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文學季開跑 隨處可見文學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893752.shtml
【聯合報╱記者郭安家/台北報導】2012.02.11
「二○一二台北文學季」開始囉!今天起台北重要的藝文空間隨處可見文學。重頭戲是「作家的第一本書」主題展,展出白先勇、李敖、龍應台等人的處女作,供書迷自由翻閱。
昨天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及文學季六位策展人在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辦見面會。劉維公說,未來要將北市老社區發展成文化特區,全市透過常態性文化活動,打造「文化雲」,讓華人感受台灣文學之美。
台北市師大及公館地區人文薈萃,出現不少獨立書店,像唐山書局、茉莉二手書店、女書店,也有歷史超過一甲子的商務印書館。但策展人、小小書房創辦人劉虹風感嘆,現在網路上就可以購書或閱讀,越來越少人會進入書店買書。
由於這股惆悵,劉虹風規劃十六間獨立書店講座,今天起在這些書店舉辦「文學書塾」系列講座,讓不同世代作家暢談閱讀經驗,企圖將獨立書店變成新的文化據點。
「作家的第一本書」在三月十六日到四月一日登場,中山堂二樓陳列兩百五十本作家的處女作,包括白先勇「謫仙記」、王文興「龍天樓」、李敖「傳統下的獨白」、李昂「混聲合唱」及龍應台「龍應台評小說」等作品。
自然旅行作家劉克襄則規劃領路「遇見文學一溪一山一線─台北文學走讀」活動,以新店溪寶藏巖、陽明山龍鳳谷山區步道、捷運淡水線及舊台北後火車站為「旅讀」景點。
印刻文學生活誌總經理田運良說,這些景點都曾被著名作家書寫過,一些作家也曾短暫居住,劉克襄將帶書迷旅行,邊走邊分享景點文學,也會說說作家小故事。
文學季所有活動已編印成「文學簿冊」,北市各藝文場所及誠品書店均可免費索取,或至活動官網查詢http://2012TLF.culture.gov.tw。
※ 相關報導:
* 年度照片/我受傷的親人…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893794.shtml
評審團指出,得獎照片更廣泛地象徵著阿拉伯之春。
* 翻台灣文學 台文館設外譯中心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6893438.shtml
文建會請台灣文學館接手「中書外譯」業務,將成立「台灣文學外譯中心」,希望透過文學讓全世界都認識台灣。
◆ 「設計界奧斯卡」德國iF獎 台灣奪3金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895200.shtml
【聯合報╱記者陶福媛/台北報導】2012.02.12
德國iF獎昨天在慕尼黑的BMW Welt汽車博物館舉行金質獎頒獎典禮,台灣總共拿下三座金質獎,分別是華碩的LED投影機、鉅輪的自行車工具組獲得產品設計類金質獎,中國科技大學的「中文造字的方式和奧秘」則獲得傳播設計類金質獎。
iF獎向來有「設計界的奧斯卡獎」之稱,除了iF獎外,最大獎項「金質獎」(iF Gold)更是各界設計人馬角逐爭取的目標。甫公布的二○一二年iF設計獎,總共有一千六百多個企業、四千三百多件設計作品參賽,競爭相當激烈。
向來是iF獎、紅點獎等國際設計大獎常勝軍的華碩(ASUS)電腦,今年以P1投影機拿下產品設計類金質獎,投影機採用省電的LED燈,可放映照片和影片,輕巧、容易攜帶和使用簡單,使用者可以很快上手,是它獲得評審青睞的主因。
另一項獲得產品設計類金質獎的鉅輪實業,則是專門研發設計自行車比賽專用迷你輕量工具的台灣本土廠商,設計總部在彰化。「Birzman」是鉅輪實業創辦人郭中村的自創品牌,贏得金質獎的作品是「Birzman 」自行車工具組,在極小的體積內容納多種維修工具,向來是國際自行車越野賽車手的必備裝備。
獲iF傳播設計類金質獎的「中文造字的方法與奧秘」,則是中國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系主任陳世倫與學生劉郁瑋的作品,特色是以大自然的山、水、漁港等美景,重現漢字之美,例如「山」即搭配大雪山美景,「水」則搭配河川水道蜿蜒的景觀,並搭配中國象形文字的書法衍化過程,讓外國人從圖片學習了解漢字。
※ 相關報導:
* 德國iF獎/博士論文成設計 陳世倫師生揚名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895197.shtml
陳世倫說,十日得知獲得金質獎,興奮到睡不著。他表示,海報的設計概念,其實是由自己的博士論文而來。...陳世倫指出,漢字是一種象形字,每造一個新字,都是一次新的設計,為了推廣中華文化,讓外國人也能輕鬆學習中文,他根據東漢許慎六書的造字原理,依據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設計了一套六本書,藉此推廣中國文字的特色。
◆ 徐冰玩文字 英文變身方塊唐詩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895136.shtml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2.02.12
看似漢字的英文方塊字寫成的古詩;看似很有學問但全是偽造字的「天書」;還有一個字也沒有的「地書」…造字天才、大陸當代藝術家徐冰的個展昨天在台北登場,眾多收藏家聞風而至。
四年級的徐冰出生於大陸重慶,他八○年代即以「天書」揚名國際。旅居美國多年後,三、四年前才回到大陸,現任北京中央美院副院長。這回在台北誠品畫廊開個展,徐冰因在美國紐約籌畫另一項展覽,未能及時參加開幕,下個月才會到台北。
徐冰個展─從「天書」到「地書」採文件式展覽方式。從他最為人熟知的「天書」起,呈現他如何從「康熙字典」與古書中擷取真實的偏旁部首,再苦心編造出一套無人能識的假文字。甚至透過木刻印刷發展成全長將近十三米的「天書」長卷,以及一本本的「天書」。他因而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的「天才獎」,更因參展威尼斯雙年展而紅遍全球。展場中除了呈現「天書」也展示了他造字的各式工具。
※ 相關報導:
* 19位藝術家特展 一次看個夠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894882.shtml
苗北藝文中心「2012精彩慶通霄─新加坡歸來多元藝術特展」昨天上午揭幕,19名藝術工作者展出木雕、陶藝、油畫、水墨等多項創作,現場還有茶道、木雕及書法示範,讓喜愛藝術的民眾一次看個過癮。
* 素人書法家 養出鐵路局畫家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6894750.shtml
「大陸桂林山水甲天下,雲林桂林出藝術名家!」一生務農的古坑鄉桂林村民邱順意寫得一手好字,兒子邱垂智是國畫名家,邱宅旁有棵縣府列冊保護的百年二葉松,宅第取名「喬松書畫屋」,是當地知名景點,經常吸引遊客造訪,享受在蒼勁古松下欣賞父子揮毫與作畫的樂趣。
* 觀賞藝文特展 故宮春節不打烊
21 則留言:
小說變繪本 台客武俠打進國際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6896192.shtml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2012.02.13
寫台式武俠小說上癮、作品還入選德國法蘭克福書展的科技人施百俊,昨天在高雄市歷史博物館「講古」,分享文化局改編自其作品的繪本「小貓」;畫作得遍多個獎項的繪者葉羽桐,在現場水墨即席創作,兩人生動的演說和創作,讓不少喜愛武俠小說與歷史的民眾看得津津有味。
高雄市文化局出版的「遊繪本」系列,開春推出水墨描繪東方意象的繪本「小貓」,描述1名屏東土生土長的年輕人林少貓,在1895年日軍侵台後,從流氓變成英雄的故事。以簡淺易讀的台式風格撰寫,充滿俠義情節,成功進軍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台北國際書展與波隆那兒童書展等國際性大展。
「小貓」作者施百俊(筆名施達樂),在科技業活躍多年,號稱台客武俠創始人,也是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得主;插圖部分由漫畫大師蔡志忠傳人、金漫獎漫畫作家葉羽桐繪製。
施百俊說,「小貓」原作是武俠小說,內容較為血腥,繪本版很適合全家人一起閱讀,葉羽桐的插圖充滿超現實感,對書中場景有畫龍點睛之效,讓小朋友更了解、親近歷史故事。
◆ 歌劇魅影破萬場 百老匯最長壽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2012.02.13
史上最長壽的百老匯音樂劇「歌劇魅影」十一日在紐約尊爵劇院正式演出第一萬場。製作費高達八百萬美元(台幣兩億三千六百萬)、開演至今廿五年,共創造八億四千五百萬美元(約台幣兩百四十九億元)票房收入。
這齣音樂劇一九八八年一月廿六日正式開演,當天票房慘澹,偌大的戲院觀眾還不到一半,但在口碑與成功的行銷下,「歌劇魅影」在去年十二月寫下單周近一百五十八萬美元的最高票房收入。
紐約時報報導,百老匯所有演出僅有三成賺錢,「歌劇魅影」卻能別開生面,吸引觀眾一再回流;關鍵在於劇中水晶吊燈當真從舞台頂端落下的震撼力(倫敦場次如今依然維持這個傳統,早年紐約場次也有),高潮迭起、賺人熱淚的情節與變化多端的音樂。
「歌劇魅影」製作人麥金塔說:「任何表演若要締造票房傳奇,就需要觀眾一再回流,所以音樂劇必須想辦法撼動人心。百老匯並沒有多少感人肺腑的愛情音樂劇,『南太平洋』、『國王與我』算是當中的傑作。」
「歌劇魅影」團隊中,有廿多名成員是從一九八八年開演至今一直留任的老班底。七十八歲的比陵斯是尊爵劇院的首席電器技師,八個月前就已開始布置舞台、挖掘地下室。他手下有十名電工,其中一個還是他兒子。六十一歲的法莫是隱身幕後的空中道具操作員,總是看到演員的頭頂。
過去幾年,麥金塔在「歌劇魅影」行銷費用上一擲千金,卻將團隊每周營運費降到六十萬美元,對於這齣道具戲服極為考究的音樂劇而言,可謂極盡節省。此舉讓「歌劇魅影」去年幾乎每周都有盈餘。他注意到音樂劇獲利不如預期之後,二○○四年便將「歌劇魅影」搬上大螢幕,並砸下數百萬美元宣傳,上映後三年票房接近一億兩千萬美元,超過拍攝成本三倍以上。
「歌劇魅影」由英國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改編自一九○九年的法國小說。
※ 相關報導:
* 歌劇魅影/樂評:音樂原創性 不如悲慘世界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896805.shtml
邱瑗說,這齣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創作的音樂劇常被「抓包」,也就是主題曲似是「借用」古典樂或他人的音樂;就音樂的原創性來看,「歌劇魅影」的原創性其實不如另一齣百老匯音樂劇「悲慘世界」。
* 狄更斯200歲 親訪文豪故居感動多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1356&f_ART_ID=369160
擅長書寫下層社會生活的狄更斯,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是英國人最喜愛的作家之一。透過書籍、電視、電影和廣播劇,許多現代人都看過狄更 斯的重要作品。
◆ 鳳哥:勿擾鳳飛飛 想她就聽歌
中央社 2012.02.13
帽子歌后鳳飛飛以極低調方式走完一生,她的大哥林先生表示,雖然不捨妹妹離去,但對她用這種方式告別世界,「我可以接受」。林大哥盼各界不要打擾鳳飛飛,想念她就聽她的歌。
鳳飛飛的法律顧問江燕偉今天召開記者會宣布,鳳飛飛已於1月3日因肺癌病逝香港。江燕偉說,隱瞞死訊是依照鳳飛飛生前的囑咐,連鳳媽媽、鳳哥等至親都不知道。
鳳飛飛(本名林秋鸞)的哥哥林先生今天說,雖然對妹妹的辭世感到很難過,但對妹妹用這種方式離開世界,他可以接受,畢竟生老病死都是人必經之路。
林大哥希望歌迷想念鳳飛飛就聽她的歌,或是以各自的信仰方式為鳳飛飛祝福。他叮嚀粉絲千萬不要打擾鳳飛飛,讓她清靜。
鳳飛飛病逝的噩耗只有獨子Ben、助理周詠淳等極少數人知道,連鳳(林)家親朋好友都被蒙在鼓裡,在安養院的鳳媽媽也是今天在電視大肆報導後才被告知。
鳳媽媽在鳳飛飛的演藝生涯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那個還不講究經紀的時代,她跟前跟後的身影,烙印在許多台灣觀眾腦海裡,母女兩人黏TT,彷彿連體嬰。在她「嚴密把關」下,鳳飛飛潔身自愛,幾乎不曾傳出緋聞。最後女兒在27歲時嫁給香港企業家趙宏琦,婚姻美滿,鳳媽媽十分欣慰。
林大哥與鳳飛飛兄妹情深,兒時常一起玩耍。鳳飛飛的耳疾,就是因為和哥哥比賽悶水悶出來的後果。
台灣歌謠有「譜」 四大作曲家出手
【台灣醒報╱記者陳昭妤╱台北報導】2012.02.14
親切雋永的台灣歌謠有「譜」了,台灣音樂中心特別推出樂譜叢籍,收錄作曲家蕭泰然、賴德和、郭芝苑、陳泗治的8首樂譜,濃濃的鄉土風格,為炎熱的午後注入一陣清涼。
時而輕快、時而低盪,台灣歌謠的音符在小提琴家蘇顯達和大提琴家陳姿宇的指縫間流動,讓名曲《望春風》在《春水》之上輕拂、交融。69歲的資深作曲家賴德和也低垂著頭,聆賞自己嘔心瀝血的作品。對於自己的曲目被收錄進這次的台灣作曲家樂譜叢籍,賴德和難掩興奮,他笑說,《春水》是當初應雲門舞集之邀所做,「因為被要求從詩經的內容譜曲,費了我好大的勁呢!」
小提琴家蘇顯達也特別一展身手,演出由蕭泰然作曲的《望春風》和《出外人》,耳熟能詳的旋律,讓全場聽眾如癡如醉。蘇顯達表示,演奏者、出版品和觀眾是不可分的,「現在的音樂,將成為未來的傳統」,他期待藉由出版樂譜,留下更多好作品。
負責篩選樂譜、製作叢籍的總編輯顏綠芬表示,這次收錄的曲目長度都在10分鐘以內,適合比賽、練習、教學用,其中精選的《原住民組曲》、《福爾摩沙三重奏》、《客家綺想曲》等,因加入許多特殊旋律,讓整首曲目變得「好聽又有深度」。且除了總譜、分譜,叢籍裡還加入中英文的樂曲和作曲家解說,要透過這8首樂譜,傳達台灣精神給國內外的演奏家。
身兼顧問的作曲家潘皇龍說,歐洲已有許多出版社專門出版樂譜,並將部分所得資助年輕人學音樂,「台灣這部分還要再努力。」但他肯定台灣音樂中心跨出的第一步,也希望能藉由出版樂譜,提供作曲家和演奏者一個交流平台。
潘皇龍強調,「這只是開始,未來100年,我們會繼續收錄更多曲目,發掘更多優秀的音樂家。」
※ 相關報導:
* 台灣絃樂團新樂季 繁花似錦讚詠生命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feb/14/today-art1.htm
台灣絃樂團公布2012年上半年樂季內容,除持續進行復刻巴洛克音樂的「繁花似錦的巴洛克音樂花園系列」之外,上半年將以室內樂音樂會揭開序幕,另外,還將於夏天邀請目前世界最頂尖的Artemis絃樂四重奏成員、德國小提琴家葛雷果.琴果(Gregor Sigl)共同演出絃樂團的經典之作。
* 「小七爆炸事件」 與陌生人萍水相逢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899334.shtml
「在小七裡,人來人往,擦身而過,很面熟,卻都不認識。」1911劇團導演陳大任說:「『小七爆炸事件』講的就是發生在小七裡的故事。」人來人往,擦身而過。...這戲是舊戲新作,首演在前年藝穗節,頗獲好評,後來一直想要重演,卻因為種種因緣巧合而無法如願。...「因為劇本太接近真實故事,所以前年演完後,有幾個演員走不出來。」陳大任說:「重演的計畫就往後拖。」接著又碰到去年皇冠小劇場被迫關閉的事情,重演再度延後。
◆ 陳澄波特展 北美館登場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2.02.14
台北市立美術館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2月18日起推出《行過江南-陳澄波藝術探索歷程》特展,將展出包括人物、裸女、風景等油畫與淡彩素描等作品,以及陳澄波在上海交遊的友人所贈墨寶與相關文件,展件中有多件首次公開的作品。
出生於嘉義的陳澄波,是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畫家,也是台灣近代美術發展先驅。北美館指出,「旅行」對陳澄波發展創作新視野具有相當的影響,旅居台灣、日本、中國等各大城市的經驗,讓他累積豐富的藝術創作體悟及能量,提煉出許多令人感動的作品。
《行過江南-陳澄波藝術探索歷程》策展人林育淳指出,此展聚焦陳澄波旅居上海時期(1929-1933)的作品,從陳澄波的畫作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位自由度很大的藝術家,且作品數量多,也是用功的藝術家,不論是剛接觸台灣美術史的學生,或是美術學者,都可透過展覽更加認識陳澄波。
此展共有六大主題,展出包括以人物、裸女、西湖風光及上海都會風景等為主題的油畫90幅、淡彩速寫104幅,水彩、炭筆與鉛筆素描等16幅,以及藝術家在上海交遊的友人所贈墨寶,還有嘉義市文化局出借的明信片、圖片及書籍等文物。
林育淳也說,「裸女畫」是陳澄波旅居上海時期的重要突破,此展規畫「從學院素描至寫意裸女」區,依時間軸完整呈現他在裸女畫的學習發展脈絡。
《行過江南-陳澄波藝術探索歷程》展期自2月18日至5月13 日,開展當天將由紙風車劇團於地下樓視聽室,演出一場全新創作劇本「幻化油彩的唐吉軻德-陳澄波」,民眾可透過戲劇的演出,了解藝術家陳澄波的生命故事。
◆ 喬伊斯童話《哥本哈根的貓咪》問世
【陳文和/綜合外電報導】2012-02-14 中國時報
愛爾蘭大文豪喬伊斯(James Joyce)一九三六年寫給孫兒的童話故事《哥本哈根的貓咪》(The Cats of Copenhagen),日前由都柏林一家小型出版社印製成兩百冊限量版繪本童書,讓世人首度得以覽其全貌。然而,擁有原稿的瑞士蘇黎世喬伊斯基金會大表不滿,斥責出版商未經授權逕自發行。出版社則堅稱喬伊斯所有的作品都已屬公開領域(public domain),出版這本書既合法也具正當性。
長期自我流放的喬伊斯當年在丹麥以書信方式寫下《哥本哈根的貓咪》,寄給住在法國的四歲孫兒史蒂芬。故事中的哥本哈根,一切事物都不是尋常所見。成年的讀者以及聰明的小孩將會領悟,這是一個「反既有體制」的故事,對「肥貓」和權貴人士提出批判,同時也擁護常理、獨立自主和自由意志。
讓這本作品以限量繪本童書問世的出版社Ithys Press的董事長赫帛特女士表示,這是「小品的珠玉之作」,「呈現出喬伊斯較輕巧的一面、他的幽默感,持平而論,可說具有異樣風貌,甚至帶點荒誕色彩。」出版社也指出,這個故事「充滿異國情調,令人驚奇,筆觸敏銳」。
《哥本哈根的貓咪》原稿後來由史蒂芬的同父異母兄弟楊克捐贈給蘇黎世喬伊斯基金會。基金會表明,Ithys Press從未就出版一事洽詢或知會基金會,對出版社以原信的拷貝為本出書,覺得遭到漠視甚至欺騙,因此深感驚愕憤怒。
「傳播是文化」 龍應台太酷了
【聯合報╱魏玓/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成員、媒體改造學社社員(台北市)】2012.02.15
初聞龍應台女士將接任文建會主委以及第一任文化部部長,老實說,我的感覺是愉悅的。因為龍應台具備了幾點文化事務主管最重要的基本條件。第一,她覺得文化很重要;第二,她覺得文化政策很重要;第三,她覺得傳播政策是文化政策中很重要的一環。
政客們很喜歡表現自己的文化素養,但其實一點也不重視文化,更不覺得文化有什麼需要認真治理和投資的。而媒體改革運動者尤感挫折,因為在許多先進國家中,將傳播領域視為文化建設重心的這樣一種「文化」,在台灣不但不存在,甚至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文化部成立之後,原新聞局的廣電、電影和流行音樂輔導業務也將併入。我曾聽說文建會官員們並不是那麼歡迎,因為認為這些東西「不是文化」,我感到非常憂慮。但是龍應台曾經在她談文化政策的文章中,將「早上讀報、開車聽音樂、週末看電影」等等活動,列入她所認為的重要文化構成當中。作為一個媒體改革者,我必須說,龍主委(部長),妳太酷了。
當然,把這麼理所當然的條件當做對龍應台的讚美,不免把她瞧得忒小了,重點還是實際的文化治理課題。以廣電、影音領域來說,我想先提兩個當務之急。
第一,對歐洲文化有深度認識的龍應台,必然清楚一個具有規模和活力的公共廣電媒體對一國的文化發展有多重要。我國公視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目前正是問題叢生之際;改革公視將是龍應台展現文化治理功力的首要舞台。
第二,台灣的流行音樂和電影具有一定的創作與產業實力,不過過去幾年來政府的輔導措施,迷信大片(大影片和大唱片)與名人(名導、名歌手、名製作團隊)的思維,無法真正蓄積更多元的影音創作與欣賞能量,這同樣有待龍應台的即時和有效介入。
