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0

危機管理的危機

◆ 危機管理的危機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660921.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1.10.19

電腦機殼大廠可成公司周一赴台灣證交所說明蘇州廠局部停工的訊息,但上周該公司才以重大訊息否認停工傳聞,引發市場質疑其隱匿利空,證交所也將清查公司訊息發布有無違反規定,以及是否涉及內線交易。此一事件凸顯企業危機管理的缺失,連同上月富邦金控未及時妥善處理旗下運彩科技員工舞弊案及多項政經事件,在在凸顯當前國內的危機管理存有很大檢討空間。

危機管理不好做,在於危機本身很難預測,但既形成危機,影響面自是廣大而深遠,如何做好危機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管理危機不僅是上市公司的議題,公眾人物、醫院等公共事業及政府也須學習。近來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蘇嘉全農舍議題延燒,不僅讓選戰議題失焦,也影響該黨形象,昨天即試圖以捐出農舍滅火;之前同黨簡肇棟立委傳出開車撞人致死事件,他迅速辭職與退選,即有斷尾求生之效。兩相比較,實可作為政治人物危機管理的借鏡。前不久,台大醫院爆發愛滋器官移植問題,則可說是危機管理最差勁的案例,其反映出該院毫無危機管理機制可言。

危機管理的首要步驟是了解危機的本質,其中又以分析來源與影響範圍為要。其實,只要危機本質涉及眾人事務或公共人物,就是一件大事,甚難隱瞞或私了。可成公司或運彩科技即低估了停工資訊或員工舞弊造成眾多投資人、運彩下注人權益受損的幅度,並坐視傷害擴大,使股價大跌或延燒到金控母公司。

其次,危機管理須以負責任的態度面對,在了解本質、衡量衝擊後,提出解決方案。若無法避開或轉移危機,唯有接受與處理危機,方能停損;像可成公告的訊息內容在數日內反覆,以及富邦誤判運彩弊案對金控的影響,都易令外界質疑他們負責任的態度。股神巴菲特在1990年代初處理所羅門兄弟的破產危機可視為危機管理的典範,他先解僱公司高級主管、取消管理者優渥的薪酬與福利、在國會作證提出令人信服的改正措施,展現果斷與負責任的態度;他並致信給每一位員工,表達維護公司命脈的決心,還在華爾街日報刊登全版廣告簡要說明維護顧客的措施,挽回公司商譽。

有鑑於危機的動態變化,掌握危機的發展與審視處理方案的成效,則是另一項重點,在此階段審時度勢是一大關鍵。去年11月廣州亞運楊淑君電子襪事件,其被判罰違規落敗,雖經我國代表隊抗議仍無效,引起台灣社會的激烈反應與不滿。由於時值五都選舉,兩黨選情緊繃,當時體委會副主委類似要楊淑君「吞了」判罰結果的言論,惹來各方撻伐,導致該副主委以離職收場。當時政府宣布要聘請律師提出國際體育仲裁,然而今年的發展卻是撤回仲裁,與前體委會副主委的判斷相同,但該先知「太先知」,無法見容於事件發生當下的社會氛圍。

政府經常面臨危機,但因行政體系龐雜、缺乏擔負責任的意願與知識,危機管理常常也是不及格。今年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升級與美國經濟衰退,中國大陸經濟也面臨通貨膨脹、房地產泡沫、地下借貸激增、中小企業倒閉、地方政府債台高築等多重威脅,使得全球經濟出現令人擔心的二次衰退跡象。在這樣的悲觀氛圍中,將衝擊台灣產業的韓國、美國自由貿易協定(FTA)又快要生效,即使國內企業龍頭頻頻發出看不到春燕的預測、科學園區營業額的衰退幅度擴大、上市公司獲利也遠不如去年,政府財經官員仍是一成不變地強調我國基本面良好,卻未即時建構具體振興經濟的作為,可說讓台灣經濟陷入「危機管理的危機」,這才是最讓人憂心的。



◆ 美擴大查稅 立院要求不得配合

中央社 2011-10-19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通過政府8大泛公股行庫,不得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提供客戶相關個人資料給美國政府查稅,並要求金管會和財政部聯名寫信請美國儘速洽談。

財政部長李述德在財委會中表示,「會,而且是必要」;他說,政府機關或銀行都有必要去保護客戶權益;財政部會努力去洽簽租稅協定,8大泛公股行庫也會依金管會的規範去配合。

美國積極擴大海外查稅,要求台灣金融機構提供具有雙重國籍的台灣客戶帳戶。多位立委上午在財委會對此表示關切,中國國民黨籍立委賴士葆、盧秀燕、費鴻泰、民主進步黨籍立委薛凌等人都提案要求捍衛國家主權。

薛凌認為,美國2014年將祭出「肥咖條款(FATCA)」大追稅,此舉將使台灣39家銀行淪為美國查稅打手,主管機關應儘速與美國洽談有關建立稅務資訊交換機制或租稅協定等事宜,避免侵害蒐集課稅資料能力。

盧秀燕質詢指出,台銀和土銀是百分百國營的金融機構,美國竟跳過金管會和財政部,直接命令配合查稅,此舉已嚴重侵害政府主權和銀行客戶隱私,要求政府8大泛公股行庫應帶頭抗拒配合,財政部是否會支持?

李述德答詢時說:「會」。他表示,政府機關或銀行絕對有必要去保護客戶的權益,財政部並非金融監理主管機關,金融資訊究竟是否應提供給美國,金管會已著手處理因應,而涉及課稅主權的問題,財政部會努力去洽簽租稅協定,8大泛公股行庫也會依金管會的規範去配合。

※ 相關報導:

末日博士:美英已陷入二次衰退
三大師 唱衰全球經濟
佔領華爾街 一場非傳統的社會運動


* 莎翁有說,老闆有沒有聽?
競爭者愈多 競爭性愈少
洪蘭:執意要選 不理性的樂觀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羅比尼:中國經濟難逃硬著陸

【聯合報╱編譯廖玉玲/彭博資訊報導】2011.10.19

末日博士羅比尼表示,中國促進經濟成長的努力無助於避開可能會在2013年或2014年來臨的硬著陸。

羅比尼十七日在赫爾辛基的一場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經濟實現軟著陸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說,過度投資總是會引發硬著陸。

羅比尼表示,決策者將竭盡所能保持全國經濟增幅達到百分之八以上,並且,確保權力交班不會受到經濟下滑的阻礙。



◆ 學者:金融業登陸 恐遇到風暴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孫中英/台北報導】2011.10.19

政府擬擴大兩岸金融合作範圍,學者昨天示警,大陸地方債務、房市泡沫及中小企業倒閉潮陸續出現,金融業現在登陸,可能將金融風暴燒回台灣。

新台灣國策智庫昨天舉辦「中國經濟與金融業西進風險」座談會,呼籲政府不應繼續開放國內金融業西進大陸。

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指出,兩岸金管會與銀監會年底前將再度會面,討論進一步鬆綁兩岸金融業務往來;但近來大陸不斷收緊銀根,致使許多中小企業倒閉,像是溫州近來出現的倒閉潮,正是整體中國經濟情勢嚴峻的一大縮影。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也說,從自由化的觀點來看,金融業到大陸發展有其必要;但該發展多快、多大、什麼時機去,都必須考慮。

他說,「金融業到大陸發展有很大的風險」,因為大陸是一個金融風險很高的市場,呆帳率一度高到百分之三十、四十。萬一大陸再發生金融危機,「他們的銀行有他們的政府救,但台灣的銀行只能自救」,甚至會把金融風暴燒回台灣。

陳博志悲觀指出,目前大陸地方債務、不動產泡沫危機,及中小企業的倒閉風潮已現,此刻台灣金融業大舉西進,只讓會台灣的銀行變成最後一隻白老鼠,但最後一隻倒楣的老鼠還是人民。

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昨回應,金管會兩岸金融政策是循序漸進開放,金管會會注意投資風險問題。她相信業者會有專業能力判斷,主管機關會尊重業者。



◆ 出口面臨嚴峻挑戰 商務部:明年恐見逆差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2011.10.19

大陸前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指出,中國出口企業正面臨近年來最嚴峻的時刻,他預估,大陸明年恐將出現近20年來首次貿易逆差。

目前擔任大陸官方智庫、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的魏建國接受英文中國日報訪問時表示,歐美聖誕節假期訂單的傳統出貨高峰應該是每年的9月及10月,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來,今年歐美的市場需求正急速萎縮。

根據大陸海關總署日前公布的數據,今年9月大陸出口年增率為17.1%,不僅低於8月的24.5%,也不如去年同期的25.1%。

魏建國對大陸未來整體出口情勢也不表樂觀,他預期,大陸今年全年貿易順差將從2010年的1,831億美元,縮減至50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明年甚至可能出現全年貿易逆差。

大陸前一次出現貿易逆差是在1993年,當年大陸出現122.2 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儘管今年2月大陸曾出現73.1億美元的逆差,不過今年1至9月累計貿易差額仍有1,071億美元。其中,9月貿易順差為145億美元,低於8月的178億美元和7月的315億美元。

魏建國之所以認為中國大陸明年將出現貿易逆差,主要原因仍與歐美兩大傳統出口市場經濟前景不佳有關。

尤其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歐盟,目前正面臨二次大戰之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以及債務和財政危機。

魏建國說,「新興市場的成長也無法彌補中國在歐洲市場的損失。」

中歐去年雙邊貿易金額為4,800億美元,占中國整體外貿總額的比例達16.1%。

根據大陸海關總署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大陸對歐盟的出口年增率為17.4%,2010年大陸對歐盟的出口成長率則達31.8%,大陸對歐盟出口動能減速明顯。

※ 相關報導:

* 陸上季GDP9.1% 近兩年新低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660888.shtml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8)日發布前三季國民經濟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國民生產毛額 (GDP)年增率為9.1%,創下2009年第四季以來新低。雖然數據表現不理想,大陸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表示,大陸經濟增長依然強勁,且具持續性,經濟二次探底可能性非常小。



◆ 羅比尼:化解歐債 歐元須貶破1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1.10.19

「末日博士」羅比尼表示,若想化解歐債危機,歐元匯價必須降到1美元以下、歐洲央行(ECB)要調降利率,且歐元區得成立監管全區的財政機構。他並表示,倘若希臘失序違約,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將不亞於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而美國經濟在明年第一季會出現負成長。

羅比尼18日在倫敦參加資產配置會議時警告,若沒有經濟成長的帶動,歐元區將無法挽救當前危機,而所有挽救歐洲銀行業者以及獲得創造性解套方法的提案,「不過都在於金融工程」。

他指出,除非歐元區經濟出現成長,否則無法化解債務危機,這不再只關乎希臘,這場危機已擴散到西班牙、義大利,甚至是德國。經濟疲弱的成員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依然很高。如果發生失序違約,我們將面臨全球經濟危機,已開發經濟體將步入衰退,但「我們已用盡政策選項」。

羅比尼說,英國、美國和歐元區同時採取緊縮措施,會導致情況惡化。他預期今年第四季美國的成長將放緩至零,明年第一季將呈現負成長。他也警告,英國在短時間內採取過多的緊縮措施、過度削減開支,將拖累政府財政狀況,而且可能導致衰退發生。

他認為,近幾周來金融市場的漲勢只是暫時性的,是因為美國經濟數據看來優於預期、歐債危機似乎有解,而非出於基本面的因素。他預期包括美國、英國和歐元區在內的先進經濟體同時陷入衰退的機率高達60%,並表示這場衰退將帶來何種後果將視歐元區的情況而定。

他表示,倘若希臘失序違約,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將不亞於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造成的影響,而決策者們能夠挽救希臘的時間已所剩無幾。義大利和西班牙雖仍有償債能力,但流動性不佳,而且厲行緊縮措施可能打擊能夠解決負債的經濟成長。

他認為歐元區的問題是長期的,並強調目前規模為4,400億歐元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必須擴增四倍以上,才能有效化解危機。

※ 相關報導:

* 穩定機制規模增 擬發歐元區債券
http://money.udn.com/fund/storypage.jsp?f_MAIN_ID=336&f_SUB_ID=3098&f_ART_ID=248903

歐元區官員透露,歐元區領袖可能在23日的歐盟高峰會上同意擴大紓困基金的火力,方法是發行歐元區債券。不過消息人士說,德、法對希臘下一筆紓困金計畫歧見遲遲未除,可能成為歐元區共識破局的主因。



◆ 杜英宗:全球停滯性通膨 疑慮增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李淑慧/台北報導】2011.10.19

南山人壽副董事長杜英宗昨(18)日表示,美國陷入二次衰退的機會僅15%;現在要注意的是,中國、印度的中產階級崛起,對原物料需求很高,恐會產生通貨膨脹,若全球經濟又沒復甦,停滯性通膨疑慮升高。

杜英宗說,未來是否面臨又有通膨、經濟又低成長,這是最令人擔心的。

「停滯性通膨」是指物價上揚,但經濟成長卻停滯不前且失業率上揚。這種現象通常會讓一國的經濟政策陷入兩難。

金融總會、台灣金融研訓院昨天共同舉辦「美國二次衰退的疑慮」研討會,邀請多名專家,包括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花旗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富蘭克林華美投顧總經理黃書明等人參與座談,金融總會理事長許嘉棟以貴賓身分致詞。

梁國源認為,美國正面臨二次衰退的威脅,經濟發展有四股「逆風」,包括就業市場低迷、不確定感升高影響廠商及消費者、房市欲振乏力、政府決策品質變差等。不過,即使二次衰退,幅度也不如金融海嘯。

杜英宗說,這次歐美債信危機,並未引起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二次衰退的機會僅15%,預期再過兩年,全球經濟可以穩健復甦。

杜英宗說,台灣經濟依賴出口,未來一、二年會很辛苦,製造業進入轉型階段,轉型過程會有很多波動,台灣經濟不會有二次衰退,但全球景氣情況會讓台灣投資人感覺坐雲霄飛車。

杜英宗表示,目前全球利率處於谷底,但上漲的風險仍然很高,主要是中國、印度的經濟崛起,對原物料的需求大、石油價格一定會升,通膨可能因此產生,萬一全球經濟沒有復甦,要注意停滯性通膨問題。

fsj 提到...

全球化.失業.核心競爭力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663248.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1.10.20

──為諾貝爾大師論壇引言

受世紀金融海嘯衝擊,在全球各國普遍面臨失業問題壓力下,本報特邀三位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並以發展搜尋及配對理論專研勞動市場揚名的經濟學者來台訪問,意義重大;今天率先登場的是美國西北大學教授摩坦森(Dale Mortensen),他將在大師論壇開講「勞動力與提振經濟」。

以三位得獎者姓氏(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戴蒙德Peter Diamond、摩坦森、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教授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縮寫而成的DMP模型,對於如何分析失業問題,尤其是各國經濟出現的有許多空缺職位但找不到人、卻有不少求職者找不到合適工作的現象,提供了極具說服力的理論分析與解釋,為傳統勞動市場就業理論的不足做了精彩的補充。

依照傳統經濟理論,勞動市場一如任何商品市場,有供給有需求,在市場的充分有效運作之下,供需雙方總會達成均衡,從而長期性、大範圍的失業不會發生。但這一套所謂的古典經濟理論在上個世紀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大失業時即面臨了強烈的質疑,所幸1936年凱因斯出版的《關於就業、貨幣與利息的一般理論》指出了問題的癥結,認為「市場」不一定甚至經常不會有效運作,因此失業現象不令人意外,需要政府運用政策加以改善。但即使凱因斯提供了一般性的失業分析,卻很難解釋近年來普遍存在的既有大量失業、又有大量工作空缺的弔詭現象,一直到DMP理論的出現。

DMP理論提出「搜求成本」(即搜尋成本加媒合成本)的概念,指出無論人求事或事求人都要花費時間與精力,不是經常一拍即合,所以供需之間存在差距,理所當然。

從經濟理論的角度看,DMP的「搜求成本」就是「交易成本」,只不過是把一個一般化的「交易成本」別出心裁地用在了勞動市場分析,成了一個有針對性的「搜求成本」,但也因此為就業失業問題的研究探尋另闢蹊徑。

值得指出的是,DMP模型在分析勞動市場之外,也同樣適用於婚姻問題(何以既有曠男又有怨女)、房屋市場、二手車市場的研究分析。其道理不難明白,因為這些市場的「商品」跟「勞動」同樣具有高度產品差異化的特質,「搜求成本」特別明顯。

DMP模型及其引申出來的相關政策觀點與建議,對各國政府當然極富參考價值;但我們也要強調,DMP模型畢竟屬於一種「微觀」角度的分析,當前世界各國包括台灣在內,所面對的失業問題相當明顯而且複雜,既有「微觀」層面的問題,也有而且可能更多的屬於「宏觀」層面的問題。

「全球化」是最不能忽略的趨勢。傳統概念中的生產要素的「移動性」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被顛覆的可能性與日俱增。商品、原物料、零組件等,在國與國之間,是標準的「貿易財」?現在,勞動力又何嘗不是可移動的「準貿易財」?勞動力得以在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更方便、更頻繁地進出移動,那麼,傳統的勞動市場就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市場,其就業與失業問題也就必須納入到全球化的模型中來思考。

近年來,美國很多服務業工作(如軟體工程師、電話接線生等)被「外包」(委外)到印度及菲律賓,就是一種就業移動,更不用說大量製造業的工作機會被轉移到中國大陸了。以美國經濟規模之大猶是如此,台灣就更不能例外了。

全球化之下的就業與失業問題該怎麼看,說到底是一個全球資源配置或重分配的問題,後者又與如何培養及發揮核心競爭力有關,這應該也是台灣新世紀最嚴肅的挑戰性課題。三位諾貝爾經濟學大師一一到訪,朝野各界不妨以此當面請益。



◆ 歐盟救經濟 擬砸500億歐元投資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10.20

歐盟執委員會19日提出2020年以前總額五百億歐元的投資計畫,主要投資項目包括更新歐洲的過境運輸、能源和寬頻方案。委員會表示,這些投資將能拉拔歐盟27國的經濟成長和就業。

歐盟執委會表示,從2014到2020年,這些計畫的總支出將只占歐盟年度GDP的0.4%,但是如果能降低投資風險,將會吸引公、私部門資金來共襄盛舉。

執委會主席巴洛索表示,這些計畫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歐洲必須修建公路、鐵路、能源網、寬頻網絡,這些項目對歐洲人民和企業業發展都十分重要。

巴洛索表示,將以計畫中的317億歐元用來升級歐洲的運輸基礎設施,91億投入能源基礎設施,以達到歐洲2020的能源與氣候戰略目標。另有92億歐元將用於支援高速寬頻網絡和泛歐數位服務。

需要投資的基礎設施,包括將現有的1萬5000公里鐵路升級為高速鐵路,以及延伸鐵路和公路來接通83處港口和37座機場。

巴洛索表示,這些計畫有如付出一筆頭期款,來確保歐洲未來的成長和就業。他並且證實,歐盟將開辦「歐洲專案債券」,協助為各項計畫融資。



◆ 希臘大罷工變暴動 資金大外逃

【聯合報╱柏林特派員陳玉慧、編譯馮克芸/連線報導】2011.10.20

希臘各產業工會趕在國會表決最新的增稅與撙節方案前夕,發動48小時全國大罷工,機場、車站、碼頭和醫院幾乎都停擺。首都雅典街頭19日淪為戰場,示威者丟擲汽油彈和石塊,警方則以催淚瓦斯還擊。

工會宣稱聚集了20萬人前往國會大廈示威,創下兩年來的新高,警方則估計約七萬人。一名掛著左派標語的示威者說:「大家往前衝吧!今天不推翻政府,就沒有機會了!」

希臘政府將表決的法案包括未來五年內削減143.2億歐元(約台幣5940億元)的開支,並增加140億歐元(約台幣5800億元)的稅收。對政府領導人和國際社會不滿的情緒瀰漫在示威群眾當中,50歲的國營事業員工阿吉斯表示:「這樣下去只會富者更富,貧者更貧。國際社會伸出援手?我們心領了。」

希臘債務危機愈演愈烈,在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對希臘的不滿也逐日升高。德國發行量最大的「畫報」報導希臘人把資產送到國外,引起廣大回響。

德國金融專家馬庫斯‧卡爾的估計,超過2000億歐元(約台幣8.3兆)的希臘財產在這一年中已由第三國轉進瑞士銀行,「僅僅在過去幾個月內,便有超過百億歐元流向國外。希臘人都不相信自己的銀行,尤其有錢的希臘人最不相信。」

報導勾起新仇舊恨,如今愈來愈多德國人認為,希臘人做假帳成性,過去希臘加入歐元區,便是因為在原來的幣值上灌了2倍的水,現在才會寅吃卯糧。

專家說,希臘的資金主要由塞浦路斯轉移到瑞士,大多數的希臘企業家利用海外子公司來轉移資產。

希臘媒體也報導,不少修女、傳教士與失業者,在機場被查獲行李箱裡裝滿歐元現金,大家都想把錢帶出國。

德國歐洲議員舒爾茨在議會要求,希臘和瑞士必須簽訂銀行稅收協定,而且稅率必須達百分之25,「唯有如此,才能限制希臘資金大量外流。」「這些人怎麼賺就應該怎麼付出,若希臘人不救自己,難道只能期待別人來救?」

根據畫報報導,希臘銀行界很早便提出警告。希臘政府有什麼進一步措施,目前還不清楚。

一位匿名希臘銀行業者表示,「,我們也不希望資金外移,但銀行沒有權力要求顧客將錢留下」,目前的措施是降低自動提款機的提款額度。

fsj 提到...

