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 鄭朝陽】2010.03.29
綠建築比一般建築物更注重生態、節能、減廢和使用者健康,它在生命周期中,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能源,產生最少廢棄物,讓使用者得到省電、省水、省錢、健康的實質好處,也有助預防洪災、改善地球暖化,可謂顧健康、救地球、護荷包三效合一。
鋼筋混凝土 排碳量超高
為什麼要發展綠建築?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環境控制組組長鄭元良指出,以往蓋房子大多用木材、石塊、泥磚等天然材料,對環境無多大傷害,但現代建築用的材料,大多經過繁複加工,讓建築成為高汙染、高耗能、高排碳的產物,助長地球暖化。
產業耗能統計顯示,台灣生產一公斤水泥排放零點四公斤二氧化碳(CO2),每公斤鋼筋要排零點九公斤CO2,每平方公尺的磁磚排放七點九公斤CO2。
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進一步算出台灣中層住宅大樓(約十二層樓)的建材,每平方公尺約排放三百公斤CO2,以每戶卅五坪計算,一戶的排放量達三萬四千公斤,相當一棵喬木四十年的光合作用才能吸收完畢。因此,台灣人必須種五百萬棵喬木(全台約五百萬戶住宅),才能平衡住宅建造初期的排碳量。
西曬耗冷氣 當然會漏財
除了高排碳,鋼筋混凝土(RC)建築的施工階段,每平方公尺樓地板面積還會產生一點八公斤粉塵、零點五六立方公尺的土方等廢棄物,拆房子時還會產生一點二公斤的營建廢棄物,成為垃圾掩埋場的沉重負荷。
一棟結構設計良好的RC建築,合理使用期至少五十年,若設計不當,使用階段耗能也很可怕。成大建築系教授林憲德拿中南部透天厝為例,西曬(東西座向)的透天厝冷氣用電較凶,年平均用電量是北向住宅的一點三三倍,南向的一點零六倍,可見日曬嚴重的方位也是「漏財」的方位。現代大樓全落地的大開窗,空調耗電比只開窗百分之卅的大樓高出六成。
無毒綠建材 環保又健康
蓋房子也常造成建築基地水泥化,綠建築提供多項具體的評估指標,結合建築師的專業和創意,排除上述汙染和能源浪費現象,例如選擇不西曬的建築座向和可回收再利用的建材,外殼做好遮陽、採光、通風設計,計算合理的空調需求,採用無毒、環保的綠建材作為室內裝潢和家具材料,同時營造室外的綠化空間,打造透水的地表和生物多樣性的環境。
林憲德形容,綠建築是保護自然環境、追求健康室內環境的「科學風水」,利己也利他。
※ 相關報導:
* 模範生/北投圖書館 樹屋自然涼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5503734.shtml
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共九大指標,為了方便民眾分辨,內政部把九大指標簡化為鑽石、黃金、銀、銅四個等級,而北投圖書館、台達電南科廠是率先取得「鑽石級」公共建築和廠房的綠建築模範生。
◆ 獎勵綠建築 給節能紅利
【聯合報╱記者 鄭朝陽】2010.03.29
台灣有了綠建築評估系統,不僅催生更多節能、環保建築,幫助地球退燒,也發揮把關角色,杜絕公共建築過度設計的浪費現象。
成大建築系教授林憲德是台灣綠建築的重要推手,也常擔任公共建築的審議委員,他說,國內建築及空調設計費,是用設備採購經費乘以一定的費率計算,換言之,設備費愈貴,空調技師和建築師拿的設計費也愈高。
這項制度助長公共建築過度設計的歪風。林憲德舉例,像台北市一座新啟用的展覽館,空調主機原設計噸數為一萬兩千噸,但實際只要九千噸就夠冷了,因此他主張大砍三千噸,為國庫省下一億五千萬元的採購費用。
他也看過嘉義某公立醫院依空調技師規畫,買了四台空調主機,但四年來不論天氣再熱,都沒開過第二台,超量設計達四倍,「不肖技師賺飽了,卻是全民埋單。」
林憲德說,建築空調過去雖有計算基準,但缺乏精準的負荷計算依據,事前事後也沒人查核把關,導致浪費公帑和能源,也屠殺環境;建立綠建築評估指標後,空調負荷計算依據和公式清清楚楚,公式本身還預留三到四成的冷房空間,足以防範冷度不足的困擾。
通過綠建築認證的建築,省水、省電平均達兩成以上,但對建築師來說,卻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從計算各項指標、申請綠建築認證都要耗費更多的人力成本,建築設計費卻沒有多拿,導致許多建築師不願主動建議業主做綠建築。
林憲德建議政府修正規定,研採「分級效率酬金」的制度,讓用心設計綠建築的建築師可以分配「節能紅利」,節能效果愈好的綠建築,設計費就能拿得愈多,作為獎勵。
◆ 日妹島及西澤兩建築師 獲普立茲克獎
中央社 2010.03.29
日本各大媒體報導,美國凱悅基金會今天宣布今年的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由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及西澤立衛獲得。這是日本建築師第四度獲此殊榮。
每年由凱悅基金會(Hyatt Foundation)頒發,有建築界諾貝爾獎美譽的2010年普立茲克建築獎頒獎典禮將於5月17日在美國紐約艾力斯島(Ellis Island)舉行。獎金為10萬美元。
凱悅基金會表示,位於日本長野縣飯田市的「小笠原資料館」、石川縣金澤市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美國俄亥俄州的托萊多藝術博物館(Toledo Museum ofArt)等這兩位建築師的作品既精緻又強有力,兼具精準度又富有優雅感。
妹島與西澤兩人共同經營的設計事務所SANAA,之前也曾獲得日本海內外多項獎,這包括2004年獲得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
普立茲克獎於1979年由普立茲克家族成立於芝加哥,頒贈給作品可顯示出才能、洞察力及貢獻世界的建築師。在日本人中,1987年丹下健三(已故)、 1993年(木真)文彥、1995年安藤忠雄曾獲獎。
※ 相關報導:
* 德國 建築業朝聖新目標
* 響應地球1小時 星27日晚各地標熄燈1小時
* 李鴻源:南台灣逢雨 必生土石流
22 則留言:
台灣奇蹟 全球首座寶特瓶建築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10.04.07
2010年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14個展館中,唯一由企業贊助興建的遠東「環生方舟」今首度亮相,為全球第一座寶特瓶蓋成的綠建築。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親自帶領解說,以工程期的建築原貌,讓各界看到這座投注近3億元打造的「環保奇蹟」,並贏得「7項世界第一」,預計可吸引超過百萬人次到館參觀。
上海世博和台北花博是今年最受矚目的兩大國際盛事,徐旭東指出,遠東集團在兩年前,各界一片不景氣中,仍決定投入3億元經費,催生出台北花博唯一由企業贊助興建的遠東「環生方舟」,將於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前夕完工,成為全世界第一座「垃圾變房子」,同時也是全世界最輕、會呼吸、可移動的環保奇蹟。
徐旭東指出,台灣每年產生24億個以上的廢棄寶特瓶,但回收再利用的寶特瓶僅占4%,其餘均變成永久不壞的垃圾,嚴重破壞環境。因此兩年前遠東集團透過旗下各個通路,向全台民眾總共回收多達150萬個廢棄寶特瓶,經過清洗、打碎和融化等步驟製成獨特的寶特瓶建材,並採用許多環保和建築新技術,以達到抗風壓和隔熱保溫效果,打造出寫下7項世界第一紀錄的遠東「環生方舟」。
徐旭東表示,「環生方舟」從研發到製造,全部100%台灣製造,連研發團隊也全都是台灣人,讓它完全符合可以再回收、循環、再利用的環保精神。他說,未來還可以拆除再重新組裝,移動到世界各地,可說是台北花博中,真正最環保、最有效益的展覽館。
太平洋SOGO百貨董事長黃晴雯對這棟綠建築驚嘆不已,她說,「這是和台灣民眾一起蓋成的房子。」因為所有的寶特瓶建材都是向全台民眾回收再利用,完全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 寶特瓶建築/環生方舟 創7項世界第1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10.04.07
以寶特瓶蓋成的環生方舟,不但可移動,同時也是全世界最輕、最堅固的建築物。環生方舟總設計師黃謙智指出,它可以抵抗比納莉颱風還要強1.5倍的強風,以及比921 、四川強震更大的震度,但造價僅要一般玻璃帷幕建築的四分之一,而隔熱效果卻是玻璃帷幕建築的4倍。
黃謙智,哈佛建築所畢業,當年29歲的他向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大膽提案,在徐旭東嚴密監督之下打造出這座可移動的展覽館,並寫下7項世界第一環保奇蹟,包括全球最環保的建築、首座「碳中和」建築、全世界最輕的建築,同時也是全球首創結合帷幕牆系統與太陽能供電的LED燈光效果等7項世界第一。
黃謙智表示,環生方舟充分利用大自然能源的陽光、空氣和水,供應建物本身所需的能源。他說,空氣是最好的絕緣體,寶特瓶磚內充滿空氣,成為全球最佳隔熱建材,而屋頂架設太陽能板吸收太陽能,可轉化成環生方舟所需的電源,加上寶特瓶磚高度透光的效果,僅靠自然光就能讓建築內部有足夠明亮度。此外,並運用水幕設計,當水從一整面寶特瓶牆上流洩而下,不斷再循環,可讓內部溫度比外面低3至6度,就像一座大型的「天然冷氣機」。
本土低碳屋 衛武營展示
自由時報 2010.04.12
〔記者朱有鈴/高縣報導〕全數使用本土材料、結合國內環保綠色建築技術建造的「低碳屋」,現正在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展示,一坪造價約10萬元,可達到節水20%、節能30%、年減碳 700公斤,假日吸引許多民眾參觀。
大高雄因聚集高能源密集產業,居民飽受空氣污染之苦,大高雄人二氧化碳均排放量更達全國均量2.67 倍、世界均量7.37倍。減碳刻不容緩。
目前民眾對於低碳住宅的概念仍十分模糊,高雄縣政府邀請核能研究所、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合作設置了一座低碳屋,讓民眾對於低碳建築有進一步了解與體驗。
設置在衛武營內的低碳屋,運用營建廢棄再生混凝土、牡蠣殼塑膠混凝土、橡樛再生防水塗料、環保塑木等環保材料完成。另外還有高雄第一科大專利研發的溫致變色玻璃,可依溫度改變本身光學性質,透過溫度變化調整顏色深淺,達到節能效果。
