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5

「壓馬路」發電 交大綠能新突破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 2009/11/14

未來,「壓馬路」也能發電,如果把「壓電材料」放在馬路上,可以蒐集汽車經過產生的震動能,並轉換成電能。交通大學材料與工程系助理教授朱英豪讓這個夢想更完美,他研發的「鐵酸鉍壓電材料」,可以簡化製程,而且無鉛,比目前常見的材料更安全。

朱英豪與研究生王智弘參與國際團隊的這項最新材料研發成果,刊登在昨天的國際頂尖期刊「科學」上。朱英豪解釋,壓電材料可以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動一動就能發電」,也可以將電能轉成機械能。

有教授看到學生一天到晚坐在電腦前使用滑鼠,突發奇想做一枝很細的壓電材料綁在學生食指上,學生在按滑鼠的同時就能發電。近年能源議題很熱門,未來很可能用壓電材料蒐集震動能,將其轉換成電能,例如潮汐高低位置的變化,可透過壓電材料轉換成電能。

壓電材料最廣泛的應用是手表中的石英片,它可以將電能轉換成振頻穩定的機械能,帶動手表指針走動。目前好的壓電材料,為了使壓電特性更明顯、提升壓電效應,會用兩種以上材料混合;而且功能好的材料大多含有重金屬鉛,對人體可能會造成傷害。

「我的實驗室生長鐵酸鉍薄膜的技術獨步全球」,朱英豪很有自信說,其他國際團隊至少要一、兩年才能追上。他今年寒假到美國柏克萊大學交流時,首次將鐵酸鉍應用在壓電材料上,發現只要用這種單一材料就可讓壓電特性明顯,未來可讓產業界簡化製程;也可取代含鉛的壓電材料,成為新一代綠能材料。



◆ 鐵酸鉍壓電材料 不怕鉛污染

自由時報 2009.11.14

〔記者陳怡靜/台北報導〕電梯按鍵和石英表通常都採用壓電材料,只要透過按壓或振動就可產生電能,但效能好的壓電材料多含鉛,製程中或廢棄後都可能造成鉛中毒。交通大學研究團隊成功將「鐵酸鉍」替代應用在壓電材料上,不但效能好,還可避免鉛污染,研究成果登上全球知名的「Science (科學)」期刊。

電梯按鍵、手表 可運用

交大材料與工程系助理教授朱英豪與碩士生王智弘耗費一年半時間,與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康乃爾大學、伊利諾大學等頂尖團隊跨國合作,成功用氧化物材料「鐵酸鉍 (BiFeO3)」替代壓電材料中的鉛混合物。朱英豪笑說,希望「鐵酸鉍」未來可取代含鉛混合物,成為新一代的綠能壓電材料。

鐵酸鉍 取代鉛混合物

朱英豪表示,傳統壓電材料薄膜得靠著兩種以上混合物材料的含鉛混合物,才能讓材料呈現不同的厚度,提高晶格變化量,以達到較佳的壓電效果,從電梯按鍵、滑鼠按鍵到石英表發條等生活用品中,都能看到壓電材料的影蹤。

但壓電材料可能增加使用者鉛中毒危機,在製程中或廢棄後都得特別仔細,相對增加製程與廢棄處理成本。

擅長氧化物薄膜成長技術的朱英豪說,經過不斷嘗試,他們發現「鐵酸鉍」只需一種材料,就可讓薄膜晶格變化量達百分之二十,效能較含鉛混合物還要好。

轉換潮汐力量成電能

成本來看,「鐵酸鉍」與含鉛壓電材料相差不多,但王智弘指出,全球正追求無鉛工業,重金屬材料未來勢必會退出市場,希望「鐵酸鉍」成為新一代綠能壓電材料。朱英豪也說,壓電材料可廣泛應用,例如放在潮汐漲退衝擊的海岸處,就能透過壓電材料把潮汐力量轉換成電能。

超年輕師徒 打造夢幻材料

有趣的是,這組兩人研究團隊堪稱超年輕團隊,碩士生王智弘今年僅二十七歲,指導教授朱英豪更只有三十四歲,但兩人短短一年間已發表三篇文章在國際期刊,國際頂尖合作團隊也超過十個。

