/story/7338/911052
經濟日報 社論 2015-05-19
....「中國版的QE政策」,是指大陸央行將通過購買商業銀行持有的可變現資產,包括銀行持有的地方政府債券,或通過信貸質押再貸款,為銀行體系注入低成本流動性,以增加對實體經濟融資的支持。
.....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大陸央行、財政部達成共識,擴大對國家開發銀行等三大政策性銀行定向注資額度,同時考慮允許包括地方政府新型債券在內的更多資產,作為抵押補充貸款工具(PSL)的抵押標的,擴大再貸款工具使用範圍,這一系列擴大流動性的作為實質上與QE並無二致,大陸官方否認有「中國版的QE」,顯得有點矯情。
總之,「中國版QE」雖遭大陸官方否認,但實質上早已進行,最近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環境下,很可能逐漸加碼。大陸擴大實施全面寬鬆政策,未來能否對停滯的宏觀經濟產生振衰起敝的作用,固然值得觀察,在金融面可能衍生的問題更值得重視。
* 銀行存款「失蹤」 1080萬剩124元
http://udn.com/news/story/7332/912052
中國工商銀行建華支行日前被爆一儲戶的300萬元人民幣(約49萬美元)離奇失蹤,消息一出,幾十名工商銀行儲戶也出面反映,他們在石家莊建南支行的存款也莫名失蹤,初步統計,涉及金額達數千萬元人民幣。
....王麗說,發現存款「失蹤」後,「他們行長拿出了一年前我辦理存款時的複印件,說你看看上面的簽字是你的不?你再看看上面的U盾號碼,和你手中的U盾號碼一致不?」王麗說,至此她才知道,自己手持的U盾的號碼與存單上的U盾號碼不一致。
和王麗的遭遇幾乎一樣,從2014年3月開始,市民田某、韓某、蔣某也都是在得到年息10%的高息承諾後,才來到建南支行存款。「我當時也說不要U盾。」韓某稱,發現存款「失蹤」後,他同樣被建南支行的員工告知,他手中的U盾是假的。
* 陸地方債順利發行 警報解除
http://udn.com/news/story/7333/911022
高達人民幣522億元(約新台幣2,610億元)的大陸首批地方政府債務,昨(18)日正式在江蘇省發行,平均中標利率為3.41%,接近現有的大陸國債利率,超過外界預期。將使外界對地方債的疑慮因此降低。
* 亞投行會員國出資 大陸占3成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11060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57個創始成員國已展開最終協商,大陸擬出資比率將達30%左右,成為最大出資國,印度和俄羅斯將分居第二、三位,但印度出資比率估計將只有10%。
* 最糟狀況 希臘銀行只能撐3周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11033
希臘銀行業能夠向歐洲央行(ECB)申請「緊急流動性援助(ELA)」的合格擔保品逐漸耗盡,最糟的情況是銀行只能再撐三周,而希臘總理齊普拉斯所玩的「危機邊緣」遊戲即終將圖窮匕見,最後可能是由ECB出手使希臘就範。
希臘銀行業目前需要約800億歐元的ELA金援,而業者擁有950億歐元的合格擔保品。但銀行業由於存款持續流失,因此每周須向ECB申請更多金援;假定每周增加20億歐元,銀行只能再撐7.5周,即撐到6月底。
* 人行:擴大發展微型金融
http://udn.com/news/story/7333/911020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昨(18)日指出,按照適度、分類監管的原則,鼓勵多種機構、業態的微型金融組織發展,監管方式從「嚴准入+鬆監管+無退出」轉向「公平准入+適度監管+市場化退出」,進一步釋放微型金融的供給潛力。
網易財經報導,「2015年微型金融國際研討會」昨天在北京召開,包括潘功勝及國際金融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蔡金勇出席該論壇並致辭。
* 特派員在現場/跨境電商 暢行自貿區
http://udn.com/news/story/7333/910889
大陸電子商務飆速發展,四大自貿區都能看見跨境電商身影,其中,廣東南沙跨境電商體驗中心上線不到五天,網路系統就癱瘓,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大陸四大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定位各不同。上海為金融改革創新,可複製試點推廣至全大陸;廣東是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福建打兩岸經濟合作牌,同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天津則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準對外開放平台。
自貿區跨境電商優點,首先是通關快速,高效率;第二個是便捷結算,跨境電商去年試點解決海關、國檢通關問題,但還沒走到國稅和外管層面,這個部分是跨境電商最需突破的關卡。非自貿區想快速結匯,難度高。第三個是自貿區「區內流轉自由」,把自貿區視為一個小境內關外,讓更多商品打開通道,而不僅限於目前的母嬰類商品。
犯罪濫用 金管會不排除廢本票制度
http://udn.com/news/story/7239/912929
聯合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2015-05-20
國內本票遭犯罪濫用,監察院對警政署、勞動部以及金管會提出相關調查報告,金管會昨天表示,將會檢討,不排除廢除本票制度。
若本票制度廢除,將可望讓被詐騙、暴力討債犯罪或是重利剝削外勞的受害人減輕負擔,未來討債人必須要經過法院訴訟程序,讓法院認定是否有實際債權關係,相關被害人有機會透過法院拋開非法債務壓力。
監察院調查發現,許多不法集團或人士利用鉅額或多張本票詐害得手,每年警察機關破獲涉及本票案件超過一千件,涉案類型以放高利貸重利罪最多,詐欺罪次之,另外還有恐嚇罪等。
有本票制度的國家已不多,台灣是罕見還存有本票制度。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呂蕙容表示,金管會已接收到相關訊息,收到監察院會議記錄後,將邀集相關單位、學者以及銀行等各方討論。
呂蕙容指出,相較於國內的本票裁定制度,國外幾乎都是採用簡易判決,廢除本票制度有利弊。她說,廢除本票會增加銀行作業成本、授信債權催理流程,但並不會影響銀行債權;但廢除本票也可保障受到詐害的被害人,未來將改訴訟程序,獲得相關結果。
呂蕙容表示,目前的本票制度,只要拿出本票就有裁定結果,不會審查本票背後的實質債務關係;但若透過訴訟,法院會先追究當初簽本票的原因,若是在不清醒或是被威脅的狀況下、實際上沒有債權關係,就可透過訴訟關係舉證、維護自身權利。
◆ 買房還是租屋好? 逾8成年輕人支持前者
http://udn.com/news/story/6/914190
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2015-05-20
買房還是租屋好?一項民調指出,逾7成國人認為買房比較好,其中又以20到30歲的年輕族群最想買房,占比逾8成;各年齡層中,僅60歲以上民眾,多數認為租房好,占比66%。
內政部日前提出「青年生活住宅」政策,擬建兩萬戶便宜住宅出售給青年,不少學者、業者反對,認為是合宜住宅翻版,應該推動只租不售社會住宅;此一調查顯示青年還是偏好買房子。
房市由多轉空,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此時應以租代買,「好房網」針對「買房好」、「租房好」進行網路民調,有73%民眾認為買房比較好,不到三成支持租房好。
支持買房的主要三項理由,一是可以強迫儲蓄、二,有定安感、安全感、第三為與其幫房東繳房貸,不如幫自己繳房貸,至於支持租屋的民眾,最大理由是「買不起」,其次「房市看跌,先觀望」,第三「房租低,租屋較划算」。
以年齡層來看,以20~30歲最偏好買房,高達8成3認為買房比較好,31~40歲、41~50歲支持買房也都在7成以上;50歲以上則開始下滑,60歲以上則多數認為租房子比較好。好房網分析,隨著年齡增長,購屋心態趨於保守,主要原因是面臨退休,希望手邊留有現金,不想再扛房貸。
◆ 頂新1天炒19人 疑規避法律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81723
自由 2015-05-20
單日解僱20人 須在60天前通知
〔記者黃旭磊、顏宏駿/綜合報導〕頂新國際集團正義公司於一天內資遣勞工十九人,疑似規避「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中,單日解僱廿人適法性規定,高雄市勞工局進廠協調,要求勞資加強溝通。
勞工局進廠協調
正義公司於去年十月遭爆進口飼料用油引爆食安風暴,母公司頂新集團董事長魏應充於收押期間,承諾照顧員工生計,不過,這項承諾半年後破功,正義因業務緊縮展開資遣,六月十五日將資遣十九名員工。
正義公司員工於五月十八日投訴本報,指稱遭公司告知資遣消息,依照「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第四條相關規定,正義員工有八十五人,若單日解僱廿人,資方須在六十天前通知勞工,而這波資遣案疑似規避人數門檻,也未符合一個月告知期限規定。
高雄市議員邱俊憲昨天上午進廠了解後指出,「正義油品管理階層以低於一天解僱廿人的大量解僱門檻,外界難免質疑是公司故意規避大量解僱保護法」,去年十月即要求資方提撥足額勞退準備金,竟又發生資遣事件,提醒勞工局務必檢視不當資遣行為。
對此,正在彰化出庭的魏應充,面對記者提問,完全不發一語。他的律師則說,員工的資遣條件都優於勞基法規定,沒有所謂的「無預警或惡意資遣」。
高市勞工局勞動條件科科長羅永新指出,初步了解資遣條件優於勞基法規範,已要求公司與工會溝通,化解勞資歧異。
※ 相關報導:
* 全球勞動力 僅1/4有穩定工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0000105-260203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周二公布的報告指出,全球勞動力中僅四分之一享有穩定的工作,導致就業不安全感日益升高。
這份報告,透露全球勞動市場呈現一種明顯偏離安穩全職工作的狀況,因為短期性工作及工時不規則的工作愈來愈普遍。
全球5大金融機構涉操縱外匯 挨罰1841億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1000503-260108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1日 陳文和/綜合報導
美國司法部和聯邦準備理事會20日宣布,針對全球5大金融服務機構涉嫌操縱外匯交易市場與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Libor),裁罰近60億美元(約新台幣1841億元)。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罰款總金額刷新紀錄。國際外匯市場每天交易額達5.3兆美元。
遭美方罰鍰的5大金融機構包括瑞士瑞銀集團、英國巴克萊銀行、美國花旗集團、美國摩根大通集團與蘇格蘭皇家銀行。其中涉嫌操縱外匯被美國司法部控罪的巴克萊銀行、花旗集團、摩根大通集團與蘇格蘭皇家銀行,均已認罪並與司法部和解。瑞銀雖因率先向美方呈報交易員違法操縱外匯市場行為未被控罪,但就操縱Libor認罪。
巴克萊遭裁罰金額最高,達24億美元。原因在於,該行去年11月未加入其他各行與美國、英國和瑞士金融監理當局協商認罪和解。
瑞銀在稍早前已宣布將向美國當局支付5億4500萬美元罰款,以終結司法部針對該集團涉嫌操縱外匯市場的調查。
關於瑞銀集團在外匯操縱醜聞案的角色,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對其裁處3億4200萬美元罰款。瑞銀另將就操縱Libor支付2億300萬美元罰款。
這些大型銀行是因為交易員利用電子交易平臺的線上聊天室操縱外匯市場而遭調查控罪。美國司法部長林奇女士說,自從2007年起的5年期間,幾乎每天都有外匯交易員利用電子交易平台線上聊天室,不當操縱外匯市場,且他們的行為對全球無數的客戶、投資人與機構造成損害。
◆ 歐版QE 催生5大泡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1000099-260203
工商時報 2015年05月21日 記者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MarketWatch週三報導,歐洲央行推出量化寬鬆(QE)以來,雖然有效讓歐洲經濟擺脫萎靡困境,但這波由QE創造出來的熱錢也同樣使得歐洲資產價格大幅膨脹,導致5大泡沫正在形成之中。
第1是西班牙營建業發展旺盛。數年前西班牙還到處充斥閒置不用的房產。但自QE推行以來,該國大興土木情況再次重現。西班牙營建產出目前正以12%的年增率快速成長,是其經濟迄今發展最快的領域。水泥消費今年來增長8%,原本冷清的房市又重現熱絡。
第2是都柏林房價飆漲。在熱錢推波助瀾下,愛爾蘭房價不但較上年同期飆升16%,其首都都柏林的房價漲勢更高達22%。有「翡翠虎」之稱的愛爾蘭受這波歐洲熱錢簇擁,讓該國房市大幅轉熱,而且房價預計還會繼續飆高。
第3是德國薪資加速增長。德國在過去10年儘管是歐洲經濟成長最強勁的國家,但薪資漲幅卻相當有限。但今年情勢已丕變,德國火車駕駛在本周進行罷工,要求調漲薪資5%與縮減工時。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機構指出,受罷工影響,今年來德國損失工作天數已是去年全年兩倍。它還預估到年底,德國薪資調漲幅度可能創下紀錄新高。
第4是馬爾他資產價格大幅膨脹。該地中海小島預料今年經濟成長3.6%,為歐盟經濟增長最快速國家。此外,它的房價漲幅年初以來也高達10%,為歐元區僅次愛爾蘭,房價成長第2快的國家。不過這並非意味馬爾他競爭力突然大幅增強,事實上,它被歐元區熱錢視為是暫時安身的境外天堂。
第5是葡萄牙股市狂飆。葡萄牙在歷經4年紓困後,經濟至今不見明顯好轉,該國預估今年經濟增長1.6%,失業率仍逾13%。不過熱錢湧入,葡萄牙股市今年來飆漲25%,躍升全球最強勁股市之一。
※ 相關報導:
* 美元漲聲響 商品全面大跌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15941
美元重拾漲勢,加上中國經濟走軟的憂慮,導致商品價格全面大跌,投資人紛紛拋售從原油、銅到玉米的所有商品。高盛預期油價將跌回前波低點。
追蹤22種原物料商品的彭博商品指數20日下跌2.2%至102.8047,為2月3日以來最大跌幅,是4月28日以來最低。
* 上季GDP年增2.4% 日經濟擺脫衰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1000093-260203
日本政府周三公布,受惠於企業、家庭支出回溫以及庫存勁揚帶動,日本第1季經濟意外展現成長動能,年增幅度寫下近1年來最高,顯示日本已擺脫去年的衰退困境。
* 日本風光背後…藏隱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1000095-260203
經濟學家認為,儘管日本第1季經濟意外走強,但亮眼數據背後潛藏隱憂,因庫存和出口兩大帶動經濟擴張的推手在第2季可能降溫。此外,跡象顯示,近期日本官方GDP初值往往過於樂觀。
上季庫存貢獻日本GDP季增率的0.5個百分點,意味倘若庫存沒有增加,日本經濟成長則趨近於零。
一些專家警告,企業庫存上升凸顯消費支出依舊疲軟。
◆ 稅改納入地上權交易 排除農地農舍
http://udn.com/news/story/7243/915932
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 2015-05-21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天表示,地上權住宅是未來趨勢,房地合一稅改也將納入地上權房屋交易,將減輕地上權交易稅負,還可享有自住及長期持有等優惠,對未來地上權案帶來利多。
