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3

美助學貸款 下一個經濟危機?

◆ 美助學貸款 下一個經濟危機?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1110200595,00.html

【劉屏/華盛頓一日電】2011-11-02 中國時報

若問美國什麼漲得最凶,大概每個人都會答說「大學學費」,因為卅年漲了十倍。現在助學貸款總額已經接近一兆美元,而且受經濟不振影響,還款能力愈來愈差。長此以往,助學貸款可能步房市後塵,成為另一個引爆的經濟泡沫。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各大學下年度學費平均上漲八.三%。很多人痛罵,但大學學費上漲已行之有年。從一九七八至二○○八的卅年間,美國的生活費用上漲三.二五倍,醫療費用漲六倍,大學學費卻漲了十倍。

為什麼沒完沒了的漲?其一,校園大量僱用非教職人員。過去廿年,各大學的學生增加了四成,可是非教職人員卻增加了一倍。其二,學校愈來愈豪華。翻修、新建動輒投下千萬美元,因為設備不好就難以吸引學生了。行政人員的待遇也漲很大。十年前,沒有一位百萬年薪的校長;三年前,百萬以上的已達廿三位,五十萬以上的有一百多位。

今天公立大學一年學費平均約七千美元,但非本州居民要三倍之譜。私立大學很少低於三萬五千美元,一年五萬七千美元(約台幣一百七十萬元)也不算稀奇。大家只好求助於各種獎學金或貸款。如今舉債唸大學的已達六六%。

政府提供的助學貸款在過去十年,每年申貸人數都呈兩位數成長。如今放款總額已接近一兆美元,超過美國的信用卡總額度。這正是隱憂所在,因為經濟不振,畢業往往即失業;即使就業,待遇也欠佳;因此償還貸款變得遙遙無期。而大學調漲學費看來絕不手軟,大學生申貸的人數、金額,只會愈來愈多。這種隱性呆帳會愈滾愈大,所以「新美國基金會」發表報告,認為助學貸款很可能是下一個泡沫。

歐巴馬總統提出二個還款原則,一是還款額度降為可支配所得的一○%(現行辦法是一五%);二是廿年(現行是廿五年)後,不管還了多少,欠帳一筆勾銷。但這對於減少呆帳有多少助益,頗有疑問。



◆ 上網說公司壞話?蘋果員工被炒

中央社 2011-11-02

據報導,1名蘋果公司(Apple)員工因為在個人的臉書(Facebook)上發表對蘋果不滿的言論遭到開除,英國勞資仲裁法庭裁決蘋果有權解雇該員工。

科技新聞網站Cnet報導,據傳蘋果?維護公司商業名聲,嚴格規定員工不可在社交網站發表對公司負面言論。僅以克里斯普(Crisp)稱呼的這名員工在臉書上發表對蘋果及蘋果產品的負面言論,被同事發現後交給店經理,公司就以嚴重行為不檢之名開除克里斯普。

英國勞資仲裁法庭宣判,在自己個人的臉書網頁發文無法保護隱私,任何發文者的朋友都可轉載、發布那些評論,因此判定蘋果公司勝訴。

專門提供蘋果公司資訊的科技網站ifoAppleStore.com指出,蘋果允許員工在網路上發文,但嚴禁提到公司名字或在蘋果公司工作。

蘋果公司過去就傳出許多員工曾遭蘋果不公平解雇和歧視的消息。今年稍早,1名曾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St. Louis)蘋果商店工作的員工控訴蘋果性別和種族歧視。之後,蘋果公司也接過年齡歧視,以及1位員工因為身體健康狀況受到不平對待的指控。

科技網站TECH.BLORGE.com編輯歐卡爾森(Ronald O Carlson)在文章中寫道:「在美國,法西斯分子可以上猶太區街頭『抗議』,『基督徒』可以到軍事葬禮前對送葬的人大聲叫罵,但歐洲的言論自由侷限相當清楚。」

「也就是說,如果你在歐洲的蘋果公司工作,又剛好想發洩對公司的不滿,最好把話留到酒吧裡再罵。」(譯者:中央社徐嘉偉)



◆ 鑑往知來 美長期抗爭難

中央社 2011.11.02

占領運動已1個多月,以華府為例,從1932年的「補貼軍隊」抗議、1960年代反戰運動到「占領華府」,雖然占領運動獲得民眾支持,但在長期抗爭和能量累積上,還有待觀察。

究竟有多少民眾參加抗議活動?不僅抗議群眾不知道,就連官方也算不清楚。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抗議人數難以估計的原因是因為抗議群眾難以掌握。以華府為例,抗議群眾集結的兩個地點為麥佛森廣場(McPherson Square)和「自由廣場」(Freedom Plaza),這兩處都是繁忙的公共空間,要分清楚抗議群眾和行經的路人相當困難。

國家公園服務處(National Park Service)發言人萊恩(Bill Line)表示,華府自10月初出現抗議活動以來,國家公園服務處定期檢視未經許可集結在麥佛森廣場的抗議群眾,是否超過一般規定的500人上限。到目前為止,聚集人數還在容納範圍之內。

在麥佛森廣場參加抗議活動的菲力普斯(MattPhillips)估計露宿在這裡的抗議群眾有2、3百人。

值得注意的是,外界近來常將占領運動與1960年代的反戰運動相提並論。

就數字上而言,研究越戰時期抗議活動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吉特林(Todd Gitlin)指出,占領運動參加人數和1960年代反戰運動初期相差不多,1965年4月反戰運動初期吸引全國約兩萬名民眾加入,反戰運動也是歷經好幾年時間才形成後來龐大的規模。

在民眾支持程度上,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 Center)和華郵進行的民調顯示,有39%的美國民眾支持占領運動,35%反對占領運動。而反戰運動初期則遭到80%的美國民眾反對。

此外,媒體也拿占領運動與1932年時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返鄉的美國退伍軍人要求兌現「軍隊補貼」的抗議活動(Bonus Army)相比。後者當時參與活動的人數超過4萬人,抗議群眾更是在華府紮營抗議達數月之久,後來甚至遭到坦克車鎮壓驅趕。

隨著美國東北地區寒冬來臨,占領運動在人數規模上是否會逐漸消減,目前還難以判定。不過,在長期抗爭上,相較於反戰運動和軍隊補貼的耐久程度,占領運動似乎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 教育碩士兼差賣滷味 月收40萬元

東森新聞– 2011年11月2日

面對不景氣,這位上班族用她的妙招,一個月省下6萬元開銷!白天在幼稚園上班,下了班,再幫忙先生賣滷味,省下餐費和人事費,還可以順便照顧小孩,省下保姆費。

俐落的快手,一刀刀把美味鴨翅,分解裝盤再放上鴨賞,以及雞翅、百頁豆腐,滿滿一大盤煙燻滷味,每一樣都用冰糖、紅糖、黑糖燻成淡淡咖啡色,尤其是鴨翅超受顧客歡迎,滋味甘甜濃郁,鹹香入味,還有鴨胗更是人氣紅不讓,百頁豆腐,外皮鹹香,裡頭白白嫩嫩,半生熟的糖心蛋也讓人一吃上癮。

顧 客:「還不錯,吃得到煙燻的味道,然後還也是還滿入味的啦。」一會兒整理食材,一會兒還要招呼客人,老闆娘黃小珊在小攤裡忙個不停,為了支持家計,這可是她的第二份工作。」

滷味攤老闆娘 黃小珊:「一開始就是你有一個白天有一個固定的收入,然後晚上再來經營你的事業,這樣才有辦法,就是把家庭還有事業顧好。」今年30歲的她還是個教育碩士,白天在幼稚園上班,晚上就幫先生賣滷味當兼差,也省下請人的費用,小攤一個月的營收40萬元。

成功經營小攤也藏著她的省錢妙方,像是賣小吃解決了全家大部分的用餐花費,三歲的小朋友白天待在自己上班的幼稚園,晚上就跟著一起在夜市。滷味攤老闆娘 黃小珊:「因為現在保姆費也很花錢,我會覺得說,你把小孩帶在身邊,然後你就給他很好的身教,就不用再去上什麼課了。」

算一算省下的全家人餐費、保姆費和請人顧攤的人事費用,一個月大概就減少6萬元開銷,但精打細算的她可不只如此,剛創業時慘澹經營,曾經一天只賣幾百元,想宣傳出不起廣告費,她就運用免費的網路來當行銷,因為用料實在,口碑漸漸傳開,現在的網路訂單滿滿,很多人都是網路訂好再到現場來拿,不只開源 更花心思節流,讓黃小珊在不景氣中成功打出漂亮的逆轉全壘打。

※ 相關報導:

佔領華爾街 一場非傳統的社會運動
危機管理的危機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女比男多、少子高齡 人口結構丕變

【台灣醒報╱記者陳懿勝╱台北報導】2011.11.03

主計處公布去年人口及住宅普查初步統計結果,台灣10年來人口成長緩慢,平均年成長率僅有0.4%,少子化與高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全台人口中,女性占50.1%、男性占49.9%,女性人數首度高於男性。行政院副院長陳冲表示,人口及家庭結構變化是否會對政府政策帶來影響,未來各部應多加注意。

根據去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顯示,台灣10年間人口成長趨緩,平均年成長率僅有0.4%,而幼年人口10年間減少108萬人,老年人口卻增加56萬人,少子化及高齡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

10年間離婚與分居的人口則增加54萬9千人,增幅高達1.1倍,而25到29歲的未婚率從57.7%增為73.5%,增加15.8個百分比,30到34歲的未婚率也增為41.1%,國人未婚比例提高,婚姻問題危及國家未來。

全台人口女性為1139萬5000人、男性為1134萬9000人;女性占50.1%、男性占49.9%。常住人口的性比例99.6,首度低於100(不含外籍勞工),代表每100個女性相對只有99.6個男性。

陳冲聽取主計處報告後表示,人口及家庭結構產生變化,對於政府住宅政策、社會福利政策是否帶來影響,將來會請各相關部多注意。



◆ 南韓「剩女」十年增48萬 生育率愈來愈低

【中廣新聞/中廣新聞】2011-11-03

根據南韓統計廳的調查,南韓女性初婚年齡已經突破了30歲,而且30多歲的「剩女」,比十年前多了48萬人。

調查發現,南韓30多歲的女性當中,30%都是未婚的,平均每3個30多歲的女性當中就有一個還是單身,這種現象在首爾市江南區就更加明顯,在這裡30歲以上的女性未婚率高達43%以上。

分析認為,結婚現在在南韓年輕人看來,已經不再是人生必須的一個項目,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南韓統計廳的另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年輕一代人對幸福的觀點有了很大的變化,大多數未婚的南韓女性認為,影響幸福的四大因素第一個是健康,其次是經濟條件,第三是事業的發展,最後才是結婚,也就是說在現代南韓年輕女性心目中,結婚與否對幸福指數的影響是越來越小了。

南韓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越來越高,女性更加注重自己在社會上的發展,她們認為與其把幸福寄託在丈夫身上,不如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更加可靠。

南韓女性晚婚甚至不婚,也讓生育率大為降低,目前平均一個女人一生生育子女的人數在1.2人。這對南韓而言是個嚴重問題,因此政府制定很多政策和措施,大力鼓勵生育,提高生育率。

fsj 提到...

名家觀點/工時彈性化 要提出辦「法」

【經濟日報╱成之約】2011.11.03

無薪假風暴擴大,馬英九總統前往竹科訪問,各家科技業大老建議政府開放彈性工時、採取工時帳戶,協助企業度過經濟的不景氣。

企業面臨環境變化,確實需要有彈性的人力方案來加以因應。因此,這些企業希望在工時總量的規定下,政府能將工時更彈性化,給予企業更多彈性運用工時的空間,例如預支未來工時、或旺季多加班、淡季少上班的制度,無可厚非。

然而,再怎麼有彈性,法令仍需要對工時安排有一定的規範與限制。即使將工時從現行兩周變形制、四周變形制,修正為「年工時」制度,也就是以一年的工時總量做為規範,政府仍應要規範每日工作時數的上限,以及每兩周例假日的天數。因為,勞工是人,並非機器,不能連續不間斷地工作,勞工需要休息與休假時間,才能保有勞工衛生與健康。

企業應該知道,勞工的休息與休假,不僅與企業生產力有關,更與職業傷病的預防關係重大。若要求員工拚命工作,不給予適當的休息與休假,勢必會影響到員工的工作效率,進而會影響到企業產能。

近年景氣波動大,企業淡季、旺季的生產運作差異非常大,因此人力資源常出現旺季缺工、淡季剩餘人力太多的情形。

在旺季時,所有員工幾乎都必須增加工作時間,當若所有人力的運用皆達到工時的上限,企業就須增聘新的人力。

一般而言,企業增加人力方式有三種,一是直接聘僱員工,然而當淡季來臨產量大減時,卻無法即時解僱這些勞工,運作並不彈性。剩下的二種方式,一是運用派遣人力,另一是將勞務外包給中下、游廠商。這兩種方式都是企業因應景氣變動,又能同時兼顧人力彈性運用的作法。

國外常見的「年工時」制度之所以能夠運作,其實可部分歸功於工會的監督與制衡。雖然法令對工時的規範比台灣寬鬆,但歐美國家的工會發展得相當健全,工會能發揮監督與制衡資方的功能。

若資方對勞工提出不合理的加班要求,都會遭到工會抗議。再加上西方人對勞動權益相當重視,勞工重視工作以外的生活、休息,也不吝於爭取自己的勞動權益;肩負社會責任的企業,也樂於給予勞工應有的休息與休假。

相對而言,台灣勞資關係的發展,並沒有發展出健全的工會,勞工在勞資關係中仍處於弱勢,並沒有協商的籌碼與制衡的力量。台灣若要實施「年工時」制度,前提是需要健全有力的工會。否則,政府透過法令對工時制度做適度的規範,仍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

我並不反對工時彈性化,但在我國工會尚未健全前提下,政府法令規範仍不可或缺。唯有透過政府法令將工時總量、加班時數、每日工時上限、休假天數等,加以清楚地規定,才能避免企業濫用工時彈性,損害勞工身心健康,進而才能確保勞工的生產力。

(本文由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口述,記者陳乃綾採訪整理)

※ 相關報導:

* 小心! 無薪假蝴蝶效應/英業達遭資遣員工的告白日記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1118&f_ART_ID=351692

* 工時計點取代無薪假 馬總統聽到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693616.shtml

馬英九總統昨天到竹科與產業界座談,有廠商建議採用「工時計點」取代無薪假,並提議修改勞基法,將每兩周總工時的計算方式改為年度結算,以符合全年淡旺季的人力需求。馬總統表示,不論是工時計點或修法,都應兼顧勞資雙方權益。

* 工時計點…現在有錢領 未來過勞死?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693626.shtml

部分科技業者提出「工時計點」和「彈性工時」作法,執行上有困難;倒是竹科員工大多認同,認為工作更有保障,但也擔心因此「加速過勞死」。

* 中央地方連線 公布廠商違法網站今上線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694265.shtml

勞基法7月修訂通過增訂公布違法企業名單條款,勞委會要求各地方政府網站10月底前建置公布名單專區,勞委會連結各縣市專區的平台今天正式上線,惟首日狀況多。



◆ 彈性工時改「整年」?勞團批太貪

【游婉琪/台北報導】2011-11-03 中國時報

無薪假風暴持續延燒,竹科大老向馬英九總統訴苦,並提出「彈性工時」概念,建議修正勞基法現行工時上限雙周八十四小時,改以「整年」為單位,放寬企業隨時調整工作時間。對此勞工團體痛批企業「貪得無饜」,直指過勞死頻傳的科技業「什麼時後遵守過勞基法?」勞委會則表示,將蒐集各國作法,研議修法的可行性。

現行勞基法規定勞工工作時間每兩周不得超過八十四小時,近來科技業受到景氣衰退影響,竹科大老拋出擴大彈性工時建議,希望政府能放寬工時規定,以整年度為單位計算總工時,讓雇主可以依照淡旺季的需求調整人力。

不過對於這樣的建議,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目前勞基法規定的雙周八十四小時「已經很彈性」,勞委會該做的是全面推動周休二日,而非走回頭路,讓雇主可以堂而皇之的將風險轉移到勞工身上。

孫友聯指出,竹科大老提及的「工時帳戶制」,歐洲各國大多是「工資沒有降低,但總工時降低」的前提下,由工會與雇主間協商訂定,台灣如果在政府無法管控企業濫用無薪假的情況下貿然引進,只會讓勞工萬劫不復。

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則表示,能夠體解企業提出彈性工時想法,但制度改變需要各界共識,現行勞基法也是當年勞資政三方經過多次協商,磨合出來的結果。後續勞委會將召開公聽會,聆聽勞資雙方意見,另也會蒐集各國作法做為參考。



◆ 全產總反對以年計總工時

中央社 2011.11.03

科技業大老建議引用歐洲「工時帳戶」制度,化解無薪假危機,以年為單位計算總工時,來調配全年淡旺季人力需求。全產總秘書長謝創智今天表達反對。

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謝創智指出,以年為單位計算總工時,不僅涉及工時運用問題,也直接衝擊現行加班制度,降低勞工實質所得,使每月薪資收入不定,更影響未來退休金累積,相關社會保險補助也失去請領標準,「等同變相運用責任制,以法律合理化無薪休假」。

勞動基準法中有定期契約供雇主運用,但仍有更多企業濫用派遣來作人力調配,謝創智說,台灣僱用規範其實已太彈性,「雇主應有營運調配的能力,不能遇到景氣低迷,就從勞工身上開刀」

據勞委會100年國際勞動統計報告,台灣在去年平均每年工時為2174小時,德國只有1419小時,相差很大。謝創智說,歐洲國家彈性工時的運用是建立在勞資協議基礎上,台灣數10萬家企業目前僅有不到1千家有企業工會的條件下,採用年彈性工時,只會使勞工更加弱勢。

他引述美國鋼鐵工會公布研究資料「平均每年工時超過2500小時的勞工,將比每年平均工時2000小時的勞工,更容易在工作中受傷」說,短期間內長時及高密度的勞力付出,會惡化勞動品質,更提高勞工過勞及職災發生率。

謝創智認為,「雇主想彈性配合淡旺季來調配人力,旺季要求員工加班加到過勞死,淡季又讓員工回家吃自己,根本是把人當機器使用」。

他說,旺季努力工作、配合加班到過勞的員工,不見得都能獲得調薪;到了淡季,企業理當安排檢修保養或訓練課程等,讓員工可進修、提升技能,適時放鬆、調養身心健康,這才是真正和諧的勞資關係。

fsj 提到...

