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4

台灣經濟重生之鑰

◆ 從頁岩革命找出台灣經濟重生之鑰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94487.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5.23

前些時日的太陽花學運,凸顯年輕世代對未來的焦慮。而這份擔憂最根本的起源,無非是金融海嘯後,過去4%以上的台灣經濟成長常態,已成為遙不可及的高標、貿易對手國積極洽簽FTA及兩岸經貿模式從互補轉為競爭,讓台灣愈發地陷入邊緣化;再加上大企業紛紛放棄加碼國內投資,使腹背受敵的台灣經濟似乎將難以避免地走向衰敗,種種不利因素環繞下,悲觀氛圍長年不散。然而,要將如此險峻局勢,轉變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麗結局,並非不可能,且實例就在近處。

美國能源產業2006年也面臨與當前台灣相同的困境。當時,傳統油田產量快速萎縮,天然氣產量也面臨瓶頸;伊拉克戰爭惡化了已搖搖欲墜的美國和中東關係、崛起的中國強勢地與美國爭奪稀缺資源,可謂是落入前有熊、後有虎的危境。

此時,老牌石油公司也不堪成本負荷,紛紛放棄美國境內的油氣探勘,讓美國似乎只能加大仰賴海外能源,變相地任人宰割。豈料,僅短短數年,頁岩革命就成功扭轉了這種悲觀的宿命,2013年國際能源總署甚至預期,2016年美國原油產量將超過沙烏地阿拉伯。

其實,頁岩能源問世並不是什麼新聞,早在1821年美國便發現地層下蘊含頁岩氣,只是始終缺乏具有經濟效益的開採方法。直至1998年,被尊為頁岩氣之父的喬治米歇爾(George Mitchell)催生出水力壓裂法(fracking),進而將頁岩氣開採成本降至4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後,才具備巨大的商業價值。長年經營天然氣能源公司且年逾古稀的米歇爾,本可坐擁傳統能源所創造的巨大財富,享受舒適的生活。但他對能源耗竭問題的高度關心及永續經營的企業家精神,即使面臨企業接班人比爾史蒂文斯(Bill Stevens)及擁有地質學專業的兒子陶德皆強力反對、董事會的猛烈批評,仍毅然決然地投入頁岩氣開採。

其間,債台高築及親近的妻子因此壓力罹患阿茲海默症,亦未使他退縮。米歇爾每每在承受各方壓力後,總在第一時間驅車前往開採基地,再三激勵員工「堅持下去,目標就在前方」,讓第一線員工對公司營運的擔憂一掃而空。

為何米歇爾有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堅持?除了他具備永續經營、勇於承擔風險並尊重專業的企業家精神等台灣經濟轉型所需的特質外,更重要的是他掌握長遠且正確的趨勢做為後盾,使他的堅持不會流於有勇無謀。為了對他身處的產業趨勢有更深的掌握,米歇爾早在1970年代便資助兩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米多(Meadows)夫婦的研究計畫。

這兩位學者參與的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於1972年發表震懾全球的《成長的極限》(Limits to Growth)報告,預言在現有的使用方式下,天然資源將加速耗竭,經濟增長不可能無限持續,更為了深刻了解米多夫婦的研究而於1978年召開論壇,並邀請蘭德(Rand)公司的創辦人肯恩(Herman Kahn)一同與會,對能源耗竭議題進行各種深度討論。

在論壇中,肯恩批評米多夫婦只從統計學上的線性概念探究自然資源的趨勢,卻忽略了經濟學的替代法則要義─當自然資源漸趨稀少時,高漲的價格會迫使人類提升既有資源的使用效率及找尋其他的替代品。此一市場法則下特有的非線性思維,強化米歇爾堅持找尋新生產模式的決心,更因為米歇爾洞悉長期的發展趨勢,讓他得以在眾人反對的情況下堅持己見,終於打造出改變能源歷史及美國未來命運的頁岩革命。

面對台灣經濟的困局,線性思考者很容易就產生毫無希望的沮喪感。但從米歇爾開創頁岩革命的故事可知,天底下沒有所謂的宿命論,台灣所欠缺的是對國際大趨勢的掌握、具備米歇爾企業家精神及非線性思維的政府與企業主,以及創造可讓勞工對自己工作懷抱熱情的環境。只要這些要素都具備了,台灣經濟又何愁無發展的可能性。

※ 相關報導:

* 美經濟數據回溫 Q2轉強有望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94486.shtml

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增幅比預期高,不過請領失業救濟總人數降至2007年12月來最低,顯示就業市場普遍改善。另外隨著天氣回暖、物價漲幅減緩與市場上待售成屋增加,4月成屋銷售為四個月來首度成長,領先指標也連四個月攀升,顯示第2季經濟可望轉強。

* 販毒賣淫 義大利計入GDP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695432.shtml

義大利國家統計局 (Istat)表示,明年起將把毒品走私和性交易收入的估計納入國內生產毛額(GDP)計算,此舉預料將讓經濟數據更好看。

國家統計局說,走私菸酒收入也將納入計算,但承認,「這些非法活動不會申報,因此計算程序勢必相當困難」。國家統計局發表聲明解釋,新的計算方法符合歐洲聯盟新規範。

* 人民幣國際化 連下兩城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94495.shtml

人民幣國際化快攻,不到三天,大陸與俄國、紐西蘭簽貨幣相關協議。中國銀行與俄國第二大貸款機構VTB簽署中俄貨幣付款合作協議,銀行在貿易融資中,直接用兩國貨幣交易;大陸央行與紐西蘭央行昨(22)續簽本幣互換協定,強化雙邊貿易。



◆ 葉銀華/中華民國財務健全嗎?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694588.shtml

【聯合報╱葉銀華】2014.05.23

如果說中華民國是一家公司,那麼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如何?

