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9

交大細菌裁判 美國大賽奪銀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2009.11.18

交通大學教授曾慶平、助理教授李曉青指導生物科技系15名學生,運用IC設計理論與分子生物技術,設計出可即時監控食物細菌數量的奈米級生物機制「細菌裁判」,並提出警示,在「2009國際基因工程生物學競賽」奪銀牌。

「細菌裁判」主要以工程技術概念控制DNA序列,達到控制品質的機制,警告方式是「變色」。

學生們將它製成像小調味包大小的液狀包裝,放在食品旁邊,一開始無色,期限將屆會轉黃,超過期線或細菌量過高時就變粉紅色,「像足球賽裁判舉黃、紅牌示警一樣」。

交大首次參加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大賽,「我們以黑馬姿態,擊敗康乃爾、布朗、MIT等優秀團隊,太棒了。」曾慶平興奮地說;校長吳重雨表示,明年會請資電學院學生加入團隊,年年不缺席。

李曉青解釋,為學生上了3小時的基因工程設計與實驗課,就讓他們上場;「細菌裁判」裡面有2種基因,一種偵測外來細菌,一種控制時間,目前能控制8到20小時,當這2個因素都超過標準時,裁判開始「變臉」、舉牌。

她說,賣場生鮮品或熟食是否受到細菌汙染無法很快偵測,學生設計即時監控的奈米級生物機制,消費者未來更容易辨別品質好壞,未來也能應用到隱形眼鏡及OK繃等醫療品上。

曾慶平說,這項大賽是「合成生物學」領域最高級競賽,每年吸引超過120組世界各國學生競賽;團隊將研究想法、實驗步驟與成果,編輯成維基網頁,在大會現場口頭報告實驗成果。

※ 希望台灣未來的生技與電子、資訊一樣厲害。



◆ 奈米機器人 生鮮守門員

【陳育賢/竹市報導】2009-11-18 中國時報

由交大教授曾慶平、李曉青指導、十五位生物科技系學生組成的NCTU Formosa團隊,將IC設計理論融合分子生物技術,創造出可即時監控食物細菌數量的奈米級生物機器人「細菌裁判」,近日獲國際基因工程生物學競賽銀牌獎肯定,未來更會是生鮮食品的絕佳守門員。

交大生物與科技學系十五學生,日前參與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舉辦的二○○九國際基因工程生物學競賽,以黑馬之姿擊敗康乃爾大學、布朗大學、MIT等來自各國的優秀團隊,與杜克、京都等知名大學並列銀牌獎。

擔任總召集的曾慶平指出,國際基因工程大賽是生物界中「合成生物學」領域最高級別的競賽,強調在生物領域中引進工程領域概念,讓學生發揮創意並提升合成生物學的發展,每年都吸引超過一百多個來世界各國的學生團隊競賽。

NCTU Formosa團隊發明的奈米生物機器人,其實是液體偵測劑,可以偵測外來細菌入侵數量及具有定時器的功能,未來可安裝在賣場熟食與生鮮食物外,讓消費者透過包裝外的「顏色」,判斷食物在保存過程中是否遭到細菌汙染及超過保存期限,未來會是很實用的生鮮守門員。

他表示,食物是否受到細菌汙染經常無法即時讓消費者或是商家知道。具即時監控功能的生物機器人,就可偵測食物是否遭外來細菌入侵,並依照設定條件發出綠光(安全),黃光(警戒),紅光(危險)等螢光訊號。

除了食物儲存警示,生物計時器功能也能運用在隱形眼鏡及醫傷部敷料上,以顏色改變提醒使用者配戴時數過長或病菌量過高,避免長期使用造成細菌感染發炎。



◆ 共同防治果蠅 果農省下10萬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2009.11.18

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今年7月在成功鎮33公頃臍橙園內,展開連串果實蠅區域共同防治,頗具成效,平均蟲口數由134隻降到12隻;昨天舉辦示範成果觀摩會,許多農民參觀示範區後,都認為值得一試。

台東區農改場場長黃昌表示,東方果實蠅是台灣水果的大害蟲,寄主植物達90種以上,繁殖速度快、飛行能力強,「只要在水果上產下一顆卵,破壞力等同100顆卵」,嚴重影響果樹品質、產量及農作物出口。

台東農改場助理研究員許育慈說,台東成功盛產臍橙高經濟作物,但農民長期以來飽受東方果實蠅為害之苦,常為了降低蟲害使用化學藥劑、套袋等,雖可達到防治效果,但增加許多成本。

今年7月農改場選擇李成忠等農民的臍橙園共33公頃作為共同防治果實蠅示範區,以四大步驟防治,利用內裝含毒甲基丁香油的大型誘殺盒誘殺果實蠅雄成蟲,點噴含毒蛋白質水解物誘殺雌成蟲,每天並徹底清除落果。

「一定要每個人都做,效果才能達到最高!」嘉義農業試驗分所副究員何坤耀表示,一旦防治區附近有其他園區未防治,就可能降低成效。

農民李成忠說,執行區域共同防治後,果實賣相好又甜。李成忠說,一個套袋要1.2元,能因此省下開支,每次產期以他一甲半的園區來說,至少可省下10萬元。

※ 相關報導︰

蝴蝶蘭王國的國際化之路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亞洲唯一!台灣團隊入圍基因定序X大獎

自由時報 2009.11.19

〔編譯陳成良、記者洪友芳/綜合報導〕X大獎基金會(X Prize Foundation)十七日宣布,台灣Cracker團隊拔得亞洲頭籌,成為最新一支入圍總獎金一千萬美元「阿肯基因組學X獎」(Archon X Prize for Genomics)的參賽團隊,將爭奪史上最大的醫學獎。

找出快速低成本的人類全基因組定序工作

聲明表示,總部設在台灣新竹的Cracker團隊將參加這場國際競賽,找出快速、低成本的創新方式,完成人類全基因組定序工作。為贏得這項史上最大的醫學獎,參賽團隊必須在十天內成功為一百個人類基因組定序,且每個基因組的定序成本控制在一萬美元內,這種突破可能寫下個人防治疾病的新紀元。

Cracker 團隊是第八支參賽隊伍,也是亞洲第一支參賽團隊。該團隊於二○○七年成立,創設經費由我國工研院提供,團隊領導人、邱創汎博士表示:「雖然與其他隊伍相比,我們較晚進入比賽,但該競賽與何時參賽無關,只關乎創新者是否具有為全人類福祉實現技術飛躍的進取精神。我們相信,我們獲致的突破和多用途的設計將開創單分子分析領域革命,並真正實現個人基因組學的大眾化。」

台灣有半導體CMOS感測技術優勢

工研院院長李鍾熙昨得知消息後很高興,認為該團隊計畫名為「一千G」,因運用到台灣半導體CMOS感測技術的優勢,目標即是希望能將測序成本控制在一千美元以內,僅為主辦單位的一萬美元成本內的十分一,他認為得獎機會很高。

李鍾熙指出,Cracker團隊結合工研院生醫中心、材化所、電光所等單位,參與人數約二十人,以執行院內基因定序相關的前瞻計畫為主,因基因定序技術難度很高,能獲得認可參賽,真是不容易。

李鍾熙強調,工研院研究團隊進行兩年多,並將計畫取名為「一千G」,意即以朝研究出一千美元測序成本的目標去發展,團隊想到結合台灣半導體CMOS感測技術的優勢去做,高階健康檢查將可享有此價位。

李鍾熙認為,基因定序市場潛力極大,尤其對醫療診斷、新藥開發很有幫助,對全球又具有影響力,工研院責無旁貸投入研究,也希望能得獎獲國際肯定。他說,全球第一個人類基因定序從一九八九年到二○○三年,花十五年時間才有成果,相對之下,目前已大有突破。



◆ 亞大研發「新種紫米」 吸紫外線抗老

【聯合報╱記者蔡佳妤/台中縣報導】2009.11.19

亞洲大學研發育成紫米新品種,取名「亞大一號紫米」,含豐富花青素,可抗氧化,且有美白效果;研發過程中有突破性發現,「亞大一號紫米」對地球表面逐年增強的紫外線,有吸收並增強花青素的功能。

「亞大一號紫米」由亞大生物科技學系主任范宗宸和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余淑美合作研發,利用組織培養中獲得突變的水稻植株,經室內花房繁衍試種後,今年七月底在亞大旁租一塊農地,范宗宸帶學生下田播種。

亞大師生在相同環境條件下,分別栽種「亞大一號紫米」和「台農六十七號」稻作。

紫米不但稻穗大、稻桿壯、抗風害、不易倒臥,每公頃還種出八千公斤稻作,比一般稻作收成量多約百分之卅;且顏色明顯暗紅,有別於一般紫米。

范宗宸說,實驗檢測出亞大一號紫米含有高含量抗氧化花青素,力抗衰老;種皮萃取物(米糠)還有抑制皮膚變黑的能力,是維他命C的四十倍,可達到美白保健效果。

他表示,煮熟的亞大一號紫米糙米飯香味佳、嚼勁Q,該校創新育成中心將尋找廠商合作,技術轉移;一旦上市,不只吃飽,「還可吃出健康、吃出美白。」

范宗宸指出,地表紫外線的輻射逐年增強,亞大一號紫米在紫外線照射下,幼苗轉變為紫色,花青素含量提高,可見它有吸收紫外線、增強花青素的作用。

關懷台灣稻農的社會運動者「白米炸彈客」楊儒門昨天參加亞大一號紫米發表會,他說,看到亞大研發出新品種紫米,教授還帶學生下田耕作,很驚訝,「學校是教育的場所,更能向學生和社會推廣!」



◆ 施肥除蟲變有機 稻殼身價變黃金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2009.11.19

廢稻殼可以做什麼?工研院研發出先進技術,讓廢稻殼搖身一變成有機農藥,不但可以百分之百殺蟲,而且不殘留有害物質,讓廢稻殼「垃圾變黃金」,身價暴增廿六倍。

負責研發這項技術的工研院奈米粉體與薄膜科技中心研究員簡全基說,過去碾米廠碾完米後,廢稻殼常被丟掉或燒掉。

工研院花了數月研發,將廢稻殼碳化處理做成「稻殼灰」及「稻殼醋液」,分別是農作物最好的有機肥料及殺蟲農藥。尤其是稻殼醋液製成的除蟲農藥,不但可以完全殺死蚜蟲、炭疽、蚧殼蟲等稻作常見害蟲,更完全有機。

工研院將廢稻殼商品化後,價值瞬間提高了廿六倍,一公斤可賣到七十八至八十元。南台灣稻殼再生利用產業群聚聯盟理事長楊卿偉笑說:「簡直垃圾變成黃金」,未來全台每年廿萬公噸的廢稻殼,全都有機會重生。



◆ 植物噴「香水」 性費洛蒙除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5259036.shtml

【聯合報╱記者黃驛淵/台北報導】2009.11.19

為了幫行道樹、農田除蟲,過去多半使用農藥殺蟲劑撲殺害蟲,但日本東京農工大學研究團隊研發「蟲蟲香水」,利用雌性害蟲「性費洛蒙」的致命吸引力,誘使雄蟲飛往陷阱加以撲殺,讓植物不再上演蟲蟲危機。

