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9

三大師 唱衰全球經濟

◆ 三大師 唱衰全球經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77285.shtml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1.09.08

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表示,隨著全球經濟減速,新一波金融危機可能比提前降臨。投資大戶索羅斯警告歐債危機可能比雷曼兄弟倒閉的後果更嚴重;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葛洛斯對前景也不太樂觀。

「末日博士」羅比尼6日在倫敦受訪時表示:「幾個月前我預測全球經濟的『完美風暴』在2013年降臨,如今美國、歐元區和英國經濟提前趨緩,二次衰退可能提前來臨。」

羅比尼預測,最先進經濟體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為60%,主要因他們提供政策刺激的能力已經所剩無幾。他說:「短期內我們需要大規模的刺激,否則會出現另一次大蕭條。情況愈來愈糟,當今和幾年前最大的不同是政策選項幾乎用罄。」

羅比尼說,為了讓歐元區重拾眼前和未來所需的成長,歐洲央行8日應暗示降息,一改春季升息的作法。他並認為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應該應用在全歐境內類似「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ARP)」的情況,藉此支撐所有與融資問題奮戰的歐洲銀行。

索羅斯警告說:「歐債危機的後果可能遠比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更嚴重,因為歐元區缺乏一個泛歐洲的行政機關處理這麼嚴重的銀行危機。」

索羅斯認為歐洲需要一場危機創造政治意願,來創立這一類的行政單位。

葛洛斯在「直升機柏南克恐摧毀信用創造」一文中指出,如果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一如某些人預期地壓低利率,可能導致更長期的信用下滑。

※ 相關報導:

* 穩住經濟 全球央行暫緩升息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77387.shtml

歐債危機持續延燒,美國成長腳步趨緩,經濟前景堪憂,日本、瑞典和加拿大中央銀行7日不約而同決議維持利率不變;歐洲、英國、南韓、大馬、印尼等亞洲央行均於8日舉行決策會議,分析師普遍預期這些央行的緊縮政策將喊停。

* 德紓困歐洲有理 歐美股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77347.shtml

德國憲法法庭決議,德國參與歐元區紓困合法,駁回歐元區紓困基金的違憲疑慮,為籠罩歐洲的債務陰霾帶來一絲曙光;希臘等周邊國也重申厲行撙節方案的決心,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可望平安度過信心投票,激勵歐洲和全球股市從兩年低點回彈...



◆ 除了QE3 聯準會還有3張牌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578138.shtml

【聯合晚報╱紐約記者傅依傑/7日報導】2011.09.08

華爾街日報網站報導,聯準會目前正在考慮採取那些措施挽救低迷的美國經濟。聯準會視第三波量化寬鬆(QE3)為「選項」之一,但目前內部支持並不熱衷。

聯準會現在考慮另外三項非傳統措施,以刺激經濟成長,並可能在9 月20日、21日聯準會召開下次利率會議時,至少推出其中一項。

這三項措施為:

1.轉換短期國債為長期國債,藉此壓低長期利率,即所謂「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這是華爾街認為聯準會最可能推出的措施。

2.降低商業銀行在聯準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利率(目前為0.25%),以促銀行向外貸款。

3.將通膨或失業率設目標區,與聯邦資金利率掛鉤。

※ 相關報導:

* 美QE3蓄勢待發 恐引爆匯率戰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77306.shtml

我認為,今年底前一定看得到美國推出QE3。美國再度實施QE3後,大量資金會再度湧向亞洲市場,新台幣、人民幣、韓元等亞洲貨幣將承受很大的升值壓力。



◆ 全球競爭力排名 我創四紀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577310.shtml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2011.09.08

世界經濟論壇(WEF)2011年全球競爭力評比出爐,台灣排名維持第13名。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昨(7)日說,有四大佳音:持續擴大對韓國領先幅度;37項評比創有史以來最佳紀錄;八項奪冠,史上最多;平均每人發明專利數全球第一,WEF報告特別誇讚台灣。

落後項目部分,劉憶如說:「台灣就業僵固已經變成世界上非常有名的了。」排名都落在90名之後,應該要檢討改變。例如應該可以允許有試用期,給予企業僱用勞工的彈性,當然也不能讓試用期變成企業用來僱用臨時工的手法,查到一定要嚴懲。

政府赤字和政府債務這兩項財政指標也退步,且排名落後。劉憶如指出,WEF引用2009年資料,那年發放消費券、擴大振興經濟特別預算,財政大舉擴張,「財政指標排名未來一定會大幅改善,因為明年減赤減了一半。」

劉憶如說,2008年台灣的排名輸給韓國,當年台灣排名第17,韓國排名第13。2009年台灣開始逆轉勝,至今連續領先韓國三年,領先幅度還持續擴大。韓國2011年排名第24,台灣已領先韓國11名。

台韓產業競爭激烈,劉憶如說:「評比結果告訴我們,台灣應該要有自信。」

她指出,今年台灣排名雖不變,但評比細項的總分大幅提高,由2010年的287分,提升到355分,是2006年WEF新版競爭力評比後台灣最好的分數。

劉憶如說,詳細檢視,在111項評比細項中,我們共有37項細項,創2006年來最佳成績,其中並有八項排名第一。劉憶如解釋,在通膨率指標這項排名第一,是指台灣物價上漲率低,但又沒有通縮的疑慮。專利權數已連續四年全球第一,WEF特別誇讚台灣這一點,點出台灣平均發明專利數甚至超過美國;WEF評比的專利數是在美國登記的專利數,顯示台灣創新能力強。

※ 相關報導:

* 全球競爭力 美跌至第五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578369.shtml

在最具競爭力國家排名中,瑞士因優異的創新力和有效率的勞動力,連續第三年奪冠;美國則因經濟脆弱,和民眾對政府的效率有疑慮而連續三年退步,從去年的全球第四名跌為第五名。第二至四名為新加坡、瑞典和芬蘭。...WEF說,整體經濟缺乏穩定仍是美國最大的弱點,高水準的公共債務可能拖垮美國的成長。WE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克說:「美國迫切需要穩住整體經濟,並制定擺脫債務的策略。」

股市大擺盪 保五之戰的關鍵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創造就業 歐巴馬砸4470億美元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9.09

新就業法案 減稅、投資雙管齊下

美國總統歐巴馬8日晚在國會聯席會議中發表演說,針對可能影響他連任的高失業率,提出4470億美元(台幣12兆9630億元)的「美國就業法案」 (American Jobs Act),建議以減稅和投資雙管齊下來創造就業機會。歐巴馬並且呼籲國會停止「政治馬戲」,在演說中12次要求國會立即通過法案。

擴大雇主和上班族薪資稅減稅

「美國就業法案」的核心是進一步擴大薪水階級和雇主的薪資稅減稅。目前社會安全稅率是雇主付6.2%,歐巴馬要降到3.1%;上班族稅率去年已由6.2%降到4.2%,現在歐巴馬要再降到3.1%,比原先減少一半。

對98%的企業,如果他們增加雇用達薪資500萬美元,其薪資稅率減半;企業如果增加雇用,或為現有雇員加薪,達薪資5000萬美元,則薪資稅全免。這個做法雖然會讓政府損失大筆稅收,但歐巴馬希望藉此刺激全民消費,帶動買氣,振興經濟。

有意恢復民眾對其領導信心的歐巴馬,在32分鐘的全國電視轉播演說中表示,「美國就業法案」將使更多的人有工作和就業者收入增多,此法案也會振興停滯的經濟,並給企業信心,如果他們投資和雇用,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就會有顧客。他表示,此計畫的經費將在未來數年經濟危機過去後,由削減支出來全部支付。

砸500億興建高速公路、鐵路、機場

法案中還包括一個投資興建高速公路、鐵路、機場的500億美元計畫;提供100億美元設立一個全國基礎建設銀行,槓桿運作民間和公共資金,投資於多項建設計畫;對州和地方政府提供350億美元,以防止28萬名教師和許多警察及消防員被裁員;一個把3萬5000所公校現代化的300億美元計畫;鼓勵雇用伊拉克和阿富汗退伍軍人的抵稅計畫;提供490億美元來為長期失業者延長失業福利。

18日將提削減長期赤字新計畫

歐巴馬也在演說中表示,將於18日提出削減長期赤字的新計畫。由於共和黨堅決反對增加新支出,使歐巴馬的建議前途未卜。但華府黨派分明的本質也充分反映在議員對歐巴馬演說的鼓掌上,當歐巴馬談到投資計畫時,民主黨議員都爆以熱烈的掌聲,當他呼籲對富人增稅時,共和黨議員則面色凝重。

共和黨籍的國會眾院議長貝納說,歐巴馬的建議值得考慮,希望總統也認真考慮共和黨的構想,並由兩黨合作來實現一個長期經濟成長和民間部門創造工作的更好環境。其他共和黨國會議員則表示,歐巴馬的演說大部分是重複過去的建議,所根據的是過去與未來都行不通的事物。

※ 相關報導:

* 學者看法/美GDP估增2個百分點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580625.shtml

台灣經濟研究院六所所長楊家彥認為,若此政策不在政黨惡鬥之下被打折扣,對美國經濟會有一定效果產生,但認為今年底前美國仍會祭出量化寬鬆政策(QE3)。

* 日編列預算3000億 幫災民就業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579960.shtml

* 通膨降溫 全球債市漲相佳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79762.shtml

全球各國的通貨膨脹都持續降溫,央行逐漸把焦點轉向衰退的威脅,這種趨勢可望協助延續長達30年的全球債市漲勢。



◆ 張忠謀vs.彭淮南

【本報訊】2011-09-09 工商時報

近日兩位享有世界級地位的大師-半導體教父張忠謀與8A央行總裁彭淮南-針對新台幣匯率的唇槍舌戰,恰恰正說明了台灣金融市場為何如此謹小慎微,央行總裁動輒得咎的宿命。

新台幣兌韓元的匯率並未巨幅波動,也未大幅升值,問題是連這樣的小事都會勞動兩位世界級大師,正顯示全球經濟正處於極端緊繃的狀態,各種意外隨時可能爆發。在暴風暴雨的巨浪下,如何讓台灣這艘小船穩定前行,才是台灣央行總裁最具挑戰的任務。

張忠謀日前在半導體產業高峰論壇演講時,提醒政府要注意新台幣匯率,張忠謀認為,「韓國政府很小心控制韓元匯率,相對上新台幣匯率波動較為劇烈」。他特別強調,新台幣的升貶值,攸關出口廠商的存亡,但是在匯率的控制方面,「韓國做得比台灣好」。

彭淮南剛剛獲得第八年A級央行總裁的桂冠,一向黑白分明的他也隨即發布新聞稿,以2007年12月31日至今的匯率走勢做比較,拿出「美元兌新台幣、韓元走勢圖」佐證,就匯率平均波動幅度觀察,新台幣是4.15%,韓元則高達14.51%;韓元波動幅度為新台幣的3.5倍,新台幣匯率遠比韓元穩定。

張忠謀的提醒,應該是有特殊的產業競爭背景,在全球電子業緊縮的強大壓力下,台灣與韓國半導體廠商的競爭已經到了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地步,因此,張忠謀希望獲得中央銀行在匯率競爭上的支援,也是他為了維護台積電股東權益的積極表現。

其實,維護台灣出口廠商的國際競爭力,向來是彭淮南的核心政策,過去兩年彭淮南還因此遭到學界與媒體強烈的批評,認為央行刻意維持低估的新台幣匯率,造成台灣內需不振、資產價值配置不公的問題。張忠謀過去也曾經在專業媒體撰文力挺彭淮南,肯定彭淮南對新台幣匯率即時有效的管控。在新台幣匯率的議題上,張忠謀與彭淮南從來就是同一戰線的朋友。

就以此次遭到張忠謀點名的新台幣與韓元匯率來看,兩種貨幣兌美元匯率可以說是亦步亦趨,新台幣兌韓元匯率(以兌美元匯率換算) 在去年年底收盤時,是新台幣1元兌換36.90韓元,而9月初的匯價則是新台幣1元兌36.76韓元,根本就是持平。而今年全年最高點36.36韓元,最低點37.87韓元,高低只有不到4%的波動。就算把時間拉長到2至3年,新台幣兌韓元也在窄幅區間波動,應該說新台幣相對韓元還處低檔區,有利於廠商的出口競爭。

台灣的中央銀行,可能是全世界肩負任務最艱鉅、功能最複雜,又最容易成為眾矢之的中央銀行。他除了「控制物價」的天職外,必須在藍綠鬥爭劇烈的政府尋找獨立的空間,必須阻擋立法院以及利益團體的政治關說,必須「管理」或者說是「防堵」進出炒作的國際熱錢,還要緊盯韓元與日圓的匯率,來「協助」外銷廠商創造出口。台灣的中央銀行更必須背負極為沉重的財政責任,2011年的政府預算中,編列有1,800億元的收入來自「中央銀行盈餘繳庫」,高達政府全年歲入的11%。

為了防堵熱錢、協助出口廠商,中央銀行必須在外匯市場大量干預,結果會造成央行損益表出現嚴重的虧損。今年上半年,瑞士中央銀行就為了阻擋瑞士法郎匯率升值,持續進行干預而出現108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3,000億元)的巨額虧損,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韓國、泰國央行身上。台灣的央行則巧妙採用了列帳的手法,將外匯干預的損失列入資產負債表上淨值的減項,才讓央行得以完成「盈餘繳庫 1,800億元」的任務。

近日瑞士中央銀行痛下重手,宣示將要「死守1.20匯價」的匯率政策,給了台灣一個非常重要的警惕。瑞士做為貼附歐盟旁的小型經濟體,今年在歐債危機的避險熱錢湧入下,瑞士法郎全年升值29%,製造業與出口產業苦不堪言,股市則不斷創下新低。最後逼迫瑞士央行採取近乎固定匯率的異常手段,才暫時阻卻熱錢流入對經濟的衝擊。

同樣貼附在中國與美國身邊的台灣,至今仍然享有相對穩定與安全的經營環境,已屬極不容易。但是,面對歐洲與美國快速緊縮的消費市場、不斷削減的政府支出,加上波動越來越劇烈的金融市場,以及如蝗蟲般快進快出的炒作熱錢,中央銀行不僅必須時時處於最高警覺的狀態,更要未雨綢繆,估算中、美、歐一旦突然爆發經濟金融危機時,台灣的自保策略。

台灣長期享有大量出超,新台幣匯率本質就應該持續升值,卻在彭淮南的管理下,新台幣匯率得以維持在有利於出口產業的水平。像台灣這樣經濟體質相對穩健、負債相對較低的經濟體,很容易在危難時期成為資金避難所,發生類似瑞士的困境,這才是台灣央行總裁最大的挑戰所在。

fsj 提到...

全球經濟問題 G7沒對策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1.09.11

七大工業國(G7)財長會議10日落幕,各國矢言採取嚴厲措施把全球經濟拉回常軌,但並未提出具體方案。財長們也坦承,當前的經濟問題太複雜,難以協調採取一致的因應對策。

G7聲明表示:「我們承諾作出強力且國際間互相協調的回應」。聲明說,全球經濟逐漸走緩,影響歐美的主權債務危機也持續擾亂金融市場,因此各國必須採取行動因應。

與會官員稱許美國總統歐巴馬8日提出的4,470億美元的創造就業計畫,也讚揚歐洲各國控管龐大的公共負債的努力。

他們也承諾,維持物價穩定並繼續支撐經濟復甦,必要時將挹注銀行流動性,盡力確保銀行體系和金融市場保有彈性,同時也將推動有利成長的減赤計畫。

不過,聲明中並未提及實現這些承諾的具體作法,僅重申支持先前公布的救市措施,包括第二套希臘紓困方案和擴充歐元區4,400億歐元紓困基金的規模。

一名美國高層官員透露,由於各國的情況差異很大,不可能採取一致的因應措施。

市場對歐元區官員恐無力阻止希臘倒債和歐債危機蔓延的疑慮升高,促使全球投資人逃離股市,歐元兌美元9日貶至六個月低點,10年期德國公債殖利率也跌至空前新低,反映避險需求升溫。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執行長伊爾艾朗指出,歐洲必須認清事實,承認目前的作法難以為繼,「他們只有兩條路走:組成財政聯盟,或變成規模較小、體質較強健的歐元區」。

雖然G7本次會談的共同目標是阻止經濟二度陷入衰退,但各國開出的救市藥方卻天差地別:美國不斷推出財政刺激政策,歐洲則是堅決推動改革和緊縮措施。

由於內部充滿歧見,與會官員砲火猛烈,美國財長蓋納呼籲歐洲各國「明確」支持歐元區周邊國家度過債務危機;加拿大財長弗雷赫提甚至建議希臘退出歐元區。

但德國財長蕭伯樂強調,德國不會放棄推動「支撐成長」的減赤計畫,他並認為,歐洲現在下「刺激」猛藥會導致問題惡化。法國總統沙克吉也表示,歐洲不太可能跟進美國的腳步。

※ 很簡單,廢了資本主義。

* 比預期慘 日本Q2經濟萎縮2.1%
http://www.udn.com/2011/9/10/NEWS/WORLD/WOR2/6582128.shtml

日本政府9日下修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受企業大砍資本支出影響,上季GDP萎縮幅度大於原先預估,進一步加深外界對日圓強升可能阻礙災後經濟復甦的疑慮。



◆ 經濟學人:救失業 錢要花在刀口上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1.09.10

歐美各國領袖都面臨如何降低失業率的嚴酷考驗。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出,西方富裕國家的失業人口合計達4400萬,相當於西班牙的人口。這些國家失業率偏高,以西班牙的21%居冠,失業問題雖難解,但降低高失業率並非不可能的任務。

經濟學人指出,現今西方的高失業率比過去更危險,因年輕人失業率偏高,可能導致他們未來的薪資較低,且失業的可能性增高。另外,失業時間也延長,美國平均失業時間從2007年的17周增至40周,義大利半數失業者超過一年沒工作。長期失業問題更難解決,員工技術退化並與職場脫節。

即便經濟成長加速,未來幾年失業率仍可能居高不下。許多針對失業問題祭出的措施需要相當時日才能看到效果。但令人驚訝的是,西方政治領袖的作為如此之少。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就業計畫姍姍來遲,歐洲領袖對歐債危機的因應之道,只會使失業率升高。

經濟學人指出,當務之急是刺激需求,西方國家卻採緊縮政策。政府短期目標應為刺激經濟成長,將控制赤字列為中期目標。德國補貼縮短工時的雇主,鼓勵企業不要裁員,目前德國失業率比金融危機期間還低。歐巴馬擴大減免雇用新員工雇主的薪資稅,都是把救失業的錢花在刀口上。

新科技和全球化使低技術人員失業率偏高,因此任何就業計畫都不可缺少教育計畫,歐巴馬可向荷蘭和丹麥學習,檢討過時的就業輔導制度,改善訓練計畫。



◆ 美專利制度修法過關 企業利多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1.09.10

美國國會8日通過專利制度修正法案,並送交總統歐巴馬簽暑。歐巴馬曾說這項修正案對於政府刺激就業計畫相當重要,可望促進美國經濟成長。

美國參議院8日以89票對9票通過「美國發明法案」 (America Invents Act),將大幅改變美國專利審查方式,這是1952年來規模最大的專利制度修法。眾議院已於今年6月通過此案。

根據新修正案,美國專利商標局(PTO)將可自訂收費標準,掌有更大的預算控制權,使其擁有更充裕資金來紓解目前堆積如山的近70萬件待初審專利。縮短專利保護的核發時間將加速新產品上市,有助刺激經濟成長。

這項修正案歷經六年多的協商和遊說才拍板底定,內容涵蓋專利權認定的每個環節,制訂新的專利審查程序,並減少專利訴訟糾紛。此案也獲得微軟、IBM,以及包含嬌生 (J&J)、禮來 (Eli Lilly)、3M與奇異 (GE)組成的團體等美國大企業支持。

IBM法務長韋伯(Robert Weber)表示,這項修正案加上最近幾起法院判決,提供了更明確的專利界定,讓發明人更具信心,使美國專利制度在21世紀更能鼓勵創新與刺激經濟成長。他認為這次修法是跨越黨派的共識,將大幅改善美國專利制度。

新法將允許專利商標局自行運用資金,也將調高發明人及專利所有權人支付的費用,是這次修法最主要的變革。

自1990年以來,國會議員已從核發專利權收取費用中調撥逾8億美元用於非專利用途。

白宮表示,這筆資金可用來雇聘更多專利審查人員,並改善專利局的電腦系統,縮短目前34個月的專利核發時程。



◆ 全世界唯一 美國還用磁條信用卡

【聯合晚報╱美聯社紐約9日電】2011.09.10

美國信用卡盜刷犯罪案氾濫,因為使用磁條的信用卡既不安全也過時。為防範信用卡詐欺案,大多數先進國家均已改用智慧晶片信用卡付款,美國是唯一還使用傳統磁條信用卡的國家。

傳統信用卡的問題是,它有如把銀行帳號寫在明信片上,所有信用卡磁條上的資訊都可以複製、而且看得見。信用卡盜刷案造成消費者和商家每年損失數十億美元。

智慧信用卡內植半導體晶片,無法複製,因此大大降低詐欺案,它有如保險箱,資訊藏在裡面,只有擁有鑰匙的人,才可以開啟。

威士卡 (Visa)公司上個月宣布一項新政策,鼓勵商店使用智慧信用卡交易系統。從2015年起,凡啟用智慧卡系統的商店,威士卡將不再每年查核商店付款系統的安全,可使商店節省大筆費用。

富國銀行 (Wells Fargo)產品經理辛德沃夫表示,威士卡的政策將產生重大效應。全世界最大的零售業者沃爾瑪已在店內安裝智慧信用卡終端機,目前正在安裝及測試軟體。

fsj 提到...