張盛和解釋,地上權住宅沒有土地所有權,地上權交易屬權利而非土地交易,賺錢屬權利金所得,實際利得要併入綜合所得課稅,稅率最高百分之四十五。但地上權納入房地合一稅後,可分離課稅,若屬自住,還可享有四百萬元免稅,及長期持有等優惠,稅負大幅降低。
張盛和說,院版房地合一稅改版本有兩大特色。稅率方面,短期交易稅率加重、中期交易稅率合理調整,長期持有採優惠稅率。自住免稅門檻方面,從售價改為所得額,比較合理。
張盛和表示,房地合一稅改排除農地農舍並訂定日出條款等,盡量縮小課稅範圍。因有日出條款,新稅制新上路時稅收不多;但若沒有日出條款,稅改不會通過,稅收是零。
日出條款也使徵納雙方都方便,因為明年新購屋的民眾才需要保留購屋成本及相關證明資料。
另外,房地合一稅改有三大配套,首先是土增稅的優惠同步轉軌,不會有重複課稅問題;第二是不動產奢侈稅同步停徵;第三則是未來房地合一的稅收將做為政府推動長期照護及住宅基金的財源。估計房地合一實施第五年稅收約一七○億元,第十年有二八○億元。
美為大戰作準備 視中俄為敵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2002061-260301
旺報 2015年05月22日 記者林瑞益/綜合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日前刊文指出,近日在歐洲舉行的二戰結束周年紀念活動使人意識到,自宣布勝利以來的70年中,美國在發動小規模戰役的同時,也一直在為下一場大戰作準備,而敵人就是中國與俄羅斯。
《華盛頓郵報》網站11日發表題為〈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的文章,作者瓦爾特.平卡斯在文中指出,日本在1941年12月偷襲珍珠港,這場突襲至今仍深深烙印在美國人的心中,美國人屢次用避免另一場珍珠港事件,作為呼籲增加國防開支的戰鬥口號,頗具成效。
形勢變化 40年來首見
文章提到,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丁.鄧普西上將6日在參議院防務撥款小組委員會的聽證會說,當今形勢是他40年來經歷的安全環境中最難以預料的。
大陸官媒中新網報導指出,鄧普西指這些威脅對美國的生存是「最難以預料的」,而不是最危險的。因為如今既沒有企圖征服世界的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也沒有尋求傳播共產主義的核武國家蘇聯。
不過,報導說,美國對於俄國與中國仍未掉以輕心。2015年度編列4902億美元的核心國防預算中,有相當大的部分被用於遏制主要威脅和防止發生大戰,「指的就是俄羅斯和中國」。而美國的總體國防預算,大致是中俄2014年所公布開支總和的2倍以上;中國是1360億美元,俄羅斯則是810億美元。
國防預算 勝中俄兩倍
文章指出,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美國很快進行軍隊復原,國防開支在上世紀50年代的韓戰開始增長,軍費在60、70年代的越戰進一步上升,後來在80年代繼續攀升,以便應對冷戰時期的各種威脅,像是蘇聯進行第一次核打擊的傳言,導致美國斥鉅資打造核武器和飛彈防禦系統。
文章表示,2001年發生911事件,證明美國加大開支為長達14年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以及全球反恐行動提供經費是必須的。過去以來,美國至少有2代人一直在為戰爭作準備,或者說一直處於戰爭狀態,應付各種威脅。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索羅斯:陸經濟衰 恐掀世界大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2002144-260303
投資大鱷索羅斯為人民幣請纓!索羅斯近日在世界銀行布雷頓森林會議上擔憂表示,若中國經濟健康狀況不佳,恐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對此他呼籲美國讓步,允許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裡。
知名英文財經媒體Market Watch報導,索羅斯指如果中國將出口驅動的經濟引擎,轉變為內需驅動的政策失敗,那麼中國統治者很可能會製造一個外部衝突,促進國家團結、握緊政權。若中國與美國的軍事盟友發生軍事衝突,比如日本,那麼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就處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臨界點。尤其,中國與俄羅斯的軍費一直在增加。
而花旗近日也發布報告,再度質疑中國經濟成長數據的真實性。報告指出,綜合「克強指數」、工業產出和名義GDP的變化後,中國GDP成長率可能只有5%。花旗認為,中國經濟遠比官方數據糟糕。中國經濟陷入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信貸增長下滑以及降息效果減弱的僵局。
* 北京當局急了…2天推1政策
http://udn.com/news/story/7333/918152
今年以來大陸經濟表現不如預期,華夏時報整理大陸國務院與相關部委5月以來推出的各項「穩增長」措施發現,這個月幾乎平均兩天就推出一項政策,涵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且涉及的層面從中央到地方,力道之強歷來罕見。報導形容,北京當局已經打起經濟「翻身仗」。
◆ 台灣光學晶圓記憶體 撂倒陸企
http://udn.com/news/story/7240/918252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2015-05-22
中國「紅色勢力」崛起,台灣在半導體晶圓代工、光學鏡頭,以及記憶體製造仍具領先優勢,是支持台灣科技業站穩國際舞台的要角。
但相較於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光學鏡頭一哥大立光總市值動輒千億元以上,旺宏、華邦等擁有專利、技術、產能與國際客戶優勢的記憶體廠,市值遠低於同業,需提防中國發動併購,「整碗捧去」的問題。
業界人士說,中國一旦極力投入某一產業,對該產業就會造成嚴重的衝擊。舉例而言,LED、太陽能都因「紅色勢力」介入,造成市場供過於求、價格直直落的問題,台廠必須審慎因應。
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光學、晶圓代工、記憶體仍是台灣科技業的強項,中國短期內無法匹敵,主因台灣擁有技術、產能與國際級大客戶優勢。
就個別廠商來看,鏡頭一哥大立光技術領先同業至少兩年;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也具有全球市占過半與技術優勢;記憶體廠華亞科、南亞科、旺宏、華邦等,也具備12吋晶圓群聚效應、國際大廠訂單、專利等優勢,都是中國短期難以超越。
然而,相較於大立光已成為台股股王、台積電已是台股最重要的權值股,記憶體廠相對獲得市場掌聲較少,旺宏、華邦股價更低於面額10元之下,總市值均不超過350億元。
業界人士透露,中國挾官方扶植與銀彈優勢,未來「競爭不過你,就把你買下來」恐成為常態。旺宏、華邦擁有12吋晶圓產能、自有技術與國際客戶,市值卻都比單純蓋一座12吋晶圓廠還便宜至少一半以上,需慎防中國趁虛而入,透過併購方式「整碗捧去」。
業界人士說,中國官方近年來全力扶植半導體產業發展,尤其在上游的晶片設計,積極展望整併,例如清華紫光相繼併購展訊及銳迪科,積極朝發展自主晶片目標前進,對聯發科未來的威脅不容小覷。
◆ 專家:跨界合作 台PC廠挖掘新財富
http://udn.com/news/story/7240/918260
經濟日報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 2015-05-22
台灣個人電腦品牌廠與供應鏈皆遭遇中國「紅色勢力」挑戰。市調機構IDC台灣區研究副總監江芳韻昨(21)日指出,台廠面對市場變化,需通盤思考搭上物聯網、雲端與大數據三大方向的轉型,跨界合作才能賺「新財富(New money)」。
IDC昨在台北召開科技高峰論壇,釋出市場發展風向展望。江芳韻指出,在物聯網架構下的雲端時代,品牌廠面對新考驗,尤以「軟體定義裝置」的趨勢下,使得裝置能因健康/音樂軟體改變特性與定位,品牌忠誠度也備受考驗。
江芳韻建議,台廠面對以軟體推動的新裝置需求,在硬體製造以外,更需銜接後段大數據分析的雲服務,才能發掘客戶痛點、抓住真正的需求。
江芳韻指出,在產業加值方面,過往汽車品牌廠多打安全第一、其次價格或者服務的策略吸引市場注意,而今則是出現透過穿戴結合雲服務,在科技感上帶來加分效果。面對穿戴裝置應用領域廣闊,江芳韻認為,品牌廠更需要與跨領域夥伴建立合作或溝通平台,舉例而言,在健康穿戴裝置設計,需要納入專業醫療人員意見,有助分析更精確數據。
社評-競爭優勢流失 台商危機所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2002221-260310
旺報 2015年05月22日 主筆室
大陸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稅收等優惠政策相關事項的通知》(《25號文》),替代去年末發布的《62號文》,繼續維持台商既有的稅收優惠,台商譽為「定心丸」。但這顆「定心丸」只能讓台商暫時安心,長期而言,台商真正憂患在自身競爭力的衰弱及台灣母體經濟體優勢流失。
《25號文》主旨是「新老劃斷」,已與地方簽訂的稅惠協議將繼續有效,已兌現的既往不溯;已定優惠期限的按期執行、未定優惠期限的繼續執行並設置過渡期。但是《25號文》對未來的「新優惠」設定了較高門檻:今後各地區及部門出台新的稅收優惠,要報國務院批准。
業內預計,大陸各地方政府昔日招商利器「稅惠」將面臨很大程度收縮,包括多地現有的企業所得稅「三年免、五年減半」優惠。《25號文》只不過是延長優惠、提供「緩衝期」而已,台商遲早要面對「稅惠危機」。大陸對台商的政策,原則上是比照外資、同等優先。對此,陸資一般認為部分地方政府已給台商「超國民待遇」,但在陸台商卻多認為,大陸仍把他們當外人看待,行業准入「大門」進了還有「小門」。《62號文》甫出,不少台商及台灣媒體認為大陸收縮稅惠是針對台資。
近幾個月台商的心聲已由各管道上達,大陸當局亦及時回應,《62號文》頒出僅5個月就告緩行。但客觀看,大陸整飭稅惠,確實如陸財長樓繼偉所言「不是針對台商」,而是關乎大陸對外經貿的「大棋局」。首先,大陸經濟開放格局早已不是1980至1990年代的「幼稚模樣」,大陸30年改革開放,全球資本源源湧入中國淘金,資金來源早已不再依賴港台,台商的優勢已大幅縮減。
其次,眼下北京正構建以自貿區為載體、施行「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的對外經濟模式,規範稅收、統一指標是大趨勢。習近平「一帶一路」提出後,大陸在周邊頻頻布局自貿區,未來,治理營商環境大勢不會逆轉,雖不是針對台商,亦不會單因台商而止步。
事實上,大陸各地現行稅收優惠亦有短板。多年來,大陸地方官員講政績,稅惠「一個地方一個樣」,「一屆政府一個樣」,不確定性大。習近平治下,反腐推進至各地,地方官員變數亦多,對台商而言,「人治」並不安全。整飭稅惠就是「暗箱透明化」,長遠來說,未必是壞事。
就北京而言,營商治理雖為勢必之舉,卻不可操之過急。此番緩行《62號文》,亦可見之前一紙公文「秒殺」各地現有稅惠協議,已損及陸資、外資、台資大批企業,不利政府公信力。時下大陸經濟進入低緩周期,多行業存在下行風險,北京當局的貨幣財稅政策,都應以維持市場資金寬鬆為主,切不可釜底抽薪。
未來稅收及營商治理,大陸當局更需重視策略技巧。首先應著力防止非法稅惠、防止地方政府招商惡性競爭,同時要格外關照中西部等弱勢地區、關顧企業合法利益;《25號文》要求地方出台新稅惠要報國務院,北京不妨區別地域及行業,制定實施細則,必要時甚至可「一事一議」;有消息指,未來對台灣開放自貿區,極可能是在市場准入環節就明確規範財稅政策,以免將來「翻舊帳」。
大陸已暫停清理稅惠,未來縱然取消也會保持較長的「緩衝期」,加之各地現行稅惠協定時限各異,故重啟《62號文》的可能性不大。在「緩衝期」內,台商如何趁勢化解危機?其一,勞動密集型產業須盡早撤離,向東南亞、大陸中西部轉移,台企與其他國家地區外資都該正視大陸勞動力成本上漲的現實,近期昆山和東莞的鍵盤、滑鼠廠商倒閉,正在印證這一趨勢。
其二,不準備撤離大陸的台資,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以製造業為例,台資製造業大部分核心研發部門多仍留在台灣,劃地自限的結果,難免落入低端產業的「勞動力陷阱」,今天大陸諸多製造業已擁有完整產業鏈,包括研發。前車之鑒是,HTC研發部門固守台灣,最終失卻大陸市場。台灣高端製造業研發環節應盡快向大陸轉移,搶市場先機。
其三,兩岸經濟同質化競爭日趨明顯,台資應轉向自身優勢行業,力求與陸企互補。台灣金融、物流、服務業發達,極具競爭力,這幾類產業在台經濟占比約7成,而島內人口有限、市場匱乏,上述產業若進入大陸,台銀行服務具優勢,同時可供台企在陸融資,可獲雙贏。近期福建引進台資銀行,是喜訊,但尚未形成規模,還應呼籲大陸盡快出台相關扶持措施。
※ 相關報導:
* 經濟/從資本市場看兩岸競爭力
http://udn.com/news/story/7338/91823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5-22
....從大環境來看,台灣經濟早在十多年前就步入低成長期,大陸整體經濟成長率也不再維持8%以上,但是大陸在換檔加速的過程,積極進行結構調整並朝向創新驅動的高新科技發展,已對台灣形成競爭壓力。
更深入來談,台灣這十年來產業發展的落敗,主要是沒有超越傳統的代工模式,對軟體與附加價值太過輕忽,成為發展的最大盲點,尤其忽略互聯網的重要性,讓原本領先的產業結構,明顯停滯不前。例如在網路交易最基礎的法令第三方支付法,台灣直到今年5月3日才正式實施,但已落後美國16年,也落後中國近十年,台灣不僅沒有抓緊世界上蓬勃發展的網路商機,更重要的是,過去在舊經濟中領先的企業,也因為缺乏互聯網思維的注入,競爭力無法提升。
相對來看,大陸企業卻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從雷軍的小米機、馬雲的電商,到馬化騰的微信等,如今不僅襲捲中國市場,更以國家政策形成「互聯網+」,大舉搶占各行各業及海外市場,近來小米機及微信都在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印度市場取得驚人成績,背後關鍵都是以互聯網思維贏取年輕人的心,這種策略對傳統以整合產業上下游見長的手機巨擘三星,或已耕耘很久的WhatsApp及Line,都產生巨大威脅。
因此,當台灣沒有培養出夠強大且夠創新的網路公司與企業家,只能靠老一輩企業家如張忠謀及郭台銘撐場面,如果這些典範逐漸凋零老去,台灣年輕人只能嚮往對岸的馬雲或雷軍了。
至於台灣到底要如何改變現狀?許多科技大老提出,希望能夠恢復過去的員工分紅配股制度,不過,若稍微思考一下當前的環境,就可以了解可行性不高,當台灣產業步入成熟階段,過去的獎勵政策恐怕也不適用,政府應該做的是掃除企業對內對外投資與發展的障礙,只有更大幅度的鬆綁與開放,才能讓企業施展拳腳,就像在網路發展的趨勢中,及早制定法規與遊戲規則才是要務。
此外,在鬆綁開放的過程中,與大陸的結盟與合作,恐怕是未來最重要的議題。過去台灣在許多產業如紡織、石化、面板等都曾領先大陸,但是在對岸提出合作或投資時,台灣都一味採取迴避或拒絕的態度,如今大陸產業不斷進步,台灣已從領先到被追平甚至落後,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台灣若不全面檢討改善與大陸的合作關係,目前僅存少數還能領先的產業如半導體,未來恐怕也不容太樂觀。
* 六難題無解 逼企業出走
http://udn.com/news/story/8126/918276
如果說長照險是壓垮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近來縮短工時、基本工資調漲、缺水、缺電及環保等難題,剛好合成一把掃帚,逼得企業出走台灣。
商總理事長賴正鎰表示,周休二日是國際趨勢,企業界並不反對,但希望在縮短工時的同時,應給予企業彈性的加班制度,來應付急單和季節性需求。
* 長保法 壓垮企業最後稻草
http://udn.com/news/story/8126/918303
