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9

失業率衝破10% 美出現失業型復甦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2009.11.07

美國可能出現「失業型復甦」嗎?從就業市場最新數據來看,答案恐怕是肯定的。

華爾街向來宣稱就業數據是落後指標,但實際上美國在二戰到1982年的八次衰退期間,就業人數落底以及失業率觸頂的時間,平均分別僅比衰退結束時間晚一和兩個月。這代表就業市場並不像一般所謂「落後」整體經濟狀況太遠;景氣回升確立後不久,就業市場也會隨之觸底反彈。

然而,這回的情況顯然不太樂觀。美國第三季經濟恢復正成長,如果這意味這波經濟衰退「技術上」已在今年6月結束,表示現在正處於復甦階段。

但10月失業率意外飆到10.2%,不僅企業還在裁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也居高不下,就業市場可能還要再幾個月才會停止「失血」,並不像過去那樣跟著經濟回春而立即落底。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菲爾普斯(Edmund Phelps)表示,未來美國經濟的「新模式」將是長期成長率比前十年低、失業率比較高。目前復甦力道強勁,但他還是認為經濟已失去「動力」。(綜合外電)



◆ 名家觀點 復甦,總在經濟最弱時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2009-11-07 工商時報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里昂哈特日前在該報專欄「經濟實況」撰文指出,復甦總在經濟最弱時,因此往往使人懷疑復甦能否持續,不過就他認為,美國經濟現今的復甦步伐至少有四項力量的支撐。

他指出,1982年秋天,當時美國經濟才自衰退泥淖中掙扎站起,失業率向10%邁進,紐約時報刊出一篇文章,質疑復甦根本還未開始。然而在接下來的兩年,美國經濟平均一年成長6%以上。

如今,大家又對美國經濟產生相同的懷疑,擔心就業市場不振打擊消費者信心、企業資本投資意願低落,以及銀行不肯放款等因素,會使才剛起步的復甦腳步受阻。

里昂哈特指出,人們在衰退結束時往往會過度悲觀,因為這時也是經濟最弱的時候。以眼前這波衰退來看,人們都了解造成前一波景氣大好的力量,如房市與低利抵押貸款,不可能成為本次復甦的動力。大家開始擔心未來的成長將來自何處。

他表示,其實世人大可不必如此憂慮,因為至少有4股力量會支撐美國經濟的復甦。

首先是來自中國的需求。他指出,多年來大家一直在談論中國需要增加消費,而美國則應該減少消費,如今,這樣的情況正在發生之中。中國政府已在增加支出來振興經濟。同時,由於全球經濟衰退導致需求減少,使得中國出口減少,而今年的貿易順差佔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有可能會由2007 年的9%降至4%左右。華盛頓智庫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院的拉第就表示,整個情勢正朝向正面發展。

他也表示,若要此情況持續,中國必須讓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升值,如此有助幫助中國內部需求,也可使美國輸中產品變得相對便宜。

第二個力量是需求正在增加中。儘管如房市泡沫時期的消費熱潮不可能再現,但當時的消費熱根本不可能持續下去,反觀現今的消費需求,儘管成長溫和,然而卻可持續。以汽車為例,預料今年美國汽車銷售量為1050萬輛,遠不及過去10年平均每年1600萬輛的水準,但預料明年汽車銷售將增至 1120萬輛,2011年為1370萬輛,2012年為1550萬輛,這些數字看來並不強勁,卻是代表未來兩年將成長30%。

第三個力量是政府的振興計畫。他指出,儘管大的經濟學家都認為歐巴馬政府的7870億美元振興方案交易不差,但是政府還是可以設法加強振興經濟的力度。他建議政府應該增加一些小規模的振興措施,配合當前的低利率環境,有助延長振興效果直至明年。

至於第四個力量,里昂哈特認為是一個謎,不過他認為確實可能存在。他指出,1992年柯林頓召集頂尖經濟學家商討未來支撐經濟成長的力量會是什麼,然而當時沒有人想到網際網路,也就是說大家都沒有預測到達康盛世到來。如今是否還會出現這樣的驚喜?也許是雲端運算,也許是其他科技,也可能是替代能源。

里昂哈特表示他不確定會是什麼,不過他寧願相信若干年後,人們談到一些帶動經濟成長的動力,可能是我們現今根本沒想到的東西。



◆ 羅比尼:全球經濟狂歡派對 只剩半年壽命

自由時報 2009.11.07

〔編譯陳柏誠/綜合報導〕末日博士羅比尼(Nouriel Roubini)表示,由於股票、新興市場及大宗商品等各類市場漲幅既大又猛,全球經濟非但不會出現V型反彈,結局還會非常悲慘,這場狂歡派對恐怕只剩六個月壽命。

羅比尼在紐約證交所演說時指出:「過去以來的漲幅過大、速度過快,主因是全球流動性大幅流動造成泡沫,如果經濟復甦呈現V型,這種走勢或許合理,不過,我認為,復甦將是U型,資產價格可能出現調整。」

羅比尼指出,雖然規模龐大的財政刺激和寬鬆貨幣政策,讓經濟陷入蕭條的風險大降,但隨寬鬆政策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揚,可能引爆另一場風險;因為流動性過剩和過度投機的推波助瀾,油價如果真漲到一百美元,將重創才剛萌芽的經濟復甦。

羅比尼認為,如果消費無法迅速復甦並且取代政府支出,那麼讓刺激經濟計畫退場將引發風險;太早退場可能會造成二度經濟衰退,如同日本或美國在一九三七年發生的情況,並且增加通貨膨脹的風險。

羅比尼強調,美國聯準會將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水準,並購進美國國債,導致股票、大宗商品、風險資產價格大漲,這種情勢一旦崩潰,情況將無法收拾。



◆ ECFA是啥 經部續打迷糊仗

自由時報 2009.11.07

〔記者李宜儒、詹遜鴻/台北報導〕經濟部昨舉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記者會,但對於外界仍多所質疑的ECFA到底內容為何?經濟部並未作出說明,僅以還需要雙方談判帶過,而國貿局長黃志鵬赴北京進行非正式協商,全程保密,昨天這項協商落幕後,已宣告兩岸官方參與的ECFA共同研究階段結束,國人還是什麼都不知道,外界雖強烈質疑黑箱作業,但馬政府就是不願對民眾說清楚、講明白。

馬政府不願說清楚 外界痛批黑箱作業

目前外界所質疑的,並不是何謂框架,而是其內容為何?另外像是早期收穫項目到底是哪些,大家也都是霧煞煞。對此,經濟部僅簡單表示,在非正式協商的過程中,台灣與中國只是先就早期清單設定原則進行相互了解,並沒有外傳的交換。經濟部指出,在協商達一定程度後,後續應該不會非正式協商,而將會進入正式協商階段。

經濟部昨天以東協加一(中國)的架構協定為例,來說明ECFA的精神及未來的樣貌。經濟部表示,東協與中國在二○○二年十一月簽署東協 —中國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就是先將未來雙方要開放及合作的範圍先確定下來,日後再補充細部內容,因此東協與中國也根據該框架協定,陸續在後續六年簽訂了四個協定,具體規範未來要開放及合作的內容。

經濟部表示,架構協定只是初步的範圍設定,不排除後續還有進一步開放的空間。另外東協與中國為簽署架構協定及後續協定,也成立貿易談判委員會,未來ECFA部分也不排除成立類似的單位。

赴中進行非正式協商的黃志鵬預計今晨從北京飛往新加坡,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資深官員會議。他昨在北京接受中央社電話訪問時僅表示,這次溝通後,會依據雙方溝通的原則進行作業,將來可能以通訊溝通交換意見,不一定要有第五次ECFA非正式協商會議。雙方作業完畢後,即可在兩岸兩會架構下,進行ECFA正式諮商。

黃志鵬還說,雙方此次並未交換早期收穫清單,但是台灣已針對選取早期收穫清單項目的原則,與中國方面充分溝通,「溝通情況非常好」。



◆ MOU注活泉? 還是夢一場?

【聯合報╱記者陸倩瑤/台北報導】2009.11.08

兩岸即將簽訂MOU,台灣金融業者期待MOU能促使台灣金融市場質變,創造新一波資金行情。不過,反對簽訂MOU的人士堅信,MOU如果沒有配套措施,將引來陸資「侵台」,陸資很可能灌爆或吸乾台灣金融市場。

花旗銀行(台灣)董事長利明獻形容,兩岸若簽了MOU,像在「一灘死水注入活泉」,創造了台灣金融機構「走出去」的契機;不過大陸金融市場廝殺激烈,MOU只是開了一扇門,能否突破困局,全看各家金控有沒有競爭力。

亞太全球投顧總經理張夢翔也說,現在簽MOU時機有些晚了,但「遲到總比不到好」,過去台灣是外資進入大陸「踏腳石」;簽MOU後,將成為台灣金融業躍上國際舞台橋梁。

不過,立委羅淑蕾認為,MOU簽了之後,台灣金融機構在大陸發展雖可擁有與外資相同的「待遇」;但大陸辦事處就算升格為分行或子行,仍有設點門檻與業務限制,恐怕開門也做不了生意。

羅淑蕾說,MOU必須搭配ECFA才有實益,透過ECFA協議,讓台灣金融機構能以優於外資的條件在大陸做生意,才具實益;不過ECFA迄今協商情況不明朗,因此目前看不出來MOU有什麼實質利多。

股市名人朱成志指出,MOU之後還有ECFA,台資要過去,陸資也要過來,屆時包括台灣股市、銀、保險與證券商都跟著質變,MOU之後的台灣金融市場,「簡直是難以想像」。

以香港經驗來看,香港簽下CEPA(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安排)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六大銀行,控制香港兩成、約於新台幣八兆元的金融資產,也就是說,隨著兩岸金融解禁,陸資入股台灣金控、銀行將成趨勢。

不具名金控高層說,台灣人登陸目的在做生意、賺錢;陸資來台併購或投資股票,除了商業理由外,還可能摻雜政治企圖心。由於兩岸金融市場規模差距極大,台灣是小蝦米,大陸是大鯨魚,台灣如果未準備好打開大門,一旦大鯨魚入港,台灣的銀行還沒嘗到甜頭,股市、房市可能已先被陸資搶占地盤。



◆ APEC會議8日登場 中美關係與兩岸互動成焦點

中央社 2009.11.07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相關會議明天登場,與會經濟體希望能推動自由貿易、重申反對保護主義;美國對亞洲、中國及保護主義的態度,以及台海兩岸互動,都將成為焦點。

以「永續成長、連結區域」為主題的2009年APEC相關會議,明天起將由總結資深官員會議率先登場,主辦國新加坡預計,將有來自21個APEC會員經濟體的領導人和部長、與會代表、企業領袖、媒體和相關人士約一萬人與會,成為APEC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

中華台北代表團這次包括領袖代表連戰、經濟部長施顏祥、交通部長毛治國、財政部長李述德和各級官員以及媒體記者,也有近120人與會。

為期約一週的APEC相關會議,將在13、14、15日舉行APEC企業領袖高峰會(APEC CEO Summit)和APEC領袖高峰會時達到高潮。

其中,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美國總統歐巴馬,將分別在13、14日於企業領袖高峰會中發表演說。

歐巴馬的演講主題為「21世紀美國在亞太地區所扮演的角色」(THE ROL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ASIA PACIFIC IN THE 21ST CENTURY),讓各界期待他對最近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總理李顯龍呼籲美國應積極參與亞洲事務以平衡中國的崛起,將做出什麼樣的回應。

相對於小布希政府,歐巴馬政府似乎更重視亞洲,因為除了歐巴馬與會外,國務卿希拉蕊也將出席APEC部長會議。

另外,有關中、美的元首是否在APEC就雙邊的貿易戰問題能磋商解決,也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APEC秘書處執行長戴昭安(Michael Tay)日前表示,APEC領袖會議將聚焦於貿易保護主義、貿易失衡、改善經商環境等課題。

李顯龍日前也指出,這次APEC領袖會議,將把焦點放在有助鞏固區域長期發展的課題上,將持續推動區域自由貿易,同時確保區域在推動共同體時,能取得平衡、包容性和永續成長。

由於在金融海嘯後飽受高失業率之苦的美國,對亞洲不斷出口到美國的政策,已逐漸採取保護本國市場的姿態,歐巴馬是否會就推動自由貿易和抗拒保護主義等進一步表態,也值得關注。

在碳排放量減少的課題上,APEC經濟體是否能在這次會議有跨步向前的共識,已成媒體關注焦點。

台海兩岸關係大幅解凍,甚至就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已進行4回合非正式協商,也讓連戰與胡錦濤在APEC領袖高峰會場外的會晤內容,以及兩岸財經部長的會面,都格外引人矚目。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相關報導:

克魯曼專欄/別讓餿主意 毀了復甦之路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世界知名經濟學者:美元有病但不會消失

中央社 2009.11.10

「2009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今天揭幕,4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學者就金融危機相關議題演講,美國加州柏克萊分校教授埃肯格林指出,美元有病但不會消失。

論壇主題是「金融重建與經濟振興」,在上午的開幕上,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克法登致詞指出,中國經濟依賴出口支撐,有3個問題對中國很重要。

首先是中國的金融機構有多穩定?負債程度如何?是否需要採取創新手段,透過投資支持中國經濟發展?其次,中國是不是很快走出衰退,全球政治和經濟的變化對中國出口政策會不會產生影響?再次,這次危機對於今後中國外匯的管理產生那些影響?中國應該減緩對美元的累積,還是這樣的累積會對中國的經濟產生一種保護作用?

在下午舉行的金融重建與經濟振興學術主論壇上,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蒙代爾就金融危機的成因、教訓以及對國際貨幣改革的啟示發表演講。

他指出,美元和歐元的匯率攸關國際金融穩定,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每5年審議一次貨幣特別提款權,下次審議時,人民幣應該加入。

蒙代爾主張籌備國際貨幣大會,建立一個適合21世紀新的貨幣體系,他提議在北京、上海或香港啟動這個會議。

美國加州柏克萊分校教授埃肯格林在「美元的末日?」演講中指出,美元不會消失,因為歐洲和日本都面臨自己的經濟問題,而在2020年之前,人民幣會和美元分享,但不可能取代美元。

他引用馬克吐溫的話形容美元:「報導我死亡的文章誇大其詞,現在我病情穩定,我們有擔憂的理由,我們也希望能夠健康的生活。」

埃肯格林認為,中國今後可以加強人民幣的國際作用。他說,不能低估人民幣在國際化方面的作用,但中國要把上海和北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更多金融工具和產品,並實現人民幣可兌換,也需要中方作出一系列的政策調整。

他指出,要使人民幣成為世界第3大貨幣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人民幣將來有可能成為第3大貨幣,如果以後有這麼一天,他相信是在2020年以後。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指出,中國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擴張信貸,大家對未來是否有通貨膨脹表示憂慮,對明年的貨幣政策如何確定,也存在相當多的爭論。

他認為,整體而言不致導致通貨膨脹,因為中國的物價上漲不只是貨幣現象,還有實體經濟因素,實體經濟和貨幣因素中間有抵消作用。

來自台灣,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巫和懋也認為,中國要注意是否出現通貨膨脹現象。

中國大陸國務委員陳至立等官員出席開幕式。陳至立指出,當前中國經濟走穩回升,但經濟回升基礎不太穩定,不太平衡,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今後較長時間內,保持經濟平穩發展仍是主要任務。

陳至立也提到國際金融要加強監管,建設多元貨幣金融體系,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等立場。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吉林則在金融重建與經濟振興戰略論壇強調,北京將努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

論壇由北京市政府和中國國務院發展中心共同主辦。

※ 相關報導:

* 日本超越中國 躍居美債大買家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242226.shtml



◆ 吳揆:MOU公文 我退金管會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243190.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2009.11.10

行政院長吳敦義上午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兩岸簽署金融MOU 的公文,金管會已經送到行政院,但他希望金管會先修改簽署後有關金融管理的部分行政規範,並由金管會、陸委會及經濟部向立法院先提出說明後再洽簽,所以已將公文先退回;而為了避開簽署地點的爭議,我建議兩岸以「換文」方式完成簽署。

至於MOU確切簽署時間,吳敦義表示,將視金管會修改規定的進度,,他說,今天早上已經致電立法院長王金平,希望能幫忙安排時間,由金管會、陸委會,甚至是經濟部,前往國會向立法院朝野黨團進行說明。但他相信時間不會拖太久。

針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議題,吳敦義說,一定會簽署,但也會送立法院進行實際審議,審議通過才會生效,審議不過,就不會生效。

吳敦義說明簽署ECFA的原則,他說,就是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和國會監督;且雙方簽署ECFA時,會讓某些工業產品進來的時間拉長、速度放慢、品項減少,將機會極大化、傷害極小化,利多於弊,這是政府的天職;吳敦義形容,是「讓玫瑰花更鮮艷,刺不會傷人」。

吳敦義以「美國牛肉的啟示」,說明政府將如何處理MOU與ECFA,他指出,MOU要慎重處理,ECFA更是要慎重,要有更強的信任,像是在與美國談牛肉進口時,儘管設想周到,標準比其他國家更嚴,但後來仍演變成重大爭議,這是因為觀感不佳的問題;因此,若是可以得到國會的支持,大家的信任度會更強。 (專訪詳見原站)



◆ 救市靠政府,成長靠民間

【聯合報╱社論】2009.11.10

廿國集團(G20)財長及央行行長上周達成了共識,目前實施中的各項刺激景氣對策「暫不退場」,預期年底前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仍將按兵不動;不過,兩天集會的腦力激盪後,他們還是沒有回答後金融海嘯的最大懸念:「何時退場?」

金融海嘯去年九月中旬爆發已逾一年,多數經濟體都已度過風雨飄搖、瀕臨崩潰的危機,部分甚至回到成長的軌道。例如澳洲、南韓、美國等,都在第三季出現令人驚艷的經濟成長,去年一度十分危急的南韓,復甦速度還超越去年同季的水準;此外,新加坡也可望在上季結束衰退;至於這波金融危機的中流砥柱──中國大陸及印度,更是以優於預期的步伐穩定成長;目前僅有英國等少數國家的經濟尚處於衰退之勢,台灣可能也是其中之一,但實際數字要到本月中旬揭曉。

這些亮眼的總體表現顯示,各國去年底為拯救經濟而大舉動用的注資、降息、擴大財政支出等種種救市方案,存在的必要性已經降低,理應逐步撤除;尤其是政府大量注入的流動性,已出現積聚股市、房市及原物料泡沫的跡象。然而,由發達及新興經濟體組成的G20仍一致認為,不能過早提出退場策略,以使不確定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全球經濟再次陷入衰退。

G20對經濟前景的信心脆弱,其來有自。解讀美國經濟第三季的亮麗數字背後即可知,消費支出仍是經濟成長的最大來源,且其主要貢獻來自七月起實施的汽車汰換補助計畫,而民間投資能量、信貸成長及淨出口等領先性指標則依然疲軟,失業率更衝上廿六年新高,顯示政府救市有成,但自力成長的力道未現。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中國大陸,漂亮的經濟成長率是由政府大力推動的公共投資及家電下鄉等補貼消費所堆砌,雖然這是經濟結構調整的一環,但一旦政府投入消減,經濟成長之源何在,同樣是現今難以回答的問題。

台灣何嘗不是如此。儘管今年以來出口金額月月高,但迄今未回到海嘯前水準,民間消費靠著消費券、汽機車貨物稅補貼及多項社會救助等,僅能維持低幅的成長;在低利率環境下,民間投資依舊大幅衰退,政府卻顯得束手無策;以致目前經濟成長所繫者,似乎只剩政府擴大公共投資的效率,以及給予股市、房市想像空間、卻有待實際驗證的兩岸和平紅利了。

凱因斯學說明確告誡政府,在面臨金融危機時不能手軟,必須採取激進的手段擴大內需,阻止惡性循環;但凱因斯沒有講白的是,政府如何判斷抽身時機。從歷史找答案,卻是截然相反的結論:一九九○年代日本過早收緊貨幣政策,帶來失落的十年;廿一世紀之初美國聯準會在科技泡沫過後的過度遲疑,卻種下了金融海嘯之因。這正是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困局:明知經濟刺激措施是把雙面刃,不可能永遠存在,各國卻難以拿捏抽身之策;而造成此一困局的關鍵,正是因為:救市可以靠政府,後續成長還是要靠民間投資與消費,但現今卻尚未見到民間強勁復元之勢。

因此,政府的刺激措施即使暫不退場,也必須善用這些有限的資源,調整施展的重心,從救急式輸血轉向於恢復及提振民間的成長活力。例如貨幣政策,儘管尚未到升息的必要時刻,但已可運用管控數量、引導資金流向等行政指導,既可消極地避免資產泡沫,也積極提供民間經濟所需的活水;再如財政政策,則應將資源配置於具外部效益的產業投資引導之上,並擴大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誘因。

刺激政策的退場確實需要正確的判斷,但並非一分為二的絕對值,它其實可以分階段執行,更可寓新政策於其中,讓退場既不可怕又有效益。

fsj 提到...

一石數鳥之計

【經濟日報╱社論】2009.11.10

金融海嘯的恐慌稍退,最讓各國政府頭痛的,就是資產泡沫再度吹起,愈吹愈大,而且餘勢不已,比諸金融海嘯前已不遑多讓。愈大的泡沫愈容易破滅,自不待言;而泡沫愈大,破滅時的破壞力自是益發驚人,金融海嘯即是前車之鑑。但在此經濟初見好轉,體質尚未健全,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時刻,任何有助於營造榮景、鼓舞信心、提高就業的現象,都無人敢輕易觸碰,甚至還要小心伺候、加意維護,生怕它一旦破滅,產生骨牌效應,讓脆弱的經濟忽然又受重創。如此進退維谷的處境,的確令主政者傷透腦筋、動輒得咎,甚至部會之間出現相互扞格的政策,更讓譏評者找到空間大加撻伐。

台灣如此,對岸由於資金更加浮濫,情況猶有過之。有識者皆深知此風不可長,必須儘早使其冷卻,我們的央行總裁也破天荒地對平抑房價表示關切;但行政部門卻投鼠忌器,對各種可能的手段如按實價課徵房地稅等立刻宣稱一切都是子虛烏有。

除非找到萬全的辦法,既能導正資產價格,又不致損及復甦中的景氣,在大選逼在眉睫的此刻,行政部門絕對不敢輕易將事;即使政治體制大有不同的對岸,面對勉強靠政府大力輸將以及資金無限擴張造成的榮景,同樣不敢輕舉妄動。

其實,要消解房價高漲,又不虞損傷經濟復甦,倒是有許多移花接木、一舉數得的好辦法。追根究柢,資產泡沫快速膨脹,幾乎全是資金浮濫而又苦無出路所致。資金浮濫,來自飽受金融海嘯驚嚇的各國政府,有志一同地大事擴張資金供給,同時幾無限度地以赤字融通的手段大力建設。卻因為全球經濟在忽然的驚嚇之下,一切消費、投資、生產、借貸活動都為之癱瘓,尤其不論個人還是金融機構,對於所持有的資金選擇窖藏的方式令其暫時停止流通,而使貨幣流通量驟然凍結;源源注入市場的資金也因為貨幣流通速度停滯,而沉沒於流動性陷阱之中。但隨著恐慌的消失,流通速度逐漸恢復常態,過多的資金就構成急速膨脹的貨幣流通量。

已經氾濫成災,猶在持續膨脹的流通資金本身,就是促成資產泡沫化的巨大力量;現在又由於百業正從驚嚇之中奮力掙扎,獲利情況普遍不佳,因而資金不敢貿然投入,於是大量游資可以安心投注的,只剩下股市、房市以及黃金等資產,使其哄抬價格之力量無限放大。

在目前的情況下,連全球首強美國都不敢輕言升息,資金浮濫的現象暫時無法改善;因此要引導房市走上正軌,唯一的辦法,就是為資金尋覓更多元、更健康,而且對景氣復甦更有助益的出路。

當政者首先想到的,多是增加房地供給,吸收多餘的資金令房價不致再漲。不過這又必須考慮兩個因素:其一,從何處找來許多可用土地;其二,這些房地是否恰符投資者的需求。炒作房產者,常情有獨鍾,因而窮鄉僻壤房價不升反降,但台北的精華地段則暴漲不已。因而新的房地供給,即須屬於後者;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除非政府可以憑空變出一個可以媲美台北精華地段的區塊。我們再三建議的,將台北港及周邊地區劃為經貿特區,看看深圳、伊川港的前例,這個有如上海灘的數千公頃寶地,即可消化不知多少游資。

除此之外,我們可擷取消費券與對岸家電下鄉的精髓,將目前台灣最具潛力的太陽能產品,如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發電設備等,整合國內廠商與住家,給予兩成左右的補貼,讓數百萬家庭享受節能滅碳的利益,而太陽能產業在此鼓舞之下,不論投資、生產、研發都會一飛沖天;則資金有了更好的出路,景氣也得到強力的支撐,豈不是一石數鳥?