布朗專欄/歐債危機 卡在沒錢沒決心

【經濟日報╱布朗(Gordon Brown)/編譯于倩若】2011.10.23

有人說一世紀前的歐洲君王學不到教訓、記性又好。三年來,希臘債務問題已演變成全面的歐元區危機,歐洲領袖動作一直慢半拍,一再重複做太少、且反應遲鈍的錯誤。但他們周日(23日)集會時,採取小措施的時機已經過了。

正如20國集團(G20)2009年危機高峰時在倫敦集會時所發現的,唯有展現強烈的政策意圖,才能讓市場相信領袖們將盡一切所能。提供新的援助希臘方案不足以化解危機,調整銀行資本也不夠,歐洲領袖必須推出規模達2兆歐元的融資機制,並制定從根本改革歐元的計畫,也須與G20合作以達成協調一致的成長計畫。

三年來歐洲領袖習慣掩飾歐洲的銀行問題,指責希臘揮霍無度,還說歐洲問題只是公共部門的債務問題。他們也不經大腦的要求緊縮開支(若失敗,就進一步緊縮),忘了歐元的僵化正抑制經濟成長前景、導致失業率高得令人無法接受,並削弱歐洲目前在全球的競爭地位。

歐洲占全球產值比例已降至18%。歐洲僅7.5%的出口輸往貢獻全球七成經濟成長的新興市場,則顯示我們在成長型市場缺乏競爭力。

2008年10月我第一次參加歐元區領袖會議時,許多人聽我說歐洲銀行買了半數的美國次級房貸後非常驚訝,也不相信我說的歐洲銀行的風險遠高於美國同業,因歐銀的槓桿程度更高。2008年以來,美國銀行處理了有毒資產,註銷4%的貸款,並新增4%的資本。但歐元區銀行只註銷1%的貸款,只把資本基礎提高0.7%,導致它們在主權債務曝險成為核心問題之前就已脆弱不堪。現在它們更脆弱了,原因是歐銀向來非常仰賴短期資金和批發市場,如今在資金外逃的情況下,歐元區國家能做的愈來愈少。

我認為唯有豎起堅不可摧的防火牆能展現歐洲領袖遏止危機的決心,並避免歐洲再陷衰退。我知道很多人對歐洲央行(ECB)暫時的新角色感到質疑,但似乎沒有其他機構擁有能快速行動的資源。但國際貨幣基金(IMF)也該提供支持,藉由向產油國和中國借款來擴大貢獻。現在幾乎不可能避免數千億的銀行去槓桿化和清算,但協調一致的方法,連同國際社會的支持,能為歐元改革提供喘息空間。

然而這些激進措施有助化解金融危機,但無法確保經濟復甦。歐洲也需要國際社會協助成長。今年沒有任何一洲能憑自身力量帶動全球經濟。據我所知,包括美國和中國都想靠出口擺脫困境,但邏輯上這種策略並不可行。各國有必要相互協調,因為我們正處在獨特的歷史關頭,正轉型為較平衡的全球新經濟。

或許只有40%的製成品以及不到四成的投資來自歐洲和美洲,但歐美仍消費全球55%的商品與服務。如今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存在不穩定的平衡,西方是全球主要消費者但並非主要生產者,西方以外的世界是主要生產者但非主要消費者,因而需要相互依賴。至少現在看來,東、西方不是一起成長、就是同步衰退。

這意味G20該做的不只是與歐洲央行及IMF合作來推行歐元區援助計畫。11月集會時還應該設法讓西方與其他國家達成成長協議。當然這麼做會遇到匯率、貿易限制、資本管制和通膨等問題,但在成長架構下最能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如果中國能提高消費、亞洲能開放市場、且歐美能擴大基礎建設支出,我相信我們能創造自我強化的成長循環。

(作者Gordon Brown是英國前首相)

※ 相關報導:

* 歐債危機/解危,各國得先有共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669677.shtml

G20希望的「全盤計畫」至少必須包括兩大要素:擴大紓困基金的荷包,和重組希臘債務。關於這兩大要素,德國、法國、歐洲央行 (ECB)和歐元區其他國家各持己見,迄無全盤計畫,只有一盤散沙。

* 歐債危機 德法:周三前會想出辦法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669675.shtml

周日要舉行歐盟領袖高峰會,他們知道茲事體大,一時難有結果,因此排定26日再來一次高峰會,並且承諾屆時會得到徹底斬亂麻的辦法。六天的馬拉松會議,主要議題是:提出擴大歐洲紓困基金的規模、削減希臘債務、保障銀行不受削減希臘債務之害、確保義大利和西班牙不受債瘟傳染。

* 搶救歐元區 紓困基金擬合體
http://www.udn.com/2011/10/22/NEWS/WORLD/WOR2/6667794.shtml

消息人士透露,擴大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遭到歐洲央行反對,並引發德、法兩國的意見衝突後,合併EFSF和永久紓困基金歐洲穩定機制(ESM)的磋商已於本周加速進行。EFSF規模4,400億歐元,現已動支或承諾約1,600億歐元,而預定2013年中上路的ESM規模達5,000億歐元。消息人士說,歐盟目前逐漸凝聚出共識,未來不以ESM取代EFSF,而是將兩者合併。

* 歐債危機/歐盟,缺個單一財政部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669676.shtml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歐洲理事會主席范宏畢在歐盟財長會議上提議,歐盟成立單一財政部,統籌歐元區17國的稅務和財政支出... 由於希臘紓困爭議備受矚目,有關單一財政部的建議未引起廣泛注意。消息人士透露,歐盟內部有不少人贊成單一財政部的構想。



◆ 美國傲慢的經濟思維

【于國欽】2011-10-23 工商時報

■貿易赤字、有時稱為貿易逆差,也可稱為貿易入超。美國貿易逆差之所以經常稱為貿易赤字,主因美國1980年以來外有貿易逆差,內有財政短絀,外界遂以雙赤字稱之。

■美國綜合貿易暨競爭力法第301~310條款授權行政部門,可以對於美方所認定的不公平貿易,實施貿易報復,包括提高關稅、設定進口配額、撤回貿易協定利益等,這就是特別301、超級301。

1944年在經濟學家凱因斯推動下,美、歐等國建立了布雷敦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以35美元兌換1英兩黃金為匯兌基礎,讓各國貨幣分別與美元、黃金保持平價。

布雷敦森林會議所建立的固定匯率體系讓二戰後的世界貿易得以穩定成長,惟好景不常,隨著美國貿易入超,美國總統尼克森於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和黃金的兌換,並揚言對進口商加徵10%的附加關稅。

華府的思維很簡單,他們認為美國之所以出現貿易赤字,絕非自家產業不行,而是因為他國匯率低估,因此須終結布雷敦森林體系,讓各國貨幣對美元大幅升值。

貿易赤字逾6千億美元

在美國主導下,1971年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德、法等國簽署了《史密松寧協議》,各國懾於10%的附加關稅,同意對美元升值,於是日圓匯率由1971年的350升至1973年的271,馬克由3.50升至2.67,法郎由5.54升至4.80。

整個1970年代,美元對日圓、馬克、法郎貶值30%~50%,這個匯率應該算公平了吧!美國貿易赤字理應改善才是,但事與願違,美國貿易赤字依舊持續擴大,至1984年已升逾1,000億美元。

看到貿易赤字擴大,1985年美國再度邀日、歐各國簽署《廣場協議》,這一紙協議迫使各國匯率再次升值,1987年底日圓匯率升至123,馬克也升至1.58,與布雷敦森林瓦解前比較,美元對日、德的匯率已貶了60%~70%,但即使如此,美國貿易赤字仍逐年走高,1999年已升逾3,500億美元。

美國這30多年不斷的迫使日、德、法、台的匯率升值,又不斷透過超級301、特別301迫使各國開放市場,惟即使用盡了這些手段,仍無助於改善美國貿易赤字,2006年升逾8千億美元,近年金融海嘯雖減弱消費動能,但美國貿易赤字依然在6千億美元以上。

匯率貶值雖有利於出口商,但這只是把成本移轉給進口商而已,偶一為之或者有刺激出口的作用,但自不可能長期靠貶值來提振出口競爭力,這個道理至為明顯。但美國30多年來始終堅信迫使他國匯率升值,是紓解自家貿易赤字的萬靈丹,任憑《史密松寧協議》、《廣場協議》30多年實驗是失敗的,美國依舊不改其志,日前國會又通過「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只是這次的對象由昔日的馬克、法郎、日圓轉向人民幣。

服務貿易收入可觀

美國應該冷靜反省一下這30多年來的貿易逆差擴大,真是他國匯率不公嗎?還是全球化生產使然?美國商品貿易看似連年赤字,但這些赤字不也是有部分是在海外的美商創造的?更何況美國的麥當勞、星巴克、華爾街及好萊塢風靡全球,其所創造的服務貿易收入不也很可觀嗎?

「IN GOD WE TRUST」,每張美元紙鈔都印著這一行讓人肅目的字。美元匯率到底該以傲慢的經濟思維決定,還是該信託給上帝來決定?美國先賢們早在美元紙鈔上給答案了。

※ 相關報導:

* 美經濟雖轉強 Fed不排除推QE3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669275.shtml

美國聯準會(Fed)副主席葉倫(Janet Yellen)表示,美國下半年經濟成長可望明顯轉強,但聯準會須保持政策選項開放,不排除實施第三輪量化寬鬆(QE3)的可能。

fsj 提到...

歐元區總負債近8兆歐元

中央社 2011.10.25

歐元區國家因為過去幾年經濟不振和金融問題而負債嚴重。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的資料,歐元區國家的負債總額已高達7兆8000億歐元。

2010年歐元區的17個國家的政府預算赤字增加,平均預算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2%,雖比2009年的6.4%稍低,仍遠高於馬斯垂克條約(Treaty of Maastricht) 與「歐盟穩定暨成長公約」(Stability andGrowth Pact)所規定的上限3%。

歐元區國家當中,愛爾蘭政府預算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最高,達31%;其次是希臘,10.6%;葡萄牙,9.8%;西班牙,9.3%。比例最低是芬蘭,只有2.5%。德國政府因為援助國內銀行,預算赤字增加,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4.3%。

2010年底歐元區政府負債率平均值是85.4%,比起2009年底的79.8%提高很多,也遠高於條約中規定的60%上限。在2007年全球經濟步入衰退前,歐元區的政府負債率平均是66%,總金額約5兆9890億歐元。



◆ 全美各州總負債 達4.2兆美元

【世界日報╱路透華盛頓24日電】2011.10.25

非營利組織「州預算解決方案」24日公布的分析報告顯示,全美各州包括退休金在內的總負債超過4兆元,其中加州負債最多、佛蒙特州最少。

專門追蹤各州財政狀況和限制開支與稅務的「州預算解決方案」(State Budget Solutions)組織,在這項分析中結合列計各州主要負債和未來債務,主要包括退休金和員工健保、失業保險貸款、尚未清償的債券,以及預測2011年的預算缺口,最後發現各州的總負債為4兆2000億元。

報告中說,加州的負債6120億元,為各州之冠,其次是紐約州的3050億元,以及德州的2830億元。佛蒙特州的赤字最低,僅逾60億元。

分析也顯示,加州為支付失業福利,向聯邦政府貸款的金額最多,約86億元,其次是密西根州的31億元,然後是紐約州的29億元。

該組織表示,各州計算的赤字,「無法顯示各州債務的全貌,並可利用預算編列技巧與會計手法,隱藏赤字實際規模」。

房市崩盤、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已造成各州稅收銳減,並在過去幾年浮現龐大的預算缺口。由於所有州除佛蒙特州以外,必須在會計年度內達到預算平衡,因此各州無不全力削減開支、調高稅率、借貸,或向聯邦當局尋求援助。

目前納稅人均擔憂各州不健全的財政狀況將長期持續,共和黨國會議員亦已質疑,各州積欠的債務可能更多。



◆ 克魯曼專欄/義大利 才是大黑洞

【經濟日報╱陳世欽譯】2011.10.25

如果不是如此不幸,當前的歐洲危機一定充滿黑色幽默。隨著救危方案一一罔效,這些非常嚴肅的歐洲人恐怕比他們的美國同儕更自負自私─整件事看起來就是越來越荒謬。

容我稍後再談不幸。先談談嚴重的挫敗。它最近使我想起一首古老的兒歌「桶子裡有個洞」。

歌詞內容是說一名懶惰的農夫,不斷針對這個漏洞發牢騷;妻子要求他補好。然而她提出的每一個建議都必須緊隨另一個補救動作。到最後,她要求他從井裡打一些水,得到的回答是:「可是親愛的莉莎,桶子裡有個洞。」

這與歐洲有什麼關係?以目前而言,首先出現危機的希臘只是一段可怕的穿插表演。當前最明顯的危機來自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的債務危機。投資人因為擔心義大利可能違約而要求提高它的債務利率。這些高利率足以加重償還債務的負擔,相對提高違約的可能性。

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對於違約的恐懼隨時可能預言成真。控制這項威脅是解救歐元的先決條件。然而該怎麼做?答案必須涉及成立一個基金,並在如果必要時,貸給義大利(以及同樣面臨威脅的西班牙)足夠的資金,使它不必借高利貸。這筆基金或許不必動用,因為它的存在應該足以終結恐懼的循環。大手筆放貸的規模絕對超過1兆歐元,不過就是必須準備妥當。

癥結是,成立這筆基金的各種提議最終必須取得歐洲各主要國家的支持;它們對投資人的承諾必須可信,以確保方案可行。然而義大利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國家,不能自借自救。至於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最近則開始出現動搖的跡象。各界因此認為,如果成立一筆規模龐大的解救基金,導致法國債務增加,則法國可能淪為另一個危機國家。親愛的莉莎,桶子裡有個洞。

知道我所說這個局面充滿黑色幽默是什麼意思了吧?導致問題令人情何以堪的關鍵是,這一切原可避免。

試想想同樣承擔龐大債務與赤字,但仍然可以低利舉債的英國、日本與美國。它們的秘訣是什麼?主要是,它們仍然保有個別的貨幣。投資人非常清楚,如果出現緊急狀態,它們可以印行更多本國貨幣,以應付個別的赤字。如果歐洲央行同樣是歐洲債務的後盾,危機必可大幅緩解。

難道不會引發通膨?可能不會。無論包括美國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保羅在內的部分人士看法如何,經濟衰退下印行更多通貨不會引發通膨。此外,歐洲確實需要適度提高的整體通膨。太低必將導致南歐國家陷入多年的通縮,進而引發持續的高失業與連串違約。

然而部分主政者不斷強調,這種措施免談。雖然聰明的律師可以解套,相關法規卻禁止歐洲央行採取這種非常軌措施。更廣泛的問題是,整個歐元體制旨在對抗最近一次的經濟大戰。它是意在防止1970年代舊事重演的馬奇諾防線。如果真正的危險是1930年代重演,這道防線一定比無用武之地更嚴重。

誠如前述,如此轉折很不幸。

戰後歐洲的發展極具激勵性。歐洲人在戰後的廢墟中建立一套和平、民主,而且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合宜的體制。

然而這項成就已經面臨威脅,因為高傲的歐洲精英把歐陸限制於一種再造金本位制的僵化貨幣體制下。這種僵化狀態如今已化為致命的陷阱。

現在,歐洲領導人或許會提出真正可信的解救方案。但願如此,然而我不抱太大的指望。

令人痛苦的事實是,歐元體系看似愈來愈難以維繫。更不堪的是,如以這套體系至今為止的表現言之,如果它早點瓦解,歐洲國家的處境或許可以好一些。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鴻海機器人王國 動起來(節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673119.shtml

【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2011.10.25

鴻海集團千億打造機器人王國計畫正式啟動,鴻海向台中市政府提出「智動創新園區」開發計畫,第一期中科智動化科技研發大樓,訂本月29日舉行動土典禮,由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與台中市長胡志強共同主持。

鴻海旗下賜福科技的中科廠房,也將在29日當天同步舉行啟用典禮;郭台銘並將與胡志強簽署「鴻海科技集團投資大台中」意向書,宣示鴻海發展智慧機器人產業與投資大台中的決心。

對於鴻海逾千億元的投資計畫,台中市政府非常重視,胡志強已要求相關單位組成專案小組全力協助,包括提供單一窗口、協助土地取得等配套,希望在最短時間內讓鴻海動工建廠。

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卓永財預估,鴻海「智動創新園區」進駐台中,可望為中部相關零組件衛星廠商,每年帶來至少數百億元商機。

依鴻海規劃,「智動創新園區」將分期規劃興建工具機CNC控制器、全電式射出成型機、高階醫療看護機器人、醫療機械臂、汽車電子、動力電池、新能源系統等生產廠房,及各相關產業研發中心,總投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

配合鴻海投資規劃,中科管理局優先提撥中科物流專區0.8公頃土地,供鴻海興建中科智動化科技研發大樓,另外還有2,000多坪廠辦大樓,亦可提供鴻海新廠進駐。

據了解,針對智動創新園區,鴻海已鎖定在台中市東大路以西、西屯路口附近大肚山麓為設置地點,並爭取納入中科園區範圍,中科管理局已向國科會提出可行性評估計畫。

這塊總面積近50公頃的智動創新園區用地,現為台糖土地,其中31公頃為原春龍開發規劃多年的「台中經貿園區」,相關環評與開發規劃,曾遭遇地方阻力,如今改申請納入中科,作業冗長,因此鴻海決定先在中科規劃智動化科技研發大樓,後續再分期開發。

事實上,鴻海對進軍自動化設備與機器人產業,已完成準備工作,賜福科技主要開發生產伺服驅動系統、控制器、機器人及射出成型機等產品,預計2015年產值可達70億元。


中市精機園區 擠破頭

台中市政府昨(24)日表示,台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二期開發案,已有超過500家廠商登記進駐,但15公頃建廠用地,最多只能提供60家廠商設廠,中部建廠土地一地難求,業界只能以「擠破頭」來形容。

※ 後文詳見原站。

fsj 提到...

