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癲癇偵測晶片 一秒內抑制發作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2112300061,00.html
胡清暉/台北報導 2012-11-23 中國時報
癲癇是常見的神經疾病,主因是腦部不正常放電,交大、成大、慈濟醫院合作研發全球首創的植入式即時癲癇偵測與抑制晶片,偵測到患者異常腦波後,一秒內以電刺激抑制症狀發生,正確率達九十二%。這項發明已獲多項台美專利,未來有機會成為醫療器材,造福更多患者。
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SSCC)明年二月在美國舉辦,全球共二○九件論文或研發獲選,其中台灣有十九件,約占九%。獲選之一的植入式即時癲癇偵測與抑制晶片是集合近卅名醫師、教授、碩博士生歷時五年的研究成果。
參與研發的交大電機系助理教授闕河鳴說明,坊間治療癲癇時,大部分是把偵測、抑止的功能分開。這項研發兼具偵測與抑制效果,長、寬不到一公分的晶片及電池植入腦部皮下,偵測到異常腦波後,立即以電刺激抑制症狀發生,大幅減少患者突然發病倒下的機率,可提高生活品質、個人安全。
部分進行癲癇電刺激的醫療器材一旦沒電,要開刀取出,再花數十萬至百萬元重新植入。這項研究利用在帽子上放置無線傳能模組,可用來充電、進行晶片參數的設定及調整。
闕河鳴表示,目前已對罹患失神性癲癇的基因缺陷大鼠進行動物試驗,正確率達九十二%,將持續動物試驗,未來考慮申請人體試驗,有機會造福更多癲癇病患。
◆ 中山大學學生首創 失語患者 透過iPad即可訓練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2/112012112300329.html
【林和生/高雄報導】2012-11-23 中國時報
中山大學學生成功首創「失語症溝通輔助系統」(見圖,林和生攝),可讓患者透過iPad隨時接受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成果一發表,立即獲得醫界關注,將來不排除與語言治療門診結合,可望大幅縮短復健時間與提升訓練成效,大大提升復健品質。
全台平均每年約有六萬八千人罹患腦中風,其中有三分之一會因腦部功能受損而併發「失語症」,這部分患者需要透過「語言治療」進行復健,但目前台灣語言治療師相當匱乏,這也開啟學生設計該系統想法。
研發團隊由中山資管系四年級侯承志、陳昱誠、車建禹、黃芷琪、何耀輝組成。侯承志表示,在醫療過程發現,這類失語症復健最重要便是多開口說話。
但實際上,患者除在門診治療時能完善練習外,在家不但沒有機會,甚至不願開口,家屬在資訊有限下也無法正確協助,導致語言復健過程漫長。
為此,同學們與專業語言治療師合作研發出這套系統,可以透過網路連上系統操作,或是下載APP程式到攜帶便利的平板電腦上,大幅增加失語症患者練習機會,讓在家也能有像在醫院般專業練習。
他說,雖然從無到有研發過程非常辛苦,但成果經過聯合醫院語言治療師給予高度肯定時,團隊十分開心。
醫師認為未來若順利與當前語言治療門診結合,勢必可以大大改善語言復建效率與品質;連高雄市語言治療工會也表示對此系統極有興趣,讓他們得到很大信心。
※ 相關報導:
* 成大發現 「雷帕黴素」可治失智症
* 終止老鼠的伊比力斯症(癲癇)
* 華人躁鬱症致病基因中研院找到了
* 改寫教課書:新發現挑戰神經元如何運作的傳統智慧
* 腦神經解密精神疾病新契機
* 親子失和 基因才是元凶
21 則留言:
大突破 不吸菸女罹肺癌找到基因了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11/27
經歷10幾年,台灣主導的一個大型跨國研究團隊,成功找到三個導致亞洲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的易敏感基因位點,可望為女性肺癌防治找到一線希望。這項新發現為肺癌早期篩檢防治、藥物標靶治療找到重要契機,研究登上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遺傳」(Nature Genetics)。
這項研究再次證實這些女性較高的肺癌罹患率,確實和特定基因有關,也揭開很多女性為何不吸菸、不作菜,卻照樣罹患肺癌的原因。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形容這個研究成果,是個「非常、非常大的突破」。
有特定基因 可及早檢查治療
楊泮池表示,這些易敏感基因不見得每個人都有,但若亞洲女性有這些基因,就算不吸菸,罹患肺腺癌的機率也遠高於其他女性。因此未來可將這些易敏感基因列為篩檢對象,有這些基因,就應進一步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及早找出肺腺癌及早治療。
肺癌近年來一直高居台灣女性癌症死亡率首位,和歐美婦女肺癌大都起因於吸菸很不一樣,包括台灣在內,亞洲罹患肺癌女性很多都沒有吸菸習慣,找出她們的致癌基因及機制相當重要。
吸菸仍是導致肺癌主因
楊泮池表示,各種研究均顯示,吸菸是導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但台灣18歲以上成人吸菸率男女有別,男性高達3、4成,女性則在4%至5%間徘徊,可見除了吸菸,女性肺癌還有其他致病原因。
早期肺腺癌開刀治療的存活率很高。以腫瘤直徑小於3公分的第1期肺腺癌為例,透過胸腔鏡的微創外科手術摘除後,5年存活率超過70%;如果腫瘤小於2公分,5年存活率更高達90%以上。
「每天要下廚女性不用太擔心」
國人普遍認為,廚房油菸是導致女性罹患肺腺癌的主要原因,楊泮池強調,廚房油煙不一定和這些不吸菸女性罹患肺腺癌有關,只能推論可能和肺腺癌的進行有些相關性,每天得下廚的女性不用太擔心。
◆ 兩段式用藥 能清除幽門桿菌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11.27
許多人都有過胃痛、胃潰瘍等經驗,主要原因就是幽門桿菌作祟。據統計,國內約有一半成年人感染幽門桿菌。台大醫院今天發表兩段式治療的「序列性療法」,患者如遵循醫囑用藥,除菌效果可高達94.4%,高於傳統「三合一療法」的82%,可以更有效治幽門桿菌引起的胃病,甚至可以預防胃癌。
「幽門桿菌感染與胃部疾病有關!」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吳明賢表示,幽門桿菌主要是「經口傳染」,且感染力相當高。感染後細菌置身胃部,有時連牙菌斑裡也可以找到幽門桿菌。幽門桿菌是造成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夠徹底殺死病菌,就可以根治過去許多病患多年未癒的胃病。
目前治療幽門桿菌以傳統「三合一療法」為主,兩種抗生素加上質子幫浦抑制劑,殺菌效果約八成二,但十個患者中約有兩人沒辦法順利治療,而存在胃裡的病菌卻出現抗藥性,增加治療難度。
在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支持下,台大、榮總、馬偕、義大醫院等多家醫院共同參與「序列性治療」人體臨床試驗,約900人參與實驗,成功改寫幽門桿菌治療準則,還找出預測模型,只要輸入每個地區抗藥性菌株盛行率,就能精準預估「序列性治療」及「三合一治療」的殺菌效果。
吳明賢解釋,所謂的「序列性治療」就是兩段式治療,藥物為三種抗生素及質子幫浦抑制劑。經過14天的殺菌,除菌效果高達90.7%;如能依照醫師指示用藥,除菌效果更可達94.4%。
治療第一階段,先讓患者服用質子幫浦抑制劑及「安莫西林五天或七天,之後繼續服用質子幫浦抑制劑,但抗生素換成了「克拉霉素」、「咪唑尼達注射液」。臨床顯示,不管治療14天或10天,序列性療法的殺菌效果都優於現行的「三合一療法」,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剛出版的國際頂尖醫學期刊-「THE LANCET 」(刺胳針)。
※ 相關報導:
* 常胃痛、有病史 應定期到醫院檢查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526765.shtml
許多上班族都有胃痛、胃潰瘍等老毛病,腸胃科醫師提醒,經常胃痛、有慢性胃炎以及有胃癌家族史的民眾,應該定期至醫院接受幽門桿菌檢查,如果結果呈陽性,就應投藥殺菌減少胃疾復發率。
◆ 國發基金 百億生技投資啟動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2.11.27
為了扶植生技產業,行政院國發基金將在今(27)日對外揭露,已投資一檔台美合作的「跨太平洋醫材科技投資基金」(簡稱TPM),國發基金也計劃明年上半年前,投資另外兩檔紐西蘭及日本的生技創投基金,三大生技基金總資本規模將近百億元。
國發基金日前核准通過投資的TPM,預期成立的基金總規模30億元,這檔基金由「上傑洋管顧公司」成立,但本次申請規模僅約9億元,主要是為了符合政府「加強投資於中小型創投基金」政策,將規模縮小至10億元以下。
本次國發基金核准投資TPM比重持股29%;後續將投資泛太平洋、藥物研發等2檔基金,3檔規模將達近百億元。國發基金表示,上傑洋為TPM申請主體,近期由內部審核通過,由於民間資金已募集到近20億元,因此後續還要再分兩次向國發基金繼續申請。
行政院科技會報於日前宣布,調整「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政務委員張善政指出,雖然生技創投基金(TMF)宣告破局,但政府仍繼續扶植生技產業,並鼓勵民間成立5到10億元的中小型生技創投基金。
TPM為TMF破局後,國發基金首檔投資的生技創投基金,具有指標意義。
TPM幕後投資人之一為台灣東洋集團董事長林榮錦,他昨日證實,將以東洋關係企業玉晟創投為主體,參與投資TPM。另一個主要的投資金主,為全球醫材權威、史丹佛大學醫學工程教授彼得.費滋傑羅(Peter Fitzgerald),他也將負責投資標的的篩選。
林榮錦表示,TPM成立後將率先投資4個標的,其中有2項是台灣開發的高階醫材新創公司;另外2項包括以色列及美國等國遴選出的標的,並要協助將相關技術移轉回台成立新公司。國發基金也表示,希望能透過透過投資TPM,提供我國生技廠商進入亞洲創業與技術產品之平台。
※ 相關報導:
* 人體試驗 醫療人員去刑化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6585
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醫療法修正案,未來醫療機構停業期間,以一年為限,讓主管機關有效管理病床額度等醫療資源。醫療法修正後,人體試驗去刑化,面對人體試驗無法預測的風險,若醫師已善盡注意義務,不符合刑法的故意或過失要件。
* 人體試驗問題多 審查沒通過就偷跑?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6586
有些民眾為了賺取8000元到2萬元,參與新藥等人體試驗,不過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今天表示,現行法令規定要公開人體試驗委員會的會議記錄,但國內醫院卻沒上網、查詢等機制,民眾根本無從瞭解,甚至有些試驗在人體試驗委員會通過前就先「偷跑」,偷偷採民眾的檢體進行研究。
....除了審查過程不應「黑箱作業」,協會也建議,即使參與研究的民眾簽下同意書,如果後來覺得不妥,應該隨時有撤回的權利。不僅是「提供檢體者」,一般民眾也有權利瞭解研究的成果及應用情形。
找到關鍵基因 SOX1可抑制肝癌細胞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2012/11/28
肝癌治療可望出現新方法,國防醫學院團隊發現,基因「SOX1」可阻礙致癌路徑,抑制肝癌細胞生長,若能找到啟動SOX1的藥物,未來可提高肝癌患者存活率。
肝癌是台灣常見癌症,國防醫學院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長林雅雯研究團隊證實,基因SOX1可以抑制肝癌腫瘤增生,此發現已刊登在國際知名「肝臟學」期刊(Hepatology)線上版。
學界證實,癌症形成與致癌路徑Wnt/β-catenin不正常活化有關,研究團隊發現Wnt/β-catenin不正常活化及肝癌細胞增生,與體內SOX1基因有高度關聯,SOX1還能抑制肝癌細胞,也就是說,當SOX1關閉時,可能放任癌細胞生長。
林雅雯說,檢查肝癌患者的檢體中,五成左右SOX1有甲基化現象,動物實驗中也有類似結論,當研究團隊誘導SOX1基因功能時,發現可以抑制肝癌細胞。
林雅雯解釋,SOX1透過阻礙Wnt/β-catenin訊息傳遞路徑,抑制肝癌腫瘤細胞增加,未來研究人員可以藉此找到開啟SOX1的藥物,除了抑制肝癌細胞生長,也可以讓肝癌腫瘤變小,進而治療肝癌。
◆ 美最新研究:乳癌篩檢應每年做
