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09-09-18 工商時報
金融海嘯滿一周年,應時的評論充斥各報版面,大家異口同聲地說:「華爾街貪婪的銀行客發行有毒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才會引發這場風暴,並且拖垮全球的經濟」。這項主流觀點,歷經一年的反覆傳播,早已深植人心,撼動不得。但是,50年或100年後的世界金融史是否採納這項觀點,或可存疑。
貪婪是原因,然而貪婪卻不是重點。因為,人類的行為無時無刻、隨處隨地都受貪婪的基因支配。因此,以人性的貪婪詮釋金融風暴的形成,顯然是懶惰的歷史學者才會下的結論。
「有毒」也是原因,但是有毒同樣不是重點。須知,凡金融商品皆有風險,風險即是毒,毒性強的如結構債,毒性弱的像美國的國庫券,不管強弱,無一不毒。更何況,金融機構日日服毒就像普通人早晚進三餐一樣,稀鬆平常之至。問題是:昔日飲鴆,吃毒就像吃補,這次卻毒發身亡。為何如此?這才是值得追查的重點。
揭開金融的面紗,穿透風暴的迷霧,讓歷史回到1970年代的世界。當時,西方富裕國家之銀行體系的存放比(放款占存款的比率)都低於1,亦即,銀行所收受的存款超過放款的總額。所以,放款所需的資金,全部來自存款還綽綽有餘。但是,到了金融海嘯爆發前的2007年,英、美、法、義等國的存放比早已超過1。以英國為例,其存放比就高達2。換言之,每1英鎊的放款中,存款只能夠提供50便士的資金,另外的50便士需要從外界融通。
當銀行的存放比大於1的時候,銀行的生意興隆至極,前檯收進來的存款已經不敷後檯貸款所需。但是,存放款之間的差額向誰融通?如何融通?這是關鍵,也是這場金融海嘯的根源。
事實上,是金融創新為銀行提供可貸資金,其中,資產證券化是一項重要的管道。就舉大名鼎鼎的CDO(擔保債權憑證)為例,金融機構先將成千上萬筆的貸款集合起來,經證券化之後,賣給金融市場上的投資人。如此一來,銀行就可以將債權順利變現,回收的現金則能再次貸放出去,並產生新的債權,而新債權可以再證券化,又一次收回現金。如此輾轉操作,其所發揮的乘數效果大得驚人。以金融海嘯前的2007年為準,歐美市場上的CDO加上各類型的信用衍生性商品,總值即高達19.9兆美元。此一金額是當年全球各國外匯存底之總和(4.8兆美元)的4倍有餘。
但是,現在如果遽下結論說:鉅額的衍生性商品含毒,所以引發金融海嘯,這又失之疏淺了。真實的情況是,歐美的金融機構平日即持有大量的 CDO,而且是CDO中的高級債券(senior tranche)部分。這些債券的信用評等極優,即便在金融風暴最劇烈的時候,仍屬最高等級的AAA級。
持有這些高級債券的目的是為了短期融通:金融機構在需要資金時,可以將其賣給貨幣市場上的短期資金供應者,並承諾於一定時日後由賣方按照事先約定的價格買回,稱為「附條件交易」(repo)。歐美銀行藉repo交易,調度存款與放款之間的長期性結構失衡。若非存放比高於1,英美的金融機構就不需要「借短支長」,更無需仰仗這些高級債券提供必要的流動性。
不幸的是,去年此時,美國政府放手讓雷曼兄弟倒閉。致使一向運行順暢的repo交易與銀行同業拆款,頓時停擺。因為,CDO高級債券的信評固佳,但是承諾買回的賣方,屆時是否依然健在?是否仍有能力履約買回?顯然已成問題。所以,資金供給者因畏懼違約風險而撤離市場,流動性也因此迅速凍結,一向借短支長的歐美金融機構立即陷入周轉不靈的黑洞,金融危機就此升級為金融風暴,再升級成為金融海嘯。
一年過去了,有人說金融部門已經回春,有人說還會有第二波的金融危機。誰的預言可信?或未可知。但是,有件事是可以確定的:英美銀行的存放比如果始終大於1,則其金融機構的宿命就是繼續依靠發行衍生性商品和短期融通資金才能續命。既然如此,金融海嘯的成因並未消除,危機重現的機會仍然存在,只是何時復發而已。
台灣之銀行體系的存放比遠低於1,信譽卓著的大型行庫都在為如何去化鉅額的存款而煩心。所以,台灣的金融部門缺乏創造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動機,因為存款已經夠多了,沒有必要四處獵錢。因此,台灣無緣成為金融風暴的製造者,這是幸運的一面。然而,不幸的是,台灣必然是金融風暴的受害者,因為我們過剩的存款和鉅額的外匯存底,可能是舉世最佳的獵錢對象。
◆ 我見我思-數字管理與庶民經濟
【呂紹煒】2009-09-18 中國時報
吳敦義的政敵很酸的說,吳當院長,他善於引經據典,至少可以提升大家的國文程度。他錯了,吳的能耐不止如此,他還能提升社會大眾的財經素養,最近最夯的「庶民經濟」就是一個典範。
歷史學家黃仁宇說,現代國家的特徵,就是「數字管理」。數字管理的好處,就是不再根據「感覺」做管理,消除了見樹不見林的缺點。特別是總體經濟學問世後,民眾生活最貼近的食衣住行及各種經濟行為,似乎都化身一個個精確的數據,告訴大家:今天是好是壞。
但,當數字管理走到一個程度後,出現的就是國家機器與社會大眾的疏離,官僚變成冷血的代名詞,因為「人」消失了,從失業率、犯罪率、自殺率…全化為冰冷的數字,可以讓你毫不動心,完全感覺不到這裡面每個數字都代表一批活生生的人在受難、受罪。
所以,我們看到十多年前本土金融風暴時,失業率上升,但,財經官員可以帶著笑容、自信又略帶冷血的說:「相較鄰國,台灣的失業率是非常低,只要景氣回復,失業率即可下降…」這意味著:政府不需要做任何事。官員講這句話時,台灣是連最起碼的失業救濟都沒有的時代。
但,老天哦,管你失業率是二%的低點,還是六%的高點,對失業者而言,就是「百分之百」。美國前總統雷根說「衰退發生在你鄰居失業時,蕭條發生在你自己失業時(最末句是競選名言:復甦發生在卡特失業時)」,還是有其真理。
美國三○年代大蕭條時,羅斯福的新政創造數百萬的就業機會,但當年大部分經濟學者很不以為然,認為「時候到了經濟就會復甦」,政府不該介入太多;結果是復甦幼苗初起就在平衡預算大帽子下砍預算,經濟再跌入谷底。凱因斯就質疑他的同業們「如果經濟學家的責任,只是告訴大眾景氣終究會回來,未免把自己的責任看得太輕了」。不過,看歷史的數字,確實是如此。學者可以選擇冷血、不作為,但,政府顯然就不能如此。
因此,吳敦義的庶民經濟,希望能夠更貼近民眾感受,這點用心應該可以肯定;至少,不要讓政府的管理變成冷血的數字管理,多點「人」的體諒、了解,讓政府施政更切合民眾需求。
不過,如果實施的結果變成另外一種「創造新數字的管理」,弄出一堆缺乏實際意義的新數據,官僚的冷漠、距離依舊,反而陷入另外一個冷血數字管理中,這種庶民經濟,就免了吧!
◆ 政府省錢作戰:加班從嚴 印刷從「儉」
【江慧真/台北報導】2009-09-18 中國時報
行政院十七日院會通過撤回九十九年度中央政府總算案、擴大內需和風災兩項特別預算案,由於國庫入不敷出,政院也通過今年度「預算節約措施」:即日起不但加班從嚴核派,文件印刷不得豪華精美,非必要不辦理聯誼餐敘外,各單位從九到十二月的業務、獎補助費等經常支出,除法律義務外均應控留十%。
吳揆上來還來不及開始花錢,卻馬上面臨國庫入不敷出的窘狀,必須立刻展開省錢大作戰。政院考量今年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歲入大幅短收,部分經費因莫拉克颱風救災移緩濟急,為求決算收支平衡,也通過節約措施,避免公務單位過去每到年底「拚命消化預算」的陋習。
節約措施共分四大措施,第一、包括加班核派應從嚴從實,出差派遣應嚴格控管,水電、油料應依緊縮及節能原則辦理,文件印刷應儉樸實用,不得豪華精美,與業務推動無關或非必要的禮品採購及聯誼餐敘不得辦理,非當前迫切需要的訓練、考察、研討會及各項活動都應停辦,已超過汰換年限的設備若仍堪用應繼續使用。
第二,在公務機關支出部分,除了法律義務應支出者外,今年九到十二月的業務費(不含委辦費)、獎補助費等經常支出,應控留十%,第一及第二預備金非絕對必要不得申請動支,已撥的預備金及統籌科目經費,若有節餘,應辦理收回。
第三,針對營業基金、作業基金部分,也應採開源節流措施,設法增加自有財源,撙節不必要支出,確保達成預算賸餘或改善短絀目標。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相關報導:
* 考夫曼:合體金融巨獸…野性大發
* 金融海嘯 窮人比富人傷更重
* 糧食戰爭
* 權力如何影響詮釋
24 則留言:
克魯曼:美失業率續升 後年才到頂
【經濟日報╱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2009.09.18
美國前聯準會(Fed)主席伏克爾(Paul Volcker)表示,美國經濟正處於「復甦的初期」,但仍需數年才能達到「充分就業」。諾貝爾經濟學將得主克魯曼也斷定,美國的失業率要到2011年初才會升到頂。
現任美國白宮經濟復甦顧問委員會主席的伏克爾16日說,美國經濟要重返衰退前的水準,還有「漫漫長路」要走。他說:「這是一條漫長的路,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而且沿途還有重陷衰退之虞。」
呼應Fed主席葛林斯班日前發表的經濟評估,伏克爾也認為美國經濟衰退或許已經結束,只是「經濟看來很虛弱的情況仍會維持一陣子」。他說:「要回復到充分利用經濟資源,並回到接近充分就業的水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同日,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克魯曼警告,美國的失業率將一直攀升,要到2011年初才會攀到頂,因為全球經濟從危機步向復甦的路是痛苦而緩慢的。他認為,目前全球經濟雖然趨穩,但現況似乎「差得令人難以接受」,而這波衰退可能演變成W型,亦即有二次衰退的風險。
克魯曼說:「美國失業率將到2011初升到最高峰... 顯然會升至相當高的水準,而且明年一整年都可能走高。」他表示,是依據美國前幾次經濟危機的數據作以上推測。
獲得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克魯曼說,全球危機最慘烈的時期已過,但經濟復甦可能讓人覺得有如「持續中的衰退」,因為全球就業市場還會持續惡化到2011年。
克魯曼說:「我們可能遭遇二次衰退,這對全世界而言都是極可能發生的。」他指出,經濟振興計畫的效果將在明年初開始消退,而復甦會是緩慢的過程,因為這波危機全球都受影響。
因此,克魯曼呼籲,全球大多數經濟體都應該再推出比現有方案更強的振興方案。
※ 相關報導:
* 平價服飾 打響新時尚經濟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141750.shtml
◆ 貿易戰…燒到大陸太陽能電池
【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綜合報導】2009.09.18
反傾銷調查案再一樁。繼美國挑起輪胎特保案後,部分德國企業也打算對中國的太陽能電池零組件,向德國及歐盟申請反傾銷調查,引起中國業界高度關注。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據業界統計,中國去年太陽能電池總量居全球之首,高達2,300MW(百萬瓦),占全球比重近一半,其中多達97%的產品出口國外。
上月底有消息指出,德國太陽能廠商Conergy公司,欲聯合其他同行向德國政府及歐盟申請,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反傾銷調查,該建議在德國太陽能同行獲得廣泛支持;近期美國Sun Power等大廠開始陸續向當地政府表達發起反傾銷調查的願望。
Conergy公司總裁阿默爾(Dieter Ammer)說,「中國太陽能電池組件價格處於傾銷邊緣」,按目前的價格水平,中國生產商沒有國家的支持不可能盈利。另據「中國企業家」網站消息,該公司發言人勒霍斯對記者電話表示,「歐盟有必要出面對中國太陽能電池組件出口課徵懲罰性關稅。」
由於中國已躍升為全球第一大製造基地,中國太陽能廠商一旦被全球最大太陽能出口地德國政府認定存在反傾銷行為並實施制裁,對中國企業打擊將非常大。
大陸太陽能業者尚德電力一位高層說,「上週末我們已向商務部等部委匯報了情況,並希望與德國企業展開對話。」
德國太陽能經濟協會主席Carsten Koernig向中國媒體表示,注意到有關媒體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出口價格優勢的報導,以及相關企業的反應,目前正處於信息收集與查證階段。如果之後證實中國出口價格優勢過大且與國家補貼政策有關,從行業協會的角度出發,會考慮提起進一步的調查乃至反傾銷申訴。
Carsten Koernig指出,由於該項查證工作正處於早期階段,尚無法估計何時能夠得出結論,所以現在對結論做任何預測還為時過早。
招商證券研究員汪劉勝說,太陽能行業不同於其他行業,本來就是一個特殊的市場,確實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德國能在短短幾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就是依靠政府所推出的電價補貼政策,指責中國政府補貼是毫無道理的。
※ 相關報導:
* 滿手美債 大陸報復秘密武器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141835.shtml
◆ 前朝稅法精神蕩然無存? 金控大老氣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3/5142621.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特稿】2009.09.18
92 年底、93年初在政府一手主導下,國內誕生了14家金控公司,當年一手促成「金控法」、「兩稅合一」的前財政部長顏慶章、次長王得山及曾任國稅局長王榮周等人,如今均已轉戰金控集團,卻因「連結稅制」摃上了「天下第一局」的國稅局,在國稅局討稅立場堅定,金控大老「講法講不通」的情況下,引爆了近年來罕見的「官民稅法大戰」,也讓人見識到「稅法的奇妙之處」。
當初立法精神 被忽略
姑且不論當年財政部長顏慶章、次長王得山、和曾任國稅局長王榮周等人對稅法的看法,光就目前國稅局和金控各自提出的立場,表面上都各有道理,卻忽略了當初的立法精神。
金控不滿被剝兩次皮
14家金控認為,明明存在營運的金控,每年也確實支付的金控所有營業費用和利息支出、薪資、水電、支出,這些費用統統不得認列、扣抵。但因金控本身並無營業收入、卻要為維持金控的BIS、財務結構,替子公司發債付息,這些收入不得納入營業費用、支出,這筆錢該如何出帳?尤其這些金控旗下子公司,也都確實在各自繳了稅、扣抵了稅額,如今母公司還要再繳一次稅、卻不能扣抵稅額,「一條牛剝兩次皮」,當然無法獲金控認同。
但國稅局提出所得稅法第42條,公司投資於國內其他營利事業所獲配的股利淨額或盈餘淨額,不計入所得額課稅。既然所得不課稅,與此所得有關的費用當然也不得認列。
國稅局推翻前朝稅法精神
不過,金控大老們指出,國稅局引用的42條只用了前半段,並未引用後半段「其可扣抵稅額部分依66條規定計入股東可扣抵帳戶餘額中扣抵」,此一部分,正是當年「兩稅合一」的最高稅法精神,金控申報費用、支出的稅額,在子公司下已經繳過稅,應可列入股東扣抵額度計算。在當年「兩稅合一」、「金控法」立法首長們轉戰民間金控集團時,現任國稅局人員卻「推翻前朝的稅法精神」,也難怪自認「有理講不通」的金控大老們,面對「天下第一局」也是有無話可說的百般無奈。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跟天對賭 股神巴菲特賺到60億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2009.09.21
莫拉克颱風一來就下了百年才碰得到的大雨,全球氣候愈來愈極端,國外的氣象產業、天氣衍生性商品也愈來愈發達,連賭神巴菲特都曾因為跟老天爺對賭而大賺一筆。
國外目前天氣衍生性金融商品已經很發達,其中,交易量最大的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一九九九年推出的HDD(熱度日)與CDD(冷度日)氣候指數期貨;另外,CME在二○○六年又推出降雪量期貨與選擇權。
除此之外,倫敦、東京、大阪、中國大連也都有類似商品天氣指數的商品;台灣則可以買到外幣氣候選擇權。氣象專家彭啟明說,一般期貨衍生性商品,賭的是市場的盈虧;但是天氣衍生性商品是跟老天爺對賭,賭天氣的異常與否。
他舉例,在颶風卡崔納襲擊美國的第二年,很多美國人購買風災保險,股神巴菲特花折合台幣四十億元買一種選擇權,是賭美國第二年沒有颶風、保險公司會賺錢,結果他最後贏了,倒賺了新台幣六十億元。
◆ 游資氾濫 吹起投機泡沫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09.09.21
全球央行把利率降至紀錄低點,並對經濟挹注鉅額資金,大大推升金融市場中各類資產的價值,新一波投機泡沫隱然成形。
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利奇多說:「央行提供的流動性並未導致消費者通膨,而是資產價格膨脹,這對投資人來說通常不是件好事。」
股市自今年3月以來已大幅反彈,目前的股價水準反映投資人預期全球經濟可望強勁且持續復甦。商品也自3月的低谷大幅爬升。黃金上周漲破每英兩1,000美元大關。低收益的美元成了全球融資貨幣,也是債券和股票漲不停的原因之一。資產價格膨脹的情況將持續下去,直到包括聯準會(Fed)在內的全球央行暗示即將結束低利率和寬鬆貨幣。
金融體系游資滿溢為投資創造出所謂的「甜蜜點」。利奇多說:「美元疲軟、低利率、利差縮小和股市上漲彼此相互支撐,只有投資人深信經濟正在復甦、且成長無虞,交易情勢就會繼續維持現狀。」
德意志銀行資深投資顧問魯卡斯說:「對股市而言最大的問題是經濟將以何種型態復甦?美股目前的漲法反映投資人預期企業獲利將呈現V型復甦,但投資人也擔心失業率更上層樓。」
金融體系資金氾濫導致資產價格大漲,但未解決消費者及部分企業遭遇的信用緊縮難題。聯準會的資料顯示,7月消費者信貸銳減0.9%至216億美元,為1975年以來最大降幅,且降幅是分析師預期的兩倍。
除非消費者接棒扛起經濟復甦重任,經濟與市場的前景都將渾沌不明。經濟展望集團首席全球經濟學家包默說:「實質經濟可能緩步成長,但除非銀行與其他放款業者儘速協助消費者和企取得融資,否則信貸緊縮輕則會阻礙經濟復甦,重則把復甦全盤打亂。」
◆ 金融安全網 不應跛腳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2009.09.21
受金融海嘯衝擊,美國照樣提高存保費率,甚至還加收特別費,台灣存保費率長期偏低,存保賠款準備金缺口已高達600億元,卻無人正視這個「跛腳」的金融安全網。
存保公司明年起將把保額外存款的費率提高到萬分之0.5,外銀建議採差別費率,這話聽來很諷刺,96年存保研議調整費率時,原本費率單一化(全部依存款總額計算)且採差別費率時,就是因外銀及農漁會信用部的反對,才改成現在這樣全世界獨有的雙層制。
存保公司也想將費率調回單一化,但就在金融海嘯衝擊後,存款全額保障還延一年情況下,現在要談提高保費,以台灣的環境,難度似乎相當高。
反觀美國,美國是風暴中心,金融機構受的衝擊更大,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今年初不僅提高保費,最近更要加收特別保費。
這一年來,美國倒了不少銀行,FDIC被迫提高保費,現在美國存保費率,最低是萬分之7,最高則高達77.5%,遠高於台灣的存保費率。美國FDIC提高保費時,金融機構當然也有反對聲浪,但在FDIC堅持下,費率還是提高。
台灣沒有銀行倒閉,但存保準備金已負600億元,財務狀況比FDIC還差,每次要提高保費,都因業者反彈而受阻。
存保是重要的金融安網之一,台灣的存保公司想強化存保財務結構,彌補缺口,但難度遠高於美國,只能感嘆「美國能,為何台灣不能?」
※ 相關報導:
* 不要虛耗政府的保證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146107.shtml
◆ 社論-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本報訊】2009-09-21 工商時報
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用來描述看不懂總體經濟指標的許多民眾,應該十分貼切。尤其是股市菜籃族(所謂「庶民」的一部份),閱讀媒體刊載的財經訊息,經常就會感到困惑。例如,看到新聞報導今年第二季GDP比去年同期衰退7.54%,但又說第二季GDP經季節調整後的年化成長率(saar)高達20.69%,到底第二季的經濟成長是好或壞?到底是該進場還是該出場?此種反映同一個總體經濟情況,同時給與社會大眾看起來很相似、訊息卻完全相反的兩個指標,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除非具備專業知識,往往很難理解。
其實上述有關今年第二季GDP成長率的表達方式,主計處同時公布年增率與季增率的年化成長數字,其做法與國際間許多國家並無差異。甚至知名的「經濟學人」雜誌也以後者為依據,比較亞洲各國與西方國家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從而宣稱亞洲新興國家的經濟將率先復甦。至於讓一般民眾(所謂「庶民」)覺得困惑之處,在於對兩個數字的內涵和意義沒有明確交代,以為關心總體經濟數字的只是財經官員、經濟學者、機構投資人、證券分析師等專業人士,卻忽略了台灣社會某些特殊的現象。
台灣社會有幾個特殊現象是執政當局必須特別注意的。舉例來說,台灣股市開戶數達850萬戶,而且散戶的成交值仍占多數;甚至一般在國外用以投資避險的期貨市場,也是散戶占6成以上。換言之,關切總體經濟數字的民眾以「庶民」居多,而非以專業人士為主。然而一般民眾雖然積極參與市場,對總體經濟的知識認知有限,常常經由一些股市名嘴的道聽途說,得到支離破碎、甚至南轅北轍的解讀。另外一個特殊現象是電視媒體政論節目中,有些不是財經專業人士,對於熱門財經議題也難免要評論一番,一般庶民也無從分辨,囫圇吞棗全盤接受。
因此,我們認為在與國際接軌,便於國際比較的前提下,現有的總體經濟指標並不需要作實質上的修正。然而,經建會或主計處宜以更淺顯易懂、更細緻完整的方式,長期性地向大眾解說總體經濟指標的內涵、意義與應用。例如,論及前述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可以清楚說明,用年增率來看,目前總體經濟成長率的確是不如去年同期,但是用經過季節調整的季增加率來看,我們的經濟成長有朝向復甦的跡象,而且如果把季增加率趨勢轉換為年率來看,這個成長速度會達到 20.69%的年增加率。這樣的說明,不但告訴民眾總體經濟現況,也提供民眾未來復甦的樂觀依據。另外,以與一般庶民有切身關係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而言,除了公布整體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之外,更應將較為細項的食物類、油料類、水電燃氣類等指數的變化一併予以說明;甚至按地區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例如「台北市消費者物價指數」。如此處理,應能讓民眾更加感覺到總體指數與其日常生活的關係。
至於是否要增加編製一些與一般民眾生活體驗更密切的「庶民生活指數」,若政府現有人力足夠,我們並不反對。例如,在經濟衰退時,一般民眾會精打細算,多在大賣場購物,少在百貨公司消費,因此以「百貨公司銷售額相對於大賣場銷售額」編製「庶民經濟榮枯指數」,或許讓民眾更能貼切看到實際經濟情勢的變化。此外,還可以高速公路上貨櫃車數量加上海空運貨櫃數量,編製「庶民工業活動指數」;以餐飲業及便利商店營業額等一般民眾消費,編製「庶民消費活動指數」;以民間求才廣告需求人數增加率與公務人員報考人數增加率的相對數字,編製「庶民就業概況指標」(民間求才需求越高表示庶民就業機會越大,公務人員報考人數激增表示庶民就業機會萎縮)。
總而言之,編製各種「庶民經濟指數」當然有助於讓一般民眾瞭解其生活環境的變化。但若政府人力短絀,權宜之計應是因應前述台灣特有現況,將各項總體經濟指標以更淺顯易懂、更細緻完整的方式,向民眾說清楚、講明白,好讓民眾不致對總體經濟指標,繼續陷於「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從而對政府施政怨言不斷。
南方朔觀點-高鐵案:一個剝削到底的世界樣板
【南方朔】2009-09-22 中國時報
隨著全球財經結構的改變,古典的剝削現象無論在型態與規模上,也跟著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其一,乃是資本流動更加在全球暢通無阻,一個在各國賺取成長果實的全球資本利得階級已形成,並日益壯大。
其二,則是公司財團在私有化及參與公共建設的名義下,將國家納為剝削對象,這是個公共資源私人化的過程,公司財團是透過掏空國家而間接的對國民做著剝削。
也正因此,當代法國思想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遂指出,這樣的機制乃是一種「剝削到底的烏托邦」。它造成的結果,乃是貧富差距的日益無限大,政府債務也跟著無限大。由於工程、交通、保險、醫院這些公共利益部門愈來愈公私不分,權責不明,整個社會賴以存在的內聚力也漸趨蕩然;再加上長期失業的固定化,以及工作機會的不穩定,社會儘管日益不公平,但這種不公平只會造成人們為了自保而更加的自私自利。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說:「沒有社會這樣的東西。」她的話所指的,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只有單獨而驚恐不安的個人,每個個人都已被馴服。
以上這種新的剝削圖像,指的就是一九七○年代末期開始出現,八○年代擴及歐美,一九九○年代後散布到各新興經濟體的所謂「經濟新自由主義」。所謂的「新自由主義」乃是一組意識形態,它表面上將古典自由主義裡的「個人」概念神聖化與美化,但它說的「個人」,實質上只不過是「公司財團」的代號;另外則是政府的職能裡,除了軍隊和警察權外,它都一律加以醜化,認為政府必然無能。在這兩大編造的前提下,它遂推演出一串說辭─公營事業必須民營化(即財團化)。政府的工程、醫療、機場道路、休憩文化設施,甚至包括監獄,都應委交民間辦理,認為這樣才會有效率。在這些說辭的包裝下,資產階級遂取得了掏空國家的話語支配權。
新自由主義的這組意識形態,在一九八○年代末進入台灣,由於它符合當時的政治與經濟氣氛,遂很快的就有了「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的制定,以及各種BOT等的出現,迄至目前中央與地方大大小小的BOT案已約七百件。由許多重大BOT弊案,如北投纜車BOT案,南港展覽館BOT等,我們已可看出,台灣的BOT已成了政商勾串利益輸送的最佳快速道。任何工程只要掛個BOT的帽子,政府就可撇掉責任而與財團上下其手。BOT的政商勾串,選舉綁樁,對促進公共建設少,養出了一堆財團則真,財團透過BOT來掏空國家,間接的對國民做著規模空前的剝削。
而台灣所有的BOT案裡,最壯觀的當屬高鐵BOT案了。高鐵乃是整個台灣政府一切力量都不一定辦得好的重大工程,但卻草率的決定BOT,當時競標的「台灣高鐵」或「中華高鐵」其實都不夠格,都是小孩玩大車,用雜貨店去經營大百貨公司。如此草率的BOT,難怪搞了十年下來,政府會由零出資變成實值的最大出資人了。高鐵搞到今天負債四千六百億,這個爛攤子已成了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移植台灣最大的失敗樣板。若干年後全球經濟學家討論新自由主義時,已勢所難免的一定會把高鐵案做為解說的特例。
由高鐵案我們已看到台灣BOT案的失敗,也正因此,在沒高鐵案時,焦點已不能只放在這個案子本身,而應將全台灣BOT案做一次總清查和總檢討。新自由主義的BOT概念,在意識形態上即值得懷疑,縱使要採行,範圍也應嚴格設限。而在台灣,政治與商業缺乏紀律和權責觀念,當我們以「撿進籃子就是菜」的態度來搞BOT,難怪不但不能促進公共利益,反而因有如此便利管道,而讓貪腐、賄賂、掏空國家等行徑更氾濫了。
因此,在高鐵出問題的此刻,我們的政府已應全面檢討BOT了。而更重要的是,台灣過去那種動輒拾人牙慧的政策思考模式也應調整了!(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 相關報導:
* 金融體系-費用太多,價值太少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70&f_SUB_ID=4262&f_ART_ID=209531
有些人,靠大自然和雙手餬口;這叫做工作。
有些人,靠「那些靠大自然和雙手餬口的人」餬口;這稱為買賣。
有些人,靠「那些靠『那些靠大自然和雙手餬口的人』餬口的人」餬口;這叫做金融。(詳見原站)
◆ 庶民經濟需要政策 而非指標
【蔡宏明】2009-09-22 中國時報
行政院規畫定期公布「生活物價指數」,引發爭議。除如何設計一個更貼近民意指數外,實應釐清庶民經濟內涵,進而研擬可能行的政策內容,才能解決「民生疾苦」。
首先正應釐清有沒有必要推動「庶民經濟」?一方面因為近年來,台灣全民對經濟生活停滯不前、甚至衰退的不滿,已經逐漸累積,政府有必要更重視廣大的「中下階層」民眾的就業機會的創造與收入成長,讓廣大的民眾享受經濟成長的利益;二方面在全球金融危機重創歐、美、日經濟與消費能力,進而影響台灣出口動能的情況下,庶民經濟具有發展「在地經濟」轉變過去以「出口導向」集中於電子、資訊、通信產品出口的發展型態,而更加重視「在地的需求」與「內生的成長動能」等意涵,更具有滿足民眾期待,並帶動台灣經濟轉型與成長的意義。
就必要性而言,重視「民生疾苦」,未必要編制「生活物價指數」,更重要的是「如何強化產業經濟政策與民眾實質生活的關連性」。其中,如何滿足民眾生活安全的期待,是重要課題,而與民眾安全、環境保護與便利生活有關的公共投資、社區改善、重建、河川整治工作,應有更全面性的檢討與規畫。
創造就業機會與收入成長尤其是推動「庶民經濟」應有的目標,對此,政府尤其應思考「既可以提昇民眾食衣住行育樂等需求品質,又可以創造就業機會」的產業發展策略。就此而言,透過公共投資與持續性的在地型服務業的開創與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與轉型,以及新興產業或服務業的創造等,將可發揮重要功能。
就廣大民眾經濟成長利益的分享而言,為民眾提供「高品質的生活空間與消費供給」,更是「庶民經濟」政策應思考的。其中,制訂長效型的社區美化,提供符合需求的公共空間(如傳統市場全面改造、社區運動與休閒中心的設置),為民眾提供高品質的生活環境。
此外,若要促使「庶民經濟」政策達到帶動台灣經濟轉型效果,政府應與企業共同探討各行業藉由技術開發,科技運用與新服務或營運模式,以刺激需求空間。例如政府可促進餐飲、零售服務運用資訊科技與興營運模式,促進其轉型。
綜言之,「庶民經濟」政策理念,應視為符合社會大眾需求、促進經濟轉型的政策方向,政府應從既有產業經濟政策進行檢討,尋求注入庶民經濟理念的策略。(作者為前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師大國際事務與全球戰略所兼任副教授)
◆ 替李部長做些更正
【經濟日報╱社論】2009.09.22
這次內閣改組,財經閣員中最受批評的財政部長李述德獲得留任。李部長可能也有感於社會的批評,因此9月15日提出了一個改善財政的主張,指出我國租稅負擔率應由15%提高到17%才合理。這看似有魄力的主張,卻再度暴露他對財政改革的無心或無能;因為不僅數字是錯的,17%實際上很難辦到,更未提出具體要在任上加稅等工作,只是空喊一句口號而已。
租稅負擔率是政府稅課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在民國84年之前這比率超過18%,接近一般先進國家的比率。但後來一連串只減稅不加稅的政策,使之快速下降,民國89年政黨輪替時已剩13%。民進黨政府不再減稅,使這比率勉強維持在13%上下,仍是主要國家最低的水準。去年由於GDP在第三季開始負成長,而不少稅收卻是決定於前年的所得,所以這項比率上升到13.8%。今年GDP雖然續降,但稅收則下降更多,將使此比率跌到13%以下;李部長竟誤指為 15%,財政部長連這麼基本而重要的數字都弄錯。
若要由13%增加到17%,加稅即需達GDP的4%,是李部長所講之2%的兩倍。這可不是隨便說說就可做到。若各稅種平均提高,那就是各種稅負都要增加三成。若只提高綜合所得稅,則由於綜所稅約只占GDP的2.75%,所以所得稅要增245%才夠。若加營業稅,則稅率要由目前的5%提高到15%。政府敢這樣加稅嗎?