當我們無需再為「文化、傳播和影音創作是否重要」這個基本問題而困擾和辯論,究竟要「如何」讓這些事情變得真正重要,我已經等不及想看龍應台怎麼做了。
◆ 龍應台:文化要像方糖融入水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彭宣雅/台北報導】2012.02.15
文建會今天舉行主委交接典禮,新任主委龍應台表示,這次回台擔任公職的心情,和1999年從歐洲回台出任台北市文化局長有很大的不同,她更以「辛苦了、謝謝你、請幫忙」描述自己的想法。她感性的說,希望現在的文建會、未來的文化部是「方糖融入水」,可以進入政府施政所有部門,而不是「石頭進入水杯」。
龍應台上午從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手中接下文建會主委印信,宣告正式就任,她也將成為文建會5月20日升格為文化部後的首任部長。擔任監交人的江宜樺肯定龍應台在北市文化局長任內成績,更說她讓各界發現文化人也可以當官,但社會對文化政策有更多期待,需要持續推動。
文章犀利且批判味十足的龍應台,兩度進入政壇,也成為最受矚目的閣員。「這次回台不只是失眠幾夜,而是都沒有睡覺。」龍應台笑說,1999年從德國回到台北,心情雖忐忑,卻也開心、輕鬆,「小白兔不知道叢林長什麼樣」,但這次的心情不同,因為已經知道叢林的樣子。
辛苦了 | 盼部會成員 找回光榮感
上任第一天,龍應台以三句話陳述自己的心情。第一句是「辛苦了」,她要給文建會與附屬單位所有同仁、副主委、卸處長、工友到開車司機,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重新點燃公務員的熱情,並且找回尊嚴和光榮感,以後帶著孫子經過文建會,都可以感到驕傲。
謝謝你 | 一一唸出歷任主委
接著,龍應台唸出文建會在1981年成立以來30年,每一任主委的名字,並說了一句「謝謝你」,表達對歷任主委的感謝與致意。她說,每一任主委承先啟後,都在文化上注入活力,且前輩們的每一步一腳印,也為台灣的在文化上的努力留下足跡。
請幫忙 | 希望各界多幫忙
「我帶著進步的意識進入官僚的機構,勢必有所矛盾和衝撞,第三句話是『請幫忙』。」龍應台以她擔任北市文化局長時,協調北市府15個局處終於讓一條道路轉彎,成功搶救百年老樟樹,也留住許多人的回憶為例,希望各界都可以多幫忙。
文建會即將升格為文化部,龍應台感性的說,未來會有非常多落實層面的障礙和困難,如果各界對文化部有所期待,「請幫忙」。她希望現在的文建會、將來的文化部,能夠像方糖融入水,而不是一塊分明的石頭。
離開兒子 哭濕了牛排
回台之前,龍應台和兒子安德烈住香港面海的房子,由於決定匆促,她形容「書架上有書、冰箱有雞蛋、洗衣機裡有待洗的衣服,茶杯還是熱的…」在這種情況下就來了,心情很糾結。宣布內閣名單的前一天,她和安德烈去吃牛排,安德烈知道她要回台入閣後,當場直說「天呀!要離開我們家了。」那一刻龍應台才驚覺,她跟自己的兒子住在同一個島、同一個屋子裡的日子要結束了,於是她一直哭,眼淚滴在牛排上,整塊牛排都是鹹的。
※ 相關報導:
* 立志趴在地上 打好文化工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6902101.shtml
上任後的首要工作,將頻繁下鄉瞭解台灣城鄉文化權的貧富差距,把文化更深的內涵如方糖入水般,滲透到最偏遠的地方,厚植台灣的軟實力。她也希望社會給她時間,讓她免除政治壓力、做文化的基礎工程。
◆ 東京奈米科技展 台灣館搶眼
中央社 2012.02.15
日本「nano tech2012」國際奈米科技展,今天起3天在東京有明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台灣規劃的主題館十分搶眼,有13個單位63名團員攜帶20件研發成果參展。
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馮寄台今天上午到會場,在國家型奈米科技橋接計畫共同主持人、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研究員張嘉升陪同下,參觀了台灣主題館展出的各項奈米科技研發成果。
這些應用奈米科技的研發成果,包括體積小又節能的投影機、平面喇叭、綠能玻璃、軟性基板、攜帶型燃料電池、可抗氧化發螢光的金奈米等。
自從2003年國科會將奈米研發納入國家型計畫後,今年是奈米科技橋接計畫辦公室連續第十年參展,本次參展共評選擇優13個參展單位來到東京,代表台灣展出奈米技術的發展現況。
展示主題包含儀器設備發展、生醫農學應用、能源與奈米材料與傳統產業奈米技術應用、工業技術研究院以及人才培育計畫等。
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張恒雄在主題館介紹會發螢光的金奈米。他表示,這種金奈米還有抗老化與抗氧化的功能,將來除了做細胞的追蹤以外,還可以做健康食品和化妝品的添加物,非常有潛力。
張恒雄並說明,實驗成果已經在知名雜誌發表,受到重視,目前正在推銷初期的產品。
燕京絕技工藝 北京文化周登場
中央社 2012-02-16
北京文化周今天登場,現場有北京國寶級傳承人展示景泰藍、宮廷金漆鑲嵌經典絕技,民眾還能喝茶、聽古琴。這也是北京「798藝術區」藝術家首次集體走出大陸,來台參展。
北京市長郭金龍下午率團訪台,將宣傳北京文化周。這是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第一個以文化交流為名,來台訪問的大陸高層團體。
北京文化周由台北市文化局、北京市文化局等單位合辦,上午在松山文化創意園區舉行開幕儀式,展期即日起至21日。
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林慧芬致詞表示,台北與北京的城市互訪、文化交流自2006年就開始進行,今年北京文化周主打「燕京絕技-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以及「北京798印象藝術展」,「燕京絕技」部分,由北京帶來20多名傳承人、200多件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精挑細選的上上之作。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惠則說,北京的「798藝術區」發展10年,已成北京現代藝術聚集地;文化藝術傳承人更是大陸「國寶」,每個人都帶來藝術精髓。
「燕京絕技」部分,北京工藝傳承人展示「金漆鑲嵌」宮廷漆器製造技法;另有傳承人現場繪製名為「銅胎掐絲琺瑯」之稱的景泰藍,民眾可親手在細銅絲上試畫琺瑯釉料,體驗傳統技法。
此外,剪紙、風箏、宮燈、京繡、宮毯織造、皮影戲偶、泥偶彩塑、傳統藥香也列產,還有「古琴區」,由技藝傳承人現場演奏古琴,民眾可以邊賞琴、邊喝茶。
「798印象藝術展」部分,主辦單位表示,這次來台展出的作品,是自北京的1000多件作品中,選出40多件油畫、攝影、雕塑、裝置藝術。此外,這也是該藝術區首次主打「798」品牌,並且「以整體形象走出大陸」。
※ 相關報導:
* 台南藝術節 25日登場
http://www.udn.com/2012/2/16/NEWS/READING/REA8/6904680.shtml
「2012台南藝術節」2月25日至6月17日登場,國內外39個優秀團隊及表演者將進行72場次演出,3月3日開幕當天,由德國小提琴家大衛蓋瑞舉行免費露天音樂會...
◆ 林啟銘3D國畫 立體感十足
【聯合報╱記者李承穎/草屯報導】2012.02.16
3D電影正夯,但南投縣畫家林啟銘二十多年前就研究3D畫作,他利用空間透視畫技巧,讓傳統國畫變得有立體感,林啟銘說,他希望國畫也能呈現不同的生命力,因此結合西洋的透視畫技巧,創作出立體感十足繪畫。
林啟銘是南投縣集集鎮人,60年到北部工作,當過木工、板模工,他只有國中學歷,但熱愛繪畫,獨自摸索繪畫技巧,一開始以模仿名家畫作,後來他苦思如何讓畫作更有生命力,他決定將西洋繪畫的透視技巧,運用在國畫中,讓傳統國畫也能呈現立體感。
林啟銘的畫作,初次觀賞會覺得畫面都很朦朧,林啟銘會使用小型攝影機,透過鏡頭變焦,讓原本模糊的圖畫,頓時出現成了清晰又立體的草原、河岸,讓不少民眾感覺很神奇。
林啟銘說,他畫作有三種視角,俯視、平視和仰視,像是山谷,從低處看會看到背後的天空,從側面看會看到河流等,同一幅畫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都能有不同的視覺感受。
林啟銘的立體畫揚名國際,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館長普羅高普索夫也收藏,到當地美術館展示。林啟銘說,只要仔細觀察大自然變化及山川水流後,廣納更多景色在同一個畫面中,作品就能充滿生命力。
※ 相關報導:
* 數十萬蚊釘臨摹萬壑松風圖
http://www.udn.com/2012/2/16/NEWS/READING/REA8/6904677.shtml
藝術家陳浚豪用原本使用於裝潢木工的數十萬根蚊釘,用類似印象點描派手法,展現水墨的暈染效果;書法家董陽孜精選24張作品,與歌手陳綺貞、建築師姚仁祿跨界合作,展現《無聲的樂章》,讓觀眾感受不一樣的視覺震撼。
◆ 陳天陽刀劍創作 藝術中心論劍
中央社 2012.02.16
古代俠客文人習武舞劍,常與刀劍相配。台灣鑄劍大師陳天陽去世1週年,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明天起舉辦「陳天陽刀劍紀念展」,作品展現千百年刀劍傳承藝術。
「陳天陽刀劍紀念展」將於明天起展至3月25日,展出陳天陽所鑄寶刀12把、寶劍30把。陳天陽精研鑄造刀劍,作品廣受海內外收藏家喜愛。港區藝術中心今天舉辦展前活動,吸引民眾與會。
港區藝術中心表示,陳天陽是台中市沙鹿人,生於民國29年,去年2月間過世,生前曾獲行政院文建會「民族工藝獎」,是台灣著名的鑄劍大師,也是中國大陸嶺南鑄劍派重要傳人,在老家沙鹿成立「青雲鑄劍藝術館」,畢生技術傳承次子陳嘉宏與長孫陳重智。
陳重智談起阿公陳天陽投入刀劍鑄造,直說是因緣。他指出,家族是武術世家,阿公14歲北上就讀國中,巧遇隱身公園為人補甕的了圓和尚,了圓和尚精通兵器、武術及鑄劍技藝,為嶺南鑄劍傳人,雲遊四方,為官邸、將軍及收藏家修護刀劍,並曾為已故總統蔣中正修護國慶閱兵配劍。
「不懂劍法,就不可能懂得鑄劍」,了圓和尚將畢生所學傳授陳天陽,並傳授武術、劍法。陳天陽在自傳中指出,他隨師父練拳術、劍法、鑄劍,還四處為人修護寶劍;後來到埔里山區收徒鑄刀劍、在沙鹿老家傳授武術。
藝術中心指出,陳天陽鑄造刀劍講究人劍合一,重視習武修身,逐漸崛起後,曾以「伏魔七星劍」獲得第3屆民族工藝獎,依古傳劍譜用手工以106個角度磨出7顆星的亮度,極具藝術價值,再以「戚家刀」獲得第5屆民族工藝獎,畢生投入鑄造刀劍一甲子。
陳重智說,阿公鑄劍著重歷史考究,對於飾紋、文字、材料、造型都有考證,連打造的天候節氣都不馬虎,千錘百鍊的刀劍,讓收藏者愛不釋手。
港區藝術中心指出,展品中最特別的是「承天劍」,是紀念中華民國第1屆民選總統而鑄造,劍鞘選用紅豆杉製成,鞘口等部分雕有福、祿、壽等吉祥文字,相當具有歷史價值。
※ 相關報導:
* 鑄劍藝術 大師的責任與傳承
http://www.udn.com/2012/2/16/NEWS/READING/REA8/6905236.shtml
「鑄劍對父親而言,並不辛苦,那是責任與傳承」鑄劍大師陳天陽的兒子陳嘉宏說,父親對鑄劍、武術要求嚴謹;而長孫陳重智說,阿公傳承的不只千百年鑄劍技術,更是做人的道理。
「鳥類圖鑑」 提醒人類尊重自然萬物
【聯合新聞網╱特約作家賈亦珍】2012.02.20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人類的話,是不是會比較好?其他萬物都照著原本大自然的規律走,弱肉強食、食物鏈正常運行,沒有空氣汙染,沒有農藥、沒有水泥森林,沒有爾虞我詐,全部回歸原始。
這就是朱芳儀做「鳥類圖鑑」這齣戲的想法,她覺得人類越來越過火,把其他物種壓得喘不過氣來,她希望藉著這齣戲提出一些呼籲,取得一些共識,最後形成一些力量。
「想做這齣戲很久了。」朱芳儀說:「去年9月從北藝大畢業時就想做了,但一直沒做。」鳥類圖鑑這四個字倒是很早就在腦子裡盤旋,但進度一直就停留在這4個字。
朱芳儀是一個疼惜生態環境的人,對於人類所造成的環境危機,她一直覺得很憂慮,她尤其對人類一些自以為是的侵略及自大私慾想法很不滿,例如,白海豚事件,人類的想法竟然是白海豚碰到汙染時會自己轉彎躲避,而不是檢討自己該不該做這種汙染的事情。
「人類為了自己的方便,可以犧牲其他物種及自然環境。」朱芳儀說:「例如動物園,在裡頭的動物快樂嗎?」
提到動物,就免不了要提流浪動物,寵物吃好的、穿好的,還有名字,流浪動物處處被追打、追捕,一入了牢籠就只剩12天的生命,不都一樣是貓一樣是狗,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朱芳儀自己收養了幾隻流浪貓,就是在12天期限內搶救回來的,跟買寵物不同,搶救流浪動物,不在於喜不喜歡、可不可愛,而是在來不來得及,「那天在網路上查到新屋收容所有一批流浪動物即將被安樂死,就趕快去搶救。」朱芳儀說:「到了現場,看到一隻母貓帶了一窩小貓,想到牠們即將不久於人世,就很難過。」
朱芳儀說:「那天是個大熱天,但我卻覺得全身冰冷。」
她無法全救,她只有能力救一隻,所以收容所的工作人員幫她選了一隻較重的小貓,告訴她:「比較容易活。」
看著這隻貓的面目,朱芳儀覺得很憤怒,「殺牠不就像殺個人一樣,那這些流浪動物的劊子手,不也就像希特勒一樣可惡?」
她曾經想辦一些活動來做點什麼,「募款、公聽會都想過。」朱芳儀說:「最後回歸原點,我是學戲劇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做一齣戲。」今年農曆過年時,她窩在家裡寫劇本,寫了一個月後寫出來了一個跟諾亞方舟有關的戲。
「聖經裡諾亞方舟的故事,在大洪水發生後,諾亞曾放了一隻鳥出去,看看外頭的狀況如何,最後鴿子啣回橄欖枝,代表陸地不遠了。」朱芳儀說:「鳥是這齣戲的主角。」
這齣屬於「匯川藝術節」的戲今天(20日)晚上8點半在華山文創園區方舟劇場開演,將演出5場,分別2月20、21、22、28、及3月1日演出,票券只在現場出售。
◆ 名貴「連四紙」 保存千年不變色
【聯合報╱本報記者汪莉絹】2012.02.19
「這個紙賣不賣,能不能送我一張?這紙要賣多少錢?」面對大批參觀民眾的詢問,章仕康總是微笑地搖搖頭,以示拒絕。他說,這紙「嚴重缺貨中」,「市面買不到,還得提前一年訂才有貨。」連四紙傳承人章仕康說,連四紙的名貴,不僅在於其傳承自當前大陸最古老的造紙術,更在於該紙可保存千年不變色的特性。
傳承千年 紙工藝活化石
「連四紙」以純手工製作,沒有普通紙光滑,有點像宣紙,但紙質又比宣紙綿密。因紙質綿密、纖維長較長,不怕潮濕,但也不易渲染,可以寫書法,不太適合用於作畫。
章仕康說,「連四紙最適合用來印刷古書和碑拓,因為製作過程完全遵照千年來的傳統,沒有加任何化學原料,可以保存千年,不會變色,也不會有蛀蟲。」
「連四紙」造紙術相傳源起於紙簡替代的東漢中後期的江西鉛山,傳承千年,不少大陸專家認為可能是當前保存最傳統、最完整的純手工古法造紙,可以稱作原始造紙工藝的「活化石」。
「連四紙」,有人又稱「連史紙」,但章仕康認為「連四紙」的名稱比較正確,因其來自於傳統造紙方式。章仕康說,古代沒有切紙,連一連二連三連四是造紙時抄紙廉使用方法的名稱,因連四方法產紙最好,所以稱「連四紙」。
工序繁複 造一張花一年
自元代以來,連四紙就是名貴書籍的用紙,明清兩代的書畫名家、文人騷客以得到皇上御賜的鉛山正品連四紙為榮耀,而文人墨客之間也連四紙作為禮品相贈。
連四紙的製作工序十分繁複,有七十多道,每一道都十分講究,章仕康說,「連四紙採用竹漿,必須是毛竹的嫩竹部分,砍竹時間在立夏前後嫩竹將要長出兩對芽葉的時候,早或晚都不行。」
「從砍竹到成品,要經過多次生物發酵、天然漂白等工序,一張好紙至少要花費一年時間才能做好。」章仕康說,「現在每年砍竹子的量都是定量,這也是為何連四紙必須提前一年訂貨的原因」。
講究純古法手工造紙的「連四紙」,生產成本高、生產時間長,無法與現代造紙競爭,也喪失市場。一九九四年,鉛山縣漿源村連四紙停產,這項造紙術面臨失傳危機。
失傳危機 起死回生熱賣
今年四十一歲的章仕康,是目前「連四紙」傳承人中最年輕的一位。他十幾歲就跟父親學習造紙術,一度因「連四紙」沒有市場停產,而改行去當礦山工人。
六年前,「連四紙」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四紙」才起死回生。當地文化部門把章仕康「請」回來,傳承造紙手藝,不少客商也慕名而來「尋紙」。
現在,章仕康有四十個徒弟,「連四紙」也成為西泠印社和大陸國家圖書館印刷古籍的專門供應商。章仕康說,以前最慘淡經營時「連四紙」年產量不到一百刀(每刀約一百張),現在年產量四萬刀,還有些供不應求。
美交響樂團 亮眼台灣女指揮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2.02.20
華人音樂家在國際樂壇出頭不易,若是女性更難上加難,台灣女指揮陳美安卻突破重圍,近年一連獲聘為美國孟斐斯交響樂團(MSO)及芝加哥小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由於上任後表現亮眼,MSO昨天宣布陳美安將續任到二○一六年。
「我們真高興能留住陳美安!」MSO委員會主席伯特指出,陳美安上任後展現無比熱情與活力,領導MSO成為孟斐斯當地最佳樂團,甚至在美國中南部都首屈一指。MSO執行長弗魯爾也讚賞,陳美安一心邁向頂尖的企圖極富感染力,使整個MSO都變得生氣勃勃,「她總有本事讓每一成員都能表現到最優」。
陳美安卅八歲,在台從小學鋼琴、小提琴,十歲參加管絃樂團時,發現「指揮」不靠言語便能和人溝通、影響音樂,從此立志當指揮。念高雄女中二年級時,她甄選上新英格蘭音樂院,家人都以為她將來會是小提琴家,她卻悄悄邁向指揮之路。
二○○五年,陳美安奪丹麥Malko國際指揮大賽,是四十年來唯一女性首獎得主。此後她歷任波特蘭青年愛樂管弦樂團音樂總監等,二○一○年創下多項紀錄:成為MSO的台灣首位擔任美國職業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女性指揮;以女性華人身分,成為芝加哥小交響樂團繼創始人後的首位新指揮。
※ 相關報導:
* 英國現代舞團 撼動張建明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911455.shtml
英國當紅的侯非胥˙謝克特現代舞團,以強悍陽剛風格驚豔全球,獲獎連連,下月將來台演出「政治媽媽」。舞者中有張東方面孔,他是曾任「雲門二」舞者的張建明。
◆ 愛上台灣書! 大陸人也瘋狂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2.02.19
台灣出版品大陸人也瘋狂!台灣出版商表示,台灣心靈、立志、流行文化、塑身主題的繁體書,深受大陸民眾喜愛,就連國人覺得比較枯燥無味的政府出版品、文史調查套書、史料典籍等,大陸人也一套一套買,不少台灣書商在大陸設立「台灣書專區」,一年光是一間書店,營業額可達5000萬台幣,商機無限。
兩岸出版物流協會創辦人、天龍國際圖書董事長沈榮裕表示,大陸有錢人太多,「只要喜歡不在乎價錢」。如新任文建會主委龍應台的著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在大陸就很受歡迎,這本書台灣賣200、300元台幣,但到大陸卻可賣400元台幣。
他表示,協會與大陸沿海重點城市的數一數二的大書城合作,如天津圖書大廈、福州閩台書城、廈門台灣書店等,台灣出版商在當地設立專櫃賣台灣書,這幾年,兩岸交流頻繁,當地銷售業績越來越好。光是廈門台灣書店,一年繁體書的營業額竟高達5000萬台幣,前景看好。
沈榮裕說,除此之外,包括台灣的政府出版品、史籍檔案資料、故宮文物書籍、甚至中研院歷史研究所出的歷史研究套書在大陸也很受歡迎,大陸各級圖書館、國史館喜愛購買收藏,「對岸圖書館實在太多了」。
大陸大龍樹文化公司選題策劃部經理李鋒表示,大陸人「特愛」台灣心靈立志、設計、藝術、流行文化等題材的書籍。但由於兩岸出版交流仍有限制,台灣繁體書籍在大陸,八成都銷售到各地圖書館,無法普遍進入大陸實體通路,即使上架,價格是當地簡體書的2.5至3倍,對大陸一般消費者來說負擔仍重。
※ 相關報導:
* 訪市場逛書店 郭金龍庶民風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6/112012021900180.html
北京市長郭金龍十八日文化之旅很庶民,一大早在台北濱江果菜批發市場吃到最愛的蓮霧,盛讚電腦拍賣、食品安全、付款機制;在誠品書店,愛讀書、寫書法、聽二胡並待過蘇東坡故鄉六年的郭金龍,甫拿到會員卡,就用銀聯卡一口氣刷了六七一九元,買了《台灣通史》、《蘇東坡傳》、《蘇軾墨蹟》等十一本書,以及同名的溫金龍二胡演奏專輯。
◆ 不裸露的時尚雜誌
【吳慧珍】2012-02-19 工商時報
■西方時尚雜誌女模賣弄性感,裸露成了家常便飯,為對抗此風,土耳其穆斯林創辦以戴頭巾的伊斯蘭女性為主角的時尚雜誌,意外掀起風潮。
■Turkish fashion magazine for Muslim women is hailed as "Vogue of the veiled".
