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8

中研院發現抑癌基因 癌症變慢性病非夢事

◆ 發現抑癌基因 絕症將有藥救

李宗祐/台北報導 2009-05-28 中國時報

肺癌高居國人癌症致死率首位,高達八成病患會在五年內發生癌細胞轉移,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領導研究團隊長期觀察研究肺癌轉移機制,最近出現重大突破,揭開抑癌基因P53調控肺癌細胞轉移機制及途徑,是抗癌新藥研發的重大突破。

這項研究由國科會與衛生署共同支持,團隊成員包括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成大醫學院副教授洪澤民及國防醫學院教授司徒惠康、博士班畢業生王書品等人,論文已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

P53 可控制癌細胞轉移

楊泮池指出,國人普遍施打肝炎疫苗後,肺癌近年成為台灣新國病,尤其是連續十年居女性癌症死亡率首位。研究團隊經長期觀察研究發現,超過五成肺癌病患出現抑癌基因P53突變,顯示P53與癌細胞入侵及轉移關係密切;研究團隊最重要的突破是,證實P53具有控制癌細胞轉移的功能,為標靶治療開啟新方向。

研究團隊利用七十九名肺癌病患的病理切片,進行P53基因定序,發現P53正常的病患五年後平均存活率超過六○%,P53突變者降到三○%左右,兩者相差很大。

研究團隊並分析P53與其下游蛋白質分子MDM2與Slug的基因圖譜表現,發現P53正常者的MDM2劑量相對較高,Slug偏低;P53則相反,前者低後者高,證實MDM2受P53影響,進而影響Slug的表現。

基因正常 五年存活率六成

王書品表示,正常細胞中,P53及MDM2可調控促癌轉移分子Slug,維持Slug的穩定性,抑制癌細胞侵襲與轉移能力。當P53突變,就喪失控制Slug蛋白質的功能,細胞內不斷累積Slug,使癌細胞逐漸壯大,最終導致腫瘤轉移至身體各處。

研究團隊也發現,P53突變、MDM2表現劑量偏低及Slug劑量較高的肺癌病患存活率明顯偏低。王書品指出,這項發現可以作為新藥開發參考,未來也可提供醫學界據此預測病患是否會發生癌細胞轉移及存活率高低,採取最合適的醫療措施,讓病患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 新藥若成功 癌症可當慢性病治療

李宗祐/台北報導 2009-05-28 中國時報

我國研究團隊經長期觀測研究,發現肺癌轉移重要機制以後,也與國內外團隊合作研究發現兩種具有阻斷Slug蛋白質的化合物。中研院院士楊泮池透露,這兩項化合物很有潛力發展成為抗癌新藥,若能有效阻斷Slug產生,就能抑制肺癌細胞轉移,或許有機會把癌症控制當作慢性病治療。

楊泮池表示,P53控制MDM2結合Slug、抑制Slug產生的路徑,對治療肺癌及抗癌新藥研發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機制,如果可阻斷這條路徑,就可遏止、甚至預防癌細胞轉移。研究團隊初步研究證實,這條路徑也存在乳癌和大腸直腸癌細胞,顯示這條路徑與許多癌症關係密切。

研究團隊與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白果能合作以SiRNA(核醣核酸抑制劑)進行細胞實驗發現,SiRNA對Slug產生路徑具有非常好的阻斷效果。研究團隊也與旅美中研院士李國雄合作,利用他研發的專利化合物進行細胞實驗,證實該化合物用很低的劑量就可阻斷Slug產生路徑。

我國研究團隊對這兩項化合物開發成抗癌新藥寄予厚望,但何時能應用到臨床治療,楊泮池態度保留地說,相關研究剛開始,現在談臨床治療言之過早。



◆ 中研院發現抑癌基因 癌症變慢性病非夢事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 2009.05.28 自由時報

肺癌治療出現曙光!台大醫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領軍的研究團隊針對肺癌轉移機制,首度發現癌細胞會經由p53-MDM2-Slug的路徑調控侵襲轉移,此研究成果登上重量級學術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未來可望研發治療新藥,有機會讓惡性腫瘤成為可控制的慢性病。

中研院士楊泮池團隊研究 成果登上國際期刊

副總統蕭萬長傳出罹患肺腺癌,讓各界關注惡性腫瘤發生情況。楊泮池說,肺癌居台灣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不易診斷,一旦發現時,僅有3成的肺癌病患可以接受開刀治療。臨床上,轉移機率很高,近8成病患在開刀治療後5年,發生癌轉移現象。

發現肺癌轉移機制

楊泮池與他指導的國立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生王書品等研究團隊,找出癌轉移的調控途徑,這條路徑也現蹤在乳癌、大腸癌及直腸癌上,目前於臨床上的肺癌檢體中獲得驗證,可用於預測肺癌病患癌轉移的機率。