「末日博士」羅比尼:歐美衰退機率 50%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彭博資訊二十四日電】2011.10.25

「末日博士」羅比尼認為,美國、英國和歐元區等先進經濟體未來12個月至少有五成機會步入衰退,但新興經濟體趨緩幅度迄今尚稱溫和,體質較強健且有韌性。

羅比尼全球經濟公司(RGE)董事長羅比尼24日在雅加達演說時表示,歐洲的「金融工程」不足以化解債務危機,而且這場危機已延燒到法國和比利時部分銀行。

羅比尼認為,美國、英國、歐元區和大多數先進經濟體未來12個月內將面臨陷入衰退的風險,而非再度加速成長,且機率至少達50%。

歐洲領袖已排除動用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增歐元區紓困機制規模的提議。希臘財政惡化限縮歐盟用以防堵危機擴散的策略選項;若希臘違約,將衝擊銀行體系、波及西班牙和義大利,令全球經濟步向衰退。

歐盟過去21個月來已召開13次會議商討危機解決對策,並已排除強制希臘進行債務重整,希望讓民間債權人「自願」減計所持有的希臘債務價值。全面性的解決方案可望在26日歐盟高峰會公布。

不過羅比尼說,到目前為止新興經濟體減速的步調溫和,而且體質強健、具有韌性。

新興市場正積極採取各種措施來刺激成長,同時力圖避免受到美國復甦停滯與歐債危機加深的影響。菲律賓日前下修明年經濟成長預測,並公布規模達720億披索(17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印尼央行本月稍早意外宣布降息,是兩年多來首度調降利率;巴西央行上周連續第二個月降息2碼,也是因為成長趨緩。

滙豐控股(HSBC)和Markit Economics 24日公布的資料顯示,中國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估值為51.1,顯示景氣可望呈現擴張,改寫連四個月來的萎縮,擺脫2009年來最長的萎縮期。



◆ 歐債危機的死結與活路

【經濟日報╱社論】2011.10.25

本周是歐債危機的關鍵周。歐元區德、法兩大成員國原本承諾歐洲領袖在23日的峰會討論解決歐債危機方案,但又表示這次會議難以達成協議,決定26日加開峰會;德國官員稱,「最重要的決定」將在第二次峰會後出爐。

據了解,二次峰會議程將討論歐元區銀行的資本結構調整計畫、如何讓歐洲穩定基金(EFSF)有效發揮作用,以及如何推動歐洲國家的金融與財政改革等問題。不巧以及不幸的是,繼惠譽、標普之後,信評機構穆迪上周也調降西班牙國債評等,前景展望列為負向。稍早之前,穆迪對法國主權評等亦發出警告,表示未來三個月內,或有可能將該國國債3A評等放入負向觀察名單。

看來歐債危機愈來愈像是進入到一個死結了。所謂「死結」,就是繩子兩頭相互糾纏,想從這頭下手去鬆開,卻在那一頭抽得更緊。歐債危機的繩還不只兩根,至少有四、五根,相互糾纏,不成死結也難。

──首先,就從銀行危機來看,歐洲銀行由於普遍持有大量的歐豬國家(PIIGS,指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希臘及西班牙等債台高築國家)債券而面臨系統性風險,像德克夏銀行一下子就資不抵債,說倒就倒,被國有化了。因此,要防範系統性風險爆發,第一就是要增加銀行資本規模,這就需要政府注資,第二是要止住債券價格減值。

──要增加政府注資,能想到的幾個「財源」是:一、德、法兩國,但法國看來自身難保,已被信評機構警告,只能靠德國,但德國總理梅克爾顯然面對國內極大壓力,要不然也不會要求加開高峰會;二、EFSF的高槓桿操作,但這個問題涉及歐洲央行能否參與及如何參與的爭論,如果歐洲央行是透過與EFSF的回購國債協定,槓桿化基金規模,其實就是變相大規模印鈔,又觸犯了上世紀歷經超級通貨膨脹的德國的禁忌,這也是德、法最大分歧所在,梅克爾因而表明槓桿化將無關歐洲央行;三、國際貨幣基金(IMF),但IMF子彈不足,曾提出希望獲注資3,500億美元。

──再談要止住歐豬國家債券減值,這就一方面要歐豬各國厲行財政改革,緊縮支出;二方面要讓債券持有者認賠「撤帳」,後者又涉及到德、法兩國撤帳比例的爭議及撤帳比例高低對債市可能的衝擊。一旦歐豬國家要緊縮財政,免不了就要面對其內部人民的抗爭與示威。

──就算這些國家實施了財政緊縮,也將不利於它們的經濟復甦與還債能力,這時信評機構責無旁貸地當然要調降它們的主權評等……。

此之謂「死結」,相當於是一個無解的「歐債方程式」。本周的兩次峰會,最終能否獲得一個突破性的結論,有待觀察;但美國CNN知名時事評論員札卡里亞(Fareed Zakaria)顯然也有著類似前述的分析邏輯,斷言現行主要解決辦法都無法奏效。札卡里亞認為,希臘經濟規模只占歐盟的2%,就已經很難救,如果骨牌倒到義大利,債務比歐豬另四國加起來還要多,簡直是「大到救不了」。發行歐洲債券或給予歐盟執委會更大的徵稅權,也不可行,因為歐洲各國政府和人民都反對。

「解」只有一個,札卡里亞說,只能由IMF出面,向幾個外匯存底豐厚的國家借錢,主要是中國大陸,也可以包括日本、巴西、沙烏地阿拉伯,然後IMF用這筆款項救助歐債危機國家。中國大陸當然不會白出這些錢,將會要求在IMF取得更大發言權。屆時,札卡里亞說,法國籍的現任IMF總裁拉加德很可能是末代「非中國籍」總裁。

形勢是否會這樣發展,由時間證明;但歐債危機僅靠歐美無解的邏輯,札卡里亞的論點與我們無異。



◆ 經濟雙引擎 陷冷熱兩極化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2011.10.25

經濟部昨(24)日公布,9月零售額達3,052億元,累計前三季達2.7兆元,年增率近7%,國人消費動能不輸經濟榮景年。

但同屬經濟「雙引擎」的製造業動能,卻是疲態盡露,9月製造業指數是128.47,年增1.99%,創兩年新低。台灣內外需市場正深陷冷熱兩極。

經濟部統計長黃吉實表示,台灣經濟由出口與內需雙引擎帶動,上半年兩大引擎旗鼓相當,但下半年只剩內需獨強,國內景氣正形成「外冷內熱」狀態。經濟部預告,第四季外在環境不確定性仍高,恐怕會持續打壓製造業景氣。

第四季外在環境不確定因素包括,國際景氣下滑、中美經貿關係緊張、韓歐盟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新台幣匯率走勢,以及總統大選將屆,加上去年基期已高,經濟部認為,第四季製造業生產年增率將明顯走緩,全年增幅僅有5%左右。

內需市場方面,9月零售額達3,052億元,為今年內第五度站上3,000億元關卡,顯示當月銷售暢旺。累計今年前三季,國內零售額達2.7兆元,年增率為6.98%;展望第四季,零售業者動向指數是54.13,顯示業者看好年底前買氣仍熱絡。

黃吉實表示,歐美不景氣雖重挫外銷接單與製造業表現,但絲毫未打擊國內消費熱情。今年前九月,零售業各業別均正成長,以汽機車及零配件成長一成七最多,居次的是反映「宅經濟」的無店面零售,成長6.79%。

他指出,近期不僅有各大百貨公司點燃周年慶戰火,日客、陸客來台人數也大幅攀升,加上百年結婚生子潮助陣,今年內需表現可期。但同樣可反映內需的第四季餐飲動向指數已下滑,凸顯國人消費還是受到景氣隱憂干擾。

fsj 提到...

索羅斯投書 提7藥方救市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1.10.26

富豪投資人索羅斯投書金融時報,對解決歐債危機提出七點計畫。

索羅斯的建議如下:

首先,歐元區成員國同意需新條約,以成立共同的財政部。歐洲央行(ECB)和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合作,共同解決金融危機,由ECB提供流動性,EFSF承擔償債的風險。

第二,EFSF接收ECB和國際貨幣基金(IMF)持有的希臘公債,重新建立起ECB和歐元區國家再度合作的關係,且因EFSF 的參與,希臘債券能出現有意義的自願減計。

第三,用EFSF擔保銀行體系,銀行調整資本延後進行,就算付諸實行,也仍是以國家為主。

第四,歐洲大型銀行為回報獲得的擔保,同意聽命於ECB。不接受此條件的銀行,就不得向ECB貼現窗口借款。

第五,ECB指示銀行保留信用額度和貸款投資組合,同時監控銀行自己的帳戶所承擔的風險。此舉能移除目前信用緊縮的一大根源,並能安定人心。

第六,為處理其他如部分政府已無法再用合理利率到市場借錢等大問題,ECB要調降貼現率、鼓勵這些政府發行公債、並鼓勵銀行的流動性以這些票券的形式維持。

這些措施能使義大利等國以非常低的成本借到短期貸款,而ECB不用借錢給這些政府,也不用印鈔票。債權國可以控制羅馬當局能借多少錢的方式,間接懲戒義大利。

最後,市場見到各國如此團結一致,也有充足資金可調度,義大利的貸款利率很快就會降至合理水準,歐元區也能在較平和的氣氛下同意共同的財政政策。

※ 相關報導:

* 歐洲紓困基金 增至1.39兆美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675677.shtml

這份草擬文件也凸顯歐盟內部對如何解決歐債危機仍有歧見。道瓊社報導,在歐盟領袖峰會登場前夕,德、法在銀行必須減計多少希臘債券價值方面,依舊缺乏共識。報導說,德國「強力要求」銀行必須把持有的希債減計60%,但法國堅持不該高於40%。熟悉內情的歐元區官員說,應該會折衷到50%左右。結果將在周三的歐盟峰會上拍板定案。

* 名家觀點/歐美經濟癥結…治標不治本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675673.shtml

事實上,次貸危機是政治、貨幣、財政、金融等一系列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次危機的原因,在於政府和政治家們長期以來為滿足民眾的願望,而偏好寬鬆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房貸政策,在於這些政策的政治化。因此,這次金融危機與政府過度介入社會經濟與金融過程有關,與國家干預主義的失敗有關。



◆ 突破韓國FTA包圍的關鍵操之在我

【聯合報╱社論】2011.10.26

各界都很關注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將於明年元月生效的情勢發展。按照這個FTA的約定,美韓雙方將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工業產品關稅,將自生效之日起降為零。由於我國許多工業產品,在美國市場都與韓國產品具有高度的競爭關係,美韓FTA的生效,意味著我國許多產品從到岸那一刻起,就已經處於不利地位,加上韓國與歐盟的FTA已於今年七月生效,凡此皆令政府及產業界憂心忡忡。

面對韓國FTA布局儼然成形之際,我政府應速擬突圍之道。美國是台、韓的主要出口市場,加上兩國產品的替代性很高,因此韓國的優勢,相對我方就是劣勢。依據經濟部的估計,總影響金額可能高達一百十八億美元,並以紡織、成衣、機械及橡塑膠類產品所受衝擊最為明顯。在這些產品中,若與韓國同類產品的成本、品質接近,而毛利率又偏低時,關稅之有無往往成為勝負的關鍵。事實上,FTA的影響不只是出口貿易而已,台韓在吸引外資上也具有競爭關係,FTA的布局也將對韓國在招商引資上產生加分效果。因此,不僅我國拉起警報,日本輿論界也開始催促其政府加速FTA的洽簽工作。

對於此一情勢,政府提出許多對策;馬總統則指出,兩岸經濟協議(ECFA)是對抗韓國FTA網絡的利器。但是千萬別忘了,在這場FTA的賽局中,韓國手中的王牌不是只有與歐、美的FTA而已,還有早於二○○七年即生效的東協FTA,並預計在今年底完成與中國大陸洽簽FTA的可行性評估。一旦韓國與中國大陸完成FTA,那麼兩岸ECFA所提供的優勢就有可能全部喪失。更令人憂心的是,以韓國與歐、美洽商FTA平均只需要十五個月的決心,再對照兩岸的ECFA後續協商慢如牛步,韓中FTA後發但先至,絕非杞人憂天!

面對韓國日趨完整的FTA網絡,除了產業升級、市場區隔等長期措施外,政府最直接的回應,當然也是加速兩岸ECFA及FTA的洽簽。台灣推動與美國的FTA已有相當時日,各種呈現正面結果的評估研究也已不知進行幾回,但一直沒有具體進展;這幾年受到美牛事件的影響,加上美國內部過去幾年對FTA的爭論不休,導致美韓FTA延宕近五年才獲得國會批准,因此,此時此刻推動台美FTA有一定的難度。至於與歐盟的FTA協商,因其成員多達廿七國,而且立場分歧,也還需要相當的努力。

除了歐、美之外,近十年亞洲地區已是全球FTA的熱點,有接近七成的新FTA都發生在這個區域內的國家。對於此一趨勢,政府並非無感,卻也未見突破的作法;過去以對岸從中作梗交代也就罷了,但近幾年兩岸經貿關係已明顯和緩,政府還是沒有交出好看的成績單,除了台日投資保障協議外,與東協國家的雙邊協商也未有具體進展,恐已不能再完全歸責於兩岸關係。再者,即使其他國家還需要時間摸索中國大陸的立場,以致進展緩慢,但屬於兩岸間的ECFA四大後續協議談判,尤其是與一般FTA性質接近的貨品貿易及服務貿易協商,一樣也是未見進度,就更令人不安。

排除國際政經關係的外部因素,歸納台灣推動FTA乏善可陳的內部癥結,其實都指向政府自由化決心的不足。儘管政策決心的高低難以完全數據化,但洽簽FTA的數量及談判所需時間的長短,卻提供了一些客觀指標。台灣一方面對於如兩岸ECFA及台星FTA等幾個已經啟動的談判,都欠缺明確的時間表,另方面在洽簽對象上,除了隨韓國起舞外,也沒有通盤、具體的規劃。相反的,韓國無論在洽簽對象及完成時間上,非但都有藍圖,而且嚴格按表操課。相較之下,便可明顯感受到台灣的落差。

簡單地說,突破韓國FTA包圍困境的關鍵,並非絕對操之在人;強化自由化決心,加速兩岸協商,並展開全方位的FTA推動戰略,都是操之在我的方向。所以,對於FTA,我們不必怨天尤人,而應挺起腰桿,主動出擊。



◆ 解放軍工廠 變身文創樂園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東旭/天津報導】2011.10.26

中共近年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各地都在發展文化創意產園。位在天津的解放軍三五二六工廠最近也變身為文化創意產業園,透過轉型,為閒置的老工業基地再生。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產業界人士指出,隨著各項政策公布,文化產業將成為「十二五」期間的重要產業,未來五年文化產業產值將增加一倍以上,與文化產業有關的項目,都會得到政策和資金的協助。

解放軍三五二六廠建造在五○年代,原是研製醫藥的軍需廠,隨著廠房老舊,已在多年前廢棄,天津市政府為保留老工業基地,兩年前開始推動軍工廠為文化創意工廠。目前多數廠房已被刷上花花綠綠的塗鴉,生銹的機器變成了後現代的作品。

園區位於天津市河北區水產前街,占地面積六萬三千平方公尺,建築面積三萬平方公尺,各式建築七十六棟,建築結構大部分為磚混、少部分為磚木和鋼混結構。

園內部分廠房保存完好,許多廠房被藤蔓覆蓋,在周遭大樹襯托下,更顯詩情畫意。

廠內趙姓工作人員指出,目前廠房已被劃分為人才培養基地、創意中心區、創意工廠區等功能區,集人才培養、工業設計、工業製作及休閒娛樂為一體,已有現代動漫學院,文化創意產業、電子網路IT產業,教育培訓、工業設計等廿餘家企業和科研單位進駐。

fsj 提到...

