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編譯黃秀媛綜合邁阿密16日電】2010.07.17
為了掃蕩健保詐欺,司法部長霍爾德和衛生福利部長西比列斯準備在美國各地召開會議,第一站就選在邁阿密,因為佛羅里達州南部是美國健保詐欺的大本營。
這也是聯邦當局五年前選定在邁阿密成立第一個對付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詐欺事件的專案小組的原因,而且成果異常豐碩:僅只在南佛州,專案小組已破獲567個案件,對860人提出起訴,涉及的詐欺金額達到25億2100萬元。
這些數字非常驚人,遠非其他地區所能企及。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對政府積極掃蕩,專門詐欺聯邦醫療保險的南佛州騙徒也更新做法,藉著偽造精神病、物理治療和其他復健服務,詐取幾億元公款。
這類健保詐欺極為可觀:佛州精神健康診所去年總共向聯邦醫療保險申請4億2100萬元給付,約比密西根州高出63倍,比德州高出四倍,而這兩個州都是健保詐欺的溫床。
佛州診所為物理治療和語言治療申請的給付也達到3億1000萬元,比紐約高出140倍,也比加州多出10倍。
這些給付申請未必全是詐欺,只是佛州的數字遠高於其他大州,因此政府官員認為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詐欺。
這類詐欺花樣很多。佛羅里達州當局最近用隱藏攝影機拍攝到騙徒製造假車禍,顯示幾個壞蛋在停車場讓兩輛車相撞,接著把人塞進車內,然後報警,以獲得真正的車禍紀錄,為謊報醫療費用提供證明。
他們隨後到醫療診所,用大筆現金換取偽造的醫療紀錄,用以申請健保費用。他們有時請真正的醫生在偽造文件上簽名,或是用大約100元換取一個簽名。
由於詐欺聯邦醫療保險很容易騙到大筆款項,儘管有許多人被捕,騙徒仍樂此不疲,使真正需要的人得不到醫療費用。
賀爾德說:「我們每花一塊錢對付健保詐欺,就能夠追回四塊錢還給國庫和美國納稅人。」
※ 相關報導:
* 聯邦醫療保險 年遭詐600億美金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730800.shtml
* Medicare大詐欺 利用新移民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730798.shtml
* 聯邦醫療保險專案小組建功 追回4.2億美金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730802.shtml
* 二代健保費率最低2.57%~3.06%
* 人體研究法草案 研究胎兒要徵詢親屬
20 則留言:
美國新健保方案 限制選擇醫生
【世界日報╱紐約時報紐約18日電】2010.07.19
為因應歐巴馬政府通過的健保改革法,健保公司紛紛開始促銷保費較低的新保險方案,這些健保方案的特點是,被保人可選擇的醫生或醫院範圍較小。這些健保方案限制被保人只能在特定的醫療網內,選擇醫生或醫院。
小型企業的業主擔心健保費用不斷上漲,因此這些健保方案對小型企業較具有吸引力。健保公司已開始在聖地牙哥、紐約和芝加哥推出這些健保方案。
一些大企業也漸漸對這些健保方案感到興趣。健保公司相信,假以時日,所有的企業都會逐漸選擇這些健保方案,以節省健保成本。
如果不選用這些健保方案所提供醫療網內的醫生或醫院,消費者需自付較高的醫療費。
健保公司表示,如果企業主希望進一步節省保費,可以選擇限制更多的健保方案;這麼做,最多還可節省15%保費。
健保公司表示,這些健保方案的另一個客戶群是希望在健保交易所(insurance exchange),選購所需的健保方案的個人或小企業。根據新健保法,個人或小企業可在健保交易所自由比價,選購所需的健保方案;但健保交易所要到 2014年才生效。
健保業者表示,上千萬消費者可能透過健保交易所,選購所需的健保方案。此一客戶群包括以前沒有健保的民眾;而這些民眾可能願意接受一些限制,換取保費較低的健保方案。
加州小企業Haro Bicycle公司主計人員Peter Skoda說:「新健保方案的影響是,消除名牌醫生。」該公司為節省保費,選擇Aetna健保方案,該方案不給付到聖地牙哥Scripps Health醫療網就醫的費用。到Scripps醫療網就醫的員工,需自付全額醫療費。
◆ 美國醫生缺15萬名 藥劑師遞補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8日電】2010.07.19
華爾街日報18日報導,許多人擔心在新的健保改革法生效後,將沒有足夠的醫生來照顧新被納入健保的超過3000萬人,美國醫學院協會估計,到2025年美國將短缺15萬名醫生,目前有近30萬人的藥劑師將可填補這個差額。
完成四年研究所專業教育的藥劑師,被訓練成可以處理複雜的藥物,包括超過一萬種處方藥,和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每年批准的數十種新藥。對於慢性病患,如糖尿病、高血壓和氣喘患者,他們通常服用多種藥物,藥劑師對藥物交互影響的了解可以救這些病人的命,但藥劑師通常都不會幫這種忙,如果賦予他們一些監督的責任,他們可能減少醫生的負擔。
藥劑師也可以查看實驗室檢驗的結果,如糖尿病患的血糖水準;可以調整藥物的劑量來幫助達成醫生對病人設定的目標;注意病人是否服用其他可引起併發症的藥物;教導病人做自已可以進行的檢驗;在醫生的指示下,為病人預約實驗室檢驗;和監視病人是否遵行服藥、飲食和運動的指示。
這並不是創舉,1966年,北卡羅來納州艾希維爾市就推出由藥劑師管理糖尿病患的計畫,這個艾希維爾計畫(Asheville Project)的結果超過預期,從1997至2001年,該市每名員工的年度直接醫療費用,平均下降了1200元,成為1872元,參加此計畫者中 15%都接近達成其醫療目標。此計畫後來擴大至包括其他的慢性病,該市估計其每一元的投資,可節省四元。全國有80個雇主採用了這種醫療模式。
在洛杉磯、明尼亞波里斯和匹茲堡的安全網診所,藥劑師也與醫生合作照顧慢性病患,節省了數十萬元的治療費。現在衛生資源與服務署的病患安全與臨床藥劑師合作計畫,正推動在全國每個社區診所都設有藥劑師。
目前這種計畫的規模有限,主要是因為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和醫療補助計畫 (Medicaid)不把藥劑師視為醫療保健提供者,因而這些計畫的經費多來自私人基金會或診所本身。因而第二個重要的步驟就是修改Medicare和 Medicaid的給付法規,讓藥劑師扮演更大的病人照顧角色,這樣做開始時可能增加醫療成本,但長期來看,正如艾希維爾計畫,能節省金錢和增進病人健康。
※ 相關報導:
* 提升素養醫學系學制擬改6+2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19/today-life14.htm
為提升醫師對病人臨床知能及關懷,教育部高教司指出,七年醫學系教育將研議改為「六加二」,醫學課程濃縮在六年完成,但醫院臨床實習延長為兩年,確保準醫師能與病人有更多實際接觸、深入了解病痛。
◆ 剖腹產率何以居高不下
【聯合報╱社論】2010.07.18
台灣的剖腹產率在世界上已僅次於義大利,高達三十四%;為此,監察院日前以「長期縱任」為由,對衛生署提出糾正,指健保調高自然生產的支付點值後,並未降低剖腹產率,致使健保四年多來浪費百億元以上,衛生署難辭其咎。對此,衛生署及健保局分別強調,未來會就醫院評鑑、健保支付及加強宣導三管齊下,尤其將加強民眾宣導,希望減少產婦挑時辰、怕痛或維持身材等迷思,提高自然生產的意願。其實,剖腹產率居高不下的現象,固然有待醫界設法改善,不過,導致這種現象的真正因素,似仍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醫界以往一直認為,國內的剖腹產率逐年上升,部分歸因於少數不肖醫師藉手術牟利,部分歸因於產婦的無知與迷信。健保將自然生產的支付點值調高到與剖腹產相當後,醫師為收入而動剖腹產的誘因已不存在;至於所謂產婦的無知與迷信,這種將婦女汙名化的說法,近年已頻遭社會學者批評,醫界也有自省的聲音。事實上,即使在歐美先進國家,剖腹產率幾乎都在逐年增高,顯示許多產婦選擇剖腹產另有原因。
雖然世衛組織曾在一九八五年提議,任何地區的剖腹產率高於十%至十五%即屬不合理,但這項標準在許多國家現已成為高難度的目標。美國在一九八○年代末期,曾因剖腹產率高升到二十五%,引起醫界積極檢討,大規模推動多項措施,致使剖腹產率下降;但在一九九六至二○○七年間,剖腹產率依然從二十一%快速升高到三十二%,而且各州的剖腹產數都在持續攀升。這種現象在歐美其他醫學先進國家皆然,台灣並非特例。
探究剖腹產率全面上升的原因,必須回歸這項醫療行為的本質。美國婦產科學會二○○三年曾針對自行要求剖腹生產作過說明,強調目前仍無充分證據支持哪一種生產方式較優,而孕婦有選擇生產方式的自主權;因此,剖腹產一如整形美容手術,逐漸變成醫界的常態性手術,實不足為奇。會形成這種現象,現代醫學的精進當然是重要因素;近年來包括手術室的無菌技術、血液醫學、術後照顧等都有長足進步,大幅提升了剖腹產的安全性;相對於自然分娩對產婦和胎兒仍有難以預期的潛在風險,部分醫師難免會放寬對剖腹產適應症的認定標準。再者,醫師照顧自然產的時間成本高於剖腹產,何況比起自然分娩,剖腹產更能避免可能引來的醫療糾紛,是以剖腹產隱然成了一種防衛性的醫療行為。此外,產婦的平均年齡提高、多胞胎比率增多等,也是剖腹產率升高的原因。
雖然如此,在可以自然分娩的狀況下選擇剖腹產,非但嚴重浪費了醫療資源,對產婦健康的潛在威脅也不容忽視。自然分娩與剖腹產各有優缺點,但國內醫師曾根據健保局二○○二年全國生產資料分析統計後,發現第一次剖腹產的婦女,子宮切除的風險是自然分娩婦女的十二倍之高。再者,剖腹產引發子宮感染、傷口感染及其他合併症的機率,都顯著高於自然分娩。同時醫界已經知道,自然分娩可以增強嬰兒肺部功能、增加嬰兒的適應能力,有益於新生兒。
衡諸醫學先進國家的現況,監察院對衛生署的糾正未免過於苛責;只是,國內的剖腹產率居高不下則是事實。對此,衛生署實應儘速召集國內相關官員與學者,廣泛探討剖腹產率居高不下的現象與成因,研議可行的策略,不應再拘泥於一些沿襲已久而可能並不正確的觀點。譬如日本的剖腹產率得以維持在十%左右,有學者認為,助產士制度是主因之一,助產士可以大幅提升在家分娩的比率;台灣過去實施助產士制度有很長的歷史,但目前教育部已取消助產教育,衛生署也取消了醫院助產士的編制,這項制度能再起死回生嗎?產科的任務已從以往單純的接生,進入現今必須同時保護胎兒與產婦的時代;面對常態化的剖腹產手術,醫界也該拿出新的觀點和處置標準了。
臉書醫療揪團 衛署劃下紅線!
