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6

胡晴舫:中產階級的消失

◆ 胡晴舫:中產階級的消失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028721.shtml

【聯合報╱胡晴舫】2012.04.15

某種程度來說,士林文林苑都更事件可以看待成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台北版。

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銀行家變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肥貓,怕銀行體系崩潰,影響主流社會,政府拿納稅人的錢資助銀行脫困,接下來政府自己出現債務危機,政府變成新一代惡棍。對現行全球體系的深切失望,從紐約發難,全球各大城市居民響應占領華爾街運動,希望行動改變體制。

占領華爾街運動最終不了了之。卻已真實反映了各地老百姓的憤怒與恐懼。不了了之的原因之一,因為運動陣營暫時沒能提出一套有效論述。但,值得注意的是,華爾街占領者個個手執「哀鳳」,在廣場推特、臉書個不停,他們不是真正的都會底層,而是本來算作中產階級的分子。

就像身處台北都更爭議風暴中心的王家,並不算通常定義下的無產弱勢。王家在台北精華地段擁有土地,安居樂業,過他們的中產日子。而今,他們代替了流浪漢、貧苦勞工、異鄉人、妓女等都市邊緣人的位置,吸引了全部社會同情,大學生、學者、文化人、社運朋友統統趕到,紮營埋鍋造飯,打算幫助他們長期抗爭。

發生了什麼事情?傳統來說,都會中產階級理應是天底下最保守自私的一群人。他們總以為道德中立,相信認真工作,努力存款置產,致力把色情趕出社區,除了孩子教育與美食旅行,並不真正關心社會公義。他們對文化的認知就是雲門舞集和天下雜誌,想做好事就上慈濟,前衛藝術家痛恨他們的品味,社運家批評他們是共犯結構,政治家認為他們立場投機不前進,文學家諷刺他們僵化拘謹。他們是所謂的社會中堅,負責繳稅養孩子,主導消費市場,捍衛傳統價值。他們相信體制,也支持體制。他們是街頭塗鴉家存在的理由,因為他們代表了體制。

在新一幅社會圖象中,他們卻成了城市進步的受害者,而不是受益者。顯然,他們一直深信不疑的體制如今也背叛了他們。他們接下來要相信什麼? 連中產階級都不相信時,我們要相信什麼?

這股不安情緒瀰漫世界城市,占領華爾街或士林王家均反映出更深層的社會信仰崩潰。一連串危機,金融失序,政府破產,企業醜聞,影響了人民久居安業的信心。當喊出「我是百分之九十九」那句口號,已經設定了這個世界只有百分之一與百分之九十九兩種人,少了原本該是最豐厚的中間階層。這已不僅關於財富分配不勻,因為王家顯然不是窮人,拿「哀鳳」占領華爾街的大學生也不是低教育勞工,而是直指全球中產階級的信仰危機。如果他們不能靠教育、工作與民主得到他們的夢想人生,他們應該靠什麼?如果法律連他們都不能保護,政府連他們都不照顧,社會要往哪裡去?如果中產階級都抓狂了,其他人哪有社會反叛的餘裕?

著名文評家Lionel Trilling曾說,中產階級「不是由經濟狀況、而是其與政府的關係所決定」。就在與政府聯手統治社會的上層階級與認定政府完全與他們無關的下層階級之中,有一群人認為「政府為它存在,從而形塑它的意識」。

而全球的中產階級正一波波對他們的政府投下不信任票。 (作者為作家)



◆ 李鴻源:光補助不能解決少子化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028869.shtml

中央社 2012.04.15

總統馬英九將少子化提升為國安層級問題,內政部長李鴻源強調,除以補助鼓勵生育,更要解開年輕人對未來有不確定感的結,這才是問題核心。

台灣面臨少子化,李鴻源接受中央社專訪,直指問題核心在台灣社會和諧出了問題,年輕人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的氛圍瀰漫整個社會,這些結要一一解開,大家自然有意願結婚生小孩。

談到近來頻傳父母帶著小孩自殺等人倫悲劇,李鴻源說,社區功能的解構,讓人們沒有了人際關係、鄰居關係,樓上樓下互不相識,有事根本無從幫忙起。可以做的是強化鄰里通報系統,但總是會有疏忽,不可能24小時都盯住。

李鴻源說,台灣整個社會被解構,但沒有東西替代,人際關係、鄰居關係都沒有了,光靠社工支撐根本不夠。

「這個社會出了問題」,李鴻源說,他認為大家要理性面對,好好的來談到底要什麼樣的社會,宗教領袖也可以拋出來討論,或許這樣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促進和諧,變成社會進步動力,否則動輒就是對立,就讓年輕人覺得沒有未來。

前一陣子下鄉,李鴻源有很深的感觸。他提到,台北人可能很難想像,在這個年代,很多小朋友一輩子沒吃過麥當勞,這次下鄉參訪社福機構,小朋友告訴他有個「麥當勞叔叔」,會帶他們去吃麥當勞,還捐了一部娃娃車。

李鴻源說,小地方、小人物對社會的貢獻不輸給政府,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不應聚焦在發給弱勢族群多少錢,以這樣概念來做永遠不夠。

李鴻源表示,政府應扮演整合民間資源的角色,他將請社會司、兒童局再努力,協助資源最佳化,將善心善款給需要的人。

他並舉例,內政部將啟動的「全國新住民火炬計畫行動計畫」,推動新住民重點學校,每校一年經費約新台幣60萬,服務新台灣之子。

他說,這次下鄉與一些民間團體接觸,內政部也鼓勵在地慈善團體認養當地的新住民學校,促進將對的人、對的事、對的愛心,用在需要的人身上。



◆ 教改惹禍? 沒人想生小孩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028703.shtml

【聯合報╱傅瑩鈞/小學教師(嘉縣大林)】2012.04.15

又到了辦理一年級新生報到的季節。各校因為新生人數不足,偏遠小校面臨廢校危機,鄉鎮中心小學則是減班問題非常嚴重。

以本校為例,今年畢業生一百七十二人,一年級新生名冊只有八十二人。少子化衝擊各項經濟產業,攸關國家與社會的存立基礎,政府應及早應對。

少子化問題,首先衝擊教育現場,但許多人或許沒有想到,台灣成為全球出生率最低國家,罪魁禍首正是教育政策的失誤。民國八十年代開始,政府為降低升學壓力,廣開大學窄門,大量的將高職升格成五專,五專升格成技術學院、科技大學。殊不知,原本廣大的高職畢業生和專科畢業生,正是台灣出生率最高的一群。他們工作幾年後,正值適婚年齡,在工作穩定且無學費貸款問題之下,成為台灣高出生率的父母群。

反觀,教改後的台灣,學測零分也有大學可讀,變相強迫父母必須讓孩子大學畢業。許多學子不得不繼續攻讀碩、博士,等到學成,不但揹了一大筆學貸也延誤了適婚年齡。在無經濟基礎及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之下,自然較沒有意願生兒育女。

錯誤政策的後遺症,往往得花更長的時間矯正。呼籲政府重新檢討技職教育現況,回復高中技職專科學校,培養台灣優秀的產業勞動人口,同時挽救出生率。

※ 相關報導:

楊照:感謝佛里曼,但我們沒有理由自滿…
* 龍子寵過頭 變成無尾熊
* 台灣失智人口增加速度 超越全球
改革不可怕,改一半才可怕

23 則留言:

fsj 提到...

35歲世代「孤獨死」 只剩九圓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2012.04.15

位居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號稱「飽食大國」的日本,竟然還會傳出餓死事件。而最令人驚嘆的是,在餓死的人口之中,竟還包含了卅五歲世代的年輕人。

二○○九年四月,一樁餓死事件衝擊了整個日本社會。福岡縣北九州市的門司區,一名卅九歲的男性被發現死於自己房間內的榻榻米坐墊上,是日本最常見的「孤獨死」。

警方的調查說,死者在當地高中就讀時,還是學校橄欖球的校隊,體重至少有七十公斤以上,但是死的時候卻看不到昔日運動選手的身影,消瘦得不成人形。身邊的錢,只剩下九圓日幣,房間內沒有任何食物,警方判斷是餓死。

這名男性在專門學校畢業後,一度在金融機關就職,因為過酷的勞動讓他的身體無法負荷,最後選擇離開公司。之後,就只能靠著打工來維持生計。

糟糕的是,他開始與地下金融打起交道。因為不安定的經濟狀態,為了維持每個月固定的開銷,他向地下金融借了一五○萬日圓的債務,每個月必須要還十四萬日圓,以債養債的結果,讓他陷身於多重債務的狀態。

由於地下金融討債的電話打到他打工的地方,為了不給公司帶來麻煩,他只好連打工也都辭掉,之後就沒聽說有過工作。

在大阪他還有唯一的兄長,但是沒去找他幫忙。去世的十天前,他去拜訪了一位朋友的媽媽,向她訴苦說「因為感冒,所以好幾天沒有吃飯」。這位媽媽趕緊為他煮了飯,臨走時還讓他帶著便當走。這可能就是他最後的晚餐了。他被發現時,房間內只簡單留了幾個字「誰來救我」。

日本NHK將這個悲慘的故事做了報導。當年的日本完全失業者高達卅六萬人,有效的求職倍率是過去最低的,五人中只有兩人能找到工作,這其中卅五歲世代的失業者,比前一年同月增加百分之卅一,達八十萬人,餓死的男性就是其中一位。

與這位餓死者同一年代、多次把身心重創卅五歲世代的心境寫入作品的芥川賞作家平野啟一郎說,他自己也是北九州出身,看到這種慘狀真是讓人痛心。

在日本,每年因為飢餓而死的人數,大約在五十人到一百人之間,其中孤立於日本社會的一角落,卻噤聲不敢出言求救的卅五歲世代男性現在愈來愈多。「日本的社會病了」,人生的旅程中,正是前途大好充滿期待的年紀,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悲慘的結局,值得這個社會深思。

※ 相關報導:

* 日本小村 拯救失落的35歲世代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028787.shtml

西粟倉村位於日本岡山縣英田郡一隅、是人口未滿一千六百人的小村落,因為人口老化問題,面臨著逐漸消滅的命運。當地村民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要引進年輕人口,由村子提供廉價的住宅與職業,讓村里注入年輕新血。NHK報導拯救卅五歲世代的專輯時,就拿西粟倉村作範本介紹,西粟倉村的事蹟不脛而走。

* 西粟倉村村長:捨掉過多的物慾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028788.shtml

他認為,西粟倉村雖然提供的薪水不是很高,但是精神的環境遠比都市要好。不丹國王訪日時所提到,人生活不是要追求物質的享受,而是「幸福度」的指標,這應該就是西粟倉村的寫照。

* 32歲山田哲也 在木工裡找到人生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028791.shtml

據說,有新加坡人看到網頁,千里迢迢的訂購活動地板。這種地板設計成方塊式,只要買回稍加切割,就可鋪成地板,壞了還容易修理,成了「森之學校」現在的熱門商品。



◆ 就業比冰河期嚴峻 民眾街頭抗議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2012.04.15

雖然已是四年多前的事了,但二○○八年的除夕夜發生的事,至今仍深留在很多日本人心中。

那一天,許多家庭正在圍爐,等著看NHK紅白歌唱大賽。但在日本政治中心的東京都永田町不遠的日比谷公園,一座座的帳篷搭了起來,透過媒體,民眾開始聽說,一群無處可棲的民眾集結,準備在此過年。

媒體稱呼這是「派遣村」。這些無家可歸的人,本來都是靠派遣短期工作過活,那一年因雷曼金融事件爆發,日本企業大量裁員,數十萬「派遣員工」一夕間在嚴冬裡流落街頭。

一些律師與市民團體緊急站出來,在日比谷公園裡設置了帳篷,讓這群頓失生活依靠的人們,可以獲得短暫溫飽。

當時的厚生勞動大臣舛添要一發現事態嚴重,緊急決定開放厚勞省的建築大廳供這些人住宿,才逐漸在過完年之後,把「派遣村」的問題弭平。但日本國力的衰退,卻明顯的在那次群眾流落街頭事件顯現出來。

事隔近三年,在去年十一月廿三日的「勤勞感謝日」,一群將在今年四月畢業的年輕人,拿著「我們不要這樣的就活(就職活動)!」抗議招牌走上了東京新宿街頭。他們那時就已知道,今年的就業市場號稱遠比過去「就職冰河期」還要嚴峻,於是把他們的憤怒都發洩到那次的示威抗議上。

日本大學生的就職,通常是在大三的十月起,各企業開始舉行說明會,選考活動則集中在大四的四月間。去年因為經團連呼籲學生要專注於學業,就職活動較往年晚兩個月才開始,本來就僧多粥少的工作,現在又減少了兩個月的活動時間,幾乎讓即將踏入這些年輕人焦急。

主辦這次示威抗議的「對就職活動存疑會」的小沼克之說,日本學生畢業後就只有這一次機會,但是工作機會很少。像他寄出了四十份左右的履歷表,但是到現在都還沒有回音,其他人寄出的更多。

警察廳統計說,去年就職活動失敗,因而自殺的學生人數達四十一 人,是前年的三倍。日本人一年有三萬人自殺,這已是連續十四年超過三萬人自殺,現在的日本社會對於自殺問題幾乎有些麻木。

提供年輕人就業的岡山縣西粟倉村總務課長關正治說,失落的廿年,讓現在日本年輕人到成年廿歲為止,沒有一天看過日本經濟成長好的一面。

他記得自己成長過程中,東京鐵塔建成了,東京奧運會舉辦了,家裡搬進了冰箱、電視,哪一件事不讓日本人心中充滿了喜悅與鼓動。

但是現在的日本人一出生什麼都有了,沒有什麼可以追求的,反而到頭來連找工作都沒有意願,喪失了最基本的求生意志。

「飛特族(不求固定工作的族群)」、「尼特族(既不就業也不接受再教育族群)」、「窮忙族(收入在二百萬日圓以下)」等的負面名詞,不斷的被創造登上檯面,整個社會對年輕人就業問題還是一籌莫展。

fsj 提到...

受虐兒8年增1倍 每周1兒童被虐死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029167.shtml

【聯合晚報╱記者舒子榕/台北報導】2012.04.15

根據內政部兒童局資料,全國受虐兒童自93年的7837人,成長至100年的1萬7667人,去年兒虐致死案件有56件,平均每周就有一名兒童死於虐待。兒童局官員表示,遭虐待致死的孩子通常在6歲以下,尚未入學,大部分時間待在家中,不易被外界發現受虐。官員呼籲鄰里提高警覺,若發現兒童受虐,一定要盡速通報。

根據兒童局資料,兒虐致死案的發生原因,包括未婚生子、保母行徑惡劣、不當管教等。其中,因未婚生子導致兒虐致死案有4案,分別為民國100年2月10日,在新北市發生一起國中生洗澡時產下女嬰,試圖將女嬰沖下馬桶不成,情急丟下樓。3月4日基隆未婚女子上廁所時產下一名男嬰,掉落馬桶溺死。8月25日,屏東少女未婚生子,與男友將男嬰裝進塑膠袋,丟棄在公園;10月12日,一名未婚女子在客運上的廁所小產後,將胎兒直接沖入馬桶。

在保母行徑惡劣部分,2月19日台南市發生保母因女嬰哭鬧,將女嬰關進置物櫃,導致女嬰窒息死亡;10月12日,嘉義市發生保母虐打托育的男嬰,導致顱內出血死亡。

因不當管教導致的虐兒至死案有3起。2月6日,台北市發生哥哥打死弟弟的人倫悲劇。

3月23日,一名婦人帶2歲女兒離家前往桃園,與男網友投宿賓館,因女童哭鬧,以澆熱水、打火機燒等方式虐待,導致女童死亡;11月03日,1名3歲男童遭繼父三名友人輪流摑掌、菸燙凌虐,導致鼻梁骨斷裂,全身瘀青遍布,指甲掀起,棄置醫院時不治。

其他受虐致死的案件,包括2月25日,滿周歲女童夭折,因體重未滿5公斤,檢警懷疑父母照顧疏失;7月4日,一男嬰遭父親用力搖晃至死。7月7日,新北市一名女童遭賣給吳姓婦人,受婦人虐待致死,意外扯出販嬰的案外案,這是唯一事先曾向主管機關通報的個案。

【記者江詩筑、陳信利、魯永明/連線報導】

內政部兒童局發布一項統計,去年兒虐致死案件有56件,平均每周就有一名兒童死於虐待,據花蓮縣政府社會處統計,去年的兒虐通報數達752 件,但社會處強調,通報數中約略有5成成案,數量之高令人乍舌。

社會處社工科代理科長林慧如強調,符合「113」通報的除了身體虐待外,疏忽照顧、吸毒、出入不正當場所等都屬於通報範圍,由於花蓮縣特性,許多父母忙於工作、失業、酗酒或是隔代教養等,導致縣內疏忽照顧而成案的件數占大多數。

以家扶中心為例,家扶總會希望一名社工師每個月只要承接18件個案,但是花蓮地區的社工師一人每月要接25件個案,「光是探訪個案家庭狀況就疲於奔命,更何況事後還要做評估報告」。

雲林縣去年受虐兒童通報人數556人,經社工員訪查成案列管數約有8成,縣府社會處社工科長陳怡君表示,每個個案都有社工員負責持續追縱訪視,以防範釀出悲劇。

陳怡君說,雲林縣負責兒少業務社工員現有18人,人事經費4成由中央補助,但6成必須由縣府自籌,建議中央考量雲林縣是農業窮縣,高風險個案比率高,應提高補助款比率,以減輕縣府財政負擔。

嘉義市從96年到去年5年內,每年平均250件兒童受虐通報案件,因「113」婦幼保護專線宣導有效,責任通報人員及民眾遇兒童疑受虐風吹草動,就會通報,經社工員介入,評估輔導案件每年約150件。

另前專責處理兒虐個案社工員,包括社會處及委外社團社工有13人,平均每人處理案件約50案上下,與內政部社工人力與案件配置比例1比40尚有落差。

※ 相關報導:

* 弱勢家庭關懷案 花東近6成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029158.shtml

由於花東偏鄉部落因就業機會少,許多家長長期都在外縣市就業,除了形成隔代教養問題外,也衍生出兒少受虐的情形



◆ 東窮西富…一個加州兩種經濟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2012.04.15

美國人或加州人多以南北區分加州,殊不知真正有意義的加州區隔,應是將它分成東加州與西加州。一個加州兩種經濟,西加州景氣已大致復甦,東加州還在對抗頑強的高失業率與房市危機。

西加州的海岸線地區,有些社區因高科技與出口商業成長、觀光人潮回流而欣欣向榮。但車程僅需數小時,與內華達州與亞利桑納州毗鄰的東加州則非如此,深受不景氣打擊地區,離復甦仍有一段漫漫長路。

這一點,在屬於東加州的聖伯納迪諾市經銷福特汽車的德帕奎爾看得一清二楚。在距他經銷點不到160公里的另一個屬於西加州的經銷商那裡,他看到了希望的徵兆。對方的汽車銷售數字雖非大幅成長,但至少顯示越來越多人想以舊車換新車。

不到5年前,德帕奎爾每月銷售量還有300輛,現在卻很少超過75輛。有些買主想換車,但因有過還款不良的信用欠佳紀錄,無法取得汽車貸款而作罷。德帕奎爾說:「我們試圖走出谷底,然而我們雖然最先陷入困境,看來卻會是最後掙脫的一批人。」

