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海嘯 窮人比富人傷更重
* 甲骨文收購昇陽案 美司法部准了
* 歐盟要讓消費者更安心 保固期擬延至4年
* 「使用者付費」的大自然
* 大陸碳排放量 21年後到頂
* 社論-重編99年度總預算吧!
◆ 金融海嘯 窮人比富人傷更重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09.08.21
景氣衰退對窮人影響最大!去年金融海嘯衝擊,使得貧窮家庭所得減少幅度遠大於富有家庭。
去年九月雷曼兄弟宣布破產,拉開金融海嘯序幕,影響所及,國內去年每戶平均可支配所得,出現史上第二次的下降趨勢;從主計處不同所得組別的資料發現,最低所得家庭的可支配所得縮水幅度最大。
金融海嘯重擊世界經濟,外界以為有錢人受傷慘重,但數據正好相反。最低所得組家庭的去年平均可支配所得,從前年的廿五萬六千零卅二元,下探到廿四萬五千五百八十九元,跌幅百分之四點零八。
就算加入來自政府的各種福利津貼,最低所得家庭的去年平均可支配所得,也不過微幅增加到卅萬三千五百一十七元,平均每個月增加不到五千元。
最高所得家庭去年的平均可支配所得雖然也有下降趨勢,但跌幅僅百分之一點四一,扣除繳稅金額之後,仍有一百八十三萬四千九百九十四元,平均每個月有超過十五萬元可供花用。
根據主計處資料,民國九十年的景氣衰退,造成最低所得家庭可支配所得大幅減少達百分之十二,但最高所得家庭可支配所得還微幅成長。顯示經濟不景氣,對貧窮人家的衝擊最直接。
主計處第三局局長蔡鴻坤分析,這一波的金融海嘯,雖然也使得高所得家庭的紅利、薪資縮水,但對低所得家庭的影響更大,因為家庭經濟來源的一家之主,有可能直接失業。
※ 相關報導:
* 單年度最高紀錄 國庫明年舉債五千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5090654.shtml
* 北京房價如山高 買房需不吃不喝27年
http://udn.com/NEWS/MAINLAND/BREAKINGNEWS4/5091649.shtml
* 價格與收入報告 上海物價比台北貴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090476.shtml
* 美英赤字 打破紀錄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090610.shtml
◆ 甲骨文收購昇陽案 美司法部准了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09.08.21
企業軟體製造商甲骨文公司20日說,以74億美元收購昇陽公司的交易已經獲得美國司法部同意。
這筆交易案早先一直因為爪哇程式軟體的認證問題沒有解決,未能獲得美國司法部放行。昇陽公司的股東已在7月間同意這筆交易,如今美司法部雖已同意,仍需等待歐洲執委會的認同。爪哇是昇陽公司發明的一項程式語言,目前使用於全球逾70億美元以上的手機與電腦裝置之中。
昇陽公司的開放程式MySQL資料庫,是另一個可能面對反托辣斯困擾的產品,因為消費者擔憂甲骨文在推動已占有市場優勢的自有資料庫軟體時,可能會忽視MySQL的存在。
甲骨文今年4月以優於IBM的出價搶下昇陽之前,昇陽近十年來的業績一直起伏不定。IBM是甲骨文資料庫軟體的主要競爭對手,在電腦伺服器領域,則是昇陽的競爭者。
收購昇陽能讓甲骨文一舉掌控爪哇語言的發展,並把甲骨文帶進硬體市場的全新領域。
甲骨文股價20日在正規交易中上漲16美分,以21.94美元收盤,盤後股價再漲17美分,報22.11美元。
◆ 歐盟要讓消費者更安心 保固期擬延至4年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08.21
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歐洲聯盟正考慮將特定產品的保固期限從兩年延長到四年,如果通過,廠商的成本將大幅增加。
中央社引述《法蘭克福廣訊報》報導,為了改善27個成員國對消費者保護莫衷一是的情況,活絡跨國界的網路交易,歐盟內部正考慮統一規定特定產品的保固期限,涵蓋的產品類別可能包括家用品、電視和汽車。
儘管尚未做出最後決定,不過知情的歐盟外交人士指出,一些成員國要求將特定產品的保固期限從原來的兩年延長到四年,荷蘭則認為保固期限應該依產品而定,法國甚至要求延長保固期限到十年。
外交人士還說,部長理事會內是否多數成員國贊成延長產品的保固期限,目前還很難說,不過,歐洲議會一向重視消費者的權益。
按照歐盟慣例,如果擁有決策權的部長理事會和歐洲議會都通過,新的保固期限規定很快就會付諸實施。
保固期限延長,勢必增加廠商的負擔,讓業界十分憂心,德國工商總會(DIHK)對此已經表示抗議。
◆ 「使用者付費」的大自然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208818
【王麗娟譯】2009/08/21
乘船沿著哥斯大黎加「天比斯克河」從事生態旅遊時,我看見一隻鱷魚幾秒內一口吞下一條巴斯魚。在靠近河岸處,這隻鱷魚從泥濘中抬起頭,嘴裡咬著一隻掙扎的魚。牠以利齒咬了兩下,接著微微張開嘴,即將整條魚送入肚中。我從未見過這種景象。
直到現在,哥國全境的生物多樣,仍令觀光客嘆為觀止,拜一套哥國特有的生態保育系統之賜,該國有四分之一以上土地被列為保護區,而這套哥國為保育該國豐富動植物而設置的系統,值得許多國家學習。
我到過的國家中,以哥國最主張經濟成長與環保應該互惠並存。該國的整體經濟成長策略獨樹一幟,亦即在追求成長時,同時將所有事物列入考量。化學廠賣肥料卻污染河流,農場販售香蕉卻摧毀吸收碳與保存物種的森林,不算真的經濟成長。而人們使用大自然即必須付費。在這項名為「環境服務費」政策中,沒有人可再免費享用氣候、水、珊瑚、魚和森林。
這項過程始於1990年代。當時,位處兩大陸與兩大洋交接處的哥國,深刻體認到自己的生物多樣是何等豐富,且該國的經濟前景繫於保護它的生物多樣。因此,哥國首開全球先河,將能源、環保、礦冶、水資源全納入一個部中。
該部2002年到2006年的部長羅德里蓋茲說:「在哥國,環境部長同時是能源、採礦、水與天然資源的決策者。」他指出,多數國家將「環境部長邊緣化」,認為環境部長只是封鎖資源,而不是創造價值的人。他們的工作是對抗只想開採廉價石油的能源部長。
哥國將能源與環保職權交到同一部長手上後,現為「國際保育」組織副總裁的羅德里蓋茲說,「在解決問題上,哥國產生了新思維。環境部門開始影響能源決策:『你看,你想找廉價能源,最後發現最便宜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所以,不要僅著眼於未來的6個月;要想想未來的25年。』」
結果,哥國大舉投資水力發電、風力、地熱,且今天哥國逾九成五的能源來自再生能源。
反觀1985年時,哥國還是五成水力,五成石油。而更有趣的是,哥國5年前就發現自己的石油,但決定禁止開採,以免汙染該國的政治與環境!天底下有哪個國家會對石油開採設禁?
羅德里蓋茲還協助推動一項先驅概念。他指出,像哥國這種仰賴觀光與農業的國家,其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為經濟成長的推力,而享用生態即應該付費。現在,大多數的國家並不重視經濟活動的「外在之物」。因此當電廠污染空氣或是河流、破壞濕地,或是導致魚獲枯竭、河流淤塞時,這項成本從未加到人們的電費帳單或反映在鞋子價格上。
哥國的觀點為,協助完整保林以及維持河流乾淨的地主,應該獲得報酬,這是因森林可維護集水區,避免河流淤積,讓下游的水壩主人、漁民、農民、生態旅遊公司受惠。森林還有吸收碳的功勞。
為了付費給這些環境服務,1997年哥國開始課徵碳排放稅(化石燃料售價的3.5%),並以它設置一項全國性的森林基金,付費給保護周遭森林有功的原住民部落。哥國另外實施了一項水資源稅,一些用水大戶,例如水力發電水壩、農民、飲用水的製造商,必須付費給上游的村民,以維持河流的原貌。羅德里蓋茲說:「我們有7000人是水稅與碳稅的受益人。它成了窮人收入的主要來源。哥國的森林不再遭到濫伐。哥國的森林數是20年前的兩倍。」
在辯論新能源的前途之際,我們必須記得,大自然提供無數的經濟服務,例如碳固存、水過濾、可供觀光的自然美景等。
若是政府於制定政策時,無法認清這點,並付費給維繫大自然這份能力的人,一切將脫序。我們與大自然將同時變窮。
更糟的是,我們的帳單越積越多,包括改變氣候的溫室氣體、石油獨裁、生物多樣消失,並將這些債務留給子孫,讓他們晚點再付。唔,該是停止晚點再付的時候了。晚點可能會為時太晚!
(王麗娟譯/作者Thomas L. Fried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大陸碳排放量 21年後到頂
【連雋偉/綜合報導】2009-08-21 中國時報
中國大陸國務院智囊近期所發表的報告稱,如果政府堅持發展低碳技術和改變經濟發展重心等政策,中國的碳排放可望在二○三○年達到最高峰,隨後開始下降,這次是首次有中國大陸的智囊機構提出大陸碳排放量到頂的具體時間。
這項「二○五○中國能源和碳排放報告」提出,中國應盡早研究和擬定相對和絕對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限制指標。報告由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專家共同撰寫。
報告提出,如果政策恰當,大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可望在二○二○年開始減慢,到二○三○年到頂。報告並表示,大陸的二氧化碳排放絕對量將在二○三○年開始減少,二○五○年下降到二○○五年的標準甚至更低。
據報導,參與撰文的學者強調這份報告並非政策藍圖,只是純粹的學術研究,但報告目前已在北京官員間廣泛傳閱。
官方的英文《中國日報》表示,這次是首次有中國大陸的智囊機構提出中國碳排放量到達最高峰的具體時間。《中國日報》引述參與撰寫工作的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說,只有引入領先的低碳技術,中國才有望實現報告所制訂的目標。
姜克雋還預言,大陸到二○三○年將成為世界主要核能、風能和水力發電技術供應國。英國廷德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最近也曾提出相近的預測,中國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在二○三○年見頂,比目前水平高出五七%。
美國能源政策助理國務卿大衛.桑德羅(David Sandalow)表示,如果中國不進行變革,到二○五○年,即使所有其他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八○%,中國仍將導致全球升溫二.七攝氏度。
◆ 社論-重編99年度總預算吧!
【本報訊】2009-08-21 中國時報
為了因應八八水災的救災與復建需要,行政院決定編列千億元的特別預算。不過,我們認為,這樣還遠遠不夠,在考慮到政府應全力投入救災復建,同時避免資源與預算的浪費,我們認為政府應全面重編九九年度的總預算,才能聚焦災後重建與避免浪費。
行政院在七月卅日召開「九九年度計畫及預算審核會議」,會中確定九九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額度,其中歲入為新台幣一兆五五一三億元,歲出一兆七四○四億元,預計在八月下旬提報行政院院會通過後,送立法院審議。但,接著發生八八水災,行政院初估八八水災特別預算規模將達一一○○億元,不過,在災害損失、人員傷亡不斷攀升下,行政院也承認「預算可能再增加」。由於明年預計舉債四六○○億,如再加上破千億元的八八水災特別預算,舉債金額可能突破五千億元,創下單一年度舉債新高。
對於因應國家與社會需要,政府不得不舉債、編列赤字預算,我們並非不能認同。例如,在各界爭論政府明年度預算,是否應以預算平衡為要務,減少對經濟的支撐與挹注,我們就認為在經濟復甦幼苗微露之際,政府不宜過早撤回對支撐經濟的財政支出,否則不但可能讓經濟再熄火,更將再次打擊政府稅收,因此,現階段赤字預算可以接受。
但,在八八水災後,我們認為總預算應全面檢討與重編,著眼點不僅在政府赤字飆高的問題,更在政府政事的推動重點上。試問:明年政府政務推動,八八水災的後續復建事宜,是不是該列為施政重點?如果,全球氣候異常導致的季節性暴雨將會頻繁出現、甚至成為「常態」,政府的防災、救災思維與體系,是否應全面更新與加強?答案顯然是肯定的。那麼,有那些部會與八八水災復建事宜有關聯呢?幾乎是每個部會都有關係。
內政部下有消防署、營建署,與防災、復建直接相關,更不用提內政部是首席部會,要對災後復建負最大責任;交通部要負責崩壞斷裂的交通體系的復原;經濟部除了水利署是水利主管機關外,也該扛起重建災區產業的責任;勞委會呢?那些失去工作、頓失生活依靠的災民,勞委會是否該伸出援手呢?其它如農委會、教育部,對受損農民、失學孩子,都必須負起救助的責任;甚至,即使看似與災難毫不搭軋的金管會、央行,災民背負房貸,但房屋全毀了,怎麼辦?未來要讓災民重新站起來,需要的資金援助,要如何規畫?這些,都是財金單位該擘畫的事。
在災區需要大筆經費復建,在災民需要政府與社會援助以重新回歸正常生活的時候,那些在水災發生前編列的許多相對不重要的預算─那種敲掉可正常使用的人行道、公園、圍牆重建的工程;那種名為考察、開會,實為遊樂犒賞的活動;那些錦上添花的慶典、儀式性花費、甚至用來為自己抹脂擦粉的預算,是否都該知所節縮,甚至完全取消?
再以每個部會執行業務的「能量」看,預算也該大幅調整,否則,力量分散,難以聚焦。以這次受損最嚴重的交通體系為例,原預算內容重點可能在許多新建交通工程上,八八水災後,則增加了許多復建工程。如果不分優先次序全部一起推,結果是:全部做不好。不僅官僚機構的能量有限,國內營造能量亦有一定限度,因此主管單位就應衡量本身執行能力與國內營造能量,對明年必須推動的計畫做大幅調整,且以災區復建為第一優先考量。此時,預算不重編,可以嗎?
行政院不對已編列的九九年度預算做更動,而以特別預算方式把八八水災的預算需求加入,可以理解,因為這是最快速的方式;但,不能接受,因為這也是最懶惰的方式。這也造成施政重點不明,難以聚焦災後重建事宜,更造成預算的浪費與赤字無謂的飆升。現在是八月中,總預算亦尚未送進立法院,如政府有誠意,仍有時間與空間對總預算做大幅調整。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 甲骨文併昇陽兩岸資本市場整合問題
* 「太大所以不能倒」?學者吐槽
* 再生能源法過關 能源的美麗與哀愁
* 台灣十大雨量榜 莫拉克佔九名
* 無論貧富,不平等的社會對大家都不利
* 世衛:全球健康不公平程度更甚30年前
* 社論-百年後的金融史會如何診斷這場金融海嘯
27 則留言:
義大利 起士也可以貸款哦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08.22
向銀行貸款,抵押品無奇不有。在義大利米蘭的艾米里亞諾銀行,控制溫度的保險庫裡放的不是貴重金屬,而是價值在義大利和貴重金屬等量齊觀的物品:帕爾馬乾酪(Parmesan chesse)。
這些乾酪每輪(或圈)有85磅重(38.6公斤),稻草顏色,一排排推在保險庫裡,每排有10多公尺高,像酒一般擺在這裡陳年,由受過特殊訓練的銀行員工照顧。
乾酪本來是擺在工廠的架子上陳年,現在跑到銀行保險庫裡,讓廠主有錢可以周轉。這套機制的起源並非目前這波金融和經濟危機,而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產生的,在信用緊縮的眼前卻發揮大用。
帕爾馬乾酪聯營協會發言人摩里尼說:「在危機年頭,這套辦法對起士廠很有幫助。」協會有400百多家帕爾馬乾酪廠加盟。
廠主從其產量裡提出某個成數,例如25%,交到銀行倉庫,換取一張憑證,就能憑證申請貸款。聯營協會說,這類貸款非常重要,使業者至少有機會熬過一段日子,等市場趕快復元。
年產7000輪帕爾馬乾酪的業者,通常以2000輪為貸款抵押品。依照摩里尼的計算,每輪約值300歐元(台幣1萬4000元),如此則抵押的乾酪共值 60萬歐元,銀行給的貸款約為此數的60%到70%,也就是42萬歐元上下。報導說,經濟衰退以來,抵押的乾酪增加10%。
庫房裡,溫度維持於華氏64到68度之間(攝氏18至20度),濕度90%以上。乾酪的翻轉和清潔都自動化。
帕爾馬乾酪可以當抵押品,除了價值可觀,另一原因是好追蹤。每輪都有生產年月和地點戳記,陳年12個月以後,蓋上帕爾馬標記。六個月以前失竊570輪,就靠這些記號追回。
◆ 未來10年 美赤字... 將破9兆美元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08.22
匿名白宮官員透露,歐巴馬政府25日將發表報告,把未來十年預算赤字預測由先前估計的7兆1080億美元,調整為9兆美元左右。
今年初,美國會預算處提出研究報告,預測2010年至2019年的赤字為9兆1000億美元。當時白宮堅稱為7兆1080億美元,如今卻上修增加近兩兆美元。匿名官員21日表示:「新的預測是依據反映去年秋末和今年冬季經濟衰退嚴重的最新資料;目前的預算預測已與國會預算處春季和夏季公布的一致。」
十年預算赤字預測是會隨時間推移而改變的數據,但較高的赤字預測勢必使歐巴馬在國會產生政治障礙。共和黨已不斷窮追猛打歐巴馬在赤字攀升之際,仍拚命開支;該議題很可能成為明年國會選舉在野黨攻擊的主軸。
此外,美國破紀錄的預算赤字,也引發中國等債權國的憂心,令人關注美國能否維持最高的信債等級。
經濟學家預測,經濟衰退的復甦遲緩,將更進一步考驗歐巴馬在2013年以前把年度赤字減半、降為5120億美元的承諾。即使歐巴馬設法增加政府收入支付健保改革和氣候變遷的新措施,但他仍將面臨增稅或大幅削減開支的壓力。
白宮今年稍早前預估今年經濟萎縮1.2%,但第一季萎縮幅度高達6.4%,創下近30年來的紀錄。目前雖然歐巴馬的預算計畫已努力刪減開支和增加收入,但美國赤字仍可能很快突破國內生產毛額的4%。
赤字攀升將迫使國會和白宮採取痛苦決定,例如前總統柯林頓在1993年祭出的增稅以降低赤字計畫;屆時歐巴馬可能無法再維持個人年所得低於20萬美元者不增稅的承諾。
省錢20撇步... 先把菜吃完
【經濟日報╱編譯游宜樺/綜合外電】2009.08.23
經濟是否開始復甦仍然眾說紛云,可以確定的是,薪資和就業還未開始成長,雅虎財經網站專欄作家亞當斯(Katie Adams)提供20則簡單易行的省錢妙招,供讀者撙節度日,等待經濟復甦。
1.安排自動付款。替每個月必須固定支出的帳單安排自動扣繳或轉帳,以免支付額外的遲納金或利息。
2.把菜吃完。據統計,美國人採購回家的生鮮食品,有接近15%最後丟到垃圾桶中,每人每年可能因此浪費數百、甚至上千美元。想要省錢,買回家的食物務必得吃完。
3.整合類似開銷。如果你使用的類似服務來自不同廠商,你可能多付不必要的錢。打電話給電信公司,詢問若將網路、電話與有線電視整合在一起,是否另有折扣。
4.繳清信用卡帳單。如果每個月不把信用卡帳款全額繳清,將負擔沉重的循環利息。
5.善用行事曆。不管租借任何東西,圖書館的書、影片,記得在月曆上作標記,以免因逾期被罰款。
6.準時申報所得稅。即便是申請延期報稅,也應該在期限內把應繳的稅繳清。如此可避免國稅局緊迫釘人,更重要的是可省下滯納金、罰款與利息。
7.更換信用卡。倘若你某張利息偏高的信用卡累積了相當帳款,看是否可以把帳款轉至另一張利息較低的信用卡。
8.善用自己的權益。你是美國汽車協會(AAA)會員嗎?你隸屬某工會或組織嗎?記得查查看身為某些組織會員是否可享有特定的福利與優惠。
9. 買不如租。不要因為瞬間衝動、失去理智而掏出錢包,對久久才用上一次或使用頻率不高的東西,買不如租。
10.租不如買。如果是經常使用並打算長期持有的東西,如電腦、傢俱或家電,不要一再支付離譜的高額租金。
11.多發問。問問信用卡與貸款利息是否還有調降空間。採買高價商品如汽車、電器或家具時,別忘了多問對方「價錢還能再低嗎?」
12.直接拒絕。對於必須額外付費的商品延長保固,直接加以拒絕。長期來說,自費延長保固根本不划算。
13.減少送禮。美國人每年平均花費超過750美元在耶誕禮物上。如果覺得自己花太多錢在禮物上,開誠布公與家人把問題攤開,或對每件禮物訂定金額上限。
14.在家用餐。倘若自己開伙嫌麻煩,至少也選擇外帶回家用餐,儘量不要上館子,如此可以節省小費、酒錢與點心支出。
15.養成記帳習慣。可能會花一點時間,但最終絕對會讓你受益無窮,至少可以避免跳票的尷尬與麻煩。
16.固定與同一家銀行往來。提款時請到固定往來的銀行或所屬自動櫃員機提款,可以讓你省下跨行費用。
17.善用電視。善用已經固定繳款的有線電視的電影頻道,不要再額外去租DVD。退掉健身俱樂部會員,跟著健身頻道的教學在電視前運動。
18.戒掉壞習慣。抽菸、過量飲食與喝酒都是花錢的習慣,戒掉這些習慣不但可減少日常開銷,長期也可省下大筆醫療費用。
19.忘掉寵物。養一隻狗平均每年要多支出1,500美元,貓咪也要1,000美元,十年下來就可以買部車,甚至新房子的訂金。
20.檢視退休金帳戶。更換工作時,不要忘了檢視自己的退休金帳戶。
◆ 何不移花接木?
【經濟日報╱社論】2009.08.23
行政院日前通過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草案,將力拚在9月15日前讓此條例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救災、救人和安置災民當然愈快愈好,但所需經費已可依災害防救法直接先挪用既有其他預算。
至於災後重建則在快中仍要求穩,像遷不遷村的問題就不宜草率決定。而重建的經費要怎麼來、怎麼用,更該精打細算,不要隨便再做一些造成下次災難或遺禍子孫的事。但政府卻在如何重建都還沒有定論之前即已藉重建條例要求1,000億的特別預算,要出售公股和額外舉債來取得這項經費。看來政府搶錢的速度比救人的速度快很多。
災民和災區都很艱辛,我們贊成政府花大錢來重建,相信社會上也很少人反對政府為災民和災區花大錢。但我們必須指出,政府目前已有夠多的錢可以進行救災和重建,不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又開口要錢借錢,而讓我國已經十分惡化的財政進一步惡化。
過去我們遇到天災時常要增加經費或編特別預算來重建,那是因為天災發生在平常時期,政府原有的經費都各有其難以縮減的用途,所以重建自然需要額外的財源和預算,不得已時也只好額外舉債。但這次情況卻不相同;去年為了振興景氣已有個四年5,000億的特別預算,一部分移來做救災和重建,不僅速度可以更快,振興景氣的效果可以更好,可以減少更多浪費,更可以減輕財政惡化的壓力。
去年馬政府甫上任為了振興景氣,急著推出583億的新增公共建設經費,加上四年5,000億的特別預算;都是為了增加支出來改善景氣,所以先決定要花多少錢,再設法把錢消化掉;結果很多錢都花在不恰當的地方,很多經費未做好規劃,就算已規劃的建設,大部分也不像救災和重建那麼必要和緊迫。因此把四年 5,000億的經費優先用於救災和重建,不僅同樣可以振興景氣,其執行的速度可以更快,又可以對國家人民有更多的幫助,可說是一石數鳥的做法。四年 5,000億特別預算當初主要的目的是要花錢振興經濟,卻找不到夠多適當的用途。如今救災重建有很多事該做卻沒錢做;因此把兩者合而為一,恰好是一兼兩顧的合理做法。
愛花錢的政府官員也許會說,四年5,000億的公共建設照做,另外再籌1、2,000億來災後重建,讓我國的公共建設更多,豈不是更好?但這絕非更好。從政府的執行能力來看,在正常預算之外多出來的四年5,000億其實已達到甚至超過政府執行能力的極限,早就有人擔心這會造成許多像消費券和內捷之類的草率政策與工程。現在若要再多做1、2,000億的災後重建,政府的執行和監工能力會更吃緊。所以直接用既有特別預算而不增加政府總經費,才能確保工程品質,並儘速讓災民恢復正常而安全的生活。
再從政府財政來看,我們更該把四年5,000億特別預算優先用於救災重建,而不應另外再籌經費。馬政府上台這一年多,我國財政已嚴重惡化。日前行政院通過的明年中央政府預算案將再舉債4,660億元,而今年稅收預估將短收3,000億元,若為災後重建又多1、2,000億赤字,財政赤字將超過法定上限,負債餘額也逼近法定上限,國際信用評等機構也可能再次降低我國的主權評等,而讓國家形象和投資環境進一步受創。股神巴菲特上周警告美國政府負債的增加將掀起經濟災難;我們和許多專家也已一再警告政府財政問題嚴重。希望政府別再像忽視水災的災情一樣忽視財政問題,否則財政崩潰沖垮的將不只是馬政府,而可能是整個國家經濟。
◆ 風暴消退 全球經濟發綠芽
自由時報 2009.08.23
〔編譯陳柏誠/綜合報導〕由於利率改寫歷史新低,加上各國政府祭出數兆美元的財政刺激計畫推升需求,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國際貨幣基金(IMF)第一副總裁約翰利普斯基(John Lipsky),以及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二十一日均表示,一九三○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已經過去。
美歐央行總裁:衰退已過去
柏南克在懷俄明州傑克遜舉行的年度央行總裁座談會上表示,經濟在近期恢復成長的可能性很高,不過重大挑戰仍然存在,包括金融公司可能繼續虧損,以及很多企業和家庭在取得信用上依舊困難重重。
特里謝則強調,對他而言,綠芽還沒有多到可以宣布經濟將持續復甦,央行官員們還有很多事要做,應當要主動一些。
IMF第一副總裁約翰利普斯基表示,廣義來說,我們正處在預期的復甦軌道上,不過要經濟真的復甦,需要政策持續努力,包括採取彈性的貨幣政策、財政刺激計畫,才能確保經濟成長真的出現。他表示,由於經濟出現重回成長的徵兆,IMF可能調高全球明年的經濟成長預估值。
哈佛大學教授、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Kenneth Rogoff)表示,「毫無疑問,全球經濟正在復甦,並從衰退中脫困。」
成屋、服務業、GDP頻傳捷報
上週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德國和法國經濟復甦出人意料的強勁。美國七月成屋銷售增加七.二%,創下近兩年新高,顯示重創美國經濟的房市危機正在減緩;德國八月服務業指數近一年來首度增加,日本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近五季來首度成長。
即使看好經濟後市,柏南克和全球其他央行總裁都警告,經濟復甦可能非常緩慢,顯示為金融體系注資的刺激經濟計畫,短期內不會退場。柏南克認為,經濟剛開始復甦的速度相對遲緩,失業率只會從高檔緩步下跌。
以色列央行總裁費雪(Stanley Fischer)則提醒,雖然經濟復甦已出現令人鼓舞的徵兆,現在要說經濟危機已經結束還太早,他認為全球銀行體系可能需要從根本上重整,避免未來爆發危機。
而隨著經濟情勢好轉,美國銀行—美林公司的首席歐洲經濟學家史密丁(Holger Schmieding)預測,歐洲央行最快將在明年六月開始升息,在明年底將利率由史上最低的一%調高到二.五%。德意志銀行、瑞銀的經濟學家過去兩週已發表類似看法。
※ 相關報導:
* 八七水災影響台灣經濟多大?