財政部長犯的錯還不止於此,李部長的財政健全方案還包括大量賣股票。姑且不論賣政府持有的股票做支出的財源算不算敗家子,他在9月6日竟說公股賣掉40% 對盈餘沒影響,而不知盈餘繳庫金額會減少40%。他又說台灣金控和土地銀行釋股後仍維持公營,可保持政策工具,而不知民股會反對公股銀行的政策任務,或要求鉅額的補償。他曾主張證交稅減半,幸好立法院未照辦,否則目前每月超過百億元的證交稅收將折半,而使財政更困難。今年預算嚴重高估稅收,2月時我們已指出可能短收3,000億元,而他置之不理。到上個月短收已逾2,000億元,他仍只承認1,000億且不願調整預算。
至於廣受各界批評的財政赤字和負債問題,李部長說「如果政府破產,我是第一個要負責的人,我比其他人還擔心」。但他除了下台還能負什麼責?重不重視,擔不擔心,都要看實際所做所為,而不是這樣耍嘴皮。他說今年8月底國債未償餘額為3兆8,869億,未破4兆,而明年預算舉債逾5,000億則是「未實現的預算數」。至於今年因稅收不足可能須增加的赤字,以及政府8兆以上的潛在負債,他卻避而不提。
有這樣的部長,吳院長也受連累。吳院長說「在舉債與印鈔票之間做選擇,舉債是不得不的做法,因為印鈔票是毒藥」。這到底是無知還是故意模糊焦點?所有像樣的國家都不可能印鈔票來花。政府的選擇是:該不該花那麼多錢;有沒有辦法花較少的錢而得到相近的效果;非花不可的錢是要減少其他支出,舉債、出售財產、或者加稅;從來沒有人想過要印鈔票。吳院長不該拿「印鈔票」這個不可能的事來印證舉債是不得不的選擇。
吳院長若有魄力,現在物價上漲率正低,不妨以「88水災和金融海嘯特別捐」的名義,提高營業稅三個百分點,不要再聽信李部長的「舉債無害論」。
台灣8月失業率6.13% 美經濟衰退衝擊移民
◆ 8月失業率6.13%、失業人數67.2萬人 雙雙續創新高
NOWnews.com 記者曹逸雯/台北報導 2009/09/22
受到應屆畢業生持續投入職場尋職影響,行政院主計處今(22)日發布8月份失業率為6.13%,失業人數67萬2千人,雙雙續創民國67年調查以來的新高紀錄。
主計處今日發布8月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8月份失業人數為67萬2千人,較7月增加9千人,其中初次尋職失業者增加7千人;因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與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而失業者,分別增加4千人與3千人;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則減少6千人,是連續2個月減少。
1至8月平均失業人數為63萬4千人,較去年同期增加20萬9千人,其中45至64歲年齡者平均失業人數為13萬9千人,仍較去年同期增加5萬8千人,增幅71.60%,居各年齡層之冠。
8月失業率為6.13%,較7月上升0.06個百分點,如與去年同月相比,更上升1.99個百分點;經季節調整後失業率為6.07%,也較上個月上升0.06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月更上升2.03個百分點。1至8月平均失業率為5.82%,較去年同期上升1.89個百分點。
按教育程度別來觀察,國中及以下程度者失業率6.11%;高中(職)程度者失業率6.39%;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5.93%,其中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6.41%。
而8月失業者平均失業周數為27.7周,較7月多了0.9周,其中初次尋職者為26.6周,較上月縮短3.4周;非初次尋職者為27.9周,則較上個月延長1.8周,換句話說,失業者平均要花超過半年的時間找工作。
◆ 少子化、高房價 北市人口跌破262萬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2009.09.22
全國首善之區的台北市,人口逐年下降。台北市民政局的統計資料顯示,從去年一月至今年八月,北市人口數已從二百六十二萬九千六百八十九人,下降至二百六十一萬二千六百零五人,一年多來減少了一萬七千零八十四人,人口流失極快速。
民政局分析認為,北市房價居高不下,再加上捷運、高鐵的通車,許多上班族寧願搬到北市周邊衛星都市居住,以便減少支出。
統計資料顯示,九十七年一月,居住在北市的人口尚有二百六十二萬九千六百八十九人,同年底仍有二百六十二萬二千九百廿三人,今年就跌破二百六十二萬關卡。
其中,九十七年的遷出人口數有十一萬一千七百卅三人,遷入僅十萬一千五百五十八人。
民政局分析,北市人口減少原因,可能是房價居高不下,再加上捷運、高鐵的陸續通車,縮短地區時間距離,許多上班族選擇鄰近北市的衛星都市居住,以減少住房、生活費等支出。
另外,近幾年來不景氣,許多小型公司行號紛紛裁員,甚至倒閉,北市的工作機會縮減,許多從中南部到台北市打拚的民眾,陸續回鄉找工作機會,使北市遷出人口大增。光是今年八月的遷出人口就有一萬二千零五十三人,較去年一月的七千三百五十八人,整整多了四千六百九十五人。
民政局表示,受到少子化的衝擊,北市的出生人口數也逐年下降,今年北市一至七月的出生人數為一萬一千零五十二人,較去年同期減少八百四十一人,約等於廿九個班級數,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北市的人口數。
◆ 歐巴馬:美失業率破九 但燕子來了
【中時電子報/編譯】2009-09-22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參加電視脫口秀節目時表示,美國經濟已經在觸底後慢慢好轉,但國內的高失業率仍將維持一年左右。美國八月份的失業率9.7%,創下近二十六年來的新高。
歐巴馬是在參加「大衛脫口秀」的節目時作了上述的表示。只不過美國產學界的看法比總統悲觀得多,媒體轉載產學界對明年失業率的數字大多打破10%。
歐巴馬在節目中也不忘提醒大家政府在「救經濟」上的作為。歐巴馬表示,美國國會在今年批准的一項規模高達7870億美元的拯救經濟計畫,是阻止經濟持續惡化的重要措施。歐巴馬說,如果少了這項計畫,全美失業人口可能還會再增加150萬人。
◆ 遍地黃金不再?美經濟衰退衝擊移民
中央社 2009.09.22
金融危機衝擊美國經濟,連帶改變在美的外國人口結構。根據統計,2008年,外國出生的美國居民約3800萬人,比前一年少10萬,各國互有消長。這是自1970年迄今近40年首度滑落。
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的「美國社區調查」顯示,大環境不佳衝擊建築業,以往吸引外來人口誘因減低,讓擁有「遍地黃金」的美國,形象多少受損,其中對墨西哥人的影響最大;葡萄牙、義大利、日本、台灣、菲律賓、秘魯等國流入人數也銳減。 去年(2008年),全美的墨西哥人數下降到1140萬人,比之前少了 32餘萬人。墨西哥是移民美國人數最多的國家,約占外國出生美國居民數的1/3。
至於台灣出生的美國居民人數,2008年統計有34萬2444人,但比起2007年少了1萬7226人。
近來移居美國人數眾多的印度,去年的人數仍持續增加。
「華爾街日報」引述華府布魯金斯研究所人口統計學家佛雷(William H. Frey)統計指出,從2000到2006年,全美的外國出生人口數每年幾乎增加100萬人,但到了2007年掉了一半。
景氣差,除了影響外來人口外,去年全美州與州之間的遷移也緩慢下來。新罕布什爾大學Carsey 中心學者強生(Kenneth Johnson)研究指出,2008年的遷移人數比起2006年,少了70萬人(約9%),尤其是西岸及南方地區衝擊最大。
其中,亞利桑那州及內華達州移入者不多,佛羅里達州遷出者比遷入者多,以往遷出人較多的麻薩諸塞州移出者反倒較少。
報導指出,美國社區調查同時顯示,全美共有27州家庭平均收入下降,其中,佛州下降幅度最大,平均收入來到4萬7800美元,其次幅度最大的州分別是蒙大拿州、印地那州、緬因州和密西根州。
房屋持有率部分,比例則從2007年的67.2%,下降到2008年的66.6%,自2002年以來最低比例。房屋遭法拍因族裔不同而有不同。
亞裔屋主比例從前年的60.7%下降到59.4%,非洲裔黑人屋主從46.5%滑落到45.6%,西語裔屋主從49.9%下降到49.1%,非西語裔白人屋主從73.4%下滑了0.4 %。
◆ 全球老年癡呆患者 超過3,500萬人
【經濟日報╱本報訊】2009.09.22
國際老年癡呆症聯盟21日發表報告指出,全球現有超過3,500萬人罹患老年癡呆症或其他失憶症,比科學家2005年的估計多10%,主因是先前的研究低估該病症對開發中國家的衝擊。
※ 相關報導:
* 台灣前30大集團 四成接班不明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5147632.shtml
◆ 意識形態 歐巴馬的健保挑戰
【聯合報╱嚴震生/政大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台北市)】2009.09.22
美國總統歐巴馬近幾周來致力推動選舉承諾的全民健保,卻面臨嚴峻的挑戰。
美國醫療費用昂貴,並非一般中下階級所能承擔。若沒有醫療保險,許多人活在恐懼之中;即使擁有醫療保險,也不見得心安,此乃因自付款部分的比例不低,加上有時每年必須在自付款繳交一定金額後,才能享受保險的部分保障。
在許多人無法承擔高額的醫療保險、或是因為失去工作而讓保險中斷時,歐巴馬推動全民健保,理應受到普遍歡迎,但事實卻非如此。
基本上,美國的全民健保是重要的意識形態之爭。首先,對相信市場機制的共和黨或保守人士而言,全民健保意謂其「自由選擇」的基本權利之喪失,他們擔心不能選擇自己的醫生和醫院,無法決定處方簽的藥品品牌;更擔心缺乏競爭,醫療服務會走下坡,將無法獲得有品質的醫療照顧。但是從民主黨或進步主義者角度來看,醫療服務有如教育,是人民的基本權利,不能因為買不起醫療保險,而剝奪了其享有健康的機會。這是對政府角色和醫療照顧本質認知的不同。
其次,支持共和黨的財團勢力中,不乏著名的各大藥廠和保險公司,這些在沒有全民健保下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願意政府介入醫療保險,讓他們獲利受損。雖然這些利益團體的人數不如許多工會,且和大多數人民的福祉牴觸,但它們屬於財力雄厚的強度少數,不僅能花千百萬的廣告費來左右民意,更能透過政治獻金直接影響國會議員的投票行為。篤信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又支持大企業的共和黨,自然會在全民健保的拉鋸戰中,站在它的選民與其利益的一方。
最後,共和黨最具殺傷力的武器,就是提醒美國人民全民健保不可能自負盈虧,政府必須予以津貼,相關經費從何而來,自然又是共和黨支持者及一般民眾最厭惡的政府行為—立目增稅。民主黨政府相信透過稅收,特別是富人繳交比例較高的累進稅,來提供弱勢團體和個人的社會福利,這不僅是所得的重新分配,更是維繫人性尊嚴和基本人權的必要手段。
在美國經濟衰退仍未觸底反彈之際,正顯得全民健保的必要,但是當人民一想到要增稅,或許又會有所保留,若再加上個人是否無法選擇自己的醫生或醫院等疑慮,自然就會接受共和黨的說法。歐巴馬必須要讓美國人知道,全民健保是讓那些無法支付目前高額保費的民眾,可獲得基本保障,而不是要剝奪私人健保的選擇權,也無意取代既有的制度,或許此方案會有通過的可能。
72%美國人少花錢 成習慣
【世界日報╱美聯社紐約22日電】2009.09.23
經濟衰退迫使各收入階層的美國人重新評估他們的消費習慣和省錢策略,購物者表示,他們新形成的消費習慣,在經濟復甦後仍會繼續保持。
IBM商業價值研究所的民調顯示,72%的人說,經濟危機使他們的支出大幅削減。年收入低於4萬5000元的人受的影響最大,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人,59%削減了開支。
49%的人說,為省錢要跑更多的商店,來比較價錢。35%的人換到另一家商店採購。83%的人說,價格是購物的主要因素,72%的人認為品質最重要。
民調電話採訪了4000名成年人,IBM準備以此讓公司的企業客戶更好地了解並適應市場。研究所所長布利賽說:「消費者的觀念已經改變,他們習慣了認真看待買什麼,和到何處購買。」
民調顯示,消費者新養成的消費習慣,將持續到經濟衰退結束之後。
例如45%的人說,經濟好轉後,他們採購食品時最重視上乘的價值,36%的人最重視價格低廉,只有8%的人認為價值不很重要,15%的人不再考慮低價因素。
儘管消費者削減開支,但有些費用無法砍掉,10%的人拒絕放棄吃肉、禽、魚和海鮮。8%的人表示,不會戒掉菸酒、咖啡和茶、牛奶和果汁,或是家庭與洗滌用品。
民眾最願捨棄的是採購衣物,38%的人會少買衣服,20%的人會買平價服裝品牌。但也有29%的人說,經濟恢復後,他們願購買更多衣物。
超過一半的人減少購買食品,瓶裝水、飲料、健保和化妝品的消費都有降低。布利賽說,民眾更多地上網找折扣券,比較各商店的價格,「消費者購物變得更精明」。
◆ 失業降回海嘯前水準 等後年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2009.09.23
主計處昨(22)日公布,8月失業率6.13%、失業人數67.2萬人,都創下史上新高,但未超過預期。6.13%應該是這波不景氣下失業率的最高點,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劉天賜表示,9月失業率應有下降空間;但要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恐怕要到2011年。
配合行政院長吳敦義提倡的庶民經濟概念,主計處昨天的失業率新聞稿有別於往常直接寫上失業率數字,而是先寫就業人數;新聞稿上強調8月就業持續增加,就業人數為1,028.5萬人,較7月增加2.7萬人或0.26%,已是連續五個月增加。
劉天賜表示,9月失業率應有下降空間,但失業率為落後指標,平均落後景氣半年;若要看到明顯下降恐需等明年上半年;但即使景氣回溫,明年失業率恐只能降到5%左右。
台灣前兩次經歷的大失業潮,都導致失業率出現階段性上升,第一次是在民國70年代的二次石油危機,失業率升破2%後就大致維持此一水準;第二次是在民國 90年代政黨輪替、世紀轉換之際,失業率一舉突破3%、4%兩大關卡,之後就在3%以上;這波大失業潮後的失業率也可能出現階段性上升。
至於就業人數與薪資何時可回到海嘯前水準?劉天賜說,明年上半年失業率可明顯好轉,屆時薪資應該也可以成長,但是明年失業率頂多降到5%,要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恐怕要到2011年以後;由現在算到2011年1月,這代表至少還要16個月的時間。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表示,上一波因網路泡沫化,民國90、91年失業率衝破5%,這次受金融海嘯影響,失業率不僅再度飆升,高失業率的「基期」更提升至6%以上,值得政府注意,應設法降低重大經濟事件的高失業率基期。
梁國源說,景氣若如期回溫、復甦,明年有機會使失業率降至5%,但更長遠的目標應讓失業率回到3%的合理水準;若2010、2011年經濟成長率都能站穩 4%,兩年後失業率應可逐步回到4%。具領先意義的工時7月持續增加,達189.2小時,已接近去年7月時的水準,意謂勞動需求提升。
※ 相關報導:
* 明年GDP成長率 我輸星港韓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2727+122009092300215,00.html
◆ 溫家寶:新戰略產業 全力推動
【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綜合報導】2009.09.23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要以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來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掌握關鍵性核心技術,做為明年的工作重點及列入長遠規劃。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被專家視為新興戰略性產業。
中新社報導,溫家寶指出,選擇關鍵核心技術,確定新興戰略性產業,直接關係中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國家安全。選對了就能跨越發展,選錯了就會貽誤時機。
溫家寶在21日和22日召開三次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座談會,聽取經濟、科技專家的意見和建議,47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學和科研院所教授、專家,企業和行業協會負責人參加了此次會議。與會者紛就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建言獻策。
溫家寶指出,一些主要國家為應對金融危機,都把爭奪經濟科技制高點作為戰略重點,把科技創新投資作為最重要的戰略投資,預示著全球科技將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新密集時代,新興產業將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溫家寶強調,選擇新興戰略性產業,要兼顧一、二、三產業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規劃產業布局、結構調整、發展規模和建設時序,在最有基礎、最優條件的領域率先突破。
溫家寶指出,要以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來選擇和發展新興的戰略性產業,著眼於提高國家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著眼於引發技術和產業變革。必須做好戰略決策儲備、科技創新儲備、領軍人才儲備、產業化儲備、這四項儲備決定未來,要把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體現到政策制定中,作為明年的工作重點或者列入長遠的規劃。
◆ 稅改才是硬道理!
【經濟日報╱社論】2009.09.23
背負「減稅部長」、「敗家部長」封號的財長李述德,為一洗不良印象,已研擬完成「中長程財務健全方案」,擇期向新任正、副閣揆專案報告,透過釋股、資產活化、增稅、提升機關財務效能等方式,替國庫創造收入。這些舉措看來四平八穩,真能有效治療財政惡化宿疾?
綜觀整個方案,口號式、文宣式地列出十大策略,充分展現華而不實的風格,預計八年內創造9,900億元收入,其中增稅及改進稅政2,200億元;減少機關開支3,000億元;釋股及土地開發3,600億元等。然而方案執行即使完全到位,充其量政府收入平均年增千億,對每年達3、5千億元的赤字,實屬杯水車薪;期望徹底健全財政,恐如癡人說夢!
此方案以非稅收入為主流,有避重就輕之嫌。民進黨政府執政之初,也有公共工程、組織瘦身、政府採購等動輒節省數千億元開支的主張;結果只是喊喊,最後不了了之。馬政府上台一年多以來,雖然開始重視財政赤字與債務累積的問題,然若不能展現魄力、劍及履及,也只是虛應故事、畫餅充飢。
公營事業釋股與活化國有財產,若能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其實並無問題,甚至值得肯定;然而財政部只著眼於財政窟窿的短期填補,不但視野短淺,且有「賤賣祖產」之嫌。政府理應改善國營事業經營績效,創造盈餘繳庫,以及國有土地開放競標「只租不售」,持久取得租金收入,而非只重短利出售資產。
政府財政惡化在於收支缺口過大,健全財政更應對症下藥。近20年來台灣租稅負擔率從20%大幅降低,以致成為財政惡化主因,關鍵在於只減稅而無配套加稅,終致收支嚴重失衡。舉其犖犖大者:為了加入WTO,大幅調降關稅;為了兌現李登輝總統競選政見,實施兩稅合一所得稅制;為了降低金融業營業稅負,稅率由 5%調降至2%;去年遺贈稅最高稅率更從50%大幅調降至10%。凡此種種,均一味減稅卻無對應加稅,財政豈不惡化!