應用高分子、稀土材料與玻璃微珠結合混凝土材料製成的蓄能發光混凝土,白天可蓄積太陽能,在夜晚產生亮光,無須再使用外來能源,解決公共設施夜間照明成本高昂的問題。
由核能研究所設計的微風型發電機,不佔空間,微風即可轉動,適合較都市的地區使用。
高雄第一科大建築系學生黃國恩表示,低碳屋每坪造價約10萬元,全部都是使用本土材料,許多民眾驚訝科技的進步,了解原來環保也可以很漂亮,有廠商表達合作意願。
比悠瑪Cape 平和共享屋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5550195.shtml
【聯合報╱記者林順良/屏東報導】2010.04.21
屏東縣泰武鄉平和部落的排灣族人,以傳統石板屋配上八八水災的漂流木,在部落裡營造一處饒富排灣風情的共享空間,透過網路感動不少慕名前來的遊客,入住他們的接待家庭。
「這片空間全由族人與遊客共享,越多人來我們就越高興。」共享空間的總幹事德布藍恩昨天喜孜孜地說,這處空間設計獲得高雄市建築公會今年的園冶獎「社區景觀」獎項。
共享空間命名「比悠瑪Cape」,比悠瑪是平和部落的排灣族名,這裡是排灣族鼻笛的發展重地,鼻笛大師蔣忠信的長孫蔣軍,曾受邀到雪梨奧運演奏鼻笛,讓大武山下的部落揚名國際。
平和部落族人去年用霧台鄉的頁岩,砌起排灣部落石板屋,把鐵皮屋廚房用漂流木「裝飾」起來,石板屋旁還營造出生機廣場,結合當地的吉貝木棉林,設立共享空間,成了旅人晨昏聊天、運動場所。
比悠瑪在部落共同營建出優雅空間後,透過族人架設的網站,已被網友封為「大武山下最美麗的部落」,還有網友醉心比悠瑪崗巒疊翠,更感動於吉貝木棉林相優美,上網探詢能否「睡在比悠瑪」。
共享空間執行員古玉鳳說,因應遊客需求,安排8戶接待家庭,每人只要500元,就可在平和部落過一晚,「我們也供應咖啡、手工藝品及排灣族風味餐,吃的是排灣族的美食奇那富」。
比悠瑪Cape每周六夜晚並播放電影,「這裡是共享空間,我們永遠歡迎大家」德布藍恩說。
綠建築導入ZigBee無線感測網路技術
http://www.zdnet.com.tw/news/hardware/0,2000085676,20145193,00.htm
ZDNet記者郭立偉/台北報導 2010/04/22
今天(4/22)是世界地球日,資策會應景舉辦了智慧綠建築研討會,首度實地展示導入ZigBee感測網路的建築節能技術。
資策會將這套技術稱為「智慧建築外層(Smart Skin)整合性解決方案」,是以ZigBee網路為基礎,以無線感測裝置偵測室內、外環境改變,並自動進行各種節能控制。此技術已技轉相關業者,並導入於北市仁愛路上的富邦福安紀念館辦公大樓,標榜與同級綠建築相比可省下12%電費。
該建築室內、外總共設置約100個感測器,以ZigBee無線網路串連,提供包括光線、溫度、溼度、二氧化碳(CO2)、風速等氣候資訊,並在頂樓設有小型氣象資訊站,提供後台進行各種節能控制。例如:當偵測到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系統會以室外氣候條件來判斷是否開窗通風,並以風塔效應來為整棟大樓降溫。
另外,照明感測系統是偵測室外光線,若非直射光線並有足夠照明效果,就會引進自然採光,並與室內燈具自動搭配;若日曬嚴重時,會自動啟動遮陽窗帘,以節約空調用電。針對溼度控制,也設有自動水霧機。
ZigBee技術是所有這些環境感測器傳輸資訊的基礎。其為無線傳輸技術的一種,符合IEEE 802.15.4標準,工作頻率為868MHz、915MHz或2.4GHz。有低成本、低耗電、雙向傳輸、感測網路功能的特色,特別適合在小範圍內配置大量結點。
資策會網多所組長吳建明表示,該所推動ZigBee感測網路技術將近三年,約一年前開始建置的許多實用化方案,最近開始陸續啟用,包括故宮、經濟部會議室、民生社區、台北港等。故宮、經濟部的應用以環境感測為主,民生社區、台北港則以ZigBee作為感測人員、車輛位置。在未來的智慧建築中,ZigBee還可以應用於智慧家電控制。
吳建明指出,ZigBee感測網路要廣泛應用在智慧建築中,目前尚有與保全系統難以整合、設備需模組化降低成本等問題,因此若要觀察此技術何時能打開市場,可能還要等個5年。
世博義大利館綠建築 台義合作打造
中央社 2010.04.27
義大利水泥集團和台灣的羅馬崗石集團合作打造上海世博會義大利國家館,由義大利水泥集團所研發、羅馬崗石集團製造的綠建材「透明水泥」,第一次運用在建築上。
副總統蕭萬長今天下午應邀出席上海世博義大利國家館透明水泥發表會,他在致詞時表示,這次世博會義大利館的主題是環保和美好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國道 3號發生的走山意外顯示,環保和生態不只是政府和環保人士的問題,而是每個人的問題。
他表示,綠建築材料未來有很大的市場,這次的跨國合作值得鼓勵,若台灣未來可以自己生產綠建材,不但可以帶動外銷,對世界生態環保也很有幫助。
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駐台代表馬忠義(Mario Palma)表示,這是透過雙方企業合作,提升台義關係的好例子。
曾任義大利駐台代表的現任上海世博會義大利政府總代表辦公室總祕書長安綺麗(Maria Assunta Accili)表示,雖然她離開台灣,但是心和回憶都在台灣,所以當挑戰來臨時,她馬上想起台灣具創新能力的企業,希望這項合作只是第一步,未來可以有更多合作。
羅馬崗石集團董事長黃維祝表示,希望政府可以給予更多財務支持,鼓勵台灣傳統產業和世界級產業合作,設研發中心共同合作,也希望藉這個例子鼓勵台灣企業努力打入世界市場。
透明水泥建材是世界第五大水泥生產商義大利水泥集團研發的創新技術,可以允許光線通過,讓場館能變換光影,並節省室內燈光使用,以節約能源。
綠化節能 展現更美好城市
【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專題報導】2010.04.30
2010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就必須要兼顧低碳、環保、綠化及節能等特色,從建築物採用的環保材質到世博會園區內的電動車都是讓生活更美好的重要元素。
走進世博園區可以看到四人座、六人座以及大型公車,這些都是電動車,除電動車外,據估計在上海世博會舉辦期間,世博園區內和周邊交通將有1,000多輛各類新能源車投入運行,這將是繼北京奧運會後,新能源汽車技術和成果的集中展示,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新能源汽車商業營運。新能源汽車在世博會六個月期間,預計將節省傳統燃料約1萬噸。
就連世博園區內每天的花車表演也是電動車改裝而成,世博會期間將挑選出23輛歡樂彩車參與遊行,共有三條路線,每天將進行五場,每場約60到70分鐘,為歷屆規模最大、歷時最長,所有花車均為零排放電池車輛。
世博會期間,全球第一個計算個人碳排放量的碳冊系統將在零碳館中亮相,零碳館將以零碳綠行棋、大富翁碳冊系統等遊戲的形式,讓參觀者透過互動活動親身體驗生活中的節能減排細節,體驗未來的減碳、零碳生活方式。
零碳館是城市最佳實踐區項目,總面積2,500平方公尺,由兩棟零碳排放的建築前後相接而成,原型取自於世界上第一棟零二氧化碳社區─倫敦貝丁頓零碳社區。零碳館結合上海地區氣候特徵,在四層高建築中設有零碳餐廳、零碳展示廳等,向遊客展示建築領域對抗氣候變化的策略。
館館有特色 環保不是蓋的
記者楊文琪/專題報導
每屆世界博覽會都是展現人類文明與科技進步的一場盛宴,今年上海世博強調節能減碳、綠色環保,相關環保科技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現及應用在上海世博會場上。
1851年英國為炫耀強大的國力,邀請歐美十多個國家參加博覽會,英國在會展上展示630噸大功率蒸汽機、火車頭、高速汽輪船、汽壓機、起重機等工業革命的傲人成績。
英國在世博會上展示新發明,對技術的提升與交流產生極大的作用,後來幾屆世博會都有新的發明展示,如1855年法國巴黎世博會首次展出混凝土、鋁製品和橡膠,1862年英國倫敦世博會展出新的工業產品縫紉機、印刷機,1873年奧地利維也納世博會首次展示電動馬達等。
2010上海世博會為符合節能減碳的要求,LED新光源大規模應用,加以建築物採用節能新技術,使得園區內建築和照明二氧化碳排放減少30%,且多個建築還大量應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
中國館所使用的空調,都不是用電的空調,而是只透過廢熱、天然氣等替代能源所產生的熱能進行運作,不但能源效率比普通空調高兩倍,排放低四倍,而且投資節省三分之一。
上海世博主辦單位預期世博參觀人潮將突破7,000萬人次,為了加速參觀者通過世博園區入口閘門,採用RFID技術的新型門票系統,人均通過閘口檢票處理的時間將不超過20秒。
世博會期間,在園區及周邊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電動汽車、超級電容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共計1,080輛大規模運行。
除了中國館外,英國館是一座名為「創意之館」的建築,看上去就像一個會發光的盒子,所有建築材料都可以循環利用,整個建築物的碳排放是零。
日本館也相當特別,屋頂都是用紙張做成,世博會結束,所有的屋頂都將拆下來,運回日本來印刷日本中小學的課本,重新再利用。
芬蘭館白色「魚鱗外牆」完全是新型紙塑複合材料,上海世博將是這種新型環保建材首次亮相。
◆ 建材、設計… 前所未見
【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專題報導】2010.04.30
上海世博會5月1日開園,特殊的展館造型一直都是上海市民眾關注的焦點。
這次世博會很多參展方都帶來本國最新的科技成果,而且與展館建築物結合,例如芬蘭館白色「魚鱗外牆」完全是新型紙塑複合材料,是這種新型環保建材的首次亮相。
既科技又東方的台灣館,是大陸民眾關注的展館之一,外型特別引入具體代表台灣文化心靈「放天燈」的民間節慶儀式活動,藉由天燈的祈福許願與淨化心靈的意涵,以「山水心燈」為總體概念,向世界行銷「因為心台灣而大」的新台灣精神。
日本館會呼吸
日本館造型宛如一個紫色蠶繭(猶如太空堡壘),應用最先進的循環式呼吸孔道技術,也就是半圓形的大穹頂是一層含太陽能發電裝置的超輕「膜結構」,號稱「會呼吸的展館」,還未開展便受到很多民眾的關注。