【聯合晚報╱中央社】2012.11.28
2009年發布的引發爭議乳癌X光攝影檢查指導方針,呼籲50歲以上美國婦女每兩年,而非每年接受篩檢,但美國研究人員針對這項激烈爭辯議題進行的最新研究卻顯示,前述指示可能會導致錯失診斷乳癌機會。
這項最新研究是評估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3年前發布修正指導方針的影響。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上周剛刊登一項分析。NEJM的研究,使用30年的美國政府資料,結果發現將近每三名病患就有一人,即130萬名婦女透過定期乳房X光攝影檢查發現癌症後,接受了可能不會危及性命腫瘤的治療。
主要研究人員康乃爾大學威爾醫學院阿里奧(Elizabeth Arleo)博士,調查前述修正方針對40到49歲以及65歲以上婦女的影響。
阿里奧分析紐約長老教會/威爾康乃爾醫學中心(Presbyterian/Weill Cornell Medical Center)2007至2010年的乳房X光攝影篩檢資料。這4年期間執行4萬多次篩檢,導致發現205例乳癌,將近20%;這項篩檢發現的乳癌患者是40幾歲婦女。
阿里奧表示:「我們的研究發現,支持美國癌症學會的建議,40歲以上婦女應該每年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我告訴我的病人、朋友和母親,每年接受X光攝影篩檢。希望能平息若干這類困惑。」
全球首創胃夾減重 男子3月減60公斤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30/today-health1.htm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2012.11.30 自由
台中大里仁愛醫院主治醫師趙世晃歷經12年研發,成功由國人自行發明出不鏽鋼的「新型減重胃夾具」進行減重手術,迄今已治療50名患者,成功率超過8成,其中有人因瘦身成功,連帶治癒糖尿病和胃食道逆流等慢性病,這也是全球首創的胃夾減重法。
接受此項治療的王建偉昨天表示,因為喜歡吃炸雞、喝含糖飲料,從小一直為肥胖所苦。在手術前,體重達200公斤,手術後,食量剩下1/3,每餐吃飯時間從過去的5分鐘拉長到現在要20到30分鐘才能吃完,因此術後才3個月已成功減重60公斤,腰圍由56吋大幅縮小。
大里仁愛醫院主治醫師趙世晃表示,因發覺外科醫師為患者進行胃間隔、胃繞道等減重手術時,要承受的壓力非常大,且手術方式不夠簡便,因此經過12年的研發,歷經3年的動物實驗,以及9年的人體試驗,才在昨天正式對外發表全球首創由醫療級不鏽鋼製成的「新型減重胃夾具」;至少可放5年再取出。
趙世晃表示,減重胃夾融合了髮夾、迴紋針等外型,目前已獲得美、日、德、中國等國的發明專利,去年並獲得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認證,獲准進行常規的減重手術。
趙世晃表示,這項手術是透過腹腔鏡技術,將胃夾夾在胃壺部的外壁,把胃間隔成上下兩個胃囊,中間並留有1公分孔道,供食物通過,因原本容量約500CC到1000CC的胃囊,手術後,食物進入的上胃囊只剩下約10CC的容量,患者必須細嚼慢嚥,也容易飽足,成功達成減重。此項手術簡單、風險不大,只會在患者的肚皮留下小傷口,成功率達8到9成,還同時能治癒胃食道逆流和糖尿病,至於未能成功減重的患者主要是手術後,採取將食物磨碎製成飲品方式進食,以致未能節制食量而「破功」。
目前衛生署規範只能針對BMI大於35的病態肥胖民眾進行手術,但趙世晃已向衛生署爭取,希望擴大到BMI大於32的民眾就能手術。
南區平和里里長柯瑞洲表示,他受糖尿病困擾6年多,醫師原本判定要一輩子吃藥,接受手術後,不但體重由115公斤減了約20公斤,糖尿病和胃食道逆流更是不藥而癒。
<小醫典>胃夾減重小檔案
◎胃夾構造:類似髮夾,呈流線造型,上下臂各9公分,重量不到6公克。
◎手術時間:30到60分鐘。
◎術後恢復:一天可出院。
◎手術方式:將不鏽鋼胃夾夾在胃壺部的外壁,把胃隔成上下兩胃囊,留有約一公分的孔道供食物通過。
◎手術費用:6至10萬元。
(資料來源:趙世晃醫師,記者陳建志整理)
消除惡夢科學家找到方法了
楊明暐 2012-12-02 中國時報
長久以來,一般人多認為,作夢是睡眠無意識狀態下的產物,因此遇到惡夢,也只能認了。不過科學家最近的研究發現,我們不僅能夠減少作惡夢的次數,還可以改變夢的內容。
美國《時代》雜誌報導,許多從阿富汗或伊拉克返鄉的美軍常夢見身陷險境,因此飽受失眠之苦。美國國防部為此投下數百萬美元,研究如何讓官兵減少作惡夢的次數,或至少讓夢境不致太過可怕。
5年前的1項研究顯示,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退伍軍人超過70%睡眠出現問題。五角大廈為此開發了一套「戰士睡眠工具包」(Warfighter Sleep Kit),內含DVD,交待戰士「睡眠攸關生存」,應避免咖啡因,唯有在需要時才能打盹,若安全許可,應戴上內附的眼罩和耳塞睡覺。
協助開發此一工具包的匹茲堡大學醫學院教授傑曼(Anne Germain),目前正在研究兩種抑制惡夢的療法,一種是服用降血壓藥「脤寧平錠」(Prazosin);另一種則是透過名為「想像排練治療」(IRT)的心理療法。
IRT療法很簡單,您只要想像一個自己希望作的夢,不必然是美夢,即使無聊、陰沉也無妨,接著將夢境寫下。然後您每天花幾分鐘去想這個夢,最好閉上眼睛。研究顯示,患者接受IRT治療,作惡夢的次數由每周平均6次減少到2到3次,且PTSD的症狀,如羞恥和麻痺的感覺,降低了40%。
美國「睡眠醫學及惡夢治療中心」主任柯拉寇(Barry Krakow)是研發IRT的先驅,他在從事多年相關研究後還發現,大部分惡夢是因為呼吸毛病所引起。他說,長期為惡夢困擾而前去找他的病患,逾九成不是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就是有輕微的「上呼吸道阻礙症」(UARS)。
柯拉寇尚未確認箇中原因,不過有一種理論認為,人們睡覺一旦進入較容易意識到夢境的「快速動眼期」(REM sleep),此時若呼吸毛病導致腦部缺氧,身體會啟動喚醒機制,那就是作惡夢讓自己嚇醒。柯拉寇的結論是:只要治癒呼吸毛病,就能消除惡夢。
◆ 陸研究:H1N1可能致猝睡症
中央社 2012-12-02
中國大陸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研究指出,猝睡症除基因因素外,發現H1N1病毒也會產生不良免疫反應,影響腦部睡眠細胞。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教授、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長韓芳受邀來台出席「第3屆兩岸三地華人睡眠論壇及第7屆亞洲睡眠學術會」,報告最新研究「中國猝睡症與H1N1間的關係」。
韓芳表示,自1998年到2012年間收集1500名猝睡症個案,其中2/3是幼童,發病年紀從7、8歲開始,春天發病率高。2009年底是H1N1(新型流感)流行期,研究發現2010年患猝睡症者較平常高出7倍到8倍;2011年與2012年非H1N1流行期,猝睡症發病率下降。
韓芳指出,在H1N1流行期後,芬蘭、瑞典、挪威專家透過研究分析證實,出現猝睡或嗜睡症者增加。
他說,研究團隊發現猝睡症的發病時間有季節性,在中國通常發生在4月到7月流感季過後的期間;不過,全球情況因地區而異。
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亞洲睡眠研究學會副會長陳濘宏說,一旦感染H1N1後,刺激身體免疫反應,產生細胞介質,攻擊腦部控制睡眠的細胞「下視丘分泌素(Hypocretin)」,破壞Hypocretin分泌的蛋白質,產生猝睡症。
但陳濘宏說,至今猝睡症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或其他病毒影響有關。研究指出猝睡症是終身性疾病,通常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症狀如有過度睡眠現象的嗜睡症、猝倒症、又可稱為鬼壓床的睡眠無力症或睡前幻覺症。
他表示,台灣也有類似個案,不過仍缺乏大規模流行病學相關研究,中國大陸與國際的報告值得進一步研究。
看虹膜評健康 獲國際醫學重視
中央社 2012.12.06
台灣國際虹膜學學會理事長羅大恩今天說,他從臨床發現虹膜的變化可以評估健康情形,這項發現獲得國際虹膜學界的重視。
氣溫變化,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節,羅大恩根據長期觀察個案研究發現,當個案虹膜外圈出現乳白色的膽固醇環(鈉環)時,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就相對提高,可做為預防及進一步檢查的依據。他今天在台中市一家開業診所召開記者會,發表他的研究心得。
羅大恩指出,成立於今年5月的台灣國際虹膜學學會,受邀參與10月底在美國舉辦的第13屆國際虹膜學大會,全亞洲只有台灣、韓國及中國大陸等國受邀出席這場國際會議。
讓羅大恩感動的是,由於台灣國際虹膜學學會提出突破性的臨床研究數據,受到國際虹膜學領域的肯定,主辦單位除邀請他在大會發表專題講座,同時,為了表達對台灣代表團的重視,特別在大會入場處懸掛中華民國國旗以示歡迎。
與藝人羅大佑是堂兄弟的羅大恩指出,他從醫20多年,偶然機會接觸到虹膜學領域,透過臨床個案實際觀察,從100名虹膜出現膽固醇環的個案,檢查個案的動脈硬化指數,試圖找出其中的關聯性。
羅大恩說,經由個案的病史與虹膜指數,就可計算出Framingham風險指數(預測10年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不須採用侵入式的檢查。由於虹膜可以顯現身心健康上的問題點,就可以及早針對問題進行調整。
◆ 荷爾蒙療法 停經後十年內效果好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黃文彥/台北報導】2012/12/06
美國國家衛生院曾研究指出,停經後婦女接受荷爾蒙療法,可能會提高心血管疾病和乳癌的風險。不過,台灣更年期醫學會昨天說,多項研究顯示,荷爾蒙療法反而會降低婦女降低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應該經由醫師評估是否適用,明年也將列入更年期治療指引中。
不過,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孔憲蘭說,荷爾蒙療法研究顯示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卻會增加乳癌的風險,每個人身體狀況不一樣,風險評估一定要由專業醫師來建議。
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說,世界更年期學會研討會最近達成共識,認為荷爾蒙療法是目前治療更年期症候群最有效的方法,但應評估每人狀況。
丹麥學者追蹤一千多名更年期婦女後發現,使用荷爾蒙療法後罹患心肌梗塞及乳癌機率並沒有明顯增加。這篇研究今年十月發表在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
這篇研究與二○○二年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結論不同。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中心主任洪進昇表示,目前只確定罹患乳癌婦女使用抗荷爾蒙藥物治療後,可抑制癌細胞,卻缺乏正面證據證明,使用荷爾蒙療法會導致乳癌。
儘管如此,洪進昇仍建議停經婦女應避免長期使用荷爾蒙。他說,停經婦女應避免使用荷爾蒙超過五年以上。
◆ 北榮研究發現 服用長效型安眠藥 失智風險較高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2012.12.06 自由
有失眠問題的人多會依賴服用安眠藥,但根據一項調查指出,服用長效型安眠藥,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短效型及中效型的1.65倍,服用高總劑量者,其失智風險是低總劑量的1.5倍。
失眠者應先找出原因 別擅自服藥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傅中玲表示,從研究中看到這個現象,但無法區分是因為服用安眠藥,或是因為患者本身的失眠問題所引起的失智,但提醒有失眠問題的人,要先瞭解真正失眠的原因,對症下藥,並做好睡眠衛生,最後才是考慮服用安眠藥。