◆ 社論-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本報訊】2009-11-10 工商時報

南唐李後主(李煜)膾炙人口的「浪淘沙」詞:「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其中「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常作不同的引用,若援以形容目前全球的資產泡沫,似乎也還頗為貼切,因為弱勢美元走勢反轉日,將是全球資產泡沫破滅時;當前投機客們豈不正在「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今年以來,全球各地股價、房價快速飆漲,同時油價、金價及各種大宗物資諸如玉米、棉花、小麥等價格,也都大幅上揚。尤其油價曾經飆破每桶 80美元,金價更創新高飆破每盎司1,090元,朝向每盎司1,100美元邁進,更有專家預期金價每盎司會突破1,300美元,甚至達每盎司超過 2,000美元。如果全球經濟已經全面復甦,而且實質需求強勁,則前述資產價格的飆漲現象,以及有關資產價格將持續上漲的預言,我們都會覺得尚屬合理。

但回顧過去,記得去年年底金融海嘯最為嚴重之際,美國雖是全世界的最大受災國,然由於美元成為當時全球資金避風港,美元的幣值因而反向走強,同時各種實質資產價格呈現超跌狀況:石油價格跌破每桶40美元,黃金價格跌至每盎司712美元,道瓊指數最低跌到6,300點附近,美國房價下跌 20%左右。論者不明就裡,多以當時全球景氣因金融海嘯大幅衰退,以致實質需求大幅減少,來解釋上述資產價格崩跌現象。

上述論點若是正確,則目前各種資產價格飆漲,應是實質經濟已經復甦,甚至實質需求過於強勁所致。然而,事實上除了亞洲新興國家因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奏效,而有景氣解凍、甚至經濟回暖現象;歐美各國雖然也採行擴張性財政政策,但景氣並未復甦,只是衰退情況微幅減緩;美國的景氣恢復不但遲緩乏力,10月份的失業率更突破兩位數,達到10.2%,創26年來新高。以美國身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而言,景氣仍屬低迷,油價飆漲之支撐力道從何而來?

任何經濟學者都知道,沒有所謂絕對價格的存在,任何商品之價格本質上都是相對價格,而以貨幣金額來表彰該商品與其他商品間的相對價格。例如,颱風期間蔬菜類價格上漲的現象,其實只是彰顯受颱風影響,蔬菜供給減少,所以蔬菜對其他商品的相對價格提高了。

因此,若把今年3月以來美元幣值指數一路下滑,與全球資產價格狂飆的現象一起觀察,可以看出全球各項實質資產價格飆漲其實是源自美元的持續疲弱。因為原油、黃金以及各種大宗物資在國際市場上,都是以美元計價和交易,只要美元持續走跌,這些資產的價格就自然地相對持續提升。再加上全球各國央行普遍採行寬鬆貨幣政策,資金成本大幅降低,更讓全球投機客有機可乘,尤其是私募基金、避險基金等,確信美國聯準會短期內不會有升息的可能,因而以美元作為「利差交易」(Carry Trade)的主要貨幣,大肆舉借美元,在全球各個資產市場大舉炒作,利用資產市場具有供給曲線缺乏價格彈性的特性,輕易地炒高各類資產價格的行情;甚至轉戰於全球各地的股、匯市,形成到處流竄的熱錢。

何以各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眼見另一個資產泡沫正在形成中,卻沒有聯手干預的防止行動?主要乃由於歐美各國所採擴張性財政政策,在全球化的環境下,民眾因此所增加的消費購買,其最終受益者卻是作為「世界工場」的各亞洲新興國家,從而促成亞洲新興國家出口衰退的快速減緩,與實質就業的加速復甦;歐美各國在財政政策效果不彰的情況下,只好持續採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希望藉此促進國內投資,使國內的就業與所得能夠逐步回升。既然各國都採行寬鬆貨幣政策自救,短時間內就顧不到寬鬆貨幣造成資產價格泡沫化的後遺症了。

美國一向是「世界市場」,不但希望以寬鬆貨幣政策提振其國內投資與就業,更希望因著弱勢美元提高其全球市場之出口競爭力。以美國的進出口結構而言,進口多以一般消費品為主,弱勢美元可以使進口消費品之價格相對上漲,使民眾因而增加本國產品之購買,達到「進口替代」的效果。弱勢美元也可以提高美國出口之主力產品,包括資本設備、高階產品、航空器等的價格競爭力,這些出口品大部分都在其國內生產,主要競爭對手是歐、日各國;出口競爭力的提升亦有助於國內投資與就業的復甦。因此,即或各國央行願意聯手干預,美國也只是表面上敷衍,實質上仍希望持續對全球主要貨幣貶值。

因此,在美國景氣明顯復甦之前,弱勢美元仍將呈現持續探底的趨勢,全球資產價格泡沫仍將持續擴大。然而,美國這種「以鄰為壑」的做法,一旦傷及歐、日各國的經濟,則不論美國是否同意,各國勢將聯手干預,使美元幣值走勢反轉,屆時資產泡沫破滅,投機客們不只是「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恐怕還要哀嘆「羅衾不耐五更寒」、「流水落花春去也」。

fsj 提到...

MOU選前簽 下周向立院報告

【聯合報╱記者李志德/台北報導】2009.11.11

馬英九總統和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同步對MOU定調:送立院後再與對岸簽署。知情人士透露,前天府院黨五人小組原決定MOU壓到縣市長選後再簽。但前天金管會主委陳冲當面向馬英九力陳不能再拖,高層再次會商,決定先向立院報告,選前簽署。消息人士形容:前後六小時,MOU政策大翻盤,「過程高潮迭起」。

前天中午五人小組會中,談到美國牛肉進口風波,多數人認為,事前缺乏和國會及民眾溝通,是造成民眾反彈的主要原因,讓美國牛肉成為年底選舉的話題。

有美國牛肉的教訓在前,府院黨高層認為,MOU如果在選前簽署,可能也會引來在野黨的攻擊,「為了避免在野黨拿主權作文章,也怕對民眾講不清楚」。

「選後再簽、與ECFA綁在一起,也是陸委會的主張」,消息人士指出,陸委會始終顧慮,如先簽MOU,再簽ECFA或談市場准入,這段空窗期,可能大陸銀行就會來台申請,屆時我方必須核准。

基於選舉因素和陸委會的顧慮,消息人士指出,五人小組決定,把MOU壓到選後再簽。

但五人小組中午決定,下午即遭陳冲挑戰。據指出,前天下午陳冲向馬英九簡報MOU,馬英九將五人小組的決定徵詢陳冲意見,陳冲一聽,向馬英九力陳不可。

消息人士透露,陳冲指出,MOU的格式全世界都差不多,不會有主權流失或者「講不清楚」的問題。再者,業界對MOU期盼很深,如果遲遲不簽,會嚴重影響業界對政府的信心。至於陸委會擔心「空窗期」問題,陳冲分析,如果真有陸銀遞件申請,我方可用行政審查方式,拖到ECFA談完再核定。

聽過陳冲簡報,馬英九再與吳敦義、王金平等黨政要員會商,最後決定維持選前簽,但全案必須先向立法院報告,以示尊重國會。



◆ 兩岸簽MOU 大陸把球拋給台灣

中央社 2009.11.11

兩岸簽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 (MOU)的情況越來越明朗,大陸方面對於簽署的時間、地點和方式都沒有問題,同時也把MOU與金融市場准入問題脫鉤,既降低簽署障礙,也把球拋給台灣。

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楊毅11日在例行記者會對MOU問題談了不少,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首先,楊毅指出,兩岸金融監管機構已就MOU進行了充分溝通和協商,「雙方對簽署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所涉及的業務性、技術性的問題已經達成一致意見」。此話顯示,在MOU技術層面,兩岸已獲共識,如果MOU不涉主權等政治基本原則問題,則簽署阻力應該已降至最低。

其次,楊毅引述國台辦主任王毅的話說,有關MOU,大陸方面「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可以簽」。至於台灣所關切簽署的地點、時間、方式,「對於大陸方面來講都不是問題」。這澄清了此前外傳兩岸對簽署地點「喬不攏」的疑慮;也間接反映,何時簽署MOU,其實球是在台灣手上。

再次,楊毅指出,對於金融業來講,兩岸簽署MOU「是雙方互設或參股金融機構的前提條件」。他並且在回答中央社記者提問時指出,兩岸金融業互設機構,也就是「市場准入」的問題,應該在ECFA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框架下,由雙方進行商量。

這是大陸方面有關MOU、ECFA、金融市場准入三者關係的最新談話。可以試著這樣理解這句話:MOU與金融市場准入分屬兩個概念,不是同一回事,大陸方面不將之綁在一起,不會為了綁在一起拖累MOU的簽署;兩岸可以先簽MOU,再談金融市場准入;簽了MOU,再加上ECFA,兩岸金融業將走上互相開放新時代。所以整體而言,這是促簽MOU的積極訊號。

此外,關於台灣金管當局就兩岸金融業開放所提「加權對等」原則,以及台灣保險業者最關切的大陸能否放寬合資辦法的問題,楊毅表示,這些都屬於「市場准入」的範疇,要兩岸雙方來談。顯然,簽MOU不代表這些原則和問題即將迎刃而解,而是要看兩岸ECFA商談進展而定。

由此看來,有關MOU的簽署,在台灣完成向立法院報告的程序後,應該很快就會完成,簽署時間當在海基會與海協會第4次商談之前。接下來,在ECFA的商談過程中,台灣如何向大陸金融業以及其他行業開放,而不損及台灣的基本利益,將是更重大的課題。



◆ 中經濟復甦 十月CPI小跌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09.11.11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10月份各項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繼續穩步復甦,工業生產成長加速,做為政府刺激經濟主要指標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降幅低於上月,投資成長依然堅挺。

繼CPI在今年前九個月下降1.1%後,10月份CPI比去年同期下降0.5%;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5.8%,降幅比9月份縮小1.2個百分點。

CPI、PPI下降的同時,中國的社會消費品總額、工業生產依然保持成長。和去年同期相比,兩者在10月份的增速都超過16%。

10月份零售額在長假帶動下強勁成長,10月份零售額較去年同期成長16.2%,高於9月份的15.5%。同時,今年前10個月零售額較去年同期成長15.3%,增速高於1至9月的15.1%,也快於今年全年零售額增速目標14%。

受消費旺盛帶動,工業繼續強勁復甦。10月份工業生產較去年同期成長16.1%,增速大大快於9月份的13.9%,並創19個月新高。

中國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基本保持今年以來成長趨勢,1到10月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15兆710億元人民幣,同比成長33.1%。

高盛駐香港經濟分析師認為,這些資料進一步顯示,中國實體經濟成長仍維持強勁, 而通貨緊縮或已遠離。

另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字顯示,前10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下降19.9%,其中出口下降20.5%,進口下降19%。前10個月中國累計貿易順差1592.3億美元,同比減少27.2%。



◆ 人民幣挑戰美元?學者:應鼓勵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11.12

部分美國經濟學者表示,以現在狀況而言,宣稱人民幣足以挑戰美元地位有點言過其實,但人民幣國際化符合美國利益,美國不應該「封殺」,而是應該鼓勵。

中央社報導,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10日發表「中國已準備好挑戰美元?」報告,由CSIS研究員墨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鮑泰利、前財政部次長亞當斯參與討論。

學者認為,現在全球都以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貨幣,但過度依賴美元本身就是風險,如果全球貨幣能夠形成美元、歐元、人民幣三足鼎立的體系,以風險分散角度來說,符合美國利益。

負責撰寫報告的墨斐指出,人民幣要挑戰美元地位,必須先跨過國際化、成為儲備貨幣及成為主要國際貨幣三個階段,人民幣現在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同時,中國持有約1.4兆的美元資產,傷害美元價位,只會為自己帶來麻煩,而且美國是中國第一大外銷國,美元儲蓄的累積速度依然很快。因此,中國現在作法,是以美元購進天然資源,以建立長遠經濟基礎,例如敲定俄羅斯、巴西、厄瓜多原油供應合約。

曾長期任職於世界銀行的鮑泰利則認為,美國該擔心的不是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而是中國政府不想讓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因為要成為國際貨幣,中國就必須大幅放鬆經濟管制,這不見得是中國所願意的。

但他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符合美國利益,以分擔風險的角度來說,如果真的能成為美元、歐元、人民幣三足鼎立,「那是好事」。



◆ 緊抓飯碗 美職缺增加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11.11

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企業職缺連續第三個月增加,顯示業界眼見經濟前景難料而不願意召募員工,員工離職率卻不增不減,意味著就業市場低迷,許多人緊守工作職位,不敢輕易辭職。

根據調查,9月份就業市場離職率(job separations rate ,包括主動辭職與裁員)維持在3.3%,與前一個月相同,其中,用以衡量主動走人的請辭率(quit rate)也未增減,維持1.4%。

截至9月底為止的一年來,全美非農業、私營企業、政府部門的請辭率都較前一年低,絕大多數產業也都降低。依地區來看,南部、中西部及西部地區請辭率都比前一年低。企業的招募員工率(hiring rate)也持平,維持在3.1%。

此外,衡量每家公司或機構每個月底還有多少職缺的職缺率(job openings rate)在9月上升至1.9%,高於前一個月的1.8%。2007年6月(當時美國處於經濟榮景)以來,全美職缺共減少230萬個。

調查顯示,綜合各項數據後,9月底為止的一年全美招募員工人數為5040萬人,離職人數5560萬人,相減之後,就業人口淨減少520萬人。

彭博社報導,9月份全美共有1510萬人沒工作,依此推估,每一個職缺平均有六個失業人口競爭,競爭激烈,因此人人自危,多半不敢輕舉妄動。

fsj 提到...

美參院揮刀 砍Fed監理權限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09.11.12

美國參議院10日公布參院版的金融改革提案,大幅修改金融市場的監管權力。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監管銀行的權責遭稀釋,同時另成立三個聯邦機構,分別負責監督銀行、保護消費者以及解散搖搖欲墜的金融機構。

參院銀行委員會主席陶德10日公布一份長達1,136頁的金改提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限縮Fed權力的限縮。許多議員把去年發生的金融危機,歸咎於Fed未善盡職責。

陶德指出,Fed過去幾年負責保護消費者以及監管銀行控股公司,但顯然徹底失職。參院的金改提案就剝奪Fed監管銀行的權力。

同時,參院打算把監管銀行的單位整合成「金融機構管理局」(FIRA),並廢除通貨監理局(OCC)與儲蓄機構監理局(OTS)。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和Fed一樣,也將失去監管銀行的權力。

另外,如果組織繁複的金融公司已危及整個經濟體系,就由新成立的主管單位「金融穩定署」(AFS)負責執法解散之。

Fed提供緊急貸款的權力,未來也限制在只能提供財務尚健全的金融機構,而非那些搖搖欲墜的業者。

至於私下交易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避險基金和其他私人基金也將受聯邦政府監管,讓主管當局能掌握金融機構承擔多少風險。信用評等機構的管理,未來也將適用於新規定。

陶德還希望成立消費金融保護署(CFPA),保護申辦房貸者和信用卡用戶,免受高利貸和利率陡升的傷害。

在參院的規劃下,未來國會對利率決策官員的任命權將擴大。

前Fed官員擔心,政治之手將伸進Fed,影響獨立性。

不過陶德強調,參院版法案並非處罰Fed,反而是要強化其角色和其獨立性,因為一旦開始提高Fed的權力,就會威脅到其獨立性。

眾院兩周前已先提出其金改草案,和參院版最大的差異就在於金融機構的主管單位。

眾院擴大Fed對金融機構管理權力,且不打算整合聯邦的銀行監管機構,同時Fed仍負責執行對大型金融機構的新規定。

※ 相關報導︰

* 彭淮南/從工友之子到6A央行總裁之路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1442&f_ART_ID=221442



◆ 人民幣 將不再緊釘美元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2009.11.12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11)日發布第三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中首度提及,未來進一步建立人民幣匯率機制時,將結合國際資本流動及主要貨幣走勢變化。市場解讀,人行可能結束緊釘美元的匯率政策。

下周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接見來訪的美國總統歐巴馬,部分市場人士認為,中方可能有意在歐胡會前暗示將擴大人民幣彈性。

受到這項消息與大陸新公布第三季主要經濟數據亮麗的激勵,人民幣昨(11)日小幅上揚,終場收人民幣6.8259元兌1美元,高於前一天的6.8268元。

不過,昨天人民幣中間價為6.8267元兌1美元,與前一天的6.8268元相差無幾,意味中共官方目前維持匯率穩定的立場依然堅定。

路透及彭博資訊報導,人行在第三季政策報告中,對未來人民幣匯率機制的這種說法,意味去年年中以來大陸實質上緊盯美元的做法,到此將告一段落。

2008年8月以來,人民幣匯率一直都維持在6.83元兌1美元附近。

過去人行的貨幣政策報告中,每季必提「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字眼,在第三季報告中不見了。敏感的市場人士於是猜測起匯率政策動向。

人行在第二季貨幣政策報告中,對於下階段匯率政策是這麼說的:「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第三季報告中同樣主題的文字換成:「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結合國際資本流動和主要貨幣走勢變化,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杰認為,人行報告文字上的改變,意味中共官方準備結束維持一年多的緊盯美元措施。

丁志杰說:「過去一年的匯率政策,可視為在非常時間的非常政策,而現在是該結束的時候了。就短期來說,考慮到國際壓力及經濟基本面,這表示人民幣將更為強勢。」

大陸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分析師石磊則認為,這項變化可能是對市場的先期預警,亦即若美元跌至歷史新低水準,人民幣就能恢復升值。



◆ 陳冲:兩岸名稱若不對等 MOU寧可不簽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09.11.12

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 (MOU)簽署已「箭在弦上」,立法院明將聽取行政院提出的兩岸簽署金融MOU簡報。金管會主委陳冲指出,若大陸可接受簽署頭銜上有「行政院」三個字,我方就可接受「中國」兩個字,簽署所堅持的一個原則就是「對等」。陳冲強調,「別人不尊重寧可不簽」,目前雙方簽署的頭銜還在努力溝通協商。

兩岸雙方簽署MOU的換文部分,日前行政院長吳敦義和陳冲都表示MOU簽署形式傾向換文,且說中國也不反對,陳冲今天表示,換文是兩份文件互相交換簽,不是國際上的EOL概念。

立委陳淑慧詢問陳冲,MOU簽署是否使用國際上所謂EOL(Exchange of Letter)的換文概念?陳冲表示,所謂EOL的換文是一個英文版本,雙方同意後輪流在同一版本下簽署,但兩岸簽署MOU是有兩個版本,正體字和簡體字版本,互相交換簽署,所以不是EOL概念。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審查「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管非營業基金99年度業務計畫及預算編列」。立委蔡正元質詢時指出,未來簽署兩岸金融MOU,將以什麼頭銜來簽署?若至今頭銜都未確定,那要如何來簽呢?文件上若以行政院金管會主委陳冲的名義簽署,至少會說明是哪裡的行政院金管會主委?立委羅淑蕾質問,是用「行政院」與「中國」來簽署嗎?

陳冲回覆,簽署文件只有寫「台灣」和「大陸」,或是以兩岸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名字來簽訂。他說,法定名稱是「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大陸是「中國銀行 (保險或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沒有一個機關法定名稱有擺入「中華民國」,若加入這個四個字對方也不會接受。

陳冲強調,兩岸金融MOU的簽署,在金融專業部分已無問題,但在非金融專業部份,雙方仍在努力協商中,這需要一些智慧來處理。

蔡正元進一步質問:「已經談這麼久了,智慧還沒有出來?那麼對方有『中國』兩個字,我們是否接受?」陳冲表示,前提是對方接受有「行政院」字樣,我方才能接受有「中國」字樣,中國大陸若有不尊重我方原則的情形,寧可不簽。」陳冲強調,目前雙方就頭銜仍在努力協商中。



◆ 史上最慘 今年稅收少2千億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2009.11.12

今年稅收短徵嚴重程度遠超過財政部預期,財政部昨天再度上修全年稅收短徵金額預估數,可能超過二千億元,將是史上最慘紀錄。

全球金融風暴嚴重衝擊政府稅收,財政部統計處昨天公布,今年到十月為止,總稅收僅一兆二千八百廿一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稅收短徵二千五百五十六億元,衰退幅度高達百分之十六點六。

官員推估,今年全國稅收短徵恐怕會達二千億元以上,是史上最嚴重一年。官員說,上一次稅收出現巨額短徵是民國九十二年,當時因為網路泡沫化衝擊全球經濟,造成稅收短徵一千二百零三億元。

財政部統計長林麗貞說,今年一到十月稅課收入短徵二千三百七十億元,衰退最嚴重的是營利事業所得稅,因為金融風暴衝擊,企業獲利縮減,導致前十個月稅收只有三千一百八十八億元,比去年同期銳減一千一百五十一億元,減幅高達百分之廿六點五。

此外,綜合所得稅也因為金融風暴,造成盈餘分配所得和薪資所得扣繳稅款減少,十月累計稅收二千七百五十二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六百九十七億元、減幅百分之廿點二。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和土地增值稅等主要稅收也都比去年同期減少。只有證券交易稅因為股市上漲和交易量增加,一到十月稅收八百六十二億元,比去年同期多了四十四億元。

林麗貞強調,稅收減少不止出現在台灣,美國從去年八月到今年九月的稅收,比去年同期衰退高達百分之廿六點二;日本今年四月到九月的稅收衰退也有百分之廿四點四;就連中國大陸今年第一季的稅收和去年同期相比,也衰退百分之十點三。

※ 相關報導︰

* 新聞分析-金融海嘯、八八水災 稅收重傷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3312+122009111200444,00.html

* 一場空!DRAM再造 立院喊卡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246625.shtml

* DRAM再造喊卡/決議有瑕疵 經部想翻案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247403.shtml

fsj 提到...