希臘債券 銀行認賠一半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10.27

經過近10小時馬拉松會議,歐元區領袖宣布,民間銀行同意對持有的希臘債券認賠50%,這項協議也為達成解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計畫,清除最後一道明顯的路障。

法國總統沙克吉說,希臘債券認賠50%相當於1000億歐元,可讓希臘債負從GDP的150%降到120%。減記希臘債券的資產價值,是歐元區政治領袖尋求債務危機解決方案時,必須處理的三個糾結問題之一。另外兩項是如何槓桿運用政府擔保的紓困基金,以及穩定歐洲的銀行業。

歐元區領袖23日舉行首輪高峰會,26日下午在布魯塞爾召開第二輪高峰會之初,就已保證要解決這三項難題,但由於債券持有者堅不讓步,一直到27日清晨之前,協議能否達成仍籠罩著迷霧。

歐元區領袖也同意強制銀行業在明年6月以前籌資1060億歐元 (1480億美元),以確保他們能應付希臘債券部位可能帶來的虧損。銀行業必須將核心資本水準大幅高到9%,以因應潛在損失的衝擊,步驟包括調整資本結構以及把債務轉為股本等。

沙克吉並且說,與會領袖同意把「歐洲金融穩定機制」 (EFSF)的可運用資金提高「四到五倍」,並已和IMF(國際貨幣基金)洽商額外的融資。歐元區官員表示,EFSF的紓困基金已擴充到約1兆歐元 (1.4兆美元)。

不過,雖然歐元區在希臘債務、紓困基金與鞏固銀行業三方面都有重大進展,實際計畫的成效仍繫於未來幾天或幾周內將陸續敲定的執行細節。

歐元區領袖如今承受強大的壓力,必須儘快為延宕多時的主權債務危機找到解決辦法。因為市場信心不斷減弱,愈來愈多人擔憂危機擴大會把歐洲以及大部分已開發世界,重新推入衰退的深淵。

※ 相關報導:

* 美成長不給力 QE3有影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678229.shtml

最新數據均指向美國消費支出、企業投資成長遲緩,經濟展望不佳,加上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多名重要官員紛紛暗示可能再推出貨幣寬鬆政策,第三輪量化寬鬆(QE3)措施已呼之欲出。



◆ 歐洲搬救兵! EFSF執行長將飛北京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10.27

歐元區決定向中國等「金磚國」尋求資金援助,法國總統沙克吉將在周五 (28日)打電話給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商請中國投資擴大「歐洲金融穩定機制」 (EFSF)所需經費。沙克吉打電話之後,EFSF執行長雷格林將飛往北京,和中國高層討論同一件事。

沙克吉致電胡錦濤、雷格林親赴北京,都是因為中國那邊先鬆口示意願意伸出援手。歐盟兩位高級外交官25日透露,中國已同意投資EFSF為了加深荷包而計畫設置的一個「特殊投資機制」 。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國對一切持「開放態度」,將和歐洲討論合作的方式。英文《中國日報》26日更報導,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已同意協助歐元區。中東幾個主權財富基金也表示有興趣。

最明顯的表態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北京有四個可能的聲援途徑:直接投資歐洲紓困基金、投資國際貨幣基金 (IMF)一個特殊基金、直接投資銀行、買進歐元主權債。《中國日報》報導,中國比較願意走IMF這條路,因為北京可以因此提升其在IMF的地位。

同理,中國伸援,歐美馬上出現一個疑問:代價是什麼? 不久以前,中國政府投資希臘港口,顯示中國在進軍非洲和美國之後,又打入歐洲,歐盟一片驚慌。但時代已變,有五億消費者的歐洲已是中國最大市場。再者,歐元區陷入困境,再不拿出辦法的話,11月初舉行的G20領袖高峰會上無法面對全球壓力。

歐元區其實有點像家有金碗,還出門乞討。擴大EFSF的辦法,包括法國提議的給予EFSF銀行地位,讓它能無限制接受財力雄厚的歐洲央行 (ECB)挹注,來周濟希臘,但德國堅決不允許ECB涉入這類風險業務。另一辦法是各國增加認捐EFSF ,但有些國家的經濟無力加碼認捐,有的國家則是礙於國內政治壓力,例如德國國會和選民認定希臘債瘟是希臘人自作孽,而拒絕多出錢。



◆ 歹戲拖棚 歐債協議解危

中央社 2011.10.27

歐洲領袖今天達成協議,大規模增加紓困基金至1兆歐元,減記希臘債務,銀行強化資金緩衝,協助歐元區脫離崩潰邊緣。

歐債危機歹戲拖棚,負債累累的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先後接受金援,昔日歐洲國家趨之若鶩的歐元集團變成地雷,崩解危機罩頂。以下為歐債危機主要事件時間表:

2007年

‧希臘為歐元區經濟成長最迅速的國家之一,年度經濟成長率高達4.2%,但也承受鉅額赤字,自1993年以來,債務持續超過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的100%。

2009年

‧10月:希臘政府將預算赤字占GDP比重由6%大幅修正至12.7%,並表示前朝政府隱瞞負債程度。

‧12月14日: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GeorgePapandreou)宣布首波緊縮方案。

2010年

‧4月27日: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Poor's)將希臘債信評等砍至「垃圾」等級。希臘財政赤字達13.6%,揹債2160億歐元(約占GDP的120%)。

‧5月2日:歐元區和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希臘允諾減赤和增稅之下,同意提供希臘1100億歐元(1500億美元)貸款。

‧5月9日:「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成立,規模達7500億歐元,其中歐元區國家4400億歐元貸款擔保、歐盟執行委員會600億歐元、IMF2500億歐元。

‧5月10日:歐洲中央銀行(ECB)釐定收購財政疲弱國家債務計畫,使他們免於市場動盪衝擊。

‧11月29日:愛爾蘭財政為拯救多家國內銀行陷入困境,ECB和IMF通過高達850億歐元的紓困計畫。

2011年

‧5月16日:歐元區領袖通過780億歐元葡萄牙紓困案。

‧6月15日:希臘雅典發生暴動,抗議政府為持續取得救助貸款所採取的新撙節措施。

‧6月17日:希臘紓困債權人同意提供下一筆金援,以避免倒債。

‧7月6日:穆迪(Moody's)將葡萄牙國債打入垃圾等級,並表示葡國恐需第2次緊急援助。

‧7月21日:在2010年的1100億歐元貸款之外,歐盟同意為希臘提供第2輪1090億歐元紓困金。

‧8月7日:隨著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停擺4個月後,ECB重啟收購債券計畫。

‧9月22日:希臘10年期債券殖利率飆升至23.6%,較1年前增加1倍。

‧10月12-13日:救債機制無共識,歐盟領袖高峰會延期。

‧10月20日:希臘為獲第6筆救助貸款,國會通過更嚴格的撙節方案,希臘爆發全國大罷工和暴動衝突。

‧10月21日:希臘再獲80億歐元紓困貸款。

‧10月23日:歐盟領袖在歐債高峰會中幾無實質進展,延至26日再議。

‧10月26日:歐盟緊急高峰會討論擴大紓困基金火力,讓希臘的民間債權人在政府公債上承受較大的損失,並以新資金支援處境艱難的歐洲銀行。

fsj 提到...

歐債危機有解 全球股市漲至近3個月高點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1.10.28

歐盟領袖歷經馬拉松式的談判後,27日終於同意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經槓桿操作後規模可擴增為1兆歐元(1.4兆美元),銀行業者也讓步願接受手中希臘債券價值減少50%。全球股市受此激勵,勁揚至近三個月高點;歐元匯價突破1.4美元大關,為9月來首見。

歐洲領袖連日來馬不停蹄會談,27日在布魯塞爾歷經長達十小時的磋商後,德國總理梅克爾宣布:「我們終於完成我們必須做的事。」

MSCI全球指數應聲漲逾2%,法、德股市一度飆破5%,美股三大指數早盤漲幅最高均超過2%,亞股全面收紅。歐元攀抵七周新高,最多升值1.73%至1歐元兌1.4146美元。國際油價漲逾3%。

高峰會上最艱難的關卡,無疑在銀行業債權減計的幅度。代表銀行的國際金融協會(IIF)讓步,同意銀行為希臘債券認賠50%,這將使希臘3,500億歐元債負減少1,000億歐元。歐元區同意提供300億歐元擔保。

歐洲領袖還同意,未來三年內將再提供希臘1,000億歐元貸款,有助該國在2020年前把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降到120%以下,目前為160%。

鑒於紓困基金現有的救援火力可能不足,歐洲領袖決定將EFSF規模從4,400億歐元擴大為1兆歐元。未來EFSF可透過兩種槓桿操作方式,讓歐元區不用增加出資金額。

歐洲領袖並敲定一項資本重建計畫,要求銀行核心資本率在明年6月底前最少須達9%的門檻,以因應希臘債權減計的潛在衝擊。歐洲銀行監管局(EBA)預估,銀行業須補足1,060億歐元資金缺口。

※ 相關報導:

* 歐債危機有解 美股大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680847.shtml

美國股市週四在歐洲領袖達成擴大紓困基金協議,遏止歐債惡火延燒,以及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成長加速等國內外利多鼓舞下勁揚。標準普爾500指數大漲超過3%,創1974年以來最大月線漲幅。

* 西、義錢坑更深 政府負債近2.6兆歐元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oct/28/today-fo3.htm

歐盟高峰會方案出爐,歐債危機暫時解除,不過義大利和西班牙仍有潛在疑慮,主要是因為兩國合計二.五八兆歐元的債務太沈重,經濟成長近乎停滯。

* 歐債危機五惡果 對美影響大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681497.shtml

歐債危機雖然發生在歐洲,但可能在五方面影響美國經濟和人民,因為美國銀行擁有數量龐大的歐債;歐洲金融危機可能影響美國外銷;美國公司在歐洲的投資,可重傷美國企業;歐洲金融衰退將使個人財富縮水;同時,歐債危機將影響2012年的美國總統選舉。

* 歐債紓困 中國千億美元進場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681732.shtml

歐元危機未解,急待外援馳救。據熟悉中國領導階層想法的人士透露,擁有3.2兆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可能願意出資500億到1000億美元,向「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或者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共同出手,資助建立的一檔新基金。但提出的條件可能是,提供的資金至少須有一部分以人民幣計價,以保護中國投資不受匯率波動的影響。



◆ 懶惰鬼希臘欠錢 德國為何埋單?

【聯合報╱柏林特派員陳玉慧】2011.10.28

布魯塞爾傳來歐盟領袖的決定,德國境內雖表示歡迎,但仍審慎認為,希臘國債是個無底洞,不必高興太早。

自希臘發生嚴重債務問題後,希臘和德國的關係就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一個是欠下巨大債務的國家,一個是歐盟經濟火車頭,兩國的對比逐漸成為對立,大多數的德國人認為,希臘人貪婪懶惰又習於做假帳,對希臘政府也百般不信任。

而在希臘,又有不少人也認為,德國已買下希臘電信及許多重要企業,德國人是納粹的後代,早晚會併吞希臘。

布魯塞爾消息傳來,希臘債務減免一半,希臘街頭上的市民說,我們都快餓死了,「減免一半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而在德國境內,許多人卻說,「我們當付錢的冤大頭還要當多久? 為什麼希臘人欠的錢,而要我們付?」

這幾個月來,德國境內要求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呼聲也愈來愈高,連德國經濟部長候斯勒也撰文表示「這不該是禁忌問題」。德國最著名的經濟研究所IFO也多次指出,希臘這顆屎,一定會壞了一鍋粥。

但德國別無他擇,總理梅克爾多次表示,「歐盟若不好,德國也不會好。」為了避免骨牌效應,出手解決希臘問題自是必要,只是接下來的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都在排隊,歐豬四國(PIGS,指葡萄牙、義大利、希臘、西班牙四個經濟較弱國家,或加入愛爾蘭稱歐豬五國)問題都不小,且希臘整體經濟只佔歐盟百分之二,但其他國家的經濟規模大得多。

德國權威媒體鏡報歸功梅克爾,因為幾個月以來,她冷靜提出對策,一方面向德國選民保證這是最後一次挹注,一方面也展現德國解決歐元危機的決心。但德國媒體多認為,目前雖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但銀行下一步的配合,投資者的意願和信心,才是化解危機的關鍵。

※ 相關報導:

* 德與希臘 恩仇難解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680845.shtml

德國在二次大戰期間曾占領希臘,不只在經濟上剝削希臘,德軍還在希臘到處施暴。希臘人對這一點,不曾忘記。



◆ 徹底解決歐債危機 得看美中臉色

【聯合報╱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2011.10.28

歐盟峰會終於針對希臘債務折減達成共識,歐債危機引信拆除,全球投資人總算得以稍稍放下心中大石。但歐債危機的引信真的拆除了嗎?

這次峰會達成三項決定。一是,民間投資人在「自願」前提下,將所握有的希臘債務折減幅度擴大至百分之五十,此舉將可使希臘債務減免約一千億歐元。

其次,確定新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規模達一兆歐元,並同意容許其槓桿化,使可運作規模擴大四到五倍,且不需歐洲央行參與,歐元區國家即可藉由EFSF的強化火力,提振市場信心,保護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不受債務危機蔓延的拖累。

新的EFSF將在十一月準備就緒。EFSF槓桿化方式有二,一是由EFSF為歐元區新發行公債提供部分擔保,提高購買意願。二是設立一個特殊目的投資工具(SPIV),向國外主權國家或民間投資人集資,購買歐元區財務困難國家的債券。

三是,增強歐洲銀行業方案,主要兩部分,一是制定一套計畫,為銀行的中長期債務融資提供擔保,以防範主權債務違約可能帶來之衝擊;二是,大型的銀行需在明年六月底前,將初級核心資本適足率,維持在百分之九,以緩解銀行在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吃緊狀況,防止歐洲銀行信用融通的流動性不足。

但分析指出,解決方案的出爐並非危機的終點,中國和美國方面的態度,才是歐債危機能否順利解決的關鍵因素。至少有三大問題,亟需解決。

其一,解決歐債危機的主導權,可能仍未掌握在歐洲手中,更要看的是美國和中國的臉色。

其二,民間機構被迫接受希臘債務重組,已經被認定,是整個歐元區的信用違約,甚至財政狀況看似健康如法國的「貨幣能力」,也連帶受到嚴重衝擊。一旦歐元信用受損,將使歐元區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問題,到時就必須向外引進資本不可。

其三,提到融資,自然會想到外匯存底「富裕」的中國。金磚國家一直被外界視為歐債危機大救星,而最有可能,也是最有能力救助歐洲的非中國莫屬!

一般認為,只要中國能從其外匯儲備中拿出一小部分,交給IMF用於紓困歐洲各銀行,或者扶持歐元區國家的主權債務,就足以解決所有問題;何況中國持有約六千億歐元的歐元區債務,於情於理都應該出手施援。

EFSF負責人雷格林將於廿八日訪問中國,相信SPIV將是出訪與中方討論的重點;另外,日前法國總統沙克吉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通話,亦包括要求中國提供資金。

中國當局一直對歐債危機表示諒解支持的態度,骨子裡是希冀能夠建立橋頭堡,以進軍歐洲市場;此次歐盟的求助,不啻是一大良機,中國勢必盡力發揮,藉勢推進互利共贏。

不過,中國必然也會先要求,以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為要件;各方都預測,歐盟將在二○一二年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以消除中國面對世界貿易戰爭的挑戰。

從此亦可以清楚看到,歐債危機的解決方案,只不過是歐洲內部多方博弈的一種結果,要徹底解決,則歐洲與美國、中國之間,仍有一場外部的多方博弈較勁。

fsj 提到...

泰國水災映照全球化之脆弱

【聯合晚報╱社論】2011.10.29

泰國史上最大水災肆虐,曼谷展開百萬人的海陸空大撤退。而從全球經濟鏈的角度來看,這場天災確認了全球化的脆弱一面,國際經濟連動性如此之高,可能因任何一地的異常變動而衍生出經濟噩夢。

經濟全球化之後,生產模式跟著轉變,不要說以往的聚落經濟不再存在,現在任一商品的生產過程和零件來源都可能「區段化」到難以想像的細微地步。商品的零組件散布到全世界的各角落裡生產,最後裝進同一部電腦或同一輛汽車裡的配件之間,可能彼此曾相距數萬公里之遙。

這種生產模式靠的就是掌握「供應鏈」,透過對技術、原料、運輸路線與人力成本等各項條件的精密計算後,找出最適宜的生產組合。但「全球化」這名詞的背後,隱藏著任何一步驟都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實,更可能製造許多其他問題,例如替蘋果代工的可能有是否「毒蘋果」之譏,而非蘋果陣營的工廠勞工卻面臨資遣失業危機。

今年3月發生的日本大地震、海嘯與核災的複合災難,喚起人類對這個全球化生產模式的危機感,汽車、智慧型手機等項目的生產都受到威脅。如今泰國水患,除了泰國居民本身的經濟損失之外,全球的個人電腦、筆電的供應鏈中由泰國占四成的硬碟製造,也已關閉生產線,日本東芝與中國聯想都受影響,汽車、輪胎生產亦受波及。

這種異常災難導致供應鏈的某一環節突然切斷或摧毀,從而使得某一項現代人日常生活至為仰賴的重要產品,可能一夕缺貨,造成物價波動,社會不安。尤其如果這種災難由大自然而來,人類社會幾乎不可抗力。此外,其他天然資源的變動,例如石油危機可能立刻威脅到商品的運輸成本,離岸外包的生產方式就會從省錢妙方變成毒藥。

愈發頻仍的各種災難會繼續衝擊全球化系統,一旦「人算不如天算」,人類的經濟生活將更為不安。然而全球化是否像是一部沒有剎車的列車,一旦出發就無法停止?全球化的便利性和脆弱性並存,已到了人類必須深刻反思的時候。



◆ 鴻海新布局 郭董為何挑中中科?

【聯合晚報╱記者嚴珮華/特稿】2011.10.29

鴻海集團因應後PC時代,正式在台啟動高端軟、硬體計畫!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面對後PC時代來臨,先在中國完成內部大遷移,並在今年決定擬投資120億美元,在巴西打造第二大國生產計畫,建設東、西方兩大生產國據點,接著在台灣研發總部後,展開打造千億元自動化與機器人製造王國計畫。

郭台銘這項計畫鎖定投資高端創新技術。鴻海投資小組近半年以來,跑遍北、中、南三地,最後選擇台中設立「智動創新園區」,打造機器人王國基地;另外,選擇高雄設立軟體園區與雲端貨櫃中心。

鴻海先火速在土城總部成功完成無人自動化生產廠、雲端貨櫃中心兩大示範廠後,將複製至中科、高雄。根據鴻海在台投資的最新布局計畫,中科重高端硬體、高雄重軟體。依鴻海計畫,投資大台中以高端自動化 (含機器人)硬體設備以及新能源 (如動力電池、新能源系統)等研發基地;而投資高雄成為鴻海的軟體、育成中心及雲端中心。目前鴻海育成中心已成立,另雲端產品部份,繼在土城設有雲端貨櫃外,預定將複製至高雄,成立雲端貨櫃中心,建立私有雲的基地。

郭台銘認為,80年、90年代的勞工人數將會大幅減少,目前鴻海全球達100萬名員工,勞力短少將有礙公司中長期發展。因此,郭台銘加速發展機器人自動化,除減少勞力問題,並可望藉以提升技術密集產業。事實上,鴻海目前在土城總部有一個機器人自動化生產廠區,號稱「摸黑生產」廠,在此廠區相當成功之後,郭台銘決定加速複製成功經驗,因此投資大台中智動化園區,製造機器人以自用或對外銷售。

為何選在中科發展機器人等高端自動化硬體? 據了解,台中是工具機、模具的大本營,可形成整體聚落,具有上下游衛星工廠齊聚完整供應鏈。例如,工具機大廠上銀最主要的客戶就是鴻海,在團結力量大下,鴻海決定選在中科工業區設立鴻海「智動創新園區」,可帶動中部相關零組件衛星廠商約數百億元商機,整體創造超過千億元的商機。

後PC時代來臨,鴻海在面臨勞力密集、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下,一方面向中國內陸遷移、並跟著客戶到巴西生產,以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更馬不停蹄的在台投資高端的軟、硬體技術,以因應後PC時代長遠變化。



◆ 管制租稅競爭以解全球化難題

【經濟日報╱社論】2011.10.30

美國負債上限及歐洲一些國家負債過多的問題,使全球經濟危機再現;歐債問題的解決方案反覆爭論,雖已獲初步結論,但過程中造成市場持續波動,未來仍可能再現變數;抗議所得分配不公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更是延燒全球,國際經濟顯然遭遇很多重大的困難。這些重大困難一如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沃夫(Martin Wolf)在本報專欄所指出,必須一方面解決短期的直接危機,另一方面也要做長期結構的改革。然而,長期結構的對策甚至問題所在,仍然很少人注意;例如財政是各國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但如今財政卻成為長短期都難逃的問題,而全球化的競爭卻讓各國很難解決。

依末日博士羅比尼(Nouriel Roubini)所言,全球多項動盪的起因是全球的權利日益向經濟、金融和政治精英集中,勞工和中產階級面對高失業和低就業感到前途茫茫。羅比尼認為,這種現象的原因包括:中國和印度等開發中國家大量的人口加入全球勞動大軍,壓縮了已開發國家低技術藍領及可外包白領工作的數量和薪酬;科技革新使贏家通吃;開發中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擴大,以及累進稅率的降低等。這些全球化造成的問題,各國常以降低稅率、鼓勵窮人借錢、政府提供免費服務和社會福利,以及擴大公共建設等方法來解決,結果就使很多國家負債累積到難以持續的水準。

馬丁沃夫也指出,有些國家如愛爾蘭雖然原先負債不高,但在全球化浪潮下大量依賴外來融資支撐政府和國民的赤字,甚至支撐泡沫經濟。因此,當外資乾涸和泡沫破滅時,政府必須花大錢來收拾善後,結果財政問題也變得更為嚴重。

全球化造成這些所得分配惡化及政府債台高築的主因,是過去幾十年全球化的推動並未經過仔細的規劃,而是由少數精英特別是資本家和金融業在推動。早在上世紀末,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即曾強烈指責金融業為私利而推動對多數人有害的自由化。學理上,自由經濟並不是完全自由放任,至少要有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合理遊戲規則;一項變化即使長期整體來看是好的,也常有一部分人會受害,短期更常有很大的成本而讓更多人受到更大的傷害。這種種問題都要靠公共力量解決。

國內遊戲規則通常由政府訂定;有人得利、有人受害的情況,以及長短期利弊的差異,通常也由政府提供補償。因此,國內自由市場經濟的運作還算符合學理的期待。然而,全球的政府並不存在,早在40年前經濟學家金德柏格(Charles Kindleberger)即指出這個問題,但幾十年來全球化的進展,卻仍多是自由化而未搭配必要的全球性規範或遊戲規則。因此,全球化的利益常被少數人取得,而獲利的人也未依經濟學理論的假設,拿出一部分利益來補償受害的人。這使全球化造成的不公平現象更為嚴重。

多年來,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並未積極解決這種缺乏全球規範和全球政府的問題,各國多用國內政策特別是財政手段來「自力救濟」,反而造成現在的財政問題。從國內財政來看,加稅特別是對富人加稅,應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然而除了選票顧慮,各國也都擔心,加稅會使資金、企業及人才外流到以低稅率吸引這些資源的國家。其實,也就是各國間的租稅競爭使各國對高所得者一再降稅,使稅制更不公平。

所以,為了降低全球化造成的不公平及財政問題,聯合國及世界貿易組織(WTO)應更關心全球化造成的所得分配及調整成本問題,並研擬更合理的全球規範,特別是儘快研擬管制各國租稅競爭的國際規範。

fsj 提到...

