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7

中研院醣蛋白分子疫苗 防癌抗流感

◆ 中研院長領軍研究 分子疫苗 將可防五癌

自由時報 2009.06.17

若經人體試驗成功 五癌症將有疫苗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癌症預防研究大躍進!乳癌、肺癌、攝護腺癌、卵巢癌及大腸直腸癌五大癌症,有機會由台灣科學家搶先發表預防性的分子疫苗。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發布分子疫苗的最新研發成果,發現這五大癌的癌細胞表面具有特殊醣蛋白Globo H,可以提供分子疫苗預防研究,未來若經人體試驗成功,預防癌症非夢事。

包括乳、肺、卵巢、攝護腺、大腸直腸等癌

翁啟惠昨天在「美洲華人生物科學學會國際研討會」首度發表醣分子研究可用來研發癌症預防疫苗,研究團隊發現,正常細胞上不會出現的Globo H,卻在五大癌的細胞表面現蹤,於是團隊就把Globo H當成分子疫苗,促使人體免疫系統啟動,試圖消滅危害健康的不速之客。

分子疫苗如何與人體並肩作戰攻打癌細胞?翁啟惠解釋,研究團隊從乳癌幹細胞發現到Globo H的醣蛋白,選定一段不易突變的抗原,經由酵母大量繁殖,以水解酵素切斷黏附在病毒蛋白上面的醣分子,製造出分子疫苗;若分子疫苗注射到人體,就能誘發免疫反應,切斷乳癌組織幹細胞,殺死癌細胞。目前全球僅以翁啟惠為首的台灣研究團隊,有蛋白質醣化能力。

蛋白質醣化研究 獨步全球

癌症之所以難以治療,是因為癌細胞可能對治療藥物產生抗藥性,翁啟惠表示,未來分子疫苗研發成功後,只要在罹癌前,先把疫苗注射到人體內,讓免疫系統先認識癌細胞表面的醣蛋白,不幸癌細胞果真出現,免疫系統就能識敵殲滅、先發制「癌」。

國衛院特聘研究員蘇益仁指出,癌症發生的路徑有很多,發現其間共同的蛋白,只是關掉其中一個致癌的路徑,不代表可以全面預防癌症,國內外類似的研究有很多,但到目前為止,還未看到有更進一步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在癌症疫苗研究方面,北醫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彭汪嘉康表示,目前國內現有的癌症疫苗,以子宮頸癌疫苗最為成熟,主要利用四種不同的人類乳突病毒製成,屬於病毒疫苗;另外,國衛院同時也正在進行大腸直腸癌以及肺癌疫苗的研究,前者利用腫瘤特殊的指標基因進行研發,屬於分子疫苗,後者則是利用腫瘤細胞當做抗原來研發疫苗,是屬於腫瘤疫苗。

另外,中國醫藥大學也正在進行腦瘤相關疫苗研究,目前也有國外藥廠正在國內各醫學中心進行肺癌分子疫苗的人體臨床試驗。



◆ 「分子疫苗」研發獨步全球 可發展萬用疫苗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 2009.06.17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昨天首度發表分子疫苗的研發成果,這項開創性的研發,相較於現今常用的病毒疫苗,成本低、製作簡單、安全性高、抗原強度更強,且可發展防範各種病毒的「萬用疫苗」。

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助研究員馬徹表示,病毒為了騙過宿主免疫系統,會偽裝欺敵,在病毒蛋白質表面纏繞上複雜的醣分子,「把自己隱藏起來」。

翁啟惠指出,傳統疫苗的觀念都認為要保留這些複雜的醣分子,免得破壞病毒疫苗蛋白質結構,然而這些醣分子卻會遮住疫苗成效的關鍵—蛋白質抗原。

這次研究團隊和傳統作法最大不同是,先用水解酵素把病毒大部分「表面醣分子」切除,只留下「核心醣分子」,讓裡面真正有破壞力的蛋白質暴露出來。

研究團隊利用流感疫苗做實驗。流感疫苗的抗原分子有HA與NA,研究團隊選擇HA來做疫苗。翁啟惠表示,切除複雜表面醣分子後的分子疫苗,抗原更強,且原本被醣分子遮蔽的部分,基因序列較不會改變,日後有希望發展出「流感萬用疫苗」,無論是H5N1或H1N1等流感病毒,都能產生抗體。

翁啟惠昨天在中研院公開這項最新發現,分子疫苗的構想已申請專利,翁啟惠表示目前仍在基礎研究階段,預估最快三到十年後可看到商品上市。

翁啟惠解釋,疫苗的原理就是找到病毒上的一部分作成很像病毒的樣子,打進人體讓免疫系統先「認識」並且「記住」,當真正的病毒侵入時,就可以「喚醒」免疫系統對抗病毒入侵;但因病毒常會產生突變,會讓免疫系統不認識或產生抗藥性。

以流感病毒為例,由於病毒會突變,所以每年都要「猜」應該要製備哪一種突變形態的病毒疫苗,以因應來年的流感。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助研究員馬徹指出,發現在去除表面醣分子後,不同流感仍有共同的蛋白質基因序列存在,而且不太會改變。

所以,如果設計出一種流感的「萬用分子疫苗」,就可以同時預防H1N1與H5N1或其他的病毒突變,不用再每年費力猜「明年流感」是那一種了。



◆ 我研發分子疫苗 流感病毒通殺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09-06-17 中國時報

國內疫苗研發有大突破!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十六日發表「分子疫苗」研究成果,有別於目前用雞蛋或細胞培養的減毒疫苗,研究團隊找到病毒不易突變的抗原,透過酵母培養其醣蛋白,製成分子疫苗;面對年年突變的流感病毒,可望製成「流感萬用疫苗」,不論病毒怎麼變,都逃不出它的手掌心!

這項全新的疫苗技術已在實驗室研究成功,還需經過動物實驗、人體試驗等階段,預計製成疫苗、進入商品化大量生產至少須三至十年。屆時將為全球流感防疫帶來一波新革命;研發成功的話,還可能一舉摘下諾貝爾醫學獎。

中研院:研製流感萬用疫苗

長庚大學生技系教授施信如則認為,分子疫苗是製作疫苗的新模式,觀念絕對行得通,但能否成功運用到臨床,仍待持續努力。

翁啟惠昨天在「第十二屆美洲華人生物科學學會國際研討會」以「後轉譯的醣化─挑戰與機會」為題發表專題演講,首度發表中研院團隊在分子疫苗的研究成果。

不需要病毒株 價格也較便宜

翁啟惠表示,分子疫苗是一種全新的概念,傳統流感疫苗是利用雞蛋或細胞培養,降低流感病毒活性後,經減毒程序製備疫苗。它基本上還是病毒,打入人體後,仍有某種程度的風險。且季節性流感的病毒年年突變,疫苗廠每年都要預測是流行那一種病毒株;如果預測準,疫苗就有效,預測不準,疫苗保護效力就很低。

