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脾天然療法 就是多運動、要忌口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34116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嘉祥/台南報導】2011/08/02
「脾」在中醫是管消化吸收的器官,中醫與西醫定義不同,老一輩常說吃不下沒胃口是指沒有開脾的意思,表示「脾」這個臟器沒有起到該有的作用,署立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廖贊堯表示,治療開脾很簡單,就是天然療法,多運動要忌口,尤其別受垃圾食物影響,對自己身體絕對有幫助。
廖贊堯說,脾與胃兩個器官在中醫觀念都屬土,能包容萬物,也能化育萬物,胃主降,脾主升,升降在人體啟動可以消化及吸收,變成人體需要的物質營養每個細胞,提供身體生長修復所需。
西洋飲食文化入侵,人人一手炸雞一手冰飲,烤炸辣冰涼通通下肚,這些東西最傷脾胃系統,久而久之脾胃受傷沒有胃口,也有人不瘦反而更胖其實是虛胖,身體代謝廢物累積,新的進不來壞的排不出去,東方人應吃屬於自己的食物,太甜太冰太重口味都不適合。
脾不開,大人易生氣,脾氣來更沒胃口,造成惡性循環,小孩也一樣,脾有開身體自然強壯,廖贊堯提醒民眾不要去中藥房抓藥亂補一番,反而會適得其反。
廖贊堯強調,開脾最簡單就是多運動天然療法,烤炸辣冰涼要忌口,要有決心別受垃圾食物引誘,脾胃不適可吃點微酸微辣刺激食慾,也可以刮刮痧泡泡腳出汗,讓身體代謝儘速正常。
※ 相關報導:
* 彩虹蔬果婚禮 花椰菜當捧花
20 則留言:
吃西瓜能改善暑熱所引起口破、口腔炎
台灣新生報 2011/08/02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夏天氣候炎熱,常影響到胃口,導致食慾不振。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楊淑媚表示,夏季炎熱,很多人容易出現上火的現象,輕微上火者會有口乾舌燥、睡不著、便秘等症狀,如果是嚴重上火者會有嘴破、易長面皰,口臭等症狀。
楊淑媚醫師指出,夏季濕熱,容易引起皮膚濕疹的問題,或是因為排汗增多、粘滯不清爽,有些人就因為汗多而產生狐臭、汗臭的現象。此外,夏季所帶來的濕氣會使皮膚油脂分泌過盛,所以發生青春痘、面皰也是很常見的情形。
楊淑媚指出,夏天最適合吃西瓜,因為西瓜味甘性寒,吃西瓜之後可望起到利尿、生津止渴、清熱解暑等好處,而且也能夠改善暑熱所引起的口破、口腔炎等問題。不過西瓜性寒,體質寒性或容易拉肚子的人就不可以多吃。
西瓜適量食用能夠清熱消暑,過分攝食西瓜卻反而會沖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西瓜汁對人體健康有好處,特別適用於肝熱氣逆型的妊娠嘔吐,或是清暑熱、解口渴。
◆ 木瓜Q&A/不只能生吃,還可入菜,怎麼吃比較營養?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34217
【元氣周報/記者羅建怡、陳惠惠/報導 記者高智洋/攝影,諮詢/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文助、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署立八里療養院營養師葉香蘭】2011/08/02
肉色橙紅的熟木瓜,維生素A、C含量豐富,還有不少B群。以維生素C為例,為柚子的兩倍,幾乎是蘋果的五倍,因維生素B、C遇熱易被破壞,建議生食較佳。除了直接食用,與低脂奶打成木瓜牛奶,也是不錯的選擇。
而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煮熟後與含油脂食物一塊食用,效果最好。β胡蘿蔔素是天然抗氧化劑,有助防癌、抗老化。不過,只要餐後食用,也有助β胡蘿蔔素吸收。
尚未成熟的青木瓜則可入菜,屬於高纖、低熱量食材。但無法直接食用,須與肉類燉煮,或做成涼拌菜。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濃情巧克力 有蔬菜纖維哦
自由 2011.08.02
七夕情人節,巧克力最夯,但高熱量讓人又愛又怕!新北市衛生局與糕餅公會合作設計5款巧克力,強調含有較豐富的水果及綜合堅果,每一顆等同攝取1/5到3/4份蔬菜的膳食纖維含量,即日起至8月6日在15家烘焙店限量販售http://www.health.ntpc.gov.tw。
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王淑芬說,市售巧克力種類繁多琳琅滿目,不注意的話,體重管理就要拉警報;今年特別與糕餅公會合作,設計「椰香愛戀巧克力」、「浪蔓杏感巧克力」、「戀戀草莓乾米香巧克力」、「深情綜合堅果巧克力」及「酸甜葡萄乾麥片巧克力」,加入堅果等填充物,減少純巧克力含的油脂成分。
新泰國小營養師彭立行表示,5款巧克力以天然素材作為填充物,不僅降低脂肪、糖水的熱量,還可以增加膳食纖維含量,相較市售巧克力花束多了5到20倍,熱量只有40到66.7卡。
他也提醒民眾,吃完巧克力別忘了適量運動,以新研發的5款為例,吃完1顆約需慢跑10分鐘才能消耗熱量。(文/記者何玉華)
◆ 防曬衣挑選有撇步 顏色、材質是關鍵
中廣新聞/翁千惠 2011-08-02
市售防曬衣千百種,選購真正具有防曬功效的防曬衣有妙方,標檢局建議,顏色要深一點、聚脂纖維材質以及寬鬆版型,效果會比較好。
防曬衣防曬效果究竟好不好,消基會與標檢局連手調查發現,貴不一定代表防曬功效就比較強,雖然價錢和吊牌防曬標示無法盡信,在選購及穿法上還是有訣竅,標檢局組長張文彬說,衣服除了中文標示一定要明確,消費者在挑選商品時外觀及材質上可以做初步的篩選,『挑選深色比較好,因為深色比淺色防曬效果好,材質方面,聚脂纖維、毛或絲的會比尼龍跟棉來的好,另外使用時,噴到水會或濕的狀況,比乾的情況(防紫外線效果)比較不好。』
另外洗滌及穿著方式也會大大影響防曬效果,寬鬆的版型、多清洗幾次防曬效果更好,『洗滌的關係,越洗纖維會越緊密,越緊密防曬抗UV的效果就越好;要穿的比較寬鬆,纖維沒有被壓迫、緊壓,緊壓的話(纖維)會張開,張開的話防UV的效果就不好。』
挑選時注意材質、顏色,正確穿著洗滌,防曬效果也能夠不打折。
人腦發展達巔峰 不會更聰明
中央社 2011/08/02
(中央社台北1日電)人類已研發出盤尼西林、太空梭、電腦、甚至人造心臟,以及其他許多驚奇事物,人類的智慧還能發展到什麼地步?據英國媒體報導,如果某些科學家是正確的,答案是到此為止。
「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科學家指出,人類腦力已達到巔峰,基本上不可能變得更聰明。
科學家稱,為了變得更有智慧,大腦得仰賴龐大額外能量和氧氣,不過,人體就是無法提供。
英國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研究員分析人腦結構,並研究出大腦細胞所消耗的能量。
神經生物學教授勞夫林(Simon Laughlin)說:「我們已證實,大腦運作必須消耗能量,這些所需的能量足以限制我們大腦的表現和決策模式。」
他說:「因為大腦為了探尋新關係,它必須時常連結不同來源的資訊,所以廣泛推理會消耗極大能量。」
他說:「這樣的能量消耗代表大腦所能處理的資訊有限。」(譯者:中央社王富民)
※ 相關報導:
* 晚年大腦萎縮 唯有人類會衰退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501170.shtml
人類是地球上唯一會大腦萎縮,隨年歲漸增造成老年癡呆、記憶衰退的物種。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人類學家許伍德(Chet Sherwood)博士表示,這也許是人類比其他動物長壽,所換來的代價。
◆ 牛津研究:女性愈高 越易罹癌
【Upaper╱中央社】2011.08.02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的大規模研究調查,女性身高高人一等,罹癌風險也就高人一等。
研究人員發現,受試女性只要身高超過5呎1吋,其後每高出4吋,罹癌的風險就上揚約16%。
雖然這份研究包含17種癌症類型,但從統計數據來看,僅其中10種癌症的相對風險增加程度較為顯著。
研究報告的作者認為,生長激素或許和癌症的起源有關;又或者,細胞突變風險比較高的原因,只不過是長比較高,細胞也比較多而已。
作者群也重新審視了過去的研究,發現先前在亞洲、澳大拉西亞(Australasia,澳、紐及附近南太平洋島嶼)、歐洲和北美,亦曾有研究指出身高和罹癌風險有相同的關聯。
研究主要作者、牛津大學流行病學家葛林表示:「這份研究希望能為人們提供關於癌症如何形成的線索。」「正因為各種不同的癌症、各種不同的風險因素和各種不同的受試者族群,都出現這種共通性,才會使我們認為它或許是癌症發展中某種非常根本的要素。」
◆ 美疾管局:年輕男同志感染梅毒比率激增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1.08.02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研究,年輕男同志感染梅毒的比率有增加的趨勢,2009年男同志感染梅毒比率每10萬人有8人感染,女同志則僅為1.4人,男同志染梅毒相較2000年全國感染梅毒每10萬人有2.1人高出許多,另外,研究人員擔心除了同志容易受到梅毒感染外,也容易增加感染愛滋病的風險。
美國疾管局分析2005年到2008年資料發現,美國黑人同性戀與雙性戀感染梅毒比例每10萬人中有19人,比例高出其他人種,拉丁裔為7人,白人則為4人;另外,2005年後,同志感染梅毒的年紀也下降,目前20歲出頭的年輕同志已成為梅毒的高危險群,20歲到29歲感染梅毒的人數,每10萬人中有12人。
研究人員蘇約翰表示,「過去的研究就曾指出,年輕男同志從事危險性行為的比例有增加趨勢,包括危險性交與不同的同性性伴侶發生性關係,因此,同志本身必須了解自己有哪些風險,才能與醫療人員敘述自己身體健康狀況,並接受正確的治療。」
研究人員也指出,早期發現梅毒較容易治療,不過多數人很少在早期發現,或是忽略其症狀,因此,容易讓梅毒透過性行為繼續傳染給別人或是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The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
◆ 青壯年自殺未遂 去年逾2萬人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1051801/112011080200045.html
邱俐穎/台北報導 2011-08-02 中國時報
自殺連續十三年高居國內十大死因,去年首度從跌出榜外,但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的自殺統計,去年通報自殺未遂近二萬七千人次,職場工作主力廿五到六十四歲的青壯年占近八成。專家提醒,這個年齡層家庭、事業兩頭燒,要適時紓壓,別讓生活壓力壓垮自身心理健康。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五年來對九千多位民眾電話調查,廿五到六十四歲青壯族群竟有九.一%表示有情緒困擾,近三%過去一周有自殺意念!
學會秘書長廖士程指出,自殺雖退居第十一位,卻是十五到廿四歲的第二大死因、廿五到四十四歲的第三名死因,情感因素占五成八、精神疾病占近四成,但也有一成五因工作、經濟因素想不開。
台灣員工協助專業協會常務監事范淑婷,去年下半年便對高科技、醫材、運輸業等員工進行職場壓力調查,三百多份問卷中,六十二%表示工作壓力大,五十八%認為工作要求超出負荷。
但針對竹科、中科、南科等八十七家公司雇主進行的調查,僅廿五.六%認為員工壓力大,六十七%覺得壓力普通或稍微,顯示雇主和員工的壓力認知有落差。調查中有十七.四%雇主坦承,該公司曾發生員工自殺意外。
范淑婷指出,上班族工作壓力大,失眠問題最常見,但多會尋求吃安眠藥、喝酒,較少求助醫師,還有部分七年級生自殘紓解壓力。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說,職場自殺防治刻不容緩,公司應在職場推動「員工協助方案」,提供心理諮詢,篩選出高壓力、高自殺率員工,做自殺防治的守門人。
鑑於五成四的廿五到六十四歲族群會使用臉書社群網站,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在臉書成立「珍愛生命打氣網」,分享紓壓秘訣,也讓民眾相互加油打氣。
英婦日吃4顆萵苣 竟是罹癌警訊
自由 2011.08.03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英國59歲婦人坎貝爾2005年初罹患乳癌,但現在已幸運地戰勝了病魔,這要感謝她罹癌時突然莫名其妙的狂吃萵苣,她的科學家先生警覺有異,認為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她才能及早就醫檢查發現、及早治療。
住在德比郡的艾爾希.坎貝爾太太是2004年時突然變得很愛吃萵苣,一天可以吃上4整顆萵苣,幾乎到上癮的程度,當時她只覺得是一時愛吃,沒什麼奇怪。她說,「我本來就常吃萵苣沙拉,但突然間變得怎麼吃都吃不夠。我可以一天吃掉3、4顆萵苣。」這種不尋常地嗜吃某種食物稱為「異食癖」(Pica),通常發生在孕婦身上,有些人甚至嗜吃不能吃的東西。
艾爾希擔任鑑識科學家的先生吉姆.坎貝爾警覺到,事出必有因,艾爾希後來也覺得不對勁。吉姆研究萵苣所含的營養成分後,發現其中包含一種乳癌患者會缺少的營養,而艾爾希這麼想大量的吃萵苣,可能意味著她罹患了乳癌。
他說,「艾爾希不會毫無來由的就開始狂吃萵苣」,「我發現就像許多綠色蔬菜,萵苣含有能攻擊癌細胞的蘿蔔硫素,我懷疑這是否就是她的身體這麼渴望吃它的原因。」
在先生的催促下,艾爾希去看醫生,果然檢查出胸部有一小腫塊,診斷確認罹患乳癌,幸好及早發現,切除腫塊和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後,現在她已經完全擺脫癌細胞的糾纏。
艾爾希說,「很奇怪地,腫塊切除後,我一口萵苣都不想吃,這種慾望徹底地消失」,這才了解到她的身體當時是要她吃萵苣與癌症作戰,就像身體正試圖自我治療;吉姆說,太太當時想吃大量萵苣的慾望真的是個警訊。
艾爾希將戰勝病魔歸功於先生機智,「幸虧吉姆注意到徵兆,我的萵苣癮頭或許救我一命。」
◆ 甜食肥肉不忌口 瘦女膽固醇高
中央社 2011.08.03
瘦子也可能膽固醇過高。1名30歲女性,身材瘦小,沒想到檢查發現膽固醇超高,醫師詢問發現,她平常愛吃肥肉、甜食,即使控制食量,但飲食錯誤、少運動,一樣導致膽固醇過高。
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今天受訪表示,門診發現有愈來愈多人看起來瘦瘦的,但膽固醇指數卻過高。日前收治1名30歲女性,身材瘦小,身高體重指數BMI值只有22,在標準範圍內,但健檢發現,膽固醇指數卻達245,比正常值200還高。
何一成說,進一步檢查發現,這名女性體脂肪達32,但年輕女性體脂肪應該要在27以下才算正常。何一成說,這名女性平常雖然吃得不多,卻偏好肥肉、甜食,很少運動,因此,導致膽固醇過高。
何一成表示,膽固醇過高者,初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的不適,但長時間膽固醇過高,可能會出現頭暈、胸悶、心悸、手腳發麻冰冷等現象。由於不是一定會出現這些症狀,許多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膽固醇已過高,因此,往往發現時可能已處於動脈硬化、冠狀動脈阻塞、腦血管病變等狀況。
如何預防血中膽固醇過高?何一成建議民眾避免「高膽固醇生活型態」,少吃肥肉、內臟、油炸食物。每天做中等強度的運動30分鐘,如每小時4公里-6公里速度的步行、做體操,運動時心跳速度約每分鐘100-120次。攝取適量的蔬菜例如小白菜、茼蒿、芹菜、菠菜、青花菜等或蘿蔔、山藥、番薯等根莖類。
何一成提醒民眾應定時檢查膽固醇指數,如有升高時,最好調整生活型態或接受治療,以免引發併發症。
◆ 腦脊髓液外漏 女子坐立難安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 2011.08.03 自由
罰站很痛苦,但只能整天躺著也難受!一名25歲的陳姓女子只要一站立就劇烈頭痛,非得平躺或趴著才能緩解頭痛不適。這種詭異的症狀害她連續幾天只能躺著過。
女子到院就診後發現,因腦脊髓液向外滲漏,造成腦脊髓液流失、腦壓降低,一站立腦壓又更低,而引發劇烈頭疼。經醫師施予「硬膜外血液貼片」將破損滲漏的脊椎硬膜填補後,女子隔天就敢下床趴趴走,揮別頭痛困擾!
