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時代-佔領華爾街 一場非傳統的社會運動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101200513.html
【張鐵志】2011-10-12 中國時報
歷史會記載著,二○一一年是不滿之年,是這個世代/時代的一九六八年。
紐約華爾街旁公園的青年們是這場抗議的遲到者。之前,埃及、突尼西亞、馬德里、智利、倫敦青年們都已用不同方式表達對體制憤怒與無奈。怒吼對象既是全球金融危機所暴露出的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 - 表現在巨大的社會不平等和嚴重青年失業,也是無力解決問題的政治體制 - 阿拉伯青年們是要揭露獨裁者的謊言與腐敗,倫敦與美國的青年們則是要挑戰無能回應人民要求的現行民主體制。
這些反抗行動展現出憤怒的不同面相:埃及與突尼西亞是推翻政權的革命,倫敦青年們是無秩序的騷亂,佔領華爾街則是一場社會運動,雖然是一場非傳統的社會運動。
佔領華爾街行動面臨主流媒體、傳統左派的批評,是缺乏具體目標與訴求。然這模糊與曖昧性正是抗議青年一開始所要的。最早發起這個運動的雜誌Adbuster就說,「在運動成氣候前,提出具體目標是沒意義的。所以,開始的目標就是占領本身 - 占領意味著直接民主,而直接民主有可能產生特定目標,也可能不。那些主流媒體不停地問什麼是目標,他們錯了。」意思是,抗議青年們意欲透過「佔領」本身形成對體制反思的運動,在佔領過程中,以直接民主的方式去討論問題、目標與策略。而這個過程就是一種民主實踐。
然而,這群青年安那其並非沒有目標,他們要傳遞的訊息其實非常清楚:是美國資本主義和民主的失靈,一如主要口號:「我們是社會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大眾,而我們無法繼續容忍金字塔頂端百分之一富人的貪婪與腐敗。」
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Joseph Stliglitz在佔領華爾街的現場就說:「金融市場本該配置資本並管理風險,但現在他們卻錯置資本,引發風險,這是一個將利潤私有化,將利潤私有化的體系。這是種扭曲變形的經濟,我們如果繼續與這種體系共存,就不會有經濟增長,也無法創造公平正義的社會。」再者,美國的貧富不均日益嚴重。最富有的百分之一握有全國百分之四十的財富;相對的,中產階級在過去二十五年的收入卻縮水了。
扭曲的經濟體系與不公平的社會分配的另一面,是美國民主早已淪為金權民主,金錢力量深深操縱政治過程與政策制定,這個民主體制無法回應百分之九十九人民的真正需求。
所以,佔領華爾街的青年有不滿的方向與目標,只是缺乏改革的具體政策。但這是無可避免的,因他們不滿的是民主體制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問題。一如一九六八年法國街頭的反叛青年,或一九九九年西雅圖街頭的反全球化青年,對整個體制不滿,並且未必有具體的改革方案;但追求的是去「想像另一種可能」,並且要透過廣場進行直接民主的討論,去落實這種想像力,去慢慢形成新的共識。
普林斯頓大學知名教授Cornel West就說,這場運動的意義不是去談一堆政策建議,而是一場「民主覺醒」。或者如一個參與者所說:他們的要求是大家去思考體制的根本問題,而不只是講出癥狀;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場給出答案的運動,而是提出正確的問題。當然,一場缺乏具體目標的抗議運動最終可能只是一場浪漫的激情,要改變世界的社會運動需要的是一場持久戰,需要草根組織與不停的戰鬥,而不只是令人熱血沸騰的「廣場」。不過事實上這場佔領華爾街運動目前已有許多工會和親民主黨的自由派組織加入,他們可能形成更廣大的改革聯盟:抗議青年們點燃憤怒之火,接下來該各個組織性團體接棒去推動改革方案。
一九六八年的全球青年反抗運動中,戒嚴的黑暗時代中的台灣缺席了。二○一一年的台灣呢?不也是面臨和其他國家一樣問題:日益嚴重的貧富不均、青年貧窮化、嚴重偏向富人的稅制、財團的無盡貪婪(他們不斷地炒地皮、開發東海岸…)、以及一個無法真正面對人民需求的空洞民主。
台灣的不滿青年們已開始謀畫他們的佔領行動了…。
(作者為專欄作家)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相關報導:
* 台灣夢留住人才關鍵
* 《自由》是什麼法蘭岑剖析美國價值崩解
* 藝術館鑿裂縫雕刻家:鴻溝沒有底線
* 為何收入不均事關緊要?
* 如何超越胡士托風波
* 末日博士:美英已陷入二次衰退
* 全球最幸福國家 丹麥再度蟬聯第一
21 則留言:
占領華爾街 82國951城市延燒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10.15
「占領華爾街」運動今天擴展至全球,共有82 國951個城市在占領活動官網http://15october.net/宣布,響應號召發起示威活動。台灣時間中午左右,澳洲墨爾本的抗議已展開,東京的活動也登場。
「占領華爾街」抗議人士將於美東時間15日下午5時(台灣16日清晨5時),移師紐約曼哈坦時報廣場,發起占領時報廣場與紐約地鐵運動,紐約警方嚴陣以待。
美國其他地區,包括華盛頓、波士頓、西雅圖、舊金山、洛杉磯與費城等80多個城市,將配合「占領華爾街」運動在當日聲援;亞洲地區包括東京、首爾、香港、新加坡及台北等地,透過網路及社交媒體串聯,也首次出現示威活動。
紐約祖科蒂公園在最後一刻通知市府將原定14日展開的大清掃延期後,化解占領華爾街示威者與警方一觸擊發的攤牌,但卻未能避免零星衝突。已在該公園紮營數周抗議民眾民眾在遊行至華爾街「慶祝」途中,與警方發生衝撞,導致14人被捕。
「占領華爾街」運動14日繼續在全美各地擴大,警方的取締行動也逐步加強。在西雅圖,警方在公園逮捕10名示威者。科羅拉多州丹佛市警方的取締行動也明顯加強,14日凌晨再逮捕23名抗議者,並把他們的帳篷拆掉。
在加州聖地牙哥市西南區,警方勒令抗議者於13日午夜前把該市公民中心廣場的帳篷拆走,接著於14日把一名拒絕離開的男子逮捕。不過,儘管廣場的帳篷已被拆走,仍有一些擔牌示威者逗留。
【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美國民眾所發動的「佔領華爾街」運動,透過網路號召,多國民眾今(15日)也同步在全球各地舉行「占領」抗議。台灣民眾也在臉書發起「佔領台北」,至今逾6400多人按「讚」,不過上午10時僅不到50人去佔領台北101大樓。
「我們是台灣99%!」「1:01PM.包圍.Say NO.60秒」現場近50名民眾高舉招牌喊口號,呼應佔領華爾街運動,表達要和全球反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勞動群眾站在一起。就讀陽明大學的鄭婕凌和5名同學自發性前來參與此活動,她說,現在貧窮線那麼高,日子要怎麼過,99%的民眾根本沒機會變成那1%。
「佔領台北」行動是為了表達「99%的普羅大眾無法再容忍1%財團的貪婪」。此活動原發起人Zoe表示,「台灣是有希望的。」強調每個人都是參與者,都可透過此活動表達立場。
◆ 占領華爾街 全球齊響應
中央社 2011-10-16
「占領華爾街」運動今天席捲全球,82國的逾950個城市有民眾集會響應,指控貪婪的銀行家和政客毀了全球經濟,害千萬人生活陷於貧困,氣氛大都平和,唯獨羅馬爆發暴力衝突。
這項活動是受到今年5月15日發起的馬德里太陽門廣場(Puerta del Sol)示威集會影響,集會引發西班牙各地的示威活動,之後更蔓延至其他國家。上月在紐約展開的「占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運動更引領風潮。
這項抗議行動已席捲歐洲、北美洲、拉丁美洲、亞洲及非洲。今天的全球示威活動從正值艷陽春天的紐西蘭展開,擴散至澳洲,以及亞洲各國,而後是歐洲的法蘭克福、倫敦與羅馬等地。
羅馬有數萬民眾參與抗議,也爆發最激烈的衝突場面,數百名蒙面示威群眾與警方開打,引爆義大利首都數年來最嚴重暴力事件。抗議群眾縱火焚燒汽車,並破壞商店與銀行的門窗,警方一再發射催淚瓦斯和水柱鎮壓,想要驅散群眾,衝突持續數小時之久。
據報導,羅馬的抗議群眾至少有2人受傷,1人傷勢嚴重。警方至少有30人受傷。
義大利在這波抗議風潮中氣氛最為火爆,昨天就有一群學生闖入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在米蘭市中心的辦公室。警方很快就驅逐群眾、恢復秩序,但群眾仍在牆上留下紅色塗鴉表達對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Berlusconi)的憤怒,以及「給我錢」的怒吼。
在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總部外,也有數千民眾示威,主辦單位聲稱人數將近6000,警方則估計約5000人。參與民眾包括年輕人和退休族,他們高舉的標語上寫著「打破資本主義獨裁」。
德國柏林編輯希瑞伯(Daniel Schreiber)表示:「我從2008年以來就等著這場示威,已經等很久了。」「我一直納悶,為什麼人們不憤怒?為什麼一直沒有抗議活動?而這終於在3年後實現了。」
大多數傳統上保守的亞洲國家都保持沉默,但示威活動在紐西蘭和澳洲順利展開。紐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Auckland)有數百人沿著主要街道遊行,伴隨市區廣場約3000人高呼口號和節奏分明擊鼓聲,同聲斥責企業貪婪。
首都威靈頓(Wellington)約有500示威人士聚集,受地震重創的南部城市基督城(Christchurch)公園則有50人。
雪梨市中心的澳洲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外面約有2000人示威,包括原住民團體代表、共產主義者和工會會員。
此外,日本東京有數百人上街遊行,包括反核示威人士。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則有數十人在美國大使館外遊行,揮舞寫著「打倒美國帝國主義」和「不出賣菲律賓」的標語。
香港金融區中心大約聚集500人表達怒火,抗議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帶來的經濟不平等與過剩。
南韓首爾則有一群約70人的示威人士,不顧傾盆大雨在金融監督院(Financial Supervisory Service)總部外面集會,揮舞旗幟,並反覆高喊口號。(譯者:中央社張雅亭)
※ 相關報導:
* 群眾抗議 不滿歐盟獨厚資本家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132011101500573.html
參加反緊縮政策的群眾齊聚歐洲聯盟總部布魯塞爾,今將上街表達憤怒;儘管歐盟執委表示願與他們對話,但群眾氣憤歐盟不能代表民眾利益,紓困措施都是為資本家考量。
* 占領華爾街 百人被捕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6655264.shtml
9月17日展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15日展開全球「憤怒日」活動,紐約市5000名示威者由金融區進發,占領時報廣場,和警方爆發嚴重衝突,有近百人被捕。
* 向華爾街說不 美兩黨態度謹慎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6654606.shtml
美國總統大選募款進入短兵相接之際,民主共和兩黨對「占領華爾街」運動態度顯得十分謹慎,從歐巴馬總統到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雖理解示威者,但絕不敢得罪華爾街金主。
* 400人「占領台北」 預告下月凱道再戰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6654623.shtml
響應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台灣昨(15)日也有「占領台北」行動,約400人在台北101大樓外集結、繞行,其中近百人進入大樓商場,對各精品名店呼口號抗議,但活動大致平和... 籌劃行動的自主工聯執行長朱維立則對活動成績表示肯定,並預告將在下月12日發動「占領凱達格蘭大道」。
◆ 「佔領」的理由
【聯合晚報╱社論】2011.10.15
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從數百人抗議延燒出全球性的野火。今天各國「連線」,許多地方同步發動「佔領」行動,台灣的「佔領台北」網路組織號召包圍101大樓,訴求「我們是99%」的聲音。
「佔領華爾街」運動,在美國引起廣大同情和聲援,目標對準那1%多半是金融業和財團頂端的富人,抗議他們貪婪歛財。美國本來是資本主義精神旺盛的國家,如果積極經營生財有道,過去多被奉為實現「美國夢」的楷模。但近年連續金融風暴,政府紓困讓很多肥貓級的罪魁禍首毫髮未傷,反而是勤勞的中產階級和接受社福照顧的弱勢團體受創嚴重。所以此一運動自認代表的社會階層廣大,超越「老社運」的工運、農運、無殼蝸牛、底層階級的組成,連很多學有專長卻找無頭路的青年族群都加入進來。
美國的困境,很多其他國家也在複製中,因為起源於華爾街的金錢遊戲後果波及全球。政府以「安定社會」為名的救急或振興方案,從紓困到減稅等手段,還是以保護那些「大到不能倒」的企業為主,對個別民眾的困境卻扶持有限,難怪有人特別憤怒這種政策性的「政商勾結」,以此為抗議對象。
不公義環境造成的不滿情緒當然人同此心,但「佔領台北」行動在網路上問了一個真正核心的問題:「造成如今令人憤怒的現況,究竟是制度問題,還是那1%的人太過貪婪?」1%的人太過貪婪當然是事實,巴菲特名言,「眾人恐懼時我貪婪」,對貪婪理直氣壯。但這本是人性,有此「貪婪無罪」的示範,難怪亦會形成「眾人貪婪時」令巴菲特恐懼。
貪婪作為人性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如何以制度防止個人牟利過度,政治上要有制衡機制,經濟上要防止壟斷,並維護公平透明的市場遊戲規則。若能做到此,則圖謀己利的人性或稍可節制框限於社會規範之內。而今天令台灣落入不公義情境的,究竟是貪婪人性或怠惰的制度和政策?「佔領台北」運動的參與者應追究深層問題,盯住制度性的監督改革才是!
資本主義的自毀與解藥
【經濟日報╱社論】2011.10.15
─從阿拉伯之春到華爾街之秋
從9月17日開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今天將擴及全球許多城市,未及一月已有野火燎原之勢,折射出美國在經濟、社會及政治長久以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已相當嚴重。此事與年初發生在中東、北非的阿拉伯之春,實有不少共通的脈絡,應合併觀察與分析。
先從馬克思有關資本主義的預言談起。馬克思曾預言到一定時候資本主義會自我毀滅。他的觀察與研判有其邏輯上的理據,當時他目睹的是早期資本主義下的嚴重剝削與貧富差距,很顯然不可持續,但他最後未能說中,因為資本主義竟然出現了自我修正,以政府職能矯正了市場在財富分配上的缺陷。不僅如此,他自己提出的社會主義後來步入了共產主義與計畫經濟的歧途,在20世紀走進了死胡同。所以,國父孫中山對馬克思的評論一針見血:馬克思是一個很好的病理學家,卻不是一個出色的生理學家。
未料,資本主義雖然躲過了馬克思的看衰,卻在新世紀步入了一個甚至當年馬克思都未曾察覺的深層次危機。從2008年9月世紀金融海嘯的爆發,到三年後的阿拉伯之春、華爾街之秋,正是此一深層次危機的展現。
對於這個深層次危機,必須從三個角度進行觀察與分析,但在此之前,須先了解當前全球經濟問題的本質。這個問題的本質很簡單,就是供過於求,就是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導致衰退、減產、失業……,失業又導致收入減少,需求於是進一步減弱……。
需求何以不足?有三種可能,一是周期性的,二是泡沫性的,前者即一般所謂的經濟循環,靠市場本身就可矯正,後者則涉及到金融的槓桿操作,麻煩一點,但若政府妥當干預,也可以矯正;最糟糕的是第三種,結構性的,與貧富差距有關,眼前的全球經濟、社會、政治危機,即屬此類。
資本主義從來優於解決生產問題,拙於解決分配問題,這不只是理論,也是常識與經驗。如前所云,上個世紀,人類很幸運地善用政府職能進行財富重分配,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此一困擾。但此次不同,這一次存在著深層次的結構性的問題:
一、宏觀面,與所謂跟資本主義配套的民主政治體制有關。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選舉政治或選票政治。
選票幾乎代表一切,這即是結構性的。於是,在一般的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國家,絕難嚴守財政紀律,其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窮人慷慨,社會福利不斷擴增;二是對富人仁慈,最高稅率不斷降低。因為窮人有選票,富人有鈔票,鈔票又可以影響到選票。這樣的結構性體制,必然結果即是國家債台高築及貧富差距拉大。
二、微觀面,是資本主義企業內部的報酬分配機制,「結構性」有利於資本提供者,即老闆與資本家,不利於勞動提供者,即受僱者與勞工。影響所及,貧富差距日益拉大,社會總需求卻拉不起來;另方面,資本家的財富卻多到不知該怎麼去花,最終就流入了金融產業,導致上世紀以來全球金融產業的異化,並進一步使貧富差距惡化。
三、中觀面,是華爾街的肥貓邏輯:銀行家利用雷根時代以來的「解除規管」,大玩金融遊戲,並恣意妄為,給自己豐厚酬勞;金融遊戲製造的巨大泡沫破了之後,又獲得政府以納稅人的稅給予無條件拯救;銀行家再以這樣的不義之財「賄賂」政客與媒體,影響決策,確保他們的既得利益。
這即是當代全球經濟危機與資本主義危機的根源;從結構的性質與運行的邏輯而言,是不排除「自我毀滅」的。有無解藥?有。受篇幅所限,容後深論,但可先公布答案:北歐模式。
◆ 美國人溫飽指數 比中國糟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4日電】2011.10.15
蓋洛普民調機構(Gallup)13日公布的調查顯示,美國家庭難以負擔食物費用的情況,比中國還差。美國沒有足夠的錢買食物的人,從2008年占9%,增為2011年的19%;而中國沒有足夠的錢買食物的人,從2008年的占16%,下降為2011年的6%。
這個調查也發現,過去一年,美國難以負擔房屋費用的人從2008年占5%,增加為11%;而中國難以負擔房屋費用的人從2008年占21%,下降為16%。
這項調查是根據對中國4000名成人,和美國1000名成人的訪問做成。蓋洛普自2007年起每年進行這項調查。該機構在其網站說:「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後,更多的美國人難以負擔他們自己和家人需要的食物和房屋;相反的在中國,即使經濟成長略微放緩,難以負擔食物和房屋的人減少了。」
名義上的經濟復甦在美國一直很艱困,人民的收入下滑,而食物與汽油價格高漲;但富裕的中國人卻在增加,即使中國大部分人口仍貧窮。
另外,衡量獲得基本生活需要的蓋洛普「基本普及指數」(Basic Access Index)調查顯示,9月美國的基本普及指數是81.4,比經濟衰退的2009年2月和3月時的81.5略低,顯示美國人自2008和2009年金融危機後,獲得基本生活需要的情形從未完全恢復,而且自2月後繼續下降。
不過目前的指數81.4代表大多數美國人獲得了基本生活需要。蓋洛普從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每月訪問超過2萬9000名美國成人,根據他們對13項基本生活需要的回答,得出「基本普及指數」。這13項需要包括有個人醫生、健保、過去一年看過牙醫、食物、房屋、居住地區改善、居住地區安全、對居住地區滿意、容易獲得醫藥、清潔安全飲水、可安全運動的地方、新鮮蔬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照顧費用。
這些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是健康、福祉和最終正面經濟成果的先決條件。9月的指數顯示,獲得醫療、食物和房屋的美國人比2008年9月指數最高時下降最多,其中有個人醫生的指數下降4.2,有健保的指數下降3.6,看過牙醫的指數下降2.6,有食物和房屋費用的指數各下降1,指數下降數多的前三項是重要的預防照顧,可協助減少昂貴和會惡化的健康問題。
※ 相關報導:
* 美最高薪CEO 年薪39.3億元
http://www.udn.com/2011/10/15/NEWS/WORLD/WOR6/6653822.shtml
◆ 新聞分析-台灣教育的貧窮循環
【于國欽】2011-10-16 工商時報
我國百年經典十大名曲有一首「我的未來不是夢」,當年這首風靡全台的歌曲鼓舞了多少年輕人,但如今沉重的大學學費、大學畢業後停滯的薪資,加上沉重的房貸,已讓年輕人不敢有夢。
20年前從大學畢業,人人有夢,那時學費不貴、房價不高,而進入職場後年年加薪,那真是一個可以做夢的年代,不僅有錢家的孩子有夢,窮人家的小孩也一樣有夢。
但看看今天窮人家的小孩,非僅進入大學的比率遠遠低於有錢人家的小孩,而且泰半進了私立大學,每年所繳的學費是有錢人家的兩倍,這個從小就不公平的立足點,歷經20年後更加不公平,原本上一代的不公平,隨著我們的教育體系也延伸到下一代,使得台灣已陷入「貧窮的循環」。
這並非危言聳聽,我們可以算一下,這些窮人家的小孩每年要繳交11萬元的學費,大學4年再加研究所兩年,就得花上60多萬元,若再加上書籍費、在外的生活費,畢業之後即債務纏身,如何有夢?