美QE3呼之欲出 歐將暗示降息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道瓊社紐約二十九日電】2011.10.30

歐洲央行(ECB)與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本周的貨幣決策成為市場矚目焦點。隨著外界對美國祭出第三輪貨幣寬鬆政策(QE3)和ECB 新總裁暗示降息的預期升高,美元、歐元走勢都可能承受壓力。

ECB新總裁德拉基(Mario Draghi)11月上任,3日馬上要召開首次利率政策會議,分析師認為,面對經濟成長疲軟和主權債務危機的雙重威脅,ECB可能開始為降低歐元區借貸成本鋪路,這將衝擊歐元走勢。

但預定2日召開利率決策會議的Fed,對美元造成的壓力更大。多位Fed官員近來的發言令市場揣測QE3呼之欲出。華爾街日報報導,Fed可能將債券收購計畫的銀彈,由公債轉至房貸擔保證券,以協助提振經濟。這可能和前次推出QE2時一樣重創美元。

紐約美隆銀行貨幣策略師伍爾福克說,Fed主席柏南克致力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以協助支持低利再融資,因其優點超過通膨風險,而Fed的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十分放心追隨柏南克的領導,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必太在乎通膨報告。

受歐洲達成減輕希臘債負的重大協議,及Fed可能推出更多貨幣刺激方案的雙重影響,ICE美元指數上周跌到近兩個月來低點。如果Fed提到扭轉操作以外的更多寬鬆貨幣政策,美元跌勢可能加深。

就算Fed不立即明確揭露新的寬鬆政策,美國的超低利率也會拖累美元,特別是現在全球投資人都積極追求較高的投資報酬率,這是因為經濟數據好轉,而歐元區利率靜止不動。

話雖如此,ECB的政策決定仍可能對歐元形成意外利空因素。

隨著希臘債務問題動搖全球市場,歐元區各項數據愈見遜色,部分分析師相信,ECB會為降息鋪路。

市場認為,德拉基接替特里謝執掌ECB,可讓ECB調整強調抗通膨的傳統立場。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波森上周批判ECB自我設限,不肯採取更積極的舉措,在歐洲經濟前景黯淡時刺激成長。

FX Solutions首席交易員莫利認為,經濟疲弱不振會迫使ECB出手降息。他說:「再過一個月,我們會看到歐元區經濟奄奄一息。萬一減記50%還不足以讓希臘重新站穩腳步呢?萬一歐洲重陷衰退呢?」



◆ 歐債危機現曙光 隱憂仍在

中央社 2011.10.29

全球股匯市因歐債危機有解紛紛上演慶祝行情,但短暫的激情仍須回歸基本面,特別是歐盟與歐元區峰會就解決歐債危機達成的協議能否以及如何落實?不容樂觀。

歐盟峰會前,歐元對美元匯率曾跌至1.35美元的價位,現最新的匯價已揚升至1.41,加上美股也拉出長紅,S&500指數創下自1974年來的新高,亞股也高唱凱歌,歐盟與歐元區峰會端出救歐債的解藥,為低迷已久的金融市場注入強心針。

不過在一片欣欣榮景的背後,歐盟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an Union)輪值主席、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卻發出先見之明的警語,「魔鬼仍藏在細節中」。

例如峰會達成的四大共識之一:持有希臘債券的銀行減計50%,但有多少家銀行必須減計,以及配合減計50%的措施,各家銀行必須減計多少比例與額度,目前都沒有定論。

波蘭財政部長羅斯托夫斯基(Jacek Rostowski)在峰會後的記者會上被追問相關問題時,答覆表示歐盟不會提供相關數字,也沒提及銀行調整資本結構的步驟與方法。

既然歐盟沒有提示明確具體的數據,各會員國之間如何認列減計成數,勢必又將成為一大難題,尤其各國銀行減計希臘債券後其中的虧損如何彌補,是否又得像比利時政府一樣,花公帑接管德克夏(Dexia)銀行集團?

再者,歐盟與歐元區峰會決議,槓桿化操作規模達4400億歐元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可放大這筆基金4至5倍的效益,但效益放大也意味著危機的升高。

因EFSF是由歐元區的16個國家共同籌資,若任一國家的信評遭調降,如此EFSF的利率勢必調升,整個救助機制將岌岌可危。

特別國際信評機構不斷看壞法國難以維持3A信評,「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導,一旦法國的評級被調降,EFSF的利率上漲,EFSF可提供的擔保將貶值,屆時一支槓桿恐怕將撐不起鉅額歐債。

歐盟與歐元區峰會達成的四大共識決議,對金融市場雖如久旱望雲霓的及時雨,但如何確保利多能細水長流而非曇花一現,歐盟至今仍缺乏周延的作法與思維。

※ 相關報導:

* 歐盟峰會決議 三大師看衰
http://www.udn.com/2011/10/29/NEWS/WORLD/WOR2/6682887.shtml

羅格夫表示:「這套決議在我看來換湯不換藥,歐元區只是為自己多爭取幾個月。歐元很顯然行不通,它不是穩定的均衡力量。」



◆ 日政府負債 首度破千兆日圓

中央社 2011.10.29

日本政府發行國債等的借款總額,因為311東日本大震災重建所需,進行第3次追加預算案編列之後,預估到本年度末,負債總額將首度突破1000兆日圓(約新台幣394兆元)。

日本財務省指出,包括國債、借款等在內的政府債務、借款總額,到本年度末期,預估比1年前增加99兆日圓,成為1024兆1047億日圓,首度突破1000兆日圓。

這項數字是根據昨天向國會提出的今年度第3次追加預算案估算。第3度追加預算案的財源,需發行11兆5500億日圓的災後重建國債,儘管日本政府表示這筆錢的大部分將靠臨時增稅籌措,但到本年度末期,仍將計算為債務額。

此外,日本本年度的通常會計歲出總額,如果第3次追加預算案通過,原本的預算加上第1、2次追加預算,總計106兆3987億日圓,就單年度而言,創下新高記錄。

日本在最初編列預算階段,就認為將是連續兩年借款會高於稅收。日本政府財政赤字對世界經濟而言,成為一項令人不安的隱憂,日本在先進國家中,財政狀況已是最差,現在更是雪上加霜。

※ 相關報導:

* 凋落日本…兩大企業醜聞纏身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684608.shtml

日本的凋落愈來愈顯著。最近日本兩家大企業奧林帕斯與大王製紙陸續發生公司內高層的經營醜聞,導致股票大跌,企業名譽嚴重受損。向來講究謹慎經營的日本企業,竟然出現這般無責任感的經營者,讓日本人都不禁搖頭興嘆。



◆ 溫家寶宣示 9大經濟重點工作

中央社 2011.10.29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天宣示未來幾個月9大經濟重點工作,包括宏觀調控適時微調、穩物價、穩糧食、房市調控、支持小微型企業、穩外貿、落實節能、擴大就業,以及提高安全生產水準。

新華社報導,溫家寶今天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近期經濟工作。會議結論表示,未來幾個月要做好9大經濟重點工作。

第1,宏觀調控應準確把握經濟趨勢性變化,注重政策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成長、優化融資結構、推進結構性減稅、制止鋪張浪費、信貸政策應結合產業政策。

第2,繼續採取有力措施穩定物價。加強生活必需品產運銷銜接、保障市場供應、降低流通成本、依法懲處聯合漲價等違法違規行為。

第3,抓好秋收和秋冬季農業生產。落實最低收購價和收儲政策、穩定擴大冬小麥播種面積、鼓勵南方地區利用冬閒農地種植油菜、蔬菜。

第4,做好房地產調控。各地政府要落實政策、增加商品住房用地、促進房價合理調整。

第5,支持吸納就業和科技創新的小型、微型企業發展。落實金融財稅政策、開放民間投資的市場准入。第6,促進對外貿易穩定發展。落實信用保險、出口退稅、出口信貸等政策。

第7,認真落實節能減排,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第8,擴大就業,加強就業服務及援助、保證農民工工資足額發放。

第9,提高安全生產水平。保障食品、藥品安全、遏止重特大事故發生、依法依規妥善處理群眾反映問題、查處徵地拆遷等領域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據報導,國務院常務會議也認為,目前大陸經濟成長已由政策刺激轉為自主成長,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內外需成長動力更趨協調。

※ 相關報導:

* 中國經濟「硬著陸」 風險升高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684789.shtml

最近的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的成長情況優於預期,但信用、就業、房屋市場與政府貨幣政策轉向的種種跡象,仍令許多分析師擔憂,中國經濟成長減慢的時代已經來臨。

fsj 提到...

競爭力下滑才是科技業的危機

【本報訊】2011-10-31 中國時報

如果,對國內科技產業這波裁員、無薪假風潮再起,只以景氣循環視之,就太輕忽了;因為,從許多數據、產業變化來看,台灣科技產業面臨者絕對不是單純的景氣問題,而是更深沉的競爭力問題。

從兩年前蘋果推出iPad,在全球帶動搶購風潮,震撼也改變產業結構後,加上歐美景氣低迷導致的需求不振、台廠本身競爭力問題,三重利空交雜下,先是年初台灣PC大廠宏碁執行長蘭奇去職、公司由盈轉虧,接著廣達、英業達因負責代工的平板電腦難敵蘋果勢力,而宣布大幅裁員;台灣引以為傲的「雙D產業」─DRAM與LCD面板也陷入低迷,每個產業預估今年至少要虧損上千億元;被視為未來明星產業的綠能產業─太陽能與LED,相關廠商從年初的樂觀到年底的蕭條,虧損、無薪假傾巢而出。台灣科技業的危機,可說舉目盡是。

台灣科技產業一直以PC為重點及核心,追隨微軟與英特爾的腳步發展,即所謂的「WINTEL陣營」。微軟負責軟體、英特爾開發處理器,台灣則根據「WINTEL」訂出的架構,負責生產各種相關硬體。這套機制運作數十年,打造出台灣科技業的鍍金年代,讓廠商賺足錢、成就無數科技新貴,但,現在這套模式的不良後遺症顯露了。

追隨別人制定的架構,好處是有規則可循、可迅速量化生產,台灣廠商最擅長大量製造、壓低成本,長期培育出高素質的科技人才、紀律森嚴的勞工、不惜「暴肝」投入的工程師,讓台灣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科技生產重鎮。但壞處是這種模式,缺乏差異化、知識與技術含金量低,容易複製,後進國家很容易追趕;加上台灣「一窩蜂」的習性,最後淪為殺價競爭。台灣許多所謂科技大廠,表面風光、營收數千億或上兆元,但毛利只有三%、五%,好一點者也只到七、八%。如非蘋陣營不能藉著Win8、UlstraBook等產品推出,及早「反攻復國」成功,WINTEL陣營的台廠前景實在讓人憂心。

即使目前風光一時的所謂「蘋果概念股」,台灣廠商的「含金量」也有限。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Kraemer等最近出了一篇論文「Capturing Value in Global Networks:Apple iPad and iPhone」,分析蘋果的全球供應鏈如何分享由iPad與iPhone創造的價值。結果是在iPhone4中,蘋果獨享五八.五%,台灣供應鏈享受的利潤與日本相同,只有○.五%,南韓卻享有四.七%,是台灣的九倍,其它美國廠商則享有二.四%。在iPad中,蘋果占三十%,台灣占二%,高於日本的一%,但仍遠低於韓國的七%。最慘的是大陸,表面上組裝出口,創造對美國高額的出口貿易值,但實際上「只領到工資」─連利潤都享受不到,在這兩項產品中,大陸的勞工投入成本占整個大餅的大概二%左右。

另一家市調研究機構iSuppli把iPhone4拆解分析後發現,前七大成本最高的零組件中,包括螢幕、快閃記憶體、SDRAM、處理器等四項,都由韓國製造,占其元件成本的四二.七%;肯定為台廠提供者為觸控面板,僅占五.三%;另外未能辨識那家供應商的是照相鏡頭,假設也是台廠大立光供應,也僅占五.一%,台廠遠遜韓廠。台廠這種分食低毛利的情況,事實上已創造出「蘋果奴」的新名詞了。

因此,與產業雷同、發展程度相近的南韓比較可發現,同樣作為供應鏈,從蘋果產品的拆解分析中,台灣廠商的技術層次與「含金量」明顯低於韓廠;同樣供應全球產業的雙D,台廠的技術及市佔率節節下滑,與韓廠差距日遠;二○○九年大陸推家電下鄉時,台灣的面板在大陸市占率超越韓國,但在全球市場上,台灣卻與韓國的差距日益拉大,「民族大義」還是不敵技術與市場需求。至於台韓在DRAM 的差距,則更不在話下。同走品牌之路,台灣雙A陷困境,智慧型手機宏達電雖光芒四射,但仍難與韓國三星並肩,三星的智慧手機市占率今年第三季超越蘋果iPhone,成為全球最大廠。

國內科技業會有今日情況,絕非一日造成,部分與政府政策有關,更多的則與企業主的選擇有關。大部分企業選一條輕鬆的路走─走代工、重短利、輕研發、全力cost down;生產基地先從台灣轉到大陸,成本上漲則又從沿海遷到內陸;再不行,到東南亞、南美洲…,研發投資嚴重不足。韓國大廠則是重研發、走品牌、加深差異化、加強技術含金量。十年磨劍,今日見真章,台韓科技業差距越拉越大。

全球科技產業結構丕變之際,加上韓國廠商步步進逼,這波科技產業的低迷,絕對不能單純以景氣循環視之。從政府到業界,一定要思考出一條新的出路,才能重新打造、磨亮台灣的科技業。否則,當景氣春天回來時,大部分科技廠商可能發現:自己猶在寒冬之中。

※ 相關報導:

* 名家觀點/泰國洪災 淹出兩大危機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6685954.shtml

泰國遭逢50年來最嚴重的洪災,當地政府緊急宣布放假五天,讓民眾有足夠的時間撤離。這次洪災事件,將對全球農作物供需和部分產業產生若干影響,值得重視。

* 日強力阻升 日幣一度重貶4%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686983.shtml

由於歐債危機引起歐元動盪,在市場避險心理下,稍早在澳洲匯市,日圓兌美元升至75.31的戰後新高。財務大臣安住淳表示,由於投機炒作跡象顯著,政府決定進場干預。



◆ 友達奇美涉壟斷 南韓開罰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1.10.31

南韓反托辣斯監管機關30日以共謀操縱市場價格為由,宣布對十家亞洲液晶面板製造商課以1,940億韓元(1.756億美元)罰款,金額創南韓史上最高。包括奇美和友達等四家台灣面板廠也在受罰之列。

南韓公平交易委員會(FTC)在聲明中表示,奇美、友達光電、南韓三星電子和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等公司,在2001年到2006年期間,每兩個月就秘密舉行雙邊或多邊會議,商討如何避免面板因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暴跌的對策。FTC說,這些廠商在會中敲定薄膜電晶體(TFT)液晶面板的降價時機與幅度。

這些公司也共謀暫停生產,藉此調整市場供需,甚至為防止面板價格重挫,對媒體散布市場供應短缺的不實消息。

FTC聲明,遭罰公司包括華映、彩晶,及三星和樂金在台日的分公司等。這些業者在全球LCD市占率逾80%,「他們聯合促使電腦、筆電和電視漲價,造成消費者權益受損」。南韓FTC從2006年起開始對面板廠操縱價格展開調查。去年12月歐盟執委會對六家亞洲LCD面板商開罰6.49億歐元。

三星表示將遵守這項判決。但樂金決定向法院提出上訴。



◆ 甜蘋果變酸 供應鏈卻步

【經濟日報╱記者龍益雲/桃園報導】2011.10.31

近年蘋果是推升台灣供應鏈營運成長最大關鍵,但蘋果砍價政策下,訂單由「甜」變「酸」,已有業者不願賠錢「啃」蘋果。據了解,面板、印刷電路板廠商接單意願轉弱,甚至低調婉拒大單,轉向非蘋陣營靠攏。

蘋果供應鏈業者表示,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重創意,蘋果執行長庫克重成本,使得供應商在價格上備受壓力,蘋果有一定砍價速度及幅度,供應商必須快速降低成本,否則訂單接越多,虧越多。

法人表示,蘋果概念股近年吃到股價上漲的甜頭,獲利卻不是人人都有好處,大立光及宸鴻今年前三季大賺三到四個股本;相較之下,與宸鴻同為觸控供應商的勝華,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則為0.18元。和碩更為策略性承接蘋果訂單,在經濟規模不夠,加上剛分家壓力,雖然第三季小幅獲利,前三季仍呈虧損。

fsj 提到...