陳女是竹科作業員,經常長時間站著工作。上月底覺得頭痛,伴隨噁心、嘔吐及頸部僵硬等症狀。但只有站著時會痛,躺著就會舒服許多。
陳女上個月到大甲光田醫院神經內科看診,主訴自己只要一站起來就劇烈頭痛,非得平躺或趴著頭痛才會緩解,陳女在家臥床數日,做任何事都儘量躺著或趴著完成,「匍匐前進」成了她的絕技。
光田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王克彬指出,透過檢查明顯發現,陳女的脊椎硬膜出現破洞,所以讓脊髓液向外漏出,從影像畫面可看到,病灶處溢流的脊髓液有如一株小聖誕樹形狀,十分驚人。
光田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楊鈞百表示,陳女應是先天硬腦膜脆弱才會導致裂孔出現,當站起身時就會使腦壓過低,造成這種「姿勢性頭痛」,是自然產生的,又稱為「自發性低腦壓頭痛」,發生的案例很少。
如果不及時治療,腦部就會像無水保護的豆腐般,容易碰撞出血甚至危及生命。院方施予「硬膜外血液貼片」手術,抽取病人20CC的血液注射到硬膜與脊椎之間,讓血液順著脊髓液自動流到破損的部位凝結填補後,陳女的症狀隔天立即解除。
民眾若出現站立時頭痛不已,合併後頸僵硬、噁心、嘔吐等症狀時,應立即到醫院神經內科接受詳細檢查,以免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 熟男2大警訊 性慾減退、勃起不硬
李盛雯/台北報導 2011-08-03 中國時報
爸爸,你快樂嗎?父親節到了,但國內醫學會調查顯示,高達8成的40歲以上熟男自覺有男性更年期困擾,情緒低落、脾氣暴躁或缺乏活力,甚至進一步影響「性」福感,出現性功能障礙。泌尿科醫師提醒,睪固酮分泌不足是元兇,尤其只要出現性慾減退、勃起硬度不夠兩大症狀,很可能就是男性更年期來報到。
■睪固酮 影響男性雄風
台灣男性學醫學會調查發現,過了40歲,國內有近1/3男性都有睪固酮低下症狀,即俗稱的男性更年期。
竹東榮民醫院泌尿科主任陳炫達指出,男性40歲開始,因睪丸功能自然退化,睪固酮分泌開始不足,直接影響生理、心理及性功能三方面,不僅體力變差、耐力減退,身材也會因腹部脂肪堆積、變形而出現中年發福的中廣體型,甚至降低胰島素敏感度,提高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
但一般男性感受最大、最深的困擾,還是性功能障礙,性慾減退、勃起困難、勃起硬度不夠之外,陳炫達強調,睪固酮不足也會降低陰莖敏感度,導致不易達到高潮,同時精液的質跟量也會大打折扣,不易受孕。
可別以為要解決這些煩人的困擾,只要吃顆壯陽藥就沒事,專科醫師提醒,睪固酮補充治療才徹底。
■凝膠用抹的 比打針方便
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莊豐賓說,壯陽藥只能改善陰莖充血,解決勃起問題,但睪固酮補充治療除能改善勃起障礙,還能提升性慾,並同時解決失眠、精神不濟、情緒起伏過大等其他困擾症狀。臨床上,約近1/3患者需合併使用壯陽藥和睪固酮補充治療。
補充睪固酮,有口服、抹凝膠和打針3方式。莊豐賓分析,各有利弊,可視個人情況選擇,口服藥對肝臟負擔大,一般疑慮多,3個月打一針的長效劑型需要克服注射脂類針劑較疼痛的問題,每天抹凝膠,濃度相對平穩,方便性高,是目前最多人選擇的方式。
睪固酮補充治療約1至2個月即可明顯改善症狀,3個月後拉高體內濃度。一般建議,若濃度在350ng/dl以下者即該接受治療。
◆ 手機傳心電圖 心肌梗塞即時救命
記者余雪蘭/嘉市報導 2011.08.03 自由
智慧型手機救命!嘉基心臟內科與資訊室合作開發「AMI即時傳輸系統」,只要有疑似心肌梗塞患者送院急診,利用該系統,把患者心電圖傳到專科醫師的智慧型手機,醫師可以「當機立斷」是否為心肌梗塞患者,縮短搶救時間5到10分鐘,一月啟用迄今,已有39位病患透過該系統及時救命。
嘉基醫院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是突發性且有致命危險的疾病,而發病後若沒有及時就醫,可能造成遺憾。為提升救癒率,醫院利用智慧型手機的方便性,開發「AMI即時傳輸系統」,讓這類病患在送到醫院後獲得最快速的救治,目前該院心臟內科醫師,每人都由醫院配備一支智慧型手機,輪值時這支手機跟著醫師一起待命。
61歲的王先生,幾天前在用晚餐時突然感到胸悶、盜汗,妻子送他到嘉基醫院急診,急診中心透過「AMI即時傳輸系統」,把王先生的心電圖傳送至正在病房查房的心臟內科醫師陳永平的手機,陳醫師立即診斷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馬上啟動AMI小組,王先生從就醫到打通冠狀動脈前後只有31分鐘。
嘉基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政康表示,AMI即時傳輸系統是利用電子病歷與多媒體訊息服務(MMS)系統結合,打破傳統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救流程,讓醫療團隊溝通E化,當急診為患者照完心電圖後,只要懷疑是急性心肌梗塞,立即按下電子病歷系統的「傳送緊急訊息」按鈕,就會將心電圖傳至心臟內科值班醫師的手機並判讀。
醫師診斷確定為急性心肌梗塞後,隨即啟動AMI小組,由急診護士將患者送至心導管室與心臟內科專科醫師會合,並施予冠狀動脈擴張術,急救時間有效縮短5到10分鐘。
大量接觸電磁波孕婦 易生氣喘兒
自由 2011.08.03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加州研究顯示,女性懷孕時如大量接觸電磁波,可能增加生出氣喘兒的風險,暴露量最高的孕婦,生出氣喘兒的風險,為暴露量最低者的3.5倍。
這項刊登在「小兒及成人醫學檔案」期刊的研究,是由加州凱薩醫療機構華裔資深研究科學家李德坤領導,觀察801名女性24小時內接觸到的電磁波量,接著追蹤她們的小孩長達13年。研究僅觀察女性接觸較低量電磁波,如微波爐、吹風機、電風扇、咖啡研磨機、螢光燈泡、電線與變電所等的暴露量,並未觀察女性使用手機或是暴露在基地台下的高電磁波量。
追蹤期間共有130名、也就是20.8%小孩罹患氣喘。研究人員接著比較孕期接觸電磁波量與氣喘的比率,發現接觸電磁波量居最高10%的孕婦,生下氣喘兒的風險約為33%,接觸量在最低10%孕婦,生出氣喘兒比率約為13.6%,電磁波接觸量最高者,生出氣喘兒風險為接觸量最低者的3.5倍,而接觸量居中者,生出氣喘兒的風險,較接觸量最低者高75%。李德坤指出,目前還不清楚接觸電線為何會增加氣喘風險,但他的團隊過去已有研究發現大量暴露在電磁波中會提高流產風險,若干動物研究也指出,電磁場可能影響免疫反應,這些可能都是氣喘風險提高的原因。
◆ 氣喘患者貪甜 痰多易胖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1/08/03
少劑量的類固醇就可以讓氣喘發作次數減少。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廖桂聲表示,雖然類固醇經常是氣喘患者的首選用藥,在氣喘患者急性發作時,確是必用的藥物,可幫助解決突如其來的疾病,但在緩解時,他個人認為沒必要用這類型藥物來保養。
廖醫師指出,如果民眾以小劑量類固醇來當作平常的保養藥,這種做法恐怕會成為非必要之惡,理論上是可以預防氣喘發作,但實際上,經常使用這類型藥物,久而久之可能會使人體免疫系統受到抑制,且也有造成身體抵抗力下降的風險存在,就像借錢一樣,救急不救窮。
廖桂聲醫師指出,治療氣喘的用藥,以氣管擴張劑而言,在氣喘患者急性發作時使用,當然是必須且無可厚非,但若在緩解期若仍一直作為保健藥劑,這種行為就應慎重考慮,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曾提出,使用不含類固醇的「氣管擴張劑」,最好不要過度使用,否則會有不良反應發生。
飲食方面,患有氣喘或過敏性疾病的患者,建議要多留注意一些可能會導致過敏發作的食物,應少吃燒烤類、油炸類食物,像是炸雞塊、炸薯條等,牛奶、鮮奶等也儘量少吃比較好,至於蛋糕、巧克力等甜食更應少吃為妙,因為中醫認為,吃太多甜食容易造成「痰多」的現象,甚至於產生肥胖。
廖桂聲醫師強調,肥胖跟氣喘也有關聯性,因為肥胖會使氣喘患者的病情變得更加地嚴重,所以患者在飲食上要妥善控制好,千萬不要以為身體變胖跟氣喘病情沒有任何關係,其實肥胖跟氣喘是有關的。
◆ 美國兒童性別認同 年齡提早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1.08.03
長期推動健康教育的美國教育人員指出,美國兒童對性別認同疑惑的年紀有提前趨勢,以往常發生在高中時期,但目前就讀國小的學童,已對自己的性別開始出現認同問題。
對此,西雅圖兒童醫院精神與行為醫學主任麥卡麗表示,「家長通常會在以下2個階段,發現自己的孩子有性別認同問題:幼稚園階段與剛進入青少年時期。」
長期協助西雅圖公立學校推動健康教育的專家芮芙表示,「西雅圖地區不同的學校,都出現兒童在性別認同上的疑問,因此,家長尋求協助的案例也逐漸增加。」
心理治療師愛克妲爾則表示,「尋求門診的成年民眾中,很多人在年輕時,內心就曾出現這類問題,只不過在過去的年代,他們不知道如何啟齒。」
根據《西雅圖時報》報導,過去長期研究兒童性別認同的報告並不多,但綜合各項報告結果可以發現,約2~3成早期就有跨性別傾向的兒童,長大後會因此定型。
今年8月,西雅圖華盛頓會議中心將舉辦性別旅程與家庭會議,預計將吸引美國各地數百位民眾參加。
◆ 嬰幼兒「夏季熱」 冷氣可退燒
【聯合報╱楊樹文/秀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2011.08.03
新手媽媽抱著8個月大嬰兒,憂心忡忡問:「小孩整天發燒、胃口差、懶洋洋,吃了退燒藥也不退,到底生什麼病?」
嬰幼兒發燒總讓父母擔心,最近門診中發燒就醫的病童不少,大部分是夏季感冒,少數持續反覆發燒,卻沒有喉嚨痛、咳嗽、流鼻水、嘔吐、腹瀉等其他症狀,經問診及檢查,排除其他病因後,確定為夏季熱。
夏季熱(summer fever)以6到9月最常見,男女發生率無明顯差異,多數患者每年反覆發熱,3歲以後才漸漸回復正常。夏季熱並非感染導致發燒,只是一種高體溫現象,因為嬰幼兒大腦體溫調節中樞尚未完全發育成熟,體溫不像大人可以維持於攝氏37℃,體溫容易隨外界環境溫度變化而上升。
夏季熱主要症狀為定時發燒,發燒型態具規律性,清晨幼兒體溫開始上升,正午持續發燒,午後稍退,傍晚即退燒,但過了半夜,大約清晨時刻,若室內濕度較高、空氣較不流通,幼兒排汗不佳,體溫又會再度上升。
罹患夏季熱的幼兒,體溫通常升高至腋溫攝氏38℃或耳溫攝氏38.5℃左右,較少超過攝氏39℃。除了上述發燒症狀,幼兒胃口較差、容易口渴,且睡眠不安穩、容易驚醒,會無緣無故哭鬧或煩躁不安等。
夏季熱通常不必藉助藥物治療,退燒藥只需備用,當體溫超過攝氏38.5℃才給予降溫,以減緩不適。確認發燒不是疾病造成,父母可以運用物理降溫方式幫助寶寶退燒(見表)。
幫助寶寶退燒的物理降溫方式
1.調整室內(環境)溫度:讓嬰幼兒在通風、涼爽的室內活動,最有效方法是吹冷氣,一般建議將室溫調整在攝氏24℃或更低。
2.洗溫水澡:睡前給幼兒洗溫水澡,可以刺激皮膚血管擴張,易於散熱,預防夜間體溫過高。
3.補充水分:讓嬰幼兒多喝水,尤其持續發燒的嬰幼兒,更應及時補充液體,大一點的幼兒,給予清涼飲品或水果,例如綠豆湯、烏梅汁、不冰的西瓜等,以幫助利尿降溫。
4.適量衣物:為嬰幼兒換透氣、吸汗衣物,特別是發燒時,不需刻意添加衣物,建議是媽媽穿幾件衣服,寶寶就穿幾件,頂多再加一件即可,以免妨礙嬰幼兒體溫調節及散熱。
◆ 高市出現今夏首例登革熱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1.08.03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上午公布國內入夏後首例登革熱本土病例,68歲男性於7月30日發燒、頭痛、肌肉關節痠痛、食欲不佳等症狀,兩度至醫學中心就診,檢體報告證實為首例本土病例。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指出,去年登革熱流行季是在今年2月16日結束,高雄市該例個案則是今年入夏後首例登革熱本土病例。民眾務必主動清除居家附近的病媒蚊孳生源,以避免疫情擴大。
該病例住於高雄市三民區,7月30日出現發燒、肌肉關節痛、骨骼痛、頭痛、食慾不振等不適症狀,當日一早先至附近診所就診。但病情持續惡化,隨即至醫學中心急診室就醫。但症狀未改善,8月1日再次前往該醫學中心就診,隨後採檢及通報。結果證實感染登革熱,且是國內新一波腸病毒流行季的第一個本土病例。
施文儀強調,這名患者住家附近四個里都是去年登革熱高風險區域,依照蚊子飛行範圍來看,附近幾個鄰里居民都需提高警覺,趁早清理積水容器,有效防堵疫情擴大。
高雄市政府已經公告,如果民眾不配合,稽查人員可以直接開罰最高1萬元5000元。
◆ 休假快樂持續不久 多休假才能常快樂
【中廣新聞/郭希誠】2011-08-03
國外研究發現,休假帶給人的好處持續不了多久。
為了常保愉快,最好的方法是多休假。
荷蘭心理學家「布隆」追蹤了九十多名勞工休假的狀況。他發現,銷假以後一個星期,休假帶給他們的快樂和好心情就沒了。
兩個星期以後,他們就跟休假前的狀況完全一樣。
德國的一項研究也發現了類似的狀況。只不過,德國研究的對象是老師。
由於老師比較能自行調整工作和休閒的時間比例,所以假期的好心情可以維持一個月左右。
「布隆」說,想常保休假好心情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多休假。
雲端分享病歷 11月上路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2011.08.04
未來換家醫院看病,病歷不必再帶著走?衛生署長邱文達說,今年有逾百家醫院加入全國電子病歷及影像資訊網,由雲端分享病歷,預計十一月上路。
國內醫院病歷電子化已相當普及,但病患帶著病歷到另一家醫院看病時,往往因醫院判讀系統不同,難以分享病歷。邱文達說,全國電子病歷及影像資訊網計畫,已超過一百家醫院加入,未來各家醫院電子病歷於雲端加密分享,更便於就醫及轉診。
至於外界質疑,衛生署擬花二點五億元,推動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根本是替醫療糾紛解套,全民埋單,衛生署則回應,救濟的出發點,是為分擔婦女生產風險。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我國生產風險較多數先進國家低,由婦產科醫師承擔生育事故風險,無法鼓勵更多醫學生投入高風險的婦產科。
◆ 網路醫藥資訊 需慎選判斷
【Upaper╱中央社】2011.08.04
網路發達,許多民眾會上網查詢醫藥健康相關資訊,但美國消費者保護組織指出,並非所有網路醫藥資訊都是正確的,網友要小心判斷。
根據消費者健康保護組織URAC統計,美國國內約有1億民眾曾經上網搜尋有關醫療健康的資訊,而且許多民眾如果健康有問題,會上網自行查資料,而不是看醫生。
福斯新聞網報導,URAC副主席賴登指出,網路上有些所謂的「醫藥網站」其實根本沒有可信度,「他們根本沒有確實獲得專業科學驗證的正確資訊,資料也沒有經過即時更新。」
對於一般民眾來說,要判斷某些網路上的健康資訊是否可信,其實並不容易。因此,總部位於華府的非營利組織URAC與來自瑞士的非政府組織「網路健康基金會推出認證標誌,頒發認證徽章給通過專業檢驗、公正可信、具有最新訊息的醫療健康網站,讓網友做為參考。
到目前為止,獲得認證徽章的醫療健康資訊網站包括WebMd、A.D.A.M以及Healthwise。
◆ 台灣民眾 低估壽命5年
中央社 2011-08-04
瑞士再保公司(SwissRe)調查,台灣民眾預期自己的壽命比實際官方統計的平均預期壽命少5年,瑞士再保表示,民眾低估壽命將可能成為財務規劃的一大風險。
瑞士再保今天記者會公布「2011年亞太地區風險取向與保險調查」,這份調查在今年4到5月之間,針對亞太地區11個城市的20到40歲共1萬3800位民眾進行調查。
調查發現,台灣民眾自我預期的平均壽命在75歲,但是根據官方統計的平均壽命預測在80歲,也就是說,台灣人實際的平均壽命會比自己想像的多活5年。
比較亞太區其他國家,馬來西亞最悲觀,預期自己平均壽命只有59歲,但是實際官方統計平均壽命預測可以達75歲,中間落差達近16歲;大陸及印尼民眾比較樂觀,大陸民眾預估自己平均可以活到82歲,不過實際平均只有76歲,高估近 6年;印尼民眾預期可以活到81歲,不過實際平均只有72歲,也高估了9年的時間。
瑞士再保助理副總裁邢鸝表示,預期壽命與實際壽命落差,主因還是來自於周圍環境認知,以及文化差異,例如比較樂觀國家的民眾就認為,自己身處的生活環境較好、且家族具有長壽基因。
邢鸝表示,台灣民眾低估自己的壽命,加上缺乏健全財務規劃,值得警惕,因為民眾若沒有足夠規劃以滿足退休後財務需求的角度來看,低估預期壽命將會是一大風險。
邢鸝認為,政府機關及民間企業應扮演重要角色,提升民眾對長壽風險的認知,並且讓民眾瞭解及早做好財務規劃的重要性。
◆ 遠離菸酒常運動 延緩大腦退化
【Upaper╱新華社】2011.08.04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可避免肥胖,預防高血壓和糖尿病,還可延緩大腦退化。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指不吸菸,不酗酒,遠離垃圾食品,經常運動,控制血壓與血糖等。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平均年齡54歲的1352名志願者的健康數據,其中包括血壓、膽固醇和血糖水準、體重和腰圍,並對他們做腦部核磁共振成像掃描以及智力測試,整個研究持續達10年。
研究人員發現,吸菸、高血壓、糖尿病及體重超標都是導致大腦退化的潛在因素: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大腦在計劃與決策方面的能力會隨著血壓升高而急速下降;對中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大腦中負責記憶的海馬區功能衰退速度要快於未得糖尿病的人;對吸菸者來說,大腦容量的縮減速度也較快,尤其是海馬區的衰退速度更是快於其他人;對中年肥胖症患者來說,大腦行政決策的能力往往低於體重正常的人。
◆ 食物多嚼25下 攝取熱量少 12%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1.08.04
細嚼慢嚥比狼吞虎嚥對控制體重更有幫助,主要是因為咀嚼與調節食慾的激素有關。
美國營養學會期刊「美國臨床營養學」刊登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論文,認為咀嚼次數較少是導致肥胖的風險因素之一,較多的咀嚼次數可減少每餐的熱量攝取。
