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0

從競爭力問題到兩萬多顆蛋的背後

* 非關早起,是競爭力問題
* 英文作文 兩萬多顆蛋的背後
* 他全盲 她聽障 學測拿高分
* 是誰塑造了學籍價格

◆ 非關早起,是競爭力問題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2.19

大學生早上起不了床,八點鐘的課沒人上,這樣的事情,重要嗎?

新任政務委員薛承泰,日前提出「年輕人競爭力」的問題,舉了大學生不早起上課的例子,引發一番討論。光就「不早起」這件事看,老實說,沒什麼了不起的。現代的都市生活,各種設施都朝二十四小時運作發展,早起不早起,生活上的影響不大。

不過,如果換個方向,不只看這「不早起」的單一現象,而將「不上八點鐘的課」看作是冰山一角,有人願意去挖開那大冰山的話,那麼,答案就不一樣了。

真正的問題是,很多大學生不只是不上「太早」的課而已。很多大學生失去了接受知識與專業訓練的野心與動機,不覺得需要為了取得知識或專業能力,付出辛苦代價。要早起去上課,對不起,代價太高了。要認真讀書才能得到及格分數,對不起,代價太高了。規定上課不可以玩手機,對不起,代價太高了。在某些年輕人的權衡中,眼前的輕鬆自在,比獲得長遠的能力重要得多。

這才是台灣未來的問題根源,這才是競爭力流失的最大隱憂,這才是薛承泰說「年輕人如果沒有競爭力,國家再多飛彈都沒用」的觀點所在。太多年輕人不只是對知識學問沒有好奇,就連從功利角度思考,對於如何培養實力也不感興趣。這是目前很多老師感到挫折之處。

年輕人若無法從教育體系裡得到堅實的專業能力,在經濟不景氣情況下,就看出嚴重後遺症了。最近面對失業潮問題,從政府到媒體,多只能強調「微型創業」,而且把重點放在創業門檻很低,不需要什麼專業準備的行業。不管媒體如何宣傳這些「小生意」的成功範例,有一項基本事實、基本結構不會改變:缺乏專業門道支撐的生意,就算一時成功,馬上面臨新進者的挑戰競爭,能維持多久榮景?

不景氣時的「危機就是轉機」,應是讓具備專業能力的年輕人,能夠因專業的「不可取代性」而站穩工作機會。如果核心產業都只能由老將復出穩定局面,而年輕人都去「微型創業」搞小攤、搞連鎖加盟,則撐得了一時,卻可能讓台灣重返繁榮的路更難走。國家的競爭力非關早不早起,關鍵在人才的專業能力。

※ 簡而言之「態度」。多看看黑人陳建州拍的紀錄片吧!



◆ 英文作文 兩萬多顆蛋的背後

【聯合報╱李家同/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 2009.02.20

學測放榜了,有二萬多位考生的英文作文零分,這是可以預料到的,因為我一直知道我們的學生中間,有相當多的學生英文和數學都很差。遺憾的是,這麼多年來,政府始終拿不出解決的辦法。

政策是不知真相者制定的

我始終反對考英文作文,理由很簡單,眾多考生根本不會正確地寫簡單的英文句子,怎麼可以寫得出英文作文。大考中心的專家們成天和好學生打交道,完全不知道事實真相。不僅大考中心的教育專家如此,整個國家的教育學者恐怕也是如此;悲哀的是,教育政策是這些不知道事實真相的人制定的。

有一次,我到一所偏遠國中參訪,遇見了一位學生,我問他father怎麼拼,他說他不會;我問他father是什麼意思,他也不會。我因此又去訪問了幾所偏遠地區的小學,這次我問那所小學的英文老師,他們學校的畢業生會不會拼father、mother這些字,他坦白地告訴我,大多數都不會,僅少數參加博幼基金會輔導的學生會。

偏遠高中 簡單生字也不會

我又走訪一所並不太偏遠的國中,這所國中的教務主任告訴我,只有十分之一的學生會拼father、mother這類的英文生字。我一不做,二不休,找了一位在偏遠地區高中教書的老師,他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英文生字測驗,生字無非就是father、mother、thank you這類的字,四十位高一同學中,有十八位同學考零分。

試問,簡單生字都不會,如何能做英文作文?

要做英文作文,當然文法不能錯得離譜。我是一直非常注意我教的學生英文文法,因此每一位小朋友都要做中翻英的練習。有一次,一位教授看到我教的國二學生的中翻英句子,裡面居然有已經用到現在完成進行式,如I have been working for the last seven years。這位教授大為吃驚,他認為國二生會寫這種句子,很不容易。

中翻英 在都會區造成災難

我一時興起,就將那份中翻英的練習題送給兩個大都市國中及高中的老師,請他們考考學生,結果是一個大災難,學生所寫出來的句子錯誤百出,恐怖之至。要他們寫英文作文,實在不必也。

我們必須知道為何有這麼多英文如此差的學生。我們絕對不能怪他們不用功,而要徹底地檢討一下我們的小學英文教學,因為小學時英文就沒有學好,以後就不容易將英文學好了。

小學生學英文,須反覆練習;但很多偏遠地區的小學生一周只上一堂英文課,家長也都不會英文,他們無法進補習班,又沒錢請家教,一周的英文課等於白上。

我們是一個應該力求國際化的國家,國人如果普遍地有較高的英文程度,就會有較高的國際觀,我們的對外貿易一定會做得更好,國家也就會更加富強。

我國博士生 英文仍有問題

個人如果英文不好,可能吃虧一輩子。首先,他可能無法念大學的英文教科書,既使看懂了英文書,也會因為寫不出好的英文論文而不能有所表現。有時,我看到我國博士生英文仍然有問題,實在非常代他著急。

問題在,很多英文老師不管學生程度如何,照規定的進度教。大學教授更是如此,他們教英文寫作時,講一堆大道理,告訴學生起承轉合的重要性,其實學生們將兩個動詞聯在一齊用,一點都不知道這是不可以的。為什麼教授們不肯放下身段來教他們基本文法呢?

要對症下藥 千萬別耍花招

辦教育,一定要面對事實,一定要知道孩子們沒有學好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我最擔心的是政府官員會耍幾個花招,如請幾位洋人來,或者辦辦英文演講比賽,就以為可以提高英文水準了。

我希望官員知道,孩子的英文是可以教好的,若有大批孩子英文不好,官員應該檢討。如果官員對教育的兩極化無動於衷,明年我很可能再寫一模一樣的文章。

※ 可以改考引導式寫作(guided writing)。



◆ 他全盲 她聽障 學測拿高分

【黃文博、李義/綜合報導】2009-02-20 中國時報

身障生求學之路艱辛,在學測中考出好成績就更難得。罹患罕見疾病「點狀軟骨錯生症」的台南一中校史上首位全盲生詹博丞,用心練就一身數理心算的高超本領,學測沒靠加分,就獲得七十一級分。高雄女中高瞻班聽障生黃瑋琪六十七級分,學習過程中最需要說與聽的英文滿級分、國文十四級分。

父親是醫生的詹博丞,從小成績優異,彈得一手好鋼琴,還曾拿過史坦巴哈台灣音樂大賽第一名,原本期待走上音樂之路。沒想到,國三時一次車禍意外改變了他的一生。

詹博丞心算數理 獲七十一級分

詹媽媽蘇昭蓉表示,博丞車禍後,短短三個月便失去視力,聽力也逐漸退化,脊椎骨漸漸萎縮須靠枴杖走路。當時距國中基測只剩三個月,博丞全靠爸媽每天報讀測驗題幫他溫習功課,才順利考上台南一中。

他讀書比別人辛苦,但卻用「心」在讀,所以數理很強。南一中表示,博丞的數學能力非常好,無論代數、邏輯、微積分的運算能力都很強,還經常匿名上網幫網友解答數理難題。

詹博丞最大的心願是希望能夠考上成大資工系,除了方便家人接送上學,他也發願要結合自身經歷,研發盲人專用的電腦系統,幫助不幸的視障朋友跨越學習障礙。

高雄女中高瞻班聽障生黃瑋琪不向先天性小耳症屈服,還憑著過人毅力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她說:「英語的抑揚頓挫語調彷彿優美的音符,令人陶醉」。

憑「感覺」學英文 黃瑋琪滿級分

右耳聽力全聾、左耳也僅中輕度聽力,只能聽到五十公分內的聲音,上課戴耳機還不夠,老師必須戴著無線聲音傳遞器配合,才能將課程內容送到她的耳中。有時候聽不清楚,她會錄音或利用下課時間再追著學。

小六手術後在家自學,英語無師自通的父親當她的專職家教,開啟她的英語學習之路,她耳朵貼著收音機聽ICRT。

最需要說與聽的國文及英文繳出亮麗的成績,還要挑戰全民英檢,瑋琪全憑著「感覺」。她說「欣賞、喜歡,再加上抱著在玩的輕鬆心情去感覺」,學語文並不困難。尤其是「念英語時的抑揚頓挫語調,好像悠揚的音符,是種很美的表達方式」。

看外國影片也是她學英語的方法,喜愛音樂與表演,看到有趣的片段,她會模仿片中橋段演給父母看,自娛也娛親。雖然可能與醫科無緣,但醫檢、工業設計、視覺藝術等都是黃瑋琪的最愛。



◆ 是誰塑造了學籍價格

【賀陳弘】2009-02-20 中國時報

一個明星高中學生,經由轉入私校而獲得一六六萬元。在這個蕭條的寒冬裡,格外令人感觸。當家計困難的時候,人們或許變賣財產,典當物品,走投無路的甚至賣血。未曾想像過的是,學籍也可以換錢。當事人出於許多無奈,社會多能理解,不應指指點點。然而跳脫個案,可以確信這個「市場」是存在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筆錢並不能看做獎學金。因為如果一個明星高中學生,留在原校,努力以赴,成績優異,並不會獲得這個數字的獎學金。唯有當這個學生「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個轉換才值得高價。轉學生依原先所擁有的學籍之名氣不同,而擁有了不同的身價。是誰塑造了這些學籍的價格?

由於國中生進入高中職是採行競試比較的方式,將畢業生依成績篩選分級,送入不同的高中職,梯次井然有序,如同篩選物品一般,不同的等級得到不同的價格。在這場競試裡,畢業生被賦予不同的身價。人為的操作,創造出明星高中學生轉學的價格市場。這是不是教育的正常現象?

目前高中職每年招生大約二十五萬人,已可容納今後所有想要唸高中職的國中畢業生,是否還有必要進行全面篩選分級?對於一個十六歲的孩子,終究都是要接受至少十二年學校教育,這樣做的意義在那裡?

另一方面,這項大規模人為操作所消耗的國力十分可觀。由於國中畢業生必須依測驗評比成績競爭進入高中職,造成在正常學習以外,以升學為目的超量學習,包括校內輔導與校外補習。台灣國中生的課業學習時間,超過大多數先進國家百分之十五至三十。若以一年次的學生約卅萬,國民平均生產毛額以一萬美元計算,則全國國中三年的額外國力耗費,約十五至卅億美元,或新台幣五百至一千億元,與政府在國中教育的總投資相當!

全台灣各級學校教育的投資仍然遠不如先進國家,但竟以每年超出先進國家五百至一千億元的國力,投資於國中進入高中職的競爭!這種作為是否效益太低?而從教育現場來觀察,學生為了升學強讀硬考,其長期影響更令人深以為憂。

首先是學生生理逼到極限之後的生命萎縮現象。許多國中生的周記寫著(也是家長們所體驗的),一周中最快樂可記的事,莫過於「周末可以大睡一覺」,而不是一樁生活或學習的成長經歷。每天長達十二小時的讀書考試,佐以路途奔波,睡眠不足,日復一日;上課瞌睡與周末補眠,是生物的集體自保行為;學生進而自殘、自暴自棄也已經屢見不鮮。

其次,大學與高中教育的評價反而日漸低落。高中教師認為新生程度越來越差,很多高中開始施行超過法規的輔導課,甚至在新生報到的暑假就上四至六周的輔導課。好不容易上了大學,教授則認為新鮮人只圖逸樂功利(不考試就不讀書、無心向學、蹺課作弊)。一般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的成年人,極少願讀一本與職業無關的好書。

這些問題的共同癥結,都是在求學階段缺乏良好的「讀書」經驗。一旦達到了升學的目的,就「為什麼還要讀書」?目前高中職的招生方式,傾向於篩選長於被動學習的學生;可是過量熟讀勤考的結果,又使這些學生更失去自主學習的動力,學習的表現日劣,造成目前大學與高中的共同後遺症。

這種升學方式對於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極可觀。由於學生在求學中未能獲得追求知識的真實感動與信服,未來的知識經濟產業,便很難找到充足的創造知識的人力,前景將是有限的。如果升學方式未能隨著產業典範轉型,將種下經濟失敗之因。

從一個明星高中學生的身價,盼望十二年國教的曙光。

(作者為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教育部升學制度審議委員會委員)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聰明學習的方法:複習+時機
大腦健康操 賺你的健康護照
世界癌症日 讓孩童遠離肥胖

台灣的人才 怎麼成不了大師?
愛心 因細膩而偉大
台灣之光的國際化議題 毒素與元素造就文化驚奇

26 則留言:

fsj 提到...

看不懂時鐘的五年級女孩 沒有圍牆的學校

◆ 看不懂時鐘的五年級女孩

【聯合報╱黃昭彬/國小教師(台中市)】 2009.02.22

拜讀聯合報廿日李家同教授「英作文兩萬多顆蛋的背後」一文,雖表贊同,但卻也有些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我的學校不屬於偏遠學校,但學校連為每個教室添購一部市價一千多元的手提音響都沒有經費,遑論其他輔助英語學習的器材;至於偏遠地區的學校,更不敢想像他們的處境。連CD都無法正常播放的教室,可以做到聽、說、讀、寫?Father、Mother不會拼有什麼稀奇?在我任教的班級中,一位剛來自偏遠地區的五年級女生,連時鐘都看不懂。

社會地位居於國內金字塔頂端、得台灣英才以教之的李教授,這種情形您知道嗎?走訪了幾所偏遠的國高中,您就真的了解國內的教育環境?您可曾見過一個國小想要充實英語書箱,卻連兩萬元都籌不出來的窘境嗎?為了充實孩子的閱讀能力,又怕觸犯著作權法,不敢影印書本,只得由英語教師撰寫文章充當課外讀物的慘況?

多元入學,真的是給孩子更公平、更多元的求學環境?有錢有勢的人家,送孩子出國遊學、讓孩子參加各類體驗營,以求日後爭取甄試入學。窮人家的孩子,他們的學習機會,只有一周一至兩節的英文課,只有課堂上教師給他們的知識,他們學習的不足,當然就很有可能成為那兩萬多個蛋的得主。

沒有錢、沒有工作的家長,在現今的多元入學制度下,有辦法為提升孩子的程度而努力嗎?一個孩子要學好英文,家長一個月要花多少錢請家教、上補習班才算合理?一個孩子為了甄試而參加的各類體驗營,家長一個月又要省去多少家中的開銷,才算足夠?這些一般受薪階級負擔得起嗎?低收入或偏遠地區的家庭又負擔得起嗎?稱台灣的教育是貴族教育,真是毫不為過,這種現代式九品官人法,實令人擔憂。

我們的教育當局重視的不在孩子受了多少教育,而在孩子受了多少體罰;教育部也從來不問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認真老師,而只是努力尋找用心做資料以通過教師分級的資料老師,這樣的制度真的足以教出優秀又能獨立思考的孩子嗎?

今天我們也許為了學測英文科這兩萬多個蛋而心驚,但卻又有多少人為了那些連高中都無法就讀的孩子而心痛?Father、Mother不會拼的孩子固然令人憂心,但是連時鐘都看不懂的孩子更令人傷心,不是嗎?

台灣的教改方向如果是真的正確,何以造就出如此多的高學歷文盲?又何以一次的學測就產生這麼大的震撼?難道一周只上一或兩節英文課就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

「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大家都知道不合理,但我們國家教育政策卻將之奉為圭臬。

要求良好的教學環境,當局卻年年刪減學校相關的預算。要求教育向下紮根,一個國小一年的經費卻遠不如一所國立大學一個圖書館半年的經費。口口聲聲基層的教育重要,卻將基層的教改交給幾乎從來不接觸小學生的教授負責而忽略基層教師的心聲。這樣的教育制度真的是為了讓孩子進步?



◆ 沒有圍牆的學校》教育的新火花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79296

【聯合晚報╱老鬍子(本名程延平,全人學校創辦人、藝術家)】2009/02/22

我一直相信辦教育,教師首先得把自己當成一個人,也把受教育的孩子當成一個人,然後大家才能相互平等、自由地「學習」,因為孩子的發展及成長,你不可能把什麼價值灌輸在他內心,教師和孩子都應該謙虛地注視激盪出來的火花。創辦全人的七年中,我實際了解到從孩子們身上學到的東西,跟孩子們從我身上學到的一樣多,這些都是生命本質上的成長,非知識表面上的堆砌,這些東西觸發了生命內在的探索,對世界產生新的體悟,而這種明白,是終其身不會抹滅的。

全人學校的存在標示了一個和台灣現有體制教育對抗的記號,它不是「改良」,而是「對抗」,使人免於成為生產機器,免於成為國家主義的傭兵,這一點是我當時創辦全人學校就心中明白的。所以期間經常有人問我,全人畢業的小孩如何去適應現實的社會?我會說:「如果我們的小孩還去適應這個社會,我們就算白辦這個學校了,全人出去的小孩不是適應社會,而是創造社會。」

我不是故意誇大以示不凡,我們期望孩子發展為自由、獨立思考且有行動力的人,而這樣的教育環境,對教師是極需耐心和寬容的。崇建、耀明在書中寫到的許多故事,多半還是點到為止,它背後的思考和過程的繁細,非為當事者可以體會一二的。崇建和耀明是個好老師,極富熱情和創造力,願意和其他的朋友在這個場域工作多年,讓我非常感激。相信當這群孩子長大成人時,我們這群教師也會跟著更成熟,而十年前篳路藍縷的校園裡,那些樹木也會長大到可以遮蔭的程度吧!

※ 這是一本書名,詳見原站。

fsj 提到...

數學每周3堂課,學得會?教官進國中小?

* 數學每周3堂課 學童學不會
* 教官進國中小 教師家長批可恥
* 從小被「放生」 考試猜英文
* 台東教育 真的要加強
* 北縣2.7萬學子 繳不起午餐費
* 蒲公英圖書館 「要讓社會更美麗」

◆ 數學每周3堂課 學童學不會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2009.02.23

台北市各國小陸續舉行學校日,許多家長在座談時反映孩子的數學常需參加補習,或由家長在家輔導才能完全理解。老師也無奈表示,每個禮拜只有3堂數學課,他們也必須拚命趕課,才能教完整學期的進度。

對此,市府教育局國教科科長謝麗華表示,課程時數是教育部所訂,學校排課時數都必須依照規定,無法增加數學的上課節數,教師若認為有需要,可運用彈性時間加強,不過不能挪用其他藝能課。

吳姓家長表示,她的孩子就讀小學4年級,上學期她就發現孩子的數學成績開始退步,像是教到「分數」,必須由她再講解後,孩子才能完成作業。這學期一開始教兆、億等大數,孩子也搞不清楚一萬萬就是一億,只好將小孩送補習班。

擔任小四導師陳老師說,由於周休2日,每周上課時數原本就減少,而要上的科目又增多,依照九年一貫課程的授課時數,數學領域約10%到15%,每周只能排3堂數學課,事實上這樣的時數根本無法教完。

另一名去年才教完高年級的黃老師也指出,這樣的情況到高年級問題更多,因為五、六年級的數學課程更深,而且像公因數、公倍數對學生來說,又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勢必要多花時間來講解。她認為學生應該每天都接觸數學,才能有較好的學習效果,但老師光是為追進度都要挪出其他課的時間,更遑論要讓孩子徹底聽懂。

※ 每週三堂會不會太少?

* 談九年一貫數學---翁秉仁(台大數學系)
http://www.math.ntu.edu.tw/phpbb-2/edu/articles/article_03_04_14.htm

* 九年一貫數學課程
http://140.122.140.4/~cyc/_private/mathedu/me9/index.htm



◆ 教官進國中小 教師家長批可恥

自由時報 2009.02.23

扭曲教學結構 影響學生思考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包括教師團體、家長團體、民間團體及國中小校長,對於教育部軍訓處的提案,同表不可思議及反對,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更直批,軍訓處為了替教官保飯碗做這種事,實在很可恥!

馮喬蘭表示,軍訓處為了安排多餘人事,硬要生出位置,國小怎麼會需要國防教育,非常不可思議,軍訓處的作法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但他們擔心政府為了安排人事問題而犧牲小孩子,軍訓教育對小孩子培養獨立思考有重大的負面影響,看高中職教官怎麼管學生頭髮就可以知道,國中小校園不能讓軍訓教官魔爪伸入。

民主法治台灣 恐成軍事國家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表示,除了戰亂國家或者像巴基斯坦、中東等國家,會為小孩子上軍事課程,沒有聽過民主法治國家有這種事情,站在家長的立場,國中小學生沒有必要上國防課,軍訓處在高中職軍訓課時數上爭輸了,就想另闢戰場到中小學來爭時數,根本就是莫名其妙,教育部如果准許,就是對課綱委員的極不尊重,沒有教育專業及不符程序正義。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表示,全民國防教育法是否能上綱到要塞進國中小的課程時數,不能為了要解決教官自己的問題,扭曲台灣的教學課程,全教會不歡迎為教官量身訂作的課程,而且民主法治國家鮮有穿著軍服的人在校園教課,軍訓教官制度是歷史產物,大趨勢是軍訓教官轉型退出校園,教育部不能反其道而行。

台北市古亭國小校長邱豐盛表示,國小如果上國防教育課程,直覺是會不會讓台灣成為軍事主義國家?會造成大家的心理質疑和恐慌,在國小不適合有軍訓教官。

台北市芳和國中校長、台北市國中綜合活動教學領域輔導團主任委員陳採卿表示,綜合活動每週有三節課,包括童軍、家政、輔導,都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不可能讓給軍訓教官,而且課程設計應該是以學生為主,不能因師資來安排課程,國中學生並不需要國防教育。

※ 現在小孩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吧?如要國防教育,童軍就夠了!

* 美國青少年的國防教育 - 學習時報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xxsb/1272347.htm



◆ 從小被「放生」 考試猜英文

【聯合報╱張祝萍/律師(台北市)】 2009.02.23

學測有兩萬多人英文作文掛零,引起諸多學者憂心,認為教學資源不均,節數不足是主因。

讓我想起自己,國中時才開始有英文課,國一的老師問沒學過KK音標的請舉手,全班只有我和另一位智能不足的同學舉手,其他補過升國中前暑修班的人都會了,所以老師說,避免浪費時間,請不會的人自學。從那年開始,我就開始過著猜英文應付考試的日子。

有一次,我和同學約在西門町來來百貨前見面,一個外國人問我們:Where is Lai Lai我和同學嚇得慌張而逃,回家才想起我們不就正在那裡。我對英文毫無興趣,直到國二遇到一位金老師(她後來還得了師鐸獎),英文考試有了進步。雖然不能開口,但是可以死背。

到了北一女,人才濟濟的情況下,碰到的老師們只想和程度夠的學生研習莎士比亞,我又再度被放生,家裡沒錢也無法到外面補習。這證明了不是明星學校的老師比較會教,也有許多學生像我一樣的痛苦。

上大學後,我打電話向金老師請教如何把我的破英文補救起來。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自己。老師告訴我去參加學校裡的英研社,在家收聽空中英語教室,漸漸的我不再害怕,雖然說寫不好,但是聽力有進步。我把打工賺的錢投資在暑假上英文會話班。

後來我到美國留學,考上紐約律師後執業,才知道外國人根本沒學過KK音標,而我的發音是多麼不正確,我可以考試卻無法和人溝通,總不能都用筆談。最後我花了大把銀兩請了語言專家,學了五年,糾正我的發音。她告訴我,其實只要把基本發音學好,對英文產生興趣,其他都可以慢慢來,如果只在乎一時的成績,對真正語言的學習,是沒有幫助的。

因此學測分數不代表什麼,只要不放棄自己,重新拾起對英文的興趣,英文一定可以學好。



◆ 台東教育 真的要加強

【聯合報╱記者 羅紹平】 2009.02.23

歷年全國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台東縣年年敬陪末座,台東縣府教育處想方設法提振學生學力,效果卻不佳,台東除了平均學力比不上西部縣市,部分學生連法治與道德自律都與社會期待的基本標準有段落差。

台東地區學生學力差,可從歷年全國基本學力測驗成績比較出來;至於台東部分學生法治與公民道德教育不足,記者就以親眼所見為例。

最具體的例子是每到上、放學時段,台東市區各國中小學學生騎著腳踏車橫衝直撞,闖紅燈、逆向違規行車的行為舉目可見,有時5、6人成群並排騎腳踏車,占據整條馬路,讓許多汽車駕駛人左閃右躲,生怕稍有不慎就撞到學生,惹來一身麻煩。

最近有讀者向記者抱怨,台東市區某補習班學生課餘在補習班屋後陽台聊天喝飲料,飲料喝完,竟將空寶特瓶隨手一丟,全丟在鄰近住戶屋頂,讓鄰居氣憤不已,記者前往了解,發現補習班後方及鄰居屋頂上全是飲料空瓶,甚至還有空啤酒瓶,「讓別人家的屋頂形同垃圾場,這樣的生活教育實在太糟」,鄰居抱怨:「老師到底是怎麼教學生的?」

台東部分學生把大馬路當單車競技場、把鄰家屋頂當垃圾場,這些行為,家長、教師、學校都得負起生活教育責任。縣府教育局、學校年年都舉辦法治、公民教育講座,請少年隊、交通隊員警,甚至法官到學校演講,但多數家長、學校比較關心的是子女課業成績有沒有進步?升學率有沒有提高?法治、公民教育常只聊備一格,效果當然有限。

牧師王陽明感慨說:「人生有兩條路,生活的幸福不等於生命的幸福,兩樣幸福我們都需要」社會富裕之後,很多人汲汲追求財富與物慾的滿足,精神與心靈卻是空洞的,王陽明因而著書「人生不能窮得只剩下錢」。

近幾年台東縣教育處設「學力提升小組」全力協助各校拚國中基測成績,但去年整體平均成績還是全國倒數第一,台東學生平均學力沒有拉起,法治觀念、道德自律能力也相對不足,令人感嘆「台東教育真的要加強」。



◆ 北縣2.7萬學子 繳不起午餐費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 2009.02.23

開學兩個星期,台北縣教育局統計縣立高中、國中小學,繳不起營養午餐費的學生,已高達2萬7166人,比去年增加近4000人。

教育局上周初步統計,全縣201所國小、共26萬學童中,有1萬7311名學童繳不起午餐費,比去年29萬學童中、有1萬4327人繳不起的比例更高,平均每100位學童有約6.6人繳不起午餐費。

77所縣立高中職共13萬學生,也有9855人繳不起錢,比去年9034人增加821人,平均每100位學生約7.6人繳不起午餐費。

教育局說,隨著少子化,縣立高中、國中小學生逐年減少,但繳不起營養午餐費人數卻逐年增加,95年計1萬7355人、96年2萬0211人、97年2萬3361人,今年增加到2萬7166人。

學生事務科表示,由學校免費提供學生營養午餐的條件包括「家庭發生突發變故」,失業、放無薪假的家庭若繳不出午餐費都納入其中,這類因素的高國中小學生去年6306人,今年卻暴增到1萬078人,光是小學生就有6860人,高國中生則為3848人,顯示不景氣造成許多學生家計困難。

教育局說,營養午餐以每餐40元、每月20天計算,一個月800元,若學生繳不起午餐費,學校只要提報上來,都由教育局仁愛基金或運用社會資源愛心捐款給學校來支付,絕不會讓學生餓肚子;許多學校也會將剩餘的營養午餐打包,送給貧困家庭食用。

學生事務科說,目前仁愛基金支援營養午餐費尚無問題,但相較去年,今年捐款件數約減少兩成,幸好單筆捐款金額較高,顯示經濟風暴造成有些愛心人士無力再捐款。

例如板橋市過去某社區幾位媽媽每月合資捐出一、兩千元,今年停止捐款;但也有人願捐更多錢協助學生,例如新店市一家科技公司一次捐款60幾萬元、師大附中某班級同學也捐款2千多元,顯示處處有溫暖愛心。



◆ 蒲公英圖書館 「要讓社會更美麗」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2009.02.23

一個完全由民間力量推動的「蒲公英親子圖書館」,昨天在高雄市福南里民活動中心開幕。為實踐社會公民的價值,全體工作人員都決定當無給職的志工。

高雄市蒲公英故事閱讀推廣協會去年成立,成員積極籌設社區親子圖書館,經過半年的努力,得到福南里長蘇文安的支持,成員從粉刷、組書櫃、募書籍樣樣自己來,終於有了舒適的窩。

「我們沒有背景、沒有財團支持,只有各自的專業。」志工們說,大家有個共識,要做一件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麗的事。

蒲公英協會總幹事王怡鳳指出,目前親子圖書館藏書主要以繪本、兒童文學、少年小說、親子書刊為主,約有三千餘冊。除了提供優良圖書,主要推動說故事、朗讀兒童文學及少年小說的服務。每月的第二周、第四周的星期五晚上,舉辦免費閱讀閱樂講座,呈現閱讀世界的多元風貌。

蒲公英親子圖書館位於苓雅區福德三路353巷60號3樓,開放時間為周一、三、五、六上午9時至12時,下午2時至5時;週二、四下午2時至5時,晚上7時至9時,週日休館。學齡前的幼兒需由家長陪同入館,洽詢電話07-7277558。

fsj 提到...

生活白癡 家長慣出來的

* 生活白癡 家長慣出來的
* 寵溺過頭 吃麵不會拌麵
* 國二「少爺」被念幾句... 毆母罵父
* 休學增 「家貧」說不出口
* 廣西蓋教室 台灣教授募的錢
* 教部:教官決不進駐國中小

◆ 生活白癡 家長慣出來的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9.02.24

時下國中生生活自理能力差,許多人不會剝水果皮、煎荷包蛋、鋪床、縫鈕扣,甚至還有學生只見過爸媽去籽切片的芭樂,渾然不知芭樂有籽。

全國家長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說,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從幼稚園階段教起,且家長要比學校多負責任,否則等到孩子上國中,已經來不及了。

林文虎說,他家從小四兄弟擠一間通鋪,如果有人不疊被子,大夥連坐的空間都沒有,一定會被揍;但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祖父母、外傭都幫著做好了,小孩就變得無能,「台灣最不缺阿信」,因為最多的就是像阿信一樣為兒女吃苦、為兒女忙的父母。

據台北市仁愛國中校長余國珍觀察,很多孩子都是到國二參加隔宿露營時,才第一次碰鍋鏟,「大部分國中生只會泡麵吧?煎荷包蛋、炒飯大概就沒辦法。」雖然家政課教烹飪,但真正動手的學生不多。

台北市中正國中校長楊淑萍則說,前幾年第一次考基測,出了一題跟芭樂有關的題目,才發現有學生連芭樂有籽都不知道;學校吃營養午餐時也發現,有些孩子碰到要自己剝皮的水果就乾脆不吃。

楊淑萍認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與缺乏自我負責態度有關,「很多孩子忘了帶東西到校,打通電話,父母就大老遠送來,孩子根本不會去學自我負責。」

林文虎說,許多學生在學校都知道掃把、抹布放哪,也會跟同學分配打掃,回到家就「不吃這一套」,因此,要養成好的生活自理習慣,家長要比學校多負責任,且從小教起,如教孩子玩具玩完要自己收好,父母不需要打罵,但要記住「溫柔的堅持」,「最糟糕的就是家長邊做邊念,一點效果都沒有。」

※ 大陸興起一種「小皇帝管訓學校(行走學校)」,好壞見人見智。



◆ 寵溺過頭 吃麵不會拌麵

【聯合報╱記者凌珮君、翁禎霞/屏東縣報導】 2009.02.24

少子化造成不少家長成了「現代孝子」,有孩子念到小六還不會綁鞋帶,有高中生吃葡萄要媽媽幫她剝皮,還有大學生連拌麵都不會。學者指出,這種「生活白癡型」的孩子愈來愈多,與家長過度寵溺有關。

一名國中訓導主任說,部分家長對孩子溺愛過了頭,他認識一名家長,每天開車送孩子上學,孩子在車上睡著,這名家長還得一路把孩子抱進教室。

一名張姓高二女生父母親都是牙醫師,十七年來,從來沒自己動手剝過葡萄,每當她想吃葡萄時,母親即使再忙,也抽空把葡萄一顆顆剝好,餵進女兒嘴裡。她從不做家事,家長卻認為孩子只要專心課業就好。

林先生的獨子讀到小學六年級還不會綁鞋帶,每天都由媽媽綁好再出門,如果鞋帶鬆了,這一整天就拖著鞋帶走路。林先生說,他兒子大概只要離家超過五百公尺就不認得路了,因為兒子到哪都由他自己接送。

屏東大仁科技大學諮商中心主任許修齊曾目睹一名女大學生和同學一起吃麵,連拌乾麵都不會,乾麵端上桌,還委由同學幫忙攪拌;這名大學女生還大言不慚說:「都是我媽拌給我吃,所以不會。」

屏東教育大學心理輔導系教授陳慶福說,少子化加上貧富差距,造就了兩極化的年輕人,一種是要什麼有什麼的「草莓族」,另一種是家境清寒,既要上課、又要打工的「堅果族」,不同族的年輕人,對於社會的適應力與抗壓性也大不相同。



◆ 國二「少爺」被念幾句... 毆母罵父

【聯合報╱記者陳崑福/屏東縣報導】 2009.02.24

屏東縣一名國二男生是家中獨子,從小受寵,凡事由父母打理,即使上了國中仍事事依賴,母親擔心他變成生活白癡,念了他幾句,他竟毆母罵父;母親傷心至極,向警方聲請保護令,並拜託警察代為管教。

「他從小要什麼,就給什麼,掏心掏肺對他,卻被兒子打;為了他好,決定報案,讓他知道好壞。」國二生的母親由丈夫陪同,帶著驗傷單到警局,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警方受理後函送法院處理。

這名母親說,她有一兒一女,由於兒子是家中長子,又是唯一男孩,從小備受寵愛,有好吃都拿給兒子吃,只要是有營養的東西,再貴也買給兒子吃,身體養得很壯。

「只要他讀書就好。」母親說,兒子從小到大從未洗過自己的衣服、襪子,更不要說幫忙洗碗筷、拖地板,在家什麼都不必做,「就像少爺」。

她說,兒子上了國中依賴心仍很重,老師交代的作業,常忘了帶到學校,因擔心被老師處罰,就打手機要她回家拿,送到學校給他。她經常得放下辦公室的工作,趕回家拿兒子的作業,再飛奔送到學校。

兒子非但沒改進,情況愈來愈嚴重。她擔心兒子以後無法獨立生活,提醒兒子這些事情要學會自己做、自己負責,不能老是依賴父母。

國二生認為母親在教訓他,竟以髒話辱罵,甚至揮拳毆打;由於他身高超過一百八十公分,身材魁梧,母親被揍得多處瘀青。父親罵他「翅膀長硬了」,竟對母親動手,他也以髒話回嘴,父親幾乎氣昏。

「念他幾句是為他好,他竟然連父母都打罵,我們已管不動他了。」母親央求警方代為管教兒子。

社工人員說,這名國中生從小受母親寵愛,事事有母親處理,對生活缺欠自信。他認為母親是他最信任的人,也是他的受氣包,當母親念他時,發洩不滿,認為母親會像小時候一樣縱容他。



◆ 休學增 「家貧」說不出口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 2009.02.24

大學昨天開學,彰化地區高中職校學雜費繳交期限昨天到期,以家庭因素或志趣不合辦理休學的人數增多,學校訪查,填寫志趣不合休學的學生大部分是不好意思寫「家境貧困」;家庭經濟連累學生求學的比率升高,值得重視。

彰化高中校長杜貴欉說,國中小學是國民義務教育,學生即使家庭經無法在原學校求學,可隨父母轉學到外地學校讀書,高中職校學生若離開原學校,除非透過轉學考試,否則將中斷學業,而休學後仍在原學校復學的學生也常發生心理調適的問題。

杜貴欉不贊成高中職生休學,到昨天為止,彰化高中有26名學生申請助學貸款,比上學年(97學年)第一學期增加5人,本周將催告尚未註冊學生趕快繳費,學校昨天上午開會決定,整併教育儲蓄專戶和彰中小太陽基金,補助貧困學生的學雜費、書籍費、午餐費、交通費或住宿費。

彰化女中昨天下午截止繳交學雜費,需要至少3天統計未繳費學生人數,不過學校查閱網站資料,已有25名學生申請助學貸款。彰化高商昨天完成統計,8名學生申請休學,以往僅1、2名;學生填寫休學理由「志趣不合」,老師深入了解,大部分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尊心強,不願寫「貧困」。

彰師附工兩名學生辦休學,86名學生沒交註冊單,將了解沒交註冊單原因。國立彰化師大學務處統計13名學生申請休學,理由是「家庭經濟」,副校長郭麗安表示,其中9名碩博班生「顧飯碗要緊」而選擇休學,另外4名大學生各有個人因素。

彰化師大新學年提供「寒窗苦讀幸福法寶」,除了提供免費愛心午餐券、免費住宿、學雜費分期付款(兩期以上)、工讀的生活學習獎助金每月5000元,還有視實際狀況核發的緊急紓困金。彰商教務主任高儀樺說,傑出校友中美製藥創辦人林滄洲捐款200萬元濟助貧困學生,及各界善款湧入,學校將勸說辦理休學的學生回校上課。



◆ 廣西蓋教室 台灣教授募的錢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市報導】 2009.02.23

高苑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謝國榮兩年多來與女兒募了四百多萬元,為祖籍廣西省蕉樹村小學近兩千名師生蓋間遮風避雨的教室,嶄新的三層樓校舍去年底啟用。

高雄市中正高中三年級女生謝美薇兩年多前,隨父親回家鄉祭祖,看到村裡唯一小學蕉樹村國小教室門窗幾乎全破,桌椅殘缺,教室沒有電燈,六、七十人擠一間;廁所沒水電、沒門,下雨就漏水。謝國榮父女決定為一千六百多名學生蓋新教室、更換破桌椅。

兩人展開海內外募款,寫信或寄電子郵件給學校、社團、企業家、宗教團體,請他們幫忙。

溫暖的回應湧現,星雲大師捐三百萬元,一貫道總會捐一百萬元,馬英九總統捐五萬元,樞機主教單國璽寫信鼓勵並捐款;許多青少年、民眾小額捐款,共募得四百多萬元。

他們的「任務」還沒完,蕉樹村唯一聯外道路是泥土路,一下雨泥濘不堪,小朋友上學困難;因經費有限,九公里的路剩下兩公里沒錢鋪水泥,謝國榮父女最近再發起「最後兩里路」募款,想湊足四十萬人民幣。



◆ 教部:教官決不進駐國中小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2009/02/24

教育部常務次長吳財順昨舉行記者會指出,教官未來絕不會進駐國中小。根據全民國防教育法規定,教育部未來將訂出各級學校推動國防教育的課程及實施辦法,由國中小教師「融入」各領域課程的教學,就像性別平等、反詐騙宣導等,而非由教官授課。

吳財順表示,國中小的課程依重要性分為3等級,最重要的獨立出來成為一科,次重要的列為「重大議題」,再次則是「融入教學」。國防部95年曾在九年一貫課綱討論時,建議把全民國防教育列入重大議題,並沒通過,目前仍採融入各科的方式教學。

吳財順說,考量國中小學現職教師對全民國防教育了解不夠,無法融入教學,國中小老師可提出申請,請高中職的教官為教師開培訓課程,或請教官每學期到校演講一次,但絕非「派駐」國中小,也不會干涉或介入國中小學生事務及生活輔導。

高中職部分,吳財順說,過去的「軍訓與護理」目前改名為「國防通識」3年要上4學分,未來高中課綱將再更名為「全民國防教育」,且縮減至2學分。

高中職生上國防教育課的時數將減少,教官名額是否也裁減?吳財順說,目前並沒規定一個教官要上幾節課,不一定馬上就有超額問題,將等到99學年實施高中新課綱後,再檢討教官員額。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哈佛面臨經費困難問題 教部提醒注意網路霸凌

* 大學基金嚴重縮水 哈佛面臨經費困難問題
* 具就業潛力 高職教育備受青睞
* 3Q達人培訓營青少年卡緊來
* 看不見的拳頭 教部提醒老師注意網路霸凌

◆ 大學基金嚴重縮水 哈佛面臨經費困難問題

中央社 2009-02-25

(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24日專電)美國長春藤名校的大學基金因投資股市及房地產而蒙受重大損失。學校營運預算有1/3靠大學基金投資生息的哈佛大學今年經費困難,必須採取凍結薪資及優退辦法來節省開支。

哈佛大學在12月初透露學校基金在金融風暴中損失不貲。哈佛大學基金是全美資金最雄厚的大學基金,去年6月底仍擁有369億美元,然而7月到10月之間國際原物料價格的波動、金融風暴加上經濟衰退使得基金在短短的4個月內折損了80億美元,落到只有290億美元上下。

哈佛基金會面對40年來最大的損失,現金不足,學校的經費也陷入困難。為了節省開支,學校除了採取凍結薪資及鼓勵教職員提早退休,還發行總值15億美元的債券來籌現金。

根據哈佛大學的校刊 The Harvard Crimson 的報導,普林斯頓大學也有相同的問題,而且普林斯頓的營運經費有45%是靠大學基金會支撐。

由於普林斯頓大學基金總值也嚴重縮水,學校考慮微幅提高學費並限制高層行政人員及終生教職人員的調薪幅度。

耶魯大學的基金在去年下半年也折損了25%,由229億美元跌到170億美元。學校在去年底已宣佈校園的擴建及調漲薪資會暫緩。

包括哈佛及耶魯等大學基金都是高薪聘請專業經理人負責投資生息。由於基金的虧損,哈佛大學基金管理公司已經裁員25%,大約裁撤了50人。一些哈佛校友也要求管理公司的經理人的薪津應裁減。



◆ 具就業潛力 高職教育備受青睞

自由時報 2009-02-25

〔記者蘇孟娟、謝鳳秋/台中報導〕景氣差,工作不好找,台中市各公立高職近日均出現家長來電詢問讀什麼科容易就業等升學問題;各校指出,以前類似問題都會在國中基測考完才有人問,今年基測都還沒考,卻出現家長提前關切的特殊現象,讀高職具備一技之長又能升學科大,讓家長認為「進可攻、退可守」下提早準備。

國中生家長忙著打聽

近年來,技職教育體系的高職、科大變得越來越搶手,台中市包括台中高工、台中家商及台中高農3大國立高職錄取分數年年攀升,甚至年年招收到高分群學生捨明星高中就高職入學;近來包括台中高農及台中高工均不約而同出現特殊現象,不少國中學生家長來電,竟都是為子女選高職未來的就業潛力等問題而來。

兩校起初聽家長詢問科別特色及未來出路時還不以為意,經細談後,赫然發現家長口中的子女還在讀國中,並非在校生;康明忠說,家長問最多的是讀什麼科最容易就業,更有人問讀完高職直接就業機會多不多等問題。

習一技長 進可攻退可守

康明忠說,跟家長溝通後,發現家長多是憂心時下景氣差,就業難度高,才想到提前考慮讓子女能先在高職階段練就一技之長,若想升學可以再另外打算。

至於台中家商近日到各國中宣傳,散發的宣傳單均會載明各科出路,也變得極搶手,詢問度變熱。

各校均指出,以往類似問題多會在5月底基測考完後才有人詢問,今年卻提前問,是以往少見的特殊現象,推測應該與近來失業問題多,讓家長不得不提早替子女打算「實力與學歷兼具」的可能性。

豐南國中校長鄧詩勳也說,上週學校舉辦升學輔導座談會,他發現因為景氣差,家長詢問走技職體系升學相關資料者比例增加不少;一名徐姓家長就說,因為工作青黃不接,鼓勵孩子念學費便宜的公立高職,可學習一技之長,等家裡經濟好轉,一樣能夠升學。

豐原高商校長李述藺則說,該校鼓勵學生參加技職競賽、技術檢定及升學,訓練全方位的學生,經濟不景氣時,學費便宜又兼具升學功能的公立高職確實水漲船高。



◆ 3Q達人培訓營青少年卡緊來

【聯合報╱本報訊】2009/02/25

聯合報進修線上首開『青少年3Q達人培訓營』,邀請中華康輔教育推廣協會師資群,開設以遊戲、活動互動方式,藉由探索教育與完全遊戲學習,利用不同的問題,引導小孩表達想法,培養上台時自信心與創造力。

課程將於3月14、15日上午9時至下午4時,在台北市忠孝東路4段555號聯合報會議室舉行,預付3,000元即可參加並附午餐。

同場還加映3月7、8日12小時『國小口才初階班』,3月21、22日3,400元15小時『國小口才進階班-魅力溝通』。

以上的課程均為小班教學,讓你的寶貝練口才也練膽量!課程諮詢請洽02-2768-1234轉2813或3280,報名請上網http://learning.udn.com或洽02-2746-3516。



◆ 看不見的拳頭 教部提醒老師注意網路霸凌

中央社 2009-02-24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24日電)青少年透過網際網路欺負他人的「網路霸凌」事件層出不窮。教育部今天表示,網路霸凌是「看不見的拳頭」,受傷的人愈來愈多,提醒老師、家長多關心青少年,及早介入輔導。

教育部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http://www.eteacher.edu.tw)今年1月曾對282名國中學生進行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調查,結果顯示,曾在網路上被人威脅或被指名開玩笑的人分別佔32.5%與33.3%,曾目睹或知曉他人霸凌的旁觀者比例高達57.9%,而有使用網路溝通工具(即時通、電子郵件、聊天室)者,被霸凌的機會較未使用者高出47.4%。

網路霸凌是一種隨著網路使用普及化,產生的一種網路暴力行為。這些行為多半以電子郵件、BBS、部落格、即時通、網路遊戲,以散播不實消息、辱罵、威脅等方式傷害別人。

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周倩表示,例如最近發生女學生被拖到廁所毆打並脫掉衣服、遊民遭欺負畫面等被貼上網路供公眾欣賞,都是是典型的網路霸凌,「與傳統霸凌不同,施暴者用的是看不見的拳頭」。

周倩指出,與傳統霸凌不同,施暴者不需要有力的拳頭,只要有使用電腦的技巧及壞心思,藉由網路一傳十、十傳百的傳播效應,很快就可以對受暴者形成壓力,原本旁觀的角色,也會成為幫助施暴者,而受暴者往往也會以同樣途徑報復,輕易由受暴者轉為施暴者。

她表示,由於青少年被網路霸凌者多數保持沈默,向老師、家長報告者僅約一成,容易使校方、家長誤判網路霸凌的嚴重程度。

新竹縣光明國小資訊組組長蔡政宏說,現在的青少年一出生就是網路時代,屬「網路原住民」,大部分家長、老師並不熟悉網路溝通工具的使用方式,屬「網路移民」,形成對電腦軟體運用的數位落差,但要弭平這種落差並非不可能。

蔡政宏建議,家中電腦應設在客廳,以利父母了解子女上網情形,老師經營的班級網站、個人部落格,也可透過學校資訊組協助,預設關鍵字封鎖,或溯源查出惡意信函發信地點,及早介入,避免事態擴大,而最重要的,老師、家長要試著了解青少年的網路世界,並學習以愛心、關心協助他們解決由網路世界衍生到真實世界的問題。

教育部表示,老師、家長想進一步了解孩子的網路世界,可上教育部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瀏覽,並學習如何正確關心他們,而非一味打罵。

fsj 提到...

