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4

再生能源法過關 能源的美麗與哀愁

* 再生能源法過關 綠能產值1年千億
* 再生能源 產值將逾3,000億
* 再生能源立法 帶動綠能產業
* 訂價大權 丟給經濟部
* 商機 美國重啟「乾淨煤」發電計畫
* 東京風向球-日本全民減碳運動難度高
* 核三廠竄火球 濃煙嚇壞恆春人
* 能源的美麗與哀愁

◆ 再生能源法過關 綠能產值1年千億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陳曼儂/台北報導】 2009.06.13

「再生能源條例」昨天三讀通過,太陽能、海洋能、風力等都在發展範圍,業者樂觀預期,綠色能源產業可望加速在台生根。

台灣太陽光電委員會主席暨宇通光能董事長蔡進耀表示,法案通過一年至少將帶動三百億元投資,貢獻就業人數起碼一萬人,一至二年內創造一千億元產值。

以風力發電為主的東元電機董事長劉兆凱表示,企業界等待再生能源法十多年了,已自行努力很久,東元認為風力發電是目前最完熟的再生能源,該集團發展風電產業除了立足台灣,還要前進大陸風場的千億商機。

東元已與台朔重工、中鋼機械、先進複材和上緯科技組成風電聯盟廠商,計畫前進大陸卡位每年千億元的風力發電商機,初期是以福建和內蒙為灘頭堡,未來則視各省需求經營風場。

蔡進耀表示,再生能源條例通過是一個產業里程碑,業者也願意增加投資、根留台灣。針對購電價格,他建議最好每度八元以上,才能讓業者有合理的獲利空間,扶植綠能產業生根。

蔡進耀估算,條例通過將刺激業者加速擴大投資,一年約可帶動三百億元投資額,貢獻產值也可望高達一千億元,太陽能電池業者也會評估自行發電的可行性。

台灣風能協會副理事長童遷祥表示,台灣綠能業者過去多以國外市場為主,法案通過後,有助業者投入研發,把台灣市場當作技術試點,再向外輸出。他建議,當綠能發電成本遠高於傳統能源發電時,政府可採用補助研發方式,一旦成本逐漸拉近,則可補貼電價,促進綠能產業普及。

受再生能源條例過關、台積電也宣布跨入綠能新事業等題材激勵,太陽能股昨天全面大漲,類股股王茂迪不畏台股走弱,一度逆勢大漲,合晶也持續走高,短暫掃除太陽能業市況低迷的氣氛。

業者表示,目前太陽能產業基本面未落底,第二季國內太陽能電池廠恐全數虧損,但再生能源條例屬於長線利多,預料實質效益將逐漸在一至二年內發酵。



◆ 再生能源 產值將逾3,000億

【薛孟杰、侯雅燕/台北報導】2009-06-13 工商時報

歷經7年,再生能源條例終於在12日完成立法。在馬英九總統強力主導下,立院昨3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明訂政府為鼓勵推廣無污染綠色能源,提升業者投資意願,得收購再生能源,費率及計算公式由經濟部綜合考量後,依不同能源類別訂定,但躉購費率不得低於國內電業化石燃料發電平均成本。根據經濟部的推估,未來太陽能光電裝置效益將高達2,000億元以上,風電的需求也可望達800億元,再生能源的產值將超過3,000億元。

立院並做成附帶決議,躉購費率及計算公式,須在第1年依行政程序法舉辦聽證會,其後應至少每3年舉辦1次。

經濟部能源局將於半年內訂定相關16條子法,尤其將籌組價格審議委員會,確定收購電價機制、收購價格,及獎勵辦法等。

能源局長葉惠青說,過去台電對再生能源補助2元,再生能源條例通過後,能源局有法源依據,將由產官學者組成的價格審議委員會,建立再生能源電能的收購費率及計算公式,並每年檢討修正,必要時也將召開聽證會。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明訂再生能源定義包括,太陽能、生質能、地熱能、海洋能、風力、非抽蓄式水力、國內一般廢棄物與一般事業廢棄物等直接利用或經處理所產生之能源(氫能)等。

利用再生能源的自用發電設備,裝置容量不及500千瓦者,不受電業法現行規範,將放寬設置者資格、免除工作許可證登記申請、售電不限餘電,以提升設置小型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的意願。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獎勵總量為總裝置容量650萬千瓦到1,000萬千瓦,獎勵總裝置容量達500萬千瓦時,經濟部應視經濟效益、技術發展檢討調整適用類別。

為推廣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將設置再生能源發展基金,電業及設置自用發電設備、達一定「裝置容量」以上者,每年需按其扣除再生能源發電部分後的總發電量,繳交一定金額給基金,用於再生能源電價及設備補貼,至於「裝置容量」由經濟部訂之。

條例明訂,經濟部應組成委員會,審定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生產電能之躉購費率及計算公式,但躉購費率不得低於國內電業化石燃料發電平均成本。至於條例施行之日前,已與電業簽訂購售電契約者,所生產的再生能源,仍須依照原費率採購。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其所生產的電能,是由電業躉購或電業自行產生者,相關費用得申請補貼,但法律另有規定義務者除外,費用補貼由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支應。

此外,經濟部需針對太陽能熱能利用、生質能燃料以及其它具發展潛力的再生能源熱利用技術,訂定補助辦法,若為替代石油能源,所需補助經費,得由石油基金支應。若為利用修耕地或閒置農林牧地栽種能源作物、提供生質能燃料所用,獎勵金可由農發基金支應。



◆ 再生能源立法 帶動綠能產業

自由時報 2009.06.13

〔記者陳曉宜、李宜儒、高嘉和/台北報導〕延宕七年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昨天在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未來生產太陽能、生質能、風力、水力等再生能源,政府均保證收購、獲利及回收成本,以鼓勵業者發展再生能源。

該法規範的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質能、地熱能、海洋能、風力、非抽蓄式水力、國內一般廢棄物與一般事業廢棄物等直接利用或經處理所產生之能源。

政府保證收購 定最低購電價

目前台灣再生能源發電僅七十六萬瓩,其中風力發電五十五.二萬瓩、川流式水力發電十八.三二萬瓩、生質能二.五萬瓩,未來目標設定要在二十年內發展六百五十萬至一千萬瓩電力,可望大幅帶動綠能產業發展,目前太陽能還未達產量規模,不過科技發展迅速,將來尤以太陽能業者受益最大。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因牽涉各方利益,朝野立委對各種再生能源躉購價格均各有堅持,導致立法延宕。最後決定不在法案中訂定任何金額與計價方式,改由相關部會、學者專家、團體組成的委員會審議公告,每年檢討修正,但價格不得低於國內電業化石燃料、也就是火力發電平均成本。

全民分擔成本 月增2%電費

至於台電購買再生能源成本得由民眾分擔,隨電費徵收,預料未來電價也將隨之上漲。能源業者估計,台灣平均每戶每月增加的電費約二%左右。

台電表示,立法院所規定的價格比現行收購價格來得高,所增加的成本將會反映在電價上。

目前台電收購風力發電的每度平均價格約二元,太陽能部分因為另有設備補助,收購價格約一.五元到二元。主要的再生能源包括風力、水力及太陽能,佔總發電比重不到三%,收購價格一旦調高,對電價會影響多少,要再計算。

為讓躉購價格能經透明化審議,以防圖利任何業者,昨天也通過附帶決議,躉購費率及計算公式第一年必須依行政程序法舉辦聽證會,其後應至少三年舉辦一次。

以台電去年火力發電成本為例,每度二.七六元,目前評估水力、風力成本在該價格上下,太陽能發電成本最高,每度約十至二十元。

該法規定將設置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補助再生能源設備、技術研發與推廣,基金來源由台電等發電大廠按發電比例提撥,必要時應由政府編列預算。再生能源熱利用補助,由石油基金支應;利用休耕地或其他閒置之農林牧土地做生質能之補助,由農業發展基金支應。

獎勵總發電量 650萬至1000萬瓩

該法規定在施行二十年內,政府相關單位必須每二年訂定再生能源推廣目標及各類別所占比例;未來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獎勵總量為總裝置容量六百五十萬至一千萬瓩;達五百萬瓩時,應重新檢討推廣重點與補助辦法等。



◆ 訂價大權 丟給經濟部

【薛孟杰】2009-06-13 工商時報

一度被立委認定「絕對過不了」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終在立院完成三讀,但仔細觀察,攸關龐大利益的關鍵性條文,立院大都授權經濟部決定,以再生能源收購費率為例,就僅訂下限而無上限。立委私下預言,再生能源主戰場在條例三讀的那一刻,已從立院轉移到經濟部,未來經濟部將承受訂價的龐大壓力。

民進黨政府執政時召開經發會,即已達成共識推動再生能源的立法,但多年來進展有限,深入探究原因,仍在於再生能源發展一直都處於「現在進行式」,精確計算成本和合理售價十分困難,在科技日新月異下,所有可能沾上邊的業者,無不希望擠進再生能源獎助範圍中,安渡不景氣。

因此業者拜託立委,立委再要求部會,在條例審查過程中,形成恐怖平衡,誰也不願輕言退讓,還有立委對條例的補貼、獎勵採「空白授權」不以為然,直言一定出事,但對該如何因應又無良策,法案在各方角力下,審查進度要快也難。

直到外商風力發電公司發飆、揚言退出台灣市場,驚動選前已宣示推動再生能源法的馬英九總統,情況有了變化。由於層峰強烈要求政院及立院黨團介入協調,務必本會期過關,黨團感受到壓力,只好請院長王金平親自出馬協商。

據了解,立委對再生能源條例的主張林林總總,有民進黨立委要求將學校、公務部門屋頂廣設太陽能面板列入條文,亦有國民黨立委主張補貼應按「售電平均成本」計算。但廣設太陽能面板沒有預算、售電平均成本更難計算,讓能源局猛搖頭,還是在王金平協調後,眾立委各退一步,將草案化繁為簡,把訂價的難題丟給了經濟部,法案才得以三讀。



◆ 商機 美國重啟「乾淨煤」發電計畫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06.13

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12日宣布重新啟動全美第一個「乾淨煤」發電計畫。這個稱為「未來發電」 (FutureGen)的計畫,旨在一面燃煤發電,一面把二氧化碳廢氣收集起來、妥善埋藏,避免污染。布希政府當初以費用太高為由,把這個計畫封殺。

能源部已與非營利組織「未來發電聯盟」 (FutureGen Alliance)達成協議,即將採取邁向發展商業化收集二氧化碳廢氣與埋藏計畫的第一步。這個計畫將在伊利諾州馬頓市(Mattoon)進行。

朱棣文發表聲明說:「把未來發電計畫作為旗艦設施,以顯示商界有能力收集和埋藏二氧化碳,將帶來很大的希望。研發這種科技至為重要,它不僅有減少美國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的潛力,最後將降低全球的廢氣排放量。」

新協議將重新啟動「未來發電」的初步設計,更新成本估計數據。這些程序2010年完成後,能源部與未來發電聯盟將決定是否繼續進行下去。

燃煤火力電廠供應美國一半電力,但也占美國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一半。

能源部預計為「未來發電」花費10億7000萬美元。布希政府指出,這個計畫大約要花費18億美元,而且開支會繼續增加,因而把它封殺。但國會今年3月發表報告說,布希政府故意浮報成本,以便廢除計畫。

但是,並非所有環保團體都支持「乾淨煤」構想。包括「保護氣候聯盟」在內的若干環保團體,曾花費數百萬美元展開宣傳活動,反對「乾淨煤」計畫。他們表示,以環保方式收集二氧化碳在商業上尚未證明可行,而且成本過高。

※ 不如採用生物碳來收集二氧化碳。



◆ 東京風向球-日本全民減碳運動難度高

■黃菁菁 中國時報 2009-06-13

想要節能、減碳光是靠不開空調、夏季穿輕便裝、路面灑水降溫、勤拔電源插頭等生活習慣的改革是不夠的,節能也要從消費環保商品做起!日本政府推出減稅、補助金、環保點數等節能商品促銷辦法,勾起民眾消費節能商品的慾望,然而大量消費節能商品,真的有助於達成減碳目標嗎?

日本政府呼籲全民參與減碳大作戰,共同付出保護地球的成本,在政策的推波助瀾下,日本消費者最近對該不該購買節能家電、油電混合車、環保電力車,住家該不該加裝太陽能發電設備等節能消費話題都十分感興趣。

日本政府為鼓勵民眾響應環保生活,一連串推出許多補助優惠方案:四月一日起實施購買環保車減免稅金、提供補助金的優惠辦法;住家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可獲政府補助;購買符合節能規格的家電可獲得環保點數,點數可用來消費節能商品等等。

不管是環保車還是太陽能發電設備,對一般民眾而言,價位還算偏高,民眾最擔心的是,付出這些代價,何時才能回收?若只是增加大筆開銷,沒有真正達到省錢的目的,那就得三思而行了。

我也好奇地查了住家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的成本,結果發現,平均裝設費為二百五十萬日圓(約台幣八十多萬元),每個地方政府的補助金額不一,補助上限從幾萬到卅多萬不等,有的地方還提供優惠貸款。不過,雖然可節省家裡的電費,把多餘的發電量賣給電力公司,但是太陽能電池並非沒有壽命限制,也有可能還沒賺回本就要花一筆維修費。

此外,日本有許多計程車行已改用油電混合車,曾詢問計程車司機的使用心得,他們大多認為,油電混合車省油,開起來平穩、噪音又小,評價很不錯,不過,被問到「若是私人用途,購買環保車是否明智?」時,大多人都建議,不妨再等等看。

理由是,環保車雖然比一般車貴許多,但營業用車從早跑到晚,省下的油錢很快就能賺回成本,而一般家庭用車並沒那麼耗油,車價還沒降到一定程度的話,不見得划算。也有人說,不能光看燃料費,電力車的電池壽命也是個問題,有可能會把省下的油錢都花在換電池上了。

姑且不論大家的說法正不正確,不過,由此也可看出,日本民眾對剛推出的環保車仍抱持著種種疑慮,雖然最近日本環保車銷售量有起色,但是想要普及還需花上一段時間。

日本政府剛宣布提高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中期目標,二○二○年時要比○五年減排十五%,從數字上看起來並不大,發展中國家甚至認為日本沒誠意,但事實上,對日本的企業和家庭增加的負擔還真不小。

日本若想達成此一中期目標,所有的家庭必須要減少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依照日本政府的估算,二○年時每個家庭一年將增加七萬六千日圓(約台幣二萬五千四百元)的減碳負擔,即每個月約六千三百日圓(約台幣二千一百元)。

再者,日本到二○二○年要將太陽能發電增加廿倍,新車銷售的環保車占比要提高到五○%,這些目標都還要靠民眾的配合。

日本政府假設,日本的家庭到二○二○年時會增加幾十萬日圓的年收入,實際上,長年的不景氣早已使許多日本家庭的收入有減無增,大家拚命開源節流。若是舉手之勞配合環保、節能的話,日本人的環保精神是不輸人的,但是要加上消費才能節能,恐怕想達成目標,難度就稍嫌高了。



◆ 核三廠竄火球 濃煙嚇壞恆春人

自由時報 2009.06.13

廠方延誤通報 居民:不改善就圍廠

〔記者蔡宗憲、李宜儒、林嘉琪/綜合報導〕台電核能三廠昨日下午發生火警事故,啟動核能機組的變壓器,疑因大雨造成短路,引燃變壓器內的絕緣油,濃濃黑煙讓附近居民不知所措,加上廠方通報延誤,恆春鎮內一片騷動,地方居民相當憤怒,強調若不改善通報機制,將天天包圍核三廠。

輻射中心監測 幸無放射性物質外洩

原能會核管處處長陳宜彬表示,火災一發生,輻射中心人員與輻射自動監測器立即啟動監測放射性物質工作,證實沒有放射性物質外洩,也沒有人員傷亡,調查報告將於三到四天出爐。只是相較已經運轉三十年的其他座變壓器,這座變壓器近三年才剛裝上,將找供貨的國內廠商共同協助調查。

昨午三點十五分,一場午後大雨過後,位在南灣海域旁的核三廠冒出黑煙,十多輛消防車鳴笛呼嘯馳援核三廠,滿街跑的消防車,加上廠房竄出濃煙,讓鎮民驚慌不已。

碰一聲! 遊客驚:核三廠爆炸了?