最基本的是看政府的負債總額與歲入歲出差額。首先政府這幾年持續歲出大於歲入總額,今年度歲入(政府收入)為一點七三兆、歲出(政府支出)一點九四兆,預算赤字約為二千一百億元;而去年預算赤字為一七四四億、前年赤字為二一四一億。政府赤字如此下去,公債有增加的壓力,逼近政府舉債的法定上限。

再者,到底政府的負債總額為多少?去年底中央政府按公債法計算之債務餘額約為五點二兆,加計其他債務、地方政府債務,外顯負債約為七兆。但是上述債務,並未包含各級政府的潛藏負債,而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估計,各級政府潛藏負債去年底達十七點一兆,其中軍公教人員退休退撫金八點四兆、勞工保險八點一兆為最主要。二○一三年底,政府之外顯負債、潛藏負債合計達廿四點二兆,而二○一二年底為廿三點四兆,可見政府債務負擔持續增加中。

潛藏負債到底是不是政府的負擔?各種退休制度之受雇人、雇主、政府,每期皆有提撥資金,並加以運用累積資金池,供退休人員之領取。各種退休資金池的理想境界,是足以應付未來之可能支付,不會有收支失衡,亦不會有破產之可能。但是因資金投資報酬低、並且提撥不足衝擊下,導致軍公教人員退撫、勞工保險累積資金,不足以支應提領,在未來出現缺口,甚至有破產的危機,遂有可能形成政府負擔。

例如:軍公教退撫基金、勞保基金在民國一○七、一○九年會出現首次支出失衡,而根據去年精算在民國一一六、一二○年可能會面臨破產的窘境。即使政府每年投入約一三八○億的軍公教退撫支出,上述財政困境仍在增壓中。

在面對政府預算持續赤字、債務負擔壓力逐漸增加下,政府的財政狀況已到必須嚴肅面對時刻。最近,立法院通過號稱史上最大加稅案的財政健全規畫,預期每年可增加六百億稅收。然而,即使是史上最大加稅案,相對每年超過二千億之財政赤字,僅是小補一番,實無法對健全政府財政有重大的助益。

同時,政府預算赤字迫使緊收支出,波及有助於提升經濟成長之公共建設預算;公共建設預算規模持續萎縮,預算占比連三年下滑。主計總處最新匡列二○一五年公共建設公務預算僅一六三六億元,占中央歲出總規模比重不及九%。國發會表示正常之公共建設公務預算占總歲出比重應該要達到十五%,目前狀況不僅直接擠壓新興公共建設投資,並且相當不利於整體經濟成長。

因此,政府的財政健全方案須有更積極作法,包括增加稅收與活化國有資產。我國稅收結構不健全,絕大部分來自薪資所得,而甚少來自於資本所得。順應馬總統五二○演說要年輕人住得起台灣,除增加房屋供給之外,規畫房地產所得實價課稅應有其必要性。

依目前狀況,未來廿年內,相關潛藏負債將成為政府莫大負擔,若不提早因應,政府有可能面臨財務危機,迫使未來年輕人要提撥超高的退休金。因此,有必要縝密規畫年金制度改革,降低未來財政問題與年輕人負擔。前年行政院已成立改革小組,但是目前尚未提出具體改革方案。要解決此一問題,必須提早面對,透過已退休少拿、未退休多提、合理退休年限,讓大家共同解決此一難題。

(本文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 小額付款功能 電信公司已關閉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8695524.shtml

【聯合晚報╱記者盧沛樺/台北報導】2014.05.23

人手一隻智慧型手機,造成手機App軟體詐騙事件猖獗,有立委要求各電信業者將手機小額付款功能原始設定為關閉,待用戶提出申請,再予以開啟。中華電信、亞太均表示早已關閉;台灣大哥大則說,民眾臨櫃申辦門號時,都有詢問是否新增加值服務,包括小額付款,另外,配合NCC要求雙向回傳認證,當民眾要開啟小額付款功能,也會以簡訊確認。

中華電信表示,去年中手機App軟體詐騙頻傳,除將小額付款功能改設定為關閉外,也在9、10月間領先各家電信業者,率先推出簡訊確認功能,當民眾上網消費,要啟動小額付款時,會先收到系統寄出的簡訊,確認該筆消費來自自己的手機門號,當民眾回傳簡訊後,才能啟動小額付費,完成交易。亞太電信也說,目前已關閉小額付款功能。

台灣大哥大表示,今年初NCC已要求各家電信業者預設關閉電信帳單小額付費服務,台灣大配合辦理。當民眾臨櫃申辦新門號,除非民眾主動要求開啟小額付費服務,不然預設一律為關閉。若民眾過一段時間要開始該服務,台哥大也已按照NCC規定,採取雙向認證。

※ 相關報導:

走出經濟寒冬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經貿自由化必須全面性的影響評估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96759.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5.24

近半年來社會對台灣經貿自由化的政策方向,若非直接反對,至少也要求反思,這個現象的廣度與深度,絕非傳統的藍綠對抗可以解釋。各界歸納學生的怒氣及社會的怨氣,認為有些來自於自由化紅利的分配不正義,有些則是社會對兩岸互動及政府的不信任。這些都不是經濟產業問題,意味著後學運時代,政府對自由化政策的影響評估,必須改弦更張,才有辦法重新凝聚社會共識。

反服貿的原因複雜,更連帶使得自由經濟示範區,乃至於未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等方向都出現了質疑與挑戰。在過程中,不但凸顯了過去政府處理自由化的透明度及民主參與的不足,更掀開了許多社會階層對分配正義的質疑。從政府對於經貿自由化的評估內容就可知道,這樣的質疑並非無的放矢。

從過去的台紐、台星經濟合作協定,到服貿及TPP,政府的影響評估,幾乎清一色都是純粹對經濟、產業發展的影響評估,所以社會大概掌握了對國民生產毛額(GDP)、對就業,及對不同產業間的利弊得失;但是任何的自由化政策,其影響層面絕非僅限於總體經濟與產業發展,更對社會各個族群、自然資源甚至國家安全有所影響。因此先進國家的自由化政策評估,除了經濟論述外,也同樣重視社會、環境等面向的影響分析。

以歐盟為例,其對於洽簽經貿協定之事前影響評估,就不是純粹的經濟效益分析,而是稱之為「貿易永續性影響評估」(Trade Sustainability Impact Assessment, SIA)。在SIA架構下,不但包含傳統的經濟影響分析,更包括了社會影響、環境影響等分析面向。在社會影響評估中,主要探討經貿協定對貧富差距、社會公平、教育及醫療等的利益及衝擊,而在環境影響下,則分析經貿協定對自然資源及環境的影響。

至於如美、澳等國,也會針對經貿協定進行「國家利益評估」。除前述的經濟、社會及環境議題外,一般也將國家、經濟安全,甚至文化影響分析,納入評估範圍。這些評估的目的,絕非反對自由化;相反的,是在自由化的大方向下,了解影響項目,規劃因應配套,以追求整體的最大利益。

從這些經驗來看,我國的評估面向顯然過於單一,欠缺多元性,尤其是過於強調經濟和產業效益,而忽略了對其他社會領域的影響。若是政府的決策是以現有的評估報告為基礎,則所謂「利大於弊」的口號,自然就顯得單薄,無法說服社會。特別是對於兩岸經貿協議,大家或許更想知道對於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以及對兩岸未來互動的政治意義。然而到今天為止政府的回應,基本不脫於「社會要求,被動回應」的模式,顯然沒有在事前進行評估,成為反對人士對政府不信任感的重要來源。

