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160-mile download diet: Local file-sharing drastically cuts network load
http://www.physorg.com/news138381520.html
August 19, 2008
(PhysOrg.com) -- 自從 Bram Cohen 發明 BitTorrent 以來,網路流量今非昔比。然而,不管那事件好事或壞事,都是需要討論的事。
點對點網路(或 P2P),已成為分享音樂與影片所選擇的方法。雖然最初用來分享盜版資料,但該系統現為 NBC、BBC 與其他單位所用,來傳遞合法的影片內容,而且也為好萊塢工作室所用在線上散佈電影。專家估計,P2P 系統製造網際網路所有流量的 50-80%。大部分預測數量將會持續上升。
然而,在頻寬饑渴使用者、P2P 使用者與掙扎的 ISP 之間緊張局勢依舊。
為了舒緩這種緊張,華盛頓大學與耶魯大學的研究者為檔案交換提出一種親切的方法 -- 優先與鄰近電腦分享。這允許 P2P 流量持續成長而不會堵塞網際網路的主要幹道,而且能為未來的 P2P 系統提供一個基礎。一篇關於此新系統(稱為 P4P)的論文,本週將於西雅圖舉行的 ACM SIGDOC 上呈現。
"初步測試證明,網路負載將減少 5 倍以上而不會危及網路效能," 共同作者 Arvind Krishnamurthy 說,UW 電腦科學與工程研究助教授。"在同一時間,速度增加約 20%。"
"我們認為我們有一種最能夠延伸的、嚴苛的架構使這些應用能跑更有效率," 共同作者 Richard Yang 說,耶魯電腦科學副教授。
此計畫已吸引幾家公司的注意。一個工作小組在去年成立來探索 P4P,現在已超過 80 位成員,包括來自美國各主要 ISP 的代表以及許多提供內容的公司。
"此計畫看起來有它自己的動力," Krishnamurthy 說。之所以選擇 P4P 這個名字,他說,是為了要傳達那是一種次世代 P2P 系統的構想。
在典型網站流量中,終端是固定的。例如,資訊從 Amazon.com 的一部伺服器傳到西雅圖一戶人家的電腦螢幕,而 ISP 選擇如何路由這兩個固定端點間的流量。但使用 P2P 分享檔案時,資料來源有許多選擇存在,因為幾千位使用者都在同時交換一個大型檔案的一小部份。現在,P2P 的來源選擇是隨機的:一位在宿舍中的大學生有可能下載一小段來自於日本某人,或著來自於樓下同班同學的檔案。
"我們領悟到,P2P 網路並沒有利用那些存在的彈性優勢," Yang 說。
對於在實地測試中所考慮的網路,研究者計算得到當前的 P2P 資料封包平均行進 1000 英里,且經過 5.5 個都會跳躍(metro-hops),那透過主要樞紐(hubs)連結。利用這套系統,資料平均傳了 160 英里,更重要的是只有 0.89 個都會跳躍,大幅減少城市之間的主幹流量,而瓶頸最有可能在此發生。
試驗亦證明現在只有 6% 的檔案分享是在本地完成。經由 P4P 演算法所提供的調校,本地端檔案分享幾乎可增加十倍,達 58%。
P4P 系統需要 ISP 提供一個數字,那成為網路路由的權重係數,故 ISP 與檔案分享主機之間的合作是必要的。但此系統的關鍵是它並沒有強迫公司公開它們如何路由網際網路流量的資訊。
此論文的另一位作者是 Haiyong Xie,耶魯畢業生,現任職於 Akamai Technologies Inc.、IBM's Thomas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 的Yanbin Liu,以及 Avi Silberschatz 耶魯電腦科學教授與系主任。這項 UW 研究由 NSF 支持。
※ 可能有一些隱私方面的顧忌。
* P4P: A Portal for Proactive Provider Participation in P2P
http://cs-www.cs.yale.edu/homes/yong/p4p.html
* 連結 - 讓60億人串在一起的無形網路
* 新乙太網路標準:40Gbps 與 100Gbps
* Network coding 突破網路瓶頸(更新)
* 蜜蜂的策略能幫助 server 跑的更愉快
* 新演算法顯著提升路由效率
* 新免疫策略使阻止病毒擴散的劑量減半
* 美 2007 專輯銷售:實體驟降、數位緩慢成長
3 則留言:
流量萎縮6成 美網路霸主凋零
【黃文正/紐約時報卅日報導】2008-08-31 中國時報
由美國電腦科學家在七○年代發明的網際網路,受到全世界的熱情擁抱。在最初卅年,全球大部分的網路連結皆須經過美國的網路服務供應商。然而,最近幾年美國網路流量大幅減少,美國網路霸主的年代顯然已經結束。
最近幾年,基於政治、經濟或軍事情報上的考量,各國積極發展網路建設,不再與美國網路電訊廠商合作,導致美國網路流量大減。儘管有人認為,網路本質原來就是「沒有控制中樞」,美國不可能長久維持網路樞紐的地位,只是此番轉變,仍不免令美國情報官員憂心忡忡。
中央情報局局長海登在二○○六出席聯邦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聽證會時便曾警告:「在全球遠程通訊上,我們向來具有巨大的主場優勢,我們必須善加利用這種優勢,並且保護這種優勢。」