聖伯納迪諾郡與河濱郡兩郡合稱「內陸帝國」,目前該區散置許多過去10年興建的空屋,且該區今年3月失業率高達12.6%,與西加州的橘郡失業率8%相較,宛若兩個世界。

東西加州大不同,還包括內陸帝國與聖華金河谷的部分地區,貧窮率於全美居冠,艾爾森特羅的失業率近27%,於全美大都市區排名第一,史托克頓市可能成為加州第一個提出破產聲請的城市。舊金山灣區與內陸帝國的人均收入相差4萬美元,40年前則是2萬6000美元。



◆ 血汗臭豆腐廠 榨外勞百萬

【聯合報╱記者陳宏睿/台中報導】2012.04.15

移民署台中市第二專勤隊查獲一家臭豆腐工廠負責人朱啟娟,涉嫌雇用非法印尼籍女外勞「咪咪」,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一周只休一天,前三年平均月薪僅七千五百元,六年被雇主及蛇頭榨走百萬元。

被救出的咪咪表示,雖然薪水被扣了不少,但收入還是比印尼好,在印尼賺不了這些錢,仍想留在台灣工作,一再拜託移民署官員說「我想繼續做下去,可以嗎?」

據調查,咪咪是由人蛇集團首腦田美霞(卅四歲、印尼人)仲介來台,田女多年前嫁來台灣,取得身分證立即辦離婚,再與印尼籍男子溫雲龍(卅二歲)結婚,一起從事人口買賣,剝削同國籍同胞,兩人通緝中。

移民署今年二月接獲檢舉指出,經營臭豆腐工廠的朱啟娟(四十一歲)涉嫌非法雇用外勞,花十八萬元仲介費透過田美霞雇用以假結婚方式來台的咪咪;約定月薪二萬二千元,仲介費從薪水扣,每月扣五千元,連扣卅六個月。

田女也要從咪咪月薪中抽佣數千元到一萬一千元不等;算下來,咪咪前三年平均月薪七千五百元,直到第四年,才拿到二萬二千元月薪。

移民署查出,咪咪在臭豆腐工廠每天工作十二小時,每周只能休一天,六年超時工作五千一百零六小時,一毛加班費都沒有,被雇主與蛇頭榨取的薪資高達一百萬元。

移民署最近將工廠負責人朱啟娟以違反就業服務法、偽造文書等罪嫌函送法辦,她強調,一切都是按照「規定」給薪資,不知道觸法。咪咪暫由移民署安置,等審理結束後遣送回印尼。

※ 相關報導:

* 防人口販運 挪威擬禁外國乞丐
http://udn.com/NEWS/WORLD/WOR3/7028781.shtml

挪威晚郵報報導,政府計畫驅逐外國乞丐以打擊人口販運行為。依此計畫外國人行乞一經發現,無論是否屬於歐洲經濟區(EEA)居民而有權居留挪威,一律驅逐出境。

fsj 提到...

消保處抽查坐月子中心 僅2家合格

【聯合晚報╱記者張博亭/台北報導】2012.04.16

龍寶寶發威,許多產婦爭搶好的坐月子中心,不過並不是每個產後護理機構都符合規定。根據行政院消保處抽查台北市、新北市、新竹縣、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等縣市,共24家產後護理機構及坐月子中心,就消防、建築、衛生及定型化契約等項目進行查核,查核結果只有2家全部符合規定,1家休館中,21家不符合規定。

消保處表示,這次調查發現,消防管理部分,有8家不符合規定,最主要有包括消防設備堵塞、緩降工具老舊、未標示消防栓字樣等問題。

在建築管理部分,有15家不符合規定,像璽悅產後護理之家─金山店、新南產後護理之家、佑康產後護理中心等,都是安全走道上堆滿雜物,一旦碰到火災需要緊急逃生時都將造成阻礙。另外像許世賓婦產科暨產後護理之家,則是在安全門上加裝電子鎖。

在衛生管理部分,有10家不符合規定,像御英園產後護理之家在走道沒有設扶手,小天使產後護理之家則是樓梯未設防滑條。

最後是定型化契約部分,有11家不符合規定,包括訂金收太高 (超過法律規定的10%),另外假設消費者因為流產而無法入住,並沒有階梯式的解約方式,同時消費者如果不滿意服務,要求退房,業者卻沒有退還超收費用的契約服務等。

※ 相關報導:

* 坐月子中心爆滿 彰化產婦被迫到台中坐月子
http://udn.com/NEWS/HEALTH/HEA4/7029170.shtml

不少夫妻搶搭龍年列車,到婦產科尋求人工生殖科技協助的人數暴增,部分坐月子中心更是一位難求,手腳稍慢一點的孕產婦,現在預訂可能只能排到候補床位。



◆ 準爸媽停看聽/坐月子中心怎麼選?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12.04.16

剛出娘胎的龍子龍女明顯增加,台北市43家立案的產後護理之家,5家被衛生局選為特優,8家99年度特優、100年度改採書面督考,新手爸媽選擇坐月子中心時可作為參考。

5家獲選為特優的機構,分別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振興醫院、台安醫院、康和大直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產後護理之家。8家99年度特優、100年度改採書面督考的產後護理之家,分別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滿園、永安、永欣、薇客、許世賓婦產科診所、文山悠之家、俐緻。

台北市衛生局提醒準爸媽,選擇產後護理之家一定要謹記「停」、「看」、「聽」三步驟,並把握簽定契約前的5天契約審閱期,別讓自己的權益受損。

「停」是透過各種管道收集資料,例如到台北市衛生局網站查詢是否合法立案、歷年督考或評鑑結果。「看」則是親自到機構參觀,察看各項規範是否符合規定、活動空間是否舒適、專科醫師巡診頻率、轉診醫療服務是否完善、護理人員是否充足且24小時有護理人員值班、是否提供完整膳食營養等。

另外,還要「聽」機構內護理人員,對產婦及嬰兒的護理照護品質、育嬰專業知識,了解收費價格是否符合收費基準,並儘可能詢問其他親友、網路民眾留言。

fsj 提到...

溫州重金挖角 台人才恐流失

【記者陳曼儂、陳秀蘭/台北報導】2012-04-17 旺報

繼福州平潭實驗區高薪向台灣攬才,引發台灣人才流失疑慮,昨天大陸首個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溫州市,也以高薪瞄準包括台灣在內的頂尖人才。單一個副行長,年薪近100萬元人民幣,還包括提供住房補貼、子女就學,讓台灣金融界人士再度「心癢」,躍躍欲試。

國內人力銀行觀察,大陸金融業薪水近年普遍比台灣高出5成,台灣白領階級薪水早已遠遠落後大陸。更令人憂心的是,大陸挖角已從高科技、金融業伸向台灣服務業人才。

還為配偶安排工作

溫州市昨日在大陸《經濟日報》發布全版人才招募公告,該市計畫選聘108名金融專業人才,以期通過吸引這些人才推動當地的金融改革。有趣的是,公告中,溫州市對計選聘的許多職位所享有的福利進行了描述,其中包括溫州銀行副行長一職,該職位年薪將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合158,730美元)。

這份公告,除了提供較具吸引力的薪水以外,溫州市還將提供例如住房補貼在內的其他福利。同時,溫州市還承諾將落實獲選聘人員的配偶工作單位以及子女就學問題。

9成青年願去大陸

大陸中國國務院今年3月末才在溫州設立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而改革措施包括規範民間融資以及對資本在境外投資給予更多自由,一位在溫州金融界人士不諱言說,這項招才廣告,真的令他心動。

104人力銀行表示,在大陸老闆積極搶人才下,人才西進早已是趨勢,台灣若不給他們機會,30歲以下的台灣人已經有9成願意到大陸去闖一闖,也有6成的高階經理人認為到大陸去是「不可避免」,台灣人力流失恐對台灣本土產業造成嚴重影響。

「其實我都不敢跟台灣的工程師說,我現在給大陸人多少薪水」,一位台灣電子業高層透露,在大陸工廠的工程師,薪水已比台灣人還高,且有源源不斷的優秀大學畢業生可以選擇;日前一場在台灣舉辦的兩岸半導體業者大會,台灣廠商憂心表示,政府只關注失業率、要廠商給予低階人力工作機會,卻不去注意大陸業者,早就開始薪水加2成挖角台灣的技術人員。

派大陸盼加薪5成

1111人力銀行做調查,新鮮人西進大陸求職的期望月薪為新台幣43642元,有超過8成希望薪水能高於台灣工作;若是從台灣外派到大陸,也都希望能有1.5倍的加薪,一開始的重點,還是薪水。

「說到底,還是因為台灣的廠商不願意給高薪」,上述的業者相當無奈,先前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也表示,台灣無法吸引外國人才的關鍵點,在於薪資水準過低,國內企業界應考慮調整薪資,才可能吸引海外人才,台灣的優秀人才也不會逐漸外流。

104獵才派遣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不諱言指出,過去大陸是採取高薪挖角,10年前從金融業開始,但在金融海嘯後,大陸業者是直接到華爾街找人,已經是全球選才的時代了,加上對岸的金融高端人才薪資普遍比台灣高1.5倍,不需要用「挖」的了,台灣的金融人才,目前也不見得比較有競爭力。

至於科技業,台灣薪資不漲,但大陸是節節升。中磊電子總經理王煒就預估目前長三角每人每年工資約6000美元,但在2015年兩岸工資大約就會拉平,屆時反而是台灣的工資會被對岸往上拉去。

服務業人才恐流失

晉麗明表示,以科技業來說,因為台商在對岸布局久,製造業高階主管的職缺仍舊有固定需求,但預計2、3年內,還是以擴大內需中的吃喝玩樂方面的連鎖、通路和量販等較有市場。換言之,下波台灣將面臨服務業人才遭挖角流失潮。



◆ 為賺生活費 遊民主動撞車

【聯合報╱記者陳宏瑞/高雄報導】2012.04.17

高雄市鳳山街友服務中心最近發現,遊民阿達仔(化名)竟然以「車禍受傷」作為賺錢的手法,他過去4年發生至少發生了50起車禍,而今年也已經有5次受傷的紀錄,每次都向對方要個500、1000元當「生活費」,幾乎都能順利得手。

阿達仔今年58歲,是鳳山街友服務中心的「長期住客」,他利用車禍賺錢的手法是選定車多、人多的夜市或鬧區,趁著機車或汽車速度減慢時,主動往車子「靠」,碰撞後就假裝受傷,藉此向車主要點「醫藥費」。

阿達仔的「技術」不是很純熟,有時也會真的受傷,還曾嚴重到進醫院,以前他行走自如,但有一次嚴重車禍撞斷腿後,現在都拄著柺杖,由於他「不貪心」,每次都只要個500、1000元,不少人為了怕麻煩或者惹上官司,乾脆花錢消災,讓阿達仔幾乎都可以順利拿到錢,也很少鬧到警局。

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街友中心雖然有吃有住,但沒錢抽煙喝酒實在「不好過」,所以中心人員只要見他有錢可花,就大概猜到他又「出車禍了!」粗估他過去4年至少發生過50次車禍,平均每個月至少一次。

街友中心主任范俊賢說,曾勸過他不要這樣,以免哪一天真的受重傷,但他依然故我。

警方表示,如果有故意的犯意或連續的行為,另一方可以提出詐欺的告訴,高雄市苓雅和鳳山區交界處附近,先前就有一名男子也是利用假車禍詐財,每次都要3000元,後來被警方盯上,他才收斂。



◆ 責任制遭濫用 立委促修法關後門

「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

自由 2012.04.17

〔記者曾韋禎、廖千瑩/台北報導〕勞工工時真正符合「責任制」的只有四萬多人,但雇主往往濫用勞基法中的責任制壓榨勞工,立法院台聯黨團昨指出,在政府無法有效監督下,乾脆修法關閉責任制這扇後門。勞委會表示,會持續檢討,避免責任制遭到濫用。

立法院台聯黨團總召許忠信指出,勞基法第八十四條之一訂有責任制,不受法定工時限制;然而許多事業單位濫用,形成「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的畸形文化,剝奪勞工權益,但現在就業環境又不如以往,勞工往往任憑資方壓榨。

57%勞工被藉口責任制由壓榨

許忠信引用勞委會數據表示,去年一到九月,勞保的過勞職災給付有六十六人,過勞死就佔其中三十四人,這還不包括通報上的黑數;根據人力資源業者的調查,竟有高達五十七%的上班族自承,所任職之公司以「責任制」為由,要勞工「加班不加錢」,還要勞工直接簽下同意書。

勞委會勞動條件處長陳慧琳指出,責任制是當初勞基法要擴大適用時,準備納入服務業,但原本的工時、退休金等規範,對服務業來說卻仍窒礙難行,所以才另訂責任制,將部分行業別排除在最高工時的規範外。

陳慧琳強調,實施責任制是有前提的,必須符合主管機關核定的行業別,像製造業就不適用;雙方事先須以書面約定,且須呈報主管機關核備後,才能按約定實施。

許忠信表示,全國約一千萬名勞工,適用責任制的在九十八年才三萬多人,九十九年也不過四萬多人;為這麼少的比率,卻設了一條政府無法落實管理,又讓所有雇主能走後門的法律,實在沒必要,台聯黨團將提案修改勞基法,將整個責任制刪除。台灣勞工陣線聯盟秘書長孫友聯也說,「該是全面檢討的時候了」,對台聯作法樂觀其成。

陳慧琳坦言,責任制確實遭到濫用;勞委會公告過三十八次,目前符合責任制的類別有四、五十種,未來會持續檢討目前適用責任制的行業,是否繼續適用。

勞委會去年檢討勞基法八十四條之一的爆肝行業,近日公告護理人員後年起全面排除責任制。醫師方面,勞委會明將開醫師職災權益保障措施會議,討論醫師納入勞基法,今將有團體赴勞委會陳情。

fsj 提到...

26%青年失業 法經濟問題嚴峻

【江靜玲/巴黎報導】2012-04-18 中國時報

法國二○一二總統大選幾個主要關鍵議題,如果用優先順序排出來,依序是什麼?國際市調機構IFOP法國副總裁達比(Frederic Dabi)認為,應該是「經濟、安全、移民。」

那麼,歐元區和歐盟的未來呢?法國人這次選出的總統不僅在未來五年是法國領袖,對歐洲的未來也很重要。達比想了想說:「還是顧我們自己的肚子比較重要吧!」

《金融時報》駐巴黎特派丹尼庫(Scheherazade Daneshkhu)也指出,民調清楚顯示,經濟是這次法國大選的首要和關鍵議題。歐債效應造成的經濟危機,使得法國經濟競爭力和社會模式,都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位於巴黎的智庫Terra Nova調查顯示,法國目前的平均失業率已經衝破十%,年輕人的失業率則達廿六%。在六千五百萬的法國人口中,有一千二百萬人是窮人。

更甚者,一九七○年代,主要貧窮人口是老年人,因當時尚未有退休金制度;如今貧窮人則是年輕人,因為無法找到工作。目前法國貧窮人口,年輕人占了十二%;老年人為六%。

Terra Nova祕書長帕登(Romain Prudent)認為,法國現行福利制度保護老年人,但對廿五歲以下的年輕人卻無保障,「歐債危機爆發後,年輕失業人口暴增,對於法國這是個很嚴重且艱困的問題。」

目前以交換學生身分在美國進修的巴黎經濟學院學生薩拉荷(Morlon Seror)指出,法國目前面對的不僅是失業問題,還有社會正義。他將在今年五月底畢業,廿六歲,還沒確定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可能繼續唸博士吧?」



◆ 專家調查:老人經濟好 孩子生越少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04.18

台灣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未來人口將出現負成長,勞動力也將明顯下降,少子化問題已提升到「國安層級」。國科會委託淡江大學的研究發現,老年經濟保障制度日漸穩固,是導致生育意願下降的主因之一,學者建議政府應制定一套「新養兒防老」策略,把子女人數、年輕時花在照顧孩子時數納入計算老人年金和退休金計算,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林彥伶指出,目前老人年金及退休金的計算方式,採工作年資乘以平均投保薪資,未來不妨把子女人數、年輕時花在照顧孩子的時數納入計算,「年輕時生得越多,年老退休後也領得越多」,不讓少子化成為國家的痛。

林彥伶表示,2011年全球人口老化指數約為30%,日本的老化指數已高達177%,台灣則為72%,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日本。更令人擔心的是,台灣生育率才1.07,不僅全球最低,且僅達人口替代率的一半左右,人口明顯老化,未來總人口數也將滑落,影響國家整體競爭力。

國內外研究顯示,女性的教育、勞動參與、資薪所得及社會地位提升,都會使生育意願下降。林彥伶發現,近年來影響台灣女性生育意願的因素已趨緩,但生育意願卻未相對提升,顯見仍有其他因素影響女性生育意願,而這個因素就是越來越穩定的老年經濟保障制度。

她說,以前社會福利制度不健全的年代,大家普遍有養兒防老的觀念,自從政府逐年推動老年經濟安全政策、勞保老年給付改革及勞工退休金改革後,大多數民眾退休後都有一筆固定的老人年金或退休金,生活無虞下養兒防老不再是唯一的選項,當然影響生育意願。林彥伶發現,若夫妻兩人都在私人機構工作,老年經濟保障政策會使對生育意願分別降低11.24%及22.91%。



◆ 婦科醫師不認同:年輕人悲觀 才不願增產報國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04.18

淡江大學研究發現,國內老年經濟保障穩定導致年輕人生育意願不高,婦產科醫師認為這只是多項原因之一,而非主要原因,根本解決之道還是應讓年輕世代對未來抱持樂觀態度,他們才願意努力增「產」報國。

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徐振傑表示,今年台灣新生兒人數將重新突破20萬大關,再度出現榮景,但這都拜龍年之賜,和經濟景氣等大環境無關。過了今年,生育人數將明顯下滑,且年年如此。

徐振傑認為,受老年經濟保障穩定影響的人,僅限少數領「18趴」的公務人員,大多數勞工階級退休後的生活還是不盡理想,若因此而推論因為老年經濟保障而影響生育意願,可能太片面了些。

他舉日本為例,目前很多三、四十歲青壯年面臨不確定的人生,不是找不到工作,就是找到工作,收入也不多,淪為「悲慘世代一族」。連自己都養不活了,哪能期望他們結婚生子?日本如此,台灣也差不多。

如何才能提升生育率,徐振傑認為,根本之道還是讓年輕世代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才敢築巢、結婚,繁殖下一代,否則他們寧可悲苦終老,也不想把悲劇留給子女。



◆ 海外人工授孕寶寶 美拒給公民

中央社 2012.04.18

芝加哥婦人拉維2009年以人工授孕方式,在以色列產下雙胞胎女兒。由於無法提供精子捐贈者是否為美國公民的具體證據,這2個女孩申請入籍迄今都遭到美國政府拒絕。

拉維(Ellie Lavi)的親身經歷上個月被「今日美國報」(USA Today)披露後,引發媒體軒然大波。

身為單親媽媽的拉維雖然是美國公民,卻因為無法提供有關精子捐贈者也是美國公民的證明,使得她即將屆滿3歲的1對雙胞胎女兒,到現在都沒辦法入籍。

拉維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由於她是透過人工授孕的方式,2009年在以色列產下雙胞胎女兒,但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卻要求她必須提供精子捐贈者也是美國公民的證明文件,才能幫這對雙胞胎辦理入籍手續。

她說,精子銀行基於隱私保密條款,無法透露捐贈精子的匿名者個人資料,使得她根本無法提供美國大使館所要求的任何文件證明。

拉維說:「美國的法律完全跟不上現代科技的腳步,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根據媒體報導,人工授孕寶寶如果在海外出生,必須提出精子捐贈者的國籍證明,才能取得美國公民身分,這項法律規定的主要用意,是為了避免有人以欺騙手段取得美國公民權。

移民律師指出,拉維可以將雙胞胎女兒帶回美國,在美國境內住滿6個月,就可以提出入籍的相關手續申請。

不過,拉維表示,以色列是她2個女兒所熟悉的生長環境,因此她不願意搬回美國。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指出,對拉維的遭遇深表同情,但使館人員則必須依法處理案件。

fsj 提到...