薛承泰:人口問題已錯失解決時機

【聯合晚報╱記者張博亭/台北報導】2011.11.05

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非常擔憂台灣人口高齡化和少子化問題,他強調已錯失解決人口問題的時機,現在執行任何人口政策和措施的效果有限,應該要爭取時間,減緩高齡化的衝擊,讓高齡化衝擊的爆發力減弱。日本專家則認為活化高齡人口的資產,推廣反向抵押貸款、降低贈與稅、完整育兒制度、保障女性工作權,或許有機會解決問題。

少子化的過程已經歷60年,高齡化的問題現在才開始,正因為少子化,加上平均餘命延長,才讓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薛承泰提到,台灣錯失了幾個改變人口問題的時機,以歐盟的經驗,當總生育率低於1.6(每個女人生育1.6個孩子)時,就會開始做一些措施,而2.1則是人口替代水準,代表人口維持平衡。台灣在民國73年就達到2.1的水準,至於1.6則是在公元2000年左右達到。薛承泰強調,歐盟就是在接近1.6時有做一些措施,所以目前還維持1.6。但他們有個經驗,當總生育率降到1.3時,任何措施效果都會很有限,台灣很可惜,並沒有提早因應,所以現在會覺得很辛苦。

台灣人口高齡化和少子化問題嚴重,工研院數據顯示,到民國106年時,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14%,民國114年,將達到20%。而2010年全台僅逾16萬新生兒出生,出生率僅千分之七,更是創下新低紀錄。

人口高齡化比台灣更嚴重的日本,或許可以作為台灣的借鏡。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董事長伊藤薰表示,透過促進女性就業策略、保障工作權,將有助於提升生育率。目前日本政府擴大重點產業的內需,預計10年內創造日幣120兆圓的需求。其中包括活化高齡人口的資產,推廣反向抵押貸款、降低贈與稅。另外,活絡國內觀光旅遊,即建立旅遊點數制度、增加休假日、鼓勵放假。最後,發放育兒券、提高照護人員薪資,以及促進女性就業等都能有效提高生育率。

另外,歐洲國家如瑞典,就有完整的育兒制度,提升女性就業率。法國則是改善育兒和就業環境,使得總生育率從1990年代中葉,逐漸提升。台灣應從基本的促進就業、提供照顧小孩和老人的友善環境著手,才有機會減緩高齡化帶來的衝擊。

※ 相關報導:

* 十年一度人口普查結果 首見女多於男
http://www.udn.com/2011/11/4/NEWS/NATIONAL/NATS1/6696062.shtml

主計處官員說,如果觀察戶籍人口,在台設有戶籍的男性人口仍略多於女性,但人口普查調查的是「常住人口」,會出現女多於男,主要是因為外籍女性配偶移入,以及我國男性的跨國移動力高於女性,兩個因素交互影響下,使台灣成為一個「陰盛陽衰」的社會。

* 台灣少子化+高齡化 全球老得最快國家
http://www.udn.com/2011/11/4/NEWS/NATIONAL/NATS1/6696038.shtml

到去年底為止,全台的老化指數達百分之六十八點二,而在民國四十五年首度人口普查之時,老化指數僅百分之五點六,經過短短半世紀,老化指數狂飆十二倍,台灣不是全球最「老」的國家,卻是全球「老得最快」的國家。



◆ 離婚、分居 十年內倍增至百萬人

【聯合報╱記者陳洛薇/台北報導】2011.11.04

行政院昨天公布最新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國人離婚、分居的比例逐年攀升,十年內增加了逾一倍,單親家庭也成長一半。人口專家、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警告,弱勢單親家庭增加,會拉低全國低所得家庭的平均數,導致貧富差距再擴大。

行政院主計處昨天公布九十九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統計,國人的離婚、分居比例大躍升,相較十年前的五十萬五千人,躍升為一百零五萬四千人,「怨偶」及不同住的夫妻增加了一點一倍。

再分析全國家庭的狀況發現,以「父母與未婚子女家庭」最多,但戶數卻呈現負成長,十年間減少百分之一;「夫妻戶」、「父(或母)與未婚子女家庭」則愈來愈多,分別增加了六成二、五成;由祖父母與未婚孫子女組成的隔代家庭,也增加了三成四。

進一步分析,全國單親家庭共五十六萬二千戶,十年間增加了五成,成長幅度相當明顯,其中女性單親家長占七成四,獨力挑起一家重擔的女性愈來愈多;另外,「單人戶(一人一戶)」也比十年前增加了一成七。

薛承泰表示,歷次普查及戶政統計顯示,台灣人口增加有限,但是戶數卻增加的很快,去年和前年兩年間就增加了十三萬戶,其中以「單人戶」、「夫妻戶」居多,前者有很多是獨居老人,後者老人的比例也增加得很快。

他指出,這十年來增加的「單親家庭」,其中有廿一萬六千戶是育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這些家庭因有扶養人口,是需要照顧的真正弱勢。

薛承泰說,「單人戶」獨居老人多,需照顧的單親家庭比例也比十年前增加了四成,他們所得都不多,低所得者的家戶結構改變,也會拉低最低百分之廿家庭可支配所得的平均數,導致貧富差距擴大,是一大警訊。



◆ 房子買不起…空屋率卻逼近兩成
http://www.udn.com/2011/11/4/NEWS/NATIONAL/NATS1/6696042.shtml

【聯合報╱記者陳洛薇/台北報導】2011.11.04

房價居高不下,年輕人大嘆買不起房子,但主計處最新普查卻發現,台灣空屋率持續攀升,已逼近二成,全台空屋數高達一百五十六萬戶,房市供過於求的現象擴大,行政院副院長陳冲昨天指示各部會研商改善解決方法。

行政院昨天公布十年一次的人口及住宅普查統計結果,全台空閒住宅總計一五六萬○三五五戶,空閒住宅率百分之十九點三,十年間增加了一點七個百分點。官員解釋,因為住宅數增加較多,但常住人口成長趨緩。

若從個別縣市來看,空閒住宅率以基隆市最高(空屋率二成五),台北市最低(空屋率一成三)。

住宅自有率方面,統計結果顯示,近十年全國住宅增加了一百零八萬一千戶,截至去年底全國總共有八百零七萬四千戶住宅,平均年成長率為百分之一點四。

其中,新北市住宅增加廿二萬二千戶最多,新竹縣雖僅增加四萬二○七九戶,但增幅最大,總計增加了三成五。

主計處表示,空閒住宅指的是無人經常居住且未供其他用途住宅,包括待租、待售、已售或已租,尚無人經常居住住宅、有第二棟以上未經常居住住宅、因工作等原因居住他處而無人經常居住住宅等。

行政院副院長陳冲昨天聽取主計處報告後指示,針對台北市房價高居不下,青年為高房價所苦,台北市空閒住宅率高,主計處應進一步分析,以協調各部會研商改善解決之道。



◆ 學者:彈性工時對解決無薪假助益不大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2011.11.04

彈性工時是否有助於解決無薪假?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認為,部分企業希望勞工工作時數隨著景氣好壞而調動,能保障勞工薪水,但對勞工來說,景氣好的時候,一天最多又能工作到幾小時?總還是有個上限,這套制度會造成勞工身心負荷,無法全面適用到不同階層、不同勞工身上,對解決無薪假助益不大。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認為,德國採取變形工時,以工時借貸的概念,一年內勞資雙方可向對方借工時。但台灣若想要執行,到底借貸權在勞方或資方手上,或是雙方都有,有待釐清,這也涉及修勞動基準法,要在短時間內執行並解決無薪假問題,並不容易。

fsj 提到...

吳寶春開店一年業績破億 回饋員工千萬元

【聯合報╱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2011.11.05

一年賣一億元麵包,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在高雄開店滿一年,創造驚人業績;他提撥近千萬元,供員工教育訓練、分紅及獎金,「我希望和鼎泰豐一樣,把員工當做自己的家人」。

「我的薪水比以前在烘焙坊工作多一到兩成,最意外的還有『分紅』,每個月數千元不等」,店長蔡育綿說,在寶春師傅的麵包店,每二到三個月各部門還分批到著名連鎖店用餐,了解店家服務品質,像去年是「到處吃麻辣鍋」,最近幾個月到王品集團的陶阪屋、原燒,「這是在別家店工作很少有的福利」。

吳寶春說,麵包店業績好,大家都出了力,每個月除依各部門及個人表現發獎金,明年一月起,還要用福利基金讓表現良好的員工出國玩,「機票公司付,而且公假出遊」。

他也鼓勵員工多元學習,邀日語老師在公司開課,更鼓勵員工在職進修,「希望我的麵包店成為培育選手的搖籃」,讓台灣的選手拿到更多的國際獎項,「唯一讓外國人尊重我們,就是要用我們的專業來征服他們」。

吳寶春栽培後進,不但自掏腰包,昨天宣布推出「芒果貝果」和「松露野菇小法國」兩款麵包,每賣一個就捐出十五元,做為麵包師傅出國比賽的經費。

他說,有三名選手正準備參加明年舉辦四年一度的法國「樂斯福盃」麵包團體賽,包括店內主廚張泰謙、開麵包店的林坤緯,及當麵包顧問的黃威勳,旅費約五十萬元,他已捐出十萬元,希望靠兩款麵包籌得卅六萬元。

張泰謙為了參賽,每天勤做麵包十二小時,「感謝寶春師傅贊助,練習用的材料公司全部支援,讓我無後顧之憂」。台灣代表隊的總教練野上智寬肯定吳寶春的做法,他說:「用台灣食材做的麵包來支持台灣選手,非常有心!」

一億業績達陣,吳寶春更心心念念「播種的工作要一直延續下去」。



◆ 美國爸媽煩很大 啃老族更多了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11.04

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局3日公布的統計證實一件讓許多家長煩惱的事:越來越多的年輕成年子女由於財務困難,搬回家跟父母一起住,或從來沒離開過父母。

「洛杉磯時報」報導,人口普查局的報告說,雖然這種趨勢開始於2008年經濟衰退發生之前即已出現,但經濟不景氣是導致此趨勢持續的原因。

2005至2011年,住父母家裡的25~34歲美國成年男子的比率從14%上升至19%,住在父母家裡的25~34歲美國女性從8%上升至10%。該報告未區分從未離開老家和後來搬回老家的年輕人。

以前世代的同一年齡族群就業後,傾向於離開父母獨居。但隨著失業率居高不下,就業市場緊張,許多年輕人和父母一起居住,以便省錢。

18~24歲年齡組的青年跟父母居住的比率更高。該族群男性住父母家的比率從2005年的53%,上升至2011年的59%,女性從2005年的46%上升到今年的50%。住大學宿舍的大學生,被視為跟父母一起居住。



◆ 「美」夢破滅 全美赤貧人數創新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698322.shtml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2011.11.05

最新統計顯示,美國國民赤貧者與貧窮者所占比例都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新高,貧窮者達百分之十五點三,赤貧者占百分之六點七,有更多的西語裔美國人、老人和勞動階級陷入貧窮。

美國人口普查局預定下周公布首次使用新衡量方法統計的二○一○年貧窮數據,而上個月政府公布的報告與布魯金斯研究所三日發表的報告顯示,除了極端富有階層以外,美國各階層的貧窮人口都在增加。

布魯金斯研究所的報告指出:「二○○○年到二○一○年緩慢的經濟成長,與二○○八年以來的經濟衰退,使美國的赤貧人口居住區(指四成以上人口所得在貧窮線以下的區域)增加,尤其是城市中的社區、近郊與美國中西部地區。」

美國赤貧者的人數約二○五○萬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六點七,是有紀錄的卅五年來最高的比率,而二○○九年和一九九三年的這個比率是百分之六。赤貧定義是收入在貧窮線的百分之五十以下,在二○一○年赤貧者的收入是個人年收入五五七○美元(約台幣十六萬七千元)以下,四口之家一萬一一五七美元(約台幣卅三萬五千元)。

大都會中的窮人比率,從二○○○年的百分之十一點二躍升至二○一○年的百分之十五點一。

人口普查資料顯示,美國二○○○年到二○一○年貧窮人口增加一千兩百卅萬人,達到四千六百廿萬人的新高。二○一○年百分之十五點三的美國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四口家庭年收入只有兩萬兩千三百一十四美元(約台幣六十七萬元)。

下周公布的人口統計資料將包括接受「非現金補助」的人口,也會計算個人平日花費,如醫療與通勤費。這表示支付較多醫療費用的老人可能會成為貧窮人口。工作人口可能也會計入貧窮階層,因為育兒費用和通勤開支將會計算在內。而拉丁裔人口可能會成為最窮的族群,因為許多移民不願意或無法申請政府補助。



◆ 美國人搬存款 對大銀行說NO

【聯合晚報╱美聯社紐約4日電】2011.11.05

5日是美國大型銀行客戶的「搬家日」。10月開始的「轉換銀行日」草根運動鼓勵受夠了銀行作法的消費者,在5日結清大型銀行的帳戶,轉到信用合作社或小型社區銀行。

這個運動受到「占領華爾街」抗議者的支持,「轉換銀行日」運動的臉書網頁4日有超過7萬7000名支持者,這個運動也已促使美國銀行 (BofA)取消銷帳卡 (debit card)客戶收取五美元月費的計畫。

發起「轉換銀行日」運動的27歲洛杉磯小企業主克絲登‧克利斯琴已經在兩個信用合作社開戶,準備在5日結束美銀的帳戶。她說:「消費者已覺醒,發現他們還有別的選擇。」

雖然支持者眾多,但5日關閉的銀行帳戶再多,也不可能對大型銀行造成重大衝擊,但此運動反映美國消費者對銀行在經濟不穩定時期收取銷帳卡月費的憤怒。擁有美銀帳戶10年的28歲紐約客布雷克摩爾說,由於美銀取消收費計畫,他現在不結清帳戶,但他認為美銀會另闢蹊徑收費,將密切注意,並適時結束帳戶。

美銀、花旗、摩根大通和富國銀行都不透露最近數周結清的帳戶是否增加,但信用合作社與小社區銀行則抓住機會,發布新聞稿強調其利率高、服務好,並對消費者提供轉換銀行的要訣。

大型銀行了解客戶的抱怨通常不會化為行動,尤其對擁有多個帳戶、直接存款、自動付帳的客戶而言,轉換銀行太麻煩,因而銀行未要求分行行員準備因應5日會有大規模帳戶結清的工作量。



◆ 占領奧克蘭淪暴亂 逾百人被捕

中央社 2011-11-04

占領奧克蘭(Occupy Oakland)抗議示威遊行昨天造成奧克蘭港被迫關閉,還引發暴力衝突事件,警方今天稍早逮捕超過100人,奧克蘭港也隨之恢復正常營運。

全美第4大貨港、每年吞吐390億美元的奧克蘭港指出:「負責海上工作的港口工作人員正持續回到崗位,港口也正在恢復正常運作。」

昨天稍早,數以百計抗議民眾圍住舊金山海灣的碼頭,奧克蘭港決定讓員工回家。

警方表示將近7000人在奧克蘭市中心遊行,主要目標是已關閉的銀行,隨後他們傍晚朝碼頭前進,迫使港口關閉。

直到午夜前,抗議活動大致和平。午夜時分,數十名抗議者在市中心亂扔石頭和酒瓶,短暫占領1幢空屋,還放火焚燒路障。

鎮暴警察穿著鎮暴裝備搭巴士趕往現場,對示威民眾發射催淚瓦斯,驅散數百名在奧克蘭市中心遊蕩的民眾。

奧克蘭警長喬登(Howard Jordan)今天在市議會特別會議上指出,101人遭到逮捕。有8人因暴力事件受傷,包括5名平民和3名警官,其中1名警官遭抗議民眾咬傷。傷勢嚴重程度仍不清楚。這起暴力事件讓奧克蘭街上充斥塗鴉、碎玻璃和垃圾。

市政府官員指出,警方針對「一群特定人士」展開行動,這些人破壞公物、縱火、襲擊警官,還闖入市中心1幢建築內。

警方指出約200人一度占領1幢空屋,還準備石頭、酒瓶和點火裝置,警方很怕他們縱火燒屋,他們別無選擇,只能鎮壓這支暴力團體。

占領奧克蘭運動分子說,破壞公物讓警方有藉口干預活動。部分抗議民眾譴責發動暴亂的「無政府主義青年」。占領奧克蘭運動響應紐約和美國其他城市的占領華爾街活動,反對企業濫權、高失業率和銀行紓困案。

抗議活動發言人布瑞爾(Allan Brill)撻伐少數暴徒。「他們不是99%,他們是0.001%。」

「我們許多人都希望避免打破窗戶、亂噴漆這類事情。」

fsj 提到...