政策癱瘓:歐美經濟震盪的根源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584846.shtml

【聯合報╱社論】2011.09.12

歐美股市上周五再次同步暴跌,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大跌百分之二‧七,歐股指標的德國DAX指數更重挫百分之四。這已是上月全球股災爆發以來,一個月內第四波急跌。歐美經濟震盪步向危機的跡象日益明顯,這一輪經濟修正究竟是上一波景氣衰退周期的延長,或是新一波衰退的開始,已經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如何重振目前疲弱的信心危機。

股市是反映經濟前景及投資人信心的最直接指標,占有半數全球生產毛額的歐美兩大經濟體的市場如此不安定,確真實反映了市場對經濟的憂慮。只是,市場憂慮的都是舊問題,但一遇到新燃點,就會重新躁動。所謂舊問題包括:歐元區的主權債務危機、美國財政政策談判的政治僵局、各國央行貨幣政策的黔驢技窮,綜合而言,就是各國經濟刺激的決心及能力俱不足。所謂新燃點則是:希臘第二波紓困金援即將面臨檢驗、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擴大方案本月須通過各國議會表決、美國聯準會下周將討論新刺激措施,以及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的四千四百七十億美元就業方案可能受到國會掣肘等,無一不牽動市場焦點。

就在此時,全球金融海嘯也屆滿三年了。三年前的九月十五日,投資銀行巨擘雷曼兄弟倒閉,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當時全球各國齊心救市,分別以極寬鬆的貨幣政策及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撒了大把鈔票進入經濟體系,成功避免了信心潰散、金融市場崩毀、反噬實質經濟的惡性循環,所幸未重演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但如此拚鬥三年後,全球經濟依舊處於險境,市場起伏不安,金融體系受困於主權債務風險而搖搖欲墜,歐美國家再度瀕臨衰退邊緣,即使是近年最穩健的亞洲新興經濟體也深受牽累而顯得擴張乏力。全球再次步入信心、市場、實體經濟的負向連鎖效應。

全球經濟何以走到這步田地?一開始,或許是大家對於全球合力救市的成果太過自滿,各國經濟出現初步的反彈,卻忽略了從危機中復甦需要時間調理的常規,原本齊一的步伐變成各行其是,給了熱錢可乘之機,以致亂源再起。此時,各國合力救市製造的債務泡沫及資產泡沫等後遺症一一浮現,凸顯出歐元區單一貨幣卻無政治同盟的矛盾,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更導致美國財政政策轉向。原本就已荊棘滿布的景氣復甦周期,又面臨各國減赤的財政緊縮打擊,步履更形蹣跚。

最嚴重的,還是市場對政府解決這一切問題的努力缺乏信心。現實上,各國政府的刺激手段並未技窮,在通貨膨脹預期已明顯減弱下,聯準會及歐洲央行仍可動用印鈔權。以歐元區基準利率百分之一‧五的水準,歐洲央行甚至還有降息空間。在財政政策方面,美國政府仍能以低成本借到錢,歐元區整體也尚享有預算盈餘,動用短期擴張支出、長期減赤減債的政策空間是存在的。再如解決歐債危機的方案,也已設立了EFSF等機制,並確立財政紀律之共識。

只是,美、德、法等核心經濟體都面臨政治換屆的敏感期,政府領導人的瞻前顧後、國會在野勢力的牽制,使得許多當為、可為的政策都未能速為,形成了當前的「政策癱瘓」。歐洲金融穩定機制是一例,這個早在去年就決定設立的機制,一年來其規模及功能隨著歐債危機的蔓延而擴大,直到現在仍存有區內國會否決的風險,說明了政策的不確定性,也讓市場陷入了「政策疲勞」,不知道哪個環節還會出現新變數。美國亦然,美國國債上限協商在屆期前才達成共識,內容卻仍是留下很多問號的財政計畫,標準普爾取消其頂級評等正是基於此一不確定性。

全球經濟已進入新一輪的惡性循環,呼喚國際合作,尤其要求歐美採取強力行動的聲音也愈來愈大,眼下或正進入轉折點。九月看來仍將是多事之秋,投資人一定要繫緊安全帶。

※ 相關報導:

* 德國揚言 將希臘趕出歐元區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85226.shtml

希臘11日通過增稅與減薪的新措施,希望加強削減赤字,避免債務違約。巴本德里歐總理並且表示,希臘被迫退出歐元區的情況不嚴重,因為這樣的情勢會在歐元區內造成骨牌效應。



◆ ECFA周年評:效益不如預期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584659.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1.09.12

兩岸經濟協議(ECFA)生效實施今天屆滿一年,其成效廣受關注,並攸關其正當性及後續兩岸自由化的推展進程。根據相關資料顯示,ECFA對台灣農工業生產、勞工就業和整體競爭力都已顯現效益,並正不斷擴大;但整體來說,除早期收穫清單的調稅效益外,多不如預期。

ECFA對台灣經濟的效益,直接表現在早收清單貨品的貿易方面。首先,早收貨品關稅調降,提升了價格競爭力,有利於促進兩岸貿易。今年前七月,大陸海關統計自台灣進口,屬ECFA早收貨品的貿易額成長22%,高於進口成長率9.6%;台灣海關統計自大陸進口,屬ECFA早收貨品的貿易額增加41.5%,亦高於平均增幅。大陸自台灣進口貨品中,機械產品成長率最高,達67.8%,其次為玻璃、玻璃纖維或橡膠輪胎等。農漁產品早收清單共18個稅項,前七月對大陸出口額激增362%,秋刀魚、石斑魚的出口分別成長901%、391%,表現最搶眼。

其次,早收貨品自今年起享受優惠關稅,進出口業者因而獲得關稅減免的利益,上半年分別達5,371萬及942萬美元。關稅減免擴大了獲利空間,對業者投入兩岸經貿業務產生極大的鼓勵作用。今年前七月早收貨品原產地證明書核發的廠商中,有50.7%在過去三年對大陸沒有出口實績可佐證,這些業者勢將為未來兩岸雙邊貿易注入新動力。

ECFA建構兩岸經貿發展的路徑圖,普遍獲得國際社會肯定及企業界歡迎。今年以來,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世界經濟論壇(WEF)等國際機構對台灣整體競爭力、投資環境都給予高度評價,排名向上提升,兩岸簽署ECFA正是關鍵因素之一。也因此,在吸引外商來台和海外台商回台投資方面,也初見成效。

經濟部統計,ECFA簽署後,已有27家跨國企業簽署投資意向書,預訂投資新台幣1,082.5億元;海外台商回台投資部分,今年上半年新增投資超過40件,金額約新台幣283億元。

隨著兩岸關係改善,其他國家與我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或類似經濟合作協議的動機及意願也提高。除新加坡與我國洽簽的「經濟夥伴協議」(ASTEP)已進入實質談判,菲律賓、印尼、歐盟、印度等國也先後表態;歐洲議會更在今年5月間決議,支持台灣與歐盟簽署經濟合作協議。這些事實證明,ECFA對於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拓展國際經貿關係,扮演催化劑的角色。

ECFA的效益確已逐漸顯現,但是否符合政策預期,是另一個問題;儘管有些尚未顯現的效益尚需要時間發酵,不急於此時論斷,但總體而言,ECFA的效益還有待努力。首先,ECFA的經濟效益,大多數台灣民眾感受不到,這是ECFA始終受到正當性質疑的主因,後續協商應將配套政策納入整體戰略考量,讓人民對ECFA有感。然而,ECFA生效已一年,進展卻極少,僅成立了兩岸經合會,關乎兩岸自由貿易區發展的商品貿易、服務貿易等實質協商近乎停滯,更令人質疑ECFA的必要性及發展性。

其次,今年以來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減緩,表現不如其他外銷市場,也不如其他國家對大陸的出口實績。有些官員自欺欺人地將此解讀為分散出口努力有成,但在ECFA加持下,我對大陸出口成長表現乏善可陳,就是警訊;其一方面可能是台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但更可能是大陸產業近年向中上游發展,兩岸產業垂直分工的貿易效果減弱,無論何者都值得警惕。再者,ECFA雖有助改善台灣投資環境,但吸引外來投資的效果遠不如預期,反而是台商對大陸投資持續增加。

這些問題凸顯出,追求ECFA效益最大化,政府必須有更縝密的政策做配套,也必須更積極,不是簽了約,效益就自動出現了。

fsj 提到...

社論-金價狂飆逼近2,000美元以後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1091300105.html

【本報訊】2011-09-13 工商時報

黃金每盎司站上1,600美元還不到一個月,就連續攻破1,700、1,800和1,900美元關卡,簡直令人不敢置信。金價是否已出現泡沫化,成為一般大眾普遍關切的話題。

面對這個趨勢,多家銀行上調了金價預期。花旗將年內金價預期上調10%,並將金價上衝至每盎司2,500美元的可能性,從5%提高至25%。英國巴克萊銀行則表示,受諸項利多因素支撐,金價仍將再創新高,預計下半年和明年黃金均價分別為每盎司1,800美元和2,000美元。法國興業銀行也表示,已提高今明兩年現貨黃金平均價格預期,2011年平均金價預期為1,660美元,2012年平均金價預期為2,275美元。

此波比較明顯的黃金牛市,是從金融海嘯後起漲。2008年底、2009年初正是金融海嘯最嚴重時刻,美元大漲,金價跌至800美元以下。此後由於各國執行貨幣寬鬆政策,黃金就節節攀高,至1,200美元附近;美國宣示執行第二輪量化寬鬆(QE2)措施後,至今年7月已來到1,500美元。接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和美國債務上限問題相繼發生,然後就是令投資人瞠目結舌的金價狂飆局面。

這種一個月內直線飆升的金價,讓許多經濟學家和市場分析師直指,金價已到了泡沫的地步,隨時都會暴跌。果然其間金價就曾在一日內重挫100美元以上,但不久又回漲。

上世紀70年代黃金出現牛市,正值各工業國物價全面飆升,證券債券均處於熊市,黃金的狂熱可說是投資者從金融資產逃向另一種資產的表現。而這一次,政府債券處於牛市,收益率是幾十年來低點,而反映通貨膨脹的CRB大宗商品指數仍徘徊在2006年水平,並不特別驚人。

但這次黃金牛市的確比上一個世紀牛市來得瘋狂,背後理由也更堅強,美元不斷貶值,全球資金泛濫,各種原物料都漲得差不多了。比較黃金和其他投資產品,房子可以住人,股票可以產生紅利,黃金卻什麼都不會產生,它沒有本益比,它只有本夢比。早先投資專家就已指出,黃金既然沒有儲存價值,因此遲早將遵守泡沫破滅原則。當夢幻破裂時,黃金通常會回歸泡沫前的價值,上世紀金價泡沫就是如此。

然而這次不同,現在雖然有許多理由支持未來黃金也許會出現回檔,但卻有更大的機率往上漲。因為短期內,金價不受任何國家控制,在全球資金太多的情形下,尋求避險貨幣而不可得時,只有轉向黃金。

美國與歐洲引爆的龐大債務問題,使瑞士和日本企業首當其衝,因為瑞士法郎和日圓都大幅升值。雖然日本央行不斷干預,但日圓兌美元始終維持在80日圓以下,接近日圓的歷史高點。瑞士法郎更是創下歐元1999年問世以來新高,瑞郎兌歐元朝平價水準逼近,卻是瑞士出口業的夢魘。深受瑞郎升值所苦的瑞士央行終於9月初做出驚人之舉,宣布設定1.2瑞郎兌1歐元的匯率目標底價,並誓言「無限量買進外幣」以捍衛此一防線;瑞郎隨即暴跌逾8%,金價也受連累而下滑。不過金融市場的資金就是這麼多,當各種貨幣投資都有潛在風險時,黃金反而更是吸引投資的標的。

其次,全球投資人對各國政府解決危機的能力已完全失去信心。德國總理梅克爾即使有心救援歐債危機,但地方選舉的失利,市場早已預測歐元危機恐難善了。而希臘、葡萄牙、愛爾蘭隨時可能瀕臨破產,西班牙、義大利也是,只要任何風吹草動,歐元體系就面臨崩潰,此時黃金自然就成了資金最好的去處。

再者,不僅全球的富人擔心,連各國政府也默默在做準備,據外電報導,全球官方儲備增購黃金趨勢,始於去年,各國央行變身黃金買超方,為近20年來首見。例如光是南韓、泰國為首的新興國家央行,今年內就已經購入超過100億美元黃金作為儲備,反映出新興國家央行對美元與歐元的不信任感,各國央行因此成為黃金買盤的最大支撐,致使黃金價格易漲難跌。

不論美國聯準會未來是否推出QE3,目前黃金牛市與上世紀的牛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尤其中國和印度的崛起更讓黃金的地位高升。金價若愈來愈高,反映的是個人和各國政府對所擁有資產的自保行動;如果這個行動持續下去,顯示全球金融市場就更不安全,甚至可以說瀕臨崩潰的危險境地。當然,如果各國能夠逐步合作解決危機,則金價也會下跌。金價漲跌竟然完全連動世界金融局勢安危,這樣的局面實為當代世人始料所未及。



◆ 未來10年 英國人很痛苦

【Upaper╱中央社】2011.09.13

英國財政研究所12日表示,英國撙節措施所引發的最大痛苦將在未來十年浮現,同時,部分生活水平將跌落至二次大戰以來新低。

英國財政研究所在報告中指出,政府試圖控制英國的空前赤字,削減公共支出和提高稅賦的影響漸漸浮現,家庭收入將因而縮減。

報告指出,截至目前為止,英國政府僅能透過擴大財政支持這項「不尋常慷慨的」措施,紓緩經濟衰退造成的打擊。

IFS經濟學家和報告撰寫人之一喬伊斯表示:「當前的經濟衰退始於3年前,而且似乎可能已像是舊聞。」

喬伊斯表示:「然而如同其他開發中國家,經濟衰退對英國生活水準造成的最嚴重後果才剛浮現,而且將持續多年。」

報告指出:「當政府試圖修補公共財政,家庭收入而今似乎將受到相當長時間的壓縮。」

英國財政研究所報告指出:「這意味英國已經歷至少是二次大戰以來,生活水準下滑最劇烈的十年。這次的『大衰退』似乎將造成一道長長的陰霾。」

※ 相關報導:

* 義大利走投無路 求中國買義債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86930.shtml

為解決債務危機,義大利政府正向現金雄厚的中國求援,希望北京出手購買「相當大量的」義大利債券並投資義大利的戰略產業公司。

* 希臘倒債 「五年內」機率百分百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86931.shtml

希臘難以達成削減赤字目標,債務違約風險大增。彭博社報導,希臘未來五年違約機率高達98%。

* 歐債危機 歐洲央行恐提前降息、歐元續貶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87016.shtml

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在經濟成長確實令市場失望的情況下,歐洲央行可能將比市場預期提前採取降息動作,而歐元受到這波債務危機衝擊,年底的1.36元預估值,預料歐元將持續面臨貶值壓力。

* 省錢 美國銀行裁員3萬人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586977.shtml

* 美國就業法案前途未卜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586037.shtml

基本上,歐巴馬想以短期擴張、長期緊縮的調和型財政政策爭取認同,避免美國經濟面臨民間與政府需求同時萎縮的雙重打擊。一般認為,在大選因素考量下,美國國會最終仍會通過就業法案,但七折八扣恐難避免。

fsj 提到...

景氣灰濛濛 企業啟動過冬機制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台北報導】2011.09.13

全球經濟災禍不斷,歐債危機至今未解,國內企業出現準備「過冬」跡象,不僅主要大廠如台積電、友達、奇美電紛紛下修資本支出,業界還傳言有公司已計畫「鼓勵」員工休假,許多行銷預算也開始喊卡。2008年的金融風暴的慘痛經驗是否捲土重來?已令不少電子、金融業從業人員擔心。

今年全球經濟除了受年初311日本大地震衝擊外,隨之而來的歐債問題惡化、美國復甦無力,都不斷衝擊投資人信心。國內廠商最近已上緊發條,面對如迷霧般的全球景氣,企業已從年初的樂觀,逐漸轉為觀望,甚至言談中透露,開始啟動「過冬」應變機制,也不排除新品延後上市。

例如,台達電已啟動「應變機制」,不僅從多拿訂單「開源」著手,在出差、搭飛機、業務餐費等費用面也開始「節流」;光寶科從311日本大地震後,也開始進行營運費用控管。

此外,除台積電宣布下修今年資本支出約5%外,面板業下修幅度更大,其中奇美電二降資本支出,今年資本支出已攔腰砍至約500億元。至於友達全年支出縮減至約700億元以下。

最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第二大面板製造商樂金甚至決定砍掉明年支出,將削減明年四分之一的資本支出。

目前科技業除了陸續下修資本支出外,科技圈不斷傳言有企業「鼓勵」員工休假,包括友達、奇美電都曾被點名,儘管兩家都否認強制休假傳言,但也反映出連企業員工對景氣沒有信心,深怕「無薪假」的惡夢再來。

除了科技業外,不安的氣氛也在金融圈隱約發酵。「香港的金融業已經開始裁員了」,在資產管理公司上班的曾小姐,上月因公出差到香港,她說,金融業在歐美各國已經進入寒冬,原本以為亞洲市場不受影響,未料去一趟香港,才知道寒風已經吹到亞洲。

國內投信業者看好今年台股有選舉行情,上半年在台募集基金超過千億元;但下半年情勢丕變,多數投資人在股市重傷。業者透露,「現在連募集債券基金都有點吃力」,反映出市場的保守心態。

在投信上班的陳姓主管透露,「還好台灣屬於新興市場」,這一波不景氣區域主要在歐、美等開發市場,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則被視為全球經濟的支柱,目前還不到裁員的地步,「但是行銷預算還是被大砍」,勒緊褲帶「節流」的意味濃厚。



◆ 陸炒錢風盛 恐爆危機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林茂仁/專題報導】2011.09.13

中國大陸繼「炒股」、「炒樓」後,現在流行「炒錢」,民間借錢年利率動輒30%起跳,大陸央行溫州中心分行統計當地借錢利率更高達40%,隨著利率節節走高,民間貸款規模不斷擴大,危機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中小企業處境更為艱難,若沒有抵押品,根本借不到錢,杭州台商協會會長楊進發說,中小企業面臨工資上漲及原物料上漲等問題,在銀行緊縮資金下,中小企業要借錢更不容易。

中國工商銀行網路融資中心副總經理史一文近日在參加阿里巴巴舉辦的論壇上說,現在工行內部會議都在討論中小企業貸款的問題,以分散資金風險,通常大企業有較多的借錢管道,例如發行股票及債券等。

據統計,工行借錢給中小企業的貸款餘額約人民幣9,000億元(約新台幣4兆元),借錢的中小企業客戶約有50萬戶,中小企業貸款占今年上半年占所有貸款的四成,不過工行借錢給中小企業的平均額度是人民幣100萬元(約新台幣460萬元)起跳,並非一般的小企業。

史一文分析,現在民間借貸的利率起碼30%,已經進入到「炒錢」的時代,民間借貸的錢有兩個去向,一個去向是去投資、投機,另一個則是為了經營事業的需要而進行短期拆借。

根據里昂證券的民間借貸調查報告稱,溫州的民間未償還貸款總量可能高達8,000億元(約新台幣3.6兆元)至1兆元(約新台幣4.6兆元),由於一些本地企業開始破產,估計今年有10%至15%的未償貸款將會變成呆帳。

以民間借貸最嚴重的溫州為例,很多中小企業的利潤可能只有3%至5%,但民間借貸的年利率卻高達40%,不借錢的話,公司就經營不下去,借錢的話至少讓公司繼續運轉下去還有轉機的機會,但這麼高的利息對公司長期而言是致命的危機。

大陸媒體報導,溫州工業園區一位分管經濟事務的官員稱,一些企業主借錢不全是為了公司,有些涉及個人賭博,有些不務正業成立擔保公司專做高利貸,但銀根緊縮加上房地產不景氣,資金周轉出現問題被迫「跑路」的企業主不少。



◆ 克魯曼專欄/歐債危機 無懈可擊的災難

【經濟日報╱陳世欽譯】2011.09.13

上周四,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在公開場合失去冷靜。在回答歐洲央行是否因為購買問題國家的債務而淪為「壞銀行」的問題時,他提高聲調說,歐洲央行捍衛價格穩定的表現「無懈可擊;無懈可擊!」

的確如此。這也是歐元已經面臨瓦解危機的原因。

歐洲的金融動盪已經不再是希臘之類周邊小型經濟體的問題。規模大許多的經濟體西班牙與義大利已經面臨全面性的市場騷動。

此時此刻,危機臨頭的各國經濟規模合計約占歐元區GDP的三分之一。換言之,歐元區已經進入危急存亡之秋。

各種跡象顯示,歐洲領袖甚至不願意承認這項威脅的性質,遑論有效應對。

我曾經多次提到經濟論辯「財政化」的危險。在這種思維導引下,華府當局因為太早專注於預算赤字而忽略就業災難。不過在這方面,我們不是唯一。事實上,歐洲的情況更嚴重。

仔細推敲許多歐洲領導人的發言─不只德國人─你會認為,歐洲大陸的棘手難題是很單純的「債與罰」道德問題:各國政府舉債過度,如今已經開始付出代價,而財政緊縮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然而這種說法只適用於希臘。2008年的金融海嘯來襲之前,西班牙握有預算盈餘,債務也低。你可以說,它的財政紀錄無懈可擊。房市泡沫破滅確實對西班牙產生沉重打擊,然而它的負債還是相對的低。我們很難說,西班牙政府的財政狀況比英國政府還要不堪。

如此說來,為什麼西班牙─與負債比較高,赤字卻比較小的義大利相同─會陷入如此嚴重的危機?答案是,這些國家均面臨非常類似銀行擠兌的問題,只不過這次的擠兌對象是它們的政府,而不是它們的金融機構。

擠兌的原理如下。無論基於什麼因素,投資人擔心某一個國家可能債務違約。這導致他們不願意購買該國的公債,或者至少在取得極高的利率之前如此。以高利率買回公債必然導致這個國家的財政狀況惡化,因此更可能債務違約。如此一來,信心危機不幸言中,同時釀成金融危機,因為一個國家的銀行通常握有龐大的政府公債。

現在,握有個別貨幣的國家如英國可以避開這個過程。如果必要,英格蘭銀行可以利用加印的鈔票購買政府債務。這可能引發通膨(雖然如果經濟陷入衰退,這甚至可疑),然而通膨對投資人的威脅遠低於債務違約。西班牙與義大利均已採用歐元,不再擁有自己的貨幣。在這種局面下,危機形成的可能性非常真切;西班牙與義大利公債的利率是英國公債的兩倍有餘。

這使我們回到無懈可擊的歐洲央行。

特里謝及其同僚當前應該做的是,承接西班牙與義大利的債務,亦即如果這些國家還擁有個別貨幣的所應為。事實上,歐洲央行幾星期前已經開始如此處置,結果為這些國家爭取到短暫的喘息時間。然而歐洲央行很快就面臨來自說教者的龐大壓力。這些人無法接受任由各國在犯下財政罪行後,無罪獲釋的觀念。他們必定全力阻撓任何後繼拯救的各界觀感引發另一波的市場恐慌。

雪上加霜的是,歐洲央行執迷於維持它的價格穩定「無懈可擊」紀錄。

在歐洲迫切需要強有力復甦,適度通膨其實有益的關鍵時刻,歐洲央行反而採取貨幣緊縮對策,為的只是化解它想像的通膨風險。

關鍵時刻已經來臨。這裡談的危機不會一、兩年內出現,可能數日內就會出現。果真如此,全球各國必然無一倖免。

歐洲央行會不會為所應為:大手筆出借,同時降低利率?或者歐洲領導人依然執著於為了自救而懲罰債務人?全世界都在看。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陳世欽譯)

fsj 提到...