巴西 將成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11.11.01

經濟學人資訊社 (EIU)的最新預測指出,南美大國巴西今年GDP可望達2.44兆美元,超越英國2. 43兆美元,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巴西去年成長率達7.5%,今年預料減緩到3%,明年略升到3.5%,而英國預料今明兩年只成長0.7%,被巴西擠到世界第七大經濟體。

不過,巴西目前人口多達1億9200萬,平均所得排名世界第54名,英國人口僅6200萬,平均所得在全球排22名。

金磚國成員巴西去年超越義大利,登上全球第七大經濟體,今年更上一層樓。不過,EIU認為,巴西2013年會被另一金磚國印度搶走第六名,2014年主辦世界杯足球賽時,可再奪回第六名。巴西另外將在2016年舉辦奧運會,相關建設和收入有助經濟發展。

EIU首席巴西經濟學家伍德表示,巴西經濟規模擴大,主因是收入成長使中產階級人口增加、和中國的貿易蒸蒸日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黃豆、鐵礦砂的需求甚大。

EIU預測,巴西2020年可進一步登上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僅次於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德國被巴西擠到第六名,其次是俄羅斯、法國、英國。

EIU認為,受債務危機影響,歐元區明年成長率由0.8%下修為負成長0.3%,中國明年經濟成長率也由8.6%調降至8.2%。預料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1.6%,明年成長率降至1.3%;日本經濟今年將萎縮0.5%,明年反彈2.3%。



◆ 救歐債 俄、日、巴西準備好了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1.11.01

俄羅斯和日本已準備向亟欲尋求資金的歐盟伸出援手,協助化解債務危機。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也表示,中國與歐盟擁有全面性的策略夥伴關係,可望攜手合作。

胡錦濤10月31日飛抵奧地利進行國是訪問,隨後將前往法國坎城參加G20高峰會,這是他一年來第二度造訪歐洲。他表示,中國密切關注歐洲經濟情勢的發展,認為歐洲有能力克服當前的難關,並聲明中國與歐盟是全面性的策略夥伴,但未透露是否準備在化解歐債危機上扮演要角。

歐盟領袖上周達成多項協議,包括將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擴大到1兆歐元(1.4兆美元),EFSF執行長雷格林為此前往亞洲,爭取擁有高額外匯存底的中國、日本等主要經濟體注資。而巴西及俄羅斯已表明,願意透過國際貨幣基金(IMF)或是與個別國家的雙邊會談,提供資金援助。

俄羅斯政府首席經濟顧問德沃可維奇(Arkady Dvorkovich)31日說,俄國已準備好要與歐元區個別國家進行雙邊會談,透過IMF的工具提供金援,可能將對歐元區投資多達100億美元。

日本目前持有20%的EFSF債券,價值約27億歐元,為歐元區外EFSF最大債券持有者。雷格林31日與財務省主管匯率的官員中尾武彥會晤後說,日本承諾繼續購買EFSF過去10個月發行的債券,將就未來的運作情況保持聯繫。

不過財務省資深官員表示,未來要達到逾20%的持有率「可能很困難」,得視政府擁有的歐元現金量與EFSF債券殖利率而定。

另外,日本並未承諾投資歐元區為化解危機成立的特殊目的機構(SPV)。

※ 相關報導:

* 明富環球控股 聲請破產保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689497.shtml

擁有200年歷史的美國期貨券商明富環球控股公司(MF Global),在公布創紀錄的巨幅虧損一周之後,在31日美國破產法庭聲請破產保護,使得這家歷史悠久的券商,成為歐洲債務風暴擴散下,遭到波及的第一家華爾街大型上市機構。



◆ 美PMI下滑 歐失業率攀升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1.11.01

美國10月景氣維持擴張,但擴張速度減緩至5月來最低。歐元區10月的通膨率未如預期下降,9月失業率則意外攀升。

經濟數據不佳,加上投資人仍對歐洲領袖如何融資擴大紓困機制存有疑慮,歐美股市31日開低走低,法、德股市跌逾2%,美股三大指數早盤跌幅約1%。

美國供給管理人協會(ISM)公布,10月芝加哥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8.4,為5月來最低,不但低於9月的60.4 ,也不如分析師平均預估的59,不過該指數在50以上代表產業景氣仍屬擴張階段。其中,就業指數攀升至62.3,高於9 月的60.6,為半年來高點。

Ameriprise Financial資深經濟學家普萊斯表示:「隨著生產水準受惠於穩定的消費者與企業需求,製造業未來幾個月應該會回升。第三季的銷售狀況良好,但庫存基本上仍然停滯。」

此外,歐元區同日公布的10月通膨率意外持平於三年高點,9月失業率攀升,使歐洲央行(ECB)支撐脆弱經濟的任務更添難度。

歐盟統計局同日公布的初值顯示,歐元區10月通膨率維持於3%,和9月持平,為2008年10月來最高水準,原先分析師預估降至2.8%或2.9%。歐洲9月失業率則意外攀升至10.2%,高於8月的10.1%,為2010年6月來最高。

報告顯示,歐元區9月失業人口約1,620萬人,較8月高出18.8萬人。其中,西班牙的失業率達22.6%高居歐洲之冠。奧地利與荷蘭失業率最低,分別為3.9%與4.5%。

如果歐元區通膨率證實無誤,將是連續第11個月超出歐洲央行設定通膨率低於2%的目標,成為歐洲央行新總裁德拉基(Mario Draghi)11月1日上任後的第一個挑戰。他將於3日召開利率會議。彭博訪調的54名經濟學家中,6人預估歐洲央行將調降基準利率。

fsj 提到...

歐債動盪 至少持續一、兩個月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11.02

希臘總里巴本德里歐扔出公投震撼彈,可能導致歐元區陷入新危機。德、法、歐盟、歐洲中央銀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IMF)領導人將於2日召開緊急會議,共商解決危機辦法。

希臘政府以緊縮措施來換取國際紓困,引起潮水般民眾抗議,最新的民調顯示,大多數希臘民眾對紓困協議持負面看法。分析師表示,民意顯然不支持,巴本德里歐卻突然宣布把是否接受歐盟紓困訴諸民意,把國家前途拿來豪賭的做法令人費解。

希臘公投可能要到明年初才能舉行,不論結果如何,至少會導致市場在今後一、兩個月內持續動盪,民調不斷猜測希臘民意走向,更加挑戰歐盟領導人已經緊繃的神經。

GFT Forex貨幣研究主管萊恩表示:「這將令市場的動盪和不確定性重現,歐盟為達成協議所做的努力被一筆抹殺。」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里德斯指出,如果希臘公民否決救助計畫,希臘將立即宣布破產,無法繼續留在歐元區。這對歐盟和歐元區是再壞不過的消息,但對希臘來說更糟。

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魏爾東也認為,一旦希臘公投否決救助方案,國際社會認為希臘不信守承諾,將會停止提供援助,最後的結果是希臘退出歐元區。

歐盟救助計畫無效,希臘面臨完全債務違約,將在歐元區引發滾雪球效應。

※ 相關報導:

* 7小時協商 希內閣轉支持公投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691883.shtml

這項公投如果真的實施,將是希臘1974年廢除君主制度公投以來首次公投。

* 拆炸彈 梅克爾、沙克吉怒召希總理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691887.shtml

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宣布將歐元區紓困希臘案付諸公投,將好不容易開始有望撥雲見日的歐元區和希臘債務危機一砲打回原點,在全球股市重挫聲中,上周在歐元區領袖高峰會操盤希臘紓困案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沙克吉慌忙重新扛起收拾爛攤子的擔子。

* 歐債危機燒 亞洲冒黑煙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691182.shtml

1日出爐的數據顯示,中國、南韓、台灣等亞洲主要出口國10月的製造業活動,降溫至近三年來最低水準,反映歐債危機對仰賴出口的亞洲經濟形成沈重壓力,不利全球成長。



◆ 4成希臘人逃稅 保時捷滿街跑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11.02

歐洲各國人民必須為援助希臘付出代價,看到這項報導可能更氣上心頭,據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的前經濟顧問波雷馬查基斯 (Herakles Polemarchakis)指出,只有25萬人口的希臘農業城拉里薩市竟然是全世界保時捷Cayenne跑車密度最高的地方,紐約或倫敦都得自嘆不如。

一輛保時捷Cayenne跑車售價6萬歐元起跳,據波雷馬查基斯的研究發現,希臘登記的保時捷Cayenne跑車,數量比申報年收入5萬歐元的納稅人還要多,這個數字暴露出希臘逃稅問題嚴重。

希臘政府入不敷出的一大禍根是逃稅問題嚴重,根據2006年數據,希臘40%納稅人都有逃稅情形。

而且希臘不但保時捷多,賓士、勞斯萊斯、法拉利、BMW更在雅典滿街,至於是否都集中在少數富豪手中則不得而知。

波雷馬查基斯在報告中質疑:「希臘的農業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6.65%跌至2009年的3.2%,Cayenne跑車的高密度令人費解」。他並說,拉里薩已成德國汽車重鎮斯圖加特市的話題,尤其是在保時捷總部,因為拉里薩竟然能夠超越紐約和倫敦。

希臘人不愛繳稅,卻買保時捷的消息在現在曝光,可能讓歐洲領袖在討論金援希臘時更加左右為難。英國每日電訊指出,中國也在質疑,為什麼要金援一個失業給付比工作報酬還高的國家。



◆ 伊爾艾朗專欄/失落的美國…可能比日本慘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2011.11.02

美國決策者曾自信滿滿地保證,日本的情況不會「在我國發生」;美國曾沾沾自喜地宣稱,日本之所以出現「失落的十年」,是因為決策不夠積極、公司治理和政治領導都很差勁。但現在是跟這些自信和看法說再見的時候。

歐美決策者正逐漸了解日本已經歷一段時間的情況:經濟若受困於結構性障礙和資產負債表過度擴張,管理起來就非常棘手。

若不大幅調整決策方法的效率,這種體認也許會導致社會對美國可能「日本化」的疑慮擴大,讓人擔心美國面對此難關時,可能應付得比日本還要糟。

美國依舊發覺,儘管已祭出多項財政和貨幣刺激方案,但經濟就是無法一口氣從嚴重的衰退中復甦。經濟成長力道不足,失業和未充分就業仍居高不下,平均失業期屢創新高,青年和教育程度較低的族群更是首當其衝,貧富差距將更懸殊。

低成長代表美國無法自過去十年的金融過度擴張中「安全地去槓桿化」,因此經濟面臨重陷衰退的風險。

經濟在這種時候衰退,是很駭人的事,不論從經濟、社會、政治和制度的角度來看,都是如此。除失業危機外,美國近四分之一的屋主,積欠的房貸比他們房產的價值還高。由於政策利率已近乎零一段時間,加上財政赤字高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9%左右,因此目前的政策彈性相當有限。

美國目前一一發現的狀況,日本都已痛苦地了解過:後泡沫時期的經濟既複雜又難解。

要讓一個曾陷溺在槓桿和大幅舉債中的經濟體清醒並不容易,在其成長面對結構性阻礙、政治系統破壞所有改革的努力,且全球經濟走弱、又承受新的金融問題時,要其醒悟更加倍困難。

據我推測,今後幾個月就會開始有人寫到美國經濟可能要日本化的議題,這點很容易料得到,比較困難且有爭議的,是討論的重點會隨時間演化,轉而評估美國和日本的異同點。

日本雖已經歷多年低成長,但經濟規模仍維持一定程度,社會緊張情勢也沒有升高。

日本社會在艱困情況下,還能因應得相對良好,有賴兩種重要的特質,但這卻是美國所欠缺的。首先,美國沒有像日本那麼強的社會凝聚力,因此社會安全網絡無法像日本在經濟低迷時期那樣有幫助。其次,美國既沒有日本淨債權國的地位,也無法讓國際收支平衡產生盈餘,所以緩衝比較少。

鑒於上述情況,美國會發現自己較難以應付多年的經濟和就業緩慢成長、所得與財富不均惡化。經濟成本將墊高、金融缺陷更大、社會後果更具體。

因此,美國的民意代表和決策者,必須對國家可能「日本化」的風險更加念茲在茲。他們也必須了解,萬一美國真的日本化,這個國家能應付此風險的金融和社會緩衝比日本少。他們愈早體會,美國就愈有機會能運用此刻尚稱強大的能力,解決政策癱瘓,移除結構性和債務阻礙,創造更多工作和經濟成長。

美國一度看不起日本,因為日本無法處理經濟問題。這種情況已不復見,美國就像日本,慢慢了解後泡沫時代的經濟多麼艱困。

怕的是美國也會發現,自己缺少某些日本用以應付長年來經濟停滯的特質。

美國已沒有時間可浪費,應繼續推動這幾周來儘管小卻很重要的進展。如果不這麼做,美國的經濟命運最後可能比日本還糟。應盡一切努力,讓此風險降至最低。

(作者Mohamed El-Erian是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執行長/編譯廖玉玲)

※ 相關報導:

* 克魯曼專欄/拚就業 寧可造武器?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691101.shtml

癥結是,為什麼有人寧可編列用於製造毀滅的開支,堅決反對建設開支?寧可製造武器,抵死也要反對興建橋樑?



◆ 中科六業者 享全球通關

【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2011.11.02

中科管理局昨(1)日宣布,中科園區廠商已有友達光電、台灣康寧、瑞晶電子、華邦電、台灣精銳及中科國際物流等六家公司,經中科管理局輔導取得優質企業(AEO)認證,可在全球享有通關禮遇。

為提升中科園區經貿競爭力,並與世界關務組織的「全球貿易安全與便捷標準架構(SAFE Framework)」接軌,中科管理局於99年度開始推動「建構優質經貿環境與網路安全供應鏈之優質企業(AEO)」執行計畫。

這項計畫,主要協助園區廠商深入自我檢查,與評估供應鏈安全,尤其美國911事件後,在國際充斥貿易安全的情勢下,以利取得國際競爭優勢。目前全球共有超過40個國家,實施這項制度。

fsj 提到...

希臘留不留歐元區? 歐盟最後通牒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11.03

歐盟領袖對希臘的耐心明顯已走到了盡頭,他們現在很乾脆地要求希臘自己宣布是否還想留在歐元區,否則歐盟可能會開門趕人。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G20高峰會3日揭幕的前夕說:「希臘是否還想成為歐元區的一分子?這是希臘人民現在必須答覆的問題。」法國總統沙克吉也說,希臘的公民投票如果否決紓困計畫和緊縮措施,希臘政府就連「一分錢」的援助也拿不到。希臘如果沒有歐盟的援助,幾周內就會破產。

民調:希臘人7成希望留歐元區

歐盟領袖的強硬立場,等於為希臘退出歐元區開啟了大門。根據To Vima日報上周對1009位希民眾的調查,多數希臘人都反對執行緊縮措施來爭取援助,但贊成續留歐元區的民眾卻超過七成。

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周一 (10月31日)出乎意外地決定針對紓困方案舉行公民投票,讓希臘與其餘歐元區的關係瀕臨決裂。因為公投失敗機率頗高,而一旦失敗,希臘以至整個歐元區都將陷入混亂。

希臘原本計畫明年1月舉行公投,但總理巴本德里歐2日臨時「應召」,加入梅克爾、沙克吉和IMF總裁拉加德的緊急策略會議後,改口說須先獲得國會同意舉辦公投,最快會在12月4日舉行。

公投提前舉行可說是歐盟領袖的一項勝利,但時間雖縮短,歐洲以及世界金融市場未來一個月將活在充滿未知的驚恐之中,則是幾可確定的事。

歐盟擴大紓困基金 築防火牆

歐盟領袖為保險起見,2日已加速擴充紓困基金,並鞏固各國銀行體系。但「歐洲金融穩定機制」 (ESFS)2日以市場融資環境不佳為由,暫緩發行債券籌資,卻又透出引人憂心的跡象。

希臘舉行公投是一招險棋,在歐元區去留陰影籠罩下舉行,更是險上加險。如果公投失敗,希臘立刻會失去歐元區這個大靠山,極可能在動盪的狀況下,對高達3500億歐元 (4790億美元)的債務違約。但如果公投過關,希臘政府便可贏得人民的託付,強力執行嚴峻的緊縮措施。

※ 相關報導:

* 法部長:歐元區沒有希臘也能活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695166.shtml

李奧內迪告訴法國廣播公司(RTL radio),即使希臘公投結果反對接受紓困,「歐元與歐洲仍能存活」,因為希臘經濟「僅占歐元區國內生產毛額(GDP)2%及歐元區債務的4%」。

* 希臘紓困公投 帶來三大變數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693506.shtml



◆ 南歐大逃稅 希臘義大利最會躲

中央社 2011.11.03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許多學者研究歐洲的「影子經濟」現象時,發現許多南歐國家,如希臘、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逃稅的情況遠比歐洲北部嚴重。

部分是因為這些國家有許多個體經營和家族企業,往往都是以現金交易,鮮少繳稅。但許多分析師認為,逃稅在許多南歐國家已成為常見現象,也是引發該地區迅速惡化金融危機很重要的因素。

奧地利經濟學家施奈德(Friedrich Schneider)在2007年發表的文章指出,義大利的影子經濟(shadoweconomy)佔國內生產總值(GDP)22.3%、西班牙19.3%、葡萄牙19.2%,希臘則達到驚人的25.1%;相較之下美國影子經濟佔國內生產總值7.2%。歐洲聯盟(EU)1份最新出爐的數據也與施奈德相呼應。

爆料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曾公布美國駐羅馬大使2009年的外交電文,文中提到義大利「太習慣揮霍無度的社會福利,逃稅風氣盛行」。今年,義大利經濟發展部長羅曼尼(Paolo Romani)估計,義大利「幽靈」或未申報收入金額來到3200億美元的驚人數字。

希臘向來以逃稅聞名,2011年逃漏稅的金額佔國內生產總值4%,也就是110億美元。不過希臘工業聯盟的估算遠高於此,聲稱希臘政府每年因為逃稅損失金額可能達到300億美元。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去年針對希臘發表的報告做出這樣的結論:「打擊普遍的逃稅問題,必須要持續戮力加強稅務管理。特別必須加強執法,確保從事非正式經濟活動的民眾善盡繳稅義務。」



◆ 昔…南韓捐金總動員 今…希臘人捲款外移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2011.11.03

「眼前是一幅驚人的景象:主婦捐婚戒、運動員捐獎牌和獎杯,還有人捐出開業或六十歲才有的幸運金鑰匙。南韓民眾大排長龍,捐出自己最鍾愛的金銀珠寶,力挺搖搖欲墜的南韓經濟。」

英國廣播公司一九九八年一月十四日從南韓發出的報導,生動描述了當時南韓大街小巷常見的景象。一九九七年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重創南韓,大宇、三星和現代等大財團發起「收黃金愛韓國」活動,鼓勵各界捐出金飾,讓政府熔成金錠後變賣還債。一九九八年一月五日活動開始,兩天就收到十噸重黃金。不到十天,首批三百噸重黃金運送出國。

南韓當時接受國際貨幣基金五百七十億美元紓困款後,該倒的公司和銀行迅速關門大吉,勒緊腰帶、共體時艱是全民共識。眾人只想趕緊償債,重新站起來,擺脫「國恥」。

當時正在首爾訪問的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康德緒(Michel Camdessus),直呼南韓民眾的情操「令人感佩」。彭博社專欄作家白賽克(William Pesek)認為,有關個人和政府責任的儒家倫理,協助南韓度過難關。

對照南韓民眾犧牲奉獻的精神,同樣接受紓困的希臘,民間以罷工和暴動回應接踵而來的撙節措施。英國廣播公司記者走訪希臘,得到的印象是民眾寧可國家倒債破產,也不願再過苦日子。

更離譜的是「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現象。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的前經濟顧問波雷馬查基斯指出,人口只有廿五萬的希臘農業城拉里薩市竟是保時捷Cayenne跑車全球密度最高的地方,紐約或倫敦都得甘拜下風,可見希臘有錢人很多,但逃稅問題嚴重。根據二○○六年數據,希臘有四成納稅人逃稅,成為希臘政府入不敷出的一大禍根。

南韓民眾踴躍捐獻黃金給政府,希臘民眾則是趕著將資產送往海外。專家估算,這一年來經第三國轉進瑞士銀行的希臘資產超過二千億歐元(約台幣八點三兆),大多數的希臘企業家利用海外子公司轉移資產。希臘媒體報導,不只企業家,最近希臘機場甚至查獲不少修女、傳教士與失業者行李箱裡裝滿歐元現金,大家都想把錢帶出國。

一九九八年,南韓民間持有的黃金總值預估約二百億美元,大約是國際貨幣基金紓困款的三成,無法解決高達千億美元的外債。但南韓民眾願意犧牲奉獻共赴國難的態度與氣魄,是希臘應該學習的。



◆ 學者:推QE3 需2條件

中央社 2011.11.03

美國聯準會(Fed)結束2天利率決策會議,但未祭出QE3。國內學者認為,推QE3有2條件,包括經濟惡化及通膨降,但目前美國經濟雖不好但未惡化,且通膨率達3%以上,因此暫不推出。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表示,現在尚未推出QE3(第3輪貨幣寬鬆)主要是經濟、政治氛圍,共和黨反對聲浪很大,另外是因目前通膨率超過3%,會有潛在通膨問題,因此,「政治、經濟上的氛圍不利於現在推出QE3」。

梁國源指出,要推出QE3須兩個條件,即通膨率降下來;一是經濟是否有起色。雖然美國下半年經濟成長較上半年好,採購經理人指數維持在50以上,但現在失業率無法降到令人滿意數字,房價下跌,「經濟是否穩健成長仍言之過早」。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楊家彥則認為,目前美國經濟雖未明顯好轉,但也沒進一步惡化,不過現在通膨率高,因此,是否推QE3,聯準會內部意見分歧。

楊家彥指出,他自始至終認為美國會推出QE3,「只是因為時機點抓不準」;現在到年底還有2個月時間,希臘12月初要舉辦公投(有關是否接受歐盟有條件紓困方案),如果歐債情況惡化,美國也不無可能在年底再祭出量化寬鬆政策。

※ 相關報導:

* 嬰幼兒奶粉漲翻天 關稅不排除降至0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694329.shtml

嬰幼兒奶粉可望調降關稅,不排除降至零關稅!財政部預計14日召開關稅稅率委員會,除了討論蔗糖、奶油、大豆粉及玉米粉等六項民生物資是否持續調降關稅外,立委們今提案通過要求嬰幼兒奶粉也應納入討論,呼籲一併實施機動降稅案。財政部長李述德表示,關稅機動調降目的是為了穩定物價,會審慎考慮,朝調降方向努力。

fsj 提到...

