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7

科學家:生物技術的潛力幾乎沒有開發

Biotechnology's potential barely exploited: scientists
http://www.physorg.com/news153825401.html

February 14th, 2009 by Jean-Louis Santini

(法新社)-- 科學家表示,新研究工具將使得生物技術蓬勃發展,那將開啟巨大的潛力,利用合成生物來治癒疾病以及發展對環境友善的燃料。

"如果你留心所有能與技術一起實踐的生物學,我們不過略懂皮毛罷了," Drew Endy 說,Stanford 大學生物工程助教授。

生物技術在過去 35 年的發展中已引介一些「很棒的應用」,尤其是生物工程藥物(bioengineered drugs)這個領域,Endy 在 AAAS 的年會中表示。

他表示,研究的進展正一日千里,而從頭建構 DNA 的工具亦具有「幾何級數般的改善」。

而且在基因定序的領域中,研究者從解讀某種簡單細菌的基因組到能夠將人類的基因組定序,也不過花了六年的時間。

去年,Venter Institute 的研究者從頭開始建構某種細菌的基因組,他提到。

"我打賭,我們將能建構一條人類的染色體,以及酵母的基因組," Endy 說,提供了一個六年的預測。"那聽起來有點瘋狂,因為那對工具而言是如指數般的改善。"

在此,政府或私人的參與均使這些基本工具更加合宜(relevant)。

"我們正主張一項全國性的合成生物學倡議,那將包含在一個路線圖某一部份中,使「建造遺傳物質、從頭構成 DNA 並將其組成基因與基因組」變得更好," Endy 說。

一個開放的技術平台,「於此,遺傳成份(genetic componentry)」均能提供給任何人想要創立生技公司的人利用」,對這個領域的進步至關緊要。

"下個月我們將公佈一項公眾協議,成為一種新的法律架構以共享標準的生物部件(biological parts)," Endy 說。

一個開放的平台能顯著減少發展新藥物所需時間與金錢,Jay Keasling 說,UCB 的生物化學工程教授。

Keasling 正利用某種微生物來製造低成本的抗瘧疾藥物以取代青蒿素( Artemisinin,譯註:亦可治療肺癆與癌症等疾病),那是一種基於植物的藥物,(瘧原蟲)對其抗藥性正在增加中,而且它面臨預期的供應短缺。

"我們預料在一到二年內,最佳化的製程將會完成,而此藥的製造將著手進行,不就之後就能將它交給在非洲人們使用," Keasling 說。

於此同時,Christina Smolke,Stanford 大學的生物工程助教授談到她正致力設計某種分子,在傳遞療效之前,能先進入細胞並分析細胞的狀態。

"我們的目標是利用我們免疫系統的自然能力,並在它們達不到我們想要它完成任務時,引進些微修飾,來製造更有效果的療法," 她說。

Smolke 表示,她希望能在未來五年內為青光眼癌症病患,將其技術轉移到智慧型細胞療法(intelligent cellular therapeutics)。

"那是一種相當樂觀的看法... 但到目前為止事情正進展迅速," 她說。

※ 相關報導:

* 天下為公的數位資料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7&f_SUB_ID=1058&f_ART_ID=176718

未來醫學突破關鍵:系統生物學
數位通訊技術協助釐清個人化治療途徑
新計算技術讓基因組的比對更加容易
基因組混搭地理學 洞悉生命與環境
人性機器的種子

基因療法治療有效對抗牙周病
UCLA 將人類 iPS 細胞再程式化為生殖株前驅細胞
siRNA+量子點=強力抑制蛋白生產
以毒攻毒 科學家發現毒菌可殺死胰臟癌細胞
導致抗體突變的酵素也以致癌基因為目標
世界癌症日 讓孩童遠離肥胖

10 則留言:

fsj 提到...

注射胚胎幹細胞 罕病童長腦瘤

自由時報 2009.02.19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以色列最新研究發現,幹細胞治療在某些病患身上可能會引發腫瘤。一名現年十七歲的以國少年,由於罹患罕見致命疾病「共濟失調微血管擴張症候群(A-T)」,父母曾三度帶他前往俄羅斯接受胚胎幹細胞注射,結果病情不但沒好轉,腦部及脊髓還長出腫瘤。

A-T症是兒童時期發生的小腦運動失調症,在三到六歲發病後會慢慢失去運動能力;同時,由於免疫失調,患者會經常感染、也較易出現癌症,美國的發生率約為四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台灣已將A-T症列為罕見疾病。

專家指出,幹細胞治療雖然潛力無窮,但不該貿然進行無法控制的療程;此外,腦部本來就是高風險部位,更何況A-T患者免疫力本來就比較低,加上幹細胞品質無法確定,患者及家屬「不該把細胞當吃藥」,「它們有太多可能出錯的變數」。

源頭證實是移植幹細胞

這名少年最早是在二○○一年、九歲時接受第一次治療,分別注射胚胎神經幹細胞進入腦部及脊髓液;其後又在十歲及十二歲時接受注射。當少年在十三歲返回以國時,他的A-T症狀已經惡化到必須坐輪椅,而在他抱怨經常頭痛之後,醫生在腦部及脊椎神經各發現一顆腫瘤。

特拉維夫「希巴醫學中心(SMC)」在分析後發現,兩顆腫瘤雖然都是良性、發展緩慢的腫瘤,但腦部那一顆的位置卻正是當年接受注射的位置。而分析少年十四歲時取出的脊椎腫瘤,發現腫瘤就是源自於移植的幹細胞。