我們相信自由化是台灣唯一的出路,必須要堅定的向前走,沒有退路。學運以來各界的質疑,與其說是反自由化,不如說喚醒了人民對政府過於偏重經濟產業,不重視社會、文化及安全面向的不滿。這樣的氛圍,除了許多人質疑政府只看企業、看財團,沒有跟全民站在同一邊,更導致以自由化作為台灣更上層樓的重要基礎的願景與期待,不斷流失。

要扭轉這樣的局面,重建社會對政府的信心,除了溝通、檢討外,我們更呼籲政府儘快參考各國經驗,從兩岸貨貿協議及TPP作為起點,對於經貿自由化政策進行更為廣泛、全面的影響效益評估,納入社會、安全等面向,作為重新建立信心再出發的起步。

※ 相關報導:

* 大陸救經濟 投資大鬆綁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96801.shtml

大陸經濟增長放緩,國務院連續重拳救經濟。大陸發改委宣布,自6月17日起,對外商投資項目由核准制,改為備案及部分核准相結合的管理制度,對外商投資採取試行國民待遇。



◆ 1~4月 簡訊詐走315萬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8/8696855.shtml

【聯合報╱記者李昭安/台北報導】2014.05.24

簡訊詐騙猖獗,受騙者急速暴增。

刑事警察局統計,去年簡訊詐騙報案件數兩百七十二件,詐騙金額兩百四十五萬元。今年光是一月到四月,簡訊詐騙件數高達四百九十七件,詐騙金額三百一十五萬元,遠超過去年整年總和。

NCC營運管理處簡任技正梁溫馨表示,已要求電信業者關閉小額付款功能,開通前需做「雙向認證」,避免類似詐騙事件一再發生。

各種系統用戶中,以Android系統手機用戶最容易被「詐」。民進黨立委蔡其昌說,根據防毒軟體公司公布資料,近來全台每天約有四千多支Android手機中毒。

蔡其昌表示,詐騙簡訊「精益求精」,有的簡訊還會以「朋友」口吻說:「看看那些年我們合拍的照片多麼年輕」。

蔡其昌說,立院交通委員會日前通過提案,要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比照ATM轉帳前示警提醒,對惡意網址或程式建立防護牆。

梁溫馨表示,NCC去年九月已要求電信業者關閉小額付費功能,若有損失由業者全部負擔。現在以手機進行小額付費網購,會先收到認證碼,且回到電腦上操作才算完成付費。

梁溫馨並建議,Android用戶更新到Android 4.2以上版本,即會開啟小額付款「雙向認證」功能。若手機已中毒,最好先備分相關資料,再將手機回歸原廠設定。

fsj 提到...

財經夯書缺失…21世紀資本論 數據有瑕疵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98281.shtml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4.05.25

金融時報報導,法國經濟學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撰寫的知名暢銷書《21世紀資本論》,引用的數據有瑕疵,可能降低本書結論的可信度。

《21世紀資本論》的主題是當前的財富不平等政回到一次大戰前的水準,皮凱提引用數據主張,最富裕的少數人擁有財富比率愈來愈高,並作出應課徵跨國富人稅的結論,在學界、輿論與決策圈掀起爭議,也加劇金融海嘯後的公共政策辯論。皮凱提也詳細說明他在估算歐美過去兩百年來財富不平等的資料來源。

但金融時報在調查皮凱提的數據後,發現好幾個錯誤:有些是在抄寫資料時單純打錯字、有些是未達最佳標準的平均技巧、好幾個沒有解釋的數據調整、毫無來源的數據、運用不同時期的資料時未說明,以及有些資料和原始來源不一致。

這些瑕疵都嚴重降低皮凱提主張的可信度,難以支持他「資本主義的核心矛盾,就是財富會不可避免地集中到最富有者手上」的結論。

例如,金融時報在整理資料後發現,歐洲的數據並未顯示財富不平等在1970年後日漸擴大。



◆ 大陸貨幣政策陷入兩難困局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98235.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5.25

被世界銀行譽為全球經濟成長引擎的中國大陸,近來經濟表現欲振乏力,官方公布的數據,包括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對外貿易,甚至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等重要指標,都呈現低迷不振的現象,令人意外。專業機構紛紛下調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的預期,各界開始關注大陸央行貨幣政策將如何因應。

大陸經濟呈現疲軟之勢,事實上已持續一段時間,但大陸央行的調控政策態度卻一直很謹慎,譬如,大陸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在今年第一次例會時認為,「當前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金融運行總體平穩,物價基本穩定」,因此,強調「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適度流動性」,「堅持穩中求進」。日前大陸央行發布今年第一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並沒有改變已持續近三年的「穩健」政策基調,傳達了近期內不會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畫的意志,市場對大陸央行放鬆貨幣政策的期待再度落空。

面對經濟下行的趨勢,大陸的貨幣政策一直未積極回應,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困於國內外環境變化莫測而有所顧慮。近來國際經濟形勢出現分化,新興經濟體經濟成長減緩,同時歐美各國經濟表現逐漸回穩,尤其美國量化寬鬆(QE)政策退場,國際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大幅提升,加大對大陸外匯存底的管理難度;而大陸房地產泡沫、地方債和影子銀行信託業務快速膨脹,潛在金融風險不斷累積,寬鬆貨幣政策是否會助紂為虐,導致金融形勢更加惡化,令決策者擔憂。因此,在經濟成長減緩的幅度仍然在可容忍的範圍內,大陸央行對於流動性閘門的管理,寧可選擇保守謹慎的態度。

為舒緩金融體系的潛在風險和壓力,大陸央行一方面引導人民幣大幅貶值,試圖打壓投機者套匯炒作,改變單向升值預期,降低熱錢持續流入對金融體系造成的干擾;另一方面,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管控流動性,使資金價格保持在相對合理的位置,以防止實體經濟部門債務槓桿進一步上升。從傳統貨幣政策目標出發來理解,一面允許匯率快速貶值,一面又在支撐資金利率水準,大陸央行的「雙率」政策不同調或存在矛盾,背後卻反映「成長」和「通膨」這兩大傳統目標顯然不是當前貨幣政策的重心,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優先權重已明顯加強。