我擬以「台澎金馬」簽ECFA

【聯合報╱記者李志德/高雄報導】2009.11.14

陸委會副主委高長昨天透露,台灣將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稱,和大陸洽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這是我政府官員首度明確宣示,台灣和大陸簽署ECFA將採用的名稱。

高長昨天上午出席陸委會主辦「ECFA南部地區會議」,在回答現場民眾提問時,做出上述表示。針對高長上午的宣示,陸委會昨天晚間發出聲明「間接更正」,副主委劉德勳指出,簽訂ECFA將會符合WTO「精神」。

據了解,由於高長回答時,無意間讓台灣與大陸洽簽ECFA將使用何種名稱的「底牌」曝光,陸委會才發緊急發聲明更正,言下之意,就是兩岸商談ECFA時,我方會依WTO的「精神」;但對是不是用「台澎金馬」這個名稱,保持彈性和模糊。

這場會議是陸委會主辦,與會人員包括南部地區學者、農業團體及勞工團體代表。高長在開場致詞時,用「蓋房子」比喻ECFA中的「F」,也就是「架構」(framework)。

高長說,簽訂ECFA就像蓋房子,最重要主軸是其中的「架構」,也就是先決定房子大小、坪數,其他諸如內部裝潢與家具,可以等房子蓋好後再討論。

高長說,從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趨勢來看,與大陸洽談ECFA,對我與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是很重要的;在未簽署ECFA之前,我與其他國家洽簽FTA的機率幾乎等於零,簽署ECFA後,與他國洽簽FTA的機率就會大於零。

高長強調,政府推動ECFA的過程中,若有少數受衝擊的產業或利益受損弱勢者,政府都會有適當配套措施,並審慎處理市場開放的進度,爭取足夠的調適期,另建立有效的防衛措施。政府也會守住不進一步開放大陸農產品及大陸勞工來台的承諾。

聽眾提問,台灣為什麼要單獨和大陸談ECFA,而不在WTO這個國際組織架構下和大陸談?高長說:「我們就是在WTO架構下談。將來簽署(ECFA)時,不可能用中華民國去跟他簽,但請各位相信,我們一定會用加入WTO的名稱,就是「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這樣的名字去跟他簽。」高長接著補充:「未來和其他國家簽FTA,也是用這個名稱。」



◆ ECFA是啥 逾半主管不太懂

【經濟日報╱記者/雷盈】2009.11.13

ECFA將帶領台灣經濟走入另一個局勢,受到各界關注,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根據中華徵信所的調查,居然五成以上的企業經理人對ECFA「霧煞煞」,摸不著頭緒。

調查顯示,6.7%的經理人認為自己對ECFA完全不了解,44.6%經理人說不太了解,等於有51.3%的經理人對ECFA內容沒把握。

按照中華徵信社的說法,本次調查的500大企業經理人,本身職位至少都是業務副總以上,他們身居要位,掌管企業投資、經營方向,但面對ECFA也是詞窮,讓人對500大企業的發展前景捏了一把冷汗。

根據調查,只有3.7%的經理人自認對ECFA內容非常了解。不過,經理人認為,他們不甚清楚是因為政府交代不清,73.5%的經理人都認為政府沒把ECFA講明白。

事實上,目前關於ECFA的資訊非常雜亂,大多數是媒體資訊、政黨網站資料,或是一些學術文章,缺乏有系統的官方整理文件,而且,多數關於ECFA的話題只停留在何時簽,簽不簽,較少聚焦於ECFA內容。

如果ECFA是台灣未來經濟的方向盤,企業經理人就是產業發展、成長的舵手,從經理人對ECFA的焦慮以及不甚理解可以看出,政府缺少跟民間企業溝通,政府除了考慮ECFA簽署內容、ECFA效應外,也該讓企業領導及時認知,讓企業及早做好準備,把握商機。

※ 相關報導:

* 快速了解ECFA是什麼?簽與不簽的利弊又是什麼?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7534

* 江陳會將宣布 ECFA明年1月正式諮商
http://www.udn.com/2009/11/13/NEWS/MAINLAND/BREAKINGNEWS4/5250052.shtml



◆ 保護智財權 業界籲納入ECFA

【經濟日報╱記者雷盈/台北報導】2009.11.13

根據中華徵信所的調查,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討論議題中,500大企業經理人最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建議ECFA能把「大陸同意台灣專利登記及效益」納入。

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表示,ECFA議題中,除了零關稅外,高達71.5%經理人把智慧財產權列為第一要務,表示台商在這塊領域吃足苦頭。

中華徵信所分析,過去三年有178件台商專利權糾紛,也就是說,平均每六天就有一宗台商專利權爭端發生,令台商非常困擾。

張大為說,大陸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雖然逐年進步,但是請求權時效過短、賠償金又太低。根據中華徵信所的調查,大陸法院對這類案子的判賠金額,通常都在人民幣50萬元(約新台幣236.5萬元)以下,連訴訟費都不夠付,即使官司贏了也沒太大幫助。

中華徵信所市場研究部協理許滸提到,在大陸相關的賠償金額,一切都以法官說了算,沒有一個既定標準,法官主觀認定受害人的損害範圍、損失金額,跟台灣環境差異很大。

張大為指出,從專利範疇來看,台灣農業新品種發展、生技業菌種培養都不受大陸專利保護,這使得台灣六大新興產業缺乏去大陸的誘因。

另外大陸也有強制授權範圍,台商隨時都可能因為經營太好,而被強迫授權;在請求時效方面,訴訟不公時,會被法院強迫推定已過請求權時效,台商蒐證舉證時間壓力極大。



◆ 連胡會登場 互稱總書記、主席

TVBS 2009-11-14

折騰了半天,「連胡會」終於登場,你一句連主席、我一句總書記,替這場會面揭開序幕!胡錦濤開場就點名,這是兩岸歷史巨變的時刻,這無疑是開啟了ECFA簽署的第一步;不過會面過程,處處可見中方強勢的痕跡,連戰致詞,話還沒說完,現場媒體就被請出會場。

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連主席。」APEC特使連戰:「胡總書記。」胡錦濤:「你好,你好。」

稱呼「連主席」,這邊回了一句「胡總書記」,各界注目的連胡會,終於在14日上午10點正式登場,時間排在香港後。胡錦濤:「這一個世紀以來,兩岸關係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歷史性的和談,這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願望。」

胡錦濤先致詞,一句「兩岸關係出現歷史劇變」,也點出這場連胡會,要替兩岸簽署ECFA揭開序幕。

TVBS記者林婉婷:「連胡會進行了有半個鐘頭左右,這動作也等於宣布,ECFA的簽訂進入談判階段。」

胡錦濤:「接下來我想請連主席,替媒體說幾句話。」

連互動都像老朋友,胡錦濤強勢主導的痕跡,處處可見;胡錦濤先致詞,一講講了2分鐘,輪到連戰發言,卻出現這個狀況。連戰:「首先我想藉這機會,為各界關心的發展…。」工作人員:「好了,好了。」

揮手趕台灣記者出去,不讓拍攝,連戰話都沒講完;從連胡會時間敲定到舉行地點,中方處處居上風,這也不免讓人擔心ECFA協商談判,我方能有多少主導籌碼。

※ 相關報導:

* 連胡會登場 胡:年內啟動ECFA協商進程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5251031.shtml

* 社論-今天就請把MOU一次說個清楚
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71703+122009111300443,00.html



◆ 陸客觀光商機真無限?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09.11.13

陸客怨吃不好 住很差

大陸寶健萬人團陸續來台獎勵旅遊,預估帶來商機6億元;江蘇採購團也保證明年送客10萬人來台,陸客來台看似商機無限,但旅行社業者卻有苦難言。旅行公會全聯會表示,越來越多業者反映陸客觀光問題不斷,有大陸組團社壓低團費,結果陸客來台「吃不好、住很差」,台灣旅行社也沒賺頭,甚至被積欠團費,部分業者已計畫拒接陸客觀光團。

觀光局杜絕惡質低價

交通部觀光局日前邀集觀光業者座談,業者大吐苦水,希望政府解決低價陸客團問題。觀光局副局長吳朝彥承諾加強稽查,了解陸客團的行程內容,另從明年開始,也將派面訪員實際調查陸客在台情形,杜絕惡質低價團。

團費壓到剩一半

旅行公會全聯會秘書長許高慶表示,陸客來台每人每天的團費標準為60美元,現在卻傳出團費下殺到30美元,品質大受影響。他更指「購物行程」、「自費行程」,就是低價陸客團的兩大惡源。他不諱言指出,部分業者反映生意難做,考慮不接大陸觀光團。

據悉,業者偷賣「自費行程」,像是行程標示遊日月潭,但陸客要搭船遊湖必須多加錢;去墾丁觀光,陸客想參觀海生館就要自掏腰包買門票。甚至還有業者趁行程空檔,帶陸客參觀鄧麗君筠園,每個人加收300元。

旅行社業者私下表示,大陸組團社刻意壓低台灣接待社的利潤,市場甚至傳出大陸方面只要出團,每人次可獲利約2000 人民幣,相當於新台幣1萬元。不過給台灣旅行社的價錢,卻是每人每天30美元。台灣業者怕沒生意做,只好硬著頭皮接單。

※ 相關報導:

* 國境太長阻經濟發展 俄羅斯擬縮減時區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250420.shtml

fsj 提到...

名家觀點/美元利差交易造成泡沫

【經濟日報╱劉憶如(中國信託首席經濟顧問) 】2009.11.13

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國家的分歧脫鉤現象,愈來愈明顯。一方面石油、能源、黃金等商品價格持續不斷上漲,亞洲及拉丁美洲等新興國家資產泡沫化的疑慮也愈來愈深;另一方面,美國最大的中小企業貸款商CIT集團聲請破產重組,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五大破產案,美國失業率亦已衝破10%且不見起色。國際金融市場的失衡,源於美元利差交易(carry trade)在這段時間內的興盛,但正如近來許多機構所提出的警告,利差交易終有反轉的一天,而當反轉開始發生時,又將是一番驚天動地的資金大震盪。

對許多新興市場而言,走出金融海嘯的今年,看到的是股市及房市的V型反彈,甚至引發一個接著一個國家祭出「冷卻市場」的財經方案。看似源源不絕的國際資金流入,來自於借貸幾乎不需付出成本的美元。所謂「幾乎不需成本」,是因為美元不但仍維持零利率,且已連續九個月貶值,因此借了美元換成其他貨幣,日後償還美元貸款時,其實僅需較少的資金,這也是罕見的「負利率」之國際金融市場失衡現象。

這幾個月以來,借入美元的人享有極高的報酬率,因為借錢的成本為負,幾乎不用考慮投資在什麼標的都穩賺不賠,這當然除了助長新興市場的資產泡沫化之外,更引導石油、能源、黃金等商品價格的飆漲。使問題更加惡化的,還有因為亞洲各國因不願讓自己的貨幣升值過多,因而也不敢太大幅度的調升利息去抑制泡沫的擴大,「投鼠忌器」的顧慮使得新興市場的泡沫與歐美國家的不振,形成強烈的對比。

但是,市場總是不會永遠失衡的。當終於有一天,市場上愈來愈擔心泡沫擴大,或是擔心新興市場的各國央行將較大幅度地調升利息時,這種借入美元的利差交易就會停止。屆時,借了美元的人須開始拋出手中資產,一方面獲利了結,另一方面償還美元貸款。而這種行動一旦開始,即將在短期內蔚為風潮,不但將造成股市房市商品等資產價格的快速滑落,更將因須購買美元去償還美元貸款,因而促使美元急速地止跌回升。而美元的回升當然造成借貸美元成本的上漲,因此又將使投資人愈發急著償還美元,剛好就會是目前「利差交易」過程的相反,也因此極可能引發一陣混亂。

泡沫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在於泡沫的破滅而非泡沫的形成。對許多人而言,在泡沫形成時,他們擷取豐厚報酬的果實,且並不相信那僅是短暫的泡沫;但當泡沫破滅時,轉瞬間曾經擁有的財富縮水消失,這種痛苦可是非常真實的。

最近召開的幾個大型國際財經會議中,與會各國紛紛提醒大家,全球復甦步伐仍未穩健,例如G20財政部長和央行總裁會議達成共識,世界各國將互相監督經濟政策,並將在經濟完全復甦後,以各國合作及協調的方式退出非常規的總體經濟政策,G20的領袖高峰會中並預定將在明年11月之前完成「較明確的政策建議」。

因此,目前全球其實是處於「並不明確」的政策狀態。國際資金較正常時候更大幅度且快速地到處流竄,追逐的是短期的高報酬。日前我國央行限定外資進入台灣後不得停泊定存,亦是防堵國際資金來台炒匯的一種做法。

在配合國際情勢、央行可能無法即刻升息時,投資人即使享受資產價格上升所帶來的利潤,也不要因而被沖昏了頭,亞洲的復甦當然有其基本面的支撐,但「美元利差交易」所造成的泡沫現象,究竟仍須時時警惕在心。



◆ 全球觀點-新興市場的新考題

【陳穎柔整理】2009-11-13 工商時報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魏瑟(David Wessel)為文指出,在外資湧入下,新興市場貨幣都面臨升值壓力,然而為避免出口受損,傷及經濟復甦,許多新興市場都在盡力抑制貨幣的升值。但是新興市場終將面臨兩項不在他們控制之內的挑戰:一方面是必須應付因美國低利率而大量湧入新興市場尋求高獲利的資金,一方面又要尋求因應中國拒絕讓人民幣升值的態度。

魏瑟指出,發生在1990年代晚期的亞洲金融危機讓新興市場學到一個教訓:倘若一個國家試圖堅守固定匯率,可能導致大災難。新興市場國家過去因外匯存底不足或無力升息來支撐匯率,結果遭遇本國貨幣重貶,引發危機,尤其是背負大量外匯債務的銀行和企業。

在最近這波危機發生前後,有幾個拉美和亞洲國家放手讓本國貨幣波動,使得彈性匯率發揮避震器功能。新興市場央行因為不必執著於高利率維持固定匯率,所以可以降息,也助國內債務人免遇局勢動盪打擊。以巴西為例,在這波危機最嚴重的數月期間,該國央行降息11碼,與此同時,巴西幣兌美元貶值 35%。

匯率只是整個事情的一部分。有幾個新興市場國家累積大量美元外匯存底,選擇自保以免往後得痛苦地向IMF討救兵。銀行體系穩健的國家在這波危機中表現較佳,中國雖讓該國貨幣緊跟美元,但其經濟卻未被這場風暴打倒;美國聯準會(Fed)以美元與巴西、墨西哥、韓國和新加坡的央行交換當地貨幣,好讓後者能把錢借給短缺美元的銀行,此舉可繞過功能不彰的貨幣市場。

關於最佳匯率政策的辯論通常是比較心理層面的,但這次,以經驗為依據的證據卻很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國際經濟學家艾欽格林(Barry Eichengreen)表示,讓市場力量決定本國貨幣匯率走向的國家,在這波風暴中的情況好得多,其優勢之一就是,企業因為預期匯率變動,會避免借入太多高風險且無避險的外匯貸款。

隨著這波金融危機告別最壞時光,之前買進美元避險的全球投資人開始把許多資金移往較具吸引力的市場,尤其是亞洲市場,結果造成美元再次貶值,而新興市場貨幣開始升值。根據教科書的說法,此一現象應有助全球經濟趨於平衡:美國應減少進口、增加出口,而亞洲經濟體應增加進口、減少出口。但經濟繁榮仰仗出口的新興市場,其官員並不這樣認為。

世界銀行在其對亞洲的最新預測中指出,要從國內需求中擷取更多經濟成長,讓本國貨幣升值相當重要,但這種看法尚未獲得認同,亞洲央行對匯率波動的容忍度仍低。

官員的擔心並沒有錯。巴西、韓國或其他國家最不需要的是股市、不動產價格或本國貨幣暴漲,這種泡沫是由外資流入所誘發的。

有幾個新興市場央行開始干預匯市,拋售本國貨幣並買進美元,以抑制本國貨幣升值幅度,且支撐本國出口。以泰國為例,該國財政部長表示,今年至今累積動用150億美元進行干預。這是經過時間考驗的反應,但若市場認定,一國貨幣無可避免一定會升值,該國政府卻徒勞地試圖阻卻升值,這樣的操作可能產生反效果,投資人更會加碼押注該國貨幣升值。升息可消弭舉債,但會加速貨幣升值﹔砍政府預算很可能是較睿智但難以施行的作法。

還有其他選擇。香港藉由使房貸規定趨嚴來抑制借款和不動產泡沫﹔本國貨幣於今年2月以來升值45%的巴西對流入資金課徵2%的稅,此舉似乎成功抑制巴西幣升值。傳統的想法是:這種稅率太低無法發揮太多效果,也不會造成太大傷害。但IMF和其他機構內部現已熱烈辯論,在何種情況下資金管控是有效的。

新興市場最終將面對超出他們掌控能力的兩大挑戰:美國利率處於極低點以及中國不放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美國利率低誘使投資人在美國舉債,然後投資於景氣率先復甦、利率較高以及其貨幣普遍預料將繼續升值的新興市場;中國不放人民幣升值使其鄰國也不願讓其貨幣進一步升值,以喪失出口競爭力。



◆ 美歐喊升 大陸:人民幣政策 無意改變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2009.11.13

由於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似乎對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鬆口,外資紛紛推估人民幣明年將恢復升值,歐盟高層本月也將赴北京籲中方放手。但大陸財政部昨(12)日公開滅火,重申無意改變逐步改變人民幣價值的政策。

人行日前首度提及,將結合國際資本流動及主要貨幣走勢變化,以形成更完善的人民幣匯率機制,而不再提「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這種新提法,引發市場推測中方暗示將讓人民幣繼續升值。

綜合香港信報、彭博資訊及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最近美元疲軟,市場對人民幣與美元脫鉤的預期心理愈來愈大,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至少在明年中前都不會改變。

大摩認為,現行人民幣匯率機制可能要2010下半年才會有變化,即使人民幣升值也將是溫和漸進。

澳洲第二大銀行西太平洋銀行分析師Sean Callow在研究報告寫道,這意味大陸央行考慮「恢復人民幣微幅升值」,由於美國總統歐巴馬下周訪問大陸,中方此舉顯示大陸央行並未忽視外國壓力。

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新興市場研究主管Sebastien Barbe昨天發表研究報告說:「這是(大陸央行)在措辭上的一大改變,朝向更大的貨幣彈性。我們仍認為,人民幣將在明年初恢復升值。」



◆ 美元貶 央行資產恐縮水
http://www.udn.com/2009/11/13/NEWS/FINANCE/FIN2/5248635.shtml

【經濟日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2009.11.13

國際美元走弱,讓持有龐大美元資產(外匯存底)的中央銀行可能面臨高額匯損。中央銀行官員昨(12)日指出,央行每年都依盈餘固定比重提撥兌換損失準備,去年的兌換損失準備金有新台幣1,207億元,應能有效沖抵可能的損失。

依據央行內部先前估算數字,新台幣每對美元升值1元,央行外匯存底便會出現新台幣105億元的匯兌損失;以央行兌換損失準備金逾千億元來看,除非新台幣對美元升值逾10元,也就是新台幣升值近45%,央行的準備金都足以應付美元跌價的可能損失。

fsj 提到...

歐巴馬效應/亞太設自貿區 露曙光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09.11.16

美國歐巴馬當局對成立亞太自由貿易區的態度似乎出現大轉彎。歐巴馬14日宣布,美國將積極和泛太平洋夥伴(TPP)進行對話。樂觀派認為,這大大提高亞太自由貿易區實現的可能性。

歐巴馬在東京宣布要參加TPP對話的新聞,在亞太經合會(APEC)年會上激起一陣掌聲。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像TPP這種重要的階段,有助於維持實現自由貿易區成立的動力。他還說,TPP的會員國可能從目前的四個擴大到八個,澳洲、祕魯和越南也有興趣。

新加坡國際事務學會(SIIA)主席戴尚志樂見此一發展,表示美國人一定要摒棄這個觀念:和亞洲進行自由貿易,會讓他們丟掉飯碗。自由貿易區形成後,其實是互惠互利。

TPP的長期目標,是要納入APEC21個成員國,成立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但戴尚志認為,這個最遠大的目標如今只是「初期階段」。

今年稍早,美國國內保護主義聲浪高漲,暫停簽訂新的貿易條約,重新檢討貿易政策。前總統布希時代與南韓、哥倫比亞和巴拿馬等國協商好的貿易協議,如今還被冷凍在美國國會的檔案櫃裡。這些貿易協定的規模,顯然比TPP還大,對美國的重要性也更高。

因此,歐巴馬雖然正式表達要和TPP對話的意願,但並不代表美國政府的貿易政策從此就有重大改變,畢竟尚未確定歐巴馬當局是否甘冒失民心之險,努力達成與TPP對話的目標。美國政府早在去年就已表達加入TPP的興趣。

美國企業界領袖表示,希望見到當局更確切的陳述。

亞洲國家倒是非常歡迎美國的轉變,這至少是個明確的跡象,顯示歐巴馬當局並不排斥自由貿易。

澳洲貿易部長克林(Simon Crean)表示,美國的參與相當於對亞太區意圖的重大宣示。更重要的是他們提供關鍵多數,讓計畫得以順利前進。他還說,關於擴大成員國第一輪對話,明年初將在澳洲舉行。

【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美國將參與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經濟部次長梁國新昨(15)日表示,有機會的話,台灣也會爭取加入TPP。

梁國新指出,目前簽署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有新加坡、智利、紐西蘭和汶萊四國(俗稱P4),但P4已經開始和美國、祕魯、澳洲和越南諮商。



◆ 日本拉警報 防W型衰退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09.11.16

日本政府16日將公布首相鳩山由紀夫8月就任以來首次國內生產毛額(GDP)報告,由於日本經濟成長腳步遲緩,失業率也居高不下,新政府當務之急就是慎防日本經濟再度萎縮,出現「W型衰退」。

據道瓊社訪調的16位經濟學家估計,日本第三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將較上季成長0.6%,換算年率後為成長2.2%,是繼上季以2.3%的年率成長後,連兩季擴張。經濟成長動力主要來自占GDP逾50%的消費者支出,多半由前任自民黨政府的補貼政策和刺激方案所帶動。

這項數據顯示日本經濟成長力道疲軟,也意味這個亞洲最大經濟體未來幾季可能再度衰退。

拜前政府的振興方案所賜,日本前幾季經濟微幅成長,但目前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低迷,一旦發生通貨緊縮,企業償還債務的實質成本就會增加,可能促使企業進一步裁員和減少投資。

民主黨政府已表示,將推行育兒補貼等新一波振興方案,繼續刺激消費,但目前尚未決議推行哪些措施。然而經濟學家警告,政府舉債規模已創歷史新高,此時再推新的振興方案,可能推升長期利率,抵銷新支出的效果。

此外,政府從削減其他支出來支應財政,也將拖累民間需求復甦腳步。

日本政府負債規模已達去年GDP的172%,是全球富國中負債最高者。

日本摩根大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菅野雅明預估,政府負債占GDP比重明年將增至200%,未來十年更將飆至300%,主因就是社會福利成本增加、經濟表現疲軟所致。