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的報告指出,腫瘤細胞具女性遺傳特徵,還有兩份正常、但異變會引發A-T的基因,因此源頭應該就是移植的幹細胞。專家認為,少年的抵抗力弱,外來幹細胞反而可能引發腫瘤。

※ 相關報導:

* Case Report Of A Brain And Spinal Tumor Following Human Fetal Stem Cell Therapy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9/02/090217212253.htm

* Donor-Derived Brain Tumor Following 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an Ataxia Telangiectasia Patient
http://dx.doi.org/10.1371/journal.pmed.1000029
Ninette Amariglio, Abraham Hirshberg, Bernd W. Scheithauer,
Yoram Cohen, Ron Loewenthal, Luba Trakhtenbrot, Nurit Paz,
Maya Koren-Michowitz, Dalia Waldman, Leonor Leider-Trejo,
Amos Toren, Shlomi Constantini, Gideon Rechavi
PLoS Med 6(2): e1000029, Published: February 17, 2009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0029



◆ ITB新療法 改善重度腦麻痺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09.02.19

「以前整個身體感覺像被五花大綁,但在手術後,身體變輕鬆了」,唸國一的吳研嘉本是重度腦性麻痺兒,說話斷斷續續,接受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後,昨天以流利的字句,感謝醫師照護。

看到女兒和從前判若兩人,吳媽媽笑中帶淚,她說,嘉嘉是早產兒,出生體重只有1,120公克,醫師宣布她合併腦性麻痺。由於重度腦性麻痺,嘉嘉不僅無法站立走路,連坐都坐不穩,全身必須以輔助支架固定,日常生活作息都要旁人協助,吳媽媽變成嘉嘉左右手。隨著嘉嘉長大,因腦性麻痺伴隨的肌肉痙攣,身體更加僵硬,「形同一隻煮熟的蝦子般蜷曲」,而且疼痛難耐,口服抗痙攣藥物也無法改善。

去年夏天,吳媽媽從台北榮總神經復健科主任楊翠芬口中得知有新療法,讓母子重燃起一絲希望。楊翠芬表示,透過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ITB),每小時把抗痙攣藥物微量注射到脊髓腔,由於不經過全身循環,可降低副作用,藥量也只有口服千分之一,目前全球有8萬人使用。

進行手術的北榮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劉康渡指出,經由X光定位,把輸注藥物的導管放入患者胸椎之間,另一個可調控藥物的幫浦則埋在前胸皮下,它可不斷把抗痙攣藥Baclofen直接打到脊椎腔內。

以嘉嘉為例,經過ITB療法後,她的肌肉張力、疼痛指數都明顯改善,口齒也變得清晰。楊翠芬和劉康渡表示,脊髓損傷、腦損傷或中風所出現的肌肉痙攣,ITB療法也適用,迄今已完成8例,有的患者術後說是「難得一次的好眠」。

不過,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最大的限制是器材昂貴,一個單價在40幾萬元,健保不給付,而且抗痙攣藥Baclofen注射液又需向衛生署申請專案進口,病患負擔不小。吳媽媽說: 「為了孩子將來,只好咬牙苦撐了」。

※ 或許有更好的藥物傳遞方法。

fsj 提到...

中研院:抗凝血劑 依基因精準抓劑量

◆ 中研院研究》抗凝血劑 依基因精準抓劑量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2009.02.20

未來使用口服抗凝血劑「華法林」時,不必再為劑量頭痛了。中央研究院國家基因體鑑定中心參與的一項國際鉅型研究計畫,發展出「華法林」劑量公式,可依病人的基因型,精確算出藥量,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有效預防心臟病或中風。

這項研究是由國科會基因體國家型計畫經費支持,中研院、長庚醫院等單位參與,研究成果獲刊登於醫學界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昨天全球同步發表。

中研院生醫所所長陳垣崇說,未來會在台灣進行「華法林」劑量公式的大型臨床試驗,從臨床治療上驗證公式的準確性,預計最快一年半後可以完成,屆時就能應用於臨床治療。

中研院基因體鑑定中心研究助技師李明達指出,華法林是目前世界上最被廣泛使用的口服抗凝血劑,可以用來預防深部靜脈栓塞、肺栓塞、缺血性冠狀動脈症狀。在台灣保守估算,每年約有三萬人,使用超過一千萬顆華法林。

他指出,華法林劑量很難掌控,且每個人的差異很大,劑量過多可能造成中風;過少會造成血栓塞。醫師多半只能按照病人的年紀、身高體重及經驗等判斷。

二○○五年陳垣崇帶領的團隊發現人體VKORC1基因上的基因型差異,影響人體對「華法林」劑量的需求,不知是否能運用在所有種族的人身上。

因此九國廿一個團隊展開合作研究,觀察五千七百位固定服「華法林」藥物的不同種族病患的醫療效果,先鑑定患者的基因型,再加上身高、體重、年齡等,發展出計算公式,可以精確預測適當劑量。

李明達說,中研院發展出快速基因型鑑定的套件,用現有的設備就能在三點五小時檢出患者的基因型。未來劑量公式也將網頁化,只要填進相關資訊與基因型,五秒內就能算出劑量。他指出,有這套公式,不僅能減少劑量不準造成的不良反應,更能提升治療品質,患者不必為了調藥到往返醫院,往個人化醫療再邁進一步。



◆ 對手變夥伴 跨種族研究成功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2009.02.20

原本的競爭對手,卻結合成為無私的國際研究團隊。中央研究院國家基因體鑑定中心參與的抗凝血劑「華法林」藥物基因體研究,九個國家廿一個研究團隊共同合作,發展出的精確藥劑用量預測公式,將完全開放自由使用。