護盤政策可以休矣

【經濟日報╱社論】2011.09.14

國際金融市場今年一直處於危疑震撼之中。歐洲許多國家先後爆發主權債務危機,美國的主權債信評等在8月初又遭到調降,這些都製造了金融市場的不安;美歐國家經濟復甦力道始終不足,更使得投資人覺得經濟前景黯淡。這些不安定因素匯聚成摜壓股票市場的力道,在8月份已造成全球股市幾次暴跌,上周五及本周一再次重挫,中秋連假過後的台北股市當然也不例外,昨天以大跌219點收市。

台北股市既然大跌,社會上「循例」會出現要求政府出面護盤的呼聲。在台灣,政府護盤意謂著政府以實際行動支撐股市,通常是由政府管理的各種基金出面購買股票,但表面上都說是基金管理者的投資決策,卻也不否認政府動員的成分,留給市場想像。之前政府還推出護盤新招:呼籲上市或上櫃公司購買自家股票,也就是實施庫藏股,想藉此形成另一種支撐股價的力量。

每個國家都可能用政策或規定來影響市場情勢,例如政府首長發表新政策、中央銀行調升或調降利率,或者證券監理單位改變市場放空的規定等,但重點是不直接干涉市場內的價格決定。像台灣這樣,由政府管理的基金直接參與股市買賣,希望扭轉市場氛圍者,已是全世界少有;「道德勸說」公司實施庫藏股,又在無形中侵犯了公司董事會的職權,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政府護盤這種事情一旦有了先例,後來只要有個風吹草動,大家就要求政府出面穩定股市;我們自己股市下跌要護盤,就連別的國家出狀況(例如日本巨震海嘯、利比亞內戰),也有人要求護盤。這種扭曲股市行為、不讓股價下跌的荒唐事,要求者振振有詞,聽者不以為意,甚至部分政府官員也以護盤為「己任」。久而久之,荒唐竟然成為正常。

這次股市波動從8月4日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單日下跌4.31%、那斯達克指數下跌5.08%揭開序幕。到了9月7日,兩者分別各下跌4%和5.35%,一個月的跌幅不過與8月4日相當;平心而論,這種跌幅不算太大。反觀台灣,喊話、護盤鬧了半天,股價加權指數一個月跌幅卻高達9.5%,不僅遠超過美股,也超過無人護盤的香港恆生指數與日經指數跌幅。換言之,護盤既未能扭轉跌勢,也無法減少跌幅;既然如此,所謂護盤,究竟是為誰辛苦為誰忙?

其實,各國近來一直都有全球經濟再次衰退的疑慮,台灣的景氣深受外國影響,面對未來的高度不確定,股票下跌本屬正常。政府官員所以汲汲於護盤,關鍵在於不信任市場機制,總認為自己比市場更懂得調節市場。股票價格與交易量本是市場訊息的綜合反應,有時訊息消化不及,反應難免過度,但這也是市場調節的方式之一。一旦訊息被充分吸收解讀,市場參與者的理性自然會讓市場穩定下來,不勞政府費心。

學理與事實都已經證明,用人為的方式扭曲市場機制,並無法改變結果,只是創造了他人操縱或套利的空間。市場已知道政府的制式反應:大跌後必將護盤,甚至可以研判會買那一類型股票,許多本欲退出市場者會利用這個機會獲利,甚至在市場下跌時加大賣壓,「迫使」政府出手,好讓自己解套。如果我們調查市場投機者或者從事期貨和現貨間套利交易者,什麼是對他們最有利的時機?答案一定是「政府護盤」時。

這麼多年後,護盤政策可以休矣。投資人不應再要求政府護盤,因為護盤本就不是政府的工作;政府也要懂得放手,把市場還給市場參與者。政府只需要維持資訊公開透明,市場公平運作,其餘的就讓市場自己決定吧!還需要護盤的市場,不是真正成熟的市場,更不是國際所認可的市場。

※ 相關報導:

* 王文淵強勢領導 台塑治理危機愈補愈大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1118&f_ART_ID=342329

台塑一年多來的八把大火,燒得領導階層方寸大亂,從幾件事就可看到台塑管理高層脫離常軌,對「公司治理」說一套做一套。



◆ 美國窮人 增加260萬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9.14

美國人口普查局13日公布的年度報告顯示,2010年美國收入低於貧窮線的人口比2009年增加了260萬人,使貧窮人口達4620萬人,是人口普查局追蹤這項資料52年來最多的人數;2010年貧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也從2009年的14.3%上升為15.1%,而十年前這個比率是11.7%。

2010年的貧窮線是四口之家收入為2萬2113美元。

人口普查局也公布了2010年的家庭中間收入,在經通貨膨脹調整後,比2009年下降了2.3%,為4萬9400美元,比1999年家庭中間收入達尖峰時的5萬3252美元下降7%。

人口普查局的報告顯示,2010年所有工作年齡組群的家庭中間收入都下降,但15歲至24歲的年輕人中間收入下降幅度最大,達9%。密西根大學教授丹茲格說,2010年全年、全時間工作男性的中間收入為4萬7715美元,與1973年水準幾無改變,代表一個全時間的男性工人,數十年來收入毫無進展。

2010年美國經濟已進入復甦,但這些數據比許多經濟學家預期的更黯淡。經濟學家說,失業是使更多美國人陷入貧窮的主要因素,人口普查局貧窮統計處主任楚迪‧藍維克說,去年有8600萬工作年齡人口,工作連一周都不到。

更多的美國人陷入極貧窮,即收入低於貧窮線的一半─1萬1000美元,這組人增加至2050萬人,占總人口的6.7%。貧窮也籠罩更多的兒童,2010年在貧窮線之下生活的兒童,占所有兒童的22%,2009年這個比率是20.7%。



◆ 英失業人數飆 年輕人最慘

中央社 2011.09.15

英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今年5月到7月失業人數增加8萬人,是自2009年8月以來,失業人數增加最多的1季。

英國目前失業率為7.9%,總計失業人數飆到251萬人,其中年輕族群失業惡化,首相卡麥隆(DavidCameron)在國會備詢時被轟。

統計局的報告指出,新增的失業人口中有7萬7000人是18歲到24歲的年輕人,人數較前1季增加11%,總計人數達97萬3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失業超過1年的年輕人,今年5月到7月增加3萬5000人,達21萬9000人,而失業超過2年的年輕人則大幅增加12%,達9萬3000人。

失業人數增加,就業人數也下滑,5月到7月就業人數減少6萬9000人,達2917萬人。

根據報告,失業人數最多的是倫敦,約有2萬6000人找不到頭路,其次是英格蘭東北部的1萬8000人,英格蘭中部的1萬5000人。

工黨黨魁米勒班(Ed Miliband)今天在國會質詢時批評政府處理失業問題不當,他說,女性失業率已創下自1988年以來最高,被政府刪減的每2個就業機會,同一時間私人產業創造的新就業機會卻連1個都不到。

首相卡麥隆坦承,失業數據令人感到失望,但他強調,政府將會盡一切所能協助民眾重返就業市場,正計劃推出30萬個學徒機會。

卡麥隆表示,雖然失業人數增加,但是為減少預算赤字,撙節計畫仍需繼續推動,英國必須以希臘為鑑,控制支出。

fsj 提到...

救歐!金磚五國拿出巨額外匯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9.14

中國宣布繼續擴大對歐投資

歐債和歐元區困境已經演變成必須全球協力才可望化解的急迫危機,美國總統歐巴馬13日力促歐洲領袖擔起責任加強合作解決問題,德國總理梅克爾定14日晚上和法國總統沙克吉、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舉行視訊會議共商對策,美國財長蓋納16日將採取一周之內兩度赴歐出席歐盟會議的空前舉措,金磚五國則排定下周聚首共商聯手拉拔歐元區之計。中國則由總理溫家寶在14日表示,中國將繼續擴大對歐投資。

希臘倒債之說滿城風雨,義大利13日發行五年期債券時必須付出1999年加入歐元區以來最高的利率招徠買家,在在顯示歐洲危機的國際警報已加速升上新高。

歐巴馬13日在白宮對記者表示,歐元區領袖有必要更努力因應問題,歐債危機一日不解,全球經濟一日不會止血。他明白指出,「希臘明顯是最大的立即問題,歐洲已經採取的步驟只能減緩危機,無法解決危機」。

歐巴馬談話公布後,法國官員宣布,梅克爾、沙克吉、巴本德里歐14日要舉行視訊會議,希望為希臘債務危機找到根本的治本辦法。

蓋納一周內兩度赴歐共商大計

蓋納近日才在歐洲結束G7財長之會,16日將再度趕赴波蘭出席歐盟財長會議,共商救歐大計。

金磚國家 (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加南非)定下周集會華府,商討聯手協助歐元區脫困。對金磚國家可能提出的辦法,各界期則甚殷勤,包括金磚國家以其巨大的外匯存底增持歐元。

溫家寶14日在世界經濟論壇在大連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表示「中國將繼續擴大在歐洲的投資」,他也加一句說,「歐盟領袖和歐洲主要國家的領袖也必須拿出勇氣,從戰略觀點看待中國關係」。

金磚國家財長將在華府聚首

「金融時報」13日報導,將在華府聚首者包括金磚國家 (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加上南非)的財長和央行總裁。

全球經濟動力早就已經向金磚所代表的新興市場轉移,金磚國家聯手救援歐元區的任何行動,都象徵這轉移的更進一步發展。

金磚諸國中,中國擁有世界最大額的外匯存底,3兆2000億美元。印度的外匯存底超過3200億美元,巴西超過3500億美元,因此金磚有足夠火力支撐歐元。

經濟學家表示,中國為了降低外匯風險,已逐漸將其部分外匯存底轉入歐元,因此金磚聯手的行動將會比較屬於象徵性,但仍會受到市場歡迎。

※ 相關報導:

* 債,付不完 希臘應大規模違約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89270.shtml

布雷耶2003到2008年間,曾擔任英格蘭銀行總裁金恩的顧問,他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接受訪問時說:「這些債務付不完的,希臘應該違約,而且是大規模地違約。只是小規模地違約,比大規模違約或不違約還要糟糕。」



◆ 應付歐元危機 歐盟機制失靈

中央社 2011.09.14

歐元是1個沒有統合經濟管理政策下的跨國貨幣。儘管歐元區領袖有意拯救歐元,但是決策機制顯然無法有效率拿出對策,導致市場人心惶惶,歐元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希臘發生主權債務危機,2010年5月首次獲得金援1100億歐元(約新台幣4兆4562億元)。然而希臘開源節流、健全財政結構的措施卻難一時奏效。為展示歐元區的團結,歐元區國家政府領袖今年7月21日再次提出援助方案。

外界視為解決緊急危機的歐元區領袖高峰會,事實上,它的決議還需經過17個歐元國家各自在國內經民主程序確認,因此到現在仍無法施行。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最快預計自10月底介入市場購入國家主權債。

眼見希臘面臨倒債危機,持有大量希臘國債的銀行體質遭到懷疑,法國兩家銀行隨之被國際信評公司降級。而其他債台高築的歐洲國家也紛紛冒出主權債危機,連環效應讓歐元區國家產生整體危機感。

歐元國家原有穩定與成長協定,規定各國財政赤字不得超出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然而歐債問題爆發,各國正視到長期漠視經濟監督管理的嚴重性。問題顯示歐洲經濟治理是跨國議題,現存機制無法有效對應緊急狀況。

外界期待歐洲聯盟領袖儘快拿出對策,歐元區財長已訂16、17日集會商討。在此之前,法國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13日與歐盟理事會主席范宏畢(Herman Van Rompuy)進行會談、14日與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及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GeorgePapandreou)進行視訊會議,要求希臘確實執行撙節方案,及強調歐洲需落實推動金援機制。

目前不論是將債務問題嚴重的國家踢出歐元區,或是加強統籌歐元經濟政策及貨幣管理,對於現行歐盟政治體制,都是難以迅速啟動的大工程。歐盟單一貨幣、單一市場的理想,重新受到嚴峻的檢驗。



◆ 救得了嗎?專家搖頭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9.14

全球籌思拯救歐元區,許多專家說,無論從現狀、從歷史看,此事都無法樂觀。

‧現狀:當事人歐洲束手觀變,一盤散沙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前委員會余永定指出,中國不應該買歐元區個別國家的債券,因為那些國家的領袖和歐洲央行根本一團混亂,中國有必要等待歐洲國家自己先拿出解決主權債務問題的清楚路線,「問題國家」自己不想辦法,中國怎有辦法。

歐元區龍頭梅克爾和沙克吉本周一電話開會,官員說將有聯合聲明,不到一小時後,宣布沒有聲明,明明白白進一步向市場表示歐洲國家對問題拿不出統一對策。沙克吉周二和歐盟主席范龍沛開會,會後兩人無語而退。

歐元區和歐盟國家開會不可謂不多,但歐巴馬直指目前一切辦法只是拖慢危機,而非解決之道。

‧歷史殷鑑:《金融時報》報導金磚想救歐元區的消息後,刊出專論認為回顧歷史,可知難救歐元區。

評論說,情勢可能多壞,看日本即知。日本在1989年泡沫化後經歷零利率、銀行周轉不靈、政局雞零狗碎、人口老化等連串難題:日經225指數從1995到2001年的走勢,非常類似後來十年史坦普五百指數歷經雙重泡沫化的走勢。

如果美國步日本的後塵,史坦普五百未來幾年將繼續一路下滑,十年後可能跌到780點上下。

評論說,我們沒有確鑿的理由認為西方決策者會重蹈日本覆轍,但他們可能重複自己的錯誤。1929或1966年泡沫時期 (美國聯準會兩次都愈幫愈忙)買入的投資人,花數十年才回本。1991年,道瓊指數甚至掉回1929年的實質。2009年3月,道瓊一度摔回1966年水平,1984年的市值水平則與1900年相當。

證諸往史,要救歐元區,一個字:難。

fsj 提到...

社論-歐債危機與「歐洲德國化」的歷史機遇

【本報訊】2011-09-15 工商時報

7月開始的第二波歐債危機,至今延燒超過兩個月。從金融市場與歐洲政局的發展顯示,歐債危機已經從金融與財務危機,升級至政治層面,非常敏感的「歐洲德國化」議題浮出檯面。

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侵略歐洲的主犯,戰敗後德國深自反省,不只以具體的行動向全世界宣示,徹底斷絕「德意志特殊道路」的思想,對納粹專制帶給歐洲人民的空前劫難,更是全面深刻檢討。德國政治領袖以令人動容的誠意在各種場合表達歉意,從戰後至兩德統一之間,給與各國受難者的賠償金額,累計逼近2,000億馬克。德國堅持反省的作法受到了歐洲民眾的肯定,重新接納德國回到歐洲的懷抱。

重新獲得歐洲接納的德國,在文化與政治上展現了歷史的深度。冷戰結束、東西德統一,雖然獲得民族統一的重大成就,但是歐洲理念並沒有重大的改變。從兩德統一至今20年來,德國的政治領袖持續堅持,推動「歐洲一體化」是歐洲各國追求最大利益的終極目標,而這個目標必須在歐洲各國主權平等、人民認同的基礎上逐步推動,德國願意以削弱本身的國家利益,來完成此一終極的目標。

德國的政黨政治迭有更易,歷任的國家領袖對此核心目標卻堅守不移,因此我們看到歐盟與歐元在極為困難與複雜的環境中,仍然被堅定地推動。也因此我們看到,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巨大的壓力下,不斷堅持維護歐元體系,不計代價防止歐元崩潰的決心。

但是,德國做為歐洲一體化的「參與者」而非「主導者」的傳統已經轉變。在2010年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後,德國與法國身不由己被推到救援的最前線,並且成為歐債危機的「最終救援者」(Last Resort)。德國與法國必須不斷將鉅額的資金,從國家財政移轉給歐洲央行以及歐洲緊急紓困基金。在國內選民強大的不滿與壓力下,德國與法國不斷提高對希臘等國「財政緊縮」的要求,成為逼迫希臘等國大幅修改國內政策的主要壓力來源,德國已經不由自主地走上了「歐洲主導者」的角色。

今天德國能夠扮演最後救援者的角色,關鍵在10年前前任總理施羅德展現了長遠的戰略眼光與政治勇氣。他以犧牲個人政治前途為代價,強力推行「2010年議程」,降低失業保障、削減失業救濟金,甚至暫時凍結養老金加碼、加強對再就業的勞工訓練,讓德國的企業擁有歐洲各國最高的靈活性。施羅德在10年前就已經預見了歐洲福利國家的災難,他為此在2005年的大選中落敗,以個人政治生命的結束,換得德國今日能夠扮演最後救援者的強大經濟實力。

但是,今天的德國選民並沒有給與政府空白支票,在梅克爾政府同意救援歐豬五國的過程中,德國選民的反抗情緒不斷升高,梅克爾的政黨在今年6次邦議會改選的地方大選中,連續輸掉5個邦。9月4日梅克爾故鄉梅克倫邦的議會選舉,執政黨得票率竟然只有23%,徹底敗給獲得37%選票的反對黨。德國最高法院最新的判決也指出,梅克爾政府過去簽署的歐洲金援方案並不違憲,但是德國國會也握有最終的審核權。

也就是說,在德國國內的政治壓力與法律解釋的後續效應下,「歐洲德國化」已成為必然的趨勢。德國在去年將法定退休年限延後到67歲,因此在提供金援的同時,必須對受援國要求比照德國的退休標準,否則無法向德國納稅人交代。諸多社會福利、財政準則、加值營業稅率,以及公司營利所得稅等,都在朝同樣的方向修改。

更進一步,梅克爾與歐盟總裁范龍佩在9月5日會商,提出「核心歐洲」的建議,研擬邀集歐元17個國家,簽訂比里斯本合約更為緊密的合作協議,將歐元17國的財政政策、社會福利政策、稅制等主權等級的政策,交付給歐盟做更強勢的整合。原因就是在持續兩年的主權債務危機後,如果歐洲各國認同歐元的長期價值,就必須在國家的貨幣政策整合之後,進行更徹底的財政政策整合。

梅克爾的「核心歐洲」,避開了歐洲德國化的敏感議題,卻是歐洲渡過金融風暴的必然課題。今天看似驚心動魄的股價崩跌與債務危機,其實正創造了歐洲全面整合的歷史機遇;以德、法為中心的歐洲不會破產,正如同美國國債不可能違約,種種表面的摩擦,都只是國家政治力量角力所發出的聲響。

歐元崩解的壓力固然龐大,歐洲的政治領袖們卻以更大的決心,趁勢突破歐洲一體化的障礙,前瞻的眼光與決心,值得目光短淺的台灣政治人物們學習。歐洲石破天驚的調整,也必然在各種層面上衝擊台灣未來的發展。

fsj 提到...