貶值萬歲 韓復甦腳步 領先台灣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2009.08.24
2009年8月7日,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造成慘重災情;同一天,韓國與印度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在全球市場再下一城。
短短半年內,韓國抓住金融海嘯契機,加速與美、日、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還在原地踏步。
受金融海嘯衝擊,全球貿易體系幾崩潰,依賴出口的亞洲國家深受衝擊,紛陷入史上最大的經濟衰退,韓國和台灣被外資視為「難兄難弟」,南韓又因外債高,處境更為艱難。
去年10月間,外資撤離,韓國股市重挫、韓元重貶,國際間一度擔憂韓國可能淪為「冰島第二」,當時國際媒體以「破產」來形容冰島的窘境 ;台灣出口近減半,外資紛估測台灣衰退幅度可能居四小龍之最,今年第一季經濟負成長10.24%,印證了外資的假設。
化危機為轉機
不過,危機也是轉機。原本岌岌可危的韓國,九個月後,再度生龍活虎,復甦速度比台灣還快。韓國今年首季經濟負成長4.2%,第二季回升至負成長2.5%;台灣第二季還負成長7.54%,韓國受創程度明顯輕微。韓國的面板產業第二季已經獲利,台灣的奇美和友達卻還在虧損中。
韓國出口衰退幅度較台灣小,回溫速度也比台灣快。韓國出口從去年8月的366億美元,萎縮到今年1月最低點211億美元,跌掉了42%;同期間,台灣從252億美元跌到123億美元,少了一半(51.2%)。
今年1到7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值,台灣較去年同期衰退32.8%,韓國已回升至衰退22.5%。靠著對大陸市場市占率提升,以及自有品牌、市場分散等優勢,韓國迅速從百年金融災難中再起。
經營新興市場
前駐韓代表李在方認為,韓國總統李明博順勢讓韓元貶值,是韓國在這波衰退中受創較輕的主因。韓元狂貶,讓韓國因而得以迅速將庫存出口產品售出,而且韓國貨跌價,也吸引各國訂單大量湧入。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韓國與台灣有兩個不同點,其一是韓國在新興市場經營、滲透程度遠遠超過台灣,觸角包括大陸、印度、俄羅斯、中東、巴西等國內需市場,「經營新興市場的腳步,從金融風暴前就開始了」。
韓國領先台灣,另一原因是品牌領導。陳添枝說,韓國有自己的品牌及通路,所以競爭力比較強,韓國近期出口表現,在汽車方面表現亮眼,全球市占率已達5%,今年上半年韓國在大陸、印度這兩個市場,也有很好的成長;當全世界都在大幅衰退時,韓國產品市占率持續提高。韓國LG的液晶電視,今年第二季的市場表現,已經超越日本的SONY。
去年第四季韓國出口衰退9.9%,台灣衰退24.7%,韓元貶值無疑是主因。
台灣經濟研究院第六所長楊家彥說,韓元去年底的貶值,對台灣的DRAM產業衝擊很大,「現在DRAM產業躺在加護病房,能否活下去還不知道」;此外,藉著韓元貶值,韓國也在美國打敗了日本的汽車。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認為,除了品牌與貶值,韓國總統李明博的領導風格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台灣贏面不大
在2003年以前,台灣的每人GDP都高於韓國,但2007年,韓國以逾2萬美元,大幅領先台灣。原以為一場金融海嘯,市場重新洗牌後,這一局台灣有機會超過韓國。不過根據最新估計,韓國今年的每人GDP可能跌到1.67萬美元,台灣則會跌到1.58萬美元,仍落在韓國之後。這一局想超越韓國,看來台灣的贏面已不大。
◆ 9月失業率可望下降 薪資兩極化恐為新挑戰
中央社 2009-08-24
台灣 7月失業率恐升破6%再創新高,學者表示,下半年失業率可望隨景氣回升而下降,但失業率下降不代表沒有失業問題,更需小心非典型就業者增加,導致薪資兩極化挑戰。
主計處今天下午將公布 7月失業概況,受暑期季節因素影響,學者表示,失業率遲早破6%,但季調後失業率、關廠歇業失業人數、薪資降幅等指標能否改善,才是觀察台灣勞動市場真正改善重點指標。
行政院長劉兆玄日前指出,依經濟建設委員會估算,失業率在6月至9月可能達6%,但預估到 9月時,失業率可望止升回降。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辛炳隆表示,觀察目前整體經濟情勢,比上半年預期還要更好,失業率也可望在暑假畢業潮後逐步下降,但未來失業率下降不代表沒有失業問題,仍有幾大面向須注意。
他表示,失業率一旦因景氣復甦而下降,政府的刺激就業、補助措施,補助對象就應該由全面性轉向選擇性,聚焦協助長期失業、弱勢族群找工作。
根據主計處統計,6月長期失業人數10萬人,為民國93年2月以來最高;較5月增加1000人。
辛炳隆表示,金融海嘯以來政府推出各項刺激就業措施,但並未聚焦協助弱勢失業族群,未來隨景氣復甦、失業率下降,政府也應適時調整政策方向,聚焦協助弱勢族群就業。
辛炳隆表示,失業問題為動態性,上半年面對金融海嘯,各國面臨失業率居高不下問題。隨國際景氣可望逐步復甦,失業率也將逐漸止升下降,但只解決失業率高的問題,其他如長期失業者仍找不到工作、非典型工作者增加、弱勢失業者等問題,仍然存在。
辛炳隆表示,有固定工作時間、地點、雇主的就業者,一般稱為典型工作者,反之則為非典型。非典型工作者比率增加,恐使平均薪資降低;非典型工作者也較容易面臨社會福利、保險不足、貧窮等問題。
他表示,從金融海嘯邁向復甦,企業更注重成本,近期已看到屬於非典型就業的派遣業大為興盛,凸顯台灣勞動市場非典型工作比率增加,進一步造成個人薪資兩極化。
辛炳隆表示,企業為降低用人成本,未來企業外圍業務、低階技術、行政工作等,將成為第一波遭派遣工作取代的工作。以美國為例,已有企業解雇人資、會計部門的正職員工,改採派遣人力的情況。
他表示,愈屬於企業核心業務、忠誠度越高的員工,愈不容易遭到派遣等非典型就業者取代。
暑期除有大學畢業潮外,8 月莫拉克颱風衝擊台灣經濟及就業市場,災區民眾尋職陷入困境,失業率恐持續攀高,但隨災後重建上路、國際景氣好轉,9 月失業率能否先止穩,為勞動市場轉折的觀察重點。
◆ 阿里山 風災損失百億
【經濟日報╱記者王瑞堂/嘉義報導】2009.08.24
莫拉克颱風豪雨將阿里山地區的茶葉、觀光產業鏈被沖毀,阿里山茶身價看漲,台灣和中國大陸許多相關業者也受波及。業者估計兩大產業鏈受創金額超過100億元。
嘉義縣觀光旅遊局長鍾鳴時表示,阿里山公路中斷,估計至少有10萬台斤(6萬公斤)阿里山茶出不來。許多台灣及中國大陸觀光業者也顯露焦急心情。為填補阿里山觀光及茶業產業鏈缺失,將結合地方旅遊業者、農會、茶商茶農,推出新旅遊行程,要把阿里山茶搬出阿里山,直接面對消費者。
鍾鳴時說,將行文著名企業或大機關團體,若有節慶送禮需求,請購買阿里山茶;實體通路方面,阿里山公路觸口以下,還是有許多茶葉賣場可購得阿里山茶。
阿里山茶
要搬下山販賣
不過,鍾鳴時提醒消費者,阿里山茶因風雨災害及交通不便因素,供給量減少,不排除有不肖業者會以低價茶魚目混珠,最好購買有嘉義縣政府掛保證的防偽標章阿里山茶。
此外,觀光旅遊局也希望旅遊業者多了解嘉義縣平原及沿海的景點,阿里山公路恢復通車路段,只要安全無虞,一定會以最吸引人的活動讓遊客重回體驗。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因有陸客大量湧入,今年以來遊客已破100萬人次。以每人一天1,500元的團體住宿費用估計,不含購物的飯店旅館住宿商機就達15億元左右,若非莫拉克風災雨害,全年可破30億元歷史新高紀錄。
阿里山觀光產業鏈至少包括旅行社、遊覽車、飯店民宿、農特產、藝品等相關業者,影響層面擴及中國大陸。
一位阿里山茶和咖啡商就表示,最近許多大陸客戶急單要購買阿里山茶和咖啡,幸好還有一些庫存,否則根本難以應付。
這位業者說,今年阿里山咖啡、秋茶或冬茶採收量都會減少,交通又中斷不便,供不應求,售價一定會上升。
嘉義縣農業處長連忠勇表示,大阿里山地區茶園受損情況,以梅山鄉、番路鄉和竹崎鄉為例,合計受損面積愈220公頃,受害率38%。嘉義阿里山茶種植面積約2,300公頃,年產能170萬公斤,年產17至23億元。
據了解,旅行社安排的陸客團,採購阿里山茶葉,每台斤成交價動輒超過6,000元,上萬元也不乏買氣。業者估計這次水災讓阿里山觀光及農特產產業鏈受衝擊金額逾100億元。
飯店業者
推住房遊樂園
茶商表示,阿里山茶供應鏈被強風豪雨侵害,供不應求將引導價格上漲,也可能引發不肖業者摻雜圖利,消費者須更小心。
至於原本依賴阿里山生存的飯店旅遊業者,暫時失去依靠,紛紛推出急緊應變之道。
同屬劍湖山世界的耐斯王子飯店與劍湖山主題樂園,就緊急推出住飯店遊主題樂園,可享門票及餐飲低價優惠,以吸引上不了阿里山的大陸觀光客。
劍湖山總經理張錦榮說,在阿里山公路搶通前,劍湖山會持續推出能夠吸引陸客的新旅遊行程及服務內容,儘量讓遊客接觸阿里山文化,又可以享受原先阿里山行程所無法體驗的旅遊及購物樂趣。
羅比尼:二次衰退 風險升高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外電】2009.08.25
最早預測金融風暴的「末日博士」、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比尼23日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全球經濟衰退漸行漸遠,但各國央行收回經濟體系中巨額資金的方式,以及商品價格快速上漲,可能威脅脆弱的復甦,造成二次衰退。
目前經濟展望中有三個問題:全球經濟衰退何時結束?復甦型態如何?舊病會不會復發?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全球經濟看來今年下半年會觸底,但年底前,歐美很多先進國家的衰退不會結束;德、日、澳、亞洲與南美新興市場國家已經開始復甦。
第二個問題是U型復甦與V型復甦之爭,一般認為全球經濟會V型復甦,迅速恢復成長,另一派卻認為經濟會U型復甦,至少幾年內,經濟成長會低迷不振。
U型復甦的原因之一是:先進國家就業狀況還在急劇惡化,失業率明年會突破10%,這種情形對需求、銀行虧損和勞工技術都是壞消息。
第二,這次危機是償債能力危機,但因金融機構的虧損社會化,轉給政府承擔,因此真正的減債還沒有開始,這樣會限制銀行放貸、家庭消費和企業投資。
第三,有經常帳赤字的國家消費者必須減少支出、加強儲蓄,但消費者負債累累之餘,還要面臨財富震撼,看著房價和股價下跌、所得和就業縮水。
第四,金融體系仍然損傷慘重,影子銀行體系大都已經消失,傳統銀行預期虧損高達數兆美元。
第五,債台高築、違約風險、成長低落、和通貨緊縮壓力會打壓企業獲利,削弱企業生產、雇用、投資意願。
第六,政府財政赤字大增後需要再融資,可能排擠民間部門支出的復甦;此外,政策刺激效果明年初就會消失,需要更大的民間需求,才能支撐經濟繼續成長。
第七,全球失衡縮小,意味過度儲蓄國家的剩餘會減少,如這些國家國內需求成長不夠快,全球復甦會更無力。
二次衰退風險之所以升高的原因有兩個。
首先,龐大寬鬆資金的退場策略帶有風險:政府如果太快提高稅率、削減支出、收回浮濫銀根,會把經濟推回衰退和通貨緊縮合而為一的停滯緊縮。
但如政府維持巨額預算赤字,通貨膨脹預期會升高,長期公債殖利率會上升,利率會劇烈升高,造成停滯膨脹。
另一個原因是石油、能源與食品上漲太快,全球經濟可能無法再承受一次油價暴漲帶來的收縮震撼。
◆ 中國限稀土出口 全球科技業恐受創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09.08.25
中國工信部已完成「稀土工業發展專項規劃」,將限制包含17種稀有元素的「稀土」出口,由於稀土是高科技工業的重要原料,這項計畫恐將造成全球高科技緊縮,從當紅的混合動力汽車、觸媒轉化器、超導體到精準導向飛彈,生產都將受到影響。
中國擁有全球95%的稀土,主要蘊藏在內蒙古,全球供應量有97%來自中國。工信部的計畫包括全面禁止鋱、鏑、釔、銩、鎦的出口,並限制釹、銪、鈰、鑭每年出口總量在3.5 公噸以內,遠低於全球所需。
舉凡iPod、手機、電漿電視、導航系統都需要稀土元素,中國限制出口的計畫凸顯出稀土藏量日益減少,資源戰已進入新階段。各國可能發現,未來捧著錢也買不到稀土,生產省電燈泡所用的鋱,每公噸價格已達80萬美元。
澳洲稀土公司Arafura主管史蒂芬斯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訪問時指出,中國的同業告訴他,工信部的計畫將送交國務院審議。史蒂芬表示:「中國並不是故意為難各國,而是為了確保本身經濟發展和開發清潔能源所需,這項計畫警告各國:必須自謀生路。」
美國在1970至80年代是全球稀土最大出產國,但中國在1990 年代以廉價政策,幾乎把全球市場一網打盡,如今中國減少出口,在6月間引起歐盟和美國向世貿組織投訴。
日本政府已公布「稀有金屬確保戰略」,美國擔心中國壟斷稀土供應,在加州最大的稀土礦最近打算重新開發,Arafura集團也將在澳洲西部開採鋱。
稀土金屬對開發清潔能源不可或缺,風力發電機需要釹來製造磁鐵,將風力轉化為電能;日本豐田汽車的混合動力車Prius每輛需要25磅稀土,而柴油引擎的觸媒轉化器需要用到鈰和鑭,雷射則需用到銪。
新科技愈來愈仰賴稀土,雖然澳洲、北美、南非都有稀土,但要投入市場供應,恐怕需要數年時間,而且也不敷全球所需。
◆ 赴中鍍金潮 華裔、老美都瘋狂
【聯合報╱本報系紐約記者張經義/23日電】2009.08.25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美國近年興起一股不同以往的「中國熱」。不分種族、不管懂不懂中文,許多人都搶進中國「找工作」。這其中包括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人子女,他們在完成學業後的第一志願就是去中國「鍍金」。
出生在馬里蘭州的許慧中(Margaret Hsu)自伊利諾大學電機系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上海半導體大廠「中芯國際」。
她2006年第一次去中國,剛到中芯時驚訝不已,因為公司內跟她背景類似的美國華人同事相當多,「我們大約有35人左右,全都生活在一起,也常趁假期一起組團到中國各地遊覽。」
在旅途中,她遇到的白人數目也多的「出乎意料」,其中不只有美國白人,還有許多歐洲人,大家來中國工作的動機其實都很類似:自己國家工作難找。
許慧中在美國的成長過程中,多跟亞裔在一起,到中國後反而與白人的交流變多,過去始終認為自己是「美國華人」的她,去到中國後才發覺「原來自己不是中國人」,而是「徹徹底底的美國人」。她發覺自己喜歡吃漢堡的習慣改不了,也不喜歡喧囂。
在中國「鍍金」兩年後,許慧中申請上史丹福大學電機研究所,她說:「在中國的經驗,可能對我申請學校有幫助吧。」現在她已回到美國,重新當起學生。
剛從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所畢業的楊仲安(Gary Young)也趁畢業前最後一個暑假到上海和北京的金融公司實習。
他也遇到許多美國華裔,但他發現真正留在中國發展的人其實不多,「會留在中國的多是小時候移民來美國的華裔,因為他們跟中國的關係密切一點,像我這樣在美國出生長大的人,留下來的不多。」
在中國期間,楊仲安也發現,隨著中國的越來越開放進步,美國人不分族裔在中國機會是越來越少。他舉例,自己所認識的一家大型投資公司老闆就對他表示,將來不再聘請美國人,「只請真正了解中國的中國人。」
他坦言,在史丹福大學求學期間,班上許多中國留學生都十分優秀。「20年前台灣人在大陸很吃香,十年前換成美國華裔,現在美國人也許還有點機會,再過十年就統統是中國人的天下,我們什麼機會都沒有了。」
超越德國 大陸成全球最大出口國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綜合報導】2009.08.2
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布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大陸出口貨物總值達5,217億美元(約新台幣17.1兆元),德國為5,216億美元,大陸暫時以1億美元的微幅差距,擠下素有「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之稱的德國。
WTO周一發布報告表示,今年前六個月,大陸出口了價值約5,217億美元的商品,德國的出口總額是5,216億美元。
德國從2003年起,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國,大陸上半年暫時擠下德國,但能否從年中贏到年尾,深受外界關注。
路透報導,去年因為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全球信心為之崩潰,德國出口業也大受打擊,不過,從6月起,德國已出現強勁復甦的跡象:今年6月,德國出口雖較去年同期相比衰退22.3%,但卻比5月大幅增長7%,
根據大陸海關總署早前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大陸出口疲態盡露,和去年同期相比,出口跌幅高達21.8%,創下多年來罕見的最深跌幅。
進入7月後,大陸出口跌幅雖然也達22%,不過,7月當月出口值卻創下年內最高、首次突破千億美元,來到1,054.2億美元,也讓不少大陸經濟學者認為,下半年大陸出口表現應該會每月漸漸好。
在WTO公布這項報告後,路透採訪WTO首席經濟學家Patrick Low看法認為,單從半年報,還難以估計鹿死誰手,他形容,這場比賽大家都咬的很緊。不過,從兩國目前呈現的小幅拉鋸來看,決定最後勝負的關鍵,恐怕不只是要比出口量,匯率也可能成為勝負關鍵。
他強調,目前還難斷定兩國全年的出口量,但從匯率來看,強勢歐元的確有助德國先馳得點。
去年全年,大陸出口值達1.428兆美元,德國則是1.465兆元,外界從去年起,就密切關注,大陸何時會取代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底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15.75,較6月貶值0.5%,2009年以來累計貶值4.7%。
從人民幣預期走勢來看,大陸在追趕德國之戰中,較不具備匯率優勢,恐怕必須得靠「量」的全面提升。
◆ 29省洪災 經損逾3500億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09.08.26
大陸防總最新汛情通報顯示,今年入汛以來,大陸發生較嚴重的水、旱災害,截至本月二十四日,有二十九個省分不同程度發生洪澇災害,四百多人遇難,經濟損失七百多億元人民幣(台幣三千五百多億元)。
中共中央財政安排防汛抗旱經費十八點四七億元,支持地方水災修復、應急度汛和防汛抗旱搶險。
「中通社」報導,汛情、旱情災情,主要有以下特點:一、降雨過程多、強度大。全大陸先後發生十多次較強降雨,華南中西部、黃淮大部、海河流域大部、松遼流域大部、長江上游部分地區降雨,較常年同期偏多一到三成,其中,廣西北部和廣東西部沿海,累計降雨達到一千二百毫米。
二、颱風登陸比例高、影響集中。今年西北太平洋已生成五個熱帶氣旋,比常年偏少,其中有三個在大陸登陸,登陸比例比常年偏多。
三、部分江河發生大洪水。全大陸十五省(市、區)先後發生超警洪水,其中,珠江流域西江幹流發生超警洪水,西江主要支流柳江發生二十年一遇的大洪水,廣西龍江、江西贛江、四川渠江、黑龍江松花江等河流的部分支流,發生超歷史紀錄特大洪水。
四、部分地區洪澇災害重,山洪災害死亡人數比重大。湖南、江西、廣西、湖北、安徽、廣東、四川、重慶等八省(區、市)部分地區受災較重,局部地區多次受災,經濟損失合計數占全大陸洪澇災害總損失的近八成。全大陸洪澇災害死亡人數近八成,是山洪災害所致。
◆ 美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 5月來首見上升
中央社/安原良譯 2009.08.26
美國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3個月以來首度上揚,消費者對勞動市場的擔憂有所減少外,政府振興經濟計畫開始奏效也是原因。
美國經濟評議會表示,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升至54.1,是5月以來首見上升,也高於經濟師預期,7月指數由46.6上修至47.4。該指數曾在2月創下25.3的歷史低點紀錄。
美國政府推出「舊車換現金」計畫及延長失業補助金等方案,已在本季嘉惠眾多消費者。不過,美國失業率預料將在2010年初達到10%的水準,薪資停滯將使消費者信心升勢難以維持。
經濟師原先預估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升至47.9。該指數去年平均水準為57.95。
8月現況指數由7月的23.3升至24.9,對未來6個月的展望指數由63.4升至73.5,創下2007年12月以來的新高。
※ 相關報導:
* 救市有方 柏南克續任Fed主席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099425.shtml
◆ 捉襟見肘如何重建?
【經濟日報╱社論】2009.08.26
立法院25日起一連三天召開臨時會,擬緊急審查通過「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草案」;行政院將據此編列重建特別預算,投入災區生活、社區、產業、基礎建設等方面的重建。然其預算規模需多大?如何籌措財源?朝野仍然缺乏共識。
行政部門擬編列三年1,000億元的預算;民進黨團則喊出「預算無上限,至少2,000億」的口號;立法院長王金平表示,任何預算編列不能無限上綱,宜在 1,000億元與2,000億元間討論出合理金額。由於救災重建需款孔急,努力籌足資金固為首要工作,但也不能無效率、加碼喊價似的編列,因其財源必然來自全體納稅人,也可能排擠到其他弱勢團體的經費;何況立委職責就是替人民看緊荷包,將錢用在刀口上,一味為選票喊價式決定預算規模,那就對不起全體國民。
災後重建預算規模到底要多大?儘管救災急迫,仍需整體宏觀規劃、專業務實評估。國土規劃與復育、社區重建、產業再造、公共基礎建設等,預算規模估計太小,延緩重建工程,災區人民受苦,絕對不應該;然若規模過度膨脹,造成整體資源浪費,偏離實際需要,就非全民之福。政府若能有效借助民間力量,當可降低財政負擔。日前行政院表示,未來將引入民間力量,鼓勵企業參與災後重建,發揮企業的能量與創意,方向值得肯定。政府、企業、公益團體乃至於學術界,有志一同、分工合作,不但發揮整體力量,透過彼此競爭壓力,當可將事情做好。
在財源籌措方面,行政院或許已意識到政府債台高築的嚴重性,以致三年1,000億元的重建預算中,除了600億元來自舉債,另約400億元則來自土銀釋股收入。由於釋股動機並非民營化以提升經營效率,純粹基於財政融通的考慮,以致為了減輕政府舉債利息負擔,卻大幅降低盈餘繳庫數,並非有利於財政;何況土銀負有政策性任務,縱採全民釋股方式,具稀少性的土地到頭來極可能被財團所掌控,造成對公平正義難以彌補的傷害,恐將得不償失。
至於舉債融通,人民或許感到不痛不癢,然對國家財政、經濟造成潛在危機不能小覷,更應審慎處理。由於下年度中央總預算與特別預算舉債合計已達4,660億元,創單一年度新高,累積債務即達「紅色警戒線」;若災害重建仍仰賴舉債,明年政府舉債總額必然突破5,000億元,財政惡化更加雪上加霜。此時若能擴大思考格局,採取創新方式,趁立法院下會期即將審議下年度總預算及經建特別預算之同時,在總額舉債額度控制下,不再額外舉債,又能以救災及重建為優先,將可降低財政衝擊。
進言之,我們一再強調,近兩年來,政府為了振興經濟,實現馬總統擴大公共建設的競選承諾,已先後推出583億元擴大公共工程建設及四年5,000億元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等特別預算,再加上與此次災後重建有關的八年1,160億元「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已經累積龐大的舉債額度;不是因短期擴大內需、膨漲預算,就是政治上加碼,以致不能有效運用。因此,從整體資源有效配置的角度,立法院下會期須將災後重建預算與總預算、經建特別預算同時考量優先次序,將後兩者不具效率性、迫切性的經費移來支應災後重建,一方面救災復建,另方面擴大內需,增加有效需求,他方面又可節省經費、舒緩財政壓力,當能一舉數得。
美經濟學家:通膨 半年內恐現蹤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2009.08.27
經濟衰退扭轉油價走高帶動的食品價格漲勢,牛肉、牛奶、雞蛋和其他日用雜貨的價格已連續數月下跌,但隨著經濟逐漸復甦,美國聯邦政府及經濟學家都預測,食品價格恐將再次上揚。
富國銀行(Wells Fargo)資深經濟學家密德納說:「能源價格下滑對食品價格的影響力已消失殆盡,所以從現在到年底,將看到超市價格小漲。」
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經濟研究服務部門(ERS)的報告,7月份日用雜貨價格較6月下跌0.5%,但比去年同期下降0.9%。
特定的食品類別,價格跌幅更大。
7月的牛肉價格比6月低2.3%,為九個月來第八度下跌。7月雞蛋價格比6月低2.7%,更較2008年7月銳減21.3%。上月牛奶價格則下降0.4%,是11個月來第十度下滑,較去年同期大降18.4%。
根據農業部的報告,全美的全脂鮮乳7月平均價格為每加侖2.99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3.96美元,降幅達25%。
新鮮蔬菜及水果的價格也明顯較去年同期為低。但有若干食品的價格仍然逆勢走高,其中包括早餐用榖類食品、糖,以及碳酸飲料。
總體而言,美國農業部預測,在超市、便利商店和農民市集販賣的「家用食品」類,今年將漲價2%至3%。農業部去年預測家用食品類價格大漲6.4%,是近20年來的最大漲幅。
農業部資深經濟學家萊伯泰格說:「我們確實認為,價格會隨經濟復甦而上揚。我們的數據顯示,未來六個月會出現通貨膨脹,改變現在的價格跌勢。」
顧問業者先進經濟方案公司(Advanced Economic Solutions)總裁雷普說,即使食品價格今年只小幅上揚,預料食品通膨率仍將高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漲幅,他預估今年CPI趨近於零。
雷普指出,食品價格持續走揚的原因是,玉米等商品的交易價即使已自去年難得一見的高價滑落,卻一直維持在歷史均價以上。牛肉、豬肉、雞肉和奶類製品等已降價的食品,則因農夫減少供應,價格會止跌反彈。
◆ 美失業率 「其實高達16%」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08.27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的官員26日表示,如果把退出勞力庫(labor pool,受過訓練的可用人力資源)以及工時低於本身意願的人口納入計算,美國的實質失業率高達16%。
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羅克哈特說,如果考量有意工作但不再覓職的人,即所謂的「失志勞工」(discouraged workers),加上工時低於意願的人口,美國的失業率就不是官方公布的9.4%,而是16%。
羅克哈特強調這只是他個人的看法,「未必反映聯邦公開市場委員同事的看法」。他指出,聯邦勞工部每月公布的失業率報告沒有包括上述兩種勞工。官方公布的7月失業率是9.4%。
美國經歷大蕭條以來最嚴重衰退之際,主掌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的羅克哈特,是第一位坦承失業率這麼嚴重的中央銀行官員。
羅克哈特說,美國經濟正在改善,但「依然脆弱」,目前才進入緩慢復甦的初期階段。他說:「我預測復甦將會緩慢,也就是失業率將會長期居高不下。」他表示,即使透過額外公共支出,也不容易增加工作機會。
2007年12月經濟陷入衰退以來,美國的支薪勞工已減少670萬人。衰退前,營建和製造業工人占美國就業人口比率只略高於15%,但衰退期間,這兩個行業占全美裁員人數的比率超過40%。
◆ 探索當前經濟真象
【經濟日報╱社論】2009.08.27
行政院主計處上周公布最新國民所得統計,今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由5月估測的-8.5%,上調為-7.54%,全年則自-4.25%微升至-4.01%;主計處並首次公布本季對上季、經季節調整後的年化季增率,今年第二季高達20.69%。這些數據對正困於八八水災的財經首長,應是大好信息。
於是經建會主委樂觀的表示,今年第四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可能回升到去年衰退前的水準,正式進入復甦,比主計處的最新估測還樂觀。央行官員亦表示,第二季經濟成長已大幅反彈,復甦力道與新加坡相近,對經濟前景無須太過悲觀。不過,台灣經濟最壞時期雖已度過,但對第二季經濟已大幅反彈、甚至第四季進入復甦等說法,我們有所保留。
首先,8月估測的第二季及全年經濟成長率都高於5月估測,但究竟哪些因素使然、真象如何,需要探討。我們發現,不論第二季或全年國內需求,8月估測都不如 5月,即使出口及出超改善,也抵不過內需的惡化;真正對經濟成長率改善貢獻最大的功臣,是計算國內生產毛額(GDP)平減指數,即物價;第二季數字由5月估測的上漲4.43%,下調為3.30%,全年亦由上漲2.41%降為1.91%,兩者降幅都高於經濟成長率改善的幅度。因此,若按當年幣值計算,第二季 GDP自5月估測的衰退4.45%微調為衰退4.4%,全年更自-1.94%惡化為-2.21%。由於不論企業經營或人民生活開支,都是按當年幣值即現值計算,如此大幅下降,如何能樂觀?
其次,是否如經建會主委所指,這波經濟回升先由金融面開始,再帶動消費及投資成長,則待考證。我們發現第二季民間消費成長率由5月估測的-1.22%,惡化為-1.97%,全年由0.70%降為0.21%,顯然金融的回升,不僅未帶動民間消費,甚至5月估測時預期發放消費券的效果也落空;最近八八水災也影響到第三季民間消費,致使全年民間消費增加率大幅下修。至於民間投資,8月估測似較5月略有改善,但第二季是-33.35%,全年是-27.43%,這樣大幅的衰退,能不讓人驚異都難!而7月銀行投資與放款已變為負成長,顯示投資意願不足。
至於海關出口,自第二季萎縮32.0%、7月降為-24.4%,及8月外銷訂單改善,顯現衰退幅度已在減緩中。不過,最重要的貢獻來自大陸急單的支持,但能持續多久,沒有人敢肯定。而台灣直接、間接最大出口對象還是美國,最近外界看到美國許多經濟好轉的信息,但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上周指出:歷經過去一年經濟嚴重萎縮後,如今「似」已逐漸回穩,「近期內」恢復成長展望「似乎」良好,但警告復甦速度恐怕「很慢」,沒有外界從表面上看到的良好。世界權威預測機構全球透視,最近調升全球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但維持美國今明兩年的預測,並未調升,顯示並不看好美國當前經濟情況。
我們最擔心的還是台灣勞動情況的持續惡化,7月失業率突破6%,失業人口超過66萬人,均創新高。尤其今年大專畢業生估計超過33萬人,經驗顯示,約有四成計13.2萬人要進入職場謀求工作,而6、7月就業才增加1.7萬人,8月求職者將湧進,失業率及失業人口勢必創新高。此外,上半年實質平均薪資創13 年來同期最低,回到1996年的水準,民間消費如何能提升?第四季進入復甦,難令人置信。
以上探討,並非唱衰經濟,而在提醒主管當局,不能只看表面數字,必須深入裡層,探索真象,才能有全面性的了解,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方能防患於未然。
※ 相關報導:
* 負債14兆!台灣債淹腳目
地球村新觀念/安德森:免費後收費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舊金山連線報導】2009.08.28
5年前出版的暢銷書「長尾理論」作家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最新提倡「免費」、「浪費」的理念,他表示,「浪費」有時候也是一種美德,透過浪費,或許可以發掘出真正的成功。
克里斯的新書「免費─揭開零定價的獲利秘密」前一陣子問世,中文版將由天下文化出版。他書中直指,「免費」二字任誰都難以拒絕,在網路時代裡,「免費」是最有力的定價策略。
不過他也強調,企業最終目的還是要「獲利」,不可能長期提供百分百免費的商品或服務,所以「免費」經濟學的真正含義是「先免費、後收費」。最明顯的例子是,宅經濟盛行,各家業者競相推出免費線上遊戲,等到消費者玩到欲罷不能,便要求消費者付費使用遊戲中衍生的商品或服務,成為企業的獲利來源。
不過,當前的免費增值模式,已經轉為免費產品,且必須占99%,才能出售1%的產品獲利;免費誘因必須增大,才有機會成功吸引消費者。
Lady's night 免費獲利模式
他還說,其他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免費」獲利模式,像是酒吧或夜店設計的「Lady's night」(女性免費進場,男性需付費);或是許多博物館提供的「兒童免費進場,成人需付費」,這些都是一種「免費」行銷策略,但背後卻能真正收到更多的「付費」消費。
他表示,對一般大眾來說,「免費」時常等於「浪費」;但克里斯認為,浪費「有時候」其實是一種美德。
他以目前廣受歡迎的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為例,Youtube的特色是,來自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人,都可以自由免費上傳影片。
他分析,傳統的電視影集,不可能忍受人們無限制地上傳影片,因為儲存空間有限,除非內容極佳或保證受觀眾歡迎,否則不可能有機會在電視頻道上露臉。
靠浪費成功 Youtube如此
但Youtube改變了一切,克里斯說,Youtube的例子告訴我們,製造一部影片、儲存一部影片可以多便宜,最好的是可以免費觀看,不論內容多無趣、畫質多差勁,從傳統的角度來看,這根本就是一種浪費儲存空間的作法。但這種浪費值得繼續存在,就算Youtube上99%的影片都不值一看,但只要有1% 的影片成功、受到觀眾喜愛,或許就可以找到未來發展媒體傳播的新方式。
在未來的數位時代裡,因為失敗的成本很低,他說,或許透過浪費,可能發掘真正的成功,才有機會找到消費者真正的偏好。
但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這種「先免費、後收費」的行銷模式,僅適用於成本不高的網路商品;若是應用在實體商品領域,可能不見得有效。
梁國源舉例,柴、米、油、鹽、醬、醋、茶等日常生活必需品,根本不可能免費,因為實體商品成本再怎麼下降,也不可能趨近於零,再加上商家還得攤提已經投入的固定成本,「免費經濟」在實體世界裡可能不太行得通。
其實克里斯也說,他認為在數位領域之外的地方,邊際成本很少會降到零;但「免費」對消費者極具吸引力,行銷人員總會找到辦法來套用「免費」,重新定義他們從事的生意,讓某些產品免費、但賣其他東西賺錢。
就像是超級市場常用的「買一送一」、不少零售商店愛用的「特價犧牲品」方式(買就送贈品),還有到購物中心購物可免費停車等等,克里斯說,基本上,這些行銷手法都算是「免費經濟學」的範疇之一。
免費+網路 中小企業也行
但這種「免費」的行銷模式,會不會只適用於現金多、口袋很深的大型或跨國企業?對於以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的台灣廠商來說,根本只是天方夜譚?但克里斯回答,他認為,免費是一種便宜的行銷手法,中小企業應該也能運用自如。
他強調,中小企業不像大型企業,需要編列巨額的經營預算,所以只要產品夠好,透過「免費加網路」的模式,便可以行銷全世界。
以一般自用車配備的GPS(全球定位系統)為例,克里斯說,GPS包含硬體與軟體,真正值錢的是軟體、需要不斷更新,所以很多廠商便會透過買軟體送硬體的方式行銷產品,這也就是一種典型的免費模式。
※ 消費主義在未來的地球是否行得通?