台灣的工作機會還是以大台北最多,畢業後幸運的找到工作,以大學畢業者目前26,000元的月薪,研究所31,000元的月薪,扣掉學貸、房租之後,生活已經極為吃緊,如此如何買得起大台北動輒上千萬元的房子,如此又如何敢結婚?如何敢生小孩?如此生活,哪來的夢?
今天政府不論在高等教育、房屋市場上的政策都只是採取揚湯止沸的作法,青年安心成家方案、延長助學貸款還款期限,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可以明白這些方案依舊讓無法打破貧窮的循環,年輕人在這個大環境依然無夢可做。
我的未來不是夢,之所以被票選為百年十大經典名曲,多少透露出人們在這個貧富日趨懸殊的環境裡依然有一絲希望,在慶祝中華民國100年的此刻,政府不應只在電視上播播這首激勵人心的歌,更應該有具體的作為才是。
※ 相關報導:
* 貧富家庭受高教比率 差距增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9794/122011101600132.html
行政院主計處甫完成的調查顯示,99年前五分之一高所得家庭的小孩有83.2%受高等教育,續創新高;而後五分之一的低所得家庭小孩受高等教育的比率略降至57.7%。另外,貧富家庭花在教育支出上的差距,也續升至12.3倍的歷年最高...雖然低收入家庭的小孩也有逾半數能進大學讀書,但是他們究竟是讀公立大學多?還是讀私立大學多?教育部官員表示,以98年家庭收入較低且申請學雜費助學貸款的學生分析,其中讀公立大學者所占比率僅20.1%,有8成都是唸私立大學。而以99學年度而言,公立大學一學年(2學期)學雜費為59,490元,私立大學卻高達109,806元,讀私立大學的負擔確實較為沉重。
台灣1年浪費的食物 低收入戶可吃20年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1.10.16
台灣人有多浪費?數字會說話。環保署統計,去年台灣人浪費掉275萬公噸食物,平均每人每年浪費121公斤,比歐美國家平均值多一成。如果以每人每年平均吃547公斤糧食計算,台灣人一年浪費的食物,足可讓全台26萬低收入戶吃上20年。
今天是「世界糧食日」,明天是「國際消除貧困日」,家扶基金會今天號召上百名青年舉辦「抗貧大會師」活動,呼籲國人簡約生活避免浪費,把省下的資源食物,幫助更多人對抗貧窮。
家扶基金會副執行長何素秋表示,全世界有約五分之一、大約14億人口 ,每天生活僅需要1.25美元 (約新台幣38元)。家扶推廣100元過一天的儉樸生活,呼籲民眾將日常生活小錢省下來,幫助更多貧窮線以下的民眾。
她表示,中國人習慣「剩下」,代表生活富足,但這樣的價值觀一定要改變。老一輩民眾教導孩子要儲蓄,平時的儲蓄可以累積未來對抗貧窮的能量;但現代年輕人大多「活在當下」,有多少錢花多少錢,花大錢上最高檔餐廳,卻「只吃一點點」,這就是一種浪費。
何素秋說,台灣人一年浪費掉的食物,是非洲國家的20倍,且比歐美先進國家平均值多一成。全球糧食危機日趨嚴重,資源若不好好利用珍惜,一定會有用光的一天。她建議民眾,回歸儉樸節約的生活,平時發揮創意利用平價食材備餐,食物夠吃就好。
◆ 全球人口上看70億 危機隱現
中央社 2011.10.16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 Population Fund)指出,至10月31日全球人口即將創下歷史性里程碑,屆時全世界將有70億人共享地球資源。
據美聯社報導,世界人口正以驚人速度成長。依照聯合國估計,2025年世界人口將達80億,2083年更將達100億。
但人口協會(Population Council)副會長邦加特斯(Bongaarts )表示:「整體來說,無需太擔心人口成長速度,地球自1950年開始就承受人口大量激增。」但他警告,令人擔心的是生存的壓力:能源、糧食價格攀升,環境壓力,全球有逾9億人口營養不良。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執行主任歐索提梅辛(Babatunde Osotimehin)表示,人口突破70億的確是個警訊,提醒相關單位做出行動,特別要注意少女教育和賦予女性控制生育數量的權利。
歐索提梅辛也表示,人口大幅成長帶來的的挑戰也因世界各國有明顯不同,以下就來看看全球4大區域情況:
* 亞洲-印度為世界第2大人口國家,擁有12億人口,預計在2030年將取代中國成為最大人口國家,達到16億人口,國內更有勞動人口多但技術和教育程度不足、男女人口嚴重失衡等問題。
人口居世界之冠的中國,過去10年人口飆升7390萬人,達13億4000萬人。但中國政府近30年來在都市及鄉村地區實施嚴格家庭計畫,使生育率快速減少,卻也造成無足夠年輕人來撫養龐大老年人口,以及和印度一樣有男女失衡問題。
* 西歐與美國-歐洲國家長久以來都有低生育率和人口老化問題,但迫於金融危機必須刪減許多刺激生育的措施,如西班牙和義大利,都必須實施撙節政策以縮減財政赤字。因此歐洲國家面臨的問題在於刺激人口成長需要投入龐大資金,而阮囊差澀的歐洲各國根本無能為力。
美國與法國情況相似,是工業大國中的高人口成長率國家之一。美國生育率低於每個女人生育2.1個孩子的人口替代率,但因人口移入,美國人口每年卻成長將近1%。
* 非洲-非洲國家,如奈及利亞、烏干達、蒲隆地(Burundi)等國家經濟普遍無法跟上人口成長的腳步;這些國家普遍人口過多、資源拮据,或是政府無法提供給國內青年足夠的教育、訓練甚至是醫療保健。
蒲隆地人口部門首長恩達依希密耶(OmerNdayishimiye)表示,人口持續高度成長,再加上自然資源減少;可耕作土地將會縮小,貧窮問題會越來越猖獗,他指出,該國有90%人口居住在農村,並仰賴農耕維生。
◆ 健康不平等 台東比台北人短命8.5歲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1.10.15
公共衛生學者昨天提出警訊,台灣各縣市健康不平等差距愈來愈大,台東縣人比台北市人,少活八點五歲;雲林縣人在近四十年間,健康惡化最嚴重。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昨天舉辦「百年民間公衛促進論壇」,直指數十年台灣社會總財富不斷增長,但不同區域族群,及貧富間的健康差距,反而擴大,腐蝕台灣社會的人權和公義。
衛促會理事長、成大公衛所特聘教授陳美霞指出,美國正掀起「占領華爾街」運動,抗議貧富不均,台灣網友也發動到一○一大樓前「占領台北」,她今天要去參加。
陳美霞分析國健局、內政部等統計資料,花東去年死亡五千三百多人,假如有北台灣(基北北新桃)的條件,其中每年百分之卅五可避免死亡;南台灣(雲嘉南高高屏)死亡五萬一千多人,其中百分之廿一者可避免死亡。
雲林縣是台灣健康差距惡化最劇烈的城市。陳美霞指出,如果有北台灣的條件,四十年前的雲林縣,每年有百分之十二者可避免死亡,去年卻上升至百分之廿六,是上升最快的城市。
即使是雲林縣內,也出現健康不平等。和北台灣相比,台西鄉有百分之卅三者、麥寮鄉有百分之卅一者,可避免死亡,比起斗六市的百分之十八者、斗南鎮的百分之十七者來得高。
陳美霞分析原因,麥寮鄉雖有台塑六輕廠,但不少員工來自外地,且當地也造成工業汙染;政府未投入資源,台西鄉年輕人外流,「難道住在東台灣、南台灣的人,就註定淪為健康的次等公民嗎?」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說,有錢人可以打高爾夫運動,窮人只能到血汗工廠上班,心情鬱卒,回家只好吸菸、喝酒、吃檳榔;肥胖、不運動,血壓、血脂、糖尿病指數飆高,健康當然每下愈況。
衛促會指出,二○○九年台灣醫療保健支出共八千五百九十一億元,公衛預算僅有三百四十九億,占百分之四,呼籲政府應跨部會研擬對策,以提升基層衛生所人力及資源。
加拿大響應 占領華爾街遍北美
中央社 2011.10.17
從美國金融區發起的「占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運動向外擴散,鄰國加拿大今天也加入行列。同時間,紐約騎警與示威者於時報廣場爆發衝突,造成1人受傷。
目擊者表示,至少3名抗議者遭到逮捕,而約2000名示威者湧入遭警方以路障隔離的主要金融路口。
下曼哈頓(Lower Manhattan)示威者打鼓並吶喊口號「我們被出賣,銀行獲救助」,「整天、整週占領華爾街」,和「嘿嘿赫赫,企業貪婪滾出去」。
警方發言人表示,24人遭到逮捕,多半是因侵佔和失序行為。
紐西蘭先前響應示威,活動並向東蔓延至羅馬等歐洲城市,但羅馬示威而後轉趨暴力。
受占領華爾街啟發的抗議活動今天也繼續在美國和加拿大城市遍地開花。
加拿大各地逾1萬名示威者今天以吹泡泡、彈奏吉他並高喊反企業口號方式,進行和平抗爭。
受占領華爾街運動啟發的估計5000名民眾齊聚多倫多金融區,隨後在鄰近公園紮營。
有著各種不同訴求的數千抗議民眾,於哈利法克斯(Halifax)、蒙特婁、魁北克市、首都渥太華、溫尼伯(Winnipeg)、卡加立(Calgary)和溫哥華等地示威。
這些訴求包含就業、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提高企業責任、「911事件」真相、巴勒斯坦建國和替動物爭取權力。
截至目前為止,加拿大示威和平進行,警方也證實未逮捕示威者。
※ 相關報導:
* 占領潮 美遍地開花
http://www.udn.com/2011/10/17/NEWS/WORLD/WORS4/6656969.shtml
從紐約市一處公園開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遠傳海外,全球各大城市數萬人相繼響應,並且在美國本土持續增長,16日至少又有六個城市呼應。
* 占領華爾街滿月 募30萬美元
http://www.udn.com/2011/10/17/NEWS/WORLD/WORS4/6657726.shtml
剛滿月的「占領華爾街」行動持續擴大,已獲得近30萬美元捐款,而抗爭者也對示威活動逐漸發揮作用感到滿意。
◆ 富人反擊 「沒錢只能怪自己」
自由 2011.10.17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效應蔓延全球,但與之抗衡的聲音已逐漸升高。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保守派人士已在微型部落格Tumblr成立一個名為「我們是五十三%」(We are the 53 percent)的專頁,強調全美只有五十三%的人繳納聯邦所得稅,而響應「佔領華爾街」運動的民眾,有不少人是不用繳稅的四十六%!
此外,相對於發動示威的「九十九%」,金字塔頂端最富裕的一%也開始反擊,強調「我們是努力工作才有今天」、「沒錢只能怪自己」,並抨擊示威者根本是嫉妒這些成功者。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凱恩日前也站在富豪一方,「別怪華爾街,別怪大銀行,如果你沒工作也沒有錢,只能怪自己。成功的人沒有錯,失敗的人是自己出了問題。」
「我們是五十三%」是由保守派部落格「紅州」(RedState.org,紅州是指共和黨的票倉州)創辦人艾力克森(Erick Erickson)等保守派人士推動成立。在該專頁的第一個留言中,艾力克森寫道:「你們這些人閉嘴吧!我就是全國五十三%的納稅人,也就是因為有我們,你們現在才能去華爾街抱怨。」
「佔領華爾街」抗議者喊出「我們是九十九%」的口號,抗議佔人口一%的富人壟斷社會資源,但艾力克森認為,這些人只知道推卸責任,把自己的經濟困境怪罪於他人,許多參與「佔領」行動者根本就是「社會寄生蟲」!
另一方面,抗議行動迄今並未產生真正的領導班底,儘管有人列舉一九六○年代民權運動、席捲北非中東的「阿拉伯之春」,都是以一種鬆散的組織形式開展運動;研究異議運動的學者則指出,「群龍無首」兼具優缺點,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讓不同背景者,如工會勞工和無政府主義人士加入,而不拘泥於抗議的訴求細項。不過也有人認為,某些利益團體企圖攘奪運動主導權,可能會讓運動變質。
在此同時,根據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民調,迄今已超過一個月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僅有十七%美國民眾予以重視,與經濟新聞(四十三%)和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過世新聞(二十四%)相去甚遠。
◆ 歐巴馬選戰策略 擁抱「占領華爾街」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10.17
〈占領華爾街〉運動方興未艾,如火燎原,所有敏感政治人物無不留意,尤其連任告急的歐巴馬初步幾度猶豫後,16日清清楚楚選邊站,決定借力使力,擁抱〈占領華爾街〉,和「99%」敵愾同讎。《華盛頓郵報》報導,歐巴馬及其團隊「已決定將民眾對華爾街之怒變成選戰策略的核心要目」。
馬丁路丁金恩紀念雕像16日在華府國家草坪揭幕,歐巴馬致詞,提到這股從紐約漫延全球的運動,說:「金恩博士如果在世,也會要我們向華爾街的過分行為挑戰。」這是他迄今以總統身分對〈占領華爾街〉能做的最清楚立場宣示。
〈占領〉運動9月中旬展開之後,歐巴馬似乎不便置評,但運動聲勢日盛,他必定看出這股民「氣」的可用潛力,因此10 月初開始發表見解,指〈占領〉運動「表達人民對金融體系的挫折感」。他甚至很不尋常選定抨擊的目標:美國銀行宣布要對使用該行轉帳卡者開徵五美元月費,歐巴馬挑明「這正是鄉親大家感到挫折的那種事」。
白宮發言人恩尼斯特表示,在選戰征途上,歐巴馬「將繼續強調他對這折挫感同身受」,主旨則是「確保99%美國人的大利受到照顧」。
這是白宮首次使用〈占領〉運動著名的「99%」一詞來區分美國大多數百姓和有錢人。
歐巴馬團隊毫不諱言要善用〈占領〉運動。他的高級顧問普洛夫接受訪談,直言「我們打算把這一點當成明年選戰的核心要素」,提出一個大對照:歐巴馬致力金融改革,共和黨死命作對。
南歐失落的一代 青年做「垃圾工作」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2011.10.18
西班牙年輕人的失業率超過40%,全國失業率也達到歐盟最高的20.89%,同處南歐的葡萄牙與義大利情況也類似。路透報導,南歐目前的狀況是年輕人成為失落的一代,就算有幸不失業,也只能從事低薪的「垃圾工作」。
經濟疲弱與歐債危機逼使政府和企業撙節開支,導致短期約聘勞工盛行。西、葡兩國的短期勞工分別占全體勞動力的25%與23%,遠高於歐盟國平均值的14%。
月薪1000歐元(約台幣41000元)的短期工作,在高房價高物價的歐洲,根本難以餬口。
勞動專家馬林表示:「我們曾經為短期勞力貼上負面標籤,如今看法丕變。月薪1000歐元的短期工作還算不錯。」
24歲的西班牙女子席爾維雅是這一代南歐年輕人的典型。她擁有公共關係碩士學位,但過去兩年來只能從事各種短期「垃圾工作」,現在月薪是300歐元(約台幣12500元)。中餐和巴士車票就耗掉她大部分薪水,迫使她只能和父母同住。她說:「我能找到工作,算是幸運的。當年我們班有30個人,畢業後能找到工作的寥寥無幾。」
◆ 企業聘1個博士 政府貼月薪3萬
【李宗祐、林志成/台北報導】2011-10-18 中國時報
國科會為解決本土博士供過於求的失業問題,決定推動「五十七K方案」(促進博士後研究員到產業方案),鼓勵企業界與大學合作研發,聘用博士後研究員,起薪不得低於五萬七千六百元,政府每人每月補助三萬元,開拓本土博士就業管道。
國科會主委李羅權昨日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答詢時表示,台灣科技產業若要更上層樓,就要從追求量產效率,轉向創新研發,創造更高附加價值,非用博士級研究人員不可。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國內八成的研發能量在大學、二成在企業,但研發產能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剛好顛倒,大學占二成、企業占八成。九十七學年畢業的博士僅六成八找到全職工作,國科會願意將更多博士送到企業去,是正確的方向。
國科會正研擬「促進博士後研究員到產業方案」,推動博士協助企業界提升研發能量,最快明年初受理申請,首波開放補助二百人。副主委張清風表示,國科會目前補助研究計畫聘用博士後研究員起薪五萬七千六百元,加上勞健保等費用,月薪超過六萬元。企業界聘用博士後研究員,國科會每人每月補助三萬元,其餘薪資由企業自行負擔,不得低於三萬元。
根據一一一一人力銀行調查,國內企業新聘博士級人才,二○○九年平均薪資五萬九千三百三十三元(含勞健保等費用),國科會的薪資略高於就業市場行情。立委楊瓊櫻抨擊,推動「五十七K方案」,很可能引發外界調侃國科會是博士就業避難所;立委陳淑慧也質疑,國科會變相輔導博士就業。
何卓飛認為,歐美國家不少大企業有能力吸引博士從事研究工作,促成產業升級。國內以中小企業為主,沒有辦法聘博士進行研發,所以絕大多數博士都到大學工作。國科會透過政策導引博士往企業界任職,教育部支持。
◆ 國科會57K 翁啟惠:增加就業從產業提升做起
【中廣新聞/翁千惠】2011-10-18
國科會研擬推出博士後研究員57K計畫,提升高階學術人才就業率,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卻認為,補助對搶救失業只是治標不治本,應從產業提升、多元化發展,以及學校發展自我特色和多元的評鑑方式,才能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國科會研擬推出博士後研究員57K計畫,希望增加高階學術人才出路,中研院長翁啟惠認為,補助對解決失業問題只是短期的,長期應該要從產業研發的提升做起,因為產業是吸收人才最主要的地方,只有產業健全多元,對人才出路才有實質幫助。
翁啟惠表示,從就業市場的供需面而言,高階學術人才的出路確實出現問題,尤其是生命科學人才,由於產業對高階學術人才需求少,相對使博士生出路也受限,因此產業結構必須提升並朝向多元化發展。
『只是短期的,長期來說還是要產業研發的提升,因為產業如果多元,也就是除了電子業之外也有其他的產業發展,如綠能、農業及生技等,就能夠吸收從學術界培養出來的多元人才,其實是兩方面都要去做。』
除了產業升級,翁啟惠也指出拓展人才出路學術界也有責任,國內培養及評鑑人才的方式也應該要改變,評鑑標準不應該侷限在論文,例如某些學校是應用創新為目標,評鑑方式就應該和以論文為主的學術型大學有所區隔,學校如果能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和多元的評鑑方式,人才培養才能符合社會發展和需求。
陳建仁則認為,每個人的薪資不該標準一樣,不應該穿同一套制服,博士生也不要覺得畢業後拿57K就滿意,博士只是研究發展的起跑點。
※ 相關報導:
* 博士生過多 教長:有總量管制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2/132011101800741.html
吳清基上午到立法院列席備詢前,接受媒體詢問時表示,每年畢業的博士生大約2000、3000人,一般博士生起薪大約4.7萬元左右,其中80%選擇到大學任教,博士的就業問題應該不是非常嚴重
◆ 七大科技計畫投550億 權利金產出僅22億
自由 2011.10.18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國科會積極推動國家型科技計畫,但是成效不彰,權利金產出只占投入經費的四%,尤其是基因體醫學國家型計畫產出率最低,僅○.一一%。立委督促國科會速建退場機制,不要讓「大咖」學閥占據有限資源,影響到其他自由型專題研究計畫的經費。
九十九年度的七大國家型計畫分別為網通、晶片、能源、奈米、生技製藥、基因體醫學及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九十九年度共產出論文六千兩百零二篇,培育博、碩士人才七千五百八十八人,取得專利一千零五十六件,技術移轉五百六十九件,權利金約兩億元。
立委督促國科會速建退場機制
立委蔣乃辛昨日於立法院質詢指出,七個國家型計畫自九十三年起至九十八年,總共投入五百五十億元,但權利金的產出只有二十二億,只達投入經費的四%,尤其又以基因體國家型計畫產出最低,比率只○.一一%。令人懷疑國家型計畫究竟在做甚麼,「花這麼多的錢,難道產出只有論文嗎」?