網易旅遊報導,西班牙館造型是一座復古而創新的「藤條籃子」,外牆由驚人的3,620坪藤條裝飾,透過鋼結構支架來完成加固,告訴人們現代建築設計所具有的可能性,藤條編織的板材組合成起伏的波浪,流轉彎曲成一個獨具特色的大「籃子」,陽光將透過藤條的縫隙,灑在展館的內部。
英國館光與影的「種子聖殿」,絕對令人過眼不忘。突破了傳統建築的「框架」概念,最大的看點是它的核心「種子聖殿」,一個六層樓高的立方體結構,周身插滿約6萬根透明的壓克力桿,這些壓克力桿向外延伸,隨風輕搖。
白天,光線透過透明的壓克力桿照明「種子聖殿」的內部,晚上,內含的光源能點亮整個建築,可變幻多種色彩和圖案,被稱為「會發光的盒子」。
砸下人民幣10億元的沙烏地阿拉伯館,堪稱是出手最闊綽的展館,外形像是一艘巨型寶船(也稱月亮船),契合中東地理元素並具有伊斯蘭文化特點,相當搶眼。
德國館能感應
德國館內有一個巨大的金屬球,內設感應裝置,能對人群的動作及呼聲做出回應;以色列館將展示一種微型的膠囊,透過「人體漫游」的方式,可完成一次無痛苦的身體檢查;義大利館的外牆,可變幻透明度,還能隨時感知建築內外部的溫度和濕度。都是受到各界關注的展館。
各國展館吸睛,精彩紛呈的文藝活動也備受矚目。目前,2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已申報1,000多台節目,既有英國國家芭蕾舞團、費城交響樂團、喀麥隆國家歌舞團、委內瑞拉青年交響樂團等世界知名藝術團體的專場演出,也有巴西森巴舞、布隆迪大鼓、所羅門群島排笛等展現世界各地風土人情的特色表演。
此外,還有多明哥、安德烈波伽利、艾芙拉等國際巨星的經典演唱會,還有專為上海世博會量身打造的原創節目,如濃縮全球城市時空變幻的主題秀「城市之窗」;也有經久不衰、蜚聲中外的流行節目,如加拿大太陽馬戲團、黎巴嫩舞蹈「一千零一夜」等。
義大利未來博物館開幕了
【聯合報╱歐洲特派員陳玉慧】2010.05.30
這未來博物館位於義大利羅馬,名叫MAXXI(國立21世紀藝術博物館),今天(30日)正式開幕。
20年前,義大利便想蓋一家未來博物館。未來博物館該有什麼樣子?這是挑戰。12年前義大利文化部公開招標,全球273位建築家競逐,最後由旅英的伊拉克裔女建築家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脫穎而出。
當年評審評論勝選的理由是,哈迪德的作品以非凡的結構和創新的造型體系,最能代表未來博物館該有的風貌。
未來博物館長得像什麼?像個希臘神話裡的迷宮,或者像如荷馬筆下的奧德賽,來拜訪的觀眾必須通過意外不斷且難以想像的路線,也必須體驗完全不同的空間,樓梯的光從底部射出,自然光也融入了環境,黑線相交的樓梯,縱橫交錯地穿過大廳,正像一座過山車軌道,使絕對的白地板和牆壁看起來更加驚人而神秘。
未來博物館是由水泥和玻璃組成的龐大空間,優雅的造型,蜿蜒而上的曲線,瘋狂的幾何結構,在在具史詩般的氣魄。
壯觀當然是壯觀,且博物館位於充斥古蹟的羅馬,本來,古典與前衛的對照已夠動人心魄,但做為博物館,尤其是一家未來博物館,這樣的空間可以符合未來藝術品的展出嗎? 這是許多人的第一個疑問,因為女建築家在開館前已設限,未來博物館的牆上不淮掛上畫作。
哈迪德一直是少數能在學界及藝術界遊走的大師,得過相當於建築業諾貝爾獎的普立茲克獎 (PRITZKER),做為伊斯蘭裔女性,她的作品常帶有神秘主義氣息,不但能保留傳統特色又非常前衛。未來博物館佔地面積27,000平方公尺(約 8,2000坪),並非位於城中心,而是郊區的Flaminio,以前是軍營所在,離市區車程約20分鐘。市政府花了1.5億歐元(59億台幣),只蓋了哈迪德建築圖的一部分。博物館目前由藝術館及建築館二棟建築構成。
「全世界都在注視著我們,MAXXI是人類藝術的未來,」文化部長桑德羅邦迪對成果非常滿意,「這會是最重要的世界藝術中心,並將吸引全球人士的目光。」曾任文化部次長的斯加爾比不客氣地表示,與其說這是一棟未來博物館,還不如說這是一座「哈迪德個人的紀念碑」。
平心而論,以建築而言,未來博物館的評價頗高,但問題不在硬體設備。義大利只有錢蓋這麼一座博物館,但無預算購買藝術品,這才是問題所在。截至目前為止,未來博物館也不過收購了300件作品而已,未來展出是否都得出借?或者重複展出? 這不是好的未來。
◆ 峽谷+夜市 台科大「剖」析台灣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10/05/30
台科大昨天起在剝皮寮舉行建築系畢業展,有學生以台灣峽谷和夜市文化打造世博台灣館,也有人將攤販變成創意市集,宏都拉斯的外籍生,則結合當地傳統建築,設計色彩豐富的購物中心。
台科大2010建築系畢業展,以「原來,我們這麼近」為主題,在剝皮寮展現50多件建築設計,要以人的觀點出發,重新體驗人、建築和空間的關係,展出到6 月28日。
正在上海舉辦的世博也是學生設計主題,台灣館以「山水心燈」為主題,台科大建築系學生李齊規畫的台灣館則以太魯閣和夜市為發想,這項「峽谷‧剖面‧捷徑」作品,在地景的型式中央剖出一條貫穿的中軸線,利用「剖」的形式,傳達台灣館急於讓各地訪客了解台灣的意念。
李齊表示,以太魯閣地形打造台灣館的外觀,並結合夜市文化、擺攤方式呈現台灣特色。訪客透過步行在中軸線的路途中,能=窺伺展覽館內的光線、人群等展示情形,並感受太魯閣峽谷般壯闊的空間。
不少創意工作者提著皮箱擺攤卻得和警察玩躲貓貓,讓吳丕雯設計出「Treasure Hunting」,在敦南誠品前面的安全島上,將座椅結合皮箱意象,早上是可收納的公園座椅,晚上展開變成創作者攤位。
「Treasure Hunting」結合皮箱市集特色及攤販的流動性、臨時性,充分利用閒置都市空間,並解決了都市問題,要讓創意市集的購物經驗,就像是在尋寶一樣。
該校來自宏都拉斯的學生梅茱莉和游安娜,想在家鄉打造出符合當地生活型態,同時結合現代與傳統的大型購物中心,設計的三層樓高白色建築,注入傳統建築三角形屋頂概念,屋頂建材用鋼和玻璃,還有透明彩色鏡板設計。
梅茱莉說,宏都拉斯建築物是彩色的,每一棟的外觀都有不同的顏色,黃、綠及白色房子都很常見;當地人也會以椰子樹製成尖尖的屋頂,每間房子都有花園。
勤美誠品「綠」建築 全球最棒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0.06.01
「地標建築不一定很新很大,也可以很小很舊卻很可愛!」勤美集團董事長何明憲表示。
由老房子改建的「勤美誠品綠園道」不僅成為台中地標,更以自創的綠色立體植生牆,獲二○一二全球卓越建設獎商業大樓類首獎。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合會先從國家卓越獎中選出作品,再與世界四十六個會員國競逐,台灣去年勇奪一首獎、三銀獎,今年除「勤美誠品綠園道」摘下商業類首獎之外,「台北縣政府北台光電遊憩城」獲永續發展類首獎,高雄捷運R10美麗島站則獲公共建設類銀獎。
勤美誠品綠園道比鄰經國綠園道、國美館,前身卻是一棟半廢棄的大樓。「這麼美的寶地,怎麼可以出現這麼醜的建築!」三年前,何明憲決定以「綠」為它改頭換面,將半廢棄牆面「整形」為亞洲最大的植生牆。
他認為,新生的勤美誠品不僅要以「綠」呼應周圍地景,更要以「綠」做為靈魂、創造「慢活」的生活美學
勤美發言人何佩芬表示,為了打造植生牆,勤美與植生牆景觀專家合作,設計了包覆輕質土壤與肥料的植生盒,在彰化縣田尾鄉間歷經三個半月的悉心培育,才將三千多個植生盒、十四萬株植栽運送到現場,由工人一一懸掛到牆上。再以六千個灑水器、三千公尺長的滴管與數百個噴頭,供給植栽水分、肥料與溼氣;並設置防風網,避免地震或颱風來襲時造成破壞。
此外,建築團隊敲掉了室內二百六十平方公尺的商業面積,打造一個高廿公尺的室內植生牆,讓環境的綠延伸到室內,何佩芬估計,勤美誠品綠園道每天可以吸收二百公斤的二氧化碳、製造一百五十公斤的氧氣,夏天更能節省百分之卅電能。
新生的勤美誠品先是在台中播下綠色種子,接著飛散到全台。二○○八年它落成後的夏天,台中市政府通過一項「綠圍籬辦法」,要求建築工地必須使用植生牆作為圍籬,此舉讓台中市內處處都有垂直花園。如今已有台北市、桃園縣等全國十一個縣市參與推廣綠牆及綠圍籬計畫。
長城千年不倒關鍵在糯米
中央社 2010/06/02
最新研究顯示,亞洲人主要飲食的美味糯米,是使中國古代一種砂漿性能超強的根本原因。這也是萬里長城千年不倒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砂漿仍然是現存修復古代建築的最好材料。
據新浪科技報導,砂漿是1種用於填充磚塊、石塊和其他建築材料之間縫隙的糊狀物。中國科學家張冰劍和同事研究發現,距今大約1500年前,古代中國的建築工人將糯米湯與標準砂漿混合,發明了超強度的「糯米砂漿」。
標準的砂漿成分是熟石灰,即經過鍛燒或加熱至高溫,然後放入水中的石灰岩。
報導說,糯米砂漿或許是世界上第1種使用有機和無機原料製成的複合砂漿。糯米砂漿比純石灰砂漿強度更大,更具耐水性。張冰劍還認為它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技術創新之一。建築工人利用糯米砂漿修建墓穴、寶塔、城牆,其中一些建築存在至今。有些古建築物非常堅固,甚至現代推土機都難以推倒,還能承受強度很大的地震。
最新研究發現了1種名為支鏈澱粉的「秘密原料」,似乎是賦予糯米砂漿傳奇性強度的主要原因。支鏈澱粉是發現於稻米和其他含澱粉食物中的1種多醣物或複雜的碳水化合物。
張冰劍說,古代砌築砂漿是1種特殊的有機與無機合成材料。無機成分是碳酸鈣,有機成分則是支鏈澱粉。支鏈澱粉來自於添加至砂漿中的糯米湯。研究發現,砂漿中的支鏈澱粉有抑制劑的作用,一方面控制硫酸鈣晶體的增長,另一方面生成緊密的微觀結構,而後者應該是讓這種有機與無機砂漿強度如此之大的原因。
為確定糯米能否有助於建築物修復,研究人員準備了摻入糯米數量不同的石灰砂漿,對比傳統石灰砂漿測試。張冰劍說,對兩種砂漿的測試結果顯示,摻入糯米湯的石灰砂漿物理特性更穩定,機械強度更大,兼容性更強。
這項研究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學會雜誌」。
※ 相關報導:
* 梁實秋雅舍成廢墟 重建還要再等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2/today-taipei12.htm
梁實秋是一代文壇大師及教育家,生前位於台北市師大路的故居、也是他著名散文集《雅舍小品》在台的創作地,民國92年被北市府指定為歷史建築後,經歷文資保存及都市計畫審議冗長程序,低矮房舍乏人修繕,早已屋倒牆塌,淪為蚊蟲、跳蚤窩。
◆ 安藤「大地」教堂 東北角落腳
【聯合報╱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2010.06.02