◆ 社論-正視台灣長期失業人口倍增問題
【本報訊】2009-08-28 工商時報
7月份台灣失業率首度升逾6%,引起各方關注,但台灣近來長期失業人口快速升高至10萬人一事,卻仍未獲各方重視。事實上,長期失業是極為嚴重的問題,若不加以正視並紓解,其對經濟及社會的衝擊,將是難以想像的,馬政府萬不可掉以輕心。
所謂長期失業者,乃是指花了一年以上的時間尋職,仍無法順利獲得工作者。同樣失業者,有人失業三週,有人失業三個月,這都不算長期失業者,只有孜孜不倦找了一年工作而未能就業者,才算長期失業者。這些人的惶恐與無助可想而知,而當這類的失業者快速增加時,這顯然已不僅是個經濟問題而已,所以美、歐各國自1990年代以來,均相當關注這個問題。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1990年代的統計,歐洲的西班牙、義大利長期失業者占總失業人口的一半,法國及葡萄牙約占3成,美國也有1成。長期失業深深困擾這些國家,如今台灣失業人數66萬中高達10萬人失業逾1年,長期失業人數所占比率15%,已高於美國,顯示長期失業問題確實日趨嚴重。
一個社會長期失業人口的升高,可能是源於經濟衰退,也可能是源於產業結構的變化。惟不論屬於何者,當長期失業人口增加,意味著民眾的經濟生活已出現問題。尤其如果這位長期失業者又是家庭經濟主要來源時,其所帶來的衝擊便無法估計了。近10年國內平均每日離婚對數由不滿百對增加至155對,低收入家庭人口由12萬人倍增至24萬人,自殺人口由不到2千人倍增至4千多人,同時勞資爭議、集會遊行、社會衝突事件也逐年升高,這些問題雖表面上與長期失業無關,但究其內涵,明顯存有長期失業的因子。
回顧一下中國歷史幾個重大事件,可以讓我們理解長期失業的可怕。19世紀中期洪秀全能夠號召百萬民眾占領清帝國半壁江山,19世紀末義和團所以全面失控終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都與當時數百萬民眾長期失業密切相關。根據史料,1842年清廷鴉片戰爭落敗,被迫開放上海、寧波等五口通商,使得廣州貿易中心的地位動搖,原本靠湘江、贛江經商及運輸的百萬民眾長期失業,在民怨鼎沸、無人聞問下,終於形成一場為期15年的動亂。而19世紀末,京津鐵路的開通替代南北漕運,數十萬家庭陷於長期失業,清廷無視於問題的嚴重性,終於釀成中國近代史上一場「動搖國本」的大災難。
其實,包括19世紀中期法國的二月革命、德國的三月革命,發生的原因都是一樣。這些中外歷史事件看似由政治、社會問題而起,惟最核心者仍是民生經濟,而一切經濟問題,最後總是因為長期失業未能改善,而把問題推向複雜難解的局面,風暴、動亂、革命遂由此而起。
台灣長期失業過去多是中、高齡者居多,但近年來情況已非如此。以主計處甫完成的7月份統計看來,39歲以下的長期失業者占全部長期失業人數近7成。而高學歷者過去僅有失業問題,罕見長期失業問題,但近年來情況也已改變,長期失業者中已有近3成擁有大學以上學歷。長期失業的年輕化、高學歷化,將使得台灣長期失業問題更加棘手難解。
遺憾的是,政府近年來總以為藉由部分工時、臨時性就業等「非典型就業」的創造,即可緩解這些問題,今年以來更擬修法以創造更多這類「非典型就業」機會;其實,這是極為短視的做法。以如此權宜之計提升「非典型就業」,表面上可以降低失業率、終止長期失業者的失業期間累積,讓長期失業數字緩和下來,但事實上長期失業所衍生的一切問題,例如家計貧窮、社會的不安定感等,非但無法消除,反將急速升溫,而使台灣經濟更陷於難以解決的困境,貧窮、離婚、自殺、抗爭遊行、勞資爭議也將永無止息之日。
長期失業源於就業機會的不足,而就業機會的不足,源於政府近20年來的產業政策,永遠是獎勵資本密集產業,而從未獎勵創造就業機會多的行業;如此偏頗的產業政策導致今日的局面,並不令人意外。台灣的長期失業問題能否緩解,終究仍決定於政府的產業政策,若馬政府仍因循昔日的思維,不知改弦易轍,台灣長期失業問題,恐怕永遠不會有解決的一天。
昇陽 營收跌31%轉淨虧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08.29
即將被甲骨文收購的電腦伺服器大廠昇陽28日公布6月30日為止的第四季財報,從去年同期淨利轉為淨虧。
4到6月這一季,昇陽淨虧1億4700萬美元,或每股20美分。去年同期有淨利8800萬美元,或每股11美分。扣除一些項目,昇陽每股虧損3美分。營收下跌31%,從去年同期的37億8000萬美元減成26億3000萬美元。
這可能是昇陽作為獨立公司的最後一個季財報,因為購併案已接近敲定階段,甲骨文已表示,希望周一 (31日)完成,價格是74億美元 (台幣2435億美元)。美國政府已同意甲骨文併昇陽,歐盟則隨時都可能核准。
專家指出,昇陽公認科技革新能力強,但始終抓不到一個穩健的營運方向。甲骨文高層4月宣布計畫收購昇陽,7月獲得股東通過,上周通過美國政府的反托辣斯審查。甲骨文購併昇陽,除了擁有昇陽的伺服器,也將拿到昇陽的Java程式語言和Solaris作業系統。
6月30日為止,昇陽有18億8000萬美元現金和9億8100萬美元可變現有價證券。昇陽在第四季總共削減營運開支20%,但有6億9500萬美元的長期負債,約為一年前之半數。
昇陽股價28日在那斯達克不升不降,收在每股9.34美元,盤後微降0.2%,成為9.32美元。昇陽股票今年已漲一倍多。甲骨文在正規交易時間以22.16美元做收,盤後持穩。
◆ 日失業率飆新高 通縮惡化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09.08.29
日本7月失業率飆上5.7%的空前新高,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跌幅續創歷史紀錄,顯示通貨緊縮情況繼續惡化。
國會大選在即,目前執政的自民黨聲望原已跌至谷底,這些數據無疑讓他們的選情雪上加霜。
日本就業市場持續低迷,7月失業率比6月增加0.3 個百分點至5.7%,不僅高於市場預估的5.5%,也是1953年開始記錄此資料以來最高。
另外,由於商品價格下滑、內需萎縮,日本7月核心CPI跌幅連續第三個月改寫歷史紀錄,比去年同期跌2.2%,雖符合市場預期,但跌幅大於6月的1.7%,創1971年這項調查開始以來最大,通貨緊縮陰影逼近,不利復甦。
分析師多認為,日銀短期內都將按兵不動,但部分分析師認為,如果反對黨民主黨在月底的選舉中獲勝,可能會要求央行維持基準利率在谷底,甚至要求央行採取更積極的行動,扭轉通縮的情勢。
最新數據同傳噩耗,日本經濟復甦前景變數增加,日圓匯率應聲下挫,兌美元最多跌0.6%至94.07日圓,兌歐元一度貶值0.65%,報135.01日圓。
分析師預估,受內需疲弱不堪影響,日本未來幾個月物價會繼續下跌,失業率將繼續上升。
大和總研資深經濟學家熊谷表示,日本的內需市場飽受經濟衰退打擊,短期內不可能大幅回升。他預估核心CPI8、9月會跌2.5%。
上個月日本民眾的工作機會和求職比,跌至0.42的紀錄低點,代表每100個求職者只有42個就業機會。
彭博資訊調查預估,明年日本失業率將升至5.9%。
另一項調查顯示,日本家庭7月支出比去年同期減少2%,顯示政府的振興經濟措施未能有效刺激消費需求。
這些最新數據可能對首相麻生太郎帶來更多打擊。
日本訂30日舉行國會改選,自民黨極可能在麻生任內丟掉政權,是54年來第二次。從1955年至今,自民黨只有10個月沒有執政。
摩根大通資深經濟學家足立表示,經濟是這次選舉的關鍵議題,選民自然會把對不景氣的怨氣,發洩在執政者身上。
全台3年剪掉信用卡 高過珠峰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2009.08.30
信用卡已從身分地位的象徵,變成皮夾裏的累贅。卡債風暴之後三年來,台灣人總共剪掉近一千四百萬張信用卡,這些卡片全數疊起來,有廿個台北101金融大樓高,甚至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8公尺)還要高。
過去銀行為搶市占率,大開發卡方便之門,例如白金卡不收年費,門檻大降,讓台灣信用卡市場造就多項奇蹟,白金卡量曾高居亞洲第一。曾有銀行要辦白金卡友饗宴,結果持卡人「車流」竟然在飯店門口排了三圈。
卡債風暴後 突然變理性
但激情過後,持卡人和銀行都卯起來剪卡,台灣人的「剪卡量」也快成世界之最。
根據金管會統計,九十四年十月卡債風暴開始時,台灣信用卡流通卡量攀升到四千五百多萬張的最高峰,之後信用卡量即無量下滑,連續「負成長」四十四個月,到今年六月底為止,信用卡流通卡量減為三千一百八十多萬張,三年來,台灣人總共剪掉一千三百多萬張信用卡,發卡量再也沒有明顯成長。
每個台灣人 至少剪一張
台新銀行資深副總經理邱豐凱分析,台灣合條件持信用卡人口(廿歲以上)約九百萬人,卡量高達四千五百萬張時,表示一名持卡人平均持五張卡,現在降為三點四張,即過去三年,每一個台灣人至少都剪了一到兩張信用卡。
且這波剪卡潮還沒結束。中國信託信用卡事業處處長陳俊仁說,在成熟信用卡市場中,一般人平均持二點九張信用卡就夠,估計台灣信用卡流通卡量要降到兩千六百萬張才算健康,台灣人還要再剪個五百萬張,剪卡潮才會停止。
福利大縮水 消費力減弱
剪卡的主要原因,也在於卡債風暴後,銀行大砍信用卡各式福利,一張卡刷不到既定門檻,可能要繳年費,還不能累積紅利點數,一點都不划算。且長期經濟不景氣,消費意願降低,持卡人也不在意少幾張卡。
連銀行都不挽留持卡人,中國信託和國泰世華為方便卡友剪卡,直接在客服專線上中加設「語音剪卡」選項,想剪卡按個電話鍵即可。台新銀行也有「清呆卡」專案,用半年時間清掉六十萬張呆卡。匯豐銀行也是單月剪卡冠軍,確認呆卡卡友不想再刷後,一個月就剪掉卅五萬張信用卡。
銀行指出,過去呆卡率曾高達五成,發十張卡有一半是沒在使用的呆卡,銀行沒進帳,還要負擔維繫成本。到今年六月底,業界「活卡率」已有五成八,即每十張卡中有近六張累積消費,銀行才有手續費進帳。
※ 相關報導︰
* 上班族薪情差 上半年僅1成加薪
◆ 英高中生 捲入失業風暴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08.30
經濟衰退,下場最慘的是年輕人,尤其是準備今秋上大學的英國高中生,無數人畢業就被捲入失業洪流。報導說,他們可能是大蕭條以來遭受打擊最嚴重的一代。
今天,英國16到24歲的世代,六分之一變成neet(沒念書、沒工作、沒職訓),相當於83萬500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5.5%。加上今夏剛出高中校門的學子,問題更嚴重。
英國高中生近日開始接到GCSE(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的成績單。英國有一種課程叫A-Level,是普通中學的深造課程(A 代表advanced,即深造),相當於我們的高三或高四程度,大約16到19歲,學生以兩、三年念完三、四或更多門課,結業參加考試,拿到GCSE,可以申請大學。
今年比往年多出六萬人申請念大學,增幅高達11%,而政府已經言明,國家經費只夠增加三千人。這增加的六萬人裡,更有超過三分之一已經21歲或以上,很多人是為了逃避失業和經濟衰退而來。
去年,4萬4000名A-level考試不及格者,經由大學特別安排,還是有書可念,今年搶位子的人大幅增加,競爭加劇太多,過濾程序勢必嚴格無情,向隅者預料將不計其數。
官方資料顯示,這個夏天,共有60萬人爭取46萬個入學名額。經濟大勢不佳,政府摳緊荷包,為了抑制不斷上升教育預算,已宣布嚴格管制招生上限,並且揚言,招生超限的大學要罰錢。
商業大臣曼德森上月宣布,科學、科技、數學等「優先」領域可以額外增收一萬個新生,但政府撥的預算只用於學生貸款和獎學金,不包括增聘師資的費用。結果,許多大學表示招不起額外新生,因為一定會影響教學品質。
進不了大學的年輕人太多,變成政治爭議,在野的保守黨批評政府在製造「失落的一代」,使整個世代沒有機會實現其潛力和理想。保守黨的大學事務發言人維里茲說:「成千上萬今年指望進大學的年輕人注定失望,政府裡的袞袞諸公是禍首。」
高等教育大臣拉米說,凡是成績符合大學要求的學生,人人保證有位子,其他比較難說。他表示,進大學向來就是競爭激烈的過程,只是今年求過於供。他安慰大家:「不幸的是,永遠都會有不克如願的學生,但他們還有很多選擇,包括明年重新申請,尋找工作經驗,或接受訓練。」
◆ 宏觀調控進退維谷
【經濟日報╱社論】2009.08.30
全球不景氣是否已落底仍無定論,但各國已陷入政策的兩難。歐美各國對擴張性政策是否要退場有所爭論;中國大陸則一度說要結束寬鬆貨幣政策之後,又因股價下跌而緊急否認貨幣政策趨緊的說法。這種情勢不明和政策兩難的現象,部分來自大家拒絕承認全球經濟難再快速成長的事實,也有一部分來自各國想用泡沫經濟度過難關的心態。
如果不景氣只是短期現象,則個別國家就可以用短期刺激景氣的政策來提高所得與就業,以待國際景氣恢復;而短期政策中很方便的一類,就是營造和支持泡沫經濟。泡沫經濟雖然終將破滅,但只要政府能將泡沫撐到世界景氣恢復,偏高的股價和房價到那時候看起來也可能沒偏高很多,泡沫就不一定會破,破了也可能沒有很大的傷害。所以很多國家包括現在的中國和2001年之後的美國,都難逃泡沫經濟的誘惑。
然而外在的景氣若遲遲不恢復,泡沫經濟就愈來愈難支撐。但已維持一段時間的泡沫,必定造成偏高不少的股價和不動產價格;讓泡沫破掉會造成極大的震撼,甚至可能產生金融危機。因此各國政府在國際景氣遲不復甦時,通常仍偏好繼續支持泡沫經濟。而畏懼宏觀調控。泡沫的程度愈嚴重,政府可能愈堅持要繼續撐住泡沫。中國大陸現在可能已陷入這個困境。
政府支持泡沫經濟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放款。我國經濟在正常時期金融機構每年新增的放款不超過GDP的10%;每當新增放款超過GDP的10%,都出現泡沫經濟。1990年代我國連續多年放款增加超過GDP的10%,甚至曾達到30%,因此當時的泡沫經濟也就特別嚴重。泡沫破滅之後不僅造成將近放款20%或2 兆的呆帳,經濟元氣也因而多年都在還債及高空屋率等壓力下難以復元。
中國大陸目前的情況也有點類似;上半年中國大陸放款新增人民幣7.37兆,以年增率算可能逾GDP的45%,比我國當年的30%還要嚴重許多。而中國廣義貨幣供給量的年增率也由近年的17%左右躍至今年7月底的28%。這暴增的放款和貨幣,有極高的比例流向投機市場,其所造成的泡沫經濟,即使全球經濟很快恢復快速成長,恐怕也無法支撐下去。
更令人擔心的,是這次全球不景氣極可能不易恢復到以往的快速經濟成長。未來幾年美國不太可能像以後那樣發行大量美金和金融資產來支持其鉅額入超。而美國貿易入超的減少將會使全球需求不足或產品供給過剩的問題擴大,全球的經濟成長率因而不易恢復到前幾年的水準。另一方面,全球資源日漸不足的現象,也限制了未來的全球經濟成長。再加上這次不景氣之前全球普遍有甚大的泡沫現象,這也表示那些泡沫留下的問題可能要較長時間才能解決,所以不景氣的時間可能要拖較久。最近包括我國在內所出現的景氣回升概念,多半只是下跌太多之後的反彈,或者是泡沫回溫的效果,並非恢復快速成長的預兆。
而全球經濟若真如我國和許多專家的研判未能快速回溫,則各國將很難成功把泡沫經濟支撐夠久,直到經濟繁榮到使高房價和股價變成合理的時候。因此現在繼續支撐泡沫,將使它在更大時破滅,而造成更大的傷害。中共目前是為了社會安定而想支撐泡沫經濟以支撐經濟成長率;但泡沫經濟和它的破滅都會造成極大的社會不公,若泡沫吹更大之後再破滅,對中國社會安定的破壞力可能比低經濟成長率還要大。所以中國大陸、台灣以及各國都不該再支撐泡沫經濟,務實暫時接受較低的經濟成長率才是正途。
丟掉、丟掉... 百樣必需品挑戰
編譯鄭寺音/特譯 2009.08.31 自由時報
你可以把所有財產減少到只剩100樣必需品嗎?鼓勵簡單不浪費的「100樣東西的挑戰」,最近悄悄透過網路席捲加州,甚至不以節儉著稱的好萊塢明星,也開始共襄盛舉。
發起這項運動的是大學電腦主管布魯諾,一方面是因為經濟不景氣,也因為不要的東西佔據家裡太多空間實在很麻煩。從去年開始,他從處理身邊近400件私人用品著手,展開這項新哲學運動。
一年下來,布魯諾成效斐然,上星期私人物品已減少到92樣,雖然上網賣掉照相機惹惱了老婆,但他不以為苦。
37歲的布魯諾說:「家裡只有我在用相機,不過我以前會拿來拍3個女兒,所以賣了之後老婆不太高興。沒錯,我是很喜歡那台相機,不過我問了問自己需不需要,答案是不需要,所以就賣了。這就是挑戰所在。」
他丟了舊電腦、木工工具、登山靴、健身腳踏車、瑜伽墊,完全不會捨不得因為只代表「折磨自己」的鼻毛修整器等等;而他留下的90幾樣東西包括聖經、婚戒、姊姊送的筆、皮夾、帳篷與背包、父親送他的16年老車馬自達。
這項活動在網路擴散速度之快,連布魯諾自己也感到訝異:「原本這是個人活動,我沒要求太太或其他人一起來,不過我顯然抓到了人們想討論的事情。」最近有書商跟他簽了書約,紙本版的「100樣東西的挑戰」明年就會問世。
這種新哲學蔚為風潮,連浪費慣了的明星也趨之若鶩。男星李奧納多就是其中一例,最近他換了小車,住的房子比起好萊塢豪宅相對平實許多。他還告訴朋友,他可以把私人物品限制在大約150樣,只要其中包括他爸爸畫的漫畫就行。
其他如「金法尤物」(Legally Blonde)女星瑞絲薇絲朋、李奧納多的朋友男星陶比麥奎爾,也都開始追隨這股風潮。麥奎爾的友人表示,最近這位「蜘蛛人」男星都在「對抗家中物質化的東西,除了有關籃球的東西,他都不想要、或是不需要」,不過由於薇絲朋與麥奎爾都有小孩,要徹底執行這項挑戰可能不太容易。
(取材自英國週日泰晤士報)
◆ 有沒搞錯? 港窮人籠屋平均租金高於豪宅
中央社 2009.08.30
今天公布的一項調查發現,金融海嘯下,香港窮人居住的籠屋(鐵籠床位)及板間房(木板房)的租金不跌反升,部分租金漲幅達10%至20%,最高每平方呎租金達港幣90元 (新台幣382元),高於豪宅。
「籠屋」是指用鐵籠圍起來的上下層床位的住所,是香港窮人的象徵,主要集中在深土(土步)及大角咀等區的一些舊樓。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於今年4至6月訪問了260多名籠屋及板間房的住戶發現,在金融海嘯下,香港籠屋、板間房的租金不跌反升,平均上升10%至20%;平均每平方呎租金由2007年的港幣23.9元,大幅增至今年的港幣32.9元,最高每平方呎租金為港幣90元,高於豪宅。
超過20%有工作的籠屋受訪者表示,每月房租開支佔收入大約1/3,但他們每月收入中位數只有港幣3650元,遠低於一般市民收入中位數40%,所以加租造成他們很大壓力。
調查發現,80%受訪者希望搬離現在居住的地方,其中30%人已等待分配公屋(政府廉租房)3年,仍無結果。
社區組織協會建議香港政府推出租金津貼計畫,補助低收入人士改善居住環境,以及增建公屋安置低收入人士。
上世紀50年代中國大陸內戰時,大量大陸移民湧到香港成為廉價勞工,很多單身漢來港後當苦力,由於單人不可以在港申請公屋,以致社會對租金便宜的床位寓所需求十分殷切,很多舊樓業主為了牟利,將住宅放置幾十個上下2層甚至3層的鐵籠床位出租,10伙(2層或3層為1伙)籠屋住戶共用1個廚房及廁所,居住環境非常擠迫及惡劣。
「籠屋」曾被拍成電影,引起國際的關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時,來港採訪回歸新聞的國際媒體幾乎都順道採訪香港獨有的「籠屋」。
◆ 抑通膨 大陸嚴控物價上漲
【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綜合報導】2009.08.31
中國大陸物價蠢動致使市場預期通膨升溫,中共國家發改委今年8月接連發布四份關於物價文件,包括水價、油價、天然氣、電視收費等,總體政策思維是「物價需穩定、提價要謹慎」。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雖中國物價水準上半年下滑,但隨著新增信貸飆到人民幣7.37兆元,以及鋼鐵等資產價格上漲。市場分析師說,「中國通膨風險的確在增強。」
進入8月,中國生活必需品價格持續上漲,雞蛋、豬肉等價格逐月上升。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監測,上周36個大中城市的豬肉平均零售價格比前一周上漲1.12%。
國發委近日在網站上接連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加強價格監管,穩定重要商品價格。發改委指出,當前價格總水準不會出現全面、持續、大幅上漲。但市場人士認為,大陸政府在抑制逐漸增強的通膨預期。
去年底開始,不少城市都陸續調漲水價。尤其最近幾個月,包括上海、天津、瀋陽、廣州、南京等多個中大型城市,都已經或計劃舉行水價上調的聽證會。對此,發改委日前發文強調,調整自來水價格的重點是徵收汙水處理費和水資源費,未來將嚴格管控以「補償供水成本」為由提高自來水價。
發改委近來更四度對物價發文,28日聯手與廣電總局要求大陸各地「加強有線電視收費管理」,取消對用戶申請辦理開通、移機、過戶等手續不合理收費,並提供城市低收入用戶收費減免。
※ 相關報導:
* 乾旱全球蔓延農產品期貨看漲(簡體,節錄)
http://intl.ce.cn/gjjr/zxdt/200908/31/t20090831_19902037.shtml
氣候將給全球農作物生產帶來嚴重威脅
6月份以來乾旱在亞洲太平洋地區開始蔓延,印度6月份降雨量創出了84年來最低的歷史紀錄,直接點燃了糖市的牛市行情;7月份以來北美和巴西則經受著雨水偏多的困擾;8月份阿根廷和澳大利亞小麥主產區面臨著嚴重的乾旱威脅。以上情況均指示,厄爾尼諾氣候將對全球2009/2010年度農作物生產帶來嚴重威脅。
而國內近期旱情形勢愈發嚴峻,東北、華北地區的嚴重旱情對玉米和大豆作物的生長帶來嚴重的影響。自6月份以來東北地區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乾旱天氣,其中吉林和遼寧西部地區較為嚴重。8月份吉林省降雨量比往年同期減少76%,為歷史同期最低降雨量,吉林省60%以上的耕地受災,面積高達4200多萬畝;內蒙古中東部玉米產區持續乾旱使得灌漿期的玉米灌漿緩慢,產量受到很大影響;遼寧省的旱情最為嚴重,有近260萬畝田地瀕臨絕收。
同時,南方部分省市也出現了乾旱的苗頭,廣西多個縣(市)發生不同程度乾旱。在乾旱的刺激下,期貨市場上,農產品突然發飆,大豆、玉米和白糖等品種的價格均有不小的上漲...