拍下濃煙畫面的大光里民江先生說,當時他帶著遊客在海上從事水上活動,突然聽到核三廠方向傳來「碰!」的巨響,一團火球向天空噴出。

緊接著便是大量濃煙遮蔽天空,遊客臉色發白直問他:「該不會核三廠爆炸了?」附近居民更是心急如焚,抱怨平時核安演習時警報聲響亮,真的發生意外事故,卻濃煙密布聽不到任何警報聲。

核三廠長陳布燦說明,位在核能機組旁的「起動變壓器」,疑因大雨造成三向開關線路短路,引燃變壓器內保護的絕緣油脂造成大火,廠內四部消防車立刻前往滅火。

由於十分鐘內無法控制火勢,先將兩部核能機組發電降載至九十%,緊急通報轄區內消防隊支援,經過近三十分鐘,在下午三點四十八分將火勢撲滅。

台電表示,當機組正常運轉時,起動變壓器為備用電源,目前核三廠共有兩座三十四萬五千伏特的起動變壓器,已改用另外一座起動變壓器作為備用電源。

雖然虛驚一場,但直到火勢即將撲滅才得知的恆春居民,對核三廠訊息發佈過慢相當不滿。

核三廠方強調,事發突然,已在時效內通報地方,未來會改進通報時間,也將釐清是否有人員維修上的疏失。



◆ 能源的美麗與哀愁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6.14

南台灣恆春美麗海岸線上的核三廠,昨天發生火警。同一天,北台灣的立法院通過了再生能源條例。兩件事情同日發生,就像是一個充滿警示的隱喻:核能不應是最終仰賴的能源項目,它的安全仍然令人懷著高度憂懼,現代社會終究必須對再生能源寄予更多期望。

四月剛開過的全國能源會議,並沒有突破性的結論,只確認了概括的大範圍目標,如2020年以前碳排放降到2008年水準,及制定永續能源基本法、能源稅法等。其他較前瞻的看法卻只列入「其他意見」,當成參考。

石油耗竭已無可避免,所以能源會議指出能源政策必須「脫油」,朝向低碳能源結構調整;但什麼是替代的低碳能源,卻語焉不詳。很顯然,核能仍是現任政府不願大聲說出口的能源出路。

而昨天核三廠的事故,就猶如春雷之「驚蟄」一般,再度喚醒人們對核能安全的深層恐懼。光一個核三廠就有三次火警紀錄,還不包括其他的事故,對於有核子輻射外洩終極威脅的核電廠,這樣的安全紀錄豈能讓人心安?

這起事故雖不算釀成大禍,但仍是對當今能源政策的當頭棒喝。在國際油價逐日攀升、且未來不知伊於胡底的情況下,能源部門幾乎是反射式地繼續依賴核電,但核安事故的陰影無法掃除之前,核能絕不應成為能源政策的終局選項。況且核廢料的貯放,及核原料供應是否確保無虞,都是核電的困局。

昨天這兩起跟能源有關的事件,不正是美麗與哀愁的對照嗎?南台灣勾起的核外洩陰影令人哀愁,但再生能源卻告訴人們,風、水與太陽這些大自然禮物都是替代能源的來源,豈不美麗?卻如果台灣的政策是以2020年達到再生能源占總體能源結構的8%為目標,對照歐洲國家未來要達到再生能源占全體能源的50%,似乎台灣對於「美麗」的憧憬與期待還可更積極一些。

雖然再生能源仍在等待技術的演進與純熟,而核能仍是現階段無可避免的選項之一,但進步社會應試著擺脫「哀愁」,勇敢往「美麗」前行。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唔... Blogger 的留言現在只能有 4096 個字。

透明太陽能電池
Solar Roadways 獲 DOT 太陽能道路鋪設合約
鋰電池陰極的重要突破
以空氣為燃料,充電電池續航力增加十倍
Tesla 電動車銷售點、服務中心今夏開張
搖擺機翼可減少排放達 20%
多倫多大學的綠色催化劑可取代鉑族金屬
核融合+核分裂→供獻給無碳能源的未來
德國家庭天然氣發電計畫亮相

美承認CO2威脅健康 加強溫室氣體排放規範
全球季風驅動海洋中的長期碳循環
研究:森林可能成為二氧化碳來源
水溫與酸度上升促進關鍵海星物種的生長
在海中加鐵能對抗暖化?答案沒這麼簡單
研究:氣候臨界點本世紀很有可能被超越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發展綠能 別賭兆元產業!

【聯合報╱高正忠/交大環工所教授(新竹市)】 2009.06.14

昨天一早翻開報紙,看到台灣又將有兆元產業了,希望發展太陽能光電產業為下一個兆元產業。雖然我贊成台灣應該發展綠色能源,但實在很難接受這種長期以來的錯誤作法。台灣喜歡一窩蜂搶流行及想短期就看到快速成效的搶短心態,但兆元產業並不是真的能解救台灣的經濟,更不必提其對環境與多元社會的影響。

我們的一些兆元產業,可以說是很辛苦的在幫國外賺錢,即使是鴻海公司,它的營利率與它的大客戶Nokia幾乎是差六倍。雖然台灣是個勤奮的國家,但老是如此勤奮的賺取微利幫其他國家賺大錢,是國家要追求的方向嗎?難道我們要再重演二十年下來兆元產業是一場空的戲碼?

我很贊成台灣要發展太陽能光電產業,但很反對現在就想把它變成今日唯一之星,尤其是關鍵的原料與技術我們尚未掌握,成本也還沒有足夠的競爭力。

我不反對研究黑潮發電,但不該一提出來就想要投入大量的資源,何況黑潮是地球上很重要洋流,影響它對整個地球的影響會有多大,必須要先審慎評估。

台灣並不是大國,但賭性堅強,很喜歡全力一賭。然而,只要把資源投入在少部分的兆元產業,就會排擠其他的發展,一旦全力一賭的重點產業失敗了,就很容易造成問題;且即使真的該產業成功了,也使國家無法多元發展。例如高等教育由於長期配合錯誤的兆元產業發展方向,很多教育資源與人才錯置,浪費國家很多資源。先不談其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更重要的是國家無法多元發展,如最近想發展觀光業,但多年來我們並沒培育高等人才,足以帶領觀光走向高品質高獲利的產業。

我舉雙手甚至雙腳贊成台灣發展綠色能源,因為台灣的天然環境是很好的綠色能源實驗場所。面對即將沒有石油的未來,台灣綠色能源若能成功發展起來,會讓下一代在未來翻兩番。

我也呼籲政府要馬上投資適合台灣發展的綠色能源,但在沒發展出關鍵技術及培育出足夠的高等人才前,我很反對它成為今日之星。台灣高等教育其實也還沒準備好迎接綠色能源產業,若今天就把它們變成今日之星,可以說都在幫國外廠商賺錢居多。政府要投資多少,應該與我們掌握多少關鍵技術及培育了多少高等人才成正比。

國內長期研究綠色能源的學者其實並不多,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半途轉進的。而這個新領域更是找不到院士級的國內外學者來指導。不過,還好,全世界都一樣,各國都還算是在起步中。因此這也提供台灣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從頭發展與各國一起競爭的綠色能源產業。我很希望看到綠色能源的十年發展計畫,但若以發展兆元產業的方式來發展,我也仍然要再舉雙手雙腳反對。



◆ 工研院徵召/竹科失業工程師 當環保尖兵

【經濟日報╱記者黃依歆/台北報導】 2009.06.14

工研院日前徵召竹科失業工程師,組成環保尖兵團,做起替企業外包節能的生意,平均可幫企業節能10%、省下數億元電費。

工研院服務業科技應用中心副主任郭儒家表示,除了年底要達到千家客戶的目標,未來「每一家企業都需要節能規劃師」,這批人力可望在年底直接進入企業。

除了工研院,最近勞委會職訓局也注意到相關人力需求,推出「節能規劃師」跨領域高階職訓班,預計培訓光電、電工、電機等相關背景人員,預計起薪最少可以4萬元起跳,6月起就要開課招生。

郭儒家表示,工研院靠獨家技術,提供空調、照明、電力、鍋爐等整合性節能規劃,提供企業節能診斷服務。這項服務預估最少幫企業省下一成耗電,最慢兩年就可以回收成本。

工研院培訓包含40人團隊的年輕失業工程師,希望在年底要達到為1,000家企業節能的目標。郭儒家說,團隊也曾幫某企業節能達20%,大幅超出預估值,其實節能診斷就像醫生開醫囑,若企業願意汰換、加裝某些設備,平均每月約可省下100萬元電費。

工研院的「醫囑」診斷是免費的,但是一旦「開藥方」,後續施工就會依成本向企業收費。郭儒家說,中小企業較少專責節能規劃,客戶群以此為主,但也不乏大型科技公司客戶。

北縣中和市遠東世紀廣場內六座商辦大樓的公設外氣空調,就委託工研院的團隊進行節能規劃,每月省下360萬元的電費,等於一個月就回本。

郭儒家說,等到這些節能規劃師能夠獨立勘場,接案量累積速度就會很快。看好節能生意,預估這批節能規劃師將來可望直接被企業延攬,或三、五人自己組節能公司。

該計畫運作到年底結束,這批工程師可望成為搶手新人力。

fsj 提到...

美國核能業 重新開機

【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綜合外電】 2009.06.18

美國核能產業正面臨30年來最大躍進,美國政府預計將提供185億美元給四家核能電廠,可能將使這些電廠一舉超越其他競爭對手。

UniStar核能電廠、NRG能源、斯堪納(Scana)及南方(Southern)等四家公司可望獲得能源部的貸款擔保,最快在2011年開始建造反應爐,並於2015年或2016年開始運轉。

美國政府催生新一代核子反應爐,在經濟及環境上都有重大的意義,擴大核能使用將可能大大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已將核能列為優先。

儘管政府尚未正式宣布中選名單,但根據華爾街日報採訪能源部及核能管制委員會(NRC)官員,上述四家公司可望得到NRC發放的執照。

這次共有17家公司申請1,220億美元的聯邦貸款擔保,主管機關將從中挑選有堅強開發團隊及計畫的公司,以確保計畫快速落實。

第一輪興建計畫將新增七座反應爐,造價逾400億美元,新電廠成本太過高昂,電力公司也必須投入20%至50%的自有資金。

此外,可能產生科技或法規問題,更不確定新電廠是否能獲利。

強烈的政治反彈也勢不可免,1979年三哩島核能電廠發生反應器爐心熔毀事件後,美國核能發展便陷於停頓。面對社區反對、成本增加及放射性廢料的問題,美國電廠有超過25年的時間未曾申請興建新的核能電廠。

在此同時,法國和日本不斷推出新設計,使原本在此領域領先的美國相形失色。目前全美約有五分之一的電力來自核能,而法國則高達四分之三,日本也有四分之一。

美國政府挑選這四家公司也可能造成能源業重新洗牌。第一輪中選的公司將搶得先機,提供低碳電力,一旦眾院通過二氧化碳排放限制,他們會取得很大的財務優勢。

美國兩大核電龍頭Exelon公司及Entergy公司未在第一輪名單中,Exelon發言人耐斯畢特表示:「沒有貸款補助我們無法興建。」

Entergy發言人鮑齡承認該公司可能不在第一波名單,他說:「我們並不想落後,但第一波會為後面的公司開路。」

fsj 提到...

碳會計軟體 當紅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9.06.28

全球暖化的陰影日益加濃,消費者和投資人都關心之下,愈來愈多企業想辦法了解並監控他們的能源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結果:碳會計軟體 (carbon accounting software)錢途大好,而且競爭日益激烈。

紐約時報月初報導,美國國會如果通用空前的氣候法案,規定各行各業的公司要實行「上限/交易」制,企業將必須追蹤、管理、驗證、報告他們排放的廢氣和廢物數量,並努力符合法定減排目標。這就是「碳會計軟體」必定大發利市的主因。

舊金山「商業時報」報導,5月以來,美國有十家企業宣布購用碳會計軟體,使全美購用這類軟體的企業增加到51家。目前全球還只有三百家企業購用,但專家估計未來兩年就會是現有數目的四倍。

美國智庫「Groom能源」兩年一度碳會計報告的撰述人貝伊爾指出,碳會計規則是全球一致的,一種軟體如果能為法國企業解決問題,就能為美國企業解決問題。

甲骨文等軟體巨擘已開始朝此發展,但加州新興公司Hara去年就動腦筋,其碳會計軟體今年6月推出,包括哈佛、柏克萊、史丹福等大專院校,以及多家企業,陸續採用。Hara一詞取自梵文,意指「綠色」。

Hara創辦人查特吉說,世界正進入「後碳經濟」。一位企業投資人說,這不是搞greenwash,而是真的綠化,且事關錢途。

Hara的碳會計軟體,功能是追蹤貴公司使用的資源,如水、電,以及碳等廢氣的排放,然後預測未來的排放量,並協助你選擇減排的途徑,如更換照明或改用不同類型的冰箱,並追蹤進展,建立稽核紀錄。

大企業採用Hara系統最搶眼的是可口可樂,可口可樂用套軟體追蹤全球一千家工廠各個不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一個例子是南非,在這裡,可口可樂捨棄重原油,改用天然瓦斯。可口可樂在美國的工廠本來就不用重原油,但現在提升照明系統。



◆ 乾淨能源法案 歐巴馬力挺 大膽的一步 美眾院設限溫室氣體排放

【尹德瀚/綜合華盛頓廿七日外電報導】2009-06-28 中國時報

美國聯邦眾議院廿六日通過《美國乾淨能源與安全法案》,這是美國國會兩院中首度有一院通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法案,未來如果參院也通過類似法案並成為正式法律,將對美國使用能源的方式和諸多產業造成深遠影響。

儘管歐巴馬總統力挺此一法案,民主黨還是有四十四位眾議員投下反對票,共和黨更是一面倒的反對,只有八位眾議員投票贊成,最後係以二一九票對二一二票驚險過關。歐巴馬稱眾院此一法案係「大膽且重要的一步」,並呼籲參院也趕快通過類似法案。

《美國乾淨能源與安全法案》長達一千三百多頁,對美國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提出具體目標,以二○○五年的排放總量為基準,要求在二○二○年減少一七%,到二○五○年減少八三%,同時還要求創造「綠色」職業,減少美國經濟對進口石油的倚賴。

這部法案的核心是「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cap-and-trade system),它對各個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設定上限,且標準會越來越嚴苛,但也容許個別企業透過這個制度買賣二氧化碳的排放配額。法案明定這個制度從二○一二年開始實施。

根據這個法案,美國各電力公用事業到二○二○年時,必須有一五%電力來自再生能源,例如風力、太陽能、地熱和生質燃料;同時每年須透過效率措施節省能源五%。

將近廿年來,美國一直拒絕對溫室氣體排放設定限制,這回眾院通過乾淨能源法案可謂意義重大,但仍遭共和黨言辭批判。

眾院共和黨領袖博納形容此一法案是「眾院歷來最大規模的扼殺就業法案」。一旦法案送交參院後,預料阻力更大。



◆ 能源與汙染稅規劃宜謹慎為之

【聯合報╱社論】 2009.06.28

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日前聽取有關能源稅與汙染稅的簡報,雖然尚未達成共識,但其中若干觀點已引起頗多討論。該案包含兩項建議:其一是整合目前多頭馬車的各項能源稅費,並將台灣能源價格分十年拉高至日、韓的水準;其二是開徵環境稅,也是分十年逐年調高。據估計,十年之後這兩類稅收將達八千多億元。研究單位建議依循「租稅中立」的原則,要將這「多出來」的稅收以減稅方式還給人民。研究報告指出,將來還可考慮將營所稅或綜所稅降低。