國際知名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在北海道設計的水之教堂,被譽為「全球結婚教堂夢幻首選」,以後想看大師的作品,不用遠赴日本,安藤首座海外教堂「大地」,預計明年四月在東北角誕生,讓新人可以大地為見證,互許終身,體驗在教堂結婚的夢幻。
近年台灣建築吹起「國際風」,許多國際級大師應邀為建案操刀,其中安藤的作品今年就有三個要陸續動工,有花嫁的教堂,有慎終追遠的墓園,及坐落校園的藝術館。
擅長極簡、創造讓人有最深感動經驗空間的安藤忠雄,設計過「水、光、風、海」四座教堂,其中北海道的水之教堂最受歡迎,但每天僅能排入四場婚禮檔期,連歌手梁靜茹的MV,也就曾到此取景。
安藤受捷年集團總裁呂台年邀約,將在東北角澳底設計第五座、海外第一座教堂「大地教堂」,日前已動工,預計明年四月完工。
大地教堂由安藤親自命名,以「建築要從大地長出來」為概念,光、影、水將是主要元素,還使用他最擅長的清水混凝土來代表沉靜的心靈。特別的是,教堂水池鑲入細微照明設備,每到夜晚,「光之十字架」將隨之浮起。
此外,安藤也融入了台灣在地元素。建築計畫總主持人、亞洲大學副校長劉育東說,安藤採用台灣的花崗石當牆面,連教堂周圍的花草,也捨棄櫻花、專挑桃花、李花、芙蓉等「四季開花」的花種,符合台灣節慶習俗;並打造一條從停車場到教堂的櫻花步道。
捷年表示,教堂預計一百五十坪,造價約五千萬元,將來東北角還有六家五星級旅館進駐,期能帶動周邊經濟效益。
◆ 安藤忠雄海外首座教堂 落腳台灣澳底
央廣/江昭倫 2010/06/01
日本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海外首座教堂,確定落腳台灣東北角!該教堂也是台灣最受矚目的澳底「Gene21下代基因」國際建築計畫其中一個重要空間,6月動工,預計明年10月完工。
在安藤忠雄200多個建築作品中,只設計過水之教堂、光之教堂、風之教堂和海之教堂4座教堂;其中北海道的水之教堂最具人氣,被譽為「全球結婚教堂夢幻首選」,也是台灣人最熟悉的安藤代表作。
現在他人生第五座、海外第一座教堂即將落腳台灣!安藤忠雄接受捷年集團邀約,加入「Gene21下代基因」建築計畫,在東北角澳底村設計一座「大地教堂」。延續他教堂系列作品,光、影、水將是主要元素,同時也使用最擅長的清水混泥土來代表沉靜的心靈。
此外,安藤也融入了台灣在地元素,並打造一條日本櫻花步道,當做他送給台灣的祝福。建築計畫總主持人劉育東說:『(原音)他這次專門為台灣做了2個特別的事:一個是用了台灣石材,他覺得我們那片土地很有能量,所以他用了花崗石當我們一整面牆面,這是他很少見的;第二是周圍建樹,他以前喜歡種櫻花,但是這次他覺得台灣的節慶不是種櫻花的,他專門挑了望春花,有一種花叫望春花、桃花、李花、臘梅還有芙蓉,這些都是台灣人、中國人都覺得是結婚四季都會有慶典的花。』
「下代基因」建築是由台灣建商捷年集團發起,邀請國內外20位知名建築大師在東北角澳底村集體創作,各自設計住宅,其中兩個重要公共空間教堂和美術館確定由安藤忠雄和札哈‧哈蒂(Zaha Hadid)設計。2008年計畫宣布後受到國際建築界高度矚目,未來建築落成後,台灣也將正式踏上國際建築舞台。
◆ 巴黎植物園溫室展示生物多樣性
中央社 2010.06.02
巴黎植物園溫室整修5年後今天重新對外開放,民眾在這裡可與世界不同起源地的植物近距離接觸,走入21世紀的這座溫室成為最佳的生物多樣性展示屋。
巴黎植物園早在1714年便建造第1座溫室,隨著時代的推移和技術的演進而幾度改建。目前存在的溫室最早建於19世紀,最新也是最大的1座熱帶雨林溫室則建於1930年代。
這座以金屬支架和玻璃建造的溫室於2005年6月全部關閉進行整修,今天對外重新開放。植物園標榜,來自世界不同起源地的植物在這裡,都能與民眾近距離接觸,民眾可以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溫室又分為熱帶雨林、新克里多尼亞(NewCaledonia)、乾燥區及植物史等4個不同溫區。其中以熱帶雨林溫室最為驚人,它建有1座人造山洞,在溫濕度控制下,屋頂下不斷冒出水氣,在溫室內製造出氤氳的效果,參觀者彷彿走進電影場景。
熱帶雨林溫室區內的植物來自非洲、中美和南美洲、東南亞、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小島等,都位於赤道和熱帶高濕度氣候地區。
新克里多尼亞溫室區顧名思義,植物起源來自太平洋島區,本地生植物長久以來孤立於外界,保存了它的特殊性。
乾燥區溫室是仙人掌植物區;另外植物史溫室區有植物化石、及介紹植物的多元演進方向。
新開放的溫室裡有許多新的植物,雖然圖片說明這些植物的花形,但是大多還沒開花。溫室內以多媒體及模型解說植物及它的花和果,具教育意義。
溫室內部設計方式主要讓人體會,人類需要植物,地球生態因而展現,動物才能在其中發展。
巴黎植物園歷史悠久,溫室原先的目的是要讓來自外地不同緯度的植物生長,因而必須營造出適合這些植物的生長環境。進入21世紀的這座植物園是展現生物多樣性的教室。
林黛羚愛老房子 探尋綠建築
中央社 2010.06.11
環保當道,綠色住家蔚為流行,林黛羚打破「砸大錢購買綠建材」迷思,走訪台灣各角落,探尋節能、省錢、環保的造屋案例,細膩筆觸,不只記錄老房子之美,也賦予老房子新生命。
研究住宅的林黛羚,為找出台灣原始建築味道,發揮採訪專才、建築專業,遍尋具有在地特色、節能環保的造屋案例,並陸續完成「蓋綠色的房子」、「改造老房子」等暢銷書。
大學專攻景觀建築的林黛羚,曾隨教授遠赴歐洲、日本等地參觀古老鄉鎮的建築,「許多建築高達100多歲以上,還是很迷人」,這段旅程讓她愛上歲月洗鍊的老房子。
畢業後,林黛羚擔任居家雜誌採訪編輯,撰寫一系列「自己蓋房子」專題,報導裝潢華麗的房子、標榜異國風情的民宿,但她仍獨愛綠建築、老房子,更嚮往家鄉連棟透天的寬敞空間。
林黛羚結婚後,放棄經營多年的編輯工作,與丈夫搬至新竹,當起SOHO族,四處探尋台灣改造過後的透天厝、三合院、老公寓,找回台灣道地的建築之美,發現「原來許多人蓋房子,都是有巧思的」。
「綠建築不一定需要太陽能板。」林黛羚認為,市面上綠建材價格大多昂貴,如果受限於經濟能力,只要掌握被動式設計、舊料復原等巧思,即能將平凡無奇的老房子改頭換面、披上綠色新妝,成為最環保的綠建築。
林黛羚解釋,「被動式節能宅」,指的是依照氣候和環境機能打造居住空間。她舉例,如果有壁癌,改造房子時,應在窗戶上方加裝雨遮,或者讓屋簷更加突出,雨水才不容易落在牆上。面對西曬的牆則可以加厚,阻隔熱源。
林黛羚曾採訪台東王宅,屋主為給孩子自然的成長環境,選擇到鄉下買下一間老房子,卻遇到濕氣太重、無排水設備的問題,因此捲起袖子改造老房,用空心磚、石頭等材料將後院架空,吸附水氣,減少反潮困擾,天氣乾燥時還會釋放水氣,成功打造零耗能的濕氣調節器。
老房子背後總有動人故事,林黛羚表示,有名屋主為延續老家回憶,並解決母親對冷氣過敏的問題,拆掉所有的冷氣機,再在老家外頭種植大片綠地,揮別了水泥地的陽光折射,並將東西向屋簷長度拉長,減少日照熱氣,自然空調,讓老房子自己降溫。
夏季來臨時,許多頂樓鐵皮屋加蓋的房子,特別悶熱,有名屋主則將鐵皮屋的屋脊鋼架打孔,透氣屋脊在烈日照射時,熱氣上升後從透氣孔排出,外頭冷空氣傳入,讓鐵皮屋也能涼爽適居。
讓都市公寓深呼吸,「可利用空氣從風壓大往風壓小方向流動的原理,來創造風的流向。也就是說,若室內外有一定程度的溫差,風會從開小窗的地方往大窗的方向流動、冷熱空氣則會因溫差而產生垂直流動。」林黛羚認為,掌握開窗技巧,空氣能自然流通,降低都市空調的負荷量,減少夏日開冷氣排放的廢氣。
民眾如有意改造老房子,林黛羚建議,要特別注意安全問題,可請教建築技師評估修改梁柱是否影響屋內結構,設計時應避免漏水、濕氣滲透,提升居住品質。
此外,林黛羚也提倡「舊料復原」。曾有屋主買不起昂貴的家具,著手學習木工,回收原木製作書桌、書架。用無毒、環保的舊料建材打造新家具,孩子不會觸摸到有毒的材質,花小錢就能輕鬆打造夢想家。
「台灣的味道很珍貴」,靠著朋友口耳相傳,林黛羚遍尋台灣創意住宅,她感動這些屋主樂於分享,填滿她人生採訪旅程,未來還要繼續說老房子的故事,傳達環保永續理念。
「淡路夢舞台」禿山變綠地 安藤 : 台灣可參考
新頭殼newtalk 2010.06.12 李雲深/台北報導
雖然有台灣建築師寫信給日本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質疑他在台灣澳底的建案,可能涉及假農地問題,但總統馬英九在最新公布的治國週記上,盛讚安藤忠雄「用建築傳達理想」的奮鬥人生。安藤也提出他在日本的環保建築經驗,提供台灣參考。
馬總統在今天播出的最新一期治國週記中,以「夢想堅持建築,用建築傳達理想」為主題,邀請享譽全球的安藤忠雄對話。安藤忠雄也成為治國週記中,首名受邀入鏡的外國人士。
比較特別的是,馬總統特別請安藤忠雄介紹過去的「淡路夢舞台」理念。安藤忠雄說,「淡路夢舞台」正位在阪神與淡路大地震的震央地帶,有許多地方被剷成禿山。附近雖保有將近100公頃的土地做為高爾夫球場,但如何將散落四處的禿山綠化並回歸自然,讓世人瞭解原本寸草不生的禿山也可經由綠化出現森林,裡面也可以蓋國際會議中心及飯店,讓世人共同思考該如何與地球共存的問題。
安藤忠雄認為,台灣人也可藉此來思考如何解決禿山的問題,如何讓它回復自然的狀態。他的作品如果能成為範例,與有榮焉。
不過,安藤日前來台灣除了面見馬總統,更馬不停蹄,在許多地方參加動土典禮,其中在澳底興建的「大地教堂」,被質疑是蓋在農地上的「假農舍」,台灣建築師孫德鴻並在部落格發表給安藤的公開信,請教安藤的所謂社會責任為何? 這封信翻成日文後,已在7日下午透過管道寄給安藤忠雄,外界高度關注安藤會有什麼回應。
安藤忠雄在與馬英九的對話中表示,台灣人必須要將豐富的想法,用建築的具體形象呈現出來。同樣,他的作品也會呈現出日本的風格或精神。他現在有機會幫台灣設計作品,也要將台灣人的想法及元素融入設計理念中,期盼這次能與有活力的台灣建築界朋友們對話,並且共同來思考地球環境的問題。
馬總統特別請教安藤忠雄,能給考生什麼鼓勵的話?安藤忠雄說,他自己沒有上過大學,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建築系所教育,完全是無師自通,「追求夢想。
安藤忠雄表示,天生我材必有用,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才是重點,面對人生道路的選擇,「首先心中要有夢想,築夢踏實,勇往前進」;「人生有許多選項,有夢想努力去實踐就對了。」
老舊工業區變身低碳智慧城
蔡惠芳 2010-07-11 工商時報
都市更新,已變成台北市的「全民運動」,這兩年來簡直變成「新顯學」。不過在歐洲每一座動輒擁有500年、300年歷史的古老城市,都市更新已不再只是拆掉房子重蓋了,反而是著眼於提高居民就業機會、引進新的產業和公共設施,注入城市嶄新生命力的都市再生運動,這是我們台灣應該足以借鏡之處。
