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4

綠豆湯怎麼煮最好吃 別讓測驗荼毒下一代

◆ 先泡水後放糖 綠豆湯最好吃

自由時報 2009.08.04

國中生 實驗半年找答案

〔記者羅正明/桃園報導〕怎樣煮綠豆湯最好吃?桃園縣平鎮市六和國中學生花了半年時間,用實驗數據找答案。最佳煮法是先泡水八十分鐘,再用「酒精燈」(非瓦斯爐)煮六十分鐘,最後放糖,脫殼率四十%,不會太爛,又保留Q度、嚼勁,口感最棒。相關實驗勇奪全縣科展冠軍,日前再奪第四十九屆全國科展第三名。

全國科展第三名

今年的全國科展日前在嘉義大學蘭潭校區舉行,六和國中的煮綠豆湯實驗,看似平凡無奇,卻貼近日常生活的經驗,不但引發評審熱烈討論,最後更擊敗全國各縣市選拔出來的優勝隊伍,拿下第三名。

先放糖 得煮更久

指導老師王秉均、學生徐紹樑、許志騰、洪秉毅、林宜弘說,按照國中二年級物理科教材的理論,先加糖應該會使水、糖溶液比熱下降、沸點上升才對,也就是說,水、糖溶液比較快沸騰,綠豆也比較快煮熟,但事實上剛好相反,他們發現先加糖,溶液整體質量變大,反而需要更久、更多能源,才能煮熟綠豆。

此外,綠豆先泡水後,綠豆會因為水的滲入而膨脹,煮後脫殼率也會變低。未泡水的綠豆,皮膜太緊,煮熟後會有九十五%脫殼,口感反而太爛。

未泡水 口感太爛

學生們以不同的綠豆、糖、水比例,用酒精燈加熱反覆測試,加以對照後的綜合結論為,如果只是煮五十公克的綠豆,先放糖確實能較快煮好綠豆;如果家庭、店家想煮大量的綠豆,最好還是後放糖為宜。由於一般四口之家不可能一次只煮五十公克的綠豆,他們建議大家還是後放糖,煮出來的綠豆才會又快又好吃。



◆ 7歲童包尿布上學 英教師不滿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2009.08.04

英國有愈來愈多的學齡兒童還不會自己上廁所,7歲還包尿布上學。教師和校護批評家長沒有盡到教養責任,但也有組織幫父母說話,指現今有身體缺陷和學習障礙兒童增加,加上職業婦女也變多,不能全怪家長。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大部分的兒童在2至3歲時學會自己上廁所,但有7歲的兒童上小學時竟還包著尿布,也有沒包尿布的學生在課堂中突然大小便,弄髒褲子,導致課堂秩序大亂。

嬰兒世界網站編輯黛比‧柏德告訴郵報說,她女兒夏綠蒂從小包尿布直到5歲,才改為只在晚上睡覺時包。現在7歲了,晚上還得包尿布,白天雖然沒包,但仍不時會發生「小意外」。

英國教師聯盟指責家長疏於教導孩子上廁所,增加教師負擔。部分小學或托兒所拒收還在包尿布的兒童,理由是會增加員工或教師的工作量。

家庭政策遊說團體「為家長發聲」的瑪格麗特‧莫里西為職業婦女抱屈,指出女性一早出門,把孩子送到托兒所後去上班,傍晚趕著接小孩回家,既要賺錢養家又要照顧小孩,根本分身乏術。

教師工會主席羅斯瑪莉‧史托克斯認為,現在有先天缺陷或學習障礙的兒童有增加的趨勢,這些兒童不一定來得及在上小學前學會自己上廁所。她說:「這是學校必須面對的問題,現在校護比以前少,學校的教職員必須負起責任,適當地教導學童。」

一位不願具名的托兒所經理則說:「現在尿布做得好,舒服又不會感到濕,小孩覺得包尿布很好,不會想學習上廁所。」父母看到小孩抗拒學習上廁所,覺得不要逼孩子,以致兒童遲遲不會自理大小便。

公益組織「兒童自制改進教育及資源」每月為校護開設一堂以上的課程,學習如何訓練學生大小便,該組織亦準備為教師開設相同課程。



◆ 柬埔寨妓院 驚見4歲女童

【聯合報╱國際中心/路透坎培拉3日電】2009.08.04

柬埔寨反人口買賣鬥士瑪姆(Somaly Mam)3日發起打擊全球色情人口販賣運動,她指出,被迫賣淫的女孩年紀有越來越小的趨勢。

瑪姆16歲時也被迫賣淫,後來在瑞士資助家的幫忙下逃出火坑,並在2007年成立瑪姆基金會,拯救被迫賣淫的女孩,幫助她們重拾正常生活。估計全球色情人口販賣的金額每年高達120億美元。

瑪姆表示,透過嫖客報案,他們上個月在柬埔寨妓院發現一名年僅4歲的女童。

這名悲慘的女童是被從事性交易的親生母親賣到妓院。

瑪姆基金會在柬埔寨、寮國和越南設置7個避難所,這名女童目前被安置在其中一個。瑪姆基金會在泰國也設有處理獲救女孩回國事宜的辦事處。

瑪姆接受訪問時表示:「有人相信,與處女性交可以治療愛滋病,所以市場需求越來越大、而女孩的年紀越來越小。在我那個時候,客人要的是15、16歲的少女,但現在的年齡層一直往下降。」

聯合國估計,每年有200萬名婦女和小孩被當成貨物一樣買賣,其中30%是亞洲人。



◆ 兒童人肉炸彈 神學士組織「量產」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報導】2009.08.04

1500兒童訓練中

阿富汗神學士組織目前正加緊訓練約1500名兒童,想讓他們成為「人肉炸彈」。最近發生在印尼豪華酒店的恐怖攻擊事件,也有少年「人肉炸彈」參與。

據北京晚報報導,巴基斯坦軍方日前從一座當地神學士重要頭目侯賽因主持的自殺人肉炸彈訓練營中,解救出五名被綁架兒童,他們都是神學士要培養的少年自殺人肉炸彈。這些自殺人肉炸彈面容憔悴,年齡都不到13歲。

10分鐘搞定一個

其中一位名叫穆拉德.阿里的少年人肉炸彈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們是被神學士武裝分子綁架並強行帶到訓練營,最初並不知道自己將會被訓練成自殺人肉炸彈。他表示,神學士分子每天對他們進行長達16小時的高強度訓練,包括體能訓練和思想洗腦。最小的只有7歲

一位巴基斯坦官員說,巴國神學士頭目馬哈蘇德正高價購買兒童作為人肉炸彈,用於對巴基斯坦、阿富汗和美國的恐怖攻擊。這些兒童中年齡最小的只有7歲。這位官員說,每個兒童人肉炸彈的價格在7000到1萬4000美元之譜。兒童人肉炸彈的價格取決於攻擊的緊急程度和兒童靠近目標的距離。

自殺性爆炸攻擊以前在巴國並不常見。但神學士控制史瓦特河谷地區後,隨著與政府軍衝突升高,巴基斯坦開始屢屢發生人肉炸彈攻擊事件。神學士還用威脅的方式壯大勢力,他們對當地居民說,如果想在這裡住下去,就必須支援神學士,或者出錢,或者每家出一個人參戰。

生產線分批分期

巴國軍方稱,自今年2月安全部隊與神學士衝突升高以來,已有約1500名兒童被訓練成人肉炸彈。對神學士,使用少年人肉炸彈有很多好處。第一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巴基斯坦家庭平均年收入約2000美元出頭,一個人肉炸彈的價格相當於一個家庭四、五年的收入,對經濟環境差的家庭很有誘惑力。第二是可以量產,神學士能輕易培養出100或200個「人肉炸彈」,而且分期分批,只有在「人肉炸彈」信念夠堅定時才派出去。

美國軍方負責追捕神學士武裝分子的官員說:「神學士已將自殺式人肉炸彈作為生產項目,有如汽車生產線般。」神學士頭目為何相中孩子?因為7到13歲的孩子,大部分失學,有的還四處流浪,他們迫切需要一個展示自己的空間。神學士就利用他們這種心理,對他們徹底洗腦。



◆ 別讓成就測驗 荼毒下一代

【聯合報╱劉仁沛、季瑋珠/台大農藝系、公衛系教授(台北市)】2009.08.04

據報導,教育部研發國、數、英、自四科標準化成就測驗,今年九月起陸續施測,小二到國三,每年考三次!教育部宣稱的目的是為了發現程度不足者,免費進行補救教學。

這真是荒謬的政策!標準化成就測驗,能鑑別什麼成就?我們在大學任教多年,台灣學生最大的問題,是會考試沒有求知的熱情,會解題不會解決問題,會記憶沒有創意,會發牢騷不會有效溝通,會搞派系不會團隊合作,面對未來多元多變需要團隊合作的世界,嚴重缺乏因應與開創的能力。為何如此?就是標準答案的考試使然。

考試領導教學,教改無論怎麼改,都仍停留在如何應付考試,考上明星學校的框架中。未來世界需要的能力,不好考,不會考,就不教,也不學。就我們熟悉的研究工作而言,台灣許多研究生,甚至教授不會做研究,因為大家都是考試制度下的產物,考試只求標準答案,研究卻沒有標準答案,而是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出答案。通過重重關卡,進入研究領域,頭腦卻已經被考試僵化、定型,許多有創意、有探索能力的,卻被考試制度擋在門外。這也是台灣各知名大學至今仍在百大之外的主要原因。

目前國小高年級的基測,已經弄得各個國小互別苗頭,暗中較勁。到了國中、高中,為了升學,許多學校不但明目張膽能力分班,更天天考試,每次考試都全年級排名,讓大部分學生在焦慮、羞辱中度過青春歲月,當然無法快樂學習。沒想到教育主管們不但不思改進,還變本加厲,將「國家考試」向下扎根到小二,向上結果到國三。

誰敢保證這個測驗不會給學校拿來做分發和能力分班的依據,或者用來做廣告、吸引學生越區就讀?誰又敢保證家長不會因為憂心自己的孩子達不到PR九九,進不了資優班、明星學校,而想盡辦法求得高分?這時當然就會求助於補習班了。

台灣補教業對於教育和考試的喧賓奪主,有目共睹。是高中、大學在選才,但每次基測、學測、指考一考完,記者不訪問老師、教授,卻一定訪問補教業者。教育部此一新政策,最大受惠者必定是補習班!台灣的教育部,不在台北市的中山南路,而應該在隔幾條街的南陽街(補習街)!

教育部需要用心的是全國教育品質的提升,至於發現程度不足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是各級學校的責任。需要讓落後的學生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考試的羞辱,來換取免費的補救教學嗎?拿到國家鑑定PR三十五以下的成績,會努力奮發,還是提早放棄?這對於國民義務教育是福是禍?請教育部的官員好好發展更生動活潑的教材教法,訓練更有專業素養、更真心關懷學生的老師,那才是您們這些國家教育領導者的工作,不要再發展什麼標準化成就測驗來荼毒下一代了!

※ 因為想出這種辦法的人,本身就是受到考試荼毒的受害者。

競爭者愈多 競爭性愈少
創意生活產業 明日之星
無論貧富,不平等的社會對大家都不利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為蒼白的孩子請命

■張則周 2009-08-05 中國時報

日前全國近八十個團體為十二年國教走上凱道,並分別向府院遞出「我要十二年國教」陳情書與請願書。但七月二十一日我們接到教育部的覆函中竟寫著「在各先導計畫逐步穩健推動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亦將水到渠成」。對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的請求,並未做任何具體的回應,令孩子及家長們再一次失望!

「十二年國教」自民國七十二年開始規畫,迄今已二十六年,前後經十任教育部長。這項規畫有兩個特點。第一是規畫的時間最長;第二是只有口頭承諾與宣示,政府從不積極使其實現。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十二年國教一直無法落實。依筆者觀察,最關鍵的可能是下列兩個原因:

第一、歷任總統及行政院從未將十二年國教列為施政的優先項目。

大家都知道推動免試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必須在全國各學區增設優質的公立高中職、改善已有的公私立高中職、以及聘任優秀教師,對分發到私立高中職的學生也須給予補助,這些都需要額外的經費。遺憾的是歷任總統及行政院長,都是以拚經濟為第一要務,從未重視普及的現代國民基本教育,更未將十二年國教列為施政的優先項目。歷任教育部長在缺乏財源的困境下,一直無法提供足夠的優質公立高中職,只得繼續利用基測或在校成績,作為篩選及分發入學的依據。

其實目前在少子化的狀況下,許多閒置的國中教室已可改為高中教室,十餘年來已培育了足夠的多元優質的高中職師資,許多國中除了經費外,已有充分的條件改為完全中學或綜合中學,因此十二年國教所需經費已大幅減少,少到每年只需二百億而已。只要少買八架F16就夠了。由於這二百億是「每年的支出」,必須修改「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將教育經費由佔政府總收入的二一.五%調高到二二.五%。如果行政院長與馬總統都願意實現以往的諾言,以馬總統目前的聲望,修法必能在立法院順利過關。

第二、政府對孩子缺乏愛心,也忘記了孩子是未來台灣的主人。

現在的孩子進入國中,每天都要考試,寫測驗卷,回了家還是有寫不完的測驗卷,很多孩子還得去補習,每天既得不到充足的運動,也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天天都在比成績:成績好的受到老師的青睞,父母的讚許;成績差的,則受盡老師與同儕們的歧視與羞辱。

在這樣扭曲的環境,孩子們如何能快樂地學習?又如何能培育出健康與「有品」的公民?如果掌握權力的大人們對孩子稍有愛心,一定會想盡辦法,使其早日脫離苦海,怎麼會在即將上路的十二年國教還要採計國中在校成績呢?這樣使國中生從一年級起就陷入考試競爭的深淵,豈不是比基測更可怕!

經建會預估,二○五○年國內高齡人口(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將達三分之一以上。未來治理這詭異多變的社會,復育這失衡與嚴重汙染的生態環境,填補這數兆負債的深淵,都要靠這群我們正在培育的孩子。今天我們不給孩子們一個理想的教育與成長環境,將來他們怎麼有能力、有信心、有熱情,擔負起這樣的重擔,創造台灣的未來?

行政院應盡速向立法院提案,調高教育預算的比例。教育經費增加後,優質且各俱特色的高中職必將遍布全國,相信三年內「免試且不採計在校成績的十二年國教」必能水到渠成。教育部想用台灣有品運動轉移推動十二年國教的焦點,殊不知如果缺乏愛心的「有品運動」充其量只能是一場鬧劇;缺乏「反識」與「行動」的「五識」很可能是一場悲劇。

(作者為四一○教育改造聯盟首屆召集人,板橋社區大學主任)



◆ 美研究:3歲童也會得憂鬱症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059101.shtml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2009.08.05

美國一項新研究3日指出,三歲大的幼兒也會得憂鬱症,而且不是一時心情不好而已。憂鬱症罹患年齡不但向下延伸,人數也增加,自1996到2005年,美國服用抗憂鬱藥的人數增加一倍。

主持研究的華盛頓大學精神科醫生瓊安‧魯比和其團隊,追蹤超過200名三歲至六歲的兒童兩年,期間舉行四次精神檢查,這些兒童中有75名被診斷出憂鬱症。

患憂鬱症的兒童中,六個月後64%仍然有憂鬱症狀或曾復發過一次。兩年後,40%的兒童仍然有憂鬱症。近20%的兒童在四次檢查時都有持續或復發的憂鬱症。

早期的研究顯示,約有2%、16萬名學齡前兒童罹患憂鬱症。有憂鬱症兒童的母親多半也有憂鬱症,或有其他的情緒問題。經歷過創傷事件的兒童,如雙親之一死亡、受到家暴或性虐待,亦普遍出現憂鬱症狀。

這個由全國心理衛生研究中心資助的研究,發表於8月號的「普通精神醫學檔案」期刊,研究中並未探討憂鬱症的治療問題。

通常學齡前兒童可能會情緒化或發脾氣,但很快就會在玩耍和日常活動時恢復正常。憂鬱的兒童即使在玩耍時也顯得悲傷,他們的遊戲可能有死亡或其他陰鬱的主題。

兒童憂鬱症的跡象還包括:持續缺乏胃口,有睡眠問題,經常發脾氣,會咬人、踢人或打人,並且對犯小錯有持續的罪惡感。

1996年,約有1300萬名美國人服用抗憂鬱藥,佔人口的6%。2005年人數增加到2700萬人。2008年,抗憂鬱藥的處方箋釋出超過1.64億張,售出達96億美元。

※ 餘詳見原站。

fsj 提到...