台灣的能源價格一向不合理,油價與電價幾乎是全世界最低的。過低的能源價格當然會助長消費,增加汙染與溫室氣體排放。因此,任何提高台灣能源價格、以價制量的建議,原則上都是值得贊成的。但是,這樣的提高價格究竟會創造多少稅收,那就相當難以估算了。學理告訴我們,能源與汙染稅可增加多少收入,其關鍵因素就是能源的需求彈性。如果需求彈性小則稅收高,彈性大則稅收少。但問題的複雜度尚不止如此;如果能源需求彈性小,表示消費者與廠商並無法因政府課徵能源與環境稅而減少使用汙染性能源,故徵得高稅收反而代表抑制汙染的能源政策失效。由此可知,能源與環境政策涉及的面向不只賦稅一端,稅收與環境面向亦未必相容,故不宜單從賦稅角度來探討環境問題。

同樣的,依以價制量的邏輯而研議的能源汙染稅,在性質上也與國家其他主要稅收不同,不適合混同之後再以租稅中立原則檢視之。基本上,能源汙染稅具有消費者稅的性質,完全不具備所得重分配的特色。舉例而言,某甲年薪百萬,某乙為金控董事長,年薪十億。以所得而言兩人相差千倍,故所得稅若適用最高稅率級距,亦相差千倍。但是兩人可能甲開小車、乙開大車,故能源耗用可能只差兩倍。可見,能源稅不具量能課稅的功能。若以單純的稅收中立原則而率爾主張以多課之能源稅代替所得稅,是不理解租稅理論的外行建議。

進一步言,能源與消費稅非常容易轉嫁,也不適宜作為租稅的主體。商家消耗能源,其價格一定是要反映至最終銷售商品。金控大老闆租勞斯萊斯當座車,其所有的油耗費用也都是由公司費用報銷,由所有股東承擔能源稅。經過這樣的轉嫁,有錢人所繳的能源汙染稅幾乎沒有分毫是出於自己的荷包,但一般家庭卻因苦無轉嫁管道而全數吸收稅負。整體而言,若真以能源稅取代所得稅,則又是另一波不符公平原則的所得重分配。

即使課能源與汙染稅果真能在十年後增加八千億的稅收,要用這假想的未來收入規劃減稅案,實在也是思慮欠周。美國在二○○○年由小布希提出減稅政策,也是依循同樣的「預估」邏輯。小布希的幕僚推估「將來」會有大筆預算盈餘,於是「當時」就研議減稅。事實證明,這些預估大餅全不可靠,但稅既然減了,美國政府就在過去八年間產生了超級巨大的財政缺口。對於這一段歷史,不久前來台訪問的克魯曼有深入的分析與尖銳的批評,只是大師離去之後,行政院借勢效果不再,賦改會就把克氏諍言當成馬耳東風,這轉變似乎也太快了些。

更何況,台灣目前的財政情況慘不忍睹;政府稅收不足、減稅支票一堆、負債情況嚴重、信評結果難看。在這種情況下還要以未來稅收動議減稅,真的是不可思議。我們擔心,將來定期減稅的結果順利通過,但能源與汙染稅的原提案則遭到七折八扣。到那個時候,財政部當然還是可以開記者會告訴人民,他們的減稅案「嘉惠」了多少人民。至於十年後國家財政情況,誰在乎呢?凱因斯那句名言「長期而言,我們都死了」,也許正是賦改會的心態寫照。

fsj 提到...

麥寮高罹癌率 政府應查明真相

◆ 陳建仁:麥寮高罹癌率 政府應查明真相

自由時報 2009.06.29

〔記者王昶閔、謝文華、林國賢/綜合報導〕台灣大學公衛學者詹長權研究發現,六輕運轉後,所在地的麥寮鄉及周遭台西、東勢、崙背及四湖等五鄉鎮的癌症發生率提高,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國際環境流行病學權威學者、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呼籲,政府應該出資,委託具公信力團體,啟動更深入研究,以取得更有力的結論。

現在不做 以後更難

陳建仁表示,儘管雲林地區還有「病毒性肝炎」、「菸、酒、檳榔濫用」等致癌因子,但「詹教授的研究最起碼指出一件事,就是六輕可能對健康有影響,這種可能性的確是存在的」。

他認為,工業污染對居民是否有害的證明過程,就跟電影「永不妥協」的情節一樣,需要長期抗戰,若現在不趕快做,以後會更難。

陳建仁指出,後續追蹤研究必須做到個人層次,排除其他致癌因子與干擾因素的影響,確認個人的暴露量與其健康危害是否有關。即便是同一鄉鎮居民,因職業、背景不同,受到污染物暴露量與危害也有所不同。例如在當地每日下田的農夫,與每日通勤到外地上班的上班族,暴露量與健康風險,兩者必然有所差異。

詹長權再調查 建立世代樣本

詹長權教授可望繼續接受雲林縣環保局委託,七月底開始展開下一階段風險評估。研究團隊將鎖定六輕周遭十公里麥寮、台西、東勢、崙背、四湖、褒忠六鄉鎮為暴露組,十公里外選擇都市化程度相當的莿桐、虎尾、二崙、元長為對照組,預計花三年時間,在十五萬居民中,建立一組研究世代樣本,包括六千人問卷調查與兩千五百人的體檢資料,長期追蹤六輕污染物對周遭居民健康的影響,釐清因果關係。

研究團隊將與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家醫科合作,巡迴各鄉鎮進行鄉民健康篩檢,分析血液與尿液樣本,以檢驗有無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早期生物指標,並經由尿液代謝物分析,調查其暴露污染物的程度,然後針對居民健康狀況,進行長期追蹤。

台大醫師:口腔、肺癌最多

六輕鄰近鄉鎮民眾就近都到台大雲林分院就診,該院腫瘤科醫師陳若白表示,患者以喉癌、口腔癌、肺癌最多。他說,這三種癌大多與抽菸、喝酒、嚼檳榔有關,但也有個案菸酒不沾、不嚼檳榔,家裡沒人得癌症,人看起來好好的,對驗出罹癌感到莫名其妙。若能量化各地抽菸、喝酒、嚼檳榔者,卻發現麥寮人罹癌率高,就有可能有「其他因素」造成。

陳若白認為,詹教授的報告,目前只能確認雲林沿海居民罹癌率增高,但究竟與六輕設廠有沒有相關,需要以六輕附近居民及非六輕居民作為兩組對照,控制調查對象以下所有變因,例如年齡、性別、家族病史、工作行業、居住環境、飲食、物質濫用情形等,進行長期追蹤,釐清罹癌原因。

暴露有害氣體 未必會罹癌

雲林縣副縣長李應元強調,六輕周邊居民健康風險評估,需長期、深入、廣泛研究,建立透明化的管理機制,另外對於台塑周邊環境衛生、污染監測,必須採用國外最高標準,才能消弭居民疑慮,這些事情,政府都責無旁貸。

李應元說,癌症發生因素至今未明,環境衛生、人體健康情況及個人生活起居、自身抵抗力、飲食營養情況等干擾性因素,成因複雜,難以歸納出單一結論。

以口腔癌為例,儘管統計學及流行病學證明嚼檳榔與口腔癌有「高度相關」,但並不代表不嚼檳榔就不會罹患癌症,六輕周邊居民或許暴露在有害氣體風險較高,但是否會因此罹癌尚無法畫上等號。

李應元強調,地方需要的不是如乞丐般被施捨,而是制度化的分配,台塑企業協助地方興建學校等回饋方案,雖然值得肯定,但政府若能建立制度,更合理地分配財政,協助地方居民創造所得,提升工作機會,改善生活環境,對居民更有保障。

※ 從地下水開始吧~



◆ 麥寮寫真... 一條街8癌死 養生品最好銷

記者謝文華、劉力仁/雲林麥寮報導 2009.06.29 自由時報

來到麥寮、台西,廟口廣場、大樹底下,村民聚集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癌症故事,左鄰右舍、前後村子、叔姪表嬸,誰最近傳出得了癌症、誰又正在化療,這類獨特悲哀話題,從麥寮人口中說出,沒有悲哀與訝異,頂多一絲絲惋惜,難道討海人生性豁達?「不是啦!因為這款代誌太多了。」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說。

記者與麥寮信仰中心拱範宮前的民眾聊天,隨機詢問牽著孫女的林先生,有沒有認識的村民罹癌?「我就得膀胱癌啊,治療一年有卡好啦,弟弟幾年前得肺腺癌走了,姊姊也得胃癌。」

一輩子不喝酒 肝癌吐血亡

在麥寮傳統市場賣小吃的張姓婦人三個月前咳嗽不止,吃了一個月感冒藥沒有改善,最後在大醫院檢查出來罹患肺癌,現在正在接受化療。講到自己罹癌,她淚流不止,直嘆自己苦命。

住在台西鄉五港村的林進郎說,他有一個長輩是蚵農,一輩子不喝酒,沒想到得到肝癌,最後吐血死亡。他掐指一算,「我家門口海豐路,短短三百公尺,這幾年有八人死於癌症。」

不擅爭權益 麥寮人默默承受

另一個讓外地人訝異之處是,癌症故事到處聽得到,但幾乎找不到有人願意挺身而出,向政府要求真相?麥寮鄉麥豐村長許世明表示,幾乎罹癌村民都默默承受,怕鄰居指指點點;林進郎說:「鄉下人碰到這種事情,往往不敢說,覺得自己是沒有積德,才會碰到壞東西。」

地方民代跑告別式,已經成為生活一部份。「光麥寮地區,我一年拈香兩百多次,拈到好心酸啊!」雲林縣議員許忠富說,「感覺得癌症死的鄉民愈來愈多,實在替他們很不甘!」

1年拈香2百次 議員心酸

許忠富說,這裡最多是得肺癌、肝癌,印象中有兩、三戶家裡有兩人得癌症死,也有三十幾歲的年輕人不抽菸、喝酒、吃檳榔,卻得了癌症。

鄉民大都知道詹長權的報告,但擔心嗎?大多數討海人的回應竟是:「請媽祖保佑。」

住在拱範宮前的林先生說:「得癌是個人命運,要認命,死就算了!」、「我的厝在這裡,要搬去那裡?」

「晚上睡到一半,臭氣熊熊衝進來,門窗不敢關,關了更悶、味道更難散!」七十多歲的許先生,光著腳丫乘涼,娓娓道出台西人的悲哀。

林姓漁民也說:「集體催眠啦,沒人逃過半夜的惡臭。」廟旁藥房,有一整片牆的櫥窗,擺滿養生品,吳老闆說,養生品賣最好,「怎麼防癌?大家也搞不清,多養生總沒錯!」

台西衛生所公布欄張貼九十六年台西十大死因,第一就是惡性腫瘤共有九十八人死亡,佔十大死因人數的四十七%。衛生所人員常常晚上加班到七點,忙著為民眾做衛教宣導、防癌宣導。

綿延八公里長的石化王國,上百根煙囪日夜冒著濃濃的白煙,一刻不停歇。癌症當然可怕,但每天清晨仍有數以千計鄉民,為養家活口進入六輕工作,忐忑地拿生命對賭。畢竟擔心歸擔心,日子還是得照過。

fsj 提到...

節能減碳 態度決定高度

【曾志超】2009-07-01 中國時報

台美二國均在近期通過新能源法案,惟二者內容卻有極大差異,充分凸顯二國對節能減碳的態度。不同態度因應全球暖化問題,也將產生不同的結果。

工業革命以降,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與濫伐森林,因而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造成地球嚴重的氣候變遷,溫室效應已逐漸衝擊我們的環境。專家一再指出,人類若無法於十年內採取積極行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許多土地將被海水淹沒,部分地區糧食短缺,還有將近一半的物種將完全滅絕。幸而在環保人士的競相奔走下,而有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產生,各國也紛紛立法推動再生能源與降低排碳量,以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

同為溫室氣體排放大國的台灣與美國,不約而同的在今年六月完成新能源法的訂立,然二者卻有極大的差異。首先,在於減碳目標的不同:美國在眾議院日前通過的《美國潔淨能源與安全法》中(尚須經參議院表決),明文規定,以二○○五年排放量為基準,於二○二○年前將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減少十七%,並於二○五○年前將排放水準減少八三%。這樣的目標雖然被歐洲各國批評排放目標過於寬鬆,抵銷了歐盟在溫室氣體減量的努力,但起碼也訂出了一個明確的目標,避免地球進一步汙染。

反觀,台灣對於溫室氣體排放的減量目標卻隻字不提,不禁讓人懷疑政府究竟有無減碳決心。節能減碳原為馬蕭競選政見,甚至明文於其競選文宣「台灣經濟新藍圖」中,預計於二○二○年前將排碳量恢復至二○○八年的水準。此一目標不僅遠低於京都議定書的規範,也不如備受批評的美國目標,更無法與最嚴格的歐盟規範相提並論,足見該目標並不是高不可攀的標準。原本政府已將上述目標訂於《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中,想不到在六大工商團體的反對下,竟然取消減量目標與時間表的規定。沒有減量目標與時間表,即使訂有嚴格的罰則也是枉然,形同口號罷了。

另外,二者在格局上也有明顯的不同。美國新能源法除了扶植發展再生能源發電產業外,也透過其他途徑達到減碳的效果,如積極研究提高現有的發電及天然氣的效率;還推動智慧電網,以達到電力資源的最佳配置,藉此降低成本,提高用電效率;及從汙染源著手,發展碳捕捉與封存技術;並提升建築物節能標準,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美國以多重管道,務實的發展替代能源,始能達到減碳的效果。

然而,台灣卻僅全力壓寶在替代能源的製造業上,企圖以政府保證收購與補貼的方式,達到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減排的效果。但以現有替代能源極差的發電效率,即使全台都布滿了太陽能板與風電場,也無法取代現有的發電設備。此外,我國的新能源政策完全忽略了,台電是我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的事實,二○○七年其已占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六二.二三%。易言之,如果現行的能源工業無法減碳,就算工業及運輸等其他部門都已達最低的排放量,也無法達成政府所設定的減排口號。不幸的是,政府至今仍沒有積極降低台電減碳的作法,無怪乎政府不敢將減量目標明列於條文中。

從上述比較可知,我國在節能減碳的政策上態度過於消極,只想擁抱綠能商機,卻不願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似有逃避地球公民減碳的責任之嫌。俗謂「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台灣政府與企業淺碟式的思維與敷衍的態度,恐將使國內企業難以擺脫為人作嫁的角色,未來產品出口至歐盟,還可能被加徵懲罰性關稅。

(作者為中華公共財務協會副祕書長)



◆ 海底核廢場 瑞典有!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2009.06.30

核能發電後所產生的低放射性廢棄物的最終處置的技術,在國外已發展相當成熟,北歐的瑞典甚至將低放射性廢棄物貯存在位於波羅地海的海床地底的最終處置場內,迄今已安全運轉逾20年。

低放射性廢棄物在國內仍具有相當程度的敏感性,加上部份人士政治操作,最終處置場的選址與興建還處在溝通、宣導的階段。

其實在國外,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技術的發展相當成熟,像日本青森有六個所村、法國有芒什與蘆伯、韓國有慶州,北歐的瑞典甚至將SFR(Swedish final Repository)最終處置場興建在波羅地海的海床地底。

SFR位在瑞典Forsmark核電廠附近,整個處置場位於海床底下60公尺深的結晶岩岩體中。場址上方的波羅地海海水深度為5米。

SFR的設計分地上與地下設施兩部份,地上設施包括辦公室及維修廠房、接收廠房、通風廠房。

至於地下設施方面,SFR的設計可將放射性廢棄物與生物圈隔離,以避免處置場在運轉期間及封閉後對人類及環境造成影響。為達成此一目的,乃將放射性廢棄物放置在海床下的岩穴內,並利用工程障壁包圍著廢棄物。SFR由四條各160公尺長,但寬度及設計各異的岩窖(rock vault)及一個高70 公尺的岩穴筒倉(silo)組成,彼此間以隧道相連。

筒倉及岩窖BMA用來處置中放射性廢棄物,兩個岩窖1BTF及2BTF用來處置以混凝土櫃(concrete tank)盛裝之放射性廢棄物,而岩窖BLA則用來處置低放射性廢棄物。貯存窖是位於海床下60公尺處的岩床裡,離海岸約1公里。處置場之地下部份是利用兩條隧道通達。

這種海床地底處置場,需要相當的施工技術,同時也有要有效防止海水滲入。瑞典SFR的實際案例,充份說明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技術的成熟,否則以向來講究環保聞名的北歐國家來說,如果SFR有可能污染波羅地海海域水質之慮,應該早就引起其他國家,甚至瑞典國人環保團體的抗議。

專家指出,最終處置採海床下處置,雖然工程技術與費用較高,但也有額外好處:第一是地下水水頭(Water Head)達到平衡,因此實際上地下水並不流動,也就不會造成放射性核種的傳輸。在本場址的地下水,其年代超過7000年,相當安定。

其次是在場址上方為海水,不會有鑽井取水的可能;第三是SFR所在場址的地層上升率很低,至少在未來1000年內,處置場不會升高成乾地(Dry Land);第四是,封閉後不再需要監管。

SFR是1983取得政府建造與運轉的許可,1983年秋天開始動工,1988年4月完工;1988年年初取得主管機關必要許可,開始接受廢料,1992年夏天主管機關核准「筒倉」部份的全部使用。

※ 台灣海底的地質、地形與強勁洋流,適合這種儲存嗎?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 台灣四周之海底地形與板塊運動
http://203.68.20.65/science/content/1989/00080236/0006.htm

fsj 提到...