改善財政,節流固為優先努力對象,開源則直指問題核心,增稅更屬不得不然的最後選擇。先進國家財政幾皆以租稅為唯一收入,如何提高稅收占GDP比率,也就是租稅負擔率,實乃當務之急。日前經建會認為合理的租稅負擔率為17%,財政部長也呼應此看法;然而如何從13、14%提高至17%,涉及複雜且吃力不討好的稅改工程,財政部卻避重就輕,未能提出具體改革辦法,唯以加強稽徵、調高財產稅率,聊備一格。
其實,本次行政院賦改會成立之初,學者專家就主張應將健全財政納入賦改目標,始終未獲接納;政府若不正視稅收長期不足現象,善謀對策解決結構性財政問題,終將禍延子孫。由於台灣營業加值稅率只有5%,幾為全球最低,當有調高空間,OECD先進國家主要以此為改善財政工具;日前行政部門有調高2個百分點的看法,將可增加近千億元,卻因政治壓力而改口否認,殊為可惜。其實趁八八水災賑災、重建需款孔急之際,展現魄力推出,何嘗不是最佳時機?若能針對社會上已有共識的行為,有魄力地開徵能源稅及環境稅,提高菸酒品稅負,加強對高所得者之消費品開徵奢侈稅,均值得努力。儘速恢復對軍教人員薪資課稅,取消對特定產業別減免稅,以及對資本利得課稅,提高土地及其他財產的稅負,更有助於建立公平合理稅制。多管齊下,改善稅收規模與結構,健全財政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峰會將登場 G20防二次經濟危機
【聯合晚報╱路透匹茲堡二十三日電】2009.09.24
20國集團(G20)高峰會24日在匹茲堡揭幕,美國打算建立更平衡的全球經濟體系的計畫,獲得中國有條件的支持,顯示G20領袖可能準備聯手防止經濟危機再度爆發。
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其他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的領袖開會兩天,主要議題為恢復全球經濟成長和因應氣候變遷。這是G20自一年前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以來第三次峰會,會議焦點由對抗全球經濟衰退轉向預防它再度發生。
會議重點之一是美國希望藉由減少中國等出口大國的順差,以及增加美國等債台高築國家的儲蓄,來矯正全球經濟的不平衡現象。這個目標可不易達成。
中國的民間消費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僅略高於三分之一,在美國和英國則將近四分之三。另一方面,中國和印度家庭去年分別存下可支配所得的40%和32%,但美國的個人儲蓄率只有3.2%。
歐巴馬希望建立相互評估架構,由國際貨幣基金(IMF)每半年對G20提出經濟再平衡的建議。
分析家認為,歐巴馬的計畫如果對中國的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成長造成風險,將會遭到中國反對。但目前為止,中國似乎願意參與。中國外交部表示:「我們同意各國加強經濟的宏觀調控,同時合作推動全球經濟的永續和均衡發展」。
但對於美、中兩國採取具體的協調政策行動,中國則不那麼確定。中方說,國際金融組織的建議只能供做參考。
◆ 美信用卡壞帳 8月再飆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路透紐約二十三日電】2009.09.24
穆迪公司23日說,隨著失業人口不斷竄升,美國8月的信用卡壞帳率 (charge-off rate)再創新高,顯示消費者依舊承擔沈重壓力。
穆迪公司的8月信用卡壞帳指數從7月的10.52%升高到11.49%,該指數主要用以衡量銀行預期無法回收的信用卡貸款。
該指數在連續竄升一年後,7月時首次回降,如今再次飆高,讓卡債即將趨於穩定的希望隨之落空。穆迪公司的報告說:「我們仍然期待壞帳率明年中期升到12%-13%的顛峰後,信用卡業將開始復甦。」
信用卡債虧損通常順著失業率的趨勢發展,美國8月失業率升到9.7%的26年來新高,信用卡債虧損也相隨創空前紀錄。穆迪公司估計,失業率明年將竄到10%至10.5%的顛峰。
穆迪公司的指數顯示,8月時逾期30天未繳款的信用卡違約率,已從7月的5.73%升高到5.80%。報告說:「即使是初步階段的違約率也反轉升高,四個月來連續改善的趨勢隨之中斷。」
許多公司本月初公布的信用卡貸款報告顯示,美國銀行、花旗銀行等最大信用卡發卡機構的違約情況,都升到空前惡劣的水準。美國銀行與花旗是高風險卡債曝險部位最高的兩家放貸機構。
不過,並非所有銀行的卡債都惡化,美國運通與Capital One金融公司的8月信用卡壞帳率,就較先前下降。
※ 相關報導:
* 國債明年破14兆 每人背債60萬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2741+112009092400072,00.html
* 營業稅率 102年調高至6%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152329.shtml
◆ 對財經小內閣的期待
【經濟日報╱社論】2009.09.24
每逢行政院改組,老百姓及工商企業界最關心的是「財經內閣」或「財經小內閣」。當孫運璿及俞國華出任行政院長時,各方以財經專才擔任閣揆,深慶得人,稱為「財經內閣」;陳誠及蔣經國擔任閣揆時,雖是政治人物,但重用財經專才出任財經部會首長,並充分授權,尤其經建會及其前身的經合會、美援會。該會除從事經濟計畫設計、經濟政策及因應方案的研擬外,更負起各部會間的協調、整合與統籌任務,對經濟快速成長、就業的增加及人民樂利,扮演極重要角色,被稱為「財經小內閣」。
而今行政院改組,馬英九總統定調為「行動內閣」,但他在介紹副院長朱立倫時,強調任命的另一考慮因素,是朱具備財經背景,有助於襄助院長吳敦義處理相關事務。吳揆亦表示,他與朱副院長有互補之處,朱的財經背景可補他的不足;未來朱可主持財經相關會議,聽取簡報。顯然,朱立倫副院長將統領財經小內閣的運作,為使其發揮最大功能,不僅應將經建會納為幕僚,更應將其列為財經小內閣的參謀本部。
朱立倫副院長上任後,第一個去巡視的單位,就是經建會,可見其已了解到經建會在財經小內閣的重要性。他在聽取經建會的簡報後,指示三點,其中一點就是對吳敦義院長所強調的「庶民經濟指標」,要求經建會率先回應,指示該會與主計處編製「生活物價指數」,於一個月內公布。其實目前行政院主計處按月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就是根據老百姓日常生活支出購買的商品及勞務,其價格變動所編的指數,應就是「生活物價指數」,且為因應各方不同需要,作了許多不同的「特殊分類」。而今朱副揆既要經建會率先回應,就應商請主計處將CPI中民眾感受最直接的消費品,作另一特殊分類即可,不必另起爐灶大動干戈的另編所謂的「生活物價指數」。
不過朱副揆的另兩項指示,許多媒體都未報導,但我們認為特別重要:一是指示經建會,應對國家未來十到20年的發展遠景提出規劃藍圖。在全球經濟大衰退後的關鍵時刻,各國都在作結構性的調整,尤其我們最大出口對象的美國及中國大陸,都將有階段性的變化。美國調整的主軸,將鎖定減緩消費成長、增加儲蓄與降低政府預算赤字,以降低對進口的倚賴,而中國大陸將擴大內需,以減少對出口的倚賴。因此,未來國際貿易市場將不會再像過去的快速成長;同時,台灣以出口原材料、零組件及半成品至大陸加工轉出口歐美的做法,將受到相當大的抑制。台灣長期以來的「出口導向」策略,已到必須檢討的時候了,經建會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確定未來經濟發展「定位」,研擬對策。
其次是朱副揆強調改善投資環境的重要,與我們一貫的看法不謀而合。近十多年來台灣經濟的每下愈況,執政當局的「戒急用忍」與「鎖國政策」,以及行政效率日下,是破壞投資環境的罪魁禍首。馬總統上任以來的「開放與鬆綁」,抓住了正確的改革方向;但行政部門仍然是國際競爭力評比最落後的項目,此不僅包括政府機構的疊床架屋、行政手續繁瑣,以及公務人員的怠惰及保守心態,甚至各財經部會間橫的聯繫不夠,有害總體經濟的長遠發展。若不能徹底改革,則改善投資環境難矣!
因此,建議行政院可立即辦理的,重行賦與經建會過去行之有效的「協調、整合與統籌」的任務,此不僅可避免各財經部會間的各自為政,還可發揮「財經小內閣」的整體功能,更有利競爭力的提升。
◆ 希望「庶民經濟」不是空話
【聯合晚報╱社論】2009.09.24
吳內閣上任後,提出的第一個重要政策方向,就是「庶民經濟」,不過到目前為止,除了不同的經濟指數外,關於「庶民經濟」還沒有比較完整的陳述、解釋。
如果「庶民經濟」不只是個口號,真要落實成為「增進庶民福祉」的經濟政策,那麼政府會有很多事要做,有很多施政程序必須相應進行調整。設計新的指數來凸顯不同的經濟狀態與經濟問題,只是開頭的第一步。
現在用來反映社會景氣狀況的大多經濟指數,有幾個明顯的偏差。其一,重生產而輕分配;其二,重總體而輕個體;其三,重大企業而輕中小企業;其四,重頂層而輕底層。我們的確需要可以忠實反映台灣經濟實貌的不同經濟指數,以免某些表面現象誤導了大家對景氣榮枯的認知。
內政部長江宜樺昨天提到了「新貧」、「近貧」族群,就是過去的盲點之一,這些人的處境不容易被關切注意到,以至於不被列入社會福利救濟範圍內。必須政府願意用心去找出這些過去隱藏在數字下的問題,才可能進一步擴充社會福利範圍,並調整社會資源的分配。
但是,社會福利資源,要從哪裡來?同樣是昨天,同樣是政府機構發表的訊息,台灣負債明年將突破14兆,今年稅收嚴重短徵的情況下,財政單位開始考慮提高營業稅率。換句話說,政府財務捉襟見肘,既有開銷都無法平衡,要怎樣開辦新的社會福利項目呢?
除非是用「庶民經濟」的概念,真正拿出一些重分配的措施。例如加緊查緝富人逃稅,包括明年將開始實施的海外所得課稅,算是一種「開源」。檢討已經沒有鼓勵產業發展作用的租稅減免,也能夠幫國庫增加收入。確切對政府人事與政務執行費用全面規劃節約,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或許能挪出寶貴的資源用來還債或興利。
換句話說,「庶民經濟」應該是政府戰略層次的大規劃,不要流於空話一句。因應「庶民經濟」進行徹底檢驗與設計,讓台灣除了累積財富之外,還真正能創造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 相關報導:
* 社論-財政改革須有健全的理念與執行力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3+122009092400405,00.html
G20峰會登場 聚焦金改退場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5155906.shtml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09.09.25
20國集團(G20)高峰會24日在美國匹茲堡揭幕,全球經濟、金融改革和薪酬與全球氣候等議題,仍是焦點所在。始終只聞樓梯響的「退場機制」,或許也能在這次會議中出現更清楚的輪廓。
這是G20一年前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以來的第三次峰會,雖然如今全球經濟逐漸步出衰退,各國領袖預料仍將誓言維持刺激政策,支持經濟成長。
另外,如何加強金融體系監管、縮小各國金管法規的差距,至今尚未有定案,但各國領袖至少會要求銀行強化資產負債表的安全網,對主管薪酬的限制也會趨嚴。
話雖如此,各國也各有盤算。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希望藉由擴增中、印等出口大國內需,降低其貿易順差,並提高英、美等國儲蓄,以矯正全球經濟失衡。歐巴馬也希望說服各國同意逐步減少對化石燃料產業的補貼,對抗氣候暖化。
德國總理梅克爾24日則強調,金融改革仍為這次峰會的首要議題,反對美國把焦點轉向討論全球經濟失衡問題。
法國總統沙克吉將催促各國,共同制裁不合作的避稅天堂。此外,法國和德國強烈主張限制銀行主管的紅利,但英美依然反對。只是英國財長達林有信心,這次會達成協議。
本月稍早舉行的G20財長會議中,同意延後發放薪酬給銀行高階主管;如果銀行長期績效差,甚至可追討部分紅利。各國財長也要求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對此問題提出建議。FSB表示,銀行設定紅利時,可考慮資本需求。
儘管各國保證會繼續救經濟,但這次會議預料可能討論收回大規模刺激方案的時間和方式。日本和歐洲已開始走出衰退谷底,打算縮減刺激方案。
包括前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葛林斯班在內的專家學者同聲警告,現在最迫切的問題,是各國過度舉債。這個爛攤子如果不收拾好,很可能釀成下一波危機,至少埋下日後不利成長的因素。
其實急需討論的議題何其多?且這一年來已舉行兩次峰會,這些議題也經再三討論,始終沒有重大突破,這回恐怕也很難有多大進展。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國際經濟主任史提爾表示,對這類會議的期待不能太高,如果成果太豐碩,他反倒覺得不安,因為對銀行薪酬問題,就連美國國內都還沒達成共識。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美國企業肥貓「減肥」?鬼扯!
【聯合晚報╱法新社華盛頓二十四日電】2009.09.25
企業「肥貓」高薪成為眾矢之的,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雖然2008年全球經濟和股市動盪,美國上市企業的高層薪資和福利卻幾乎不受影響。
股東權益團體「企業圖書館」說,針對2700家公開上市公司的調查發現,2008年執行長年薪的中值只減少0.08%。
報告說,這項調查結果顯示,「主管薪酬和公司業績表現之間的關係仍很薄弱」。報告共同作者之一的霍格森說:「自從我們在2002年開始這一系列的調查以來,主管薪酬從未下降過。如果有人認為主管薪酬和公司表現嚴重脫節,這絕對是很好的證明。」
他說:「主管薪酬微降應與2008年美國股票市場暴跌對比,史坦普500指數下跌超過37%,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可能預期主管薪酬也會下跌,而且幅度不只0.08%。」
◆ 全球觀點-Fed正在製造新泡沫
【劉聖芬整理】2009-09-25 工商時報
華盛頓郵報財經專欄作家波爾斯坦(Steven Pearlstein)在該報撰文指出,過去兩年美國經濟政策的主要挑戰,一直是在不要製造泡沫和重回過度消費老路下,穩定金融體系與經濟。然而事實證明知易行難。
他表示,這場金融危機已過去,美國經濟正邁向成長,但這很可能只是暫時性的,像是「舊車換現金」、首次購屋抵稅優惠、與重建庫存等在去年危機高峰時採取的一次性振興措施,效果將逐漸減低。但美國企業仍在繼續裁員、銀行貸放也在持續萎縮、而焦慮的消費者也決定多存少花,如此看來,美國經濟於 2010年持續復甦的可能性不高。
歐巴馬政府創造可讓經濟持續成長之環境的目標一直未曾動搖。在匹茲堡舉行的20國集團(G20)高峰會,歐巴馬將推動全球領袖在未來幾年採取措施,改變過往美國人消費過度、亞洲人消費過少與歐洲人花太多時間在午餐上的行為模式。為防範未來泡沫又起,與會領袖還可能制訂新的國際規範,要求銀行須強化資本以及銀行業減薪。
然而華爾街的一些狀況並不令人感到鼓舞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為防止金融體系崩潰,採取的大膽與必要措施,創造出大量流動性,現已釀成另一個金融泡沫。
先從聯準會承諾要對抵押貸款市場挹注的1.45兆美元開始講起。這些錢大部份被用於向投資人收購房地美與房利美所發行的債券,然後這些投資人把收益拿去購買「較安全」的美國公債。在此同時,聯準會動用另外的3,000億美元直接購買美國公債。這些錢都是由聯準會印製鈔票而來,導致市場流動性浮濫。
聯準會同時將對銀行的放款利率以及銀行間拆放利率降到接近於零,但銀行對其他人的放款利率卻沒有改變。結果,美國銀行的資本成本與放貸間的「利差」逼近紀錄高點。
那麼,是誰在借錢?一般而言,不是家庭與企業。他們並不想在經濟衰退期間借錢。反而是對沖基金與其他投資人借錢買股票、公司債與商品,把價格炒高到已偏離商業與經濟基本面。
超額流動性甚至被用在「利差交易(carry trade)」上,即全球的投資人利用美國低利率借錢,然後在澳洲等利率較高的地方購買公債。由於「利差交易」涉及將美元換成外幣,成為近期美元貶值的主要原因。
當然,這對華爾街的大型銀行有利,它們的交易櫃檯不只大賺執行交易與提供融資的錢,還用自己的帳戶頻繁交易。與獲利泡沫化如影隨形的,就是紅利泡沫化。
回頭看聯準會,它的態度是歡迎任何可強化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做法,特別是銀行每季繼續勾銷數十億美元的不良放款。
聯準會目前並不急著將其現行的政策收緊,他們不希望再犯下他們的前輩在經濟大蕭條期間,以及日本銀(央)行在1990年代「失落的10年」所犯的錯誤,聯準會官員決定不要太早升息或降低流動性而扼殺經濟復甦。
不過,值得聯準會警惕的是,聯準會前主席葛林史班曾說,央行官員以為他們一旦決定適宜的時機,就能迅速將超額流動性吸除,其實是一個錯誤。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與前聯準會副主席布蘭德(Alan Blinder)說聯準會開始調高利率的時機還沒到,可能是對的。他說,美國經濟仍太虛弱,通貨緊縮威脅仍大。
但對聯準會而言,對華爾街發出警告,並不會言之過早。這個警告就是,聯準會目前的政策不能,也不會,無限期地繼續,特別是這些錢如果被用來助漲泡沫,而非用在支撐實質、持續性經濟成長上。
※ 相關報導:
* 社論-提升國家統計品質遠勝編「庶民經濟指標」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3+122009092500131,00.html
◆ 央行三度維持利率不變
自由時報 2009.09.25
〔記者陳正王/台北報導〕中央銀行昨天召開第三季理監事會議,決議利率維持不動。央行總裁彭淮南表示,當前政策利率尚屬合宜,貨幣數量亦維持合理成長,有助於支撐經濟復甦,且不致形成通膨壓力,因此決議維持利率不變。
彭︰M2年增率還在目標區
至於八月貨幣總計數M2年增率為八.一七%,遠超過二.五%至六.五%的年度貨幣目標區,顯示市場上已有資金氾濫的隱憂,但彭淮南僅強調,經過季節調整後,八月M2年增率僅六.三七%,還在貨幣目標區內。
央行自去年九月第三季理監事會後,連續七度降息,累計降息九碼半(二.三七五個百分點),今年第一季理監事會後停止降息,利率維持在重貼現率一.二五%,擔保放款融通利率一.六二五%,短期融通利率三.五%,昨天央行第三季理監事會議決議第三度維持利率不變。
我經濟回升 在亞洲屬快速
彭淮南在央行第三季理監事會會後表示,第二季國內經濟衰退趨緩,經濟成長率上修為負七.五四%;若經季節調整後之季變動率折成年率(saar),則達二十.六九%,台灣為亞洲地區快速回升的經濟體之一。
彭淮南指出,今年以來,先進國家及亞洲經濟在振興經濟措施及寬鬆貨幣政策持續激勵下,多已觸底回溫,惟預期國際景氣復甦力道和緩。
至於台灣,彭淮南表示,近期外銷訂單、工業生產、零售業營業額、產能利用率等經濟數據好轉;加以政府全力推動公共建設,災後重建亦積極展開,行政院主計處預估,第四季與去年同季比較之經濟成長率將轉呈正成長,明年經濟成長率則預估由今年之負四.○四%升為三.九二%。
未來貨幣政策 仍緊盯物價
但低利率卻可能造成貨幣供給過多,根據央行公布的數字,不只八月M2年增率為八.一%,今年前七個月的日平均M2年增率也遠超過目標區,可能造成物價蠢蠢欲動;彭淮南則說,「預估年底前物價可保持穩定,央行一直在估測未來物價指數,做為貨幣政策的參考,絕不會為了振興經濟而棄物價於不顧。」
彭淮南進一步指出,央行目前沒有調升M2目標區的規劃,但會「盡最大努力」使M2維持在目標區內,並會注意「資產」價格變化。
對於貨幣政策的退場時機,彭淮南則將台灣比喻為靈活的小車,美國比喻為大車,小車的操控始終比大車要來得靈活,而且好調整,因此退場時機央行心中自有一把尺。
G20峰會圓滿落幕 達成多項共識
中央社 2009.09.26
20國集團(G20)高峰會今天落幕,就建立「強勢、永續、平衡成長架構」等,達成多項共識。
以下為各項共識的簡要說明:
--「強勢、永續、平衡成長架構」(Frameworkfor Strong,Sustainable and Balanced Growth):目標是以此一多邊架構落實G20的共識。
--調整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WorldBank)的決策結構:先進國家將讓出IMF至少5% 的額度(quota)給新興國家;先進國家在世銀的投票權,將轉移至少3%給新興國家。
--國際金融監督機制重整:提高金融業資本限制、節制員工分紅比例、持續強化金融穩定委員會(FSB)。
--消弭國際發展落差:除多邊發展銀行(MDB)增加對弱勢國家的貸款補助,與會國也同意穩定糧食、燃料、資金的國際供給。
--節制化石燃料:減少各國對化石能源的補貼,提升對乾淨能源的投資意願。
◆ 氣候變遷議題未獲G20重視 環保團體失望
法新社 2009年9月26日
(法新社賓州匹茲堡25日電) 全球經濟大國未能確定一筆降低碳排放量所需的專款後,關心氣候變遷的環保人士今天表達失望之意。
為了同意一份野心勃勃的減碳計畫,各國政府12月將在哥本哈根舉行一場被稱為遏止全球暖化最後機會的全球峰會。
印度為首的新興經濟體已表示,除非富裕國家提供數十億美元資金來協助他們改用新環保科技,否則他們不會簽署這項協議。他們堅稱,富國境內的工業是全球暖化元兇。
環保人士原本希望在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帶領下,20國集團(G20)峰會也許會同意撥款1500億美元作為支付這項工作的資金,並說服新興經濟體簽署減碳協議。
然而,各國領袖批准的峰會總結聲明,語意十分含糊。
在沒有說明如何解決資金缺口下,聲明指出:「透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磋商,我們將不遺餘力的在哥本哈根取得共識。」
援助機構樂施會(Oxfam)資深政策顧問勞森(Max Lawson)說:「距離哥本哈根(峰會)剩72天,各富裕國再次拒絕設立能在哥本哈根達成共識所需的資金。」(譯者:中央社蔡佳敏)
※ 相關報導:
* G20峰會共識 逐步停止補貼化石燃料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160312.shtml
◆ 歐巴馬:G20取代G8 新興國家崛起
【尹德瀚/綜合廿五日外電報導】2009-09-26 中國時報
「廿國集團」(G20)第三次高峰會廿五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閉幕,東道主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G20今後將取代「八國集團」(G8),成為協調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此一發展顯示,中國、印度等開發中國家未來對全球經濟事務的發言權將大幅增加。
根據峰會通過的公報,以G20取代G8的決定旨在營造更強壯平衡的全球經濟,改革金融體制,提升貧民生活。公報說,G8仍將繼續存在並繼續不定期舉行會議,協商國家安全等重要事務,但全球經濟常設論壇的角色將由G20取代。
改革金融並提升貧民生活
G8的前身是「七大工業國」(G7),它最早只是法國總統季斯卡與德國總理施密特的「談話會」(所謂「G2」),後來陸續擴大,一九七六年正式形成G7,成員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和加拿大,有「富國俱樂部」之稱,長期以來是全球最重要的經濟論壇,一九九七年更將改走資本主義路線的俄羅斯拉入而成為G8。
近年來開發中國家迅速崛起,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更使國際社會意識到,國際經濟問題的解決除了西方國家外,需要有影響力的開發中國家參與,於是G7在一九九九年柏林峰會邀其他國家參加,這就是G20雛形,成員除了G8,還包括中國、南韓、印度、印尼、澳洲、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南非和歐洲聯盟。
G20以非正式的部長級會議形式運作,不設常設秘書處,主席由各國輪值,每年舉行一次財長和央行總裁會議。去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後,G20於十一月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第一次峰會,今年四月在英國倫敦舉行第二次峰會;這回是第三次峰會,就確立了G20取代G8的地位。
中國、印度發言權將大增
分析家認為,這象徵西方工業國家在其揮霍作為引爆全球經濟危機後,承認他們無法再獨力主導全球經濟,必須將權力分散給其他新興國家。而在這次峰會,與會領袖同意讓中國和印度在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享有更大投票權,證實了這種看法。
金融高層的薪酬是否需設限也是峰會議題之一。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說,與會領袖基本上達成共識,將從今年底對銀行高層的薪酬設限,標準由各國自行決定,但G20旗下由各國央行和金融監理官員組成的「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將予監督。
※ 相關報導:
* G20 將確認全球經濟新架構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159011.shtml
* 四小龍誰上誰下?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159053.shtml
◆ 末日博士示警/麥嘉華:股市恐回檔20%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彭博資訊】2009.09.26
知名投資人「末日博士」麥嘉華說,今年股市可能已經到頂,由於通貨緊縮的憂慮,恐怕會回檔20%。
麥嘉華參加香港里昂證券(CLSA)投資人年會接受訪問時說,美元已超賣,很可能回升,對股市是利空。63歲的麥嘉華說:「股市如果已經到頂,我不會驚訝,因為經濟消息不會繼續改善。市場早該回檔了。」
麥嘉華3月9日預測,在政府振興措施的利多影響下,股市即將大漲。標準普爾500指數當天跌到12年谷底,之後展開強勁反彈,至今上漲55%。MSCI世界指數同期間更大漲63%。
標準普爾500指數22日攀至今年來最高的1,071.66點,隨後在企業獲利與經濟成長展望不明的隱憂下,已下滑2%。
麥嘉華在給投資人的簡報中不改對西方市場的空頭看法,理由是政府的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只是延緩了危機,而非躲過危機。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各大金融機構資產減值與虧損累計達到1.6兆美元。麥嘉華說,危機尚未結束,「你不能永遠拖延真實時刻到來,下一階段就是金融體系全面崩解,經濟與金融危機將使政府破產。」
金價也會下挫,他預言金價會跟著股市回檔,如果「修正至每英兩920美元」也不會令人驚訝。黃金期貨11日漲破每英兩1,000美元,是七個月來首見。在黃金展開長達八年行情之初,麥嘉華即建議買進黃金。
麥嘉華也預測,通貨緊縮將增強避險心理,進而推升美元。
美就業…微光不敵大黯淡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09.27
紐約時報報導,雖然跡象顯示經濟已恢復成長,可是美國就業展望仍繼續惡化,使失業者面對這一波經濟衰退最黯淡的就業市場。
求職者已達到徵人職缺的六倍,創下美國政府2000年開始追蹤這項資料以來的最大差距。美國勞工部的資料顯示,7月間美國有1450萬人失業,卻只有240萬個全時正職在徵人。
2001年經濟衰退之時,失業者只比全時職缺多出一倍多,而今年初求職者已是職缺的四倍,最近幾個月這種比例更迅速擴大。
同時,雖然企業裁員速率已經減緩,可是許多公司對未來幾個月的成長展望仍感到不安,使它們不願輕率加人。
工作缺乏反映企業界的戒慎恐懼心態,因為沒有人知道經濟會出現何種變數。全美失業率已達到9.7%,而就業人口減少與企業不肯雇人互為因果關係。
多年來消費者一直是推動經濟的主力,他們利用房價和股價暴漲拚命借貸,花費遠超過所得。現在這些天賜財源大多枯竭,使他們反過來努力儲蓄,並影響消費,樂觀心態也被憂慮所取代。
在此同時,一些企業也按兵不動,以等待華府正辯論的健保改革可能造成的財務後果。
雖然裁員風暴猛烈,不過企業不願加人已成為就業市場景況黯淡的主因。
連準備恢復擴展業務的企業,也可能不會很快積極增雇人手,因為很多企業減少員工的工時,並裁掉臨時員,因此它們只要讓現有員工增加工作量就可以提高生產力。
高盛公司經濟學家說,最近的調查顯示報紙徵人廣告空前的少,雇主加人的意願也空前低落。
職介公司說,企業在增加全職人手前,通常會大肆增加臨時員,可是目前還沒有這種跡象。
◆ 庶民經濟/男士們,多久沒買內褲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162134.shtml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09.27
人人都問,現在經濟情況怎麼樣?