MBA媽媽 帶女隱居終南山讀經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09.08.06

「終南山後,活死人墓,神雕俠侶,絕跡江湖」,金庸筆下的「神雕俠侶」楊過與小龍女遠離江湖,隱居終南山;現實中,終南山海拔一千三百公尺處,一對眷戀傳統文化的夫婦帶著女兒西西在終南山中居住近三年。

他們用誦讀經典方式教育女兒,希望培養出人格完整的現代君子。夫妻說,在女兒十三歲前,不會送她進入讓他們「非常失望」的教育系統。

終南山西起陝西寶雞眉縣,東至藍田,千峰疊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之稱。一個有三間土屋的農家院子,媽媽擺上茶具,在和訪客聊天。女兒西西小心翼翼地趕走一隻停留在茶杯上的蟲子。

在大人談話時,她一個人看書摺紙,半小時後,她折出了一隻漂亮的小馬。這個七歲的女孩眼神明亮而專注,她在玩屬於自己的遊戲,用折出來的紙馬、小人等排兵布陣。家中沒電視,她天天聽說書,崇拜岳飛、趙雲、諸葛亮。

「鄭州晚報」報導,孟堯四十七歲,是北京大學的MBA。她和丈夫在上世紀八○年代就下海經商,家境富裕。在西西之前,他們有個兒子,給兒子從小唸最好、最貴的學校,但也讓兒子從小養成「以自我為中心、和同學互比名牌」等壞習慣。

後來,孟堯夫婦決定再要一個孩子。四十歲這一年,孟堯如願以償生下女兒西西。○五年暑假,夫婦決定帶女兒進山,自己教育孩子。

這個被媽媽稱為「別人是爬山,她是跑山」的女孩西西,每天早晨六點起床,六點半開始讀書。七月十四日這天,她讀的是孔子「論語」,讀誦的這個時段要兩個小時,中途可以上廁所,但不能亂跑。母親在一旁陪著,偶爾給她提提興致。

早晨八點半,西西可以休息一下,到門口山路上帶著狗跑一圈。九點開始讀英語,到十點半,吃當天第一頓飯。飯後有時間,背背「詩經」。中午午休到兩點,起來後開始寫字。內容是抄寫英文和古漢語。晚上畫畫,或聽媽媽講「說文解字」。

每到周末,西西家的小院裡會有不少父母的朋友前來拜訪。孟堯說,他們發現西西無論是和來訪的大人還是孩子,都可以很好地交流,因此並不擔心孩子的人際交流會有障礙。

如今,經典的教育在西西身上已有效果。例如今年西西生日,山下的朋友帶了蛋糕來。讓孟堯沒想到的是,第一塊蛋糕西西端給媽媽,還說:「謝謝媽媽的養育之恩,媽媽辛苦了。」孟堯說自己在那一刻掉了眼淚。



◆ 韓媒:印尼一少數民族採用韓文為正式文字

中央社 2009-08-06

南韓學術界今天指出,印尼一個沒有文字的少數民族,採用韓文實施教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韓文視為民族正式文字的少數民族。韓文世界化計劃因此綻放燦爛的花朵。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指出,據倡導韓文世界化的「訓民正音學會」(Hunminjeongeum ResearchInstitute)和相關學術界今天表示,印尼蘇拉威西(Sulawesi)省武敦島(Buton)巴務巴務(Bauer andBauer)市最近將韓文確定為該地區土著語,吉阿吉阿(音)語的正式文字。

報導指出,因此,巴務巴務市於上月21日向吉阿吉阿族聚集區索拉奧利奧(音)地區的40多名小學生分發,以韓文印製的吉阿吉阿語教科書,開始了授課,學生們每週將學習4個小時。

報導說,書名為「吉阿吉阿語1」的這本教科書,由「寫」、「說」、「讀」三個部分組成,所有課文都用韓文標記。

即將於9月闢建落成「韓國中心」的巴務巴務市,同時用韓語初級教材向附近第6高中的140多名學生教授韓語課程,每週8小時。

報導指出,擁有6萬多人口的吉阿吉阿族有著自己獨立的語言,但因為沒有文字,無法進行母語教育,因此正處於失去母語的危機之中。

獲悉此一情況的南韓訓民正音學會有關負責人建議巴務巴務市採用韓文,於去年7月簽署了關於普及韓文的諒解備忘錄(MOU),並為吉阿吉阿族學生編撰和提供教科書。



◆ 三到八歲娃 看電視血壓高

蔡鵑如/綜合外電報導 2009-08-06 中國時報

電視對兒童的負面影響,早就有一籮筐研究證實。美國和西班牙研究團隊最新發現,家裡的電視兒童恐會因為久坐而出現血壓升高的風險。

這篇發表在知名醫學期刊《小兒科及青少年醫學總覽》(Archives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Medicine)的研究,找來一一一名三到八歲兒童,調查看電視、玩電視遊樂器、用電腦、畫畫等靜態久坐行為與血壓之間的關係。

調查統計,這群兒童平均每天久坐達五小時,在所有久坐行為中,看電視與血壓升高的關係最密切。不管是體重正常兒童還是小胖子,看電視越久,血壓飆高風險越大。

上網、打電玩雖然也是黏在椅子上不動,但對兒童血壓上升的影響卻小很多。因為打電玩時,身體可能會搖晃或改變坐姿;但小小「沙發馬鈴薯們」會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高熱量零嘴,還有鹽分過高的鹹點心。

專家認為,這都是垃圾食物廣告惹的禍。據估計,美國食品廣告把兒童節目當主戰場,水果和沙拉等健康食物的廣告寥寥無幾。

另外,如果小朋友在就寢前看電視,上床後會因聲光刺激仍在,太過亢奮而難以入睡,因此睡眠不足,導致體重增加,血壓扶搖直上的風險也跟著增加。

醫師認為,兒童並沒有看電視的生物需求,美國兒科醫學會也建議,兩歲以下兒童不可以看電視,大一點的孩子每天看一到兩小時為宜。

研究人員強調,儘管這份報告發現看電視與血壓升高存在正相關,但並不代表兒童就會因此罹患高血壓。值得注意的是,不健康的飲食加上少動,更可能提高成年後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黏在電視前不動,對兒童健康的確有害無益。

fsj 提到...

又要教改了嗎?

【紀蔚然】2009-08-07 中國時報

先是遠方悶悶雷響,繼而轟然逼近,待聆聽其中之聲音與憤怒,始恍然大悟:台灣又要教改了!

果若又來一次教改聖戰,阿拉在此,誰敢反對,但一些事實亟待釐清,以免再度造成騎虎難下的窘境。首先,可否把話講明:第一次教改的推手們,尤其總召集人李遠哲先生,事後一個個跑光,無一具勇於擔罪之風骨。再來,必須認清,政府並不具備對行之已久的制度進行全盤翻修的能力和遠見。最後,於「教改」已成髒話或令人想罵髒話的年代,再度提起教改的團體應該徹底想透他們的訴求。

再談教改,可設定階段性任務(如推動免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不宜高談闊論。黃武雄教授對於推動教改之心令人感佩,然而他的反菁英主義,立意雖佳卻於事無補,無異另一種高調。而且,他倡議「讓建中、北一女這些明星高中私有化」的想法,徒然引發另一起爭端,使訴求失焦。

「近年來,」漢寶德教授寫道:「我一直努力說服政府官員推動美育,以提昇全民美感素養,得不到回響」(《中時》,七月二十二日)。我很慶幸此等濫調得不到回響,否則大家都知道會發生什麼情狀:一旦教育部規定基測、學測加考「美育」,全台會出現上千家的美育補習班。漢教授接著說:「據說劉內閣正推動加強品德教育與藝術教育。主張教改的先生們能不能把這兩項也納入他們的理論架構之中?我很樂於聽到政府有這樣的政策。」顯然我慶幸得過早,政府果真來一記重重的回響,搞出「品德教育」的名堂。各位家長請放心,「品德」列為考科的機率不大,因為找不到人出題。可愛的「品德列車」不過形式一番,勢必從北到南一路嘟嘟駛向巴士海峽,咱們只能企盼,墜海一刻,搖旗吶喊的那幫人都在列車上。

打高空無濟於事,面對弱智的教育部,惟有一步步與之斡旋。大談理想之前,兩項因素值得納入考量:一是教育的方法與目的,另一是「家長」這怪獸。

此時此刻最不宜奢言品德或藝術教育。只要教育的方法與目的保持不變,凡事以「考不考」為依歸,多加幾門「美育/品德課程」唯徒具形式罷了。倘若一位高中歷史老師,當他(她)觸及文藝復興時期,以《莎翁情史》為教材,從電影開啟話題,要求學生從各個面向(莎士比亞、伊利莎白時期、虛構與史實)搜尋資料,作為課堂討論和報告之依據,則學生自然印象深刻、觸類旁通。以上可非天方夜譚,一般美國初高中就是這麼教歷史的。然而台灣的老師哪有美國時間,他們有進度要趕,有業績壓力;所謂文藝復興,學生只要死記哪個世紀、發源自哪個國家的哪個城市、肇因於哪幾個因素等等,這段歷史就算搞定了。

張則周主任日前寫道:「現在的孩子進入國中,每天都要考試,寫測驗卷,回了家還是有寫不完的測驗卷」(《中時》,八月五日)。我完全同意,但望藉此提醒,即使將來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我們孩子的學習品質亦不至獲得改善,因為台灣的教育方式總一味地崇尚工具論,將知識約化為考試卷裡的標準答案。

另一個更為難纏的因素是家長。大家都談教育改革,沒人想到「家長改革」。其實,「家改」更迫切於「教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老調有某些道理,無論制度如何丕變,台灣中產階級家長的死硬心態未曾修正: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給自己的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上完正課趕補習班,周末還有才藝班、英語班、速讀班、腦力開發班,也不管孩子的興趣和性向,反正多學多贏,且要贏在起跑點…然而,他們總是反過來抱怨制度,是制度逼迫他們把孩子搞得這麼累。不得不問:是誰逼迫家長把孩子當「天才」、「全才」來養育的?

或許,成功的教改始於務實、謙遜的失敗主義。我們目前能做的、應做的只是讓制度趨近合情,至於理想就別再空談了。第一次教改失敗的罪魁禍首,一半是教育部,另一半則是虛妄不實的概念,美其名為「理想」。

(作者為台灣大學戲劇學系教授)

fsj 提到...

德國索布族的悲歌

【聯合報╱歐洲特派員陳玉慧】2009.08.07

在德東邊境一個叫海德穆勒的小鎮,離柏林東南方150公里的德勒斯登附近,目前在瑞典電廠發騰法爾的併購之下,小鎮愈發荒涼,人口愈來愈少,很多鎮民心裡很清楚,這小鎮不久即將在地圖上消失。

如果只是一個小鎮消失,事情還不嚴重,但是這個小鎮與眾不同,因為是碩果僅存的索布族居住地。

索布族(Sorbs)是全歐洲最古老的少數民族,人口也最小,一旦消失,從此歷史便要改寫。

索布族大約只剩六萬人,這個族群是斯拉夫的一支,語言和波蘭及捷克語有點類似,在德國境內分布在10個小鎮上,現在飽受發騰法爾的威脅,已經走到命運殊死戰。

發騰法爾為什麼要收購這些小鎮? 「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此地地底有豐富的煤礦,」一位66歲的索布族人艾瑞嘉表示。

她身穿索布族傳統服飾,刺繡洋裝,圍裙及蕾絲邊,以黑白為主色;此地男士則穿戴黑色西裝和高禮帽。

索布族族群特色是風笛音樂及多采多姿的宗教遊行和慶典活動。目前該區的路標和學校都為雙語,每天也有屬於索布族語的固定廣播節目,每年的屠豬比賽和復活節彩旦彩繪已早成為觀光客慕名而來的活動。

過去的80年來,索布族人口不但沒有增加,且因各方覬覦煤礦之故,被迫往外遷移,人口愈來愈少,現在發騰法爾為了進一步擴大露沙西亞的開採場,不惜將整鎮買下,全鎮2萬5000人口,將再度被迫外移。

一位索布族環保青年說:「這不但是一場索布族的生存戰,也攸關環境和生態問題。褐煤對環境的汙染其實也很嚴重,政府確實持續關注我族動向,但我們的文化還是不停地在消失。」矛盾的是,德國環保部將逐漸廢除核子發電,因此在能源需要下,無法阻便宜的褐煤發電,而為了解決德東失業率過高的問題,地方政府不得不歡迎發騰法爾的設廠和投資。

索布族當年遭到希特勒政權的壓迫,納粹嚴禁索布族語的報紙和學校,強迫索布族人與德意志民族同化,二次大戰後,東德政府則支持索布族,協助該族設立學校劇場及戲院和圖書館,不過,僅管如此,索布族文化並未繼續發揚光大,索布族語言人口也大量淢少。

索布族的歐洲煤礦研究負責人蔡斯表示,按照德國能源政策,2020年將完全停止核子發電,所以未來煤礦的採發還會再增加,目前該區每年採發6000萬噸煤礦,蔡斯表示,即然停止採發褐煤不可能,那麼政府應該有一套長期配套措施。

索布族的綠色人士巴收集了一萬名簽名,為了拯救該族文化和語言,他們期待政府能開放其他工業,緩慢煤礦業的採礦腳步,阻止發騰法爾的大型併購。



◆ 這道牆/圍牆倒了20年 德東德西仍有隔離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 綜合報導】2009.08.06

今年是柏林圍牆倒塌後第20個年頭,但除了德勒斯登、來比錫、柏林等大都市,前東德地區沒落的情勢幾乎毫無改變。在距少數欣欣向榮的都心不遠處,新鋪的公路只有很少的車流;入夜後,部分地區,公路兩邊幾乎不見燈光。

德東失業率仍是德西的兩倍,部分地區20到30歲的女性人口減少逾30%。整體而言,柏林圍牆倒塌後,約170萬人從德東出走,且人口減少的問題還會更嚴重。

走在德東昔日工業礦城豪雅斯維爾街頭,空洞感揮之不去,柏林圍牆坍塌後,豪市居民少了40%以上,人口從7萬餘降到不足4萬。

18歲的法蘭西絲明年準備赴紐西蘭工作,然後再上大學。她說:「我真的很想住在這裡。我在這裡出生,我喜歡這個城市,但我不得不走。」像她這樣出走的人,多數為了找工作。豪市政府表示,豪市工業園區在共黨統治時期可提供1萬3000個工作機會,現在僅3500個。

24歲的茱蒂原住豪市,後來搬到德西,她最近返回老家探視時,發現老家附近已全部剷為平地。她看著空無一物的大片泥土地說:「想到將來如果我有小孩,卻永遠不能告訴他們這裡是我長大的地方,我就感到難過。」



◆ 這道牆/印度要建竹子圍牆 隔離貧民窟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 綜合報導】2009.08.06

印度首都新德里明年10月將辦四年一度的大英國協運動會,因擔心貧民窟與垃圾有礙觀瞻,當局計畫沿路遍植竹子遮醜。

據中央社報導,德里當局希望國協運動會帶來旅遊榮景,同時提升德里形象,兩年前就開始整頓市容,並推動市民文明運動,禁止當街吐痰、便溺及丟垃圾等。但迄今未見改善。

市政建設專家承認,要在國協運動會前教育民眾體認環境整潔的重要為時已晚。無奈之下,市府當局想出「眼不見為淨」的辦法,打算在比賽場所和選手村四周,以及選手必經的12條道路兩旁遍植竹子,遮蔽路旁的貧民窟和垃圾堆。



◆ 這道牆/巴西擴建生態圍牆 被批隔離貧富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 綜合報導】2009.08.06

巴西里約熱內盧人口600萬,其中約五分之一住在貧民區。由於貧民區不斷擴張,當局計畫在最大的貧民區羅辛哈周遭興建高達三公尺的圍牆,強調這道「生態屏障」可保護里約附近雨林。但貧民區居民認為,圍牆其實是要隔離窮人和富人。

面對居民激烈反彈,當局只好縮小築牆規模,但仍計畫在羅辛哈四周及其他12個被認為危及附近雨林的貧民區興築總長14公里多的圍牆,目前已完成數百公尺。



◆ 這道牆/「種族隔離牆」 以巴又起爭議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 綜合報導】2009.08.06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最近批評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不同意拆除隔離牆言論,堅稱以方在約旦河西岸修建的隔離牆必須拆除。

阿巴斯當天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拉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修建的隔離牆,實質上是「種族隔離牆」,與猶太人屯墾區一樣是「非法的」,必須拆除。

為防止巴勒斯坦武裝分子滲透,以色列自2002年起在約旦河西岸修建隔離牆,目前已有數百公里完工。按照當前線路,隔離牆不僅把部分巴勒斯坦土地圈進牆內,還把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隔離。

※ 世界是彎的平面。



◆ 我們為凌志美做了什麼?

【(老譚/平面設計SOHO族)】2009-08-07 旺報

4個多月來,凌志美和李雲娜被拘捕的消息,一直扣著心弦,因為這是一個令人感到難過的事。沒想到柯林頓在今天把她們帶離北韓,同機返回美國,真是老天爺長眼,人道不孤。新聞傳出的同時,也傳出美國付出不少政治代價,幸好她們是美籍的記者,如果是台籍的話,那麼我們要先開無數的會,討論「如何保有我們的國格」。

一向自詡為「勇敢的台灣人」的我們,應該感到汗顏,這段時間沒有人聲援或連署營救凌志美,彷彿我們的勇敢除了拿來面對中國大陸一陣亂吼之外,台灣人自願扮演一個看不見國際現況的「豎仔」。整個台灣就自我封閉在這個小小的島上,連島外的藍天白雲看上一眼都那麼沉重,一位台裔的記者被北韓逮補,台灣的反應竟然是「沒有反應」。

所有的台灣人,有一半在討論葉金川的爛戲碼,等著看國民黨的內鬨加笑話;另一半的人則是全力在注意扁案的發展,一大群人每晚守著電視,看名嘴怎麼幫扁家數鈔票,數的再多再準確,我們這些死老百姓仍是分不到一角五釐。

這是一種令人感到悲哀和難過的事,也就是整個台灣對國際社會的漠然,除了政治口水之外,沒有一件事值得我們注意。長期缺乏對人道的關懷和信任,讓身為台灣人成為一種負擔,不是一種榮譽。

一位流著台灣血統的女孩在北韓逮捕,台灣政府與民間沒有任何反應,彷彿那只是美國人的事,與我們無關。

民進黨面對圖博抗暴50周年,慷慨激昂的走上街頭,但是從凌志美這件嚴重的人權事件來看,這場遊行卻成為一個笑話,只是一場政治秀。民進黨連一位台裔女記者被北韓判12年教育改造完全沒有反應,如何讓人信服他們是真心關懷西藏?

fsj 提到...

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生最用功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即時報導】2009.08.09

美國哪個大學的學生最用功?答案是小而美、師資佳、亞太地區學生占了快4成的加州理工學院。

教育部電子報消息指出,「普林斯頓評論」近日公布全美10大學生最用功大學排行榜,位於南加州巴莎迪那市的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排名第一。麻省理工學院(MIT)緊接在後,其他名校如哈佛、芝加哥與普林斯頓大學分居第五、第八與第九。

「普林斯頓評論」為了評鑑2010年全美最佳371所大學,共訪問12萬2000名大學生,得出學生花在課業時間最多的10所大學,發現這10校學生並非死記課本的書呆子,而是靈活運用,且涉獵知識層面相當廣泛,甚至對當今政治、社會等議題也都有濃厚興趣。

加州理工學院與MIT之後,排名依次為奧勒岡州Reed College、麻州Franklin W. Ol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哈佛、佛蒙特州Middlebury College、賓州Swarthmore College、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北卡羅萊納州Davidson College。

多次被不同機構評為全美最佳大學的加州理工學院只約900名大學生、1200多名研究生,規模不大。目前該校來自亞太地區的學生多達39.8%,師資質量佳,師生比高達1比3。

該校數學、科學及工程類科享譽全球,出過好幾個諾貝爾獎得主,入學競爭激烈,每年秋季只招新生約230名,但申請學生平均近4000人;欲轉學至該校的學生必須通過數學與物理考試,以證明其學習能力。

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6月間在加州理工學院畢業典禮演講時指出,每個能進入加州理工的學生都有一分驕傲感,但入校後才發現,原來每個學生都那麼聰明優秀。

也因競爭激烈,該校最近發生多起學生自殺事件,震驚各界,且巧合的是3人皆為華裔。

※ 台灣有辦法這樣小而美嗎?