台灣醒報/余至浩 2010/07/21
好康逗相報,也要被罰!日前有網友在臉書分享醫療折扣資訊,被衛生局認定觸法。衛生署表示,消費者如果只單純分享資訊,而無涉及醫療業務或宣傳行為,並不會觸法;但即使如此,衛生署也不鼓勵民眾在分享資訊時,提到醫療機構名稱、優惠、折扣等宣傳字眼。
「網路揪團」靠著能省荷包,又能撿便宜,可說是目前時下最夯的一種「鄉民」運動,在各大網站、部落格、噗浪都看得到它的身影,而全台擁有超過六百萬會員的臉書,更是成為鄉民們的揪團勝地。
不過,最近卻有一名婦人因在臉書Po文分享「揪團十人,每人可省一萬元」的眼科折扣資訊,被當地衛生局認定觸及醫療廣告,違反醫療法,恐將面臨五萬元的罰鍰。
衛生署醫事處科長周道君表示,依照醫療法第六十一條規定,醫療機構不能以衛生署公告禁止的不正當方法,招攬病人,其中就有明列「醫療廣告」禁止一項。
但他也表示,消費者不用太擔心,基本上,處罰對象還是以醫療機構為主,消費者如果只是單純分享或告知資訊,沒有和醫療機構有業務或宣傳的關係,並不會觸法。
不過,像這些過度用低價格來吸引消費者上門,造成同業相互競爭,最後必定會犧牲整個醫療品質;因此,衛生署並不鼓勵民眾在分享醫療資訊時,提到醫療機構名稱、優惠、折扣等宣傳字眼。
另外,他也呼籲,民眾在網路上看到一些特價或促銷的醫療資訊時,千萬要張大眼睛,多聽、多看、多問,而不是一謂「隨團起鬨」。
◆ 加州8%醫師 能以華語看診
中央社 2010.07.21
一項統計顯示,加州有約8%的醫師能夠操流利的華語,為病人看診。同時,在亞裔人口僅12%的加州,亞裔總醫師人數卻高達21%,遠遠高於其他族群比重。
加州健保基金會(California HealthCareFoundation)最新調查發現,截至2008年為止,加州每10萬人中,只有262名醫師,較10年前僅增加7%,遠低於加州16%的人口成長速度。
與此同時,調查也發現,加州醫師年齡也是全美最高,超過60歲的醫師比重達到29%,比全美的25%,還高出4個百分點。
在族群結構方面,白人醫師比重約53%,人口數僅佔加州12%的亞裔則高達21%。相較之下,占總人口比重約37%的拉丁裔,取得醫師執照的比例僅有5%。
另方面,能操流利華語看診的醫師比重約為8%,其中又以洛杉磯的10%,與舊金山灣區的9%最高,這兩個城市也是加州華人最為集中的地區。
◆ 史丹佛大學 登台尋找生技人才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2010.07.21
美國史丹佛協尋台灣生技創業人才,過去兩年已促成三位台灣人在美國創業,並可提供至多100萬美元的創業基金。史丹佛大學心血管科技中心主任菲茲格瑞(Peter Fitzgerald),昨(20)日鼓勵更多台灣人前往美國,接受該校的創業訓練。
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昨天召開,應邀來台演講的菲茲格瑞表示,史丹佛大學自兩年前起透過台灣國科會的支持,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展開人才培訓的合作計畫,但這項計畫目的不是在培養生技研發人才,而是生技創業人才。
經過史丹佛大學與國家實驗研究院的篩選,第一屆20多位報名的工程師及大學教授中,挑選出三位成員前往史丹佛大學受訓,三位成員所提出的生醫創業計畫,分別是針對呼吸照護、血管支架、體內氣球擴張等三項醫材產品。
在史丹佛大學的支持下,這三項台灣醫材創業計畫,後來都獲得創業基金,正式在美國創立生醫公司。
欠健保費 兩千元能分期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0.07.29
為了減輕民眾積欠健保費的還款壓力,健保局修正規定,從8月2日起,可申辦分期繳納的欠費總金額,由5000元調降至2000元,同時每期最低繳納金額,也從1000元修正為749元。
不過健保局也透露,每個月平均都有20萬到30萬人欠健保費,有些民眾就是「賴皮」不交,一年有20多萬人被移送行政執行,積欠達30億元。
最低繳納金額降為749元
健保局承保組專門委員洪清榮表示,多年來健保費繳納率一直維持在98%的水準,每個月約有20到30萬人欠繳保費及滯納金,修正規定後,希望可以協助一時經濟困難,無力一次繳清的民眾。
不過雖然大部分人每個月都乖乖繳錢,但一年也有約20萬人,因為積欠保費被移送強制執行。洪清榮說,真正經濟困難的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等弱勢族群,多已排除,由政府補助。
洪清榮說,這些被移送強制執行的民眾,不見得是缺錢,多半是退休、無業者在公所投保,因為暫時沒有看病需求,想等到會用到健保卡時,才去繳清欠費及滯納金。因為每人欠繳金額都不高,但是人數多,讓行政執行處很頭痛。
◆ 半數女性避孕 未尋求專業諮詢
中央社 2010-07-29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29日電)1 項針對女性調查發現,有避孕需求的女性,每2名中就有1名完全不蒐集任何資訊。醫師今天表示,現在的避孕藥不但具避孕功能,還能改善生理期水腫,建議女性應尋求醫師專業意見。
根據2010年台灣幸福教育協會針對大台北、大台中與大高雄,面對面訪問調查1014名18到34歲有穩定交往對象者,結果發現,有避孕需求的女性,每2名中就有1名不蒐集任何資訊。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在記者會表示,現在女性依賴非專業資訊,約有 7成女性可能因認知錯誤而有意外懷孕的風險。
另外,調查也顯示,有76%的女性「很享受性」,並且有88%「希望我能夠有愉悅的性生活」;但有65%「很在意意外懷孕」,且42%「會因為擔心懷孕而影響性行為頻率和性生活品質」。
蔡鴻德說,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好的避孕藥可以使用,過去的避孕藥副作用較大,有 69%以上的婦女會中斷使用;但新一代口服避孕藥把雌激素劑量降低,並配合新型黃體素,不只提供避孕效果,也讓女性在生理週期減少水腫、改善青春痘。
他建議,女性朋友有任何問題,一定要尋求婦產科醫師意見。
◆ 助產士嫌紅包少 縫產婦肛門
【記者吳貴奉/綜合報導】2010-07-29 旺報
嫌紅包太少,黑心助產士竟將產婦的肛門給縫合了。家屬追究後,醫院還說是免費幫她做痔瘡手術。這麼離譜的事,活生生在深圳一家私人醫院上演。
深圳新聞網報導,家住在羅湖區的孕婦小紅(化名),固定在家附近的鳳凰醫院產檢,本月23日出現產前徵兆,於是被先生送到醫院待產。但在等待期間,一名40多歲、姓張的女助產士曾4次對小紅的老公陳先生暗示要紅包。
肛門腫得拳頭大
由於上醫院時來得匆忙,身上只帶了200元(人民幣,下同)。他把100元現金用紙包著給這位助產士。「張助產士拿了錢就把妻子推到待產室去了,但回來的時候臉色十分難看,我估計她嫌紅包少了。就又對助產士說,等妻子生產完一定給她一個1000元的大紅包。」陳先生向她保證。
當天下午3時45分許,小紅產下一個體重5.5斤的男嬰。不料,到了半夜麻醉藥退了後,小紅直喊肛門疼。陳先生檢視大吃一驚,他發現妻子的肛門已經腫得有拳頭那麼大,而且還用黑線縫著。
於是,陳先生去找醫生,醫生說,他根本沒有給小紅做肛門縫合手術。陳先生再去問張助產士時,她承認見小紅有痔瘡,順手給她做了個手術。
強行拆線毀證據
陳先生說,也許是害怕自己做錯事會受到醫院處分,25日,張助產士悄悄把陳先生叫到一個房間對他說:「你打我兩巴掌解解恨吧,你妻子的住院費用你就不要擔心了,我也是好心給她做痔瘡手術的。」但陳先生很清楚,她的妻子從來就沒得過痔瘡。他懷疑是助產士嫌紅包給少了,藉機報復。
更讓人生氣的是,為了毀滅證據,張助產士竟趁陳先生不在時,不顧小紅的疼痛叫喊,強行把縫合肛門的線給拆除了,還稱要把縫合的部分切除掉。
針對此事,鳳凰醫院一位女主任表示,醫院正著手調查,她願代表醫院給患者家屬道歉。深圳市數家醫院均表示,助產士是沒有權力給產婦做任何生產之外的手術的。
◆ 瞬間強大外力撞擊 腰椎滑脫常見成因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2010.07.29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監事陳曉鈞表示,腰椎滑脫最常見的成因為瞬間的強大外力撞擊,使脊椎產生了位移,如摔傷、騎車跌倒等。患者常見腰痠痛,坐直不久,爬樓梯會痛等不適。
中醫師陳曉鈞表示,腰椎滑脫簡單的說,就是當腰椎產生前後的位移,就稱為「滑脫」,通常以兩腰椎的椎體而言,正常的腰椎,在椎體後緣會有一連線的弧線;而在X光下診斷,可以判別位移位置、角度。因為脊椎椎體後面有椎間軔帶、脊神經等,而橫突上也有肌肉的附著,一旦脊椎滑脫會造成肌肉牽拉,引起肌肉的僵直痠痛,甚至引起脊椎的側彎。
陳醫師表示,最常見的成因為瞬間的外力強烈撞擊,使脊椎發生了位移,形成腰椎滑脫,如經常摔傷的柔道選手,騎單車跌倒。另外,長期的姿勢不良,或關節突關節改變,造成退行性脊椎滑脫病變等因素。最正確的診斷方法是照X光的側位照。
一般而言,患處會有大小不一的痠痛,走路時挺腰時、平躺時都可能會產生痠痛不適。患者可見包括腰痠痛,坐直不久便感道疼痛,爬樓梯會痛,甚者有坐骨神經的壓迫及症狀表現。
中醫治療腰椎滑脫主要採取徒手矯正手法。陳曉鈞表示,中醫傷科徒手治療,可藉由導引方式,將滑脫的脊椎推回去。但是中醫的手法治療,以位移2度以下的滑脫較有療效;若是太嚴重的患者,則建議採取開刀方式治療。
陳醫師表示,一般而言,中醫傷科的治療方式,以徒手治療為主,可用兩人操作,讓患者俯臥,一人握住患者的足踝部,另一人雙手交疊,以掌根凹窩抵住向後滑脫的患椎,兩人並配合同時動作。握足踝的人,用力向30度角斜拉,另一人同時用掌根向下頓壓,同時操作可將向後滑脫的脊椎利用一人拉踝,作脊椎的開合,配合另一人瞬間頓壓,作導引可將滑脫的脊椎推回去。
向前滑脫的患者可用板法、衝擠法或配合輔具手法矯正,但中醫手法治療以2度以下的滑脫較有療效,嚴重的3、4度滑脫,建議開刀固定才能有效治療。
調高保費奏效 健保虧損少了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0.07.31
健保局在今年四月調高健保費率後,財務缺口略有縮小,根據昨天公布的第二季健保財務狀況,扣除支出後,結餘卅二億元,這是健保近三年來,首見財務缺口縮小。
不過,儘管健保短期財務暫時穩住,攸關民眾健康的二代健保法,卻仍卡在立法院,健保局長鄭守夏將在明天卸任,臨去前他向立委喊話,盼八月立法院臨時會能儘快審二代健保法。
鄭守夏說,雖然健保財務缺口暫未擴大,但「長期財務還是不樂觀」,以後每一季都會向社會大眾公布,希望擴大費基和收支連動的二代健保早點過關,才是永續經營之道。
鄭守夏自許為健保的「中繼投手」,他說,兩年前他從台大借調到衛生署,被徵詢接健保局長時,當時就跟署長楊志良說,借調期滿將回台大,如果轉任健保局長,恐怕也只能做八、九個月。他在臨別時說:「我最對不起的是楊署長,沒和他留下來,一起為二代健保打拚。」
鄭守夏也透露,楊志良本來想和他一起離開,但朋友和長官要楊志良不可如此,留下來等今年八月立法院臨時會,或待年底五都選舉選完,二代健保還是有機會闖關。
◆ 醫院自費項目 9月前得詳列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0.07.31
民眾到醫院看病,常搞不清楚哪些醫療處置是健保給付,哪些需自費,據健保局統計,近六年,平均每天就接獲3起民眾申訴醫院額外收費。
健保監理委員會昨天討論民眾投訴自費現象,統計92年至98年,共接獲8860件,民眾申訴醫療院所額外收費,及597件多收部分負擔。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指出,曾接獲民眾投訴,掛號費仍超過500元,甚至收1000元,有的醫院,只要民眾多加掛號費,就可插隊看病。
健保局醫管組科長黃淑雲說,98年共接獲1035件投訴,其中7件確定為要病人額外購買醫材或藥品,已對醫療院所違約記點處置;12件涉不當收費或巧立明目,則罰醫療院所多收費用的5倍罰鍰。
健保局日前發公文給各醫院,7月15日前將醫院的自費項目,登錄在網站,或印成紙本,供民眾參閱。雖然多數醫院配合,但由於健保局未有統一格式,醫院各行其事,甚至有的醫院配合度不高,健保局已列統一格式.希望醫院9月前按表格列清楚。
◆ 新版成人健檢 要量腰圍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0.07.31