你可以從華爾街、政府統計數字,和說詞一日數變的經濟學家最近的預言裡找答案。不過,無數指標近在眼前。看看自己的內衣褲 (尤其男士),瞧瞧電影院買票的人龍長短,瞥瞥鄰居的菜圃,都行。
一塊草坪多久沒剪,表示房子快法拍了。啤酒賣況也是徵象(不太好,美國的啤酒和烈酒銷售量比去年少2.5%)。兒童衣服、當鋪、漢堡,都告訴你不少事情,只要你多瞄兩眼。
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艾里利不以為然,他說美國人執迷於測量,有些尺度未免太方便:「仰望天空,一朵雲忽然變小狗。」
但紐約跨國研究公司ITC首席經濟學家巴貝拉說,不少微觀經濟徵象相當可用。他岳母的房子最近賣得出去,以及他家附近一家館子的紅酒不再打五折,他就嗅出經濟好轉的氣味。他說,這些都是肉眼可見的跡象。
對了,你最近買內衣褲沒有?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葛林斯班說,他1970年代自已開經濟顧問公司,非常留意男士內衣褲的銷售情況。正常年頭,銷售量穩定上升,男人手頭緊一點或打主意減少開銷時,銷量往往下探。
全球市場研究公司最近表示,男士內衣褲銷售量今年將下跌2.3%,因為男人拉長了他們四角、三角褲的壽命。
Mintel資深潮流分析師帕特森說:「這真的是風向球。人有信心,就敢放心花錢,手頭拮据的時候,往往非不得已才換新內衣褲。」
寵物是不是經濟指標? 不少動物收容所擠得水泄不通,狗主貓主八成不是房子法拍,就是自顧不暇,沒有餘力養寵物。
「亞利桑納人道協會」說,2008年拋棄寵物的人比前一年增加一倍,2009年也只增不減。
還有「蚊叮理論」。市郊房子查封或急售,蚊子霸住,或者流連長滿藻類的泳池,在無人打理的草地遊蕩,附近居民慘遭蚊叮,既癢又惱。「美國蚊子控制協會」技術顧問康倫說:「這是新現象,是房子法拍裡沒人談過的一面。」
好萊塢也可以告訴我們一些事情,這是「逃避現實說」。經濟在去年冬天墜崖的時候,電影院擠爆。美國「全國影院協會」說,2009年上半,影院售票量上升5.9%,票房收入勁增10.8%。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社論-請別再低估中華民國的財政危機
【本報訊】2009-09-27 中國時報
國內外媒體與信評機構最近皆指出,台灣的政府財政在馬總統上台之後面臨空前的挑戰。這個財政危機的存在現在已經有公論,不必多作解說。但是,對於造成今日財政問題的原因,外界倒少有著墨,值得我們做一番分析。大體而言,造成今日危機的因素有三個面向:其一是政府減稅浮濫、支出不知節制、負債餘額居高不下;其二是主管財政首長幾乎無所作為;其三是層峰似乎一直未見此一嚴重危機。且讓我們逐一檢視這些問題癥結。
我們中央政府的負債餘額,明年將達四.六七兆,如果再加上各項預定支出等隱藏性負債八.八七兆,合計則逾十三兆。即使不算隱藏性負債,中央政府與各級政府的負債都已接近公債法上限。由於公債法定上限是這一代對未來子孫的承諾,幾乎有憲法層次的莊嚴性,任何政治人物白目到想打破這個承諾,都等同於公開宣布自己政治生命結束。故在公債上限無法改變的情形下,在可見未來我們的政府預算恐怕將面臨編不出來的窘境。這樣的財政情況,當然是前所未有的嚴重。
前述財政危機是誰造成的呢?固然歷任政府或多或少難辭其咎,但現任政府的不知節制,絕對要負最大的責任。在二○○七年底,各級政府的負債餘額僅四兆三千兩百多億,新政府短短十幾個月,就使負債餘額迅速破表,這不是現任政府的責任是誰的責任?更何況,危機越是迫近,依理主事者就應該更警覺,但財政部卻渾然不覺,遂陷當局於今日之不義。
財政部不只對問題不敏感,其在九月廿三日記者會上所提健全財政的解決方案,也是只能用「牛皮」兩個字形容。部長說,他將來要「積極開拓財源、減少不經濟支出」;這是否表示過去精明強悍的馬劉體制充斥著「不經濟」支出,且未努力開財源?過去一年多的財長,不就是同一個人嗎?此外,財政部認為做好財產效益管理就可增加八、九千億稅收,這幾乎像是當年民進黨宣稱「消除國民黨貪汙」就能省下數千億支出一樣,皆屬畫餅充飢的夢幻之作。但最精采的論述是:要在二○一三年調升營業稅。二○一二年馬總統能否連任都沒人知道,而馬總統當初宣稱「六三三」要在二○一二年後實現,就被外界批到不行。如今把增稅的期程拖到總統大選之後一年。主事者宣布在自己鐵定卸任後增稅,把責任推給未來子孫與未來部長,這樣的「方案」,是不是令人嘆為觀止?
再說,國家之所以要在公債法訂定舉債上限,就是要避免現在的官員把債務責任拖到下一代,要「今日事,今日畢」。政府談增稅雖然有政治風險,卻也是對後世子孫負責任的表現。當財政部長面對這麼嚴重的赤字壓力,為什麼卻見不到這種責任呢?
當然,財政部也留了個尾巴,說外界若要求提前實施增稅,「財政部也不反對」;這又是一項創新的論述。無論如何,部長的意思是,他任內既不想增稅,也不管赤字;如果外界拚命要求,則增稅的責任不在他,而在於那些要求提前的人。首長能講出這樣的話,我們也只能感到驚訝了。
台灣財政的另一項值得憂慮的危機是:不論當前財政狀況有多爛,都未見馬總統正面看待。正因為如此,我們的財政部長可以在去年未知會副院長的情況下,宣布要召開證交稅的記者會;也可以把整個內閣財經團隊拖到總統府,請馬總統裁定證交稅降或不降;更可以逕行決定要在下一任總統上任後一年,調升營業稅。這樣異常的作為卻沒有人予以節制,是當前財政相當值得憂慮的危機。
我們的財政嚴重如前所述,寫到這裡,只能重複劉兆玄院長卸任前的名言:「天佑中華民國、天佑台灣人民」,還要再加上一句:「天佑中華民國的財政」。
消費者信心 回到去年7月金融海嘯前
【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台北報導】2009.09.28
上個月因88水災影響而下滑的消費者信心指數 (CCI),9月上升到56.45點,回到去年7月金融海嘯發生前的水準。整體而言六項指數皆上升,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為「物價水準」,顯示88水災過後物價已回穩。
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今公布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從今年2月份僅48.95點達到谷底後,CCI每月持續攀升,但8月份因為莫拉克風災讓消費者信心動搖,下滑3.18點後,9月再度回到上升趨勢,總數為56.45點,較上月上升3.45點。
六項指標中,又以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上升幅度最高,本月為43.65點,較上月大幅上升13.70點,台經中心指出,上升主要原因是88水災農業所受到的重創已逐漸恢復,物價較為穩定。
上升幅度第二的指標是「投資股票時機」,較上月上升4.60 點,達83.40點,和本月上升幅度第三的「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 (82.65點)是本月兩項最高的數值,民眾對於民間投資信心增強,也顯示民眾對景氣邁向復甦之路的信心提高。
而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受8月份失業率再創新高的影響,本月僅小幅上升,為32.60點,自今年1月起,數值就維持在40點以下,和去年金融海嘯發生前數值近70點相差甚鉅。
另外,本月「家庭經濟狀況」為52.35點、「國內經濟景氣」為44.05點,都較上月的調查上升。但從絕對水準來看,六項指標中全數小於100,還是呈現「偏向悲觀」。
9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是98年9月19日至22日,由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輔仁大學統計資訊系調查,以電話訪問方式,採電腦隨機抽樣,共訪問2302位台灣地區20歲以上的民眾,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0個百分點。
◆ 歐銀壓力測試 成績很難看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09.09.28
紐約時報27日引述官員的話說,今年5月接受歐盟金融監管當局壓力測試的22家歐洲大型銀行,今、明兩年的累積信貸虧損可能會高達4,000億歐元(5,800億美元)。
看過壓力測試結果草稿的官員透露,歐洲銀行監管委員會(CEBS)經過四個月的彙整,計劃把壓力測試結果交由10 月1日在瑞典舉行的歐盟財長會議討論,至少會公布一項測試結果。
但對於媒體的詢問,CEBS不願置評。CEBS是總部位在倫敦的泛歐盟監管小組,獲各國政府指派對歐洲銀行進行壓力測試。
壓力測試是為了評估銀行是否能在情況惡化下度過危機,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5月初公布對19家美國大型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其中10家銀行合計需增資750億美元,才能因應未來潛在的損失,美國政府的做法對歐洲形成壓力。
歐洲壓力測試結果可能顯示,在「負面的」情況下,歐洲銀行估計會出現近4,000億歐元的信貸虧損。所謂的負面情況包括今、明兩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不如歐洲執委會預期。
其他測試情況及條件則不會對外公布。CEBS也不會像聯準會一樣公布需要增資的金額,或哪些銀行需要增資。
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4月估計,歐洲銀行需要3,750億美元資金才能應付虧損,超過美國銀行所需的2,750億美元。
歐盟主管單位並計劃在近期內對歐洲保險公司進行壓力測試,並在明年春季對測試結果進行評估。
由於保險業者的投資策略較保守,多半不像美國國際集團(AIG)那樣投資去年拖垮多家銀行的有毒資產產品,但主要經濟體的低利政策,已侵蝕保險業者投資公債等資產的獲利。
金融專家指出,歐洲銀行可能虧損4,000億歐元的數據顯示,全球金融和信貸體系仍然脆弱,失業率繼續走高、商業與住宅不動產槓桿偏高、大規模融資併購和避險基金借貸,仍然是金融業面臨的問題。
IMF擬設金融預警制度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09.09.29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將在10月初舉行的年會中公布「金融危機預警」制度,避免金融泡沫愈演愈烈,威脅到全球經濟穩定。
今年IMF年會將於10月6、7日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召開,預料美國總統歐巴馬、英國首相布朗等世界領袖都將要求IMF ,承擔監督全球金融體系體質的責任。擬議中的預警制度將彙整IMF的資料和重要文件,提供各國政府有關經濟政策的建議,以及如何防止金融系統形成泡沫。
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IMF在初期即呼籲各國採取經濟刺激計畫,並迅速掌握危機的嚴重性,在上周舉行的20國集團(G20)高峰會中,G20也支持IMF 對監控主要經濟體平衡及持續成長,擔當更重要角色。但IMF內部人士則對預警制度的效果持疑,因為在金融海嘯爆發前數年,富有國家對IMF警告都充耳不聞。國際金融秩序在過去一年出現重大變化,G8的地位被G20取代,預料會中的主要議題是討論IMF未來權力架構。
◆ 美國社會安全基金 驚傳赤字
【世界日報╱美聯社華盛頓27日電】2009.09.28
大量工作流失和被裁員的年長僱員大批申請提早退休,將使社會安全基金在未來兩年付出的福利,超過收入的薪資稅,這是自1980年代以來首次發生的現象。
國會預算處預測,社安赤字在2010年是100億元,2011年是90億元。這些赤字並不會影響退休者的福利,因為過去多年社安基金已累積了2兆5000億元的盈餘;但明後年這些赤字將增加整體的聯邦赤字。
社安退休福利的申請案比去年增加了23%,殘障福利的申請案增加了20%。由於大批嬰兒潮世代到達退休年齡,社安官員原已預期退休福利申請案會增加,但沒有預料到增加的幅度如此大。這主要是由於經濟衰退,許多年長的僱員突然發現自己被裁員,而且除了申請社安金外,別無他法。
失業迫使退休增加,即使更多年長者想繼續工作,也有人在金融崩盤儲蓄泡湯後,負擔不起退休生活,但也別無選擇。從去年10月開始的預算年度截至今年7月,已有220萬人申請退休福利,而前一預算年度同期只有180萬人申請。申請提早退休的人數增加,將傷害社安金的財務安全,由薪資稅挹助的社安基金,已因 690萬人失業而收入下降。
國會預算處預測,社安基金在經過兩年入不敷出後,將在2012年開始有盈餘,但如果國會不增強此基金,社安基金的收支將從2016年起一直呈現赤字。如果不想出新的彌補辦法,社安基金的2兆5000億元盈餘將在2037年用完。事實上,社安基金過去多年來已被挪用在政府的其他計畫上,目前部分社安基金被轉換為政府債券,當需要動用基金時,政府必須償還這些債券。
約有4300萬退休者和他們的親屬享有社安福利,另有950萬人享有殘障福利,退休者平均每月的福利是1100元,殘障者的福利是920元。歐巴馬總統說,他有意在明年著手處理社安的問題。
◆ 123萬港人 生活在貧窮線下
自由時報 2009.09.29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香港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後,一般居民的生活反而每況愈下,貧富差距逐漸擴大,貧窮人口也大幅增加;根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公布的最新研究,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香港民眾,人數創紀錄最高。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表示,今年上半年香港有超過一二三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較去年同期增加兩萬人,目前貧窮率約十七.九%,創歷來最高,以老年及青年貧窮人口增加較多。
這項研究對貧窮的定義為,收入低於平均月收入的一半以下。香港個人的平均月收入為三三○○港幣(四二五美元,約一萬三千八百台幣),兩人家庭為六七五○港幣,四口之家以上家庭為一萬二六五○港幣。
這項研究是根據香港統計處的數據推算而來,結果發現有三十二%年滿六十五歲的老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目前香港有二十七萬老人是窮人。
青年貧窮人口由十年前的十四萬人,增至目前的十八萬人,增幅達二成。中年貧窮人口,由十年前的二十三萬人,增至現在的三十四萬人,增幅逾五成。
這項研究也發現,香港的貧富差距逐漸擴大,過去二十年來,高收入者的收入增加三十四.七%,低收入者的收入反而減少三.三%。
香港用以反映貧富懸殊的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從一九九一年的○.四七六,升至二○○一年的○.五二五,二○○六年續升至歷史新高的○.五三三,為全亞洲最高的城市,顯示香港家庭的收入愈來愈不平均,貧富更加懸殊。通常把基尼係數○.四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超過這條「警戒線」便很容易引起社會動盪。
◆ 江宜樺:明年5至6月提貧窮線調整方案
中央社 2009.09.29
內政部長江宜樺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預計明年針對內政部預算、社會福利政策做結構性、全面性檢討,希望明年5、6月前提出貧窮線調整方案,照顧更多人。
江宜樺表示,目前有界定低收入戶的貧窮線,政府會提供相關補助,但對中低收入戶的補助卻非全面性。隨著貧富的兩極化,產生近貧、新貧問題,近貧、新貧都得不到傳統低收入戶的補助與保障。
他說,去年內政部推出工作所得補助方案,補助對象就是近貧、新貧,因為有過去補助經驗,內政部會找專家學者、社福團體,研究如何調整貧窮線,照顧非低收入戶。
江宜樺舉例,假設貧窮線以新台幣1萬5000元界定,是否要往上調為1萬8000元,或者保留原有貧窮線標準,另設定一條線界定近貧,內政部會檢討,希望讓原本只有低收入戶被照顧的政策,能普及到更多人。
至於貧窮線何時調整,江宜樺說,金融危機造成不景氣,政府許多計劃不敢推動,再加上明年總預算案呈現負成長,現在政府加強促進經濟景氣的公共投資,創造就業後,補助貧戶的需求會減少;若經濟情勢未逆轉,近貧人口會遠超乎政府想像。
他表示,調整貧窮線沒有時間表,要搭配景氣情況才能確定,希望能於明年5、6月前研擬出方案。
江宜樺並說,等深入瞭解內政部業務、經費後,他打算明年針對內政部預算、社會福利政策做結構性、全貌性檢討。
他指出,配合行政院組織法等組織改造法案若過關後,內政部會有許多業務移撥,他會針對社會福利政策做結構性檢討,檢討完才能談調整幅度。
世界人口大會 除貧成焦點
【本報訊】2009-09-30 旺報
第26屆世界人口大會於27晚間在摩洛哥南部開辦,會中有來自114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人口問題及人口統計學專家出席大會。
這是世界人口大會首次在非洲和阿拉伯國家舉行。
根據《新華社》報導引述大會執行主席、摩洛哥計畫署高級專員阿拉米說,世界人口大會首次在非洲舉行為摩洛哥提供了一個重要機會,中國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也為摩洛哥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了參考依據。
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也發表書面講話指出,人口問題對全球發展前景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特別是當世界面臨金融海嘯、人人自危,在這樣的危機中,制定正確的人口政策至關重要。
聯合國人口基金執行主任奧貝德女士表示,有關人口發展帶來的問題,亟待相關單位制定有效的策略,她呼籲各國向非洲國家投資並提供援助,使這些國家逐步消除與人口過多密切相關的貧困議題。
此次人口大會期間,與會者將舉行數百場專題研討會,探討如何消除貧困、制定關於人口、環境、婦女兒童、老齡化政策,以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出生率不平衡以及愛滋病防治等問題。
◆ 金融風暴衝擊 紐約市家庭所得呈現不均
中央社 2009.09.30
金融風暴衝擊全美經濟,不過根據美人口普查局最新資料,2008年紐約市家庭所得比2007年略微提高,曼哈坦貧富懸殊差距仍居全美首位,惟全市貧窮人口比例沒有大變動。
紐約布隆克斯區(Bronx)依舊是全美最貧窮的都市郡,曼哈坦貧富懸殊差距仍居全美首位,最富有20%族群所得,與最下層20%族群所得差距,達到42倍;康乃狄克州貧窮增加速度比例高於全美各州。
根據人口普查局「全美社區調查」發現,2008年紐約市貧窮比例創下過去10年最低,由2007年的18.5%降到18.2%。平均全部家戶所得未變,約5萬1116美元,平均家庭所得則從5萬4846美元上升至5萬6552美元。
其中,布隆克斯區平均全部家戶所得只有3萬5033美元,近三成住戶生活貧窮,其中47%的家庭成員由婦女及兒童組成。
若再依族裔細分,非西班牙裔白人的貧窮比例最低,只有11%,再來是亞裔的17%,黑人21%,西語裔最高,達到26%。
不過,全紐約州去年請領糧食券比例上升到10.6%,經濟情況差衝擊就業率,影響民眾生活。
鄰近紐約市的康乃狄克州貧窮比例從21.3%上升到24.2%,光是費菲爾(Fairfield)郡一下子從15%攀升到20%。
雖然紐約市經濟衰退程度較慢,但失業率已經悄悄攀升高於全美標準,找工作愈來愈難。
曼哈坦政策研究中心(Manhattan Institute forPolicy Research)研究員馬蘭加(Steve Malanga)預期,紐約市貧窮指數會再惡化。
◆ 經濟迅猛龍的生日煩惱…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法新社北京電】2009.09.30
中國建政滿60年,已成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但中國要維持經濟快速成長,面臨諸多挑戰,從鄉村失業問題、新疆和西藏的種族衝突,到人口老化、多年來忽視環保的後遺症,個個都是難題。
曾擔任毛澤東口譯員的美國學者李敦白 (Sidney Rittenberg)表示,要管理這麼大的國家,堪稱任重道遠。他說,貧富差距嚴重惡化,中國領導人必須重新分配所得,讓人民覺得公平。此外,中國要對付根深蒂固的貪污問題,也必須進一步提升「民主」。
香港城市大學的中國專家鄭宇碩說:「多達13億的人口是中國共產黨的沉重負擔。鄉村地區有1.2億到2億失業人口想到都市發展,形成複雜的長期問題,很可能造成不穩定。」
中國每年發生數千起「群眾事件」,顯示民間不滿情緒逐漸上漲。
專家估計,到2050年時,中國近四分之一人口將超過65歲,中國政府正設法打造保障全民的社會福利和醫療服務網。
鄭宇碩認為,要解決失業、貧富差距、環境污染等陳年問題,除了繼續發展經濟,中國或許別無他法。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上周在聯合國表示,將設法在2020年時讓國內生產總值和二氧化碳排放比明顯下降,同時大幅增加再生能源的投資。不過,鄭宇碩認為,中國大手筆投資在綠色科技,是否就能解決空氣污染、降低對煤的依賴,還很難說。
撇開經濟問題不談,中國也有其他潛在威脅。中國一直提防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認為這三股勢力在西藏、新疆盛行。西藏去年發生暴動,新疆首府烏魯木齊7月也有動亂。香港的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專家白夏(Jean-Philippe Beja)說,中國現在認為少數民族的情勢迫切。
不過,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民生問題才是最擔心的事。在北京經營居家美化用品店的梁周 (譯音)說:「只要能賺錢、改善生活,我就對政府滿意。」
44歲的梁周表示,「小時後,我們家沒錢吃肉。現在我天天可以吃肉,要買多少衣服都行。我已經買了這輩子住過的最大間房子,如果要的話,也買得起車子。」
※ 相關報導:
* 問新人ECFA可有新政?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167075.shtml
◆ 社論-應該讓台灣民眾也有「租稅公投」的權利
【本報訊】2009-09-30 工商時報
澎湖縣日前舉行全國首次博弈公投,投開票過程順利,最後結果,不同意澎湖開設賭場的票占56.44%,同意的只有43.56%,反對開設賭場的一方取得勝利。雖然如同任何選舉或投票一樣,結果總是有勝有負,但對台灣民眾而言,這次的博弈公投卻代表著我國民主政治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頁。我們看到了台灣民眾民主素養的明顯提升,我們也看到了台灣民眾對民生問題的熱切關心,我們更看到了台灣民眾對地方事務的積極參與。澎湖居民這次的表現帶給全國民眾一個最好的示範,公投不但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相反地,它還是民眾行使政權、參與公共事務決策的一種基本保障。我們期待台灣民眾公投的權利不斷地擴張:今天,我們可以有「博弈公投」的舉辦;明天,我們更可以有「租稅公投」的行使。
賭博在我國刑法上乃為禁止之行為,但根據「離島建設條例」特許經營的觀光賭場及從事之博弈活動,可不受刑法賭博罪章之規範。該法所特許開放的賭場乃係附設於國際觀光渡假區內,故名之為「觀光賭場」,除了賭場之外,國際觀光渡假區之設施還須另包括旅館、旅遊設施、會議展覽設施,以及購物商場等。換言之,賭場的經營不能獨立存在,其僅為整體觀光渡假設施中之一環。惟即使如此,我國的賭場卻只能開在離島(澎湖、金門、馬祖、綠島、蘭嶼、琉球等)而已,不能設在台灣本島。尤有甚者,該賭場的設置尚須依公民投票法舉辦地方性公投,由地方居民自行投票決定是否同意把賭場設在當地,而這也就是這次澎湖之所以舉行博弈公投的原因與背景。
公民投票乃係憲法主權在民原則的體現,亦是國民行使直接民權的一種保障,主要包括對法律或法規以及對重大政策之複決或創制等二大部分。現代民主的運作主要皆以間接民主的形式為之,由民眾選出的行政首長或議員來為民眾的公共事務提供管理與監督的功能。惟由於公共事務之利益關係複雜,故政府常或基於錯誤的判斷而違反民意,對民眾造成權益傷害,或基於能力的不足而遲疑不決,對民眾福祉造成減損,此時,民眾為保障自身利益不受到這些代議者的影響,就只能挺身而出,用創制權與複決權的行使,為公共事務做一最後決定,顯示民眾才是真正的主人。賭博行為是否應該合法化?博弈產業是否適合我國發展?這些問題近幾年在台灣社會經過不斷地討論,正反意見紛歧,一直無法取得共識。目前的做法其實是一種政治折衝的結果,一方面將賭場的設置附屬在發展觀光的大帽子下,另一方面則是將博弈產業的發展限縮在離島地區,且須由離島居民公投議決。這或許是政治上一種無奈的妥協,但就問題的解決而言,卻也是一種合乎民主精神與尊重民意的做法,讓離島居民有機會為自己地方的經濟發展,表達意見並做出符合多數利益的決定。
引發爭議多年的博弈固然有幸用公投的方式來解決,但是另外一件亦常造成社會正反意見激烈衝突的「租稅」議題,卻沒有得到相同的法律待遇。根據公投法第2條的規定,「租稅」事項係「不得做為公民投票之提案」,亦即我國民眾並沒有針對租稅議題進行公投的權利,這點與民主先進國家的經驗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地方稅的課徵上。探究當時的立法意旨,由於立法諸公認為租稅乃「人人厭惡」之事,若民眾可自行決定是否課稅,則政府最終必定會落到「無稅可課」的困境。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甚至還是對民眾智慧的一種羞辱。
任何一項公投議題在事前皆需要經過精細的設計與說明,甚至還有許多辯論或公聽的過程,民眾在資訊越來越充分的情況下,自然會不斷產生許多教育與學習的效果。政府如果想要跟人民課稅要錢,就要設法先做好「租稅行銷」的工作,讓民眾了解錢用在哪裡?有沒有把每塊錢都用在刀口上?租稅雖然是強制性的,但經由民眾公投可以逼使政府在取得課稅權利之前,用實際的作為來增加民眾對其用錢的信心。政府課稅的道理與市場的商品交易一樣,廠商能否把手邊的商品賣掉,讓消費者心甘情願地掏出錢來,主要是決定在消費者對商品品質的信賴上。
最近財政部正為國家財政的惡化傷透腦筋,所提出的「中長期財政健全方案」被解讀成「加稅」方案,引起社會大眾的質疑與不安。我國財政問題的發生既然是導因於浮濫的減免稅,如果我們有「租稅公投」,相信透過民意對減免稅不公的唾棄與譴責,在民氣可用之下,政府未來推動財政改革之路必定能夠走得更平順一些。
春江水暖 廣告先知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10.01
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30日表示,全球廣告市場第二季出現探底回升的跡象,廣告支出下滑的速率已較首季和緩。
尼爾森的調查報告含括27個國家,這27國的廣告商全球過半以上。報告說,這些國家第二季的廣告支出比去年同期下跌5.8%,而第一季比去年第一季下跌 7.9%。這些數據符合廣告界高層最近的幾次評估,他們說,最壞的情況可能已經過去,雖然他們又附帶指出,明年以前可能不會有非常明顯的上揚。
調查結果顯示,上半年廣告支出最強勁的是亞洲,上升了2.2%。最弱的是北美,重挫15.9%,歐洲也下挫9.1%。
尼爾森的調查範圍限於傳統媒體,不包括網路廣告。傳統媒體廣告絕大多數走弱,但雜誌廣告下跌最大。廣告主方面,汽車和金融機構削減廣告支出最兇,零售業、消費產品業、健診業的廣告支出則增加。
另根據英國「網路廣告集團」30日公布的報告,今年上半年,線上廣告支出超過電視廣告,占了廣告市場的23.5%,電視廣告占21.9%。平面媒體雖然跌幅最大,但仍然領先,占30%。「網路廣告集團」的線上廣告專家說,「線上廣告在整個歐洲的市占率都在強勁增加」。
英國的網路廣告大幅成長,有個重要原因是,在英國,電視廣告支出在整個廣告市場裡所占比例向來不高,因為全國最大的廣電業者BBC不接廣告。
分析家另外指出,經濟下滑時期,電視廣告可能吃虧,但電視廣告回升時,升勢可能比報紙等傳統媒體強勁。如果電視廣告明年搶到更大的市占率,也不足為奇,「先別宣布告電視已死,記住,線上廣告搶走的主要不是電視的市占率,而是其他媒體的市占率」。
◆ 油價激漲 又破70美元
【聯合晚報╱法新社紐約三十日電】2009.10.01
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美國,經濟出現了更多復甦跡象,加上美國汽油庫存出乎意料下滑,國際油價30日勁揚,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輕原油11月期貨大漲3.90美元,收在每桶70.61美元。
在倫敦方面,北海布倫特原油11月期貨大漲3.58美元,收在每桶69.07美元。
30日公布的修正數據顯示,美國今年第二季經濟萎縮0.7%,優於上個月估計的衰退1.0%,顯示美國經濟更接近擺脫衰退。
此外,美國能源部稍早前表示,截至9月25日為止的上周美國汽油庫存減少160萬桶,顯示汽油需求攀升。市場原先預期美國庫存會增加。
◆ 中國未來道路 靠壯大經濟穩固國際地位
中廣新聞/葉柏毅 2009-10-01
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年建國六十年,渡過這一甲子後,未來的歲月將往何處去,備受關注;專家認為,中國未來應該會繼續爭取做為開發中國家的領袖,並且會積極鼓吹,開發中國家在國際組織當中,應該要有更多的發言權與代表權
中國在1949年,經歷了翻天覆地的大轉變之後,又走了許多彎路,一直到實行改革開放,才算走上了一個穩定發展的道路;到了現在,中國可以說是個經濟大國,而據美國之音報導,在未來的歲月裡,許多中國人都期盼,中國可以透過發展技術與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讓中國能成為世界領袖。
也有分析指出,從80年代以來,中國開始走上了經濟發展的道路,使得五億多中國人擺脫了貧困,在中國發展60年之後,中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要如何積極解決巨大的貧富差距,此外,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應該擺在綠色環保資源、電腦以及藥品業等項目上。
而也有中國研究專家指出,通訊業是可以進一步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行業,就像北京正在積極推出新一代的3G手機服務,還有網路服務,都有巨大的商機。一旦中國擁有了新的經濟動力,才能真正成為開發中國家的領袖。
◆ 大陸新專利法 將掀訴訟潮
【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台北報導】2009.10.01
大陸專利法第三次修正「十一」上路,對身兼「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的中國大陸來說,其修正不僅牽動全球企業的運作,甚至將在大陸掀起一波訴訟潮。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上海所合夥律師陳熾表示,專利法第三次修正案與歐美接軌,大陸既有垃圾專利將重新受到檢視,但大陸法院審判時究竟如何裁量,有待觀察。
陳熾提醒,現在大陸法官「愈來愈敢判」,外商施耐德、三星陸續在大陸法院判賠4,500萬、730萬美元,代表外商也可能會成為被告,大陸司法也不再是想像中「輕輕放下」,要格外留意。
首先,過去大陸專利審查採「相對新穎性」,只要沒有在大陸公開過的技術,都有機會申請專利,導致大陸有許多抄襲國外技術的「垃圾專利」,國外的專利權人氣得牙癢癢卻無可奈何。
陳熾指出,新專利法放眼國際,採「絕對新穎性」,只要使用人能證明該垃圾專利的技術在國外已有公開銷售等使用證據,該垃圾專利幾乎失效。
現在兩岸交流頻繁,企業或學術機構可能會合作研發技術,新法規定,如果技術是在大陸境內研發而成,就必須先經過國務院許可,才能到國外申請該專利。
陳熾表示,如果違反該規定,大陸知識產權局未來可以拒絕核發該專利,該專利在大陸就不受到保護,非常嚴重;今天開始,打算申請專利的權利人要特別注意,評估是否應先向大陸官方取得許可。
第三次修正也加強專利保護。以往專利權人總為了要把專利申請為「審查快,價格便宜,但效力弱、時效短」的實用新型專利,或「審查久,價格高,但效力強、時效長」的發明專利,傷透腦筋。
新法乾脆規定,權利人可以兩種專利同時申請,先取得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等發明專利審查通過後,即可享有發明專利的權利,讓保護不中斷。
此外,新法也要求企業必須明定員工的發明獎勵制度,如果沒有合理規範,就必須給發明的員工該專利產品利潤的2%,登陸的台商要小心。
相較於台灣曾強制授權飛利浦CD-R與羅氏藥廠的克流感藥物專利,大陸至今仍未有任何一起強制授權;陳熾表示,新法放寬強制授權的範圍,官方甚至暗示會有專門部門處理強制授權業務,新法上路後,可望誕生大陸首件強制授權案,值得關注。
※ 相關報導:
* 孔傑榮專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09100100421,00.html#comment
◆ 生活物價指標 下周一首度公布
【聯合晚報╱記者邱珮瑜/台北報導】2009.10.01
內容有~~
水電燃氣、食物、娛樂、交通費等項目
新內閣上任後力推庶民經濟,主計長石素梅上午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答詢表示,主計處將於10月5日(下周一)公布第一次生活物價指數,內容包括水電燃氣、食物、娛樂、交通費等項目,據實反應經濟環境變化。
國民黨立委孫大千質詢表示,政府力推庶民經濟,但一般民眾仍不清楚生活物價指數,與消費者物價指數有何不同?又如何反應出差別於消費者物價指數的現象?