◆ 九月動工 川藏鐵路 戰略地位逾青藏線
【林克倫/綜合報導】2009-08-31 中國時報
川藏線成都至朝陽湖段環境影響報告書正式出爐,首次披露川藏鐵路的建設細節。川藏線規畫由成都市經雅安、康定、理塘、左貢、林芝到拉薩,全長一六二九公里,採單線電氣化設計,時速二百公里,首段成都至蒲江將於九月開工,完工後成都至拉薩僅需八小時。
川藏鐵路未來將成為西藏連接長三角、珠三角兩大經濟圈的重要通道。難度高於青藏鐵路,戰略地位也重於青藏鐵路。
全長一六二九公里 興建難度高
目前從成都進入拉薩主要有兩條路線,據《成都晚報》報導,一是走公路國道318線,二是乘火車經寶成線往北走銜接青藏線抵達拉薩,走公路到拉薩需耗時三天,乘坐成都至拉薩的T22次列車,單趟則需要四十五個小時,均是路途遙遠、耗時費力。
由成都至拉薩的川藏線,原規畫有南北二線,但因沿線地質條件複雜,常年凍土、高寒缺氧、山崩、滑坡、高地震區、地熱、岩爆等地質災害嚴重,當年在青藏、川藏、滇藏三條路線選比興建時,川藏鐵路即因為修建難度大、投資額度高而被暫時擱置。
此次《川藏線成都至朝陽湖段環境影響報告書》披露的計畫顯示,川藏線已進入正式動工階段,路線採原先的南線規畫,從成都到朝陽湖後往西行,途經雅安、康定、理塘、左貢、波密、林芝等青藏高原大城,再延伸至拉薩與青藏鐵路銜接,串起青藏高原的南北鐵路動脈。
據《報告書》內容看,川藏鐵路全線一六二九公里、四川境內約六五○公里,採單線電氣化設計,目標時速二百公里,建成通車後,成都至拉薩僅需八小時,大幅縮短交通時間,也進一步打開西藏與長三角、珠三角乃至通往印度與尼泊爾等國的交通障礙。
單線電氣化 成都到拉薩僅八小時
不過,川藏鐵路將途經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所切割的高山峻嶺,加上四千公尺以上高原氣候惡劣,大陸鐵路部門一位負責人指出,青藏線與寶成線的修築已累積許多高山鐵路修建經驗,「現在修建技術、工程力量、投資都不存在問題,有足夠的能力建起川藏鐵路」。
至於川藏線的興建總經費與完工時間,目前尚無明確數字,但這位大陸鐵路部門負責人強調,川藏鐵路透過成都鐵路樞紐,可連接滬漢蓉鐵路並通往沿海地區,其在中國鐵路網的戰略地位是青藏線無法比擬的,絕對是進藏的首選大動脈。」
美ISM指數報喜 復甦快了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09.09.02
美國供給管理協會(ISM)8月製造業指數上揚,為19個月來首見,顯示經濟衰退即將步入尾聲。7月成屋待完成銷售也升到兩年多來最高,意味先前動盪的房市已逐漸回穩。
8月ISM製造業指數從7月的48.9升到52.9,為去年1月至今首度上升,也高於分析師原先預估的50.9。該數據如果超過50就代表經濟擴張。
ISM數據報喜,顯示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活絡信用市場的措施奏效。
此外,歐巴馬政府推動的「舊車換現金」方案,以及提供首次購屋族稅務減免,已成功刺激需求回升。隨著銷售增加,未來幾個月工廠和營建商的處境可望否極泰來;自2007年12月景氣開始衰退以來,這兩者包辦了整體失業人口的半數。
富國證券(Wells Fargo)資深經濟學家維特那說:「所有為復甦鋪路的要素都已到位。經濟振興方案可望加速第三季的景氣回溫,但之後速度將稍微減緩。」
ISM的這份報告大致上都很樂觀。該研究團體表示,衡量未來經濟活動的8月新訂單指數,從7月的55.3上揚到64.9,是2004年12月來最高;生產指數從57.9升到61.9;庫存指數也升至34.4,高於7月的33.5;就業指數同樣小幅改善,從7月的45.6升至46.4。
另據美國全國不動產仲介協會(NAR)公布,7月成屋待完成銷售增加3.2%至97.6,不但是連續第六個月成長,也是2007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路透訪調的分析師原先預期,該數據只會升到96.5。和去年同期相比,7月成屋銷售增加12%。
房屋法拍潮導致房價走下坡,加上貸款成本低廉與政府提供房屋首購族減稅優惠,都是刺激房屋需求回升的因素。不過,民眾就業機會持續流失和銀行緊縮貸款條件,可能阻礙房市復甦和經濟成長。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資深經濟學家藍納說:「房市不景氣即將結束。我們看到穩定跡象,住宅投資可望今年底前恢復成長。」
上個月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新屋和成屋銷售換算成年率為567萬戶,是2007年11月以來最高,顯見房市已開始走穩。
◆ 個人海外所得 明年起課稅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09.09.02
個人海外所得確定明(99)年1月起課稅,國外薪資、基金收益、證交所得、執行業務收入等十大類所得無一倖免。財政部近期將發布課稅命令,除大陸地區所得之外,包括港、澳地區等海外收入都要課稅。
海外所得明年起課稅後,估計在台規模達到1.42兆元的境外基金,將成為首當其衝的課稅對象。國內年所得超過600萬元以上的高所得者,海外所得一旦超過100萬元,將要繳納20%最低稅負所得稅。
為避免對境外基金等國外投資收益課徵最低稅負所得稅後,引起年底基金贖回潮,財政部也正在考量是否採取不溯及既往的原則,包括以98年12月31日為分界點,以當時的基金淨值做為投資人的成本,等同政府放棄對98年底以前,投資人的境外基金收益課稅,以降低海外所得課稅的衝擊。
配合所得基本稅額條例(即最低稅負)施行,延後四年未開徵的個人海外所得,確定要在明年元月1日起納入最低稅負制課稅。這也是我國首度對海外所得課稅,依據規定,海外所得達到100萬元以上者,即需依法申報。
財部已擬妥海外所得課徵最低稅負所得稅辦法,對「海外所得」來源地區做出明確規定,由於大陸地區目前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自大陸的所得已被納入課稅,免再申報最低稅負之外,明年起凡取自香港、澳門、歐美等全球所得者,都將是最低稅負課徵對象。
依據財政部擬訂的課稅辦法,納入課稅的海外所得種類,比照國內所得多達十種,包括薪資、利息、租賃及權利金所得、營利所得、執行業務所得、競技或機會中獎、退職所得以及其他所得等,合計十大類海外所得總額逾100萬元者,需辦理最低稅負申報;當國內加計國外的免稅及應稅所得達到600萬元以上時,則需繳納20%最低稅負所得稅。
財政部強調,最低稅負施行至今已達四年,課徵對象全國約只有5,000戶,只占全體申報戶的千分之1。最低稅負對海外所得課稅,原本就是只有金字塔頂端20%的高收入族群會受波及,台灣自明年起將海外所得納入最低稅負課稅,具有公平課稅的實質意義。
◆ 5年級生 4成沒錢存退休金
【魏喬怡/台北報導】2009-09-02 工商時報
最新一份關於台灣民眾退休計劃的調查出爐!結果發現,離退休年齡不遠的五年級生有66%需延後退休,且有4成的五年級生因金融海嘯重創而中斷儲蓄退休金!
由Money錢雜誌與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及104人力銀行在金融海嘯後,針對上班族的退休大調查。由於五年級生(目前39歲以上)離退休年齡不遠,Money雜誌顧問林奇芬特別針對此族群分析。她指出,此次問券中的435位五年級生中,有66%認為要延後退休,且金融海嘯後有 41.10%的五年級生已經中斷退休儲蓄計劃,且目前尚未回復儲存退休金。
就一般的上班族而言,有42.5%的上班族受金融海嘯影響而中斷了原有的退休儲蓄計畫,而近期已經有15.5%的上班族表示已經回復儲蓄。
再據調查,39歲以上族群因金融海嘯中斷退休計畫者高達57%,其中只有15.9%目前回復退休儲蓄。而有子女的家庭中斷退休計畫也高達52%,回復僅16.5%。
富蘭克林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表示,五年級以上族群距離退休時間比六年級生近,但受金融海嘯的衝擊也最大,如何儘快回復儲蓄應是當務之急。此外,34%上班族對退休後生活費預估多在2到3萬元以下,此還低於主計處2006年的「家庭收支調查」,平均65歲以上退休族的每月平均消費支出為3萬 3198元,顯見民眾對退休生活支出過於低估。
在預期的退休年齡上也有延後的趨勢。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表示,原本上班族平均所期待的退休年齡為56~60歲,經過金融風暴後,上班族決定把平均退休年齡延遲到61~65歲。
進一步了解,有將近七成的上班族期盼60歲以前可以退休,近兩成上班族期待50歲前退休。值得注意的是,若問上班族拋開期待不說,現實生活中自己決定幾歲退休?結果僅有不到四成的上班族決定在60歲前退休,而決定在50歲前退休者僅不到一成(5%),其中甚至有近兩成(17.8%)的上班族表示,「活多久、就做多久!」
此次問券調查時間為2009年7月6日至2009年7月7日;調查對象為104人力銀行線上求職會員,有效問卷達3208份。
※ 活到老,做到老。
YouTube不再免費?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09.03
《華爾街日報》報導,全球最大視訊網站YouTube正在考慮出租串流影片,如果計畫成真,將是向來標榜免費視訊分享的YouTube首度為播出內容收費。
報導引述「熟悉計畫內情者」的話說,YouTube正在和獅門娛樂、Sony、華納兄弟等主流好萊塢製片公司洽談,在網站上收費播出這些公司出品的較新影片。《華爾街日報》說,「協商仍在繼續,各方都沒有保證能達成協議」。
《華爾街日報》說,新的發展是,YouTube要在網站上串流影片來出租。報導說,電影公司一直力促YouTube考慮為某些種類的內容收費。YouTube的立場是,如果數量夠多的新片能在DVD上市當天就讓YouTube播出,事情比較好談。
報導說,YouTube出租新片,可能每部收費3.99美元 (台幣131元),這也是蘋果iTunes的新片收費價格。
報導並表示,YouTube的母公司Google計畫先針對一萬名Google員工試行新案三個月。試行原定9月開始,因YouTube 和電影公司協商未定而延後。
YouTube久已尋求用職業製片的產品來增加收入,以支應免費播出數以百萬計業餘視訊作品的巨大成本。這項計畫如果實現,YouTube將會和出售或出租影片的Netflix、亞馬遜、蘋果直接競爭。
Google2006年以16億5000萬美元買下YouTube,結果有點失算,YouTube至今無利可圖,Google 近月曾表示YouTube終於可能開始獲利,但也沒有說什麼時候。
◆ 鮮奶缺貨更嚴重 短期難改善
自由時報 2009.09.03
〔記者鍾麗華、楊雅民/台北報導〕「怎麼又沒有鮮奶呢?」今年夏季鮮乳供不應求,在莫拉克風災後更是雪上加霜,由於缺貨嚴重,有通路業者從上週六開始,限定消費者一人只能買一瓶。農委會預估,缺乳將成常態,今年冬季鮮乳也不會降價。
近來鮮乳大缺貨,賣場只要鮮乳一上架,很快就被搶光,消費者常大嘆:「鮮奶真的很難買到!」
酪農協會理事長顏志輝表示,這次風災有三百七十三頭乳牛死亡,加上部分牧場淹水後,乳牛沒有固定擠乳得了乳房炎,無法正常供乳,目前僅能恢復災前八成產量。他預估到明年才會有新乳牛加入生產,今年冬季乳價應該跟去年一樣,不會降價,但生乳收購價卻未提高,酪農將會向乳品業者爭取調漲。
農委會說,我國一年生乳產量約三十二萬公噸,乳牛是溫帶動物,夏天怕熱、產量減少,夏季每日產量約九百公噸、冬季一千一百到一千兩百公噸。去年爆發中國毒奶風波後,鮮乳需求量直線上升,咖啡、飲料業市場成長三倍,受到飲料業者需求的排擠,才讓消費者買不到鮮乳。
已有賣場限購 每次只能買一或兩瓶
風災後缺乳更嚴重。農委會說,得到乳房炎的乳牛,經過為期三週的投藥治療後,本週可恢復正常生產,即便如此,每天仍缺乳一百公噸。乳源問題沒有解決,缺乳將成常態,今年冬季可能延續夏季缺乳,加上氣候暖冬,恐難有剩餘乳。已有乳品廠商近日向農委會表示,想直接進口懷孕母牛來台,三個月後就能產乳,但以目前一天缺一百公噸,要進口五千頭的乳牛才能滿足台灣市場需求,還有很多技術性的問題要解決。
全聯社表示,因為災後供應量減少,有茶飲料業者一來就是買十幾瓶,經常有消費者投訴買不到鮮乳,該公司才在全國近五百家門市貼出公告,各門市會依據當天的到貨量限購一或兩瓶,直到供應量恢復正常為止。
至於家樂福、大潤發和愛買等量販店則表示,今年賣場鮮乳供應量並未較去年減少,而是經過毒奶風暴後,許多原本購買奶粉的消費者都轉而購買鮮乳。
業者指出,連鎖超商平價咖啡拿鐵熱賣,及不少茶飲料專賣店販售用鮮乳調味的鮮奶茶商品,消費者才會感覺到鮮乳供應比較少。
另外,天氣熱鮮奶銷售就比較好,味全林鳳營、統一和光泉等熱銷的大品牌,在補貨前就會出現短暫空檔,其他二線品牌的鮮乳還好。
◆ 社論-不要輕忽H1N1對經濟的可能衝擊
工商時報 2009-09-03
H1N1的疫情節節升高,前衛生署署長陳建仁即指出:台灣的感染數從6月上旬的12例,增加到8月下旬的1.2萬例,短短10周內成長了1,000倍。換言之,新流感正以驚人的速度蔓延,嚴重威脅每一國民的健康與生命,並使台灣的經濟繼金融海嘯、八八水災之後,可能再陷入另一場危機。
台灣經濟究竟會因H1N1而受到多大衝擊?這是一項亟待探索的問題。鑒往知來,回顧當年SARS對經濟的影響,應可偵知H1N1將如何傷害我國的經濟。
2003年的3月初,台灣出現首例的SARS感染,當時影響不大,直到4月下旬爆發和平醫院集體感染事件後,疫情才開始擴大蔓延,社會也立即陷入恐慌。疫情緊張時,N95口罩被街頭藥局哄抬到700元一個,而且有行無市。所幸, 6月份疫情逐漸緩和,不再出現新病例;7月時,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台灣從SARS感染區除名,疫情結束。所以,SARS直接影響台灣的時間只有三個月,也就是一季,亦即,2003年的第二季。
僅只一季的SARS,究竟帶來多少損失?根據台大徐世勳教授與中央研究院張靜貞教授的一項經濟計量研究,2003年的GDP因此下跌了 0.84%至1.61%左右,損失的金額大約在新台幣890億至1,710億元之間。這項損失的平均數較「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所訂定的預算上限 1,200億元為鉅。
上述研究亦指出,傳染性疾病對經濟的影響是透過需求面漸次傳遞的,當人人都畏懼公共場所和群聚性活動時,首當其衝的是服務業。所以,當年的旅館業、旅行業與空運業萎縮掉的銷售額均超過10%,其中又以空運的-15.14%最為嚴重。至於銷售金額下降幅度在10%以內的產業,則包括空運以外的所有運輸業、金融業、電影業、娛樂文化業,以及餐飲服務業等。相對的,與防治疫情相關的產品則獲益,其中醫療藥品的銷售金額成長了7.18%,而清潔用品的成長幅度則為6.29%。
比較H1N1與SARS,擺在眼前的是幾項嚴峻的事實:第一,H1N1的流行期將比SARS長;其次,H1N1死亡人數的估計值大幅超越了SARS的實際死亡人數;第三,H1N1是全球性大流行,而SARS僅危害亞洲地區;第四,SARS流行時,民眾信賴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與官員,而今這種信賴感似乎不復存在。這四大因素,可能擴大疫情對經濟的衝擊。
H1N1預計將流行到明年的3月,即便從今日算起,這波疫情亦將延續7個月以上,顯然比SARS的3個月流行期長得多。所以,H1N1所掀起的恐慌如果等同於當年的SARS,則其對GDP的不利影響,將較SARS為鉅。只要援引前述中研院與台大之研究結果,即可算出2009年的GDP將因疫情而萎縮1.12%至2.15%左右,此為SARS的4/3倍,因為今年的流行期是4個月,而SARS當年只流行3個月。至於2010年的降幅則與 SARS相同,因為兩者的影響期間都是一季。所以明年GDP的降幅,預估將在0.84%至1.61%之間。
上述推估值,應隨恐慌之程度而調整。如果民眾對H1N1的恐慌甚於SARS,則經濟面所受的影響將會加劇;反之,則會舒緩,甚至歸零。不幸的是,H1N1的感染人數,根據專家之估計,數字極端駭人,縱便死亡率極低,死亡人數還是可能達到數千人,甚至萬人以上。照理說,「理性的恐慌」應該以死亡率為準,所以H1N1的恐慌指數,不應該超過死亡率極高的SARS。但是,恐慌就是不講理性,恐慌必然伴隨幻覺,就像貨幣幻覺一樣。群眾一旦聽到成千上萬人可能死亡的消息後,恐慌指數就破表了。既然如此,財經當局應該料敵從寬,必須從嚴估計H1N1對台灣經濟的可能衝擊。
另一個必須從嚴估計的原因是:SARS只肆虐亞洲地區,而H1N1則是全球性的大流行;SARS沒有影響歐美地區的消費需求,而H1N1 一定會影響西方富裕國家的經濟。所以,SARS像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而H1N1則像這一次的全球性金融海嘯。當年台灣的貿易,受亞洲金融危機與 SARS的影響輕微,而這次H1N1的影響將會如何,恐怕不應心存僥倖。
疫情威脅生命,恐慌造成經濟衰退,但是安全感可以化解恐慌。一個值得信賴的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和官員,能提供充足的社會安全感,減輕經濟所可能蒙受的損失。回顧SARS流行期間,當時的衛生署署長與疾管局局長,就扮演集體安全感提供者的角色,穩定人心,他們的作為,無形中化解了多少經濟向下墜落的力道。可惜的是,新人不如故。所以,財經當局在評估H1N1的可能影響時,務必從嚴估計,才能擬定出適當的財經對策。
稅改聯盟批評 李述德:舉債建設是好事
中央社 2009.09.04
財政部長李述德今天表示,中央政府舉債額度是經立法部門同意的;舉債沒有浪費,而是從事建設,是好事一樁。
公平稅改聯盟今天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指李述德上任以來,調降富人稅,舉債額度及預算赤字高,敗壞財政,應該下台。
李述德面對稅改聯盟的批評,表示將會謙卑以對,並尊重外界批評的聲音。
他告訴中央社記者,中央政府的債務餘額為新台幣4.1兆元,民國99年達4.5兆元,舉債額度符合法律規定,經立法部門審核通過;且舉債是用來建設,沒有浪費,未來會為人民及國家創造更大財富。
李述德說,政府舉債從事建設,雖然債務增加,但政府資產也增加;資產增多之後,可以賺更多錢;稅改聯盟一味漫罵,沒什麼道德。
他表示,目前市場上游資充斥,資金取得低廉,以低利率的資金,發債用在建設上,也是一件好事。
李述德強調,新加坡、日本及美國舉債額度佔國民生產毛額 (GNP)的比重,均高過台灣。台灣舉債上限符合法令規定。
※ 相關報導:
* 重建條例通過 政府舉債飆新高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5116622.shtml
◆ 舉債瀕紅色警戒 健全財政方案 月底實施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09.09.04
國外信評機構認為台灣舉債已頻臨「紅色警戒線」,財政惡化已嚴重打擊台灣主權評等,為解決財政赤字持續攀升,財政部已研擬出「中長程財政健全方案」,並提報行政院,預計最快可於今年9月底落實。據了解,此方案將自今年實施至民國105年,8年將可創造超過5000億元的效益。
惠譽信評指出,台灣主權評等仍為AA級負向,但由於政府舉債救災,導致財政赤字過高,加上整體經濟表現不佳,最快今年第四季,國家主權評等恐會被降級至AA-。財政部稅制會上午趕緊閉門開會,討論因應方案。
財政部常務次長曾銘宗指出,國庫署確實有委託學者研究「財政指標」,但絕非要仿美設置「國債鐘」。他強調,研究報告得等到年底才會有研究結果出來,至於是否會執行,一切都言之過早。
曾銘宗表示,「中長程財政健全方案」有十大策略,包括提升政府財務效能、強化債務管理、強化公共建設的財務規劃、強化公股管理和強化國有財產利用等,實施期間從民國98年至105年,長達8年。
曾銘宗表示,在強化債務管理方面,將會採行「借新還舊」的方式,以減少支出,而公共建設的財務規劃,例如愛台十二項健設,將儘量由民間來執行,此外,也將活化國有財產以開創財源,像是「賣小留大」,或是設立地上權、參與土地更新案等,積極增加收入。
曾銘宗預估,此機制之落實將可達到四大效益,包括租稅負擔率不要低於14.3%,與去年一樣維持不變;國有土地利用率不低於50%,目前為30%,因此可提高其效能;財務中長程流量不超過15%,以避免舉債過高;強化債務還本,有效降低赤字。曾銘宗強調,此方案推動後,將可使我國財政相對穩健,將有利於評等。
◆ 甲骨文併購昇陽案 歐盟深入調查
中央社 2009.09.04
甲骨文 (Oracle)以74億美元併購昇陽 (Sun Microsystems)案在美國主管機關同意兩週後,因歐盟執委會展開深入調查懸而不決。
歐盟執委會今天發布電郵新聞稿表示,如果甲骨文併購昇陽,資料庫市場的競爭將有「嚴重的疑慮」。
歐盟執委會負責競爭事務執委柯羅斯 (NeelieKroes)在新聞稿中表示:「當全球主要的資料庫控股公司提議併購全球主要的開放碼資料庫公司時,執委會必須非常謹慎地評估歐洲這方面競爭的效應。」
這項調查與美國主管機關的決定大相逕庭。美國已在8月20日同意這項併購案。但包括思愛普 (SAP AG )和微軟 (Microsoft)等競爭對手認為此併購案將推升資料庫價格,而遊說歐盟擴大調查。
甲骨文今天在新聞稿中坦承歐盟擴大調查。甲骨文表示,此項併購案若不包括特定項目,第一年將對其營運獲利挹注15億美元。
並說,能否完成這項交易仍視某些條件而定,包括歐盟的同意。
甲骨文股價最新報挫1.15%,報21.52美元;昇陽跌2.04%,報9.13美元。
歐盟執委會表示,資料庫市場「高度」集中,其中甲骨文、國際商業機器 (IBM)和微軟就掌控約85%的市場。
◆ 嗆英特爾 日科技廠組CPU聯盟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09.09.04
日經新聞3日報導,日本科技大廠將合資成立「中央處理器(CPU)聯盟」,在日本政府資助下,以消費性電子產品標準規格為目標,研發更省電的超級CPU,力抗美國的英特爾公司。
中央處理器聯盟成員包括富士通、東芝、Panasonic、瑞薩科技(Renesas Technology)、NEC電子、日立和佳能(Canon),這些日本科技大廠同意集中資源,研發標準化的新型省電CPU,在2012會計年度結束以前,應用至消費性電子產品。
報導指出,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也為這個超級聯盟補助30億日圓(3,200萬美元)至40億日圓,希望讓日本製造業者結盟挑戰全球最大半導體製造商英特爾。
早稻田大學電腦科學教授笠原博紀是該聯盟的主要設計師,他研發了一款節能軟體,帶領早稻田大學和日立的工程師,製造一款與節能軟體相容、並用太陽能電池發電的CPU。這款新型CPU的晶片可以依處理的資料數量調節電力,不但較一般晶片省電70%,如果遇上天然災害導致長時間電力中斷,還能自行運作。
其實,日本晶片製造大廠出的是一著妙棋,成立聯盟不但能增進效能、從量產中獲利,還能創造市場利基,在全球晶片市場自衰退谷底復甦之際,搶得先機。
日經新聞報導,只要該CPU成為全球電子產品的標準規格,日本中央處理器聯盟將可打入不同品牌的電視、數位相機和其他電子產品市場,還可進一步為電子部門節省研發成本。不僅如此,日本晶片聯盟也能將市場拓展至汽車、電腦伺服器和機器人公司。
富士通和東芝兩大廠可因此節省成本。兩家公司稍早表示,由於半導體產業前景不明,已減少資本支出和研發成本,採取人力外包或轉移生產重心的策略。麥格里證券指出,富士通可望因此省下800億日圓,作為資訊科技設備投資和策略性併購用途。
◆ 聯發科打進Vodafone陣營
【張瀞文、張志榮/台北報導】2009-09-04 工商時報
歐洲第一大電信服務業者Vodafone昨(3)日宣佈,與國內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建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其歐洲最新上市的兩款新機,將採用聯發科的手機晶片解決方案。由於Vodafone為全球第三大電信業者,共有3.15億用戶,聯發科打入Vodafone陣營,將快速成為該公司第一大手機晶片供應商。
本次,聯發科與Vodafone攜手讓「山寨變白牌」,其新款Vodafone 541將會是Vodafone在歐洲上市、首款具備觸控螢幕的入門機款,另一款則為傳統2.5G版手機,以低價多樣性取勝。由於利多加持,港商里昂證券昨天指出,聯發科的成長題材將更勝以往,以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超過40%、2010年本益比上看11.4倍,且現金收益率5.9%來看,本益比可望向過去3年平均本益比靠攏,因此將目標價進一步推升至590元。
繼樂金(LG)與夏普(Sharp)等品牌大廠相繼採用聯發科手機平台後,歐洲第一大電信服務業者Vodafone在新機發表會上宣佈,今年第四季主打耶誕旺季的八款自有品牌新機當中,有兩款將採用聯發科手機解決方案。
業者表示,Vodafone自有品牌手機晶片以往多由英飛凌提供,而為其代工的大陸的中興及華為為生產的白牌手機,則間接採用聯發科晶片,這一次Vodafone透過官網正式對外宣佈自有品牌採用聯發科晶片倒是頭一遭,也代表雙方未來合作關係將更為深厚。
摩根大通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郭彥麟表示,Vodafone的作法等於將與聯發科的關係「化暗為明」,雖然市場大多已知道雙方的關係,但是顯示聯發科手機晶片的備受肯定,全球電信業者自有品牌手機市場規模已經由2005年的1,800萬支大幅成長至今(2009)年的預估1.1億支,顯示這塊市場夠大,聯發科未來成長潛能相當看好。
聯發科副總喻銘鐸表示,聯發科的手機解決方案已在全球超過50個國家與150個運營商完成完整路測(Field Trial),基於對效能與成本控制的嚴格要求,聯發科與Vodafone的合作不論是質與量都具備極大潛能。(相關新聞見A3)
報稅國稅局先幫你算 二房像吸血鬼
◆ 報稅大變革 國稅局先幫你算
自由時報 2009.09.05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報稅將有大變革!後年開始,財政部國稅局將先對「申報內容較單純」的納稅民眾計算應納稅額,於每年四月底前寄發繳款書,民眾核對無誤後繳納稅款,就完成結算申報,估計約兩百多萬戶受惠。
後年實施 估二百萬戶受惠
財政部長李述德表示:「這是十幾年前就有的構想。」綜所稅申報程序比較繁雜,每到報稅季節,都有許多民眾為如何計算稅額搞得頭昏腦脹,有的人甚至乾脆隨便報,等國稅局核定後再看是要補繳或退稅,造成相當困擾。如果國稅局可以幫民眾算好稅額,再寄發繳稅通知書給民眾,將可減少許多納稅人的時間,由於目前稅務行政已經可以做到,因此決定二○一一年起實施。
財政部賦稅署說明,適用「申報內容單純」的申報戶,多數符合下列條件:一、採用標準扣除額;二、無財產交易損失特別扣除額、投資抵減稅額、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及中國地區來源所得可扣抵稅額;三、年度所得都有扣繳憑單,包括各類所得扣免繳憑單及股利憑單等,但不包括屬於執行業務所得格式代號9A的憑單,例如律師、醫師及會計師等執行業務所得。
賦稅署表示,符合條件的申報戶,國稅局會利用掌握的課稅所得資料,參考其上年度申報的免稅額、扣除額,計算應納稅額並寄發所得資料及繳款書,民眾於申報期間內繳納稅款就完成結算申報。
若民眾認為國稅局提供資料不完整,或要增加或刪減扶養親屬,或是有其他扣除項目、扣抵稅額及其他所得等,則可根據國稅局寄發的所得資料,自行調整後再辦理申報。
適用對象 限申報較單純者
李述德說明,國稅局寄發的所得資料及繳款書,並不是「核定通知書」,而是國稅局先幫民眾填好申報書,寄給民眾參考,民眾認為沒有問題,並且繳完稅了,才算核定。民眾若認為統計資料有問題,則可另行核算申報。
資料有誤 民眾可另行申報
李述德指出,綜所稅申報戶五百三十多萬戶,採用標準扣除額約七成,再考慮其他條件,預估每年會有三百萬戶收到國稅局寄發的繳款書,扣掉必須調整資料再辦理申報者,實際受惠戶數約兩百多萬戶。
另外,李述德表示,財政部明年將會先實施一項便民措施,目前民眾查調所得資料,範圍僅限於各類所得憑單,將增列支出項目,包括醫療支出、保險支出、房貸利息支出及教育學費支出等,都將列入查調範圍,提供民眾申報列舉扣除額及特別扣除額參考,明年申報今年綜所稅就可以適用。
◆ 假勞工A勞保 職業工會加保暴增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09.09.05
假勞工「A」勞保? 去年7月金融海嘯以來,我國失業率逐月攀高,但是弔詭的是,職業工會勞保加保人數卻持續激增,尤其是去年7月勞保年金三讀通過後,一年來暴增18多萬人,是往年增幅4倍以上。原因是勞保較國民年金條件優,因此應該加保國民年金的失業勞工、家庭主婦都改到職業工會加勞保,「假勞保」也使得勞保財務雪上加霜。
勞委會官員不諱言,國民年金每一年年資所得替代率只有1.3%,勞保年金每年所得替代率卻高達1.55%,條件優劣立見,「制度使然,誰也擋不了」。
根據規定,沒有工作者應加入國民年金,因此當失業率逐月增加,勞保投保人數應該相對減少。但是去年以來的高失業率,雖然受僱勞工加勞保人數大減,但是另一方面,職業工會人數卻是等比級數飆高,而且異於常態,其中雖可能是部分失業勞工轉為以「地攤族」、「創業族」等「自營作業者」身分加保,職業工會加保人數增幅仍然太驚人。
數據顯示,歷年職業工會加保人數每月約增加數千人,全年增加4、5萬人,但是從去年7月勞保年金三讀通過後,8月起職業工會人數就以每月數萬人速度暴增,去年10月較9月單月就暴增近4萬人,幾乎是往年一年的量。累計從去年6月到今年6月底為止,職業加保人數由227.9萬人,增加到246.5 萬人,一年內增加18.6萬名投保人口,一再刷新以往紀錄。
國民年金是去年10月開辦,納保對象是未加入任何保險者,因此依規定,只要沒有工作者,一律強制加入國民年金,但是因為國民年金給付條件與勞保年金相差甚大,但政府補助比率都一樣是40%,導致很多勞工即使失業後,寧可棄國保加勞保,致勞保加保人數反而在失業率高漲之際出現「逆成長」。
職業工會加保人數異常激增,對已經入不敷出的勞保財務負擔更是一大危機。短期來看,勞保局收取的勞保費雖然增加,但是勞保年金已被批為「低費率、高給付」,一旦進入給付期後,勞保財務將迅速惡化,「短多長空」。去年勞保年金上路時,勞委會就擔心費率太低,坦言勞保年金12年後會破產,如果假勞工加保現象持續存在,勞保財務恐怕會提早破產。
◆ 中國肉價連漲12周 民眾通膨預期增強
中央社 2009.09.05
中國大陸豬肉價格連續12周上漲,愈來愈多的民眾預期通貨膨脹增溫。
中新社報導,中國豬肉價格已連續12周走高。較6月中旬,豬肉價格已上漲逾兩成。鑑於豬肉價格在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中佔有一定權重,持續上漲的肉價令民眾的通貨膨脹預期有所增強。
中國國家發改委說,8月26日中國大中城市生豬平均出場價格約每公斤人民幣12元,比上月底上漲7.1%。6月中旬生豬平均出場價每公斤不到10元。