「蟲蟲香水」目前已應用在果樹、農田等。台北市公園處副處長許添籌表示,目前北市行道樹都噴灑農藥除蟲,未來「金龜子」等長距離飛行的害蟲,可以考慮以此方法除蟲。

日本東京農工大學教授安藤哲前天在「第28屆中日工程技術研討會市政建設組」上,分享「性費洛蒙」的日本實證經驗。

「蟲蟲香水」採人工合成方式模擬雌性害蟲的「性費洛蒙」,雄性害蟲遠處嗅到這股「擋不住的味道」,就會受誘惑飛來。

性費洛蒙的「致命」方式有二。「誘殺法」將性費洛蒙製成陷阱,勾引害蟲再加以撲殺;「交配擾亂法」則在樹木或田中噴灑性費洛蒙,讓雄蟲「迷惑」、無法找到真正的雌蟲交配,數量代代遞減就可達到除蟲效果。

安藤哲指出,日本琉球群島的苦瓜,長期飽受果實蠅科害蟲之苦,在使用「性費洛蒙」後,經10年以上試驗,害蟲已經根絕。柿子果園的蛾類害蟲,也同樣奏效。

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黃榮南表示,性費洛蒙一般多用於防治蔬果害蟲,掛在田間當誘餌、陷阱,與農藥相比,對土壤無傷也較環保。

許添籌表示性費洛蒙是「斷代」,有可能造成食物鏈爭議,因此安藤哲建議,若欲使用也須控制劑量、適當撲殺即可,而非全面滅絕。

黃榮南表示,受限於害蟲種類太多、研究人力經費等,若欲全面推廣,尚須等各種害蟲的性費洛蒙都解密後,才可能以人工合成。 (相關報導詳見原站)



◆ 熱帶植物醫學中心 屏科大成立

【聯合報╱記者林順良/內埔報導】2009.11.19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植物醫學系昨天成立「熱帶植物醫學中心」,提供植物醫學專業服務與諮詢、教學、研究,老師們也會前往發病的農園,就氣候、土壤及農民管理找出病源後協助醫治。

屏科大校長古源光昨天與農學院長顏昌瑞、植物醫學系主任陳滄海及教授梁文進為熱帶植物醫學中心揭牌,他們指出,為讓更多農民瞭解醫學中心,目前都義務協助前往農園診斷後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為了成立熱帶植物醫學中心,推廣教授梁文進還專程飛往氣候與台灣相近的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與當地的植物醫學中心交流,佛羅里達醫學中心主任 Mc govern也將來台授課一學期。

屏科大的熱帶植物醫學中心也設門診老師,農民可以拿著發病植物前往諮詢。

屏科大熱帶植物醫學中心服務時間為周一到周五上午9時到12時,下午1時30分到4時30分,電話08-7703202轉165。



◆ 利用NR2B基因改造 學得快記得牢 首隻聰明大鼠誕生

【李文輝/綜合報導】2009-11-19 中國時報

世界第一隻學得快、記得牢、具有較強學習記憶功能的NR2B基因改造「聰明大鼠」,在中美跨國研究團隊努力下誕生了。

NR2B是一種與學習記憶相關的基因,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大陸教育部、及上海市重點實驗室教授曹曉華、西雙版納靈長類模式動物中心、與美國喬治亞醫科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中美聯合團隊,共同透過一隻基因改造的「聰明大鼠」,證實NR2B基因在大鼠的學習記憶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關科學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權威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雜誌。

科研人員利用腦區特異性的基因改造技術,把具有學習記憶作用的NR2B基因,成功地高量表現在大鼠前腦,並從分子、細胞突觸、及整體行為等不同層次,分析NR2B基因改造大鼠的表現型態,科學家從流行童書《聰明鼠哈卜傑環遊世界》得到靈感,為這隻黑白相間的聰明大鼠,命名為哈卜傑(Hobbie-J)。

科研人員透過水迷宮等實驗,檢測哈卜傑的學習記憶功能,證明牠學得快、記得牢,且在新異物體識別、T型迷宮測試中,同樣表現出超高的學習記憶能力。

專家認為,人類的NR2B基因與大鼠、小鼠的NR2B基因非常相似,這項工作推動了腦科學的發展,也為改善人腦的學習記憶功能,提供了理論指導依據。

華東師大教授錢卓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廿世紀九○年代,利用區域特異性的基因改造技術,創造出「聰明小鼠」,相比之下,大鼠在生物醫學研究生理、藥理、行為學領域累積了大量資料;而且大鼠身體大(三百至五百克,小鼠僅廿至卅五克)、腦體積大,更有利於從神經元網絡水準,研究腦功能機制。

fsj 提到...

神奇穀物「台灣蔾」 渾身是寶

自由時報 2009.11.27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美國航太總署研發指出,蔾科植物是二十一世紀重要作物,高雄大學與屏東科技大學、中山大學進一步研究發現,台灣蔾的種子、葉子、莖都是寶,單是時下流行的膳食纖維含量就比燕麥片多了近三倍,千年來被原住民譽為「穀物中的紅寶石」。

原民女婿多元開發

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葛孟杰愛上原住民文化,進而成為排灣族女婿,四年前獲得林務局經費,與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楊遠波、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蔡碧仁合作研究台灣蔾。

葛孟杰表示,台灣蔾有十多種品系,為台灣特有,是原住民熱量補給、釀酒原料及慶典裝飾,最高可長至二.八公尺,耐旱、耐高鹽,對貧瘠土地適應力很強,約三個月成熟。

葛孟杰強調,「台灣蔾整欉攏是寶」,種子富含人類必需胺基酸及微量元素,其膳食纖維含量比燕麥多近三倍,可直接拌飯吃,初步發現可降低膽固醇,但仍需與屏東基督教醫院研究進行動物實驗後才能確認,再研發為健康食品。

膳食纖維多燕麥三倍

種子澱粉酶能使麵包膨脹十%,並更鬆軟,也能讓酒類更快發酵,節省物料成本。

種子萃取液內的皂素可消滅大腸桿菌,已研發出手工香皂,因設備成本僅約五千元,計畫將技術移轉給屏東縣來義、瑪家及霧台鄉等遭八八水災重創的原住民部落,推動部落重生。

技術轉移八八災民

葉子汆燙後可當生菜沙拉,富含POD(過氧化酶)、CAT(過氧化氫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氧化酵素,換句話說,不必花大錢買健康食品,吃台灣蔾的葉子就能養生。

曬乾後的莖通常當燃料,但因含有細胞所需的抗氧化物質「Glutathione」(穀胱甘肽),可能進一步開發為化妝品原料。

另外,進一步利用酵素活性與逆境原理將台灣蔾矮化,且只需三天就能將花朵及葉片轉為紅色,形成新的園藝技術,媲美聖誕紅,或當春節應景花卉,協助原住民增加收入。

fsj 提到...

3D互動魔鏡 試衣不用穿

【聯合報╱記者周宗禎/新市報導】2009.11.25

遠東科大資訊管理系師生研發「即時3D互動魔鏡」軟體,試穿衣物時只要將衣物辨視碼對準攝影機,就能顯示穿上這套衣服的模樣,節省穿脫一大堆衣物的麻煩與時間,也可減少衣物意外受損,更可「遠距試穿」,非常適合服飾尤其婚紗業者。

這項發明上周獲樹德科大「校園創業競賽」冠軍與7萬元獎金,參賽的創業團隊大四學生徐婉嫣、蔡承翰、黃信傑、林啟仲、蔡清秀組成公司創業,已有兩家軟體業者接洽。

隊長徐婉嫣指出,魔鏡原理是先將3D模型衣服輸入電腦,建立影像資料庫,再製作辨視碼。試穿時只要辨視碼對準網路攝影機,電腦螢幕就會秀出你穿上這套衣服的模樣。衣服尺寸、顏色可直接在電腦上變更,且可應用各種髮飾、配件。

指導發明的資管系主任謝盛文說,帶太太試婚紗時,光挑婚紗就花了2個月。

換穿1套衣服要花15分鐘,試穿幾個鐘頭後,第一套跟最後一套那件好看根本都忘了。老闆擔心禮服耗損,臉色都很不好看。那時心想,如有一套設備能先模擬試穿模樣,再挑出喜歡的款式試穿,新人跟老闆都能省下很多麻煩。

這項發明取得「擷取實體影像進行服飾即時3動態展示方法」等3項創新專利。預估投資100萬元,徐婉嫣指出,目前一對新人約花6萬5000元拍婚紗,年產值上百億,巿場非常大,歡迎婚紗業者合作。



◆ 數位生活-3年後… 轉帳只需傳簡訊

馮景青/台北報導 2009-11-25 中國時報

手機應用範圍包山包海,專家選出未來3年最夯的10大行動應用服務,讓智慧型手機為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科技及顧問研究機構Gartner選出未來10大消費性行動應用依序如下:

1.轉帳服務

透過簡訊(SMS)即可匯錢給別人,與傳統轉帳服務相比,無線轉帳不但費用較低、速度較快,也比較方便。不過,無線轉帳還是有法規和營運風險的挑戰。

2.行動定位服務LBS

一種情境感知服務,例如走到那裡,美食生活資訊都可一把抓的服務,Gartner預估2009年LBS用戶數為0.96億人,2012年時將突破5.26億人。

3.行動搜尋服務

Gartner預期,手機用戶不會只使用一或兩種網路搜尋服務,而會同時採用好幾種有獨特行動搜尋技術的服務。

4.行動瀏覽服務

2009年出貨的手持產品便有超過6成搭載行動瀏覽技術,而Gartner預估這個比例到2013年時將增加至8成。

5.行動健康監測服務

運用IT與行動通訊技術從遠端監測病人身體狀況,可幫助醫療保健機構減少治療慢性病的成本,並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

6.行動付費服務

可滿足3種需求,首先,當選項不多時,行動付費是一種付費方法。第二,它是網路線上付費的延伸,容易使用又方便操作。第三,它是身分驗證的一環,可加強交易安全。

7.近距離無線網路傳輸NFC

允許近距離(10公分內)相容裝置間的無線資料傳輸。這種科技可用於零售購買、運輸、個人身分識別、以及會員卡等應用。

8.行動廣告服務

由於廣告商的重視,以及智慧型手機和無線網路日益普及,2008年全球在行動廣告花費5.302億美元,預計在2012年時將上升至75億美元。

9.行動即時通可望擴大行動廣告與社群網路的商機

目前愈來愈多高階的手機已內建行動廣告與社群網路服務。

10.行動音樂服務

目前只有手機鈴聲和來電答鈴最成功,創下數十億美元業績。但它的重要性不容小覷,iTune用戶願意花錢買音樂,表示只要服務好就能打動消費的心。



◆ 止痛晶片 體外刷一下就不痛了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2009.11.26

現代人常受背痛困擾,以台大為首的研發團隊,開發「植入式止痛微晶片」,不需電池,只要將晶片植入體內,身體疼痛時,透過傳電器提供電刺激訊號給脊椎神經,即達止痛療效,對飽受骨刺、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患者是一大福音。