工總等六大工商團體昨(21)日發出聯合聲明,強調長期照顧保險為社會福利的一環,不應以「照顧」勞工的名義,強制要求雇主負擔六成保費,否則企業每年將多增加361.6億元支出,恐成為壓垮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全國工業總會、商業總會,工商協進會、中小企業總會、工業協進會及電機電子公會等六大工商團體,昨天發出聯合聲明,表示贊同與支持政府針對國內人口老化趨勢建置長照法。
....蔡練生直言,很多人抱怨薪資凍漲,但基本工資調漲,加上二代健保、勞保等,合計已占員工薪資的20%推估,等於幫一位員工調薪1萬元,政府要抽走2,000元,企業寧可不調,這才是真正凍薪的原因。
他強調,政府財政不足,又要走向福利國家,卻不另謀其他財源,只想往企業「拔毛」,最後企業被迫轉單或關廠外移,傷的是政府及員工。
中國出口...全球需求新指標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20358
經濟日報 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 2015-05-23
東北亞出口長期以來一直是衡量全球需求的指標,但如今這個指標已不像以前那麼可靠,原因是東北亞的貿易結構改變,中國在供應鏈的地位大幅提升,也因為亞洲供應鏈更加集中在中國,用中國出口衡量全球需求的準確度可能較高。
經濟學人報導,用東北亞出口衡量全球需求,會面臨匯率波動的問題。美元升值時,東北亞出口到其他國家的金額會減少,但若以其他貨幣衡量或只看出口量,這些國家的出口其實很強勁。
美元去年中開始升值前,東北亞出口和已開發經濟體成長率的連結其實就已降低。
中國工資上漲使東北亞面臨其他地區的競爭,是其中一個解釋。但若進一步分析,這個說法就站不住腳。
一個較合理的理論是,東北亞貿易結構已改變。2001年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跨國企業急著把供應鏈從其他亞洲國家延伸到中國,導致當地中間財貿易爆炸性成長。
隨著中國開始朝價值鏈上游發展,中國組裝的產品已大幅減少。在這種情況下,亞洲內部的貿易必須減少,才能生產和過去一樣多的成品。中國出口一直比亞洲工廠的其他國家有韌性,就支持這個理論。
由於亞洲供應鏈更加集中在中國,用中國出口衡量全球需求準確度可能較高。若剔除匯率影響,中國出口傳達的訊息其實還算樂觀。儘管人民幣升值,今年來中國出口量仍增加5.9%,優於去年同期的成長4.6%。
◆ 政府債務飆 促民資輸血
http://udn.com/news/story/7333/920382
經濟日報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 2015-05-23
大陸經濟成長步入衰退,政府債務逐年高漲,財政收入卻在減速,大陸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債務高達人民幣20.7兆元,為了緩解資金壓力,大陸財政部、發改委和人民銀行22日共同發布新政,鼓勵在公共領域推廣PPP,引入民資「大輸血」,以防範、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公共私營合作制融資模式,市場普遍認為,當前大陸經濟增速創六年新低,政府刺激政策將加碼,導致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規模會不斷提高。
中信證券預計,僅2015年就有人民幣1.6兆元的潛在融資需求;而PPP和城鎮化建設基金將是基建的重要發力點。
大陸國務院計畫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能源、交通運輸、水利、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項目的投資。
◆ 主計總處示警 經濟面臨四風險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20383
經濟日報 記者鄭杰/台北報導 2015-05-23
針對台灣經濟今年可能面臨的挑戰,主計總處點出四大風險,分別為匯率波動、產業競爭、油價走勢以及水電供應。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匯率跟油價一樣,仍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主要國家貨幣政策走向不一,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及匯率波動劇烈,牽動原物料價格走勢,加深全球不確定性。
元大寶華綜合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指出,匯率市場波動大,不利廠商報價與控管風險,上半年因國際熱錢進出台灣,干擾匯市,推升新台幣匯價,不利出口表現,「新台幣太強,傷了出口競爭力」。
另外,官員指出,產業競爭因素仍不可小覷,大陸扶植自主供應鏈對台灣的影響愈來愈明顯,近期大陸官方更砸下1,200億人民幣扶植半導體產業,需持續關注後續發展以及因應措施。
國際原油價格雖仍處於低檔,但因其容易劇烈波動,不易掌握趨勢,一旦大幅上揚對全球經濟、供應鏈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仍須密切關注。
水電供應則是來自國內的風險因素。官員表示,水電都是廠商生產的重要因素,但供應狀況都存在不穩定性,如先前旱象嚴重,導致水情吃緊,加之近期南部部分縣市要求禁用燃煤,亦對電力供應形成威脅。官員強調,這些風險因素因變動大,在目前經濟預測中仍無法確切評估影響程度。
◆ 第三方支付學中國 會變大災難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83134
自由 2015-05-24 記者王孟倫 、廖千瑩/專題報導
第三方支付專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五月正式上路,儘管網路業者期盼打造「台版支付寶」落空,但學者強調,中國不是金融健全國家,本來就不值得模仿,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之際,我國穩健開放第三方支付,才是正確方向與道路。
學者籲 穩健開放 才是王道
爭吵長達兩年多的第三方支付,終於在今年一月通過專法,五月三日生效,金管會已開放受理申請,預計下半年,國人就能使用第三方支付儲值進行網路交易。
不過,網路業者卻狠潑冷水,認為第三方支付限制太多,不僅落後中國與美國,更缺乏前瞻性與創意。但成大法律系教授許忠信認為,「這種說法,顯然忽略國情差異」,我國銀行據點密集,支付工具多元化,而美、中的幅員遼闊,金融便利性低,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才有條件在當地蓬勃發展。
許忠信說,他擔任立委期間,就曾要求主管機關應為金管會,因為第三方支付收受大眾資金儲值,經濟部並不具有金融監理能力,無法落實風險控管;電子支付儲值涉及金流,當然要「審慎監理」。
「台灣若要學中國那一套,勢必大災難一場!」許忠信認為,中國金融制度仍屬落後,根本不值得仿效;像我國規定,儲值資金須交付信託,或禁止銷售基金等,都是合理規範,「若不做好風控,一旦支付機構倒閉,勢必衝擊金融穩定」。
第三方支付商機有限
此外,金管會引述經濟部資料,去年台灣電子商務交易金額約八八○○億元、成長率為十五%,第三方支付施行後,電子商務今年將躍升為「兆元產業」,但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直言,這實在樂觀過頭。
邱俊榮說,現在的網路交易支付模式,信用卡可以賺紅利點數,超商能直接貨到付款,現在只是多一種交易模式,難使電子商務立即大增;他分析,我國電子商務持續擴張,今年若以成長率十五%推算,或許有機會破兆元,但來自第三方支付的實際貢獻有限。
民營銀行主管也直言,線上儲值僅提供便利性,消費者網路購物是基於物美價廉,東西好,才會吸引購買,「產品本身才是重點」;而且,第三方支付專法禁止「利誘儲值」,也就是存一千元,只能交易一千元產品,不易吸引民眾主動儲值。
另外,網路業者認為,銀行缺乏龐大網路特約店與通路平台,未來在第三方支付難有生存空間,對此,永豐銀副總經理陳亭如表示,電子支付儲值涉及到金流,相較於網路業者,銀行最能提供給消費者的就是「信任」,因此,未來第三方支付之經營,銀行仍有一定的利基點。
徐宗懋專欄-美國的崩解危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5000404-260109
2015年05月25日 04:10 徐宗懋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克魯曼曾準確預測到1997亞洲金融危機,他並斷言亞洲的經濟奇蹟只是歐美資金注入的結果,並非生產力的提升。然而2008年華爾街的金融崩盤,身在美國的克魯曼卻完全沒有預料到。美國在亞投行問題上,要求中國大陸恪守金融高標準,問題是,華爾街官商一體掠奪全世界,這又是什麼標準?美國知識界經常預測他國崩潰,卻很少意識到同樣的事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亞投行斷美元金脈
美國會面對崩解的危機嗎?事實上,所有的大國內部歷史錯綜複雜,存在大小裂縫,只要外部時機不利,都有崩解的可能。1904年美國《法官雜誌》刊登的繪圖,描述中美兩國的外交戰,中國人照例被畫成大醜怪,做的自然是壞事,美國的正義感經常以醜化他人為對照,同時掩蓋了美國本身的問題。
要問美國為何會崩解?首先必須探究美國強大的歷史背景。美國地廣人稀,資源豐富,四周無強鄰,國家的發展未受到外部干擾。各國的移民抱著致富的夢想踏上新大陸,優厚的物質環境是美國最大的吸引力,催生了美式個人主義。任何人只要努力打拚都可以名利雙收,美國夢自然吸引了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在自由和創富並行之下,創造了傲人的科技成就。
此外,豐富物質的另一面就是享樂主義,享樂文化是美國軟實力的核心,舉凡好萊塢電影、流行音樂舞蹈、速食快餐、運動競賽等等,實質上都源於美式的享樂文化,其影響無遠弗屆。在這層意義上,沒有任何國家能和美國競爭,但這種優勢也有誇大的效果,譬如說,好萊塢的特效讓人驚嘆,但在現實中,如果史特龍和「美國隊長」有那麼厲害,就不會發生美國人質遭ISIS斬首的慘劇。
必須說明的是,美國軟實力優勢的基礎在於掌握全球的金融,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美國又控制了世界銀行,一旦美國發生財務問題,可以透過美元向全世界調錢。全球金脈是美國維持優勢的基礎。一旦不連貫,優勢就會快速萎縮,這正是中國大陸設立亞投行的深遠影響。當全球出現另一個金融體系,另一個足以和美元並列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國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甚至娛樂文化的整體運作,就會少掉一大半的後盾,這會限制美國對外的戰略選擇。
國力減弱危機加劇
舉例說,有記者問李光耀先生,如果美國出現更鷹派的總統,是否會對中國更強硬?李回答說:「可能會有一個鷹派的總統,但是軍方將領會告訴他…將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將要為自己的國防開支投入多少資金。」李光耀點出問題的關鍵,這很可能就是未來中美鬥爭的模式和要素。如中方試射導彈,美方也跟著試射;中方發射間諜衛星,美方也跟著發射;中方派遣軍艦到南海巡弋,美方也跟著派艦示威,雙方糾纏多年,鬥而不破,直到其中一方實在支撐不了這種昂貴的軍事活動了,這個時機點是什麼時候呢?大約在2025年,中國大陸的國民生產總值將等於美日的總和,我相信在那之前,美國的財政就受不了了,美國人民會說,幹嘛管人家的閒事呢?而且到了那一刻,美國會有更大的危機。
所有大國內部團結都建立在資源豐沛的前提上,18世紀初蘇格蘭併入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共享大英帝國的資源和榮耀,200多年間沒有分裂的問題。二戰後,大英帝國失去海外殖民地,蘇獨聲音開始出現。1997失去香港後,英國日暮西山,蘇格蘭立刻鬧著分家。美國的情況也將是如此,當美國無法從世界取得無盡的財富時,美國社會原有的裂縫將立刻擴大,主要的表現在黑白種族的對立,以及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宿怨,事實上,這正是美國這兩年面臨最大的內部危機,隨著美國國力的減弱,崩解的危機只會不斷加劇。
※ 相關報導:
* 美確定今年升息 陶冬:資金可能轉向亞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5000052-260202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近日在他個人部落格預期,全球資產配置可能在今年中出現改變。他認為,假如歐洲經濟重回不景氣,美國面臨升息和增長放緩的雙重壓力,資金可能轉向亞洲,轉向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
* 陸消費品關稅 大降逾50%
http://udn.com/news/story/7333/925308
大陸財政部昨(25)日表示,自6月1日起,將降低部分服裝、鞋靴、護膚品、紙尿褲等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稅率,平均降幅超過50%。
中新社報導,6月起大陸調降進口關稅,如紙尿褲由7.5%降至2%,降幅超過七成﹔護膚品由5%降至2%,降幅達六成;西裝、毛皮服裝以及運動鞋進口關稅降幅達五成;總體平均降幅超過50%。
* 嗶一下!用悠遊卡逛夜市 變多了
http://udn.com/news/story/7266/923458
台灣夜市商機無限大,銀聯卡、悠遊卡都陸續在夜市卡位刷卡支付,寧夏夜市觀光協會總幹事林定國表示,上周開放悠遊卡刷卡消費後,最近持悠遊卡來夜市觀光的客人持續增加,「每日持卡消費的人數,穩定增加百分之三到五左右。」
◆ 觀點-台股不振 會動搖國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6000030-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5月26日 張志榮、林燦澤
成交量,是資本市場的血液,外界也許沾沾自喜國際資金不斷匯入,但殊不知外資買的股票越來越集中,甚至把大立光股價推高到3,500元、持股快逼近50%,距離「外資企業」也只剩臨門一腳,反觀台股有一大堆亟需支援的中小型企業,盼不到成交量甘霖,本益比低到離譜,長此下去,勢必會動搖國本。
或許有人會說:「991億元的台股上市櫃合計成交量還在可接受範圍內」,但看看對岸的陸股,滬深兩地成交量合計飆破2兆人民幣,兩岸資本市場優劣高下立判,「台股被邊緣化」已是進行式,下一個可能直接把台股打趴的,就是陸股吸引台資企業掛牌。
誠如新普董事長宋福祥日前示警,台資企業若到陸股掛牌,享受的是50至60倍本益比,比台股的15倍高出甚多,更何況,陸股成交量大,對國際資金吸引力強,說不定還會引發台股排擠效應。
實際上,台灣身陷「兩岸魔咒」以致難以自拔,資本市場只是其中一環,越怕被對岸吃掉就越不敢開放,導致綁手綁腳至深陷泥淖,除此之外,台灣內部還自我聰明,搞出一堆如證所稅等,把自己推向深淵的政策。
台股5月中旬遭到明晟(MSCI)持續雙降全球新興市場與亞太區除日本外指數權重,陸股漲勢持續吸引國際資金青睞,未來如果MSCI又進一步將大陸A股納入指數成分,勢必影響壓縮台股權重下調,屆時對台股資金排擠效應將持續且明顯。
※ 相關報導:
* 房市急凍 六都量跌19.8%
http://udn.com/news/story/6/923782
台經院今天公布4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2.87點,雖然較3月上升1.96點,但是六都不動產交易卻較去年同月下跌19.8%,台經院副研究員劉佩真表示,六都房市已經進入急凍期,預期未來3至5年國內房市將進入景氣修正期。
* 自宅免稅400萬 換屋族適用
http://udn.com/news/story/7243/923208