報導指出,隨著生豬價格的回升,白條肉出廠價也明顯上漲。據中國商務部市場運行司監測,8月24日至8月30日,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白條肉周平均出廠價格為每公斤15.88元,比7月底上漲9.2%。
報導表示,臨近「10.1」慶典、中秋,市場需求增加,抬高豬肉價格。政府收儲也是重要原因。6月初,官方開始臨時收儲部分凍肉。此後,豬肉價格進入上升軌道。
據報導,這一趨勢仍在持續。近兩天中國大陸豬肉價格繼續溫和上漲。對於很多養殖戶來說,這的確是個好消息。如今,生豬規模飼養已略有盈利。不少養殖戶開始積極補欄。仔豬價格也因此明顯上升。在今年早些時候,養豬一直是賠錢買賣。
◆ 二房像吸血鬼 違約、法拍持續激增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09.09.05
美國政府把房利美 (Fannie Mae)與房地美 (Freddie Mac)兩家房貸公司從崩潰邊緣拯救出來後,時隔一年,「二房」依舊得仰賴政府救濟才能苟延殘喘,依然是個填不滿的無底洞。
二房是美國政府為確保房屋貸款供應無虞而創立,去年9月被政府接管以來,已接受960億美元的公帑救濟。若沒有這些資金應急,二房可能早已破產,千百萬美國民眾也無處獲取貸款。
二房的前途依舊問題重重,但可以確定的是,兩家公司不可能重享舊日的權勢與影響力,紓困將繼續成為納稅人更大的重擔,而政府未來幾年也仍得在美國房貸市場上挑大樑。
房利美是經濟大蕭條後的產物,創立於1938年,30年後成為民營機構,政府在1970年又創立姊妹公司房地美。二房過去十年曾經叱吒風雲,不斷從放款機構買下房貸,再彙整成債券轉售給投資人。但批評家宣稱這是不必要之舉,因為華爾街自有能力維繫房貸市場的運作。
但次級房貸拖跨房屋市場後,這種說法已不攻而破,因為沒有政府擔保的房貸產品,如今幾乎就不會有投資人敢碰觸。
去年9月6日,二房股價跌落谷底,再也籌措不出資金填補飆升的虧損後,政府被迫接管。一年後,政府在兩家公司都掌控近八成的股權,但償款違約與房屋法拍事件持續激增,二房的「房」事困擾也沒完沒了。
以往,拖欠房貸超過三個月的房主比率通常不會超過1%,如今房利美客戶的違約率已逼近4%,房地美也突破3%。
房利美公司的不良貸款,到6月時已將近1710億美元,並提列了550億美元的備抵損失,而房地美的問題房貸同樣高達780億美元,但提列的準備金額只有250億美元。
FBR資本市場公司的分析師米勒說:「情況遠比大家想像嚴重。」巴克萊資本公司預測,兩房需要的紓困金額將在1600 億到2000億美元之間。多數分析師預期這些錢恐怕一去不復返,即使能還,也是遙遙無期。
巴克萊公司的分析師雷加雅沙說:「到最後,一定是美國納稅人買單。」
※ 相關報導:
* 美國還有1490萬失業者在找工作
* Google推出Domestic Trends 要用搜尋數字分析經濟趨勢
富窮人數都增 所得差11倍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09.09.06
金融海嘯重擊全球經濟,也讓國內經濟貧富M化現象惡化,根據主計處統計,雖然經歷金融風暴,但去年年收入超過250萬元者,還較前年上升8,087人;而收入不到22萬元(每月幾乎只有最低工資)的低所得者,總數則增加逼近155萬人。
收入逾250萬 增8087人
去年9月,投資銀行巨擘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宣布破產,拉開這一波金融海嘯序幕後,原本外界以為,擁有財富資產相對多的有錢人,受傷應該最為慘重,囊袋羞澀的窮人應該相對不受影響;但是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年收入超過250萬元以上的高所得者(平均月薪約20萬元),共有58,982人,較前年增加8,087人,增幅超過一成。
收入不到22萬 增10119人
相反地,去年年收入不到22萬元的低所得者(平均月薪略高於基本工資、約18,000元),也從前年約154萬人,增加到去年近155萬人,增加10,119人。兩者所得相差11倍,人數同時增加,台灣經濟M化現象令人憂心。
金融海嘯前後 薪水減4成
金融海嘯讓許多企業重傷,裁員減薪甚至無薪假的風潮讓消費力大降,商業明顯衰退,連帶又影響了領薪水的上班族,形成惡性循環。小芬(化名)是服飾專櫃小姐,原本每個月底薪1.8萬元,業績超過18萬元,超過的部分可以拆帳,每個月薪水平均有3萬左右。但金融海嘯後,服飾店業績驟減六成,每個月幾乎只能領 1.8萬元的底薪。
頂端商機仍在 名牌搶進駐
但高收入族雖略為受傷,卻有其他機會扳回利潤。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投入近90億元,投資Bella Vita購物中心,將在9月底開幕,集合愛馬仕、寶格麗、義大利男裝品牌Ermenegildo Zegna、TOD'S,及頂級珠寶梵克雅寶等品牌,國內金字塔頂端商機仍不受影響。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分析,隨著資本主義與全球化的日漸普及,這種情況會愈來愈嚴重,他認為,政府應該規畫台灣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如果覺得社會公義是施政重點,就得費心思設計新制度改變現況。
※ 相關報導:
* 社論-主權評等若遭調降 財部難辭其咎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2+112009090600259,00.html
◆ 貪婪華爾街 醞釀危險新遊戲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09.09.06
整慘全球金融業的次級房貸還在餘波盪漾,華爾街投資銀行業已迫不及待地在找尋撈大錢的新招數,壽險保單可能就是他們下一個淘金的寶藏。
紐約時報6日報導,銀行家如今打算向病患或老年人收購他們的壽險貼現保單(life settlement),例如以40萬美元的現金買下100萬美元的保單,但實際金額需視投保人的預期壽命而定。
銀行家買下保單後,便著手把保單證券化,將成千上萬的保單重新包裝成債券,再轉售給退休基金這類投資者,等投保人死亡後,投資人就可以拿到錢。
投保人死的愈早,報酬愈高,如果投保人活得比預期久,投資人的獲利就很微薄,甚至可能虧錢。但不論投保人早死或活晚,華爾街都能靠保單的證券化賺進豐厚獲利。
不過,許多研究貼現保單的專家警告,如果保險公司付出的死亡理賠金比預期還多,他們可能很快就會提高保費。
這個構想還在規劃階段,但業者的興趣已幾近沸騰。投資風險評估業者DBRS公司副總裁提爾威茲說,「我們已電話接到手軟」;該公司目前正在評估私人投資者與金融公司的九個壽險保單證券化計畫。
一位要求匿名的投資銀行家說:「我們預期第一波產品推出後,就會帶來瘋狂的熱烈反應。」
人們如今檢討金融風暴的衝擊時,常把多數起因歸咎於華爾街無中生有的一些新奇投資怪招,除了次級房貸證券外,信用違約交換(CDS)、結構投資工具(SIV)與抵押債務債券(CDO)等產品,幾乎一個比一個危險。
除了貼現保單的證券化之外,許多銀行也在著手把他們的虧損證券重新包裝升等,改稱之為「不動產房貸投資管道的再證券化」(RE-REMICs)。摩根士丹利公司說,今年至少已有300億美元的住宅RE-REMICs完成包裝作業。
金融業的創新產品當然有其好處,例如可以降低大家的借貸成本,讓消費者有更多的投資選擇,並促進經濟繁榮。倡導貼現保單證券化的業者更宣稱,此舉讓投保人在生前就能變現保單,實際改善生活。
然而,在大家對金融風暴的衝擊猶有餘悸時,華爾街已經故態復萌地追逐獲利的投資新招,不免仍讓很多人為之膽寒。
※ 相關報導:
* 冷冷紐約 餐飲小店整片倒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120081.shtml
◆ 淒淒北愛 仇外毒火在延燒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09.06
經濟衰退,失業飆漲,失業者最恨別人來搶工作,在種族主義根源深重的地方,這股怨氣尤其針對別人之中的「外人」而發,例如在北愛爾蘭。
在北愛,種族和宗教向來是禍源。從前,信新教的北愛爾蘭人和南邊信天主教的愛爾蘭共和國勢不兩例,血腥相殘,1998年議和,確定北愛屬於英國,南北雙方總算放下屠刀。現在,「外國人」來了,主要來自東歐,北愛人的矛頭有了新對象,只是爭端不是宗教,而是就業。
從前,北愛人憎恨的是南邊愛爾蘭共和國來的移民,如今他們的眼中釘換成波蘭、立陶宛、羅馬尼亞來的勞工。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最近一項民調,北愛人將近50%認為外來勞工搶走在地人的飯碗。
北愛的種族主義這個夏天露出毒牙。6月裡,在北愛首府貝爾法斯特,當地青少年成群結隊,有的做著納粹的敬禮手勢,驅迫100多個羅馬尼亞人離開,其中有的還抱著剛出生的嬰兒。
稍早,今年3月,波蘭足球隊到北愛比賽,雙方的球迷爆發衝突,約40名波裔人不堪恫嚇,搬出貝爾法斯特一個種族歧視特別嚴重的勞工聚集區。
1970年代到1998年和議,宗教衝突在北愛造成3600人死亡。但走了宗教衝突,來了種族主義。北愛議會議員盧曼華痛批說:「種族主義和宗教派系非常相似,都是成見和不寬容,兩個是邪惡的雙胞胎。」59歲的盧曼華出身香港,是北愛議會僅有的一個少數族裔議員,代表貝爾法斯特南區。
北愛4到6月的失業率是6.7%,即5萬1000人,比例比英國本土和歐盟都低,但人數幾乎是一年前的兩倍,因此本地人普遍沒好氣。而且,北愛的公務員比例是全英國最高的,在所有受雇人口裡占了30%,這種人為的虛腫掩蓋了失業真相。
北愛勞工市場可能還有一個震盪來襲:英國財務情況慘澹,倫敦面臨壓力,可能大砍對北愛浮腫官僚系統的補助。經濟學家指出,英國的下一任政府一定會落實削減公共支出,到時北愛要大吃苦頭。
學術界民調顯示,北愛人22%不要東歐人當朋友,更少人願意他們和自己家族的人結婚。26歲的科瓦爾斯基說:「由於受到攻擊,我大多數朋友已經回去波蘭。」3月足球衝突後,他自己的家也被襲擊。
另一項民調顯示,五分之一北愛人對東歐移民把持負面感覺。別說東歐人,連盧曼華也說,有人打電話揚言要放火燒她家。
在貝爾法斯特,對外國人的攻擊大多發生在貧窮的南側社區,顯示種族主義一向潛伏,遇到經濟不景氣,動輒爆發。
◆ 羅比尼:經濟將U型復甦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2009.09.06
因準確預測這波金融危機而聲名大噪的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說,全球經濟有機會U型復甦,先進經濟體將經歷三年的成長停滯,且W型復甦的風險也有增無減。
正在義大利米蘭科摩湖參加Ambrosetti年度論壇的羅比尼受訪時說:「我相信經濟復甦的型態會呈現某種U型態勢,也就是成長將維持在低水準至少二至三年,尤其是先進經濟體。」
他也說:「在U型復甦的展望下,萬一退場策略錯誤,仍有機會演變為成長再度滑落的W型衰退,這個機會雖不大,但風險正在增加。」
羅比尼指出,在太快結束振興措施以致經濟重新跌落谷底,與太慢退出而導致預算赤字失控之間,「政策要不犯錯誤將很困難」,尤其等太久似乎是較難避免的錯誤。
羅比尼的論點是,傳統上儲蓄率很高的國家,像中國、日本與德國等,若無法提振消費至足夠的程度,就無法彌補以往透支消費的國家所減少的需求,像美國與英國。
他說:「如果美國減少消費,那麼全球經濟要維持目前的成長速度,其他儲蓄過多的國家就必須減少儲蓄、增加消費…我擔心的是,有很多理由使中國和其他亞洲新興市場、日本以及德國,無法大幅提高消費、減少儲蓄。」
羅比尼表示,他相信央行在決定利率時,應多注意資產價格;他也敦促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採取這個策略。
「除了通貨膨脹與成長,我認為資產價格與資產泡沫在決定利率時,應具有更重要的參考價值。柏南克的看法到現在都與該做法背道而馳。希望這場危機讓我們學到教訓。」
羅比尼之前預測經濟將二度衰退,這次雖然轉趨樂觀,但還是語帶保留,他說:「我認為太多人一廂情願地希望一切順利,遺憾的是,未來的前途如果不會更糟,最多也只是顛簸不平。」
※ 相關報導:
* 經濟復甦何時來 全球期待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2561+112009090600270,00.html
台灣財政土石流的紅色警戒
【聯合報╱社論】 2009.09.06
國際三大信評公司之一惠譽在九月三日所發表的報告中指出,台灣的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舉債情形幾近「破表」。該機構預估,台灣政府今年總債務比率將占GDP的百分之五十,創下歷史新高。這樣的趨勢再加上預估的一千兩百億水災善後支出,也使惠譽對台灣政府的債務結構極不樂觀,恐將台灣之信評降等。
當然,每次國外機構對台灣的評等不佳,行政院相關部會都會提出抗辯,或則說別人數據不對,或則歸咎於(金融)海嘯、水患等天災,反正都是別人的錯。但仔細檢視客觀證據,我們認為台灣債信債評的惡化不但證據確鑿,更是天災成分小、人禍成分大。以下試抽絲剝繭逐一釐清台灣債務評等下降的真實原因。
首先要問:台灣財政赤字惡化與即將支出的水災重建有關嗎?答案是「無關」。其實早在四個月前,國際上另一家信評公司標準普爾,就已經降等台灣的債信,可見今年五月以後所有風災水災所引發的支出,都不是台灣財政惡化的原因。其次,台灣債信債評惡化,與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有關嗎?答案也是「無關」。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倖免,而與台灣產經結構相近的新加坡、韓國、香港都受到幅度相當的衝擊。但不論是四月公布的標準普爾報告或九月公布的惠譽報告,都顯示其他同受衝擊國家的信用評等沒有下降,「唯獨」台灣下降;可見,我們也不能將債信下降的禍因,歸咎為金融海嘯與世界經濟不景氣。
第三,台灣債信如此難看,究竟是政府支出太高肇禍、抑或是稅收不足釀災呢?答案是「都有」。就支出面而言,愛台十二建設、因應經濟不景氣的擴大預算、八八水患的重建經費,確實加劇了政府的舉債壓力。但債信債評的好壞主要是看數年來累積的政府債務總和,並非一朝一夕的臨時事件而能瞬間改變。正如同每個家庭都有臨時性的意外支出,每個國家也難免有不可預期的災變支出需求;故國家財政收支管理的重點,在於平日的謹慎心態,不恃意外之不來,而要「恃吾有以待也」。如果主事者沒有這樣的認知,平時亂開類似「免費營養午餐」的大頭病支票,而財主單位又連一句警告的話都不敢說,那麼就自然會產生債信下滑的後果。
就稅收不足而言,則行政當局的責任更是無可逃遁。台灣的租稅負擔率原本就極低,但行政院從來就不敢有任何健全財稅結構的長遠計劃。表面上搞個虛應故事的賦稅改革委員會,實質上卻在一項一項的減稅;遺贈稅、所得稅、特區稅樣樣都降,但增稅則是連起心動念都不敢。主管機關經常吹噓降稅使得資金回流台灣,卻無法說服人民已經錢淹腳目的台灣再吸錢進來有什麼好處?於是,我們的稅收每季下降、租稅負擔率更是逐步走低,當然也是造成過去一年半財政赤字惡化的主因。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台灣的債信債評不佳是事實,且整個的財政惡化趨勢與國際經濟環境無關也是事實。簡言之,台灣的財政惡化絕對不是天災,而是不折不扣的人禍。經建會官員說,要學美國設置台灣的「國債鐘」;財政部次長說要研究「財政警訊燈號」;但這些都是不切實際、推諉責任的遁辭。國際客觀的信評原本就是警訊,主事者不知檢討,另外創造一個奇幻色彩的警示燈又有什麼用?至於行政院要求財政部長在近期提出中長期財政改革方案,則又像是要求「把財政搞垮的人再提重建財政方案」,不知所云。更何況,行政院的這項要求,簡直是把還在密集開例行會議、原本即責司財稅架構調整的賦稅改革委員會視為廢物。看到行政團隊對台灣債信債評危機的處理態度,真是令人擔心未來財政土石流的侵蝕危機。
再過一兩天,馬總統就要公布內閣改組名單了。馬政府是否認真看待台灣的債信債評危機,看新的內閣名單即知答案。
◆ 社論-主權評等若遭調降 財部難辭其咎
【本報訊】2009-09-06 中國時報
金融海嘯自去年九月中爆發迄今即將滿周年,去年底一度非常危急的南韓,今年以來經濟明顯回溫,惠譽信評三日將其主權評等展望由「負向」調升為「穩定」;同一天,惠譽並未調升台灣的展望,反而再次警告台灣主權評等年底可能遭調降。面對主權評等遭調降的危機,我們不禁要問,財政部高官晚上還能睡得安穩嗎?
這波金融海嘯衝擊下,歐美主要國家元氣大傷,金融業過度擴張的冰島破產了,政權也變天了;愛爾蘭則因房地產泡沫破裂,政府大舉紓困銀行業,財政快速惡化,主權評等遭到二次調降。亞洲的日本自從房地產與股市泡沫破裂後,經濟停滯陷入失落的十年,如今政府負債比率高達GDP的二○○%,許多人擔憂年老時領不到年金,雖然日本的主權評等尚未被調降,不過,憤怒的選民已經以選票淘汰了無法符合民眾需求的自民黨。
在亞洲四小龍中,台灣與南韓的主權評等屬於同一級,先前評等展望都是「負向」,不過,南韓今年以來出口強勁復甦,南韓政府雖投入大筆經費振興經濟,但政府總債務餘額占GDP比率低於四○%,在相同主權評等國家中最低。惠譽將南韓今年GDP成長率上修為負一.一%,並預期南韓財政赤字逐漸改善,三年內可望達到財政平衡,這在相同主權評等國家中表現最好,因此把展望調升為「穩定」。
這次南韓主權評等展望獲得調升,為何台灣卻有被降等的危機?惠譽信評分析,台灣今年底政府總債務餘額占GDP比率將達五○%,創下歷史新高,這項比率在相同主權評等國家中偏高,且明、後年持續惡化。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政府有具體的財政改善措施,因此台灣的主權評等未來遭調降機率很高。
其實,這已經不是惠譽第一次對台灣的財政惡化問題示警了。今年初,惠譽把台灣主權評等展望調為「負向」時,就明白指出,在主權評等各項因素中,台灣特別弱的項目是財政赤字。今年以來台灣稅收大減,預估將短少二千億元,由於全球景氣復甦力道薄弱,企業界虧損反映在明年的稅收,再加上政府多項減稅措施的效果明年開始顯現,明年稅收短少問題恐怕比今年來得嚴重。
此外,另一家國際信評標準普爾早在五月間發表報告指出,如果經濟衰退延長,台灣的財政進一步惡化,將削弱國家競爭力,由模型模擬的最糟情況,台灣的主權評等甚至可能連降五級,淪為亞洲後段班。
國家主權評等遭降級,究竟有什麼影響呢?基本上,主權評等代表國家的債信,主權評等遭調降,國家債信變差,未來政府發行公債的利率會上揚,亦即發行公債成本增加。雖然台灣的外債非常低,不過公股銀行、國營企業的籌資馬上受影響。國家的主權評等代表最高評級,調降之後,其他企業的評等當然也受影響。
因應莫拉克颱風的災後重建,行政院日昨通過重建特別預算,將分四年度編列一千二百億元預算,全數以舉債支應。明年度中央政府舉債金額首次突破五千億元,創下單一年度舉債新高紀錄。面對國債即將「破表」的危機,財政部表示已經委託學者研究「財政警訊燈號」,屆時紅燈亮了,表示債務太高,必須踩煞車。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等到國債「破表」,再亮燈號,有何意義呢?
國家財政赤字不是一夕間形成的,今年以來輿論與學者專家不斷指出財政惡化早已亮起紅燈,建議財政部正視問題並且研擬對策。不過,財政部並不以為意且表示國家債務在安全水準內,仍然沉醉在「自我感覺良好」中。所謂的「財政健全化報告」仍是紙上談兵,使得國際信評業者對於台灣未來三年的財政感到悲觀。
我們不禁要問,在國家財政惡化早已亮起紅燈,國家主權評等年底即可能遭調降之際,財政部年底才要推出「財政警訊燈號」,官員的反應是不是太慢了一些?屆時台灣的主權評等遭調降,財政部難道不必負起最大責任?
◆ 租稅負擔率將調高1~2百分點
【呂雪彗/台北報導】2009-09-05 工商時報
行政院責成經建會計算改善短期新增債務,及既有累計債務的合理租稅負擔率,適時調高,未來民眾的稅負恐將增加。 圖/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將於9月底前公布中長程財政健全方案,政院昨天退回財政部提報方案,要求針對期程、措施及效益提出更具體方案內容後再報院。
不過,為改善短期舉債及長期累計債務,經建會已在估算合理租稅負擔率,有可能比去年的14.3%,調高1至2個百分點,經建會下週一將說明。
財政部報院的中長程財政健全方案,共有10大策略,政院希望最快於9月底核定實施。
信評機構有意調降台灣主權評等,引起政院高層重視,副院長邱正雄昨天開會後認為財政部在措施、期程及效益,規劃不夠具體,因此退回,要求修正再報院。
中長程財政健全方案十大策略,包括包括賦稅改革、關務革新、強化大面積國有土地合作開發或租售利用,強化公股管理、提升財務效能、健全地方財政、強化債務管理等方向,實施期間從民國98年至105年,長達8年,所增加的效益估計數千億近兆元。
這項方案要達成效益包括租稅負擔率不低於14.3%,國有土地利用率不低於50%,目前為30%;財務中長程流量不超過15%避免舉債過高;強化債務還本佔稅課收入5%,有效降低赤字。
引人矚目的是,內閣有共識建議,我國人租稅負擔率占GDP比例短期不再低於14.3%,但租稅負擔率偏低現象有必要適度調高。
歐美各國甚至日本,平均17~19%,甚至有20%以上,80年代我國人平均租稅負擔率曾高達17%、18%,對此,邱正雄已責成經建會計算改善短期新增債務,及既有累計債務的合理租稅負擔率,適時調高。
邱正雄表示,初期政院應會先改目前新增債務部分,讓其平衡,再逐步解決既有累積的債務,至於租稅負擔率要調高1~2個百分點,經建會正在計算,下週一可望對外說明。依目前我GDP12.5兆元規模來看,調高1個百分點可增加逾1,200億元財源。
至99年底,我國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預算數為4兆6,699億元,占前3年GNP比率為36.8%,98年度債務未償餘額預算數為4兆1,498億元,占前3年GNP之比率32.87%,一年新增舉債5,000億元。
社論-台灣有必要再辦一次國富調查
【本報訊】2009-09-07 工商時報
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公布國富統計,台灣於民國96年底平均每戶家庭的資產淨額升至927萬元,同時負債也攀升至161萬元的歷史新高。這項國富統計美中不足的地方是,無法告訴我們財富分配的情況,也無法讓我們了解台灣社會財富集中已嚴重到什麼程度。
在經濟學裡,非但重視生產、所得、消費這些流量指標,更重視企業及家庭部門的資產存量指標。因為一國經濟的走向終究是決定於這些經濟存量,也因此在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之前,英國早已展開國富調查,並據以推估英國的資產;此後法、美、德、日等先進國家也紛紛投入調查。直到如今日本仍定期辦理調查推計,近十年曾分別公布平成11年(1999年)、平成16年(2004年)的家計資產分配情況,以讓外界了解日本家庭部門的財富差距。
一國的資產分布於家庭、產業及政府等幾大部門,只有不斷累積資產存量,才能有充足的生產、消費能力,以帶動一國經濟成長。換言之,今天民間投資所以重要,非僅是投資的那一刻會帶來採購商機,更重要的是有了投資所累積的資產存量才足以提升生產力;而家庭消費是否闊綽,除了受當年所得的影響外,家庭資產的厚薄恐怕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我們生活在一個流量統計為主的社會,每天股價漲跌、出口升降、消費強弱影響了我們對經濟的判斷,各部門資產存量的變化反而沒有獲得應有的重視。如今每年公布一次的國富統計,雖可彌補存量統計的不足,但由於這些資產存量係由財稅資料等公務統計估算而得,並非透過調查推計出來的,因此無法據以評估台灣社會財富差距的實況,相較日、韓,這樣的國富統計明顯是不足而有缺憾的。
事實上,台灣曾於民國80年前後辦過企業部門、家庭部門的國富調查,其中家庭部門的資產報告也於81年對外公布。這份家庭資產調查,除了讓我們了解當時台灣平均每戶家庭資產淨額526萬元外,也讓我們了解最富的20%家庭財富(資產)是最窮的20%家庭的16.8倍,遠高於當年家庭所得差距4.97倍。
一般人在談貧富差距時,經常引述的是「所得差距」而非「財富差距」,事實上富者的財富絕非來自一般薪資所得,而是靠資產的的累積。 2006年巴菲特資產大增100億美元,比爾蓋茲也增加60億美元,依富比世估計,這一年全球富豪們總資產成長幅度高達30%。由此可知,忽略了資產,僅以所得來衡量一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勢將低估貧富差距的嚴重性。
其實不只巴菲特、比爾蓋茲這樣的富人是依靠資產而快速致富,普天下富者莫不是如此。依台灣民國80年這份國富調查也可以發現,當時全台最富有的1%家庭,在其所持有的各式資產中,近5成是金融資產。合計台灣最富有的20%家庭即擁有全台55%的金融資產、51%的房地產;同年最高所得的 20%家庭擁有全台所得不過38%。兩相比較,財富不均遠遠超過所得不均的情況。
政府於民國80年首次辦理國富調查後,雖於83年辦理第二次,原擬效法先進國家定期調查,以掌握家庭財富分配的走勢,但由於調查的估算方式有疑義,遂未予發布。直到近年改以財稅資料等公務統計推估家庭資產等國富毛額,但這種方式所算得的國富統計只能獲得基本資料,與透過調查所獲得的國富統計豐富的資料相比,差距甚遠,而最重要的財富差距資料,更完全付之闕如。
台灣自首次國富調查公布迄今已有18年之久。這18年來受到全球化及氣候暖化的影響,非僅產業結構及就業型態出現巨變,九二一地震及八八水災也使得數十萬家庭資產化為烏有,台灣社會的資產分配必然也已出現大幅變化。若當年五等分位財富差距已達16.8倍,今天到底已擴大到什麼程度,值得探究。我們認為今天政府稅改所以朝秦暮楚,社福政策所以飄忽不定,健保費率調整所以令人反感,皆在於未能掌握台灣財富分配的實況,從而所訂的政策未能符合社會正義。面對多變的情勢,今天正是馬政府該考慮再進行一次國富調查的時候了。
◆ 財政也會土石流
【王信人】2009-09-07 工商時報
中央政府的防洪治水預算,多以特別預算支應,財源不穩定,若把「財政土石」越積越高,到了無法疏浚的地步,有朝一日「財政土石流」崩塌,將牽涉到各種施政的功能。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央政府在防洪治水的建設,大部分都以編列特別預算,舉債支應,來自總預算的稅收比例很低,嚴重缺乏穩定財源的支持,這樣的做法難以細水長流地維護水利安全,可見中央的財政危機已侵蝕防洪治水的能力。
這幾年中央政府的防洪治水是指經濟部水利署的歲出預算,主要有下列4項:1、中央政府總預算,在「公共建設」項下有水利建設。2、在振興經濟特別預算4年5,000億之中,經濟部水利署有關排水、海堤、河川整治,4年共編列498.7億。3、8年1,160億的治水特別預算,給地方縣市政府所用,和經濟部水利署合作辦理。4、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預算1,200億,為「重建」經費,修理毀壞的水利建設,而非新建水利防洪設備。
上述2、3、4項都是特別預算,財源全數來自向子孫借錢的「舉債」。而依照預算法第83規定,「特別預算」除非是國家遇到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國家經濟重大變故與重大災變、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等4種情形,才可以提出,可見很「特別」,但絕非常態性。
以我國土之脆弱、山區每遇豪雨颱風就爆發土石流,造成人民生命財產重大損失,應有穩定經常性的財源,興建相關設備,維謢國土,保持水資源,如果財源要依賴特別預算去舉債,就明顯不對。
過去每年在中央政府總預算的公共建設支出項下,都編列150億至200多億的經費,以支應水利署的水利建設工程,98年預算209億元、97年預算是164億元、96年是147億元、95年為169億元,而94年則編列水與綠建設計畫305億元。
但當八八大水災奪走600多條人命後,99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的水利建設支出只有109億,而公共建設支出也僅有1,204億,都創下歷史新低紀錄,比以前還少。
經濟部水利署表示,99年除了中央政府總預算中的109億元之外,在4年5,000億的振興經濟方案特別預算中,99年編列93.6億的河水經費,99年總經費合計數202.56億,就與往年差不多。
雖然治水防洪支出在總預算,加上特別預算後的總經費差不多,但是財源差異性大,意義不同,排擠效應越來越大,代表政府能為人民提供服務的能力越來越低,為一大警訊。
治水非常重要,治理財政也很重要,否則每遇到重大風災水災,百廢待舉,政府只能大量舉債,把「財政土石」越積越高,到了無法疏浚的地步,有朝一日「財政土石流」崩塌,將牽涉到各種施政的功能,就不只是水利防洪的問題而已。
◆ 作維費遭排擠 國軍後勤面臨寒冬
自由時報 2009.09.07
未來裝備凸槌 恐層出不窮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由於全募兵制的人事經費龐大,國防部在未來五年新制實施期間的國防預算分配,人員維持費將壓縮作業維持費用,明年作維費僅編七百四十一億元,比今年大幅削減近二百廿億元,軍方官員私下感嘆,先是裁軍砍後勤,再是縮減維持費用,「國軍的後勤寒冬就要來了」,未來幾年裝備凸槌狀況將層出不窮。
依照台灣的國力與所面對的威脅,募兵制並不是台灣這等規模的國家所負擔得起,但在扁政府無計畫地縮減義務役期下,義務役士官兵已經無法形成戰力,馬政府既不願意延長役期,執意推動全募兵制,未得其利已見其害。
軍方指出,九十九年到一○三年實施全募兵制,需要軍費概算為一兆五千三百一十億元,依行政院政策優先滿足人員維持費用。
推動全募兵制 已先受其害
九十九年預算有三千零二億元,人維費為一千三百五十四億元,占預算總額四成五;一百年有三千零六十億元,人維費一千五百廿二億元,占預算四成九七;一○一年三千零八十九億元,人維費一千五百卅億元,占四成九五;一○二年預算三千零七十六億元,人維費一千五百四十八億元,超過一半,達五成○三;一○三年預算三千零八十三億元,人維費一千五百七十六億元,占預算五成一一。
同一時期維持裝備與單位運作的「作業維持費」則是逐年下降,今年作業維持費達九百五十九億元,但明年剩下七百四十一億元,大幅削減近二百廿餘億元。
軍方指出,九十九到一○三年的作維費占年度預算比例分別是二成四七、二成二三、二成二九、二成二七與二成三二;「軍事投資費」同樣是持續下滑,比例分別為二成八七、二成六五、二成六一、二成五五、二成四二。
除了費用持續下滑影響裝備妥善之外,軍方內部也擔心,每次裁軍,後勤單位都被當成冗員,大砍員額用來填補各軍種應負的裁軍額度,在後勤能量下滑的狀況,卻還是一直買進新式複雜裝備,未來的趨勢就是沒人又沒錢,未來將有五到十年的裝備妥善空窗期,這已經不是淘汰老舊裝備所能應付的,國防部高層不能光顧著滿足馬總統的政見而忘了建軍備戰。
※ 裝備壞了是不是要花更多錢來買?