人才外流的轉機思維

【經濟日報╱社論】2012.04.19

台灣人才流失問題日趨嚴重,不只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等人頻頻呼籲政府正視,還成為新加坡引以為鑑的對象,星國副總理尚達曼日前即直指,台灣面臨人才流失問題,又阻止外國人才進入,才導致國民平均所得下降,新加坡不要重演台灣故事。此話一出,在台灣引起的效果比新加坡還大。

行政院長陳冲回應說:「值得我們深思,請相關部會研究,在育才、留才做重要參考。」結果,相關部會沒有答案,只有不著邊際的意見:教育部認為,推動高等教育須避免保護主義與平均主義,才能延攬人才並增加國際競爭力,因此推動頂尖大學計畫,推行彈性薪資方案;勞委會官員說,台灣薪資太低,所以人才不來;經建會則指出,薪資提升之前,個人附加價值也要先提升。

這些意見或限於時間、篇幅而無法完整述明,但相關部會面對人才問題各說各話且本位思考的現象依然未改,因而台灣人才流動問題的釐清與解決也仍是無解。主政官員們如果翻翻過去的相關研究就會發現,各種研究幾乎可用汗牛充棟形容,新加坡更是典範學習的對象,但成果卻是台灣外來人才越來越少;究竟是新加坡的方法學不來,還是我們自己人才引進定位有問題,政府若沒弄清楚,又如何談人才策略?

照理說,台灣與新加坡的人口及人才條件不同,人才引進的目的與定位也應有不同。以往新加坡很羨慕台灣能夠培養出這麼多的理工人才,事實也是如此。根據統計,2009年台灣研發人員達11.9萬人,幾乎是新加坡的三倍,占總就業人數比率達11.6%,不僅高於新加坡的10.2%,在全球亦是名列前茅。新加坡求才若渴,近年大量引進中國大陸籍的人力與留學生,更曾引發內部批評。相對於新加坡不斷地補充人才,台灣不只需要國際人才,更需要尖端的領導人才,台灣既要留住廣大的中階人才,還要吸引更多個張忠謀回來。因此,對於台灣人才引進政策,政府確實應該認真檢討,但也不必妄自菲薄。

此外,與人才政策相關的部會則應真正深思與自我反省,國科會或教育部如果真的認知到高等教育必須避免保護主義與平均主義,那就請具體擬定開放國際名校來台設立分校等相關政策;勞委會方面,也請不要再在薪資上打轉,以薪資定義人才,完全曲解了人才的意涵,也喪失吸引國際優秀潛力人才來台的機會;至於經建會,則應優先把國家短、中、長期的人力規劃做出來,了解台灣的人力需求與供給不足究竟何在。

依去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的世界競爭力排名,在58個受評國家中,台灣「人才留用」項目排名11、「人才外流」排名30、「外籍專業(高技術)人力」排名25,顯示台灣人才外流問題確實嚴重,但這樣的現象也非完全負面,端看我們如何規劃,早年大量的留學生外流,不正是成就後來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因此,政府人才政策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這些外流人才有機會成為國際間重要的知識傳遞者,倘若我們不把外移的人才當做是人才流失,而是積極營造這些人才可能回流的機會與條件,那麼,台灣就有機會成為亞洲人才交流中心。

再要一提的是,歸納新加坡吸引外籍人才的三項優勢,一是完全國際接軌的法令環境,二是英語優勢,三是誘人的經濟條件(包括高待遇與福利政策)。第一、三項,或因爭議及困難而須逐步推進,但第二項卻是台灣不得不面對的挑戰。記得當年經續會討論時,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曾是朝野間少有的共識意見,但迄今只做到路標加註英文而已,如何強化英語優勢,政府應有進一步行動。



◆ 基本工資怎麼漲 勞委會擬建立公式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2.04.19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今天承諾,今年基本工資調整一定會100%反映物價上漲幅度,外加分享經濟成果,並將今年油電上漲對物價影響納入考慮。回顧近二次基本工資調整,都是以前一年的物價上漲+經濟成長率,如果勞委會將今年物價指數也計算在內,將創下新紀錄。勞委會也表示,已經成立專案小組研議建立基本工資調整公式可行性。

根據主計處資料,100年物價指數為106.98%,99年為105.48%,物價指數年增率為1.01%;100年經濟成長率為4.03%。兩者合計5.07%。也就是說,如果考慮這兩個數據,基本工資調漲應在2%-5%之間,基本工資應在19156元-19719 元,如調到2萬元,調幅6%。

不過王如玄稱今年基本工資一定會達19000元以上,若以目前基本工資18780元計算,等於只增加220元,調幅才1%多。

回顧近年基本工資調整,96年因為基本工資10年未調,當年基本工資調幅9.09%,由15840元調高到17280元。當時勞委會主委李應元計算方式為10年來物價指數上漲7.34%,經濟成長40%,勞委會各採計部分,最後由行政院核定基本工資漲幅9.09%。

此後基本工資三年未調。99年主委為王如玄,基本工資調幅3.47%,由17280元調到17880元。當時調幅是參考三大數據做出的決議,一是物價指數,96-98年物價指數上漲率為2.67% ,95-98年則為4.47%;第二個參考數據是經濟成長率,前一年是負數,但因當年經濟成長不錯;由於當年失業率還在5.2%高檔,因此綜合後決議調3.47%。

去年基本工資調幅5.03%,由17880元調高到18780元。勞委會計算方式為99年經濟成長率達10.88%,其中服務業經濟成長率為5.52%,但薪資1.8萬元以下受僱者有58%是服務業,透過加權估算月薪1.8萬元以下僱員可分享的經濟成長為4%,加上99年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0.96%,基本工資原要漲4.96%,為整數計算方便,向上加到900元,調幅5.03%。

fsj 提到...

王如玄:基本工資調漲 上看2萬元

【經濟日報╱記者葉小慧/台北報導】2012.04.20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19)日表示,調漲明年基本工資勢在必行,漲幅「絕對會超過物價上漲幅度」,且不排除納入今年油、電雙漲後物價漲幅,預估調整後上看2萬元,140萬名勞工可望受惠,但中小企業營運將受衝擊。

王如玄昨赴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業務報告,多位立委質詢物價飛漲,勞工活不下去,要求調漲基本工資。王如玄說,初步定案,預計將現行最低時薪103元上調到115元,調整幅度12%;至於基本工資「一定會在1.9萬元以上」,並往2萬元方向努力。

前兩次基本工資的調整依據,都以前一年物價上漲率與經濟成長率為重要參考。去年以薪資未滿1.8萬元勞工結構比為權重,加權經濟成長率的半數,再加前一年物價上漲率。

若以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1.42%和經濟成長率4.03%計算,明年基本工資月薪調幅至少在3%以上,若考慮納入今年油、電雙漲後物價漲幅,有可能一舉調漲到2萬元,與現行1萬8,780元相比,調幅將高達6.5%。

王如玄表示,今年第三季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審議明年元旦實施的基本工資,屆時一定會調漲,調幅會百分百反映去年物價上漲幅度,不排除再納入最新的油電雙漲後的物價漲幅。

另外,為讓最低時薪能上調至115元,今年審查重點還包括時薪、月薪脫鉤處理,數十萬打工族受惠。

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說,油、電再漲,領基本工資的勞工會活不下去,「根本等不到第三季」,要求王如玄承諾提前調漲基本工資。

趙天麟指出,以主計總處定義的「最低生活費」,台北市是1萬4,794元,高雄市為1萬1,146元,若油價、電價漲幅兩到三成,導致物價出現同樣漲幅,最低生活費在台北市將飆升到1.9萬餘元,領取基本工資的勞工將難以負擔生活費用。



◆ 工商界:人力成本高 企業恐出走、倒閉

【聯合報╱記者羅介妤/台北報導】2012.04.20

工商界人士昨天表示,本勞、外勞薪資不脫勾,基本工資調漲外勞受惠居多,不見得能推升台灣勞工的薪資水準,「勞委會似乎專替外勞發聲」。

全國工業總會常務理事何語表示,在沒有連任壓力下,馬政府四年任期內,企業界面臨油電價、物價上漲、二代健保與證所稅等負擔,基本工資又要調漲,在經營成本愈來愈沉重的壓力下,企業只能選擇出走一途,到工資低於台灣的東南亞地區,例如越南、緬甸等地設廠,恐將衝擊台灣未來十年經濟發展。

何語認為,勞委會以照顧勞工名義調高基本工資,但本勞、外勞薪資不脫勾,受惠的多為外勞,對台灣勞工的薪資水準,不見得有推升作用。他批評王如玄是「外勞委員會主委」。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表示,油電雙漲、基本工資又要調漲,連帶勞、健保也會跟漲,企業的總體營運成本,至少會增加百分之四以上;對於國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每年只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利潤,恐怕會面臨倒閉危機。

※ 體質不佳的,還是快點走吧。



◆ 留才育才 專業為核心思維

【朱宗慶】2012-04-20 中國時報

在台灣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人才的斷鏈與失衡,且幾乎每天都有人談這個問題。從學術界、媒體到民間各領域,甚至亞洲鄰國的副總理,把我們的人才來源問題視為負面教材,期避免重演「台灣故事」。然而,似乎僅有政府對人才出走或取才不易的問題仍樂觀以對。

過去,我們對擁有優質豐富的人才來源,對其造就,感到自豪。而這些成就的基礎,在於整體大環境的支撐。曾經我們的社會是那麼重視專業養成、充分支持專業發展,但現今卻感受不到這樣的氛圍。在主客觀環境的變化下,優秀人才出走、國際人才進不來;掌握政府資源者,沒有該有的專業作為,這些因素都造成了人力資源淪為「吃老本」景況。

省思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同時發現到,這些年來社會大眾對「專業代表性」的信賴感,已有所動搖。但相對的,所謂的「專業」見解,在我們公務行政機關的政策規畫中,也漸為模糊;政府的專業部會或局處,未能獲得該有的尊重;幫政府做事的人,是否真的以其專長領域做到專業該做的事?基於政府對於整個國家社會大環境的引領角色,這些問題不乏探討及改善空間。

舉例而言,政府部門常會藉由審查、諮詢會議或公聽會,匯集專家或各界意見,以進行資源分配或政策定案,但有些現象不得不留意。其一,負責政策研擬或規畫的單位,沒有完整的問題蒐研、深度分析,會議目的未明,效率不彰。其次,未提專業需求或規畫方案,被動等待與會者給予解答或資訊,沒有想法,照單全收,何來成效。

值得思考的是,專家意見應是在彌補政府機關本身的不足,是在協助確認及檢視規畫方案的合宜及周延性。對於施政計畫,權責機關仍應有明確的研析、主張及策略,不宜顛倒而行。若此情形未能有效改變,長久以往,在組織內將形成職權怠惰、便宜行事的不良文化,專業自然漸趨無用,對於政府留才、育才更是不利。

以文化事務來說,文化藝術有其特質,專業人才相較於其他領域部門,不算充沛,大量仰賴外部專家對於施政措施研擬的參與。但專家參與過程的舖陳,關乎決策品質及成敗。例如,開會前有無下功夫做好功課,並且讓專家充分瞭解文化藝術生態現況、實務運作問題,甚至安排親身體驗及多管道參與,確切深入問題的核心,如此才能從專家身上挖到寶,這是行政機關要做出專業決策不能不做的事。同時,藉由相關過程,讓參與者共同學習成長,有計畫的填補人才斷層及資訊的不對稱,才能發揮專業部會該到位的功能與能力。

在表演藝術界行之有年的扶植團隊計畫,已邁入二十年,從該制度的策略定位、目標及評審機制,都應全面的檢討、構思轉型。再者,受限於官僚體制的僵化,為文化機構找出最適當的營運模式與活路,讓藝文組織真正走向專業經營,是即將於五月上路的文化部,必須用「專業」來說服其他政府、民意機關及社會大眾的要事。此外,文創法中雖訂有購買原創產品或服務、自國外輸入自用之機器設備可享租稅優惠等條款,但如何具體落實,並構成誘因,財主單位無法代勞,基於專業權責,文化部責無旁貸。

隨著政經局勢演變,政府要照顧的「顧客」需求,其對象及範圍,愈來愈廣,專業範疇要考慮的議題,涵蓋面向更為多元。雖然,承擔眾人之事,常需周旋於不同層級的主管機關大、中、小老闆、民意代表和媒體間,決策因素錯綜複雜,但真正到位的專業舉動及表現,應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與核心。否則,只會離專業和本業愈來愈遠,問題仍懸宕,理想永難實現。(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校長)



◆ 短評-房屋焦躁症 侵襲大陸年輕人

【本報訊】2012-04-20 旺報

與世界很多發達國家相較,大陸的房價收入比算是高的,但首次房貸者的年齡卻低很多,北京房貸者平均年齡27歲,有「畢買族」之稱,一畢業就買房。

剛畢業的大學生顯然沒有能力買房,幾乎都得接受父母或親朋的資助。於是,形成一種奇特的現象:房價愈高,買房者的年齡愈低。

「房屋焦躁症」侵襲了眾多大陸年輕人,造成年輕人急躁、浮躁甚至暴躁的通病。其實,年輕人急於買房是一種集體被迫反應。限購令出台後,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在很多城市被遏制住了,但有些城市仍然逆市上漲。高房價的基本格局並未改變,人們普遍不認為房價會大幅下跌,甚至預期房價仍會繼續上漲。

時下社會,房子已經溢出居住需求,承載太多社會功能。買房是門檻,是成人禮,是關乎尊嚴的事。電視劇《蝸居》呈現了一個事實,有房的人普遍比沒房的人自信,因買不起房子而最終分手的情侶並不少見。

年輕人急於買房,並得到整個家庭的支持,並不令人難以理解。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地產運營研究所所長蔡為民將此歸結為中國人愛買房的天性。年輕人買房要和投機性購房區別對待,政府應該有不同的政策。

超出了實際承受能力的買房,負面效應不容忽視,也需要政府長期注意,未雨綢繆。

fsj 提到...

無薪假傷形象 中科廠徵才人潮減

年輕人寧選服務業

自由 2012.04.22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中科管理局、中彰投就服中心昨舉行中科廠聯合徵才,人潮卻不若過往;不少科技廠的人力資源主管坦承,幾年前的金融海嘯,科技業推動「無薪假」,讓科技業的地位在年輕人心中「一落千丈」,寧可選擇年終獎金二十多個月的服務業,風水輪流轉,現今科技業已不容易找人。

中科管理局、中彰投就服中心昨天舉行今年的第一場就業博覽會,因為一早降下滂沱大雨,九點開始,會場冷冷清清,直到天氣轉晴,求職的人潮才慢漫進入,但跟幾年前,把會場擠得水洩不通相較,有極大的落差。

吸引人才 廠商主動吆喝

為了吸引求職者前來面試,友達光電及友達晶材還化被動為主動走到會場走廊,相當有創意的拿著麥克風吆喝求職者來友達面試。

但不少科技廠的人力資源主管坦承,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科技廠已面臨找不到人的困境,不管是個別徵才或聯合徵才,會場的人潮都跟以往不能相較,但嚴格說,昨天的人潮跟近幾場徵才活動相比,已算是不錯的。

「不知道人都跑到那裡去?」一位科技公司人資部的員工表示,一年來,他代表公司「南征北討」,發現前往徵才會場的求職者並不多,不停地辦徵才,人數還是補不齊,即使錄取了,沒有多久就辭職,理由是「不想花太多時間學習」,真讓人資部無以回應。

另一位科技廠的人資部主管表示,「無薪假」打壞了科技業的形象,到科技業上班不再是科技新貴,甚至是景氣不好時第一個受害的業者,加上近一、二年服務業給員工的年終獎金相當優渥,讓年輕人開始往服務業「靠攏」,如今景氣好轉,機會增加,人更難找了。

中彰投就服中心表示,昨天的就博會有二十四家廠商參與、釋出二千個職缺,初步媒合近四成,詢問度最高的仍是產業龍頭友達與台積電。



◆ 阿基師穿破鞋 月花2000元

中央社 2012.04.22

「漲」聲響起,但知名主廚鄭衍基(阿基師)不受影響,腳上穿的是破鞋,每個月花費不逾新台幣2000元,他表示,只要改變生活態度,減少物慾,民生物資價格上漲的影響就不大。

雖然已經是明星級的主廚,但阿基師依舊每天騎機車上班、趕通告,阿基師腳上已經穿了2年半的鞋子,其實鞋底已經斷裂,他特別抬起腳給大家看,但他甘之如飴表示,「還可以穿啊」。

阿基師今天出席福容大飯店在台中舉辦的擴大徵才活動,市長胡志強表示,最想問阿基師1個月賺多少錢,阿基師笑著說,他的收入很足夠,但賺多少錢不重要,能省錢的才厲害。

阿基師透露,每週固定機車加150元的汽油,偶爾吃餐台灣味的小吃,而最大筆的支出是為了上節目而染髮,因為長期穿廚師服,所以最省的是治裝費,算一算每個月的支出不超過2000元,即使遇到下雨天,一樣騎機車到捷運站轉搭捷運,他說,平時就要養成節儉的習慣,生活簡單就好。

阿基師表示,對他最重要的是,是每天睡前想想今天做對了什麼事?做錯了什麼事?這是心靈最大的享受,他也勸年輕人,無法開源就要節流,即使賺的錢不多,但心安理得最重要。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阿基師說,許多年輕人常抱怨賺不到錢,但演唱會門票一張數千元還大排長龍,運動也得上健身房,但他認為最好的運動,就是「走路」,工作忙碌的他都靠走樓梯來持續運動,他希望大家想想生活中有意義的事,追求心靈真正的快樂。

fsj 提到...