◆ 日本學生越常用手機 成績越差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即時報導】2009.08.09

日本中學生瘋手機的情況,堪稱亞洲之冠,最近日本一項調查發現,愈少使用手機的國中生,成績愈好;每天使用手機的學生,成績差的比率則較高。

教育部電子報指出,日本群馬縣教育委員會以縣內參加2008年4月舉行之日本全國學力測驗的數百名國中生成績,對照學生生活習慣調查,結果顯示,依據成績高低的4個階段,成績最好的學生有52%回答「沒有手機」,只有25%回答「幾乎每天使用」。

相較之下,成績最差的學生,40%回答「幾乎每天使用手機」,只有36%回答「沒有手機」。群馬縣教育委員會義務教育課分析,學生使用手機現象,就是造成在家讀書(學習)時間減少的主要原因。

日本為解決中小學生過度使用手機衍生的問題,文部省除了函請各校禁止學生在校使用手機,甚至有私校統一為學生購買「制手機」,限定上課時不能使用,其他時間學生之間或師生用手機聯繫的費用,由學校出錢,但會自動過濾色情資訊。

fsj 提到...

用「社區服務」發揮學生力量

【聯合晚報╱社論】2009.08.15

救災工作持續進行的悲傷氣氛中,卻也由於民間社會力量凝聚,可以看見各種正面事例鼓舞人心。其中尤其以青年學生自發參與救災,令人安慰,也值得思考如何持續發揚這股力量。

在各地青年網友及大學生社團陸續號召志工救災之外,最新一則報導,出現了高中生的角色。阿里山區山美村的一名高中生,獲悉山上的族人受困,交通阻絕斷水斷糧,於是在PTT網站求援,連日來募集了大批物資集中於學校。今天將由各地自動前來幫忙的網友,包括五十多名台北體育學院師生,扛米徒步上山。在諸多令人心酸或感動落淚的新聞中,這批年輕學生的投入,格外讓人感受到所謂「明日的希望」!

青少年學生,本來應是「年紀小志氣高」的世代,但近些年來掛上「草莓族」的招牌,彷彿這一代的孩子們多不能吃苦、抗壓性低、缺乏人生目標。其實,罪魁禍首應是過度保護的父母和只知升學考試的學校教育。

今天的台灣校園多少注入了多元發展的特色,十幾歲孩子不乏已經有過登玉山、騎單車環島等經驗。但教育體制應更加強學生與社會服務的連結。不少國外的學校,學生從小就參與替弱勢服務、替社區募款一類的活動。美國的中學則多有「社區服務」的強制規定,要求學生每年若干時數的服務紀錄,從社區裡的老人院到動物庇護中心,都可見學生身影。一方面可培養年輕人的社會參與感,去感同身受一下弱勢者的處境;另方面也給予「自利」的回報,這些服務紀錄往往是學生申請升學的重要輔佐資料。

台灣的教改,改這個改那個,最弱的就是忘了教導學生要關懷社會和團隊合作。像日前引起公憤的上網竄改同學分發志願,以及颱風天占救災電話惡作劇的事件,都是過度競爭下造成學生只知成績、只顧自己的典型例子。其實,要青年學生去愛人愛社會,只要用對方法,是可以鼓勵出來教出來的。「社區服務」會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希望「有品教育」往這個方向去考慮設計。



◆ 高中生組網軍 扛米上阿里山

【廖素慧/嘉義報導】2009-08-15 中國時報

阿里山區交通中斷,通訊不佳,住山美村的高三生方慶逸獲悉山上族人面臨斷水斷糧困境,憂心如焚,在全國知名的PTT網站披露,各地網友回響大,白米、水、奶粉及衣物等大批物資全部集中,台北體育學院五十多名學生及各地網友今日扛送物資進部落,自力救濟,搶救家園。

立仁高中方慶逸是阿里山鄉山美村人,父母亡故,舅舅和族人是他最親的家人,受困於山上。他說,山上通訊差,唯一的交通要道達那伊谷橋斷了,部落等於被孤立,空投投錯地點投在第五鄰處,沒有路可以把物資再送進一到四鄰及六、七鄰,族人快斷糧了。

PTT揪團 搶救家園

方慶逸連日來在PTT網站批露家鄉困境,網友熱烈回響,教會及各地網友捐贈的衣服、奶粉、白米、罐頭、麵條、尿布、女性用品、手電筒、電池、鹽巴、沙拉油等物資昨天全部集中在方慶逸曾就讀的國中輔仁中學,學務主任蔡紹文及學生一起分類打包。

方慶逸說,可望獲選棒球國手的哥哥方克偉和網友黃志偉已先上山開路,另有近百名網友從各地來,今日繼續扛物資徒步上山,送到部落給族人。包括莊仕弘、武揚及武杰兄弟等十多名剛從災區下山的輔仁中學學生,還有五十名台北體育學院師生感謝大家的熱心幫忙,多餘物資要送到更遠的部落。

近百人響應 徒步前進

方慶逸說,由於阿里山公路中斷,將開車到可以通的卅七公里處,接著開始徒步到五十公里處,轉右線路通往達那伊谷橋,但這座水泥橋已被土石流沖斷,估計回部落有廿三公里路程,大約要走五、六小時,沿途落石多,已有萬全裝備。



◆ 節能百葉窗 彰師大附工奪獎

自由時報 2009.08.15

全國科展總決賽第2名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如何安裝室外百葉窗,隔熱效果最好?國立彰師大附工4位建築科學生,進行建築物外殼耗能源的實驗,從200多種組合中找出答案,發現室外裝設深色木質百葉窗,開啟角度能與光源照射角度成垂直,就能讓室內溫度降2至3度,達到最佳隔熱效果。

這項實驗結果代表中區角逐今年全國中小學科展總決賽脫穎而出,拿下高職組土木科大會獎第2名。

教室西曬引發研究動機

4位獲獎學生黃泰源、黃裕翔、許銘珊、陳伊倫,去年接觸到土木建築新興科技課程,當中提到與綠建築相關的建築方法,湊巧學生上課的教室就是西曬房子,強烈日照曬得學生受不了,靈機一動,想找出好的隔熱方法。

學生在老師王秀芳、翁麗敏、張盛進、粘錦成指導下,發現安裝室外百葉窗是不錯的方法。不過,要裝什麼材質的百葉窗、百葉窗角度怎麼擺,隔熱效果才最好,學生前後花了快1年時間,反覆不斷地實驗。

他們用1比8房屋模型當實驗工具,用探照燈等固定光源,讓不同的百葉材質,包括鋁片、塑膠、烤漆、木頭等,隔著不同的窗片材質,包括壓克力、透明玻璃、鍍膜玻璃,在探照燈照射45分鐘下,觀察室內溫差變化,發現玻璃窗窗片材質和百葉窗葉片顏色、葉片材質,會影響隔熱效果好壞。

深色木質百葉窗最隔熱

學生黃泰源說,在隔熱效果上,木質百葉窗最好,且深色木質又比淺色木質好,玻璃窗的鍍膜玻璃材質也比壓克力等其他材質好。

黃泰源表示,最佳的隔熱組合就是,在鍍膜玻璃窗戶外加裝深色橫式的室外百葉窗,百葉窗葉片擺設角度向下45度,與光源照射角度剛好成垂直時,隔熱效果最棒。

fsj 提到...

90後 缺少挫折教育的一代

【記者吳貴奉/整理】2009-08-20 旺報

大陸90後(1990年後出生的中國公民),是第一代網路原住民,他們的身體觀、道德觀、名譽觀甚至沉默,都與上一代人脫節,探討發現,他們的行為似曾相識,只因上一代的失憶而覺得他們像是陌生人。

90後是奧運冠軍、網路新秀、演藝新星、作家、超模、快樂女聲和學生,他們是成長環境最優越的一群人。

90後也是凌虐同學的少男少女、以醜聞轟動網路的「賤女孩」、使用火星文的主力、著裝怪異的「非主流」,「摸奶門」、「脫褲門」、「耳光門」、「秋千門」、「邯鄲大學教室做愛門」等事件的主角也是他們。

觀念行為 與上一代脫節

面對90後,兩代之間存在一種極端的資訊不對稱:上一代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麼和怎麼想,但他們卻完全知道上一代想要什麼和怎麼想。

他們是F40們(將步入和剛走過40歲的一群,年齡在35-45歲之間)的產品,但父輩的旗幟不在他們的戰場;他們與上一代人自動脫落,不反社會主流價值,但他們有自己的價值觀。他們是在家庭、學校、社會三方教育之外,第一代完整接受了資訊教育的人。他們是第一代互聯網原住民,遊戲和網路的虛擬空間對他們來說就是真實空間。

2004年,《新週刊》第一次調查90年代生的人的文化傳承「還有多少中國味?」結果並不樂觀,他們的「全球味」在擠壓「中國味」。2009年,《新週刊》再一次透析「90後」,考察他們的生活必需品、溝通模式、性態度和社會認知。

用代際理論(研究不同代之間思想和行為差異和衝突的理論)來解釋90後已經太out了--他們不是另一代人,他們是另一種人!他們的行為方式、身體觀、道德觀、名譽觀甚至沉默,都是與上一代迥異、讓人完全陌生的。

自成體系 無視傳統規則

美劇《X檔案》裏時常出現這樣的情節,外星人降臨地球,潛伏在我們周圍,他們不顯露身分,也從不正式發言,外貌也和我們無異,只是「偶爾露崢嶸」。90後開始顯露蹤跡之後,我們慢慢發現,他們是我們周圍的潛伏者,是我們全然不熟悉的一群人,90後,是我們生活裏的陌生人。

曾軼可(快樂女聲,用自己獨特方式寫歌唱歌)這樣的90後早早表現出了一種無視和自成體系,包括對傳統歌唱規則的無視,包括在世界觀上的自給自足。面對90後,我們慣常的了解方式、認知程式全都無法正常發揮。

曾軼可這個生於1990年1月3日的女孩,參加2009年「快樂女聲」之後,懷抱吉他唱著自己的原創歌曲,在強手如林的情況下一路過關斬將,最後進入了大陸全國十強,卻由此掀起了巨大的爭議。

「快女」怪咖 評審為她反目

爭議並非源自她的中性形象,也不是來自她的原創歌曲--她的歌曲,是最早得到承認的,人們甚至認為,這些歌多半是從「藝術市場」上買來的。爭議的重點,是她的演唱方式。她使用的是一種纖細的、發嗲的、顫巍巍的聲音,明顯未經任何訓練,也完全不符合人們的欣賞習慣。這聲音被網人稱為「綿羊音」,她也由此獲封「綿羊天使」稱號。這聲音,使得擔任評審的包小柏與沈黎暉反目,並憤然離場,使得網人懷疑曾軼可的來歷,並放出「曾軼可的父親是菸草大王而且是湖南衛視的重要贊助商」的傳言,使得支持她的音樂人高曉松、沈黎暉和小柯備受詬罵,使得包小柏重返「快女」評審席時,也帶著一種務必要手刃這個小女人的強硬態度。

如果傳言屬實,人們還好受點。結果,殘酷的事實是:曾軼可的歌曲多半是自己寫的,她的父親也只是一位普通的高校教師。那麼,她為什麼會被當作天才?她僅僅是湖南衛視在話題匱乏的情況下,為了製造爭議提高收視率而推出的嗎?

網路空間 醞釀特有氣質

人們不願承認的,或許只是不知道她何以會這樣唱歌。她帶來的,很可能是一種人們完全陌生的歌唱方式。過去 30年,歌唱方式無論怎樣變化,到底一脈相承,都注重高亢嘹喨,都滿懷「舞台下有很多人觀看」的表演意識,是廣場性的。而曾軼可的演唱卻完全是室內的、私語式的、無視他人的,她的歌曲和歌唱方式,可以在日本和北歐的音樂裡找到一點源頭,但在中國歌唱方式的鏈條上,是完全斷裂開的一環。

就像60後中的一部分人,曾激進地表示過對世界的反對,但從他們後來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們和他們所反對的也並無不同。70後也表示過反對,但反對仍然是建立在承認和重視的基礎上。而曾軼可這樣的90後卻早早表現出了一種無視和自成體系,這是我們完全陌生的。

我們不知道曾軼可何以會這樣唱歌,我們無法想像曾軼可怎能在只學習了一個月的吉他的情況下,就敢於參賽和上台表演。80後還體現出了某種承繼,並且愉快地勝任了「鳥巢一代」(指以運動員為代表的新一代中國年輕群體)的身分,而90後卻是完全斷裂的。他們的生活、閱讀、聆聽史,對於我們來說都是陌生的。他們由網路、QQ空間(網誌)、手機、輕小說哺育,是這些養料最後醞釀成了這種歌唱方式、這種年代氣質。

※ 其餘報導詳見原站。

白痴最高境界─好兵帥克

這人就是布拉格出生的作家哈謝克(Jaroslav Hasek,1883—1923)筆下鉅作《好兵帥克》(The Good Soldier Svejk)裡頭的那位大頭兵。



◆ 洋人亂蓋 建築學者痛批 設計者坦承:央視新大樓是色情玩笑

【記者楊慈郁/綜合報導】2009-08-20 旺報

大陸近年陸續興建極具視覺震撼又現代感十足的新建築,從鳥巢、水立方、到外形似水煮蛋的北京國家大劇院等。日前,有大陸學者表示,中國不能成為妖魔鬼怪式建築實驗場。央視新大樓的設計者庫哈斯,近日更在新書中坦承,其靈感來自性暗示,是「變態」設計,引起一陣譁然。

今年1月,庫哈斯團隊也在台北藝術中心競圖中勝出。將負責打造政府斥資新台幣38億元的台北藝術中心。2011年1月動工,預計2014年完工。

大陸網友群情激憤

原被北京市民戲稱為「大褲衩」的央視新大樓,其設計者、荷蘭建築師庫哈斯,在新書《Content》中的一些照片,公然把央視新大樓比作男女生殖器:主樓是一雙膝跪地的裸女,旁邊並有一指向天空的男性生殖器。

消息一出,在大陸建築界引起強烈憤慨,紛紛譴責庫哈斯的行為。居然和中國開了如此大的玩笑!大陸網友也說這是惡意中傷。

大陸網友群情激憤,認為「很黃、很暴力。」有網友說,這傷害了大陸人民的感情,甚至想要「跨國追捕庫哈斯」;也有人感慨被外國設計師當玩具。

但也有部分網友認為不應將此事放大,「建築屬於藝術,那麼,藝術就難免會主觀。主觀的有創造者,也有觀者,所以對於藝術作品的理解就見仁見智了。總之,若事物能引發人們去探討和關注,不管是褒是貶,在某一方面來說:它成功了。」

貴陽一建築 無區域特色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除了耗資15億人民幣建造而成的央視新大樓引起爭議外,貴陽花溪區CBD(中央商務區)建築群方案也被指華而不實,「這些設計就像是穿著時裝去上班的模特兒,華而不實。看不到區域特色,看不到現有的城市文脈。」大陸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建築師及建築評論家彭培根說。

「花溪」的一組建築設計圖近日在網路上流傳,觀者無不驚嘆其奇特誇張。在這些圖中,一個龐大的建築群被梯田環繞,這些建築或扭曲、變形、傾斜,有一棟建築甚至是樹杈形狀。

彭培根認為,近10年來,許多外國建築師在大陸設計了很多一味追求視覺刺激和「妖魔鬼怪一般」的建築物。貴陽花溪CBD方案顯然為這一論斷增加了一個新的註腳。

外國建築師注重個人偏好

彭培根批評,外國建築師在大陸做出的許多設計「追求完全的形式主義」:「不考慮可持續發展和任何基本原則,把所謂的『藝術』放於科學和哲學之先,這就像駕馬車時將馬車放在馬前面。」

而且,他認為,一些外國建築師偏重個人喜好,在大陸尋求為個人修建紀念碑的機會,這有悖於建築師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

「我們堅決反對再引進那些把大陸當新武器實驗場、那些外國建築師在他們自己的國家絕不被允許實施的建築。還有那些違反國際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違反基本結構原理,或國際通用安全規範的建築設計。」

※ 相關報導:

豆腐渣工程害人命 中國政府表態決心整治

fsj 提到...