傅中玲指出,失智與老化有一定程度的相關,因此這次研究主要針對65歲以下進行分析,也就是區隔出這些人的失智原因與老化無關,經校正過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中風等因子後,去瞭解這些「較年輕」的長期失眠者服用安眠藥後,其罹患失智的風險。
經研究發現,這些不是因為老化引起失智的族群,若失眠期間較長、比較早開始失眠,引起失智風險愈高,且服用長效型安眠藥的失智風險為服用短效及中效型的1.65倍,失智風險同時也與服用的總劑量有關,研究主要看病患3年內所服用的安眠藥總量,結果發現,服用高總劑量者其失智風險是低總劑量的1.5倍。
傅中玲表示,這個研究並無法區分出失智風險是因為患者本身的失眠問題或是服用安眠藥所引起,但值得有失眠問題的病患注意。一旦有失眠問題出現,一定要先找出原因,例如有些人的失眠是因為憂鬱症所引起,就先由改善憂鬱症著手,同時做好睡眠衛生,例如保持臥室適當的燈光及溫度,睡前不做劇烈的運動等,最後才是服用安眠藥,且要經由醫師評估後服用,不要擅自依賴服用安眠藥。
◆ 明基跨足醫材 首打數位彩色超音波
王宗彤/台北報導 2012-12-06 中國時報
明基友達集團近年來積極跨足醫療領域,集團旗下專業系統代工廠佳世達(2352)與明基三豐醫療器材(4116),昨日共同發表數位彩色超音波儀產品,並供台灣數家醫療單位臨床用。
包括榮總、北醫附設醫院、婦幼醫院、台中中醫大附設醫院等。未來這台UP600數位彩色超音波,將由明基三豐醫療器材以BenQ品牌行銷市場,佳世達則預計將於2013年第一季量產。
工研院電光所副所長刁國棟表示,這項合作計畫是由工研院研發、佳世達製造、明基三豐銷售;等於就是純MIT(台灣製造)。
同時,佳世達與工研院宣布,將合作開發掌上型可攜式超音波掃描儀。希望藉此開發輕薄的高階醫療影像器材產品,期盼能突破歐美日壟斷的高階醫材市場。
佳世達總經理黃裕國表示,過去醫療超音波一直由外商把持,佳世達生產的UP600數位彩色超音波,預計將於2013年第一季量產,並具有成本競爭力。
目前已獲得台灣數家醫療單位認可採用,未來將朝中國大陸市場切入,但必須先取得核准,因此可能落在2013年下半年。
明基三豐董事長陳其宏說,明基友達集團自2008年成立明基南京醫院,2010年並透過併購成立明基三豐,正式佈局醫療器材領域。
如今又結合集團研發製造實力推出高階醫材產品,加上積極拓展全球通路的成果,預期將可逐漸展現BenQ品牌在醫療領域的價值。
生技巨人 神隆「藥」進全球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7554751.shtml
【經濟日報╱記者 黃文奇】2012.12.10
全球抗癌原料藥龍頭台灣神隆,從一片甘蔗園到今日橫跨兩岸、全球市值已近400億元的大型原料藥廠,今年11月正式邁入第15周年。今年前三季,神隆稅後純益攀上7.5億元。也是台灣唯一一家生技製藥公司榮登MSCI(摩根史坦利指數)的公司。
目前,神隆在全球擁有300多家客戶,前20名的客戶全是國際大藥廠。此刻,神隆總經理同時也是創辦人之一的馬海怡宣布,要成為「全方位的特殊學名藥廠」,其搶進抗癌製劑霸主的雄心不言可喻。
雖然打造了全球最大抗癌原料藥廠,申請了超過19張美國的抗癌原料藥證(DMF),但最近神隆剛的完成15周年慶,公司並沒有躊躇滿志、大肆宣揚戰功,反而是公布下個15年的大目標──打造全方位高階原料藥廠。
鏡頭拉回17年前,1995年,現任馬海怡在辛泰藥廠(Syntex)任副總;辛泰是年營收超過22 億美元、全球員工超過1萬2,000人的大型藥廠,當年被全球藥業巨擘羅氏(Roche)併購後,即裁員近萬人,集團員工八成以上一下子沒頭路,馬海怡等4位神隆創辦人,都在資遣行列中。
除了馬海怡,辛泰的生產副總鮑伯艾爾斯(Bob Ells),和馬海怡同為華人主管的研發副總詹維康,及資深業務主管鮑伯庫克(Bob Cook),下決心開創另一番事業。
但成立藥廠必須人才、技術和資金,第1關試煉就是「募資」!當時,4人分工合作,由庫克和艾爾斯撰寫英文版投資計畫;而馬海怡和詹維康兩人出面向金主簡報。從此,馬詹兩人幾乎過著拎著皮箱闖江湖、以飯店為家的生活。
精兵團隊 布建行銷團隊
1995年,台灣科技業如日中天,一般人並不了解製藥產業,生技對集團大老闆們而言像天書,更別說聽都沒聽過的「原料藥」。經過3年的奔波,1997年,由於募資不順,4人內心的烈燄已經幾近枯乾,就在差點放棄時,當時工研院化工所所長李鍾熙一通電話的鼓勵,讓馬海怡決定奮力一擊,堅持下去。
由於神隆團隊的精誠,統一企業集團創辦人高清愿決定親自出面聆聽募資簡報,聽後還說「人生一張嘴,不是吃食物,就是吃藥」一鎚定音、決定出資。目前統一集團持有神隆股權仍近五成,前後由高清愿及台南幫大老南紡董事長鄭高輝,出任神隆董事長。
由於統一集團的即時注資,接著行政院開發基金(國發基金)、台糖、兆豐銀等大咖紛紛湧入,從此募資過程就順流直下、水到渠成;1997年神隆銀彈糧草齊備、只欠東風,國際原料藥戰正準備開打。
募資完成後,建廠又是一場硬仗!神隆台灣廠的建置,從廠房、設備、生產線作業等,均必須符合美國和台灣藥品現行優良製造規範(CGMP)的雙重標準,建廠難度比起一般藥廠高出幾倍。。
這樣一座先進藥廠,當然不是幾個月就能完成;馬海怡團隊知道,業務不能等廠完成才啟動,必須一邊招兵買馬、一邊尋找管道,「必須有能力同時接好幾個球」。
那時,神隆的第一個臨時辦公室就在統一集團所在地的台北市東興路8號地下室,而研發部門則在成功大學裡的兩處實驗室、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實驗室、台糖實驗室,還有位於台南善化文昌路一間透天厝裡的品質管制(QC)部門。
那時為了建立業務行銷管道,馬海怡開始奔走歐美市場,而詹維康則率領一批先鋒部隊四處尋找技術合作單位,對象也包括對岸大陸。
1999年10月,南科藥廠竣工後,另一計畫悄悄啟動,2000年7月,神隆「首批符合GMP 標準的原料藥SPT1011」,正式完成公斤級量產並出貨。
這項用以治療肌肉萎縮症(俗稱漸凍人)的原料藥,據說在神隆南科廠尚未落成時,美國Impax 藥廠就破天荒的請神隆代為開發原料藥;由於藥品上市時程分秒必爭,且通過美國FDA審核難度極高,此刻Impax將藥品關鍵的原料藥交到一個剛成立的公司手裡,是莫大的信任與鼓舞。
憑著專業與毅力,好消息不久就傳來,就在2001 年10月,神隆成為台灣第一家整廠通過美國FDA查核的原料藥廠;消息一下子傳開,不久就有國外客戶紛紛打聽,前來洽詢合作機會。
專業出擊 掌握A咖客戶
打響第一炮後,神隆想的不僅是如何開拓市場,而是進行「全球布局」,並在大陸江蘇昆山成立技術研發中心「神隆生化」。但挑戰並未從此終結,虧損似是宿命中事。
風雨飄搖中,貴人鼎助也開啟了新機;那段時間,外界蜚短流長、謠傳不斷,但高清愿仍一本初衷,表態支持。他說:「龜甲萬醬油和統一超商都是虧了七、八年才開始賺錢,何況神隆是高科技產業。」
除了「內應」,神隆也汲汲尋求「外援」,後來由台灣生技產業界四大天王之一的趙宇天出面,在檢閱財報與技術後,當下慨允注資近3,500萬美元,神隆得以持續經營,開創另一番新局。
獲得增資金額後,2006年前三季的營收,已超過前一年度營業額,並轉虧為盈。2007年,稅後純益站上6.13億元,比2006年成長超過四倍。2010年10 月底,神隆登錄興櫃,市值來到10億美元,穩坐台灣生技龍頭,去年9月底掛牌上市,不僅成為台股史上第一家成功進入上市櫃權值前百大的生技製藥公司。
神隆的成果,讓統一集團高層紛紛對神隆報以讚賞的掌聲,其中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指出,「神隆是統一企業轉投資繼統一企業、統一實業、統一超商後,第四家成為產業龍頭的企業!」言下盡是稱許之意。
總座馬海怡打造一條龍供應鏈
雙A策略 強攻製劑
台灣神隆15周年生日之際,總經理馬海怡表示,下個15年神隆要打造從原料到製劑一條龍供應鏈,要做特殊的製劑廠,成為全方位的原料藥廠;明年起將率先申請一至兩個學名藥藥證,以搶進製劑領域。
此外,神隆也將在大陸市場大展身手,和大陸製劑廠結盟,以抗癌原料藥製造優勢先搶進對岸抗癌領域,俟針劑廠建構完成後進軍全球。目前,神隆以「雙A策略」,即原料藥(PI)及學名藥(ANDA)打造特殊學名藥供應鏈,欲挑戰龍頭地位,並搶進日本市場。以下是馬海怡訪談紀要:
※ 全文詳見原站。
◆ 肝癌口服藥 降三成復發率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12/11
肝癌手術切除後,五年內有大約一半的患者復發,國家衛生研究院率領的研究團隊,以健保資料庫追蹤4500多名肝癌患者,發現手術後持續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可減少三分之一的復發率。
B型肝炎帶原不僅是造成國人肝癌的主因,台中榮總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吳俊穎表示,過去研究發現,肝癌患者術後復發率與血液中的B型肝炎病毒數量呈現正相關,也就是病毒數量越高,術後的肝癌復發機會越大。
目前外科手術是治療肝癌的首選,但手術切除後擔心復發,不少患者會尋求保肝藥或是每月自費3000元,自行服用抗病毒藥物,但並沒有實證研究證實藥物是否能有效減少肝癌的術後復發。
由國衛院與陽明大學、輔仁大學、台灣大學、義大醫院、台北醫學大學、台中榮總等多家醫院組成研究團隊,從10萬多名肝癌患者中,篩檢出4500多名接受手術治療的B型肝炎相關肝癌患者,進行長達六年的追蹤。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合聘研究員、輔仁大學醫學系教授林肇堂表示,其中518名患者於手術後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沒有服藥的4051人則為對照組,結果發現肝癌術後復發機率,治療組比對照組減少三分之一左右。
這項研究結果於今年11月份的美國肝臟疾病研究學會年會中發表,也於美國醫學會雜誌 (JAMA)刊出。
至於治療組的其他三分之二,則因為是有家族性肝癌史等遺傳因素,即使服藥治療,仍難以抑制肝癌復發。林肇堂說,這類患者風險較高,術後更要密切追蹤,並要戒除喝酒、維持正常飲食及作息。
氣喘症狀 會隨經期變化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12/11
氣喘症狀並非總是一成不變的喘鳴、咳嗽、胸悶、間歇呼吸困難等,一項歐洲最新研究發現,有些女性氣喘患者的症狀會隨月經周期而出現變化。
研究團隊包含挪威、美國、冰島、瑞士、瑞典、丹麥等國研究人員,研究團隊以北歐近四千名女性為研究對象,詢問她們的月經周期與呼吸症狀變化,其中只不到百分之八被診斷有氣喘疾病,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六的人坦承最近有咳嗽、喘鳴、呼吸短促等呼吸症狀。
研究人員發現,有些女性氣喘症狀依月經周期而有變化;舉例來說,有人在排卵期前後咳嗽就會變得比較嚴重,且症狀與雌激素濃度、卵泡刺激素、黃體素濃度都有關聯。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呼吸道與重症照護醫學期刊」。
研究人員也發現,有些女性在月經經期之後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狀都大為減少,很少有人在月經來之前有呼吸急促症狀。研究人員認為,雌激素可能直接影響肺部,像胰島素抗阻性、發炎指數等也都會隨生理期而產生變化,因此雌激素當然也可能影響到氣喘病情。
研究人員表示,未來醫療人員或許可以根據患者生理周期為患者量身打造個人化療程,以減輕氣喘症狀。
◆ 女性多攝類胡蘿蔔素 可預防乳癌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12/11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女性攝取充足的類胡蘿蔔素,似可幫助預防乳癌。像胡蘿蔔、地瓜等橘黃色食物就含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布里根婦女醫院的海瑟‧艾里亞森研究團隊分析八份發表於著名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而得到上述結論。這份研究含括三千零五十五份研究病例,以及三千九百五十六名控制組成員。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國家研究研究所期刊」。
研究人員發現,乳癌發生率與體內類胡蘿蔔素濃度呈現反比關係,特別是雌激素受體相關乳癌,更與類胡蘿蔔素濃度有關。
研究人員指出,有些研究證據顯示,類胡蘿蔔素會抑制雌激素受體陽性的乳癌,在類胡蘿蔔素作用下,乳癌細胞生長較慢。不過也可能背後另有隱情。即使如此,飲食若能攝取含類胡蘿蔔素的蔬菜、水果,對身體也有其他好處。
根據世界健康食物網站資訊,胡蘿蔔、木瓜、南瓜、地瓜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α胡蘿蔔素與β隱黃素等營養成分。至於蕃茄、葡萄柚、紅心芭樂等則含有茄紅素。鮭魚、貝殼類食物、牛奶、蛋黃等也都含有胡蘿蔔素。像菠菜、羽衣甘藍菜等不但含有β胡蘿蔔素,也是很好的葉酸攝取來源。