日本財務大臣藤井裕久表示,政府會不會在本會計年度推出新一波振興經濟方案,GDP將是「關鍵因素」。民主黨曾表示,新的刺激政策規模約達3兆日圓(335億美元)。

官員強調,第二波振興方案不會增加政府未來二內的支出,反而因將明年度的支出提前併入今年,而使明年度支出減少。日本政府為提振經濟,今年已發行44兆日圓的新債,規模為史上最大,使日本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由上個月1.3%的低點,10日攀抵1.485%的五個月新高,13日跌回1.365%。



◆ 兩岸MOU簽了!金融合作更實質

中央社 2009.11.16

關於兩岸今天完成簽署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 (MOU),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楊毅表示,這開啟兩岸金融實質合作新篇章,預示兩岸金融合作將進入實質階段。

楊毅指出,今年4月26日,海協會、海基會在南京簽署「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建立了兩岸金融合作的框架。

隨後,他說,經過兩岸金融監督管理機構的充分協商溝通,雙方對簽署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涉及的業務性、技術性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同意在信息交換、機構設立、危機處理、人員培訓和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以確保對互設機構實施有效監管,維護兩岸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楊毅表示,11月16日,兩岸銀行、証券及期貨、保險業監管合作備忘錄順利完成簽署。

楊毅說,這是落實「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的具體措施,標誌著兩岸金融監管機構將據此建立監管合作機制,為進一步深化兩岸金融業交流與合作創造了積極條件,預示著兩岸金融合作將進入實質階段。

他說,這項備忘錄的簽署,有利於促進兩岸金融業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更有利於進一步優化大陸台資企業的融資環境,在兩岸金融合作歷程上具有「重要意義。」



◆ 兩岸金融監理MOU簽了! 60日內生效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3360+132009111601294,00.html

【中時電子報/張涵婷台北報導】2009-11-16 新聞速報

金管會今(16)日傍晚六點三十臨時舉行記者會,宣布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簡稱MOU)已經簽訂,金管會主委陳沖表示,傍晚六點已經分別與大陸「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主席,以互派專員遞送方式完成簽署,60日內生效。

陳沖指出,雙方簽署的頭銜方別為,台灣方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代表陳沖;大陸方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代表劉明康、大陸方面證券及期貨業監督管理機構代表尚福林、大陸方面保險業監督管理機構代表吳定富,有正、簡體版本共六份,對於這樣頭銜的表示方法,陳?表示「符合對等原則」,很滿意。

關於國內金融業者所關切的赴大陸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問題,陳沖表示,在三項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生效之後,國內金融業者就可以提出申請,國內銀行於大陸的辦事處也可申請升格為分行,不過仍無法承作人民幣業務。另外,陸銀則仍無法來台設分行,需視後續ECFA協商是否將金融業納入早收名單而定。

陳沖說明,兩岸金融監理合作MOU於今日下午四點半送達機場,六點同步簽署,六點半同時宣布,60天內正式生效,沒有附帶條件,條款內容都是依照一般國際上常見的MOU條款,正式名稱為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簡稱MOU),大陸方面因為習慣用字不同,全名為兩岸金融監理合作諒解備忘錄。

陳沖指出,我國已經與34個國家或地區的金融監理機關簽訂39項瞭解備忘錄,且瞭解備忘錄只是提供雙方相互合作的基礎,不具備法律約束力,他進一步解釋,不具法律約束效力指的是不能抵抗法律,但仍有道德上的約束,三項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的內容也是如此。金管會強調,三項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的內容,都是依循國際慣例來處理,主要包括資訊交換、資訊保密、金融檢查、持續聯繫及國際金融海嘯發生後各國關心的危機處置。

※ 相關報導︰

* MOU簽訂後… 健康的銀行才准登陸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5253937.shtml

* ECFA到FTA 署名不要去國家化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253026.shtml

* 台灣農產 迎接新成長時代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5253955.shtml

* 比照香港! 海南將成免稅島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253178.shtml

fsj 提到...

兩岸簽了MOU 明年1月生效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5255088.shtml

【聯合報╱記者陸倩瑤/台北報導】2009.11.17

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MOU)昨天下午六時同步在台北和北京簽署,預定六十天後生效(明年一月十五日)。明年一月中旬,大陸法人(境內合格機構投資人,簡稱QDII)就可進場買台股。

另外,明年初,陸資銀行也可申請在台灣設立分行,民眾在台灣就可以開立人民幣存款帳戶。

兩岸簽署金融MOU,代表封閉多年的兩岸金融市場即將互相開放,邁入新里程碑。特別的是,兩岸MOU刻意避開「行政院」或「中國」等隱含主權字眼,互稱「台灣方面」與「大陸方面」。「台灣方面」簽署人陳冲,頭銜是「金融監督管理機構代表人」,「大陸方面」簽署人分別是銀行、保險與證券三個監理委員會的主席。

金管會主委陳冲說,以往兩岸簽署文件都是透過海基會、海協會辦理;MOU是首次由兩岸金融監督機構簽署,替兩岸交流創立新模式。他也說,MOU提供了兩岸金融合作基礎,在國際上很常見,他簽字就像「簽一般公文」,大家不要妖魔化,也不必寄予太多厚望。

兩岸金融交流跨出歷史性的一步,陳冲指出,取得MOU這張關鍵入門票後,國銀大陸辦事處將可申請升格分行;台灣也將在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談判時,替國內金融業者爭取最佳條件。目前已符合大陸升格分行申請資格的國銀辦事處已有國泰世華、彰化、土地、華南、第一銀行、合作金庫銀行及中國信託商銀七家。 (表解詳見原站)

※ 相關報導︰

* 兩岸金融MOU 六個不知不可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5255201.shtml



◆ 簽MOU後 下一步... 第4次江陳會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特稿】2009.11.17

兩岸昨已簽署金融監理的諒解備忘錄 (MOU),但今天的股市見有一些利多出盡的味道,然而簽署畢竟意味著兩岸已經邁開了重要一步,雙方未來金融業的互動往來已有規範可循,值得肯定與期待,而讓雙方金融業真正進入對方市場的,卻必須等待ECFA完成簽署,這也已經是排在議事日程上的議題,只是等著它在明年春天被完成。

因此,對此兩岸金融互動有所期待的相關產業或民眾,在此之前,畢竟還是可以用正面的思考去進行相應的規畫或部署,而不必擔憂協商的前景。

今早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到台中去安排第四次江陳會,被問到有關四次江陳會的議題時,又強調ECFA不會在第四次江陳會中觸及,這與一般理解不同,主要是因為賴幸媛的語彙是陸委會的嚴格定義下的產物,所謂「列入議題」,在兩岸兩會彼此的認知中,就是準備簽署,甚至是確定簽署的議題,才會被「列入」,換言之,ECFA既不會在第四次江陳會中簽署,當然也就不「列入議題」。

然而在前次兩會在宜蘭舉行的程序性磋商中,雙方都確定會在江陳會談時,成為「對話」的議題,而所謂的對話,即包括了對下一次江陳會議題的建議,屆時雙方可望將ECFA正式納入第五次江陳會的「議題」,一旦此一結論發布,就幾乎可以確定ECFA將在第五次江陳會中完成簽署。

ECFA不是完全沒有政治風險,因為大陸有可能在協商之中,要求確定這是屬一個國家之內的協議,而不是國際上所認知的FTA,如果雙方在此問題不能形成共識,是有可能延宕,但依據過去九項已簽署,及四項即將簽署議題的模式,雙方應該很容易找到解決方案。

而關心兩岸金融業進入對方市場的人士,大約只要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市場准入的部分就是早期收獲清單的項目,只要確定納入清單,就意味ECFA明年春天一簽約,兩岸的銀行、保險與證券業即可展開申請設立分行等實質動作了。



◆ 東協6國 明年互免關稅

【聯合報╱編譯于倩若/報導】2009.11.17

東南亞國協(ASEAN )說,東協十國中的六國將從明年元旦起取消彼此間所有商品的關稅,朝貿易自由化及貿易一體化邁進一大步。

東協上周末發表聲明說,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等東協六國,將「達成跨越彼此邊境所有商品零關稅目標」。

取消關稅是在2015前成立東協單一市場計畫的一環。全球經濟衰退已使得各項貿易限制再次獲得關注,全球領袖都在設法讓全球經濟重新取得平衡,並降低亞洲出口國對美國消費者的依賴。

東協聲明說:「東協正按部就班朝關稅自由化邁進,顯示我們擔心貿易主義日漸升溫。」東協1992年推出東協自由貿易區(AFTA)計畫,而關稅減免正是該計畫的關鍵核心。根據AFTA,上述六國(也就是東協最初六個成員國)同意在明年前把多數關稅降至0%到5%。後來加入東協的柬埔寨、寮國、緬甸及越南則同意在2015年前減免關稅。

AFTA涵蓋絕大多數商品的關稅,但不包含價格劇烈波動的農產品、文化藝術品、及各成員國指定暫時列入關稅保護的商品。

世界銀行(WB)去年發布報告預測,東協減免關稅,可望推升區域內貿易額每年增長2%,相當於每年成長63億美元。



◆ 柏南克:維持低利政策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11.17

美元近來跌跌不休導致原油等大宗物資價格上揚,再度引發通貨膨脹隱憂,對此,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首度公開表達關切,表示將密切注意美元走勢,但也警告經濟可能反轉倒退,必須延長幾近於零的超低利率時期,但這番談話不利美元,美元兌各主要貨幣再度下跌。

柏南克16日在紐約經濟俱樂部演講,針對美元跌勢提出微妙謹慎的說法。他說,聯準會已經「留意到」美元匯率下滑,正努力「協助確保美元強勢地位,成為全球金融穩定動力」。

利率下跌不利美元,柏南克一方面表達對美元跌勢高度關注,另一方面卻重申必須採行低利政策以振興經濟。

柏南克很少以美元為題公開談話,16日卻難得的對美元跌勢表達關切,他說,聯準會將密切注意美元幣值變動。

針對美元跌勢,柏南克口頭表達關切,但未承諾採取具體因應措施,反而持續堅守不利美元的低利率政策。他說,儘管大宗物資在美元下跌下行情上漲,但經濟遲緩和長期通貨可望穩定等因素,可望遏止通貨膨脹。

美元跌勢備受關注,但柏南克對經濟前景更加憂心,他說,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由負轉正可望延續至明年,然而他不得不承認,若干不確定因素到時候可能浮上檯面,甚至警告經濟可能反轉倒退。

柏南克認為,目前最大隱憂是失業問題,如果經濟持續微幅成長,失業率仍會緩慢下降,就業機會依舊寥寥可數,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將撙節支出,削弱經濟成長力。

美元下跌對出口有利,出口到海外的商品價格將相對便宜,但在國內,將迫使投資人拋售美元、進而推升利率。柏南克說,聯準會將協助維持美元的強勢貨幣地位。

fsj 提到...

套利交易 柏南克的嚴峻挑戰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2009.11.18

對外匯交易員來說,柏南克重申要繼續維持目前的零利率政策,真是悅耳的音樂。

因為借入低利美元買進高收益外幣資產的「美元套利交易」,是外匯市場最熱門、也可能是最賺錢的操作策略。

美元套利交易建立在美元匯價走穩或是持續下跌的基礎上,這樣投資外幣的利差,才不會被侵蝕掉。美國長期維持零利率等於為美元持續走軟定調。

超大泡沫成形

對一些分析師來說,套利交易盛行是市場恢復健康的好跡象。畢竟,套利交易是風險很大的投資行為,唯有投資人信心夠強,願意相信市場可以保持穩定時,套利交易才會盛行。

反之,當市場陷入混亂,套利交易就會即刻逆轉。

這也顯示柏南克的零利率政策已成功促動市場流動,但這也引發泡沫的憂慮。

紐約大學教授、「末日博士」羅比尼就認為,美元套利交易正在全球各種市場造成超級大泡沫,一旦美元匯價逆轉,套利者殺出各種資產以贖回美元,全球市場將立刻陷入災難。

因此,套利交易也可能是市場不穩定的病徵。問題在於套利交易的實際規模很難估計。

一些分析師例如瑞士銀行的哈斯衛就認定,美元套利交易不是促動這波全球資產大漲的主因,經濟復甦、新興市場的強健反彈以及企業獲利回升,才是促進這波漲勢的健康因素。

市場隱藏危機

但無論如何,套利交易的突然逆轉,仍有可能扮演觸媒的角色,造成市場恐慌與混亂。

這就是柏南克與全球其他財金官員的嚴峻挑戰。美元可以走強,許多出口國也希望美元走強,但不能暴漲。

一個無法逃避的挑戰是,一旦柏南克認定美國經濟已經回溫,需要啟動升息循環,他必須「循循善誘」市場漸進地接受美國升息的前景,避免美元匯價的暴漲。

只是這波經濟危機暴露出聯準會有太多力有未逮之處。一旦經濟局勢再度惡化,市場風險升高也可能促使美元暴漲,這就不是靠柏南克的「溝通」可以解決。(綜合外電)



◆ 人民幣升值 中美不同調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2009.11.18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歐胡會後記者會中提到,美國歡迎大陸逐步朝向市場導向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對此完全沉默,形成各說各話的局面。

市場人士推測,中方容許歐巴馬在這個場合做如此發言,意味中共官方願意暗中逐步放寬人民幣彈性。

彭博資訊與路透報導,歐巴馬昨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中,公開呼籲中國大陸謹守讓人民幣升值的承諾,以防止國內外貿易失衡加重全球經濟危機。

歐巴馬說:「我注意到,中國在過去幾次聲明中所做的承諾,要長期走向更為市場導向的匯率。在經濟基本面來說,這麼做將對全球(貿易)重新平衡有實質貢獻。」

同樣站在台上的胡錦濤,卻絲毫未提及人民幣議題,只輕微點到兩國最近頻頻登場的貿易及關稅大戰,說道「我們需要更強烈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

道瓊社報導,胡錦濤願意讓歐巴馬在公開場合,把「中國」與「市場導向匯率」這兩個詞放在一起,就表示北京當局願意以逐步漸進的方式,在美國呼籲人民幣升值這件事情上妥協。

不過在三天前,美中雙方就因無法在人民幣議題上取得共識,最後決定將「市場導向匯率」這個詞從新加坡APEC高峰會公報中拿掉。

北京清華大學美中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孫哲認為,胡錦濤完全略過人民幣不談,部分原因可能在中共官方不希望在表面上,被視為受到外國壓力而在政策上讓步。



◆ 美中合作電動車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09.11.18

美國總統歐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17日會談在某些議題針鋒相對,中美聯合聲明中最具體的成果是在推動清潔能源方面協議攜手,並鎖定電動車為重點合作目標。中美兩國的電動汽車相關上市公司有望率先受益,已摩拳擦掌。

中美領袖同意在未來五年各出資一半,對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投入至少1.5億美元經費,將共同推動電動車產業的快速成長,預料未來數年將有數百萬電動車投入使用。

中國和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兩個能源消耗國,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兩國加起來占了一半,有關清潔能源的合作因此備受矚目,不僅攸關氣候變化的時代挑戰,預料未來數年清潔能源產業將為中、美兩國民眾提供大量機會。

聯合聲明中說,中美已簽定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合作議定書,在兩國各設一總部,優先研究課題將包括建築能效、清潔煤(包括碳捕集與封存)及清潔汽車。

分析師指出,清潔汽車的發展方向鎖定電動汽車,電動汽車和建築節能相關上市公司可望率先受益,清潔煤技術由於成本過高,推廣有待時日。

基於兩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巨大投資,兩國政府宣布在十幾個城市開展聯合示範項目,並努力開發共同的技術標準以推動產業規模快速成長。雙方一致認為兩國對清潔汽車的快速利用擁有很大的共同利益。

歐巴馬上台時的新能源宣言,提出要在2015年實現美國本土生產新能源車100萬輛的目標。美國電動車聯盟 (The Electrification Coalition)已於16日正式成立,定下2040年讓2億輛電動車上路,使美國四分之三的輕型車行車里程採用電動車的目標,以降低對石油的依賴、減少空氣污染。

中國也已把電動汽車作為汽車業未來發展方向,「汽車產業振興規劃」提出到2012年新能源汽車占車輛總產量的5%,約50萬輛。但無論是在電池組還是控制系統,中國企業掌握的核心技術不多。

中國汽車業人士指出,中美電動汽車合作可能包括三方面: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電池組、充電站的通用產品和安全標準;為基礎設施建設融資;貿易政策支持以保護全球性清潔汽車供應鏈。



◆ 台灣車電業 登陸覓商機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林則宏/合肥十七日電】2009.11.18

大陸汽車市場快速成長,為搶食汽車電子龐大商機,台灣電電公會汽車電子委員會今年多次組團拜會大陸車廠,尋求合作機會。峰鼎電子董事長游文光表示,預估大陸汽車銷售量2015年將達2,000萬輛,是台灣電子產業能否壯大的關鍵市場。

由游文光擔任團長的電電公會汽車電子考察團,近日在大陸中部地區密集考察車廠,以十天走訪奇瑞、江淮等九家車廠。游文光表示,電電公會今年已拜訪過福建及長春的汽車業者,大陸車廠對於台灣汽車電子產品表現出興趣。

據了解,電電公會汽車電子委員會與福建的產業合作,近期會有具體成果。雙方合作搭載台灣汽車電子設備的式樣車,計畫在明年5月18日舉行「第12屆(褔州)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中亮相。

電電公會汽車電子委員會明年還計畫拜訪環渤海及東北地區車廠。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今年1至10月,大陸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087.32萬輛和1,089.14萬輛,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36.23%和37.71%。其中,10月的產銷量為125.80萬輛和122.63 萬輛。

市場普遍預估,大陸今年汽車產銷量將達1,300萬輛。游文光說,台灣擁有基礎雄厚的資訊電子產業,因此汽車電子產業在國際上十分具競爭力。大陸本土車廠儘管規模及產銷量龐大,但本土品牌汽車售價普遍偏低。加強與台灣汽車電子產業的合作,有助於提升大陸本土汽車的品質與性能。



◆ 中信金、中策牽手 陳冲:審查複雜度增加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2/5258136.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曾桂香/台北報導】2009.11.18

中信金昨天閃電宣布買下中策集團南山人壽30%股權,中信金與中策共治南山,金管會主委陳冲上午出席銀行公會一場金融卡成果發表時表示,此事只會增加審查複雜度,原本只涉及保險局審查,但現在因為中信金與私募基金交易,證期局、銀行局都會介入關切,「一個局變成三個局」。至於事先是否知道此項交易,陳冲搖頭否認。

對於博智控股之前曾經宣示「會長期經營七年以上」,如今卻將股權出售,陳冲也意有所指地向博智控股及中信金喊話,多次強調「金融機構負責人講話要有一致性,這個非常重要」。至於對象是誰,陳冲意在言外地說: 「聽到的人自己會了解」。

金管會保險局長黃天牧之前都沒聽過中信金與中策策略聯盟,但最重要的是善盡主管機關責任,維護保戶權益。

博智與香港上市公司中策集團成立博智南山投資控股公司,取得南山97.57%股權,經濟部投審會還未審查通過,中策就出售30%股權給中信金,中信金也將 9.95%股權賣給中策集團,成為中信金第二大股東,引起市場譁然。而中信金出手標售南山不成,如今卻買入南山30%股權,不但演出「大復活」,也挑戰金管會主管機關把關能力。

陳冲說,原本博智控股買南山,只要保險局審查,但是現在已經從「一個局變成三個局」。首先,外資透過私募基金認購中信金普通股,涉及證交法第43條之6,證期局必須介入;其次,中信金出現股權變化,銀行局也要關心,必須說明理由及投資策略。除此之外,博智與南山的交易要經濟部投審會審查,而外資認購中信金股權,投審會還要再審查一次,增加許多程序,審查複雜性自然增加。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冷眼集/中信金 穩賺不賠?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2/5258130.shtml

fsj 提到...

財長要硬起來!

【經濟日報╱社論】2009.11.18

汽機車貨物稅減徵年底即將屆滿,立委要求延長一年,財長李述德以財政惡化、稅收短收為由力拒,對於立委所提電動車減免徵貨物稅之提案,也認為應先檢討該產業具體發展方案,再考量減稅與否。「減稅部長」似已回歸應有角色。

面對金融風暴的侵襲,政府為了提振車市,今年初增訂貨物稅條例第12條之1,對新購汽車及機車每輛分別定額減徵3萬元及4千元貨物稅,稅收損失近80億元。其目的本在於促成消費者提前購車或汰舊換新,透過乘數作用與產業連鎖效果,以加速經濟復甦、增加就業機會。然效果有多大,事前缺乏應有的成本效益評估;如今具體成效尚未確定,又要求延長實施,並不具說服力。何況景氣已漸復甦,繼續減免是否獨厚特定產業,公平性亦令人質疑。

立委提案擬增訂貨物稅條例第12條之3,針對電動車及油氣、油電混合車提供五年內免徵及減半課徵貨物稅,期達節能減碳目的,亦同樣具有爭議性。此類產業理應加強研發創新,提升競爭力,才是正本清源之道;徒恃減稅獎勵,不但捨本逐末,反而養成依賴心理,並不是健全產業的作法。其實,為了改善減稅浮濫及稅制不健全現象,促產條例年底屆滿,接替的產業創新條例已大幅縮小減稅範圍,僅侷限在研發、人才培訓等功能性活動,產業別租稅獎勵將全面落日;若仍為個別產業發展另闢減稅蹊徑,不但顯得政府毫無誠意、自欺欺人,更開稅制改革倒車,也將使財政更形惡化。為達「節能減碳」目標,政府應儘快建置能源及環境稅制,對電動車等節能減碳產業加強研發補助才是正辦。

受到經濟不景氣及大幅減稅影響,今年前十個月稅收短徵高達2,370億元;調劑政府財政需求的歲計剩餘即將用罄,未來將更加仰賴舉債融通。加上明年財政赤字仍相當嚴重,預計至民國99年底中央政府未償債務就達4.6兆元,短期債務尚不在內,已接近公債法40%的舉債上限。政府對此嚴峻問題豈能等閒視之?

面對財政困局,政府職責除消極應避免繼續擴大減稅範圍外,積極面更應考慮加稅措施,以展現負責任的態度。然而過去一年多以來,政府成立賦改會推動稅制改革,不幸遇到金融風暴,因緣際會運作結果,卻一面倒以減稅為主流,令有識者引以為憂。如今賦改會接近尾聲,若再不力挽狂瀾,展現誠意推動一些加稅措施,大力維護稅收中立性或財政中立性原則,改革形同跛腳,未來財政如何走得下去?