石素梅指出,經建會與主計處經研商後,確定將生活物價指數分為甲、乙、丙三大類,甲為食物類、居住類的水電燃氣、交通類的油料費等,乙類為教養娛樂類,丙類為食物類、衣著類、居住類的水電燃氣、交通費、日常清潔用品、報紙、有線電視、保姆費、住宅管理等。
看過來~~
424項物價漲跌,會上網供民眾查詢。
石素梅表示,消費者物價指數屬加權平均的綜合性指標,為顧及每個人對個別物價漲跌的感受不一,因此每個月除了發布綜合性指數外,也會再將424項查價分為7大類、39中類、以及62小類,其中民眾較為關心的漲跌顯著項目,也會放在主計處網站供民眾查詢。
非關正確-天外飛來一隻黑天鵝
【胡晴舫】2009-10-02 中國時報
全球金融危機發生整整一年,世人還是不太清楚發生了什麼事。
曾是股市操盤、現今專業學者塔勒伯(Nassim Taleb)提出黑天鵝形容人類始料未及的事件。看似不可能發生卻發生了,且影響深長。生活在舊歐洲的人類從來沒看過天鵝身上長一根白色以外的羽毛,因此得出天鵝必定是白色的結論,直到破浪航行至世界另一端,登陸澳洲,眼前赫然出現一隻漆黑如夜的天鵝;傾刻,天旋地轉,習以為常的世界受到強烈撼動。
黑天鵝事件往往出乎意外,衝擊力大。例如紐約九一一事件、Google的巨大成功。例如,去年秋天發生的全球金融風暴。一夕之間,一串本來讓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串得好好的珍珠項鍊,啪地一聲斷了線,大珠小珠灑滿地,狼狽亂滾,百年銀行說倒就倒,老牌企業說關就關,各國失業率飆高,銀行不借錢,消費者不花錢,市場冷颼颼,宛如世界末日。所有政府推出救市計畫,令未來世代大量負債來保住自己這代人的飯碗與退休金。全部人都被這隻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黑天鵝嚇壞了。
經過一個春天又一個夏天,今天,市場幾乎回到「雷曼兄弟嚇克」(日本人語)前的景象。黑天鵝飛走了,水波無痕。美國總統歐巴馬甚至在最近演講中稱讚起自家團隊,認為他們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成功救回經濟,彷彿忘了他們在恐慌中莫名其妙花了納稅人七千億美元,如今不知流向,只為了救那些依據資本主義邏輯就該讓他們自行倒閉的企業。
越來越多人卻傾向同意市場這次其實並不是黑天鵝事件,而是一個市場信貸過熱遭遇泡沫化的正常循環。與過去經驗的最大差異恐怕來自此次循環來得如此快,市場反應如此寬。但,因為我們活在一個快速的年代裡,網路科技尤其加強了漣漪效用。當某市場消息釋出,透過各式科技,瞬間傳遍世界,引起共同反應,進而影響了全球總體市場。
更大部分人把市場不理性歸咎於人性貪婪。但,人性貪婪並不是天外飛來的一隻黑天鵝。市場看似不理性,卻是一連串人類理性決定的結果。機構、企業或投資者各自決策,以自私出發,詳加考慮過自己可能獲致的利益之後而在市場追逐他們理性認定的目標。好比,理想狀況是人人避免開車汙染空氣,但考量自身情況後很多人還是選擇開車,即使造成都市空氣嚴重髒汙。這時便須政府介入,替集體利益規範個人行為。同樣,為了鼓勵業績,金融機構一定會採取紅利制度,政府應加入討論如何完善紅利條件,避免金融主管追求短期紅利而導致機構倒閉,影響社會整體經濟。
一年之後,美國紀錄片導演麥可摩爾挑了再完美不過的時機發表新作《資本主義:一個愛的故事》,他搖著他那只天鵝豐臀,再度上路去敲各家企業大門,追究發生了什麼事,錢都去了哪裡,一度,他追著華爾街銀行家匆匆離去的背影討答案,被反嗆一句,「你少拍點電影如何?」
麥可摩爾不可能不拍片,金融人士不可能不追逐金錢,各有日子要過下去。電影如何拍得更好,觀眾都有意見,離開戲院時人人都是影評,大罵女演員多不漂亮;金融經濟如何作得更好,因為這中間牽涉了看似深奧的「專業知識」,社會大眾往往膽怯茫然,不敢置評,於是銀行賺錢是「他們」厲害,但銀行不賺錢時卻是「我們」的事。
如同否認左派、右派標籤、只承認是異性戀基督徒的麥可摩爾所說,這非常不資本主義,也很不民主。不僅對老百姓不民主,對未出生的孩子更不民主。這種做法不叫救市,而是把私債變成公債,由所有人來承擔單一企業的失敗。
資本主義的創造包括了痛苦的學習。黑天鵝總會飛回來,只能有所準備,降低震撼。
(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 聯合國警示 亞太天災是歐美25倍
【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一日電】2009.10.02
印尼、菲律賓、薩摩亞多國近日遭強震、強颱襲擊,死傷慘重,聯合國副秘書長霍姆斯1日指出,亞太區是天災「高頻率區」,全球70%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於此;亞太國家日內連遭天災重擊,再次突顯因應氣候變化、備災與預警的重要性。
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執行長海澤也指出,亞太地區是全球天災「熱點」;亞太區人民受天災衝擊機率為非洲居民的4倍,為歐洲及北美居民25倍。
她指出,氣候變化使極端天氣愈增,天災愈頻繁,亞太國家尤其面臨風險,大自然不會遷就官僚作風,也不接受妥協,各國須擱置分歧,確定目標,在年底哥本哈根氣候變遷大會達成新的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協定,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
主管人道主義事務副秘書長霍姆斯指出,氣候變遷可能導致愈為頻繁的重大天災,因應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聯合國1日同時宣布,由世界衛生組織、兒童基金等專門組織組成的專家救災小組,已抵重災區印尼蘇門答臘巴東市;另一個災情評估與協調小組定2日抵印尼;聯合國估計印尼震災死亡數逾1100人,死傷可能續增。
聯合國指出,自9月26日以來,菲律賓、越南、泰國和柬埔寨先後遭到颱風「凱莎娜」襲擊,造成嚴重洪災與山崩,300萬人受影響。9月29日,位於南太平洋的薩摩亞、東加、美屬薩摩亞附近海域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目前死亡人數逾150人。印尼蘇門答臘則於9月30日、10月1日連續強震,死傷最慘重。
※ 這隻黑天鵝很大。
* Fed鬆手!新機構抓金融風險監管權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171982.shtml
* 歐盟財長峰會:歐洲金管新架構 明年上路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171977.shtml
◆ 社論-庶民經濟:自我感覺良好的經濟
【本報訊】2009-10-02 工商時報
一國的經濟是好是壞,如果不跟過去比、如果不跟其他國家比,如何判斷?所以,地球村的國家才會編製國民所得、失業率和物價指數等經濟指標,作為跨時和跨國比較的基礎。這些指標日夜盤據報章媒體,時刻鞭策執政者檢討施政方針。
俗話說,有比較才會有進步。但是比來比去,萬一今年不如往年、本國不如外國時,丟不起臉的政府就會萌生杜造數據的念頭,中國與印度的經濟指標經常遭受國際質疑,原因或許就在這裡。
台灣是進步的國家,政府不會指使統計單位造假。所以相關部會若要掩飾經濟頹廢的現象,必須另謀他圖,方法之一就是從經濟指標的定義著手。例如,行政院主計處就對「失業」採取「一周工作不到一個小時,才算失業」的嚴格界定,以大幅縮小「失業人口」群。如此一來,想「失業」真難,要脫離「失業一族」卻易如反掌。此一定義使失業率這項指標具備難升易降的性質,完全符合執政者的期待。因此,經濟學者戲稱:台灣的官方失業率有「向上調整僵硬性」。即便如此,我國的失業率還是逐月上升,目前已達6.13%,既是歷史新高,也是亞洲之冠。
掩飾經濟情勢的另一個方法是避談「衰退率」,只談「衰退率的變化」。例如,台灣6月份的出口萎縮了30.4%,7月份的出口萎縮了 24.4%,出口持續萎縮,但是官方卻說:「台灣的外銷持續改善,出口衰退趨勢已趨和緩」。民眾聽聞此言,以為經濟開始復甦,殊不知出口之衰退依舊,只是倒退的幅度減少而已。
學過微積分的人都知道,衰退率是第一階微分,衰退率的變化是第二階微分;官方將第二階微分為正的結果,解釋成經濟復甦,真是「巧思」,也絕對是匪夷所思。
人民聽多了這套官方統計和官式解讀,又看多了「U型復甦」、「V型復甦」和「魚勾型復甦」的歡樂性辭藻,難免會拿自己的處境和宣傳的內容做一對比。可惜的是,對比之餘,失望者應該是滿坑滿谷。於是,「庶民經濟」的口號一出,萬眾歡騰,以為政府終於知所改進,打算編製一套可以顯示庶民苦樂的指標,在經濟衰退之際,貼切反映民生的困頓和艱辛。
果真如此,一個富同理心且願意與民同甘共苦的政府,首先應該檢討的是:台灣的經濟指標是否完全按照國際間的定義和程序編製,其間有無扭曲、有無變形、有無避重就輕?其次,就是不能掩飾時情,務必實話實說。須知,經濟循環的各個階段,從衰退、谷底到復甦,各有其嚴格且精準的定義,官方如果正確地使用這些名詞,庶民就不會感覺這些經濟指標太疏離,又太貴氣,總是離自己的處境如此遙遠。
如果政府不思此圖,則其提倡庶民經濟的用意便有可議之處。因為,政府不難編製出一套全球「孤鳥」的經濟指標,從此以後,台灣的經濟表現不用跟過去比,因為過去沒有這種指標;台灣也可以不用跟其他國家比,因為外國根本不存在這種指標。如此一來,執政者既無需費力掩飾經濟衰退的事實,也不必忍受全亞洲經濟表現最差的責難。問題是,台灣也就喪失了進步的動力。
事實上,想從各種經濟統計中,選擇幾組只會一路向上,不會時挫時揚的項目,何難之有?因此,行政院主計處的官員或許正忙碌於資料整理和指數編定,準備為新閣的「庶民經濟」奠基。至於政府心目中的理想指標,必然能呈現「月月見成長,年年創新高」的成績。果真如此,套一句流行話,這叫「自我感覺良好的經濟」。
政府的責任是要讓每一位國民感覺經濟良好,而不是錯覺經濟已經復甦。要人民感覺良好,必須從經濟的基本面做起,絕非從創造指標著手。庶民對經濟有期望,所以「庶民經濟」千萬不要淪為政府「自我感覺良好的經濟」。
※ 相關報導:
* 潛在債務知多少? 每人背國債86萬元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171100.shtml
亞銀:氣候變遷將導致窮人大量湧入都市
中央社 2009.10.03
由亞洲開發銀行贊助的三項研究報告綜合指出,氣候變遷對亞洲糧食與能源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如果不加以抑制,將造成窮困移民大量湧入早已不勝負荷的大都市。
這三份有關農業、能源與移民的報告,分別出自美國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Research Institute)、印度能源暨資源研究所(TheEnergy and Resources Institute)與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亞銀昨天在新德里發布的新聞聲明中,亞銀副總裁雪佛普魯斯(Schaefer-Preuss)說:「每一位亞洲人民的糧食和能源安全都受到氣候變遷威脅,但其中的窮人,尤其是窮人婦女,受害衝擊最大,也最可能移民。」
亞洲人民超過半數人口,生活在每天收入不到2美元的貧窮線下,而這些人也都是傾向雨養農業為生,居住在氣候高度多變的土地上。農業報告警告說,糧食安全因此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
報告又說,約有22億亞洲人口仰賴農業為生計,但由於洪水、乾旱、雨量不定以及其他氣候變遷影響,正遭到作物收成減少的威脅。
其中的能源報告則指出,當前的氣候趨勢顯示,糧食價格可能大幅上揚,在2050年之前,食米價格可能上漲29%-37%,玉米價格上揚58%-97%,小麥價格則可能上漲81%-102%。
能源報告又說,亞洲取得合理價格能源的途徑,也面臨愈多的威脅,這由於若干因素,包括供需失衡、高度依賴傳統生質燃料以及地區經濟高度消耗能源等。
報告也指出,亞洲地區雄厚的再生能源潛力,可以協助因應面對的威脅,但政府的政策與財政措施必須能迅速提升可用技術,包括小型水力和太陽能發電等。
移民報告也表示,威脅亞洲農業與能源的氣候變遷威脅,將對國內的移民問題形成重大衝擊。報告提到亞太若干地區居民在氣候變遷災難上,更容易面對風險,這些災難包括了沿岸海水上升、乾旱、洪水和風暴等。
◆ 富國新生兒 未來壽命半數過百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2009.10.03
發表在最新一期醫學期刊《刺胳針》的論文指出,如果目前的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穩定增加的趨勢不變,則本世紀生於富裕國家的人,半數以上可活到百歲以上。
丹麥南丹麥大學和德國蒲朗克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分析2004、05年間各國發表的老化相關研究結果,發現已開發國家的預期壽命在20世紀大幅增加30年左右。
2日見諸《刺胳針》的論文指出,如果已開發國家過去兩世紀內預期壽命的增加速率延續到21世紀,則2000年後生於法、德、義大利、英、美、加拿大、日本和其他預期壽命長的國家的嬰兒,大多可以活到過100歲生日。
不過該論文也提出警告說,極高齡者占人口比率增加,將對社會、經濟和醫療保健形成重大挑戰,解決之道是促進所有人口與年齡更平均就業。論文建議,不應長期辛勞工作然後完全退休,而應在不同年齡階段都兼顧工作、學習、休閒和養兒育女。
實驗已證實壽命大幅延長不是夢,透過基因控制,讓老鼠體內無法產生S6K1蛋白質,可獲得類似減少食物攝取的養生效果,壽命可延長五分之一,並防止許多老化相關疾病出現,相關論文已發表在《科學》期刊。
論文主要執筆者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韋瑟斯指出,不受S6K1影響後,母鼠尤其比控制組壽命長、苗條、活動力強、健康,感覺和認知能力也較好,公鼠雖沒有明顯活得較久,但健康也有改善。研究人員還不清楚何以兩性之間有這些差異。
◆ 景氣愈差 愈長壽!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10.03
經濟大蕭條是美國人民生活最困苦的時期,但民眾的平均預期壽命反而延長。這種意想不到的情況也出現在其他經濟衰退時期,當前經濟低迷也可能造成這種結果。
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分析1920年至1940年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和死亡資料,發現經濟大蕭條期間,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延長了6.2年,從1929年的57.1歲達到1933年的63.3歲,而且不論男女、白人或其他族裔都一樣。
在整個20世紀,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因各種因素而不斷延長,包括飲食改善和醫學進展,可是延長速率並非一成不變。
研究結果發現,在經濟大蕭條以及1921年至1938年其他經濟衰退期間,美國人的整體健康顯著改善 (以預期壽命來衡量),可是1923、1926、1929和1936-37年經濟強勁擴展期間,民眾的死亡率卻提高。
研究人員探究特定年齡群的死亡率,以及1930年代造成大約三分之二死亡的六大原因:心臟血管和腎臟疾病、癌症、流行性感冒和肺炎、肺結核、車禍、自殺。
他們發現在經濟衰退時期,除了自殺之外,其他原因在各年齡層造成的死亡都減少。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意想不到的情況,可能源自企業在經濟擴張時非常忙碌,對員工要求更多,包括拚命加班、工作步調也更快,造成緊張壓力,並導致抽菸喝酒等不健康的行為。民眾睡眠時間也可能減少,並常吃不健康的速食。
經濟衰退時,情況正好相反。工作量減少,因此員工可以減緩工作步調,睡眠時間也比較充足。由於收入減少,民眾也比較不會花錢買菸酒等非必需品。
此外,經濟繁榮會促進工業生產,造成環境污染惡化,影響民眾健康。
※ 相關報導:
* 美失業率飆上9.8% 26年新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173008.shtml
◆ 歐盟:歐洲銀行 資本沒問題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2009.10.03
歐盟1日發表銀行的壓力測試報告,在最糟狀況下,歐盟22大銀行面臨4,000億歐元(5,850 億美元)的損失,但是這些銀行的既有資本將足以吸收這些衝擊。
這項報告透露出歐洲監管機關與美國針鋒相對的局面。歐盟認定該區的銀行資本充足,美方卻認定歐洲的銀行需要增資。
歐盟各國財長與央行總裁1日聯名發表說:「大型銀行看來資本充足,足以面對總體經濟的惡化局勢。」
歐洲央行(ECB)總裁特里謝表示,歐銀的壓力測試報告結果「令人安心」;德國央行總裁韋伯則說,這項報告確認了歐洲銀行體系「沒有問題」。
這項壓力測試預設的「壓力」狀況是,歐盟區的國內生產毛額在今年負成長5.7%後,明年又負成長2.7%,在這種假設下計算銀行今明兩年可能的虧損。根據歐盟執委會目前的預估,歐盟區GDP今年應將負成長4%,明年轉正增長0.4%。
即使在預設的最不利經濟局面之下,歐盟表示,這22家歐洲銀行的第一類資本準備比率沒有一家會跌到低於6%,平均更有9%以上。
全球適用的新巴塞爾規範(Basel II)要求的第一類資本準備率為4%,歐盟因此認定這22大銀行都資本充足。
這與美國先前發表的壓力測試報告大相逕庭,5月發表的美國銀行壓力測試報告認定,十大美國銀行必須增資746億美元,而且詳列每家銀行的增資幅度。相較之下,歐盟沒有公布22家銀行的名單,也沒有要求增資。
國際貨幣基金(IMF)本周警告,歐洲的銀行增資與清理壞帳進度都不如美國的銀行。銀行的資本水準是美歐爭執的焦點。
美方希望限制銀行的整體風險槓桿比率,提高銀行的股本準備,以面對將來的經濟惡化局勢。
依照IMF計算,若是採取25倍的槓桿限制(也就是說銀行必須準備資產規模的4%資金),美國的銀行必須再增資1,300 億美元,而歐元區銀行更必須增資3,100億美元,英國的銀行必須增資1,200億美元。
特里謝與其他歐盟官員則強調,1日公布的歐洲銀行壓力測試不能和美國的壓力測試或者IMF的報告直接比較。歐盟指出,這些報告採用的方法不同,尤其是計算的會計準則也不一樣。
◆ 亞洲新興國家 通膨升溫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2009-10-03 工商時報
根據華爾街日報週五報導指出,經濟學家認為,近期一些經濟數據意味著亞洲新興國家會率先走出衰退,然而同時通膨壓力也隨之而來,預估該地區利率也將領先全球回復至金融風暴之前的水準,南韓可望於11月率先升息,其他亞洲新興國家將追隨南韓的腳步,於明年初升息。
金融風暴後的西方國家目前還在擔心通貨緊縮,但亞洲新興經濟體已開始思考,如何應對通貨膨脹。
南韓、印尼和印度等國家日前發布的經濟報告,皆顯示物價持續上揚,凸顯經濟已經回春,通膨增溫,這也加重市場對亞洲新與國家年底前將升息的預期心理。
南韓日前公布9月份消費者物價,較前月成長0.1%,較一年前高了2.2%,另印尼9月的消費者物價高於預估,比去年同期勁揚2.83%,此外,印度每週躉售價格指數,較去年成長0.83%。
香港野村首席經濟家蘇巴拉曼(Robert Subbaraman)表示,亞洲新興國家的央行總裁皆目前皆面臨困難抉擇,即是否該提前升息,或改變現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專家預測南韓將領先亞洲新與經濟體於11月升息,其他亞洲國家將於明年初跟進。
印度財政部長穆克吉(Pranab Mukherjee)表示,躉售價格攀升的幅度大於預期,若是通貨膨脹進一步上揚,就會成為令人擔心的問題。
經濟學家表示,目前新興經濟體仍不用擔心通膨會在短期之內失控。全球經濟雖然已經回升但仍很脆弱,商品價格大致平穩,油價下滑。
近期一些跡象顯示,亞洲的央行已經開始考慮採取措施,以防止經濟過熱,大部分國家的利率目前都在歷史低點,是有有提升的必要。
瑞銀經濟學家安德森指出,很明顯的,通膨下降的情況在新興市場已不復見,現正處於轉折點。瑞銀預估,亞洲較穩健的經濟體可望於明年初升息。
美救市周年 救出一堆錢坑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09.10.04
美國國會在去年10月3日批准7000億美元「問題資產救助計畫」 (TARP),檢視一年來的成績,專家認為TARP並未發揮預期功效,而且根本沒有必要,可能讓納稅人損失1000億至2000億美元,更是美國政府2009年1.6兆美元預算赤字的一大罪臣。
去年爆發金融海嘯後,前財政部長寶森在9月19日提出TARP 計畫,寶森堅稱,金融業因為問題資產問題,不敢借貸,導致金融市場凍結,必須由政府資金入場,買下問題資產,才能恢復銀行間借貸。風雨飄搖中,國會快馬加鞭的在兩周後通過這項計畫。
但如今看來,TARP並未完全用來購買金融業者的問題資產,而是用於金融業國有化、用來接收美國國際集團(AIG)、用來拯救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公司、也借給數家保險業者。所以救助問題資產顯然並非必要,專家也批評即使因為TARP讓銀行能夠喘息,也只是免除了銀行為本身應該承擔的風險負責,干擾市場機制,其實弊多於利。
美國政府以1820億美元救助AIG,其中700億美元來自TARP,財政部已向AIG貸款440億美元,經濟學家估計這筆恐怕很難取回。
納稅人並支付835億美元救助車廠,現在只取回21億美元,而大撒鈔票力挺通用和克萊斯勒的結果,也不過讓車廠破產延後了半年,政府吃下通用61%股權。
儘管到今年8月為止,這項計畫有17%獲利,摩根大通、高盛等支付政府115億美元利息,但TAR計畫P的官方監督人巴洛斯基表示,納稅人想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
CNNMoney報導,TARP的虧損可能在1000億至2000億美元,可能的錢坑包括救助AIG、美國銀行、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汽車業等,接受金援的美國銀行業者也可能付不出利息、甚至破產。美國破產的銀行已由5月的18家增至8月的29家,估計至2013年銀行破產金額將達1000億美元,高於原先估計的700億美元。
TARP仍有1350億美元未動用,但財政部現在只敢把錢握在手中,以備萬一再出狀況時能夠應變。TARP將在12月31日屆滿,財政部長蓋納有權決定是否再延一年,但國會已有議員提案,屆時終止這項計畫。
◆ 少子化加劇 勞動市場短多長空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09.10.04