帶領台灣團隊的中研院院士陳垣崇指出,中研院負責這項研究計畫中的基因型鑑定品管,百分之十的DNA檢體最後要送到中研院的基因體鑑定中心驗證,過去都是亞洲送到歐美,這個研究證明台灣的基因鑑定已經獲得肯定。

華法林的劑量具有很大的人種差異,美國做的都是白人或黑人,台灣做的是亞洲人,很少進行跨種族的研究。

陳垣崇說,一開始大家都各做各的,有了基因型,卻不知如何應用,不知如何告訴臨床的醫師,也不知是否可以應用在所有種族的病人身上。因此原本是競爭對手的研究團隊,決定合作,進行大量跨種族樣本研究。

包括巴西、以色列、日本、南韓、新加坡、瑞典、英國、美國和台灣成立「國際華法林藥物遺傳學協會」,致力研究增進對華法林的了解,建立全球統一的華法林藥物遺傳相關性資料庫。

陳垣崇說,這是非常成功的國際合作案例,大家不簽約,說好要做就把資料放在一起以「國際華法林藥物遺傳學協會」為名發表論文,論文最後將研究團隊以英文名稱字母順序排列,中研院是A開頭,正好排在第一個。

參與論文撰寫的基因體鑑定中心研究助技師李明達博士,常熬夜與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開國際會議,他說,這樣研究模式建立好很的典範,也開啟其他相關研究之門。

※ 相關報導:

* Estimation of the Warfarin Dose with Clinical and Pharmacogenetic Data
http://content.nejm.org/cgi/content/abstract/360/8/753
The International Warfarin Pharmacogenetics Consortium
NEJM Volume 360:753-764, February 19, 2009, Number 8

fsj 提到...

紡織創新研發與醫療異業結合 創造倍數商機

中央社 2009-02-28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28日電)擁有優質技術和行銷能力的紡織業遇到經濟大衰退,跌得鼻青臉腫,但有業者從創新研發上下功夫,同時結合醫療業,不但商機倍數成長,創造出一片藍海,還迫使國際大廠上門求和。

台灣紡織業面對經濟大衰退,不知何時景氣復甦,除非口袋夠深,否則會經營得非常辛苦。

放眼經濟復甦後,如何擺脫傳統紡織業的微利現觔,利用傳統優質技術與既有的行銷能力和通路為基礎,以創新研發的方法與異業結合,最終目的在於創造藍海,成為紡織業現階段非常重要的課題。

工研院IEK 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黃彥臻表示,2008年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產值較2007年成長3.9%,出口值較2007年成長6.5%,即使在金融風暴肆虐的第四季,出口值仍有新台幣83億元,較2007年同期成長7.8%。

黃彥臻分析,台灣醫療器材出口主力包括電動代步車、血糖計及試紙、隱形眼鏡等,產業鏈結構成熟。這些主力產品訂單來源「不易受景氣波動影響」。

另外,在全球消費緊縮情況下,能提供品質穩定且價格較低廉的二線產品、耗材,反而是台灣醫療器材擴張全球市占的一個機會,後續發展值得關切。

醫療器材、耗材,與生命安全、健康保障息息相關,任誰都不敢大意,而且「不受景氣影響」;因此,紡織業可強化與醫療體系結合,更能走出另一片天。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分析師徐翊庭研究,台灣2007年醫療紡織品出口,以敷料產品佔 68%最高,僅新台幣4.49億元,其次為外科膠帶產品佔23%。

其中,敷料產品範圍包括一般功能性敷料(如生物相容性敷料、濕潤性傷口癒合產品等)、粘敷料及具有粘層的物品等(如藥用敷材、貼布等)。

創傷敷材(wound dressing)產品依用途分為敷料、縫合材料、紗布、繃帶及外科膠帶等。其中,低階技術產品面對中國、東南亞等國的興起,業者已轉移生產重心至他國,台灣則保有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競爭優勢。

依產品趨勢顯示,未來創傷敷材會朝向更高階的產品線發展 (如特殊性敷料及縫合材料等)。

徐翊庭根據出口值的多寡來評比產品競爭優勢的「顯示比較利益指數」(RCA)發現,敷料產品以日本的RCA指數最高,從2000年至2007年不斷上升,確立敷料產品出口大國地位,其次是美國。

至於台灣則呈平穩趨勢,RCA介於0.28至0.77間;不過,要注意中國的技術正開始急起直追,其他歐盟和韓國等出口競爭力稍低。

縫合材料則以歐盟及美國的RCA指數最高,介於0.47至0.82間;至於台灣、日本、中國、南韓的RCA值差異不大,約介於0.0007到0.12之間。

紡織研究所企劃處協理兼產品部主任陳宏恩表示,紡織所正扮演紡織業和醫療體系間的策略聯盟中介角色;多年下來,紡織所獲取的經驗顯示,醫療體系有固定的標準流程 (SOP),不易改變醫療用品的大小、形狀等,但卻非常歡迎採用新材質,提昇醫療效果。

陳宏恩舉例,彈性敷材 (含藥物)非常適合身體需要活動處受傷部位 (例如關節),台灣過去沒有這類產品,日本進口貨一片逾新台幣百元,但紡織所研發以超便宜 (一片成本2、3角)的不織布做成彈性敷材,目前正在大量推廣中。