哈爾濱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李杰說,研究團隊先觀察十四位肥胖與十六位正常體重的男性受試者飲食的速度,發現較胖的人咀嚼次數較少、吃得也比較快。接著,研究團隊提供高碳水化合物的餐點,請受試者將每口食物的咀嚼次數從十五次增加到四十次,發現受試者不分體重,攝取的熱量都比原本減少百分之十二。
研究共同作者,哈爾濱醫科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授王舒然表示,多咀嚼降低刺激胃口的膽囊收縮素分泌,增加抑制胃口的飢餓素分泌,告訴大腦何時該吃該停。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肥胖研究中心主任朱諾斯基卻說,無法確認細嚼慢嚥是預防肥胖的良方:「我想,如果每口食物都嚼個一百次或更多,自然會吃得比較少。」
◆ 愛滋年輕化 10-19歲感染者每年增加中
中廣新聞/李雅媛 2011-08-04
台灣地區通報愛滋病感染的個案,到今年6月底有高達2萬多例,今年新增個案,高達38.65%為20-29歲,更有年輕化趨勢,北市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表示,調查也發現,10-19歲年輕人感染比例每年增加中,除了持續宣導安全的性行為,建議如果一年之內,有兩位以上的性伴侶,就要進行相關的健康檢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性病及愛滋病防治組護理長胡寶筠說,到今年6月底,國內通報的愛滋病感染者一共有2萬986例,而資料顯示,新增的愛滋病患者,有年輕化趨勢,這2萬多例愛滋病通報個案中,高達6成是39歲以 下的年輕人,甚至今年新增通報個案,高達38.65%年齡層是位於20-29歲的年輕人,97年度則為37.82%,護理長胡寶筠說,相當值得注意的是,資料發現10-19歲的新增年輕個案也是每年增加中,而這些年輕通報個案,比較棘手的是,可能較早發病的機率也越高。
護理長胡寶筠說,不安全的性行為,除了可能感染愛滋,以昆明院區為例,門診疾病排行,還有菜花、淋病、披衣菌、及梅毒等,如果不安全性行為,都可能傳染給性伴侶,建議如果一年之內,有兩位以上的性伴侶,建議就要進行相關的健康檢查,如果性伴侶較不固定,建議每三個月也要追蹤,為了提供更便利的預約篩檢、及諮詢服務,昆明院區從九月份開始,也推出智慧型手機的APP作業軟體,只要下載軟體,就可以匿名愛滋等篩檢線上預約、也提供Q&A雙向交流、衛教園地等服務。
◆ 廣西愛滋病患 2/3是農民工
中央社 2011.08.04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衛生官員今天表示,近年來,廣西愛滋病患者的主要感染途徑是性行為,且2/3的患者是農民工,其中又以建築工人居多數。
中新社報導,廣西愛滋病防治單位主管指出,廣西屬中國大陸愛滋病高罹患率區之一,但感染途徑與其它省區不同,像河南以捐血為主,雲南以吸毒為主,廣西則以性行為為主。
這名主管指出,相對於工作性質較穩定的工廠工人,建築工人流動性高,自我保護意識更弱,且長時間遠離家鄉親人,容易接觸到廉價的性工作者,加上廉價性服務是廣西近年來最普遍的愛滋病傳染途徑,使他們容易成為愛滋病高危險族群。
廣西自治區政府去年起展開為期5年的愛滋病防治計劃,目的在降低廣西愛滋病新感染率、死亡率,並提高愛滋病患生活品質。
防腸病毒肥皂最有效 單用流水菌數反增加
卡優網 2011/08/05 林惠琴
夏季是腸病毒好發的高峰季節,近來傳染疫情愈演愈烈,日前在南投甚至爆發7月大男嬰疑似死於腸病毒的消息。雖然防範腸病毒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勤洗手,但根據日本研究機構實驗發現,光用流水洗手無法完全殲滅細菌,添加消毒藥水則易傷皮膚,反倒是利用肥皂洗手的抗菌效果最顯著。
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重症病例頻傳,根據疾管局監測資料顯示,目前腸病毒急診就診比率呈現上升趨勢。社區流行主要以克沙奇病毒為主,約佔90%,同時易導致重症或死亡個案的腸病毒71型陸續檢出,雖然僅佔1%,但仍顯示該型病毒的活躍度有漸增的趨勢。
由於腸病毒主要是經由腸胃道(糞口傳染、水或食物汙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等途徑傳染,常可於發病患者的喉嚨或腸道發現病毒,因此減少到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戴口罩預防等都是不錯的好辦法,但更重要的是勤洗手,才能有效避免手口途徑的感染。
不過洗手防疫有很多種形式,究竟怎麼做最有效,成為許多民眾的疑問。對此,日本兵庫縣健康生活科學研究曾進行相關的實驗,針對單用流水洗手、添加肥皂洗手、利用消毒藥水洗手,以及水與消毒藥水雙重使用的洗手方式,進行抗菌、滅菌成效的探討。
結果發現,單用流水洗手時,雖然能夠洗掉直徑超過5mm的大菌落,但對於小菌落效果不彰,甚至菌數不減反增;而添加消毒藥水剛好相反,只對殲滅大菌落有效;至於肥皂,以及肥皂與消毒藥水一併使用的效果雖好,但消毒藥水卻可能傷皮膚,因此加入肥皂似乎是最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消基會醫療糾紛處理委員醫師黃天祥表示,肥皂之所以如此有效,主要是因為肥皂中的界面活性劑可減弱病毒的附著效果。換句話說,如果市售洗手乳或沐浴乳也含有這項成份,便能達到同樣的成效。另外消毒藥水的抗菌效果雖然顯著,但一般居家環境不像醫院病毒環繞,因此使用肥皂即能有效預防腸病毒。
◆ 腹瀉兒喝米湯好吸收 有助腸胃補養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11/08/05
餵腹瀉脫水的兒童米湯,效果跟醫用電解質飲品一樣好。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楊佳峰表示,米湯本身含有天然的電解質與營養素,很容易吸收,幫助腸胃補養恢復。
楊佳峰表示,對於小兒腹瀉除了中西醫藥治療,也需防治脫水,尤其是急性腹瀉,通常輕度及中度脫水在最初6到12小時內,多給予清水或醫用電解質飲料,脫水情形改善後,大約經過1天就要逐步恢復正常飲食,最好食用白稀飯,更小嬰兒可以餵米湯。
米湯快速製作方式:首先將半杯米洗淨,用1公升的水浸泡半小時,再以大火煮滾2分鐘,轉為小火後煮至湯汁微白,熄火蓋上鍋蓋悶10分鐘,最後將湯汁濾出即為米湯。
醫師表示,腹瀉易傷脾胃之氣,脾胃之氣受損後,小朋友常常表現食欲不振與消化吸收能力不良,此時可以選擇藥味不明顯的養生藥材打粉混入食物中。
醫師提供食療方用在腹瀉癒後以促進食欲及吸收能力,可選茯苓、白朮、山藥、薏苡仁、蓮子、扁豆等分,以上藥物沖洗烘乾後,請藥房幫忙打粉過篩,一次約用量約10g,混入小朋友的三餐中,對於促進食欲與吸收很有助益。
◆ 流汗吹冷氣 免疫力下降易感冒
【Upaper╱中央社】2011.08.05
近來有不少民眾感冒就醫,醫師表示,夏季也有不少感冒病毒活躍,再加上夏天多人擠在小空間吹冷氣,室內不通風,更容易傳染,且身體忽冷忽熱,抵抗力也容易下降。
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表示,近來門診收治感冒患者增多,比過去2星期增加約1成到2成,主要是夏季其實也有很多感冒病毒活躍,再加上最近天氣實在悶熱,大家躲在室內吹冷氣,空氣又不流通,就很容易互相傳染。
何一成說,很多民眾在戶外走動、汗流浹背,又立刻進入室內吹冷氣,身體、衣服都是汗,且又是突然的低溫,身體抵抗力會隨著下降,因此,也很容易被感染。
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姚建安表示,夏天常有所謂的「冷氣房症候群」,大量流汗後跑到冷氣房,身體溫度突然改變,免疫力會下降,這時病毒確實會趁虛而入。
要如何避免夏季感冒?何一成說,很多人夏天胃口不好,吃不下或亂吃,但他提醒民眾,一定要保持營養均衡,還要多運動。
另外,從戶外進入室內冷氣房之前,一定要把身體的汗水擦乾,以免進到冷氣房後,身體體溫過低。
◆ 日研究 多吃食物纖維防腦中風
中央社 2011/08/05
(中央社記者曹姮東京5日專電)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班調查發現,多吃蔬菜等食物纖維,可以降低罹患腦中風、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循環器官疾病的風險,但是吸菸者卻無法獲得相同效果。
日本媒體報導,研究班從1995年到2004年約10年的時間,對岩手、長野、沖繩等全國8個地方45歲至74歲約8萬7000名男女為對象進行追蹤調查。男女各以攝取食物纖維的多少分成相同人數的5組,比較腦中風等疾病的發生頻率。
調查結果發現,食物纖維攝取量較高的2成女生組,比攝取量最低的2成女生組,得到循環器官疾病的風險低了35%。
但這個效果卻無法在男生組看出來,主要推測是因為男生吸菸率高,容易因為血管收縮或是動脈硬化等,增高腦中風與心臟病的風險,抵消了食物纖維的效果。
研究還發現,比起含有水溶性食物纖維的海藻類,含有非水溶性食物纖維的食物如牛蒡等,更容易降低罹患腦中風的風險。
※ 相關報導:
* 太多垃圾食物 小孩吃出大人病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507931.shtml
◆ 量血壓做保健醫生:手臂式較佳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508488.shtml
【台灣醒報╱記者陳思翰╱台北報導】2011.08.05
想買血壓計當作父親節禮物嗎?衛生署今天提出「看照證明」口訣,提醒民眾在選購電子血壓計時,應看清產品標示、檢查藥商許可執照與醫療器材許可證,才不會使自己權益受損。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曾春典表示,手腕式血壓計的誤差高於手臂式,建議消費者選購手臂式的血壓計。
高血壓一直是國人關注的健康議題,食管局醫?組組長劉麗玲表示,台灣60歲以上的民眾約有一半患有高血壓,十大死因中的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也都跟它關係密切,而辛勞的父親常常因為工作繁忙而忽略自己的健康,讓高血壓潛伏在體內,因此量血壓對爸爸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保健方法。
隨著居家保健日漸受重視,衛生署也說,電子血壓計成為目前民眾測量血壓常用的醫療器材,但它不同於一般電子商品,消費者應以「看照證明」方式選購,以免買到品質不良或引起不良反應的血壓計。
什麼是「看照證明」?劉麗玲說,首先,消費者要先看清產品的標籤與包裝標示,確認品名、許可證字號、批號、製造日期等相關資訊,確認產品的合法性。再者,民眾要確認廠商是否有「藥商許可執照」和「醫療器材許可證」,並詳讀說明書以正確使用。
曾春典在現場也親自示範正確量血壓的方式,他表示,來看診的患者多患有高血壓,甚至比心臟病人還多。流行病學及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血壓若控制得宜,就能預防腦中風。
談到手臂式與手腕式血壓計應如何抉擇?曾春典說,手腕式是透過遠端血管的血壓值換算,因此誤差值會比手臂式來得大,建議民眾選購手臂式電子血壓計。他也建議民眾,早晨是最適合量血壓的時間,一天至少量2到3次,確認自己的一天中血壓變化。
劉麗玲也呼籲民眾,電子血壓計只能提供民眾追蹤參考的數值,仍須找醫師正確診斷疾病,並用水銀式血壓計做最精準的測量。
佛陀教你不生氣/生活不是「忿怒」就是「歡喜」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34826
【摘自《佛陀教你不生氣──心平氣和的幸福生活智慧》,蘇曼那沙拉 著,卓惠娟 譯,野人文化出版】2011/08/05
在介紹佛陀對於「忿怒」的見解之前,我想先明確定義「忿怒」。
忿怒和歡喜相同,都是從心底驀然湧升的一種情感。
我們看到自己的家人或是喜歡的人,心裡馬上會浮現歡喜的情感。又比方吃東西時,看到美味的食物,還有把食物送進口中的那一刻,也會產生愉悅的情感。這些情感都在剎那間湧現出來。而忿怒就和歡喜相同,都是從內心萌發的情感。
大致說來,我們的生活中,總離不開這兩種情感:歡喜,以及忿怒。
忿怒竄升的瞬間 歡喜就消失了
在巴利語(忠實地傳達釋迦牟尼話語的古印度語)中,詮釋忿怒的詞彙雖然很多,一般常用的是「瞋(dosa)」這個詞。「瞋」的本意是指汙穢、混濁,繼而延伸為「黑暗」的意思。
我們的心,如果產生了那種汙穢、混濁的情感,必然會喪失某種東西,那就是「喜悅」的情感(巴利語稱為 pīti)。當我們產生怒氣的剎那,就在同一瞬間,也失去了喜悅。
因此,忿怒其實很容易被察覺。
當你不確定自己此時此刻是否正在生氣時,只要捫心自問:「我現在開心嗎?」「我現在快樂嗎?」如果回答是「沒什麼可高興的」「挺無聊的」,表示內心正潛伏著怒氣。
當你出現「好無聊」「真討厭」的感覺時,心中一定懷有怒意;在你感到「好開心喔」「我好幸福」「真讓人雀躍」的時刻,心中就不會有怒氣。
換句話說,能說出「我很好」的時刻,就代表不生氣。
請透過這樣的自覺方式,觀照從內心萌發的真正情感,而不是只認識忿怒的表面字義。這麼一來,我們就能更進一步地了解忿怒的真正本質。
陰鬱情感越強烈,越容易忿怒
情感具有「逐漸增強」的特性。隨著情感的強弱,所導致的結果也不一樣,所以必須使用不同的詞彙來表現。
舉個比較容易明白的例子來說明。
一般家庭使用的電力不會太強。在我們的身體裡面,有著微量的電力流動,但並不足以使小燈泡發亮。但是,即便是這樣的微量電流,在匯集成不同形式的電流後,將會產生不同的作用。例如,當它匯集成具有幾百萬伏特電壓的靜電時,就會形成能量強大的雷電現象。雷電的電力,當然和三號電池的電力有天壤之別,但雷電也是電力的一種。即使碰觸了一顆電池的電力,也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影響;但萬一觸摸了家裡的插座,造成觸電休克的話,說不定會小命不保,甚至釀成火災悲劇。由此可見,同樣是電力,如果蓄積的壓力過高時,所造成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那麼,忿怒又是如何呢?
「今天好無聊喔,無聊透了,煩死了啦!」當你有這種感覺時,雖然帶著忿怒,但還不是相當強烈的情緒。
可是,如同剛才舉例的電力匯集,當這種忿怒蓄積的壓力逐漸上升時,那就危險了。有可能會突然爆發而危及自身,或是殃及其他無辜的人。此外,像方才說的電池和雷電的比照,即使同樣是忿怒,也有程度上的差異,必須把忿怒依照強度加以區別。
當忿怒極為強烈時,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咬牙切齒、握緊拳頭,甚至氣得全身發抖,這種極度強烈的忿怒,巴利語為「vera」。
兩種力量──歡喜=創造,忿怒=破壞
當陰鬱、失去幸福、感到不幸的種種瞋心越來越強時,就會升高到忿怒的程度,怎麼也無法平靜下來。要是更趨強烈時,可能會付諸行動,破壞許多事物。別的不說,首先破壞的就是自己,其次是毀滅他人。世上發生破壞的種種原因,就是來自於忿怒。
人世間,創造出萬事萬物的泉源是來自於歡喜;相反的,破壞這創造出來的萬事萬物的,則是根源於忿怒。這是普遍存在於世上的兩種能量。
因此,說得更極端一點,歡喜和忿怒就是一體兩面。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這兩種能量運作而來的。
※ 相關報導:
* 佛陀教你不生氣/不想生氣 就要了解它本質吧!(節錄)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34824
但是,「忿怒」這類的言詞,本來是不該動輒掛在嘴上的。因為一旦脫口說出「我生氣了」,其實就等於四處宣告「我是個笨蛋」。
◆ 日研究突破 萬能細胞造精生鼠
中央社 2011/08/05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5日專電)日本研究小組從老鼠的新型萬能(iPS)細胞製造出精子,並使其受精,生出健康的鼠寶寶,這是世界上首度從iPS細胞製造出可受精的生殖細胞,有助於不孕症的分析。
日本各大媒體報導,以京都大學教授齋藤通紀為首的研究小組成功地從iPS細胞造精,催生出鼠寶寶。另外,研究小組也利用胚胎幹(ES)細胞的萬能細胞成功製造精子。這項研究成果可望運用於不孕症的分析及治療,發表於美國科學期刊「細胞」(Cell)網路版。
齋藤等人是取公鼠的iPS細胞以特殊的條件培養,製成「胚體外胚層」細胞,再加入另外的成長因子,大量製造出「生殖母細胞」。
研究小組將這個細胞塊移植到無法製造精子的老鼠睪丸,經過8至10週可造出成熟的精子,讓這些精子與普通的卵子進行體外受精,再移植到代理孕母鼠體內,結果3至4成能夠生出鼠寶寶。
利用ES細胞的精子生出的鼠寶寶長大後,使其與普通的老鼠交配,也可生出相當於孫子輩的鼠寶寶。iPS細胞培育的情況也相同。
到目前為止,有報告顯示以老鼠的萬能細胞造精的例子, 但沒有聽過用這些萬能細胞精子生出後代的研究成果。
日本的iPS細胞研究所所長、也是開發iPS細胞的京大教授山中伸彌表示,原以為要花10年時間的研究,突然快速達成,這是日本人的驕傲。是否運用於人類等的靈長類,技術和倫理的觀點上還有待商榷,但研究的速度算是加快了許多。
◆ 經驗不足 性教育教得含蓄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1.08.06
13歲就經由性行為感染愛滋、12歲染菜花,青少年性行為提早令人擔憂。杏陵基金會執行長、台師大兼任教授晏涵文表示,國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都有性教育,教科書也都有編,但教學現場的老師是否有足夠能力教,必須打問號。尤其國小都由導師上課,缺乏專業健康教育老師,這才是迫切需解決的問題。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領域從小一至國三都有提到性教育,低年級是認識性器官與衛教保健,高年級與國中才提到性教育與安全性行為。
但有小學校長透露,即使到了高年級,也只教身體器官、生理反應等,雖然不會去避諱談「勃起」等名稱,但安全性行為並未在課程中觸及,更別提如何正確使用保險套。絕大多數的老師都利用影片來輔助教學,但真正教性教育或拿出教具來實際操作的卻很少。
身兼課綱健康與體育召集人的晏涵文感嘆,已經把該教的內容都納入課綱,包括認識性行為、尊重身體的自主權與隱私權等,甚至還在四到六年級的階段提及性病的預防,裡面就有愛滋病的認識。
他強調,課綱提及教科書一定會納入,但台灣的現況是「考試不考的科目就不重視」,國小缺乏專業的健康教育老師,師範體系的師資培育生也沒上過「健康與體育的教學教法」,到教學現場當然不會教。