台大醫工所教授林啟萬表示,根據健保局九十四年度資料,下背部疼痛患者的健保給付支出高居健保給付第四位,醫院疼痛門診常人滿為患,台大因此結合中興、新光醫院、北科大等醫工與電子團隊,耗時一年研發植入晶片,老鼠實驗證明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林啟萬說,目前治療背痛、三叉神經痛等頑固性的神經疼痛,通常是透過外科手術,把長針刺入人體,進行電療,或以熱凝療法燒斷神經,阻絕疼痛感傳達到腦,「止痛期」約可維持三個月至半年,但之後神經會重新長回來,疼痛也就跟著回來。

台大電子所呂學士說,止痛晶片的原理是將晶片植入皮下,當病患感覺疼痛時,透過無線傳輸技術,將手機大小的「傳電器」像悠遊卡般在體外感應一下,即可刺激晶片送訊號至脊椎神經,降低神經傳遞痛覺至大腦,進而達到止痛效果,未來還可結合手機、iPOD「止痛」。

他表示,「止痛晶片」技術獨步全球,晶片尺寸比米粒還小,植入模組後約十元硬幣大小,國外技術是把電池連帶植入體內,尺寸較大、約一片餅乾大小(六X六平方公分),但售價昂貴,約四、五十萬元,使用壽命雖然可達五、六年,卻有漏電過熱危機。

林啟萬說,止痛晶片目前已在老鼠身上試驗成功,將進一步在人體臨床試驗後,售價也可壓低至十萬元,預計二、三年後可應用在醫療技術上,台大稱此技術就好像「現代『無線』針灸」。



◆ 糖尿病患有福 胰島素幫浦帶著走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09.11.25

三軍總醫院引進最新的胰島素幫浦,可全天24小時監控糖尿病患的血糖變化,並注射基礎量的胰島素,病患用餐或吃點心前也可自行補充劑量,不僅可以把血糖值控制得更平穩,也可免除天天打針的恐懼。

「這根本就是半個胰臟!」30歲的張小姐是第一型糖尿病患,十幾年來每天都得忍受注射胰島素的痛苦,她簡直愛死了這套胰島素幫浦。

張小姐說,發病初期她每天早晚都得各打一次胰島素,後來增加到三餐飯前及睡前共打4次,雖血糖控制得還不錯,但一想到要挨針就覺得痛,每次和朋友出去玩,她還得找個隱密的地方注射胰島素,十分不方便。在三總引進這套胰島素幫浦後,她立即為自己裝了一具。

三總糖尿病衛教師陳思羽表示,胰島素幫浦分兩部分,一是包埋在腹部皮下的血糖監測器,另一是外接的主機及注射幫浦,前者可量測血糖,後者則可隨時掌控血糖變化,再補充基礎量的胰島素。

三總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代理主任洪乙仁指出,國內目前有超過百萬名糖尿病患,其中有不小比率是因自己未察覺,或怕扎針而導致血糖控制不好。有了這套胰島素幫浦後,將可鼓勵更多怕痛的患者主動接受治療。

fsj 提到...

神奇穀物「台灣蔾」 渾身是寶

自由時報 2009.11.27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美國航太總署研發指出,蔾科植物是二十一世紀重要作物,高雄大學與屏東科技大學、中山大學進一步研究發現,台灣蔾的種子、葉子、莖都是寶,單是時下流行的膳食纖維含量就比燕麥片多了近三倍,千年來被原住民譽為「穀物中的紅寶石」。

原民女婿多元開發

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葛孟杰愛上原住民文化,進而成為排灣族女婿,四年前獲得林務局經費,與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楊遠波、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蔡碧仁合作研究台灣蔾。

葛孟杰表示,台灣蔾有十多種品系,為台灣特有,是原住民熱量補給、釀酒原料及慶典裝飾,最高可長至二.八公尺,耐旱、耐高鹽,對貧瘠土地適應力很強,約三個月成熟。

葛孟杰強調,「台灣蔾整欉攏是寶」,種子富含人類必需胺基酸及微量元素,其膳食纖維含量比燕麥多近三倍,可直接拌飯吃,初步發現可降低膽固醇,但仍需與屏東基督教醫院研究進行動物實驗後才能確認,再研發為健康食品。

膳食纖維多燕麥三倍

種子澱粉酶能使麵包膨脹十%,並更鬆軟,也能讓酒類更快發酵,節省物料成本。

種子萃取液內的皂素可消滅大腸桿菌,已研發出手工香皂,因設備成本僅約五千元,計畫將技術移轉給屏東縣來義、瑪家及霧台鄉等遭八八水災重創的原住民部落,推動部落重生。

技術轉移八八災民

葉子汆燙後可當生菜沙拉,富含POD(過氧化酶)、CAT(過氧化氫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氧化酵素,換句話說,不必花大錢買健康食品,吃台灣蔾的葉子就能養生。

曬乾後的莖通常當燃料,但因含有細胞所需的抗氧化物質「Glutathione」(穀胱甘肽),可能進一步開發為化妝品原料。

另外,進一步利用酵素活性與逆境原理將台灣蔾矮化,且只需三天就能將花朵及葉片轉為紅色,形成新的園藝技術,媲美聖誕紅,或當春節應景花卉,協助原住民增加收入。

fsj 提到...

韓國發明展 我勇奪15金15銀5銅

自由時報 2009.12.07

總獎牌全球第3 進步一名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昨晚公布成績,台灣奪下十五金十五銀五銅,在參賽三十國中獲得第三名。獲得金牌的作品中,標榜節能、在通電八至十秒後可迅速將開水沸騰的「馬上開開飲機」,同時獲得國際發明總會特別獎。負責帶團的台灣發明協會執行長陳宗台表示,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是亞洲最大發明展,今年共三十國、五百多件作品參賽,分為機械金屬、電子電器、生活用品等八個領域。台灣今年有四十一件作品參展,得獎名次僅次於韓國、俄羅斯,整體總排名比去年進步一名。

六件作品同獲金牌及特別獎

在十五件獲得金牌的作品中,有六件同時獲得特別獎。其中由邱顯木、陳中元研發的「馬上開開飲機」,由於使用特殊材質的導管,要喝熱水時,通電只要八至十秒就會迅速煮沸,因此平時不需保溫,如果十秒內未再使用,立即斷電。

馬上開開飲機獲20萬台訂單

邱顯木估算,現有開飲機都同樣是生水煮開後,為防止冷卻改由六十W電熱做保溫,一天二十四小時為保溫所耗電需一.四四度,換算一台一年就要五百二十五度電,以目前全台開飲機總使用量約八百五十萬台,每年所花電力高逾四十四億度,每度電以四元計算,所浪費費用高達一百七十六億元,耗電量相當驚人。如果使用改良式的開飲機,耗電量不到十分之一,一台每年可省下三千元電費。

「馬上開開飲機」參賽期間,就已經獲得知名飲水機大廠二十萬台訂單,創造八億元商機,預計明年春節可以上市,售價一台約四千元。

至於其他五件同時獲得金牌和特別獎的作品,包括「超市用安全廣角鏡攝影機」、「具導航功能的眼鏡」、「動態溶冰儲冰槽」、「車底安全監視鏡攝影機」、「可調整式防燙鍋把」。

蔡彥欣奪傑出發明家獎

另外,北台灣科技學院研發長蔡彥欣今年以「複合式逃生天窗」、「自動消毒殺菌之鞋子裝置」、「多功能活動式安全插座裝置」、「綠色節能自動澆水施肥裝置」等四件作品參賽,獲得二金二銀,勇奪國際發明總會傑出發明家獎。他在獲獎後,高興的跳了起來,立即撥打越洋電話向老婆報喜。

fsj 提到...

衛署研發舌診儀 中醫診斷更精確

中央社 2009.12.21

中醫師以舌診作為診斷之一,但每位醫師判斷不同,沒有一定標準。為提高診斷率,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研發自動化舌診儀,拍下患者舌頭影像,提供精確數據作為中醫師診斷參考。

為提高中醫舌診準確度,衛生署與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合作,研發自動化舌診儀,透過標準化的科學方法輔助醫師診斷。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蔣依吾在記者會中表示,中醫理論認為,舌頭與內臟之間具有密切關係,觀察舌頭的顏色深淺、整體形態及口水多寡,都可以診斷病人身體的病症。

不過,蔣依吾表示,不同的醫師對同一病人的舌頭表現,可能會做出不同的判斷。例如對於舌頭顏色深淺,每位醫師的判斷可能不一樣,因此,希望藉由舌診儀輔助醫師診斷。

自動化舌診系統是擷取舌頭正面及背面的特徵,例如舌苔、裂紋、朱點、舌下脈絡等。蔣依吾表示,舌診儀外觀類似視力檢查儀,只是檢查部位為舌頭。

他表示,患者只要伸出舌頭,透過相機拍攝舌正面、背面區域,舌診儀就能針對患者舌頭的顏色、型態,做舌部詳細特徵分析,並輸出舌診報告,交由中醫師做臨床診斷參考。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林煌舉例,以中醫來說,若腸胃有問題,患者舌頭會有較多的瘀斑,而舌診儀就是提供更精確的數據,方便醫師診斷。

蔣依吾表示,目前嘗試將這套儀器與乳癌、肝炎等特定疾病結合,例如,乳癌患者的舌頭顏色情況有何特徵,未來透過儀器將資料標準化、數據化後,更能清楚研判病人的疾病。

黃林煌表示,舌診儀除作為診斷外,還可用於中醫師教學評量系統,這套系統已經在國內申請專利,並將申請合法醫療器材,未來若能量產,可作為中醫院診所普遍使用的儀器。

fsj 提到...

機能西裝 日未來主流

自由時報 2010.01.11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日本自明治時期(1868~1912)正式引進西裝,從當初上流社會的象徵,演變成如今上班族的「工作服」,近年來則在「酷斃裝」(Cool Biz)風潮引領下,出現各種機能西裝。未來西裝雖然不至於像日本電影「帥哥西裝」劇情,穿上就能讓醜男變帥哥,不過業界分析日後西裝將朝重視機能性、輕量、無皺等方向發展。

服飾史家中野香織表示,目前所見上半身西裝外套、下半身長褲的「西裝」,要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19世紀後才逐漸普及。日本則是在1872年,明治政府獎勵民眾穿著洋服時正式引進,原本僅限於上流階層穿著的西裝,直到戰後高度成長期,逐漸普及。

日本西裝業界近年來最大的衝擊,當屬日本政府於2005年起基於「節能減碳」,呼籲夏季捨棄傳統西裝、穿著涼衫上班,所掀起的「酷斃裝」風潮。業界為此,也紛紛推出各種體貼環境的機能性西裝。例如「KONAKA」的「淋水清潔西裝」,號稱光淋溫水就能洗去污漬;「AOKI」則推出穿著時會讓人體保持在攝氏 25度的體溫調節西裝。「ONWARD KASHIYAMA」也在去年底,提出在土壤中一年,除金屬配件,完全分解的「自然分解西裝」概念。

日本業界專家也對西裝日後的發展提出預測。今後西裝將具更優越的筆挺性,50年後重量也將從目前夏季西裝的約700克,減少到像目前一件襯衫的約70克。隨著羊毛分子結構的研究進展,日後西裝不論如何按壓都不會產生摺紋,換言之西裝將擺脫衣架,能夠隨意摺疊收藏。

而在西裝設計走向方面,「三陽商會」紳士服事業部的助理部長阪本直也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西裝是全球商場的共通法則。只要社會沒有發生劇烈變動,顏色或型式不至於產生太大變化。」不過,也有專家指出,現今男性逐漸擺脫傳統的「男女形象」,也習慣化妝保養,日後西裝也可能因此走向鮮豔色彩或誇張花樣。

fsj 提到...