31歲的土耳其虔誠穆斯林畢瑞爾(Ibrahim Burak Birer),在國際知名時尚雜誌上看到變性人的養眼照後大為光火,決心創辦以穆斯林女性為訴求對象的本土時尚雜誌。
有別西方雜誌模特兒多袒胸露背,這本新刊物的女模一律戴頭巾入鏡,擺明要與充斥歐美的裸露文化相抗衡,而雜誌暢銷證明,無需比基尼或爆乳露腿也能帶動銷路。
畢瑞爾與32歲友人亞泰(Mehmet Volkan Atay)合辦的時尚雜誌名為《Ala》,這在土耳其語中意謂「美中之美」。除了這兩位催生雜誌的推手外,《Ala》還有2位靈魂人物,一是28歲總編輯卡拉(Eyma Yol Kara),另一是24歲首席時尚編輯賽茲(Esra Sezi),2位女性年輕貌美,重要的是,她們都戴頭巾。
向裸露宣戰 掀頭巾時尚
畢瑞爾批評柯夢波丹《Cosmopolitan》、Elle、時尚《Vogue》和美麗佳人《Marie Claire》等風行全球的女性雜誌,「全都圍繞性愛和裸露打轉,把性當成賣點是它們的座右銘,但我們和全世界無數女性深信,時尚可以另闢蹊徑」。
《Ala》堅持只用戴頭巾的模特兒,就連女性服飾品牌也須符合伊斯蘭教義才獲准刊登廣告。沒想到該雜誌問世後意外刮起頭巾時尚旋風,土耳其自由派日報《Radikal》盛讚《Ala》為「頭巾族的《Vogue》雜誌」。
《Ala》去年6月創刊,迄今至少已發行6期,每本售價9土耳其里拉(約台幣150元),當時創刊號的封面女郎戴著頭巾,身穿粉紅綴以黑蕾絲的洋裝,含羞淺笑地垂視地面。
這本引領頭巾時尚的女性雜誌銷路出奇的好,還因反應熱烈一再加印,目前每月發行量達3萬本,5,000個海外訂戶,光德國就有1,500人訂閱,足見該雜誌已在德國土裔女性移民間引起廣大迴響。畢瑞爾與亞泰透露,不久將來應會推出德文版。
畢瑞爾強調,《Ala》並非只針對穆斯林婦女,而是要推廣給所有女性,因為「向裸露宣戰」與每個女人切身相關。
鎖定客群 打造專屬雜誌
亞泰指出,水手、運動員、獵人或音樂家,無論何種生活方式都有專屬的雜誌,惟戴頭巾的女性沒有,直到《Ala》誕生。
亞泰提到,「此前我們都沒有辦雜誌的經驗,但我們個個是行銷高手,擅長找出市場利基」。
《Ala》鎖定的讀者群,正是那些受過教育、對時尚敏感、經濟能力強但仍信守戴頭巾傳統的穆斯林女性,此族群在伊斯蘭社會有愈來愈普遍之勢。近年來,事業有成的穆斯林婦女會上美髮美容沙龍,或是到女性專屬的豪華飯店度假。
不過,畢瑞爾與亞泰這兩位對發揚頭巾時尚滿腔熱情的女性雜誌創辦人,還是惹來保守宗教界的批評。一名穆斯林神學家主張,不管穿比基尼還是戴頭巾,女性若老想著出鋒頭,基本上不符合伊斯蘭精神。
亞泰反駁說,「那並非我們理解的伊斯蘭教義,我們不認為女性須低調隱身,即便是戴頭巾的婦女也有追求時尚的權利」。
時尚提琴家、樂壇貝克漢 來台較勁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916262.shtml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高堂堯/連線報導】2012.02.22
勞倫‧柯夏、大衛‧蓋瑞兩位帥哥小提琴家,一是法國時尚及藝文圈寵兒,一有德國樂壇貝克漢之稱,分別從巴黎音樂院及茱莉亞音樂院畢業,古典功力和外型一樣突出,將分別來台演出較勁。
柯夏十八歲獲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二獎(首獎從缺),廿四歲再獲隆提博等大獎,技巧一流、音樂情感細膩加上外型俊俏優雅,曾被LVMH集團相中,成為唯一贊助史特拉底瓦里名琴的對象,他的專輯中,國人最熟知的是「電影情緣」配樂集。
柯夏此次由台灣藝術家合奏團(TAE)邀請首次來台,展現古典、跨界都擅長的魅力,上半場拉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下半場與樂團合奏「新天堂樂園」等電影名曲,還有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
雲林縣文化處長李明岳表示,雲林場是柯夏台灣巡演中唯一慈善加演場,將和金曲歌后秀蘭瑪雅同台,門票收入全數捐給西螺鎮信義育幼院,籌建斗南新院,目前已售票七成;柯夏並將赴信義育幼院,為院童現場演奏。
蓋瑞比柯夏年輕十幾歲,外型較狂野,曲目也更寬廣,甚至包括搖滾,最知名事蹟是,以「大黃蜂的飛行」最快演奏登上金氏世界紀錄。
柯夏會作曲,譜寫的探戈音樂曾收入專輯,蓋瑞則擅編曲,讓麥可傑克森「Smooth Criminal」和莫札特土耳其進行曲對話、韋瓦第「四季」和U2「Vertigo」巧妙交織,此次來台將一秀經典。
柯夏音樂會廿四至廿六日在台南、雲林及台北舉行,蓋瑞音樂會三月三日、四日在台南、台北。
民眾可上網至兩廳院售票系統(http://www.artsticket.com.tw )查詢演出資訊。
◆ 龍應台的第一顆方糖 融在「文化與觀光」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2.02.22
接掌文建會滿一周
政府近年高喊推動「定目劇」口號,但成效一直有限,上任剛滿一周的文建會主委龍應台下午訪視定目劇《奇幻旅程》彩排,這是她第一個公開行程,除了欣賞10分鐘的彩排,還將與舞鈴劇場的藝術總監、團員交流定目劇演出推廣經驗,做為文化觀光配套機制研議時的參考,以拓展台灣的定目劇市場,打造台灣新的觀光和藝文產業。
下午訪定目劇彩排
關注文化觀光發展的龍應台,下午將訪視舞鈴劇場彩排。她要聽取劇場團員會分享推廣定目劇的心得,並向劇團團長劉樂群與舞台表演者致意;更希望由官和民間共同集思,藉著文化、觀光和周邊產業配套結合,帶動表演產業發展。
舞鈴劇場分享經驗
舞鈴劇場正於台北市花博公園舞蝶館推出《奇幻旅程》定目劇,但票房不如預期。藝術總監劉樂群表示,發展定目劇不能只靠劇團單打獨鬥,也需要跟政府、企業異業結盟,希望舞鈴劇場的經驗可供其他藝文團體參考。他下午也要告訴龍應台,多多協助藝文小小種子,把握住機會,台灣也有可能發光。
《奇幻旅程》定目劇獲得文建會補助500萬元,但劉樂群表示,舞蝶館一天的租用費要4.5萬元,加上硬體設備和技術人員的費用,成本相當高,若沒有足夠的觀賞人口,收支很難打平,不過他並沒有因此對定目劇失去信心,也認為台灣已踏出第一步,未來仍有發展空間。
舞鈴劇場由一群年輕的表演藝術家組成,以扯鈴為基礎,並融入舞蹈、戲劇和音樂,精湛的演出在國內外都獲得肯定,前年、去年台北花博期間,舞鈴劇場在舞蝶館演出「秘密花開了」,演出時一位難求,讓劉樂群燃起製作定目劇的想法。
「我太小看定目劇。」劉樂群指出,除了有好的節目,行銷和異業結盟也很重要,舞鈴劇場在花博公園舞蝶館演出3個月,他樂觀以為若以過去的票房,支撐起定目劇應無問題,不過從去年底開演至今,累積的票房僅1萬多人,但龐大的開支導致財務出現困境。
舞劉樂群說,台灣有許多有創作能力的藝文團體,這些小小種子都是機會,台灣的軟實力有目共睹,雖然推廣定目劇很困難,但希望政府一定要做。
閱報秘書/定目劇
‧「定目劇」是一種劇場形式,指每天固定在同一地點、長期演出同一個戲碼。定目劇必須是有原創性、永恆性、不受時空限制,觀眾接受度高的好戲,且稱得上是一個劇團的經典、一個標竿,除了兼具藝術與娛樂性,還要結合當地特色,發展地區觀光和周邊產業。例如韓國的亂打秀、澳門的水舞間 、大陸的印象系列,都是外國觀光客必看的定目劇。
對演員來說,定目劇必須不間斷的連續演出,在精神和體力上的負擔都不小;對劇團而言,每一場演出成本與票房收益也都要調整。(邱瓊平)
◆ 網路小說夯 多元閱讀才是王道
中央社 2012.02.22
台灣人借書排行榜前20名,網路成名小說佔大宗,顯示民眾借書重視消遣和娛樂,與學者推薦書單實在「差很大」。
國家圖書館公布全國圖書館圖書借閱排行榜,最常被借閱的前20名排行榜書籍,有16本屬於文學類的奇幻、冒險和歷史小說類型。榜上有名的作家,包括九把刀、月關、莫仁、蝴蝶和酒徒等,登成名於網路;其中九把刀的「獵命師傳奇」還奪下冠軍寶座。
20本書中,月關就佔了3本,包括「回到明朝當王爺」、「步步生蓮」、「大爭之世」,分別排第3、10和11名,第12名是蝴蝶的「蠻姑兒」,第15名是酒徒的「隋亂」。
國圖館長曾淑賢分析,上榜作家多崛起於網路,或者是書籍的流行與媒介、影像的推波助瀾息息相關,也看出輕、薄式的閱讀趨勢,透露出在閱讀厚度的累積以及思考能力的建立上可能隱藏的危機。
曾淑賢說,不能輕忽網路的影響力,所造成的閱讀風潮,這樣情形不是不好,但民眾需要的是更多元的閱讀;她坦言,很多民眾不知道怎麼選書,所以會跟著大眾媒體走,此時圖書館就應該負起介紹的責任。
國圖1月就推出「青春久久」活動,首度以青少年為閱讀對象,選出文學性、知識性的好書各99種,曾淑賢說,這其實就是提供給師長、青少年選購與閱讀的優質參考名單;此外,由於教師對於學生影響力很大,也會和學校教師合作,鼓勵多元閱讀。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長黃雯玲說,此份調查顯示民眾喜歡網路小說和奇幻小說,這類書籍的共同點就是休閒性和娛樂性,也不大需要動腦思考,圖書館除了收藏民眾喜歡看的書以外,也要推廣好書讓民眾知道。
黃雯玲說,央圖台灣分館就舉辦很多活動,例如與作家有約,邀請作家現身分享作品創作歷程,最近成立青少年專區,把青少年該讀的優質好書選出來,讓青少年更容易取得。
對比學者推薦的書單,幾乎看不到這些書。國家教育研究院長吳清山說,學者推薦的書單比較富有教育性,優先考量是否啟迪人心,而民眾最喜歡的是考量休閒和娛樂,觀念不一樣。
至於什麼是好書?吳清山說,最好是有思考性的,要花時間慢慢吸收體會的書。
不過,他不認為非要學生念偉人傳記或是經典不可,吳清山解釋,鼓勵學生閱讀,只要不是色情會影響身心健康發展的書都推薦,要從有興趣的書開始,培養青少年興趣才是王道;孩子多花一些時間閱讀,就少花些時間打電腦,對小孩「絕對」有幫助。
※ 相關報導:
* 民眾上圖書館 最愛借九把刀
http://udn.com/NEWS/LIFE/LIF1/6917074.shtml
全國公共圖書館最常被借閱的Top20排行榜中,就有16本屬於奇幻、冒險小說,多本是以史實為底本,加入奇幻元素。值得注意的是,榜上有名九把刀、月關、莫仁、蝴蝶、酒徒等作家,都成名於網路。
* 誰最不常借書?軍公教族群…
http://udn.com/NEWS/LIFE/LIF1/6917073.shtml
最少利用圖書館的族群竟是公職人員,還不到全部借閱數量的8%。也就是說,每100本書只有8本是軍公教人員所借。
* 美地窖塵封漫畫 價值連城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917619.shtml
漫畫也可以是價值連城的財富。美國一名男子在清理地下室時,發現一堆塵封已久的漫畫,據稱總價值可高達200萬美元(約新台幣5914萬4000元)。
新文化運動 林懷民:累積小事 醞釀大改變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12.02.23
雲門舞集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林懷民說,「21世紀的新文化運動,就是老百姓決定自己的文化生活。」林懷民指出,「經濟蕭條全球暖化常令大家感到無力,雖然大事不能解決,但能做的小事倒不少,只要能做出貢獻,小事累積起來就能醞釀大的改變。」他期待,每個人在自己的幸福裡面,也能包括他人的幸福、眾生的幸福。
林懷民上午在天下經濟論壇以「回家,灌溉故鄉的文化」為題發表演說。林懷民以資深藝人鳳飛飛的往生做開場。林懷民說,「鳳飛飛的去世引起社會各界的婉惜和懷想,而她的逝去也代表一個時代的終結。」
他回憶說,在1972那年,19歲的鳳飛飛出版了第一張唱片「祝你幸福」,而那一年台灣人民每個月的國民所得雖然只有新台幣1600元,但那是感覺有希望的年代。他說,台灣經濟不斷地向前走,高雄楠梓加工區每到下班時刻,都會有幾千部的摩托車湧出來,像是台灣生命力空前的大展示,而這些離鄉背景進入城市的少女們,在鳳飛飛的歌曲中得到安慰、得到力量。
台灣平均月所得4萬多 為何不快樂?