金磚救歐債? 學者認為是幻象

中央社 2011.09.15

金磚五國是歐債的救星?法國經濟學家表示,這絕對是幻象。

金磚五國(BRICS)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等國財長訂22日開會。巴西財長曼蒂加( GuidoMantega)13日表示,五國將討論援助歐盟的可能性。

法國經濟學家樂慕婉(Francoise Lemoine)接受「重點週刊」(Le Point)訪問表示,金磚五國的例行首長會議從未提出共同的政治立場。事實上,這些國家彼此很不一樣,相互間又有競爭性。

她說,要相信他們願意大量收購歐洲國家的債券是幻象,金磚五國中只有中國和俄羅斯有錢。尤其是中國,持有30%的全球外匯存底。

樂慕婉說,歐元危機事關中國利益,因為歐元已佔中國外匯存底的20%。

但她不認為金磚五國政府會主動發起共同行動,新興國家有強勁經濟成長,自恃是新起強權,但其實只是表象。

歐債問題成全球經濟隱憂。葡萄牙5月獲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首肯金援後,債務問題暫歇。希臘債務至今亟待外援,但是救援機制遲遲未能確定。義大利甚至已試圖找中國收購外債的可能性。

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義大利時報」(La Stampa)今天刊出的一篇專訪中表示,金磚五國對歐債議題感興趣是個很正面的發展。希望他們決定介入收購,不要只是針對價值穩固的部份國債。



◆ 法德信心喊話 希臘留歐元區

中央社 2011.09.15

法國、德國領袖今天會談後發表共同聲明表示,要求希臘堅持重整財務改革方案,並強調希臘要留在歐元區內。

法國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與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今天和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George Papandreou)電話會談後,法德發表共同聲明。

共同聲明指出,希臘重整方案如成功,可確保歐元區的穩定。

法德兩國領袖向希臘總理強調,執行嚴格有效率的財務重整方案調整希臘經濟,成效將影響來自歐元區和國際貨幣基金的金援。

法德兩國領袖重申,落實7月21日高峰會決議對希臘的援助方案勢在必行,並強調希臘將留在歐元區。

希臘可能倒債、可能自歐元區被剔除的傳言,讓歐債及歐元問題惡化的悲觀氣氛四散,引發歐洲各大城市股市不安。

法、德領袖信心喊話,期望有安定市場作用。



◆ 美日貨幣寬鬆 呼之欲出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2011.09.15

全球經濟成長出現停滯隱憂,加上歐債危機遲未有解,跡象顯示美國、日本、新加坡及印尼等國的貨幣寬鬆政策呼之欲出。

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美國財政部已準備好配合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將推出的新一輪貨幣寬鬆政策。如果Fed 決定採行類似1961年的扭轉操作策略(Operation Twist),也就是收購期限較長公債、減少市場可投資此類債券的數量,達到壓低長期利率的目的,財政部將扮演關鍵角色。

Fed這項措施能否收效取決於財政部的回應,僅管延長債務平均期限是財務部策略性目標,但財政部這次不太可能趁利率下降時大舉標售長債,破壞貨幣寬鬆對長期利率的影響力。市場普遍預期Fed會在9月20至21日的政策會議上考慮扭轉操作,其他選項還包括改變溝通未來利率的方法,或降低央行付息的存款準備金利率。

日本銀行(央行)理事宮尾龍藏14日則表示,日本央行必要時會採取「適當」行動,阻止不利風險破壞經濟復甦。他說:「我希望看到強力復甦能持續至秋季之後,但現有幾個變數。」

宮尾龍藏說,歐美情勢恐使海外需求較預期更為疲弱,他也擔心日圓持續走強。雖然他未對可能採取的進一步寬鬆政策說明細節。



◆ 美國FDIC祭新法 大銀行須立「遺囑」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1.09.15

根據美國銀行主管機關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13日通過的規定,規模大到足以破壞美國金融系統的金融機構必須在明年夏天以前提交一項計畫,在破產時能夠有秩序地進行分拆。

FDIC與聯準會(Fed)的聯合規範被稱為銀行「遺囑」,將在去年通過的陶德─法蘭克金改法案中扮演重要角色。FDIC在2008-09年金融危機後採納這項規定,希望業務過於龐雜、且在金融系統占重要地位的金融機構一旦倒閉,收拾爛攤子的工作能變得更有效率,同時不讓傷害擴大。

新規定中適用於非銀行公司與銀行控股公司的條文,限制範圍涵蓋124家公司,當中有90家為外商。這些公司中規模最大者須率先提交計畫。金融機構若持有2,500億美元以上非銀行資產,必須在明年7月1日以前提交計畫,這部份的規定最嚴格。

非銀行資產介於1,000億到2,500億美元的金融機構,2013年7月1日之前也須提交計畫。其餘金融機構的期限為2013年年底。

FDIC在聲明稿中表示:「這項規定旨在記取上次金融危機的重要教訓:龐大且業務複雜的投保存款機構若要有秩序地用最低成本收拾殘局,清算計畫不可或缺。」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金融海嘯歷史觀察
http://www.udn.com/2011/9/15/NEWS/OPINION/OPI1/6590819.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1.09.15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產揭開了世紀金融海嘯的序幕,到今天滿三周年。這個被索羅斯(George Soros)形容為「百年一遇」、被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描述為「自進入職場以來所僅見」的世紀金融風暴,雖然未重演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但全球經濟迄今仍遠遠尚未復元,甚至不斷還有新的麻煩出現。陷於新危機(如歐豬五國)的政府焦頭爛額;體質還過得去的國家如德、法,對於提供援助顯得有心無力;傳統經濟大國如日本與美國,不但面對危機束手無策,連執政當局都已被更迭或面對被更迭的巨大壓力。相較之下,中國大陸還算是最穩定的經濟體之一,雖然其疑難雜症也不少。

形勢何以發展到此地步?有兩個主要原因或解釋。首先,這次金融大海嘯本就是長久以來全球經濟結構大失衡的結果;就像大海嘯源自於地震,而地震是長久以來全球地殼板塊能量大失衡的結果。

這個全球經濟結構大失衡至少還可分成三層次。第一層是中國與美國之間,或儲蓄與消費之間;也就是中國儲蓄過多、消費太少及順差太大,美國則是消費太多、儲蓄太少及逆差太大。中國過大的儲蓄與順差體現在巨大的外匯儲備積累上;美國過多的消費與逆差體現在巨大財政赤字及國債餘額上。

第二個層次是全球分配大失衡。當代資本主義的運作,在公司法的設計下,總產出或總報酬或總所得中,分配給資本家的資本份額遠多於分配給勞動者的勞動份額,這不但造成各國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的普遍現象,也導致各國乃至於全球的需求不足。

不僅如此,分配結構中資本份額的快速累積,在全球需求疲弱下缺乏出路,於是形成了一個愈來愈大的「資本運作」空間,大量資本流入了金融產業,使金融產業從一個尋常的服務業逐漸「異化」成了一個以金融遊戲為主要內涵的務虛產業。這個產業不但持續吸納愈來愈多的資金,也吸納愈來愈多的優秀人才,不但誤導了全球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也成了全球金融高度不穩定的最主要源頭,這是全球第三個層次的巨大失衡。

其次,正由於全球經濟在生產、分配及金融三個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結構失衡,從而導致了全球經濟金融大危機,那麼,危機爆發之後,除了在第一時間必須止血救急外,更必須針對結構性的失衡做必要的診斷,並進行調整。但事實上,多數國家除了救急還是救急,還病急亂投醫,濫用貨幣政策,不但未拉起投資,反而埋下全球通貨膨脹的隱憂,及方興未艾的匯率戰爭。七年之病,怎能求三年之艾呢?末日博士羅比尼(Nouriel Roubini)預言,2013年全球發生「完美風暴」,恐怕不完全只是一種感覺。

怎麼辦?這裡提出幾條思路:一、當前全球最缺的就是「需求」,偏偏各國所有可以拉動需求的政策幾乎都已用盡──只剩一個,卻又是最大的一個,就是中國。中國可以拉動兩種需求,一是中國自己龐大的內需,此處從略不談;二是中國3.2兆美元外匯儲備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貸款、投資、購買所創造的需求。但前提是各國需要「解放思想」,歡迎及允許中國去創造這樣的需求。

二、20國集團(G20)是金融海嘯後的產物,但三年來乏善可陳,與成員太多及成分太複雜有關;七大工業國(G7)未包括中國也不成,且成員中還有陷入主權債危機的義大利,更難成事。全球亟須構建一個新的機制,精簡、有代表性、有效率,才有意義。

三、就像上世紀大蕭條後有凱因斯(John M. Keynes)的「一般理論」一樣,21世紀也期待有革命性的、思想性的大經濟學家出現。聖人不出,奈蒼生何。

fsj 提到...

台灣 躋身零外債國家

【經濟日報╱記者陳乃綾/台北報導】2011.09.16

歐債危機升高之際,財政部宣布,國內最後一筆23.8萬美元(約新台幣702萬元)的外債,昨(15)日全數還清,積欠長達50年的外債全數清償,今天起台灣成為全球十餘國少數零外債的國家之一。

財政部次長曾銘宗昨天表示,這筆債務為民國50年間,為購買挖泥船、開發地下水、自來水建設,以及用於中華開發信託計畫等用途,向世界銀行的國際開發協會舉借,共有四筆,合計1,575.6萬美元,寬限期十年,分40年償還,免計利息。

政府民國61年起開始償還,每半年按期償還,昨天清償最後一筆23.8萬美元後,我國躋身零外債國家之列。曾銘宗指出,政府部門零外債「相當不容易」,全球只有少數國家零外債,包括汶萊、蒙古、澳門等。

曾銘宗指出,國內去年有1.1兆元閒置資金未被充分利用,表示國內閒置資金相當充沛,政府會優先利用國內資金進行相關國家建設,這個政策方向不會變。

截至今(100)年8月底止,中央政府債務未償債務餘額仍高達4.6兆元。行政院日前通過明年政府新增舉借2,867億元,明年未償餘額將突破5兆元大關,來到5.18兆元,再創新高,占前三年GNP(國民生產毛額)約37.3%,逼近債限40%。

曾銘宗說,由於GDP(國內生產毛額)持續成長、舉債金額同步下降,中央政府總預算連同特別預算赤字占GDP比率逐年降低,98年金融海嘯達3.5%高峰,明年預計降至1.6%,收支差短逐漸縮減。

※ 內債很高呀。相關報導︰

* 超越英法德…台灣人財富 衝到全球第7
http://www.udn.com/2011/9/16/NEWS/FINANCE/FIN2/6592710.shtml

安聯集團昨天公布最新全球財富報告,台灣的人均金融淨資產為5萬6,368歐元(約231萬元台幣),在全球排名為第七位,擠進全球高財富國家之一,在亞洲僅次於日本與新加坡。



◆ 中國乙烯抵台 兩岸石化通了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高雄報導】2011.09.16

中油公司首次向中國大陸購買乙烯,同時也是中國大陸第一艘乙烯船「鵬順輪」直航首航,今天上午10時30分在中油前鎮儲運所舉行首航到港儀式。這次鵬順輪首航,代表兩岸石化原料貿易及海上石化原料運輸的新紀元,也是未來兩岸石化原料相互支援合作的試金石。

國內石化產業區分台塑石化與泛中油兩大體系,這次中國大陸乙烯輪─鵬順輪載著中油向中國大陸購買的3500噸乙烯,由大陸南京直航至台灣高雄,純粹只是補充泛中油體系石化業的乙烯需求,與台塑集團六輕因工安問題停工檢修無關。

中油石化事業部執行長黃登祥表示,中油五輕在8月10日進行大修,預定9月22日才試俥,這次向中國大陸購買的3500 噸乙烯,只是五輕歲修期間中油乙烯產能不足的補充來源之一。

過去中油碰到乙烯產能無法供應石化中下游廠商需求時,大多透過日本與韓國商社從中東進口乙烯,這次是第一次向中國大陸進口乙烯。

石化業有關人士說,國光石化投資失利後,經濟部在石化產業政策上,除了推石化高值化外,也考慮有條件開放輕油裂解登陸;經濟部的條件之一就是,要將所生產的石化中間原料(乙烯等)運回台灣。這次中國大陸乙烯直航運送到台灣,可以印證經濟部的構想,在中國大陸生產乙烯直航運回台灣,在技術上沒有問題。

再者,目前國際市場的乙烯主要供應來源在中東,其中伊朗是主要供貨來源,但由於美國對伊朗實施禁運,因此我國無法向伊朗購買乙烯,只有日本、中國大陸可向伊朗購買乙烯。在這種情況下,將來如果中國大陸以大船向伊朗購買乙烯,能不能再將部份乙烯再轉賣給台灣?這種中國大陸乙烯直航賣到台灣,剛好證明其可行性。

中油石化事業部表示,為增加乙烯貨源,這批乙烯是向大陸中石化集團的子公司金山聯貿洽購,目前也正積極與中石化國際香港分公司討論未來乙烯進口合作。



◆ 一胎化政策 影響中國世界工廠地位

【台灣醒報╱記者陳昭妤╱台北報導】2011.09.16

受中國「一胎化」政策影響,中國勞工人數越來越少,工資卻越來越貴,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搖搖欲墜。「台商在中國的黃金歲月已經結束。」台大國發所教授唐代彪表示,過去數年台灣企業利用中國超低工資不斷發展,如今好景不在,台商撤出中國的「逃亡潮」恐將再現。

國際知名的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昨天發布一份報告表示,中國目前的最低工資水平已高出南亞和東南亞地區4倍,許多衣服與鞋類製造商紛紛將生產基地轉移到越南、印尼、泰國等地。

對此,唐代彪指出,80年代初期中國開始實施一胎化政策,種下日後勞動力短缺的隱憂。他以一份最新資料為例,2010年中國20至24歲勞動人口為1億2500萬人,但10年後將只剩下6800萬人,整整少了一半。

「而且中國政府也支持工資調漲。」唐代彪表示,中國政府近年來推行外銷轉內需的政策,內需市場需要老百姓口袋有錢才能消費,中國政府默默的在當工資上漲的推手。

自90年代開始,台灣企業紛紛西進中國淘金,但面對工資上漲的壓力,許多企業開始尋找新的生產基地另闢戰場。唐代彪認為,與其像游牧民族這樣逐「工資」而居,不如扎實的提升研發能力,從勞力密集工業轉型為高技術產業,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 大陸漸失廉價製造業基地地位

中央社 2011.09.16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發表報告表示,中國大陸正失去作為廉價製造業生產地的地位;目前平均最低工資已比南亞與東南亞高出4倍。

報告並稱,印尼和孟加拉正成為中國大陸勞動力成本上升後的最大受益者。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報告同時指出,中國大陸依然可以保護自己的地位,因為中國具有良好的生產能力和基礎設施。

報告表示,在家用電器和家具等產品方面,中國大陸目前仍居主導地位。

至於服裝和鞋類生產目前則已散佈到亞洲各地,其中印尼和越南擅長生產鞋類,印度在生產手工縫製服裝、紡織品以及金屬製品方面發展顯著。

安侯建業亞洲太平洋地區主管說,在許多西方國家消費需求仍然疲軟的情況下,製造商很難把高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迫使生產商必須改變戰略。

報告說,中國大陸日益高漲的製造成本與人口結構變化有關,由於「一胎化」計劃生育政策導致勞動力嚴重短缺,沿海富裕省份和相對貧窮的內地工人都開始要求較高工資。

據維基百科,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是世界最大的專業服務機構之一,公司目前員工約13萬6500人, 在全球逾140個國家或地區設有分支機構,主要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服務。



◆ 北大教授:陸5年經濟計畫 「聰明人幹傻事」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2011.09.16

著名北大教授張維迎昨天在二○一一達沃斯夏季論壇指出,直言批評大陸五年一期的經濟計畫,「規劃、計畫,過去六十年沒有成功的,計畫這種事情,就是一大堆聰明的人幹的一堆傻事。」他還說,擴大內需是錯誤的,真正要做的是開放大陸國內市場。

張維迎是牛津大學博士,也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前院長,是大陸著名的經濟學家,向來「高調敢言、個性張揚」,常常批評大陸時政。

中共總理溫家寶前天在達沃斯論壇宣示堅持經濟與政治改革、保障人民民主權利,昨天在各論壇子場上引起與會者討論。

香港明報報導,張維迎表示,大陸規劃和計畫,過去六十年沒有成功的,如果看一下歷史,每年計畫的財政收入的增長是百分之十左右,但是每年都增長百分之廿、卅,連單年都計畫不出來。「計畫」這個東西基本就是「一大批聰明的人幹了一件傻事」。當然現在對它給予這麼多的希望,在大陸這體制下是有道理的,因為中國大陸仍然是政府主導經濟的發展。

張維迎說,大陸採行擴大內需政策是個錯誤的概念,真正要做的是開放大陸國內市場,因為擴大內需,經常只能靠政府使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為刺激性手段可把大陸經濟發展起來,而經濟真正發展,需要開放市場,開放市場要靠企業家精神與創新,企業家精神是政府給不了的,也是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給不了的。

他認為,從歷史看,靠政府不可能創新,很多產業政策實際上導致變成尋租(指透過關係尋求利益,例如賄賂)的政策,「政府給某個產業、某個技術有一些優惠,很多人編專案,編完以後,從政府那領了一大筆錢,幾千萬、幾億,再去幹別的事。」

張維迎說,大陸沒有真正依靠市場,依靠競爭,如果企業對未來,對明年、後年不抱有希望,也不會去產業升級,這些都需要改革,而目前的情況是「十二五」規劃硬指標(硬性規定)多,但是沒有措施,這是比較遺憾的一點。

※ 相關報導︰

* 大陸8月用電增9.1% 今年新低
http://www.udn.com/2011/9/16/NEWS/MAINLAND/MAI3/6593172.shtml

與7月相比用電量幾乎沒有增加,比去年同期也只成長9.1%,成長率為今年新低,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有放緩跡象。

fsj 提到...

歐美日五大央行 出手救歐銀

【聯合報╱編譯余曉惠/報導】2011.09.16

歐洲央行(ECB)將與美國、英國、瑞士和日本的央行攜手合作,提供歐元區銀行三個月的美元貸款給商業銀行,期能解決歐債危機引發的融資緊縮。歐洲銀行股十五日應聲飆漲,歐股大漲近百分之五,歐元匯價強彈逾百分之一,美股三大指數盤初約漲百分之一,國際油價同步走高,金價因避險需求減弱下跌百分之二點八。

歐洲央行十五日發表聲明說:「本行已決定與美國聯準會、英國央行、瑞士央行和日本銀行協調一致,實施三次的美元流動性供給操作,期限約三個月,支應到今年年底。」

歐洲央行將以固定利率、全額標售為基礎的方式進行,預定在十月十二日、十一月九日和十二月七日實施。

五大央行聯手救歐洲銀行,激勵連日來受創最深的法國銀行股強彈,法國巴黎銀行暴漲百分之廿二,農業信貸和法國興業漲幅也有十幾趴。

倫敦巴克萊銀行歐洲首席經濟學家凱洛說:「這是國際各央行密切合作的典型例子。五大央行認為市場可能無法憑一己之力提供足夠的流動性而出手,令人振奮。」

隨著歐洲債務危機惡化,歐洲銀行之間因為信心低落導致拆款不易,向美國同業取得美元融資也愈來愈困難。就在本周,兩家歐洲銀行標售歐洲央行每周一次的七天期美元操作,打破二月以來無人聞問的局面。

※ 相關報導︰

* 世銀總裁警告:世界邁入新經濟危險區
http://www.udn.com/2011/9/16/NEWS/WORLD/WORS1/6593351.shtml

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Robert Zoellick)十四日表示,歐、美、日老是指責中國大陸,要大陸在國際社會扮演負責任的角色,自己卻光說不練。如今歐美日更該負起責任,解決自己的經濟爛攤子。

* 金磚五國拯救歐豬五國?
http://www.udn.com/2011/9/16/NEWS/OPINION/OPI1/6593202.shtml

2008年金融海嘯糾纏至今,炮製了一齣又一齣諷刺劇;最新的劇目是「金磚五國」拯救「歐豬五國」。



◆ 歐元危機 比次貸還棘手
http://www.udn.com/2011/9/16/NEWS/WORLD/WORS1/6593280.shtml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2011.09.16

歐元危機與引發2008年衰退的次貸危機存在相似之處,就是原本沒有風險的資產,卻部分或完全喪失價值。2008年時是擔保債務憑證(CDO),現在是歐洲國家公債。

遺憾的是,歐元危機更難處理。2008年的時候,美國有應對危機所需要的金融監管當局;現在,能應對當前危機的歐元區共同財政機構還沒誕生。創建共同財政機構是需要數個主權國參與的政治過程,這就是問題如此嚴峻的原因。由於缺乏設立共同財政機構的政治意願,且自從歐元問世以來歐盟的政治凝聚力已大為渙散,因此歐元危機並沒有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

缺乏政治決心導致問題不斷擴大,政治形勢也變得愈發不利於解決危機。但危機的壓迫往往使政治上不可能實現的事得以實現。在金融危機的壓力之下,當局會採取必要措施以維持體系完整,但通常只做到最低程度,而金融市場很快就發現這些還不夠。這就是危機接踵而至的原因。

歐元區共同財政機構的影子,可以在歐洲金融穩定機構(EFSF)找到。EFSF在2010年5月由歐盟27個成員國同意成立,原本應該是為整個歐元區提供安全防護網,但實際上已變成專門為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三個小國的紓困方案提供資金。它的規模也不夠支持西班牙或是意大利等較大的國家,而它最大的缺陷就是純粹是一個籌資機制,花錢的權力卻握在成員國政府手中。這使EFSF對危機做出反應的效力大打折扣,因為它還要等候成員國的指令。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最近的裁決使形勢更是雪上加霜。

儘管該法院認定EFSF沒有違憲,卻裁定沒有德國下議院預算委員會事先批准通過,未來不得再為其他國家提供保證協助。這將大大限制德國政府應對未來危機時的彈性發揮能力。

按照目前形勢來看,危機已擴散到了西班牙和義大利—兩國償付主權債務和其它債務的能力日益下降,卻不能像希臘一樣以較低的利率借款。這將使它們最終陷入與希臘一樣的困境。即使歐洲央行(ECB)採取權宜之計,在市場上購買西班牙和義大利債券,這仍非長久之計。

另一方面,希臘政府越來越難以達到紓困計畫所提出的要求。監督該計畫的三巨頭—歐盟、IMF和歐洲央行感到不滿意;希臘銀行界在財政部最近這次公債標售中沒有全額認購,希臘政府的錢也漸漸要花光。

在這樣的環境下,有秩序違約或暫時退出歐元區,也許會比長期的痛苦好些。但目前對此卻毫無準備。脫序違約可能導致類似雷曼兄弟倒閉後那樣的崩潰局面,但這一次願意出手以穩定局勢重量級主管機構卻少了一個。

要解決危機,那就必須開始思考那些原本無法想像的事。首先要為希臘、葡萄牙,甚至愛爾蘭可能違約和脫離歐元區做好準備。

要阻止金融系統崩潰,必須有四套措施配合。第一,銀行存款必須獲得保護,否則銀行將會出現擠兌。第二,債務違約國家的部分銀行需維持運轉,以防止經濟崩潰。第三,歐洲銀行業體系須增資,且要接受歐洲體系的監督,而非個別國家的監督。第四,必須阻止災情擴及其它赤字國家的政府公債。

所有這些都需要錢,但是在現有安排下將無法獲得更多的資金,因此除了催生一個全歐洲的財政機構、賦予它徵稅和舉債借款的權力外,別無其他選擇。這將需要一個新條約,來把EFSF轉換為一個完備的財政機構。

(作者George Soros是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編譯吳國卿)

fsj 提到...