胡晴舫:都市中國

【聯合報╱胡晴舫】2011.11.06

今年第七十億個地球人誕生,同時,向來以農立國的中國,正式成為都市國家,從今而後,中國城市人口首度超過農村人口。

上世紀之初,美國即將躍為世界第一強國,紐約瘋狂蓋樓,畫家查爾斯.席勒(Charles Sheeler)畫了《摩天大樓》,整張畫裡不見天空,沒有大地,只有高樓密密麻麻擠滿畫框,從它們在彼此樓身投下的陰影才能測知太陽的位置。感嘆於「美國是世上最偉大的國家,空氣中充滿了節慶的氣氛」,身為紐約客的費滋傑羅當時寫道,「紐約擁有世界誕生時所散發出來的全部燦爛光輝」。

本世紀之始,換作中國拚命蓋樓。中國重新崛起,需要人間所有的光彩。除了北京、上海一級城市,也包括了其他省城如蘇州、貴陽,儘速都市化已是國家政策之一。先是為了發展出口經濟,建設城市以容納從農村到工廠的大量勞動力,現在為了將出口經濟逐漸轉型為內需經濟,都市人口遂成了國內消費市場的根基。

都市予人印象向來高汙染,揮霍物資,吞噬巨量能源,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年初英國研究顯示,都市人其實比他的鄉村同胞耗費較少資源,因為空間密集使用,以及基礎設施高度分享的緣故。三千多萬人口的東京,人均碳足跡少於北京或上海,證明了都市高度發展未必反環境,東京因為都市規劃與交通建設比較精密完善,無形中便降低了每人的環境成本。

中國追求都市化,為了使最多人享受一定生活品質,然而,都市化的手法卻令人擔憂。由政府主導都市發展,與都市本質正好背道而馳。城市乃由人的流動而自然形成,猶如流水積沙,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一個都市潟湖。中國為了加快都市化,太相信政府計畫,以為只要四處選點,先蓋出想像中的都市空間,都市繁榮便會自動發生,而不是遵循都市有機發展方向去積極建設。

都市發展從來就不僅是一樁樁土地開發案,可惜,現階段許多中國城市正以此種房地產手段急速發展,猶似十九世紀的巴黎,憑空造就了一群與政府攜手的新興都市資產階級,替代了昔日的貴族,卻導致可怕的貧富差距,終於發生了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公社革命。

在今日中國,地方官員貪腐,圖利地產商,地方政府負債極深,已不是都市化的最大隱憂,而是土地開發手法所造成的社會後果,以及開發之後究竟要完成如何的城市願景。

當都市擴展,迅速吞蝕周邊鄉村,由於中國現今法令規定農人無權賣地,地方政府得以低價徵地,農人不能獲致足夠補償,又無法待在自家農村,只好以便宜勞工形式流入都市,而中國畸形的戶口制度一日不除,這些人就只能轉成地下人口,形成都市的奴隸,當代中國的新賤民,像頭毫無尊嚴的動物任人宰割。

而那些徵收來的土地通常規劃為工業園區,並不是供市民使用的城市空間。當其他國家城市百分之五十到七十面積均屬於居民,中國城市卻往往只有百分之廿到卅。市民沒有受邀參與城市藍圖,城市發展缺乏集體凝聚力,土地像蛋糕一樣任意切出去,各自發展短期工程,真正亟待建設而且可以銜接不同城市功能、滿足大多數人日常需求的基礎設施卻遭忽略,或因粗製濫造而發生如上海地鐵追撞的公共意外。

希冀在最短時間廣泛都市化,因為要照顧最多民眾,過程中,要是犧牲了口口聲聲宣稱要照顧的大多數人,顯然將成最錐人心的社會反諷。

(作者為作家)



◆ 占領華爾街 面臨嚴冬將至考驗

中央社 2011.11.06

美東地區10月底提早報到的大風雪,並未影響「占領華爾街」示威人士在各地紮營的「占領」活動,但隨著氣溫驟降,嚴冬到來,現在的問題是占領華爾街還能撐多久?

9月17日開始,由加拿大Adbusters雜誌提出的占領華爾街集會,由200多人參與的小型運動,發展至今,全美各大城及全球陸續響應反政商勾結,反剝削廣大民眾的集會遊行。占領華爾街提出的「99%對1%」、「我們是99%」的訴求,成為今年最響亮的口號。不過兩個月後,占領運動面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

在紐約下城祖科提公園(Zuccotti Park)紮營的群眾約有2000至3000人,華盛頓麥佛森公園(McPherson Park)約有500人,雖然示威群眾強調嚴冬酷寒不會影響示威與喚醒全球向體制抗爭的決心,但每天下滑的氣溫確實是一大挑戰。

雖然示威活動近期並未傳出重大意外,但長期紮營露宿在外,對當地居民與戒備的警方造成嚴重困擾。

4日晚間,占領華府的示威人士遊行至會議中心,1名駕駛與3名示威者爆發衝突。占領華府人士認為,警方疏於職守,見衝突不處理,諸如此類大小衝突和爭執每天不斷上演。

在占領華爾街運動中心紐約祖科提公園內,活動核心人士雖積極管理園內帳篷與各項設施,但人潮來去,使得部份公園區域成了遊民與免費紮營旅客集中的地方,公園內不時傳出爭議事件,但最大的問題仍在時序進入寒冬,示威者的健康與生活環境逐漸惡化。

占領華爾街掀起全球波瀾,但顯然未動搖美國強固的政經體系,活動堅持的自發性與非由上而下的領導模式,使得運動與社會及媒體缺乏直接互動。祖科提公園內1名教師向「紐約時報」表示,「活動沒有單一由上而下的階層系統,但有許多人在各項活動中,主動參與擔任領導。」

另1名參與示威的教師認為,「示威人士拒絕由上而下的垂直體系,大家都在水平的同一階層。」

雖然美國總統大選將至,占領華爾街運動與美國高升的民怨已成為選戰重要議題,不過共和黨堅持的自由資本主義與民主黨拉抬經濟創造就業的政策,都和「占領」活動訴求南轅北轍,兩黨都在觀察後續效應。



◆ 四川綿陽學生示威 遭電棍驅散

中央社 2011.11.06

香港明報報導,中國大陸四川省綿陽市爆發學生上街遊行事件,當局調派防暴警察攔阻,並用電棍驅散抗議學生。目前綿陽師院已被封鎖,數千學生被困在校內不能自由進出。

報導說,綿陽師範學院數百名學生,不滿正規學歷變成業餘性質的成人教育文憑,3日根據網上暗號聚集,遊行前往綿陽市政府抗議,他們拉起寫著「綿陽師範學院坑爹、坑娘、坑學生」的橫幅表達不滿。

當學生走到臨園路時,突然有大批防暴警察出現,阻止學生再往前走,並用電棍毆打、驅散學生。有市民表示,在很遠的地方都可以聽到學生的哭聲。

公安還帶走多名學生,其他學生則在老師勸說下撤回學校。5日綿陽師院被封,大門口駐守大批警察。

抗議的學生表示,綿陽師院招生時宣傳可以拿正規的畢業證,而且按大學本科錄取和收費,但是讀了兩年書,才發現學籍變為成人教育學院的學生,畢業時拿的是成人教育本科畢業證書。學校這種做法,引起學生和家長不滿。

報導分析,中國大陸許多學院都設有業餘的成人班,學籍不屬於政府編制,學費主要自費或單位補貼,許多企業不認可這種學歷證書。

對此事件,綿陽市政府宣稱,綿陽師院物電學院70多名成人教育學生到市政府反映學歷證書及收費問題,政府和學校已積極和學生溝通,四川省教育廳則成立調查工作組展開調查。

fsj 提到...

女性眼光高+性別失衡 台灣男娶無老婆

【台灣醒報╱記者邱靖雲╱台北報導】2011.11.07

台灣「剩女」愈來愈多,男性卻娶不到老婆?據統計,女已比男人數多,但愈來愈多女性選擇單身或晚婚,男性娶外配的比例則日漸增加。學者表示,女性教育程度、經濟地位變高,都是延遲婚姻的原因。不過,娶不到台灣老婆的男人也別以為一直會有外配可找,到了2020年,各國適婚年齡的男多於女,台灣男人恐怕連東南亞外配都娶不到了。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楊文山表示,台灣女多於男,但指的是老年女性多於老年男性,至於適婚年齡仍是男多於女,使得女性不婚、男性找不到老婆的問題更嚴重。楊文山說,台灣女性學歷愈來愈高,讓多花了幾年唸書、超過30歲的「輕熟女」眼光變高,不願「下嫁」條件差的台灣男性,因此晚婚或不婚的情況加劇。

而台灣的婚配問題到了2020年將會更嚴重,楊文山說,由於少子化、重男輕女價值觀等因素,人們多選擇生下男嬰,導致男生比女生多,到了適婚年齡時,女性又不願走入婚姻,因此男性愈來愈難娶到老婆。

台灣男人是否能因此轉而娶其他國家的女性?楊文山以中國、越南為例表示,兩地生育率也在逐年下降,且男嬰愈來愈多、性別失衡,讓女生變得搶手,預估到了2020年,男性將很難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

台大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教授謝雨生表示,女性學歷、社經地位變高,可能使找不到條件更佳的對象而自願不婚,有人則因年齡較長,不易找到對象,而非自願未婚。

謝雨生說,台灣目前最大問題在於知識份子常將教育、工作與婚姻三者分開,總想先有足夠學歷和工作經歷後再考慮婚姻。

他進一步表示,台灣社會應改變「不允許邊求學邊建構家庭」的觀念,在美、英等國家的學校都還提供已結婚的研究生眷屬宿舍,讓人可一邊念書,一邊兼顧家庭。他呼籲政府應重視不婚、少子化等問題,例如可從教育系統做起,教導民眾不應切割求學和建構家庭的時間。



◆ 勞委會:無薪假不到3千 勞工:近3萬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2011.11.07

台灣無薪休假情況有多嚴重?根據台灣電子電機資訊產業工會的勞工通報系統,截至昨晚統計,全台實施無薪假企業家數已達63家,粗估受影響人數約3萬人,而勞委會公布的「12家、2801人」官方數字,顯然未能反映現實。電資工會上午赴勞委會陳情,要求對照勞方與資方通報的數據,並設立勞工專線,避免更多資方未通報的案例。

無薪假無限擴大,電資工會日前才公布有高達20家企業實施無薪假,影響人數多達2萬人,但短短幾天內,無薪假企業家數與人數就爆增,電資工會反諷,現在馬總統「633」目標已達陣。電資工會秘書長林名哲指出,自媒體曝光後,更多勞工知道這個通報管道,這幾日湧進不少通報紀錄。

電資工會以網路通報系統匯集勞工提供的資訊,雖被質疑為數據真實性,但林名哲強調,每一則留言都會去電再確認,並詢問無薪假實施時間點、休無薪假方式等詳情,進一步過濾不可信的留言。他說,雖然確實有一些謊報留言,但通常從留言方式就能看出來,而截至昨晚統計的63家,都是向投訴勞工確認過的資料。

林名哲說,勞委會對資方的通報系統,無法處理資方隱瞞不報的情況,應該要對照勞方通報的資訊,相互查證,要求勞委會及縣市勞工局主動查察勞方提供名單。他也批評,勞委會說只要勞資協商合議,就可合法放無薪假,但勞資關係就像大雄對胖虎,何來平等協商?

電資工會顧問、勞動黨新竹縣議員高偉凱說,勞委會過去只讓資方通報,就好像警察坐在派出所等著搶劫犯來自首,工會現在提供勞方通報資料,勞委會好好查一查,是否有公司隱瞞不報,而不是爭論官方或工會的數據才對,因為無論是官方版或勞方版的數字,都只是冰山一角,遠落後於真實情況。

【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

勞方通報與資方通報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落差?勞委會勞動條件處科長黃維琛說,雖然工會擁有民間申訴平台,能快速掌握訊息,但並無法確實查證,而勞委會得知這些名單後,會責成地方主管機管調查,確認無薪休假事實,查證過程加上每半個月公布一次最新統計,是造成時間落差的主因。

他指出,勞委會在10月31日公布12家企業實施無薪假,接下來在11月16日會有最新統計。而這段時間無論是媒體報導、勞工通報的無薪假廠商,勞委會都會要求縣市勞工局第一時間查察。

※ 相關報導:

* 勞工周六秋鬥 要求無能政府簽停薪同意書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702485.shtml

由自主工聯、人民火大聯盟等社運及勞工團體發起的「百年秋鬥」將在11月12日登場,相關團體今天舉行行前記者會,表示將於活動當日將要求總統馬英九和行政院長吳敦義簽下「無薪休假(無能停薪)同意書」,為錯誤的政策負責停薪,不該再花人民的血汗錢去出賣人民權益。



◆ 7成海歸就業 起薪低於1萬人民幣

【聯合報╱特派記者胡明揚/上海報導】2011.11.07

第20屆啟德國際教育展日前公布2011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現有七成「海歸」(海外歸國學人)主動選擇回中國大陸就業,他們提出的月薪要求從3000至1萬元(人民幣,以下同)不等。

這項調查由啟德教育國際教育研究院執行,以大陸7000餘名各行各業的海歸為樣本,顯示海歸職場的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順利步入職場的海歸身居要職拿高薪的不多。海歸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薪金在3000至1萬元這個區間的占受訪人群71%,他們之中,有58%的受訪者的工作職位是普通員工;月薪上萬的人只有15%,這部分海歸一般在企業或機構中擔任主管、經理級別的職務;而真正的高薪人群更是少之又少,僅6%左右的受訪者是企業主、合夥人或是公司CEO等高管。

受調查者透露,現在進入世界500大和大陸科研機構以及大型國企的難度越來越大,他們對於薪金的要求也越來越趨於理性,不會漫天要價。

調查中還發現,民營企業成為吸納海歸人才的主力軍,有多達46%的海歸在民企找到了職業發展的平台。

大部分海歸表示對現在的工作滿意,僅6%受訪者明確表示不滿意。他們選擇工作的出發點除了薪資因素,也會重點考慮升職和發展空間,受訪者中有71%認為,目前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升職空間,顯然大部分人能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



◆ 成全民公敵 華爾街肥貓越肥

中央社 2011.11.07

美國總統稱華爾街金融巨富為「肥貓」,而肥貓在總統歐巴馬執政3年期間卻越養越肥,大到不能倒的銀行規模繼續增加,這和美國經濟衰退、失業率高攀的困境,形成強烈對比。

根據密西根大學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擁有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的美國大型銀行規模,較金融風暴前增加10%。

2008年美國銀行業透過併購與政府支助,規模和盈利都再創新高,美國銀行、花旗銀行與富國銀行(Wells Fargo & Co.)等大型機構,今年上半年盈利高達340億美元,半年內就達到2007年整年的紀錄,再創歷史新高。

投資銀行在低利率與美國政府補貼的政策下,賺得更多。根據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SIFMA) 的資料,華爾街投資銀行在歐巴馬執政前2年半的盈利為830億美元,比小布希主政8年期間的770億還要多。

銀行獲利再創新高,華爾街肥貓們荷包滿滿,去年華爾街分紅208億美元給銀行從業人員;在紐約市,銀行業年薪增加16.1%,從業員平均年薪為36萬1300美元,超過紐約市一般民眾收入的5倍。

這樣的結果和歐巴馬口口聲聲說同情「占領華爾街」運動,與瞭解美國民眾的不滿,形成諷刺的對照。路易斯安那大學副教授威爾遜(Linus Wilson)向「華盛頓郵報」表示,「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直接向銀行體系注資數兆美元,使得大到不能倒的銀行不但沒有倒閉的風險,還能大賺一筆」。

聯準會在金融風暴前後以7000億美元搶救華爾街銀行,其後持續以低利率注資,這些以美國納稅人的金錢向金融業輸血,原本目的是促成銀行向工商業借貸,推動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機會;不過納稅人的金錢一如外界預期,流入金融市場炒作。

密西根大學財務教授杜秦(Ran Duchin)向華郵表示,「如果政府注資的目的是為增加銀行向中小企業借貸,部份資金必須限制使用在信用支出,不過企業融資向來不是銀行界獲利的重心。」

杜秦的研究報告顯示,獲得美國政府援助的銀行回報率接近10%,借貸給中小企業,不可能有如此的回報。

華爾街賺錢成了全民公敵,國會與白宮對經濟成長緩慢與失業率高居不下,交相指責,但在歐巴馬執政下,華爾街繼續欣欣向榮卻是不爭的事實。

※ 相關報導:

* 占領運動蔓延 政府員工相挺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701178.shtml

「占領華爾街」運動持續蔓延全美各地,除了學生、年輕人及失業民眾外,近來陸續有聯邦政府員工加入,力挺抗議活動的行列,並以實際行動提供支持。

fsj 提到...