微型膠囊內視鏡 吞服即可檢腸道

中央社 2010.01.20

軍備研發結合民生用品的「軍民兩用」模式,已為全球主流。國防部今天展示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的膠囊內視鏡,受檢者只需吞服,即可完成細部腸道醫療檢測。

這款拋棄式膠囊內視鏡系統,可檢測腸道病變,大小與一般口服膠囊相差無幾。只要將膠囊吞下,就可藉由LED燈進入人體偵測訊號,檢測人體大腸與小腸,即早發現病灶。

中科院光電醫療檢測技術開發計畫主持人吳憲明說,拋棄式膠囊內視鏡系統整合了光電、IC半導體、無線通訊與醫療技術,由內視鏡、影像收錄器和醫影閱覽器組成。

吳憲明指出,由於膠囊須靠人體大腸與小腸蠕動,不適合偵測無法蠕動的胃。因此,進一步研發出2段式消化道內視鏡系統,結合傳統內視鏡,運用膠囊內視鏡連接手持式的控制方式,還可進一步檢測胃。

吳憲明說,2段式手持方式可避免膠囊內視鏡在胃裡翻滾。進入腸道前,用氣壓方式把內視鏡膠囊拋出,進入小腸和大腸。由於膠囊和與腸壁尺寸接近,可貼著腸壁走,不會翻滾,如此一來,就可掌握食道、胃和小腸的病變。

他說,目前技術已取得美國專利,接下來向可拋棄式的技術邁進,就能免於傳統胃鏡造成感染的疑慮。過去大家以為小腸沒有病變,但其實小腸也有腫瘤,這項技術可協助達到85%以上的檢治率。



◆ 諜報用膠囊技術不再殺人!中科院內視鏡膠囊檢測消化系統
http://www.nownews.com/2010/01/19/327-2560238.htm

NOWnews.com 記者王宗銘/桃園報導 2010/01/19

諜報人員經常吞服毒物膠囊求死以保守機密,這種殺人工具如今也可以轉變為治病工具。國防部今(19)日上午安排媒體參訪軍備局中科院時,軍方以核心技術為國防高速無線傳輸技術以及影像處理技術支援開發的膠囊內視鏡系統最令人莞爾,成為媒體焦點。

據中科院資料,膠囊內視鏡系統由膠囊內視鏡、無線數據接收器以及影響閱讀器所組成,係藉由中科院系統整合開發而成,核心技術為國防高速無線傳輸技術以及影像處理技術。

當病人口服膠囊內視鏡進入消化道系統,並且藉由膠囊內視鏡擷取腸道內影像,再以RF無線方式傳輸至數據接收器,全程約拍攝5至6萬張腸道影像並且儲存,最後藉由影像瀏覽器,能選擇即時觀看腸道影像,或者待膠囊內視鏡出消化系統後顯示,使病患在接受腸道檢測的同時,也能享受正常休閒活動。

膠囊內視鏡將射頻及影像模組整合製作於膠囊大小之體積內,內部包含 LED光源、光學鏡頭、CMOS 影像感測電路、電池、無線發射線路天線等,其體積的縮小主要仰賴電路的積體化,無線數據接收器由數位無線接收電路、影像處理電路、資料儲存器、外接鋰電池所構成,在病患體外接收膠囊內視鏡所發射的訊號。

中科院以膠囊內視鏡為基礎,開發拋棄式膠囊內視鏡以及窄波段膠囊內視鏡、拋棄式膠囊內視鏡,可一次檢測食道胃以及小腸的病灶,窄波段膠囊內視鏡整合窄波段光源和白色光源,能檢驗腸道淺層病灶。

其中,由於傳統膠囊內視鏡以人體器官自然蠕動的方式前進,無法檢測胃、食道等上消化道,所以進階版的二段式拋棄式消化道內視系統,訴求無感染疑慮,系統採用膠囊內視鏡連接手持式控制系統為第一段,檢測上消化道完畢後,再將膠囊與控制系統分離,膠囊繼續採無線傳輸進行第二段小腸的檢測,在一次檢測中可完成食道、胃、小腸及大腸的檢測。

中科院說,膠囊內視鏡成功整合國內光電、IC半導體、無線通訊與醫療技術,協助國內產業開發高附加價值的醫療檢視產品,目標切入國際市場。



◆ 防水防滑戰鬥靴 陸戰工兵試用反應好

中廣新聞/繆宇綸 2010-01-19

國防部軍備局今天發表新研發的「防水戰鬥靴」,採用新式防水布製造,改良了傳統帆布戰鬥靴防滑效果不佳,又不能防水的缺點。這雙鞋已經在去年底小量生產,送交部隊試用,初步反應良好,軍備局還將繼續改進,改善官兵個人裝備

去年八八水災期間,國軍先後派出八萬多兵力投入救災,發現國軍使用的傳統迷彩帆布戰鬥靴,不但防滑效果不佳,而且沒有防水功能,官兵在滿是污水泥漿的環境裡救災,身心承受重大壓力不說,對這雙已經使用很長一段時間的傳統戰鬥靴也嘖有煩言。軍備局雖然曾經研發具有防水、抗穿刺、防滑功能的 CB-91戰鬥靴,但是並未量產,軍備局以CB-91為基礎重新研發,移除防穿刺鋼片以減輕重量,並加強防水功能,在去年再度推出防水戰鬥靴,採用市售最高品質防水布,強化防水功能『在水槽內我們放置一隻防水戰鬥靴,鞋內置有一張棉紙,我們請士官長將棉紙取出......各位可以看到這棉紙仍然是呈現乾燥狀態,沒有浸濕現象,代表這雙鞋的防水性良好!』

這雙防水戰鬥靴已經在去年9月間製造400雙,發給陸戰隊和陸軍工兵試用,初步反應良好,軍備局將以基層部隊試用後反映的意見做參考,繼續加以改進。



◆ 飆山野 新軍用吉普車更悍

【吳明杰/台北報導】 2010-01-20 中國時報

國防部軍備局昨天首度公開國軍即將換裝的新一代「輕型戰術輪車」,也就是俗稱的軍用吉普車。這款由國內三陽工業預計生產,共三千五百多輛的新型吉普車,是引進美國克萊斯勒公司技術,並獲以色列AIL公司技術支援,速度不僅可飆破一百,還具備戰場所需的抗電磁干擾、防紅外線偵測能力,但不具防彈功能。

「特戰四輪突擊車」特殊的外觀設計,使其具備多變的武器搭載性,目前已知可搭載兩具班用機槍及六六火箭彈等裝備,並改裝防穿刺輪胎及捲揚機等配備,可搭載三名人員。

對於國軍為何需要採購高達三千五百多輛的新型軍用吉普車,外傳是用來汰換性能還相當良好的悍馬車,對此陸軍將領澄清說,陸軍在這批訂單中採購了兩千四百多輛,主要是用來汰換幾乎都已汰除的M151指揮車(軍中俗稱四分之一小車),悍馬車還是繼續使用,不會汰除。

昨天首度亮相的這款「輕型戰術輪車」,車身寬度相對於美規悍馬車窄了許多,軍方人員表示,這是為了符合台灣鄉間道路狹小的戰術需求,悍馬車性能雖好,但車體太寬,並不適於台灣鄉間或山野的作戰環境。

國防部指出採購中的「輕型戰術輪車」,初步區分A型硬頂、B型軟頂、C型軟頂加機槍架等三種車型。



◆ 媒體參訪中科院 軍民通用科技成果耀眼

軍聞社 2010/01/19

(軍聞社記者方正桃園十九日電)為使國人瞭解國軍致力建軍備戰,以及提升國防自主能力的努力與成果,國防部今天舉辦「國防知性之旅」媒體參訪活動,邀請國內、外媒體記者前往軍備局中山科學研究院,瞭解該院多年致力於國防科技協助民間提升產業發展的卓越成果,以塑建國軍優質形象。

國防部辦理的「九十九年國防知性之旅軍事媒體記者參訪團」,上午由國防部軍事發言人虞思祖少將陪同軍研會會長姚琢奇等以及卅三家中、外媒體、四十七位記者前往中科院龍園研究園區參訪,受到院長金壽豐中將熱烈歡迎。

在聽取中科院簡報後,記者實地參觀中科院軍民通用科技成果展、核心實驗室,瞭解該院協助產業在關鍵性技術、軍品釋商、振興傳統產業上的努力成果,以及整合國內電子、電機、光電、通信和資訊等軍民通用核心技術的卓越成就。

中科院今天所展示的成果,相當卓越,不僅有研發出全球首創的電子封條監控系統,也成功開發出AMS太空磁譜儀、車輛防撞、無人載具、迷你無人飛機、膠囊內視鏡系統等諸多貢獻,對於我國通信、生化、航太科技等產業發展上助益匪淺,進而可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此外,戶外展示三輛國軍所採購的輕型輪型樣車,目前該車進入車體及戰訓測試階段,預計於今年七月起分三批交運單位使用,以強化國軍基層部隊戰術運用能量。

龍園研究園區是中科院在民國八十四年配合行政院「亞太營運中心」營運規劃而成立,以「通訊與資訊」領域為主的軍民通用技術轉換平台,而為產生群聚效應,除一般合作廠商進駐,運用中科院人才、技術與實驗設備研發其產品之外,民國八十六年也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簽訂「創新育成」計畫,引進有意願創業之團隊或個人進駐,以中科院技術輔導為主,另輔以有企業經營經驗之產官學研專家組成團隊,為進駐廠商進行相關輔導工作,使產業升級,強化產品優勢,提升國際競爭力。

fsj 提到...

