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現愛滋子宮頸癌病毒 法德3人共享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綜合六日外電報導】 2008.10.07
今年諾貝爾獎第一個獎項醫學獎六日揭曉,由發現愛滋病毒和子宮頸癌病毒的兩名法國科學家和一名德國科學家共同獲得。
六十一歲的法國科學家芳絲華‧巴赫--桑努希(Francoise Barre-Sinoussi),和七十六歲的蒙塔尼埃(Luc Montagnier)因發現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獲獎;發現引起子宮頸癌的人類乳突瘤病毒(HPV)的德國科學家楚爾郝森(Harald zur Hausen)也獲獎。楚爾郝森將獲得醫學獎一千萬克朗(約台幣四千五百萬元)的一半;巴赫--桑努希和蒙塔尼埃平分另一半。
頒發醫學獎的瑞典卡洛林學院諾貝爾大會成員珍.安德森說:「這三位諾貝爾得主發現兩種重要的新病毒,他們的成就已改善人類的健康。」
愛滋病在一九八一年首度引起注意,美國醫師發現加州和紐約接二連三有年輕男同性戀者死亡。一九八三年五月,法國巴斯德研究院的蒙塔尼埃和巴赫--桑努希在美國「科學」期刊上發表論文,指他們在死於愛滋病的病患身上發現一種可疑的病毒。
美國病毒學家加羅(Robert Gallo)協助他們證實這種病毒確實引起愛滋病。
在一九八○年代,蒙塔尼埃和加羅為了是誰第一個發現愛滋病毒爭論不休。雙方互指對方使用受汙染的樣本,兩人在一九八七年同意共享這項成就,還請出當時的法國總統席哈克和美國總統雷根說服蒙塔尼埃所屬的法國巴斯德研究院和加羅所屬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分享發現愛滋病毒的權利金。美國官方在一九九○年代承認法國應該獲得較高比例的權利金,後來也確認法國方面在一九八三年發現,比美方早一年。
在柬埔寨的巴赫--桑努希獲獎後表示,她對研發愛滋病疫苗感到悲觀。她說,有關愛滋病疫苗的研究是一連串失敗,「我們廿五年前發現愛滋病毒時,天真的以為很快就可以預防和治療」。
德國杜塞道夫大學的楚爾郝森也獲獎,七十二歲的楚爾郝森發現某種人類乳突瘤病毒引起子宮頸癌時,「違反當時的醫學教條」。他發現腫瘤裡有HPV的DNA,發現HPV病毒家族,只有某些型的病毒會致癌。
◆ 誰發現愛滋病毒? 美法曾大戰
【聯合報╱本報記者張耀懋】 2008.10.07
諾貝爾生理暨醫學獎由德、法兩國三位科學家共同獲得;醫學桂冠的揭曉不但突破該獎項一百零八年來,一年只頒給一研究主題的慣例,也為多年來學界爭議不斷的第一個愛滋病毒發現者敲下了定音槌。
一般認為,遲遲未給獎,是因為始終未找到有效的方式或疫苗治療愛滋病,愛滋病的研究始終缺臨門一腳。
另外,也是學界最引人注目的話題是:到底誰是愛滋病毒的最先發現者?一九八三年五月,「科學」雜誌刊登了由蒙塔尼埃指導,巴赫--桑努希發現愛滋病毒的論文,但不久後,美國學者病毒權威加羅(Robert Galo)也發表一系列論文宣稱他發現了病毒,並取得愛滋病毒的部分專利權。這行動惹惱法國人,連美、法衛生部都加入戰局。最後以兩人為「共同發現者」,共享專利權收場。
科學家進一步分析,發現兩人所發表的病毒的基因序列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相同,證據顯示,兩者是同一隻病毒。最後才發現,蒙塔尼埃發現該病毒後,曾寄一樣本請加羅的實驗室確認,加羅的實驗室就以該病毒發表論文,因而引發一連串「發現者保衛戰」。
※ 相關報導:
* 英美三科學家榮獲諾貝爾醫學桂冠
* 人類感染愛滋 可能早在十九世紀末就已發生
* 蠕蟲研究:長壽、癌症與飲食有關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