其實,賦改會為矯正不良印象,已經提出多項加稅措施,企圖形成「有加稅、有減稅」較完整的改革配套;包括能源及環境稅的開徵、地價稅率的調高、自用住宅適用優惠稅率的面積限縮,規劃證所稅復徵方式等,再加上財政部所提中長期財政健全方案之調高營業稅率等,為租稅公平、財政永續爭一席之地。卻遭到行政院吳院長以「目前不是加稅時機」而一一擋住,極可能使得賦稅改革與財政健全陷入困境。然而賦改會及財政部更應展現專業,再接再厲、據理力爭;行政院則應大力支持,多與人民溝通,加稅雖人人不愛,卻是政府施政必要之惡,何況透過資產所得稅制合理化,高所得者不再規避應有的納稅責任,稅負全盤調整,配合政府支出,中低所得者反而相對獲利,更有助於社會公平正義。

若稅改到頭來只有減稅而無加稅,扭曲的稅制一仍舊貫,這種稅改將留下歷史罵名;任憑財政破產,再圖補救,恐為時已晚。

※ 相關報導︰

* 特赦海外帳戶 美國1.47萬人自首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258266.shtml



◆ 獵漏大刀 明年砍向八大領域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5256841.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09.11.18

財政部昨(17)日通過99年八大查稅計畫,包括私人發票報公帳、會計師簽證異常案件、新增或改建房屋用途及評定現值調查、個人財產鉅幅變動等,都將是全國稅捐機關明年聯手查稅的重點對象。

「遏阻逃漏維護租稅公平作業計畫」自民國79年10月執行至今,已有近20年歷史,是稅捐機關年度最重要的查稅工作,由各稅捐機關合作協力查稅,發揮的查稅戰力強大。根據統計,最近五年經由這項聯合查稅行動,國庫收回的漏稅及罰鍰總計逾3,000億元。

財政部昨天上午召集五區國稅局長共同會商99年查稅計畫的指定調查項目,包括所得稅、營業稅、遺產及贈與稅,房屋稅與地價稅共八大較易逃漏稅的項目入列。

明年查稅重點工作項目最受注目的即屬個人的私人消費發票,轉報公司帳後,企圖逃漏營業稅與所得稅的行為。各國稅局對於這項查稅工作,未來需要耗費人力採取地毯式的追查作業表示沒有困難。負責此一作業計畫的國稅局,年底之前需提出詳細的查稅原則,交由財政部核定後,發交各國稅局執行。

據瞭解,國稅局鎖定較容易成為「私帳公報」的發票,以來自餐飲、旅宿、娛樂活動(如KTV、高爾夫球等)、超市、量販店、百貨公司、服飾業、銀樓等為大宗。明年起,企業若取得來自以上行業的三聯式發票達到一定比率,稅捐機關就會詳查其發票品項,與營運無關者均會剔除補稅。

99年維護租稅公平作業計畫臚列的八項查稅工作以國稅居多,地方稅只列選房屋稅及地價稅籍清查。目前享有地價稅或房屋稅減免者,如已不符減免條件,例如自用住宅房屋已改為營業用途,卻未主動通報稅捐機關,或者房屋增建以致價值升高,卻未辦理申報者,都會被查稅。

個人可能遭到鎖定查稅的項目,則以高所得者習慣購買捐贈發票抵稅,與刻意安排鉅額財產移轉躲避遺產稅或贈與稅為主。例如遺贈稅選查對象,將依財產總歸戶資料及最近三年綜所稅各項資料,運用個人財產變動分析查詢系統,就族群成員財產移轉變動情形,查核有無贈與或隱匿財產的漏稅行為。

99年維護租稅公平作業計畫預計實施一年,財政部要求國稅局在執行前應加強宣導,並訂定輔導期鼓勵納稅人自動補稅,可享免罰。(表解詳見原站)



◆ 社論-兩岸金融開放後的商機與風險

【本報訊】2009-11-18 中國時報

經過漫長的協商,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MOU)日前完成簽署,象徵兩岸金融交流正式邁向正常化。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業者殷殷期盼兩岸金融市場開放,涉及市場進入條件等實質問題,在這次MOU中並未觸及,必須在下一階段「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中協商。在後金融海嘯時代,兩岸金融市場相互開放,將為國內金融業者帶來龐大的商機,當然也不排除若干風險,金融監理機關應提早做好萬全的準備。

今年以來有關兩岸金融MOU的利多訊息,早已讓台股大漲好幾波。四月底在南京舉行第三次江陳會,曾預告兩個月後可能簽署金融MOU,經過半年多的協商,這回才真正達成共識。由於金融監理涉及許多專業,這次簽署首次由雙方金融監理機關署名,不透過海基、海協等白手套,我方堅持在「名稱」上必須符合對等與尊嚴的原則。金管會主委陳冲周一向立法院報告之後,雙方即在下午六時迅速換文,分別以「台灣/大陸金融管理機構代表」名義完成簽署,算是不負國人的期望。

許多投資人對兩岸金融MOU懷有高度的期待,其實金融MOU主要是針對兩岸金融監理機關進行監理資訊交換、資訊保密、金融檢查、持續聯繫與危機處置等權利與義務進行書面約定,雙方建立金融監理的資訊交換平台。兩岸簽署金融MOU之後,才能進一步談兩岸金融市場互相開放與進場條件的問題。

兩岸金融MOU的簽署,為國內金融業者開啟了大陸市場的大門。對國內金融業者而言,這一天的到來比預期晚了好多年,不過,即使晚了,這一步還是必須踏出去。中華徵信所估計,未來兩岸金融市場相互開放,對台灣的金融業是長期利多,金融業登陸後,營業額至少可以成長五倍。

多年來國內金控業者早已各出奇招爭相卡位。在十四家金控業者中,富邦金透過香港富邦銀行參股廈門銀行,成功搶得頭香。兩岸金融MOU簽署之後,赴大陸設辦事處的七家國銀可以申請升格為分行。銀行業者希望能夠立即承作人民幣業務,不必再等三年。在保險業方面,業者希望爭取優於「五三二」條款的限制,即放寬「總資產逾五十億美元、母國歷史逾三十年、辦事處滿二年」的規定。在證券業方面,業者希望爭取全資全照,同時可以經營A股業務。因此,政府在ECFA的談判中,必須為我方金融業者爭取最大的利益。

兩岸雖然都是WTO的成員,但對於金融服務業承諾的開放範圍和條件大不相同。以銀行業為例,排名前五百大的外銀可直接來台申請設立分行並承作新台幣業務,台資銀行在大陸分行則要再等三年才能承作人民幣業務,這樣的限制其實對我方金融業者並不公平。因此,下一階段ECFA的談判,金管會如何為金融業者爭取最有利的條件,才是關鍵。

兩岸金融MOU簽署後,基本上對大型金控較有利,市場人士非常清楚,只有資金雄厚且績優的金控業者有能力到大陸開疆闢土;影響所及,將拉大國內金融機構優劣的差距,其他屬於末段班的小銀行,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這些小銀行如果不思突破,只有淪落被淘汰的命運。

兩岸金融市場相互開放是擋不住的潮流,國內金融業者爭相搶攻大陸市場,大陸金融業者也將跨海來台設立據點,目前已有多家陸銀來台探路,有意與國內大型金控策略聯盟。從好處看,兩岸金融機構策略聯盟,可以互利雙贏。不過,不容忽視的是,大陸的銀行規模比台灣的銀行大得多,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吃下台灣數家小銀行。如果金管會對陸銀的管理打算比照外銀,那麼金融界對於陸銀吃下台灣的銀行,也要有心理準備。

經歷這次金融大海嘯,各國金融監理機關充分體驗金融風險的擴散效應,美國華爾街的風暴很快擴散到歐洲,英國、德國、比利時等多家大型銀行被政府接管,連北歐的冰島政府也瀕臨破產。兩岸金融市場相互開放後,帶來的除了大商機,還有更大的風險,希望兩岸簽署MOU之後,金管會對於未來的風險管理,也準備好了。

fsj 提到...

馬總統:立院若不通過 ECFA不會實施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2009.11.19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中華民國工業協進會代表,強調全球正進行區域整合,台灣最怕就是被邊緣化,與大陸洽簽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完全是為了發展需要,不是親中國,「不管親不親,生意要做,道理就是這麼簡單。」馬總統強調,協議內容若立法院不通過,一定不會實施,絕對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不會犧牲台灣人民利益。

馬總統上午接見中華民國工業協進會、台灣省工業會理監事暨各縣市工業會理事長一行40人,由於現場企業包括鞋業、磁磚、毛巾業者,都是對於簽訂ECFA感到擔憂的產業,馬總統開場致詞因此花了長達20分鐘說明ECFA簽訂的必要性,尋求企業的安心與支持。

馬總統說,政府衡量利弊,利大於弊才會做,台灣外交比較孤立,更需要機會把經濟力量發展起來延伸出去。就像當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內也是感到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但有沒有必要(加入)?確實有必要。

馬總統表示過去我國簽訂自由貿易區對象限於有邦交的小國家,佔整體貿易額不到1%,自由貿易區一定要與主要貿易對手簽訂效果才大。亞洲許多國家崛起,區域整合更密切,台灣最怕被邊緣化,最怕別人吃香喝辣、我國吃西北風,尤其是東南亞國協與大陸ECFA明年1月生效,幾乎都是零關稅,對台灣很不利。

馬總統說,很低的關稅市場佔有率就容易維持,企業競爭力不會縮減。如果兩岸簽署ECFA,被邊緣化的機會將減少,與其他國家簽署協定的阻力減少也可預期,企業經營將會採取與現在不同模式,因為有更多空間、機會外銷大陸,兩岸和平機會就更大,因為「生意作這麼大怎麼會打仗?」



◆ ECFA可臨時禁止危險食品進口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2009.11.19

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向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專案報告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指出,未來ECFA將列入不履行協議的「例外條款」,例如未來如果發生類似三聚氰胺毒奶事件,我方可以臨時禁止不安全食品進口。

他還說,大陸在第四次非正式諮商時已提出,未來希望列入「早期收穫」(提前降稅)清單的三大原則,包括:台灣進口量較多、關稅高於百分之三、對大陸利益較大的項目。

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率國貿局長黃志鵬、工業局長杜紫軍等人赴立法院報告。施顏祥強調,ECFA簽署後,一定會經立法院同意後才生效;如果立法院不同意簽署內容,將重回談判桌、重啟談判。

立委質詢關注焦點包括:ECFA何時簽署?政府是否可保證大陸農產品不會進口?ECFA簽署是否經過立法院監督等。

施顏祥說,四次江陳會談將會啟動ECFA對話,等於宣告進入正式協商,眾所矚目的早期收穫(提前調降關稅)清單,應不會在第四次江陳會中討論,將在正式協商裡討論。

他預期第五次江陳會有機會簽署ECFA,但是他說,目前不清楚何時舉行第五次江陳會,只能努力在明年上半年簽署。

他還保證,政府不會開放大陸農產品、大陸勞工來台,這是台灣底線,而且不開放的期限希望越長越好。

施顏祥表示,目前列入早期收穫清單的產業,包括石化、紡織中上游、機械、汽車等,不會超過五百項。

另外,未來ECFA將列入我方可以不履行協議的「例外條款」,避免萬一有大陸產品對國人安全造成危害;還有,為避免第三國「搭便車」適用ECFA的優惠,未來會加強兩岸的「原產地規則」,將比現行規定更嚴。

黃志鵬解釋,所謂「原產地規則」,就是限制出口產品必須含有一定的比率是由台灣製造或出產,才可以稱為「台灣製」,確保ECFA之後受惠的都是正港台灣產品。



◆ 陳冲:博智中信金 講話要一致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2/5259415.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蔡靜紋/台北報導】2009.11.19

金管會主委陳冲昨(18)日針對香港中策集團將轉讓30%南山人壽持股給中信金控放重話,強調「博智與中信金負責人講話要有一致性,這個很重要。」陳冲說,南山案審查複雜度會因而增加,審查單位從「一個局變三個局」。

陳冲表示,金管會事前不知道此交易案,原本南山案只涉及保險局審查,現在因為涉及中信金增資和投資南山人壽,證期局和銀行局也都要關切。

中策出售南山30%股權給中信金,激勵股價,中信金早盤上漲逾3%,中策在港股盤中更衝高至港幣0.75元(新台幣3.1元);中信金終場收在20.5元,中策則以港幣0.64元(新台幣2.65元)收盤。

法人對中信金此交易案看法也很紛歧,摩根大通證券認為南山人壽將為中信金帶來經常性收益,調高中信金目標價至26元;瑞信證券則維持中信金在「低於大盤表現」的評等,目標價18元。

金管會官員則認為,南山案變得更複雜,也挑戰金管會多項監理法規,必須通過金管會對金控轉投資、大股東持股等多項關卡審核,長期經營、資金來源等疑點也將是審查重點。官員表示,雙「中」入主南山還得過好幾關。

官員指出,該投資案第一關必須先獲得投審會同意,審查重點則是買家的股東結構是否符合陸資規定等。

金管會表示,投審會在審查時也會洽詢金管會意見,金管會保險局的審核重點則是新買家是否有意長期經營;但中策還未獲准買下南山股權,就事先跟中信金交易,打算賣出30%股權,保險局將重新評估此舉是否符合「長期經營」承諾。

此外,根據金控法、證交法規定,中信金辦理私募增資必須先向金管會銀行局、證期局申請核准,並提出資金用途等增資具體計畫;中策要參與私募案取得中信金持股9.95%,因持股已逾5%,依金控法規定也必須向金管會申報。

官員表示,申報不是審核,但申報後金管會將進一步了解關係人等實際持股情況,掌握是否逾10%須申請大股東適格性的門檻;且中信金要投資南山人壽30%股權,還要依金控轉投資規定向金管會事先申請核准,如果未拿到金管會核准函,中信金也不能買南山人壽股權。



◆ 金管會3問博智!嚴審疑點!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09.11.19

金管會主委陳冲昨天對博智與中信金共治南山的最新發展,說出重話,金管會官員今天闡述得更清楚,強調金融業經營,「誠信」是基本原則,並三問博智金融,一、標售前的專業經營團隊是誰? 二、如果未來中信金持股30%,金控法25%持股就是「控制性持股」,到底誰是「經營者」? 三、博智在南山人壽交易案未審查通過前,就將部分股權出售,如何兌現「長期經營」承諾? 未來金管會會詳細審查上述疑點。

金管會強調,博智出售南山人壽部分股權,顯然投資計畫已經改變,經濟部投審會應該要求博智重新提出投資計畫,「否則投審會就不應該准」。經濟部投審會也應將博智賣股權一事一併納入審查,未來投審會審查洽詢金管會意見時,都會表達相同意見。

據了解,博智與中信金忽然結盟的動作,讓金管會十分震驚,也連帶增添博智與南山人壽交易的變數。陳冲昨天已經以「金融機構負責人說話一致性很重要」,質疑博智與中信金的誠信,今天金管會官員露骨地提出更多質疑,顯示此案未來審查「的確還有很多關卡」。

金管會官員表示,「誠信」是金融市場經營的基本原則,負責人要忠實執行業務,如今此案出現新發展,金管會至少要釐清以下疑點。

首先,理論上,業者標售南山前,應該就有專業經營團隊,不能等到標到手才找,當初就已經問過博智,但博智一直不講,如今博智又找中信金入股,那麼原來的「專業經營團隊」到底是誰? 其次,博智與中信金結盟後,到底誰是「經營者」,因為根據金控法,25%持股就是「控制性持股」。此外,博智先前承諾會「長期經營」,但是還未審查通過,就將「控制性」責任賣掉,而且未來三年內中信金持股還會增加,博智等於變成「股東」,如何證明是「長期經營」?

官員強調,此案原本就要先過投審會那一關,但是現在光投審會審查就要重新來,因為博智的投資計畫顯然已經與原來的不同,投審會應該要求博智重新提投資計畫;投審會未來審查,更要將其與中信金結盟一事一併納入審查,否則投審會不應該准。

金管會強調,此案已經引發全國關注,如果大原則就已經引發質疑,還有很多金控持股轉換等小細節有得談,博智與中信金都必須要能說服大家,「此案還有很多關要過」。

fsj 提到...

人民幣清算行 立委:兆豐、台銀機會大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李順德/台北報導】2009.11.20

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提出人民幣清算銀行四條件。必須符合規模夠大且市占率前三名、國際化業務須達一定比例、具辨識人民幣偽鈔能力及守法程度。他表示,人民幣清算銀行未來不會只有一家。

為避免圖利問題,央行將選官股或官股占大多數的銀行為人民幣清算銀行。國民黨立委賴士葆私下透露,央行將選定兆豐銀和台銀為清算行。

彭淮南指出,台資銀行在香港、九龍已有十九家分行,「馬上就可以做人民幣業務」,但目前國內銀行人民幣現鈔來自香港,等中國的銀行來台設分行後,台灣的銀行取得人民幣成本將降低。

但立院財委會決議,大陸分行未能承人民幣業務前,陸資銀行不能來台設分行;彭淮南說:「我贊同財委會的決議」。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在行政院會指示,金管會在三項金融監理合作了解備忘錄MOU完成簽署後,應進一步加速完成「兩岸金融市場准入協商」的準備工作、及完成金融法規與管理機制的配套,以因應金融市場的開放問題。

吳敦義也特別指出,這次簽署MOU時,政府在加強與立法院、朝野黨團體及社會大眾溝通,有很多的改進,彰顯政府尊重國會與業界的意見。未來對簽署ECFA一定會比簽MOU更慎重、更尊重國會及業界的意見。



◆ 人民幣匯率/寬鬆政策 問題慢慢浮現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09.11.20

為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 (PIMCO)管理全球最大債券基金的葛洛斯 (Bill Gross)說,中國有自己的泡沫要面對,少了美國這些貿易夥伴的消費需求,中國的成長也可能遭到傷害。

葛洛斯19日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說:「我猜想中國也有自己的泡沫要面對。中國不斷提高出口,卻找不到終端消費者,這是中國的真正問題。」

他說:「中國有可能在六個月內放棄緊盯美元的匯率。目前,他們自己的寬鬆貨幣政策,已在大陸形成更多放貸與資產升值的小泡沫。」

葛洛斯在貼於PIMCO網站的12月投資展望報告中說,聯準會維持利率在空前低谷不動,全球經濟與市場的新資產泡沫的「系統風險」已隨之升高。根據 PIMCO公司界定的「新常態」 (new normal),在政府加強規範、消費低迷、經濟成長減慢與美國減少參與全球經濟等新現況下,投資人必須準備面對低於歷史平均水準的報酬率。

葛洛斯在貼文中指出:「隨著人民幣面對新的升值壓力,全球資產價格可能震盪向下,包括國庫券殖利率升高,股價則會下跌。」

葛洛斯是PIMCO的共同創辦人與共同投資長,他說:「美國失業率已升到兩位數,而且未來六個月可能維持或接近這個水準,聯準會已沒有其他路可走。」

葛洛斯建議遵照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模式,購買公用事業股,因為這些公司的獲利增長反映美國的經濟成長,並會帶來穩定的配息收入。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本月以26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美國首屈一指的BNSF鐵道公司。



◆ 日官方承認 面臨通貨緊縮

中央社 2009.11.20

日本政府今天公布11月份經濟報告指出,物價動向處於緩慢的通貨緊縮狀況。這是日本政府3年5個月以來首度明確承認陷入通貨緊縮狀態。

日本副首相兼國家戰略大臣菅直人上午在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日本經濟目前處於通貨緊縮狀況。下午官方發表11月份的經濟報告,內容也指出日本面臨通貨緊縮。

日本在以出口為導向的情況下,景氣漸有復甦現象,但是國內的消費持續低迷,殺價競爭趨於激烈。消費者物價指數連續7個月呈現負成長,物價下跌導致企業利潤下降,這對就業及所得將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菅直人表示,為了擺脫通貨緊縮狀況,期待日本銀行(央行)能在金融政策上提供協助。

他也說,目前沒有金融機構不良債權嚴重的問題,所以出現「通貨緊縮螺旋」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日銀今天召開金融政策會議。對於景氣的現況,日銀將用詞從上個月的「漸漸回升」改為「已呈現回升」,連續3個月向上修正。

有關面臨通貨緊縮一事,總裁白川方明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日銀與中央政府對於物價狀況的看法沒有不同,但是他認為通貨緊縮一詞定義很多,日銀最重要的是傳達對物價的看法。

對於菅直人要求日銀放寬金融政策一事,白川表示,持續的物價下跌主要是因為需求低導致,在需求低的情況下,光靠日銀提供充裕的資金,對於提高物價不具效果,所以還是維持現行的低利率政策。

日本今年第三季(7至9月)的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連續兩季呈現成長,經濟有復甦傾向,但是反映物價水準的GDP到今年第三季連續6季呈現負成長。

日本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到9月為止,連續7個月比去年同期減少。商品價格或服務業消費價格下跌,短期間對消費者來說有利,但就長期來說,製造業、零售業等的營業額減少,很可能會導致企業裁員、破產、就業市場惡化。

對於面臨通貨緊縮的情況,日本財務大臣藤井裕久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他感到有很大的危機感。他認為要因應通貨緊縮,不能仰賴公共事業,而是該從就業等的政策著力。



◆ 聖嬰推升糧價 亞幣被迫升值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彭博資訊十九日電】2009.11.20

巴克萊銀行指出,聖嬰現象(El Nino)可能推升糧食進口價,迫使南韓、台灣和新加坡等國中央銀行容忍貨幣升值。

澳洲氣象局的數據顯示,氣壓指標南方振盪指數上月跌破負10,為三年來首見,顯示亞太熱帶地區降雨量低於平均值。而彭博—摩根大通亞洲美元(Bloomberg-JPMorgan Asia Dollar Index)指數16日升抵14個月高點,路透/Jefferies CRB 糧食指數本月來漲幅達4%。

降雨量告急 糧食上漲4%

新加坡巴克萊經濟學家魏何隆(音譯)指出,台灣、南韓和新加坡等糧食進口國,將面臨較高的供應面通貨膨脹壓力風險。他說:「我們預期面對壓力的央行,將允許他們的貨幣升值。」台灣今年頭10個月的糧食、飲料與香菸等進口量是出口量的四倍,新加坡的糧食則有高達九成來自海外。

通膨壓力增 韓星台叫苦

追蹤日圓除外亞洲10種主要貨幣走勢的彭博—摩根大通亞洲美元指數16日收111.24,創去年9月以來高點,15日收盤為111.14。

巴克萊預測,未來12個月韓元兌美元可能升值4.8%,達1,100 韓元兌1美元;新台幣兌美元可望升值7%,攀至新台幣30元兌1美元;星元兌美元可望升值2.6%,達1.35星元兌1 美元。

台幣兌美元 可能升值7%

南韓和台灣的外匯存底過去12個月來增加超過20%,顯示兩國央行藉買進美元來阻止本國貨幣上漲。



◆ 專家論壇-大國崛起與糧食外交

【(劉志偉/中研院社會所博士後研究)】2009-11-20 旺報

中國的三農問題專家李昌平近日發表的《農產品武器化與中國策略》一文廣受中國各媒體轉載,《旺報》亦於日前摘錄刊登。儘管此文發佈已一個月餘,但與李昌平過去揭露農村與農民困境的一系列文章相較,此文引起的討論與迴響似乎不及以往。然值得注意的是,此文批判美國糧食外交政策的同時,也建議仿效美國模式,以農產品作為中國與周邊國家策略結盟的戰略武器。

常有人說,中國共產黨最偉大的成就在於它餵飽了廣大的群眾。改革開放後,生活水準的提高與對飲食要求的提升,中國的糧食需求量愈加龐大。 Lester R. Brown於1995年出版的《誰將餵養中國?》(Who will Feed China?)使中國的糧食問題開始浮上檯面。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與土地的開發,致使耕地不斷流失,「糧食安全」所引發的諸多疑慮與爭議遂在中國爆發。

左右各派爭論糧食安全問題

自由派經濟學者認為,「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沒有必然的關係,限制土地的利用將會提高住宅與工業的土地成本,而中國的糧食缺口透過國際貿易管道即可補足。

反對人士則將糧食視為戰略問題,強調過度倚賴國際市場將會傷害「糧食主權」,動搖國家於農業糧食生產體系的自主性。2007年溫家寶表示將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同年中國國務院亦提出《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畫綱要》,宣示了中國維護其糧食主權與糧食安全的決心。

有趣的是,中國的糧食政策爭論才剛拍版定案、以「防守策略」為主軸的農糧施政才剛開展之時,李昌平就迫不及待地以美國為範本,提出了「進攻戰術」。二次大戰後美國利用經濟援助手段所推動的糧食外交(food diplomacy)政策,不僅成功地打開了許多國家農場品市場的關卡,同時也讓這些國家對美國農產品產生結構性的糧食依賴狀態。

美國戰略斲傷弱國糧食主權

物美價廉的美國糧食不僅能紓解第三世界國家的糧食短缺問題,同時更能藉此壓低國內勞工階級的薪資水準,助益工業化過程中必要的資本積累。然美援糧食卻也打擊或改變了受援國的農業生產結構,在經濟學家的鼓吹下,這些國家的農業開始轉向商品化作物生產,糧食問題則交給山姆大叔代勞。台灣、韓國與日本即為最佳例證,三國僅留下視之為文化命脈的稻作,每年還需向美國進口數百萬噸的黃豆、玉米與小麥。三國政府竊笑爭取到美國工業產品市場之時,殊不知已將糧食主權拱手讓人!美國等強權的戰略,現被稱為「糧食戰爭」,引起相當的關注。

如今李昌平也認為中國可以利用廉價農產品與廣大市場的優勢進行策略結盟,將周邊國家糧食需求一併納入考量,「保護」其糧食安全;透過對某些具地方特色農產品市場的適度開放(如台灣蓮霧),「引導這些國家按照中國的需求調整農業結構」,「形成對大陸市場的長期依賴」;對將中國作為農業生產基地的外國資本,則要嚴加禁止。

以現階段中國的實力而言,李昌平的建議絕非海市蜃樓。中共高層如何看待,不得而知,但周邊國家政府的農政單位卻沒有忽視的理由!

fsj 提到...