朱英豪透露,他原想赴新加坡任教,卻因僅有台灣博士學位遭到對方拒絕,讓他發誓要在台灣研發頂尖產品,證明台灣出產的博士能力優異,甚至超越世界水準。



◆ 三機一體光電玻璃 問世

【李梅瑛/台北報導】2009-11-14 工商時報

育璽實業、勵儀科技與台科大共同技術合作,研發出全世界第一片結合發電、隔熱、自潔的「三機一體光電玻璃」,並且參與台科大教授楊錦懷帶領的「頂尖太陽能屋建築團隊」,受到DISCOVERY節目專訪,確實為台灣爭光。

台科大教授楊錦懷表示,太陽能發電是環保的再生能源,利用日曬太陽能光電板,產生滿足人類舒適生活的電力,但傳統的晶系光電板受限於地形日照的限制,無法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充分運用,如何讓綠能源概念能在都市發光,唯有將太陽能光電板與建築物成為一體,才能達到「零碳」的效果。

為達太陽能光電板與建築物結為一體,減少建築物的材料又達到發電、隔熱、節能的功效,於是邀集擁有太空科技(NASA)太空梭及隱形轟炸機隔熱技術的「綠建築環保節能雙層中空玻璃」廠商-育璽實業,由總經理古永來親自主控其子公司-光体公司,歷時3年合作,成功研發出世界第一片結合發電、隔熱、自潔的「三機一體光電玻璃」。

該產品隔熱效果非常顯著,除了可成功阻絕陽光輻射熱以及光電板的高溫之外(紅外線穿透力只有1%),紫外線穿透率為零,可保護家具及人員不受紫外線傷害,室內外溫差至少達8度以上,因室溫不易升高,可省下40%以上的空調電費,直接達到節能效果,真正受惠夏天隔熱、冬天保暖。



◆ 中國科學家人造黑洞 可將電磁波轉熱能

中央社 2009-11-09

(中央社台北9日電)中國兩名科學家日前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個人造黑洞,這個人造黑洞可吸收電磁波,將電磁波轉化為熱能,未來還可望吸收難以收集的散射陽光,讓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多維新聞網引述報導,中國東南大學教授崔鐵軍與程強是人造黑洞最主要的研究者。

據了解,這個人造黑洞實際上是個直徑22公分的模擬裝置,裝置有60個同軸環,每個同軸環都是由結構複雜的電路板構成。透過特別設計,裝置就如同一台吸力強大的吸塵機,能將電磁波源源不斷地吸入囊中。

人造黑洞目前可吸收微波頻段的電磁波,再將電磁波轉化為熱能。但除此之外,它不能吸收能量和任何實質性的東西,所以不會對人體構成傷害。

報導說,經進一步研究,人造黑洞還可吸引光波。如果研究成功,它將能用在收集太陽能,比世界上任何一種太陽能電池板更高效。

人造黑洞的面世引起廣泛關注,目前已有物理學愛好者為它設計了新功能,包括用它來吸收手機和無線網路產生的有害電磁波等。

報導表示,崔鐵軍及程強正在計畫將人造黑洞裝置變成樣本機,希望人造黑洞在今年底能被採用。

※ 相關報導:

* A Strain-Driven Morphotropic Phase Boundary in BiFeO3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326/5955/977
R. J. Zeches, M. D. Rossell, J. X. Zhang, A. J. Hatt, Q. He,
C.-H. Yang, A. Kumar, C. H. Wang, A. Melville, C. Adamo,
G. Sheng, Y.-H. Chu, J. F. Ihlefeld, R. Erni, C. Ederer,
V. Gopalan, L. Q. Chen, D. G. Schlom, N. A. Spaldin,
L. W. Martin, R. Ramesh
Science 13 November 2009: Vol. 326. no. 5955, pp. 977 - 980
doi: 10.1126/science.1177046


奈米纖維發電衣 走動就來電
直接在矽上製造鐵電氧化物

新太陽能:從任何角度「近乎完美」吸收日光
Solar Roadways 獲 DOT 太陽能道路鋪設合約
Sharp:開發轉換效率高達 35.8% 的太陽能電池

研究者利用飛秒雷射創造出彩色金屬
電磁波向後走
控制材料的電子表面特性
測量複合材料的光速
在奈米尺度下打破普朗克定律
由千億個電子自旋所構成的量子電腦
物理學家為了更細緻的原子媒合轉向無線電

簽新氣候協定 聯國也不樂觀
能源稅切不可草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