西班牙巴塞隆納市中心,有一座智慧低碳的示範城市22@barcelona,本來是一座工業城,有「英國的曼徹斯特」之稱,2001年巴塞隆納市政府著眼於改造舊城為知識產業科技城,結合許多科技產業和學術機構,成立一家專責開發公司22@barcelona公司,全力改造。
於是 22@barcelona計劃開始啟動,光基礎建設就花1.8億歐元,打造成一座低碳智慧實體示範社區,擁有光纖到府、數位交換、智慧電表、無線監控 LED照明設備等智慧化設施的新城市。
走在22@barcelona街道上,有太陽能電力發電系統的建置,大型分類垃圾桶以及具有生態環保內涵的廢棄物集中處理網路,自行車專用道,甚至還有為高齡老者設計有「智慧收集環境聲音」系統,可配合數位交通控制系統,引導盲人或輪椅族正確、安全的行進方向。
路邊也可以看到電動汽車充電站、太陽能電動摩托車充電站。還提供有Biking自行車共享系統,每1輛自行車還配備有觸控輸入個人ID的系統。
22@barcelona獲英國皇家建築學會的皇家建築金獎,是有史以來唯一一座,首度頒發給一個城市、而非單一建築物的皇家建築金獎。同時,22@barcelona也是歐洲近年來最重要都市再生模範,在許多歐洲工業區再生、低碳智慧城市案例中,也經常被票選為最成功的城市。
◆ 西班牙Media-TIC會呼吸
蔡惠芳 2010-07-11 工商時報
全歐洲歷年來最著名低碳智慧示範園區,非西班牙巴塞隆納的22@barcelona莫屬。而22@barcelona最搶眼、突出的一棟辦公大樓,就以 Media-TIC最具地標代表性,遠遠看就是一座「水立方」。
從無線監控的LED燈光照明、光纖到府、智慧電表、太陽能發電系統、地熱能源、帷幕牆隔熱系統、隔熱保溫建築外殼等,在Media-TIC大樓都發揮到淋漓盡致,簡直像一座「會呼吸」的建築,還獲得全世界建築物節能最高榮譽 LEED金獎的殊榮。
這棟大樓外觀巧妙的運用材料科技,由一片片鐵氟龍塗料質材板銜接而成,採先進的ETFE技術過濾紫外線、以及戶外熾熱的陽光,CO2可減少25%。
令人驚奇的是,在鐵氟龍隔熱板裡面又裝置了會呼吸泡泡墊,夏天隔熱、冬天保溫。在省電方面,建築師也大量裝設300顆偵測器,人走到哪裡、燈就亮到哪裡,使得用電量可減少達30%;加上大量引進戶外陽光以減少照明用電量,總共可節省掉75%的電力。
這棟大樓還有一個巧思,鑑於空調是所有大樓碳排放量最大的來源,因此採用海水冷卻系統,從3公里以外的地中海,抽取攝氏10度的海水透過迴路系統冷卻大樓空氣,排放出來的海水大約是15度、再排回海上,回收再循環利用,估計就減少建築物25%的耗能。
總體來說,Media-TIC的耗能量卻只有一般大樓的4分之1,如果再加上太陽能板發電,幾乎可作到自給自足,把碳排放降到最低。
◆ 倫敦Imperial Wharf保留生態美
蔡惠芳 2010-07-11 工商時報
英國泰晤士河北岸的一座永續建築社區Imperial Wharf,坐擁倫敦絕佳的河岸美景,每坪房價要新台幣275萬元之譜,可是這座社區本來是又髒又臭的,大家都不想去的老舊工業區,經過9年的都市再生和重建,尤其特別注意生態、節能,大手筆打造大面積的原始生態花園和植物。Imperial Wharf搖身一變成為富豪爭相進駐的豪宅區,可以說是都市再生代表作。
同樣在倫敦市中心、號稱歐洲規模最大的城市型大型購物中心 Westfield,也是讓古老的舊工業區、搖身一變成為時尚前衛的大型購物中心。
最引起矚目的,就是地下一層到屋頂之間,有9顆巨型大樹幹造型的白色柱子,穿梭在各個角落,屋頂是大片大片金屬材料和玻璃交錯而成,既可引進陽光、又可保溫。不過這片屋頂,造價就要3,200萬英鎊!
◆ 冬暖夏涼零碳住宅不是夢
蔡惠芳 2010-07-11 工商時報
走在英國倫敦郊區貝丁頓(BedZED)社區,造型像喇叭、五顏六色的亮麗屋頂,構成一幅幅漂亮的圖畫,天際線也顯得活潑、搶眼。
這些設置在每1棟房子屋頂的顏色喇叭,在建築師口中,形容為彩色「風杓」,它扮演著零耗能自然通風的關鍵角色,也是帶領歐洲走向「零碳」住宅時代的重要里程碑。貝丁頓的住戶說,「我們英國夏天高溫28到30度,冬天一定下雪、冷得要死,可是我們的房子卻可以一直保持19度的室溫,可以說是冬暖夏涼。」
要達到最適居住的室溫,又可達到「零碳」標準,究竟是怎麼作到的?一探究竟後才發現,每座屋頂上面的風杓,可根據風向靈活調整角度,利用風壓、室內外溫度的不同,讓外界新鮮空氣從風杓進入屋內,再把屋用的髒空間透過熱循環交換系統,從風杓的另兩孔,排放到屋外。
再加上貝丁頓的房子,屋頂都設計有30公分厚,打造出超級絕緣屋頂,搭配阿爾卑斯植被的綠色屋頂,使得嚴寒的冬天來臨,也可以只靠著冬天薄弱的陽光,就可以讓室內產生熱度,而且維持在19度的舒適溫度,不必再開暖氣空調設備。
節能減碳,對於貝丁頓的住戶來說,早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每棟房子都擁有自己的屋頂,屋頂都設置了花園,每棟房子中間有空橋互相連接,形成一片空中小花園,住戶可以種樹、烤肉,別有情趣。
開發商也採用回收鐵軌用的舊鋼材,重新循環使用在建築物中;燈具也採用舊火車使用的枕木,重複使用;廢棄材作成混合物,舖在社區道路表面;熱水則是利用園藝修剪的剩餘木屑,燃燒使用,提供暖氣,一點都不浪費。
貝丁頓的住戶也十分珍惜配合節能、零碳的生活哲學,他們每戶都在屋子裡裝置有電表、水表,每天都可以看到刻度跑得多快,隨時警惕自己要節能省電。貝丁頓社區極盡所能力行節能減碳,也因此獲頒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設計大獎的殊榮。
◆ 西門子總部超大科技環保屋
蔡惠芳 2010-07-11 工商時報
全球建築物能源科技的先驅,非西門子莫屬。走進位於瑞士蘇黎士附近楚格(ZUG)的西門子樓宇科技事業部的總部大樓裡面,大樓裡裡外外都採用最新的大樓自動化、節能減碳、消防安全、門禁管理等系統和設備,就像是一座超大型科技環保屋。
為使耗能降到最低,西門子設計一套整合系統,包括標準化的燈光、陽光感應式窗簾,熱能和冷源及電力,依照尖峰離峰時間自動化控制供應,減少能源流失等。
整個供應系統是放在地下室,但排氣系統則設在屋頂,也是充份利用熱氣上升原理,以自然方式排除建築廢氣,減去還得抽氣的能源。
這種整合系統,西門子估計至少可節省能源 20%,節省二氧化碳排放量20%,節省水量20%,並且減少垃圾量15%。
究竟一棟大樓要強化自動化系統,以達到節能減碳目標,投資報酬率多少?幾年才回收?答案是,公有建築物大概15至18年,私人客戶大約2至3年可回收,平均來說大概8到15年,視客戶需要投資的設備和系統而定。
全球目前需要進一步運用大樓自動化系統來達到節能減碳的建築物,估計至少30至35%有殷切的需求;因此西門子樓宇自動化部門評估未來5年,營業額至少會成長1倍。
像台北市「世界第一高樓」TAIPEI 101大樓,2009年就宣布要砸下新台幣6,000萬元,申請全世界綠建築最高榮譽標章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黃金標章;華新麗華集團在信義計畫區總部也準備申請LEED,都是典範。
TAIPEI 101在大樓建造之初就已加入節能觀念,像是雙層隔熱玻璃帷幕牆、垃圾運送及減量系統、供水系統、能源管理控制系統及樓宇管理系統等。
西門子下一階段正在研發2020年的目標,這個目標是在建築物發生火災的時候,大樓管理系統可以掌握到哪一個樓層失火?裡面有多少人被困住?這些人在哪些樓層的哪些位置?消防隊可以救出多少人?雖然現今科技還不能解決上述問題,但卻是西門子未來10年研發的重點。
不過,西門子公司也提出中肯的建議:一套好的大樓自動化設備和系統最高可以節省40%的耗能;可是,日後建築物若沒有好好管理、使用,最後也只能減少20%的耗能。
深耕綠建築 6年26億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黃國樑/台北報導】2010.07.15
內政部、經濟部今天在行政院會報告「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草案」,根據計畫內容,預計從99年到104年,投入26億元,推動智慧綠建築、綠色工廠認證、綠色校園和綠色便利商店。
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自今而後,政府公有建築物的興建,在安全無虞、不大幅增加預算幅度前提下,要用綠建築的標準去興建、施工。
吳敦義並裁示,國家節能減碳總目標為36%,但各部會提報的計畫內容只有3.2%,應再進行全面檢討,修正相關計畫內容。
吳敦義指出,住、商對節能減碳的影響最重大,其次才是能源及交通,要從住、商方面著手,推動綠建築,符合國家節能減碳的總目標,達到大量節能減碳,再追求建築的科技、智慧化;也就是說,綠是根本,智慧是附加價值。
吳敦義指示,為推動智慧綠建築,相關法規應通盤檢討,某些法規要大幅鬆綁,像是提供賦稅的獎勵措施等,某些法規要加以限制,例如,妨礙節能減碳、對人體有害的建材,要禁止使用。
這項計畫推動策略上,綠建築將導入智慧型自動感測、居家安全、能源監控、保全、消防和健康照護設備,帶動綠建築產業發展,符合高齡、少子化的智慧綠建築;同時,建立工廠的建築工程、清潔評估系統,推動構高科技產業的綠色工廠認證。
此外,將協助便利商店進行智慧綠建築改造計畫,大幅降低便利商店的耗電量,以創造優質商業空間,建立綠色企業形象。
◆ 今天快樂嗎?創意牆告訴你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15/today-center18.htm
自由時報 2010.07.15
〔記者劉曉欣/溪州報導〕哭笑皆由己!溪州鄉1家茶飲店的業者杜名顯,店面全用自己蒐集的漂流木來裝潢布置,還動手做了「哭笑由己」的創意牆,用弧型水管來代表嘴型,今天心情好,就把水管往下扳;如果心情有點沮喪,把水管往向上扳,立即變成哭臉。
「人生不就是這樣,浮浮沉沉,有起有落,哭笑皆由己!」喜歡蒐集古物與研究易經的杜名顯說,當他自己動手把漂流木裝潢茶飲店後,用自己收藏的古物點綴後,總覺得有不足處,後來他發現茶飲店側邊牆面也要設計一下,才能有完整感。
當他在想應該要如何設計時,發現為了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必須要適度挖洞,他心想,不如就做個臉譜好了,他就在牆面全釘上木板,再刷成黑色,挖出2個圓洞,當成臉譜的雙眼,2個圓洞上方再挖出三角形,放頂斗笠,設計出農人的角色,圓洞下方釘上小圓木當鼻子,最後用1小段水管當成嘴巴,水管略折成弧型,2端就釘在牆上。
「想哭,就把弧型水管往上扳,立刻就是1張哭臉;想笑,就把弧型水管往下扳,微笑就出來了!」杜名顯說,走過人生一甲子,微笑也是1天,哭臉也是1天,日子要怎麼過,就端看自己用什麼心情去對待!