老一輩的人氣憤時,常罵說「膨肚短命」,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確實有幾分道理;腰圍肥粗、中廣身材的人身體容易出現問題,死亡率比一般人還高。國民健康局明年實施的新版「成人預防保健」,確定將腰圍列入健檢範圍。
「成人預防保健」是國人最普遍的健康檢查,只要年齡滿40歲,每三年就能免費到醫院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該健檢已實施10幾年,到檢率超過六成。國民健康局邀請國內專家學者開會達成共識,正在修訂新版「成人預防保健」,確定將腰圍納入檢查項目,新版將於明年實施。
國健局副局長吳秀英指出,腰圍數值確實是一項重要的健康評估項目,各縣市衛生局所開辦的整合性篩檢,已經將腰圍列入檢查項目。
研究顯示,腰圍超過標準值(男性90公分,約35.5吋;女性80公分,約31.5吋),就有一半機率罹患代謝症候群。腰圍、血壓是目前用來預測代謝症候群風險的主要參考,合併兩者結果預測率可高達72%。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今天舉辦「爸爸腰健康」父親節健康腰圍關懷活動,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指出,希望透過這次活動,提醒為人子女多關心父親的腰圍不超過90公分,讓身體健康無「腹」擔。
台灣男性腰圍越來越粗,男性西服專櫃曾統計,過去10年男性腰圍暴增2吋 (5.08公分),從L腰變成XL腰。臨床研究也顯示,同樣超出標準體重10公斤的中年男子,粗腰圍的「蘋果體型」,比臀部及大腿肥胖的「西洋梨體型」更容易導致血脂及血糖代謝異常,造成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
哺餵母乳推手 爸爸角色關鍵
中央社 2010.08.01
哺餵母乳除了媽媽要有毅力外,衛生署統計,有18.1%的媽媽們認為,爸爸在決定哺餵母乳上扮演關鍵角色。衛生署今天表示,在父親節前夕,希望爸爸們以同理心,支持妻子哺餵母乳。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針對16至47歲的媽媽 (產後時間至少6個月以上)進行母乳哺育電話調查,結果發現是否哺餵母乳的決定者仍是媽媽本身,但也有18.1%的媽媽們認為,爸爸們也扮演很關鍵的角色。
台灣母乳協會理事長林君怡呼籲爸爸們「支持自己的妻子哺餵母乳並和長輩多溝通」。她說,不少民眾對喝母乳的錯誤迷思很多,所以通常媽媽們的壓力很大。
林君怡說,爸爸們可以負責溝通的角色,做太太最堅強的後盾,除了主動提供育兒協助,也要給予精神的支持與鼓勵。
國健局也鼓勵家裡妻子正在哺乳的爸爸們,過一個不一樣的父親節,給予妻子實質幫忙,爸爸也可以學習母乳哺育的知識與技巧,並給予同理心支持。
◆ 北市2成5托兒所 防疫有漏洞
【聯合報╱記者黃驛淵/台北報導】2010.08.02
夏季腸病毒高峰,把孩子送進托兒所安全嗎?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抽檢133家私立及公設民營托兒機構發現,仍有24.8%防疫不確實,更有近2成7托兒所與家長「聯繫不足」,無法確切掌握請假幼兒的狀況,甚至有家長故意隱瞞疫情癥狀,成防疫大漏洞。
社會局抽檢項目包括體溫量測、消毒、通報等防疫流程共10項目,共有33家托兒所「尚待改善」,各有3至4項目不合格,已要求針對建議事項進行改善,8月中旬前完成複查。
社會局6月中至7月抽檢民營托兒機構,24.8%托兒所防疫做得不確實,其中35%托兒所忽略「入所體溫量測」及「口手足檢查」項目占最多。
另有16%托兒所,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漂白水消毒,不是稀釋得太淡沒效果,就是濃度太高,無法成功達到防疫效果。
除托兒機構,家長心態也成防疫關鍵。不少托兒所抱怨,許多家長故意隱瞞孩子請假原因及病情,主因正是害怕若孩子真的有腸病毒症狀,恐被隔離、無法進托兒所,這讓許多家長很頭疼,若自己去上班,孩子該怎麼辦。
社會局婦幼科表示,托兒機構若遇到幼兒請假,一定要確實與家長溝通、聯繫,掌握孩子身體狀況,家長更不應隱瞞病情。
社會局婦幼科也指出10項合格且優質的機構,包括士林區敦品托兒所要求入所的兒童一定要洗手,大安區橘子樹托嬰中心及內湖區威爾斯托兒所等防疫都相當確實。
漂白水調配方法
社會局婦幼科說,消毒時最好以重點消毒取代大規模噴藥,若利用市售漂白水消毒,稀釋濃度可分200ppm、500ppm兩種。
以免洗湯匙一瓢約20c.c,大瓶寶特瓶一罐約1250c.c為單位。200ppm為40c.c(免洗湯匙2瓢)漂白水加入10公升(8大瓶寶特瓶)清水中稀釋;500ppm為100c.c漂白水及10公升清水調配。
◆ 二期梅毒 手掌腳底長疹子
圖.文/王眾舉 2010.08.01 自由時報
一名年約30幾歲的男性就醫時,主訴最近身上長了一些不是太癢的疹子,我瞄到他的手腕有幾顆帶著皮屑的紅疹,於是請他攤開手掌給我看,結果也有一些脫屑的疹子。
我心裡想,應該不會連腳底也有吧?故請他脫掉鞋襪,果然也有幾顆零星散布在腳掌,但患者自己並沒有發覺。
我強烈懷疑是二期梅毒,為他安排抽血檢查,最後報告梅毒血清呈陽性反應。
二期梅毒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是皮膚的變化,患者大都不覺得痛或癢,可出現於全身的皮膚(如圖1),包含黏膜、手掌(如圖2)及腳底(如圖3)。
它的表現是丘疹脫屑性皮膚病灶,偶爾也會見到特殊的環形排列。頭髮則可能會有局部脫失,稱為蟲蝕狀脫毛症。
梅毒的致病原是梅毒螺旋菌,只有在顯微鏡暗視野底下才看得到,可能出現在患者的血液、體液、精液及陰道分泌物中。
它的主要傳染方式包括:性行為、輸血、傷口接觸到具感染性的病灶,或母嬰垂直感染等。
當梅毒螺旋菌從淋巴結擴散到血液,並漸至其他組織,即進入所謂二期梅毒,全身器官均受到侵犯,同時出現系統性症狀,例如:全身性無壓痛淋巴腺腫大、或神經系統開始受到影響等,因此應積極治療,以絕後患。
有些患者在會陰部或肛門周圍等身體皺摺潮濕處會長扁平濕疣,內含極多具高度傳染性的梅毒螺旋菌。
治療方面可用抗生素注射盤尼西林;替代療法則有注射第三代頭孢子素,或口服四環黴素兩週以上。但要提醒的是,梅毒並不會終身免疫,雖然經過治療,仍可能再被感染而發病。
由於梅毒外號為「偉大的模仿者」,因此二期梅毒有時會和其他皮膚病長得很像,例如:濕疹、藥物疹、乾癬或玫瑰糠疹等。所以,若本身有危險性行為,皮膚出現不明病灶,尤其是手掌及腳掌也都有長時,要儘快尋求皮膚科醫師的診治,才是上策!
(作者為高雄市林政賢皮膚科診所醫師)
你有權增進自己的死亡品質
【高克培】2010-08-03 中國時報
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近日有一份評比四十個國家「死亡品質」報告,台灣排名第十四,落後於英、澳、德、加拿大和美國等先進國家,顯示出仍有許多應該、也可以改善的空間。筆者從事臨床醫療三十八年,認為要提昇死亡的品質,首先應該要重新闡明和釐訂患者、尤其是在攸關死亡時刻的「接受治療權」和「拒絕治療權」。
撇開癌症不談,讓筆者舉兩個常見、令醫師們鼻酸、憤慨卻無奈的狀況,來說明這兩個現代人該有的權力:
狀況一、急診室常會遇到年紀比較大、或是智能有些退化的病患,明明只要緊急插氣管插管幫他把肺裡滯留的痰抽出、或使用抗生素治療他們的感染…等等就很有機會挽救他們的生命、回復他們原有的生活品質,可是「孝順」的兒女往往越俎代庖,為了「不要給老人家吃苦」,未待我們解釋就堅持拒絕,即使我們費盡了口舌;運氣不好,我們依了這位兒女的「指示」,另外一位「現場沒出現」的反倒來興師問罪;有時好不容易接受我們的處置,患者還是往生了,這時醫師往往被罵到心寒頭臭「害病人吃那麼多苦」,若是救成了植物人,搞不好醫師還等著吃官司呢。
狀況二、許多醫療院所都設有呼吸治療病房(RCW)收住依賴呼吸器維生的患者,患者普遍是「早已沒有意識、永遠沒機會恢復」者、也有「早該做氣管切口術以取代鼻咽氣管裡插著的姆指粗的人工管子」者。前者是家屬交代我們「永遠不准放棄」;後者是家屬倒果為因也是以「免於老人家吃苦」為由堅拒醫師施行氣管切口術(約一半左右),其中甚至還有一些神智清楚「活不好、一時也死不了」地躺在床上活受著鼻咽氣管內差管的罪數月之久者。
《經濟學人資訊社》評比時把「醫病關係透明度」做為最大比重(四○%),實在非常高明。因只有患者親自從醫師處得到專業說明,才能衍生出自主權,掌握自己的是好死亦是壞活。結論更指出「克服文化上的禁忌,才能藉此提昇安寧照護服務」。筆者認為有些兒女的孝順(文化)反而使醫病間缺乏直接溝通,我們醫師法裡缺少明確法條就「接受治療權」和「拒絕治療權」界定醫病關係(醫療法亦同)。
嚴格說來醫療法並不完整,它僅僅強調醫師「告知之義務」,但沒有指示醫師告知之後招致拒絕,醫師該如何因應才能合情合法?這也就是為什麼醫師無法發揮專業維護患者的死亡品質,非不為或不能,乃無法也。
筆者認為若能修增這一條成「醫師診治病人時,應向病人告知其病情、治療方針、處置、用藥、預後情形及可能之不良反應;病人有權接受或拒絕,醫師必須於病歷內記載經過並由病人簽署;病人神智不清時家屬方才有權代理」。若如此,病患既可確保「接受治療」和「拒絕治療」自主權,必然可掌握自己死亡的品質,而且病醫兩安,豈不善哉!
(作者為醫師,陽明大學副教授)
◆ 芬蘭 腦死病人強制捐器官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2日電】2010.08.03
芬蘭新法例1日生效,若腦死亡病人生前並未明確表示反對,死後身體器官將被自動摘除捐贈,即使死者沒有填寫器官捐贈卡或未經家屬同意,一樣可摘除器官。如死者未成年或不具備民事行為能力則需由其監護人或親屬同意。
新華社報導,芬蘭器官移植手術專家黑基‧邁基薩洛表示,新法律實施後,預計芬蘭每年的器官捐贈者將增加15%至20%。芬蘭原有的法律規定,只有死者生前填寫了器官捐獻卡,或經死者親屬同意方可摘除其身體器官或組織。
根據2009年的一項調查,90%的芬蘭民眾願意在死後捐獻其身體器官。但目前僅有20%的芬蘭人生前填寫了器官捐獻卡。據了解,芬蘭去年共進行了670 多次器官移植手術。但芬蘭全國仍有420多人在等候做心臟、肝臟或腎臟移植手術,其中每年有5%至10%的病人因無法及時進行手術而死亡。
◆ 員工日抽4根菸 老闆年損6萬元
【Upaper╱中央社】2010.08.03
衛生署估算,若1名員工上班時間每天抽4根菸,相當於每天要花1小時,1年因工作中吸菸耗損公司成本至少新台幣6萬元,呼籲企業主推動職場戒菸。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菸害防制新法實施後,職場中癮君子仍佔18.2%,每5至6名員工仍有1人抽菸。為了讓企業主協助員工遠離菸害,衛生署昨天上午邀請台灣大哥大、奇美電子、宏達電子等企業,分享企業幫助員工戒菸的經歷,以及共同宣誓推動無菸職場。
根據國健局估算,若1家公司有200名員工抽菸,公司1年就要耗費1200萬元成本。但辦戒菸班的成本就少很多,以宏達電為例,1個月的戒菸班,讓30多位抽菸12年的員工成功戒菸,以抽菸成本耗損來計算,1年反而省下234萬元成本。
以藥養醫 健保大問題
【王惠珀】2010-08-04 中國時報
前日黃煌雄監委〈永續健保人人有責〉一文,針對健保總體檢提出看法,語多無奈。個人覺得很奇怪,健保制度是醫療界菁英設計的,別的不說,以藥養醫養出台灣人以吃藥聞名,人民陪著健保玩,用身體拚醫療經濟,拚出台灣以洗腎聞名。健保不是人民設計的,人民有甚麼責任?
台灣以藥養醫,至少可以從三個淺而易見的面向看出健保設計的問題:一,行政保障專利過期原廠藥的藥價高於他廠藥,教人民相信原廠藥才是好藥,否定政府通過的學名藥與原廠藥一樣好。原廠藥「永遠的長子」藥價創造「高單價×高市佔率」的加乘效果,違反《公平交易法》,也讓健保每年多花費的冤枉錢永續經營下去;二,庶民都知道買賣要索取統一發票,只有醫療界不知道,因為健保局不必索取發票,藥品依藥價基準全額給付,顯然醫藥界的文明程度比庶民差了一大截。筆者曾經提出建言,如果健保用藥引用統一發票,在合理的利潤及管理費下,一年節省之健保用藥費用可達二百億。
「永遠的長子」制及買藥「不必統一發票」制正是養分,養出台灣以門診為主業的集合式醫療,逼得人民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走得動的搭客運,客運不跑了,看病就成問題。走不動的,以犧牲兒女的上班及考驗孝道為代價,換取長途奔波追求名醫,製造多少家庭問題?台灣有傲人的宅經濟,各行各業以客為尊服務到家,社區型生活圈讓人安居樂活,唯一看不到醫療的宅經濟。人民就醫的不方便,誰來聞聲救苦?