林懷民感慨說,今天台灣的平均所得每個月已超過4萬多元,但大家卻沒有那麼快樂了。他指出,從全球經濟蕭條、中東戰火方興未艾、全球暖化到福島核災等,都在警示人類生存危機重重,而環保也變成大家所關心的議題,但是世界各國貧富懸殊與城鄉差距卻愈來愈大,公平正義也因而成為大家關心議題。
林懷民指出,「網站使天涯若比鄰,但也使比鄰若天涯,『疏離』變成已開發國家的社會現象,『焦慮』成了現代生活的特色。」他說,在這種狀況下,有人面對焦慮,也有人走出焦慮,並且有創意和熱情地改變現狀,也為自己打造安身立命的心靈故鄉。
林懷民以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印度創辦窮人銀行,以及委內瑞拉經濟學家兼音樂教育家何塞.安東尼奧.艾伯魯(Jose Antonio Abreu)為例。他說,艾伯魯在1975年創辦了青年交響樂團,專門教貧民區的孩子玩樂器,讓孩子能遠離暴力,而至今這個音樂中心在委內瑞拉已有250所,每個中心的等待名單都有上千名的孩子,每天都有30萬名孩子在玩樂器,而他們的樂團也在全世界演出,這個系統甚至也擴大到了美國和瑞典,他們讓這個音樂計劃變成了委內瑞拉的魂魄。
個人的幸福 也要能包括眾生的幸福
在台灣也有許多例子可以分享,林懷民提到有一個26歲的台灣孩子楊蕙慈到廣西旅遊時,她看到了瑤族孩子的困境,決定發起募款,一開始只募得了33萬元就到廣西蓋了小學校舍,至今楊蕙慈仍繼續募款、繼續擴建小學,「一個人,也可以做這樣的事。」
林懷民指出,在歷史上,15世紀時Medici家族在佛羅倫斯倡導人文藝術,帶動了影響全人類的文藝復興運動。19世紀,美國實業家卡內基在工業城匹茲堡建立了美術館,在紐約建立了音樂廳,以滋潤市民的生活,同時也為美國成為20世紀下半世紀文化大國奠基。那麼「20世紀的亞洲卡內基呢?」林懷民鼓勵所有人,回家,提供贊助、提供創意、提供專業協助,滋養故鄉的文化土壤,或者是投入自己關心的公益事業,就會看到日益健康的環境,老人家和小孩的笑容。
在演講的最後,林懷民感性地以鳳飛飛的歌詞祝福大家,他說:「發揮你的智慧,流下你的汗水,創造你的幸福。」林懷民期待,每個人自己的幸福裡面,也都能包括他人的幸福、眾生的幸福。
◆ 素人拍影片 電視頻道給你秀
【聯合報╱記者李光儀/板橋報導】2012.02.23
很多民眾不知道自己拍攝的影片,也有機會在電視上播出!新北市有線電視業者釋出公用頻道供民眾投稿,但使用者寥寥無幾;昨天找來電影「翻滾吧,阿信」的導演林育賢代言,訴諸「素人也可成為導演」,鼓勵民眾參與。
新北市12家有電視系統業者昨天上午以「我的頻道,我作主」為訴求,在市府開記者會並廣發英雄帖。活動代言人林育賢表示,他在學生時代的資源比現在貧乏得多,為了完成一部作品,必須到處租借攝影機,做出來的成果也沒有機會公開播映。
但現在科技發達,各種攝影器材普及,「連國小5年級學生都能拍出3分鐘的影片」,當導演的年齡「下修到15歲」。而且「素人」不但可以當導演,還有業者提供平台,非常有意義。
與會業者表示,有線電視廣播法規定業者免費提供公用頻道,許多縣市都拿來播送政府宣傳片,但新北市府主動和業者協調釋出頻道,提供一般民眾投稿。
但多數民眾不知道有這個管道,所以投稿者並不踴躍,業者希望藉由活動增加民眾投稿意願。相關投稿辦法刊登在新北市有線系統業者官網,未來還會舉辦影片製作教學和比賽,希望吸引更多民眾參與。
※ 相關報導:
* 國圖建有聲台灣記憶 徵求鳳飛飛黑膠唱片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918746.shtml
國家圖書館在今年春節前草擬數位典藏計畫,希望在四年內斥資千萬,將華文流行音樂的黑膠唱片數位化、永久典藏。這些黑膠唱片中包括了元月過世的「帽子歌后」鳳飛飛的唱片七十七張,國圖也歡迎各界再捐贈,一同建立台灣流行音樂的完整記憶。
◆ 馬讚「奇幻旅程」 舞鈴神乎其技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918806.shtml
【聯合報╱記者周志豪、周美惠/台北報導】2012.02.23
延續花博定目劇《秘密花開了》魔幻意象,「舞鈴劇場」再於台北花博舞蝶館推出4D定目劇《奇幻旅程Entrance》,邀大小朋友一起來奇幻冒險,昨晚總統馬英九與台北市長郝龍斌也特別買票欣賞,為舞者打氣。
藝術總監劉樂群表示,故事藉由一個天真小女孩充滿生命力的旅行與冒險,挖掘出生活中尋常事物背後隱含的神奇而驚人祕密,在鈴舞者恣意穿梭中,希望帶領觀眾重新找回生命中的純粹與快樂。
該劇還動用六部投影機,並在舞蝶館拼貼超長布幕,創造兩百七十度立體視覺。再透過水霧與泡泡的噴灑,以及舞者走入群眾近距離演出,搭配如小精靈般滿場飛舞的彩色扯鈴,讓觀眾能近距離體驗4D臨場震撼。
昨晚看完表演後,馬總統以「神乎其技、美不勝收」大為稱讚,認為舞鈴劇場能將一千五百年前隋唐時期傳統童玩,結合當代兒童劇,創意非凡。
上任甫滿一周的文建會主委龍應台昨天也看了彩排。龍應台曾以「方糖溶入水裡」形容文建會與所有施政部門的關係,昨天她又以「松柏精油」形容文化的內涵。希望文化與觀光的關係能像「在河川上游滴入一滴松柏精油」即能貫串支流,「觀光就是(文化)支流遍布的管道。」
舞鈴劇場去年獲文建會五百萬元補助,但在花博舞蝶館開演後發生虧損。龍應台認為,定目劇的方向是對的,文化應該和觀光相結合。未來文化部成立後,將和觀光局建立縝密的合作關係。
該劇即日起至三月廿五日,每周三至周日晚上七時卅分至九時卅分演出,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
殷海光全集 收錄222封給妻情書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2.02.24
台灣最知名的自由主義學者殷海光,曾在1948至1949年,以中央日報主筆的身分支持蔣介石的反共立場,並寫下「著手去做全國人民心中渴望著去做的事,為中國人民掃除眼前陰暗的影子,放出幸福的光芒」,與他後來批判黨國威權體制的言論思想,迥然不同,這些全部都收錄在台大整理出版的《殷海光全集》。
殷海光被視為台灣自由主義的啟蒙人物,畢生倡導反威權體制,以書寫著作對抗言論思想箝制;他的作品民國78年間由桂冠圖書公司出版全集,但桂冠版大多絕版;直到2009年正值殷海光逝世40周年,在殷海光夫人夏君璐的授權下,由台大出版中心重新整理所有作品,最近終於完成21冊的出版,台大今天對外發表《殷海光全集》。
主編之一、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潘光哲指出,遵循殷海光生前秉持的「是什麼就說什麼」原則,這套全集無禁忌、無隱諱,希望展現殷海光思想世界的本來面貌。即使是殷海光早年發表支持國民黨、支持蔣介石的文章也全部收錄。潘光哲表示,希望藉此凸顯殷海光經歷過深沈的反省思考與掙扎,才走向自由主義的道路,據實呈現殷海光的思想變遷。
《殷海光全集》還收錄222封早期寫給妻子的情書,編成《殷海光‧夏君璐書信錄》一書,列在全集的第18 冊,也是過去桂冠版沒有的內容。「在這個苦難世界,還有什麼比和愛人在一起更好呢?」這段文字出自殷海光之筆,也讓人看到殷海光柔情的一面。
台大出版中心表示,《殷海光‧夏君璐書信錄》出版後相當暢銷,已經再版。潘光哲表示,這些書信內容都是夏君璐與女兒殷文麗一起整理,提供給台大編入全集。
潘光哲也提及,雖然殷海光晚年對胡適評價不高,胡適也曾罵殷海光是「書呆子」,但1961年殷海光為了離開台灣到美國發展,曾以本名殷福生寫信給當時的中研院院長胡適,希望能請胡適幫忙向當局溝通放行,這封未曾公開過的書信也都收錄在全集裡。
閱報秘書/殷海光
(1919-1969)本名殷福生,早年求學於西南聯大哲學系、清華大學哲學所,1949年來台,曾任《中央日報》、《自由中國》主筆、台大哲學系教授。是台灣1950-6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知識份子,極力宣揚反抗權威、追求自由思想,但也因為言論不見容於當時的威權體制,作品成為禁書,台大被迫不續聘殷海光擔任教職,他的生活起居也受到特務的監視,身心備受折磨之下,依舊堅持著作,1967年罹患胃癌,兩年後病逝。(台大出版中心/提供)
◆ 台灣攝影家沈昭良 獲紐約年度攝影獎
【聯合報╱文/陳宛茜】2012.02.24
台灣攝影家沈昭良,花六年時間捕捉綜藝團、康樂隊使用的台式舞台車。這些詭麗又荒謬的畫面,為他贏得紐約二○一一年度攝影獎。
該獎由紐約藝術機構Artists Wanted於前年創辦,沈昭良獲年度攝影獎,是得獎者唯一亞洲藝術家,也是首位獲此項年度獎的台灣攝影家。
沈昭良得獎作取名為「STAGE(舞台車)」,拍攝主題為台灣本土綜藝團、康樂隊演出時使用的舞台車。舞台車布置俗麗、音樂喧鬧,沈昭良卻刻意讓它出現在空無一人的廢工廠、墓塚旁,充滿張力。
◆ 表坊《這是真的》 重新詮釋張愛玲小說
【欣傳媒╱記者吳昱玟/台北報導】2012.02.24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是多麼難的事情?千古以來人們為愛情心痛辛苦,只求那種瞬間看對眼的緣份。表演工作坊新戲《這是真的》由丁乃箏編導,她從張愛玲的短篇小說《愛》出發,不講一個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而用寶萊塢歌舞、愛情補習班、愛情銀行等寫實橋段,詮釋緣份不可捉摸和人們為愛瘋狂的心情,告訴觀眾所有對愛情幻想「這是真的!」
丁乃箏是台灣劇場界少數編、導、演皆能的女演員,也是表演工作坊的核心團員。她在2001年時和香港林奕華導演合作《張愛玲,請留言》,當時她將這位傳奇女作家的作品都讀過一遍,被張愛玲只有三百多字的極短篇《愛》給迷住了。
《愛》講一對年輕男女於鄉村的相會,沒有牽手、沒有交往,甚至沒有交換姓名,只是兩人眼睛對到了,說聲「噢,你也在這裡嗎?」女孩被幾度轉賣,過著波折的人生,直到她老了都還記得年輕時的那個男孩和對到的那一眼。丁乃箏喜歡張愛玲對緣份的描述,那種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的剛剛好,還有文章開頭以「這是真的」四個字開場,後面陳述的卻是最抽象的愛情緣份。
於是在《這是真的》裡,丁乃箏並沒有編出一個完整的愛情故事,也沒有重述《愛》裡那個鄉村背景的男女。她用寶萊塢歌舞、愛情銀行、愛情補習班等寫實橋段,配上柔性抽象的舞蹈,講述現代生活中一段段飲食男女的故事。觀眾可以聽到「感謝您搭乘愛情航班」、「請您按一個讚」等親切台詞,看到演員在繽紛的寶萊塢歌舞中舞動、於淡然的台詞中哽咽崩潰,然後發現自己窩在黑暗觀眾席裡,克制不住的又笑又淚。
表演工作坊《這是真的》2月24日至26日在台北城市舞臺,5月5日於高雄至德堂,5月12日於台中中山堂演出。
【延伸閱讀】
表演工作坊:http://www.pwshop.com/
宮廷劇瘋雍正 四爺螢幕亂愛
【聯合報╱記者褚姵君/台北報導】2012.02.25
大陸螢幕,誰是最火男一號?答案是雍正!包括新戲「宮鎖珠簾」、「後宮甄嬛傳」以及重播的「宮鎖心玉」、「步步驚心」,4部宮廷劇全打雍正牌,但妙的是這4位雍正爺各自擁著不同的女人愛得死去活來,形成「雍正亂亂愛」局面。
大陸網友調侃:「某頻道,四爺正在和若曦曖昧 (步步驚心),換頻道,四爺正在和憐兒纏綿 (宮鎖珠簾),換頻道,四爺喜歡洛晴 (宮鎖心玉),再換頻道,四爺他娶了甄嬛 (後宮甄嬛傳),總言之,雍正很忙!」
加上這當中有兩個女人還是從現代穿越去的,讓網友直虧雍正可以跟劉謙火拚,「他才是真正的魔術師,或是跟小叮噹借了任意門。」
網友甚至看戲看出學問,發現其實「憐兒」、「甄嬛」以及「新還珠格格」中的「老佛爺」是同一個人,就是歷史上的熹妃。幾部劇串起來剛好完整演出一個女人從民女到皇太后的勵志史。
清皇帝13位,為何獨鍾雍正?「宮」系列編劇于正說:「雍正謎團多,身世是謎,繼位是謎,死因成謎,史書記載不多,比起康熙乾隆,他更讓人好奇。」
「後宮甄嬛傳」編劇流瀲紫則說:「雍正的個性比較復雜,他很勤政、節儉,也算清廉,但也殘暴、多疑。而清朝後宮的嬪妃制度是最禁錮、嚴格的,後宮女子的命運也是最為悲慘的。適合發展為戲劇。」
這幾位雍正分別是陳建斌、吳奇隆與何晟銘,演藝圈老中青3代全到齊。資歷最淺的何晟銘,出道13年3度改名都無助星運,直到演了「宮」系列才走紅;吳奇隆靠「步步驚心」再度攀上事業巔峰,陳建斌則繼續維持他大陸演藝圈大腕地位。
多項網友票選中,吳奇隆都擊敗另外兩人成為最受歡迎雍正,扮相上也確實最英俊,不過陳建斌薑是老的辣,論威嚴,還是他勝出,只是少了偶像優勢的陳建斌,被網友批太老、滄桑,逼得他跳出來為自己拉票說,他的年紀其實跟吳奇隆一樣大。
◆ 「你可以愛我嗎?」 抽離人際隔閡(節錄)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922137.shtml
戲劇這條路,你可以走得很「出世」,專注在舞台上的完美;當然,你也可以做得很「入世」,以戲劇為媒介,做來社會關懷的實踐,水面上水面下劇團在匯川藝術節推出「你可以愛我嗎?」,就是一齣「入世」的戲。
這齣描述「亞斯柏格症」(俗稱自閉症)的戲很特別,演員大多是素人演員,而且大多是「泛自閉症家屬」,或助人工作者,其實,與其說這是一齣戲,不如說是以「亞斯柏格症」為核心,讓與這種障礙直接有關或間接有關或無關的人,透過劇場的儀式,進行「第三類接觸」。
◆ 楊士霆「玄射」展 觀者如置身畫中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2012.02.25
台北藝術大學四年級學生楊士霆,是宜蘭縣東光國中美術班校友,明天起在羅東李科永圖書館舉辦「玄射」楊士霆書畫創作個展,他擅長東方媒材,水墨畫極具創意,讓書法作品更具藝術化,展期到3月7日。
楊士霆從小就對美術極具興趣,他在東光國中美術班就讀時,就展現他的書法及水墨長才,考取台北藝術大學之後,更以東方媒材為創作研究重點,此次他在畢業前,返鄉在李科永圖書館舉辦個展,展示大幅水墨、書法及篆刻的作品。
楊士霆說,「玄射」是這次展覽的主題,呈現一種黑的視覺,用墨與媒材的結合,使書畫有別於傳統,每幅作品都相當的大,有如壁畫,讓觀者有如身入書畫中,展現一種張力。
他以廣告顏料加入墨汁中,將書法拓印在畫紙上,呈現另一種有如拓碑般的感覺,這種創作手法,讓不少美術界人士都感到相當獨特。
◆ 揮墨4個月 寫出20米金剛經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2012.02.26
台灣知名碑刻書法家林森輝一幅長達20公尺、寬2公尺的金剛經書法作品,最近在苗栗市公所藝文中心展出,巨幅的作品難得一見,讓人嘆為觀止。
62歲的林森輝曾獲薪傳獎肯定,他的書畫雕刻展在市公所藝文中心展到3月11日,展出金剛經文及蘭亭集序等六十餘件書畫,3月5日上午八點半到十一點半安排拓碑,下午兩點到三點有碑刻示範教學,電洽(037)331910轉223。
林森輝是屏東人,在花蓮定居,卻與苗栗淵源很深,他的作品早在廿多年前,散見在苗栗市貓裏山公園,也是苗栗市長邱炳坤已故的父親邱源忠生前致贈美國姊妹市的紀念品,獲得美國友人很高的評價。
這次展出的作品,最受注目是巨幅金剛經文,攤開來壯觀,全台數一數二,很多觀眾讚嘆「好大的作品!」,全文5448字,一氣呵成。
林森輝說,很多人只看到金剛經尺寸,其實要寫這件金剛經文作品,並沒有這麼簡單,2007年兩岸的因緣聚會,他到南庄鄉獅頭山勸化堂閉關一周,後來花了四個多月、21張絹布完成。
他指出,寫金剛經文,一定要先唸經文,去除心中的雜念,他每天一早唸經一個多小時,再動手寫經文,有時運筆如飛,有時一個字都寫不下,過程是對他最大的考驗。
◆ 聲樂家巴比 27日台北開唱
中央社 2012.02.26
坐擁10座葛萊美獎的知名聲樂家巴比‧麥菲林,以一曲風靡全球的樂活旋律「Don’t Worry, Be Happy」舒緩人們對於貧富差距的煩惱,27日他將在台北演出。
首度造訪台灣的巴比‧麥菲林,在1988年美蘇冷戰結束的年代,美國經濟以難以想像的速度起飛,蓬勃發展的背後是頑強的資本主義高漲,當一邊廣告正在上演非富即貴才能擁有的美國運通卡廣告時,巴比.麥菲林以一曲「Don’t Worry, Be Happy」舒緩人們對於貧富差距的煩惱。
這首歌曲全新開創人聲配樂,錄音室聲道堆疊的技術,建立音樂界重要里程碑,明確輕快的旋律成為全球不分年齡國籍,最琅琅上口的旋律。
巴比‧麥菲林的父母親皆是古典聲樂家,尤其父親是首名唱進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非裔美國人,巴比.麥菲林從小受到古典、爵士音樂的薰陶,主修鋼琴、研習指揮,古典基礎深厚,而一場在「花花公子爵士音樂節」的演出機會,讓巴比從此聲勢不墜。
多才多藝的巴比吸引許多名家爭相合作,1990年與大提琴家馬友友完美融合爵士與古典,備受稱讚;巴比也擁抱古典,曾擔當美國紐約愛樂交響樂團、克里夫蘭愛樂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加州交響樂團、英國倫敦愛樂指揮。
最令人稱道的,莫過於他首創「一人樂團」的方式,演出「綠野仙蹤」,一人扮演所有角色,也包括劇中將小女孩吹到奧茲王國的龍捲風,巴比所伸展的人聲觸角,無遠弗屆,跨越文化隔閡、跳脫思考窠臼。
在巴比‧麥菲林的演唱會上,樂迷將感受到真正的「眾樂樂」,他喜歡透過即興演出及與樂迷進行互動式的合唱演出,讓樂迷享受參與演出的樂趣,不但展現精彩的演唱技巧,還有最直接的情感交流。
巴比‧麥菲林27日將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
通才典範 陳之藩融合科技人文
中央社 2012.02.26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6日電)知名作家陳之藩昨天病逝香港。和陳之藩是忘年之交的前成功大學教務長湯銘哲說,陳之藩偉大的地方在於融合科技與人文,不但是文藝復興的典範,也是少數兼具人文和專業的通才。
1925年6月19日出生的陳之藩,是中國大陸河北省霸縣人,北洋大學電機系畢業,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教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成大,著作包括「旅美小簡」、「在春風裏」及「劍河倒影」等,1993年至2002年間在成大任客座教授。
陳之藩剛到成大任教時,湯銘哲帶著醫學系學生前往拜訪,自此和陳之藩結下不解之緣。湯銘哲說,陳之藩在成大期間,兩人經常相約吃飯,不過,通常都是他負責聽,而兼具理性思維和古典文學的陳之藩,經常口若懸河,和他分享許多小故事。
湯銘哲說,陳之藩是學電機出身,但著作卻影響很多讀者,他最偉大的地方在於融合科技與人文,而現在大學目標都是培養人文和專業素養均衡發展的人才,但像這樣的通才卻不多,陳之藩就是少數的一位。
2008年的第2度中風,讓陳之藩身體狀況欠佳,常得插著鼻胃管。湯銘哲曾到香港或台北多次探望,雖然陳之藩身體為病痛所苦,說話也不方便,但意識清楚,依然展現出堅強的一面。
接到陳之藩病逝的消息,湯銘哲坦言很惋惜。他說,陳之藩的文章曾被編入教科書,許多人都曾讀過他的文章,他也是很好的文藝復興典範,未來也不排除在學校為陳之藩舉辦追思活動。
※ 相關報導:
* 知名作家陳之藩 昨天病逝香港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25481.shtml
知名作家陳之藩昨天下午3點病逝香港威爾斯醫院,享年87歲,曾經邀陳之藩擔任客座教授的成功大學今天中午證實這項消息。陳之藩2008年中風後,一直在香港養病,由第二任妻子童元方照料生活起居;他的作品〈謝天〉、〈失根的蘭花〉與〈哲學家皇帝〉曾被選入學生的教科書,曾被譽為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散文大家之一。
◆ 優質燈會 還差一哩路
【聯合報╱林俊臣/鹿港桂花巷藝術村駐村書法家(彰縣鹿港)】2012.02.26
文建會主委龍應台提出,燈會定時定點辦理較為符合國際常態的論點,引發議論。長久以來,文化與觀光,事權未能統一各行其道的問題,與台灣燈會的文化思考,恐怕才是問題的重點。
或許有人從資源分配的角度,反對定時定點,認為燈會應像全運會的方式輪流辦理,並藉此來演練各地政府的行政運作機制,提高地方能見度。此皆言之成理,無可厚非。
但就常理而言,節慶必需要在同一個地方不斷的累積與深化,試問天燈、炸寒單爺、蜂炮等與地方有歷史淵源的節慶活動,豈能易地而辦。定時定點的燈會思考,無非是回到節慶的本質來從長計議。
為什麼今年在鹿港辦理,會讓人開始思考定時定點的意義呢?因為大家已經注意到,今年燈會,不再是為了短暫的節慶歡愉,於市郊進行開疆闢土式的大興土木。而是被燈會可以與鹿港這個由早期漢人移民所形成的歷史古城交相輝映,所深深感動。提出在此定時辦理的政策靈感並非偶然!