房地合一制提供出售自用住宅免稅額400萬元優惠,財政部決定,不以換屋為要件。新制施行後,出售明(2016)年元月以後取得的房產者,不論是否換屋,均享有獲利400萬元以下全額免稅的優惠。
經濟/隱憂再現 台灣經濟必須轉型
http://udn.com/news/story/7338/92331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5-25
主計總處上周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將今年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從2月預估的3.78%大幅下修至3.28%,降幅達0.5個百分點,主因是出口及內需成長全面減速。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台灣經濟即處於2%至3%左右的貧血式成長,主計總處也因為預測和現實差距太大、屢屢下修預測值而備受批評。去年台灣經濟頗見起色,GDP成長率多次上修,全年成長率達3.74%,躍居四小龍之首,也讓施政績效欠佳的馬政府雀躍不已,更看好今年能夠再創佳績。孰料好景不常,最近各項總體數據顯示國內經濟又出現反轉,究竟是短期現象?抑或是中長期趨勢?應予深入探討。
台灣是高度開放的海島型經濟,出口占GDP比重將近七成;出口及其衍生的國內投資和消費對經濟成長貢獻估計六至七成,因而出口是決定經濟榮枯的最關鍵因素。前幾年因為國際景氣不佳及ICT(資通訊)業等主力產業競爭力下滑,導致出口持續低迷不振,嚴重衝擊台灣經濟表現。去年因為主要出口市場美國經濟的強勁復甦,以及ICT業受惠於來自美國蘋果公司iPhone 6面世及大陸品牌行動裝置大幅成長而增加的代工訂單,出口顯著復甦,也帶動GDP成長回升到3%以上。
然而,這一波出口景氣未持續太久,今年1、2月出口已微幅下滑1.3%,3、4月衰退幅度擴大至8.9%及11.7%;除因油價下跌導致部分石化產品出口總值減少外,最重要原因是iPhone 6及大陸行動裝置熱潮已過,導致代工訂單大減,這也讓台商出口競爭力隱憂再次浮現;去年才掙脫泥沼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面板、LED及太陽能等所謂「四大慘業」,會否再現危機,備受關注。
更令人擔憂的是,大陸正進入成長減緩的經濟「新常態」,台商又高度依賴大陸市場,勢必影響台灣出口的長期動能。另一方面,大陸積極發展進口替代產業,紅色供應鏈快速崛起,已嚴重侵蝕台灣業者的競爭力。根據最新統計資料,大陸進口零組件比重已從1992年的60%降至目前的35%,進口替代直線上升,大幅降低對台灣零組件出口的依賴。馬政府執政七年,兩岸貿易大幅開放,但對大陸出口占總出口比重不增反減,反映的正是紅色供應鏈的日益完整。最近北京更投入龐大資源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對台灣最具出口競爭力的半導體業構成與日俱增的威脅。此一結構性問題可說是台灣經濟最大的隱憂。
內需動能不足,包括投資和消費成長減緩,也是未來須密切注意的另一經濟問題。國內資本性投資長期不足,產業投資又過於集中在ICT產業,受景氣波動影響甚大;近年民間投資熱潮集中在房地產及受觀光客大增刺激的觀光旅館等相關行業,但隨著政府打房措施相繼出籠,以及預期明年若政黨輪替可能進一步抑制房價並導致陸客來台減緩等效應,未來民間投資持續減緩已很難避免。
金融風險升高,亦可能影響內需動能。去年股市重返9,000點,最近甚至一度站上萬點,在財富效應帶動下,有助刺激民間消費及投資,但今年美國聯準會升息已箭在弦上,一旦貨幣政策回歸常軌,全球股市和債市皆將面臨劇烈調整,台灣金融市場也難免受到波及,進而造成內需的緊縮效應。
面對經濟的諸多隱憂,朝野皆應捐棄成見,共同努力提振出口及內需,避免經濟的再度反轉。當務之急,應大力解決企業缺水、缺電、缺地、缺人才、法令規章紊亂、公權力不彰等投資環境惡化問題,催化產業升級再造;另一方面,朝野應立法尋覓穩定財源,大力投資可以改善人民生活及環境品質,因應高齡化及少子化社會的各項基礎設施,兼收擴大內需及改善經濟結構之效。雙管齊下,加速台灣經濟轉型,化解隱憂,打開新局。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台塑示警 「紅潮」鋪天蓋地
http://udn.com/news/story/7241/925505
台塑四寶在今年股東會給股東的營業報告書中都提到,中國大陸業者對台灣產業造成競爭威脅,南亞更表示,面對大陸崛起深感憂慮,大陸近年來積極支持自家產業本土化,這股「紅色供應鏈」將擴大成形,已威脅台灣產業發展。
◆ 科技人轉檯 避紅色風暴
http://udn.com/news/story/7240/923423
經濟日報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2015-05-25
科技人近年陸續跨足農業或生技產業,從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威剛董事長陳立白,到TPK宸鴻董事長江朝瑞,都是看好農業或生技產業可避開中國「紅色勢力」來襲的壓力。
宣明智因為學中醫的兒子的關係,投資宣捷生技,以幹細胞業務為主力;陳立白則是相中冬蟲夏草,投資慕求生技,還開了家創意廚房;江朝瑞入股易宏,標的是牛樟芝。
這些科技人轉戰生技業的原因,主要厭倦電子業動輒上百億元的大型投資,卻往往在中國業者加入之後,便陷入一片殺價競爭、血本無歸的問題。
江朝瑞創辦的TPK在觸控面板領域面臨中國同業搶單。相形之下,農業與生技目前都是中國尚難與台灣抗衡的產業,尤其牛樟樹是台灣獨有樹種,「大陸人想學也學不了」,曾吃過中國加入競爭的虧的江朝瑞,自然對牛樟芝很有興趣。
◆ 沒人…海外工程難到手
http://udn.com/news/story/7496/925499
經濟日報 記者郭及天/台北報導 2015-05-26
昨(25)日參與亞洲基礎建設商機論壇的專家均表示,過去台大土木系曾是第一志願,如今沒有人要唸土木系,土木工程師不受重視,加上人才斷層加上工程人員外語能力不足,讓工程業在海外爭取標案競爭力降低。
亞新董事長莫若楫表示,國外最大的工程顧問公司有4.5萬人,台灣最大的工程顧問公司才1,800人,今年土木技師考試竟然沒有人報名,就是因為工程師不受重視,20年來沒有加薪。
中國土木工程水利學會理事長呂良正認為,政府並不重視土木,例如營建署建研所有編預算進行建築研發,但土木相關研發都由民間單位出自出錢作,目前行政院長、副院長都是土木背景出身,是建立土木研究所最好的時機。學用落差、技師薪資低,企業因經營環境造成投入研發人力短缺,都使競爭力降低。
工程技術顧問公會理事長曹壽民指出,工程業者外語能力不足,會影響台灣業者在海外拿工程的技術和價格的競爭力。
◆ 創新讓深圳競爭力超越香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6001037-260310
旺報 2015年05月26日 鄭博文
陸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15年版城市競爭力藍皮書,13年來,香港首次掉落榜首,深圳成為大陸最有競爭力的城市。若對照日前深圳舉辦「廣東科技創新大會」,深圳成果驚豔世界,可以看出深圳應該歸功於近年來帶動經濟成長的新模式:「創新」。做為大陸在2008年規畫的第一個創新型城市,深圳現階段成績,其實是實至名歸,也證明產業或城市的轉型,要靠「創新」。
強化都市創新能力
對照台灣,多年來產業轉型升級,沒有顯著成績,主因在地方政府缺乏創新能力,協助產業與廠商技術升級或引進。從許多先進國家發展經驗來看,維繫城市或區域競爭力的關鍵,在於創新系統(體系)的建立。
南韓於亞洲金融風暴時,國民所得當年腰斬,只有台灣的一半,但透過城市與區域創新系統的建立,全面發展技術創新能力,讓產業迅速恢復並快速成長,南韓國民所得早在2004年恢復、並些微超越台灣,目前國民所得遙遙領先台灣。因此,台灣確實有必要強化地方政府、尤其是6都的創新能力。
反觀大陸,於2006年由當時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大陸全國科技會議上宣布,中國大陸到2020年,要建成創新型國家,目標落實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畫綱要(2006-2020)》中,並由國務院發改委與科技部分別制定計畫,推動國家創新型城市方案。發改委負責試點城市有17處,科技部則有42處,有8處重覆,合計全大陸試點城市有51處,深圳是所有城市的領頭羊,目前深圳科學園區,有幾千家新創業公司。
大陸兩部委的戰略思路,都以提升自主創新為主線。發改委4大任務分別為:加強統籌規畫協調,強化城市創新功能;健全區域創新體系,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推進城市產業升級,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建設創新友好環境、促進創新產業發展。
科技部的任務有8項:確立城市創新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大力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和創新基地建設;加強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營造激勵創新的良好環境;推進體制改革和管理創新。
從這12項任務內容來看,是大同小異,可互相補充。其中5大戰略為:實施開放創新戰略、產業優先戰略、人才強市戰略、知識產權戰略、名牌驅動戰略。6大工程則包括:實施創新載體與體系建設工程;實施產業發展創新工程;實施社會發展創新工程;實施創新人才引育工程;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工程;實施創新環境優化工程。
個別領先整體落後
從大陸創新型城市的規畫或方案內容,其實不難發現,台灣的城市,尤其是6都,也有建設創新型城市跡象,有些項目甚至如醫療、公共衛生領先大陸城市,但就是缺乏一個整體規畫,因此在創新型城市的推動氣勢,台灣不如大陸,創新是世界未來經濟的發展重點,台灣自然也不例外,深圳市的成功故事值得台灣深思。
城市創新工作一向不是台灣地方政府的施政重點,對照大陸已有51處城市(區)在推動創新型城市,台灣各地方政府應該好好補強。兩岸城市合作打造創新型城市議題,可做為台灣地方政府補強的第一步,同時提升彼此間的自主創新能力,讓自身的產業能順利轉型升級,並培育未來產業,使經濟發展能持續成長,讓市民不擔憂失業。
(作者為國立屏東大學副教授)
財經大論戰 QE…是毒藥還是解方?
http://udn.com/news/story/8185/927853
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 2015-05-27
美國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Bernanke)昨天旋風式訪台,與央行總裁彭淮南會面,並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中研院院士管中閔、中信銀董事長童兆勤等財經巨頭在商業周刊主辦的「全球經濟大未來」論壇上對談。
印鈔救市 重創東南亞
柏南克任內在種種財經政策都失靈下,推出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印鈔救市,讓全球經濟逃過長期萎縮的螺旋效應。但QE造成資金在全球各地流竄,匯率大幅度波動,原物料價格上揚,使東南亞及新興市場的資產泡沫化,也對台灣造成很大的影響。
國內財經巨頭向柏南克提問,他一手推動的QE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熱錢流竄等於是以鄰為壑等,柏南克則一一回應。
馬英九 請益台灣策略
作風低調的彭淮南,趕在論壇開始前與柏南克有場閉門會面。彭淮南就QE及經濟長期停滯問題交換意見。彭淮南離場後,馬英九總統緊接與柏南克見面,交換對當前亞太地區和世界整體經濟局勢的看法,也對台灣未來的長期經濟發展策略向柏南克請益。
彭淮南 當面挑戰QE
彭淮南特別將過去發表過的文章「國際貨幣國家應負起促進全球穩定的責任」交給柏南克參考。彭淮南在文中表示,先進國家採取極寬鬆的貨幣政策,防止金融體系崩潰,未必有利全球經濟,反而衝擊新興經濟體,干擾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
柏南克:各國自我承擔
柏南克則回應,美國經濟規模占全球的百分之廿五,美國經濟復甦,對貿易往來國家都有好處。他強調,推動QE是為了解決美國國內的經濟問題,貨幣貶值只是副作用。
柏南克認為,各國金融體系有落差,只要採浮動匯率影響就不大;但部分干預匯市、採固定匯率政策的新興國家影響較大。他說,各國為協助製造業出口,而採壓低、固定匯率的貨幣政策,就要承擔被他國貨幣政策影響的後果。
管中閔 也質疑QE
管中閔則質疑,直接干涉外匯市場從而影響貨幣價格,與實施QE政策,差別是一個是直接手伸進去,一個是手放到別人口袋再伸進去,「只是兩種不同說法」。
張忠謀:貧富差距惡化
論壇壓軸由張忠謀與柏南克對談,張忠謀提問,全世界該如何解決社會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希望能從美國經驗中,協助台灣解決貧富差距惡化、社會流動下降的難題。
柏南克此次來台吸引台灣各界菁英前來朝聖,包括台灣金控董事長李紀珠、台灣工銀董事長駱錦明、華南金控董事長劉燈城、玉山銀行董事長曾國烈、凱基銀行董事長魏寶生等均到場。前副總統蕭萬長出席柏南克晚宴,希望在較輕鬆的場合裡,向柏南克請教台灣經濟未來的航向。
※ 相關報導:
* QE以鄰為壑?柏南克 是英雄還是壞蛋?
http://udn.com/news/story/8185/927847
美國聯準會(FED)爭議性的量化寬鬆(QE)政策去年十月退場,這項等同印鈔票救市的措施六年來實施了三波,配合趨近於零的超低利率,讓金融市場度過了雷曼兄弟倒閉風暴,對促進美國經濟成長與就業也有些正面效益。
不過,這些非常規政策長期實施,讓美國熱錢流向各國,加上日本、歐洲等許多國家比照辦理,低成本資金大量投入房地產和金融市場,在各地造成資產泡沫、貧富差距擴大等副作用,把美國金融問題變成全球社會問題。
....另外,「銀行家」雜誌去年六月公布,二○一三年全球前一千大銀行稅前利潤達到新高的九千兩百億美元,超過危機前的水準。樂施會的報告也指出,世界前百分之一富豪擁有的財富,從二○○九年占全球財富的四成四成長到二○一四年的四成八。
換句話說,這些年來QE和零利率的效果,有如劫貧濟富。
* 柏南奇:貶值救出口 風險自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7000407-260102
而談到干預外匯市場,柏南奇說,刺激國內經濟成長與干預貨幣是兩件不同的事,人為干預會造成貨幣戰爭,但如果是為了刺激國內經濟,雖然會影響匯率下降,但那只是政策所導致的副作用,且增加國內經濟可抵銷匯率的波動,因此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QE是不是天外飛來一筆,柏南奇表示,在金融海嘯期間,儘管美國為穩定金融體系,祭出許多計畫,短期利率更是在2008年時期降至零,但美國經濟還是繼續衰退,QE就是為解決這個狀況才應運而生的,且強調自己過去做過很多相關研究,並非「棄其他國家不顧」。
* 柏南克護QE 人為干預亂匯市
http://udn.com/news/story/8185/927745
....柏南克昨日應商業周刊之邀來台演講,在與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中信銀行董事長童兆勤對談時指出,不贊成讓貨幣貶值增強出口競爭力,理由是:為刺激國內經濟實施QE,匯率貶值只是副作用,所以美國不會反對歐洲QE;但若是人為干預、伸手進匯市,並未增加貨幣供給,就會引發貨幣戰爭。柏南克舉例,歐洲實施QE會使歐元貶值,導致美國出口競爭力下滑,但歐洲經濟變好後需求升溫,歐洲對美國進口增加,彌補了歐元貶值對美國的影響。
至於柏南克是否想過美國QE對全球造成的衝擊?柏南克說,自己每年有十多次與各國央行代表開會的機會,「有些人在公開場合批評我,私底下卻鼓勵我放手去做」,因為美國經濟產值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美國好、大家也會好。
* QE風潮狂吹…日歐跟進 一場貨幣大戰!