財經漫遊-面對金改的代價吧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91700432.html

【沈雲驄】2011-09-17 中國時報

三兆多台幣,不必算也知道能做多少事。但是三年來,這筆錢全被英國政府拿去,救幾家本來要倒閉的銀行,讓英國納稅人憤怒不已。

為了平息眾怒,避免歷史重演,英國首相卡麥隆去年籌組了一個「銀行業獨立委員會」,由前英國央行經濟學家維克斯為首,負責籌劃未來的改革藍圖。這星期,維克斯發表報告,算是象徵著金融改革的正式起跑。

根據這份厚達三百多頁的報告,將來要做的事很多。重點之一,就是要把銀行的「投資業務」,與「其他零售服務」區隔開來,在兩者之間豎立起柵欄──讓存款的歸存款,投機的歸投機。銀行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一手握著人民儲蓄的血汗錢,一手在金融市場下注豪賭。

但光是隔開來,還是不足以確保未來金融體系的安全。比方說,萬一銀行經營不善,出了事,還是會造成傷害。因此報告中也建議,應把銀行的資本適足率提高到一○%;而且把存款戶的利益,列為第一優先要保障的對象。換言之,經由這次改革,希望能讓銀行業回到應有的樣子──資本更健全、更少危險槓桿、更重視存款與貸款者的需求。

不只是英國這麼做。在美國,陶德-法蘭克法案正在啟動中;在瑞士的巴賽爾,央行總裁們也說要更嚴格要求銀行,新規範也即將上路,免得哪天災難重演,又要納稅人來買單。

儘管民調顯示,老百姓普遍歡迎金融改革,但銀行業者們卻很不滿,幾位大銀行家最近輪番上陣,指控全球金融改革過了頭。例如渣打銀行總裁桑德斯就警告,羊毛出在羊身上,「很簡單,」他說,「如果要銀行必須準備更多資金才能做生意,那銀行的收費一定更高。」

摩根大通總經理狄蒙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也大吐苦水,一個個的改革法案假如全都實施,「我真的覺得會延遲經濟復甦,」他說:「我只是沒法證明而已。」匯豐銀行的嘉特納則比喻,新法案就像是「在一個高度敏感與複雜的生態系統正中央,蓋一座大水壩」,「很難知道結果會怎樣」。

無論結果怎樣,沒有人會樂見復甦延遲,大家都希望景氣趕快好轉。但問題是,假如因為不知道結果會怎樣、擔心經濟復甦延遲,而拒絕面對改革,就像是把會腐爛的垃圾掃到床底下,任誰都能輕易證明:遲早有臭氣薰人的一天。歷史重演,受害的仍然是納稅人。

改革,當然是要付出代價的,特別是規模龐大的金融改革。不敢面對代價,正是許多政府共有的通病,也是人民所期待的改革,始終無法實現的原因。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周來「銀行業獨立委員會」的報告雖有爭議,但媒體普遍肯定:至少,該委員會沒有像別的官方報告那樣老是隱惡揚善,只談改革的理想,避談過程中所可能付出的代價。相反的,該報告估計,英國銀行業未來每一年,將會多付出超過四千億台幣的成本;而且,新方案還會衝擊總體經濟,資金沒以前寬鬆;銀行們的業績也很難再像過去那麼風光,這幾天重挫的股價,短期內恐怕很難回復。總之,改革代價高昂。

從金融到稅制,任何重要的改革都會影響市場,衝擊經濟。而且大多時候,沒有人知道最後結帳時的帳單上會寫著多少錢。政府應該做的,就是像這次的英國,替老百姓估算出可能影響多少、衝擊多大之後,勇敢地展開改革;而不是在年復一年的語焉不詳中,讓改革不了了之。

全世界被「不了了之」的改革太多了。在台灣,證所稅就是個典型例子。多年來兩黨都主張該徵,大家也都知道一旦開徵就會牽動股市,影響稅收。但究竟牽動多少、影響多大,馬政府三年沒動作,翻遍蔡英文的十年政綱,也沒說什麼時候開徵。

假如政府一直不面對改革的代價,又要人民如何相信,改革真有降臨的一天呢? (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 惡棍交易員惹禍 瑞銀大失血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1.09.16

瑞士銀行(UBS)15日表示,已發現倫敦一名交易員違規交易的不法情事,造成瑞銀損失20億美元,並警告第三季可能出現虧損。倫敦警方已逮捕這名涉及不法的惡棍交易員。

瑞銀在聲明中說:「這樁事件仍在調查中,瑞銀初估違規交易的金額約為20億美元左右,可能導致瑞銀今年第三季虧損。」

受到負面消息衝擊,瑞銀股價15日在瑞士股市早盤暴跌9.6%,來到每股9.88瑞郎,跌破10瑞郎關卡,在相對平穩的歐洲銀行股中表現欠佳。

蘇黎世州銀行(ZKB)交易分析師森德說:「發生這種事情讓人訝異,瑞銀顯然有風險管理的問題。雖然虧損金額不高,卻讓人再度對瑞銀失去信心。瑞銀喪失了努力贏回的信用。」

瑞銀2008年因問題資產蒙受龐大虧損而接受瑞士,今年已開始看到客戶信心回籠。

倫敦警方15日發表聲明說:「警方凌晨3點30分在倫敦市中心逮捕涉及濫用職權而詐欺的一名31歲男子。他目前仍受到拘留。」金融時報報導,這名男子名為阿多博利(Kweku Adoboli),任職於瑞銀的倫敦股票型基金(ETF)部門,但瑞銀拒絕證實報導屬實。

根據阿多博利在商業社群網站LinkedIn的檔案,他目前擔任瑞銀歐洲股票部門的ETF主管。

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MA)已就這樁違規交易醜聞與瑞銀緊密連繫。FINMA發言人說:「事情發生後瑞銀立即通知我們。我們已注意到這樁案子,正與瑞銀緊密連繫。」

瑞銀上個月宣布將裁員3,500人,以削減20億瑞郎(23億美元)的年成本。瑞銀已加入這波投資銀行的裁員潮,準備因應路途艱辛的未來幾年。

※ 相關報導︰

* 兩百年基業 英國霸菱一朝被玩完
http://www.udn.com/2011/9/16/NEWS/OPINION/OPI1/6593202.shtml

瑞士銀行集團(UBS)爆發倫敦交易員越權交易案,這種被稱為「惡棍交易員」的案件,國際金融界不乏前例,最知名的兩人,一是搞挎英國兩百餘年老字號「霸菱」銀行的李森,二是做下史上最大虧損金額案,法國第二大「興業」銀行的柯維耶。



◆ 美國經濟數據 兩好一壞
http://www.udn.com/2011/9/16/NEWS/WORLD/WOR6/6593188.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1.09.16

美國經濟數據報雙喜,8月工業生產意外上揚,顯示製造業仍對經濟形成支撐,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幅也小於預期。不過,上周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意外升抵6月底以來最高。

鑒於就業市場疲軟和核心CPI維持平緩,Fed官員可能暫時拋開通膨顧慮,採取寬鬆政策刺激經濟成長和勞動市場。

聯準會(Fed)15日公布,8月工業生產增加0.2%,產能利用率為77.4%。道瓊訪調的經濟學家原先預估上月工業生產持平。7月工業生產則是增加0.9%,產能利用率為77.5%。

占工業生產75%的工廠產出8月成長0.5%,主要受惠於汽車、零件與其他耐久財產量強彈。

BMO資本市場公司資深經濟學家珍妮佛‧李說:「企業正逐漸增加設備支出。製造業將持續支撐經濟復甦。」

美國勞工部表示,受汽油、食品和住宿等價格上漲影響,8 月CPI比前月增加0.4%,但增幅小於7月的0.5%。和去年同月相比,則CPI竄升3.8%。

剔除價格波動較大的能源和食品,且較常被Fed視為物價指標的8月核心CPI小增0.2%。分析師原先預估8月CPI和核心CPI都上揚0.2%。

巴黎銀行經濟學家勞森說:「雖然核心CPI蠢動的程度比預期還強,但通膨不會是Fed政策的絆腳石。他們將聚焦實質經濟,因為他們知道通膨終究會走緩。」

勞工部另一項數據顯示,截至9月10日當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增加1.1萬人至42.8萬人,為連續第二周攀升,也是6月25日當周以來最高水準。市場原先預估降人數至41.1萬人。包括美國銀行和思科(Cisco)等企業都打算繼續裁員,加深消費者支出可能停滯的風險。勞動市場復甦出現欲振乏力跡象,也讓歐巴馬與聯準會承受更多壓力,被迫提出更多振興經濟方案。

※ 相關報導︰

* 挺美! 台灣、中國加碼美國債
http://www.udn.com/2011/9/17/NEWS/WORLD/WOR2/6595900.shtml

美國7月間為提升債限爭執不下,引爆危機,美國債問題舉世注目,但中國與台灣仍處變不驚,續增購美債,兩岸繼續成為支撐美債二大主力。

fsj 提到...

「敗家政府」 歐盟將開罰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1.09.18

歐盟財長會議17日在波蘭落幕,與會官員同意歐洲銀行業必須強化體質,以因應主權債信的「系統性」危機。他們也化解長達一年來的歧見,支持推動更嚴格的預算規則,並對財政揮霍的政府祭出懲處。

西班牙財長薩爾加多在會後記者會上說:「我們一致同意金融體系必須變得更穩健,金融機構也最好強化資本,以符合新版巴塞爾協定(Basel III)。」

不過,這不代表政府將對歐洲銀行挹注更多資金,而是回應7月公布的壓力測試結果。該報告說,歐洲銀行只有60億歐元(8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但投資人普遍認為,金額將隨債信危機惡化而擴大。

一名與會官員透露,歐盟正考慮採取新措施提高壓力測試的可信度。其中一個選項是更精確模擬主權債信違約的後果,作法包括擴大銀行持有各國公債的損失,或將銀行的持有至到期(hold-to-maturity)債券一併納入測試。

同時,歐盟政府也考慮是否要在明年的壓力測試中加上流動性測試。

主管機關今年有另外進行流動性測試,但並未公布結果。部分國家認為,這兩種測試應該合併,且報告必須公諸於世。

歐盟財長也在會中討論徵收金融交易稅,亦即對股票、債券、外匯和衍生性金融商品等課稅,但除了德國、法國和奧地利,多數國家並不支持。

美國財長蓋納已表態反對課金融稅,這使歐洲更難獨力推行政策,否則更多金融交易活動恐將外移到紐約。

另外,歐盟各國也同意執行更嚴格的預算規則,雖然計畫已延宕一年,但這顯示歐洲國家首度願意交出部分主權,共同提振外界對歐洲的長期信心。

根據新規定,日後違反歐盟負債和赤字上限規定的國家將更容易受罰,因為該國必須爭取多數支持,才能免受懲處;目前則需多數成員國同意才能對某國開罰。此外,無視歐盟警告的政府也會受到處罰。

不過,各國財長對如何平息迫在眉睫的債信危機,仍提不出具體措施。歐元區官員決定延至10月才決定是否撥給希臘下一筆緊急貸款;芬蘭要求希臘提供擔保品才同意第二套紓困方案的爭議仍懸而未決;其他包括擴大歐元區紓困基金規模,和推出更多刺激方案來對抗景氣減緩等提議,也都遭到否決。

※ 相關報導:

* Fed抗失業勢力 壓過打通膨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96772.shtml

在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與房市委靡不振之際,聯準會(Fed)內部抗失業鷹派的勢力正悄悄壓過抗通膨鷹派。市場預期,Fed本周將推出一套新寬鬆方案,以提振房市與就業市場。

* 歐巴馬要課富人「巴菲特稅」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597306.shtml

美國行政官員表示,歐巴馬總統將在周一 (19日)向負責削減赤字的國會跨黨派「超級委員會」提出一項富人最低稅率案,將向年收入超過百萬美元的富人課徵所謂的「巴菲特稅」 (Buffett Rule),用意是確保年收入百萬美元以上者所繳的稅在其所得中占的比率,至少要和中收入者繳的稅在其所得中占的比率一樣。



◆ 千人「占領華爾街」 怒吼給我工作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09.18

選在全球金融心臟 不滿經濟不振

由網路雜誌AdBusters發起的「占領華爾街」活動17日中午在紐約曼哈頓區登場,但人數顯然不如主辦單位預期的2萬人,現場僅聚集千人左右,在這個全球金融心臟地帶表達對金融亂象和美國經濟不振的不滿。AdBusters希望能持續示威兩個月,直到他們的聲音被所有人聽見為止。

示威者聚集在華爾街附近的保齡綠公園,反對國會兩黨政爭、金錢左右政治以及社會不公。有人大喊「給我工作!給我工作!」有人激動的高呼「革命!革命!」有人則舉著「華爾街貪婪,紐約人喊卡」的標語。

「占領華爾街」網站張貼的聲明說:「我們屬於99%的人,不再容忍1%人的貪婪和腐敗」,22歲的哲學系學生希特在現場表示:「華爾街是企業界貪婪的原點,所以我們來到這裡。」

AdBusters希望把下曼哈頓變成「美國的解放廣場」,再造埃及人群聚開羅解放廣場、迫使穆巴拉克總統下台的人民力量。

AdBusters希望能持續示威兩個月,直到他們的聲音被所有人聽見為止。不過許多來到場的人不像來示威,倒像來露營,他們帶著背包、睡袋、食物,在警方警戒下準備紮營。有些外地趕來聲援的人表示,如果示威活動能夠持續下去,會再回來。

示威者原本計畫到華爾街地標銅牛塑像去象徵性的「扳牛角」,紐約警方不敢怠慢,不僅早早將華爾街封鎖,銅牛塑像也用柵欄圍住,並有警察駐守。

防遍地開花 彭博促擴大就業

紐約市長彭博稍早表示:「示威者有權利表達訴求,但不能干擾其他人的正常生活。」他並指出,如果美國政府不採取有效措施擴大就業,美國可能發生類似埃及和西班牙的街頭動亂。



◆ 社論-兩岸輔導大陸台商工作的虛與實

【本報訊】2011-09-18 工商時報

近來兩岸經貿領域中,「輔導及協助大陸台商」成為最熱門的政策性事項。大陸國台辦與部分地方政府,已接連公布相關的幫扶台商方案,我方經濟部、海基會也多次派團登陸訪視台商,以就地發掘問題並尋求解決方案。這些舉措,究竟如何切中台商的關鍵需求,以免陷入「頭痛醫頭」的窠臼,值得深入探究。

綜合而言,當前兩岸官方為大陸台商提供的輔導及協助方案,目標都集中在「促成台商轉型升級」。至於其具體辦法,則包括提供專項資金支援、協調銀行從寬核發貸款、移轉新技術、協助建立大陸內銷通路、幫助創造品牌等。這些都確為當前大陸台商迫切需要的輔助項目。

但若追本溯源去看,現時大陸台商最大的共同需求,卻是官方較少強調的「訂單」。所有台商都一樣,要有訂單在手,或有「很快可以拿到新訂單」的期待,如此才能維繫台商業主們持續經營的意願和信心。否則,其他的幫扶舉措都會事倍功半,甚至流為「務虛」。就拿貸款問題來說,銀行要貸出款項之前,一定要看申貸廠商有無訂單。沒有訂單的廠商,不管怎麼接受當局輔導,銀行都不會輕易貸給款項。

從這個角度看,兩岸雙方當局有必要對現有的輔導台商措施,加以重新整理,進而型塑出一套「以訂單為導向」的輔導方策。在這樣的安排下,相關的輔導措施才會「師出有名」、「有的放矢」。

而談到訂單,目前大陸台商最渴望拿到的,是大陸內銷訂單。大陸內需市場正在崛起,台商們莫不將其引為未來經營發展的主要根基。可是,以往的「實戰經驗」顯示,大陸內銷市場具有「內外有別」的生態,其中付款信用優良的「鐵訂單」,總是讓內資廠商「近水樓臺先得月」。更加上大陸各省市有地方保護主義,總是優先保障本地廠商的生意機會,所以台商除非是一開始就從事「深耕大陸」的本土化經營,否則很難搶到優質的內銷訂單。

於今之計,建議大陸政府採取措施,主動引導台商加入當地的「主流企業圈」,以強化台商取得內銷訂單的能力。引導的方法,如開放台商加入本地企業的核心結社組織,或鼓勵台商與當地主導性廠商相互持股等。無論如何,要讓台商有機會建立其與「核心下單集團」間的穩固聯繫關係。

除此之外,大陸政府更應全面對台商開放「公家採購」的渠道。目前大陸之公家採購,總讓眾多台商感覺「不得其門而入」,因相關採購招標的工作並無明確規範,台商即使投標進去了,但遇上「得標者早另有內定」,以致自己變成陪榜角色的風險不小。甚至台商這方面還常處於「信息不靈通」的情況中,也就是有不少招標計劃的訊息,台商事先無從知曉。

對此,大陸政府應加以改進。如對台商固定提供招標訊息,並在評審與開標過程中對大小台商一視同仁,以及給予台商「國民待遇」使其有資格參加「國內標」等,類似措施將會對台商發生空前的幫扶效果。眾所週知,大陸是個「公共支出大國」,公家採購訂單的數量相當龐大,如能讓台商公平地入場參加分享,必能從根本解決當前台商經營困難的問題。

台灣政府對大陸台商之掌握訂單,也有幫扶的空間,主要在於台商外銷訂單方面。例如,可將台灣本地廠商對外採購訊息,經常性、制度化地傳給大陸台商團體。此外,我方赴海外拓銷的活動,也應容納大陸台商,使其和台灣本土廠商一起出動爭取海外訂單。只要兩岸廠商分工配套良好,這樣做不但不會相互排擠訂單,甚至有可能一起把海外訂單的大餅做大。應知當前大陸台商雖普遍大力搶攻內銷市場,但其中還有部分廠商仍依賴外銷市場。政府對此不應漠視不管。

總的來看,訂單是大陸台商當前最迫切需要的資源,兩岸當局應在這方面大力下功夫。任何輔導及協助台商的舉措,都應該以「助其取得訂單」為依歸。相關輔導措施必須和廠商接單能力直接掛鉤,才能「彈無虛發」。

※ 相關報導:

* 陸銀開立信用狀 我將承認

金管會將進一步放寬兩岸金融業務限制,將承認大陸銀行開立的保證函及信用狀,為合格的擔保品,最快下個月上路。此舉將使本國銀行有更多的放款能量對台商融資,對台商跟國銀是雙贏。

fsj 提到...

拯救歐債危機的不可能任務

【經濟日報╱社論】2011.09.19

歐債危機一波接一波,7月底歐盟才同意對希臘提供第二輪紓困,但9月初因希臘今年無法達成削減赤字目標,讓各國金援駐足不前,從而引發金融市場對希臘債務即將違約的強烈預期,並波及西班牙、義大利等其他高負債國家。不僅如此,持有大量希臘公債的歐洲銀行也被拖下水,法國三大銀行中兩家長期債信評等遭降級,歐洲銀行普遍面臨融資與流動性不足問題,系統性金融風暴一觸即發。13日德國總理梅克爾公開表態不會讓希臘違約;15日歐洲央行緊急宣布將與美國、日本、英國、瑞士央行聯手提供歐元區銀行美元貸款,暫時紓解迫在眉睫的風暴。然而,歐債危機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尋求妥適解決方案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從情勢演變來看,歐債危機的複雜度與危險性不亞於引爆2008年金融海嘯的美國次貸風暴。在主權債務方面,解決希臘問題已是天方夜譚。歐盟援助前提是希臘須減赤字自救,但削減赤字難免造成經濟萎縮,希臘政府估計今年經濟將萎縮5%,遠高於歐盟估計的3.8%;今年前八月希臘預算赤字較去年增加22%,加上借債利息飆升,負債愈滾愈大。近日希臘1年期公債利息逾120%,信用違約交換(CDS)價格創下新高,市場預測希臘違約機率逾九成,對希臘倒債早已心裡有數。歐盟迄今不讓希臘倒債,主要是怕引發骨牌效應,一旦蔓延到葡萄牙、愛爾蘭,甚至大型經濟體西班牙、義大利,後果不堪設想。

希臘債信危機引發的銀行危機更讓歐盟心驚膽顫。歐洲銀行僅對希臘債權的曝險金額即逾1,300億歐元,希臘倒債將讓以德、法為首的歐銀損失不貲。7月歐盟壓力測試報告指歐銀僅有60億歐元資本缺口,但市場估計因主權債券價格重估,歐銀資本缺口達1,800億歐元;本月初國際貨幣基金(IMF)內部報告顯示,歐銀資本缺口更高達2,000億歐元。長期以來,歐銀的最大資金來源是美國貨幣基金,但美國十大貨幣基金持續縮減對歐銀貸款,6月減20%,7月再減9%,造成歐銀資金吃緊及流動性不足問題。雖然五大央行聯手注資歐銀暫解危機,但希臘倒債是遲早問題,歐銀危機爆發只是往後拖延而已。

歐盟國家對歐債危機解方案莫衷一是。多數國家認為發行跨區歐元債券及擴大紓困基金規模是必要手段,但歐盟龍頭德、法兩國齊聲反對,反而提議成立新的歐元區管理機構,由歐元區成員國政府首長組成,作為協調成員國財經政策的經濟政府。此議緩不濟急,且有利德、法擴權及整合歐盟,因而阻力重重。歐洲央行有意擴大購買主權國家債券,但受限於資本及成員國意見分歧,可發揮的作用相當有限。

近日歐盟財長緊急集會商討對策,但僅做出象徵性的決議,包括:執行更嚴格的預算規則、歐洲銀行必須增資以符合新版巴塞爾協定(Basel III)、不推出更多振興經濟方案、不擴大歐元區紓困基金規模等,是否撥付希臘紓困款項要到10月才決定。財長會議對燃眉之急的債信危機顯得束手無策,恐再次引發金融市場恐慌。

歐債危機對全球金融經濟日益擴大的衝擊,促使美國政府積極介入,美國財長蓋納日前已首次出席歐元區財長會議。以中國大陸為首的金磚五國亦有意購買債務國債券。但是,美國經濟「二次衰退」風險日增,已是有心無力;「金磚五國」也各有國內問題,頂多是象徵性施援。

如果不利因素繼續累積匯聚,將讓歐債危機總爆發進入倒數計時階段。台灣必須審度情勢,全力做好因應準備工作;馬政府尤不宜釋放過度樂觀的訊息,以提高投資人風險觀念,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 運彩滿頭包 北富銀花錢買恥辱

【聯合報╱本報記者薛翔之】2011.09.19

四年前,台北富邦銀行打敗中國信託銀行、高雄銀行,拿下運動彩券發行權,當時一片叫好,如今看來,北富銀卻是「花錢買恥辱」。

運動彩券一開始就出師不利,先是富邦金高階主管涉嫌竹企銀內線交易案,市場質疑富邦金「誠信不足」,連帶使得北富銀取得運彩的發行資格受到考驗,運彩發行的時間也因此延後。

不過,即使開賣,業績也始終未如預期,從二○○八年五月到去年底為止,短短兩年多,運彩已賠了將近廿三億元;更慘的是,按照規定,運彩六年發行期間,須繳納公益保證盈餘,這筆金額逐年增加,從第一年的十一億元,到最後一年須交近五十億元,合計共兩百零三億元。

去年,富邦金與體委會為了十五億元的運彩保證盈餘槓上,訴願還在進行當中;今年上半年,運彩總經理、「彩券教父」楊瑞東,公益彩券經營的有聲有色,卻在運動彩券踢到鐵板,下台一鞠躬。

如今又爆出經理人監守自盜弊案,運彩公司不僅賠掉自己的公信力,連母公司富邦金的形象也跟著陪葬。

彩迷想要知道的是:該職員操作期數多達七期,期間長達兩個月,要不是有人剛好投注發現,「公司為什麼這麼久都沒發現?」以及「還有沒有其他沒有發現的未爆彈?」

因為虧損、因為鉅額的保證盈餘,富邦金對於運彩的經營,已顯得意興闌珊,只想撐下剩餘的兩年多的發行期,或是體委會可以找到有意接手的發行機構,富邦可就此丟掉這個燙手山芋。

不過,剩下僅兩年的發行期,回首過去,恐怕沒有「傻子」願意「出手相救」,主管機關體委會有責任協助改善經營現況,但富邦金如果以現有的心態經營,這次的舞弊事件,恐怕不會是句點。

※ 相關報導:

* 體委會:富邦運彩知情不報 非常惡劣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6599119.shtml

體委會因應運彩舞弊案成立的專案小組,今天早上到運彩公司聽取報告,體委會綜合計畫處長何金樑會後非常不滿表示,運彩公司內控有太多處置上的疏失,而且知情不報不回應,是非常惡劣的行為。

* 運彩弊案 林昊縉坦承犯行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6598890.shtml

運彩科技公司前襄理林昊縉今天投案。林昊縉偵訊中坦承,原本利用比賽結束後的「黃金兩分鐘」偷天換日,豈料有人買到「過期彩券」,因而全案東窗事發。



◆ 收禮的智慧

【黃邱倫/特稿】2011-09-19 中國時報

對於突如其來的重禮,而且是國外元首贈送的禮物,楊淑君從一開始不知所措、有意拒絕,後來決定收下再轉送給協會收藏,整個過程相當戲劇,但處理方式得當,同時也避免了外界誤解。

韓國總統李明博以總統府的名義送禮,實屬難得。不過,時間點就在楊淑君決定撤回在國際運動仲裁庭(CAS)的告訴之後,不禁讓人有其他聯想。楊淑君不希望被有心人士拿來做文章,但拒絕一國元首的禮物說不過去。幾經考量,楊淑君將這份禮物改由協會保存,跆拳道這個大家庭是所有人一起打拚出來的,禮物不屬於她個人所有。

意外之禮本是燙手山芋,收與棄陷入兩難。楊淑君在不悖離常理、又不落人口實的情況下做出了最佳選擇!

fsj 提到...