健保沒有不能解決的事,我們有的問題,別國家都有,以日、韓為例,日本以藥養醫,養出健保財政危機。政府為解決過度用藥的問題,一九八八年健保二次改革在政策上做了四件事:
一,原廠藥專利過期就是學名藥,藥價降至專利期的四○%,與他廠學名藥在市場公平競爭;二,以十五年時間逐年調降藥價差,到二○○六年藥價差達到二%;三,藥師每日申報的調劑處方數不超過四○張;四,藥局來自同一醫院之處方籤不得超過七○%(消除門前藥局)。二十年下來,醫院因無利潤而釋出處方,到二○○九年九七%的處方都在藥局調劑,達到健保省錢、病人拿藥方便、用藥安全的醫療無障礙生活。十幾年前,韓國政府在醫師上街抗議的風潮中,強勢落實社區調劑取藥及醫藥分業。
台灣的集合式醫療及醫藥不分業的醫院調劑取藥還停留在一九八八年以前的日本,換句話說再二十年台灣都做不到醫藥分業。與台灣有瑜亮情節的韓國友人一聽到台灣醫藥不分業(醫院的慢性處方釋出率只有○.六%)驚訝不已。○九年大陸人大政協會議定調醫保改革要讓醫藥分業從基層做起。看來,我們沒有退路了。
每年五千億的健保大餅由醫療界菁英掌控。這樣醫療制度不是人民設計的,人民要負甚麼責任?出了問題,菁英兩手一攤說人人有責,我只能說台灣菁英們,shame on us,我們去跳樓算了。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教授)
整合個人病歷 上海「醫聯工程」啟動
【聯合報╱特派記胡明揚/上海報導】2010.08.10
經過4年努力,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已蒐集完成上海全市24家市級醫療機構,1600萬名病患的病歷資訊,經「醫聯工程」將每個病人的病歷本裡所有的化驗結果、處方單、拍片診斷都串聯起來,大幅改變民眾看病模式。
據統計,其中可調閱的診療紀錄達500萬個,處方明細3.2億條,病案130萬份,檢查報告350萬張,一系列數字堪稱世界之最。
如今無論醫保患者還是自費病人,只要在聯網醫院問診,持一張就診卡(醫保病人持社保卡)即可瀏覽屬於自己的診療記錄與資訊。
資訊時代下的技術革新,初步紓解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就醫現狀。
「醫聯工程」引導下的智慧化問診,有效提高醫生效率,為患者節省不必要的開支,避免重複檢查。
「醫聯工程」實現資訊共用時,還打破了上、下級醫療機構間的技術壁壘,使醫療資源得到了最大整合。
小醫院拍片、大醫院即時診斷,看病「路徑」變得簡約許多。
「醫聯工程」縱向整合醫療資源,還不侷限在影像資訊共用領域。據了解,目前閔行、長寧、盧灣、閘北四個區內的醫療機構都已接軌醫聯工程。
盧灣區內的居民,在社區看病問診只要有需求,就能在社區提前預約瑞金醫院專家號;長寧區社區醫生診療時如果沒把握,由同仁醫院專家開展遠程會診,若仍有疑惑,仁濟醫院的專家也可即時點擊網路,查詢並作診斷。
另外,時下只要在聯網醫院問診的患者,註冊登錄醫聯網站,即可查詢在聯網醫院所做的檢驗報告,由此免去病人諸多奔波之苦。
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陳建平說,建設「醫聯工程」在以病人為中心,建立即時診療檔案。
患者僅需在醫聯網上實名註冊市民信箱,從基本資訊到處方,從檢驗檢查報告到影像資料,都可上網「一手掌握」;如此一來,患者掌握的病情多了,健康檔案也起死回生了。
新種超級細菌 自南亞擴散
自由時報 2010.08.12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指出,在印度發現的新超級細菌「NDM-1」已隨著「醫療旅遊觀光客」從南亞帶進英國,這種細菌具有頑強的抗藥性,幾乎無藥可治。在現今跨國移動普遍的情況下,這個新超級細菌可能很快就會傳到全球其他地區,成為一項嚴重的全球公衛問題。
抗藥性頑強 抗生素幾乎無效
NDM- 1超級細菌屬於革蘭氏陰性菌,是英國卡地夫大學微生物學教授華許,去年在印度醫院一名瑞士病患身上發現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和大腸桿菌都有它的蹤跡。令人憂心的是,NDM-1基因存在於可輕易複製、在不同細菌間轉移的質體中,使其具有「驚人的散播和變化可能性」,就連被視為對付多重抗藥性細菌的最後一道防線—碳氫黴烯類抗生素,都奈何不了它。
NDM-1是「新德里金屬乙內酰胺酶一型(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1)」的縮寫。華許說,染上這種細菌很難治療,「好不了」,「如果讓這些感染情況持續下去,而沒有予以適當治療,肯定將會出現某種程度的致命性」。研究人員在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和英國均發現病例,部分患者剛從南亞動整形手術回來。
除tigecycline和colistin兩種抗生素外,目前幾乎所有抗生素都對NDM-1沒效,而且前述兩種藥作用也不大。華許認為,由於醫療觀光和國際旅遊的跨國移動頻繁,「全球可能非常、非常快就會出現對這種細菌的抗藥性。
◆ 秘魯鼠疫 出國民眾須防範
中央社 2010.08.12
國際疫情資料顯示,秘魯阿斯科佩省(Ascope)蔗作區爆發鼠疫疫情,造成1名14歲男孩死亡,另有31人感染。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提醒即將前往該區域的台灣民眾注意防範。
台灣自1948年起已無鼠疫病例報告,金門地區於1953年也告絕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世界每年約有1000至3000個鼠疫病例,主要流行地區為南美洲、非洲及東南亞,大部分病例在非洲。
感染鼠疫會有發燒、寒顫、不適、虛脫的症狀,腺鼠疫是經由跳蚤傳染,最初反應為跳蚤咬傷部位臨近的淋巴腺發炎(經常發生於鼠蹊部)、紅腫、壓痛且可能流膿,如未治療,則移轉為次發性肺鼠疫,可能在24小時內死亡。
肺鼠疫則可透過飛沫傳染,就醫時如未適當防護,也可能發生院內感染,導致醫護人員遭受傳染,但若儘早使用抗生素治療,是可以治癒的。
據指出,秘魯首都利馬(Lima)西北520公里鄰近阿斯科佩省的薩拉韋裡(S alaverry)和馬拉夫裡戈(Malabrigo)港口,已出口糖、麵粉、魚和礦物至台灣與其他國家。
對此,疾病管制局除加強辦理來自該等港口的船舶檢疫相關作業、港埠滅鼠及滅蚤等措施,及衛教宣導作業,並請相關船舶公會轉知所屬會員及代理行商,宣導來自該地區港口船舶落實懸掛防鼠盾、加強滅鼠、滅蚤等措施,如有船員出現發燒、寒顫、不適、虛脫等傳染病症狀時,請立即配載口罩並通報疾病管制局。
疾管局提醒即將赴該區域者配戴口罩、注意住所附近與活動區域環境衛生,避免跳蚤叮咬、直接接觸具感染性組織及暴露於肺鼠疫病人活動地區。
返國途中如有不適或相關疑似傳染病等症狀,請主動告知疾管局國際機場發燒篩檢站檢疫官;如已入境,請配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請至疾管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首頁/防疫專區/疾病介紹/鼠疫)或撥打民眾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1922洽詢。
◆ 西班牙出現大批水母 數百泳客遭刺
中廣新聞/劉剛 2010-08-12
西班牙海灘最近出現大批水母 數百名泳客被刺。
這一波水母刺人事件發生在西班牙東部城市(艾爾其)海灘,最近這個海灘出現大批水母,這些水母很小,不容易發覺,被刺到卻很痛,光是星期天,就有7百人被刺,星期二一天,也有380人被刺,而在平常,每天只有三四名泳客被刺。
西班牙生物學家說,可能因為氣候暖化,加上海浪平靜,很多水母可以在海邊逗留很久。當地觀光部門已經在海灘樹立警告標語,要泳客小心。
每日門診量12764人 林口長庚又奪魁
自由 2010/08/20
〔記者王昶閔、吳俊鋒、王榮祥、魏怡嘉/綜合報導〕不少大醫院一床難求,衛生署公布去年度醫院評鑑資料,醫學中心佔床率約七到九成不等,又以台南奇美醫院、高雄長庚、台北榮總名列前三。
奇美醫院佔床率百分百 一床難求
衛生署指出,佔床率越高的醫院,病床越不好排,但民間團體表示,衛生署與醫院應向民眾說明,為何有些大醫院明明有床,民眾卻住不進去?「究竟是真的沒床,還是沒特權?」
衛生署在民間團體要求下,最近在官網設立「醫院評鑑資訊公開專區」,公布全國五百家醫院九十八年度的門診人數、佔床率、評鑑等級、醫事人力等醫院評鑑資料。
去年國內醫學中心佔床率前五名,依序為奇美醫院一百%、高雄長庚九十四.七%、台北榮總九十三%、亞東九十二.四%,以及台中榮總九十.三%。
每日門診人數,則一如往年,由醫院規模最大的林口長庚蟬聯第一位,平均每日有一萬二七六四人就診。
衛署建議找佔床率較低醫院看診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說,就診人數與醫院規模大小有關,比較不具參考意義,但是佔床率九成以上則代表病床已「轉不動」,門、急診等候病床的民眾,可能得等上好一段時間,建議民眾選擇佔床率七、八成以下的醫院。
佔床率計算複雜,簡單來說,就是每日病床的利用率。佔床率九成,代表醫院若每天有十個人出院,當天就有九個人立刻要住進同一張床。
高居佔床率第一的台南奇美醫院院長邱仲慶指出,奇美帳面上佔床率高,但不像其他大醫院設有五%到十%的保留床,提供隔日開刀病人。奇美無保留床,只要一有空床就給有需要的病人住,可避免病人在急診苦等。
佔床率達九成四,高雄長庚表示,以患者需求、病況為主要考量,未使用床位因牽涉科別差異、醫護人力與品質等因素,不輕易動用、挪用。
北榮評估病患住院狀況 協助轉院
台北榮總醫企部副主任李偉強表示,北榮連續四年獲讀者文摘票選為心目中最好的醫院,顯示北榮深得病患的信任,佔床率高表示院內的床位都有做充分的運用,周轉率也高;北榮的急診也沒有因而人滿為患,對於病患的住院狀況,北榮會評估掌握,如果有困難也會協助轉院。
健保局副局長黃三桂表示,佔床率高表示病人還是喜歡往醫學中心跑,將透過宣導,希望養成民眾「小病去診所、大病上醫院」的觀念。區域醫院或地區醫院還是會有病床過剩或空床等情形,也會與醫界溝通,盡量做好分流。
督保盟呼籲公布百大醫院排行榜
此外,醫改團體雖然樂見衛生署公布評鑑資訊,但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衛生署不應公布民眾看不懂的資訊,應比照國外先進國家公布「百大醫院排行榜」,會比起評鑑等級來得更容易理解。
醫改會研發組副組長黃經祥表示,有些醫院佔床率不高,急診病患卻住不進去,衛署和醫院應該說明;衛生署也應公布護理人員人力與病床數的比例等醫療品質指標,將更有意義。
※ 相關報導:
* 一個台灣 兩個世界/大醫院擠爆 偏鄉看病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20/today-fo5-2.htm
台灣大都市的醫院塞爆病患,偏遠鄉村地區的老人家,卻因交通不便、醫療資源匱乏,全靠愛心醫師定期巡迴看診,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如同「一個台灣、兩個世界」。
◆ 醫病互信 造就長庚一年700萬門診人次
自由時報 2010.08.20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林口長庚醫院再度蟬聯門診量冠軍,專家表示,並不意外。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指出,林口長庚醫院的病床數比台大、榮總都多,體系醫師也多,「多開一個門診,就多三十個病人」。他認為,長庚早年以平民化醫院出發,病房收費只在中等以下,多年下來累積聲譽,加上醫院科別完整,自然有一定的門診量。
對於成為全國門診人次最高的醫院,長庚醫院則是不做回應。估計長庚醫院全台七個分院,目前一年約達七百萬門診人次,住院則超過二十五萬人次。過去有統計指出,全台灣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在長庚看過病。
長庚究竟有何過人之處?長庚員工私下表示,除了早年率先廢除醫療保證金制度,挖角各方人才外,長庚醫院從創院開始就不惜重金投入各項設備。據說當年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時,就是在參觀完長庚後,馬上指示撥款百億給榮總等公立醫院,以免公立醫院落後私人醫院。
醫師態度親切 口耳相傳
實際走訪長庚、詢問就醫民眾則發現,多數民眾都是「經人介紹」、慕名而到長庚,其中甚至有人每個月從澎湖搭機來台,就是為了到長庚看病。
「台北幾家大醫院都看過,花了兩年時間,最後經人介紹,到了長庚,才找到真正有效的醫生!」吳小姐說,她的孩子從三歲開始出現嚴重過敏症狀,她帶著孩子到台北看診。一開始,先在其他大醫院掛號,但始終沒有獲得控制,後來經人介紹到長庚,病情真的好轉。
吳小姐說,重點是醫師態度親切、講解又詳細,像現在自己懷第二胎,醫師還會提醒注意事項,降低孩子過敏的風險。
不少患者慕名看診的兒科部黃璟隆醫師則表示,外界都以為長庚是為了業績衝門診量,其實健保實施總額制度,看越多病人對醫院反而是負擔,但患者既然來到醫院,總不能視若無睹。其實醫師也會設法將患者轉到在地醫院,但有些患者不久後還是會回來,主要還是因為患者與醫師間的互信關係。
從牙醫出頭談醫界「四大皆空」
【聯合報╱社論】2010.08.22
大學指考放榜,牙醫學系分數上揚,北醫牙醫系今年首次擠進三類組前十,高醫牙醫也超越了中山醫學系,引起不少討論。
內外婦兒四科醫師由於社會地位尊崇,收入高,而且通常是醫療團隊的重心,容易出名,以往一直是莘莘學子追求的目標,相形之下,少有人願意放棄進入醫學系的機會而選擇牙醫系;但近年來,因為醫學系的修業年限長,醫師的工作忙累,多半缺乏生活品質,加以醫療糾紛擾人,收入接近而糾紛少的牙醫系因而逐漸抬頭。類似「避重就輕」的現象,其實在醫學系畢業生選擇專科分科時早已出現,對台灣醫界未來發展的影響值得正視。
醫界傳統上將內、外、婦、兒四科並稱為四大科,除了照顧的病人數最多外,也因為這幾科的醫療成果往往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醫術水準;四大科醫師的成就感最高,雖然住院專科訓練極具挑戰,早年仍吸引了許多醫界菁英投入,譬如外科訓練的難度最高,訓練時間最長,卻曾被醫學生視為選科的最高榮譽,通常只有前三名才有資格進入訓練行列。四大科過去是前段班醫學生的最愛,近年來卻經常招不足額,醫界甚至謔稱之為「四大皆空」,意指各大教學醫院的四大科幾乎每年都有空名額,外科及婦產科的情況尤為嚴重。
醫學生不再青睞四大科,轉而投身皮膚科、眼科或耳鼻喉科等「五官科」,甚至冷門的精神科、病理科或放射治療科,這種「避重就輕」的現象其來有自:四大科的訓練時間長,需要照顧的住院病人多,值班時間長,超時工作之外,下班後還得應付突發的緊急醫療狀況;相形之下,「五官科」專科醫師的養成及未來開業都比較容易,訓練時沒有那麼辛苦,收入也不差,更重要的是不需要應付午夜突如其來的緊急手術或接生,得以維持個人生活品質。事實上,國內「四大皆空」的現象並非特例;日本近些年也有外科、婦產科及新生兒科招不足額的困擾,厚生省並曾為此發動大規模調查以探究原因。
有人將這種異於往常的現象,歸因於「草莓族」醫學生抗壓能力不足,以及對生活品質的重視,但環境改變的影響更不容忽略。醫療糾紛逐年增多,而台灣特有的抬棺抗議文化及暴力威脅風氣,嚴重影響了年輕醫師選科的考量;四大科的醫療糾紛一向偏多,難免令人裹足。此外,健保給付制度也是造成這種現象的推手。過去,四大科醫師經過嚴苛訓練後,經常仍須超時工作,甚至犧牲睡眠處置急重診病人,然而,至少可以換得豐厚的待遇;健保改換給付制度以後,除了間接逼迫醫師減薪,同時拉近了各科醫師的收入差距。少了高薪的誘惑,還有多少人願意犧牲個人的生活品質,苦熬多年,只是為了換取虛名與成就感呢?