打造諾貝爾 研究費每人最多2億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2009/09/03

希望打造台灣「諾貝爾獎級學者」的「學術攻頂研究計畫」昨天揭曉,交大、清大、中央大學及中研院4位學者入選,每人最多可獲2億元的超高經費,是國內個人研究經費有史以來最高金額。

在4大申請領域中,社會科學、工程及應用科學領域從缺。執台灣高教牛耳的台灣大學在生科和工程類完全沒有提出計畫。

學術攻頂計畫去年提出,目標是支持有研究潛力的學者,給予長期充分經費補助,造就「諾貝爾獎級實力」的國內學者。每年最多補助10件,每件計畫每年補助最高2000萬,為期5年,最多可延到10年,所以入選學者最多可獲2億元的研究經費。

今年學術攻頂計畫第一年實施,入選的有交大應用化學系教授李遠鵬、清大物理系教授張石麟、中大水文與海洋研究所教授隋中興,及中研院分生所研究員鄭淑珍教授。

這次共有中研院等24個單位申請,提出64件計畫,數學及自然科學領域入選3件、生命科學入選1件,社會科學、工程及應用科學從缺。社會科學研究很多屬於在地現象分析,由於計畫目標是「世界頂尖」,也需要經國外學者審查,許多社科計畫連初選都過不了。

國科會副主委張文昌坦言,不少院士級的評審委員也建議,社科研究的攻頂應該要有另一套獎勵方法,補助金額可以不必像自然科學這麼多,但時間應該要拉長。

這次學術攻頂計畫較受矚目的是,強調「學術拔尖」的台大在生科和工程類都沒有提計畫。台大學術副校長陳泰然覺得參加攻頂計畫的學者,須終止手邊現有研究計畫,是造成卻步的原因。張文昌也覺得今年報名的計畫「好像少了一點」,可能是新推出,學者來不及申請,國科會未來將主動發掘優秀的研究。



◆ 東海研究小蜘蛛 國際大出名

【盧金足/台中報導】2009-09-03 中國時報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到希臘參加廿五屆歐洲蜘蛛年會,其中博士班學生黃俊男榮獲論文海報第一名,目前在德國烏玆堡大學博士班就讀的謝玉龍,以蜘蛛生態獲論文報告競賽第二名,東海大學表現出色,不但為校爭光,也讓台灣優異成果躍上國際舞台。

國際性會議的歐洲蜘蛛年會,每年一次來自歐洲各國研究蜘蛛的學者及研究生齊聚一堂,今年為第廿五屆,在希臘之亞歷山德魯波利斯舉行,除東歐及西歐數十個國家,尚有來自埃及、以色列、印度、美國、歐洲及日本學者參與。

東海大學今年由生命科學系教授卓逸民,帶領四名研究生,在國科會經費補助下參與,發表二篇口頭報告及三篇論文海報,大會評審委員會選出學生口頭報告及論文海報各三名作為獎勵,其中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班學生黃俊男獲論文海報第一名,生命科學系碩士班學生侯玨拿下論文海報第三名。

在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完成碩士論文研究的謝玉龍,目前在德國烏玆堡大學博士班就讀,勇奪論文口頭報告競賽第二名,他曾研究台灣墾丁珊瑚礁地區,因為不同干擾程度,棲地間的底棲性蜘蛛,進行多樣性的比較。

調查的五種棲地類型,觀察行為生態,分別為原始林保留區、原始林遊憩區、次生林、草生地遊憩區及廢置草生地遊憩區,以每月一次的採集,共獲得兩千多隻成熟個體,分屬於廿科一一○種,其中有八十六種,高達七十八.二%為新種或新紀錄種。

卓逸民表示,生命科學系研究所學生,除了研究有成果,還有極佳的英文程度,才能在國際會議以流利英文發表論文,也讓台灣以一隻小蜘蛛的研究,在全球大大受矚目。



◆ 上班族大調查/郭董的人生 上班族冷感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09.09.02

你累了嗎?裁員、減薪消息滿天飛,根據調查,上班族過去一年的心情,「悶」、「累」兩最能代表。將近七成的上班族,變得更不信任公司,五成上班族說自己去年收入縮水,至於問到五年內的理財目標,三成六最想買房子。

金融風暴讓不少上班族人心惶惶,擔憂成為老闆眼中的冗員。根據「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最新發布的「上班族處境大調查」,發現「悶」跟「累」是最能描述上班族去年心情的兩個字。

上班族對公司也有許多不滿情緒,七成受訪者因為發現公司無法在壓力下堅持經營理念、裁員,變得更不信任公司。對公司向心力不足,也顯示在另謀出路的念頭上,超過一半受訪者都想換工作,但是考慮時機歹歹,多數人不敢真正行動。

5成上班族表示,去年的收入縮水,問到未來5年的理財目標,「買房子」成為最多人的渴望。

另外,不少上班族不想在職場上當拚命三郎,調查發現,近4成上班族希望「做想做的事,就算領B級薪水,能換得A級人生也值得。」還有兩成受訪者想當「好過族」,當個無名小卒也沒什麼不好。

如果有機會讓上班族嘗試別人的道路,將近一半受訪者說:「做自己!」就夠,接下來才是名媛孫芸芸、橙果設計創辦人蔣友柏、部落格畫家彎彎、還有今年曾入圍「全世界最棒的工作」、應徵大堡礁島主的王秀毓。

反倒是過去在調查中,常被選為最受歡迎CEO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和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被上班族認為是「最不想嘗試的生涯」。

fsj 提到...

非關正確-遭閹割了的天王

【胡晴舫】2009-09-04 中國時報

在性愛光碟滿天飛的年代裡,天王劉德華卻苦瞞戀情二十四年。成龍藏嬌妻十多年,黎明結婚要不是遭爆料,恐怕也很久不公開。

說是為了影迷著想,怕傷心跳樓,怕嫉妒殺人,因為偶像不免帶點性感成分,讓大眾在各自臥房裡有點私密的快樂。用心維持單身形象,為了怕在粉絲心裡失去暗示一對一的性魅力,而性魅力在商品社會確是最犀利的賣點。

弔詭的是,一個不約會、不交友、不上床、不結婚、不生子的中年男人居然是大眾的性幻想對象,而不是一個四處放電、言語調情、渴望熱愛、體內大量荷爾蒙始終用不完的年輕男子。也就是說,社會所追求的男性偶像基本上算是一個閹割過後的男人。

同時,賣弄色相卻對女性偶像從來不是個問題。打從一開始,就算歸類玉女,也要有身材有臉蛋,露點乳溝更是加分。不時鬧點情事,正好維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印象。除非當上惡質第三者,緋聞對女星的名氣向來只有幫助,沒有傷害。擺明沒人沾,是件壞事;過了一定年紀還沒對象,根本是醜事。高齡女星的緋聞與性魅力成正比,越多越好,松田聖子、瑪丹娜就怕你不知道她們正在跟男人交往。

同樣是外表掛帥,男女偶像的情慾出路大不相同,正好逆光反映出真正的社會現實。

現實生活裡,男性不必懼怕公開自己的情慾需求。他們受鼓勵去直接追求自己喜愛的對象,無須擔憂受人恥笑;他們有他們的制服酒店、裸女雜誌及日本A片,整套完熟工業服務他們的情色想像;就算婚後睡上了雙人枕頭,也不過是如成龍所說的「犯了所有男人都會犯的錯」那般稀鬆平常,沒什麼好道德譴責。

真實社會中,女性若是大聲嚷嚷自己的情慾,主動追求男性,若不引來批評,至少也要準備面對默默的冷嘲眼神。女性沒有自己的裸男雜誌,也沒有自己的色情片,包養舞男只是少數有錢女性的特權;而且相較於男性的「舞女神話」,即風塵女郎也有真心,女性的「舞男神話」根本是個笑話。已婚女性若是出軌,社會或許已學會容忍,卻不代表準備原諒。

正因為女性情慾在真實生活中很難得到主導權,這些天王男星便必須完成她們的情慾期待。他們雖然帥氣好看,卻情慾不沾鍋,天真無邪,彷彿永遠的潘彼得。他們不談戀愛,永保單身,以滿足女性在現實中渴求卻很難得到的男性忠貞。

情色工業製造性愛神話,影視工業打造愛情神話,人們藉此發白日夢,慰藉自我。女性主義作家娜歐蜜沃爾夫(Naomi Wolf)在時尚雜誌大發議論,認定好萊塢女星安潔麗娜裘莉為當代女性偶像,裘莉做到了現實中所有女性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富有而美麗,既會開飛機又會玩槍枝,全球趴趴走,更重要的是,情慾自主,為所欲為,包括搶人丈夫這件事,都不曾受到社會懲罰。

全世界也不過一個裘莉,而裘莉與其說是一個女人,還不如說是好萊塢工業創造出來的一個女星商品,如同全球流行的熟女電視劇《慾望城市》,那並不是生活的鏡子,卻是為了修補現實缺憾的勵志故事。

男性情慾向來天經地義,只有管理問題,沒有創造問題。女性情慾因為長期壓抑,連接了性別解放與社會改革,隨時隨地都要戴上一頂大帽子,才能光明正大地現身,嚴肅而沉重,毫無樂趣。被迫化身藝術品、商品或文化觀念的女性情慾難免展覽的作用大於實際的操作,所投射出來的情慾對象往往展示的功能多過實戰的體驗。

因為男性有情慾,所以他們有舒淇、林志玲、鞏俐、劉嘉玲等不怕牽動影迷慾望的女星;我們不要女性有情慾,她們崇拜的男人也跟著不可能有情慾。

是女性受限的情慾想像力共同閹割了這些天王。

(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 男扮女 日本瘋偽娘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報導】2009.09.03

最近,日本男人以各種理由把自己打扮成「偽娘」(男扮女裝)的情形愈來愈多。

「覺得很時尚,便穿在身上,沒想到大家都說很漂亮。」這位自稱透過女裝改變人生的男子,是日本頂尖學府早稻田大學的學生。他每天致力於研究更純熟的化妝技巧,還曾男扮女裝去上課。

隨著男人穿女裝的風潮越來越盛,早稻田學生還組織了女裝研究會社團。會長勝川自豪地說:「打扮成女人與女朋友約會,常被稱讚說好玩或漂亮,心情格外好。」參加聚會的男女紛紛表示,「他們在女人眼裡也很漂亮」、「妝化得真棒」和「想跟男扮女裝的男人交往」等等。

知名藝人變身和漫畫風行有推波助瀾之效,如木村拓哉、瀧澤秀明華麗的女裝扮相,被評為「比真正的女人還美」。漫畫《粉紅系男孩》的主角就是像「大和撫子」(形容溫柔穩重的女性)一樣的男性,該書深受中學生喜愛,賣了270萬冊,今夏還要推電視版本。

服裝專家曾就男扮女裝現象分析說:「男性和女性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社會正朝中性化發展,這種現象催生了男扮女裝的風潮。」

當然也不是人人都可男扮女裝,早稻田大學女裝學會網站就曾這樣說過:「要一個虎背熊腰的男人裝女生是不可能的,先決條件是天生要有細緻的身型、白嫩的皮膚,還要比女生更懂得保養、打扮自己,最重要的是要比女生更注重行為舉止…而現在大多數的女生已經不斯文了。」

※ 原站還有越南與哈佛的報導。



◆ 台大醫院 百年首見女副院長

自由時報 2009.09.04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台大醫院出現百年以來首位女性副院長。

台大醫院眼科部主任胡芳蓉(見圖,照片取自台大醫學院網站)打破台大醫院一百一十四年傳統,成為院史上第一位躋身白色巨塔決策核心的女性醫師,也是國內各大醫學中心中極罕見的女性副院長。

台大醫院院長陳明豐本週在醫務行政會議上正式公布這項人事安排,有女性主管聞訊興奮叫好,也有男性主管私下開玩笑說,台大的男醫師正面臨百年來最大危機。

當國內各大醫院的管理階層至今仍是男性天下,台大院內一級主管中的女性比率卻逐年提高,今年一口氣增加好幾位,女性主管比率已達三成五,傲視各大醫學中心。

行事低調的胡芳蓉婉拒受訪,在台大同事眼中,四十五年次的她,思路清晰、行事明快、執行力強,她不僅是國內眼角膜病變與近視雷射手術權威,也是目前國內角膜潰瘍病變研究的第一把交椅。

胡芳蓉前年接掌眼科部主任後,短短兩年間,使眼科部在院內二十個單位的評比排名高居第二,發表論文的質量更創過去三年來最佳紀錄,成績有目共睹,是副院長熱門人選。

胡芳蓉的丈夫張上淳,上個月正好卸下台大醫院副院長的職務,被徵召借調至衛生署擔任副署長,懸缺在上週經台大校方核定由老婆胡芳蓉遞補,十分巧合。



◆ 高教土石流已蓄勢待發

【楊景堯】2009-09-04 中國時報

水預算,幾乎都是放在下游的築堤、疏濬等表面工作,源頭的濫墾、水土保持、開發等等問題,才是真正的禍源。整個「八八水災」救災的過程,常常使我將教育問題聯想在一起。

大學馬上就要開學了,今年放榜後的檢討在風雨中完全被淹沒,高等教育的土石流已經蓄勢待發,可是大家都只是注意到下游的河川整治而已。有一位學者指出,「八年八百億」的治

首先是「生源」的問題。今年考大學的學齡層有三十萬,可是去年新生兒首度未滿二十萬,問題的嚴重性可想而知。指考分發,有八千多人沒有達到最低門檻;分發結果共有近七千個缺額,其中更有四校十一系完全掛零。高教司長預言「再一兩年就會有大學撐不下去」。據報導,台南有一所管理學院在放榜嚴重招生不足後,要求四十位專任教授「自請辭職」。

教育部為了要「開源」,「開放大陸學生來台」緩不濟急;仿效日本二○○八年提出的「三十萬留學生計畫」所提出的「高等教育輸出計畫」,目標二○二○年招收外籍生十三萬人,這又似藍綠政府的「治水計畫」般的「遙不可及」。教育部說要利用「高教評鑑」來落實退場機制,更是怨聲載道、一事無成。看來「開源」是遙遙無期。

其實比「開源」更嚴重的是學生「棄讀」的問題。中國大陸今年應屆高中畢業生當中,有七百五十萬報名參加高考(大專聯考),另外有八十四萬人沒有報名,放棄高考。根據報導,這一成多的學生放棄的原因很多,其中許多原因與台灣現況十分接近。例如:「好大學進不了,差大學不想去」;「考不上重點大學,將來就業比登天還難」;「上完四年大學對一個貧窮的家庭而言是沉重的負擔」。

台灣的失業率已經超過百分之六,再創歷史紀錄;人浮於事的現實,使許多考生必須冷靜思考「學歷」的功能性意義。現在在台灣已經不是比「學歷」的高下,而是比「學校名氣」(含金量)的輕重。「棄讀」的徵兆可以從學測發現,今年比去年減少八千多人(超過百分之五);還有許多碩、博士班招生一年比一年困難。依國內政經情勢來看,不論大學或研究所,棄讀情況只會更加嚴重。

要拯救台灣的高等教育,政府應該從裁減績效不佳、沒有前景、功能嚴重重疊的公立大學做起。許多後段班公立大學之所以能招到學生只是因為學費便宜。高等教育不是義務教育,使用人民的稅收來辦學必須有其必要性與正當性、與特別困難的學科領域。如今市場嚴重供過於求,減招與退場要從公立大學做起,才能令私校服氣。

政府應該學習當年落實「立委減半」的魄力,將後段班公立大學減招至少兩成甚至退場,私立大學才會迅速尋找定位或是退場,唯有如此才能減緩高等教育可預見的土石流。(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

fsj 提到...

李家同:如果Turing是中國人!

【聯合報╱李家同】2009.09.16

我們國家非常重視「創意」,好像我們國家萬事俱備,只欠創意。如果國人有偉大的創意,我們的工業會大大地起飛。真是如此嗎?我們不妨看一個真正有創意的例子。

二十世紀,最有創意的發明絕對是電腦。談到電腦,我們首先會想到記憶體,在電腦沒有問世之前,人類實在沒有記憶體的觀念。電腦的另一重要元素是程式,這就更神奇了,因為過去有誰在談程式呢?最令我們稱奇的應該是程式可以存入記憶體。我們最多能接受可以將資料存入記憶體,要我們想程式可以存入記憶體,絕非易事也。

天才數學家 製造電腦破密碼

但是對杜林(Turing)而言,記憶體、程式和將程式放入記憶體,卻是非常自然而簡單的事。這也難怪,他是一位數學家,可以作抽象思考。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杜林向英國政府建言,說他會製造一架可以寫程式的電腦,而且可以用這部電腦破密碼,對於英國政府而言,此事非同小可,也立刻著手製造Colossus 電腦,這部電腦上的程式使英國可以破德國人的Enigma密碼。可惜英國政府為了保密,竟然將這部電腦燒掉了。公元二○○七年,為了紀念這件科學史上的大事,有人重新製造了Colossus電腦。電腦界沒有諾貝爾獎,最大的獎是杜林獎,姚期智教授(劉炯朗教授的高足)得到過這個獎項。

大家都同意英國真幸運,有這麼一位極有創意的天才數學家。但是,如果中國在抗戰期間,也有杜林,中國能有全世界第一架電腦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為要造電腦,最重要的是要能設計數位線路,也就是要能製造現在我們所知道的CPU,試問,在當時的中國,國人中有這種人才嗎?英國一直是一個在電機工程上相當領先的國家,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他們已經會設計雷達了,所以他們可以利用這種經驗來設計電腦所需要的線路,而且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創意固重要 基本功夫更重要

創意固然重要,基本功夫更加重要。我們當然希望有像杜林這樣的天才,但他仍需要優秀的工程師。這批工程師首先必需能瞭解杜林腦子裡的想法,這已經是難如登天,但要將他的理論用電子線路予以實現,那就要有設計電路的基本功夫了。

我最擔心的是我們的政府不能瞭解這點,他們好像沒有鼓勵大家在基本技術上下功夫,但非常強調大家要有創意。因此,我們即使有驚人的創意,也會因為基本技術不夠高,而使這種創意永遠是紙上談兵。

我們誰都希望自己國家的工業水準能夠提高,我們也都羨慕那些先進國家能製造非常高級的產品,但是我們必需注意他們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級的產品,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有深厚的基本科技,我們真應該在這方面努力下功夫了。

(作者為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

fsj 提到...