日前大陸央行行長周小川曾公開表示,「中國仍處在一個轉型期,還沒有達到實施傳統貨幣政策所具備的條件」,一語道破當前大陸貨幣政策的意圖在促成長。然而,大陸經濟趨緩之勢未止,通縮的隱憂升高已是不爭的事實,有論者甚至認為,當前經濟衰退的程度比官方說法還嚴重許多。偏緊的貨幣政策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穩增長」主要障礙,甚至對維護金融穩定也無益;而內需不足、經濟不振加深了市場對對大陸政府採取更積極貨幣政策的期待。大陸政府自4月初開始陸續採取了多項「預調微調」措施,包括支持對棚戶區的改造、加快鐵路建設、研究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範圍等;隨後,大陸央行也採取了「微寬鬆」的政策,調降農村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顯然經濟下行的壓力已難以承受,大陸當局除了面對它,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

與實體經濟比較,今年大陸的金融形勢更為嚴峻。大陸經濟專家普遍認為,金融危機一旦爆發,實體經濟勢必受到拖累而進一步衰退;房地產價格暴跌很可能是危機的導火線。如何採取適切的貨幣政策,引導房地產投資降溫而又能避免房地產市場崩盤,今年大陸政府施政將面臨嚴厲的挑戰。大陸如何擺脫當前經濟困境,國際社會都在關注,台灣各業更應密切注意情勢發展,未雨綢繆建立風險防範機制。

※ 相關報導:

* 西進南進不如上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25000141-260209

....前年,政府看準台商海外投資壓力漸升,提出吸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希望藉此引回國內的投資活力,這項措施雖有些效果,但我們若從2001年以來的國內民間投資觀察,投資成長有限,2004年民間投資已逾台幣2兆元,但直到去年也僅2.2兆元,近十年相較於海外投資的熱絡,國內投資明顯低迷。

我們簡單以近十二年(2001~2013年)的國內外投資比較,依投審會統計,我對大陸累計投資在這段期間成長572%,而對亞洲(東協為主)投資也成長266%,相對國內製造業的固定資本存量僅成長95%,這說明國內投資相對不足,這也就可以解釋何以近年台灣經濟會如此沉悶了。

在1994年初南向政策甫推動之際,時任經濟部長江丙坤曾多次語重心長的表示:「西進、南進、不如上進」,遺憾的是,二十年來我們上進的速度始終不及西進、南進。長此以往,台灣要重返昔日的榮景,只怕比登天還難。

* 社論-從國家發展藍圖高度化解示範區爭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25000016-260202

....特別是不論「智慧物流」、「國際健康」、「金融服務」、「教育創新」或開放專業人士來台,都涉及對大陸開放的問題,主政者除了重申對於陸資來台的審查機制之外,尤其應詳盡分析條例與服貿協議開放項目間的競合關係,進一步說明各項目對陸資的處理原則,才能爭取在野黨的支持。

....例如農業加值應該著重於如何藉由農業生技與農業技術商品化策略,強化農業因應市場開放的能力,而不應只是重申放寬大陸管制性農產品加工後不會內銷,甚至於應該規定農業加值所使用的原料,將有一定比例來自國內農產品,才能消除外界的疑慮。



◆ 年輕人最該捍衛的「居住正義」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781901

自由 2014-05-25

◎ 張琦

根據營建署的資料,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一路從二○○八年的八.五倍飛漲到二○一三年的十五.○一倍,換言之,十五年不吃不喝才有辦法在台北市買房。其實只要上網google一下,就可以找到台灣各個居住團體提出的具體建言或是其他國家實行有年的居住政策,供以改善現在房市的扭曲,但為什麼到現在依舊不見效呢?政府似乎都沒有真正切入核心,稅改及政策這些技術性的改革都是可以被解決的,唯一無法成功的是,政府沒有這個心!

例如前幾天是馬總統的就職六週年紀念日,他引以為傲簽署兩公約人權報告,其中明言保障人民的居住權,但現在房地產市場中,房屋像是產品,而非居住的權利,馬總統這不是在打臉,那什麼才是打臉?

最弔詭的是,居住權是基本人權,憲法保障人權,但政府卻把扭曲的房價、買不起房的責任轉嫁給我們每個人,難道是我們自己不夠努力賺錢?是我們每個人沒有優良的儲蓄習慣?是你我不懂得理財,所以我們買不起房子活該嗎?

房價這個議題,早在我出生前就吵得沸沸揚揚,一九八九年無殼蝸牛早已夜宿忠孝東路,抗議房價太高;為什麼吵了這麼久?因為我們年輕人總覺得買房離我們還好遠,談起房價不單會扯到稅改及金融市場的機制,專業性術語讓年輕人望之卻步,覺得自己「不夠格」探討這個議題。

但,其實從小父母就擠破頭想把我們送進明星國中,拚了命的考上前三志願,夜以繼日地埋首書堆中,不就是為了考上好大學?畢業後有份穩定高薪的工作,存到人生第一桶金,當作第一間房子的頭期款?然而,我們早在國中開始就以買房為奮鬥的目標,在這個房價漲得離譜的當下,是不是離我們越來越遠?答案顯而易見。

我們這輩的年輕人對於未來是一片茫然,低薪資、高房價,政府卻輕而易舉推卸保障居住權,這樣惡劣的房地產市場、扭曲變態的社會結構,對不起年輕人的就是政府!而「居住正義」,也正是我們年輕人所該全力爭取、捍衛的首要任務!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學生,台灣居住正義協會(https://www.facebook.com/2014TAHA)社運部副主任)

fsj 提到...

全球央行撒錢 企業拚命「花錢」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99926.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法新社巴黎25日電】2014.05.26

大型央行推出的寬鬆貨幣政策讓市場資金充斥,促使企業紛紛動用已備妥的銀彈,吞併競爭同業或是大方分發股利。

全球企業今年首季配發的股利大增三成,多家企業巨擘宣布結盟,這種情形在美國尤其活躍。

巴克萊證券駐巴黎投資組合經理人穆雷指出,全球成長依然緩慢,但經濟回溫動力尚可,因為在美國聯準會與日本銀行等央行盡一切努力刺激經濟下,所有市場的流動性充足,隨時都有資金可供運用。

美國、日本與英國的央行近年來持續執行大規模資產收購,目的是向市場挹注流動性並拉抬停滯的經濟。

Amundi資產管理公司股票部門全球主管博瑟表示,除央行提供的流動性外,歐洲企業在歷經2008年與2011年的流動性緊縮後,也已累積大量應急資金。

隨著全球與歐元區經濟危機消退,企業不再囤積現金,而是大方加發股利。

亨德森集團的研究顯示,全球企業今年首季配發的股利達2,280億美元,較去年同季勁增31.4%,也是2012年底來最佳的季度表現。

研究還顯示,美國企業對投資人最慷慨,首季配發的股利提高30%,遠勝於歐洲與日本企業。

全球金融危機前盛行的大型併購活動也再度熱絡,例如奇異擬收購法國阿爾斯通,輝瑞欲吞併英國次大藥廠阿斯特捷利康,紐約宏盟集團與法國陽獅集團企圖合併為全球最大廣告公司,美國第二大電信商AT&T正在併購全美衛星電視龍頭DirecTV,康凱斯特也同意買下時代華納有線公司。