晏涵文指出,已經呼籲數十年,問題依舊無法改善,目前教育部只能培育種子教師,回到學校利用周三下午的時間指導其他老師,但健康與體育是很專業的內容,該怎麼教一定要徹底貫徹,否則課綱寫得再詳細,課本寫一大堆性教育內容,老師不會教也是枉然。
小傷口換藥法 護理師報你知
文/吳玉蘭 2011.08.07
外子前一陣子出了個小車禍,有些傷口較深,醫師囑咐他自行換藥,再定期回診即可。但我因為有事,需離家幾天,外子只好自己換藥。
由於他沒醫療背景,要他自己換藥,總是會有些手忙腳亂,所以我就寫了一個換藥的備忘錄讓他參考。
◎環境準備
環境需乾淨(避免弄髒傷口)、明亮(便於觀察傷口),不可以對著傷口說話、吹氣、或因怕熱而開風扇(以避免口中的細菌及環境中的灰塵飛到傷口上)。
◎換藥步驟
●將所需的用物(包括藥物、敷料、消毒用品)都先打開,準備好。
●拆下舊敷料。如果敷料會黏在傷口上,請事先用生理食鹽水或冷開水充分浸濕後,再慢慢拆掉。
●用生理食鹽水或冷開水將無菌的紗布或棉花棒沾濕後,把傷口上的舊藥物及髒東西擦乾淨。
●塗上藥膏或優碘,等藥水乾了以後,再蓋上紗布。
◎注意事項
●在執行所有步驟之前及換完藥後,皆需洗手。
●拿紗布時,注意不要碰到要接觸到傷口的那一面,紗布放到傷口後,就不可以再移動了,以免將皮膚上的微生物帶到傷口上。
●紗布、棉花棒的包裝一旦打開就不是無菌的狀態了,所以每次換藥皆需換一包新的敷料。
●清洗及消毒傷口時,需自傷口中間呈螺旋狀向外消毒(如圖),不可來回消毒,以免將傷口外的微生物帶到傷口中。
●不同的傷口要用不同的棉花棒消毒,以免交互感染。
●優碘塗至傷口外約0.2公分左右即可。
●如果傷口滲液太多或紗布弄濕時,要立刻再換藥。
●如果對紗布或膠帶有過敏的情形,可換用減敏紗布和膠帶。但若對藥物過敏,則要停用藥物,並回醫院,請醫師換別的藥物。
●換藥時,要注意觀察傷口的情形,傷口在還沒完全癒合時,會有一些組織液產生,正常組織液的顏色為半透明或淡黃色,無臭。但若有過敏、化膿、發臭或有紅、腫、熱、痛的炎性反應時,需立刻回醫院診治。
●傷口的分泌物是微生物溫床,所以換下來的紗布等舊敷料不可以直接丟在未加蓋的垃圾桶中,要用袋子封好再丟棄,以免孳生細菌。
(作者為中華民國燒傷學會資深護理師)
◆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 港爆感染病例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2011.08.07
源自德國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在歐美多國肆虐,導致數十人死亡。香港首次發現O124:H19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個案。專家指,該病菌的毒性及殺傷力等同德國爆發的O104型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
中新社報導,香港衛生防護中心五日公布,一名本身有長期病患的七十一歲女患者,自七月廿三日出現出血性腹瀉、嘔吐、腹痛和發燒的症狀,入院後確診感染O124:H19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患者上月廿六日已出院,現在情況穩定。
衛生防護中心表示,女患者入院治療後,證實含副溶血性弧菌,以及首次在港發現的O124型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
◆ 超級細菌?巴拿馬醫院感染16死
【郭篤為/巴拿馬市六日電】2011-08-07 中國時報
巴拿馬社會保險局總醫院驚爆院區感染,導致迄今已有十六名病患喪生。「泛美衛生組織」與「美國疾病控管中心」專家應邀,將提供深入調查與緊急協助。
位於巴拿馬市中心的社會保險局總醫院上周驚爆過去兩個月出現集體細菌感染,導致十六名病患因肺炎、尿道感染及敗血症等身亡。衛生部長貝爾加拉(Franklin Vergara)在消息曝光五天後表示,特別委員會正對疑似感染死者進行化驗。
由於該院每天平均看診病患達四千人,院內感染致死消息震撼全國,頓時變得門可羅雀。外界質疑管理層與衛生部在發生五十宗感染後遲未公開,企圖淡化感染的嚴重性。
社保局局長紀耶摩.賽斯略倫斯被國會傳召時解釋,該院早在去年底即已發出桿狀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感染通報,此次感染影響主要在重症與加護病房,在消毒控制下感染人數已經減少,但無法確認克雷伯氏肺炎菌是否為感染主因,當場引發噓聲和謾罵。
去年八月引發全球緊張的超級細菌感染事件,其中一種即是含有NDM1基因的克雷伯氏肺炎菌。
◆ 女性腰圍 5年增3.6公分
中央社 2011/08/07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7日電)國健局今天指出,一項追蹤5年調查顯示,女性腰圍平均增加3.6公分,男性則增加2.9公分。值得注意的是,45到50歲更年期女性,不論是腰圍或代謝症候群增加比率都比男性高。
腰圍除了反映腹部肥胖,也是判斷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的一種方法。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針對約4500名16歲到70歲民眾進行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盛行率調查,並追蹤5年。
受委託進行調查的台北馬偕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黃麗卿受訪表示,調查發現,女性追蹤5年後,平均腰圍增加3.6公分,從平均75.8公分增加為79.4公分,且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的比率由28.1%,增為41.9%。
另外,男性平均腰圍增加2.9公分,由84.7公分增為87.6公分,且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的比率由27.7%增為36.6%。
黃麗卿說,尤其是45歲到50歲更年期女性,腰圍增加及代謝症候群比率的增加,都比男性高。
國健局長邱淑媞表示,8月1日起成人健檢項目新增「腰圍」測量,民眾應避免腰圍過粗,減少代謝症候群發生,而飲食控制、運動則是擺脫肥胖、腰圍過粗的不二法門。
※ 相關報導:
* 喝咖啡減肥? 當心副作用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ug/7/today-health2.htm
醫師表示,咖啡所含的咖啡因,的確可以增加新陳代謝,但攝取過量卻可能導致心悸、失眠或是加重胃潰瘍等副作用,能否有效減重?仍值得商榷。
◆ 改善失眠 請試試不補眠
文/王興耀 2011.08.07 自由
近20年來,科學家進行的睡眠相關研究眾多,最值得注意的新發現是「不補眠」有助改善睡眠品質,例如可以讓人入睡較快,且處於熟睡的狀態。
補眠常是淺睡 只會更加倦怠
美國、德國睡眠醫學會出版的「睡眠準則」一致強調「定時、準時起床」的重要,才能保住「生物時鐘」的正常運作。
以下舉兩個常見的補眠時段案例說明如下:
●早晨補眠
張先生失眠多日後,在晚間12點上床,翻來覆去到凌晨4點才入睡。
由於他堅持一天要睡足6小時,因此他改變以往清晨7點起床的習慣,補眠到10點才起床,甚至拖到11至12點才吃「早午」餐。
其實張先生補眠3到4小時,全是淺睡、睡眠效率不佳、醒來,只會更加倦怠。
研究也發現,這樣做會使得體內發炎細胞激素多,細胞粒腺體酵素受損。
假日睡到中午 只會惡化失眠
●週六、週日補眠
美國上班族偏愛在週六、週日上午補眠,台灣上班族也有類似傾向。
這類補眠者通常睡眠品質不佳,「生物時鐘」早已部分受到破壞,如果延遲起床時間,只會惡化失眠現象。
研究顯示,在週六、週日上午補眠不僅會造成細胞的發炎反應,也會產生更多激發氧化作用(oxidative stress)。
臨床上,常見失眠者會用運動、曬太陽、按摩、服藥等方式改善失眠,但效果普遍不彰。
定時準時起床 強化熟睡效果
建議失眠者採取下列「不補眠」策略,能部分強化熟睡效果:
●定時、準時起床
用鬧鐘叫醒自己,初期或許整日疲倦,但絕對不要睡回籠覺,可藉由洗溫水澡、穴位按摩、散步、靜坐及營養攝取等方式改善。
●週六、週日不補眠
按照非假日的時間起床,夜間有睡意時,立即上床,不再刻意保持清醒。遠離電腦、電視,因為螢幕閃光會破壞生物時鐘。
●營養攝取
攝取適量魚油(內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多種維他命礦物質、SOD、Q10等保健食品,能改善失眠所破壞的酵素,以及緩和激發氧化作用。
●減重
肥胖常合併失眠,也容易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食道逆流、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症等。
若能有效減重,有科學報告,可一併改善上述疾病及失眠。
(作者為高雄醫學大學精神科醫師)
最新研究顛覆傳統 養女兒貼心 父母可增壽(節錄)
http://tw.nextmedia.com/index/mainimgpv/artype/applenews/frm/main/art_id/33581454/IssueID/20110807
蘋果日報 2011/08/07
兒有婆媳問題 雙親死亡風險提高
【甯瑋瑜、沈能元、娛樂中心╱台北報導】明天是父親節,但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兒子生得較多的父母會提高死亡風險,以至少有1名兒子家庭為例,父母親死亡風險,各約增加4成、6成;但女兒多的家庭,父母親的死亡風險都能降低,例如至少有1名女兒,父親死亡風險可降2成。學者認為,這與女兒較貼心有關,且兒子可能帶來婆媳問題,增加父母壓力。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進行,蒐集台灣、中國內政、衛生單位等官方資料,樣本數達9734人、其中台灣約有5600人,結果顯示,在重男輕女、強調養兒防老觀念的華人社會,台灣或中國都看不出兒子可延長父母壽命,尤其是台灣有女兒家庭,父母親死亡風險都可降低,養女增壽效應比中國明顯,而無子女者未列入研究。該研究已刊登在公共衛生領域極具權威的《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上。
在台灣部分,研究團隊從1996年至2007年對追蹤家庭分析,發現不論是老大為兒子、至少有1名或2名兒子家庭,父母親死亡風險都會增加,如老大為兒子的父親,其死亡風險高出3成5、母親增加約1成3,至少有1名兒子死亡風險方面,父親增加約4成,母親增加約6成。
女樂陪年邁父母
在生育女兒對父母壽命分析,則發現生較多女兒有讓父母增壽功效。在女兒多於兒子家庭,父母親死亡風險各可降低約2成2、3成5,至少有1名女兒家庭,父親死亡風險可降低約2成,但母親風險則略增。
研究人員認為,女兒較貼心,多會照顧年邁、生病父母,而兒子在婚後易帶來婆媳問題,對父母造成壓力,尤其是與媳婦同住者。
媳竟阻擋兒捐腎
對此,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說,國內男、女新生兒比呈現失衡,依自然出生法則,女嬰應比男嬰多,但國內卻是男嬰多於女嬰,估計去年有3千多名女嬰被墮胎,上述研究與社會重男輕女期望相反,「正式宣告有女兒也很好。」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林東燦表示,女兒貼心,出嫁仍常與父母互動,而兒子在外拼事業,且婆媳問題難解,確可能讓父母心煩,該研究推論合理。
曾進行多起活體腎臟移植的移植醫學會理事長、泌尿外科醫師李伯璋說,臨床上遇病患要捐腎,女兒捐贈意願也多比兒子高,他曾遇病患兒子要捐腎,但因媳婦嗆「你敢捐,我們就離婚。」沒捐成。
安養照顧業者余志松說,他曾遇因車禍失能老婦住進安養院,兒子多年未聞問,出嫁女兒卻常來探望,但也曾看過不少孝順兒子。
2成仍想生兒子
藝人丁國琳說,母親40幾歲生下她,她則年近40歲時生女,「難怪我爸媽都很高壽,因有我這個女兒。」未來會好好把女兒養大。藝人聶雲說,很多結了婚的兒子和媳婦與父母處不來,女兒照顧娘家情形則很普遍。家有3兄弟的民眾林宗賢說,兄弟都很孝順,不覺得養兒子不好。家有4姊妹的民眾李美女說,父親一直對沒生兒子很遺憾,會拿此研究告訴他,「有女兒才棒。」《蘋果》昨民調則顯示,有3成7受訪者表示想生女兒,認同女兒貼心說法,2成仍想生兒子,4成無意見。
※ 餘詳見原站。
◆ 新手媽放輕鬆 有助分泌母乳
【聯合報╱記者李奕昕/西屯報導】2011.08.07
不少餵母乳媽媽有錯誤觀念,產後自認乳汁不夠,擔心寶寶吃不飽,越緊張越分泌不出乳汁,陷入惡性循環,醫師提醒產後第3天才開始大量分泌乳汁,放鬆心情有助製造母乳。
根據衛生署統計產後兩個月的母乳哺育率,原中市為82%、原中縣為67%,雖然比例逐年提升,但仍有進步空間,台中榮總昨舉辦「國際母乳周」活動,宣導餵母乳好處多多,有利嬰兒健康。
醫院發現不少媽媽有錯誤觀念,產後自覺乳汁不多,緊張之下反而影響乳汁分泌量,急著向醫師詢問。
中榮婦產科醫師陳威志說,真正大量分泌乳汁是生產後第3、4天,剛開始乳汁不多很正常,「不代表乳汁不夠」,寶寶出生前幾天依賴身體儲存能量,不用太擔心。
他說,放鬆心情最重要,可促進體內賀爾蒙分泌,讓人體更容易製造母乳,媽媽可想著「寶寶好可愛,好想餵他!」另外,不少媽媽進入職場就停止餵乳,建議餵母乳至少到孩子6個月,最好到兩歲。
至於如何讓乳汁變多,很多產婦詢問可否吃花生豬腳、青木瓜燉排骨,雖然食補有部分營養作用,不過最主要是持之以恆,陳威志舉例說,若乳房準備50毫升奶水,寶寶只要全部喝完,下次人體會自動增量,反之沒喝完或一次清空,乳量也會下降。
◆ 生男不生女的下場
【陳穎柔】2011-08-07 工商時報
■生男不生女導致新生兒男女比例懸殊,而後演變成年男子娶不到太太,印度、中國和越南家庭只得提早為家中男孩尋找未來新娘。
■India、China and also Vietnam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alarmed by a shortage of girls that defies assumptions that gender imbalance will fall as wealth rises.
亞洲社會傳統上重男輕女,農村尤其明顯。這讓當地官員擔憂未婚男性日益增多所造成的社會和政治後果,也唯恐這會衝擊經濟成長。
新生兒正常男女比為105:100,但中國目前約是120:100。2011年印度7歲以下男女比呈109.4:100,比2001年的107.9:100還糟。越南2009年新生兒男女比為110.5:100,相較2000年的106.2:100,趨於失衡;越南副總理阮善仁警示,到了2030年,該國將有300萬名男性娶不到太太。
印度北方各邦為重要產糧地帶,數十年來盛行墮女胎,導致在地女性供不應求,家長只好放眼貧困的東部,用錢買新娘,過去極度講究種姓制度的聚落如今甚至把腦筋動到語言完全不通的異族年輕女子頭上。
68歲的印度農民希瓦司3年前用8萬盧比為現年35歲的兒子買來現年19歲但不同種族的媳婦,他表示,過去大家以娶進異族女子為恥,但現在沒有人在乎,因為女人的功能不過就是生小孩和煮飯。他覺得花這錢買媳婦很划算,因為比買1頭水牛還要便宜。
有些青少女在生下子嗣,養到斷奶後,就會被逐出夫家,但希瓦司的媳婦沒有,不過她只要一惹夫家成員生氣,就會被家暴。
中國童養媳事件頻傳
如此畸形現象使得賣淫和逼婚的案例在印度和中國越來越多。印度是婦女遭施暴通報案件大增,包括被輪暴或遮羞殺害者;中國則是學齡女子遭綁架,做為童養媳的情事頻傳。與此同時,國安專家警告,經濟快速變遷加深社會對立,而大批未婚男子將使社會更加動盪。
印度德里1個國安智庫Vivekananda國際基金會表示,長期而言,年輕女子不足將導致社會犯罪化,增強侵犯傾向,展現於內部衝突、武裝叛變或企圖使衝突外部化。
中國2010年普查結果顯示,男比女多出340萬人。其所導致結果之一就是小女孩買賣增多,他們被擄走,然後賣給有童養媳需求的家庭,甚至有許多年輕女子自越南和緬甸以非法販運或其他方式進入中國。
一位現居安徽的匿名28歲年輕媽媽來自福建,她出生還沒滿月就被抱走,養父母當初以人民幣260元買下她,就為了長大和兒子送做堆,她從小就知道以後註定嫁給「哥哥」,也覺得很自然,因為養父母從沒讓她餓著。
像她這樣的案例是越來越多。她在18歲生了女兒,然後被迫斷奶以便早日受孕,兩年後她產下兒子,才正式登記結婚,結婚證還是拿500元賄賂公務員取得的。孩子現在會問她為什麼沒有外公外婆?如今她的婚姻破裂,要找到親生父母才能正式離婚,婆家對此是無所謂,但只准她帶走女兒。
討媳婦...存夠錢再說
相對地,在中國養兒子的財務負擔加重,因為婚配市場益發競爭,所以年輕人婚前存夠錢買了房子是討到媳婦的基本要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魏尚進認為,中國民間儲蓄率於1990至2005年間飆高,使全球貿易不均現象惡化,中國父母為兒子婚事努力存錢要負相當責任。
開放辦公室讓員工腦殘 生產力差 易病
中廣新聞/郭希誠 2011-08-08
研究發現,開放式辦公空間對員工和公司都沒好處。
一九五零年代,美國出現了開放辦公空間的觀念。提倡的人說,開放空間可以讓員工之間的溝通順暢、激盪出新想法。
不過,英國廣播公司的「建築物的秘密」調查發現,在開放空間工作,員工容易受到噪音影響,沒辦法專心。另外,無權佈置自己辦公桌的人生產力會下降一成五。
美國「薩克」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沒有佈置、沒有變化的辦公環境工作的人,大腦會比在有創意的空間工作的人小一成五。
澳洲的一項調查則發現,在開放的辦公室工作比較容易有高血壓、壓力和疲倦等疾病,也比較容易感冒。
◆ 大腦健全思考運轉需要多樣營養素支援
台灣新生報 2011/08/08【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大腦思考、運轉,需要葡萄糖等營養素,雙和醫院營養室臨床營養組組長林雅玲表示,像全榖類食物對大腦很有好處,全榖類食物含葡萄糖、維生素B群等,維生素B群可幫助醣類代謝,且全榖類大多屬低「升糖指數」(GI)食物,食用後血糖較不會快速飆漲,大腦也比較不會昏昏沉沉。
抗氧化物質維生素C、維生素E、多酚等也可幫助保護大腦組織,莓果類食物就含有多酚,十字花科食物菠菜、胡蘿蔔等也都含抗氧化物質。
卵磷脂是細胞膜主要成分,亦是合成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主要原料之一,卵磷脂多存於蛋黃,發育中小孩一天可吃一顆蛋,成人若有膽固醇過高疑慮,一周可吃兩、三顆蛋,以攝取足夠卵磷脂。