朱敬一:台灣產學不互動 科技轉型難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04.23

美國學校和產業互動密切,產業界有需求,就向學校拋出問題,如此一來,產業界可以不斷成長,學校也不會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裡。

面對韓國、中國大陸及其他鄰近國家的強大挑戰,國科會主委朱敬一直言,國內的學校和產業界互動不夠積極,使科技發展受到限制。台灣科技從上游的學研到下游的產業,一定要轉型才行,否則前景堪虞。

翁啟惠:學術和產業距離太遠了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也坦言,台灣學術界和產業界的距離太遠了,兩者之間的互動不密切,也沒多大默契。他認為,學校除了基於學術或好奇而進行研究外,也應進行問題導向的研究,協助產業界提升競爭力。

中央研究院今早舉行國內院士季會,朱敬一應邀以「認真面對台灣的科技轉型」為題發表演講。他認為,當前台灣科技面臨很多問題,且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學校和產業界的互動不夠積極,使得台灣的科技發展受到限制。

朱敬一舉史丹福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等美國一流大學為例,表示美國的名校和產業界互動密切而健康,產業界有任何需求,就向學校拋出問題,再由學校的教授們聯手尋求解決之道。如此一來,產業界可以不斷成長,學校也不會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裡,和外界脫節。

學界技術轉移 卻被「側目」

朱敬一表示,加州柏克萊大學講座教授、中研院院士胡正明年前受聘回國擔任台積電研發長,對他及台積電都有好處,共創雙贏。然而,這種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合作模式,在台灣卻是困難重重。另外如台大電機系教授陳良基,幾乎拿遍國內的所有重要學術講項,也經常把研究成果技術轉移給產業界,對台灣產業發展有很大貢獻,但他在校內、系內卻飽受「側目」,相當困擾。

另一個例子是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曾任清大工學院院長,學術成就很高,但他之前和國內知名電子產業洽談合作事宜時,也遭遇很多困難,「感覺很不好!」



◆ 人力銀行調查 7成企業不加薪

【聯合晚報╱記者盧沛樺/台北報導】2012.04.23

油電雙漲,民生物資跟漲,民眾口袋愈來愈淺,鴻海等企業日前帶頭喊出調漲薪資,但根據人力銀行調查企業調薪意願,僅兩成九企業上半年有意為員工加薪,七成一近期無調薪計畫,主因為公司無調薪制度、景氣未明、業務緊縮。任職於科技業的陳先生表示,若企業以油電雙漲為由,表示無法調薪,而工作量維持原狀,他無法接受。

1111人力銀行自4月6日至4月20日進行網路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七成六企業大嘆景氣復甦無感,僅兩成九企業上半年考慮為員工加薪,其中以「業務/客服」職務調薪幅度最高,遙遙領先其他職別。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何啟聖表示,主要是此二職務較能看出工作績效,有利薪資調整。

※ 相關報導:

* 所得分配不均 台灣較鄰國低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046666.shtml

經建會報告指出,台灣所得分配不均程度,不論就每戶或每人可支配所得來看,都較新加坡、日本、香港、南韓等亞洲鄰近國家低,也低於美國,但尚有努力空間以更趨公平合理。

※ 人家收入高,所得分配不均賺得還是比台灣多?

fsj 提到...

朱敬一:20年後台學術地位受挑戰

【記者鄭惠元/台北報導】2012-04-24 旺報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23日在中研院院士季會演講時警告,美國知名大學30到40歲的台灣籍教授愈來愈少,反之大陸出身的教授愈來愈多,台灣的學術地位是否受到挑戰,將是未來20年急需面對的重大課題。

國科會將在今年12月舉行「全國科技會議」,議題包括:如何面對台灣的科技人才危機、如何維繫台灣的學研地位等七大議題。朱敬一昨日透過新聞稿,呼籲台灣要認真面對台灣科技轉型的問題。

朱敬一說,美國知名大學30到40歲的台灣籍教授愈來愈少,反之中國大陸出身的教授愈來愈多,台灣的學術地位是否受到挑戰,將是未來20年急需面對的重大課題。

他指出,根據科技基本法第10條召開的全國科技會議,是一個有法源的重要會議。不同於以往,今年的科技會議將由上而下,由中研院7位院士結合國研院、政大、工研院、清華大學、台灣大學團隊,透過產官學界參與討論,提出解決方案。



◆ 去年美大學畢業生 半數失業或低就

【Upaper╱中央社】2012.04.24

根據美國政府數據,去年每2名大學畢業生就有1人失業或低就,創近11年新高,嚴苛慘淡的就業市場正等著今年的準畢業生。

去年約53.6%不到25歲的學士失業或低就,相當於150萬人,為11年來最慘。2000年失業或低就學士較少,佔41%,之後網路業泡沫化,電信和資訊科技產業提供學士的機會大幅減少。

就業市場不得志的這150萬人中,約半數人低就,人數比前年增加。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大多投入只需要高中以下學歷的工作。

去年受聘為侍者、女侍、酒保、餐飲業員工的社會新鮮人有10萬人,多過擔任工程師、物理學家、化學家和數學家的9萬人。擔任接待員或薪資管理人員等辦公室職位的有16萬3000人,多於投身電腦專門工作的10萬人。擔任收銀員、零售店員和客服的有12萬5000人,高於擔任工程師的8萬人。

根據3月公布的預測,2020年前就業機會最多的30個行業中,僅有教師、大學教授和會計師要求學士以上學歷。屆時大多數工作是零售業、速食業、卡車司機這些不容易被電腦取代的工作。

主修動物學、考古學、哲學、藝術史和人文學科的大學畢業生最難找到符合教育水準的工作。主修護理、教育、會計或資訊工程的學士最好找工作。



◆ 玄武岩製陶藝 她讓澎湖土發光

【聯合報╱記者許玉娟/澎湖報導】2012.04.24

吳琇鈴自高中畢業後,即投身教養院工作,在天主教惠民啟智中心當老師,協助弱勢殘障兒童的家長解決各種教養及社會問題;另外,她致力研發澎湖土陶燒,推廣澎湖原生素材創作,獲全國模範勞工殊榮。

吳琇鈴是澎湖在地陶藝家,曾以澎湖土製作強調「裂」感的陶土作品,驚豔藝壇,創意源源不絕的她,不只廣泛使用玄武岩、牡礪殼、貝殼沙等澎湖原生素材,因提倡環保概念,連廢棄的魚麟、珠螺殼、厚殼等,全是她創作的材料。

她用澎湖陶土燒天人菊,利用貝殼、螺殼、魚鱗片製作黃金鼠文鎮數十種藝術創作,每一件都有濃濃「澎湖味」。

吳琇鈴別出心裁的創作,受到文藝術界人士好評,有多達上千件作品,被收藏在世界各地,有電視台相中她利用澎湖土陶燒的故事,專程來澎錄製特輯,專題向觀眾介紹「會發光的澎湖土」。

fsj 提到...

諷刺剝削 勞團要辦爆肝運動會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05121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2.04.25

五一勞動節即將來臨,勞工團體今年訴求主軸仍是「反貧窮」、「反剝削」,但化整為零,遍地開花,分別透過遊行及集會表達立場。勞工陣線聯盟將在總統府前,以舉行「崩世代」有氧運動大會,諷刺勞工無力面對高房價、低薪資。全產總將集結立法院,要求修法全面周休二日,4人以下強制納勞保。團結工聯則要求實習生納勞基法。

勞團前幾年都在五一勞動節當天舉行萬人大遊行,要求政府回應各項訴求。今年勞團化整為零,各自採取不同方式表達意見。

勞陣當天將在凱道舉行第一屆「崩世代盃有氧運動大會」,以諷刺方式凸顯勞工「低薪、過勞」處境。主辦單位將透過「物價大跳高」、「買房大舉重」、「追逐薪資大賽跑」等運動項目,讓勞工體會「無止境的血汗勞動」,享受「爆肝爆氣的快感」。勞陣說,這場運動大會將比照現在政府作法,「競賽規則保證不公平」,「勞工一定會輸在起跑點」。

全產總祕書長謝創智說,遊行多年,老問題都沒解決,今年不走街頭,直接透過立委修法。他說,既然行政部門不採納民意,國民黨又稱不分區納入很多社團代表,希望立委可以代替行政部門落實勞團訴求。全產總五一當天會在立法院集會,提出修法六大訴求,包括反對派遣單獨立法,禁止政府使用派遣;合理調高基本工資;落實勞動檢查,杜絕職災;實施週休二日;四人以下事業單位強制納保;儘速通過公保年金制度,政府撥補勞保財務缺口。

團結工聯五一當天將舉行「勞工反剝削大遊行」,除了要求政府明文禁止勞動派遣、反對放寬定期契約年限,公部門停止外包外,今年將特別針對青年勞工勞動保障議題,要求教育部承諾將實習生納勞基法保障。



◆ 「一代不如一代」 蔡英文憂學運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2.04.25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昨晚到成大與學生座談,鼓勵學生不要光讀書,應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台灣才可能愈來愈好。她並批評馬總統「都是總統一個人關在總統府裡決定」,之後透過別人轉述他的意見、卻還說「我沒有授權」,做法躲躲藏藏,沒有與人民一起面對問題。

蔡英文昨天參加「成何體統」學生論壇,主題是「不默,以參與捍衛權益」,她表示主題不是她訂的,但與她近3個月來所想的不謀而合,「我學生時代是沈默的人,很少發表意見,後來選擇不沈默站出來,是認為到了自己該回饋社會的時候了。」蔡英文鼓勵學生也勇敢大聲把自己的不滿表達出來。

昨天學生熱情捧場,將會場擠得水洩不通;校長黃煌煇在論壇開場時,表示自己當年畢業修了172個學分,「大家嚇到了吧!」但出社會用到的只有10學分,其他都是多學的,「在專業上不必太用功,能畢業就好,應該要找自己喜歡的事,讀大學只有4年,後面卻還有至少40年」。

蔡英文說,自己一輩子念書、教書,後來當上台灣最大反對黨主席,4年間除了上街頭就是選舉,但她覺得「真的很值得」,過去身為社會菁英,卻少與人接觸,選舉讓她接近群眾,但也感受到台灣仍是保守社會,難以接受改變。

「不過學生運動一代不如一代」,她有一次去看野草莓活動,發現周邊停著高級轎車,原來是學生的父母開著車去陪,讓她很擔憂。

學生問她如果2016年將帶領民進黨「捲土重來」,要如何面對兩岸關係?蔡英文未正面回應2016捲土重來的問題,只表示台灣領導人必須同時兼顧台灣主權、尊嚴及與大陸和平相處,這考驗總統,但無論如何都要依照台灣人民的共識。



◆ 維持工作人口 星國年需2.5萬移民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報導】2012.04.25

新加坡人口及人才署24日公布報告指出,如果維持目前該國生育率且停止引進移民,新加坡人口將在2025年開始減少,而在那之前5年,20至64歲工作年齡的人口就開始萎縮。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報告按照不同的生育率及移民率,列出未來五種可能情況,希望能引起社會大眾討論此議題,因為人口減少將對全國人力造成衝擊。

例如,若生育率能從目前的每名婦女生1.2個子女,立即調高為2.1,那麼無需引進新移民,約可在2035年達到穩定的人口數。

報告中說,若要維持相對穩定的工作人口,每年必須引進2萬5000名新移民。此一數字遠比2010年新加坡政府核准的1萬8758人,高出33%。

新加坡去年總人口為520萬,其中326萬公民及53萬2000名永久居民,其餘100多萬人都是持有工作證的外籍勞工及其家屬。

在去年大選期間,移民政策是熱門議題,許多新加坡人抱怨,大量外籍勞工搶了他們的工作、住房、醫療,甚至是地鐵空間。星國政府為平息民怨,緊縮外勞的聘用,且拉大公民與永久居民之間的福利差距。但這份報告說,為了新加坡的長久生存,移民仍至關重要。



◆ 給馬英九總統的一封信-我們真的不敢再生下一胎了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012/112012042500815.html

【(林佩怡整理)】2012-04-25 中國時報

謝坤廷(遊戲資訊業):

我看著兒子熟睡的臉,心裡滿是幸福,卻對未來充滿茫然,決定鼓起勇氣、提筆寫封信給您。

我是被稱為草莓族的七年級生,如今也將邁入卅歲,我們夫妻倆響應政府的鼓勵,幾個月前迎接愛的結晶。但隨著孩子誕生,我們收斂起脾氣、不敢有夢想,只是想讓孩子過更好的生活,繼續當個社會上的小螺絲釘,辛苦的工作。

其實,我們每天開車從新北市到台北市上班,因公司附近房子的租金太高會透支;我們無法將小孩送入公立托兒所節省保母費用,因托育名額早就額滿,永遠都在候補名單;我們不願申請六個月育嬰假,因育嬰假領的六成薪,無法額外存小孩的教育基金。

我們寧可花飆漲的油費以及貴得嚇死人的停車費用,因這樣能節省轉車的時間,趕在保母下班前把小孩接回;我們堅持持續哺餵母乳,除了讓小孩頭好壯壯以外,也能節省持續漲價的奶粉。

為了養兒育女,我們生活品質不斷下降,盡量不再外食,因一份排骨便當已從六十五元漲到九十五元,但我們薪水並沒有調整;周末不敢安排娛樂,因減少支出、避免透支很重要;原本買房是夢想,就算準備兩百萬頭期款,每月必須繳三萬貸款、時間長達卅年,買房已成一種幻想。

我們犧牲自己,僅為了成就孩子,也避免台灣人口的下降,但我們生活愈來愈艱苦。親愛的馬總統,民生物資請不要繼續漲價,也幫幫我們爭取提高托育名額,讓孩子能進托兒所,節省雇保母的費用,否則,我們真的不敢再生下一胎了。



◆ 立委提案:虐童法納入心理傷害

【聯合晚報╱記者甘芝萁/台北報導】2012.04.25

虐童案件頻傳,朝野立委包括謝國樑、尤美女、吳宜臻都提案修改刑法第286條,確保兒童身心發展健全,立委們提出的草案版本皆納入對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傷害,也應一併處罰。同時,三項草案的版本也都將原法的罰則加重。

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今天上午討論修改刑法第286條,原法中對於未滿16歲男女在身體上的傷害須處罰外,立委吳宜臻提案的版本具體列出四大項行為,包括施以凌虐、藥劑的傷害行為;強迫觀看性器、猥褻或性交行為;未依法保護教養,違害身體或心理健康發展;對其恐嚇或做有害身心發展的言行舉止等,同時也將未遂犯也納入,一併認為應該處罰。

立委謝國樑也認為若對16歲以下的人施予足以妨害其身心健全發育,也應處以徒刑,更加重原法中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之罰金,更改為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對於立委們提出的草案內容,法務部檢察司司長朱坤茂表示,目前法務部所提版本與謝國樑的版本類似,僅在罰則上有不同;他說,若以列舉方式來訂定何種行為可罰,恐有「掛萬漏一」情形。

※ 相關報導:

* 學者:光罰不夠 應該要教育父母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7051177.shtml

王文秀教授,在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分享的案例。她說,類似這種狀況小孩子並沒有明顯的外傷,但他心靈上一定會受到影響,甚至影響到日後學業上的發展,未來司法與教育應更有效結合,才能防止類似事情再發生。...立委提出的草案版本都提到要將施虐者刑期加重,但現在校園霸凌情況嚴重,很多施虐者也是青少年,是否要對年少的施虐者加重刑期,也應一併討論。

fsj 提到...

帶小孩上班日 見證美職場轉變

中央社 2012.04.27

今天是全美「帶小孩上班日」(Take Your Kids to Work Day),這項創始於1993年的活動,近20年一路走來見證美國職場的轉變。

1993年,社運人士史丹姆(Gloria Steinem)推出「帶女兒上班日」(Take Our Daughters To Work),鼓勵家長在每年4月的第4個星期四,帶著原本要到學校上課的女兒一起上班,讓她們親身體驗父母親的工作環境。

創辦主旨在於鼓勵小女孩勇於追求職業發展的這項活動,到了2003年把範圍擴到到男孩,變成「帶小孩上班日」,也稱為「帶女兒跟兒子上班日」(Take OurDaughters And Sons To Work Day)。

近20年來,隨著美國社會大環境的改變,以往女性必須默默接受的職場條件限制,許多已經紛紛打破,而「帶小孩上班日」近年來所受到的媒體關注與輿論討論也漸趨冷淡。

過去4、5年來,美國經濟嚴重不景氣,失業率居高不下,許多民眾找不到工作,「帶小孩上班日」對某些家長來說,頗為尷尬。

「帶小孩上班日」如今是否還有任何重要性?微軟國家廣播公司(MSNBC)網站今天的網路民調顯示,49.9%受訪網友認為這天仍然有意義,因為孩子們應該體驗到職業的價值與重要,約45.5%網友則認為這天已經不重要,因為時代已經不同。

※ 相關報導:

* 養兒不防老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042900347.html

「養兒防老」是東方人的傳統觀念,自認為有著儒家思想的韓國人,也同樣信奉「養兒防老」,不過,隨著社會變遷,韓國社會是生不起、養不起、讀不起,連老都老不起了。



◆ 美國勞工 1/3睡眠不足

中央社 2012.04.27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約1/3的美國勞工睡眠不足。根據美國「全國睡眠基金會」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應有7到9小時睡眠。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在本週的「死亡率與發病率週報」(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發表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約有30%的已成年美國勞工人口,每天睡眠時間還不到6小時。

對於必須輪值大夜班的勞工,尤其從事交通運輸、倉儲、醫療或社輔等行業,比起一般白天上班的勞工,更常出現睡眠不足的問題。

調查統計顯示,輪值大夜班的受訪勞工當中,約45%坦承每晚睡不到6小時,上白天班的受訪勞工當中,每晚睡不足6小時的僅有29%。

如果以種族背景區分,非洲裔勞工約38.9%有睡眠不足問題、亞裔勞工約33.2%睡眠不足、白人勞工約28.6%睡眠不足、西班牙裔勞工則約28.8%睡眠不足。

這份統計是以2009年至2010年的美國「全國健康調查問卷」(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資料做為研究樣本。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在報告中指出,缺乏睡眠除了影響工作表現與績效,也與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有關。

同時,睡眠不足將對疲憊不堪的勞工以及他們身邊的其他人產生嚴重的健康影響,有時候甚至會發生致命後果。舉例來說,在美國約有20%的車禍就與開車打瞌睡有關。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建議,雇主應該設法推出讓員工能夠有充足睡眠的措施,例如採取彈性工作時間、提供睡眠相關輔導課程,並且以增進睡眠機會的宗旨來設計輪班班表。

※ 相關報導:

* 中歐人口大出逃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042900257.html

貧富懸殊引發的人口流動現象正在歐洲上演,羅馬尼亞等中歐窮國的青壯年因國內謀生不易,被迫離鄉背井到較富庶的西歐地區,但中歐人口老化問題也隨之而來。....今年2月,羅馬尼亞的氣溫低至攝氏零下20度,暴風雪不僅阻斷交通,還掩埋了南部多戶民宅,一些家中無年輕壯丁也沒有左鄰右舍可幫忙的年老村民,只能獨自吃力地鏟家門口的積雪,或是靠軍方救援。拉脫維亞鄰近俄羅斯邊境的拉特蓋爾地區(Latgale),因人口外流嚴重,到處可見廢棄房屋和村莊。



◆ 愈來愈早退休?