銀行開戶 要問「是否美國人」

【世界日報╱記者孫中英台北18日電】2011.09.19

如果台灣金融業接受美國法律的「肥咖條款」(FATCA),並與美國國稅局簽署外國金融機構合約(FFI),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協理高旭宏指出,那代表金融業必須負起「判別潛在美國客戶」的責任。即投資人未來到銀行開戶或買壽險保單時,第一關就要先回答,「我是不是美國人?」

高旭宏指出,美國國稅局已發布「肥咖條款」自後年1月實施,這段時間各國的金融機構可陸續與美國簽署FFI。第一批的生效日自後年7月1日起,已簽FFI的金融業,就要開始「辨識」客戶是否為美國人?若是,金融業在取得客戶同意後,需向美國政府揭露這些帳戶或保單資料。

如何辨識美國人?高旭宏舉例,金融業可能會在開戶時,詢問客戶「有無美國護照、綠卡」或美國地址,或是否曾在美國居留滿183天。

目前台灣的花旗及渣打等歐美系銀行,長久以來,已有辨識客戶是否為「美國人」的做法。中國信託銀行在銷售部分美系基金時,也會要求客戶聲明是否為美國人,若是美國人,就不能投資。

但台灣多數本國銀行及壽險公司都沒有這層辨識動作,因此,若台灣金融業必須接受「肥咖條款」,銀行及壽險業的系統得趕緊大幅更改。壽險公會就表示,要保書中可能會新增一欄,請客戶填寫「是不是美國人」等相關資料。

目前台灣金融業,包括兆豐、台銀、華南、合庫、第一、中信、國泰世華、永豐銀行等,都設有美國分、子行。壽險業中的國泰、富邦及新光金控等,也擁有龐大的美國投資部位,正在審慎評估「肥咖條款」的影響。

※ 相關報導:

* 美釘「肥咖」追稅 逼全球當眼線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598477.shtml

美國政府祭出「肥咖條款(FATCA)」大追稅,要求全球廿萬家金融機構,包括台灣在內,充當「眼線」、「抓耙子」,向美國國稅局通報海外美國人的金融資料;台灣銀行公會日前回函美方,表達「此舉恐違法」,並未具體回應配不配合。

* 銀行業不滿:侵犯自主 盼金管會hold住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598415.shtml

大型銀行主管也強調,美方態度強硬,看來勢在必行,一般民營銀行恐怕無法獨力對抗,主管機關在處理這件事情上,「要有擔當」,「凡是有主權概念的國家,都不會放任自己家裡(境內)金融機構,對國外政府(美國)提供客戶資料。」

* 美要逃稅名單 瑞銀投降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598417.shtml

美國「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ATCA)要到二○一三年一月才生效,但美國政府近年來已透過法律途徑,逼使有「避稅天堂」之稱的瑞士政府和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業者瑞士銀行(UBS)乖乖就範,交出有逃稅嫌疑的美國客戶名單。



◆ 美霸道查稅 掐住金融機構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598414.shtml

【聯合報╱本報記者孫中英】2011.09.19

美國政府宣布將實施「肥咖條款」,引起全球金融業震撼。有外國金融業者上美國國稅局的網站,大罵美國此舉「流氓霸道」。美國國稅局的回覆是,「如果這些都是你們國家的納稅人,我們想,你們也會這麼做。」

美國政府全球查稅,這次似乎是「玩真的」。許多金融機構預期「肥咖條款」會再修改或延期。但專家說,美國全球查稅、追稅的風氣已是「主流」,沒有一位美國國會議員敢站出來反對這個法令,美國政府「不可能不做」,只有如何執行的問題。

另外,肥咖條款厲害之處在於,美國政府並不直接規範全球各地的美國人,而是「掐住」所謂「中間機構」的命脈。

「中間機構」即全球銀行、壽險、投信及證券公司,這些公司因為有投資美國部位,或在美國設立據點,如果不接受肥咖條款,不跟美國簽FFI(外國金融機構合約),就變成未來「自己要繳稅」。

若金融業不願就範,未來只要有美國市場的所得,就要被美國政府扣百分之卅的稅。肥咖條款甚至還搞「同儕」懲罰效應,即金融機構間都會互相往來,但其中若有一家沒跟美國簽FFI,未來各公司若再跟這家公司進行「同業」付款或拆借,只要跟美國來源所得有關,美國也要扣百分之卅的稅。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協理高旭宏說,很多金融機構會評估,有沒有必要幫美納稅人「瞞他應報給美國的稅」。若外商金融保險集團,全都實施肥咖條款,台灣金融業因須與這些公司來往,也必須接受。



◆ 盯死肥咖 英出動查富大軍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09.19

在經濟危機下人人縮緊腰帶,英國財政部首席次官亞歷山大表示,他將組成2250人查稅大隊,調查適用50%稅率的富豪是否逃稅。

亞歷山大向星期獨立報表示:「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臂膀寬的人更應該承擔份內的責任。」他並表示,一個月內即將有100人「查富隊」到位,目標直指財產在250萬英鎊(395萬美元)的35萬名頂級納稅人。

英國工黨執政13年,留下數十億英鎊的債務爛攤子,讓現任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聯合政府傷透腦筋,尤其目前經濟前景不明,向富人開刀成為重要財源。

亞歷山大說,英國政府加強查稅的結果,一年增加了20億英鎊(30億美元)稅收,預計到2015年每年可增加稅收70億英鎊(106億美元)。

隸屬保守黨的財相奧斯本最近下令檢討50%的富人稅,部分保守黨議員更主張降低富人稅,引起自由民主黨強烈反彈。另一位自由民主黨籍官員商業大臣凱博也表示,將向企業高階主管薪資過高的問題開刀。

凱博告訴「天空」電視:「在股價和基本薪資都停滯不前時,企業高層的薪酬卻暴漲,這等於是獎勵失職,這種現象必須改正。」他表示,政府將要求企業主管薪酬結構透明化。

凱博希望賦予股東權利,讓他們能夠投票否決企業主管過高的薪酬,目前股東的投票結果並無強制力。政府並將要求企業說明主管領取高薪的理由,並用清楚淺顯的方式列舉薪水、獎金、退休金。



◆ 貧窮線以下家庭 飆破11.4萬戶

【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2011-09-19 工商時報

內政部甫完成的統計指出,第2季落於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升至11萬4千戶,戶內人口也升逾27萬人,皆創歷年新高,顯示受全球化競爭非典型工作增加的影響,工作貧窮現象日趨明顯,為此政府已在下半年實施新版社會救助法,擴大扶助範圍。

內政部官員表示,新版社會救助法於7月實施,第2季的貧窮線定義仍和以往一樣,因此低於貧窮線的戶數創新高,反映出低收入家庭確有增加趨勢,而這和全球化下,人力派遣、臨時工作等非典型就業愈來愈多密切相關。

我國貧窮線係取決於家庭收入、動產及不動產3項指標,只有3者皆在政府所訂的標準以下,才能獲得相關的生活扶助等福利。

這份甫完成的統計顯示,今年第2季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11萬4千多戶,較99年底11萬2千戶,98年底10萬5千戶持續增加,而這些低收入家庭裡的人口十年來更由17萬人升逾27萬人。

內政部將落於貧窮線以下家庭依其貧窮程度分為3款,第1款既無恆產也無收入的家庭10年來並沒有增加,始終維持在4千戶;但第3款低於最低生活費且積蓄不多的家庭十年來卻由4萬多戶倍增至8萬多戶,顯示如今跌到貧窮線以下者即使有工作,但多屬於不穩定的非典型就業,薪資微薄。

內政部官員表示,為了解低收入家庭的情況,曾與他們多次座談,發現這些家庭成員在外找工作,經常碰壁,最後找到的工作多數是臨時工作、派遣工作,收入非常低,生活也非常無奈,這與近年來非典型就業(臨時、派遺)快速增加,密切相關。

這位官員說,去年經濟成長率高逾10%,房地產價格也大幅上揚,但這些繁榮的景象對於這些落到貧窮線以下的家庭而言,完全感受不到,他們非但買不起房子,連租屋都經常面臨問題。

隨著近來景氣再度滑落,這對於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衝擊更大,內政部官員表示,政府將自第3季起實施新的社會救助法,在放寬貧窮線、建構更完善的社會安全網下,屆時照顧的家庭將會明顯增加。

fsj 提到...

社論-歐債危機 將改變全球政經面貌

【本報訊】2011-09-20 中國時報

希臘主權債信問題愈演愈烈,已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不定時炸彈;雖然歐美等五國央行決定聯手向歐洲銀行注資,避免發生流動性問題,但根本未解決希臘債務危機,未來發展仍將繼續牽動著全球金融市場。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事件不僅影響全球金融市場與經濟前景,它更悄然的改變全球的政經結構。

希臘債務危機從二○○九年爆發至今,可謂「烽火連三年」,雖然透過歐元區國家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緩困援助,曾得到短暫紓緩,但在赤字難以刪減、本身經濟疲弱、產業缺乏競爭力等因素下,讓希臘再度顯得搖搖欲墜。近期國債信用違約交換(CDS)不斷飆新高,市場估計希臘違約機率已達九八%。

在希臘發生債信危機的同時,其餘經濟表現較差、政府債務高的國家,包括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等也陸續發生問題。這些國家有的失業率高達廿%、有的糾纏在房地產泡沫中,有的則是長期的經濟不振、產業缺乏競爭力,政府與民眾競相以借貸揮霍度日。過去躲在歐元區的大架構下安逸度日,一旦出事,市場注意到其債務有違約之虞後,即面臨強大的壓力。

歐元區國家全力防止希臘違約,主要考慮點是除了擔心連鎖效應,引發更大災難外,更重要的是要維護歐元區的持續運作與完整。除希臘外的四個國家,有些已接受紓困貸款,有些則是由歐洲央行出手購買該國公債。義大利甚至向中國發出求救訊號,要求購買該國公債與投資策略性企業。

不論未來結局將如何,歐債危機勢將深刻的改變全球政經的面貌,未來發展值得大家注意。

最值得關注的是德國的躍升與歐元區未來走向。德國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經濟實力原本就扎實;但到歐債事件發生,德國以其強勁的經濟表現、嚴格的財政紀律,成為最有實力伸出援手的國家;但作為一個民主國家,要把國家的資金挹注給其它國家,勢必面臨國內強大的壓力,因此,德國必須對被援助的國家提出相應的條件,未來歐元區國家逐漸「德國化」的情況可能出現,德國也成為名副其實的歐陸領導國家。

畢竟,強把廿七個發展程度不同、經濟實力懸殊、各有不同社會問題的國家綁在一個匯率下,又無相應的財政統合機構,原本就困難重重。因而歐元區的改革勢在必行,否則未來危機還是會層出不窮。歐洲政界陸續提出發行歐元債券、成立歐洲財政協調小組等意見,就是希望解決此問題。但問題是歐元債券等於是要信譽較佳的德、法,幫信譽差的其它國家背書,承擔其風險,可行性低。成立歐洲財政小組,則更等於要各國放棄財政自主性,讓其它國家審核自己國家的政府預算,形同放棄主權,可行性更接近零。難逃主權框架,歐元區就改革無望。事實上許多著名評論家都認為歐元區正逐步走向解體,且終難逃解體命運。無論如何,未來歐元區的走向將牽動著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新興經濟體這次成為歐債危機的「救世主」。除了義大利向中國求援外,巴西已表示願意援助歐洲;金磚五國即將召開的財長會議,也將討論協助解決歐債問題。過去數十年,都是「落後國家扯爛汙,先進國家伸援手」,從南美各國的債務危機、墨西哥危機、亞洲金融風暴、到俄羅斯違約等,都是較落後的經濟體因管理不善出問題,最後賴先進國家及其主控的IMF等協助脫困。歐債危機是首次由新興經濟體出手援助先進國家,這代表由歐美主控的全球政經結構已悄然改變,新興經濟體實力更強、取得更多發言權。

短期來看,五大央行救市,其實只是救銀行,甫結束的歐洲財長會議也仍是議而未決,希臘危機仍無解;而且再拖延下去將更難善了。歐美經濟、債務問題一直無法解決,已拖累全球經濟;亞洲開發銀行甫公布的報告,就全面下修今明兩年各國的經濟成長率,短期內歐美問題不可能妥善解決,未來經濟風險仍高。但在動盪中,全球的政經面貌與權力結構,其實已悄然發生變化,未來觀察全球財經走勢時,角度都必須調整了。

※ 相關報導:

* 亞洲通膨嚴重 學者籲緊縮貨幣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30505/132011092001387.html

目前國際糧、油價格上漲,歐債隱憂仍在,使亞洲通膨問題居高不下,若國際商品價格再飆漲,亞洲國家央行宜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



◆ 專家解析/羅比尼:希臘應退出歐元區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1.09.20

希臘違約疑慮擴散,已經危及歐元區的成長、甚至存亡。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重申希臘應退出歐元區,哈佛大學教授桑莫斯認為歐元區需要財政和貨幣刺激雙管齊下,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則呼籲歐元區別指望金融五國來買債。

羅比尼表示,希臘應該開始有秩序的違約,自願退出歐元區,回歸原本使用的貨幣德拉克馬(drachma),才能避免陷入無力償債、競爭力低落和經濟衰退的惡性循環。羅比尼認為,債務交換協議在減輕希臘債務負擔上沒什麼貢獻,目前最好的選項是拒絕這個協議,然後在讓希臘違約的威脅下,重新協商一個更好的協議。

桑莫斯:財政貨幣雙管齊下

不過華府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經濟學家建議把主要央行之間的交換協議作為永久機制。CEPR由歐美學術研究機構的700位經濟學家組成。CEPR經濟學家還支持發行歐元區債券,不過他們不視之為解決歐洲財政危機的方式,而是希望藉此讓全球貨幣體系更穩定。他們的論點是,美國公債因流動性高,成為外匯存底主要儲備資產,但這卻導致全球金融體系失衡,成立歐元區公債將為市場提供替代選擇。長遠來看,人民幣公債將勢在必行。

曾任美國財長的桑莫斯認為,歐洲需要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雙管齊下,而非撙節支出;成員國必須放棄一部分的財政自主權,才能拯救歐元。

佐立克:別指望新興國買債

歐洲央行最近陸續祭出多項措施,包括重啟收購財政困頓國家的公債、聯合其他央行提供美元融資等。

不過國際清算銀行(BIS)首席經濟學家賽克帝(Stephen Cecchetti)警告,歐元區應該專注在財政赤字上,更多寬鬆貨幣和挹注流動性的措施無助於解決問題。

佐立克則呼籲歐洲不該指望中國和巴西等新興國家收購公債,而是需要為這個貨幣聯盟的走向做成重大決策,不管是組成一個更強大的財政聯盟,還是
勇敢面對弱國遇挫的結果。

※ 相關報導:

* 社論-富邦金欠的不只是一個道歉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1092000113.html

富邦金控近年來,屢屢獲得金控的獲利王,更成為金控股的股王,投資人也對投資富邦金感到欣喜。然而此次弊案的爆發,才讓投資人驚覺其金玉的外表,卻暗藏著許多敗絮,令人嘆息。

fsj 提到...

Fed祭出「扭轉操作」 折衷式量化寬鬆

【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二十一日電】2011.09.22

美聯準會(Fed)21日祭出「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措施,轉換短期美債為長債,總額4000億美元,就Fed欲達成目標而言,這是沒有第三波量化寬鬆(QE3)之名的量化寬鬆,可視為Fed在沒有擴張資產負債表前提下,所能推出最積極的貨幣政策之一。

Fed這次利率會議提出三個重要措施: 一,「扭轉操作」,目的在壓低長期利率,刺激經濟再成長;二,續投資所持房貸機構債券及房貸抵押債券本金,以支持房貸市場;三,維持聯邦資金利率0至0.25%「至少到2013年中期」。

Fed宣布「扭轉操作」操作方式為: 至明年6月,買進4000億美元6年至30年期中長期財政部債券,同時出售等額3年期以內財政部短期債券;Fed此時祭出「扭轉操作」,是比照1961年Fed所採措施,目的在壓低長期利率,縮短「殖利率曲線」(Yield Curve,長短債殖利率差距),但不必加印鈔票、無需擴張Fed目前近2.8兆美元資產負債表。

Fed這次推「扭轉操作」而未直接了當祭QE3,可說是權衡利害後的折衷作法。Fed已推出二輪量化寬鬆,總額達2.3兆美元,但成效不彰,經濟仍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同時造成熱錢橫流、推高商品價格及通膨,引發新興市場國家嚴厲批評。

此外,美國會共和黨領袖明言反對再推QE、民主黨議員也對QE有異議、Fed內部反通膨鷹派聲浪愈高,面對內外與日俱增壓力,Fed 此時勢難再推QE3,扭轉操作因此替代上場。Fed用意是先以扭轉操作為緩衝,視經濟情勢且戰且走。QE3仍是日後選項。

實則Fed能提出的非傳統措施已不多。現在美國當務之急是積極有效的財政措施,以重振經濟。但美面對2012年大選,財政措施難免不受政治干擾,加上美經濟所以陷入當前困境,有長期結構性問題,非一時能解。因此Fed也只能盡人事,獨扛救經濟重任,對Fed似乎太沈重。

※ 相關報導:

* 跳扭扭救經濟 柏老「天真到可以?」
http://www.udn.com/2011/9/22/NEWS/WORLD/WOR6/6606037.shtml

這項操作的主要刺激作用,是希望讓長期利率向短期利率靠攏,藉以鼓勵銀行業加強放貸給迫切需要資金的小企業,而不是一味地買進中長期債券。但這一招在半世紀前並未帶來預期的效果,當時的聯準會主席馬丁後來甚至說,托賓秉持的理由「天真到可以」。

* 野火燒不盡 歐債風險紛創新高
http://www.udn.com/2011/9/22/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6607066.shtml

根據彭博社報導,在全球景氣降溫之際,歐洲各國主權債擔保成本彈升,法國與德國的信用違約交換(CDS)雙雙飆上空前高點。



◆ 美司法部自爆 凱子政府亂花錢

自由 2011.09.22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哪裡的鬆餅每個16美元(約台幣480元)?原來是在美國政府的一場研討會上。

一客鬆餅480元、午餐2280元

一般咖啡店買鬆餅,每個了不起只要2美元(約台幣60元),但美國司法部在國會山莊辦研討會時,竟然會花平常7、8倍價錢買鬆餅,這跟五角大廈花600美元(約台幣1萬8000元)添購馬桶坐墊一樣,都是美國政府浪費公帑的活生生案例。

司法部代理檢察長施奈德20日公佈稽核報告,指出在2008到09年,司法部共開1832場會議,花費1.21億美元,其中充斥她稱為「浪費又奢侈」的開支。布希與歐巴馬時代的10場執法研討會,竟然以每片10美元(約台幣300元)價格買餅乾與布朗尼蛋糕,一杯咖啡8美元(約台幣240元),一頓午餐76美元(約台幣2280元),這在美國經濟拮据、勒緊褲帶的當下,正中華府要害。