◆ 生技3部曲 培育50間新藥公司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2.12.11
生技中心(DCB)董事長李鍾熙昨(10)日宣布,透過「3部曲」將中心打造為台灣新藥研發基地;包括推動兩大新藥研究所,再媒合國際大廠來台結盟,最後目標育成50家新藥公司,預計五年內將台灣生技推向兆元產業。
生技中心建立於1984年,為科技教父李國鼎親手打造,與工研院並列為台灣「科研雙星」之一;目前,生技中心與工研院同為台灣創新研發基地,其中工研院專注於硬體打造,後者則以藥物研發見長。李鍾熙曾出任工研院院長,也主導多項該院組織改革。
李鍾熙指出,DCB近三年創立7家生技創新公司,育成45家生技公司,並培育超過20名生技領域高階主管;今年將配合政府生技起飛計畫,積極進行大規模組織變革,以打造「台灣新藥研發基地」。
李鍾熙指出,DCB研發能力強,但沒有具規模、標準化的研究所,因此中心將率先打造「兩大新藥研究所」,包括生物製藥(蛋白質藥)研究所、藥物平台技術研究所,兩所研究人員規模都將達百人。
其中,在DCB的生物製藥研究所,目前旗下已篩選出5個具備百億市場規模的蛋白質藥物,並已有業界願意接手,包括潤泰集團尹衍樑所轉投資的生技公司等國內大型製藥集團都釋出興趣。近期,將透過國際合作,再帶入5個具備潛力的新藥案源,預計可望創造至少創造300 億元產值。
推動國內外產業結盟部分,昨日DCB帶入8家國際生技大廠包括嬌生、默克等,來台進行新藥選秀;李鍾熙說,台灣生技公司有「小而美」特性,加上新藥研發需大量資金,若能讓國內公司在適當的時機,和國際大藥廠結盟,共同搶進全球市場則將有爆發性成長。
近期,DCB將透過國際生技平台,包括美國、歐洲、日本、大陸等國際生技展,積極引際國際合作對象,近期將有2項以上的合作案可望敲定。
台式泡菜中 找到美白乳桿菌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12.12
在國科會經費補助下,輔仁大學、台灣大學及台東大學組成的跨校研究團隊,從台式泡菜中找到一株TWK10植物乳桿菌,具有抑制黑色素生合成與黑色素細胞增生作用,未來將授權添加在豆漿製作保健食品,女性每天喝一瓶200cc,可望增加皮膚10%左右的亮度,增加美白效果。
但輔大食品科學系助理教授蔡宗佑強調,細胞實驗顯示,一般台式泡菜及豆漿未必含有TWK10植物乳桿菌,多吃或多喝不見得有相同的美白效果。
愛美是女人天性,「一白遮三醜」更是東方女性奉行不渝的法則。以前的美白產品幾乎全都是敷擦在皮膚表面,研究團隊於是將焦點鎖定在吃吃喝喝上,著手美白保健食品的研發。
蔡宗佑表示,坊間盛傳薏仁、烏龍茶及石榴等有美白功效,但缺乏科學實證研究。但他們捨棄這些傳統食材,改以取得容易的台式泡菜為研發對象,經過篩選近30種台式泡菜,結果發現分離自台式泡菜的TWK10植物乳桿菌菌株,具有高β-葡萄糖苷酶,豆漿經過這株菌發酵後,含有較多的去醣基異黃酮素,可有效抑制黑色素細胞存活,增加皮膚美白。
研究團隊以50隻天竺鼠為對象,每組10隻分成對照組及實驗組,把天竺鼠背部的毛全都剔掉,讓對照組每天喝一般的水,另四組實驗組天竺鼠,三組分別喝0.5倍、1倍、2倍的發酵豆漿,另一組則喝含有維生素C成分的水。並從第3周起,讓天竺鼠每兩天照15分鐘紫外線B,並量測皮膚亮度。到了第八周,實驗組天竺鼠皮膚黑色素沉澱減少8%~9%,皮膚亮度也高出對照組10%。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食品科學研究領域中知名的學術期刊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及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並授權廠商開發具有美白功效的豆漿保健食品,要搶進國內每年近千億元的保健食品市場。
蔡宗佑解釋,台式泡菜容易製作也容易取得,發酵過程含有比較多的乳酸菌。他們也試過德式泡菜等其他產品,效果卻不如預期理想。目前項研發成果已申請專利。除了豆漿,TWK10植物乳桿菌未來也可添加在豆腐、豆花等產品,或是乾燥製成粉狀製品。
◆ 感染愛滋病患者 吃紅蔘維持25年健康
【中廣新聞/王長偉】2012.12.12
南韓三名感染愛滋病的患者,不服用藥物而只吃紅蔘,結果維持了二十年至二十五年的健康。經「國際學術雜誌」發表後,引起矚目。
報導說,南韓蔚山醫大、首爾峨山醫院的趙榮傑為首的研究小組和美國的一個研究小組,經共同研究得到這個結果。
◆ 中化生砸30億 桃園蓋藥廠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2.12.12
中化製藥集團轉投資的中化合成生技昨(11)日宣布,將投資30億元在桃園建構全新藥廠,預估明年第3季動工,2015年投產,此項投資案將為今年以來最大手筆的藥廠投資案,估計可搶攻全世界專利過期學名藥市場商機。
中化生是製藥業的上游原料藥廠,現有廠房在新北市樹林區,原廠房配合都市發展,將把生產重心移到桃園新廠,預估4年後舊廠將完成搬遷。
中化生副總經理黃重信說,新廠目前已經完成設計發包,明年第3季動工,預計2014年底完工並申請歐美客戶來台查廠,若順利則2015年可投產。新廠第1期將投入4條產線,專供公司旗下抗癌、抗真菌、免疫抑制劑系列產品生產所需。
中化生桃園新廠初估投資額30億元,為今年以來各藥廠所宣布的最大投資案,僅有疫苗廠國光生技去年有相同規模的建廠投資計畫。
法人分析,由於中化生旗下多項產品線已經近乎飽和,新廠應是為3年後的市場爆發來做準備;法人指出,該公司明年起「降膽固醇藥EPAE」將大幅成長、後年爆發,躍升為公司成長主力。
台灣工銀波士頓生技創投協理羅敏菁認為,這兩年由於跨國藥廠的新藥陸續進入專利懸崖期,全球市場出現一波學名藥上市風,台灣原料藥廠除了中化生外,包括神隆、台耀、旭富等公司,各各都在爭取學名藥廠訂單,明年將加速成長,2014年將有另一波接單爆發力道,原料藥可望成為台灣下一顆生技新星。
此外,中化生也證實,明年公司的成長動能,除了抗癌、抗真菌原料藥外,最看好降膽固醇產品「EPAE」,這項產品有機會搶攻美、日市場,今年已供應美國戶3.5噸的先導測試藥品,明年可望翻倍。
北榮新研究/中藥治C肝 病毒量減少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2012/12/13
中藥可望成為治療C型肝炎的選擇之一,台北榮民總醫院利用中醫常用植物治療C型肝炎小鼠,並展開人體試驗,初步使病毒量減少。但醫師提醒,研究仍需更長時間、更多樣本,才能發展成臨床用藥。
國內C型肝炎患者約60萬人,標準治療方式為長效型干擾素合併抗病毒藥物,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疲勞、惡心、腹瀉、頭痛、憂鬱、情緒不穩定、失眠等副作用。北榮研究團隊發現某種治療心臟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植物萃取物,可降低肝炎病毒量,在動物實驗讓小鼠連續服用單方植物萃取物12周後,小鼠體內病毒量減少八成,沒有明顯副作用。
北榮傳統醫學科主任陳方佩表示,研究人員向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申請人體試驗,他們將整株植物加入治療C肝常用的龍膽瀉肝湯及加味逍遙散,進一步製成複方藥丸,今年七月起進行為期一年半的臨床試驗,針對19位曾接受干擾素失敗或反應不佳C肝復發患者,讓他們一天吃3次,一次服用6至7顆藥丸,連續服用12周後,相較於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發現用藥組肝炎病毒量減少八成。
陳方佩說,這項試驗計畫會持續到明年底,預計收案40人,未來研究人員會將對照組與實驗組對調,讓受試者皆可用藥,進一步比對C肝治療的效果。
不過,書田診所腸胃肝膽科主任王志堂提醒,中藥植物複方治療C肝,效果仍須長時間觀察,且受試者人數必須更多,才能確認療效。
他說,目前C肝患者使用長效型干擾素合併抗病毒藥物,干擾素作用是調節免疫系統機轉,抗病毒藥物為抑制肝炎病毒繁殖,兩者合併使用的治療效果不錯、約五至七成,建議肝炎患者仍須接受西醫標準治療。
◆ 基改愛滋病毒殺癌細胞 救回白血病童
自由 2012.12.13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醫生運用基因改造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或稱愛滋病毒),挽救瀕死的賓州七歲白血病女孩。這種療法透過新技術實現了一個長期追尋的目標,即賦予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持久對抗癌症的能力。這一突破性進展有望取代骨髓移植來治療白血病,而利用同樣的方法,即重新編碼患者的免疫系統,也有可能最終被用於治療乳癌和攝護腺癌等癌症。
艾蜜莉.懷海德近兩年來接受化學療法對抗病魔,且兩度病情復發,醫生束手無策,父母最後把她送到費城兒童醫院接受這種實驗性療法。
首次運用在兒童身上
這種療法此前從未在兒童身上用過,也從未在艾蜜莉這類白血病患者身上用過。今年四月進行的這次嘗試,是使用一種喪失傳染力的愛滋病病毒在基因層面重新編碼艾蜜莉的免疫系統,將她體內細胞變成「追蹤飛彈」,從而殺死癌細胞。
在實施這種療法時,醫生會從患者體內抽出數以百萬計的T細胞(一種白血球細胞),並注入新的基因,使得T細胞能夠殺死癌細胞。新的基因會發出指令,讓T細胞對B細胞進行攻擊。B細胞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但在白血病中會變成惡性的,並能「躲過偵測」,繼續成長。
最後,強化的免疫細胞重新注入病患體內,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它們會大舉增殖,並開始發揮功效。這種T細胞會針對位於大多數B細胞表面的一種名為CD-19的蛋白質發起攻擊,不管B細胞是健康的還是惡性的。
但是治療過程中,病人會罹患「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出現高燒、肺部充血與血壓劇降等嚴重副作用,差點要了艾蜜莉的命。但在她恢復過來後,癌細胞都消失了,而且七個月後病情仍舊處於緩解狀態。
這個實驗性療法由賓州大學開創,艾蜜莉是十二名接受這種療法的末期白血病患者中的一名,其他病患中有三名成人完全緩解,兩名成人完全無效,一名兒童復發,四名成人僅部份改善,一人尚待評估。也由於治療成效不一,因此研究團隊領導人朱恩博士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仍然拒絕使用「治癒」這個用詞,但他希望新療法最終能取代更加費力、危險且昂貴的骨髓移植。艾蜜莉可能需要觀察兩年,才能確定是否治癒。
朱恩說,透過基因工程製造T細胞的費用大約是每名病患兩萬美元(約台幣六十萬元),遠低於一次骨髓移植的費用。
隨身緊急發報器 按一下救命
【聯合報╱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2012.12.15
長輩獨居發生意外常難求助,台北市社會局新開發居家「緊急救援系統」,設計隨身緊急發報器,一旦長者受傷,可按鈕救援。系統也會協助呼叫救護車,並通知家屬。
5年前,北市社會局就推出緊急救援系統,獨居長者有緊急狀況時,可以按鈕求援。但因按鈕位在定點,使用難免受限。
北市社會局表示,新系統綜合多種功能,最大特色就是隨身緊急發報器。另外,安裝在家中的主機也新增功能,可身兼瓦斯和火災偵測器,監控瓦斯濃度及異常煙霧。
隨身緊急發報器,大小如同鐵捲門遙控器,可戴在手上,或掛在脖子上。長者按下緊急救援鈕,系統端人員將回應,確認後協助叫救護車,並通知長輩親屬。
過去曾發生獨居長輩病死家中,卻無人知曉。緊急發報器特別設計偵測系統,若長輩在家太久沒有活動,系統人員將撥電話關心,久無應答將上門探視。平時也有人員定期到府訪視。
不過,北市列冊的5100位獨居老人,僅3成安裝此系統。不少獨居長者擔心「被監控」,或認為身體還健康,不願裝設。
社會局說,一位70歲獨居長輩不肯裝緊急求救系統,某次在浴室跌倒,摔傷無法動彈,喊了4小時求救,但「喊破喉嚨都沒人聽到」。
幸而親友來訪,在門外聽到呼救聲,趕緊打電話求助,才順利將獨老送醫。自此長輩變得小心謹慎,並安裝求救系統。
社會局表示,對長輩的關心尺度很難拿捏,安裝系統是為避免發生意外卻無法求援,將請社工拜訪獨居長輩,提高安裝率。
北市列冊的獨居老人,都可免費申請安裝。明年1月7日起,系統管理廠商中興保全將到住家更換新裝置,預計農曆過年前完工。
社會局強調,新系統為免費安裝,列冊獨居長輩絕對無須再付費。若有人登門拜訪,表示安裝系統要收費,一定是詐騙集團,可電洽1999轉詢問6966。
至於65歲以上非列冊長者想安裝此系統,須自費申請,每個月收費1200元。