國中生跪6歲童 Rain身世揭祕

* 「你跪我就給」國中生跪6歲童 代價92萬
* 偏差行為》跪別人的、要人跪的 都該教
* Rain身世揭祕 露宿街頭沒錢買飯
* 不能準時上第一堂課 孰令致之
* 卅度高溫 不許孩子換夏裝?
* 失業人力 拿來輔導後段孩子

◆ 「你跪我就給」國中生跪6歲童 代價92萬

【聯合報╱記者游振昇/台中縣報導】 2009.02.26

台中縣讀國中的陳姓兄弟前晚向六歲江姓男童借錢,男童說:「你如果向我下跪,我就給你錢。」陳姓少年毫不猶豫下跪,江童隨後帶陳姓兄弟回家偷走父親的九十二萬元;男童祖父覺行跡可疑,報警逮捕,取回全部贓款。

男童祖父說:「真是飼老鼠咬布袋。」男童父親自責地說:「兒子太精,精到變傻了。」

江父雖未提告訴,警方仍依竊盜罪嫌將陳姓兄弟移送少年法庭;男童未滿七歲,請示法官後函送審理。

警方調查,念小一的江童與分念國三、國一陳姓兄弟是鄰居,前晚八時四十分,江童在豐原市一座廟前遇到陳姓兄弟,陳家弟弟突問男童:「有沒有錢先借我,改天還你。」男童答:「你如果向我下跪,我就給你錢。」

陳弟弟立刻跪下,男童除將身上七百元給他,並說:「到我家再找找。」男童帶陳姓兄弟回家後,陳哥哥在屋外守候,男童和陳弟弟上二樓父親房間,翻箱倒櫃,看到現金九十二萬元後,裝進塑膠袋裡,和男童一起下樓。

男童祖父見他們行跡可疑,追問孫子,得知是「飼老鼠咬布袋」,打電話通知兒子並報案,警方在陳家後方屋簷縫隙取出九十一萬八千元;另陳弟弟借給朋友的一千元、陳哥哥藏在浴室臉盆下的一千元也被取回。這筆錢是江童父親日前從銀行領出,準備急用。

陳弟弟供稱,朋友機車爆胎急需修車錢,才向男童借錢;陳哥哥說,他知道弟弟到江家偷錢,他沒進屋,也沒偷錢。

男童說,陳弟弟向他借錢,他開玩笑說下跪就給,沒想到真的下跪,且陳弟恐嚇他:「我已跪下,如果你沒有借我錢,我就打你。」他才帶陳家兄弟回家找錢,是陳弟翻箱倒櫃;陳弟則稱,是男童要他翻箱找錢。

「我只是開玩笑啊!沒想到他真的跪了。」男童在警局一臉無辜;陳弟弟則說:「我也沒想到他會叫我跪,跪就跪嘛,借到錢最重要。」



◆ 偏差行為》跪別人的、要人跪的 都該教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游振昇/台中縣報導】 2009.02.26

「國中生為何要錢不要自尊?」「男童為何用錢買友情?」台中縣教育處輔導員「張姐姐」建議家長、老師,「別忙著處罰孩子」,先了解他們偏差在哪裡,才能對症下藥。

「張姐姐」說,陳姓兄弟說跪就跪,並不常見。也許兄弟倆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值得關心;如果不是面臨生活困境,竟為錢下跪,顯然是價值觀扭曲,須設法導正。

至於男童竟要求國中生下跪給錢,「張姐姐」認為,男童可能沒有朋友,以為用錢就可以找到同伴或友情,值得家長注意。

她說,有些父母太忙,孩子太孤單,才會用錢買友誼,因為一般孩子不會隨意把家中的財物出示給別人,更不會找人回家拿走巨款。亦有可能是男童太容易取得金錢,才不把錢當錢看。

男童父親開計程車,母親因病住院。男童父親說,兒子和女兒由阿公照顧,但兒子晚上常溜到外面玩,很難管教,這次兒子闖禍,他很自責。

男童校長不敢相信男童竟「扮老大」,他說,男童家境不好,學校補助他營養午餐,未來會加強輔導。陳姓兄弟也是該校畢業,在校時常蹺課、說謊,父親打零工,母親智力不足,校方曾盡力輔導,很遺憾上了國中偏差行為還是持續。

※ 大人也半斤八兩。



◆ Rain身世揭祕 露宿街頭沒錢買飯

張士達/綜合報導 2009.02.26 中國時報

隨著Rain推出新專輯《唯雨獨尊》,Discovery頻道也趕上韓流,將以一系列《超強韓流》節目揭祕巨星身世。在即將於27日周五晚11點首播,隔日周六中午12點重播的Rain特輯,深入Rain長大的老社區,參觀母校,Rain則回憶自己曾經睡在街道上,打架時多次打斷鼻骨,也曾因沒錢而無法買食物,但舞蹈一直陪伴著他,母親更是他繼續往前的動力。

Rain的母親是在他首張個人專輯發行前過世,當時他的母親因糖尿病發作,Rain向一手發掘他的明星前輩JYP求救。JYP開車趕到Rain母親家中時,發現她獨自在一間小屋中,躺在沒有暖氣的冰涼地板上,JYP才發現Rain從未跟他透露家中的困苦。當兩人合力將Rain母親送到大醫院時,一切都已太遲了。母親早逝的刺激讓Rain更加渴望成功,因為在母親過世前,Rain向她保證自己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歌手及演員。



◆ 不能準時上第一堂課 孰令致之

【聯合報╱嚴成文/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系教授(高雄市)】 2009.02.26

最近有數位教授或發言、或撰文表達對台灣大學生競爭力的憂心,並以大學生無法準時上第一堂課為例,痛心於學生消極冷漠的學習態度。

對台灣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及生活方式,我個人的觀察和大部份的老師並無不同。事實上,在初任教職的前十年,個人對大學生的指責態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在看過廿年來我們所栽培的同學在產業界的遭遇,及陪完我兩個兒子進入大學後,我的想法完全改觀了。

許多台灣的孩子自幼就在家長們的帶領下,穿梭於補習班、雙語學校及才藝教室間。等到年紀稍長,生活更是全面與升學結合。在這種制度及氛圍下,除非天資特別優秀,否則要升學就得把自己淹沒在填鴨教育的洪流中。

完成學業之後呢?另一場苦難卻又開始了。在過去廿年,筆者實驗室畢業的研究生大多進入上市上櫃的電子公司,這些所謂的電子新貴在景氣好的時候,面對的是超長的無加班費工時;景氣不好時,遭遇的卻是不知何時才會結束的無薪假;就算是僥倖不被裁員或停薪,也要面對老闆的「高度期許」。

如果,在考上大學前,生活的重點就是升學,青春幾乎留白。離開大學後,生活就是工作加工作,天天晚上九、十點才能回到家,怎麼可能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如此下去,生命還有甚麼可歡喜期待的?

身為大學教授的我,實在應感到慚愧,慚愧自己無法激勵大學生奮發求學,更慚愧於無力改變國人不可救藥的升學觀念,它讓這些原本該活潑亮眼的年輕人飽受折磨,我也慚愧沒有替我的學生向大老闆們請命,告訴這些企業家,歐美先進國家的工程師都能正常上下班,生產力與國民所得還比我們高出許多。勤奮誠然是美德,但當無報酬的加班變成日復一日的常態時,大多數人的身心是無法負荷的,工作也就不會有效率可言。

我的學生能準時上第一堂的人也和其他老師一樣的少,但我在他們年輕的臉上更看到疲倦與厭倦,這些不應存在的負面心緒大多是來自於過去十數年間的過勞教育過程,然而這樣偏差的教育制度卻不是他們自找的,而是我們這些老師與家長們在有意無意中所共同創建的。

人才是台灣競爭力的核心,人才的培育有其多元化的環節要考量,台灣的大學生不能準時上第一堂課,要檢討的哪裡只是大學生而已。

※ 相關報導:

* 孤島校長與他的26個孩子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5965



◆ 卅度高溫 不許孩子換夏裝?

【聯合報╱黃千/自由業(台北市)】 2009.02.26

今年二月的氣溫似乎異於往常,中午的高溫讓人彷如夏天一般的熾熱。

連續幾天高溫,我擔心就讀國一的女兒。女兒早上出門仍穿冬服及厚外套,好動又會流汗的女兒,受不受得了白天如此高溫,我要她穿夏季制服上學。但是女兒煞有介事且一臉嚴肅的說:「媽咪,學校說尚未到換季,不可著夏服,若是被發現要被記缺點。」我百思不解的問女兒:「正中午將近卅度的高溫,難道妳們都不怕熱嗎?」女兒回答:「怕啊,但老師說這是學校的規定,大家都必須遵守。」

我再問:「那老師呢?校長呢?他們不怕熱嗎?也穿冬天衣服上課嗎?」女兒天真的回答我:「我們的導師穿長袖衣服說是要陪著我們,至於校長他當然是看天氣穿衣服了。」

時代在變、社會也在變,學校不知權宜變通的機制似乎應該改一改;在這事事講求人性化的教育中是否要更貼心一點,讓學生也可以深切感受到教育的「質改」與「質變」,而不是光在嘴巴說說而已。



◆ 失業人力 拿來輔導後段孩子

【聯合報╱黃文正/大學講師(桃縣龜山)】 2009.02.26

筆者讀國中時,班上常有些同學,總是跟不上課程進度,上起課來既無奈又無聊,只好發呆、聊天、睡覺。

之前我曾在國小任教,面對那些學習能力較為落後的孩子,雖然有心想要多給他們一些關注,可是又不能不顧及課程進度,只好利用課餘時間,輔導他們以前沒有學好的課業。

這些落在「後面」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樣渴望長大。但是他們在根基還沒打穩時,就被強迫跟著別人一塊升學,年級愈高,便愈無心也無力學習。

如果我們的教育制度,能在他們的學習過程開始發生問題的時候,就給予更多補助教學,他們的未來就會有更多可能。小班級、一班多師、單科能力分班教學,是政府責無旁貸的工作。時值當前高學歷失業問題嚴重之際,與其荒廢專業人力,何不將之轉為教育的助力,一舉兩得!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加強數學 拿藝術課開刀?

* 加強數學 拿藝術課開刀...
* 美學經濟密碼
* 搶救山上孩子的受教權
* 校產基金縮水 耶魯將裁300人

◆ 加強數學 拿藝術課開刀...

【聯合報╱蔡振文/高中教師(屏東市)】 2009.03.01

朋友的兒子非常傑出,國內著名大學畢業,公費留美,在博士學位即將到手之際,卻開始意識到,他未來的人生將會是沒有休閒、沒有娛樂、沒有假日,只有忙、忙、忙。正如二月廿六日中山大學嚴成文教授教授《不能準時上第一堂課 孰令致之》文中「…離開大學後,生活就是工作加工作,…如此下去,生命還有什麼可期待的?…這樣偏差的教育制度卻不是他們自找的,而是我們這些老師與家長們在有意無意中所共同創建的。」閱來心有戚戚焉。

上周,本校特教組召開資優教育相關會議,召集數理和美術老師及家長與會,討論兩個特殊班級教學的相關問題。會議中,數學老師提出希望縮減數理資優班「藝術與生活」上課時數,用來加強該班數學,以期提高大考數學成績,關心學生之情溢於言表,本無可厚非。但為什麼要縮減的是「藝術與生活」,而不是其它科?身為美術老師一時難忍心中義憤而提出異議,個人不是爭「上課時數」多寡,而是不滿部分老師甚至學校普遍對「藝術教育」的漠視!縮減「藝術與生活」事小,「藝術課程是可被省略的」這件事,卻可能永遠烙印在學生心裡,直到他成為家長、人師、校長甚至政府首長,影響不可謂不深遠。

若能好好的上一堂「藝術與生活」,透過藝術教育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審美能力與創造力,培養美感和對藝術的終身興趣,豐富其生命內涵,甚至在未來將藝術與科技結合,提高產品的競爭力與附加價值。我無法推估多上一堂數學能讓學生多考幾分?但教育不應只是在乎眼前的加減分吧!

※ 相關報導:

* 芬蘭教育:「見樹」又「見林」 - 北國風情
http://tw.myblog.yahoo.com/yolanda-chen/article?mid=2234&prev=2345&next=2186



◆ 美學經濟密碼

【聯合晚報╱劉叔慧(明日工作室副總兼主編)/邵冰如整理】 2009.03.01

美學經濟密碼
作者:施百俊
出版社:商周出版

如果要票選這兩年最令人反感的字,「品味」會是我的前幾名首選...。

品味,忽然變成了一種唾手可及的事物,誰都可以因為買了一件昂貴的名牌/家具/衣服、住了一間高價的飯店、買了一個有設計感的玩物,就馬上進身品味階級。人們在擺脫飢寒的焦慮之後,轉而開始追求精神上、心靈上的更高愉悅,這個需求很快地被商人轉進為商機,於是,明明只是一瓶乳霜,因為加上一個美麗的傳奇,就得賣出十倍的高價;明明只是一件普通的套裝,只因為掛上了某名牌的Logo,就忽然變成品味和階級的保證。

溫世仁先生跟我們說過一個小故事,他曾跟一位瑞士的錶業鉅子碰面聊天,他很好奇地問對方,你們的錶到底成本多少?為什麼可以賣到這樣的天價?對方笑笑說,一點也不多呀,幾塊美金,可是我們花在把它定成如此天價的費用卻十分可觀。

也就是我們用了百倍價格所購買的一支錶,其實在功能的實用性上,大概跟我們在夜市地攤買的石英錶沒啥兩樣,可是它所帶來的虛擬的愉悅,卻遠超過功能性的意義。

誠如本書作者施百俊所言,美確實是一門好生意。文化創意才是真正的商機所在。飢寒的滿足是有限的,可是精神上的愉悅追求卻是無限的。即使是在科技的本業上,溫先生都倡言「硬包軟」,所有的硬體差異性只會愈來愈小,最後真正的決戰點,必然是軟體,也就是硬體所能承載的服務、內容,那才會是未來電腦市場的決勝商機。

我們都明瞭這個道理──就像出版業永遠可以分析出暢銷書之所以暢銷的種種原因,不論是行銷面、創意面,甚至社經條件分析,但這些分析再怎麼頭頭是道,卻也沒辦法依此法則去複製暢銷書,即使可以複製,往往也只是炒作暢銷書的創意餘燼,沾點火光的溫暖。

正因為創意和美是如此難得,它才能創造龐大的附加價值。《海角七號》紅了,澤被多少演員和商家跟著翻身,成本和獲益一算計,投資報酬率高得嚇人。這麼好賺的生意,怎麼只有《海角七號》辦到了?能不能再來一次?我看即使是魏德聖都不一定有把握。

我對美學經濟完全沒有鑽研,充其量只是一個從業人員。但這本書卻能深入淺出,用極家常生活化的筆法試著把他的想法跟一般讀者分享。

※ 西方對於美學的品味已經昇華到日常生活中,台灣則留在圖騰崇拜。相關報導:



◆ 搶救山上孩子的受教權

【林瓊華、孫大川】2009-03-01 中國時報

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擬訂一連串政策,最令我們關注的是近日教育部所公布的「偏遠地區國中小學試辦增聘短期教師計畫」,預計要增加三四○○個名額,希望一方面減少流浪教師,一方面能增加學校師資。

說來諷刺,台灣有五萬流浪教師,偏遠地區孩子師資卻長期嚴重不足,甚至有越來越惡化的趨勢。教育部及各縣市教育局目前實施的「國民中小學整併之處理原則」與「小型學校發展評估指標」,都以經營成本為最主要考量,山上學校學生少,平均每位學生的經費負擔自然不輕,因此常走上整併的命運;導致許多山上(包括其他偏遠地區)的學童,不是必須經過長途跋涉上學,就是才滿六歲便得離開父母,過著住校的求學生活。

其實最近幾年,都會裡有一種時尚的學習方式-在家自學,或許可以解決山上孩子的求學問題。申請在家自學的孩子,可以不用天天到學籍所在的學校就讀,但必須接受教育局監督與訪視,只要家長能提出學習品質功效的證據,便可以持續這樣的學習方式。申請者也不一定都在家由父母自己教,很多小孩也在體制外的環境中,參加很多學習課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案例,就是南投魚池鄉的十五位家長,集體將孩子送往魚池鄉三育基督學院就學,並借用三育基督學院的教室場域及師資,向縣府申請通過非學校型實驗教育計畫。這意味著部落裡的孩子家長,也可運用部落空間資源,搭配適當教育人才,運用在家自學方案,直接在部落中進行「非學校型實驗教育計畫」,而五萬名流浪教師又為部落提供充沛的備選師資,因此政府只要支付課程教材費與教師薪資,即可滿足山上孩子的受教權。

我們認為,這樣的政策遠比教育部所擬定的「偏遠地區國中小學試辦增聘短期教師計畫」來得恰當。目前偏遠地區的老師流動性相當高,很多都是代課老師,時間只有一學年,而且學校是採用共聘跟巡迴方式,錄取後可能還得不停換學校,因此對學校行政規畫、老師授業輔導、學生適應學習三方面,都有負面的影響。如果能降低流動性,老師對學生的了解能夠深入,學生遇到困難也比較能夠主動尋求協助,在品格教育與生活輔導上可著力的空間增加很多,也才更符合基礎國民教育精神。

既然舊制度不能滿足山地孩子普遍的學習需求,教育當局也可以嘗試在部落裡實施不同的制度,讓部落的孩子也能像平地的孩子一樣,每天花不到廿分鍾時間,就能走路到部落提供的學習場所上課。最近,臺北市決定放寬在家自學申請對象,讓原本限於個人才可申請的實驗教育,也可採團體方式實施,可見制度不是那麼沒有彈性。

既然景氣差,流浪教師多,我們可以嘗試這種既節省經費又能照顧山地孩子就學權益的學習方式,除了減輕流浪教師的問題,還可以避免學童勞苦奔波,甚至忍受思鄉之苦,不是三贏的結局嗎?

(林瓊華為銘傳大學國際企業系副教授、孫大川為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 校產基金縮水 耶魯將裁300人

【經濟日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外電】 2009.03.01

美國最老牌的大學報紙「耶魯每日新聞」(1878年創刊)報導,耶魯大學的校產基金大幅縮水,為了降低1億美元的營運預算赤字,半年內最多必須裁掉300名員工。

報導說,去年6到12月,耶魯的校友捐贈劇減約60億美元,相當於減少25%,耶魯的校產基金從229億美元減到170億美元。經濟展望黯淡,校長李文耶宣布2010會計年度教職員薪水與非人事成本必須減7.5%。耶魯的擴建計畫叫停,並且設定教、職員薪水成長上限。

情勢沒有好轉,只好裁減員工。主管人力資源與行政的副校長皮爾表示,這次被裁的員工,資遣費加一倍,從原來規定的每服務一年者發一周薪水,增加為兩周薪水。

耶魯高層表示,裁員將從臨時工和契約工開始,被裁者將在90天前獲通知,耶魯「生涯中心」並將在沒有預算壓力的部門為被裁者尋找工作機會。

耶魯上次裁人是2004年,當時裁了76人,工會曾在校園抗議。這次裁員幅度大很多,風波可以預料。

耶魯是校園所在地康乃狄克州紐海文市的最大雇主,裁員數百人,對這個大學城的經濟可能也有影響。

經濟衰退陰影之下,全球校產基金最大的哈佛大學也告失血,去年7月到10月,校友捐款減少80億美元,減幅22%,預測今年上半年將再減30%。

※ 相關報導:

* NOWnews【重點新聞】今周刊/吳念真vs.王偉忠金融鳥日子的真情對談
http://www.nownews.com/2009/02/28/91-2413795.htm

fsj 提到...

前途好茫 大學生「軟能力」變重要

【朱芳瑤/台北報導】 2009-03-02 中國時報

景氣寒冬加深「高學歷高失業率」恐慌,不少大學生都感受到了,有人自承「沒準備好」,打算先考研究所,也有學生多方發展興趣與專長,對投入職場信心滿滿。此外,面對企業徵才強調「即戰力」、「好不好用」,不少大學開始注重學生在知識以外的軟能力。

根據青輔會訪問四五二位企業雇主或人資主管,針對「就業力技能」所做的優先順序排行調查,依序為良好的工作態度、穩定度與抗壓性、表達與溝通能力、學習意願與可塑性、專業知識與技術、團隊合作能力、基礎電腦應用技能和主動發覺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東吳大學校長黃鎮台直指,培養大學生的「軟能力」,將會是高等教育愈來愈重要的責任。他說,軟能力包括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待人處事態度與傾聽多元意見的能力等,這些幾乎與職場強調的就業力相吻合。

台灣大學職業生涯發展中心執行長鄭玉梅也說,大學生不缺專業知識的汲取管道,但欠缺對職場生態及產業發展的認識。

為了協助學生充實本身的就業力,台大昨日首度舉辦職場體驗營,邀請知名購物網站PayEasy引領學生認識職場運作實況。這項活動只開放六十個名額,報名第一天就額滿截止,同學響應的情況十分踴躍。

大環境不佳,工作難找,連台大學生都感到焦慮。目前就讀台大經濟系大三的賴玟潔表示,目前她也面臨升學或就業的抉擇,考量到自己尚未準備好,沒把握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目前打算先考研究所。

台大工管系大四的吳詩涵也坦言,她會陸續投出履歷,但因擔心求職碰壁,之前也透過推甄進入研究所,至少給自己留個「後路」。

也有同學積極開拓自己的就業力。台大電機所碩一生張晉棠說,自己本身鑽研理工領域,也對商管有興趣,未來想結合這兩項專長,找到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 教部提就業計畫 預計數萬人受惠

【林志成/台北報導】2009-03-02 中國時報

台大校長李嗣涔說,今年大學畢業生就職難度將是歷史上新高。教育部提出「促進大專以上畢業生就業計畫」,將送九十五學年到九十七學年等三年畢業的年輕人,到企業及教育基金會實習、或是到大學及高中職擔任教學助理,預計數萬人受惠。

教育部已分別提出「九十五至九十七學年度大專畢業生至企業及教育基金會職場實習方案」、「九十五至九十七學年度大專以上畢業生產學育成聯結方案」,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

教育部表示,研擬將最近三年從大專院校畢業的失業年輕人,送到企業或教育基金會實習,實習者每月可以拿到一些津貼,政府也會補助企業或基金會經費。很多大學都有育成中心,教育部研擬將一些大學畢業生送到這些跟大學合作的企業任職,以降低失業率。

fsj 提到...

蝴蝶教材小學童超愛 農村青年翻身太難

◆ 蝴蝶當教材 花蓮市信義國小學童超愛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2009.03.03

花蓮市信義國小建構「蝴蝶生態園」完成後,教師團隊以「蝴蝶」為對象,設計一年級到六年級的課程架構,配合學童心智發展,進行各階段系統性教學,相當少見。

花蓮市信義國小位於重慶路與和平路交叉路口旁,校地只有1308坪,學生109人,都會區的校地狹窄,並無蝴蝶生存環境,但校長楊源誠堅持利用校園一角約20坪,打造蝴蝶生態園。

楊源誠率領教師團隊以「蝴蝶」為研發教材,由於國內沒有相關課程,從何入門煞費苦心,最後認定自然與生活的課程較接近科學教育,決定採用自然教學模式。

信義國小嘗試「以學校為本位的課程」為本,以學習「科學」的方式,試擬一至六年級的蝴蝶課程架構,也順勢培養老師具備研發課程的能力,如今課程進度已經研發實施到二年級了,很受學童喜愛。

「這是無中生有的教育工程,如果至民國101年前完成所有教案,將是全國各國小唯一以蝴蝶串連小學教育的學校。」楊源誠為了讓學童愛上蝴蝶,學校可利用的生態園外,連圍牆都種上引蝶植物,此時除了一般常見的白粉蝶外,每年五、六月間各種粉蝶飛舞,美麗極了。

楊源誠說,為導引學童學習興趣,老師會請小朋友採集校園各種植物的葉子,上課時採用語言表達或圖形彩繪,用感官看、摸、聽、聞,進而熟嫻科學的探索方法,從實作中獲得科學知識。

他強調,就以毛毛蟲到蝴蝶的生命歷程而言,經由自然現象的觀察和了解,體認自然運作的韻律,也可激發兒童積極奮發的精神和友愛的情操。



◆ 母改嫁有錢 兒低收戶沒了

【聯合報╱記者詹三源/台北報導】 2009.03.03

就讀技術學院的A同學,因離婚改嫁多年的生母被查出有動產,致低收入戶資格遭取消,面臨繳不出5萬多元學費的窘境,市議員許淑華等人昨天抨擊法令僵化,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反成為弱勢族群的殺手。

社會局表示,A同學已是21歲的成年人,有工作能力,依社會救助法規範,生母雖離婚改嫁,但仍為一親等的直系血親,必須計入全戶人口計算,才註銷低收入資格。但透過民間捐款,已全額補助A同學的學雜費,另也提供5000元急難救助金。

議員許淑華、李建昌、黃向羣昨天陪同A同學舉行記者會,A同學無奈表示,他的生母在他幼稚園時,就與父親離婚並改嫁,卻因生母的因素取消他們家的低收入戶資格,致生活陷入困境。

許淑華表示,A同學的父親有酗酒習慣,平日靠打零工維生,A同學則靠自己半工半讀與低收入戶的補助,才紓解不少經濟壓力,如今社會局註銷低收入戶資格,讓A同學繳不出5萬多元學費,面臨輟學危機。

李建昌、黃向羣指出,社會救助法雖規定一親等的直系血親,應計入計算人口範圍,但也規範「未共同生活且無扶養事實的特定境遇單親家庭直系血親」,可不列入計算人口,社會局卻不採用,有推拖不作為的嫌疑。

他們指出,社會局去年度進行低收入戶總清查,計有1153人因資格問題被註銷低收入口資格,有208人提出申覆,如依社會局的認定標準,恐怕有很多爭議,要求全面重新審查,1個月內提出報告。

社會局社會救助科長江德輝表示,所有個案都有訪視實際狀況評估,才決定是否註銷低收入戶資格;A同學個案雖不符低收入戶資格,但可提供必要的社會救助,未來就學需要的學雜費,仍將給予全力的協助。

※ 有多少類似案例沒曝光呢?



◆ 求溫飽讀書少 農村青年翻身太難

【林克倫/北京報導】2009-03-03 中國時報

都說教育是脫離貧窮的最佳途徑,但實際在中國農村的機率卻很渺茫。經濟收入不佳、教學資源差、戶口制度限制與隔代教養等問題,均讓出生於大陸偏遠農村的孩子,處於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人生發展劣勢,造就中國農村年輕一代、農民工二代,難以向上流動的結構性悲哀。

暑假縣城掙錢 山裡夠活一年

今年一月剛滿十六足歲的周豔,屬於大陸所稱「農民工二代」、即農民工的子女,沒有十六年華少女的夢幻,言談反而透著更多成熟世故與「經濟」思維。去年三月、在初中畢業前夕幾個月,毅然決定離開四川資陽深山裡的老家,前往北京與父母親會合打工幫忙分擔家計,對於文憑一事僅淡淡地說:「初中文憑掙不了錢!」

外出掙錢幾乎是周豔這一代資陽山區孩子的人生唯一夢想,「小時候山溝裡都是老人家跟孩子,年輕點的都外出打工,過年回來都一派城裡人模樣,特想趕快長大出門打工掙錢」,周豔回憶起兒時願望說道,「初一時就想出門,奶奶拉著死活不肯,後來利用假期到縣城餐館當服務員,暑假掙個一千多元(人民幣,下同,約合五千多元台幣),夠我跟弟弟在山溝生活一年!」

父母親打工收入不穩定與去年四川地震,堅定周豔出走的決定。「我父親是當銲工,去年奧運停工一個月沒收入,過年前包工頭才發下去年三、四月的工資」,已經習慣用「所得收入」來衡量生活規畫的周豔指出,「家裡就靠母親每個月一千元的工資,地震後老家垮了一半,奶奶到新疆叔叔那,留弟弟一個人在山裡不放心,況且全家已經五、六年沒聚在一起了!」

山區農村無就業機會,文憑也相對不重要,「山溝裡沒有機會,全都是在山裡頭種莊稼,連餐館服務員的工作都沒有,工資最高八百元、還要送錢送禮、走關係」,周豔「務實」面對失學打工的決定說道:「去年我們班畢業後,又有十幾個跟我一樣出門,聽說是到江蘇待工廠,有幾個考上高中,學費太貴、家裡也決定不唸了!」

自己休學打工 栽培小弟讀書

經濟不佳讓周豔決定休學打工,但將弟弟接到北京一所民辦學校就讀後,更殘酷的教育競爭才剛浮現。周小弟是小三學生,「讀了兩個月,老師說弟弟的英文學習跟不上,要家裡多加強」,父母親僅小學學歷、自己連ABC字母都背不齊的周豔,花了三千元(三個月工資)在電視購物買了一部英語學習機給周小弟,「我們都不懂教育,只能花錢讓他自己學習!」周豔無奈地說道。

期待多存點錢 對於未來茫然

今年春節是周家四口這六年來首次團聚過年,全家最開心之事,莫過於周小弟算可造之才,學期末有兩科拿班上第二、三名,「我們就發紅包錢鼓勵他,要他好好讀書,隔壁的大爺們知道了也很樂、也發紅包」,周豔露出難得的笑容說道,「這些大爺們也是農村來的,心裡面都明白,讀書、上本科才能翻身,但在我們那山溝、不可能!」

十六歲、周豔的新年希望有兩個,一是栽培弟弟一路讀完大學,成為老家山溝裡第一位大學生並待在城裡工作,二是能多存錢,讓工作受傷卻苦撐著的父親能就醫治病,至於自己的未來規畫,異於對生活世故看法、周豔倒顯得有些茫然地說道:「我沒有專業,或許會去學點電腦什麼的,或是創業搞點小生意,畢竟不能一輩子當服務員!」



◆ 受限戶口制度 讓貧者越貧

【林克倫/北京報導】2009-03-03 中國時報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年一月曾感慨指出,現在大學裡農村學生越來越少,而農村學生難上大學除了金錢的先天限制外,戶口制度、教育體制與教學品質等因素,更讓他們在後天環境上難與城市學生競爭,造成教育難以脫貧的「貧者越貧」現象。

為解決農村家庭教育負擔,大陸於前年開始減免農村中小學義務教育學雜費,但對於「望子成龍」的父母親而言卻受益不多,目前有兩個孩子在河南農村就讀的程媽媽指出,「學費是降下來了,每學期只要交二、三十元(人民幣,下同),但政府辦的學校教學質量差,鄉下吸引不了好老師,有點(經濟)能力的,孩子都是送到一學期一千五百元的民辦學校!」

以周豔老家資陽的山區學校為例,硬體設施不佳與缺乏優秀師資都是常態,「我們學校教完廿六個英文字母後,基本上就沒有所謂的英文課程了」,周豔回憶當時上課情況指出,「學校沒有幾位年輕教師,反正山裡也不重視這些,有些班的學生越上越少,都出來打工了,很正常!」

鑑於農民工孩子的外地教育問題日趨嚴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開始鼓勵民工孩子在本地就學,以減少農村「留守兒童」的隔代教養問題,不過,周豔以親身經歷指出,「我弟弟因為沒有轉學證明,公立小學進不去,真想進去就要送錢,況且,有證明也擠不進去,只好找民辦學校,教學質量當然會比城裡小學差一些,但也沒辦法!」

此外,周豔想栽培弟弟上大學之路,還有一道「戶口」的門檻,儘管周小弟在北京讀書,但其「四川」戶口身分讓他無法參加北京中考,高中入學考試必須回到四川報考,兩地的教材差異與教學品質等因素,將直接影響未來周小弟能否順利考上大學,再加上城鄉兩地教學環境的先天差距,也造成許多農村孩子,乾脆選擇放棄求學脫貧這條路。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台灣女入圍無人島保育員 音樂成音恨快樂不起來

* 世界最讚工作 台灣女生入圍
* 入圍無人島保育員 王秀毓:人生就該有衝動
* 愛心大學生 助陋店改造創商機
* 許雅涵 史上最幼齒音樂製作人
* 音樂成音恨 快樂不起來
* 蘋果是禁果 比爾蓋茲小孩禁聽iPod
* 瘋電玩 玩出大好錢景
* 慘!24萬學生 繳不起午餐費

◆ 世界最讚工作 台灣女生入圍

【聯合報╱編譯高國珍/報導】 2009.03.04

澳洲大堡礁無人島保育員徵才主辦單位三日表示,來自廿二國的五十名應徵者已經從三萬多名應徵者中脫穎而出,入圍這項號稱「世上最理想的工作」(The Best Job in the World)的第二階段評比,其中包括一名台灣女生王秀毓。

最後獲勝者可在澳洲大堡礁美麗島嶼工作半年,享受碧海藍天,還有十五萬澳幣(約台幣三百卅八萬元)入袋。

台灣唯一入圍第二階段的是來自台北板橋的王秀毓(Clare Wang),自我介紹影片網址為
http://www.islandreefjob.com/#/shortlisted-applicants/watch/q82f6BJ_Ivw
。畢業自國立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口譯組的她,目前從事口譯,在影片中她形容自己具有「良好人際關係、優秀溝通能力」,興趣廣泛、健康、愛冒險、熱心,可吸引全球超過十億的中文使用人口,「更重要的是我從沒去過大堡礁,所以超級好奇的我一定會是最佳探險者」。

這項由昆士蘭省政府主辦的徵人活動,第一階段共吸引來自兩百國的三萬四六八四人報名參加,爭取成為大堡礁漢彌頓島(Hamilton Island)的保育員。最後入圍的五十人包括舞者、科學家、廚師及學生,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印度、中國、日本、南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以及肯亞。

主辦單位表示,這五十名入圍者中將選出十一人,在五月初前往漢彌頓島參加最後決選,其中十人由昆士蘭觀光旅遊局選出,第十一人則是由網友票選的「外卡」,最後優勝者將在五月六日公布。網路上已有台灣網友幫王秀毓拉票,投票網址為 http://islandreefjob.com/en/#/most-votes/watch/q82f6BJ_Ivw

除了半年十五萬澳幣的薪水,優勝者還能獲得從自己國家到漢彌頓島的免費機票。工作內容為每周固定撰寫部落格及公開島上照片、影音,其餘時間可以盡情享受島上的碧海藍天渡假生活,包括日光浴、游泳、浮潛、划船。

觀光局局長鮑依雷表示,「這項活動吸引全球觀注,目前已產生超過相當於七千萬澳幣的廣告效益。」

※ 這就是一石N鳥之計。



◆ 入圍無人島保育員 王秀毓:人生就該有衝動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 2009.03.04

當了五年口譯,王秀毓因為「一時衝動」,報名了澳洲「世上最理想的工作」活動,在參選過程中,她發現了自己「有點三八」的一面,不過她認為很值得,「因為可以做一些跟平常不同的事」。

在自我介紹影片中,留著俏麗短髮的王秀毓,用兩個玩偶很活潑地介紹自己的口譯工作,她想告訴主辦單位,可以藉由她中、英雙語的優勢,將澳洲大堡礁的美景推廣到全世界。「影片中的我感覺有點三八」,今年卅歲的王秀毓不好意思地說,影片中的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很多。

不過她認為這其實是性格中的另一面。王秀毓表示,口譯人員通常都是在幕後把工作做好,不習慣站在台前秀自己,「參加這種選拔活動不是我平常會做的事」,「這也是我第一次向網友拉票」。

王秀毓從小到大的確是充滿驚喜:從小喜歡英文,國中就立志當口譯;「但高中時不懂事」,認為大學選擇理組比較好找工作,於是考進了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系光電組。原本應該要到科學園區當工程師的她,最後還是忠於自己的夢想,到台灣師大念翻譯研究所,然後從事口譯工作,「我很感恩,因為知道這就是自己想要的」。

她平常會上網查英文字典,看到「世上最理想的工作」的網路廣告一直在網頁上閃個不停,「於是一股衝動就去報名了」,王秀毓覺得,只要不傷害別人,「人生應該要有一些衝動,去做一些不同的事」。

王秀毓說,如果她真的獲選到大堡礁當保育員,她會用中、英文寫網誌,讓華文世界的朋友也能分享她在澳洲工作的點點滴滴。她也不忘向台灣的網友拉票,只要到她的自我介紹的網頁中投她一票,就能幫她完成人生夢想。

※ 相關報導:

* udn聯合書報攤 - 全球中央 - 他們,不是草莓族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1356&f_ART_ID=180750



◆ 愛心大學生 助陋店改造創商機

【盧金足/台中報導】2009-03-04 中國時報

到自助洗衣店等待洗衣的半小時,你怎麼打發時間?逢甲大學電機研究所學生陳宗民,雞婆個性閒不住,看到地板髒,竟拿起掃把掃乾淨,還在網路幫洗衣店行銷,助殘障老闆娘改善生計,完成搶救商機大作戰的超級任務,自己也上了一堂最有效益的創業課。

逢甲大學有兩萬多名學生,附近廿四小時自助洗衣店林立,光是西安街就開設十多家,店家不僅以低價取勝,服務和洗衣環境也要比一比。

逢甲陳宗民、賴紀瑋 就愛雞婆

去年十月陳宗民在西安街看到一家七坪大的,車禍後右腳殘障的老闆娘阿芳,為養育兒女,舉債三百萬開店,因無做生意經驗,每個月營收只有兩萬元,卻苦思不出,為什麼客人不上門?

為支撐龐大開銷,不但白天自己得打工,先生也是一大早去送報。

陳宗民獲悉他們的困境後,大發同情心,替她掃地,幫忙換燈泡,還在「創業群英傳」網站分享故事,在網路幫洗衣店行銷,陳宗民說,「連同學都拉來這裡洗衣」。

改頭換面 洗衣店生意成長五成

陳宗民回創業社分享經驗,感召財經系二年級的社長賴紀瑋,兩人主動向老闆娘表示,希望幫洗衣店改頭換面,吸引更多客源,並從改善服務感受度著手,於是洗衣店設了嶄新的公告欄、貼海報,還增設失物招領處,不少學生忘了帶走衣服,重回洗衣店,放在招領處的衣服,還摺得整整齊齊,也因為這樣的改造,現在一個月營收增為三萬。

殘障老闆娘譽為天使 致函校長

不知如何報答兩名學生的阿芳,昨天寫了一封感謝函給逢甲大學校長張保隆,她說,一家生計是沈重負擔,兩位學生就像好心天使,讓她覺得景氣再冷,也不是孤軍奮鬥,燃起一線生機。

校長接獲感謝信,稱讚學生學以致用。

在咖啡店打工的陳宗民說,畢業後想要創業,開一家集合自動販賣機的店,販賣各式各樣的吃喝玩樂,也販賣自己的夢想;賴紀瑋則想開一家餐飲店,兩人都說,幫助洗衣店的最大價值,讓他們對創業更有信心。



◆ 許雅涵 史上最幼齒音樂製作人

唐嘉邦/北縣報導 2009.03.04 中國時報

小女生許雅涵,六歲就創作出第一首作品「香草咪咪」,去年以十歲之齡推出個人首張創作專輯,所有的編曲、演唱皆由她獨立完成。

許雅涵現在讀國小五年級,出生在音樂世家,由於父母均是音樂人,自小耳濡目染,和莫札特一樣,她四歲開始學琴,六歲學吉他,並開始創作,八歲為了參加中華電信「大電視之星」比賽,十五天內學會薩克斯風並奪冠。

許雅涵拿出她六歲時首次寫曲時,在一張樂譜背面打的草稿,當時大字不識幾個的她,譜的詞還是用注音符號,錯別字也不少,但就是這首曲,開始了她的音樂創作。
儘管小小年紀就天賦異秉,但她的音樂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八歲在用剛學會薩克斯風參加比賽前夕,她在學校走廊奔跑跌倒,摔斷了兩顆門牙,好勝的她堅持不棄賽,忍痛吹完整首曲子。

對她來說,音樂就是一切,之前她左手食指有個肉瘤,對於彈琴有影響,在醫師建議下動手術切除。

照理她需休養一陣子不能彈琴,但就在術後沒幾天,許雅涵不顧傷口硬是要彈琴,她童言童語的一席話:「彈琴才能讓傷口不痛呀!」讓媽媽潸然淚下。

九歲時,她跟著父母創立的「漂兒爵士樂團」巡迴演出,此後台灣最年輕的爵士薩克司風手、鋼琴手和歌手的名號不逕而走。

去年,她與艾迴唱片公司簽約發片,負責創作所有詞曲、編曲、和聲,錄製個人首張專輯「香草咪咪」,成為音樂史上最年輕的音樂專輯製作人,同時受邀在國片「愛的發聲練習」中,飾演大S的童年。對於未來,她仍充滿著期待,她希望自己能做個全方位的創作歌手,和音樂過一輩子。



◆ 音樂成音恨 快樂不起來

【聯合報╱金學祖/國小兼任教師(雲縣斗六)】 2009.03.04

拜讀一日蔡振文老師「加強數學,拿藝術課開刀」一文,心中有言如鯁在喉,整夜不得入眠。

筆者在匈牙利留學時常與當地的民族音樂家聚會,他們聊天的方式就是玩(play)。某天晚上筆者和幾個好友聚在一起,當中一個小提琴手說:「玩玩吧!」另一位中提琴手問:「玩啥?」「就玩這個!」小提琴手邊說邊信手演奏了一段匈牙利民歌,中提琴手馬上就跟著演奏合弦,另一位大提琴手聞樂即取琴應和,他們都沒看樂譜,即興演奏!旁邊的人亦隨樂舞了起來,整個房間洋溢著歡樂。筆者恍然大悟,原來音樂是玩耍、唱歌和跳舞,應該和吃飯說話一樣自然。

蔡老師文中提到「『藝術課程是可被省略的』這件事,卻可能永遠烙印在學生心裡。」其實,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筆者高中時也是數理資優班,猶記得高二剛開學時,音樂課無聲無息的從課表上消失了。好在經過筆者向校方反映,音樂課才又回到我們的課表裡。

我們的教育目標在經濟掛帥下,將學生訓練成生產機器,至於能否將學生教育成「人」,則不在我們的教育內涵裡。

筆者一樣不能回答蔡老師的問題:「多上一堂數學能讓學生多考幾分?」可是用最現實的情況看,多上一節美術課應可讓學生的數學增加幾分。美術是對空間感最好的訓練,高中數學裡的圓錐曲線單元介紹到橢圓、雙曲線以及拋物線是由一平面截一圓錐而得。數學老師不一定能畫得準確,但是美術老師卻可藉由靜物素描教導學生如何準確畫出,並且加上光影的變化。學生在運算生硬的方程式時,如能準確畫出圖形,一定對解題有莫大助益。這種繪圖能力,對物理化學的學習也收事半功倍之效。因為這時候方程式已經化成美妙的圖形,學生求解時不再只是尋求等號兩邊的相等,而是尋找美感上的勻稱了。

再談談音樂教育。大家都知道巴哈是西方音樂之父,但是很少人知道他同時也是拉丁文與數學教師,他的音樂能夠歷久不衰並成為西方音樂的典範,與其內在嚴格的對位法密不可分。歷史上很多音樂家都是出色的數學家,像明代第一個算出平均率的朱載堉;也有很多科學家是很好的音樂家,例如牛頓及愛因斯坦。人追求數學上的和諧與音樂上的和諧在靈性上的反應並無二致。

我們從來不教知識的目的是追求和諧的真理,只教解題的目的是追求較高的分數、金錢與社會地位,這種情形在教改之後尤其嚴重,知識都化約為選擇題,而學生終日被訓練如何過著「有限度的選擇」的生活。

我們教育長久以來忽視甚至是踐踏美感教育,名為五育並重,實則只重智育。各項藝能比賽淪為學生升學加分的工具,或是學校行政主管的考績積分工具。很多國中成立管樂隊其實只是為了全國音樂比賽時取得優等以便加分;加學生的分,同時也加主管的分。連教育熱誠都變成簡單的分數。音「樂」也因此變成音「恨」,再也快「樂」不起來。

最近金融風暴,政府一再宣示要擴大內需,可惜其政策不外乎是增加硬體建設。文建會不是有許多優質的附屬團隊以及公家樂團?編列預算讓這些附屬團隊甄選並派出老師至偏遠鄉村扎根藝術教育!我們如果要加強「創意產業」就要從根做起。創意產業根植於美術、舞蹈、戲劇、音樂的土壤,沒有土壤,創意產業就算可以發芽也會枯死。

衷心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學生會說:音樂、戲劇、舞蹈,好玩,因為它本來就是遊戲(play);美術,好玩,臨摹大自然真好玩;數學,好玩,因為公式就是美麗的和諧與對稱。知識,好玩,因為,就是好玩。

※ 音樂讓人的腦袋不一樣。



◆ 蘋果是禁果 比爾蓋茲小孩禁聽iPod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林少予/3日電】 2009.03.04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富可敵國,他的小孩在家大概要什麼有什麼,但蘋果公司的iPod與iPhone,是他們無法擁有的「禁果」。

蓋茲有3個孩子,分別是6歲、9歲、12歲。蓋茲夫人梅琳達接受3月號Vogue雜誌訪問時表示,「在我們家裡幾乎沒有什麼不能用的,但iPod與iPhone是我們不買給孩子的兩樣東西。」雖然如此,梅琳達說,她偶爾看到朋友手上的iPhone時,也總會說:「如果我也有一個多好」。

Vogue時尚雜誌表示,不能有iPod或iPhone,是「微軟小孩的不尋常負擔」。

不讓孩子擁有iPod的不只蓋茲一人,微軟執行長巴默在2006年3月接受CNN財經網訪問時,被問到他自已有沒有iPod,他回答:「我沒有,我的孩子也沒有。他們跟許多其他小朋友一樣,在很多方面表現都不好,但至少在這件事情上,他們被我洗腦了:不准用Google,不准用iPod。」

蘋果是微軟頭號競爭對手之一,iPod與iPhone近年熱銷,創造了隨身影音播放器與智慧型手機的里程碑,但微軟的影音播放器在市場上根本無法與iPod競爭,在智慧型手機方面,則是蝸步到尚未成為市場玩家。

業界皆知,微軟員工在辦公室使用iPod,是非常「政治不正確」的舉動。許多微軟員工自購耳機取代iPod的白色耳機,以免被主管或同事識破。



◆ 瘋電玩 玩出大好錢景

【經濟日報╱吳嵩浩】 2009.03.04

紅心辣椒遊戲公司董事長鄧潤澤念的是企管,本業是金融投資,但是他的興趣是玩遊戲,如今成立遊戲公司。他說:「能在自己喜歡的遊戲產業工作,我很快樂!」

59年次的鄧潤澤,柏克萊大學企管碩士,曾任瑞銀分析師、廈門翔鷺石化副總經理、統一證券中國首席代表,卻因為從小熱愛電玩,再加上在大陸長期研究遊戲產業發展,三年前決定投入遊戲產業。今年,紅心辣椒營收上看8億元,成為遊戲產業的閃亮之星。

鄧潤澤從小就喜歡打電動,就讀清華大學電機系時,曾立志當遊戲程式開發員,雖然後來到美國攻讀電機企管雙碩士,加上父親創辦統一證券,畢業後投入金融管理工作,但生活始終脫離不了遊戲,也將遊戲視為第二專長來培養。

「我運氣很好,有機會在金融工作中培養對遊戲產業的專業」。鄧潤澤表示,擔任分析師及統一證券中國首席代表時,須深入了解許多產業並做投資決策,把遊戲當成第二專長來培養的他,雖然工作相當忙碌,但他將工作之外的時間,都投入於遊戲產業的研究。

「這種時間的犧牲,如果不是對遊戲的熱情,根本辦不到。」鄧潤澤說:「一直到現在,我睡眠時間只有五小時,但遊戲是我的興趣,一點都不覺得累。」

有人問,都在金融業小有成就的他,為何要轉行投入遊戲業?鄧潤澤望著一整排遊戲海報說:「熱情決定一切,現在的工作比以前快樂,也更有動力。」他表示,一旦把第二專長變成本業,成功的機會反而大增,「因為你太喜歡這項興趣了,所以不管遇到再大的挫折都不會放棄,自然容易成功。」

鄧潤澤強調,把興趣當成第二專才,再將第二專長轉為本業,要有相當大的毅力。許多人在轉換期間,面臨經濟、時間、家庭壓力等挑戰,但有勇氣挑戰改變的人,就有成功的機會。



◆ 慘!24萬學生 繳不起午餐費

人數大暴衝 增加近七萬

自由時報 2009.03.4

〔記者林曉雲、胡清暉/台北報導〕經濟狀況到底有多糟?教育部昨公佈各類無力繳費學生的最新統計,從去年九月到今年三月,全國國中小有超過六十二萬人次學生無力繳交代收代辦費及營養午餐費,比上學年暴增十八萬人次;其中交不出營養午餐費的國中小學生高達四十二萬六千人次,比上學年大增十萬三千多人次。

若進一步細究一學期實際欠繳人數,這學期無力繳交午餐費學生高達二十四萬人,就比上學期暴增近七萬人,以國中小共兩百五十幾萬名學生來說,幾乎每十名學生就有一人吃不起午餐。

學貸申請人 逼近四十萬

而這學期交不出代收代辦費的國中小學生,則比上學期增加五萬人,總計這學年交不出代收代辦費學生將超過十九萬三千人次。

面對無力繳費人數劇增,教育部分析,主要應是放寬認定標準,把失業或減薪、無薪假等急難家庭子女也納入,只要學校老師確認家庭有經濟困難就可申請補助,因而人數暴增,但也顯示不景氣而導致經濟急難的家庭確實增加。

教育部也公布這學期高中職及大專申請就學貸款人數,達卅九萬七千多人,比去年同期增二萬三千多人。高中職失業家庭子女補助人數也高達九百七十人,建教班學生則有近三萬人接受補助。

高中職休學 人數多二倍

另外,在教育部及各大學積極發動救學網、防止失學潮後,這學年大專校院因經濟因素休學者有七千零六十二人,較上學年一萬零三百六十八人,減少了三千三百多人。但高中職休學人數卻一口氣成長三倍、增達一千九百七十五人,較上學年大增一千三百一十三人,其中日間部九百四十二人,進修部有一千零卅三人。教育部主秘潘文忠表示,已責令中部辦公室加強高中職救學工作,要努力找回休學學生。

教育部指出,國中小雖屬義務教育,卻罕見地有四人沒錢唸書休學。官員表示,這四名學童都是因父母失業導致輟學,學校已努力聯絡中。

對於無力繳費的學生暴增,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認為,不景氣確實非常嚴重,教育部應盡力提供協助,但政府補助畢竟是舉債支付,希望經濟尚可的民眾不要趁機申請補助,把機會留給真正有需要的學生。

教育部政次呂木琳則強調,政府已編列二十四億元補助午餐費,行政院也準備卅七億元特別預算的「子彈」救學,要讓學生不會因經濟因素而失學,也要確保學生都有飯吃,家長可撥打就學安全網專線(○二)七七三六六三三六洽詢。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台灣教育的劊子手 體育人才外流挽不回

* 台灣教育的劊子手
* 5成大畢生 英文字母寫不全
* 台大學生 免費幫家扶生課輔
* 撞球王出走 吳珈慶移籍新加坡
* 金牌神童走先 體壇怎麼了?
* 人才外流 體委、撞協挽不回

◆ 台灣教育的劊子手

【賴忠義】 2009-03-05 中國時報

上個星期,筆者有幸參加一家電視台座談「從放牛班談起」,其中女主持人說:「這十年教改弄得如此差勁,影響了我們好多夫妻的感情,我認為台灣是全世界最會因子女的教育而父母吵架的國度,是不是你們教育工作者該扛起這種重責大任?」她的話代表許多家長的心聲,乍聽之下,似乎家長都沒錯,十年來教改的慘敗全歸因學校。但真是如此嗎?

