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8

科學家發現結直腸癌的主要遺傳起因

Scientists discover major genetic cause of colorectal cancer
http://www.physorg.com/news137940702.html

August 14, 2008

大約 1/3 的結直腸癌經遺傳而獲得,但這些癌症絕大多數的遺傳起因仍未知。與結直腸癌相關的基因,佔不到所有病歷的 5%。

西北大學 Feinberg 醫學院的科學家與同僚發現了一種遺傳特徵,那出現在10%-20% 的結直腸癌病患中。這項發現強烈指出,此特徵是結直腸癌風險的主要貢獻者,而且很可能是迄今最常見的結直腸癌起因。

如果一個人繼承了這種特徵 -- 其為顯性(dominant)而且在各家族中成群叢生 -- 這項研究發現,一生中發展出結直腸癌的風險是 50%,相較之下一般人口則是 6%。這項研究將發表於 8/14 Science 線上版。

"在結直腸癌中,這或許比迄今所發現的所有其他基因突變要負更多責任," Boris Pasche,M.D.,這篇論文的資深作者之一,同時也是西北大學癌症遺傳計畫的主任。Pasche 同時也是西北紀念醫院的醫師。

"合理的預期是,這項發現將挽救一些生命," Pasche 說。"我們將能夠識別出更多具有結直腸癌風險的個人,而且長期來說,藉由更頻繁地篩檢他們,也許能減少結直腸癌的病歷以及因其而死的人們。"

結直腸癌在美國是排名第二的癌症死亡原因。

這種特徵,那被命名為 TGFBR1 ASE,起因於 TGF-beta(細胞生長最強效的抑制劑)某種關鍵受體的減少生產。少了這種生死攸關的保護物質來抑制細胞生長,結腸癌會更容易發展。

1998 年,Pasche 與同僚發現此基因的第一種突變,接著在 1999 年,他們證明它與更高風險的結直腸癌相關。

在這項新研究中所呈現的這些結果,首度證明這種 TGF-beta 受體的生產減少,出現在 10% 到 20% 結直腸癌患者的身上。同樣受體的減少生產在健康的對照組中只有 1% 到 3%。

這些發現,基於白種人,需要在其他研究中被證實,而且也許在不同種族族群之間會展現出變異,Pasche 說。

Pasche 預期,一項臨床檢測將很快被發展,那將提供給具有結直腸癌病史的家族還有其他個人以測定他們是否攜帶這種突變。

※ 相關報導:

* Germline Allele-specific Expression of TGFBR1 Confers an Increase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1159397

Laura Valle, Tarsicio Serena-Acedo, Sandya Liyanarachchi,
Heather Hampel, Ilene Comeras, Zhongyuan Li, Qinghua Zeng,
Hong-Tao Zhang, Michael J. Pennison, Maureen Sadim,
Boris Pasche, Stephan M. Tanner, Albert de la
Science,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4, 2008
DOI: 10.1126/science.1159397
發展結腸癌的新機制
國人十大癌症報告 男肝癌女乳癌居首
十大死因第1殺手 癌症死亡破4萬
從適婚女尋 Mr.Right 到直腸癌
亞洲女性輕微超重也會增加罹癌風險
揭露肥胖基因

11種健康食物 甜菜、甘藍菜... 多吃有益
植物性癌症疫苗 開啟免疫反應
癌細胞在特定訊號閾值下逆轉成正常細胞
研究:壓力與恐懼能影響癌症的復發
最適者生存:癌細胞也遵循演化法則
最衰者生存

3 則留言:

fsj 提到...

千人有1人 罹患結腸直腸癌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8.09.06

結腸直腸癌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第2位,衛生署昨天首度公布98萬名民眾的大規模篩檢結果,50到69歲民眾裡,每1,000人就有1人罹患結腸直腸癌,每100人就有1人檢出息肉。

「這還是低估的數字。」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說,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的民眾裡,只有7成5左右的人願意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篩檢,加上糞便潛血檢查的敏感度不是那麼高,實際上有結腸直腸癌跟息肉的患者更多。