台灣的臨床醫療早已邁入先進國家水準,許多醫界前輩的努力功不可沒,而這些人幾乎都曾經過傳統四大科的嚴格訓練。雖然國內的醫師人力不斷增多,醫師與服務人口比不斷下降,健保制度更獲得國際讚譽,但現在的四大科住院醫師乏人問津,影響所及是若干年後幾個主要專科的醫師人力不足,甚至發生斷層;屆時,新生兒乏人照料、急重症手術欠缺完整訓練的醫師、臨盆找不到合格醫師接生,台灣的臨床醫療服務勢將面臨新的挑戰,遑論進一步的醫學發展及臨床研究?這種情況下,健保還能維持國際水準的服務嗎?
「避重就輕」可視為人之常情,醫學教育或許可以改變部分醫學生的觀念,緩解「四大皆空」的現象;但歸根究柢,要改善近年來專科醫師分布不均的問題,仍有待衛生署與健保局及時權衡輕重,設法調整目前醫界不同工卻同酬的給付結構,讓付出勞力較多、風險較大的專科得以獲得較高的報酬,以鼓勵年輕醫師選擇從事比較辛苦的科別。同時,醫界也應盡速改善現行專科培育環境,維持順暢的升遷管道,吸引更多年輕醫師投入,避免日後追悔莫及。
※ 相關報導:
* 大陸醫藥-醫院搶錢 亂為孕婦做LEEP刀 檢查報告還沒出爐 先替患者動手術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4571x112010082200395,00.html
◆ 僵化公務員 智障到宅鑑定「你家的事」
【聯合報╱記者羅印冲、曾增勳/連線報導】2010.08.22
「難道只有植物人或癱瘓在床的病患,才能爭取生存下去的尊嚴?」桃園的「高小妹」智能障礙,家人幫她申請身障手冊,卻因高小妹堅不出門,請求到宅鑑定又碰壁。高小妹姊姊抱屈說,沒想到公務機關對民眾的請求,竟會以「那是你家的事」推託敷衍。
今年廿六歲的高小妹,六歲時被醫師判定智能障礙,智力發展停留在三歲程度,但一直沒申辦身心障礙手冊。
今年五月高爸爸過世,家計陷入困境,高家希望「身障手冊」提供的福利可解燃眉之急。但多年未出家門、恐懼與外界接觸的高小妹,怎麼說就是不願就醫鑑定。姊姊說,高小妹「從出生到現在,出門次數用兩隻手可以數完」。
依「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請領身障手冊需經所在地衛生主管機關鑑定,其中「植物人或癱瘓在床病患」可申請「到宅鑑定」。高小妹不願就醫鑑定,高家只好向桃園縣政府社會處求助,沒想到社會處人員不僅沒提供協助,還丟下「那是你家的事」,讓高家既生氣又無奈。姊姊難過表示,難道要用救護車把高小妹「抓」去醫院鑑定嗎?
高家到處碰壁,最後找上立委洪秀柱,洪秀柱辦公室立即行文桃園縣政府「縣長辦公室」,桃縣府衛生局隨即函請行政院衛生署說明「身障鑑定辦法」關於「到宅鑑定」相關規定。本月十六日,衛生署回函桃縣府衛生局,指可直接依「身障鑑定辦法」第四條,由縣市衛生主管機關邀集醫師、臨床心理人員等組成鑑定作業小組鑑定,為高小妹「到宅鑑定」,總算解決高家的難題。
桃園縣社會處昨天說,高家姊姊為妹妹申請身障手冊詢問,承辦人員回答「那是你家的事」,那已是多年前的事;上月社會處科長葉姝君與姊姊聯繫,高家姊姊也曾說出此事。
社會處表示,如能到宅鑑定,社會處就可依辦理身障手冊和補助。八月初曾行文桃縣衛生局,但未獲同意;衛生局長劉宜廉表示,因高家妹妹案不符巴氏量表醫師到宅鑑定,涉及醫師到宅評估收取合理費用,才行文衛生署請求解釋相關規定,收到衛生署同意公文,將採專案方式,儘快幫高家妹妹爭取權益。
◆ 身心障礙106萬人 男比女多
中央社 2010.08.22
內政部公布最新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止,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計106萬4339人,較去年同期增加0.9%,占總人口比率微升為4.6%。其中男性61萬餘人,高於女性45萬餘人。
6月底全體身心障礙人口中,以肢體障礙者占36.5%最多,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者占11.1%次之,聽覺機能障礙者占10.9%居第3。
內政部說,若與去年同期比較,除肢體障礙者續呈減少及視覺障礙者、聲音機能或語言機能障礙者呈微減外,其餘均呈增加趨勢。其中以自閉症者增加11.1%最高,失智症者增加8.7%次之,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者增加4%居第3。
若按年齡別觀察,未滿18歲的兒童及少年身心障礙人口以智能障礙者占37%最多;18歲以上則以肢體障礙者占38%最多。
各年齡層身心障礙人口占各該年齡層總人口的比率,隨年齡增加而提高,0至未滿12歲者僅1.2%,65歲以上者高達15.7%。
內政部說,各縣市身心障礙人口占各該縣市總人口比率,以台東縣8.9%最高,花蓮縣7.5%次之,雲林縣7.1%居第3。
美百日咳大流行 7嬰兒死亡
民視 2010/08/25
被列為法定傳染病的百日咳,最近在美國大流行,已經造成7名嬰兒死亡,國內今年也出現43名病例,其中三分之一,都是6個月以下的小嬰兒。
由於百日咳很容易誤診為感冒,醫生提醒,不管有沒有接種疫苗,只要咳嗽超過一個禮拜,就要趕緊就醫治療。
帶著口罩,哄著手裡小BABY,這位感冒又有咳嗽的保母,心中七上八下,因為百日咳,正在美國加州大流行,到8月為止,出現2千多名個案,造成7名嬰兒死亡,現在就連台灣,也開始要拉警報。
醫生再三提醒家長注意,因為小嬰兒雖然必須接種疫苗,卻可能在空窗期時,就被大人傳染,加上baby得到百日咳,通常不會像大人一樣,有很嚴重的咳嗽,一但誤診成感冒,致死率非常高。
不管大人小孩,只要咳嗽超過一個禮拜,就要警覺是不是百日咳,醫生也建議,爸媽不妨再接種一次疫苗,增加抵抗力,保護寶寶的健康。
◆ 抗體只能維持5至10年 保母應補打百日咳疫苗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 2010.08.25
一名出生30天的嬰兒,出現臉部發黑、血氧下降、一天嘔吐數十次,甚至呼吸中止,雖然沒有出現哮咳、持續性陣咳,但醫師提醒,新生兒感染百日咳較無典型症狀。
兒童保健協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邱南昌表示,新生兒缺乏抵抗力,且肺部功能還不成熟,因此感染後比較無法表現出哮咳、陣咳等典型症狀,而是出現如臉色轉黑、昏厥、呼吸停止等,類似呼吸道感染或敗血症、心臟病的臨床現象,一旦延誤治療,容易導致死亡或腦、肺部功能缺損等後果。
很多人誤以為小時候接種過百日咳疫苗就可免疫,邱南昌解釋,百日咳疫苗抗體只能維持5至10年,大多數成人,包含約3萬名保母在內,過去施打的疫苗其實早已失效,容易成為感染或散佈病菌的帶原者,如剛好有接觸小嬰兒的機會,將可能引發嬰幼兒感染危機。
中華熊媽媽保母公益協進會針對300名平均年齡40歲以上,且執業經驗超過6年有照保母調查顯示,有60%根本不知道自己體內沒有抗體,也沒有留意今年百日咳疫情已有升溫的趨勢;90%認為,個人健康是影響家長選擇保母的重要因素,近85%願意接種百日咳疫苗。
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許德耀醫師認為,台灣家長托嬰的情況普遍,應針對保母進行疫苗注射宣導,他也提醒家長務必瞭解保母的疫苗施打紀錄,以避免寶寶成為受害者。
◆ 臭蟲 正蔓延全美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8.25
臭蟲正在全美各地蔓延。開始時它們似乎集中於紐約、舊金山等人口密集的大都市,現在俄亥俄、德州等地的住宅和旅館也報告發現臭蟲。
全美各地正在不斷地發現臭蟲,有的故事令人毛骨悚然。德州伯蒙(Beaumont)殺蟲公司的老闆塞爾夫說,他被叫到一處有臭蟲的場所,那裡就像恐怖電影裡的場景,「牆壁上到處都是,我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我想可也許是壁紙的花紋,但我走近一看,全是臭蟲。我從未見過這麼多臭蟲,我們只好揭掉地毯,把全部家具扔掉」。
10年前,美國全國的殺蟲公司只有四分之一報稱發現臭蟲,現在則多達95%的殺蟲公司宣稱碰過臭蟲。
馬里蘭大學昆蟲學家勞普表示:「我們應該擔憂,非常非常地擔憂這個問題。臭蟲不再只是一種臥室裡的昆蟲,它們擴散到人類生活和睡覺的幾乎各種設施,也擴散到大小城市。」
勞普還說,臭蟲朝有「食物」的地方走,臭蟲的「食物」就是正在睡覺的人,「問題在於,當人從事日常活動,去辦公室或電影院,他們身上很可能帶著臭蟲」。
勞普指出,在美國歷史上,臭蟲曾被視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在DDT、合成有機殺蟲藥發明之前,到處都是臭蟲,殖民地時期有首民謠,『晚安,睡好覺,不要讓臭蟲咬個飽』。那時的酒館和旅店,到處有臭蟲」。
但現在臭蟲似乎正在捲土重來。勞普說:「現在人們四處旅行,他們不僅去倫敦、巴黎這類大城市,還去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國家,坦白地說,那些地方臭蟲很普遍,這些臭蟲是一支真正的大軍,是搭順風車者,是不買票的乘客。」
◆ 改善健保體質比改善健保財務更值正視
【聯合報╱社論】2010.08.25
二代健保在立法院臨時會擱淺,主因是朝野兩黨皆不願影響五都選情。然而,由於執政黨自知挽救健保責無旁貸,反對黨則明知挽救健保別無他途,所以兩黨已有默契在選後通過。事實上,健保財務惡化已至燃眉,朝野兩黨都負不起坐視健保垮掉的責任。
根據健保局估計,健保財務缺口到今年底將達一千億,而健全的財務規畫是全民健保制度能否永續經營的關鍵;二代健保最重大的任務是在擴大費基,改以家戶總所得收取保費,期使健保財務得以改善。
然而,擴大費基的構想也引來將中產階級「一頭牛剝兩層皮」的質疑,認為對真正高所得者無法令其如實繳費;例如,家戶總所得能否將股票、海外所得、演藝表演酬勞等非薪資收入一併列入計算,頗有疑義。然而,二代健保事實上係以財政部的稅收資料為依據,必須繳納所得稅的非薪資收入都將列入計算,但對財政部無法徵收的稅源,健保局即無從判定;更何況,家戶總所得的認定範圍已大於所得稅的稽徵範圍,譬如一些免稅或可抵減的收入,均屬家戶所得。至於單身高所得者的保費問題,關鍵在高所得而不在單身與否。此一制度當然存有爭議,但連財政部都徵不到稅,如何教健保局收得到費,這恐怕是各方均在傷腦筋的問題。
二代健保法草案的爭議中,最關鍵的是費率;由於健保局提出的費率是依據精算結果,目的在讓健保不再入不敷出,故而討價還價的空間應屬有限。但是,健保的「出」是否合理,直接關係到人民視健保收費的「入」是否合理。倘若健保因管理不善而「入不敷出」,怎能教人民心甘情願去填那個黑洞?
二代健保立法並施行以後,許多家庭與個人的保費支出將會增加,基於社會公義精神,或許多數國人不在意略增保費支出,然而必定會更在乎健保醫療的品質。但即使二代健保完成立法,全民健保的困境卻未必得以緩解。包括:醫療不當浪費的問題仍在,醫藥費用支出不斷膨脹的現象尚待整頓,醫療給付的方式與範圍又在持續調整,保費增加的速度能否因應醫療費用成長的速度等,都有待加緊改善。換句話說,改善健保體質,比改善財務問題更值得重視。體質好,財務才有可能好;體質不好,誰能填滿那個錢坑?
國人的醫療保健支出雖仍低於國際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值,但隨著老化速度逐年加快,醫藥發展及預防醫療的需求急速提升,國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重症與罕見疾病持續增多,醫療費用支出一直在膨脹;於是,採取自給自足精神設計的全民健保,即使邁入第二代,仍將面對紛至沓來的挑戰。第一代健保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國人的健康保護傘,並建立了相當的國際聲譽,即將誕生的二代健保需要更多有智慧、有擔當的專家戮力護持,才可能因應日新月異的醫療發展與社會環境變遷,讓這項制度得能順利經營下去。
最後要談楊志良署長的去留問題。二代健保若能完成立法,楊署長的催生是重要動能。但如前所述,健保的問題不僅在改善財務,而主要是須改善體質。倘若二代健保是正確的方案,楊署長有責任留任,以親自證明其正確;倘若二代健保仍有疑慮,則楊署長更有責任留任,「扶上馬/送一程」,必使其運作正常始能放手。楊署長的任務不僅只是叫大家掏出口袋裡的錢,而更應為國人實現對二代健保的憧憬。楊署長,任重道遠,別落跑!