本人就事論事,舉了一個美國新總統歐巴馬關心子女教育的例子。記得去年六月中,那時我正在美國long stay時期,報載某一天,歐巴馬的競選活動突然告停,因為他們夫妻倆準備飛往加州,參加那十一歲的大女兒的足球比賽(只是夏令營的某一活動而已)。看到這則新聞,我真的很驚訝。而歐巴馬的突然改變競選行程並沒受到指責,反而拉高不少百分比的民意支持度。

最近有人高唱「第二次教改」,教育又重新被端到檯面上剖視。明明老師、校長和坊間教育專家大聲疾呼:「把每一個孩子拉上來」、「孩子功課要減壓」、「不要只當直升機父母」、「不可巧立名目偷設資優班」、「放學後與周休二日讓孩子自主」... 。但最後都是做不到的口號。大家漸漸覺悟到,教改長年以來,真正錯綜複雜的癥結居然是家長。那是躲在孩子後面的怪獸,橫阻在老師校長前面的劊子手。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早已該顛覆,完全不適用於這個新穎的時代,因為很多問題的孩童,背後居然長期站著一個黑影,干擾教學的行動─無時無刻在做錯誤的示範,一步步將台灣的教育逼入死角。君不見台灣已有一萬六千家的安親班和補習班(未立案的還不算),依照人口比率,準是全世界最高的,平均「一校養七家」。接近放學之際,各補習班安親班派出一大堆人手前往學校領軍排隊,浩浩蕩蕩的像大軍壓境的帶往他們的基地,這豈不是世界第八大奇景。

台灣的教育主導權已改由安親班掌握,家長迷信補習班,在經濟蕭條的時代還寧可多花錢去報名加課,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而且,沒有人敢說他們的不對,一萬六千家也不可能同時倒閉,而家長不放心由學校來主導,何況,很多連鎖企業和地方民意代表正是這些安親班補習班的背後老闆,他們的心態哪會希望台灣的教育步入正軌?他們往往腦中只有一個定論:「教育即考試」、「教學即分數」。

其實美國開放教育的優勢,譬如:美國讓孩子在每個階段的成長都有重點,都有學習主題,也都有精彩的回憶。很多人訝異「為何美國中小學每天都那麼早放學?」他們的兩段放學(中午一點五十和下午二點三十),學校就全部淨空(高二、高三也不例外)。

美國孩子在校學習時間那麼短,為何不會比較笨?我想真正的答案,就是他們的教育都不曾被家長和外來的補習班主導及破壞。

是時候了,台灣的家長必須要覺醒,台灣的父母必須接受「再教育」,此時國人必須回歸下面幾個問題:到底教育是什麼?難道人生只為考試和分數?主動學習和上進的動機千萬不可消失,而溫水煮青蛙的折磨,是否是導致台灣孩子的生存鬥志蕩然無存的主因?更重要的,無限的K書和補習是否會讓孩子長期疲乏,全都聚在「大悶鍋」和「壓力鍋」內,如此下去,台灣的教育還有救嗎?

教育孩子本是天經地義的責任,不能推託,更不能寄望坊間的安親班、補習班,而且沒那麼困難。我認為台灣的教育是你們「家長」自己把它搞砸的。奉勸家長們回頭是岸。

(作者為國小退休教師,北縣教改協會顧問)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 5成大畢生 英文字母寫不全

【周麗蘭/雲林報導】2009-03-05 中國時報

斗六就業服務站四日舉行中型徵才活動,現場瞬間湧進千餘人,然而一家材料廠商也表示,從去年迄今面試近兩千人,五成大專畢業的求職者英文廿六個文字母寫不全,七成寫不出正確的英文一到十,他們很懷疑到底大學英文教了什麼?

外商聯達材料公司經理鄭仁傑表示,該公司面試時會筆試細心(例如數一篇英文文章裡有幾個F)、基本數學運算(可攜計算機)、英文、電腦常識四項,赫然發現不少求職者的英文破到令人驚訝。

廠商傻眼 疑大學英文到底教什麼

鄭仁傑說,能正確寫完A到Z廿六個英文字母的大專畢求職者只有五成,英文的一到十,更高達七成的人寫錯,不是順序弄錯,就是拼錯字,案例多到見怪不怪,很好奇現在大學英文到底教什麼?

鄭仁傑表示,若是應徵行政職,英文這麼破當然不行,操作員還勉強允許上工後再教,「態度」還是求職成功與否的關鍵。昨天有兩名台大畢業生到現場求職,其中一名因眼神飄忽、語氣不佳,面試第一關就被刷下來。

個個有備而來 草莓族態度變積極

昨日十八家廠商提供一百五十八個職缺,吸引一千一百多人上門,一名原本在日商科技公司當生產線的羅姓小組長表示,去年初訂單還很樂觀,公司一度想增聘人員,十月以後情況丕變,公司在農曆年前一口氣裁掉整條生產線三十多個作業員,由工程師接手。另一名原本經營汽車修配場十多年的卅七歲男子表示,經濟不景氣,開車的人變少,同業又很競爭,汽車保養生意大幅滑落,股東退股求去,他只好出來求職。昨天他應徵當警衛,月薪兩萬三。

斗六就業服務站長黃麗美表示,印象中的七年級草莓族很脆弱,但從最近徵才活動發現,個個有備而來而且態度積極,一掃七年級生給人的頹廢相。

昨日徵才活動特別租借兩台影印機方便民眾影印求職登記表,一整天影印機幾乎沒停過,還有人連印十多張,他們表示「反正今天用不完,改天也會用到」。



◆ 台大學生 免費幫家扶生課輔

【聯合報╱記者張祐齊/新店報導】 2009.03.05

台北縣新店家扶中心開北縣首例與台灣大學合作,3月起每周末引進60名台大各學系學生,義務指導受扶助家庭學子課業,同時修習校內服務學習課程學分。

新店家扶中心主任林慈淑表示,促成台大與家扶中心合作的幕後功臣,是2年來默默在新店家扶義務指導弱勢學生的老師王建凱;王建凱畢業於台大電子所,2年前接觸家扶中心後,有感於受扶助學童多來自單親家庭或是原住民等弱勢學童,於是自告奮勇,每周末從淡水騎機車到新店義務指導學童數學課程。

林慈淑說,王建凱日前建議結合台灣大學已實施的服務學習課程學分,擴大家扶師資陣容;家扶中心年前和台大學務長馮燕連繫後,雙方將先行合作一年,預計3月起的每周六、日,以一對一方式指導受扶助家庭的學子課業,預計有60多位學子受惠。



◆ 撞球王出走 吳珈慶移籍新加坡

【黃邱倫/台北報導】2009-03-05 中國時報

二○○五年連續奪下撞球九號球與八號球世界錦標賽冠軍,寫下史上最年輕球王紀錄的國內新世代撞球好手吳珈慶,移籍新加坡一事恐將成定案。今年下半年的高雄世運會、香港東亞運,以及明年廣州亞運將無法再代表我國參賽。

吳珈慶上個月剛滿二十歲,去年九月起就不斷傳出新加坡開出條件有意挖角,但吳珈慶始終沒有點頭答應,但有鑒於今年亞巡賽與世錦賽都有可能停辦,國際賽會短缺,吳珈慶因而動心,於二月十二日赴新取得工作證並且擔任陪練員,這也變成他移籍新加坡的轉捩點。

行政院體委會主委戴遐齡在得知後立即介入關切,並於二月廿一日與撞球協會理事長涂永輝、吳珈慶與吳的父親吳振忠碰面,並且允諾吳父所提幾項要求,可惜吳振忠卻在廿三日另開四百六十萬價碼,涂永輝當場表示協會無法負擔,雙方因而鬧僵,吳父隨即表示吳珈慶將移籍新加坡。

吳振忠昨日表示:「新加坡開出給吳珈慶一年五萬坡幣(約台幣一百一十萬),外加出國機票、食宿將全額補助,以及免服兵役的條件,其中光是出國參賽經費就可以省下約七、八十萬,留在國內只能靠獎金,沒什麼保障。」

吳振忠接著說:「為了這件事,珈慶已經簽字放棄今年國內職撞大賽,以及世運會國手資格,而且還未與新加坡簽約,協會就阻擋珈慶去廣州參加表演賽,這口氣實在難消。倘若協會有誠意的話,錢不是問題,我看重的是未來性,如能像棒球李居明這樣,後路有所安排,珈慶當然願意留下來。」

涂永輝表示:「廣州表演賽是我牽的線,如果吳珈慶是台灣選手當然沒問題,但他決定到新加坡,就得換人了。至於世運會部分,珈慶是以亞洲排名第一身分取得資格,現在將由排名第二的郭柏成遞補上去,屆時男子選手是楊清順與郭柏成代表我國出賽。」

吳珈慶可說是近年來台灣在世界撞球最具名氣的選手,十六歲多就勇奪兩項世界冠軍頭銜,未來無可限量,如果確定移籍新加坡,對國內撞壇自然是一大損失,對其個人也將是一大考驗,且風險難測。



◆ 金牌神童走先 體壇怎麼了?

【黃邱倫/新聞分析】2009-03-05 中國時報

吳珈慶(見左圖,本報資料照片/鄭任南攝)雖保有新加坡奧會允諾的百萬年薪,但出走的代價卻相對沉重,至少,近兩年內他不能參加東亞運與亞運等國際大賽,而且還得承受國人不諒解的眼光。

吳珈慶即將頂著兩項世界冠軍光環移籍新加坡,此事令體壇頗為震撼。台灣向來是接納來自中國或其他地區的運動好手(陳靜、陳宏、陳鋒),而今,竟有國內頂尖運動員被他國挖角,體壇在訝異之餘,也不免憂心,是否會有下一波的挖角正在檯面下運作?

吳珈慶雖保有新加坡奧會允諾的百萬年薪,但出走的代價卻相對沉重,至少,近兩年內他不能參加東亞運與亞運等國際大賽,而且還得承受國人不諒解的眼光。

撞壇閃耀之星 不敵環境轉劣

未滿十五歲就已闖出名號的吳珈慶,素有「泰山神童」美譽,也是繼趙豐邦、楊清順之後,台灣撞壇最閃耀的巨星;然而最近二三年國內撞球環境轉劣,加上尋求企業贊助不易,讓他做出移籍決定。

由於新加坡不接受雙重國籍,因此吳珈慶勢必得放棄中華國民國籍,如此一來,除了今年世運會被取消參賽資格外,接下來的國際賽會他也必須放棄,這是否會影響到他的球技?

無法答應條件 只能面對事實

體委會主委戴遐齡說的好,「以政府的立場,當然希望能盡力留下人才,但也無法答應吳家開出的條件,倘若點頭,要如何對其他運動員交代,而且也只會助長惡風。」

的確,做為最高體育行政單位主管,戴遐齡的堅持態度有其必要性,但「神童」出走畢竟是體壇、撞壇的損失,而導致吳珈慶移籍的問題─國內體壇環境的改善,恐怕也是戴主委與體委會、各運動協會需要更加努力的一環。



◆ 人才外流 體委、撞協挽不回

【黃邱倫/台北報導】 2009-03-05 中國時報

好選手得來不易,體委會主委戴遐齡與兩位副主委親自出面,還是挽回不了吳珈慶。「可惜了,至少也等到大學畢業吧,有了文憑,還怕以後沒有出路嗎?這樣一來,只有高中文憑的他,未來怎麼辦啊!」戴遐齡昨晚惋惜地說。

撞協理事長涂永輝表示,上月曾與吳振忠、吳珈慶父子商議,體委會在當時即允諾提高比賽獎金,學校方面也願全力輔導他升學至研究所,不打球後可當老師;而參加亞運培訓期間每月可支領二萬元,協會也會幫忙找企業每個月贊助三萬,且亞運培訓選手出國參賽的旅費、配置領隊或教練都由協會安排,涂永輝說,「雙方原本已有共識,沒想到才隔一天就變卦。」

「吳振忠提出新加坡除了年薪一百一十萬外,還願意支付交通補助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實報實銷),同時也有二個贊助者提供新台幣二百萬,合計四百六十萬,希望協會也能比照辦理,協會在考量後無法承諾,當下吳振忠就決定讓吳珈慶前往新加坡。」涂永輝表示。

戴遐齡無奈說:「體委會針對撞球運動已經擬出振興計劃,排名賽與職撞大賽獎金加碼,年度最高可獲兩百五十萬元,假如表現優秀,未來轉任教師或教練都不成問題,但還是沒能打動吳珈慶的心。」

體委會與撞球協會原本希望低調處理此事,以免往後無法收拾,如今吳珈慶移籍新加坡恐怕很難回頭,國家將損失一名人才,且此例一開,難保往後不會有其他好手跟進。

戴遐齡語重心長的表示:「人才挖角世界皆然,很難防堵,為今之計就是政策開放、環境健全,只要運動產業獎助條例與運彩發行條例在立院過關,相信能說服更多企業贊助運動項目,國家也有充足經費照顧選手。」

fsj 提到...

天啊!小四考這個?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 天啊!小四考這個?可憐可憐孩子吧
* 國小老師:怕國中接不上
* 教師會:配合課文補充
* 英學者:7歲開始學文法較適當
* 組劇團散播歡笑 志工媽撩落去
* 從「說」到「演」 給孩子更多想像
* 玩芭比的男孩 吳季剛躍上枝頭成A咖
* 社論-搶救失業大作戰善用廣設大學的相對優勢

* 經典? 我們看待棒球的態度...
*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 經典賽中華隊1比4不敵中國隊 率先淘汰
* 別怪吳珈慶走人

◆ 天啊!小四考這個?可憐可憐孩子吧

【聯合報╱李家同/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新竹市)】 2009.03.07

最近,我在大學演講,都會有教授向我反映:我完全不懂我的孩子的國文考題,又怕他考不好,只好將他送進補習班補國文。有趣的是這個孩子什麼功課都不需補習,但必須補國文。國文有這麼難嗎?請看以下的考題,這是一位國小四年級學生的考題。

這份給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考題,令我傻眼,我一題也不會做,我將考卷寄給幾百位我的好友。所有回信者都說不會,只有兩位試做,答案也都不同。我的好友中包含了多位大學校長和教授,他們一致的反應是:題目太難了,小學生不該學這些東西。究竟難不難?我最後求教於兩位大學的中文系教授,他們也不會,而且他們都說這是修辭學的範圍,小孩子怎麼可以學這種玩意兒?

我們首先要確定這種題目難不難,答案無比簡單,這當然很難。小四的孩子如何能懂「映襯」。「映襯」絕對是一個抽象的觀念,文學修養好的人也許可以意會,我就問了好多人何謂「映襯」,越問越糊塗,至今不知道什麼樣的句子屬於「映襯」。

在小學考如此艱深的題目,可想而知的是孩子會多麼的沮喪,也可以想像得到孩子們對國文的望之生畏。我小時候不管這些,只學了一些成語和典故。雖然不懂「映襯」,至少會看書,也會寫還算通順的文章。尤其幸運的,我從未為國文而煩惱過,我從小就很喜歡上國文課。

不會這些修辭學,有沒有關係?對我而言,顯然是沒有關係,因為我看得懂文章,也能寫文章。我的那些朋友,也都不會「遞進」和「承接」,照樣在社會生存,好幾位非常出人頭地。我為了小心起見,又去問了幾位中文系教授,他們都說學了這些學問,無助於小學生的國文程度。我們大家每天都會讀文章,有那一位是因為知道每一句話的修辭格以後才瞭解文章的意義的?又有那一位在寫某一句話的時候,知道這個句子屬於那個修辭格的。比方說,我們小時候都曾寫過「媽媽愛我,她每天燒好吃的菜給我吃」。我們恐怕一輩子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格。

我不願在此追究這種出難題考學生是如何開始的,很多人說,這種難題的受害者是廣大的無辜小孩子,受益者卻是補習班。我希望這不是事實,因為考試領導教學,已非好事,補習班領導教學,完全是匪夷所思。問題是:主管教育的政府官員知不知道小學生的痛苦呢?我建議教育部的大官們做做這份考卷。做完以後,總該採取一些行動吧,我們的小孩子太可憐了。

我們小學生的家長們不能再對這件事沉默了。你們應該讓教育當局知道你們的想法。孩子害怕國文,是一件可怕的事。

※ 小學生考這種題目時可以用「連連看」的方式比較哪些句子屬於同一類型。不過這種題目對於喜歡吟詩做賦的古人來說應該不成問題。



◆ 國小老師:怕國中接不上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2009.03.07

國小老師蘇明進指出,國小階段教一些簡單的修辭學,可幫助小朋友建立閱讀賞析的能力,若能用在作文上,就能寫出華麗出色的文章。

蘇明進解釋,像譬喻、擬人等修辭,不只在寫作時用得到,也常出現在口語中。像「映襯」的確是比較難,學生不一定能理解,但若課文中出現這樣的修辭法,老師都會說明,讓學生了解。

已有近卅年小學教學經驗的柳老師則認為,「映襯」是很抽象的修辭法,就算學生聽了還是似懂非懂,老師都還是會教,這是為讓小朋友有個印象,並不強迫學生一定要會用,當他們閱讀的內容開始加深時,自然就能了解。

柳老師說,前幾年國小教材從部編本改成一綱多本時,出版社編教材不知如何拿捏難易,所以編得過於簡單,結果學生進國中時銜接不上,因為國中國文都在講修辭,但小學完全沒學過。有學生說,「國文比數學還難。」甚至有學生到國中就放棄國文。

蘇明進說,也因有國中老師反映希望能在國小打基礎,所以國小教材才又慢慢加入一些修辭學。

現在的家長在小學時大多沒學過修辭,老師指出,多數家長希望教多一點,若別的班有教,就會在意自己孩子的班上有沒有教。



◆ 教師會:配合課文補充

【聯合報╱記者孫蓉華、陳智華/台北報導】 2009.03.07

李家同教授投書本報指國小四年級的國語考題太難,不應考修辭學。老師及校長多表示,老師不至於教得太難,至於考題的難度,要看出題的情境及為何出這份考題,答不出來不代表考題有問題,不宜以偏概全。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是國中國文老師,他指出,修辭學從國小到國中都有教,小學階段確實應以培養孩子養成自我閱讀習慣為主,如果過度強調文法剖析,容易讓孩子對國文反感,絕對是「揠苗助長」。

吳忠泰說,如果家長發現這種情形,應該跟老師溝通,教學輔導團也應該負起責任,主動了解狀況。不過他也表示,但只有都會區、社經地位高的地區,因家長期待高,老師怕教得不夠,才會教得較難。

他說,如「映襯」這樣的修辭學,國小會提到,國二也會教,但小學時老師只需讓學生感受句子的典雅優美即可,不需要讓孩子去辨別句子類型。

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台北縣淡水國小校長張榮輝說,修辭學在國小是搭配課文融入,讓學生有概念,不是要學生死背。至於考題,甲校出的乙校不見得會答,因為各校的版本不同,當然會有落差。

張榮輝認為,考題是否太難,要看老師為何出這個題目,與他教了些什麼,不能只看到考題的一部分,就認定教得太難。「我確定,國小四年級的課程綱要中,並沒有要求學生要學會修辭學。」

住桃園縣的陳太太,兒子讀小三,她說,現在小學國文課,教得比以前難,老師在小學就開始教修辭學。她說,如果發現老師考題出得太怪、太難,一定會跟老師溝通。

※ 小四教一些簡單文法,應該還好。



◆ 英學者:7歲開始學文法較適當

中央社 2009-03-06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 6日電)英國愛丁堡大學教授普倫(Geoffrey Pullum) 今天接受中央社訪問時強調,學習英語,文法和自然溝通兩種應該並行,學文法的目的是與人進行日常生活溝通,最適當的年齡是7歲。

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今天起一連 2天,在台灣大學舉辦「英語教學測驗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主題是「語言教學與測驗的新視野─英語的主體性與媒介性」;邀全球英語教學與測驗知名學者談英語研究及教育應有的新思維,與會的普倫是英國著名的語言學家。

普倫表示,一般學習英語有文法學習和自然溝通學習,兩種應該並行,文法本身就存在,但需要經由語言學家歸納出來,學文法的目的不是要學文法,如果是這樣,文法學習會很無聊,學文法的目的是與人溝通。

普倫指出,孩子越小的時候學習語言越好, 5歲的孩子,給他英語和中文閱讀與說的刺激,他的語言表現就會很好,不用特別去學習文法;等到 7歲以後,孩子的心智逐漸成熟,能夠了解文法抽象的架構,同時也滿足孩子想知道為什麼如此的心理。

普倫強調,只學文法,孩子會覺得無聊,英文也會變成像拉丁文一樣死的語言,如果只學自然溝通也不行,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孩子從小不學文法,以日本人英文的表現來看,證明是錯誤的。



◆ 組劇團散播歡笑 志工媽撩落去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屏東報導】 2009.03.07

屏東市民生國小附設幼稚園志工媽媽們,去年底參加屏東縣家長協會劇團課程後,決定「撩落去」,去年底成立「阿猴城美人劇團」,下周起到屏東縣偏遠國小演出,散播歡笑及愛給孩子們。

「阿猴城美人劇團」團長郭佩芳說,團員有10人,都是民生附幼志工媽媽們。2年前她們配合幼稚園表演,開始在學校演戲給小朋友看,每次都「笑果十足」。

去年底參加屏東縣家長協會課程,決定成軍到屏東縣偏遠地區學校表演,下周演出戲碼是「紅帽母女與笨狼」。

阿猴城美人劇團,團長是郭佩芳,團員王淑玲、王怡茹、單乙安、陳玫伶、許淑惠、郭淑如、蘇愛迪、王新芳與吳秋香,只要10人聚在一起,「表演細胞」頓時被激發。

郭佩芳說,她從小連自我介紹都不敢,上台講話會緊張,為了協助學校活動,秉持著「一定要做到好」只好趕鴨子上架,加上成員王淑玲的幽默搞笑,激發潛力,讓她在舞台上收放自如。從劇本改編、道具製作到編排,大家共同合作。改編劇本時,根據媽媽的特質規劃角色,像外型可愛陳玫伶,這次擔任「小白兔」。

製作道具時媽媽們卯足全力,有的全家總動員,像大野狼、刺蝟的衣服,請郭佩芳的婆婆涂林恭枝協助,還有蛇的造型是王怡茹的丈夫巧手製作。有的人「連吃飯、睡覺都在背台詞、做戲服。」

屏東縣家長協會副理事長馬成麟說,說故事媽媽將平面故事講出來,劇團的成員們將故事立體化,用活潑方式引導孩子學習。她們平均年齡30到40歲。

陳玫伶說「加入劇團後,生活找到重心,很快樂,彼此分享媽媽經」。



◆ 從「說」到「演」 給孩子更多想像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屏東報導】 2009.03.07

民生附幼的說故事媽媽們,因偶然機緣,從「說」轉到「演」,媽媽們卯足全力演出,帶給孩子們更多想像空間,寓教於樂。

屏東縣家長協會副理事長馬成麟說,這群志工媽媽們唯一的目的要讓孩子教育更好,藉由「演」將故事具體化,搭配媽媽們誇張生動演技,讓孩子們快樂學習。

阿猴城美人劇團的團長郭佩芳說,「美人」諧音近似「每一個人」,故事媽媽每一個人都可參與,只要用心做、用心付出,都是「最美的」。劇團成員至少參與36小時以上培訓課程。

說故事媽媽,有全職家庭主婦,或身兼工作,像郭佩芳晚上是心算老師,讓她在表演中找到生活目標。她說,為了寫劇本,可以「好幾夜都不睡覺」。為了小紅帽媽媽的頭髮該怎麼做?她深夜突然靈光乍現「將假髮翻過來戴」,沒想到「笑」果十足。

團員之一的王新芳與蘇愛迪,兩人也是國小班級說故事媽媽,一個準備少年文學,另一個以世界文學為主,說故事給小學生。她們要花費時間大量閱讀,不止豐富她們心靈,也帶給孩子文學啟蒙。也有成員早上到學校排練劇團,中午和小孩放學回家「生活變充實,不再為家事而煩惱」。



◆ 玩芭比的男孩 吳季剛躍上枝頭成A咖

【聯合報╱記者陶福媛/台北報導】 2009/03/05

如果說,為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設計禮服的服裝設計師吳季剛是「台灣之光」,那麼吳季剛的媽媽陳美雲,就是點亮這盞燈光的推手。

吳季剛有個學業成績傑出的哥哥,從小到大都是班上的前三名,還拿到日本早稻田大學碩士。但吳季剛從小對讀書不感興趣,他念幼稚園時,整天玩得髒兮兮,必須每天帶兩套衣服到學校更換。

吳季剛五歲時就清楚自己的志向,喜歡服裝設計,愛玩芭比娃娃。陳美雲本來以為兒子只是好玩,等他長大了自然就會放棄。沒想到這孩子央求媽媽每周載他到婚紗街,看到喜歡的婚紗款式,還畫下來。市售芭比娃娃的臉型、姿態沒變化,吳季剛哀求媽媽讓他學紙黏土捏娃娃,十四歲就拿到日本紙黏土的資格證書。

吳季剛功課不好,媽媽難免念上幾句。吳季剛反問媽媽:「為什麼非拿A不可呢?」陳美雲以「將來可以自立」來搪塞,吳季剛笑說:「可是,我早就賺錢自立了啊!」

這尊吳季剛設計的芭比娃娃,曾在慈善義賣會上以數千元美金賣出。照片/陳美雲提供

他十四歲時就把自製娃娃上網拍賣,十八歲設計的娃娃從兩百美金起跳,最高可賣到數千美金。

「我以前不喜歡他染頭髮,現在他倒理了個大光頭!」陳美雲笑說,原來吳季剛工作忙,沒時間梳理頭髮,乾脆把頭髮剔了。「幸好,當年沒為了頭髮小事和兒子撕破臉!」

陳美雲接受兒子的叛逆、功課不突出,但堅持一定要品性端正、待人有禮。她說,吳季剛每天工作到深夜回家,都會順道帶杯咖啡給公寓的管理員,是個貼心、善解人意的孩子。在美國時尚圈,大家都以「有禮貌」來形容這個台灣男孩。

儘管吳季剛在台灣受教育的過程挫折不少,但接受媒體訪問時,仍開心的說:「台灣,是我的一部分。」

陳美雲說,這句絕不是應酬話,台灣的基礎教育紮實,台灣孩子的數理能力比國外的孩子來得傑出,而且台灣的教育資源豐富,吳季剛對紙黏土、剪紙的興趣,都是在台灣挖掘、啟蒙的。



◆ 社論-搶救失業大作戰善用廣設大學的相對優勢

【本報訊】2009-03-07 工商時報

全球金融海嘯從去年七月引爆,除了橫掃全球各地的金融產業,也波及各主要國家的總體經濟表現,以及因為需求的萎縮,使得各國紛紛出現不同程度的失業風潮。以台灣而言,面對這麼嚴峻的形勢,政府也忙不迭地推出各種擴大內需、擴大公共建設的方案,以求穩住經濟陣腳,抑制失業率的上揚。不過,由於景氣寒冬並未止歇,加上「高學歷高失業率」的情勢愈趨嚴重,日前做為台灣最高學府的台大校長李嗣涔,也不得不公開喊話,預言今年大學畢業生的求職難度,將是歷史上的新高。

李校長的這一席話,在今天的情勢下沒有人會認為是危言聳聽。事實上,從主計處的最新調查也顯示,今年一月份學歷為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為5.26%,不只超過國中及以下學歷者的5.10%,更遠高於去年12月份的大學及以上程度者4.78%的失業率。足見不只學歷愈高,失業率也愈高,而且其情勢還在逐月惡化中。

正是預見今年大學畢業生的求職難度將創歷史新高,為協助今年大學畢業生能夠順利與職場接軌,事實上許多大學校長已經變身為「超級推銷員」,除了台大已經率先舉辦「台大學生職場體驗營」之外,國內各公私立大學也加大力度分別舉辦各式各樣的求職研習營或就業博覽會。而除了各大學的「自力救濟」之外,教育部也不敢怠慢,針對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特別提出「促進大學以上畢業生就業計畫」,研擬將最近三年從大專院校畢業的失業年輕人,送到企業或教育基金會實習,由政府補助經費讓實習者每月都可以拿到一些津貼,以降低高學歷者的失業率。

平議各大學以及教育部所研議推出的方案或舉辦的活動,在當前嚴峻的就業情勢下,自然是多多益善的必要之舉。同時也必須指出,當前受到失業衝擊影響的,絕對不只限於高學歷以及才想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因此搶救失業也不僅只是教育部與各大學的職責。不過探索何以愈高學歷反而會出現失業率愈高的反差現象,自然凸顯與過去十多年來教育政策鬆綁鼓勵廣設大學院校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也就是說高學歷人才的供給面快速增加,本來就超過職場需求面的胃納,再加上這一波來勢洶洶的金融海嘯、景氣寒冬,職場上的供需失衡情況快速拉大,高學歷者失業率愈高其實也就不足為奇了。

更嚴重的是,面對這樣的困境,不管是教育部的方案,或者是各大學,以至大學生個人的「自力救濟」,效果恐怕都非常有限。其結果,不是讓大批大學畢業生飽嚐「畢業即失業」的苦果,為社會的安定平添變數,就是逼使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別無選擇地繼續在研究所攻讀。這些非基於對專業學術研究有能力與志趣者紛紛擠進研究所就讀,表面上固然緩和了失業率的上揚,同時也可堂而皇之地視為是提升整體人力素質的進程,但實質上卻可能只是把研究所做為逃避失業的暫時棲身之地,未必能真正解決問題。而且就讀研究所,意謂著個人、國家整體資源的進一步投注,但除非將來經濟復甦,職場活絡,否則學歷愈高失業率愈高的反差現象不只會持續,恐怕還會加劇惡化。

話說回來,廣設大學,大學學歷者增多本身不應該視為原罪。譬如有數以萬計的流浪教師,教育部不妨專案安排他們前往偏鄉任教以提升國教的教學品質。大學設置太多,學生畢業即失業,此時也許正是強化各大學附設創新育成中心績效的良機。正如新任雲林科技大學校長日前所言,在此經濟蕭條時刻,應該讓每一技職院校都出來認養企業,與在地的企業形成互助共生的結盟關係,也就是學校高素質人力和研發能力與企業職場競爭力的結合。這種大學認養企業的倡議如何落實,有賴學校、教育部、經濟部與產業的規劃協助,但是與其坐視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情勢持續惡化,搶救失業不只要快速而且更不應故步自封或虛應故事。



◆ 經典? 我們看待棒球的態度...

【聯合報╱黃冠雄/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北縣板橋)】 2009.03.07

對內行的球迷來說,昨晚中華隊沒意外地在經典賽首戰敗給南韓。不過,在本次取前兩名進複賽、雙敗淘汰及限制投手用球數的三條件下,這場輸了還不至於晉級無望,只要今天中午穩下來擊敗中國隊,並在明日敗部冠軍戰中奮力一搏,中華隊還是有進入八強的機會。

之前也有人提出是不是該放掉這一場,只要把重兵壓在第三場就好,反正只求先晉級複賽,現在似乎還真照著劇本走。

自從國際賽開放職棒球員參賽以來,中華隊面對日韓,似乎永遠都在算計著對戰關係,但結果往往全盤皆輸,若不願好好認清事實,徹底改變台灣棒球的體質,成天只想著算計哪場該放,那場該贏,那何不算得更高明些!也就是說,在資源相對不足下,我們本就不需要去贏每項棒球賽事,得把重兵擺在能見度高、影響力大的目標。亦即放掉洲際杯、亞錦賽等這類「相對」不要緊的東西,只專注在奧運棒球以及經典賽上。

每次都想包贏的棒協,終於在這次WBC組隊過程遇到現世報,本是最該精英盡出的比賽,但在選手受傷、疲憊反彈及職棒球團不滿下,只好重用一堆菜鳥,把應該打小杯賽的陣容勉強放在棒球最高殿堂的比賽,這不是很諷刺嗎?或許,主事者也清楚這些簡單道理吧!但他們能這麼做嗎?台灣會容忍棒協這樣做嗎?那些每逢中華隊出征才會突然成為愛國的球迷可接受嗎?

從更大格局來看,寶島棒球之所以如此不上不下,除棒球界本身不夠努力外,更大原因是這島嶼的人民及文化並沒有真的很熱愛棒球!台灣的棒球商業市場不夠大,社會資源不夠多,居民關心不夠深,問問你我身邊的朋友,大家尊敬棒球選手嗎?即便誕生王建民等好手,仍不把棒球當一回事!可是,每遇棒球隊出征時,台灣卻要他們去背負全民的期待,好似你我的未來都在他們這群人身上。

因此,誰又敢請國家英雄們去閃躲次級賽事?畢竟就算王建民、郭泓志等好手都加入這次的代表隊,我們也很難拿下經典賽金牌,何不找個容易目標去達成,反正大家只要贏球,哪管內容,甚至哪管是不是棒球?換句話說,真正問題在台灣自身上,我們沒自信,不想踏實努力,卻又不想輸。多年來,棒球只不過「幸運地」成為標的之一,然後當下台灣也深陷棒球如今這不好不壞的回饋中。

這次比賽名稱中有個少見的字眼:CLASSIC,翻譯名稱是「經典」,其實也可翻成「古典」,因為棒球在美國已扎根一百多年,美國人與棒球生活在一起,他們認同棒球,尊敬棒球,享受棒球,勝負反倒是其次,棒球對他們來說的確是CLASSIC,那台灣呢?或許大家都該想想要怎樣好好看待棒球,又該如何對待棒球?

* 邊邊角角棒球論壇 http://udn.com/NEWS/SPORTS/OUT1/
* 黃冠雄的部落格 http://blog.udn.com/gshuang
* 經典賽預賽各組賽程&結果
http://mag.udn.com/mag/sports/storypage.jsp?f_ART_ID=181159



◆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3.07

棒球經典賽的第一場,中華隊遇上韓國隊,第一局失掉六分,終場零比九落敗。這樣的結果,令人意外嗎?

依照過去比賽經驗看,輸那麼多,簡直不可想像。而依照這次雙方整體棒球實力看,也不該輸那麼多。不過,如果明白這次中華隊組隊過程狀況的話,這樣的結果,就沒那麼意外了。

一言以蔽之,參加經典賽的這支中華隊,是所有參賽隊伍中最年輕、最沒有經驗的。不只是許多在美日打職棒的球星,包括王建民、郭泓志,沒有辦法加入中華隊參賽;而且連國內的職棒大將如陳金鋒、曹錦輝,也都各有原因缺席了。這當然是一支無法如時反映出台灣棒球實力的球隊。

其他國家派出的代表隊,也會碰到職棒球星無法全數歸隊的問題。不過,一來別國的職棒系統留了比較充裕的人才,二來別國的整體棒球資源有深度也有廣度。相較之下,台灣的狀態當然就格外困窘了。

這次中華隊組隊過程中,看不出棒壇有影響力的人,願意貢獻心力奔走幫忙拉攏球星,解決各種問題。媒體、球迷的反應也「不痛不癢」,沒有給當事人、主事者壓力和助力,讓他們排除困難來組一個黃金陣容。用這種態度組出球隊,卻期待球隊上場要有贏過別人的表現,不太合理吧?

種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這是人生的鐵律。台灣棒球當前的一大危機,可說「人心渙散」,職棒的信譽本已蒙上陰影,球迷也難再維持忠誠。很多球迷迷王建民、迷郭泓志,但對整體職棒比賽已失去信心,到了有國際賽事,才又熱情希望中華隊爭氣贏球。球員失去球迷支持,打輸了又要承受憤怒惡評,變成惡性循環。台灣的棒球發展就這樣漸漸失去贏的意志。

中華對韓國的比賽,很多人看到難過的是韓國隊攻下的那九分;其實更應該看到的,是中華隊的打完九局留下來的零分。零分反映的,是中華隊的信心與鬥志水準。年輕沒經驗沒關係,然而年輕球隊竟然沒有一點初生之犢不怕虎的衝勁莽撞,那就麻煩了!真正關心台灣棒球的人,應該體諒這支球隊的現實條件,別再只管輸贏,別再惡語指責,趕緊用熱心熱情鼓舞他們重建信心跟鬥志吧!



◆ 經典賽中華隊1比4不敵中國隊 率先淘汰

中央社 2009-03-07

2009年世界棒球經典賽預賽,中華隊成為第一支遭到淘汰的球隊。今天中華隊在東京巨蛋球場,以1比4不敵中國隊,2連敗提前出局,也是中華隊連續第二度敗在中國隊手上。

中華隊昨天慘遭南韓隊以9比0完封,今天再戰中國隊,明顯受到影響,原本預期可望發揮的打擊,全場也只出現7支安打,只在6局上靠著林哲瑄、蔣智賢與彭政閔的連續3支安打攻下唯一的1分。

反觀中國隊面對中華隊的3任投手,前3棒的孫嶺峰、侯鳳連與張銳總共11個打數,就有7支安打,其中2棒侯鳳連與3棒張銳都是單場4打數3安打,成為中國隊能夠擊敗中華隊的功臣。

張銳目前效力於美國職棒匹茲堡海盜隊的小聯盟,中國隊今天總共敲出9支安打,但只有兩支長打,兩支都是張銳所擊出,包括5局下的二壘安打與8局下的陽春全壘打,個人包辦2分打點。防守上張銳也多次演出美技,封鎖中華隊的打擊,表現十分亮眼。

中國隊先發投手呂建剛主投5又1/3局,只被中華隊敲出3支安打,1次四壞球保送與1次三振,失1分,接替上場的卜濤、孫國強、陳俊毅與陳坤雖然被打了4支安打,送出3次四壞球,但中華隊在關鍵時刻總是缺乏臨門一腳,只在6局上一、三壘有人的情況下,靠著彭政閔的安打攻下唯一的1分。

這也是中華隊在國際賽連續第二度栽在中國隊手上,去年北京奧運,中華隊也在延長賽之後,以7比8不敵中國隊。

中華隊先發投手林岳平主投4又2/3局,被敲出4支安打,失3分,增菘瑋投兩局,被打出2支安打,演出4次三振,沒有失分,倪福德接手兩局,也是被敲出兩支安打,失1分。



◆ 別怪吳珈慶走人

◎ 張耀維 2009.03.07 自由時報

先不管國內相關單位是否已經開始封殺吳珈慶,個人認為應該讓吳珈慶快樂的去新加坡。

理由一:新加坡向吳珈慶招手已不是舊聞,比較該國所給的待遇,誰能不動心?吳珈慶的出走,如果將之套上背叛國家栽培等罪名實在太過沉重,更何況在學球的過程裡,國家曾經有過什麼栽培大家心裡有數。

理由二:國內的大環境不如人家,讓好手們出去闖天下,一方面視同告訴相關單位及企業界,該做點事了,難道非要到人家要走了才來「力圖挽留」。

理由三:棒壇一堆人往國外發展,大家都與有榮焉;曾雅妮等人在LPGA闖蕩,大家也都樂見其出頭;吳珈慶要出去「撞」天下,為何不能讓他快樂的出航呢?有人認為關鍵在於棒壇、高壇諸將還沒脫離自己的國籍,吳珈慶卻是打算入籍新加坡,所以應該起而伐之。其實除了王建民被洋基用來自台灣台南介紹外,其他如曾雅妮、林文堂等人在賽場的告示榜上,有誰的國籍是中華民國?(作者為旅南非台僑)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解剖」國文課 經典賽敗在近親繁殖

* 對孩子過分呵護 你也是直升機父母?
* 「解剖」國文課 學習支離破碎
* 修辭莫背 照樣造句即可
* 教科書修辭 愈難愈暢銷
* 淪為亞洲第4 台灣別再當夜郎
* 經典賽敗在近親繁殖
* 兵敗東京巨蛋的難堪畫面
* 失敗是契機 兩岸情仇擺一邊
* 回到「專業」的基本面

◆ 對孩子過分呵護 你也是直升機父母?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81735

【聯合晚報╱邵冰如】2009/03/08

把小孩當baby 不放心這不放心那

一大早7點剛過,上班族蔡媽媽肩上揹著名牌包,左手提著早餐,右手拎著一大袋兒子的泳裝、便當和美勞用具,陪著小學六年級的兒子「小義」走進教室。她一邊把書包用品放妥,一邊整理兒子的課桌抽屜還碎碎念:「早餐趕快吃喲,吃完再去打掃,便當我給你拿去放蒸飯箱,你中午拿的時候要小心燙…」

小義面無表情地點頭,但不敢正眼看媽媽,因為他很怕媽媽又要多囉嗦什麼事。蔡媽媽用狐疑的眼神看著兒子:「你不舒服嗎?要不要媽帶你去保健室…」

小義已經12歲了,但在蔡媽媽眼裡仍是baby。她總是不放心兒子,怕他不好好吃飯、不用功唸書、不會交朋友、不會照顧自己…她好像一架直升機,無時無刻,盤旋在兒子頭上,注意兒子的一舉一動,隨時向下俯衝,奔到兒子身邊「幫忙」。

從小義上幼稚園的第一天起,蔡媽媽就要送兒子進教室。她說,因為「兒子不會整理東西啦!」書包、便當常亂放,還會被同學欺負,所以她要幫兒子整理,也要幫兒子和同學「做好關係」,確定沒問題了,她才能放心去上班。

不信任小孩!連功課都愛「幫忙」!