美青年與老人 貧富差距創新高

【世界日報╱美聯社華盛頓6日電】2011.11.08

丕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研究顯示,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已創下高達47倍的懸殊紀錄;這種財富差距惡化的主因,在於漫長經濟衰退令年輕人喪失就業機會,並受困房屋和大學貸款的沉重債務。

這項根據最新公布的人口普查資料的分析指出,65歲或以上年齡為戶長的典型美國家庭,財富淨值比35歲以下為戶長的家庭超過47倍。

儘管一般人通常會隨著年紀增長而累積財富,但這項財富差距已比2005年超出一倍,更比25年前的十比一差距超出近五倍。

該分析反映出經濟衰退的衝擊,年輕人受創特別嚴重。愈來愈多許多年輕人在等待就業市場回升之際,舉債就讀大學或追求更高學位;也有許多人現在難以支付貸款,房屋價值也遠低於當初在房市興盛時期購買的價格。

鑑於國會減赤委員會必須在11月23日之前提出未來十年削減1兆2000億元開支的計畫,這項分析凸顯政府安全網在擴大削減教育,以及貧窮家庭補助等其他計畫之際,卻在社安福利和聯邦醫療保險繼續支援老年人。

喬治城大學公共政策教授和勞工經濟學家侯爾哲(Harry Holzer)形容這項財富差距的程度「令人震驚」。他說:「該問題令我們懷疑,對於退休者和其醫療照顧付出的大量資源,是否至少應該把部分資源重新分配給那些比退休者更困難的人。」

丕優的分析發現,65歲或以上年齡為戶長的家庭中位數財富淨值,為17萬494元,比1984年增加42%,年輕人為戶長的家庭財富淨值僅3662元,比25年前減少68%。

37%年輕人的財富淨值為零,比率為1984年的將近一倍,但老年人僅8%的財富淨值為零,而且比率並無太大變化。

另外,老年人過去大多長期有工作機會,但目前的年輕人則面臨二次大戰以來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其結果導致老年人家庭中位數收入從1967年至今以年輕人四倍的比率,不斷成長。



◆ 觀念平台-三無世代 看不到希望

【邵軒磊】2011-11-08 中國時報

在日本社會史中有一個名詞叫「三無主義」,指的是「無氣力、無感動、無關心」,延伸出來指一個世代的文化現象,研究者稱其為「冷漠世代」。這種世代主要是一九五○年代末期出生,在成長期遇上幾次日本戰後景氣復興,生活水準大致是向上增長的,感到滿足;但年齡來不及參與戰後勃興的社會運動,其批判性比較少。這些人在大學畢業進入社會時,剛好遇上尼克森震撼與石油危機,因此在就業上稍稍緊迫。兩相對比之下,這個世代對公眾議題感到挫折感,多數不關心,常把「政治就隨便啦」掛在嘴邊,帶有強烈的個人主義傾向。

台灣現在的青年世代,不也是這樣嗎?在一九七○年代後半以後出生的人們,在生長歲月多半遇上好景氣,但一進入社會,就發現在學時候的期望,並不容易,幾乎幻滅。較諸日本的三無世代,台灣年輕人的情形更為嚴酷。「三無世代」現象在台灣,指的是「無成就、無信念、無希望」。

除了國際經濟景氣的理由之外,台灣面臨到傳產轉型以及新產業發展不順兩種失敗,青年就職狀況更為嚴峻,因此多數青年感到「無成就」。在政治上,威權轉型之後,鼓勵意識型態多元,卻不鼓勵思潮間之思考與辯論;極端反對任何一種思想壓迫的話,反而走向另一個極端,也就是「無信念」。第三,國家定位不明確,整體國策規劃極度想仿效先進國,發展方向不知何在,國家無希望,青年當然更「無希望」。這三個現象,是互相造成之結果,也是互相循環的生成。

最後,我們常看到,台灣青年在初期,始終是有夢想,有活力,多數想改變未來,但被「無理念的政治運動」很快耗損了這些熱情,製造出更多的三無世代。

因此,台灣的三無世代,較諸日本有更極端的個人主義傾向;短短數年,「宅文化」在台灣已經成為主流文化,甚至成為美稱,多數青年在認同上必須要把自己歸屬於某阿宅。也可以猜想,在日本近期出現的繭居族、尼特族、寄生族等文化,也會急速被台灣的三無世代吸收,現實上也正在發生。

辛亥革命時,孫文看到了當時中國,在國權上受列強帝國主義瓜分,在民間中產階級興起,而且農工階級民不聊生,於是創造了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說,在一百年後的現在台灣,三民主義已經達成相當之成果,這個觀點也受到近代史研究者肯定。然而,清末民初時候,青年是最最創新的階層,也最受整個社會期待,「新青年」雜誌每一個字都是這個意思。

筆者想要問,為什麼到辛亥革命一百年後的現在,我們的青年是「三無世代」?會不會有下一個有志之士,帶領我們解決這些問題呢?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黃介正: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聯合報╱黃介正】2011.11.07

「二○XX年X月X日晚間X時,中共海軍一艘新型核子導彈潛艦,失去動力上浮在台灣東部領海以內,並為我海空軍包圍監控。北京緊急透過管道,向我提出要求:軍事武裝人員不得登艦,不得強行分離人艦,提供必要之飲食及人道協助,北海艦隊即派特遣支隊趕往救援,盼全力配合。同時,美國太平洋總部亦緊急密向我表示:美軍亟欲藉機詳細檢視該潛艦,強烈建議我盡力設法人艦分別處理,儘量拖延勿與北京接觸,並明示此對台美未來安援合作與互信,絕對大有助益。」

「總統指示國家安全會議立即召集相關部會,評估國內外情勢,預想可能狀況,研擬至少三套以上對策,並於三小時內呈報。(作業時間:一小時)」

上述情境,不是真的,未來也未必會發生;而是我帶領研究生在「政軍兵棋概論」課程實際演練中,交付「藍組」的「特別想定」之一。雖然只有短短二百多字的情況敘述,卻包含訓練學生對於我國夾在兩強之間難為的利害估算、國際與國內相關法律規定的準用、政務階層考量的戰略性與周密度、政府各機關的權責與任務分配、跨部會協調機制與運作、當時國內外的政治日程與經濟課題、媒體可能對民意的影響、時間緊迫壓力下的判斷與決策、相關處置執行的優先順序、以至對於未來三方後續互動發展的預判等等。

對於廿幾歲的碩士研究生而言,任務的複雜度可能超越他們的歷練,而一小時的作業時間也絕不輕鬆,但是不斷累積的經驗與心得,卻可以幫助他們未來不論在政府工作或商業職場上,具有更成熟且紮實的競爭力。

多年來「兵棋推演」(Kriegsspiel)一詞,總是與軍事作戰連結,好像跟不穿軍服的人沒什麼關係。的確,近代兵棋發源於十九世紀初期的普魯士軍隊,他們在作戰前,將縮小的軍隊與武器模型放在地圖上,用以預估敵我可能的作戰方向。也因此,讓我們以為「兵棋推演」是外來的,是近二百年才開發的概念與工具;但卻忘記了,其實這是我們的老祖宗早就具備的民族智慧。

孫子兵法始計第一即強調「廟算」云:「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中國古代講的「算」,用於今日即是「計算」(calculate)、「評估」(assess)、「估算」(estimate)。孫子算,張良算、諸葛亮算、劉伯溫也算。

兵棋推演由早期純軍事作戰計畫的用途,以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有文人納入國際情勢,並融合戰略科學,逐漸演進到歐美先進國家廣泛運用的「政軍兵棋推演」(political-military wargame)。推演主題也升高到國際外交、全球經濟、反恐合作,延伸到災害防救、跨國傳染疾病防治、基礎設施防護等。我國近年來,經由學術界的提倡,也逐漸開展國安層級的政軍兵推,脫離過去鎖定中共武力犯台的格局。

兵棋推演不僅僅在設想危機如何處理,更有理解對手、驗證構想、訓練團隊、預劃政策的功能。小自公司企業的行銷、拓展、併購規劃,大至美中亞太對局、以及兩岸未來政治協商、軍事互信機制談判,我們都需要在事前多「算」。

多算勝,少算不勝。你最近兵推了沒?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fsj 提到...

二戰後最多 日本205萬人靠福利金過活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九日電】2011.11.10

日本厚生勞動省9日公布的統計資料說,今年7月接受政府「生活保護」福利金的人數,達205萬495人,是二次戰後開始調查以來最高紀錄。

過去紀錄是1951年的204萬6646人。

由於景氣低迷、老人增加及東日本大地震造成不少民眾無家可歸,領取這項福利金過活的人數每個月平均增加1萬人。厚勞省說,預料今年度領福利金的人將繼續增加,持續創新高。

厚勞省表示,過去日本經濟快速成長時代,領取福利金人數穩定下降,1995年創下新低,每月平均領取人數只有88萬2229人。

不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這些年來日本領取福利金人數逐漸攀升,如今靠福利金過活的人數是十多年前的2.3倍。



◆ 反高學費! 英2500學生再上街頭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1.11.10

英國學生9日號召上萬人在倫敦遊行,再度抗議政府刪減大學預算及調漲學費。由於本次遊行路線行經「占領倫敦」群眾紮營的聖保羅教堂,加上去年底類似訴求的遊行曾引發嚴重暴力,且今年8月全英各大城市剛發生大暴動,倫敦警方如臨大敵,9日部署近4000名警力維持秩序。

本次遊行路線經過倫敦證交所附近,警方惟恐脫序分子攻擊金融中心,授權員警使用塑膠子彈戒備。警方指揮官龐登說:「警方無法坐視可能發生的危險不管。」

群眾從倫敦市中心出發,向倫敦地標之一特拉法加廣場前進,最後朝西前往聖保羅教堂附近。數十名抗議者拿著帳篷想在特拉法加廣場搭設進行長期抗爭,立刻被警方逮捕驅散。

警方表示,學生團體號稱有上萬人示威,但他們估計實際參加的只有2500人左右。

去年英國國會同意將大學學費上限調漲3倍,達每年9000英鎊(約台幣43萬元),引發學生團體遊行,11月以攻擊首相卡麥隆所屬的保守黨總部揭開抗議序幕,抗爭持續到12月,以砸損查理王子夫婦的座車收場。

除了學生不滿現狀,高稅率、嚴重通貨膨脹和經濟發展停滯也重創英國民眾的信心,引爆民眾對政治人物和金融業的不滿情緒。英國計程車司機9日也發起開車占領特拉法加廣場行動,抗議規費調漲,電工工會也選在同一天發動示威。



◆ 20歲陳筠芳 英勇消防正妹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梧棲報導】2011.11.10

台中港務局消防隊上月底來了剛滿20歲的陳筠芳,她可不是內勤,而是開救護車衝鋒陷陣的好手。無論救災、打火,陳筠芳說,她樂在工作,「享受」救人的成就感。

南堤消防分隊轄區幾乎都是工業區、工廠和碼頭,隊上來了「小美女」引起矚目;她只有20歲,態度大方,當地民眾看到她很好奇,不太相信看起來像高中生的陳筠芳竟是消防隊員。

陳筠芳上月28日到港務局南堤消防分隊報到,長得甜美可愛又很有禮貌,在清一色的男性隊員中更顯得嬌柔。不過她一接到任務身手矯健、動作俐落,火速趕到現場,表現完全不讓鬚眉。

陳筠芳說,其實自己最想讀的是醫學系,從小就想當醫師,但家中經濟不好,父親做工維持家計,健康欠佳,排行老二的她也跟著姐姐考警察,這對姐妹花如願,姐姐上警校、妹妹讀警專。

陳筠芳已打消讀醫學系的念頭,改念警專,畢業後投入消防隊。她說:「救人,是我的理想!」現在覺得當醫生、當警察都一樣,可以救人。

陳筠芳是嘉義人,自己離鄉背井到台中港工作;她說,消防隊並沒有男女生之別,「我相信我在體能方面絕對可以勝任」,且她「很享受」救人的成就感;南堤消防分隊來了這位消防美女,士氣也高了不少。

fsj 提到...

都市人口暴衝困境

【林佳誼】2011-11-13 工商時報

■從印度德里到巴基斯坦拉合爾,時代雜誌列出未來15年全球成長最快的10個城市,探討其中的人口與資源問題。

■TIME explores the most pressing population issues of the day, from the quest for sustainable energy sources to a look at what our biggest cities could look like in the decades to come.

隨著地球人口象徵性跨過70億大關,世界上越來越多地方人滿為患,也消耗越來越多資源。為此美國時代雜誌特地整理出由現在起到2025年前,預估全世界人口成長最快的10個城市,看看未來世界上哪些地方,將面臨最嚴重的人口與資源問題。

德里水供應恐不足

1.德里(印度):2025年前預估再增641萬人口。

印度首都德里(Delhi)的人口在過去20年間增加了超過1倍,並且還在以爆炸性速度成長當中。專家更估計該市生產總值將在2025年前躍升10倍。只是伴隨而來的污染,也恐將使德里的水源供應成為一大問題。

2.達卡(孟加拉):2025年前預估再增629萬人口。

達卡(Dhaka)目前規模已是孟加拉第2大都會區吉大港(Chittagong)的3倍大,但每年還有逾50萬名外地勞工湧入此地。為解決人口爆炸問題,孟加拉政府現急欲發展週邊城鎮,並計畫在市郊提供稅賦優惠。

3.金夏沙(剛果):2025年前預估再增629萬人口。

金夏沙(Kinshasa)是剛果的唯一商業樞紐,但此地卻也是暴力貪腐橫行,犯罪率上升,貧富差距擴大,基礎建設維護不周,而市民服務更幾乎付之闕如。

4.孟買(印度):2025年前預估再增576萬人口。

現為南亞第一大城的孟買,仍隨處可見貧民窟。人口爆炸加上地處狹長的印度半島,孟買市內交通已成為可怕夢魘,因此改善交通建設以維持城市競爭力,也成為了孟買當局的首要之務。

5.喀拉蚩市(巴基斯坦):2025年前預估再增560萬人口。

喀拉蚩(Karachi)雖非巴基斯坦首都,卻被世界銀行評為該國最佳企業友好城市,吸引許多跨國公司進駐。兼以來自阿富汗、孟加拉與印度的難民湧入,近年當地族群對立頗見激化。

6.拉哥斯(奈及利亞):2025年前預估再增523萬人口。

拉哥斯(Lagos)擁有工業化發展中都會的一切問題,包含人口擁擠、基建不足與污染嚴重等,而目前看來,當局卻似乎太著重於加強西化,而未能對市民生活給予同等關注。

7.加爾各答(印度):2025年前預估再增456萬人口。

身為印度第3大城,加爾各答的人口成長速度也不遑多讓,但週邊的沼澤溼地卻在先天上限制了該市拓展,且雨季時易面臨洪災威脅。

上海將面臨高齡化

8. 上海(中國):2025年前預估再增344萬人口。

上海是目前世界第一大國中國的第一大城。由於中國政府已將大量工廠安置在外圍地區,上海與這份排行榜上其它城市不同,有能力因應工業化衍生的諸多問題。只是上海未來也勢將因一胎化政策,提早面臨人口老化問題。

9.馬尼拉(菲律賓):2025年前預估再增329萬人口。

馬尼拉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英尺逾4.6萬人,近乎是紐約的兩倍。然而市區地價飆漲,卻使得收入微薄的勞工,越來越不可能負擔得起住房成本。

10.拉合爾(巴基斯坦):2025年前預估再增317萬人口。

拉合爾(Lahore)目前雖仍稱不上世界性超大城市,但在當地文化及區域經濟發展助長下,未來15年內該市必定會在人口規模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 陣亡美軍骨灰亂棄 真相未明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1日電】2011.11.13

國會眾議員霍特(Rush Holt,民主黨,新澤西州)兩個月前便致函國防部長潘尼達,指出了多佛空軍基地的太平間在2003至2008年間,把陣亡美軍的部分遺骸骨灰丟棄在垃圾場的問題,但從未得到回應。

霍特說,選區內一名女選民的丈夫在伊拉克陣亡後,遺體就是多佛基地的太平間處理的。霍特9月16日曾致函潘尼達,要求把骨灰遺棄在垃圾場給出明確答覆,但五角大廈的法律事務辦公室一直沒有回應。

潘尼達的發言人說,部長辦公室收到了霍特的來函,工作人員一直在忙於收集資料,以便答覆霍特的質詢,「我們肯定將迅速做出全面回應」。

潘尼達10日在記者會上說,在骨灰遺棄事件披露前,他一無所知。

潘尼達說,他希望本周他任命的一個獨立委員會將進行全面調查。

多佛基地說,他們2008年便不再把骨灰丟在垃圾場,如今是葬在海軍管理的海區墓地。

多佛基地說,丟棄在垃圾場的部分美軍遺骸骨灰,只限於最初無法辨別身分,或是後來在戰場找到的殘肢部位,死者的家人已表示可由軍方處置。基地說,美軍的遺體在被火化後,由軍方承包商送到垃圾場處置,但處置方式沒有通知家屬。



◆ 裁不掉的公務員

【蕭美惠】2011-11-13 工商時報

■受到希臘憲法保障的終身僱用公職制度面臨威脅,並且動搖希臘數十年來的社會基礎。

■The public sector and its job-for-life status, backed by the country's constitution, are at threat.

繼減薪之後,希臘財政部10月公布裁減3萬名公務員的計畫。政府是否有權裁撤公務員,在希臘民間引發激烈爭論,勢力龐大的公務員工會誓言為了保障工作權,不惜「人頭落地」。

1974年希臘推翻軍權恢復民主,便以憲法保障公務員終身僱用,避免政權交替後,當權者就帶來自己人。實際上,每一任政府都引進自己的支持者,以致公務員人數大增,而且薪水在過去10年急速調漲。

專家表示,30年前希臘公務員大概只有現在三分之一的人數。希臘直到去年才實施人口普查,而且政府官員私下坦承他們也不清楚究竟僱用了多少人。

公務員 占勞工五分之一

希臘約五分之一的勞工都是公務員,總數達75萬。幾乎每個家庭都有成員曾經在公家機關服務。諷刺的是,希臘人最討厭到公家機關去辦事,每個人都有遇到連天皇老子也不怕的惡劣辦事員,而一肚子氣的經驗。

還有更誇張的是,有人只在發薪日才會出現,因為編制內人員太多,辦公室根本坐不下。因此有人估計,希臘可以裁減三分之一的公務員而不會影響服務。

2009年社會黨贏得執政權後,總理巴本德里歐(George A. Papandreou)曾在國會報告,一名內閣部長發現他的前任者花了3.8萬美元(約台幣114萬元)更換辦公室窗簾。政府發言人莫西亞洛斯(Elias Mossialos)表示,他發現他的部會為了11個人辦公的地方,每年花75萬美元。

一些部會至今仍有僱員唯一的工作就是在本子上記錄送抵的公文。雅典大學公共行政專家Nikos Hlepas直呼不可思議,「那是他們全部的工作,即便今日我們已有電子郵件。」

在希臘諸項削減支出措施中,裁減3萬名公務員算是輕微的。那只占公務員的4%,且多為屆退人員。他們在年底前將被移入所謂保留庫,意思是自他們工作的機構撤走,1年內減薪6成。之後,沒有退休或沒有在其他機構找到工作的人,才會被裁退。

問題是如何挑選裁員名單,就像晉用人員時如何杜絕循私偏頗一樣困難。服務於航空局的Thomas Tsamatsoulis,41歲,發現他自己名列移進保留庫的初期名單。但是,他才從美國接受電子儀器訓練回來,局裏會這項技術的人很少。而且他指出,局裏只有2架飛機,卻有至少15名駕駛。

抗議減薪 查稅員也怠工

但是,希臘已付出高昂的社會成本。除了10月全國總罷工及街頭流血抗爭外,為抗議全體公務員減薪,查稅員暗中怠工,完成的查稅案件遠少於去年,勢將影響國庫進帳。

當地大學生以往的夢想就是在政府部門找到一份輕鬆工作,如今社會基礎完全動搖。往好處想,公務員縮編,不但可減少浪費公帑,也可釋出更多人才到民間經濟。

fsj 提到...