神奇 蒼蠅可驗農藥殘留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1.28

蒼蠅可以檢測農藥殘留。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統計,去年一年全台有50萬件蔬果樣本,靠著「蒼蠅」萃取出的酵素,利用生物檢驗法,檢驗是否有農藥殘留。這一檢驗技術不但應用在全國各地果菜市場,更推廣到菲律賓、越南、泰國、韓國等國家,成為另類「台灣之光」。

農委會農試所所長劉大江表示,這種可萃取酵素的蒼蠅是一種來自英國、沒有被污染的蒼蠅,和一般蒼蠅不同,目前養在農試所的實驗室裡,一星期可生產20萬隻。

研究人員從蒼蠅頭中萃取出神經酵素,5分鐘內即可檢驗出蔬果是否含有農藥殘毒,而且成本僅需8元台幣。比起利用質譜儀、光譜儀等高階化學儀器檢測農藥殘留,蒼蠅酵素的生物檢驗法,快速又省錢。

利用快速的生物檢驗法,工作人員一小時可檢測上百種品項,可以不讓有問題的菜流入市面。目前全台灣有270個檢測站,包括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各地果菜市場、連鎖超商,甚至包括國軍、小朋友營養午餐的團膳供應商,第一線農藥殘留檢測,都是使用這種方式。

目前,研究人員還到菲律賓、越南、泰國、韓國等國家,開班授課,教導當地使用生物檢測法,成為另類「台灣之光」。



◆ 鼠頭鼠腦更聰明 北京清大發明增智新藥

中央社 2010-01-28

北京清華大學醫學院學習與記憶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松領導的科研小組,成功研發新型鎂化合物,透過口服方式可顯著增強老鼠的學習與記憶能力,未來可望用於治療人類失智宿疾。

新華社報導,科研小組首次證實鎂離子作為一種細胞內含量最高的二價金屬離子,對維持大腦學習與記憶功能具有重要調節作用,並顯示,補充鎂離子可能成為預防和治療腦衰老疾病的重要途徑。

這項研究結果已在今天出版的世界神經科學權威學術期刊「神經元」上發表。國際生物學界頂級期刊「細胞」也同步向全球發佈這項重大科研成果。

研究顯示,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鎂離子可以透過食物攝取獲得,許多天然食物,如南瓜子、海帶、菠菜、堅果等都富含鎂離子。

然而,隨著工業化進步、食物的精細加工均導致食物中的鎂含量下降,飲食結構的變化也導致老年人鎂成分攝取不足。研究顯示,鎂成分攝取不足可能是導致人類大腦學習記憶功能下降的重要因素。

fsj 提到...

學界的一齣國王新衣

【周成功】2010-02-02 中國時報

如同黃仁宇「萬歷十五年」的英文標題:「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二○○九對台灣學術界也是平靜無事的一年。但在這一年中,一齣國王新衣的劇碼正悄悄地從醞釀、成型而準備上場。那就是「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

什麼是「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別說一般人,就是學術界中,多數人也只是似曾聽聞,沒有人弄得清楚這個準備花六年,總經費超過一百五十億台幣的計畫,葫蘆中究竟在賣些什麼藥!但熟悉內情的人的反應,以一位對全球醫藥產業有深厚實務經驗的人所下的評語最為傳神:這是一個還沒開始就注定失敗的計畫。

為什麼政府會決定投注鉅資在這個「生技醫藥計畫」?生技醫藥不是前景看好的新興產業嗎,為什麼有人要看衰它?是計畫主持人學識能力不足?還是規畫過程草率,遺漏了什麼關鍵的環節?「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的總主持人是中研院翁啟惠院長,其計畫規畫的核心團隊中包含了九位國內的中研院院士。這些人都是台灣學術界的菁英,都是作事認真,有深厚研究經驗的學者。那麼問題究竟出在那裡?

「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是為延續已作了八年的「基因体醫學國家型計畫」與作了九年的「生技製藥國家型計畫」,而把兩個合併產生的一個新計畫。「基因體醫學國家型計畫」從二○○二作到今年,總共耗資一百四十六億台幣。而「生技製藥國家型計畫」從二○○○作到今年,總共花費了一○八億台幣。這兩個執行十年,在國家型計畫保護傘下花了二百五十億經費的研究計畫,究竟取得什麼樣成就?什麼理由它還必需要持續地被保護?

坦白說檢討「基因體醫學國家型計畫」執行成效的功課,我們的學術界交了白卷!因此在「基因體醫學國家型計畫」的檢討會上我就建議「基因體醫學國家型計畫」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所有研究計畫的評比都應該回歸到國科會去競爭。

而「生技製藥國家型計畫」最初是想結合學界研究能量,去從事新藥開發。這個想法也沒錯,只是忽略新藥開發,是個全職的專業。以美國一個大藥廠每年研發經費超過十億美金,有完整研究、開發到臨床實驗的組織體系,有不成功就失業的企業壓力,到今天尚且面臨新藥來源無以為繼的窘境。讓鬆散的學界去模仿藥廠的運作模式,在缺少任務導向的工作紀律與壓力下,除了產出一些不痛不癢的論文和一些賣不了價錢的專利外,想要全面提昇生技產業的夢想,當然注定是會幻滅的。

這二個國家型計畫即將結束之際,我們完全沒有看到來自內部或是外部的檢討與反省:一、當初設定的目標究竟達成了多少?二、在計畫執行過程中,究竟碰到了那些關鍵的問題?三、如果提昇生技製藥產業是國家既定的目標那麼解決前面提到的困境,有什麼樣的具體作法?主事者面臨國家型計畫能否延續時,沒有人「敢」作出停損的決定。學界大老的心態仍然只停留在資源的取得與分配上。因此在提振生技醫藥產業的大帽子下,翁啟惠院長一聲「把二個國家型計畫合併」,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就此產生。

這個新的「生技製藥國家型計畫」所規畫的內容仍只是過去計畫的翻版。於是一切重新開始,大家又都可以「安居樂業」「不愁衣食」地過六年了!因此,結論很簡單,靠學界菁英來提昇生技產業是行不通的,一來他們沒有實務經驗,再來他們沒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與壓力。這些不是院長就是校長,不是校長就是所長的學界菁英,全職投入尚且不能保證成事,何況是抱著業餘和分餅的心態來參與。

當國王穿上看不見的新衣上街時,絕大多數人的心態是明哲保身,作一個沉默的旁觀者者,當然也會有少數人跟在後面湊熱鬧,只有那個小孩,會無知而天真地說出心中的疑惑。我選擇了作那個小孩。

(作者為長庚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fsj 提到...

果真是國王的新衣?

【潘震澤】2010-02-12 中國時報

現代國家每年都會編列或多或少的預算,支助學術研究。學術社群的規模,包括機構、人員與經費等數字,也成了國力的一項指標。

然而在知識爆炸的現代,學術界早已成為異質性甚高的一個社群,彼此說著不同的語言,關心不同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為了自身的發展與利益,不同學門也會彼此競爭,分食預算大餅;其中尤以自然科學學門為最,傳統人文學門則瞠乎其後。

現代科學研究要花錢的想法,大概已不稀奇,尤其是需要進行實驗的研究,從儀器設備到材料試劑,就如一般家庭開門七樣事,處處都要錢。在國內從事研究,除了人工可能還便宜些,其餘花費大多比國外還貴,理由是實驗所需大小設備耗材,都是從國外進口,除了原價就不便宜外,加上代理商轉手還要賺上一筆,想不貴也難。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孔子對社會公義的定義,用在計畫經費分配也很貼切。近幾年來,國科會的預算每年都有十億元以上的成長,但國科會專題計畫經費卻逐年萎縮,從九五年的一六九億降到九七年的一二九億;計畫通過率也從五七%降至四七%,私立院校更低至四○%以下。如以通過計畫件數計,則下降更多,幾乎少了五千件;我們不禁要問,這麼多錢跑到哪裡去了?

問題的答案,可從二月二日時論廣場周成功教授的文章〈學界的一齣國王新衣〉看出一些端倪:原來都跑到國家型計畫去了。以基因體醫學國家計畫而言,從九三到九七年共花去十五億八千萬(周教授說,八年共花了一百四十六億台幣,似乎多了個零)。其中個人計畫有二九六件,核心設施計畫則有十八件;前者花的還是小錢,(就算每件平均一百萬元,也只用去三億元),後者專買動輒數百萬到上千萬的進口大型儀器,才是錢坑。

核心設施美其名可讓許多人共用貴重儀器,不必重複購買,但在國內又不盡然是那麼回事,因為絕大多數核心設施都位於中研院,淪於少數實驗室禁臠。這些單位從各方拿了大筆經費,也列有服務項目,但大多要收費,有的還不便宜,譬如有人想做「全基因體定序」的話,得花兩百一十萬元。

周教授說:「檢討該計畫執行成效的功課,我們的學術界交了白卷!」不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去年底有篇孫智麗及黃奕儒撰寫的〈國家型科技計畫績效評估與效率分析〉文章,補足了部分缺憾。該文針對八項國家型計畫做了評估分析,結論很簡單,無論是「學術」還是「經濟」產值,基因體醫學都敬陪末座,落實了周教授「國王新衣」的批評。

整合型研究的重要性,沒有人會反對,但以目前國內做法,等於是在製造M型學術生態:貧者益貧、富者益富,絕非國家之福。

(作者為生態學教授,科普作家)

fsj 提到...

台灣生技產業的瓶頸與願景

【翁啟惠】2010-03-03 中國時報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與亞太新興經濟體崛起所帶來的挑戰,台灣以代工製造為基礎的產業發展已面臨瓶頸,另覓以創新為導向的新產業出路,勢在必行。具有高附加價值的生技產業,世界各國均視為明日之星,競相投入發展。即時掌握此一產業先機,對處於經濟轉型期的我國而言,已迫在眉睫。

由於人口老化的趨勢,對健康的維護逐漸由疾病的治療轉向預防醫學及個人化醫療,全球健康產業五年後預計將有四至五兆美元的市場規模。其中,生技製藥(包括藥物、醫療器材及保健食品)即占了一半,而亞洲占全球製藥業的三○%。以台灣的實力要掌握世界市場的五%,並不困難,如此可望創造新台幣四.五兆元的產值,獲利率極為可觀。因此,應尋找適合台灣發展的模式,以突破目前占世界市場不及一%的困境。

政府最近推動的六大新興產業中有三項與生技相關(即醫療、生技及精緻農業)。當前生技產業面臨研發方向分歧、產業規模不足、支持創新發明的基礎研發環境未完整建立、跨領域橫向整合闕如、智慧財產保護及產業化之經驗不足、產業國際化程度偏低、穩定充裕的資金困乏、產學脫軌及人才外流等瓶頸。欲克服前述問題,前瞻政策規劃與縝密施行方案,不可或缺。其中關鍵在由研發至育成及新創公司過程的順利轉軌前行。在此考量下,「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應運而生,而學研單位為配合此方案推動,也擬定「生技醫藥國家型研究計畫」,藉以迅速整合資源、匯集知識與技術,在尖端生技領域上取得領先。

「生技醫藥國家型研究計畫」並非沿續或合併舊有的計畫方案;主要著重於研發與專利技轉,為產業界提供專業諮詢。計畫經費預算雖有限,然其對於人才的養成與生技製藥的發展,助益極大。未來與「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等硬體基礎研發與育成環境接軌後,可望使生技產業充分獲取學術研究成果之奧援。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設置以研發為主,將突破當前生技產業的瓶頸,建立產學合作與資源共享的美好願景。園區緊臨中央研究院,並鄰近多所大學及醫學中心,可整合研究資源並產生群聚效應,類似美國三個成功的生技園區(即波士頓、舊金山及聖第牙哥)之發展模式。

在軟硬體完備的基礎上,台灣欲在全球生技產業競爭裡異軍突起,「新藥」與「高階醫療器材」將是兩大重要的切入點。儘管新藥研發的環節複雜,門檻也高,但只要有一重要新藥能上市,週邊產業供應鏈就能水漲船高,整體生技產業生態將得以扭轉。

一般而言,一個新藥的開發,從研發至產品上市需投資新台幣三十億至三百億元。總投資額的六○%以上是花在市場的開拓及量產設備上,而產品之產值約為總投資額的四倍左右。以台灣目前的資金結構、人才、研發能力及投資效益來考量,最適合從基礎研發走到第二期人體試驗(總共約新台幣三至六億,權利金收入約總產值之二○%),之後即授權給有經驗的大藥廠進行第三期人體試驗(約新台幣二十至三十億,權利金收入約總產值之三○%)及往後之發展。累積足夠的經驗和資金之後,再擴展至後期之臨床試驗及大規模的量產。

因此,目前急需建構的是將重要的研究成果,繼續發展,證實其在動物試驗及初期人體試驗是有效且安全的。這就如接力賽中的第二棒,也就是價值鏈中從「價值的探尋及確認」走到「價值的創造」。雖然絕大部分市面上的藥物皆源自於學術界的發現或發展的工具,但第二棒要成功往往需要有密切的產學合作。

台灣置身激烈的產業競爭中,如未能迎頭趕上,損失的將不只是生技產業的經濟產值,而是整體的國家利益。未來五年,攸關國家生存與發展,此際應是重新思考、調整策略的重要時刻,需要國內更多專業人士攜手合作,打造新的價值鏈,啟動下一波經濟成長的引擎,在知識經濟擅場的時代,締造另一次的台灣奇蹟。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院長)

fsj 提到...