http://udn.com/news/story/8185/927845
....美國雖然帶頭實施QE造成美元貶值,美國部分國會議員和一些政治人物卻指控日本等國操縱匯率,他們宣稱美國的QE是為了度過金融危機,日本QE卻是故意壓低日圓,讓日貨在美國更便宜,使得美日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美國產業一年少了近九十萬個工作機會。
美國許多議員還以此為由,要求在跨太平洋夥伴協訂(TPP)中必須加入懲罰匯率操縱國條款,讓日本官員啼笑皆非。
* 側記/彭總裁不滿:QE干擾全球金融市場
http://udn.com/news/story/8185/927855
五月廿六日下午,彭淮南神情嚴肅,顯得有備而來。面對記者的追問,他先淡淡的說「今天只是來say hello!」然而,在簡短的握手、拍照後,他開門見山對柏南克抗議:「你的QE帶來很多副作用!讓我們很煎熬(suffer)」
短短五分鐘談話,彭淮南多次伸出右手食指指向對方,以強烈的肢體語言,表達對美國QE的不滿。他並遞上二○一四年應《The banker》之邀撰寫的文章,要柏南克「給點評論」。....全世界敢跟柏南克當面嗆聲的,恐怕也只有台灣這位十一A總裁了。
* 張忠謀:貧富差距怎解 柏南克:教育關鍵門票
http://udn.com/news/story/8185/927842
....他問柏南克,全世界該如何解決社會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
柏南克回答說,美國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美國夢確實沒有過去容易。他說,現在美國收入排名最後百分之五的人、要擠進前百分之五比歐洲還難。但不平等本身不一定是壞事,重點是要給不同階級晉升的機會,教育是達到階級流動的關鍵門票。
柏南克強調,世界上有很多有錢人不是問題,但有錢人主宰政治過深就不是好事。
* 台薪資倒退 柏南克驚訝
http://udn.com/news/story/8185/928489
美國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閃電訪台,邀請柏老來台的商業周刊也特別針對台灣低薪問題請益,柏南克「很驚訝」台灣實質薪資出現倒退的情況。柏南克認為,台灣經濟成長率比人口成長率還要高,照理說實質薪資應該多少有成長,他建議台灣要往價值鏈更高的位置移動。
* 柏南克建議台灣:轉為更倚重「內需」
http://udn.com/news/story/8185/928500
台灣高度仰賴出口,許多科技廠商獲利經常受匯率波動影響,柏南克來台訪問時指出,台灣是非常高度發展(sophisticated)的經濟體,擁有經驗充足的消費者,若想擺脫匯率波動影響之苦,可嘗試轉變為更倚重內需的形態,減少對世界其他地區的依賴,同時降低對美元及對全球金融的敏感度。
....柏南克分析,一個經常帳多年來都是順差的國家,對全球景氣變化會更敏感,所以中國選擇降低經常帳順差、改變成長模式,轉為更仰賴內需的型態。對台灣來說,台灣是個非常高度發展(sophisticated)的經濟體,擁有經驗充足的消費者,其實可以嘗試轉變為更依賴內需的形態。
全球勞動生產力 增速放緩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27743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2015-05-27
2014年全球每名勞工的平均產出(即平均勞動生產力)成長率僅2.1%,低於1999-2006年間平均年增2.6%的水準,且幾乎所有區域都明顯減緩,凸顯出生產力成長偏低已成為全球經濟成長減緩、生活水準難以提升的主要肇因,並使稅收短缺、政府負債增加成為長期問題。
美國經濟研究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指出,依據大部分國家官方公布的產出與就業數據計算,去年只有印度及非洲下撒哈拉區的生產力加速成長。
該組織首席經濟學者范艾克指出,2014年全球成熟經濟體生產力平均成長0.6%,低於2013年的0.8%。全球「總因素生產力(TFP,涵蓋技術水平、投資與勞工數量)」下降0.2%,顯示企業把勞工、廠房及機械轉化成產品與服務的效率偏低,而且「是一種全球性現象」。
各國財金決策官員對此深以為憂。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表示,美國生產力疲軟是「近年來工資上升緩慢」的肇因之一;聯準會經濟學者指出,美國生產力成長率從2005年就開始減緩。
英國生產力已八年未成長。財相歐斯本已將提升生產力作為新政府最優先的經濟事務。
經濟研究聯合會指出,先進國家早在金融海嘯前,生產力成長就已減緩,其中歐洲與日本從1990年代就開始,主因歐、日對新科技的調適速度緩慢。現在新興市場也同樣減緩。
※ 相關報導:
* 5大因素…讓生產力成長不夠力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27744
金融時報指出,近年來至少有五項因素拖累生產力成長,分別是投資低、創新豐收期結束、部分創新未被計入生產力、時間因素及服務業效率成長緩慢。
* 美經濟亮眼 今年升息機率大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27732
美國4月耐久財訂單萎縮,但資本財訂單連兩月擴增,預告下半年企業投資將回升。此外,新屋銷售增幅比預期大,全國與20大城市房價續漲,5月消費者信心意外上升,更強化今年升息的預期心理。
* 紅潮來襲 傳產、金融有商機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27705
....野村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楊尚倫分析,台灣4月外銷訂單大減,反映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後,長線對台灣電子產業不利;不過,中國市場的轉變,也是部分台系企業的轉機,不需全然悲觀。
楊尚倫對台灣經濟面、政治面與資本市場關係的關注度極高。他點名,中國「製造成本上升」、「生活水準提高」是台灣零售供應鏈廠商的營運契機,像是已將生產基地轉向東南亞的運動服飾代工廠,及市場需求揚升的自行車、隱形眼鏡產業,甚至布局對岸有成的富邦金,都是未來趨勢的受惠者。
至於電子業,則有受惠、受害之分。如技術領先、搭上產業升級主流的鏡頭龍頭大立光,伺服器業務進步的廣達等,即使紅色供應鏈崛起,還是能坐擁一片江山。
* 雙向參股 兩岸金融市場首例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27801
中信金控收購大陸中信銀行旗下「信銀國際」,被視為複製「富邦華一」模式進軍大陸,因為華一銀行與信銀國際都是外資銀行牌照;兩者不同處在於,富邦金僅取得華一銀行八成股權,但中信金控是百分之百收購。不過,若論資產和分行網點數,富邦華一銀行規模仍然領先。
此外,富邦金參股大陸,一直是單向,不管是最早的廈門銀行或華一銀行,以及未來的徽商期貨,都未同步引陸資參股富邦金;中信金控與大陸中信集團此次達成「雙向」參股投資,創下兩岸金融市場首例。
* 吳總帶頭併 壯大中信金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27740
中信金寫下兩岸金融參股首例,負責中信金併購業務的總經理吳一揆功不可沒。
吳一揆2010年3月升任中信金總座以來,持續推動國內外併購、參股壯大金控版圖。2011年起,一路收購大都會人壽、宏利人壽、台灣人壽,打造銀行與保險獲利雙引擎;對外則收購日本東京之星銀行、參股大陸農銀人壽,現在又準備與大陸的中信銀行雙向參股,堪稱中信金發展壯大的靈魂人物。
據了解,這樁兩岸金融業相互參股,因雙方對於價格、股權比重各有堅持,一開始洽談過成並不順利,雙方幾經搓合,歷時兩年才拍板定案。
挪威經濟幸福 冠全球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32257
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 2015-05-29
德國和美國均邁向經濟復甦,但德國因積極擴大投資教育和基礎建設,經濟成長轉化為福址的效果優於美國。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28日公布2015年「可持續經濟發展評估」報告,挪威在所謂的經濟「幸福」評估中高居榜首,前十名有五名是北歐國家,且前十名除新加坡外,全由歐洲包辦。BCG一共調查148個國家和香港,獨缺台灣。BCG台北辦公室的解釋是,許多數據來自於台灣非會員國的國際組織,因此無法取得可納入分析的完整數據。
BCG跨越官方採用像國內生產毛額(GDP)、通膨、失業率等一般指標,納入對健康、教育、基礎建設的投資,還有像GDP成長率波動和所得不均等非傳統指標。
調查發現,中國近年來經濟成長卓有成效,但受到空氣汙染等因素等影響,所能轉化為經濟福祉的速度較慢,但比印度快。香港排名遜於日本,但優於南韓。
主持這項研究計畫的BCG合夥人畢爾(Douglas Beal)指出,「長久以來,全球和各國領導人一直採用GDP作為經濟成就的指標。若以福祉的視角來看世界,就可以發掘單看GDP 所看不到的結果。」
金融時報引述BCG的報告指出,美國排名落在第17名,主要是「收入平等」表現不佳,在十個分項中有八個落後,尤其是基礎設施。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全球福祉排名 陸第76環境分數最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9001024-260303
據波士頓諮詢公司《2015年可持續經濟發展評估報告》指出,在全球148個經濟體的「福祉」排名中,高居榜首的是挪威,大陸僅排名第76位。在前10大經濟福祉國家中,有5個是北歐國家,而新加坡是唯一的非歐洲國家。墊底的是最近幾年飽受戰火蹂躪的中非共和國。
◆ 一帶一路 打造六大經濟走廊
http://udn.com/news/story/7333/932202
經濟日報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 2015-05-29
大陸啟動「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規劃,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指出,大陸正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規劃「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六大經濟走廊建設。除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將提供資金支持,國開行則預定投資將近1兆美元(約新台幣30兆元)。
匯集亞歐國家領導人出席的「亞歐互聯互通產業對話會」,27日在「一路一帶」西部輸紐重慶舉行,張高麗出席該會強調,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規劃六大經濟走廊建設,要促成利益融合的亞歐經貿開放大市場, 推進亞歐互聯互通產業合作。
規劃一帶一路沿線的「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六大經濟走廊建設,除了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備援,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李吉平透露, 國開行預定投資近1兆美元,涉及60個國家、包括煤氣、礦產、電力、電信、基礎設施、農業等總量超過900個投資項目,投資資金超過8,900億美元。
李吉平表示,國開行優先投資的重點領域為「設施聯通」,將支持大陸企業設備出口、工程承包、投資等方式,參與沿線國家的設施建設,其中以具體落地的包括中國-東亞油氣融資合作、中俄石油融資合作等項目。
※ 相關報導:
* 歐盟同意台灣加入EEN網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9000066-260202
我與歐盟經貿合作大突破!歐盟成長總署昨(28)日宣布同意我國加入歐洲企業網絡(EEN),我方以外貿協會為首的團隊,隨即成立「企業歐洲網絡臺灣商業合作中心(EEN Taiwan)」,6月3日歐盟成長總署總署長Calleja將帶團訪台,此為歐盟最高層級來訪官員,也是歐盟首次組團來台。
* 台積電:創新 不怕紅色供應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9000549-260110
半導體龍頭大廠台積電昨舉辦全球技術論壇,亞洲業務資深處長蔡志群表示,台積電去年共有335個新產品定案,總生產135萬片12吋晶圓;面對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威脅,他認為,保持創新才是台灣業界唯一的出路。
台積電共同執行長魏哲家說,台積電去年投入4700位研發工程師、投資近19億美元,推出210種製程提供客戶完成約8800種產品;在11條生產線,產出826萬片約當12吋晶圓,目前擁有456位客戶,更重要的是每星期新增1位客戶。
蔡志群也強調,台積電所有技術成長背後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用來支援客戶夥伴的創新,永遠站在客戶背後,讓他們在舞台上展現各自風采。
馬凱/為彭總裁的專業與勇氣喝采!
http://udn.com/news/story/7340/932407
聯合報 馬凱(經濟評論者)2015-05-29
讓我們為台灣的金融專業人士鼓掌!一手促成美國三次QE及零利率政策的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來台演講。演講之前,央行彭總裁即直言以告,聯準會的三次QE產生許多副作用,讓我們備受煎熬;並送上「國際貨幣國家應負起促進全球穩定的責任」一文,文中直指發行國際貨幣國家為搶救金融體系崩潰而不斷向外輸出貨幣,衝擊新興經濟體,干擾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刺激股市,卻難以提振經濟。諸般振聾發聵的論點,毫不假借地當面直陳,其專業與勇氣,愧煞多少頂著光環的經濟大師,豈可不鼓掌喝采?
柏南克的回應則言詭而辯。他否認寬鬆貨幣政策是人為降低匯率進行貨幣戰爭,而是刺激國內經濟成長的手段;而且採取貨幣政策壓低匯率鼓勵出口,各國要自負風險。此說有二謬:其一,當美國推出QE,又採取零利率政策,對其國內企業並無直接助益;因為在套利、套匯的誘因之下,美國資金大舉流竄新興市場,國內流動性反受擠壓,不利於企業投資增產;反倒是美國資金外流,造成美元在國際市場供過於求,而大幅貶值,以低價搶奪國際市場,實乃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伎倆,與直接操縱匯率搶市從事貨幣戰爭的國家相較,反而有失光明磊落。
其二,從事貨幣戰爭以低價刺激出口的國家本應自負風險,但主其事者若為主要國際貨幣發行國,即不可同日而語;因為所操縱者既為國際貨幣,國際金融體系當隨之地動山搖,造成無比嚴重的外溢效果,又豈可以一句自掃門前雪敷衍?
柏氏又說,寬鬆貨幣導致美元貶值只是副作用,而且國內經濟回溫反可抵消匯率波動。前者已如前述,為主目標而非副作用;後者則顯屬外行話,幣值大貶激勵出口而帶動國內經濟回溫,這是第一階段;隨著出口大增而導致對美元的需求增加,以及美國經濟相對看好吸引各國資金紛紛湧入,使美元升值,這已是第一階段目的達成之後的後座力;二者豈可相提並論?
柏南克也透露,每年與多國央行總裁會面,他們表面譴責,私底下卻非常鼓勵美國實施QE,尤其採取浮動匯率的國家如歐洲、日本,毫不抱怨。面對這樣的說法,央行彭總裁必須立即嚴正聲明,我國央行向來抗議QE,絕不會私底下鼓勵。更可笑的是,柏氏所指毫不抱怨的國家,如歐洲、日本,正是先後追隨美國實施QE的同路人,豈足以做為各國支持QE的證據?