國會朝野齊轟司法部

施奈德的報告一出爐,不分共和黨或民主黨齊聲砲轟,共和黨參議員葛拉斯里痛批,「16美元的鬆餅跟60萬美元的活動計畫費,就是這樣美國人才會不齒政府,才會要求改變。司法部顯然瞎了,看不到我國面臨的經濟現況,人民當然要氣,他們絕對有理由氣」。

司法部官員解釋說,之所以花大錢請顧問籌畫活動,是因為請來的顧問學有專精,許多研討會都是在五星級飯店舉行,價格難免較高,司法部已盡力控制開銷;有些官員則表示,供應鬆餅與點心、而非提供全餐,這樣就已算節省。不過,整體而言,司法部對於報告內容並無異議,一名發言人說,司法部「認同報告點出的過度花費確實不該發生」,也已經採取行動避免,今年司法部已刪減研討會花費,同時也在節省其他不必要的開支,不過,她並未詳細說明節省的金額細目。



◆ 名家-貧富差距大 陸進入危機頻發期

【李英明】2011-09-22 旺報

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15日在北京舉行的「國際城市論壇」2011年年會上指出,大陸貧富差距擴大,基尼系數超過0.5,再加上通膨、分配不公等問題,大陸已經進入「危機頻發期」。

大陸相關研究單位,近幾年來曾先後指出,大陸基尼系數已超過0.5,不過,有關大陸基尼系數的估計有各種不同版本,如果拿掉最高和最低估計,基本上分布在0.46到0.49之間。

基尼系數超過警戒線

基尼系數超過0.4就進入警戒狀態。從相關數據顯示,大陸在1978年基尼系數為0.32;到了2000年開始,基尼系數就超過0.4的警戒線;至2006年,則已逼近0.5。根據世界銀行及相關研究單位的估計,在全世界有完整統計數據的150個國家中,基尼系數超過0.49的不超過10個,排前10名除了大陸外,就是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

另一方面,據大陸全國總工會2010年的調查顯示,大陸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從1983年達到56.5%高峰後就一直下滑,到了2005年就只有36.7%,降幅近20%;而據相關研究顯示,2005年以後,可能已下降至35%以下。有些研究甚至更激烈的指出,可能已經降為20%左右。不管是高估或低估,勞動報酬占GDP比重嚴重下滑是明顯趨勢;如果再從中下階層的薪酬占GDP的比重來看,其下滑的幅度就更嚴重。

歐盟和美國的上述比重迄今都維持在50%,南美國家為35%,東南亞國家為30%。近幾年,許多國家都出現工資總額占GDP比重下降的現象,其中大陸比較嚴重。值得注意的是,據前述大陸全國總工會的調查顯示,在1983至2005年這段時間,資本收益占GDP的比重則上升了20%:而依相關研究顯示,近幾年的比重上升更快,迄2010年為止,已上升了25%。

平衡多元群體間利益

把工資總額、資本收益占GDP的比重、消長曲線和基尼系數持續上升綜合來看,大陸國民收入分配不公的情況是很明顯;這幾年大陸社會儲蓄增加,據了解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企業存款和富有階層的存款不斷增加。

這幾年大陸各地因拆遷、繳地、勞資、醫療、汙染、改制等原因爆發衝突事件,雖然大陸相關單位傾向將這些事件定位為社會治安事件,但從深層結構來看,貧富差距擴大、分配不公以及貪汙腐敗還是關聯在一起。

連玉銘強調,要化解大陸社會的深層矛盾,政策制訂就須注重社會公平正義。的確,要實現公平正義必須解決社會分配不公的問題。進一步說,解決社會分配不公,就是要讓多元利益主體間的利益平衡,這就涉及到政治,必須建立體現社會公正的政治體制。大陸總理溫家寶日前暢談政改,指這必須包含參與式民主,讓中下層的利益能更具體的在決策過程中體現,以確保在利益分配過程中不會犧牲中下層的利益。

(作者為中華科技大學副校長)

fsj 提到...

社評-全球經濟黯淡 貨幣戰爭風雲變幻

【本報訊】2011-09-23 旺報

全球化的財經情勢真是瞬息萬變,不到兩個月前,還因美元後市持續看貶,逼得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國家開始設法阻升幣值,以捍衛出口競爭力,其中尤以瑞士央行意外降息、設定與歐元匯價來阻升瑞士法郎,日本央行進場強力干預日圓升值,最引注意;不料,9月開始,場景丕變,歐債風波愈演愈烈,避險情緒升溫,外資大舉撤出亞洲新興市場,避險資金回流美元,美元一反頹勢強力反彈,主要國家貨幣,特別是亞洲貨幣急速回貶,全球儼然進入新階段的貨幣競貶大戰。

過去兩周,投資人積極平倉新興市場貨幣的多頭部位,市場資金流動非常強勁,亞洲貨幣20日已跌至6個月來低點,為避免2008年資金大舉流出的情況重演,南韓、印尼和菲律賓等央行紛紛進場拋售美元來支撐匯價,原本擔心熱錢過度湧入的亞洲政府,現在卻因規避風險的投資人撤離,轉而開始支撐本幣匯價。

昨天清晨,美聯準提出的4千億美元「扭曲操作」方案,無法滿足市場的期望,加上同時警告美國經濟有重大下滑風險,讓非美貨幣昨日全軍覆沒,亞幣更是急瀉直下,創今年新低,領頭重貶的韓圜超過2.6%,台幣也一路向下,不但破了30元大關,更順勢讓匯價一口氣貶了4.22角,展現力道驚人。

貨幣升值有利進口,貶值則是出口的助力,當經濟結構與體質相若的國家面臨相同的外部因素時,即會展現所謂的貨幣戰,台灣跟南韓為其例。為守護出口競爭力,台、韓央行近期似乎有意放手讓匯率貶值,只是貨幣重貶不利金融穩定,兩國央行近日操作策略明顯看出「鬆中帶緊」,必要時進場踩一下煞車,預防匯市失序崩盤。

在這階段競貶戰中,台幣貶幅遠不及南韓,但正如經建會主委劉憶如21日分析的,從國際貨幣基金(IMF)甫向下修正的全球經濟成長率看,台、韓受美歐債危機影響最深,但是韓國到8月的出口年增率仍高達27.1%,台灣僅7.2%,領先指標的外銷接單成長率,8月更降至5.26%,至於同時下降到6.4%的進口年增率,也反映出台灣投資及消費內需力道正在減緩,當台灣出進口雙雙下滑時,這些指標透露的警訊,應該就不只是單純的匯率問題了。

其實,以貨幣貶值,取得出口競爭力,僅是治標的作法。亞洲國家貨幣時常齊升齊貶,想透過匯率貶值取得出口競爭優勢並不容易,況且,匯價若貶過頭,反而會對進口造成傷害,得不償失。

即或是當今亞幣齊貶態勢出現,各國也會盱衡各自的經濟現實,以那隻看不見的手來進行不同程度的調節操作,這些都不能單靠貶值幅度來比較解釋。

以中國大陸為例,近月來,出口強勁、通膨較高及國際壓力等因素,使得中國政府允許加快人民幣升值速度,如今全球經濟復甦力度減弱了這些因素,尤其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急迫性,已將外界注意力從匯率問題上移轉,鉅額外匯儲備甚至讓中國以歐債危機救星的身分出現,人民幣升值壓力暫時減弱,8月的人民幣漲勢已經消退,9月上半月幾乎沒有升值。

表面上,人民幣在最近貨幣競貶氛圍中相對穩定,但若相對其他亞幣,實際仍是升值,這個差距態勢是否繼續,就得看中國大陸外銷、內需及通膨的數據發展了。

「貨幣戰爭」的說法是巴西財長蒙迪嘉去年9月率先提出,當時他指稱,日本、南韓、台灣等世界各國為提高競爭力競相貶抑貨幣,一場國際貨幣戰爭已然爆發。幾天前,市場傳出大陸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暫停與幾家歐洲銀行的外匯掉期交易,擴大了歐洲金融機構背負的流動性壓力,新階段的貨幣戰,將不再只是新興市場因應弱勢美元而競貶本國貨幣,說得嚴重些,各國以貨幣競爭作為「恐怖平衡」手段,維持其經貿、金融結構,將成經常局面,預料會有更多不同的干預行動出現,國際貨幣市場恐難平靜。

※ 相關報導:

* 10年最大貶幅 台幣破30大關
http://www.udn.com/2011/9/23/NEWS/FINANCE/FIN1/6607783.shtml

歐美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外資從亞洲股市大撤資,昨天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一度狂瀉近五角,貶破卅元大關,終場以三十點三七二元收盤,單日崩跌四點二二角,創十年來單日最大貶幅。

* 彭淮南:不會坐令台幣貶過頭
http://www.udn.com/2011/9/23/NEWS/FINANCE/FIN1/6608723.shtml

央行總裁彭淮南上午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央行會密切注意外匯市場情況,若有偶發因素讓匯率市場過度波動,危及國家經濟金融穩定時,央行會維持外匯市場秩序。



◆ 零外債的虛vs.高內債的實

【聯合報╱社論】2011.09.24

正當國際關注歐債危機會否釀成全球經濟災難之際,我國在九月十五日這天,還清了最後一筆外債,成為全球不到廿個「零外債」國家之一。但對百分之九九‧九九都是內債的台灣,零外債與「無債」根本毫無關連,最多只能說明台灣不會面臨像希臘這樣的外債困境。零外債的紀錄,並不是政府財政健全的認證;所以,與其沉浸在零外債的虛幻驕傲,不如拿出積極對策,務實面對比外債嚴重萬倍的內債風暴。

民國一○一年時,中央政府未償債務餘額將衝破五兆元,創下歷史新高。也就是說,當政府還清最後一筆廿三萬餘美元(約新台幣七百萬元)的外債後,高達五‧一三兆餘元的債務,清一色都是本國人民借給政府的內債。近五十年來,政府向外國人借來的外債僅一千五百七十六萬餘美元(約新台幣四‧七億元),從這個結構即可知,外債只是國家總負債的九牛一毛,從來不曾構成問題。

舉債不等於壞事,舉債做必要的建設,不僅在當下創造就業機會,也提升公共效率,為未來的經濟發展奠基;舉債也不代表內債一定比外債好,兩者只是舉借的對象不同,既是「債」就要還,既無高下之分,更沒有緩急之別,主要拿捏的是借錢的成本。台灣的外債很少,關鍵就在於成本;政府沒有考慮多借外債,只是因為台灣不是世界銀行的成員,加上主權信用評等較歐美等國低,若要發行外債,借款利率相對比較高。另方面,國內游資充沛,對內舉債的利率只有國外的三分之二,更沒必要借外債。因此,政府借外債僅具形式意義,跟企業與銀行往來維持信用的意義類似。

台灣沒有外債,表面上似是無債一身輕;究其實質,卻是外債成本高於內債,以致舉債融資管道集中在國內,相對也代表政府失去向國際籌資的彈性選擇籌碼。因此,「零外債」只有在內債相對也低的要件下,才有珍貴的意義。否則,最貼近「高內債、零外債」現況的註解,不是政府不需要借外債,而是政府借不到便宜的外債。

對比起來,內債問題要比外債棘手太多;五十年來只升不降的債務曲線,即是執政者欠缺妥善治理國債能力的鐵證。不必回溯太遠,就從民國九十年算起,當年中央政府債務餘額約為二‧七六兆元;十二年後,行政院剛通過的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累計債務餘額已跨越五兆元大關。政府債務在十二年內不僅翻了將近一倍,距離法定的政府舉債上限,也僅餘約三千億元的空間。

因此,如果政府將「零外債」視為一項足以傲人的政績,那麼,面對居高不下又屢創新高的內債,執政者就應為自己束手無策的表現感到汗顏。更可怕的是,近年快速累積的國債,少數是為了推動經濟建設而來,但大部分是出於財政結構不良所致。肩負穩固財政基石重任的賦稅制度長期失衡,經濟成長的果實因而無法反映於國庫稅收,不足以支應施政所需,舉債就成了政府無米之炊的主要選項。

台灣的高額債務,屢被國際信評機構引為調降主權評等的理由,債務的改善程度,更是評等展望動向的關鍵。關於國債,政府沒有自我感覺良好的權利。不到新台幣五億元的外債,國庫花了五十年還清;超過五兆元的內債,更需要執政者展現積極的償債行動,才能讓國債水位從警戒區回到安全帶。畢竟,零外債只是虛幻成就,執政者需要的是反躬自省,為高額內債設定具體的減債目標。

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編列的債務還本金額達九百四十億元,占稅課收入比重拉升至百分之七‧五,即是一個好的開始。然而,加快償還債務,必須有豐沛的稅收做後盾,重整稅制結構才是減債的主角。政府何妨就以明年為財政減赤元年,左手開源、右手節流,向「零外債」看齊,真正體現名副其實債少不愁的理想境界。

fsj 提到...

索羅斯:美已陷二次衰退

【蔡鵑如/綜合報導】2011-09-23 中國時報

投資大師索羅斯廿一日語出驚人,指稱美國經濟二次衰退(double dip recession)已經不是風險,而是現實。

他說,一味反對歐巴馬總統財政刺激方案的共和黨難辭其咎。

另一方面,有「末日博士」封號的紐約大學經濟學家魯比尼,則在部落格撰文,為經濟衰退開藥方。

索羅斯接受財經媒體CNBC訪問,在被問及他是否認為美國經濟遭逢陷入二次衰退的風險時,索羅斯直截了當表示:「我們已身在其中。」

索羅斯指出,美國面臨經濟成長放緩,以及是否提高富人賦稅以創造就業機會的爭議,當局提出能實現長期預算平衡,同時容許短期財政刺激措施的方案,此一正確決策卻遭駁回而破局。

談到歐債危機,索羅斯批評歐元區決策者多次循著錯誤的政策轉向,當前歐洲對全球金融體系造成的影響,比二○○八年雷曼兄弟倒閉時更危急。他預言,二至三個歐元區經濟體可能倒債或退出歐元區。

魯比尼則撰文稱,若要把另一波經濟衰退的傷害降至最低,並預防金融體系崩盤,美、英、德和日本等國應延後採取緊縮措施,因為緊縮會導致經濟產出疲軟。

魯比尼建議歐洲央行應取消升息的錯誤決策,美國、日本、英國與瑞士的央行,也需要寬鬆貨幣及信貸。歐元區應要求銀行進行資本重組;必須向具備清償債務能力的國家,提供大規模的流動性;無法藉由撙節或通膨減輕的債務負擔,一定要透過有序的債務重組、債務削減等方式,或債務轉換成權益,使其具可持續性。

不過魯比尼警告,即使希臘與其他歐債國家債務獲得大幅減免,其經濟也很難重回成長,更多倒債危機與社會動亂將難以避免。

※ 相關報導:

* 全球股市 正式邁入熊市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sep/24/today-fo2.htm

全球股市週四正式跌入熊市,也稱為衰退,目前國際股市已符合一般認定的自高檔下跌超過二十%的「熊市技術型定義」;而這一波跌入熊市,已開發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都無法倖免。

* 投資人信心悲觀 全球經濟進入危險地帶
http://www.udn.com/2011/9/23/NEWS/WORLD/WOR2/6608381.shtml

聯準會(Fed)警告美國經濟面臨巨大的下滑風險,加上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和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嘉德也表示全球經濟進入危險地帶,投資人開始擔心經濟已衰退,全球股市22日瀰漫悲觀氣氛,全面重挫。

* 歐元區景氣急凍 衰退警鈴響
http://www.udn.com/2011/9/23/NEWS/WORLD/WOR2/6607535.shtml

歐元區9月服務業與製造業景氣雙雙呈現萎縮,為逾兩年來首見,區內最大經濟體德國的民間部門景氣也滑落到兩年多來最低,反映出歐債危機延燒及美國復甦停滯重挫市場信心,加深歐元區重陷衰退的疑慮。

* 符銘財:經濟若未扭轉 美極可能推QE3
http://www.udn.com/2011/9/23/NEWS/WORLD/WOR1/6608385.shtml

扭轉操作到底會不會成功?渣打銀行經濟學家符銘財說,現在很難說得準,但坦言「整體而言還是相對困難」。他預期,未來兩三個月內若美國經濟情勢未好轉,再推出QE3的可能性大為增加。



◆ 亞洲富翁 流行家族理財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彭博資訊二十二日電】2011.09.23

勢力愈來愈壯大的亞洲富豪投資人,在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後厭惡風險的心態增溫,如今盛行不再把財富交付私人銀行管理,轉而透過家族理財室(family office)來管理財富。

例如Vulpes投資管理對沖基金共同創始人迪格(Stephen Diggle)就成立一個家族理財室管理他賺到的數千萬佣金,而不把財富託付給私人銀行。該基金在2007年至2008年為投資人賺進27億美元。

47歲的迪格說:「私人銀行和客戶間存有嚴重的利益問題。他們不再保護人們的錢,而是變成推銷員。」迪格的家族理財室已對日本飯店業和烏拉圭農場進行投資。

偏好自己管理家族財富的新加坡葡萄酒和酒類經銷商福同美公司(Hock Tong Bee Pte)執行董事洪金傳(Clinton Ang)說:「私人銀行試圖把每種理財商品都賣給你,但不一定對你的家族和你最好。精明的投資人如果還沒從上次的危機學到教訓,最好準備好因應即將來臨的危機。」

家族理財室常會為家族投資與個人需求打造投資策略,包括置產計畫、慈善事業與生活財富管理,如維護住家與遊艇。私人財富經理人通常在全球投資銀行中工作,從管理客戶財富中收取管理費和佣金。

管理自身和另外兩家族的新加坡家族理財室Stamford Privee執行長威廉‧陳指出,大部分亞洲家族理財室的投資策略較保守,而且傾向聘用「通才」來管理他們的財富,而非聘用如曾任避險基金經理人等專家。他說這些通才經理人的費用一年約30萬美元至40萬美元,而專家經理人費用更高。



◆ 信貸風暴 溫州爆發老闆跑路潮

【聯合報╱記者羅印冲/綜合報導】2011.09.24

大陸溫州近日出現「老闆跑路潮」,大陸官方昨天證實,跑路老闆之一、溫州最大眼鏡生產商「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吸金人民幣廿多億元(約台幣一百億元)潛逃美國。據當地媒體稱,十天之內,溫州就有九位老闆人間蒸發,這股「跑路潮」讓溫州神話瀕臨破滅。

溫州當地官員指出,中小企業在信貸寬鬆時經營不成問題,但遇上銀根緊縮,倒閉就自然爆發。他直言,最困難的是過年前,員工要回家,得發工錢和獎金,倒閉潮將更加嚴重,「目前只是前奏」。

綜合有關報導,胡福林現已逃往美國,其捲走的資金中,大約六成是民間高利貸,其餘四成為銀行貸款,每月光是利息就高達人民幣兩千多萬元(約台幣一億元);高融資成本讓投資受挫的胡福林無法支撐,巨額利息更讓他喘不過氣。

胡福林在商界頗有名氣,涉足領域眾多,除信泰集團外,還有浙江中矽新能源、賽力科技、溫州中矽科技等公司,另有大量資金參與炒房;信泰集團員工有三千多人,是甌海經濟開發區眼鏡行業的龍頭,旗下的「海豚」品牌是中國眼鏡業唯一的馳名商標。

當地政府的清算小組進駐集團後,截至前天下午五時,至少有超過兩百位債權人前往登記和結算,「受害人數達上萬人」。受到胡福林外逃牽累,大陸「十一」長假之後,溫州可能再爆企業老闆「跑路潮」。

由於大陸銀行緊縮銀根,中小型企業不易從銀行借到款項,因此紛紛向民間高利貸借款,但高利貸利息居高不下,企業若無法維持高額利潤,借款就如滾雪球越來越大。

溫州網路甚至流傳「老闆跑路清單」,涉案金額達空前規模。

根據人民銀行溫州分行最新公布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顯示,溫州民間借貸相當活躍,近九成家庭(個人)和近六成企業參與民間借貸,目前溫州民間借貸規模高達人民幣一千多億元(約台幣五千億元)。

fsj 提到...