翁啟惠強調,分子疫苗可以完全克服這些問題。研究團隊找出流感病毒一段不會突變的抗原HA醣蛋白,這段被醣分子蓋住的蛋白質序列不易發生突變,透過酵母大量培養,再水解酵素醣蛋白,將無用的醣分子切斷,留下核心醣分子和蛋白質,即可製成「分子疫苗」,不需要病毒株,製作價格也較便宜。

待人體試驗 量產須三至十年

翁啟惠表示,這種方法未來可設計出流感「萬用疫苗」,教導人類免疫系統分辨出病毒,讓免疫系統記住病毒樣貌。理論上,分子疫苗不受病毒年年突變的影響,打一次效力可維持多年,甚至可能一生只需要打一次。

參與分子疫苗研究的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馬徹表示,流感病毒的分子疫苗目前在實驗室已證實有效。流感病毒年年會變,但H5N1或H1N1都有一段不易突變的共同序列,分子疫苗即可預防不同種類的病毒。現在除了流感病毒,未來也可運用在愛滋病毒和C肝病毒的疫苗研發。



◆ 「分子疫苗」也能應用在癌症、愛滋上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 2009.06.17

分子疫苗除了適用於流感病毒,未來也有希望開發出針對愛滋病毒(HIV),以及癌症的分子疫苗。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表示,HIV至今研發不出有效的疫苗,它難纏的原因在於超過兩千種突變,雞尾酒療法雖然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沒有辦法完全抑制病毒,會讓HIV的抗藥性更嚴重;且HIV蛋白質表面纏繞的醣分子很複雜,還會直接攻擊免疫細胞。

以此技術可將複雜的醣分子切除,暴露出HIV中間的蛋白質抗原,讓疫苗的效果更好,且找到蛋白質結構的共同基因序列,發展出「萬用疫苗」,也可以有效改善HIV病毒突變所產生抗藥性的問題。

分子疫苗也可應用到癌細胞上。翁啟惠表示,他的研究團隊從乳癌細胞中找到一種「Globo H」的醣蛋白分子,這種分子在癌幹細胞中也有。Globo H同時也存在於肺癌、攝護腺癌、卵巢癌,以及大腸癌的腫瘤細胞中。未來如能研發出針對Globo H的分子疫苗,將可望以預先施打疫苗的方式來防制癌症。

翁啟惠說,目前台灣分子疫苗的研發技術領先各國,而分子疫苗的研發製造過程都可以在台灣完成;目前的疫苗多採用注射的方式,未來分子疫苗若可改用口服,「整體生技產業就會完全改觀」。

※ 相關報導:

* 醣分子抗癌疫苗及測癌晶片,針對癌症幹細胞發表最新突破
http://140.109.55.56/ch/index.php?t=20&article_id=597

中研院發現抑癌基因 癌症變慢性病非夢事
癌細胞在特定訊號閾值下逆轉成正常細胞
致命血癌被藥物連擊打敗
RNAi 傳遞的全新方向:未來個人化癌症治療
掌上機偵測乳癌 成大研發成功

科學家發展新疫苗概念:糖蛋白 D
由癌症贅生所產生的癌症幹細胞
設計接種新方法 提供立即免疫力
廣效免疫分子 對抗多種流感病毒

泛素連接酶、Spartin 與脂滴流動性
源於脂肪的發炎因子或能解釋肥胖致病
在長壽酵母中,葡萄糖到甘油的轉換能抗老化
Omega 脂肪酸可改變免疫與基因表現
MuRF1 使粗的而非細的肌肉萎縮

科學家發現蛋白質如何結合基因並控制基因組
物種因垃圾 DNA 而倖存
多重抗性:為何細菌這麼有效率
新研究揭露 HIV 蛋白殼結構

10 則留言:

fsj 提到...

抗病毒剋星NTU-VirusBom 追殺新流感

◆ 台大新研發萬王之王 追殺新流感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09.07.21

國內出現新流感重症個案,疫情逐漸升溫。台灣大學奈米生物微機電研究群今天發表「萬王之王」(見圖:台灣大學/提供)體外殺菌、殺病毒的化合物,除可殺死金黃色葡萄球菌之外,還能「崩垮」新流感、禽流感等同一家族的病毒。

該項研究成果獨步全球,目前還沒有同一種化合物能夠同時殺死細菌及病毒,台大所研發出了「萬王之王」,可在不傷害人體的狀況下,於體外同時抑制「奈米級病毒」及「微米級細菌」。

研究團隊指出,如以體積來比較,細菌有如大象,病毒就像是小花生,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同一種化合物可以一起殺死大象(細菌)及小花生米(病毒)。

研究人員以「崩垮」來形容病毒、細菌遇到「萬王之王」後的景況。原本是一顆顆小圓球,但一接觸到雙抗化合物,圓形的細菌、病毒逐漸產生變化,最後有如小寶寶的大便,也喪失了毒性。

實驗發現,「萬王之王」可讓「奈米級病毒」崩垮,這類病毒包括了禽流感病毒(H5N2、H5N1)、新型流感病毒(H1N1 )腸病毒71型。未來可運用在清潔用品(如噴劑、洗手乳)過濾器材(冷氣濾網、空氣清靜濾網)以及防護材料(口罩、防護衣)。

※ 昨天接受訪問的是應用力學李世光教授。



◆ 最新研發月內量產 台大病毒崩 剋流感稱王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09-07-22 中國時報

台大研究團隊廿一日宣布研發出「萬王之王─台大病毒崩」化合物,能在五分鐘內脫掉病毒的「外套」,讓H1N1新流感、禽流感等病毒迅速崩解,失去傳染力。台大已完成技術轉移,最快一個月內即可量產,運用在口罩等防護用品及清潔劑上。

國內新流感疫情出現首例重症,新流感疫情提高警戒,台大李世光、林世明兩位教授與淡江大學李世元教授等人組成的台大奈米生物機電研究群,繼二○○三年研發出「台大抗煞一號」,成功摘下SARS病毒的「皇冠」後,再成功在石化工業原料找到一種碳氫化合物,實驗室證實,這個命名為「台大病毒崩」(NTU-VirusBom)的化合物可在不傷害人體的情況下,讓奈米級病毒在體外快速崩垮。

李世光指出,一般流感和新流感病毒會懸浮在空氣中三小時,手接觸後可存活五分鐘,若停留在衣服上可存活八小時,在電話、電腦面板、玩具上甚至可存活廿四至四十八小時,杜絕接觸傳染是重要的防疫工作。

林世明表示,病毒表面像是穿了外套,有一層套膜,其中含脂蛋白和醣蛋白,台大病毒崩以「物以類聚」的原理,崩解病毒外膜結構,病毒即失去傳染力,無法侵人體。

實驗室證實,新流感病毒原本外表呈圓型約五十四奈米大,碰到卅至三百ppm濃度的化合物,即逐漸瓦解變形扁塌,五分鐘即萎縮至不到七奈米,半小時縮到原來體積的十分之一大(約五奈米),外套被脫掉,病毒也失去毒性及傳染力。