醫療糾紛多 醫師坐牢不多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陳惠惠/台北報導】2010.08.31
台灣醫療糾紛案件年年增加,且常被訴追刑責,很多醫師大嘆,醫界已成為「中華民國最大的犯罪集團」。
護理人員替病人打針,皮膚瘀青一片;做假牙感覺不吻合,修改還是咬合不順;小病人吊點滴,身體亂動導致「漏針」(針頭掉離身體);病人骨折,醫師沒診斷出來,這些發生在醫療院所的真實案例,統統被病人告上了法院。
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醫療糾紛鑑定,在健保開辦前,每年平均不到一百五十件;健保開辦次年(八十五年)至八十九年,每年平均兩百五十多件,九十年後每年約四百件,九十八年則達五百五十件;十五年間,增加了近三倍。
法律碩士、台大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王至弘分析,健保開辦後,就醫次數多了,醫療糾紛也變多;且近年網路知識發達、民眾意識抬頭,更使得醫療糾紛案件一路飆升。台大醫學博士、哈佛法學碩士吳俊穎的研究發現,醫師人數增加也可能導致案件激增的主因。
雖然被告的數量增加了,但吳俊穎說, 最後被檢察官起訴或法官判刑的機率都不高,即使判刑,也是緩刑、或易科罰金,幾乎沒有醫師因醫療糾紛坐牢。
但被告上刑庭,對醫師都是沉重的心理壓力,深恐稍有個閃失,或法官認知不同,就會鋃鐺入獄。一位醫師感觸良多,對一個從小被捧在手掌心的醫師而言,連到檢察官面前,都會兩腿發軟。
中醫跨考西醫 將取消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0.09.12
中醫教育與考照資格將有大變革!
衛生署發函教育部,建請限制中醫學系學生再雙主修醫學系;衛生署也將修法,限制中西醫雙主修畢業生不得考西醫師執照,以符合中醫系設系目的。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高尚德表示,目前設有中醫學系及學士後中醫系,包括中國醫藥大學、長庚醫學院及義守大學三所,每年招生名額三百一十人。其中,中國醫大中醫系甲組六十人及長庚醫學院中醫系四十六人可選中西醫雙主修制,先考上中醫執照後,可再考西醫執照,並擇一執業。
但衛生署長楊志良上任後,對中西醫雙主修制頗不以為然,他認為,中醫系讀七年,西醫系讀七年,中西醫雙主修學生,只用八年時間要讀完中西醫學系的精華,「不容易!」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也說,中醫分很多科,西醫也分很多科,中西醫雙主修學生,要納入所有中西醫精華,他不諱言:「太神勇!」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也認為,八年時間學中西醫,部分學程「一定被壓縮、半吊子」。
衛生署更擔心,不紮實的醫學教育訓練,直接影響病患的醫療品質與權益。
統計也顯示,中醫學系雙修生後來捨中醫、就西醫的比率高達八成,為避免未來中醫學系雙主修生拿外科手術刀的現象愈來愈嚴重;也不願見到中醫學系演變成類似波蘭醫學生「拐個彎」,轉頭當西醫的怪現象。 因此,在衛生署主導下,決心快刀斬亂麻,限制中醫系學生的主修與考照,讓中醫系學生專心研習中醫理論照顧病患。
楊志良說,這問題是陳年舊案,但改革都有阻力,「不能有困難就不做嘛!」
不過,對此,中醫界大老林昭庚抨擊,民國九十一年就吵過這問題,後來才在醫師法裡加了但書,限制名額。
※ 相關報導:
* 西醫自嘲「四大」皆空 中醫師翻身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5843861.shtml
◆ 漢方科學化 高醫大搶進研究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周宗禎、陳秋雲、徐如宜/連線報導】2010.09.12 02:53 am
高雄縣義大醫院中醫部長蔡金川樂見中西醫分流,他表示這可讓中醫系栽培出來的人才,「真正為中醫所用」,也可以提升民眾對中醫師的信心,「中醫市場自然有機會把餅做大」。
「中醫市場變大,醫院中醫部自然需要擴增編制,義守大學計畫二、三年後,再開設中醫研究所招生,想學中醫的人不必遠赴大陸」。
蔡金川說,以前中醫系學生因可跨考中、西醫執照,約百分之85都往西醫領域發展,剩下百分十幾的學生才到中醫。國內中醫師的來源,都來自早期的中醫師特考,後來才開設學士後中醫學系。
他表示,現行中醫師特考明年即將畫下句點,中醫系跨考西醫的規定若再取消,中醫師訓練將更精專;加上民國103年後,執業中醫師必須到獲得合格評鑑的中醫院受訓兩年,這樣的人力素質,可以讓民眾對中醫更具信心,市場也變大。
高醫中醫部設置了內兒科、婦兒科、傷科、針灸科及中藥臨床試驗中心,有些科還設了二診。高雄醫學大學主任祕書莊弘毅說,院方與高醫大藥學院的天然藥物研究所合作,致力中醫漢方科學化的研究,希望搶進中醫市場。
台中縣光田及童綜合醫院也看好市場,紛紛擴大中醫門診,把門診環境營造得舒適人性化,並希望走入社區化,更能拓展市場。
台南奇美中醫部主任許堯欽說,奇美中醫部已超過五年被衛生署指定為南區中醫核心教學醫院,教學是中醫部三大發展重點之一,常有外國醫學、護理系學生來見習針灸、拔罐;另配合中醫全聯會推展政策,推動腦中風、癌症中西醫會診,並未著重在搶攻市場。
洗腎好賺? 全台洗腎中心48%虧錢?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0.09.17
腎臟醫學會批監委外行
洗腎很「好賺」?腎臟醫學會表示,全台灣洗腎中心有48%虧錢; 學會更批評監委「外行」、「對醫界生態不瞭解」,不能只看Top 5的洗腎中心就以偏概全。
國內洗腎人口近六萬人,部分地區醫院轉型為洗腎中心,還提供接送服務等攬客,由於洗腎花掉健保費用居高不下,也引起監委關切。
只找前五名 以為肥死了
但腎臟醫學會主委江守山說,約48%的洗腎中心「每一個月都在賠錢」,一個月服務患者不足600人次,只是因為投入了儀器、耗材,也沒有退場機制,繼續「苟延殘喘」,監委專門只找前五名的洗腎室,就以為「腎臟科都肥死了」,或是把營業額直接當成利潤,根本是外行。
健保局醫管組長蔡淑鈴則解釋,洗腎中心若「滿床」,因為一次洗腎給付約4000元,營運狀況不錯的洗腎中心,規模往往都超過15床。若以15床計算,每一床一天可以有3人洗腎,因此以一天給付45人次計算,一年就可申請高達6000多萬的醫療費用。
健保局規定,洗腎室每15床需有一名醫師,因此規模大的洗腎中心,可能有兩三名醫師,以致於看起來就像是三名醫師申請高達上億元的醫療費用。
蔡淑鈴也說,現行醫院對醫師薪水,在固定薪資外,按績效有獎勵制度,這是醫院自行規定,健保局沒法過問,但績效獎勵比率過高,確實可能會影響醫師為拚業績,對病人作不必要的檢查檢驗、向健保局申報費用。因此健保局也逐步實施DRGs制度、論質計酬,而非論量計酬,從支付制度希望減少浪費。
◆ 洗腎診所狂賺 3醫師年撈1.4億
【聯合報╱記者羅印冲/台北報導】2010.09.18
洗腎醫師「賺很大」?監察委員黃煌雄調查發現,健保給付高額費用給洗腎診所,估計洗腎醫師平均收入是其他醫師「至少兩倍以上」,洗腎醫師堪稱台灣「最有賺頭」的專科醫師。
黃煌雄舉例,「台北安○聯合診所」共有三位醫生,去年申請洗腎醫療費用一億四千六百多萬元,平均每位醫生核付四千八百多萬點,即便扣除護理人員薪資及房舍、設備等費用,「收入還是高得嚇人」;醫療資源分配極度不公,也間接影響醫學生在未來醫療科目選擇時的考量。
黃煌雄拿出近百則醫療診所明細,強調「台北安○聯合診所」絕非個案;他以台中區為例,排名第十的「長○診所」,每位醫師去年平均核定點數也有兩千多萬點。
黃煌雄指出,雖然高知名度的醫師薪資較高,但平均而言,主治醫師月薪約卅萬,年薪約四、五百萬元,但洗腎醫師平均收入,至少超過其他主治醫師兩倍以上。他認為洗腎醫師高額收入不合理,呼籲調整健保預算支出結構。
黃煌雄另指出,國內使用呼吸器、洗腎的病患約七萬多名,僅占全國人口百分之零點三,但健保為此支出金額卻占百分之十二點八,明顯不符比例原則。
監委昨天召開「全民健康保險總體檢」記者會,直指健保支付制度造成醫師收入極度不均,影響醫學生未來選科考量。黃煌雄說,醫師PF制(指兼顧保障底薪與績效獎金制度)固然可提升醫師工作士氣,且有效消弭醫師兼差、夜間開業與紅包文化等陋習,但醫師為追求績效,也可能出現衝高門診量、縮短看診時間、影響醫療品質等情況。
黃煌雄調查發現,包括軍方、衛生署立及私立各大醫院,醫師薪資結構各有不同,有些醫院有底薪制度,如長庚、國泰平均每月底薪約十二萬元;軍醫院則有基本獎金及服務獎金制度。
※ 相關報導︰
* 排擠效應/小兒、婦產科給付 嚴重萎縮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5856442.shtml
健保總額大餅近五千億元,但專家指出,健保醫療資源分配多流向癌症、呼吸器依賴、洗腎等科,反而是小兒、婦產和急診等科,是給付相對萎縮較嚴重的科別。
※ 難怪會四大皆空
◆ 一至三期腎病照護計畫 明年開辦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0.09.18
監察委員點名台北某聯合診所一年洗腎給付高達一億多元,健保局昨拒絕透露是哪一家診所,僅表示只要是四十床以上的洗腎中心,就有可能有如此高的收入。
健保局醫務管理組組長蔡淑鈴表示,健保給付血液透析是採定額的包裹給付,每人次約四千元,但健保局明確規定,洗腎中心每十五床就得配置一名醫師。只要是四十床以上規模,且一天三班排班都滿床,一年就有可能給付超過一億元。目前,全台大於四十床規模的洗腎中心約十家。
監委指北市某聯合診所三名醫師平每人一年健保收入四千八百多萬元,蔡淑鈴則強調,不能光從健保給付洗腎點值,直接去推算醫師個人的收入,因為洗腎中心的洗腎機、水過濾器、藥水和耗材,也占洗腎中心一大支出,不是所有給付都給醫師,如果是小規模且占床率不高的洗腎中心,「醫師也賺不了什麼錢」。
根據健保統計,洗腎一年花費三○二點六億元,占健保全年醫療支出的百分之六點三三,呼吸器給付一年花費近二四三億元,占健保支出百分之四點七六 。國內每年新增百人需要洗腎,蔡淑鈴坦言,由於糖尿病、高血壓末期都可能合併腎衰竭,還有某些民眾愛吃偏方及草藥,這些都是洗腎人口增加原因。
蔡淑鈴說,台灣洗腎發生率高居全球之冠,健保局兩年前啟動第三期至第五期腎臟病人衛教計畫,發現洗腎發生率略有下降,該局打算明年開辦第一期至第三期腎臟病人照護計畫,期能在病人的腎臟病症狀還不明顯時就積極治療,避免病況惡化,並加強推動腎臟移植,讓病人有機會康復。
◆ 住院須給安寧、器捐意願書 明年強制執行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2010.09.18
即日起,住院民眾在收到住院須知時,同時也會收到安寧緩和以及器官捐贈意願書,衛生署明年將列入醫院評鑑考核,強制執行。
要不要插管?捐贈器官?在生命結束前,不少人無法完整表達真正意願,甚至因家屬意見不同,導致嚴重紛爭。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說,在治癒無望的疾病末期,病患有權選擇緩和醫療,拒絕不必要的電擊、插管等侵入性醫療,也有權決定是否捐贈器官。石崇良說,院方應在民眾住院時詢問,不一定非得等患者患急重症,在家屬急亂中徵詢意願。
石崇良說,衛生署本周公告「醫院住院須知範本」,民眾住院時,醫院需提供5分資料,包括器官捐贈同意書、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撤回聲明書。
陳小姐陪同70多歲骨折的母親辦理住院,就領到安寧緩和意願書,她覺得沒有什麼好忌諱的,也趁機詢問母親是否願意簽署?對醫療的想法。母親也直率回答:「人老了,不需要插管!」
石崇良說,住院須知範本屬強制性質,病患都必須簽署,醫院有義務告知基本權益,明年將納入醫院評鑑項目,強制醫院配合執行。
四大科不值錢 消磨醫師熱忱
【聯合報╱黃索尼/實習醫師(台北市)】2010.09.19
有監委提警訊,表示內外婦兒科醫師逐年減少,恐有人力不足之虞。筆者是剛進入醫院的實習醫學生,提淺見供大眾參考。
醫師的養成過程,是辛苦且漫長的,支撐我們繼續往前的動機,一是職業所帶來的成就感與滿足感,二是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報酬。但筆者觀察,多麼有熱忱與使命感的醫學生,一旦進入醫院,熱忱和使命感便以極驚人的速度被消磨。
首要原因是健保制度,台灣高滿意度、又超級便宜的健保,其實是建立在對醫療從業人員的壓榨與剝削。健保局不斷想出各種花招,來降低醫療從業人員的收入,醫師們談起健保局幾乎沒有不咬牙切齒的。
健保項目,多半都是比較重要且必要的醫療行為,換句話說,就是跟救命比較相關的醫療行為。健保局大量刪減保費的給付,造就了目前畸形的醫師收入結構。那就是,能救你命的醫師,多半收入遠不如那些能做大量自費項目的醫師。
這些能救你命的醫師,多半屬於內外婦兒科。如此就不難理解,為甚麼年輕的醫學生和醫師們鮮少願意進入這四大科。
前幾天筆者聽一位外科主治醫師說,他平均每天工作十五小時,他選眼科的同學每天平均工作七小時,收入卻是他的兩倍多。
雖然四大科工作量最大,生活品質最差,收入又完全跟付出不成比例,但也因是救命的科,醫師所能獲得的成就感最大,多半也最受人尊敬。對許多人而言,這是可彌補收入上的不合理的。
但台灣法律界對於醫療糾紛的處理方式,把最後的誘因也摧毀殆盡。四大科是救命的科別,發生醫療糾紛的風險更高,現在更動輒要面對數千萬元的醫療糾紛賠償,試問,誰還敢有熱忱有使命感去救人?人人談醫療糾紛色變,深怕下一個倒楣的就是自己,又如何奢談熱忱與使命感?