◆ 病人離床 智慧照護床即時通報
【聯合報╱記者呂筱蟬/台南報導】2012.12.15
工研院南分院耗時一年,研發智慧型照護床及智慧型紙尿褲,透過無線的感測模組即時監測,使用者坐起、離床及是否便溺,可立即連線到醫療站電腦或照護者手機中,降低病人跌倒機率或褥瘡發生,也減少照護人員負擔,正在20家照護機構測試中,預計明年量產。
「研發出新技術,北門分院的悲劇再也不會發生。」工研院南分院技術推廣部工程師張萬榮說,長期照護人員不可能24小時貼身注意患者狀況,尤其是在半夜睡眠時間,最危險也最容易被忽略。
他說,智慧型照護床將感測電極置於床墊上,透過密布的全身感測壓臥點,可隨時辨識病人臥床的體態,不論是上半身挺起、坐起、坐床緣或離床各種狀態,藉由無線傳輸遠端電腦,一目了然,不僅會發出聲響警示,還可設定為病人翻身的時間,有效做到遠距照護,「預防病人跌倒或發生褥瘡,更不會連病人跑不見了還不知道。」
張萬榮說,相同原理將無線傳輸及感測技術運用在紙尿褲上,更是世界首創。將可重覆使用、可拆式的無線射頻辨識的貼標模組,夾在紙尿褲上,可隨時辨識病患排泄狀況,還可做為身分辨識用。
他說,這套感測模組的材質使用超瞬吸收材料,可確保病患皮膚的乾燥與舒適,此系統與國內不織布大廠及醫材廠商合作,將導入全自動化生產,不會增加紙尿褲的製造成本。
工研院南分院昨天邀集上百家雷射相關設備、製造、應用廠商,成立「雷射光谷產業聯誼會」,執行長徐紹中指出,六甲院區有完整的雷射實驗室,將於明年再建置「南部雷射創新應用育成中心暨試量產工廠」,提供研發到試量產服務。
◆ 西方藥廠穿越中國 找新藥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2.12.16
彭博資訊報導,全球大藥廠正紛紛轉向古老的中醫療法,以擴增研發藥品的項目和範圍。
英國的葛蘭素史克藥廠(GlaxoSmithKline)正在測試以植物萃取物製成的免疫失調藥,沙諾菲藥廠 (Sanofi)在傳統的中藥中尋求替代性的糖尿病與癌症療法,而雀巢公司上個月則與香港富豪李嘉誠結盟,將開發以中醫療法製成的發炎性腸道病藥物。
彭博的報導指出,中國大陸中產階級的崛起與製藥業開拓新營收的迫切需求,已促使西方藥廠逐漸以開闊的心胸,去接納他們過去嘲笑的古老中醫療法。
彭博資訊的產業分析師費柴利說:「中國有13億人口,很多都買不起西藥,也相信中藥就已夠好。」「如果他們能夠建立足夠的製造規模,並加上葛蘭素或沙諾菲的商標,或許會比隨便拿個壼煮出來的中藥,更能吸引消費者購買。」
根據麥肯錫公司的報告,若扣除未原始藥草以及從藥草提煉的高純度化合物不計,傳統中國醫藥市場2011年的規模約130億美元,未來五年還將每年成長14%。去年的總額中,中藥店櫃台的銷售約占60億美元,幾占中國非處方藥市場的一半。
上海的葛蘭素史克研發中心已在測試結合西方科學與中醫治療的方式,該研發中心主任詹進武 (譯音)說。: 「傳統中藥已使用數千年,但依據的多是臨床經驗,不像西方醫藥有那麼多臨床證據作基礎。」「我們的策略是要以現代醫藥的科技,去整合固有的傳統疾病知識。」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2004年時採行新的植物治療準則,對尋求核准的化學與生理藥物放寬條件,實際也為積極研發新醫藥產品的藥廠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核准植物性治療法規趨於寬鬆,讓藥廠能更快地創造出新藥,目前已有500項療方向美國FDA提出申請與測試治療功效,其中多數都已獲准進行人體試驗。
FDA植物藥檢測組主任陳修說:「幾乎所有植物藥都是複雜的天然混合物,很難有完整的化學特性,所以規範上必須有更大彈性,新準則的目的在於促進開發更多的新療法。」
上海葛蘭素史克公司的全球天然產品業部研發經理張順表示,葛蘭素的植物藥初步聚焦在治療免疫力失調症如牛皮癬,或是消化系統發炎症等疾病。
法國沙諾菲藥廠的亞太研發部主任法蘭克‧江說,沙諾菲正與香港科技大學洽商,希望合作推出「現代化」的中藥,用以治療糖尿病與癌症。
瑞士的雀巢公司11月28日宣布與李嘉誠旗下的和黃中國醫療科技公司(HCM)結盟,將共同開發以中藥為基礎的消化系統治療藥。這項合作協議允許雀巢的健康科學事業部能獨家接觸到和黃醫療的逾1500種天然提煉物與5萬種藥用植物的萃取物。
◆ 臍帶血救命 慈濟免費供應
中央社 2012-12-16
臍帶血移植費用較高,使得台灣使用率較低,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從今年起至民國103年止,每年將提供40名病患免費臍帶血。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梁表示,臍帶血移植已是全球趨勢,但在台灣的使用率較低,主因是費用較高,慈濟與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合作,從今年10月起至民國103年,辦理臍帶血免費供應計畫。
楊國梁指出,只要移植醫院的主治醫師評估,確認病患需要進行臍帶血移植,在慈濟臍帶血庫中尋得配型適合且幹細胞數足夠的臍帶血後,經申請覆檢取得報告,向骨髓移植學會提出申請審核通過,慈濟即可全額補助病患所需的臍帶血。
慈濟臍帶血庫已收集1萬2000多袋臍帶血幹細胞,從2004年7月首例海外配對成功送到美國至今,已有73例臍帶血出庫,其中在台灣有42例,其他31例分佈在美國、英國、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德國、加拿大、澳洲、法國和瑞士等國家地區。
楊國梁表示,這項臍帶血供應計畫,每名受贈者最多可接受慈濟全額補助兩袋臍帶血,且不限於小兒血液病患,成人也可申請。
父吸毒 後代會產生抗拒基因
【台灣醒報/劉運】2012-12-18
父親吸毒,兒子比較不可能染上毒癮!美國賓州大學的研究發現,公鼠若吸食古柯鹼,後代的公鼠比較會對古柯鹼產生抗拒性,研究員表示,吸食古柯鹼公鼠的精子在基因發生改變後,其後代在生理上也會產生改變,防止後代染上吸食毒品的惡習。
一項新的研究指出,父親若吸食古柯鹼,兒子對毒品上癮的機率會減小。研究員在實驗室中觀察老鼠的生父若吸食古柯鹼,這將影響牠們兒子吸食古柯鹼的行為,研究員發現,這些老鼠的後代比較能夠抗拒吸食毒品所帶來的興奮感。研究員表示:「我們非常驚訝後代的公鼠並沒有那麼喜歡古柯鹼。」
美國賓州大學的神經科學教授皮爾斯(Christopher Pierce)指出,「我們知道基因對於古柯鹼的上癮有重大影響」,這個研究顯示,吸食古柯鹼所帶來的化學變化,可以遺傳至下一代,使得後代對上癮產生抗拒,顯示父母對毒品的接觸,會在後代的基因及行為產生改變。
在實驗中,研究員先讓公老鼠先吸食古柯鹼60天,然後再與沒吸食過古柯鹼的母鼠交配,研究員發現,牠們後代所吸食的古柯鹼較其它老鼠少許多,而且牠們比較不會努力去得到古柯鹼。研究結果顯示,古柯鹼對後代的公鼠影響大幅減少,但對後代的母鼠則沒有相同的效果。
研究員進一步表示,老鼠腦部的變化,似乎造成了牠們對古柯鹼的抗拒性,但是毫無疑問的,還有其它的生理改變,研究員已著手進行更多的實驗來證實這些改變,未來還可能以其它的致癮物如尼古丁及酒精測試。研究員表示,古柯鹼造成精子裡的基因改變,重新調整兩代間所傳達的訊息。
此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期刊。
◆ 懷孕天天吃牛排 孩子牛肉過敏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2/12/18
台南市李姓婦人懷孕時,幾乎每天都吃牛排,孩子出生到4歲,鼻涕流不停,直到最近接受檢測,才知道可能是自己吃太多牛肉,把過敏體質傳給孩子,在遵照醫師的指示,不讓孩子吃牛肉後,鼻涕不止的症狀馬上好轉。
婦產科醫師許朝欽建議懷孕的媽媽自費進行過敏檢測,懷孕期間避免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可降低孩子出生後罹患過敏症的機率。而目前自費進行過敏食物的檢測,價格約1萬元,抽10cc的血液就能測近百項食物。
李婦的兒子今年4歲,從出生後就有鼻塞的問題,「1年裡大約有300天都在吃藥」,她每天都要拿著衛生紙幫孩子擦鼻涕,看過不少醫師,都說是過敏,治療效果卻不佳。
最近她帶孩子接受過敏檢測,發現孩子對食物中的牛肉、雞蛋及牛奶等嚴重過敏,醫師詢問她懷孕時是否愛吃這些食物,她回想好像真是如此。
她愛吃牛肉,懷孕時更是天天吃,先生開玩笑說,薪水都被她吃牛排吃光,還拿牛奶與雞蛋當點心,沒想到可能因此造成胎兒過敏;後來她注意孩子飲食,避吃過敏食物,才幾周孩子的鼻涕就不流了。
許朝欽表示,媽媽可能對某些食物過敏,卻沒有明顯症狀,一旦在懷孕期間大量食用,造成體內異常免疫球蛋白增加,經由胎盤傳給胎兒,會引發孩子的過敏症狀,包括皮膚、呼吸、消化系統、心臟、肌肉骨骼、生殖、神經等都有,為了孩子好,最好要注意飲食過敏的問題。
◆ 心律不整 基因研究有突破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2012/12/18
美國新發現使心臟調節器往後也許不需用電。科學家將一種特殊基因放入病毒中,再植入實驗老鼠體內,發現該病毒有心臟調節器效果。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研究人員表示,一個人的心臟大約有數十億個細胞,但是負責控制心臟跳動的,僅一萬個不到,年紀和疾病都可能導致心跳過快或過慢,嚴重可能造成心臟突然停止,目前解決的方式是植入心臟調節器,讓電池裡的電流,來調節心臟不正常跳動,但是電池沒電,或者無線電波影響,都可能對該機器有影響。
傳統心臟調節器是用微型器具植入心臟附近,當察覺心跳過慢或不穩定時,給予適當的電壓讓心跳恢復正常,但一直有報告指出,突來的電磁波可能影響心臟調節器運行,很可能造成致命的後果。
新研究將一種會感染心臟的病毒,改變他們的基因,將一種控制心跳的基因(Tbx18)植入病毒,在動物實驗中,心臟細胞感染這個實驗病毒,變的更小、更薄、形狀有點像錐形,最重要的是受感染細胞有了調節心跳的功能,但是研究人員表示,希望能同樣的方式對人類心臟有同樣的效果,但在更多動物實驗之前不會考慮人體實驗。
英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表示,能夠把心臟細胞轉變成心臟調節細胞,是非常具有科學魅力的新穎技術,開闢細胞治療心律不整的可能性,但是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是否有其他影響,能否在未來確實幫助改善人類的心臟疾病。
◆ 領先日韓 我加入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2012/12/18
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 (PIC/S)上午頒發入會證書給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這是政府官方單位成為國際組織會員的第一例,領先日、韓。行政院長陳冲上午到場祝賀,希望透過這個機制提升國民健康及醫療產業。
國內藥品實施GMP制度,今年屆滿30年,得到PIC/S肯定,以Taiwan FDA身分,成功叩關PIC/S,馬英九總統、立法院長王金平以賀電表達肯定。馬總統說,希望強化國際交流合作,精進卓越研發能力,提升藥品品質,促進產業升級,為國人健康福祉貢獻心力。
陳冲說,食品藥物管理局是個辛苦單位,通俗話講「能放進嘴巴的東西」都歸他們管,想活得很好,很愉快,就是食品;不想走到人生末路,是藥物,現在還要再加上健康食品,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尤其與生活品質關係密切。目前有44家藥廠符合PIC/S GMP標準,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透過這樣機制,將來在食品藥物檢驗,特別是法規建立,有共同規範,對國民健康及整體產業進一步提升,有很大助益。
罹惡性腦瘤 奇蹟度過31年
【馮惠宜/台中報導】2012-12-19 中國時報
面對癌症,醫學有極限、生命卻總會出現奇蹟!五十六歲的白裕燿,卅一年前罹患三期惡性腦膠質細胞癌,臨床統計患者平均存活率只有兩年到兩年半;但他在手術、放射線治療後,遵守醫師處方與藥物,並在愛妻無微不至照顧下,健康度過卅一年,讓當時為他進行手術的醫師都嘖嘖稱奇。
白裕燿當年廿五歲時還在服兵役,人生才正開始,卻在退役前夕因頭痛欲裂就醫,檢查竟是極惡性的腦瘤,醫師評估最多活不過兩年;但他並未失志,當時交往八年已經擔任教師的女友陳梅花,毅然決定跟他結婚陪他面對命運的考驗。
陳梅花婚後甚至因醫師斷言先生活不過三年,冒險在老公開刀切除腦瘤、接受鈷六十放射線治療階段不宜受孕情況下懷孕生子,並且堅定的晚上教書、白天陪老公面對癌症。
結果白裕燿不但活超過五年,夫妻倆五年連生三子,子女都很優秀,大兒子如今已是婦產科醫師,算算距離當年他被診斷出罹患惡性腦癌,已經超過卅一年!