根據一些國外研究顯示,魚油對大腦組織有保護作用,不過林雅玲組長提醒,食用魚油要謹慎,一旦攝取不知節制,還是會造成脂肪攝取過多。選擇品質較差魚油也可能將重金屬吃下肚;魚油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若在服用控制血小板藥物,又併服魚油,可能干擾藥物療效,建議使用魚油前,可諮詢專業醫師、藥師、營養師的意見。
林雅玲組長叮嚀,蔗糖、果糖等單糖類食物容易讓血糖上下起伏,血糖不穩,對大腦思考很不利。如果食用過多人工添加物如色素、未經衛生署核可的代糖等,也可能損害大腦功能。而吃太多油炸食物,會讓身體產生自由基,對腦組織造成傷害。
◆ DHA無法使孩童頭好壯壯
台灣新生報 2011/08/08【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孩童需要補充含有DHA的營養補充品?美國艾默里大學兒童營養學教授UshaRamakrishnan指出,DHA無法使民眾、孩童更聰明,但對提升注意力有幫助,或許有助提升學習效率,只是這類營養物質並無法呈現大幅度改善腦力或出現任何迅速的效果。
除了特別添加DHA的食品外,天然食物中也有相關營養物質。例如魚類含有大量的優良Ω3油脂。醫師說明,魚類是很好的脂肪酸來源,魚類Ω3脂肪酸便包含DHA。不過深海大型魚在食物鏈中可能累積大量的重金屬,因此要適量食用,而體型較小的魚是最佳選擇,如秋刀魚、比目魚和沙丁魚都相對較佳擇,但購買時如果有檢驗報告則更理想。
研究發現,DHA是組成大腦及視網膜神經系統磷脂的主要成分,而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必須而且非常重要的營養素,當人體不飽和脂肪酸不足時,容易造成身體各部位的發炎反應。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抑制肝臟製造過多的油脂,並且降低胰島素,幫助消耗身體長期囤積的脂肪,增加基礎代謝率。
◆ 糖尿病患 易出現低血糖
文/陳志宏 2011.08.08 自由
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師協會(AACE)最近發表的一份調查發現,2530名第二型糖尿病患(非胰島素依賴型)中,55%的受訪者至少出現過一次低血糖的不適症狀。
其中有42%糖尿病患在工作中發生低血糖;26%在運動時發生,19%是在開車時發生。可見低血糖不只是一種病症,更可能對生活及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影響。
糖尿病患容易發生低血糖,有52%的糖尿病患常擔心自己會出現低血糖的症狀。但此調查亦發現,糖尿病患普遍缺乏對低血糖的正確常識。
值得注意的是,39%受訪者誤以為,口渴是低血糖的主要症狀,有22%的受訪者不知道低血糖最常見的症狀是頭暈;17%受訪者不知道發抖也是低血糖症狀之一,因此可能造成延誤就醫,導致嚴重後果。
另外,27%的受訪者不知道發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未按時進食;46%第二型糖尿病患不知道固定用藥控制血糖時,過度劇烈運動會導致低血糖。
糖尿病患一定要規律用藥及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外出應隨身攜帶方糖、含糖果汁及餅乾等,有頭暈、發抖情況就隨時補充,並主動和醫師及衛教師討論,學習如何處置及預防,以及服用的藥物是否會引發低血糖的發生。
定期檢測血糖值是最重要的,應將血糖記錄與聯絡方式確實記載在糖尿病照護手冊中,並隨身攜帶。一方面幫助自己檢視血糖值是否維持在一定標準,另一方面若真的發生低血糖昏迷,也能爭取更多急救時間。
(作者為基隆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
◆ 英研究發現 運動降低癌復發率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1.08.08
根據英國一癌症研究組織針對60份研究結果分析後發現,癌症病患保持運動習慣,可以降低部分癌症復發率或是治療後的副作用。該機構調查也發現,一半以上的英國醫師並未告知癌症病患運動可能帶來的效果。
根據英國麥美倫癌症援助機構(Macmillan Cancer Support)所發表的《Move More》報告指出,保持固定的運動習慣可以幫助民眾克服癌症本身或是治療產生的影響,該機構代表迪凡表示,「在本次報告中發現,運動對於癌症的復原其實相當重要。」針對該報告,英國《鏡報》報導指出,乳癌病患如果一周運動150分鐘,相較一周運動不到60分鐘的人,死亡率或復發率可降低4成,攝護腺癌死亡率可降低30%。根據該報告指出,運動並非指要相當費力的運動,例如整理花園或是游泳疾走都可以嘗試。
《每日郵報》也指出,當癌症治療結束後,運動可以降低包括腫脹、焦慮、疲憊與體重改變等副作用,對於部分癌症也有降低復發率的效果。英國《鏡報》也指出,《Move More》報告也支持了英國衛生署建議癌症病患每周應至少運動150分鐘的建議,根據麥美倫癌症援助機構估計,約160萬癌症病患每周運動時間達不到這項標準。
蔬菜一律用水煮 不全然比油炒健康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11/08/09
水煮蔬菜不一定最健康。中醫師陳麗雯表示,有些營養成分為脂溶性,純粹水煮不一定最佳,可以酌加少量優良的油脂,低溫拌炒蔬菜。
炒蔬菜食可以放少許油,中醫師陳麗雯表示,完全不用油未必較健康,但使用植物油烹調時別忘了多用油水合用,低溫拌炒方式來調理食物,尤其一部分的植物油不耐高溫烹調,植物油燒太熱,容易氫化。有些蔬菜烹煮時間要短,目的在於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內活性成分含量減少。
醫師建議民眾平時飲食宜多選擇蔬菜類食物,儘量減少油的用量,但可以運用油水炒方式,若一定需使用肉類則應適量。
大豆油、葵花油、玉米油、蔬菜油等植物食用油使用都很廣,但油質較不安定,不耐高溫,高溫會起油煙並產生過氧化物質,不適用於油炸、油煎。
而動物油飽和脂肪酸是形成人體膽固醇的主要來源,主要存在動物性油脂內,豬油、牛油等動物油含量最多,油脂安定不易起油煙,平均來說,相對較耐高溫。
◆ 生機飲食 洗腎病患不宜
文/丁美珍 2011.08.09 自由
62歲的黃阿姨是一位退休老師。7年前,她因膀胱癌做化療,導致腎衰竭,開始透析。
她在透析前,很注意各種養生方法,但近期卻常因呼吸喘、心臟無力、鉀離子高於7.5mmol/dl,多次進出急診室,與她交談多次後才了解。原來她經由朋友介紹,最近開始在吃所謂的「生機飲食」。
黃阿姨說:「我每天早上都喝一杯精力湯,據說可以讓我精神百倍,但是很奇怪,我沒有精神百倍,反而覺得心臟無力,常呼吸喘,掛了幾次急診,洗腎病人到底可不可以吃生機飲食呢?」
所謂「生機飲食」指的是,不吃經農藥、化學肥料、化學添加物及防腐處理或污染的食品,多吃未經烹煮的食物及新鮮動植物。其中最著名的是精力湯,內容物包含有新鮮生蔬菜、生芽菜、水果、堅果類、優酪乳、卵磷脂、麥苗粉等。這些食物對一般人或許很好,但對洗腎腎友來說,卻不宜,因為裡面含有大量的水、磷離子和鉀離子,這三項又是洗腎患者須嚴格限制,控制不好會引起肺水腫、皮膚癢、腎性骨病變、心律不整、心臟麻痺等問題,且生機飲食更不會有降低尿毒的效果。所以生機飲食並不適合洗腎患者。
洗腎患者應配合醫護人員的飲食衛教,多吃「高生物價蛋白質」,例如:新鮮瘦肉、魚肉、蛋白等,蔬菜應先汆燙後食用,水果要慎選種類,並酌量食用,這對洗腎腎友來說,才是上上之策。
(作者為署立桃園醫院洗腎室護理師)
※ 相關報導:
* 北市303家健康站 幫你量腰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514262.shtml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推動量腰圍,獲衛生署自本月起納入健檢項目之一。新北市推動訂定每年8月9日為「8/9纖腰日」...新北市本月也在303家社區健康小站提供量腰圍、血壓等服務。303家健康小站包括30家7-ELEVEN、244家健保特約藥局及29區衛生所,18歲以上民眾只要本月內前往量腰圍、血壓兩次,就可參加抽獎。
◆ 研究:黑巧克力 有助視力與思考力
台灣醒報 2011/08/09 莊瑞萌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根據英國一所大學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黑巧克力可以幫助提升視力與思考力,研究人員認為,其中原因可能與黑巧克力中富含黃酮醇(flavonols)有關。
英國瑞丁大學研究人員邀請30位年紀18歲到25歲男女民眾參與實驗,首先讓他們吃完2種巧克力,再測量他們的視力與思考能力,結果發現剛吃完黑巧克力的民眾相較吃完白巧克力的民眾,在視力與思考能力成績上表現較佳。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第一組吃了含有720毫克的黃酮醇(flavonols)黑巧克力的民眾,在對照測驗、移動速度與方向測驗等視力測驗上表現較佳;為了慎重,研究人員在一周後,進行同樣實驗但是人物對調,結果在第2次視力與思考能力測驗上,吃進黑巧克力的民眾成績都較吃白巧克力的人佳。
研究人員認為其中的差別在於黃酮醇,因為攝取了黃酮醇會增加了流向眼部與腦部的血液流量,因此增加視力與思考表現。
黃酮醇多出現在水果葡萄,以及綠茶或紅茶、紅酒與可可等食物中。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Physiology & Behavior》期刊。
◆ 10個化妝品公司不會告訴妳的秘密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4381&f_ART_ID=331682
【撰文/唐滋蓮】2011/08/09 女人變有錢
1. 乾性肌膚≠皺紋多 「防曬」才是防皺關鍵!
「妳的皮膚太乾了,應該要多喝水」、「妳的皮膚是乾性的,所以會有很多皺紋」這兩種說法在專櫃或保養品推薦小姐口中,並不難聽到,甚至很多人對於自己的膚質情況也都是這麼自我解讀。
但實際上呢?寶拉說,乾性肌膚的含水量與中性或油性肌膚的含水量其實沒有什麼差別,皮膚乾燥是因為細胞間質(存在於皮膚細胞內,守護細胞的完整平滑及健康的物質)受到損傷,而粗糙、不平滑且脫皮的細胞表面會讓水分更容易喪失,因此,皮膚太乾是因細胞受損,而不是水喝得不夠多。
想要預防皮膚乾燥,最好避免皮膚保護層受到損傷,減少日曬、降低使用刺激性的物品(如酒精)的機率。除非皮膚的保護層機制很完善,幫皮膚補充水分才會有意義。
寶拉認為,乾性肌膚與皺紋毫無關係,皺紋是因為日曬或內在因素(如基因改變、肌肉運動、雌激素流失或是脂肪減少)而導致,而日曬才是最大元兇。
2. 沒必要買眼霜 那只是「很貴的乳液」
寶拉認為,沒有任何研究可證明眼周部分所需要的保養品成分,和臉部、頸部有何不同,既然都一樣,何必要買眼霜,容量少了一半,價錢又貴。
有人說,眼周的肌膚比較細緻,不能使用具刺激成分的乳液,但是這樣的標準豈不是自相矛盾,擦臉和頸部肌膚的乳液,也不該有任何會具刺激性的成分才對。
3. 廣口瓶、透明罐的美妝產品 最好別用!
市售許多美妝產品,都會在包裝上花盡心思,但寶拉特別要提醒消費者,要對「廣口瓶」的產品敬而遠之,因為許多護膚產品的內含頂級成分,如細胞溝通因子、抗氧化物、植物萃取物、肌膚結構相同物質等,接觸到空氣後容易不穩定或變質,有效美妝品反而會變成無效甚至有害;透明罐的問題,則是在於陽光曝曬後易使成分變質。
即使有些廣口瓶會附勺子,也不建議使用,因為仍會接觸空氣,勺子使用後通常也不會消毒,易滋生細菌。至於塑膠瓶好還是玻璃罐好?寶拉認為沒差,最好選擇密封包裝,減少任何空氣接觸的美妝保養產品。
4. 「買整組才有效」這是推銷話術!
「妳買這罐一定要搭配這組產品,效果才會加倍!」專櫃小姐常用這樣的說法遊說消費者,妳一定不陌生,但這是事實嗎?寶拉認為,這是推銷話術,沒有任何證據可證明整組使用效果較好,買整組就像在同攤位買魚一樣,如果這攤的魚有輻射污染,累積輻射物質相對越多,且買整組易用不完就過期,倒不如精挑細選,在不同品牌買適合的產品,較能分散風險。
5. 保濕品含水量越高越好 錯!皮膚反而會越乾燥
保濕產品通常標榜含水量高,但這卻不是正確的觀念。寶拉說,水分太多只會讓乾燥的皮膚變糟糕,因為水會破壞脂質(保護皮膚表面的物質),對皮膚的傷害就像是使用了強力清潔劑洗臉一樣,讓肌膚越來越乾燥。同樣的,長時間讓肌膚泡在水裡,如洗澡太久,也會讓皮膚變得乾巴巴。
6. 不防水睫毛膏 大勝防水睫毛膏
除非要去游泳或出席「哭很大」的場合(如婚禮),不然寶拉建議使用「不防水睫毛膏」。因為,很多睫毛脫落問題的發生,在於防水睫毛膏的卸除不易,再加上卸除方式錯誤,如過於用力,反而導致睫毛脫落。同時,寶拉說:「因為配方緣故,不防水睫毛膏在濃密度和增長效果上,還遠勝於防水睫毛膏呢!」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女人變有錢》NO.16 2011年7月號】
※ 相關報導:
* 夏季想除斑 不如勤防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ug/9/today-health1.htm
夏天陽光強,加上戶外活動多,不少年輕女生眼看臉上多出斑斑點點,想趁暑假到醫美中心除斑。不過,夏季並不建議除斑,因除斑處的膚質特別脆弱,紫外線一照、汗水一流,容易返黑和感染,導致除斑效果不佳、前功盡棄,不如多加強防曬、美白,待天涼入秋後,再除斑較適宜。
感冒沒治好 當心後遺症
文/施慧敏 2011.08.09 自由
陳太太是我的老病患,日前就醫時表示,陳先生最近常覺得頭暈,尤其是清晨要起床時,暈的情形最嚴重,得要在床邊坐好久,才能勉強起身;有時上班太忙碌,也會突然頭暈,且伴隨著胸悶與心悸症狀,呼吸也不是很順暢。
陳太太表示,陳先生在去年年初,曾發生過一次這樣的情形,沒想到今年又發生了。去年年初發生時,醫師說可能是內耳不平衡,結果再過了一陣子突然好了,但是今年又比去年更嚴重了,希望能吃中藥調理。
我請陳先生隔天過來看診。把脈後,我問陳先生:「這次頭暈多久了?」陳先生回答已超過一週了。我問他:「兩週前,是不是感冒了?」陳先生很驚訝地點頭說:「是。」
我又問他:「請你再仔細回想一下,去年發生頭暈之前,是不是也感冒了?」陳先生仔細想想說:「沒錯,但是感冒和頭暈有關係嗎?」我告訴他兩者是有關係的,這是感冒的後遺症。
因為感冒沒有完全治好,或是治療不當,就會導致身體機能出現狀況,而有頭暈的現象,中醫稱為「飲」。經給予處方用茯苓,桂枝、白朮等藥,陳先生回診表示,頭暈發作次數減少許多,3週後,頭暈就痊癒了。
很多民眾都有一個錯誤觀念,認為小小的感冒不需要就醫,只要多喝水、多休息,自然會痊癒,或者是只要吃個成藥就好,不需要看醫師。但是民眾常常不知道胡亂吃藥,或是感冒置之不理,當身體的抵抗力不足以應付時,「病邪」會層層突破身體的防線,就像是推動骨牌一樣,讓身體機能出現狀況,中醫稱為「傳經」。 陳先生因為感冒沒有好好治療,又工作勞累,身體虛弱,導致脾胃陽虛,引發飲證,所以會有頭暈、心悸與呼吸不順的症狀,然而每一種病邪都有它獨特的病症與「傳經」,所以後續影響身體的症狀也不相同。
最常見的感冒後遺症除了頭暈之外,還有腹脹痛、小便不利、身體痠痛、皮膚癢等,因此有感冒症狀不可輕忽,讓醫師治療,並且多休息,才不會有後遺症。
(作者為高雄市育森中醫診所副院長)
◆ 耳鳴快抓狂 八成心病&壓力
【聯合報╱李宏信/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2011.08.09
耳鳴指耳朵聽到外界沒有的聲音,初時夜深人靜時才可聽到,進而變為大聲甚至日夜不停,令人難過而難以承受。
有些病人到各大醫院接受各種檢查,一切均屬正常而找不到病灶,目前已知如長期噪音、音爆傷害、頭部外傷及藥物中毒等會造成耳鳴,但絕大部份均非上述原因所致,反而是心理及精神上狀況引起居多,即所謂心理性耳鳴。壓力是最重要的問題所在,因此心理諮詢及精神科會診是相當有意義的。
耳鳴好發於中老年人,因內耳血管,年紀越大則因膽固醇、血脂肪沉澱而阻塞,使血液養份等供應不足而組織壞死、神經萎縮退化而產生耳鳴。而中年人是家庭及社會中堅,身負重任,需要決策,業績壓力,若承受極大壓力造成自律神經過度興奮,使血管收縮,內耳血流不暢,神經退化也會耳鳴。血管阻塞及心因性因素產生血管過度收縮,是內耳神經病變產生耳鳴的兩大主要病因。
有人個性較緊張,好勝心強,力求盡善盡美,完美無瑕,常因認真工作,要求品質第一,造成壓力及過勞的生活型態,不知不覺造成自律神經異常興奮,使血管過度收縮,血流不順暢,久則易使內耳病變而產生耳鳴。
又有年輕人因工作壓力、睡眠不足、焦慮及緊張的情形,像工程師、電腦及程式設計師或研究所的學員,都在極度用腦、耗費心力精力及體能下,也是罹患耳鳴的高危險群。
常有病人說,幾年前因有重大事件而困擾,極度焦慮、挫折,陷入惡劣的情緒而引發耳鳴,因不嚴重而不太在意,以致耳鳴聲變大甚至日夜響個不停,而如今困難問題已圓滿解決,但唯獨耳鳴日夜不停,揮之不去,甚至高分貝高頻率的耳鳴反過來影響睡眠。
耳鳴治療主要是促進血液循環,神經營養再生,期能使內耳神經復活。重要的是減少心理及精神上的因素,不再造成自律神經過度興奮而引起病變。
減少工作時數,降低工作強度,分散壓力,多元化生活,宜多休息及放鬆心情來處理事情,以減少心理性影響,耳鳴自可有效治療而逐漸消失而痊癒。
◆ 觀念平台-人民肥胖 政府有責
【李尚仁】2011-08-09 中國時報
人會生病的原因很多。微生物感染、遺傳、營養不良、吸收過多有害的重金屬或化合物,都會引起不同疾病。疾病的原因不一而足,但這些致病因子之所以危害健康,往往和人的行為有關,像是抽菸酗酒、沒有維持衛生、沒有防止環境汙染等人為因素。
西方醫學自工業革命以來,對於行為與疾病的關係就有兩種不同觀點。其中之一認為健康與否主要有賴個人行為與生活方式,例如飲食起居是否均衡規律、是否適度運動、是否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等。這種想法在西方醫學史上淵源久遠,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強調以合宜生活方式來維持體內四種體液平衡的醫學理論。
另外一種觀點並不否定上述行為因素的重要,但更強調導致不健康行為的社經因素。這種觀點可見於十九世紀一些醫師、公共衛生學者與社會改革者對貧民與勞動階級的健康調查研究。低工資、沒錢買足夠食物導致營養不良抵抗力減弱;不通風且粉塵多的工作環境導致呼吸道疾病;十歲童工一天要工作十餘小時,又怎能有健康的生活起居。此種觀點強調健康的社會與政治經濟面向,也促成許多我們今天仍受惠、甚至視為理所當然的改革成果。
今天在已開發國家,慢性疾病取代急性傳染病成為重大的健康問題。這些慢性、退化性疾病的原因眾多而複雜,難以像傳染病般歸咎於單一因子,因此往往以「生活方式」(life style)一詞以蔽之。我們好像又回到古典醫學時代。
衛生署公布今年國人十大死因,不令人意外仍以慢性病居多,且強調其中六項和肥胖關係密切。今天肥胖常被視為典型的生活方式問題,導因於飲食沒節制、缺乏運動等。解決關鍵則是改變個人習慣。但,真的只是如此?