西瓜學校 教育資源很不公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2009/09/17

地方教育權縣市首長一把抓,象徵社會正義的教育機會均等原則,因百里侯對教育的重視度不同,各地學童恐怕只能自求多福。教育學者指出,台灣近年有「將教育推向政治」的傾向,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

精省加上「地方制度法」規定縣市教育的主管機關為縣市政府,教育局長由以往省教育廳派任改為縣市長任命,台師大教育系教授王麗雲指出,當教育局長與縣市首長「綁在一起」,教育決策、人事、資源分配,政治考量恐會淩駕專業考量,她轉述某高中校長的話:「如果沒有好的政治家,就不會有好的教育家。」

地方首長擁有更大的教育權,如果他重視教育,政治動能與領導能力確實可為地方帶來不錯的教育發展,教育也可配合縣市施政統合發展。

但往往地方派系也會介入教育人事、經費,為了選舉,教育資源常淪為酬庸、鬥爭的籌碼。

王麗雲形容有一種「西瓜學校」,明明兩所學校就在附近,但較多民代小孩讀的學校,教育資源就會源源不絕進來,另一所學校相形見絀,「西瓜偎大邊的狀況相當明顯」。而校長現在常不能把時間全部放在學校內的教育事務,為了獲得經費、充實設備,必須四處向民代請託,縣市首長再「賣議員面子」把經費撥下來。

當教育愈來愈政治化,地方首長對教育重視的程度不同,造成了各地教育機會不均等的情況。王麗雲說,台灣每位學童的教育成本究竟是多少「一直是個謎團」,理論上每位學童的教育成本應該一樣,但從各地國小英語教學的起始年級不同,就可以看出不同縣市學童一開始獲得的教育資源就不同。

在英美兩國,地方教育治理的方式是斷絕縣市長對教育的掌控權,芬蘭、澳洲則是透過制度來節制縣市長對教育的掌控。

王麗雲建議中央要發揮更積極的角色,確保各縣市的教育輸入與產出均等、更嚴格要求教育的績效與責任,並讓地方教育受到家長會、教師會等公民團體的監督與參與。



◆ 台積電導讀志工連續四年赴松林國小

【周曉婷/南縣報導】2009-09-17 中國時報

連續四年來,台積電導讀志工每月兩次到台南縣西港鄉松林國小帶領學生閱讀繪本,種下閱讀種子,新學年開學半個月,導讀志工已備妥書單準備大顯身手,學生期待志工帶來精彩繪本與活潑逗趣的團康活動,志工則希望為學生開啟無限未來。

松林國小校長潘豐富因緣際會結識台積電導讀志工,過去三年,導讀志工固定每個月兩次到學校為學生說故事,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從原本每學期看不到五本課外書,經由志工鼓勵,每學期閱讀課外書成長兩倍,還有部分學生一學期可以看到卅、四十本課外書。

潘豐富說,導讀志工到校帶領學生讀繪本,活動看似普通,但科技人慣有的邏輯思考及組織能力,還是蘊藏深遠影響力,從張羅書單到選定一至六年級不同程度繪本,科技人的行動力每每讓學校老師刮目相看。

早期,學校老師一度擔心鎮日與晶圓為伍的導讀志工,所學與說故事根本沾不上邊,如何把閱讀活動帶得有聲有色,三年下來,志工說學逗唱功夫愈見精進,邁入第四年的繪本導讀,更讓學生期待不已。

由台積電南科廠員工為主力的台南縣導讀志工,今年由黃彫棠擔任志工組長,成員半數以上是投入兩年以上的志工,和中高年級學生早有革命情感,五年級的謝慧穎、謝念潔異口同聲表示,很期待每個月兩次的志工導讀繪本及團康,從志工身上學到很多知識。

※ 相關報導:

* 不滿10歲 他們開餐廳、辦雜誌…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12931



◆ Q版數位教材 大學生輕鬆解惑

【張朝欣/嘉義報導】2009-09-17 中國時報

「未預期懷孕如何面對?」、「男女朋友如何與對方分手?」大學生常見的健康、兩性等問題,現在只要利用中正大學開發的「健康與生活」數位學習教材,透過動畫影片與專家說明,就能在輕鬆互動的學習過程中獲得解答。

中正大學清江學習中心廣納十多名跨領域專家學者意見,集結校內傳播、犯罪防治與運動休閒教育師資,並邀請慈濟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與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師、營養師及護理師,針對大學生常見的健康問題,設計一套「健康與生活」通識數位學習教材。

教材以動漫形式與使用者直接互動,搭配真人配音與Q版圖像設計,內容絕無冷場,不僅能夠幫助大學生瞭解自己、解決健康困擾,亦能藉此提振學生的上課情緒,減少蹺課、上課打瞌睡壞習慣。

為了在輕鬆的學習過程中加強效果,健康與生活數位學習教材的主題與人物設計都特別貼近大學生活,如減重、運動常識、藥物濫用和未預期懷孕等大學生可能會碰到問題,及毒奶粉等新聞時事,都納入課程大綱。

健康與生活數位學習教材已在九十八學年度新學期首度在中正大學校內通識課程中使用,待蒐集學生的回應意見後,將針對學生的建議對教材進行改良與修正,未來此套教材將上傳至教育部平台,提供全國各大專院校教師下載引用。

fsj 提到...

擴大免試入學/李家同開砲:窮小孩更難翻身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13214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王彩鸝╱台北報導】2009/09/18

總統府資政李家同受聘為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講座教授,他今天在德明大學演講時,針對教育部日前公布的高中職擴大免試入學提出嚴厲批評,並直言「極度反對」。他認為,一旦少了一個關鍵考試,國中成績灌水,可以預見學生不再努力念書。出身「三級貧戶」的教育部長吳清基低調回應說,「謝謝李資政的指教,我也是窮學生出身,會傾全力多關照窮學生」。

「免試入學的高一新生,會比考進去的學生程度好嗎?」李家同認為,答案是否定的,一旦失去升學考試壓力,國中生不再這麼認真念書,程度恐怕會逐漸下滑。

採計國中三年平均成績就能免試入高中,李家同表示,沒有統一標準,國中成績很容易灌水。至少現在的高中生都是扎扎實實地用功,通過國中基測才入學,有基本篩選的門檻。

李家同也擔心,高中職擴大免試入學方案一旦實施,對窮學生更不公平。他以大學甄選為例,家境較富裕的孩子可以準備精美資料申請大學,但「窮學生哪有這種能力?」他認為,高中職擴大免試入學也是如此,只會讓窮小孩更難翻身。

※ 詳見原站。



◆ 助學貸款規定冷血 家暴生申請難

【聯合報╱記者林政忠/台北報導】2009.09.18

大學最近陸續開學,部分家暴家庭的學生卻申請不到助學貸款,由於申請期限只到月底,求助無門的學生著急不已。民進黨立委黃偉哲及國民黨立委徐中雄痛斥,銀行冷血無情,金管會應介入協助,以免助學貸款成「阻」學貸款。

十八歲的小米(化名),母親因父親家暴長期失和、分居多年,和台北祖父同住。他今年考上台北某私立大學,向台北富邦銀行申請學貸,結果銀行要求他必須在九月底前申請到保護令,才能核發學貸;教育部還強調,「父母一定要離婚才能申請免息」。小米感嘆說,銀行和教育部好像聯手要求爸媽「限期決裂」。

家暴發生後,小米母親曾申請「家暴通報單」,小米問銀行可否接受,銀行回覆,「家暴狀況,只要母親單一法定代理人到場辦理即可」。

小米母親上周四從台中北上辦理,銀行人員又要求附上保護令,還希望父親最好到場,並提供父親薪資所得;母親當場情緒失控,哭著說:「父親家暴怎麼可能再出現?難道非要在銀行面前打一架才能證明家暴嗎?」

小米無奈地說,申請保護令過程中,台中市政府社會處和警察局多次踢皮球,警察局還說法院核發保護令要再等兩周到一個月,但銀行承辦學貸只到九月底,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黃偉哲痛斥,制度殺人、逼學生走上絕路,銀行應多些人性,特殊個案以專案處理;金管會應介入協助,八八水災剛過,助學貸款辦理手續至少應延長一個月。

徐中雄說,金管會對助學貸規定應該做整體檢討,對於中低收入戶、家暴等特殊境遇家庭應予免息,更不應該限期辦理學貸作業。



◆ 美大學生貸款 政府全包了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09.18

美國國會眾院17日通過美國高等學校學生貸款35年來最重大的改革法案,將取消私人貸款公司參與聯邦政府的學生貸款業務,改由教育部全面接管,成為大學貸款的唯一提供者。

根據該法案,未來十年估計可為納稅人省下逾800億美元。聯邦政府計畫用省下的預算補助低收入學生、少數族裔學生團體、提供學校工程經費,以及降低赤字。

該項全面改革高等教育的法案,是歐巴馬總統國內重要政策的第三大板塊。而學生貸款的政策調整,也類似健保改革的努力,將對私人業者產生嚴重衝擊。

眾院以253票比171票通過該法案後,將取消全國最大學生貸款公司沙利美 (Sallie Mae),以及花旗等銀行參與美國920 億美元學生貸款的業務,並將大部分的貸款轉移給教育部。參院教育委員會亦正起草類似眾院的法案,可望在幾周內表決。

目前由政府擔保、私人業者辦理的「聯邦家庭教育貸款項目」 (FFELP)」間接貸款,占大學貸款的大宗,在2008年至2009學年共為4465所學校的學生提供相關貸款;貸款總金額高達740億美元,比前一年增加13%。

眾院教育和勞工委員會主席密勒說:「今天眾院已明確選擇,不再經由私人公司消耗預算,而把錢直接挹注給學生。」

fsj 提到...

蔡明介:聯發科「不用絕頂聰明的人」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09.09.20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昨天在一場針對大學生的演講中指出,創新與團隊合作是競爭力的關鍵。聯發科財務長喻銘鐸說,該公司進用新人時,如果兩個人擇一時,不用絕頂聰明的人,而會錄用可以跟別人合作的人。

身為企業老闆,要如何在海島台灣,放眼全世界,布局全球?蔡明介向成大、清大、中正、新竹教大、東海、逢甲等校大學生,介紹聯發科的經營哲學,是「以人為本」,提供挑戰及學習的環境,發展員工潛力,並經由創新以及團隊合作,使公司能夠不斷成長。

談到企業的全球布局,蔡明介認為,要時時問自己「你的學習能力夠不夠?」必須不斷拋棄,不斷學新的能力,一直往前看,他強調,因應環境改變的學習能力最重要。

蔡明介舉例,過去是鉛版印書,現在五分鐘就可以印一本書,知識經濟的特色是競爭激烈,淘汰快速,不斷充電和進步很重要。不過,從研發到客服、財務、法務都要靠創新和團隊合作。

蔡明介也說,資訊科技是全球競爭,第一名賺很多錢,第二名賺一點錢,第三名以後等著虧本被收購,因此追求領導地位很重要。

他強調,應以「開放的頭腦」和「敞開的心」進行全球布局,不能以為總部設在台灣,總部就是老大,這是一個團隊合作的時代,要了解共同的價值是什麼。

喻銘鐸補充說,該公司面試新人時,一定會問參加社團、性向測驗等,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如果跟別人合作有困難,絕不錄用,因為「團隊合作」才是該公司要的人才。

※ 相關報導:

* 股王用人 合作比聰明更重要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2698+112009092000075,00.html



◆ 多元入學/多元靠多金? 扼殺窮人機會

【聯合報╱朱浩民/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台北市)】2009.09.20

教育部預定明年將大學甄選入學比率提高到百分之六十,同時也打算擴大實施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升學方案。從事教職多年,參加過許多次甄選考試,亦曾負責校務行政工作,對此政策走向非常不贊同。

政府希望藉由多元入學方式,甄試選才以導正多年來考試至上的教學弊病,立意誠屬良善,卻也犧牲了窮人家庭學生未來的翻身機會。少數知名國立大學曾經對甄試入學和一般考試入學的學生做過追蹤調查,認為前者進入大學後學業表現較佳,部分家長聯盟代表也以學生多元學習角度,支持擴大甄選入學方式,這些看法是固然有其意見依據,但亦可能忽略了另一些事實。

首先,甄試入學學生課業表現較佳有許多原因,其中之一可能就是因為其家庭社經地位較高,經濟來源無虞,因此可以專心學業,成績當然會較好;而窮困家庭子女除了擔心學費無著外,許多學生必須打工賺取生活費,相對念書時間較少,課業表現因此較不理想。許多人都知道,現在知名國立大學的學生,大多來自家境較好的家庭,而家境較差的私立大學(尤其是後段班大學)學生,反而要負擔昂貴的學費。

家長聯盟代表多為社會精英,但是否代表「庶民」,甚至窮人家庭意見,則有待商榷。窮困家庭父母忙於生計,如何有時間參與家長會議,並獲選為代表來發聲?事實上許多學校家長會長或代表,多為出「錢」、出力者,一般的「庶民」或弱勢家長,可能想要報「校」也無門。

更需要關注的是,在甄選過程當中,符合學測門檻的學生必須提供書面資料並參加口試。於是社經能力佳的家長,便努力打造過去三年學生的「業績」,包括各種才藝語言訓練、志工服務、夏令營活動甚至出國遊學等,而窮困家庭學生可能放學後必須幫忙家計,課外活動參與自然有限。前者提供之資料通常精美厚實,甚至有些是花錢請專人製作,但後者資料則許多是單薄且缺乏「業績」,多「元」入學於是成為多「錢」入學,甄選結果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建議教部應該擴大現有照顧弱勢家庭學生的「繁星計畫」入學名額,保留少部分確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入學管道外,對於大學和高中甄選(或免試)入學比率應逐年調降。新任教育部吳部長是窮人子弟出身,希望能對未來入學方式重新檢討調整。

※ 相關報導:

* 多元入學/好多窮孩子 被拒甄試門外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144902.shtml



◆ 貧窮家庭 直逼10萬戶

【于國欽/台北報導】2009-09-20 工商時報

內政部指出,受到這一波金融海嘯,失業升高的影響,今年第2季台灣落於貧窮線以下的家庭直逼10萬戶,創下歷史新高,而貧窮線以下的家庭人口占台灣總人口比率更首度升破1%。

內政部甫完成的統計顯示,台灣落在貧窮線以下的低收入家庭自去年秋金融海嘯以來,急速升高,今年第2季已升至99,359戶,直逼10萬戶大關,不但落在貧窮線以下家庭創迭創新高,貧窮家庭的增速也是一年比一年快。

依歷年統計,台灣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在民國88年還不到6萬戶,今年第2季已直逼10萬戶,尤其自金融海嘯以來,僅約一年即激增了1萬2千戶。

若依戶內人口計算,88年落於貧窮線以下的家庭人口僅13.6萬人,今年第2季已倍增至24.1萬人,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占台灣總人口數的比率更首度升破1%,達1.05%。

國內貧窮線以下家庭人口占全台總人口比率十年前還不到0.7%,94年升逾0.9%,短短4年再度升逾1%,國內家庭趨於貧窮的速度已超乎預期。

內政部官員年初時就預估今年落於貧窮線以下家庭將持續升高,這位官員表示,年初許多遭資遣者在失業初期由於仍有些儲蓄,不符貧窮線認定條件,但隨著長期找不到工作,儲蓄耗盡,這些失業家庭將會逐漸轉成貧窮線以下的家庭。

主計處官員也認為,隨著國內就業型態改變,職場上釋出的工作愈來愈多是屬於臨時性就業、部分工時、人力派遣等「非典型工作」,這些工作薪資通常不到全職工作者的一半,這也是使得國內貧窮人口快速升高的重要原因。



◆ 社論-洗碗背後的教育問題

【本報訊】2009-09-20 中國時報

台大校長李嗣涔在對該校新生致辭時表示,現在的孩子常有拯救世界的遠大志向,卻少有幫父母親餐後洗碗的貼近關懷。這樣的觀察相當接近事實,也引發了若干後續討論。許多分析的焦點都集中在評論現代子女之好高騖遠;這樣的見解不能說錯,卻忽略了這個現象背後的結構性因素。

孩子餐後幫父母洗碗,當然是體恤父母賺錢、做飯辛勞的貼心表現。李校長所指,應該是指子女誠於中、形於外的自願服務,而不是父母親「洗碗一次一○○元」的利誘行為。廣義而言,無報酬地幫忙父母洗碗是家庭倫理的具體呈現。為什麼今天孩子們沒有這樣的倫理觀呢?這倫理觀要如何培養呢?我們認為,此中有社會文化的大問題,值得進一步解說。

一般而言,子女要有體力與心境幫父母洗碗,應是在國中、高中階段最有可能。孩子在國小時心智相對不成熟,不容易孕育其回饋與幫忙觀念。至念大學時許多子女都已住校離家,也不容易再有做家事的客觀需要。然在國高中階段,雖然子女大多住在父母家,但幾乎所有台灣家庭的子女都受到「升學」情境的一元化壓制,就算父母親想要求子女練習洗碗,恐怕也很難做到。

以國中生具體的一天活動流程來看,我們就更能發現問題的癥結。孩子們每天早上最晚七點鐘就得出門,才能趕上班級的打掃與早自習。一天八、九堂課,加上各種小考,到傍晚只能在學校附近吃個便當,就得匆匆趕赴補習。補習班下課返家已是將近十點,父母親想到子女明晨又得早起,怎麼忍心把碗留給這些疲累的孩子去洗呢?到了周末,孩子們通常還是有兩、三個半天的補習課或才藝課,日子與平常上課期間相差不大,也沒有多少在家體驗家庭生活的機會。即使是暑假寒假,學校也會排上忙碌的進修或寒暑輔導課程,孩子們的生活也還是以學校與課業為中心,與平常沒有太多改變。

我們要強調的是:對絕大多數的台灣國中與高中生而言,他們是沒有多少「家庭生活」的機會的。一般而言,一個人的成長歷程會受到三種重要外在力量的型塑與約制,其一為家庭、其二為學校、其三為政府。在幼童階段,通常是家庭的角色較重;在成人階段,則是政府的影響較強。而在六歲至廿歲的密集學校教育階段,學校與家庭的角色往往交錯影響,共同型塑孩子們的人品、人格。但是在台灣這樣的扭曲社會,由於升學競爭主宰了青少年的主流進階環境,家庭的角色自然退位。整體而言,青少年的家庭生活時間極少,當然更談不上什麼家庭倫理的孕育了。

對許多現代國中與高中生而言,「家」似乎只是個不用繳房租、不必付飯票的包伙旅館。孩子們幾乎沒有機會目睹父母賺錢與燒飯的辛苦,當然也就不可能產生分擔飯後洗碗辛勞的心境。家庭旅館的主人其實也不只是提供食、宿;他們往往對孩子們有極高的期待─倒不是期待子女因為住屋而回饋金錢勞務,而是期待他們考上個好學校,光耀門楣。因此,如果為了磨練子女們飯後洗碗,而耗損了他們半小時的讀書時間,對父母而言也是不划算的。於是,子女迫於升學壓力,遂沒有機會體驗家生活;而父母又把子女升學置於第一順位,在成本效益上也不打算浪費子女時間。供需雙方的意願都不強,彼此意興闌珊之下,子女洗碗與否根本不是個重要的問題。長此以往,就產生了今日的惰性與無奈。

沒錯,台灣的子女似乎欠缺家庭倫理,但那是因為他們在青少年階段根本沒有什麼家庭生活。李校長講話的對象是台大新生,但那是他們在國中、高中時就已然型塑的習慣。坦白說,不洗碗不是家庭問題,而是教育問題;不是大學生主觀的怠惰,而是社會對青少年升學壓力的結果;不是台大的問題,而是教育部的問題;不是日常生活的小扭曲,而是升學結構的大病態。

fsj 提到...