短時間裡,透過燈會,鹿港真的被上千萬人看到了,不過這種高度的觀光衝擊,對鹿港是利是弊,還言猶太早。就筆者的觀察,籌備燈會以來,就不知有多少居民「自發性」的整頓鹿港僅存不多的植被原野,以換取短暫的停車收益;為了架設燈具的方便,以釘子釘入具有歷史價值的民居,這些難以復原的破壞,都將在燈會的絢爛之後,由當地人概括承受。
論熱鬧與商機,今年的燈會絕對成功,但這絕不是平常鹿港元宵時節的景況,更不是大多數鹿港人孩時記憶中的樣子。往常在元月十五日夜幕低垂時,鹿港龍山寺裡,或巷弄裡在紅磚牆邊、石板路上到處都有大人牽著小孩,提著寺廟所贈的紙燈,或自製的燈籠在街上遊走。而城隍廟口、老街裡的猜燈謎活動,看熱鬧的與看門道的擠成一團,沒有煙火、沒有LED、沒有萬人空巷、更沒有美國迪士尼。其實燈會也可以樸實而有味,這一點鹿港人也許花了數百年才學會,那台灣燈會呢?
其實燈會未嘗不是一次凝聚集體文化想像與願景的機會,理應深思!切記,不要再讓燈會硬生生的植入地方縣市,為的只是上演一場吸金的燈光大秀。
◆ 城市故事 創品牌亮點
【聯合報╱高玉蟾/文字工作者(花蓮市)】2012.02.26
曾經與花蓮石材業者前往義大利古城維諾那參訪。維諾那是個農業城,也是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鄉,非但有保存良好的競技場可參觀;產製好吃且行銷世界的奇曲餅乾,也在此城擁有數百年家族歷史。
當時一行人先到了米蘭,再轉往維諾那參觀石材機具展,據展場的公關告知,該處經常舉辦歐洲各國農產品展示(維諾那是農業城),甚至歐洲種馬也在此較勁展示;直、間接帶動包括觀光、飯店和其他業務的活絡,不輸給米蘭、羅馬的亮眼,這座城市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亮點,還有自成一格的商業模式。
眼下看到政府官員,竟冀望一個用錢堆砌出來的活動,使之成為國家品牌,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燈會,或可以塑造成台灣的品牌,然而,台灣美好傳統文化何其多,能成為台灣品牌的又豈止燈會一個。
中央政府可以給某城市燈會,也可以給其他某城市龍舟競賽,或者能夠更積極發掘足以成為特色的文化創意活動給另一個城市。
中央政府若有真本事,就應該遵照馬總統所說的,多下鄉了解民瘼也更清楚地方特色,先搞出個具體田野調查報告進行討論,然後再為該座城市營造出屬於該座城市獨特的故事、亮點和經濟特質,這才是王道。
◆ 北方崑曲、紅樓夢 美麗的相遇
【聯合晚報╱謝蕙蓮】2012.02.26
《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四大名著之一,中國北方崑曲劇院集合中國大陸四大劇團上百名演員,歷經五年籌畫新編崑曲鉅作《紅樓夢》首度來台,28日、29日兩天分上下兩本演出,這也是崑曲界首次挑戰曹雪芹的傳世經典。
崑曲在2001年時,與日本能劇、義大利西西島提線木偶戲、印度庫提亞塔梵劇等19項專案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第一批「人類口述與非物質遺產」,而且崑曲名列榜首。
這項有600多年歷史的中國傳統戲曲,結合了文學、戲劇、舞蹈、音樂等元素,被譽為「百戲之祖」。去年崑曲被列入「人類口述與非物質遺產」十周年,北方崑曲劇院特別結合中國大陸四大劇團,新編長逾5小時的「紅樓夢」,並受邀參加兩岸城市互訪系列「2012年北京文化周」,月底來台演出。
除了來台演出全本《紅樓夢》,今年7月該劇也要前往英國倫敦奧運林匹克運動盛會演出。該劇的製作團隊更還以原班人馬,拍攝崑曲電影版《紅樓夢》,預計今年5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法國巴黎總部,舉行全球首映。
由於全本《紅樓夢》超過5小時,此次來台分上、下兩天演出;上本從寶玉出世開始,到興建大觀園;下本則聚焦賈府興衰、眾兒女命運、寶玉和黛玉愛情等。參與演出的崑劇演員都是一時之選,多位主角都曾獲大陸的表演。例如,在《紅樓夢》上本飾演薛寶釵、下本演出林黛玉的邵天帥,去年獲得中國大陸戲劇節頒發「優秀表演獎」;飾演王熙鳳的魏春榮、飾演賈政的王英會,曾獲得中國大陸梅花獎。
值得一提的是,新編的崑曲大戲《紅樓夢》,除了採用傳統的崑曲樂隊,還使用了西方的絃樂四重奏,為傳統的崑曲藝術,增加新的西方音樂元素,台灣民眾將有機會透過不同的藝術表演形式,重新認識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興衰。
藝博會馬拉松 珍品看不完
【經濟日報╱文/鄭秋霜】2012.02.27
每年在台灣舉辦的多個藝術博覽會,即將陸續登場。3月將由「2012台北新藝術博覽會」(Art Revolution Taipei簡稱A.R.T.)率先上場,5月則有「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YOUNG ART TAIPEI簡稱YAT),接著11月還有歷史最悠久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壓軸。
對於台灣出現各自不同定位的藝博會,各主辦單位表示,這是好事,因為藝博會不只可帶來藝術交易,也常發揮城市行銷之效,尤其藝博會一次同時展出數百件、甚至上千件作品,不只具藝術作品銷售功能,更具藝術教育推廣功能,希望藉此讓民眾更親近藝術。
台北新藝博會
十大展區吸晴
今年3月21日將登場的2012台北新藝術博覽會,是第二年舉辦,去年5月首度初試啼聲時,來自22國的203名參展藝術家中,有182位成交。主辦單位指出,此展成交率高達89.66%,在全球各大藝博會中,若成交率達到七成已屬難得。
A.R.T.執行總監鄭鈞元表示,A.R.T.以藝術家為核心,今年估計有來自全球37個國家、227位藝術家、1,500件藝術品參展,並規劃十大展區,包括大會策展、大師經典、台灣當代藝術、中國當代藝術、國際當代藝術、紐約當代藝術基金、克緹文教基金會、國際藝術家評選賽、文創藝術、藝出慈悲。
主辦單位表示,今年「大會策展」中,極受矚目的是被法國art actuel雜誌遴選為「2011法國最佳藝術家」、同時artprice藝術統計資料顯示為2011年法國藝術家收入排名第一的Philippe Pasqua,將首度來台展出作品。
Philippe Pasqua自1990年代起即在美國、倫敦、巴黎等地展出作品,作品為法國Cartier基金會、莫斯科博物館、韓國三星美術館收藏,本次展出為其台灣首展,難得一見。
鄭鈞元指出,為推廣A.R.T.並了解藏家反應,主辦單位也與各單位合作,規劃主題性的2012 A.R.T.預展,包括BELLAVITA寶麗廣場、101尊榮俱樂部、台北晶華酒店、克緹集團的歐西堤藝術空間、寶勝畫廊、影響力藝術中心等,即日起可陸續搶先看到藝博會展品。
YAT 5月上秀
強打年輕活力
5月登場的YAT,今年進入第四屆,是亞洲第一個聚焦於45歲以下年輕藝術家的當代藝術飯店型博覽會,強調「年輕、活力、易於親近」,儼然已成進入藝術收藏的入門跳板,今年展場將首度移師到台北喜來登大飯店。主辦單位下周將舉辦記者會,宣布第四屆YAT活動開跑。
第一屆YAT吸引42家國內外藝廊共襄盛舉,今年第四屆YAT將有60家畫廊參展,包含澳洲、美國、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也有30間畫廊共襄盛舉。
主辦單位表示,今年中國畫廊將扮演關鍵角色,參展數量較去年成長了近50%,國際展商數量也達總數的一半,其中日本當代藝術在台灣已擁有穩定的收藏族群,來自澳洲的Gallery Barry Keldoulis畫廊,預期也將替博覽會帶來耳目一新的氛圍。
今年邁向第19年的台北國際藝博會(ART TAIPEI),則首度將舉辦時間從往年的8月改到11月,成為今年壓軸的藝博會。
ART TAIPEI主辦單位畫廊協會指出,今年更改舉辦時間主要是希望多爭取歐美藝廊來台參展,因為8月是歐美國家的暑休度假旺季,通常歐美人士較不願來台,加上8月是台灣的颱風季,改到11月也可避免天候的不確定因素,而且11月國際上並無其他大型藝博會舉行,希望可藉此吸引更多國際藝術界人士來台。
畫廊協會表示,ART TAIPEI在近20年期間帶給台灣藝術市場許多改變,例如2005年ART TAIPEI著重當代藝術、2008年邀請國際畫廊參展等,都為台灣藝博會及藝術市場帶來改變。去年ART TAIPEI參展畫廊124家、成交金額估計約10億元,「希望今年是集大成的一年。」
為了改善「重北輕南」情形,畫廊協會今年1月也曾在台南舉辦第一屆府城藝博會,受到南部藏家重視。協會表示,明年應會在台南續辦。
◆ 李清志:美術館裡的美味關係
【聯合報╱李清志】2012.02.27
這些年來,全世界建造了許多美術館,並不是因為人們藝術水準突然提升了,也不是因為主政者突然感悟到藝術對人生有多重要;城市之所以積極建造美術館,最大的原因是因為,美術館已經成為城市經濟學與政治學的重要籌碼,是政府描繪城市美好願景的重要道具,甚至更難聽的說法,是炒作土地的騙術障眼法。
不可否認的,的確有一些城市,因為建造美術館,翻轉了城市的地位與命運,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所帶來的「畢爾包效應」,以及日本金沢廿一世紀美術館所產生的「金沢效應」,都是讓城市主政者羨慕又極欲仿效的成功案例。因此國內許多政治人物也十分迷信這樣的「美術館神話」,總認為美術館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找一位當紅國際級建築師來操刀設計,建造出前所未有的前衛建築,必定可以為自己及城市帶來經濟與政治上的改變。
事實上,殘酷的真實情況告訴我們,大部分的美術館都處於長期虧損的情況,單靠門票根本無法應付一般開支,必須仰賴各界的贊助支持才能生存;也因此所有的美術館都努力開闢財源,希望能盡量作到財務收支的平衡。
所以美術館這幾年的策略,著重在美術館餐廳、咖啡店,以及紀念品部的經營,他們花最多的錢在紀念品部與餐廳的整修,並且在新美術館設計時,就將美術館景觀最好的區域規劃為餐廳及咖啡店;美術館的參觀動線最後也都導向紀念品部,讓參觀者最後可以掏錢購買美術館商品。
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泰德美術館,當初是以發電廠重新改造而成,其最頂層規劃為美術館餐廳,擁有可以眺望整個泰晤士河河景,以及對岸聖馬丁大教堂的宏偉景觀;日本香川縣立東山魁夷美術館位於瀨戶內海旁,其美術館咖啡廳景觀絕佳,可以欣賞瀨戶大橋的壯麗景色;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大廳,餐廳特別設計在一座高起的平台上,用餐時視野景觀獨特,同時也可以接受他人羨慕的眼光,更厲害的是請來國外米其林餐廳主廚,讓東京貴婦人趨之若鶩,每天十一點鐘就排隊等待進入。
位於直島的直島美術館,由安藤忠雄設計,其餐廳也有米其林主廚的進駐,顧客可以一邊享受美食,一邊眺望海景,經歷一場味覺與視覺的雙重美學饗宴。日本雜誌甚至製作專輯,介紹氣氛良好的美術館餐廳,以及其美術館特有的菜單,這些菜單配合美術館特色,製作出與眾不同的美麗餐點,讓民眾到美術館,不僅在視覺上得到滿足,味覺上也能享受到美感經驗。
台灣的美術館餐廳一直都是招標來的簡陋食堂,其位置多位於美術館死角或地下室,餐點也流於粗糙無特色,民眾在享受高檔藝術品之餘,卻只能食用三流的餐點,這樣的美學經驗反差實在太大,不論是從美術館經濟學,或整體美學體驗上,台灣的美術館都有提升的空間。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 MIT美觀實用 贏國際三大獎
林思吟/台北報導 2012-02-27 中國時報
亞洲勢力正在擴大,不僅籃球圈掀起林書豪熱潮,就連設計界也傳出好消息。本土品牌JIA Inc.品家家品上周參加法蘭克福消費用品展,鐵鍋、儲物罐和筷匙組等3項作品獲選2012 Design Plus大獎,成為本次入選18家國際品牌中的最大贏家。
今年法蘭克福消費用品展以「美感與功能兼具」為評選標準,上百件商品角逐Design Plus大獎,當中不乏知名大廠如丹麥家飾MENU、美國餐廚OXO等。JIA Inc.品家家品二度參展就傳捷報,獲獎作品更是處處可見中國智慧。
其中,雙料冠軍「家常味」鐵鍋,去年也曾獲得德國紅點大獎,靈感正是中式傳統炒菜鍋,簡約的流線外型,讓老派炒鍋也能充滿現代美感。「好食成雙」不銹鋼筷匙組跟上台灣正流行的環保筷潮流,將筷架、筷子、湯匙組合成一體,方便攜帶;「滿」儲物罐則呼應天圓地方的中國哲學概念。
義大利百年家飾品牌ALESSI同樣看好亞洲設計軟實力,今年初與8位中國建築師合作,推出「止禁城」系列托盤。雖然以「紫禁城」諧音命名,ALESSI卻完全顛覆「禁止」概念,放膽讓建築師跨界設計,全無限制。由香港設計師張智強主導策畫,8位設計師結合古今,大量運用荷葉、竹簡、乾坤等中國傳統意象,轉化成無國界的時尚托盤。當中由馬岩松設計的「浮游的大地」更是擺脫平面化設計,使托盤如大樹般往上展開,兼具點心架功能,令人耳目一新。
ABT招牌「舞姬」 7月登台首演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2.02.28
美國芭蕾舞團(ABT)名列全球五大芭蕾舞團,暌違台灣十二年,七月將再度來台演出,帶來「天鵝湖」編舞大師佩提帕原創的另一經典、舞團招牌「舞姬」。這也是該舞在台首演。
一九八○年,俄籍芭蕾舞蹈家瑪卡洛娃加入ABT,將全版「舞姬」搬上舞台,讓該舞首次完整在西方世界亮相,大受好評,舞團經理朗斯基說,「舞姬」以古老印度皇宮為背景,敘述的是兩女一男的愛情悲劇,加上超技、美感兼具,異國元素與傳統芭蕾的結合,讓觀眾深深著迷。
七月ABT將率一百三十人來台,包括八十名舞者,眾多首席將分四晚分批演出,去年加入俄羅斯波修瓦芭蕾舞團的前首席大衛‧荷柏格,也將擔綱主角。
台灣粉絲眾多的ABT獨舞者丹尼爾‧席金,將在「舞姬」演出「金人」,全身塗上金漆,還和「黑天鵝」替身女主角莎拉‧蘭共舞名舞碼「巴黎火焰雙人舞」。荷柏格則將另擔綱巴蘭欽「阿波羅」主角。
由於「舞姬」需要眾多演員,ABT將再來台挑選四十名本地演員參與。試演方式另公布。ABT七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
◆ 堅持手工 「小金人」製造商艱困求生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S1/6927815.shtml
【經濟日報╱編譯楊宛盼/綜合外電】2012.02.28
位於芝加哥的RS Owens工廠外表雖不起眼,但卻在美國的年度盛事奧斯卡頒獎典禮扮演重要角色,被視為演員最大榮譽的13.5英吋奧斯卡小金人獎座,30年來都是在RS Owens製造。
RS Owens的歷史可視為美國工業演進的縮影。1970年代的全盛期,RS Owens雇用400名全職工人,分為三班全天24小時輪班;現在員工只剩下100人,過去三年已裁撒30個工作,並非每個人都是全職員工,也幾乎不曾加班。經濟趨緩已重創獎座製造業,在企業紛紛裁員和刪減支出之際,以獎座獎勵員工辛勞通常已非優先要務。
RS Owens不只是奧斯卡獎座的製造商,也是最後幾家在美國生產的獎座公司,70多年來堅持用同樣的手工生產獎座。30年前,RS Owens曾有十多家大型、獲利豐厚的競爭對手,需求主要來自企業內部舉辦的獎勵,但現在只剩少數競爭者,而且所有對手的產品都來自中國、或在中國製造,再運至國內低價銷售。
演員勞勃狄尼洛在去年金球獎頒獎典禮過後的記者會上,曾發生他剛獲頒的終身成就獎座斷掉的窘事,或許可印證RS Owens老闆席格(Scott Siegel)對大部分中國製獎座品質不佳的批評,這起事件也讓金球獎顏面無光。
面對疲軟的需求和低價的國外競爭對手,RS Owens正為存亡奮力一搏。席格堅持在公司目錄的每個金屬獎座旁標示「美國製造」,但仍無法抵擋價格的影響力,中國的競爭使RS Owens近幾年失去許多客戶,包括金球獎、美國鄉村音樂學院獎、MTV和全美觀眾票選獎等。
