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9

養老新點子:分期賣房子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2009.09.18

「可以分期買房子,為何不能分期賣房子?」很多中老年人空有房地產,手頭卻沒現金生活,衛生署長楊志良提出分期賣屋的構想,把房產分期賣給銀行,「定期定額領錢」,安度老年。

台灣人喜歡買房產是出了名的。不過,廿、卅歲買了房子,還完貸款,已五、六十歲了,還可能中年失業。楊志良說,有人可能有屋住,手頭卻沒現金,住在自己屋子裡,卻靠資源回收為生,缺乏保障。

有人手頭拮据,不得不賣掉房產過活,但理財稍有不慎,隨時可能把錢虧光,子女也可能伸手要錢。楊志良說,把房產分期賣給銀行,人照樣繼續住在原來的房子裡,「不必怕錢被騙光,落得房產、現金兩頭空」。

如果能夠分期賣房子,楊志良說:「除了讓中老年人可以生活,最重要的是,還可以在地老化。」不賣房產,老人家能在熟悉的環境生活,農夫繼續在原有田地上耕種,減輕子女壓力。

這想法並非楊志良獨創,他說,美國已有類似做法。但這套制度若要在國內實施,楊志良主張,應要求銀行團優先代付健保、長期照護等社會保險費用,確保就醫、就養無礙,再扣除給銀行利息及管理費用,其餘金額用來支應生活開銷。

每月可以拿到多少錢,除了視房產價值,還要看需求年限。楊志良粗估,以六十歲為例,若擁有市價六、七百萬元的房子,每月應可領到兩萬元,估計到八十歲,領取金額總數為四百八十萬元,價差支應利息及管理費用應綽綽有餘;若擁有千萬元房地產,月領三萬元應不成問題。不過,實際拿到的錢,必須再精算。

楊志良說,待百年之後,繼承人可在一定年限內處理房產,清還銀行費用後,剩餘的錢歸繼承人所有。若往生後繼承人遲不處理房產,就交由銀行拍賣。



◆ 窮得剩房子 可用房養老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2009.09.18

養兒不防老,美國及日本的老年人已可把房子抵押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一次或分次給付抵押人一筆錢,維持餘年生活。

針對衛生署長楊志良提出分期賣屋構想,實踐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彭金隆說,美國一九八○年代就有「住宅擔保機制」,屋主可拿房子去金融機構「變現」,由於美國人不太存錢,且美國沒有把房子留給下一代的觀念,適合「窮得只剩下房子」的老年人。

國泰人壽也研究住宅擔保機制多年,國壽主管解釋,這個機制與民眾辦房貸買房子的概念相反:申請房貸,是銀行一次付一大筆錢給貸款人購屋;但住宅擔保機制,則是將房子抵押給金融保險機構,由金融保險機構定期或一次給付金錢給屋主,金融機構在當事人過世後取得房屋所有權。

住宅擔保機制也有缺點,彭金隆說,由於不知道抵押人到底會活多久,活得越久、領得越多,金融機構就虧損越大,因此在評估房屋價值時非常保守。

根據調查,一個七十五歲的美國老年人,若擁有價值十萬美元(約合三百卅萬元新台幣)的住宅,銀行付給當事人的總金額,扣除相關費用後,只有四點一萬美元(約合一百卅五萬元台幣),差價將近二百萬元台幣。

彭金隆說,如果銀行估計當事人餘年還有廿年,結果卻活卅年,超出十年的給付費用得由銀行埋單。

台灣金融業認為,台灣若要推動住宅擔保機制,最好由政府承擔這個「不可測」的長壽風險,否則銀行或保險公司擔心虧損,承做意願不高。

美國之外,日本、新加坡、澳洲、英國及加拿大也有類似住宅擔保機制,其中美國、日本及澳洲都是由官方單位介入承做。

彭金隆說,美國實施住宅擔保多年,效果不錯;台灣自用住宅率這麼高,若在台灣推動應有成效,但原先預期可拿到房屋的家屬可能就不太滿意。



◆ 三成中高齡 沒退休規劃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詹建富/台北報導】2009.09.18

主計處最新調查,國內約三成二(推算高達一百九十萬兩千人)的四十五歲以上中高齡民眾,對養老經濟來源毫無規劃;而且現代父母很辛苦,退休前養孩子,退休後還要帶孫子。

經建會初估,國內婦女平均只生一個,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顯示現代人很難指望子女奉養,如何規劃有尊嚴的老年生活是首要之務。

大多數人都很困惑,準備多少錢養老才夠?主計處調查指出,去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的平均工作年資將近四十五年,國人從進入職場到退休,約可籌到八百二十萬元左右的退休金,大致可應付基本退休生活。

主計處還發現另一趨勢,即使退休養老經濟沒問題,也得面臨「退休前養子女,退休後帶孫輩」的辛勞。主計處發現,四十五到六十四歲民眾仍得負擔子女生活費的比率高達七成六,而退休後幫忙帶孫子女的比率竟高達六成一。

官員分析,由於現代人晚婚,又生得少,年輕人不婚的比率愈來愈高,使得不少人一直得照顧子女到退休;好不容易盼到兒女成家,卻因為子女們工作忙碌、保母費昂貴,不管願不願意,繼續照顧孫子輩幾乎跑不掉 。

不過,調查也指出,愈來愈多的銀髮族,不願意長期過這種「夾心餅乾」的生活,去年四十五到六十四歲的中高齡者,雖有四成八左右未來希望與晚輩同住;但也有約四成的人只想跟配偶同住,安享退休生涯。

貧窮真會百事哀,台大醫院老人醫學部詹鼎正醫師指出,臨床發現,收入低的老人,較有憂鬱傾向,憂慮三餐,怕生病,看病更要花錢,陷入惡性循環。因此,養老要及早規劃。



◆ 日本女性主義學者 上野談老後 單身快樂活

【林欣誼/專訪】2009-09-18 中國時報

日本資深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一生未婚獨居,自喻「敗犬一族的前輩」,她在暢銷新書《一個人的老後》中,從單身女性晚年生活的趨勢談起,提出各種老後願景與實質生活的規畫,引起日本、台灣讀者廣大回響。上野本人來台,暢談如何打造快樂單身熟齡生活。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上野千鶴子書中開頭就明言,尤其在女性平均壽命八十五.五歲的長壽國家日本,不論是未婚、離婚或老伴先走一步,八十歲以上女性高達八十三%沒有配偶。

隨著「歐巴桑的世紀」到來,如何安排一個人的老後生活,是每個人都不該逃避的課題。 現年六十一歲的上野千鶴子現任東京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長期關注女性與性別議題,身材嬌小的她,全身散發著青春活力。訪談中,她從日本的老年照護政策談到自己的感情觀,完全不似一般日本女性長輩的拘謹,對答表情豐富、笑聲不斷,品嘗桌上點心時還露出舔手指的小動作,充分流露她開朗、直率的魅力。

她自嘲十五年前曾為著作《裙子底下的劇場》來台,沒想到如今她關注的焦點,已從當年那本書的嗆辣性愛變成老年生活,「但這就是研究女性學的好處,我總是隨著自己的年齡變化,發掘出新的課題。」

她認為市面的老年書籍,大多以「局外人」觀點討論,因此她在《一個人的老後》中現身說法,以自己和身邊朋友為例,用聊天般的輕鬆口吻,談論住居、醫療照護、理財、人際關係和身後事等問題。

她坦言,當個「快樂寡婦」的條件,就是身強體壯、有錢有閒,並且能擁有自己專屬的空間,但除了這些實際需求,她也提醒每個人都應培養自己興趣,並善用網路、手機等科技拓展人際關係。

上野笑說自己年輕時談戀愛,每次到最後都發現「我無法承諾和他過一輩子耶!」就這樣漸漸成為不婚族,「是自己選擇的,而我也很享受這樣的生活。」

雖然放棄婚姻,她現在仍享受戀愛,喜歡在家中為男友做飯,卻堅持獨居保有自己空間,她害羞地說:「追求我的人,也都知道我不喜歡受束縛。」面對別人常說:「妳一個人住很寂寞吧!」她則嗤之以鼻,因為她既交遊廣闊,也很能享受讀書、寫作的獨處時光。

上野目前還著手寫男性版《一個人的老後》,「市面上這類書大多強調男性要積極、勇敢,不去面對自己的弱點,所以我會教他們在老後面對自己需要照顧的狀況,或擔任妻子的照護者。」近年她也在日本積極推動人人都可參與互助的「婦女互助網」,希望未來能讓更多人安心終老。

※ 相關報導:

老人照護後年開辦 強制納保
世衛:全球健康不公平程度更甚30年前
藥品食品檢驗 明年大一統
研究者:喝牛奶的人壽命比較長

14 則留言:

fsj 提到...

美研究報告:台灣為全球生育率最低國家

中央社 2009.09.19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再過10幾年,印度將趕過中國,成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總部設在華府的非營利組織「人口資料局」(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公佈的最新全球人口趨勢報告指出,儘管已開發國家的生育率不斷下降,目前全球人口仍以每12年增加10億人的速度增加。預計在兩年內,全球人口將達70億人。這對人類健康、糧食供應及教育都將形成巨大挑戰。

報告說,低度開發國家的生育率仍然很高,但死亡率則降低,因此人口持續快速成長,其中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成長最快。在未來40年,非洲將增加10億人。

報告指出,目前80%的小孩生活在非洲和亞洲。尼日是目前全球生育率最高的國家,平均一個婦女生7.4個小孩。

已開發國家的生育率則越來越低。教育水準越高,及移民到城市的人口越多,生育率就越低。目前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區是歐洲和東亞。

台灣是目前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平均每位婦女只生一個小孩。

中國的一胎化政策抑制了人口成長,估計到2020年代,中國將讓出全球人口最多國家的頭銜,由印度接棒。



◆ 亞太老年病學與老年醫學聯盟今成立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即時報導】2009.09.19

人口老化是全球關注議題,其中老化速度排名世界第一、二名分別為日本與台灣,相較於歐美,亞太地區人口老化壓力接近、又有類似的文化與社會背景,台灣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發起成立「亞太臨床老年病學與老年醫學聯盟」,韓國、新加坡、印尼、中國等團體、以及全球個人會員加入。

相對於歐美有老年次專科、以及個人化的治療文化,亞洲國家在老年醫學的臨床工作起步較晚,新加坡、英國專家都提到,在亞洲,為老年患者提供醫療照護,並不只是替「個人」治療,而是要照護到整個「家族」。



◆ 美國青壯年 新貧一族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09.19

《今日美國報》分析最新人口普查的資料後發現,目前美國年輕人和中年人的收入,特別是男性,自2000年以來已大幅減少,許多人甚至比1970年代更貧窮。

年紀54歲(含)以下的年齡層的財務,在這波經濟衰退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惡化,並加劇與老年人已擴大多年的差距。而老年人在年輕和中年人收入減少之際,在這幾年和幾十年卻更為富裕;其中女性年長者的表現最優。

1955年是更富裕與更貧窮年齡層的分水嶺。在1955年以前出生者,就是享受收入歷史性成長40年的世代,而1955年以後出生的每個世代,現在卻面臨經濟困境。

45歲至54歲賺錢巔峰時期的家庭收入,在計入通貨膨脹後,從2000年至2008年銳減7700元至6萬4349美元(約台幣209萬);20多歲至30多歲的年齡層也有類似下滑比率,唯獨老年人享受收入成長。

收入漲落的分水嶺,落在1946年至1964年嬰兒潮的中間。「新策略家出版公司」人口統計學家雪兒‧羅素說:「在嬰兒潮後半期出生者,可能就是經濟狀況最差的年齡層,他們負擔房屋、汽車和子女的開支,但從未賺到上一代享有的收入。」

造成這種收入差距的原因有下列幾點:第一,優渥工作的等候期:較年長者延長工作年數,使得年輕人難以獲得待遇最佳的職位,但年長者的收入則不斷調高。

第二,全球的競爭:專家指出,其他國家低收入勞工已壓低美國的工資;近年被雇用的勞工中,通常較年輕者最先經歷工資下滑。

第三,黃金退休年齡:社會安全福利和私人退休金已把退休者的收入增加到歷史新高,年長者的貧窮比率也相對降低。另外,女性自2000年以來,收入不斷增加,占有美國半數工作、工作時數更長,並已縮短男女工資的差距,擁有大學學歷的年長職業婦女工資增加最多。

fsj 提到...