蔣乃辛進一步表示,國家型計畫七年來產出三萬多篇論文、兩千多個專利,相當於一篇論文花費一百七十五萬,國科會須檢討。
國科會主委李羅權表示,國家型計畫是由上而下、要有針對性的目標任務。例如網通國家型計畫自八十七年成立,推動通訊及寬頻網際網路兩大產業研發,至二○一○年我國通訊產業產值已經破兆,晉升為全球十強;至於產出金額看似不高,那是因為只收取二十%的權利金。
他強調,國科會已經成立「國家型計畫退場機制審議小組」,在計畫執行期滿前一年,會檢討其存廢。
大陸外企 爆發裁員潮
【記者廖珪如/綜合報導】2011-10-19 工商時報
在過去,中國員工若能進入資本雄厚的跨國集團工作,比之公務人員更像捧住「金飯碗」,但好景不再。有24%的跨國CEO表示未來半年會在全球繼續進行裁員,其中包括在中國的公司。例如去年盈利豐厚的香港匯豐銀行,9月就宣布3年內將裁員3,000人,幅度達歷年之冠。
這波全球裁員危機比之2008年金融海嘯更甚。匯豐銀行和諾基亞西門子的大規模裁員計畫就是顯著的例子。此外,在完成對摩托羅拉網路資產的收購後,自7月起諾基亞西門子(簡稱諾西)的裁員之風也刮到了中國。
先是諾基亞中國塞班部門裁員170人,之後,諾西的中國區又裁員240人,涉及生產製造、服務、銷售及職能部門。
肯達信管理顧問公司裁員諮詢顧問吳曾亮表示,今年下半年以來,找我們做裁員諮詢的公司越來越多。也就是說,一個跨國企業全球裁員涉及到了中國市場。
據吳曾亮介紹,近9成外資公司都會採用裁員服務。包括被遣散員工的職業發展評估與培訓等。
但在中國這個鐵飯碗文化充斥的市場,許多中國僱員被裁員時,都表現得比國外僱員更為情緒化。多半表現在「憑什麼是我」和「我能得到多少補償」?
吳曾亮認為,如果跨國公司想要在中國過好裁員這一關,就應當先從上述兩個問題上找出突破口。
◆ 希臘200萬人大罷工 全國陷入癱瘓
【Upaper╱中央社】2011.10.19
希臘憤怒勞工18日為「罷工之母」示威活動增添動能,船舶停泊在港口、列車也都停駛。預期不滿政府增稅及調降薪資新方案的抗議浪潮,恐導致希臘舉國陷入停擺。
工會已發起在今天、明天2天進行48小時全國大罷工,抗議政府的全面性撙節措施,而預期國會本周將批准這套方案。這些工會代表希臘400萬名勞工中的半數。
垃圾清理員、稅務人員、 新聞從業人員及水手相繼在近日發起一波罷工活動,為本周的示威揭開序幕,預料活動的高潮將是國會前的大規模抗爭。
希臘「新聞報」稱這起示威活動為「罷工之母」,預期將是2年前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政府辦公機構、商店,甚至連麵包店等販賣日常主食的商家都將關門。
◆ 57K方案應兼顧實效與避免後遺
【本報訊】2011-10-19 工商時報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在談及全球景氣時,曾經不無感慨的指出「全世界都看不到明年的燕子」。而國科會主委李羅權本周一在立法院報告時也印證,儘管台灣的科學園區產業在國際上仍具競爭力,但受限於全球資訊通訊電子消費市場需求減少,北中南三大科學園區今年1至8月累計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下滑12.14%,全年營業額可能回跌到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當年的1.8兆元水準,顯示這波衰退風潮,有可能比金融海嘯時更嚴重。
三年前爆發的全球金融海嘯來得又快又猛,禍源雖然是在美國,但全球各國幾乎無一倖免。
台灣受到的衝擊影響不只在於股市的震盪滑落,以及民眾消費意願的轉趨保守,就業市場更是一片蕭條,公司裁員之聲四起,「無薪假」風潮更是蔚然興起。 相較之下,今年上半年的各項經濟數值都還維持正向,三大科學園區到9月底的總就業人數超過23萬7千人,甚至創下歷史新高。
但是隨著園區廠商營業額的明顯衰退,已有多家園區廠商鼓勵員工休假。而如果景氣再壞下去,預計園區廠商除了採取鼓勵員工休假,乃至取消加班的情形也會越來越嚴重,甚至於令人聞之色變的「無薪假」風潮也可能捲土重來。
面對這種險峻的情勢,廠商的反應模式不外是循鼓勵休假、取消加班、實施「無薪假」、減薪裁員,乃至於關廠外移的方式視情況逐級因應。
而政府面對景氣低迷、消費不振,會不會重施2009年的故技發放「消費券」,目前雖然言之過早。但如果就業市場狀況不佳,重新祭出「擴大就業補助方案」,可能性將難以排除。
國科會為解決本土博士供過於求的失業問題,決定推動的「促進博士後研究員到產業方案」(即「57K方案」),可視為是其中的先驅方案。
依照國科會的構想,採行「57K方案」,目的是在推動博士協助企業界提升研發能量。根據教育部的資料,目前國內八成的研發能量在大學,只有二成在企業。但研發產能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則剛好相反,也就是大學研發的貢獻度只占二成,企業則可占到八成。
這項數據顯示在企業實務界進行研發,其效能與貢獻度不只較諸在大學研發可以出現高達16倍的落差,同時也意謂著台灣的科技產業如要更上層樓,誠如李羅權主委所言,就要從追求量產效率,轉向創新研發,才能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而要執行這種創新研發工作,則非用博士級研究人員不可。
國科會的此項促進博士後研究員到產業方案,之所以號稱「57K方案」,是在鼓勵企業界與大學合作研發,將規定其所聘用的博士後研究員,起薪不得低於57,600元,其中政府每人每月將給予3萬元的補助。
也就是說企業界未來將可以3萬元的起薪成本,進用博士後研究人員,以利研發創新能力的提升。
平議國科會此一構想,儘管獲得教育部的背書,但在立法院第一時間卻遭到立委的抨擊質疑,從調侃國科會將成為博士的就業避難所,到國科會將變相成為輔導博士就業的機構等的看法不一而足。
但我們認為國科會推出此一方案,既可開拓本土博士的就業管道,也可望協助參與的企業在面對景氣下滑之際化危機為轉機,致力產品的研發創新,以維持在市場的競爭力。總體來看,仍是值得肯定支持。
不過,如果進一步檢視此一「57K方案」,未來實際運作,能否產生預期效果,以及會不會衍生何種問題,倒是值得未雨綢繆。歸納起來,首先的檢驗指標,自然在於是否果然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其中的關鍵則在於目前國內培養的本土博士之素質水準是否足堪勝任,因而國科會不能揀到籃子裡就是菜,而應負起篩選把關的角色。
其次,此方案的適用對象如僅限本土博士,未來面對國外留學博士返國加入爭取,又將如何回應,也應早為規劃。
再者,參與此方案的企業廠商形同可以低廉的成本,在國科會補貼下雇用高階研發人才。如果真的好用,預計的200個名額勢必僧多粥少,國科會有無擴容規劃?同時薪資補助的久暫也應妥為規劃,才能讓廠商樂於進用,但又不致產生長期佔政府便宜的不公義後遺。
◆ 官版人力銀行 找外勞免仲介
游婉琪/台北報導 2011-10-19 中國時報
明年一月一日起,雇主不必出門,就能透過網路把外勞請回家,省時又省下高額仲介費。勞委會建置「直接聘雇跨國選工管理服務網路系統」,提供來自泰國、菲律賓、越南等國的外籍勞工清冊,介面有如「外勞版的人力銀行」,刊載照片、國別、工作經驗等資料,供雇主點選合適的外籍勞工。
依照行情,雇主委託仲介聘用外勞,需額外負擔一個月的基本工資(現行一萬七千八百八十元)做為求才介紹費,外籍勞工則依照國別,支付兩萬四千元不等的仲介費。從媒合、體檢、申辦相關文件到外勞真正台來上工,至少得花上三個月左右時間。
為簡化聘用程序,替雙方省去高額仲介費,勞委會建置「直接聘雇跨國選工管理服務網路系統」,預計明年一月起正式啟用,屆時將有泰國、菲律賓、越南三國勞工清冊,供雇主線上媒合,招募符合需求的外勞。
勞委會職訓局外國人聘雇管理組組長傅慧芝說,直聘網路系統採單一窗口概念,包含家庭看護工、廠工、營造工等各行各業的雇主,皆可透過網頁設定所需條件,如工作內容、輪班時間等,由系統媒合資格相符人選。只要持有聘雇許可的雇主,不需另行繳費皆能登入作業。
傅慧芝表示,雇主透過網站進行媒合後,可於三天內挑出合適的對象,這時系統會將資料傳送到海外勞動部,由當地政府徵詢外勞同意。約卅個工作天內,外勞就可順利來台工作,較以往大幅省去一半以上時間。
勞委會從九十六年底成立直聘中心後,服務對象從家庭類雇主重新招募同一外勞,擴大到不限類型招募同一名外勞,至今已服務四十二萬人次,申辦雇主達三萬兩千名。傅慧芝強調,網路系統服務對象擴及到「初次招募」,除了網路媒合,雇主也可透過系統,選定親友曾經聘雇、且風評不錯的外勞。
希臘罷工示威 變成暴動
【經濟日報╱編譯馮克芸/綜合外電】2011.10.20
為抗議國會20日即將通過的增稅及撙節方案,希臘勞工19日起發動48小時大罷工,並在全國各地展開示威活動,憤怒的群眾已使雅典的示威演變成暴動。
希臘警方估計,雅典、塞薩羅尼基、佩特雷、伊拉克里翁等城市皆有示威活動,總人數約12.5萬人,創下希臘債務危機近兩年來的最新紀錄。其中最大規模的示威在雅典,約有7萬人。群眾齊集國會所在的憲法廣場,且發射燃燒彈,警方則祭出催淚瓦斯。
約200名年輕人攻擊國會外警方搭起的護欄,攻擊者還在大街上朝警方扔擲石塊及廢物,且掀翻一輛鎮暴車。一名掛著左派標語的示威者說:「大家往前衝吧!今天不推翻政府,就沒有機會了!」
雅典大約部署了三千名警力,其他可能遭受暴力攻擊的地點如大使館及政府機構,則另有員警護衛。許多大眾運輸工具、商店及學校都關閉。
希臘目前仍深陷蕭條之中,預估今年整體債務將攀升到3570億歐元。為解決希臘危機,歐盟各國領袖將在23、24日舉行峰會,各方希望峰會能核准一些新措施,減少希臘的債務,強化銀行資本,防止類似危機出現在歐元區其他更大的經濟體。
◆ 日本Panasonic將裁員逾千人
【聯合晚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二十日電】2011.10.20
在全球電視市場擁有8%占有率的日本Panasonic公司,因為面臨日圓升值與價格下跌的苦戰,決定要縮小電視生產規模並裁員一千多人。該公司一名高級幹部說,這真的是「瀕死的重傷」的情況。
Panasonic從1952年起開始生產電視機,約60年間撐起Panasonic的一片事業。但是時代的變化,讓Panasonic不得不做此決斷,影響所及日本其他大廠Sony、Sharp等公司,也都被迫得進行戰略調整,世界的電視市場地圖將因為日系廠商的落日,出現新的變化。
雖然新興國家的需求仍舊繼續擴大,但是日本國內的數位化在今年完全轉換之後已經進入了尾聲,電視市場出現一片晦暗。加上南韓的電視削價競爭,最近一年間的電視價格至少跌了三成,讓Panasonic不得不帶頭表明,將縮小電視生產的規模。日系產品在世界市場的占有率,2005年時為48%,大幅超越南韓的21%,不過進入2010年之後,日系只剩38%而韓系則提高到36%,不久之後更傳出南韓超越了日本。
美國各州窮人 全面增加
【世界日報╱路透華盛頓20日電】2011.10.21
人口普查局20日公布的資料顯示,儘管美國最長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於2009年結束,但2010年幾乎所有州和都市的貧民都增加。
密西西比州和新墨西哥州的貧民率最高,這兩州每五人中就有一位貧民。密州貧民率高達22.4%,而新墨州貧民率為20.4%。
新罕布夏州貧民率8.3%,為全國最低,是唯一貧民率低於10%的州。
12個州2010年的貧民率超過17%,而2009年只有五個州的貧民率超過17%。十個都會區的貧民率達到18%。
布魯金斯學院資深研究員伊莉莎白.積伯恩(Elizabeth Kneebone)指出:「我們發現經濟衰退來臨後,失業率上升,但到現在為止,我們發現失業率沒有大幅下降。」
理論上經濟衰退在2009年正式結束,但一年之後,全國失業率仍高居9%以上;而貧民率卻從2009年的14.3%升到2010年的15.3%。
人口普查局的報告指出:「2009到2010年間,沒有任何一州的貧民人數或貧民率明顯下降。」
積伯恩表示,經濟衰退的第一年,貧民率的大幅上升大都集中於陽光帶和西部山區諸州。
尼伯恩說:「隨著經濟衰退的深化,貧窮擴張到其他州,而其他州的貧民數和貧民率也隨著上升。」她說,經濟衰退2007年發生時,依靠製造業的地區尚未從本世紀初所發生的經濟衰退中恢復元氣。
2010年貧窮的深度加深,當年有6.8%人口的收入還不到聯邦政府官方貧窮門檻的一半,該數字比2009年的6.3%上升0.3%。
華盛頓特區的貧窮率為都會區中最高的,該區十分之一人口的收入不到貧窮門檻的一半。
◆ 社論-政府不該助長教育資源誤置
【本報訊】2011-10-21 中國時報
為了解決本土博士供過於求的失業問題,國科會規畫「促進博士後研究員到產業方案」,由政府每人每月補助三萬元,鼓勵企業與大學合作研發,聘用博士後研究員到業界,起薪不得低於五萬七千六百元。對這個俗稱「五十七K計畫」的政策,我們認為有很大討論空間。
國內高等教育在近十多年快速擴充,根據教育部的資料顯示,從九十年到九十九年的十年間,僅博士就由一.六萬增加為三.四萬,增加超過一倍。正面看,國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大幅增高,國內人力素質因而提高,應該值得肯定。但如果學位提升,人力素質卻未相應升級,則變成一種「文憑的通貨膨脹」。遺憾的是這幾年的確存在著文憑通膨、教育資源錯置及浪費的現象。特別是本土博士失業問題日益嚴重,甚至逼著政府要出面「概括承受」。
念任何學位者,最後終究要畢業進入職場;博士畢業後的去路,一是繼續留在大學或到研究單位,繼續從事研究工作;一是投入企業界,工作內容可能還是研究,但也可能是其它生產線等工作。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大學教職或研究單位的需求有限,這個窄門是越來越窄;任何一個大學有教職出缺,往往是上百名國內外博士爭搶。而國內大學在經過多年的增設後,明顯是過量且浮濫,教育部政策也傾向逐漸緊縮,未來這種教職只會越來越少。
投入企業界工作,一來有不少博士的所學與企業需求不符,或其期望的待遇與企業的評價有落差;二來大部分博士生仍以大學與研究單位為第一優先,任職企業界的利潤導向與壓力,未必能為這些高等人力所接受。最後是進大學、研究單位窄門無望,入企業雙方期望又有落差,結果就造成嚴重的博士就業問題。
不少博士生畢業後,寧可繼續留下作博士後研究;金融海嘯後,政府為解決博士生失業問題,又放寬博士後研究申請的限制。過去國科會補助的博士後研究不到千人,現在已經增到二千五百多人。以九十八年為例,本土博士畢業三七○五人,當年有三一一六人(含部分國外博士)申請博士後研究,最後核定二四六二人。換句話說,博士畢業生幾乎等於是國科會在「養」─也就是由納稅人養。
這種作法引發的問題,先是排擠其它研究計畫經費;再者,淪為「為了養博士而養」,而非確實有需求才養,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三來,這種政策未解決最根本的問題─矯正教育資源的誤置。現在,為了解決博士後研究者過多的負擔,提出的「五十七K計畫」,由國家補助企業聘用特定人,更值得討論。
這個作法是師法金融海嘯期間的「二十二K計畫」。但卻是一個「錯誤類比」。金融海嘯期間,是就業市場的需求全面消失,政府才以「二十二K計畫」出資補助、鼓勵企業增加聘雇畢業生;但博士生面對者,則是對其學歷與專長的需求是否存在問題,同時也牽涉到博士生是否能調適進入企業的問題。如果政府能以博士生失業嚴重,因此補貼企業雇用,明天是否能以某科系失業嚴重,也針對聘用此科系之企業作補貼?甚至,某大學畢業生失業率較高,是否也能師法此案?
博士失業問題,有相當部分是來自觀念的問題。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就說,國內博士不應排斥到企業研究,只想當個安定的大學教授;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也說,台灣培養很多高學歷者,但既無實務經驗又不願屈就低階工作,讓失業與缺工問題並存。
碩博士確實不是職訓班,但高等教育的目的也絕對不是為了讓畢業生找到好工作。但如果一個耗費國家最多教育資源培植出的博士,畢業後終究得讓他自己接職場挑戰,而不是期望國家持續的支助。
「五十七K計畫」多少已混淆了國家對不同學歷者及不同專業人才的需求。治本之道,還是拿掉政府的保護,讓市場決定不同學歷、不同專長、及不同個人的市場需求;這些市場資訊,最後會回饋到教育資源的分配上,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 王道還:時無英雄
【聯合報╱王道還】2011.10.20
每年十月上旬,諾貝爾獎「放榜」,是吸引全球媒體的盛事。有些國際通訊社如湯姆森路透,甚至有專職的研究人員從事預測。反正無論摃龜與否,都算新聞。今年十月一日的周末,正值放榜前夕,路透循例發布應景特稿,受到國內媒體的注意。因為路透的分析師潘道貝里說:「廿世紀上半葉,英、德、法三國主宰了科學界。二次大戰後,美國崛起成為世界領袖。如今我相信,我們將開始見到亞洲的諾貝爾獎得主和歐美國家一樣多。」
這位分析師究竟是何方神聖?根據這篇特稿,他「二○○二年以來,準確預測了十位諾獎得主」。那又怎樣!二○○二年到去年,共有六十七人得到諾貝爾獎的科學獎項。也就是說,分析師潘道貝里的預測,成功率不到百分之十五。難怪今年他點名的六個人,無一上榜。
不過,潘道貝里絕不會難為情,因為這是非戰之罪。他的預測來自引文分析的結果。這種分析的基本假設是:越受重視的研究成果,受徵引的次數越多。然而,這樣產生的世界科學英雄榜,排名難分高下的頂尖高手超過一千人,想在其中進一步披沙揀金,未免強人所難。
其實這個現象反映了科學這一行的古今之變。設立諾貝爾獎的諾貝爾先生,是徹頭徹尾的十九世紀人。那時科學還算不上職業;只有極少數人能靠「科學研究」領養家活口的薪水。現代職業科學家是廿世紀的產物。
科學史上最偉大的三位科學家: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與今日的職業科學家毫無相似之處。牛頓是劍橋大學教授,但是十七世紀的劍橋大學教授與今日的完全不同:學校供食宿以及微薄的薪水,可沒有研究經費。牛頓可以切磋論學的同事,整個歐洲都沒幾個。此外,他做研究出自興趣,沒有必要發表成果。牛頓四十五歲發表以萬有引力解釋太陽系運行的巨著,是比他年輕十四歲的小朋友催生的。
十九世紀的達爾文一生沒領過薪水,靠家產做研究。愛因斯坦是廿世紀最家喻戶曉的科學家。可是他大學畢業後,得不到深造的機會;為了生活,幹了兩年流浪家教,再進瑞士專利局,下班後才做研究。一九○五年他完成五篇論文,包括後來得到諾貝爾獎的量子論文、博士論文,以及第一、二篇狹義相對論論文,全是業餘產品。
俱往矣。如今科學不只是正當職業,還被宣傳成國家競爭的工具,參與科學研究的人數史無前例。結果卻是: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少,科學的國家戰略地位越來越可疑,科學社群變成了爭奪國家預算的利益團體。
在這種情況下,亞洲的諾貝爾獎得主就算增加了,又有什麼意義?何況潘道貝里只不過是隨著歐美的中國熱起鬨。現實冷酷多了。
不談美國,就比較英國與日本罷。英國人口是日本的一半,政府投入的科研經費比日本差得更多。可是自兩千年以來,英國獲得了十個諾貝爾科學獎。日本也獲得十個,但是其中三人的獲獎成果是在美國完成的。不過這樣的比較仍嫌膚淺。
須知東亞國家高中生進大學主修科學的比例全球第一。這麼多人犧牲志趣、浪費青春,是國家發展的危機,不會是創造願景的資本。
(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以社會企業拯救資本主義
【經濟日報╱社論】2011.10.23
「占領華爾街」行動愈演愈烈,除了美國各大城市串連,群眾也開始直接前往富豪居所抗議,連台灣的101也成為數百響應者示威造勢之處。一群群以高舉「99%」標語譴責財富向1%富人集中的示威者,他們真正攻擊的目標,其實是任令財富日益集中、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資本主義。
其實,早在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時,市場經濟忽然癱瘓,各國政府採取種種緊急手段,甚至以公帑大事扶持民間金融機構時,就有許多人憂心忡忡地認為,捅出這麼大問題的資本主義,一定出現了嚴重的缺陷;政府部門大力介入事業的「國進民退」,也正代表資本主義的退縮與孱弱。經過三年多的休養生息,資本主義經濟仍不能穩健復甦;尤其那些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如美國與歐洲,個個坐困愁城,而中國大陸這個還留著一條社會主義尾巴的半吊子市場經濟則叱吒風雲,甚至成為不少人認定的救世主,更進一步滅了資本主義的威風。
那麼,這是不是代表風行兩個世紀的資本主義,已經老態龍鍾,進入風燭殘年,再也不復往日榮光?相對的,一向是資本主義死對頭的社會主義乃至馬克思主義,即將鹹魚翻生,重新主導人類世界?