身為一個學習經濟學一輩子的人,翻遍歷代大師著作,從未見過支持以零利率、印鈔手段救經濟者,反而兩皆被視為大逆不道。印鈔救市的禍患人盡皆知;零利率更一舉摧毀資本市場調配資源的價格機制,後患無窮。二○○八金融海嘯爆發之初,由於其禍害與威力被過度渲染造成無邊的恐懼;當是時也,為及時搶救,倉卒採取悖逆正道的非常手段,或可諒解。但緊急時刻已過,仍食髓知味、一不做二不休,波及全球金融穩定及往後長時間資源錯置,造成長久後患;始作俑者,請稟著學術專業及良知,拿出更好的說辭!(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 經濟/競爭力排名的虛與實
http://udn.com/news/story/7338/93233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5-29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日昨公布最新的世界競爭力排名,台灣表現較去年進步兩名,在61國中排名第11、亞太國家中排名第三,僅次於香港及新加坡。這樣的成績固然值得肯定,但國際排名的進步對很多國民而言,總有一種脫離現實、虛有其表的距離感;消除這種虛、實之間的落差,才是IMD評比的真正意義。
IMD競爭力排名的評比共有四大項目,台灣表現都不錯,包括「政府效能」排名第九、「經濟表現」第11、「企業效能」第14等,只有「基礎建設」退步一名,掉到第18。除了基礎建設外,其餘表現都比2014年進步,值得給自己拍拍手;特別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三個亞太主要競爭對手都只有中段班的表現。其中,日本從21名跌至第27,南韓排名25,中國則是第22名,顯示我國在過去一年的努力獲得關注及肯定。
多年來,台灣在各項國際經濟評比的表現其實不俗,但社會、產業甚至外資卻越發無感。這種「考試成績悖離實際表現」的疑慮,可能比屢屢拿獎狀的喜悅要嚴重許多。例如若把台灣看做是國際股市的一支個股,則理論上,在競爭力評比名列前茅的情況下,理應要受到投資人的青睞才對。然而,我國外人直接投資(FDI)表現卻長年無起色,在今年的單項評比中排名倒數第14。這種績優股卻沒行情的現象已經很弔詭;韓國競爭力遠低於我國,外人投資金額卻是我國的三倍,更加凸顯成績與實況脫節的嚴重程度。
換一個角度觀察,恐怕也會得到相同或類似的結果。一國的國際競爭力或許有多重定義,但基本是指一國滿足國際市場需求,同時維持並創造國民實質收入的能力。因此,理論上,競爭力愈強的國家,創造國民財富的能力也應該愈高。排名在台灣前面的十個國家,包含美國、香港、新加坡、瑞士、加拿大及挪威、瑞典等,似乎都能符合這個定義,但台灣的競爭力與創造國民財富間,也出現了嚴重的背離與落差。
很多數字都能反映台灣近年實質收入不增反減的問題,最近網路流傳的一篇文章,更做了鮮明對比。這篇文章放了幾張20年前(1995年)報紙的徵人廣告舊照:一家貿易公司的秘書起薪32K,快遞及送貨員起薪30K,而當年台北市信義區的房價是一坪29萬元。20年後,這些工作的起薪幾乎沒變,但信義區的每坪房價早已破百萬。
這種國際競爭力排名上升,但人民的實質收入未顯著增加的「特殊案例」,除了很值得IMD及我們自己的政府好好研究分析外,其背後延伸的經濟與社會不穩定問題,更需要正視。IMD的評比項目無法看出這些不斷擴大中的壓力點,但在今年的報告中已經指出,台灣今年的挑戰在於促進社會凝聚力與社會融合,以及增加就業機會與收入平等,其正是用「警語」來補充評比排名無法顯現出來的問題。簡言之,就業機會增加及薪資成長只是基礎,如何提升不同階層間收入的公平性,以及提升實質的消費能力,更是凝聚社會共識的基礎。
這些評比的「虛」與大家生活經驗的「實」,困擾了台灣十年。過去評比成績一好,政府就大肆宣傳、沾沾自喜,表現退步就怪在野黨怪環保,這一、兩年可能逐漸感受到社會早因這種虛實背離的問題而冷眼相對,因此相對低調。這是好的開始,但淡化國際評比的重要性充其量只是避免引發爭議,仍無助於問題的改善及化解。因此,仍期勉權力在握的當政者負起責任,盡全力消除這種虛實背離的落差,讓績優股獲得投資人的支持,讓競爭力的果實讓全民共享。
社論-美元逆勢升息的孤狼效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30000031-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5月30日 主筆室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葉倫證實,如果美國經濟一如預期持續好轉,聯準會預料將會在今年調升利率。聯準會副主席史丹利·費雪接著也發出同樣的訊息,表示將以漸進與相對緩慢的方式,將短期利率調升至3.25%至4%。千呼萬喚的聯準會升息行動,終於在葉倫與費雪的證實下,揭開了序幕。
但是,與歷史上多次聯準會升息截然不同的是,葉倫主導的升息行動,既緩慢、規模也小。聯準會從2013年5月宣布開始退出量化寬鬆(QE),部署加息政策至今,已經超過兩年的時間,聯準會所謂的加息政策連「漸進式」都談不上,這段期間日本、歐洲以及中國的量化寬鬆政策卻是閘門大開,全球金融市場資金水淹鼻孔,股市出現史無前例的全球多頭走勢,歐洲與日本的債券利率更創下前所未見的全面零利率紀錄。
葉倫的加息猶如小學課本「狼來了」的寓言,如今投資人不只認為加息只是再一次狼來了的空言,而且相信就算葉倫真的在九月開始加息,來的也只是一隻小狼,殺傷力有限;頂多咬死一兩隻小羊就吃飽了,金融市場成千上萬的羊群們可以繼續歡喜吃草,享受難得的資金盛宴。
2015年的歐洲希臘債務違約,以及聯準會的升息,正是此波金融盛宴當中兩隻象徵性的小狼。希臘債務雖高,但是絕大多數的希臘國債,已經掌握在救援的歐洲三駕馬車(Troika:指IMF、歐洲央行、歐盟執委會)帳上,希臘退出歐元區與否,實際上跟台灣的苗栗縣債務危機一樣,都只是茶壺內的風暴而已。
美國聯準會的升息也是如此,在資金氾濫的環境下,聯準會升息有專業與道德上的義務。但是葉倫細心呵護得來不易的經濟復甦火種,滿心不願意踏出升息的那一步,如今說出九月、或者可能延到十二月,的確是被市場逼迫的最後選擇。由於葉倫已經宣布將不會參加八月的傑克森洞央行總裁會議,這個會議與九月的聯準會FOMC(公開市場委員會)時間相隔僅有三周,葉倫例外不出席的決定,顯現九月的公開市場委員會很可能就是加息的時點。
更重要的是,就算葉倫在九月啟動升息機制,美國將非常可能成為全球唯一逆勢升息的國家。美元利率水準率先走高,歐洲與日本維持零利率,中國甚至還會繼續在快速降息的軌道中下滑,因此與歷次的聯準會升息不同的是,這隻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孤狼,後面並沒有其他的狼群跟著,全球氾濫的資金將會湧入美國,推高美元的價格,也抵消升息對市場的負面衝擊。
因此我們看到,在葉倫發表升息談話之後,美元匯率升值成為焦點,觸發了新一輪的日圓、澳幣、紐幣、加拿大元兌美元匯率的貶值。日圓朝向125美元關卡貶值,已經回到2007年至今的8年低點;澳幣與紐西蘭幣都貶至近期的低點,加拿大元兌美元的匯價也在短短三天之內貶值1.77%,貶值幅度僅次於日圓。
至於兌美元升值最為敏感的亞洲新興國家貨幣,則出現更強烈的波動,特別是在5月25日周一當天,新加坡幣兌美元一日之內貶值0.4%,印尼盾貶值0.25%,泰銖一日貶值0.5%,馬來西亞幣更出現一天0.79%的大幅貶值,新興亞洲市場有可能是聯準會這隻孤狼出現的第一個受害者。
另外一個兌美元顯著貶值的則是黃金,在葉倫發表升息評論前後,國際黃金價格從每盎司1,232美元快速跌至 1,186美元。過去三個月黃金價格一直在每盎司1,200美元上下波動,如果「美元升值」是聯準會升息的最主要效應,那麼黃金以及與美元波動負相關的大宗物資,也將是美元升息的反向指標。
以九月的時間點來看,葉倫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加息,至今還有整整三個月的時間,全球低度成長的經濟一時之間不會有戲劇化的轉變。各國央行的寬鬆盛宴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往錢多的地方去」仍然是投資市場的主流思維,「唯一逆勢升息」的效應,正是投資機構將美元視為資金避風港。在歐亞操作的獲利轉以美元資產存放,預期中的葉倫「非典型升息」看起來並沒有太大的傳染力,反而又創造了金融市場操作的獲利機會。
※ 相關報導:
* 美首季GDP 下修為負成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30000065-260203
美國周五公布廣受市場矚目的今年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修正值,受到貿易赤字擴大與企業重建庫存不如預期影響,季增年率從初估的微升0.2%下修至萎縮0.7%,確認首季經濟萎縮,凸顯美國年初景氣異常低迷。
* 習近平談十三五 拉動消費薪資
http://udn.com/news/story/7333/934526
被視為最能準確傳達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意向的微信公眾帳號「學習小組」,昨(29)日發表「習近平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權威判斷」文章。文章指出,習近平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環境複雜、於我有利、機遇存在、任務艱巨」,並對「十三五(2016-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提出十大目標。
....這十大目標分別是1、保持經濟增長;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3、調整優化產業結構;4、推動創新驅動發展;5、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6、改革體制機制;7、推動協調發展;8、加強生態文明建設;9、保障和改善民生;10、推進扶貧開發等方面取得明顯突破。
* 人行示警 信貸風險顯現
http://udn.com/news/story/7333/934523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日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5)》預示經濟風險,指出信貸風險顯現,從產能過剩行業,向上下游企業和其他行業,從小微企業向大中型企業蔓延,導致銀行資產的下滑壓力加大,面臨不良貸款升高的壓力。
人行指出,新增不良貸款以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和信用卡三項產業最突出,合計占全部新增不良貸款的80%以上;另外鋼鐵、水泥、電解鋁、船舶、光電、煤炭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債務違約現象較為突出,因企業間互保、聯保現象普遍,成為銀行業不良貸款的「重災區」。
* 央行金融報告 提四大風險
http://udn.com/news/story/7239/934570
中央銀行昨(29)日發布金融穩定報告;央行官員指出,今年下半年影響金融穩定的四大變數,包括美國升息、全球景氣復甦不如預期、中國大陸經濟走緩及國際油價反彈。
央行官員指出,台灣金融體系到目前為止仍維持穩定,但主要國家貨幣政策走勢分歧,將是影響下半年金融穩定的最大變數。例如美國將於今年升息,但歐洲、日本仍持續量化寬鬆,下半年國際金融市場恐動盪加劇,民眾要多留意風險。
* 彭淮南:貨幣戰 IMF應主持公道
http://udn.com/news/story/7239/934065
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特地摘要印度央行總裁拉詹(Raghuram Rajan)的演講內容,指出央行政策不應忽視國際責任,量化寬鬆政策(QE)等非傳統性政策,將造成其他國家涉入危險的競爭,呼籲IMF等國際組織主持公道,劃下遊戲規則的紅線。
美國準備升息,但歐日持續寬鬆,台灣像是夾在航空母艦間的小船,一旦航母掀起漣漪,小船就要面對激烈晃動。
聯合/中國夢與紅潮來襲的世紀挑戰
http://udn.com/news/story/7338/93627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2015-05-31
國發會發布最新景氣報告,四月份國內景氣掉到代表「低迷」的藍燈;主計總處上週亦大幅下修今年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台灣經濟警訊再現,主要的原因皆指向出口衰退,其中對大陸出口衰退更是長期隱憂。大陸是台灣最重要的市場,也是台商「中國夢」之所繫,如果兩岸貿易出現反轉,對兩岸關係的負面影響將難以估計,是以,找出問題癥結,尋求解決之道,已刻不容緩。
台灣的出口占GDP比重將近七成,出口及關聯的國內投資及消費對GDP成長的貢獻率,估計在六、七成左右,外銷對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最近幾年,台灣經濟屢屢陷於二%到三%的「貧血式成長」,主因就是出口持續不振。從統計數字來看,最近三年,出口成長率介於負二.三%至二.七%,整體經濟表現自然不佳。今年一至四月,出口負成長六.二%,如果下半年不能扭轉出口衰退情勢,今年經濟前景堪憂。
我國對大陸出口,包括香港在內,占總出口比重高達四成,是台灣第一大出口地區。過去,我對大陸出口經常是二位數成長,但近年快速下滑,最近三年平均值近乎是零成長。今年一至四月對大陸地區負成長六.五%,衰退幅度高於整體出口。更令人擔憂的是,對大陸出口長期下滑趨勢,已嚴重衝擊馬政府以開拓大陸市場為主軸的貿易及兩岸政策。
倒帶至馬政府上任之初兩岸關係逐漸融冰,二○○九年兩岸展開全面直航,其後又正式啟動ECFA談判,當時南韓媒體創造了Chaiwan一詞,形容新崛起的「中國(China)+台灣(Taiwan)」的經濟合作。亦即,結合中國龐大的資金及市場,加上台灣卓越的產業經驗及人才技術,形塑的強大競爭力及龐大經濟效益,不僅讓南韓企業感受到很大威脅,也讓很多兩岸的貿易競爭對手倍感壓力。
台商的「中國夢」,在ECFA開啟的大陸對台灣開放市場和「讓利」的經濟思維下,不斷發酵與膨脹,也成為馬英九總統二○一二年成功連任的重要因素。然而,開放和「讓利」卻抵擋不了兩岸整體經濟情勢變化,這場「中國夢」也漸被形容為「紅潮來襲」的大陸競爭威脅所驚醒。
從整體經濟情勢看,大陸已進入成長減緩的經濟「新常態」,去年GDP成長率已降至七.四%,今年第一季再降至七%。實際情況其實比官方數據更差,專家估計,可能只有五%至六%的成長。預估未來十年,大陸經濟平均成長率頂多只有六%左右,因而進口需求亦將大幅減緩。這樣的「新常態」,勢必影響台灣出口,再加上外商在大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台商在大陸市場占有率亦將進一步削弱。
另一方面,大陸為突破困局,亦積極打造經濟升級版。很多大陸企業更抄襲台商成功經營模式,和台商搶錢、搶人、搶技術、搶市場。這幾年,紅色供應鏈快速崛起,已嚴重侵蝕台商競爭力,台灣主力出口產業包括資通訊(ICT)、石化業等皆飽受威脅,部分ICT業者甚至淪為大陸品牌代工廠,情勢變化令人唏噓。
大陸更不遺餘力發展進口替代產業,根據世界銀行最新報告,大陸進口零件比重已從一九九二年的六十%降至目前的卅五%,眾多在大陸設廠台商亦逐漸在地化,向台灣採購零組件比重大幅降低。台灣近年對大陸整體出口能夠勉強維繫,主要是靠台積電等半導體業的強勁出口成長,以及大陸觀光客來台等服務輸出大幅增長的彌補。現在,北京正投入龐大資源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陸客來台亦逐漸飽和,對台灣經濟構成極為嚴峻的挑戰。
民進黨執政八年,在兩岸政策上被批評為「鎖國」,嚴重削弱台灣競爭力;但馬政府執政七年,缺乏完整的規劃和配套,一味強調開放和「讓利」的兩岸政策,也出現嚴重侷限性,和經濟現實差距愈來愈大。
中國大陸崛起,台商的「中國夢」絕不是空想而已;「紅潮來襲」也是全球競爭無可避免的現實。這兩者,都是台灣須面對因應的世紀挑戰。二○一六年台灣將進入新的里程碑,不論誰當選新任總統,能否從馬、扁的兩個極端走出第三條路,將是決定台灣經濟興衰的另一個分水嶺。
※ 相關報導:
* Fed準備升息 新工具就緒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36098