台灣隱憂 亞銀穆迪:人口老化 經濟轉型

【林上祚/台北報導】2009-09-23 中國時報

亞洲開發銀行最新經濟展望報告,與穆迪信評主權評等報告,昨日同時提到台灣人口老化與經濟轉型議題。亞銀強調,台灣勞退基金財政赤字問題,是台灣民間儲蓄居高不下的主因,建議台灣當局進行改革;穆迪則認為,人口老化將加深台灣對出口的依賴。

亞銀表示,台灣未來發展的挑戰,主要是人口老化,導致勞退基金赤字嚴重。由於台灣家計單位存款,占全國存款比重五成以上,遠高於韓國的二成,顯示民眾對退休後收入穩定有疑慮。雇主在勞工退休金提撥,也明顯不足。

亞銀表示,由於台灣在二○三六年後,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勞動人口比率的三○%,屆時勞退基金的財務壓力將會更大。除非勞退制度能夠變革,否則台灣家計單位超額儲蓄現象仍將持續。

穆迪信評表示,台灣的人口老化問題,可能導致台灣中長期經濟成長動能下滑,或更加依賴出口。台灣接下來能否發展金融業等高附加價值產品,端賴於兩岸經濟能否進一步整合;兩岸簽署經貿協議,也有助於台灣與其他國家簽定自由貿易協定。

不過穆迪認為,相關貿易協定的簽署,也可能帶動企業另一波海外投資熱潮,民間投資如果拉不起來,台灣當局可能會在擴大公共投資與財政平衡之間陷入兩難。

穆迪指出,台灣金融服務業過去幾年始終沒有起色。港、星二地過去十年,金融業產值占GDP比重,從原本的二三%大幅提升至二九%,台灣這幾年卻在一八%、一九%原地徘徊。由於台灣銀行家數過多問題依舊,利率水準維持低檔,對於體質較弱的銀行,未來經營風險將會提高。



◆ 新生代 男比女想婚 老婆出頭天

【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2009.09.23

一項調查顯示,年輕一代的台灣男性比女性更想結婚,婚後由女性掌握經濟大權的占比最高,買了房子,也多數都登記在女方名下。跡象顯示,新一代婚姻,老婆出頭天。

信義房屋今天推出新的品牌廣告,並公布委託艾普羅民調中心所進行的一項男方女婚姻真心話大調查。調查顯示,國內20到39歲的年輕族群中,4成已婚,6成單身。

有對象 6成不想早婚

值得注意的是,單身者中,就算有固定交往對象,僅有28%的受訪民眾表示想早點結婚,58%的受訪者則表示不會想早點結婚,反映出國內結婚率每況愈下的現況。

男比女積極想婚

單身族中,不急於結婚的,又以女性居高,有65%,男性則是53%,在男性中,有高達34%的人積極想婚,高過女性,這和過去觀念中,認為女性比較想擁抱婚姻,相當不同。

老婆握經濟大權

調查也顯示,女性在家庭的經濟地位也愈來愈高,在已婚族中,有3成7是由女性掌握經濟大權,男性只有2成2,比共同管理還低。至於未婚族,認為應由女性管理的也近3成,僅有不到1成認為由男性主導,共同管理則是3成6。

傳統觀念認為「貧賤夫妻百事哀」,似也逐漸被打破,已婚男女中,高達8成4認為健康是婚姻最大的保障,存款居次,不過單身族還是認為有錢比較有保障,健康其次。

房子多登記妻名下

婚後應該買房子,倒是不論男性女性、已婚未婚的一致看法,比例均高達7成5以上。多數認為買房子不是男性要負擔比較多,就是應該共同負擔,但房子則要登記在女性名下。

調查顯示,在已婚的新生代中,就有約42%表示房子登記在女方名下,32%登記在男方名下,還有18%為共同擁有。未婚者中則以共同擁有最高,其次是登記在女方名下,再來才是男性。



◆ 不想重蹈覆轍?76%失婚一次的美國人未再婚

【中時電子報/編譯】2009-09-23

根據美國週一(21日)公布最新戶籍調查結果,有76%歷經一次婚姻的美國民眾並未再婚。

多數美國人都想維持婚姻,假若並未如願和另一半白頭偕老,失婚一次的美國民眾似乎不想再「重蹈覆轍」,根據美國最新戶籍調查,76%失婚一次的美國人並未選擇再婚,而有將近20%失婚一次的美國人選擇結第二次婚,只有將近5%選擇結第三次或更多次的婚姻。

這項調查是由「美國社區調查」針對300萬戶美國人口調查而得。

fsj 提到...

試辦整合門診 掛號一次看多重慢性病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09.09.24

不少人因為多重慢性病,一天看一科,幾乎天天向醫院報到,一餐要吃10顆藥以上,健保局將從10月起徵求試辦醫院,12月起推動「整合照護門診」,到時患者「一次掛號、多科看診」,等於付一次掛號費及部分負擔,就可以獲得多科的共同照護,也避免醫師重複開藥。

老化人口逐年增加,多重慢性病患人數也隨著升高,因此患者常需要多次掛號、就診、領藥,來回奔波醫院。健保局醫務管理處經理蔡淑鈴表示,以北部某家醫學中心為例,平均每位慢性病患就醫科別為一到三科,平均每一科開出3.8顆的藥物,有的患者一餐要吞下10多顆藥丸。

蔡淑鈴說,12月起試辦的「整合照護門診」,一個有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炎等慢性病的患者,到醫院一次掛號後,院內可以安排多科看診,部分負擔只要繳一次,處方箋也可以合併為一張,各科醫師可避免重複開藥,未來甚至還要達成跨醫院間的整合照護。

健保局統計,多重慢性病患者目前一年花費健保320億元,蔡淑鈴預估整合照護門診後,大幅減少重複用藥、檢查及就診次數,至少可省下30億元。患者不僅用藥更安全,省去逛醫院的麻煩,而且少看一科,以到醫學中心就診來說,一次可減少掛號費加上部分負擔約510元,一年至少省6000元。

目前北部地區已有台北榮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台大醫院等10多家醫院試辦中,台北榮總老人醫學科主任陳亮恭表示,已開辦四年的「高齡醫學整合性門診」,同一診間有內科、家醫、精神、復健等四到五位醫師共同診治。

北榮追蹤140位患者發現,接受過整合門診後,到醫院的就診次數由5.7次下降到4次,長期口服藥物也由4.8顆降至3.4顆。



◆ 多重慢性病整合門診 看病不必猛跑醫院

中央社 2009.09.24

銀髮族為糖尿病、心臟病、關節痠痛等毛病所苦,跑醫院像逛菜市場,每天吃10多顆藥,既浪費錢,還會吃出新毛病。台北有10多家醫院推出整合門診,看慢性病一次搞定。

台北榮民總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陳亮恭今天說,「多重用藥」是多重慢性病患常見的情況,有的老人因此重複拿到高血壓用藥,導致血壓降太低而頭暈,又去看病拿升血壓的藥,在藥品交互作用之下,藥愈吃愈多,毛病也愈來愈多。

陳亮恭曾遇到老人家在不同醫院共拿到200多顆藥,他主持「高齡整合門診」四年多,專門終結病人看病拿藥像逛市場買菜的怪象,在這項門診裡,每一名病人由三名醫師加上護士等人負責診治,但要兼顧看診品質,必須限診15人。

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的「記憶門診」中,精神科醫師和神經內科醫師的診間相通,加上護士、心理師、社工師、個案管理師,一群人會診1.5小時,就是要了解記憶力衰退的初診老人究竟是失智、憂鬱症或其他問題,門診也轉介連結病患在家照顧的社會資源。

記憶門診是北市聯醫4月以來開設的高齡整合門診之一,甄瑞興說,一診限20個病人,其中初診病患限2人,18人為複診病患,並視病人的病情穩定程度,轉介給其他門診後續治療,其他門診也可將多重慢性病患轉入整合門診。

目前大醫院門診、特別是名醫門診,動輒50、60人以上的病患,病患長時間排隊掛號、候診、拿藥,卻只有短短幾分鐘的門診時間;相較之下,整合門診特色就是每診限制人數,一個以上或多專長醫療團隊會診一名病人。

台灣現有240萬名老人,中央健康保險局醫管處經理蔡淑鈴說,老人家常有多重慢性病,健保局去年底試辦整合性照護計畫,現在台北市已有10多家醫院開辦整合門診,這是時勢所趨,如果試辦良好,未來將鼓勵醫界擴大辦理。



◆ 國人每10人中1人患有慢性腎疾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即時報導】2009.09.24

高血壓也會提高腎臟病罹病風險!一項長達五年追蹤調查發現,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患者,在罹患腎臟病的發生率及危險性都顯著增加,分別為非三高患者的1.66倍、2.35倍及1.58倍。該項研究係由國民健康局著手調查,共收集了5943名樣本,追蹤五年之久,結果發現,國內20歲以上成人中,每 10人就有一人患有慢性腎臟疾病。

【中央社台北24日電】

腎臟病儼然是新的國病,行政院衛生署今天指出,台灣平均1/1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腎病,血壓、血糖與血脂的三高病患風險最大,而愛腎首要之道在於控制慢性病,不隨便買藥吃藥。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追蹤調查研究」中,發現20歲以上的國人,10.2%的男性和9.4%的女性罹患慢性腎臟疾病,尤其6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有腎臟疾病的比例達到2/3。

進一步分析,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病患罹患腎臟病的風險,分別是非高血壓、非糖尿病、非高血脂的1.66倍、2.35倍、1.58倍。然而,這些病患僅約1/3會定期量測血壓、血糖,至於檢驗尿蛋白的腎功能檢查比率只有0.3%。

國健局成人及中老年保健組組長徐瑞祥指出,愛腎首要避免三高疾病,如果已經三高,則要好好控制病情;另外,不當用藥也會害腎,要遵守5不原則:不聽別人推薦買藥、不信神奇療效的藥、不買地攤夜市或遊覽車上的藥、不吃別人送的藥、也不要推薦給別人吃藥。

國健局和台灣腎臟醫學會今天提出「護腎33-預防3高、3檢不漏」、「用藥五不」口號,並將於27日(星期天)在中正紀念堂共同舉辦愛腎園遊會,提供腎臟保健知識及免費腎臟健檢服務。



◆ 基隆泉水、井水 水質全不合格

【聯合報╱記者張源銘/基隆報導】2009.09.24

基隆市環保局8月針對全市飲用水井及山泉水採樣,送驗的51件樣品包括山泉水7件、井水44件,檢測總菌落數及大腸桿菌群等7項,發現水質全數不合格,市府呼籲市民不要飲用,以確保安全。

環保局強調,「總菌落數」、「大腸桿菌群」超出標準,代表水源可能被動物排泄物、植物黴菌汙染,一旦人體飲用過多,可能引發腹部不舒服、嘔吐、噁心等症狀,民眾應盡量避免以「非自來水水源」做為飲用水。

環保局自93年起就抽驗全市山泉水、井水,這幾年來,不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的比率始終居高不下,合格率不到百分之五;今年抽驗另發現2處井水水質的「硝酸鹽氮」過高,代表水源可能受到生活汙水、化糞池或肥料等含氮物質汙染,不但無法經由煮沸方式去除,長期飲用更有致癌的危險。



◆ 維生素B1、B2 成人攝取嚴重不足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2009.09.24