今年六月美國小兒科學會呼籲禁止電視對兒童播放垃圾食物廣告,並指出根據研究這可減低兒童肥胖問題。該學會顯然不認為肥胖只是個人生活習慣問題。英國某黑人民權運動者曾說:炸雞是對黑人的詛咒。這不是因為黑人天生特別愛吃這種不健康的食物,而是因為雞肉是便宜的肉類,油炸是廉價快速地製造出誘人香味的烹調方式。英美城市黑人居住區域炸雞店特別多,反映的是遭歧視、收入偏低的族群社經問題。
改善個人習慣和改良社會制度不見得有矛盾,但是觀點的偏重會影響解決方案,更涉及相關業者巨大利益。同一期間報載,匈牙利決定對高脂、高鹽分、高糖的食品課徵健康捐。顯然他們認為問題不只是要改善個人習慣,還需要國家政策介入。另方面,台灣有線電視台的兒童頻道則充斥零食廣告,甚至某節目還有人扮成知名速食店商標人物在帶動唱,進行置入性行銷。
如果肥胖是台灣重大健康問題,那我們要用怎樣的觀點與政策來因應?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手術動3次 慈濟醫遭判3月
中廣 2011/08/09 潘千詩報導
現年41歲的黃醫師,6年前曾替一名病患做鋼釘置入手術,但手術前後做了3次,病患並沒有因此好轉,反而感到更加疼痛,病患因此控告醫師業務過失傷害。法院審理後,認定醫師手術有疏失,因此判處黃醫師6個月,減刑為3個月。全案可上訴。
判決書指出,吳姓病患曾在94年間發生車禍,但他就醫後,仍時常感到小腿麻木、坐骨神經痛等不適症狀,因此,一年後,他便轉往慈濟台北分院就診。當時,是由神經外科的黃姓主治醫師替他安排鋼釘置入手術,但病患在手術後,感到更加疼痛,黃醫師又再次開刀取出後重新置入。吳姓病患事後懷疑,是醫師手術不當,導致他右下肢神經功能更惡化,因此控告黃醫師業務過失傷害。檢方調查後,認為黃醫師有疏失,因此將他起訴。
法院審理時,黃醫師坦承,確實替病患做過3次手術,但他辯稱,手術過程都符合醫療常規,而病患目前行動與常人無異,否認有任何業務過失傷害的犯行。但法院研究病歷後發現,第2、3次的手術確實有鋼釘偏外側、錯位的醫療疏失。因此,法院最後依業務過失傷人罪,判黃醫師6個月減刑為3個月,得易科罰金。
※ 相關報導:
* 貴州關16血漿站 恐爆血液製藥荒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6515440.shtml
...有消息稱,因血漿站常被貼上「賣血」標籤,而賣血又被認為是貧窮落後的表現。貴州新任領導認為,血漿產業對當地經濟貢獻不大,且嚴重影響貴州形象。不過,中國的血液製品每年需要血漿原料約7000噸,因為民眾的無償捐血意識不高,大型藥業仍然主要依靠血漿站為原料的最大來源。貴州逕自關停血漿站的做法,雖然可能有助當地改變形象,但卻衝擊到全中國的藥品供應。
長期背痛腹痛 提防主動脈瘤
中央社 2011.08.10
奇美醫學中心7月收治1名長期受腹痛、背痛困擾的男性患者,檢查後發現罹患嚴重的胸腹主動脈瘤,經複雜的手術才將問題解決。醫師提醒高危險群應提高警覺,及早發現就醫。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南鈞今天表示,1名40歲的林姓男子在7月初到急診室求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患者的胸腹主動脈瘤直徑已達9公分,隨時有破裂危險。
吳南鈞表示,經施以開腹手術與腹部血管繞道合併主動脈支架血管植入手術治療,才使病患脫離險境。
他說,主動脈瘤是血管硬化或其他結締組織疾病導致的主動脈膨大形成,胸腹主動脈是較為嚴重的一種。
吳南鈞指出,傳統手術方式需同時切開患者的胸部與腹部,傷口長達40至50公分,配合體外循環、降低體溫方式,將全段主動脈血管置換為人工血管;手術常耗時超過20小時,病患大量出血,且需切開橫膈膜,增加術後併發呼吸衰竭的風險。
他說,台灣在民國94年引進主動脈支架手術後,一般胸部或腹部主動脈瘤可以微創傷口手術置入支架;但胸腹主動脈瘤的病灶處影響到腹部四大動脈分支,不能直接以主動脈支架處理,仍需以開腹手術,預先將血管繞道,配合使用支架血管,傷口較傳統手術小許多,也降低各項併發症風險。
吳南鈞表示,臨床上曾發現許多主動脈瘤病患,拖到快破裂了才就醫;年紀超過60歲的男性、有抽菸習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家族史的都是高危險群,應定期接受檢查,當有持續背痛、腹痛而查不出原因時,也要將主動脈瘤列入可能的診斷項目。
◆ 冰飲不解內熱 反影響體內經絡循環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2011/08/10
吃冰飲不一定可以解鬱積體內的熱。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有些人誤以為口乾舌燥、身體發熱,多吃一些寒涼的食物就可以來改善。其實吃冰冷的食物,以中醫的觀點認為,反而可能把體內的熱鬱在身體裡頭,也會影響身體經絡循環較差。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有些人覺得口乾舌燥、身體發熱,必須要吃一些寒涼的食物來改善。但事實上,可能反而造成身體的氣血、經絡循環不好;臟腑功能降低。使得熱反而不容易散出來,如同寒氣包著火的體質一樣,造成身體體質陰陽發生問題。另外,中醫認為,吃過多冰冷的飲品,也會造成腎氣弱,容易有頻尿、腰酸、筋骨酸痛的症狀。
關節也可能受到影響,因為寒邪阻塞在關節的脈絡,會造成肢體屈伸不靈活、麻木等症狀。此外,對心血管疾病而言,會造成血液的循環不佳。而升高了血液的黏稠度,使得血管的周邊阻力增加,身體脈絡的循環不好。
女性經痛可能因過食寒冷、冰涼品而誘發。中醫師陳玫妃表示,在臨床上,若過食寒冷、冰涼的食物。對婦女身體的損傷會造成痛經,出現有血塊、經行腹冷的症狀。
陳醫師表示,這就是由於「寒邪凝滯」阻塞了胞宮的氣血循環,而導致痛經、血塊的症狀,臨床上經常用溫經湯調養;組成含當歸、川芎、白芍、丹皮、吳茱萸、桂枝、阿膠等。有經痛問題女性應避免過食寒涼食物,尤其身體已經偏寒性體質者。
藥膳茶飲方醫師建議,可準備香附3錢、桂枝2錢、木香2錢。用600C.C的水,煮沸後,放溫,飲用。此道藥膳茶飲可改善過食冰冷飲品,所造成的「虛寒型的經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
◆ 粗茶淡飯多運動 長壽健康不是夢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2011.08.10
《健康兩點靈》雜誌根據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排除當地老人長照機構等醫療豐富地區,發現百歲人瑞及90歲以上長者最多鄉鎮,分別是金門縣金湖鎮、金寧鄉、新北市雙溪區、苗栗鄉獅潭鄉、台南市將軍區、花蓮縣鳳林鎮。
調查顯示,上述六個地區,空氣品質佳、水質好、居民多食用地瓜、蔬食、魚等自然食物,加上長期勞動、親友往來密切、心情愉悅等,讓長者活得久又健康。
台北馬偕醫院營養課長蔡淑玲說,粗茶淡飯使人長壽, 因為提供醣類多五穀雜糧,民眾咀嚼的同時,刺激大腦飽覺中樞,避免進食過多食物。而目前大部分現代人常外食,飽足感多來自油脂及糖份,這些精緻糖類只有熱量,沒有維他命B1、B2及礦物質等輔,不僅無法發揮生化作用,還會造成脂肪,囤積肥胖。
此外,針對1080位20歲以上成人進行的「國人生活習慣大調查」,發現25%民眾完全不運動,尤其30至39歲輕熟女,高達45%根本不運動。另外,近四成民眾最常做的運動是低強度的散步,多數者偏好看電視等靜態活動;進一步分析身體質量指數(BMI)值,中彰投地區肥胖人口最多,31%民眾過重;其次是高屏澎地區為27%;宜花東地區約2成民眾肥胖。
調查顯示,女性與年長者吃紅肉比率偏低,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認為,這是一大警訊。他提醒,老人家腸胃功能攝取較差,即便正常飲食,也容易營養不均,如果不吃紅肉,缺乏維他命B12,恐導致造血功能異常、失智、憂鬱及周邊神經疾病,加速心血管動脈硬化。
另外,不少女性為維持窈窕身材,常吃蔬果,卻不愛吃紅肉,易營養不均,長期缺鐵,紅血球無法攜帶氧氣,將加重心臟負荷、不利健康。
◆ 大豆補充劑 無助舒緩更年期不適
【Upaper╱中央社】2011.08.10
美國研究指出,服用大豆補充劑無助舒緩更年期症候群或預防骨質疏鬆。
婦女健康倡議(WHI)針對荷爾蒙療法指出,使用雌激素與黃體素可能引發心臟病及癌症風險,而大豆補充劑則無此顧慮,有更年期症狀婦女便未積極求醫。
刊登在「內科醫學檔案」的最新研究發現,相較於服用未含大豆製品的安慰劑,每天攝取大豆補充劑長達2年的婦女,不僅更年期症狀未見改善,遭受潮熱不適比例還更高。
研究主作者李維斯說:「我們的動機是,WHI公布研究後,許多患者不再接受荷爾蒙療法,直接到健康食品店購買大豆補充劑。」李維斯來自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
研究人員隨機選出248名剛進入更年期的婦女,分成每天服用大豆補充劑及安慰劑2組,2年研究發現,2 組婦女脊椎和臀部骨質密度流失情況相同。
此外,2組婦女更年期症狀數據類似;唯一不同的是,服用大豆補充劑婦女,潮熱不適比例是48%,服用安慰劑婦女則是32%。
◆ 美國發現新抗體 可對抗30種流感
【Upaper╱中央社】2011.08.10
8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科學家已經找到1種抗體,能對抗36種流感中的其中30種。
這種新的廣效性抗體名為CH65,能附著在流感病毒表面的血球凝集素上。由於血球凝集素每季都會發生突變,迫使醫學專家得定期研發新疫苗。
這篇刊在「國家科學院學報」的研究指出,從1名在2007年注射流感疫苗志願者的細胞上發現這種抗體。
研究報告主要作者哈里遜表示:「研究顯示,人類免疫系統會微調對流感的反應,並確實製造出能消滅整個系列病毒株的抗體,儘管頻率並不高。」哈里遜任職波士頓兒童醫院。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了解免疫系統如何選擇抗體,並利用這項資訊製造出能廣泛應用而非只具針對性的疫苗。」
過勞造成腎虛 更容易虛胖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11/08/11
過度疲勞的人不見得會瘦。中醫師陳麗雯表示,中醫認為過勞造成腎虛、脾虛,容易造成虛胖。
中醫師陳麗雯強調,太過疲累,導致偏虛體質,代謝不佳,如果不留意飲食運動,自然容易胖。氣虛的人最容易手腳冰冷、虛腫、虛胖,還可能小腹突出。
醫師表示,凡先天不足、衰老或長期運動不足、疲倦過度、緊張的民眾都是最可能導致氣虛、氣弱問題的高危險群,這類型的民眾會感覺疲倦無力、情緒低落,女性更可能手冰腳冷,男性則經常感覺腰痠腳軟。
人體的氣血主要是指人體生理功能的狀態與活動程度,在中醫個觀點中,氣血虛的人可能唇色特別淡白、頭昏眼花、指甲色淡,女性月經量很少,色澤淡。
肥胖同時出現舌燥、口渴、煩躁不眠等症狀,但體質較壯實的患者有頭痛,目赤,且脈有力、急促時,中醫認為多為熱性體質;醫師指出,有些民眾會自行服用苦寒的藥物退火,不過任何苦寒藥在使用前仍需先詢問中醫師。
醫師也提醒體虛者,不宜隨意使用瀉熱退火藥;體虛者典型表現就是無精打采,面色蒼白、有氣無力,舌質淡、瘦弱或虛胖,肌肉鬆軟無力;患者再配合醫師脈診,多可確認身體狀況。這類患者還常見的兼症包含皮膚鬆弛、慢性腹瀉、消化不良、脹氣,食慾不振等。
降脂減重需要清胃潤腸、健脾利濕,如果緊繃壓力大,更需要疏肝解鬱。陳麗雯醫師表示,對於需要降脂、潤腸清胃患者,中醫可能使用到小承氣湯、防風通聖散等方,利濕則常用豬苓湯等。
陳麗雯指出,除了以小承氣湯等方清胃潤腸,防己黃耆湯也常用於利水,以降脂減重,但不是每位患者皆需清胃或利水濕,還是要由醫師診斷後決定。
若從患者舌頭來看,出現白膩舌苔,且有浮腫白胖的現象時,中醫多認為體內水濕較重;常見臃腫、胸悶、倦怠乏力,脈細或細滑,這時需要健脾利濕,去痰化濁來改善身體機能,必要時醫師處方可能會加重利水去濕藥物。
中醫認為係代謝較差較慢,常見容易疲勞、肌肉鬆垮,應加強代謝能力,幫助排除水份;而若屬於實證,多見屬於肌肉結實,血壓高,排便較硬,長瘡、嘴破、口臭常用防風通聖散或龍膽瀉肝湯等為主,改善肥胖。如果尚見情緒欠佳,則常用柴胡疏肝湯等方為主。
◆ 充足睡眠 可舒緩磨牙症狀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2011/02/09
為何會出現夜間磨牙?耕莘醫院牙科主任黎達明表示,過度興奮緊張或是有消化道問題等,都會造成夜間磨牙,且若長時間有磨牙情形時,也會影響到睡眠情況。
當幼童在睡前過度玩耍或是過於疲勞、激動、不安、焦慮,甚至是學習緊張等,都會產生夜間磨牙的情形。另,像是睡前吃太飽等,也會引起夜間磨牙。
幼童要注意白天不要玩過頭,玩得太興奮。若夜間磨牙嚴重者,則需就醫檢查,並在醫師指導下,服用藥物。
何謂磨牙?黎醫師表示,是人在睡眠當中咀嚼肌節律性收縮上下牙齒緊緊咬合滑動,發出很響的咯吱、咯吱聲。通常會磨牙者,磨牙者本身不會知道有自己有夜間磨牙的情形,而是需要枕邊人或是同住在一起的人告知才會得知。
長時間的夜間磨牙會使咬合面過度磨耗,引發敏感症狀。而充足睡眠及適量運動,可舒緩緊張情緒,有助減少磨牙。
◆ 孩童常喝蔬果汁 咀嚼功能恐退化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2011/08/11
使用果汁機將蔬果打汁,細胞壁打碎較能吸收營養?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蔡淑玲表示,除非是年紀大、牙齒無法使用者,一般的年輕族群則較不建議將蔬果打成汁。且,近來發現,孩童常喝現打的蔬果汁,使咀嚼功能的退化,導致孩童換臼齒的時間有延後情形。
常見業者將蔬果連同冰塊放入果汁機裡一起打,蔡課長表示,若不加冰塊的話,打完食物會是熱的,食物遇熱其纖維會被破壞掉。
民眾喜愛將水果搾成汁,但其熱量、糖分往往會比蔬菜汁來得高。一杯240CC的柳丁汁需要用到4~6顆的柳丁,但是,若直接吃兩顆柳丁,就會有飽足感。蔡課長表示,現打新鮮果汁雖然好,但也會無形中攝取過多的熱量。另,像是蔬果汁的渣渣,很多人都不愛,其實是最營養的,因為水溶性的纖維對心血管、糖尿病等都是有正向的幫助。
利用果汁機雖然能讓蔬果纖維被打得很細,但仍建議粗纖維較好。內湖國泰診所張斯蘭表示,蔬果中的維他命C一旦經過果汁機長時間的打,或是打完沒馬上喝,食物中的維生素、B群等都會因此受到影響。有些植化素,如類黃酮、兒茶素等都較怕光線的傷害,進而流失。營養師建議,購買新鮮水果,經清洗後立即吃最好。
◆ 男人這三高 女人不愛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1.08.12
一般女性擇偶講究三高,學歷高、薪水高、個頭高!不過,一項調查則發現,最不受單身女性歡迎的男性三高,是「眼光高、髮線高、鞋墊高」,許多年輕男性就因為頭髮微禿,而在感情路上流離失所。
一項今天發布的單身女性網路調查報告發現,台灣單身女性尋覓理想對象時,高達95%無法接受眼光過高的男性。近六成會在意男性身高,不能只靠鞋墊撐場面。另外有近七成女性特別在意男性髮線過高,擔心未來另一半有禿頭危機,而且年紀越輕越在意另一半的髮線高度。20至25歲年輕女性,超過七成無法接受另一半髮線太高。
禿頭男行情差,也反映在皮膚科門診。台北長庚皮膚科醫師黃耀立表示,最近幾年來年輕禿頭患者求診率越來越高,許多人是被另一半嫌棄,有些則是頭髮太少,經常拿到只能當朋友的「好人卡」。
黃耀立說,提出雄性禿三大警訊,「掉髮量由少變多、頭髮由密變疏、髮徑由粗變細」。如果發現異樣,應至皮膚科診所接受毛髮鏡檢測,看看「額頭、頭頂、後腦勺」三處頭髮狀況。
兩性專家黃子容表示,眼光高、鞋墊高可自我調節,但如果有掉髮等問題,就應積極面對,接受治療,才能掌握黃金交友期,找到理想伴侶。
血癌突破療法 T細胞殺癌細胞
中央社 2011-08-11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與「科學轉譯醫學」今天同時刊登最新醫學報告,治療血癌有了突破性的發現,就是用病患血液中的T細胞,去摧毀並消滅癌細胞。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 )與「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今天同時刊登了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最新醫學研究報告,如果把血癌患者血液中的T細胞變成可以摧毀並且消滅癌細胞的「殺手」,病情已經到血癌末期的患者,就有高度痊癒康復的機會。
主持這項研究的賓州大學基因治療專家朱恩(CarlJune)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這項方法確實奏效,「我們很驚訝效果竟然這麼好」。
他也表示,目前研究期間只有1年,因此還需要更長時間的進一步觀察。
研究人員以3名血癌末期患者做為研究對象,提升患者體內免疫系統的功能,讓血液當中的T細胞變成專門摧毀並消滅癌細胞的「殺手」,卻不會傷害健康的細胞組織。
這些專門追殺癌細胞的T細胞,每次攻擊時數量還會增加,讓對抗癌細胞的「殺手」陣容變得更加壯大。經過1年的治療,研究人員對患者進行血液分析,已經找不到任何癌細胞的蹤跡。
◆ 口乾眼乾 當心免疫失調
文/陳銘夫 2011.08.11 自由
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令人困擾,其中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引起的,稱為「謝格連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或稱為修格蘭症候群、修格連氏症候群)罹患人數相當多。
可能罹患謝格連症候群
乾燥症是一種免疫體質失調的慢性進行性疾病,造成淚腺、唾液腺等分泌潤滑效果的腺體被淋巴細胞侵犯,產生慢性發炎。
此病是以發現的醫師為名,好發年齡為30歲至50歲的中年婦女,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9倍。
但許多人常誤以為自己是是肝火太大,自行服用草藥退火,又因為眼睛乾澀,上眼科求診,但很少人會直接找免疫風濕科就醫。
◎症狀
●眼睛方面:淚腺分泌不足,出現眼睛紅紅、澀澀,有異物感、燒灼感、發癢、視力模糊或畏光、易眼睛疲勞,甚至因角膜失去滋潤而導致角膜潰瘍,視力減退。
●唾液腺方面:由於無法產生足夠的唾液,一直喝水,在吃乾食物時,難以下嚥,需要配水或湯。味覺改變,有灼熱感,甚至口腔黏膜或舌頭會有破洞,少了唾液的殺菌作用,引發蛀牙、牙周病。
●呼吸器官乾燥,造成慢性咳嗽,常反覆出現感冒症狀。
●其他:生殖器官乾燥、消化不良,以及慢性關節炎。
◎診斷
可做淚液試紙測試、唾液含量測試,並檢查血清中是否有自體抗體(如Anti-Ro/La)、小唾液腺病理檢查、核子醫學掃描等方式可來幫助診斷。
長期追蹤治療防止惡化
◎治療
一但診斷確定須藥物控制,且須長期追蹤治療,否則很容易持續或惡化。
◎改善方法
●若有口乾問題,應避免辛辣、酸性食物、糖、酒精、咖啡,以免過度刺激。此外,可以嚼無糖口香糖,含冰塊、維他命C片,使用人工唾液濕潤口腔,或在醫師處方下,使用唾液腺刺激劑。
●眼乾症狀可適時使用人工淚液、藥膏加強滋潤,避免長時間閱讀、看電視或電腦。若房間較乾,可用增濕機,勿待在吸菸的環境中。
●皮膚乾燥的問題可以早晚使用身體乳液,避用刺激性肥皂或皮膚產品。洗澡時,可泡澡10至15分鐘讓皮膚吸收水分,出門擦防曬油(SPF-15以上)。
另外,乾燥症可能是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的先兆(如紅斑性狼瘡),或合併出現,而且患者罹患惡性腫瘤的機會也比一般人高,須更多加注意。
(作者為高雄市天主教聖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 皮膚搔癢 確實可以視覺傳染
文/黃菁馨 2011.08.11 自由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常常有類似的經驗,就是當我們注意到周遭的人出現搔癢症狀時,我們往往不由自主地也覺得癢,所以皮膚搔癢會傳染嗎?