※ 相關報導:

* 周小川首鬆口 陸房市存在泡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26000768-260309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首度鬆口指出「大陸房市存在泡沫」,暗示大陸的打房政策可能調整,轉而出手救市;同時,陸媒盛傳大陸住建部門打算全面鬆綁限購政策,只待中央做最後的定奪。

* 歷來最大規模 鴻海擬籌資900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8699964.shtml

鴻海積極籌措銀彈,擬於6月25日的股東會中提出上限10億股的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募資案;以上周五(23日)收盤價93元計算,若全數募足,市值高達930億元。



◆ 健康商機看俏 去年產值破千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00123.shtml

【聯合報╱記者劉俐珊/台北報導】2014.05.26

運動熱潮席捲台灣,背後代表的健康商機更看好。

經濟部工業局統計,健康產業去年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六年內可望倍增,並增加逾兩萬個就業機會。尤其,可創造就業機會的周邊服務業,目前占總產值僅兩成,成長空間更獲看好。

經濟部官員表示,健康產業鏈「包山包海」,軟、硬體皆有,硬體是產值貢獻主力,包括照護器材、健康管理資訊系統設備、智慧穿戴裝置等,未來將採「以硬帶軟」策略,帶動健康產業消費。

官員還說,產業面則是「以大帶小」、通路面「以虛帶實」,希望健康產業從狹義的醫療,延伸到更上游的保健、保養,同時創造更多國內就業機會。

商業發展研究院調查,民眾對健康軟、硬體消費意願仍低。二○一二年一項健康消費調查顯示,相較健康監測等服務,保健食品仍受超過一半民眾青睞,平均每年消費金額兩萬七千八百卅九元,居各健康產品或服務消費榜首。

但調查也顯示,保健食品未來成長空間有限,反觀健康狀態監測、營養諮詢目前使用率雖然偏低,未來成長空間較大;運動健身器材與運動健身課程目前使用率低,未來成長也趨緩。

商發院分析,全民健康保險以疾病治療、健康篩檢給付為主;反觀健康篩檢等健康促進服務,無保險給付,民眾缺少消費誘因。

經濟部官員坦言,健康產業尚未建立成功營運模式,且健康服務產業是橫跨各領域,也牽涉跨部會業務,加上相關產業鏈如何串聯,都在摸索階段;產業端部分,台灣雖是資通訊產業翹楚,但系統整合應用能力也需再提升。

據商發院調查,相關領域業者紛紛表示,「跨業整合」是未來最大課題,目前國內逾半業者都和其他產業合作,其中,醫療機構握有龐大醫療資源,最為關鍵,中小企業主最缺的就是如何找到潛在策略合作、品牌聯盟機會。

fsj 提到...

製造業研發支出 大增8%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02231.shtml

【經濟日報╱記者吳父鄉/台北報導】2014.05.27

製造業研發投入有升溫跡象,經濟部昨(26)日公布,第1季製造業上市櫃公司研發投入為1,220億元,年增8.3%,增速為過去三年同期最高。

其中,以「電子零組件業」與「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兩者合計的研發投入占整體82.5%,是台灣製造業研發投入的主要來源。

官員表示,台灣研發投入長期集中電子與光學等相關產業,與這些產業國際激爭特別激烈,且產業集中度高有關。首季研發投入前五大公司依序為台積電、鴻海、聯發科、聯電與緯創;受益於IC設計與晶圓代工產業的景氣回暖,聯發科首季研發投入年增率逾六成,金額為89億元,聯電也年增近四成至33億元。

※ 相關報導:

* 我們贊成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組合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02305.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5.27

....有一些人擔心如果台灣把人民幣當成外匯存底,萬一兩岸發生動亂,大陸會不會停止人民幣與台幣的兌換,造成國人與央行的損失?或是,大陸如果大幅調降人民幣的匯率,是否也會造成國人的重大損失?其實此種情況不會發生,因為我們可以隨時在國際市場上把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另外,大陸如果想要調降人民幣對台幣的匯率,就必須買很多新台幣,但是新台幣不是國際貨幣,大陸必須到台灣來買,而新台幣的供給是由央行掌控的,所以大陸想要操控台幣對人民幣的匯率是不可能的。

....最後,由於未來人民幣長期升值的趨勢是可以預期的,而且人民幣國際化也是可以預見的,因此央行應該儘速把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的資產組合之中,以因應未來國人對於人民幣的需求。

* 我加入肥咖條款 下月可望簽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701861.shtml

美國財政部統計,到上周為止,全球194 個國家,已有67國加入FATCA(肥咖條款)計畫,比率達34.5%。南韓、新加坡和香港,各在4、5月,與美國達成肥咖共識,被視為已簽署IGA(跨政府合作協議)國家,7月起3國金融業可豁免被肥咖追稅。台灣目前仍由金管會與美國內地稅務局(IRS)協商當中,預計6月中旬有機會簽署。

* 公平法翻修 增搜索扣押權 聯合行為罰鍰加倍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782477

立院經濟委員會昨初審通過「公平交易法修正草案」,修改幅度超過一半,除賦予公平會「搜索」及「扣押」的權力外,獨占及聯合行為罰鍰額度加倍;且聯合行為「合意」可採推定,舉證責任轉至企業身上;另修正企業併購申報門檻,刪除市占率、只採銷售金額。



◆ 統一超 攻兩岸網購商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702178.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2014.05.27

7-ELEVEN搶攻兩岸網購物流商機,整合升級現有交貨便運作機制,明(28)日起推出全新「國際交貨便」服務,最快六天內可送達上海,直接宅配到全大陸。

統一超服務商品暨用品部經理沈幸柔說,國際交貨便可加快台灣小網購賣家送貨到大陸的速度與便利性,預期可帶動交貨相關業績成長兩成。

7-ELEVEN國際交貨便首波鎖定大陸地區,7-ELEVEN提供全天不打烊的交貨服務,後勤物流與台灣中華郵政合作,透過中華郵政與大陸中國郵政串接,提供每件限重1.5公斤、寄送費用339元,最快六天內可配送到上海。

沈幸柔說,大陸去年電子商務市場已達1.8兆元,不少大陸消費者也會到台灣網購賣家購物,看準兩岸消費者利用網購跨國購物的趨勢,耗時1年規劃全新的跨國物流模式,與中華郵政合作,不僅讓物品可配送到全大陸各地,更是國內便利商店業者中首度做到宅配到家。