◆ 新版中國藥典 10月1日正式實施
【記者陳景婷/綜合報導】2010-09-19 旺報
大陸最新版《中國藥典》將於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15日在北京舉行的宣傳大會上表示,《中國藥典》是國家藥品標準體系核心內容,是政府依法履行監管職責、維護公眾健康重要依據,對大陸醫藥產業結構調整具重大意義。
據了解,2010年版《中國藥典》分為三部出版,一部為中藥,二部為化學藥,三部為生物製品。該藥典是中國第九版藥典,新增1300餘種,基本覆蓋大陸基本藥物目錄品種和醫療保險目錄品種。
另外,新版藥典還對70%的原有標準進行改善,桑國衛表示,「這意味著今後對上市藥品質量控制的要求會越來越嚴格。新版藥典的推廣執行,將給醫藥市場帶來衝擊,更多低質量的藥品將被市場淘汰。」
由於大陸民眾對健康意識的抬頭,各地方政府已對藥品採取更嚴格的監控。如湖南今年4月以來,組織全省出動執法人員2萬8000多人展開「非藥品冒充藥品」專項稽查行動。截至目前,責令整改1941家;對小兒退熱帖、風濕骨痛寧、化痔栓等1252個冒充藥品的非藥品品種責令下櫃停止銷售。
◆ PVC醫療用品含塑化劑 洗腎、點滴…恐致癌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專題報導】2010.09.19
PVC是目前醫療用品使用最普遍的塑膠材質,血袋、點滴管、洗腎用的透析導管…都是PVC做的。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凌永健指出,由於PVC用品大量使用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在打點滴、插管、洗腎時,塑化劑可能溶出而進入人體,造成「愈醫愈糟」。凌永健說,塑化劑有致癌風險,是干擾內分泌、危害生殖系統及造成幼兒生長遲緩等問題的「環境荷爾蒙」。對於有生育意願的婦女、新生兒、早產兒、洗腎病患和加護病房的病患,都屬塑化劑危害的高風險群,應優先提供非PVC用品供病患選擇,並建立醫療用品含PVC的標示制度。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表示,PVC在做成醫療用品前,會依照用品所需的柔軟度添加不同比例的塑化劑,平均含量為二到四成,像血袋、點滴管(袋)等軟質管袋,塑化劑含量達七成以上。塑化劑種類很多,其中又以DEHP的用量最大。
謝英士說,含有DEHP的醫療用品相當多,當輸血管、靜脈注射軟管、血液透析器、呼吸器、鼻胃管等用品受熱或盛裝不同的溶液時(血液、藥品、營養補充液等),會溶出不同比例的DEHP,跟著進入人體。
凌永健表示,美國疾管局曾公布民眾每日暴露DEHP的估計值,顯示部分長期接受醫療行為的病患,體內的DEHP含量遠高於一般人,甚至達可容許值的廿五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估計,透過灌食、輸血、靜脈注射營養劑、體外薄膜供氧等方式,病患的DEHP暴露量會超過容許值的三到五十倍。
因此,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近年來紛紛提出警告,並陸續訂定血袋等醫療用品溶出DEHP的管制標準,愈來愈多醫療院所改用非PVC材質的替代用品,也開拓醫療用品的新商機。
凌永健表示,衛生署也曾檢驗市售塑膠軟袋包裝藥品和血袋,發現半數以上的軟袋DEHP溶出量超出歐洲、英國藥典及國際標準組織的規範。
不過,非PVC用品比較貴,考量病患負擔,凌永健認為不須立即禁用PVC醫療用品,但應限用。他並建議衛生署建立醫療用品非PVC、無DEHP成分的標示制度,輔導業者生產替代品,給病患自由選擇的權利,減少健康風險。
DEHP 用途最廣的塑化劑
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是塑膠加工用途最廣泛的塑化劑,它能提高塑膠的柔軟度、延展性和加工性。
但是,對於雌性動物,DEHP會造成胎兒發育不全、死胎、荷爾蒙失調、生殖能力下降以及子宮機能受損等。雄性動物則可能造成前列腺損壞、精子減少、精子活動力下降、荷爾蒙失調、睪丸細胞腺癌等。
DEHP還可能導致腎囊腫、肌酸酐清除能力下降、轉移性腎細胞癌,也會對肝臟產生許多危害。
◆ PVC醫療用品致癌/衛生署:符合標準才准賣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鄭朝陽/台北報導】2010.09.19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醫療器材及安全品質管理科長黃明權說,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歐盟,仍未全面禁用PVC醫療器材,加上國內使用量不大,台灣是否要率先改用非PVC材質醫材,衛生署不敢掛保證,但會廣泛聽取各界意見。
黃明權表示,但各國對醫療器材都規定,符合安全標準才准販售,台灣也要求須由符合GMP標準的工廠製造,才能申請查驗登記。以血袋來說,就得做氣密度、水溶出物、重金屬殘留等測試。
黃明權表示,PVC醫材的塑化劑含量也是GMP標準檢驗項目之一,必須在安全容許範圍內,除非是加熱或使用有機溶劑,否則不易溶出,即使溶出,量也很低,不致造成人體傷害。
颱風災民健保卡滅失 仍可就醫
中央社 2010.09.20
中度颱風凡那比造成高屏地區淹水,中央健保局今天指出,受災民眾健保IC卡滅失毀損者,可免費換發新卡,並可依據例外程序看病,醫院不得拒絕災民無卡就醫。
健保局專門委員洪清榮指出,凡那比災民可請鄰里長開具證明、或是居住於地方政府公告的災區內,即可到轄區健保分局換發新卡。申請時僅需填妥「請領健保IC卡申請表」,並註明「凡那比受災戶」,即可免除新台幣200元的製卡費。
健保局也呼籲,各特約醫療院所對於無法持健保IC卡就醫的凡那比災民,可仍依據健保IC卡例外就醫程序,登記患者例外就醫名冊,不影響災民健保醫療權益。
另外,花蓮鳳林榮民醫院在風災中受損,安養老人受傷,衛生署和健保局正在了解災情,視情況需要,協助院方繼續提供門急診住院服務。
◆ 颱風症候群/鉤端螺旋體感染誤診為感冒 恐致命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元春/專題報導】2010/09/20
颱風過後,若出現發燒、紅眼、身上出疹等症狀,小心恐是鉤端螺旋體病。國泰綜合醫院感染科主任陳立群指出,儘管鉤端螺旋體病在臨床上用盤尼西林抗生素,就可治療,但因診斷不易,常遭誤診為感冒,慢性病人感染若未及時確診,仍有致命風險。
國泰綜合醫院感染科主任陳立群指出,老鼠是鉤端螺旋體的主要宿主,動物感染鉤端螺旋體後,體液隨大雨流竄汙染環境,就會進而造成人類感染,僅管臨床治療相對簡單,但因確診不易,部分患者易遭診斷為感冒。
醫師陳立群補充,人感染鉤端螺旋體病的症狀包括發燒、紅眼,少部分人身上會出疹,典型症狀則包括造成肝、腎惡化,或致腦膜炎、腦炎,出現神智不清。至於類鼻疽菌存在土壤,逢颱風大雨沖刷,就恐讓該菌暴露出來,包括吸入或接觸,均可能造成民眾感染,症狀包括發燒、肺炎、中膈腔發炎與淋巴結發炎,臨床治療上,則需用到後線抗生素,同樣對慢性病人的致死率較高。
診所副院長、家庭醫學科醫師何一成則說,舉凡類鼻疽與鉤端螺旋體病等全身性感染,均可能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等不適,易遭誤診為嚴重感冒,因此特要呼籲民眾,颱風過後若出現上述不適,盡快就醫確診。
疾管局補充,鉤端螺旋體病是由鉤端螺旋體感染所致,是目前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該螺旋體可經由傷口感染多數的哺乳類動物,包括野生及家畜動物,主要宿主則有老鼠、犬隻、豬、牛、馬、羊等動物。
一般來說,動物感染鉤端螺旋體後,會造成腎臟慢性感染,並由尿液大量排菌,再經尿液污染環境的水與土壤,進而感染人類,舉凡農民、下水道工程、礦工、屠夫,或從事野外活動等民眾,恐因皮膚、黏膜傷口接觸到受污染的土壤或水致病。潛伏期範圍從兩天到三十天不等,通常是十天。
至於類鼻疽桿菌是土壤腐生菌,存在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會感染馬、羊、豬等動物以及人類。主要傳染途徑是由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引起感染,但也可能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或吸入塵土感染,但一般來說,並不會人傳人。
類鼻疽桿菌的潛伏期短至兩天,長則達數月或數年,但以九天為發病高峰期,臨床症狀表現多元,從無症狀或局部皮膚潰瘍,到嚴重肺炎,甚至是全身性敗血症、休克等,相關文獻顯示,老年人、慢性疾病或免疫力較差的病人,具有顯著的發病風險。
漠視保健食品管理 衛署遭糾正
中央社 2010.09.21
監委調查保健食品摻雜西藥違規案,監察院今天以「未界定保健食品名稱與管制類別、抽驗不力及稽查無方」等3大理由,糾正衛生署。
監委趙昌平調查台灣「保健食品摻雜西藥」等違規案,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委員會下午以「衛生署未界定保健食品的名稱與管制類別,致與社會認知產生歧異」、「漠視保健食品摻雜西藥問題」、「追蹤抽驗不力與稽查作業無方」等3大理由,糾正衛生署。
監察院指出,根據食管局資料,民國98年國內「保健食品」產值近新台幣480億元,國內市場需求約632億元;根據前藥檢局執行「保健食品摻雜西藥」檢驗業務,93年到99年平均檢出率為33.5%,其中以97年檢出率高達40.7%,呈現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
監察院進一步分析,摻雜西藥的「保健食品」中,以補腎滋養類與減肥功效為主,93年到99年1至6月平均補腎滋養類的保健食品被檢出摻雜西藥成分超過一半。
監察院表示,根據推估,目前台灣保健食品市場約有超過3000項保健機能性食品,但衛生署核發的健康食品許可證共190張,其中無效者13張,積極列管僅有177項產品,足見列管幅度狹隘。
監察院指出,「保健食品摻雜西藥」的違法案件層出不窮,每年均高達3成以上,衛生署卻漠視「保健食品摻雜西藥」的嚴重性,沒有督促食管局釐訂有效因應方案,縱任違法案件一再發生,且違規產品每年均以訴求壯陽及減肥功效為主,衛生署也沒有研擬因應對策,核有違失。
趙昌平表示,衛生署對於「健康食品」小綠人標章的宣導不足;且有關「保健食品摻雜西藥」的查緝工作,不是衛生署能獨力完成,因此,建議行政部門應善用當前行政院成立的跨部會「偽劣假藥聯合取締小組」架構,納編為常態專案執行計畫,才能永續打擊不法,發揮防微杜漸的宏效。
◆ 衛生署拍板 中低劑量維他命超市也能賣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0.09.21
市售維他命產品令人眼花撩亂,劑量也「差很大」,不少人搞不清楚到底是藥品還是食品,衛生署決定,對於中低劑量維他命,都改列為食品,可以放寬至一般食品通路購買。同時,國內生產的膠囊、錠劑產品,只要維生素超過一定劑量,明年起都得辦理查驗登記。
國人愛服用維他命,不過現行對於低劑量產品,衛生署採食品及藥品雙軌管理,容易讓民眾產生混淆,同時也只要求國外產品需查驗登記。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科長王慧英表示,9月衛生署正式公告,配方中添加任一維生素,每日攝取量介於「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150%以上、以及「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上限間的市售國產錠狀、膠囊狀食品,必須於100年1月1日起接受查驗登記,並於101年4月30日前完成。
以維生素A而言,若每日攝取量超過國人參考攝取量150%的1050微克到添加上限的3000微克 (μg)間的維生素食品,就必須接受查驗登記。
王慧英說,對國內業者的查驗登記,可以幫助民眾把關市售眾多產品,同時搭配標示管理,將請業者標示「食品」、「多食無益」等字樣,也方便民眾瞭解服用的劑量。另外,現今有510張藥證的藥品,因為維生素添加量未達添加上限,也將可能改列為食品,未來只要到一般通路就可以購買。
◆ 再次開放中國血清進口 社團抗議
自由時報 2010.09.21
〔記者顏若瑾/台北報導〕經濟部在三月初開放中國血清與血漿來台,本月再開放「血清標準品」與「疾病之抗原或抗體」進口,社會團體今天質疑,經濟部與衛生署為規避國會監督程序、相關檢驗程序、替廠商另開後門,而新增貨名,無視中國輸血站長期侵犯人權與衛生感染事件,呼籲應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公衛驗證與人權驗證制度,在實地查驗前,禁止開放中國產製的血清與血漿進口。