生技產業特殊現象 後台都有營建DNA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5458603.shtml

【經濟日報╱謝柏宏 】2010.03.07

台灣的生技產業有一個特殊現象,多家核心技術不錯,但是仍在燒錢的生技公司,背後都有來自營建業的大股東,景岳生技董座陳根德,與美生技董座王進富,就是當中的代表人物。

陳根德與王進富兩人,同為景岳及美生技排名前兩名的大股東,兩人過去在營建業都是彼此熟識的朋友,後來分別掌管景岳及美兩生技公司時,又相互投資彼此的生技公司。

除了景岳與美生技之外,昇陽建設老板麥寬成,也投資了瑞華新藥,及上櫃公司弘如洋(3266)兩公司;另外從事臍帶血保存、及基因檢測的尖端生技公司,董事長蘇文龍也是由建築業轉戰生技公司的例子。

王進富分析,不少生技公司找上營建業老板出資,主要是因為營建業者早年在台灣房地產起飛時,都累積了相當大的財富,但他們不少人因為錯失了資通訊產業的投資機會,所以期望在生技界也能創造第二波財富。

王進富解釋,多數營建業老板們雖然看不懂生技產業的技術價值,但是對於台灣市場的敏感度,卻遠超過生技研發負責人,因此景岳的陳根德在進駐公司後,能快速調整營運方向,導正到快速獲利的市場位置。

另一更重要原因,是生技業和營建業一樣,都是高資本密集,且資金回收期長的產業,生技產品的研發周期長,投入大量資金後,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回收,這和買地蓋房子的道理一樣,很多營建業者從買地、養地、蓋房子、到正式交屋,也必須忍受相當長的資金借貸壓力,因此較能習慣生技業的燒錢模式。

麥寬成所投資的瑞華新藥,更是一家技術門檻相當高的新藥研發公司,這家公司由麥寬成個人投資,金額已達上億元,目前占有瑞華三成股權,瑞華所研發的抗肝癌的蛋白質新藥ADI-PEG20,將在美國進行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預計三年後可上市。

麥寬成指出,當初投資瑞華新藥,是因自己在其他食品及營建業市場上略有收穫,為了回饋社會協助救人,因此才鎖定台灣人的國病肝病,希望能發展出台灣自己的肝癌新藥。

不過,麥寬成以昇陽建設投資的另一家弘如洋生技公司,原本是一家從事藥品銷售的上櫃公司,在昇陽進駐弘如洋之後,將公司營運項目分為兩塊,一塊繼續藥品銷售,另一塊則為營建事業。在外界解讀看來,昇陽投資弘如洋,借殼掛牌的味道相當濃厚。

fsj 提到...

植物製環保塑膠 IBM突破

自由時報 2010.03.10

〔編譯管淑平/法新社九日舊金山報導〕美國IBM電腦公司研發人員九日表示,他們已經開發出利用植物製造環保塑膠的方式,能夠用於製造可生物分解塑膠製品,可望取代傳統以石化原料製成、會污染環境的塑膠,不但能重複再利用,還能節能。

這是IBM艾瑪登研發中心與史丹福大學合作研究的成果,研究人員認為,千年不化的石化塑膠製品污染環境,一直為人詬病,這項研究的突破,可引領塑膠工業永續發展時代的來臨,「這項成果和利用有機催化劑的新方式,可能帶來利用可再生資源,以對環境負責的方式製造出真正可生物分解分子。」

這種利用有機催化劑製造出來的植物性塑膠可一再回收再利用,不像利用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的石化製塑膠只能用一次。艾瑪登科技經理納拉楊說,利用植物性塑膠製造如汽車零件,成本比石化性塑膠低,製造飲料瓶品質也和傳統塑膠瓶「有得比」;此外,這種植物塑膠也能應用在提升體內用藥的精準度,如專門殺死體內癌細胞的癌症標靶藥物,可減少誤殺周圍的健康細胞。

IBM正與沙烏地阿拉伯科學家合作,將這項技術運用在食物、飲料塑膠容器的回收再利用。這篇研究報告在本週出刊的美國化學學會(ACS)「高分子」(Macromolecules)期刊發表。



◆ 蓮花可美白 還有保濕功效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3.10

蓮花的美受人喜愛,但農委會研究發現,蓮花除了觀賞外,蓮花胎座可萃取出特殊物質,做成保養品,具有美白保濕功效,還可做成食品。這項技術已取得專利,準備技術轉移大量生產。

農委會台南農改場研究員楊藹華表示,購物台販賣的保養品,常標榜從蓮花萃取,功效神奇,因此,研究人員著手研究,「是不是真的那麼有效?」結果發現,有效的並不是花瓣,而是從香水蓮花胎座萃取出的物質,含有大量植物花粉和多醣體,有抗氧化功能,也可抑制黑色素生成,達到美白效果。

研究人員並將蓮花萃取物製成凝膠或粉末狀,初步實驗做成「活膚露」和「撫紋精華液」,試用結果非常不錯。楊藹華表示,查遍文獻,發現早在埃及法老王時代,就用蓮花來作為保養品;新疆維吾爾族人還將蓮花當作中草藥,可治療頭痛、咳嗽、肝發炎、高血壓等疾病,是相當具有保健功能的植物。研究人員還另外開發了蓮花飲品、蓮花果凍,並推廣蓮花入菜,希望愛美女性可以「外敷內服」,從裡美到外。



◆ 糙米免浸泡 口感軟黏似白米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3.10

台灣吹起養生風,崇尚養生的民眾都愛吃糙米,但糙米煮食前需浸泡至少兩小時,費時又麻煩。農委會台南區改良場研究八年,推出糙米新品種「台南14 號」,不僅米飯軟黏,口感與白米差不多,煮飯前更免泡水,為糙米食用方式創造新變革。

農委會台南農改場嘉義分場主任羅正宗表示,糙米外有一層「糊粉層」,內含有粗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因此不容易透水,所以烹煮前要先浸泡兩小時以上,否則糙米口感會太硬。

新研發的「台南14號」,米粒呈現乳白色,口感類似白米飯一般軟黏,因含直鏈澱粉含量僅10%,因此烹煮之前免浸泡。羅正宗說,台南14號不僅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質、維生素B1等營養素,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就方便性與營養考量,非常適合職業婦女。

農委會研究人員研發,糙米新品種「台南14號」,口感軟黏似白米,且煮食前免浸泡,省時又營養。

目前「台南14號」糙米,種植面積約100公頃,年產量500公噸,全部採取有機栽培,售價約每公斤100元,與一般有機糙米價格差不多,但品質比一般有機糙米更好。羅正宗表示,未來大量生產,將可開拓有機糙米另一塊新興市場。



◆ 新品種火鶴 粉紅豹、綠精靈再創奇蹟

自由時報 2010.03.10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台灣火鶴花品質優異,每年出口約一千多萬枝,是國內切花出口第二名,日本人尤其喜愛,連續多年高居日本火鶴花進口總量第一名,農委會花卉研究中心預計明年台灣自行培育的「粉紅豹」、「綠精靈」品種,將再創台灣花卉奇蹟。

台灣栽培火鶴花已有三十多年歷史,主要栽培品種是荷蘭、夏威夷引進種苗。花卉研究中心主任謝廷芳指出,早年火鶴花以內銷為主,民國八十九年克服貯存、運輸等問題,出口日本,第一年即讓日本人驚艷,外銷量超過一百萬枝。

謝廷芳表示,台灣火鶴花品質優良且產量穩定,日本人喜愛程度亦直線上升,出口量持續增加,近幾年來,每年都高居日本火鶴花進口總量第一名,約佔八十五%,也銷往香港、新加坡等地,每年出口量超過一千多萬枝,是台灣切花出口量第二名,僅次於文心蘭。

明年技轉上市

謝廷芳指出,該中心從八十五年開始進行火鶴花的雜交育種研究,已成功育成五種新品種,包括粉紅豹、綠精靈、橘色風暴、紅粉女孩、琥珀,其中橘色風暴為盆花,其餘都是切花。

粉紅豹、綠精靈已技轉給合作社場、種苗公司,預計明年可上市。



◆ 研究斑馬魚基因 陳曜鴻成果受重視

自由時報 2010.03.10

〔記者翁聿煌/北縣報導〕淡江大學化學系生命科學組副教授陳曜鴻研究「斑馬魚的細胞核蛋白質NF-YB為影響骨骼發展的重要基因」,文章被刊載在知名醫學期刊「BONE(骨骼)」封面介紹,受到國際骨骼學術界重視。

40歲的陳曜鴻是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博士,長期以斑馬魚研究抗癌藥物、醫學實驗及美容產品,5年前到淡大化學系任教,開始研究斑馬魚的NF-YB基因對骨骼發育的影響。據他實驗證明,若斑馬魚的NF-YB基因事先被破壞,下一代的頭型會變小,他希望未來進一步研究人類基因與頭型特徵的關連。

「BONE」是國際骨骼與礦物質學會(IBMS)發行的醫學期刊,讀者都是學術界人士與臨床醫師,陳曜鴻的論文受到重視,且在封面特別介紹題目「斑馬魚軟骨發育的轉錄調控」。

陳曜鴻對期刊審查流程印象深刻,編輯群都是諾貝爾獎等級的權威學者,他投稿後經過11個月審查,多次補充資料後才獲得刊載,且需自付1400美元費用,但獲得國際級期刊肯定卻是無可取代的。

fsj 提到...