再生能源 分合戰略

【徐作聖】2009-07-09 中國時報

時值盛夏,油電價高漲及綠色科技當紅之際,在再生能源條例的鼓勵下,許多科技大廠都摩拳擦掌地準備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大展鴻圖。但在能源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汙染留給台灣、錢給外國人賺去」的疑慮始終不散,加上能源政策目標未明,致使未來發展充滿變數。

再生能源是系統結構性產業,其產業供應面及需求面多點互相矛盾之處,尤為重要的是再生能源產業本身也是極端耗能產業,其耗能量經常大於所能量產生的能量,也就是「讓外國人賺去」疑慮的緣由。另外,再生能源的供應端屬高科技系統整合的製造業,由經濟部工業局掌管;而需求端則屬結構性的服務業,是經濟部能源局的業務範圍。

產業端及應用端訴求的矛盾在太陽能產業呈現最為明顯。以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利用台灣過去IC製造的基礎,發展光電(PV)太陽能模組及系統都是台灣的優勢,但產生了「汙染留給台灣、錢給外國人賺去」的疑慮。從綠色環保及用戶端成本的考量,發展光熱(CSP,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太陽能產業更能符合成本及環保的要求。但在台灣代工文化的體系中,PV是當紅產業,CSP卻乏人問津。

針對全球再生能源產業而言,產業結構尚未形成,市場縱深不足,技術標準化及經濟規模尚未落實。另外,能量密度不足,發電力較小,價格競爭力不足,而銜接大型電網基礎設施尚未建立,更是擴大市場縱深的最大瓶頸。

在技術發展方面,系統整合及設計能力為最大關鍵,絕非國外專家或少數院士級研究人員所能獨力完成,而台灣長期代工文化更可能是技術發展的絆腳石。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台灣是LED產業的大國,產品以外銷為主,但LED照明系統產業卻大幅落後對岸的產值。

在產業部分,技術非標準化但取代性較高,科技及應用重視系統整合、產業群聚、成本、差異化優勢、客製化系統服務等,不適合用模組代工及低成本的營運策略來思考。在能源應用及服務業方面,重視電網基礎設施及多元化電力供輸系統、電價、公安、環保、永續經營等項目。

由於再生能源系統供電能力不足,無法與傳統的火力發電或核電在成本上有競爭力,政府出資補助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但問題是:我們政策目標到底是產業及技術發展?是穩定環保的供電系統?還是綠色家園及全球節能減碳的呼應?在政策目標未明,妄論「兆元產業」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事實上,由於市場幅員狹小,台灣再生能源應首先著重於產業技術的發展,以此進軍國際市場,故政策目標當以工業局為首補助相關系統及模組技術的發展,如此可避免政府投入經費獨肥外人之譏。

台灣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政策,應著重「有所為、有所不為」從集中到分散的能源系統發展戰略,也就是「分合戰略」的策略運用。此分合戰略利用區域微型電網及網際網路技術的結合,可加速多頭能源技術開發及整合,同時保留技術彈性以因應市場多元化需求;利用混合再生能源技術,提高市場競爭力;以技術整合及產業化平台為基礎,加大市場縱深,以客製化戰略發展專業化優勢;以獨立微型電網,進行再生能源技術示範及推廣。而政府可根據這個戰略,進行再生能源使用的規劃及執行,確保國安、環保、供電、產業發展的平衡。

在全球金融海嘯尚未平息之時,台灣發展再生能源應有嶄新的思維。製造服務業化是全球趨勢,而分合戰略的運用更是其中關鍵,以此整合多元化再生能源技術,利用分散式技術整合及槓桿優勢,提升市場縱深及專業化優勢。另外,參考國外經驗及態勢,結合地方產業結構特色,利用客製化服務及市場行銷,發展地方及區域專業化領導優勢,加速產業群聚及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服務創新平台,提升技術、市場、電網之整合等戰術性項目也是刻不容緩的工作。(作者為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fsj 提到...

印度七成人口使用柴炭燒飯 副作用為害大

中央社 2009.07.15

據冰川專家今天表示,印度七成人口使用木柴或木炭燒飯,產生的煙灰或煤煙形成「亞洲褐雲(Asian brown cloud)」,造成南亞大陸空氣污染,同時也減少雨季時期的降雨量。

印度能源暨資源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哈斯南(SyedIqbal Hasnain),在印度山岳基金會主辦的氣候變遷研討會致詞時作上述表示。

他指出,由懸浮微粒與飄浮塵埃等污染物質形成的「亞洲褐雲」,籠罩在南亞大陸和西藏高原上,不但造成降雨量減少,也是造成喜馬拉雅冰川加速融化的主兇。

聯合國2008年也曾發表一項研究報告指出,遭受「亞洲褐雲」衝擊的區域,已涵蓋南亞中央平原、東南亞、東亞等廣大地區,嚴重影響居民健康。

但科學家更擔心,喜馬拉雅冰川加速融化的長期後果,將造成喜馬拉雅高原南北兩面的水源匱乏,影響到10億以上人口的生計。

哈斯南說,由於印度七成人口(超過8億人)使用木炭和木柴等生物燃料燒飯和取暖,使得整個南亞次大陸籠罩在亞洲褐雲的污染物下,阻擋了季節應有的風向,造成雨量減少及冬季變暖。

6月以來,由於雨季姍姍來遲,而且雨量稀少,印度全國各地,包括首都新德里,都面臨嚴重水荒,若干農業省區開始擔心農作收成惡化,蔬菜水果價格也高漲,許多地方政府和宗教團體紛紛舉行拜神祈雨儀式。

哈斯南指出,印度西北部的喀什米爾高原,今年初應有的冬季景象極為短暫,幾乎沒有任何冬雪,對缺乏雪水滋潤的莊稼作物和園藝將造成嚴重損害。

據科學家估計,喜馬拉雅高原在過去100多年來,平均氣溫上升攝氏1.2度。哈斯南指出,上升的0.6度是全球暖化元凶之一的二氧化碳增加所致,另外的0.6度就是柴炭燃燒產生的黑碳所致。

哈斯南舉例佐證說,德里理工學院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印度北部錫金省境內的冰川上空,黑碳的濃度較正常增加3倍,降低冰雪反射熱能的反照率,導致冰川加速融化。

※ 唉... 印度人口又這麼多~



◆ 艾克森美孚研發藻類生質燃料

【閻紀宇/綜合外電報導】2009-07-15 中國時報

美國石油業巨擘「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e)十四日宣布,將投資六億美元(約台幣兩百億元)研發藻類生質燃料(algal biofuel)。這項計畫由集團旗下的「艾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EMRE)與「合成基因體學公司」(Synthetic Genomics Inc.簡稱SGI)合作,初期經費三億美元,日後再視工作進度逐步提撥。

SGI雖然規模不大,但創辦人兼執行長文特(J. Craig Venter)在生物科技界大名鼎鼎,是二○○○年六月人類基因體定序草圖完成的頭號功臣之一。SGI將全力開發運用微藻(microalgae)、藍綠藻(cyanobacteria)等藻類,一方面產製運輸用燃油,一方面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對於減緩全球暖化效應,可謂一舉兩得。

美國總統歐巴馬大力推廣生質燃料與再生能源。目前美國液態燃料的供應只有九%來自生質燃料,絕大部分是玉米產製的生質汽油。國會已立法要求能源工業在二○二二年之前,將生質燃料年產量提升至三百六十億桶。

與其他生質燃料的作物相比,藻類擁有多項優勢。根據SGI與EMRE的資料,以種植每一英畝的燃料年產量來估算,棕櫚、甘蔗、玉米、黃豆分別為六五○、四五○、二五○、五○加侖;藻類則高達兩千加侖,遠超過四種作物的總和。

※ 長遠來看還是太陽能。



◆ 核三廠上月火警 變壓器短路肇禍

【聯合報╱記者宋耀光、劉星君/屏東縣報導】2009.07.15

核三廠上月發生火警,調查報告昨天出爐,火警原因是變壓器高壓套管腐蝕穿孔,致水滲入造成短路起火;廠長陳布燦說,今年四月才大修,維修人員卻疏忽未注意,一定要追究責任。

屏東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蔡榮龍表示,檢方已分案偵辦,了解有無相關人員涉及公共危險等罪。

核三廠內有兩座卅四萬五千伏特的變壓器,主要是將反應爐發的電,由主變壓器將兩萬五千伏特升高到卅四萬五千伏特超高壓後,輸送全台。

上月十二日下午編號「零四」變壓器發生火警,它在民國六十九年核三廠建廠時裝置,一直備而不用,直到九十四年才使用。

陳布燦說,經台電及製造變壓器的日本日立公司技師共同調查,起火原因是變壓器高壓套管絕緣油的膨脹室上方銹蝕穿孔,研判是水侵入造成絕緣破壞,引發短路釀災;幸而保護裝置將電源切斷,災情未擴大。

他表示,今年四月間一號機大修,維修部門曾對變壓器測試及外表除銹油漆,當時發現變壓器有兩處腐蝕,以玻璃纖維處理,卻未發現這個不到一公分大的銹蝕穿孔。

陳布燦表示,廠方已全面檢查管線外殼,如發現銹蝕即做防銹處理,並改善水路,避免水滲入管線事件重演;另外還裝置補助偵測器,監視絕緣套管是否劣化。

fsj 提到...

政院推綠能 全台打造低碳社區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2009.07.28

打造「低碳城市」,行政院鎖定四年內打造澎湖成為「低碳島」外,最終目標希望全台每個縣市至少有二個「低碳社區」,為綠能相關產業再添一項利多。

另外,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中,綠能產業編列94.71億元預算;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核列1,607億元的10%,也就是160億元,將用於具綠色內涵的建設,總計明年中央政府投入綠能相關產業的經費,至少255億元。

行政院政務會報明(29)日將聽取經濟部長尹啟銘報告「全國能源會議結論後續追蹤執行情形」,其中有關打造「低碳城市」最受關注,除了先行在離島地區試辦外,將分年、分階段在全台推動「低碳城市」。

所謂「低碳島」是指至少50%能源來自於再生能源,目前第一優先考量澎湖,其次是綠島及琉球;至於墾丁因擁有豐富的風力發電資源,是本島唯一納入評估的地點。

行政院官員表示,推動「低碳城市」,行政院將優先選在人口不多、發展再生能源資源充分的離島地區,推動示範計畫,目前經濟部已展開「低碳島」試辦地點的評估。

根據工研院規劃的澎湖「低碳島示範計畫」初步構想,將仿照使用再生能源比率達100%的丹麥Samso島,從再生能源、節約能源、資源循環、低碳建築和綠色運輸五大面向著手,打造澎湖縣成為全國第一座低碳島,長期將成為電力輸出島。

在全國能源會議結論中,優先執行的結論,有關太陽光電及LED照明產業方面,主要發展策略包括突破技術、提升競爭力、增加投資和拓展海外新興市場。在風力發電、生質燃料、氫能、燃料電池(發電與運輸)、能源資通訊、輕型電動車等產業方面,以協助產業研發、取得關鍵技術、建立國內市場示範應用和維持產業活力為主要策略。

【記者黃依歆/台北報導】環保署昨(27)日表示,已修正「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未來位於國家重要濕地、沿海自然保護區、國家風景區、特定農業區等開發行為,都要進行環評;新標準也進一步針對風力、太陽能、潮汐發電等能源業進行規範。

fsj 提到...

綠色和平報告︰石油業榮景 已達臨界點

自由時報 2009.07.29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組織二十七日發表的報告,質疑傳統看法所認為,當全球擺脫經濟衰退,石油需求將大幅提高,並帶動油價上漲,報告認為,受科技進步、氣候變遷政策影響,石油工業發展或許將達臨界點,未來恐怕榮景不再。

報告認為,除了油價循環性下滑,還有更多能源效率、替代能源技術進步、政府政策和對能源安全性關切所帶來的基本結構性改變正在發生。儘管沙國石油部長在五月間預測,未來兩到三年油價將上漲到每桶逾一百五十美元,綠色和平也不否認會有短期震盪,但報告指出:「即使是一年前,石油需求量達到顛峰還是鮮少被討論的議題,但現在卻是確實可能發生,我不會揣測何時,但會比我們所想得還快出現。」

許多石油公司相信,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工業化將帶動石油需求量和價格大漲,正大舉投資開發過去認為開採難度、成本均高的油礦,包括殼牌石油積極投資開發的加拿大亞伯達省油砂礦,但是油價自每桶一百四十七美元歷史高點下跌後,許多計畫就停擺。目前原油價格約六十八美元,美林投資估計,油價需要維持在八十美元以上,才能讓這些投資具可行性。

史塔克曼說,開採高成本油礦,讓石油公司到二○二○年後都需要高油價支撐獲利,但是同時間,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政府正著手降低對石油能源的依賴。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和國際能源署自○六年後就持續下修石油需求預估值,OPEC過去四年已將二○二五年需求量下修十二%。

此外「劍橋能源協會」研究,油價漲到每桶一百到一百二十美元間,就對經濟構成壓力,會驅使油價回落;另一份能源業諮詢公司Douglas-Westwood的報告評估的「衰退門檻」更低:每桶八十美元。

油價暴漲暴跌 美官方首度坦承炒作

此外,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將在下個月報告中,指責油價暴漲暴跌的緣由其實是來自投機交易。報導說,這是CFTC立場大逆轉,布希政府時代CFTC對油價波動都以市場供需來解釋。CFTC從二十八日起將召開公聽會以決定是否限制商品的投機性投資,美國國會也正考慮是否賦予CFTC規範商品投資的權限。



◆ 北韓、能源、氣候 戰略對話主軸

【李道成/綜合報導】2009-07-29 中國時報

中美戰略對話部分,雖然議題與急迫性,都不及經濟對話來得多與強烈;然而由於討論範圍包括了北韓核武、東北亞地區安全、能源與氣候等,主題不僅攸關彼此的戰略合作,同時更會影響兩國高層戰略信任,重要性絕不亞於中美經濟對話。

兩天的中美戰略對話中,中國大陸將針對重啟六方會談,推動北韓核問題重新回到對話協商解決的正確軌道,與美國共同努力創造條件;大陸外交部官員指出,實現北韓半島無核化、反對核擴散、維護北韓半島與東北亞的和平穩定,是中方的一貫立場,中美兩國在這個問題上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

朝鮮半島無核化 雙方有共識

至於氣候變化與能源合作,則是首次作為中美高層對話的重要議題,雙方合作的意願也非常強;這次戰略對話中,還可能提出具體的合作建議,加強雙邊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領域和關鍵技術。這些具體合作項目包括可再生能源、清潔煤技術、碳捕獲與貯存技術等,並建議召開有關清潔能源的中美峰會。

此外,這次的能源與氣候對話,最重要的目標還是加強雙方互信,建立制度化的對話機制;其次才是建立「清潔能源和氣候變化雙邊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完善「中美能源和環境十年合作框架」,並加入應對氣候變化內容。