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 願有條件下台?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11.04

希臘國會預定4日午夜 (台灣時間5日清晨6時)表決總理巴本德里歐的信任案,巴本德里歐即使可低空掠過,擔任希臘領袖似乎也來日無多。消息人士表示,巴本德里歐已和內閣協商,同意在和反對黨談判組成聯合政府後下台。

巴本德里歐的泛希臘社會運動黨 (PASOK)在國會300席中有152席,不過議員伊娃凱利說,她雖不會退黨,但也不會在信任投票中支持政府,意謂巴本德里歐最多只有151位同黨議員相挺。只要再有一人跑票,現有政府就會失去多數優勢。

信任投票前夕,巴本德里歐表示願意提前選舉。他說:「我的立場很明確。我們需要立即開始討論建立具有廣泛共識的政府,讓政治情況回歸正軌,在選舉流程開始之前執行布魯塞爾協議。」布魯賽爾協議指歐盟的紓困計畫。

反對黨領袖薩瑪拉斯表示:「我要巴本德里歐辭職,邁向成立過渡政府,並推動提早大選。」他要求提早在六周內舉行大選。

巴本德里歐日前提出公投紓困案的構想,震撼希臘和國際社會,但他3日改口說,如果保守反對派支持紓困案,願意放棄舉辦公投。

※ 相關報導:

* 政治賭徒 希臘總理這回輸了!
http://www.udn.com/2011/11/4/NEWS/WORLD/WORS1/6696730.shtml

也許太過老於政治賭場,他玩希臘紓困公投栽了跟頭。他2日被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沙克吉12道金牌召到坎城海削一頓,接著,希臘政府宣布公投不辦了...

* 希臘總理 通過信任投票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698670.shtml

希臘政府迫於國際壓力,取消引發軒然大波的紓困公投案後,希臘國會在台灣時間今天清晨6時左右對總理巴本德里歐進行信任投票,巴本德里歐以153票對145票驚險過關,避免他領導的泛希臘社會運動黨政府倒台及因倒債而導致歐元區危機。巴本德里歐在投票前暗示,他已經準備好下台,但排除提早舉行大選,他說這樣會破壞重要的歐洲債務協議。

* 希臘還要錢 歐盟領袖:先拿出行動
http://www.udn.com/2011/11/4/NEWS/WORLD/WORS1/6696754.shtml

希臘必須在12月15日以前獲得歐盟的下一筆80億歐元 (110億美元)紓困款,才能避免債務違約,但歐盟領袖強調,希臘必須先拿出行動證明自己的決心。



◆ G20同意增加IMF資金提撥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11.04

20國集團(G20)坎城高峰會3日起進行兩天,聯合公報草案顯示,以中國、德國為首的全球主要出口國將承諾採取措施促進內需,以協助由於歐洲債務危機而險象環生的世界經濟。

公報草案說,全球出口大國將同意努力平衡國際貿易收支,減少貿易夥伴的貿易赤字,創造就業機會。草案說,「財政狀況比較好的澳洲、巴西、加拿大、中國、德國、南韓和印尼,同意採取措施促進國內需求」。

G20的生產合占全球85%以上。這20國的領袖4日將討論促進成長之道。中國、德國等國的製造商和出口商預料將面對擴大內需的要求。公報草案說,「入超 (國家)將採取宏觀經濟政策,促進國內成長,以利支持全球的經濟復甦和財務穩定」。

草案說,「德國將採取措施改變民間的低投資和高儲蓄率,以促進民間的消費和投資」。公報表示,中國也採取措施提高家庭收入,增加內需在經濟中所占比重,措施要目是持續促進匯率彈性,以及逐步減少外匯存底增加的速度。

另外,為了加強因應歐債問題,G20將在4日同意增加對國際貨幣基金 (IMF)的資金提撥。

※ 相關報導:

* G20大拜拜閉幕 結論等明年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698209.shtml

高峰會閉幕後,承諾推動一套「行動計畫」,由中、德為首的貿易順差大國承諾刺激內需,與會各國也同意擴大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火力,但具體結論要到明年2月才出爐。根據G20會後的公報,20個主要經濟體同意擁有高貿易順差的國家應該刺激內需,而高預算赤字國家必須走向財政整合,包括義大利上周為削減債務與赤字做出的承諾。

* 康師傅 接手中國百事可樂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6698227.shtml

頂新集團旗下康師傅控股昨(4)日宣布,以換股模式和全球食品業巨擘百事可樂結盟,取得百事在大陸24座飲料裝瓶廠的控股公司CBL(China Bottlers Limited)100%股權,並握有百事在大陸碳酸、果汁、運動飲料39年產銷權。



◆ 全球債務危機下應有的省思

【本報訊】2011-11-05 工商時報

目前世界的混亂局面都是因為各種債務所引起,這個問題一日無解,危機就等著隨時爆發。個人或公司因債務過多,無法清償,最後宣布破產或倒閉,債權人當然也要分攤責任,打消呆帳,或者被牽連而虧損,重新建立資產負債表。這種事每天都在市場上發生,不足為奇,市場經濟就這樣繼續運作。如今卻連國家的主權債信也要破產了,今年7、8月間,甚至強如美國都曾瀕臨國債上限違約的情形,現在則是希臘迫在眉睫的倒帳危機,放眼世界,完全可靠的國家債信幾希。

全球發生的政府主權債務問題,大致可以分成3種:第一種是日本式的債務。目前日本的政府債務總額大約是其GDP的2倍多,不過日本沒有什麼外債,其債務都是這一代日本人向下一代借來的,因為日本在失落的10年中,不斷擴大財政支出,以維持經濟成長,但結果演變成失落的20年,債留子孫。日本債務對其他國家沒有什麼影響,但是這個全球第3大經濟體,也因為本身債務而無力援助其他國家。

第二種是歐洲式的債務。歐元區國家的經濟成長步調不一,競爭力也有強弱,卻使用同一種貨幣,結果是歐豬各國不斷向歐元區其他強國借貸,以應付其財政支出的增加。2008年金融海嘯後,為了挽救經濟的衰退,歐豬各國財政赤字更是變本加厲,至2011年各國還在憂慮景氣到底能否復甦無暇顧及其他時,希臘卻爆發債務即將違約的問題。歐洲式的債務,因為區域內的各個國家意見不同,甚至強國已達成協議要救援希臘,希臘卻不一定領情。由於政治算計的複雜,使得歐元區債務問題可能演變成長期的危機。

第三種是美國式的債務。美國於今年5月時,政府債務已達國會允許的上限,最後在8月初,國會兩黨終於達成提高國債上限的協議,解除了美債違約的危機。但是美國式的債務,現在看似平靜無波,卻是影響最大最遠。美元得天獨厚的地位,使美元無遠弗屆,尤其中國等國家的外匯存底,多以美元持有,使美元美債獲得極大的支撐,美債危機因而化為隱形,難以捉摸。

現在全球市場充斥著各類型的債務危機,可以說是全球化帶來的後遺症,各個國家和個人只能謹慎面對,無法逃避。在這個變局下,世人更要開始檢討一些過去奉為圭臬的思維。

其一是,歐美先進國家已非昔日強國。德國總理梅克爾日前就公開警告:「一旦歐元崩潰,歐洲也將崩潰,和平將不會繼續。」前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葛林斯班更悲觀地預言,歐洲聯盟註定會失敗,因為北部國家與南部國家的差距實在太大。隨著南歐國家財政危機惡化,歐洲北部國家流入該區物資將跟著停擺,造成南歐的生活品質下降。英國歷史學家桑德布魯克甚至預測,因為債務危機處理不當,將導致「歐洲2018年開戰」。

歐洲如此,美國也同樣危險。葛林斯班在預言歐洲的同時也警告,歐洲危機若加上美國政府未能解決預算赤字問題,只要投資人突然認為,美國處境可與希臘相提並論,將引發美國公債市場危機。他說,雖然很難預言公債市場危機何時爆發,但因為華府朝野意見分裂嚴重,美國政府若欲達成預算協議,將會困難重重。

其二是,政治不安對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愈來愈難預測。之前,美國國會因為兩黨惡鬥,造成國債上限遲遲無法提高而使國債瀕臨違約,令人記憶猶新,後來標準普爾信評公司又史無前例地將美國公債降評,引發市場一陣混亂。再看最近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突然宣布要舉行公投,來決定是否接受歐盟的援助方案,更令歐美領袖傻眼。各國充斥短視的政治人物,早已司空見慣,然而在全球市場連動的今日,政客不可預測的胡搞行為卻不斷地成為市場的不定時炸彈。

其三是,台灣的債務情形比較類似日本,幾乎零外債,也和日本一樣持有不少的外匯存底,尤其是歐美國家的債券,對此,我們必須有所警覺。在未來的日子裡,面對歐美債信的不穩,政府方面可以逐漸改變外匯存底的結構,與其冒著被歐美國家倒帳的風險,還不如未雨綢繆,分散風險,同時我們不必妄自菲薄,可以增加對自己和新興市場的的投資。在個人方面也一樣,過去總是以為發達國家比較可靠,從此也要開始調整投資結構,多了解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此消彼長,否則辛苦的儲蓄卻被倒帳,將是難以承受之重。

當然台灣和日本一樣有自己的難題,不斷增加的財政赤字現在以發行公債彌補,遲早要由子孫償還。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下去,也會和日本一樣,將可能出現成長停滯、經濟持續萎縮的現象,這更是我們要及早積極面對的問題。

fsj 提到...

希臘退出?學者:歐元區未備妥

中央社 2011.11.07

媒體報導,歐洲領袖開始考慮讓希臘退出歐元區。不過,國內學者認為,歐元區尚未準備,如果相關防火牆還未準備好,貿然讓希臘退出,恐引發銀行擠兌。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楊家彥表示,因為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上週提出對歐盟有條件紓困的公投案,是「擦槍走火」,現在事件回到原點,希臘總理要下台,新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以穩定大局。

楊家彥認為,當時歐盟提出歐元區時,就有一些爭議,在歐盟的社會裡,原先就有一群人不贊成歐元區的制度,不過,如果現在讓希臘退出歐元區,歐元區還沒準備好,防火牆未建立好,可能導致相關銀行擠兌。

楊家彥指出,退出歐元區,對希臘來講是短痛,貨幣貶值,但經過幾年慢慢恢復;現在掛在歐元區無法用貨幣政策解決其困境。不過,現在到年底前,希臘應該暫時不會出事,可以利用這段期間爭取歐元區共識。

媒體報導,摩根士丹利全球經濟主管費爾斯在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歐洲領袖開始考慮讓希臘退出歐元區,如同掀開「潘朵拉的盒子」,這項發展可能帶來難以逆料的結果。

費爾斯表示,法國總統沙克吉和德國總理梅克爾已提出「讓某國退出歐元區」之議,這個一向被視為禁忌的話題因此浮上檯面。

※ 相關報導:

* 希臘債務危機 有跡可循 2009年中IMF就示警…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9930/122011110700172.html

根據紐約時報周日的報導指出,希臘債務危機演變至今日地步,並非無跡可循,早在2009年年中時國際貨幣基金(IMF)就已提出警訊,但因希臘官員抗議才被硬壓下來,未如實公諸於世。

* 鬧了一周 希臘總理終於下台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701844.shtml

熱鬧了一周的希臘政治鬧劇6日終於朝喜劇收場,在總理巴本德里歐明確同意下台後,政壇首腦的6日深夜會議獲得突破,周一將開始協商成立臨時政府、任命新總理和新內閣。連月攪翻全球金融的希臘總算暫時免於立即倒債。



◆ 觀察站/潘朵拉盒子若打開 災難有多大?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11.08

‧希臘如果放棄歐元→全球經濟將陷混亂,比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後的風暴,範圍更大更糟。

‧希臘如果破產→無法支付退休金與薪資,民眾會搶在轉用希臘幣前擠兌歐元,將造成銀行倒閉。

‧民間債權人持有的希債債權可能化為廢紙。歐元區各國、歐洲央行、金援的錢恐怕無望拿回。

‧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債務形勢將驟然加劇,歐盟若拿不出應急措施,危機恐會摧毀整個歐元區。

希臘雖然已成歐洲經濟成長的沈重包袱,但歐元區是否應該把希臘這個「毒瘤」割除一直是禁忌話題,歐洲國家領導人之前絕口不提讓希臘退出歐元區,因為如果希臘放棄歐元,將掀起全球經濟混亂。

希臘如果脫離歐元區,公債勢必全部違約。基本上就像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2008年倒閉之後的情況,只是範圍更大、更糟。

以希臘自身來說,退出歐元區並不能解決債務問題,無力償債的希臘只有脫序違約。破產的希臘將無法支付退休金與薪資,民眾將搶在轉用希臘幣之前擠兌歐元,將造成銀行倒閉。

而希臘人以歐元舉債,但以希臘幣償還。基本上,貨幣大幅貶值,債務會膨脹到根本無法償還的地步,大家就會破產,全國經濟面臨崩盤。

而希臘以外地區的後果更為嚴重,民間債權人手中持有的希債債權可能化為廢紙。歐元區各國、歐洲央行、國際貨幣基金(IMF)借給希臘的錢恐怕無望拿回。

希臘公債大規模違約連帶將造成保險公司的保險給付損失,由於金融機構通常不會透露持有多少主權債務,全球金融市場將因為不知那一家公司會被拖垮而陷入恐慌。

在市場恐慌情緒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歐元區國家的債務形勢將驟然加劇,銀行業面臨重大損失,歐盟如不能拿出應急措施,雷曼公司倒閉後的全球金融危機將擴大上演。而如此大規模的危機,恐怕會摧毀整個歐元區。



◆ 希臘人:我不懶,我1天工作12小時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1.11.07

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搞出紓困案公投鬧劇,被全球罵翻,希臘民眾也不好受,外界批評他們懶惰,讓國家瀕臨破產拖累全球。但希臘人喊冤說,不少有工作的人一天得做12小時,還無法填飽肚子,經濟不景氣造成犯罪率和自殺人數攀升,許多人被迫移民國外,希臘民眾才是這場危機最大受害者。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38歲的希臘計程車司機札拉維力斯說:「我們很生氣也很沮喪,不懂為何情勢如此糟糕。我一天工作12小時,卻不敢喊累,因為我很幸運還有工作能養孩子。有些地區的家長買不起米和麵包給孩子吃,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並不稀奇。」

25歲的銀行員尼可羅普洛斯說,雅典人怕的不只缺錢和沒工作,更憂心治安問題。

近來因經濟低迷,犯罪活動增加四成,有些地區成了警備森嚴的禁區。尼可羅普洛斯說:「暴力正在蔓延,而且不只是在城市。我父母住在鄉間,那裡有個男子擔心銀行倒閉,領出了所有存款藏在家中,結果小偷光顧,畢生積蓄化為烏有。」

歐盟成員譴責希臘人是禍根、懶惰、一無是處。55歲的禮品店老闆薩侯說:「(德國總理)梅克爾女士最喜歡對我們指指點點。外界認為我們好吃懶做,只會享樂,但我認識的有工作的人每天都做12小時,我自己已經3年沒去過餐廳吃晚飯了。歡笑是希臘人的天性,時機不好我們也跳舞,但並不表示我們沒感覺。」

全希臘瀰漫著絕望的氛圍,自殺率攀升。老一輩替孩子擔心,年輕人對未來茫然,光是過去3個月就有3萬人移民澳洲。雖然民調顯示六成民眾反對紓困方案附帶的撙節和加稅條件,但每日郵報記者說,他在希臘訪問過的每一個人,都認為希臘別無選擇,必須接受紓困方案留在歐元區。

fsj 提到...