全民釋股恐為虎作倀

【經濟日報╱社論】2009.11.22

吳敦義院長日前表示,為了矯正二次金改的缺失,以後金融機構的公股將不再釋出給特定人,而要採全民釋股的方式讓全民共享,不要被民間財團併走。這種做法也許符合庶民乃至民粹的想法,但從專業來看卻是不恰當的。若採這種方式,不僅會賤賣國家財產,這些公股金融機構反而可能被形象不好的財團控制,而鬧出未來的金融危機。

持有一個企業大量股權的股東,除了擁有一般股東的權益之外,還可得到掌握經營權的利益,因此持有大量股權的每股平均價值要高於散股的每股價值。政府現在是許多金融機構最大的股東,也享有掌握經營權的許多利益,因此若把大量持股賣給同一人而讓他取得經營權,能得到的價格必高於分散股權賣給很多人的價格。

若政府要全民釋股,則不只股權分散,為了考量很多人的財力及承擔風險的能力,股價必然打得比一般市價還低很多。因此全民釋股和把大量持股標售給特定對象相比,必然會使政府收入大量減少,也就是變成賤賣國家財產。

而這樣賤賣國產卻不能避免金融機構最後仍被財團控制的弊害。當政府把持股釋出之後,想取得經營權的財團就可以在市場上收購股票以取得經營權。但因股權已經分散,所以財團可能只需要甚小的持股比例即可取得經營權,控制金融機構龐大資產,很可能助長經營者謀取私利乃至掏空金融機構的道德風險。

更可怕的是,在這經營權的爭奪中,比較可能勝出的財團乃是那些較會炒作股票、較有辦法收購委託書、較願和追逐短期利益的股市力量合作,較敢將持股拿去抵押貸款、較能透過關係企業用別人的錢來投資持股,甚至較可能想掏空金融機構來獲得私利的財團。換句話說,這種股市競爭,很可能是壞財團勝出;因為壞財團可用較少的自有資金就取得同樣的投票權,而它們在市場上搶購股票和委託書時也付得起較高的價錢。結果是某些財團可能以極少的自有資金就掌控了金融機構數百甚至數千倍的資產,而這正是發生道德風險乃至金融危機的重要背景。

表面上可由全民釋股獲利的人民多半也未真正獲利。那些最窮的人根本沒錢參加釋股,因此無法獲利。有些人財力有限,買到釋股後只要小漲一點就趕快賣出,獲利也有限。而由於取得經營權並不需大量持股,因此並非所有人民都能高價把股票賣給想取得經營權的人,所以賺到高價差的人民可能不多。而取得經營權的人若未規矩經營,受害的更是全民。所以全民釋股從外行人來看好像是給人民利益,實際上是把原來就屬於人民的財產間接低價賣給財團,而且還可能讓壞的財團進一步把其他股東乃至存款人的財產掏空。

吳院長會有這種全民釋股而不賣給單一股東的想法,可能是要避免二次金改把銀行賣給財團的污名。然而二次金改真正的問題是在於限時限量。限時限量可能讓公股較難賣到好價格,而事實上限時限量的目標後來也沒達成。

限時限量另一個問題,是可能造成財團和既有金融機構經營者的急迫感,而讓政治人物可以對他們勒索。但這種可能性到目前為止仍只是尚查無實據的猜測而已。所以吳院長不必排斥所有和二次金改相關的做法。標售股權給單一投資者不是二次金改首創,而是學理上對政府和全民較有利的做法。它也可以加上合理的資格限制而排除不恰當的投資者。所以吳院長不必選擇更可能讓金融機構實質上更低價賣給壞財團的全民釋股。



◆ 公司治理越差 金融監理就越辛苦

【聯合報╱社論】2009.11.22

南山人壽因美國母公司AIG財務危機而標售的案件,最近新聞不斷、爭議也不斷。南山人壽原先由香港中策—博智集團得標,但隨即被在野黨質疑其「中資」問題。當大家用放大鏡檢視該集團資本結構時,雖然沒發現中資,卻意外得知這是一家才成立六個月的殼子公司,似乎是為了搶標AIG股權而設。而據坊間雜誌披露,中策控股集團幕後的核心人物,竟然完全沒有經營保險業的經驗,且在中國與香港兩地炒股前科累累。由於南山是台灣第二大保險公司,手上握有四百萬保戶,外界當然擔心這件交易背後是否會影響保戶權益。

但是最不可思議的情形是:在中策入主南山案尚未經過經濟部投審會與金管會保險局審查通過的情況下,中策竟然與台灣的中信金控發布訊息指出,中策要將卅%的南山股權賣給中信,並換取中信金九‧九五%的股份。到目前為止,中策還沒有正式取得南山所有權,外界實難想像要如何賣掉卅%自己尚未持有的股數?而中信金又如何能向一家沒有所有權的賣主洽買?向股東揭露訊息是何等嚴肅之事,如今八字沒有半撇,兩家上市公司又憑什麼公開發布訊息?是串連演戲嗎?訊息揭露之後中信金股票暴漲三%,這背後是誰在獲利?上市公司發布沒有實質依據的買賣消息而造成股價波動,這簡直視金監機關如無物,也難怪金管會要氣急敗壞了。

金融與保險都是特許行業,政府擁有准駁其設立、擴充、增資、換股等生殺大權,照理說應該很怕金監單位才對。但是在台灣,我們的金管會卻始終尚未建立對金融單位監理的強勢地位。一般製造業的上市公司只要涉及證期局業務,公司都要謹慎再三,不斷與金管單位溝通、補件、解釋,直到案件確定之後才敢對外宣布。金融保險業由於資金絕大多數來自存戶保戶,經營者自有資金少、財務槓桿高,故國家公權力對其管控更嚴。製造業頂多只適用公司法與證交法,金融保險事業卻得適用金控法。一般公司對於審計委員會的設置並無規範,但國外上軌道的金融機構卻必須要以審計委員會的透明機制,昭取外界的信任。無奈台灣的金控業主卻因政治勢力龐大,一向不把金管會放在眼裡。日前中策與中信金所發布的換股與入主新聞,正反映出這種「業主強勢、主管弱勢」的異象。

金管會是在二○○四年成立的,其原本設置的目的,就是要「強化」對金融保險事業的監理,並且將諸多相關法規做一條鞭的統整管轄。無奈金管會的運作期間與扁政府所推二次金改有相當重疊,於是金融主管機關的監理准駁大權,也就自然成為金融併購業者的兵家必爭之地。歷任主委與委員來自學界者多少有些專業隔閡、而來自業界的卻又與大財團有淵源過密的質疑,甚至身陷弊案。這麼多年下來,台灣金融業在瑞士洛桑管院的排名,一直都是一百多名。究其原因,絕對與台灣金融業公司治理不上軌道、資訊透明度不夠、家族企業的治理陰影有關。

以此次中策與中信金的交易事件為例:如果任何一方有具公信力的審計委員會,且其成員都像台積電所聘獨董那樣公正不阿,那麼我們可以斷言,十一月中旬就不可能發出如此粗糙的交易訊息。就算有訊息發布,具社會公信力的審計委員會也一定會把換股的決策、計價、條件等資訊,向社會大眾明白解說。換言之,金融事業主管機關的煩惱,是與業者公司治理的強度成反比的。

對於中策、中信換股案,陳冲主委的評論是:「他們都很懂法律,但公司做交易不能只懂法律。」也許南山公司案給金管單位的啟示就是,國家除了對金融企業的作為做消極的適法性監督之外,也要對其公司治理的改善做積極的要求。一家金控如果公司治理黑漆漆、霧濛濛,連個像樣的審計委員會都不願設,國家恐怕沒有理由再不斷地「特許」這公司開疆闢土吧?

fsj 提到...

原物料飆漲 吃早餐要變貴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5264915.shtml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09.11.22

景氣回溫,包含茶葉、可可豆、白糖、咖啡豆、柳橙汁、奶油等西式早餐的國際大宗原物料價格最近不斷上漲,民眾吃西式早餐,負擔可要加重了。

「世界糧食高峰會」上周在羅馬召開,聯合國食品與農業組織秘書長迪伍夫指出,儘管全球緩慢步出經濟危機,但恐陷入另一波糧食危機。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導,小麥和稻米等商品的價格雖然從去年年中的天價腰斬,不過目前價格仍高於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準;其他如可可、砂糖和茶葉等「早餐原物料」價格更不斷飆漲。

其中,尤以茶葉創下歷史紀錄最為驚人;可可豆價格則攀至三十年高峰,十月底的價格是每公噸三千兩百九十七美元,今年以來漲幅近兩成;糖價創近二十八年半新高,十月平均價格逼近每公噸六百美元的天價;咖啡豆也接近近十一年高峰,十月底價格為每磅一點三五美元。

其他例如柳橙汁位於十五個月最高水準,十月底價格為每磅一點一一美元,今年以來累積漲幅超過五成;進口奶油也因為紐、澳乳源進口成本今年八月起漲兩成,國內奶油自下月起恐陸續漲價。

政府也注意到國際商品價格又開始飆漲的趨勢,主計處發現,國際農工原料價格逐漸走揚,十月底國際黃豆、玉米、小麥價格都較九月底上升,漲幅由百分之五到一成不等。

工業原料的鋅、銅、鎳行情與去年同期相較,也漲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原油價格方面,十一月上半月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平均油價為每桶七十六點三美元,較上年同期上漲百分之五十三。

不過,官員強調,部分原物料的國際價格漲勢凌厲值得注意,但因國內消費仍舊疲弱,下游廠商仍不敢漲價,部分業者甚至還有促銷活動。(價格變化詳見原站)



◆ 憂資產泡沫 亞洲圍堵熱錢

自由時報 2009.11.21

〔編譯陳柏誠/綜合報導〕外資瘋狂湧入亞洲,包括印度、南韓以及印尼和台灣的官員,都對外資流入當地市場,造成股市、房市以及其他資產價格上漲表示憂慮,台灣因為擔心外資利用匯率投機,上週下令禁止外資將資金存放在定存,眼見情況越演越烈,亞洲官員現在都在研究,如何抑制資本,以控制可能引發資產泡沫,並迫使本幣升值的熱錢流入。

由於亞洲產品的需求改善,亞洲正領導全球自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中復甦。政策官員擔心,匯率走強將抑制出口反彈的可能性,並鼓勵資金流入,造成金融體系不穩,並刺激通膨。在彭博追蹤的十個亞幣中,今年有八種亞幣對美元升值,一些亞洲國家的房價不斷上升,當地股市過去六個月也不斷走高。



◆ 2010經濟看中國/曹思源:「國進民退」 逆流

【聯合報╱香港特派員李春】2009.11.22

中共建政六十周年,強調繼續改革開放,但大陸著名經濟學家曹思源卻發現,大陸私營經濟倒退回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時的水平;面對邁入第六十一年的大陸經濟,曹思源認為,將有一場「國進民退」(國營企業增長,民營企業退)的大爭議。

曹思源堅持,大陸過去三十年改革,都是在推進私有化,大陸現有的國有企業,都應該要私有化。但一場國際金融危機,居然出現「國進民退」情況,他認定這是一股「逆流」。

曹思源強調,明年大陸整體經濟樂觀,但深層次問題將更充分暴露,積累的矛盾將更尖銳,其中一個矛盾,就是「國進民退」帶來的矛盾。

國企併民營 已成風潮

他指出,過去一段時間,國有企業大舉兼併收購民營企業,已成風潮,有代表性如:中糧入主蒙牛,中化收購民營化肥廠。更具代表性,是山西政府以安全生產為由,下令國營煤礦兼併全部中小民營煤礦,不簽字的煤礦,不准開業,大批礦主只能忍痛賣礦。山東更離譜,虧損的國有鋼鐵廠在地方政府主導下,兼併盈利的民營鋼鐵廠。

面對這種現象,民營企業家成了「拆遷戶」,不敢吭聲。浙江一家大型民營企業老闆直指,這是「今年中國經濟最悲哀的事」。

劣者當龍頭 消減競爭

曹思源認定,這種「國進民退」是逆向淘汰,劣者當龍頭,不僅傷害私營經濟,對大陸經濟傷害很大,因為將消減競爭,增加舞弊,強化壟斷,助長腐敗。如此下去,大陸經濟可能再走一段「大彎路」,導致改革倒退與經濟發展停滯。

曹思源指出,國有私有的競爭優劣,早有結論,全世界都清楚,為何大陸此時會出現「國進民退」?他認為,一是地方官要搞政績,只有國企才好大投資,能總結出政績;二是國有企業的錢好伸手,是地方官的腐敗來源。

為撈取利益 傷害經濟

「國進民退」現象出現,已引起大陸經濟界的警惕,據說,中共領導層也要求調查研究。曹思源強調,西方現在國有化的動作,是為了因應金融危機,是短期、臨時性的;大陸的「國進民退」,與金融危機沒有關係,是特殊利益集團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為撈取既得利益的行動。配合金融危機,這種行動對國民經濟造成的危害更大,大陸經濟要付出的代價,也就更多。

曹思源感慨地說,大陸經濟已走了半世紀的彎路,現在必須認清彎路,路才好走。「國進民退」的錯路,不能再走下去。

※ 相關報導:

* 中國官員警告明年中國經濟面臨7大挑戰
http://udn.com/NEWS/MAINLAND/BREAKINGNEWS4/5264987.shtml



◆ 美29州失業率 續升高

【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2009-11-22 工商時報

CNNmoney.com報導指出,根據美國勞工部最新月調,失業率較前月攀升的州有增加的趨勢,其中有13個州10月失業率超出全美該月平均失業率10.2%。

根據美國勞工部對各州的調查,23個州和華盛頓特區9月失業率較8月為高,其中14個州9月失業率高出全國平均,到了10月,2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的失業率超越前月,失業率較前月下滑的則有13個州。

密西根州10月失業率較前月下降0.2個百分點,為15.1%,但依舊在美國各州間掄元。密西根州失業率已連續11個月突破10%。密西根州最高紀錄是連續68個月失業率超過10%,以1982年10月的16.9%為高峰。

根據調查,有28個州10月就業人口較前月增加,成長最多的德州,月增將近42,000人,密西根州以增加38,600人居次,經濟力為全美之冠的加州月增25,700人。

PNC金融服務集團的資深經濟學家戴伊表示,雖然大家持續注意的是範圍極廣且相當嚴重的就業市場景氣衰退,但隨著就業景氣開始好轉,大家很可能看到的是較為區域性的復甦,表現會較佳的州是與聯邦政府、製造、石油生產和貿易有所關聯的地區,而高度依賴房市的州復甦速度將會落後。戴伊指出,德州、路易斯安那州和華盛頓特區周邊地區開始創造就業的速度將明顯較其他地區來得快,而受房市危機打擊最深的佛州、亞利桑那州和內華達州的就業人口將繼續縮減。

根據美國勞工部的調查,美國每一州今年10月失業率都高出去年10月,每一州這一年來都遭遇就業人口遞減。

依區域,美國西部的失業情況最慘,10月失業率達10.8%,締造勞工部進行各州失業月調33年來新高;東北部失業情況在各區域間屬最輕微,10月失業率為9%,與前月相同。

由於失業率不斷攀升,歐巴馬政府宣布將於12月3日舉辦就業高峰會,歐巴馬將於會中與金融專家和企業領袖商討解決美國就業問題的對策。

fsj 提到...

歐盟稅 新主席擬開徵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2009.11.23

英國每日電訊報22日報導,即將上任的歐盟理事會新主席范宏畢(Herman Van Rompuy)準備與歐盟執委會聯手推出「歐盟稅」,以強化歐盟當局的徵稅權力。

預定明年元月上任的范宏畢,將全力支持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日前所提引起爭議的歐盟稅。這項構想將於新年正式提出。

英國首相布朗曾主張對金融交易開徵托賓稅(Tobin Tax),以解決國際金融危機,並為歐盟當局開闢財源,挹注被批評為既浪費又浮濫的預算。范宏畢的構想等於歐盟版的托賓稅。

62歲的范宏畢最近在對由高階政治人物、銀行家及企業界人士組成的畢爾德堡集團(Bilderberg group)發表演說時,解說歐盟當局直接徵稅的理念及構想。他說:「福利國家必須開闢新財源。不管我們實施任何社會改革,都需要新資源。我們必須慎重斟酌開徵歐盟稅的可行性。」

巴洛索已經擬好數套由歐盟直接開徵固定比率的加值稅及燃料稅的計畫,以充實歐盟當局的預算。現階段的歐盟預算來自個別國家,由各國代為徵收,各國貢獻的金額不同。

新的歐盟稅可能列印於購物及加油站收據,並列明歐盟直接抽取的加值稅或燃料稅金額。贊成者表示,歐盟稅採用固定比率,不僅不會增加稅負,而且可使歐盟的開支更透明。反對者表示,此舉可能導致歐盟各國對歐盟當局更反感。

范宏畢並未說明他傾向於贊成什麼樣的徵稅機制。據消息人士指出,范宏畢可能主張開徵綠稅,或特別針對貨幣投機行為課徵的歐盟版托賓稅。

英國首相布朗本月稍早主張開徵托賓稅,以挹注未來對金融體系紓困的成本。不過布朗的主張主要著眼於全球範圍,不只侷限於歐洲。

無論歐盟當局最後採用哪一種辦法,歐盟兩大巨頭巴洛索與范宏畢的支持,將使這項構想獲得額外助力。巴洛索的五年的執委會主席任期也才剛開始,預料他將可放心推行這個構想。



◆ 10月失業率5.96% 較9月下降0.08%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即時報導】2009.11.23

行政院主計處23日公布,今年10月失業率5.96%,較9月下降0.08個百分點,10月失業人數降至65.3萬人,較9月減少8千人。

主計處表示,10月經季調後失業率6.04%,比9月減少0.05個百分點,是近18個月以來首次下降,就業市場雖仍嚴峻,但失業情勢已經穩定。

【中央社台北23日電】

行政院主計處今天公布,10月失業率5.96%,連續2個月下降,經季節調整後失業率6.04%,是自97年4月以來首次下降。主計處表示,失業情勢已趨穩定。

主計處今天公布10月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由四局副局長劉天賜主持。

劉天賜表示,10月失業率5.96%,較9月下降0.08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下降,經季節調整後失業率6.04%,也較9月下降0.05個百分點,更是近一年半以來首度下降。

他表示,10月就業人數為1031萬人,較9月增加3.2萬人;10月失業人數65.3萬人,較9月減少8000人,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也較9月減少1000人,已連續4個月減少。

劉天賜指出,10月中高齡(45至64歲)失業人數13.8萬人,較9月增加1000人,較去年10月則增加4萬人,中高齡勞工失業多屬非自願,失業對家庭、社會影響較大,值得關注。

※ 相關報導:

* 政府救市 三挺剩兩挺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266025.shtml

* 經貿營運特區 經濟部喊卡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265994.shtml



◆ 玉米飼料大漲 豬雞價蠢動 農委會監控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09.11.23

國際大宗物資漲聲不斷,農委會表示,進口飼料玉米價格一路攀升,和三個月前相較,近來飼料玉米已大漲25%,預估到了年底,天氣漸冷加上油價居高不下,飼料玉米若繼續攀升,將大幅帶動畜禽生產成本提高,不但衝擊畜牧產業,更勢必帶動豬雞價格上揚。

農委會畜牧處處長許桂森解釋,日前中南美洲大雨加上水患,造成運送飼料玉米的貨船,船期不斷延遲,甚至換了好幾個港口才裝運上船,船期延誤之下,部分大宗物資水漲船高。加上時序進入冬天,油價不斷攀升,農委會擔心,未來一個月內,運輸用油成本大增,可能帶動飼料玉米持續大漲。

中央畜產會的統計也顯示,今年8月中旬,進口飼料玉米每公斤才6.5至7元,但近來已漲到8.2元,漲幅已達25%。

中央畜產會指出,目前全台每天的豬隻拍賣量和正常需求量2萬3000頭差不多,供需還算平穩,毛豬價格暫時不會明顯波動跡象,但若飼料持續漲下去,養豬成本增加,再加上天氣轉冷,消費市場對豬肉的需求增加,都會帶動豬價上漲。

養豬團體則盼釋出庫存糙米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表示,最近養豬成本確實增加,一頭豬的生產成本約6000元,飼料漲價造成生產成本增加,部分原因也來自國際期貨大漲,全世界原物料都在漲。但即使飼料玉米價格居高不下,由於美國玉米的品質、衛生、生產管理都比印度玉米好,最適合台灣豬隻吃,價格再貴,台灣養豬戶還是得向美國購買。養豬協會已向農委會爭取釋出國內過期糙米,以降低養豬生產成本。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理事長陳木獅則憂心的表示,近來飼料商以反應成本為由,紛紛調高雞隻綜合飼料的價錢,短短一個多月來已連漲兩次,養雞農民生產成本沈重。他也說,養雞農民對飼料漲價完全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任由飼料商漲價,最後撐不下去時,只好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不是農民樂見的結果。

農委會交由市場機制處理

農委會則表示,會嚴密監控進口玉米飼料價格,目前仍交由市場機制處理,政府並不介入,也不考慮專案進口大陸玉米,但若有哄抬物價囤積情形,將會同公平會介入處理。

【記者魏興中/台北報導】

國際大宗物資近幾個月多頭走勢,玉米、黃豆、小麥等價格均大幅上揚,使得相關飼料價格水漲船高,連帶影響畜牧業者的生產成本。市場預期,隨著飼料價格的走揚、加上冬季對於雞、豬等肉品需求增高,使得相關肉品的價格將面臨一定的上漲壓力,消費者的荷包勢必縮水。

據了解,國際三大穀物自9月以來重啟多頭強勁上揚的走勢。根據CBT的報價資訊顯示,其中玉米由每英斗306美分一路上漲至11月中旬最高404.25美分,區間漲幅高達32.11%;同時期的黃豆、小麥也分別有17%以及27.11%,漲勢均相當凌厲。

國內相關飼料業者表示,由於國際玉米價格近期持續走揚,基於反映成本的角度,近日將全面適度調漲雞、豬飼料價格,惟調幅目前仍在進行最後的確認;而畜牧業者則指出,由於近期飼料價格將再度調漲,同樣基於反映成本壓力的因素,雞、豬肉品價格也將適度調整。

※ 相關報導:

* 社論-經建會VS.賦改會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3+122009112300289,00.html

...由此可見,我國不動產稅制的百病之源係在於稅基的破壞,尤其是稅價的不實與偏低,其中最主要的罪魁禍首就是地方政府的不動產(地價)評價 (議)委員會。蔡主委若想有所作為,就應該重新在賦改會提案,將已通過但格局過小的原改革方案撤回,重新研議廢除不動產(地價)評價(議)委員會,將不動產課稅改按實價,如此庶幾才有可能解決我國房價炒作背後的稅制病因。只是,這中間的政治風險乃是蔡主委的烏紗帽,蔡主委真的有此擔當嗎?

fsj 提到...