伊東豐雄:北市魅力 摩天樓少、新舊建築混處
【聯合報╱本報記者鄭朝陽】2010.08.01
「別迷信拆老房子蓋高樓豪宅,蓋高樓只會製造新的問題。」日本建築家伊東豐雄觀察台灣積極推動都市更新,精華國有土地也標售給民間蓋豪宅,忍不住提出警訊。
公共建設、地產開發需地孔急,縣市首長也急於讓城市改頭換面,端出色香味俱全的都市更新政策,卻陸續傳出消滅名人故居,改建「一層一戶」、價格不菲的豪宅大樓。聽在伊東豐雄耳裡,彷佛是東京的翻版。
建築物差不多 很無趣
「蓋新的高樓很容易,也很危險!」他說,台北市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摩天大樓很少,各式新舊建築混沌共處。早年東京發展時,就是迷信去舊立新,並且不斷挑戰天際線;摩天大樓林立,製造耗能、地區微氣候改變等問題,而且「大家都長得差不多,很無趣」。
伊東豐雄強調,城市的確要透過局部的更新加以活化,但操作時得注意,必須是沿續都市紋理的再開發。如果不顧城市的歷史與內涵,一味拆舊房、蓋新樓,只會創造出沒有意義的「碎化的建築」,新樓與周遭環境沒有連結,這種都更將毀了舊城的記憶,不會給城市帶來活力。
台北市推出的「舊屋換新屋、坪數不縮水」都更獎勵措施上路,伊東豐雄看出主政者的企圖心。但他建議,台北市是很有魅力的城市,都更帶來機會,也可能帶來永不回復的破壞,因此要做到都更後,不論在地人或外來的觀光客,都能繼續稱讚「這就是台北」。
文化空間 不再被漠視
一九八六年,伊東豐雄首度來台北,當時看到絕大多數的住宅都有頂樓增(違)建,他覺得很新奇,也很喜歡這種「自由創作」,直覺跟台北需要遮陽蔽雨有關。這幾年又常到台北,「有些地方變新、變漂亮了,但那種新舊混沌的美感還在,充滿未來性。」他說。
繼大量使用太陽能光電板的高雄世運主場館啟用後,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台大社科院和松山菸廠文化園區主建築等三棟新公共建築,都由伊東豐雄操刀。台灣北、中、南城市,吹起生機盎然的伊東新建築旋風,也帶動台灣質變。
「台灣是少數願意堅持意志,追求高度公共性建築的國家之一。」伊東豐雄不諱言,受市場經濟所支配,包括日本建築師或建築本身,都漸漸淪為追求經濟利益的道具。那種保障市民們得以享受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間,逐漸被漠視,而台灣卻是逆向而行。
◆ 伊東:建築與環境美學 應從孩童教起
【聯合報╱本報記者鄭朝陽】2010.08.01
伊東豐雄這幾年除了來台灣經營幾個公共建築設計案,也自掏腰包在日本蓋「建築小學堂」,打造孩童認識建築、生態、感受美學的互動環境,為的是讓建築及環境美學從小扎根。
戴著復古的黑框眼鏡,伊東豐雄言談間總是淺淺地微笑,對建築教育的看法倒是堅定執著。「環境美學要從小培養,台灣要到大學才學建築,太晚了!」他來台灣次數愈多,愈看清楚台灣建築界的生態,呼籲不論政府或有能力的人,都投注多一些資源在建築及環境教育上,才可能早一步打造宜人的幸福城市。
兩年前,伊東在他的作品展中,利用一個工作坊的機會和許多小朋友互動,從中得到許多啟發。「孩子有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純真又簡單,我們這些自稱『專家』的人,太世故了。」此後誘發他開設建築小學堂的構想,於是在日本四國的伊東建築博物館率先設立,接下來要在東京私人場所推出。
伊東認為,如何創造與自然溫柔共處的環境,是建築界無法忽略的課題。但說和做是兩回事,他說,廿世紀的文明養成人們習慣便利的生活。他認為,建築師要脫離慣性思考、發揮創意,設法把矛盾減到最少。
◆ 全國首座 低碳停車場開幕
【聯合報╱記者沈旭凱/新店報導】2010.08.01
新店市中興低碳停車場昨天開幕,首創電動車停車專區及女士優先停車區,且電動車停車未滿7天不收費、一般車輛停車沒超過半小時也不用錢;未來更將設置電動車免費充電站,成為全國首座低碳公共停車場。
中興低碳停車場是裕隆公司完成自辦市地重畫,興闢後捐贈給台北縣政府,再由縣府委外經營,興建經費1億5千餘萬由裕隆公司全額負擔;昨天開幕儀式有縣長周錫瑋、新店市長王美月與裕隆汽車公司總經理陳國榮等人與會。
中興低碳停車場強調「低碳」概念,規畫設計注重環保概念,外觀以鏤空方式達到自然風與自然光照明,另以優惠停車方式鼓勵民眾使用節能載具。
中興低碳停車場首創電動車停放未滿7天不收費、一般車輛停車不超過半小時也不用錢,並顧慮女性停車便利與安全,在一樓設置20格「女性停車優先區」,未來更將設置電動車充電站。
交通局長林重昌指出,停車場一樓還設置20格電動車專用停車區,並預留充電線路,但因國內電動車電力插頭型式尚未統一,停車場將在工研院統一插頭規格後的3個月內設置充電站,且日後充電免費。
縣長周錫瑋強調,台北縣積極推廣低碳城市,未來將繼續推動綠色交通,持續發展低碳環境。
中興低碳停車場為地下1層、地上4層立體建築,可容納352輛汽車停放,另有352個機車停車位,汽車臨時停車每小時20元,開幕前3個月優惠汽車每小時10元,機車免費停放。地址:新店市中興路3段6號,電話89147424。
◆ 家有綠屋頂 打坐、踩草地…
【聯合報╱記者唐秀麗/嘉義報導】2010.08.01
嘉義市民柯郁詩引進並推廣日本「綠屋頂」,在自家頂樓搭空中花園,早晚打坐、運動,尤其炎夏,可明顯降低頂樓高溫,還有人因此治好憂鬱症。
原來從事代書工作的柯郁詩表示,年輕時曾經賺了不少錢,當夜深人靜時,仍會問自己「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除了賺錢,我們還能做些什麼,直到她接觸到日本的綠屋頂,重視環保節能減碳,引進綠屋頂,發現在日本不少醫院屋頂的神奇園藝療效,尋找到那股穩定的力量。
她就在自家頂樓設計空中花園,雖然毗鄰經國新城的高樓大廈,自家頂樓卻像個另類森林小公園,當工作疲累或心煩時,就赤腳上樓踩在草地上,靜坐或打坐、運動皆宜。
柯郁詩說,嘉義市1名資深舞蹈女老師,也在舞蹈教室住宅樓上設計了一間「綠屋頂」,這位老師早晚在空中花園打禪、靜坐,家中宛如一座小型森林公園,獲得自在的心靈,憂鬱症竟然不藥而癒。
她說,綠屋頂使用環保連鎖磚、添加乳酸菌的魔法土,根據學者專家所做的報告顯示,綠屋頂可使樓板下表面溫度最大降低10度,降溫效果非常好。
柯郁詩說,以前她家的頂樓,每到炎夏中午,沒人敢上去,自從有了綠屋頂後,中午也有人會上樓談天,而且不需要冷氣,吹電風扇即感覺涼爽,也節省不少電費,自從使用「綠屋頂」後,居家辦公都感覺反而「省很大」,收穫良多,可惜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好處多多,她樂於分享「綠屋頂」經驗,有興趣者可電話(05)2285001-2。
建築八卦陣/城市的濃妝與淡抹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宛茜】2010.08.15
詩人蘇東坡曾如此稱讚杭州之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不過,杭州政府上月通過「杭州主城區建築色彩專項規劃」和「杭州市城市建築色彩管理規定」,規定杭州新建築只能「淡抹」,不能「濃妝」,建築色彩也不再由地產商「說了算」。
兩年前,杭州城市規畫局委托中國美術學院色彩研究所進行「杭州城市色彩規畫研究」,拍攝近兩萬張建築照片,終於決定以「江南水墨畫」般的灰色,做為杭州城的「底妝」。
研究人員發現,杭州在大規模的城市改造中「缺乏色彩管理」,新建樓房隨意使用黃色、金色、墨綠等醒目顏色,廣告招牌更是色彩混亂,破壞了城市的視覺和諧之美。他們指出,缺乏色彩規劃使杭州人「長期生活在視覺疲勞的環境中」。
研究人員追溯歷史,指出杭州古城的色彩便以「黑白灰」為基調。他們認為,杭州的氣候較熱,應以冷色調為宜;而作為山水城市,建築必須「謙虛」、扮演襯托湖光山色的背景。灰就是這麼一種「謙虛」的顏色。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宋建明指出,杭州選定的灰不是黯沉的灰,而是「彩色的灰」─灰色系裡有幾萬種顏色,就像一幅淡彩水墨畫。
在甫通過的「杭州主城區建築色彩專項規劃」中,杭州被想像成一幅「水墨畫加油彩畫」,西湖是水墨畫的重心,沿湖地帶色彩較暗,接著一層層向外漸漸明亮,到了新城區就成了色彩鮮亮的油彩畫。
據了解,杭州城未來會分為工業區、住宅區、商業區、辦公區等區域,確定不同的色調,但都必須融入這幅「淡彩水墨畫」中。
為城市規定「底妝」,杭州不是第一個。1981年日本便曾提出「城市空間色彩規劃方案」,2004年正式頒布「城市景觀法」,規定色彩為城市規劃或建築設計的最後一個環節,必須通過城市色彩委員會的認可。
巴黎則規定,新建、改建、擴建房屋時,都必須嚴格延續巴黎的歷史色調,否則「拆」無赦。首爾進行城市更新時,也用近兩年的時間進行色彩規劃設計,並要求所有新建築的色彩,都必須融入城市的主色調。
反觀台灣,兩年前文建會雖曾推動「台灣生活美學運動計畫」,鼓勵各縣市政府研究整理城市色彩、建立城市色彩,但迄今並無具體政策,台灣人依然生活在霓虹燈般絢爛卻混亂的視覺環境中。什麼時候,台灣人也可以找到一種顏色,來描繪我們身邊美麗的城市呢?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王澍 拿中國首獎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宛茜】2010.08.30
第十二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廿八日舉行頒獎典禮,最佳國家館大爆冷門,由初次參展的波斯灣小國巴林奪得金獅獎。杭州建築師王澍以「衰變的圓頂(the decay of Dome)」獲特別榮譽獎,是首位在這個建築展獲獎的中國建築師。
本屆策展人妹島和世,是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創辦以來首位女性策展人,得獎名單也有濃厚的亞洲風格。終身成就獎除了頒給荷蘭建築師庫哈斯,也多頒了一個特別獎給二○○六年過世的日本建築師條原一男,主題展金獅獎則頒給了日本新世代建築師石田純也。
此外,主題展還增加三個特別榮譽獎,得主包括王澍、印度孟買工作室與荷蘭建築師Piet Oudolf。
王澍的得獎作品「衰變的圓頂」以木頭為材質,外型看似西方教堂的圓頂,工法卻近似中國,在似像非像之間,形成一種文化交融的美感。評審團讚許這個作品輕盈、簡潔、具移動性,可以快速搭建與拆卸,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
王澍是繼八年前的「長城腳下的公社」獲「建築推動大獎」後,中國第二次在威尼斯建築展中奪獎。然而「長城腳下的公社」雖名為中國作品,卻是由亞洲建築師合作完成,而王澍則是在中國土生土長、完成建築教育的建築師,暗示中國建築勢力的崛起。