研究發現,台大病毒崩還能「崩垮」新流感、禽流感、腸病毒七一型等病毒,對已產生抗藥性的新流感病毒也有效,因此又稱為「萬王之王」。

李世光說,研究曾與酒精比較,發現廿%或六十%濃度的酒精無法殺死新流感病毒,台大病毒崩低濃度就有殺死病毒的效果。目前已完成技轉,將應用在清潔用品、冷氣濾網等過濾材料、口罩防護衣,有助控制新流感疫情。



◆ 抗病毒剋星NTU-VirusBom 臺大奈米生物研究群研發成功

NOWnews.com 記者慶正/台北報導 2009/07/22

臺灣大學副校長陳泰然21日上午宣布,由臺灣大學教授李世光、林世明與淡江大學教授李世元組成的臺大奈米生物微機電研究群(NTU Nano-BioMEMS Group),研發成功「萬王之王─NTU-VirusBom」。

陳泰然指出,在不傷害人體的狀況下,「萬王之王─NTU-VirusBom」可於體外同時崩垮抑制「奈米級病毒」:禽流感病毒(H5N2、 H5N1)、A型流感病毒(H1N1)、克流感抗藥株A型流感病毒(H1N1)、腸病毒71型以及「微米級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增殖,將對全球疫情的控制有顯著的效果。

其中,每年讓所有家長聞之色變的腸病毒71型,是非常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由於幼童感染後強,加上幼童為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之高危險群體,重症致死率約在3.8%至25.7%之間。

如今,NTU-VirusBom對腸病毒71型也能成功的崩解,無疑對所有家中有小孩的家長來說,是令人非常興奮的好消息。

陳泰然表示,這是臺大奈米生物微機電研究群繼2003年發明「臺大抗煞一號」後,在國科會與經濟部學界科專的支持下,經過無數次篩選化合物與測試病菌及病毒,持續積極針對可控制疫情擴散的「雙抗」化合物研究─抗「微米級細菌」與抗「奈米級病毒」,而獲致的重大發明成果。

目前NTU-VirusBom已知可應用的範圍,包括:清潔用品類:噴劑、乾洗手、洗手乳、洗衣粉、清潔用溼紙巾、洗衣乳、除臭劑等;過濾材料類:冷氣濾網、空氣清靜濾網等;防護材料類:口罩、防護衣等。

他肯定NTU-VirusBom技術的推廣應用,是成功的將臺大研發成果適時應用的最佳實例。他說,相關技術已移轉蔓妮有限公司,將加快腳步商品化以造福人群。



◆ 抗流感噴劑 快速崩解病毒

自由時報 2009.07.22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H1N1新流感疫情來勢洶洶,台灣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新的抗流感化合物「台大病毒崩」(NTU-VirusBom),低濃度便可使流感病毒快速崩解,該成果已技術轉移給生技業者,將製成乾洗手噴劑、洗手乳。

台大新研發 技術轉移業者

該化合物對於禽流感H5N1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病毒七十一型、已對克流感出現抗藥性的H1N1新流感亞型病毒株也有效,除可以製成外用噴劑外,也具有發展成內用藥的潛力。參與研究的淡江大學生科所教授李世元表示,此技術已轉移生技業者,最快一個月內可量產。

疾管局最新統計,國內流感病患持續增加,高達九成是新流感,估計感染人數已破萬,絕大多數是輕症,只有一例重症,比去年同期少,但疾管局仍嚴陣以待,因應秋冬可能的大流行。

台大昨日發表「奈米生物機電研究群」最新研發成果。工研院副院長、台大應用力學所教授李世光表示,該團隊以H1N1病毒直接測試,只要三十ppm到三百ppm的低濃度,便可在五分鐘內瓦解病毒結構,但二十%和六十%的酒精卻無法達到此效果。

製洗手劑 最快一個月上市

台大光電生醫中心教授林世明表示,台大是首度直接以奈米結構力學原子力顯微技術,觀察到病毒被崩解過程,大小僅五十四奈米的H1N1流感病毒,碰到此化合物後,病毒套膜便遭到破壞,整體結構快速崩解,從立體變成扁平,僅剩五奈米大小,失去感染與繁殖能力。

林世明表示,實驗顯示,酒精無法崩解流感病毒,且具刺激性易引發過敏;漂白水理論上雖可殺死流感病毒,但毒性較強,不適合接觸皮膚。而此化合物則要到一千ppm才對細胞具有毒性,可在對人體無害的情況下殺死病毒。

對於坊間賣到缺貨的乾洗手、酒精標榜可殺流感病毒,李世光低調表示,在未實際進行研究前,他無法評論是否有效。至於疾管局宣導濃度七十五%的酒精可「抑制流感病毒活性」,疾管局局長郭旭崧則指出,就連世界衛生組織病人安全聯盟召集人、感染科學者皮特(Didier Pittet)也說,雖有部分專家有所質疑,但他還是認為酒精有一定效用。

林世明表示,目前一公斤(一百萬毫克)化合物粉末成本約九百萬元台幣,量產後粉末成本可望降至一百萬元,而沖泡成一百西西的噴劑,只需三十毫克粉末,上市後的售價一般民眾應該可接受。



◆ 與細菌共遊…全球細菌最多的五大景點

自由時報 2009.07.22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在新型流感肆虐的今日,旅遊網站TripAdvisor.com列出了全球五大「細菌最多」的景點排行榜,旅遊專家法蘭奇克說:「這些地方是非常吸引人的旅遊名勝,儘管『有很多細菌』。」

建議遊客宜勤洗手

雖然遊客不太可能只因為造訪這些景點就生病,但是衛生專家建議旅人最好隨身攜帶手部清潔劑,並且常洗手。

以下為五大「細菌最多」景點:

◎愛爾蘭布拉尼的「雄辯之石」

據說親吻這塊石頭能使人有滔滔雄辯之才,根據統計,光是去年一年就有約四十萬人親吻過這塊石頭。

◎西雅圖市場劇院的口香糖牆

這片牆從一九九三年至今所黏的口香糖已有十五.二公尺寬、四.五公尺高,黏了一層又一層,成了西雅圖最奇特「景點」,許多遊客特地到此留下嚼過的口香糖。

◎巴黎王爾德之墓

位於巴黎拉榭思神父墓園的劇作家王爾德墓碑上,有來自全球各地的無數文學迷印下的唇印,數量多到王爾德的名字幾乎難以辨識。

◎加州好萊塢中國戲院前明星手印地板

中國戲院前留有二百四十六位明星手印、腳印的水泥地板,每年吸引四百五十萬人來摸一摸。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

不僅遊客多,空中還有數千隻鴿子成群,因應大量鴿糞帶來衛生問題,威尼斯市政府二○○七年起禁止餵食鴿子,也著手捕鴿,讓鴿子數量顯著減少。

fsj 提到...