農試所養蒼蠅50年 製成神經酵素為農產品安全把關

中廣新聞/張佳琪 2010-03-11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裡有一個很重要且很特別的小房間,訪客只要走到門口,撲鼻而來的就是難以忍受的怪味道。原來裡面架子上擺滿的一籠一籠小飼養籠裡,都養了蒼蠅,每一個飼養籠平均飼養兩千隻的蒼蠅,小房間裡的怪味道就是成千上萬隻蒼蠅集結在一起的味道。不管是景象或是氣味,都讓人永生難忘。

這些蒼蠅可是農試所的心肝寶貝,它們的幼蟲喝的是研究人員用酵母和牛奶調製的配方奶,成蟲則是喝高品質脫脂奶粉!堪稱是最好命的蒼蠅了。

到底這些蒼蠅有什麼厲害之處呢?農試所所長劉大江說,這些蒼蠅是英國的純系家蠅,完全沒有被任何物質污沒過,對所以農藥都沒有抗藥性,從它們腦部裡的神經,所萃取出的酵素,對農藥劇毒的反應很靈敏,這種神經酵素可以快速檢測出農產品裡是不是有劇毒,為食品安全把關。劉大江說:「我們要把酵素萃取出來,如果蔬菜裡有農藥殘毒,我們很容易把它測定出來,所以腦神經酵素對於測定劇毒農藥有獨特的功能,這樣來防止有毒蔬菜流到市場上危害國民健康」。

從果菜拍賣市場運銷出去的蔬果,都八成五都經過這些家蠅神經酵素的檢查,確認無農藥劇毒殘留才能出貨。而農試所不但掌握了家蠅神經酵素的原料,也掌握了分離萃取的核心技術。劉大江說,農試所生產的家蠅神經酵素不但敏感度強、活性高,品質也很穩定,堪稱是世界第一,其他國家學不來。「劉大江:因為我們有原料,我們的原料你很難在別地方找到,第二個是我們有我們的技術,雖然大家知道從蒼蠅頭也可以、蜜蜂頭也可以,但你的萃取的技術和應用的技術有獨特地方,這我們會好好保守我們的機密,不要讓它流出去」。

農試所飼養這種純系家蠅已經有五十年了。目前負責這個工作的研究人員高靜華說,平均一年養二十六代,五十年下來已經養了一千多代了,其中多數用來製造酵素,一部分則留種,高靜華說:「在這裡我們一年養二十六代,每兩個禮拜一個代,已經養了五十年,已經養了一千多代。所以我們在這裡每個禮拜養二十萬隻,大部分用來做酵素,有些是用來留種」。

酵素是用羽化三天的成蟲製造,冰凍過的蒼蠅會經由機器先把蒼蠅頭分離出來,研究人員每週可以從三百克的蒼蠅頭萃取出二到三克的酵素,一年就能生產兩百克酵素。

這個數字聽起來很少,其實家蠅神經酵素一公克就能做一萬五千次農藥殘毒檢驗,農試所萃取出的量已經十分驚人。別小看這種酵素,它一公克就要賣三萬三,經濟價值高於許多農產品。劉大江表示,這項產品商機相當,農試所正考慮把它技轉出去,希望擴大酵素的運用範圍,劉大江說:「我們目前每公克售價台幣三萬三,這我們有參考世界藥廠的酵素,比較一下的話,我們一公克賣十萬塊都不算貴的,且這個酵素除了用在農藥殘毒的快速檢驗,在生化和醫學的檢驗都有應用價值,如果我們把它推到其他市場上,它可能會有很好的商機,所以我們預備最近把它真正的技轉,能夠做非常高品質的量產,整個系統把它建立起來,也許我們可在全世界尋求更廣大的市場」。

由於農試所的家蠅神經酵素品質優越,韓國、越南等國全都跟台灣買酵素,甚至大陸也想跟農試所購買。我國駐巴拿馬技術團還用這項產品協助建立巴拿馬農產品安全快速檢驗網,教導當地農民建立良好農業操作觀念,也對台灣外交工作做出了貢獻。無怪乎農試所對飼養的蒼蠅百般呼護了。



◆ 儀態優雅 倒立水母像仙女

【聯合報╱記者鄭國樑/高雄報導】2010.03.11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物種多,其中倒立水母令研究人員深感興趣,這種水母圓盤在下,觸鬚朝上,緩緩擺動圓盤「倒立」在淺水域中,特殊的游泳行為,有別於一般水母,加上他有美麗的學名,使見過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在東沙,倒立水母主要分布集中在島內潟湖,不過海草床偶爾也可以看見,牠們因為不擅游泳,所以在平靜的內潟湖比較不易被海流沖走,加上內潟湖水流交換速度較緩,營養鹽較豐富,倒立水母就選擇在這平靜水域中生長。

倒立水母的觸手有共生藻,藉由光合作用可以獲取能量,所以白天時會以「倒立」的姿態,將觸手朝上曬太陽,有時為了獲取更多陽光,牠們會聚集在淺灘上,如果退潮時來不及回到深水中,會因此被曬成「海蜇乾」。

研究人員發現,東沙島海域的倒立水母學名「Cassiopea andromeda 」屬於刺絲胞動物門,學名非常有趣,屬名Cassiopea是「仙后座」,而種名andromeda則是「仙女座」的意思,可能是形容牠在水中的儀態如仙女般高貴、優雅。

海管處表示,倒立水母分布於全世界各熱帶海域,主要棲息於潮間帶至水深10公尺左右之砂質環境,除了會利用光合作用的能量,牠們與其他水母一樣會用觸手上的刺絲胞捕食浮游動物,因為觸手上的刺絲胞具有微弱毒性,儘量不要接近碰觸牠們。

※ 相關報導:

* 別打蜜蜂 牠認得你
Warning: If You Swat, Bees Can Remember Your Face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38812

...蜜蜂腦部有100萬個神經元,人腦則有上千億個。但研究報告指出,蜜蜂會認臉,認臉的方式甚至和人類一樣。

fsj 提到...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明年開發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0.03.25

攸關台灣未來生技發展前景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終於確定落腳南港202兵工廠。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今天指出,此一備受矚目的生技園區將於明年8月開始開發,預計民國105年完成,屆時將可帶動全國生技領域,共同發展成另一個一兆元產業。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是配合「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的具體措施,中研院原先就選定南港202兵工廠東北角的現址,後來因鴻海集團打算在當地闢建環保數位科技城而生變;行政院一度有意將生技園區轉至林口新市鎮,後來因翁啟惠在媒體高分貝具嗆聲反對,驚動政府高層,幾經溝通協商,最後才確定落腳南港。

翁啟惠今天上午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進行中央研究院業務報告。他透露,日前他和行政院長吳敦義碰面時,吳揆已向他確認生技園區就設在南港。

當翁啟惠上午親口說出此一消息時,立即獲得在場十餘位朝野立委的支持與肯定,民進黨籍立委管碧玲甚至當場要求翁啟惠一定要堅定立場,「不要再變了!」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佔地25.31公頃,實際可用面積約9公頃,位於202兵工廠的東北角,預定民國100年8月起國防部督導搬遷兵工廠,隨即進行公共工程、聯外道路及主要建築等興建工程,並逐年完工啟用,民國105年全部開發完成。不過,翁啟惠擔心國防部的搬遷作業若有延宕,整個開發時程即會被迫延後。

翁啟惠表示,生技園區將以藥品研發為主,將有中研院研究中心、國科會動物中心、經濟部生技中心、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創新育成中心及新創公司。其中,研究中心優先發展轉譯醫學,把現有的基礎研究銜接到動物及臨床試驗階段,至於試驗成功的藥品,再交由新竹生醫園區及其他科學園區進行產品的進一步開發、量產。

來自南港區的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強烈支持生技園區重回202兵工廠,並鼓勵中研院乾脆把兵工廠其餘160餘公頃的土地也「吃」下來。翁啟惠表示,中研院目前院區只有38公頃,確實不夠,他希望未來能將生技園區逐步擴大,符合發展需求。

※ 相關報導:

*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老地主要求公地公用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5497352.shtml



◆ 台灣褐藻翻身 可製抗腫瘤藥

中央社 2010.03.25

經長期研究,經濟部生物技術與醫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今天表示,原被視為廢棄物的台灣褐藻醣膠(Fucoidan)可抗腫瘤及調節發炎,具加值開發經濟價值,可望萃取成抗腫瘤新藥。

經濟部生醫小組明天將在台北市發表這項研究。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博士黃培安表示,台灣海域蘊藏豐富的褐藻資源,經動物實驗發現具有抗癌及抗發炎的效果,且安定性佳,深具草本保健食品或生醫產品發展潛力。

黃培安指出,日本及韓國等緯度的褐藻常被製成海帶、裙帶菜等,是很普遍的食物。不過,台灣沿岸的褐藻,因口感不佳,過去被視為廢棄物乏人問津,多用於動物飼料。

黃培安表示,萃取後的台灣褐藻醣膠在細胞及動物實驗中發現有抗發炎、抗腫瘤效果,其中細胞實驗中只要24小時就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是極佳的外用敷料。

農委會藥物毒物試驗所也在褐藻粗萃物中發現有抑制肝癌及肺癌的功效性。

經濟部生醫推動小組表示,台灣褐藻醣膠不但對腫瘤細胞具有抑制作用,同時對於調節發炎反應、改善肝機能代謝、外敷傷口癒合等生理機能促進,有一定功效,具有人類、寵物生藥及保健領域的發展潛力。

黃培安指出,許多民眾對動物性的敷料及保養品產生過敏反應,加上素食風潮愈來愈盛,台灣褐藻的草本特性,具有食品、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甚至生醫產品的發展潛力,未來運用層面相當多元化。

fsj 提到...

找出烏龍茶抗癌成分 香港少女奪五獎

【世界日報╱香港新聞組香港29日電】2010.03.29

中四女生李安琪因為奶奶因癌去世,立誓要找出抗癌方法。據香港蘋果日報報導,她發現含6.5毫克茶多酚成分的烏龍茶,最能抑制癌細胞的活性,又發現前列腺癌的癌細胞與別不同,不愛吸收葡萄糖,獨愛脂肪酸,成為年輕科學家,在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摘取五項大獎。

就讀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的李安琪,去年已憑「不同茶葉的抗氧化劑」研究,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今年再下一城,以「烏龍茶濃縮液和茶多酚對前列腺癌細胞的影響」的研究項目,在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奪得生物及健康學一等獎、最優秀項目大獎、個人創作大獎、美國試管生物學學會特別獎及 Intel專項獎。

此外,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小六學生何叡軒,發明可樂鋁罐解凍法,獲小學組一等獎。他發現可樂罐導熱效能出色,利用盛有熱水的可樂罐來解凍帶子,只需12分鐘即可完成解凍。



◆ LED輔具 讓漸凍人手腳會說話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0.03.29

「我… 感恩… 各位… 有緣人。謝謝! 」一般人說話很容易,但對袁鵬偉來說,「說」出這句感謝話,卻要花上十幾、二十秒,只因他是個漸凍人,全身上下只剩手指頭可稍微挪動。但今天他透過LED 溝通板,用大姆指第一指關節觸動按鍵,一個字、一個字地敲出他的想望,也搭起和外界溝通的橋樑。

國科會今天在交通大學舉辦漸凍人輔具發表會,袁鵬偉在妻子劉淑蓮的陪伴下,一句一句說出感激。袁鵬偉透過他與交大合力研發的LED溝通板表示,像他這種漸凍人在和別人溝通時,不是對方沒耐心,就是被對方會錯意。