救歐債 紓困基金規模將大增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1.09.27

綜合各項報導顯示,歐洲為解決債務危機,一個包括擴大紓困基金在內的大計畫輪廓,已慢慢成形。不過信評機構標準普爾也警告,若擴大紓困基金,可能導致歐元區債信評等遭調降。

20國集團(G20)與國際貨幣基金(IMF)上周齊聚華盛頓,卻未就如何化解歐元區危機達成任何具體結論。但會後有關紓困計畫正在成形的消息卻不斷湧現,其中包括歐盟打算擴大主要紓困基金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規模,由目前的4,400億歐元增加至2兆歐元(2.7兆美元),好讓基金發揮更大功效。

另據法蘭克福匯報(FAZ)25日報導,IMF也正考慮加強其放款能力,打算以兩種模式挹注資金,由目前的9,400億美元擴增到至少1.3兆美元。IMF總經理拉加德表示,該組織近4,000億美元的貸款能力看來供應無虞,但和可能需要的金援相比卻相形見絀。

歐盟經濟暨貨幣事務委員芮恩接受德國世界報(Die Welt)訪問時也說,歐洲各國或許會擴大兩個月前敲定的EFSF,「我們正考慮挹注更多資金,強化EFSF。」但芮恩沒有透露實際金額。甚至有歐盟資深官員暗示,紓困基金可能會增加四倍,但其他人認為討論幾倍的時機未到。

英國廣播公司(BBC)經濟編輯佩斯頓(Robert Peston)指出,歐洲政府期望在五到六周內讓這項計畫到位。佩斯頓表示,將計畫大綱化為可行的現實極為困難,但失敗的代價是一場金融危機,而危機可能使疲弱的成長轉為衰退,甚至更糟。

歐洲金融穩定機制將承擔對義大利等國放款的主要風險,因而降低歐洲央行放款給這些國家時的風險。EFSF執行長和歐洲央行官員都認為,歐洲央行不宜加入擴大紓困基金計畫;美國和IMF卻呼籲歐洲央行挹注資金,以擴大紓困基金。

標普主權債信評等部門主管畢爾斯則警告,歐洲打算傾更多資源對抗債務危機,卻可能衝擊歐元區的債信評等。標普8月上旬曾破天荒調降美國債信評等。

佩斯頓還說,紓困計畫也包括希臘公債的民間投資人可能必須接受帳面價值減記50%;第三個要點則可能是強化歐元區的大型銀行,一般認為這些大銀行資金不足以吸收虧損。

※ 相關報導:

* 歐債問題 梅克爾面臨關鍵時刻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615291.shtml

梅克爾和蕭伯樂因歐債問題而遭到多名德國經濟學者和媒體的責難。學者們認為,一些自認仍有能力照顧負債國家的歐元地區國家,例如德國,沒有遵守歐元國家的協定,因為目前的紓困方式違反當年協議,而且歐洲央行干預行動也使它的信譽受損。多位經濟學者指出,其實可以考慮讓希臘「有步驟的破產」,雖然並不是所有的銀行都會同意提出的銷帳模式。他們認為,這種方式可以減輕德國為負債國家擔保的負擔。

* 克魯曼專欄/歐元求生 緊縮政策應喊卡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615070.shtml

相對於含德國在內的債權國,負債國家必須降低價格與成本。如果德國的通膨率維持在3%或4%,使負債國家因為壓低通膨甚至維持零通膨而穩住陣腳,這不會太難。然而歐洲央行偏好通縮:2008年的金融危機逐漸形成時,歐洲央行犯下提高利率的嚴重錯誤。它今年再犯同樣的錯誤,顯然並未記取教訓。結果是,市場如今預期德國將維持極低的通膨率:未來五年維持在1%上下。這意味,負債國家將出現嚴重通縮。如此將導致它們的衰退更嚴重,同時增加負債的負擔,進而保證一切的挽救努力白費力氣。我迄未看到歐洲決策者準備重新斟酌其「強勢貨幣與緊縮」信條的跡象。



◆ 扭轉操作扭轉不了的問題

【經濟日報╱社論】2011.09.27

美國聯準會(Fed)提出了「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的新政策,希望能挽救極可能下滑的景氣。一如日前所言,這雖是聯準會在內外壓力下的大膽之舉,但利弊互見,且效用可能有限;各界不看好的原因,包括它在金融面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以及它在50年前動用時效果不如預期等。除此之外,扭轉操作的另一個重大問題,是它並非針對美國經濟不好的根本原因所設計,即使有短效,也解決不了美國經濟的根本問題。美國經濟低成長、高失業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在全球化的衝擊下有許多產業和勞工失去國際競爭力,這是產業或個體經濟及國際經濟的問題,無法用扭轉操作這種總體政策來解決。

扭轉操作是要在不擴張總貨幣供給量及信用的情況下,讓長期利率下降而短期利率上升。在學理上,這可能使投資因長期利率下降而增加,但這種學理上的理想在現實上不見得有多少作用。依據學理,降低長期利率能增加投資從而提高經濟成長和就業的原因,是低利率能讓投資之未來收益的現在價值變高,因此原本利益較小的投資案,貼現後的利益會變大,因而變成更值得投資。但是,若投資案原本就不能賺錢,未來的收益是負的而非太小,則利率再低,其現在價值還是負的,自然不值得投資。此時扭轉操作或其他降低利率的政策,都難以提高投資。

近20年來,美國和包括我國在內的高所得國家出現的重大經濟轉變之一,就是有許多產業因低工資國家的競爭而變成無利可圖。這類產業必然會逐步移往開發中國家,進而使它們在高所得國家中的產量和就業量下降。高所得國家若未能發展出夠多新而有競爭力的產業,其經濟必將遭遇困難。即使有不少新產業發展,失去競爭力產業的勞工也未必有能力到新產業工作,形成結構性失業,失業率即可能居高不下。因此,降低利率並不能使成本已高於國際價格的傳統產業恢復在國內投資,低利率甚至還可能使部分企業因更能取得廉價資金而加速對外投資和外移。

日本是低利率無效的明顯例證。即使日本的名目利率已多年近乎零,其經濟成長一樣近乎停滯。日本對出口的依賴高於美國,日本對國內市場的保護也高於美國,因此全球化及日本進口自由化對日本經濟的衝擊也特別大,包括日本以出口為主的產業把生產線外移,以內銷為主的產業又被進口品特別是日商的海外產品所取代。這種許多產業快速失去國際競爭力和獲利能力的情況,絕非降低利率所能解決。美國對出口的依賴較低,使全球化的衝擊看起來也較小,但實際的情況可能是衝擊來得較慢而已。美國的貿易依賴度已逐漸上升,涵蓋範圍愈來愈廣的全球化已使得愈來愈多的產業和服務可由外國提供,因此全球化對美國產業的衝擊將愈來愈大,而低利率政策也將和在日本一樣效果不彰。

日本在低利率之外也大量擴大政府支出,但經濟仍然不振;長期以來,美國也以財政赤字和信用擴張來搶救其因國際競爭力改變所造成的失業,以及快速降低的支出能力;結果,兩國都是債台高築而基本問題依舊。歐盟目前債務出現問題的國家,基本上也是國際競爭力出問題,卻想用總體經濟政策來救經濟而無果。

因此,美國和其他高所得國家若不認清全球化是產業或個體及國際經濟面的問題,並以這方面的政策來解決,卻仍想以總體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來解決,即使能改善一時的景氣,也必將使長期的負債和結構性問題更加嚴重。



◆ 參院通過預算案 美政府免關門

中央社 2011.09.27

美國聯邦參議院今天通過由參議院民主黨領袖瑞德(Harry Reid)所提的聯邦政府資助法案修正版本,讓聯邦政府可以繼續運作到11月18日,關門危機暫時解除。

聯邦眾議院日前通過一項短期聯邦政府資助法案,這項法案將使聯邦政府可維持運轉至11月18日,並提供36.5億美元資金用於災害救助。不過,由於瑞德認為災害救助預算規模不足,23日參議院投票時,否決眾議院通過的資助法案。

瑞德就眾議院通過的資助法案提出修正案,讓聯邦政府可維持運轉至11月18日,不過,這項提案未包括任何災害救助金。參議院下午就瑞德版本法案進行投票,以79票贊成、12票反對,通過瑞德版本法案。預料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本週稍晚也將通過這項法案。

這項突破性的進展是因為美國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FEMA)稍早宣稱,有足夠的災難救助金可以撐到9月30日。

民主黨和共和黨人士因而同意放棄法案中10億美元的災難救助金。這筆款項先前被視為本週結束前補充FEMA庫房預算必要的支出。

瑞德在法案通過後表示,這次的折衷應該可以讓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滿意,「每個人都是贏家」。他強調,預算局局長李烏(Jacob Lew)已告訴他,在今年會計年度會後幾天裡,FEMA不需要額外的資助。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表示,「這是讓政府持續運作的合理方式」。

fsj 提到...

紓困有望? 希臘減赤又搬救兵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9.28

希臘和歐元危機頻傳解決出現希望,最新一絲曙光是希臘27日一面由國會通過一項增加歲入的新財產稅法,證明希臘終於有決心厲行撙節/開源措施,一面由總理巴本德里歐在歐元區龍頭德國的企業界遊說,大力呼籲德國伸援,並且入夜後和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工作晚餐」,謀求為希臘危機解套。

這項危機會談被視為具有關鍵意義,因為希臘政府必須盡快獲得國際貨幣基金 (IMF)、歐盟執委會、歐洲央行「三巨頭」承諾但尚未決定撥出的最新一期80億歐元紓困金,才不會在10月中旬破產,影響全球市場。這筆款子下不下來,德國的立場舉足輕重。

在這場閉門會談前的記者會上,梅克爾表示,「透過歐元,我們彼此密切連帶,一國有事,全體受累」。她表示,「我們希望歐元區裡有一個強健的希臘,德國準備提供一切必要的協助」。

巴本德里歐則回應表示,希臘有決心落實改革,「不但要克服目前的危機,還要使希臘更具競爭力」。

巴本德里歐向德國企業界喊話時,表示希臘正在從事「超人般的努力」來降低債務,「我可以擔保,希臘將會落實所有改革承諾,找回成長繁榮之路」。他表示,希臘既然願意犧牲,歐洲夥伴理當表示支持。

總理在德國求援之際,希臘國會一來為了協助減赤,二來為了促成紓困金下來,通過新財產稅法,每平方公尺的地產加稅四到20歐元,透過電費徵收,以保快速進入國庫,不在繁雜的稅務系統裡打轉,拒繳者斷電。這項新稅估計今年將帶來20多億歐元歲入,約占希臘年度GDP的1%。

希臘獲得最新80億歐元紓困的另一關鍵是,上述「三巨頭」組成的稽核小組本周將重返雅典,審核希臘的減赤進度。本月稍早,由於希臘一再未達減赤目標,撙節措施光說不練,小組根本拒審。

※ 相關報導:

* 歐盟開3帖猛藥 救歐債危機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1092800191.html

英國金融時報周二報導,化解歐債危機正如火如荼進行。歐盟領袖將三管齊下,以啟動歐元區4,400億歐元紓困基金、同意擴增紓困基金權限、發表未來跨國經濟整合的計畫等三大政策,從根本上解決歐洲金融危機。...歐元區財長可望於下周針對提案開會討論,歐盟領袖可能在10月舉辦的高峰會中擬定規則。不過一旦新計畫擬定成形,仍需要獲得成員國的國會通過。

* 歐盟新規 瞄準會計四巨頭
http://www.udn.com/2011/9/28/NEWS/WORLD/WOR2/6617509.shtml

金融時報報導,歐盟對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經營模式頗有疑慮,將制訂嚴格的新法規,強迫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放棄諮詢業務,並與較小的同業分享審計工作。...歐盟執委會訂11月公布計畫,未來資產負債表超過10億歐元(13.5億美元)的公司,將被迫聘僱兩名審計員,對其帳目進行「聯合審計」。



◆ 訂單縮水了 十一長假台商不加班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思豪/深圳報導】2011.09.28

大陸周六起開始7天「十一」長假。過去很多台商都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加班,但因今年訂單縮水,加上要付三倍加班費,讓很多工廠乾脆選擇休假。

深圳擔任成衣工廠幹部的蕭郁漢表示,「過去工廠大多選擇加班,最多放2到3天假,今年訂單縮水了,索性大家都放假,剛好也可以回台灣休息。」據了解,深圳的富士康今年也調整,全部員工都有5天假期,需要輪流上班,但基本上1到3日都放假。

一位林姓台商補充,根據大陸的規定,10月1到3日,一旦加班要多付300%的加班費,後面4天要多200%,現在很多員工的薪水一天平均都要200到250元人民幣左右,「這樣的價格實在太高,沒有必要。」

還有位楊姓台商準備在明年初,將工廠轉移到越南,剛好利用長假,進行人員整頓。他表示,「過去在大陸開工廠,商品出口到海外,現在已經行不通了。」公司評估,他們轉到勞動成本較低的國家設廠,壓低一些成本,訂單量才會多。

他認為,或許有些台商長假不休息,但可能是因為不加班就趕不及出貨。目前外國很流行一次談一筆訂單,不像以前一季、一年談一筆訂單,時間比較難調配,加班是不得已的選擇,但不代表景氣復甦。

但也有些台商情況相反,佛雷斯總經理陳阿財就說,今年人民幣升值,很多歐美公司訂單量下滑,但他有自己的通路、行銷管道,所以只讓員工休息3天。廣州台協會長程豐原也說,手中的訂單已經排到明年5月,後面4天還是正常運作。

由於行業類別的差異,也會影響放假時間長短,經營餐飲業、娛樂業的業者就說,這段期間才是賺錢的好時機,當然不會休息,會利用補假方式,讓員工休息。



◆ 審計長︰若依國際標準計算 台灣國債佔GDP45%逾公債法債限

自由 2011.09.28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馬政府一再強調台灣國債狀況良好,但繼學者、「反貧困聯盟」質疑國家債務將「破表」後,監察院審計長林慶隆昨天在立法院答詢時明確警示,如果按照國際標準計算,台灣債務將達GDP的四十五%,超出公債法債限。

林慶隆列席立院院會報告九十九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及其他特別決算審核報告等案審核經過並備詢。

自償性債務未計入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詢問林慶隆,國債狀況嚴不嚴重?林慶隆指出,台灣國內債務金額近五兆元,平均每位國民要揹負二十萬元債務,雖未超過公債法規定,仍在GDP四十%以內,但現行計算方式與國際標準不同,沒有把非營業基金的自償性債務計入,如果一併計算,大約還要再加四、五千億元債務,這樣就會達到GDP四十五%。

賴士葆趕緊幫馬政府說話,強調歐美國家每年財政赤字佔GDP十%,反觀台灣不到二%,「我們應該還有舉債空間」,此時,林慶隆微調口徑說,雖然國債金額大,但還在財務規律中。

不過,國民黨立委黃義交質詢時,一反賴士葆的立場強調,根據學者統計,採國際標準來計算,台灣國債已超標,要求林慶隆扮「黑臉」。

中央地方債共13兆

林慶隆回應,我國公債法確實沒有和國際接軌,雖政府編列債務預算符合規定,但若採計國際標準,債務佔GDP比例還要增加好幾趴,許多潛藏性債務過去行政機關都不揭露,在審計部要求下才揭露,中央、地方共計高達十三兆元。明年決算時可以把國際標準也納入審核評估。

此外,民進黨政府時期的新聞局,在九十六年曾以宣導入聯公投、整體施政傳播專案等名義要求各部會分攤經費,為此立法院曾決議要求各部會追回總計近兩億元的違法動支經費,審計部決算時也將相關支用經費列於各部會應保留數,但至今已近四年,各部會沒有依立院決議向新聞局追回,成為呆帳,保留期限又將在今年底屆滿。

林慶隆面對立委質詢時表示,監察院曾督促審計部要求各機關依法繳回,雖然各機關都有表述理由,但還是要持續追討。

立委詢問,依照「決算法」規定,這些應付保留數將在今年底屆滿保留期限,到時候該怎麼辦?林慶隆說,還是可以列帳,就像一些保留款還可以繼續列下去,並非法定上一定要做帳務註銷處理,「可以斟酌」。

fsj 提到...

美專利權 改採先申請主義

【經濟日報╱記者蔡佳妤/台北報導】2011.09.28

美國發明法案(America Invents Act, AIA)有重大變革,9月16日全面修訂,將「先發明主義」改為與台灣制度相同的「先申請主義」,並對「專利蟑螂」有更多限制,有利台灣企業在國際的專利布局。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昨天舉辦「智財權跨國訴訟實務暨美國專利改革法案解析研討會」,由眾達合夥律師陳世杰及眾達ICT(國際貿易委員會)業務負責合夥律師哈伯(Blaney Harper)主講。

哈伯表示,台灣與許多國家在專利申請上都採「先申請主義」,即先提出專利申請者優先核可。但美國原先採「先發明主義」,即先發明專利者優先核可,與多數國家大相逕庭。

陳世杰指出,AIA修法後,將「先發明主義」修改為「先申請主義」,將產生很大的影響,對台灣企業而言是件好事,因與國內制度接近,企業將可在較熟悉的制度下進行專利布局。

AIA修法,其中一項重大變革即是對於專對企業提出專利訴訟,以賺取和解賠償金的非營利團體(俗稱「專利蟑螂」),有抑制的效果。

陳世杰指出,過去專利蟑螂可能同時對20多家企業提出專利告訴,倘若20家企業中有一家願意和解,專利蟑螂即可賺取賠償金。但AIA修法後,對原告可同時提出告訴對象數量有一定限制,原告若要對多家企業提告,將耗費較高成本。

他表示,台灣有許多企業過去常常是被專利蟑螂「追著跑」,而專利蟑螂通常都是來自國外,國內並不常見,因此這項修法,對國內企業而言,可說是一大福音。

陳世杰並提醒國內業者,AIA修法後,各部份法規都有不同的生效日,企業必須多加留意。



◆ 刺眼的黃藍燈亮了

【經濟日報╱社論】2011.09.28

經建會昨天公布8月景氣對策信號,亮出2009年10月以來第一個代表景氣趨於衰退的黃藍燈,最直接的原因是上月兩波全球股災的衝擊,持續性的因素則是出口連續走疲,接下來要觀察的是存貨去化與生產面的調整,景氣走弱之勢至為明顯;但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波景氣循環走得快、波幅震得大,企業及政府應變的機動性也要比以往更強了。

景氣對策信號共由九項重要指標組成,8月只有三項指標燈號改變,即金融面的「直接和間接金融」好轉,但也是金融面的股價指數和實體面的出口兩項轉差,使綜合判斷分數一舉由穩定成長的綠燈區跌到黃藍燈區,其意義就是提醒各界景氣趨衰,企業經營、民眾投資及政府經濟政策都要謹慎應對了。雖然景氣對策信號只要多1分就可重回綠燈,這波景氣是否高峰已過,甚至就此進入萎縮期,尚需要更多的指標確認,但8月九項指標的燈號已全數在綠燈以下(含綠燈),領先、同時指標綜合指數均連續下滑,僅落後指標仍呈上揚,短期景氣不易一夕翻紅,能夠回穩走平已屬最樂觀期待。

依經建會的景氣循環認定,自1954年11月起算第1循環迄今,目前正在走的是第13循環,由第12循環自高峰回落的谷底2009年2月開始,到今年8月共30個月。以歷次循環平均擴張期39個月、收縮期15個月來看,即使將8月視為這波循環的高峰,也低於平均擴張期,更何況高峰很可能是落在今年上半年,則擴張期就更短了。當然,如果景氣擴張趨緩之勢在第四季異軍突起,也可能被視為這波大循環中的小循環,這須由經建會認定;但是,以近四次循環的擴張期都低於平均值來看,景氣循環的速度確比以前加快了。

再者,景氣的震動幅度也加大。依同時指標綜合指數觀察,以1990年以來的五次循環比較,景氣高峰時與谷底時的落差多數都在三成以內,但這波循環走到現在,同時指標已比循環初始成長59%,其既是因為前波跌勢之深,也可看到這波擴張之強,自然也不免擔心未來一旦景氣回落,是否也會彈得高、跌得重。這也正是政府接下來要高度警戒的。

資訊科技的發展讓訊息的流轉加速,生產要素的全球化讓企業經營的應變選擇增多,但關照面也變得更大,即時判斷更為重要,卻也經常導致行動的同步化,造成各個市場的大起大落,促使景氣波動的加快及加大,這樣的趨勢在全球金融海嘯之後更加明顯。在此一趨勢下,企業因應景氣變動,除了自我經營能力的提升,也需要有更多元、更完整的資訊以供判斷,更需要更寬、更有效率的經營彈性以為應變。

因此,政府有責任完善經濟指標的內容,並須提高公布的時效,也要提供正確的解讀,尤其全球化後的經濟分工日益專業,指標要求也趨細緻化,政府應加強經濟指標的研發,提供企業更多更即時有用的指標。至於企業需要的經營彈性,政府還是應從法規制度面放鬆對企業、產業不必要的限制,並從行政面以高效率提供服務。

在貨幣政策上,以靈活的利率、匯率政策維持整體經濟金融安定,一直是8A級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所強調的目標;在財政政策上,行政院提出的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規模約1.93兆元,雖不算是擴張性方案,但也未大幅緊縮,目前亦尚未到必須加碼的緊要關頭,但可提前加速落實既有公共建設預算,維持短期需求,以防景氣惡化;此外,政府亦須備妥景氣急速轉變時的救急方案,尤其是在中小企業資金周轉及失業問題方面;最重要的是,政府必須讓人民有信心,知道政府拿得出政策,也能做得到,歐美殷鑑不遠,政府千萬不能忽視民間信心的自我實現力量。



◆ 美商赴陸 不敢帶筆電手機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1.09.28

華盛頓郵報報導,許多美國商人擔心中國大陸無孔不入的電子監控、商業間諜和駭客行為,現在去大陸出差都非常謹慎,許多人不敢帶裝滿個人資料和商業機密的筆電和手機,特地租筆電、買用過即丟的便宜手機,有些美國官員去大陸時完全不帶電子用品。

報導中說,網路安全專家警告,到大陸出差,最好不要帶儲存了通訊錄、電子郵件和公司備忘錄的筆電,因為很可能被大陸網路間諜竊取商業機密。

安全專家也警告要提防俄羅斯、以色列和法國的網路間諜,據說法國在1990年代竊聽客機頭等艙裡商務旅客的談話,以取得商業機密。美國則為了國家安全諜對諜。

不過,擔任美國企業和政府機構顧問的安全專家指出,大陸的網路間諜行為特別囂張,由政府和民間合作,是經濟發展策略的一部分。

曾任柯林頓政府白宮亞洲政策資深主任的李侃如說:「有人告訴我,你若在大陸使用iPhone或黑莓機,裡面的所有東西,包括通訊錄、行事曆和電郵,會在一秒鐘之內被下載光光。他們的做法是,在你搭地鐵時,派人坐在你附近,等著你開機。你一開機資料就被竊。」

專家說,美國企業界也有網路間諜,但比大陸差遠了,而且美國政府不會為美國企業幹商業間諜。

美商到大陸出差,通常只帶用過即丟的手機和租來的筆電。一些美國官員完全不帶電子用品。有些企業高層不敢在據說滿布竊聽器的大陸飯店談生意,寧可繞道去澳洲談有關大陸的生意。

也有商務旅客把檔案藏在隨身碟裡,隨身攜帶,並只在電腦離線時使用。一名安全專家說,為避免大陸政府監看,每次去大陸出差都買一台iPad,之後不再用。

全球網路風險顧問公司執行長裘蒂.韋斯特比說:「大陸政府擁有所有網路,他們要看進出大陸的資料太容易了。」

進入大陸的商務旅客幾年前開始採取安全措施。在2008年北京奧運前夕,當時的美國國家反間諜單位主管布雷納首度對海外旅客發布安全守則,告誡旅客:「若能不帶電子用品,就不要帶。」

布雷納受訪表示,大陸以惡意程式侵入手機,接著侵入在美國的電腦伺服器,「不只你在大陸的通訊遭竊,連美國的機密也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