創業三公式 富比世教你算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2009.09.21

創業需要資金,通常要借一筆錢。錢借太多會壓垮剛萌芽的生意,但是「太多」的標準在哪裡?富比世雜誌請會計專家設計出三個公式,讓你計算自己的資金成本應該控制在多少的範圍。

預期營業收益÷利息支出≧1.2~1.5

「營業收益」是營收扣除「利息支出」與「稅」以外,所有人事、水電、店租等「成本費用」。

也就是說,以1.2倍來算,假設你的生意扣除營業成本之後(自己的薪水也要算進去!),每年預期可以賺120萬元,你的貸款利息支出就不能超過每年100萬元。

(預期純益-折舊費用)÷本金攤提≧1.2~1.5

「純益」是你的生意所能賺取的現金,每年能賺到的純益扣掉設備折舊的費用(像是電腦),不該低於你每年需要還給銀行的本金,應該是償還本金金額的1.2到1.5倍。

以1.2倍來算,每年純益120萬元,貸款每年要還的本金就不應大於100 萬元。

(預期EBITA-租金)÷{利息+租金支出+〔本金÷(1-稅率)〕}≧1.25

這個算式看來很可怕,但其實是綜合了前兩條算式,讓你精確算出最多可以借多少錢。

EBITA指的是「不含稅金、利息支出、折舊與設備購買成本攤銷的獲利」,也就是不計入非現金支出時,一家公司最基本的獲利。

這條算式把租金、稅金與利息成本全部算進去,計算你的生意究竟能夠承受多少的貸款成本。新成立的公司應該要有多一點緩衝,所以準備比例要大一點,要有資金成本的1.25倍。等生意上軌道之後可以減少一點準備空間,但比例也不該低於1.1倍。



◆ 誰是教育不平等的元凶?

【聯合晚報╱社論】2009.09.21

教育部打算擴大實施高中職免試升學,對甄試入學的名額比率也將逐年提高。新部長依循舊政策,結果遇上反對聲浪,且再次出現「恢復聯考比較公平」的呼聲。

反對擴大免試的理由很簡單,指甄試入學沒有筆試公平。除了繪聲繪影的人情關說之外,有錢家庭子弟較可能透過各種比賽、研習營紀錄及精美包裝的申請資料,贏得青睞。所以很多人說,還是筆試匿名較公平。

但問題真是如此單純嗎?過去確實存在不少「三級貧戶靠聯考上大學」而翻身的故事,而台灣早期經濟發展,是從「均貧」慢慢走向「均富」。但就算在那個年代,已有實證研究指出,考上國立大學的考生,與考上私立大學、以及沒考上大學的考生,三組人的家庭背景比較起來,存在著明顯差異。簡單說,上層階級的子女,考上好大學的機率一直比較高。換言之,教育機會始終難以做到完全平等,根本的緣由在於社會貧富分配問題。

有錢人可以給孩子請家教、多補習,從好家庭到好學區的各種優勢都有,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也是在聯考時代就已存在的問題。而現行的甄試入學,也的確可能讓家庭的「文化資本」因素進一步發揮作用。然而,甄試入學並不是只看「包裝漂亮」的申請資料,學校的審查過程也並非全是接受關說、只看包裝的黑箱作業。如果把甄試說成一無可取,完全就是「製造不公平」,恐怕有點簡化了問題。

一個不幸的事實是,「人生而平等」是人類努力追求的目標,但仍不是我們社會的現況。確實有些孩子生下來就比別人吃得好、穿得好、住在冷氣房裡接受家教補習。貧富不均是很多社會問題的元凶,政府要從教育機會的角度,儘量幫忙改善這個問題,至少要從各級學校給予平等資源做起。聯考具有「匿名公平」的優點,也有「一試定終生」的疑慮;甄試具有「多元取才」的優點,也有過程可能不夠公平的疑慮。這些問題存在經年,不容易一步到位解決,社會要集思廣益,不要在尖銳對立下加深孩子的徬徨。

fsj 提到...

3成3過期新鮮人還在求職 碩博士無優勢

中廣新聞/張雅惠 2009-09-22

不只應屆畢業生,有七成六還在找工作,去年已經畢業的過期新鮮人,也有三成三待業將近十五個月,仍然沒著落!值得注意的是,碩博士高學歷不見得有求職優勢,去年畢業的碩士和博士,有四成沒有工作,比例高於全體平均。人力銀行分析,除了電子科技之外,多數企業職缺沒有指定非要碩博士不可;碩博士本身對薪資要求高於學士,如果沒有比較優,企業不一定會晉用。

去年畢業的部分新鮮人還來不及找到工作,就面臨金融海嘯襲擊,景氣寒冬過去,緊接而來的是今年畢業的學弟妹一起搶工作!人力銀行調查,去年畢業的過期新鮮人,三成三還沒有到任何正職工作;交叉比對受訪者的學歷,碩博士新鮮人有四成從來沒有找到工作,高於平均值。一0四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說,除非高學歷求職者能突顯自己價值,例如思考邏輯、專業能力等,否則同樣是新鮮人,未必具有優勢。

「碩士感覺不出他的能力差異,但是,薪資期待卻又更高!更重要的是,企業表示他根本沒有這樣的人力需求」

以往有企業主認為,大學生滿街都是,品質相形低落,碩博士的素質相對比較好,但碩博士起薪平均比大學高出到三到五千元,當景氣沒有明顯好轉,除了電子科技的研發專才之外,多數產業對新鮮人只要求大學學歷就可以,大專更好用,甚至有五成三的企業覺得,碩士生的工作表現和大學生沒有差別。最近一年來,實際雇用碩士畢業生的企業只有三成七,未來一年,只有三成六的企業會優先錄用碩士畢業生。



◆ 王建煊:父母寵溺 造成尼特族

【林如昕、朱芳瑤、唐鎮宇/台北報導】2009-09-22 中國時報

根據學者估計,全台有四十二萬尼特族(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簡稱NEET),不就業,家裡蹲,監察院長王建煊昨天強調,這是相當嚴肅的社會課題,父母過於溺愛孩子,對雙方都造成傷害,奉勸尼特族的爸媽不要怨天尤人,鼓勵孩子出去工作。

但是為了避免尼特族問題惡化,勞委會宣布擴大辦理「立即上工」計畫,企業雇用初次尋職者,每人每月補助一萬元;這是政府首度將社會新鮮人納入薪資補助範圍。根據統計,今年七月初次尋職者平均失業周期為卅周,較一般平均失業周期廿六.八一周還要高。

王建煊出任監察院長之前,曾在中國大陸辦學,他說,中國因為一胎化政策,尼特族的問題早就出現,還更嚴重,一家三代六個大人對著一個孩子,把所有的資源全給這一個命根子,結果孩子長大沒受過挫折,「草莓的厲害!」書還沒念完就要求父母買電梯華廈,「未來主人翁這個鬼樣,國家還有什麼希望?」

王建煊分析,會出現尼特族,追根究底就是父母太過寵溺,存了點錢買了房子,全部留給小孩,「現在有多少年輕人,買房都是靠父母!」年輕人算盤撥一撥,覺得辛苦工作不划算,失去奮鬥目標。

王建煊說,在他們的年代出國唸書只有一張飛機票的錢,「有去無回」,家境好一點,父母會準備一點錢,有個媽媽拿存摺給孩子的時候說,「錢在這,沒出息就拿去用!」結果一家兄弟都很爭氣,沒有人動用一毛錢。

王建煊表示,四十二萬的苦難已經造成,就像水災過後需要復建,除了政府加強職業訓練,增加就業機會,父母心態更要轉換,他估計這四十二萬尼特族,只要願意工作,一定可以找到工作,也許並不如意,但絕對有機會。

fsj 提到...

78%教師:校園欠尊師重道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104&f_ART_ID=214053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09/09/24

教師節老師不快樂!下周一就是教師節,金車教育基金會針對高中職以下教師進行一份問卷調查,發現78%教師認為校園最需改善的問題首推「尊師重道」,其次才是校園安全問題;老師自認在學生心目中足以影響其思想行為的地位僅剩37%,學生不尊重老師更是教學不快樂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老師教學不快樂的來源中,學生不尊重占52%最多,其次是家長配合差(50%)。誰在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父母和老師已經靠邊站,分別占72%和37%,同儕(84%)才是最主要的影響者 。

金車教育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擔憂,老師影響學生行為的比重急遽下降,從92年的70%跌至今年的37%,甚至連父母都讓出第一名的位子,由朋友同儕所取代;她憂心,傳統的五倫「天、地、君、親、師」似乎在現代的學生身上消失,如果孩子不尊重老師,怎麼能期待他們也尊重父母或其他人,這份調查已經發出警訊。

曾清芸建議,當孩子回家與父母討論功課時,如果對老師說的有所質疑時,父母應該趁機教育孩子,「知識可以被挑戰,但尊師的態度絕對不能變」;曾清芸強調,從尊師做起,等於是尊重一份職業,未來孩子長大才能尊重每個人的專業。

調查同時詢問老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看法,老師反應課程銜接有嚴重問題的比率達38.5%,認為有銜接問題但不嚴重也有52.54%,顯示老師認為九年一貫課程上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這份調查於9月1日至15日,對全國10縣市超過20所學校老師進行調查,共發出1600份問卷,回收1307份,回收率達81.7%,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

※ 有沒有針對學生的調查?校園欠什麼?

fsj 提到...

捕龍蝦、教衝浪、剝花生殼… 一年換50個工作 體驗刺激人生

【蔡鵑如/綜合報導】2009-09-25 中國時報

一年在五十個地方換五十個工作,會是什麼滋味?

廿七歲的青年丹尼爾.塞迪奇(Daniel Seddiqui),一年來全美五十州走透透,在每州待一星期,從事最能代表當地文化的工作。他在東北部緬因州捕龍蝦,在夏威夷教衝浪,在東南部喬治亞州剝花生殼。

塞迪奇的壯舉將在這星期畫下句點。壓軸的第五十個工作,是在北加州納帕酒鄉知名的卡內羅斯酒莊,把採收的葡萄分門別類。

出身加州矽谷洛斯阿圖的塞迪奇,原本沒打算要過如此刺激的人生。二○○五年他從南加大經濟系畢業,三年來面試四十次全部槓龜,令他跟家人很難堪。

去年九月,塞迪奇擬訂在全美打零工的計畫,父親覺得這點子太扯,拒絕借盤纏。但一年來,塞迪奇靠著當短期工賺到生活費、旅費與豐富的人生體驗。

他第一份工作是在猶他州製作災難救助包。最難搞定的工作是在賓州阿米許人經營的家具工廠打工。阿米許人不使用電話,塞迪奇沒辦法聯絡,只得請家具店居間安排。

捕龍蝦把塞迪奇折騰得最慘,他曾因嚴重暈船只能待在岸上編捕蝦陷阱。儘管塞迪奇的故事經網路和媒體報導後,讓他找臨時工省事不少,一年來他還是被拒絕了五千次。

完成壯舉後,塞迪奇打算出書、演講,分享心路歷程,希望鼓舞學生和求職者。他語重心長說,為避免所學無法讓你找到工作,一定要有B計畫。

想知道塞迪奇以地圖寫日記的故事,可以到他的網站Livingthemap.com。

※ 相關報導:

* 碩士是求職最低門檻?84%企業不認同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content/0,4993,130507+132009092500921,00.html



◆ 加州大學10所分校串聯抗議學費飆漲

中央社 2009.09.25

包括柏克萊分校、洛杉磯分校在內的美國加州大學10個校區,今天同時出現數千名教職人員與學生一起罷工、罷課的校園示威行動,異口同聲的發出改善待遇、調降學費的訴求。

以洛杉磯分校為例,超過700名教職員、男女學生,從上午7時開始就在校園裡示威。柏克萊校區抗議的人潮則多達2000餘人。

他們高舉的標語顯示加州自從去年財政危機以來,至今已經刪減了10個校區的8億1300萬美元經費,影響所及是裁減數以千計的職員、迫使不少教師一年休11至26天的無薪假,等於是4%到10%的薪水被削減。

而在學費方面,四天前才開學的秋季班大學部的學費一舉暴增了9.3%,更令人發愁的是明年春季還要再漲15%。

除了加州本地生負擔加重,來自美國其他各州和國際學生,更是抱怨學費高漲的同時,許多專業課程也因經費不足而取消。

學生們希望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與加州大學董事會不能以「利」字為唯一考量,應更加重視學子接受教育的機會。



◆ 企業薪資補貼 擬法制化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09.09.25

勞委會最近完成「就業保險促進就業措施實施辦法」草案,擬將「薪資補貼」法制化,未來只要失業情勢嚴峻,致連續三個月「就保失業率」達到2.2%以上,或是因天災事變、不可抗力之情事 (如颱風、SARS),致企業實施無薪假,政府就可啟動補貼薪資制度,原則上補薪資差額的一半,勞工若接受訓練,最高可補助七成。

草案規定企業減少薪資幅度必須在20%-60%之間,才可申請薪資補貼,而且是以投保薪資為基準,因此若以勞工投保薪資為最高的4萬3900元為例,勞工可補助金額最少4390元,最多可達1萬8438元。

所謂「就業保險率」係以「領取失業給付人數」為分子,「就業保險人數加上領取失業給付人數」為分母,相除後若達2.2%以上,就達啟動薪資補貼制度標準。以今年6月就保人數540萬人計算,要達到「就保失業率」2.2%,等於領取失業給付人數約12萬人。勞委會表示,此項草案主要是就業保險法4月修正時,要求訂定僱用安定措施獎助辦法,在參酌國外做法後,決定為避免雇主在經濟不景氣時大量裁員,因此希望透過「薪資補貼」制度,鼓勵雇主採縮短工時及調整薪資方式,盡量不裁員,俟景氣復甦時,就可恢復正常僱用,減少失業發生。草案明定,啟動薪資補貼制度條件有二,一、就保失業率連續三個月2.2%以上,且該期間失業率未降低;二、發生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之情事,經主管機關認定有必要者。若雇主實施無薪假達一定條件,就可申請薪資補貼。草案規定,雇主須與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減少工時、薪資,減少幅度應低於前三個月之正常工時與月投保薪資之20% ,但不得高於60%,且協議後薪資不得低於17280元。不過,此項機制只適用按月計酬者,而且無薪假前平均每周工作時數達35小時以上。薪資補貼標準以補貼薪資差額的50%為主,若勞工每月參訓時數達16小時以上者,可補薪資差額70%。同一勞工在同一雇主領取的薪資補貼最長3個月,必要時中央主管機關可延長為6個月。

fsj 提到...

教師節將至 調查:逾八成上班族感念師恩

中央社 2009.09.26

教師節將至,根據1111人力銀行最新調查,8成2上班族會想起求學期間的某位老師,主因為該老師「協助心靈成長」、「教導方式特別」等,最懷念的老師則以國中和高中老師居多。

1111人力銀行今天公布「教師節你想起誰?」調查結果,瞭解教師節將至,繁忙的上班族是否感念師恩、或以行動表達。

根據調查,雖有超過8成上班族表示感念師恩,但有半數「心動不行動」,沒有與老師聯絡,主因在於「失去聯絡方式」、「沒想到要聯絡老師」、「沒有成就無顏面對」。

1111人力銀行表示,多數上班族除感念師恩外,6成4上班族認為求學時也有特別討厭的老師,主因包括「老師教學品質低落」、「對學生大小眼」、「情緒化」等三者最多。

1111人力銀行指出,教師節到,上班族會想念老師的主因,41.99%認為老師「協助心靈成長」功不可沒;39.65%對老師教導方式印象深刻。

此外,到底上班族對哪個階段的老師懷念特別多?根據1111調查顯示,28.88%上班族最想國中老師;21.20%會想高中老師。

1111人力銀行「教師節你想起誰?」調查,針對1111人力銀行會員進行網路調查,隨機抽樣,以電子郵件寄送問卷調查,調查時間為今年9月11至25日,總計回收有效樣本1464份,在95%信心水準下,誤差值為正負2.6%。



◆ 陸配前婚姻子女 可免試念高中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5160270.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2009.09.26

大陸配偶與台灣人的婚生子女,國中畢業後,必須跟所有人一樣考基測,憑分數分發學校。但如果大陸配偶是二次婚姻,來台灣之前前一段婚姻,在大陸生下的子女,不但可以來台依親,到了讀高中的年齡,還可以自由選填志願,不必考試直接入學。

由於可以自己填志願,住在台北市的陸配前婚姻子女,選擇就讀建中、北一女的空間很大,不必考試。海陸相關人士質疑,這豈不是大開後門,公平盡失。

為什麼會發生這個奇異的現象?今年6月立法院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大幅放寬大陸配偶在台權利的各項條文同時,也通過一項附帶決議,要求行政院「於本法通過後兩個月內,基於人道及兒童少年最佳利益考量,對陸配前婚姻的未成年子女來台探親居留及定居問題,研議修改許可辦法」。

依據附帶決議,內政部移民署修改「大陸地區人民進入台灣地區許可辦法」,讓「經許可在台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之台灣地區人民配偶之未成年親生子女」,可以來台探親。

來台探親子女,只要未滿14歲,或14歲之前曾來過台灣,就可以一次6個月為期限但不限次數地,不斷延長居留的時間,但他們來台就得受教育,條文中即將他們納入「得申請入學」的範圍。

入學的規定是,申請就讀與其學歷相銜接的各級學校者,準用境外優秀科學技術人才子女來台就學辦法的規定。這些條文修正,已於8月12日由行政院核定,14日生效。

教育部八月底曾經邀集地方縣市教育機關與各部會,對陸配的前婚姻子女,到了高中階段的入學方式開會研商,並於會中做出不必考試的決定。由地方政府直接依他們的志願,分發到行政區域內的高中就讀,名額採取外掛方式,不影響本地學生分發就讀名額。

據了解,就有地方教育局官員質疑,萬一他們要申請北一女、建中怎麼辦?教育部官員回應,他們不至於如此不考量自己的實力。地方政府認為不妥,要求起碼應由教育部另為他們辦理學力檢覈考試,再依其實力去分發適合的學校,不為教育部接受。

據指出,當時連陸委會官員在場也認為不妥,卻沒有改變這項決議,教育部也已行文給各縣市,依此原則辦理。

教部:不是想讀什麼就能讀

【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對於內政部移民署修改大陸子女來台依親辦法,接受教育可不必考試直接入學,教育部大陸小組執秘周以順表示,基於人道考量,當時修法時立法院有項附帶決議,但地方縣市政府必須考量學生程度,做最妥適的安排,並非想選什麼高中就能就讀。

北市教局長吳清山回應表示,高中並非義務教育,加上學生程度不一,仍必需要經過考試或學力鑑定。 (相關報導,詳見原站)



◆ 研究:新住民之子 出生健康指標優異

中央社 2009.09.26

台灣每10個新生兒,就有1人的生母是大陸或外籍配偶等新住民。一項大型研究顯示,這些新生兒出生時的健康指標都很優異,顛覆刻板印象。

中華兒童保健協會今天舉辦「跨國婚姻所生子女之照護問題」研討會,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蘇怡寧指出,分析到2003年底為止的150多萬筆新生兒資料,其中新住民之子佔14萬多人;就健康指標而言,新住民之子出生時是贏在起跑點。

他說,雖然新住民的教育程度較低,但生育時年輕就是本錢,因此孩子早產、體重不足、多胞胎的情況較少,寶寶在新生兒時期夭折的比例也較低,以新生兒早產死亡率為例,新住民之子為千分之1.13,非新住民則達千分之3.13。

研討會上,輔仁大學護理系教授黃玉珠引用內政部資料指出,台灣去年新生兒約19萬8733人,千分之8.6的出生率創新低,每100個寶寶就有9.6人的媽媽是新移民,至今年2月底為止,41萬新住民生下26萬5128人。

黃玉珠認為,台灣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多元社會,過去邊緣的新住民和新世代,漸漸走入核心,從量的變化演變為質的變化,對新住民與新世代的健康照護、教育教養等政策,應以新思維,發揮多元文化的優勢。

fsj 提到...