這幾年即使小義已是高年級,個子都快比媽媽高了,蔡媽媽還是成天擔心兒子這個不行、那個不會,她一定得「幫忙」。前陣子,小義要寫一篇寒假作業的閱讀心得報告,他本來想寫最愛的吸血鬼故事,但蔡媽媽發現後立刻大喊:「不行不行,這種書沒營養,你寫《佐賀的超級阿嬤》吧,這本很勵志又暢銷,寫這本,分數才會高... 」

蔡媽媽說,她做一切都是為小義好,因為兒子如果沒有她幫忙,一定會常常出狀況。比方說,兒子的老師有時為全班學生辦活動,不論郊遊、野餐、烤肉或是火鍋,她會先幫兒子所屬的小組採買好食材,還一定隨隊做義工家長,全程為兒子和他的同學烤肉、煮火鍋。

她更自豪地說:「這些事,小孩怎麼行呢?他們不是烤不熟,就是亂煮一通,菜也洗不乾淨,當然要我出面啊... 」

上回小義學校辦運動會,兒子班上派出16個學生參加大隊接力,大家事前天天練習,只希望比賽那天可以拿到好成績。結果,運動會那天,蔡媽媽帶了一大桶的飲料,緊跟在兒子身邊。當六年級的大隊接力一開始,全場忙著加油時,蔡媽媽竟衝進操場內圈,瘋狂地陪著跑道上的小義一路跑,還一路大喊「加油!加油!追上去,追上去... 」不管司令台的司儀不斷勸退:「操場上的家長請讓開,以免影響選手... 」

孩子變內向...「反正媽會解決一切」

最後,小義班上拿到倒數第三名,班上幾個男生鐵青著一張臉,死瞪著他。一向沈默內向的小義,頭垂得更低了。這麼多年來,他曾經跟媽媽說:「可不可以讓我自己來?」但媽媽總是大手一揮:「你不行啦!我這是為你好... 」同學在背後嘲笑他、罵他媽媽「雞婆」、「可怕」、「煩死人」,他雖知道,但也不敢說什麼。

於是,他只能變得愈來愈安靜、內向和退縮,不論是媽媽的干預、同學的攻擊,他早已不會抵抗,只習慣默默低著頭,有時甚至安慰自己:「沒關係,反正有媽媽會解決一切... 」

小檔案》直升機父母

【聯合晚報╱本報訊】

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是近年美國媒體常用的字眼。形容過度關心和呵護子女的爸媽,因為不放心,於是對子女的任何事都要插一腳,有時甚至過度干預,就像一台直升機嗡嗡嗡地,一天到晚在小孩頭上盤旋不去。這種父母的出發點來自關心與疼愛,卻常讓子女感到龐大壓力。

※ 其餘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解剖」國文課 學習支離破碎

【聯合報╱林美慧/國小教師(彰化市)】 2009.03.08

七日聯合報焦點新聞為國小該不該考修辭。當報社打電話來請我為試題解答時,坦白說,看完題目我真的傻眼,答案一點把握也沒有,尤其是各種不同名稱的複句,連我也被弄糊塗了。相信不只是我,許多小學老師也一樣會被考倒?

我和李教授有相同的質疑:為何要出這種連大人都看不懂的題目來考倒小四的學生?到底是懂修辭重要,還是會寫作重要?諷刺的是學生學了一堆修辭,只用於應付考試,卻未必能學以致用。

多年來的教學心得是:學生從小三開始學修辭,直到小六畢業,有多少人因此成為寫作高手?有多少人不學還好,越學越糊塗?只要在課堂上問一個簡單的修辭題目,總有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

段考前雖已拚命複習,總是有人錯得一蹋糊塗,讓老師一邊批改一邊搖頭。乾脆不要考,課堂上介紹就好?各班教學不同調,有老師執意段考要考修辭,大家只好努力加強。

有人認為學修辭可以提升對文章的賞析能力,其實重點在多閱讀,不是在學修辭。人們需要學烘焙,才能感覺麵包好吃嗎?需要學裁縫,才會挑選衣服嗎?修辭從小學一路學到高中,我們的大學生寫的文章像樣嗎?

還有人認為國中都在教修辭,小學不教會跟不上?試問:國中教育是對的嗎?其實台灣的教育最失敗,最變相扭曲的就是國中三年,完全把學生當作考試的機器。

許多在小學認真閱讀的孩子到了國中竟出現嚴重的斷層,因為國中老師背負的是很現實的升學壓力,有幾個老師會用心推閱讀?

國文課就像拿著解剖刀,把完整的課文切割得支離破碎,鑽研著字音、字形、解釋、修辭、句型、文法、詞性... 考題盡出這種小細節的題目,學生不被考倒才奇怪?考題如此細微刁鑽,學生會喜歡國文才奇怪?國文一定要這樣教,這樣考嗎?

國中的孩子一學期只讀十二篇文章夠嗎?近年來台灣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華人地區排名不斷下滑,原因不在於學生不優秀,而是語文教育的觀念和方法出了問題。

在這個人人有文憑,個個沒把握的時代,還需要迷信分數和升學率嗎?台灣的教育到底什麼最重要?

※ 不如直接教古文賞析,裡面的文法分析,國中以後再學。



◆ 修辭莫背 照樣造句即可

【聯合報╱陳招池/國小校長(苗縣頭份)】 2009.03.08

前晚躺在床上,忽聞電話聲響,爬起來接聽,原來報社要考我小四的修辭語法試題。幸好,以前稍有涉獵過修辭學,我還可以快速交卷。

次日,翻開報紙,果然第三題跟另一位老師作答不同,我選的是「承接複句」,她選的是「遞進複句」。心想假如誰答錯,都很糗,因全國皆知,便去找資料印證。

前者「承接複句中,幾個分句可接連敘述連續發生的動作或事件,分句之間有先後的順序,一般不用關聯語詞。如『然後』」;後者「遞進複句中,後句比前句的意思更進一層,如淺到深。但要用關聯詞語,如『不但...而且』」試卷的題目是「當雄象嚎叫一聲,眾象便繞著墓地,場面悲傷沉默。」按照字面解釋,正確答案當屬「承接複句」。但我又從事件的深層意涵來解讀,當一個人悲傷至極,也許就不哭不鬧,所以「慢慢行走」的意境顯然比「嚎叫一聲」更能描述心中的悲痛,選「遞進複句」也不無道理。

我做這樣的剖析,是要表達一件事情,當大人認知都不能確定的問題,絕對不能拿來考學生,他們不論在生活體驗上或者心智發展上,都無接受考驗的先備條件,把學生考倒,只是增加他們的挫敗感,何必急著把小學生訓練成「老學究」。

然而,我並不是反對國小教修辭與語法,因為老師指導學生課文賞析時,少了修辭法就像沒有化妝的藝人,如何上得了檯面?這時不做教學,反而錯失指導的良機。但切記!不要讓學生去背記各類修辭與句式的名稱,若要考學生也行,用「照樣造句」的方式即可。

※ 有理。



◆ 教科書修辭 愈難愈暢銷

【聯合報╱高凌華/電子業(台北市)】 2009.03.08

筆者曾任職過相關產業,對坊間教科書的方向有些涉獵。在教科書自由化之下,國小的國語教育縱使有基本的綱要,卻因市場競爭而有了怪異的現象。難、雜成了一些吸引選書的標的,忽略學生該學些什麼,有些甚至以內容愈多愈難當作選書的標的。

坊間的教科書,哪家不是強調自己的文法修辭?老師不知道怎麼教,書商提供教具,學生只好硬學,國語文教育成為專研修辭學與句型的課程,值得大家深思。教科書市場競爭下,讓這樣的環境每下愈況,學生煞有介事的學習修辭,但國語文能力的進步卻是有限!

李家同先生只是點出其中一個隱憂罷了,也許需要更多的教育學者出來檢討一下國語文教學的基本綱要,並更加審慎的審查教科書的取照,這樣的教育美意才看得見吧!

※ 與大陸公務員考題有的比。



◆ 淪為亞洲第4 台灣別再當夜郎

【陳志祥/特稿】2009-03-08 中國時報

中華隊竟然連續兩次在國際大賽敗給中國隊。如果輸給中國隊已成常態,將導致棒球人氣大消褪,開啟台灣棒運的大災難!運動賽事輸贏乃兵家常事,理應平常心看待。但台灣號稱棒球發展百年,這兩年卻連續敗給棒球重新發展不到廿年的中國隊,不但顏面盡失,更應徹底檢討給個交代!

昔日棒球名將趙士強指出:「我當國手時很討厭與韓國隊交手,因對手小動作很多,但當時中華隊不會覺得韓國隊是難纏的對象。」曾幾何時,現在中華隊已經不被韓國列為主要敵人,韓國隊的目標早已指向日本,以爭冠為職志,時空變化怎不令人唏噓!

職棒續玩小車 當心人氣退潮

韓國棒球的蛻變雖是台灣棒壇的借鏡,但從來沒有照射出壓抑台灣棒運發展的根源。因為台灣職棒從未承認:韓國職棒是改革韓國棒運的「火車頭」,台灣職棒只是繼續「玩小車」,活在自己的小圈圈坐井觀天,如何能在國際棒壇出頭天?

台灣職棒先天不良,無法培育大量棒球菁英籌組國家隊;這次又因部分球團抵制,使得經典賽中華隊遇上史上最困難的徵召。加上棒協對旅外球員紛紛退賽也力不從心,才會讓中華隊組成「幼齒隊伍」出賽,因而出現繼去年京奧之後再次兵敗的難堪場景。

更重要的是,中華隊年輕球員水準不足,難以抵抗高強度比賽,馬上被韓國比下去。原因出在五年來替代役球員交給中華職棒代訓的荒廢,且國內棒球教練養成教育停滯不前,這點可從中國隊聘用美籍教練後戰力不斷提升看出。

撞球神童出走 敲響體壇警鐘

中華隊連續在北京奧運、經典賽輸給中國隊,難怪球迷憤慨!台灣棒球還來不及在亞洲稱霸,就已快淪為「老四」了,球迷心中不免產生「棒球在台灣還有前途?」的疑問。如果中華隊繼續在國際賽「爛下去」,球迷絕望人氣退潮,就是台灣棒球噩夢的開始!

四十年前,紅葉少棒所掀起的棒球榮光曾帶給國人無比的驕傲,當時社會封閉、經濟尚未起飛,棒球無疑是全民的強心劑。如今適逢金融海嘯、經濟風暴,正需要運動勝利來提振民心士氣。不料繼「撞球神童」吳珈慶選擇入籍新加坡後,中華隊又在兩年內兩負於中國,不啻雪上加霜,使社會氛圍更加苦悶!



◆ 經典賽敗在近親繁殖

自由時報 2009.03.08

傷心,但不意外的,台灣代表隊在本次的經典賽中以連吞兩敗遭淘汰出局。其中一敗還是敗給了中國代表隊。這是台灣棒球史上,在面對中國代表隊上的首次二連敗。台灣棒球到底能夠從中看到些什麼?

首先必須要批判的是台灣棒球的技術體系。台灣棒壇長期以來持續呈現近親繁殖的惡劣態勢,代表隊教練人選一直都在少數幾張名條中流轉,毫無向外擴張及吸收技術新知的打算與能力。前旅日選手莊勝雄某次回台指導春訓時,在場的李來發教練講過一句名言:「人家都已經上太空,我們還在殺豬公。」這句話最能代表目前棒運發展的問題。

除了總教練外,擔任各種技術指導教練也永遠是幾個教練或派系的退休球員。造成不論思考模式或是實質技術層面上,當中國隊已經從美籍教練身上習得美式球風的精髓時,台灣的棒球卻依然停留在九○年代的戰術思維。舉凡一壘有人必定觸擊、壘上有人必定打跑或是盜壘,又或者是寧可帶守備打擊都不怎樣的選手,也不願意多帶一個具有長打實力的打者。這種早已經由大量數據和實際戰績證明為非的思考模式,就因近親繁殖,不停的在每一代球員間循環。

除此之外,教練團在用人上也有著明顯的瑕疵。根據數據分析,中華職棒聯盟的平均水準大約落在小聯盟體系中的A或是高階A之間。選手水準再差,也絕對不會比美國小聯盟體系中的菜鳥聯盟還差。但是教練團寧可徵召連菜鳥聯盟的考驗都尚未過關的年輕內野手,也不願意選入在中華職棒中有著實績表現的內野手。如此一來,又怎能期待這些年輕選手能在經典賽中有著良好表現?

如果體委會真正希望台灣棒運能夠徹底檢討和改進,第一要務就是不要再讓現在的教練團和選訓委員擔任賽後檢討。自己檢討自己,永遠不能檢討到真正的核心問題。

無論是球迷、球員、球團、棒協或是政府,都應該要確實認知,此次經典賽大敗,其主因就是長年以來運動產業畸形發展所導致的病灶一次發作的惡果。如果持續任憑傳統體系下的前輩們繼續用老輩的思維,那麼輸中國絕對不會只是一次兩次的事情,而會成為中華代表隊永遠的噩夢。(作者為台大批踢踢實業坊興農牛板板主,痞客邦棒球邦好邦手,http://zeel.pixnet.net/blog



◆ 兵敗東京巨蛋的難堪畫面

【許又方】2009-03-08 中國時報

繼去年北京奧運敗給中國隊後,參加第二屆世界棒球經典賽的中華代表隊昨日又在東京輸給中國,而且這次輸得更難看,全場僅擊出五支零星安打、得一分,卻被對手打出包括一支大號全壘打在內的九支安打,終場以四比一見負。

比賽,中華隊無論攻、守都不及彼岸,可謂輸得合情合理。中國隊雖然平均打擊能力並不突出,但卻十分有耐性,謹慎選球不輕易出棒,一旦球數落後給投手,便改用「巧打」──只求能擊到球,再藉腳程上壘,第一局即因此取得一分的領先。守備方面也是穩健從容,投手調度果斷而明確,可以說出打出了完整的「隊形」,即使實力不是上乘,要輕易打敗他們也絕非易事。中國雖然輸給日本,但全場僅讓日本擊出五支安打,長足的進步令人刮目相看。

反觀中華隊,雖說這次成員並非最佳陣容;但許多明顯缺點仍須直言不諱,諸如跑壘速度太慢、守備積極度不夠、打擊又過於燥進、呆板(幾乎只會揮大棒,中心打者林益全前三打席竟都在第一球就出棒)等,不論技巧與觀念都明顯不如對手,輸球就不令人意外了。

不過,筆者仔細觀察對韓國、中國的兩場比賽,深覺中華隊兵敗東京最大的癥結乃在「管理」的問題。一般來說,棒球可分為「訓練」與「管理」二個層面,訓練著重在強化選手的基本技術,並改正其缺點,是偏個人的;管理則關注球隊的整體作戰能力,舉凡守備位置、打擊順序、投手調度等,務必將每個球員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以組合成最完整的隊形。此外,攻守觀念的建立、臨場戰術的調整、敵我雙方各項數據的比較、對手情報的蒐集與分析、應用等,也都是管理層面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僅教練必須留意,球員更是不可掉以輕心。君不見美國大聯盟球員上場前都要仔細研讀相關情蒐、細心觀察對手狀況或聽取隊友意見。若缺乏精確的數字管理與臨場敏銳觀察、靈活的策略調整,絕對不可能贏球。

很顯然的,中華隊從過去到日昨比賽,自教練到球員,整個球隊的管理都不如日、韓,如今甚至也被昔日的「吳下阿蒙」中國隊超越。例如,明知中國隊強棒張銳擅打內角直球,第八局我們的投捕搭檔竟無視於情蒐,硬是塞了一個被他打成大號全壘打的內角速球;而打者在場上不能隨時觀察投手的弱點,只是一味地用蠻力猛揮,在在都顯示我們只是「空有技術」而已。

中國隊的進步正足以作為我們的借鏡與警惕。這次他們聘請了曾經是大聯盟教頭的美籍教練領軍,確實表現了極高的水準,讓我們見識到透過一流的管理,也能使身手並非頂尖的球員組成極具挑戰力的完整隊形。如果我們再不從管理的層面痛下功夫,或積極向外取經,恐怕未來我們遇到中國隊,將是輸多勝少,更遑論早已趕在我們前頭的日、韓了。

(作者為東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 失敗是契機 兩岸情仇擺一邊

【聯合報╱杜堽/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台北市)】 2009.03.08

這幾天終於下雨暫解水荒;不過看完經典賽後,可能讓人更憂鬱。我們棒球隊再度輸給對岸,創下首度二連敗,亳無意外地,球迷賽後的謾罵是塞爆網路,彷彿去年北京奧運之恥再度上演!但為什麼不能輸給中國?

難道日本、南韓、古巴可在國際賽敗給寶島,我們就一定得擊敗大陸?台灣也曾在二○○三年世界杯,敗給比對岸更沒棒球根基的俄羅斯,好像國人也沒那麼氣憤吧!

為什麼要如此在意勝負?結果搞得打球的、看球的、寫球的、教球的都緊張兮兮,不輸才奇怪!

面對其他國家,可以是單純的運動競技;但面對大陸時,似乎所有政治神經都被挑了起來,因為在兩岸鬥爭中一直區居下風的我們,好不容易棒球勝過對方,那當然要贏,且要狠狠地連勝!在球迷心中有個默契,那就是台灣棒球可輸給任何國家,就是不能敗給對岸!

只是,這樣好嗎?對台灣棒球好嗎?甚至,全民繼續抱著這樣的心態就能逼使中華隊未來一定贏過對方嗎?我們真的該放棄沒必要的民族意識,老實地承認人家已不是軟腳蝦,未來必須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改革之道,畢竟認清事實、承認失敗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其實在這場比賽後,世界其他各國也不會就認為中國整體的棒球實力已在我們之上,台灣還是世界棒球強權之一。也就是說,我們仍是亞洲第三,只是離第二越來越遠,離第四卻越來越近,所以需要改變。

那麼,不如就把這次的失敗當作是契機吧!台灣棒球仍有好手,只是過去被棒協不分輕重的徵召給搞得傷痕累累。台灣還是有明日之星,只是教練團腦袋還停留在過去,當然會被中國隊MLB級的教練給戲弄。台灣也仍有不大、但也不算小的棒球消費市場,只是職棒球團經營不當。最後,台灣還有勉強及格的棒球文化,只是在位者沒有讓真正專業的人來好好運作,搞得台灣棒球不上不下、停滯不前,與世界列強的距離愈拉愈遠。

比賽有輸有贏,輸給中國不是世界末日,如能從失敗中學到教訓,找到改革的契機,輸球有時也不一定是壞事吧。

● 陳小雨/大學生(台中市)

從前我們所有的棒球國際賽都把對手預設為日韓,特別是南韓,近幾年中華隊對上南韓隊時往往能夠有人來瘋的驚奇表現,似乎從未將中國隊放在眼裡。

然而不到幾年光景,中國隊棒球的進步是大家有目共睹,多次接近的比賽嚇得我們冷汗直流,可惜我們沒有從根檢討,事情終究還是發生。除了發洩心中不快外,大家還是為台灣棒球加油吧!



◆ 回到「專業」的基本面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3.08

日本電影「送行者」在奧斯卡得獎,生命禮儀師的工作也受到矚目,在台灣成了熱門行業。昨天國內一家業者徵才,上千名應徵者,不乏學經歷俱佳的年輕人。這與不景氣造成的「人浮於事」 現象當然有關,不過,趁此時機,包括喪禮服務在內的諸多行業,如果能建立嚴格的專業準則和形象,未嘗不是件好事。

喪禮服務業的專業化,其實早在「送行者」電影暴紅之前就已萌發。在國內一二家大型業者帶頭改善之下,近幾年,很多人都感受到,台灣的喪葬場面比以往肅穆而有秩序多了。業者對喪家貼心,對弔唁者有禮,在這個產業的市場起了競爭作用。勞委會也開辦證照檢定,奠定「喪禮服務」的專業性。若能持續往這個方向走下去,希望使台灣的殯喪行業良性地改頭換面。

台灣有一窩蜂現象,社會上又鼓勵「愛拚就會贏」,所以很多事變成「只要敢,沒什麼不能做」。大家既沒有耐心慢慢磨練基本動作,所以專業技術欠佳;就算具備了專業技術,往往也懶得規規矩矩遵守專業倫理。其結果,很多行業的工作人員看起來一點都不專業。以往從喪禮服務到搬家公司都是如此,給人印象不佳。但近年來的演變證明,只要有心往專業化改革,產業的形象再造是有可能成功的。

有時候,就連本來專業性要求很高的行業,也需要經過一番「置之於死地而後生」的淬煉。昨天中華棒球隊在經典賽中遭到淘汰,大家傷心得不得了。棒球幾乎可說是台灣的「國球」,搞得如此一敗塗地,其實有跡可察。職棒好不容易獲得固定的資源和球迷支持,但連續遭到簽賭的幕後惡勢力涉入,球隊的專業倫理防線也失守,整個運動的信譽和球迷信心都受損。最近的求職熱潮中,一些需求體力的工作出現了不少退休球員和教練的應徵者,令人看了很難過。棒球運動不是只為國際比賽中「為國爭光」所用,而是在平時就應奠定專業的紀律和形象,才能維持支持者的熱潮不退。體壇一天到晚都有「為何台灣不能」的呼聲,其實最該檢討的就是運動專業化的問題。

各種泡沫都破滅的今天,不管什麼行業,都該回到專業基本面,重新練兵重新出發。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小三社會教長答10對2 青棒操過頭成棒付代價

* 立委考小三社會 教長答10對2
* 張曉風:小學念修辭學 走共黨老路
* 修辭學早已死亡了 孩子虛耗生命
* 小班化!8年內將增3千國中小教師
* 弱勢學童 有營養早餐吃
* 9.2萬求職菜鳥 找不到第一份工作
* 邱垂夕 台灣最年輕國際劍道裁判
* 青棒操過頭 成棒付代價
* 「中華幼幼隊」現象的危機

◆ 立委考小三社會 教長答10對2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09/03/09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些唐詩名句運用什麼修辭學,立委拿來考教育部官員,沒有人答得出來。「八色鳥的故鄉在哪裡?」小四社會科的考題,教育部高官也答不出來。教育部長鄭瑞城坦承,小學生的國文及社會課,確實需要重新檢討。

學者李家同日前投書報社,指小學生學修辭學太可憐,因為連大學校長和國文系教授都被考倒。上午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上,立委鄭金玲唸了幾首知名的唐詩詩句,從部長、次長到司長一一點名考試,只見官員們苦笑搖頭,都答不出來。

鄭金玲要求教育部要重新檢討小學國文課綱。鄭瑞城表示,那是92課綱的要求,97課綱(民國100年實施)已改得較簡單。教育部次長吳財順補充說,依據九年一貫課綱規定,修辭學是在「閱讀能力」教學時,要教小學生「欣賞修辭技巧」,不是用來評量考試用的,小學生只要在作文時,能運用修辭學就可以,老師不應拿來考是非、選擇題。

立委除了考教育部官員「修辭學」,本身是小四生的媽媽、立委盧秀燕也拿著小三、小四的社會課本,出題考官員,結果鄭瑞城十題只答對兩題,其他官員也都被考倒了。

盧秀燕指出,小四社會課要小學生知道村里辦公室、社區發展協會有哪些服務項目?八色鳥的故鄉在哪個縣那個鄉?澎湖縣白沙鄉的吉貝村,因玄武岩、咕咾石等石材取得容易,而發展出什麼特色漁業?哪一種民俗是由軍隊操演變化而來的?

小三學生還要看懂各種地圖標誌,她問部長「紅色圓圈裡面一個X」、「五邊形中間有十字」,各代表什麼機關?鄭瑞城答不出來。她說答案是警察局和衛生所。這些符號要小學生去記憶,太可憐了。

看到小學社會課本學這些,鄭瑞城嘴巴張得大大的,表情顯得很意外,他答詢時承諾,會重新檢討小學社會科的內容。



◆ 張曉風:小學念修辭學 走共黨老路

【聯合晚報╱記者姜穎╱台北報導】 2009/03/09

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一篇「小學生學修辭學」的讀者投書,引起各界迴響。名作家張曉風今天表示,教育若熱中修辭學這種「丁豆」般的學問,是在走共產黨的老路。小學生學中文就像嬰兒吃奶,不用知道自己正在吃「液態的食物」。

「小學生該不該學修辭學?」是最近引起討論的教育話題。張曉風指出,50年代時,中國大陸的政治環境不容異見,學者為了不惹禍上身,多鑽研最安全的修辭學,造成修辭學異常發達,當時學者甚至連例句都只敢採用毛澤東的事跡。

她說,唯有當一個國家不能思考真理與邏輯,才會鑽研修辭學這種「丁豆」的學問。若拿她的作品來出修辭學考題,恐怕連她自己都會被考倒。

張曉風表示,小學生學中文,不會被「映襯」或「設問」等修辭感動,而是文章本身。

※ 讓人想到駢體文的發展。



◆ 修辭學早已死亡了 孩子虛耗生命

【聯合報╱謝大寧/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嘉縣民雄)】 2009/03/09

這兩天有關中小學國文課到底該不該教修辭問題,似乎吵得沸沸揚揚的。我想我得先破題式地表示我的基本看法和結論:那就是以修辭格的熟練作為國文能力的指標,根本就是件荒唐的事。

幾年前,我的小孩還在小學。當中文系教授的我也不會答小孩的國語考題時,我實在有種荒謬感。於是我拿了這些考題,也去考了好多中文系教授,結果是所有人幾乎目瞪口呆。有位台大中文系教授告訴我,他有許多學生畢業後在中小學教國文,這些學生常回來跟他抱怨,說他們也不知道要怎麼教這些修辭格,因為他們自己也不會。

有一回我問了也在中文系教修辭的老同學,他聳聳肩,嘆了口氣說,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的國文教學會出現如此荒唐的場景。

從學術史角度說,修辭學當然是一門有悠久歷史的學問,可是如果大家有興趣翻一下亞里斯多德的《修辭學》的話,就會發現修辭學主要在談的是如何在一場論辯中去說服別人的理論,而不是在談所謂的「修辭格」。就這理論來說,其主軸乃是在論證說理的邏輯上。這其實是容易理解的,要想說服別人,則其重點當然應該在於如何增進自己的論證邏輯,因為這是「服人之心」的部分,至於華麗的辭采,磅礡的氣勢等等固然重要,但它充其量只在「服人之口」而已,這兩者輕重之間,應該是無庸置論的。

假如說修辭學真能按照亞里斯多德當年的構想發展下去,那麼它很可能仍會是今天學術市場上的一門重要學科。然而很不幸的是,一種為修辭的手段進行分類的興趣,卻逐漸耗損這門學問,終於,當修辭學幾乎變成「修辭格之分類」的學問後,它也就成了一門無用的、消亡的學問。這其實就是從十九世紀開始,修辭學完全從西方大學的課程中被驅逐出去的主因。法國當代的大哲學家利科便曾如此說道:「當將修辭格進行分類的興趣,完全代替了給廣泛的修辭學領域賦予生機的哲學觀念時,修辭學也就死亡了」。

實在說,這就是修辭學的實況,而這也不正是我們現在中小學國文教學的實況嗎?有誰能夠真正為我們論證一下,這種「修辭格的分類」會是有用的?哪個文學家、詩人在構思的時候,曾經想到過要使用什麼修辭格?修辭格對寫作而言,究竟是一個「葵花寶典」還是只是「焚琴煮鶴」而已?又有哪個老師或是教育專家可以告訴我們,為什麼要我們的子弟去學一些已經死亡的學問?今天有沒有哪個物理學教科書會教托勒密的天文學?那為什麼我們的小孩要為修辭格繼續痛苦下去?為什麼我們的小孩仍得在水深火熱中學一堆「垃圾」學問?這除了肥了補習班,還對誰有好處?

修辭學可不可能起死回生呢?這當然是學術界可以討論的課題。事實上這些年來,相關討論是豐富的,史丹福學派所著眼的隱喻的認知功能,乃至詮釋學所著眼的隱喻的詮釋功能,都是對修辭學的新發展,這也是健康的發展,但無論如何,就是沒有人再認為對修辭格進行分類是件有意義的事。然則,我能不能請問主管當局:

「什麼時候才能停止這種虛耗生命的學習?什麼時候才能開始給我們的小孩一些有意義的學問?」

請教育部和那些編課本和出考題的專家們,給我們一個答案吧!

※ 教改,叫改。



◆ 小班化!8年內將增3千國中小教師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09/03/09

因為少子化,教育部將逐年降低國中小班級學生數,預計八年內將增加3100個國中小教師員額。對流浪教師及有意擔任教職的大學以上畢業生,是一大利多。

教育部長鄭瑞城今天赴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報告當前教育施政重點時指出,因應少子化問題,將逐年降低國中小班級學生數,國小一年級從96學年每班32人,逐年減至99學年度每班29人。行政院已核定五年162.74億元,民國96年至100年,平均每年有300位新進小學老師,即五年增加1500名小學老師員額。

國中一年級班級人數也會逐年降低,自98學年度起以34人編班,逐年降低一人,至102學年度降至每班30人。行政院也已編列98年至105年間,八年所需218億元經費,預估八年內每年平均可甄選200個新進國中教師,八年共增聘1600名。

國教司長楊昌裕表示,少子化問題明年將明顯衝擊到國中招生,預計99學年度國一新生將遽減3萬5000人,今年國中教師甄選還有1000個缺額,若是不減少班級人數,預估明年將出現1339名超額教師,但在逐年降低班級人數之後,每年平均仍可釋出200個國中教師的職缺。

※ 好。



◆ 弱勢學童 有營養早餐吃

【聯合晚報╱記者姜穎/台北報導】 2009.03.09

吃早餐囉!台北市教育局這學期開始試辦補助國小弱勢學童早餐,每人每餐15元。實行營養早餐計畫已經一年的台北葫蘆國小,今天展示30元一頓早餐菜色,有紅豆薏仁湯、青菜煨麵、大亨堡,最受學生歡迎的則是鐵板麵。校方表示,提供營養早餐讓弱勢的孩子上學意願增加,精神也變好。希望教育局能提高補助經費,造福更多小朋友。

為照顧弱勢學童,北市教育局這學期開始試辦供應國小弱勢學童早餐,每人每餐15元,其餘經費則由學校自籌或尋求社會資源。士林區葫蘆國小從去年3月就開始針對全校師生試辦營養早餐,由學校中央廚房烹調,一餐費用才30元。

儘管餐費較市面早餐店便宜,但菜色十分豐富,今天早餐學生吃大肉包配米漿。其他日子的菜色則有蔬菜肉末鹹粥配玉兔甜包、大亨堡搭紅豆薏仁湯、什錦麵線加滷蛋、果醬烤土司配奶茶、肉鬆地瓜粥配青菜、青菜煨麵配小菜,其中最受學生歡迎的則是鐵板麵配黃瓜魚丸湯。

訓導主任陳冠任表示,目前共有70名學生參與營養早餐計畫,其中30名自費,40名為弱勢學生。弱勢生餐費來源目前由華夏文教基金會贊助。未來教育局提供弱勢生每人每餐15元補助,剩下經費也將由該基金會贊助。陳冠任表示,目前每學期的早餐經費需10萬元。教育局每餐補助15元稍微嫌少,對多數學校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希望社會局等社會福利機關也能參與,造福更多小朋友。

陳冠任表示,以往弱勢學生沒錢吃早餐,上課無精打采。甚至寧可在家睡覺,上學意願低落。自從開辦營養早餐後,這些孩子都是最早到校,吃飽飽再念書,可說是給弱勢孩子一個公平起跑的機會。



◆ 9.2萬求職菜鳥 找不到第一份工作

自由時報 2009-03-09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校園徵才季已經開跑,不過,主計處統計顯示,包括去年走出校門的學生以及去年剛退役者等職場新鮮人,迄今還有九萬兩千人連第一個工作都還沒有找到。這個人數不僅比去年同期增加近兩成,也創下我國統計史上同期最高紀錄。

青年失業率恐升至15%

眼見下一批菜鳥即將投入求職競爭,第二季人力需求持續下調,政府卻沒有提出任何對策,專家憂心,應屆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情況將加劇,青年族群失業率從目前的十三%升高到十五%,恐怕是「輕而易舉」!

根據主計處調查,今年一月份失業者中,有高達九萬兩千人是第一次找工作的新鮮人。與去年元月相較,找不到工作的新鮮人多了一萬三千人。

初次尋職失業人數往年的高峰都出現在六、七、八月,這是因為七、八月畢業季有大量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也因此失業人數相對多。

不過,去年由於景氣差,不少初入社會的民眾,找工作四處碰壁,也因此,今年一月份仍有九萬兩千名新鮮人還沒有找到工作,初次尋職失業人數創下元月份的歷史新高。

這也使得新鮮人的失業週期持續攀升,初次找工作者平均失業週數從去年七月的二十.五五週,到今年元月已經升高到三十一.二週。也就是說,新鮮人平均失業狀態持續超過七個月。

其中,很多人是從去年畢業迄今一直找不到正職工作。甚至有一萬九千人已經超過一年找不到工作。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陳柏謙表示,已經聽到不少學生說不敢畢業,相信今年延畢人數將會創紀錄!

有人力銀行業者表示,對於大學應屆畢業生來說,眼前已經有過半學長、姊還找不到工作,未來又將有超過二十萬人將與自己同時步入社會,難怪對就業出現「恐慌性」憂慮。但從行政院、經建會到勞委會,目前還看不到政府為這群學生作任何規劃。

對此,職訓局長陳益民表示,據了解,目前教育部針對即將來臨的畢業潮將推出相關規劃,預計四月份應該就會出爐;至於勞委會部分,也將持續針對失業者常態性進行相關輔助。



◆ 邱垂夕 台灣最年輕國際劍道裁判

【聯合報╱記者劉愛生/平鎮報導】 2009.03.09

劍道七段教士邱垂夕近日獲聘2009年、第14屆世界劍道錦標賽的國際裁判,八月到巴西參與競技裁判,45歲即成台灣最年輕的國際劍道裁判。

八德市長何正森因邱垂夕的成就,將擇期頒發「八德之光」,肯定他在劍道界的貢獻。

2009年、第14屆世界劍道錦標賽今年八月在巴西聖保羅市競賽,共有六十多國家選手參賽,台灣僅獲聘選兩人,一人是劍道教士八段劉家安、另一位是教士七段邱垂夕。

邱垂夕目前任職於成功工商學務主任,他國中開始學練劍道,劍齡20多年,曾任4屆台灣代表隊的國際賽選手、1屆國際賽教練,今年受聘成為最年輕的國際劍道裁判。

邱垂夕說,「劍道」是一項品味高尚的運動,劍道精神是「以禮開始,以禮結束」,學會體諒別人,關心愛你的人。

「劍道! 讓我發現人生的真、善、美」,邱垂夕表示,成功的劍道者,通常有個好老師,在道場上指導別人時要心平氣和,不要總認為自己很行、很有權威,每天練習後,定下心來回想默練,改善自己的品格。

邱垂夕表示,劍道運動是快樂的學習,不是耍權威壓人,別人對你的尊重,不是因為你的權位,而是敬佩你的為人處事。大夥一起研習技術時,要心到、手到、眼到、耳到,且要珍惜每個建言,更重要的是強健體魄。



◆ 青棒操過頭 成棒付代價

【聯合報╱王文欽/金融業(台北市)】 2009.03.09

許多人把這次兵敗東京歸咎於大聯盟旅外球員及國內職棒球團拒絕支援,筆者有不同看法。

這次經典賽參加的旅外球員,哪位當年不是在國內叱吒風雲的好手,舉凡投手鄭錡鴻、耿伯軒、增菘瑋等。但是他們初赴美國就飽受舊傷所苦,導致實力無法發揮。其實這些選手在青棒時期就被大量過度使用,才是導致受傷主因。

但去年青棒聯賽同樣情形不斷發生,各隊為爭取名次繼續把王牌投手當「鐵人」用,如花蓮體中江姓投手十天中密集出賽五場,投四百卅二球,這樣好手到成棒,手臂可能也會不堪負荷受傷。

就連經典賽投手都有投球數的限制,但我們的學生棒球呢?主辦單位以及教練應站在培養球員的心態來保護選手,而不是只為了一時的國內杯賽名次,揠苗助長摧毀未來國家隊的希望。



◆「中華幼幼隊」現象的危機

【聯合報╱李光儀】 2009.03.09

在國際上,與足球、籃球等運動相比,棒球只是小眾運動。主因在於棒壇菁英幾乎只集中在美國大聯盟和日職,在大聯盟長期對國際賽抵制的情況下,國家隊無法徵召一流球星,因此可看性不足。於焉有了經典賽的設立,希望能藉由優秀的職業球員為國家隊徵召的方式,提高賽事的可看性。

為此,大聯盟特別設立了「投手投球數限制」和「球團不得影響球員參加該國國家隊的意願,球員也有自主選擇是否加入國家隊的權利」的兩手規則,讓國家隊得以順利徵召頂級球星參賽。所以放眼望去,各國旅外的優秀球員紛紛返國為國家隊效力。

以日本為例,儘管日職球員水準夠高,但鈴木一朗、松坂大輔等旅外看板球星還是返國參賽。在此效應下,其餘球團、球員幾乎也全力投入,因此可以組成打得南韓隊潰不成軍的國家隊。可以說各國球員無不視經典賽為棒球界的「世界杯」,是棒球的最高殿堂與榮譽。

相較於此,中華隊先有旅外球員紛紛以受傷等理由拒絕接受徵召,最後連中職兩球團也抵制經典賽徵召。勉強拼出個「中華幼幼隊」,當然一戰即潰。

代表國家隊參賽有其風險,但對其他代表國家隊參賽的大聯盟球星來說,風險亦然,何以台灣的球員特別嬌貴?說穿了,只是心態問題罷了。當球星只是為自己的飯碗拚搏、參與國家隊只是為了解決兵役問題時,體育活動本應具有的榮譽、挑戰與冒險的本質就已破懷無遺了。

台灣棒球運動真正的危機,就在於選手對自己的國家隊和球迷缺少責任感,各級棒球隊淪為職業訓練所。不管任何職業運動,國家隊的表現,都是球迷對職業比賽熱情的基礎;國家隊表現差,球迷熱情就消減;熱情消減,對職業比賽的支持就降低,最後棒球市場持續萎縮。這個惡性循環下,危機只會釀更大的危機。

如此一來,台灣棒球的明天在哪裡?

●延伸閱讀: 棒球經典賽
http://www.udn.com/2009/3/8/NEWS/SPORTS/SPO4/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多元教育超載? 台灣的鍍金年代

* 小學國語社會難不難? 老師:不難 家長:教法很無聊
* 多元氾濫 小學生吃不消
* 科學班 滿足資優多元發展
* 怕國中跟不上? 可怕的思考
* 短 評-教育超載
* 教育 忘了以學生為中心

* 經典賽輸大陸 劉揆動怒:振興棒球
* 救棒球!不要大拜拜式檢討
* 熱門話題-美國人輸球 舉國哀悼嗎
* 想一想運動的初衷
* 南方朔觀點-台灣的鍍金年代,Game Over!

◆ 小學國語社會難不難? 老師:不難 家長:教法很無聊

【石文南、陳育賢、楊宗灝、林宏聰、周曉婷、盧金足/綜合報導】2009-03-10 中國時報

國小國語、社會科教材難不難?不少教師認為,不是教材難不難的問題,老師如何掌握教材與命題,才是問題的關鍵。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這種左念、右讀都是同樣詞句的文法,是排比或映襯?黃姓家長說,文學是用心體會,叫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來研究這句話是什麼結構,太無聊了!小學生又回到早年的填鴨教育,豈不是走回頭路!

台中市副市長蕭家旗表示,他在英國攻讀博士時,兩個小孩正好在英國讀小學,國外學的語文是從唱歌和看文學作品中,輕鬆學習,如果硬要小學生研究成語和詞句的結構,小學生文學培養可能會變成太匠氣,也擔心以後反而會排斥國語和文學。

台南縣智多教育機構負責人段洪坤以小四某版本國語課本裡的一首新詩「收藏秋天」為例,「秋天躲在奧萬大蜿蜒的山路上,人們都在尋找秋天,找到了,找到了,秋天就藏在楓林裡,聽,秋天的歌聲迴盪在樹梢,讓楓葉醉紅了臉」。這首新詩讀起來很美,但如果老師教學或考試時,要求學生依此方法造句,對小四學生來說很有難度。

不過,高雄縣教師會理事長劉亞平認為,國小國語課本介紹的修辭法並不困難,可能是部分教師補充的課外教材缺乏標準,難以規定難度範圍,才會出現具爭議性的考題,但應視為單一個案,整體而言國小課程內容仍偏簡單。

劉亞平表示,國小國語課本內容已從最初每學期廿四課減至十四課,授課時數也減半,老師普遍認為課程內容太簡單,紛紛補充課外教材。「課程若再繼續簡化,小學生未來恐怕連中文字都看不懂」。

台北市立國語實驗小學前教學組長張祝英也認為,國小國語科教材不難,端看老師怎麼教、怎麼活化命題才是關鍵問題。

她舉例,國語中的「早上出大太陽,沒想到下午卻下起大雨」應襯句,教師命題時,不應該問學生這是什麼句,應該出「照樣造句」或「給四個句子,下列那個句子與題引同類的句子。

北市文化國小社會科教師李幸儒表示,國小社會科教材由低到高年級呈現螺旋狀,一些人只看小四或某一個年級,會太片段,教材要看之前的奠基、到之後的銜接或加深加廣。

李幸儒表示,以社會科的地圖學習為例,小三學認識學校周邊地圖、小四學社區或北市地圖、小五生學台灣地圖及地形圖、小六學世界地圖,畢業前一定都要學會看地圖的方向、縮放比例、圖示等,採漸進式的。

她表示,考試命題,絕不能看現成的題庫,一定自己出題,自己教了什麼、就命什麼題,小學生考出來才知道他們上課學到了什麼。



◆ 多元氾濫 小學生吃不消

【聯合報╱鍾邦友/小四生家長(高雄市)】 2009.03.10

近日熱烈討論的小四生考「修辭格分類」,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在「多元智能」的理念衝擊之下,近年來國小校園學習的充實豐富已到了讓人吃不消的地步。

以讀經為例,剛開始背三字經、弟子規的時候,孩子都還頗有興致,可是到了中庸與孝經時,聱牙難懂的文字,連大人看了頭都痛,孩子的興趣更是全數被連根拔起;日前兒子還拿著鄉土教材的讀本問我,某個台語字要唸第幾聲,因為隔天要考。天啊!誰會?

而更教人感受壓力的,還有各式認證、護照充斥,似已多元到令人髮指的地步了。因為閱讀有益大腦開發,所以就有了閱讀護照;為了鼓勵孩子多運動,便產生健康促進護照,還外加走路上下學認證,加上原有欲培養孩子知恩惜福的感恩護照,參觀市內風景名勝的鄉土認證、讀經認證、英文諺語檢核、台語俚語檢核、登革熱檢查、生活檢核,五花八門、不勝枚舉,親子窮於應付,也深感無奈。雖然這些活動立意均屬良善,但多元氾濫,卻儼然形成另一種壓力。試問教長,是不是也該管管這種可怕多元的現象?

※ 所謂的多元,不是每樣都得會。基礎、骨幹課程「必修」之外,依照個人興趣、涉獵來「選修」就好。



◆ 科學班 滿足資優多元發展

【聯合報╱蔡炳坤/建國中學校長(台北市)】 2009.03.10

研議多年的高中科學班,教育部終於拍板定案,為國內高中教育建立一個新的學習型態,可說是教育界的一件大事。

結合高中及大學的專業師資及資源,由高中與合作的大學共同設計具有特色的課程,數理學科以兩年的時間完成高中三年的課程,通過學科資格考試者第三年進入大學修讀數理課程學分。學生於就讀期間之學科資格考試成績及個別研究成果,得作為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甄選入學之參據;學生於大學修得之數理學科學分,得作為將來進入大學後抵免學分之參考。以上所述,正是高中科學班的主要內涵,與現有高中體制相較,的確有相當突破。

然因對成班的認知仍有差異,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憂心亦伴隨而來。筆者多年來一直參與科學班的討論,有責任提出個人管見供參考。

在目前高中教育仍受制於大學入學考試的壓力下,學生較難自在地悠遊於有興趣的領域中,特別是數理科學方面的探索、研究費時費力,我們有責任為具發展潛能的學生開闢一個更寬廣的空間,科學班適時加速學習讓他們免去重複練習的等待,安排提前接受大學教授指導可及早明確研究方向。若能突破以考試為主的升學機制,相信更有助於學生潛能充分發展。

科學班的課程規劃係著重在以兩年的時間完成高中三年的數理學科,至於人文社會學科方面,仍維持三年的完整學習,這當中還包括班週會、社團活動等,全人發展仍是我們共同關切的核心課題。

現在的確原本就有少部分的資優生(建中、北一女等校)到大學選讀先修課程,但受限於高中課業繁重,人數不多,且只能選擇性修習零星學分,不能有計畫、有目標地進行。科學班提供了一個完整選讀大學先修課程的設計,在時間安排與資源運用上,都將更有效率。

有人提到:各地區第一志願學校,都已招收到許多資優生,還需要錦上添花設置科學班嗎?個人認為,正因為這些學校都招收到許多資優生,更應該為他們打造各種發展潛能的機會,現有的資優班雖各有其特色,但在課程、學習進路發展上,仍無法滿足不同性向發展的資優學生需求,所以說,科學班其實是提供了另一種多元發展的管道。



◆ 怕國中跟不上? 可怕的思考

【聯合報╱田育芬/科大幼保系講師(台中市)】 2009.03.10

「小學不教,國中會跟不上」?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邏輯思考啊!順序是對的,但方向內容卻是錯的,這個邏輯思維在我工作的領域也有個同卵雙生的分身:「不教注音(寫字),國小會跟不上」、「不教美語,將來沒有競爭力」...。

原來我們的教育目標竟是如此「短視」,唸幼稚園是為進國小做準備,唸國小為進國中作準備,唸國中是為了…,這樣的思維與教育體制,碰上了青春期的孩子,因此我們有了很多中輟生、草莓族,我常跟學生說現在的教育體制是在創造另一種形式的東亞病夫!因為孩子除了「知識」外一無所有。

洪銀娥/國小教師(金門金城)

上星期,兩位教科書出版公司業務員到學校拜訪第一線教師,基於小學生學習修辭是一件殘忍的事,我強力建議,命題光碟題庫應刪除有關修辭考題,業務員的答覆是:「基測曾出現修辭考題」,因此「國中得教」,那國小就先行「暖身運動」。

在這考試領導教學的時代,各個環節相扣,誰來為小學生請命呢?其實,甭說國小生不宜,即便是國中、高中生都還太早,修辭學就留給大學就讀中文系的專門人員去鑽研吧!

※ 一切都是面子問題。



◆ 短 評-教育超載

【本報訊】 2009-03-10 中國時報

要不是李家同提出某小學的國語科考題太難,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小學課本有些內容已經高深到連大學教授都看不懂了。

中文的修辭學,過去是要大學中文系才需要學習,統計一下台灣二千多萬人口,有多少人學過這些艱澀的修辭名稱與分類?可是這麼多年,大家照樣看書寫文章,一點也不受影響,就像不懂樂理無礙聽歌K歌之樂一樣。

中小學的課程宗旨應該是培養國民的基礎學識,像中文修辭學這種專業知識,如果連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看不懂,就意味著它不但冷僻,距離一般人的生活也很遠,你一輩子不認識它也可以過得很好。要小學生學習這樣的素材,不只難度太高,教學上的意義也有限,將來應用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無論就困難度、教學資源或學習時間而言,都形成了不必要的超載。

語文這種學科,除了基本功之外,還應該養成欣賞與創作的能力。如果學習過程中苦不堪言,恐怕只會從此壞了胃口。就像硬生生把英文文法塞到腦子裡,不見得能夠寫出好的英文文章,過於艱深的國語科內容,也無助於下一代的中文程度。

何況,現在的孩子習慣以影像閱讀,對文字的消化與欣賞能力比較差。當初納入這些修辭素材,也許是鑑於中文程度一代不如一代,但如果把教學搞得像惡夢,可能只會揠苗助長。

※ 教育是要學做人。



◆ 教育 忘了以學生為中心

【聯合報╱侯世昌/台中教育大學教育系副教授(台中市)】 2009.03.10

李家同教授看到小四國語科考題考出「映襯」等修辭題目,投書呼籲應讓學生大量閱讀,而非拿艱深問題考學生,我深有同感。但問題豈僅於此,艱難題目只是表象,重要的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教改希望教育走向多元、減輕學生負擔,故在教材上朝向趨於淺易,但此舉也引來了學生學習低落、成績大不如前的批評。因此,國語的單元數一學期雖減少變成十四課,但為了充實學生知識,卻多了語文小老師、成語教學等補充教材,這些教材的內容難度遠超過孩子的年齡,雖說是補充教材,但許多老師把它拿來當正式教材考試,學生的壓力焉能減少?