能源氣候問題 中美關係微妙

然而,中美雙方目前對於能源與氣候問題,美國期待大陸作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應承擔更多的全球性責任。但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合作的優先領域是提高技術與管理水準。事實上,在這個議題上,中美之間存在一種既合作又競爭的微妙關係,必須小心平衡各自的政治經濟利益。

然而不論是戰略或是經濟對話,出席的大陸官員都了解,這個機制主要是為了增進兩國高層的戰略信任,次要目的才是達成一些協議,解決具體問題。

因為這個機制原本就不是去解決問題的,中美光在副部長級的對話機制就有很多個,並且都負責解決具體問題;戰略與經濟對話,主要是為將來別的機制解決問題提供方向。



◆ 台電大林電廠更新四機組 空污減半

自由時報 2009.07.29

〔記者歐祥義、侯承旭/綜合報導〕台電規劃於高雄大林發電廠內興建四部高效率的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以取代老舊的五部燃煤機組,大林發電廠更新改建後機組總容量共三百二十萬瓩,因為設備更新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五十萬噸,污染物排放量也將比目前降低一半。

台電表示,包括深澳、林口等老舊電廠均將進行更新工程,希望能獲得各地方政府支持。

台電指出,大林電廠現有五部機組,至二○一五年運轉即屆滿四十年,為南部地區最老舊的火力發電廠,如不進行汰舊換新,未來將無法符合環保法規要求,以及南部地區未來的用電需求。

台電舉高雄市為例,去年高雄市轄內大林及南部二座發電廠總供電量為一百二十七.五億度,已低於高雄市總用電量的一百五十五.八億度,不足電力需自外界引入。

至於包含雲嘉南高高屏的南部地區,目前供電能力雖大於負載需求,惟預估未來南部地區負載成長快速,二○一九年後南部地區電源將轉為不足,大林電廠更新計畫為未來南部地區必要的電源開發計畫,由於電廠建廠需要耗費時間很長,台電認為大林更新工程必須及早推動。

台電強調,大林電廠汰舊換新後的新機組裝設先進完善的空氣污染防制設備,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年排放將較現有老舊機組大幅減少五千噸及一千九百噸,加上台電公司承諾興達電廠提供減量額度,更新改建後可達成空氣污染減半目標,每年也可減少二氧化碳五十萬噸的排放量。

陳菊︰反對台電擴廠計畫

不過,高雄市長陳菊則強調,高雄市絕對反對台電的擴廠計畫。陳菊表示,高雄不歡迎嚴重污染環境的計畫,希望環保署不要強行通過環評。



◆ 雙B高耗油車 網開一面

【鍾志恒/綜合外電報導】2009-07-29 工商時報

雖然美國總統歐巴馬極力提倡綠色經濟,但準備推行的新省油條例,卻給寶馬(BMW)、賓士等高耗油的豪華汽車網開一面,不受排放量標準限制,外界認為是美國在遊說團體的壓力下妥協。

華爾街日報周二報導,根據要控制廢氣排放量的新條例,歐巴馬有意對每年銷售量不到40萬輛的部份車款放寬標準,允計其生產廠商有4年寬限期去改善耗油和排放等問題。包括寶馬和賓士等德國品牌,以及鈴木和三菱等部份亞洲車商因此受惠,因為他們在這段期間享有比美國車商低的排放標準。

外界認為,是這些車商聘請遊說團體和施加政治壓力的結果。由於德國車商是最大受益者,所以新省油條例被稱作「德國條款」。它跟加州法令相類,即實際豁免部份外國車商不用依循跟美國對手一樣的廢氣排放標準。寶馬和賓士沒有說明是否動用遊說團體來說情。

據了解,美國環保局和運輸部將在今年正式提出這項新省油條例,要在2016年之前,規定汽車的耗油效能提升至平均每加侖可行走35.5公里。

不過,在「德國條款」下,賓士將可以繼續銷售其每加侖汽油只能行走13公里的豪華轎車。

事實上,在2007年至2008年之間,德國車商因違反省油規定而向美國繳交7,600萬美元罰款。德國車商一直抗議法律不公,認為他們生產的休旅車因為車體較大和動力傳輸較強,本來就比小轎車耗油,無法跟早已大量生產省油車的美國對手相提並論,因此要求緩衝期而成為新條例網開一面的主要依據。

通用認為,新條例的提案沒有引起很大的關注,是因為獲豁免的汽車只占受惠車商產品的四分之一,而且豁免期也只有4年,比加州法令的7年豁免期來得短。

fsj 提到...

大林電廠 環評委員票決增2機組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09.07.30

本屆環評委員將在本月底任期結束,環保署昨天召開歷時近十二小時的「馬拉松環評」。其中備受矚目的大林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因環評委員各執己見,最後採投票表決,以過半數同意設置二部發電機組作成最後決議。

台電表示,大林電廠一至五號機組到民國一○四年已到退役機齡,必須更新改建為四座機組。但包括地球公民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等團體都不認同台電說法,昨天與支持該案的居民,在環保署前對峙。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政府喊節能減碳,「台電卻堅持花一千多億,興建每年上千萬排碳量的電廠,二○二五年後每年再花幾百億買碳權,荒謬!」

上回專案小組會議決定該案改為興建二部發電機組的甲案,與興建四部發電機組,但汙染減半、排碳不增量的乙案並陳。為達成汙染減半目標,台電提出以掃街方式減少粒狀污染物排放,估計每年需掃十六萬公里,以減少粒狀汙染物排放。

「台電如同在強暴高雄市民,只是選擇強暴兩次還是四次。」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表示,「台電的成本只計算生產裝置成本,卻忽略龐大的社會成本。」

針對會議結果,台電專業總工程師杜悅元表示,更新四部機組較具經濟效益,「現在換成二部機組,汙染可能比四部機組更加嚴重。」



◆ 大林電廠改建環評/ 高雄人拒當空氣清淨機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09.07.30

「高雄人的肺,不是空氣清淨機」。環保署將於下午審議大林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的環評案,環保團體及南部民眾中午抵達環保署,指控台電公司堅持擴建四座燃煤電廠,每年燃燒840萬噸煤炭,燒掉152萬高雄人的健康,因此要強烈抗議。

地球公民協會為反對台電大林電廠,昨晚先在高雄市政府前廣場舉行祈福燭光晚會後,上午10時許又號召民眾搭高鐵北上環保署抗議。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指控台電公司堅持要在大林蒲擴建4座燃煤電廠,燃煤量將暴增五倍以上。每年增加二氧化碳排放1079萬噸,要全高雄市152萬市民整年不用電才抵得過;每年增加的341噸懸浮微粒,足足是原來的1.5倍。

李根政抨擊說,在高污染的大高雄地區,堅持要興建四座燃煤電廠,就是不把高雄人的健康、性命看在眼裡,把高雄人當作是空氣清淨機。完全不理會高雄市已朝向低碳、低污染的城市發展,硬要塞給高雄骯髒的燃煤電廠,是十足的霸道。



◆ 大林電廠改建環評/ 環署:會控制排放量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09.07.30

針對環團及高雄民眾北上抗議,環保署長沈世宏上午表示,環保署會強烈要求台電公司承諾,未來將電廠擴建後排放的「傳統污染物」,透過技術提升、洗掃街道及興達電廠減量抵換等做法,讓目前舊電廠實際總排放量減少一半,「絕對不會把高雄人民當成空氣清淨機」。

沈世宏並說,根據台電公司最新的環評報告補充資料顯示,在大林電廠更新建四座燃煤機組後,民國112年,座落高雄地區的天然氣機組裝置容量,將占全國總裝置容量的21.35%,而高雄地區的燃煤機組也只占全台的21.39%,並無高雄市長陳菊擔心的「南電北送」或「只在高雄地區燃煤電廠,不蓋天然氣廠」,欺負南部人的「不正義」現象。

沈世宏強調,環保署及環評委員希望高雄市政府也可以用同一標準要求其他新設立的工廠。如果開發者或市政府無法找到其他污染源,一起減少和抵消新增的全部排放量,新工廠便不得設立。



◆ 全球低碳經濟 正在起飛

【康博偉】2009-07-30 中國時報

雖然在過去的經驗中,跨國性會談很少有什麼輝煌記錄,但最近在義大利舉行的G8氣候變遷會議,卻獲得突破性進展,提供最好的機會去證明,那些對控制氣候變化持懷疑論調的人其實錯了。

該次會議的重要性不僅止於與會各國的承諾事項,例如:美國、日本和英國共同承諾在二○五○年前減量八○%,並將全力避免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超過攝氏二度。更重要的是,各國展現了面對問題和進行減量的誠意。簡而言之,我們都體認到必須立刻開始轉型為低碳經濟體。

英國在對抗氣候變化上正朝向高於《京都議定書》承諾二倍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邁進。在上周公布「低碳轉型計畫」,在法律中明訂我們未來五年碳總排放量的上限,這個計畫的核心在於創造新的工作機會與新商機,並增進英國的能源安全。採取這樣的行動,是因為我們堅信,減碳是政府在經濟與財政上刻不容緩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選擇將確保我們邁向經濟繁榮及永續發展的道路。

「低碳轉型計畫」是英國的一個國家型計畫,而氣候變遷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今年十二月將舉行的哥本哈根會議對於各國能否達成具有企圖心與效能的協定,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已開發國家必須表現領導力和承擔責任,對於沒有足夠財力採取減碳行動與進行氣候變遷調適的開發中國家,也必須提供財務援助。英國首相布朗也提出成立全球性新機制的構想,它將以每年一百億美金的規模,提供相關財務援助直到二○二○年為止。

我對於台灣增加能源效率與推展綠能的方案,感到印象深刻。更令人鼓舞的消息是,上周我得知台電在近期所提供的電價折扣誘因,對於減少電力消費已經產生正面影響。台灣通過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將引導投資流向太陽能與其他再生能源產業,這正是發展低碳經濟為台灣帶來商機的信號。台灣的民間企業如台達電、正隆紙業、聯電、中鋼等,也為因應未來全球貿易需求的趨勢而積極的為低碳產品及低碳企業而努力。

許多時候人們將討論焦點限制在所謂的「經濟與環境零和競爭」的架構中,我們相信,低碳轉型計畫將為英國打開新工作機會、新產業和新貿易商機的大門,預計到二○二○年英國將有一二○萬人在綠色產業工作。台灣若能進一步發展明確的法規架構,設定明確的減碳目標,朝向全球升溫低於二度的目標努力,將彰顯台灣視氣候變化問題為雙贏機會、而非對經濟繁榮威脅的視野。

隨著主要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達成的共同承諾,全球性協議又向前推進一步,實踐承諾以防止氣候變化最糟情境的發生,需要的不止是每個國家的轉型,更需要每個企業、每個社區的轉型,全球低碳經濟已然成形、正在起飛。

(作者David Campbell為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代表)

fsj 提到...

日產電動車Leaf 賣1.5萬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09.08.03

日產汽車公司第一輛純電動車「Leaf」2日首度公開亮相,這家日本第三大車廠矢言為坐困愁城的汽車業開啟新頁,並在零排放汽車領域超越競爭對手。

日產形容Leaf為「全球第一輛買得起的零排放汽車」。這款斜背式中型車每充電一次就可行駛逾160公里,時速最高達140公里,預計明年下半年於日本、美國和歐洲上市,2012年在全球銷售。日產認為,油電混合車只是一種短暫流行,最後還是要使用純電動車。。

日產執行長高恩(Carlos Ghosn)2日在橫濱新總部,與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共同發表這款輕巧的藍色汽車。他說:「Leaf是零排放的領先車款,為汽車業開啟新紀元。Leaf沒有排氣管,沒有汽油引擎,只有鋰電池寂靜無聲供電。」

高恩認為,居高不下的油價和日趨嚴苛的環境法規,將使電動車躋身主流車種,2020年前將占全球市場需求至少10%。

高恩並表示,日產開發純電動車的策略是鎖定「大眾市場」而非「利基市場」。他說:「油電混合車屬於利基市場,開發多年在全球市占率僅有2%;但電動車屬於大眾市場,隨著廢氣排放量規範日趨嚴格,未來市占率可望達5%。」

日產保證Leaf的價格將「極具競爭力」,售價約與汽油車Tiida的150萬日圓(1.5萬美元)相當,後者在海外市場取名為Versa,售價從約從1萬美元起跳。

日產表示,放置在座位和車廂底板下的電池,將另外租給消費者,每個月的租用和充電支出將低於加油費。消費者可透過住家供電充電8小時,或在預計設置的充電站充電,短短30分鐘蓄電量最高可達80%。此外,消費者還能透過手機設定空調和充電,並透過衛星導航系統找到距離最近的充電站。

與法國雷諾汽車(Renault)結盟的日產汽車,在日漸受歡迎的油電混合車領域一直落後給豐田和本田汽車,這次希望藉純電動車一舉超越對手。過去純電動車因電池壽命有限和開銷過高,無法成為主流車種,如今開發出壽命更長的鋰電池,零排放車輛將不再只有好萊塢明星才開得起。

Leaf並非第一台純電動車,三菱汽車今年6月已推出電動迷你車「i-MiEV」,售價459萬日圓(4.83萬美元);富士重工也推出「Subaru Plug-in STELLA」電動車。



◆ 綠能預算 明年454億創新高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2009.08.03

馬英九總統本周三(5日)將聽取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儘管中央政府財政吃緊,明年歲出規模負成長3.8%,但投入能源、綠色相關產業的經費,達454億餘元,是歷年最高。

另外,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1,922億元中,有10%的經費、約192億元,也要用於具綠色內涵的設施及工法,有助綠色產業發展。

因稅收減少,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規模僅1.74兆元,較今年減少693億元。各部會必須撙節預算。

不過,馬政府全力推動節能減碳、綠能產業,能源、綠色相關產業的經費有增無減。

明年行政院將投入454億餘元推動16項能源、綠色產業相關旗艦方案。

其中,綠色運輸網絡方案獲得的經費最高,達278億餘元;其次是六大新興產業之一的「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投入的經費是86億餘元;以及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投入46億餘元。

除此之外,核能發電合理使用評估方案,也投入了24億餘元經費。

另外低碳城市推動方案將整合地方政府推動減碳城鎮,並訂定目標,未來二年每個縣市完成二個低碳社區,未來五年推動六個低碳城市,2020年完成北、中、南、東四個低碳生活圈。

「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明年將推動擴大內需,包括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10%經費用於綠色內涵,創造1,000萬再生能源市場。

官員表示,為提供綠能產業設廠協助,提升綠能產業關鍵技術效率,將辦理綠能產業相關國際專業展覽、組織海外參展拓銷團,協助廠商儘速切入國際大廠供應鏈,運用新鄭和計畫提供出口貸款、轉融資與保險,拓銷海外新興市場。綠色運輸網絡方案,則包括建構便捷大眾運輸網、智慧型運輸系統、營造自行車友善環境、進行城市與道路全面綠化等。



◆ 能源環境稅 二年內開徵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09.08.03

政府預計最遲在民國100年,整合現有的能源及汙染稅費,改課「能源及環境稅」,分十年逐年調高稅額。推行首年,國庫預計增加逾300億元稅收,將做為取消電器等四種貨物稅、娛樂稅及印花稅之用。

能源及環境稅計畫分十年逐年調高,若以100年為施行首年,至109年時稅額達到最高峰,預估總稅收高達8,101億元。財政部高層強調,若開徵能源及環境稅徵達成節能減碳目標,能源稅收相對會下降。

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今(3)日上午舉行能源及環境稅期末工作小組會議,確定未來能源及環境稅的開徵原則。

能源及環境稅直接衝擊的對象廣泛,除了水電、鋼鐵、油氣等產製業者外,一般家庭也會因為能源及環境稅經由價格轉嫁增加負擔。政府計畫透過調降所得稅、大眾運輸費與貨物稅等方式,抵銷加稅衝擊。

根據賦改會的研究報告,能源及環境稅將三大部分課稅,能源稅的課稅標的包含汽油、柴油等六種能源;環境稅則區分為溫室氣體與汙染稅,將整合目前散見各部會管理的汙染稅費課徵,環境稅開徵後,包括汽燃費、空汙費、土汙費將不再課徵。

其中,同時被課徵能源稅及環境稅兩種稅捐者為汽油、柴油、煤油、航空燃油與液化石油氣。以汽油為例,施行首年的能源稅額每公升是9.55元,環境稅(溫室氣體環境稅)則為每公升0.45元,合計能源及環境稅達每公升10元;至第十年時,二者合計每公升稅額28.65元。

2008年12月的汽油稅後價格每公升20.68元,其中包括貨物稅、汽燃費及石油基金每公升稅費負擔共計9.55元。開徵能源稅並整併各項稅費後,換算首年汽油每公升稅負仍微幅上升0.45元。

開徵能源及環境稅之後,將達成明顯減碳效果,汽油等九大類課徵標的的溫室氣體總減量,預估可達2,844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預估第十年的總減量為8,85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fsj 提到...