看著病患超乎預期健康存活下來,當年為他動手術的醫師、林新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王有智說「這真的是醫學的奇蹟!」因為目前文獻上罹患該癌症三期存活超過廿年的不超過三個,可是他卻活了卅一年。
王有智也取得白裕燿這些年就醫的病歷資料研究,希望可以找出他存活至今的原因,預計整理後發表論文,作為治療該腦癌的參考。
陳梅花也分享她這些年照顧老公心得,提醒目前正在接受癌症所苦的患者,要聽醫師的話、乖乖吃藥接受治療、絕不要吃偏方,且一定要有樂觀的心情,注重均衡飲食,這樣就可以跟老公一樣成功抗癌。
◆ 成大研發智慧型載具 造福肢障者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31007
【台灣新生報/記者蔡清欽/台北報導】2012/12/19
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蘇芳慶教授與陳天送教授研發的「智慧型輕量化移動載具」,創造使用者「坐站姿轉換」的人性化服務,還能調整情境,讓使用者自主調整待人接物的高度與角度,也能同步開啟健康監測系統,追蹤血壓與呼吸狀況,讓使用者有「站」與「行」的尊嚴。該項技術已獲得台灣、美國和中國等多項專利。
患有脊髓神經系統損傷或下肢肌力不足等下肢障礙者,於起立及行走時均會產生障礙,因此均需要他人攙扶幫助。
成大智慧型輕量化移動載具,是一部多功能載具,可依身高調整舉起、移位、站立、行動及生理監測等功能,協助行動失能者行動、站立及移位,進行日常活動,滿足行動失能者渴望移動與獨立的需求。
咳嗽服抗生素 對成人無療效有害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12/20
並非一有咳嗽症狀,就得馬上服用抗生素。瑞士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抗生素對多數成人咳嗽症狀沒有治療效果,除非出現肺炎症狀,否則不需要使用到抗生素,如果沒有肺炎跡象卻貿然使用萬博黴素等抗生素,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醫師常為咳嗽、支氣管炎患者開抗生素藥物,不過有些研究質疑這種做法沒什麼效果。瑞士研究人員以兩千多名成人咳嗽患者為研究對象,將這些人分成兩組,一組服用抗生素萬博黴素,另一組則使用安慰劑。
參與研究的民眾年齡都在十八歲以上,都有急性咳嗽症狀,症狀都沒有持續超過一個月,且也都沒有肺炎跡象。研究人員讓他們一天服用三次藥物,連續服用七天,研究人員發現,與使用安慰劑的患者相比,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復原狀況並沒有比較好,不但如此,患者更容易出現噁心、紅疹、腹瀉等藥物副作用。
研究指出,抗生素緩減咳嗽症狀、縮短生病時間的效果沒有比安慰劑來得好,代表抗生素無法有效減緩咳嗽症狀,也無法縮短病程。這項研究已於昨日發表於「刺胳針感染症」期刊。
研究人員菲利浦‧薛茲醫師強調,亂用抗生素可能造成嚴重腹瀉等副作用,也容易讓細菌產生多重抗藥性。
◆ B肝病毒量低別放鬆 表面抗原也重要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12/20
B肝帶原者若檢測發現體內病毒量低,往往會鬆了一口氣,不過國內一份研究對2688名患者追蹤近15年,結果發現,即使病毒量低、但B型肝炎表面抗原濃度高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會高出13.7倍。學者建議民眾做B肝檢測時,要做「病毒量」及「表面抗原」的雙指標,台大等各大醫院都可以檢測。
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長高嘉宏,和國內研究肝炎權威陳定信、陳培哲等9位醫師,歷時約15年,追蹤2688位表面抗原陽性的B肝患者,發現表面抗原濃度高低,跟罹患肝癌的風險大小有關聯性。
高嘉宏說,目前B肝帶原者,普遍以B肝病毒數量作為判斷依據,國內曾有研究證實,病毒量大於2000(IU)者,未來罹患肝癌機率高,以致許多檢測發現病毒量小於2000(IU)的帶原者會鬆懈。
但根據追蹤發現,2688名患者中,仍有191人罹患肝癌,肝癌發生率為0.5%。研究證實,即使病毒數量低,但如果表面抗原濃度高,比起表面抗原濃度低者,罹患肝癌的機率竟然高出13.7倍。
高嘉宏說,表面抗原只要抽血檢驗就能得知,因此未來希望能推動B肝檢測的雙指標,醫療院所不僅要驗帶原者的病毒量、也要驗表面抗原的濃度高低。
對於病毒量低、表面抗原低,罹患肝癌的機率屬於「微小風險」,高嘉宏建議,僅要一年追蹤一次,但如果病毒量低、表面抗原高,則建議三個月到半年追蹤一次,一發現肝功能異常,要積極治療。
表面抗原除了可以作為預測肝癌的風險因子,高嘉宏說,也可以作為治療的判定依據,對於目前以注射干擾素治療B肝患者,可以於用藥第12周時檢驗,若發現表面抗原濃度仍居高不下,就可以預測未來的治療效果不佳,及早調整治療方式。
◆ 免疫力好 表面抗原濃度低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12/20
B肝帶原者的表面抗原濃度高低與免疫反應有關,免疫力好,就能控制B肝病毒不發作;但醫師也強調,帶原者要保持免疫力,作息正常、適時補充維他命,而非依賴保肝藥、保肝食品。
表面抗原高低可以預測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理事長高嘉宏表示,表面抗原是B肝病毒製造的,當帶原者免疫力好,控制病毒不發作,表面抗原的濃度就低。
國內有300萬名B肝帶原者,平均每5到6名成人就有1人帶原。高嘉宏說,帶原者要維持好的免疫力,他建議均衡營養、作息正常、適時補充維他命,但不要依賴保肝藥、保肝丸。
基隆長庚肝膽腸胃科主任簡榮南說,帶原者要保肝,就不要對肝臟做有害的事,包括喝酒、亂吃藥,或是一次吃四種以上的各類保健食品,很可能保健食品本身有交互作用,多吃反而造成肝臟負擔。
至於對肝臟有益的事,他建議,運動是最簡單的方式,可以增加免疫功能,同時也要保持心情愉悅,不要太過操煩,都是帶原者的保肝之道。
◆ 腦機介面 將喚醒癱瘓的肌肉
【聯合晚報╱蔡致仁】2012.12.20 0
美國科學家開發出直接用腦部控制的義肢,靈活程度更貼近人類原本的四肢。由於腦機介面 (brain-machine interface)的技術發展,長期癱瘓的病人從此擁有運作更加流暢的人工手臂。
由腦部直接控制義肢,專家認為是相當了不起的進步。現在已有的技術,讓癱瘓者只要心裡想到一些字母,就能方便自如地用義肢書寫或打字出來。
腦機介面技術快速進步,科學家預測,這項科技有一天可以用來喚醒癱瘓病人沉睡的肌肉。目前腦機介面可與機器外骨骼結合,讓下身或四肢癱瘓的人重新站起來行走。
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將兩枚微電極裝置植入一名癱瘓女性左腦的運動皮層,將腦部發出的運動訊號,透過電腦運算轉譯,傳遞到義肢,於是義肢做出大腦想要的動作。他們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
研究人員說,他們開發的演算系統是腦機介面的最大進步,如何正確轉譯腦部訊號,一直都是心靈控制義肢的最大挑戰。一位研究人員波尼爾說,「現在將人類的動作解碼,已經不再是問題了」。
美國血液學會提出自體免疫力治癌法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2012/12/25
美國血液學會報告中提出自體免疫力治療法,利用身體的免疫力系統,將更強大並且有效攻擊癌細胞。早在一百年前,就有醫療學者觀察到,在不能施行癌症切除手術病患上,讓病患革藍氏陽性菌感染,能夠讓腫瘤能夠因而變小,目前的研究就是讓病患的免疫系統接受訓練,能直接辨別癌細胞攻擊與破壞,讓癌細胞變小。
這樣的治療法可以被認為是主動或者被動的治療法,可能將徹底改變癌症的治療途徑,能夠將針對腫瘤攻擊的單克隆抗體,開發成標靶藥物,特別針對各種不同癌細胞,有不同的治療方式治療,一般來說,抗體是免疫系統的重要元素,主要是將外來致病菌或病毒時,發揮作用將病毒、細菌殺死,若是結合實驗的癌症抗原,可以將特定病變的癌細胞蛋白質,當作觸媒讓免疫系統把癌細胞殺死。
這項實驗雖然相當成功,但是還是所限制,這項治療性抗體不能夠在免疫系統中被記憶,不像一般民眾對於疫苗永遠防制疾病的概念,必須不斷重覆的施打,而且單克隆抗體只能識別細胞表面特定蛋白質,並且單克隆細胞大多只能在細胞培養中生產,所以目前製造費用還非常昂貴,目前僅在動物中實驗,要進入人體實驗,還必須進行一些免疫的風險評估。
◆ 建興電切入生物檢測儀
【記者王中一/台北報導】2012-12-25 工商時報
長期專注於高營收、低毛利市場的全球光碟機龍頭霸主建興電(8008),可望展現截然不同的新面貌。該公司已經開發應用在出人類和寵物身上的「生物檢測儀」,而且還包括利潤最高的「試劑」,未來將建立專利權保護,明年起就可貢獻營運,搭配其餘的新產品線,將轉型跨入高毛利的利基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建興電目前以「SKYLA」作為生物檢測儀的自有品牌名稱,未來有機會在生醫產品之上,作為該公司走向自有品牌之路的試金石。
建興電早在2-3年前看感受到NB、PC市場進入成長瓶頸,因此執行長廖學福還一度卸下日常庶務,轉而擔任集團的策略長,並肩負替建興電尋找下一個潛力產品的任務。出乎意料的是,廖學福不只找到「一項」新產品,而是「一串」新產品,包括成長力道迅速的SSD(固態硬碟),明年第1季就要應用在北美10多款新車之上的「車用智慧型手機無線充電器」,以及生物檢測儀,還有尚未發佈的秘密產品。
在完成找出新產品的階段性任務後,廖學福回任執行長職務,也落實新產品的開發。以生物檢測儀來說,除了納入工研院的生醫團隊之外,也結合內部的光機電人才,雙方歷經磨合期後,才順利開發此一產品。據了解,目前相關的CE和GMP認證都已經通過,正累計臨床實驗案例。
從生物檢測儀的外型來看,像極了配備彩色螢幕的桌上型電腦主機,同樣運用到光碟機的技術,只要將血液滴在裝有10多種試劑的圓盤上,然後收回機器內以進行光譜分析,就能判別多種數值和病症。
◆ 可攜式導尿管 改變世界3大發明
李宗祐/台北報導 2012-12-25 中國時報
為進軍全球醫療器材市場,國科會委託國家實驗研究院,五年前開始遴選優秀人才到美國史丹福大學受訓,累積培育十七位醫材創業家逐漸嶄露頭角,台大醫院外科部醫師洪偉禎與史丹福研發團隊合作開發的可攜式導尿管,更被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為「嘗試改變世界的三大發明之一」。
國研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主任林博文表示,目前已有十七位學者及醫師完成訓練,從矽谷帶回新創醫材構想及資金,成立八個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新創公司及研發團隊。
最受矚目的是,台大醫師洪偉禎開發的可攜式導尿管,把體積龐大的導尿管微小化,變成可以捲起來隨身攜帶,衛生且不易感染,避開被旁人看到的尷尬,讓病患擁有更尊嚴的生活品質,被CNN評為「嘗試改變世界的三大發明之一」。
虎尾科技大學機械設計系助理教授毛彥傑,則針對膝關節退化患者設計的步行輔助器「iStrider機械腿」,被喻為「台版鋼鐵人」,可依使用者需求,最多可減輕膝蓋在走路時承受的四十%壓力,先後獲得我國和日本發明展金牌獎。
毛彥傑指出,第二代「iStrider機械腿」不但已改善第一代穿戴不便的問題,僅須數秒就可輕鬆穿戴完成,也鎖定運動休閒市場開發登山或跑步專用機械腿,預防並減少運動傷害。
◆ 立院三讀 促積極提升製藥水準
中央社 2012-12-25
立法院院會今天三讀修正通過藥事法部分條文,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委託辦理教育訓練培育臨床試驗人才,提升製藥工業水準。
藥事法原條文規定,為提升藥物製造工業水準,對於藥物科技之研究發展,得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工業主管機關獎勵之。
三讀通過條文增列規定,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每年應委託專業醫療團體辦理教育訓練,培育臨床試驗人才。新興藥物科技的研究發展得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工業主管機關獎勵之。
台灣團結聯盟籍立法委員林世嘉在提案說明表示,為促進台灣生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激勵新興藥物科技發展,希望主管機關積極培育臨床試驗人才,並獎勵新興藥物科技發展。
行政院衛生署長邱文達在委員會審查條文時表示,原條文是為了透過獎勵藥物科技研究發展,提升藥物製造工業水準,雖未明訂藥物臨床試驗的獎勵或補助措施,但已經有完整規劃,與立委關切的內容方向一致,未來也會持續努力。
◆ 中藥常山功效之謎 研究解惑
法新社 2012.12.24
(法新社巴黎23日電) 早在2000多年前就被用來治療發燒和減輕瘧疾症狀的中藥「常山」,美國科學家今天從分子的層面,說明這項中藥治療機制。
中文叫「常山」,拉丁文稱「常山植物」(Dichroa febrifuga Lour)的這種草藥,是萃取自所謂藍色常綠繡球花這種開花植物的根部。
根據中國口述紀錄文獻,早在西元前206年到西元220年的漢朝,即使用常山。
研究人員在2009年深入了解這項中藥的內部活性成分「常山鹼」。在藥學上它可製成被稱為「常山酮」(Halofuginone)的分子。
他們發現,常山酮可阻擋1種會攻擊健康細胞的不好免疫細胞「第十七型輔助型T細胞」(Th17 cell)的形成。後者會造成感染,導致發燒。
「自然」期刊今天刊出的這篇研究發現,常山酮功效在阻止會製造「不好」的Th17細胞的蛋白質生成,但不會妨礙「好細胞」的形成。
至於瘧疾,研究發現,常山酮似也會干預相同的蛋白質形成過程。這種過程會使瘧原蟲存在於血液中。
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Scripps ResearchInstitute)研究團隊領導人希梅爾(Paul Schimmel)說:「我們的新發現解開人們困惑以久的問題,即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這種草藥治療瘧疾發燒機制之謎。」(譯者:中央社陳蓉)
台法合作研究︰大腦跨語文神經迴路相似
自由 2012.12.29
〔記者陳炳宏/台北報導〕學不同語言是跨界挑戰嗎?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曾志朗院士等人所做的研究發現答案是「否定的」,且解析法文與解析中文的大腦神經機制是一樣的。