社會領域也是如此,在本土化潮流下,社會領域的教材應更能貼近生活,其過程應重視學生的理解、觀察、討論,培養孩子對所處社會的認識、關懷與珍惜,但為了評比出學生差異,連鄭成功駐軍的地方是現在台南縣柳營等十一個地方,都成為學生背誦的重點,看到小五孩子帶回的考卷,問我為什麼要記憶這十一個地名,我實在無言以對,彷彿又回到背誦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的年代。

所以,問題並非只在於艱難的考題讓學生害怕國文而己,而在於我們對教育的理想與做法的差距,我們恐怕早已習慣不去深究我們想的與做的是否一致,所以雖然規定常態編班,但卻對學校的能力分班、私中的入學考試視而不見;雖然將教材淺化,卻又加諸給學生許多補充教材;雖然講多元評量,但每學期的二次月考不曾少過;雖然強調因材施教,但每一所學校的紙筆評量都是統一命題。

當大家都注目在如何贏過別人,教育的意義就被窄化了,可不可以回歸教育的本質,真正以學生為中心出發,讓他們有更多自己的想法;讓他們有更多自己發現的喜悅;讓他們有更多思考的機會;讓他們... 有機會做自己。我想我們的教育已經偏離學生的生活太遠了,教育應該是要培養幸福的人,怎樣能讓他們成為幸福的人就怎樣做吧!



◆ 經典賽輸大陸 劉揆動怒:振興棒球

【聯合報╱記者何明國、林政忠、李祖舜/台北報導】 2009.03.10

中華隊在世界棒球經典賽敗給中國,快速遭到淘汰。新聞局長蘇俊賓昨天轉述說,劉揆看完那場比賽非常生氣,「這樣的經典賽我不能接受。」昨天周一上班,劉揆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找體委會主委戴遐齡,要她在三月底提出改善棒球的計畫。

經典賽中再度敗給中國,被球迷視為國恥。愛看棒球的民進黨立委蔡煌瑯昨天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表示,經典賽輸球是制度及政府態度出問題,不能完全苛責球員及教練,體委會主委戴遐齡應扛起責任、有所作為,他將提案要求行政院組成棒球振興小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楊瓊瓔也說,體壇各單位不能再有本位主義,體委會應發揮整合作用。

民進黨籍立委邱議瑩希望行政院及體委會出來整合中華職棒大聯盟及中華民國棒球協會,調整制度。他將與蔡煌瑯提案要求行政院成立跨部會「棒球振興小組」,並在三個月內提出具體振興方案。

蘇俊賓說,昨天中午行政院長劉兆玄和戴遐齡研商如何振興棒球,劉揆要求體委會在最短時間找企業、三軍及地方政府成立甲組棒球隊,並積極規劃建立職棒二軍、建立屬地主義及完備防賭機制。

蘇俊賓表示,國內目前僅有台電及合庫兩支甲組球隊,未來體委會將與中華電信、中鋼、長榮集團、陸海空三軍等公民營企業及台北縣政府接洽,政府將提供某種方式,吸引社會贊助成立甲組棒球隊,讓棒球發展不萎縮。

除了棒球外,劉兆玄也要求體委會對撞球及籃球項運動,提出發展及留住人才計畫。蘇俊賓說,劉兆玄認為撞球是台灣最接近國際職業水準的運動,一定要強力推展,指示體委會提出方案。

劉兆玄認為藍球是國內運動人口最多的運動,但以超級籃球聯賽(SBL)為例,曾有一場比賽只有五十位觀眾的窘境,希望體委會與籃協要檢討現有的運作機制。



◆ 救棒球!不要大拜拜式檢討

【聯合晚報╱記者王翔/特稿】 2009.03.10

兵敗經典賽,行政院長劉兆玄一怒,台灣難解的棒球問題,是又來一陣一窩蜂似的大拜拜,趕熱鬧檢討,還是真能對症下藥?

國內棒壇最大的問題,仍是制度和結構問題,如果真能對症下藥,棒球國家隊要有好成績也許並非難事,但前提是,大家得先釐清,國家隊成績和整體棒球發展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

台灣社會看待棒球問題長期已超出棒球層面,中華隊連輸中國隊2場,如果沒有政治和民族情緒因素在作祟,台灣的整體棒球水準絕對比中國更厚實。中國隊接受大聯盟長期協助培訓,國際賽進步是一定的,但不能因此論定中國棒球實力就比台灣強。當然,我們可將對中國隊二連敗視為重要警訊,但回歸實際面,如何針對民氣可用,落實改善國內棒球制度和結構,才是這波挽救國球之難的重點。

韓國隊曾在幾個月前發表,只怕王建民代表中華隊,如果沒有王建民,韓國隊很有信心打敗中華隊,這是韓國棒球自03 年敗給台灣,失去04年奧運代表權後,誓言雪恥的成功,當韓國職棒可以大量請年薪30萬美元以上的洋將每天比賽,中華職棒洋將年薪最多15萬美元,水準完全無法相比,刺激出來的職棒本土球員實力也必定不同。

國家隊要成績不難,學習中國隊菁英長期培訓,到大賽再徵召都是方法,只要花錢下去就會有績效,但真正問題是基層球隊很多,具競技能力有競技水準青棒隊近20隊、大學隊也超出10 隊以上,但目前職棒只有4隊、社會甲組企業隊只有2隊,如果台灣棒壇健全的金字塔結構無法建立?如果打球的人練了一輩子,最終卻沒有打球的工作機會,才是台灣棒球發展的長期隱患。



◆ 熱門話題-美國人輸球 舉國哀悼嗎

■ 劉新圓/北市(研究人員)2009-03-10 中國時報

棒球輸給最不該輸的大陸隊,這對全國人民而言,無疑是空前的打擊!但最根本問題,仍在國民體育畸型發展:一方面重文輕武,缺乏運動風氣;另一方面,又將民族主義加諸體育競賽上,視國際獎項為國力指標。

我們普遍瞧不起運動員,父母親也多半不鼓勵孩子運動。但對於國際競賽,尤其是棒球,卻又寄予厚望,希望選手們幫國家爭得獎項,以滿足虛榮心,擺脫小國、弱國的陰影。在背負「為國爭光」的重責大任下,運動員們無形中承受極大的壓力,勝則備受榮寵,敗則千夫所指。

我國畸型運動環境的最佳寫照,就是當年首度在國際賽打敗日本的紅葉少棒隊。為了贏球,該隊有一大半球員都已升上國中,冒用小學生的名字上場。後來該校校長及教練等,還為此吃上了官司。這不是民族主義害死人嗎?

美國是棒球大國,可是誰聽說過他們在輸了球後舉國哀悼的?一定要這麼在乎輸贏嗎?澳洲運動風氣盛,一下班、下課,運動場、海邊到處都是運動的人。相形之下,我們卻只會在重要賽事轉播時,一群人圍著電視大喊大叫而已。輸球並不可恥,滿街都是戴眼鏡的人,讓老外嘆為觀止,才是真正的「國恥」!

所以,與其陷在輸球的情緒裡,不如穿起運動鞋,去從事自己最愛的運動項目吧!



◆ 想一想運動的初衷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3.10

中華隊打輸了經典賽,餘波蕩漾,連行政院長都動怒了!新聞局長轉述,劉兆玄很生氣,責成體委會主委限期提出改善計畫。

大家都關心棒球,是好事。打輸了,有失落感,要振作雪恥,也算塞翁失馬。不過,比賽輸贏,也許不必完全等同國家榮辱。這兩天,不只是球迷傷心,有些人藉題發揮之下,簡直是磨刀霍霍。立委開記者會,口口聲聲要「政府」負責;電視名嘴口沫橫飛,聲色俱厲更勝專業球評;有人怒問「台灣的前途有誰關心」;有人則把和大陸隊之役衍伸到兩岸政經實力消長... 。大家越罵越起勁,好像也越罵越偏離運動的主旨了!

棒球是我們的「國球」,容易牽動社會集體榮辱感,本來也屬難免。不過,運動的基本精神是勝不驕敗不餒,初衷在於追求身體「力與美」的表現,磨練團隊合作精神。台灣對運動基本面的鍛鍊和欣賞都不足,從小學生游泳到國軍跑步,很明顯地差人一截。但一碰到競賽,尤其是國際競賽,又強烈地在乎輸贏,並且常常籠罩上國族主義。

其結果,默默耕耘、為運動而運動的基本功,少有人聞問。但若扯上「為國爭光」一類的主旨,很容易就群情激動。這實在是民族自尊心特強(也許是特弱)的反映。中國辦奧運,從開幕式就隱約現出「耀武揚威」的意旨,頗受各方議論。如今台灣因棒球賽連輸兩場,連行政院長也動怒。往好處想,這是投注資源、整頓結構問題的好時機。不過,當一窩蜂的集體情緒發洩過後,能否長期支持棒球運動永續發展,才是最大挑戰。

任何事,要從根本檢討起,還是要回到那件事的「初衷」去想一想。台灣普遍對體育重視不夠,是從國民教育開始就欠缺的一環,「希望中小學畢業生都會游泳」這句話,還是從馬總統嘴裡說出來的。好不容易有棒球運動產生凝聚作用,結果毀在簽賭一事上,多少年來檢警卻辦不出幕後的黑暗勢力。如今打輸了經典賽,驚動政府高層,但振興一種運動不是一天兩天、甚至不是內閣一任兩任之內就能完成的事。我們需要首先培養一般國民愛運動,讓專業運動員有支援有榮譽感,在這樣的初衷之上,才能打造健康國民、健康國家。



◆ 南方朔觀點-台灣的鍍金年代,Game Over!

■ 南方朔 2009-03-10 中國時報

台棒連二輸,第一次輸得糊里糊塗,輸給了規則和運氣,這一次搞到四比一,就難看多了。於是罵的人罵翻天,有的則把職棒不放人當成替罪羊,好一場新的茶壺風暴!

猶憶去年奧運兩軍對壘,台棒隊一路領先,播報及評論名嘴說到對方時,語氣叫人歎為觀止;對方打擊被三振,就說「真是幼稚園級,十年後再來吧」;對方投球被安打,就說「那種球速,沒有全壘打是他運氣」;對方表現有點亂節拍,就說「二流就是二流」。藐視對手,在嘴巴上刻薄自大,已成「愛台」氣氛下的慣性,而今天呢?

以台棒連二輸做為引子,其實並不想只談棒球,而是想把它拉高到一個更大的脈絡下來看今天台灣的種種現象。這個脈絡就是哲學宗師之一的黑格爾所說的「時代精神」(Geist)。所謂的「時代精神」,指的是一個時代或階段,通常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形成一種不假思索的價值或行為模式,它是當時的風尚與習慣,也是一種政治正確,主流人物不會去挑戰只會附和,因為挑戰就會自己招到抨擊和孤立。只有許多小眾慢慢營造氣勢或時代改變,舊的精神變得難以為繼,它才會解體。

而過去廿年,台灣的「時代精神」是甚麼呢?在這個階段,台灣的反對運動出現爆發式的成長,伴隨而來的乃是「自由化」「私有化」也成了當令的口號,原有的財經秩序是「特權」「壟斷」「國家」(即政府)等於「無能」,「私人」則有了至高無上的道德地位。在這種時代精神下,政府再也不扮演領導角色,只懂得餵糖給敢吵的人,這種「政治的媚俗化」開始形成,直到現在更變本加厲。

在敢吵的時代精神下,開放銀行及兩次金改,以及路權、空中頻道權、國有土地、公共工程BOT化等遂一波波登場。這種開放其實並非一定不好,如果政府有能力有配套有原則,它未嘗不是整體提升的契機,但實情呢?開放銀行後,一堆爛銀行不知掏走國庫及儲蓄戶多少金錢;而所謂「金改」則是官商勾結開始大型化,扁家弊案即是證明。台灣幾大金控資產快增好幾倍,是他們「賺」來的嗎?當時不是,而是「分」來的。

而台灣金融能力有提升嗎?無論洛桑管理學院或「世界經濟論壇」競爭力分項報告,台灣金融服務都掛在車尾。金融、交通、頻道秩序等的混亂與降等,及數之不盡的工程弊案及蚊子建築物,都顯示過去廿年台灣在玩的是「分財產」「吃國家」的遊戲;除了分既有的財產外,還分未來的財產──過去那種聖誕老人式的減稅就是例證。

這種「分財產」的時代風尚,它所造成的效應是:

──無能且無擔當的政治風格開始在台灣被固定化,分既有的財產和未來的財產已成了政客解決問題的萬靈丹。歐洲美國被情勢逼急了至少還敢增加富人稅及抓逃稅,但這種事在台灣根本不可能發生。我問某大官,大官說:「何必顧人怨!」

──台灣長期「分財產」,當然產生許多大大小小的新興富人:男的叫名流,女的稱貴婦。由於過去全球景氣還可以,台灣遂顯得光鮮亮麗,這乃是台灣式「鍍金年代」(Gilded age)。問題是靠著「分財產」而帶動的繁榮,儘管光鮮亮麗,但畢竟是鍍金,並無真正的含金量,一旦歲月侵蝕,裡面的鉛條就快快露底。馬克吐溫當年會寫《鍍金年代》這本書,就是他眼見十九世紀末官商勾結,整個社會充斥著誇張的假性繁榮而心以為危,他不幸而言中!「鍍金年代」已使人創造真正財富的能力被蛀蝕。

──而我們也可以回想過去廿年裡的鍍金景象,我們社會自大浮誇的習性傳染到了每個領域,棒球文化只是其中之一,用台灣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看自己的肚臍眼,愈看愈歡喜」。它已形成了獨特的「愛台」文化。它早在阿扁戲劇化的搞「愛台灣」之前就已存在。

分財產,鍍金式的繁榮,愈看肚臍眼愈歡喜的文化,以及媚俗討好的政治風格,這就是台灣的時代精神,也是故步自封的一種型態,而以後呢?(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 還是面子問題。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學校特色vs.基本能力 留住好選手不能光靠愛國心

* 學校特色vs.基本能力
* 夜光天使為10萬弱勢學生點燈
* 社論-不只棒球 整個體育政策都該檢討
* 慘敗! 體委會轟:球團不放人
* 辦LPGA經費龐大 體委會籌不出錢
* E-mail給馬總統無下文 曾雅妮:痛心政府漠視高爾夫!
* 曾雅妮出走? 曾父:盼政府重視高爾夫球運動
* 府:總統重視曾雅妮意見 已請政院研議
* 留住好選手 蘇俊賓:不能光靠愛國心
* 振興棒球計畫 月底送立院
* 中央集權二軍 再造棒球
* 兩岸水上摩托車 擬橫渡台灣海峽

◆ 學校特色vs.基本能力

【曾世杰】2009-03-11 中國時報

最近兩則新聞,讓我心驚肉跳。第一是,劉揆震怒,責成體委會限期提出提升棒球和籃球計畫。第二是,《天下雜誌》和《商業周刊》默契十足地在尋找「特色小學」。以《商周》為例,它從全國二六一三所國小中,選出百大特色小學。不知幸或不幸,台東縣九十一所小學,居然有十二所上榜。

我擔心的是,體委會會不會推出各種政策,鼓勵各級學校推動棒運,各小學,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原住民小學,已有棒球隊的學校,加緊操練,沒有棒球隊的學校,紛紛成立棒球隊。我也擔心因為得到了媒體的青睞,特色小學往後會更加用心,讓特色發揚光大,其他的學校見賢思齊,開始努力營造各種特色。

湊巧的是,台東縣教育處歷年的學校評鑑結果,和《商周》的眼光頗為一致,特色學校在評鑑中是占有優勢的。結果,為了營造特色,許多學校除了常年的球隊訓練,還經常接辦各種活動,老師學生被過度動員,妨礙了正常的教與學,到最後,犧牲掉了孩子們讀寫算等基本能力,犧牲掉孩子們藉著教育往上流動的機會。依照教育社會學的預測,最後,連帶會犧牲掉孩子們的未來。

我認識一個可愛的阿美族男孩,小學成績還不錯。前年升國中,上了一個以棒球出名的學校,他告訴我,他每天花四、五個鐘頭在操場練習,早上練,下午也練,練完球,手臂要泡在冰袋裡。(老天,才十三歲!)他說,上課的時候,沒有人聽課,一直鬧,老師也不管。我問他最基礎國中英文和數學,他完全沒有概念。

台東縣對各國小歷年的學力測驗中,在我的印象裡,至少有一半特色學校的分數,是遙遙落後的。有幾個學校,在九十一所學校裡,國語數學都排名最後十名。我聽見某些特色學校校長說:「不會讀書沒關係,至少可以在XX(運動、藝術、文化活動)上讓他們有成就感。」「為了提升(學力測驗)一兩分,犧牲掉孩子的快樂童年,值得嗎?」這些校長認為,教育特色的營造都是為愛孩子,但我卻認為這樣的教育觀點是錯的,會害了孩子。

我好奇的是,以校長的教育專業,何以讓讀書寫字算算術變成不快樂的事?有幾位校長願意讓自己孩子每天打棒球,吊冰袋呢?小朋友打球、唱歌跳舞當然有快樂童年,如果將來可打職棒,可靠歌唱舞蹈來改善家裡生活就更好了。可是,台灣到底有多少郭源治和張惠妹呢?還有,如果小朋友手臂投壞了,他有足夠的基本能力讓他可在職場競爭,並做終身學習嗎?

自有國中基測以來,台東每年都有五十%的孩子,總分三百分裡,拿不到一百分,是全國各縣市中,永遠的最後一名。有的國中,全校平均只有六十七分。簡單的說,兩個國中畢業的台東孩子,就有一個好像沒有念過國中一樣,連報紙都看不懂。這個現象不是國中才出現的,我們在國小,甚至國幼班,都看到這種學業上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現象。

我們在台東做補救教學實驗,李家同教授在中部做課輔服務,幾年下來,數據告訴我們這些孩子的基礎能力是帶得上來的。但是,如果國家政策及學校教育,一開始就假定這些窮孩子不會讀書,得另闢有特色的教育蹊徑,要孩子們一天練球四五個小時,而媒體又在這當口推波助瀾,孩子就真的沒有未來了。

我不是說辦學有特色是錯的,但孩子們沒有基礎能力,學校是沒有資格談特色的。(作者為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 夜光天使為10萬弱勢學生點燈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09.03.11

愛心缺口 今年預算只能照顧7千多學童

不景氣,弱勢家庭學童人數攀升!教育部調查,全國有近10 萬名弱勢學童需要夜間課輔照顧,而今年度預算只能服務七千多名學童,實在杯水車薪;行政院長劉兆玄和教育部長鄭瑞城今天邀請公益團體及呼籲各界一起來當弱勢學童的「夜光天使」,為他們點燈照亮未來。

根據內政部的最新統計,國內低收入戶數高達9萬0846戶,創近10年新高。教育部珍對弱勢學童,去年起試辦「夜光天使點燈計畫」,針對低收入戶家庭或單親、失親、隔代教養等弱勢家庭學童,免費提供晚間教育照顧,並提供晚餐。

劉兆玄院長非常肯定「夜光天使計畫」可以彌補「家庭的缺口」,指示要寬列預算,但是25個縣市回報的需求人數多達9萬9748人,而98年度政府預算只能照顧7600人,99年度增至1萬人、100年增為1萬3000人。距實際需要照顧的10萬名弱勢學童,點燃的燈數不到只有十分之一,需要邀請公益團體攜手點燈。

7民間團體捐4800萬元認養1600學童

教育部夜光天使點燈計畫,獲得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國際佛光會、吳尊賢文教基金會、光泉文教基金會、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培生文教基金會、馬歧山文教基金會等7個民間團體伸出援手,今天共捐贈4800萬元認養夜光天使計畫,每名學童一年經費3萬元,可認養1600個學童。鄭瑞城呼籲各界為黑暗中的小朋友點一箋燈,幫助他們有個光明的前途。劉兆玄中午表揚中國信託等七個團體,希望帶動更多慈善團體投入,以「接力的愛」協助弱勢孩童教育。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陳國世表示「多點一盞燈,少蓋一座監獄」,因為不景氣,弱勢家庭不僅無法支付子女補習或安親班費用,甚至無暇照顧子女,中國信託基金會捐3200萬元認養五縣市、1359個學童,希望能拋磚引玉。

「幸福大地圖-夜光天使點燈網站」今天正式啟用,歡迎各界一起「點燈」,認養學童夜間教育照顧,網址:http://nightangel.moe.gov.tw。



◆ 社論-不只棒球 整個體育政策都該檢討

【本報訊】2009-03-11 中國時報

中華棒球隊在世界經典賽中喪師,第二度結實地敗給對岸,敲響了棒球沒落的警鐘;一葉而知秋,政府體育政策與整體施政價值配置,似乎應該檢討了。無怪乎劉揆立刻責成體委會三個月內提出因應計畫。

台灣在長遠的發展上,向來欠缺兩項重要的本錢。一是社會內部難得凝聚足以超越藍綠政治立場的自我認同共識,二是對外缺乏邁步國際、走上世界舞台大展身手的機會。體育運動其實可以同時滿足這兩大發展缺陷,正是台灣最值得用心耕耘、大力提倡的施政領域。如再說到兩岸關係對台灣影響至鉅,雙方存在著必須競爭的對手關係,與其只在軍事戰備上算計殊死的對抗,還不如多在運動場上大方進行具有君子風範的競技較量,增進良性互動的機會。不論從哪個角度,體育都是政府值得大量投注政策資源,追求價值發展效益的所在。過去的政府不說,現在的政府,如果於此有所認識,又何能容許台灣的體育陷入如棒運這般一蹶不振的窘境?

棒球,數十年來作為國球的項目,已經明顯地技不如人,忽地竟被中國大陸拋在後頭。職業棒壇,從四隊起家,可惜賭風不斷,水準低落,二十年後又只賸下四隊。莫說因為職團不放球員,才有如此下場,以今日的實力,就算是集中職球菁英,誰敢說成績必會不同?棒壇悲哀到只賸一位寄身美國職棒的王建民作為英雄代表,棒協、職盟、球團、球員,固然都有責任,然而,政府不該負擔政策責任嗎?

除了棒球之外,台灣其他的運動項目呢?另一個國人喜愛的運動是籃球,職籃發展成為電視轉播都遭人嫌的阿斗;實力不錯的撞球,冠軍選手為了生計必須遠走新加坡入籍;桌球、羽球體型適合台灣,似乎也後繼乏人;網球新秀偶能嶄露頭角,卻是長期培養訓練的經費無著,要靠親人教練自力更生。另如世界最流行的足球,在台灣早已死亡,只賸前總統瞎掰的口水支票笑話擺盪耳際。去年北京奧運,台灣的隊伍從跆拳到射箭,從棒球到網球,真正足以激勵人心的表現不多,體委會可有什麼秣馬厲兵的重點發展規畫,可以造就出倫敦奧運一顯身手的奪牌好手?

請不要說發展體育應以民間而非政府為主。政府不必發展體育,設置體委會做甚?不是說教練必屬國外的才好,大陸棒球隊聘請外國教練,至少展現了體育政策的企圖。棒球原是大陸不靈而台灣最靈的球種。現在在大陸敬陪末座的趕上了台灣名列前茅的,政府體育政策用不用心,當場比出了高下。

行政院體委會的政策責任到底在哪裡?體委會至少要負擔兩種政策責任,一是台灣不能缺乏重點發展的運動項目,不論它是棒球、羽球還是網球,撞球、籃球還是桌球,射箭、跆拳還是高爾夫,即使只是屈指可數,也一定要有可讓台灣選手笑傲世界的項目,凝聚台灣的自我認同共識,建立國際能見度,均利賴之。現在連碩果僅存的棒球也落到這般田地,職團形象低落還視球員代表國家出賽為畏途,政府難辭其咎。另一種政策責任,則是台灣必須投注資源,從事運動基礎建設。從場館、設施、教練、培訓到發掘人才,無不是基礎建設的重要環節。台灣過去數年蓋了多少養蚊子的飛機場、展覽場,又興建了幾座可以吸引觀眾入場的體育館?首善之區的台北市,對於巨蛋至今猶望眼欲穿,其餘已可想見。

講到底,也不只是體委會的責任而已,此中牽涉到台灣對外策略發展的資源分配總體協調問題,總統與行政院院長都不能逃避。台灣願意編列七百五十億的預算,購買卅架無甚用處、又無助於台灣後勤經濟效益的阿帕契攻擊直升機;九十八年度的體育預算卻只有六十五億出頭。少買兩架攻擊直升機,年度體育預算幾可加倍。政策價值的配置順序,已經一覽無遺。國防與體育兩者當然未必可以相互替代,但是體育政策應該成為台灣發展策略主軸之一,卻是乏善可陳,行政院自該痛定思痛,嚴肅檢討。

體育,可以讓國旗與台灣之名同時飄揚國際;阿帕契直升機未必能派上用場,重點項目奧運金牌則能讓執政者與全體國民一起揚眉吐氣。體育,該不該當選為施政重點,還不清楚嗎?



◆ 體委會預算遭刪減

自由時報╱第S04版╱運動場上╱龍柏安 2008-10-28

〔記者龍柏安╱台北報導〕體委會昨由主委戴遐齡領軍,赴立法院進行98年度施政計畫暨收支預算案報告,在前體委會主委、國民黨籍立委趙麗雲操盤下,被刪減3600萬元,包括明年世界運動會硬體經費2500萬元,以及委辦費1100萬元。

今年體委會提出的預算報告,從上一年度原本的58億3972萬7000元,提升至65億3370萬9000元,增加幅度為11.88%,但用在全民運動推廣以及推展競技運動的經費,不增反減。

戴遐齡強調,高雄市世運會主場館,將於明年1月底完工,而聽障奧運場館整修與建設,也需經費挹注,這次預算共有38億餘元,都用在硬體鋪設上,也排擠到經費分配。

立委李慶安質疑,97年委辦費用過高。戴遐齡表示,因亞、奧運等國際重大賽會,窗口都是中華奧會而非體委會,因此才會衍生出這麼多的委辦項目與費用,今年在提案報告時,已將預算減少13%。

不過戴遐齡的說法,並未獲得立委諒解,下午進行的預算初審中,委辦費仍被刪減1100萬元。

※ 原來體委會一年有 66 億預算,而且有超過一半用在硬體上。另外,LPGA 周邊經濟效益有多大,有人清楚嗎?



◆ 辦LPGA經費龐大 體委會籌不出錢

【聯合報╱記者馬鈺龍/即時報導】 2009.03.11

高爾夫協會爭取國際女子職業高爾夫巡迴賽(LPGA)在台灣舉辦一事,體委會表示,考量舉辦該項賽事所需經費龐大,每年約需2億餘元台幣,且依據規定爭辦單位須簽約連續主辦3年。

政府預算有限,現今全球經濟環境不佳,人民失業情形較以往嚴重下,基於政府施政有優先順序之考量,因此,無法補助所需費用。



◆ E-mail給馬總統無下文 曾雅妮:痛心政府漠視高爾夫!

NOWnews.com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 2009/03/11

中華棒球隊在第二屆世界棒球經典賽連續敗給南韓與中國,引發國內各界重視,紛紛提出振興方案。排名世界第二的旅美高球女將曾雅妮,發表公開信痛心地表示,這次的狀況和當年前總統陳水扁承諾振興足球,「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有什麼不同?而高爾夫早已在世界嶄露頭角,卻遭到政府的漠視。

曾雅妮在公開信指出表示:「我們非常難得爭取到舉辦2009年台灣LPGA女子公開賽的賽事權利,我返台後在12月8日於立法院舉行的記者會中,呼籲政府爭取主辦2009年台灣LPGA女子公開賽,今年1月19日在美國時還寫了E-mail到馬總統的信箱,卻完全沒有獲得任何回覆,充份顯示政府對高爾夫運動的漠視。」

而曾雅妮也提到,最近看到高爾夫球協會為準備亞運經費短缺而著急,也看到潘政琮、陳彥寧、洪健堯、劉臻霖等青少年好手們紛紛到美國尋找發展。她也為青少年高爾夫運動感到憂心,擔憂他們會不會是下一個高爾夫運動出走的吳珈慶。

※曾雅妮給媒體的一封信全文

敬愛的各位媒體先進們:您們好!我是曾雅妮,剛參加完泰國女子及新加坡公開賽返台。看到今天的新聞,我覺得非常的痛心和難過。

痛心的是我國棒球隊參加世界經典賽,輸給韓國、中國被淘汰出局,行政院劉院長震怒,要求體委會振興棒球、籃球和撞球。八年前,陳總統不也信誓旦旦的承諾要振興足球嗎?投入多少經費?結果呢?我們的政府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且還沒把病醫好;請問政府還要投入多少經費來振興這三項運動?難道是因為媒體報導。「國人抗議」政府就出面來滅火!事過境遷,船過水無痕;沒提到的運動項目就不需要振興嗎?高爾夫已經在世界嶄露頭角為台灣發光,政府卻毫不重視,還談什麼振興呢?

傷心的是我在泰國、新加坡參加比賽時,無論泰國、新加坡、甚至中國等國家在國際上沒有一位出色的女子選手,但他們仍然為了推動高爾夫運動而舉辦世界級的女子公開賽。反觀我們台灣好不容易培養出一批世界級的精英女子選手,在全世界各地單打獨鬥努力的為台灣闖出名號。

去年底我們非常難得爭取到舉辦2009年台灣LPGA女子公開賽的賽事權利,我返台後在12月8日於立法院舉行的記者會中,呼籲政府爭取主辦2009年台灣LPGA女子公開賽,今年1月19日在美國時還寫了E-mail到馬總統的信箱,卻完全沒有獲得任何回覆,充份顯示政府對高爾夫運動的漠視。

最近在雅虎新聞上看到了今年七月份將在高雄所舉辦的世界運動會,因高雄市政府浮報經費而被體委會砍了近達兩億五仟多萬元;而舉辦像「台灣LPGA女子公開賽」這樣能讓台灣向世界發光的比賽,總經費不到兩億元,政府卻毫無回應棄之不理!

最近看到協會為準備亞運經費短缺而著急,也看到潘政琮、陳彥寧、洪健堯、劉臻霖等青少年好手們紛紛到美國尋找發展,我真為我們青少年高爾夫運動擔憂。他們會不會是下一個高爾夫運動出走的吳珈慶!?最後我衷心的期盼全國媒體、民意代表、廣大社會大眾一起向政府施壓,來挽救已有成效的高爾夫運動,不要像棒球一樣使高爾夫淪為第二個亡球的運動項目。

敬頌時祺

曾雅妮敬上 98年3月10日



◆ 曾雅妮出走? 曾父:盼政府重視高爾夫球運動

中央廣播電台/王韋婷 2009/03/11

代表台灣出賽美國女子職業高爾夫巡迴賽〈LPGA〉的首位冠軍得主曾雅妮傳出考慮轉籍,代表其他國家參賽,曾雅妮父親曾茂炘11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大家都是台灣人,當然希望留在台灣,他期盼政府能夠重視高爾夫體育活動,培養更多高爾夫青年好手。

代表台灣出賽美國女子職業高爾夫巡迴賽〈LPGA〉的冠軍首位得主曾雅妮傳出考慮轉籍,代表其他國家參賽,曾雅妮父親曾茂炘11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大家都是台灣人,當然希望留在台灣,不過對於體委會回函表示,沒有經費支應舉辦2009年LPGA感到心寒、失望,他期盼政府能夠重視高爾夫體育活動,培養更多高爾夫青年好手。 曾茂炘說,曾雅妮希望能夠藉著在台灣舉辦LPGA高爾夫球賽的機會,帶動台灣的高爾夫球運動,因此在今年1月初寫信到馬英九總統的信箱,舉辦LPGA高球賽大約需要600萬美金的費用,期盼政府能補助部分經費,但沒想到體委會回函表示,由於舉辦世界運動會及聽障奧運,已經沒有預算支應,請他們自己尋找贊助商。

曾茂炘表示,政府的回應讓他們感到失望、心寒,今年初陸續有東南亞國家、美國等國與曾雅妮接觸,希望曾雅妮轉籍,代表出賽,曾茂炘說,眼看別的國家比自己的政府還要重視曾雅妮,讓他們感到十分無奈。

曾茂炘說:『我們在紐約的時候,要去新加坡,他們派全世界只有5台的飛機,裡面只有100個座位,都是頭等艙,派那種飛機去載她過來,還有那場比賽打完,他們打一場比賽就5萬美金,這個國家這麼重視曾雅妮,為什麼台灣,自己人都沒有那麼重視自己人,真的是覺得很無奈。』

外傳大陸方面也有意爭取曾雅妮,甚至為了曾雅妮舉辦高爾夫賽事,曾茂炘低調不願透露到底是哪些國家、提供的條件到底為何,但是由於兩岸政治敏感,他們不會考慮代表大陸出賽。

曾茂炘說,曾雅妮轉籍代表別國出賽的意願不高,當然還是希望代表家鄉在國際征戰,除非逼不得已,才會考慮轉籍。他說:『我有跟她討論,她當然喜歡代表台灣,她也不喜歡國籍遷到國外去,像中國大陸去年跟她講,都沒有答應他,也沒有跟他談。我想會(留在台灣),如果逼不得已,那就再看看,當然想留在台灣,誰不想留在台灣?我們是台灣人耶!對不對!』

曾茂炘透露,馬總統當初與曾雅妮會面時,曾雅妮就表示希望台灣能夠爭取舉辦LPGA高球賽,馬總統得知需要600萬美金之後,表示這樣的經費可以舉辦很多次游泳、跑步比賽,讓曾茂炘感到失望。

曾茂炘說,希望政府願意贊助部分比賽經費,曾雅妮自己也願意出錢、出力,投入舉辦LPGA高球賽,他期盼體委會每年編列固定預算提倡高爾夫球運動,留住曾雅妮,也留住更多年輕高爾夫球好手。

※ 大陸已經否認向曾雅妮招手這件事。曾雅妮如果認為轉籍對運動生涯有益,還是快點轉吧,別浪費時間有限的運動員生涯。



◆ 府:總統重視曾雅妮意見 已請政院研議

中央社 2009.03.11

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今天表示,總統馬英九相當重視高爾夫女將曾雅妮的意見,當時即請政院研議,相信行政院會盡最大努力,協助各項運動的發展。

曾雅妮發表聲明表示她呼籲政府支持爭取主辦2009年台灣LPGA女子公開賽,今年1月19日還寫信到總統信箱,卻沒獲得任何回覆。對此,王郁琦做上述澄清。

王郁琦下午在總統府表示,曾雅妮在國際比賽上獲得非常好的榮譽,馬總統曾召見她,勉勵再接再厲、為國爭光。曾雅妮確曾於1月20日寫信到總統信箱,府方隔天立即處理,由於府內員工知道總統非常重視運動,特別印出曾雅妮的意見呈給馬總統。

他指出,總統非常重視曾雅妮的意見,批示將曾雅妮的建議送給行政院長劉兆玄,請行政院積極研議。之後適逢春節,體委會在2月11日回信給曾雅妮,總統府也於隔天回信,相當積極回應。

王郁琦說,體委會回函提到2009年台灣將舉辦兩個世界性賽事,政府經費拮据,但體委會會協助高爾夫球運動協會尋求企業贊助。

王郁琦並說明,馬總統當初並不知道舉辦一場LPGA比賽要新台幣2億元,才會說這可舉辦好幾場馬拉松,意思只是單純不知道經費要這麼多,但縱使如此,馬總統仍然積極協助,證明對體育的關心和支持。

他說,馬總統熱愛運動,非常重視曾雅妮意見以及各項體育的發展,也相信行政院會盡最大努力,協助各項運動的發展。



◆ 留住好選手 蘇俊賓:不能光靠愛國心

【聯合晚報╱記者邱珮瑜/台北報導】 2009.03.11

高爾夫選手曾雅妮有意出走大陸,國民黨立委趙麗雲表示,這已經不是特例,主管機關應建構整體訓練體系,體委會主委戴遐齡4天來對於棒球輸球的說法都不同,建議行政院長劉兆玄考慮換手,不要再拖垮士氣。新聞局長蘇俊賓表示,體委會將會了解詳情,並於3月底前提出相關方案,把一流人才留在台灣,蘇俊賓更說,不能光靠愛國心留住好的選手,政府必須提供優質環境,高額獎金,把一流的人才留在台灣為國爭光。

趙麗雲表示,戴遐齡第一天說輸球是因為中職有問題,第二天怪教育部,第三天怪經濟部,第四天又怪立委廖正井,蘇俊賓身為新聞局長應該要教導其發言,就算教不會,也要反應民情,呼籲內閣該換手就要換手,否則拖垮士氣的閣員,對劉兆玄很傷。

趙麗雲也為曾雅妮抱不平指出,曾雅妮很努力,也很有成就,甚至有心要將美國職業高爾夫球協會錦標賽(PGA)帶回台灣,但卻沒有任何一個單位站出來協助,可以了解她的挫折感,況且現在是一個全球化時代,運動員沒有國界的束縛是很正常的,除非有良好的培養與照顧制度,否則留不住人才。

趙麗雲說,政府不該病急亂投醫,應兼顧培元和固本,所謂培元就是建構整體訓練體系,現階段人才斷層、成熟人才紛紛被挖角,政府一慌張就隨便拿一些條件來吸引選手,只是製造問題而已。固本部份,趙麗雲認為,一個國手如何產生?產生後如何培養?退休後如何照顧?政府應該有所主張。



◆ 振興棒球計畫 月底送立院

【聯合報╱記者李光儀/台北報導】 2009.03.11

經典棒球賽中華隊兵敗東京,成為昨天立院總質詢的焦點。行政院長劉兆玄承諾,行政院將在三月底前,提報「棒球振興計畫」給立法院;體委會主委戴遐齡也透露,六月會提出「運動產業獎助條例」草案。

國民黨立委張顯耀關心企業贊助棒球隊的問題,劉兆玄說,他並沒有指定要哪家企業贊助,但他相信只要有人登高一呼,就可重新塑造棒球熱潮。經濟部長尹啟銘也強調,沒有要停止贊助台電棒球隊。

劉揆表示,過去好不容易培養出棒球觀眾,卻發生打假球、賭博事件,政府與中華職棒、棒協都曾談過,經典賽表現不佳只是整體棒運出現問題的引爆點;教育部及法務部已開始協調,對職棒防賭會採新的作法。

國民黨立委朱鳳芝建議,行政院可以舉行「體育國是會議」,針對體育發展及未來方向通盤檢討。對這項建議,劉兆玄說「可以」,三月底前,體委會將會把「棒球振興計畫」送到立法院。張顯耀建議立法院休會後,行政院和立法院各組業餘棒球隊來場比賽,帶起棒球熱潮;劉兆玄笑說,他會和立法院長王金平研究一下。



◆ 中央集權二軍 再造棒球

【聯合報╱黃煜/新竹教育大學體育系副教授(桃縣楊梅)】 2009.03.11

振興國內棒球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但建立中央集權式二軍的培訓制度或許是思考的方向之一。

這種概念是源自於NBA的二軍系統。成立於二○○一年的發展聯盟是NBA的小聯盟,目的是讓沒有被球團在選秀會選上的球員或未具選秀資格的球員,先在小聯盟歷練,並參加下次選秀活動。二○○五年開始,NBA允許其球團將第一、二年的新球員送往指定的小聯盟球團。過去三個球季就有廿六個NBA球團計七十五名球員,被送往小聯盟進行調整訓練,這個小聯盟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讓NBA球團能夠有專屬的小聯盟球隊。

國內二軍制度的建立有其必要性,但能否完全移植美日職棒的農場系統可能是個問號。體委會曾將替代役球員交由國內職棒球團代訓,希能夠協助職棒二軍的建立,但時機似乎並不成熟;去年體委會再以「建立二軍制度」方式將替代役球員分發到各球團,並提供所需資源,但現階段職棒球團面臨球迷流失、收視率不振的窘境,套用商場的例子說明,旗艦店都站不穩了,那有辦法開分店,因此,現今的二軍體系能否在短時間內提升職業球棒的競爭力是個很大的疑問。

而這批代訓球員是來自大學或高中的菁英棒球選手,按照過去經驗,最優秀的學生棒球員都會進入軍種球隊如國訓隊或陸光隊,在業餘社會隊的比賽經常穿金戴銀,輝煌的戰績說明了軍種球隊的訓練成效,這些優質選手曾經是國家代表隊的主力球員或職業球團的儲訓人才。也就是說,中央式二軍的建制就如同仿效NBA二軍的架構,目的就是將最好的替代役棒球員集中訓練,期望能夠成為國家代表隊的來源之一。

同時,這些替代役選手並無徵召問題,可以規劃較長期的訓練或比賽,甚至包括海外移地訓練或參加冬季聯盟的賽事;參加一九九二年的巴賽隆納奧運獲得銀牌的棒球隊就是類似的組訓型態。長期訓練後的人才可以馬上滿足職棒球團的需求,若是現今由各球團二軍所訓練的球員,可能需要花比較久的時間才能進入一軍。反觀這些中央式系統出身的二軍球員,可以在政府支持下獲得更好的照顧,並對職棒球團帶來更多的貢獻。待時機成熟後,再朝專屬小聯盟球團的路邁進。

NBA小聯盟的發模式展或許給我們另外一種思考模式。但不同環境或階段所需要的制度需要「量身製作」。國內早期職棒在眾人不看好之際打開出一片天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從民國六○年代起所凝聚的棒球能量移轉到新生的職棒,如今若要恢復棒壇榮景或重振職棒,相關主事者需要進一步建立完整的發展制度。



◆ 兩岸水上摩托車 擬橫渡台灣海峽

【黃如萍/台北報導】2009-03-11 中國時報

兩岸運動交流又多一樁!兩岸水上摩托車協會計畫五月舉辦交流活動,比照兩岸客貨運直航模式,號召四十一人騎水上摩托車橫渡台灣海峽,自金門前往晉江,陣容壯觀。如果順利成行,這將是海峽兩岸選手,攜手橫渡台灣海峽的創舉。

交通部航政司長尹承蓬表示,水上摩托車非船舶法管理範圍,且兩岸直航,交通部只負責商用客貨船,水上摩托車想直航橫渡台灣海峽,需由行政院陸委會專案審批。

採小三通方式 待陸委會批准

台灣規模最大的台灣水上摩托車活動推廣協會(TPWA)昨日向交通部提出申請「二○○九海峽兩岸水上摩托車交流活動」計畫,TPWA將和中國模托艇運動協會共同合作。

TPA祕書長黎廷俊表示,五月廿一日由台灣協會的選手,騎乘水上摩托車,從嘉義布袋港出發,經過澎湖及金門,透過小三通手續辦理人員及水上摩托車出境,選手騎乘水上摩托車自金門前往晉江,採用小三通模式辦理中國入境,整個航程約四至六小時。

五月廿五日,台灣選手在晉江和中國水上摩托艇運動協會會員從晉江,循小三通手續報關出境前往金門,抵達金門辦理入境手續、進行油料補給後,進行橫跨台灣海峽到台灣,為兩岸運動合作寫下新頁。

大陸重點發展 水準直追台灣

黎廷俊指出,五月廿八日端午節,中國選手還將在台灣進行水上摩托車花式表演,兩岸水上摩托車專家相互切磋技術,精采可期。

水上摩托車已被大陸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體育活動項目,不僅成立中國摩托艇運動協會,並於各地分設學校,中國摩托艇的學校校長還曾獲得世界近艇比賽冠軍,去年起,大陸還開始舉辦第一屆中國摩托艇國際明星邀請賽,台灣曾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賽,獲得第三名,第一名則由中國取得。

黎廷俊表示,大陸的水上摩托車技術已經和棒球一樣,幾乎追過台灣了,如果政府不積極輔導國內水上摩托車運動,海洋立國的計畫也成空夢。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基測作文決勝關鍵 搞不清楚方向的體委會

* 基測改變計分 作文... 決勝關鍵
* 破名校迷思 9社區高中首度摘星
* 點燈計畫 亮不起來?10萬弱勢生 夜光天使只救10%
* 北市府棒球隊 高英傑領軍
* 體委會:亞錦賽、職棒 棒協組最佳陣容
* 轉換國籍? 曾雅妮:從沒想過會有這一天
* 2億辦LPGA 不如培養更多朱木炎
* 辦LPGA太貴?蕭萬長曾提出「F1救經濟」!
* 熱門話題-急就章 不能振興體育
* 搞不清楚方向的體委會

◆ 基測改變計分 作文... 決勝關鍵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縣報導】2009/03/12

屏東縣中正國中教務主任邱文典認為,基測總分改變後,作文是致勝關鍵。 記者翁禎霞/攝影

今年5月登場的國中基測將實施量尺新制,總分由312分改為412分,據量尺分數宣導委員分析,往年可能答對6題和繳白卷的量尺分數相同,這種不公平的情形將不復見,不過以後高分群學生的決勝關鍵將是作文。

屏東縣立中正國中教務主任邱文典是新量尺分數的宣導委員,近來他積極向學生宣導新量尺分數計算方式,鼓勵學生作文尤其要多下功夫。

他說,基測量尺新制,把每科分數由60分提高為80分,作文6級分相當12分,總分變成412分。

他說,以前量尺分數設計,單科只錯一題最多可能扣6分,每科都錯一題,就可能與第一志願絕緣,讓學生有「錯不得」的壓力。

新制把每錯一題的差距縮小,平均只要答對三題就有分數,不會像以前一樣,答對10幾題和答對零題的分數都一樣。

他指出,量尺新制實施後,因答錯題數的扣分差距縮小,對中上程度學生有利,但高分群的競爭相對更加激烈,在每科大家表現都差不多的情形下,作文成了決勝負關鍵。

去年有考生申請進建中時與人同分,最後卻被刷下來,原因是作文只考5級分,硬是輸給作文滿級分的對手。

此外,部分學校接受申請入學設作文門檻,作文未達門檻就無法入學,遇到同分時也以作文比高下,邱文典提醒學生一定要多閱讀、多寫作,保持作文實力。

新埤國中校長葉春麗也認為,過去量尺分數設計只有利天才型及運氣型學生,中上程度學生反而不易往上衝,幾年來她多次反映量尺分數的不公平現象,今年總算改善,相信新的設計對偏遠學生比較有利。



◆ 破名校迷思 9社區高中首度摘星

【聯合晚報╱記者姜穎╱台北報導】2009/03/12

平衡城鄉差距的大學繁星計畫今天放榜,今年共有26所大學參加,錄取1324名學生,錄取率為20%,較去年略增。今年不少社區高中首次錄取繁星,華東台商子女學校、吉隆坡台灣學校也首次有學生錄取。