事實上,「資本主義」這個名詞正是來自馬克思之手。他為了樹立一個稻草人做為共產主義攻擊的目標,將早已存在千百年的市場經濟冠上一個「資本主義」的惡名,藉以凸顯資本主剝削神聖的勞動階級、搶奪勞動者剩餘的罪行。因而今天不論是「占領華爾街」的示威者,還是指責金融海嘯收拾不力的批評者,他們攻擊的對象,其實正是如假包換的市場經濟。
然而,市場經濟效率不彰、分配不公,又造成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汙染,似乎一切罪惡都可歸咎於它;但沒有它,行不行?到今天為止,唯一的替代品,就是國家局部或全部地拔除市場經濟的職能,而代之以官僚的直接干預。但經過百年的殘酷實驗,數十億人慘遭荼毒,歷史總結的教訓是,官僚干預之為禍,更大於市場經濟;共產主義已被這數十億人所唾棄。
那麼,該怎麼辦?左既不行、右又不好,人類將何趨何從?其實,是有第三種選擇,那就是為市場經濟賦與人性,讓市場經濟關愛地球,使每個市場中的成員,都受到更人性的對待;換言之,就是讓市場經濟從根本扭轉方向,將一切我們深惡痛絕的東西連根拔除,換上求之於馬克思而不可得的好德行。
有這樣的可能嗎?有!而且就在台灣。台灣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地方,經過數十年醞釀,台灣的人文素養、慈悲心腸已十分醇厚,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更難得的是,這一群台灣人在經營事業時,也愈來愈傾向於回饋社會,善待員工、愛惜地球;這一群良性細胞,正是我們期待的第三個選擇。
自從孟加拉的尤努斯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之後,他一手推動的「社會企業」也引起全球的共鳴,形形色色的所謂「社會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處處萌芽。但有一個根本問題未獲解決,那就是,到底什麼是社會企業,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以香港為例,最常見的社會企業,是以社會福利為主要項目的企業,如再生人就業、老人扶持等,這卻把社會企業做小了。其實,任何企業,只要有意積極回饋社會以濟助弱勢、善待員工、努力投入環保與生態維護工作,他們的貢獻豈在少數直接從事社會福利工作者之下?而且,只要任何企業,有為者皆若是,這個市場經濟就會從少數細胞開始逐步擴散;有朝一日,大多數企業者成為這種型態的社會企業時,市場經濟脫胎換骨,那就是第三個選擇了。
◆ 又冷又病 「占領華爾街」占領者難捱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10.23
「占領華爾街」運動轉眼進入第六周,由於抗議者長期生活在戶外擁擠環境中,又不准架帳篷,只能靠睡袋和防水布休息、禦寒,擔任義工的醫療專業人員發現,「占領華爾街」運動的紐約市大本營祖科蒂公園不少抗議者出現體溫過低、皮膚感染等症狀。
華爾街日報22日報導,全美的「占領」運動參與者已成立自己的醫療委員會,成員穿上發光背心,貼上寫有「99%運動急診員」(99 percent ER)字樣的貼紙。他們現在更與「全國護士聯合會」(National Nurses United)合作,在全美各地設立更多正式的占領運動急救帳篷。
由於天氣漸涼、占領運動又持續了很久,祖科蒂公園抗議者的健康情況受到關注。下雨和擁擠是造成健康問題的主因。在曼哈坦下城設立的醫療帳篷內,義工醫生和護士本周每天治療約100名病患,許多與下雨和天氣漸涼有關,包括體溫過低,氣喘等。
「占領華爾街」運動並向紐約市政府官員發送請願書,要求准許抗議者架帳篷睡覺,抵禦寒冷。紐約市的法規不准在公共場所架私人帳篷,但21日晚至少12個私人帳篷開始出現。市長彭博的發言人拒絕發表評論。
祖科蒂公園不僅有工會和正式組織的專業醫療人員擔任義工,70歲的私人開業醫生柏拉爾也前來幫忙,每周來公園巡行四、五次。他還提出重要保健建議:抗議者和訪客彼此不要握手,「碰拳」(fist bump)問候即可,以免傳染疾病。
◆ 有工作 沒人做
【陳穎芃】2011-10-23 工商時報
■日本地震爆發後,營造工程需求大增,但營造業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已發生結構性轉變,導致如今國內技術性勞工嚴重短缺,間接拖累各地工程進度。
■As demand surges for repairs to buildings damaged by the March 11 disaster, a serious shortage of skilled labor is affect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across Japan.
日本技術性勞工短缺的情形日趨嚴重,不但造成國內營造成本上漲,也使許多營造案被迫延期完工。包括東京和大阪兩大地區在內,鋼筋加工與安裝承包商開出的單日工程費用已較地震發生前增加10%。
缺工導致成本上漲
在東京為首的關東地區,上游營造商付給鋼筋建造承包商的發包金額平均較地震前增加9%,漲至每公噸3.6萬日圓。同一期間,以大阪為中心的關西地區發包金額也增加10%至每公噸3.2萬日圓。
單就東京來講,諸如地基工程、爆破拆除工程及鷹架搭建等高技術性勞工的日薪就在今年春天增加11%至1.5萬日圓,夾板灌水泥的工錢也從地震前每平方公尺不到2,000日圓的價位,漲到每平方公尺2,000至2,500日圓。
隨著秋天營造旺季到來,災後原本低迷的民間營造需求也開始升溫。關東災區各項重建工程正如火如荼展開,連帶吸引大批工程人員前往災區尋找高薪工作機會,使得關西地區更加感受到勞工短缺的壓力。
關西1家鋼筋建造承包商主管表示:「諸如大阪車站周邊都市開發案等一連串大型工程是造成當地勞工短缺的原因之一。」今年8月國土交通省對340萬名技術性營造工人所做調查顯示,營造業勞工較需求短少2.1%,是2006年秋季以來最嚴重短缺。
專業、管理類職缺大增
除政府與民間工程案大增外,近年來營造業的結構性轉變也是技術性勞工短缺的原因。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日本營造業營收銳減,迫使許多年輕工人因減薪而辭職轉行。
除了基層技術性勞工之外,主管級工程管理人員同樣陷入短缺。人力仲介公司Intelligence表示,由於這類管理工程師須具備技術證照及工作經驗,因此營造商紛紛轉為招募年紀較大的資深工程人員。
截至今年8月底為止,Intelligence網站的機械與電子工程類別共有4,200個職缺,較3月底增加10%。同一期間,人力仲介Recruit Agent開出的機械工程職缺也增加40%至4,200個。
技術性勞工短缺導致災區住宅屋頂修復工程嚴重進度落後,不少受災戶必須等待12至18個月才能重建家園。儘管技術人員供不應求,國內營造需求還是不斷增加。日經新聞報導,今年度(4月起)日本民間營造投資額將年增5.1%至43.22兆日圓。
另一方面,日本汽車零件及電子製造商災後轉攻新興市場,也使具備外語能力的資深工程人員行情看漲。三菱汽車為了擴張電動車事業,計劃在今年度(4月起)招募80名技術人員。
東芝也計劃在今年度招募210名具經驗的工程人員,較去年人數增加130%。其他包括三菱電機、川崎重工及住友化學等日本大廠今年度也都擴大招募資深工程人員。
※ 相關報導:
* 經濟能力強 陸80後「剩女」暴增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11023000809&cid=1208
控制人口的「一胎化」造就「男多女少」後遺症,與現今過度追求財富、一切向錢看的價值觀,導致大陸社會產生許多奇特現象,2大主流世代各有困境:想婚也適婚的80後,因經濟、兩性關係不確定等因素,選擇不婚或結不了婚的剩男、剩女暴增;自我意識急劇膨脹的90後,則因價值觀混亂、對未來茫然無措。
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給工作
【經濟日報╱社論】2011.10.22
在國外沒工作的人上街頭,占領華爾街;在國內,太子汽車工會的勞工,繼10月11日罷工後,也打算24日上街頭抗議。這些勞工雖然有工作,但已經連續九個月領不到薪資,公司積欠工資達2.3億元,處境比沒工作可以領救濟金還糟。
目前政府處理的作法是,台北市勞工局表示,若員工持續領不到薪資,不排除對太子汽車再祭出30萬元重罰;勞委會則說,勞資雙方都不願終止勞雇契約,無法做歇業認定,勞委會只能儘可能協助雙方再協議,或協助工會訴訟。因此,政府似乎只能發新聞稿,強烈要求太子汽車公司正視積欠員工薪資已嚴重影響員工生計,應秉善盡雇主應有之義務儘速發放工資,避免爭端持續擴大,否則除影響企業經營形象,更會造成重大社會問題。倘若政府對企業罰款或道德呼籲有用的話,太子汽車的員工也不必罷工或走上街頭;雖然依法行政是政府施政的依據,但顯然政府的依法行政,已不足以解決實際發生的勞工問題。
政府未來面對的勞動問題,可能還不止如此。例如,先前我們呼籲要重視涉及公共安全行業(例如客運司機)勞工的超時工作問題,結果行政部門確實大肆查察,並獲得不少成效。但政府也許覺得民氣可用,也一併大規模查察加班費的問題。逃漏加班費,對於大企業而言,的確是罪無可恕,但對於中小企業,尤其是新創企業,那就會產生很大的挑戰。在實務經營上,鮮少新創企業的員工是不加班的,員工睡在公司的情況更比比皆是。如果,照規定支付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甚至加倍的加班費,那麼,僱得起員工的新創企業將屈指可數。這當然也是依法行政,但一刀切的作法,不僅無法保護所有勞工,反而扼殺了新創企業的生機,而鼓勵新創企業不正是政府促進就業的重要方法之一?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摩坦森(Dale T. Mortensen)近日在本報主辦的大師論壇中指出,救失業最好的政策,就是給工作。但很難想像,目前勞動主管機關能夠給民眾什麼工作。長期以來,勞動主管單位的角色著重於勞動市場的媒合效率及公平性、勞動者工作權益的保護,以及失業者的救濟與訓練等,但在結構性失業趨向年輕化、學用落差太大,以及層出不窮的新型態勞動問題上,主管機關卻似乎使不上什麼力,不僅就業媒合效果不佳,且依目前規範,也不足因應上述太子汽車勞資爭議,或勞動派遣等所衍生的問題;至於「給工作」,則根本不是勞委會的施政重點。
雖然未來行政院組織改造,勞委會將升格為勞動部,但倘若人員、想法及能力都不變,民眾又還能期待改變什麼?當然,「給工作」這個任務,本來就不是單一部會能夠處理,像美國主推就業方案的層級就提高至歐巴馬總統,雖名為促進就業方案,但事實上是跨部會促進經濟的大型財政政策,勞工部則是配角。
但無論如何,就業問題已是當前全球各國最重要的發展議題,「給工作」也不再只是民間企業的問題,亦已成為政府的責任。但遺憾的是,無論是國民黨提出的「黃金十年」或民進黨草擬的「十年政綱」,都沒有看到清楚的國家就業藍圖,也未見因應此一發展趨勢的組織整合思維。值此景氣趨衰及產業調整轉型之際,就業問題將日趨複雜化,行政院應成立跨部會小組,涵蓋勞動、經濟、財政、教育及青年等相關部會,共同擬定出國家就業藍圖;這樣的藍圖,倘若能夠重新喚起青年對於就業及創業的熱情,並激發那些已對求職失望的民眾重新走出家園,台灣才能有真正的黃金十年可言。
◆ 中科、南科 3家企業放無薪假
【聯合報╱記者曾雅玲、李奕昕/連線報導】2011.10.22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前天證實LED廠廣鎵光電,因訂單減少,要求員工簽署協議十月起「月休五天」,先休有薪假、再放無薪假;昨天晚間勞委會更接獲通報,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兩家廠商與員工簽署無薪假協議,成為全台金融海嘯後、景氣復甦以來的無薪假首三例。
勞委會高層表示,南科放無薪假廠商屬中小企業,分別聘雇一百廿名與六十名員工,兩業者已與員工達成共識、簽訂書面協議「優先休有薪特休假,若無特休假者或接單狀況遲未改善,則實施無薪假」。
經濟不景氣,科技大廠休無薪假傳聞從上個月起就風聲鶴唳。
九月廿七日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赴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報告,即遭立委詰問是否知情。王如玄截至前天仍宣布無薪假「零通報」;稍晚中科管理局即證實廣鎵光電廠已與員工簽署無薪假協議。
王如玄昨天表示,勞委會已與廣鎵光電聯繫了解情形;針對部分企業開始實施無薪假,各地區職訓中心與就服中心早已密切觀察,並備妥「穩定就業輔導團」、「充電再出發」兩方案,隨時能入廠輔導,希望能促使勞資達成良好協議、將衝擊降至最低。
雖然通報放休無薪假尚非企業經營者法定義務,但王如玄呼籲,資方若未經勞工同意、片面強制要求勞工休假,或縮減工時進而減少薪資,皆違反勞基法,將處廿到卅萬元罰鍰;同時依據七月一日勞基法新增條文,勞委會還有權公布迫休無薪假的違法企業名稱及雇主姓名。
廣鎵光電無薪假,若以基層員工兩萬五千元月薪計算,每人每月至少損失五千元。
中科管理局長楊文科說,已經接到員工反映,將全力協調廠方及員工度過難關,光電產業在中科佔了近八成,產值比去年下降一至兩成,影響層面不小。
相較光電下滑,精密機械業仍一枝獨秀,中科廠商幾乎都滿手訂單,去年產值六十五億元、今年前三季已超越一百億元,上半年就有廿二家廠商舉辦徵才。
◆ 開發右腦 讓無薪假成歷史
【聯合報╱張瑞雄/東華大學資工系教授(花縣壽豐)】2011.10.23
電子業景氣不佳,令員工不安的無薪假,又捲土重來!據勞委會最新通報資料,全台目前已有三家廠商實施無薪假。
年底的感恩節和接續的耶誕節年假,原是歐美傳統的採購旺季,但因受歐債危機與經濟前景堪慮的影響下,歐洲三大經濟體德、法、英的企業信心與消費者信心全面下跌。
消費大國美國則是失業率居高不下,歐巴馬的促進就業法案未通過立法,缺乏工作安全當然就缺少採購的慾望和本錢。
消費市場低迷的另一個因素,是消費者找不到可以買的東西,有了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之後,似乎甚麼都不缺了。而且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也讓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或攝影機、GPS導航、遊戲機等電子設備變得可有可無,其所消滅的工作比起所帶來的更多。
而且除非又有革命性的科技產品出現,否則這種消費低迷的狀況可能會一直持續,但革命性的產品談何容易?台灣的廠商如果只會用無薪假來度過低迷的景氣,那麼無薪假可能就會變成常態。
電影阿凡達的成功,是結合了環保、外星人、代理人等等不相關的概念,編織成一個動人的故事。社群網站臉書所以成功,是因為體察人類需要互動和情感的發洩,臉書在讚來讚去之間,為自己與他人尋找喜樂,也在繁瑣俗務間發掘意義與目的,這正是未來產品要成功的關鍵。
台灣每年在各地發明展或設計展得到許多的金牌,這些得獎的作品後來命運如何?無薪假來臨,政府想必又會以各種撒錢的花招,來讓自我感覺良好,除此之外,建議政府應該設置基金或專責單位,專心於將所有發明展,或設計展得獎的作品商業化,希望未來能有MIT 的革命性產品。
第一次無薪假很苦,如果重複出現會更苦,但台灣廠商如果一直代工,一直跟隨國外的產品,無薪假一定會重複出現。
政府既然必須得撒錢,可否拿一部分的錢來促進產業轉型?產業自己也要轉換腦袋,開發公司的右腦,讓無薪假成為歷史。
◆ 國科會未推動「57K計畫」
【李羅權/國科會主任委員】2011-10-22 中國時報
有關報載57K計畫一事,國科會說明如下:
首先、面對世界各國競相延攬高級科技人才,國科會藉由多元措施,長期補助大學延攬博士級研究員,以占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總件數之一○%為施政目標,與先進國家相同水準。
其次、國科會並沒有推動「57K計畫」,所規劃「促進博士級研究人員至產業合作研發方案」,係為邀請有意提昇研發能量企業,將研發構想與學界合作,並由大學與企業共同聘用博士級研究員,其薪資大學負擔的部分,由國科會補助。故此措施並非國科會補助企業,也絕非短期救助失業措施,而是請企業出錢參與產學合作計畫。
最後、方案規劃重點如下:一、由大學及企業共同提出雙方有興趣,並能提升企業營運效能為導向的研發主題;二、博士級研究人員應在大學研究室與企業研發中心工作,充分利用雙方研究設備等各項資源;三、大學所需之一半經費由國科會補助,企業負擔另一半經費;四、希冀博士級研究人員於工作一、二年後,可由企業納聘為其永久員工;五、增加企業與大學的交流,提升企業的研發能力,提高產業競爭力。
三分之一美國民眾挺「占領華爾街」抗議
【世界日報╱華盛頓22日電】2011.10.24
美聯社與GfK最新民調顯示,逾三分之一美國人支持「占領華爾街」的抗議行動,民調同時顯示,有高達58%的民眾已對美國政治極度厭煩。
民調指出,有37%的民眾支持由紐約市蔓延至全美、甚至全球各城市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民調亦顯示,雖然這次抗議大多數支持者為民主黨籍,但對當前整體政治不滿的聲浪,卻更加廣泛。
在支持「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受訪者中,64%為民主黨、22%為獨立派,共和黨僅14%。而支持抗議者與不支持者相比較之下,前者更可能支持歐巴馬總統,以及更可能反對國會。
整體而言,目前已有更多的民眾,亦即5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政治更加不滿,該比率在1月份為49%。
另外,將近九成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政治深感挫折和失望,該趨勢顯示民眾對於兩黨在聯邦預算和提高舉債上限等基本政府責任的政治惡鬥,已逐漸厭惡。
然而,民眾對政治的不滿已超越黨派界線,約有六成的民主黨、共和黨和獨立派受訪者表示,痛恨目前的政治。
這項民調是在10月13日至17日對1000名成年人進行的電話訪問,抽樣誤差在正負四個百分點。民調中包括384名受訪者表示支持「占領華爾街」運動,該部分的誤差幅度則為正負6.5個百分點 。
※ 相關報導:
* 美西「占領」擴大 多處強硬拒撤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669775.shtml
美西的「占領華爾街」運動22日「強勢」演出。加州屋崙市(Oakland)的抗議者演出抗拒當局的一幕,不理會市政府要求他們撤出市政府外「占領地」的最後通牒。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Portland),抗議者接管兩個公園,搭起300個帳篷,還為遊民提供免費食物和醫療,擴大聲勢。
◆ 直接裁員? 學者︰比金融海嘯嚴峻
自由 2011.10.24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全球景氣趨緩,無薪假與失業潮是否在台灣重演?學者表示,無薪假是廠商面臨景氣衰退之「暫時性」措施,若繼續不景氣,讓廠商看不到經濟復甦,屆時無需實施無薪假,而是直接採取「優退或裁員」,這對國內勞工的衝擊,「將比上次金融海嘯更為嚴峻」!