由曾志朗帶領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團隊、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郭文瑞所長,與法國國家衛生暨醫學研究學院的狄昂院士(Dr. Stanislas Dehaeneu),就大腦跨語文的認知神經機制進行多年的合作研究,證實曾志朗所提出的「一腦多文」(one Brain for all written languages)的生物系統假說,對於人類大腦的閱讀認知神經機制的發現,開啟新的篇章。
使用中文 證實是用左腦
曾志朗表示,過去中國與日本曾有關於使用中文是靠右腦的報告,如今透過法國與台灣對於兩國語言的研究結果,證實都是使用左腦。
曾志朗說,經由生物上的神經科學驗證,語言閱讀就是利用左腦的形音義學習,無論第二外語、第三外語都是一樣的,沒有特殊學習捷徑。
在漢語閱讀的認知神經機制的研究上,相較於拼音文字系統,傳統上認為大腦處理視覺複雜度較高的文字系統,必須倚賴典型的左腦神經網絡之外的區域來處理。
研究指出,大腦閱讀的神經機制中,不同組字規則文化特性的效應,其實並沒有形成不同且顯而易見的大腦神經迴路。
因此,不論處理的文字系統是拼音文字的法文,或是視覺複雜度較高的中文,對於靜態的字形辨識及動態的書寫筆順的處理,大腦的認知神經機制並無不同,研究指出,大腦閱讀的神經機制為跨語文的普遍性的神經迴路。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也認可此一研究發現的重要,特別發布新聞稿。
◆ 妙手仁醫陳宏基 用盲腸重建聲帶
【李明賢/台北報導】2012-12-29 中國時報
「能吃、能喝、能說話,是全世界最重要、最幸福的事情!」近年靠著自體腸道移植技術,協助百餘名病患重建聲道的整型外科醫生陳宏基如此表示。他接受本報訪問時提到,許多病人在術後的第一句就是「終於可以吃東西了」,對於口腔癌、鼻咽癌病人的切膚之痛,他能夠感同身受,才會發明聲道重建新方式。
陳宏基因為發明自體腸道移植技術而獲得傑出科技貢獻獎,行政院長陳冲昨親自頒獎。陳揆笑說「做人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每天睡前可以驕傲的說,自己做了件好事」,相信許多病人也會對陳宏基說「You have done something wonderful(做了件好事)」。
自體腸道移植聲帶重建發聲器,目前已累積一百二十五個案例,陳宏基陸續指導超過七十名來自英、美、日和新加坡醫師,展現台灣醫療水準,對提升國家形象有重要貢獻,因而獲頒傑出科技貢獻獎。
陳宏基表示,台灣有數千名口腔癌、鼻咽癌患者,因為手術切除食道,須裝置人工發聲器才能與人交談。不過,人工發聲器裝置於食道內容易嗆到,甚至也可能窒息死亡。裝置體外的發聲器也有不少麻煩,例如有病患帶著發聲器談生意,對方居然說「先把變聲器拿下來」,頓時讓場面很尷尬。
陳宏基表示,他以前當住院醫師時就對腸胃外科很有興趣,投入整型外科後持續做腸子移植,因此想到以盲腸做聲帶重建,把腸子當發聲管,一般病人術後七天可正常進食,訓練一段時間即可恢復交談。「每當看到病患可以吃東西和發聲時,是我感到最有成就的事情!」陳宏基如此表示。
對於國內醫界出現「五大皆空」的困境,陳宏基昨也鼓勵醫學生可以勇於投入內科、外科、婦產科和小兒科等領域,雖然時代演變使得醫師的責任加重,但期待台灣的醫學成就可以長期持續發展。
諾貝爾獎神經學家 蒙塔爾奇尼過世
【台灣醒報╱記者李家淳╱台北報導】2012.12.31
最長壽諾貝爾獎得主麗塔‧列維‧蒙塔爾奇尼,12月30日下午於羅馬家中過世,享壽103歲。1986年她和另一名美國生物化學家史丹利柯漢共同獲得諾貝爾獎,其研究發現神經生長因子,對神經科學界有深遠的影響,拓展了對腫瘤、畸形發展、老年癡呆症等許多領域的新知;目前研究人員正試驗應用在阿茲海默症。
蒙塔爾奇尼在美國的研究期間,發現了神經生長因子,這是第一次被發現、能控制細胞成長的物質。當腫瘤從老鼠身上被植入雞的胚胎時,引起了胚胎神經系統的快速生長。她提出結論說,腫瘤釋放出某種刺激神經生長的因子,進而影響了某些類型的細胞的變化。
一盞明燈滅了
羅馬市長在一項聲明中宣布蒙塔爾奇尼過世的消息,並稱之為「人類的一大損失」。他讚揚她正是這個時代「文明道德、文化、研究精神」的代表。
這位嬌小的女士有著上揚的髮型,直到年老,她的工作行程一直都很緊湊。2009時她滿100歲說,「由於經驗,我現在的心智比20歲時更好。」
蒙塔爾奇尼的姪女告訴杜林媒體La Stampa說,她的去世「就如一盞明燈滅了」;她的姑姑很平靜地走了,好像只是睡著。這位科學家每天持續數小時的研究工作,直到最後一刻。
退而不休的科學家精神
義大利人稱蒙塔爾奇尼為「細胞夫人」(Lady of the Cells);她是猶太人,1909年4月22日出生於杜林北部。1936年時她20歲,不顧父親的反對─女人不該讀書,取得了杜林大學醫藥和外科學位。她成長過程經歷反閃族歧視和納粹入侵,後來成為義大利頂尖科學家;於美國研究期間,1986年與美國生化學家史丹利柯漢共同榮獲諾貝爾獎。
蒙塔爾奇尼回到義大利後,1969年成為羅馬科學研究國家委員會的細胞生物學實驗室主任。她在1970末退休並以客座教授的身分持續工作,也撰寫了幾本書推廣科學普及。她創立列維.蒙塔爾奇尼基金會,在世界各地給予獎學金和推廣教育計畫,特別是對非洲女性。
2001年列維.蒙塔爾奇尼獲頒為義大利最高榮譽終身國會議員;2006到2008間她活躍於國會,與其他的終身國會議員一起支持當時的總理羅馬諾•普羅迪。
科學家的溫暖人性
義大利總理馬里歐蒙提讚賞列維•蒙塔爾奇尼「有魅力和堅韌」的性格,以及她一生捍衛她所堅信的理念。幾個月前,她才剛協助支持一項對政府的提案,目的是讓許多資金困難的年輕科學家受到更多注意。
梵諦岡發言人費德里科•隆巴爾迪神父也讚許蒙塔爾奇尼在文明和道德上的努力,說她是義大利和世界上一個鼓舞人心的榜樣。
3項生醫政策承諾 跳票!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2013-01-02 工商時報
由行政院院長陳冲、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共同背書的33項生醫產業政策,具體端出3項牛肉,包括在台研發上市新藥及新醫材將獲高額健保核價、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放寬至二類醫材、藥事法修訂,原規劃與二代健保同步,但目前已宣告「跳票」,上百家廠商的優惠美夢暫時難圓。
首當其衝的是懷特新藥拿到新藥執照的懷特血寶,目前尚未收到健保核價公函,而影響層面最廣的藥事法修訂和產業發展條例放寬,由於目前該議案都還在立法院的經濟委員會內,以下周開始就要進入總預算的審查來看,立法委員私下表示,本會期過關的機會甚為「渺茫」。
懷特美吾華集團董事長特助林瑩慧表示,懷特血寶已於2012年11月送件申請,期間健保局要求的補件說明都交齊了,但目前尚未收到衛生署的通知。
被認為是史上最大利多的33項生醫產業建言政策,是去年8月31日拍板定案,陳揆允諾指示在台研發新藥納入健保、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放寬等11項政策將立即啟動,12項也將在一年內做到,另外10項則將在三年內上路。
不過,就初步統計來看,除了兩岸醫藥合作,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已於去年9月20日成立「兩岸醫藥品合作專案推動辦公室」,12月12日也與中國藥監局(SFDA)在成都進行會談,即使目前尚未有具體進度,但至少雙方是有更明確的溝通進展外,影響生醫產業深遠的二類醫材放寬和藥事法修訂則仍流於空談。
生醫業者指出,國內二類醫材約佔全部業者的49%,生技新藥條例的適用範圍未來放寬至需要臨床、侵入性、高附加價值的二類醫材,包括血糖機、骨材、骨填充材料、導管、隱形眼鏡等都有機會納入下,將是產業的大利多。
另外,最受關注的是新療效新藥,連砍7次的健保價經讓國內藥廠很難生存下,原本預期要修訂藥事法第七條與施行細則第二條,將新療效新藥擴大至新適應症、降低副作用、改善療效強度、改善療效時間或改變使用劑量等新藥,都將享有稅賦和健保價優惠,由於此領域是國內藥廠的強項,如果過關,才真正是嘉惠產業。
◆ 美發明家院士 林欣榮台灣第一人
【張朝欣/雲林報導】2013-01-02 中國時報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北港媽祖醫院)院長林欣榮,日前獲選「美國國家發明家學會」發明家院士。九十八名獲獎院士中,有八人為諾貝爾獎得主,林欣榮是台灣第一位獲此榮銜的大學教授,可說是科學界的「台灣之光」。
五十七歲的林欣榮,廿六歲時以第一名自國防醫學院畢業,陸續擔任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國防醫學院教授、慈濟醫院花蓮院區院長,二○○九年接任北港媽祖醫院院長,以其神經外科專長組成醫療團隊,全力發展腦神經外科醫療。
二○一○年林欣榮以在幹細胞領域的努力與貢獻,榮獲「美國神經治療及再生醫學會」最傑出獎,為台灣第一人,也是該會成立十七年以來第一次獲獎的華人;此次再獲選發明家院士,堪稱空前的雙重肯定。
「美國國家發明家學會」發明家院士遴選十分嚴謹,由資深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官員、美國國家發明家名人堂獲獎人、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等組成委員會遴選;二○一二年發明家院士共選出九十八人,二○一三年二月於美國南佛羅里達州大學授證。
林欣榮之所以獲頒發明家院士,在於他發明廿多項國際專利,還長期投入治療惡性腦瘤的新藥研發,並將藥物轉化為產品,且從臨床經驗研發腦部外科手術用的導航定位系統(BPS),讓腦外科手術更為準確。
最受醫界矚目的是,林欣榮是台灣首位將胚胎幹細胞成功移植到巴金森氏症患者身上的醫師,並使用全球首創的「鑰匙孔手術」,順利為病患夾除腦血管瘤,為巴金森氏症病患帶來治療新契機。
林欣榮說,獲獎者有八名諾貝爾獎得主、兩名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十一名美國國家發明家名人堂得主、三名美國國家技術創新獎得主,九十八名新院士擁有的知識技術發明,超過三千二百項美國專利,他能與世界各國菁英同獲殊榮,是團隊與個人無上的光榮。
◆ 將接掌南市安南醫院 西南海岸最佳醫療網絡 指日可待
【張朝欣/雲林報導】2013-01-02 中國時報
「我的家鄉在靠海的台南將軍區,最了解鹽分地區民眾對醫療資源的期盼。」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北港媽祖醫院)院長林欣榮,在雲林耕耘三年多,造福無數急重症病患;如今中國醫藥大學取得安南醫院經營權,他也將接任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首任院長。他強調,「將連結兩家醫院資源,打造西南海岸最優質的醫療網絡。」
三年前林欣榮來到北港媽祖醫院,發現雲林沿海地區老年人口眾多,急重症病患比率偏高,卻缺乏專業的急重症醫院,於是著手打造急重症醫療團隊。
林欣榮整合神經外科、神經內科、中醫部組成「腦中風醫療團隊」,還引進全台首創的「急診到院前評估即時互動視訊系統」,團隊廿四小時全年無休,只要有疑似腦中風病患到院,團隊成員立即會收到簡訊通知,在最短時間內趕到醫院會診。
在「腦中風醫療團隊」努力下,媽祖醫院三年多來成功搶救上百名腦中風、心臟病等急重症患者,連馬來西亞、印尼、香港腦中風重症患者都慕名而來求診,治療後均獲突破性效果,讓媽祖醫院名揚國際,成為國內外腦中風醫療指標醫院之一。
面對即將營運的安南醫院,林欣榮表示,安南區面積與人口均為台南市之最,但迄今沒有醫院坐落其間,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由來已久,未來將與媽祖醫院相互交流連結,打造西南海岸最佳醫療網絡。
日培育T細胞 未來抗癌有望
中央社 2013-01-04
日本研究人員培育出癌症殺手T細胞,這是科學家首度創造出能夠對抗癌症的細胞。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項突破為直接將細胞注入接受治療的癌症病患體內鋪路。
人體本來就有T細胞,但數目不多,研究人員希望將大量T細胞注入病人體內,以強化免疫系統。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過敏與免疫學研究中心(RIKEN Research Centre for Allergy and Immunology)研究員表示,他們首次成功培育出名為T淋巴細胞的癌症殺手免疫細胞。
過去研究顯示,利用傳統方法在實驗室培育出的T淋巴殺手細胞,在殺死癌細胞上效果不佳,主因是這些細胞壽命極短,使治療效果受限。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日本研究人員重新設定T淋巴細胞,再置入iPS細胞,並觀察有何不同。
研究結果發表於「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期刊。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幹細胞科學資深講師伊利克(Dusko Ilic)表示:「雖然此一方法需要進一步證實,展開臨床試驗前也必須進行更多研究,但初步結果看來充滿希望。」
◆ 高醫人體生物資料庫 揭牌
【聯合報╱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2013.01.05
許多醫師在診斷不出病因時,往往會說是體質關係,為探索更多的病因,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合作,成立「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昨天舉辦揭牌儀式。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說,政府在12年內斥資60多億元,在全台各大醫院設研究駐站,收集20萬名健康人體檢體,以及10萬名病人檢體,建置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希望為解開臨床醫學上的體質之謎帶來曙光,並希望能找出致病或促成疾病的基因。
陳建仁說,未來在5年內建立完整的資料後,所有的醫學研究者,都可以從資料庫中找到臨床資料,也可以從生物檢體中了解基因的變化,從中了解病因的形成。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成立目的是結合生活習慣、環境因子、臨床醫學與生物標誌等資訊,建立屬於台灣本土的人體生物資料庫。
位在高醫的人體生物資料庫,設備齊全,有攝氏零下86度的大冰箱,還有零下196度的液態氮,可以完整保存各種檢體。
資料庫預計邀20萬名30歲到70歲的健康民眾參與,針對本土常見慢性疾病進行長期追蹤研究。另外,也要和全台各大醫院合作,邀10萬名特定疾病患者參與。中央研究院預計5到6年完成,建立屬於台灣本土的人體生物資料庫,為生物醫學研究收集龐大的生物檢體與健康資訊,提供國內學者申請使用。