另一項研發成功案例是加強貼布藥效的熱度,讓藥效貫穿經皮吸收 (經脈、皮膚吸收)以提高療效,目前正準備商業生產。

陳宏恩透露,紡織所輔導國內一家生產普通膠帶的傳統家庭工廠,改採所內研發的透氣不織布、親和性膠取代傳統膠帶,完全不需改變生產流程和機器設備。

這家小廠的透氣醫療膠帶外銷日本,把一家美國著名上市大公司產品打得一敗塗地,迫使這家美國公司找上這家小工廠,美方一開口便說,「我要把你工廠所有的產品全部買下來」,最後這家小工廠有條件答應幫忙做代工,並藉由這家美國公司的通路行銷全球,如今家庭工廠已經換成「超大廠房」。

這家小工廠接受紡織所的市場行銷輔導,利用中東國家厭惡歐美干預當地政治,因此拒用歐美產品的意識形態,透氣醫療膠帶在中東賣到翻。

陳宏恩透露,另一家同樣接受紡織所輔導的家庭式口罩工廠,利用SARS期間政府大量需要特殊口罩的機會,生產內外多達 4層的高附加價值防水、透氣、殺菌口罩;如今家庭工廠也已經轉成大工廠,專司生產醫療用口罩,利潤相當不錯。

陳宏恩說,紡織所正輔導幾家紡織廠生產特殊濾材,以及電子業無塵室專用濾材,設法讓紡織業創造市場差異化,除技術革新外,更要跨行研發、服務,才能擺脫傳統紡織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主張未來10年每年新增650億美元醫療預算,並預計讓全美4600萬無醫療保險的民眾都能獲得保險,未來政策若實際推動,將提升醫療器材整體市場規模,這對紡織業來說是一大片藍海,更值得思考運用各種方法與醫療業異業結合,創造數以倍計的利潤。

fsj 提到...

屏東發展生技 三管齊下

【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屏東報導】 2009.03.02

屏東農業生技園區積極催生科技中草藥、動物疫苗、觀賞魚及水產種苗等三大基幹產業,屏東農業生技園區主任陳建斌說,民國99年底前將引進30家中草藥生技廠,搶攻全球一年逾600億美元市場。

陳建斌表示,目前有59家已進駐或核准設廠的生技業者,大致上區分為植物種苗、科技中草藥、動物用疫苗、種畜禽與無特定病源動物產品、水產種苗及養殖產品、生物性肥料、農藥、動植物病蟲害檢定試劑,以及農業生物技術服務等項目。

他說,透過現有資源條件的優劣勢分析,已選出三大基幹產業,做為該園區重點發展方向。首先是科技中草藥將建構成產業鏈;迄今已招募利用中草藥生產健康食品、化妝保養品及飼料添加物的業者,合計有18家,計劃在99年底前引進30家相關廠商,形成產業聚落規模。

未來將協助各廠商與農民團體契作,成為業界的衛星農場,並導入GAP中草藥原料生產體系,以自產的中草藥,搶攻全球一年逾600億美元的消費市場。

該園區同時鎖定觀賞魚及水產種苗做為新外銷主力產業。陳建斌說,已規劃成立外銷觀賞魚及水產種苗研發產銷、物流中心,預計99年動工,採蓄養、檢疫、包裝、出口一條龍的做法,讓現有傳統養殖業者轉型,提高附加經濟效益。

陳建斌表示,推動動物疫苗產業外銷專區也是重點項目,除正打造的第三期廠房將做為相關業者專用外,並將結合國際大廠的品牌及通路,開拓亞洲市場,預估一年可以增加20億元外銷產值。



◆ 33家廠商 年底進駐屏東農業生技園區

【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屏東報導】 2009.03.02

屏東農業生技園區在不景氣當時,更加緊趕工興建第二、第三期廠房,園區籌備處表示,原訂明年第一季完工的廠房設施,可望提前在今年底完成,以滿足33家生技廠商進駐設廠的需求。

據了解,該園區去年區內廠商營業額約6億元,生技相關廠商進駐後,估計可推升年營業額至30億元、成長四倍;未來五年內更上看180億元。

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籌備處主任陳建斌表示,第一期廠房設施在前年7月就已滿額,14家生技廠商進駐營運後,該處於去年9月展開全球最大的單一農業生技廠房打造,興建總地板面積1.4萬坪的標準廠房,依據原先規劃,該工程預定明年3月完工。

而做為動物疫苗專區的第三期擴廠計畫,則將於下個月開工,將興建一座面積2,200坪的廠房,預定明年2月完成。

陳建斌指出,由於獲准入區的生寶生技等33家廠商希望能儘速進駐,籌備處已調整施工進度,希望在今年底提前完工,釋出廠房供業者營運。

陳建斌說,加上租地自建的六家廠商,該園區現有20家業者,共計聘用400名員工,去年總營業額6億元;二、三期廠房完成進駐後,可再增加800名以上員工,屆時一年營業額可望提高至30億元。

屏東農業生技園區設定的長期招商目標是,在103年底前達成進駐企業數120家,年產值提高至180億元。

fsj 提到...