人口老化國力衰 「鼓勵生育來不及了」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1.11.14

經建會援引聯合國(UN)資料推估,卅年後,台灣青壯年的照顧負擔高居亞洲四小龍之首,國力可能嚴重衰退;官員表示「鼓勵生育已經來不及了」,「為今之計,只有同步引進外籍移民。」

聯合國所提出的理想人口結構是:工作年齡(十五到六十四歲)人口最好是老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的三倍以上,讓青壯年在養活自己外,還有餘力照顧老年依賴人口。

不過,官員表示,國內生育率太低,老化趨勢愈發明顯,十七年後,老年人口將從現在的兩百五十二萬人,增加到五百三十三萬人;反觀工作年齡人口卻減少至一千五百五十萬人,不再符合聯合國的理想人口結構。

而四十年後,青壯年人口甚至只有老年人口的一點九倍,低於南韓的一點九八倍、新加坡的一點九四倍,還有香港的一點九三倍,使得台灣青壯年的照顧壓力高居亞洲四小龍之首。

官員分析,工作人口所負擔的扶養人口有兩種,一是小孩,二是老人。

官員指出,小孩在一定時間後,會長大成為工作人口,填補因老化失去的勞動缺口;但老人卻會成為依賴人口。所以,一般理想的人口金字塔形狀是「上窄下闊」,老年人口不宜太多。

官員說,只靠鼓勵生育已經來不及了,為今之計,只有同步引進外籍移民。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日前也曾公開建議,全盤檢討移民政策,針對未來具有發展潛力,且現有人力不夠的產業,優先引進外籍移民。



◆ 經濟學人:跨國婚姻比率 台灣亞洲居冠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2011.11.14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報導,跨國婚姻崛起是全球最大的社會趨勢之一,其中亞洲是異國婚姻最穩定上升的地區,而台灣的跨國婚姻比率在亞洲居冠。

跨國婚姻增加原因之一是全球化,到外國度假、留學、移民以及到外國工作增多。日本二○○八年到○九年約有百分之五的異國婚姻(夫妻至少一人是外國人),其中外籍新娘是外籍丈夫四倍。

台灣的跨國婚姻比率在亞洲排名第一,二○○九年外籍新娘占百分之十三,二○○三年外籍新娘達百分之廿八。因大陸配偶在台灣不算跨國婚姻,否則比率更高。

根據人口調查,二○○○年,全球廿五歲到卅九歲的異國鴛鴦約有一千兩百萬對,但不包括日本、台灣、澳洲、加拿大,若一併計算,應有一千五百萬,但和全球約五億個婚姻相較,一千五百萬不算多。

亞洲的跨國婚姻也和歐美不同。歐洲和美國多半是移民後再結婚,亞洲相反。南韓的男性經仲介牽線後,花兩萬至三萬美元和兩三天相親就可娶到外籍新娘,台灣男性與越南新娘的情形大致也是如此,台灣對越投資提高後,越南新娘也增多。

亞洲男性娶外籍新娘,同時希望她們能多生小孩。不過,至少南韓男性的這項希望會落空。外籍新娘僅生一點○八個小孩,比一般南韓婦女的一點七九個還少,這項發現十分意外且令人困惑,原因之一可能是老少配居多。

不過,在跨國婚姻中,背景、年齡、教育程度都不會影響婚姻的長久,至少在南韓是如此,而且差異愈大,婚姻維持愈久,原因不明,可能與跨國婚姻讓彼付出更多有關,或是年輕、貧窮的妻子無法選擇離開。



◆ 簡化申請居留流程 內政部修法

中央社 2011.11.14

吸引外籍優秀人才來台,內政部今天表示,將修法簡化外國人申請居留行政流程;並明定跨國婚姻媒合業務者,以財團法人及非營利社團法人經入出國及移民署許可者為限。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天審查「入出國及移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內政部政務次長簡太郎在報告中指出,這次修法重點包括,為促進跨國婚姻媒合公益化,明定從事跨國(境)婚姻媒合業務者,以財團法人及非營利社團法人經入出國及移民署許可者為限。

內政部指出,為確立執法依據,修正入出國及移民署人員查察外來人口事由,非僅限於虛偽結婚或收養的親屬關係;增訂入出國及移民署人員執行人口販運犯罪案件調查職務時,視同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以遏止人口販運。

內政部表示,為適當維護國家安全,增訂國軍人員出國,應先經其服務機關核准;另放寬持有中華民國護照的台灣地區無戶籍國民入國規定,以適當維護其返國權益。

內政部指出,修正台灣地區設有戶籍國民在海外出生的子女,入國後得直接申請居留或定居,取消原本20歲以上的年齡限制;另放寬無戶籍國民申請在台居留條件的規定,以保證居留、定居權益。

內政部表示,增訂外國人持憑「簽證、工作證、外僑居留證及重入國許可四證合一之有效證件」(即「就業PASS卡」)或其他已含有外僑居留證功能的證件入國後,得免申請外僑居留證,並簡化外國人申請居留行政流程,以吸引外籍優秀人才來台。



◆ 民法擬增訂分居制 可訴請離婚

【聯合報╱記者蕭白雪/台北報導】2011.11.14

分居是否增列為訴請離婚的事由之一?法務部民法親屬編研修小組今天將首度討論。據了解,專家學者們對增訂分居制度沒有太大爭議,但對分居時的權利義務,及分居多久後才可直接訴請離婚,有待進一步討論。

分居制度在國外行之多年,國內雖一直有立法呼聲,但多年來未見立法進度;立委黃淑英最近提出分居草案,除在民法親屬編中增訂分居,列出協議分居與向法院聲請宣告分居,且規定分居協議一次最長三年,並可延長。

據了解,多數學者對增訂分居制度並作為婚姻雙方有衝突時冷卻期的規定,及分居期間夫妻可聲請宣告分別財產制、免除同居義務、規範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等部分沒有太大爭議,但對於分居的條件及分居多久可直接要求離婚,希望參考各國作法。

有學者認為,協議分居不能只是夫妻兩人協議就好,是否應向戶政機關登記,以免其他人不知情,還借錢給沒有資力的其中一方,以為配偶有能力還錢,或處理房地產時以為夫妻其中一人就代表兩人的意思。

此外,國外將分居作為離婚前期,期限多訂在一至兩年,我國是否需要訂到三年?能不能無限制延長,讓堅持不願離婚的一方,即使在分居多年後仍能以配偶身分影響另一半生活?也有學者提出不同意見。

今天的研修會將就民間團體透過立委提出的草案條文及可能配套作法進行討論,也包括協議分居的處理方式及效力、向法院訴請分居是否應訂定條件、是否只要夫妻一方訴請分居就只能裁定准許,法務部也會召開公聽會聽取各界意見。

※ 相關報導:

* 分居訴請離婚 法官贊成、大老婆憂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6715966.shtml

國內數度推動分居修法,卻因不少「大老婆」擔心台商老公藉分居之名休妻,遲未完成立法;也有名人夫妻協議分居,卻因法令不明,引起許多討論。

fsj 提到...

想吃公家飯 博士考初考拚輸高職畢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11.11.15

公務人員愈來愈搶手,每年參加公務員相關考試的碩博士也愈來愈多,尤其不限學歷的初等考試,考上後月薪至少兩萬八千元,因此今年初考錄取者一成三是碩士,反而是報考的十六個博士都落榜。

考選部自九十一年起,統計國考報名者的學歷,發現「高資低考」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很多研究生報考初考(早期限國中畢業以上),去年錄取者有百分之八是碩士,今年增為一成三,比率創新高。明年的初考今天起報名,預料將有更多學士以上考生加入戰局。

更特別的是,近十年來每年都有少數博士報名初考,但至今全部槓龜,反倒是今年高中職以下學歷,還有廿二人錄取初考,贏過博士。

和初等考試同級的地方特考五級,今年十二月考試,去年十二個博士報名,一樣全落榜。

限高中職以上學歷報考的普考,今年錄取者三成四是研究所學歷,有三個博士分別錄取衛生行政、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類。

考選部長賴峰偉分析,初考雖然專業科目只考兩科,且主要考選擇題,但有專門的題庫,若不讀相關的應考書籍,不練習題目,學有專精的博士照樣會落榜。

賴峰偉說,考選部無法限制博士不能報初考或普考,但他認為博士即使錄取初考,分發到公家機關當最低階的文書、打字員、甚至管理倉庫,也太大材小用,應該報名高考較合適。

教育部統計,民國九十年全國只有一萬六千名博士生,到九十九年已倍增到三萬四千人,就業市場供過於求,許多博士失業,國科會最近因此推出「五十七K方案」,透過產學合作,補助企業以月薪五萬七聘用博士後研究員。

賴峰偉指出,景氣不好,大家擠破頭想當公務員,去年國家考試近七十五萬人報名,其中五十三萬人報考公務員考試;以學歷限制較低的普考、初考為例,今年都各有七萬多人報名,但總共才錄取兩千多人,競爭非常激烈。



◆ 建教生2個月沒休 業績差罰伏地挺身

自由 2011.11.15

〔記者顏若瑾、謝介裕、羅欣貞、林曉雲/綜合報導〕屏東華洲工業家事職業學校餐飲科建教班高一生疑遭店家剝削,他在國道三號南投休息站的「東京王子日式拉麵店」工作,不僅兩個月完全沒有休假,業績未達標準還被罰伏地挺身。

被店長限制自由 也不能打手機

全國產業總工會副秘書長黃佶伶說,該建教生與該店店長同住一間房,工時無限延長,無行動自由,也沒有手機可以對外聯絡,隔壁商家店長看不下去,幫忙提出投訴。同期的四名建教生,已經由家長帶走二名,學校在過程中卻不聞不問。

公司負責人:查證屬實 開除店長

東京王子日式拉麵店以連鎖型態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經營,除南投以外,在台中、屏東也有分店。記者前往南投店家了解,該公司負責人游忠穎也從台中趕往了解,漏夜聽取楊姓店長與二名建教生三人說詞,強調一旦查證屬實,最重將予開除,也會登門向校方致歉,以確保建教生權益與公司信譽。游忠穎表示,南投分店對外交通不便,特地在靠近服務區的中寮鄉租房子供其居住,他約一個月巡店一次。

民間促立法 保障建教生權益

屏東華洲工家校長洪儒伯表示,沒有接獲相關反映,但是會再深入了解。

台灣勞工陣線副秘書長黃曉玲在立法院表示,據統計有七成至八成的建教生,不願再從事相同的工作。全國教師會常務理事黃耀南說,一個多月來,就有六件建教生投訴案,而且是非常非常嚴重,「學生都受不了了!」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法務召集人黃聰智表示,超過六成建教生來自經濟弱勢家庭,企業應發揮良心。

台灣約有三萬五千名建教生,政院版及民間版的建教生權益保障法草案都已通過一讀,立委要求併案審查。民間版規定教部每兩年公布建教生權益調查報告;針對事業單位增訂積極要件,限制二年內裁員超過十分之一、違反勞基法等情形的公司不能參加建教合作;學校每週訪視機構一次;建教生的生活津貼給付基準由教部訂定,並定期檢討,機構積欠生活津貼由學校求償;建教生週休二日,每週受訓不超過四十小時。

教育部中辦副主任黃新發表示,政院版本已針對保障建教生的權益,顧及建教合作的民間企業職場特性進行規範。建教生和勞基法規定的技術生相似,都非正式員工,建教生的目的是學習技能,民間版部分條文若是從嚴規定,恐不符合事業機構的現況,仍需再溝通。



◆ 勞委會疑似過勞機制 給付案增3倍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1.11.15

勞委會放寬過勞死認定標準,並啟動「疑似過勞調查及認定機制」後,過勞勞保給付案例果然大增。勞委會公布勞保局今年1-9月過勞職業病給付,暴增為66件,較前二年同期增加3倍,其中包括今年2月發生的統聯汽車司機途中發病,仍靠意志力安全停車後猝死案例。給付案件中,製造業最多,運輸倉儲及保全也是過勞較多行業。

今年2月統聯蔡姓司機從台北開車往台中途中,因為心肌梗塞發作,但司機顧及乘客安危,仍緊握方向盤硬撐11公里,直到停靠在國道警察隊門口,送醫後猝死。

事後勞委會啟動「疑似過勞認定機制」介入調查,確認司機發病前一周工時達55.5小時,且前三天及前五天工時分別長達13.83小時及15小時,工作壓力太大,確認為職業病。

這二年過勞猝死案例激增,勞委會去年底修正放寬過勞死認定標準,並在今年3月啟動「疑似過勞調查及認定機制」,主動介入調查,並將結果送職業病防治中心評估確認,簡化職業病認定流程。

勞委會統計,勞保局今年1-9月勞保過勞給付案件共66件,相較98、99年同期只有22件,認定過勞職業病案件暴增3倍。其中經「過勞機制」主動介入案件共45件,共完成26件認定,其中11件確認職業病。

66件勞保過勞給付案件中,過勞致死有34件、過勞致傷病26 件、失能占6件。至於各行業則以製造業24件最多,占35%;其次是運輸及倉儲業12件,占17%;保全、清潔等服務業也有11件,占16%。平均年齡約45歲,95.5%是男性。



◆ 「占領華爾街」 群眾要來真的!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11.15

中央社報導,「占領華爾街」運動即將在17日滿兩個月,紐約祖科提公園的抗議群眾決定當天「真的」占領華爾街,讓交易所無法運作,但紐約市長彭博表示,會盡一切力量讓股市順利開盤。

從9月17日展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近來因為暴力、犯罪事件不斷,引發爭議,全美各地都有驅離抗議群眾的行動,也造成警民對立。

但為了讓99%普羅大眾對「占領華爾街」運動繼續支持,讓訴求不會因這些事件遭到扭曲,盤據在紐約祖科提公園(Zuccotti)的抗議群眾,決定在活動屆滿兩個月的17日當天,再度發起「占領華爾街」運動,而這次,矛頭是真的針對一街之遙的紐約證券交易所。

根據「占領華爾街」運動官方網站發布的消息,抗議者計劃當天早上7時包圍紐約證券交易所,讓證交所人員無法進入工作,以便癱瘓股市。

下午3時,他們將繼續占領紐約16個主要地鐵站,以及曼哈頓聯外的5座橋樑;下午5時,當公務機關下班之際,遊行者將聚集到紐約市政府外公園,傳達他們的訴求。

對於抗議者將占領證交所一事,彭博(Michael Bloomberg)認為這項計畫不可能實現,因為在911事件之後,證交所一直是紐約市警力的主要保護場域,四周圍起欄杆,也有強大警力戒備,抗議者的活動不太可能完成,但他也未輕忽,表示會盡一切力量讓股市如常運作。



◆ 泰國洪水漸退 緬甸外勞遭棄而不顧

【中廣新聞/謝佐人】2011-11-15

持續了幾個月的泰國水患逐漸消退,不過,仍有許多問題尚未解決,其中包括無家可歸的災民,以及在泰國工作、遭雇主棄而不顧的的緬甸外勞。

緬甸駐泰國外交官表示,救災時總是優先考慮泰國民眾,緬甸外勞則淪為二等公民。在「曼谷」西部工業區,許多工廠因為淹水關閉,工廠老闆匆匆逃離災區,留下數萬名緬甸外勞,沒有錢、也沒有文件。

許多外勞前往附近寺廟求助,獲得庇護。緬甸外交官與泰國當局協商,設法讓這些外勞合法居留並安排臨時工作。教會也協助提供援助。

泰國這次嚴重水患至少造成530多人死亡,全國還有22個省份深受影響。總理「盈拉」表示,總體而言,水災正逐漸消退,政府也在加強疏導洪水入海。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週三抵達泰國,計畫探訪災區。

※ 據說,他們還遭到官員的勒索。

fsj 提到...

占領華爾街大本營 群眾回來了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11.16

紐約警方15日淩晨1時大舉驅逐「占領華爾街」活動大本營祖科提公園的示威者,市府對公園進行全面清理和消毒,隨後在傍晚重新開放公園,允許示威者一一進入,但不得攜帶睡袋和帳篷等紮營用品。

占領華爾街活動自9月17日以來在位於華爾街和世貿中心遺址之間的祖科提公園紮營,這是兩個月來警方首次強制驅離。由於最新的法院命令禁止抗議者攜帶帳篷、睡袋進入公園,在低溫已經降至攝氏10度左右的紐約,等於間接阻止抗議活動持續進行。

占領活動示威者群情激憤,誓言把占領活動擴散開來,不在侷限於公園;並強調預定17日上午進行的癱瘓紐約證交所行動將如期登場。抗議群眾並高呼「整天,整星期,占領華爾街」的口號。

除了在祖科提公園對陣,紐約當局和示威者並進行了一場法律攻防戰,全國律師協會稍早取得法院禁制令,准許示威者在公園紮營,但曼哈頓最高法院隨後推翻禁制令,指保障集會和言論自由的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並不適用於示威者在私人公園紮營數月,導致公園管理者無法行使職權,也讓其他民眾無法自由使用公園。法院聲明說,第一修正案也未限制警力在考量公眾衛生與安全的情況下,暫時驅離示威者。

數百名紐約警察在15日凌晨1時突襲公園,紮營的示威者在睡夢中被驚醒,在警方強力探照燈照射和大聲威嚇下,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警方散發公園所有人布魯克菲爾德物業管理公司和法院的通知,以公園「衛生條件欠佳與安全堪慮」為由,要求長期盤據在公園裡的抗議人士立即撤離。

多數示威者收起個人物品離開,但也有許多人堅持不走,甚至用自行車鎖把大家鎖在一起,因而和警方爆發大規模衝突,結果有200多人被捕,包括在現場採訪的7名記者。

也有許多示威者繼續聚集在公園附近不肯離開,有人含淚說:「這只是一時挫敗,我們只會愈挫愈勇。」

警方的行動顯示市長彭博的態度轉變,他在一周前還表示,示威者有權表達意見。但在驅逐行動後他召開記者會表示,示威者在祖科提公園紮營,影響了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帶來衛生和火災的問題,所以政府下令對公園進行清場。

清場後,清潔人員隨即拆除示威者的帳篷,並用強力水注進行清理,洗掉尿騷和垃圾的臭味。

除了紐約市,亞特蘭大市、鹽湖城、波特蘭市警方最近也對占領活動進行驅散,加州奧克蘭警方並對示威者發射催淚瓦斯和震撼彈。



◆ 驅離之後,回來「占領」的人更多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11.16

「占領華爾街」的群眾15日凌晨遭警方從紐約的祖科提公園強制驅離後,獲得全美許多城市支持該運動人士的聲援,並宣稱紐約市的清場行動將會激起更多人響應該運動。

紐約時報報導,紐約警方趁夜突襲後,在其他城市紮營的抗議人士隨即透過網站,以及臉書和推特的影音檔案,迅速掌握消息,但他們均強調,儘管祖科提公園紮營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是當初的學習榜樣,以及靈感來源,但不會因此而停止占領華爾街和各地區的占領行動。