綠稅擬開徵 核能復活

◆ 綠稅擬開徵 家庭能源支出將倍增

自由時報 2009.08.04

賦改會版本 自100年起徵收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政府計畫將現行十多種稅費整合成能源及環境稅,預計從民國一百年開始,分十年逐年調高徵收,依賦稅改革委員會提出的方案,在民眾使用最廣泛的油品,汽油每公升最終將課徵二十八.六五元,以月收入三萬元的四口之家為例,每月汽油及水電燃氣費支出將會由五千元提高至一萬元。

能源環境稅 整合現行稅費

除一般家庭能源支出將暴增一倍之外,產業界也將面臨劇烈衝擊,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指出,賦改會版本無配套,不利於產業發展,如果貿然實施,水泥、鋼鐵、紡織、染整等產業都會失去競爭力,甚至出現外移或關廠的情形。

由於影響層面太大,昨天賦改會達成初步共識,節能減碳應先採取「非稅手段」,不足部分再採取「租稅手段」,要求環保署及相關部會在一個月內提「非稅手段」方案,盡量把能源及環境稅稅額降低後再行討論。

產業界反彈 批加稅無配套

根據賦改會委託學者提出的研究報告,現行十多種稅費將整合成「能源及環境稅」,而且稅額分十年逐年調高,「能源稅」課徵標的包括汽油、柴油、煤油、航空燃油、液化石油氣及核能,「環境稅」課徵對象則是溫室氣體及污染排放源。

其中汽油、柴油等六種油品被同時課徵能源稅及環境稅,故稅額相當高,在第十年汽油每公升將課徵二十八.六五元(其中能源稅二十四.一二元、環境稅四.五三元),如果國際油價保持目前價位不變,屆時一公升汽油價格將超過五十五元。

財政部次長張盛和則表示,賦改會研究報告並未建議開徵時機,不過,一旦賦改會達成共識,後續的動作就會很快。

經部有異見 盼先徵能源稅

經濟部常務次長黃重球表示,經濟部近期將邀石化、鋼鐵、發電等使用能源較多的業者溝通,並評估徵收能源稅對產業的衝擊後,推出經濟部版本的綠色稅制。

黃重球說,希望能夠回歸二○○六年提出的能源稅版本,只先開徵能源稅,暫時先不談環境稅與其他稅費,這樣比較能評估對產業的影響。目前規劃的配套不清楚、不具體、著墨不多,才會造成業者的疑慮。

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則指出,對於以「非稅工具」解決節能減碳方案,環保署還要再進行討論,希望盡快提出一個適當方案。



◆ 核能復活 核一廠擬延役20年

【李宗祐/台北報導】2009-08-04 中國時報

今年四月召開的全國能源會議,雖未對推動中長程核能政策,達到「低碳家園」目標達成共識,台電公司還是不顧反核團體強烈反對,上周向原子能委員會提出核一廠運轉執照換發申請,該廠兩部機組運轉年限將從四十年延長為六十年。

這也是我國在歷經二○○○年核四停建又復建風波,翌年經過朝野協商、提出「非核家園」政策後,核能發電宣告大復活的第一步。原能會透露,台電在申請核一廠延役廿年之前,已從去年開始執行核二廠老化及延壽評估,如果順利的話,很可能在兩年後提出延役申請;緊接著核三廠也會跟進申請延役廿年。

「這個政府太可惡了!」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李卓翰指出,全國能源會議並未對透過核能發電達到「低碳家園」目標達成共識,台電公司卻還是提出核一廠延役申請,證實全國能源會議根本就是「玩假的」,「政府就等著我們再發起抗議活動吧!」

原能會強調,核能機組是否可以延長運轉年限,安全是首要考量。台電必須在申請文件檢討詳細的安全評估報告及管理方案,確保在延長運轉廿年間不會發生可能影響核能機組運轉安全的結構、系統及組件老化問題。

原能會核能管制處長陳宜彬舉例,由鋼筋混凝土建構而成的反應爐圍阻體、以及以鋼板為主要材質的反應爐壓力容器等「不能換、也不會動」的永久性結構,都必須進行嚴格的老化評估。台電在提出延役申請之前,已斥資近三億新台幣,委託國內外專業工程顧問公司及美國ENTERGY核能電廠專業團隊協助完成老化風險評估。

fsj 提到...

美電動車電池補助名單 今出爐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2009.08.06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歐巴馬政府5日將宣布獲得12億美元聯邦補助資金的高階車用電池製造商名單。白宮希望藉此確保在美國販售的電動車所用電池,也是在美國境內生產。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A123系統公司(A123 Systems)已自100多家廠商中脫穎而出,成為獲得贊助的企業。其他很有機會獲得補助的廠商,則包括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 )與法國薩夫特集團(Saft)合資的江森薩夫特先進能源公司(Johnson Controls-Saft Advanced Power Solutions),以及電池廠商Enerl旗下的EnerDel。

報導說,美國副總統拜登5日會在底特律宣布獲得補助的廠商名單,A123的執行長維歐(Dave Vieau)將共同出席。報導說,歐巴馬要求通用、克萊斯勒與福特三大車廠提供上相的電動車,幫這項發表會造勢。

這筆12億美元的資金是美國發展電動車電池技術的計畫之一。歐巴馬政府從2月通過的振興經濟資金中,提撥20億美元發展電池科技,12億美元用以補貼汽車電池製造商,8億美元用來協助電池材料廠的研發。這筆資金希望加速美國廠研發電池的技術,及時為豐田、通用、福特即將開賣的電動車供應電池。

鋰鐵電池是目前用來製作電子車的首選,但該種電池目前幾乎全在亞洲生產,提供筆記型電腦、iPod、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所需。由於這層供應鍊關係,亞洲製造廠在發展量產車用電池佔有先機,「股神」巴菲特青睞的比亞迪公司(BYD ),更想藉此直接大舉切進電動車市場。

歐巴馬政府設定的目標是到2015年底前,能有100萬輛電動車上路。發展電動車主打的一項安全議題,是協助美國擺脫對外國石油的倚賴;但如果美國無法生產足夠電池,恐又陷入對亞洲電池的倚賴。

A123以及江森薩夫特都已在密西根州積極擴廠,兩家電池廠若能獲得這筆援助,對該汽車州的經濟與就業將是一大幫助。克萊斯勒在今年4月已經選定A123作為電池供應商,使用該廠電池的電動車預計將在2010年末上市。




◆ 片斷式稅改 將侵蝕馬總統民意基礎

【本報訊】2009-08-06 中國時報

在過去數周,行政院賦改會對於能源與汙染稅的規畫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不僅讓外界看得頭昏眼花,也令社會大眾再一次領教了賦改會整體運作的錯誤與盲點。讓我們先回顧事件發展,再評論其背後的運作機制。

台灣節能減碳效果不彰,平均每人二氧化碳排放名列世界前茅,皆為眾所周知。因此,馬政府若要以課稅方式抑制能源使用與減少汙染排放,當然是個正確的方向。依賦改會研究報告,將來要統合目前散見於各部會的稅、捐、費諸多項目,改以能源稅、環境稅整合,並在十年間逐步調升稅率。研究報告用電腦模擬估算,十年後單單從能源汙染稅項下就能收到約八千億的稅收,將可取代目前的若干所得稅。由前引數字可知,這樣的變革規模,實在與現行所得稅與營業稅為主的稅制「差很大」。

在八月三日綠稅「翻案」之前,該案已經在賦改會工作會議與行政院內部會議中提出多次報告,經高層裁定之後,才發交六月十九日賦改會的委員與諮詢委員聯席會議討論。會中行政院邱副院長公開裁示:「稅額逐年調整,會議上已達共識。…衝擊應舉行公聽會向產業界說明。」在當天會中,會場雖有爭辯但雜音不多,大家都行禮如儀。無奈六周之後,利益團體顯然還是找到了遊說切入點,活生生地把先前通過的共識方向給推翻。

平心而論,綠稅議案有沒有經過充分討論呢?其實沒有。能源與汙染稅都是「寓禁於徵」的稅種,其目的是為節能減碳而非稅收,本質上就不應以未來稅收做為估算標的,更不宜由能源稅所增稅收去談所謂租稅中立。能源與汙染稅是消費稅的性質,其為間接稅、可以轉嫁,與所得稅「量能課稅」的本質天差地遠。要在十年之內以能源汙染的消費稅大幅取代所得稅現制,本身就是個有爭議的議題。更何況,節能減碳終究不是「賦稅」改革委員會的任務宗旨,也不該以租稅扛起環境保護的所有重責大任。由綠稅研議跳躍到租稅中立,也凸顯了行政院主事者的外行。

成立賦改會是馬總統的政見;該會一年多來已經討論了十數種大小稅目的加加減減。這麼多的稅目稅項加減之間,究竟有什麼總體判準原則呢?這個問題在學理上無解,但是在政治實務上,答案卻非常簡單,惟「選票」二字而已矣。馬總統當然了解,個別的減稅有利於其選票擴充,但由於稅收不可能樣樣都減,故在國家租稅與建設的整體架構中,必然有一個升升降降的最佳組合,依此施為才能夠增加選票、擴大民意的支持。支離破碎地回應利益團體的個別要求,固然讓賦改會政客得以輕鬆地糊弄,卻是有害於整體選票布局的。

因此,我們並不非難綠稅政策的轉變,但必須要責怪賦改會與行政院的決策模式。國家租稅是必要之惡,也是一個整體,總要在諸多選項之中斟酌取捨,萬萬不宜一項一項分開來談。一旦賦改會將遺產稅、所得稅、綠稅、投資保單稅、噸位稅、資本利得稅、奢侈稅、租稅補貼等議題切割討論,就必然會產生諸多前後矛盾。此外,個別議題逐一定案,也方便利益團體動員遊說,導致行政當局無法在關鍵處予以抵擋,最後往往形成租稅架構向工商團體與少數富人一面倒的局面。過去一年間賦改會拼拼湊湊的所謂改革,對於馬總統的民意基礎,絕對只有侵蝕作用。

就程序而言,賦改會顯然也還拘泥於威權體制的餘緒,諸多重大案件都要先呈報高層拍板,才敢提到賦改會討論,直將一個專業的委員會貶抑為行政院的橡皮圖章。就議題實質內容而言,一個涉及八千億稅收的綠稅重大改革案,居然也能在短短一次會議中由行政院高層定案,也顯示出整個決策體制「官大智慧高」的阿諛氣氛。

賦改會成立一年多了,經歷了若干次政院先拍板、會議再討論的「真戲假做」場景,令人作嘔。一年多下來,台灣的租稅架構支離破碎:稅率一個一個降、稅收一分一分減、主權評等一日一日落。歹戲拖棚,台灣人民沒有什麼選擇,但民意流失的凌遲,馬總統不能坐視不理吧?

※ 最近的政策讓人摸不著頭緒... :(



◆ 環保署提供電腦節能程式下載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即時報導】2009.08.05

環保署日前開發完成「電腦節能小助理」軟體,可以提供電腦使用者設定電腦節能的功能。民眾只要在環保署的「綠網」(http://ecolife.epa.gov.tw,或由環保署首頁連結)登錄帳號後,即可免費下載。

環保署指出,目前大部分的電腦都附有節能的功能,可以設定當電腦暫停操作一段時間後,自動進入「休眠」狀態以節省電力。但根據美國環保署調查顯示,超過三成六的使用者,根本不知道電腦有此功能,而即使知道電腦有這項功能,也未必能真正去設定。而且一般使用者常以為只要設定「螢幕保護程式」就有節能效果,其實二者是兩回事。

「電腦節能小助理」目前分為單機版及企業版,單機版軟體安裝後,自動幫電腦設定「休眠」功能,並可隨機顯示十大節能減碳宣言,提醒日常生活力行節能減碳;企業版則方便企業、學校或機關快速佈署全部電腦節能設定,且可依企業作息,在每天中午時間自動將電腦休眠、下班前提醒使用者記得關機、夜間十點鐘強迫電腦休眠。

環保署同時表示,依主計處96年的統計資料,全國個人電腦數約1,129萬部,初步估算,如果1部電腦每天節省2小時用電,全國每年就可節省9億9仟萬度電,約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2萬9仟噸。

fsj 提到...

歐盟 向傳統燈泡說NO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09.09.02

為了節約能源和對抗全球暖化,歐盟規定從1日開始不得再生產或進口100瓦的傳統白熾燈泡,60瓦燈泡至少在2011年9月前仍可販賣,40瓦燈泡則可賣到2012年,這種歐洲從19世紀就開始使用的燈泡將逐漸走入歷史。

歐盟把淘汰舊式燈泡當成因應氣候變遷方案的一環,藉此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歐盟已訂下目標,要在2020年前把碳排放量降低二成,包括電視、洗衣機和小型馬達在內的所有產品都要變得更節能。美國則預計從2012年開始逐步淘汰白熾燈泡。

歐洲人對禁售白熾燈泡的規定反應不一,有些人早已迫不及待搭上環保列車,有人因為擔心以後買不到而瘋狂囤積,也有人勉強接受。消費者研究組織Gfk指出,德國今年上半年的傳統燈泡銷售量暴增34%。

新的省電型螢光燈(CFL)標榜長期用來更加經濟實惠,因為這種燈泡可節省高達80%的用電量,且壽命更長,相較之下,傳統燈泡消耗的能源中,只有5%變成光,其餘都是熱。

在歐盟地區,省電燈泡一顆售價至少10歐元(14美元),比每顆0.7歐元的傳統白熾燈泡貴很多。但歐盟官員認為,改用省電燈泡後,每戶家庭一年平均可節省50歐元電費,歐元區一年總共可省下50億歐元電費。如果民眾把省下來電費拿來消費,對經濟大有幫助。

有些人擔心,省電燈泡含有汞(水銀),若破損可能有害健康。歐盟建議,省電燈泡打破時,應該打開門窗讓空氣流通,清掃碎片時不要用吸塵器,要用濕抹布清除且避免皮膚接觸。壞掉的省電燈泡應拿到特定地點回收。目前省電燈泡的水銀含量為5毫克,歐盟將促使業者把含量降至2毫克。

但消費者抱怨,如果像傳統燈泡那樣經常開關,省電燈泡壽命會變短。歐盟建議,如果要經常開關,可改用鹵素燈泡,還是比傳統燈泡省電。



◆ 砸210億美元 日本要建太空發電機

【經濟日報╱編譯朱小明/報導】2009.09.02

日本通產省網站的公告顯示,日本三菱重工和IHI公司將加入一項耗資2兆日圓(210億美元)的計畫,在太空建造大型太陽能發電機,預計30年內把電力傳輸回地球。

代表三菱重工等16家企業的研發集團將以四年時間,開發用微波無線傳輸電力的技術,以便將能量從太空傳回地球。日本官方智庫能源經濟研究所表示:「這聽起來像科幻漫畫,但在石油能源消耗殆盡之際,太陽能發電可能是未來的重要替代能源。」

根據通產省的15頁報告,日本的目標在建造發電量10億瓦的太陽能站,可供應日本29.4萬戶家庭所需電力。太陽能站將裝配面積4平方公里的太陽能板,由於在太空中不受天氣影響,發電效率遠高於地面太陽能發電。