台灣大學國家政策發展研究所教授辛炳隆提醒,千萬不要輕忽這次的不景氣風暴,二○○八年金融海嘯時,雖然歐美經濟衰退,但台灣還有中國市場可以支撐;這次情況不同,中國經濟最近也出了一些問題,例如溫州幫企業的倒閉風潮,當地不少中小企業也發生困難等。
「這次經濟景氣趨緩的衝擊,可能比上波金融海嘯還嚴重!」辛炳隆說,由於歐美經濟不佳和衰退疑慮,已經不利於台灣出口業表現;又加上中國市場也出現萎縮現象,讓國內廠商更看不到景氣復甦跡象。
因應這波景氣寒冬,無薪假是否將擴大實施呢?辛炳隆認為,這次不會像金融海嘯那麼普遍、會縮減很多;他強調,上次實施無薪假,是廠商預估景氣沒多久就會復甦,但這次衰退徵兆,實在看不到谷底在哪與何時復甦。既然如此,業者若真的沒有訂單生產,放「無薪假」反而麻煩,恐怕就會直接祭出優退或裁員。
另外,辛炳隆說,兩年多前大規模推出「無薪假」,引起很多負面批評,也會影響廠商推無薪假的意願。
辛炳隆強調,面對外部環境不景氣的衝擊,國內廠商應該好好利用這個機會,進行內部結構調整,等到景氣復甦後,才能因應局勢;至於經濟部和勞委會,也應該積極協助鼓勵企業轉型或員工訓練。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陳淼則認為,其實整體景氣並沒有如外界擔心的這麼差,例如:今年前三季台灣對歐美出口仍有兩位數成長,加上第四季陸續有新電子消費產品推出,他預估,無薪假不會擴大實施,更不至於會出現「失業潮」問題。
※ 相關報導:
* 無薪假噩夢重演 失業潮蠢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oct/24/today-e1.htm
據了解,由於總統大選將至,為避免影響選情,無薪假成了「不能說的秘密」,部分科技業因為訂單減少,產能利用率降低,八、九月起開始實施無薪假,但對外說法多是「鼓勵休假」... 根據主計處定義,一個月都沒有上班、也未領薪水、且正在等待恢復工作,才會被計入失業;如果一個月都沒有上班、也沒有領薪水,卻未等待恢復工作,將會被視為非勞動力,不計入失業。
◆ 社論-主政者應對窮人家小孩多做些事
【本報訊】2011-10-24 工商時報
根據日前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所得最低的後五分之一家庭小孩受高等教育的比率回降至57.7%,而且其中逾八成都是讀私立大學。反觀前五分之一高所得家庭的小孩,有83.2%受高等教育,而高低家庭的教育支出差距也升至12.3倍的歷年最高。
以上這些數據隱藏著嚴重的世代不正義。如今富有者可以一年花30萬元把小孩送到雙語學校就學,窮人卻連區區數百元的午餐費都繳不起。這個教育資源的差距不僅在小學、中學,也同樣出現在大學教育,這些教育資源上的差距,至終必然會推升下一代的貧富差距,而使得貧窮者陷入「貧窮循環」。
雖然今天大學、研究所畢業者的收入已不如昔日,但相較於各學歷仍高出許多。依官方去年調查,30~34歲的青年人中,有大學以上學歷者平均月薪資仍達4萬元,高中職學歷者僅2萬9千元,國中學歷者2萬8千元。
若以45~49歲的中年就業者來看,有大學學歷者平均月薪已升至6萬2千元,遙遙領先高中職學歷的3萬2千元、國中學歷的2萬8千元。這項調查顯示是否受高等教育,確實對日後的薪資水準影響甚鉅。
面對市場經濟所帶來的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政府能坐視不管,一切都交給市場決定嗎?當然不行。19世紀後期的經濟學家馬歇爾(A.Marshall)、魏克賽爾(J.G.K.Wicksell)曾指出:「市場所產生的所得移轉,將會形成極大的不公平,任何對完全競爭的干預,把富人的所得移轉給窮人,對於經濟社會都是有利的。」
這段話告訴我們,市場追求的是效率而非公平,但僅追求生產的效率而忽略所得分配的公平,非但不利於社會和諧,隨著貧富差距擴大,也將抑制消費動能而影響經濟成長,因此政府有必要採取重分配手段去修正市場的所得分配。
所謂重分配就是透過課徵累進稅、社福支出、教育支出等財政收支政策,將富人的所得移轉給窮人,藉以修正市場分配的不公,維持社會的和諧並提升消費的動能。
遺憾的是,這些年包括台灣在內的多數國家皆不斷對富人減稅,這些取巧的政策非但使得如今各國政府負債累累,也讓政府重分配功能日趨式微。近日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在全球如響斯應,即反映出小老百姓心中的怒火。
台灣的政治人物在公開演說中總會強調世代的正義,總會表示要如何扭轉當前分配不公平的局面,但用相關統計來檢驗政府的作為,卻會發現世代不正義的情況非但沒有紓緩,反而更趨嚴重。
高所得家庭的孩子多數讀公立大學,而低所得家庭的孩子即使考上大學,逾八成讀的是私立大學。依教育部統計,公立大學平均一年(兩學期)的學雜費不到6萬元,而私立大學卻高達11萬元。如此讓低所得家庭負擔更沉重的學費,而讓富有家庭享受更多高等教育資源,已屬不公,而日後在職場的競爭,窮人家小孩早已輸在起跑點,貧富差距如何不繼續擴大?
或許決策當局會說,政府不是已延長助學貸款還款期限了嗎?政府不是也對於中低收入家庭的學雜費給予三成補助嗎?但這些對經濟弱勢者的協助實在是杯水車薪,仍無法讓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有著立足點的平等。
我們認為政府或許在其他社福的支出上可以撙節一些,但對於窮人家孩子的教育資源絕不該吝惜,以讓有心向學的孩子都能在最小財務壓力下,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我們相信,這不但符合社會正義,也是改善貧富差距的不二法則。
試想,政府是要撙節今日的教育經費而於日後多支出些社會救濟金?還是今日多編些預算讓窮人家小孩受教育,而於日後少花些救濟金?顯而易見的,把錢花在教育是上算的。
這個道理至為明顯,但在政治現實下,這些長期才能見效的教育政策,往往敵不過那些短期的社福政策。如此錯謬的施政邏輯年復一年,政府社福支出的預算愈編愈多,但貧富差距反而愈來愈大,民怨也就愈積愈深。政府年年說要改善貧富差距,也經常成立專案小組,但主持大計者是否有關懷弱勢者的熱情,是否有向後看二十年的眼光,實為關鍵。否則任憑成立再多專案會報,夫復何用。
我們籲請執政當局認真看待貧窮循環的問題,這比當代貧富差距有著更深遠的影響。而解決之道非僅要修正立足點的不公平,更應給予低所得家庭足夠的高教資源,如此年復一年在經濟良性的循環下,台灣的貧富差距及財政困局,才有得到徹底改善可能。
英國媽賺較多 全職爸爸當紅
中央社 2011.10.26
英國1項調查顯示,現在社會全職爸爸的人數是10年前的10倍。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調查結果顯示,英國共有140萬男性的主要角色是照顧小孩,也就是每7個家庭就有1個。
英國保險公司Aviva調查2000個有小孩的家庭指出,14%家庭的父親,主要職責是照顧小孩。
保險公司的柯里(Louise Colley)表示:「父母職責正在轉換,在家庭關係中,再也沒有該由誰來做什麼的規範。」
調查數據是10年前類似調查的10倍,顯示現在有許多父親願意放棄養家餬口,轉而承擔照顧家庭的重任。
全職爸爸之中,43%認為自己很幸運,能有機會待在家養育孩子;然而有46%父親表示,他們是為了讓家庭中賺比較多錢的人繼續工作,才決定待在家裡。
調查發現,照顧小孩的職責由女性轉給男性也有缺點。約有1/5全職爸爸表示,扮演這種角色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太像個男人」,而約1/8全職爸爸坦言,照顧小孩比保住工作還難。
這些全職爸爸表示,他們但願自己可以賺更多錢,這樣就能成為掙錢養家的人。
現今30歲以下女性賺的比男性多,而年長女性通常是因為要抽出時間照顧家庭,才會賺比男性少,傳統男女薪酬差異瓦解,意味著母親極可能領到比父親更豐厚的薪水。
儘管現在女性有能力養家餬口,卻有1/3的母親對拋下孩子外出工作感到內疚。
另外,1/5外出工作的媽媽,抱怨下班後還要照顧家庭,事實上得做兩份工作。
◆ EDUCATION-博士年產3700人 就業市場難容
【記者簡立欣/專題報導】2011-10-26 旺報
多數博士都希望在大學任教,但目前不少大學面臨經營困境,教職稀缺。於是有些博士躲到博士後研究,有些則放下身段去企業找工作。
為解決博士就業問題,日前國科會宣布「促進博士後研究員到產業方案」,鼓勵企業界聘用博士後研究員,國科會補助每人每月3萬元,其餘薪資由企業自行負擔,起薪不得低於5.76萬元,俗稱57K方案。構想一出即遭各方抨擊,有的調侃國科會成為「博士就業避難所」,有的批評國科會成為輔導博士就業機構,不一而足。
57K遭批博士就業避難所
台灣博士已明顯供過於求。以在學人數來看,2001年僅1.6萬人,2001到2005年以每年平均15%的漲幅平穩增加,到2006年雖已開始控制在學人數,但每年博士生已突破3萬人,到2010年更增長到3萬4178人。
再以畢業人數來看,據國科會統計,1995年台灣每年畢業的博士生僅1053人,2001年1500人,2010年已增長到3705人,成長幅度驚人。
每年「量產」3700名博士,最大的問題就是就業市場無法容納、求職不易,2008年畢業的博士僅68%找到全職工作。一個重要因素是,多數博士都希望在大學任教,但目前少子化,不少大學面臨經營困境,教職稀缺,這類孤注一擲者很容易失業。於是有些人躲到博士後研究,有些則放下身段去企業找工作。104人力銀行表示,從金融海嘯以後,台灣博士的工作機會有下降趨勢,反倒大專以上學歷的工作機會增加,不少博士為了增加自己工作機會,在面試時會刻意隱藏自己的高學歷,跟大專畢業生一同競爭。
「博士教育原本應該是精英教育,現在卻變成普及教育,甚至推廣教育!」一位大學助理教授無奈表示,10年來,全台博士生劇增近3倍,還有頂著國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光環的精英,返台謀職時成為「流浪博士」。
高學歷、高失業,一名大學助理教授表示,即使公立彰化師大、嘉義大學等熱門科系招聘教授,一個職缺都有上百名博士生搶著應徵,其中不乏留學美、英、德國知名大學。嘉義大學企管系招聘教授,更來了一名曾經當過大學院長的博士,讓系方嚇了一大跳。
博士失業偷書消除壓力
有些博士因失業而做出極端行為。今年8月,高雄市光華路政大書城逮到一名連偷數個月書籍的「雅賊」,且專偷科學類及勵志類,令警方吃驚的是,該竊嫌竟是新竹交通大學博士畢業生。竊嫌說,他雖是名牌大學博士,但求職不順,本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被交大學長的同事欺負,被迫離職,此後一直找不到工作。「背負名校博士高才生招牌卻失業,壓力真的很大!」該博士落網後稱:「我買得起這些書,我也不知為什麼就想偷。」
「沒想到高學歷反而束縛了自己的就業空間,」有博士在部落格上喟歎。為了化被動為主動,今年年初有近20人組成「博士團」到廈門參加「台灣專業人才對接會」。雖然因為「台灣博士」身分受到額外關切,但是也有博士坦言,大陸的博士也很多,因此大陸就業機會雖然相對較多,競爭壓力也不小。
◆ 大陸基本工資 今年漲22%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10.26
根據中國最新公布的官方資料,中國的整體經濟成長步調今年雖然走緩,平均最低工資卻上漲22%。
中國政府以提高人民所得為首務,因此對最低工資上漲的趨勢是歡迎的,但經濟學家警告,對已經由於全球需求走弱而苦苦掙扎的公司,這樣的發展將會帶來更多壓力。
根據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到今年9月為止,31個省級地區的地方政府有21個將最低工資提高,平均調升了21.7%。與已開發市場相較之下,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還算是低的。大陸基本工資最高的地方是毗鄰香港的深圳,最低工資是每月1320人民幣 (台幣6200元)。以時薪資而言,則是北京的勞工最好,有13人民幣(台幣61元)。但是,相較於其他新興市場,中國的勞動力正在快速變得昂貴。
基本工資大幅上漲,影響已經開始顯現。根據瑞銀(UBS)的數據,在美國進口的低檔製造品裡,中國的占有率已經探頂,現在開始下降。亞洲幾個工資比較便宜的國家,特別是越南和孟加拉,乘機搶進,成為主要的受益者。
從某個層次來說,最低工資上升,是中國政府將出口商在價值鏈上的地位往上推的一個方法,鼓勵他們生產比較精緻、高級的商品。
英業達下月裁員 上限432人
中央社 2011-10-27
英業達因惠普減少訂單、終止開發案導致業務縮減,今天向台北市政府表明11月4日將裁員,上限432人。北市勞工局將調查公司狀況,若非業務緊縮須讓員工復職,且最高可罰30萬元。
台北市勞工局勞動基準科長梁蒼淇表示,有媒體在10月6日即報導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因大客戶惠普(HP)webOS平板電腦停產,將全面進行人力轉移及精減的調整,市府12日去函英業達,要求說明縮減人力事宜。
英業達21日表示,公司因面臨重大衝擊,必須調整組織人力。公司董事會26日決議11月4日將裁員,上限為432人,並派人資部門代表到勞工局說明。
梁蒼淇表示,根據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2款,業者非因虧損或業務緊縮,不得裁員,否則為非法解雇。勞工局將介入調查,要求提出業務緊縮相關事證、資料,若非事實,則可要求恢復勞工職務,否則可依勞基法79條開罰新台幣2萬元至30萬元,並可連續處罰。
勞工局長陳業鑫表示,將派員前往英業達提供資遣員工求職及職業訓練資訊,並建立專責窗口服務遭資遣員工,並提醒英業達審慎評估資遣的必要性。
◆ 億光:無薪假是最負責的作法
中央社 2011.10.27
億光電子宣布11月開始放無薪假,遭民進黨立委砲轟「一手捐錢,一手實施無薪假」,是惡意A勞工薪資;億光對此回應指出,採取無薪假對員工是最負責的作法。
億光表示,因應景氣衰退,億光將配合工廠產線規範統一休假日,總部員工可依實際業務需要彈性調整上班,亦可請年休假,以上二者作法均給付薪資,無年假者才會放到無薪假。
億光強調,面對景氣衰退,億光不減薪、不裁員、不會讓任何家庭陷入痛苦與打擊,即是對員工最負責的作法,三至五天的無薪假,是公司全體員工共體時艱的向心力作法。
另外,億光指出,董事長葉寅夫因適逢母校百年校慶,感恩母校栽培,以個人名義捐款母校培育下一代,與公司治理之事無關,不可混為一談。
億光宣布11月放無薪假,民進黨立委黃淑英今天砲轟億光第三季營收近41億元,與去年差不多,還可以捐1億元給學校,實施無薪假讓人無法接受,她也要求勞委會調查億光中國大陸廠是否也有實施無薪假。
對於立委的質疑,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說,如果是一家還獲利的廠商,根本沒有實施無薪假的必要性,若縮減工時、減少工資,勞委會將「強力介入」與資方溝通。
王如玄說,億光董事長認為無薪假總比解僱員工好,這是「不同情境的比較」,勞工還是希望穩定就業。
※ 相關報導:
* 壓力鍋引爆 億光:實施無薪假還要談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679007.shtml
億光今澄清,葉寅夫是以個人名義捐款給母校,與公司治理並不相關,11~12月實施無薪假情形仍要看10月底產線狀況而定,目前公司人資單位正進行與員工的協商。
◆ 無薪假/學者:度景氣寒冬 好方法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 2011.10.27
勞動學者中央大學副校長李誠昨(26)日說,企業以休無薪假方式因應訂單減少,是讓台灣以最低的代價度過不景氣,是很好的方法。
政府不應該指責休無薪假的公司。
李誠說,美國和德國因應金融海嘯方式不同,美國的勞動市場最自由,但至今失業率居高不下,9月失業率仍有9.1%,德國勞動市場最僵固,9月失業率6.6%,在歐元區內表現相當好。
美國最自由,失業率卻很高,李誠說,這就是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摩坦森(Dale T. Mortensen)說的摩擦性失業。美國因應方法就是裁員,把成本外部化,員工被裁後,不一定馬上可找到合適工作。
德國是減少工時,李誠說,大家都把工時減下來,減少收入,把成本內部化,等到訂單回升,再慢慢增加工時,所以失業率不會很高,等於把失業的成本由大家一起分攤。
國內休無薪假,用的方法比較像德國,等到訂單回流,再慢慢逐步增加工時,回公司上班。
◆ 3大科學園區 31家放有薪假
【聯合晚報╱記者李青霖、李奕昕、周宗禎/連線報導】2011.10.27
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除已知三家廠商啟動無薪假外,竹科、中科、南科共有31家業者實施有薪假。從國科會統計資料顯示,包括竹科、中科和南科,今年1到8月營業額,普遍下降,這波不景氣影響最大是半導體、光電、電腦及周邊產業,相對通訊、精密機械生物技術,還有成長。
竹科管局副局長杜啟祥說,申請有薪假業者,也以半導體、光電類的LED、LCD等產業居多,網通、IC設計、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相關產業,由於接單不如預期,多數半導體廠產能利用率降低,業者鼓勵員工把特休假休完,國定假日過去常日班不休,「現在也強迫休假」。竹科員工說,部分特休休完了,主管還建議預支明年特休假;一名DRAM廠員工說,DRAM虧損連連,只怕預支假用完,如果景氣還不回升,難保不會開始無薪假。
中科目前有廠商每月放5天無薪假,全廠一千多人受影響,另有8家廠商開始鼓勵休假,希望節省人力成本共體時艱。
部分廠商啟動「有薪」排休,中科管理局統計從9月起共有8家廠商排休,包括光電、半導體廠,鼓勵員工「趁機」把年假休掉,也有廠商增加夜間自動生產比例節約人力。
中科管理局長楊文科說,研目前仍看不出景氣回復趨勢;至於明年前景,也要期待歐美景氣回暖。
南科共有10家廠商鼓勵員工「有薪休假」,多是光電、LED與設備業,另有兩家已向經濟部提報近200人休無薪假。南科管理局副局長林威呈說,南科部分大廠雖強調不休無薪假,內部仍以調整休假、員工教育訓練方式因應產能利用率降低,有員工擔心產能要是不能在第四季恢復水準,休無薪假恐怕難免。
某大面板廠員工說,現在雖沒休無薪假,但每週有3天名為在職訓練,其實是在掃地、擦玻璃。
◆ 美1%最富族群 28年內所得成長275%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10.27
美國國會預算處 (CBO)公布研究結果說,1979年到2007年間,美國最富有的1%高收入族群稅後所得成長多達275%,中產階級同期間稅後所得只成長40%。
2007年,美國所得最高1%族群的收入占全美收入的17%,遠高於1979年的8%。美國收入最高20%族群的2007年所得占全美53%,也比1979年的43%提高很多。相對上,收入最低20%族群的所得只占全美5%,低於1979年的7%。
另據「今日美國報」報導,全美中產階級的所得在2006年至2010年間大幅縮水,他們的所得在全美家庭總收入所占的比率遭到嚴重擠壓,所得移向富人,反映收入分配不平等。
「今日美國報」分析人口普查數據發現,美國150個地區的中產階級所得,在全美家庭所得所占的比率下降,呈下降之勢的大都會區比呈增加之勢的地區多一倍。中產階級指家庭每年收入2萬700美元至9萬9900美元者,富有族群通常指年所得超過18萬1000元美者。
CBS、「紐約時報」聯合進行的民調顯示,66%受訪美國民眾表示,美國財富應該更公平地分配;僅有26%民眾認為,美國財富分配公平。根據這項民調,七成美國人認為,共和黨國會議員的政策對富人有利。
◆ 首爾選舉 南韓朝野政黨警訊
【聯合報╱劉順達/昌信大學客座教授(南韓馬山)】2011.10.27
昨天南韓局部性的地方補選,最受矚目的當然是首爾市長選舉,一般認為這是觀察明年總統選舉的指標性前哨戰。
不幸,執政大國家黨候選人羅卿瑗,輸給市民團體和反對黨推舉的候選人朴元淳,不僅可能造成政黨大洗牌,並且對明年總統大選影響甚巨,值得觀察。
首先,南韓選舉文化愈來愈惡化。自選戰開始,雙方惡言相向,中央選舉委員會不得不出面警告雙方。選舉過程不但充滿人身攻擊的火藥味,也少了政策對決。
第二,市民團體抬頭。朴元淳不屬於任何政黨,他以律師身分,長年帶領各種市民團體向政府和大企業抗爭,積累了些許聲望,這次能夠勝選,顯示南韓政治版圖的急劇改變。
第三,執政的大國家黨和在野民主黨都將面臨改組。南韓明年要舉行兩大選舉,這次首爾市長選舉結果,無論是執政黨或反對黨都需要檢討。執政黨要反省的是慘敗原因,而反對黨要檢討的是,候選人為何讓給一位市民團體負責人?