【于國欽】2012-04-29 工商時報

勞動參與率簡稱勞參率,這項指標是以勞動力人數除以15歲以上民間人口而得,用來衡量人們進入職場的意願,勞參率降低的嚴重性更甚於失業率的升高,可惜少有人注意。

■退出勞動市場,其原因有求學者、有照顧家庭者、有老邁者,也有賦閒者,退休而賦閒可以悠遊歲月,但被資遣而賦閒卻颯颯難安,台灣95年賦閒人口52萬,去年升至74萬。

當各國都在修法延後退休年齡之際,近年多數國家的勞工反而有提前退離職場的現象。這也許是自願提前退休,但也可能是被迫退離,這與各國政府推動延後退休的目標,全然背道而馳。

自金融海嘯以來,各國為紓緩瀕臨破產的財政,紛紛改革退休制度,希臘將退休年齡由50歲延長至65歲,法國也將退休年齡由65歲延長至67歲,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也都推出類似的改革方案,希望藉此緩和退休年金給付的壓力。

然而,退休這件事並非政府部門可以全權主導的,政府可以要求人們必須多工作幾年再退休,但能不能多工作幾年,最終仍是由僱主決定的。近幾年包括義大利、加拿大、美國、英國、韓國及台灣的男性勞參率皆明顯下滑,中高齡族群的勞參率亦復如此,顯示人們非但沒有延後退休,反而提早退離了職場。

勞參率降 有礙經濟發展

在此要先解釋一下勞參率,勞參率是指有意願勞動者(包括有工作及找工作者)占15歲以上民間人口的比率,勞參率升高代表人們工作意願提高,而勞參率降低則代表退離職場而賦閒在家的人數增加。許多人一定會問:「這些人何以賦閒在家,而不去找工作?」

概而言之,有三種可能,一、家庭富裕,不急於找工作。二、提前退休領有月退俸,沒有找工作的壓力。三、因為中高齡遭資遣,長期找不到工作而賦閒在家。雖然這三類賦閒在家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同樣都會讓勞參率降低,而使得一國的生產活動落在少數人肩上,對經濟社會發展甚為不利。

統計顯示,韓國男性勞參率由2004年74.8%降至2010年的73.0%,同期間日本由73.4%降至71.6%,美國由73.3%降至71.2%,台灣也由67.8%降至66.5%。台灣男性勞參率相較各國已屬偏低,如今還年年下滑,其嚴重性顯然又更甚於其他國家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台灣男性勞參率降到這麼低的水準?我們觀察民國85年至100年各年齡組的勞參率可以發現,十多年來台灣男性勞參率降低正是源於中高齡這個族群,以50~54歲而言,15年來勞參率由88.7%降至82.7%,55~59歲這個年齡層更由80.1%跌至68.6%,60~64歲也由57.8%落至46.4%。

快樂退休還是無奈退離?

這說明十多年來台灣中高齡這個族群退出職場者急速成長,我們再看主計處另一份賦閒人口的估計,結果發現近年國內賦閒人口非僅成長快速,並且逾9成屬45~64歲者,兩份資料同時證實一件事,那就是愈來愈多中高齡者退離了勞動市場。

那麼,何以愈來愈多的中高齡者退離勞動市場?公務部門退休者愈來愈年輕(99年公務人員平均退休年齡55歲、教育人員54歲、軍職人員44歲)當是原因之一;此外,愈來愈多受僱於民間企業的中高齡者在企業轉型整併中被迫退離,這恐怕是更重要的原因。

公部門的快樂退休與私部門的無奈退離,同樣促使台灣勞參率一路下滑,然究其本質一樂一苦兩者實有霄壤之別,為政者豈可不知。

※ 相關報導:

* 有新產業才能大膽引進人才
http://www.udn.com/2012/4/28/NEWS/OPINION/OPI1/7057894.shtml

有些我國發展程度仍不及外國的產業,目前外流的人才也可能在未來把產業和技術帶回國來。所以我們不必因大量人才外流而失去信心,我們該擔心的是,那些國內有需求,企業也願意付和國外相當之薪資,但人才卻仍選擇外流的項目。政府應找出這些項目,並一一檢討我國留不住人才的原因。

fsj 提到...

「四不一沒有」 楊志良寫台灣大崩壞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2012.04.30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再出書「台灣大崩壞」,探討台灣的「四不一沒有」現象:「不婚、不生、不養、不活、沒有前景」。對於政府施政,楊志良直言,馬英九總統「不少事情是對的,但做得『零零落落』(台語)」。

楊志良今天將發表新書「台灣大崩壞」,他期許台灣效法北歐等社會福利國家,跳脫「不公不義的崩壞循環」。

美國密西根大學人口計畫博士的楊志良認為,國人不婚、不生、不養、不活的最根本原因,是「對未來前景有很大的疑慮」;台灣崩解的循環,起始於社會不公不義,造就人民短視近利,而嚴苛的民意代表、媒體,則增強此循環。

近來,父母帶著兒女燒炭自殺的憾事連連,也讓楊志良感慨不已。他說,不少台灣父母仍把子女視為「個人財產」,倒是原始社會和北歐,都將孩子視為社會的公共財,由全體、國家共同養育,才能破除少子化的魔咒。

他以栽培一個孩子至大學畢業為例,瑞典人只花掉可支配所得的百分之三點一,台灣卻高達百分之六十六,台灣稅收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率,是進步國家中最低,又未能落實「量能課稅」,所得多不一定繳稅多,有失社會公平正義。

他認為,要人民心甘情願繳稅,必須是一個清廉又能幹的政府,還有公平的稅制,才值得人民相信。



◆ 楊志良:陷入「新四不一沒有」台灣病了

張睿纖/台北報導 2012-04-30 中國時報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今日發表新書《台灣大崩壞》,直指台灣「生病了」,已陷入「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年輕人覺得沒前景」的「新四不一沒有」循環中;主因則是日趨嚴重的人口老化。他指出政府應「公平加稅救生育」,生育率才可能有起色。

楊志良表示,「不婚、不生、不養、不活」雖沒有立即危險,但拖住台灣前進的步伐。而台灣老化速率驚人,廿年後,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大幅超過未成年人口,「我們的社會Hold得住嗎?答案明顯是悲觀的。」

人口老化讓台灣從頭到腳「生病」,包括消費市場萎縮、學生銳減導致教育貧血。十五年後,二代健保也會隨老人健康照護支出大增,「像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老人一樣,舉步維艱。」

他表示,以前社會是「多子多孫多福氣」,現在卻是「少生少子少負擔」。台灣生育率欲振乏力,癥結在於社會缺乏對家庭養育下一代的支持,政府應把拚生育看得跟拚經濟一樣重要。

楊志良指出,北歐國家把孩子當成公共財,用稅收福利負擔教育費用,父母只要付出所得的三%至八%教養小孩。但在台灣,稅收只占GDP的十二%,政府沒有財力規畫完整福利政策,導致父母栽培孩子至大學畢業,得花費私人財產的六十六%。

楊志良說,為了救生育,政府應公平的提高稅收,落實「量能課稅」─所得越多、繳稅也越多。他並提出方法,一,證交稅「分級課稅」。二,對擁有過多房地產的人額外課徵資產稅。

他呼籲,台灣現在幾乎沒有希望了,但如果再不做,只能等著台灣大崩壞,「現在奮力一搏,才是唯一的路。」



◆ 窮忙月光族 壓力大到想不開

自由 2012.04.30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說,台灣愈來愈多人處於「working poor」狀態,一直在工作卻一直很貧窮!求診的上班族,很多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企業力求降低成本下,勞工往往「一個人被當兩個人用」,壓力大卻不敢離職,罹患憂鬱、焦慮症甚至想輕生。

潘建志發現,月光族真的不少,許多病人精神不好無法工作,兩、三個月就陷入經濟問題,養病一、兩年後轉好,卻欠一屁股卡債還不完。

他總安慰病人:「適度工作壓力是正常,否則這公司大概也快倒了!」但也提醒,當環境無法改變,自己就須調整腳步、心態和收支習慣,應認知錢非萬能,別賣命拚十年卻搞垮身體,健康永遠要擺第一。

潘建志還說,不要忘了,「勞動節」是紀念美國勞工爭取八小時工時壯烈犧牲的歷史,韓國平均工資比台灣高,國家經濟力卻強於台灣,重點在資本要分配到誰手上。

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白崇亮則說,相信任何一位好老闆都不願見員工成為「職場三低族」,這對公司長期生產力是不利的;奧美集團旗下已有三家公司推動每月一天「家庭日」,由主管帶頭準時五點下班。

勞團籲政府幫勞工爭合理薪資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yes123的調查與當前台灣勞動環境窮忙、窮苦、窮累的「三窮絕境」吻合,他批判郭台銘說出「血汗工廠有什麼不好」就是反映資方傲慢剝削姿態,呼籲政府應為勞工力爭合理薪資,勿姑息企業違反勞基法,卻責怪低薪勞工草莓化。



◆ ILO:全球今年逾2億人失業

中央社 2012-04-30

國際勞工組織(ILO)今天警告,財政撙節和勞動體制改革未能創造職缺,導致全球勞動市場毫無復甦跡象。該組織也預估今年全球會有2億200萬人失業,比去年增加600萬人。

國際勞工組織在「2012全球就業報告」(World ofWork Report 2012)指出,財政緊縮和勞動市場改革已經對就業產生「毀滅性後果」,且多數的撙節措施未能減赤。該組織警告,若各國政府未能結合緊縮支出與創造就業,恐面臨動亂的風險。

ILO旗下國際勞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Labour Studies)負責人陶瑞斯(Raymond Torres)告訴記者:「一般預料,撙節和管制策略能促成更大成長,不過這沒發生。」

報告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約有5000萬份就業機會蒸發。

該組織估計,2012年全球失業率為6.1%,約有2億200萬人失業,和2011年的1億9600萬人失業相比,上升3%。

ILO也預估,2013年全球會再增加500萬名失業人口,讓失業率提高到6.2%。

在先進國家,特別是歐洲,失業率預料必須到2016年底,才能回復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準,較先前預期延後2年。

陶瑞斯表示:「許多歐元區國家在財政撙節上的短視,加深就業危機,甚至可能導致歐洲再次陷入衰退。」

報告另指出,日本和美國等主要經濟體的勞動市場復甦也停滯。在中國大陸等地區,受過較良好教育的勞動人口難以找到夠好的工作。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地區的就業機會也依舊嚴重不足。



◆ 家庭結構改變/夫婦兩人世界取代三代家庭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2.04.30

台灣一向以父母與未婚子女組成的核心家庭為主流,但根據主計處資料,核心家庭占台灣總戶數比例一路滑落,從二○○○年占全國總戶數約四成一(兩百六十七萬餘戶),滑落到二○一○年約三成五(兩百六十五萬餘戶)。十年來,夫婦兩人的家庭增加最多。

主計處資料顯示,只有夫婦兩人的夫婦家庭數,從二○○○年的五十萬餘戶,增加到二○一○年的八十一萬餘戶,增加三點二個百分點,是十年來成長最快的家庭類型,也取代三代家庭,成為僅次於核心家庭、單人家庭(一個人的家庭)外的台灣第三大家庭類型。

在夫婦家庭年齡組成方面,二○一○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僅與配偶同住者為四十七萬八千餘人,占夫婦家庭總戶數近三成;其他夫婦家庭則包括未生育、不生育的年輕及中年夫婦,以及未滿六十五歲、兒女未同住的空巢期家庭。

台大社會工作系教授林萬億說,夫婦家庭大增,反映了年輕人不生育現象和對家庭看法的改變,其中包括大量頂客族(雙薪、不生)家庭;但也有部分雙薪父母因工作之餘無力帶小孩,將孩子托給祖父母,也使隔代教養家庭戶數,從二○○○年約一成二(七萬四千餘戶),增加到二○一○年的一成四(十萬餘戶)。

林萬億預估,年輕人不生育、子女離家居住等趨勢,會使夫婦家庭比率繼續攀升;夫婦家庭並非弱勢,但除空巢期家庭外,意味家庭沒有後代,可能使長期照顧等問題變得嚴重,政府應及早做好配套。

※ 相關報導:

* 家庭結構改變/隔代教養等問題 須增配套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060976.shtml

子女離開父母,原因不外成年離家,或是將小孩托親友照顧,進而衍生年邁父母長期照護、年幼子女隔代教養等問題。

* 北市最重男輕女?男女失衡指南國小男童佔7成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30518/132012043000900.html

今年出生率比去年同期成長兩成,不過男女失衡的性別比,竟也攀升到一點零八八比一,其中台北市的男女失衡狀況最嚴重,台北市議員秦慧珠今天(三十號)在市議會質詢,質疑台北市的男女失衡比率高於全國,已經達到一點一比一,甚至還有國小嚴重男多女少,以指南國小為例,高達七成三都是男學生,北市衛生局表示,會持續衛教宣導男女一樣好。

fsj 提到...

台灣崩壞 30歲兒責母:為何退休…

【聯合報╱翁煙源/美術教育工作者(宜蘭市)】2012.05.01

楊志良寫台灣大崩壞,提「四不一沒有」,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及沒有前景,應不是危言聳聽,在底層生活的百姓都有深深的感受。

一對公家退休的夫妻,以其優退薪俸,還要節衣縮食、以供養那三十出頭找不到像樣工作的孩子。兩位退休的老人家,同為其孩子似有若無的工作而擔憂。

有一位老媽媽聊及,有天那三十出頭的兒子問她:「媽媽,我可以做什麼?」她聞之好心酸,我聞言亦愀然。甚至其孩子還責怪:「媽,妳為什麼要那麼早退休?」屆退領了二百多萬元,為照顧年邁雙親,省吃儉用,實在對孩子也無能為力。

一位鄰居屆退,又回頭去找工作,工作之餘,還為成群沒工作的兒女開間店面,入不敷出,蠟燭兩頭燒。

這些孩子還有個共通點,皆已三十出頭的年歲,也完全符合「四不一沒有」,台灣這個社會真的令人憂心。

※ 相關報導:

* 逾八成勞工薪不夠用 近半數怕失業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063526.shtml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台灣趨勢研究公司調查,有近八成三民眾認為目前薪資不足以應付生活開銷,五成民眾認為工時過長,更有高達四成八的勞工擔心在未來一年會失業,台灣的勞動條件的評分則「不及格」。

* 新勞動三法滿周年 勞工參加工會不到5%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064039.shtml

勞委會今天公布新制上路工會組成情形,一年來新增企業工會只有38家。截至3月底為止,台灣有權組工會的企業,工會組織率只有3%,勞工參加工會比率14.4%。如果以全台千萬勞工計算,參加工會比率更不到5%。



◆ 台灣 離幸福工時還有多遠?

【經濟日報╱記者葉小慧/台北報導】2012.05.01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011年出爐的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在59個國家與市場中排名第六,是15年來名次最高的一次。報告同時指出,台灣勞工一年工作2,074小時,排名高居第14名,高於南韓及日本。台灣勞工不是過勞,就是失業,台灣能否在產業結構轉變、景氣起伏又大又快的此刻,從中汲取最適合自己的做法,是企業主、勞工到政府都需共同面對的課題。

今(1)日是五一勞動節,勞工期盼能落實屬於自己的幸福工時。2011年,總統馬英九定下2016年實施「全面周休二日」的目標,宣示全面檢討勞工休假制度,將法定工時由兩周84小時降至每周40小時,若能落實,可望將落後國際公約百年的進度一次趕上。

國際勞工組織1935年就通過「40小時工作周公約」,做出每周工時40小時的決議。工時制度的重要性,牽涉勞工的基本勞動條件與工作生活品質,也攸關企業的人事成本、營運模式與生產力,更牽動國家產業結構與競爭力。顧權益的同時也要拚經濟,加上高齡化、少子化的趨勢,企業日益需求的彈性,需要從上而下更細緻的規劃。

經建會表示,研議工時制度,應兼顧勞雇雙方需求,同時要考量制度轉換時程、方式與相關配套措施。日本、南韓分別於1987年、2003年制定每周40小時的法定工時,實際依行業特性、事業單位規模等分階段施行,如日本對特定行業的小規模企業,法定工時到今年仍為每周44小時。

台北大學法律所教授郭玲惠指出,政府制定工時制度時應該思考,每周工時40小時對國內企業真的合理嗎?依據勞委會99年職類別薪資調查,全國約有六成民營企業實施周休二日,但50人以下企業甚至超過42小時,顯示中小企業對工時需求較長。郭玲惠直言,縮短法定工時不是問題,問題在執行面。

當年縮減法定工時至雙周84小時時,除了例假日、國定假日等挪移問題,工時縮減對中小企業衝擊大,中小企業不可能多找人,往往以化明為暗的方式因應。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邱駿彥指出,台灣需要的工時措施,是彈性化與細緻化。工時彈性化,先進國家已發展到半年甚至一年為期,搭配的總工時較正常總工時短,畢竟若平均工時不變,勞工做12小時沒加班費,發生職災機率大。

工時細緻化,是因應各行各業需求,分門別類規定。邱駿彥認為,勞委會主張透過團體協約方式處理勞動條件,但台灣目前工會發展緩慢,只有國營事業做得到,政府應該考量台灣勞工集體力量現況來進行規範,不能單靠團體協約或勞資會議。

邱駿彥強調,工時制度不單為保護勞工個人,而是考量國家戰力問題,畢竟如果勞工容易生病,將加重健保支出。若要縮短工時,應參考各國作法「從上而下」,以縮短年總工時為目標,如將年平均2,074小時壓縮到2,000小時,同時嚴格限制加班、落實公權力檢查機制,進而落實周休二日。

※ 相關報導:

* 陸平均工時8.66小時 台灣更拚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057/112012050100169.html

大陸的人力銀行業者做了調查,發現大陸職場每天平均要工作8.66小時,這樣辛勤工作後卻不懂得休閒,甚至還有3分之2的人回到家還要繼續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發現,廣州人工時最長,堪稱血汗廣州,上海人休閒時間最少。 ...報告發現,大部分人還是「宅」家裡娛樂自己,第二高的還是在家做家事。

* 去年 每15天2勞工過勞死!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063553.shtml

景氣不振,人心浮動,高雄義大醫院一項研究顯示,「職場壓力潮」已讓一至二成員工患有中度以上情緒困擾,且清一色集中在上有高堂、下有妻小的中壯年。

fsj 提到...

如何提高勞工薪資?