衛生署研究發現,19歲以上成人維生素B1、B2攝取情況不理想,B1嚴重不足的盛行率為10.5%,B2則為7.1%。

若進一步就各族群來看,年輕女性及育齡婦女的情況最為嚴重,其次為青壯年男性及老年人。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分析,飲食不均衡是主要原因,蔬果、奶類及五穀根莖類吃太少,又吃得太精緻。

這項大規模研究共查訪19歲以上國內6144人,經受訪者同意,3千人抽血檢驗,其餘採問卷、體檢方式調查。

衛生署委託的另一項「台灣地區孕婦飲食攝取及營養現況調查」也發現,懷孕初期婦女的維生素B1缺乏率為31%,B2約為26%,懷孕後期情況更嚴重,分別為45%及近50%,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B2攝取不足。

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血管醫學防治中心副主任蔡玲貞說,懷孕初期不必增加熱量攝取,到了中、晚期每天要增加3百、5百大卡熱量,若吃得少,B1、B2就會不夠。食品衛生處簡任技正許景鑫說,B1缺乏可能下肢水腫、麻木、神經炎、心臟擴大、消化系統障礙等,B2不夠,則會出現口角炎、舌炎、脂溢性皮膚炎,眼睛畏光。

要攝取足夠B1、B2,營養師建議,最好吃胚芽米、糙米、全麥等全穀類主食,以及瘦豬肉、綠色蔬菜、酵母粉、核果、牛奶及乳酪等乳製品,也可以適度吃一些內臟。有些人怕胖,不碰主食,也會缺乏B1、B2。



◆ 疝氣 胃跑到胸腔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09.09.24

在未事先告知下,台北市立內湖高中要求女學生脫褲檢查疝氣,掀起軒然大波,女學生及家長深感不被尊重。泌尿科醫師指出,疝氣是常見的毛病,但絕大多數出現在腹股溝,只有不到5%出現在其他部位,三軍總醫院日前就碰到一例胃跑到胸腔的橫膈膜疝氣個案,相當罕見。

這名患者是74歲的老阿嬤,常覺得呼吸困難、飯後上腹痛及胸部灼熱感,胃鏡檢查診斷為胃食道逆流而接受藥物治療,也曾被診斷為氣喘並接受呼吸治療,但治療效果都不明顯,讓她深感痛苦。

不久前,她因貧血到三總就醫,胸部X光檢查才確診是橫膈膜疝氣,經疝氣復位修補手術後,目前已康復出院。該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張宏表示,橫膈膜疝氣形成的原因以老化為主,橫膈膜萎縮及功能退化,導致下食道括約肌往上移動,加上胸腔是個負壓環境,久而久之,胃就被往上吸而跑到胸腔。

張宏提醒民眾,如果常有飯後腹脹、疼痛、易飽、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症狀,就應懷疑是否罹患橫膈膜疝氣,並就醫檢查及治療。

fsj 提到...

「遺落的玻璃珠」失智者紀錄片影展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即時報導】2009.09.25

每7秒鐘,全球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台灣已超過15萬人得到失智症,但內政部統計處6月底資料顯示,不到3萬人人領有身心障礙手冊,顯示仍有80%的失智長者隱藏在社區中,常誤以為癡呆是老年人正常的老化現象,而錯失了就醫的黃金時間。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舉辦紀錄片「遺落的玻璃珠」校園巡迴公益影展,影片內容深刻描繪出面對失智症此種無法痊癒的疾病,其異常行為症狀導致的家庭糾紛,讓年輕學子及民眾有更深的體會與了解,失智症是一個不容忽視並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的疾病,本片並入圍2009年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獎。

9月26日下午1點30分將於靜修女中大禮堂舉行特映會活動。



◆ 疾病地圖e指通 人人是防疫員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2009.09.25

輕輕一指,你可以自行監測新流感全球大流行。全球知名搜尋引擎Google規劃的「全球疾病警報地圖」(Health Map),同時蒐集各國官方、大小媒體及網路使用者資訊,偵測類流感病例數與趨勢準確度高,可供民眾參考外,未來人人也可透過上傳相關資訊,成為防疫偵測體系的一員。

台大流行病學研究所、美國亞歷桑納大學昨、今兩天於台北舉辦「第一屆亞太地區傳染病資訊學暨生物偵測研討會」,各國防疫專家針對各種偵測體系、防疫作為經驗分享與討論。台大流行病學研究所教授金傳春表示,早期、準確的偵測,才能在適當時機提出警報,及時控制疫情減少重症、死亡病例,美國公衛資訊專家提醒利用敏感度、時效性更高的偵測模式,跨區域偵測全球傳染病。

Google全球公共衛生理事史莫林斯基(Mark Smolinski)會中提出,美國人習慣透過網路搜尋醫療、藥物資訊,也有助偵測相關傳染病的流行,google蒐集官方、民間資訊所彙整的「流感趨勢」(Flu Trends),在類流感病例數目、趨勢與美國疾管中心公告案例相較幾乎一致,澳洲、紐西蘭等國準確度也相當高。

「全球疾病警報地圖」(Health Map),則利用各國官方資訊、媒體新聞、個人醫療資訊(如ProMED),甚至從部落客、民間團體提供的傳染病訊息,透過自動化處理系統,根據疾病類型將不同資料來源分類、自動標示於地圖,提供民眾參考。

民眾可上網將滑鼠移至該查詢區域,點選後即可出現新聞與訊息,可獲得即時疫情、便於追蹤,未來透過更多網路、手機使用者上傳疫情資訊,人人都可以是防疫偵測體系的一員。

今天還有第二天研討會,針對動物流感監測、新流感病毒與疫苗及蒙古防疫經驗進行討論,地點於臺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研討會網址:http://ai.arizona.edu/BIO2009/



◆ 都是便秘惹的禍…7旬翁年看百診 日吞百藥

自由時報 2009.09.25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別小看便秘!中部地區有老翁為此一年看100多個診次,每天有100多種藥要吃,直到被健保局盯上,他到台中榮總高齡醫學中心就醫,醫師幫他統整各家開的藥物後,發現他只要吃其中5顆就夠了,現在他每月回診一次,看病不再讓他累到趴!

台中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醫師廖思嘉昨天指出,這位就醫高診次被健保局盯上的70歲老翁,抱怨他真的是全身上下都有問題才會醫院、診所一家看過一家。

廖思嘉醫師發現,原來他所有的病,全肇因於一個小小的便秘引起的,他為便秘看腸胃科,但吃藥又吃出失眠,他掛精神科,醫師開安眠藥給他,他睡得著,卻又出現步態不穩、頭暈,逼得他馬上加看骨科、神經內科。

藥物副作用吃出他心悸、情緒低落的症狀,他又跑去看心臟科,但他覺得西藥救不了他,又再加看中醫,就這樣中西醫院加診所,他告訴醫師,別以為他愛看病,一年得看上百診次,看到他都累癱了。

中榮高齡醫學中心醫師廖思嘉指出,一次同時服用4顆藥,就是多種藥物使用,副作用就會產生,這位老翁一堆疾病,多起是藥物副作用引起的,他不停看診吃藥,毛病才會越來越多。

為了讓銀髮族正視這個問題,中榮高齡醫學中心昨天請來80歲葛姓老翁現身說法,他也是吃藥吃出類似帕金森氏症症狀,晚上起來上廁所跌倒,家人將他送醫,才知道他是一個月要看5科,結果病越看越多,由一位醫師將他的藥從近20顆藥整合成8顆,老翁笑說,他如今走路穩了,心情也好了。



◆ 天天炸排速食 25歲OL手爛奇癢

TVBS/張倍綺 2009-09-25

光是吃得太油、辛辣或冰品,您知道也會導致手長滿濕疹,奇癢無比嗎?尤其是本身免疫力較差或者有過敏體質的人要小心!一名才25歲的妙齡上班女郎,因為每天吃炸排骨、炸雞腿,週末又一定要吃速食,2年多下來,本身的過敏體質更加敏感,上冒出紅腫的小水泡,一碰水就痛,成了名符其實的富貴手。

炸薯條、炸排骨,每天和這些油炸食品為伍,25歲的妙齡女子,雙手突然奇癢無比,掌心冒出紅腫的小水泡,手指處處乾裂竟然是富貴手。

中醫師林在裕:「燒烤、炸、辣的東西,這樣吃進來的話,會造成內濕,濕就是,表現的是水,所以會長水泡,可能就是西醫講的黴菌感染。」

沒天天做家事,卻得了印象中媽媽才會得的富貴手,中醫師再這麼一把脈,明顯的濕熱體質,工作2年多,每天中午吃的都是炸排骨或炸雞腿,週末又是吃速食約會,實在吃太油了!

本身過敏體質變得更加敏感,手上因此冒出濕疹,中醫用金銀花、薏仁、土茯苓治療,藥效在除濕、清熱、解毒,但這名女子卻一再復發。林在裕:「(她又喝了)啤酒來說的話,是中醫講的濕熱之品,也會造成體內濕熱的環境。」

就連喝啤酒,症狀也會加重!醫師提醒長久待坐辦公室免疫力較低、容易過敏的人,除了油炸食物,還要避免燒烤、辛辣,甚至是消暑的冰品,都會讓免疫力更差,只因為不忌口,爛了一雙手。

fsj 提到...

以房養老政院1年內完成評估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165778.shtml

【聯合晚報╱記者王正寧/台北報導】2009.09.29

金管會將推動「以房養老」機制,行政院長吳敦義上午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這是新的金融商品,貸款是越還越少,但相反的,「以房養老」卻是越借越多,因此一定要有完整配套,他現在不能表示支持與否,但行政院會在一年內完成政策可行性評估。

金管會主委陳沖日前表示將研議國外推動的「反向抵押貸款」,也就是「以房養老」機制。陳沖今天在答覆立委黃昭順質詢時表示,這是一項複雜金融性商品,結合社會福利等概念,各部會初步都覺得可行,但需要時間研究。他說,原先預計以三年來研究可行性,不過希望能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進行評估。

黃昭順表示,前內政部長廖了以也支持這項政策,隨後並追問行政院和各部會是否支持這項政策。內政部長江宜樺表示,他大致了解這項政策,原則上會支持,並配合行政院的決策。至於開辦的經費,陳沖表示,不會很大。

吳敦義還是有所保留地表示,行政院謀未定還不能說支持,因為這項政策牽涉甚廣,一定要有詳細配套,希望在一年內完成政策可行性的規畫,希望儘早就有結果。(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以房養老 反向抵押貸款不求人

【陳怡慈/台北報導】2009-09-29 中國時報

為照顧「窮到只剩下房子」的老人,金管會主委陳冲昨天表示,將跨部會合作推動「反向抵押貸款」,讓老人可拿房子作抵押,先從銀行領取現金,等往生或永久搬離後,銀行再處分擔保品;預計一年後完成規畫,擬從台北市等都會區試點辦理。

所謂「反向抵押貸款」,就是把房貸授信流程「顛倒做」的一種房貸商品。美國叫「reverse mortgage」,英國叫「lifetime mortgage」,中國翻成「以房養老」,最能傳達商品精神。

銀行局官員解釋,一般房貸是你每個月償還本息給銀行,還清後,銀行塗銷抵押權,你有權處分房子;「反向抵押貸款」則是倒過來,銀行每個月或一次先給你一筆錢,等你往生、永久搬離或侵害協議,必須還款時,銀行有權處分房子。

陳冲說,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占十%,早就超過聯合國七%標準,為因應老年化社會,金管會在前前任(胡勝正)主委時代就研議過這構想,但一直認為可行性不高。

窮得只剩下房 不怕沒人養

陳冲說,問題出在銀行業認為這不是純粹金融商品,有社會福利性質,一定要跨部會通力合作。

陳冲說,reverse mortgage一開始在美國,因缺乏政府保證機制,辦得並不好,後來聯邦政府介入,當老人從銀行領的錢超過房屋價值的九五%時,政府就接手買回房屋,銀行風險降低,才變得比較成功。