王書品表示,p53是一個重要可抑癌的基因,能調控細胞周期,及促進細胞凋亡,防止腫瘤發生,但該基因很容易突變,突變型p53會導致腫瘤發生。

王書品解釋,在正常細胞中,p53及其下游分子MDM2可以調控促癌轉移分子Slug,透過形成p53-MDM2-Slug的複合體而改變Slug蛋白質的穩定性,因而抑制癌細胞的侵襲、轉移能力。一旦p53基因發生變異,突變的p53喪失控制Slug蛋白質穩定性的功能,細胞內就會不斷地累積Slug蛋白質,導致癌細胞獲得侵襲及轉移能力,還會導致腫瘤轉移到體內各處。

楊泮池說,79個肺癌病患中有一半會出現病變,其中有4成患者的上述路徑表現相當活躍,團隊在思考要如何封鎖此路徑的發生,並與任職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的中研院士李國雄攜手,研究出4種新藥,希望達到抑制該路徑發展。

藥物可望10年內上市

未來可依研究研發p53-MDM2-Slug複合體藥物,阻止癌細胞侵襲及轉移,預計藥物研發成功上市仍然需要5至10年。楊泮池提醒,民眾可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進行肺癌檢查,一經確認自己是高危險群時,就要每半年進行一次斷層掃描,確保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相關報導:

* p53 controls cancer cell invasion by inducing the MDM2-mediated degradation of Slug
http://dx.doi.org/10.1038/ncb1875
Shu-Ping Wang, Wen-Lung Wang, Yih-Leong Chang, Chen-Tu Wu,
Yu-Chih Chao, Shih-Han Kao, Ang Yuan, Chung-Wu Lin,
Shuenn-Chen Yang, Wing-Kai Chan, Ker-Chau Li,
Tse-Ming Hong & Pan-Chyr Yang
Nature Cell Biology, Published online: 17 May 2009
doi: 10.1038/ncb1875
幹細胞在受損肺部活化=面臨癌症?

2 則留言:

fsj 提到...

肺癌荷爾蒙療法風險高

【諶悠文/綜合報導】 2009-06-01 中國時報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來減緩更年期症狀的女性,一旦罹患肺癌,死亡風險會因為荷爾蒙療法而增加。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海港醫學中心的柯勒波斯基博士,五月卅日在佛羅里達州召開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上發表這項研究結果。

根據其研究,服用荷爾蒙補充錠劑的女性,罹患肺癌後的死亡風險是未服用者的兩倍。柯勒波斯基建議抽菸女性應該停止口服合併雌激素與黃體素的藥丸;而不抽菸的女性在開始荷爾蒙補充療法之前,最好三思。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主導的「婦女健康計畫」,讓一萬六千六百零八名女性服用惠氏藥廠的荷爾蒙藥物Prempro(合併雌激素與黃體素)或安慰劑。雖然這項研究因為服用者罹患乳癌人數增加,已於二○○二年停止,不過研究人員繼續進行後續對追蹤。

最新分析發現,補充荷爾蒙的女性罹患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的人數差異不大,不過採用荷爾蒙療法者且罹患肺癌者有四六%死亡,遠高於服用安慰劑者的二七%。

醫界已經建議採取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女性宜採用最低劑量,而且服用期限愈短愈好。柯勒波斯基說:「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採用荷爾蒙療法的女性一定要戒菸。」

※ 相關報導:

* Hormone therapy lifts lung cancer death risk: study - Reuters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healthNews/idUSTRE54U1G620090531

fsj 提到...

科學家繪出肺癌基因圖譜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2009.12.18

英國科學家16日表示,肺癌和惡性黑色素瘤(最致命的皮膚癌類型)的完整基因圖譜已首度被科學家繪製完成,人們對這兩種癌症的了解也因此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科學家預測,大約在2020年時,所有的癌症病患都可透過對自身癌細胞的分析,選擇最可能發揮功效的治療方式。

這項癌細胞基因圖譜的繪製計畫由英國聖格研究院(Sanger Institute)的研究團隊執行,他們完整紀錄了2名肺癌和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細胞基因受損情形,以此作為了解癌症的基礎。英國泰晤士報17日指出,這項成果是10多年來癌症研究的最重要里程碑。

所有的癌症成因皆為基因受損,也就是DNA產生變異,原因可能是抽菸、吸入有害化學物質,或因紫外線照射過量,讓細胞成長失去控制。在圖譜中,科學家們記錄了數萬個基因突變的情形,其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期刊(Nature)上。

在聖格研究院領導癌症基因探索計畫的史特拉頓教授(Mike Stratton)表示,通過繪製所有的基因圖譜,科學家可以研製新藥對付特定的缺陷基因,讓今後癌症治療做到因人而異的個人化治療。研究人員同時指出,大約每抽15支菸,就會發生1次基因突變。雖然很多突變是無害的,但有些則會引發癌症。

史特拉頓說:「現在,我們既然有了個別癌症全面完整的突變目錄,我們將能夠了解每一個癌症如何演變,了解暴露在怎樣的環境下,哪些環境因素是癌症的成因,它們將成為我們全面了解癌症如何發展的重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