生技起飛 鑽石方案啟動將募集600億基金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 2009.03.26

行政院會上午正式啟動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未來將成立600億元規模的生技創投基金(Biotechnology Venture Capital, BVC),初期先募資100億元,由行政院國發基金出資40%、民間投資60%,以強化生技產業價值鏈的研發角色、推動整合型育成機制,以及成立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並建構與國際銜接的醫藥環境。

負責這項計畫的政務委員張進福指出,將會組成專業團隊、管顧公司,投資國內外高獲利潛力的案源,預計四年內讓生技產值倍增,並儘快發展成為兆元產業。

為導引我國製藥、醫療器材所累積的學術研究成果和人才資源,行政院長劉兆玄表示,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是強化產業價值鏈第二棒,也就是產業化研發的角色,以補足當前缺口,向前銜接優質的基礎研究、向後攻佔商品化、產業化的灘頭堡。

張進福表示,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要強化法人研究機構,像是生技中心、工研院等產業化研發的能量,包括藥品開發的轉譯研究,以及醫療器材的開發,讓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累積的上游成果,推進至臨床試驗階段。

張進福指出,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透過設置具備豐富生技醫療實戰經驗的選題專家,協助尋找生技產業發展的利基,善用國內外人力資源,以持續強化國內生技醫療產業的核心能力、吸引國內外資源投入,迅速累積我國生技產業發展的能量。

張進福指出,由政府與民間資金共同合作組成生技創投基金,由政府來前導,引進民間投資,將可達到分階段、分攤風險的功能。



◆ 再創一個台積電》十項產品 進攻市場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9.03.26

行政院積極推動生技產業,要讓台灣的生醫界成為下一個台積電、下一個聯電;首先成立生技創投基金,擇定有潛力發展的十項產品,協助進攻國際市場。例如,中研院院士陳垣崇研發的試劑、双美公司從雞冠淬取的膠原蛋白、東洋公司的小紅莓微脂體等產品,都是國人之光,都是值得推薦的產品。

衛生署長葉金川指出,政府與民間集資600億元,成立育成中心,一年擇定10個有潛力的目標,標的產品可能包括疫苗、醫材、生材等產品,協助這些潛力產品順利上市,成為生醫產業的火車頭。

除要發掘「璞玉」之外,衛生署藥政處副處長劉麗玲說,也將建構國內與國際法規環境接軌。她指出,新藥、新劑型、新使用方法、新適應症等產品上市之前,需要完整的臨床實驗,若是國內與國外法規不同,業者產品輸出前,所有實驗得重新做一次,不僅延宕上市時間,也有沉重的資金募集壓力。

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執行長陳恆德說,對於國內廠商而言,資金募集不易,就算有好的創意,還是可能夭折,今年就有三家輔導的產品中途喊卡,非常可惜。

陳恆德說,國內有很多潛力產品,他輕易就可以數出好幾個。例如,過去病患使用卡巴氮平類藥物後,可能發生極度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全身皮膚潰爛,如同被火燒過的史蒂文生症候群,中研院院士陳垣崇發明體外基因檢驗試劑,可以提前找出危險族群,避免慘劇發生。

如今試劑已經委託世基公司上市,已經取得歐盟認證,正準備向美提出申請。陳恆德說,此試劑上市後,潛力無可限量,絕對有上億的產值。

又例如,双美公司研發的膠原蛋白,可以從雞冠中淬取,不僅來源便宜,也沒有過去從牛隻皮膚淬取,所隱藏的狂牛症危機,也非常被看好。東洋公司研發的小紅苺微脂體抗癌劑型,也被視為超級明星產品。

不過,葉金川也說,新藥研發是漫漫長路,成果不會一蹴可幾;但卻充滿爆發力,能發揮大產能。

fsj 提到...

社論-台灣生技產業 值得期待

【本報訊】 2009-03-29 中國時報

日前,行政院院會通過生物技術產業的行動方案,提出了一套長達十年的集資、改造、協調、推動計畫。這套生技產業推動方案,在數天前就已陸續在媒體放出風聲,廿六日正式在行政院會通過,也為半年來沉溺在短期救急措施的當前政治局面注入一劑長期藥方,毋寧是一件好事。我們認為,在金融海嘯重創台灣經濟之際,其實正是冷靜思考現勢、布局產業未來的大好時機;而行政院將重點放在生物科技,也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值得做進一步分析。

這一次百年罕見的經濟蕭條規模浩大,全世界各國幾乎無一倖免。但是相對而言,大家都發現「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受傷較輕,其中印度與中國甚至還能維持可觀的經濟成長。金磚四國都是大國,其人口多、面積大、內需量頗為可觀,多少能抵銷來自歐美的外來不利衝擊。反觀台灣、新加坡等東南亞小國,由於內需量實在太小,而平時又未注意產業與地區的風險分散,故一旦主要出口地美國的購買力不振,台灣太過集中的電子、電機、光學面板等出口產業就難以為繼。

日前,在一次會議中政府高層要求財經部會思考如何將倚重出口的經濟結構轉換為倚重內需,恐怕難有成效。台灣只是個小市場,無論如何擴大內需也很難撐起半邊天。「向外看」其實是台灣產業不得不然的選擇;問題是,推展的方向與策略,需要縝密的琢磨。

我們認為,面對當前台灣太倚重出口的弊病,真正有效的藥方不在於將向外出口轉換為向內需求,而在於要對出口產業做適度的分散。就出口目標國而言,台灣不能再以美國為最大宗,必須要分散到歐洲、東南亞與世界新興諸國。就出口商品類別而言,台灣也不能老是在電子、電機產品中打轉,必須要開闢新的產業品系。從以上這兩個角度來看,生技產業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