孩子瘋線上遊戲/家長怎麼辦→停看聽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09.09.27

面對線上遊戲充斥暴力色情,且使眾多國小學童沈迷其中,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呼籲家長,挑選線上遊戲要停、看、聽,用心為孩子把關。

王育敏表示,「停」指的是每上網30分鐘,要休息10分鐘,且每天上網的時間應控制在1小時內,最多不要超過2小時。

家長只要在線上遊戲包裝盒或遊戲網頁入口處,看到「輔導/限制級」或「未滿18歲禁止進入」標示,就要禁止未成年子女上線玩。王育敏也提供家長「CPR」陪伴、休閒娛樂、規則三項守則,建議多陪孩子上網,教導孩子正確使用網路的方式,並協助孩子瞭解現實生活與網路世界的差異。

※ 相關報導:

* 國小學童 正掛在線上遊戲廝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162067.shtml



◆ 早起賞鷹 小學生:比打電動好玩

自由時報 2009.09.27

〔記者蔡宗憲/恆春報導〕墾丁候鳥季漸入高峰,社頂公園凌霄亭一早就擠滿賞鷹人潮,雖有強大的東北季風,鷹群出海數量不如預期,但在眼前不斷盤旋的赤腹鷹,仍讓早起賞鳥的民眾大呼過癮。

天色微亮,社頂公園陸續湧進愛鳥人士,拿著望遠鏡及各式攝影鏡頭專注凝視天空,一群群乘風而起的赤腹鷹,總是吸引民眾的目光,等待鷹群的空檔,資深鳥友們生動講解,更讓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也成了每年報到的「候鳥」。

連續兩年報到的台南師大實驗小學的小朋友們,拿起望遠鏡聚精會神觀察的模樣,一點也不輸拿著專業設備的資深鳥友,陳小弟弟興奮地表示,「早起看老鷹超讚,比待在家打電玩還有趣,明年還要再來!」

觀察猛禽超過20年的鳥類專家蔡乙榮笑道,賞鷹的吸引力就是看猛禽一會兒逆風爬升、一會兒振翅滑翔,飛行姿勢變幻莫測,心情也隨著高低起伏,每年9月一到,只要沒到墾丁賞鷹,就渾身不對勁。

蔡乙榮說,全台記錄的30多種猛禽,墾丁國家公園就佔了28種,每年秋風吹起,近8成以上的猛禽會隨著季節遷徙過境,恆春半島因地點位於遷徙路線的交會點,每年都會出現數十種猛禽翱翔天空的生態景象,其中又以9月的赤腹鷹及10月的灰面鵟鷹最著名。



◆ 6成小學生不會游泳 馬推十年游泳計畫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2009.09.27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98年青年政策論壇」致詞表示,將要推動十年發展游泳計畫,目前小學生會游泳不到四成,因為很多地方沒有游泳池或是荒廢了,所以提出長期計畫,希望高中以下游泳檢測合格率,能超過80%。

在全民動起來方面,馬總統說,他已召集教育部、體委會和內政部,要推動十年發展游泳計畫;此外,軍人、警察也有很多人不會游泳,海巡署則是比較好一點。

馬總統也大爆行政院吳敦義的料說,他曾問吳敦義會不會游泳,吳敦義說不會,但吳強調是在他任內發起日月潭長游。

有些學生提出綠色交通的企劃,建議對機車限速,馬總統回應說,學生對機車提出建議很可貴,因為年輕人多數是使用機車,大家都不敢談,像他在北市長任內,推動南陽街不停放機車,就是犯忌;而機車的車禍死亡率最高,對於能減少車禍,就是可支持、應該考慮的。

對於減源上,馬總統主動提及,他去年開始要大家上班不穿西裝,省電、減少用紙量等,有人說他管太多小事,只要少蓋兩個電廠即可,但這些事從身邊做起很要,總統府一年下來省了700多萬元。



◆ 國中生性行為 逾八成不戴套

【陳至中/台北報導】2009-09-27 中國時報

你的小孩懂避孕嗎?一項針對青少年的調查顯示,曾有性經驗的國中生中,只有十六.五%每次都使用保險套,三七.二%完全不用。國中及高中職中,自己或伴侶曾懷孕的占二八.九%及十九%,曾經墮胎的也有二四.八%及一八.二%。學者建議,避孕知識納入教材的範圍應從現在的高中,提前至國中、甚至是國小階段。

教育部委託杏陵基金會進行「全國青少年性教育成果調查」,針對國小、國中及高中職畢業生,一共發出八四○○份問卷,收回有效樣本七六○四份。該調查正逢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及高中職九五課綱的實施,可作為檢視學校性教育成果的參考。

調查顯示,國中及高中職學生曾與異性有性行為的比例分別是五%及十%,男性略高於女性,而其中每次性行為都會使用保險套者,國中僅十六.五%,高中職則是十九%,自己或伴侶曾懷孕的占二八.九%及十九%,曾經墮胎的也有二四.八%及一八.二%。

研究也發現,學生的性知識有待加強,例如女性經期應用淋浴、排卵日期為下次月經開始前約第十四天、保險套不能以凡士林嬰兒油潤滑等,答對率都不達七成。

杏陵基金會執行長晏涵文說,家長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其實很多事情都做過了!初次性行為的年齡正逐漸下降。

晏涵文表示,目前避孕措施的教學限於高中職,國中、國小教科書則不明顯,除非老師特別提到,否則國中以下學生可能全然無知,或者需仰賴A片等外界管道獲得知識。

更值得擔憂的是,國中健教課多排在三年級,面對升學考試的壓力,時間很可能被其他學科占用。

※ 學校沒教的事太多了...



◆ 腦麻生2年才會說話 老師飆淚

自由時報 2009.09.27

〔記者陳怡靜/台北報導〕「創造學生出口,是我最大的快樂!」患有小兒麻痺的周敏賢老師,在十四年教導身障學童的經驗中,找到最珍貴的寶藏,獲頒全國教師會SUPER教師獎;林淑玲老師將特教生當作自己孩子,只要看到孩子從「不會」到「會」,都讓她熱淚盈眶。

第七屆SUPER教師獎選出幼稚園組、國小組、國中組與高中職組獲獎者,分別為宜蘭縣成功國小學前啟聰巡迴班教師張麗華、台中市中華國小教師王翠娟、彰化縣和美實驗學校教師周敏賢與彰化縣彰化高中教師游大立,台北市葫蘆國小教師林淑玲更因悉心指導特教生,讓評審都感動落淚,獲頒「評審團特別獎」。

肢障周敏賢 為特教生設計輔具

昨天頒獎現場也很「特教」,五十一歲的肢障教師周敏賢、指導特教學生多年的林淑玲吸引全場目光。周敏賢笑說:「真的很開心!每個學生都是我心中的寶貝,每個都讓我印象深刻!」周敏賢從小患有小兒麻痺,也是被父母親捧在手掌心的千金小姐,雖然終生得靠柺杖和輪椅移動,但她樂觀勇敢。

成年後,經營中國藝品生意時認識許多身障人士,激起想幫助身障者的想法。「就這樣跑到美國奧克蘭大學進修特殊教育研究所,還創作特殊輔具!」

回國教書後,周敏賢觀察身障學生需求,設計或改造出適合個別特教生不同需求的輔具,讓重度障礙或多重障礙學生也能充分參與課程。

林淑玲不孕多年 轉到特教班做人成功

另名教師林淑玲的個子嬌小,但談起學生時卻比手畫腳、滿臉光芒。她回憶,曾有名重度腦麻的學生九歲才入學,因為從沒有學習經驗與生活訓練,說話、吃飯、走路都不會,「整整教了兩年,有一天他忽然會拉住老師的手,要老師餵他吃飯,大家都高興死了!當場哭出來!」面對許多個頭與體重都大過她的特教生,她也常得與同事合力照料,才得以安撫學生。

林淑玲開始教書的前十年,深受不孕症所苦,前後總共做了九次試管嬰兒,「直到我轉到特教班教書後三年,竟然成功了!而且還是龍鳳胎!」林淑玲因此把特教班視為她的人生福地:「我對自己允諾,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照料,我相信上輩子是他們為我服務。」

fsj 提到...

打小孩 會把人打笨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2009.09.28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毒打孩童屁股或是其他的體罰方式,可能阻礙孩童智商發展。研究人員因此建議,在任何情況下,孩子都打不得。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報導,美國懲戒與家庭暴力專家史特勞斯與同事帕斯科,分析1986年一項研究智商與體罰關係的資料。這項研究的對象為1510名2歲到9歲兒童,科學家在研究一開始與4年後結束時,均替孩子做了智商測驗。

由於有兒童心理學家提出偶爾打打學步孩子問題不大,但大點的孩子打不得的看法,史特勞斯與帕斯科在做他們的研究分析時,特別將孩童分成兩個年齡組,一組是806名2至4歲的兒童,另一組是704名5 至9歲兒童。

結果兩人發現,在第一組中,未遭體罰過的兒童智商,平均商數比經常挨打者高出5分;另一組中的差距是2.8分。

史特勞斯說,這意謂小兒科與兒童心理醫生必須建議家長,無論如何都不能打小孩。

這不是專家第一次提出打小孩父母將付出代價的證據。之前,專家指出遭到嚴重體罰的孩童,其含有神經元的腦灰質相對較少。體罰會造成壓力、焦慮、恐懼,因此會減緩兒童的認知發展。史特勞斯與帕斯科則為體罰與智商的因果關係,提出更有力證據。

不過,史特勞斯與帕斯科也指出,體罰不見得會讓智商變低。這是因為影響智商最大的,是母親是否提供認知刺激。若父母會打孩子,同時也提供認知刺激,孩子的智商發展仍佳,只是可能比不上完全不挨打的孩子。



◆ 6歲以下禁補習?教部將定範圍

中央社 2009.09.28

全國短期補習班共1萬8000多家,6歲以下幼兒可上哪一種?教育部今天表示,初步認為身體律動、藝術涵養類的補習班對幼兒發展有益,但詳細範圍,將邀集專家開會界定。

教育部擬將「補習及進修教育法」更名為「補習教育法」,並擬增訂「不得招收未足6歲兒童」,坊間到處林立,標榜兒童美語、全美語教學的補習班,幾乎全數都有招收6歲以下幼兒,衝擊不小。

教育部社教司司長朱楠賢表示,補習的目的在補正規教育不足,6歲以下幼兒沒有正規教育,自然不應該補習,再者,6歲以下幼兒的學習空間與師資應有更嚴謹規範,因此排除適用補習教育法。

不過,除了兒童美語班外,坊間還有不少補習班以律動、音樂、繪畫、舞蹈等名目設立,甚至還有棋院招收幼兒教授圍棋、象棋,是否都屬身體律動、藝術涵養類補習班?又如果在教授相關才藝時以英語發音教學,是否違反規定?

朱楠賢說,坊間補習班開設種類繁多,哪些項目適合6歲以下、如何界定,教育部將邀專家、學者討論,教育部也會邀請學者發表6歲以下幼兒學美語是否合適的相關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則肯定教育部的修法決定。全教會政策部主任詹政道表示,家長將6歲幼兒送到語文、學識科別補習班學習,是典型的「揠苗助長」,對幼兒的發展有害無利,更剝奪幼兒擁有快樂童年的機會。

他指出,「不想輸在起跑點」的想法,迫使大部分家長爭相將幼兒送到補習班,家庭經濟負擔增加,但過早學習的結果,就讀國小1年級、2年級的小朋友反而容易不專心、不認真學習,全教會認為讓小朋友在「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是最好的安排,呼籲家長讓子女都擁有快樂童年,支持「6歲以下幼兒不補習」。



◆ 歐巴馬:增加競爭力 延長上課時數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09.28

美國學生們注意了,如果歐巴馬總統的主張實現的話,他們剛享受過的暑假,可能被大幅縮減。歐巴馬說,美國的孩子上課的時間太少,使他們在與全球其他學生競爭時,處於劣勢。

歐巴馬在今年初說:「我知道延長每天上課時間,和增加每年上課天數,是絕不受歡迎的構想,瑪莉亞和莎夏(歐巴馬的女兒)不歡迎,我的家庭不歡迎,也許你的家庭也不歡迎,但是要應付一個新世紀的挑戰,必須要花更多的時間在課堂上。」歐巴馬的兩個女兒分別讀六年級和三年級。

歐巴馬要求學校延長每節課時間、延後關閉放學的時間,讓學生在周末到學校,使他們有地方可去。

教育部長唐侃說:「我們的學校行事曆是根據農業經濟制定的,而今天並沒有太多的孩子在田裡工作。」唐侃說,其他國家的年輕人比美國學生上學的時間多25%至30%,「我主要是使大家有公平的賽場來競爭」。

美國孩子每年在校的時間是1146小時,比許多亞洲國家都長,如新加坡是903小時,台灣是1050小時,香港是1013小時,而這些國家的孩子的數學和科學測驗分數,比美國孩子高。

大多數州規定學校每年上課的天數至少180天,學校藉縮短暑假,和延長其他假期來全年運作,學校的暑期課不再只是為不及格或學習落後學生補課。



◆ 是誰? 害我變成「林老師」…

【聯合報╱吳鄭重/台師大地理系副教授(台北市)】2009.09.28

我不姓林,但同學們私底下都稱呼我「林老師」,聽說這是台灣近幾年來最夯的問候語之一,專門用來問候不騎機車的「機車族」。今年教書屆滿十年,學校依例還頒獎表揚,更讓我羞愧不已。

今日適逢教師節,但它早已變成只紀念不放假的冷門節日,可見春風化雨的教育大業在台灣已經大不如前,這都是我輩們的過失。因此,我決定條列幾項個人教學疏失,除向同學們鄭重道歉外,也提供給其他師長們參考。

首先,我經常身穿短褲、T恤和涼鞋去上課,實在有損大學教授的典雅形象。其次,我總是無法牢記每位修課同學的名字,平時也沒能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只會一廂情願地在制度上為同學爭取各項權益,無法讓同學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更不幸的是,我老是選用不是教科書的英文教材。還要求同學們課前必須預習、上課必須踴躍發言,連偶一為之的期末考試都要同學們自己平時建立題庫;卻沒有幫同學們將課文重點整理成電子講義,也從不點名,甚至學期成績還放任同學們「自我評量」。認真和不認真的同學都罵聲連連,直呼「不公平」。

回頭想想,難道是從小到大一些讓我十分懷念的師長們的不良示範,害我變成今天的「林老師」?為了以儆傚尤,我要點名其中幾位「嫌疑重大」的老師。

第一位是我國中導師。他讓我們自我管理、相互學習。關係到升學聯考的課輔小考都是由同學自行出題、解題,害我們高中聯考前三志願的人數遠低於其他班級。

第二位是我高一國文老師,她總是用一些奇怪的女生角度來質疑孔子和他弟子們的對話,害我到現在讀起書來總是疑神疑鬼,不懂得服從權威。

第三位是大學教我法學緒論的老師。別班民法總則都逐條講完了,我們還在討論「究竟什麼是法律」,害我到現在碰到事情都忍不住要追根究柢。

再來是我念企研所時的三位老師,一個口才超差又愛用英文上課,尤其愛問同學問題,害同學緊張到得胃潰瘍;一個愛挑書裡的毛病,又愛跟同學抬槓,害我腦筋總是閒不下來,更養成愛吐槽的壞毛病;另一個則是充滿了會計師龜毛和怕錯的習慣,明明知道的答案也不輕易告訴我們,只提供圖書館的資料線索要我們自己去查,害我書借太多常常逾期被罰錢。

最後是我博士班的指導教授,他從不跟我閒話家常,只討論論文的內容,而且一定要先給書面作品才肯面談,一點都不親切。沒想到日積月累,我也沾染上這種冷漠的習性。

可是,我發現今天的壽星孔老夫子,似乎才是集這些缺點之大成的「林老師」;而且他總是以「述而不作」的託辭來掩飾毫無著作的事實,連傳世的《論語》都只是弟子們的課堂筆記。如果他活在事事講求期刊論文發表篇數的現代大學裡,恐怕還會被列為優先資遣的不適任教師。

望著校園裡的孔子銅像,我反而徬徨起來:下一個十年,我究竟該如何教書呢?

fsj 提到...