參加「占領丹佛」而多次被逮捕的29歲男子查維茲表示:「紐約警方的行動令人震驚,我認為由於紐約市是該運動的代表,這起事件會引發更多人響應。」

已歷經警方兩次突襲的「占領奧克蘭」22歲抗議人士亞莉珊卓‧賀南德茲更明白指出,雖然「占領華爾街」被其他城市的抗議人士視為標竿,但其存在已不再是其他城市的示威是否繼續進行的必要理由了。

賀南德茲說:「祖科提公園在初期對該運動不可或缺。」不過,她也認為,占領運動在各城市的營地近期陸續遭到警方取締後,目前可能是抗議人士改變策略的時機。

在兩個月前「占領華爾街」的抗議火苗剛點燃,許多城市當局一度表示歡迎,如今紛紛開始禁止紮營,並嚴格執行公園宵禁的規定。

在紐約警方掃蕩營地之前,鹽湖城、波特蘭、奧兄蘭和丹佛等地的營地均已遭取締,警方除強行拆除帳篷外,並逮捕數以百計抗議人士。



◆ 英失業人數續增 17年最高

中央社 2011.11.16

英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今年7月到9月失業人數達262萬人,創下自1994年以來最高紀錄,失業率升高到8.3%,則是自1996年以來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16歲到24歲年輕人失業人數增加6萬7000人,達到102萬人,是自1986年以來首次突破100萬人,失業率高達21.9%,十分驚人。

報告同時顯示,到9月的前12個月,英國民眾薪資成長2.3%,遠低於通貨膨脹率5%,顯示消費能力減縮。

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10月份增加5300人,總計達到160萬人。

英國中央銀行總裁金恩(Mervyn King)今天說,歐債問題是英國經濟面臨的單一最大危機,央行並將今年和明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下修到1%。

歐洲聯盟執委會日前則警告,英國經濟因為投資減少可能陷入衰退,今年成長率由先前預估的1.7%下修到0.7%,明年成長率則由2.1%下修到1.7%。

就業部官員指出,報告顯示,英國的經濟受到歐元區危機衝擊,他呼籲歐元區國家必須儘速採取行動,穩定他們的經濟。

但工黨影子內閣財政大臣鮑爾斯(Ed Balls)認為,英國經濟早在歐債危機爆發前即陷入疲軟,政府刪減預算太多而且太快,使得借貸成本及失業人數都同時增加。

到下午2時左右,以藍籌股為主的金融時報100種指數下跌49.08點,來到5468.36點,跌幅達0.89%。



◆ 無薪假僅5513人? 官、民數字差很大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1.11.16

勞委會公布最新無薪假通報數據,家數由12家再增三倍,達到48家,協議無薪假人數由2801增加為5513人,實際休無薪假5021人,主要集中在三大科學園區的科技業,另有3家通報取消無薪假。儘管通報家數暴增,但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表示,協議人數未倍增,無薪假狀況應會逐漸趨緩。

對於通報家數增加三倍,是否意味無薪假更嚴重?潘世偉說,雖然家數倍數增加,但人數未倍增,且已有3家取消,因此勞委會只能持續觀察變動情勢,相信會逐漸趨緩。他說,勞委會推出的充電再出發只有6名勞工申請,因此狀況應不嚴重。

48家無薪假企業是那些產業?潘世偉不願說明細節,只說仍以科技業為主,例如太陽能,LED等,另外也有印刷電路板廠商,主要以三大科學園區最多。至於3家取消無薪假者,二家科技業,一家光電業。

勞委會同時請地方政府查證電資工會通報資料,至今查30家,證實12家、2801人休無薪假,也就是說約有四成為真。至於12家是否有通報?勞委會坦承有部分未通報。

勞委會每半個月公布無薪假通報人數,今天公布最新通報資料,通報家數由12家倍增為48家,協議人數則由2801人增加為5513人,實際休無薪假5021人,無薪假實施期間最長約3-5 個月。

潘世偉表示,電資工會提供的63家實施無薪假企業,已請地方政府一一查證,至今查證30家,其中12家確有無薪假,18 家沒有,無薪假協議人數2802人,實際實施2328人。地方政府持續查證中。

勞委會說,48家實施無薪假企業中,16家有資遣員工,資遣人數121人。也會針對企業是否有外勞加班、本勞休無薪假狀況控管,只要發現就會同步取消外勞配額,並管控外勞員額二年,但目前尚未發現有類似情形。

※ 相關報導:

* 電資工會:無薪假約3.4萬餘人 勞委會低估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721524.shtml

勞委會今天公布最新無薪假數字,台灣電子電機資訊產業工會也同步更新無薪假通報資料,到12日為止,又新增12家員工通報,估計約新增3400名勞工受影響,若再加上之前63 家廠商,等於共75家,約3.4萬餘名勞工受影響。

fsj 提到...

不再適用責任制 醫療人員逐步回復正常工時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2011.11.17

勞委會完成勞基法84條之1排除正常工時的適用行業(含責任制)檢討報告,其中確定公告排除部分醫療保健服務業和一般旅館業鋪床工適用,托兒所保育員則自102年元旦起排除適用。至於醫療服務業中的手術室、加護病房、產房等特殊緊急部門的醫事及技術人員,則有二年落日緩衝期,自103年起才排除適用,影響最大者為護理人員,勞委會統計影響人數約4917人。

勞基法84條之1規定經勞委會指定適用行業(含責任制),可排除正常工時及休假,因過勞死議題遭到批評,被認為是造成勞工過勞元凶。

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表示,由於社會變遷和經濟情勢改變,社會上對於這些原本因為工作性質特殊而彈性延長工作時間的行業,認為應該有重新檢討必要,經過與地方縣市政府、相關行業勞資雙方以及學者專家會議討論之後,排除醫療保健服務業、一般旅館業鋪床工和托兒所保育員3大行業適用84條之1。

其中醫療保健服務業分兩階段排除,近日公告排除的有手術室、急診室、加護病房、產房、燒燙傷病房等清潔人員,血液透析室、高壓氧艙單位、放射線診療部門醫事及技術人員,檢驗部門和血庫醫事檢驗人員,研究室實驗室研究技術人員,管理資訊系統部門系統程式設計師和維護工程師,救護車駕駛和救護技術員。

103年元旦排除適用醫療保健服務業,包括手術室、急診室、加護病房、產房、手術麻醉恢復室、燒燙傷病房、中重度病房、精神科病房、器官移植小組等醫事及技術人員。

潘世偉表示,暫時沒有排除適用的勞委會則制定工作時間審核參考指引。例如包括托兒所保育員和部分醫事及技術人員,分別在102年及103年元旦才排除,另外社會福利服務機構輔導員未在這次排除範圍,但另訂工作時間審核參考指引。

勞委會勞動條件處長陳慧玲表示,近日將公告排除的部分醫療保健服務業和一般旅館業鋪床工,經過7天預告期和勞委會法規會通過之後,希望能排入12月下旬的勞委會大委員會審核,通過之後,最快明年元旦公告。

※ 相關報導:

* 護理人員緩衝期 每日工時不得逾10小時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6723787.shtml

包括護理人員的醫事及技術人員,每日工作不得超過10小時,每個月總工作時數以240小時為限。...醫生不適用勞基法相關規範,因此這次檢討排除的醫事及技術人員最受關切的為護理人員



◆ 勞工陣線:象徵性檢討 就想矇混過關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1.11.17

勞委會完成勞基法84之1條責任制檢討報告,其中只排除3個行業適用,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批評,勞委會只是象徵性檢討,就想矇混過關,勞團不會接受。他主張,既然每年申請適用的人數非常少,顯然雇主認為無此必要,不如全面廢除。

孫友聯表示,勞委會此次只排除醫療保健服務業、保育員、鋪床工等,這些行業自85年通過84之1後,相關行業雇主都非常少申請適用,顯然連雇主都認為無此必要。他說,例如醫院急診室,也都可以採三班輪班處理,真正需要突破工時限制的情形不多,因此他強力主張立即排除。

孫友聯說,其他如保育員,其實未來幼教合一後,也就沒有保育員,也就沒有適用問題。但相對的,其他30幾種中,諸如會計服務業的會計助理人員、總統府工友、屠宰衛生檢查人員等,也都沒有再適用的必要。



◆ 全球金融業 今年已砍近20萬人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11.17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第二大銀行美國銀行(BofA)、美國第三大銀行花旗集團、法國最大銀行巴黎銀行 (BNP Paribas)相繼大幅裁員撙節成本,今年全球金融服務業裁掉將近20萬人。

熟悉花旗集團計畫的人士說,花旗執行長潘偉迪積極縮減成本,裁員可能多達三千人。BNP的投資銀行部門可能裁1400 人,大多在資本市場和結構融資部門。美國銀行的歐洲股票部門15日裁員。

彭博彙編的資料顯示,這三大業者的裁員包括在內,全球銀行、保險業、資產管理業今年總共裁員19萬5000人,走過寫下17萬4000人高峰的2009年。

裁員的主因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攪亂市場、縮減股票和債券交易營收,並且減少企業購併或股票上市。此外,金管機關要求銀行增加資本準備,降低了固定收入部門的獲利。

協助企業募才16年的倫敦Kennedy集團執行長甘乃迪說,「我從沒看過這麼糟的情況。而且可能要持續14或15個月。2012年差不多算報銷了。」花旗集團計畫裁總員工的1%,包括交易和投資銀行部門九百人。花旗第三季為止有26萬7000員工。集團發言人聲明,花旗繼續在控制支出,全公司各個業務部門都設定減少人頭的目標。

fsj 提到...

美國夢?千萬美童活在貧困中

路透 2011.11.18

(路透華盛頓17日電)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U.S. Census)今天表示,美國貧童數在2010年增加100萬人,超過1/5兒童活在貧困中。

人口調查與統計局表示:「活在貧困中的兒童,特別是幼童,比同儕更容易有認知與行為障礙,修習學業年分較短,成年後的失業年分也較長。」

人口調查與統計局在2010年做的調查發現,全國高達21.6%兒童活在貧窮中,達到1570萬人,高於2009年的20%, 1470萬人。

這項數據反映出美國整體經濟情況。在美國經濟衰退正式結束的兩年後,貧窮國民比例為15.3%,失業率約9%。儘管美國躋身全球富國之列,活在貧困的國民比例卻創下史上新高。美國經濟是在2007年開始衰退。

人口調查與統計局說,整體而言,「白種與亞洲裔的貧童比例低於國家平均,而黑人貧童比例最高,達38.2%」。

人口調查與統計局說:「約有1/3貧童生活在人口最稠密的4州,無論是貧童人數還是比例,這4州在2009年與2010年都有上升趨勢。」

加州有200萬名貧童,德州為180萬人,佛羅里達州與紐約州也有近100萬名貧童。

所有州中貧童比例最高的是密西西比州,比例高達32.5%,華盛頓特區及新墨西哥州的貧童比例也有近1/3。中央社(翻譯)



◆ 學者憂少子化 50年後我們還有多少小孩?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1.11.19

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行政院政務委員、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今天提出警告,「少子化」雖然讓台灣人口數量短期內不會減少,但未來人口結構勢必改變,現階段政府需延緩人口老化的時間,才能減少對台灣社會的衝擊。

薛承泰現場展示兩張照片,一張是內政部長江宜樺今年與五代同堂家庭合照,另一張是50年前拍的五代同堂泛黃合照。前一張照片裡僅出現一個小孩,後一張中竟有一半以上都是小朋友。薛承泰擔心的說,再這樣下去,「50年後我們還有多少小孩」?

薛承泰說,國人平均壽命越來越長,老人數量越來越多,民國40年,一名婦女可生7名子女,去年一名婦女僅生0.89個孩子。當國人活到65歲以上越來越容易,且活得越來越久,家庭照顧的人口就會越來越少。

他也舉例說,去年與前年,台灣的總人口數僅增加4萬人,但家戶數卻增加13萬戶,這顯示有越來越多的獨居老人戶、單親戶、弱勢家庭戶產生,未來將成為社福的嚴重負擔。

薛承泰預估,若大家仍持續不生孩子,台灣現階段人口約2300萬人,未來仍會緩慢增加為2400萬人,但5年以後台灣人口就將零成長,未來15年會逐漸又回到2300萬人,小孩少、老人多,人口結構大幅改變,不論政府如何大聲疾呼鼓勵生育,「人口負成長一定會來」。

薛承泰說,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1993年時只占總人口的7%,現在已達11%;民國120年,預計升高為25%。但他樂觀表示,活得久是人類共同的成就,台灣人口高齡化速度與國外相比仍不算快,現在立即要做的,是盡可能讓衝擊減緩,爭取更多時間來解決問題。

※ 相關報導:

* 人口密度台灣第二 英格蘭第六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730517.shtml

新的統計數字顯示,台灣的人口密度佔全球第二,平均每平方公里639人,英格蘭則是西方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平均每平方公里有401人,密度高於中國大陸和印度。



◆ 工作沒人做 歐盟向外勞招手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美聯社布魯塞爾18日電】2011.11.19

歐盟執委會的家庭事務委員馬姆斯壯說,雖然經濟陷入困境,失業率也居高不下,歐盟未來幾年仍需要吸引更多移民填補工作空缺。

馬姆斯壯18日提出一套方案,將放寬合法移居者進入歐盟的規定,協助他們更容易取得簽證,甚至免簽入境。馬姆斯壯說,這套方案將協助移民在歐盟找到符合他們技能的工作,並降低他們匯款給國內家人的費用。來自海外的匯款,是許多貧困國家的重要收入來源。

歐盟各地的失業率平均約在9.5%左右,相當於有2250萬的勞工失業。但歐盟人口日益老化,也沒有足夠人力填補某些技能的職缺。馬姆斯壯說:「很明顯地,移民勞工未來將是我們社會的一部分。」

家庭事務委員會發布的文件表示:「歐洲若要確保繁榮,必須在吸引人才的全球競爭中,具有更大的魅力。」報告指出,歐洲去年的人口增長,有62%是移入的勞工貢獻。

名為「開放歐洲」的智庫主管皮爾森說,馬姆斯壯的人口分析是正確的。但歐洲需要的不只是技術勞工,而且是單純的「勞工」。不過他說,馬姆斯壯的提案將很難推銷出去。「我想馬姆斯壯的方案很難推行,大家會把這項計畫解讀為方便移民進入歐洲,讓他們可以輕易地進入,並拿走我們的工作。」

不過,馬姆斯壯說,全球化的趨勢需要妥善管理勞工的移動,在若干就業領域上,這是必要的。他說:「例如,未來二到三年內,整個歐盟的健康體系大約需要200 萬工作者,包括醫生、護士等。有些國家還需要工程師,或是資訊科技等專業人員。」

※ 相關報導:

* 經濟差 愛爾蘭公務員裁2萬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32011111800931.html

愛爾蘭公部門將在未來4年裁員2萬3500人,數十政府機關也將重組,可望在2015年前每年省下逾25億歐元。總理肯尼(Enda Kenny)今天表示,此將帶來更優質的公部門服務。



◆ 占領華爾街運動發酵 紐約抓300人

中央社 2011.11.18

「占領華爾街」示威者今天在全美各地封鎖街道,癱瘓交通,紀念這場滿2個月的運動,彰顯不退縮的決心。即便警方已在好幾個場所驅離人潮,仍有數百人被捕,多在紐約。

美聯社報導,當局表示,至少300人在紐約被捕,部分逮捕行動濺血。1名男子因為把食用醋之類的液體灑到幾名警員臉上,遭到羈押。許多示威者帶著食用醋應付鎮暴警察的辣椒噴霧。

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說,根據網路消息,警方預料示威者將多達1萬人,不過「混亂狀況極少」。

紐約市警察局長凱利(Raymond Kelly)說,警員沒收金屬器具,示威者原本顯然打算用這些器具把自己鎖在華爾街公司大樓入口。

債券交易員威廉斯(Gene Willilams)自嘲是示威者口中的壞人,不過也同情他們,他說:「事實上,貧富之間有差距,而且越來越大。」

在洛杉磯,約500名聲援者在美國銀行(BoA)至富國銀行廣場(Wells Fargo Plaza)的市區街道遊行,高喊「銀行獲紓困,我們被出賣」。超過24人被捕。

警方在拉斯維加斯逮捕21人,另有20人在俄勒岡州波特蘭霸坐1座橋樑,被銬上塑膠手銬帶走。至少12人傍晚在聖路易被捕,先前他們雙腿交叉坐下,手扣著手,試圖封鎖密西西比河1座橋樑。費城和明尼阿波利斯也有許多人因為封鎖橋樑,被警方上銬。

在芝加哥,數百名勞工與社區團體號召的示威者朝芝加哥河前進,停在1座橋樑前,擋住尖峰時刻交通。警方急忙疏導車輛行人,辦公大樓和巴士站民眾紛紛探頭圍觀。

在西雅圖,數百名「占領西雅圖」運動及工會示威者癱瘓大學橋(University Bridge),2支遊行隊伍朝這座橋前進,西雅圖大學區(University District)交通大打結。

在華府,示威則相對和平。法新社報導,今天超過300名抗議者走上波多馬克河(Potomac River)歷史最悠久的凱伊橋(Francis Scott Key Bridge),但沒有封閉橋樑交通,也沒有爆發警民衝突。

其他城市在上午的逮捕行動後也爆發衝突,達拉斯警方以衛生和安全為由,驅散市政府附近數十人,18人被捕。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也有2名示威者被捕,約20頂帳篷被拆除。

fsj 提到...

藏富全民 多管齊下

【聯合報╱社論】2011.11.20

「漲潮讓所有的船都升高」,這是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名言,用來詮釋國家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乃在追求成長,而非重新分配財富。不過,當美國民眾掀起讓全球八十二個國家群起效尤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後,不只顛覆美國長期抱持的「成長優先」信仰,也驗證「水漲船高」未必能夠實現均富;稍有不慎,甚至會讓財富過度集中、貧窮擴散蔓延。

台灣也是重成長、輕分配的漲潮理論堅實信徒。拉出最近卅年財富演進的時間軸,以國際評判一國貧富差距程度的吉尼係數檢視台灣,數值自一九八三年的○‧二八七上升到去年的○‧三二四,雖然還不到代表分配惡化的○‧四警戒值,但長期上揚之勢是至為明確的,代表台灣的貧富差距愈來愈大。最近成為輿論焦點的老農津貼及八大社福津貼,皆反映了日趨升高的相對剝奪感必須重視。

描繪台灣的財富分配圖,政府也很習慣做跨國比較,強調台灣的所得分配相對平均。但是,各國對家戶收支調查的基礎不同,跨國比較未必客觀。例如行政院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只涵蓋經常所得,不包括售屋、賣股等可以快速累積財富的資本利得。光看數字,去年五等分的最高所得組與最低所得組的差距倍數,台灣是六‧一九倍,與計入資本利得的美國(約九‧六倍)相比,台灣所得分配就顯得很平均,但這是真實的圖像嗎?