生技業開發的產品有新藥、有醫材、有營養保健食品;這些商品都直接與人的健康有關,完全沒有出口地域國的限制,故自然避免了前述「地域集中」的弊病。其次,不論經濟景氣與否,人都會生病、都要吃藥,故生技業也是最能對抗景氣循環的產業。此次經濟蕭條,華爾街眾股皆下跌,而跌幅最小的就是生技股,可見其抗景氣的特性。簡言之,生技產業與台灣現有的IC產業,確實有角色互補的好處。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生技產業的種種客觀特質,就一股腦地栽進去大筆投資,總得要有主觀實力才行。事實上,誠如行政院規畫中所言,台灣在生技研發領域原本就有相當的利基,實力完全不輸給韓國、新加坡等地,只是以往我們沒有妥善地將自己的研發成果推向產業利益。如果台灣能善用我們的研發利基,適度地將生技研發成果「商品化」,則顯然是大有可為的。二○○八年十月間,行政院曾經召開生技諮詢委員會,由一群海內外學者專家共同研議如何善用台灣利基、推動產業發展。由日昨行政院所推生技方案來看,應該是規畫者將前述會議結論具體化、細緻化的修正行動策略。這樣的努力未必對短期台灣的經濟困局有立竿見影的成效,但卻是台灣中長期發展所不得不走的路。

雖然發展生技產業的方向是正確的,但行政院所提的行動方案,也還有一些細節有待努力。行政院打算以官少民多的合資方式,募集數百億創投資金,做為引介市場力量的推手。這個構思最關鍵的因素,就在於未來創投資金的舵手人選。如果這位舵手是某位政治首長的裙帶犬馬、或是某個派系利益的代表,那麼不必多說,這個創投將來就是下一個華陽史威靈,民間也不可能有人願意投資。反之,如果當局真能禮賢下士、大公無私地去尋覓下一位「生技界的張忠謀」,找到大和尚主持創投,局面就搞定了八成。

總之,台灣的生技產業是有潛力的,我們的生技研發是有實力的、民間的生技投資是有活力的;將來產業能不能成功,端看我們能否找到有能力的生技界大和尚來主持業務。台灣人民對於下一波的關鍵產業有期待,也希望不久的將來,生技產業能成為台灣的新興產業。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英特爾奇異攻健康照護 生醫爭兩岸資源整合

◆ 英特爾奇異 合攻健康照護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2009.04.03

英特爾(Intel)和奇異公司(GE)2日宣布,將攜手合作進軍健康照護市場。

消息人士指出,這兩家公司2日在紐約召開記者會,由英特爾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和奇異執行長伊梅特(Jeffrey Immelt)聯袂主持。他們將說明合作開發健康照護相關技術的計畫,內容可能包括健康照護資訊技術的應用,以及居家醫療監控等。

英特爾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建立一個健康照護新事業,特別著重於開發病患與高齡人士的居家監控技術,透過網路將資訊提供給醫生,同時為病人省下大筆住院費用。

消息人士透露,這家晶片大廠亟需一個在健康照護領域深耕多年的夥伴,助其在市場站穩腳步。綜合各方面條件,奇異顯然是理想的選擇,因為該公司是醫療資訊系統的主要供應商,也為許多醫院提供影像及診斷設備。

奇異強調,健康照護資訊技術和居家醫療監控是帶動成長的兩大區塊,去年健康照護事業營收成長2.4%,增至174億美元,但獲利下滑6.9%至28.5億美元。奇異醫療設備公司執行長迪寧去年9月接受專訪時曾表示,資訊科技占其事業不到10%,但未來將是重要的成長引擎。

奇異的某些醫療設備已經使用英特爾晶片,如今希望藉由和英特爾結盟,進一步開發健康照護與居家醫療監控技術。奇異先前推出的Quiet Care系統,能利用裝在家中的無線感應器追蹤病患的日常活動,並將資料傳輸到醫護人員使用的伺服器。

這兩家公司準備合作的時機,適逢歐巴馬政府將醫療體制改革當成優先施政方針,其中一大重點是推動遠距醫療(Telemedicine)。Health Industry Insights研究部門主管霍蘭說:「這將對英特爾非常有利。」

英特爾已專為護士與其他醫護人員設計出一款平板電腦。霍蘭指出,該公司早該和奇異的資訊系統部門攜手開發這類醫療用產品。他表示,如果雙方決定在居家照護領域合作,奇異可能提供病人監測服務,有點像保全監控的防盜警鈴。



◆ 兩岸資源整合 生醫業爭第一

【杜蕙蓉/台北報導】2009-04-03 工商時報

兩岸資源整合是近期熱門議題,生醫業以實際行動,搶跑第一!東洋董事長林榮錦、中天董事長路孔明等逾10家製藥醫療器材廠和生策會等產學單位進行合作,將推動兩岸共同認證進入臨床的產品,整合資源;並培養出有實力和國際藥廠競爭的中、小型藥廠。

據了解,為卡位大陸市場,並整合兩岸醫藥資源,東洋、晟德、中天、杏輝、永信、生達、邦特、聯合骨科等合計約10家製藥、醫療器材廠,昨日拜會立法院長王金平,希望兩岸洽談ECFA時,能列入兩岸共同認證已進入臨床實驗的產品。

另外,生醫界昨晚也和生策中心執行長吳明發、執行長賴博雄、學者許重義和石曜堂等人針對當前生醫發展方向提出共識,並有意籌組生物科技工業同業公會,希望整合力量發聲,針對未來國家的生技政策能有所建言。

據與會人士表示,近二十年來政府每年花費巨資讓工研院和生技中心發展生醫產品,但實際成果有限,因此,他們建議政府的生醫政策應以產品為導向,而非育成中心。

生醫界認為,國內的製藥、醫療器材廠這幾年的產品研發和技術能力,已逐步獲國際藥廠肯定,若不論在國內已進入醫院臨床的藥品,光是在美國FDA尋求認證的產品,至少也有14項,足見國內生醫業水平。