去你的癌症/最有活力的抗癌求生指南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04757

【文、圖/摘自《去你的癌症》/克莉絲.卡爾著/柿子文化出版】2009/07/24

美麗性感的克莉絲.卡爾,在31歲的情人節被宣布罹患一種罕見的血管癌,沒有有效的療法。這是哪來的悲慘肥皂劇?她不敢相信、崩潰大哭、害怕得不得了,但克莉絲並不打算乖乖坐在「定時炸彈」上坐以待斃,她聽從大師醫生的建議,透過飲食和改變生活方式,讓自己的身體堅強到足以對抗癌症。

拋開舊生活,迎接全新生命,克莉絲還開始用文字和影片記錄自己抗癌過程中的每個細節(誠實告白、注意事項、基本指南、抗癌知識、強烈建議應該要做的事)、每個人(醫師、老師、大師、江湖術士、家人、朋友,以及其他抗癌辣妹)!她成立「抗癌辣妹組織」、她拍攝的《瘋狂性感的抗癌辣妹》記錄片在美國成為熱門賣座電影、她寫的《去你的癌症》2007年出版至今,仍穩坐亞馬遜網路書店癌症類的五星級暢銷排行榜,而且,現在就在你手上!

-- 口紅具有移山倒海的力量。
-- 逛街購物可以提升免疫力!
-- 和妳的白馬王子談戀愛有助於擺脫癌症的包袱?
-- 每週做愛一、兩次可以增加免疫球蛋白A。
-- 對的筆友可以讓你的抗癌歷程更輕鬆。
-- 寫日記是不用花錢的自我療法。
-- 癌症也可以是妳的繆思女神!

《去你的癌症》是一本性感、有趣、麻辣的抗癌教戰手冊,獻給所有想找回新生命的人!書中提供許多基本、實用、簡單、實際、有趣的方法,教你如何與癌症共處,而且保證一定可以做得到。

一個人撐不下去了嗎?想找個夥伴一起面對這該死的癌症嗎?想要變得更健康、更幸福嗎?這本書就像是你最好的朋友,幫你找回健康、自信與美麗,與你分享你不敢跟別人聊的所有抗癌心事,並且要你更加好好愛自己!

PS.題外話,克莉絲實現了她自己的誓言──「我絕不讓癌症破壞我的幸福。」她身上的腫瘤雖然沒有變大或惡化,卻也沒有消失,然而,她活得更健康、更快樂!她還遇到了一個好男人,並且跟他結了婚... 是的,她帶著自己那長滿腫瘤、像極了瑞士乳酪的肝臟,跟她的 Mr. Right結婚了!

所以,何不展開你的笑容,積極面對這場長期抗戰呢?

※ 其餘內容詳見原站。

fsj 提到...

英秘密警告:新流感疫苗恐致命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2009.08.17

英國衛生防護局最近以機密信函方式,發函給約六百名神經病學家,警告最新的新流感疫苗,可能引發致命神經疾病酖基連巴瑞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要求他們在新疫苗開始施打後,注意這類病患的增加情形。

英國每日郵報十六日取得機密信件公諸於世,引起民眾譁然,質問當局為何不在疫苗施打前,告知民眾這項訊息。英國預定十月開始讓第一批約一千三百萬人接種新疫苗。

信函日期為七月廿九日,它凸顯出英國最高管理當局對新流感疫苗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的關切。GBS會影響神經內膜,造成癱瘓、呼吸困難。

信函警告「英國神經病學家協會」的神經病學家,留心GBS增加的情況。信函提及一九七六年美國施打H1N1流感疫苗後,出現的多種情況,包括死於接種疫苗的人多於新流感的死亡病例;總共有五百個GBS病例發生;疫苗導致罹患GBS的機率成為原來的八倍;十周後,確定疫苗與GBS的關聯後,當局回收疫苗,美國政府被迫對罹患GBS的病患提供賠償。

一九七六年,美國新澤西州狄克斯堡軍營出現H1N1病毒造成的流感疫情,其後約四千萬人接受疫苗施打。疫情最後並未擴大,僅兩百確認病例,且只有一人死亡,但疫苗注射導致五百多人罹患基連巴瑞症候群,其中廿五人死亡。

※ 相關報導:

Doctors told to watch for Guillain-Barre syndrome during Swine flu vaccination programme

fsj 提到...

牛痘助攻 子宮頸免疫治療新突破

【聯合報╱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2009.09.10

子宮頸癌免疫治療有新突破,台北榮總婦產部醫師莊其穆與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合作,將傳統DNA疫苗與牛痘病毒的癌細胞溶解(oncolysis)後,經兩年動物試驗,可有效使患有巨大子宮頸癌腫瘤的老鼠完全復原。

傳統早期子宮頸癌治療以手術為主,放射治療為輔,癌細胞已轉移的子宮頸癌則以化學治療為主,放射治療為輔;免疫治療是未來治療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趨勢,已有人體實驗報告。

莊其穆表示,根據德國Friedrich Schiller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浦金斯最近兩篇研究,免疫治療可有效治療子宮頸癌前病患,約35%至40%的病患癌細胞可以消失,但若單一腫瘤大小超過0.5公分以上,治療效果就變差,是目前亟待克服的困境。

台北榮總和約翰霍浦金斯醫院合作,由莊其穆研究開發新的腫瘤免疫治療模式,將傳統DNA疫苗與病毒癌細胞溶解結合後,可以有效使患有巨大子宮頸癌腫瘤的老鼠完全復原,且使已肺部癌細胞轉移的老鼠得到緩解,突破免疫治療的極限,選擇牛痘病毒除了來源較易取得,可做為DNA疫苗載體,並具有腫瘤癌細胞溶解的效果。研究結果已刊登於臨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期刊。

莊其穆指出,目前子宮頸癌已有預防性疫苗,免疫療法新概念有助於未來發展更積極治療性的疫苗,運用在子宮頸癌的治療,對守護婦女健康有很大意義。

此外,研究小組發現,相同治療概念針對沒有特定腫瘤抗原的癌症,例如卵巢癌,黑色素細胞瘤可以有效地將特定抗原導引到腫瘤中,產生強烈的抗腫瘤免疫反應,為治療沒有特定抗原腫瘤找到新契機。



◆ 子宮頸癌DNA疫苗打一針 腫瘤消失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09-09-10 中國時報

子宮頸癌的巨大腫瘤,可以打疫苗治癒!台北榮總九日發表子宮頸癌免疫治療新突破,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跨院合作發現,以DNA疫苗配合減毒病毒,直接注入腫瘤中,可喚醒免疫系統,刺激產生比傳統多三倍的T細胞來殺死癌細胞。患者接受免疫療法兩周後,腫瘤會壞死、脫落,並新生健康組織,是腫瘤免疫治療新突破。

這項研究突破最近刊登在著名的醫學期刊《臨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主持這項計畫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莊其穆表示,國人每年有一千九百人發生子宮頸癌,多數以手術、放療、化療治療。但有些患者不適合手術或很難熬過放療、化療的嚴重併發症。安全、副作用低的免疫治療成了最近十年來對抗腫瘤的新興療法。

北榮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展開跨院合作研究,在動物實驗中,第一劑將傳統帶有E7基因的子宮頸癌DNA疫苗注射入腫瘤內,隔一周再打入減毒的牛痘病毒。

結果發現,這種「疫苗結合病毒」的治療新模式,第一針就能發揮喚醒免疫系統的功能,第二針可達到加強功效,刺激產生比傳統多三倍的T細胞,即使老鼠身上的腫瘤已長到一公分大,甚至轉移到肺部,大量的T細胞仍會追蹤全身,將癌細胞趕盡殺絕。二周後,巨大腫瘤壞死、脫落,老鼠重新長出正常組織,完全治癒。

莊其穆表示,除了子宮頸癌,這項研究對卵巢癌、皮膚黑色素細胞瘤等癌症也能發揮療效。這種免疫療法費用不高,有助大量推廣,國外已進展到人體實驗。

未來對於三、四期(腫瘤大到四公分以上)的子宮頸癌,以現階段手術切除後經放療、化療若復發機率仍高,新的免疫療法可輔助減少復發,這種治療性疫苗可望徹底治癒癌症病人。

fsj 提到...