陳冲說,若內政部願視為社會福利一環,編預算補助,衛生署研議不同族群的預期餘命,金管會鼓勵銀行開發商品,就不怕有房子沒現金的老人繳不起健保費,獨居老人也不必靠人接濟。

一年完成規畫 都會區試辦

據悉,「反向抵押貸款」屬於行政院老人安養服務方案的一環,政務委員薛承泰,早在擔任馬英九時代的台北市社會局長時,就萌生財產信託概念,希望解決獨居老人明明沒錢,卻因為有房地產而無法領每月三千元敬老津貼的問題。

依現行作法,要領取老人年金,除了須滿六十五歲,另外名下資產不能超過五百萬元,有些獨居老人因房子在精華區,明明窮到只剩下房子,沒現金度日卻無法領三千元,北市府原想透過信託機制解決,後經委外研究,學者建議可引進國外行之有年的「反向抵押貸款」模式,深獲薛承泰重視。



◆ 學者贊成 房產業者:困難度高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09.09.29

國內已走向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社會形態,金管會有意規畫「以房養老」的機制,讓有房子的老年人有錢可以養老。專家學者多贊成推行此機制,但必須做好配套措施,才可避免產生「道德風險」。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大表贊同此一機制,他說,推行「以房養老」政策,等於是讓老年人可以多一個選擇,此機制即所謂的NPV(淨現值)等於零的概念。他指出,這是價值觀的問題,因為國人都習於把遺產留給子女,難免會發生爭產之憾事,不如把努力一輩子的所得,全用在自己身上,靠房子提供給老年人零用錢,可以讓老年人活得更有尊嚴。

他說,此機制的缺點在於老年人若活得夠久,愈會增加保險公司的負擔,恐會產生所謂的「道德風險」,即不希望老年人的壽命過長,因此為避免發生道德風險意外,建議可以用「資產」來計算決定零用金的給付長度,並且由老年人自行決定購買年數,此外,若機制設計為給付至身故,建議應加入壽險業。

政治大學金融系兼任教授殷乃平指出,日本於80年代後期相當盛行「以房養老」機制,但卻因遭逢房地產泡沫化,促使房價崩跌,而承作此業務的銀行因被拖累也全都破產,讓老年人在一夕之間房子沒了,生活零用金也沒著落。

他說,推行「以房養老」策略,主要是為了解決銀行資金過剩的問題,協助銀行尋找資金出路,但因涉及到以房交換的問題,以及老年人未來的生活保障是否完善,品質規劃如何,以及財務公司的管理機制等配套措施,都應確實規劃妥善,才可避免發生不必要的財務糾紛,衍生出金錢陷阱與詐騙弊端等社會問題。

【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金管會力推「反向抵押貸款」,房地產業者多表示構想很不錯,但困難度很高。海悅廣告副總曾俊盛說,如果銀行取得的設定產權能進一步包裝成金融商品,對銀行可能更具吸引力,當然這對金融市場也會產生相當風險。

曾俊盛表示,反向抵押貸款對窮得只剩下房子,又沒有工作能力的老人,確實有幫助,是個很不錯的想法,但銀行願不願意採取這種放款方式,是一大問題。

他說,對銀行而言,採取反向抵押,由於得長期支付現金,形同負債,會造成資金流動的問題,如果有人能提出解決的方案,或許可以解套。

fsj 提到...

如果「窮得只剩下房子」

【聯合晚報╱社論】2009.09.30

為了照顧一些「窮得只剩下房子」高齡族群,金管會有意主導跨部會合作,推動「反向抵押貸款」,讓老人可以拿房子做抵押,從銀行領取現金,俟往生或永久搬離後,銀行再處分擔保品。此事已展開政策規畫,預計一年後試辦。由於政策立意甚佳,一提出就引起銀髮族熱烈回響,很多人甚至直接要向陳冲主委道謝。但最終能不能順利推動,還有待各種條件配合。

事實上,較早之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就率先提出過「以房養老」的構想。這雖然不是衛生署主管的業務,但擴大而言,與老年醫護和社會福利都有所關聯。或許是國外類似制度推行的先例,從衛生署到金管會陸續釋出同樣的政策風向球,民眾反應也顯現確實有此需求。

由於包括美、英、法、加、澳等國都已推行此一制度,在台灣已邁向高齡化社會的此刻,進行規畫實屬必要。有不少銀髮族,沒有足夠現金渡日,但又因為擁有高價房產,可能連申領中低收入或敬老福利的生活津貼的資格都沒有。現在,如果新的政策機制建立,對這些「窮得只剩房子」的老人而言,的確是一項福音。

當然,既曰「反向」,首先就要逆轉社會已經習慣的幾個觀念和做法。為了定期向銀行領取現金花用,必須先將房子的產權轉讓給銀行,在觀念上是否為多數老人接受,恐怕還有待觀察。有些子女如果具有等著繼承房產的想法,可能也是一種阻力。以國外經驗和現行制度來看,承做的銀行相關業者,要等待不確定的長期之後才能處分房產,風險不小,所以至今台灣的銀行對此反應保守。而是否政府擔保等問題,更涉及社會福利範圍,這些技術性層面也要一併考量。

台灣已是高齡化社會,從前任閣揆劉兆玄提出的老人長期照護保險,到這次的反向抵押貸款,都是老人養護政策的一部分。基本的重點在於,老年人並非全然是社會的負擔,從房產處理到銀髮族生活商機,都可能在適當的制度下,讓老年人和相關業者同蒙其利,政府應協助負起統籌規畫的責任。



◆ 以房養老 美捅出財務黑洞

【聯合報╱李同龢/東華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花縣壽豐)】2009.09.30

金管會主委與衛生署署長提出反向房貸以房養老之概念,且舉美澳經驗為例,筆者在此補充說明。

美國反向房貸市場是全世界最大的,澳洲小了許多。美國於一九八○年代開始有反向房貸,但是因房子未來的價值之不確定性、可能的反向房貸申請人的道德危機,不再用心維修使房子價值下跌及人的平均壽命增長,因此反向房貸市場一直乏人問津,業者沒有太大意願參與,故在一九九○年美國政府由房屋及都市發展局提供保險,業者不需擔心損失,從此反向房貸市場較有穩定的成長。

美國反向房貸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由地方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提供,第二類為由房屋及都市發展局提供,第三類則是由私人公司單獨提供;目前第二類已占美國反向房貸九成五市場,我們一般所指的均是此類。澳洲則是從二○○五年才開始有反向房貸,且均為類似美國的第三類反向房貸,並沒有政府介入擔保。

由於金融風暴的影響,美國老年人的退休金收入大為縮水,因此今年初美國會暫時放寬反向房貸的條件到年底,合格的申請人可以申請到更多的錢且手續費也暫時定了上限。因此到目前申請數量較以往成長兩成多。澳洲的情況剛好相反,由於信用市場緊縮,又沒有如美國政府的類似擔保機制,因此今年反向房貸市場幾乎凍結。很有趣的是,在美國,大約有八成五的申請人是用反向房貸的錢還剩下的房貸,真正按月拿錢的人不多。

由於申請反向房貸的費用很高,例如在美國,一些費用加起來,最高可以到達借款一成,更不用說還要付較高的利息錢,所以其實反向房貸的成本是很高的。因此不論在美國或是澳洲一般的正直理財專家,都不建議使用反向房貸養老,除非完全沒有其他方法可取得資金。

由於老年人理財的基本知識不足,近幾年利用反向房貸詐欺老人的案件持續成長,許多老人因此房子被銀行法拍,在美國常見的例子,要老人申請反向房貸然後買保險公司提供風險高及費用高的投資型保單及昂貴的老人年金等;澳洲典型例子為要老人申請超過其所需金額的反向房貸,所以業務員可以賺更多的佣金,因為澳洲法令允許反向房貸金額可以超過其已付的房貸金額,因此造成許多老人負債反而增加。

美國房屋及都市發展局提供的有保險的反向房貸,預計二○一○年會虧損八億美金,而金管會的提議為結合社會福利的以屋養老方式的反向房貸,以美國為例,筆者覺得一定會虧損累累,且詐欺例子會層出不窮,特別是台灣沒有專業的鑑價師,如何結合精算與物件鑑價都是很大的挑戰;到時又要用納稅人的錢補貼大洞,因此評估規劃時,應考慮如何避免財務黑洞及詐欺事件。

fsj 提到...

◆ 守護神專網 教老人別重複用藥

【聯合報╱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2009.10.07

75歲的林老先生有攝護腺肥大問題,還有老人家慢性病高血壓、關節炎、失眠、便祕,自認是個聽話的病人,不舒服就會去看醫生,結果家裡放了一堆藥,由於跨科看診領藥,重複用藥情況嚴重。

醫改會表示,多重慢性病重複用藥不僅浪費醫療資源,且危及老人家的健康。

後來透過藥師協助整理藥袋,發現林老先生每天服用超過10種以上藥品,有2種藥理作用類似,2種治療頭暈的藥,加上內科、耳鼻喉科都開立數種具安眠、鎮靜作用藥物,可能造成頭暈與血壓過低,難怪他會經常覺得頭暈、走路不穩,甚至跌倒。

針對老人重複就醫、多重用藥的問題,醫改會即日起推出「老人用藥守護神」活動,建構專網(http://www.thrf.org.tw/elder/),已陸續號召455家以上醫療院所、社區藥局,自願協助解決老人重複用藥,提供「老人藥平安」服務,教導如何製作用藥紀錄、用藥諮詢、免費藥歷卡等,守護老人用藥安全。

此外,為減少老人在各科別就醫奔波,網站也整理全國28家「老人整合門診」醫療院所服務項目、時段與聯絡窗口。

歡迎民眾上網查詢「誰可教導我寫藥歷卡?重複用藥要問誰?哪裡有老人整合門診?諮詢用藥安全」等問題。

10月14日上午10時到11時在萬華健康服務中心有老人用藥安全講座,洽詢電話:02-2303-3092分機215,陳小姐。



◆ 自我評量表 助病患找出適合洗腎法

中央社 2009.10.07

不少病患聽到要洗腎,通常不瞭解到底那一種洗腎方式最適合自己。腹膜透析腎友協會今天公布「洗腎前自我評量表」,幫助病患做評估,找出最適合的洗腎方法。

為了讓要洗腎的病友有更多資訊,選擇適合自己的洗腎方法,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今天舉辦記者會,公布「洗腎前自我評量表」。

協會常務理事游建勳表示,國內目前有近6萬名洗腎病患,每年新增6000名,不到1成患者選擇在家進行腹膜透析,9成以上選擇到醫院進行血液透析。

游建勳指出,雖然醫療院所必須在病患做透析治療前,向病患解說2種透析方式的差異,但通常時間倉促,大多數病患都以為只能到醫院洗腎。因此,希望讓病患透過「洗腎前自我評量表」,幫助病患選擇。

評量表內容包括,「是否可以自理日常生活」、「居住空間是否有獨立空間,放置透析器材」等16項問題,如果病患答案過半數為「是」,表示不論在個人認知、意願及居家環境上,都具備居家洗腎條件;若有半數答案為「否」,代表較適合到醫院做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腎友協會提出「洗腎前自我評量表」4步驟,「第一步」上網http://www.capd.com.tw/下載,或電洽(02)25174905;「第二步」與家人或照顧者共同討論,填寫評量表;「第三步」看書或上網蒐集更多透析治療訊息;「第四步」帶著填妥的「洗腎前自我評量表」與醫師討論。

游建勳表示,洗腎是一輩子的事,對個人既有的生活型態影響很大,病患與醫師都應該要謹慎,因此,應仔細評估,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洗腎方式。



◆ 台灣腎臟醫學會來函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179948.shtml

【聯合報╱台灣腎臟醫學會】2009.10.07

針對六日報載有人批評「少數洗腎中心與腎臟科醫師為利益考量,故意隱匿腎臟移植資訊或誇大換腎後的副作用,導致國內換腎情況不好」,特此聲明:

目前國內換腎的流程,是有需求的病友們,自行向醫院或是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登記後,中心若遇到有合適的移植腎臟,將直接連絡醫院移植團隊,依照登記順序及配對結果進行手術,在此過程中,洗腎中心或腎臟科醫師都不會介入其中,又怎麼會有「扭曲資訊」之嫌?