巴林則是最大的黑馬。典禮前普遍看好瑞士、荷蘭、比利時等位於國家館主展場的國家,最後卻由主題展展區邊緣的巴林出線。
巴林國家館主題名為「拓荒(Reclaim)」,呈現巴林海岸線的變遷。策展團隊訪問三位漁夫,請他們對著鏡頭,談對土地與海的回憶。展區放置三個小木屋,屋裡擺設來自三位農夫的記憶,裡頭擺上一個螢幕,請觀眾進屋或坐或躺,傾聽漁夫暢談他們與土地的故事。策展人形容這個作品是「沒有建築師的建築」。
評審認為,巴林國家館表面看不出建築師的手筆,建築師卻隱身其中,巧妙地將遠方的海轉變成展場內的公共空間,手法謙遜而深刻,也緊扣「人們在建築中相遇」的大主題。
嘉蘭綠建築 多功能中心啟用
【聯合報╱記者尤聰光/台東報導】2010.09.29
明基友達集團與教育部去年簽約合作,為八八風災受創學校協助重建,台東縣嘉蘭國小就是其中之一;今年4月間動工的多功能學習中心暨教師宿舍,歷經6個月的時間,昨天落成啟用。明基友達董事長李焜耀表示,未來還有軟體部分持續挹注學校。
啟用儀式在民歌之父胡德夫以「太平洋的風」琴聲伴奏下揭開序幕,天主教嘉蘭堂區洪源成神父祝禱,接著由嘉蘭村耆老張振明以傳統排灣族儀式進行祈福,嘉蘭國小學生演出原民歌舞歡迎遠到貴賓。接著再由教育部主任秘書陳明印、明基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台東縣副縣長賴順賢等人,進行祭天儀式。
嘉蘭國小多功能學習中心及教職員宿舍重建,採綠建築設計與節能概念,人與自然共生的和諧互動,並協助部落另建置防災型太陽能系統,預防重大天災時,部落仍能運用緊急維生電力。
李焜耀表示,重建重要的意義在於「尊重部落文化」,讓新建築重現原民文化的符碼、學校教育與社區文化做有機結合。除了新建築外,該集團基金會也協助更新學校照明,全部換成節能減碳LED燈管,每個月可節省一半以上的電費支出,也是台灣第一座LED照明小學,未來會持續協助學校軟體部分的重建。
◆ 屋頂種蒲公英、韭菜 建築長植物 藤森照信作品有溫度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0-09-29 中國時報
建築設計非得予人冷硬或疏離的感受嗎?六十四歲的日本建築師、建築史學者暨評論家藤森照信可不這樣想。他蓋的房子多利用木、土、石、植物等自然元素,不管是住宅、茶屋或美術館,都散發出一種原始質樸又溫馨的特色。
目前在華山創意文化園區舉辦的「藤森照信作品展覽會」,展出藤森照信一九九一年以來的建築代表作圖片、文件與他雕刻的木頭建築模型。包括一九九一年的處女作長野縣茅野市「神長官矢守史料館」、東京都町田市的「韭菜之家」、熊本縣立農業大學學生宿舍等。
藤森照信一九四六年生於長野縣,是建築史和生產技術史的著名學者,著有《明治的東京計畫》、《日本近代建築》等書,後者更是研究日本近代建築發展史的經典作。二○○六年他代表日本參加第十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當時他擔任策展人並參展。
雖然在學術界獲肯定,但他不滿足於紙上談兵的學理研究,四十五歲後將想法化為實務。他擅用木、石、植物等天然素材,植物常出現在作品中。像是他將自己位於東京的住家設計為「蒲公英之家」,他在屋頂試種瀕臨絕種的日本原生種蒲公英,從牆壁種到屋頂,春天來了就會開花。位於町田市「韭菜之家」中,他在斜屋頂嵌入一個個小缽,裡頭種植韭菜。
「我希望在建築物上長出植物,就像身體上長出體毛一樣。韭菜葉子像體毛一樣細,而且耐乾燥,是很適合種植在屋頂的植物,夏天開滿白花很美麗。」
不過他最滿意的作品是二○○七年完成的長野市「燒杉之家」。這房子的外觀像洞窟,建築體由杉木構成,這些杉木都用火燻燒過,被木炭包裹著,以增加耐久性。
日本茶室也是藤森照信設計的重點項目之一。二○○三年,日本前首相細川護熙為了前法國總統席哈克來訪,委託藤森照信在他別墅庭院裡設計了茶室。於是他用土、木頭為主材料,做了「一夜亭」,裡頭可容納四人。「一夜亭」之後,藤森照信又為自己設計一座茶室,兩、三根六米高的樹幹支撐著一間土敷的小屋。
「藤森照信作品展覽會」即日起展至十月三日。
綠色魔法學校將完工 建材MIT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0.10.12
號稱全球第一棟針對亞熱帶氣候設計的綠建築─成大「綠色魔法學校」已近完工;諾亞方舟的造型,使用的幾乎都是「台灣製造」綠建材,每坪造價不到九萬,證明「環保不一定要花大錢」。
這棟建築百分之百使用環保建材,由成大建築、土木及工程科學等系多位教授組成設計團隊,花了近三年時間建構;主導的建築系教授林憲德笑稱:「設計動用到的研究,已經可讓好幾位博士畢業了」。
綠色魔法學校地上三層、地下一層,明年啟用。林憲德表示,國內現有的綠建築概念多引用歐美設計,事實上,亞熱帶的台灣天氣炎熱、多雨、颱風,都須要不同的設計。
「採用台灣製綠建材,每坪造價八萬七千元,與一般建築差不多,「可落實到每棟建築!」他舉例,用中鋼的高爐水泥,比一般水泥減少三成的用量及一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但強度增加四成;採用水庫的汙泥燒製成陶粒,作為隔間牆骨材以及屋頂花園的土壤,可吸音、保水。
其他還使用不會產生戴奧辛的電線、玉米做的地毯、寶特瓶抽紗製作的窗簾,以及不含甲醛與重金屬的油漆、抑菌鋼板,可吸臭氣的牆面等,零零總總多達數百樣,「可說是全台生產綠商品的展示間」。
建築外的車道,是採用台大教授柳中明設計的生態工法,「可耐高壓,開坦克車都行」,還可吸附二氧化碳。屋頂有空中花園隔絕熱氣,還有可隨太陽轉向的太陽能板,以及做為風力發電的桅桿。
林憲德表示,綠色魔法學校外觀是以諾亞方舟的概念設計,有船艏、桅桿及張帆等,意義是希望推動節能教育救地球。
除了成大外,台北市正在試展的花博,其中三個主要展館也應用了許多類似的綠建築建材和概念,南北的民眾都可以就近了解。
◆ 魔法學校/全球罕見 會議廳會呼吸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0.10.12
成大綠色魔法學校裡有間號稱「會呼吸」的國際會議廳,它是利用特殊的氣流設計,讓大廳裡每小時可在零用電的情況下「換氣」六到八次;記者昨實際體驗,坐在大廳裡就能感受微風拂面。
「這應該是全球都罕見的設計。」成大建築系教授林憲德表示。
會呼吸的會議廳講台下方,就是連通到外面的通氣孔,每排座位正下方也都有通氣孔,「利用座位排列的坡型設計,熱空氣由低往高、由前往後送,自然形成氣流」,通風孔再連通到屋頂,經太陽加熱後,更加速熱空氣往上排出。
設計人員演算,這間可容納三百五十人的會議廳,在不使用任何電力的情況下,單靠通氣孔的設計,就能全部換氣六到八次。「一般會議室為了音效多為密閉,甚至連冬天都要開空調,非常浪費。」
為節能,這間會議廳甚至連麥克風的微量電力也不願耗損;林憲德說,為設計不需麥克風的會議廳,特別商請成大建築系音場專家賴榮平設計,「讓講台上的聲音輕易就能傳到後方」,聲音效果完全不受通風影響。
會議廳的照明,採業界專利的陶磁金屬燈,不必架在屋頂上,而是設在側邊牆壁上,林憲德說,「只要站上椅子就能維修,不像一般會議室,要修燈是大工程」。
林憲德表示,綠建築裡到處都是團隊的設計,「單是一個屋頂花園,就完成了兩篇論文」,團隊人員在設計階段,邊實驗邊做,最後的成果不僅用在建築上,還寫成論文。
◆ 天然清淨機 小盆栽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2010.10.12
黃金葛等一些盆栽,幾十元就買得到,卻可以立大功!不僅具有綠、美化效果,還是「天然清淨機」,能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環保署明天下午1點將在苗栗市為公路紫園禮堂,舉辦室內植物淨化空氣宣導推廣說明會,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葉德銘教授、七星環境綠化基金會執行長李哖,將教聽眾管理栽種室內植物,及應用改善空氣品質,說明會報名電話:(037)371571。
苗栗縣政府環保局空氣品質及噪音管制科周武慶說,經實證黃金葛等室內植物,具有吸附塵埃,減少室內二氧化碳累積量,環保署「室內空氣資訊品質網」介紹50種台灣常見的室內植物,民眾只要花小錢,就可以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植栽業者湯建琦分享經驗,他說,黃金葛是常見室內植物,幾乎可以在完全沒有光照環境生長,它可以過濾甲醛等揮發性有機物質。
虎尾蘭是台灣鄉村到處可見的植物,日本研究它可以釋放出氧氣,尤其是夜間,日本人當作寶,十幾年從台灣大量進口,台灣園藝界很納悶,最近幾年才慢慢了解虎尾蘭的好處。
袖珍椰子葉片小而密集,有如篩子,能過濾空氣中懸浮粒子;福祿桐葉子有各種形狀,觀賞價值高,也具有淨化室內空氣的效果,此外大岩桐、非洲蓳等都適合室內栽種。
湯建琦說,一般人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室內,擔心室外空氣汙染,卻忽略室內空氣品質,幾盆小盆栽可以幫忙改善,不過,記得要經常擦拭葉片,避免大量塵埃吸附,更能有效清淨空氣。
建築八卦陣/當建築成為行動藝術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宛茜】2010.10.17
以戲劇表演聞名的倫敦,今年八月又擁有一座「新」劇院─水母劇院(Jellyfish theatre)。這對表演藝術界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在建築界可是一件大事,因為這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用廢料做成的環保劇院。
水母劇院的建築材料來自於市場、木材場及建築工地的建築垃圾,或是被丟棄的學校家具、用過的門框與釘子,以及當地居民和企業貢獻的各種廢料。建造者則是德國建築師、行動藝術家考特瓦瑟(Martin Kaltwasser)。
和不遠處根據莎翁時代面貌重建、費時十年完工的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相比,水母劇院確實應該稱為「行動藝術」。它花了兩個月建造、只演出一齣前衛戲劇「Oikos」,九月底劇院便隨著這部戲劇一起謝幕,結束短短一個月的壽命。然而拆解後的材料將有機會再成為另一棟建築物。
建築能成為行動藝術?在擁有聖保羅教堂、西敏寺等「世紀古蹟」的古都倫敦,「像行動藝術一樣」的建築,逐漸成為潮流。