銀行登陸 最快明年底分行開業

【聯合報╱中央社】2009.11.24

台灣土地銀行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郭常龍昨天表示,兩岸簽署MOU後,台灣的銀行在大陸的辦事處升格為分行,需經過約半年審核期和半年的籌備期,估計最快明年底分行才能開業。

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MOU)上周完成簽署後,在大陸設立辦事處滿二年的台灣銀行業者,包括合作金庫銀行、土地銀行、彰化銀行、第一金控旗下第一銀行、華南金控旗下華南銀行、國泰金控旗下國泰世華銀行、中信金控旗下中國信託商銀等七家,將在MOU生效後,即可遞件申請升格為分行或子行。

郭常龍表示,各家銀行內部董事會幾乎都已通過在大陸設立分行的作業程序,目前土地銀行主要業務是資料收集,將大陸經濟狀況分析交給台灣的總公司進行研判與了解。

他說,根據作業流程,土銀在大陸的辦事處要升格為分行,先是向行政院金管會提出申請,金管會批准後,再送到上海市銀監局審核。銀監局審核約需六個月,待獲准升格後,土銀上海辦事處才正式更名為「台灣土地銀行上海分行」。

郭常龍說,分行籌備處將處理行舍的租賃、房屋裝修、電腦設備的添購設置等,籌備期約需要六個月,審核期加上籌備期總共需要一年,之後向銀監局申請開業。

他說,上海市銀監局官員屆時會派人到公司檢查電腦系統設備,完成與大陸外匯局連線,此審核過程約需二個月,最後是向大陸相關主管機關申請營業執照,因此估計最快明年底大陸分行才能開業。

郭常龍表示,台灣各家銀行大陸分行開業後,必須經營滿三年,三年中連續滿二年獲利,才能承做人民幣業務。因此銀行業者期待兩岸簽訂ECFA後能快一點承辦人民幣業務。



◆ 公債 將引發新次貸風暴?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2009.11.24

目前西方當局幾乎一致認定,政府公債比抵押債權憑證(CDO)這類衍生性金融商品更安全,要求銀行多多購買這類資產,但倫敦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邰蒂(Gillian Tett)懷疑這些公債反而會變成新的次貸,引發新一波風暴。

許多國家在承平時期的債務水準,已飆升到幾世紀來僅見,但控制這些負債的政治承諾,卻仍充滿不確定。這不見得代表倒債的危機隨時都會逼近,事實上這種機率幾乎接近零,但不難想像有些國家最後可能會讓本國貨幣貶值、狂印鈔票、觸發通膨,以降低他們的債務價值。

更容易料想到的是,債券殖利率將暴增,債券價格反向大跌,尤其是各國央行結束量化寬鬆政策後。

這難道不會引發另一波金融風暴?

不過,至今卻未見太多人討論銀行是否該繼續收購主權債務。對可能有很多公債待售的國家而言,這可能是因為銀行不想弄皺一池春水;也或者是這些央行並不希望太多人注意到,他們現在持有的公債規模快速膨脹。

因此邰蒂大聲疾呼,持有政府公債的銀行要小心謹慎,務必要做好避險,以防市場瞬間崩盤;持有政府機構債的銀行,同樣也要如履薄冰。

目前公債市場看來天下太平,但如果各國政府以為這代表可以永遠避開困難的財政抉擇,那這些「安全」的公債,可能就會開始看起來愈來愈不安全。



◆ 日圓崩盤 壓力愈來愈高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09.11.24

日本政府債務負擔沈重,市場擔心日本違約倒債,日本公債目前的避險成本暴增到一年前的兩倍,對日圓崩盤的疑慮也愈來愈高。

日本利率已接近零、政府負債高得嚇人,加上儲蓄率銳減、物價也直直落,對日圓都是利空。日本政府應不至於倒債,但主權信用評等恐逃不掉遭調降的命運,光這點就讓日圓前途未卜。

目前2.16億日本人每人平均負債大約7.6萬美元,日本的負債和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逼近200%,為工業化國家中最高。

本月保障1,000萬美元日本公債的違約成本,一度漲到一年76,160美元,比去年8月的37,000美元增加一倍多。在此同時,日本稅收減少,政府卻考慮讓支出和赤字破紀錄。難怪日本公債的避險成本迅速飆高。

許多交易商認為,日本比美國更可能違約倒債。前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江森(Simon Johnson)上個月在美國國會中警告,負債情況已失控,日本真的有重大違約之虞。

IMF預估,日本今年的負債和GDP比將達218%,明年227%、2014年前會到246%。目前日本政府還應付的過去,因為國內儲蓄戶都還願意、或者被迫以幾乎無息的條件,借錢給日本政府。

IMF質疑,如果日本政府債務繼續增加,這種情況還能維持多久?日本人口逐漸老化,勢必逐漸消耗儲蓄,市場吸收政府債務的能力就愈來愈小。

日本的儲蓄率在1990年時為15%,如今只剩2%左右;規模高達1.5兆美元的政府退休基金,今年賣出的政府公債比買進的還多;勞動人口從2005年就開始萎縮。

不過,從2008年元月至今,日圓兌美元已升值25%左右。雖然日本媒體報導,財務大臣藤井裕久受不了日圓繼續升值,市場因此猜測政府將進場干預,但至今遲遲未見當局行動,因為日本政府也只能接受這個情況。

七大工業國(G7)和20國集團(G20)始終未對日本伸援手,主因是大家同意美元必須貶值,才能導正全球經濟失衡的現象。美元下跌,日圓只能升值。所以,日圓近期內看來還不至於面臨崩盤的困境。



◆ 蘇澳港 納自由貿易港區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2009.11.24

交通部今天審查通過蘇澳港納入自由貿易港區申請案,待行政院核定後,國內自由貿易港區增為一空港、五海港。蘇澳港已在港區內規畫「物流專區」,並有電動車業者將進駐,未來將配合宜蘭縣政府綠能產業,發展綠色港口。

交通部航政司表示,國內自由貿易港區目前共有一空港 (桃園)、四海港 (基隆港、台北港、台中港、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享有賦稅優惠,且聘用外勞比例達四成,五個自由貿易港區到去年底已有100家廠商進駐,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高達1128億元。

基隆港務局今年9月申請將蘇澳港全港區71公頃土地,納入自由貿易港區,交通部已完成現場會勘,今天開會審查。

蘇澳港務局已經把港區內24公頃空地和倉庫,建立物流專區。蘇澳港倉庫主任張俊江表示,上市公司必翔已經以一年約1000萬元租金,標租港區內5公頃土地成立電動車組裝專區,預計明年3月開工建廠,100年6月量產。

必翔估計,開始量產的第一年,約可組裝500輛電動汽車,年產值約3億元;預估第二年至第三年起,產量可增加到每年2000輛,年產值17億元。

張俊江表示,蘇澳港出口貨物過去以水泥、鐵砂、礦砂等傳統產業為主,貨量很難再增加,必翔是進駐該港區的第一家綠色產業,目前還有電池、生質柴油、電動工具業者有興趣進駐該港區。如果港區內24公頃物流專區用地全數標租出去,除了可增加相關產業產值,蘇澳港一年可增加約5000萬元租金收入。



◆ 外銷訂單年增率 1年來首度轉正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2009.11.24

景氣回升了嗎?經濟部昨天公布10月分外銷訂單,年增率4.41%,是金融海嘯後,一年以來首度由負轉正。批發、零售餐飲營業額年增率達4.16%。經濟部統計處說,這種狀況可說是「內(需)外(銷)皆好」。

經濟部公布10月分外銷接單金額達317.5億美元(約新台幣1.02兆元),統計長黃吉實表示,代表我國已逐漸走出金融海嘯陰霾,預估今年全年接單金額有3100至3200億美元。

黃吉實說,預期第4季整體外銷訂單年增率將呈個位數正成長。因傳統旺季進入尾聲、大陸家電下鄉銷售狀況開始疲弱,11月接單金額可能再度下滑;但在緊接著而來的農曆春節需求發酵之下,12月仍可迎來不錯的接單狀況,整體第4季情況樂觀。

接單量成長的產品中,以電子零組件的面板表現最亮麗,較去年同月接單金額爆增近三成;受惠於NB、PC、手機等產品表現亮眼,資通信產品接單成長率也達5.63%。

黃吉實表示,雖然8月時整體接單年增率還是負成長,衰退幅度達一成一,但是,看得出電子業將先蹲後跳,現在就是「跳起來」的時候。

另外,代表內需景氣的批發、零售餐飲數字,整體年增率為4.16%,營業額高達1.12兆,年增率已連續二個月正成長,尤其10月有百貨周年慶,綜合零售商品業(百貨、量販、便利店)的營業額高達252億,成長率達4.9%。

零售業中的汽機車零售業持續呈現「熱銷」狀況,成長率仍高達21.52%,黃吉實表示,今年10月的新車掛牌數高達2萬5800輛,較去年同期成長了49%,代表景氣真的變好了。

fsj 提到...

勞退基金選股 要看企業社會責任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09.11.25

繼勞保基金將「企業社會責任」納入選股標的後,立院衛環及社會福利委員會今天也通過決議,要求勞退基金應比照辦理。勞退基金監理會主委黃肇熙透露,櫃買中心與證交所已訂定「上市上櫃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實務守則」,正報請金管會核定中,因此勞退基金自明年起委外,也會將企業社會責任納入委託的選股考量。

勞保基金日前宣布將「企業社會責任」納入勞保基金投資決策考量,並正式要求委外業者應將企業社會責任,如環保、勞資關係、勞工權益等納入選股原則,並列入每季檢討報告。衛環及社會福利委員會今天審查勞委會所屬營業基金預算時,認為政府基金應率先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因此通過決議,要求勞退基金比照勞保基金辦理。

黃肇熙表示,勞退監理會自96年成立以來,就非常注重推動企業社會責任,鑑於「公司治理」是企業社會責任最重要基石,而且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已經訂定「上市上櫃公司公司治理實務守則」,而且每年皆針對上市櫃公司資訊揭露及公司治理進行評量,規範及篩選標準較為明確,因此勞退基金自96年底就規定97年起委外代操,必須納入「公司治理」為選股指標。

黃肇熙表示,過去因為相關單位尚未訂定「企業社會責任」明確標準,因此勞退基金只請委外投信業者列入每季檢討,但最近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已經擬訂「企業社會責任實務守則」,勞退基金願意自明年起,正式將此納入委託經營選股考量,並要求代操機構納入每季檢討報告。



◆ 不如預期 美上季GDP僅增2.8%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09.11.25

由於消費者支出僅微幅增加,貿易赤字大於預期,美國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經修正後為2.8%,不如先前公布的3.5%。11月消費者信心則是意外上揚,從10月的48.7增至49.5。消費信心增強或有助於未來消費支出增加。

美國商務部24日公布經修正後的美國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由一個月前預估的成長3.5%修正為成長2.8%,符合分析師預期。

消費者支出小增

消費者支出僅小幅增加是GDP遭下修原因之一,這也顯示美國仍高度仰賴振興經濟方案步出經濟衰退。此外,貿易赤字擴大及商用不動產表現欲振乏力,也是拖累經濟表現的原因。

儘管如此,這仍是美國經濟一年來首度出現正成長,惟力道恐不如預期強勁。

美國經濟在迄6月止的一年內萎縮3.8%,為70年來最差表現,在至第二季止也已連四季萎縮,創1947 年以來最長的衰退期。

占GDP七成的消費者支出在第三季增加2.9%,不如商務部公布的增加3.4%,但仍創2007年以來最大增幅。

這部份對GDP貢獻2.1個百分點,其中絕大部分的成長動力來自政府的「舊車換現金」方案。

此外,第三季企業獲利大幅增長11%,創五年來歷史新高,顯示企業投資可望彌補因高失業率而欲振乏力的消費者支出。

衡量勞工每小時產值的生產力,是帶動企業獲利成長的主因,該數據第三季激增9.5%,是六年來最大增幅。10月美國失業率為10.2%,創26年來新高。

美國第三季進口大增20.8%,是1985年第二季以來最大增幅,大於稍早預估的16.8%增幅,拉大了貿易赤字,讓GDP減少2.53個百分點,拖累上季經濟成長步伐。

另一個原因則為商用不動產的表現。

美國第三季商用不動產下滑的減幅由原先預估的9%擴大為15.1%,讓GDP減少約0.5 個百分點。

儘管第三季消費支出不如預期,美國經濟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調查的11月消費信心仍意外上揚,從10 月的48.7增至49.5。消費信心改善或有助於未來的消費支出增加。

失業狀況有隱憂

但分析師提醒,失業狀況仍將為消費信心設下屋頂。經濟聯合會調查的消費信心在2007年平均高達103.4,2008年銳減至58。

※ 相關報導:

* 美聯準會預估今年衰退0.5%
http://www.udn.com/2009/11/25/NEWS/WORLD/WOR6/5271271.shtml



◆ 國務院批准七個經濟區域規劃區

【聯合報╱記者林琮盛/即時報導】2009.11.25

昨日,大陸國務院批准的「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正式對外發佈。

在應對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國務院今年共批准了7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區域發展規劃,獲批數量是前4年的總和。包括:長三角、珠三角、北部灣、環渤海、海峽西岸、東北三省、中部和西部。

今年獲批的區域規劃除了注重沿海佈局外還開始開發沿邊,從東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東北等地;將以往的外向型增長結構轉變為「外需、內需共同發展」。

其實,中共的高層決策者在10年前就已經注重區域經濟的發展,而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讓中國經濟區域協調發展顯得更為迫切。



◆ 吳揆:5千億旗艦計畫消民怨

【江慧真、仇佩芬/專訪】2009-11-25 中國時報

從落實「庶民經濟」到票選「十大民怨」,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他提庶民經濟不是說說而已,未來將委託副院長朱立倫統籌研擬出約三、四十案,可按食衣住行的「經濟、生活、民生」三大面向打造旗艦計畫;並落實籌編在四年五千億特別預算,「變成我吳內閣編的第一個預算」。

吳揆坦承,民怨是無止境的,開放票選民怨的風險絕對有。但有些民怨乃怨由心生,並非實物,只要解決心裡不平,除非有些牽涉龐大數字。像宜蘭要不要蓋北宜直鐵,這牽涉到八百億元的預算和環評,不是一時可以解決。同樣的,例如給花蓮人一條回家安全的路,這概念就很打動人心,目前研議包括蘇花高或蘇花替等五案中,「已擇定一個衝擊最小、最便利安全的案子了。」

籌編特別預算 環島國道築夢

吳敦義說,「未來我有一個夢,台灣不只是有環島鐵路而已,終究會有一條環島的高速公路,也許等未來施工、建材、遙測技術等更好的時候就會實現。」他衷心相信,不一定是五或十年可以達成,但他選擇不會排斥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提供花蓮人往南往北之間的交通選擇。

吳揆退回兩百多案的「改善庶民生活方案」,他直言,「我心裡哪有什麼腹案?又不是天生才華洋溢。」但要求部會首長選三到五案,短期看出成果、受益面最廣、有及時改善的效能且可長可久者,由副院長朱立倫統籌研擬出約三、四十案,可按食衣住行的「經濟、生活、民生」三大面向打造旗艦計畫;再具體落實,籌編四年五千億特別預算,「就會變成我吳內閣編的第一個預算。」

六大新興產業 舉一反三創新

吳敦義提出「無障礙生活空間」概念,提供全台一個無障礙空間、社會資源投入(企業或社團認養)、無匱乏生活;再者則是「東北角觀光區區段徵收」,「東北角好漂亮啊!浪濤拍岸其美不可形容,但放眼斷垣頹壁、雜草叢生、老屋雜落真是美玉蒙瑕」,唯有公權力辦區段徵收,才能全面改觀,讓東北角海景能興建民宿或觀光旅館,活化觀光財政解決民怨,「美人臉上的一顆大痣就可以拿掉,更何況還好幾顆?」

面對劉內閣的「六大新興產業」,吳敦義說要繼續做且舉一反三,作為政府首長,就是要前瞻、整合和創新,施政的一百元中,拿五十元雨露均霑(普遍性作為),另外五十元要創新突破,不能全部都做普遍性政策,「像灑胡椒灑下去啥也沒有,一年過後好像大事無成!」

※ 相關報導:

* 李家同:一千億投資到那裡去了?
http://www.udn.com/2009/11/25/NEWS/OPINION/OPI4/5265918.shtml



◆ 10大民怨 內政部:先處理反詐騙反暴力討債

中央社 2009-11-25

行政院長吳敦義指示研考會以有獎徵答方式讓民眾反映10大民怨,除弊興利。內政部次長簡太郎今天表示,反詐騙、反暴力討債是內政部認為要優先處理的民怨。

國民黨籍立委楊麗環上午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質詢表示,吳敦義指示研考會票選10大民怨,而民眾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的大大小小事情幾乎都在內政部管轄範圍內,內政部可能上榜的民怨會是哪些?

簡太郎答詢表示,所謂的「民怨」,不只有內政部會提出來,其他相關部會都會陸續提出。內政部初步評估,10大民怨中會納入治安問題,包括反詐騙、反暴力討債,這部分是內政部認為要優先處理的問題。

另外,楊麗環詢問,有名嘴在談話性節目中指出,黑道兄弟盛傳民國100年政府將有大赦、特赦、減刑,因此不擔心現在犯罪被補。

對此,簡太郎認為,大赦、特赦是屬於司法機關的職權,也涉及到司法政策,內政部會參與其中,提供意見。不過,對於上述傳聞,他說,內政部目前尚未聽到有相關跡象或動作出現。

吳敦義上任後重視庶民經濟,19日指示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以有獎徵答方式讓民眾反映10大民怨,除弊興利,消除民怨,改善庶民生活。

fsj 提到...

陳冲警告:中信金小心 別被中策併了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09.11.27

中策集團與中信金為了能攜手入主南山人壽,促使雙中簽訂MOU。金管會主委陳冲指出,中信金與中策的MOU中,有一條款是3年後,中信金與南山人壽將可合併報表,但是中策集團與中信金也能合併報表,依據台灣法令規定,合併報表須持股25%或是董事過半。他強調,這是很嚴肅的事,中信金短期拿到了南山人壽這隻金雞母,但最後也被中策合併報表,顯然中信金的大股東與董事會沒有思考清楚。

陳冲妙語比喻地說,「小姐 (中信金)可以嫁,是她自己可以決定可不可以嫁,但是金管會有義務提醒她,對自己利益的問題。」

陳冲補充,三年後中信金與中策可合併報表一事,中信金其他股東也有權知道,這應該拿到董事會討論,如果連這點都沒跟股東說清楚,這沒有基礎了。(指雙中的MOU)

為了入股南山人壽,中信金不惜與中策集團化敵為友,並計畫將從中策手中取得3成南山股權,中策則將拿下中信金9.95%股權,雙方並擬於3年內持續增加持股權。陳冲指出,中信金最終是希望可以與南山人壽合併報表,但是中策集團的意圖,也是與中信金合併報表,促使中信金有可能成為中策集團的子公司。

據了解,中信金最大股東為辜家,持有中信股權在稀釋後,最高也不過為二成多,若雙方在未來三年互相增持股權,中策集團有可能會成為中信金最大股東。

陳冲強調,中信金在考量整個併購案,必須要有長期的考量,他說,「對於未來的經營策略,不認為中信金有充分的考量。」他指出,商場上有很多不同方法可以去完成交易,但是都需要考量股東權益,而中信金有些地方應重新考量。

陳冲再三強調,雙方涉及合併報表,這是很嚴肅的事,背後隱含很多意涵,中信金可能覺得得到一個金雞母,但卻反過來被控制,中信金應該把整個問題再看一遍,並與股東、董事會充分討論,思考這個結果確實是中信金想要的,一切都需要慎重考量。



◆ 陳冲:別以為台灣沒遊戲規則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09.11.27

南山人壽股權出售案風波不斷,為維護400萬保戶權益,在南山人壽股權未順利移轉前,金管會將監控南山人壽資產。金管會主委陳冲指出,至今都還未收到正式的文件,無從判斷是否合法,但絕對不容許有不適當的經營者進入金融業,也不能讓國際間,認為台灣是一個沒有遊戲規則的地方。他強調,適格性與資金來源,為審查南山案的重點。

南山人壽標購案爭議不斷,從博智、中策集團宣布得標,至日前中信金與中策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促使南山股權交易複雜化。

朝野立委林德福、余政道、陳淑慧、賴士葆、黃偉哲等人,今天上午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紛紛針對博智、中策集團入主南山,是否有任何不法?是否符合對金融特許行業的適格性要求?是否會允許博智中策集團入主南山?以及建議讓AIG繼續經營南山就好等議題提出質詢。

陳冲答詢時表示,金管會對南山新買家的審核條件一直不變,一定需包含五點,分別為買方需承諾保障保戶及員工權益、買方資金需符合國內法令、買方需有專業能力經營保險業、買方需對南山人壽有長期經營承諾、買方需有財務能力因應未來增資需求。

立委林德福質疑,中信與中策是否聯合演戲,然後再各取所需?陳冲 回答,「看不出來,但有些地方要重新考量」。

立委余政道指出,中策集團對中信金的持股,是有計畫性的分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持股比率為9.95%,第二階段將拉高到17%,是否合法呢?