專家表示,把太陽能板運至距離地面3.6萬公里的太空,費用極高,日本須設法把太空發電機的成本降至可商業運轉的程度,至少要降到目前估計費用的百分之一。

研發太空太陽能發電機估計至少需要2兆日圓經費,光是發射一枚火箭即需100億日圓。

主持計畫的通產省和日本航太署計畫將在2015年發射一具裝備太陽能板的衛星,實驗把電力經由電離層傳回地球,通產省希望太空太陽能站在2030年代全面運作。

美國太空總署和能源部也在開發太空太陽能計畫,已投入8,000萬美元進行研究。



◆ 經濟衰退 綠能科技也遭殃

【陳文和/綜合報導】2009-09-02 中國時報

經濟衰退當頭,消費行為不再漫無節制,自然環境因禍得福,所受的汙染相對減輕,地球暫時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但是據專家指出,經濟緊縮也造成美國綠能科技相關投資銳減,長遠來看又有危害地球環境之虞。

華盛頓「經濟暨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Economic and Policy Research)主任迪恩.貝克指出,就短期來說,人們耗用的資源減少了,然而,經濟學家寧願經濟體質健全,如此才有充裕經費研發環保科技。

資料顯示,美國民眾當前莫不撙節開支,捨私家車改乘大眾運輸工具者與日俱增,使用再生或二手商品也漸蔚為風氣。建商推案量每下愈況,空調設備等家電用品銷量疲弱,連垃圾也不再滿坑滿谷。

垃圾處理暨資源回收業者「廢棄物管理公司」指出,今年第一季的垃圾量約較去年同期減少一三.六%。家電產品製造商公會的統計則顯示,六月分冷氣機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暴跌六○%。所有主要家電用品的銷量平均比去年同期滑落二九%。光是乾洗的營業額就足足比去年萎縮二○%。不景氣顯然使得人們無法再像以前一樣,頻繁地送洗衣物。

固體廢棄物管理公會會長派克也表示,由於垃圾量大減,許多地方當局有意刪砍資源回收經費。雖然目前尚無大都會地區決定停止資源回收作業,但已有大城市當局考量縮減相關支出。

若干大型的潔淨能源合資開發計劃,也面臨籌資四處碰壁的窘境,某些投資人甚至已被迫放棄計劃。在經濟反轉直下之前,美國風力及太陽能發電開發計劃的推展熱絡,而如今料將出現二○○四年以來首見負成長,這主要是受制於信貸緊縮和油價相對低檔。

美國石油業富豪皮肯斯(T.Boone Pickens)原懷抱建造美國最大風力發電廠的雄心壯志,現今則已心灰意懶。此外,礙於荷包拮据,人們對課徵燃料稅以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做法,接受程度也會大打折扣。

fsj 提到...

法明年徵碳稅 14歐元起跳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法新社巴黎二日電】2009.09.03

法國總理費雍接受《費加洛》周刊訪問時說,法國將自2010 年起,對燃料開徵碳稅,每排放一公噸二氧化碳的稅率從14 歐元 (台幣657元)起跳。

法國正努力讓消費者戒用汙染能源,以降低促成全球暖化的廢氣排放。對運輸與家庭燃料課徵的這項新稅,獲得沙克吉總統大力支持。

費雍在訪問中說:「我們決定漸進地推動新稅,從碳的市場價格,也就是14歐元起徵。然後,我們會設置一個獨立的委員會,負責評估政策的效益,並提出修正建議。」

在野的社會黨已提出警告,反對向低收入家庭課徵平頭式的燃料稅,許多沙克吉陣營的批評人士則擔憂,在當前的經濟情勢下開徵任何新稅,都形同政治自殺。

根據政府早先的估計,14歐元的碳稅會使每公升的無鉛燃料成本增加0.033歐元。家庭取暖費用則每年增加25到75歐元,但需視建築與取暖的方式而定。

來自碳稅的收入估計可達40億歐元,但費雍堅持說,所有稅收將以「綠色支票」或降低其它稅捐的方式回饋納稅人。費雍說:「我向你們保證,強制稅捐並不會增加,碳稅是一種轉移課稅,不是新稅。」

他說,企業將因公司稅調降而獲得補償,家庭則從所得稅率或社會捐降低獲得彌補。

他說,碳稅不會涵蓋電力,因為法國消耗的電力「絕大多數來自核能發電」。

法國承諾要在2050年以前,將全球暖化廢氣排放量削減75%,政府一個小組因此要求,應對每公噸二氧化碳課稅32 歐元,並在2030年時提高到100歐元。但政府為了避免消費者反彈,早已表明起跳稅率不會高於15或20歐元。



◆ 綠能之戰 美就怕輸給中國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09.03

華裔能源部長駱家輝在內的三位美國聯邦政府高級官員與兩位州長,2日在密西根州沙吉諾市舉行的清潔能源論壇推銷「碳排放總量管制與交易計畫」,鼓勵企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駱家輝大聲疾呼,這是美、中兩國在替代能源科技上爭取領先之戰,可以創造數百萬工作機會。

駱家輝與能源部助理部長桑達露最近訪問中國,他告訴參加論壇的三百多位人士:「如果我們不領先中國。到時候,工作都跑到中國去了。」

駱家輝說,2030年前,全球能源需求將增加50%,相當於每天需要增加一座以上新的燃煤火力發電廠。他說:「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能夠避免災難性氣候變化的清潔能源,而且必須便宜。」

聯邦政府已加強鼓勵發展替代能源,例如撥款13億美元給密西根州12家公司製造電池。但是,駱家輝說,全美需要一套廣泛計畫,才能發揮潛力。中國每個月在「綠色能源」投入數億美元。

密西根州長珍妮‧葛蘭霍姆與威斯康辛州長杜耶爾也出席論壇,稱讚自己州在生產電池、開發風力及太陽能等方面製造就業機會。

葛蘭霍姆說:「對我們來說,這一切都關係著密西根州的就業機會。」聯邦最近撥出24億美元研發先進電池的專款,密州獲得的金額超過半數。

杜耶爾表示,再生能源需求已驅動威斯康辛州的市場成長,並稱威州創造就業機會的表現,全美排名第一。

fsj 提到...

美太陽能業者 搶進中國市場

◆ 3萬元有找 三陽電動腳踏車搶市

【經濟日報╱記者陳信榮/台北報導】2009.09.09

三陽工業在電動車市場拔得頭籌,領先機車製造同業,上市首款電動腳踏車產品e-st@r,以3萬元以下低價搶進市場。三陽並將於今年底發表首款鋰電池電動機車。

機車業龍頭光陽工業也積極布局,開發Sunboy系列鋰電池電動機車與電動腳踏車並進行測試,計劃10月、11月問世。

看好電能將取代傳統石化燃料,成為汽機車動能的主要來源;加上環保意識抬頭,三陽近幾年積極發展電動機車技術。三陽去年投資入主大陸杭州廈杏電動車公司,搶進全球最大的電動機車與電動腳踏車大陸市場。目前杭州廈杏每月電動機車銷量平均逾千輛。

看準台灣電動車市場逐漸萌芽,三陽昨(8)日宣布上市第一款電動腳踏車e-st@r,由於搭載鉛酸電池,售價壓低在3萬元以內,並可享受政府每輛3,000元購車補助。

e-st@r將先透過部分門市與批售管道行銷,初期鎖定風景區或離島機車出租業者,增加產品曝光度與民眾試乘機會。

三陽指出,價格較高的e-st@r鋰電池車款預定11月上市,預估售價在5萬元左右。至於首款搭載鋰電池的電動機車,將於年底在台上世。



◆ 美太陽能業者 搶進中國市場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09.09

美國太陽能研發業者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8日同中國政府簽署協議,將在中國建造2千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廠。這也是首樁美國企業大舉進入發展快速的亞洲替代能源市場的成功交易。

根據最新簽訂的備忘錄,第一太陽能將在內蒙古沙漠的鄂爾多斯市建設發電總量達到2千兆瓦的太陽能光電發電廠,這將足夠滿足300萬中國家庭的用電需求。另外第一太陽能還將在中國建立一處薄膜式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

作為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中國計畫到2010年將全部能源需求中的10%取自替代能源,到2020年這一比率將提高到20%。



◆ 俄羅斯 石油出口新霸主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彭博資訊八日電】2009.09.09

俄羅斯趁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減產之際,努力擴大市場,上季石油出口超越沙烏地阿拉伯,在蘇聯崩潰後首次成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

俄國能源部的資料顯示,第二季俄羅斯原油與油品每日出口量達到740萬桶,超越國際能源署(IEA)所估沙烏地阿拉伯700萬桶的日產量。

投資人原先預期俄羅斯將跟著OPEC減產。去年12月,俄羅斯副總理謝欽(Igor Sechin)告訴OPEC,俄羅斯準備減產石油,支撐油價。不料俄羅斯在總理普亭領導下,反而提供西伯利亞新油田租稅獎勵,帶動Rosneft、 Lukoil 與TNK-BP等業者紛紛趁著油價漲到接近每桶70美元之際,增加產量。

最大受益者

莫斯科UralSib金融公司首席策略師韋福說:「俄羅斯無疑是OPEC減產最大的受益者,油價上漲為俄羅斯帶來200億美元的暴利稅。」

俄羅斯增產石油可能在9日OPEC部長會議後,破壞OPEC減產的作法。據彭博訪調分析師所做預測,第三季平均油價將比第二季下滑4.7%,降為每桶64.5美元。國際油價8月25日曾漲到十個月高點的75美元,8日又重回70美元以上。

無閒置產能

OPEC去年在三次會議中達成減產共識,日產量共計減少420萬桶,是OPEC史上最大幅度的減產,成功地把油價從1月的32.7美元谷底拉上來。

倫敦史福伯登公司(Sanford Bernstein)分析師克林特估計,沙烏地阿拉伯大約有275萬桶的閒置產能,相形之下,俄羅斯業業關閉油井幾個月再恢復生產油,幾乎沒有閒置產能。

俄羅斯能源部統計,俄羅斯8月原油日產量比一年前增加1.3%,增為997萬桶,出口增幅更達到5.9%。Rosneft開始開採西伯利亞Vankor新油田,是俄羅斯油產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Lukoil執行長艾力克裴瑞夫3月時說,Lukoil今年計畫增產1.5%。

紐約LCM商品公司經濟研究部主管摩斯說:「如果俄羅斯如預期減產石油,日產量應比目前少60萬至70萬桶,市場供應顯然會比較緊俏。」

如果計入天然氣,俄羅斯早就是全球最大能源出口國。

俄羅斯國營Gazprom公司去年天然氣日產量相當於990萬桶原油,超過沙烏地阿拉伯920萬桶的原油產量。由於有些天然氣合約與原油連結,俄羅斯天然氣也同樣受惠於OPEC減產。

fsj 提到...

搶吸太陽能 打造2個世界第1

【李文輝/綜合報導】2009-09-10 中國時報

中國大陸宣布太陽能產業「扶大汰小」宏觀調控後,中國即將在太陽能領域,取得兩個世界第一地位:世界最大的太陽能多晶矽電池工廠在江西建成投產;中美雙方簽署諒解備忘錄,即將在內蒙古興建發電量達廿億瓦特、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

順應發展太陽能的能源政策,中國生產太陽能主要原料多晶矽,四年來擴張千倍,產能嚴重過剩,早已超過世界需求,在新能源政策「不差錢」支持之下,太陽能產業朝大型化發展。賽維LDK太陽能公司興建的萬噸級多晶矽項目,八日在江西新余建成投產,第一期投資高達一百廿億元人民幣(下同),第一條生產線有五千噸矽料生產能力,年底全部建成後,更將高達一萬五千噸。

萬噸級多晶矽廠 江西建成投產

賽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彭小峰表示,這是當前世界太陽能領域單項投資額、產能設計規模,都是最大的項目,也是舉世第一個單體萬噸級多晶矽項目,在低耗能及最具優勢成本控制下,每公斤成本將從廿五美元,降到廿美元以內。

此外,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九日宣布,將與中國合作,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興建發電量廿億瓦特(MW)、全世界最大的太陽能電廠。雙方簽署一項為期十年的諒解備忘錄,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也出席簽字儀式。

第一太陽能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太陽能電池企業,合作的太陽能電廠建成後,發電量相當於大陸兩座燃煤發電站,能夠提供三百萬個家庭照明需求。

中美合作 內蒙建最大發電廠

依據諒解備忘錄,鄂爾多斯太陽能項目建設,將分四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必須在明年六月一日前開工,建設三千萬瓦的示範項目。第二、三期發電量分別為一億瓦,八億七千萬瓦,預訂二○一四完工。第四期訂二○一九年完工。發電量十億瓦。

由於太陽能成本較高,為了長期保證發電廠的供電價格,該項目將會採用上網電價,與公用事業簽訂長期供電合同。未來正式營運後,規模將比現有最大的太陽能電廠大卅倍。

位於長城以北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目前正開發新能源產業示範園區,計畫建設一個擁有一一九.九五億瓦產能的綜合可再生能源園區,預計建成後將擁有六九.九五億瓦的風能發電量;卅九億瓦光伏(太陽能)發電量;七億兩千萬瓦集中式太陽能發電量;三億一千萬瓦生物質能發電量;及七千萬瓦水電儲備電能。



◆ 中美催生全球最大太陽能廠

【康彰榮/綜合報導】2009-09-10 工商時報

中美經貿合作論壇8日開幕,雙方企業在會中共簽署41項、總額達124億美元的商業合同,其中包括全球最大太陽能設備製造商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將在內蒙古興建發電量為2,000兆瓦的全球最大太陽能工廠。

另外,上汽通用汽車將採購美國通用汽車價值6.07億美元的整車和機械設備等。

中美經貿合作論壇8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開幕,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開幕式中指出,中美經貿合作的大勢不會改變,中美兩國實施的刺激經濟增長計畫正帶來新的合作商機,兩國經濟結構調整將拓展新的合作領域。

中美雙方企業在開幕式中,還簽署41項合同,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第一太陽能在中國投資設立全球最大太陽能發電廠。根據該公司與中國政府簽署的備忘錄,第一太陽能將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建造一個2,000兆瓦的電廠,足夠為300萬戶家庭提供電力;第一太陽能並考慮在中國新建一家製造廠。

路透報導,第一太陽能這個投資項目,是美國企業第一次大舉進入中國快速發展的替代能源行業。第一太陽能發言人估計,如果在美國建造如此規模的大型專案,需要耗資50至60億美元,但在中國的建設成本可能低於這一標準。

第一太陽能該項目建設工程分為4期:2010年6月開始建造第一期30兆瓦的示範專案;第二、三期分別可發電100兆瓦和870兆瓦,預計在2014年底前完工;第四期可發電1,000兆瓦,將在2019年底前建成。

中國政府近期大力推廣可再生能源,計畫在2010年達到10%的能源消耗來自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比例達15%。中國發改委曾指出,從2006年至2020年,中國將投資2兆元人民幣用於可替代能源產業上。

除了第一太陽能的發電廠投資案,中美企業此次簽署合同,還包括通用汽車簽署6.07億美元的中國出口協議。通用汽車在大陸的合資公司上海通用汽車,將購入通用汽車包括別克、雪佛蘭和凱迪拉克等車型在內的整車、汽車套件、機械和設備。

fsj 提到...