第四,年輕人選擇了市民運動英雄。從這次首爾市長投票特徵來看,年輕一代討厭政黨推舉的候選人。對政黨而言,這的確是一個新鮮事,也是一個警訊。
其實韓人都知道,影響此次選舉最重要的關鍵,是最近李明博總統親信因受賄罪入獄事件層出不窮,對李極度失望。相對的,在台灣,至今民進黨和蔡英文都沒有捉到馬英九圈內人的不法,這倒是馬英九和李明博不同之處。
一胎化30年 讓大陸少生4億人口
【Upaper╱中央社 】2011.10.28
世界人口本月底將達70億之際,大陸當局表示,從實施計劃生育30多年來,大陸人口少生4億人,使「世界70億人口日」晚了5年到來,不過人口結構將面臨老齡化等5大問題。
聯合國人口基金昨天在全球發佈2011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稱,10月底世界人口達到70億。大陸占世界人口比例,從197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的22%下降到2010年的19%,如不實施計劃生育,目前人口規模可能會超過17億。
根據去年11月公布的第6次人口普查,全中國大陸目前有13億3900多萬人。
報導表示,大陸人口發展面臨5大問題,包括人口總量持續成長、人口素質總體不高、人口結構性問題明顯、人口流動遷徙活躍、家庭傳統呈弱化趨勢等。
◆ 浙江湖州上萬群眾抗稅 燒警車圍政府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2011.10.28
浙江湖州織里鎮二十六日晚間發生抗稅騷亂事件,逾萬名群眾上街抗爭,包圍和攻擊鎮政府大樓,並和數千鎮暴警察對峙至凌晨,警民爆發嚴重衝突。中共官方指衝突過程中有數名警察受傷,至少十名民眾送醫治療;微博上則傳出至少七人死亡,廿人受傷。
二十七日上午,湖州市政府發布消息指事態已被控制,二十七日下午,又傳出一些憤怒的民眾到鎮政府廣場聚集,並攻擊和燒毀多輛警車,為避免情勢失控,當地警方強力鎮壓,並拘留二十八名涉嫌「鬧事者」。
據多維網和微博的說法,織里是童裝製造大鎮,有很多外來民工或夫妻對在鄉下租間簡易的農房和縫紉機用作生產。當地政府創新出「機頭稅」—即按縫紉機定額徵稅,去年每台收稅三百元人民幣,今年要漲價到六百元,具體的稅收名目不清,因為不開發票,民眾反感強烈。
事件導火線是廿六日湖州市織里鎮收稅人員到一家工廠收稅時,與一名廠主發生口角,進而大打出手,並打傷一名工人,上千名加工廠工人到織里鎮政府門口討說法,當局出動大批防暴警察抓人打人,激起更大民憤,據傳有近萬名安徽外來民工包圍鎮政府,雙方僵持一日夜之久。
在民眾和警方對峙之時,不少當地民眾車輛被砸。一輛灰色奧迪A5從富民路一路連撞十幾人,兩人傷勢嚴重,群眾更為失控,見車就砸。
中共官方媒體的說法則是,織里鎮在童裝稅收社會化征管過程中,一戶安慶籍童裝小業主多次拒交稅款,在徵管人員上門徵收時,該業主糾集多名同籍業主圍攻工作人員,惡意滋事,引發不明真相的群眾圍觀聚集,「人數達六百餘人」。
就在中共官方指事態已獲控制之際,廿七日下午,又出現憤怒的民眾攻擊和焚燒警車。
昨天網路還傳出當地情況有可能失控,近萬名民眾又包圍鎮政府,湖州市政府緊急調來防暴警察,雙方爆發激烈的衝突,織里鎮政府玻璃、門窗被砸毀。在當地警方強力鎮壓下,事件受到控制。
大陸學者則稱,由於中共打房,房價下跌,過去拆遷和徵地引發的大規模群眾抗爭事件,將被苛稅雜稅引起的民眾群起抗稅所取代。
※ 相關報導:
* 平息騷亂 浙江官方停徵稅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6681015.shtml
浙江湖州市吳興區織裡鎮26日和27日發生的抗稅事件,官方回應稱已暫停徵收童裝加工戶的稅收,事件相關的稅收員已被解聘。不過民間傳聞仍不斷,網上傳出騷亂至少造成8死百餘傷。
◆ 無薪假惹風暴 億光喊卡
【聯合晚報╱記者周品均/台北報導】2011.10.28
LED封裝龍頭廠億光董事長葉寅夫本周三出席公開活動,鬆口將在11-12月實施無薪假的消息引發各界震撼,不過,經過兩天來社會強烈反彈,億光在與政府及員工溝通後,億光上午宣布將取消無薪假計畫,強調不會裁員也不會減薪,並對於將實施無薪假造成社會不安致歉。
電子業第三季面臨景氣寒冬,無薪假消息每天都在市場上流傳,牽動著大眾的神經,葉寅夫日前接受訪問針對媒體詢問無薪假消息時,認為企業面對景氣衰退危機, 無薪假作法總比裁員好,並在同一時間坦言將實施無薪假,正式掀開產業景氣不振,企業營運的壓力鍋,然而,經過連續兩日社會的強烈反彈、立委抨擊,億光今日上午無預警的發布取消無薪假消息,據了解,億光董事長葉寅夫今日上午收到來自人資部門反映員工對於無薪假想法後,加上考量政府政策與社會觀感,通知部門主管取消研擬中的無薪假計畫。
◆ 勞會:不容許獲利企業放無薪假
中央社 2011.10.28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委王如玄今天表示,企業在尚有獲利情況下,勞委會不容許企業實施無薪假,傷害勞工權益。
英業達昨天表明將裁員,王如玄今天出席「視障按摩師生命故事徵文頒獎典禮」時受訪說明,英業達資遣員工須依勞基法規定,必須要達到業務緊縮、具實質證據的狀況才能實施。
王如玄表示,由於因舉證責任在資方,勞委會已請台北市勞工局,積極介入查證相關事實,若有任何不實,絕對不可以資遣員工。
王如玄說,勞委會的「穩定就業輔導團」已由兩名副主委分別率隊介入各科學園區,積極了解無薪休假的實際狀況,並給予必要協助。
王如玄呼籲企業,非到「必要時」狀況,千萬不要以縮短工時或減少工資對待勞工。至於「必要時」的認定,起碼企業應提出「最近確實有虧損情況」,絕不容許企業在尚有獲利情況下,就實施無薪假傷害勞工權益。
◆ 英業達:不會有第二批資遣
中央社 2011.10.28
英業達因惠普(HP)宣布終止平板電腦,公告將資遣約400名員工,不過外界仍傳出有第2波裁員計劃,英業達發言人徐信群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有第二波」。
英業達才因惠普日前宣布結束平板電腦準備在11月4日裁掉約400名員工。而今天彭博社報導,惠普(HP)新任執行長惠特曼(Meg Whitman)撤回分拆個人電腦事業提議。市場更傳出惠普在新任執行長領軍下有意重回平板電腦市場。
對於惠普有意重返平板電腦市場,英業達副總經理兼發言人徐信群表示,雖然惠普回頭做平板電腦,再找英業達合作的機率相對其他同業大,但已經進行的人事精簡作業不會停止。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會有外界所說的「第二批優離方案」。
英業達此次裁員人數約400人,幾乎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台北市單一企業裁員數字最大的,也因而引起台北市勞工局重視,針對適法性及程序是否符合規定相當謹慎。
媒體報導勞委會指出,英業達未依就業服務法在10天前將資遣名冊通報地方主管機關,且未提出業務緊縮等情事。
徐信群今天回應表示,10月26日通報訂定員工離職日是在11月4日符合10天前通報規定,基於人性化做法,同意列資遣名單的員工在11月4日離職前可以選擇不到公司上班,但薪水照領。
至於業務緊縮證明一事,徐信群則表示,惠普宣布結束平板電腦業務的訊息,全世界都知道,而英業達為惠普平板電腦唯一的代工廠,這樣的事實如果這些官員不知道,只能說「後知後覺」,還是會尊重主管單位的立場。
※ 相關報導:
* 英業達裁員 提不出業務緊縮證明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681471.shtml
由於英業達無法提出惠普減單與資遣有直接相關的證據資料,勞工局要求英業達下周一下班日前提出證明,否則將逕行認定違反勞基法。
企業放無薪假 郭台銘盼別苛責
中央社 2011.10.29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今天被問到企業放無薪假議題時表示,每個公司或集團都會碰到困難的時候,請不要苛責這些公司,「放出一些人給我用不是很好嗎?」
郭台銘下午在中部科學工業園區主持投資大台中簽約、中科智動化科技研發大樓動土暨賜福科技公司中科廠房啟用典禮時,被媒體問到對無薪假的看法。
郭台銘表示,他覺得大家把問題炒作得太大,任何產業及技術都有興盛及衰敗的時候,產品也有,他不能說放無薪假是對或不對,而是時機上大家過分炒作。
他說,公司有困難,大家共體時艱,共同為台灣這塊土地打拚。公司放無薪假,也是希望將公司留著,每間公司或集團都會碰到困難的時候,請媒體不要苛責這些公司,「放出一些人給我用不是很好嗎?」
郭台銘表示,世界經濟確實面臨很大的結構性轉型,只有拚轉型,大家要花點時間調整人力結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與教育系統也應調整。
他說,世界經濟確實嚴峻,不景氣的時候是擴大投資的機會,尤其是基礎工業,大家說台灣治安不好,他覺得滿好的;大家說台灣沒工作機會,「我找不到人!」;大家說台灣沒投資,「我在台中找不到土地」。大家說不好,是結構改變,大家不適應,要調整自己。很多議題是大家過分渲染,他覺得台灣很好,台中真好。
※ 相關報導:
* 陳冲:放無薪假情形 沒2008年嚴重
http://www.udn.com/2011/10/29/NEWS/NATIONAL/NATS5/6683493.shtml
對於各界要求勞委會訂出企業實施無薪假具體門檻,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上午表示「有困難」,她說,無薪假相較資遣,還要取得勞工同意才可以,仍是某種程度較能容忍,很難訂出明確標準,但有爭議的個案,一定查。
* 新聞分析-股東的聲音在哪裡?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9874/122011102900128.html
但尷尬的是,勞委會的要求,其實法源不明,甚至可能無法源依據。說穿了,勞委會只能要求地方政府透過勞檢、對企業「道德勸說」,但暫不論勞檢可能查不到什麼違法結果,若遭企業主反咬一口「選舉考量」、仍執意要放無薪假,勞委會除百口莫辯外也莫可奈何,更遑論協助莫名放無薪假的勞工度過生活難關。這也是為何學者建議議勞委會,應儘速嚴訂無薪假門檻的原因,畢竟無薪假是企業因應景氣巨變、維持繼續營運的方案之一。
◆ 新聞眼/無薪假 別成了變相減薪漏洞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2011.10.29
原本大方公開表態實施無薪假的億光,不到48小時就改口取消,但英業達不改裁員計畫。也就是說,無論億光取消無薪假是否與選舉壓力有關,都無法改變企業裁員減薪的潛在氛圍,每個勞工還是剉咧等。但在此同時,社會也出現是否有資方「趁人之危」質疑聲浪,要求官方拿出對策,檢驗「勞」「資」是否真的「共體時艱」。
2008年爆發的金融風暴,影響既深且廣,廠商無人倖免,後來興起的無薪假風潮,勞工多半黯然接受。但此次經濟景氣才剛看淡,廠商就在第一時間祭出無薪假,甚至大規模裁員,且時機與手段都欠周延,才會招致各界質疑。
以億光無薪假為例,固然是因為LED產業訂單減少,但是公司前三季財報不錯,資方也慷慨捐贈給母校上億元,卻對員工發動無薪假,自然引發爭議。就在新北市及勞委會將登門拜訪「了解」,億光上午就宣布取消無薪假,除了「社會觀感」,要說與官方壓力無關,恐怕也過於勉強。
NB代工大廠英業達的無預警裁員,一樣留下不少問號。官方不敢背書,因為通報程序不完備,「業務緊縮」的裁員理由,正當性也有待了解。
億光與英業達不會是最後案例。面對獲利企業動輒放無薪假,甚至無預警大規模裁員,勞委會應對顯得被動僵固。勞委會這次搬出的因應措施,與三年前如出一轍,除了被動等資方通報,或推職訓補助員工薪資外,只能重申一切要勞資協商,無視多數企業不是沒工會,或是勞資嚴重不對等的現狀。試問,即使資方不提供任何公司營運財務狀況,勞方就能說不嗎?
現行勞基法對裁員都訂有必要條件,但「無薪假」是新興名詞,資方怎麼運用? 是否成為規避資方成本,變相減薪漏洞? 勞委會若認為標準難訂,也要拿出夠有力的理由,甚至強化事後監督機制,找出濫用無薪假企業祭出重罰,否則只是一句「總比裁員好」,恐怕難以說服社會大眾。
由歐債掀起的國際經濟風暴,台灣的確難以自外;蘋果帶動的科技產品競爭,也讓代工為主的台灣廠商幾家歡樂幾家愁。但這些變數是否已達全面性經濟衰退,仍有待觀察,何況歐債問題已獲初步解決,後勢未必看衰。「共體時艱」應適用勞資雙方,企業真的萬不得已,勞工忍痛配合,但資方也不應輕言啟動裁員減薪,趁機A勞工薪資。
◆ 英業達員工爆料 裁員沒標準 各單位最少砍3成
【康文柔/台北報導】2011-10-29 中國時報
英業達大舉裁員,引發員工反彈,昨(廿八)日向本報爆料,對英業達的說法重炮抨擊。員工指出:「高層的投資決策錯誤,難道不用負責嗎?為何由基層來當代罪羔羊!」員工也質疑裁員沒有標準,竟要求每個單位最少砍掉三成人力,最後把帳都算在惠普頭上。
雖有台北市勞工局介入調查,不過英業達昨持續裁員的約談動作,員工無奈的說,「勞工局前面開記者會,我們在後面還不是一個個找進去談,根本是同步進行。」對政府能提供的協助,並不寄予厚望。
根據離職人員透露,英業達給的資遣費,僅比照勞基法,由工作年資(月數)除廿四,預支一個月薪資,再加一個月。舉例來說,如果待滿三年,領到的資遣費為三個半月的薪資,「說是『優惠』離職,根本一點都不優。」
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三年前將董事長交給李詩欽,這次英業達裁員最多的行動通訊部門,當年由李詩欽主導建置,如今成為裁員的風暴中心,在英業達內部引來「派系鬥爭」的傳言;但也有離職人員不滿的說,「押寶(獨家代工惠普)押錯邊,又不是基層的錯,難道領高薪的人,反而不用為決策負責?」
尤其英業達曾對外表示,裁員主因惠普收掉平板電腦,但是離職人員透露,實情根本不是如此,連業務核心的筆記型電腦(NB)部門,都遭裁員。「有人手裡還有專案,想說不可能會是他,結果,還不是要你立刻走人。」
離職人員更質疑,這次的裁員「根本沒有標準。」因一兩個月前就有風聲,高層要每個單位最少砍掉三成人力,主管被迫扮演劊子手,必須擬出符合人數的名單。於是有的主管會考量人情,留下有家庭負擔的人員,忍痛砍掉單身、離職後比較好找工作的年輕人。
所以對英業達「汰弱留強」的說法,離職人員大表不滿,指出這無異是抹黑工作表現,更擔心日後求職會遭到異樣的眼光。
◆ 「溫水煮青蛙」的問題
【聯合晚報╱社論】2011.10.30
先看一則似乎距離台灣遙遠的新聞。澳洲航空忽然停飛,起因於勞資糾紛無法解決,公司執行長認為工會過去數周的罷工等行動讓公司逐漸失血,猶如「溫水煮青蛙」(slow bake),故寧可採取激烈手段,下令全面停飛。現在澳洲的航空和觀光業都受傷,連總理都要求相關單位加速勞資調停。
澳航的勞資糾紛癥結,外界不易理解其間是非,但有幾個參照點值得留意:一,全球景氣不佳,各國都漸浮現出勞工問題;二,「溫水煮青蛙」的方法只是拖延問題爆發,救不了經濟。
台灣科技業最近也出現無薪假和裁員現象,發生在目前「沒有春燕」的社會背景下,同情勞工的輿論不免批評企業沒良心。總統大選當前,執政者對此氣氛很緊張,馬總統都親自喊話,要求企業若獲利則不得放無薪假。有些企業主可能覺得有苦說不出,鴻海的郭台銘昨天也為企業緩頰,希望大家「共體時艱」。
苦日子當前,企業界的業務縮減,勞資雙方認知不同,一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問題是,政府面對這些現象,如果還在強調經濟前景大好;不得不面對「共體時艱」的情勢時,又只能一方面施壓企業,一面砸大錢於各種促進就業和補貼方案,目的只為短時性的美化失業率數字,那麼,就算問題遮蓋一時,還是免不了寒流驟降時要面臨嚴酷挑戰。
對現今情勢不樂觀表示擔憂和提醒的,不是只有台積電張忠謀等人。國外的趨勢大師已提出全球經濟「溫和崩壞」、「十年冰河期」等預測,且問題擴散不僅於美債、歐債等短期風暴而已。台灣淺碟式經濟,受國際連動影響至深,如果重量級的企業主、經濟大師都有戒慎恐懼之感,也許執政者不宜口出「經濟風暴遇到很多次了,我們不是被嚇大的」這種豪語。
台灣的確不是被嚇大的,困境當前要更沈著應戰,但「溫水煮青蛙」的麻痺感卻絕不會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讓選舉氣氛掩蓋困境真相,只怕會使問題更惡化,難關當前,政府要深思治本之道。
澳航無預警全面停飛 7萬旅客混亂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2011.10.30
全球第十大航空公司澳洲航空(Qantas)因勞資爭議,昨天無預警宣布即日起停飛所有國內外航班,七萬名旅客陷入大混亂。澳洲總理吉拉德緊急要求仲裁機構介入,兩個多小時的聽證會未能達成協議,將於今天再議,希望撤銷停飛令或延緩九十天再實行。無獨有偶,法國航空也因勞資爭議取消五架航班,法航空服員自昨日起罷工五天。
以澳航國外線員工為主的勞方,過去數周發動罷工,抗議業務縮減,讓班機調度陣腳大亂。公司執行長喬伊斯代表資方,昨天宣布全面停飛,換算成台灣時間是廿九日下午二時起。卅一日起,公司將不再支付員工薪水。
澳航員工罷工,每周造成資方一千五百萬澳幣的損失(約四點八億台幣),累計損失折合台幣約廿二億。資方宣布全面停飛,每天損失折合台幣約六點四億。宣布停飛時,澳航有卅六班國際線與廿八班國內線班機正在空中,廿四小時內預定搭乘澳航的乘客有一萬三千三百零五人。
澳航說,已經訂位的乘客應等待澳航進一步通知,再前往機場;所有受影響的乘客,澳航將全額退費,並提供食宿。
工會痛批資方此舉「反應過度」、「令人震驚」。喬耶斯一面表示勞資達成協議前將繼續停飛,一面表示不會屈從於勞方的要求。喬伊斯說:「全面停飛是一個十分大膽、不可思議、非常艱難的決定。」
原本對勞資爭議不表態的澳洲政府,火速介入。吉拉德說:「我相信澳洲人民、企業界、乘客、乃至於我個人,都希望勞資爭議能儘速化解。」澳洲政府向專責處理勞資爭議的「澳洲公平工作委員會」緊急提出申請,要求撤銷停飛令或延後九十天後再實行。
澳航在澳洲市占率達六成五,但國際航班的虧損始終未見起色。為此該公司八月中旬宣布一套五年改革計畫,將營運重心轉往亞洲,並從三萬五千名員工中裁撤一千人,自此勞資關係惡化。
※ 相關報導:
* 澳航復飛?等法院仲裁…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684995.shtml
澳洲政府隨即召開緊急仲裁聽證會,聽證會30日上午聽取工會與航空公司的陳述後暫時休會,當天下午繼續進行,預料政府會要求法庭下令澳航必須顧及澳洲的經濟利益,迅速復航。
* 鐵血CEO 選擇慢慢殺死澳航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684533.shtml
澳洲航空執行長喬伊斯為打破延續數周的勞資僵局,不惜讓澳航班機全面停飛,本月初更曾接到死亡威脅。他之所以鐵了心也不願讓步,很可能與在廉價航空捷星(Jetstar)工作期間追求低成本的背景有關。
◆ 1.5萬名美國年輕退伍軍人淪遊民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28日電】2011.10.29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事已近尾聲之際,退伍軍人事務部(VA)和住房與城市發展部(HUD)的一項調查發現,有越來越多自這兩場戰爭前線解甲歸田的年輕退伍軍人,淪為無家可歸的遊民。
退伍軍人事務部和住房與城市發展部28日公布的調查發現,2010年,年齡在18到30歲之間無家可歸的退伍軍人,約有1萬3000名,在所有無家可歸的退伍軍人中,占相當高的比率。
該報告的結論說:「鑒於有許多軍人會從伊拉克和阿富汗回國,此調查結果特別值得關注。」
美國將於12月自伊拉克撤軍,同時也計畫減少在阿富汗的軍隊,因此,陸軍計畫在未來兩年內削減5萬人。
聯邦政府研究調查發現,年輕退伍軍人只占全國退伍軍人總人數的5%,但在無家可歸的退伍軍人中,卻占9%。
退伍軍人事務部政策顧問道合提(Peter Dougherty)表示,今年初的數據顯示,20%到30%無家可歸的退伍軍人都曾經上戰場。
根據該報告,過去數年無家可歸退伍軍人的人數大致穩定,截至2010年底的12個月期間,約14萬5000名無家可歸退伍軍人至少曾經在緊急收容所或暫時住所住宿一晚,約佔所有無家可歸人數的12%。
該報告指出,大多數無家退伍軍人為年齡在31歲到61歲、身體有殘障的男性白人。約一半無家可歸退伍軍人在加州、佛羅里達、紐約和德州。
退伍軍人事務部表示,退伍軍人無家可歸是因為經濟太差,以及伊拉克和阿富汗戰事拖得太長,許多軍人多次被派往國外戰場,造成很多無法預知的改變。
◆ 紐約沒收發電機 逼退「占領者」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2011.10.30