以倫敦世博會經費興建、屹立逾一世紀的V&A博物館,最近剛結束特展「建築師建造小空間(1:1 -Architects Build Small Spaces )」。策展人請來七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新秀建築師,在博物館七個角落打造七棟臨時性建築─包括兩層樓高、用書牆做成的書屋、僅容十人的超迷你劇院、奇幻迷離的水晶小屋等。
這些觀念前衛的臨時建築坐落於歷史悠久、已成古蹟的博物館之中,卻只擁有三個月的壽命。新與舊、短暫與永恆,形成強烈對比。
倫敦世博會主展場的基地之上,則是另一個固定「展」出臨時建築的展場─蛇型藝廊。該藝廊每年七月都會邀請建築師在藝廊旁的草地上,打造一座壽命只有三個月的臨時建築。和V&A不同的是,蛇型藝廊邀的都是星光熠熠的大師─妹島和世、庫哈斯、伊東豐雄等,今年上場的是法國建築師尚努維勒。
當建築成為行動藝術,它像彗星一閃而逝、曇花般瞬間綻放,卻迸發驚人的活力與美麗。這種建築毋須考慮市場、不必擔心地價,放手讓建築師大膽進行各種創意實驗。
在寸土寸金的現代都市,行動藝術般的建築不必與豪宅高樓爭地、也不必擔心閒置的資源虛耗。它因此可以成為新秀建築師的創意舞台、或是城市創造觀光資源的活泉─以倫敦為例,如今觀光客暑假來到此地,每年都有新建築可看。
台灣其實比倫敦更早懂得「建築不必天長地久」的道理。20年前,房地產界便爭相以樣品屋製造行為藝術般的話題,吸引買主上門。可惜的是,台灣的臨時建築跨不出房地產的地盤,也無法成為新銳建築師的實驗場。
多麼盼望有一天,台灣也能像倫敦一樣,邀請建築師上台表演一場場,行動藝術般的建築。
政策挺/綠建築商機 一年千億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2010.11.08
智慧綠建築是行政院推動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之一,全球節能減碳,未來智慧綠建築產業前景可期,營建、家電、高科技、能源,以及環保等相關綠色產業均可受惠。
行政院明(9)日將審查內政部、經濟部研議完成「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草案,近期內呈報行政院會討論通過後實施。行政部門推估,綠建築每年約增加470萬平方公尺,以每平方公尺造價2.3萬元計算,保守估計綠建築的商機每年至少高達1,115億元。
「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自今年起至104年實施,六年投入32.2億元,促進投資795億元,帶動產值約7,995億元,節能減碳1,153萬噸,創造25.5萬個就業機會。
推動智慧綠建築產業,政府將扮演領頭羊,將優先推動公有建築智慧化,未來工程造價超過5,000萬元以上的公共設施或公用建築物,都必須進行智慧綠建築設計施工,以及納入公共工程預算審議管制,預定101年起實施。據瞭解,5,000萬元的門檻並不高,有助未來全面推動綠建築。
同時,國有地標售、都市更新和軍事工程也將試辦智慧綠建築,並提供獎勵措施。
政府官員透露,預訂明年6月營建署將研訂完成優先推動公有智慧綠建築實施方針及日期,並修訂「永續公共工程-節能減碳政策白皮書」,優先推動公有建築智慧化納入,並請中央機關、地方政府辦理。
政府相關機關也將大力投入智慧綠建築的科技研發與推廣,包括發展智慧感測網路技術與服務關鍵技術,發展先進智慧平台與應用系統技術關鍵技術,及開發住宅及商辦大樓能源管理與智慧用電控制系統。
發展綠建築 政院投32億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黃國樑/台北報導】2010.12.02
行政院院會今天核定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從今年起到民國104年為止,以6年時間投入32億元,促進投資284億元,帶動相關產業產值約7529億元,達到減碳總量約382萬噸,創造24.3萬個就業人口。
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不論是農村社區再生與綠建築結合,或是政府對節水、節電、空調、照明、外牆結構隔熱等提供獎勵措施,如能以建築法規明文規定,讓獎勵與規範雙管齊下,效益更大。政府目前推動都市更新時,如能給予智慧綠建築的都更案些微容積獎勵,也能有利環保與節能減碳,產生更大效益。
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針對住宅、服務業和工業部門進行檢討,提出推動措施。住宅方面,將開發住宅能源管理、智慧用電控制系統,研訂智慧綠建築指標評估系統和標章評定制度,以獎勵或補助既有建物的改善,同時透過建築技術規則編列綠建築專章,擴大管制範圍,降低住宅部門耗能量。
服務業方面,全國便利超商過超過9000家,全年總用電量約15 億度,從明年開始推動綠色商店分級認證制度。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代理所長陳瑞鈴指出,綠色便利將採分期認證獎助,依照一星、二星、三星,分別給予1萬、2萬和3 萬元補助。這部分會先經過評估診斷後,再給予商家改善建議。預計明年將爭取5000萬元經費,辦理2000家便利商店。若是取得綠色企業證明,可望爭取在國際上更多貿易機會。
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針對製造業的生產工廠,研議綠色工廠的評估系統和推動工廠認證,也會對高科技產房建立評估標準,從明年開始,分別從竹科、中科、南科和宜蘭基地,推動智慧綠色科學園區的規畫與建置。
針對工程費用造價超過5000萬元以上的新建公有建築物,從101年起,將強制導入智慧綠建築設計施工,納入公共工程預算審議管制。
※ 相關報導:
* 老屋改造大作戰 6件當示範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6009049.shtml
◆ 對抗氣候變遷 竹子好處多
法新社/戴雅真 2010/12/02
(法新社墨西哥坎肯1日電) 聯合國會議在坎肯(Cancun)舉辦之際,致力推廣竹子的團體今天表示,世界領袖在苦思對抗氣候變遷的問題時,應該考慮這種多用途植物。
國際藤竹網路(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Bamboo and Rattan, INBAR)表示,竹子便宜、長得快,加上非常強韌,或許可以解決不斷攀升的碳排放量、替偏遠貧困地區增加收入,並應付房屋短缺問題。
INBAR總幹事古珍(Coosje Hoogendoorn)說:「竹子是刺激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而且已經準備好供應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全球最貧困的國家。」
「竹子支持超過15億人口的生計、每年製造超過50億美元貿易收入,而且每天最多能生長1公尺。」
INBAR拉美、加勒比海地區協調員巴拉格(AlvaroCabrera)說:「竹屋有數世紀歷史,但是很多人不了解它的潛力,仍認為它是窮人用的材料。」
「事實上,竹子的強度比鋼鐵高、比木材便宜、處理過程比混凝土耗能低,還可以抗震... 竹子應該被稱作聰明人的建材。」(譯者:中央社戴雅真)
台北花博夯 綠建築引領風潮
【文/黃繡鳳】 2011.01.20 中國時報
正在如火如荼展出的台北花卉博覽會,共有四大展區14座展館,新增6座展覽館,包括舞蝶館、風味館、流行館、未來館、生活館和夢想館。其中參觀人潮爆滿的未來館、生活館和夢想館,屬於鑽石級綠建築,由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該事務所也是國內鑽石級綠建築標章推手,堪稱同業楷模。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郭英釗說,未來館綠建築設計,係運用生態棲息地的手法,打造綠色科技及人性化環境的空間,成為展現教育與遊憩兼具的展覽型溫室。
生活館 智慧型環境控制
其搭配建築物所裝設的溫溼度及光度等調節控溫系統,利用自然採光、自然通風、自然能源並結合最尖端的節能裝置,塑造綠意盎然的室內景觀生態空間。屋頂薄層綠化,有效減低了外殼熱負荷,是綠建築節能設計手法之一。而生活館為一綠建築型數位展館,擁有自然採光、自然通風、自然能源如太陽能、雨水回收系統、節能地冷空調系統、省水設施等;內裝流水、花景,結合尖端節能、數位科技,採智慧型環境控制模式,針對室內不同之環境,如溫度、溼度、光度,以自然通風、機械通風、地冷空調及噴霧,達成室內各區不同溫度之要求。至於夢想館外生態池具有創造小生物棲地、淨化水質功能。展場設計與展示內容強調與自然環境互利共生,植物多樣性的空間營造,是夢想館的重點。
屋頂覆土植栽設計,可有效降低室內溫度,設有太陽能光電板及雨水回收等系統,為國內領有鑽石級候選証書之綠建築。從小在台南長大,畢業於成大建築系的郭英釗,長期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南台灣,養成了喜愛大自然的習性。之後赴美攻讀UCLA建築碩士,又深受歐美先進國家追求環保省能潮流影響,因此返國服務後,順理成章地以結合環境的生態建築為主要特色。
郭英釗 把建築視作環境之一
直到政府提出「綠建築獎章」,他便在原有設計考量中,有意識、有根據地依照可量化的標準去執行案子。他與建築師張清華以北投圖書館獲得綠建築獎章鑽石級的最高榮譽,在生物多樣化、綠化、基地保水、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水資源、室內健康與環境及汙水與垃圾改善等九大評分指標中,獲得比標準高出許多的積分,也打開了他的知名度。
郭英釗表示,最美的建築構想,就是在思考的起端就把建築視作環境的一部份,如此一來,建築物與周遭環境,自然而然會形成具延續性的有機體。
例如當初在設計北投圖書館時,即設想到,一群不會飛的昆蟲若不小心被風吹落在圖書館的屋頂時,如果沒有任何規劃,這些無法飛翔的小昆蟲將終其一生在屋頂上過活。
就是這種貼心的理念,加長了屋頂的寬度,讓真的不小心降落在屋頂的小蟲子,有路可走,可以回到原來生活的生態環境之中。細微周到的考量,也讓北投圖書館榮獲綠建築標章鑽石級的最高榮譽,更透露出郭英釗具人文關懷的特有風格。
北投圖書館 綠建築鑽石標章
在談論綠建築議題時,郭英釗很自然的想到人類過度開發已遠超過需求,造成大自然中森林、草原、山林、海洋等環境危機,且人類人口數不斷增加,大自然資源有限,將是地球一大危機。因此他強調,九典建築師事務所僅是盡棉薄之力,透過單棟建築物傳遞某種訊息,他特別主張「不是去看的地標,而是去體驗的地標」,去感受建築物和大自然互動的關係。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