衛生署核可小分子藥物人體試驗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09-09-18 中時電子報

衛生署正式核准國內第一個小分子藥物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這種在決明子、何首烏、大黃等藥材分離出來的成分,可直接作用在腸道表皮細胞上,動物實驗證實可治療腸道發炎現象,藥效比常用的治療藥物強三百倍。

順天生物科技發表從蓼科植物中找到的活性化合物STD07,這個成分存在大黃、何首烏、決明子、虎杖等常用中藥材,從發現這個成分到進入臨床階段,只花了三年時間,打破了台灣新藥開發的紀錄。

總經理簡督憲博士指出,這些藥材已有千年以上的使用歷史,藥效、安全性易掌握,經藥效篩選發現,它可用來治療西方國家發生率很高的「發炎性腸病」,目前已完成毒性、小鼠、大鼠以及狗的毒性試驗,證明它的安全性。這個全新小分子藥物,已獲衛生署核准,將在三總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這個新的分子藥將與永信藥品公司合作,預計四、五年後可以成功上市銷售,可望搶占發炎性腸病的藥物市場達二百億美元。

fsj 提到...

加強醫學研究 歐巴馬撥50億 工研院生醫所 轉向發展醫材

◆ 加強醫學研究 歐巴馬撥50億

【世界日報╱美聯社馬里蘭州比塞大30日電】2009.10.02

歐巴馬總統30日宣布撥出50億元政府贈款以對抗癌症、自閉症和心臟病,同時振興經濟,他稱讚科學研究是創造工作的引擎。

歐巴馬表示,這筆錢對改善公共衛生和協助增加工作非常重要。他在訪問國家衛生總署(NIH)時說,該機構的計畫顯示刺激經濟法案的雙重目標:挽救經濟和為未來世代的穩定打好基礎,「美國人希望看到你們現在研究的下一批發現」。

撥給國家衛生總署的刺激經濟經費已達100億元,其中逾10億元將用於基因研究,找出心肺疾病到血液疾病和自閉症等各種疾病的原因和療法。

白宮說,30日宣布的50億元將支持1萬2000個現有計畫,並在未來兩年創造數千個工作,包括研究員、教育人員、醫療設備製造者和供應商。

歐巴馬說,這是歷來對生物醫療研究提供的最大筆刺激經費。

這筆錢包括用於「癌症基因圖集」的1億7500萬元,該計畫收集20多種癌症的逾2萬個組織樣本,並詳細確定這些樣本的基因變化。

癌症研究有全國數十個機構的150多名科學家參與。歐巴馬指出,國家衛生總署的研究應注重公共衛生,而不是顧及投資者或企業老闆,「我們知道你們的研究假如純由民間來資助無法完成,一些研究無法迅速獲利,所以才創辦了像國家衛生總署這類機構」。



◆ 克難醫療箱 慈濟展示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2009.10.02

慈濟人醫會為了克服義診環境,昨天在國際人醫會年會舉辦首日,布置克難義診診療間,展示手提式牙科診療箱、外科往診工具箱,邀請成功研發的人醫會高屏區總召洪宏典醫師、志工周金元說明使用方法,大受好評。

「外科往診工具箱」研發人是骨科醫師洪宏典,在高雄開業行醫,昨天帶到慈濟靜思堂展示,這種工具箱」重約5公斤,備有可充電的電池和小頭燈,可以在燈光昏暗的地方或夜間看診時使用,甚至有小冰箱可放疫苗。

志工周金元研發出來的「007手提式牙醫診療儀器」,重12.2公斤、長45公分、寬33公分,攜帶方便,全球有80多台,在克難環境中,提供拔牙、洗牙、磨牙和補牙的服務,充分發揮便利性及機動性。

慈濟運用專用布幕在現場搭建義診克難診療間,身為卡車司機的周金元說明,一輛車光是載牙科醫療器材就占了三分之二空間,要搭機、乘船到偏遠離島地區,相當不便,於是興起改良動機,歷時3年研發成功。



◆ 工研院生醫所 轉向發展醫材

【張令慧/台北報導】2009-10-02 工商時報

工研院生醫所的研發方向要大轉向。據瞭解,為了對包括工研院、生技中心等國內生技研發機構進行任務分工,投入小分子藥物開發與新藥量產已有多年的生醫所,已被要求要轉向醫療器材發展。

近期在政府主導下,有意讓工研院及生技中心等相關的研究機構,在生醫領域研發上進行分工。其中工研院專心往醫療器材發展,生技中心則強化蛋白質新藥的開發以及試量產等能力的建置。

由於工研院在生技領域的定位可能轉向以醫療器材產業為主,使得政府生技研發資源的分配,明顯受到影響。據瞭解,工研院的醫材中心的預算就增加,而聘用人數是醫材中心3倍的生醫所,就只能取得原有科專計畫的預算。另一方面,生技中心也獲得預算,正積極要建製蛋白質新藥的試量產生產線。

面對工研院的生技研發方向將大轉向,獲得預算較多的醫材中心,就將一些開發工作交給生醫所,而生醫所的定位改變,更讓該所100多位原來以研發新藥為主的同仁的心情受到影響。所以,生醫所期望透過預定於10月中旬舉辦的生技顧問會議上,替生醫所尋找新的定位。

生醫所的人就說,從國內研發資源有限,政府對相關的研發機構進行任務分工,避免資源的重複投入,原本是正確的方向。但問題在於,生醫研發,特別是新藥的開發,不乏來自於意外的發現,並不是制式化的訂出研發機構只能從事哪些研究,就能將整個研究機構帶向特定的方向。

尤其新藥開發重點在要具有專利空間,生醫所目前已經在蛋白質藥物結構,以及抗癌藥物平台上,有深受生醫藥界矚目的亮眼表現,難道這些既有的開發,就需要隨著工研院生醫所任務轉向而改變嗎?