「讓銀行倒是對的」 冰島浴火重生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1.11.07

在冰島爆發銀行倒閉潮,國家瀕臨破產的3年後,冰島經濟正穩健復甦,證明當時政府讓銀行倒閉,以保護納稅人的做法是正確的,冰島也慶幸未加入歐元區,才能從破產危機中全身而退。

2008年9月美國雷曼兄弟倒閉引發全球金融風暴,冰島一些大銀行資金周轉不靈瀕臨破產,冰島政府決定不救銀行,同年10月讓三大銀行倒閉,並向國際貨幣基金(IMF)爭取到22.5億美元紓困金,同時執行嚴苛的撙節措施。

法新社報導,短短3年,冰島已浴火重生,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2.5%,且不畏希臘債務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下半年可望成長逾3%,冰島央行上周還將利率調升1碼至4.75%以防通膨,和多數已開發國家拚命維持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形成強烈對比。

2008年金融風暴後新成立的冰島銀行Islandsbanki分析師班特森說:「從冰島的危機處理學到的教訓是,應盡可能避免讓納稅人和政府承擔金融危機損失。」

他說:「雖然當時冰島政府是被迫讓銀行倒閉,因為銀行的規模太大,政府根本沒有能力救,但從結果論,不救是對的。」冰島銀行業顛峰時期的資產是冰島全國生產毛額(GDP)的11倍。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與班特森的看法一致,他最近在紐約時報專欄中指出:「其他國家都拿納稅人的錢去救銀行,冰島讓銀行倒閉,反而擴大社會安全網。其他國家一心要安撫國際投資人,冰島卻短暫管制資金流動,以便有操作空間。」

克魯曼上周訪問冰島期間指出,多虧冰島未加入歐元區,得以讓冰島克朗大幅貶值,以利復甦。他警告說,不要以為加入歐元區就安全。希臘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不過,冰島的例子不能直接拿來與目前希臘和義大利的債務危機比較。班特森說:「冰島是由規模過大的銀行引發危機,而希臘和義大利則是政府爆發主權債務危機,再波及歐洲銀行業。冰島政府在危機前的財務健全。」

危機爆發時在位的冰島前總理哈德說,當時政府讓銀行倒閉,債權人自負損失,「拯救了國家免於破產」。他說,希臘和愛爾蘭等國「犯了我們沒犯的錯,我們沒有擔保金融體系的外債」。



◆ 我見我思-歐洲緊縮 方興未艾

【呂紹煒】2011-11-07 中國時報

歐債解決方案算是底定,全球金融市場似乎鬆一口氣。不過,別放鬆得太早,因為,歐洲才開始要進入「去槓桿化」過程。從金融市場到經濟基本面都要開始進入緊縮期,全球也將因此再被拖下水;至於影響大小,則要視歐洲政府「反去槓桿化」力道的大小而定了。

上周堪稱是一個「希臘鬧劇周」;先是希臘總理宣布要公投決定是否接受紓困案,全球金融市場被嚇破膽而大跌,那些為了紓困案「喬」半天的德、法「大頭們」,立即變「豬頭」。接著德、法把希臘總理找去,拿出黑道威嚇的話,要希臘不接受紓困就滾出歐元區,生死自負。最後情勢又急轉直下,希臘又不搞公投了。希臘鬧劇證明這是一個難以信任的政府,看到這幕,那些當年借錢給他們的銀行,大概都要吐血。

希臘總負債約三千二百多億歐元,紓困案中決定債務減記為五成,這代表持有希臘債券者,原本還能「假裝」這是完整的債權,但現在卻確定有一千六百億歐元立即「人間蒸發」掉。這些倒楣鬼是以歐洲的銀行為主力,持有約一千二百億歐元。這些倒楣鬼手上原來持有的「資產」突然變壁紙,整個資產負債表立即破一個大洞,因此,大家都要去補破洞。

對銀行而言,破了這個大洞,資本適足率下降,原本貸放能力降低;有些貸款可能要收回,手上持有的資產可能要賣出變現。對其它持有人而言,可能被銀行要求增提擔保品,因此只好變賣其它資產。由於大家都要賣資產、急著脫離風暴,整個過程可能觸發一輪的殺價,讓資產價格降到更低,結果又再引發另一輪的變賣壓力。在資產價格下跌、財富縮水過程中,大家的購買力降低、風險意識提高、對前景看淡,結果是消費與投資都下跌;這一來又讓企業營收與獲利再下滑,由此再觸發另一波緊縮。

依照凱因斯的觀點,負債是一個強健的經濟體系長期蓬勃發展的必要元素,但問題是負債的力量也各種經濟結果加入了不確定性。經濟成長、景氣看好時,負債因素加速其發展,掩蓋了不確定性與危機;一旦景氣反轉、或泡沫破滅,這股力量成為去槓桿化的主力,反其道而行,對金融與經濟造成的緊縮,也非常嚴重,而且如漣漪一樣不斷往外擴張影響。如果政府不干預,就可能讓一場衰退演變成徹底的蕭條。

過去,我們已經看過去槓桿化造成的可怕力量。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花了十多年、政府不斷投入「過量的財政支出」以紓緩去槓桿力量;金融海嘯時,全球政府也投入數兆美元紓緩去槓桿化力量,仍還是造成全球進入景氣冰河期。

依照凱因斯的藥方,必須以寬鬆的貨幣政策,加上建立最後安全堡壘─例如最後放款人(央行)的支持、對銀行挹注資金等,防止金融體系進入無秩序的崩潰。這次歐洲紓困方案中,準備以千億歐元對歐陸銀行增資,就是要化解─或至少減輕去槓桿化的負面影響。

而且,歐洲這股緊縮的力道,不止來自希臘影響,歐豬五國中的其它國家,擔心步入希臘後塵,政府也開始緊縮,特別是義大利、法國這兩個「七大工業國」的元老成員,其規模遠比希臘大,緊縮的影響也更廣泛。因此,歐洲的緊縮期開始啟動,歐陸大企業悲觀看待前景,甚至認為將進入衰退,可謂其來有自。歐洲差,必然拖累其它國家;看明年經濟,還是皮繃緊點吧!



◆ 大陸鐵道部 債務黑洞填不滿

【經濟日報╱記者陳致畬/綜合報導】2011.11.07

大陸鐵道部的債務持續惡化,據經濟觀察報指出,兩個多月前大陸鐵道部向中央提出,「發債人民幣4,000億、財政支持人民幣4,000億(總共新台幣3兆7,800億元)」資金支援的初步方案,此方案公布,引發軒然大波。

事實上,鐵道部已經開始頻繁拜訪各大銀行高層,商量增加貸款金額。在大陸國務院的協調之下,財政部、發改委和銀監會等相關單位,發起拯救鐵道部的「輸血」行動。

據指出,截至目前為止,鐵道部已可望獲得融資人民幣2,000億元(約新台9,471億元)。其中人民幣1,000億元(新台幣4,735億元)為國家開發銀行安排貸款,另外人民幣1,000億元為發改委核發鐵路建設債券,但這只是比去年增加人民幣200億元,遠比鐵道部需要的金額,相距甚遠。

據報導,僅今年11月,鐵道部本身就需要拿出超過人民幣400億元,來支付前期發行的鐵路建設債券利息和超短期融資券本息。而一年之內,鐵道部還要為各種即將到期的超短期融資券、短期融資券、應付帳款和中期票據、鐵路建設債券及其利息,付出近人民幣3,400億元,其中包括人民幣2,000億元的高鐵上市公司應付帳款。

即便如此,這些錢也僅能讓巨額債務纏身的鐵道部,稍緩一口氣。接下來,如何讓最近已經停工已久的鐵路建設恢復施工,鐵道部必須拿出更多資金。據鐵路相關人士初步估計,截至2011年6月底,鐵道部負債合計為人民幣2兆0,907億元,其中流動負債人民幣6,376億元(新台幣3兆0,194億元),長期負債人民幣1兆4,530億元。因此,全部總共得需要人民幣8,000億到人民幣1兆元(新台幣4.7兆元),才能真正解救鐵路局的債務危機。

fsj 提到...

人物聚焦/前政府債務 害慘巴本德里歐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1.11.08

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上周丟出紓困案公投震撼彈,結果炸到自己,他孤注一擲的政治豪賭最終賠上總理職位。

巴本德里歐是希臘政治王朝的第三代,祖父當過三任總理,父親創建社會黨,極具領袖魅力,也當了兩任總理,任內建立福利國家和公務員優厚待遇制度,令希臘人懷念不已。

巴本德里歐2009年帶領社會黨以壓倒性勝利贏得大選,原本想延續父親的福利國路線,照顧窮人和勞工階級,並掃除貪腐。未料事與願違,他上任不久即發現前任政府隱瞞預算赤字,2009年的赤字占GDP的12.7%,是原本估算的三倍多。

巴本德里歐宣布了這個消息,引發希臘債務危機。因此他根本沒機會實踐競選承諾,就深陷債務泥淖,被迫砍公務員的薪資、退休金和福利。他不幸繼承了前任的債務,有志難伸,是典型的政治悲劇人物。

希臘緊縮開支措施引起全國性罷工和抗議風潮。到了今年5月,77%希臘人不再相信巴本德里歐能帶領他們擺脫經濟困境。

巴本德里歐在美國出生,母親是美國人,自幼在加拿大、美國、瑞典和英國受教育。希臘人嘲笑他的希臘語說得不輪轉,稱呼他是「美國人喬治」,在反政府示威中,民眾高呼:「喬治,滾回美國去!」

這位「美國進口」的總理舉止溫文,是標準的紳士,但這一點也被崇尚男子氣概的希臘政壇嘲笑,連他愛騎腳踏車都被笑。

雖被批評欠缺領袖魅力,巴本德里歐卻因奔走歐洲各國求援贏得聲望。他為避免國家破產所表現的頑強、正直和決心,甚至獲得保守反對陣營尊敬。

但他上周拋出公投震撼彈,讓他信譽掃地,被迫下台。

※ 相關報導:

* 希總理垮台...歐債燒向義大利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9933/122011110800124.html

歐債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儘管希臘在歐盟最後通牒下突破政治僵局,總理巴本德里歐周日同意下台,以利籌組進行危機處理的過渡聯合政府。然而在此同時,市場關注焦點也轉移至義大利,總理貝魯斯康尼大位不保,政局動盪,公債殖利率飆升,以迫近7%的警戒線,而這意味義大利可能必須接受紓困。

* 歐盟催義國 本周交緊縮計畫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704087.shtml

義大利債券殖利率飆漲,總理貝魯斯柯尼下台壓力升高,義大利成為歐債危機最新焦點。歐盟執委會7日敦促義大利在本周前提出迅速執行緊縮措施的計畫,以免淹沒在債務危機的波濤中。

* 歐銀可疑資產 逾5,000億美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703272.shtml

華爾街日報引用瑞士信貸的報告報導,歐洲16家大銀行目前除持有龐大的歐豬五國政府債券,還背負鉅額與信貸市場及不動產相關的可疑資產,這些資產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就存在,合計值3,860億歐元(5,320億美元)。



◆ 歐盟的唯一出路:政治整合

【經濟日報╱社論】2011.11.08

誰也沒料到,歐債危機竟一度發展到以公投決定希臘在歐元區去留的地步,雖然希臘的最終選擇(現在的一切狀態都是不穩定的)還不知道,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這對歐元區及歐盟而言,都是沉重的打擊。

歐洲的整合從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產業(鋼鐵)合作開始,並先後走上「一個市場」及「一種貨幣」;現在,在一種貨幣的進程上遭遇了挫折,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理解,可視之為歐盟(或「歐洲共和國」)在最終完成全面整合前不能完全避免的一些陣痛。

歐盟的未來,只有兩種可能或選擇,一是通過不了考驗,從希臘開始,一個又一個的歐元區成員離開歐元區,最終歐元區甚至歐盟走向崩解,儘管歐元之父孟岱爾(Robert Mundell)認為不致有骨牌效應;另一種,從這次危機中,充分認知到「半吊子」整合難以成功的教訓,痛定思痛,下定決心,從「一個市場」及「一種貨幣」繼續前行,走向「一個財政」,最終走向「一部憲章」,完成徹底的全面整合。這是歐盟今後的唯一出路,孟岱爾呼籲成立中央機構,應是類似的想法。

這裡可以略談一下國家的分合之道。理論上,一個國家的規模大小取決於三種邏輯的相互調適與運作:經濟、社會及政治。就經濟邏輯言,講究的是規模經濟,規模(市場)愈大,愈有整合效益;與此相反的,就社會邏輯言,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社群,都有各自的獨立性、分殊性。通俗地說,經濟的邏輯是「求同」,社會的邏輯則是「存異」,求同是愈大愈好,存異則是愈小愈佳。但國家規模只有一個,因而在大、小之間,在經濟邏輯與社會邏輯之間,就需要一個政治邏輯來調和,這即是任何一個政治實體如國家的框架設計。

全球有近200個國家,規模大小不一,整合與分殊的挑戰也不盡相同。小國更多的挑戰在追求經濟更大規模的整合,大國更多的挑戰則在於妥善調和內部社會的矛盾。由於經濟規模沒有止境,以全球化為極限;但全球一體化雖有WTO做為一個基本框架,但許多實質內容的一體化面臨諸多阻力,如多哈回合談判,因而區域化及各種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區的建構成了次佳選擇,歐盟即是迄今為止最佳典範之一。

參與歐盟的成員國第一步先交出了關稅權(一個市場),接著陸續有17國交出了貨幣權(一種貨幣),原本以為夠了,但歐債危機顯示,恐怕還須再交出財政權(一個財政),甚至更須依賴一部憲法,把「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做更合理明確的釐定。這即是擺在歐盟面前唯一的選擇:前進。不前進,就只能後退。

全球化對全球每一個國家都是一門跨世紀的大考題。歐盟的前兩科考過了,現在第三科碰到了難題。表面看來,過去幾十年,美國與中國大陸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美國吸納了全球的人才與資本,中國攫取了全球製造業的大市場,但更多的考驗恐怕還在後頭,部分甚至已經出現,例如美國正面臨就業機會的大量流失:製造業流往了中國,服務業流向了印度。

歐盟、美國如此,中國大陸又何能例外。1979年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是大陸邁入全球化的第一步,但市場經濟需要的社會體制改革及政治體制改革卻明顯滯後;另一方面,在大中華的範圍內,大陸與香港及澳門之間的APEC,以及兩岸之間的ECFA,可視為兩岸四地產業合作與市場一體化的第一步,如何往這個「一個市場」的方向邁進,甚而推展其他經濟整合步驟,顯然是區域內各方的重大考驗。

目前看來,21世紀就只有一張考卷,「全球化」,各國的盛衰起伏,全將視答卷的成績高下而定。



◆ 超商咖啡惹禍 讓「家外食品類」漲2%

洪凱音/台北報導 2011-11-08 中國時報

主計處昨公布十月份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年增率僅一.二二%,比八、九月低;但乳類、鮮奶較去年同期相比,大漲約六%與八.五八%,導致超商含奶咖啡全面調漲,讓「家外食品類」漲幅達二%,是過去二年半最大漲幅。

民進黨指控,泡麵等民生物價漲幅超過三成,高於主計處調查的八.四八%,主計處第三局科長王淑娟解釋,這與比較時間點有關,消費者物價指數近期比較基礎是上個月,長期則與上年同月相比,若更往前比,物價漲幅當然會較大,因為是「累積」出來的數據。

她指出,飲料常用的乳類、鮮奶價格調漲,帶動「家外食品類」細項中的「在外點用的咖啡、飲料」價格,月增漲幅達三.○九%,年增達二.八二%,是「家外食品類」漲幅創近年新高主因;上次高點是九十八年三月,漲幅達二.九一%。

雞蛋、成衣漲幅也相當可觀,分別為二五.四三%與七.四一%。官員分析,雞蛋是因今年初寒害,雞隻大量死亡影響,成衣則受今年提前換季、廠商反應成本所影響。

所幸全台氣候平穩、未遭秋颱侵襲,蔬菜類價格大跌一四.七七%。王淑娟表示,可抵銷部份物價漲幅,整體消費者物價波動顯得平穩;主計處公佈十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為一○七.七六,較九月漲○.五%,較去年十月漲一.二二%。

fsj 提到...

敗在經濟 好色義總理允下台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美聯社羅馬9日電】2011.11.09

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8日承認,他不再掌握管理政府所需的支持,並宣布他願意辭職下台。

貝魯斯柯尼承諾,他將在國會通過歐盟要求的經濟改革方案之後卸任。貝魯斯柯尼宣布這項決定之前幾個小時前,眾議院的一項例行表決已透露明確的訊息,說明他已不在議會中握有多數。

義大利國會預定下周表決改革方案,意味叱吒政壇17年,曾經躲過無數性醜聞、貪汙風暴的貝魯斯柯尼,終將屈服於市場力量,在幾天後結束他的公職生涯。

義大利如今和希臘一樣,都承受沈重的壓力,必須說服金融市場相信,歐元區有能力儘快化解政府債務危機,不會聽任貨幣聯盟瓦解,拖累世界陷入新的經濟衰退。

向來目空一切的貝魯斯柯尼承認他不再掌控國數多數,願意為國家的福祉而下台。他在他私有的Mediaset電視台上說:「市場不相信義大利能夠,或具備通過改革方案的意願。」他表示,「誰在領導或沒有在領導政府」已經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做才對國家最有利」。

義大利是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占歐元區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7%,但必須在未來幾個月和幾年內購回或展延一大部分的債務,單是2012年就必須籌措3000億歐元 (4120美元)來融通這項需要,但債券殖利率的飛揚,已讓義大利在籌資上遭遇巨大的困難。

貝魯斯柯尼為了讓市場放心,上周曾採取很屈辱的行動,要求IMF監督義大利推行改革的努力。另一個歐盟的監督代表團,9日也開始在羅馬檢驗目前的改革進展。

貝魯斯柯尼一旦辭職,義大利總統拿坡里塔諾將開始籌組新政府的政治協商,最被看好會出線領導政府的是前歐盟執委會競爭委員蒙提(Mario Monti)。

※ 相關報導:

* 好色貝老 成也經濟敗也經濟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706240.shtml

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 Silvio Berlusconi)經商致富且叱吒義大利政壇17年,擁有獨一無二的政治才能與無恥作風,到頭來還是被國外市場壓力拉下馬。

* 希臘新總理 前歐洲央行副總裁將出任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705858.shtml

希臘國營電視台NET披露,新總理將由前歐洲央行副總裁帕帕德莫斯(Lucas Papademos)出任... 雖然帕帕德莫斯先前被人爆料提出多項接任條件,包括要求延長這個百日政府的任期(希臘可能在明年2月19日舉行全國大選),但身為剛卸任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左右手的他,一直最被外界看好。



◆ 隱匿虧損20年 Olympus股價跌谷底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8日電】2011.11.09

日本經濟界今天大地震,以相機聞名、醫療內視鏡市占率高達9成的奧林巴斯(Olympus)公司,被發現過去20年間隱匿公司鉅額虧損,並以購併企業為名義,羅織高額收購顧問費來填補赤字,可能造成公司股票下市。

這是日本企業史上數一數二大的醜聞,被隱匿的投資損失最早可回溯至1990年代。成立92年的奧林巴斯前景如今蒙上陰霾,該股股價8日跌停(下跌29%),收每股734日圓,是1995年7月以來最低價。

東京證券市場傳出,投資人對於奧林巴斯搞出這麼大的紕漏,是否還能夠維持上市的狀況,很受到大家的關注。一些避險基金與個人投資家,因此急著脫售手中的持股,賣壓排山倒海而來。

奧林巴斯社長高山修一中午召開記者會,承認公司財務造假,並表示抱歉:「直到昨天夜裡,都還不知道此事」,撇清關係。

他表示,副社長森久志、前任會長、社長兼執行長菊川剛和常務監察山田秀雄曾協助隱匿公司虧損。目前森久志已被撤職,山田秀雄考慮辭職,必要時,公司將對三人提告。

他同時宣布解除對隱藏虧損有關的副社長森久志的職務,另一位擔任常勤監察役的山田秀雄,也已表示辭意。

奧林巴斯問題的導火線發生於上月14日,就任才滿半年的英國籍社長伍德福,因追究公司內以不當價碼收購英國一家醫療器材公司,突遭公司解職,伍德福把此事鬧到國際舞台,引起國際投資大股東要求奧林巴斯公開財務內容,因而引爆這場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