WEF全球競爭力 我升至第12名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09.09.09
世界經濟論壇(WEF)昨天公布二○○九全球競爭力排名,台灣一口氣進步五名,自去年的第十七名上升到第十二名,不僅是連續四年下滑後首次回升,而且是近四年的最佳名次,也是亞洲四小龍中進步幅度最大者,更優於南韓與中國大陸。
南韓今年表現不佳,退步六名,從去年的第十三名掉到十九名。台灣在落後南韓兩年後首度追回。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台灣在創新因素、效率增強、基本需要(包含日常生活所需的各項基礎建設)等三大指標都有進步。
經建會指出,今年台灣在一些評比項目排名大幅提升,例如「投資法規鼓勵外人直接投資」(因為開放陸資來台)、「銀行健全度」、「公司董事會的效力」、「企業容易獲得銀行貸款」(因為金融海嘯後大幅寬鬆銀根)、「大眾對政客在財務上的信任度」、「政府決策透明度」等指標,都有顯著進步。
另外,經建會表示,台灣去年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跨越一萬七千美元的門檻,算是邁入先進國家之林,也獲得大幅加權計分。
不過,今年台灣也有若干指標表現大幅退步,在全球一百三十三個受評國家中,台灣「政府債務」退步十八名,排名落至第七十九名;「中央政府財政赤字」退步十一名,排名第五十七;「總體經濟的穩定」退步七名,排名第二十五。
還有一些指標雖然沒有明顯退步,但排名仍舊落在後段班中,例如「就業僵固性」(第一百一十四名)、「解雇成本」(第一百零九名)等。
經建會引用WEF最新資料指出,今年台灣排名在亞洲國家中僅次於新加坡、日本與香港。經建會官員對於南韓今年排名大倒退感到訝異,因為過去兩年南韓的表現都優於我國,現任總理李明博上台後還特地成立一個「國家競爭力強化委員會」,沒想到今年竟大幅退步。
◆ 今天,是個神奇數字…09/09/09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09.09
1 2009年9月9日
年、月、日都是相同單數,百年難得一遇!
許多人認為2009年9月9日(09/09/09)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好日子,從準備成親的新娘新郎到電影院的老闆,都在以他們的特殊方式,慶祝這一特殊的日子。
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少有一個郡為在9月9日當天結婚登記的新人,提供登記費下殺到99.99美元的大優惠。蘋果公司也沒忘記這一特殊日子,刻意把推出新型iPod的日期,從傳統的星期二改到9月9日的星期三。Focus Feartures公司9日上演片名為「9」的啟示錄(apocalypse)動畫影片。
9月9日不僅是商業推銷的好時機,而且作為年、月、日都是相同單數的日子,下一次要到近百年乃至一千年之後才出現,如2101年1月1日,甚至是3001年1月1日。
2 神奇的9!
9乘上任何一個單數之和,相加後都等於9。
現代數字學家認為,從1到9的數字代表著神秘的力量甚至是震撼,數字的不同組合會對人生產生具體影響。作為單數末尾的9有特殊意義,它與正面的寬恕、憐憫和成功有關,也與反面的傲慢和自以為是相連。
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指出,數字9有許多獨特的特徵。連小學生都知道,9乘上任何一個單數之和,相加後都等於9,如9X3是27,2+7等於9。
再用9乘以任何兩位、三位甚至四位數,其和最後仍可等於9。如9X62=558,而5+5+8=18,1+8=9。9月9日正好是今年的第252天,也就是2+5+2=9。
3 吉利的9!
9象徵長久,中國古代皇帝的皇袍和建築都看得到。
中國和日本都對9懷有強烈情感。中國人喜愛象徵吉利的8,去年的奧運會就是在08年8月8日晚8時開幕。但許多人可能不知,8之後的吉利數就是象徵長久的9。中國古代的皇帝都離不開9,九條龍不但繡在皇袍上,也刻在皇家建築上,北京的紫禁城共建有9999間房屋。
但日本天皇不穿九條龍的皇袍,日語中的九是蒙難一詞的同音字,因此日本人認為9很不吉利,僅次於與死諧音的4。日本的酒店或醫院儘量避免9號房間,如果有,許多日本人也儘可能避免入住。
提振台灣經濟是新內閣當前首要之務
【本報訊】2009-09-10 工商時報
世界經濟論壇(WEF)於前天發佈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的排名在連續滑落4年後,終於又見回升,並且挺進至全球第12,再度超越韓國。這項競爭力問卷調查是於今年春天進行的,競爭力評比大幅提升5名為歷年罕見,對於將在今天總辭的劉內閣,也算是一個遲來的肯定。但從其他各項指標觀察,台灣經濟力量持續跌落的現實擺在眼前,也是今天就職的吳內閣不容迴避的課題。
台灣今年的競爭力排名雖然大幅提升,但仍在10名之外,與過去名列前茅已不可同日而語。雖然競爭力評估未必全然客觀,無需錙珠計較,但是大體而言,仍能做為台灣經濟步伐調整的參考。事實上,台灣這些年來競爭力的滑落早已彰顯在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率、出口規模、大陸市場占有率、就業及薪資各項指標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就以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率而言,十年前還有27.7%,但是去年已降至18.6%,連我們最引以為傲的電子業附加價值率,在這十年間也由 30.1%降至22.3%,遠遠落後於美、日、韓等工業國家。台灣近年來政府對產業發展一直陷於極大的迷思,就是過度迷信高科技產業對經濟的帶動效果,於是傾國家資源支持這個產業。但由於台灣始終未能掌握科技產業的核心技術,在技術仰人鼻息,年年支付大筆權利金的情況下,附加價值率遂如江河日下,終至台灣徒然擁有高科技之名,卻無高競爭力之實。
這個情況非僅呈現在生產面,更已顯現在出口競爭力上。台灣1993年的出口規模851億美元,仍高於南韓的822億美元,但今年上半年台灣出口規模855億美元,僅是南韓出口規模1,661億美元的53.2%。不過十來年,台灣出口規模竟可以由遙遙領先而至遠遠落後,這豈非是政府的產業政策出了大問題?
台灣在兩岸貿易上向來具有地利之便,得天獨厚,在大陸進口市場占有率長期以來僅次於日本而居第2。這個優勢一直維持到2004 年,2005年為韓國超越,而今年又被美國趕上。台灣如今在大陸進口市場排名已落至4,這項數據再度證明連台灣最具主場優勢的領域,如今也已時不我予。
總體經濟環環相扣,生產不佳,出口就不行,受此牽連,民眾所得下滑,進而商業活動蕭條,如此循環終將使得經濟社會難以跳脫低迷的局面。台灣自2000年以來即落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依歷年「受雇員工薪資調查」可以發現,去年台灣民眾的平均薪資每月41,142元,竟比1999年的水準還低,台灣民眾的薪資十年來非僅停滯而已,而是下滑,這是近50年來未有之情況。往前推個十年,也就是1990年至1999年,台灣民眾薪資由31,393元提升至41,417元,整整增加了1萬元;再往前推個十年,1981年到1990年,台灣民眾的薪資是由15,997元升至31,393元,十年間更增加了 1萬5千元。追昔撫今,民眾對政府施政的日益不滿,內閣動輒得咎,豈偶然哉?
台灣經濟競爭力的下滑已不是遠在天邊的抽象問題,而是已經實際到許多民眾所得無著、就業無路的地步。多少碩、博士淪為街頭的小販,多少懷抱理想的青年長期失業;朝有倖進之臣,野有抑鬱之士,終非國家之福,非僅使經濟競爭力滑落,也終必為台灣社會帶來更大的不安。看看受失業波及的家庭人口已達140萬人的空前水準,能不使人憂心嗎?
我們歷數這些年來台灣經濟發展的問題,是要提醒即將就任的吳內閣,台灣當前雖是多事之秋,在社會望治心切下,民意難免過激,做為國家最高行政首長,必須拿出宏圖遠略,政策絕不能僅以短期的選戰為考量,而必須構思國家長遠的發展才行。而當前台灣面臨最迫切問題,又以提振經濟、增加就業機會為最。從台灣的生產、出口、所得持續下滑的走勢看來,若不在產業、外貿(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及人力政策上大破大立,台灣很難在全球化競爭中立足,而吳內閣不消多久恐又將在排山倒海的民怨中遭遇險峻的考驗。
「狂風中只有雄鷹,激流中沒有浮萍」,不論在全球經濟競爭的激流中,或在變幻莫測的民主政治裡,起落浮沉之理盡在不言中。至盼吳內閣接續劉內閣帶領台灣走出金融海嘯的低谷後,也能如雄鷹一般,引領台灣經濟展翅高飛。
※ 相關報導:
* 慘到不行 前8月稅收短徵創新高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content/0,4993,11050701+112009091000084,00.html
◆ 郎咸平:通膨 買肉的都知道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林庭瑤/廈門九日電】2009.09.10
針對大陸當前經濟局勢,知名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9日表示,「不會說有通貨膨脹的,一個叫國家統計局,另一個叫主流經濟學家,其他都認為有。只要買過雞肉、豬肉的人,早都認為通貨膨脹。」
來自台灣的郎咸平經常提出尖銳批評的非主流觀點,在大陸深受民眾歡迎。他9日在廈門「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的一場演講中,針對大陸宏觀經濟和股市、房市發表看法,吸引近兩千名政商界聆聽。
對於當前市場回暖,郎咸平自稱,他發現中國大陸生了兩個病。第一個病是六大衝擊(人民幣升值、成本失控、勞動合同法、下調出口退稅、錯誤宏觀調控、穩性稅費增加)」,造成中小企業面臨的投資環境惡化。
第二個病是產能過剩更為嚴重。地方政府大量投資,中央政府政策(農業改革、醫療改革、人民幣4兆投資、汽車家電下鄉、十大產業振興方案、銀行人民幣7.37兆新增信貸),大筆錢砸入基礎建設,卻沒有拉動民營經濟的投資。
他談道,在大陸到處是基礎建設,到處公共建設,在某個地方,「有八線國道、八線省道、八線縣道,平行建設,開到遙遠的天邊,只有一家賣紀念品的小商店在那裡。」
在這兩個病沒解決的情況下,龐大資金衝擊股市、房市。郎咸平指出,中國大陸股市有三筆資金進入,製造業資金、信貸資金、避險資金進入股市;而進入樓市的,有製造業資金、避險資金進入,拉抬高端樓盤,形成「地王」現象。
另一是造成通貨膨脹的預期。「你們會問我有沒有通貨膨脹?」郎咸平說,「不會說有通貨膨脹的,一個叫統計局,另一個叫主流經濟學家,其他都認為,只要買過雞肉、豬肉的人,都認為通貨膨脹。」
郎咸平認為,現在問題不是「中國經濟危機是什麼?」而是「見底之後,要怎麼辦?」他說,大陸出口占GDP的35%,除非大陸人民的消費加倍,才可以轉成內銷,但事實上不會加倍,因為大陸是儲蓄小國,人均儲蓄只有人民幣幾千元。
那麼郎咸平開出什麼藥方?他斬釘截鐵地認為,大陸政府不應把錢投資基礎建設,而應該把錢拿給中小企業。「民營經濟才是拉動經濟的動力,企業利潤是中國成長的動力。」
不過對於中國的未來,他滿懷悲觀論調。他指出,全球包括原油、鐵礦砂等大宗物資價格,全操控在華爾街之手,最高指導原則「取得全球物資的訂價權」,而背後的主導是美國政府。
郎咸平說,大陸還自以為製造業大國,沒有訂價權,只有浪費資源、剝削勞工的廠商來中國大陸。對於中國大陸是否有機會產業升級與轉型,他簡潔有力地回答:「不會成功。」
※ 相關報導:
* 中國躍升為中低收入國家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5127241.shtml
◆ 國會演說 歐巴瑪力推醫改公保
自由時報 2009.09.10
〔編譯羅彥傑/綜合九日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歐巴瑪將在美東時間九日晚上八時(台灣時間十日上午八時),向國會參眾兩院及全國發表攸關其施政最優先事項—醫療照護體系改革—的重大演說。華爾街日報指出,他將在數月來已導致國會與選民意見分歧的醫改提案中,推動讓公營保險也能成為民眾的選項之一。
親上火線 挽救下滑民調
在醫改幅度與支出案今年夏天引起兩黨口水戰及外界疑慮,並導致歐巴瑪民調下滑後,此次約三十分鐘的演說象徵歐巴瑪要親上火線,挽救政治威信並重新凝聚社會共識。在共和黨今夏靠著抨擊民主黨提案而掌控醫改辯論主導權的情況下,演說成敗可能決定歐巴瑪的剩餘任期及總統之路是否平順。削減醫療保險成本以及讓四千六百萬沒有保險者能得到保險,是他的選舉支票。民調也顯示,許多美國人打算收看演說。
白宮助理保證,歐巴瑪將在全國電視演說中,說明其對翻修二.五兆美元產值美國醫療照護制度的願景之具體細節,但不會提出屬於自己的法案。白宮發言人吉布斯說,他將具體闡述未來計畫,他說:「我不認為你們離席時,會對他的論點仍有不清楚之處。」
公營保險是醫改方案中最受爭議之處。民間保險業者激烈反對該主張,認為這會讓政府過度控制醫療照護體系,最後逼它們退出競爭。共和黨已揚言不接受該案,而民主黨自由派則說,改革一定要納入公營保險。
白宮助理表示,歐巴瑪可能會提到,將不會提供被稱為「公家選項」的公營保險計畫補助金,使其對私營保險業者享有不公平的優勢。
歐巴瑪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訪問時說,他將利用演說,「確保民主黨人與共和黨人理解,我對於新構想抱持開放態度。」白宮官員也說,如果國會議員對於政府計畫有更好的想法,歐巴瑪也會願意洗耳恭聽。
白宮不提案 選民霧煞煞
歐巴瑪不提出白宮版本的法案,主要是記取前總統柯林頓推動醫改失敗的教訓。柯林頓在一九九三年為推動醫改,也曾向國會兩院發表演說。但放手讓國會議員提案的結果,也讓選民弄不清楚歐巴瑪到底支持什麼。
目前美國國會熱烈討論的提案之一,就是參院民主黨財委會主席包可士所提的妥協方案,該方案主張成立合作社來取代公營保險機構,也規定人人必須購買醫療保險,不遵守規定的家庭,每年可能被罰高達三千八百美元。
歐巴瑪八日與參院多數黨領袖瑞德及眾院議長裴洛西會商,兩人都對醫改法案在國會過關表示樂觀。
人人有健保 歐巴馬:是時候了
◆ 抗氣候變遷 WWF:歐盟提氣候金援數嚴重不足
中央社 2009.09.11
歐洲聯盟今天表示願意資助開發中國家對抗氣候變遷,但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認為歐盟所提金援數嚴重不足,恐無法於三個月後的哥本哈根氣候變遷大會達成協議。
依歐盟執委會今天公布的計畫,歐盟願意在2013年提供金援9億至39億歐元,逐年增加,到2020年達20億到150億歐元。
WWF全球氣候計畫負責人卡斯登森(KimCarstensen)對中央社表示,這金額「遠低於我們眼中歐盟應有的合理貢獻」,尤其是2020年最低值僅20億歐元,「開發中國家恐怕會把這視為一個很壞的信號」。
卡斯登森說,據WWF的估算,從2013年到2017年的承諾期,開發中國家需要來自富國平均每年1600億美金公共資助,也就是約1100億歐元,而歐盟應負擔其中三分之一。
歐盟則估計,到2020年,開發中國家所需減輕和適應氣候變遷金額總數是一年1000億歐元,但其中二到四成支出由各國自行負責;四成來自國際碳交易;剩下的才是由國際資助。而歐盟認為在國際資助中它應負擔部分在10%至30%。
卡斯登森說,歐盟嚴重低估了公共支出所需金額,且歐盟1990年以來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25%,現在是國內生產毛額(GDP)占全球三分之一的世界最大經濟體,「我們無法理解它竟夢想到最低只須貢獻10%」。
歐盟主張,除了已開發國家之外,「經濟上較進步的開發中國家」也同樣需負起金援窮國之責;WWF則認為僅已開發國家需負擔這些公共支出。
WWF並在新聞稿中說,歐盟提出具體數字,並試著解釋原由,就這點來說是值得歡迎,然而「它的方法論有問題,金額嚴重不足」;歐盟如果想在哥本哈根達成協議,就應該展現更大膽的領導格局。
聯合國氣候變遷基礎公約(UNFCCC)第15屆締約國會議預訂於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預計要訂出京都議定書第一階段在2012年到期後的全球氣候新協議,其中富國對窮國提供的資助金額,是主要棘手議題之一。
日前非洲聯盟決議,僅非洲就要求每年需670億美元,且沒有說明年限。衣索比亞總理梅勒斯(MelesZenawi)並稱,如果金援不符非洲要求,非洲將杯葛協議。
◆ 大陸鋼管 美將課31%關稅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2009.09.11
美國商務部9日初步裁定,將對從中國大陸進口的石油與天然氣鋼管課徵31%進口關稅,大陸商務部對此表達強烈反對。大陸鋼鐵業者認為,未來鋼管出口可能因而轉向中東與非洲。
彭博資訊與路透報導,美國商務部初裁認定天津鋼管集團與浙江健力公司等四家大陸鋼管出口商,接受政府不當補貼,裁定對這些廠商出口至美國的石油及天然氣鋼管,課徵11%至31%不等的反補貼進口關稅。
其他大陸廠商出口至美國的鋼管,課徵21.3%的進口關稅。美國商務部及國際貿易委員會,預定年底前做出最後裁定。
對於這項消息,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昨天表示,中方對美國商務部在初裁中沿用之前案件中的錯誤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姚堅指出,美方不接受北京當局提供的客觀資訊,繼續認為大陸油管生產商無論從國有企業,還是從私有貿易公司購買圓鋼,都構成政府補貼。這一裁定不符合世貿組織的「補貼與反補貼協議」。
他提到,美方在補貼認定和計算方面的錯誤做法,導致人為計算出高額的補貼稅率,高度損害大陸企業利益,中共官方和產業界不能接受。中方敦促美方在終裁中糾正錯誤做法。
姚堅重申,美方應恪守G20領導人倫敦峰會的共識,切實履行在2010年底前不推出新貿易保護措施的承諾,克制使用貿易救濟措施。
名列美國商務部初裁名單的天津鋼管集團,是目前大陸最大油管出口商。集團高層表示,若美國政府最終仍裁定對大陸出口鋼管課徵高額關稅,大陸鋼管出口商可能轉向中東及非洲市場。
天津鋼管集團李姓出口部經理說:「我擔心,在終裁時可能面對更高關稅。本公司將擴大在中東與非洲的行銷,以及在中亞。」去年天津鋼管出口的鋼管超過20萬公噸,占總產量半數以上。
他說:「由於這項調查緣故,自從5月以來,中國生產商就沒有再向美國出口。」無獨有偶,巴西也加入對中國大陸豎立貿易壁壘的行列。
彭博資訊報導,巴西貿易部9日宣布,即日起對從大陸進口的輪胎與鞋類課徵關稅,其中每雙鞋子額外課徵12.47美元,每公斤輪胎課徵0.75美元,並將一次實施五年之久。
不過,汽車製造商從大陸進口的13吋輪胎,六個月內暫時免徵關稅,以避免售價上揚。
◆ 美國經濟衰退一年間 貧窮人口增260萬人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09.11
官方報告顯示,經濟衰退的第一年,美國陷入貧窮的民眾增加多達260萬人,另有100萬人失去雇主提供的健康保險。
美國人口普查局說,2008年實質家庭收入中位數下降3.6%至50303美元。貧窮人數增加260萬人至3980萬人,或總人口數的13.2%,高於2007年的12.5%,而且是1997年新高。
美國2008年的貧窮線是個人年所得低於1萬1000美元 (台幣35萬9000元),四口之家則為2萬2025美元。這數字只算稅前現金收入,不計入資本利得或累積的財富,也不算糧食券或抵稅額等政府提供的非現金福利。
所得最高5%家庭最起碼的收入為18萬美元,比前年降低2%;所得最高20%家庭的平均收入也降到17萬1057美元,比前年降低1.9%。
擁有雇主提供的健保人數從1億7740萬人減至1億7630萬人;參加Medicaid之類的政府健保的民眾則從8300萬人增加至8740萬人,占全美人口的29%,強烈反映對政府提供的安全網需求激增之勢。
無健保的兒童從810萬人減至730萬人,比率從11%降到9.9%;無健保的白人從2050萬人增加到2130萬人,比率從10.4%提高到 10.8%;無健保的非洲裔維持730萬人和19.1%的比率;亞裔則從16.8%提高到17.6%;無健保的西語裔有1460萬人,比率從32.1%降低到30.7%。
以地區來畫分,南部無健保者最多,比率高達18.2%,其次是西部的17.4%,東北部和中西部則為11.6%。
※ 相關報導:
* 「黑暗金控」高盛幫?!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1442&f_ART_ID=211025
鮑爾森棄雷曼、救AIG 全是為了保全高盛?
◆ 人人有健保 歐巴馬:是時候了
【劉屏/華盛頓十日電】2009-09-11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九日召集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重要演講,促請各界支持健保改革。美國近來健改爭議愈演愈烈,出現非理性抗爭,歐巴馬希望經由國會聯席會議澄清誤解,駁斥謠言;並經由全國電視廣播轉播,直接向選民訴求。
歐巴馬豪氣干雲地說,總統推動健改,「我不是第一個,但我決心做最後一個」。他指出很多人沒有健保,只要一次事故、一場疾病,就可能破產,政府對此不能置之不理。解決方案之一是「公辦健保」,讓收入較低、或無雇主提供健保的弱勢社群也能負擔保費。他表示,健改目的是使人人納保,失業的人不必擔心失去健保,且保險公司不能無理拒保或拒理賠。
健改掀爭議 赴兩院強力推銷
美國的健保以民營為主,多年來保費不斷上漲,且將近六分之一人口(四千七百萬人)沒健保。歐巴馬的方案希望人人納保,並降低費率,但是如何既物美價廉,又不影響廣大民眾現有權益,引起諸多疑慮。
針對外界疑慮最深的公辦健保,歐巴馬強調只是一個選項,而且財務必須自給自足,絕非政府接管健保,更不影響現有保戶權益。歐巴馬估計,健改每年約支出九百億美元,並稱「是該行動的時刻了」。
共和黨由醫生出身的路易斯安納州眾議員布斯特尼回應。他說共和黨樂意與歐巴馬合推健改,以期健保「降低成本,提高品質」,問題是能達到目的嗎?布斯特尼說,政府負債累累,經濟不見起色,失業率繼續攀升,如今還要插手經營健保,恐將進一步惡化財政,最後只好加稅,或債留子孫,因此絕非善策。
授權州試行 一般民眾不領情
上周民調顯示,民眾反對健改的高達五二%,比一個多月前增加九%。歐巴馬的演說能否扭轉趨勢,有待觀察。歐巴馬本人準備繼續到各地倡導健改,參議院財政委員會則準備在兩周內開始討論健改法案。
歐巴馬演講時,拿出甫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病逝前寫給他的信。甘迺迪在信中說:「我有信心,今年是健改年,因為這關乎未來榮枯…且關乎社會正義、國家形象」。聯席會議旁聽席上,除了第一夫人蜜雪兒、甘迺迪遺孀維琪之外,還有白宮特地邀請的龐大醫療費用受害人,以凸顯歐巴馬的訴求。
財經漫遊-別盯著股市治國
【沈雲驄】2009-09-12 中國時報
現在的領袖,治國喜歡看股市,喜歡聽股市專家的意見。一年多前,馬英九剛上任,大張旗鼓地接見了美國的投資專家羅傑斯;昨天,剛宣布內閣人事的吳敦義睡一覺起來,九點一到,也是轉到股市頻道看行情。
吳敦義的邏輯很簡單。看股市,他說,因為這裡是最直接的信心看板,是股民對未來信心的直接反映,也是觀察經濟興衰的指標,而且,「更能及時反映人民對經濟環境的感受」。
跟吳敦義有同樣想法的人一定很多;馬英九、李述德,大概也是這樣想的。畢竟,多年來大家都說,股市是經濟的櫥窗,這年頭理財當道,媒體也老在拿股市漲跌來評論政府效能。治國,好像真的跟股市的漲跌很有關係。
錯了。股市的短線起伏固然反映著投資者的心理,長期漲跌也與政府效能有關,但無論短線長期,股市都不等同於全體人民的心聲,也不能被當作照映國家經濟實況的鏡子,更不代表人民真實的福祉。
股市不等於全民對政府所發出的心聲,這點再清楚不過。吳敦義組閣這兩天,股市先漲後跌,請問,這意味著股民對吳內閣,到底是有信心還是沒信心?難道是因為新內閣兩天之內,就馬上由好變壞?
再看看主計處剛公布的國富統計,整體而言,今天的台灣人,的確與股市的關係更密切了。與前一年相較,所持有的股票等有價證券多了一一%,其他金融資產成長了兩成。但仔細看,真正持有較多股票與金融資產的,仍然是最有錢的那五分之一人口;中產階級的股票投資雖然在增加,但從持有金額來說,還是不夠看;至於最窮的那五分之一家庭,金融資產更是少得可憐。
換言之,手上掌握大量股票、足以左右股市漲跌的,還是比較有錢的人,窮人就算有意見,也無法透過股市發聲。治國者當然也就不可能從股市的漲跌中,真的理解「人民」對經濟環境的感受。
何況,今天我們都看到了,全球股市的短線漲跌與經濟長期基本面之間的關係,早就漸行漸遠。一年多來,人民的所得沒有起色,失業率還在攀高,股市卻已經漲了又跌,跌了又漲。回頭看看兩年前的亞洲股市,哪像經濟有問題的樣子?又哪知道原來有這麼多的馬多夫與貝爾斯登在其中興風作浪,扭曲了全球經濟實況?
面對經濟實況,治國者不但自己要把股市的短線漲跌放一邊,也要鼓勵人民一起這麼做。就像一個好的企業經營者,會專注於事業,而不是天天在意自己公司股價的起落;老想著把股價炒高,只顧著自己利益能落袋的老闆,絕不會是好的經營者。道理相同,老在擔心股市下跌,一心想推出討好股市政策的官員,也不會是好的治國者。
這並不是說,股市不重要。金融市場的活絡,的確能為經濟的改善帶來貢獻,當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越熱鬧,會吸引更多人前來投資;而更多人願意投資,通常也意味著整體經濟環境好;經濟環境好,當然是政府的功勞。
問題是,政府不能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很有功勞的樣子,而不管三七二十一,硬要把股市炒熱。二十年來,無論藍綠執政,財經官員們幾乎全陷在短線股市中難以自拔。只要跌太凶,就急著動用人民的退休血汗錢護盤;只要不利股市,管它政策再好,都晾到一邊去─還記得證券交易所得稅嗎?
執政者應該擺脫這種對短線股市漲跌的眷戀,著眼於經濟的長期前景──即便這麼做無法在短期內讓股價上漲,甚至會讓股市交易更冷清。比方說教育,不管什麼政策的推出,可能都無法讓股價上漲,但卻關乎我們經濟的未來。亞洲四小龍過去的經濟可以起飛,就是拜大幅改善的教育之賜;今天競爭力名列前茅的國家,也都擁有良好的人力資本。還有貧富差距的改善、重度汙染產業的規範等政策,鐵定不是股市所樂見,但,難道就因此不做嗎?
治國的人,又豈能老盯著短線的股市呢?
(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 社論 -- 健全財政需要正確的理念與規劃
http://tinyurl.com/qhaqmz
* 社論 -- 如何補強少了財經味的財經小內閣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131122.shtml
◆ 歐巴馬振興方案 提升GDP 3%
【尹德瀚/綜合十一日外電報導】2009-09-12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後推出的經濟振興方案實施已半年,而根據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經顧會)十日發布的第一份季評估報告,此方案迄已為美國創造並保住多達一百一十萬個工作機會,並可望在今年第三季促使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提升三%。
這個方案本於國會通過的《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總金額達七千八百七十億美元,今年二月十七日開始實施。經顧會的報告指出,此方案迄今以減稅形式嘉惠納稅人和企業共一千五百一十四億美元,對二○○九年第二季與第三季的GDP和就業成長均有正面影響。
創造一百一十萬個工作機會
報告說,振興方案對第二季GDP成長的助益約在二%與三%,對第三季的助益約三%。儘管如此,美國第二季GDP仍為負成長一%,但比第一季的負六.四%已改善許多。
振興方案迄已創造六十萬至一百一十萬個工作機會。經顧會主席羅默女士說,振興方案到二○一○年底可望為美國增加三百五十萬個工作機會。她預測失業率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達到創紀錄的一○%。美國八月份失業率達九.七%,係廿六年來最高。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十日出席國會眾議院監督「不良資產援助計畫」的小組委員會聽證會時表示,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穩定復甦,銀行體系逐漸恢復健全,越來越多企業和銀行能從私部門籌募資金,減少對政府提供貸款的依賴,因此政府將開始撤銷對金融體系的額外支持。
將撤銷對金融體系額外支持
「不良資產援助計畫」係於去年十月推出,總金額達七千億美元,主要為面臨金融風暴的銀行業和相關行業紓困。不少銀行靠它渡過難關,如今政府已收回七百億美元,預料未來十二至十八個月,金融業還可歸還政府五百億美元。
財政部官員說,該部即將取消若干對金融業特殊融通的緊急信用計畫,例如對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貸款計畫將於九月十八日終止;「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以三千億美元資金對金融機構出售債券提供「暫時變現擔保」的計畫,也將於十月底結束或大幅縮小。
◆ 東協筆記-了不起的「小」國家
【梁東屏】2009-09-12 中國時報
民進黨的前外交部長陳唐山曾說過一句名言,他說新加坡是個「鼻屎大的國家」,對新加坡的鄙夷溢於言表。陳唐山看不起新加坡,並非個案,實則有很多台灣的人看不起新加坡。
上月底有趟台北之行,免不了和舊友、新識聚會,但真是受不了,跟以前每次的經驗一樣,都在談政治。這次更過之,由於正值八八水災過後,幾乎每一場都是對馬政府的撻伐。
我實在聽不下去,於是就說,「你們對馬英九不會處理危機很意外嗎?」,然後舉出二○○三年SARS危機為例,說明當時情況最嚴重的新加坡如何應對,如何把一場原本嚇死人的危機控管到全國冷靜以對,幾乎無人戴口罩的情況。
相對之下,台北市原先頗自喜於沒有案例,結果一開始出現案例就天下大亂,和平醫院的荒腔走板幾成國際笑柄,馬英九硬是把原先完全可以控制的情況「處理成」一場危機,搶口罩甚至搶到新加坡的藥店。我的意思當然也有「ㄟ,這個人是你們選出來的,有什麼好唧唧呱呱的」。
於是,最常見的反應出現了,「哎唷,新加坡小嘛,比較好處理」。拜託,台北市有比新加坡大嗎?這個世界上比新加坡小的爛國家也不是數不出來,我國曾有過、現在有的邦交國裡就有。
新加坡是很小,但是這個小國家真很了不起,這裡篇幅有限,只能概括、簡單地說。
新加坡的獨立不是爭取來的,而是當年馬來西亞畏懼李光耀力量愈來愈大,有可能當選大馬總理,於是一腳把當時只是個不起眼港口的新加坡踢出去,丟給李光耀「你就去玩這個吧」。
李光耀茫然無措面對此一形勢,竟然在宣布獨立時在電視鏡頭前潸然淚下。
因此新加坡立國之初還曾派代表團到緬甸、柬埔寨考察,學習如何治國。四四年下來,新加坡早已成為國民所得是台灣兩倍的第一世界國家,緬甸、柬埔寨呢?當年踢它出去的馬來西亞呢?