更者,生醫所等國內相關的研發機構,都已經成立很多年,所養成的人才也各有其所長,如果政府頓時要研發機構的任務轉向,而未先顧及原已聘用人才的安置,很可能會讓現有的人才大量地流失。



◆ 新聞側寫-生醫所突轉向 團隊人才恐流失

【張令慧】2009-10-02 工商時報

「台灣的資源有限,必須要集中資源與分工」,是許多學者專家看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所共同具有的心聲。但問題在於,要集中資源與進行分工,必須在原有基礎架構上,而不是單憑一句話就進行研發資源的切分。

就資源分配來說,生技顧問們會做出將工研院定位在發展醫療器材的開發,而生技中心投入新藥研發的相關發展工作,應當是相當理想的作法。

但問題在於,工研院及生技中心投入生技產業的研發都不是一朝一夕,尤其工研院生醫中心是將自己的目標,設定在藥物的量產工程與小分子藥物的開發,不但不介入生技中心所投入的蛋白質藥物的研發,更未進入新藥的毒理試驗及臨床試驗等,顯然已經與生技中心進行專業上的分工,工研院生醫中心與生技中心在功能上自有其不同的定位。

更何況,新藥研發的價值鏈相當的長,工研院生醫中心與生技中心本就可以就價值鏈不同的階段,分別取其所長來發展,並無需要兩者間必須斷然切分,讓生技中心專司新藥研發,工研院則只能投入醫療器材。

尤其兩個研發機構成立都已有好幾年的時光,人才養成也各有其長,如果依據生技顧問的建議,讓生醫所完全轉向,那麼就生醫所現有聘用的人員的安置,以及避免因為對已聘用的人力進行規畫,就逕自進行政策轉向,以致於造成人才的流失,甚至產生「台才港用或陸用」的情況,生技顧問會議似有就工研院及生技中心的定位,予以重新考量的必要。

fsj 提到...

中研院分子疫苗突破 可對抗新流感、癌症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09.10.13

中研院又有重大突破,院長翁啟惠領軍的研究團隊,成功找出禽流感病毒與宿主細胞最初結合過程中,醣分子的關鍵性功能,未來可望研發出更有效的分子疫苗,對抗新型流感、禽流感,甚至可預防愛滋病、癌症及C型肝炎等重大疾病,延長人類壽命。

「這是個跳躍式的突破!」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馬徹強調,包括即將全面開打的H1N1新型流感疫苗,所有傳統疫苗都採未經修飾的病毒為載體,效果有限;未來若能改採修飾過病毒製造的分子疫苗,將可誘發體內更強的免疫反應,產生更好的保護效果。

馬徹表示,翁啟惠院長領軍的研究團隊,多年來鑽研醣分子在病毒及病毒與細胞結合所扮演的角色,如今終有突破性發展。論文今天刊登在全球頂尖的「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該期刊並專文介紹,可見其重要性。

馬徹表示,包括禽流感、新型流感在內的流感病毒,表面由「血球凝集素」 (HA)與「神經胺酸酶」 (NA)這兩個醣蛋白所構成。其中,HA表面佈滿醣分子,專門負責附著到宿主細胞的任務。研究團隊設計出4種HA,再合成出24種人類宿主細胞表面的糖晶片,交叉進行96種檢測。

結果發現HA表面上的醣分子越少、越短時,HA結合細胞的能力越強,但專一性越差。反之,HA表面上的醣分子越多及越長時,HA結合細胞的能力越弱,專一性則越好。研究團隊接著進行小白鼠的動物實驗,發現HA表面上醣分子越少、越短的分子疫苗,可誘發越強的反疫反應,一旦病毒入侵時,保護力也越好。

馬徹指出,季節性流感、禽流感及新型流感等傳統疫苗,HA 表面上醣分子都未經修飾,既多且長,多了一層遮蔽,所產生的抗體無法辨識蛋白體全貌,雖對某些宿主細胞的專一性較好,但免疫反應及保護力相對較差。今後,若能製造出HA表面上醣分子修飾得更少、更短的分子疫苗,應可明顯增加保護力。

翁啟惠透露,這項研究成果已申請專利,並技術移轉給美國邁阿密OPKO Health公司,台灣子公司將在台灣繼續疫苗研發的工作,未來可望研發出新一代禽流感、新型流感等疫苗。



◆ 我專利數全球第4 產值不到1%

自由時報 2009.10.13

〔記者謝文華、范家瑜/台北報導〕全球生技製藥產值約八千億美金,製藥佔一半以上;二○二○年國際預估總產值將達兩兆美金,但台灣生技製藥產值目前還達不到全球一%,僅○.七%,產值不到六十億美金,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昨天坦言,台灣的競爭力讓人憂心。

翁啟惠昨天出席行政院「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暨BTC執行成果」會議時指出,台灣生技製藥產值中,醫療器材佔三十八%,以低階器材,如體溫計、血壓計等為主;製藥佔三十六%,大多是「學名藥」,即專利過期、不受專利權保護的藥品;僅二十六%為新興生技,如農業生技、保健產品等,以致留不住高階生技人才,國際主力市場也不在台灣。

翁啟惠:臨床試驗 投入太少

他表示,台灣獲美國核准的發明專利總數佔世界第四,近六千件,生技產業專利數佔世界第十三,在創新研究及教育上名列前茅,為何產業規模小、產值低,主要在於台灣對新藥臨床前的動物試驗,及臨床第一、二期人體試驗投入很少,相關制度、法規、國際接軌等都未建立起來,導致學界研發新藥後,不知其是否具產業價值,因而無法確認後續發展,這與國家政策有關。

翁啟惠說,國內還沒發明過一種新藥,但為何留學生到了國外就能發明新藥?台灣本土沒有出過一個諾貝爾獎,但台灣人到了國外,卻能拿到諾貝爾獎,台灣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很值得思考!

他認為,台灣的教育太著重「考試」,職場太講求「表面的公平」,習慣以「學位」論薪資,卻不是看他的能力,棒球、音樂等領域都面臨相同窘境,例如王建民在洋基的薪水是多少?台灣能給他這樣的薪水嗎?台灣提供什麼樣的環境,給有能力、有專業的人?他強調,人才是國際間都要搶的,若要留住人才,勢必要提供符合國際市場的條件。

被問及近來政府民間都在打「肥貓」,是否逢「肥貓」必打?翁啟惠語帶保留表示「值得思考」,他認為,應視領域、論能力,去評估合不合理。

業者:扶植動作小 獎勵又太晚

醫療器材上市公司太醫表示,政府其實對於醫療器材產業並沒有太大的扶植動作,且對生技產業的獎勵太晚,如果政府能夠以過去扶植半導體產業的作法,像是土地與賦稅減免,或是工研院能釋出更多技術與產品,協助業者開發、行銷產品,對生技產業將有更實質的幫助。

訊聯董事長蔡政憲則建議,未來政府應將資源灌注在成功率高、快要有成果的領域或公司。目前許多大企業願意投入資金讓生技產業壯大,大企業的「玩法不一樣」,可望帶動國內出現成功的生意模式。

※ 相關報導:

* 掌握全球H1N1解藥產能的 竟是台灣人
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1998

說到楊育民,可能多數台灣人都不太認識這個名字,但他在美國生技界可是響叮噹的人物。

在他擔任基因科技營運副總裁的五年內,楊育民在2003到2008年間,將公司產值提高到400%,同時也自創「楊氏定律」:每公升單株抗體的產量,大約每四年會提升一倍,相當於半導體界的「摩爾定律」。也因為如此優異的成績,羅氏購併基因科技公司後,半年內便拔擢楊育民為羅氏的全球技術營運總裁。(詳見原站)

fsj 提到...