其實,台灣的民眾所得分配不只難謂平均,甚至還稱不上富有。以平均每人GDP而言,台灣用了快廿年的時間,才從一萬美元倍增到今年的二萬美元,但仍不及歐美先進國家的一半,更在亞洲四小龍敬陪末座,不只低於韓國的近二‧二萬美元、香港的三‧二萬美元,相比新加坡的四萬美元更形遜色,所得水準實僅屬中等。

另方面,國內貧窮人口則持續增加。內政部發布今年第二季在貧窮線下的家庭共十一‧四萬戶,亦即,不到兩年新增了近一萬戶,低收入家庭的人口數,十年來也從十七萬人激增逾廿七萬人。七月新版社會救助法實施,放寬貧窮線適用門檻,估計第三季後落在貧窮線下的家庭還將再增加約二萬戶。

與窮人增加形成反差的是,富人的財富則在增加。美林全球財富持續第六年發布的亞太區財富報告指出,不計房產與收藏,單以可投資金額計算,去年台灣地區晉身「百萬美元俱樂部」的富豪增至九‧四一萬人,成長百分十三;所持有的財富更擴增百分之十五,合計持有總額逾三千億美元(約九兆元)的財富。美林分析,促成富人及其資產增長的推手,是去年以兩位數成長的經濟。

對比國外,台灣的所得分配或許顯得平均,但自我比較下,貧富差距擴大的長期趨勢已不容忽視。執政者似已看出這樣的局勢,明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因此編列逾四千億元、歷來最多的社福支出,無疑是要透過預算分配,將部分資源從富人之手移至窮人之家。

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眾多,改善分配惡化的心法卻僅有一種,即:確保經濟發展帶來的水漲船高的效果,能夠雨露均霑。擴大社福支出自是其一,但因為使用的是國庫資源,每每受限於財政現實條件,以此作為對抗貧窮的主力籌碼,自屬相對消極。因此,執政者還須有為弱勢開源的能力,經由租稅與非稅工具雙軌齊下,以緩和貧、富之間漸行漸遠的走勢。

例如,產業科技化改變了產業結構,也改變了就業形態,於是,要避免更多人因失業掉落貧窮線下,技職教育、勞動保障等非稅措施,即需預為因應;而調整稅制的重分配功能,更是當務之急,特別是近年經由減稅或擴大稅基的移轉性支出,在縮小所得分配差距的效果愈來愈差,去年僅發揮○‧一一倍的效果,為十三年來新低,顯見賦稅的重分配功能確有必要再提升。

論語記載孔子一段話:「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被視為是平均主義的濫觴。追求經濟成長無可非議,但執政者有責任使成長利益藏富於全民,而非只是富人藏富於己。

fsj 提到...

Facebook打破6度理論:人與人的距離只有4.74個連結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70954

文/陳曉莉 (編譯) 2011-11-23 iThome online

Facebook指出,他們發現6度理論高估了兩名使用者之間的連結距離,根據Facebook的分析,2008年該站兩個陌生人之間的距離為5.28個連結,現在則只要4.74個連結。

由匈牙利作家Frigyes Karinthy在1929年所提出的6度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曾於社交網站興起時再度風行,該理論認為任何兩個不相干的人可藉由6個人連結出某種關係。不過,Facebook今年的研究指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應只需要4.7個連結。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曾於1960年代進行該理論的實驗,要求測試者透過其人脈把訊息傳送給特定的對象,該實驗發現其中介的平均人數為5.2人,Facebook則與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今年初以該站的7.21億名使用者為基礎,找出這些用戶者之間的關聯與其距離。

根據Facebook的統計,在該站的用戶中,朋友數不超過10人的比例為10%,不超過25人的佔20%,有一半的比例都擁有超過100名朋友,但整體而言每名Facebook用戶平均的朋友數量為190名。

Facebook指出,他們發現6度理論高估了兩名使用者之間的連結距離,根據Facebook的分析,2008年該站兩個陌生人之間的距離為5.28個連結,現在則只要4.74個連結。

此外,如果不計算那些偏遠地帶的用戶,而以美國、瑞典或義大利等較現代的國家來個別分析,發現兩個人之間還可進一步縮小到4個連結。

Facebook認為,社交網路獨特之處在於它一方面可透過少數的連結觸及全球所有人,但另一方面這些使用者絕大多數都具有在地化的群聚特性,主要的連結都只有簡短的距離,例如使用者間的連結有84%位於同一個國家。(編譯/陳曉莉)



◆ 東莞性調查:女工「一夫多妻」比率高

【世界日報╱廣州23日電】2011.11.23

東莞男女工比例失調,在一些廠內出現「一夫多妻」的現象,因為他們沒有登記,所以不算觸法,但很難規範。據相關調查,在有性生活的女工中選擇以「安全套」避孕的占20%,不採取任何避孕措施的超過10%,而這些女工懷孕後被拋棄的機率非常高。

南方都市報報導,這些女工大多背井離鄉,來東莞打工的主要目的是賺錢養家。他們是城市的弱勢群體,適應城市生存能力不強,只能從事低收入高強度勞動。大部分女工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也不知道遇到困難可以求助於工會,一些80後、90後女工甚至被介紹至桑拿情色場所。

報導指出,由於長時間在生產線上工作,東莞女工大多缺乏社交環境。另一方面,女工法制意識淡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政府應對她們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等訓練。

上海誠凱男子性功能障礙康複治療中心專家指出,對性的渴求是人之常情,性的禁錮不僅帶來心理問題,也導致生理上的疾病。多年臨床實踐表明,性的畸形關係會導致一係列的性疾病問題產生,多個性夥伴、不安全的性行為是很多性傳染疾病滋生的溫床,同時,性的過度放縱,會引發男性性功能障礙,易產生陽痿、早泄等疾病。心理上對「性」的禁錮以及社會的壓力,也會產生焦慮不安的情況,精神緊張引起性功能障礙,人最本質的「性」反卻成了人打開健康之門的一把死鎖。

fsj 提到...

觀念平台-希望貧窮 社會不安的根源

【邵軒磊】2011-11-24 中國時報

約莫從五年前開始,「貧窮」這兩個字就深深烙印在多數人民心中,成為台灣社會的集體焦慮。從二○○六年的M型社會,二○○七年的新貧族,二○○八年的窮忙族,二○○九年的尼特族,到近期的青貧族。台灣社會用各式各樣的詞句,來描寫這種「貧窮」現象,不僅人人自危,也常造成政局動盪。

對此,執政者通常舉出各種數字,反覆說明經濟正在成長,所得也確實增加,民眾實在無須驚慌。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認知反差,雙方都不能理解對方呢?原因在於,貧窮問題對大多數台灣人而言,與其說是物質問題,不如應當放在「認知」問題來理解;也就是說較諸實際物質上的貧窮,「希望貧窮」是造成更多數人不安的原因。

那麼,什麼是希望貧窮呢?就是處於某種階層的人,對於自身所處狀態即使不滿,卻又無法改變,典型想法是「即使再怎麼努力,我的未來並不會更好。」這樣的絕望感,不只出現在失業與貧窮者,甚至蔓延到派遣工、自營業者、對自己現狀不滿的低階有職者,或是產業轉型失敗的業者身上。

讀者應該可以體會,在台灣的例子,上述人數比例較成熟發展國家來得多,這也就是台灣社會對貧窮更感到集體焦慮。這種心理狀態,將導致個人逐漸喪失社會能力。社會不需要他,他也不需要社會。這種現象被稱為「社會排除」,會反覆循環逐漸惡化。簡言之,就是「越來越沒有希望」。在日本,社會研究者稱此為「希望格差社會」,就連希望本身,也是極度分配不均的。

對於首投族而言,這個現象無疑更為殘酷,正是因為沒有妥善安排社會位置的方法,反而不斷延長教育年限,把多數青年勞動力都留置在校園,造就「新三無世代」。無疑的,這也是一種社會排除,沒有歸屬感,自然感覺到希望貧窮。若是瞭解到這一點,就可以洞穿,對於青年而言,所需要的並非僅限於各種生育、就業、住房補助。由政府來的補助,雖有救急之用,但終究還是支出,並非健全財政之計。與此相對,建立各種適當的工作場域,用以安置社會上空置的勞動力,只要「壯有所用」,有了成就感,就能帶來希望,導入一個良性的循環。

較諸一九八○年代,現今台灣物質增長毋庸置疑,但為什麼反而痛苦、反而害怕?原因在於,多數人之不安,並非來自物質貧窮,而是因為希望貧窮。這個問題的延伸,就是「新三無世代」問題,以及「真正的國家定位」問題。唯有確立未來發展方向,才有健全社會形式之可能,方能安排好青年定位,導向希望社會。此屆總統選舉,首投族成為各方必爭對象;那麼,首投族可真正瞭解自己的需要?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牛津年度字彙:「受擠壓的中產階級」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11.24

牛津英文字典23日宣布2011年的「年度字彙」,獲選的不是一個單字,而是由兩個字組成的「squeezed middle」 (受擠壓的中產階級),說明經濟不景氣對一般人生活普遍所造成的壓力。

「squeezed middle」以黑馬之姿,意外擠下被看好的「Arab Spring」 (阿拉伯之春)。

「受擠壓的中產階級」是英國工黨領袖米勒班去年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時率先使用,牛津字典的定義,squeezed middle是指在經濟困難時期,受到通貨膨脹、薪資凍結、削減公共開支影響特別嚴重的社會階層,主要是指中下所得者。

去年的年度字彙也是兩個字「big society」 (大社會),打敗在世界杯足球賽吵翻天的「vuvuzela」 (巫巫茲拉)和讓人聞之色變的「double dip」 (經濟二度衰退)。

米勒班用「squeezed middle」一詞,形容稅務負擔最重,又最沒有能力減輕這種負擔的人。牛津字典發言人說,這個字辭詞迅速生根,深植人心,由於目前的經濟困境恐怕會長久持續,各界焦慮日深,因此是理想的全球年度字彙。

米勒故意用一個含意模糊的詞,但叫好者則說,幾乎所有人都覺得自己屬於受擠壓的中產階層,因此具有代表性。

今年入圍的其他字彙還包括「阿拉伯之春」、「hacktivism 」 (駭客行動主義,意指非法侵入電腦檔案或網路,以推動社會或政治目的)、「occupy」 (占領,藉著占領行動,抗議經濟不公義的國際運動)、「phone hacking」 (電話竊聽,非法侵入電話儲存的資料,尤其是語音郵件)、「sodcasting」 (在公共場所用手機的喇叭播放音樂)。



◆ 平路:「占領」運動的寒冬

【聯合報╱平路】2011.11.24

像澆花?像除草?像殺蟲害?手持彷彿科幻片的橘色死光槍,校警正朝一排學生噴胡椒霧。靜坐的學生毫無抵抗能力,只是抱頭掩住口鼻。十一月十八日那一天,在美國戴維斯加州大學,校警對校園裡支援「占領華爾街」學生施暴。這網路畫面讓人憶起一九六八年的法國學運、想起四十年前俄亥俄州國民兵幹下的肯特大學屠殺案…

同一天,在華盛頓,我站在「占領DC」的現場,抗議人士的營地是離白宮幾步路的麥佛生廣場(McPherson Square)。寒風中,我親眼目睹警察幾近挑釁地,一處一處翻找,在帳篷裡搜尋易燃物。

我視線中,紮營的異議者異常克制,只是尾隨那群警察,偶而用手機拍下警察的蒐證動作。必須要加倍謹慎,任何公共危險的疑慮,都可能被警方當成口實,一舉清空廣場。帳篷區內處處張貼公約,上面第一條是尊重他人;第二條非暴力;第三條,任何個人舉動都會影響到整個運動…

這裡是僅存的據點了,紐約芝加哥西雅圖等地的「占領」活動已經被相繼驅離。尤其紐約那一仗,像極了準戰爭狀態。催淚彈清場前先清空媒體,毫無預警的情況下,露宿群眾在午夜遭鎮暴警察襲擊。掃蕩行動中,帳篷裡臨時圖書館的五千本書也遭焚毀。

對異議者來說,這一場仗比六○年代還難打,對手是政府與財團富豪的金剛合體。尤其要吸取六○年代的教訓,不能夠那麼飛揚、也不能夠那麼放縱,雜交與毒品在當年汙名化了整個運動,這一回合不能夠重蹈覆轍。集體生活的細節也要規範清楚。十六條公約,包括要體認自己的攻擊傾向,包括要尊重不同族裔、背景、經驗的其他成員,公約中也寫出,切勿先入為主地預設他人的性別,盡量用「朋友」、「同志」等中性名詞,不必沿用原來的「兄弟」與「姊妹」…

公約是個例子,重點是隨時展示運動中的進步性。每天下午六點正,麥佛生廣場一角固定有成員大會,會中試行直接民主,透過溝通與表決達致結論。過程中仰仗手語手勢,要講話的人提高聲音,也以特定手勢表達,而不是大聲叫囂「聽不見」。

嚴冬將至,廣場上只有兩部發電機、一片太陽能源板,有的成員已經凍病了。這樣的帳篷生活還能夠支撐到幾時?而白宮為鄰的地理位置固然引起媒體興趣,時日久了,也容易跟周遭大樓裡的上班族與過路行人產生衝突。

另一方面,這正是運動的挑戰之一,怎麼避免不必要的摩擦?怎麼讓聚眾的活動不被汙名化?怎麼提醒不知覺的人,這社會病了,而且已經病入膏肓!

各色塑料帳篷的突兀地景,拋給民眾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屬於那百分之一?還是那百分之九十九?

運動怎麼連接大多數人?怎麼讓運動擴散出去,讓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有一體感?十月至今,世界一千個城市都出現「占領」運動。香港在匯豐銀行地下有「占領中環」的集結,最近藉著禮物墟的創意,繼續在茁壯中;而台北「占領一○一」應不止於上月中的一日行情,未來還有挑戰貧富結構的著力點吧!

在麥佛生廣場,一朵朵帳篷鋪在高樓環伺的凍土上,多撐的每一天都是奇蹟。運動不死,就代表莫測的能量、「美國之春」在下個春天生出新枝芽的可能性。(作者為作家)

fsj 提到...

全英公務員大罷工 入境恐排12小時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11.27

二百萬英國公務員抗議退休金制度改革,計畫周三 (30日)進行英國30年來規模最大的罷工,屆時機場通關勢必大排長龍,醫院體系空蕩,學校關門。英國政府警告,此舉將導致政府加強立法管制罷工。

航空公司警告,由於管理入出境的英國邊境署人員也參加罷工,當天抵達英國機場的旅客可能要準備排隊12小時通關。

教師、垃圾收集人員、營建工人,以及一些醫療人員將加入這個為期一天的罷工行列。這場罷工的規模可能超過1979年的薪資罷工。有些工會甚至放話將超過1926年的175萬人罷工。

30日計畫的罷工,起因是英國政府厲行撙節,包括要求提高退休年齡 (提高六年,成為66歲)、提高月繳費 (有些要多繳50%),以及用生涯平均薪資計算退休金。原制是用退休前的最後薪資計算。各造經過數月激烈辯論,不得要領。有一份報告說,英國百大企業去年加薪49%,更令公務員不滿政府的撙節政策。

英國政府表示,退休金制度改革情非得已,因為現在人壽命加長,而且繳費和提領金額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大。

政府高層26日表示,這場罷工「既愚蠢,又錯誤」,而且將使英國經濟損失五億鎊(台幣237億元)。

政府表示,全英三大醫療工會不參加罷工,但仍然有40萬名護士、物理治療師、醫療輔助人員參加,為了準備罷工,數千項醫療作業和已經預約的看診被取消。

英國政府正在想辦法徵調人員到機場應急,連首相卡麥隆辦公室的人員都派上用場,但航空公司大多勸告旅客,如果周三有英國行程,還是重新安排為宜。

負責英國各大機場營運的BAA公司警告,倫敦希斯洛機場的通關人龍可能無法收拾,旅客必須留在飛機上苦等。班機占位,其他入境班機就無法降落,必須轉往他國機場。離境班機則可能大量取消。

歐洲國家紛紛走上撙節之路,民眾為此走上街頭,包括希臘、法國、葡萄牙、丹麥、捷克,現在輪到英國。



◆ 台中市花15億委外 「公務員幹什麼?」

【聯合報╱記者張明慧/台中報導】2011.11.27

台中市府的「委外規畫費」高得驚人,台中市議員黃錫嘉昨天估算,明年度預算竟有高達15億3千多萬元是花在「委辦、規畫」,他痛批市府業務全都委外,公務人員在幹什麼?副市長蕭家淇解釋,很多工程設計涉及專業,須先做規畫設計再動工,各縣市都如此。

台中市明年度預算加上基金,共1500多億元,但各局室委辦、規畫經費加起來共15億3千多萬元,高占約1%。

黃錫嘉指出,很多只進行可行性評估的案子,就要花大筆錢委外;如體育處辦國民健康中心促參可行性評估招商,編了4千4百多萬元;建設亞太花卉拍賣中心規畫設計,委外經費2千萬元;光是后里馬場BOT及石岡旅客服務中心委外營運,只是做可行性評估,也各編200萬元與60萬元。

「最離譜是簡單的宣傳活動,市府也全委外!」黃錫嘉痛批。以往台中樂器節、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都由縣府文化中心與新聞局的公務人員自己籌辦,但縣市一合併,市府全委託給公關公司,各編了450萬元與1550萬元,「亂花市民血汗錢,真是過份」!