或許奧斯卡不是RS Owens的最大搖錢樹,但仍為公司帶來名聲和其他生意。RS Owens還製造美式足球超級盃、艾美獎、美國偶像決賽獎等知名獎項的獎座,但奧斯卡仍是RS Owens最重要的生意,目前仍每年更新合約,席格說:「如果連奧斯卡也轉向中國,我們就要放棄了。」
◆ STAGE再發光 沈昭良奪紐約Artists Wanted年度攝影獎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2012.02.28 自由
從本土關懷中找到亮點!沈昭良「STAGE」(舞台車)系列作品,在來自全球的眾多參賽作品中,奪得紐約「Artists Wanted:2011年度攝影獎 (Year in Review 2011)」,是首位獲得此項年度攝影獎的台灣攝影家,「STAGE」系列作品,則獲邀於今年3月在紐約SCOPE藝術博覽會中展出。
前《自由時報》攝影記者,後專注於攝影創作,沈昭良的作品,總是充滿人文色彩與文化底蘊。此次獲獎的「STAGE」系列作品,為沈昭良以歷時近6年(2006至2011),於全台各地所攝。內容針對本土綜藝團、康樂隊演出時所使用的移動式舞台車,以當代攝影形式,深刻描繪台灣特有娛樂產業與文化景況的視覺彙編。該系列作品除曾於紐約、多倫多、東京、大阪及台北等地舉辦巡迴個展,亦曾受邀於西班牙、法國、韓國等地所舉辦之國際攝影節與雙年展中展出。
Artists Wanted成立於2007年,致力發掘全球優秀藝術家與作品,藝術類型涵蓋攝影、繪畫、雕塑、設計與錄像等領域。本屆評審包括紐約藝術基金會執行總監Michael Royce、雪梨當代美術館總監Elizabeth Ann Macgregor、紐約國際攝影節創辦人Sam Barzilay、及SCOPE藝術博覽會創辦人Alexis Hubshman等藝術領域專業人士。
尋找台灣的「定目劇」
【劉新圓】2012-02-28 中國時報
這幾天,「定目劇」一詞,成了報紙文化版熱門的話題。文建會主委表示要發展定目劇,以帶動文化與觀光的結合,台北市更率先提出租稅優惠的政策,鼓勵民間演出團體推出定目劇。
什麼叫定目劇?顧名思義,就是固定的劇目,做長期性的演出。由於戲劇是綜合音樂、文學、美術等的綜合藝術,演出成本很高,準備也費時,所以一齣戲如果要賺錢,必須能「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例如膾炙人口的「貓」、「歌劇魅影」等音樂劇,就是成功的典範。近年來大陸導演張藝謀在各景點推出的印象系列,韓國濟州島的亂打秀等,更有帶動觀光的效益。有鑑於此,台北市政府早在兩三年前,就規劃要在士林興建台北藝術中心,推動定目劇,以吸引觀光客。
就個人所見,成功的定目劇,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是世界級的超水準戲劇,像「歌劇魅影」,劇情精采,音樂動聽,佈景機關奇巧,在各國都是有口皆碑。儘管目前台灣相當熱中製作音樂劇,但尚未出現這種火紅的大劇,至少還不到吸引觀光客的程度。第二種是展現地方特色的表演,可以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印象系列,就是配合地方色彩而創作的大型聲光秀。
其實,台灣早已有為數不少的特色型定目劇,例如九族文化村每天都有固定的原住民歌舞與祭儀,參觀者不在少數;早期國軍藝文中心,幾乎每晚都有京戲演出,經典戲如「四郎探母」、「紅鬃烈馬」等,總是一演再演,當時若有歐美友人來訪,往往少不了觀賞傳統戲曲的行程。第三種是娛樂性夠高、足以吸引遊客耳目的內容。目前台灣有不少休閒農場,在固定時段安排馬戲團的特技表演或人妖秀,演出者多半來自國外,儘管水準不一定高,觀眾席卻常達到五成以上。
如果政府要推出有聲有色的定目劇,第一類的超水準型恐怕力有未逮,第三類的純娛樂型似乎又不符文化政策的精神,唯有第二類的特色型,似乎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若能充分展現台灣文化的特色,又具備一定的藝術水準,則不僅有吸引觀光客的機會,本地觀眾也可能會捧場。
最省力的辦法,就是鼓勵現有的本土表演團體,如原住民歌舞、各類傳統戲曲、南北管、八音、陣頭等等,走向更精緻化,在重要景點定時演出;另一種則是在新的表演型態融入本土特色,或者將各種台灣本土表演藝術,在一晚濃縮式呈現,讓觀光客在短時間內,很快認識台灣文化,這些都需要更多創意的投入。
定目劇成功與否,行銷、包裝、提供場地等等措施固然重要,但核心的問題,還是節目的內容。目前來台觀光的遊客,主要來自大陸,其次是日本,他們的文化與我們有不少重疊,如何避免同質性高的演出,讓他們耳目一新,才是最大的挑戰。(作者為研究人員)
◆ 朱宗慶:創業之路的啟發
【聯合報╱朱宗慶】2012.02.28
廿六年前創辦樂團,憑著一股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傻勁和對音樂的熱忱,亟欲將音樂的美好分享給更多人,就走上了「創業」這條路。當時觀眾對打擊樂還很陌生,樂團的經營和發展在幾乎沒有前例可循的情形下,主要以歐美知名打擊樂團為學習標竿,期許在演奏專業水準上能與他們齊頭並進。
除了音樂的專業自我惕勵,建立樂團特色、尋求演出素材、委託創作、人才培育,乃至觀眾的培養和拓展,都是重點。當時打擊樂是新興樂種,觀眾的培養須從頭做起。樂團一方面追求登上國內外一流表演廳以及參與國際知名藝術節,同時為了讓台灣民眾認識打擊樂,也經常扛著樂器上山下海,到禮堂、廟口、操場、公園、古蹟…到處做推廣,希望吸引更多觀眾和深耕累積更多忠誠樂迷。
去年樂團成立廿五周年,回顧一路走來,赫然發現,許多曾被視為效法對象的知名樂團,竟已紛紛消失或淡出舞台,令人頗為震撼,感觸良多。
分析原因,主要是長期過度倚賴政府、人才培育斷層、缺乏觀眾培養。隨著政府支持減少,觀眾也跟著流失;或隨創團團員年紀漸長、出現疲態而後繼無人時,樂團能量消散,容易就此崩解。這些現象的啟發,讓我更篤定地繼續堅持創團時的理念,深耕基層、追求創新,且義無反顧。
在歐美出現所謂過度依賴政府的問題,在台灣不曾出現。在國內,藝文團體要能維持運作與發展,政府的支持,雖只是少部分,但對團隊的生存,卻有關鍵性影響。這幾年,台灣社會對藝文的重視漸增,但政府在文化事務投入上,對其屬性、需求、困境的瞭解,健全創作環境的營造,以及多元文化的發展,甚至補助政策和評審機制的格局與專業度,都有探討空間。因而,建立一個具公信力、且能有計畫培植團隊永續卓越的機制,令人多所期待。
基於現況,藝文團隊應厚植實力、培育人才、設法爭取更多忠誠觀眾的支持,才能達到目標與夢想。有人認為,愈資深的團隊,經驗豐富就好做事。雖然經驗寶貴,但想做更好、更多的事,困難就越多。如果要追求永續,絕不可能憑藉經驗就此安逸,反而必須企思突破框架,不斷面對永無終點的自我挑戰。雖樂團演出足跡踏遍世界四大洲、廿餘國,場次已達二千多場,觀眾破百萬,但每一天仍都有新的挑戰要面對、新的困難要解決,同時還要逼著自己走與過去不一樣的路,設法開拓新局面。
今年樂團決定到一個有上萬座位的場地演出,等於給自己一個非常艱難的功課。除須改造非為表演藝術設計的硬體設備外,節目內容和票房都是沉重的壓力與課題。要克服這些困難並不容易,但只要完成這項功課,我們將會走上一條不同且更為開闊的道路,會更無懼地面對未來。
創業雖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創業後也絕無法鬆懈,必須一直努力找出生存之道。越來越多文創世代的年輕人,走向創業這條路,這是個讓人欣喜的現象——更多人擁有創業的夢想,會讓我們的社會更富趣味,也更具備活力。然而最有價值的,則是創業路上的種種辛苦與挫折,會「逼迫」懷有夢想的人,找到更有創意的答案。
(作者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 把握每個機會 吳季剛默默擴張「吳季剛」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2.28
華爾街日報雜誌報導,時裝界新一代年輕才子都很謹慎、踏實地計畫他們的成長過程,他們默默地努力,而且姿態很低,像一隻拼命划水的鴨子,而來自台灣的吳季剛 (Jason Wu)是其中的代表。吳季剛不只設計時裝和新娘禮服,他設計的產品林林總總,包括廚房用品、水龍頭、蠟燭,他一直在擴張他的「品牌」,不放過每個不期而遇的機會。
華爾街日報雜誌報導,吳季剛一直走「非正統」路線。在讀高中時,他設計的洋娃娃受到歡迎,受聘為Integrity Toys玩具品牌的創意總監,使他進入紐約Parsons藝術學院後,有錢發展自己的品牌。因為第一夫人米雪兒參加總統就職大典時,穿著他所設計、以水晶片點綴的禮服,使他在26歲時,一夕成名。
三年後,吳季剛設計的時裝以適於淑女、重細節和刺繡聞名業界。他所設計時裝或許還沒有成為零售界的主流,但時裝編輯和願意花錢的明星對他的設計情有獨鐘。他所設計的產品廣度夠,除了時裝以外,涵蓋女鞋、手提包,甚至眼鏡框。
2月初,Target零售店開始銷售吳季剛設計的53項產品。之後,吳季剛設計的時裝在紐約時裝周展出,此外,他還擔任St. Regis連鎖旅館的「品牌大使」,並參與合作設計形形色色不同的產品。
吳季剛每天工作量極大,他「變換頻道」的能力超強。他在數小時之間,為「秋季前」、「秋季」和「度假」時裝系列完成許多繁複不同的設計,有些產品剛完成草圖,有些已近上架階段。在數小時中,他完成獲獎典禮的致謝詞草稿、Target零售店的登台促銷活動的規畫、並安排快遞禮服給多名得獎明星。在龐大的工作量之下,吳季剛只喝三瓶果汁和一塊點心。在他的生活中,他沒有時間停下來用餐。
大陸第一人 王澍奪建築最高獎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2012.02.29
大陸建築師王澍以其在大陸建築的博物館、圖書館等作品設計堂皇和著重環保,廿七日獲得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二○一二年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是第一個獲得此獎的中國人。
王澍(四十九歲)對獲獎表示:「這真是個巨大的驚喜,我突然意識到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做了如此多的事情,看來真誠的工作和足夠久的堅持一定會有某種結果。」
過去獲得此獎的建築師包括美國的蓋瑞(一九八九)、華裔美籍的貝聿銘(一九八三)、日本的安藤忠雄(一九九五)、義大利的皮亞諾(一九九八)等。
王澍在大陸設計的博物館、圖書館、公寓大樓和其他建築備受推崇。該獎的贊助者普立茲克說:「此獎的評審委員會評定由大陸的王澍獲獎,代表在認可大陸將於建築理想發展上扮演的角色,邁出重要的一步。此外,在未來數十年,中國在都市化方面的成功將對中國和世界都非常重要。」
王澍與他的妻子陸文宇在一九九七年創立了「業餘建築工作室」。對於工作室的起名,他的解釋是:「對我而言,不管我是一個工匠還是業餘,都是一樣的。」他對「業餘」一詞的解讀與字典的解釋很相近:「一個人因為興趣而從事某項研究、運動或者行為,而不是因為物質利益和專業因素。」在王澍的概念裡,「興趣」這詞意味著「對工作的熱愛」。
一九八五年自南京工學院(現在的東南大學)建築系畢業的王澍,自二○○○年起擔任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他的著名建築包括二○一○年上海世博會寧波藤頭館;用拆除傳統房屋回收的超過二百萬瓦片,鋪設屋頂的美術學院象山校園建築、寧波歷史博物館、寧波美術館等。他設計的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一半建在地面之下,因為蘇州林園的傳統是在山和水之間,建築不宜太高。
王澍經常在哈佛大學、德州大學、賓州大學等世界各大學擔任訪問學人。
普立茲克建築獎頒獎典禮定五月廿五日在北京舉行,王澍將獲得獎金十萬美元和一個銅獎牌。
◆ 王澍6萬片廢瓦成詩 控訴大陸浪費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宛茜】2012.02.29
二○○六年,王澍為威尼斯建築展設計首座中國館。當時大陸是「世界建築實驗場」,高大前衛的建築要多少有多少。王澍卻從杭州海運六萬片廢棄青瓦,帶著三名中國傳統工匠、四名學生與妻子,親手將一片片青瓦堆疊出一座斜屋頂,加上竹橋成為「瓦園」。
「瓦園」是王澍首次在西方亮相的作品,被譽為「充滿詩意與哲學性」。瓦園和王澍成名作「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同樣使用廢棄瓦片,這些瓦片來自城市快速發展下被迫拆遷的房屋,詩意外表藏著對大陸資源浪費的控訴。
「瓦園的背景是中國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王澍參加本報舉辦的「兩岸對望」對談時表示,他想用新的創造手法恢復傳統中國的美和尊嚴,「一個文化開始衰敗,是因為精神的動搖和自信的喪失。」
王澍生於新疆,在南京、上海取得碩、博士;他沒喝過一滴洋墨水,卻成為西方最知名的中國現代建築師。王澍說自己只懂幾百個英文單字,受邀到哈佛演講時卻拒絕翻譯,全程英語演講,「台下聽眾都聽懂了。」
王澍是中國最有自信的建築師,這種自信來自他對傳統文化的信心。當大陸建築師爭相到歐美取經,他卻悠遊於大陸山水,因為「五千多年的歷史,中國什麼都有了。」談到中西、新舊之爭,他認為「所有藝術、建築都是當代的,沒有前衛、傳統之分。」
王澍也是對大陸城市發展最勇於批判的建築師。他為上海世博設計寧波館,卻在竣工典禮上痛批「現代化的城市模式即將崩潰」,讓官員臉都綠了。他到台北參觀,覺得台北建築「平庸」,但大陸城市「更不像城市」,「大規模開發後,建築和街道只能看不能用,人性消失了。」
王澍認為,要讓中國建築擺脫西方束縛、恢復信心,必須從建築教育做起。他在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中提倡「哲匠教育」,認為建築師必須有「文人、哲學家的素養和工匠動手建造的能力」。書法列為該校新生第一年必修,學生升三年級前禁用電腦,並用毛筆寫報告。
◆ 劉克襄:不在台北努力生存
【聯合報╱劉克襄】2012.02.29
有對熟識的夫妻分別在北部民間企業工作,每月待遇加總十萬台幣上下,房貸結束多年,兒子已經讀國立大學。按現今台北生活標準,算是小康之家。但住了半甲子,仍覺得生活壓力很大。一來隨時擔心失去現有工作,二則擔心物價高漲,難以過活。
他們來自中南部鄉下,對昔時農村生活非常眷念,一直掙扎著,想要回去買塊地種菜植果簡單度日。有次聊天,我以自己在東部旅居的經驗分析,如果賣掉現值一千五百萬的房子,到花蓮只要三分之一。不只可買一棟農舍,生活費還綽綽有餘。養老之外,或許能悠閒地從事友善土地的耕作。
六、七年前,他們點頭認同此一看法,但仍舊未下定決心。如今物價和房價持續攀升,他們還是沒離開。或者已經無法離開了,彷彿洪流中的蜉蟻,繼續緊緊攀住漂流的大木。
我很好奇,再次探問,既然那麼麼喜愛鄉下,為何還遲遲不動身。他們具體地提出了幾個疑慮,醫療缺乏、交通不便、資訊不足、民生物質匱乏,還有種了一堆蔬果如何產銷等等,他們列舉理由堂堂皇皇,各個皆合情。若事先不審慎評估,貿然移民,屆時上述問題都會衍生,恐要一輩子後悔。
朋友表明的這些不利因素很實際,一時讓我陷入思考困境。這年頭,像他們夫妻這樣,從小在貧困中長大,日後北上工作,好不容易成家立業,終能安穩過日,許多中產階級想必皆如此。
早年的經驗給了我們一個清楚提示,再如何逆境,只要肯打拚奮鬥,任何人都有機會。但時代不同了,如今長期經濟不景氣,百業低迷。一過中年,總有時不我予的危機,還要擔心下一代找不到好工作。大家不只得煩惱現況,恐怕還要盤算,一個家何去何從。
你是否跟這對夫妻類似,面臨了這樣的生活抉擇?是否繼續忍氣吞聲,做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甚至,更加認命地熬夜加班,把生命賣給公司?反之,你曾否萌生勇氣,勇敢地想放棄現有的一切,在人生過了大半時重新出發?
相信多數人編織過這樣夢想,但最後還是會選擇留在城市,繼續無奈地汲汲營營。我在花東時,認識許多放棄城市高薪的人,卻選擇自耕農做為志業。他們去了東部後,像飛鳥離開籠子,很少再回到城市。
這些人憑什麼選擇出走,有評估利益得失看到未來嗎?