◆ 武漢光谷生物城 大廠集結
【經濟日報╱大陸特派員王玉燕/湖北武漢報導】2013.01.05
建設僅4年的武漢光谷生物城,已躍居大陸生物產業第三位,僅次於上海張江和北京中關村。
記者走進武漢光谷生物城,大陸最大的生物醫藥企業加速器-光谷國際生物醫藥企業加速器三期工程,正在開工建設,輝瑞製藥、費森尤斯、賽默飛世爾、拜耳等國際醫藥大廠,都在這裡設點布局。
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副總工程師鮑俊華表示,武漢光谷生物城,將成為大陸生物產業的創新和產業化中心,華中生物技術高地。
預計到2018年,光谷生物城10周年時,六大園區將實現生物產業總收入過2,000億元人民幣,成為國際知名的生物產業園區。
武漢之所以對像輝瑞等國際醫藥企業具有吸引力,原因很多。比如,輝瑞已對外宣布將會同武漢當地的研究機構和大學建立合作關係;賽默飛世爾科技則與光谷生物城簽署了戰略夥伴關係合作協定。武漢高校林立,科研院所眾多,如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等,是大陸高校最集中的城市,濃厚的學術氛圍,便是光谷生物城眾多魅力之一。
伴隨著大陸中部崛起戰略,武漢已成為華中地區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不僅是學術中心,武漢還是大陸中部經濟、金融和交通重鎮。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地處大陸中心,航空9分鐘、高鐵4小時即可抵達北京、上海和廣州。
被稱為「光谷」的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擁有大陸最大的光電產業集群。相對於光電子上千億的銷售收入而言,2011年收入302億元的生物產業,目前還是「小兄弟」;但在未來,生物產業將成為武漢光谷經濟新的增長點以及最重要的頂樑柱之一。
鮑俊華指出,2015年,新興市場占全球生物醫藥市場的60%,而大陸可能要在新興市場中占據三分之一。看好大陸市場,跨國企業紛紛到大陸發展醫藥和衛生保健事業。為因應挑戰,大陸發改委2007年開始推動生物產業基地建設,武漢是第三批,2008年啟動30平方公里生物產業基地的建設。4年時間,當地投入超過300億元的資金,打造了大陸前三名的生物產業集群。生物城內轉基因白蛋白水稻、可控式膠囊內窺鏡、全自動癌細胞快速檢測系統、蛋白質三維折疊碼等創新成果,均居世界領先地位。
根據當地規劃,生物城將重點圍繞生物醫藥、生物農業、醫療器械、生物能源、生物服務和生物資訊六大領域,建設生物創新園、生物醫藥園、生物農業園、醫療器械園、生物能源園、中新生物科技園六大園區,打造集研發、孵化、生產、物流、行政、居住為一體的生物產業新城。
更年期女性易胖 美國鼠實驗揪出惹禍酵素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3/01/07
女性到了更年期之後,往往比男性更容易發胖。美國最新動物實驗發現,可能與一種稱為「Aldh1a1」的酵素有關。這種酵素一旦大量增加,飲食又不知節制,身體就很容易囤積脂肪致肥胖。
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發現這種現象,而人類體內也有Aldh1a1酵素。研究人員餵食母老鼠高脂食物,結果發現,這種酵素如果很活躍,身體就會囤積更多內臟脂肪。母老鼠體內若沒有這種酵素,就算食用高脂食物也不會發胖。
Aldh1a1酵素會讓內臟脂肪增加,若同樣年齡男、女都吃高脂肪食物,Aldh1a1酵素所引發的連鎖反應不但讓更年期女性容易產生第二型糖尿病,且可能使更年期女性罹患心臟病、癌症的風險上升。
研究人員進一步指出,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會抑制Aldh1a1作用,年輕女性體中雌激素濃度高,較能抑制Aldh1a1活動,因此發胖機率就會降低。
研究作者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人類營養學副教授奧里雅娜‧席奧蘭庫娃表示,研究成果未來或許可針對女性研發新減肥療程。Aldh1a1酵素還有幫助脂肪生成等其他功能,因此不可完成將這種酵素剔除。目前完成的是老鼠實驗,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證明也適用於人身上。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一月號的「糖尿病」醫學期刊(Diabetes.)。
◆ 英生技公司實驗膠囊 救心又抗癌?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13/01/07
英國生技公司CamNutra研發出一種新膠囊,含有番茄表皮的抗氧化物「茄紅素」,初步實驗顯示,服用這種膠囊可能降低中風、心臟病發作的風險,且可能有助對抗癌症。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對36名心臟病患進行實驗;病患平均年齡達67歲,都服用史達汀類降膽固醇藥物。病患服用Ateronon 膠囊兩個月後,血管硬化現象停止,血管彈性和血流量增加五成。先前研究已顯示,Ateronon可降低膽固醇。
劍橋臨床實驗部門主管威金森表示,初步實驗結果令人振奮,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確定膠囊能否降低中風和心臟病發作風險。
Ateronon膠囊含有的茄紅素經過特殊處理,比地中海飲食中的茄紅素更容易被人體吸收。Ateronon可提升血管內皮細胞對一氧化氮的反應;運動的時候,一氧化氮可促使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量。南歐民眾的平均壽命比歐洲其他地區的人多10年,一般認為是茄紅素的功勞。
廠商已委請伯明罕大學教授費茲墨里斯徵求病患進行長期研究。英國心臟基金會醫學部副主任奈普頓表示,在更大規模研究證實新膠囊的保健效果前,最好的辦法是吃很多新鮮蔬果。
英國首創眼球注入感光細胞 重建視網膜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2013/01/08
英國革命性的實驗,將失明老鼠的眼睛恢復視力。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將全盲的老鼠,注入感光細胞在他們的眼球中,結果發現全盲的老鼠逐漸恢復了視力,雖然先前有類似的研究,能夠回復夜間全盲老鼠的視力,而這次的實驗老鼠不論白天與黑夜都有視力回復,研究團隊表示,因眼疾視力退化到全盲的民眾,是將來下一次實驗的對象。
視網膜色素病變,可能讓視網膜的感光細胞逐漸失去能力,最後讓人完全失明,這次的研究選擇了類似條件的實驗老鼠,在他們的眼球中注入前趨細胞(pre-cursorcell),這些細胞會在眼球中組成塊狀的視網膜,兩個新星期後,新視網膜形成在眼球中,對老鼠的腦部與瞳孔進行測試,發現它們對光線不論腦波或瞳孔都有反應。
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教授皮特表示,這次的研究非常重要,期待如果進入人體試驗,在臨床上可能真的能夠回復全盲人的視力,但是皮特也強調,要讓視力更進一步的回復,僅僅測試腦波與瞳孔測試是不夠的,必須還有更多的不同實驗與相關測試。
早先學術期刊「自然」中,有相關學者就發表了一篇文章,證明了細胞移植使用在夜間全盲的老鼠上,讓老鼠漸漸恢復了夜間視力,使用也是類似的技術,而該學者看到這次的實驗表示,能讓視網膜的感光細胞重建,這項實驗對於人類影響巨大,研究人員可採取人體幹細胞,來進一步的實驗能夠更成功。
◆ 蔬菜養生-對抗糖尿病 蘆筍可能有答案
尹德瀚/綜合報導 2013-01-08 中國時報
刊登在《英國營養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的一項新研究報告顯示,蘆筍可能是對抗糖尿病的新利器,可協助控制人體的血糖濃度,並增加人體產生有助於吸收葡萄糖的胰島素。
巴基斯坦喀拉嗤大學之前完成一項實驗,研究人員對大鼠注射化學物質,使其罹患糖尿病,然後將大鼠分成兩組,一組給予治糖尿病藥物,另一組輪流餵食高劑量與低劑量蘆筍萃取液,每隔28天更換劑量。
實驗結果顯示,低劑量蘆筍萃取液可抑制血糖濃度,但無法改善胰島素的產生,只有高劑量蘆筍萃取液對增加胰島素產生具有顯著效果。2006年一項研究指出,蘆筍可使人體肌肉和組織對葡萄糖的吸收增加81%。
糖尿病一般可分一型與二型,二型又稱「成人型糖尿病」,多在中年以後發生,症狀包括身體疲累、口渴、頻尿和傷口較難癒合等;許多二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並不自知。
◆ 西方藥廠闢金礦 找上中藥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彭博資訊七日電】2013.01.08
西方跨國大藥廠正積極從傳統中國醫學尋找靈感,希望擴大產品線,開闢營收來源。
英國葛蘭素史克(GSK)正在測試以草藥治療免疫系統失調,如牛皮癬或消化系統發炎。法國賽諾菲(Sanofi)計劃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開發「現代化」中藥,治療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
雀巢(Nestle)則與香港富豪李嘉誠旗下的和黃中國醫療科技公司結盟,開發一種源於中藥的藥物,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
西方藥廠過去對中藥嗤之以鼻,但隨著中國中產階級日益壯大,加上醫藥公司亟需開闢新的營收來源,讓他們對歷史長達2,500年的中醫抱持愈來愈開放的態度。
彭博產業分析師法賽利說:「(中國)這裡有13億人,很多人買不起西藥,而且相信中藥已經夠好。如果西方藥廠達到一定的製造規模,再加上葛蘭素史克或賽諾菲的標籤,消費者或許更願意購買,而不是自己煎藥來喝。」
根據麥肯錫(McKinsey)計算,不包括未加工草藥和高度提純的草藥化合物,2011年中國中藥市場的規模為130億美元,未來5年可能每年成長14%。去年中藥銷售額中,非處方籤(OTC)藥物為60億美元,幾乎是中國整體非處方藥市場的一半。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2004年為植物性藥品頒布新的法規,讓批准條件比化學或生物藥物更寬鬆,或許有利藥廠加快研發藥品的速度,目前向FDA申請的藥物試驗已逾500件,其中多數獲准進行人體試驗。過去西方藥廠試圖將草藥分解為單一成分,始終未見重大突破,如今他們從傳統處方獲得靈感,轉攻合劑(mixture),希望推向全球、尤其是中國市場。
傳統中藥加上西方科學技術的方法,早已應用在葛蘭素史克的上海研發中心,員工身體不適時,可以選擇「拔罐」或服用自家藥物。
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主管臧敬五表示:「傳統中藥已經流傳幾千年,但它們是基於臨床經驗,不像西藥那樣有臨床證據。我們的策略是結合現有傳統知識與現代製藥技術。」
諾貝爾得主:花椰菜藍莓恐致癌
中央社 2013.01.09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華森(James Watson)表示,時下流行的防癌超級食物如花椰菜、藍莓與維他命丸等食品補充劑無法預防疾病,甚至可能帶來疾病,增加致癌風險。
華森因協助發現DNA結構而獲得諾貝爾獎殊榮。
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華森表示,除非科學家能重新思考抗氧化劑的角色,像是維生素藥丸與花椰菜及藍莓等食物,否則許多癌症的療法仍無從找起。
一般認為,抗氧化物質能去除稱為「自由基」的氧分子,因此能促進健康並且抗癌;不過華森主張,這些自由基可能是預防與治療癌症的關鍵,將它們從人體去除,反而可能帶來反效果。
華森認為,自由基不僅使生病細胞獲得控制,也使癌症藥物與放射治療有效。
84歲的華森在研究中表示,抗氧化物造成的癌症或許還多於能避免的癌症。他的研究報告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出版的「開放生物學」(OpenBiology)期刊。
華森說:「鑑於最近研究數據強烈顯示,大部分末期癌症的不可治療性可能來自擁有太多抗氧化物,現在該是嚴肅探討時候,是否使用抗氧化物較可能致癌而非防癌?」
華森表示,大量研究發現,維生素A、C、E等抗氧化物以及礦質硒(mineral selenium),對於預防胃癌或是延長生命「沒有明顯效益」,反而似乎會略微縮短生命,其中又以維生素E特別危險,此外,藍莓好吃但沒有防癌效果。
華森表示,他的這項理論是他與英國研究夥伴克利克(Francis Crick)1953年的DNA研究突破以來,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英國癌症研究協會(Cancer Research UK)教授瓊斯(Nic Jones)同意,多項研究顯示,抗氧化物質無助健康的民眾防癌,甚至會些微提高罹癌風險。
瓊斯表示,維生素和礦物質應該從健康均衡的飲食攝取。
◆ 「可攜式生命救護系統」 北榮採用保命帶
【聯合報╱記者林昭彰/新北市報導】2013.01.09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所師生研發「可攜式生命保全救護系統」,讓獨居長輩、病患或登山者,萬一發生急難意外時,救護系統即可透過3G或無線網路發出求救訊號,並將心跳、呼吸等生理數據和地理位置,提供緊急聯絡人和醫護單位。
計畫指導教授葛煥昭表示,「可攜式生命保全救護系統」受到廠商青睞,目前除臨床應用在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獲得台灣專利外,正在申請國外專利。
這套系統由博士生黃南競、鄭元成、余博淵,和碩士生何信凱花費一年時間研發成功,突破一般行動救護工具僅適合室內使用的限制,並排除系統線材纏繞、影響活動的不便。
當繫在胸部的感測器探測到使用者生命跡象異常,例如突然昏迷等狀況,系統就會透過WiFi或3G行動通訊裝置發送求救訊息,卅秒內開啟定位功能,將患者所在位置和生理資訊傳到緊急聯絡人手機,再以語音電話及社群網站等方式,通知聯絡人和醫護單位。這個裝置也很聰明,除非使用者生理或活動發生異常,不會開啟定位功能。
寬僅十公分的潛水衣材質繫帶,不會因流汗脫落,拆下重約五十公克的感測器,即可清洗。
黃南競說,這套系統除提高對病患的監護、急救、追蹤、分析、定位服務與協同醫療照護的可能性,降低延誤救治與醫療照護成本,亦可運用在登山者安全回報和運動員生理檢測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