7-ELEVEN在2010年推出國內交貨便服務,消費者就近寄、就近取,24小時皆可寄取件,目前合作夥伴超過3,500個網路店家,帶動許多中小企業、網購品牌成長,交貨便每年寄件數更高達4,200萬件,平均每天共有超過11萬人次使用交貨便服務,預估7-ELEVEN國際交貨便上線後,可帶動該類別業績成長20%以上。

國內小型網購服飾品牌「MO-BO」是2年前自創品牌,將家族傳統成衣廠轉為經營自有品牌,透過7-ELEVEN國內交貨便寄送商品,省下配送時間。

MO-BO老闆廖信鈜說,MO-BO服飾有八成是台灣製造,國內市場有限,未來成長動能有限,未來MO-BO服飾將可以透過7-ELEVEN國際交貨便配送到大陸地區,將市場由台灣延伸到大陸,預期訂單應可成長1倍以上。全家去年則與大陸淘寶網推出跨境網購店取服務,消費者只要在淘寶下單,就能直接到全家取貨,替兩岸網購搭橋。

消費者在淘寶結帳後選擇配送方式勾選「使用國際轉運服務」的超商選項,並選擇欲取貨的全家門市即可,配送時間約四到七天,商品到店後會以手機簡訊通知取貨。

※ 相關報導:

* 全家追擊 結盟電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702185.shtml

....大陸淘寶網全球有5億用戶、超過700萬名商家提供8億件商品,具有價格便宜優勢,台灣會員人數逾百萬人。全家因有轉投資大陸全家,透過兩岸全家串連,與大陸最熱的電子商務淘寶網合作,是國內首個便利商店業者與大陸電子商務業物流合作首例。

* 大潤發強壓華潤 衝大陸門市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702121.shtml

潤泰全轉投資的中國大潤發已是大陸最大的量販通路,為拉大與競爭者的距離,保持龍頭地位,今年計劃再擴增40至50家門市,並將戰線延長到五級城市,且未來三年將新增逾150個據點,店數衝到近500家。

* 蘋果連7年蟬聯世界供應鏈管理第一強
http://www.ithome.com.tw/news/88071

Gartner發布2013年前25大供應鏈廠商排名,將有進入全球財富五百強(Fortune Global 500)以及富比世全球兩千大企業(Forbes Global 2000)中營收達100億美元以上的供應鏈企業納入調查範圍,調查結果顯示,蘋果、麥當勞、亞馬遜與聯合利華位居前四。

fsj 提到...

美消費信心 六年來次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704658.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4.05.28

美國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升至2008年來次高,國防設備需求強勁也帶動4月耐久財訂單意外上揚,但衡量企業未來支出的指標下滑,顯示經濟仍有隱憂。同時,全美20大城市房價漲勢持續放緩。

受經濟數據激勵,美股三大指數27日早盤齊奏凱歌,標準普爾500指數再度升破1,900點大關,上漲0.5%至1,911點,締造盤中歷史新高紀錄;道瓊工業指數升0.5%,那斯達克指數大漲近1%。

商務部27日公布,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升抵83,優於4月下修後的81.7,反映民眾對經濟情勢看法較樂觀。預期指數和現狀指數雙雙上揚。

另一份報告顯示,4月耐久訂單經季節因素調整後比前月小增0.8%,增幅不如前月的3.6%。市場原先預測下滑0.7%。

紐約Fact&Opinion經濟公司總裁布斯卡說:「訂單走勢持續上揚,顯示製造業仍舊穩健,將扮演帶動成長的要角。」

上月耐久財訂單增加,主因是國防類資本財訂單銳增39.3%,寫下2012年12月以來最大增幅。運輸設備訂單也成長2.3%。

反映未來企業支出、不含飛機的非國防資本財訂單則是萎縮1.2%,不如前月的上揚4.7%。這份報告可能沖淡市場認為本季經濟可能大幅成長的樂觀預期。

同日公布的標普╱凱斯席勒房價指數顯示,3月全美20大城市房價較去年同期上揚12.4%,增幅為去年7月以來最小,但優於市場預估。10大城市房價年增幅為12.6%。

今年第1季全美房價比去年同期上揚10.3%,不如前季的11.4%。美國房價漲勢趨緩反映購屋需求下滑。報告指出,房貸利率偏高,加上近來聯準會對銀行放款提出警告,都導致首購族卻步。

※ 相關報導:

* 日 寬鬆政策醞釀退場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04815.shtml

熟悉日銀內部討論的現任與前任央行官員透露,日銀正進行非正式辯論,商議如何準備撤出實施13個月的量化與質化寬鬆(QQE)措施。

* 人行防錢荒 注入銀行1,950億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704672.shtml

為了避免「錢荒」重演,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進入備戰狀態,除了縮小正回購規模以維持資金寬鬆局面,明(29)日將與大陸財政部進行人民幣400億元(約新台幣1,95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招標,將定存資金存入銀行,力求平穩度過「期中考」。

* 經濟全面復甦 綠燈連三亮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04770.shtml

國發會昨(27)日公布4月景氣燈號,在金融、消費、貿易、生產四大層面帶動下,連續三個月亮出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綜合判斷分數衝至29分,為近三年新高。

國發會副主委陳建良表示,這是全面經濟復甦的樂觀現象,5月燈號續亮綠燈的機率很大。



◆ 選舉季節 不容減稅大放送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04808.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5.28

年底七合一選舉時機迫近,朝野立委最近紛紛提出綜合所得稅減稅案,大多是賽事、表演藝術消費支出、修繕借款利息、喪葬費、青年成家、終身學習、長期照護、購買書籍及短期補習教育等等扣除項目,林林總總共45件,此舉不但會讓困窘的政府財政更加惡化,也會使所得差距擴大,建議立委們要適可而止。

首先,對照日前立法院才通過的史上最大加稅案,包括增加綜合所得最高級距稅率至45%,兩稅合一股利扣抵率減半至50%,以及配套減稅措施,包括薪資、身心障礙及標準扣除額調增等,國庫每年淨增加640億元稅收。立委們隨即競相提出的減稅案,估計稅收損失將高達680億元,不但可稱為史上最大的減稅案,馬上就把加稅案的成果吃光,難道不是「前方吃緊,後方緊吃」?