中國是愛滋病、肝炎、瘧疾的高風險地區,中國輸血站侵犯人權與衛生感染事件也時有所聞,經濟部在今年三月四日開放進口中國血清、血漿來台,後經立委提案要求,有廠商進口大陸血清或血漿來台,行政院衛生署需至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作專案報告; 經濟部在九月十四日再次公告開放中國產製「3002.10.90.00-1 EX 血清標準品(體外診斷試劑原料)」與「3002.10.90.00-1 EX 疾病之抗原或抗體(體外診斷試劑原料)」。對此,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與台灣守護民主平台今天提出嚴正抗議。
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賴中強質疑,三月已經公告開放中國「人類血清」及「人類血漿」來台,為何又要另立名目,新增開放「血清標準品(體外診斷試劑原料)進口,有規避立院衛環委員會的監督決議之嫌。
賴中強說,涉及國人健康安全與人權問題,經濟部應公布目前已有廠商申請進口,廠商名稱、數量與去向的相關資訊;且包含目前已進口,及將來開放進口的「血清標準品」,其成分是否包含人類血液,或是限於人類以外的動物血液?若是前者,是否要向立院法做專案報告?若是後者,按照CCC貨品分類號列第3002 章,該章包括「人類血液」,經濟部應修正貨名,加列「不含人類血液成分」,並進行逐批查驗,免不肖廠商利用此漏洞進口來自中國的人類血液。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蔡季勳表示,年底兩岸將進行第六次江陳會,擬簽署醫藥衛生合作協議,與政府推動醫藥生計產業搭橋,中國在人權評比上長期落後,台灣應堅持人權原則與醫學倫理規範,不可降低人權標準只為與中國簽訂醫療協議。
◆ 大陸血清是體外試劑 非輸血用
中央社 2010.09.21
兩岸協議監督聯盟質疑經濟部開放大陸血清進口,經濟部今天回應表示,只是開放血清標準體外診斷試劑原料,是實驗原料,不是用做人體輸血,談不上危害人體健康。
經濟部每兩個月召開一次大陸物品進口審查會議,這次兩岸協議監督聯盟質疑經濟部趁立法院休會,逕行公告新增大陸製血清原料進口,是不合法、不安全、不人道,要求經濟部對此做出說明,
經濟部官員對兩岸協議監督聯盟的質疑感到相當無奈,官員對中央社記者表示,「解釋過很多次了,他們怎麼樣都不聽」,今年上半年開放大陸血清體外試劑時,也有人質疑,但兩次開放的大陸血清體外試劑都是實驗室使用,不是輸血用。
經濟部官員特別強調,8月份召開跨部會會議時,為避免外界誤會,還特別修改貨品名稱為「血清標準體外診斷試劑原料」,只供實驗室使用,不用做輸血用途,沒想到還是有人藉機做文章。
經濟部官員解釋,所謂血清體外試劑,意指將抽出來血液混合實驗原料,做為體外診斷試劑,與供人體輸血血清完全不同,不會有危害人體安全的問題。
※ 相關報導:
* 17醫院聘密醫 罰停健保1年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0092100078,00.html
◆ 日內瓦夜不賣酒 青年酗酒減少
中央社 2010.09.21
根據瑞士官方 9 月發布的最新報告,自從日內瓦州禁止商店在夜間賣酒後,青少年酗酒情況有顯著改善。
在歐洲大城市週末入夜後,常見青少年三五成群聚集火車站、地鐵站或街頭聊天喝酒,但在瑞士日內瓦州卻愈來愈少見。
根據瑞士聯邦公共健康局(l ’ Office federalde la sante publique, OFSP)委託民間酒精毒品防治機構「瑞士成癮資訊」(Addiction Info Suisse)進行的調查顯示,2005 年 2 月起,日內瓦州嚴格禁止商店在晚間 9 時至隔天早上 7 時賣酒;同時,禁止車站與視聽中心販賣酒精飲品,使得青少年酒精中毒的狀況明顯改善。
調查顯示,在 2002 年與 2007 年間,瑞士全國各地因酒精中毒送急診的人數普遍升高,但日內瓦州2005 年祭出禁令後,特別是 10 歲至 15 歲間的青少年因酒精中毒送急診的人數較其他州明顯下降。同時,16 歲至 29 歲之間的青少年因酒精中毒送急診的人數,增加幅度則比其他州來得少。
2005 年至 2007 年,日內瓦市 10 歲至 29 歲之間的青少年因酒精中毒送醫的人數下降35%。然而,29 歲以上酒精中毒送醫的人數則沒有明顯改變。瑞士法律明文規定,商家不得販售高酒精濃度飲品給 18 歲以下的青少年,另外如啤酒與葡萄酒等酒精濃度較低的飲品則不得販售給 16 歲以下的青少年。
換新健保卡將免工本費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0.09.24
按時繳健保費,就醫刷健保卡卻有問題,先別急著繳兩百元工本費換新卡,因為現行健保卡使用期限將屆,健保局會免費幫你換新的健保卡。
健保局承保處專門委員洪清榮指出,民國九十三年健保IC卡全面取代紙卡,截至今年七月底,已發放三千四百多萬張,每年約有一百五十萬人次會申請補換發,多為遺失,其次則是卡片毀損、晶片凹折或刮傷,另有少數因更改姓名或身分證字號、換照片,而要求換發。
洪清榮表示,當初該局規畫以健保IC卡來取代紙卡,主要是不必常常換卡,而且IC晶片「理論上」可重複刷卡十萬次,以平均每人每年看病十五次計算,健保卡應可終身使用。
不過,當初廠商承製健保卡時,僅承諾使用期限為六到十年,因此近期有民眾就醫時,陸續發現健保卡突然無法讀寫。
官員指出,健保局內部研議,未來將放寬民眾換卡條件,只要卡片外觀無毀損,或非可歸責於個人因素,就可免費換發新卡。
健保新點子 病人愈少賺愈多
黃天如/台北報導 2010-09-25 中國時報
醫院一定得靠民眾生病才能賺錢嗎?衛生署長楊志良有了健保新點子「論人計酬」,由大醫院帶頭組成醫療群,認養區域內的民眾,一年下來民眾申請健保給付只要比前年低,結餘款可充作醫療群紅利,如此民眾擁有健康、醫師不必忙翻天看診也有錢賺,相關計畫預訂明年初開始試辦。
楊志良昨天在衛生署網頁「署長心靈饗宴」專區,公開提出「以民眾健康為導向的論人計酬方案試辦草案」,據瞭解,目前已有北區一家、南區兩家醫院在草擬計畫書。
署長提出的構想,署立醫院理所當然率先被點名。主管全國廿八家署立醫院的衛生署醫院管理委員會執行長黃焜璋說,目前已有台北、桃園、基隆、屏東等五、六家署立醫院在進行可行性評估,「這是很不錯的idea,執行上應該沒問題。」
楊志良說,醫師的使命應該是要讓民眾更健康,如果民眾愈少生病,醫生收入就變少,這樣的醫療制度讓人錯亂。論人計酬就是希望醫院及醫生只要預防保健做的好,也能獲得應有的回饋。
高雄市愛仁醫院院長謝武吉認同這理念,因愛仁醫院與高雄榮總合作近一年,採取的就是類似模式。例如高榮院長級名醫會到愛仁兼診,提高愛仁醫療品質;而愛仁轉診病人到高榮接受高階檢查,健保額度則算愛仁的。
謝武吉強調,論人計酬制度要成功,一定要落實轉診制度,同時建立整體醫療群的品牌形象。
楊志良形容,論人計酬就是要讓民眾「用腳投票」,醫院無論是單獨做,或是與地區醫院、基層診所結盟,只要能留得住病人,就有錢賺。
全民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則表示,論人計酬與健保剛推動的整合性照顧計畫,以及推動多年的家醫制度,無論對象及目標都明顯重疊,衛生署與其不斷推新計畫,不如花點時間好好檢討那些行不通的計畫,滕西華更擔心,醫療群選定須以行政區域為單位「全包」,不能挑病人,屆時同一醫療群的醫院、診所間如何拆帳,鐵定喬不攏,且此制度將會讓「院前診所」現象大復活。
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發展組副組長黃經祥則說,只要能讓民眾更健康,又不增加健保總額,醫院及醫生就會獲得回饋。目前看來論人計酬方案就是朝這個方向推動,故醫改會原則支持,不過執行細節仍須民間團體的持續監督。
◆ 楊志良又出招:醫院診所結盟 整合病患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0.09.24
許多人小感冒也習慣到醫學中心就醫,醫學中心也常沒有時間提供疾病衛教。衛生署長楊志良又出新招,提出醫院、多家診所組成醫療群的構想,形成「課責醫院」,民眾前往醫療群就醫,由醫院想辦法分級醫療或是衛教,節省下來的醫療費用會回饋一定比例給醫療群。目前已經有三家大型醫院願意試辦,最快明年1月上路。
現行轉診制度不理想,大醫院看小病佔用不少醫療資源,而且門診時間短,不太可能肩負預防保健的責任;還有病人為了多重疾病,重複上醫院和領藥。
楊志良表示,要大醫院花時間替患者衛教、作好預防保健,要花不少時間、人力成本,等於想讓民眾越健康,「醫院卻越沒有收入」,因此衛生署規劃「課責醫院」、「論人給付」的構想。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這項作法主要讓大醫院、小診所、地區醫院等各級大小醫院,結合為同一群,給予定額的醫療預算;健保局也會以民眾就醫習慣,以就醫頻率最高的醫院為主,把患者劃分到某一醫療群中,「包人」式給付,照顧患者的大小疾病。
石崇良說,例如小感冒,可到大醫院附近的「衛星門診」就醫,要提供預防保健常識,則可以交給地區醫院,醫學中心可多著眼於急重症醫療。
如果患者到課責醫院以外的醫療院所看病,健保給付也要算在原先醫療群的頭上,因此如果患者照顧得好、減少住院天數、沒有併發症,整體節省下來的盈餘,就會回饋一定比例給醫療群。但這項作法對於醫療資源缺乏的離島地區較吃虧,因此衛生署將從試辦著手。
楊志良強調,這項新制對患者就醫權益不受影響,醫院也不能拒絕患者就醫。
◆ 楊志良出新招 健保支付「論人計酬」
自由時報 2010.09.25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醫院靠照顧疾病賺錢,把病治好反而沒錢賺,衛生署長楊志良提出新的「論人計酬」支付制度,希望病人越健康、醫院賺越多,讓良醫得到應有回饋,現已開放醫院提出申請,希望最快明年展開試辦。
最快明年展開試辦
楊志良昨在衛生署網站發表文章指出,現今醫療制度讓醫師錯亂,即便病人恢復健康,若病看太少、檢驗開藥太少,醫師收入卻變少;如果民眾都生病,醫院賺大錢,卻不見得對民眾有好處。
鑑於預防保健工作做得越好,民眾少生病,醫師卻得不到應有回饋,楊志良提出「論人計酬」制度,現已擬定草案,鼓勵醫院跟病人進行衛教,讓病人採取正向行為,把病人照顧得越好,醫院賺越多。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表示,論人計酬方案是以某一地區的責任醫院去結合多家醫院、診所,由此醫療群專責該區居民的醫療照護,對民眾來說,就醫的方式不變,可自由選擇去哪家醫院看病,也不必先登記,患者原先的就醫權益不受影響,醫院也不能拒絕患者就醫。
現行健保支付制度,是根據醫院申報的費用給予給付,但論人計酬制度則反其道而行,先把今年預估的虛擬總額付給以某一責任醫院為首的醫療群,若病人因健康而少開藥、檢查、住院而減少醫療支出,剩餘總額將以高比例,提撥做為醫院分紅盈餘。
減少醫療支出就賺錢
楊志良指出,以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整合照顧為例,醫院透過公衛護士做衛教,病人因為飲食控制、正常作息、用藥、以及運動,逐漸改變生活習慣與行為,疾病獲得控制,醫療支出減少了,省下來的錢就是醫院賺來的。
楊志良透露,目前已有三家醫院有意參與,北部一家、南部兩家,預計明年一月試辦。醫學中心因服務範圍太廣,實施此制度的難度較高,地區醫院、區域醫院以及基層診所則可互相結盟,或者單獨做。
衛署醫院管理委員會執行長黃焜璋表示,台北、桃園、屏東、基隆等署立醫院正在評估是否加入此試辦計畫。
◆ 論人計酬 督保盟憂醫院挑病人
中央社 2010.09.24
衛生署長楊志良提出「論人計酬」方案,民間團體今天質疑,這個制度會導致「院前診所」復活,甚至形成醫療集團,且醫院考量照護難易、醫療費用問題,會出現「挑病人」現象。
為了讓民眾獲得更好的醫療照護,楊志良提出「論人計酬」方案。論人計酬是由醫院或地區診所等組成醫療群,健保局會先支付醫療群一筆費用,若病患獲得完善照護,疾病獲得控制,醫療支出減少,健保局會再支付另一筆獎勵費用。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受訪表示,衛生署過去提出非常多的試辦計畫,包括整合性照顧計畫、家醫制度計畫,都與「論人計酬」類似,實施對象重疊,效果不彰;建議衛生署不必再提出另一個試辦計畫,只要把舊有的計畫落實就可以。
另外,滕西華說,這項制度也可能形成醫院「柿子挑軟的吃」,因為醫院會挑選較好照護、醫療費用較低的病患,以提高整體的照護率。
她說,過去北市有家醫學中心為了吃下更多健保,在醫院附近成立聯合診所,1年吃掉西醫基層1億到3億元健保費用。未來「論人計酬」成立醫療群,醫院為了把錢留在手上,也將成立「院前診所」,導致醫療集團形成。
另外,滕西華說,要是醫療群裡有醫院、診所違規,責任該如何歸屬?她以高醫醫師A健保案為例,到底要罰醫師、還是連醫院一起懲處,很難界定;衛生署現在不需推新招,應盡力讓二代健保通過立法。
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發展組副組長黃經祥則表示,日前也曾參與「論人計酬」討論會,對於提供民眾更完整照顧,這項制度方向是好的,但衛生署必須將執行的細節公開,讓民間團體可以監督。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