時空環境已轉換 彰濱電廠環評受阻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09.09.18

因應彰濱工業區廠商需要,台電擬在工業區內設兩部80萬的「臨界燃煤機組」,雖然工業局與台電皆強調,兩發電機組空污量都在環保署核定的「彰濱工業區總量管制範圍之內」,但環評委員仍認為因時空環境已轉換,當年核定的空污總量管制有檢討必要,因此決議將發電機組的環評案與彰濱的環評案都要併案檢討。

此外,由於台灣西部海岸已有國光石化、中科四期、後龍科學園區、火力發電廠等多個開發案已開發或待開發,而這些開發案可能危及中華白海豚的生存,環保署也宣布可能在年底或明年初,將到香港、中國珠江三角洲一帶取經,看看有無兼顧中華白豚生存與經濟發展共存的辦法。

彰工火力發電廠位於已通過環保署環評審查,並已完成造地的彰濱工業區崙尾西二區,台電擬興建兩部80萬的「臨界燃煤機組」,以彌補現有天然氣發電廠發電量不足。台電公司表示,依最新修訂的負載預測,99年至106年尖峰負載平均每年增加136萬,相當於每年增加約需與彰濱工業區計畫相當容量的機組。

為使該案順利過關,彰化鹿港鎮民代表會上午動員大批人力到環保署表明支持立場,並稱可促進地方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工業局及台電人員也表示,依彰工環評結論,對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粒狀污染物等空污採總量管制,且電廠空污量在該總量管制範圍內。

台電並發出警告說,該計畫如無法順利興建,則106年供電系統的備用容量率將降到14.8%,低於行政院核定的16%,恐影響供電穩定度。

雖然支持開發電廠者頗多,但也有環保團體及環評委員質疑彰工的環評案已通過多年,由於彰濱工業區進駐廠商有多家都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與當初設立時宣稱要引進低耗能、低污染廠商的目標有很大差別,當地的空污總量也該隨時空環境而有所修正。再者目前彰工的空污總量雖合乎標準,但也有人質疑,該總量標準有被浮報、漏報、挪用情事,也應該一併檢討。



◆ 全國海拔最高 合歡山關原焚化廠走入歷史

自由時報 2009.09.18

〔記者游太郎/秀林報導〕位於海拔2374公尺、全國海拔最高的關原焚化廠,荒廢10餘年後,決定永久停用並拆除相關設備,並改建為巡山中繼站及文史館等用途。

改建為研究室等用途

太管處昨指出,早年合歡山、大禹嶺一帶,除了有近50戶的住戶外,還有退輔會輔導種植高山蔬果的榮民,另外並有林務局、公路局、救國團、新城警分局合歡派出所、太魯閣國家公園合歡山管理站等公家機關,加上旅遊人數逐年成長,太管處因應高山地區的垃圾處理,獲得環保署補助在關原地區興建1座小型垃圾焚化廠。

但啟用後卻發現,處理的垃圾量嚴重不足,加上高山地區空氣稀薄,燃燒垃圾時的溫度不夠,被環保署檢測出產生有毒的「戴奧辛」等氣體,經過多次檢測仍無法通過,太管處在多方考量下,11年前報請環保署停用。

機器設備已上網招標

近年來太管處進行多項高山地區學術研究委託案,設在小風口的合歡山管理站設備不足及空間太小,無法提供研究空間,經評估後將拆除荒廢多年的關原焚化廠設備,再重新規劃及整建做為研究室、文史館及巡山員的中斷站等用途。

不過,關原焚化廠房舍尚未達到使用報廢年限,仍受到國有財產局的管制,太管處已獲環保署同意,並向營建署申請拆除焚化廠的機器設備,目前正展開上網招標拆除內部機械設備作業中,近期完成拆除後,再持續進行重新整建內部設施等後續工程。



◆ 今夏北極海結冰面積縮小到史上第3低紀錄

中廣新聞/夏明珠 2009-09-18

今年夏天北極海結冰面積縮小到史上第三低的紀錄,雖然比過去兩年略有擴大,但是在氣候變遷的效應下,融冰似乎是很難逆轉的長期趨勢。

根據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發布的統計,今夏北極海結冰面積,在九月12號降到最低,冰層覆蓋面積510萬平方公里,隨著季節轉換,北極海溫度下降,結冰面積現在又開始擴大。

美國從1979年開始對北極海結冰面積進行衛星測量與資料建檔,今年夏天測得的數據,比三十年平均低了百分之二十。

1980到90年間,北極海冰架夏天的面積,通常比冬天縮小一半再多一點,今年夏天,結冰面積比冬天少掉三分之二,這是氣候暖化的強烈警訊。

fsj 提到...

收購價黑箱 再生能源業抗議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515098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王正寧/台北報導】2009.09.23

立法院上會期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經濟部能源局明天將召開費率公聽會,但卻傳出電價委員會已確定以7元收購。包括光電及風電在內的再生能源業者,今天發出抗議信指出,電價委員會組成名單未見公布,審議過程完全未見公開;而其所公告的價格不但不具任何誘因,甚至被視為「懲罰」價格,業者直呼「簡直太荒唐」,並表示無法接受如此離譜的「價格」。

業者表示經濟部能源局自詡2009年為「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元年,然而台灣訂出的再生能源電價堪稱是「世界最低價」,連中國大陸都規定,風力發電的收購電價不得低於人民幣0.61元。這樣的「再生能源發展元年」讓許多業者搖頭嘆息不已。

業者認為,電價委員會組成名單未見公布,審議過程完全未見公開,外界質疑電價審議程序完全為黑箱作業,難以取信於業者及社會大眾。事實上,電價委員會成員的背景與資格是否夠專業,是外界質疑的焦點。據瞭解,在委員會開會過程中,就曾發生連委員本身都因為部份與會委員的說法太過離譜而拒絕為其會議結論簽名背書之事。

此外,「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中明明規定:「為鼓勵與推廣無污染之綠色能源,提升再生能源設置者投資意願,躉購費率不得低於國內電業化石燃料發電平均成本。」,而台電公司提出的97年化石燃料發電平均成本為2.76元/度,而公布的再生能源躉購費率風力發電僅2.18元/度,水力發電僅2.096元 /度,生質能僅2.096元/度,委員會居然公然違法,沒有將法律及立法院協商結果放在眼裏。

而主管機關能源局居然將此事推給委員會,說是委員會決定所謂「國內電業化石燃料發電平均成本」不應以當年度計算,而應以過去五年平均成本計算。更荒謬的是,台電今年度的迴避成本為2.25元/度,意思是如果沒有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訂定,包括風電、小水力及生質能業者都可以2.25元/度的價格賣電給台電,法律通過了,反而只能以更低的價格賣給台電。「那還不如不要通過這個法律算了!」業者無奈地表示。

昨天在立院質詢的立委鄭麗文,也質疑這個目前能源局訂定的再生能源價格不但不具任何誘因,甚至形同「懲罰」業者,等於宣告台灣不歡迎再生能源,明顯和馬總統的節能減碳政策背道而馳。

fsj 提到...

Google研發新配電系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2009-10-01 工商時報

Google為支持綠能發展,近日嘗試以新軟體整合插電式油電車和智慧型配電系統,日後將協助電力公司有效管理油電車或電動車用戶的充電量,避免配電系統在尖峰充電時段負荷過重。

Google氣候與能源計畫部門主管萊徹(Dan Reicher)稍早受訪時表示:「Google目前正在研究如何有效控管油電車充電,確保配電系統在大批車輛同時充電時也能順利供電,但目前一切仍在初步試驗階段。」Google打算從其擅長的軟體技術下手,透過程式設計來管理相關基礎建設。

Google雖以搜尋引擎起家,但近年來也積極搶攻綠能市場。2007年Google和豐田汽車、福特汽車展開合作,利用Toyota Prius及Ford Escape兩款改造後的充電式油電車,試驗智慧型配電系統的可行技術,其中包括將油電車內存的多餘電力回送至配電系統,藉此擴充配電系統在尖峰充電時段的備用電力。

多年來,Google透過非營利機構Google.org持續推動各項環保對策,近幾年更加緊測試油電車充電技術。萊徹表示:「插電式油電車為Google開啟了全新的技術領域,這將是Google首次嘗試發展電力儲存技術。」目前Google正試圖找出最有效的方法,好讓未來上百萬輛電動車能同時連接配電系統進行充電。

根據Google的構想,日後電力公司在充電尖峰時段可視電力負荷狀況自行切斷或開啟充電裝置,而供電被切斷的用戶則可獲得補償點數,留做下次充電時使用。萊徹表示:「插電式油電車的優點就在於,只要利用適當的軟體技術就能有效管理充電系統。」

隨時有新點子的Google懂得多方發展新市場。2007年底Google就表示要投資發展平價替代能源,近期又投入太陽能反射鏡技術的研發計畫,預計日後太陽熱能發電廠能因此省下四分之一以上的建造成本。另一方面,Google也嘗試以太陽能取代天然氣發展綠能渦輪機,積極從各個角度切入綠能市場。

fsj 提到...

再生能源收購費率 不排除調高

【潘羿菁/台北報導】2009-10-03 工商時報

對於再生能源產業投資報酬率過低,業者反映希望可以從草案的3%至5%,提高至6%以上,經濟部能源局長葉惠青2日表示,業者的意見將會做參考,暗指不排除將調高收購費率。

經濟部次長兼電價審定委員會召集人黃重球指出,本月將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明年初前將會把收購費率拍板定案。

能源局昨日舉辦第三場「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草案」的聽證會,這次聽證會主要是公布費率草案當中的參數以及回應前兩場業者意見,不過業者在聽完能源局簡報之後,依舊砲聲隆隆。

根據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以太陽光電每千瓦平均設置成本在15萬元至18.5萬元、風力為5.5萬元至13萬元。運轉維護費的參考數據,太陽光電是設置成本的0.5%、風力則為1.5%至3%不等。

能源局說明,上述數據主要是參考國外實際市場價格以及「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補助太陽光電產業,按照草案費率推估,投資報酬率為3%至5%。

不過再生能源業者認為,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的補助,主要是業者以最低價格去競標,利潤極薄,再者,歐元匯率上漲2成,加上機組供不應求導致價格持續上揚,都讓業者成本墊高,能源局參考的數據不僅脫離市場行情,更拿最不利業者的情境去訂費率。

另外,業者同樣希望投資報酬率可以拉高至6%以上,才會有投資誘因,銀行也才願意借貸。

對此葉惠青表示,再生能源收購電價應有足夠投資誘因,鼓勵民眾設置,才能達到綠能產業發展,針對投資報酬率需提高到6%以上,「我們會參考」。

黃重球表示,目前將會把三場聽證會整理的意見以及業者主動提供的相關資料,一併送進電價審定委員會提供委員們參考,若資料有必須進一步蒐集的可能性,不排除再辦聽證會,若現有資料充足,將會把草案費率作定案,並對外做預告,外界無進一步意見,就可正式拍板定案,希望在明年初之前就可以完成電價收購費率。



◆ 沒雞那來雞精 氫能時代夢還遠

【聯合報╱陳文卿/環保技術服務業(新竹市)】2009.10.03

經濟部能源局宣示,「台灣氫能時代來臨!」似乎未來我們可以擺脫能源短缺的噩夢,將有便宜又乾淨的能源可用了。可是,真的如此嗎?

新聞報導說,未來廠商將開發以氫氣、天然瓦斯、甲醇等為燃料來源的燃料電池。發展燃料電池不僅可以建立台灣的能源自主性,減少對外的能源依賴。可是問題是氫氣、天然氣、甲醇等那裡來呢?

打個比方說,因為雞肉短缺,大家改喝營養豐富的雞精。可是,沒有雞那來雞精?同理,天然瓦斯、甲醇等,哪一項不是石化能源?甚至於現在工業上取得氫氣的最主要來源,也是石化燃料裂解分離出來的。

固然氫也可以從水裂解反應而來,但水裂解成氫氣與氧氣,是氫氣氧化成水的逆反應,從化學熱力學角度來看,得到的能源絕對少於投入的能源。從總體能源利用的角度來看是不划算的。

因此,唯一的機會是利用風能、太陽能或水力等能源來作電解反應。此時氫是其他能源另一種型式的轉換,或者說是能源的「載體」,絕非獨立生出來的另一種「新能源」。當然也有少數例外,譬如從有機廢棄物,利用微生物的「厭氧消化」,除可產生傳統的沼氣能源外,控制微生物的反應,也可以產生氫氣。這才是貨真價實的再生能源,可是離商業化尚有一段距離,尚待大家持續努力。

氫能與燃料電池絕對值得發展,全世界對這方面研究的投入也方興未艾,產業發展也未可限量,台灣絕對不能缺席,可是不能搞錯目標。

氫能是能源新型式利用的一種,可以提供更便捷的另類能源。可是如果說要拿來應付能源短缺問題,就可能有些誤導了。



◆ 電子十雄結盟 搶攻4C市場

【何英煒/台北報導】2009-10-03 工商時報

看好兩岸車載資通訊的商機,經濟部昨(2)日催生台灣車載資通訊產業聯盟,包括鴻海(2317)、仁寶(2324)、華碩(2357)、廣達(2382)、緯創(3231)等電子十雄,還有汽車大廠裕隆(2201),以及多家資訊系統及軟體公司均加入該聯盟,準備搶攻4C(Car)市場,明年 4月份將出席兩岸搭橋會議、爭食大陸百億車用電子商機。

台灣車載資通訊聯盟(TTIA,Taiwan Telematics Industry Alliance)昨日正式成立,會長許明仁表示,該聯盟將串連台灣車載資訊的上中下游業者,共同努力成為全球一級供應商的角色。聯盟也成為與大陸汽車相關產業的對口單位。汽車產業一向是歐美日國際大廠的天下,但未來中國市場本土自有品牌的車輛市場,將是台灣業者可以率先切入的利基。

根據統計,全球車載資通訊(硬體、軟體、內容及服務)2010年時達420億美金的商機,未來年複合成長率達20%。至於大陸的車載資通訊今年市值就達13.9億人民幣(約新台幣70億),明年商機上看百億。

經濟部車載資通訊產業推動辦公室副主任張嘉祥表示,目前已經與大陸海西特區有共識,兩岸以能源汽車產業為主、雙方共同合作研發。另一方面,兩岸車載資通訊的搭橋會議,明年輪到對岸主辦,地點可能在廈門或是福州,明年的主題為兩岸共同打造綠色城市交通及智慧物流為主題;屆時,台灣的車用電子廠商將展示車用電子次系統產品。

而中國大陸的自有品牌汽車業者,像是東南汽車、吉利汽車、大小金龍、深圳航盛及奇瑞等,都有可能跟台灣業者合作及採購。

台灣電子十雄已經準備挾著電子產業的優勢,轉進車用電子領域。鴻海董事長特助林棟樑昨日表示,鴻海初期將會以零組件為切入點。至於華碩已經跨足衛星導航系統、泰金寶也為國際汽車大廠生產高級車用音響。

台灣車載資通訊聯盟也邀請了四大產業界人士擔任副會長職務,分別是IT界的鴻海董事長特助林棟樑、汽車產業的華創車電總經理劉一震、汽車電子的代表環旭電子總經理魏鎮炎、通訊領域的威寶電信總經理張豐雄等人。

聯盟成員其他成員,還有威寶電信、環旭、威達超舜、資拓科技、研勤、麗臺、研華、微星,及多家圖資業者像是友邁科技、松旭、松圖等。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週五表示,今年中國可望成為全球最大車市,銷售量將超過美國的1千萬輛。

中國汽車協會日前表示,今年中國車市銷售量可望突破1千萬輛,而豐田章男也認為今年中國就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豐田章男也表示,豐田今年全球銷售量的目標是730萬輛,低於去年的897萬輛。



◆ 2020電動車戰役 法砸700億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法新社巴黎1日電】2009.10.03

法國政府1日公布「電動車戰役」(battle of the electric car)計畫,準備投入15億歐元(約台幣700億元),讓200萬輛電動或油電複合動力車在2020年前順利上路。

法國生態部長波爾洛(Jean-Louis Borloo)1日在記者會中表示,「電動車戰役」旨在「使法國的能源和汽車工業領先世界」,內容涵蓋工業研究、電池製造、生產環保車輛、建立全國性的充電站網絡等面向。

根據計畫,政府將在2015年前建立100萬個充電站,2020年再達到400萬個,這意味著平均每部電動車或油電複合車就會有2處充電站可供使用。此外,從2012年開始,只要新設立的公寓街區有停車場,就必須連帶設置汽車充電站。

除了基礎建設外,政府將從15億歐元中提撥1億2500萬歐元協助建立雷諾電池工廠,也會提供1億5000萬歐元的貸款讓雷諾汽車公司建電動車車廠。

依此計畫,政府部門和大型私人企業的電動汽車訂單可望在2015年前達10萬輛。生態部甚至認為,零排放車輛將在2030年占整個車輛市場的27%,產值達150億歐元上下。

標緻雪鐵龍汽車執行長瓦林(Philippe Varin)表示:「在二氧化碳的排放上,我們和政府有相同的企圖」;雷諾汽車運營長佩拉塔(Patrick Pelata)也說,「我們和政府的看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