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3

年代之末:新裁定決定地球歷史的邊界

End of an Era: New Ruling Decides the Boundaries of Earth's History
http://www.physorg.com/news172824857.html

September 22nd, 2009

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 報告,在數十年的爭論與四年的研究後,一個地球科學家的國際性團體正式同意將史前第四紀(Quaternary)時代的邊界時期移動 80 萬年。

這是由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ICS,國際地層學委員會)所作的決定。ICS 是地質科學權威,透過正式宣告第四紀時期(那包含冰河時代與早期人類開始使用工具的片刻)何時開始,起而擺平數十年的爭議。

在 18 世紀,地球的歷史被分為四個時代(epochs,譯註:這個字在地質學中指「世」,不過這裡應是一般用法):Primary, Secondary, Tertiary, 與 Quaternary。雖然頭二個分別被更名為 Palaeozoic(古生的)與 Mesozoic(中生的),不過後兩者仍被科學家沿用超過 150年。對於第四紀在地質學時間尺度中的位置與狀態以及它所代表的時間間隔,這裡已有冗長的爭辯。

"第四紀的邊界應置於全球氣候冷卻的第一個跡象之處,早已獲得同意," Philip Gibbard 教授表示。"我們所達成的是,使第四紀的邊界定義獲得國際性地承認,並將其固定在代表一自然事件的時刻 -- 冰河時期在一全球性的規模下開始。"

第四紀何時開始的爭議風靡了數十年,同時 1948 與 1983 年試圖要界定此時代。在 1983 年,這個分界線被固定在 180 萬年,這個決定在地球科學社群中引爆辯論,因為這個時刻並不是一個「自然的邊界」而且沒有任何地質上的重要性。

直到目前為止,這個科學社群仍廣泛地覺得這個邊界應定位在更早的時候,在地球氣候系統大幅改變的時刻。

"為了實際的理由,這些邊界在理想上應儘可能讓全世界的人們能輕易地分辨。這個 260 萬年的新邊界就是這樣," Gibbard 下結論表示,"因此,我們很高興,最後終於達成我們將邊界改移到較早時刻的目標。"

"這個決定對於在這個領域研究的科學社群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期刊編輯 Chris Caseldine 教授表示。"當我們實際上移入一個可辨識的、類似地質上所呈現的氣候年代時,那在地質時間中提供了我們一個點。"

※ 相關報導:

* Formal ratification of the Quaternary System/Period and the Pleistocene Series/Epoch with a base at 2.58 Ma
http://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122602421/abstract
Philip L. Gibbard, Martin J. Head, Michael J. C. Walker,
the Subcommission on Quaternary Stratigraphy
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 Published Online: 22 Sep 2009
doi: 10.1002/jqs.1338

研究:三億年前是冷與冰掌握熱帶區域
氧的增加導致地球最早冰河時期
台灣學者首度發現 颱風會引發慢地震
地質學家解開柏吉斯頁岩之謎
NASA 首度在彗星中發現生命基石

2 則留言:

fsj 提到...

採礦、汙染 糟蹋出「人類世」?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2010.03.29

科學家宣稱,人類已對地球造成非常廣泛而前所未見的變化,因此就地質學而言,地球已進入地質史上的新時期「人類世」(Anthropocene),亦即邁入新人類的新紀元。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克魯岑(Paul Crutzen)在內的科學家認為,環境汙染、人口暴增、都市化、人類移動、大量採礦、以及化石燃料的使用,已徹底改變地球生態,且影響將擴大至未來的數百萬年。

這些科學家在「環境科學與科技」期刊中指出,人類的破壞,將會導致地球發生第六次的大規模物種滅絕,數以千計的動、植物不復存在。

屆時,人類將邁入新人類的新紀元,也就是所謂的「人類世」(Anthropocene)期, 這也是單一物種行為所形塑的的第一個地質時期。

科學家早已非正式使用「人類世」一詞10餘年,目前考慮讓它成為正式名稱。

專家已組成新的工作小組,準備開始蒐集各種人為破壞的證據,證明地質時代將從現今的「全新世」(Holocene)進入「人類世」,列入參考的影響,包括生物多樣性、岩石結構、污染和採礦等其他因素的衝擊。

專家小組希望三年內將研究成果提交到「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 IUGS),由該會裁定地球是否已進入新地質時期。

克魯岑等人於報告中做成結論:「人類世在人類史上和地球史上都代表著新的發展階段,此時自然力量和人類力量緊密相連,因而兩者命運休戚與共。就地質學而言,這是地球史上一大事件。」

fsj 提到...

地球年齡 可能比推算少7000萬年

自由時報 2010.07.12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根據一份最新研究,地球可能比原本想像得還要年輕;地球發展增積所耗費的時間,是科學家過去推測的3倍。

英國週日電訊報11日報導,根據研究人員計算,當太陽系在45億6700萬年前誕生後,地球開始形成增積到現今規模所花的時間,可能遠比過去科學家所認為的時間還要多。

地球形成 花了1億年

英國劍橋大學的地質學家比較取自地球地幔與隕石的化學同位素後宣稱,地球的體積約在44億6700萬年前,才達到目前的規模。

科學家過去的估計認為,地球發展增積的時間為3000萬年前;但這份新研究認為,此一過程可能耗時1億年,即過去估計的3倍多。研究人員在發表於「自然地質科學」期刊上的論文中指出,地球可能在短時間內發展到當今規模的6成,接著整個過程就逐漸緩慢下來,總共耗時約1億年,才完全發展增積完成。

該論文撰稿人之一、劍橋大學研究人員魯吉說,關鍵在於地球核心是花了多少時間才形成的,這正是此一領域的最大謎團之一;科學家通常假設地球的增積速度呈現指數遞減,但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相信,此一增積過程可能沒有這麼簡單,而是有點搖晃蹣跚,甚至走走停停。

研究人員比較地球與隕石的鎢同位素值,然後利用電腦模型計算地球得要如何形成,才會符合這些在地幔找到的同位素衰減程度;結果發現,地球幾乎不可能在 3000萬年內完全定型,而是先發展得非常快,在1000萬到4000萬年內,就發展到目前3分之2的體積,然後再花另外7000萬年逐漸增積為如今的模樣。

魯吉說,倘若一切無誤,意味著地球花了1億年才形成;如此一來,估計地球應是44億6700萬歲,遠比原本認為的45億3700萬歲來得年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