但因門檻設定高,清華大學今年有73個缺額,交通大學也有21個。98學年度大學繁星計畫今天上午放榜,彙辦中心中正大學表示,今年共有26所頂尖及教學卓越大學535個學系組參與招生。共有來自全台311所高中所推薦的1324名學生錄取,錄取率為20%,較去年的18%略增。

中正大學教務長黃柏農表示,今年共有7個校系增額錄取,缺額校系33個,無任何考生錄取校系則有17個。去年台大共有9個缺額,今年增加各學群可選填志願數到3個,缺額數降到4名。而今年缺額最多的就是清華大學,共有73個缺額。教育部分析,應和學校門檻設定高有關,將建議校方調整。

黃柏農則表示,今年60多級分就可錄取台大,因此,學測成績好的學生多往台大跑;成績中等的考生,則考慮中正、中央、中興等「中字輩」大學。清、交兩校門檻較高,報名學生少,才造成缺額如此多。中正大學校長吳志揚則表示,繁星計畫不僅象徵高中均質化,也反映了大學間的競爭。

黃柏農表示,今年僅9所高中未報名繁星。首次有學生錄取繁星的高中則有13所,多為社區高中,包含私立華興中學、私立大誠高中、私立中興高中、國立和美實驗學校、國立新港藝術高中、私立大成商工、私立福智高中、私立光華女中、國立內埔農工等校。其他像是高雄中學、華東台商子女學校、吉隆坡台灣學校也是首次有學生錄取繁星。

至於去年因成績「微調」引起風波的常春藤高中,今年仍有5人錄取。彙辦中心中正大學強調,今年成績把關嚴格,沒有造假的空間。至於經濟不景氣,今年共有67名低收入考生報名,錄取17名,錄取比率為25%。

繁星計畫彙辦中心表示,公告錄取名單今天上午9時起上網公告,考生可上網察看(網址http://www.star.ccu.edu.tw)。亦可憑學測准考證號碼及身分證號碼查詢分發比序結果。同時提醒錄取生,無論放棄入學資格與否,都不得參加大學甄選及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此外,錄取生若未在3月31日前,向錄取大學生聲明放棄入學資格,就不得參加大考分發或四技二專各聯合登記分發。

【記者姜穎/台北報導】

「把孩子留在社區讀高中!」大學繁星計畫今天放榜,台北市華江、萬芳、中正三所社區高中擠進錄取人數最多前10名,且多是國立大學。

台北市華江、萬芳、中正三所社區高中擠進錄取人數最多前10名,且多是國立大學。校方多說,在繁星計畫表現好,學生就近閱讀社區高中的誘因大增,念社區高中照樣上第一志願。

中正高中今年有10名學生摘星,全錄取國立大學,校內排名前1%的葉佩羚,更錄取台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讓全校師生都很興奮。校方表示,社區高中在繁星表現優異,會留住更多學生就近在社區讀高中。萬芳高中今年也有10名考生錄取繁星,錄取率近29% ,全部是國立大學,其中蔡孟芹更錄取台大土木工程學系。

其他像是內湖高中、政大附中、明倫及東山等社區高中,都有考生透過繁星錄取台大。校方多表示,繁星的精神逐漸落實,會吸引更多學生留在社區高中。

※ 老師會用對的方法教書比較重要。



◆ 點燈計畫 亮不起來?10萬弱勢生 夜光天使只救10%

自由時報 2009.03.12

劉揆促教部經費加碼 盼民間參與

〔記者林曉雲、謝文華/台北報導〕全國有近十萬名的單親、失親、低收入戶等弱勢小學生,課後乏人照顧而大多在外遊蕩,教育部推動「夜光天使點燈專案」,幫助孩子晚間留校,由老師陪伴並供晚餐;但號稱增加六百億預算的教育部,今年卻只能幫助九千二百名小學生,補助範圍不到總需求的十分之一,行政院長劉兆玄當場要求教育部必須「加碼」。

教育部去年十一月底調查全國有需要的學童高達九萬九千七百四十八人,但今年中央只編列一點二億元,補助四千二百人,加上地方政府自行負擔,及七個民間團體援助四千多萬元,認養一千六百位學生,總經費才有二億四千八百萬元。

照顧10萬人 社教司:一年需32億

相較於教育部今年預算一千六百八十一億元,特別預算六百多億元,對弱勢學童課後照顧明顯不足。社教司長朱楠賢解釋,若要照顧十萬人,一年需卅二億元,怕排擠其他教育預算,今年只能編一點二億。

劉揆昨到教育部表揚捐助夜光計畫的基金會,啟用「夜光天使點燈網站」(http://nightangel.moe.gov.tw/),也期望民間共襄盛舉,更要求教育部須寬列經費。朱楠賢會後表示,以每人一年需三萬二千元估算,明年原訂幫助一萬人,將擴大到可照顧一萬六千人,經費從三億元增到四點八億。

夜光計畫去年在九縣市試辦,今年推展至全國,統計顯示,台北縣有需求的學童達二萬五千多人,全國最多,但教育部只核定幫助三百零二人;高雄縣和雲林縣需求人數分居二、三名,分別僅有約三百六十人獲幫助。

南投縣家長關懷教育協會理事長王淑專質疑,教育部長不是擔心錢花不完,為何只編一億兩千萬補助夜光專案?「國家如果不救這些弱勢孩子,等他們升上國中後,根本難以挽回!」教育部不照顧這些喪失家庭功能的孩子,錢要用在哪裡?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則認為,教育部其他還有課後照顧、安親補貼案,一億二千萬執行夜光計畫應該還合理,他更在乎的是,是否有落實執行、永續的做?過去太多計畫執行一年就斷了。「寧可教育部把十億的錢,分成十年編列,每一年都能真正執行,讓弱勢學生長久受惠!」



◆ 北市府棒球隊 高英傑領軍

【聯合晚報╱記者楊正海/台北報導】 2009.03.12

為振興棒球,台北市政府宣布成立甲組棒球隊,最快4月成立,由王建民的啟蒙恩師、台北體院副教授高英傑領軍擔任總教練,參加今年秋季賽;球隊將網羅前職棒選手、退役國手,球員薪水起薪4萬元,教練團4人,薪水約6萬元至10萬元。台北市長郝龍斌出訪美國前,也宣布將提供天母棒球場作為職棒主場館,積極爭取職棒隊落腳台北。

網羅前職棒選手 球員起薪4萬

依市府規畫,由於加入市府棒球隊,等於工作有保障,藉此吸引流浪的退役棒球選手,讓他們重新站起來,同時各事業單位也透過有計劃認養優秀選手,輔導轉入校園,擔任專業運動教練。對於球員的薪水是否太低,台北市體育處長房振昆指出,未來還可以再研商,但保障薪資至少4萬元。台北市府目前正擬定棒球選手甄選辦法,透過公開徵選方式,測試選手們的術科、體能。

至少再成立2少棒、1青少棒、1青棒隊

台北市將是地方政府中,首先成立甲組棒球隊的縣市。台北市議員兼台北市棒委會主委陳玉梅指出,台北棒委會今年工作重點,至少要再成立2隊少棒隊、1隊青少棒隊、1隊青棒隊,而且把每年補助增加到200萬至300萬,未來可以推廣台北市一區就有一個少棒隊,讓台灣國球棒球能真正地普及化。



◆ 體委會:亞錦賽、職棒 棒協組最佳陣容

【聯合晚報╱記者王樹衡/台北報導】 2009.03.12

面對今年七月棒球亞錦賽,中華棒球隊將再度面臨對決中國隊,若再吞敗勢必無法交待下,體委會副主委陳顯宗今天上午表示,體委會方面已計劃將整合全國棒球,好好協商達成共識,包括中華職棒、中華棒協,甚至大專棒球及基層棒球都能顧及下,全力來打贏這一仗。

此次經典賽敗給大陸之後,更讓體委會有感於整合國內棒球的重要性,因此針對今年七月亞錦賽,體委會方面計劃邀請中華職棒、中華棒協一起來共同協商,組成一支具有實力,也能培訓優秀年輕選手的團隊,來應付這場亞錦賽。

陳顯宗強調,為此,體委會將會盡快協調中華職棒與中華棒協好好合作,一起坐下來協商,組成亞錦賽最佳陣容,能夠包含職棒球員、業餘球員及優秀大專球員,兼顧棒球長遠發展,也能讓中華隊能在亞錦賽打出佳績。

【記者黃麗華/台北報導】

中華棒協選訓委員會昨天檢討中華隊兵敗經典賽,拋出7月亞錦賽再對上大陸隊,不排除吞下第三敗的可能性,職棒是否會針對亞錦賽借將補強戰力,中華職棒聯盟秘書長李文彬表示,今年的亞錦賽並非奧運資格賽,加上2012年奧運也取消了棒球項目,應該依循往例派業餘代表隊組軍參賽。

中華隊在經典賽敗給大陸隊,引發強大的民怨,政府馬上「順應民意」要求振興棒球,期望全面提升台灣棒球的水準與榮景,巧的是中華隊又將7月在亞錦賽對上大陸隊,在大陸實力大幅提升的事實下,中華隊以單純的業餘隊出賽,恐怕又是凶多吉少。

李文彬表示,已發生經典賽失利的結果,應該好好從制度面去檢討,很多人都認為進軍國際賽事應該要採分級制,區分職棒與業餘要參加的比賽,現在又希望職棒去支援以業餘為舞台的亞錦賽,這已失去了檢討的原意。



◆ 轉換國籍? 曾雅妮:從沒想過會有這一天

NOWnews.com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 2009/03/12

世界排名第二的女子高爾夫想將曾雅妮,由於曾經極力爭取台灣主辦世界級的LPGA比賽,但經費問題讓她不斷碰壁,甚至寫信給馬總統一樣沒下聞,讓她萌生出走念頭;雖然總統府11日出面解釋,但曾雅妮還是無法接受,12日出面表達失望心情,至於是否會轉換國籍,她坦承非常猶豫。

「蠻失望蠻難過!」真的好失望,曾雅妮一臉落寞,全都因為體委會說沒那麼多經費在台灣辦一場LPGA高球賽,讓曾雅妮宛如被潑冷水。

曾雅妮說,「我覺得真的有一場LPGA在台灣,我覺得全台灣的人都會以這場比賽為驕傲,接下來就是要看大家怎麼想,看他們(政府)自己覺得說花這些錢值不值得辦一場LPGA?值不值得為台灣曝光?」

曾雅妮表示,政府不重視體育,也難怪體育人才外流。排名世界第二的她除了寫信給馬總統,還發表聲明,得到的結果卻讓她灰心,是不是要轉國籍更讓她猶豫。曾雅妮表示,「我一直都很驕傲說我是台灣人,我很榮幸說我是台灣人,我在台灣練球,我在台灣長大,從小到現在我都沒有想過我真的會有這一天,會是想要轉國籍,但是到現在這個地步,還沒有受到那麼多的重視,未來還有很多事情就不會…就不知道了!」

曾雅妮說,這個挫折會激發她更加努力,在台灣停留不到24小時,12日晚上馬上要飛往美國,她強調向政府提出建議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台灣的體育。(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林季瑩、王鴻年)



◆ 2億辦LPGA 不如培養更多朱木炎

【聯合報╱本報記者馬鈺龍】 2009.03.12

曾雅妮期待政府協助,花兩億辦LPGA,經濟效益那在裡?錢在那裡?政府預算不足、景氣太冷導致企業縮手,只能怪大環境不佳。

大環境不佳,公帑就更應花在刀口上。像朱木炎在兩次奧運以一金一銅為台灣贏得的成就,花不到政府兩億,把辦一場LPGA的兩億省下,可能培養更多個朱木炎在奧運發光。

政府應該趕快打造優質的運動培訓環境,等到台灣可以輸出更多職業運動選手,表示台灣的運動環境已經「技術升級」,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而且,職業運動的本質就是逐利,誰出得起高薪,有好的環境就往那邊去,這是擇良木而棲,順應市場機制。

湖人隊的西班牙中鋒加索在NBA展身手,西班牙人不會說他「出走」,就算他入了美國籍,也算西班牙之光,台灣的王建民亦然。

現在最應該開口要經費的,應該是那些苦心經營的單項協會,或是在亞、奧運為國爭金搶銀的選手,他們沒有職業賽收入,但卻締造不輸給職業選手的價值。



◆ 辦LPGA太貴?蕭萬長曾提出「F1救經濟」!

NOWnews.com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 2009/03/12

台灣高球好手曾雅妮的父親曾茂炘透露,曾雅妮曾當面向馬英九總統爭取在台灣辦LPGA,沒想到馬總統聽到需要大約新台幣2億的經費之後,竟然回答:「這筆經費可以辦多場慢跑耶!」而體委會主委戴遐齡也明白表示,「曾雅妮希望台灣能辦LPGA大賽,但是現階段『實在沒錢了』」。

只是去年9月,副總統蕭萬長還提出「舉辦F1救經濟」的構想,希望能用「F1」刺激台灣的運動觀光,現在對比馬英九總統與戴遐齡主委的說法,政府內部對於體育商機的想法似乎也呈現分歧的狀態。

在「全球化資本主義」浪潮下,舉辦體育賽事對於許多國家而言已經不是政府「消耗預算」的補助方案,而是一個賺錢的商機。新加坡和台灣一樣沒有F1的標準賽車場,星國政府投入7千萬美元(折合台幣22億4千萬元)取得F1主辦權,除了將市區約5公里的街道封起來作為賽場,還仿效另一個「街道賽場」城市蒙地卡羅,結合觀光資源,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而星國政府當時就預估這場賽事能夠吸引10萬名賽車迷,透過電視轉播,全球的賽車迷也可以看到新加坡夜間街景的美麗景致,初估這項賽事可以帶進1億星幣(約台幣22億)收入。

星國政府的著眼點除了「回本」的商業考量之外,也想到了用「體育賽事」來包裝國家的宣傳效益。而副總統蕭萬長在去年的9月13日提出「F1救經濟」的構想,他認為依照台灣現有的生活水準,如果能引進F1賽車,除了可以讓國人在假日多一個休閒去處,還可以刺激台灣運動觀光的發展,政府也可以用這筆收益可挹注體育發展。

曾雅妮的公開信點出了一個問題,同樣都是舉辦賽事,曾雅妮、星國政府與蕭萬長都思索到了體育可以兼具刺激經濟與行銷國家的雙贏優勢,而馬英九當初回覆曾雅妮的說法與戴遐齡的公開發言卻都讓人認為舉辦體育賽事,只是單純的花錢。其實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才是曾雅妮用公開信痛批政府忽視高爾夫運動,政府應該去思考的另一個問題。



◆ 熱門話題-急就章 不能振興體育

【Steven/台北市(電台主持人)】2009-03-12 中國時報

一如往常,政府像是表演特技般,為振興台灣體育研擬了一個條例草案,但,真要這麼急著公布嗎?這時是政府要和體育人、資深體育記者,關起門來從長計議,而不是急著放話、砸錢、減稅,然後被罵,再修正,又挨罵,再改,這樣誰會對政府有信心。

行政院要求體委會在三月底前,提出杜絕涉賭、擴增業餘隊、成立二軍、球員保障等問題的因應之道,只怕這麼急的結果,只是陸續看到一個個沒對症下藥或緩不濟急的方案。最近有立委提議,行政院和立法院可自組業餘棒球隊來場對決,我想不必了!

今天要不是撞球國手吳珈慶要出走新加坡、SBL觀眾人數只剩五十幾人,政府會一起重視撞球和籃球的發展嗎?其他運動項目呢?我們難道不能做台灣體育未來發展的通盤規劃嗎?台灣有很多運動項目不可能像棒、籃球一樣,但是,不能加強這些項目的場地興建或重點人才培訓嗎?台灣有一些運動選手,都是靠家長、基層教練的堅持,才有躍上國際舞台的一天,可是,政府為這些「台灣之光」做了什麼?大多是「接見、慰勉、比賽獎金加碼」等錦上添花的動作,我們可不可以多花一些時間,去規劃一個貼近選手需求的方案?則從事體育的選手會更多、國力會更旺、聲名會更遠播、國人對中華隊也更有信心!



◆ 搞不清楚方向的體委會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3.12

棒球經典賽中華隊大敗,接著又有台灣頂尖選手「移籍」的消息,讓體委會這幾天被釘得滿頭包。行政院長說了重話,連馬總統也被牽扯進來,立法委員當然更不會輕易放過。

說老實話,體委會今天這樣挨罵,其來有自,一點不冤枉。長期以來,作為主管體育的中央機構,體委會從來不曾真正了解台灣的運動產業,更不曾擬定清楚的運動產業政策。一言以蔽之,體委會管的不只是國民體能教育的「體育」,更是國際間早已發展出「產業」概念的「運動」。前者有教育部、縣市教育局也在管;而後者才是體委會最重要的職責重點。但歷來從體委會主委開始,似乎都欠缺這樣的思考高度。

運動是現代人休閒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現代社會中具有重大經濟產值的一門產業。不幸的是,我們的體委會很少能從這個角度去著墨關注,因此少有能力去規畫方向,當然也就談不上管理和領導。

運動跟所有其他產業一樣,需要有健康的產業環境,才能有突出的表現。政府在政策上能做的、該做的,就是排除產業環境的障礙,讓這個產業跟社會有更緊密的聯繫,得到社會更積極的支持,得以成長茁壯。有完善的環境,才能培養出傑出的運動員,也才能留得住傑出的運動員。

最近台灣的棒球和高球相關新聞受矚目,然而,要馬總統親自去處理是否主辦高球比實事宜,或是由行政院長出面指示組成甲組棒球隊,絕對不是正確的做法。組了棒球隊,若沒有辦法激發球迷的熱情與支持,有什麼用?若沒有一套完整的高球運動發展策略,而只想辦法用破格條件留住曾雅妮,對她個人的運動生涯或台灣的高球前景會是好事嗎?

體委會的職責,不只是培養出優秀的運動員,還要培養出能關心、欣賞台灣的運動員表現,從而得到高度生活滿足的國民。一方面要用運動來豐富國民生活,協助社會「減壓」;另一方面也要靠國民的積極參與,才有可能厚植運動實力。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體委會應擬出這兩方面的具體政策。如果只是集全國資源組一支夢幻棒球隊,是不可能就此振興棒球運動的,體委會不要搞不清楚方向。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學會教科書 去打球吧 看「繁星」照亮天空

* 學會教科書 去打球吧
* 20.3% 繁星放榜 錄取率創新高
* 繁星大學生 表現不輸明星
* 母語在生活裡 不在教室裡
* 台灣學生們 為何菜英文?
* 廈大校長:台灣使用繁體字 農村文盲較多
* 台灣識字率 遠高過大陸
* 看「繁星」照亮天空
* 幫孩子圓夢的感覺棒呆了
* 網球「謝家軍」 批制度缺失
* 只問收成不願耕耘的文化
* 笨蛋!問題正在撒錢

◆ 學會教科書 去打球吧

【聯合報╱李家同/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 2009.03.13

繁星計畫放榜了,這次,有很多社區高中首度有畢業生進入較好的大學,對於學者來說,應該問的是:為什麼要有繁星計畫?

幾個月前,我到一所明星大學的明星學系演講,也見到了一位優秀的學生,他是班上的第一名,可是他畢業的學校卻是極不起眼的高中,他經由繁星計畫入學的。如果沒有繁星計畫,他能進這個系嗎?系主任告訴我,絕對進不來,理由很簡單,他沒錢補習,參加指考,一定比不過補習班訓練出來的孩子。

那些在聯招裡表現如此好的孩子們,為何比不上這位孩子呢?答案很簡單,補習的學生有時只會應付那一類考試;可是大學不同,除了你必須答對以外,還要看你的思考過程是否合乎邏輯。

現在的考試都注重選擇題,因此補習班很能使學生應付這種題目,至於同學懂了沒有,有時是無法知道的。有一位教大一微積分的教授,他將學生微積分的成績和考大學時的數學成績作一分析,發現幾乎沒有關聯性,很多當年成績好的學生,現在表現得反而不好。

以英文來看,很多學生文法奇差無比,但無論考高中,或考大學,都不考這些基本文法,補習班當然也不管這些。

更嚴重的是我們的教科書,教科書愈來愈薄,內容愈來愈少,但是考試依然是很難的,任何人讀那些教科書,是絕不可能考得好的。有一次,我演溝中提到一個基本觀念,我問為何教科書中不提這個基本觀念,有位老師說參考書裡有。遺憾的是眾多弱勢孩子沒錢買這些參考書,他們當然無法和強勢孩子競爭了。繁星雖然作了一些補救,仍然沒有徹底解決教育問題,我們的教育制度不僅跟著考試走,而且跟著補習班走。

我們千方百計地想消滅補習班,補習班的數目卻愈來愈多,考其原因,實在是因為僅靠課堂授課,很多孩子是學不好的。我最近看到一些國中數學考題,都是有關二元二次方程式;這些題目,我當年都是在高中才學到的,現在在國中教,書本上根本沒有這種例題,如果這個孩子沒有我教,他就一題也不會。後來我發現參考書上有例題,看了參考書,再加上家教,或者補習班老師的講解,他就會了。

孩子用功念書,並非壞事,但是一定要上補習班,才能考上理想學校,絕對不是正常現象。要使教育正常化,要使我們的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打籃球和游泳,必須先從教科書著手,如果教科書內容非常豐富,而且講解清楚,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們,雖然無力上補習班,也能有一定程度的競爭力。

我們也不該一再地加新的材料到高、國中去,我們都不懂大霹靂理論,為什麼孩子們要懂呢!我最近發現一個孩子在補公民與社會,裡面有外部成本、邊際效應等等名詞,他當然不懂,可是他非補不可,他說他如不補,一定考不出來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常看到台北明星高中的學生進補習班,真該檢討了。我們不能僅靠繁星計畫糾正這個病態現象,必須徹底而冷靜地對問題作研究。我們總該能告訴孩子們,只要你將教科書的東西學會,你就夠好了,去打籃球吧!



◆ 20.3% 繁星放榜 錄取率創新高

【陳至中/台北報導】2009-03-13 中國時報

今年第一波大學榜單出爐了!全國共有一三二四名高中生透過繁星計畫「提前解脫」,錄取率二十.三%,史上最高。繁星強調區域均衡、打破名校迷思,制度設計以「在校成績百分比」為第一分發比序,社區高中學生較佔優勢,建國中學二名學測滿級分學生依舊落榜。

九十八年度繁星計畫十二日放榜,由於規定每校各學群僅能推薦一名學生,且比分以在校成績為優先,當明星高中七十五級分、在校排名前五%的學生,碰上社區高中七十級分、在校排名前一%學生,前者立刻被刷掉。

今年度上榜者最多的學校包括台南縣南光高中、高雄縣新興高中、台北市華江、中正、萬芳等校,錄取人數皆超過十人;建中、北一女各只有一人上榜。

眾所矚目的台大榜單中,各縣市分布平均,花蓮中學一人錄取電機系,雲林縣北港高中一人錄取國企系,台南縣家齊女中一人進入外語系。牙醫系唯一一個名額由彰化女中莊雅淳殺出重圍。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楊玉惠表示,由此可見,要上好大學不見非得念明星高中,社區高中機會更多。

海洋大學教務處招生組長莊水旺表示,去年繁星學生大都表現不錯,入學後平均在校排名前三分之一,其中十二.一%排在前十%,只有三人有適應問題,落在八十%,校方已加強輔導。數據顯示,只要大學給機會,偏遠或社區型高中的孩子,表現不見得遜於名校畢業生。

繁星計畫今年新增規定,唯有在校排名前二十%的學生才能參加,因此去年校排名八十一%都進國立大學的狀況不復存在。去年因「微調」成績引發軒然大波的常春藤高中,本屆僅五人錄取,繁星彙辦中心中正大學電算中心主任李新林表示,今年特別緊盯各高中資料,絕不會再出現同分過多情形,絕對公平、公正,外界不必擔心。

根據規定,錄取繁星計畫者不能參與甄選入學,除非先放棄入學資格,最後期限為三月三十一日,十八日前可申請複查,相關資訊可參考繁星計畫彙辦中心網站:http://www.star.ccu.edu.tw。



◆ 繁星大學生 表現不輸明星

【陳育賢、周曉婷、黃文博、吳進昌、李義、黃文博/綜合報導】2009-03-13 中國時報

新一批繁星昨天出爐,三年前提出此計畫的清華大學副校長葉銘泉開心地說,繁星學生不僅沒有適應不良,平均成績還高出全校整體成績,而且能回頭影響母校學弟妹的念書風氣,證明計畫成功。不過,也有高中建議改善錄取繁星就須放棄推甄及申請入學的規定。

三年前,清大客座教授彭森明等幾位教授提出繁星構想,彭森明觀察及研究認為,每所學校都有好學生,偏遠或弱勢學校的優秀學生不該因此被埋沒。

平均成績高出全校整體成績

此構想提出後,受到清大認同,並著手進行繁星計畫,同年教育部開始試辦,第一年就有六百餘位學生受惠,進入各試辦大學。

葉銘泉表示,原本有學校擔心繁星學生會有適應不良的問題,但兩年下來,在清大並沒發生,兩百多位繁星學生目前一個也沒少。

他表示,計畫雖然成功,卻不表示可以無限增加名額,因為會擠壓到一般學生的就讀權利。清大每年將名額限定在十分之一,約一百多個名額,應該是極限了。

台中縣僑泰中學也肯定繁星計畫,過去可以進台中一中等明星學校的學生比較不可能到他們學校,但自從該校有學生錄取繁星後,現在開始有了轉變。

國立北門高中校長林勳棟也表示,該校今年錄取繁星的七名學生中,學測成績最好的是六十二級分,若以此成績參加推甄或申請入學,大約只能錄取排名中等的國立大學冷門科系。由於繁星計畫,學生能考上名校名系,對社區型高中及學生是很大的肯定。

錄取後卻放棄的名額應釋出

高雄小港高中也認為,繁星計畫不僅成為驅策學生求學的動力,學生報到率也因而大幅提升,幫助學校跳脫地處高雄市最南端邊陲的先天地理困境。

而成大約有一百名左右的繁星計畫學生,據校方觀察,這些學生都很拚,不會有跟不上進度的情形,繁星生成大物理系吳奎逸同學說,這個升學管道不錯,但應可再多開放一些名額。

吳奎逸說,繁星計畫起步階段國內知名大學的開放名額不多,他認為選擇性較少,是目前這個計畫的唯一缺失。例如,他住台北,當初選定的是離家較近的台大、交大和清大。

但這些名校都被在校排名一%以內的學生選走了,他是二%程度的,只好選擇成大物理系。但他還是很拚,也不想再轉學。如果能再增加一些名額,或許他去年就能如願上自己屬意的學校。

不過,也有學校不認同繁星計畫。就有一所高中表示,繁星釋出的校系,排名最前的只有台大牙醫系,加上錄取繁星就得放棄推甄及申請入學,校方不鼓勵該校頂尖學生參加繁星計畫。

而三年來屢傳有學生參加繁星錄取後又放棄,轉而參加指考,卻已占用名額,影響其他學生錄取,建議主辦單位應該設法改善。



◆ 母語在生活裡 不在教室裡

【聯合報╱記者凌珮君】 2009.03.13

「厚!你說台語,要罰錢!」在國民黨統治的威權時代,政府為推行國語,打壓本土方言,講方言要掛「牌子」示眾;如今屏東縣獅子鄉為挽救瀕臨消失的排灣族語,也製作「請說母語」牌子給學生掛,立意雖佳,但不免與人有時空錯亂之感。

「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據聯合國教科文教組織調查,全世界六、七千種語言逐漸消失中。台灣是多元族群融合的社會,儘管全球化浪潮高漲,但近年來隨著本土意識覺醒,推動還我母語,讓多語族文化,豐富台灣文化的內涵。

在方言受打壓的年代,許多人還會說流利母語;如今各級學校都鼓吹母語,母語卻快速流失,問題在於未將母語當作生活語言,而當作是學習性的語言。

「生活處處有母語,才能學好母語。」曾大力推動客語認證的前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認為,推動母語必須走出課堂,讓下一代在日常生活中說母語。母語在那兒流失,就該從那裡找回來,找回母語最好的地方是家庭與社區。

人本基金會董事長史英留學美國時,規定年幼兒女在家一定要說中文,只要說英語就罰站,因此史家子女即使在美國多年,也能說一口流利中文。

弱勢族群語言在強勢語言攻勢下,瀕臨消失是宿命,但只要各族群有心,能延緩消失,且豐沛自己族群文化的內涵。



◆ 台灣學生們 為何菜英文?

【聯合晚報╱記者姜穎╱台北報導】2009/03/13

學非所用!大學教授點出國內學生「菜英文」的主因。強調英語教育過度考試取向,導致學生只會寫選擇題,基本的閱讀、作文能力卻很低落。今年學測2萬多人英文作文「抱鴨蛋」,是國內英語教育的警訊。

世新大學英語系客座教授李振清表示,今年學測英文作文考看圖作文,難度約是國三到高一的程度,考生只要掌握「地震」、「傷心」等基本字彙,運用簡單複合句就能寫出不錯的文章。沒想到卻考倒一票高三考生,2萬多人零分。前年大學指考,英文考20分以下的考生就占全體考生的20%,顯示台灣的英語教育出了問題。

「教育實用脫節了」

「學非所用」,李振清點出,學校英語教學和實用脫節,是台灣英語教育最主要問題。不少都會區的孩子,在雙語幼稚園上英文課,輕鬆活潑的氣氛,孩子都能說上幾句簡單的英文,順利應付國小英文課。但一上了國中,課業壓力開始扭曲英語學習;高中階段更是國內英語教育主要問題所在。

「一切都是為了學測和指考」,李振清指出,國內多數高中,英語教學只是訓練學生「反射式」地回答考題,死背文法。甚至有明星高中,二年級下學期就上完三年的英文課程,整個高三都在考試。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或許能應付參考書考題,遇到學測、指考靈活題型就沒輒;基本的英語閱讀、寫作能力更是付之闕如,遑論聽、講英文的能力。若缺少閱讀興趣,英文能力很難進步。

度過了高中沈悶、無聊,甚至痛苦的英語課,李振清發現,不少大學生開始「英文休眠」,一休就是幾年,英語能力直直落。等到要準備研究所考試或步入職場,才發現英文能力不足,重回英語補習班。一來一往間,英文能力就遠遠落後香港、韓國等亞洲國家。

要如何改善英語教學困境?李振清說:「加強師資培育」。他指出,80年代國、高中英文老師需在職進修英語教學調整教學方式。政府應重拾類似作法,從師資著手,全面改進英語教育。

※ 關鍵在趣味。

* 用英文學習道地的英文文法
http://www.cavesbooks.com.tw/webpage/topic/9203topic/index.htm



◆ 廈大校長:台灣使用繁體字 農村文盲較多

【黃淑嫆、白德華/北京報導】2009-03-13 中國時報

繁體字好?還是簡體字好?意外成為今年兩會的另一焦點。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十二日表示,繁體字是種歷史,簡體字才代表文化的進步。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則說,簡體字有助於掃除文盲,台灣因使用繁體字,所以農村識字率不如大陸。

前不久,台灣傳出要為繁體字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消息。而後大陸著名學者季羨林一番「漢字簡化及拼音化是歧途」的談話,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再度引起大陸的繁簡體存廢之爭。在今年兩會間,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則提出了以十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字,恢復使用繁體字的建議,認為這有助於兩岸統一。

對此,在十二日有關「孔子學院」發展情況的記者會上,大陸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以「教育部得依法行政,語言文字有法」做為回應,表示簡體字是合法使用的文字。而人大校長紀寶成則說,「簡化字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進步」,「孔子學院的教學中當然要使用簡化字」。

紀寶成說,「繁體字是一種歷史」,在書法、藝術以及中國古代史、古文學等專業研究上,確實是需要的。在國外,漢學家也是一樣,如果研究漢文化的,肯定要懂得繁體字。但是,「從象牙塔走到市場的時候,簡化字要方便得多、好得多。所以還應該繼續推廣使用簡化字,依法推廣使用簡化字。」

另外,廈大校長朱崇實則表示,「因為有了簡體字,使得中國文盲的人數迅速下降,讓人們識字、認字方便了許多」。他並以和台灣交流的經驗說,「在認字這方面,在最偏僻的農村,我們在掃盲方面的工作做的比台灣還要好」,「在台灣南部一些偏僻的鄉村裡面,我們到那邊去,感覺到他們那裡的一些農民、一些底層的人士識字還不如大陸。」

※ 請愛用正體字。



◆ 台灣識字率 遠高過大陸

【林志成/台北報導】2009-03-13 中國時報

中國掃除文盲工作做的比台灣好?根據聯合國的資料,以二○○七年為基礎,台灣十五歲以上人口識字率九七.三%,全球一八一個國家中排五十四名;中國識字率九○.九%,排八十六名,遠落後台灣。

全球識字率最高國家是喬治亞,他們沒有文盲,識字率百分之百。美、日、韓的識字率均是九九%,排全球十四名。

依我國內政部資料,二○○七年底,台灣民眾識字者一八四八萬人,識字率九七.六三%,較前一年提高○.一五個百分點,呈逐年遞增現象。



◆ 看「繁星」照亮天空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3.13

大學入學的繁星計畫放榜,很多社區高中、甚至較偏遠地方的學生,首度有機會進入好大學就讀。這個以平衡城鄉差距為主旨的繁星計畫,才辦到第三屆,尚稱不上花果繁茂,但繁星點點,已足以讓很多人看見希望!

沒有人能否認,台灣的城鄉差距越來越大了。過去八年民進黨執政,花了很大力氣處理南北差距,將許多資源投注到台北以外的地區,但成效頂多是讓南北的都會區稍稍拉近,而都會以外地區的困窘狀態,卻沒有什麼改變。

城鄉差距無法縮小,其中一個關鍵在於教育。過去台灣的階級結構,由教育發揮了很大的促進社會流動的功能。義務教育普及,以及雖僵化卻不易鑽漏洞的聯考制度,使得鄉區弱勢的子弟可以藉考試升學的管道,擺脫原有的困境,向上流動。當然,單一的考試升學制度也造成很大的同質化效果,讓台灣教育體系培育出來的「人才」,多具有制式的思考模式,社會普遍缺乏創意,在全球化潮流中顯得競爭力不足。

針對這項缺失,過去十年教改的主要項目之一,即是多元入學方案,讓學生非經單一管道升學。當然,多少有人針對「甄試」程序都要補習,以至於公平原則受到質疑。此外,教育資源的分配也是一大問題,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明星學校的優越地位屹立不搖。也因此,一般社區偏遠學校的學生不免有「二等公民」的感受,無法得到優良品質的教育。

「繁星計畫」正是為補救這種不公平而產生的一種入學管道,要在明星學校之外,開創各種可能性,尤其是為鄉區學生提供另一條入學通路。這兩天有關這次「繁星」放榜的新聞,「弱勢生拚上國立」這樣的標題令人看了多麼開心。有些高中甚至有了「創校以來首度有學生上台大」的紀錄,其激勵作用何等重要!

台灣的教育,其實無須擔心資優生出路、滿分級學生比例等等的問題。需要拉一把、給他們一個機會的,正是後段班、偏遠地區、傳統所謂「什麼都會,就是不太會念書」的學生。這些人的信心一旦建立起來,便有各自發揮所長的機會,日後人生的路都可能走得不一樣了。關心教育的人,應盡力使點點繁星照亮天空。



◆ 幫孩子圓夢的感覺棒呆了

【聯合報╱李枝桃/國中校長(南投市)】 2009.03.13

「校長,你知道嗎?孩子們參加全國女子室內管樂隊比賽,知道我們得到優等後,大家互相擁抱著哭,一路從苗栗哭回埔里,搞得我們老師們也跟著哭」,學務主任說著說著眼眶又紅了。

昨天一名參賽的女生遇到我說:「校長,如果你在現場,你一定也會哭,對吧?」我拚命點頭。

想當初,我堅持成立管樂隊,有人潑冷水:「學校僅百分之四的學生學過樂器、只有人家送的二手樂器,怎麼成軍?」有人質疑:「管樂是有錢人玩的玩意!」,各種聲音不絕於耳,但我仍堅持。

一切都起因於一名老師說起二手樂器是以前的音樂老師對外募來的。我記起來剛到學校就任時,已是癌末的高老師,撐著病體到學校找我,殷切希望我能把低氣壓的學校帶起來,找過我不久後便往生了。我暗自決定要幫他達成心願。

前年北一女中樂隊到海外表演獲致很高的聲譽,一名孩子告訴我她好想學喔,「可惜那是有錢人才有可能學的」,看到她無奈失望的眼神,我下定決心:我一定要讓這些不識五線譜,不敢奢望能學樂器的孩子能驕傲的站上舞台演奏。

為此我奔波請某基金會贊助部分樂器,家人拿出數十萬元贊助買樂器,社區的地母廟也主動贊助部分鐘點費,某些老師們也都捐出差旅費、加班費,一些家長也主動捐款,管樂隊竟儼然變成了學校、社區的大事,它已不只是我們的夢想,還是整個社區的夢想,管樂隊從去年二月開始成軍。

期間我看到孩子們吹到嘴破了,仍用力的吹;我也看到老師們心急的鼓勵孩子,甚或責罵孩子,但最重要的是我看到孩子們的臉上散發光彩和自信。

不過畢竟他們沒有音樂底子,又要倉卒的練習指定曲及自選曲,但他們竟然挑戰成功,先是獲得全縣代表權,接著進入全國賽,勇奪優等。

接過獎狀,我想勉勵有心卻退縮的老師:收拾起埋怨,關心孩子先從自身做起吧;我也想告訴所有的人:幫孩子圓夢的感覺棒呆了!真的,棒呆了!



◆ 網球「謝家軍」 批制度缺失

【林秀麗/高雄報導】2009-03-13 中國時報

又見國手家族抱怨政府獎勵制度不健全,高雄網球家族謝淑薇、謝政鵬的雙親謝子龍及胡展芸夫婦,十二日拜會高雄市議長莊啟旺,直言「政府不要等到運動選手敲鑼打鼓四處爭取補助時才重視體育」。

謝子龍的七名子女中有六人是國家級選手,是高雄有名的「謝家軍」,謝子龍說,政府老是在選手敲鑼打鼓後才重視體育;胡展芸則建議,高雄市應建立獎勵在地體育運動選手制度,甚至尋求企業贊助,聘請國家級教練訓練球員,有健全的獎勵制度,才能吸引外縣市優秀選手到高雄市。

莊啟旺指出,謝家子弟遇到的困難及盲點和其他優秀選手都一樣,體委會不能再以鴕鳥心態對待選手,即使國家財政再困難,運動選手的培訓也不能少。

莊啟旺提及另一位網球好手莊佳容的現況,莊佳容的家就住在高雄市苓雅區武廟旁,但她的戶籍卻在台南市,因為台南市提供莊佳容的福利和獎金制度比高雄市好很多。

據了解,去年因高雄市有獎勵奧運選手制度,莊佳容因而曾於去年六月將戶籍遷回高雄市,但莊媽媽告訴議長「奧運打完了,高雄市對優秀國際級選手卻一毛錢都沒有補助」。

高雄市教育局長蔡清華說,希望能結合企業對世界級選手提供大幅經費補助,留住體育人才,去年市府針對體育運動獎助金辦法進行修正,參考國光獎章精神草擬相關規定。

莊啟旺認為,市府應和各局處進行協商發展高雄市的運動強項,朝超級選手方向進行規畫,如台北市打算成立棒球隊,高雄市可發起成立網球隊。



◆ 只問收成不願耕耘的文化

梁志鳴/台南市(研究生) 2009-03-13 中國時報

體育是國力的延伸,從經典賽到曾雅妮,反映出的不只是政府有沒有重視體育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凸顯出台灣人整體的短視與缺乏自信。

運動若沒有正確的制度與科學的訓練,整體實力就是不會進步。沒有自信的台灣人將棒球運動看作民族自信的象徵,卻從不思考如果要打敗日本韓國,台灣到底需要幾個陳金鋒,而要培養十個陳金鋒,台灣又需要怎麼樣制度與科學的配合。

基層教練為了短期勝負操勞選手,看不到長期下來折損多少人才。職棒打了二十年還在草創,還在要求球員共體時艱,不願建立二軍。

台灣人的短視不只表現在體育,文化同樣如此,《海角七號》熱賣,只看得到媒體與政治人物搶搭熱潮盡情消費劇中人物,沒有人願意,或甚至沒有人有能力告訴我們,如何讓台灣年年有《海角七號》?如何讓十個魏德聖出頭?

不管叫台灣還是中華民國,這塊土地是個令人驕傲的地方,那是因為我們有陳金鋒、王建民、曾雅妮、魏德聖等。但是台灣人很少想到,我們的整體環境每年都在抹煞許多潛在的陳金鋒,勸退下一個魏德聖。

台灣政府不分藍綠每年編了大把預算給外交部,卻看不出體育外交對台灣國際能見度有多少幫助,這是政府腦袋的問題,而不只是政府有沒有打算出錢的問題。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換了腦袋,不再只會看短線的政府。



◆ 笨蛋!問題正在撒錢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3.13

全球經典棒球賽中華隊方在眾目睽睽之下,大敗於南韓及中國大陸,成為首支淘汰出局、鎩羽而歸的隊伍,立刻又有撞球神童入籍新加坡,高爾夫球好手揚言為他國效力,台灣的體壇從來未曾如此丟人現眼。氣急敗壞的劉內閣一方面指示體委會主委要在3月底前提出棒球運動振興方案,一方面則要求將棒球等若干重要比賽的獎金大幅提高數倍。而臨危受命的體委會主委腳步更快,不數日就提出了「運動產業發展條例」草案,獅子大開口,明定了數十種對個人或企業的租稅減免,包括企業或個人股東五年內發展運動產業支出均可100%抵減營所稅與綜所稅,乃至個人運動支出、子女運動訓練費用等,均可在綜所稅中列舉扣除。這漫天罩地蓋下的撒錢大網,彷彿就可一網打盡一切令人氣急敗壞的體育問題。

事實是,台灣體育落到如此土崩魚爛的地步,關鍵正在於錢。從最表面一層看,今天棒球風氣一敗塗地,名投手淪落到溪邊釣魚等待工作,叱吒一時的名球員流落到屈就低薪工作者比比皆是。究其禍因,人人都知道接受賄賂詐賭打假球,一再人贓俱獲,徹底澆息了球迷的熱情、摧毀了球賽的公信力,不正是金錢在作祟?

然而在國外身價難匹、前途無量的明星球員,個個愛惜羽毛、罕見自毀前程者;一方面固然其運動精神、球團管理早上軌道;另一方面,整個運動產業蓬勃發展、運動商品因狂熱的運動風氣而大發利市,因而這些球員不論在球場上或退出場外,都有燦爛前程、豐厚的收入,大有助於抗拒誘惑。

反觀國內,區區幾支球隊,值其巔峰時期,薪酬去人千里,一旦退場返鄉,生活即無著落,面對地下賭盤稍微誘人的賄賂即難以抗拒;而執法者放縱黑道肆意威脅利誘,固然無可卸責,到底還只是導火線而已。

如果不談什麼「強國必先強種」的大道理,只是為了強健國人的體魄、豐富生活的內涵、提供更多休閒娛樂的機會,政府應將今天令從國小到大學的學子視運動為畏途,從棒球、籃球、網球、撞球到高爾夫球,都當做為國爭光的部隊,這種種乖謬做法一概拋卻;真正將運動當做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讓孺子一至於老耄都有最便利的環境、最相宜的選擇投入各種運動;則一片真空的運動產業自將雨後春筍一般地蓬勃發展,相關的商品、器材、館舍,不待免稅自能門庭若市,各類運動的好手即使不為名利,也必能在此環境中處處獲利,終身受益。

不此之圖,唯知漫天撒錢,再豐厚的獎金,撒在不毛之地上,又豈能長出成蔭的巨樹?何況數十年來,我們以天文數字一般的獎金給予為國爭光的運動部隊,換來幾面金牌?去年奧運灰頭土臉而歸,不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

當然完全不專業、不上道的官員會大嚷,獎金還不夠高、要給更重的厚賞。卻渾然不知,就是重賞汙染了運動選手,扼殺了運動風氣,讓整個體壇一片腥風血雨、蠅營狗苟,從選手到教練到家長,為了爭食肥肉,無所不用其極。結果好選手墮落自棄,劣幣復驅逐良幣,些許可用之兵也摧毀殆盡。

如果院長、主委不知如何提振體育風氣、推展全民運動,就該收起權力的傲慢,放下身段,虛心請益真正數十年念茲在茲的專家;但絕不是那些急於分贓的江湖中人、體育掮客、賞金追逐者。

如果有一天我們見到每一個小學、中學,處處都是興高采烈打球、踢球、看球的樂在其中者,家家戶戶都對所愛好的運動瘋狂投入、鼓掌喝采乃至親自參與,那時要發掘、培養多少國手,豈不易如反掌?但那個時候,有多少國手,搶得幾面金牌,又何足掛齒?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看書不能衝業績 嘴皮子振興棒球

* 李家同:用大量閱讀取代精讀
* 看書若變「衝業績」 就沒意義
* 棒球危機 豈只錢的問題
* 我見我思-嘴皮子振興棒球

◆ 李家同:用大量閱讀取代精讀

【陳至中/台北報導】 2009-03-14 中國時報

前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十三日指出,我國教育過分強調「精讀」,重視字句解釋和背誦,課外讀物卻很少涉獵,研究生論文寫得不知所云、簡報言不及義,普通常識缺乏、出國常鬧笑話。李家同昨天受東吳大學圖書館之邀,大談「大量閱讀的重要性」。

長期關心教育落差的李家同發現,鄉下學生最大的弱勢是沒有看書習慣、閱讀能力不足,不僅國文教科書看不懂、抓不到重點,也影響到其他科目。

數學命題生活化 國文不好看嘸

例如現今數學強調「生活化命題」,題目敘述較長,學生答不出來,原因是看不懂題目或沒耐心看完,不是數學差,而是國文不好。

他又以暢銷書《達文西密碼》為例,全書關鍵只有一個,就是「耶穌結過婚」,許多讀完整本小說的人,還是抓不到重點。

閱讀不足也影響表達能力,他在研究所常發現,學生投影片都做好了、理念觀念都懂,但就是說不出口,報告時支支吾吾,不然就是論文寫的前後矛盾,字句不通順,研究再好也會打折扣。

中文系教授 也不一定懂「映襯」

他推測其中原因,在於中小學打基礎的國文教學,太過強調「精讀」,課本選幾篇文章,一字一句地教,重視字句解釋和修辭,考試問什麼是「映襯」,連大學中文系教授都不一定懂,卻要小學生準確區分。

而老師教學時,一直問「作者的原意是什麼」?當初馬致遠到底是寫「斷腸,人在天涯」還是「斷腸人,在天涯」?殊不知符號學大師羅蘭巴特早就說過:「文本既出,作者已死。」任何人都有解釋文本的權力。曾有學生拿著《讓高牆倒下吧》問他某篇文章的「原意」,他怎麼想都想不出。

多看報紙社論 學習論述的技巧

李家同強調,正確學習國文的方式應是「大量閱讀」,不必咬文嚼字,特別是多閱讀小說、報紙。經典小說不僅有文學價值,還可充實許多知識,例如《基督山恩仇記》中就提到股票市場;報紙則可學習論述的技巧,特別是社論和讀者投書。

李家同一再強調,如果全國孩子都能大量閱讀,一定能縮小城鄉差距、提高國家競爭力。第一步就要增加國中小學的圖書經費,現在很多地方學校都沒有編列購書預算,好幾年才進一次新書,他算過,每位學童一年補助一百元,全國也只需三億元,教育部和地方政府應列入常態預算,但他已呼籲了「六次之多」,依舊沒有下文。



◆ 看書若變「衝業績」 就沒意義

【唐榮麗/台北報導】 2009-03-14 中國時報

台北市家長、中小學校長團體,對李家同教授主張中小學生應以大量閱讀,取代太偏修辭學的精讀,多表贊同。推動閱讀風氣雖是各界的共識,但在考試領導教學的影響下,家長還是擔心因受制於分數,孩子恐無法擺脫艱澀試題;不過北市教師會認為,孩子有個別差異、教導方式應該不同。

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許永佳表示,他很認同李家同教授鼓勵閱讀的做法,各國小也在推動閱讀運動,以非制式(考試)的摸彩、換獎品、頒獎狀等方式,鼓勵小朋友閱讀,但在國中就很難推動。

他認為,老師教學生太依賴教科書,但教科書編得不好、書商又嫌沒利潤,進而轉向賣參考書、題庫賺錢,雖然依法不能強迫學生買參考書,但因參考書附帶的考題是教科書沒有的,學生為求分數,家長只好購買,這種考試引導教學的現象若不改變,學生恐很難擺脫艱澀的制式試題。

許永佳說,老師應重視多元、創新教學,才不致受制於教科書或參考書;學生只要從小養成閱讀習慣和正確觀念,到高中自然能追求深奧知識,畢竟閱讀是知識泉源,習慣的養成很重要。

北市國小校長協會理事長、中山國小校長李柏佳表示,閱讀應多元、不限語文領域,也不贊成一開始就教小孩深奧的東西,何況連大學生也不是每人都要必修修辭學。此外,學校推廣閱讀活動固然很好,但應漸進式引導,沒必要促使小朋友「衝業績」,閱讀若變成累積冊數,如同寒暑假結束前,趕著到各博物館收集門票、蓋戮章、拍照準備交作業,就沒有意義。



◆ 棒球危機 豈只錢的問題

謝仕淵 2009-03-14 中國時報

繼○八年我國於北京奧運棒球賽兵敗中國後,再次於經典棒球賽負於中國,舉國上下對此結果感到無比失望。震驚之餘,歸責於教練與年輕球員聲音四起,責難相關單位的批評也從未間斷。對再出發的中華職棒,經典賽所引發危機,其衝擊力道不容小覷。

一時之間,搶救棒球成為國家大政,政府部門更視此為政治危機,首長紛紛發言表示重視,無所不知的民意代表與名嘴,在國會殿堂與call in節目大吐棒球口水。幾天下來,不論是網路鄉民、熱心球迷、棒球專家等,紛紛急切的為台灣棒球未來把脈,所提之意見皆是一針見血的肺腑之言。

主事單位如果不是抱著應付政治危機的心態虛應之,而切實執行從落實學生棒球基礎,發展業餘成棒與職棒二軍等政策,同時慎重考量球員生涯發展與國家榮譽間,應有適當的分級徵召制度。甚至,政府也應當加碼投資堪稱少到可憐的體育預算。如此一來,筆者相信這種震驚,應當不至於以一年兩次的頻率出現在我們眼前。然而,棒球沉苛固然需要錢(預算支持下的制度)來解決,但,棒球的問題,何嘗不是因為錢而起!