而台灣腎臟醫學會亦長期配合政府推動「全民健保pre-ESRD預防性計畫及病人衛教計畫」,針對第四、五期慢性腎衰竭病患進行衛教,即包含腎臟替代性療法:腎臟移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因此亦無「隱匿腎臟移植資訊」的可能性。況且在資訊發達的台灣,醫師意見早已非唯一管道,若將換腎不彰的責任推給洗腎中心或腎臟科醫師,實在是不可承受之重。

台灣有六萬名尿毒症病患,但每年只有一百多個換腎機會,因此是人等腎臟而不是腎臟等人。換腎平均要等待數年,而不是腎友因沒得到資訊,就不願意換腎。當務之急應是提高捐贈意願、降低移植障礙,才是病友之福。

fsj 提到...

12年後…60所大學要關門?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09/10/12

受少子化嚴重衝擊,近兩年大學招生缺額擴大,98學年各大學新生報到率不到五成的學校,由去年的11校倍增為今年的25 校,教育部預估每年會以2%的速度減少,到民國110年缺額將高達7萬1000人。立委擔心將有60幾所大學要關門,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教育部已積極推動大學退場機制或轉型。

吳清基今天到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進行「高等教育現況檢討及追求卓越之發展策略專案報告」。立委黃志雄質詢時表示,教育部大量開放大學成立的錯誤政策,造成現在全國大學多達162所,但少子化衝擊下,可能會減到只剩100所,有三分之一、60幾所大學院校因為招不到學生而倒閉,教育部要如何因應,如何處理數千名教授的失業問題。

吳清基表示,教育部正研擬各種退場方案,公立學校轉型或整併,私校則轉型為財團法人;包括提供賦稅優惠及放寬土地變更編定的限制,增列私校改辦其他教育、文化或社福事業,免交營業稅等優惠措施。教育部也研議開辦彈性多元的教育,幫助學校發展成終身學習的社會教育事業。

吳清基強調,將研訂私校轉型及退場配套機制,經營困難的學校將分「建立預警機制」、「提供輔導助」及「進行轉型退場」三階段辦理。若有學校停辦解散,將成立緊急應變小組,維護教師工作權和學生受教權。

不但後段大學可能招不到學生而關門,最頂尖的台灣大學的辦學成績也令立委不放心。立委趙麗雲質詢指出,世界大學排名公布,台大擠進百大、排名第95名,而台大的延畢率也高達37%,她擔心大學畢業生將成為「啃老族」,吃掉父母的退休金。

另外,教育部五年500億的頂尖大學經費,台大獨得133億元,立委蔣乃辛質疑教育部獨厚台大,造成高教資源分配不均。他說,台大每名學生一年分配預算46萬元,同樣是國立大學的政大只分配到每生15萬元。

立委楊瓊瓔則擔心,大學生經濟壓力沈重,申請助學貸款人數多達75萬人次,逾九成大學生要靠打工籌學費及生活費,她要求教育部應去找台灣銀行協商,調降助學貸款利率,。吳清基承諾,將拜訪台銀董事長協商調降助學貸款利率。



◆ 警察高齡化 恐衝擊治安

【聯合報╱記者陳金松/台北報導】2009.10.12

警政署為解決警察高齡化問題,五年前開始執行新血計畫,除警大、警專畢業生分發警局任職外,還以「專案增辦」方式年年招收年輕特考生加入生力軍;但據統計,目前全國七萬警察平均年齡仍達卅九點九歲,高齡化現象沒解決,還更嚴重。

面對犯罪人口日益年輕化,社會上不乏警察追不到歹徒的糗事,「老」警察成治安隱憂;警政署擔心未來鼓勵延退的公務員退休新制一旦實施,警察退休速度再減緩,問題還會雪上加霜。

警政署為配合政府精簡人事,曾經停招警專新生,九十年間更移撥萬名保安警力到各縣市,造成人員消化不良,警察出現高齡化現象。

五年前,全國警察平均年齡約卅九歲,連最菁英的維安特勤隊員平均都超過卅一歲,警政署意識到第一線戰力急劇消減的嚴重性,開始增加警專招生人數,並說服考試院「專案增辦」,招收廿八歲以下的年輕特考生加入維安行列,減緩高齡化衝擊。

不過,警政署日前再調查,發現目前全國警察平均年齡逼近四十歲大關,高齡問題並未改善,其中一百八十三名三線二星以上高階警官,平均年齡更達五十八歲,年齡偏高。

警政署認為,這是因為目前每年約只加入兩千名新警察,加上約一千人退休、離職、資遣或死亡,年輕化趕不上警察老化速度;如要真正達到平穩警察素質和年齡的雙重標準,可能還要很長時間。

據了解,八八水災時警政署曾出動保安警力協助救災,但事後檢討發現高齡化的「戰力」明顯不如軍方;由於警察工作性質特殊,警政署認為警察不宜鼓勵延退,否則高齡問題再惡化,將對治安造成不利影響。



◆ 每4名日本女性 1名逾65歲

編譯鄭曉蘭/特稿 2009.10.12 自由時報

日本總務省日前公佈的最新人口統計數字顯示,日本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已達2898萬人,佔總人口的22.7%,創下新高紀錄。在日本這個「超高齡社會」中,各家超市為體貼銀髮族需求,也紛紛提供如設置銀髮族博愛座、字體放大標示或宅配服務等貼心措施,讓銀髮族擁有毫無後顧之憂的人性化購物環境。

1966年,日本將每年的9月21日訂為「敬老日」,當時日本男性的平均壽命為68歲,女性為73歲。如今,日本男性的平均壽命已提高至79歲,女性則為86歲,且持續逐年攀升,邁入100人中有1人超過90歲、90歲以上人口約130萬的「超高齡社會」。

每5個男性有一個高齡

總務省在今年「敬老日」前夕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65歲以上的女性高齡者為1659萬人,佔女性總人口的25.4%,首度突破25%。男性高齡者為1239萬人,佔男性總人口的19.9%。換言之,如今日本每4名女性就有1位、每5名男性就有1位是高齡者。

在高齡人口與日俱增的情況下,日本各家超市也致力打造體貼銀髮族的購物空間。大型連鎖超市「永旺」(Aeon)除了將部分店舖走道拓寬,方便銀髮族或身障者行走外,店舖或設施介紹也採用較大字體或色彩鮮豔的設計,讓銀髮族看得更清楚。

超市辦活動 拉攏銀髮族

另一家連鎖超市「丸悅」(Maruetsu)則引進輕量化購物推車,並配合每月15日老人年金發放日,對銀髮族提供購物優惠。「伊藤洋華堂」」(Ito-Yokado )也特別調降店內的手扶梯速度,讓銀髮族能夠安心使用。

此外,地區性連鎖超市由於高齡顧客較多的,也有越來越多店家推出電話或傳真訂購商品服務。只要購買金額達台幣約1000至1800元以上,店家就提供免費宅配,讓銀髮族無須舟車勞頓,在家就能輕鬆購得日常用品。



◆ 假日找嘸醫生 住院自求多福

【張翠芬/台北報導】2009-10-12 中國時報

連著中秋、國慶兩個連休,不少住院病患家屬抱怨:為什麼周末都找不到醫生?每逢假日,醫院就「唱空城」,主治醫師都休假去,檢驗停擺、讓病患虛耗時間等待,甚至有病患因延誤治療導致病情加重、一命鳴呼。民眾想問:同樣是健保住院,為什麼假日的醫療品質打折扣?

廿幾歲的小鄭最近身體嚴重不適到基隆長庚就診,周五傍晚住院,當晚由護士量血壓和體溫,住院醫師問病情寫病歷,隔天上午抽了血,之後的周六、周日兩天,主治醫生沒上班,周一上班日才能安排檢查,他平白躺在醫院兩天,什麼事都不能做,無聊又「賭爛」。他納悶:醫院這樣的流程害病人空等兩天,也浪費醫療資源,難怪健保年年虧損。

胃出血不適 動用關係才獲診治

在上市公司擔任董事長的林先生也碰過長假找不到醫生的窘境,他有胃潰瘍毛病,因連著幾天解黑便,到住家附近的國泰汐止分院急診,醫師初步診斷是胃出血。安排住院後,打點滴、插鼻胃管,就再沒有任何處置,也不見醫師蹤影。

林先生胃部不適始終未緩解,家人憂心如焚,更不滿醫院「假日就停擺」,放任病人「自生自滅」,最後動用關係聯絡上院內高層主管,主治醫師才提早收假,在周日傍晚趕到醫院。

擔任教職的李小姐一提到父親住院意外過世,就揪心不已。七十六歲的老父親因心臟衰竭住進高雄長庚一般病房,當時已呼吸困難,須戴著氧氣罩。傍晚,老爸一陣猛咳、喘不過氣,她發現不對勁,一直按床邊緊急鈕,卻沒人理會。她著急地跑到走廊呼救,護理站小姐說會趕快找醫生來,但始終不見醫師人影。

一口痰噎住 找不到人急救送命

等醫師趕到病房,父親已臉色發黑,沒有氣息,做氣切發現,就是「一口痰」噎住,奪走了父親寶貴的生命。她和家人不解:為什麼病房一個醫生都沒有,出現緊急狀況竟找不到人急救?是制度殺人還是「生病不逢時」,不該在農曆春節前醫院人力最少時住院?雖然事過境遷,家人也未追究,但父親的死是全家人椎心的痛。

王先生因罹患喉癌住進北市一家大型公立醫學中心,從動手術到開完刀,主治醫師都沒來,原本好好的左半身,開完刀卻不會動。隔天做電腦斷層才知道是腦缺血引起中風,家屬想問進一步病情,都由住院醫師代答,主治醫師十幾天沒來看過病人,也沒來解釋病情。

病患女兒氣憤的說,父親開刀中風何其無辜,卻沒人理會家屬焦急的心情。他們要的只是一個說明,為什麼醫院沒把病人當人對待呢?

※ 相關報導:

* 主治醫師:要求隨傳隨到 不合理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2953+112009101200065,00.html



◆ 持續運動可以維持大腦靈活 降低中風機率

中廣新聞 2009/10/12

運動有助身心健康,這是老生常談,正在柏林召開的德國神經學會年會上,科學家提出具體的研究數據,證明有恆的運動確實可以維持腦部健康,降低中風的機率。

研究顯示,愈規律的運動,對維持身體健康的幫助愈大,每天只要運動三十分鐘,就可以把中風的機率降低四分之一。

另外,根據研究,運動還可以降低老年癡呆的風險,科學家研判,這可能和血壓有關係,高血壓不只會提高中風的機率,也有研究發現,它會弱化心智能力。

※ 相關報導:

* 中正大學奈米技術 降低膝關節炎醫療成本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5189928.shtml

fsj 提到...