國內婦女勞動參與率攀高,學者認為,排擠男性就業機會事小,更值得擔心的是,女性的婚育年齡不斷延後,可能加劇少子化,對整體勞動市場的影響是「短多長空」。
中央大學副校長李誠表示,女性勞參率不斷上升,當然多少會影響到男性的就業機會,特別是四十歲以上的中年男性,近兩年的勞參率明顯下降。
寶華經濟綜合研究院院長梁國源也指出,由於女性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就業機會也跟著增加,雖然對於雇主來說,女性員工有著結婚生子的潛在負面因素,但只要員工的可信賴度、忠誠度夠高,性別應該不會是雇主選擇勞工的關鍵因素。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則認為,世界各國的男性勞參率趨勢幾乎多是為持平或緩步下降,主因為就學年齡的增加與退休年齡提前所致;台灣也不例外,女性勞參率上升,主要是年輕未婚的女性大量湧入職場,雖然短期內可視為職場生力軍,但後續所引發的婚育年齡延後、少子化的影響,恐怕會衝擊未來勞動人口成長動能。
◆ 女比男長壽 差距再擴大
【聯合報╱記者李志德/台北報導】2009.10.04
台灣人愈來愈長壽,根據統計,女性平均壽命比十年前增加了三點零一年,但男性只增加二點四七年,顯見女人不僅比男人更長壽,且差距正在逐漸加大。
內政部日前公布「九十七年簡易生命表」,其中可視為平均壽命的「零歲平均餘命」,全台平均是七十八點五七歲,男性是七十五點五九歲,女性是八十一點九四歲。
內政部指出,台灣民眾平均壽命正在逐年增加,十三年來增加了四點零四歲,平均每年增加零點一三。
內政部指出,都市化的程度也與壽命長短相關。平均壽命以台北市八十一點八七歲最高、高雄市七十八點二一歲次之。再從北、中、南、東部四大區域觀察,北部較東部高出五點九一歲。
內政部分析,隨著國民醫療保健支出的增加、就醫環境的改善,台灣死亡率逐年降低,以致平均壽命逐年增加。
但平均餘命隨著都市化發展程度呈現差異,如何均衡城鄉發展,是重要課題。
◆ 勞退基金今年前8月倒賺154億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09.10.04
勞退基金今年可謂大豐收,根據勞退監理委員會最新公布資料顯示,今年截至8月底,勞退新舊制基金規模9086億餘元,合計賺了759億7618萬元,投資報酬率8.8796%,不但完全彌平去年大虧605億元,還倒賺154億餘元,也遠高於法定最低保證收益。展望今年第四季,勞退基金仍將照年度計畫進行資產配置,不至有太大調整。
對於第四季股市投資策略,勞退監理會表示,勞退新舊制基金今年資產配置中,股票投資比例都設在25%左右,目前新制已達27.92%,舊制基金則是22.97%,其中舊制基金正進行300億元委外代操,一旦正式委外,也接近25%,因此預估第四季不會再有資金前進股市。
勞退監理會公布最新資料顯示,截至8月底,勞退新制基金規模4270億餘元,舊制基金4815億餘元,兩者合計嗄9086億餘元。過去一年多,因為受金融海嘯影響,新舊制基金操作績效都不如理想,去年舊制基金虧損達428億元,新制基金更是進場不久就遇到全球投資大風暴,虧損177億元,兩者合計虧損 605億,備受外界抨擊。
勞退監理會表示,歷經去年一年多全球景氣惡化後,今年第二季以來,美及歐洲國家經濟領先指標出現觸底反彈訊號,各國股市陸續止跌回升,勞退基金過去佈局的各項投資開始展現成效,尤其是台股反彈力道最強,5月底以來台股大盤績效達50.08%,使得勞退基金自2月後開始小賺。
隨著台股緩步上升,勞退基金獲利也水漲船高,到8月止,基金合計獲利達到759億餘元,其中舊制基金獲利456億餘元 (投資報酬率9.65%),新制基金獲利303億餘元 (投資報酬率7.93%),雙雙彌平去年虧損。
◆ 勞保基金賺288億 填不了去年的洞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09.10.04
勞退基金今年投資效益,已經可以完全彌平去年的虧損,同樣在去年虧很大的勞保基金,今年到8月為止,雖然也賺了288億元 (12.79%),但是去年勞保基金遭嚴重擠兌,基金規模縮小一倍,加上金融海嘯虧損高達500億元,今年仍很難完全彌補去年的損失。
在資產配置方面,勞保局表示,今年投資股市部位已達40%,儘管未達上限50%,但基金講究的是風險分散,因此今年第四季已經不會再加碼進股市,大概只會微調固定收益部分。
到8月底為止,勞保基金規模為1971億元,較去年4千餘億元,整整縮小一倍。原因是勞保年金今年修法通過前,去年開始就引發勞保老年給付擠兌潮,很多勞工擔心以後無法領一次金,因此急著先領老年給付;另有高齡勞工為了搶到最後一批每月3千元敬老津貼列車,因此先結清勞保給付,造成勞保基金今年大失血。
勞保局表示,勞保基金為了應付去年以來的給付請領潮,將許多收益好的債券賣出去,手上剩下最多的剛好是股票,結果遇上金融海嘯,股票賠得更慘,一整年慘賠 500多億元,約-16%。今年下半年投資雖然情勢好轉,但是基金規模只有一半,等於去年虧的多,今年賺的又少,以致到8月為止,雖然賺了 12.79%,288多億元,帳面上還彌補不了去年的洞。
※ 相關報導:
* 兩大基金 兩套風險控管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5174694.shtml
◆ 容許肥貓橫行的 正是立院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2009.10.04
立院預算中心批評高階軍公教人員退休轉任政府轉投資事業,並點出有四十四位「肥貓」。但實際上類似例子很多,遠遠不只四十四人。
預算中心只列出由「出資單位」退休轉任「投資企業」的公務員,其實在兩個引號的前提裡作些變化,就會發現更多轉任的例子:例如政府機關出資的不一定是「企業」,還有更多非營利法人,包括經濟部的工研院與資策會、外交部的國合會、農委會的中央畜產會等,這些機構的領導階層,由退休文官轉任的比例更高。
轉任企業的退休官員,未必是「出資單位」,像退輔會旗下廿多個事業,許多高階經理人都是國軍將領退休後直接轉任。預算中心只揪出「退輔會官員」轉任投資事業例子,其實是掛一漏萬。
官員在專業領域服務多年,轉任相關範疇企業,專業程度未必有問題。但「領雙薪」的確明顯不合理,因此立院早已作過決議,限制退休官員轉任公營事業時,必須暫停領取原本的退休金。
問題是經過近年大肆釋股之後,許多公營事業都已變成「假民營」,只要將狹義的「公股」降到百分之五十以下,就不算公營事業,不受相關法令限制。
由扁政府時期許多高度爭議的投資與人事安插,都藉這個「巧門」躲開立院監督。當時藍營立委表示,一定要修改公營事業的定義。問題是幾年下來,修法始終處於「只聞樓梯響」的階段。
這次立院預算中心再度批評「肥貓」橫行,其實讓肥貓得以在法律夾縫中生存的,也正是議事效率不彰的立法院。
※ 相關報導:
* 退休高官領雙薪 肥貓一族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174323.shtml
6大新興產業 向台商招手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176489.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楊濡嘉/高雄報導】2009.10.05
政府為吸引大陸台商回台投資,以精緻農業、綠色能源、醫療、生技、文化創意、觀光旅遊等六大新興產業向台商招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副處長余吉政今天向參加「2009大陸台商秋節座談聯誼」的台商說,政府將在4、5年內投資大額資金發展這些產業,是值得台商投資的產業。
大陸深圳台商協會會長黃明智也鼓勵台商回台投資,他並說,台灣的縣市地方政府也應積極去大陸招攬台商回流,這不應只是中央政府的事,地方政府也要積極行動。
海基會主辦的「2009大陸台商秋節座談聯誼」昨天、今天在高雄市蓮潭會館舉行。余吉政上午以「投資台灣、蛻變新生」為題,說明我政府加強的投資環境、提升國內需求,盼台商回流。
余吉政說,從2006年9月到今年9月,經濟部總計接到台商回流投資案件308件,總投資金額新台幣717億元,其中大陸回流的有245件、674億元,且在台設據點的有208件;今年1月到9月預計投資金額351億元,已達經濟部年度設定目標的100%。
他說,政府推出的六大新興產業中,生技項將成立生技整合育成中心,提供整體服務平台,改組成立食品藥物管理局,建置與國際銜接法規環境;政府預計與民間資金組成生技創投基金,募集100億元出發。
觀光旅遊產業方面,政府打算四年投入300億元觀光發展基金,創造5500億元商機,吸引2000億元民間投資。
綠色能源產業方面,政府擬定太陽光電、LED照明光電為主力產業,五年投入250億元推動,預計2012年整體產值達到4752億元。
健康照護產業則涵蓋醫療、長期照護、生技醫藥與養生保健等多項內容,四年要投入864億元,預估2012年整體產值增加3464億元。
精緻農業項以健康農業、卓越農業、樂活農業為主軸,四年內要投入242億元,到2012年達到1589億元產值。
文化創意產業方面,政府以電視、電影、流行音樂、數位、設計、工藝等為六大旗艦項,五年投入200億元,盼達到1兆元總產值。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勞退基金,抱了哪些金雞母?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5176516.shtml
* 中國砸數十億美元 打造大傳媒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176437.shtml
* 全球最佳企業 任天堂奪冠http://udn.com/NEWS/WORLD/WOR2/5175512.shtml
◆ 整頓肥貓 吳揆:薪水2選1
【聯合晚報╱記者王正寧/台北報導】2009.10.05
「政府肥貓」引發爭議,國民黨立院黨團上午要求考試院儘速修法,限制這些「肥貓」只能在退休金和本薪中擇一。行政院長吳敦義答詢時也表示,他在擔任立委後,就只領取立委歲公費,他會要求逐一查明,只要確定有領雙薪的情事一定整頓。
黨團副書記長林鴻池指出,好貓不一定要肥,政府投資的泛公股事業中,很多單位高層都是軍公教退休下來的,他們除了有退休金十八趴還可以再領一份薪水,這比部長、院長月薪還高,,如果這是靠他們的專業或許無可厚非,但大部分都不是專業而是酬庸,有些單位還賠錢,但依舊坐領高薪。
立委林德福和鍾紹和也都表示,這些人退而不休是好事,但不應該到泛公股事業領取雙薪,這樣社會觀感很不好,林德福並舉例,中鋼董事長張家祝在接任董座後就只領中鋼的薪水,是很好的示範,他們要求考試院研議修法,規範只能領取一份薪水。
吳揆在答覆林德福質詢時也表示,如果在政府部門退休後進入體質是政府投資的單位,領兩份薪不符社會公理和社會觀感,他認為薪水只能二擇一,以他為例,過去在南投縣、高雄市政府服務過,但當上立委後,就只領立委的歲公費,他會指示立即調查清楚,確定後會進行整頓。
◆ 社論-兩位司機的啟示-台灣競爭力提升的關鍵
【本報訊】2009-10-05 工商時報
9月中旬,一位台西客運的蘇姓駕駛在行經高速公路彰化路段時,突然腦中風,但他仍忍痛將車駛抵路肩,確保了20名乘客的安全後才昏倒,送醫不治。9月下旬又有一輛載滿遊客前往南投的遊覽車,行經山路,煞車失靈,侯姓司機穩住車身讓33名旅客安全下車後,自己連同車子瞬時翻落駁嵌而殞命。
這兩件事看似平凡,也未在報章上獲大幅刊載,但這樣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尤其在如今盡是荒腔走板的新聞事件中,這兩位司機的表現非僅讓人感動而已,更讓人回想起昔日台灣人民殷勤盡責、捨己為人的美德。二戰結束後台灣一片荒蕪,沒有資本,沒有技術,所以能在1970年代創造經濟奇蹟,而居四小龍之首,所憑藉的正是這種殷勤盡責的美德。但曾幾何時,這種美德逐漸消失,如今青年人追逐的是一夕致富的夢想,政府追逐的是冰冷的施政績效,從而殷勤盡責得不到掌聲,投機搖擺、逢迎拍馬者卻可直上青雲,終致今日台灣社會日趨冷漠,經濟競爭力一落千丈。
今天許多人已習慣用全球競爭力報告來衡量台灣的情勢,但這樣量化的指標真能測出台灣的真正問題嗎?恐怕是不行的。以台灣1950年到 1970年代資源匱乏的情況,若用今天的競爭力指標評比,名次應會落在百名之外,但台灣卻能在兩岸漫天戰火下,讓出口排名一路挺進至全球第12名,這一競爭力所憑藉的固然是財經大員的遠見,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人民殷勤盡責的美德更是關鍵所在。
台灣何以在20年前會有這樣的美德?原因很簡單,政府在那個年代所推崇表揚的,正是殷勤盡責的精神。當鄭豐喜寫下《汪洋中的一條船》經報導後,這個平凡的青年人奮鬥的故事立即被總統蔣經國注意到,並予以表揚;這看似一件小事,但對於社會風氣的影響至鉅。遺憾的是,這些年來政府高層只會關切報紙頭版、二版、三版的大消息,於是見義勇為的地方新聞永遠得不到高層的重視。2002年彰化一位學童看到警察違規在校園PU跑道上騎單車,無畏的上前禮貌勸阻,卻被毆成重傷;學童的正義感沒有獲得教育部等中央大員的關切慰問,如此辦教育,我們如何能寄望下一代孩子從學校教育得到正義的美德?
如今亦然,這兩位捨身救人的司機,迄今未獲馬總統、吳院長等中央大員前往慰問,或講幾句話。我們的領導高層們平日總是大談社會正義、堅守崗位的美德,如今這兩位基層司機的義行,難道不值得馬總統、吳院長去關切一下嗎?府院高層們難道永遠只能跟隨輿論頭版、二版、三版的大消息走,而不能引導輿論,把地方版的新聞變成全國版的新聞嗎?這兩位司機的表現,說明台灣社會那種殷勤盡責的美德雖氣若游絲,但仍未消失,只要馬總統能領導輿論加以表揚,對於台灣社會必可帶來激濁揚清的作用。
小民百姓的故事經常可以激勵人心,也常為美、歐社會廣為傳揚。一部名為《橋》的電影即述說著大家相當熟悉的故事:在風雨交加的夜晚,橋上的鐵軌出了問題,一位守橋員的小孩為阻止這一列火車跌入河谷,奮不顧身,結果火車所有乘客得救了,但這位小孩卻犧牲了。這樣的故事如今一幕幕真實的在台灣社會出現,而我們的府院反應竟如此遲鈍,簡直不可思議。
馬總統須知,台灣今天一切的物質條件都比20年前好,但失去的卻是正義、感恩、同情的道德心。若不恢復這樣的美德以累積社會資本,隨著台灣的勞資日益對立、兩黨日益紛爭、社會日益分裂,如此台灣還有何競爭力可言?政府與其花費大批人力、物力錙銖必較於國際競爭力評比這些冰冷的數字,倒不如以現實社會發生的小故事,來引導輿論,回復昔日台灣社會的美德。
我們認為馬總統應站在國家領導人的高度,思考台灣經濟社會的未來,引導輿論,而不是每天被輿論追著跑。19世紀英國首相格蘭斯頓(W.E.Gladstone)被譽為「輿論之母,而非輿論之僕」,格蘭斯頓自己則說:「大政治家不可不洞察時勢之真相,喚起應時之輿論,而指導之,以實行我之政策。」這番見解對於上任逾一年四個月,天天疲於應付輿論的馬總統而言,自應有一些啟示才是。
※ 相關報導:
* 落後日星港 人類發展指數南韓排名第26
http://udn.com/NEWS/WORLD/BREAKINGNEWS5/5175908.shtml
聯合國報告:南亞兒童境遇最悽慘
中央社 2009.10.06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今天發表「保護兒童」報告指出,南亞地區是全球童婚比例最高地區,也是出生未申報人口最多地區,童工、童妓、走私兒童及虐待兒童比例,也高居世界之最。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這項全名「保護兒童進展」報告中表示,儘管世界各國在保護兒童人權方面有所進展,但仍嫌不足。報告在有關「南亞地區」的章節舉例說,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爾,18歲以下的童婚現象仍極普遍。
報告說,全球20至24歲已婚婦女,在18歲之前結婚者,50%以上居住在南亞地區,其次是次撒哈拉非洲地區,佔39%。報告又說,全球每3名童婚女性,有一人是印度人。
雖然許多南亞國家法令禁止童婚,但民間傳統和宗教習俗影響深遠,導致法令形同虛設。報告說,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爾,許多少女甚至在10歲之前就嫁作人婦。
在未申報出生人口問題上,報告說,出生申報是保護兒童權益的基本依據,但2007年全球出生未申報的兒童人口約5100萬人,其中47%是在印度等南亞地區。報告說,在政府眼中,出生未申報的兒童,就是不存在的人口,不可能得到任何醫療和教育保護。
童工部份,報告說,南亞地區兒童有13%是童工,約有4400萬人,其中2900萬人在印度。
性侵和虐待兒童,在南亞地區部分國家也是嚴重問題,報告說,由於種姓、種族、性別和經濟地位的差異,南亞地區弱勢兒童,尤其是女童,是最容易遭到歧視、漠視和不公正待遇的族群。
報告又說,在南亞國家,尤其是印度與孟加拉,走私兒童淪為奴隸、賣淫或幫傭的現象極為普遍。報告指出,許多兒童常被走私或販賣到歐洲和中東地區。
除了人為因素造成兒童人權受損之外,報告說,南亞地區天災頻仍,地震、洪水、乾旱和雨季等,也間接剝奪了兒童接受教育和社會福利保護的權益,同時產生更多家破人亡或家人離散的兒童。
※ 相關報導:
* 幸福國度 挪威居冠 中躍升最快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1858+112009100600142,00.html
◆ 窮人銀行難脫貧 尤努斯光環暗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09.10.06
倫敦泰晤士報報導,創辦「窮人銀行」而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經濟學家尤努斯,是各國政要爭相邀約的對象,可以說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銀行家。不過遺憾的是,他的窮人銀行並未能為窮人創造財富。
尤努斯把他在孟加拉鄉下進行的27美元貸款實驗,拓展為80億美元的微額貸款帝國。他創辦的「鄉村銀行」(Grameen bank)提供小額貸款給想創業的窮人,已在全球掀起模仿風潮。
他的成就讓美國總統歐巴馬、前總統卡特和柯林頓讚不絕口。歐巴馬說尤努斯「改變了世界」。卡特說他提供窮人「最基本的安全感,比一盤食物更有價值」。柯林頓讚揚微額貸款銀行的投資人「用古老的方式賺錢,在實實在在的經濟體中,實在的人做實在的事,得到實在的報酬」。
尤努斯與中國阿里巴巴網站創辦人馬雲簽約,馬雲想在四川和內蒙成立微額貸款公司。尤努斯也與墨西哥電信大亨施林簽約,在墨西哥奧克薩卡省提供4500萬美元微額貸款。
不過一些有關微額貸款的學術研究,對尤努斯改善貧窮的成效提出質疑。
研究菲律賓微額貸款運作情形的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卡蘭(Dean Karlan)說:「微額貸款不是讓窮人脫離貧窮的萬靈丹。也許有少數人因此改善生活,但平均成效若不能說不存在,也非常微弱。」
他的研究觀察一組接受微額貸款的窮人和一組被拒絕貸款的窮人之間的差異,幾個月後,他發現兩組人沒有明顯差別,而且許多貸款人用貸款買家用品,例如電視,而不是用於創業。
麻省理工學院在印度海德拉巴德做了類似研究,發現對貸款者小有助益。但該校教授杜福洛(Esther Duflo)說,問題出在期望太高。他說:「微額貸款有用處,但絕不是結束貧窮的解藥。」
鄉村銀行之前的成功引起全球一窩蜂模仿潮,一些業者想要從微額貸款獲利,有人警告已產生「泡沫」。
全球各地一些類似的微額貸款公司已從慈善事業變調為以營利為目的。鄉村銀行投資一些商業創投計畫,已引起贊助鄉村銀行的慈善和發展機構的注意。鄉村銀行的一家分行持有孟加拉最大行動電話業者38%股權,也引起側目。
※ 相關報導:
* 失業率 變身領先指標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177903.shtml
◆ 石油不以美元計價?波灣各國傳與俄中日秘談
中央廣播電台/楊明娟 2009/10/6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6日報導,波斯灣各國與俄羅斯、中國、日本和法國舉行秘密協商,準備以多國貨幣取代美元來交易石油。
這篇由獨立報中東特派員費斯克(Robert Fisk)撰寫的報導在網站公布後,美元匯價下滑。費斯克在文中是引述波斯灣阿拉伯國家未指名消息來源,以及香港中國銀行消息來源的話,作出這項報導。
費斯克表示,這個提議希望利用多國貨幣,包括日圓、人民幣、歐元、黃金,以及計劃在波斯灣合作理事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各國推出的新統一貨幣,來交易原油。波斯灣合作理事會包括沙烏地阿拉柏、阿布達比、科威特和卡達。
報導指出,俄羅斯、中國、日本和巴西的財長和央行總裁已舉行過秘密會議,研究這個計畫,這個計劃意味著,石油將不再以美元計價。報導並表示,法國也參加這項討論。
獨立報指出,美國有關單位知道有這些會議,但並不了解會議的內容,不過肯定會跟這個國際陰謀集團奮戰到底。
石油改以非美元貨幣買賣的議題,近年來提了好幾回,然而,分析師和專家表示,此事不太可能在近期成真。
◆ 南方朔觀點-風雨中看兩岸的奢侈競賽
【南方朔】2009-10-06 中國時報
我從不嫉妒富人,富人只要不是偷竊國家財富,他們的致富必有過人之處。而儘管全球富人千千萬萬,但只要談到富人行徑,全球皆必對美國昔日的鋼鐵大王卡內基豎起姆指。
卡內基出身蘇格蘭織工家庭,十三歲移民美國,從電報公司小廝做起,而後靠著努力及智慧而成為鋼鐵大王。他致富後,一再思考財富的本質,相信「帶著偌大財富走向另一個世界,乃是最大的恥辱」,也認為「富人只不過是在幫社會管理財富的管理人」而已,於是他在退休後,即將企業帝國脫手,終身從事社會及全球公益。他捐給全美國二千八百多所圖書館,外國則三百多所;其他諸如科學、教育、慈善、產業研究與世界和平等方面也都帶頭示範。終其一生的公益捐助高達四億美元以上,換算成現值,在百億美元左右。卡內基在美國史和世界史的意義是:
一、美國富人的公益捐助,始於比他大了四十歲的金融家皮波迪(George Peabody),皮波迪出身貧農及皮革工人,致富後除救助窮人同胞外,更捐助文教等先驅事業,耶魯大學的自然史博物館即他捐建。他的先行,在卡內基手上被完全發揚,成了現代公益這個傳統的創始人及奠基人。
二、卡內基建造出了一個現代國家的新規畫:政黨政客都只不過是國家發展過程裡的過客,只有真正為公,將自己財富用於長期公益目標的富人,才真正扮演起了「國家建造」的最大角色。從十九世紀末到廿世紀初,美國一兩個世代的富人捐資辦學,從事科學醫學及社會問題的研究,以及支持各種先驅性的計畫,美國的學術力、科技力、醫學研究力、以及各領域的創新力,即因此而奠定。演變到今天諸如全球暖化、綠能開發、社會再改革,這些新的課題也莫不有富人的基金會在支持。
在此特別推崇卡內基和前代美國富人的貢獻,乃是最近看到了台灣及大陸的新興富人許多表現,不由得別有感觸。因為兩岸相同。新富階級不約而同的都在創造另一種新的奢侈崇拜!