新加坡的成就,也不能以一般的標準來衡量,因為這是個真正「什麼資源都沒有」的國家,甚至於人才都不是這麼豐沛,而必須倚賴外來人才。
新加坡靠的就是最菁英、最無私的領導團隊,為國家設定方向然後全力以赴。
新加坡在二○○三年遭逢經濟困境,許多跨國公司撤離,我在二○○四年離開時也認為他們(新加坡)大概完蛋了,沒想到兩年後回去卻發現新加坡生氣勃勃,於是特地做了個專題採訪,當時受訪的新加坡知名經濟學者、也參與不少政府決策規畫的陳企業就說了很有意思的話,「你們在外面的人,看到新加坡現在的狀況會很驚訝,可是我們自己一點都不會,因為你們現在看到的,是我們早就已開始做的結果」。
這次的全球經濟危機,新加坡因為傳統上倚賴對歐、美的外銷市場,所以受創很重,去年上半年甚至連續將經濟發展指數下修三次。三個月前,在一次聚會上有人說,「新加坡這次可能難翻身了」,我跟他說,「不要急,你等著看」。果然,新加坡現在不但翻身,而且勁頭之強,讓許多專家都豎起拇指。
很多人對新加坡的批評,也多集中於專制、獨裁,沒有新聞、言論自由等等。
我只能說,我曾經在全世界最自由、民主,新聞、言論最自由的美國住了十九年,本身從事新聞工作也長達二十五年,從一九九八年到二○○四年之間以「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的身分在新加坡住了六年,我沒有一天感到自己的言論或自由受到任何限縮。
不錯,確實有西方媒體被控上法庭,但是我知道的情況都是確鑿的譭謗,那,為什麼不能告?
新加坡的很多做法,特別是和鄰國馬來西亞、印尼之間的爭執,有時顯得小鼻子小眼睛,但是你必須要瞭解新加坡「退一步即無死所」的狀態,才能理解他們為何要那樣做。
這麼一個小國,實在很了不起,相較起來,台灣還真的滿「夜郎」。
華爾街忘痛 回到過去好日子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09.13
誰說時光不倒流?雷曼兄弟倒閉引爆全球金融危機,一年於今,紐約時報說,令人驚訝的不是金融業改變了好多,而是好少。華爾街不但活著,甚至恢復了good old days。
幾家大銀行獲得美國史上金額最大的紓困而止滑後,內在結構沒改,只略修邊幅。金融業去年9月以來就業率只跌8%,關門的避險基金寥寥可數。薪酬已重返崩盤前的水平,高盛三萬名員工今年平均可拿70萬美元(台幣2277萬元)。大銀行絕大多數高層安穩如故。金融股早已又從冬天低谷扶搖直上。
歐巴馬政府口口聲聲金改,但金改在國會寸步難行。未受管制的衍生商品是金融危機禍源,銀行今天照樣買賣那些商品。薪酬與銀行規模上限的構想,阻力排山倒海。連細小的改革,例如要求銀行透露擁有的衍生商品,也議而不行。
美國政府在最後關頭斥巨資救活「美國國際集團」(AIG)、安排急售美林,以及雷曼兄弟倒地,是同一周的事,當時人人皆曰華爾街非根本改變不可。結果,不是痛定思痛,而是忘痛,三分鐘熱度既過,打鐵時機漸漸流失。
不少經濟學家和投資人警告,金融業的結構性風險如果不處理,將會導至更大的危機:不是數十年後,而是數年。
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教授、前IMF首席經濟學家強森指出,下次崩潰的種子已經發芽。金融業罔顧風險圖近利,出了事由納稅人埋單,如果不加制止,他們會重施故伎。
連多位華爾街高層也說,金融業去年秋天哀號,政府慷納稅之慨扶持,結果改變還這麼少,他們甚感驚訝。該說驚喜。
曾預測網路泡沫化和房市崩盤的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席勒說,改革的窗口已逐漸關上:「危機發生時,人會接受改革,但我們一直光說不練,正在失速。」
多年來,統計學家塔列柏頻頻指出,金融業者一貫低估風險,必須加強管理,他現在警告,金融體系去秋以來變得更冒進,從政府的連串拯救行動,投資人認定政府永遠不會任令大銀行倒閉,既然如此,他們何樂而不以更寬鬆的條件借錢給銀做更沒有擔保的交易。
哈佛大學歷史教授佛格森說,「很可能過幾天又來一個雷曼。」他一針見血諷刺:「金融體系本質上沒有改變,除了一點:活下來的銀行,胸前多了一行刺青:too big to fall(太大,不能倒)。」
◆ 「雷」擊周年/十大金融泡沫悄悄醞釀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132355.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2009.09.13
美國雷曼兄弟倒閉將滿一周年,很多人檢討造成這波金融危機的泡沫,但未來還會有金融泡沫嗎?毫無疑問的,此刻就有許多泡沫正在形成,正如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葛林斯班所說的,這是人性使然。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Business Insider)報導,投資人應注意十個可能正在醞釀的金融泡沫。
中國泡沫:中國股市今年來牛氣沖天,很多人質疑是拜政府振興措施所賜,而缺少基本面支撐。問題在於滿手現金的企業可能沒有把錢用在開發業務,而是投入股市。
綠能泡沫:清潔科技與生物科技的時代被稱為下一波經濟革命,各國政府紛紛投入大筆資金鼓勵發展替代能源,使泡沫隱然成形,不過,從投資觀點來看,這個泡沫還很小。
黃金泡沫:已連漲七年的黃金價格站上1,000美元大關,是否代表著泡沫已經形成?此刻倒還不用擔心。不管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黃金都是很好的投資,因為它本身就是有形的財富。
聯準會泡沫:聯準會大肆收購次貸擔保證券,會不會創造新的信用泡沫?Fed收拾次貸擔保證券這個爛攤子,眼前看來是大獲成功,但Fed收購了1.25兆美元的次貸擔保證券,萬一Fed財務失控,誰來紓困?當然是納稅人。
垃圾股泡沫:現在正流行從垃圾堆撈寶。房利美、房地美、美國國際集團、花旗,以及美國銀行的股價都莫名狂漲。華爾街日報懷疑是高頻(high frequency)交易商的手法,也有人說是投機客炒作。
教育泡沫:愈來愈多人借錢返回大學讀書。學生借款去年增加25%至751億美元。但經濟可能好一段期間持續疲軟,這個投資到時候能否回本很難說。
2.0版次貸泡沫:銀行現在如何處理持有的次級房貸?答案是重新包裝後,取得較高債信評等,然後賣出,跟這波金融危機的背景沒有兩樣。不過,證券化本身未必是惡魔,而是房市泡沫。因此,複雜的產品未必會導致世界末日。
壽險證券化泡沫:華爾街正計劃將壽險保單貼現(病人或年長者在世時可以出售保單換錢)證券化,類似次貸證券的作法。紐約時報警告,這可能重蹈次貸風暴覆轍。不過,與房貸不同的是,保單貼現市場小得多,可能沒有那樣大影響力。
商用不動產泡沫:這個泡沫正在嘶嘶作響,隨時可能爆破。雖然經濟好轉,住宅銷售緩慢回溫,但商用不動產市場卻可能惡化。商辦貸款違約率年底可能升高到4.1%,遠高於第一季的2.25%。
新興市場泡沫:不只是中國,在其他新興市場,追求高風險高獲利的投資人正推高股票本益比到九年來的最高水準,平均都在20倍以上,泡沫遲早會形成。
◆ 誰讓欠稅大戶如此囂張
【本報訊】2009-09-13 中國時報
前太電董事長孫道存欠稅三億元,並涉及太電一七一億元掏空案,平時住豪宅、開名車、喝名酒、買精品,生活奢華的程度比美國的「金融肥貓」更超過。如此招搖囂張的行徑,令許多誠實納稅的市井小民忿忿不平,不知為何標榜清廉的馬政府好像瞎了眼,任令公權力在關鍵時刻睡著了。
眾所注目的扁家四大弊案日昨審結宣判,扁珍兩人被判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並追繳不法所得新台幣八億七千多萬元。孫道存所涉的太電掏空案,因掏空金額高達一七一億元震驚各界,不僅三十多萬投資人血本無歸,國安基金也慘遭套牢十多億元。不過,五年光陰過去了,司法機關似乎忘了這個案子。
其實,從涉案金額看,一個A國庫,一個A企業,太電掏空案的規模比起扁家弊案,有過之而無不及;再看受害人數,連國安基金都賠了進去,全體納稅人都是受害者。然而,司法機關對於扁家與孫家的態度,有很大的不同,一個早已在牢裡,一個卻在外面吃香喝辣。
孫道存除了涉嫌掏空太電,更被國稅局查出欠稅三億元。據媒體報導,孫一度有誠意每月繳數十萬元,估計要一百年才還得完,但是自去年六月起繳款就不正常。不過,他雖然沒錢繳稅,生活卻過得很奢華,住在價值二億多元的信義之星豪宅,出入高級消費場所,還娶了嫩妻,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焦點,好不風光。但是,這樣的「示範」,看在老百姓眼裡,實在很不是滋味。如果A錢欠稅之後,還可以如此風光,誰不想呢?如果不是司法與行政部門長期縱容,孫道存又怎敢這麼囂張呢?
在各界壓力下,行政執行處日前才向孫下通牒,要求他提出具體還款計畫,並先繳三分之一的稅款,否則即予以管收。然而這項追稅行動,不只是慢了半拍,而是已經延遲了一年四個月。事實上,自去年六月迄今,將近一年四個月的時間,內閣都改組了。這段時間,國家財政告急,稅收短少創紀錄,相關單位對欠稅大戶卻毫無作為,顯然嚴重失職。
這位欠稅大戶受到政府部門如此「禮遇」,連執政黨立委都看不下去,要求行政執行處予以管收,並準備在債務清理條例中增訂「禁奢條款」。針對立委提出管收的要求,行政執行處官員前幾天還表示:「孫不符合管收條件,沒向法院提出聲請。」不過,次日就改口了。官員們如此前後不一的矛盾作為,小老百姓都看在眼裡。
其實,大家心知肚明,現行法令並非無法可管,而是政府自己讓公權力睡著了。歷來因欠稅而遭管收的個案不在少數,其中,欠稅金額最大是前股市大戶黃任中,積欠十四億元稅款且公開表示拒繳,當年法務部長陳定南祭出「管收」的霹靂手段,不久之後,黃任中就同意協商補繳稅款。這回,孫道存以具體行動證明,他就是有錢買名牌精品,但是沒錢繳稅。如此公然挑戰公權力的行徑,行政執行處官員竟然還拿不出辦法來,實在令全體納稅人看不下去。試問,當年陳青天有那樣的魄力,難道今日的王清峰部長沒有嗎?
每年綜所稅申報季節後,國稅局會陸續寄出補稅單,市井小民即使是算錯漏繳千百元,國稅局都不放過。不過,面對像孫道存這樣三億元欠稅大戶,行政機關竟然沒轍,這不是擺明柿子專挑軟的吃,欺負小老百姓嗎?可以想見,如政府機關拿不出辦法處理欠稅大戶,未來必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孫道存;長期的租稅不公與執法不公,勢必引發更多民怨。
八八水災後,內閣全面改組,馬總統將新內閣定位為具有高度執行力的「行動內閣」,並提醒閣員們「把人民放在心裡」。不過,就在吳內閣走馬上任第一天,欠稅大戶生活奢華的囂張行徑,以及受到官員特別「禮遇」的作法,已引爆民怨抗議租稅不公。
從孫案中,我們看到相關官員展現出膽小怕事、顢頇被動與包庇縱容,對照馬總統所要求的「行動內閣」,還真是一大諷刺。吳內閣若真正把「人民放在心裡」,應該趕快採取必要的行動,把該追的稅追回來,以充實國庫,至少不能再讓人民看笑話了。
※ 相關報導:
* 社論-房屋買賣應強制規定改以實坪計價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3+122009091300288,00.html
國內現行房屋交易是以建物登記面積作為計價基準,監察院調查發現內政部放任建築法規不斷放寬不計入容積項目,而地政法令又予以配合修正,就不計入容積項目准予測量登記,造成許多附屬建物、公共設施灌入坪數計算,增加消費者負擔,因而對內政部提案糾正。監察院能基於維護消費者權益做出這項糾正,我們願意給予高度肯定,同時期盼新內閣重視此一課題,推動立法強制規定房屋買賣應以實坪計價。
雷擊周年/扼死雷曼的幽魂 伺機蠢動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2009.09.14
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在華爾街的街頭是個風和日麗的一天。對於許多人來說,那卻是地球停止呼吸的一天。
在這一天,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產清算,引發全市場的恐慌擠兌。從股市、貨幣基金、商業本票到銀行間的資金拆借,各種金融資產都找不到買主,各種融資管道都找不到現金。雷曼嚥氣有如引發世界的一場超級氣喘,供給資金的氣道過敏緊縮,只能靠政府啟動印鈔機,插管供氣。
現在,美國總統歐巴馬即將宣告病患已急救成功,政府成功領導避掉再一次的全球大蕭條。許多領先指標也顯示經濟將在本季強力反彈。但有許多人懷疑,當前的樂觀氣氛是否就像本次危機發生前那樣,只是一場集體的幻覺。
一名華爾街大銀行的資深主管私下向金融時報記者表達他的憂慮:「目前為止,大家的反應都是根據非常正面的今年第三與第四季展望。但我非常擔心2010年,或者2011年。還有太多脆弱的環節。」
雷曼事件的本身就顯示,金融市場有太多遭到忽略的脆弱環節。舉例而言,去年美國財政部召集各大銀行商討雷曼破產的問題時,最關注的是各銀行與雷曼數兆美元的信用違約交換合約(CDS)能否順利結算,卻忽略雷曼對商業票據(CP)市場扮演的重要地位。諸多企業一下子無法從資金市場籌到短期融資,連薪水都發不出來。
很少人也料到在拯救「二房」過後沒幾天,美國政府竟會放手讓一家這麼大的銀行倒閉。由於破產實施的辦法在各國不同,許多把資金存放在雷曼投資戶頭的外國企業,資產立刻遭到凍結。金融市場信心潰散,從避險基金到銀行,從股市到貨幣基金,各種金融機構與市場都遭到投資人瘋狂擠兌,引發更嚴重的資產拋售。
這些問題與症狀在今日已有所緩解。美國政府明示多家金融機構「大到不能倒」,像雷曼這種規模的銀行倒閉可能不會再出現。全球成熟市場的股市已從3月的低點回漲59%,新興市場更已大漲76%。風險性資產,例如垃圾債,也開始有資金重新流入。
歐巴馬的首席經濟顧問桑莫斯說,現在美國政府的施政要務,已從救急轉變成維護經濟的長期復甦。他說,歐巴馬14日將在紐約華爾街的國家紀念堂宣布,政府已擊退經濟蕭條的威脅。
但是金融體系仍舊充斥難以定價的資產,尋找新方法消化。過去十幾年累積的超級金融槓桿仍居高不下,而且更加集中囤積在幾個主要銀行之中。金融監管者也還沒找出方法管理整體市場的風險。哈佛大學專研金融歷史的教授佛格森說,曾經釀成大禍的金融系統基本沒有改變。曾讓世界停止呼吸的『雷曼日』,還是可能再度來襲。(綜合外電)
◆ 雷擊周年/大到不能倒… 金融巨獸再進化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5134631.shtml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余曉惠/綜合外電】2009.09.14
去年信用危機來襲時,美國監管單位對大型金融機構挹注數千億美元,以防這些金融巨獸倒閉危及整個金融體系,但現在看來,這些「大到不能倒」銀行反而愈變愈大。
信用危機對美國許多金融巨獸而言,或許是福不是禍。聯邦政府當時安排一連串的收購案,讓問題銀行獲得較穩健銀行的援助。
這使得在金融市場動盪中存活下來的銀行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對消費者放款更具影響力,也更有獲利潛力。
目前摩根大通握有逾十分之一的美國存款,美國銀行(BOA )和富國銀行也各持十分之一左右,聯邦資料顯示,目前美國每三張信用卡中就約有兩張是美銀、富國和花旗集團所發行。
在金融體系幾近崩潰的一年後,美國政府的反應已重新定義美國人如何獲得房貸、就學貸款及其他種類信用,但監管單位卻未對這些大到不能倒的銀行愈變愈大提出對策。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董事長拜爾(Sheila Bair)說:「這是我們必須優先解決的問題,金融巨擘引發危機,如今它們卻因為這場危機而變得更加巨大。」
銀行併購對一般民眾反倒構成新的威脅。
美國達拉斯聯邦準備銀行研究顯示,全美最大的四間銀行上一季提高存款手續費,平均增幅為8%。為了提升競爭力,規模較小的銀行削減平均12%的存款手續費。
達拉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費雪(Richard Fisher)說:「沒有人希望分割這些銀行,但我們希望這不是一個寡頭市場,讓其他業者也有發展空間。」
在正常情況下,產品漲價,消費者會選擇買別家產品,但金融服務卻沒這麼簡單,當消費者的帳戶、信用卡自動扣繳和ATM都是同一家金融機構,換銀行就是一件大事。
富國銀行、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擁有加州四分之三的存款銀行,每家銀行手上都握有數百億的紓困資金,規模大到可以併吞其他銀行。(餘見原站)
◆ 「大到不能倒」的銀行 問題更大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09.09.14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表示,雖然經歷信貸危機及雷曼兄弟倒閉風波,美國還是未解決金融體系的根本問題。
彭博網站報導,史提格里茲13日在巴黎接受訪問時表示,在美國及其他許多國家,「大到不能倒」的銀行現在規模更大,問題比2007年尚未發生危機時更嚴重。
史提格里茲呼應前聯準會主席伏克爾的看法;現任美國總統歐巴馬顧問的伏克爾建議縮減銀行的規模。另一方面,以色列中央銀行總裁費雪上個月呼籲,各國政府應避免金融機構「過度」擴張。
雷曼兄弟倒閉、迫使美國財政部砸數千億美元支撐金融系統,一年後,美國銀行 (BoA)的資產比以前增加,花旗集團也仍存在。英國駿懋銀行雖然因接受紓困而有43%股權落入政府手中,但接管HBOS業務。法國巴黎銀行 (BNP Paribas)現在擁有富通銀行的比利時及盧森堡資產。
歐巴馬希望能讓重要的銀行接受更嚴格的管理,但不會強迫業者縮減規模或簡化組織架構。史提格里茲指出,美國政府基於政治困難度,不願正面挑戰金融業,希望本月底在美國匹茲堡舉行的20國集團 (G20)領袖高峰會,能夠促使美國採取更嚴厲的措施。G20這次峰會將討論改善金融市場管理的方法,特別是限制金融業主管的薪酬。
身為歐巴馬經濟顧問的史提格里茲認為,全球經濟就算已經脫離崩潰的邊緣,要脫離困境還早得很。他表示,全球經濟將進入長期疲軟的時期。他說,美國經濟是會成長,但成長速度趕不上人口增加速度;況且勞工如果沒有收入,美國將難以提供全球經濟成長所需的市場需求。
史提格里茲認為,美國聯準會在結束貨幣刺激政策上面臨兩難局面,因為此舉將使美國政府借貸成本大增,接下來的問題是,「誰會借錢給美國政府?」。
◆ 美景氣回溫 Google搜尋先知道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2009-09-14 工商時報
網搜龍頭Google首席經濟學家范瑞安(Hal Varian)確信美國經濟正在逐步復甦之中,但他憑的不是政府經濟數據,而是從美國人的網路搜尋習慣判定。
華盛頓郵報引述范瑞安的話報導,今年3月,Google用戶搜尋失業救濟金或就業輔導中心等關鍵字串的數量開始下滑。儘管根據勞工部的就業報告,整體失業率不斷攀新高,但初次請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已從今年初的高峰走跌。
據范瑞安表示,另一方面,搜尋住家和不動產經紀人關鍵字的數量有增加之勢,這可能預示房市有波新動能正蓄勢待發。而今夏美國政府的「舊車換新車」計畫所引發的熱烈迴響,從具累計關鍵字搜尋量功能的Google Trends網站即可看出端倪,范瑞安說,如果政府官員能早一步觀察網路搜尋趨勢,或許能避免「舊車換新車」因銀彈不足、而倉皇喊卡的混亂窘境。
范瑞安這位曾任教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經濟學者於華盛頓Google辦公室受訪指出,雖然企業對增聘新人手仍裹足不前,但至少現在不像多數經濟學家先前所預測的那樣大舉裁員。
他表示,雖然公司行號在擴充人力上依然持保留態度,但總算回復些許樂觀氣氛。此外,作為經濟生產主要衡量指標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在服務與產品需求升溫後,可望突破低潮首度呈現擴張。
范瑞安另指出,臨時工聘僱需求加溫,而這正是全職聘僱復甦的典型前兆。不過除非經濟明顯重回正軌,企業才有再度招兵買馬的可能,但要點出經濟復甦的確切時間,現在還言之過早。
他表示,美國政府的振興經濟方案已現成效,像教育業拜聯邦資助所賜多出不少就業機會,明年春天政府推行擴充高速網路服務等基礎建設計畫,也會增加很多工作職缺。范瑞安說,隨著經濟日趨穩定,提供民間企業諸如稅賦獎勵等協助,更能確保經濟的復甦力道。
莫忘改革:金融海嘯周年誌
【經濟日報╱社論】2009.09.14
明天,9月15日,是雷曼兄弟聲請破產、引爆全球金融海嘯滿一年的日子。這一天,不只雷曼倒閉、美林被美國銀行買下、美國國際集團(AIG)陷入流動性風險,全球市場更自此陷入歷來最大的去槓桿化漩渦,促使各國採行近代最劇烈的非常規干預,終將瀕臨大蕭條的世界經濟拉回來。如今,一年過去了,危機緩和了,但金融危機遠颺了嗎?金融海嘯一周年的意義,就在提醒我們,莫忘改革,更要加速改革。
談改革前,須先了解成因。對於金融海嘯的成因,一般歸納為總體環境與金融體系兩大構面的失控所致。在總體面,全球經濟失衡、實質利率偏低、房市股市等資產價格高漲,為金融危機鋪下溫床;金融體系的高財務槓桿、資產證券化泛濫、信用評等機構失能及金融監管不力等,則導致信用過度擴張且難以衡量,遇上房市價格下跌,加上現代金融及全球化的加速循環,使得危機一發不可收拾,進而快速波及實體經濟,引發全球金融、經濟的雙危機。
與1930年代不同的是,這波處理危機的政府要員都熟悉當年大蕭條的歷史教訓;所以,他們極力避免重蹈覆轍,更臣服於凱因斯的大政府理論,以積極作為全力救市。從今年第二季起逐漸回穩的經濟指標、信貸流動性及資產價格而言,政府救市的努力,確已成功地將世界經濟從二次大蕭條的邊緣拉回來。但是,這只算成功了一半,因為歷次金融危機留下的教訓之一,就是不要為了挽救一次危機,而製造了另一次危機。同樣的,這次各國史無前例的大手筆救市,若未輔以結構面、制度面的深層改革,金融危機恐將很快捲土重來,二次衰退也就難以避免。
美國一商業網站近日即提醒投資人,應注意十個正在醞釀的金融泡沬,包括用高額放貸撐起的中國泡沬、綠能泡沬、教育泡沬、商用不動產泡沬;由低廉資金吹起的黃金泡沬、垃圾股泡沬、新興市場泡沬;以債擴充的2.0版次貸泡沬、聯準會泡沬,及華爾街式創新的壽險證券化泡沬等。這些泡沬或許尚未巨大到有爆破之虞、形成危機的地步,但距前次危機不過一年就出現癥狀,也未免形成得太快,其與各國直升機式撒錢的救市作為當然有關,因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如何無痕退場,顯得益發重要;另一關鍵就是金融改革能否堅定地落實,以防患於未然。
不可諱言,金融危機不可能消失,但實在的金融改革可降低發生頻率、縮小衝擊範圍、控制影響層面。因此,早在金融海嘯發生之初,各國就已體認到金融體系的種種亂象,也提出各式各樣的金融改革構想,但因急迫性不如搶救陷於惡性循環的世界經濟,始終未受到重視,甚至還面臨重重的障礙。以此次處於危機中心的美國為例,聯邦政府的金融重建計畫就面臨有效性及政府應否擴權的爭論而舉步維艱;這也促使歐巴馬總統選在金融海嘯一周年前夕的今天,發表攸關美國及全球金融改革走向的重大演說,除將展現其改革的決心,更要提醒世人,別因危機暫離、景氣回穩而忘了改革的必要。
當然,金融改革千絲萬縷,且各國需求也不相同;但我們借用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主席特納的話:「這場金融危機要求我們對全球金融監管體系進行重大改造,而非枝微末節的調整。」因此,改革的核心是在降低金融體系勇於冒險的誘因,其關鍵是合理的資本要求及絕除「大到不能倒」的期待,讓玩火者知道會自焚,而非僅是抓幾隻肥貓。台灣是國際金融監理的跟隨者,這樣的道理,自然也同樣適用。
◆ 吳揆:總預算 撤回重編
【聯合報╱記者李明賢/台北報導】2009.09.14
行政院長吳敦義在國會開議前夕,昨天宣布撤回包括九十九年度總預算等三項預算案,強調這是「尊重立院慣例」;將做細部調整後,儘速提送立法院審查。
立法院本周五開議,由於立院上周五朝野協商,民進黨堅持要求政院撤回總預算,吳揆昨決定撤回總預算、九十九年度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預算等三項預算案,向在野黨釋出善意。
因應周五施政報告,吳揆昨天下午除主持重建會議外,一整天都在行政院聽取各部會首長簡報,密集安排經建會、內政部、交通部等重要業務報告。
幕僚形容吳揆「新官上任,總要先熟悉業務。」
吳敦義日前提到,將以行動、重建、振興經濟三大目標、三位一體作為期許,「行動內閣」將在短期內做好災後重建工作;據指出,周五施政報告中,災後重建將是重點,目前正由副秘書長陳進財彙整中。
吳敦義今將出席府院黨五人小組會議,取代前閣揆劉兆玄,屆時對於行政、立法兩院互動,周五總質詢內容,都可透過府院黨平台進行溝通。
對於撤回總預算等三項預算,吳揆解釋,例如重建會編列一點九億元行政費用必須重編,他的原則是「每一毛錢都要用得更精簡」。
◆ 財經立委監督聯盟 成軍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09.09.14
為提升財經立委問政品質與立法績效,以台大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黃達業為總召集人,集結全台近200位財經學者專家,今天共同成立「財經立委監督聯盟」,將透過質化與量化的評比方式,每月定期為立委進行績效評比,並將在會期結束後公布成績,以發揮監督制衡力量。
台灣客壇協會與台灣金融教育協會上午舉行「財經立法監督聯盟」成立記者會,提供一個專業財經立法平台,以協助財經相關立委提升問政品質與立法績效。
黃達業表示,財經立委包含財政、經濟及交通委員會三個委員會的立委,計有44位,占現在立委近半數,雖然一般立委的問政績效,都有道德聯盟替立委們的品德操守打分數,但大多只是量化,此次特別加入質化的評比,促使立委在壓力之下,可提升問政品質,讓優質立委能繼續連任,而劣質立委則可被淘汰。
擔任此次聯盟總部顧問的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指出,此聯盟成立宗旨在於監督政府確實推動財經政策,並以社會公義為出發點,希望未來可以做到全面性的監督,而非只侷限於財經立委。林建甫也表示,立委擬修雙卡最高利率20%,是加速此次聯盟成立的關鍵,希望所有的財經立委都能秉持著專業態度審理法規,為民謀福利。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指出,好的財經內閣要有好的立委來監督,當前國會議員都已走向地方化,缺乏全國性問政,因此透過此聯盟的監督,將可有利於財政政策的永續發展。
財經立法監督聯盟的評比,將包括量化和質化兩項指標,在量化指標包括委員出席率、發言次數及提案數,其權重占30%,質化指標則包括問政發言品質,及對產業發展與經濟繁榮貢獻度,其權重占70%。在各項質化指標評分中,會先剔除前後極端值各10%後,再取中間80%之平均數作為評比分數。
◆ 國債拚瘦身 調升不動產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133737.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09.09.14
預期國債將在101年達到39.3%,逼近40%上限,財政部擬妥八年改善國家財政計畫,98年到105年間,將調升房屋、地價稅率,與1個百分點的營業稅稅率,釋出公股股權與開發國有地等手段,為國庫創造八年共計9,900億元收入。
財政部所擬中長程財務健全方案將在向新任正、副閣揆簡報後拍板定案,並自今(98)年起付諸實施,最快100年啟動加稅。
受金融海嘯影響,近二年中央政府大幅度舉債,99年未償債務餘額已上升至4.64兆元,占前三年平均國民生產毛額(GNP)比重達37.07%。財政部預估,未來三年若每年舉債金額破千億元,民國101年時,將達到39.3%的高峰。
為降低政府債務水位,財政部擬妥中長程財務健全方案,明訂八年內,中央政府將堅守現行舉債上限規範,不會調升債限,包括當年度舉債不得逾歲出規模的15%,未償債務餘額占前三年GNP不超過40%,以避免債務繼續膨脹。
為達減債目標,財政部將以八年時間,分年執行增稅、釋股與活化資產、提升機關財務效能十大計畫。估計八年內政府因增稅及改進稅政創造的收入約可達 2,200億元;減少機關不經濟支出則計3,000億元;活化資產(釋股及國有地開發)可創造約3,600億元收入等,共計9,900億元收益。
政府高層官員表示,政府在99年執行所得稅千億元降稅計畫後,將不再有大幅度降稅方案,以確保稅收穩定成長。為緩解債務惡化趨勢,避免遭國際信評調降國家主權評等,初步規劃民國100年起必須加稅。
依據中長程財政健全方案,民國100年時將優先調高財產稅率。包括房屋稅法定下限稅率及地價稅各級累進稅率均將調高,持有不動產者稅負加重。總計100年實施後,每年可增加167億元稅收。
財政部並規劃,最快民國102年時,應調高營業稅率1個百分點,由5%調高為6%,國庫全年可進帳450億元稅收。
政府未來八年也將嚴格控制債務成長,99年度舉債2,600億元已是高峰,100年起需逐年調降,每年以不超過1,500億元為目標;債務淨增數預計將自102年起逐年下降,105年時債務淨增數全年需控制在700億元水準。
※ 圖表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遺產稅大降 生前贈地銳減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5133225.shtml
大陸太陽能 美下波制裁對象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台北報導】2009.09.15
歐美抵制大陸低價產品傾銷聲浪從輪胎產業蔓延至新能源領域,包括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製造商德國Q-Cells、美國SunPower等大廠,近期陸續向當地政府呼籲重視大陸同業低價搶單狀況,希望官方採取保護措施,新一波反傾銷戰火一觸即發。
根據業界統計,大陸去年太陽能電池總產量居全球之首,高達2,300MW(百萬瓦),占全球比重近一半,但其中高達97%產品出口國外。
由於大陸地位重要,近來兩岸太陽能互動密切,包括龍頭茂迪、矽晶圓廠綠能、合晶以及二極體廠強茂等,都在當地設有據點。
儘管現階段歐美等國政府尚未採取實際措施,但由於兩岸之間太陽能產業互動頻繁,業界憂心,一旦歐美國家對大陸祭出保護策略,台灣也難逃牽連,因此相關議題已引發國內台灣太陽能業者高度關注。
SEMI太陽光電協會主席的蔡進耀昨(14)日表示,相關效應非常值得後續觀察。歐美官方尚無實際行動,目前無法評論對台灣業者的衝擊。
蔡進耀指出,歐美現為全球最重要的兩大太陽能市場,主要因為當地政府給予的高額太陽能補助。就算歐美不祭出反傾銷策略,只要在政策上不補助來自大陸的低價產品,便會對大陸太陽能業造成衝擊。
◆ 投資人忘了痛 金改阻力更大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09.09.15
在雷曼兄弟倒閉一年後,歐巴馬政府的金融改革計畫進展緩慢,隨著經濟露出復甦跡象、股市回春、銀行開始償還紓困金和金融業的反彈,金改的阻力更大。
這個夏天,美國全國上下為了健保改革吵翻天,早已忘了金融改革。金融史學家萊特(Robert Wright)說,不管過去一年來的金融風暴有多嚴重,歷史告訴我們,恐懼終會消失,貪婪之心再起,市場會出現新泡沫。他說:「華爾街轉眼就忘了,投資人也是。」
因此,歐巴馬想要趁雷曼倒閉周年提高戰力,對國會施壓,推動金改法案。但儘管歐巴馬提出的法案可能在眾院強行過關,卻恐怕過不了參院這一關。
財政部6月提出85頁的金改措施,包括成立金融消費者保護局,以監督房貸和信用卡等金融商品;擴大聯準會監控經濟的職權;整併金融監管單位;創設讓政府能接管和解散經營不善大型金融機構的機制。
但這些措施遭國會議員東砍西砍,參院金融委員會正在草擬的法案可能給予聯準會較小的權力,在整併金管單位方面將比白宮的計畫更精簡。白宮計畫在現有的五個監管單位中只裁掉一個。
企業遊說團體強烈反對成立金融消費者保護局,認為政府的管制會增加成本和限制消費者的選擇。美國商會是反對聲浪最大的團體。
歐巴馬深知明年碰到國會選舉,重大法案都可能被拖延,因此選在雷曼倒閉周年親上火線,要求國會今年底前通過金改法案。
◆ 經濟衰退近尾聲?美大部份民眾稱沒感覺
中央社 2009-09-15
儘管各項數據顯示,美國經濟衰退已近尾聲,復甦可期,但一項最新民調顯示,絕大部份美國民眾仍覺得目前經濟情況很糟。
美聯社和消費調研公司(GFK)今天共同公佈的民調顯示,80%的美國民眾覺得當前經濟情況仍然很糟;70%對聯邦政府已採取有效保護措施,防止再一次發生金融危機,表示缺乏信心。
只有17%的美國民眾認為歐巴馬政府實施的經濟振興方案已經改善經濟。這項比例雖然偏低,但比起7月份民調,已整整提高了10個百分點。
79%認為金融機構提供高風險貸款,應為金融危機的發生負責;68%認為政府應該負責,因為它未能妥適監管金融機構;65%認為民眾應該負責,因為他們明知自己能力不足,卻投機超貸,導致金融危機爆發。
20%認為歐巴馬總統應對當前經濟衰退負責;54%認為前總統小布希應該負責;19%認為前總統柯林頓應該負責。
高達68%民眾擔心將增加醫療保健的支出;另有68%民眾擔心他們的股市投資及退休金投資將縮水。
這項民調是於3日至8日電話訪問1001位成年公民,抽樣誤差在正負3.1個百分點之間。980914
◆ 學者看庶民經濟 先讓全民分享經濟成長果實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2009.09.15
行政院長吳敦義上任之後,倡議庶民經濟。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今天表示,政府要提出庶民經濟,就應該先檢討如何讓經濟成長的果實由全民分享,而非少數產業新貴獨享。
台灣企業重建協會今天上午舉行「企業重建高階研習營」,主題是從金融海嘯與八八水災看企業重建。林建甫表示,民國89年到97年陳水扁總統時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4.1%,以複利計算8年應該成長31%,但是大家感受不到經濟成長的力道。
林建甫說,主要原因是這幾年造就的都是輸出入產業,培養很多電子新貴,電子新貴可以現金買豪宅,買高級休旅車,出入高檔餐廳。現在要談庶民經濟,要先好好檢討經濟成長的果實應該讓全民來分享。
中國輸出入銀行理事主席李勝彥表示,如何觀察庶民經濟是否有起色,金融海嘯之後百業艱困,企業規模縮小,以前夜晚燈火通明很多人潮逛街的地方,後來燈光昏暗。看看這些以往熱絡的民間消費活動是否有起色,就是一種庶民經濟。
◆ 社論-遺贈稅調降是否發揮吸收資金回台之效?