搶救老人 生命連線15秒SOS

【聯合報╱記者黃瑞典/苗栗報導】2009.10.29

苗栗縣老人保護網路「生命連線緊急救護系統」推出7年來,已有451名長者申裝,提供335次緊急醫療救護,大千醫院院長徐千剛說,這套系統讓獨居、弱勢老人的安全、健康受到妥善照顧,歡迎鄉親多利用。

苗栗縣政府委託大千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91年起開辦生命連線緊急救護系統,昨天在大千醫院發表成果,醫護人員與志工透過行動劇生動地介紹這套系統提供的各項服務與狀況,堪稱是獨居老人健康安居的好幫手。

院長徐千剛說,苗栗縣高齡人口多,許多年輕人外出謀生,留下獨居的長者乏人照顧,接受服務的老人家中裝有緊急通報設備,一旦發生意外或疾病,老人按下隨身攜帶的發訊器,求救訊號15秒內傳送到24小時救護通報中心,執勤人員立即與求助的長者連繫,通報最近的救護車救援。

他表示,7年來有451名長者申設此系統,已受理335次緊急醫療,平均每個月有4、5件,有老人跌倒等意外或身體不適,都能獲得即時救援與妥善照顧,此系統還提供長者居家護理訪視、醫療等諮詢與轉介服務。

徐千剛說,服務對象包括65歲以上列冊獨居老人、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經縣府評估有裝設需求的老人與患有慢性病、突發性疾病的高危險群老人、失能老人等,裝設費用由政府補助,申裝者僅需負擔每月約90元的通訊費。



◆ 1999專線 下月起免費call in

自由時報 2009.10.29

手機、市話均免費

〔記者唐在馨/台中報導〕台中市府今年7月1日起推出1999專線電話,迄今共接到1萬4000多通電話,而市府也決定自11月1日起,推出免付費服務,除了新世紀資通因為作業問題必須自12月1日起才能免費外,其餘市民無論以手機或市話撥打這支電話都不用付費。

而在此同時,也有不少民眾最近已經發現,除了1999專線電話撥通,是由市長胡志強親自錄音充當「總機」外,撥打台中市府的電話,也會傳來胡志強的聲音「你好,這是台中市府…」,市府行政室表示,有些民眾會發現是市長的聲音,覺得很新鮮,但也有民眾根本不知道,做出這個建議,具有「市長在第一線為市民服務」的意義。

專線上路 免除轉接苦

台中市府今年7月1日起推出1999專線,民眾撥打一通電話,不用再像過去一樣,在市府各單位間電話轉來轉去,就可以獲得問題的解決。

而7月1日開通以來,接到的電話已達1萬4000多通,不過,也有多位議員及民眾反映,建議1999應該改成免付費電話,而市府多方評估,也決定11月1日起改成免付費,過去平均每通每分鐘2.88元到3.6元的電話費,將可以省下來。

速博市話12月起才免費

但行政處也強調,如果民眾若使用新世紀資通股份有限公司之市話(速博市話),因該公司電信帳務處理作業必須自12月1日起撥打1999專線始免付費。

在11月1日起實施24小時全天服務且全天免費後,行政處也拜託民眾,希望能珍惜社會資源,有效利用時間陳述問題,若通話時間超過15分鐘就會停止通話,請大家注意。



◆ 逾半獨居長者 看病盼人陪伴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09.10.29

台灣社會邁入高齡化,華山、創世基金會調查65歲以上獨居老人健康狀況,發現超過30%銀髮族擔憂骨骼、視力、心血管問題,還有超過半數銀髮族盼望看病時能有人陪伴。

台灣平均每9人就有一位65歲以上長者,預估40年後增加為每3人就有一人。華山、創世基金會調查指出,骨骼、關節退化問題最令銀髮族困擾,有高達45%長輩為此所苦。另外,35%長輩認為視力、心臟、心血管問題最需要改善。

除身體問題外,獨居長輩心理層面需求也不容忽視。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獨居長輩需要有人陪同就醫,其中23%沒錢就醫,16%覺得交通不便。

華山基金會組長吳婉蘭表示,老人家對身體狀況普遍滿意度低,有26%感覺身體狀況差。部分獨居長輩因身體不便,整理家務成為困擾,還有一成無法自行洗澡,且超過三分之一長輩因視力不佳,修剪指甲困難重重。

華山基金會表示,民眾捐出650張發票就能幫助一位長輩原床泡澡,110張發票則能幫助一位長輩護甲。敬老專線28363919轉176。



◆ 嘉療定位系統 防失智老人走丟

【聯合報╱記者周宗禎/台南縣報導】2009.10.28

衛生署嘉南療養院在院內建構「無線射頻辨識定位技術(RFID)防止失智老人走失系統」,老人只要離開設定範圍,就發出警告樂聲提醒,並顯示老人位置與姓名相關資料。本月初試用以來,成效良好,將逐漸推廣至全院管理,讓住院病患都能獲得妥善照顧。

嘉南療養院運用這套系統,除了提升照護安全品質外,院方更不須隨時在各出入口派駐守護人力,照顧人員也更能專心照料老人,不必隨時清點人數、向戶外張望。該院資訊室主任陳宏州表示,可節省數百萬元人力費用。

嘉療資訊室向衛生署申請研究計畫,花費30餘萬元建構這套系統,月初在30名老人身上放置,昨天發表試用三周的成果,證實可有效減少老人家走失。

病患家屬表示,失智老人最怕走失,子女白天要工作,把長輩送到嘉南療養院,因每名社工要看守數人,難免擔心一不小心,長輩就會四處亂跑,甚至發生意外,有這套系統,等於多一層保障。

院方展示的電腦螢幕顯示所有老人位置、移動情形,陳宏州表示,以讀取機搭配紅外線感應系統,裝置在失智老人活動場所外圍,老人穿的背心縫製暗袋放置「主動式電子標籤」發出訊號,只要穿過設定範圍就啟動警示,通知醫護人員將人帶回安全區域。

院方強調,利用高科技保護失智老人,可大幅降低醫院照護人事成本,若擴大運用,將嘉惠全台11至12萬的失智人口。

陳宏州說,RFID運用對象廣泛,更可推廣至一般家庭,照顧失智老人或獨居老人,嘉療現階段運用在日間老人照護,將逐漸推廣至全院管理,讓住院病患都能獲得妥善照顧,有效避免意外發生。



◆ 沃爾瑪賣棺材?48小時到貨

【聯合晚報╱美聯社密爾瓦基二十八日電】2009.10.29

世界最大零售業者沃爾瑪 (Wal-Mart)希望,消費者死後仍繼續是他們的顧客,上周悄悄開始在網站銷售棺材和骨灰甕,價格比許多殯儀館的售價更優惠。

好市多 (Costco)先前已在網上賣棺材,沃爾瑪現在跟進。沃爾瑪的網站共提供15款棺材和數十種骨灰甕,棺材售價從平價的999美元、中等價位的1699美元,到較高價的3199美元都有。

棺材定購後48小時內即可出貨,透過快遞業者送達。聯邦法律規定,殯儀館應接受來自第三方的棺材。沃爾瑪網站說,棺材不能退貨,除非運送途中受損。

沃爾瑪的棺材來自伊利諾州麥亨利鎮Star Legacy殯儀網路公司,該公司執行長說,開賣一周的反應超過他們或沃爾瑪的預期,沃爾瑪網站今後將銷售該公司200多種產品,包括寵物骨灰甕和紀念珠寶等。Star Legacy也供貨給好市多。

沃爾瑪集團的山姆俱樂部 (Sams Club)網站也銷售花圈等,每隻約300元。

沃爾瑪網站允許消費者不必立刻付清,在購買後12個月內付款即可,而且不計利息,即使棺材漲價,消費者也不受影響。棺材價格的漲幅經常多達兩三倍。

全美殯儀館主任協會會長林區表示,沃爾瑪參與棺材市場的競爭並不特別令人擔憂。殯儀館的棺材價格從500到5000美元不等,沃爾瑪的售價差距並不大,且沃爾瑪網站不能像殯儀館那樣,面對面和家屬接觸。

fsj 提到...

房價泡泡 政府何苦幫著吹?

【聯合報╱謝正聲/金融保險與投資業(北縣中和)】2009.11.03

日前央行彭淮南總裁勸誡銀行高層,注意房貸過度寬鬆可能衍生投機炒房及未來房貸違約的風險,經建會也邀請學者討論房價、薪資及所得分配惡化的議題,顯見政府已意識到放任房價飆漲對實質經濟及社會安定可能產生嚴重的衝擊,試圖冷卻房市過熱的激情。

不可否認,金融機構資金的寬鬆是助長這一波房市大漲的關鍵因素,近年房貸利率因連續調降已近歷史低點,政府又多次祭出優惠房貸政策,造成民眾爭先購屋搶佔優惠房貸額度。大台北整體房價幾乎已較前一波高點上漲六成至一倍,一般民眾只看到低利的誘因,卻忽視房價上漲所須承受的巨大還款壓力,未來房貸族成為屋奴的機率將大幅上揚。

土地供給有限、原物料上漲及放寬陸資投資台灣不動產,是房價上漲論者的另外幾個立論基礎。尤其他們喜歡以上海房價及香港有每坪上千萬房價的案例,認為台北市的房價仍在相對低點,然而上海是當今全世界聚焦與大企業聚集的國際金融中心,台北今日的地位遠遠不及上海,長期的房價自不可與上海相提並論;香港則是彈丸之地,房地資源極其有限,港人除非移居外地,否則勢必得承受高房價或高租金,台北居民不住北市仍可選擇市郊或外縣市,不像港人必須承受屋主在售價與租金轉嫁的壓力。

至於陸資來台購置不動產更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即使政策開放,應該也僅限於大陸企業來台設立公司或設廠所需的辦、廠或員工宿舍,而非一般住宅;何況在當前政治環境下,台灣民眾買不起房子卻讓大陸人民來台置產,這只會釀成巨大的政治風暴。

無論是供給面、資金面或政策面對房價的拉抬,如果沒有實質購買力形成有效的市場需求,房價泡沫終究會有破滅的一天。

目前多數台灣民眾的購買力是下跌的,對房屋的購買力更是如此;今天民眾踴躍購屋不是因為實質所得增加,而是因為在低利的誘餌下誤以為自己的購買力增加了,或者認為未來還有轉售獲利的空間,事實上這是掉入政府、金融機構、不動產業者、投資機構所共同編織的美麗陷阱中。

台灣因為民眾儲蓄率高,且舉債消費的情形不如美國廣泛,因此未曾發生類似美國的房貸風暴;但是今天已創造歷史高房價的問題,很可能在數年內因為利率的調升引發本土型的房貸風暴。政府當初以政策低利誘導民眾追逐與墊高房價,未來除非經濟與國民所得有大幅成長,否則勢必難以長期支撐這有史以來最大的房價泡沫。



◆ 北市菁華店面 半數醫生買走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3198+112009110300108,00.html

【王莫昀/台北報導】2009-11-03 中國時報

店面淘金熱延燒,最大買家,竟是一群神秘的「醫生幫」。據統計,近五年,大台北地區精華區店面買家九成五是本土資金,醫生佔交易金額26%居冠,次為中小企業主與田喬仔。

月月坐領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租金是許多人的夢想。根據欣元商仲昨發布調查,東區商圈、公館、士林等A級商圈,幾乎都是「醫生幫」的天下,交易金額佔這些菁華地段四至五成。

成交額占本土資金26%

欣元商仲調查台北縣市近五年的店面交易情形發現,北市成交總價在5仟萬以上,北縣總價在3仟萬以上的店面,本土資金就囊括了95%,港資、陸資及外資則不到5%

本土資金中前五大買家(以投資金額計),醫生投資金額最高,占總交易量26%,第2至第5名分別為中小企業老闆占17%、田喬仔占14%、自營商老闆占10%,台商占8%,而擠入前十名的還有建商、連鎖店、科技新貴及會計師。

欣元商仲總經理焦文華表示,最近五年店面市場交易,一級及二級商圈都有不少店面成交,因店面的稀有性、保值性及增值性,再加上有穩定的租金收益,是多數保守穩健投資者的第一首選。

焦文華指出,醫生族群成為大台北店面最大買家,主因他們的收入高、工作忙碌及個性保守,選擇投資標的時,較偏好保值性高、適合長期持有的店面。

海歸派投資客緊追在後

據瞭解,這群神秘的「醫生幫」,不乏出自美容整型界的知名醫生,像是在內湖執業的劉姓醫生,便積極投資士林大東路、文林路以及公館的店面。

在公館執業的林姓醫生則是公館、羅斯福路四段精華地段店面的最大買家;醫生幫中的「最大咖」,是一位中醫師,忠孝東路四段動輒要價六、七億的店面,有不少為他所有,手中握有的店面資產總額約二、三十億元。