只要美國經濟表現不會更差,聯準會(Fed)9月升息似成定局,且已開始準備因應升息的新政策工具。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研究主管麥安德魯斯(James McAndrews)29日發布報告,介紹Fed升息所搭配的新政策工具,目的是要在升息前,減少與影子銀行往來。
這項名為「隔離結算帳戶」(segregated balance account ,簡稱SBA)的工具,可作為Fed其他升息機制的輔助工具,降低Fed直接和貨幣市場基金等所謂影子金融業者交易的需要,將在貨幣政策傳達上提升銀行業的角色。
* 黃金亮點 美經濟數據 打趴金價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36486
受制於美元強勢回歸,加上美國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表現強勁,給予聯準會(Fed)提前升息更多的信心,使得金價重挫回吐前2周漲幅,且再度失守每盎司1,200美元關卡。
* 救經濟 社科院學者喊人民幣應貶
http://udn.com/news/story/7333/936079
大陸社科院高級經濟學家張明指出,過去一年亞洲貨幣競貶,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卻引導人民幣對主要貨幣升值,成為亞洲最強勢貨幣,卻也讓人民幣匯率嚴重背離經濟基本面。他主張,人民幣應適當貶值,才有利出口與經濟增長。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不能靠人民幣貶值來刺激出口,眼看大陸經濟成長「保7」目標岌岌可危,讓人民幣貶值以拉動疲軟出口救經濟的倡議,也開始燎原。
* 諾獎得主:學界獻策 陸成長之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31000719-260301
曾在1997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Myron Scholes 30日指出,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除了一般認為得益於出口導向外,政府聽取學界的建議並擁有學習調整的能力,是經濟增長的另一深層原因;他主張商學院要透過實踐去應用理論,「世界就是『實驗室』。」
....Myron Scholes指出,海外的主流觀點多認為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得益於出口導向型經濟和學習他國經驗、吸取他國教訓,他認為背後還有一深層原因,即大陸公共政策在促進經濟增長實驗並檢驗是否奏效,發揮了關鍵作用,他認為中國學習和調整的能力十分卓著,政府聽取學術界的建議是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大因素,而光華管理學院就扮演關鍵的獻策角色。
◆ 電商怪象 假交易成另類產業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31000345-260108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31日 李道成/上海報導
大陸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迅猛,不僅讓傳統百貨商場競相淪落到只能主打餐飲,並且還創造出龐大的商機;有人靠電商教學營業額單月就突破1600萬人民幣(下同,約8000萬元新台幣),有人靠製造網上假交易闖天下自成產業鏈,也有代工企業直接從電商世界裡創造品牌。
原本從事ERP軟體設計、品牌行銷多年的上海老A電商學院董事長吳元軾,在偶然的機會下,利用線上教學,傳授如何利用電商賺錢,沒想到虛擬世界中為數龐大的網上小賣家,竟讓他才成立近2年的線上電商教學業務,去年12月就突破了單月1600萬元營收。
千萬賣家難竄出頭
從小由台灣移民阿根廷,在加拿大完成高等教育,還曾擔任淘寶大學EMBA資深講師的吳元軾認為,淘寶網上賣家超過千萬,90%以上虧錢,如何能賺到錢,難度不輸給傳統行銷通路。
才成立2年的老A電商學院,目前已吸引了數萬個網路小賣家與企業用戶,在大陸電商業界小有名氣;過去主攻ERP、CRM軟體設計的吳元軾指出,除了傳授網上行銷技巧外,他還提供各種免費軟體,還有網上銷售的大數據,讓眾多小賣家心甘情願每年拿出8000到1萬多元不等的學費。
聯盟互助業績灌水
為了擴大網路事業版圖,除了持續增加線上教學的用戶外,吳元軾還有更大的野心;他規畫在龐大線上教學的用戶基礎上,成立利潤均享的「社區電商分銷平台」。準備與地方政府合作,利用各城市的軟體園區,培訓年輕人成為專業分眾的小賣家。
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做買賣,不僅假貨不少,甚至許多交易數字也是創造出來的。上海台樂品牌策畫公司總經理李俊煌就透露,在電商世界中,有很多賣家聯盟會互相製造交易紀錄,甚至有買賣家合作,業者與物流業合作的現象,線上假交易已形成另一種產業鏈。
刷單造假有利造勢
目前是大陸華東月子餐第一品牌的廣禾堂,連續參加4次淘寶網的雙11促銷活動後,去年終於突破600萬元的營業額,並首度擠進中國母嬰孕產品的前10名。
親自督軍電商銷售的廣禾堂董事長鍾宇富指出,原本他的品牌銷售是第4名,但在最後90分鐘風雲變色,在同業祭出刷單造假業績的部隊後,這家台資品牌才掉到第7名。
熟悉電商平台的台商就說,在大陸網路世界中,不僅產品要賣得好,還要會造勢;造假有時竟也能創造品牌與業績。
亞洲衝基建困境…錢不夠用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37700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2015-06-01
亞洲目前迫切需要大量的鐵路、公路、港口、電廠等基礎設施,但各國政府與跨國金融機構只能提供一小部分亞洲社會所需的成長及發展資金。亞銀雖開始推動一些計畫,使公共與民間部分的金融資源相結合,但規模仍與需求相差太遠。
例如繁榮且擾攘的馬尼拉,基礎設施需求便十分緊迫。馬尼拉都會區共有1,200萬人口,而市內國營鐵路公的單軌火車,使用的仍是日本「除役」的列車,車廂內還能看到日本的站名牌子。
馬尼拉市菲律賓國家鐵路現在只剩七列火車,每天跑26班,難怪火車上永達是人擠人。儘管各界國都體認到有必要擴大並提升鐵路網,但卻因為政府財政緊絀而遭到擱置。
現在亞洲開發銀行(ADB)已發動一項公、私合夥的計畫,全面翻修及強化馬尼拉的鐵路營運。亞銀與菲律賓開發銀行於5月15日簽署協議,為菲律賓政府的全國鐵路更新計畫提供建議;估計總金額達38億美元,鐵路全長公里。
亞銀提供協助的項目包括選擇承包商與籌集資金,使民間部門業者更容易參與這項菲律賓空前的鐵路建設計畫。
亞銀5月初舉行的亞塞拜然年會上,已同意八家銀行參與全亞洲的公、私合作開發計畫,包括三家日本銀行。但亞銀本身的資力,遠不足以因應亞洲基礎設施的資金需求。
雖然亞銀已決定在2017年前將每年的貸款上限提高到200億美元,但只占亞洲一年8,000億基建需求的2.5%而已。
亞銀新行動的的主要挑戰,在於各項建設計畫完成後無法展現充分的投資報酬,因此一些企業懷疑公、私營合夥團隊難以發揮效率。
中國雖然已領頭成立亞投行(AIIB),但也只能提供亞洲基建資金需求的一小部分。
※ 相關報導:
* 日圓狂貶 泡麵咖啡逆勢喊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1000339-260102
日圓貶貶貶,你以為買日貨都可以撿便宜了嗎?那可未必。哈日族大啖的日製泡麵近日可能要逆勢漲1成,日式咖啡更要漲3成。日本食品進口商解釋,因為很多日製食品,原料也是進口的,日圓大貶導致製造成本增加,因此產品售價不跌反漲。
* 南韓家庭負債攀升 引發隱憂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37712
即使美國升息導致資金流出新興市場,南韓或許不會遭逢像2008年資本大量外逃所引發的動盪,因為現在對外資的依賴度已經降低。這個亞洲第四大經濟體的隱憂主要來自不斷攀升的家庭負債。
根據路透報導,截至3月為止的一年,流入南韓的資本總計155億美元,僅為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前一年的三分之一,當年流入的資本總計462億美元。金融危機後流入南韓的資本減少,主因是短期海外借款從之前的310億美元驟降至4億美元。
....南韓家庭的財務槓桿規模在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甚至比就在2008年抵押貸款泡沫破裂前的美國還要大。
* 經濟學人︰中股已成瘋狂賭場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85441
英國經濟學人(Economist)雜誌表示,中國股市已成瘋狂賭場(crazy casino),股市與經濟基本面走向兩個極端。目前融資餘額已逾2兆人民幣,相當於3%中國GDP,「由這麼大的負債來支撐,牛市一旦結束,修正的力道會更驚人。」
經濟學人在5月26日以「中國股市:瘋狂賭場」(China’s stockmarket:A Crazy Casino)為題發表專文指出,中國股市向來被視為「賭場」,因為漲跌跟基本面無甚相關,近期更是各走各的路,邁向兩個極端。中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掉到7%,為6年新低,股市卻在過去一年漲逾一倍。
經濟學人說,泡沫究竟在哪裡?大型股或銀行股,其價值目前或許還合理;小型股就不一樣,尤其是創業板的科技公司,本益比高達130倍,在國際間,即使是成長潛力十足的科技股,本益比頂多40-50倍。「創業板現在看起來很像1999年那斯達克網路公司泡沫化前夕。」
* 5月PMI 跌破榮枯線 「不是好現象」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38419
中經院今日公布台灣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1.1%,不但連續第二個月走跌,且經季節性調整後的指數首度跌破景氣榮枯分界線50%;中經院長吳中書說,台灣景氣擴張趨緩,「這不是好現象」。
* 社論-做好教練兼裁判 大陸經濟或可順勢轉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1000055-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6月01日 主筆室
....中國與當年的日本與亞洲四小龍仍有部份差異,讓經濟結構轉型存在一些變數。首先,有別於前述5國在經濟轉型期,可仰賴尚未達到高峰的人口紅利發展內需市場,安渡轉型陣痛,中國卻已受「未富先老」所苦,人口紅利期雖至2033年才結束,但高峰期(2010年)已過,勞動人口總數開始走下坡。
其次,中國經濟結構失衡的問題相當嚴重。過去高度依靠投資帶動經濟成長的模式,導致債務快速累積,其占國內生產毛額比重由2007年的130%膨脹至2014年的220%。中國國務院為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採取監管及抑制影子銀行規模成長,使地方融資平臺資金來源急速萎縮,加上房市調控亦造成土地出讓收入大幅減少,恐使地方政府融資來源不足,無力進行各項建設。
第三,大國相應的差異化,讓中國經濟轉型比起當年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更考驗政府的頂層管理能力。雖然中國目前人均GDP仍偏低,僅有7,589美元,但若從出口產品的種類與品質、沿海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來看,現今的中國比日本和亞洲四小龍轉型時期的發展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面對目前經濟趨緩的態勢,中國當局首要任務在於先穩住持續下滑的經濟、快速推升且維持國內需求,以及促使產業結構更多元化等。同時,為防止人口未富先老對內需成長的傷害,政府必須建置一個強勁、廣泛的社會安全網,以降低居民的預防性儲蓄,並提高企業分派股息和股利等,讓民眾樂於採取消費性金融,方可增加終端消費。對中國而言,「大國」雖是經濟轉型的負擔,卻也有無限延伸的優勢可運用。況且,有當年東亞諸國經濟轉型的經驗在前,中國邁向轉型之路的策略已相當明朗化。成功與否,端視上位領導人分寸拿捏的藝術罷了。
◆ 第三方儲值轉悠遊卡 喊卡
http://udn.com/news/story/7239/937684
經濟日報 記者韓化宇/台北報導 2015-06-01
立法院財委會已初審通過「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修正案,開放電子票證(如悠遊卡)與第三方支付業者(如歐付寶)可互相兼營業務。然而,電子票證與第三方支付之間的儲值金額「雙向互通」,因第三方支付業者集體反對,金管會已決定暫不開放。
所謂「雙向互通」是指,第三方支付的網路儲值金額,可以移轉到電子票證內;而電子票證的儲值金額,也可移轉到第三方支付的網路儲值帳戶內。
舉例來說,一名學生在歐付寶儲值1,000元,他的學生證與悠遊卡結合,他可以使用學生證在便利商店消費,搭乘捷運。當儲值金額不足時,便從歐付寶移轉500元到悠遊卡內。
假設這名學生再用歐付寶帳戶內所剩餘的500元,在網路上購買一本書。這種將實體與虛擬世界結合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包括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票證業者興趣都很濃厚。
不過,第三方支付業者卻擔心,因電子票證發展多年,使用通路廣,連夜市都逐步可使用悠遊卡,而第三方支付才剛上路,一旦電子票證與第三方支付之間的儲值金額可以互相流通,後者的儲值金額勢必大量流向前者,所以希望金管會不要開放「雙向互通」。
因為第三方支付業者反對,電子票證與電子支付的雙向互通,將變成單向流動。也就是說,民眾在電子票證的儲值餘額,可以移轉到電子支付帳戶,但是在電子支付的儲值餘額,不能移轉到電子票證帳戶。
官員透露,第三方支付業者規劃發展的O2O模式,是與「行動支付」結合,比如民眾到商家購物,用手機接觸感應器,或使用QR Code掃描功能等方式付款,款項從消費者的第三方支付儲值帳戶,移轉到店家的儲值帳戶內。
金管會官員表示,包括悠遊卡、一卡通、愛金卡icash及遠鑫HappyCash卡等電子票證的流通卡數,已高達6,000萬張;第三方支付業務5月3日才上路,目前尚未有業者獲准營業。
為了幫助第三方支付業者成長茁壯,所以初期僅會開放電子票證的錢移轉到第三方支付,不會開放「雙向互通」。
※ 相關報導:
* Android Pay 未演先轟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1000066-260202
....Android Pay其實是以Google Wallet為基礎,但功能定義上,Android Pay是完成針對行動支付應用所設計,因為Google利用其開放性架構的應用程式介面(API),讓開發者可以將Android Pay內嵌在App服務中。
....除了美國市場,大陸是所有行動支付業者的必爭之地,蘋果Apple Pay至今仍無法敲開大陸市場大門,但Android Pay卻有機會直接卡位,最大的不同在於蘋果iOS及Apple Pay是封閉型系統,與大陸的行動支付業者如銀聯、電信商在某些程度上是處於競爭狀態,但Android Pay卻讓大陸銀聯或電信商、第三方支付業者可以攜手合作,進一步打造客製化的行動支付。
中韓簽FTA 台灣被取代金額估逾千億
http://udn.com/news/story/8205/939867
經濟日報 記者杜宗熹、吳父鄉╱綜合報導 2015-06-02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昨(1)日在南韓首爾正式簽署,是大陸迄今為止對外簽署覆蓋議題範圍最廣、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FTA,待雙方國會批准後正式生效。