在大陸方面,它開放改革卅年有成,人民生活也大幅改善,這確是好事。但大陸甫告脫貧,冒頭最快的卻是奢侈的消費這個項目。以今年為例,大陸奢侈消費將由卅億美元暴增為五十億美元,成長率高達百分之六十。中國奢侈品消費已佔全球的四分之一。這種奢侈品超消費可以想像到的,乃是它必然以更多政商活動的脫紀律為支撐條件;意思是說更廣泛的貪汙,更大的政治腐化,更多的商業特權,以及諸如漏稅走私或投機,必將伴隨著奢侈而展延。大陸新興的奢侈文化,不是它經濟發展的光彩,反而是一種惡兆。
而在台灣,我們的情況也沒有好到那裡去。今天的台灣,由於政府沒有能力,我們在財稅及所得分配上,早已成了一個「劫貧濟富」的體制。而經濟上沒有方向感及沒有創造出更多機會,也使得百業蕭條。這已造成了台灣富者愈富,貧者也更貧。在富人這一塊,台北已有一戶七億元的真正帝王級豪宅,也有了窮奢極侈的奢侈百貨公司,以及娶媳婦嫁女兒也搞出個數千萬元的排場。雖說有錢人錢多,愛怎麼花是他們的自由,但每個人除了是自己外,同時也是個「社會人」,新富階級的排場及奢侈高檔,相對於整個社會愈來愈低檔,這是何等突兀的對比?
看著兩岸的奢侈價值抬頭,大陸那一邊是國家發達了,過去封建時代那種財大氣粗,「豪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無法無天景象已再度浮現;而在台灣,則是國家偏安而又沒有方向感,於是人們遂只剩下奢侈崇拜,在奢侈消費裡找到殘餘的慰安,這是典型的末世虛無。
兩岸都奢侈文化當道,而且儼然在做競賽。奢侈永遠不是人祝福自己的方式,也永遠不會因此而蒙福。在颱風肆虐,百姓受難的這個時刻,看著興起的奢侈文化,心中的感覺更壞了!(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澳洲升息1碼 救市退場鳴槍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09.10.07
澳洲準備銀行(RBA)6日宣布升息1碼,成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來,20國集團(G20)中率先升息國家,宣告經濟衰退風險結束、寬鬆貨幣政策開始退場。澳元匯價應聲漲上14個月來高點;市場預期南韓央行可能跟進。
澳洲央行把基準利率從3%上調至3.25%,且承諾會繼續升息。此舉出乎市場意料,多數分析師原本預期央行會維持利率不變。
央行總裁史蒂文斯(Gleen Stevens)發表聲明說:「維持超低利率的因素已經消失。由於明年經濟可望持續成長、通膨接近目標水準,也不再有嚴重經濟萎縮的風險,理事會認為現在是逐漸解除貨幣寬鬆政策的時機。」
受升息消息激勵,澳元兌美元匯價6日攀至14個月來新高,收盤報1澳元兌88.82美分,漲幅1.18%。市場預期澳洲央行年底前可能再度升息,一年內利率將升抵4%。
RBC資本市場公司經濟學家王素林(譯音)指出,澳洲央行升息是先發制人之舉,他們認為全球經濟已恢復穩定成長,特別是亞洲的貿易夥伴國。他預期,央行未來還會繼續升息。
澳洲是唯一躲過經濟衰退的西方國家,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0.6%,表現在所有已開發國家中居冠。
澳洲央行去年9月到今年4月間,把基準利率從7.25%降到3%,為1960年以來最低水準;政府也推出700億澳元(614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來活絡景氣。
澳洲升息的做法和主要已開發國家的緊縮貨幣政策大相逕庭。包括美國、歐元區、英國、加拿大和日本,目前基準利率都維持在1%以下。
滙豐銀行經濟學家諾伊曼說:「澳洲升息出乎市場意外,其他央行也可能跟進,提早宣布升息。」他預期,接下來宣布升息的會是南韓,且時間將從明年第一季提前到本季,然後才是台灣和其他亞洲各國。
◆ 產油國密謀脫鉤 美元受傷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2009.10.07
英國獨立報6日報導,中東產油國正在與中國、日本、俄羅斯、巴西和法國密謀,不再使用美元作為銷售石油的計價貨幣。儘管產油國財金首長稍後出面否認,美元匯價仍一路走弱。
該報導說,這些產油國與消費國計畫在九年內,改用一籃子貨幣作為原油計價單位,包含日圓、人民幣、歐元、黃金以及波斯灣合作理事會(GCC)成員國未來可能聯合推出的貨幣。GCC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與卡達。
沙烏地阿拉伯央行總裁賈瑟隨後在伊斯坦堡的國際貨幣基金(IMF)年會中否認說,沙烏地阿拉伯「絕對沒有」參與這種討論。俄羅斯副財長潘京說:「我們從沒討論過這種事。」日本財政部長藤井裕久表示,他從沒聽說過這種討論。科威特與阿爾及利亞官員也否認有過這種討論。
由於沙烏地與俄羅斯是全球前兩大石油出口國,沒有這兩國的合作,在石油交易棄用美元就不可能成功。
獨立報消息出現之後,美元對歐元匯價立刻從1.4662美元兌1歐元下挫至1.4749美元兌1歐元。而當沙烏地與俄國的否認消息傳出後,美元對歐元一度回漲至1.4701美元。美元對日圓盤中一度下挫0.8%至88.86日圓。
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俄國曾公開提出不用美元作為原油交易貨幣的看法。
持有全球最多外匯存底的中國也公開表示,長期來看,美元應該要失去全球準備貨幣的地位。原油交易棄用美元也不是新鮮事。伊朗已經改用歐元和日圓報價。
但是分析師指出,單一國家要這樣作是一回事,要集體改變原油計價貨幣又是另一回事,缺乏沙烏地的支持更是不可能。
此外,要把人民幣與波斯灣貨幣變成全球性的原油計價單位,必須先確立這些貨幣的國際流通性。波灣國家的聯合貨幣尚未成形,目前的匯價是緊盯美元:而人民幣也還無法自由兌換。
即便分析師普遍認為原油交易棄用美元在中短期內很難實現,獨立報的報導卻符合當前對美元地位的疑慮。報導中也指出,中國為了石油利益,在中東終將要與美國衝突,與波斯灣國家的貨幣聯盟符合這項戰略方向。報導還說,這也可能部分解釋近來黃金猛烈的漲勢。
◆ 追求財政與環境的雙永續
【經濟日報╱社論】2009.10.07
輿論一再警告政府負債嚴重,已達紅色警戒線,恐將影響政務推動、國家債信、經濟安定與成長。財政部卻不太在意,一再回應政府債務與日、美等國相比尚稱穩健,並大言不慚「舉債建設」有何不妥?然而日前監察院審計部指出,政府債務包括隱藏性在內已高達20兆元,遠超過8.5兆的政府總資產,嚴重凸顯執政者不負責任、債留子孫。其實負債尚不止此,這一代人過度消耗能源及環境資源,卻讓子孫承擔後果,更令跨世代不公現象雪上加霜。
依據財政部截至2009年8月底的統計,中央政府未償還債務餘額約3.9兆元,占GDP的32.2%;由於此僅包括一年以上的非自償性債務,統計定義極為狹隘且不完整,以致數字大幅偏低;對照國際定義,不但應再包括一年以下短期債務、具自償性債務、各種非營業基金債務,尤應包括各種社會保險虧損在內;依此估算,合計遠超過GDP的100%,審計部並非危言聳聽。政府若要有效管理財政,首應徹底弄清楚有多少債務,更應明白財政惡化、債留子孫的源頭。
預算法第23條規定「政府經常收支,應保持平衡」,此乃追求財政紀律最起碼的底線;然而有些年度財政困窘,乃做高經常收入、做低經常支出,藉以規避規範,連最低標準都達不到。政府不斷強調舉債建設為後代子孫留下資產,然其關鍵在於,公共投資是否值得推動、有無具公信力的成本效益評估、計畫執行是否有效率、完成後是否有如規劃地有效使用與維護。鑑諸以往經驗,公共建設效益不彰已司空見慣。若1分錢的舉債卻只創造0.1分錢的效益,這種「舉債建設」豈能贏得支持?
人民要求政府多提供服務,政府就應有魄力的向人民公平合理的收稅,原本天經地義;然而政治人物為了選票,不斷炮製享受公共服務卻不必付應有代價的「財政幻覺」,誤以為是白吃的午餐,終致寅吃卯糧、債留子孫。國家財政應永續經營與長遠規劃,更是基本原則;然若政府提出的「財政健全方案」,只是一味強調賣公營事業股票、賣國有土地來籌措財源,雖能改善一時財務狀況,對「財政健全」虛應故事,賤賣資產有何公平正義?
至於隱藏債務中有高達10兆元來自軍公教人員屬恩給制前之退休給付義務、公務人員退撫基金未來支付缺口、公農勞保虧損等,由於沒有提存足夠的保費與給付準備,就如同應該收的稅不收,同樣債留子孫。隨著高齡化及少子化時代來臨,未來工作者不但承擔上一代留下的債務,且要擔負高齡化社會老人照顧及醫療健保支出的增加;這一代不負責任地將債務遞延,當然不合公平。
其實,政府若勇於推動稅制改革,擴大稅基,提高整體經濟的租稅負擔率,當能改善財政、紓解代際不公現象,增進財政的永續性。看似悲觀,如今似乎有了轉折機會:行政院賦改會即將完成能源及環境稅制研究報告,預計開徵後十年總稅收逾4,000億元的規模,用來補貼低收入戶、廢除印花稅、娛樂稅及取消電器、飲料、平板玻璃與橡膠輪胎的貨物稅,及對市區公共汽車等大眾捷運票價補貼。此規畫大致值得肯定;然在當前財政極度困難及所得稅制減免浮濫下,研究報告擬將數千億元用於調降所得稅率,使得高所得者因降稅而獲利,以致惡化所得分配,實有商榷餘地。不如用這筆得之不易的稅收充裕國庫,改善財政,降低債留子孫的衝擊。如此方可期紓解財政與環境惡化現象,追求財政與環境的「雙永續」,以及跨世代的公平正義。
◆ 回 響-大家都是肥貓?
【李政旻/台南市(約聘人員)】2009-10-07 中國時報
最近,台灣輿論掀起一股抓肥貓潮,吾人認為應明辨是非、適可而止,不應無限上綱。今年四月十八日《工商時報》社論已經對肥貓遭曲解的現象提出警示,該文指出肥貓原指接受政府紓困企業的經營者一方面向政府要錢,卻同時坐領高薪奢華過日的不合理現象,這些肥貓才是民眾欲除之而後快的對象。
然而經過曲解的肥貓變成從公家機關退休後轉任私人機構而同時支領兩份收入的人士,所以出現許多「企業肥貓」、「政府肥貓」,甚至連「教育肥貓」都出現了,這種偏差的指控最後會落在所有人身上,何以見得?試問有幾個人光靠一份退休金就可以安心養老?很多還沒退休的都要兼職才能養家,何況是退休人員!既然如此,領退休金又有其他工作收入,則人人都是肥貓,顯然與肥貓原意相去甚遠。
而且這樣的曲解完全忽略全球人口老化的趨勢,多數領退休金的人還有工作能力,而且退休轉任其他機構還能延續經歷的傳承,對整個相關產業有著正面的助益,吾人實應珍惜這樣的變化。無論是企業或政府,甚至是教育界,公、私立機構的轉任現象只要不涉及官商勾結或包庇,其實是有利於兩種部門的合作,為政府和民眾創造雙贏。無限上綱的貼肥貓標籤,實非全民之福。
因此,筆者呼籲媒體或國會議員,請不要再將肥貓的定義曲解下去了,否則誤導了民眾視聽,甚至訂立出偏差的法律,搞得大家都是肥貓,徒增困擾。
※ 相關報導:
* 最跩的肥貓 AIG執行長班摩榭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180809.shtml
* 口袋錢多多 美國大叔躍升消費主力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1868+122009100700218,00.html
* 南韓大嬸揪團 大廠也聽命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1868+122009100700288,00.html
經濟不夠穩 歐英可望暫不升息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2009.10.08
隨著全球經濟逐漸脫離衰退的魔掌,澳洲央行率先開始升息,8日即將宣布利率決策的歐洲央行與英格蘭銀行預期則將維持低利率不變。但分析師將觀察央行日後的市場資金操作,可能先逐步收回注入的巨額資金。
歐洲央行預料將維持當前1%的基準利率,英國央行預料也會維持利率在0.5%。兩者向市場注資的操作也可能在這次會議中繼續維持。
短期來看,歐美央行預料都將維持利率不變,但當前的超低利率持續多久則可能出現分歧。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 )在上次的利率決策會議中承諾,趨近於零的基準利率將「持續一段長期時間」;而在雷曼兄弟公司倒閉前還升過一次利率的歐洲央行,則沒有這樣的承諾。
這顯示歐洲央行將更願意承受較低的經濟增長,以預防通膨的風險。
巴克萊資本公司經濟師卡羅說,歐洲央行對通膨風險較為保守,但這也意味著歐洲經濟的復甦速度可能將不如美國。但歐洲央行的法定職責就是維持物價穩定,這使歐洲央行先天上就比還需促進充分就業的美國聯準會更為保守。
澳洲央行率先升息,是因為澳洲基本上逃過這波全球的經濟大衰退。
而歐美則沒有這樣的條件,當前的經濟復甦可能只是因為超寬鬆的資金環境、政府鉅額支出以及庫存回補所致,尚未站穩腳步。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說:「最糟的態度將會是『一切已經回歸正常』。」
但是特里謝也呼籲歐盟各國政府及早準備好退場機制,在2011年撤出所有的政府支援,維護財政穩定。
歐洲央行雖然今年應不會升息,但是可能會從12月開始撤出支援市場注入的龐大資金。
去年秋季,歐洲央行以1%的利率無限量向銀行供應資金,銀行以資產為擔保品,取得比市場利率更低的超便宜資金,還可藉此把缺乏流動性的資產塞給歐洲央行。
現在,歐洲央行開始考慮修改擔保品的條款,讓銀行取得便宜資金的範圍縮小。
英國央行則是透過所謂的「量化寬鬆」計畫,以總額1,750 億英鎊的資金向銀行收購公債,等於由央行資助政府印鈔票,希望取得資金的銀行能夠繼續放貸。
分析師指出,隨著英國的國內生產毛額可能會在第三季恢復正向增長,英國央行可能將停止擴大量化寬鬆的規模。
◆ 熱錢來亂的!央行硬起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5182954.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特稿】2009.10.08
連日來台股指數看回不回迭創新高、債券市場二年期公債利率暴跌、加上炒匯外資不斷放話台幣匯率將升破32元大關,種種訊號透露出國際熱錢似乎持續匯入台灣,也讓央行從股市、債券、匯市等三路並進,全面監控,以防新一波亞洲金融風暴「資產泡沫」化危機再現。
不過,倒底近期匯入台灣的熱錢資金從何而來? 據市場觀察發現,與香港地源深厚的匯豐銀行、渣打銀行近期一直是匯市的超級大戶,資金來源似乎主要以大陸台商為主,當然還有來自歐美資金,如花旗、JP摩根、瑞士聯合等市場大戶,但其間是否內含部分陸資資金,可能就如同央行總裁彭淮南所說的「咖啡、牛奶」難以分辨清楚了。
但為了防止國際熱錢以炒匯之名、進入台灣金融市場「攪亂一池春水」,央行近來動作頻頻,除了從債券市場開始調查外資資金進出部位外,這兩天,央行同時展開對外資美元部位的調查,逼得先前大舉看多台幣將升破32元大關、放空美元部位的外資銀行,連兩天大舉回補美元空單部位,顯見,央行從外匯市場美元部位、公債市場債券買賣超部位的「全面監控」調查,已經讓炒匯資金這兩天「安分守己」了不平少,匯市、債市交投暫趨平穩冷靜。
事實上,央行堪稱是台灣金融市場的「最大莊家」,不只市場內所有資料,央行一手掌握,且央行隨時可以調動壽險公司、基金公司進行美元避險部位的提前買入或賣出,加上近期央行動輒以金融檢查了解市場參與者的交易秩序,炒匯資金是否真得能和央行一拚高下,似乎還有得瞧。
但以近期市場匯入資金中,大量自香港、大陸等地資金匯入,單純的台商資金、亦是陸資資金趁機進入台灣市場,或許是央行在維持市場秩序同時,需提防留意的動向。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國貿局:嚴防二次衰退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2009.10.08
經濟部國貿局昨(7)日表示,DRAM價格回穩、大陸訂單湧現,出口衰退情況已經回穩,預估10月出口即可恢復成長。不過國貿局也警告,現階段原物料商品價格暴漲暴跌,企業投資風險增加,加上各國可能處理極度寬鬆資金問題,必須嚴防二次衰退。
9月出口衰退幅度已經縮至一成,出口呈現逐月好轉長多的格局,國貿局指出,全球透視今年9月預估,全球經濟今年將衰退2.2%,但明年即可恢復2.5%的成長,未來出口展望樂觀。
國貿局指出,7月起全球各大經濟體經濟呈現緩步改善跡象,顯示這波因去年金融海嘯造成的嚴重經貿衰退已經逐漸接近尾聲。
不過國貿局擔心,各國就業狀況仍急遽惡化,且原物料商品價格的暴漲暴跌也增加企業投資風險,未來一旦確立全球復甦後,各國即將面對龐大寬鬆資金的問題,有可能會威脅脆弱的經濟復甦,造成二次經貿衰退。
◆ 行政遁入私法 肥貓橫行
【林騰鷂】2009-10-08 中國時報
檢調開始偵辦的台灣高鐵BOT案,及引發爭議的高速公路ETC案、台北大巨蛋、高雄捷運等一連串BOT案,只不過是「行政遁入私法」所造成人民苦難的一個原因而已。最近為了要辦高鐵「肥貓」,行政院院長吳敦義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只要是政府能主導的公司、財團法人、團體的管理階層薪資,都應全面檢討。顯示吳揆已注意到「行政遁入私法」的其餘面貌及其掠奪人民資產的手法。
行政遁入私法,出賣公權力的弊害,德國行政法學教本早已有警示。其近二十年來在台灣的異地操演,則更變本加厲的造成台灣人民資產「四大皆空」的禍害。
首先,在行政任務民營化的口號下,大規模的推動交通建設BOT案。在台灣高鐵、高雄捷運等BOT案中,國家注入的資金均在九成以上,但卻以契約方式迴避政府預算、決算、俸給、人事、採購法制,任由民間包攬國家資產,濫發薪酬待遇,造成巨大「肥貓」,不只吃空人民上兆資產,還要反噬政府好幾口。
其次,在公營事業民營化的聲浪中,歷史悠久的國家外匯銀行ICBC變成兆豐金控。持股沒有幾張的民股代表,卻可擔任董事長,操持人事派任與公司資源分配權力。數年下來國家外匯銀行幾已被送光,領光。這種公營事業財團化、家臣、樁腳化的情形,也不斷的發生在台紙、台糖、台鹽、台肥等公營事業上。
第三,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五○%之財團法人及日本撤退台灣接受其所遺留財產而成立之財團法人已多達一三一個,比中央部會多了好幾倍。而由部分中央行政部會透過捐助之財團法人再捐助另一財團法人;或以所屬非營業特種基金捐助;或透過其轉投資之公營事業、公私合營事業捐助,或以所屬單位假藉投資、貸款之名,行捐助各類財團法人之實等種種國家資產私有化之行政遁入私法手法。除了造成數千億財產之掏空以外,這些公設財團法人也因排斥政府人事、俸給法令之適用,養肥了許多未經國家公開考試的肥貓,或一些由政府機關退休,已領十八%退休俸之高級肥貓。
在這些財團法人中,不只首長薪資高於部長,主管、職員之薪資也高於簡任官或國家考試及格者。這種剝奪無門路弱勢族群應考試、服公職權利之不公不義制度,行政院實應立即加以改正。德國公法上財團法人、公法上社團法人及公法上事業機構之資產、用人制度規範,應可參照。使政府捐助的這些財團法人之資產,不再被掏空,而其人事任免、待遇制度也應有公開考選、合理、透明的設計。
第四,私立學校大量租用台糖或其他公有土地,將國有資產私有、私用化的現象日益嚴重。值得注意的是,憲法第一六七條雖明文規定,對於私人經營之教育事業成績優良者,予以獎勵或補助。但多年來,教育事業成績不良者,卻也通通有獎的獲得補助。而更該譴責的是,私校高收學費,財務不受嚴格監督而濫發校長薪資,以致私校校長薪資遠遠高於台、清、交、成、中等優秀國立大學校長薪資。國家教育任務遁入私法的禍害不只是國家資產的掏空而已,更重要的是,弱勢農、工、商、攤子弟透過教育改變社、經地位與人格發展的機會也被剝奪了。
最近,為了縣市合併改制,中央政府已採取防止鄉、鎮、市「錢花光、債借光、人用光、地賣光」的四光弊端。我在此也要鄭重的呼籲,行政院要重視行政遁入私法所造成台灣人民資產四大皆空的苦難,並採取積極的終止計畫與行動。
(作者為東海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尋找下一位勇者
【經濟日報╱社論】2009.10.09
金融海嘯自去年9月爆發,令全球頓時陷入無邊恐懼,迄今已過了一年又一個月。事發當時,美國學者專家厲聲高喊全球將陷入百年來最嚴重的大蕭條,甚至十年難以復元。一時之間人心惶惶,各國政府也驚慌失措,紛紛投下非戰爭時期最重的猛藥:一面提撥巨款大舉從事公共建設,一面透過一切管道慷慨注資,更將利率水準大幅下壓,為首的美國聯準會一舉降至0到1%之間,直逼日本1990年代的零利率水準。
但未幾識者即發現,美國最大投資銀行瞬間崩潰,只是拖垮了美國金融體系的一部分,大多數國家金融體系多安然無恙,而實體經濟則除去房地產市場幾乎同時向下波動,大部分產業也未受創;只是金融機構、企業、消費者與投資者都在同一時刻嚇破膽,令一切經濟活動忽然中止,市場一片死寂,全球經濟機制驟然停止運轉,才真正釀成生產停滯、銷售萎縮、投資卻步、經濟衰退、庫存暴增、商品跌價、雇主裁員的惡性循環。
如今專家多已明瞭,這一切既都是恐懼造成,只待恐慌漸消、信心漸復,全球經濟機制再緩緩發動,良性循環就會順利展開,景氣復甦、銷售回升、庫存回補、商品價揚,一場噩夢終將甦醒。
近來復甦訊息愈來愈多,尤其過了9月,統計數字開始以去年9月以後的偏低基準對比,不論成長率、出口、進口、市場零售額等,都會明顯地由負轉正,而且逐月擴大,大眾信心將因而愈趨安定。
我們再三強調,現代經濟之中,與信心關係最直接的,莫過於貨幣流通速度;在全面恐懼之中,人人唯求自保,一切用度減至不能再減,不論多少資金,都被深深窖藏,使其流通速度低降至零;心急如焚的政府乃不計其數地投注更多資金,但均如泥牛入海,貨幣流通量仍陷於窒息水準。可是一旦恐懼漸消、信心恢復,貨幣流通速度由零轉正,散布每個角落的資金就會以倍數創造出天文數字的貨幣流通量,瘋狂投入股市、房市、商品市場,令其價格狂飆、市況狂熱。
等流通速度回到正常水準,加上政府積極推動的無數公共建設,全球經濟會被過於龐大的有效需求推上通膨的不歸路。除非各國政府明智地將當初十萬火急、毫無節制地投入市場的資金有序回收,並極力抑制公共建設的腳步,方有可能消弭大禍。
但各國政府都投鼠忌器。一方面唯恐呷緊弄破碗,好不容易露出一點苗頭的復甦跡象,收緊銀根會不會魯莽地掐滅?一方面全球錢淹腳目,熱錢四處流竄,找尋投機套利標的,任一國升息,就立時引來投機熱錢,不僅讓金錢遊戲狂飆,而且會大幅推升本國幣值,打擊出口市場,反而得不償失。
因此各國政府都面面相覷,等待悍不畏死者發出第一槍。勇哉澳洲,8日開了第一槍,大膽升息1碼,果然引來大批熱錢,匯率聞聲大漲,達14個月新高。由於澳洲經濟已率先恢復正成長,通膨壓力也高於他國,能賈勇升息,有恃無恐。誰將跟進,各國正拭目以待。
其實最應跟進的,正是始作俑者的美國。做為全球首強,卻率先將利率降至逼近零水準,應為資金氾濫負最大責任。同時,由於借款幾無成本,過去無息向日本貸借流竄全球的投機熱錢,目標轉向美國,令美元快速流出,幣值不斷滑落,既不利於美國復甦,復助長全球投機烈焰,損人害己無過於是。若美國跟進升息,將熱錢回收、美元幣值回穩,令各國群起仿效,不僅可力挽狂瀾,及時消弭通膨威脅,而且油國與中、俄等虎視眈眈欲扳倒美元的圖謀,一時之間,也無機可乘。
◆ 前8月稅收大減2149億 史上最慘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09.10.09
財政部今下午將公布98年9月全國賦稅收入統計,因受全球金融風暴之影響,今年全國前8個月賦稅收入只有995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2149億元,減幅達17.8%,為史上最大衰退,預估9月份證交稅雖可望增加,但對拉抬稅收仍有限。
根據評估,全年稅收短徵金額將達1500億元到2000億元之譜,恐怕會創下史上最大短徵金額。
根據財政部統計處上個月的資料顯示,98年度全國賦稅收入預算執行至今,前8個月實徵數近兆元,按照累計分配預算數估計,已達到82.9%,平均每個月都有將近二成稅收未執行入庫。換算過去8個月預估,原應徵足但實際未徵收到的稅收,共計2053億元。
上個月的證交稅因受到股市回檔影響,交易量下滑,導致連續4個月達100億元以上的證交稅,首度跌破百億元關卡,只有83億元。財政部推估,9月起至今年年底包括證券交易稅與貨物稅收應較為樂觀,因為去年同期受到金融海嘯衝擊,股市交易清淡,比較基期低。但98年度只剩3個月就將結束,全年稅收短徵情況應已無法避免。
※ 相關報導:
* 社論-給馬總統的一個財改建言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3+122009100900475,00.html
◆ 全年無休 彭淮南時薪600元
【聯合報╱記者 羅兩莎】2009.10.09
不論是前民進黨政府,還是國民黨執政,每當內閣改組,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總是閣揆、副閣揆熱門人選,他始終堅守央行。彭淮南私下透露,以他的個性,比較適合留在央行。
彭淮南昨天被吳揆嘉許為優秀公務員的代表,但談起薪水,就傷感情。央行總裁比照部長,月薪十八萬餘元,他每天工作逾十二小時,是國際上六A級的最優總裁,時薪不過六百元,付出與收入幾乎不成比例,但他從不抱怨。
彭淮南每天凌晨五點多就到公園快走、運動,八點多進央行,傍晚七、八點才下班。周六、周日上午跟太太到咖啡店喝杯咖啡,然後到央行「加班」。
即使放颱風假,彭淮南照樣一大早就到央行,他擔心國內銀行在國際市場上的拆借調度,可能因為放颱風假調度不過來,影響國際信譽。
農曆春節國際市場沒休市,彭淮南更擔心,萬一春節期間國際市場波動太大,可能影響外匯存底的操作或損失。因此每年春節,彭淮南幾乎都待在央行外匯交易室當「領班」,可謂全年無休。
生活樸實的彭淮南,理財是銀行定存,迄今住在三十坪小公寓,唯一貴重投資是兩個兒子,讓孩子出國念書。
彭淮南的資歷足以當年薪千萬的銀行董事長,但他戶頭存款僅六百萬元。最近有建商推出每坪三百萬元的商辦,彭淮南第一反應是:「我買不起。」
※ 相關報導:
* 管肥貓!沙皇下周發布「薪」規定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184868.shtml
◆ 我見我思-富豪買下國家?