【經濟日報╱社論】2012.05.01

今天是勞動節,我們祝福勞動朋友們平安幸福而且有很好的發展。不過若由經濟面來看,我們也必須坦承,勞動朋友們現在並不容易很快樂,因為我們的薪資仍在十多年前的水準,低薪人員而較缺保障之非典型工作的比例大幅上升,失業率增加,物價上漲,台北市的房價更漲到要工作30年才買得起一間住家,人們也不容易看到未來會成長的機會。要帶給勞動朋友更好的待遇和機會,我們不能只喊口號,也不能只做表面的工作,而須由薪資和工作機會低落的幾個可能原因著手。

薪資低落最重要的原因是勞動供給大於需求,尤其是年輕人的失業率相當高,因此老闆們當然缺少提高薪資的壓力。不願提高薪資的企業因低成本而增強的競爭能力,也連帶使願意提高薪資之企業暫不提高薪資。去年政府以帶動民間薪資為理由替公務人員加薪,但這項政策即使可多吸引一些人去準備當公務員,民間失業者仍然很多,因此民間薪資並未被公務員調薪而拉高。倒是最近公立大學以薪資支出增加為理由要調高學費,反而讓民間勞工的實質收入下降。

提高薪資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發展更多有能力以更高薪資僱用更多人員的產業。近20多年,由於工資遠低於我國之開發中國家快速發展,我國受到其競爭的勞力密集產業不是外移就是減產,對勞工的需求大幅萎縮,而造成失業增加而工資不易上漲的結果。留住及發展更多產業來增加對勞工之需求,我們才能提高薪資和就業機會。

我們雖然發展了一些資本密集和高科技產業,但其資本密集的性質使它們每單位投資所能創造的就業偏低。國際競爭也使其中不少產業利潤率偏低,出口價格快速下降,因此它們也沒有足夠能力來提高薪資。在全球競爭的時代,我們必須發展具有獨到的知識產業,也就是知識經濟,才能擺脫外國的競爭,而把更多投資和就業留在國內,並能提供更高之薪資。所以產業政策不可以再隨便以國際正流行的產業,以及可有大量投資而美化經濟成長率的產業做發展目標,而忽略我國有勝過外國機會的知識產業,這類新產業正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政府也應該重視不必和外國競爭而可以提供大量就業的內需產業,如照顧服務業。政府最近再放寬照護外勞的僱用條件,這也許是從人道上來看短期有必要的政策。但長遠來看,若我們有更多優質的機構來提供照顧服務,很多工作就可改由本國人力來負責,並降低照護外勞非法打工而搶走更多本國勞工工作之情況。政府擴大內需的政策多以增加財政支出為主,但增加之支出若用於進口,對國內所得和就業的幫助並不大。發展各類內需型產業以使潛在需求能實現,並增加國內就業,才是擴大內需的正道。因此政府對服務業的政策也不宜聚焦在那些國際流行,提供少數人高薪,但對一般勞工幫助不大的項目。

除了提高需求,勞動市場的公平性也頗重要。特意剝削或壓低工資的企業也許並不多,但政府仍應注意,並特別加強保護非典型就業者。另外,目前量販店和連鎖加盟店的發展,已使很多產業形成寡占的局面。這些企業即使無意剝削勞工,它們之間的成本競爭卻常實際壓低了工資及加盟者的收入。因此政府應維護小商店及多元銷售管道的存活機會,以降低薪資被壓縮的現象。而對雇用者多為獨占或寡占業者的時薪工作,政府應訂定更高之時薪基本工資,以避免產生剝削勞工並拉低經常性勞工薪資的作用。

※ 相關報導:

* 逾八成勞工薪不夠用 近半數怕失業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063526.shtml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台灣趨勢研究公司調查,有近八成三民眾認為目前薪資不足以應付生活開銷,五成民眾認為工時過長,更有高達四成八的勞工擔心在未來一年會失業,台灣的勞動條件的評分則「不及格」。

* 薪水要漲了? 勞委會擬推企業加薪制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064038.shtml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今天透露,考慮立法鼓勵企業加薪,亦即將企業社會責任法制化,對於幫員工加薪的企業,提供租稅、貸款、補助等獎勵措施。她說,此案需要跨部會協商,勞委會與經濟部正在蒐集各國做法,希望明年勞動節前可以看到成果。

fsj 提到...

激情勞動節 全球勞工憤怒抗議

中央社 2012-05-02

51勞動節全球勞工群起抗議,由亞洲地區開始,歐洲地區接棒,美國也將響應。飽受歐債危機衝擊的歐洲有成千上萬勞工上街頭,抗議政府大砍預算,希臘和法國的領袖面臨倒台風險。

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及法國工會,利用向來會在勞動節上演的示威行動,表達對歐元區緊縮政策的憤怒。緊縮方案目的在鞏固公共財政,但卻遭批讓各國陷入嚴重衰退。

希臘有約5000名勞工、退休人員與學生,手舉寫有「示威趁現在」和「對富人課稅」的旗幟,和平走向位於雅典市中心的國會殿堂。另有1500名支持隸屬共黨勞工團結聯盟(PAME)的民眾,聚集鋼鐵廠外抗爭。

希臘6日將舉行國會大選,選民可能透過選票扳倒支持緊縮方案的政黨,然而維持國家財政勉強運作的國際金援,卻可能因此斷炊。

法國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將與工會展開人氣爭奪戰,希望在6日總統大選決選前,鋒頭勝過勞工團體年度示威。

不會出席勞工抗議運動的法國社會黨候選人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極可能於決選中擊敗在歐元區債務危機爆發期間掌權的沙柯吉。

勞工群起抗議,是出自對緊縮政策愈感沮喪。財政態度趨保守的歐元區北部成員國表示,施行緊縮有其必要性,赤字才可降至符合歐洲聯盟(EU)所設限制,並終結歐洲債務危機。

葡萄牙2大工會預期,首都里斯本及其他主要城市,將有數萬勞工上街抗議。

西班牙工會號召民眾手舉標有「工作、尊嚴、權利」的旗幟,在全國各地80個城鎮發動示威;不過參與人數可能有限,因為數千民眾為抗議政府削減醫療與教育經費,4月29日才剛走上街頭。

隨著經濟快速成長,生活支出也越來越高,由工會和左翼團體發起的五花八門抗議行動遍及全亞洲,勞工一致要求更好的薪資和工作條件,並譴責政府的政策。

印尼的抗議活動規模最大,有近萬勞工參與,要求更好的薪資和工作保障,警方和軍方在一旁嚴陣以待。9000多名勞工手持「提高我們的薪水」、「停止外包契約」等標語,聚集在雅加達大圓環,遊行到國會大廈。

雅加達警方發言人利克宛多(Rikwanto)表示,軍警出動大約1萬6000名警察和軍人,在一旁監視遊行活動。

美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也希望在勞動節這天重新出發,矢言在紐約和美國各地展開示威。在這場反企業貪婪與經濟不平等的活動發動約8個月後,這場示威是他們是否能持續下去的關鍵考驗。

活動參與者計畫在美國各地發起數十起行動,儘管部分人士懷疑究竟會有多少人參加,及能否讓占領運動再起風雲。

俄羅斯的勞動節遊行獨樹一格,總統當選人蒲亭(Vladimir Putin)與超過15萬人一同在莫斯科遊行,藉著這場蘇聯式的遊行慶祝勞動節,同時展現他的群眾支持度。蒲亭將在數日後就任總統。

蒲亭和總統麥維德夫(Mmitry Medvedev)帶領這場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最盛大的勞動節遊行。警方表示,約有15萬民眾參與莫斯科這場「勞動節和春季」遊行。人數恰好近似過去數月反對派所聲稱參與反蒲亭示威的人數。



◆ 主計總處調查 靠兒女養老剩不到一成

【聯合報╱記者薛翔之/台北報導】2012.05.02

你打算幾歲退休?根據主計總處調查,四十五歲以上的中高齡受訪者,超過七成已規畫退休,預計工作生涯年數平均為卅五年,大約六十二歲退休。

至於退休後的經濟來源,教育程度愈高,倚賴「子女奉養」的程度就愈低。教育程度在大專以上者,高達五成以上的養老費用來自「自己或配偶的退休金」。

「中高齡」受雇者認為,靠「自己或配偶的退休金」占比最高,近三成。另外,約二成八認為費用來自「勞保老年給付」、靠「儲蓄」約兩成,「子女奉養」不到一成,約百分之九點八一。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官員說,教育高的民眾比較希望自主掌握生活,養兒防老的觀念恐怕已過時。

主計處三年前調查時,養老費用仰賴「子女奉養」比率,還有百分之十九點八二;等於三年間,下滑十個百分點。

主計總處昨天公布「中老年就業狀況調查」,「中老年」是指四十五歲以上(也包含六十五歲以上);「中高齡」則是指四十五歲以上、但未達六十五歲者。

這項統計每三年調查並發布一次,首次發布是在二○○九年;這次是第二次,調查時間是去年十月中旬。

根據結果顯示,「中高齡」受訪者已規畫退休的比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二點九八,平均退休年齡是六十二點三六歲;其中,男性規劃的年齡為六十三點一五歲,比女性的六十一點三二歲還多出兩歲。

若進一步區分現在有工作的「中高齡」受雇者,男生預定工作生涯為卅七點三五年,工作年數比女生的卅三點六四年多四年。

如果以教育程度細分,教育程度愈高的「中高齡」受訪者,倚賴「子女奉養」的比率愈低;國中程度以下者,還有百分之十八點五七、學歷為高中職者,大幅下滑至百分之五點五八,大專以上畢業者,降到僅百分之一點七三。



◆ 冷眼集/笨蛋!問題在非典型就業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2012.05.03

勞委會希望立法鼓勵企業加薪,對十幾年來薪資不漲反退的勞工,如同及時雨。不過,姑且不論勞委會是否撈過界,薪資是市場機制運作的一部分,政府除了道德勸說,可以介入的空間有限,如果機制設計不當,反為企業另闢逃稅途徑,到底是為勞工加薪? 還是為企業減稅? 政府千萬別病急亂投醫。

低薪化是台灣勞工首要民怨。國人平均薪資倒退到13年前水準,卻得承受每年至少1%以上物價上漲率,勞工生活困頓,已是全民之痛。但十年來經濟成長率至少50%,企業卻不加薪,壓力不斷湧現。

企業要不要為員工加薪,一般有兩大要件。一是企業獲利程度,另一個則是供需關係。前者要大環境營造,當經濟成長亮眼,企業獲利佳,將盈餘分享勞工的動機就強;反之,企業自身難保,為員工加薪就屬強求。至於供需關係,則與職能條件有關,愈具核心技術,企業愈可能提供優渥條件搶人才。

政府能否直接要求企業加薪? 顯然是不行。除了道德勸說,祭出鼓勵措施也非不可行,但不能輕率再開減稅之門,不但原本已建立加薪慣例企業,無端享受減稅優惠,更可能形成企業為求減稅,變相減薪再加薪,最終受惠者仍是企業。

勞委會對勞工困境感同身受,的確讓勞工窩心,但是政府各有權責,經濟部原本就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如要法制化,主管機關也不是勞委會。更諷刺的是,濫用派遣工、責任制,部分工時、外包,這些非典型就業都是造成勞工低薪最大殺手,勞委會該做什麼?能做什麼?可別本末倒置。



◆ 人口爆炸危機 專家籲節制消費

中央社 2012.05.02

英國科學研究機構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新的報告顯示,由於人口持續增加,地球資源有限,全球在21世紀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教授、諾貝爾獎得主蘇斯頓(John Sulston)今天在聯合國介紹這份報告的內容。他說,「21世紀顯然是關鍵期」。

全球人口在去年達70億,預估2050年以前將達到110億或更多。

蘇斯頓說:「已開發國家必須減少資源的消費,而開發中國家必須穩定消費,讓最貧乏的國家得以消費更多。」

除此之外,各國必須支持透過教育和自願節育穩定全球人口。

蘇斯頓表示,報告結論顯示,為讓世界更多人口維持生命,並讓更多人脫離貧困,「人口和消費必須一併考量」。

他說,資源消費目前存在「極度不平等」的狀況。

他說,開發中國家的水資源和糧食過剩,而最低度開發國家家庭卻時常缺乏淨水,糧食不足。同時,已開發國家將更多原料投入製造業,碳排放率較開發中國家高出好幾倍。

蘇斯頓表示,必須賦予全球人口同等使用資源的機會。

他說,這些議題必須在今年6月里約熱內盧的聯合國永續發展會議上提出討論。到時正好是聯合國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20週年。

皇家學會對全球人口議題進行21個月的研究,寫成「人口與地球」(People and the Planet)報告。皇家學會為具有350年歷史的英國國家科學研究機構。

fsj 提到...

王文華:你必須懂得說No

【聯合報╱王文華】2012.05.07

一名攝影系大學生高空跳傘,墜落過程中用手機拍攝同時跳傘的名模。這不是特技表演,是HTC最近強打的「One」系列廣告。

「One」不只是全球手機大戰的新武器,也代表宏達電策略的大轉變。

談到宏達電的策略,過去最常用的四個字就是「機海戰略」。去年,宏達電在台灣推出約十四款手機,名字、長相、功能各不相同。試圖吃下低、中、高價市場,但最後卻吃掉自己的毛利和品牌形象。

「One」象徵宏達電的專注。

專注,是企業和個人成功的關鍵。

一九九七年,蘋果搖搖欲墜。董事會請回十一年前親手踢走的賈伯斯,寄望他拯救蘋果。賈伯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減少產品數目。蘋果曾有高達六百種不同產品,賈伯斯簡化成十項。現任執行長庫克說:「沒有人比他更懂得如何消弭噪音,這使得他能夠專注於少數幾件重要的事。」

企業或個人越成功,越難專注。因為成功會吸引各式商機和投機,都是庫克所說的「噪音」。今年二月一號,臉書宣布上市計畫。同一天,創辦人馬克祖克柏在自己臉書上分享了一張辦公桌上的海報,上面只有幾個大字:「保持專注、繼續出貨」。當天全世界的報紙標題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網路公司上市案」,面對噪音,祖克柏提醒自己和同仁:繼續改良產品!

事實上,臉書成立以來一貫強調專注。甚至在男廁的小便池上面,都一語雙關地寫著:「Focus」!

祖克柏幹嘛在大喜之日戒慎恐懼?因為太多好公司都是被「噪音」穿腦,失去了成功前的理智,甚至常識。管理大師柯林斯在《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書中分析A+企業衰敗的五階段。第一階段是成功後自以為天縱英明、無所不能。第二階段就是失去專注,盲目追求更大、更多。

連科技巨人思科,都掉入過這樣的陷阱。本業是企業網路設備的思科,在二○○九年以五億九千萬美金下「Flip Video」(陽春攝影機,易於將影片上傳網路),想要打入消費電子市場。兩年後,思科關掉Flip Video,認賠三億美金。

企業如此,個人不也是這樣?所以比爾蓋茲最佩服好友巴菲特的不是投資腦袋,而是幾乎空白的行事曆。他讚嘆:「哇,你竟然能推掉那些無意義的行程。」巴菲特說:「你必須懂得說No。只做能讓你與眾不同的事!」

巴菲特不是說說而已,他在投資上徹底做到專注。他管理的投資組合總值是七百四十億美金,但只有三十四支股票。台灣某些菜籃族,股票都比他多。股神的觀念是:投資前做足功課,只投資能持有至少五年的好公司。別理會大盤震盪,或專家預測。因為那些,都是「噪音」。

台灣是個充滿「噪音」的社會。政府、企業、個人若習慣說Yes,永遠說不完。也許我們都該學的,是適時說No。做足功課,找到自己的「One」,長期經營,做到最好。這不只是宏達電的新策略,也是台灣的新策略。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 激勵加薪的美意 如何落實

【經濟日報╱社論】2012.05.07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日前拋出在強化企業責任基礎下建立「激勵制度」,鼓勵企業為勞工加薪的構想,但卻遭來自產官學研各界反對或不贊成的聲音,有些認為政府不宜越界管企業有無調薪;有些認為加薪議題已超越勞委會的業務範圍;有些則認為企業加薪與否,是根據營運狀況決定,因為「薪水」也是「成本」之一,所以必須要業主考慮到「員工生產力」、「公司競爭力」以及「獲利情形」後,才能決定給員工「適當報酬」,應回歸「市場機制」思維;甚至有些學者還以嘲諷的語氣,把加薪給法制化,比喻為世界奇聞。

不僅如此,有些勞工學者及勞團代表,也不領情認為若以增加外勞配額來當作誘因,勢必打破外勞是補充性勞動力的原則,將讓台灣勞工因小失大。不過,在這些反對聲音下,勞委會似乎仍興致勃勃,王主委解釋,勞委會只能管基本工資,但基本工資調升對一般勞工加薪的效果有限。因此,必須要有誘因,誘因可能是減稅、補貼、貸款優惠、增加外勞配額、政府基金增加投資、職工福利金分給勞工等,都可討論。

我們認為,在傳統及窠臼的思維下,上述的反對聲音或許都有其依據,但倘若我們可以更開創性想法,或可想出勞資雙贏的解決方案,勞委會願意摒棄不斷加碼基本工資的單一思維,而願意提出其他創新性的想法,應該被肯定及支持才是。說實話,以目前台灣勞工薪資結構,近45%的受雇員工每月領不到3萬元,而這樣的比例還在惡化中,這樣結構政府倘若不思解決,那才是失職。

這樣工作貧窮化的問題,或許是全球化下世界性的通病,但全球化所造成的負面效果,是不是也應是政府的職責?更何況,把現狀完全歸因於市場競爭的結果,而忽略了勞動市場之非完全競爭性,雇主與勞工間的不對稱性,也失之公允,尤其台灣普遍缺乏足夠制衡力量的工會組織,更凸顯這樣的不對稱性,當然,我們也知道有著強大的工會,不見得對經濟發展更有利,但適度平衡市場機制無法處理的現狀,不也是政府該做的事及承擔的責任嗎?

再者,無論是過去的獎勵投資條例、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及目前的產業創新條例,對於廠商投資、技術升級、創新,甚至貧瘠地區的投資及就業,都有獎勵措施,而這些投資、技術創新及就業增加與否,不都也是廠商自身該有的抉擇與行為嗎?政府為何要介入呢,當然就是因為這些措施,在特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中,有解決市場失靈及促進經濟外部性的功能。

我們完全同意,勞委會的創意,應該建立在不損及企業競爭力的基礎上。這也是我們不贊成過去勞委會一直把調升基本工資,當作是促使企業加薪的手段,因為,這樣的作法,不僅無法達到政策目的,反而促使基層勞工平均薪資向基本工資靠攏,過去,22K方案原本欲保障薪資的概念,卻間接促使大學生起薪降低至22K,不就是典型案例?

因此,我們支持不只是勞委會,包括其他部會都應對此問題提出創新或建設性的想法,甚至例如「社會企業」的立法及鼓勵,都可以是討論的方向。事實上,社會企業的趨勢,已顛覆了既有營利公司的行為模式,員工加薪不會被視為是公司的「成本」增加,反而是其成立的目的之一。

如此,倘若大家認同台灣工作貧窮化的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政府當然責無旁貸,至於,技術上如何在不損及企業競爭力的基礎上,促成勞資雙贏的創意想法,就請給予政府部門一點空間,別急著否定。



◆ 數字抓得準 分析師鍍金

【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專題報導】2012.05.07

經濟數據預測對各投資機構的分析師來說相當重要,不僅要寫成報告給投資人參考,也要做為該投資機構買賣股票的重要依據,這些數字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並直接影響到分析師的薪資水平,讓分析師為了經濟數據無所不用其極。

一位投資機構的業內人士透露,很多證券公司、期貨公司都會設分析師,預測國家的宏觀經濟走向,最初,大家的預測都是靠真本事,但漸漸的,社會對宏觀經濟資料的預測準確度越來越關注,還有了所謂的準確度「排名」,而「排名」影響到分析師的知名度和準確率,直接決定他的薪水及業內地位。

而各家機構也樂於讓旗下的分析師成為「預言家」,因為分析師名氣大了,機構的市場占有率也會提高,如果證券公司的研究報告總能「猜對」宏觀經濟資料,還能獲得基金公司更多的分紅收入。

商都網及法制晚報報導,「洩露經濟數據系列案」已宣判4 起,有4人被判刑,包括國家統計局原幹部孫振、人民銀行原幹部伍超明、金麥龍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伍志文及國信證券分析師林松立。

包括伍超明、伍志文等14名南開大學校友。這些人全部擁有碩士以上經濟學科背景,大都在國泰君安、華泰聯合、銀河等證券企業任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是大陸經濟學科頂尖科系。

不過,經濟數據若直接賣錢很容易被抓包,變通的方法很多,國家保密局副局長杜永勝就透露,有的秘密知悉人通過參加證券機構舉辦的講座、懇談會等,獲取高昂的講課費;有的和證券從業人員合作,由其指導買賣股票,獲取利益。

有媒體報導,某些金融部委幹部出席飯局是有「價碼」的。在飯局上隨便談談對宏觀經濟和市場的個人看法,就有「五位數」進帳,因為在人治的社會,其個人看法往往就是國家未來的經濟政策,早點知道政策走向的人就有辦法從中獲利。

證券業內人士王剛(化名)說,公關公司也有新的生財之道—利用人脈提供「有償服務」,給需要經濟資料的一方和掌握經濟資料的一方「牽線搭橋」,級別不高、但經常接觸到宏觀經濟資料的公務員,例如領導秘書等,在圈子裡很受追捧,因為他們既能透露資訊,同時受到的監督也較少。

fsj 提到...