皮膚搔癢是大部分皮膚疾病的主要症狀,若不治療處理癢感,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品質、造成社交上的困擾;嚴重時,甚至引起失眠、工作無法專注等問題。
根據目前醫學的研究了解,癢感的產生是藉由許多不同的外界刺激導致身體釋放神經傳導物質來產生,多數皮膚病都是因皮膚發炎,進一步引發神經傳導物的釋放。事實上,只有少數的搔癢皮膚病具有傳染性(如疥瘡、皮癬菌感染)。
英國皮膚科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簡稱BJD)在今年發表了一篇相關的研究報告,研究分為兩組: 一群健康的受試者和另一群有慢性搔癢疾病(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同時給予兩組受試者觀看病患正在搔癢的錄影帶,其中一半的受試者沒有給予引發癢感的刺激物,另一半受試者則同時給予引發癢感的刺激物,加以觀察病患搔癢的行為是否有增加。
結果發現,兩個組別在觀看完錄影帶後,不論有沒有給予刺激其搔癢的行為都有明顯的增加;異位性皮膚炎病患搔癢的閾值(或稱臨界值)較低,給予刺激後,引起後續的搔癢反應更強烈(範圍更廣,即使沒有病灶的部位也會有癢感)。
此研究報告顯示,視覺的刺激也是誘發人體癢感的一個機轉,因此癢感的確是會「傳染的」,並非是單純病患個人的焦慮或疑病症,打破醫師傳統的迷思!對引發這種反應的大腦神經迴路尚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來了解。
因此當自己與親友同時有皮膚搔癢症狀而煩惱時,應該先請專業的皮膚科醫師診察排除傳染性皮膚病的可能性;非傳染性的慢性搔癢病患也應該了解可能因為這樣的視覺刺激造成疾病的惡化,當症狀惡化時,儘早接受治療避免「癢—搔抓—皮膚發炎—更癢」的惡性循環。(作者為高雄市彭賢禮皮膚科診所專任主治醫師)
◆ 肝炎治療放寬 藥費暴增17億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黃玉芳/台北報導】2011.08.11
衛生署多年來推動「慢性B型及C型肝炎治療試辦計畫」,去年大幅放寬B、C肝治療適應症,無須肝臟穿刺切片驗血即可,治療人數增加一倍多,醫療費用暴增,醫院被強迫埋單。醫院協會強調,如果衛生署放任不管,恐損及肝疾患者就醫權益。
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批評,在病患、團體請託下,健保局不斷開放適應症範圍,但經費難尋,最後要求醫院吸收差額,根本是「欺負醫院」。醫院為了多作多賠,可能延後患者檢查。
醫院協會健保委員陳雪芬指出,一旦情況持續惡化,各家醫院不排除對醫師「道德勸說」,請臨床醫師自律控制收治人數,以免造成醫院虧損。
高雄醫學大學教授余明隆認為,衛生署大幅開放BC肝治療試辦計畫,當然人數暴增,這一兩年是高峰期,未來治療人數應該會逐漸下降。站在治療病人立場,醫師不可能婉拒病人,仍會協助治療病患。
國內罹患B肝、C肝人數超過300萬人,但接受治療、定期回診者少之又少。為了提高患者就醫意願,健保局於七、八年前,推展B、C肝治療試辦計畫。98年度收治9263名B肝患者、5142名C肝患者。但免除肝臟穿刺切片後,去年人數暴增,B肝患者多達1萬7771人,C肝患者1萬4415人;藥費也從10.94億元暴增至28.16億元,遠遠超過專款預算。
陳雪芬表示,衛生署原本只編列了六億多經費,放寬適應症後一下子暴增至28億元。光是今年第一季就用了七、八億元,而這筆帳卻要算在醫院頭上。衛生署就像不稱職的宴客主人,廣發請貼要大家都來吃,等到爆桌人數超過預期,錢付不出來,卻要求辦桌師傅(醫療院所)分攤,根本說不過去。
她表示,如果衛生署放任試辦計畫繼續膨脹,未來各大醫院不排除「道德勸說」,請肝膽腸胃科醫師多多自律,婉拒收治BC肝患者。
日本研究:運動 讓大腦重返年輕
【Upaper╱新華社】2011.08.12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近日發表公報指出,運動可以刺激腦細胞合成一種名為Wnt3的蛋白質,而這種蛋白質能幫助大腦重返年輕。
公報說,大腦內掌管學習和記憶的海馬區內有神經幹細胞。人成年後,神經幹細胞仍然能夠不斷產生新的神經細胞,保證海馬區的神經細胞持續更新。不過,步入老年後,海馬區神經幹細胞的細胞製造能力會逐漸減弱,大腦的各項功能也隨之下降。
研究人員對比了年老實驗鼠和年輕實驗鼠在大腦海馬區的星形膠質細胞的差異。星形膠質細胞是腦內神經膠質細胞的一種。科研人員發現,年老實驗鼠的星形膠質細胞生成蛋白質Wnt3的能力明顯下降,只有年輕實驗鼠的約1/30。科研人員猜測,Wnt3不足,可能就是大腦神經幹細胞功能下降的原因。
在進一步的實驗中,科研人員讓年老實驗鼠短時間跑步。鍛鍊後,實驗鼠大腦產生Wnt3蛋白質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隨之,大腦神經幹細胞的活動也活躍起來。科研人員說,如果堅持鍛鍊,大腦就會重返年輕。)
◆ 腦疾基因治療露曙光 國內完成動物實驗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ug/12/today-health2.htm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2011.08.12 自由
國片「帶一片風景走」,改編自小腦萎縮症病友秀明夫妻感人的真實故事,創下千萬票房,也讓不少人因此認識到小腦萎縮症的可怕。不過,這類疾病,或許將有新的治療契機!
馬偕醫院研究團隊最近完成的一項動物實驗,成功讓原本有基因缺陷的小鼠,在注入正常基因後,從前腦一直到脊髓末端都表現出正常基因才會出現的蛋白質表現。
換句話說,包括小腦萎縮症、「羅倫佐的油」裡的ALD等單基因缺陷所造成的中樞神經疾病,也有機會比照此一模式治療。這項研究刊登在國際著名期刊《分子遺傳與代謝(Molecular Genetics and Metabolism)》,並獲選為8月的封面故事。
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達雄指出,這次研究團隊的主要發現,就是找到了將正常基因送入中樞神經的最佳地點。研究團隊是以父、母代都有「球狀細胞腦白質退化症(GLD)」帶因的小鼠作為實驗對象,這種小鼠若同時遺傳了父母的缺陷基因,因為不能分泌正常的酵素蛋白,不僅一出生狀況就很差,還會出現肌肉萎縮等症狀,多半在30天左右就會死亡。
但研究團隊利用神經軸突能將神經信息物質傳導到遠端神經元的特性,在這些小鼠中樞神經的神經軸突聚集的地方,打入攜帶有正常基因的腺病毒相關病毒載體,結果順利讓正常基因一路被送達遠方細胞,並且製造出正常酵素蛋白。成功讓小鼠的壽命延長2倍,「相當於活超過人類的20、30歲」。
林達雄指出,過去對於腦白質退化症相關疾病如尼曼匹克氏症等疾病,過去國外相關研究與人體臨床試驗,都遭遇到無法全面送達的問題。不過,這次研究雖解決了中樞神經全面治療,但周邊神經問題尚未解決,因此小鼠還無法活到正常壽命。
此外,這次研究同時找到小腦與脊髓神經退化的療法。對於小腦萎縮症等疾病也可望適用。
◆ 科學家發現基因 硬化症快有解
路透 2011/08/11
(路透倫敦10日電)科學家發現29種和多發性硬化症(MS)有關的新變體基因,並指出這項發現將有助於製藥業者在更精確的免疫系統範圍內研究療方。
在「自然」(Nature)期刊今天刊登的研究中,研究者表示他們發現T細胞和化學物質「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s)對於使人殘廢的多發性硬化症而言相當重要。T細胞是1種白血細胞,負責免疫反應。
劍橋大學共同領導該研究的康普斯頓(Alastair Compston)說:「我們發現這些基因和抗多發性硬化症的藥物功能有高度相關,現在很清楚的是,多發性硬化症主要是免疫學疾病。朝著這個方向,就能揭露這種病的真面目,然後克服它。」
多發性硬化症的病因是,負責保護腦中神經纖維和脊椎神經的外層髓鞘質(myelin)開始故障,減緩了大腦和身體其餘部位的溝通。
受多發性硬化症攻擊的路徑,導致包括日常生活所需的觀看、走路、感覺、思考、控制腸子和膀胱的功能無法正常運作,最終遭到破壞。
PLoS Genetics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今天刊登的研究也說,許多與多發性硬化症有關的基因也和其他自我免疫疾病有關,例如克隆氏症(Crohn’s)和第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研究作者表示,這也為現有藥方指明了可能的新用途。
領導PLoS研究的美國耶魯大學學者卡薩帕斯(Chris Cotsapas)說:「我們已經知道許多毀滅性免疫系統疾病必然有共同的致病基因。現在我們有了地圖大綱,可以告訴我們該去哪裡找尋共同的療方。」中央社(翻譯)
◆ 消化道癌病友 也可健康吃好料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 2011.08.12
飲食精緻化,使得現代人罹患大腸癌等消化道癌症比例增加,53歲的巫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台中榮總營養室昨天為消化道癌症病友設計了8道營養及高熱量的菜餚,希望癌友吃得健康,一般人吃也很營養。
病友巫先生昨天也現身說法指出,在發現罹患大腸癌之前,他的菸齡近20年,且家中是開羽毛加工廠,所以常交際應酬要喝酒,直到今年4月覺得腹痛,大便變成長方形且有血便,5月至醫院檢查,照大腸鏡才知道罹患大腸癌第三期,幸未蔓延。
6月初到台中榮總手術切除後,飲食習慣大為改變,不但滴酒不沾,每個月至少省下3、4萬元的菸酒錢,同時他也不吃紅肉、奶、蛋、糖等食物,只吃一些魚肉,現在身體狀況大為改善,大便也正常。
台中榮總營養師李思蓉表示,因為腫瘤本身及治療方法,都會直接、間接影響到患者的食慾及進食能力,也會因為術後壓力、食物盛裝容量減少,患者容易營養不良。
李思蓉設計的8道營養且高熱量的菜餚分別是糙米四神粥、核桃果香優格沙拉、全麥捲、哈密瓜布丁、焗烤鮭魚薯片、紫米甜粥、五色蕎麥麵、干貝烏骨雞湯等,讓病友可藉由簡單的料理中,獲得每日所需的營養及熱量。
8道菜的做法很簡單,例如糙米四神粥的材料為龍骨75公克、糙米25公克、芡實5公克、薏仁5公克、淮山5公克、茯苓5公克、蓮子10公克、鹽1小匙。
做法就是先將龍骨燙後洗淨,其餘材料也洗淨備用,將所有材料放入電鍋內,內鍋加4杯水,外鍋加1.5杯水,煮至開關跳起,加鹽調味,續燜20分鐘即可食用。
民眾若要食譜可從台中榮總的首頁最新消息處下載http://www.vghtc.gov.tw/portal/index_public.jsp或電洽「癌症資源服務中心」( 04-23592525分機3263)。
控制總熱量 3個月減重7公斤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1.08.12
天天吃宵夜也能減肥?長虹診所院長楊志賢每天控制總熱量在2000大卡以下,吃三餐加上豐盛的宵夜,仍然在三個月內瘦下7公斤,鮪魚肚也消了,現在腰圍維持32吋左右。如此維持了一年都沒復胖,不少患者向他討教減肥秘訣。
跟很多上班族一樣,每天楊志賢常忙到晚上9點以後,人一放鬆食欲就來了,若不吃宵夜肚子餓得咕咕叫,但吃了有罪惡感又怕體重上升。因為工作忙,他一天中有兩餐是買超商便當解決,一個便當熱量就高達600大卡以上,而且蔬菜攝取量也少。
楊志賢去年3月間決定改變飲食習慣,三餐雖然照吃,但當成「點心」,份量減少,而且完全「戒掉」超商便當。午晚餐常僅吃幾口飯配上水果、蔬菜,三餐熱量各只有300大卡左右。
到了宵夜時間則有魚、肉、蔬果,熱量約900大卡,這樣加起來一天不超過2000大卡。吃如此豐盛的宵夜,過了三個月,體重反而從75公斤下降到68公斤左右,腰圍也從38吋左右,縮小到男性標準的32、33吋間。
有時候楊志賢甚至會吃鹹酥雞當宵夜,但他會把外面裹粉油炸部分去除,而且淺嚐即止。偶爾他也跟孩子一起吃速食,但一樣地,他吃炸雞一定把雞皮去掉,並且用衛生紙吸去過多的油份。吃陽春麵他也有一套獨特的吃法,先喝湯帶來飽足感,麵僅吃三分之一,如此就能減少澱粉熱量。
減重成功後,一年以來都沒復胖,整個人看起來也小一號,因此不少患者、醫護人員都向他討教減重方法。「不要怕吃宵夜」,重點是每天的飲食總熱量。楊志賢說,以前自己也曾經試過很多種減肥招數,後來發現適當滿足口腹之欲,以及控制每天攝取的總熱量,讓減肥一點也不辛苦。
◆ 天氣熱!頭暈病患激增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1.08.12
最近一周來,天氣酷熱,室內外溫差動輒攝氏7、8度以上,不少人受不了如三溫暖般的冷熱變化,不是覺得頭暈不舒服,就是併發病毒性感冒,整個人病懨懨的,完全沒有精神。
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俊杰發現,最近就醫的頭暈病患明顯增加,這是以前少有的現象,因為一般人感到頭暈時,都選擇在家休息,但這次卻非得就醫不可,顯見這次溫差太大引起的頭暈,非同小可。
台北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文瀚也碰到幾例以頭暈表現的急診個案,雖沒特別統計人數,但明顯較平常多。他解釋,人體對溫度有一套調控機制,可是一旦在溫差很大的室內外進進出出,一下子在外面曬太陽,一下子又回到室內吹冷氣,體內調控溫度的機制一時反應不過來,就可能引發頭暈等不適現象。
除了容易頭暈外,溫差拉大也使得病毒性感冒有趁機作亂的機會。張文瀚臨床觀察發現,環境從熱變冷,容易導致呼吸道疾病,比如氣管炎或肺炎;至於環境由冷變熱,以腸胃道不適為表現的感冒就多了起來。
面對如此酷熱的天氣,張文瀚及林俊杰再三提醒民眾,多補充水分,且別經常進出有空調的室內。如果非得進進出出不可,也儘可能不要一下子就從酷熱室外衝到有空調的室內,不妨多點緩衝時間,好讓身體多點適應,減少引發頭暈或感冒的機率。
※ 相關報導:
* 輕鬆擊退「冷氣病」! 2009-07 康健雜誌128期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oid=5598
◆ 熱水泡腳提升免疫力 保健又養生
【Upaper╱中央社】2011.08.12
高雄榮總中醫部中醫師曾清曄表示,溫水泡腳可改善足部末梢的血液循環,強化內臟功能,提升免疫力。一般人燙腳強身,如同富人吃補養生。
曾清曄說,現代人運動量少,足部血液循環普遍不良,當足部供血不良時,心臟就必須加工、加壓把血液送到足部末端,所以這類族群很容易罹患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疾病,剛好溫水泡腳可對症改善,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
他表示,睡前溫水泡腳,可以幫助長期失眠者放鬆緊繃身體,緩和高頻腦波,有助改善睡眠品質,是自古流傳簡單方便的長壽養生法,驗證「富人吃補,窮人燙腳」的俗語。
大多選擇睡前泡腳,他建議年長者最好在下午3至晚間7時有助補腎氣。清水泡外,也可在水中加米醋或生薑等。首次浸泡時間10分鐘為宜,從攝氏40度開始,再逐次慢慢加溫及延長泡腳時間。
曾清曄說,水位高度在小腿肚,泡腳時間20至30分鐘,讓身體適度出汗即可,浸泡後及時擦乾小腿及腳,再喝1杯溫開水,促進全身新陳代謝。
他說,泡腳禁忌包括用餐前後1小時、腳部有傷口,其他如糖尿病患、心臟病患、高血壓、氣喘等,先詢問醫生的意見,泡腳時最好有親友陪同。
◆ 身高才是問題 研究:男高女矮較幸福
【台灣醒報/鍾禎祥】2011-08-12
兩性關係中,身高可能真的是個大問題。根據一份研究調查顯示,婚姻關係中若妻子比丈夫矮,生活通常比較幸福,且若將男生身高除以女生身高所得結果,1.09是最佳的「黃金數字」專家分析,這是因為身高相近的兩人比較容易分享生活經驗,也較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男女在選擇交往對象時,都會考慮對方長相美醜、身材胖瘦等條件。最新研究發現,身高可能才是幸福生活最主要的因素。研究結果表示,夫妻間男性身高高於女性,婚姻生活通常較美滿。
根據波蘭人類學家波格斯洛(Boguslaw Pawlowski)的研究,男生身高除以女生身高,最佳的結果為1.09,如好萊塢知名夫妻檔貝克漢與薇多莉亞正好符合標準,有趣的是。新婚不久的「黑人」陳建州與藝人范瑋琪也符合1.09的比例。
兩性暢銷書作家蘇珊海特勒(Susan Heitler)分析,身高相近的兩人生活經驗比較類似,不管是食、衣、住、行,甚至是床事都比較有默契。她表示,當男人的身高比女人高出一個頭以上時,對方很容易出現所謂「高大男人症候群」,在此狀況下,男人會變得較自私,且易忽略身邊的另一半。
MIT研製出萬能抗病毒新藥
【諶悠文/綜合報導】2011-08-13 中國時報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研製出一種幾乎可以殺死所有濾過性病毒的新藥「DRACO」。
迄今以十五種病毒進行試驗,包括造成普通感冒的鼻病毒、H1N1新流感病毒、登革熱以及其他幾種出血熱等病毒,結果全都有效,而且不會傷害健康細胞。
目前有些藥物能對抗特定病毒,但數量不多,且容易讓病毒產生抗藥性。MIT林肯實驗室科學家萊德(Todd Rider)從十一年前開始,嘗試研發一種用途廣泛的抗病毒療法,DRACO是從細胞自身防禦系統獲得靈感。
當病毒感染一個細胞時,它會「劫持」這個細胞的生物機轉,複製大量徒子徒孫,感染其他細胞,複製過程中會製造出雙股核醣核酸(dsRNA)。
通常人體免疫系統會產生一種蛋白質,「抓住」dsRNA,引發一連串反應,讓病毒停止複製。但是許多病毒可以突破此一防禦系統。