有的離去時,真是考慮再三。只是他們評估的已經不是物價,或者金錢的數字,而是生活內涵的盈虧。他知道離開一定會犧牲許多,各類生活品質都會下降,但精神很滿足。還有些人,真是糊裡糊塗地去了,只是落腳後,透過身心的落實接觸,就牢牢地黏住,再也無法離開。
離開需要勇氣,更需要信念的改變,放棄現有的生活思維和習慣。台灣最迷人的力量之一,就是這種非物質的生活價值,不斷在各地鄉野發酵。這不是哪個黨執政就能帶來的影響,而是一群人面對土地,自發性地思索城市困境,毅然做出的選擇。
準此觀之,我們何其有幸,仍有清淨的國土,仍有東部讓人可以遠離城市,讓生活還有多重的抉擇機會。東部當然不宜,也不該貿然做為開發和經濟繁榮的藉口,帶來無可改變的環境破壞。
台灣最美好的情境其中之一,當如是樂觀看待。這樣的東部,離不丹,也不遠。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街舞者穿紗線 織出「有機體」
【聯合報╱記者李晏如/台北報導】2012.03.01
人體化為絲線,舞作成為織品,法國卡菲舞團與台灣服裝設計師古又文聯手,為兩廳院今年小而美的年度製作「有機體」,編出一支「時尚街舞」。
街舞藝術在很多地方或許仍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然而卡菲舞團早已成功將街舞帶進法國的劇院舞台。編舞家穆哈‧莫蘇奇(Mourad Merzouki)是舞團的靈魂人物。莫蘇奇年紀輕輕,已跟瑪姬‧瑪漢等人共列法國十九大國家編舞中心的藝術總監,獲法文化部頒予藝術騎士勳章。
第一次看到古又文在當代美術館展出的服裝作品時,莫蘇奇形容自己十分驚訝。「他的衣服有一種怪異的生長感,織品本身彷彿是有機的,令我好奇當身體跟這樣的衣服結合後,能衍生出什麼樣的舞蹈動作。」
「有機體」集合十名台法舞者,歷經兩個多月的跨國合作,在數次來回寄送修改服裝後,終告完成。
古又文親製六十多套戲服,首先登場的切割剪裁緊身衣上附有羊毛印花圖案,象徵羊毛最初始的結構;舞者利用肢體舞動進行「編織程序」,戴上配有大量長條流蘇的圍脖,成為經過初步處理的「紗線」;最終,舞者換上了如繭裝厚重雕塑感的毛衣,成為完工的「編織品」。
古又文表示,為了舞者大動作著想,戲服需比一般成衣更具延展性,「畢竟平常人不會把腳抬到頭上,或是大跳地板動作。」而莫蘇奇也把握住衣服的風格特性和枝節設計,重新思考身體和服裝的關係,在織品的既有限制下,順而尋求另一種動作的可能性。
「有機體」三月二日至四日在國家戲劇院上演,配合兩廳院的「園夢計畫」,每場開放約一百席次給各縣市街舞團體免費申請。
兩廳院專線:(○二)三三九三九九九九。
◆ 清代「水到渠成」 故宮展治河工程圖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2.03.01
最近不少國家為水患所苦。早在中國古代,治水即是大學問。河道修護三年一小修,五年一中修,十年一大修。故宮目前展出「水到渠成」院藏清代河工輿圖,即呈現清代如何治水。
「河工」是清代政府整治河道等工程的總稱,舉凡建築水壩、加固堤堰、疏濬河道等均屬之。策畫「水到渠成」的故宮圖書文獻處研究人員鄭永昌表示,滿清不僅在控制河患發展出成熟的知識,在防災制度與工程技術上,也較前朝創新。甚至已有環保、截彎取直、人不與河爭地等進步觀念。
地方官員為奏報治河過程,還特別繪製一幅幅精美的治河工程圖樣,光是故宮典藏的就有二百多件。
一批治河名臣更應運而生。例如查禁鴉片引發中英衝突的林則徐,在禁煙之前即因平息荊襄大水患聞名。乾隆的姻親高晉因儀考大水災而主持堵築工程,但工程不順、隨築隨坍,讓治水多年的他智困力窮,最後勞累過度死於工所。道光年間的江南河道總督慶麟不但治河還有著述,他著作的「鴻雪因緣圖記」、「河工器具圖說」等書,皆為研究清代河防工程的重要著作。
「水到渠成」展除涵蓋整治黃河、淮河、錢塘江等工程的文字紀錄;另含官員奏報治河過程繪製的治河工程圖樣。共分為「名川巨泊」、「治河對策」、「治河名臣」三個單元。
此展呈現清代時期著名河湖地貌形勢、清代治河事例及重要的治河名臣等。將展至九月中旬。
◆ 凱撒的面具-台灣早就遺忘了我的朋友胡適之
【王健壯】2012-03-01 中國時報
二月二十四日,胡適過世五十周年當天上午,台北陰雨綿綿,二十多位以中研院近史所為主的學者,在南港胡適墓園舉行了一場簡單的致意儀式;在向胡適銅像鞠躬的那些人當中,還有幾位專程趕來向他致敬的大陸民眾。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日,胡適出殯當天,沿途有三十多萬人夾道替他送行,其中有達官政要、學界名流,也有更多跟他素昧平生的平民百姓;據說,胡適遺孀江冬秀目睹這樣的場面時,曾對她的兒子胡祖望很感慨地說:「做人做到你爸爸這樣,不容易喲!」
但「我的朋友胡適之」這半個世紀在台灣,卻早已變成了一個被遺忘的名字,胡適墓園長年冷清寂寥不見人影,偶爾有人到墓園一訪,其中多數又都是來自大陸的「胡迷」,有學者像季羨林,有作家像葉永烈,也有官員像文化部長蔡武等人,他們都曾站在胡適墓前,看過楊英風雕塑的那尊銅像上「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笑容」,也讀過毛子水寫的那篇短短墓誌銘。
其實,大陸不但有不計其數的「胡迷」,專門研究胡適的「胡學」,也幾乎變成了中國學術界的顯學。出版社成百上千地陸續重印他的舊著,許多書店甚至設有胡適專櫃,學界也出版像《胡適研究叢刊》這類的期刊;從他百歲冥誕(一九九一年)後,每年都有以他為名而召開的學術研討會,一套四十四冊總字數兩千多萬的《胡適全集》也在二○○三年出版;胡適儼然已成為大陸的名人。
但這位今之名人卻曾經是昔之毒草。胡適曾列名共產黨的百大戰犯之一,毛澤東在五○年代親自點火批胡後,一場鋪天蓋地延續了近四十年的批胡運動席捲大江南北,胡適的老友、學生甚至他的兒子,都加入了批胡討胡的行列。這場運動的總結是,一套由郭若沫總其成,八大冊共三百多萬字的《胡適思想批判》文集的出版,其中盡是「大陸知識界集體討伐胡適的戰鬥檄文」。
這些討胡檄文中對胡適的評價極盡惡毒之能事,形容他是「賣國賊蔣介石的匪幫」、「美帝國主義豢養的走狗」、「馬列主義兇惡的敵人」等等。毛澤東批胡的目的,就是要「清除知識界腦子裡殘存的胡適思想餘毒」,這棵大毒草如果不連根拔除,「資產階級錯誤思想」就永遠不會從地球上消失。一九六二年胡適在台北過世時,大陸報刊雜誌無一字報導此事,好像這個曾經在北大領導風潮的一代學者,從來不曾在中國大陸存在過一樣。
但諷刺的是,胡適雖在大陸從毒草變成了名人,但在台灣他卻是從名人變成了無人聞問的古人。他的葬禮雖備極哀榮,他的身後卻備極寂寞,台灣近半世紀來研究或書寫胡適的人,始終是李敖、唐德剛、余英時與張忠棟等少數幾個人,有關他的書不但出版的種類不多,類似《胡適日記》這類大部頭的書,買的人更少;中研院雖將出版《胡適與蔣介石史料集》與《胡適政論文集》,但想必在出版後有興趣的人仍以大陸「胡迷」居多;「胡學」在台灣不成其學,「胡迷」更是寥寥無幾。
胡適這幾年之所以紅遍中國,從共產黨無形的意識型態牢獄中被釋放出來,其中雖有「民國熱」的因素,但有更多人是為了借胡、借古來達到寓今、諷今的目的,也有人是懷抱著託胡、託古來呼籲改制、改革的用心。但相對於大陸的「胡適熱」,台灣近半世紀的「胡適冷」卻冷到早已把胡適徹底遺忘,徹底到連大學生都不知胡適是誰,不解胡適是怎樣的一個人,更遑論要他們評價胡適對學術與政治到底有過什麼樣的影響力。
一九九九年,季羨林來台灣後寫了一篇文章〈站在胡適之先生墓前〉,其中有段話是這樣寫的:「我站在那裡,驀抬頭,適之先生那有魅力的、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笑容,突然顯現在眼前,五十年依稀縮為一剎那,歷史彷彿沒有移動,但是,一定神兒,忽然想到自己的年齡,歷史畢竟是動了。」
中國大陸的「胡迷」覺得歷史動了,但台灣對胡適的記憶卻停了,停在五十年前他離開的那一天。
(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力拚文創 政院推台流指數
【記者呂雪彗/台北報導】2012-03-02 工商時報
為具體衡量台灣文化在海外發展程度,政院決在數位媒體中心計畫中,建構可量化台灣文化現象的「台流(台味)指數(Taiwan Wave Index)」,客觀評價各國的「哈台」現象與喜歡程度,做為訂定文創國際行銷策略參考。
相關官員表示,過去台灣均以產業觀點,強化產業產值,未來數位匯流趨勢形成後,政府發展數位內容及文創產業,要喊出「價值」,以強調MIT(Made in Taiwan)的品牌價值。
官員指出,數位媒體中心是利用資通訊科技,將傳統華文媒體進行變革轉型,可將出版、電影、電視、流行音樂、動畫、遊戲、典藏等內容,利用關鍵技術整合在一個平台,並結合雲端技術上傳或下載,業者未來可打造各種不同的媒體雲。
為打造華人媒體中心、甚至是亞太媒體中心,經部已向行政院報告,將仿效南韓訂定「韓流指數」,日本的「哈日指數」,英國的「欣賞指數」,訂定台灣的「台流(台味)指數(Taiwan Wave Index)」,名稱有待最後拍板。
官員指出,台流指數建立,可量化台灣文化現象,客觀評價各國對台灣文化喜歡的程度和受歡迎程,以利台灣了解產業發展現況,思考如何有效與國際市場連結,強化新的文化創造力量、MIT特色,提高文化國格。
以南韓輸出文創產業為例,哈韓策略有四部曲,一、造成大眾文化的流行;二、因此發展衍生性商品,例如製作DVD或數位化商品;第三階段,以置入性行銷策略,推銷韓國品牌產品,例如在偶像劇置入南韓三星、LG智慧手機等高科技商品;第四階段造成偏愛韓國現象,吸引外國人至南韓旅遊觀光。
官員說,日本也透過流行、內容、設計、美食、傳統、文化、旅遊及音樂等軟實力,輸出「酷日本」(Cool Japan)相關文創商品,使數位文創相關產品產值成長高出數倍。
官員指出,未來台流指數建立後,可交文化部、新聞局或觀光局作後續行銷台灣文創之工具,衡量影視、動畫、遊戲或流行音樂在海外發展效益,作為政策資源集中挹注重要參考。
◆ 奧運音樂劇 前衛音樂教母來台「妄想」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2.03.02
美國前衛音樂教母蘿瑞‧安德森活躍數十年,昨天首度抵台,將於周六演出前年溫哥華冬季奧運首演的音樂劇場作品「妄想」。外界常視她為科技多媒體大師,她優雅一笑:「我做的一直只是說故事,科技對我不過是工具。」
六十五歲的蘿瑞‧安德森,翩翩風采中帶有銳氣。兩廳院藝術總監黃碧端、與安德森合作過的台灣藝術家黃心健等人,都當眾表明是她的大粉絲,可見蘿瑞魅力。
蘿瑞個子不高,話聲雖小卻如音樂充滿韻律。她說「妄想」意指一種心智錯覺,靈感來自母親臨終前一邊描述眼前幻象、一邊對家人發表的「告別世界演說」,「她的話語雖然破碎,但那景象好美好動人」。「妄想」即由二十個短篇組成,追尋如何用語言表達「我是誰」、「我們想要什麼」,「我講的都是日常故事,只是用不同角度」。
蘿瑞曾發明多種科技裝置,例如為台灣行又有新改造的「磁弓小提琴」,昨天卻說對眾人追求最新代iPhone、iPad等不以為然,「那只是種競爭壓力」。
四年前蘿瑞決定與地下音樂教父、七○年代經典樂團「地下天鵝絨」主唱路‧瑞德結婚,驚動世人。昨天她回顧當時情況:一天她心情不佳,與好友路‧瑞德講電話,哀嘆自己很多事沒做過,例如沒學過物理、沒去過大溪地、沒結過婚。對她一見鍾情的路‧瑞德立刻說,「那我們明天就結婚!」翌日兩人真成了夫妻。
蘿瑞前年在雪梨Vivid Live藝術節發表二十分鐘作品「給狗狗的音樂」,現場來了上千隻狗及其主人聆聽,即是與大提琴家馬友友的約定:一回她和馬友友在後台等上場,愛狗的兩人說起都曾幻想台下聽眾全是狗,約定看誰先做一場給狗聽的音樂。後來她用口哨、擊掌及人耳不易聽見的電子聲響完成創舉,可惜馬友友當時太忙,沒能帶狗來聽。
「妄想」周六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 相關報導:
* 轉角遇見咪?我愛貓攝影展 駁二展出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932406.shtml
貓的優雅與高傲深深吸引人群,以貓咪為主題的創作永遠不退流行。「I LOVE CAT ?! 我愛猫?!」攝影聯展將於3月3日至4月29日,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C2倉庫展出,將有200多件和貓相關的攝影和插畫,以及10多家文創業者到場。
◆ 文創才是核心 出版界:造紙業該升級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2.03.02
反傾銷稅是指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產業,對實施產品傾銷的進口商品徵收關稅。遠流董事長王榮文認為,政府「保護本土產業」是美意,但應考量台灣整體產業,出版、印刷等產業必須一併納入「保護」之列。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說,政府想保護本土產業,不能只單獨考慮造紙業。台灣紙業長期有缺乏原料、高耗能、環境汙染等問題,並非台灣的核心產業;文創產業卻是政府近年極力推展的核心產業。
王榮文表示,早年台灣對進口紙課關稅。台灣曾有機會成為華文世界印刷中心,最後卻被出版能力不強的香港搶走,原因之一便是受關稅所限,進口紙張少、選擇的紙張種類也少。
世界各紙廠都有其獨特紙漿的配比生產,膨鬆度、不透明度、亮度、彩度皆不同。台北市雜誌公會理事龔汝沁指出,文化用紙選擇性多元化,攸關台灣一萬多家出版社、七千家雜誌社的創意活力與競爭力。
國內主要塗佈紙生產廠商目前只剩永豐餘、華紙、正隆,其中華紙為永豐餘主導的公司。龔汝沁說,國內塗佈紙市場已成兩大紙廠寡占局面;對進口紙課反傾銷稅,將使國內開放、多樣與自由的市場,回到過去由少數財團壟斷的戒嚴時代。
龔汝沁說,造紙業的前途在擴充產能、掌握原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與研發新紙,而非建築起貿易壁壘。
王榮文表示,十多年來,台灣紙業一次又一次要求政府對進口紙課反傾銷稅,證明實施反傾銷稅根本無法提高台灣紙業的競爭力,政府現在該做的事,是協助台灣紙業產業升級。
※ 目前造紙材料仰賴進口,在 WTO 架構下很容易被犧牲。
* 四國低價傾銷 造紙業:打趴本土紙廠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6934683.shtml
造紙公會昨天指出,公會要求政府對大陸、日韓與芬蘭四國進口塗佈紙課徵反傾銷稅,是因這四國利用零關稅低價傾銷,造成本土紙廠經營艱困,造紙公會希望防堵不公平競爭,維護本國紙業生機。
* 進口塗佈紙反傾銷調查 十月中下旬終判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6934681.shtml
不過,即使調查發現的確構成產業損害和傾銷事實,也會審酌對國家整體經濟利益的影響,才決定是否課徵反傾銷稅。
嘉義洪雅書房憑憨膽 辦600場免費講座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374822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柯永輝/嘉義市報導】2012/03/03
位在嘉義市小巷弄的書店「洪雅書房」,苦撐十二年,固定周三辦免費講座,至今已六百場,提供小城文化滋養;受書房主人余國信「憨膽」精神感召,導演侯孝賢、歌手陳明章、胡德夫等專程來主講,沒有車馬費,有人還捐錢。
「不知能再辦多少場?只要有能力,就堅持下去。」洪雅本周辦第六百場講座,余國信請來台中、花蓮、新竹的獨立書店老闆廖英良、陳培瑜、蘇至弘,與讀者分享甘苦、相互打氣,雖面臨網路及連鎖書局競爭,他們都說「有夢想,讀者支持,就能撐下去!」
卅四歲的余國信,原本就讀台南崑山工專汽車修理科,有一次進到醫師張宏榮在嘉義開設的「台灣圖書室」,如同發現新天地,常跑去看書,畢業後決定不當黑手,轉開書店。
余國信認為知識必須透過實踐展現力量,決定除了靜態展售書籍,每周三固定辦免費講座,為南台灣注入文化活水。一開始因缺乏知名度,請人演講常遭拒,他不放棄,苦讀進修取得雲林科技大學文資所碩士,同時積極投入關懷鄉土運動,曾發起搶救嘉義稅務出張所、嘉義舊監獄等活動,「濁水溪以南最活躍的社運書店」的名號逐漸打開。
有了知名度,開始吸引文史及環保生態人士、作家聚集,有些新出道的作家、歌手,把小書店的講座當成圓夢基地,十多坪空間曾擠進八十多人,後來歌手陳明章、胡德夫、導演侯孝賢、種稻達人崑濱伯等人,都曾來演說,二○○七年余國信獲教育部社教公益獎。
書店一路走來備嘗艱辛,余國信初期還到台南七股當解說員補貼開銷,一度撐不下去,但來演講的生態學者陳玉峰捐了五萬元,讓他有了動力。
七年前他在嘉義市長榮街買下一間透天厝,洪雅終於脫離十幾坪的小空間,雖扛了八十多萬元貸款,不過也吸引十多名義工輪流幫忙。未來的路,如同他的口頭禪:「感恩啦!我一定拚下去!」
※ 相關報導:
* 洪雅關心社會、有理念 網路書店難取代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374823
「彷彿清秀純樸佳人,靜靜守候城市一角,等待發現她!」有網友如此形容洪雅書房,也愛上小書店的氛圍。
* 數位接軌 重溫那些年的故事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22012030300445.html
國立臺灣博物館與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合辦,即日起於臺博館展出「數位時光機-那些年的故事特展」,以懷舊為出發點,展現過去台灣各種生活形態及歷史習俗現階段所保留下的典藏成果,並運用活潑及多感體驗如視覺、聽覺等主題式說故事的方式與民眾分享。
* 藍色粗織毛衣 古又文進軍巴黎時尚週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937022.shtml
巴黎時尚週熱鬧開展,台灣設計師古又文的粗織羊毛手編領,獲高質感商展選為主題視覺,獨領風騷;另一年輕設計師陳劭彥連續兩季到巴黎參加聯展,展露初生之犢意氣。...古又文以電影「藍色情挑」作為2012/2013秋冬設計主題,採用各種不同情調的藍色。使用手感很好的美麗諾羊毛,以枴花圖案增加層次感。另外,在不同質感間流動,接用粗針織、細針織和皮革。...陳劭彥以CLASS為2012/2013秋冬設計定名,取階級、經典的意思,要在經典傳統中找出新意。
◆ 「電腦蕭邦」音樂家林二告別國人
董珍鑾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2年3月2日
有「電腦蕭邦」之稱曾享譽國際,也創作《相思海》等數十首膾炙人口歌曲的音樂家林二,不幸於民國100年12月31日因心臟病過世,享年77歲。其養女林懿湞於民國101年2月25日,在台北基督之家為他舉辦追思會,前副總統呂秀蓮與文建會副主委林金田、新聞局長楊永明等,都到場追悼這位國寶級音樂家。
據已故「臺灣低音提琴之父」計大偉教授長子計安邦表示:「林二先生與先父計大偉有著雋永的師生情誼,父親於民國39年臺大傅斯年校長任內,應邀指揮『台大海天合唱團』後,結識熱愛音樂活躍於臺大校園社團的,法學院政治系學
生邱慶彰及工學院電機系學生林二。
林二天資聰敏熱情奔放,高中時期即展現音樂天份,能彈琴也會作曲。在臺大求學期間,每有新作總是拿著原稿請計大偉老師最先指教,計老師則不吝指導勉勵有嘉。經計大偉多方奔走,向國立北京師範大學旅臺校友會大學姊江學珠(前北一女中校長),大力推薦愛徒林二的才華,促成民國43年10月25日光復節當天,《林二作品發表會》在臺北市北一女中大禮堂隆重登場。
民國46年6月在教育部長張其昀力邀,由計大偉與北師大音樂系旅歐學弟鄧昌國,共同籌劃創立國立音樂研究所。9月28日教師節,在教育部長張其昀揭牌下,國立音樂研究所正式成立,地點位於南海學園內植物園旁獻堂館(原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舊址)。國立音樂研究所成立宗旨與組織章程及各項作業規範,由計大偉親手擬定,並同時將邱慶彰、林二納入創所核心成員。國立音樂研究所對國内音樂教育推廣貢獻卓著。
民國47年5月11日,美國總統顧問名指揮家約翰笙博士(Dr. Thor Johnson),以美國國務院文化交流人員交換計畫訪問學者,首次來臺教學訪問。6月19日晚上八時,臺灣省交響樂團假臺北三軍托兒所舉行交響樂演奏會,特請約翰笙博士客席指揮,當天並首演林二作曲《臺灣組曲》絃樂五重奏。約翰笙博士對林二作品大加讚揚,認為林二的音樂創作是『最有新生命的東方作曲代表』,並表示會將林二的作品《台灣組曲》及《繪畫的音樂》推薦到美國出版,以美國國務院名義分贈世界各國演奏。
民國48年5月,約翰笙博士自美來函,向政府推薦林二赴美國西北大學音樂系碩士班深造,經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陳誠專案特准,令當時入伍服兵役的林二提前退役,準備赴美深造。林二入學美國西北大學音樂系並獲該校獎學金,以一年時間攻讀四學年的全部課程。民國49年7月,應「國家音樂聯盟俱樂部」(National Federation Music Club)之邀,以《組的理論》為題作一次學術講演,獲得美國音樂學術界高度重視,終於在民國50年9月,經美國「國際當代音樂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ntemporary Music)推薦為該會會員,此舉在美國對外籍學人而言是一項莫大的殊榮。
民國51年6月,林二以過人的用功與毅力,取得美國西北大學音樂碩士學位。隔年6月,林二偕新婚猶在蜜月中的妻子,美籍小提琴家巴赫小姐(西方現代音樂之父巴赫後人),代表我國赴歐參加在德國舉行的「國際現代音樂演習會」,及在以色列舉辦的「國際世界民族音樂會議」於會場上表現優異,為中華民國青年在世界樂壇揚眉吐氣!