博士也領食物券 美高學歷3萬人難糊口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05.08

受到不景氣影響,美國擁博士學位者領取食物券補助的人數再創新高,來到3萬多人,統計從2007年到2010年之間,領取相關政府補助的博士人數更成長了三倍。另外,農業部公布的資料也指出,截至今年二月份全美領取食物券補助的人數已超過4,600萬人,相較之下高學歷占其比例雖然不高,但已顛覆過去對高學歷等於高薪的傳統印象。

根據美國城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統計結果發現,美國擁有博士學位者,領取食物券不僅突破三萬人,碩士學歷者利用食物券或其他政府補助度日的人數也來到29萬人,顯示美國民眾在經濟條件不佳下,連基本餬口都成問題。

另外,根據農業部統計,截至今年二月,全美領取食物券的人數也已超過4630萬人,相較過去三年,成長率達到43%。研究人員尼可拉斯表示,「每個人總以為擁有博士學歷就保證擁有高薪,但過去一年來,我常有耳聞,有些沒有任期保障的教授年薪不到二萬美金,這根本不足以養家活口。」

一名前大學教授、目前自行開設顧問公司的凱爾絲基表示,「未來的人數恐怕還會繼續增加,這對當事人來說,是相當令人難堪的。」

2007年,擁有博士學位領取美國政府補助的人數為9776人,2010年時,人數增加三倍成為三萬三千多人,碩士學位者也從十萬多人,一下子增加到29萬多人,另外,美國勞動統計局的資料也指出,目前全美有5057位擁有博士學歷的人擔任工友的職務。



◆ 年輕人失業惡化 抗議頻率恐增

中央社 2012.05.08

在南非舉行的「年輕人就業研討會」最新報告指出,年輕人不被聘用的機率幾乎是成年人的3倍,如果情況不改善,年輕人走上街頭抗議的頻率將愈來愈高。

南非新聞網站「時報即時消息」(Times LIVE)今天報導,這項研討會是由南非關懷青年組織「國家青年發展機構」(National Youth Development Agency)昨天於約翰尼斯堡舉行。

會議報告指出,目前世界上有1億2500萬名年輕人,每天生活在花費不到1.25美元的貧窮線下,讓他們覺得人生黯淡無光。

以全球2億失業人口而言,其中7500萬名是年輕人,失業的原因主要是失學、無一技在身、對於找工作意興闌珊。

報告指出,2007年至2010年間,年輕失業人口增加510萬人。同一時間,世界有80個國家的年輕人因失業而走上街頭示威抗議,次數超過1000次。

在南非,70%失業者的年齡介於15至34歲。他們容易被不法人士利用,成為社會不定時炸彈。

「國際勞工組織」( International LabourOrganization,ILO)設於「非南開發共同體」(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SADC) 的辦公室主任范伏倫 (Vic van Vuuren)表示:「解決南非年輕人失業現狀,可分為短期與長期計畫」。

范伏倫說:「前者是必須為年輕人創造就業機會,後者則是改善整體經濟環境、訓練年輕人技能、普遍就學」。

范伏倫語重心長地說:「當然,配套措施是,同時要解決如何讓初出社會的年輕人獲得實習機會,與實際工作經驗,也非常重要」。

fsj 提到...

陳芳明:中產階級的憤怒

【聯合報╱陳芳明】2012.05.10

情緒沸騰中的台灣社會,似乎毫無止息下來的跡象。彷彿是火上加油的趨勢,一樁又一樁的公共政策,正好都與人民的利益完全站在對立面。馬總統的第二任還未就職,就已經造成人神共憤的局面。這位獲得684萬票的總統,恐怕不敢相信,自己的民調支持已經降到百分之15上下。比起前任的陳水扁,全然無分軒輊。這是中產階級的憤怒,充分表現了整個社會的信心危機。

中產階級的形成,大約始於1970年代之初,也就是蔣經國準備接班的關鍵階段。十大建設開始進行,本土化政策著手實施,而民主化的中央補選制度逐步建立。這是台灣歷史加速轉型的時期,資本主義化的台灣,漸漸捲入全球化的洪流。政治的改革開放,經濟的繁榮盛放,造就第一世代中產階級的誕生。這個世代,基本上經過戰爭的洗禮,也銜接了戰後嬰兒潮的關口。第一世代的他們,現在如果不是初入退休,便是正要告退,一生的夢想會不會成為泡沫?

他們是創造經濟奇蹟與民主奇蹟的一群,台灣能夠順利完成和平演變,正是拜賜於他們年少時期的全心投入。見證了海島躋入亞洲四小龍,見證了台灣文化的百花齊放,見證了性別、階級、族群的平等混融,他們期待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更重要的是,他們希望能夠安心把如此寧靜的時代傳給下一世代。如此謙卑而平凡的夢想,如今卻遭到殘酷的考驗。

中產階級的存在,是所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礎。他們的世界觀與人生觀,代表著全世界民主國家的普世價值。台灣的中產階級,並不是憑空掉下來,而是經歷過戰前殖民時代與戰後威權時代的輪番折磨。恰恰就是穿越過荒涼的政治階段,他們不願意再看到歷史的反覆。如果權力接班必須要經過流血、革命、鬥爭、政變、暴動,則這小小海島付出的代價,簡直無可算計。他們寧可以經濟奇蹟來換取民主政治,在公平正義的條件下,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生存的機會。

從1970年代到20世紀終結,中產階級所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他們不僅把台灣帶出閉鎖的空間,也使被壓抑的文化能量蓬勃釋放出來。今天他們看見了政黨輪替,也看見了台灣成為華文文學的中心。完全是由於不同世代的中產階級相互合作,相互傳承。在80年代,他們慢慢感受到貧富差距益形嚴重,但至少還能忍受。跨入21世紀後,最平凡的夢想竟然開始遭到破壞。首先是綠色執政的阿扁,先是挑起族群戰爭,又繼之以貪腐事件,使公平正義原則幾近毀滅。

馬總統在2008年就職時,帶來全新的承諾與遠景。清廉執政確實刷新了國人的靈魂,但是,清廉只是當權者的最低道德標準。如何在公平正義的基礎上,追求人民生活的安頓與自在,恐怕才是最高權位者的義務。在過去四年中,馬總統酷嗜宣稱遠遠勝過陳水扁,日後的史家當然可以證明。

然而,全民的期待並不止於此。當台灣農民與工人哀嘆生活無以為繼的時刻,整個中產階級也發出巨大的憤怒之聲。沒有中產階級犧牲奉獻,就沒有經濟繁榮,就沒有和平演變,就沒有政黨輪替。當政治改革緩滯下來之際,民主夢想也近乎破滅。當馬政府受到高度期待而獲得連任,並沒有讓人民感受改革的誠意,卻只是看見油電的同時雙漲,完全違背政治革新的期待,中產階級不憤怒嗎? (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 國營事業工會盼回歸公務員體系 需研究

中央社 2012.05.10

經濟部所屬4家國營事業今天上街頭抗議,並提出4大訴求與聲明;對於工會希望能回歸公務人員體系,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由於兩者薪資結構與任用資格都不同,需好好研究。

油電相繼調漲,民怨四起,外界進而將焦點鎖定檢討國營事業員工福利制度,引發所屬員工不滿。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包括中油、台電、台糖、自來水等 4家工會今天下午號召員工,上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抗議。

對於國營事業員工呼籲,希望能回歸公務人員體系,施顏祥下午出席經濟部業務會報前受訪時指出,由於兩者薪資結構完全不同,任用資格也都不相同,是否可行,還需要再研究。

為檢討國營事業經營績效,經濟部日前成立台電及中油公司經營改善小組,並邀請企業界、學界及民間消費者保護團體等定期開會討論。

不過,國營事業員工今天提出訴求,希望未來也能參與經營改善小組。對此,經濟部長施顏祥強調,此小組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檢討中油、台電經營績效,目前連中油、台電董事長都沒有參加經營改善小組,僅提供資料與接受備詢。

但他也說,如果未來經營改善小組討論議題與員工密切相關,會再請他們一同列席、提供意見。

這次國營事業工會號召員工上街抗議,訴求包括立即調漲工業用電、緩漲民生用電、員工揭弊再造台電、全面凍漲電費是「誰」在圖利財團、設立改革小組及揭弊信箱,杜絕不當政策等。

四大工會聯合聲明如下:一、人事改革,強烈要求施行人事制度一元化。二、公保年金儘速完成立法,不做年金棄嬰。三、支持民營化,拒絕財團化的假民營化。四、工會參與經營改善小組,徹底改革。



◆ 彭淮南:總裁年薪 買不起一坪豪宅

【黃琮淵、管婺媛、楊毅/台北報導】2012-05-10 中國時報

國內豪宅價格高得嚇人,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拜會立委時表示,「自己的年薪也買不起一坪豪宅」,並透露對房價管制「一點也沒有放鬆」。據透露,央行六月理監事會,可能祭出更嚴格的管制措施,嚴控房市。

央行總裁敘薪比照部會首長,年薪約二五○到二七○萬元間,昨日彭淮南所言「買不起一坪豪宅」,應是針對日前傳出每坪三○四萬元成交價,位於台北市信義路上,正對大安森林公園的豪宅「勤美樸真」。

據立委轉述,彭淮南認為,豪宅是帶動國內房價飆漲的火車頭,對於豪宅價格再度傳出天價,除「微服出巡」,實地訪查成交情況外,也規畫針對豪宅,祭出相關管制措施,但因影響層面廣,遂找上立委交換意見。

昨天他特地赴立院拜會黨籍立委盧秀燕,討論物價問題。他表示,若今年氣候沒有異常,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可望守住二%防線;而下個月進入颱風季,也要特別注意CPI情況。

油電雙漲,物價也蠢蠢欲動。日前國民黨立委盧秀燕建議,行政部門應建立民生常用物品指標,而非僅追蹤原物料價格情況,否則難以體察實際民生狀況。

對於CPI是否能守住二%防線,彭淮南昨則頗有信心的說,國際油價已逐漸下跌,目前已跌了九毛,因需求減弱、供給增加;且截至目前,平均每月CPI約在一.四%上下,若氣候沒有異常狀況,估計今年可守住「二字大關」。

根據先前流出版本,央行第三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將增列「豪宅條款」,無論地段或持有條件,只要是豪宅,貸款成數以五成為限,且須送央行專案備查,最快六月公告實施。

至於豪宅定義,央行計畫比照台北市政府的豪宅稅定義,以每戶總價八千萬以上,且每坪單價一百萬以上,或大坪數房屋為主。

與既有管制內容最大差異是,不論自住或投資客,也不管名下有幾棟房產,豪宅的貸款成數都將設限,主要是避免投資客利用名下無房產的人頭戶申貸,藉由短進短出獲利,也炒高豪宅價格,變相助漲房價。

※ 相關報導:

* 打炒房 銀行恐少賺百億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263738

金管會打炒房再出手,上周清查發現約10家銀行不動產授信比重偏高,下令提出改善計畫,並要求相關銀行的住宅貸款增提0.5%至1%損失準備,不僅限縮銀行不動產授信動能,更直接衝擊銀行獲利高達百億元之譜。

fsj 提到...

嘗到飢餓的滋味 中產階級造反

【孫慶餘】2012-05-11 中國時報

從廿世紀八○年代開始,台灣中產階級就很少嘗到飢餓的滋味,感受及共鳴最深的是類似彭明敏《自由的滋味》。但進入廿一世紀後,各國中產階級日益萎縮,一部分跌入新貧族,一部分淪為近貧族,大前研一詮釋廿一世紀的《M型社會》一書獲得廣大共鳴,「自由」與「麵包」的關係在世界發生了辯證性逆轉。以往為自由而拋頭顱灑熱血,現在卻為不斷上漲的日用品價格示威抗議。埃及、突尼西亞的「阿拉伯之春」運動都是這樣爆發的。台灣最近油、電、證所稅事件激起民怨沸騰,也是這樣點燃的。

杜斯妥也夫斯基《卡拉馬助夫兄弟》有段經典對白,大宗教裁判官對上帝說:「沒有任何事比有自由而無麵包更難忍受。有一天,大地子民會以麵包之名對你造反,宣稱沒有犯罪,只有飢餓的人群;他們會自動獻出自由,對我們說:請儘管奴役我們,但要給我們麵包吃。」這個日子曾在共產革命中來到,又在納粹運動及當代中產階級造反浪潮中來到。而沒有人比中產階級對物價上漲及購買力下降更敏感,其公民行動更自動自發了。

飢餓的滋味是中產階級造反的重要原因。十年來台灣實質薪資不增反減,日用品價格及子女教育、養育成本卻節節攀升,在全球化造成貧富懸殊,加之富人稅負相對偏低,社會再分配正義仍無彰顯,公營事業貪腐浪費漏洞也未填補之前,政府竟要把油電虧損全部轉嫁到消費者頭上,帶動萬物飛漲、窮人愈窮,這是中產階級最難忍受之事。

大學生向馬英九抱怨,便當已由五十元漲到六十元,卻吃不飽。其中意思不只指出「政府領漲」,更凸顯出飢餓問題。有誰想過,有一天台灣的便當竟然讓人吃不飽?飢餓的滋味竟已襲向魚米之鄉的台灣?楊志良新書《台灣大崩壞》所謂年輕人的「四不一沒有」,不正是一種無言的抗議及造反嗎?

我個人最近對萬物飛漲及吃不飽也感受深刻,政府的物價指數報告相形之下有如笑料。我與朋友到萬華一家著名老店用餐,價格沒變,切仔麵及各式切盤分量卻已縮水三至四成,從來在這家店都吃不完還打包回家,這次竟然破天荒吃不飽。再到附近三角窗甜不辣補吃,兩年前才調成四十元的小碗甜不辣,最近又漲了五元。如此驚人的漲幅全是拜油電雙漲政策之賜,就像股市突然變成重災區,也是拜證所稅歹戲拖棚之賜。馬英九整天要人節省,自己一雙皮鞋補了又補,現在台灣社會果然也成為不可思議的「飢餓遊戲社會」,便當業及餐廳以吃不飽來對付消費者。

中產階級一向被視為社會中堅及穩定力量,從亞里斯多德起,就大加讚揚,說它是「拯救國家」的階級,因為他們「既未窮到墮落的地步,也未富到搞派系對抗的程度」。然而時移勢殊,當中產階級新貧化、近貧化,逐一加入窮人行列,並發現自己的貧窮不是不努力工作所致,而是社會制度造成,政府所要改革的不公不義,不但和他們風馬牛不相及,還是助長他們進一步貧困化的原因。

此時陷落的中產階級就會成為抗議及造反的主力,如同一次戰後歐洲中產階級破產,紛紛成為納粹及左右翼極端政黨支持者,也如同最近歐債風暴下極左極右勢力在歐洲竄起,一九八○年代約翰.奈斯比的名言「政治上左右兩派都奄奄待斃,一切活動主要由中間派發起」已成明日黃花。歐美情況尚且如此,開始嘗到飢餓滋味的台灣中產階級能例外嗎?(作者為政治評論家、專欄作家)



◆ 南歐人才外流危機

【蕭麗君】2012-05-13 工商時報

德國的人才荒,吸引南歐許多優秀的年輕人才北移,並間接紓解南歐嚴重的失業問題。但是南歐國家也憂心該情況如果長期持續,恐將造成人才外流危機。

■Now, as the southern countries watch their young people move north, some are grumbling of a brain drain as well.

當南歐年輕一代為失業所苦之際,經濟繁榮的德國卻面臨求才若渴的困境,因此也開啟南歐民眾北移到德國求職的契機。

在過去18個月,德國共聘僱數萬名南歐最頂尖的人才,前往這個有如明信片風景畫的城市Schwabisch Hall工作。這波人才移動潮,不但解決這群高教育但卻找不到工作的年輕求職者問題,也讓德國的人才荒問題獲得紓解。

剛從西班牙來到Schwabisch Hall的魯茲(Cristina Fernandez-Aparicio Ruis)是36歲的女性工程師。在西班牙失業率攀升至24.4%的高水平下,前往德國求職的魯茲已在一家產業公司找到工作,負責新升降機的零件製造。

德國照顧外來人才

儘管她的德語講的七零八落,不過她任職的公司卻貼心為她找來一位助理,協助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如果她需要找醫生或到超市購物,公司也隨時提供必要援助。

魯茲感動的說,「他們相當體貼入微」,「何況此刻在西班牙也找不到工作。」

Schwabisch Hall是德國許多中小型家族企業的集中地。中小企業是德國出口經濟主力。不過對多數公司而言,想要找到合格的員工並且留住他們,的確是一大挑戰。

去年12月一架載滿100名西班牙求職者的飛機飛抵該城市附近,參加週末的工作面試。在1個月內,這些西班牙求職者約有3分之1獲得雇用。還有部分德國公司是透過網路向西班牙、葡萄牙、希臘與義大利專業人才招手。

人才的自由移動,是當時歐盟設立的宗旨之一,以追求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的精神。在經濟處於榮景時期,除了東歐,大部分國家勞工很少被迫離鄉背井尋找工作。

不過在歐元危機深化與經濟衰退壓力下,如今該趨勢已在轉變中。企業、政府與勞工也開始發現,這樣的人才流動,其實會讓歐洲內部的衝突逐漸浮現,這樣發展倒是當初歐盟創立時始料未及。在人才自由流動下,誰是贏家與輸家,如今已成為歐洲國家爭辯議題。

德國在去年儘管死亡率再度超越出生率,不過德國人口卻出現2002年來首度成長,最大功臣必須歸因於24萬名人口的淨流入。德國官方數據顯示,波蘭與羅馬尼亞的移民人口最多,至於來自遭遇經濟危機的南歐國家也有數萬人。

對於多數南歐民眾而言,德國的人口短缺危機,對他們的生活而言卻是一大轉機。不過在海外謀生的南歐勞工,基於文化與語言的差異,也讓他們在涉及較長期的承諾,例如登記汽車或是簽署兩年的手機合約,陷入猶豫不定的困境。

人力移動影響國力

這波人才移動,也引起一些人士憂慮,認為這只讓歐洲最強勁的經濟體德國如虎添翼。德國在這波歐債危機受益良多。首先是歐元重貶,讓德國出口競爭力大增。此外投資者為尋求避險,把資金轉往德國債市,讓該國可用幾乎觸底的利率來借貸資金。現在又吸引南歐最頂尖人才進駐,導致南歐國家遭遇人才外流危機。

瑞士獵人頭公司Adecco的西班牙部門營運經理卡斯特(Cesar Castel),憂心此情況恐造成德國經濟強者愈強,南歐最後只剩下農業與觀光業。



◆ 血汗司機多 快制定薪資標準

【聯合報╱龔逸/傳播業(台北市)】2012.05.13

遊覽車事故頻傳,與其歸咎司機,我們應先檢討體制。

陸客團近年帶起一波旅遊潮,「合格」遊覽車駕駛,早就供不應求。目前兼差的巴士駕駛,行情一天跑一趟約兩千元,而正式駕駛雖約一千元,但有底薪保障,月薪至少三、四萬。另一種經驗老到的「司機大哥」,技術不見得較差,且一趟價碼僅一千,還不用負擔保險或福利,「便宜又好用」,難怪業者趨之若鶩。

司機薪水現階段都是以「行情」為據,但有多少「血汗司機」,為了生計,削價狂兼差,業者省錢當然樂得買單。

建議政府制定一套薪資標準,讓薪水以「政策」為據,才能徹底改善亂象。



◆ 失業後…男比女更快找到新工作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5.12

美國的調查顯示,和女人比起來,男人認為失業後可以更快找到工作,但他們比女人更沒有就業安全感。

MSN.com表示,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有很好的理由擔心就業市場狀況。美國平均失業率高於正常水平已經很多年,但改善的狀況仍緩慢。

Randstad公司的最新調查顯示,相較女人,更多的男人表示經濟對他們的職業有負面影響。51%的男人有這種感覺,而女人只有41%。男人也更擔心會丟掉當前的工作,39%的男人有這種擔憂,而女性僅31%。

Randstad在2月對3000名全職就業者進行的調查同時顯示,萬一失業之後,女性比男性對此更為憂慮。相比男性,更多的女性表示,她們並不認為可以立即找到合適工作。而且,女性預計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找到新的工作。目前,女性平均預計5.4個月可以找到新的工作,而男性預計4.7個月就能找到。

美國全國女性法律中心分析師分析師羅賓斯表示,女性之所以擔憂,是因為她們看到其他女性失去高收入工作後,難以發現新工作,被迫接受低收入的工作。

fsj 提到...