閩南語用字 「雄雄」要統一了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09.10.02

國中小閩南語教科書用語要統一用語了,愛哭要寫成「愛吼」,「喝」不是喝水,而是「喊、叫」;「陷眠」的正解是「作夢」;閩南語發音「現世」,不是「現實」、「當代」,而是指「丟人現眼」。

教育部今天公布第三批300個「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要提供國中小教科書商,未來編輯教科書時能統一採用。從99學年開始,中小學的鄉土語言教材就必須使用台灣閩南語的正字。

教育部國語會執行秘書陳雪玉表示,這300個字主要是蒐集教科書常出現及日常用語的用詞,經過專案小組討論後,有些經過考據找出「本字」,有些詞則考慮能用電腦打字,而使用「借音字」和「訓用字」。

很多人常朗朗上口的閩南語,便有了標準字,例如「好加在」、「好家在」,現在要統一寫「好佳哉」;香菸的閩南語要寫「薰」;鴿子是「粉鳥」,閩南語「突然間」要正名為「雄雄」,勿再寫成「熊熊」。

參與制訂閩南語用字的台灣師大台文所所長姚榮松解釋說,推薦用字的選字有兩大原則,先考據文獻用詞的本字,如果原始用字太偏澀,且電腦無法打字,在借用字時則要考慮「語感」。例如,國語「幸好」,建議閩南語用字為「好佳哉」,不用「好家(或加)在」,因「佳」字語感比「家」、「加」來得好;「哉」則取「善哉」同樣的語助詞。「雄雄」也比「熊熊」更有語感。

一般認為閩南語「現世」有「現實」之意,教育部今天公布的資料,則指「丟人現眼」之意。姚榮松指出,「世」、「實」讀音不同,古語「現世」意指「呈現在世人之前」,國語「丟人現眼」本來也是同樣意思的中性語詞,但是後來以訛傳訛、積非成是,現在應該是「正本清源」的時候。

推薦用字中把「雞婆」正名為「家婆」,而「家婆」在客家語指「婆婆」。姚榮松表示,國語「雞婆」是借用自方言,他認為好管閒事的人,跟「雞」一點關係也沒有,倒是「管家婆」,有會管事情的意思,因此「家婆」才是正確用詞。

但他也承認,專案小組在討論部分語詞時,也會騎虎難下,針對爭議語詞,最後是以多數決來決定。

教育部表示,今天公布的第三批推薦用字,多為生活常用詞外,但部分與「華語詞」的寫法有差異。如「家私」(華語義為「工具、槍械武器」)、「克虧」」(華語義為「委屈、吃虧」)等,希望民眾於學習時,能比較、了解不同文化間的異同,進而尊重彼此的文化內涵。



◆ 認識這世界-為生物命名的學問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213910

【夏嘉玲/譯】2009/10/02 聯合新聞網

儘管現今分類學大大地現代化了,從業人員運用去氧核醣核酸序列、複雜的演化理論和超級電腦幫所有物種分類、命名,分類學家的工作卻依然在持續減少。攸關分類作業的自然歷史珍藏不是不公開,就是被丟棄。

為生物分類、命名並非冷門學問。過去幾十年源源不絕的研究顯示,為自然世界分類、命名是種普遍、根深柢固且基本的人類活動。這活動我們丟失不起,因為少了它,我們就無法認識這個活生生的世界,以及我們在其中的定位。

分類學是瑞典植物學家林奈18世紀正式創立的科學,而人類學家則是最早體認到分類學也許不止於此的人。人類學家研究非自然科學家如何分類、命名生物,創造所謂的民俗分類學後,開始發覺全球各地的人們創造分群並為生活在其四周的分群命名時,遵循非常刻板的模式,看似無意識地遵從一套不成文的規則。舉例來說,菲律賓的伊隆戈人以身體部位為華麗的野生蘭花命名,因此有些地方盛開「大腿」,別處盛開「指甲」、「手肘」和「拇指」。新幾內亞的洛斐佛人把食火雞這種體型巨大的鳥歸類為哺乳動物。

實際上,乍看之下,人與人之間似乎連形成共識的空間都快沒了,遑論一組普世遵循的規則。然而,深藏的相似之處近來開始變得明顯。

美國北伊利諾大學人類學家西塞兒‧布朗研究過188種語言的民俗分類學,發現人們一再辨認出相同的基本類別,包括魚類、鳥類、蛇類、哺乳動物、「蟲類」(意謂蠕蟲和昆蟲)、喬木、藤蔓植物、草本植物和灌木。蟲類不是演化凝聚的物種群,也非生態或其他因素凝聚的物種群,然而人們卻一再辨認出這些奇特的東西,並幫它們命名。

同樣地,雖然更合乎邏輯的方法無窮無盡,人們卻始終用兩個字的種小名標示較大群生物中的特有生物。因為太熟悉了,以致很難注意到。在英文裡,各種櫟樹中我們區分出針櫟,熊類中區分出灰熊。馬雅印地安人對稱為美洲野豬、像豬的野生動物很熟悉,當他們見到西班牙人的豬時,稱牠們「村裡養的美洲野豬」。我們自己也用分為姓和名兩部分的名字,如莎莉‧史密斯或李文。連科學家都遵守此一做法,堅持用兩個拉丁字命名生物。

分類學牢不可破,最令人意外的證據來自生過病或出過意外而腦部損傷的患者。想一想英國研究人員稱為J.B.R.的大學生的案例,醫生發現J.B.R.在皰疹導致腦部腫脹而逐漸復原時,再也認不出有生命的東西。

他還是認得出沒有生命的物體,像手電筒、指南針、水壺和獨木舟。但這個年輕人認不出袋鼠、蘑菇或毛茛。世界各地都有醫生發現有類似問題的患者。最近,研究這類患者腦部的研究人員一再發表論文指出,發現患者大腦顳葉部分有損傷,以致有某些研究人員假設,大腦可能有個特定區域專司分類。

人若喪失為生物分類並命名的能力,就簡直不知該如何活在世上,如何去認識這世界。我們所有人都正在放棄分類學,即為生物分類並命名的學問。我們刻意變成可憐的J.B.R.,喪失分類和命名的能力,因此和這個活生生的世界失去連結,也失去在這世上的位分。

怪不得我們當中沒有幾個人真能看出外頭有些什麼。要改變這一切其實不難。找個生物體,任何生物體都行,好好去感覺一下,感覺它的形狀、顏色、大小、觸感、氣味和聲音。然後幫它找個名字,不論是學名,數不盡的民俗名之一,或者自己創造一個。

這麼做,就是要改變一切,包括改變你自己。因為一旦你開始注意生物體,一旦你給特定的獸類、鳥類和花起了名字,你就不能不看到生命世界和箇中的秩序,就在它一直所在之處,盡在你身邊。 (夏嘉玲譯)

關鍵字句

本文附了兩張栩栩如生(vivid)的手繪圖,摘自19 世紀德國動物學家海克爾的著作《大自然的藝術形式》(直譯,Kunstformen der Natur),都出自他的巧手。

海克爾畫出第1 分詳盡的生物演化樹狀結構系譜圖「演化樹」(evolutionary tree)而備受讚譽(was greatly lauded),是當時最為人稱道的自然史畫家。

大圖是各種蜂鳥(hummingbird)齊聚一堂。蜂鳥因振翼時發出嗡嗡聲(humming)而得名。它們能快速振翼(每秒15 到80 次,因體型大小而異)懸停空中,便於吸食花蜜,也是唯一可以打倒檔向後飛的鳥。

目前生物分類分成界(Kingdom)、門(Phylum)、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7 個階層,如人在生物分類上的地位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

目前生物命名遵循瑞典生物學家林奈提出的拉丁文雙名法,通常由兩個字組成,前一個是屬的名稱,後一個是種的名稱。(夏嘉玲)

※ 相關報導:

* 黑面琵鷺 「琶」字哪去了?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35&f_SUB_ID=4307&f_ART_ID=213915



◆ 生物e教室 海內外搶拿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台南縣報導】2009/10/02

國立新化高中生物科老師呂念宗建「新化高中生物網路教室」教學網站,並將自編的教材製成「生物e教室」光碟,供人免費索取,連國內外郵資都是自掏腰包,已寄出近6000份,獲得第十屆POWER教師。

「這是你的智慧財產權,你為何不收取費用,小賺一筆?」每當有人建議呂念宗收費,都遭到他婉拒。他說,就是因建置整套多媒體教學系統,花了很多時間及精力,他才更想與更多人分享。過度強調智慧財產權,反而阻礙知識的推廣,他一向堅持「無償分享」。

更難得的是,呂念宗自己買燒錄機及DVD光碟,燒錄成「生物e教室」光碟,免費供網友索取,10年來,他已送出6000多份光碟,花費逾20萬元。

10年前,呂念宗就自行架設教學網站(網址 http://210.60.246.140 ),將所有自編教材與教學投影片資料全放上去,學生課後可以複習,也提供其他學校師生參考,讓教學不再侷限於教室。

多年來,索取「生物e教室」光碟的人有老師、學生及家長,也有大學教授、醫生,索取者除了台灣人,更有來自港澳、中國、馬來西亞、澳洲、印尼、美國、加拿大等地,不少人上網留言說獲益良多。

新化高中校長林義棟說,呂念宗上課是「多媒體教學」,除了自購液晶投影機,先播放6至8分鐘影片,再與學生討論、使用多媒體投影片教學,提高學生習興趣。該校已向教育部爭取300萬元,由呂念宗規劃「TEL多媒體互動教室」。

學生丁成岡說,呂老師整理的資料很讚,原本是父親要他選讀第三類組,想不到他上了一年呂老師的生物課,對生物產生極大興趣,同學都說「呂老師早就該得獎了」。

fsj 提到...

打包學童午餐撕破臉 3老師動粗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2852+112009100300145,00.html

【張立勳/高縣報導】2009-10-03 中國時報

高雄縣岡山國小灣裡分校學生在校吃午餐,都還沒吃飽,卻只能眼睜睜望著老師把剩菜剩飯打包回家!三名女老師為了打包問題吵到動口又動手,警方介入勸架看了直搖頭。家長氣憤竟有如此貪小便宜的老師,投書給高縣教師會舉報。

高縣教師會理事長劉亞平指出,兩名被指打包營養午餐的老師,據教師會了解,其理由是要打包回去給低收入戶鄰居食用。至於是真正用於濟貧或淪為自肥,還有待調查釐清。

該校老師前天仍有打包營養午餐,直到昨天引起媒體關注,校方才制止。媒體要求採訪相關老師,校方則以教學上有所不便而婉拒。

岡山國小灣裡分校一二三年級共有三個班,約卅位學生共用營養午餐。家長投書指出,從上學期開始小一和小二的導師不管各班學生還在用餐,直接就把分配剩下的飯菜打包,宣稱要帶回家給低收入戶鄰居食用。

有些學生還沒吃飽,要再盛飯時看見老師開始著手打包,便打消添飯菜念頭;有學生在老師打包完畢後,表示還要再盛飯菜吃,老師只好從打包的飯菜中倒出食物給學生,一些較害羞內向的學生即使想吃,也不敢開口要。

小三班級導師看不過去其他兩位老師的做法,認為學生還在發育本來就應該多吃一些,更何況學生還未吃飽,她挺身而出制止,卻反被兩人白眼責罵。

學生回家向家長反映,覺得很納悶,為什麼餐桶明明有剩肉片雞腿或飯菜,卻不能吃只得眼睜睜看著老師打包回去,老師把打包的菜餚冰在教室的小冰箱裡,實在有夠誇張。

投書的家長說,老師自稱有問過各班學生還要不要盛飯,確定沒有才打包,但老師並非每次都問;有時候學生碗裡都還有飯菜沒吃完,即問學生吃飽沒,質疑老師怎判斷吃完後還會不會餓。他們痛批老師根本是貪心,帶回家給自己或家人吃的,盼校方查明真相。

高縣教師會理事長劉亞平表示,打包午餐引爆三名老師戰爭,分校主任介入協調,還用投票表決,最後二比一「打包派」獲勝,學生沒得吃,老師繼續打包,「簡直是天大的笑話!」三名女老師為午餐問題撕破臉,劉亞平說,鬧到爆粗口又動手打人,報警協調員警以為是什麼大事,到現場看得傻眼,其中一名女老師還差點流產,從教室吵到校長室,只差沒告上法院。

岡山國小校長易進財表示,上學期就知道有老師打包飯菜情況,曾告知老師在學生吃飽、清寒家庭學生打包完的情況下,待餐車要送往本校時,在不浪費的原則下才能打包,或許老師打包時機不對引發爭議,更因此埋下私人恩怨。(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老師搶打包午餐 鬧到孩子想轉校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173085.shtml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林保光/高雄縣報導】2009.10.03

高雄縣岡山地區一所國小分校,傳有老師為打包午餐剩菜飯與學生「爭食」,有老師勸止反遭責怪,老師間鬧得不可開交,有家長看不下去,擬將孩子集體轉校。高雄縣教育處認為此事讓杏壇斯文掃地,已指派督學調查。

這起女老師搶打包飯菜事件,前分校主任因調解無著,這學期請辭不幹。有家長看不下去,向高雄縣教師會投訴,一年級五名學生家長還準備集體轉校,內容昨天在教師會網站貼出,一片譁然。

該校校長說,此事涉及教師自律問題,從上學期就多方告誡,真相查明後將依規定處置。高雄縣教育處長李黛華說,已派督學調查,「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這所分校共有六班,每年級一班,陳姓、楊姓、林姓女老師分擔任一至三年級導師,午餐三班學生共用一個餐桶。

家長投訴指出,教師若要打包飯菜,應待所有學生用完餐才打包,但陳姓老師在學生還在用餐時,就開始打包,有些沒吃飽的學生看到老師打包,因為害羞不敢再加飯菜,形成學生與老師「爭食」局面。

縣教師會介入了解發現,林老師與打包飯菜的陳老師、楊老師意見相左,前分校主任採「投票」方式協調,結果支持打包的老師獲勝。有學生納悶,餐桶明明還有雞腿、肉片,他們卻不能吃,眼睜睜看著老師打包。

教師會也發現楊姓老師有小冰箱,她表示是用來冰存獎勵學生的餅乾,但教師會認為動機可議。

此事愈鬧愈烈,雙方動口又動手,林老師上星期與陳老師爭執,手腳動作很大,林姓老師因此動了胎氣掛急診,差點流產。

學校部分老師說,這三班平日共用營養午餐餐桶,在走廊盛飯菜,打包飯菜的老師是怕飯菜沾灰塵,才馬上將剩餘飯菜打包,但林老師擔心學生吃不飽,要求讓學生吃飽了再打包,因而起爭執。

校長說,陳老師打包飯菜,是送給學校對面一名貧困阿婆,避免暴殄天物,但鬧到有「攻擊動作」,就不對了,他已對陳老師提出書面警告。



◆ 成大小鼠研究 多運動會變聰明哦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09.10.03

運動不但有益健康,也會讓人變聰明。成功大學醫學院生理所特聘教授任卓穎、陳洵瑛從小鼠實驗發現,適度運動可增加記憶力及學習力,陳洵瑛建議,適度有氧運動都有這項效果,但每次應持續卅分鐘以上,且讓心跳達每分鐘一百廿次左右,如果不能每天運動,也要每周運動三次。

任卓穎、陳洵瑛研究團隊五月在國際生理學期刊發表由小鼠實驗得到的科學證據,打破「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說法,九月更被紐約時報引用,引發討論。

任卓穎說,當實驗室小鼠隨性跑步,某些大腦功能的確會改善;如果強迫牠們多跑,腦功能改善會更明顯。團隊將小鼠分成兩組,一組在籠子內放滾輪,任小鼠隨性進入滾動,對照組將籠內輪子鎖住、無法滾動;另一組小鼠放在跑步機上,每天進行中度運動訓練(慢跑)一小時,對照組則放在不運轉跑步機上,運動訓練為期四周。

衡量小鼠的「空間學習與記憶力」和「恐懼學習與記憶力」兩項結果,任卓穎研究證實,不論做自主滾輪運動或跑步機運動訓練一個月後,小鼠空間學習與記憶力都改善,兩種運動效果類似,原因是某些決定神經可塑性的蛋白質增加。但受過跑步機運動訓練的小鼠對於恐懼的學習與記憶的能力較好,自主滾輪運動無益這種學習。

任卓穎指出,滾輪和跑步機是差不多的運動方式,小鼠一天運動量也差不多,但滾輪運動小鼠未被強迫運動,有時上去三、五秒就下來,未持續運動,也未達一定強度,對恐懼學習效果不佳。

但任卓穎也提醒,有研究發現運動「過猶不及」,平時不運動的人若突然過度運動,不僅不會改善腦功能,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重大傷害。

對此,教育部昨天強調,非常鼓勵學生多運動,學校最好讓學生天天運動卅分鐘以上,教育部也會要求學校不可將體育課挪作他用。

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表示,學校最好要設法讓運動變有趣,鼓勵學生愛上運動。

※ 相關報導:

* 專家:運動 改善輕度失智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3/today-fo3-2.htm



◆ 教部為雞平反 「家婆」才愛管閒事

【陳至中/台北報導】2009-10-03 中國時報

教育部二日公布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第三批,為長久以來錯用、誤用的寫法「正名」。許多寫法都和常見用法不同,例如「嗆聲」正確寫法是「唱聲」、「燒聲」正確為「梢聲」、屁股則要寫成「尻川」。未來教科書、KTV歌詞、文學作品,都建議使用這些用字。

教育部彙集語言專家學者的意見,曾於九十六、九十七年公布兩批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因為部分選字較為生澀遭到反彈,例如不能寫「熊熊」而得寫「雄雄」,不能寫「好家在」而要寫「好佳哉」。

教育部昨天又公布第三批、三百個用字,仍有許多寫法和一般民眾的印象不同。例如網路上形容某人很囂張,常常說「(你很)搖擺喔!」教育部的推薦寫法為「囂俳」。罵人很骯髒,網友常寫成「胎溝鬼」,推薦寫法則為「癩 鬼」。

另外,像是罵人愛講閒事,因讀音的關係常寫成「雞婆」,專家追本溯源,認為寫法應是「家婆」,為受到誤解多年的雞洗刷汙名。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執行祕書陳雪玉表示,台灣閩南語用字相當分歧,坊間用法也不見得統一,為了教學需要才接連公布三批、總計七百個常用字詞,以尊重本字、訓用字、借音字為原則,將每個語詞追本溯源,若原本的字詞太過冷僻、電腦打不出來,再選擇其他常見字代替。

陳雪玉舉例,例如閩南語中的走是「行」,「走」則是跑的意思,這和文言文的用法類似;又如「青盲」、「才調(本事)」等詞,保存了古漢語的用法,基於尊重傳統,都予以保留。

參與制訂用字的台灣師範大學台文所所長姚榮松解釋,有些原使用字太艱澀,電腦都打不出來,在借用字詞時便需考慮「語感」,例如形容突然間發生的事,「雄雄」就比「熊熊」更有語感,也更接近本意。

台中教育大學台語系教授洪惟仁則認為,閩南語用字應盡量通俗,但也要照顧到教學方便,接近本意較佳。他說,教育部公布的用字一定會有人覺得怪怪的,就連參與討論的學者也有不同的意見,但已是盡量尋求最大的共識,建議兩年後再重新省視一番。

國語會執祕陳雪玉強調,不會「強制」社會各界使用,而是「建議」教科書、KTV等盡量以教育部的推薦用字為準,以求和教學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