民國52年10月,林二參加「東西方國際現代音樂會議」,以其過去在臺大攻讀電機工程系之數理基礎,闡明最新的作曲理論「漸次變化論」,深獲國際音樂界大師的讚賞,該會經討論後立即頒贈林二獎金。是時在座聆聽其理論發表者包括:美國伊利諾大學實驗音樂研究所長希拉教授(Prof. L. A. Hiller),當即延攬其至該研究所繼續深造,從而林二逕赴伊大繼續攻讀電腦音樂博士學位,在學期間已多次發表研究作品演出。民國54年,林二在伊利諾大學主持世界首次電腦音樂演奏造成轟動,被國際媒體譽為「電腦蕭邦」,名揚國際為國爭光。
民國60年7月,林二自美返國服務,榮獲副總統嚴家淦、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召見勉勵有嘉。獲聘擔任臺北商專電腦科主任,並兼任國立藝專音樂科、文化學院音樂系理論作曲教職。民國61年5月,林二獲頒中山學術著作獎。
※ 相關報導:
* 巴赫權威 海慕特瑞霖指揮 《聖馬太受難曲》將登台全本首演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3554/112012030300443.html
巴赫於一七二七年於萊比錫首演《聖馬太受難曲》,一百年後,作曲家孟德爾頌重新發掘此曲價值,並於柏林演出,肯定該曲的價值,即將於三月舉行的巴赫音樂節,將由巴赫權威、德籍指揮家海慕特瑞霖(Helmuth Rilling)指揮、在台灣首演全本《聖馬太受難曲》。《聖馬太受難曲》演奏時間長達三小時,是巴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同時也被譽為宗教音樂最高傑作,劇情以《聖經》〈馬太福音〉耶穌受難章節為主軸,描述耶穌被出賣、釘十字架的複雜過程,劇中涵蓋耶穌、猶大、彼得、彼拉多等多個角色,並由類似說書人的福音使者串起整個故事,整體旋律優美感人,氣勢龐大,還讓兩個合唱團互相對話,合聲錯綜複雜,挑戰人聲的極致。
iPhone穿比基尼 國二生發明奪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42650.shtml
【聯合報╱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2012.03.06
女生穿比基尼不希奇,你看過穿比基尼的手機嗎?台北市螢橋國中二年級學生田韜設計「iBikini」手機保護套,設計理念就像人穿的比基尼一樣,只遮住「重要部位」、四點不露,不但有防護作用,又能展現線條與「散熱」。
這個發明奪下了「二○一二國際青少年發明競賽博覽會」中學組金牌。評審認為,「iBikini」結合了實用與創意。
「需要為發明之母」,田韜說,他本只想解決自己的iPod外殼問題,才發明「iBikini」,考慮申請專利,也不排除上市量產。
田韜說,他三年前得到一台iPod touch當作禮物,他外出時都會帶著。但他發現,材質偏硬的保護套,往往會刮傷iPod,材質偏軟的保護套卻又會阻隔散熱功能。更重要的是,多數保護殼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會遮住背板上的蘋果標誌,「這可是絕大多數蘋果迷都無法忍受的缺點」。
苦惱之餘,他心想何不自己動手做一個?他發現,iPod最易被碰撞、受損之處為機身四個角;上網搜尋後,發現多數使用者也是如此。他決定,保護套的保護點僅放在機身四角,讓背板「全都露」。他利用黏土、彈力繩及鎖鈕等材料,用黏土覆蓋機身四角,再將彈力繩固定於黏土間,完成了「iBikini」的樣本。
他說,「iBikini」較傳統全套式的手機殼,節省了材料,彈力繩還可自由組合,變換各種「造型」;除了適用於手機,也可使用在平板電腦。不過正式生產時,黏土得換成塑膠類的材質。
田韜的父親田森豪表示,田韜從小在美國出生、成長,去年為了學中文才回台讀國中。從小就對電腦、手機等科技領域有興趣,常到各大論壇研究相關主題。
「國際青少年發明競賽博覽會」由世界發明智慧財產聯盟總會主辦,今年二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在台南遠東科技大學舉行,來自世界各國一千七百五十件作品共同角逐參賽。
◆ 破天荒 蜘蛛絲製小提琴弦
【尹德瀚/綜合報導】2012-03-06 中國時報
拜日本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生物高分子學教授大崎茂芳之賜,一種以上萬根蜘蛛絲製成的小提琴弦已經誕生,據說相對於傳統的鋼弦或羊腸弦,蛛絲弦的音質更為「柔和深邃」,未來可能創造出一種新的樂音。
蜘蛛絲具有極佳的韌性、彈性和耐熱性,大崎茂芳認為這是一種「夢幻纖維」,一直在大力研究,二○○七年曾以對蜘蛛牽引絲的強度研究發表論文。為了用蛛絲製造琴弦,他餵養三百多隻捕捉而來、以蛛網結構複雜聞名的人面蜘蛛(nephila maculata)。
要造出一根蛛絲弦,先要用三千至五千根約一公尺長的蛛絲順向結成一股,再以反方向將三股至五股蛛絲扭在一起,這種弦所能承受的張力略遜於羊腸弦,但遠高於一般常見的尼龍弦或鋼弦。
蛛絲琴弦的外表十分圓滑,但如以電子顯微鏡觀察其不同剖面,可發現每個剖面都被擠壓成不同形狀,但銜接天衣無縫。大崎茂芳說,就是這種特性造就蛛絲弦獨特的韌性和音質,提供演奏者和樂迷一個獨特選擇。
大崎茂芳為了這項研究還特別學習小提琴,未來希望成立一支「蜘蛛絲弦樂團」。
※ 相關報導:
* 大提琴家利普金登台 將無伴奏演出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943371.shtml
9日晚上將在國家音樂廳,舉辦全場無伴奏大提琴演奏會,挑戰被譽為「大提琴聖經」的巴哈第三號與第六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 1.5公分迷你交趾陶 袖珍瑰寶
【廖素慧/嘉義報導】2012-03-06 中國時報
深深著迷於台灣瑰寶交趾陶藝術的王福源醫師,最近收藏十七尊約僅一.五公分的迷你交趾陶藝品,袖珍玲瓏,從其天然礦物釉色、造型質樸、做工活氣等特色研判應是清代葉王同時期的藝師作品,現於嘉義市祥太文化館展出,可預約參觀。
王福源說,這十七尊迷你交趾陶的高度均約一.五公分,大概是清代藝師葉王時期的寶石釉,有胭脂紅、寶藍碧等取自天然礦物的釉彩,作品迷你,但各個人物的型體線條及鼻眼嘴等五官,前腳弓、後腳繃的做工張力,均清晰可賞,神態活靈活現,可想見當時藝師的做工、眼力、施釉技術等都要有深厚功力。
王福源表示,這樣的技術及小巧質樸的造型,曾在金門老建築物的三角窗的小格上見過類似雕飾,是少見的交趾陶彩釉絕技,日前邀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成耆仁博士演講鑑賞,也認為是難得的瑰寶。
王福源說,日本研究交趾陶來自於福建漳州,而非化外之地的交趾地區,沿用「交趾陶」有輕鄙之意,台灣廟宇建築之木雕、彩繪皆從漳、泉州而來,台灣交趾陶葉王、林添木大師的作品均以嘉義為發展地,故應正名為「台灣彩釉陶」或「台灣嘉義陶」。
王福源收藏研究古代交趾陶多年,並創立祥太文化館,迷你交趾陶現於館內展出,可預約參觀,洽詢電話:(○五)二二五○一一六、二七四三七二一。
◆ 提升競爭力 實體書店推選書師
【聯合報╱特派記者胡明揚/上海報導】2012.03.06
受網路書店低價折扣策略的衝擊,上海實體書店營運艱難,上海市政府已提出提供資金協助等措施,日前上海大眾書局推出上海第一位職業「選書師」,為前往購書消費者提供選書諮詢,並定制閱讀計畫等服務。
青年報報導,吳堅是上海大眾書局推出的上海第一位職業「選書師」,將在3月重新裝修開業的大眾書局福州路店提供服務。「選書師」的服務有點類似銀行的理財經理,他要根據讀者的閱讀喜好,以最快的速度推薦讀物,還能為讀者一對一地制定完美的閱讀計畫。
吳堅表示,「選書師」不是導購員。導購是營業員的工作,一般根據讀者提供的書名,很快找到那本書。而「選書師」做的,是根據讀者的閱讀喜好,提供他們閱讀建議,制定閱讀計畫。
吳堅透露,他的服務將主要針對大眾書局的「精英會員」(每年繳納人民幣50元會費),根據每個會員的閱讀習慣,定期一對一地制定書單。但不能完全說選書服務就要收費。如果讀者到書店現場問,他的服務是免費的。
對於這個新職業,上海很多書店也躍躍欲試。博庫書城企劃經理朱兵表示,他們現在的「首席營業員」也在做「選書師」一樣的工作,每個人對自己管轄區域的圖書都非常熟悉。
對於許多讀者擔心「選書師」會淪為某些出版社「托兒」(假扮顧客的推銷員)。朱兵指出,一家書店的「選書師」要真正樹立權威,避嫌很重要。如果選書師能夠避嫌,多選外地出版社的書,讀者起碼不會那麼直接聯想幕後交易關係。
朱兵認為,真正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請獨立於出版社和書店之外的協力廠商介入,擔任「選書師」。比如一些在讀者中很有知名度的讀書協會,就可以考慮請這些會員兼職擔任書店的「選書師」。
◆ 台灣編舞家 香港藝術節發「光」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香港報導】2012.03.06
第四十屆香港藝術節即將落幕,台灣編舞家周書毅「關於活著這件事」,日前在葵青劇院黑盒劇院首演,深受好評。該作不但是藝術節「亞太舞蹈平台」系列唯一委託創作,也是本屆五十四個團體、一百七十場節目中,唯一來自台灣的作品。
香港藝術節源於影壇大亨邵氏夫婦四十年前成立「香港藝術節協會有限公司」,屬非營利機構,目的是希望為「財」氣沖天的香港增添藝文養分,公司唯一任務就是每年二、三月間舉行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指出,藝術節希望照顧香港內外、老少、傳統現代等不同觀眾,節目多元,成功吸引海內外近一百五十萬人次觀眾,今年入座率九成四。
四年前香港藝術節首開「亞太舞蹈平台」,希望介紹亞洲各國新銳佳作給香港及海外觀眾,周書毅成為今年三位獲選者之一,另兩位是來自日本的豐田和印尼的蘇布利陽托。難得的是,周書毅並非僅是受邀演出,而是受委託創作,和林兆華、高行健的「山海經傳」等大型製作並列全藝術節九件委創之一。
「關於活著這件事」由周書毅與導演周東彥、劇場服裝設計師林璟如等人共同激盪而成,以「光」為創作靈感,藉由身體文本、光影變化、服裝思維,營造虛實交織效果。演出劇院雖僅上百個座位,三場票都早早賣光,並獲熱烈回響。
香港藝術節歷年都創高票房,成為營運重要基礎。以去年來說,票房收入與政府補助各占百分之三十五及三十八,其他收入來自贊助及周邊業務,每年都可小賺一些,作為下屆營運基金。何嘉坤指出,明年節目已敲定部分,包括菲利普‧格拉斯與羅伯‧威爾森七○年代一炮而紅的現代歌劇「沙灘上的愛因斯坦」。
※ 相關報導:
* 都是為了愛 魏海敏扮艷后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3557/112012030600544.html
京劇名角魏海敏近年詮釋了許多經典女性角色,包括作家張愛玲筆下扭曲苛刻的曹七巧,希臘神話中激烈絕決的米蒂亞,還有《紅樓夢》裡潑辣跋扈的王熙鳳。國光劇團新戲《艷后和她的小丑們》中,魏海敏的挑戰再升級,她將詮釋威儀萬千又風情萬種的埃及艷后克莉奧佩屈拉。
蓪草花藝師黃德河 宜蘭文化瑰寶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2012.03.07
被稱為「花非花」的蓪草花藝,喜見在宜蘭舊城保存。宜蘭縣85歲資深工藝師黃德河的蓪草花藝作品,昨天讓宜蘭縣文化局副局長宋隆全十分驚豔,決定將黃德河的技藝,提報為宜蘭無形文化資產。
蓪草是常綠灌木,名字是「草」,卻是木本植物,製成的蓪草紙,質地光滑,有如皮膚,被稱為「非紙之紙」,使用蓪草紙染色製成的蓪草花,極像真花卻又不是,被稱為「花非花」;13歲起習藝、創作蓪草花藝逾70年的黃德河則是台灣碩果僅存的重要藝師。
黃德河別號「江河」,世居宜蘭市舊城,在城隍廟前老街開設「花玉號花坊」,小時候跟著母親黃江查某學習,再向花藝大師潘牛習藝。
宜蘭市鄂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銘信發現這種台灣罕見的蓪草花藝,竟隱身在宜蘭市老街區,邀請蘭陽技術學院助理教授的文化工作者張文義記錄,計畫本月底在楊士芳紀念林園安排作品展。
宜蘭縣文化局副局長宋隆全昨天到訪,黃德河現場創作蓪草花藝,他的作品有菊花、山茶花、荷花、玫瑰、梅花等,有如充滿生命力的真花,他使用一般無鋸齒狀的剪刀,卻能剪出鋸齒的葉緣,技藝巧奪天工,花姿美感不僅是像而已,更被視為藝術品。
「黃德河的技藝足以列為宜蘭無形文化資產!」宋隆全稱讚,並承諾會與鄂王社區合作,推廣蓪草花藝。
黃德河說,蓪草花藝的用途廣,可以是居家的擺飾,可以是婦女的頭花、胸花,也被用在葬禮上,更為莊嚴,自從塑膠花風行後,蓪草花藝式微,幾乎消失,但他堅持應該讓這種美麗的技藝流傳下去。
◆ 手繪假郵票騙過郵差 藝術品還獲獎
TVBS – 2012年3月6日
拿自己的人像畫,貼在郵票上頭,真的可以寄信嗎,台南有一名藝術系大學生,手繪國內藝術家人頭肖像,之後再掃描縮小列印貼在真的郵票上,再用平信總共寄出300多封信,結果有2成多的郵件讓郵差無法分辨而成功寄達,不過郵政表示,這些郵票不是變造或偽造郵票,會被視為郵資失效,只會向對方追討郵資,並沒有觸法。
看到了嗎,平信上頭的郵票,怎麼會是一張張素描的大頭照當成圖案,其中上面的人頭像有男有女,還有做鬼臉版本,實在俏皮,不過這不是中華郵政出版的新郵票,而是一名藝術系大學生的作品。
設計者陳凱中:「這是遊走法律邊緣,像是一種犯罪,不過我是講究藝術型的犯罪。」
只是這些設計出來的郵票上,還有的已經被蓋了郵戳,原來假郵票真假難辯,讓郵差也分不清楚,其實設計者是將手繪的人頭像,貼在真的郵票上頭,儘管沒有躲避郵資,不過有8成都被郵局視為郵資失效。
高雄郵局副理吳麗香:「它真的郵票上面貼了(人頭像),誤認以為郵票圖案,疏忽沒有看到,就流出去了。」
這名大學生,總共寄出了300封郵件,有2成成功寄出,這些看似走在法律邊緣的的創作,卻讓他榮獲美術館的獎項,也引發爭議,郵局方面則是表示,因為這名創作者使用的郵票不是變造或偽造,並沒有觸法。
只是事後得被追討郵資,學生玩藝術,發揮創意拿來挑戰郵政規定,儘管沒觸法問題,但郵局人員還是希望大家盡量別這樣做,避免造成困擾。
※ 相關報導:
* 1908年大清蟠龍郵戳 等02.13那張「團圓」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45301.shtml
熱愛集郵的陳德盛,花了十年,從四萬張的清朝一九○八年「大清蟠龍郵戳」中,篩選出全年郵戳三百六十五枚,卻獨缺二月十三日這一張(當年有三六六天),他展開「尋找失落的郵戳」任務,盼讓整套郵戳「團圓」。...他說,這一年的郵票發行制度比較健全,如果早個四年或晚個四年,都無法有蒐集全套的機會,讓他深深著迷。
* 失落大清蟠龍郵戳郵票 找到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46889.shtml
新竹市民陳德盛蒐集清光緒34年(1908年)大清蟠龍一整年的郵戳郵票,獨缺2月13日那枚。消息傳出,花蓮縣集郵同好徐威德今天透過新竹市集郵協會轉達,表示願無條件割愛。
◆ 法世界麵包賽 台灣師傅第3
中央社 2012.03.07
台灣麵包師傅張泰謙、林坤瑋、黃威勳在法國參加2012世界盃麵包大賽獲第3名。
12支參賽國家隊伍4至6日分3天出賽,每支隊伍由3名麵包師傅組成,各負責歐式麵包、甜麵包和藝術造型麵包等項目。比賽結果今天揭曉,同時舉行頒獎典禮。
台灣隊獲第3名,本屆比賽由日本隊奪冠,第2名是美國隊。
擔任台灣代表隊教練的野上智寬喜極而泣,感動得說不出話。他為代表隊執旗,在參賽隊伍拍團體照時,不斷揮舞中華民國國旗。
擔任隊長的張泰謙也跟著感動落淚,說不出話。在場不斷為兒子拍照的張媽媽和阿姨,一面拍照,一面擦眼淚。
林坤瑋得獎後表示,要將這個獎獻給父母。
現場有粉絲要求台灣師傅簽名,還有人要求和黃威勳合影。為這次比賽製作彌勒佛造型藝術麵包的黃威勳表示,很高興把彌勒佛帶到國際賽事,介紹台灣傳統文化。
中華民國駐法國代表呂慶龍在場向選手道賀,他說,在國際比賽得名,很了不起。
◆ 台法合作水下考古 台灣歷史多個0?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2.03.07
台灣的歷史絕不只四百年。台、法合作水下考古有成,根據現有考古出水文物,專家說,台灣歷史至少得「多加一個零」!
澎湖海域由於在二○○五年進行疏浚工程,發現沉船遺跡;加上陸續有民眾在海裡發現陶片,文建會文化資產總處籌備處於是委託中研院調查,並在二○○七年和法國展開水下考古合作。文資總處主任王壽來昨天與法國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勒華(Leroy)等人續簽第二期水下考古合作協議。
主持水下考古研究的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臧振華指出,過去幾年,他們陸續在台澎海域發現四十六處目標物,其中九處為沉船。歷史最悠久的為宋代沉船,另有日本在二次大戰時遭美軍擊沉的巡洋艦「淺香丸」、二次大戰的運輸船「山藤丸」。以及清軍打造、在甲午戰爭時向日軍投降的「廣丙艦」等。
「廣丙艦」是清軍自造的西式戰艦,曾編入日軍艦隊、一八九五年在澎湖觸礁沉沒。出水文物發現了該艦購自西洋、印有洋文的零件;也有中文零件及日本人改造的槍砲等。在水下發現的宋代龍泉窯青瓷則有助於了解漢人在澎湖的拓殖史及貿易史。
清大人類學研究所教授何傳坤說,台、法合作,發現台澎海域有更新世晚期的動物化石,凸顯台灣的歷史至少要「加個零」。台灣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
台灣過去欠缺水下考古人才,仰賴法國馬賽的「水下考古中心」培訓相關人才,同時進行科學研究。臧振華說,繼續簽定的四年協議將展開東沙環礁的水下考古。此地為亞洲大陸通往東南亞的樞紐,因海底礁岩密布,史料記載當地沉船逾四十艘,涵蓋西班牙、德國、瑞典、日本及荷蘭等國沉船,預料將有豐富的文物陸續重見天日。
◆ 艾未未《葵花籽》倫敦永久栽種
【記者吳靖雯/綜合外電報導】2012-03-07 旺報
英國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宣布購入大陸藝術家艾未未作品《葵花籽》。該作由1億粒細小陶瓷葵花籽組成,館方購入其中800萬粒,總重約10噸。
《葵花籽》曾經於2010年10月至翌年5月在泰特現代美術館的渦輪大廳展出,當時鋪設面積達1000平方公尺、高10公分。這些陶瓷葵花籽由景德鎮1600名工匠以純手工打造,費時2年餘製作完成,每一顆需經30多道手續加工處理。
艾未未最初邀請參觀者在葵花籽上走動,但後來因踩踏而產生的大量粉塵令人擔憂,館方後來決定取消這項美意。他之所以選擇葵花籽為創作主題,不僅因為它是常見的零嘴,而且另具政治象徵意涵:文化大革命時期,葵花籽曾被用作宣傳形象,其中毛澤東被比喻為太陽,人民則是永遠面朝他的向日葵。
去年艾未未遭大陸政府拘禁逾2個月後釋放,但書是一年內除非官方允可,否則他不得離開北京。艾未未同時於去年獲國際重量級藝術雜誌《藝術評論》評選為年度最具影響力藝術家。
九歌年度文選 林青霞也獲選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2.03.08
九歌出版社昨天發表民國百年年度小說選、散文選與童話選。年度小說、散文、童話得主分別由作家吳鈞堯、周芬伶與林哲璋獲得。影星林青霞也以「瓊瑤與我」入選散文選。
「一個城市缺乏創作人口,奢談什麼文創產業?」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出席發表會時表示,這幾年政府致力發展設計、音樂等文創產業,卻忽略了「文學」才是文創源頭。他承諾,將以最快速度建立台北文學館。
「台北不必跟上海競爭高樓大廈、也不跟北京競爭地大物博!」劉維公指出,台北擁有華文世界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多元的講座。他將在任內積極推動「台北書院」,將台北打造成一個每天舉行各類講座的創意城市。
暢銷作家侯文詠首次擔任年度小說選主編。侯文詠正準備將小說「靈魂擁抱」搬上銀幕,卻因資金問題而延拍。他表示,影像擁有文字無法企及的強大魅力,卻受限於市場、資金,創作者無法盡情揮灑。相較之下,文字創作者的自由度、爆發力,都是影視工作者無法企及的。
小說家吳鈞堯以「神的聲音」獲年度小說獎。生長於金門的他,15年來持續以故鄉為主題進行創作,「神的聲音」也是其中之一。
※ 相關報導:
* 布魯克版「魔笛」 鋼琴配竹棍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947815.shtml
舞台上,一架鋼琴,數根竹棍,天才音樂家莫札特的曠世歌劇名作「魔笛」,就這樣在國際劇場名導彼得‧布魯克手下鋪展開來,本周末將於台北國家劇院登場。
* 「開房間」戲劇節 入圍台新藝術獎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947816.shtml
第十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日前揭曉,表演藝術共十項入圍,河床劇場的「開房間」戲劇節,是台新獎史上少見以戲劇節入圍案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