太窮 希臘母親當街販賣親骨肉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2012.05.14

在歐洲經濟危機中勉強度日的國家,以希臘為最。為能活下來,希臘的一些母親將子女送到慈善收容中心或送人,完全求助無門的,只得在街頭販賣子女。

英國每日郵報導,每月一次,卡西亞妮‧帕巴多普魯會扛著給三個子女的一袋禮物,從雅典郊區只有一房的住處,搭巴士上山到慈善收容中心探視子女。這段20哩長的旅程總是讓她情緒激動,但她非去不可。她是30歲的寡婦,三個子女分別是14、13、12歲。

一年前,因買不起食物、付不出租金,交不出學費和課本錢,她將子女送進收容所。親人並不諒解她的作法,但她說不知已按過多少政府部門門鈴,「對方承諾協助,卻石沉大海。他們也沒錢。我們國家正處於危機中」。

除了卡西亞妮,過去一年有1000個家庭求助於SOS兒童收容所。最近有個上幼稚園的小女孩被送到門口,身上有張紙條說:「我不會回來接安娜了。我沒半毛錢,沒辦法養她。抱歉。」

SOS在希臘的主管普羅多巴帕斯預測:「我擔心明年會有更多中產階級家庭會陷入貧窮。我認為這事才剛開始,會有更多人來敲我們的門。」

歐元區實施撙節政策後,福利、國家年金、薪資全被降到最低不說,稅率又調高至令人咋舌地步,連慈善機構也被迫須將部分捐款繳納國庫。目前五分之一的希臘成人失業,五分之一公司關門大吉,兩年內,希臘生活水平下降兩成。希臘是奧運的發源地,但因負擔不起,希臘今年只派半支代表隊前往倫敦奧運參賽。

政府將醫療衛生支出刪減三分之一後,未付全額保費的居民無法再享免費醫療。也因此,今年開始設置於雅典市中心的義診診所「社會任務」日日大排長龍。

因為剖腹產被視為是挽救嬰兒的緊急狀況,可不付生產費,一對年輕夫妻因此要求醫院提供剖腹生產但被拒。34歲的神父約翰說,兩夫妻心急如焚,最後是教會付錢協助。約翰說,他從未見過希臘如此貧窮過。



◆ 工作與人才俱失 西班牙最痛

中央社 2012.05.14

馬德里就業博覽會行之有年,每年參加人數達2萬5000多人,但這項專為社會新鮮人提供就業諮詢的會展,今年氣氛頗不尋常。

在攤位前排隊等候繳交履歷的求職者,無奈、茫然甚至顯得徬徨,「而且求職者年齡偏高,30、40連50歲的都有」,法國政府輔導就業機構Pole Emploi顧問芮裘(Frederique Vercher)說。

歐洲聯盟統計局(Eurostat)今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7國的平均失業率為10.7%,而西班牙卻超過平均值的2倍,達到23.3%,居所有會員國之冠。

西班牙國家統計局(National Institute ofStatistics)的數據也顯示,2月份失業人口又增加11萬人,去年初至今年初,失業人口再增41萬,總失業人口數累計已超過530萬。西班牙人口約4700萬。

西班牙勞工聯合會(Confederacion Sindical deComisiones Obreras)國際處處長歐瑞特(Javier DozOrrit)表示,當局估計,今年西班牙的經濟走勢將再往下掉1.5%,悲觀預期,到今年底,西班牙失業人數有可能再增加65萬,屆時失業總人數將超過600萬,「的確,西班牙表現不好且問題嚴重。」

回顧西班牙的經濟發展脈絡,西班牙應用經濟研究基金會(Fundacion de Estudios de EconomiaAplicada, FEDEA)副執行長康得魯伊斯(J. IgnacioConde-Ruiz)指出,西班牙過去曾有3度失業率升破20%的紀錄。

以往景氣好,他說,業主為減輕人事成本,大量延攬臨時工,景氣差,這些人就先被辭退,失業率因此居高不下,其中以外來勞工居多。

他說:「2000年至2009年,西班牙引進了400萬外來勞工。」這些工人來到西班牙,多數是投入當時最夯的建築業。

歐瑞特說:「問題主要還是房地產泡沫。」建築業對西班牙在1990年代以來的經濟發展極為重要,房市崩盤後,建築業200萬個工作機會,一下子就沒了。

康得魯伊斯也同意歐瑞特的觀察,「過去我們一年可興建800棟建築,這個數量超過歐洲3大國的總和」,如今榮景不再,西班牙1年新建築的數量不超過100棟,「房地產泡沫破滅,摧毀了西班牙大半就業機會。」

西班牙失業問題有個特點,讓問題特別棘手,那就是超過30%的青年輟學,居歐洲和全球之冠,而且他們很難重返就業市場。

康得魯伊斯說明原因:「這當然還是與房地產有關係。」房市景氣火熱時,很多想賺錢的年輕人中斷學業,投入就業市場。如今情勢丕變,他說,輟學的沒有大學學歷,他們也只會做建築,沒有其他專長。

西班牙勞工聯合會馬德里工人委員會委員約文說,建築業起飛是「西班牙最大的謊言」,16或18歲的年輕人被優渥的工資吸引就投入就業市場,但這阻礙了他們學習與接觸新知,因此提早就業的那個世代,現在是沒工作又沒新知的一群。

根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單位公布的數據,今年初青年失業率曾突破50%,也就是說25歲至30歲的西班牙國民當中,每兩個人就有一個失業,如今稍稍回穩,但仍高於40%。

而經濟情勢艱困,就算完成大學教育,也不見得是就業保障。

法國政府輔導就業機構Pole Emploi的顧問芮裘說:「西班牙現在的狀況確實不好,要找工作真的很難,更別說初入社會的年輕人。」除了工程師等技術專業人才,其他領域要找到適才適所的職缺,真的很吃力。

台南家專畢業的曾瓊瑤主修鋼琴,在皇家馬德里高等音樂學院(Real Conservatorio)深造。她一名主修長笛的學長畢業後,考樂團沒機會、考音樂院沒名額,兼差當家教並不穩定,只好在餐廳端盤子,「端盤子是他的主業,難免氣餒:音樂學了那麼久卻是這樣。」

林芳旭離開台灣負笈西班牙阿卡拉大學(Universidad de Alcala)攻讀博士超過10年,正好見證這個南歐國家由盛而衰的劇烈變化。

她說:「現在西班牙年輕一代的恐懼來自於未知。」他們不知道年輕人失業率這麼高的狀況還要持續多久,有工作的內心也懷著焦慮,不知何時會被裁員。

既然國內就業前景不樂觀,仍有夢想與抱負的,可能選擇離鄉背井找尋機會。

聖托林諾(Gabriel Sanchez Santolino)說:「我們國家培養的菁英卻必須流落異地為他國效力,說起來真是莫大恥辱!」他是西班牙一流學府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博士班學生,同時在校兼行政職。

他說:「但只要拿到博士學位,我也會離開的。」

卡爾沃(Antonio Francia Saroia-Calvo)就讀醫學院,今年第5年,每天過著在醫院見習、沒日沒夜的生活。想想這一切的辛苦,最終換來的收穫可能不成比例,他氣憤地打開話匣子。

同父母那一代比較,卡爾沃感嘆,年輕一輩失去的東西太多了。「薪資向下修正,原有的社會給付也都取消,任何支出都得省下還債,我大概會選擇畢業後出走吧!」美國甚至亞洲,只要有機會,他都不排斥。

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創校於1293年,出過至少6位諾貝爾獎得主,校園廣場前駿馬飛揚交接智慧火炬的雕像,激勵學子愛智並扛起傳承的重任。

如今校史輝煌的學術殿堂所培育的人才卻無法留下為國家社會所用,象徵薪火相傳的巍峨雕像,更因當前西班牙債台高築,猶如一股沉重負擔,壓得人喘不過氣。



◆ 陸10%富家庭 擁逾7成收入

中央社 2012.05.14

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社會的前10%富有家庭收入,占總社會收入的75%,收入不均現象非常嚴重。

中國經濟網報導,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13日在北京發布「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顯示,截至去年8月,不含港澳地區,中國大陸家庭資產平均為人民幣121.69萬元,年均可支配收入均值是5萬1569元。

其中,城市家庭資產平均為247.60萬元,年均可支配收入均值為7萬876元;農村家庭資產平均為37.70萬元,年均可支配收入均值為2萬2278元,城鄉差距嚴重。

報告也指出,大陸共有150萬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過100萬元,前10%的收入最高家庭收入,占整個社會總收入的57%。

此外,這份報告還顯示,大陸家庭負債平均為6.26萬元,總體資?負債率為4.76%,透過非正規金融機構借錢的家庭比例,高達33%。

報導說,這份報告根據全大陸25個省、80個縣、320個社區共8438個家庭的抽樣調查資料匯總分析形成,涉及家庭資產、負債、收入、消費、保險、保障等各方面資料。

fsj 提到...

美國55歲以上失業者 增逾一倍

【世界日報╱路透華盛頓15日電】2012.05.16

國會15日公布的一項報告指出,自2007年下半年經濟開始衰退以來,55歲以上的長期失業者人數增加一倍多,他們越來越難找到工作,這些人也越來越擔憂其退休福利受影響。

由「國會審計調查處」(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公布的這份報告指出,約55%的老年失業者(約110萬人)失業時間已超過六個月,比四年前增加23%,即增加約20萬人。

GAO的報告還說,長期失業導致其退休收入顯著減少,尤其是那些有定額存款退休計畫的人。

專家擔憂,老年失業者面臨一項長期威脅:工資收入損失造成的影響日益嚴重。他們在應該是工資最高的黃金年齡,失去領工資的機會,只能依靠儲蓄過活,過早領取社安福利,而現在美國人的壽命延長了,醫療和其他生活成本卻在不斷上升。

參院老年人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柯爾(Herb Kohl,威斯康辛州)在公布這項報告的聽證會上表示:「雖然美國人遭受到這次衰退的沉重打擊,老年就業者受到的影響特別嚴重。」老年失業者需要跟低薪的青年人競爭,還必須跟上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步伐。柯爾和其他國會議員正在研究遏制老年歧視、降低老年人失業率的措施。

以牧師珍.柯伊爾(Jean Coyle)為例,2007年美國經濟開始衰退時,當過教授的柯伊爾被教堂辭退,以後她只找到臨時工作。在找工作期間,她依賴儲蓄生活。她在2010年64歲時正式退休,開始領取金額不多的社安福利金。為了生活,她現在打算教一門水中增氧運動課,每周掙40元。



◆ 英國人靠打工過活 所得不夠過日子

【台灣醒報╱記者李書帆╱台北報導】2012.05.17

連找份全職工作都難?勞工問題全世界都在發生。英國政府公布一項統計結果顯示,約2百萬的人必須靠打工過活,因為他們找不到一份穩定的全職工作。英國勞工研究單位表示,這樣的現象已成為勞工市場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根據英國的統計,英國在去年一天平均有780人陷入所謂的被迫打工族。在2008年只有約70萬名打工人數,到現在已經增加至少140萬名,兩年之內增加了兩倍。打工職缺也在今年的1月到3月之間,增加了約12萬。

英國經濟學家表示,許多的打工族其實是因為無法找到全職,而只好暫時屈就臨時工。統計也指出,全職勞工人數正在下降中。英國民眾面臨上漲的帳單、停滯的兒童津貼、增值稅率增加等壓力,而雇主也將這些負擔反映至薪資上,顯示出薪資的漲幅不敵物價的漲幅。

工會代表大會說:「薪資的下降不僅威脅到勞工,也減少經濟復甦的可能性。」一家英國人資發展機構也警告,這種奇怪的工作形態,被迫打工族的人數正在激增中。而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為,外籍勞工人數增加,職缺也比給英國勞工的多。

fsj 提到...

全球最貴豪宅 俯瞰孟買貧民窟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2.05.20

印度首富安巴尼斥資逾10億美元(約台幣296億元)在孟買建造的全球最貴豪宅,內部裝潢首度公開,樓面挑高,奢華程度不亞於五星級飯店。

英國廣播公司18日報導,這幢豪宅以神話島嶼安提里亞命名,占地1360坪,總生活空間約1萬坪。屋內有6層停車場、一層汽車維修間、9部電梯、3個直昇機坪、一間飛航控制室、一間spa游泳池、一間瑜伽室、一間可容納50人的家庭劇院、3座空中花園、一間舞廳(宴會廳)和一間滿是人造雪的冰宮。

安巴尼的夫人妮塔在豪宅中接受浮華世界雜誌專訪時說:「這是我第一次公開討論我家。我得說,一些媒體報導過於誇張。」媒體過去常討論安巴尼一家人是否確實住進豪宅,一些報紙則猜測他們可能因為風水不好而決定不入住。妮塔在專訪中證實,她和丈夫、婆婆及3名子女在去年9月搬進來,另有600名全職僕人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

浮華世界記者在報導中寫道,豪宅內的許多樓層挑高2、3倍,使27層樓的豪宅高約176.7公尺,相當於一般40層樓高。唯一公開的豪宅內部照片顯示,裝潢奢華、傢俱擺設絕不亞於五星級飯店。妮塔說:「這是一個保有印度內涵的時尚住宅。」

妮塔說:「我們住在頂層,因為我們想要陽光。」妮塔表示,房屋根據蓮花和太陽設計,以稀有木材、大理石、珠母貝、水晶裝飾,並由印度藝術家雕琢。屋內不免俗地有一間印度教的禱告室,妮塔說:「把殿堂設在對的地方很重要。」

浮華世界報導,這幢豪宅的造價超過10億美元(約台幣296億元),但對全球排第19,亞洲排第1的巨富安巴尼來說,只是「小錢」。富比世雜誌估算,安巴尼的身價高達223億美元。不過,豪宅也引來批評,有人認為豪宅蓋在孟買太過招搖,當地有數百萬人住在貧民窟,數萬人無家可歸。



◆ 工程師的第二春

【陳穎柔】2012-05-20 工商時報

■在日本面臨職涯黃昏的工程師們,紛紛前進中國尋找職涯第二春。

■Thousands of aging Japanese engineers now are finding a new lease on life in booming China.

現年59歲的會田先生在30年前,與他同一世代的模具工程師們,是促成日商橫掃全球的一大動力。然而近幾年,不少屆退的日本工程師毅然前往東莞這個位在珠江三角洲的製造業中心討生活。

與東京、大阪或其他日本大城相比,在東莞生活舒適性及便捷性確實差一大截。但會田及其他年屆60歲工程師之所以選擇隻身來到東莞,一則日本法定退休年齡為60歲,但政府晚近卻將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所以若不想在退休後幾年內零收入,就得赴海外工作。再者,日本在地生產的製造業日益萎縮,因此,製造業蓬勃的大陸就成了這些工程師去處。

尖端科技人才流入大陸

根據日本政府統計,光是在東莞,旅居日人就有2,800人。

這是日本第2度經歷科技人才外流。第1次是在約莫20年前,三星電子、LG電子等韓商從日本電子公司挖角,大量延攬半導體及大型家電第1線工程師。此後,韓國電子產品製造商在這波人力技術轉移的助長下,躍居全球知名品牌。與此同時,日本科技大廠卻日薄西山。

分析師認為,到大陸尋找職涯第二春的日本工程師多是不具尖端技術者,目前還不至於對日本業界造成毀滅性打擊,但長期而言,由於他們有助於提升大陸工程師的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此一衝擊恐怕會甚為嚴重。

理特管理顧問公司(Arthur D. Little)日本合夥總監川口盛之助指出,生產相關技能,比如模具製作,是企業經過多年試誤成果,眼前這波日本工程師外流將能提升大陸製產品品質,促進當地生產效率。

會田認為,大陸工程師的技術在過去10年間確有增長,當他初抵當地,一件產品若不四分五裂就被認為是好產品,但之後品質就迅速迎頭趕上。

這從近期貿易數據可見端倪。去年第1季自大陸輸出的機械和電子產品金額年增7.6%,今年第1季再年增9.1%,至2,530億美元。

日本人重品質全球皆知

三一重工、吉利汽車控股、比亞迪汽車等大陸大企業均向路透表示,已雇用日本工程師來增進其科技專業知識。

至於大陸較小型製造業者,他們就算沒有能力砸大錢自日商挖來工程師,但可能還負擔得起輸入日本國內資深模具工程師的成本。

日本戰後嬰兒潮世代占該國總人口的比例將近1成,這些人已陸續年屆退休,其中不少人是工程師,轉而為大陸製造商效力的人不只因經濟考量,其實更希望60歲過後還能繼續工作。會田就表示,與在日本的工作相比,他現在上班時數較長,但賺的還比較少。

日本雇主及政府對於遏止技術外流,均表示束手無策。日本最大的業界遊說團體「經團連」產業技術本部長續橋聰認為,技術本是不斷傳承,若認為日本的技術當初就是這樣自美國承襲而來也沒有錯。

會田表示,日本追求產品完美的文化讓許多工程師身心俱疲,而且日本對品質要求太過頭,讓人不想待在日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