「占領華爾街」運動29日進入第43天,紐約市政府28日出「重手」,沒收抗議者的發電機與燃料,讓他們只靠毯子和睡袋對抗嚴寒。加州奧克蘭市的示威者28日重回發動抗議廣場搭帳篷,矢言不走。
奧克蘭代警察局長喬登28日前往醫院探視受傷的示威者,24歲伊拉克戰爭退伍軍人歐森。25日晚奧克蘭警民爆發衝突,歐森遭催淚瓦斯罐擊中,頭骨破裂。
奧克蘭市長關麗珍(Jean Quan)27日為示威者遭到暴力對待致歉,她試圖與小川廣場的示威者代表對話,但遭拒。關麗珍呼籲抗議者勿在廣場紮營過夜,28日約有20頂帳篷重現廣場。
舊金山市長李孟賢28日午間說,27日與示威者代表的會談過程順利,並持續對營地的衛生表達關切。抗議者也說,民眾已經感到比較不受警方的威脅,也同意保持營地的衛生。
紐約當局28日出動40名消防隊員,以易於引起火災為由,在曼哈坦下城祖科蒂公園沒收6具發電機、瓦斯、汽油罐等。抗議者認為此舉是為阻止他們上網,令他們的處境更艱苦。
罕見的一場10月雪,預期29和30日侵襲東北部,可能為紐約郊區帶來一呎厚的降雪。暴風雪影響地區包括華府、紐約到波士頓的「東北走廊」,讓成千上萬人度過一個難忘的萬聖節。紐約10月下大雪將是140年來僅見。
有人認為「占領」運動將因冬季的風雪而冷卻,占領者矢言絕不向寒冷低頭。波士頓抗議者新成立的「抗寒小組」,提出打造愛斯基摩人「冰屋」的構想。丹佛本周下雪,兩名示威者發高燒送醫。
愈來愈多城市開始使用武力驅散抗議民眾,可是費城、紐約、明尼亞波利和俄勒岡州波特蘭等市,決定任由示威者聚集盤踞。
◆ 餐費飆漲5成 陸中學生圍校「起義」
TVBS – 2011年10月29日
大陸廣西一所高中,抗議伙食費無緣無故飆漲5成,大約5千名學生,26日中午就在學生餐廳發難「起義」,他們撕毀五星旗、用垃圾砸校長,並與校方人員發生肢體衝突,最後校方承諾恢復原本售價,才平息一場激烈抗爭。
大約5千名學生聚集,不時發出鼓譟聲,這不是要看熱門演唱會,這是為了吃的問題,展開他們所謂的揭竿起義;學生代表先與餐廳人員疑似有肢體衝突,接著大批學生衝進餐廳,佔地為王。
衝突發生在這個月的26日,廣西一所中學學生,不滿餐廳隨意漲價,一個套餐居然沒有理由,就調漲5成,從拍攝者劇烈晃動的畫面,感受得出當時學生的群情激憤。
根據現場抗議學生表示,衝突一度脫序,不但有焚燒五星旗,還拿垃圾丟校長,甚至連持槍的民警也不敢靠近,就怕擦槍走火。
這所中學位於廣西自治區的岑溪市,素有小深圳之稱,當地民眾號稱物價比香港還高,但薪水卻只有1/10,溝通不良,無力解決的校長住院治療,最後校方退讓一步,恢復餐廳原本售價,才平息一場大陸罕見的「體制外」抗議。
澳航44小時惡夢 復航班機起飛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11.01
復航的第一班客機 今早起飛
澳洲航空公司 (Qantas)因勞資糾紛於29日無預警停飛後,勞資爭議法庭下令工會停止罷工、澳航恢復航班;復航的第一班客機於31日下午2時(台灣時間上午11時)由雪梨國際機場飛往洛杉磯。
澳航執行長喬伊斯稍早表示,澳航第一班次商業航班今天下午2時復航,但最快到明天才能全面復航。
澳航停航44小時,引爆全球22座城市7萬乘客的交通惡夢,澳洲公平工作委員會經過14個多小時的馬拉松式聽證會後,在今天凌晨要求勞資雙方立即終止所有爭議行動,回到談判桌上,以保護觀光產業。
因停飛 GDP每天損失9300萬元
聯邦政府估計,旅遊業因停飛將損失澳幣2.56億,國內生產毛額 (GDP)每天損失9300萬元。由於影響嚴重,澳洲總理吉拉德採取罕見的措施,下令公平工作委員會出面介入,儘快解決澳航的勞資爭議。
澳航和工會有21天協商
澳航和工會將有21天時間協商,如果無法達成協議,將面對強制仲裁。
喬伊斯表示,澳航正等待民用航空安全局批准復航。他並向所有澳航乘客道歉,並說:「工會過去幾個月,特別是這幾天以來的爭議行為讓乘客受到連累。」
過去三個月來,澳航行李工、工程師和機師等三個工會相繼發動罷工,截至昨天,澳航共取消了600多架次航班,每周損失澳幣1500萬元(1600萬美元),而停飛期間每天再添澳幣2000萬損失。
工會罷工的起因包括不滿澳航的薪酬及重組計畫,以及澳航計畫開拓兩條亞洲新航線,並裁減1000名員工以削減成本。澳航表示,停飛是因為無法接受工會予取予求。
但勞資雙方的做法都引起各方詬病,澳洲國家時報社論指出,澳洲機師年薪達54萬澳幣,比總理吉拉德的38.6萬年薪還高40%,是澳洲國際線每年虧損2億元的原因之一,機師工會卻要求加薪2.5%,而且工會在抗爭時屢屢採取不負責任的行動。
※ 相關報導:
* 澳航罷工案 法院裁定結束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686020.shtml
澳洲航空(Qantas)因員工罷工而宣布停飛所有航班後,澳洲勞動當局31日要求澳航員工結束這場罷工,讓澳航得以繼續營運,受困全球各地的數萬名澳航旅客也可望鬆一口氣。澳洲政府之前說,澳航機隊每持續停擺一小時,都會使澳洲經濟損失數千萬美元。
◆ 停飛效應 燒向南非航空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1.10.31
澳洲航空(Qantas)為解決激烈勞資糾紛,宣布無限期停飛國內外所有航班;而法國航空(Air France)也因空服員自29日起罷工五天,30日取消約200個航班,使全球數以萬計乘客陷入大混亂。外界憂心,這可能對其他航空公司產生連鎖效應,包括與澳航有聯營協議的南非航空(SAA)在內。
法航29日已取消飛往紐約、東京、蒙特婁、阿布達比與西非一些城市的10個長途航班,30日同樣取消兩成航班。由於法航事先已提出警告,減少許多乘客白跑一趟機場的困擾,因此明顯降低乘客的不滿。
法航發表聲明指出,他們盡力確保讓法航於巴黎兩大機場內,每日約1,000個長程或短程航班中的八成航班在30日正常營運。
一些工會要求法航空服員罷工至下月2日,但由於1日適逢法國國定假日、航空需求熱烈,將使飛航混亂的情況更嚴重。法航員工抗議的原因之一,是針對該公司準備削減國際長途航班空服員的計畫。
澳洲航空30日則表示,自29日起停飛全球超過100架飛機後,已取消447個航班,影響逾6.8萬名乘客。
此外,由於南非航空每周飛往雪梨的三個航班是由澳航聯營營運,因此南非航空也可能受此次澳航取消班機影響。
南非航空發言人寇朵(Dileseng Koetle)指出,不是所有航班都會受到影響。她表示:「我們將持續觀察狀況,把最新發展告知消費者。」
南非航空官網已刊登示警聲明,雖然飛往澳洲伯斯的航班正常,但澳洲國內航點的連接航班可能中斷。南非航空鼓勵乘客考慮新的搭機日期貨選擇其他航班,以因應可能出現的航班取消或積壓航班。
◆ 2025年 印度人口超陸冠全球
【記者林永富/專題報導】2011-10-31 旺報
過去12年間,全球增加了10億人口。在過去10年間,印度的總人口增長了17.6%,達到12.1億。據聯合國的報告,印度將在2025年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大陸因持續一胎化政策,人口將減緩成長,被印度超越。
印度北方省 主產區
印度一直是全球人口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尤其是印度北方省,人口增長極為明顯,該地區在過去十年間為全球增加了3300萬人口。
聯合國26日發表《2011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預測,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超過90億,人口過億的國家將增至17個,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中印人口 僅差1.1億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在這份最新的報告中提到,目前中國依然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國,印度緊隨其後。目前印度和中國之間的人口數量差異只有1.1億人。但是,基於目前中印兩國的生育制度和生育速度,2025年,印度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國,屆時印度的人口將為14.6億,而中國為13.9億。
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決定,本月31日在印度北方省的馬勒村第一個出生的這名印度嬰兒,將被認定為全球進入70億人口時代的標誌。「印度計畫」等非政府組織舉行特別儀式,並為他頒發特別出生證。北方省是印度人口最多和人口出生率最高的省,每天出生1.5到1.6萬個新生嬰兒,該省每位婦女平均生育3.8個孩子。
大陸的老化問題也嚴重,中國國家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表示,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人口過快增長得到有效控制,但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呈現老年人口數量多、老齡化速度快、高齡趨勢明顯的特點。未來5年,中國每年新增老齡人口接近800萬,第一次老齡化高峰已經到來,但中國還沒有完全做好迎接老齡化的準備,應對老齡化將成為一個挑戰。
人口紅利 將助長經濟
印度人口激增喜憂參半,印度政府誓將人口災難變紅利。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齡每年都在降低,據估計,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齡將在2020年降至29歲。而這些年輕人將成為建設國家的重要力量。隨著這批年輕力量進入社會工作,印度很有可能收穫巨大的「人口紅利」,使經濟迅猛發展。
「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成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
◆ 毛澤東鬥贏了 留下人口失控爛攤
【記者林琮盛/專題報導】2011-10-31 旺報
中國人口壓力沉重,中共建政後就已浮現,但毛澤東卻完全忽視中國人口爆炸的危機。在1950年代超英趕美、大躍進「人定勝天」思潮下,毛澤東還把「控制人口」的呼聲,視為對他個人的鬥爭,反倒大力批鬥。最後,毛澤東贏了,卻也釀成中國人口失控的沉重代價。
早在1953年,前北大校長馬寅初曾建議中共中央進行人口普查。1954年底,中共公布第一次普查結果發現,人口突破6億,竟比1949年多出1億人。此數據,讓馬寅初大驚失色,要求政府開始進行計畫生育。
接著,1957年的大陸最高國務會議上,馬寅初大聲疾呼「若不控制人口,50年後中國將高達15億人,後果不堪設想」。馬寅初的觀點,引起學界的迴響和支持。不料,在1957年的大躍進前夕,毛澤東竟對馬的觀點大加撻伐。
毛澤東自信地反擊:「社會主義不存在人口問題。」在毛澤東「人多好辦事」的聖旨下,「光榮媽媽」口號不脛而走。當時的中國婦女還以力行「增產報國」為榮,平均一個婦女的「產能」高達4、5個。
結果,輪到馬寅初倒大霉。毛澤東親自對馬寅初發動「反右」鬥爭,把馬寅初打成馬爾薩斯主義者。面對壓力,秉持知識分子良知的馬寅初卻不畏懼,繼續反擊毛澤東,並聲明「單身匹馬,出來應戰,直到戰死為止」。
1960年,在黨內一陣批鬥、北大掀起圍剿馬寅初風潮下,馬寅初被鬥倒,被迫辭去北大校長、人大常委會委員等職位,至此消失在政界和學界。最後,毛澤東勝利了。但留給後代中共領導人的,卻是一大攤人口失控的爛攤子。
1979年初,中共官方接到一封要求為馬寅初平反的來信,新華社調研後提交關於馬寅初問題的報告。隨後,時任副總理的陳雲將該報告轉給中共中央祕書長胡耀邦處理。胡批示「馬寅初的問題,應該平反,如何請酌。」1979年7月25日,高齡98歲的馬寅初終於平反昭雪。馬的計畫生育也得到高層重視。
地球第70億人 怎麼算來的?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10.31
根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全球人口將在周一 (31日)某個時點達到70 億。這個時點只是象徵性的時點,「第70億」這個數字當然也是象徵性的,因為不可能有堅實的科學根據。例如美國聯邦政府的人口普查局也在預測全球人口,但該局預測全球人口飄到2012年3月12日才衝破70億大關。
理論上,估計世界人口何時將會達到70億,是一件相對單純的事:根據各國最近一次普查的人口數目,減掉據報的死亡人數,加上據報的新生人數,以及移民造成的人口改變。實踐上卻複雜得多。
聯合國〈世界人口狀態報告〉資深編輯科洛吉表示,「有些政府並沒有很周全的統計制度,有時候則是 (人口普查)資料不完全」。
又有些情形,聯合國必須考慮一個國家的官方人口資料看不出來的趨勢。例如,中國實行一胎化政策,又由於中國文化重男輕女,造成家長不報生女,只報生男。
紐約非營利智庫「人口委員會」副主席邦加茲說,「我們知道很多女孩子沒有算在普查裡」。
聯合國人口單位想盡辦法將這些複雜的因素納入計算,希望得到比較精確的近似值。
聯合國人口部和美國人口普查局的預測有其差異,但雙方都強調,他們預測的里程碑都是象徵性的。美國人口普查局的人口學家庫德坎說,世上沒有任何制度能時時刻刻監測地球上實際發生的出生和死亡。
兩個組織本來可以宣布一個日期範圍,說全球人口在這個時間範圍內可能達到70億,但後來決定挑選一個明確的日期。庫德坎表示,這是好主意,因為全球人口增加是一件人人有份,也人人忽視的事,聯合國挑選一個日期、確定一個數目,使之成為容易引起注意的焦點。
邦加茲表示,你相信誰的預測,並不打緊,你如果爭全球人口到底是69億5000萬還是70億,其實錯失要點,因為要點是地球真的承載了相當龐大的人口,我們必須留意其衝擊。
※ 相關報導:
* 聯合國人口統計「黃金標準」 有半年誤差!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11031/4196.htm
其實第70億人只是個概念,或稱符號。不過符號的出現,就會引發人們思考。
* 70億寶寶誕生了 2500g,女生
http://udn.com/NEWS/WORLD/WOR7/6686949.shtml
◆ 專家:人口迅速老化 才是夢魘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2011.10.31
全球人口卅一日突破七十億之際,許多西方人口學家憂心的不是人口爆炸問題,而是不少國家面臨的人口老化甚至減少危機。對許多西方和亞洲國家而言,這個問題更切身且急迫。
當今的全球人口成長多半來自開發中世界和非洲國家。專家說,糧食生產與技術提升,其實足以餵飽這些增加的人口,真正的潛在夢魘是人口迅速老化,以及富國、窮國的人口出生率同步下降。路透報導,就在不到廿年後的二○三○年,不少西方國家和日本、南韓等國,六十五歲以上銀髮族將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一些開發中經濟體,特別是實施一胎化政策的中國大陸,也會面臨同樣問題。
如何在老年人口大增之餘,以可行的新策略創造繁榮、就業並提供各種必要服務,是新的挑戰。其實,許多國家現在就已面臨這個問題,人口老年化引發的醫療與社會照護成本增加和生產力下降,被認為是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
在較富裕的國家,生育率早已大降。俄羅斯、新加坡及部分已開發國家相繼推出鼓勵生育的政策,然而效果不一。多數的預測結果顯示,全球人口可能二○七○年左右達到九十億,此後開始減少,降速可能非常快。如果全球人口按歐洲的模式變化,至二二○○年,全球人口數可能不到目前的一半。
在最糟糕的情況,這種老化的人口結構可能引發「世代衝突」 ,中老年人可能占著工作機會,且強烈的要求增加薪資和福利,憤怒的年輕人則感覺毫無機會,還必須負擔上一代的退休成本。
◆ 全球糧食…一半浪費掉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1.10.31
全球第七十億人口在萬聖節報到,提醒人類面臨的困境。非政府組織「人口至關重要」(Population Matters)主席馬丁(Roger Martin)在英國衛報撰文指出,全球人口過剩,環境受害最大。
馬丁指出,人口愈來愈多,環境問題最終不可能解決。
馬丁指出,人類有足夠的食物、水和其他民生必需品,供七十億人口健康生活。但如今全球七個人就有一人挨餓,原因是全世界生產的糧食有一半浪費掉,不是在田裡爛掉,就是在市場和冰箱裡腐壞。
人口本身不會對地球造成壓力,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才會。
下撒哈拉非洲和開發中地區人口激增引起關注,但相較於富有的西方人,貧窮的烏干達人和尼日人僅使用極小部分的全球資源。
有人說,肯亞人口成長快速,問題很大,但肯亞的三千多萬人口,並未成為全球的負擔,因為肯亞人消費極少資源。每個美國人的消費是肯亞人的卅二倍,美國有三億人,是肯亞人口的十倍,因此,美國的消費是肯亞的三百廿倍。
◆ 飲食消費 進入爆炸期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1.10.31
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專欄作家史蒂文生指出,全球人口日漸增長對投資人而言有三大意涵,分別為糧食、都會化以及中產階級日增。
拜現代醫療進步所賜,全球人口增加速度日益加快,今年突破70億大關後,預料將在2050年前增至90億。儘管這意味著民眾對水、能源資源和農地的需求快速成長,但短期而言,人口增加對投資人也有若干意義。
首先是糧食。據預估,全球糧食生產必須在2030年前增加50%,部分是為了餵飽更多人,另一部分是因為人們的胃口改變。民眾日漸富裕後,將會消耗更多蛋白質食品,例如肉類和乳製品。
由於生產1公斤的肉必須消耗7公斤穀物,肉製品需求增加將使現有農地的產量日益不足,但解決方案不能只是增加耕地面積,因為最有生產力的土地已被用來耕作,且工業化和都會化也會侵蝕現有農地。
不怕人口飆 印度男一家160口
中央社 2011.10.31
全球人口本週破70億大關,但擁有全球最大家庭的印度家長錫安納(Ziona)卻不受其擾。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錫安納笑著表示,「我不在乎印度的人口過剩問題...我相信是神選中我們成為這樣的大家庭,我的家人不願違背傳統,於是我們的家庭愈來愈大」。
錫安納擁有39名妻子、86名子女及35名孫子女。
他的父親查納(Chana)在印度村莊巴克旺(Baktwang)創立基督教派系,並依神旨意推廣一夫多妻制,錫安納說,「我從沒想要結婚,但這是神為我選的路,再三結婚非我所願」。
這個大家庭的160個成員住在一棟4層樓高的住宅,座落在印度東北部米左拉姆(Mizoram)省的偏僻村莊。
米左拉姆省毗鄰緬甸和孟加拉,有100萬名居民,是擁有12億人的印度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之一。米左拉姆省自然景色優美,但卻需要特別許可證才能進入,實際上幾無觀光可言。
從米左拉姆省唯一的機場到偏遠巴克旺村,約4小時路程。錫安納家的明亮紫色大宅最引人注目,大宅內共有22間臥室。
這棟大宅主要的房間是一個巨型大廳,是家庭成員烹飪、用餐及祈禱場所。臥室是宿舍式房間,平均有20張床,每張雙人床之間距離約30公分。孩子們通常與母親同睡,而母親則輪流造訪69歲的男主人臥室。
他的第5任妻子表示:「錫安納平等對待我們所有人,沒有偏袒問題。」
錫安納17歲結第一次婚,首任妻子薩席安吉(Zathiangi)現年70歲,最年輕的妻子僅31歲。
身為最年長的妻子,薩席安吉負責打理廚房的一切事務,以使用餐時間能有效率。
有些女人負責煮飯,有些人布置桌面,其他人則負責上菜及清潔,沒人發出太多牢騷。
第5任妻子表示:「我們每天得煮25公斤米、40公斤馬鈴薯及5公斤扁豆。」
這個大家庭每週享用3餐葷食,每餐葷食得吃掉30隻雞及一隻大烤豬。
◆ 70億人壓地球 台灣到處吃到飽…
【聯合報╱梁幼祥/美食評論家(台北市)】2011.11.01
電視告訴我們,已有七十億人壓在地球上,隔沒多久,電視上又看到一位張牙舞爪的女士,嘴裡還咀著食物對著鏡頭說:來這吃得好爽噢!我要吃到吃不下才過癮!畫面接著進到一吃到飽的自助餐廳,一群拚命拿菜的客人。
台灣有許多這樣的餐廳,包括了星級餐廳,都可看到一群群的消費者在裡面。
這是一種「貪」,店家就是抓住這些人的心態,讓你貪個夠,他們才有大把銀子賺!有時我真不解那樣粗魯吃撐了還有啥美味與食趣!