隨飲食逐漸西化,國人罹患結腸直腸癌的人數也不斷攀升,以民國94年為例,結腸直腸癌發生數就有9,604人,僅次於肝癌人數,高居十大癌症發生率第2位。

衛生署從民國93年開始補助各縣市衛生局,提供50到69歲民眾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受檢民眾超過98萬人。

接受篩檢的民眾裡,1萬1301人發現有息肉,結腸直腸癌患者則有1,012名。孔憲蘭說,檢出罹患結腸直腸癌的患者,近3成2都是零跟一期的早期個案,相較於癌症登記報告,早期個案只占1成9,多數都是中、晚期個案,糞便潛血檢查有助早期發現跟治療。

但國健局也表示,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個案裡,有四分之一的人未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所以,實際上的癌症或息肉個案都比數字來得高。國健局說,有息肉者,10年後有可能演變為癌症。

由於政府每年約只提供20萬人免費做糞便潛血檢查,但國內50到69歲人口卻超過400萬人,孔憲蘭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最好每年自費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結果呈陽性,就要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

但若是有結腸直腸癌家族史的高危險群,國健局建議,最好每5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雖然糞便潛血檢查並無飲食限制,但國健局提醒,痔瘡出血、血尿及月經間不適合檢查,使用酒精、阿斯匹靈,以及非類固醇跟類固醇藥物者,受檢前兩日應停用,以免檢驗產生誤差。

fsj 提到...

星研究發現啟動RUNX3基因可抑制結腸癌

中央社 2008-09-09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2008年9月9日專電)新加坡從日本東京大學延聘、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腫瘤學研究所所長伊藤嘉明率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人體有一種名為RUNX3基因,一旦不活躍或停止活動,就可能引發結腸癌,因此只要重新啟動這項基因,就可抑制腫瘤。

研究團隊認為,這個發現為全球醫學界帶來新的方向。兼任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的伊藤嘉明認為,只要及早發現RUNX3基因停止活動或不活躍,並再次刺激基因活躍,就可以預防結腸癌。

先前,科學與醫學界人員只知道另一種腫瘤抑制基因APC,一旦遭到破壞,就可能導致結腸癌發生。

伊藤嘉明表示,RUNX3基因細胞停止運作,是因為基因表層出現突變,基因本身沒有遭到破壞,這點和APC遭損壞引發結腸癌的情形不同。即使RUNX3不再活躍,基因也未遭破壞,因此還可能「復活」。

伊藤嘉明說,若在癌症發病前就發現上述情形,重新啟動RUNX3基因活動,就可能達到有效的預防和治療作用,抑制腫瘤的生長。

以RUNX3為標靶的治療尚未研發,要預估療效有多大還言之過早,但伊藤嘉明認為這項治療方式很有潛力。

根據新加坡癌症登記處的數據顯示,結腸癌是新加坡男性的頭號癌症殺手,罹患癌症的本地男性中,有百分之十七點九罹患結腸直腸癌;結腸癌也是本地女性的第二號癌症殺手,女性癌症病患中,也有百分之十四點四罹患結腸直腸癌,僅次於乳癌。

fsj 提到...

6種人 大腸鏡檢查不可少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2008.12.19

國內民眾出現大腸瘜肉有增加的趨勢,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昨(十八)日指出,如屬腺瘤性瘜肉未來癌變的機會較大,加上一般患有瘜肉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醫師因而建議有6種人,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降低罹癌機率。

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指出,因一般罹患大腸瘜肉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如部分人有包括血便、下腹痛、水瀉,或糞便粘液特別多等症狀,另有少部分會出現體重減輕的情形,但因症狀不特殊,加上部分種類瘜肉癌變機會大,醫師因而提醒,包括年齡大於50歲、有大腸瘜肉病史或家族史、大腸癌家族史、抽煙、喝酒、高脂肪飲食習慣、體重超重及缺乏運動者等,都是屬於易長大腸瘜肉的危險族群。

醫師王志堂另建議,包括瘜肉高危險群、缺鐵性貧血男性、大便潛血陽性反應、更年期後缺鐵性貧血女性、血便及排便習慣改變等6種人,都要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降低罹癌機率。

醫師王志堂進而解釋,呼籲有缺鐵性貧血男性或更年期後缺鐵性貧血女性需做定期檢查原因在於擔心其貧血是因腸胃道出血引起,即發炎、腫瘤或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