萊德想到讓一種能抓住dsRNA的蛋白質,和另一種能夠引發細胞凋亡(apoptosis)的蛋白質相結合,當DRACO一端抓住dsRNA時,另一端就啟動細胞凋亡過程,從而殺死受感染細胞。研究人員在小鼠身上針對H1N1新流感病毒做過實驗,小鼠完全治癒。
◆ 皮夾放臀後口袋 小心下背痛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2011.08.13
許多男士把皮夾放在屁股後口袋,這個習慣極可能為自己招來下背痛。
「骨傷患者中,下背痛最常見。」義大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中醫師羅明江說,下背痛原因很多,把皮夾放在後口袋的習慣最被疏忽。他表示,下背痛、腰痛患者多是3、40歲上班族,經常是長年累月不良生活習慣導致,有人甚至痛到不能翻身。
他表示,很多男性為求簡便,把塞了信用卡、金融卡等大堆證件的皮夾放口袋。如果放兩側褲袋,鼓鼓地並不舒適,不少人習慣放後口袋,但經過長時間久坐,5年、10年後,下背痛就找上門。
羅明江說,把皮夾塞在後口袋,長期就像放顆石頭一樣,導致骨盆輕度旋轉而不自知。此外,打電腦時如果長期維持同一姿勢,也會造成肌肉不平均。他指出,下背痛通常是主膽經環跳穴附近的肌肉群下緣有壓痛點,蹺腿、盤腿打坐等姿勢也會導致下背痛。
羅明江表示,要改善腰痠背痛,生活習慣要修正,如睡醒時要側身起床、站立時雙腳最好一前一後;刷牙時手扶牆壁或水槽,蹲下時膝蓋要先彎等。
「在家也可以練習腰常擺功法」,羅明江說,微微屈膝,腳張開與肩同寬,身體慢慢轉動,手部一前一後,輕輕拍打肚臍下1吋半到3吋間的氣海關元穴,及腰部後方皮帶上側一個拳頭位置的命門穴,可調節任督二脈及膀胱經,先由每天50次,每天增加10次,到每天200次,最後早晚各一次。
◆ 聽過偏頭暈嗎?常被誤為貧血
【聯合報╱張滋圃/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2011.08.13
您一定聽過偏頭痛,但您有聽過偏頭暈嗎?偏頭暈是慢性頭暈常見原因,但鮮少被一般人了解,許多患者被頭暈困擾多年,徘徊在神經內科、耳鼻喉科,甚至身心醫學科,接受各種複雜檢查仍找不出病因。
余小姐被頭暈困擾三年多,平時就常覺得頭暈暈、重重的,眼球也有重重的感覺。生理期、壓力大或睡眠不足時,就會特別暈,覺得天旋地轉,腳底輕浮,伴隨後腦勺頭痛和肩頸痠痛。另一位陳小姐從小就會暈車,長途行車一定得準備暈車藥,她的兩個妹妹都有暈眩的困擾,二妹有慢性偏頭痛和嚴重的暈車體質。
頭暈數年以上,沒有明顯聽力異常或腦神經症狀患者,內耳沒有損壞,腦部也完好,更沒有得精神病,只是慢性生理失調,就是「偏頭暈」。偏頭暈正式名稱為前庭性偏頭痛或偏頭痛性眩暈,是僅次於耳石脫落症的第二常見眩暈症,並可能是非眩暈性慢性頭暈最常見原因。
偏頭暈好發年輕至更年期女性,病理機轉和偏頭痛類似,可能與腦部血清張力素、正腎上腺素等調和後腦末梢血管良性循環障礙有關。有些病人有遺傳性,高達七成患者有暈車體質。
偏頭暈的症狀為反覆發作的眩暈或持續性頭暈。此病雖與偏頭痛有關,卻只有半數病人暈眩時伴隨頭痛,大部分病人,暈眩和頭痛獨立發生,暈眩時不頭痛,頭痛時不暈眩。
還有一部分病人,很少頭痛,造成診斷困難。不過,這類病人通常仍具有偏頭暈特徵,如伴隨肩頸痠痛、眼睛痠痛,起起伏伏的視力模糊、畏光、怕吵、多夢等。另外,頭暈容易在睡眠不足、壓力大或飢餓、經期前後惡化,常誤以為是貧血。
偏頭暈可以預防,最重要的是規律生活作息,充足睡眠、持續運動,儘量減少食用發酵過的乳製品、味精、醃製品和柑橘類水果,咖啡、酒也要儘量少喝。藥物治療上,醫師可視患者情況,開立一般偏頭痛預防等用藥。
◆ 我是護理師 「別叫我護士小姐」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1.08.12
「請不要叫我『小姐』或『護士小姐』!」國內護理界最近發起正名運動,籲國人以「護理師」來稱呼護理人員,並舉辦「叫我護理師」海報甄選活動,希望藉此重塑護理人員專業形象與確切的稱謂。
台灣護理學會理事長黃璉華指出,護理人員被慣稱為「護士」,有些病患更直接喊「小姐」,後者則讓人乍聽之下好像是「上班小姐」,相當不受尊重。
因此該學會盼望舉辦「叫我護理師」海報甄選,藉此活動喚起各界不要再稱她們「護士」,更別叫她們「小姐」。
黃璉華表示,護士其實是沿襲日本時代的稱謂,但近年來,隨著學制改變,目前新培養的護理新血均是專科以上畢業,因此要大家改口稱護理師並不為過。
台大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張慈惠強調,連坊間的美髮師、美甲師也統統被稱為師,而領有國家證照的護理人員,甚至讀到碩、博士還老被叫「小姐」,情何以堪。
台大醫院院長陳明豐表示,他支持「叫我護理師」正名運動,如今只要遇到醫師同仁還稱「護士」或「小姐」,他就會當場更正,而且在病房門口懸掛負責照護病人的護理人員名稱,或是床頭卡,都一律已改為護理師。
◆ 肝基會籌建肝病醫療中心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1.08.13
台灣的肝病醫療實力舉世聞名,繼28年前率先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寫下「世界第一」的紀錄後,一個完全以肝病治療為重點的「肝病醫療中心」,也可望在不久的未來成立。
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中央研究院院士宋瑞樓今天透過該會榮譽顧問許嘉棟宣布,肝基會2006年先成立肝病健康中心,提供國人免費肝病篩檢服務後,已決定把設立肝病門診中心及肝病醫療中心納為中長程計畫,建構肝病的全面防護網,要徹底消滅肝病這個「國病」。
肝基會執行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許金川表示,台灣目前約有300萬名B肝帶原者及60萬C肝帶原者,如果再加上有脂肪肝或藥物性肝病的族群,少說也有五、六百萬以上的「肝苦人」。
目前全民健保雖有肝病的醫療給付,各大醫學中心也提供肝病醫療服務,但許金川認為,健保給付僅限於肝病醫療,未將肝病研究納入,而國內各大醫學中心提供的醫療,也只限於疾病治療,未能提供病患更多的愛心與關心,肝病患者往往無法獲得全面性的照護。
許金川指出,肝基會規畫設立全球唯一的肝病醫療中心,將分兩大部分,一是肝病醫院,一是肝病研究中心,可能設在北台灣,病床數初步規畫為300床以下。
他進一步說,國內肝病醫療水準雖領先全球,但目前仍對肝硬化、末期肝癌束手無策。今後透過肝病醫院及肝病研究中心的不斷努力,也許可突破瓶頸,救回更多人。
他強調,肝病醫療中心將是一個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醫療研究場域,以愛心及關心為出發點,回歸醫療品質。更重要的是,肝病醫療中心的資源來自於社會大眾,將以獨立自主為原則,提供國人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許金川表示,接種效益宏大,台灣也成為全球典範。未來設立肝病醫療中心的路雖漫長,但他認為只要堅持,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後一定會成真,再創台灣奇蹟。
研究:美國兒童變笨了
中央社 2011.08.14
「生活科學」網站(LiveScience)報導,美國威廉瑪麗學院研究發現,美國孩童的創造力近年來有下降趨勢,幽默感、想像力與深入思考的能力也變弱了。
從去年開始,美國威廉瑪麗學院(College ofWilliam & Mary)研究人員金庚熙(Kyung Hee Kim,譯音)分析1970年代以來的30萬筆兒童創造力測驗結果。統計結果發現,近年來美國孩童的創造力比以前減低。
研究結果顯示,從1990年以來,美國兒童變得越來越缺乏產生獨一無二且與眾不同創新構想的能力。
而且,美國孩童還變得越來越沒有幽默感,想像力變少,也較沒有辦法針對某些意見深入思考。
報導指出,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教育心理學家貝葛多(Ron Beghetto)認為,小朋友們的創造力並不是消失了,「而是在某些特別的環境下,創造力可能受到壓制了。」
貝葛多表示,現今學校中的考試,及「唯一正確答案」的觀念,可能會使小朋友的創造力發展受到影響,因為孩子們失去了「意想不到的、新奇的、多樣化的思考空間。」
貝葛多表示,其實世界各地的孩童都還是具有創造力的,尤其是在數位媒體的帶動下,透過兒童間的遊戲也可以刺激他們的想像力。
專家認為,教室裡的教學方式必須改變,以培養小朋友的創造力。
※ 相關報導:
* 餵小孩吃飯 掌握技巧不費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ug/14/today-health5.htm
◆ 貼防暈片中邪? 童「吸收快」致中毒
TVBS 2011/08/13 徐敬芸
防止暈車的貼片,不少人長途旅行,擔心暈車、暈船,全靠它,不過使用上要特別小心,尤其是幼童!醫師接獲了好幾例,家長幫小朋友貼防暈貼片,結果小朋友出現胡言亂語、精神錯亂,家長一度以為是鬼月中邪;就醫發現,原來是幼童貼了成人暈車貼片,劑量過高,導致藥物中毒。
拆開包裝,將3公分大小貼片貼在耳後,坐車搖搖晃晃,就怕暈車嘔吐,不少人靠這小小貼片,但小心防暈不成、反中毒!
一名小朋友開心跟家人出遊,貼了防暈貼片後,竟然開始語無倫次、出現幻覺,直說旁邊有奇怪小朋友,家長嚇壞了,以為鬼月卡到陰。榮總毒物醫師吳明玲:「帶小孩去收驚,收驚後沒有完全緩解,小朋友躁動不安還是持續,就醫諮詢才知道說,藥物中毒的關係。」
不是中邪,而是防暈貼片劑量太高,裡頭成分東莨菪鹼,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一旦過量,可能造成呼吸能力下降,有些還會出現臉紅、心跳加快,甚至產生幻覺、情緒躁動,小朋友皮膚吸收較快,很容易因此中毒,包裝使用說明上頭也特別標示,屬於成人劑型,12歲以下不建議自行使用。中醫師吳明珠:「貼在肚臍地方,讓它這樣子,胃氣調整一下。」
新鮮薑片貼在肚臍上,這是中醫防止暈車撇步,讓胃氣往下降,減緩舟車勞頓不適,另外還可以在耳朵、神門、胃、脾穴道,刺激按摩,中醫說可安神減壓,手上的內關穴,也具有類似效果。防暈貼片擔心適得其反,老祖宗的方法或許可以試試。
◆ 吃強化免疫產品 醫師:小心更失調
【張翠芬、黃依歆/台北報導】2011.08.14 中國時報
台灣人愛吃保健食品,每年有數百億商機,但保健食品吃出問題的情形屢見不鮮,醫師發現,有免疫疾病體質的人,吃了所謂能「強化免疫」的產品後,反而免疫系統大亂,導致病情嚴重發作。
台大醫院皮膚科蔡呈芳醫師表示,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很多免疫疾病會從皮膚直接反應,例如乾癬,就是免疫體質造成的皮膚病,門診中經常有民眾吃了所謂「強化免疫」的保健食品,包括靈芝、樟芝、巴西磨菇、螺旋藻、桑黃…等,導致乾癬惡化。
蔡呈芳說,保健食品有抗氧化、強化免疫、調節免疫等不同訴求,抗氧化作用類似消炎,調節免疫類是讓低下或反應過強的免疫恢復平衡,其中,強調增加抵抗力免疫力的產品須慎用,它可能會「過度活化」某些人免疫系統,反而使免疫更失調。
吃保健食品是否會誘發過敏反應?蔡呈芳說,目前並沒有針對保健食品做對照性的科學研究,因此無法直接判定,但從免疫機轉來看,是「很合理懷疑」。
至於保健食品宣稱的排毒、好轉反應,蔡呈芳認為,保健食品號稱的排毒好轉反應,疾病惡化常持續三、四個月,甚至一年還好不了,他提醒,排毒好轉反應若嚴重到身體無法承受,應立即停用相關產品,並盡速就醫,否則可能因嚴重發炎感染送命。
萬芳醫院營養師張家恩表示,保健食品中含有酵母菌、紅麴,都要特別小心。酵母菌成份會讓陰道念珠菌感染的婦女、性病患者、口腔潰爛患者症狀更嚴重,不明的消費者吃下肚有風險。能降血脂、促進代謝的紅麴中若含橘黴素超標,對肝腎功能也有害。
有紅斑性狼瘡體質的營養師謝宜芳,廿幾歲發作一次後,注重飲食,迄今未發病,她建議有免疫體質或疾病的民眾從飲食著手,多吃新鮮蔬果,別亂吃保健品,生菜苜蓿芽會誘發免疫反應,相關體質者別碰。
◆ 《羅倫佐的油》患者有救 馬偕大突破
邱俐穎/台北報導 2011-08-12 中國時報
小腦萎縮症、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ALD)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治療有新突破!台北馬偕小兒遺傳科主任林達雄領導的研究團隊,歷時三年研究,突破基因治療限於局部的障礙,成功在小鼠身上,將治療基因廣泛送達神經系統各部位,可望解決神經退化疾病治療困境。
這項研究已獲得國際著名期刊《分子遺傳與代謝》(Molecular Genetics and Metabolism)刊登,並獲選為八月封面故事。
林達雄說,基因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最大障礙是,很難在神經系統內達到全面性治療效果,他們的研究團隊成功突破這個障礙。
例如,罕見疾病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ALD)是單一基因異常的神經退化性疾病,電影《羅倫佐的油》就是描繪這種病。一開始病患只是步履蹣跚,但逐漸影響視力、聽覺等,最後失明、失聰、癱瘓。
目前ALD治療主要是透過骨髓移植,但幹細胞不見得能完全穿透神經系統,讓所有正常基因細胞進入中樞神經各部位。即使穿透也不見得能分化為中樞神經細胞,神經退化問題無法獲得根本解決。
馬偕的研究是,利用神經軸突傳導神經信息物質到遠端神經元的特性,再經由腺病毒等相關病毒為載體,攜帶正常基因後,直接注射在小鼠中樞神經的神經軸突聚集處。
結果發現,治療基因可成功送達神經系統各部位,從小鼠的前腦到脊髓末梢都能表現出正常基因,並製造出正常酵素蛋白。
林達雄說,原本治療只侷限在一處,未來透過此機轉,有望構建完整的治療基因網絡,把治療基因送達全身神經細胞,解決治療困境。
此次研究也找到小腦與脊髓神經退化疾病療法,可望為小腦萎縮症、多發性硬化症帶來治療新契機。
熱呀!夏天狂吃冰 變成小胖童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1.08.16
炎炎夏日,吃冰最消暑,但小心吃下太多糖分和脂肪。兒福團體最新出爐的調查報告顯示,台灣國小學童太愛吃冰,而且常常吃過量;近兩成孩子一周至少吃兩次冰,還有兒童每天吃冰,甚至有孩子一天吃五次冰,也有孩子一次可吃下四枝冰棒,再加一桶冰淇淋。
迷思! 八成六學童認吃冰可以消暑
兒福聯盟今天公布「2011年台灣學童吃冰調查報告」,呼籲學童拒當「冰寶貝」。兒盟執行長王育敏指出,最近天氣炎熱,加上冰品廣告不停放送,學童把吃冰視為消暑良方,但冰品熱量高,反而可能造成肥胖問題,家長應該多加注意。
為了解孩子吃冰的現況,兒盟今年5月調查2410名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結果發現高達八成六的國小學童認為吃冰可以消暑,最喜歡的冰品是冰淇淋、思樂冰、雪糕和冰炫風。
隱憂! 吃下太多人工添加物和糖分
調查指出,學童最常選購冰品的地方是便利商店,其次是速食店,但也有孩子在一般冰店、飲料店,或是路邊攤買冰來吃。兒盟指出,沒有包裝的冰品,製冰過程與原料來源不明,讓人擔心孩子的夏日健康。
孩子愛吃冰,家長也要負責任。調查發現,超過七成以上的孩子表示爸媽最常買冰給他們吃;另有多數的孩子回答家中大人不會限制冰品,還會買冰品放在家裡,夏天打開冰箱就有冰可以吃,部分家長也有吃冰的習慣。
王育敏指出,冰淇淋或雪糕吃起來香香甜甜,很吸引小朋友,但吃下太多人工添加物、香料、色素和糖分,對孩子的身體造成過多負擔。調查顯示,高達七成孩子很少或從未注意冰品的營養標示,另有五成的孩子不會注意冰品熱量過高;愛吃冰的小男生,BMI值達肥胖的比例,是少吃冰孩子的近兩倍。
危機! 近半兒童 口渴不愛喝水愛吃冰
兒盟調查也指出,台灣學童愛吃冰卻不愛喝水,近半數達的孩子口渴時不會選擇喝水解渴,反而會喝飲料或是吃冰;調查更發現,高達七成四的孩子每天喝的水,低於標準值的1500CC。兒盟呼籲,家長應提醒孩子多喝水,也可自製冰品和甜品,若能帶著孩子一起做,更能增進親子關係。
※ 相關報導:
* 愛吃冰淇淋可樂 11歲童患糖尿病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527252.shtml
◆ 美發現可防止食物腐壞的天然防腐劑
【中廣新聞/郭希誠】2011-08-15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天然防腐劑「畢辛」,可以讓魚、肉、蛋、奶等製品不容易腐壞。
明尼蘇達大學的「歐蘇利文」博士說,他們會發現這種天然防腐劑純屬意外。他說,「畢辛」是一種益菌,可以抑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李斯特菌等病菌的滋生,延長魚、肉、蛋、奶等食物的保鮮時間好幾年。
不過,由於蔬菜和水果的腐壞過程不一樣,所以,「畢辛」不能讓蔬果常保新鮮。
他們已經申請了「畢辛」的專利,並且找到了合作對象。用「畢辛」保鮮的食品三年以後可以上市。
◆ 海地霍亂疫情控制不住 死亡數已近6千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1-08-15
海地霍亂死亡人數已經接近六千人。
海地衛生部說,海地從去年十月爆發霍亂疫情以來,已經有42萬人被傳染,平均每天新增六百個病例,截至七月底為止,霍亂死亡病例已經到達五千九百68人。
疫情遲遲難以控制和政府作業癱瘓有關,在反對黨杯葛下,海地新總統至今無法任命總理。
海地去年一月發生的大地震,奪走22萬條人命,政治對立也耽誤災後重建。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