我國工業局分析,中韓FTA前八年不讓面板降稅,看似獲得八年的「免死金牌」,實際是大陸提供本土面板業八年的「保護傘」,使其加速發展茁壯,並以各項手段吸引南韓、台灣高階面板技術赴大陸投資生產,厚植大陸面板技術實力。
石化產品方面對我短期衝擊有限,但產業關切的聚氯乙烯(PVC),大陸對南韓分五年減少35%關稅,大陸卻對台灣PVC課徵反傾銷稅,衝擊我石化業。
新華社報導,由大陸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和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尹相直代表簽署。除了貨品貿易,也包含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17個領域,另外還有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採購、環境等議題。中韓雙方貨品貿易自由化比率均超過稅目的90%、貿易額的85%。
中韓FTA的中文版還未公布,根據南韓官網公布的英文與韓文版全文顯示,共分為22章,涵蓋商品國民待遇及市場開放、原產地證明、48小時內通關、衛生及食物衛生措施(SPS)、減少貿易技術障礙、商討服貿開放負面清單、貿易糾紛解決、智慧財產權、山東威海與韓國仁川自由經濟示範區等多項領域協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王金波表示,南韓的化妝品、時尚產品會降價,這是最快顯現的效果。此外,汽車零組件、原材料等進口成本降低,長遠的效果是降低整個大陸下游產業鏈的成本。
王金波表示,包括液晶面板和鋰電池、汽車零組件、石化原材料、高端化纖、化學原料等將受到影響。未來在旅遊業、影視娛樂業等領域,限制會逐漸減少。
據經濟部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的評估,中韓FTA對我影響是「短小長空」。生效第一年受衝擊的產業包括石化、紡織成衣、玻璃;生效第十年時,被取代的產業再擴及鋼鐵、汽車、面板、偏光板及工具機,被取代金額上升到42.5億美元(約新台幣1,314.8億),其中有逾七成源自面板。
※ 相關報導:
* 中韓三部曲 FTA→服貿→投資
http://udn.com/news/story/8205/939913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昨(1)日完成簽署,雙方承諾,未來生效後,將在二年內以負面清單模式,繼續開展服貿談判,並基於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開展投資談判。換言之,中韓FTA還有增加更多開放項目的空間。
* 對台衝擊/別擔心…降關稅時程長 影響有限
http://udn.com/news/story/8205/939935
針對中國大陸與南韓完成FTA簽署,並兩年內啟動服貿與投資談判,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認為,中韓FTA簽訂尚未生效,生效時間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衝擊不會太快產生。
李淳表示,以製造業來說,台韓出口到中國主要項目是半導體,但半導體本來就零關稅,至於鋼鐵、化學原料等,關稅調降的時程拖很長,影響也有限,「台灣製造業面對的主要挑戰,不是中韓FTA,而是大陸紅色供應鏈、國產化政策。」
* 對台衝擊/10年後…8產業出口 韓取代千億
http://udn.com/news/story/8205/939936
經濟部表示,石化、紡織成衣、玻璃、鋼鐵、汽車、偏光板、面板、工具機等都受到影響。初估十年後,台灣八產業(面板、機械、汽車、石化等)被韓取代的出口金額將達一千三百一十一億,國內生產毛額(GDP)下降零點一三個百分點。
◆ 製造業M型化 危機擴散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39894
經濟日報 記者劉于甄/台北報導 2015-06-02
中華徵信所昨(1)日公布「2015年版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結果顯示,2014年美國經濟走揚,帶動全球景氣復甦,台灣5000大企業營收總額成長4.94%,創下五年新高,但當中隱含產業M型化發展危機,且趨勢正在惡化。
中華徵信所調查指出,台灣5000大企業2014年營收成長家數3,061家,為近四年來首次回升到3,000家之上,顯示六成企業營收都正成長。但產業貢獻並不均衡,製造業在5000大企業的獲利占比逾50%。近三年內,製造業的營收規模平均是服務業的2.26倍,稅前盈餘平均是服務業的2.5倍。
深入分析製造業獲利分布,獲利前三大企業分別為台積電、鴻海和華亞科,合計稅前盈餘高達4,958億元,占全體製造業稅前盈餘比重的40.46%,獲利集中度高,顯示台灣製造業經營績效浮現M型化趨勢。
中華徵信所所長張大為指出,若比較2014年5000大企業中製造業營收淨額前5%與後5%企業的純益率,前5%企業的純益率高達6.76%,但後5%的純益率則為-16.92%。
過去五年來,前5%公司的獲利能力保持平穩,但後5%不僅在過去五年中有四年純益率為負數,且近三年純益率更呈連續衰退,可看出在全球競爭下,台灣製造業的M型化趨勢正在惡化。
張大為認為,要化解製造業M型化危機,必須藉由「大拉小」,以大型企業全球化實力扶植本土供應商,同時以先進製造帶動產業供應鏈轉型升級。
另外,兩岸製造業已走向競爭,尤其大陸啟動「2025年製造強國計畫」,台灣要改變產業外移的成本競爭觀念,增加研發成本,以鞏固全球供應鏈地位。
※ 相關報導:
* 學者:景氣爬了5年 開始向下循環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39866
台灣近期各項經濟指標「直直落」,從出口不佳、內需減緩到景氣亮藍燈,外界擔憂景氣拉警報。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昨天指出,台灣從金融海嘯後,經濟表現從谷底翻身,經過五年上升後,現在已進入向下循環(down cycle)。
他說,「過去五年爬得不高,跌的力道也不會太深」,整體表現雖比去年差,但不致會嚴重下滑。
◆ 財經觀點/面對紅色挑戰 開創全新供應鏈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39247
聯合報 記者劉俐珊整理 2015-06-02
中國大陸經濟高成長期不再,近來台灣政府官員、產業界人士頻提出「紅色供應鏈」警訊,對台灣產業而言,紅色供應鏈的的替代威脅,也將成為新常態。
放眼望去,台灣的關鍵製造業,似乎只剩半導體還保有整體優勢和競爭力,其他如光學、資通訊等產業,都轉向小而專精的「利基」(niche)市場,面板更是岌岌可危。舉例來說,以往一支手機從內到外,台灣可以全都包辦,但隨大陸手機產業崛起後,未來,我們或許只剩耳機配件、相機鏡頭能有所表現。
檯面上的關鍵產業,都是過去產業政策下的產物,若要因應紅色供應鏈挑戰,勢必得砍掉重練,創新、升級是唯一出路,大陸擁有先天的市場優勢,企業研發能力急起直追,再加上積極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在地供應鏈技術只會不斷進化;大陸後發先至,不只反映於「硬梆梆」的製造業上,軟性的產業,如影視業,也被苦苦追趕。
反觀台灣,我們的市場開發能力,因代工生產型態,已停滯多時,產業創造價值原地踏步,薪資凍漲便成了鐵證。
另外,大陸台商對台採購原物料、零組件策略調整,在深圳以家電代工起家的艾美特,石化原料多對台灣採購,但隨著台灣石化政策調整,導致原物料價格波動,轉單至其他國家非難事。
紅色供應鏈,反映了兩岸產業競合的現實,背後脈絡是兩岸經貿從「深水區」走向「惡水區」的板塊位移,令人憂心的是,多數人以為台灣面對的僅只有經濟結構的調整問題,事實不然,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系統性風險」,國內的社會、政治系統失能,影響經濟運作秩序,讓我們在面對紅色供應鏈時更脆弱。
危機或許能成為轉機,如何解紅色難題,解答或許由中南半島國家提供,包括泰國、越南、緬甸等國家,我們和這些國家不只有產業、經濟、投資往來,還有更深層的文化和社會連結,若能轉換為商業合作關係,或許有一天,雙方能合作共創出一條全新顏色的供應鏈,找到生路。
(本文由致理技術學院國貿系副教授張弘遠口述)
社論-「大到不能倒」與「大到只罰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2000066-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6月02日 主筆室
美國司法部與美國聯準會日前同時對歐美5+1合計6家銀行,開罰約58億美元(相當於1,780億元台幣)的罰鍰。司法部發布聲明指出,花旗(citi)、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巴克萊銀行(BARCLAYS)、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已就共謀操縱歐元與美元匯率認罪,加上率先與監管機關合作而免於在此案遭起訴的瑞士銀行(UBS),合計五大銀行已經就相關的刑事檢控認罪。花旗將因此須支付9.25億美元罰鍰,巴克萊、摩根大通、蘇格蘭皇家銀行各須支付6.5億、5.5億、3.95億美元。不過,在此案中免於被起訴的瑞士銀行,另須就操控LIBOR(倫敦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一案支付2.03億美元罰鍰。這是五大銀行與美國司法部認罪協商後,雙方同意的價碼。
另在金融監理方面的裁罰,巴克萊銀行合計將在英美兩地面臨高達24億美元罰鍰,是受裁罰金額最高的銀行,並且被命令必須開除8名交易員。此外,未在司法起訴名單內的第6家銀行,也就是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因為外匯交易作業上的不當操作,遭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罰鍰2.05億美元。這兩年來,美國與歐洲監管當局針對操控外匯市場及操控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Libor),總計已向各家銀行開罰逾100億美元(約3,068億元台幣)。
對於銀行業,一般人認為他們既是信用的提供者,理當為維護自身信用不遺餘力,然而由前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大型銀行業者非但不潔身自愛,反倒與司法當局及監理機關玩起「貓捉老鼠」的遊戲,舞弊被捉到了,就與司法機關進行認罪協商,繳納罰鍰了事。至於金融監理機關對這些大型銀行,也只是罰鍰、要求提改善措施,頂多再加上開除幾個交易員,事情就算了結,而銀行高層則安然無事。司法檢控與金融監理既然不痛不癢,一般所稱的「市場監督」就更麻木不仁,5月20日那天這些大銀行被重罰,但股價並未因此大跌;更諷刺的是,瑞士銀行由於須支付的罰鍰金額較預期規模少,反激勵盤中股價上漲3.45%至21瑞郎,創6年半來最高,今年來股價累計已漲近31%。
我們回想2008年金融海嘯之所以嚴重影響全球經濟,係起源於大型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玩得太兇,連品質不良的次級房貸都加以證券化,包裝在形形色色的一般金融商品及金融衍生商品中,信評機構對於部分證券化商品的複雜度顯然也未能掌握,導致超大型保險公司AIG誤判形勢(或貪圖近利)狂售CDS提供保險,到最後自身難保,靠美國政府因「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考量,出手全力挽救,才免除全球骨牌式連鎖性的金融機構倒閉危機。在這過程中,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以及之前美林證券併入Bank of America,較小的投資銀行Bear Sterns更早就被合併,霎時間幾乎全部的投資銀行都煙飛灰滅,這是銀行、保險、證券各業黯淡無光的時期。
拜美國聯準會的3輪QE之賜,美國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又恢復生龍活虎,目前不但已還清當時的政府貸款,甚至不改貪婪本色,繼續與司法當局與監理機關玩「官兵捉強盜」的遊戲。與一般劇情不同的是,強盜被官兵捉到,不會被砍頭,只要付一大筆錢就安然無事。從另一個角度看,彷彿官兵才是勒索集團,抓到強盜的小辮子,就狠很地加以勒索,強盜衡酌輕重,與官兵勒索集團討價還價,付出贖金以求脫身。如此生生不息,官兵和強盜形成共生關係:強盜不犯案,官兵沒案辦;強盜搶大錢,官兵分小錢。無疑這是歐美的司法及金融監理體系,最為人詬病之處。
金融海嘯之後,歐美金融監理機關也作了不少改革,例如要求規模最大且其倒閉可能引發金融危機的「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IFI),立下生前遺囑(living will),亦即機構發生重大危機時的清理計畫(resolution plan),藉以消除「大到不能倒」的問題。另外,為避免銀行從事過度風險的交易,美國的「杜德-法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融入「伏克爾法則」(Volker Rule)精神,對銀行業務增加限制,例如限制銀行以自有資金從事股票交易等。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幹,最近被美國司法部追查以及被歐美監理機關罰鍰處分的這些行為,例如操控LIBOR,影響範圍遍及全球各金融機構,情節重大而且由來已久,竟然只以罰鍰及處分交易員就了結。說穿了,還是因為這些機構太大了,重度的裁罰恐怕引發金融危機再發生,難怪有人說歐美金融巨獸已經由「大到不能倒」轉成「大到只罰錢」,而且「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至於台灣情況,可以慶幸的是,我們沒有導致「地動山搖」的大銀行,而且台灣的法制演變是從威權走向開放,在金融監理法令方面,截至目前對於機構負責人仍是限制多、責任重,亦即「擒賊先擒王」,與歐美監理機關的管制邏輯截然不同。
◆ 觀光旅遊一條龍 爆逃漏稅
http://udn.com/news/story/7243/939678
經濟日報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 2015-06-02
陸客來台旅遊人數連年成長,但逃漏稅的狀況也愈來愈普遍,台灣優質觀光協會估算,因旅行業者漏開發票,一年逃漏稅將近7,200萬元,而業者逃漏稅與陸客低價團或零團費有直接關係,優質觀光協會今(2)日舉辦研討會,呼籲政府應強制要求業者開發票,以防止逃漏稅及大陸低價團影響台灣旅遊品質。
台灣優質觀光協會理事長朱鳳芝昨天表示,2012年來台陸客有287.4萬人次,2013年激增至398.7萬人次,乍看之下好像陸客為我帶來龐大的消費金額和豐厚的稅收,但實際上還是有很多低價團或零團費,而且他們都不開立發票,讓政府平白損失很多稅收。
她指出,這種逃漏稅的情況,很多是觀光旅遊一條龍的情況造成,所謂觀光旅遊一條龍,是香港資金成立的旅行社、賣店、餐飲店、遊覽車和飯店,他們接下的陸客團,住宿、交通、餐飲和購買名特產品,全部在一個老闆開的店進行消費,雖然這樣沒有違法,但他們都不開發票,政府根本收不到他們的營業稅。
朱鳳芝說,這種情況普遍存在,有業者為了逃避查稅,在旅行團來時才開門,旅行團離開後就馬上拉下鐵門,稅捐單位曾派員前往站崗、查緝,但因配合查緝的調查局人員查緝獎金被取消後,稅務人員因沒有司法權,加上人力有限,在查逃漏稅上變得難以使力。
她認為,要杜絕低價團和零團費,政府部門應該要資訊互通,並共同合作,例如內政部移民署將核發入台證的資料給交通部觀光局後,觀光局再將來台旅遊的接待旅行社、行程和導遊等資料給國稅局,國稅局便可依此資料不定期查核業者是否有誠實開立發票。
朱鳳芝並強調,現在大陸團客的酒店住宿、交通和餐飲費用,都是由旅行社核給,並沒有開立發票,未來應該要強制都得開立發票,尤其是賣店更要開立發票,這樣就可以知道賣店的營業額,依其營業額來繳稅,並可確保消費者購買的商品發生瑕疵時,能有憑據可以向店家退換貨,從而減少消費糾紛。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