其次,根據最近核定的100年綜所稅資料分析,全國申報綜合所得總額4.9兆元,扣掉占26%的免稅額1.3兆元,以及占35%的扣除額1.7兆元,綜合所得稅的稅基(綜合所得淨額)只剩下39%。以當年度有效稅率僅6.09%計算,亦即所得毛額每100元只課到6元的綜所稅。立委們增加扣除額或免稅額只有讓原本狹窄的稅基嚴重侵蝕,讓綜合所得稅的基礎更加脆弱不堪。

再說,調高免稅額或扣除額,例如賽事、表演藝術消費支出、修繕借款利息等,若沒有「排富」設計,只有讓高所得者獲取更大的減稅利益,最後反而會讓所得分配更加惡化。因為若提高列舉扣除額,對大多數使用標準扣除額的民眾而言幾乎沒有實益,除非標準扣除額也一併提高;而高所得者使用最多的列舉扣除額或特別扣除額,也會造成愈高所得者獲得更多的減稅實益。例如,每增加1萬元的扣除額,適用最高稅率(45%)的富人,將可享有4,500元減稅利益,對適用低稅率(5%)者,減稅實益只有500元。

因此,立委們請先檢視自己所提的扣除額或免稅額方案,有幫助到亟需幫助的人嗎?還是應該用更有效的方法幫助弱勢族群?例如長期照護費用的扣除,立委們何不參考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的排富設計,更符合實際,或者和行政部門合作,研議透過社會保險方式來正面直接解決此一重大議題。而若為了提振運動或藝文產業,可能還不如讓財政部維持一個完整的所得稅制,收取基本的稅收,再由相關主管部會編列支出預算重點提振,更有效率。

此外,財政部加稅案附帶有「回饋」的減稅配套,但立委們是否也該提出財源籌措的配套措施?稅捐稽徵法第11之4條要求稅法或其他法律為特定政策所規定的租稅優惠,應明定實施年限並以達成合理的政策目的為限,不得過度,且應經稅式支出評估。財劃法第38條之1也規定各級政府、立法機關制定或修正法律或自治法規,有減少收入者,應同時籌妥替代財源;需增加財政負擔者,應事先籌妥經費或於立法時明文規定相對收入來源,立委們若執意要減免所得稅,是否也應該把對財政的衝擊也列入評估範圍,對許多浮濫的福利支出(例如老農津貼),一併提出改革方案作為配套,才是更負責任的作為。

同時,也請立委們將稅制的健全視為己任,現在租稅負擔率偏低,又要兼顧所得分配的改善,稅制上已無對弱勢者「減法」的空間,只有從優勢者施以「加法」才是正辦,因此立委何不在房產稅的改革方面和行政部門較量速度和質量,多提出更具建設性的方案,只要立委們的稅改方案既可改善財政,又可促進社會公平,當可回應社會的期待,更具有政治上的吸引力,又何樂而不為?

fsj 提到...

全球主要經濟體 出口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29000064-260203

工商時報 2014年05月29日 記者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新出爐的數據示警,7大工業國(G7)等先進經濟體及金磚國家等主要新興經濟體,今年首季的出口急速放緩,讓全球經濟蒙上陰影,復甦後勁堪憂。

《金融時報》報導,根據OECD周二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第1季,G7和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等金磚五國(BRICS)的出口總額,較前季下滑2.6%,同時間這些國家的進口額也減少0.1%。

荷蘭政府智庫「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上周亦公布,今年首季全球貿易量與前季相比縮水0.8%。

世貿組織(WTO)等機構曾樂觀預測,全球貿易歷經數年低潮後可望恢復成長活力,但今年開年以來似有放緩跡象,OECD的數據更證實此疑慮。基於歐美復甦增強的帶動,WTO上月才將今年全球貿易增幅預測上調至4.7%。

OECD貿易暨競爭力統計部門主管阿邁德(Nadim Ahmad)表示:「我們目前掌握到的數據顯示,全球貿易大幅反彈的情況尚未顯現。」

OECD周二報告指出,G7和金磚五國等主要經濟體當中,僅德國與義大利的出口呈現擴張。

阿邁德強調,全球貿易情勢仍晦暗不明,主要是出口放緩多出自一次性因素,美、中、日等經濟大國的貿易都因不同因素遭受衝擊,因此很難歸納出共同原因。

※ 相關報導:

* 克魯曼示警:ECB防通縮 快動起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29000062-260203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周二在歐洲央行(ECB)舉辦的會議上警告,歐元區經濟已有陷入長期低迷之勢,但ECB至今卻都按兵不動,為了防止歐元區出現像日本的通貨緊縮,ECB必須採取行動。

根據消息人士向路透指出,ECB已為6月決策會議準備一整套政策方案,包括調降所有基準利率與增加對中小企業放款等特定措施,其中存款利率可能出現史上首見負利率。



◆ 名家-大陸經濟的空頭壓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29001066-260310

旺報 2014年05月29日 林建山

今年頭4個月中國大陸宏觀經濟資料陸續完成發布,儘管各項指標指數都在早先預期的範圍之內,但經濟成長率向下的壓力仍然極其可觀,尤其人民幣匯率持續下盪、房地產價格臨界泡沫、股市不振等熱點問題,在數字公開之後,依然令人備感迷霧重重。

投資成長率探新低

最新資料顯示,4月大陸全社會用電量成長速率比3月回落2.6個百分點,已逼近1年以來的最低點,其中,工業用電量成長回落3.1個百分點,CPI成長降至2%以下,PPI連續第26個月負成長,已致造成最近各方面對大陸經濟看空的聲浪,越來越大。不過,相較第1季,經濟動能放緩幅度似漸漸縮小,比較令人寬心,基本面有平穩運行的可能性。當前中國大陸經濟穩成長的壓力,更多是來自投資的不安定現象。2014開年以來,中國大陸的投資成長,就呈現下滑格局,1至4月累計年率成長已下探到最近13年來新低點。投資減速的原因,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是資金來源受阻,造成房地產投資放緩,二是受到前期社會融資規模和人民幣貸款餘額成長率全面性放緩的影響,基建投資成長受到抑制,鐵路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下跌8.6%,而拉低了1至4月全國基礎設施投資水準降至20.85%左右地步。

然則,中國大陸出現空頭危機其實更值得注意。中國大陸非金融類企業部門的槓桿率,已從2012年的106%向上跳增到2013年的109.6%,遠遠高過於德國的49%、美國72%,乃至日本的99%,引起國際矚目;然則,中國大陸的「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卻認為,中國非金融企業槓桿率的實情恐怕還不止於這個數字,據其保守估算,恐怕更已達到140%瀕臨債務陷阱的地步,而其中更有8成債務集中在國有企業。這種槓桿率急遽攀升現象,顯示中國國企的償債成本增漲幅度早已超過獲利成長率,其結果必然不斷擠壓經濟再發展資金,而加大金融違約風險。