美國網路業者與政府官員都深知,網路經由設在美國的伺服器和設備廠商處理轉換,可提供美國情報部門非常大的好處。二○○五年十二月,《紐約時報》便曾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與美國電訊業者秘密成立一個監控小組,以截取外國網路通訊的相關情資。
「自從愛國法案通過後,許多在美國本土之外設立總部的企業,都很不情願的把客戶資料置放回美國。」位於華盛頓的「電子隱私資料中心」(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執行總監羅登伯格說:「我們擔憂的是,美國情報部門會非法取得這些資料,其中尤以金融和透過美國轉換的通訊網路資訊最為敏感。」
不過,幾乎所有國家都將網路視為經濟發展的必要元素,不希望國家網路建設受到其他國家宰制,否則將會是一大致命弱點。
網路分析研究學者克拉菲表示,資料數據從美國大量流出,並非只有開發中國家,像日本也不想受限於美國,正積極拓展橫跨印度和中國的網路新通道。
密蘇里大學教授歐德萊柯認為:「我們發明網際網路,但卻無法藏為己有。」他說,十年前,美國的網路流量約占全球的百分之七十,他估計如今已跌至百分之廿五而已。
據統計,今年六月,中國的上網人口已超越美國,亞洲上網人口有五億七千八百五十萬人,約占全球上網人口的三九.五%,而這僅占亞洲總人口的一五.三%。相較之下,北美上網人口有二億三千七百萬人,占總人口的七一%,未來已無太大成長空間。
此外,美國業者不願花錢投資,也導致競爭優勢流失,相形之下,中國與印度等國卻積極建構網路基礎建設、投入大筆經費研發新世代的網路科技,未來美國廠商在創新能力或獲利方面,都將拱手讓給其他國家業者。
根據網路市場分析公司Renesys的調查排名,最近三年成長最快的國際網路服務供應商,分別是義大利的Tiscali、中國電信以及日本的KDDI。至於美國的Verizon、AT&T、Qwest等電訊網路公司則明顯衰退。
打擊盜版 美唱片工會改戰略:要你滾出網路
◆ 不興訟但強制斷線 打擊盜版 美唱片工會改戰略
【陳文和/綜合廿日外電報導】 2008-12-21 中國時報
美國唱片工業協會(RIAA)十九日宣布,RIAA已放棄對經由網路非法下載音樂檔案的網友集體興訟,將透過與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ISP)合作方式,阻止盜版音樂檔在網路恣意流傳。
RIAA將與各家ISP簽約合作,由ISP向違法下載無授權音樂的網路使用者發出警告通知。假若網友接獲警示後不予理會依然故我,ISP將會切斷網路連線,強制阻止下載行為。
RIAA也將對收到警告卻置之不理的網友,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自從二○○三年以來,RIAA已陸續控告三萬五千名盜版音樂檔案的使用者。對於策略轉向,據RIAA發言人達克沃思指出,這將是一項截然不同的嚇阻方式,相信將帶來有目共睹的效應。
RIAA不願對外宣布,有哪些ISP願與RIAA合作,遏止侵權的網路下載行為。
據路透通訊社指出,在RIAA嚇阻網路下載盜版音樂的策略改弦更張之際,網路使用者對自己的下載動作屬違法行為的認知也日益普遍。
諸多科技公司與創作藝術家共同締結的「Arts+Labs」集團發布的聲明指出,該團體對於唱片業者的這項新措施感到振奮。
iTunes音樂下載 全面解密
【聯合報╱編譯周芳苑、林沿瑜╱綜合報導】 2009.01.08
蘋果行銷資深副總席勒(Phil Schiller)6日在一年一度的麥金塔大展(Macworld Expo )中宣布,第一季結束前,iTunes音樂網站所出售的約1000萬首數位音樂將全面解密,消費者付費下載後,可無限轉存複製,不再受到盜烤軟體的限制。
長久以來,iTunes所出售的數位音樂檔都採用DRM技術(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消費者下載之後,只能在iPod等單一平台播放,不能像其它網站提供的數位音樂一樣,在不同平台轉存複製、播放,導致iTunes市場版圖被競爭對手步步蠶食。
事實上,iTunes出售DRM音樂檔並非出於自願,而是唱片業者的策略使然。唱片業者為避免蘋果在數位音樂市場一家獨大,刻意對亞馬遜(Amazon.com)、奈普斯特(Napster)等音樂網站採行開放策略,准許出售不加密的非DRM音樂檔,好讓這些廠商有足夠競爭力對抗龍頭大廠蘋果,對於蘋果則堅持全面採用DRM技術。
蘋果公司創辦人喬布斯(Steve Jobs)前年2月公開呼籲唱片業者對蘋果與其他競爭對手一視同仁,但未獲正面回應。
直到最近才有所突破,終於獲得新力公司(Sony)旗下Sony BMG、華納音樂(Warner Music)、環球音樂(Universal Music)等唱片業者首肯,全面解密。自2003年以來,蘋果iTunes共累計出售60億首數位音樂。
不過,唱片業者提出交換條件,要求iTunes針對不同音樂差別訂價,不再全面單一價,已獲蘋果同意。新策略下,iTunes音樂有三種價位,分別是69分美元、99分美元及1.29美元,愈受歡迎的歌曲價格愈高,過去一律訂價99分美元的訂價策略將走入歷史。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