抗新流感大突破 醣分子疫苗6~10年內上市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09.10.14

中央研究院長翁啟惠今天上午表示,中研院研究團隊找到醣分子關鍵功能,進而技術移轉給一家國際公司,繼續研發新型流感及季節性流感分子疫苗,已進入動物實驗階段,預計6至10年內順利上市,屆時每年約可收取1億美元的權利金。

如果一切順利,這將是全球第一劑病毒表面醣分子經修飾後所製成的第一劑流感分子疫苗,保護力將明顯高於目前使用的新型流感及季節性流感疫苗,改寫全球疫苗風貌。

立委質疑:重要成果竟技轉國外?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審查中研院99年度預算,立委最關切中研院正進行的醣分子、分子疫苗及技術移轉。立委郭素春、鄭金鈴質疑,如此重大的研發成果,竟技轉給一家美國公司,大把的錢被外國人賺走,台灣得到什麼?中研院的成果,為何不能留在國內嘉惠國人?

翁啟惠解釋,中研院技轉的美國邁阿密OPKO Health公司,是台大藥學系畢業校友許照惠經營,台灣子公司以後也將在台灣繼續疫苗研發工作,還是根留台灣。而且新藥研發經費從數億美元至10億美元不等,不是國內產業所能負擔得起,因此中研院才會選擇有能力研發藥品,且能將藥品行銷出去的國際公司。

中研院:權利金每年1億美元

他強調,不論如何,中研院仍保有智慧財產權,未來的權利金將源源不斷。他舉例說,一個長銷藥物每年銷售額10億美元,中研院將可分得一成、即1億美元的權利金。

目前透過修飾病毒表面醣分子研發的新型流感、季節性流感分子疫苗,已進入動物實驗階段,翁啟惠認為最快5年即可完成一至三期臨床試驗,再花一年申請新藥許可及量產,預計6~10年後即可上市。他更對國人自行研發的這劑新型流感、季節性流感分子疫苗深具信心,強調「會成功」、「我十足樂觀!」



◆ 智慧型注射凝膠 病患不怕忘記打針

中央社 2009.10.14

國立交通大學材料所副教授劉典謨指導的團隊,研發出智慧型多功能注射凝膠,藉由偵測患者生理狀態,由體外磁場、電場或加熱方式釋出凝膠中的藥物,讓慢性病患不怕忘記打針。

劉典謨團隊的這項研究在這一屆經濟部工業局所舉辦的生物技術研發成果創意應用競賽(Crazy Idea)獲得銀牌,明天將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接受頒獎。

劉典謨說,慢性疾病是高齡化社會常見的疾病,長期的藥物控制對病患及家屬而言是身心的煎熬,不但需每天服藥,更得承受忘記服藥的壓力,這項裝置以創新的注射型凝膠結合奈米藥物載體,將藥物包覆於載體中,利用注射方式提供患者藥物,減輕罹病帶來的痛苦。

他表示,將雙性幾丁聚醣透過獨特的改質技術研發創新的可注射型凝膠,使得幾丁聚醣擁有更佳的溶解性與包覆藥物性,而且這種注射型凝膠在低溫下是液態,打到人體之後轉變成膠態,使藥物不會任意流動、可於體外做釋放控制。

他說,未來只要透過智慧型凝膠整合成生醫裝置,可廣泛運用到各種慢性疾病的治療,不用擔心忘記服藥,也免除每天服藥的困擾。他們計畫未來設計客製化的手環驅動釋放裝置,手環既可當裝飾品,也可隨時監測患者身體狀況,帶來便利性,並保護患者隱私,達到治療效果。

fsj 提到...

生技業新未來 打響台灣品牌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2009.10.30

瑞士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昨天與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針對台灣生技產業的未來對談,楊育民認為,生技業未來一定要打響高品質、重視智慧財產權的「台灣品牌」,並且不鼓勵朝生技代工的模式發展。

楊育民原本在美國「基因科技」公司擔任副總裁,是美國生技公司職位最高的華人,羅氏藥廠今年4月併購基因科技,楊育民被拔擢為全球技術營運總裁。他指出,未來新藥開發的模式會朝「個人化」的方向走,以前小分子藥物的研發多半是走「嘗試錯誤」的路,不斷試驗,成功率大約只有兩成;未來會先找出「生物標記」,瞭解為什麼某些藥對某些人特別有效。

他認為台灣應該自己發展從上游到下游的完整製藥價值鍊,「至少發展到第一期臨床試驗階段」,且應該由國家的力量來支持。「發展新藥的投資心態要改變」,楊育民認為新藥研發有別於電子業,一顆新藥研發成功至少十年、砸5~10億美元成本,「台灣不缺資金,但缺敢冒十年風險的資金」,政府就是要扮演降低風險的角色。

他也不認為台灣應該趁這波金融風暴,急著去收購國外現成的藥廠或藥品專利,「台灣生技業應該發展出自己的特色」。翁啟惠也認為,台灣生技業未來的契機在「掌握關鍵技術」,能夠瞭解什麼可以向國外買技術、什麼需要自行研發。他認為就算要買國外的技術,台灣目前資金規模還不夠大,且評估能力不夠好。

有人認為台灣的生技產業應該走代工的路,楊育民不同意,因為現在大陸、韓國、印度都在做這塊市場,台灣是否能一直保有代工優勢尚是未知數,且現在生技產業的產能已有過剩的趨勢,走生技代工的路風險不小。楊育民認為比較可行的是台灣打「高品質」的品牌,形塑「可放心」口碑。



◆ 發展生技 中研院士陳良博:黃金期已過

【朱立群/台北報導】2009-10-30 中國時報

台灣的生技產業飛不起來?行政院將生技列為六大新生產業之首,今年三月通過「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看似信心滿滿,但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中央研究院院士陳良博認為,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的黃金時期已過,現在再談「起飛」,已經太遲。

中研院長翁啟惠昨天出席交通大學與《天下雜誌》合辦的生醫論壇,與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對談。被問到是否同意陳良博的看法,翁啟惠說,現在開始好好做,應該還有機會。

陳良博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表示,二○○○年左右,是台灣發展生技的最好的時機,當時中研院長李遠哲延攬海外研發好手回國服務,包括二○○七催生《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現任院長翁啟惠。

《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通過後,行政院經建會國發基金投資「宇昌生技」成立,前行政院長蔡英文出任董座,翁啟惠任董事。陳良博認為,隨著翁、蔡兩人卸下職務及公司改組,台灣已失去發展生技的最後一次機會。

陳良博日前訪問北京清華大學,被其實驗室嚇了一跳,每個房間有兩扇門,一扇通往校園,另一扇通向生技公司,算一算至少有十五家公司設在校園裡,它們的領導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兒子胡海峰。

楊育民與陳良博都以「明目張膽」、「不可思議」形容北京清大的作法,但也不得不折服對岸發展生技新藥產業的企圖。陳良博說,台灣現在還在喊「起飛」,真的太晚了。

翁、陳、楊三人都是留美專家,除了翁之外,另兩人的事業重心都在海外。陳良博感慨台灣缺乏他們那一代有經驗的生技人才,十年前還有許多海外留學生可以回國幫忙,現在人都老了,「生物技術是要拚命的,那一代的留美人才沒用上的話,就沒機會了。」