自助餐起源於十八世紀北歐的挪威,有此一說的是,當遠洋的海盜回到部落的時候,每一家人端一份食物,堆放在廣場,大伙人相聚,慶祝,自在,狂歡!但這樣的吃法,在挪威已式微,台灣四、五十年前,經濟拮据時,向沙烏地阿拉伯借貸才蓋了條高速公路,可是當時廟會串聯,搞拜拜吃辦桌,一年可吃掉兩條高速公路。政府花了好大的勁,吃拜拜的浪費風氣才端正過來。曾幾何時台灣開始流行吃到飽自助餐的?
英國衛報有文撰述,全球糧食,有一半浪費掉!這意謂著人類對「吃」與「食物」是那麼的不尊重。
我知道台北市政府及台南市政府都想繼四川省成都市之後也向聯合國申報「美食之都」,但「美食之都」的稱號只是個表象,美國紐約、法國巴黎、日本東京、香港、新加坡,這些沒頭銜的都市,誰會見慚於成都?要知道這些真正的美食之都,得自於她們擁有的是在食物中表現的深層文明與文化,有朝一日聯合國的評審來了台灣,看到吃到飽,及我們引以為傲、管理混亂、擠亂不堪的夜市小吃,充斥街頭,試問「文明」與「文化」的條件分數我們如何取得?
當業者還在用「俗擱大碗」的誘惑,滿足消費者能便宜又吃得很爽、吃得很飽、撐了才回家的市場導向,請問,我們用什麼責任心,面對已有七十億人口的地球,我們又如何能讓台灣之外的人,說我們是個有主題、有文化、有文明的美食之都?
◆ 紐約垃圾食物達人 專找餐廳丟棄食物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11.01
紐約市布魯克林區最近出現一批「垃圾食物」達人,他們不是愛吃沒營養的東西,而是真的在垃圾堆中翻找高級餐廳丟棄的昂貴食物。
一般消費者白天要花7美元才能吃到星巴克的沙拉,數小時後,垃圾食物達人可以免費吃到同樣的食物,只不過得動手從垃圾中回收。
在紐約攻讀戲劇大學生艾希麗‧費德斯說:「在垃圾中尋寶,我每周可節省好幾百美元。」她並且帶領紐約郵報記者進行垃圾食物之旅,一個晚上從曼哈頓數家餐廳垃圾中找到的三明治、咖啡、壽司、碗裝沙拉、麵包、飲料等,總計42包,如果以售價計算,達160美元。
這些食物並非腐壞而被餐廳丟棄,有些包裝根本原封未動,也未被廚餘、垃圾汙染。
高級餐廳當天沒有賣完的食物都得丟棄,有些餐廳會在營業時間結束後把多餘的食物捐給慈善機構,慈善機構不收的食物就成為垃圾食物達人的目標。餐廳雖然因為垃圾被亂翻而不勝其擾,但也無可奈何。
從垃圾堆找食物 (dumpster-diving)已成趨勢,數千名紐約客甚至透過Meetup社交網站定期搜刮商店的垃圾堆。這些垃圾堆食物達人並非是反對浪費的環保人士、也不是一窮二白的遊民,純粹是為了省錢。而想要做這種達人,先決條件是有一副「鐵胃」。
風暴擴大?無薪假6家變12家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1.11.01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天才說「無薪假不如大家想像的焦慮」。但今天公布無薪假最新通報統計,截至10月31日為止,通報實施無薪假家數由原本的6家暴增為12家,簽訂協議人數則由1380人,增加為2801人,主要是光電及電子科技,顯示無薪假風暴似有擴大跡象。
今天傳出摩托羅拉裁員一成,勞委會職訓局也宣布同步啟動資遣通報機制,行文地方政府通報轄區資遣案件。
而王如玄才說會透過就業輔導團了解企業是否濫用無薪假,但勞資處處長劉傳名今天卻說,就業輔導團沒有專業能力解讀企業營運,只能了解勞工是否有需要協助之處。
科學園區有4家 分布各縣市
無薪假風潮四起,勞委會要求地方勞工行政機關通報,18日啟動後,一開始只有3家,但這幾天數字迅速增加,副院長陳冲上周六說6家,今天公布最新通報家數已經暴增到12家,簽定協議書人數也增加為2801人。
勞委會勞動條件處長陳慧玲表示,12家通報無薪假企業,以光電及電子科技居多,還有一家機械公司。區域分布顯示,科學園區有4家,竹科1家,中科1家,南科2家,其他分布在各縣市,包括新北市及桃園都有。
「通報有時間差,非一夕暴增。」
對於6家變12家,陳慧玲表示,因為勞委會會在每月1、16日公布,因此各地方政府不必隨時通報,只要在月中月底通報即可,因此通報家數會有時間差,並非一夕間暴增。
勞資處處長劉傳名說,勞委會穩定就業輔導團上周已經訪視5家廠商,其中南部3家,中科1家,台北1家,其中包括億光。
不過,就業輔導團至今仍只有勞委會代表,如何了解企業營運狀況? 劉傳名坦言,「就輔團的確沒有專業能力解讀企業財報」,他強調,就業輔導團沒有權力否準無薪假,只是從就業輔導訪視立場拜訪。
他說,經濟部也有輔導團,勞委會就業輔導團也考慮納入其他部會,但情況未如想像複雜,因此暫時不會納入其他部會。
◆ 學者:若出現擴散效應 更難駕馭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2011.11.02
勞委會公布新一波企業放無薪假名單,波及員工爆增至2000多人,經濟學者擔憂無薪假會有擴散效應,如果像傳染病般蔓延開來,政府會更難駕馭,還會遞延影響到未來的經濟成長表現。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無薪假最令人擔憂的是可能會有擴散效應,現在是某些產業訂單減少又看不到明朗反彈,就開始放無薪假。無薪假狀況如果沒有處理好,讓人擔心會爆發「傳染性」,現在政府以道德勸說和各種形式壓力約束企業放無薪假,但是放無薪假的數量一旦變多,道德勸說或各種壓力的約束力量會減弱,政府也會比較難駕馭這種狀況。
梁國源表示,不論是無薪假或是解雇,都會造成受雇者收入減少,即使有失業保險,領完6 個月之後,該怎麼辦? 政府和企業,企業和受雇者,在處理無薪假的思維應該更具有前瞻性。
富邦金控經濟研究中心資深協理羅瑋表示,原本預期農曆年後才會出現無薪假和裁員狀況,沒想到提早在10月就出現,蔓延狀況也滿快的,廠商本來還可能不好意思放無薪假,但是有人率先放無薪假,跟進的廠商也就比較沒有顧忌。羅瑋表示,無薪假一旦擴散,實質的影響是民間消費的減少,後續遞延效應是造成經濟成長率的衰退,更重要的是不安定感擴散,將影響企業投資和民眾對景氣的看法,股市也會遭到波及。
◆ 明眼按摩今開放 視障者無奈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陳宏瑞/高雄報導】2011.11.01
政府從今天起開放明眼人從事按摩工作,對此,視障按摩師大多表示只能「無奈接受」,也認為將嚴重衝擊視障朋友的工作權;不過,也有人開始轉型,學習芳療師課程,希望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高雄縣按摩職業工會理事長李芳新自己擁有兩家按摩店,目前聘有10名按摩師,全部都是視障朋友,他說,「該來的還是會來」,雖然先前就曾北上行政院、勞委會抗議陳情過,還是沒有用,未來他也暫不考慮聘用明眼的按摩師。
李芳新說,其實按摩師是個很花勞力的工作,如果視障朋友可以有能力做其他的工作,很多人可能也不願意來做按摩師,政府開放明眼人也可以從事按摩,將嚴重衝擊視障朋友的工作,未來一旦企業或財團挾龐大的資金進入這個市場,絕對不是現在視障朋友的小型按摩中心或個體戶可以抵擋的。
在鳳山大東二路開業8年的「真輕鬆病理按摩中心」老闆蘇啟明則痛批,政府以前就對滿街的泰式按摩、腳底按摩「視而不見」,如今又開放明眼人從事按摩業,根本沒有在照顧弱勢族群,現在都只能勉強餬口,以後開放後不知道會怎樣?
有人不滿,但也有人努力求轉型。視障按摩師廖欣賢在自家工作室從事按摩近3年,平日還接錄音轉譯或公益音樂表演活動,她坦承,視障按摩師除非到處兼差,否則收入根本不夠日常開銷,11月開放明眼人從事按摩業後,衝擊一定很大。
但即使在開放前,排擠現象原本就存在,包括同業和她自己,都曾碰過明眼人推拿師到工作室來嗆聲,還一邊被按、一邊考她按的穴位在哪裡。
不過廖欣賢強調,從事任何行業本來就要持續充實技藝,就算是明眼人也不例外,日前她就參加高雄市勞工局舉辦的芳療師課程,計劃未來到市區精華地段,另外找尋合適地點開工作室,來增加更多的客源。
◆ 聯合筆記/對世界人口的「貢獻」
【聯合報╱羅印冲】2011.11.01
全球人口跨越七十億大關,其中世界第一,擁有十三億三千多萬人口的中國大陸,「貢獻」良多。不過,各界對此有些不同的理解。
大陸人口問題專家翟振武就認為,中國對世界人口的重要「貢獻」,是中共八○年代起實行的計畫生育,否則世界人口早在五年前就達到七十億。中共人口計生委主任李斌也說,大陸用卅年完成了發達國家百年人口轉變歷程,「為世界人口與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但中國大陸卻從未思索在一胎化政策下,造成多少人間慘劇,也沒有把一胎化政策造成的巨大社會、經濟、政治代價,以及國際負面聲譽當成一回事。
在中共強力執行計畫生育下,大陸到處充斥「人流」(人工流產)的非法管道,儘管當局嚴打嚴抓,但這項「賺錢產業」依舊大行其道。在公車或計程車上,這類小廣告無處不在,價格也不算高;這種亂象讓人感嘆,原來拿掉一條寶貴的生命,竟是如此廉價。
此外,一胎化更是釀成大陸男女性別比失衡的元兇,除了女嬰被惡意遺棄的消息時有所聞,性別失衡也讓大陸「光棍」數量直線上升。
大陸農村缺工問題向來嚴重,一胎化讓此一困境更形惡化,農民只好私下「偷生不報」,躲避官員查緝;但當局為落實一胎政策,下鄉嚴厲打擊「超生」現象,計生官員手段殘忍,一旦抓到就強迫墮胎。
上述種種問題,都是大陸強制實行一胎化的惡果。在全球迎來七十億人口的當下,正是中國大陸檢討、調整計畫生育政策的關鍵時刻。倘若中共抱著鴕鳥心態,只看「數字管理」的成效,不願正視伴隨一胎化政策而來的社會問題,未來勢必要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竹科大老拋彈性工時 勞資勿對立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徐睦鈞/新竹報導】2011.11.02
無薪假風暴持續擴大,馬英九總統上午前往新竹科學園區向企業請益,包括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友達光電董事長李焜耀都提出以彈性工時因應低迷景氣。馬英九總統總結時表示他非常贊成宣明智主張勞資不要對立的想法,勞工法規保護勞工天經地義,但如何與企業需求結合,找出平衡點是勞委會責任,不要固守為了保護勞工,只有一套作法。
對於李焜耀提出彈性工時,馬總統認為,我國可以思考自己制度進行調整。
馬總統重提三年前的「三挺政策」。
馬總統說,他上午與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聯繫,現在僅12家產業2801人修無薪假,與三年前情況不同,希望勞委會貫徹,若企業基本上有營利,要避免採取無薪假的方式,二方面企業跟勞工有共識來做。他也重提三年前的三挺政策,希望銀行這次共體時艱,給企業必要的支持,也希望企業給勞工必要的支持,共體時艱共度難關。勞委會多辦公聽會,溝通觀念,讓企業主與勞工之間達成必要的共識。
盧明光:將不景氣減少的正常工時記帳。
中美矽晶董事長盧明光率先提案仿照德國准假企業,在企業面臨景氣極度低迷時,將不景氣減少的正常工時記帳,但不影響員工正常薪水,待未來景氣恢復後,在符合勞動法每周最高工時或最高加班點數的要求下,用加班點數來抵扣。讓勞資雙方作最好的協商,既能照顧員工,不影響員工當月份或當季薪水。
李焜耀盼修法:放寬為一年計算總工時。
李焜耀也在臨時提案建議修改勞基法,擴大工時制度彈性,由現行的兩週84小時規範放寬為一年計算總工時,來符合全年但旺季的人力需求,德國英國都有工時帳戶的彈性制度,可作為參考。
宣明智:彈性工時政策卡在執行上有困難。
宣明智在綜合討論時也跟進表示支持,並以中國人所謂「晴耕雨讀」來譬喻。他認為彈性工時政策卡在執行上有困難,勞資站在對立的心結,他說,就像借錢也會繳利息,工時償還以加班還,這樣想就可以解決。未來遇到問題會越來越複雜,若勞資各站各的立場,勞委會只依法規行事,很多事情沒辦法作。
馬總統在總結時表示,非常贊成宣明智的意見,勞資雙方不要有怕被佔便宜的心態,要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在經濟變遷的時代,保護勞工權益同時要間顧到經濟發展,趁現在問題不是很嚴重,越早做越有機會解決。
馬總統說,從十多年前亞洲金融風暴、三年前全球金融風暴,現在面臨經濟衰退,未來會不會變好還不知道,但可以想像未來起起落落現象會經常出現,應檢討現在法規能不能因應。勞工法規保護勞工天經地義,但如何與企業需求結合,找出平衡點是勞委會責任,他也當場要求勞委會結合經濟部,與相關勞工團體座談找出方法。
勞委會副主委郭芳煜會中說明時表示,相關作法98年曾徵詢過勞資雙方意見,資方認為營收少時還要給薪,會造成財務負擔;勞方則擔心日後加班可能造成過勞,當時無法達成共識。
馬總統指示後,郭芳煜會後受訪表示,彈性工時必須透過修法,目前恐怕來不及,未來將加強溝通,近日內就會舉辦公聽會。
※ 相關報導:
* 馬總統向張忠謀請益 密談40分鐘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692024.shtml
* 電子業寒冬/友達下猛藥 高層減薪15%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6691157.shtml
兩兆雙星產業今年虧損恐逾2,000億元,創歷史虧損最高,面板廠友達將針對副總級以上主管減薪15%,成為國內兩兆產業當中,首家祭出高層減薪的企業;奇美電、力晶、南科、華亞科等,尚無薪資調整規畫。
* 無薪假續跳增 電資工會:20家2.15萬人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nov/2/today-e1.htm
一個無薪假數字,馬政府前後說的顛三倒四。勞委會前日才將無薪假通報家數從三家調高到六家,昨又從六家提高到十二家,影響勞工人數從一千多人拉高到二八○一人;但台灣電子電機資訊產業工會(簡稱電資工會)勞工通報系統到昨天止,已高達二十家企業實施無薪假或變相無薪休假,影響人數多達兩萬一千五百人。
* 澳航惹怒全球 CEO淪公敵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689183.shtml
喬伊斯(Alan Joyce)「挾乘客以令政府」的做法激怒全球,在澳洲淪為「頭號公敵」。工會也不罷休,勞資糾紛尚未落幕。
◆ 政府如何管得不多不少
【經濟日報╱社論】2011.11.02
無薪假愈演愈烈,從全球照明元件LED大廠億光宣布後,勞委會通報系統每日公布的實施家數及勞工人數幾乎是以倍計,至10月底止,已有12家企業、2,801位勞工實施無薪假,雖仍遠低於2009年初無薪假最高峰時的逾800家、約23萬人,但政府必須防止此一現象擴散;另方面,政府也很清楚,無薪假是企業調整經營的彈性選擇之一,亦不能全然限制。因此,這也就形成了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所說的:政府不能管太多,也不能管太少。問題在於,政府如何管得不多不少?
這需要先從無薪假的本質說起。再借用吳揆去年出席「創造就業貢獻獎」活動時的談話,當時他說,無薪假這個創新概念,應該得諾貝爾獎。此話一出,立即被批評是引喻失義。吳揆做為行政首長,當然不該在勞工的傷口上撒鹽,但他所要強調的是,在金融海嘯巨大的衝擊下,台灣企業以無薪假度過難關,既使企業不必提出高額退休金與資遣費,危機過後勞工也仍保有工作,勞資共患難,避免了一場遺害更深的失業風暴。依當年最多曾有23萬餘人實施無薪假估算,如果全數被裁員,失業率將陡增到近8%,因而無薪假在減少失業上是有貢獻的。
吳揆對無薪假的詮釋是正確的,但只說了一半,在當前景氣波動如此劇烈下,無薪假還有另一層意義。全球化讓資金、設備、人力等生產要素的移動變得非常快速,產銷鏈的調整也得跟著加速,金融海嘯更讓所有的企業都對備料、庫存等控管日趨嚴格,使得景氣的高低潮起伏多、變化大,也更難掌握;但生產線可以說關就關,但人力不能說裁就裁,因人才養成不易,員工異動頻繁不能累積經驗,也不利企業經營,此時的無薪假就可為企業保留人才,也得以保留未來因應景氣回升的元氣。由此而言,無薪假是企業在無法完全掌握景氣趨向時的短期調節工具,是企業的自利之舉。
這就是政府不要管太多的地方,企業實施無薪假是為了保留元氣、因應未來,並非全然是為了削減成本;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日前在聽聞無薪假、裁員時說:「放點人才給我用,不是很好嗎?」雖是為同業的經營調整行為緩頰,但也反映了人才對企業的重要性。因此,不重視人才、不珍惜人才的企業會自食惡果,無須政府過度介入。
政府不能管太少的地方,則是企業實施無薪假的流程是否符合規範,有無被濫用。勞委會基於前次無薪假的實施經驗,已訂出兩大原則:一是企業如有停工、減產或相當虧損情事,為避免大量解僱勞工,得與勞工協商以無薪假共度難關,但不得逕自為之;二是須訂出實施時間和方式、實施期間的兼職規定,且雇主仍須提撥退休金等,按月計酬勞工的月薪更不能低於基本工資。因此,勞委會其實已有無薪假的原則性標準,就是停工、減產或虧損,是否要再限縮,各方可以討論,但須儘速明確化。
無薪假的另一重要原則,是須經勞資協商,企業不能片面宣布。但在實務上,由於勞方絕大多數處於協商的劣勢,以致很多無薪假可能是被迫接受,這就需要行政權介入處理。勞委會與地方政府應強化勞動檢查網,了解勞方是否未經協商就被迫同意或有其他資方壓迫情事,並須擴大通報系統、廣設申訴機制、增派調處人力,更要加強宣導,讓勞工知道保護自己的管道;至於道德勸說甚或行政恫嚇,通常僅對大企業起得了作用,像億光無薪假很快就喊卡,但通報家數依然快速增加。
政府還該管的,是無薪假反映出來的景氣低迷,短期並無回升跡象,政府財經部會應快快拿出一些短期應變對策,以免情勢惡化,無薪假一旦擴散或轉為失業,將更難善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