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講到一半沒電了,iPod聽著聽著沒聲音了,該怎麼辦?科學家最新的解決辦法是:穿上一件「發電襯衫」,走幾步路或者揮揮手臂,電力自然源源而來。這是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三位華裔學者王中林、王旭東與秦勇日前在英國《自然》周刊發表研究成果。
會發電的衣服將不再是電影道具或小說情節。利用人體機械能(例如身體移動或肌肉伸展)發電的奈米纖維(nanofibre),可以織成布料,做成衣服,為各種隨身攜帶的裝置提供電力。
三華裔學者研發心跳充電
王中林指出,奈米科技日新月異,裝置越做越小,需要比傳統電池更適當的電力來源,能夠長時間運作的「奈米發電機」(nanogenerator)應運而生,會發電的奈米纖維就是其中一種。這類技術借重各種機械能,腳步、聲音、氣流甚至心跳產生的低頻振動(低於十赫),都可以積少成多,充當電力來源。
奈米發電機用途廣泛,可以推動心律調節器、植入性生物偵測器、結構偵測器、環境偵測器、奈米機器人、微機電系統(MEMS)等裝置,在醫學、軍事、環境工程等領域都有深厚的發展潛力。
「奈米線」狀如奶瓶刷毛
奈米纖維的運作原理借重壓電效應(piezoelectric effect),也就是特定晶體受到機械性壓力時的放電現象。王中林等人以凱夫勒(Kevlar)纖維當作主幹,先塗上一層四乙氧基矽烷(TEOS),再黏上一層氧化鋅,然後讓氧化鋅晶體向外均勻生長,形狀有如奶瓶刷的刷毛,王中林稱之為「奈米線」(nanowire),每一根長約卅到五十奈米。
這些奈米纖維必須兩兩絞合纏繞,其中一條的奈米線上還要鍍一層金膜作為電極。兩條纖維相互磨擦時,較硬的鍍金奈米線會壓彎沒有鍍金的較軟奈米線,導致後者因為壓電效應而積累電荷,釋放到鍍金奈米線上,再由纖維末端的導線收集傳輸,推動各種需電裝置。王中林的團隊去年曾利用氧化鋅奈米線,研發出由超音波驅動的奈米發電機。
穿著放電廿到八十毫瓦
王中林表示,這種方法既便宜又簡單,氧化鋅奈米線可以在實驗室以攝氏八十度的溶液製造。兩條纖維以每分鐘八十次的頻率相互擠壓,可以產生五微微安(pA)的電流,當纖維增加到六條,電流也會放大五十倍。將奈米纖維織成一平方公尺的布料,穿在身上行走,可以產生廿到八十毫瓦(mW)的電力。
這樣的電力雖然勉強可以供應一具iPod,但還無法點亮一個普通燈泡(六十瓦),為手機充電(一瓦到三瓦)也力有未逮,不過王中林相當有信心,對相關技術一方面精益求精,一方面申請專利,並與業者展開合作。他相信三年之內,奈米纖維的產品就可上市,到時候說不定會在時裝界掀起一股「放電」旋風。
※ 相關報導:
* Microfibre–nanowire hybrid structure for energy scavenging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51/n7180/abs/nature06601.html
Yong Qin, Xudong Wang & Zhong Lin Wang* Remarkable new nano-fiber clothing may someday power your iPod
Nature 451, 809-813 (14 February 2008)
doi:10.1038/nature06601
http://www.physorg.com/news122129780.html
* 膝蓋支架從步行中產生電力
* 由熱生電:柏克來在矽奈米線上的熱電突破
* 體熱有朝一日可供低電壓節能晶片動力
* 微晶片以極端睡眠模式創最低耗電記錄
* 可縮放的風力渦輪發電機也能裝在屋頂上
* 科學家開發出能像壁虎般飛簷走壁的黏膠
* 新製程讓奈米纖維具複雜形狀且長度不受限
* UV 加 DNA:奈米線製造更容易、更快速
* 更環保的高效率無溶劑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 不完美造就完美的太陽能電池
* 太陽能產業 將掀整併潮
* 當能源飆漲時 日本大規模測試燃料電池
1 則留言:
奈米風力電發 用微生物造能源
【閻紀宇/綜合報導】 2008-06-21 中國時報
國際原油價格近來維持在每桶130美元以上,未來漲勢不可限量,開發其他能源的迫切性越來越高。工程界一直是從「大處」著眼,競相建立巨大的風力發電機與太陽能發電廠。然而工業產品設計師奧特圭(Agustin Otegui)最近突發奇想,從「小處」著眼,開始設計奈米級的發電裝置「奈米風力皮層」(Nano Vent-Skin, NVS)。
奧特圭說:「與其一味求大,不如嘗試研製微型裝置,覆蓋在現有的器物與建築上,就像布滿牆面的爬藤類植物。」奧特圭生於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畢業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艾利薩瓦設計學院(Elisava),目前長駐英國首都倫敦,與汽車業的合作經驗特別豐富,BMW、Mini Cooper、勞斯萊斯都是他的客戶。
奈米風力皮層希望運用生物工程製造的微生物,以多種方式吸收與轉化自然界兩大類取之不盡的能源:太陽能與風力。皮層結構的外部有一層有機材質的「光伏電池」(PV),可以吸收太陽能,然後由奈米纖維構成的奈米線路傳送至儲存裝置。
風力發電部分則是倚賴長25釐米、寬10.8釐米的微型機組,扇葉設計完全對稱,可隨風向變化而做順時鐘或逆時鐘運轉。奧特圭估計每個機組可產生0.2瓦的電力,1平方公尺可產生約90瓦。而且機組的內層構造可以過濾吸收二氧化碳,達到無溫室體氣排放的標準。
奧特圭強調奈米風力皮層的微生物不會經過基因改造,它們運作的模式類似蜜蜂或螞蟻之類的社會性生物,每一類成員各司其職。系統之中也會安裝先進的微型感測裝置,一旦有機組出問題,就會透過奈米線路發送訊號到中央控制單位,啟動修復機制。
奈米風力皮層目前仍在構想階段,距離實際研發製造還有漫漫長路。奧特圭坦承就算再過10年或15年,奈米風力皮層恐怕也無法普及化,不過他強調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發展方向。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