因此,在政府積極投入要將生技業扶持為兆元產業下,生醫業建議政府應將每年1、2百億元的預算,委由工業局去遴選專案補助已經進入臨床,且有機會成為新藥的公司,透過醫藥界原本就比較成熟的技術和設備,加上具備市場的敏銳度,不僅可以縮短學習的曲線,也可讓原本在實驗室研究的學生,轉戰至業界,如此不僅可創造就業機會,也可以扶持台灣成為具足競爭實力可以和國際大藥廠抗爭的中小型藥廠。



◆ 大陸踩線團醫院觀光 對醫美、健檢表達興趣

馮惠宜/台中報導 2009-04-03 中國時報

為向陸客推薦觀光醫療,交通部觀光局二日安排五十五名大陸踩線團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參觀,看到六十四切、正子電腦斷層攝影等新穎器材,個個稱羨不已;來自桂林陽朔旅行社的導遊當場表示,四月十七日將帶團到台灣西線旅遊,如果可行,想帶團員們來體驗無痛胃腸鏡檢查。

三月卅日從台北入境的這批踩線團成員,除走訪台灣觀光景點,觀光局為推展觀光醫療,分隊安排他們到梧棲童綜合醫院、彰濱秀傳醫院以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院參觀;但因行程只排一個小時,團員們重點參觀中國附醫預防醫學中心,並聽取醫學美容中心醫師簡介微整型醫療。

團員們一看到六十四切心臟電腦斷層,取代心導管檢查,都說「在大陸沒聽過」;中國附醫副院長林燦表示,雖然大陸健檢市場因競爭激烈價格殺到見骨,但台灣高科技醫學以及判讀技術都領先對岸,仍有相當優勢。

桂林陽朔國際旅行社導遊馬小姐看到無痛腸胃鏡檢查,頻頻詢問細節,還表示四月十七日將帶團到台灣,如果可以,想帶團員來做無痛腸胃鏡檢查。

桂林國際旅行社王倩表示,中國內地對台灣醫學美容相當感興趣,因為大陸這些醫療服務多半是在大賣場租個場地進行,她做過電波拉皮,收費約六百元到八百元人民幣,效果不佳,但在台灣看到購物台促銷脈衝光,九千九百元就能做八次,很心動。

林燦表示,發展觀光醫療為泰國每年賺進一千三百億元台幣,新加坡也有一千元億元台幣進帳,而台灣的醫療比泰國便宜三分之二,也比起日、韓平價,要發展觀光醫療潛力十足,該院已發展出客製化服務,不但健檢完一小時就能拿到報告,還可因應國別需求製作不同語文的報告書。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東軟不學微軟 吃軟又吃硬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專題報導】2009/07/24

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有個封號叫做「中國的比爾蓋茲」,不過,他說,東軟不會走上微軟道路。學者出身的他,還是喜歡人家叫他「劉老師」。東軟的確不是微軟,這點從東軟「吃軟又吃硬」就可看出。

「一兩個月前,我看還沒有台灣啊,」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趙宏指著一張大陸、台灣地圖,上頭密密麻麻別著四種顏色的大頭釘,說明東軟的四種醫療設備包括CT斷層掃描儀、X光機等在兩岸展銷的情況。

在地圖上,有三枚大頭釘是釘在台北和花東,標示東軟的CT斷層掃描儀和X光機,已經販售到台灣。

產品外銷歐美

東軟目前是大陸最大的軟體外包提供商,在歐美外包到中國的所有軟體委外業務中,占了8%市場。

不過,東軟不止是軟體公司,在1994年就自行研製出大陸第一台CT機,2004年,東軟攜手飛利浦成立醫療設備系統公司。

直到今年,東軟推出核醫學影像PET機和一款名為NeuViz16多層螺旋CT,證明東軟已具備研製高端醫療設備能耐。目前東軟醫療CT產品在大陸市占率排名第一,還外銷到美國、義大利、俄羅斯、中東等全球300多家醫療機構。劉積仁與比爾蓋茲是同年出生,經常有人把他叫做「中國的比爾蓋茲」,他的東軟軟體園也經常會被外界視為「東方矽谷」,不過,劉積仁卻多次強調,絕不做「中國的微軟」。

他解釋,「我說我是做軟體的,也沒有那個人說做軟體就必須這麼做,而不能那麼做的,實際上,大家都守著固定的格子,格子裡面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參照,當我們跳出這個格子的時候,就會發現競爭對手大幅度減少。」

東軟從IT軟體跨足到醫療軟硬體,跨越不同山門,同時既吃軟也吃硬。這對劉積仁來說,意味著東軟走出了一條與微軟不同的道路。東軟的企圖心,或許也能從東軟的英文名字叫做Neusoft,可以看出一二。

跨足3G市場

今年,中國大陸推出了新的醫改方案中,東軟參與大陸衛生部相關的標準制定,東軟也是大陸國家社保核心平台的主力廠商之一,目前,正有2億的大陸民眾使用東軟的社保系統。

如果說,醫療是東軟另闢蹊徑的藍海策略,那麼東軟在委外服務及IT整體方案的傳統本業外,還有一項金磚策略,就是參與大陸推動中的電信3G市場。

上市成績亮眼

東軟目前主要提供大陸三大通信業者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一系列的解決方案,這包括了3G時代的移動應用和位置服務等各種業務支撐系統和終端系統。