一九六九年,金龍少棒奪得威廉波特世界少棒冠軍。四十年來,我國靠著國際賽的勝利不斷擴大棒球影響力,於此同時,以奪取勝利為目標的棒球價值,卻不惜一切代價將棒球選手訓練成贏球工具,而未警覺除勝利之外,棒球尚有有許多寶貴資產供學習,棒球意義於是與只求勝利、為國爭光畫上等號,而求勝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名利雙收。

如此一來,在當下,我們看到陶冶球員人格最重要的學生階段,高中聯賽已變成了球員的標售場,乃至於到了國際賽以及職棒階段,我們是以獎金以及薪資的多寡,來衡量比賽的重要性與選手的價值。從學生時代球員的價值觀就被扭曲了,而媒體則每天在強化這樣的價值,更何況是球迷。

由於棒球選手的價值非關人格,艱苦的身心磨練也難以兌現為令人感佩的名望資本,因此,球員一旦退下球場後,鮮少成為代表社會典範的楷模,於是我們看到了近來退役棒球選手的就業新聞中,多數的球員僅能以最原始的氣力謀生。為錢而戰的棒球價值,有其現實面的基礎(例如很多球員都來自經濟狀況不佳的家庭),不見得都是球員的責任,但棒球運動中謀求個人利益的利己特性與功利化傾向卻被強調,因此,球員只重視自己的表現,追求自我的卓越,殊不知棒球是團隊競賽。

如同本次經典賽的某一幕:對方投手連投四個壞球,接續的我國打者又獲得一個壞球,結果下個球打者輕易出棒,遭到出局下場,這件事不見得能從結果來臧否是非,但如果棒球是團隊的競賽,打者應當看到的不僅是自己所得的第一個壞球,而是投手狀況不好,已連投五顆壞球。這個小片段,說明球員意識中只求自我表現,缺乏團隊作戰觀念,而團隊合作的精神,卻是棒球運動最重要的價值。

日本與美國兩國棒球文化迥異,但在甲子園棒球賽以及美國威廉波特少棒賽中,同樣表現出棒球運動最核心的價值:團結合作追求共同目標,輸贏都只是過程,以致對筆者而言,動人的棒球印象,是來自於甲子園場上,場上球員與場外家鄉父老的共同流淚與歡笑,那一刻,棒球所凝聚的不只是球員,而是所有的參與者。

因此,近來政府重視棒球的振興,試圖大刀破斧建立制度力行改革,但棒球價值與文化的建立,也應同等看重,否則一昧的砸下重金,難保棒球又因錢的問題,沉淪愈深!

(作者為棒球歷史研究者)



◆ 我見我思-嘴皮子振興棒球

【莊佩璋】2009-03-15 中國時報

棒球經典賽又打輸中國隊後,全台如喪考妣,政府也誓言要振興棒運。

不過,幾年前,世足賽踢得正熱,南韓如黑馬竄出,全球矚目,全台灣人眼紅。當時,政府也說要發展足運,總統甚至還異想天開,說要選三十童男赴巴西「取經」。

我們的官員像電視名嘴,嘴皮子老跟著新聞節拍「運動」。振興棒運,恐怕也只是說說而已。而且,以國人對體育之輕忽,政府即使有心振興,台灣也缺乏發展運動的土壤。

《親愛的安德烈》裡,第三封信尾,龍應台在德國的兒子寫道:「我得走了,因為練球的時間到了。不是我自己踢,每個星期六是我當教練,你不要笑,MM,這群孩子足球員,我從他們四歲開始教,現在六歲了…。」

反向推論,安德烈可能也是四歲開始踢足球,隨著年齡增加,球技進步,由不同等級的義務教練教。

現在讀大學的安德烈一方面教幼稚園小孩踢足球,另一方面則接受「邦隊」甚至「國家隊」球員的指導「玩」球。

運動,在德國是生活、社交,就像吃飯、上教堂一樣,每個人都有可「玩」一輩子的運動。學童一天的運動時間絕對遠超過坐在教室的時數。

反觀台灣,小孩小學時,我參加「親師座談會」時說:「小學生一周兩、三堂體育課怎麼夠?不能每天有體育課嗎?」結果哄堂大笑。國中時,一周兩堂體育課一天連著上,理由是「方便教學」。

我們的教育號稱「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其實卻未脫科舉,智育獨尊。家長只在乎小孩腦袋裝多少,不管運動有多好。

這樣一個不愛運動的社會,竟然會對奧運奪金不力、棒球經典賽輸贏耿耿於懷,實在令人意外。不打棒球,也不讓小孩打棒球的人,怎會在乎台灣棒運興衰呢?

後來我懂了,原來我們關心的是國家尊嚴,大家是把棒球當戰爭打,紅葉、金龍、七虎、華興…都是部隊番號,球員只是在當兵。台灣人寧可自己納稅,讓別人拿槍。

所以台灣要振興棒運,不必在小學、中學教棒球,組球隊,也不需要到處有球場。只要選精兵數百,入營苦訓即可。

可是,就算振興成功,中華隊重新抬頭;球員變壯,國民越胖,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教育經費多到亂撒錢? 現代孟母...

* 教育經費暴增 多到亂撒錢
* 民間基測》愛都不會寫 老師直搖頭
* 搞不懂 孩子為何想喝ㄍㄜˊㄌ一ˊ湯
* 國語會:將開公聽會作最後審定
* 偏鄉課輔 教部決動用替代役
* 現代孟母... 追著快樂跑
* 社論-光靠租稅優惠永遠投不進好球帶

◆ 教育經費暴增 多到亂撒錢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薛荷玉/台北報導】2009/03/10

教育部經費暴增600億,教育部長鄭瑞城日前一句「錢多到不知道怎麼花」,引發爭議,連插手「擴大就業方案」也遭學者批評,「教改總體檢」直批教育部政策錯誤,將來會「窮得只剩下錢」。

由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領軍的教改總體檢學者昨天舉辦記者會,周祝瑛說,新政府上任至今,教育政策仍模糊不清,只不斷為搶救失業拚命撒錢,卻缺乏對教育品質的提升。

周祝瑛說,未來3年是教育的黃金3年,經費充裕,但到民國101年後,將會面臨教育經費短絀。但目前只看到各處司「東補西補」、「跨部會橫向聯繫很差」,錢不斷花,卻沒有前瞻性。

台大化學系名譽教授劉廣定更為文批評,教育部若繼續沒有反省能力、無改革意願,「將來會窮得什麼都不剩!」

台大教授黃光國還痛斥,政府當局「病急亂投醫」,不檢討教育政策,廣設三個相關的教育委員會,根本是找「蒙古大夫」亂醫一通。5年500億頂尖大學計畫,根本是給學校「吸鴉片」,違反預算法,亂花錢,讓老師拿補助去寫論文,影響學生權益。

前東吳大學校長劉源俊更直指,「擴大就業方案」應是內政部、青輔會與勞委會職責,教育部根本不需去攬工作,鄭瑞城本應該擋下;周祝瑛也批評,教育部應該告訴民眾教育政策何在,並讓教育經費的使用項目透明化,分出輕重緩急與優先次序。

針對外界指教育部不應插手就業政策的批評,鄭瑞城回應,許多就業措施都和學校有關,例如邀請企業到大學開設實務課程,教育部才會想做些事;至於教育經費的使用項目透明化,他表示,等行政院及立法院通過預算後,會再找適當時機公布。

※ 換了位子,換了腦袋。



◆ 民間基測》愛都不會寫 老師直搖頭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9/03/16

時下有些國中生知道愛要怎麼「說」、怎麼「做」,卻不懂得愛字怎麼「寫」。民間版「國中基測」最近公布成績,發現不少國三生寫作文「愛就在身邊」,通篇「愛」字都寫錯,不是少了中間的「心」,就是把愛的下半部寫成了「友」,閱卷老師也搖頭。

測驗協會在今年1月舉辦首次民間基測,考5科加作文,只收20元閱卷費,全台共9千多人報名,提早體驗今年將用新量尺計分的基測模式。

昨天公布成績分析報告,發現不少學生連作文題目中已提示的「愛」,都錯寫為「爰」,且一路錯到底;還有學生把愛中間的「心」寫成了「四」,心下面則錯寫為「友」、「夕」或者「又」。

國文閱卷老師林育還發現,許多學生受到流行次文化或msn影響,作文太過口語化,出現太多啊、啦、唷、喔、呵等字,甚至還有大陸常用的「唄」,及英文的「oh」;若偶爾出現在文中對話還好,但通篇「啊」下來,連閱卷老師都不禁長嘆。

林育說,不少國中生用詞遣字太粗俗,如用「打炮」、「我靠」、「屁啦」、「機車」,有可能是因民間基測非正式測驗;也有考生順手就把海角七號主題曲的歌詞《愛你愛到不怕死》抄一遍後,最後還來個「阿嘉」的簽名。

還有學生可能電視看多了,作文寫完後還加上一句「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純屬虛構」;也有學生在600字稿紙滿滿寫上「愛」,林育也不解,「浪費這麼多時間及墨水,為什麼不肯好好寫?」

※ 學者可以研究這些小朋友的背景。



◆ 搞不懂 孩子為何想喝ㄍㄜˊㄌ一ˊ湯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09/03/16

家長投書指出,國語字辭的讀音與寫音不同,教法改來改去,讓學生與家長搞不清楚。圖為老師上課與學生互動時的狀況。 記者林建榮/攝影

小學生家長不僅被「修辭學」打敗,也被「尾巴」的讀音搞得七葷八素、無所適從,一名小四生的媽媽日前上教育部網站抱怨,「國字的讀音及寫法一改再改,讓我們不知所措」!

家有小四生及國中生的王小姐,看到李家同教授投書媒體抗議小學教修辭學,只是讓孩子畏懼學國文一事,感到「心有戚戚焉」。她於7日上教育部網站投書說,孩子班上導師也會考修辭學,更糟的是,似乎因為是考試趨勢,老師都會補充課外知識,同樣的題目拿去問國小老師和國中老師,得到的答案竟然不一樣。

王小姐很可憐國小孩子,「不但要學超出能力範圍太多、又不必要的知識,而且學到的可能還是錯誤的!」

除了修辭學,王小姐對國字的讀音及寫法一改再改,感到不知所措。她舉「尾巴」為例,「一下唸『ㄨㄟˇ』ㄅㄚ,一下唸『一ˇ』ㄅㄚ,現在又改成唸『ㄨㄟˇㄅㄚ˙』」,「更離譜的是,國小和國中的課本還不同!」

國字也是教人莫衷一是,王小姐說,現在「唸書」的「唸」,已經改成沒有口字的「念」了,「鍾靈毓秀」的「毓」字右邊的寫法,也從「一點一橫底下ㄙ的寫法,改成ㄊ」,整個字的筆劃數少了一劃,「諸如此類,繁不及備載!真不知這樣更動,對教育有何益處?」

媽媽跟孩子的讀音不同,有時還造成親子之間「雞同鴨講」,孩子回家跟媽媽說晚餐想喝「ㄍㄜˊㄌ一ˊ湯」,媽媽一頭霧水「湯為什麼要隔離?」搞了半天原來是要喝「蛤蜊湯」。

王小姐很懷疑,國字和注音改來改去,「只是不斷的消耗孩子學習熱情」,她特別投書教育部,「希望教育部長能正視此事」。

現在小學生學的字音字形,有些跟家長學的不一樣,有時還會上演親子衝突,家有小六生的彭太太哀怨的說,她大學聯考國文考滿分(不含作文),但兒子竟然指著她鼻子笑說:「媽媽,您好遜喔!歌仔 (音紫)戲都不會念!」讓她感到很沒面子,反擊說:「是你老師教錯吧?」

查閱教育部核定的「一字多音審定表」,家長學的「仔」字過去是破音字,可唸「ㄗˇ」和「ㄗㄞˇ」;但現在「仔」不是破音字,只能唸「ㄗˇ」。此外,「法」國已被統一成「ㄈㄚˇ ㄍㄨㄛˊ」,不再有「ㄈㄚˋ」的讀音。

※「隔離湯」比較扯,活的文化不是少數幾個人說了算。



◆ 國語會:將開公聽會作最後審定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09/03/16

同一個字,媽媽教的跟老師教的不一樣,孩子到底要聽誰的?教育部國教司官員說,九年一貫課程教國字的筆畫及讀音,「標準答案只有一個」,筆畫少一畫、多一畫,或注音不正確,就算錯。

根據教育部現行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小階段國語教材編輯的原則是「以掌握基本識字量3500字至4500字」,並參酌部頒「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依學習難易作循序漸進的安排。

教育部國教司科長吳林輝表示,部分國字的筆畫和讀音確實有改變,同一個字,他在學生時代、教書時代正確讀寫法都不一樣。他舉例說,「育」字的上半部,過去寫法是「一點一橫,下面一個ㄙ」,現在已改為「ㄊ」,筆畫則從八畫變成七畫,其他如「統」、「毓」字都是如此。

教育部國語會執秘陳雪玉表示,教科書各家廠商都參考國語會頒布的「一字多音審定表」,來規範國字的字音字形,但因為最近各界對於一些字的正確筆劃及讀音有些不同的建議,國語會還會召開公聽會,廣泛蒐集意見後,作最後的審定。



◆ 偏鄉課輔 教部決動用替代役

【林志成、沈揮勝、潘建志/綜合報導】2009-03-16 中國時報

政府投入不少資源平衡城鄉差距,但國中小學生課後輔導仍常面臨找不到老師困境。教育部決定,五、六月開始,動用兩千多名教育替代役投入「攜手計畫」及「夜光天使點燈計畫」,照顧國中小學生每天放學後、下午四時到晚間九時的生活。

一位鄭姓教育替代役表示,他很樂意接受晚上去輔導國中小學生課業,這是照顧國家未來主人翁,也會是他人生難得的經驗。

教育部軍訓處長王福林說,現有二千四百名教育替代役幾乎都是大學畢業的高階人力,國內三千四百多所國中小學中,二千一百所學校有教育替代役,主要從事行政工作。

「晚上是教育替代役備勤時間,依規定,教育部可增加他們勤務。」王福林指出,教育部正規劃讓這二千多名教育替代役投入下午四時到晚間九時國中小學生的課後輔導,每人每周至多十小時,沒有鐘點費,但酌予補助交通費及誤餐費。

教育部編列經費支持「攜手計畫」及「夜光天使點燈計畫」,但偏鄉地區常面臨找不到老師狀況。以台東縣來說,偏遠學校老師有的住離學校很遠,要他們放學後繼續留下來輔導學生課業,即使有鐘點費,他們也不願意。

教育替代役幾乎都住學校宿舍,據規劃,他們經服役學校同意後,可擔任課輔老師,輔導國中小學生。這項政策採鼓勵性質、不強迫,教育替代役服務達一定時數,會得到官方發給的證明,有助未來找工作。

屏東縣獅子鄉丹路國小校長孔朝表示,原住民的教育資源原本就較少,該校位在深山中,教育資源嚴重不足,教育部若能增加人手,當然舉雙手贊成。

鹽埔鄉高朗國小校長隋夢真也說,他之前在恆春大平國小服務時,該校有一名教育替代役男有英語專長,因他有教師證,便請他輔助小朋友英語教學,效果非常好,小朋友英語都進步不少。

南投縣偏鄉校園較多,信義鄉同富國小教師沈寶華認為替代役人力投入課輔的動機雖好,但需考量資源如何整合;位在新中橫公路最深處的同富學區除了「夜光天使點燈」、「攜手」等多項官方計畫同步實施中,另有博幼基金會等民間機構投入課輔,再增加課輔單位,時間安排可能造成困擾。

南投縣國姓鄉南港國小校長蘇裕祿認為,讓有需求的學校自由爭取較有實施的空間,替代役男主要工作是文書和行政,要他們參與課輔,教育主管單位有必要更審慎思考。

※ 有教師資格者優先派遣。



◆ 現代孟母... 追著快樂跑

【聯合報╱記者 王慧瑛】 2009.03.16

少子化年頭,多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現代版「孟母三遷」,遷戶籍與學籍、替子女求名校及名師,避免孩子輸在起跑點,不過似乎越來越多另類父母揚棄分數主義,帶著孩子追求快樂學習,培養多元競爭力。

最近某日上午,冒著溼冷天氣,拜訪北埔冷泉附近農村,目的地是竹縣唯一實施多元智能實驗課程的大坪國小。

進入二樓校長室,校長和教導主任正和4名媽媽暢談教育主張,她們來自頭份、龍潭等地,都想幫孩子換個學習環境,「不願下一代和我們走一樣的路」。

大坪國小位居僻處,曾瀕臨廢校,91學年度轉型為公辦民營的實驗學校,以開放學區招生,實施小班制教學,強調獨立思考能力,每個孩子必修研究課,「這裡的孩子很幸福,整座山林都是他們的教室」,校方把招生劣勢發展成特色,也改寫「前途」。

「孤獨的道路,尚有同行者」,我的觀察是,愈來愈多家長認同大坪的辦學理念,把孩子往山裡送,教導主任透露,有新竹市家長心疼孩子上學舟車勞頓,甚至舉家搬遷北埔。

大坪國小90多名學生中,學區外孩子占三分之二,每個孩子帶著自己的故事來到農村曠野間,與異質文化的同學相處,發展出跨越社經條件的情誼。

我訪談「現代孟母」們:住頭份的鄭太太分享,就讀公立小學的一對兒女好勝心強,成績一級棒,但情緒容易失控,她很憂心,不希望孩子成為高IQ低EQ「水蜜桃族」碰、撞不得,「人際能力是考試不出、測不出分數的隱性難題」,這媽媽說得真好。

另一名「現代孟母」胡媽媽說,「活到40多歲了,回想學生時代考試壓力,恐懼感還在」,她不想孩子重覆她的噩夢。

不同環境下,有不同的生存之道,「教育,沒有絕對好壞,而是選擇!」

和「現代孟母」相談甚歡,我很佩服她們教育子女的用心,不禁反省自問,「未來我身為人母,也會這樣做嗎?」

回程時,我反覆思索,建議為人父母者要適時放手,把學習權還給孩子,當孩子休息時的肩膀,給他信任的擁抱,一定比扮演萬能的雙手、當為所欲為的靠山更稱職。



◆ 社論-光靠租稅優惠永遠投不進好球帶

【本報訊】2009-03-16 工商時報

租稅果真是一項人人厭惡的東西,不但被課稅的人不高興,連政府在訂定各項公共政策時,亦常將之視為一大障礙,必欲去之而後快。日前經典棒球賽中華敗給中國,傷透了台灣人的心,在一片愁雲慘霧的震撼與怨嘆中,政府急切的提出了一些檢討與改進方案。其實,行政院體委會很早就在研擬「運動產業發展條例」,如今趁著社會民心士氣可用之際,似乎更可以增加該法案的正當性與重要性。為振興我國體育風氣,有否必要訂立專法固係一值得審慎探究的問題,但讓我們真正擔心的則是,和所有的「發展條例」一樣,體委會亦犯了過度迷信租稅優惠的大錯誤。

運動可以健康強身,培植國家建設發展人力,提升國家整體形象與國際競爭地位,的確是一項重要的「產業」。惟運動本身又可透過競技比賽,增加其娛樂性與吸引性,進而更帶動與促進運動風氣的形成。簡單的說,也就是健身強國的運動強調的是人人的參與性,而競技比賽的活動著重的則是群眾的觀賞性。前者的性質有如國家安全,具有強烈的集體消費特色,為標準的公共財,允宜由政府全權負責提供;後者的性質則有如一般民間商業行為,與其他市場產品或勞務無異,允宜尊重私部門的角色與功能。由此可見,即使把運動視為一項亟待鼓勵發展的產業,政府在介入或使用租稅工具之前,至少須先把此二者的性質區分清楚,以免政策方法的使用與輕重拿捏發生混淆錯置。體委會在研訂運動產業發展條例時,對此應該要有正確的認知。

綜觀該條例草案的內容,除了對人才培育、職業運動、業餘運動、健身中心、以及經營管理等予以規範與建制之外,更「包山包海」地提出了許多減免稅優惠措施,包括企業或個人股東的投資抵減或5年免稅,運動產業研究發展與人才培訓的投資抵減,企業或個人捐贈或出資贊助興建運動場館、購置設施、運動賽事或運動團體的費用抵減扣除,以及個人對運動費用支出及子女運動技能訓練費用的列舉扣除額等。體委會原還建議,對運動產業機構銷售貨物或勞務全免營業稅,甚至連娛樂稅、地價稅、房屋稅等都可能在其減免稅規劃項目之內。果真如此,運動產業將成為我國租稅法權完全無法制約的一隻大怪獸,對稅制健全的破壞實難以衡計。雖然條例中說明這些工具的使用僅係一種「策略」,未來產業發展成熟後便可落日取消,惟證諸實際經驗,減免稅有如「安非他命」,吃了就會上癮,屆時想要戒除,不但困難而且痛苦難當。要振興我國運動體育風氣,千萬不能病急亂投醫,一不小心,反而未見其利先蒙其害。

減免稅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用得有效益,體委會尤其不能在便宜行事的心態下濫用它。租稅減免對產業發展的幫助充其量只是「火種」,將火點燃了之後,一定要有「薪柴」承接火力,最後才能克盡其功。對運動產業而言,這個後續關鍵的薪柴乃是政府對基礎建設、人才培育、管理規範以及輔導機制等制度性供給環境條件的塑造。有了這些基本元素的存在,減免稅措施才能得以發揮「錦上添花」的效果,否則,火力難以自續,終將耗竭熄滅。此外,即使要用減免稅來協助運動產業發展,亦要懂得慎選有效的火種,不能只知照章拷貝現有其他法律的內容。尤其是「獅子大開口式」的做法,不但表示體委會的不負責任,且必引發社會更大爭議。舉一例言,我國綜所稅採標準扣除額者高達七、八成,如今建議個人運動費用與子女技能支出可當作列舉扣除額,試問這樣的做法實際能有多少成效?還不談其中所涉及對所得越高者減免越多的不公平問題。這些在在都還需要更專業的討論與評析,體委會絕對不可急就章的做決定。

進一步言,如果只要減免稅運動產業就可以發展起來,則我們要體委會幹什麼,行政院只須設財政部即可。尤其是在目前因「突發」個案引起全民激憤的時刻,體委會固然可以趁勢取得社會的最大支持而推出運動產業發展條例草案,但過度把焦點放在減免稅身上,套句棒球術語,體委會的政策將永遠無法投進好球帶。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一字多音教部年底修訂 國境之南被遺忘的邊緣人

* 教部年底修訂》一字多音 增「從俗」讀音
* 國字讀音不定 爸媽教子拚老命
* 「神」奇?!小三女生 擲筊問課業
* 國境之南 被遺忘的邊緣人
* 南加州網路虛擬高中成立 預期未來快速發展

◆ 教部年底修訂》一字多音 增「從俗」讀音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2009/03/17

牛「仔」褲、歌「仔」戲以後可望能念(ㄗㄞˇ),不強制規定念ㄗˇ了。教育部國語會表示,「一字多音審定表」為10年前修訂的,許多老師也提出不同修正意見,將在今年5-6月開公聽會,於今年底前完成修正,增訂一些「從俗」的讀音。

但就在教育部昨天努力說明「一字多音審訂表」的標準時,卻也出了大糗,因「癌」字在「一字多音審訂表」念癌ㄞˊ,但到了同樣由教育部國語會編纂的網路國語辭典,癌卻念成ㄧㄢˊ。

國語會解釋,因「一字多音審訂表」是在88年訂定,但網路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卻是從70年開始陸續修訂,兩者修訂時間不同,才會產生差異。

陳雪玉說,正確讀音應以「一字多音審訂表」為準,以「癌」為例,本讀ㄧㄢˊ,又讀ㄞˊ,但念ㄧㄢˊ時,「胃癌」與「胃炎」常混淆,經審訂後,才把正確讀音訂為ㄞˊ。

但師生與一般民眾如何才能查到正確讀音?「一字多音審訂表」手冊早就不再印製,不僅老師買不到,連教育部都未留存,只能參考網路版本,但網路版本的注音還是剪貼民國40幾年的紙本而成,音標方式多有錯誤,因此,教育部在昨晚已將「一字多音審訂表」從教育部網站中移除,民眾再也查不到。



◆ 國字讀音不定 爸媽教子拚老命

林志成/台北報導 2009.03.17 中國時報

到底是「拼(ㄆㄧㄣ)命」還是「拚(ㄆㄢˋ)命」?是「牛仔(ㄗㄞˇ)褲」還是「牛仔(ㄗˇ)褲」?一位小四生的媽媽日前上教育部網站抱怨,國字的讀音及寫法一改再改,讓學生及家長不知所措。教育部表示年底前訂出最新版的一字多音審訂表,讓教科書業者、學校老師及學生參考。

教育部國語會執行秘書陳雪玉說,該部早在八十八年訂定統一國字讀法,民間業者據此編訂教科書,學校教學也以此為依據。國字讀音有聲韻學依據,許多民間約定俗成的發音是誤用,有必要改過來。

小四生媽媽 上網抱怨無所適從

「拼(ㄆㄧㄣ)命」與「拚(ㄆㄢˋ)命」、「牛仔(ㄗㄞˇ)褲」與「牛仔(ㄗˇ)褲」,有差別嗎?連官員就曾因跟讀小學的兒子爭論「拼命」或「拚命」哪個正確而吵架。這個官員用了幾十年的「拼命」,但當兒子拿出教科書證明「拚命」才是對的時,他整個人都傻了,兒子被他白K一頓。

陳雪玉說,「拼」是「湊合」的意思,一般人所說「拼命」是錯誤用法。正確是「拚命」,有「豁出生命」意思。

陳雪玉並表示,教育部八十八年訂定標準讀「牛仔(ㄗˇ)褲」,但廣東話將「仔」讀成「ㄗㄞˇ」,讀「牛仔(ㄗㄞˇ)褲」也是有依據,教育部將討論是否兩種讀法都可以。

許多常用發音是誤用 有必要改

陳雪玉指出,關於國字讀音,有些現在還是產生混淆,教育部將在五、六月間召開公聽會,聽取老師、學者意見;年底前訂出最新版的一字多音審訂表,讓教科書業者、學校老師及學生參考。

一名小四學生的媽媽最近上教育部網站抱怨,國字讀音及寫法一改再改,讓人無所適從。以「尾巴」為例,,一下念「ㄨㄟˇ ㄅㄚ」,一下念「一ˇ ㄅㄚ」,現在又改成讀「ㄨㄟˇ ㄅㄚ.」。全國教師會祕書長劉欽旭是國小老師,他說,國字讀音混淆,確實造成教學很大困擾。他在課堂上是教「拚命」,但生活上自己都是讀「拼命」。

教育部並指出,「教ㄩˋ」的「ㄩˋ」許多人習慣上半部「一點一橫底下類似ㄙˋ」,下半部是「月」,但這種寫法是錯的。「ㄩˋ」字標準字體取「育」,上面是「ㄊ」形、三畫,全字共七畫。

※ 拚命是正確用法,另外關連、關聯;定做、訂做這類字詞,也頗讓人覺得莫衷一是,大陸曾整理出「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可以參考。



◆ 「神」奇?!小三女生 擲筊問課業

自由時報

〔記者蔡文正、張秋聰、吳為恭/芬園報導〕彰化縣芬園鄉一名國小三年級小女生,母親因案入獄服刑中,一直由開設神壇的祖父母扶養;因祖父母不識字,一旦在家中遇到課業問題,她的祖母幾乎都要她向神明擲筊請示解決。雖然小女生在校課業維持中等,但縣府相關單位仍決定派員了解再進一步處理。

彰化警分局安山派出所所長林水源獲悉此事,昨天除了率員警前往王家致贈書桌、課外讀物,希望她能經常與派出所連繫外,也準備安排員警利用勤餘時間,前往王家輔導該名小女生的課業。

這名長得清秀的小女生,從二年前開始,返家課業遇到問題時,即遵照祖母的意思,向家中神明擲筊請示解決,加上她在校課業成績仍維持中等以上,以致未被發現。直到去年初,因小女生的母親吸毒被捕入獄後才被揭發,安山派出所所長及員警即陸續前往關懷、協助,小女生課業已逐漸進步。

她目前由祖父母負責扶養,祖父母開設神壇,求神者捐贈的香油錢是他們主要經濟來源。她的王姓祖母指出,因住家偏遠,沒有額外收入,因此無法像別的小朋友,把孫女送到附近的補習班補習。

王姓祖母說,二年多前,孫女有一次問她功課要如何寫,她因回答不出來,便叫孫女以擲筊方式問神明解決,沒想到孫女真的到神明前擲筊,且順利解決課業難題。後來孫女課業上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以擲筊方式向神明求救。

小女生天真的說,阿公、阿嬤都不識字,家裡沒有兄弟姊妹可查詢,加上阿嬤曾叫她去問神明,結果每次擲筊後,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因此她每次遇到課業難題時,只好向神明擲筊尋求解決。

學校校長指出,該名小女生因家境不佳,校方除早已對她實施免註冊費、每天義務課後輔導及托育等工作外,也不定期派教師前往她的家中探訪,讓她在課業及家居生活上無慮。縣府教育處表示,將派員了解此一個案;縣社會處說,小女生是否要進一步安置,須詳細了解後才能處理。



◆ 國境之南 被遺忘的邊緣人

■ 陳冠銘/北市(台灣青年智庫學會財務長) 2009-03-17 中國時報

三月初,筆者前進國境之南的恆春,展開兩周的志工之旅。在當地,我看見台灣角落的無助、資源不均的差距、經濟弱勢的悲哀。

隨著《海角七號》爆紅的恆春,不少外地人潮湧進,尋找電影中的特殊景點,但我卻看到在地一群弱勢人們,沒有希望、也看不見未來。恆春半島的五鄉一鎮都在全台三一九鄉鎮弱勢指標前三十名,其中滿洲鄉更是全台自殺率的第一名,也是低收入戶全台第四名的鄉鎮。

當地小孩每六個就有超過一個的單親家庭,要不就是由阿公、阿嬤扶養的隔代教養兒。此外,教育資源也極其缺乏,當地國中生很少有參考書,因為買一本書必須跑到屏東市區,來回一趟車費大概五百元,少有人有能力去負擔,長期下來,城鄉教育的差距逐漸拉大。

經這波經濟侵襲,使當地社會問題更顯複雜。許多出外工作的父母,無法繼續提供經濟來源,或一些年輕人找不到工作而回到恆春,這些都對經濟弱勢家庭雪上加霜。正當政府大談經濟政策、產業布局等,這群人永遠是被遺忘、漠視的,彷彿他們是被排除在台灣經濟發展之中。



◆ 南加州網路虛擬高中成立 預期未來快速發展

中央社 2009-03-17

(中央社記者褚盧生洛杉磯16日專電)美國南加州這個月最新開辦的第一所網路虛擬高中(i High)已經招收到16名學生上課,這些學生所屬的聖地牙哥聯合學區今天預測網路虛擬高中為一新趨勢,未來會快速發展。

聖地牙哥聯合學區(San Diego Unified SchoolDistrict)教育總監葛利爾(Terry Grier)說,網路虛擬高中將會是加州公立學校教育當中擴張最快的項目,因為網路學習的優點是它較一般到校學習的課程、時間在安排上更具有彈性。

他進一步解釋,入學的學生只需要在開學前一、兩週到校與老師見面,經過教務處認可後就不必再按時到校上課,可以透過網路虛擬教學在家中學習。

目前已通過註冊的16名學生,不但經由網路連結老師在課堂的講課內容,甚至體育課都必需認真以赴。另外,當地還有200名高中生採取部分時間到校上課、部分通過網路學習的雙軌並進方式。

由於網路學習具有更大彈性,學生也可以有更多依照自己方式的選擇,因此葛利爾預期網路虛擬高中將是公立學校教育中擴張最快的項目,估計10年內每名高中生將有四分之一的課程是經由網路虛擬教學來學習。

※ 數位學習或許提供了某種程度的機會。

fsj 提到...

愛心便當出局?經濟危機重創美人文教育

◆ 國中小營養午餐 將全面免費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 2009.03.18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在立院總質詢時,承諾今年九月或明年將全面實施「國中小學童免費營養午餐」政策。

質詢此一議題的立委蔡錦隆指出,這將可以鼓勵民眾生育,又可以照顧弱勢,預估將有兩百六十萬國中小學童受惠,每年經費預估為一百七十二億元。

蔡錦隆昨天質詢時表示,去年十月他就質詢過國中小學童免費營養午餐政策,劉揆先是答應,然後又說沒錢,但教育部長鄭瑞城今年二月竟然說教育部錢多到用不完;他認為要推動這項政策,好像不是錢的問題,是人的問題。

蔡錦隆說,彰化、台東、苗栗、新竹縣都已實施國中小學童免費營養午餐,這些縣市並不是非常富有;如果要全面實施,就要看劉揆的決心,否則還是會發生今年三月台北市重慶國中,有老師對學生說申請免費營養午餐已經過期,又說家長已有工作,最後學生還是吃不到營養午餐。

劉兆玄答詢時表示,政府九十八年度預算案中已編列十二億元,在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中的就學安全網計畫中再加碼十二億元,他保證凡是中低收入戶、失業或有突發狀況的家庭學童,經老師檢定,一定可以吃到免費營養午餐,如果還有學童吃不到,教育單位一定要糾正。

蔡錦隆不滿意劉揆的答案,他說,很多學生自尊心強,寧可餓肚子也不敢講,要求劉揆承諾全面實施這項政策,劉揆先表示會馬上邀集地方政府首長討論就學安全網計畫,看有哪些縣市可以先把差距補起來,「如果不,我們再來努力,一定達到委員所講的」。

在蔡錦隆一再追問下,劉揆說「全額補助的政策方向我是認同的」,蔡要求今年九月或明年全面實施這項政策,劉揆表示「我一定承諾」。

※ 延伸閱讀》

* 「想吃嗎?先繳錢」 便當業者字條羞辱國中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4795594.shtml



◆ 免費午餐 媽媽愛心便當從此出局了

【聯合報╱本報記者薛荷玉】 2009.03.18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有,也是災難!只因免費的大鍋飯,不吃白不吃,不管好不好,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免費午餐,「無價」的媽媽愛心便當也只能出局。

從國中到國小,並非每所學校都有中央廚房供應團膳,許多學生家長擔心外訂便當不衛生、營養不均衡,選擇自帶便當;政府若不論貧富,一律補助,不只是不符合公平正義,還會對媽媽愛心便當文化造成不良影響。

有立委擔心弱勢生接受補助會「受傷」,但只要執行方式夠細膩,並不需要改成全體補助來「防受傷」。接受幫助的弱勢生,知道自己受到政府、社會善心人士的幫助,也是好事,懷著感恩的心,長大後更懂得回饋;人人都有的免費午餐,反而易視為理所當然。

學校水電費不夠,燈都得少開兩盞,夏天風扇也沒錢開,四十年的老舊廁所不但沒得修,還要減少沖水次數,提升設備、師資,樣樣都需要錢,這時適合啟動不論貧富、全面提供免費午餐的政策嗎?

目前有廿四萬中小學生需營養午餐補助,這筆錢該花,就算政府沒錢,也要想辦法借錢、籌錢來支應;但撒錢補助另外二百卅八萬學生也吃免費餐,則另當別論,就算有錢,也不該這麼花!



◆ 缺錢 中道中學棒球隊 可能解散

自由時報 2009.03.18

校長︰苦撐 盼獲金援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成立10年,宜蘭縣私立中道中學棒球隊傳出可能解散!校長黃仁相坦言「學校撐得很辛苦」,希望尋求企業與公部門支持;縣長呂國華允諾協助學校找贊助企業,如果經費允許,縣府也可編列預算補助,他也不希望球隊解散。

青棒勁旅 今戰台灣盃

中道中學是國內青棒勁旅,去年就獲得「東高盃」冠軍、「關懷盃」第二名、全國青棒賽第七名;今天起在嘉義舉行的「台灣盃」棒球賽,中道以「種子隊」直接參加16強決賽。昨天出發前,到縣府接受縣長呂國華授旗,呂國華希望中道能為宜蘭棒球發展打下最好的基礎。

去年已停招1年級隊員

棒球隊總教練陸永茂卻帶來中道棒球隊可能解散的消息,棒球隊成員最多時有60人,因考量經費與管理問題,去年停招1年級新隊員,現在只剩27人;棒球隊1年經費要500萬元,學校董事會確實有解散棒球隊的考慮,他很擔心宜蘭縣就只有這麼一支青棒隊,解散了,以後要再組就難了,會影響棒運推動與發展。

校長黃仁相說,學校支撐棒球隊,多年來投入很多心力與資源,碰到的困難很多,撐得很辛苦,1年出去比賽的旅費就要100萬元,棒球隊需要更多層面的關心與支持,撐不下去怎麼辦?董事會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是否解散變數很大,目前只能說「還在努力中,希望努力的過程得到重視」。

縣長允協助找企業贊助

縣長呂國華說,縣府可協助找企業贊助,1家企業1年贊助10萬元應該不算多,10家1年就100萬元,縣府也可考慮編列經費補助,他不希望球隊走上解散之路;縣府教育處長呂健吉請學校提培訓計畫,體委會要振興棒球,看可否爭取到經費補助。



◆ 林博文專欄-經濟危機重創美人文教育

【林博文】2009-03-18 中國時報

人文教育原本就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十七世紀以來,哈佛(見左圖,該校畢業典禮一景/美聯社)、耶魯等常春藤盟校,伊利諾、密西根等中西部十個州大以及無數的中小型公私立學府,皆以培養學生能夠獨立思考、認識公民責任、具有推理能力和歷史知識為職責

美國經濟不景氣,各行各業皆受到衝擊,學術界和教育界亦不例外,其中又以大學和研究院的人文學科首當其衝,受創最巨。許多學校縮編英文系、文學系、政治系、歷史系、哲學系、語言系、藝術系和宗教系,剛從這些學科畢業的博士生找不到工作。不少學校凍結人文學科的人事,大刪經費。美國高等教育的人文學科教育,自七、八十年前經濟大恐慌以來,處境和前景從來沒有如此慘烈過。

人文教育原本就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十七世紀以來,哈佛、耶魯等常春藤盟校,伊利諾、密西根等中西部十個州大以及無數的中小型公私立學府,皆以培養學生能夠獨立思考、認識公民責任、具有推理能力和歷史知識為職責。讓大學生多懂一點文學、政治、音樂、哲學、歷史和國際常識,乃為高等教育的起碼作用與功能。畢竟,大學不是製造機器人的場所,而是培養有知識、有思考能力的知識人。

悲哀的是,在經濟危機下,大學人文學科已開始被漠視和踐踏。歐巴馬的數千億經濟紓困計畫雖包含振興教育經費,但許多公私立大學主管已表示人文學科分不到錢,即使有,也只是一杯羹而已。這批短視的教育與學術主管認為人文學科在經濟復甦中發生不了作用,不像理工學院或商學院那樣「有用」。他們甚至公開質疑:學歷史有什麼用?學文學和語言能找到事嗎?學藝術有飯吃嗎?《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瑪斯.傅立曼的母校布蘭代斯大學(波士頓附近,是所猶太大學),最近因財務困難,學校董事會私自決定出售一批大學藝術博物館珍藏的名畫和古董,並打算把藝術系關閉。消息傳出,輿論大譁,群相譴責,紐時甚至於社論痛批,但該校還是我行我素,寧可不要學校的文化靈魂,也不願在其它方面節衣縮食。

也有些教育專家認為人文學科的教育內容必須有所改變,不應再枯守象牙塔裡,而應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與經濟、科學教育相配合,而使主修人文學科的大學生畢業後有謀生能力。換句話說,從今以後儘量減少人文學科的傳統性質,而把一些「實用性」的知識傳授給人文學科的學生。不過,前哈佛大學校長波克(Derek Bok)並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強調人文學科就是要為大學生打好將來到各種不同研究院或專業學院(如醫、法學院)深造的基礎,這些基礎教育包括思考與分析能力、道德觀念和寫作技巧。耶魯法學院教授柯隆曼(Anthony T.Kronman)同意波克的看法,他說人文教育即是要探索「生命的意義」,而不是急功近利式的教育;人文教育在今天貪婪成性、華爾街充斥詐財之徒的社會,更顯重要。今後更需加強公民責任與道德訓練,以及重新檢視人的價值問題。

人文教育的精髓是培養一個知識人,為他(或她)奠定未來繼續求知和做人的根基。哥倫比亞大學美國研究計畫主任戴邦克(Andrew Delbanco)指出,歐巴馬就是人文教育培育出來的一個最明亮的例子,他在加州西方學院和哥大大學部主修歷史和政治,但在他成長過程中養成了堅持不懈的閱讀習慣,而使他終生受益不盡。他愛看文學作品和政治、歷史、傳記等非小說類著作,而他又關切黑人與民權問題以及個人責任問題,這些「養成教育」使他能夠在哈佛法學院當選〈法學評論〉社長兼總編輯,亦為他日後從政和入主白宮做好準備。柯林頓當年在喬治城大學也是主修歷史和政治,後來得了美國大學畢業生的至高榮譽羅茲學者獎學金負笈牛津大學。剛下台的布希憑藉「祖蔭」(legacy)進入耶魯,雖美其名曰主修歷史與政治,卻整天與啤酒為伍,聊天、談球賽並在兄弟會鬼混,養成教育不好,結果當了一個失敗的總統。國防部長蓋茲最近就說歐巴馬比布希更具分析能力。

儘管歐巴馬為人文教育的成果提供榜樣,但許多學者(包括柯隆曼)悲觀地表示,經濟不景氣對人文教育的打擊已難避免。即連素負盛名的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最近幾年已大幅刪減人文學科課程,有四分之一的大學生想選修一門文學和歷史,但因名額太少或未開課程而向隅。

人文教育受創,損失的是美國文化、社會和價值系統。下一任的美國人可能很少人會閱讀古希臘哲人的經典、中古文學作品和著名史著。美國不能僅靠機器人和華爾街來振興國力。

※ 也許人類已開始退化吧?

fsj 提到...