目前以投資總額來看,醫生幫是大台北店面巿場的最大買家,但是近來「海歸派(即台商)」投資態度日趨積極,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逾10億大手筆多是台商

焦文華指出,他們喜歡店面也愛豪宅,總希望整棟、整棟的買,而報酬3至4%的產品,往往就是這群海歸派鎖定的目標,今年接觸逾10億以上的大生意,就有逾10筆的買方是這類台商。

另在成屋巿場部分,歷經連兩個月成交量下滑後,根據信義房屋、永慶房屋、住商不動產、台灣房屋等業者調查,隨著年底傳統購屋旺季的到來,十月成屋巿



◆ 高房價處方:引導購屋為租屋

【聯合報╱林左裕/政大地政學系教授(台北市)】2009.11.04

次貸風暴過後,世界各國不動產價格炒風再起,台北市房價再度攀高,不僅市井小民怨聲四起,連央行總裁也警告銀行房價漲勢下放款風險的提升,高房價的因果值得探討。

首先,房價的高低是經濟發展的成果,在經濟成長下,貨幣供給得以正向增加,也引發資產價格的上揚,此時資產上漲可能是健康且長期性,如民國七六—八○年的台灣。但若貨幣供給遠超過經濟成長,或在無經濟成長、甚或衰退下,增加貨幣供給,則將引發通貨膨脹,終究導致泡沫的破滅,如辛巴威。在正常的情況下,可看出高房價是經濟的副產品。

其次是房價乃受房屋的供給及需求所決定。台灣房屋的供給面主要尊重市場機制,但建商在市場資訊不甚透明下大力吹捧房價的高漲;政客們也因建商提供大筆的政治獻金而坐視房價高漲,也得以順勢徵收不動產相關稅負:金融機構也在無能力預測趨勢下被充斥的新聞搞得昏頭轉向。就需求面而言,民眾對房屋的需求,自住者約為八成,投資者約為兩成;當預期房價將上漲時,投資者比率將隨之升高。

第三則為房價的支撐,基本上來自買方的負擔能力,「所得」是最重要的指標。投資客在預期房價或租金無法成長甚或下跌,或面臨資金壓力後,將殺出套現;但自住戶除非因負擔能力不足,否則多會勉力繳款,因此在金融風暴下房價跌幅低於股價。然台灣的薪資所得已多年未見顯著成長,也可看出對高漲的房價實質支撐有限。

台北市縣的工作機會佔了全台四成以上,連帶引發對台北市縣的房屋需求。再以目前台北的房屋供給相對於戶籍數的現況而言,供給量僅達需求量之九成,其餘城市都有一至二成的超額供給,因此北市房價上漲只是很簡單的供需結果。

在金融風暴時期,世界各國多動用貨幣政策以救市,這些都是引發通貨膨脹的工具,然當面臨過度的通貨膨脹後,提升利率又是最直接的工具,此時將使得銀行的放款違約率大增,次貸風暴即為顯例,目前國際間已有澳洲、印度等國提升利率,難怪央行彭總裁在未來提升利率之壓力下,要一再警告銀行的不動產放款了。

就台北市高房價的處方而言,除長期引導各區域均衡發展、不再集中北部以紓解對台北的房屋需求外,另長期提供租屋補貼以降低購屋需求,使得租屋成本低於購屋成本亦為解決之道,可有效引導部分購屋需求為租屋。當然祭出財稅手段以降溫炒樓風氣,或甚至減少購屋優惠等手段也可一併實施,但後者涉及對既有市場的干預,屬於最後的手段,應謹慎為之。



◆ 近5年聯合勸募金額 不到社福需求一半

中央社 2009.11.03

根據統計,近5年來,中小型社福團體面臨經濟不景氣及天災等影響,募款愈形困難;每年聯合勸募所募金額趕不上需求,聯勸補助經費平均只能滿足社福團體49%的需求。

2009年花旗聯合勸募活動今天正式開跑,花旗銀行董事長利明獻及聯合勸募協會理事長魏永篤籲請各界踴躍捐輸。記者會並邀請年紀最小的捐款人,兩歲三個月的吳俊佑,及徐匯中學校長陳海鵬現身說法。

聯合勸募協會統計社福團體申請補助的資料顯示,98年社福團體實際需求補助為新台幣 6億5427萬6043元,但實際可補助金額為 3億2576萬7555元。

從近 5年的資料來看,聯勸對社福團體的補助款,平均只能滿足需求的49%。

魏永篤表示,中小型社福團體近年面臨不景氣與天災募款的排擠效應,募款愈來愈困難,聯合勸募補助社福團體的經費,不及社福團體申請補助金額的一半,未來需要大家多多捐助,一起建構社會安全網。

魏永篤指出,參與花旗聯合勸募活動,每一位捐款人平均可使10位受助對象獲得協助,以去年近 4萬名捐款人來看,就造福了40餘萬名受助者,包括身心障礙、婦女、老人、兒童等13種類別。

他表示,每筆捐款可以讓1位獨居老人享1個月的送餐服務、兩位新移民婦女有3個月的生活適應課程、3位非先天失明者有1個月的電腦操作訓練、3位原住民小朋友有5個月的課後輔導、3個愛滋寶寶享2次預防性服藥,效益驚人。

利明獻表示,花旗在台深耕45年,長期投入公益活動,花旗聯合勸募活動已邁入第15年,過去14年來,聯合勸募在34萬多名捐款人的支持下,成功募得近新台幣9億元的善款。

他指出,花旗銀行除鼓勵員工積極參與這項活動外,也將投入分行、信用卡、網路銀行以及電話理財服務中心等通路資源,傳遞聯合勸募訊息,籲請各界一同為台灣弱勢族群貢獻一己之力。

聯合勸募表示,2009花旗聯合勸募活動以「台灣石虎」作為捐款禮物,即日起至99年2月28日止,單筆信用卡捐款滿3000元,就可以獲得愛心小石虎一隻,單筆信用卡捐款滿5000元,就可以得到愛心小石虎與天使小石虎一對。

fsj 提到...

短 評-房價的難題

【本報訊】2009-11-05 中國時報

經建會才釋出有意調升不動產相關稅負,很快又被行政院否認。不過,只要景氣復甦、資金潮入台的基本趨勢不變,未來政府要持續面對房價的難題。

台灣的房價在這兩年算是洗三溫暖;政權輪替後,看好「兩岸和平紅利」帶來的效益,房價開始大漲。不到半年,全球金融海嘯讓房價下挫二成。但景氣復甦漸露曙光後,房價再度上揚,都會精華區土地更迭創新高。學者與官員都已在憂心房價的泡沫與所得惡化問題。

但,現階段政府卻很難有可行的政策去扭轉此趨勢。因為房價差異性非常大,從中南部到北部、北市郊區與精華區、再到豪宅,上漲幅度差異大,但一個政策下去,卻可能「通殺」;如升息或其它緊縮貨幣方式,抑制房價效果尚在未知數,但幾百萬背負房貸的貸款戶卻先增加負擔,同時也牽動到企業貸款、資金成本。以現在的景氣,可說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再者,房市的投資者與股市投資者一樣,看重的是未來的獲利,只要未來景氣復甦格局確立、陸資來台、兩岸房市比價效果…等「美夢」不熄,投資客一樣勇猛投入。設法增加房市投資者的成本,對投資客一定會有部分抑制效果,但也不可能改變房市上漲的基本格局。

如果房價真的泡沫化,是嚴重的經濟問題;即使上漲有理,離泡沫還有一段距離,但,高房價造成的購屋負擔增重、相對剝奪感更深,也會成為社會問題。偏偏這難題難解,政府,就準備接手這個難解無解的難題吧!



◆ 我見我思-兩岸三地房市熱

【莊佩璋】2009-11-05 中國時報

最近兩岸三地房地產價格飆漲,台灣、中國大陸與香港都創新高。有趣的是,因走資、走社之別,三地「市場化」程度不一,反應也完全不一樣。

上個月,香港一戶豪宅以每坪一千零五十七萬元台幣賣出,刷新全球紀錄;連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都大感震驚,警告港府注意房市泡沫化的問題。

香港是資本主義天堂,儘管貧富差距高居世界之冠,但港人的價值觀一向是「有錢無罪,貧窮可恥」,富人買天價豪宅,天經地義,沒啥大不了。與其埋怨,還不如發願:「哪天老子發了,也買它一棟過過癮!」

所以港府對房地產飆漲,也不敢違反市場機制,最多就是要求銀行注意風險,限縮房貸上限,然後再裝腔作勢,「警告」要增加土地供給,「以價制量」。

有「三民主義」DNA的台灣,則是資本主義的頭,社會主義的心。台灣人低頭拚命賺錢,信仰的是資本主義,服從市場機制;但,只要手一閒,頭一抬,看到別人比自己有錢,眼就紅。

「高利潤,高風險」、「投機,也是市場機制的一部分」……,這些資本主義定律,大家都懂;可是,骨子裡卻還是反商。所以,套牢活該,但,只要獲利,則必然不義,為富當然不仁。

這波房價飆漲,其實只漲到特定區域的豪宅,純粹是富人的金錢遊戲;就像十幾年前一支宜興茶壺喊到幾十萬元一樣,沒人追價自會崩盤。但是,台灣人一看到一坪百萬元起跳的豪宅,反商情結就開始發作,「年輕人窮其一生工作,買不起台北市一間公寓」、「建商暴利、不勞而獲」……等蠢話、酸話紛紛出籠。

接著,理盲的政府就跟著「愚」論辦事,說要對豪宅課重稅。幸好官員的嘴巴說是反商,吃飯卻必須親商。企業界一反彈,打壓房市當然也只是說說而已。

處理房市過熱最詭異的是對岸,大陸搞的,名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為官僚資本主義,政經難分,官商一體。

最近,大陸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直接點名香港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其父為紅頂商人李嘉誠)炒地賺暴利,「盈科這種大有來頭,是明目張膽囤地」。

節目中,學者抨擊地方政府縱容商人囤地、養地、炒地,「不動一鍬」即獲暴利。

這樣打壓房市,心態是「社會主義」,語言則有「文革」餘韻。央視是黨的喉舌,出手絕無虛招,這番話,絕對會令商人「皮皮剉」。

經過這次房市震撼,台商、港商應能體會,中國雖已改革開放,滿口尊重市場機制。但是,就像左撇子學用右手,一情急,終不免揮左拳揍商人。

fsj 提到...