【呂紹煒】2009-10-09 中國時報
左派的觀點喜歡拿「全球前百大經濟體,跨國企業就佔一半以上」來警示大家,說明跨國企業與財團「財大勢大」的恐怖。流風所及,連「非常資本主義」的美國富比世雜誌,上周公布富豪排行榜時,也不忘報導「巴菲特的財富買得起北韓」的比喻。但,事實上這些全部是建立在錯誤的數據類比上。
幾年前,英國學者諾瑞娜.赫茲寫了一本書《沉默的接管─全球資本主義與民主之死》(台灣翻譯為《當企業購併國家》),書中說全球前百大經濟體,有五十一個是企業,通用與福特的營業額比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GDP(國內生產毛額)還大,美國的沃爾瑪百貨營業額比多數的中東歐還高。
這個數字與比喻被一再引用、深化、延伸,最後,經濟學家終於受不了,跳出來喊「什麼跟什麼比嘛!」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數字。GDP是計算該經濟體該年創造的「附加價值」,企業的營業額只是計算最後其「賣出商品的市場價值」,如要算其創造出的附加價值,還要打個大折扣。兩個數字,完全不同,說某大跨國企業年營業額四千億美元,是比台灣不到四千億美元大的「經濟體」,顯然是不成立的說法。
不過,影響所及,這種比較,也不斷出現。幾年前國共論壇舉辦,邀請不少國內企業參與,當時外界都拿參與企業的營業額加總,與台灣的GDP比較,說與會企業的營收「佔」GDP的比重達五成,言下之意,這些企業掌控台灣一半的經濟,但這也是相同的錯誤比較。否則,鴻海一家年營收二兆,不是占台灣十二兆多GDP的六分之一嗎?事實上其創造的附加價值,頂多是以千億元計吧。
日前富比世公布的富豪排行榜,以其財富與國家GDP比較,指富豪財富可買下多個國家,同樣是錯誤的比較。富豪的財富是累積多年者,國家GDP只是指「當年」產生的附加價值。真要比較,是要拿該國的「財富」來比較才稍有依據。
例如,台灣的GDP約十二兆台幣,但幾年前官方的國富調查則顯示,民間財富大概有一五○兆台幣左右,兩個數字相差十倍以上。富比世雜誌是「資本主義的堡壘」,也許不會有此「誤判」,拿富豪財富去「買」一國的GDP,大概,只是為了增加「趣味性與可讀性」吧。
跨國企業、財團、富豪等財勢日大,全球國與國之間、及各國內部的貧富差距日大,企業對國家與政策影響日增,藉此更增財勢等問題,的確值得關注;但,也別忘了,國家永遠有一個企業沒有的權力─公權力與武力。
過去數十年間,也曾發生許多先進國家在開發中國家的企業,被政府「徵收」的案例。所以,企業也不是「無敵鐵金鋼」。
真正讓跨國企業與大財團能予取予求,到開發中國家掠奪者,往往是該國腐敗的政客與買辦,這才是更該關注的焦點。至於那種隨意拿兩種完全不同數據亂比一氣的「庶民經濟學」,就甭太當真了。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負債達20億 山本耀司破產
【聯合報╱記者陶福媛/台北報導】2009.10.10
繼拉克華 (Christian Lacroix)、德國Escada驚傳破產之後,知名日本服裝設計師山本耀司 (Yohji Yamamoto)旗下公司昨天也聲請破產保護。目前山本耀司已著手尋找買主,與該品牌有合作關係的adidas是呼聲最高的潛力買主之一。
山本耀司公司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銷售業績連年下滑,負債總額達60億日圓 (約20億台幣)。據代理商轉述,山本耀司仍會繼續維持在國內外的營運,設計師山本耀司也將繼續從事服裝設計的工作,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台灣分店 營運穩定
台灣目前只有山本耀司的旗下的Y's和Y-3在台駐點銷售,其中Y's在台有三家店,平均售價約在15,000元至25,000元之間。台灣代理商指出,Y's的客層忠實度很高,雖然近兩年經濟不景氣,但銷售業績仍很穩定。
山本耀司近幾年積極在全球擴點,過度投資,卻不幸遇到全球金融海嘯來襲,資金周轉出現問題,是造成山本耀司聲請破產的主因。據了解,山本耀司近兩年在巴黎、東京六本木、紐約等大城市成立大型旗艦店,挹注大筆金錢。
此外,山本耀司旗下共有8個品牌,包括Yohji Yamamoto、Yohji Yamamoto + NOIR、Yohji Yamamoto男裝、Y's、Y's家具、Y's Mandarina、Y's男裝、Y-3等,另外女兒山本里美的Limi Feu也擁有自有品牌,企業體過度龐大,品牌之間盤根錯節、營運不易,更是間接造成山本耀司無法抵擋景氣低迷的主因。
沒經費 男裝秀缺席
山本耀司的財務出現問題,其實有跡可循。今年6月巴黎男裝周,山本耀司首度缺席,當時發言人就坦承是受到金融海嘯衝擊,加上近兩年接連開了幾家大型旗艦店,沒有剩餘的經費舉辦男裝秀。
在十月初巴黎女裝周上,山本耀司如期的發表新作品,讓人以為山本耀司已經度過難關,不料巴黎時裝周一結束,來自全球的時尚編輯正在打包行李返家之際,山本耀司迅速聲請破產的消息傳出,令人錯愕。
※ 相關報導:
* 景氣重擊時尚圈 品牌經營讓專業的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186079.shtml
* 大都會人壽 傳撤資台灣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5186146.shtml
◆ 飛機誤點 恐隨復甦惡化
【世界日報╱美聯社達拉斯8日電】2009.10.10
布魯京斯研究所8日公布的報告顯示,經濟復甦將使航空公司飛機誤點的情形,增為1990年的兩倍。
研究人員表示,誤點的主要原因是大都市間短程航線的急增、航空管制系統欠佳和其他因素。研究人員建議,增建高速鐵路系統,以提供短程旅客替代交通方案;讓交通繁忙的機場向航空公司增收尖峰期間費用,使航空公司必須在一天中平均安排航班。
該智庫指出,目前10.1%航班至少誤點兩小時,比1990年的4.3%高兩倍多。航班平均誤點約一小時,比1990年的41分鐘多。
該智庫的一些發現並不令人意外,例如紐約是誤點最嚴重的都會區,這已反映於交通部每月發布的準點報告。紐約有30%抵達和22%起飛航班誤點。
該研究所發現,大部分誤點發生於26個大都市,包括紐約、芝加哥、邁阿密、亞特蘭大、舊金山等都市。最準點的大都市包括鹽湖城、檀香山、加州聖荷西。
經濟衰退導致許多航空公司削減班次,改善了最近誤點的情形。該研究報告共同撰寫人Adie Tomer表示,經濟復甦將使飛機誤點情形惡化。
聯邦政府去年的機場改善款只有五分之一撥給26個大都市的機場。該智庫批評,撥給26大機場的經費不足。 ㄈ
◆ 柏南克鬆口 適當時機緊縮貨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10/today-e2.htm
自由時報 2009.10.10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表示,當經濟充分好轉時,聯準會就會升息,對於如何收回挹注經濟的兩兆美元資金,他透露可能採取的若干手段,但聯準會其他理事對何時升息和收回挹注市場的資金,出現兩派意見。
可能調高存準率
柏南克在週四舉行的聯準會理事會上表示:「我的同事和我認為,寬鬆的貨幣政策應持續實施一段時間,但在某個時間點,如果經濟復甦確立,我們將緊縮貨幣政策,避免通膨升溫。」他表示,除了升息,聯準會可能調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的利息,吸引銀行將資金留在聯準會裡,不會流進經濟體系引發通膨壓力;此外,聯準會藉由出售證券,將資金從金融體系收回。
柏南克的談話呼應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九月的會後聲明,將維持趨近於零的利率一段時間,以提振疲弱的經濟,促進就業成長;美國九月失業率達九.八%,創二十六年來最高,聯準會官員預估,明年美國平均失業率仍將維持在九.八%。
升息?兩派論戰
對於何時升息,聯準會官員近來出現兩派意見,堪薩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賀尼格表示:「依我的經驗,我們必須儘快升息。」持類似觀點的包括里奇蒙聯邦準備銀行總裁雷克、費城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波拉塞、聯準會理事華爾許等。
但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杜德利、聯準會理事塔魯羅再三強調,美國經濟仍相當疲弱,失業率可能升破十%,而且懸在高檔好幾年,因此,還不急著升息。
但聯準會如果明年升息,可能會招致白宮方面的反彈,歐巴瑪政府官員先前曾說,不希望太快結束財政或貨幣政策;歐巴瑪的經濟顧問桑默斯表示,美國經濟在相當程度上已重返正常水準,但還不能高枕無憂,不能宣告獲勝。
◆ 美查海外逃稅 衝擊台灣「富二代」
【王良芬/紐約九日電】2009-10-10 中國時報
美國政府嚴查境外銀行帳戶,凡有綠卡或公民身分者海外存款超過一萬美元,應在十月十五日前申報,凡是隱藏海外帳戶被查獲者,美國國稅局將予以重罰,甚予以刑事起訴。這項規定衝擊到許多亞裔富豪,包括台灣富豪第二代,現考慮放棄美國公民身分。
美國《商業周刊》據匿名銀行消息來源說,台灣富豪的第二代有五○%持有美國護照,台灣人習慣將小孩送到美國讀書,當中許多小孩在美國申請到美國公民,在一些亞洲國家司法體系裡,富豪很少憂心美國公民身分問題。
《商業周刊》說,多年來,亞洲富人一直把美國公民身分看成是方便的安全網,就如當年香港回歸中國時,許多怕被中國清算的富豪,把英國和加拿大護照當成護身符一樣。
不過,成為美國公民有其不利之處,就是有繳稅義務,而且不論在國內或海外的收入一律要申報,現在因為美國要清查海外帳戶,有些富豪為了避稅,開始有放棄美國籍的念頭。
美國國稅局早在十多年就有規定,海外存款、證券、共同基金或退休金帳戶超過一萬美元者,均須申報。但這項規定一直未嚴格執行,直到今年八月瑞銀集團(UBS)今年八月供出四千四百五十個美國富豪逃稅名單,海外帳戶問題再度受到重視。
美國國稅局特提出一項赦免計畫,過去六年有收入但未據實申報者,鼓勵在九月廿三日以前自願申報,後來因申報人數太多,又延後到十月十五日,並鄭重表示絕不再延後。
凡在十月十五日截止前申報海外帳戶者,須繳納海外帳戶過去六年內最高總金額的二○%為罰款。隱藏帳戶被查到者,罰金高達十萬美元或帳戶總值五○%,追查期限超過六年。國稅局警告說,逃漏稅將不僅面臨民事罰金,更可能被刑事起訴,最高判處五年刑期。
台美海外追稅 雙重國籍大衝擊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187437.shtml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2009.10.11
明年起,財政部將對國人海外所得課稅,美國國稅局也展開「海外大追稅」行動,要求利用海外帳戶逃漏稅的人,必須在本月十五日前「自首」否則重罰,台美兩國政府追稅聲聲急,台灣富人「避稅」頭很大,許多人都有放棄美國籍或綠卡的念頭了。
財政部公告,明年開始,民眾海外資產超過一百萬元,另外綜合所得淨額、特定保險給付等各項所得加總超過六百萬元,就要繳納百分之廿的稅。
歐巴馬政府上台,提出一項「自首」(Voluntary Disclosure)計畫,要求擁有海外銀行及金融帳戶(Report of Foreign Bank and Financial Accounts,簡稱FBAR)的美國人,如果在過去六年有收入卻未據實申報,應於九月廿三日以前自動補申報,現在延後到本月十五日。
美國國稅局說,海外存款超過一萬美元(約三十二萬五千元新台幣)就要申報,隱藏海外帳戶被查獲,罰金高達十萬美元或帳戶總值的一半,還可能面臨刑責。
安致勤資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呂旭明說,美國為了查稅,特別找了精通各國語言的八千名稅務員,其中很多是懂中文的。由於過去海外所得很少人申報,不少擁有美國籍的國內上市公司老闆或大股東,已經開始擔心將面臨巨額補稅。
呂旭明說,美國稅制是「屬人主義」,名下的資產不分境內、境外都要申報,台灣富人經常把美國公民身分看成「護身符」,樂於申請綠卡或當美國人,但卻把資產都放在免稅天堂的國家,「忘了」向美國申報海外所得。
呂旭明說,美國國稅局查海外所得很簡單,全球各主要銀行在美國都已設立分行,只要取得納稅人的身分證或社會安全碼,再要求銀行提供納稅人海外開戶的相關資料,「應該不會有銀行敢拒絕美國政府的要求」。
呂旭明透露,不少擁有台美雙重國籍的人,擔心自己成為美國政府查稅的犧牲品,都有意放棄美國籍,他的一位客戶已經申請放棄綠卡。
◆ 海外所得要課到稅 基金至少投資1667萬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2009.10.11
最低稅負制針對海外所得課稅明年上路了,你的海外所得要不要報稅?
根據規定,海外所得課稅適用對象必須符合以下二個條件:第一、居住在中華民國境內的個人;第二、全年海外所得達新台幣達一百萬元,民國一百年開始申報。
元大銀行財管部門副總經理吳鴻麟說,如果投資「境外基金」是納稅人唯一的海外所得來源,只要三個數字就可以幫自己試算,有沒有海外所得課稅問題。
第一個數字是「一百萬元」,納稅人全年全戶的境外基金獲利所得,如果未達一百萬元,即不計入「基本所得額」,完全不用緊張會被課稅。
第二個數字是「六百萬元」,如果境外基金全年獲利超過一百萬元,但投資人的「綜合所得淨額」、「特定保險給付」、「未上市櫃股票」、「私募基金交易所得」、「非現金捐贈」與「員工分紅配股時價超過面額部分」等各項收入加總不超過六百萬元,也不會被課到最低稅負。
第三個數字是「百分之廿」,如果你的「綜合所得淨額+基本所得額」超過六百萬元,但乘以百分之廿稅率後,計算出的「基本稅額」,沒有超過原先結算申報的綜所稅額,此時也可放心,海外所得不用繳稅。
吳鴻麟說,以境外債券基金百分之六的年報酬率計算,投資境外基金的本金,「至少要一六六七萬元以上」才會被課到稅,大多數投資人都沒有這個財力,因此,被課稅機率不高。
吳鴻麟建議,資金大戶可善用海外所得一百萬元免稅門檻,分年分批處分或贖回境外基金達到合法避稅目的;也可利用個別申報法,子女成年後分開申報,增加免稅額度。
※ 餘詳見原站。
◆ 央行獨力阻資產泡沫
【經濟日報╱社論】2009.10.11
全球經濟衰退漸告一個段落,經濟仍不見得能恢復以往的成長,但有些泡沫經濟卻已蠢蠢欲動。上周中央銀行彭淮南總裁呼應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史提格里茲的說法,警告大家要當心熱錢造成的「資產價格泡沫」;中央銀行近日更主動宣示拒絕熱錢炒作的態度。我們日前也提醒各國調整寬鬆的財政金融政策。而就我國而言,防止資產價格泡沫恐怕不能由央行單獨承擔。政府也應該放棄利用泡沫經濟來刺激景氣的心態及相關的做法。
貨幣金融的擴張當然是資產價格泡沫的主因,但目前央行卻不容易阻止資金進入資產泡沫經濟之中。我國長期的出超和外資流入,已在國內累積了鉅額的過剩資金,銀行有鉅額的濫頭寸,人民也有鉅額的游資。因此當資產市場看漲的心理高張時,政府和央行不只沒有能力阻止資金流入這些投機市場,也很難阻止銀行的放款流向投機活動。
教科書上的理論說,提高利率可使資金成本提高,因而可以減少投資支出。但對期待股價每天可漲到7%的股市投資者,以及期待房價一年漲一倍的不動產投資者而言,有限的利息成本很難阻止他們把資金用到投機市場。而政府若要把利率拉到更高,經濟的其他部門就要受到很大的衝擊;如,正常的投資會因資金成本太高而停止,政府新債務的利息負擔會很大,而債券價格的下跌也可能對一些企業和金融機構造成嚴重的傷害。
教科書也教我們,央行可運用各種緊縮貨幣數量或信用的政策。但那都針對沒有超額準備或過剩資金的情況。目前銀行過剩資金甚多,央行要以很高的成本才可能把它們凍結起來,這在實務上很難做到。就算不讓銀行擴張信用,人民要把鉅額的存款拿來投入資產泡沫,也非政府所能禁止。而外國資金若要湧入,中央銀行除了新台幣大幅升值,也無法阻止。而大幅升值對企業的衝擊也非我們所能承擔。
由此看來,若強烈的資產價格泡沫形成,我們很難阻止它再擴大然後破滅。政治上,在泡沫擴張到相當程度時,政府恐怕也不敢去戳破它。所以為了避免國家再度陷入資產價格泡沫,並在未來像日本或我國十多年前的泡沫那樣留下嚴重的呆帳和其他後遺症,應該現在就努力避免資產價格泡沫的形成。
然而政府長期以來卻喜見泡沫經濟帶來的繁榮,現在也不例外。股市上萬點一直是政治人物展現對經濟之信心的口號,近年甚至膨脹到20,000點。吳院長一上任提出的庶民經濟指標,第一就是要看股價。降低遺產稅以吸引資金回台的政策,並沒有什麼產業發展的配套來讓資金投資,政府想到的還是讓大家買股票和不動產。台商回台上市的政策很積極,但除了讓相關金融業者的生意增加之外,很少人能說出它對台灣的實質經濟成長有什麼幫助;倒是不少人希望比價的心理能讓類似的企業之股價也被帶上漲。政府也很少具體談到各產業要如何因應或利用兩岸開放的政策,卻已多次提到金融MOU可讓陸資投資股市。而當有官員說ECFA和 MOU可能延緩而使股價下跌時,政府都馬上出來說很快就會簽。
日前我國股價稍跌,政府趕忙宣布國安基金暫不釋股。政府又已決定要延長對金融機構存款的無限保證,這也將使金融機構資金更大膽流向投機市場。這一切都表示政府太在意要股價上漲。這種心態將鼓勵國內外資金投入新的資產價格泡沫。這心態不改,只靠央行很難阻止未來的泡沫經濟以及它將造成的傷害。
防金融危機再現 波頓提七大建議
【本報訊】2009-10-15 工商時報
富達國際投資(Fidelity International)總裁波頓(Anthony Bolton)投書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他長達38年的投資操盤生涯中,共歷經6次銀行危機,在雷曼兄弟倒閉屆滿周年之後,對於銀行如何避免重蹈覆轍墜入財務深淵,波頓提出七大建議。
波頓遭逢過的金融危機,包括1970年代中期的英國次級銀行危機,1980年代的拉丁美洲債務危機,1980至90年代的美國儲貸危機,1990年代初期的北歐金融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新近這波全球金融海嘯。波頓表示,當前的金融危機不是沒有前例可尋,但無疑是他所見過最劇烈的,而且不會是最後一個。
關於如何防杜銀行問題一再重演的文章多不勝舉,然而正逢華爾街券商雷曼兄弟破產一周年,波頓認為這是歸納總結個人意見的大好時機,他提出的七大銀行整頓計畫如下:
一、多數銀行的規模過大,遺憾的是似乎沒什麼銀行正視這方面潛藏的危機,或許是在當前體制下,大型銀行影響力深遠之故。波頓認為過去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須分道揚鑣的規定有其道理,但如今金融業反其道而行,若干美國大型投資機構版圖橫跨全世界,一旦銀行全球化,我們面臨的風險不再侷限部分地區而是來自世界各地。現行金管法規跟不上銀行擴張腳步,致使金融體系嚴重曝險。
二、金融業陷入困境,禍首並非商業貸款,而是銀行的交易和儲蓄功能出了問題,理應強化銀行交易及儲蓄功能的管理,同時要求銀行提高這類活動的法定資本。
三、大額融資的風險往往高於存款融資,因為前者流動性較高,特別在市場喪失信心之時。波頓認為應鼓勵銀行業建立較大規模的長期大額融資,以補強客戶存款。
四、不應放任未受監管的影子銀行體系橫行,銀行不得從事未列入資產負債表或未按正常程序公開的活動,畢竟金管機關聲稱充分掌握這些地下金融活動顯然並非實情。
五、銀行高層若是領取董事會以外的高薪不得隱瞞,一般職員若是賺取比董事會成員還高的報酬,同樣應予以公開,包括揭露他們從事哪方面的投資活動。
六、投資之神巴菲特曾說,理想的非執行董事除了在思考與言論方面展現獨立性外,還需嫻熟業務,對工作保持熱忱,且時時以股東利益為重。波頓指出,他曾任職19家公開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會,與250位董事共事過,他們大多數所思所言堪稱獨立,但其他巴菲特要求的特質卻有所欠缺。
巴菲特曾言,董事會盡是充斥溫良恭儉讓的傢伙,礙於人情要嚴正指出問題並不容易,但對銀行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能直言無諱點出問題所在,但這些非執行董事之所以入選董事會,靠的就是他們與人為善的特質,很難指望他們揭發弊端。
七、在銀行董事會與股東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有其必要,法人券商在這方面足堪楷模,溝通管道通達包括執行董事在內的整個董事會。此外,金管機關與銀行董事會應互通聲息,聯手防範投資人做空銀行股票。這是發現金融體系潛在危機的最佳方法,避免誤入歧途。
過去12個月,全球金融體系處於生死存亡關頭,對此倘若政府沒有積極明快的作為,我們現在很可能已身陷全球大蕭條的困境。雖然無法阻止類似的金融危機再現,但可以保證的是,減少這類危機發生的機會,不致像當前這場危機帶來全面衝擊。(吳慧珍整理)
◆ 年輕人圓遊學夢善用2大招
【高佳菁/台北報導】2009-10-15 工商時報
年輕人遊學善用二大招,一:澳紐幣大幅升值,輕鬆存進人生第一桶百萬金;二:遊學貸款利率創新低來到2.25%,趁利率低,貸款赴美、日是個不錯時機點。
銀行主管表示,一般的遊學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單純的就去1-2個月進行短期進修,另一種就是,出國充電外,順便兼職打工,賺取生活費用,甚至存進人生的第一桶金。
主管說,出國的目的是遊學兼打工,那麼現在到紐、澳打工賺最多,若以去年12月31日當時台幣對外幣的匯率,跟昨(14)日的匯率比,澳幣對台幣升值了26.52%,而紐幣對台幣亦升值了24.56%。也就是說,以1萬元的台幣兌換紐幣,在去年底1紐幣兌19.12元台幣,但現1紐幣已兌換23.82元,也就是同樣1萬元台幣,去年可換到523紐幣,但現只剩420紐幣。
至於澳幣的匯率,去年底是1澳幣兌23.18台幣,但現已來到1澳幣兌29.33元,近歷史次高29.926元,因此,同樣1萬元,去年可換431元澳幣,但現只剩340元澳幣。
由於現在紐澳幣匯率走勢較強,加上在紐澳打工的時薪又比台灣高很多,以澳洲打工來看,時薪澳幣15~20元,每天打工6小時,半年下來總共可賺16,200~21,600澳幣,折合新台幣則是475,146元至633,528元,用年收入來估算,平均月薪至少39,593元至52,794 元,足以媲美碩士學歷的新鮮人。
而紐西蘭打工,時薪紐幣14-18元,相同條件來看,平均月薪則亦有30,013元至38,588元。
以目前紐澳的時薪來看,至少比台灣多出3倍以上,因此,年輕人若出國短暫遊學1-2個月,之後全部投入打工,那麼要存進人生的第一桶百萬金,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且銀行主管進一步建議,這些在澳紐打工的年輕人,其實不必急的打錢匯回台灣換成台幣,因為,澳洲年底或明年會再升息,到時匯率應該會更高,等那麼最換更划算。
至於出國只是單純遊學並無打工計畫,那麼此時最好避開紐、澳,最適合去美國與日本,因為台幣目前比這兩國的幣值強,以美元來看,美元比台幣貶值了1.90%,而日幣亦貶了0.19%。
以美元來看,去年底1萬台幣只能換304美元,但現可換310美元,若原預計花費30萬元,那麼現就換美元,至少可幫父母省5,802元台幣。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