蕭家淇解釋說,許多重大新建設原在第1年先做規畫設計,各縣市工程、預算編列都是如此,市府按程序做,且嚴格把關。



◆ 竹科沒有新貴 小科科KUSO說甘苦

【聯合報╱記者高宛瑜/新竹報導】2011.11.26

台籍竹科工程師Charles(恰爾斯)經營部落格「竹科沒有新貴」,自創圖文傳達「小科科」(竹科人的自稱)的職場甘苦,不管是無薪假、爆肝、談戀愛等話題,在他KUSO的解說下,讓人看了爆笑連連。部落格開張1年,擁有一票「科科」粉絲,更吸引商業周刊邀稿,對「稿量」增加,恰爾斯笑說:「不怕太累,只怕沒『梗』啦!」

「大家常認為科園的朋友們,多半是宅男宅女,生活90%都是工作、剩下的都是睡覺,不是在公司就是在回家的路上,認為我們有個電腦相關的「特殊技能」…但事實上我們只是因為讀了這個科系,或是剛好在那邊工作而已,其實跟一般人沒什麼兩樣的…」

29歲的恰爾斯是資訊碩士,長相斯文,在科技大廠擔任工程師3年。他在「小科科跟你想的不一樣」圖文中,貼近寫出外界對竹科人的印象。恰爾斯說,當初開部落格,純粹想紀錄自己的工作,以及平常在職場上觀察到的現象。

自學電腦繪圖的恰爾斯,在部落格自創主角「小科科」,代表所有竹科基層員工的縮影,還有負責HR(人力資源)的女性員工、RD(研發)工程師,以及以科技大廠老闆為範本的主管角色,父親、同事的形象也都成為他創作來源,藉由這些角色來談竹科生活。

恰爾斯說,竹科人工作較「死」,可能每天都做同樣的事,與其他工作相同的是,都會承受主管的壓力,被主管責備這種事,「如果以平常心來看,其實都只是人生很小的一部分。」創作也可以轉移工作的壓力。

他在部落格中提到「客戶像王爺」、「無薪假總比裁員好」、「開會時很怕上面突然交派我們一些無法收拾的事情(簡稱:屎)」。外界以為竹科處處新貴,他也以搞笑改編當紅國片,畫成「那些年,我們一起領的紅利」,分享「科科們」其實「榮景不再」。

自稱很愛「胡思亂想」的恰爾斯說,他利用休假或「準時」下班後創作,平均一周發一篇,但不會特別勉強自己,「沒梗就休息」。平常他也多看書、韓劇找靈感,還結合周星馳的電影、卡通七龍珠等,讓7年級「科科」看了很有共鳴。

恰爾斯在臉書有個粉絲團,粉絲已有三千多人,有些同事知道他是部落客,常提供「梗」給他,「竹科沒有新貴」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charlestyyeh。



◆ 日「草食男」暴增 6成適婚男性單身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25日電】2011.11.26

日本真的是充斥著不食人間煙火的「草食男」。根據一項最新調查,18至34歲的未婚人士,竟然高達六成的男性沒有異性交往對象,也難怪日本不結婚的宅男愈來愈多。

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的調查,進入適婚年齡的日本男女,有61.4%的男性無異性交往對象,女性比率也高達49.5%,都創下了新紀錄,其中男性比率較2005年的上一次調查上升了9.2個百分點,女性則增加了4.8個百分點。

接受調查的近半數單身人士都說,並沒有特別想與異性交往。

至於單身理由,25至34歲的單身人士,有13.5%的男性與11.6%的女性表示「無法與異性順利交往」;18至24歲年齡階段男女也分別為11.9%與7.0%,都是新的記錄。

這項調查每5年實施一次,目的是為掌握單身人士的婚戀意識。此次調查為第7次。



◆ 英砸473億 助青年「尼特族」就業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1.11.26

由於英國青年失業人數創歷史新高,英國副首相克雷格25日宣布將動支10億英鎊(約台幣473億元),在未來三年內為青年創造40萬個就業及實習訓練的機會。

企業每雇用一名18至24歲的青年,政府將提供半年2,275英鎊 (約台幣10萬8千元)的薪資補貼,即英國最低工資的一半;每年補助的名額為16萬人,為期三年。克雷格表示,計畫的目的是「在長期災害造成之前」,先協助年輕人。

據最新的數字顯示,英國第三季18到24歲的「尼特族(NEET,即失業、失學且缺乏職業訓練的青年)」人數高達101萬千人,占同齡青年人數的5分之1;另外16到18歲的「尼特族」也有26萬7千人,佔7分之1。另外第三季整體失業率為8.3%,達到1996年以來的新高。

政府並對2萬5千名的「尼特族」提出5千萬英鎊的計畫,讓他們能夠學到一技之長,或進入職場。這些資金將提供給民間的雇主或訓練單位,依據實際的績效來核發。另外還將對至少2萬名16到24歲的青年提供職業訓練機會。

這項計畫將從明年四月開始,目的在於將青年從零售及建築等傳統產業領域,引導到例如「綠色經濟」等新興產業。

另外對25萬名青年提領供八周的職業訓練,凡是三個月未找到工作的青年均可參加。

凡參加這項計畫的青年必須與政府簽訂「青年合約」;如果中途退出,便失去這項福利。拒絕參與這些計畫的青年,則必須接受強制性的工作,例如廢棄物回收,否則將失去各項福利。

「反對黨」工黨「影子內閣」的就業暨年金部長拜尼指責這項措施失當,關鍵問題在於錢從那裡來?這凸顯出政府完全不了解青年的需要,同時並擠壓所有的中產階級。他並批評政府此舉是在挪用青年未來的就業基金,即削減對企業僱用長期失業勞工的補助。

政府表示,這10億英鎊為新的資金,而不是將現有的基金再重新分配。

※ 相關報導:

* 沒尊嚴的退休族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1112700251.html

沒尊嚴的退休族 美國嬰兒潮世代從今年起將陸續步入可以退休的老年階段,只是在各項費用不斷增加,而政府福利金卻告縮水下,許多準退休族卻身陷老來窮的恐慌之中。

fsj 提到...

長期失業人口 7個月新高

【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2011-11-28 工商時報

行政院主計處甫完成的調查指出,隨著景氣趨緩,工作難找,台灣失業逾1年的長期失業人口又見回升,10月份升至8萬人,創下近7個月新高,顯示勞動市場的就業情況確實已呈緊縮。

主計處的調查顯示,上一波金融海嘯期間,長期失業人數在1年內即由6萬人升至11萬人,直到去年3月才由高峰下滑,但在連跌18個月後,於今年9月又見回升,10月則已升至8萬人。

主計處官員表示,長期失業人數的回升,說明勞動市場已由上半年的擴張轉為當前的緊縮,但勞動市場是否已呈反轉,仍得多觀察幾個月才會明朗。但目前看來,長期失業還沒有像兩年前這麼嚴重。

10月份8萬名長期失業人數裡,有2萬5千人具有大學、研究所學歷,國中以下學歷也有1萬6千人,高中職學歷有3萬人,專科有1萬人,各學歷分布相當平均,顯示隨著取得大學、研究所的人口愈來愈多,高學歷者已無法倖免於長期失業。

至於從年齡層觀察,30歲以下的青年人面臨長期失業的人數達2萬7千人,30~50歲也有4萬3千人,50歲以上也達1萬1千人,青壯年所占比例較高。

主計處也觀察到各行業的失業情況,10月份營造業、資訊及通訊傳播業、支援服務業的離職失業率皆升至5.0%以上。而依職業別觀察,屬於藍領的基層勞工,10月失業率並未上揚,反而屬於白領的專業人員、技術員失業率有升高的情況,對此,主計處官員表示,以往失業情況惡化都是基層勞工失業率先升高,何以這次會出現白領失業率升高,主計處將持續關注。



◆ 戳天堂假象 華西村民密謀遊行

【記者龔俊榮/綜合報導】2011-11-28 旺報

50年前,華西村負債累累,殘破不堪,50年後,已是充斥資本主義色彩下共產社會的最佳典範,並贏得「天下第一村」的美名。不過最近有村民踢爆,華西村的天堂假象,並準備密謀大遊行,不料事前先曝光,立刻遭致封殺。但也凸顯華西村周邊村與中心村矛盾公開化。華西村毀譽參半,再度成為大陸各界關注的焦點。

總資產超過500億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華村西今年適逢建村50周年,一座全球第15高的超高摩天大樓,在大陸排名第8高的華西龍希國際大酒店,又名「華西增地空中新農村大樓」,正式落成啟用。吳仁寶炫耀也說,華西村2009年賺了3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該大樓才花了20多億興建,對他們來說,這不算什麼。

50年前,華西村極其貧窮,全村欠債1.5萬元,在當年,這是天文數字。經過50年奇蹟式的發展,現在擁有18家大公司,旗下達70多家企業,涵蓋冶金、毛紡、化纖、建築、旅遊等10多項產業,總資產超過500億元,宛如一座巨型「經濟航母」。

華西村黨委書記同時身兼華西集團董事長吳協恩說,華西村真正的發跡在前總書記鄧小平南巡後才開始。也因此啟動了華西村贏得「天下第一村」美名的第一步。

4人掌握9成資源

華西村的成功與存在,可說是個異數,華西村靠的是堅持社會主義的共榮共享制度翻身,惟所獲得利潤完全走的是資本主義的路線,然後再就利益進行分配。

長城網報導,問題正是備受關注的利益分配原則,據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怡在2004年的研究顯示,華西村的9成資源完全掌控在吳仁寶4個兒子手上。

吳仁寶是華西村蛻變的靈魂人物,他早期的「遠見」,讓華西村從貧困且落後的小村,可以發展成總資產超過500億的華西村經濟體,功不可沒。

浮華背後 不公平分配

然而華西村成功與繁榮的背後,卻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這次被爆料不公平分配的祕辛,就是由村民戴進興揭發,甚至密謀發動遊行,不料事前先曝光,遭到封殺,並牽扯出另一位藏鏡人,華西村一位私營企業老闆查永恩,並被要求當眾發表悔過書。

華西村成功發跡的奇蹟,固然令人嘖嘖稱奇,但是,卻利用集體資源,造就了少數人掌控權力與錢脈的壟斷現象。在華西村提供的《華西特刊》內,該村88位先進人物頭像排成「金字塔」狀,吳仁寶一家22人處在「金字塔」的頂端。一家三代人幾乎都擔任了重要的領導崗位。

此舉說明了,少數人壟斷著華西村的經濟命脈,享有分配他人利益的生殺大權,這跟典型資本主義下資本家掌控多數資源,沒有兩樣。

最近這個天下第一村,飽受外界的攻擊,也反映出華材西村的另一面,繁榮的表象下好象是集體共榮,結果卻是少數人的獨享,天堂假象似乎不攻自破。

fsj 提到...

近10年台灣失業者處境出現的變化

【本報訊】2011-12-02 工商時報

行政院主計處日前發布人力運用調查報告,顯示國內失業者在過去一年遇有就業機會者占半數。而這半數遇有就業機會者何以仍處於失業狀態?有些是興趣不合,有些是學非所用,還有些是認為待遇太低,認為待遇太低而不願屈就者約占5成。

這份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所傳遞的訊息是什麼?若不細查,會以為國內多數失業者之所以失業,是因為對薪水的要求太高,惟事實並非如此。

這可以就兩點來講:第一點,總失業人口中只有一半曾遇有工作機會,而這一半當中的5成不去工作的原因是因為待遇太少;換言之,因待遇太少而不工作者是占總失業人數四分之一,而非半數。

這說明今天國內失業者之所以仍處於失業困境,固然與待遇落差有關,但還有更多其他的原因,例如失業者的年齡、教育、技術不符企業的要求,再如企業的工作環境、工作地點不如失業者的預期,這些都是讓失業人數居高不下的原因。

那麼,這些曾遇有就業機會的失業者認為待遇太低而不願屈就,他們所期待的薪水有多高?這也就是我們要談的第二點。以今年而言,全體失業者要求的每月待遇平均僅2萬8千多元,長期失業者略高但也只有2萬9千多元而已。相較今天多數國人的薪資水準,如此卑微的期待不能算貪心吧!

令人訝異的是,如此卑微的期待,居然遍尋數月,甚至超過一年仍音訊杳杳,國內就業環境之每況愈下,於此可知。

我們回顧不同年代失業者對薪水的期待可以發現,全體失業者在81年所希望得到的待遇為23,656元;隨著經濟成長國人薪資提高,至88年已升至31,501元。

此後各年雖隨景氣起落而有增有減,但長期趨勢則明顯呈下滑,至今年失業者所期待的薪資已降至28,988元。這20多年的時間數列告訴我們昔日所得水準快速提高,也證實了近10年就業環境根本無法受惠於經濟成長而有所改善,甚至一年不如一年,近年失業者雖如此降低自己的期待,依然無法順利就業。

試想,如果失業者對待遇的期待值仍維持在10年前的31,501元,而非今日的28,988元,台灣今天的失業率豈能不高於目前的4.3%?這顯示近年來人們調降對薪資的期待,也是失業得以緩和的重要原因。

然而勞動條件如此年年下滑,要跌到何年才會停止?國人對薪資下滑的忍耐極限是在什麼水準?一旦勞動條件跌破人們對最低待遇的忍耐極限,我們就無法再寄望人們繼續調降對薪資的期待來緩和失業率了,而屆時失業的情況將難以想像。

長久以來,我們也一直想明白台灣的失業者在失業期間究竟何以維持生活,這份人力運用調查的結果年年都差不多,總是有近半數的失業者表示靠原有儲蓄,另外一半則表示靠家庭支持,其餘靠借貸、資遣費。

至於政府失業給付的比率歷年來都相當低,以今年而言僅1.2%。由於這項指標過於鈍化,讓人不禁懷疑失業者在答覆問卷時究竟是礙於面子不好意思說靠借貸生活?還是手中真有儲蓄維持開銷?

對照主計處另一份家庭收支調查,這份調查告訴我們,近年台灣的家庭儲蓄率已大不如前,除了高所得家庭的儲蓄仍年年升高之外,經濟弱勢及中產家庭的儲蓄已是一年不如一年,甚至已毫無儲蓄可言。然而受失業衝擊最烈的,往往就是這些家庭,他們哪來的儲蓄因應失業期間的生活開銷?

依99年的家庭收支調查,全台灣所得最低的20%家庭(有156萬戶),他們的收入不足以支應消費,呈「負儲蓄」2萬元,再往前推一年依然是「負儲蓄」3萬元,近10年之間他們有7年都是呈「負儲蓄」。另外,中產家庭近年的儲蓄大概也僅是10年前的50%~80%。

如此看來,即令過去台灣的中產、弱勢家庭都有累積一些儲蓄,但在歷經10年來多次失業潮的衝擊、歷經多次房價的高漲,他們還有多少儲蓄可供失業期間生活?不無疑問。再者,果真失業家庭有充裕的儲蓄可以用,幾年前台灣何至於出現50萬名還不出債的卡奴?個中道理至為明顯。

我們認為台灣這10年來的失業者處境已出現極大的變化,相關調查雖然對政府人力政策規劃極具參考價值,但隨著全球化、高齡化及貧富差距擴大,人力調查內容有必要與時俱進。有關海外就業、非勞動力、非典型就業、人力低度運用及失業期間的生活費來源等等,皆應儘早建構更完整的資訊。



◆ 在美找頭路 男性比女性吃香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12.03

美國政府2日公布的最新就業報告顯示男人和女人找工作的巨大差異:兩性的失業率都下降,但下降的理由非常不一樣。

11月的美國成年男性失業率從8.8%降到8.3%,就業男性增加了47萬4000人。成年女性的失業率也改善,從8.0%降到7.8%。

但女性失業率下降,是因為11月有43萬8000女性離開勞力市場。有工作的女性減少21萬4000人,而失業率為什麼下降?因為找工作的女性減少。

經濟政策研究所的勞動經濟學家席海蒂‧席爾霍茲表示,男女就業數字的這個差異,印證多年來的一個基本趨勢:從大衰退以來,男性找工作一直優於女性。

主因是,在失業率偏高的時段裡,就業遭受較重打擊的是男性。席爾霍茲說,就業率在衰退之後上升,男性得到工作者因此比較多。她表示:「這並不是說男性表現絕佳而女性慘遇修理,而是說,工商界重新開始雇人的時候,大多數工作走向男性。」

席爾霍茲指出,這裡面的差異可以在產業類別上找到解釋,有的產業,傳統上以男性員工為主,有的女性居多。營建、製造、金融業是典型的男性主導領域,這些男性集中的產業也是經濟下滑時遭受最大打擊的領域。

教育、健診和政府部門是典型的女性主導領域,這些領域在衰退時期較受庇蔭。

衰退時期失業的男性遠多於女性,以至於2009年底或2010年初,男女就業人數自從政府開始追蹤勞工性別以來首度接近相等。不過,男女找工作的結果從此差異愈來愈大。

※ 相關報導:

* 東京風向球-日本企業求人難 學生求職更難(節錄)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120300504.html

【黃菁菁】2011-12-03 中國時報

後年春天才要工作,今年年底就要開始應徵?也許有人會認為,有沒有搞錯呀,但這的確是日本的求職現狀!這個制度遭人詬病已久,一方面是求職活動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

日本企業通常是同一段時間徵才...這個制度遭人詬病已久...在日本讀四年大學,實際上只唸了不到三年,因為大三、大四就有參加不完的企業說明會,許多學生借求職之名不去上課,遲到早退也變得理所當然。

有日本的年輕人說,搶企業說明會的票很難,要查清楚每一家的預約時間,按時守在電腦前,一到開放預約的時間就要趕緊動作,可能比搶購傑尼斯偶像的演唱會票還難,演唱會的票買不到還可到拍賣網站上標,搶不到企業說明會的票,就表示從此與這家公司無緣。

評斷人才的第一關居然是看會不會搶票,這實在讓我聽得啼笑皆非,日本企業還真有辦法剝奪年輕人的夢想!

日本每到求職期間,街頭就會出現穿著黑色套裝的學生,企業說明會上總是黑鴉鴉的一片,許多學生的套裝款式和顏色還大同小異!這種現象實在讓人覺得很奇怪,應徵時服裝要千篇一律,面試還有標準答案,難道日本企業要求的是,聽話沒主見,不能有個人色彩,循規蹈矩的新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