住宅政策該通盤檢討了

【鍾振坤】2009-11-10 中國時報

台灣政府關注台灣的房地產不尋常的飆升,經建會也針對高房價、所得分配惡化等問題邀集國內學者專家,尋求一個能緩和台灣住宅價格飆升的策略,並建議從市場資訊公開及調整稅賦機制兩方面著手,抑制房價的飆漲。我一方面很高興政府終於正視這個最基礎的民生問題,另一方面卻又對這樣見樹不見林的策略感到失望。

高房價所牽涉的範圍十分廣泛,整個來說與都市化的程度有相當大的關連性。以台灣為例,台北與高雄的市中心區人口密度大約都在每平方公里二萬五千人左右,與紐約的曼哈頓區相當,像這樣的城市發展,我們又怎能天真的期待空間的價值維持在一個低的水平。

台灣人口密度大約和荷蘭最密集的南荷蘭區相去不遠。但荷蘭人始終非常有意識的去控制都市成長,盡量賦予每個城市不同功能以均衡區域發展。他們很清楚知道都市過度膨脹所帶來交通、治安及居住品質的惡化,也因此人口最多,最密集的阿姆斯特丹也不過是七十多萬人,密度是四千人左右的城市。

反觀台灣呢?姑且不提環台北市動輒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四萬人的衛星城,就在去年三月新竹市人口突破四十萬人,依當時市政府發布新聞稿「… 原先估算新竹市人口數突破四十萬大關的時間點是在四月,結果,實際情況卻提早一個月時間。這對新竹市民來說,是一大好消息…」,像這樣視人口增加如破金氏世界紀錄般的喜悅,顯示台灣把人口增長等同於都市發展的錯誤認知。

此外荷蘭也有謹慎的社會住宅政策,由公部門興建住宅出租給一般社會大眾。這些主要提供給中低下收入階層、弱勢族群或是社會新鮮人的住宅,並不是如台灣一樣集中的大樓群,而是散布在都市的各個角落。這樣的社會住宅政策打破了不同社會族群的可能產生的藩籬,也讓社會住宅廣為一般大眾接受,當取得住宅的管道變的多元之後,從住宅所衍生的投機行為自然跟著減少。

有時候荷蘭政府也會利用社會住宅政策直接打擊房地產投機客。比如今年初世界金融風暴,荷蘭房地產業者也深陷其中,政府所提出解決方案之一,是以優惠價格買入財團持有土地;一方面解決財團現金壓力、一方面也增加政府日後推動市政建設基礎。當然荷蘭政府得以靈活運用社會住宅的關鍵,在於公部門擁有的全荷蘭大約八十%的國有土地,從十九世紀初就從來沒有出脫過手上的土地。相較於台灣發放消費券、沾沾自喜的高價標售國有土地、再加上僵化的國宅制度,公部門在住宅市場撤守,房價自然很容易被投機的財團操控。

荷蘭控制房地產投機的最後一道關卡才是稅賦政策。重稅賦的荷蘭每年的房屋稅卻大約僅是房價(現值)的千分之一到三之間,比台灣的百分之ㄧ點二到三之間(依公告價格)略低;但房子的交易稅是交易價格的百分之六,就遠高過台灣契稅依公告價值課征的百分之六。光是這百分之六的的交易稅再加上百分之ㄧ的代書費大概就嚇跑了一半以上的個人投機客,讓房價能反映實際的需求,再用貸款利息補貼的方式,減低有實際購屋需求者在稅賦上的損失。

荷蘭政府用這三道嚴密的關卡,緊緊的卡死了房地產所可能產生的投機行為,但也用彈性的住宅及稅賦策略,滿足了廣大社會大眾居住的需求,並創造了均衡的城鄉發展與舒適的都市環境。國內的高房價現象必須被嚴格的對待,因為背後代表的是嚴肅的社會均衡與公平的問題,經建會作為一個可以跨部會整合的機構,我們期待有一個更全面、深入的住宅政策出現,而不是幾條簡單而粗糙的行政規定。

(作者為荷蘭台夫特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 新加坡抑制房價 將再下重手

【劉聖芬/綜合外電報導】2009-11-10 工商時報

繼中國與香港之後,新加坡也表示有必要控制躥升的房地產價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相當於央行)周一指出,可能「需要」實施更多措施來打壓房地產市場投機。

與此同時,根據新加坡海峽時報指出,內閣資政李光耀預測,新加坡經濟在遭逢史上最嚴重的衰退後,可望於明年成長約3%。這是首次有新加坡政府代表,公開對明年經濟做出預測。

據星國政府目前預測,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將萎縮2.0到2.5%,較其之前預測的萎縮幅度4.0到6.0%縮小;此外,在今年第三季,新加坡經濟較去年同期成長0.8%,為該國5個季度來首見年比止跌回升。

不過,先前新加坡為刺激經濟所營造的低利率環境,也助長了國內房地產投機熱潮。金管局周一在其年度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私人住宅需求強勁成長,未受約束的房價漲勢恐置房市於危境,應該要「密切監看」房地產價格與交易。在該央行發表強硬評論後,新加坡房地產類股應聲下跌。

亞洲國家從南韓到新加坡,因對美國房貸泡沫破滅殃及全球經濟餘悸猶存,現正進行抑制房價大作戰。匯豐控股駐新加坡資深經濟學家普萊爾旺德斯弗德表示,「決策者試圖從這場美國危機中汲取教訓。」他還說,亞洲許多央行對金融泡沫與潛在泡沫的警覺心升高。

金管局的報告並指出,各國政府與央行採取的財政與貨幣措施幫助全球經濟逐漸恢復成長,但此復甦走勢持久性仍不確定。該央行表示,「近期展望仍具高度不確定性,且金融系統仍脆弱。」

在此情況下,金管局指出,主管機關必須審慎,不要過早撤除支撐經濟措施,但應把目標放在將風險導回到民間部門。

現年86歲的李光耀則表示,新加坡經濟因高度依賴對富國出口,迅速恢復高成長率不易。他說,新加坡經濟將會有數年難以出現高度成長,必須要等到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景氣復甦才行。

fsj 提到...

以房養老 明年底有雛形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5313125.shtml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09.12.17

內政部長江宜樺昨天說,將在一年內完成「以房養老」相關研究,未來會在結合社會福利的公益性和較商業化的非公益性間求平衡,也將聽取各界意見。

聯合報/提供

江宜樺昨天出席「以房養老」研討會,他說,行政院已指示,將「以房養老」定位為逆向抵押貸款,一年內完成研究,預計明年底就會有雛形。

內政部調查亦顯示,七十五年時老年人獨居比率為二成五,但九十七年上升到四成;與子女同住比率亦自七十五年的七成,去年降到五成以下。有三成三的老年人沒有固定經濟來源,超過六成老年人靠自已及配偶退休金過活。

他認為,「以房養老」不僅重要,亦相當複雜。若全採公益性,政府負擔會提高,但非公益性則單純視之為金融商品,未來政府怎麼做,需要好好研究。 (三方案比較詳見原站)



◆ 張金鶚:以房養老 最大阻力是政府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09.12.17

政治大學台灣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張金鶚昨天在「以房養老」座談會上表示,台灣已經是「老人國」,未來老年人口將激增,建議政府推動「以房養老」,認為台灣比美國更適合推動。

張金鶚指出:「讓老人把手中的房子變現,就有零用金可用。」讓老年人運用自己的財富照顧自己,年輕人會為未來有自己的房子養老而努力,可減輕因社會福利政策導致政府財政負擔。

他認為,「以房養老」最大阻力來自政府,各部會意願不高;倘若政府部門有意願積極推動,公股銀行阻力就不大。

張金鶚昨天出席住宅學會、政大台灣房地產研究中心、經濟日報等主辦的「以房養老」逆向抵押貸款方案研討會,提出三個適合台灣的模式供各界參考。

他表示,三大方案分別以銀行、保險公司及社會福利機構為主體的「逆向抵押貸款方案」、「售後租回年金屋方案」及「社會照顧服務方案」;建議初期政府在三大方案中,各找出一個實驗案例,由都會區先做。

他解釋,台灣住宅自有率逾八成、房地產不易貶值,適合推動以房養老方案。讓老人的退休金來源不僅來自保險或儲蓄,也可將不動產轉換成現金,支應老年日常生活所需費用及醫療支出。

他建議,短期可由政府成立專案基金協助實驗個案,提供誘因提高各單位承做意願,且由銀行、保險及社福機構等配合,協助實驗案例運作。長期則由政府建立制度、立法,如「以房養老條例」等。

包括美國、英國、澳洲、法國和加拿大等先進國家已施行「以房養老」制度,日本、香港、中國等也在發展中。



◆ 抑房價/內政部造鎮、釋國宅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2009.12.17

內政部「住宅輕鬆GO」三年計畫日前出爐,將自明年起,三年內投入近八十八億元,進行四大行動方案,政府一方面釋出八百多戶國宅餘屋平抑屋價;另方面增加供給,選定淡海新市鎮土地、機場捷運沿線土地,興建合理價位住宅,以解決都會區的「居不易」。

這項計畫已於跨部會議審查通過,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同意納入「改善庶民行動方案」,明年啟動,第一年投入二十八億元,第二年、第三年均投入二十九億元。

增加供給面方面,行政院與內政部已選定淡海新市鎮一千兩百九十多公頃土地、台北縣板橋浮洲工廠周邊約二百七十七公頃,另塊土地在機場捷運A7車站周邊約七十五公頃,及A9車站至A10車站沿線約五十六公頃。

行政院官員表示,預料上述三區土地增加不動產的供給,將可促進地方繁榮,並能夠有效紓解都會區「居不易」的問題。

此外,在平抑屋價政策方面,內政部營建署提出現有國宅餘屋八百一十八戶,全部提供給一般民眾及中低收入與社會弱勢戶購買,弱勢戶並給予更優惠的價格租售,以解決一般民眾住的問題,平抑屋價。

內政部另一方案是,每年辦理購置住宅貸款利息補貼一萬戶,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補貼五千戶,租金補貼二萬四千戶,這一方案主要是照顧弱勢及中低收入戶家庭的住宅需求。每年也將協助兩萬五千戶的青年家庭減輕居住負擔,也就是繼續實施青年安心成家方案。

內政部解釋說,在照顧弱勢及中低收入家庭的住宅需求上,購置貸款利息補貼最高為兩百二十萬元,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補貼最高八十萬元,租金補貼每月最高三千六百元,補貼期限為一年。

※ 政府有沒有仔細精算過現在的空屋率有多高?



◆ 資訊清楚 才能避免炒作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09.12.17

特定地區房價不斷飆高,政大台灣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張金鶚表示,要讓房價合理化,政府應從短、中、長期措施著手,短期可採選擇性信用管制,銀行藉此控制風險,是最好的做法。

張金鶚說,中期措施是讓房屋交易資訊透明化,如某棟房子何時買賣等,「現在是資訊扭曲的問題」;長期則應從租稅、增加就業機會、提高所得等著手。

他指出,選擇性信用管制是對某些特定的區域、對象的特定措施,如降低貸款成數、提高貸款利率等;他說,央行廿年前就曾對空地等採取選擇性信用管制,如收縮資金,避免「拿別人的人錢去炒作」效果相當好。

張金鶚並表示,去年銀行對小套房貸款主動設限,銀行降低貸款成數、提高貸款利率、縮短寬限期,結果「小套房量變少,價格就下來了」。政府根本不需出面。

據了解,銀行公會在積極建置「不動產資訊平台」,由聯合徵信中心把銀行的房屋買賣成交價格、交易時點等資訊建立起來,買豪宅的稅率也該有別於買平價住宅者,稅制公平,資訊清楚才能避免炒作。

fsj 提到...

以房養老市場 5年後漸成熟

【聯合報╱記者許佳佳/台北報導】2009.12.18

台灣「以房養老」的潛在需求量約有20到35萬戶,以台北都會區占比最高,約達42萬戶。學者預估,台灣在5年後房價指數應可漸趨成熟,屆時銀行進行逆向式抵押貸款的風險可降低,屋主借款的成數也可進一步提高。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林左裕昨天出席中華民國住宅學會、政大台灣房地產研究中心所主辦的「以房養老」逆向抵押貸款方案研討會,發表台灣「以房養老」市場可行性分析的專題報告。

林左裕以擁有自有住宅的中老年人家戶數為樣本,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六成以上的受訪者,對於年金支付型的「以房養老」方案,較有意願。

林左裕表示,台灣人口結構高齡化日趨明顯,20年後,每2.9名青年人必須扶養一名老年人口,目前老年人口自有住宅比率高達八成以上,「以房養老」是值得推動的政策。

他表示,美國逆向房屋抵押貸款,有近七成的案件是於近十年內核准,政府的推動力量是關鍵。

而在美國進行「以房養老」的財務規劃師楊太樂(Tyler Yang)表示,預估台灣房價指數於5年後將漸趨成熟,屆時銀行業進行逆向抵押房貸業務可有效管控風險,促使利率降低,屋主借款成數也將提高。

楊太樂表示,逆向房貸契約設計應顧及屋主與貸方。銀行端若能有效降低風險,將能降低投資成本,即可望提高屋主借款成數。

他建議,而這種逆向式抵押房貸是為老年屋主發展,因此契約內容應優先保障屋主福利與需求。

他同時也建議,台灣未來可考慮設計專屬網站,讓有需求的老年屋主上網登錄訊息,也讓銀行業者得知需求,並同步報價,藉此增加多元的貸款來源,以保障老年屋主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