【本報訊】2009-09-15 工商時報
今年元月通過的遺產及贈與稅法修正案將過去遺贈稅最高累進稅率50%降為單一稅率10%,且同時提高免稅額為1,200萬元。支持我國遺贈稅調降者,強調過去的高稅率使得大量資金因為避稅而外移,因此降低稅率可以使海外資金回流。新法實施迄今近8個月,實際成效如何,已可加以檢視。
究竟遺贈稅的調降能吸引多少資金回流? 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原因就在於影響國際資金流動的因素實在太多,包含國內外的投資環境、企業經營情況、各項經濟政策等等,而租稅只是因素之一。但是前些日子,若干媒體以「降遺贈稅率磁吸3,000億元回流」、「遺贈稅調降使1.1兆避稅資金回台」為標題,大力吹捧調降遺贈稅的效果。這樣的論述,其實缺乏正確統計數據作為佐證。
若要觀察我國對外資金的流動情況,就需要利用中央銀行所公佈的國際收支金融帳進行推敲。金融帳根據投資的種類分為直接投資、證券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與其他投資四大類,各類投資均區分為資產(居民對非居民之債權)及負債(居民對非居民之債務)兩欄。一般而言,受遺贈稅影響比較大的部分應該是「金融帳」的「資產」項目,也就是我國居民對外的金融交易活動。舉例來說,若本國某甲購買外國的證券100萬美元,則會在「證券投資-資產」項目中流出 100萬美元,以負號表示。若某乙將先前放在國外的存款200萬美元匯回台灣,則會在「其他投資-資產(其他部門)」項目中流入200萬美元,以正號表示。
分析我國央行最新公布的國際收支帳,可以發現在遺贈稅調降之後的2009年前兩季,分別呈現淨流出7.68億美元,以及淨流入46.52 億美元,數字正負相間,看不出多少名堂。再觀察金融帳分類中的證券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與其他投資之資產項目的變化,顯示在證券投資-資產的項目中,2009年前兩季分別呈現15.49億與97.85億美元的淨流出,相較於2008年第四季127.15億美元的淨流入出現巨幅的改變;衍生性商品- 資產的項目中,2009年前兩季雖然呈現資金的淨流入,但卻比2008年第四季低許多;其他投資-資產的項目中,2009年前兩季分別呈現60.86億與 70.29億美元流入,但相較於先前幾季的數據呈現資金流入巨幅增加的情況,實在不算突出。整體而言,遺贈稅實施後的第一季金融帳資產項目雖有61.19 億美元的淨流入,但相較於遺贈稅修正前2008年第四季220.88億美元的淨流入卻減少很多,更何況在第二季反而出現10.3億美元的淨流出,呈現遺贈稅調降卻使得我國居民將資金外流更多的反效果。
那麼媒體上所謂吸引資金回流的數據到底怎麼來的?一則報導提出,受遺贈稅率調降影響,今年上半年淨匯入84.3億美元,其所計算的是「其他投資」資產與負債項的合計,把外國居民對國內投資的資金流入也放在一起,在概念上夾雜不清,顯有誤導。另外一則報導提到,遺贈稅調降合計至少帶動逾 1.1兆元資金回流,指的是「其他投資-資產(其他部門)」,將2008年第四季至2009年前兩季合計的淨流入349.02億美元換算成台幣。但上述的計算方式會有以下問題:第一,2008年第四季遺贈稅尚未通過,時間效果不對;第二,全數資金流入皆視為遺贈稅的「效果」,完全無視於國外投資環境的不穩定等其它因素;第三,無法解釋遺贈稅調降實施後,「民間部門」資金流入呈現不升反降的情況;第四,2009年上半年資金流入主要的力量來自於銀行部門資金流出的減少,亦無法支持遺贈稅使海外避稅資金回流的論點;第五,比較稅改效果的合理基準點,應該是觀察稅改前後的差異,而非以零為基準,將所有的變動都假設來自遺贈稅。
此外,受到去年第三季所發生的全球金融海嘯影響,讓許多國人對於將資金放在海外感到不安,因此才會出現2008年第三、四季的金融帳呈現大幅的資金淨流入,顯然是遺贈稅實施前影響資金流動的重要因素。因此,以扭曲數字解讀說國人資金流入是受到遺贈稅調降的影響,明顯是欠缺事實根據的講法。
總結而言,由國際收支帳的表現觀察,不但沒有證據顯示降遺贈稅真能吸引資金回台,數據甚至顯示其成效不彰。因此,以訛傳訛、胡亂吹捧的論述,可以休矣。
政院:1個月內推生活物價指數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2009.09.16
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今天上午視察經建會,他表示,庶民經濟就是要把經濟發展換算成民眾關心的議題,將責成經建會與主計處1個月內研擬比照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模式定期公布「生活物價指數」,未來失業率的公布也會著重在就業機會的創造。
朱立倫表示,台灣在最新的世界經濟論壇 (WEF)排名進步5名,達到全球第12名,顯示經濟有改善,我國的整體競爭力有明顯提升,但是仍有努力的空間,包括投資的障礙、法令的限制都需要全面檢討或是鬆綁,這也是今天視察經建會要討論的重點。
朱立倫表示,行政院提出庶民經濟,不表示目前已有的經濟指標包括GDP(經濟成長率)、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等不重要,這些既有的經濟指標本身就很重要,但是現在要強調的不再單單是GDP而已,而是要把民眾感受到的指標都納入考量。
朱立倫表示,經濟的東西本來就有很多不同指標,行政院長吳敦義所強調的庶民經濟,指的是經濟發展要全民共享,換算成民眾關心的議題,例如就業的影響、物價的影響、家庭所得的影響、購屋能力的影響以及平日生活的影響,這就是庶民經濟。
因此除了CPI公布之外,朱立倫也交辦經建會協同主計處研擬「生活物價指數」的編列,此外,外來失業率的公布不只是公布失業狀況,更應該強調創造更多新的就業機會,檢討每項重大工程、重大建設、重大投資創造多少就業機會提供給民眾。
營業稅提高?朱立倫否認
針對外傳營業稅可能會提高,朱立倫表示「完全空穴來風」,目前不論是稅改小組或財經小組從來沒有討論過這個議題,他恰好可以利用今天的機會鄭重的澄清「沒有這回事」。
經建會是朱立倫上任以來第一個視察的財經部會,他表示此行主要目的,一方面聽取經建會同仁看法與簡報,也會討論到經濟政策,最重要的是讓行政院長吳敦義提出的庶民經濟能想辦法讓民眾真正感受到,尤其是讓民眾感受到經濟的發展對全民是有利的,包括經濟發展對人民就業、物價、生活的影響,這些都是行政團隊未來要努力的目標。
※ 相關報導:
* 學者:指標只能當參考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138577.shtml
◆ 台商布局大陸 聚焦三經濟區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2009.09.16
台灣區電機電子公會昨(15)日發表「2009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報告指出,海西、西三角、泛北部灣三個新經濟區首度受台商關注,顯示台商新一輪的大陸布局將啟動。
電電公會調查指出,今年綜合實力排名前三強的城市是昆山、南京江寧和蘇州工業區。長三角城市仍是今年大贏家,昆山從去年的亞軍,擠下挑戰四連霸的蘇州,拔得頭籌。
此外,電電公會調查發現,越南在台商未來布局城市排名中,由2007年的第15名、2008年的第五名到今年的第六名,仍居台商布局十大地區之列;不過布局比例有下降的趨勢。
電電公會進行的中國大陸投資風險調查報告,今年邁入第十年,適逢兩岸關係進入春暖花開時刻,可做為台商擴大布局參考。
調查報告發現,台商布局大陸的路徑,由早期的珠三角、長三角到環渤海,雖然「振興老東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似乎尚未受到台商青睞,但今年中國大陸積極規劃的海西經濟區、西三角及泛北部灣等三個新經濟區域,則受到台商關注。
位於海西經濟區的廈門島外綜合實力推薦等級,由去年的29名躍升至今年的12名;廈門島內也由去年的34名進步到第19名。其他包括福州、莆田、漳州、福州、泉州、汕頭等,台商的投資評價同樣顯著提升。
此外,2009年的「投資環境力」上升、「投資風險度」下降,回到2000年至2005年的評價,顯示中國大陸有效調整產業結構,優化投資環境與基礎建設後,評價再度回升,顯示台商新一輪的布局大陸又將啟動。
電電公會的大陸投資風險調查報告自2000年起每年執行,以市場競爭力、投資環境力、投資風險度、台商推薦度的TEEMA「兩力兩度」評估模式,分析中國大陸台商密集投資城市及五大經濟區域的投資環境與投資風險。
今年調查報告再度邀請中原大學企管研究所呂鴻德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針對赴中國大陸投資的台灣企業母公司進行問卷調查,在回卷中,城市回卷達15份以上者始列入TEEMA 2009年城市評估之列。
2009年列入評估的城市有93個,有效回卷數為2,588份。
※ 相關報導:
* 投資趨勢 三個轉向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137801.shtml
台灣區電機電子公會完成「2009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發現,台商布局中國大陸出現三個「轉向」趨勢,包括由「單一市場」轉向「區域市場」、由「貿易市場」轉向「內需市場」、由「代工生產」轉向「自創品牌」。
◆ 金改健改 歐巴馬雙線作戰難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2009.09.16
歐巴馬上任後首次在華爾街發表政策演說,重申堅決推動金改,以防金融海嘯歷史重演;但華爾街冷淡以對,「聽者藐藐」。從金融風暴大沖洗後勝出的華爾街大戶,實力比一年前更強更壯,那裡需要記得教訓?
歐巴馬這場演說甚具象徵意義,在雷曼倒下、觸發全球金融海嘯一周年,重申他推動金改堅定決心,這也是他核心理念「求變」的重要成份;但在健保改革遭遇空前困境、他的民調直落之際,金改理念固然美好、也絕對有必要,但推動之路卻更顯崎嶇。
金改的「道德訴求」強有力,普獲美國人民支持,不像健改至今仍是一半人反對,一半人支持,相持不下爭議難息;美國人民飽受金融海嘯之苦,至今痛苦未止,金改為的是記取歷史教訓,美國人民對此感同身受,有強烈共識。
因此推動金改主要障礙不在人民,而在華爾街與政客。金改二大重點是加強監管金融機構和加強保護消費者使用金融產品;兩者都損及華爾街利益,既得利益者能不反對金改?能不希望金改幅度愈小愈好?華爾街強大遊說實力舖天蓋海擁至國會,加上政治意識型態、國會與行政權力鬥爭,使金改之路波濤洶湧。
歐巴馬目前擺的架勢是健改與金改同時力推,二線作戰,這樣使難打的健改戰役更難打,好打的金改戰場也變得難打;或許先「吃小放大」,小的擺平後,再集中全力抓大,可能會對他更有利。
◆ 全球貿易保護戰 中國傷最重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2009.09.16
14日出爐的兩份調查報告指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愈演愈烈,20國集團(G20)陽奉陰違,未遵守去年底作出的自由貿易承諾,持續推出投資限制與貿易障礙措施。
其中一項統計顯示,中國是遭受最多國際貿易限制的國家,美國次之。
世界貿易組織(WTO)與獨立智庫「全球貿易預警組織」(GTA)的報告顯示,中美上周末的輪胎與雞肉貿易摩擦只是冰山一角。GTA估計,目前全球光是計畫採取的貿易保護措施就超過130件,這些保護措施包括政府金援企業、高關稅、移民限制及出口補貼。
舉例來說,俄羅斯正計劃全面提高關稅;南非正在修法鼓勵政府向黑人經營的當地公司採購;日本則在修改檢疫規定,將衝擊食品進口。
這些規定花樣繁多,不像1930年代的貿易戰爭那樣直接築起關稅壁壘。大蕭條時期的貿易戰爭可能不會重演,但全球貿易正在遭受衝擊,預計今年的全球貿易額將比去年縮水10%。
GTA召集人伊文內(Simon Evenett)說:「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個成員國違背自由貿易承諾。」
去年11月,在雷曼倒閉引發全球經濟風暴的高潮,G20領袖公開共同承諾不會採取妨礙自由貿易的政策。但根據GTA統計,G20成員國自此又實行了逾百項「明顯的貿易歧視政策」。
WTO的批評則相對溫和,僅表示發現G20成員國的自由貿易承諾出現「疏漏」。WTO表示,在今年4到8月期間,沒有發現以大規模限制貿易或投資來挽救內部經濟的作法。根據WTO統計,今年7到9月間共在全球出現53筆貿易保護措施;而根據GTA,這段期間執行的貿易保護措施高達95件。
這兩項報告都意在對下周末召開的G20匹茲堡高峰會議提出預警。
根據GTA統計,全球貿易保護的立法數目是貿易自由化立法的六倍。全球各國政府平均以每季60次的總數推出貿易保護措施。在國際貿易流通的貨物中,超過90%受到或多或少的貿易限制。
GTA統計,中國是最大的圍堵目標,共有54國針對大陸貨採取限制措施;其次是針對美國的49國,及針對日本的46國。
※ 相關報導:
* 歐巴馬滅火 中美不致掀貿易戰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1711+112009091600130,00.html
美國鋼鐵嗆中國鋼管 要課90%反傾銷稅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09.17
美國政府決定對中國輪胎課徵懲罰性關稅五天,美國鋼鐵業龍頭「美國鋼鐵公司」 (USS)16日請求政府對中國一些鋼管課徵90%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
美國鋼鐵業者聘請的律師夏格林表示,USS代表業者,就中國製,價值約四億美元 (台幣129億元)的進口鋼鐵,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ITC)申訴。本案指涉的鋼鐵使用於化學、石化、煉油等相關行業。
白宮11日宣布課徵中國小汽車/小貨卡輪胎懲罰性關稅三年,分析家表示,白宮此舉可能使更多行業受到鼓舞,尋求懲罰海外對手。
「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哈夫包爾說,白宮的輪胎決策,意指白宮對保護主義廣開大門。
白宮11日宣布輪胎關稅後,中國官員立即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申訴,並直言中國也要調查美國出口的汽車零件和雞肉是否得到美國政府不當補貼。
哈夫包爾指出,中國的行動是表明:你如果再來這一套,我們會再給你一拳。
夏格林表示,USS要求美國政府課徵中國鋼管60%以上的反傾銷稅和15%到30%的反補貼稅。本月稍早,印度和墨西哥鋼鐵業者分別向他們的政府指控中國業者。
夏格林說:「這不是偶發事件。我們碰到一種疾病,就是中國對業者的補貼,和中國產能過剩。」
法國Vallourec SA的美國分公司和USS聯名申訴。Vallourec SA是全球第二大石油/天然氣用鋼管製造廠。
本月9日,美國商務部決定對使用於油井和天然氣井的中國鋼管課徵31%的關稅。商務務採信USS為首的美國業者的指控,認定中國業者獲得中國政府不當補貼。
◆ 保護戰略資源 中續減稀土出口
【黃淑嫆/綜合報導】2009-09-17 中國時報
就如前不久引起市場關注的國際鐵礦石談判一樣,即使是稀土的全球最大產地,但中國大陸在國際價格制訂上,也一直未能擁有發言權,定價權一直掌握在歐美等國手中。近日,中國工信部修訂完成了《二○○九~二○一五年稀土工業發展專項規劃》,將可能繼續調減稀土初級產品出口數量。對此,一些西方媒體揣測,這將使西方國家的大型製造業面臨「無米下鍋」的局面。
《中新社》報導,為保護戰略資源,中國工信部已經修訂完成《二○○九~二○一五年稀土工業發展專項規劃》,可能將繼續調減稀土初級產品出口數量。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研究院歐洲部主任李鋼認為,從稀土的戰略地位來看,中國應當加以保護,而這並不違背世貿組織的規則。
素有「工業維生素」之稱的稀土具有優異的光、電、磁、超導、催化等性能,廣泛應用於尖端科技領域和軍工領域,因而有「工業味精」、「新材料之母」的美譽,常用於高新技術和軍事戰略領域上。
報導指出,稀土這樣重要的戰略資源主要產地集中於中國,而中國也是全球唯一能夠提供全部十七種稀土金屬的國家,占據了全球九○%以上的市場分額,日本、歐洲和北美都是它的主要市場,可說是名副其實的「稀土大國」。
然而,大陸即使在稀土產品上擁有巨大的壟斷潛力,多年來卻未能擁有稀土定價的發言權,而一直以「泥土價格」出售。在一九九○年至二○○五年期間,中國稀土的出口量雖增長了近十倍,但平均價格卻跌至一九九○年時的一半。
實際上,不僅大陸在逐年加大對稀土資源的保護。美國早在一九九九年就已逐步停止開採自己的稀土資源。而日本從一九八三年起,即開始建立稀有金屬儲備制度和基地。韓國也自二○○八年開始,以官方和民間企業合作的方式,有計畫地提高稀有金屬儲備規模。
◆ 研發人員分紅 雙重減稅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09.09.17
97年起施行員工分紅費用化後,企業除可將員工分紅配股列為薪資費用減稅外,財政部同意如屬研發人員取得分紅配股或庫藏股等公司發行的權益商品,企業除可列報其薪資費用,還可再列研發投抵支出,享有雙重減稅優惠。
財政部賦稅署昨(16)日發布最新解釋指出,公司發放給研發單位,專門從事研發工作的全職人員分紅,及以公司權益商品價格基礎的給付方式獎酬員工,如發行員工認股權憑證、現金增資保留部分股份供員工認購、買回庫藏股轉讓員工等,凡屬營所稅查核準則第71條規定的薪資支出,企業即可按各年度實際發放數,或員工實際執行數額適用研發支出投資抵減。
依據公司研發及人才培訓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規定,公司為研究新產品或新技術、改進生產技術、改進提供勞務技術及改善製程,所支出的研發單位專門從事研發工作的全職人員薪資,可列為研發支出抵減所得稅。
賦稅署副署長許春安說,員工分紅及以公司權益商品價格基礎給付的員工獎酬制度,目的在吸引及留任產業發展所需人才,公司支付包括薪資、分紅等對價,如屬研發單位專門從事研發工作的全職人員獎酬,依營所稅查核準則規定可列為薪資費用者,即應准予比照適用研發支出投資抵減。
財政部並明訂,公司計算研發人員取得分紅配股或庫藏股、認股憑證的抵減金額,應按員工在費用認列年度,或既得期間從事研發工作情形個別辨認。
至於適用投資抵減的年度,賦稅署指出,由於員工分紅及以公司權益商品價格基礎給付的員工獎酬,在費用認列後,仍會發生包括實際分紅金額變動、認股權憑證內含價值變動,或認股條件不符合遭沒收,或既得權利過期失效等狀況,公司在處理會計帳務時,須按估計變動處理。
不過許春安強調,為免增加企業申報時的複雜度,包括員工分紅及員工獎酬均應在金額確定時(實際發放或員工實際執行時),再以各年度實際發放或員工實際執行數申報研發支出投資抵減減稅。
◆ 社論-為吳揆的「庶民經濟」進一言
【本報訊】2009-09-17 工商時報
行政院吳敦義院長上任後提出「庶民經濟」的概念,但什麼是「庶民經濟」?迄今尚無明確的定義。依行政院官員們近日的闡釋,大致上皆認為GDP、物價、失業率等總體指標無法貼近民眾的感受,政府應講一些民眾聽得懂的數據,以讓數據能反映出國民生活的處境,昨日朱立倫副院長更已指示經建會於一個月內研擬編製生活物價指數 。
吳院長關心民眾的感受,希望從指標瞭解民生疾苦進而作為施政參考,其用心值得肯定。但是台灣754萬戶家庭的經濟狀況差異極大,每個家庭的消費內容不盡相同,而且每個人從事的行業也不一樣,這些異質性已註定了全台灣不可能只有一種民眾的感受,而有數百、甚至數千種不同的民眾感受。舉例來說,8月份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0.81%,對於那些買筆記型電腦、電視、數位相機的人來說,由於這些商品價格較去年跌逾1成,自然會認為物價跌幅不只 0.81%;反之,對於那些不買家電的家庭來說,僅每天面對兩位數的菜價漲幅,主觀的感受一定會認為消費者物價根本失真。
「庶民經濟」的概念是希望瞭解台灣民眾的感受,但問題就在於每位民眾的狀況本來就不一樣,感受如何能一樣?面對經濟衰退,有人失業發愁,有人工作安穩;面對利率調降,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扼腕不已;面對健保費率調升,有人影響不大,但卻有人陷入困境。一百位民眾雖未必有一百種感受,但有個十幾種看法是極正常的事。那麼吳院長的「庶民經濟」,到底是要貼近哪一階層的民眾感受?
正因為每個人的感受不盡相同,因此異中求同的做法就是觀察一個加總、平均後的總體經濟指標。總體經濟指標如GDP、失業率、通膨率等統計的目的,本來就是用來衡量總體的走向,而非個體的感受。藉由觀察這些總體指標的變化,央行與財政部才能準確地採取貨幣、財政政策的調控,以維繫經濟穩定。總體指標的重要,於此可知。這也是何以歷經1930年代大蕭條過後,顧志耐(S.Kuznets)、史東(R.Stone)兩位經濟學家如此致力於國民所得統計研究的原因。只有透過對總體經濟指標的掌握,才能提前發現通縮、通膨而加以預防,以免造成更大的泡沫與蕭條。
總體經濟指標有其絕對的重要性,這已是毋庸置疑的事。但不可否認的,總體指標也有其先天的缺點,就是吳院長所提的人民感受這一問題。特別是在全球化之後,台灣總體與個體的均衡走勢已被打破,各部門不再同榮同枯,經濟成長也不再是加薪的保證。根據估計,1986年製造業24個行業間的薪資「標準差」僅3,620元,至2007年已升至16,192元,各業產值的「標準差」也由252億元驟升至1,570億元。產業的景氣、就業者的收入,近十年已無法齊頭式的成長,如此劇變的總體環境,已使台灣家庭五等分位所得差距由4.6倍驟增至6.1倍。
這個總體環境的改變告訴我們,政府所倡議的「庶民經濟」不應該泛泛蒐集一些與民生有關的指標,也不是再編一個「庶民經濟指標」,而是應該在既有的總體指標下,依據不同所得階層編製特殊分類指標。例如為瞭解不同所得家庭對物價的感受,可以依貧富家庭的消費結構編製五等分位消費者物價指數,如此一來即可了解各階層受物價衝擊的情況。至於就業者統計,也可依家庭所得五等分位以瞭解藍、白領就業者、失業者及非勞動力的生活與就業困境。
我們認為在全球化影響日深,台灣總體指標與個人感受愈離愈遠的此刻,吳院長的「庶民經濟」思維恰可補此不足。但萬不可因循老方法,又是委外研究,又是勞師動眾,花了大筆預算卻編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指標。新內閣此刻只要在現有總體指標下,以五等分位貧富家庭作為基礎,編製各階層的分類指標即可。如此一來,我們便可自物價、就業、失業、所得、消費、儲蓄等總體指標,看出不同家庭的處境。而這樣貼近各階層民意的資訊,也才有利於吳內閣未來經濟政策的思考與訂定。
※ 相關報導:
* 庶民行政 將心比心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139841.shtml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