400個孩子的「陳爸」 失業推升志工潮

* 400個孩子的「陳爸」
* 金圕獎 要念「金圖書館獎」
* 一字多音 文化光榮 何須簡化
* 美主修電腦大學生激增
* 泰展開15年免費教育計畫
* 失業推升志工潮 施與受皆有福

◆ 400個孩子的「陳爸」

【中時電子報/陳南宗綜合報導】2009-03-19

人生中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容易,也許,擁有400個孩子的「陳爸」已經找到了。

原本只想做好兩個孩子的爸爸,靠著一把吉他,加上一間小小的書屋,45歲的陳俊朗變成台東知本社區400個孩子口中的「陳爸」。他設立書屋、組森巴鼓隊、小董事樂團、單車隊,甚至自編教材為孩子做課輔,一步一步地實踐他的「教育造鎮計畫」。

從沒有「程度門檻」的史地入手,只有高中學歷的陳俊朗使出渾身解數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自己付出時間、賠上心力,沒有「薪水」卻甘之如飴。

「書屋的任務是要教孩子從逆境中成長,走出和父母不一樣的人生路,」陳俊朗說。「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長大後才有能力組織一個健全的家庭;一個個健全的家庭,才能造就健康自主的社區。」

這就是「陳爸」的信念,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累積,孩子開始有了轉變,社區幫派氣焰收斂了,打架、吸毒問題也少了,慢慢地,多數社區居民從質疑轉而支持,越來越多人加入「伴讀」行列,最終,他的「飛翔在教室」教材編撰計畫,獲得2008年第五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100萬元的圓夢金,是金錢上實質的幫助,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肯定。

正如陳爸所言,所有的努力,只為了向孩子證明:「只要你願意,絕對可以做到!」



◆ 金圕獎 要念「金圖書館獎」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2009/03/19

教育部昨天頒發績優公共圖書館獎,還用罕見的異體字取名為「金圕獎」。圕為多音字,一個字卻有3個音,要讀成「圖書館」,但上台領獎、致詞的得獎人、貴賓,不是讀成「圖」,就是讀「書」,令教育部官員尷尬不己。

教育部最近才為尾巴念一ˇㄅㄚ或是ㄨㄟˇㄅㄚ˙?蛤蜊要念ㄍㄜˊㄌㄧˊ?癌要讀ㄞˊ或ㄧㄢˊ等一字多音,被小四家長批評造成學生困擾,昨天又突發奇想,用了比一字多音 (破音字)更難的多音字來為績優圖書館獎命名。

教育部強調,圕這個字雖然一般人看不懂,但圖書館界的人都知道。昨天頒獎的教育部長鄭瑞城昨天一開口就說,前一天晚上就預查了字典,知道要讀成「圖書館」,但因麥克風音量太小,底下又吵成一團,沒人聽清部長說了什麼。

接著上台領取獎的圖書館長,則把它念成了「團」(ㄊㄨㄢˊ),還有人念成「書」((ㄕㄨ),令強調圖書館界人士都識此字的教育部官員當場「破功」。

有受獎者表示,用「圕」字很有創意,但不易向別人解釋自己得了什麼獎,電腦打字也打不出來,的確有些困擾。部長鄭瑞城則表示,將成立專門小組檢討一字多音,並開公聽會,決定有些讀音是否從俗。

新聞辭典》圕

圕為多音字,又稱為符號字,讀為「圖書館」,意思也就是圖書館。由民國初年的圖書館學家杜定友所創,用意在縮短寫圖書館3個字的時間與空間;外圍一個囗,裡面有書,有「以圍牆把圖書圍起來」之意。

※ 這字我認得,但中文輸入法反倒是一堆化學名詞打不出來。相關報導:

* 鼓勵借書 地方圖書館奇招奏效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85067



◆ 一字多音 文化光榮 何須簡化

【聯合報╱簡立仁/大學教授(台北市)】 2009.03.19

教育部在民國七十四年召集國語一字多音審音小組,希望達成語音單純化、標準化之目的。這個目的,立意雖好,但實際上造成的困擾更多。

一字多音,是歷史累積的文化現象,文化的學習愈深入,愈不可能簡化,所以一字多音,其實是一個文化的光榮。

企圖簡化文字、讀音,這是貧窮戰亂階段,為了推廣教育的權宜手段。等到整個社會經濟發達、教育普及之後,人們自然就會朝著深化、繁化發展,並且看不起過於簡單的文化。歐洲文化往往對美國文化帶著這麼一點味道,可以理解。

大陸推行簡化字五十年,在我們看起來那是工農兵水準,對文化學術的傷害尤其嚴重,整體評估,絕對是弊大於利。

一字多音審訂表企圖簡化讀音,其情況與簡化字一樣,結果絕對是弊大於利。審訂音本來只適合國小至國中水準的人使用,後來無限上綱,弄得民怨沸騰。規定「滑稽」唸ㄏㄨㄚˊ ㄐㄧ,但是《史記.滑稽列傳》能讀「ㄏㄨㄚˊ ㄐㄧ列傳」嗎?規定「騎」只能讀ㄑㄧˊ ,但是古典詩「欲將輕騎逐」的「騎」能不管平仄,不讀「ㄐㄧˋ」嗎?規定「骰子」一定要讀「ㄊㄡˊ ㄗ˙ 」,但保證民間永遠說「ㄕㄞˇ ㄗ˙ 」,更不用說「仔仔」沒有人讀「ㄗˇ ㄗˇ 」...。

國語本來就是集合三千年歷史、數百種方言的綜合體,每一個時空的文化都能夠納入其中,企圖簡化,這個構想基本上就是不對的。

以行政力量去強迫簡化,吃力不討好,何必呢!

一字多音審訂表,廢了吧!



◆ 美主修電腦大學生激增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2009.03.19

自網路泡沫破滅以來,美國主修電腦的大學部學生首次激增,使得迫切需要工程人才的雇主,有了大旱望雲霓的感覺。

由大約200個大學電腦系組成的計算研究協會 (CRA)提出報告,顯示2007-08學年,北美主修電腦和工程系的新生比前一年增加8%,是2002年以來首次增加。

CRA成員也包括政府以及Google、微軟、IBM等民營科技公司的研究實驗室。其政府事務主管哈薩說,科技工作難找的感受已經消失,Web 2.0、iPhone、Facebook和YouTube等流行科技的魅力,也吸引更多青少年對電腦著迷,因此明年主修電腦和工程的學生應該還會增加。

馬里蘭大學電腦系副主賀林沃思說,許多原來考慮主修企管和財務的大學部學生,現在紛紛轉向電腦,更加助長這種趨勢。

這種激烈轉變應能化解科技業對美國沒有培養足夠電腦人才的隱憂。科技業即因此多年來不斷把低級程式設計工作外包給印度、中國和其他地方。

主修電腦和工程的學生激增,應該使因為合格的大學畢業生太少,職缺經常找不到適當人才的IBM和其他業者特別感到安慰。IBM軟體集團主管漢尼說,不僅科技公司,各種專業現在都需要資訊技巧以加強競爭。

美國總統歐巴馬推動的經濟振興計畫,特別強調資訊技能對建立智慧型能源網路、改善健保體系和擴大寬頻網路的重要性。事實上,研究結果顯示,美國有八成大學生認為隨著科技進展,科技專業人才的需求會愈來愈大。



◆ 泰展開15年免費教育計畫

中央社 2009-03-19

泰國政府今天開始實施15年免費教育計畫,180億泰銖(約合新台幣173億元)將分配給全泰國4萬所公私立學校,約有1180萬學生受惠,涵蓋範圍從幼稚園到高中。

泰國教育部長朱林(Jurin Laksanavisit)指出,免費教育計畫將讓泰國兒童與青年,有更好的受教機會,也能減輕數百萬家庭的負擔,同時有助於刺激經濟。

這些預算將協助幼稚園至高中的學生就學,也包括正規教育體系內外的職業學校。

朱林指出,約有1180萬學生能接受免費教育,這項政策涵蓋教育費、書籍、教育材料、制服與休閒活動。政府將負擔70%的學費,其餘由學生家長支付。

免費教育今天起實施,泰國各學校開始通知家長申請這筆教育費,校方在5月份開始的新學期前,也會為學生購買書籍。

朱林說,有些家境寬裕的學生不申請的費用,教育部將把這筆錢轉往協助偏遠地區的學童。



◆ 失業推升志工潮 施與受皆有福

【楊明暐/綜合報導】2009-03-19 中國時報

隨著失業率大增,許多丟了工作的人如今轉而投入慈善組織擔任志工。他們一方面行善,一方面獲取寶貴的工作經驗,而志工的增加,也讓資金短絀的非營利機構有更多人才可以選擇。

《華爾街日報》十八日報導,這一波失業潮讓慈善機構獲得一批學有專長的志工人員,而志工工作本身,也讓失業的專業人員能繼續發揮所長,並建立起人脈。

對某些人來說,投入志工行列甚至有可能在未來經濟好轉時,擁有新的事業。

「仁人家園」(Habitat for Humanity)是這波失業潮受惠的慈善機構之一。該組織人員表示,他們除了需要揮動鐵鎚的人,還需要經營管理、公關等各種人才。他們正利用這次機會告訴志工,「仁人家園」所做的不是只有蓋房子。

愛達荷州社區服務組織「寶藏谷聯合之道」志工部主任聶娃.蓋絲勒說,今年前來的志工學、經歷俱佳,不少還具備全球工作經驗。她說,有些人能力顯赫,「我們根本請不起。」

儘管志工人員大增,許多非營利機構仍飽受這波不景氣衝擊。今年元月一份針對二萬二千名捐款人所作調查顯示,一七.五%捐款人今年的捐款將會減少,三○%則尚未決定。

不過,失業人員的加入對慈善組織還是很有幫助。去年十二月被裁員的蓮恩.西頓原本從事開發管理工作,目前她分別在五個非營利機構服務,每周卅五小時。除了支持自己關心的善事,她也投入若干能強化技巧經驗的事,這有助於她日後找到新的職位。

蓮恩在保育組織「北國保護」(North Country Conservancy)的工作內容,包括設立一套募款計畫,負責撰寫和制定策略。她說,在一般職場,這種事是由主管負責,但慈善機構歡迎她提供協助。日後,這項經驗將寫入她的履歷表。

對某些人來說,志工工作也給了他們目標和歸屬感,進一步改善了他們對人生的態度。四十一歲的奧弗頓去年七月失業,心理受到很大衝擊。上個月他開始在「寶藏谷聯合之道」擔任志工,這段時間以來他感覺好多了。儘管沒賺半毛錢,他認為自己至少為這個世界做了一些好事。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台灣教育要贏在創意 大學生瘋運彩?

* 拚不過? 台灣教育要贏在創意
* 人體立牌教學 集美搞創意
* 高中生的閱讀世界 《讀家》揭祕
* 教媽媽識字幫家事 陳靜華逆境中奮發向上
* 上成人課程 網站檢索e點靈
* 大學生瘋運彩 地下簽賭輸百萬
* 迷運彩賭光學費 學子生活成問題

◆ 拚不過? 台灣教育要贏在創意

【聯合報╱陶儀芬/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台北市)】 2009.03.21

最近的棒球輸球、山寨訂單救股市、陸客血拚,讓台灣人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威脅」已經不僅是國境之外的飛彈、外交,而是近在身邊的個人生存競爭力問題。一時之間,朝野上下一片憂戚。

記得多年前一位到北大交流回來的學生告訴我,她在與北大同學朝夕相處的兩周中,確實感受到這些十三億人口中競爭出來的年輕人都比台大學生要有更強的拚鬥精神,但她對自己的競爭力擔心幾天後,悟出了一個道理:台灣學生優勢在我們的思考方式,在民主、多元的環境下產生的較具創意、較敢批判的獨立思考能力。當時,我對這個學生的自信與思考能力感到相當欣喜,也很同意她的看法。

多年來,在兩岸學術交流的過程以及許多與台商的訪談經驗中,我更加確信台灣一定要將其生存的利基從「拚鬥精神」逐漸轉化為「多元創意」,才能擺脫被中國大陸追得喘不過氣來的困境。如何孕育出「多元創意」的下一代呢?除了維持民主、開放的大環境,跟得上時代潮流的教育體制應該是最重要的。

從最近李家同教授所帶動的對國語教育的批判中,我們發現,目前台灣的教育體制,跟中國大陸沒有太鮮明的差別,根深蒂固的教育哲學仍是被動重於主動、背誦重於啟發、細節重於觀念,城鄉差距越來越大,課業負擔越來越重,學生人際溝通情緒控管能力越來越差。

雖然教改提高了入學方式與教材的多元性,但台灣政府的教育支出過低可能是整個體制跟不上時代潮流的最根本原因。根據教育部網站提供的資料,台灣在二○○七年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百分比是五點五,比不上以色列的八點四,美國的七點四,南韓的七點二,甚至泰國的六點八。

首先,教育經費過低導致偏遠地區師資與資源不足,各層級老師在專業上充電交流的機會太少。其次,一綱多本的政策看似自由化,但由於業者競爭激烈壓低成本考量,教科書編寫不夠專業用心,內容龐雜但啟發性不足,產生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但卻不見程度提升的窘境,需要教育當局投入資源,參考先進國家教材設計,全面重新檢討更新。再次,各級學校設施不夠,專門課任教師師資不足,學生多半還是以教室內聽講為主要學習形式,過分偏重智育,長期靜坐教室被動學習,與近年兒童近視、過動、憂鬱問題快速增加的驚人現象,都有密切相關性。

學校教育品質提升不能朝更多元、活潑、啟發的方向發展,全台焦慮的家長瘋狂地把小孩往補習班送,補課業、補升學、補才藝、補體育,甚至補EQ管理,造成補習班在教改之後反而倍增的奇怪現象。父母的這種「自力救濟」行為,不但埋葬了許多「快樂童年」,也大大強化了城鄉孩子的教育資源落差。

當對岸的溫家寶把「普九」教育改革看成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心時,我們政府在關心棒球與產業前,是不是更應想想如何花更多心力為孩子創造一個活潑快樂的學習環境,保持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對知識的熱情,長大之後真能以「多元創意」為他們競爭力來源。



◆ 人體立牌教學 集美搞創意

自由時報 2009.03.21

〔記者陳璟民/北縣報導〕台北縣三重市集美國小1年14班「1:1人體立牌」製作課程,學童分組且人人輪流當主角,組員替躺在大紙卡上的主角描繪軀體輪廓後,以畫、撕、剪、貼等方式完成人體立牌,從勞作中創意設計立牌造型,認識人體外部結構,創意教學一舉多得。

該班導師魏勝賢為幫助孩子有更多直覺式、自由創作、手眼協調練習等,最近實施「1:1人體立牌」教學活動,請學童事先蒐集廣告紙、資源回收紙張等,作為隨意塗鴉、手撕紙片而黏貼人體立牌的主材料。

全班30多位學童都會輪到當各組主角,人體立牌除了頭部多由主角自行設計、彩繪、撕貼,軀幹、四肢、衣著、鞋子等則是分工合作完成,每個人都像小小服裝設計師、化妝師一樣,有參與感及成就感。

魏勝賢說,學童作品往往呈現赤子情、潛意識或個性特質等,例如李佩杰平常沒穿裙子,但她在立牌上設計自己穿裙子的樣子,表現乖巧的文妤靜在立牌做了一個挖鼻孔的俏皮動作。

師生將做好的人體立牌黏在教室門外兩側牆壁上,宛如列隊歡迎來訪者的學童分身,其他班級的師生、家長都覺得很有趣。



◆ 高中生的閱讀世界 《讀家》揭祕

林欣誼/台北報導 2009.03.22 中國時報

「現在的青少年根本不讀書!」是許多家長的普遍心聲,然而,根據博客來「高中生書店」的銷售分析看來,這可能是個誤解,實情是,大多數的高中老師和家長,根本不知道青少年在讀什麼書!

去年各高中發給學生的閱讀書單上,古典文學《紅樓夢》、《水滸傳》與當代作家黃春明、余秋雨、朱天心等全在列,雖然意在提升文學素養,卻實在脫節冷門。老師們或許不知道,九把刀、御我和乙一,才是高中生的最新文學偶像。為了反映青少年需求、拉近師生間歧異,第一份針對中學生閱讀設計的報紙《讀家》,本周正式發行。

這份報紙由台北市教育局委託博客來網路書局企畫編輯,共兩大張,預計每月出刊。除去寒、暑假,一年發行六期,創刊號印製六千份,免費發送給全台四七○所高中職學校。

《讀家》主編、負責博客來「高中生書店」的陳勇君說,目前台灣書店和媒體,都沒有針對青少年設計的陳列和內容。他根據博客來網站上的銷售紀錄分析,目前高中生最愛的是小說,驚悚、奇幻類型尤其大受歡迎。去年最夯的本土作家是九把刀和御我,大陸《鬼吹燈》系列也躋身暢銷排行榜。翻譯小說如日本愛情小說《戀空》、美國暢銷書《暮光之城》,都在高中生圈內熱賣火紅。

《讀家》透過學校發送,但編輯方向不走「國文老師」的嚴肅教學路線,強調反映出高中生的流行與喜好,創刊號就邀請作家御我暢談奇幻小說。

※ 不過也該適時「引導」一下,讓青少年領略古典文學之美。



◆ 教媽媽識字幫家事 陳靜華逆境中奮發向上

中央社 2009-03-21

「媽媽不懂的字都是我教她的」,國小四年級學生陳靜華的媽媽是柬埔寨人,爸爸長年待在安養院,陳靜華不僅協助媽媽做家事,也幫忙照顧妹妹,逆境中奮發向上,自立自強。

彰化家扶中心今天舉行98年度自強兒童表揚活動,表揚10名在困境中仍自立自強、逆流而上的小朋友,其中包括在田中鎮明禮國小就讀四年級的陳靜華。

陳靜華的爸爸有失智症,又因為身體出問題,到醫院動手術切除胰臟,只能到療養院休養,陳靜華說「爸爸說的話我都聽不懂,我去看爸爸的時候,只知道爸爸認識我」,陳靜華的父親無法工作,家裡的經濟重擔於是落到遠從柬埔寨嫁到台灣來的媽媽身上。

身為外籍配偶,又只懂得幾個簡單的中文字,陳靜華的媽媽只能到家裡附近的工廠上班,下班後以及週末假日再去當臨時工,賺取微薄的收入。

媽媽的辛苦,乖巧的陳靜華都看在眼裡,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陳靜華早上幫忙做早餐,讓媽媽多睡一下,平時在家中,也幫忙年邁的祖母洗衣服、摺衣服、洗碗筷等。

「媽媽很多字看不懂或不會寫,都是我教媽媽的」,陳靜華的媽媽到住家附近的國小上識字班,不過所學的中文只有國小二年級的程度,有時上課看不懂的內容,念國小四年級的陳靜華就要充當小老師,教媽媽功課。

不僅要當媽媽的小老師,陳靜華有時也要當媽媽的左右手,陳靜華說,阿嬤不識字,媽媽看得懂的字又不多,家裡收到的帳單和信件都要她念給媽媽聽。

除了幫忙做家事之外,陳靜華在學校成績總是班上前幾名,口才不錯的陳靜華也常被老師指派參加學校的朗讀以及演講比賽,也代表班級參加書法比賽,考試或比賽成績不錯的陳靜華把獎狀帶回家,也是要她念獎狀的內容給媽媽聽,媽媽才知道自己的女兒在學校的表現不錯。

由於媽媽平時要工作,照顧妹妹的責任也落在陳靜華身上,妹妹功課不懂的地方或是要交美勞作品,陳靜華都會教妹妹,也會自己準備零錢,帶妹妹坐公車到婦幼中心參加活動,讓媽媽安心在工廠工作,沒有後顧之憂。

不論是當媽媽的小老師,或是幫忙做家事,乖巧的陳靜華絲毫沒有怨言,當被問到心裡有什麼願望時,陳靜華說,「爺爺已經走了,希望阿嬤的身體能好一點,能夠陪我、媽媽和妹妹」。



◆ 上成人課程 網站檢索e點靈

【聯合報╱記者吳佩玲/桃園報導】 2009.03.22

桃園縣不少公部門、鄉鎮市公所開辦許多成人教育學習課程,縣府教育處今年彙整所有開課資訊,建構「成人課程檢索網站」,民眾只要用鄉鎮市、課程、日期查詢,就可以檢索到符合自己需要的資訊,充實退休生活,或讓自己知識、常識更精進。

「成人課程檢索網站」的網址是:http://www.going-green99.com/adult,裡頭彙整桃園縣社區大學、樂齡中心、老人大學、新移民中心、補校、成人教育、部落大學、家庭教育中心與市民大學等多元課程。

網址是仿照google模式,讓民眾方便查詢,裡頭還附加開課單位的電話,讓民眾報名;還把各鄉鎮市市民大學、松柏大學、長青大學、新移民中心等網站也放入,可以直接連結。

例如蘆竹鄉「樂齡學習中心」還在外社國小開辦百合花培植班,邀請學校七十八歲的資深百合達人駱金標來教授如何培植花卉,這很契合許多退休人士的需求,而且也豐富小學生的花卉常識,只到輸入駱金標,他的相關課程在網站上都能查到。

駱金標家裡的後山山坡有大片百合花,每年清明時節,滿山花卉,外社國小的第一棵百合花還是駱金標種下的,他號召地方人士來擔任庭園志工,是國小第一任志工隊長。



◆ 大學生瘋運彩 地下簽賭輸百萬

自由時報 2009.03.22

〔記者許國楨/台中報導〕中部地區地下簽注站組頭透露,曾有一名大學生簽賭職棒輸了上百萬元無力償還,等到組頭找上門,從事營造商的父親才驚覺,為何每月給兒子3萬零用仍喊不夠,原來是深陷簽賭深淵無法自拔,感嘆萬分。

每月3萬零用不夠花

國內運動球類簽注,除了剛開跑的運彩,經營時間更久的地下簽注站依舊盛行,卻也衍生不少問題,由於電腦普及,賭客進入網站後,輸入密碼、帳號,再根據線上投注協議與規則及賠率,就可輸入下注金額,與莊家對賭輸贏。

組頭說,有一名大學生把帳戶借給友人簽賭職棒,未料友人輸了100多萬元後落跑,組頭要該名大學生負責,逼迫他簽下100多萬元本票,又洗劫家裡相關的財物才放人。

組頭上門嚇壞老爸

另一名大學生職棒簽賭玩了3、4個月,沒想到竟輸了150萬元,組頭登門拜訪,才發現欠債的賭客是學生身分,組頭要求對方家長負責,否則要找其子就讀的學校要錢;父親聽了大吃一驚,直說只是單純給兒子較多的零用錢,沒想到竟拿去簽賭,考量到兒子前途,討價還價後降到100萬,二話不說當面付清。

大學生簽注難拒絕

一名組頭說,基本上只要與莊家的輸贏金額來往清楚,組頭或代理商根本不會追究賭客身分,往往是因為賭客積欠賭債才會找上門,因此到底有多少大學生進行地下簽注,無法具體呈現,況且大學生已成年,就算知道是大學生簽注也無法拒絕。

目前美國職棒大聯盟雖然只是熱身賽,但地下簽注網站早開出賭盤供下注,不過許多組頭趨於保守,開始對賭客徵信,審慎評估財務狀況再提供網站帳號、密碼,且簽注額度也設限,從每星期輸贏對匯1次改為2至3天結算,減少賭客贏拿現金、輸的跑路等不必要困擾。



◆ 迷運彩賭光學費 學子生活成問題

記者洪美秀、蘇孟娟、黃文鍠/連線報導 2009.03.22 自由時報

不少大學生本身就是球類高手,運動之餘迷上觀看球賽,運動彩券上路後,運彩難免成為同儕間熱門話題,也躍躍欲試;然而十賭九輸,就有大學生把學費拿去下注,結果輸光光,生活都成問題。

喜歡球賽 迷上運彩

交大大二曾姓同學說,他會玩運彩主要是因為喜歡看美國大聯盟及美國NBA職籃,幾乎每個球隊特色及球員他都如數家珍,有次嘗試下注,第一次就輸了200多元;他不甘心,認真看比賽,再上網找運彩資料,第二次小贏500元,後來採固定下注,也有網路下注帳號,但每月會設停損點,輸2000元就不玩了。

台中市一名大四學生「小黑」每天玩運彩,最高曾一天賺2萬多元;「小黑」說,他很愛看美國職籃及職棒,上學期起嘗試買運動彩券,第一次買100元猜中3場球賽,一下贏回500元,覺得自己滿厲害的,之後就常買。

他說,最高紀錄是一口氣猜中8場球賽,投注100元贏回2萬多元,不過,也有運氣很「背」的時刻,曾一週輸了3、4000元;「小黑」強調,只是把研究球賽的興趣及心得藉由運彩展現成效,不因此荒廢學業,設限投注額,「這樣才不會賠掉自己」。

初嚐甜頭 越玩越大

新竹市金鑫旺運彩投注站老闆江基泰說,這次棒球經典賽不少人慘賠,有個清大研究生下注日本與韓國之役的勝分差,一次就輸掉5萬,幸好之前有小贏一些當資金,否則恐怕會舉債輟學;不過,去年10月7日及8日,店內就連續出現1000倍以上賠率的千倍達人,這名中華大學學生,花210元下注美國職籃,並玩串關投注,結果賠率34倍連闖2關,贏了十幾萬元,來店裡時走路都神氣。

清大陳姓學生說,運彩真的會使人沉迷,嚐過1、2次甜頭後,野心也跟著變大,但十賭九輸,到現在他已輸了2、3萬元,壓歲錢早輸光,連爸媽給的生活費都拿來玩,怕被家人罵,只能靠唸書及關電腦轉移焦點。

中華大學徐姓學生說,校內有同學玩運彩,竟將爸媽給的學費拿去下注,結果全賠下去了,現在只能申請學校助學貸款,還不敢讓家人知道。

江基泰說,他不建議大學生沉迷運彩,也會提醒大學生不要以大搏大,以小搏大是玩運彩基本概念,要像鴨子划水般,算盤打穩,才不會輸了錢又誤了學業。

※ 很難想像以後的離島。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趁早學英文? 好看的比賽看出籃球的希望

◆ 趁早學英文?鄭瑞城:不用一條鞭執行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 2009.03.23

小學生越早學英語反而造成容易放棄的反效果嗎?教育部長鄭瑞城表示,教育部不希望小孩子太早學習,從小三開始學習,是評估過認為適合的時機,但任何的學習都有差異,有些人可以早一點,有些人可能連小三都太早,需要更細緻的思考跟規畫,立法院教育委員會上午也通過決議,要求教育部重新檢討英語教育政策。

鄭瑞城上午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受訪時表示,教育部不希望小孩子太早學習,不僅是英文。現在規定由小三開始,是經過專家學者冗長討論得到的決議,認為小三開始應該是大家能夠接受的。但任何學習的事情都有差異,有些可以早一點,有些可能連小三都太早,可以再討論,已經請國教司司長針對大家關心的議題去了解、研議,哪些應該改善。

立委郭素春質詢時,鄭瑞城表示,回到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適性育才,有些小朋友小一開始應該沒問題,有些可能應該小五開始,需要更細緻的思考跟規畫,是否還要採行一條鞭。

鄭瑞城表示,有五個都會區的縣市,更提早讓小朋友在小一開始學英文,因為政府師資的部分是有規範的,這些縣市政府應該是有把握,才會讓學童提早學習。

教委會最後通過朝野連署提案,認為英語教育政策向下延伸至國小,因師資不足缺乏補救教學,導致許多小學生放棄,許多縣市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教學,缺乏合格師資,導致學生排斥放棄心態,降低孩童競爭力,要求教育部檢討英語教育政策,提供周延配套,讓學校擁有合格師資與補救教學課程。

※ 還要再實驗一次?

* 《教出英語力》學英文,怎麼學? - 天下童書
http://blog.yam.com/cwkids/article/10562173



◆ 偏鄉小孩 其實很愛講英文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張錦弘/台北報導】 2009.03.23

教育部統計,全台國小共有六千多位合格英語師資,但嚴重分配不均,都會區太多,偏鄉及離島則不足,目前另有五百三十位「非合格」英語教師在國小教英語。

位於新竹縣偏遠山區的五峰國小,連一位英語專業師資都沒有,三至六年級共四個班的英文,全都由年輕的代課老師孫怡芳負責。孫怡芳說,她教的小朋友沒有一個上過英語補習班,升上小三後,都由她從ABC教起,自感「責任重大」,她在李家同主持的博幼基金會協助下,每天給孩子聽十幾分鐘的英語,希望他們多聽、多接觸。

「原住民的小孩其實很喜歡講英文」孫怡芳說,「上次世界展望會的外國人來,孩子們圍著他們,用詞彙不多的英文,問著How are youWhat's your name」孫怡芳說,偏鄉的小朋友不會一開始就放棄英文,她也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但由於每周也只有一堂英語課,要背單字、又要學文法,孩子碰到考試總是很挫折。

嘉義市嘉北國小除了一位兼代行政職的正式英語教師外,三至六年級的四位英文老師全都是代課老師,其中之一的李姿瑩雖是英語科系畢業的合格教師,但也為每年都得從北到南考一次代課教師缺,覺得很不安心。而全國六千多位的合格英語教師中,有四分之一是代課老師。

李姿瑩教的是六年級英語,班上有上過英語補習班的學生,聽說能力都相當不錯,但也有些家境不好的學生,連廿六個字母都學不全,「看了很心疼。」她讓學生找談得來的五、六位同學編成一組,分組學習,英語都明顯有進步。

屏東縣多達五十所學校沒有專任英語老師,只能以每小時二百六十元的鐘點費聘代課老師。新竹縣也有二成、約廿所國小沒有合格英語教師,多為偏遠的尖石、五峰地區小學。



◆ 都會小孩學英文 也不少蜻蜓點水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09.03.23

學者觀察,小學生英語「雙峰現象」愈來愈嚴重,都會區一樣有人提前放棄英語,至少一兩成小學生需補救教學,但英語老師有的每周要教十一個班、廿二節課,心有餘而力不足。

台北市西湖國小英語老師孫文珮指出,不管哪個學習階段,不管英語、數學或自然,都會有學生放棄。她觀察,即使國小英語師資較充足的台北市,仍有少數學生放棄,尤其以四到六年級學生放棄的情況較嚴重,這些學生通常其他科目也不好,不見得都是經濟弱勢生。

她說,北市從小一開始教英語,但每周只上兩節共八十分鐘,只能蜻蜓點水,若下課後沒複習或補強,很快就忘記,尤其有些孩子開竅晚,更需要補救教學,否則容易失去自信。

不過,孫文珮指出,目前一名英語專科老師平均每周要教十個班、廿一節課,加上市區國小每班至少卅個人,很難照顧到所有學生,政府雖然編列預算執行「攜手計畫」,幫幾類弱勢生課後輔導,但不具強制力,政府需要更強力的作為搶救落後的學生。

「合格的國小英語老師反而想當導師,因為只教英文,太累了。」亞洲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張湘君感嘆,小學英語老師不只教的班級多、人數多、時數多,往往還要兼學校對外翻譯、各種英文比賽的指導老師等,外務繁多,教個兩三年很快就沒了熱情。

張湘君指出,根據她觀察,小學生英語需要補救教學的,可能不只一成,但英語老師心有餘而力不足,除因採大班制教學,更因帶的班級數太多,又非導師班,平時和學生互動少,無法一一釐清他們英語學不好的原因,讓補救教學更困難。

※ 其餘報導詳見原站



◆ 日本高中 道德教育當特色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日本千葉縣報導】2009/03/23

「毋意無必毋固無我」、「慈悲寬大自己反省」、「身口意一致盡責任」,日本麗澤高校的教室黑板上方,都會懸掛一塊以書法寫成的格言匾額。道德教育,是這所私立高中的招生特色。

麗澤高校校長竹政幸雄說,學校創辦人廣池千太郎認為道德「應該當作科學來研究」,所以在1935年成立「道德科學專攻塾」,是麗澤高校的前身,而道德教育就成為麗澤高校的教育重點。

麗澤高校的學生大部分住校,在宿舍中早晚都要誦讀道德格言;竹政幸雄指出,有許多家長就是因為麗澤重視道德教育而把子女送來就讀。麗澤高校的道德教學以儒家思想「論語」為主,綜合其他主要宗教的基本精神。竹政幸雄表示,前考試院院長、孔子第77代孫孔德成也曾經到麗澤參觀過4次。

「我們的道德課程不考試,重視的是生活實踐」,竹政幸雄指出,學校會讓學生每周以作文表達自己生活中對道德格言的體驗。他感嘆現代日本年輕人道德觀「比以前差很多」,「道德教育」應該是「教養的一部分」。

到麗澤高校參訪的雄中學生葉建寬覺得,學校推動道德教育「有點怪怪的」,讓他想到台灣中學的髮禁,所以他懷疑學生是不是能真心學習。松山高中學生梁德莎說,台灣的公民課都只是應付考試而已,不過她確實感覺到麗澤學生比較有規矩、重禮貌。



◆ 好看的比賽看出籃球的希望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3.23

今年高中籃球聯賽(HBL)特別好看,男女組連續幾場賽事結果都出人意外。男生組冠軍松山高中是首度奪冠,女生組則由成軍六年的普門高中拿下后座。好看的比賽後面,看到的是籃球的希望。

人們喜歡用「爆出冷門」形容比賽結果出乎意料。但爆出冷門的比賽,通常意味著默默努力的球隊快速進步和崛起,顯示球隊實力的重整,更象徵著背後結構力量的改變。就像台灣棒球連輸大陸兩次,顯示兩邊實力可能已經出現「死亡交叉」,原由可能是台灣棒球環境出了問題。

高中籃球聯賽出現群雄並起局面,新興球隊擊敗傳統強隊,意味著越來越多學校重視籃球運動。這十幾年的教育環境,讓各校能夠多元發展,因此即便像松山高中這樣的台北市明星高中,學生不再只會念書,運動場上也能大放異彩。而女生組的陽明高中靠著技巧,克服身高上的劣勢,一路擊敗勁敵,擠進第二名。成軍才六年的普門高中,更是靠著教練優異的指導和學生苦練, 一躍成為連戰連勝的勁旅。

其實,這次的HBL不但賽事好看,其間所展示出的若干核心價值也值得細細品味。像松山高中曾與冠軍擦身而過,今年反而不求而得。女生組陽明高中的拚鬥精神,贏得觀眾和媒體的敬佩。競技場上本是為了追求勝利,但這些球隊球員做好本分,只求打出自己最好的表現,反而能夠有好成績。而得獎的球員也都謙虛,強調團隊合作才是贏球的關鍵,在在讓人看到這些年輕學生的可愛和無窮的潛力,而這是另一種更可貴的教育。

由教育部主辦的HBL,歷史已經超過二十年,規模年年擴大,今年可以說high到最高點。只要政府繼續重視,具體增加預算提供支持,企業持續贊助,長久扎根的結果,未來很有機會再創佳績,在國際籃壇大放異彩。反觀棒球運動,國內各級棒球比賽已經不容易引起民眾關心,棒球人口在萎縮中。如果不從根救起,就算為國際比賽而組織「夢幻球隊」,真的就能讓台灣的棒球起死回生?看看籃球,再看看棒球,要如何「振興」一種運動,其實答案不難知道。發展體育要從根做起,主事者應有觀念上的覺悟。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升學增壓 年級越高體能越差

* 升學增壓 年級越高體能越差
* 體育課有借無還 學生大喊虐待
* 輕體育、愛上網 體能當然退步
* 唸書不快樂!逾三成學子 背債10~60萬
* 戛 認得幾個字

◆ 升學增壓 年級越高體能越差

【陳至中/台北報導】 2009-03-28 中國時報

教育部公布九十六學年度中小學體適能報告,二百多萬學生中,僅六五.三六%達到低標,且有年級越高、體能越差的趨勢。學者認為,體適能表現與運動觀念有關,小學還有學校逼著上體育課,國中、高中階段,升學壓力逐步加重,體育課時數遭壓縮,若沒有運動習慣,很容易鬆懈。

教育部推行體適能教育,八十八年起於各級學校施測,並逐步建立資料庫。九十六學年度初步統計,在八成約二一二萬學生的資料回收率下,全國學生僅六五.三六%的學生四項皆達最低合格標準。

四項體適能 高中生最差勁

值得重視的是,隨著年齡增長,通過率也漸漸下降。國小階段通過率為六六.○三%,國中為六六.九九%,到了高中則明顯下為六二.九九%,顯示台灣學生年級越高,體能表現卻越差。

彙整體適能資訊的中原大學體育室教師吳明城表示,體適能檢測包括立定跳遠、坐姿體前彎、仰臥起坐及心肺功能(八百公尺、一千六百公尺跑步)四項,代表學生的體能狀況。越高年級成績越差,推測原因是升學壓力沉重,壓縮學生運動健身的時間,才會有退步的現象。

九十六年各項相關數據教育部還在統計階段,但根據九十五年度分析資料,近十年我國學生的BMI(身體質量指數)有逐漸上升的趨勢,顯見學生過胖;而體適能四項除了跑步心肺功能外,其他皆呈現退步情形,與加拿大、日本、中國比較也並不出色,且年齡越高,差距越大。

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表示,中小學體育課程按規定為二至六節,不過通常年級越高、節數就越少。教育部正積極建立學生體適能資料庫,從小學一路追蹤至大學,除了方便自我管理,也可提供學校、各縣市制訂政策參考,最快今年九月就能建立管理機制。

教部:體適能將列甄選加分

另外,教育部還打算在全國各級學校體育教師中,培養七百六十個體適能指導員,協助學校進行準確檢測。還會加強補助體育性社團,目標是在全國中小學達到一百五十個社團。

除此之外,體適能列入高中入學甄選特別加分項目,去年有五十七所,估計明年起將超過一百所。但王俊權強調,該項目僅能「加分」不能「扣分」,家長不必過分擔心。



◆ 體育課有借無還 學生大喊虐待

【陳慶居、陳權欣、楊宗灝、鐘武達/連線報導】 2009-03-28 中國時報

體育課到哪裡去了?一名高二男生「阿歪」憤憤不平地說,他們正在「轉大人」,需要上體育課發洩多餘精力,但體育課每次被借後,有那一次還?學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不准向督學講,這和「虐待」有什麼兩樣?

家長陳來和說,他的兒子就讀小學,還不知道什麼是升學壓力,每天總是蹦蹦跳跳,運動量充足,但隔壁的一名國中二年級生,則是為了升學念書,放學後就都躲在房間裡,都變成「黃酸囝仔」,怎麼可能有好體能。

陳來和表示,台灣的教育,嘴巴雖然老是講著希望學生能夠「德、智、體、群、美」兼具,但事實上就只注重學生的課業成績及升學率,難怪學生年紀越大、體能就越差。

家裡也有國中生的張忠一說,不少國中學校為了衝升學率,經常都會舉辦校內的測驗考試,孩子擔心考不好,回到家連運動的時間都縮短,有的甚至乾脆就不做運動,他的孩子體能從國小到國中,明顯「沒有成長」。

不過,大部分縣市政府的教育處官員認為,國、高中學生體適能變差,固然和升學壓力有關,但也發現,學生在家裡熬夜玩網路,睡眠根本不足,導致最後沒有精神上體育課,父母、學生都要檢討。

桃園縣和新竹縣市政府教育處則調查發現,學生體適能普遍不佳,確實和升學壓力有絕大關係。尤其部分學生在補習、課後輔導後根本挪不出時間進行戶外活動,直接導致同學體能下降。

教育處官員說,儘管學校體育課並未發生挪用教學情形,大多數學生可能無心進行體能活動。加上回家念書時間有限,更壓縮同學運動空間。

在苗栗縣也有家長反映,少數都會地區的大型國民中小學,在考試前「借用」體育課加強複習各學科,平時則按表操課。縣教育處強烈要求各級學校都要遵循,尤其體育課,不能被挪作其他用途,一旦查獲挪用體育課,將依規定處分。



◆ 輕體育、愛上網 體能當然退步

【陳至中/台北報導】 2009-03-28 中國時報

台灣學生體適能表現差,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表示,我國教育「教育至上」,甚至把體育課拿來上國文、數學、英文,長久下來體能當然越來越差。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則認為,中小學體育教育過早分流,學校一味重視培訓「選手」而非大眾,是造成體育落後的關鍵原因。

全教會理事長吳忠泰批評,台灣學生在升學壓力、高上網率的情況下,放學後不是到補習班就是掛在電腦前,即使休假,也可能在玩電玩,這種生活型態,體適能退步可想而知。他說,以前籃球場常常看到三對三鬥牛賽,現在則出現不少「蚊子籃球場」,學生有時間就泡在電腦螢幕前,壓縮外出運動時間。

吳忠泰說,台灣教育界普遍以學科至上,只知道培養學生的閱讀、數理、英文等能力,「為了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畫『PISA』排名名列前茅而沾沾自喜,卻忽略逐漸退步的體適能。」他呼籲各級學校應落實體育教學,不要動不動就把體育課拿來上其他的課。

謝國清也認為,我國太重視學科成績,體育教育方面,中小學就聚焦於培養「選手」,將體能好的學生編入體育班「為校爭光」,其他人則著重於學業。而教育部與其急著全面推動營養午餐,不如把錢省下來,用於加強學生的體適能,「相比之下,這個重要多了!」

※ 或許最重要的原因是打工:



◆ 唸書不快樂!逾三成學子 背債10~60萬

自由時報 2009.03.29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今天是青年節,但青年學子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年紀輕輕卻不能快樂唸書,早早背了一身債,畢業後還要好幾年才能還清!

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有四成學生申請就學貸款,高中職與專科開始申請佔二成二,即使能順利上大學,也要開始打工償債,有超過三成學生背債達十到六十萬元。

申辦學貸 十年增加六十萬人

Yes123求職網經理洪雪珍指出,這項調查與教育部統計相當接近。根據教育部資料,九十六學年度與八十七學年度相較,十年來高中職以上學生總人數增加三十萬人,但申辦學貸人數增加六十萬人,成長速度遠高過學生人數的自然成長;有三成五學生申請助學貸款,申請人數更是十年前的四倍!

除申請貸款人數遽增外,洪雪珍分析,學貸也出現申辦年齡下降趨勢,不少十五、六歲高中生就開始「背債的人生」。

高中畢業 每月還銀行五千元

以教育部統計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為例,高中職申請人數為十七萬七千人,佔高中職學生總人數近兩成。若以高中三年貸款二十二萬元,一畢業每個月就要償還銀行近五千元,唸大學後,除要繼續貸款,勢必要打工才能償還高中時的欠債。

根據Yes123調查,六成六受訪者就學貸款總數在十萬元以下,但仍有三十二%貸了十至六十萬元。受訪者認為,平均要四年才能清償債務,三十二%預估要五年以上。申貸原因多為:不想依賴父母(三十七%)、學雜費太貴(三十四%)、家裡無法負擔(三十%)。

為了還債,有三成五學生選擇改唸夜間部或假日班,九成八須打工,每天平均打工六小時,甚至有一成一打工八小時以上,比在學校上課時間還多;也使得四十六%認為自己只是「半個學生」,甚至十七%覺得自己「更像打工族,不像學生」。

打工還債 日平均工作六小時

超過半數以上受訪者每月平均打工收入約一萬元,但仍有三成五認為,打工收入不夠用,只有三成七勉強還有剩;打工選項則以低技術門檻的服務業為主,第一名是餐廳服務生、外帶飲料店門市人員,其次依序是超商與速食店門市、發傳單DM、辦公室行政助理等。傳統的家教雖被認為最好賺,但只有六%學生做過。

這項調查是在三月進行網路問卷,主要針對十八到三十歲的求職者,共訪問三千四百三十二人。



◆ 戛 認得幾個字

張大春 2009.03.28 中國時報

我相信「縱貫線Super Band」的威力強大,影響可觀,說不定就從這一首〈亡命之徒〉開始...

我的部落格來了位網友,問我「該選哪家出版社、哪個版本的辭典才好。」我的答覆是:字典並沒有適用於一般人的版本,因為沒有所謂的一般人。會查字典而感到不能滿足的時候,就去換一本較大、較厚的字典。

以現況來說,會用到字典大多基於特定的目的。出版社的編輯桌上會放一本,以便查找連作者都會混淆的用字。我的一個編輯在多年前打電話糾正過我:「麻煩你以後寫稿注意一下:『裡面』的『裡』的部首『衣』字要放在左邊,不要拆開來寫在上下兩邊。」為了便於我記得,她還特別囑咐我:「衣服要放旁邊喲,不要頂頭上喲!」我問她為什麼,她的答覆是:「裡」字是正寫;「裏」字是俗寫。我還要爭辯,她卻說:「你可以去查字典──我桌上就有一本,我已經查過了。」她話裡的意思多少是想替我省點事。

近三十年過去,我從沒想到過自己也該查一查。雖然我已經在大學裡教寫散文,講到修辭的方法,不時還得動用文字學的見解,但凡碰上了「裡」字,我一律寫成「衣服放旁邊」。近年來我也在報紙上寫些教孩子認字的專欄、出版了《認得幾個字》的書,每逢這個字,依樣寫了,從來不曾親手查找過字典。日後改用電腦,寫「裡面」、「裡頭」、「屋裡」、「車裡」.... 連自用的輸入介面選字都會打出這個「衣服放旁邊」的「裡」字。

直到回答這網友問題的時候,我才翻了翻正中書局出版的《形音義綜合大字典》,發現字典所言與那編輯所言正好相反:「裏」才是正字,「裡」卻是俗體字。再跟孩子們說解這字的時候,我想我應該會如此說:「上衣下裳,本來就該穿在身上,放旁邊兒幹嘛?」

話說另一頭,縱貫線Super Band是一個非常棒的天團,計畫祇成軍一年,從台北出發,巡迴全中國之後再回到台北。據說這個團的第一首歌〈亡命之徒〉是四位成員聯手創作的,其中李宗盛自作詞的一段裡出現了「曳然而止」的字樣,乍聽之下,以為「曳然」是個新詞兒,作「牽引貌」、「飄搖或超越的情態」,經仔細推敲而知:並不是;因為這幾個意義和「而止」連不上。那麼「曳然而止」是甚麼意思呢?是「戛然而止」的誤寫。

本來一個錯別字無損於「縱貫線Super Band」天團的成就與聲名,但是由此可見,一知半解甚至不知不解地人云亦云似乎已經是絕大部分人用字遣詞的習慣;甚至連現當代的遊唱詩人──創作歌手──也不能自免了。其情如此:當我不明白自己說的是甚麼的時候,人們卻好像都明白我說的是甚麼,我也就跟著覺得我已經明白自己說了些甚麼。

「戛」這個字,在張宜那巴掌大的小字典裡就有,大字典裡的解釋更詳盡,原本指的是一種長柄的矛,矛尖分岔,略同於戟。之所以寫成這樣,是因為從「首」、從「戈」,上邊的「首」是省略的簡筆。由於是兵器,也有「考擊」、「輕打」的意思。在古語中,這個字發聲短促,大約吻合於敲擊兵刃所發出的聲音。所以到了唐、宋之時,白居易和蘇軾的文章裡面,就用以形容聲音,形容短音用「戛」、形容長音用「戛」,形容聲音忽然爆出而迅速停止也用「戛」。「戛」,一個在聲句中表現特出而具有收束性質的音。

不過,基於對文字長期演化趨勢的理解,我相信「縱貫線Super Band」的威力強大,影響可觀,說不定就從這一首〈亡命之徒〉開始,人們發現「曳然而止」比較好寫,也能夠表達一種「在蒙昧無知的狀態中模模糊糊消失」的感覺,那麼這個「曳然而止」說不定就此完全取代了「戛然而止」,成為一個新鑄而流傳廣遠的四字成語。

我們都有「不知不覺、居然用字」的時候,查字典的行為不知何時會「曳然而止」。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台灣學生 越大越不愛運動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09/03/30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日前發表文章,引述國外科學研究指出,「運動可以提升學習力」。但是教育部做的調查卻顯示,台灣學生越大越不愛動,以每周達到累積210分鐘運動量的目標來看,小學生平均達成率59%、國中生51%,高中生和大學生分別只有37%、32%。

教育部調查96學年度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結果顯示,七成二的小學生、六成三國中生、五成七的高中生喜歡上體育課,但約三分之一的學生抱怨體育課時間不夠。調查還發現,約有3.9%、100所小學,每周只上一堂體育課。

調查發現,學生的運動時間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近六成國小學生可保持每周210分鐘運動量,國中、高中階段因升學壓力,而分別遞減為五成一及三成七,但升到大學後更懶得動,只有三成二保持規律運動習慣。

學生運動習慣到了寒暑假變糟,就每周累積運動量應達210分鐘而言,小學生在上學期間的達成率約七成九,但寒暑假時,只有四成六小學生可達成,兩者落差達30%。

九年一貫課程規定健康與體育領域一周上課節數為3節,教育部建議體育課應上2節,但調查分析,全國仍有5%國中小未達此標準。高中部分則有台中縣、南投縣、基隆市、屏東縣、台南縣等五縣市體育課至少上2節體育課,而連江縣和台北市的高中體育課最不正常,分別有4.8%和4%每周只上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