去年,東軟集團營業收入達人民幣37.11億元(約新台幣178.2億元),較前年增長10.3%,淨利潤達人民幣4.91億元(約新台幣23.57億元),較上年增長18.2%,在東軟集團整體上市的第一年,就繳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去年下半年迄今,全球經濟仍飽受國際金融海嘯威脅,東軟今年能否持續佳績,也頗令外界期待。

趙宏說,國際金融海嘯對於東軟承接海外的軟體外包業務,的確造成一些影響,去年東軟設在成都的企業和學院也受到川震影響,這些或多或少都影響東軟獲利,不過,東軟在上市時,曾經承諾未來三年的利潤都要維持30%成長,他相信,憑藉著東軟目前參與大陸醫改、3G市場,後勢依然看好。

過去東軟曾經和台灣的軟體公司有過合作,趙宏說,台商長於硬體製造,或許有機會和長於軟體的東軟開啟合作機會,他笑說,過去沒有到過台灣,希望有機會中能夠到台灣看看。

fsj 提到...

商機大 台灣催生全球獨一中草藥產業聚落

中央社 2009-08-02

鎖定全球中草藥產業逾600億美元商機,農委會表示,經過3年多努力,屏東縣唯一國家級農業生物科技園區 4月成立「台灣中草藥研製銷同盟」,將發展成全球獨一的中草藥產業聚落。

農委會農科園區表示,中草藥產業近年來在全球主流醫藥市場逐漸嶄露頭角,每年以 10%以上速度快速成長,市場規模估計已達600億美元以上。

台灣生產中草藥天然條件其實受限,不過農科園區分析,雖然台灣土地成本昂貴,又位處亞熱帶,能自行生產的中草藥種類及產量有限,但台灣在中草藥領域所累積的研究成果與能量卻不容小歔;中草藥產業無疑是台灣最具有發展利基的農業生技產業之一。

農科園區說,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簡稱農科)自95年起就鎖定中草藥為園區基幹產業,如今已成功招引22家以中草藥作為原料,產製健康食品、化粧保養品及飼料添加物的業者進駐。

但農科園區也發現,目前台灣中草藥產業業者大多單打獨鬥,技術資源無法有效運用,造成資源浪費。為此,園方設置原料供應組、技術開發組、檢驗認證組及產銷合作組等,與農科園區內進駐廠商共同解決現有原料供應、研究開發、加工製造及行銷通路等問題,以利資源做最有效率的整合運用。

農科園區強調,未來藉由「台灣中草藥研製銷同盟」(Taiwan Botanical Product Industry Union,簡稱TBP)的整合,可為台灣中草藥產業創造新的契機,農科園區也可望形成全世界獨一的中草藥產業聚落。



◆ 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規模 4年內將達2千億

中央社 2009-08-02

依據上海市政府發展計劃,2012年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經濟總量將達人民幣2千億元,並初步建成亞太地區生物醫藥研發中心、創新產品製造中心和商業物流中心。

中新社報導,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發展依舊強勁。今年以來,上海市推出多項政策,積極發展上海生物醫藥產業。

上海市科委6月發布「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轉化項目申報指南」,投入1.2億元協助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化。對能形成生產能力的產品,最高單項資助金額可達1200萬元。

據瞭解,上海市發改委負責制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4年推進計劃,以及產業發展與扶持政策,並組成由上海市科委、財政、醫藥衛生、知識產權等11個相關職能部門配合的產業推進機構。

生物醫藥產業涵蓋與生物技術相關的藥物研發、診斷技術、生物信息等。因集聚大量高新生物技術,成為海內外備受矚目的高科技產業。預計到2020年,生物醫藥占全球藥品的比重將超過1/3。

統計顯示,截至2008年,上海生物醫藥行業經濟總量達1034億元,成為上海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少數能夠保持穩步增長的產業。2009年前4個月,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的經濟總量為376億元,延續近3年來年均15% 的增長速度。

被譽為上海「藥谷」的張江生物醫藥基地,是中國創新醫藥研發最活躍地區。張江生物醫藥基地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蘭忠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對上海生物醫藥產業造成一定的衝擊,但隨著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金融風暴並沒有減緩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速度。

上海市張江「藥谷」具備研發能力強、產業集群度高等特色。基地內擁有上海中醫藥大學、中國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及40多個科研中心組成的智庫。

fsj 提到...

台大遠距照護 24小時監測病情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09.11.06

心血管疾病、慢性病患者常得花不少時間跑醫院、預約門診、等看報告,台大醫院最近將推出心血管疾病遠距照護模式,患者在家就可把每天的血糖、心電圖等生理數據,連線上傳給醫院,由醫院提供諮商,讓不少到大陸發展的台商、旅居華僑心動。

台大醫院今天在台灣醫學周分享遠距照護經驗,台大醫院心衰竭中心主任何奕倫表示,之前SARS期間,很多患者怕上醫院,因此以電話「call out」出院患者追蹤病情。

後來醫院可以在患者家中裝設生理監測儀器,連接在電視上,將心跳、血壓、心電圖等數據資料傳回醫院,阿公阿嬤或是照顧的外傭,不必學電腦或上網,也能操作。

何奕倫也說,醫院裡24小時的客服中心將可以幫助患者監測,如果患者最近抽血、或是做影像檢查,客服中心也可以代為轉達檢查結果,患者不用再專程跑回醫院掛門診、等看報告。

台大醫院最近將正式開辦這項健康加值服務,每個月收取5000元的健康管理費用。何奕倫說,這套設備也適用於骨折、慢性病、安寧療護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