陳冲指出,未看到任何文件,無法評論是否合法,但強調遊戲規則非常清楚,博智、中策要入主南山,與中策、中信金的合作備忘錄是不同階段的事,中策若想要持有中信金股權,一定要在中策博智完成南山交易後才能談此問題,但現在兩階段己糾纏在一起,認為中策發言未有一致性,出現落差。他表示,金管會所關心的不只是持股從9.95%至17%,認為中策與中信金所簽的MOU中,有很多問題可以關心。

盧秀燕質詢時表示,金管會尚未核准南山案,政府就被博智、中策集團打了好幾個巴掌,保戶不安,強烈建議金管會不要核准此收購案。

陳冲指出,若政府不同意,AIG依法要繼續經營南山,但至今尚未收到中策遞件,無法評論是否會核准,南山案的各種發展可能性,金管會都已考慮,也正向香港證監會詢問中策集團相關背景。



◆ 加保中突病逝可領遺屬年金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09.11.26

國民年金去年10月上路才一年多,但被保險人只要加保,不論時間長短,生前死後的保障都不少。

蔡先生去年罹患癌症,全家生計由蔡太太在貿易公司微薄薪水負擔,今年3月蔡先生因癌症轉移病逝,蔡太太辦完後事後,才想起平日一直幫先生繳國民年金,打了電話問了勞保局相關給付,5月果然就領到國保喪葬給付8萬6400元,現在還每月領4500元的遺屬年金 (3000元保證年金+兩位遺屬加給1500元),對身負重擔的蔡太太助益不小。

蔡太太說,她原本也不知道國民年金的好處這麼大,但是後來想到既然平常有繳保費,就問問看有何給付。此外,她也從國民年金的電視宣導短片得知,先生是在國民年金加保期間死亡,應該可以請領相關給付。

蔡太太有兩個小孩,23歲的女兒及19歲的兒子,98年4月請領遺屬年金時,由於女兒大學畢業,正準備考研究所,不符合「25歲以下子女需在學,且工作收入未超過國保月投保金額標準」的請領資格,因此勞保局以她及兒子兩位遺屬計算,總計每月3750元。後來女兒考上研究所,9月再次辦理申請手續,當月開始,遺屬年金增加為每月4500元。

勞保局表示,蔡太太因為已經滿55歲,因此雖然自己有工作,但是仍可請領遺屬年金。

勞保局表示,根據國民年金法規定,配偶只要有未成年子女,不限年齡,也不限工作所得,都可請領遺屬年金。但若是配偶無子女,或是子女已成年,則須結婚滿一年以上,且配偶必須55歲以上 (無論有無工作都可),才能請領遺屬年金;若是45-55歲之間,則必須工作所得未高於17280元;若是45 歲以下,則不具請領資格。

不過,蔡太太最近又擔心,自己在貿易公司上班,參加勞保,又在領國民年金遺屬年金,她常聽別人說「勞保、國保只能擇一請領」,目前她雖然領了勞保家屬死亡喪葬津貼,但以後勞保老年給付是否受影響?

勞保局表示,國民年金遺屬年金與勞保老年年金給付並無擇一領取問題,也就是蔡太太雖然領了國保的遺屬年金,日後成就請領勞保老年給付條件時,還是可以領勞保老年一次金或老年年金。



◆ 再拖下去 恐怕公司變空殼

【黃琮淵/新聞分析】2009-11-26 中國時報

南山案沸沸揚揚,外界焦點也由關注博智中資色彩,轉變成中信金與中策的換股交易。但焦點轉移的同時,南山處境也更危險,如果連二十來億,金額不大的投資不動產案,都可能涉及不當牟利,處境恐怕不是「危險」可以形容,而是此案拖得愈久,南山還是不是南山,恐怕沒人知道。

為什麼說是「決策黑暗期」?道理很簡單,AIG篤定賣南山,價錢也拍版定案,未來南山是死是活,其實都跟他無關,若有人要上下其手,從南山龐大資產中套利,AIG是否會「認真管」?

如今是AIG還沒退場、即將接手的新經營者還沒進場,想當然爾,南山名義上的新買家,也就是AIG必須「尊重」的博智,主導南山走向,也很正常。

問題來了,這段期間之內,若有不划算、交易過程有瑕疵的大型投資案,甚至是預定利率過高,可能造成接手買家,不論博智或中信,得承擔龐大利差損保單時,待交割完成後,誰來扛責?AIG嗎?錢拿了、匯回美國了;博智嗎?博智尚未正式進場接手,這段時間如出問題,博智是否要負責?未來中信金進來後,如發現交易有問題,要找誰當苦主?

講不客氣點,如果這段決策空窗期內,有任何違背公司治理的決策,新接手者就等著當個冤大頭,下場恐怕就是,內部問題叢生,甚至已成空殼。

南山案如羅生門,主管機關現已忙翻天,但就怕百密一疏,在費盡心思釐清前因後果的同時,最該設防的,也就是南山的龐大資產,卻已遭看不見的黑手盡情掠奪。屆時,就算交出縝密審查報告,社會觀感如何,都將是白忙一場。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提醒主管機關快補決策空窗期這「牢」,否則待南山牧場裡頭的羊都被搶光了,再談誰當牧場主人,對四百萬戶保戶而言,也沒啥意義了。

fsj 提到...

台灣米值錢 外銷金額增百倍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09.11.26

農委會統計,去年全台外銷農產品總值達卅八點五億元,較前年成長一成二,農產品出口總值創下十三年來新高,其中外銷稻米更成長百倍之多。

農委會昨天表揚國內十大農產品績優廠商,主委陳武雄表示,過去台灣以水產品、畜牧產品為外銷主力,去年農作產品外銷金額首度突破十億美金,尤其因國內稻米價格長期以來高達國際價格三倍,去年稻米外銷金額逆勢成長百倍,達四千萬美元。

「去年台灣每十粒出口稻米中,就有多達七粒來自上達。」上達糧業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碩良表示,去年上達總計出口三萬兩千噸稻米,為台灣最大稻米外銷公司。主要外銷巴布亞紐幾內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等南太平洋島國,未來計畫以兩、三公斤的小包裝精緻稻米進攻歐盟市場。

珍珍魷魚絲是不少家庭逢年過節的必備零嘴,昨天生產珍珍魷魚絲的新和興海洋公司也到場接受表揚。總經理何宗保指出,新和興的外銷產品包括冷凍水產、調理食品及休閒食品,去年外銷產值達三億元,其中外銷明星商品以魷魚排主攻美、加、南非等市場。



◆ 10萬駭客散播木馬 年賺百億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北京26日電】2009.11.26

中國黑客(駭客)傳播木馬據稱已形成一條產業鏈,包括製作、銷售、傳播木馬,年收入達到上百億元。中國黑客作案手段通常為:對正常網站植入木馬病毒造成網路中斷和癱瘓,再勒索敲詐。此外,黑客還從事盜取銀行帳號、遊戲帳號、QQ幣以及個人隱私等能夠非法牟利的活動。

環球時報報導,這條產業鏈規模到底有多大?國家計算機應急中心、反病毒聯盟成員之一的360安全衛士公司提取相關數據:這個黑色產業鏈總規模,按照銷售額估計,黑客從業人員肯定是10萬人以上。

據報導,前不久,湖北麻城市警方破獲了一個製造傳播木馬的網路犯罪團夥。幾名20來歲的犯罪嫌疑人,從去年10月開始在網上合作製作、銷售、傳播木馬,在不到半年時間就非法獲利200萬元。據了解,這起案件是中國破獲的第一個上下游產業鏈完整的木馬犯罪案件。

原本互不相識的幾名犯罪嫌疑人,從2008年10月開始在網上合作製作、銷售、傳播木馬,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非法獲利200來萬元。湖北麻城警方歷時一年多,從六個省市將他們抓獲歸案。

湖北麻城公安局副局長黃紹魁表示,「案件的案犯有組織、有明確的分工,形成了一個產業鏈。」但令人難以相信的是,這幾個嫌犯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見面。



◆ 大陸拚經濟 扶植七新興產業

【經濟日報╱記者雷盈/綜合報導】2009.11.26

中共官方正研擬「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畫」,指名將發展新能源等七大產業,將成為人民幣4兆元經濟刺激方案與十大產業振興規畫後,又一項振興大陸經濟的重大施政,預計最快2009年底或2010年初公布。

大陸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接近大陸國家能源局消息人士說,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本月3日在北京科技界大會上,透過長達1.2萬字的演講,詳細說明大陸戰略性新興產業。

根據溫家寶談話,大陸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資訊產業等七大產業。

溫家寶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市場需求前景,具備資源能耗低、帶動係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特徵。

他說:「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學選擇非常關鍵。選對了就能跨越發展,選錯了將會貽誤時機。」

由於新能源被優先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因此北京當局醞釀已久的「新能源振興規畫」,將併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畫」中一起公布。

報導指出,大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畫推出後,官方將在財政與信貸等方面大力扶持。大陸國務院參事、前科技部秘書長石定寰表示,大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根據大陸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情況而選擇。

從總體經濟來看,當前大陸外部需求急劇減少,而且將來很長時間都不易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準。先前的人民幣4兆元投資規畫和十大產業振興規畫,目的都是擴大內需、加強基礎建設的角度,並改造傳統產業;現在經濟大方針將轉向至新興產業。

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指出,為促進新興產業,發改委將推動建立健全新興產業發展的投融資體系,讓市場准入標準更完善,並鼓勵中小企業共同發行債券,同時推動新興產業開放化的全球合作。

※ 相關報導:

* 強化發展 七大經濟區成形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272697.shtml



◆ 破49兆美元!全球舉債明年急升45%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11.26

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25日表示,全球國家赤字將在2007年至2010 年間急升,最多將達45%。

穆迪分析師胡希聲明:「初步估計,2007年到2010年間,主權債務總額最多將增加45%,或15兆3000億美元(10兆2000億歐元)。」

他補充說,這個數字比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後的馬歇爾計劃支出還高100倍以上。馬歇爾計劃是二戰後美國對歐洲進行的大型振興計劃。穆迪在報告中預測,2010年全球債務將突破49兆美元。

增加的債務中,3/4以上來自七大工業國集團(G7 )富有國家,胡希表示:「這是由於經濟危機重創了他們的國庫。」「2009年大部分國家經濟轉為負成長之際,這些債務相較之下更難以承擔。」

近幾個月來,美國、日本及德國等主要經濟體逐漸顯露經濟復甦跡象,但觀察家仍對復甦背後的危險因素提出警告,其中部分來自各國舉債對付衰退所累積的赤字。



◆ 社論-庶民這個那個,炒夠了吧!

【本報訊】2009-11-26 中國時報

行政院長吳敦義接任後,如果說有什麼施政主軸,當然就是「庶民經濟」。一開始,經建會受命研議庶民經濟指標,瞎忙一陣之後,發現舊有經濟數據略做組合即可呈現,新聞也就銷聲匿跡了。

現在,行政院又要求各部會彙整相關業務之庶民埋怨,但在各部會送件之後,又被吳揆全數退回,要求改進。隨後,部分媒體又開闢庶民怨懟平台,彙集各類民眾陳情。在台灣民粹氣氛醞釀加溫之下,原本一句宣傳性高於實質性的政治語言,竟然逐漸假戲真做,恐怕到了該批評導正的地步了。

吳院長強調庶民,當然有其正面意義。庶民感受是真實的、貼切的、不加包裝矯飾的,也是政治人物最該關注的。但是不必諱言,庶民思考也有其重大局限。一般而言,庶民對於即時的、生活的點點滴滴較易產生制約式的反應。但是就財經政策而言,其所強調的面向往往卻是未來前景、總體規畫,甚至是謀略布局。這些政策面向,都不是平民百姓之所擅長。如果整天叫官員做庶民式思考,我們不得不開始擔心台灣未來的產業前景。如果除此之外還要再推個五千億規模的消民怨計畫,再冠上「旗艦」之名,那就接近民粹式的走火入魔了。馬總統除了情義相挺之外,是不是也該適時提醒呢?

庶民思考的極端對比,當然就是中國大陸習以為常的中央極權規畫。我們當然不欣羨對岸忽而宏觀調控、忽而家電下鄉的威權政策作風,但就產業經濟效果來看,他們的縝密規畫思考絕對也有其可取之處。我們用十一月廿四日溫家寶在首都科技界大會上的講話,將它與台灣的情況相比,就能看出端倪。

溫家寶指出,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非常關鍵,選對了就能跨越發展,選錯了就會貽誤時機。他表示,這些戰略新產業必須要掌握關鍵技術,具備市場前景,低度消耗能源,帶動係數大,就業機會多。這些理論概念,大概不是庶民所能分析的吧?根據這些概念,中國大陸遂擬定了能源、材料、醫藥、信息網路、海洋開發等七項新產業,並擬定政策開始推動。

中共所提的七項新產業,其實有若干是與台灣相重疊的。行政院半年前所提的六大新興產業,其中就有能源、有生技製藥;而總統府日前建議發展的服務業項目,也有與信息網路相關者。往好處想,兩岸殊途同歸的努力,或許有互補互利的合作契機。往壞處想,萬一雙方的發展是零和競爭,則台灣面臨對岸同步競逐,對方強調整體戰略,而我方卻沉溺在個體庶民的制約反應之中,前景堪慮。

台灣的六大新興產業,有人在管嗎?各部會幕僚都埋首在庶民民怨的考題中,還能做前瞻思考、政策研擬,甚至與對岸的產業做戰略鬥爭嗎?不論是行政院的六大新興產業或是總統府的九大服務業,目前似乎都是談的多、做的少,會議多、政策少,停擺的多、向前的少,口號與廣告多、進展與實質少。這些推動遲滯再加上中共集權強勢的行政風格,我們真要為台灣的產業前景憂心。以台灣民主多元、立法掣肘的現況,即使行政院卯足勁拚,都未必能贏得過對岸,更何況在現在這「民粹當道,庶民抬頭」的氣氛之下呢?

官員驕傲,高高在上,當然是不對不好。閣揆貼近民意、體會輿情,當然也值得嘉許。但是我們要鄭重地提醒行政院:國家政策除了具體基層的民意,還有抽象整體的政策;除了制約立即的反應,還有謀略通盤的規畫。體貼民意可以使為官順利,卻不能開創新局;能夠保當下政通人和,卻難以謀子孫幸福安康。六大新興產業喊了七個月目前還諸事未成,吳揆要求各部會「舉一反三創新」,有這麼容易嗎?國家級的產業政策,是這麼簡單的東西嗎?

庶民這個,庶民那個,我們都聽懂了,官員的皮也都繃緊了,輿論鼓掌手心也都拍紅了。夠了吧!能不能請經濟部與經建會好好坐下來研議一些超越制約反應的政策呢?能不能在民粹式輿情彙報之外,也定期給我們一些六大新興產業的規畫進度報告呢?吳院長非常英明,但台灣人民也「不會那麼白痴」。

※ 相關報導:

* 珍惜終於露出的曙光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272709.shtml

fsj 提到...

我連五季衰退 復甦比星韓慢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2009.11.27

台灣復甦慢於新加坡、韓國?韓國、新加坡第三季經濟已轉為正成長,行政院主計處昨(26)日公布的最新經濟數字,台灣經濟第三季還停留在負成長,造成連五季衰退。經建會主委蔡勳雄昨日解釋,這是台灣出口過度集中在資通訊產品所致;學者也說,台灣有補漲機會。

韓國和新加坡第三季經濟都回到正成長,成長率都為0.6%。台灣第三季的經濟雖然比預期好,但仍未能擺脫負成長,主計處公布數字是負1.29%。

不過,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 Inc.)支持學者的看法,預測台灣明年的經濟成長率高過韓國,台灣為4.39%,高過韓國的4.1%。

蔡勳雄昨天在立法院接受採訪時承認,台灣經濟復甦力道不如新加坡和韓國。他解釋,國際金融海嘯爆發後,國內資通訊產品受景氣打擊很大,台灣經濟依賴出口比重高,出口又太過集中在資通訊產業,使得出口衰退幅度比韓國大,連帶經濟下挫程度也比韓國高。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吳中書說,台灣與星、韓的產業結構不甚相同,韓國外銷產品有一大部分是鋼鐵和汽車,這一陣子,鋼鐵產業復甦情況優於預期,也讓韓國經濟翻轉腳步加快。此外,韓國有一個相對不錯的內需市場,也緩和了韓國經濟負成長程度。

根據主計處採自官方網站資料比較,韓國今年各季的經濟成長率都比台灣好,韓國第一季同樣是谷底,經濟負成長4.2%,台灣負成長卻達9.06%;韓國第二季為負成長2.2%,台灣負成長6.85%,第三季韓國轉正成長,台灣還是負成長。

吳中書說,台、星、韓三國產業結構不同,很難從現在的經濟成長翻轉程度,來斷言未來一年成長,特別是,目前歐美市場逐步復甦,對於資通訊產品的胃納程度也開始提高,如果近期資通訊有一波不錯的成長,拉抬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效果也會逐步反映出來。



◆ 社論-促進就業方案不應倉卒退場

【本報訊】2009-11-27 工商時報

行政院主計處日昨公布10月份失業調查報告,台灣失業率回降至5.96%,由於這是近期以來首度落在6%以下的一個月,使得政府相關單位對台灣勞動市場前景咸表樂觀。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台灣失業率的緩和不小比例是建立在政府的「短期促進就業方案」上,若沒有這些措施,台灣今天的失業率恐怕早已升逾 6.5%。

其實,直到如今台灣的失業情況依舊嚴重,雖然失業率近月略降,但這個5.96%的失業率擺在任何一個時期都是極嚴重的數字。回顧2001 年,當時的經濟部長林信義預言「苦日子」即將來到時,這一年的失業率最高也僅5.3%。若說5.3%的失業率即是「苦日子」,如今5.96%的失業率豈非更苦?再者,2001年受失業波及的家庭人口最高的月份也僅118萬人,而如今卻仍高達137萬人,受影響的層面明顯擴大許多。

由前述這兩項指標簡單對比即可瞭解,台灣今天失業情勢嚴重的程度更勝當年,只不過政府與輿論經常是健忘的,對經濟情勢的解讀只看近期的比較,而忽略實際的情況,從而誤以為失業問題已經紓解,民生痛苦已經消失。客觀的說,若當年苦日子需要行政院各部會上下繃緊神經研提方案以紓解民困,如今不論失業率或是受失業波及的家庭人口皆遠高於當年,行政院能因為10月份失業率略微下滑就以為從此天下太平,而讓相關的促進就業方案退場嗎?

遺憾的是,政府主管官員日前表示這項「短期促進就業方案」於今年底結束後,已決定功成身退。依政府自行估計,這項97-98年實施的短期促進就業方案,在這一年促成了7.3萬人就業。隨著這項方案的退場,除非景氣復甦的強度足以創造出龐大的就業機會,否則在這項就業方案退場,因此增加數萬失業人口後,明年起國內失業率豈能不扶搖直上?

行政院的如意算盤是全球景氣已見回升,因此市場自然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足以彌補這一因就業方案退場的缺口。惟事實上,10月份美國失業率仍持續升至10.2%的新高,歐元區國家的失業率也已攀升至9.7%,合計美、歐較金融海嘯前的失業人口已多出1,100多萬人。雖然全球景氣略有起色,但實體經濟仍處於衰退之中,以美、歐占全球進口近4成的規模而言,只要美、歐失業情勢不改善,美、歐民間消費勢將停滯,在這兩個全球最大的市場需求不振下,台灣出口如何能大幅成長?生產如何能快速回升?若不能,台灣的就業機會從何而來?台灣社會豈不又要因為「短期促進就業方案」的倉卒退場,陷於嚴重的失業恐慌中?行政院對此不可不審慎評估。

對於政府透過公共服務、工資補貼等短期就業方案,有些人認為這會形成資源的錯置,並且也會使得失業者過度倚賴政府。我們認為這樣的論述非但不正確,且完全沒有悲憫之心。這個社會固然有人怠惰懶散,遊手好閒,但多數人絕不樂於失業,因為失業除了讓人失去收入,也失去尊嚴,試想誰願意如此?再說今天許多年青人所以失業也並非自己不努力,而是政府的教育政策與產業政策脫節,終致許多人受完高等教育,取得碩、博士依舊難以謀職。對於這類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的人力低度運用情況,政府難道沒有責任嗎?值此經濟衰退的年代,政府難道不應伸出援手,讓更多時運不濟者有些緩衝時間,有尊嚴的生活下去嗎?

經濟數據是冰冷的,但數字背後卻反映出社會的冷暖與世態的炎涼。當台灣的失業率這一年來由4%升逾6%,小小的2個百分點間,隱藏著多少破碎的家庭,摧毀掉多少人的尊嚴,挫敗了多少年青學子的信心?這是無法量化的,但卻是實在的。自上任以來一直強調庶民經濟的行政院長吳敦義,對此能冰冷漠然視之嗎?政府還能在這個依舊風高浪急的時刻讓「短期促進就業方案」倉卒退場嗎?我們希望吳內閣不僅從財政及總體經濟層面思考,更能從家庭生活、庶民感受審慎思考。



◆ 消費不振 全球景氣2012年回復海嘯前水準

中央社 2009.11.28

2009年邁入尾聲,也脫離金融海嘯谷底,不過學者表示,美國失業率高居不下,亞洲面臨國際熱錢的可能衝擊,全球景氣若要回復至海嘯前水準,保守看法仍須到2012年。

台灣經濟研究院六所所長楊家彥表示,2009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景氣預測大至確定,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約「-2%」至「-3%」,歐洲約「-4%」至「-5%」間,唯有中國大陸保持正成長,應可順利保8%。

受民間消費、投資上揚,及出口恢復等影響,主計處本週也大幅上修今明兩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將今年修正為衰退2.53%,明年正成長4.39%。

去年下半年起全球陷入金融海嘯危機,至今已走出最壞時期,是否未來即一片光明?

楊家彥表示,美國仍是全球經濟火車頭,美國經濟何時轉好是重要指標,民間消費占美國GDP約七成比例,但在失業率頻創新高、房市未復甦等限制下,美國經濟若要回復至海嘯前水準,最快要2011年,保守看法則要到2012年。

中國大陸雖是領先全球首先復甦的國家,被視為帶領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角色,不過學者提醒,大陸面臨資產泡沫、產能過剩等危機,也將影響台灣經濟表現。

台經院專案經理李慧萍表示,中國為提振經濟下猛藥,使貨幣供給、信貸大量增加,資金卻未流入實體經濟,大量轉向資產市場,股房市價格持續高漲,短期也面臨資產泡沫危機;此外,各國需求疲弱,大陸鋼鐵、水泥等產業產能大量過剩。

李慧萍指出,大陸資產價格若泡沫,部分資金將流向台灣,進一步支撐台灣的商用不動產行情,不過產能過剩將使國內相關產業價格混亂。

學者表示,除美國、中國大陸等國際景氣因素外,國內也面臨高失業率、新台幣升值等挑戰。

楊家彥分析,台灣失業率雖已連續2個月下降,但仍有超過60萬人失業,包含許多中低收入、中小企業員工,失業問題已成為國內中長期的經濟課題。

他表示,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 (MOU)、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等議題熱絡,若歐美市場未如期復甦,恐加速國際熱錢進入亞洲市場,迫使新台幣升值,屆時將不利台灣出口表現。

花旗銀行台灣首席經濟分析師鄭貞茂表示,美國景氣雖逐步復甦,但仍有失業率偏高等問題,認為美國聯準會將延至2010年第四季才會升息,延後升息將讓亞洲央行頭痛,因為亞洲熱錢充斥、資產價格上揚,必需適當避免熱錢干擾。

此外,鄭貞茂提醒,各國龐大的財政赤字壓力持續存在,也成為長期經濟復甦的隱憂。

鄭貞茂建議,台灣應加強開拓新興市場商機,調整產業結構時,可加強售後服務。

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則建議,國內近期提倡庶民經濟,也可開發全球的庶民經濟商機,因全球中產階級、新興市場崛起,提供台灣發揮優質、低價商品的優勢。

台灣走過金融海嘯的黑暗期,如在後金融海嘯提升競爭力,未來國際熱錢走向將影響新台幣匯率及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將是短期影響國內經濟走勢的重要觀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