因此,這兩年多來,他全心投入研發LED溝通板,試著幫自己和其他漸凍人和外界溝通。LED溝通板約一片A4影印紙大小、重量不到1公斤,由妻子先在他的左手掌綁上一個圓盤按鍵,他就可以一邊用眼睛瞄眼前的溝通板,一邊用右手大姆指第一指關節去碰觸左手掌的圓盤按鍵,從循序閃燈的注音符號中,敲出一字一字來,再透過快速拼音,從隱藏式麥克風「唸」出來。

劉淑蓮表示,袁鵬偉六年前發病,最後確定罹患了俗稱「漸凍人」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這是一種運動神經元疾病。短短一年內,從剛開始只是講話不清楚,急速惡化到無法言語,肢體也不斷萎縮,無法動作。

交大EMBA執行長陳安斌,也是該校夢工廠推動者。他說全台漸凍人病患約有1000位,人數不多,商機也不大,少有廠商願投入人力及經費研發相關輔具,但所幸有寶來金融集團、漸凍人協會等團體與個人的熱心協助,成功研發出LED溝通板。

漸凍人協會理事長劉學慧也感謝寶來金融集團及交大研發團隊的所有成員。國科會副主委周景揚盛讚這個LED溝通板,讓漸凍人與外界溝通時,不再是個遙不可及的奢求。



◆ 英學者:藥廠為賣藥發明病

中廣 2010/03/29

英國學者說,藥廠為了賣藥賺錢「發明」不少病,讓消費者沒事花錢買藥吃。

英國「艾塞克斯」大學「布絲斐」教授說,據他統計,英國健保局一天就要花兩千兩百萬英鎊,大約十一億台幣買處方藥,比十年前增加了六成。濫開最嚴重的是過動和高膽固醇藥。很多醫生明明知道,不少老師、家長拿抑制過動的藥給孩子,為的是要孩子聽話,別搗蛋。完全忽略了藥物的副作用。

他說,藥廠為了把藥賣出去,常常過份渲染婦女性功能失調以及孩子過動的病情,讓病人不敢不吃藥。

其實有很多病沒有藥廠說的那麼嚴重,不吃藥也會好。只是藥廠就得關門了,於是,他們常派業務去看醫生,送些小禮物拉攏感情。再加上,病人也覺得看醫生不拿點藥回家很虧。結果醫生樂得開藥給病人,讓藥廠、病人跟自己都高興。結果是英國國民傷了身體,政府的健保也虧損了。



◆ 溫差+沙塵暴 寵物過敏致死危機攀升

自由時報 2010.03.29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今年三月出現史上「沙最大」沙塵暴及大陸冷氣團襲台,動輒十度以上的溫差與沙塵挾帶的潛在病原菌,嚴重威脅寵物健康,台大動物醫院內科主治醫師黃慧璧提醒,主人在天冷時要幫貓狗做好保暖,並打開空氣清淨機維持室內良好空氣。

黃慧璧指出,二○○○年前看診的五、六隻狗中,就有一隻是過敏體質,二○○○年後增為每四隻裡就有一隻過敏。狗的體溫約卅九.一度、貓約卅九.五度、鳥四十一度,面對天氣變化劇烈,動物的耐受性比人類低,每年三、四月,是患有心臟病、支氣管炎的貓狗因溫差變化致死的高危險期。

沙塵暴證實易使貓狗產生心肺疾病

台灣三月廿一日遭遇史上最「沙」的沙塵暴襲擊,路上還看見寵物主人戴著口罩出門遛狗,黃慧璧提醒,空氣品質不好,人狗出門都要快去快回,並減少出門次數。主人也該把掛在陽台的寵物鳥提進屋內,如果發現狗狗胡亂抓癢,貓咪外耳脫毛或舔掉腹毛等,可能已出現過敏症狀,得快抱給獸醫診治。

台大職衛所教授詹長權及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副教授趙馨共同研究發現,沙塵暴襲台期間,大台北地區的麴菌、黑管狀黃柄黴菌、毛殼菌屬及酵母菌等四種真菌在環境中濃度明顯升高,詹長權說,沙塵暴在動物實驗階段已證實會導致肺部發炎、心跳速率改變。

黃慧璧說,如果狗狗感染酵母菌,可能出現喘不過氣、咳嗽等症狀,台灣曾出現犬隻感染黴菌導致肺炎病例,如果聽見貓狗發出咳嗽聲音,病情都已經相當嚴重。

沐恩動物醫院獸醫林文傑表示,沙塵影響台灣期間,若是狗狗出現流眼淚、瞇眼睛、揉眼等,可能是角膜或結膜感染,要先幫牠戴上「伊莉莎白防護頸圈」,以防止二次傷害,並送醫。

金旺動物醫院獸醫張振東說,貓狗出入風沙多的地方後,可點不含類固醇的眼藥水,保養眼睛。黃慧璧提醒,台灣春季溫差變化大,不要太早幫寵物剃毛,夏天修剪可以預防異位性皮膚炎。

fsj 提到...

小創意大發明 臥床病人也能洗香香

央廣/陳士廉 2010/05/07

臥病在床的重症病患,要如何解決洗澡問題?台北榮民總醫院醫護人員,創意設計出活動式浴床,不僅可以讓臥床病人沖洗熱水澡,也能減少病人移動時的不便。

家裡有人長年臥病在床,最不方便的,恐怕就是要每天幫忙清理身體,過去,大多以「擦澡」的方式替代,台北榮總的安寧居家護理師杜淑文,長年到府服務失能病人,看到這樣的狀況,利用一年的時間設計出「活動式浴床」,成本約新台幣2千多塊,比起一般動輒10幾萬元的洗澡床,便宜很多。

杜淑文說,設計概念是用框型支架和PVC材質的浴布組成,可以輕易在木板床或彈簧床上架設,在四個角落分別設有排水孔,替病人沖洗時,很容易就可以將水排出,而收起來,體積也不過一個高爾夫球袋的大小,攜帶方便。

杜淑文說:『(原音)其實病人躺著,肌肉僵硬,你沒有幫他沖一點熱水澡,讓他肌肉鬆弛,基本上擦是擦不乾淨,那抱下來更危險。有可能會兩個人都跌倒,那病人又都骨質疏鬆,如果又是癌症的話,病人有些喘、痛的問題,基本上是比較不適合(搬動)。』

此外,台北榮總護士蕭淑方,也用色彩鮮豔的泡棉布縫成「漂亮寶貝包」,改善過去病人尿袋會外露的缺點。這2件創意作品已經分別取得專利,將可提升居家病人的生活品質。

fsj 提到...

你的炸油有毒嗎? 液膜試劑測得出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仁德報導】2010.05.15

愛吃油炸食物,卻擔心炸油安全?台南縣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教授郭俊成歷經7年研發,開發出台灣第一件可以直接使用非生物方式檢測炸油毒性的檢測試劑,去年獲「台北國際發明技術交易展」金牌獎,並已取得台灣地區專利。

國內知名速食餐廳爆發炸油含砷的爭議,引發消費者恐慌,郭俊成昨天發表以生物液膜開發出的「炸油毒性檢測試劑」,可直接檢測高溫炸油的毒性反應,在國內甚至亞洲都是第一。

郭俊成說,目前全世界對毒性檢測一定都要用動物進行實驗,將檢測物用在實驗老鼠、兔子的眼睛上,如果有發炎、分泌物增多等反應就是有毒。

「老師,老鼠的眼睛發炎、化膿了,好殘忍。」他因接受衛生署委託檢測化妝品毒性,每次都要犧牲實驗動物,看了於心不忍,也覺得不人道,萌生研發取代動物檢測毒性的檢測試劑。

歷經7年研發,郭俊成終於開發出的「生物液膜」是一種天然的合成細胞成分,與人體細胞成分相似,原理是毒性物質會破壞生物液膜的成分結構,產生混濁現象,容易被偵測觀察到,不需要精密的儀器及專業人員操作,快速又簡單。

郭俊成說,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國開發出非生物測試毒性的方法,但操作方式繁瑣,需要赴美受訓一星期才會操作,且一次要價至少3千元,他的生物液膜一次成本約只要30分之一。

郭俊成指出,炸油事件後,速食業者普遍使用進口的3M酸價試紙,他估算每月使用量超過30萬片,這些化學試紙也會造成環境汙染,且試紙只能檢測出油品的酸價及過氧化價等,無法檢測出有無毒性,他的檢測試劑可直接針對毒性來檢測,無害又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

fsj 提到...

注射式人工玻璃體 視網膜支撐佳

中央社 2010.05.17

高齡化與近視導致視網膜等眼部病變日益常見,對人工水晶體的需求與日俱增,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發注射式人工玻璃體,克服目前的材料問題,獲第7屆國家新創獎肯定。

這項研發由國衛院醫學工程研究組主任林峰輝主持,據助理蘇文郁表示,研究團隊採用的材料是氧化透明質酸,以細針注射到眼球內,可迅速形成固定形狀的凝膠,防止注射時的滲漏,提供視網膜良好的支撐性。

玻璃體重約4克,占眼球內腔體積2/3的無色透明膠狀物。蘇文郁說,當高度近視、老化、糖尿病造成的玻璃體出血、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眼科相關病變時,患者最終往往要切除玻璃體,填入人工玻璃體。

蘇文郁表示,現況是灌注氣體或矽油來充當人工玻璃體,缺點是患者必須趴床數天或數週,等待氣體或矽油穩定下來,矽油長期植入後會變混濁,且有細胞毒性;也有人嘗試使用玻尿酸,效果雖不錯,但玻尿酸易被人體吸收,不能持久。

相形之下,氧化透明質酸則無氣體或矽油的缺點,從玻尿酸改良而來,卻比玻尿酸持久。國家新創獎評鑑委員認為其技術創新,可取代目前的人工玻璃體,具商品化及市場潛力,給予肯定。

國衛院的研究團隊已申請專利,並發表論文,進行兔子的動物試驗。蘇文郁表示,如果一切順利,預計3到5年後可進入臨床試驗。



◆ 智慧型手杖 視障者不迷路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即時報導】2010.05.18

視障者外出除了仰賴白手仗(導盲杖),未來可望出現智慧型手杖。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研究團隊以電子羅盤技術、語音互動導航軟體,結合手機GPS功能,幫視障者帶路。

第七屆國家新創獎頒獎典禮今天舉行,會中除了表揚廿二件卓越生醫技術外。台大電機工程學系研究團隊開發一套名為guilink的「智慧型高效能盲胞用拐杖」,結合現有的手機GPS功能、語音互動導航軟體,以及研究團隊自行研發的電子羅盤技術。

台大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教授羅仁權說,手機外頭可以套上視障者專用鍵盤,輸入所要前往的目的地。而電子羅盤,不只有定位的功能,還可透過震動,讓視障者知道所行進的路線是否正確,一旦偏離「正軌」,震動就會停止,讓視障者可以及時修正。

羅仁權說,電子羅盤與手機間的傳輸則是仰賴藍芽,以生產一萬個電子羅盤來估算,成本應可壓到新台幣三百多元。他說,目前已有廠商在洽談中,希望一年內可以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