◆ 羅氏楊育民:生醫界應建立自我特色

【杜蕙蓉/台北報導】2009-10-30 工商時報

打造生醫業為下一波的明星產業,產、官、學者昨(29)日在交通大學與天下雜誌共同主辦的「前進生醫大未來」趨勢論壇中,認為應建立台灣生醫產業優勢品牌,培育跨界人才。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建議,生醫界一定要強調自我特色、發展獨特品牌,無須百分之百仿照國外成功案例來推動。

挾著政府將扶持生醫業為兆元產業的氣勢,昨日論壇,除了邀請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被業界譽為「生技界張忠謀」的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國立交通大學校長吳重雨、工研院院長李鍾熙、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美吾華懷特總裁陳寬墀、國光生技總經理魏逸之等產、官、學三方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台灣生物科技與醫療產業的現況把脈外,包括施振榮、林百里、簡明仁和宋學仁等科技業大老和創投界人士皆與會出席,共同關注臺灣生醫產業的未來發展。

十分關注生醫業發展的立法院長王金平,除了全力推動《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通過,提供生技企業在法規環境上的便利外,他表示,將持續提供法令上的支持,並期待市場能有相對的回應,俾以發展成具規模與競爭力的生醫產業。

翁啟惠、吳重雨等多位專家學者皆表示,台灣的生醫產業具有研發的創意,需要跨界人才,若能結合高科技產業發展成熟的技術,並且持續專注於人才培育,創造更大的產值。

翁啟惠表示,台灣生技要起飛的最大關鍵在於,政府需要營造一個積極發展生醫產業的環境,包括資金、人才、法令等相關條件若能到位,則產業發展自然更加順利。

楊育民則以自身在美國生技界多年的經驗,剖析生醫產業的特性,他認為,生醫產業不同於科技業,需要長時間經營與研發,短期無法看出效果。由於投資風險較一般產業高,因此新興生技公司剛開始在經營上都會遇到困境,除了經營者本身的熱情與資金募集能力要高之外,也需要政府的協力。他建議台灣的生醫產業發展一定要強調自我特色、發展獨特品牌,無須百分之百仿照國外成功案例來推動。

日前因研發生產H1N1疫苗而聲名大噪的國光生技總經理魏逸之則指出,疫苗研發是一塊需要大量資金、專業人力投入的領域,國光這次盡全力研發H1N1疫苗,其中500萬劑今(30)日就要如期交給政府,讓民眾施打,今年會順利完成1千萬劑給政府,其餘則外銷至國外。

至於對於台灣生醫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李鍾熙建議,應多觀察國際生醫產業的發展,不只在研發層面,包括法規、市場經營、投資等層面,都需要取其長來彌補台灣現有環境的不足,以國際化的觀念,打造讓專業人才能全力投入的健全環境。

李源德教授建議醫療產業的發展應該朝從小到大、從簡單到複雜、從點到面、從原生到精緻,作長程發展。特別跟器官功能衰退的補助儀器,是台灣的一個機會。



◆ 弔詭人生 工程師闖製藥業

【聯合報╱本報記者李承宇】2009.10.30

電機背景、專長控制工程的楊育民卻在製藥業闖出一片天,他笑稱自己「最擅長外行領導內行」。受訪時,他隨時攤開筆記本,把自己的觀念畫成圖像解釋,在他身上依然可以看到工程師的習慣。他說,自己這輩子只做「控制工程」這件事,無論管理系統、員工,還是整個公司團隊,「道理都一樣」。

不過,這位理性的工程師卻認為「人生中充滿弔詭(paradox)」,而且這種弔詭「無法解決,只能管理」,所以他常常要員工「管理弔詭」,像是如何彼此競爭又合作、如何保持高品質卻低價格。

今年4月,楊育民原本任職的基因科技公司被羅氏藥廠併購,他不諱言到現在兩邊的員工依然壁壘分明,員工間、企業間的「競合關係」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公司裡誰當頭,彼此需要競爭」,但楊育民告訴員工,製藥業的終極目標是「如何將好的藥物送到病人手上」,對此,大家必須合作。

他以羅氏藥廠為例,這些傳統的大藥廠擅長開發小分子藥物,而基因科技這種新公司則擅長大分子藥物;不過彼此並沒有優劣之分,現在還是有些藥物需要靠小分子才能進入細胞,「不是大小分子藥物之爭,而是與疾病之戰」。

雖然製藥公司的本質就是要獲利,但楊育民強調,這種獲利必須是「合理而健康」,研發新藥的時間長、成本很高,風險也大,「合理的利潤不應被苛責」。

楊育民的領導風格強調「團結」,他不容許手下部門搞小圈圈、閉門造車。楊育民有五個兄弟姊妹,他從小就瞭解大家努力合作的重要。

不過他也強調,所謂的「雙贏」並不是每個人每天都可以獲得勝利,而可能是「你今天贏,我明天贏」的局面。

fsj 提到...

醣晶片應用新突破 將有效研判流感病毒

台灣醒報/黃靜婷 2010/10/27

【台灣醒報記者黃靜婷報導】醣晶片的應用有突破性的進展!中研院吳宗益助研究員與翁啟惠院長所領導的基因體中心研究團隊,研發出新型醣晶片,將可有效的研判流感,只需少許唾液,就可在幾分鐘內迅速判斷,是否有感染,更可細分出病毒類型,爭取到黃金治療時間。

近年來,新型疾病傳播的速度與廣度急遽增加,不論是SARS、禽流感H5N1、新流感H1N1、或多重抗藥性細菌,都對國人健康與國家經濟造成重大的威脅。因此,除了找尋新藥,也要找到跟得上腳步的檢測工具,不但要能及時防患,更要在診療的時候,爭取到黃金時效。

醣晶片的原理,在於設計、合成出各種醣分子,植於一小片玻璃材質的生物晶片上,然後用以與檢體接觸,得知該檢體與醣分子的作用關係,以獲得檢驗結果。

經過三年的努力,該研究團隊與疾病管制局合作,取得多種近年來於多國發生的流感病毒株,加以分析歸納、設計後,以人工合成的方式,共做出27種結構的醣分子,其中,有17種會與禽類流感病毒產生作用,10種會與人類流感病毒產生作用。

有別於目前市面上的快篩試劑,只能夠分辨是A型流感或非A型流感,使用醣晶片,只需要少許的唾液,就可以在幾分鐘內迅速判斷,是否有感染,是感染到A型還是B型流感,更可以細分出是否為A型亞種病毒,還是新流感H1N1,或者,是否為禽類的流感。

吳宗益表示,流感病毒屬RNA型病毒,突變的機率很大,如果出現新型的兇猛案例,也可以立即以醣晶片建立出該型病毒的「指紋圖譜」,這時,流感醣晶片就可以成為防疫的利器。

目前,國內已有企業針對此新型醣晶片洽談技術轉移事宜,可望在未來提供既準確又便宜的病毒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