企業瀕臨債務陷阱

今天在大陸,不少企業之積極增高債務比率,幾乎都不是為了要擴大投資營運,而是因為其下手客戶的生產經營,普遍出了困難,肇致整個資金鏈的緊張,以致在工資、水電費和稅收都需要以現金支付的背景條件下,企業為了資金周轉,而被迫不得不提高其槓桿率。這種狀況,尤其中央企業的負債率情勢,更加值得關注,由於央企資本籌資管道,比地方企業更不健全,儘管其保留盈餘猶可用以支持投資,但其他營運需求資金則主要還是要靠銀行貸款。

不過,中國大陸經濟總槓桿率仍然遠低於日本、英國及美國等先進國家經濟體,同時,因為中國大陸的債務,主要都是持有於國有部門,對外則依然是淨債權國家,且儲蓄率高於投資率、國際收支也還保持雙順差態勢,整體國家債務風險還是可以在可靠控制之下。

若中國大陸當局礙於國際觀瞻,採取盲目的「去槓桿化」行動,結果最可能企業流動性之急遽遭受嚴重威脅,而會適得其反的傷害整體企業經濟部門。因此,有國際學者建議應該要「用加速成長達成去槓桿化目標」,也就是以加大營收的分母基礎沖淡債務的分子份額方式,達到真正的去槓桿化目標,同時要輔以「國退國進」的總存量調節方式,建立國企的資本籌資和補充機制,以降低槓桿率飆高風險之威脅。(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 相關報導:

* 阿里巴巴砸75億 入股新加坡郵政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707120.shtml

阿里巴巴集團與新加坡郵政公司昨(28)日宣布達成協議,阿里巴巴以2.49億美元(約新台幣75億元),取得新加坡郵政10.35%股份,雙方將共同成立「國際電商物流平台」,拓展東南亞電子商務市場。

成立超過150年歷史的新加坡郵政,2003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目前新加坡郵政的電子商務與相關業務占總收入26%。阿里巴巴投資新加坡郵政,是繼投資菜鳥網路、日日順物流之後再次加碼物流投資,觸角首度伸到國際物流。

fsj 提到...

全球債市飆 低利可望延續(節錄)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09584.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彭博資訊29日電】2014.05.30

全球債市漲勢驚人,各國公債殖利率紛紛降至一年來低點,主因是愈來愈多跡象顯示,各國央行可望在不助長通膨的情況下持續刺激經濟成長。

美國10年期公債價格連續四個交易日走揚,彭博全球已開發主權債券指數28日殖利率降至1.28%,創下2013年5月以來新低。

澳洲10年期公債殖利率降至11個月低點,日本降到至少12個月來新低,歐洲公債殖利率也逼近歐元誕生以來谷底。

美國Calvert投資公司固定收益部門投資長說:「各國央行表態將竭盡所能讓利率維持在低檔,低利環境可望維持長期一段時間。」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美經濟甩寒冬 油漲金跌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09593.shtml

因烏克蘭叛軍在該國東部擊落一架軍方直升機,緊張局勢增溫,市場擔心俄羅斯原油供應可能中斷,帶動布侖特原油29日上漲,為四個交易日來首見,紐約西德州輕原油價格則接近每桶103美元。不過國際金價跌抵近四個月低點,因市場預測美國經濟將擺脫寒冬衝擊,開始回溫。

* 日通膨率 23年新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10486.shtml

日本政府今天公布數據顯示,消費稅提高果如預期,促使4月份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ore CPI)較去年同期大增3.2%,創1991年2月以來最大漲幅;但4月份工業生產下跌,凸顯日本經濟復甦脆弱。

* 4月數據為何那麼嚇人?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10489.shtml

日本4月的消費者物價飆到23年來最高峰,主因是日本消費稅調高3個百分點,與日本央行推出空前的刺激政策助長物價升高,但相關措施證實已影響消費。

* 陸「限降令」擴大 房企促銷受阻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709562.shtml

大陸房地產市場態勢急轉直下,建商試圖降價回籠資金,卻遭地方政府下達「限降令」,目前包括上海、杭州、深圳及東莞等地都有相關規定,導致建商手中的房子無法大幅降價求售。顯示建商大幅降價的手段,已跨越地方政府的容忍底線。....深圳規劃國土委人士表示,「幾乎每個城市都有這樣的管控系統。」深圳最早明文管制漲價和降價幅度,其他多數城市則在暗中進行。



◆ 亞洲男愛面子 護膚商機大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709563.shtml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4.05.30

隨著年輕世代的男性愈來愈「愛面子」,亞洲已成為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男性護膚品市場。

華爾街日報報導,21歲的沈柏軒(音譯)每天早上都要先敷面膜、擦完日霜與防曬乳才會出門,有時還會上點眼線,而每天晚上除了卸妝,還得擦點抗老保養品。這個每月大概花港幣3,000元(387美元)購買化妝與保養品的香港男生,在亞洲可不是特例。

市場研究業者Euromonitor 4月發布的資料顯示,去年全球男用面霜、乳液或美白等護膚產品市場規模為33億美元,其中亞洲占約65%或21億美元,遠高於北美的2.864億美元及西歐的6.829億美元。

中國(含香港)男性去年花費在這類護膚產品上的金額達9.748億美元,消費力居亞洲之冠,且今年預測將躍增至12億美元;花費居次的則是南韓,金額為6.35億美元。

Euromonitor美妝產業分析師泰莉摩說:「這是市場大勢所趨,發展非常集中於亞洲。」

雖然男用護膚品市場的規模仍遠不及女性─去年全球女用護膚品市場為1,076億美元─但男用產品市場的擴張步調更快,成長率達9.4%,勝過女性的4.8%。和已趨成熟的女性護膚品市場相比,美妝業者相信男性市場尚有龐大的潛在商機。

據Euromonitor統計,去年南韓男性每人平均花25.3美元購買護膚品,比排名第二的丹麥高逾兩倍;男用護膚品人均支出最多的10個國家中,有五個在亞洲。

如同亞洲女性,亞洲男性也熱愛美白。萊雅(L'Oreal)亞太區副總裁貝翰青認為,氣候是男性愈來愈重視美容的一大因素,因中國和南韓大半地區冬季乾冷、夏季濕熱。

他指出,中國男性美容市場成長速度是全球的兩到三倍。

fsj 提到...

央行:美QE結束後 利率將反轉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709717.shtml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14.05.30

中央銀行昨天發布金融穩定報告,預期今年全球經濟將持續成長步調,但需注意中國大陸影子銀行風險、美國寬鬆貨幣政策退場的外溢效應,及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三大變數。

央行每年五月發布金融穩定報告,彙整去年初至今年四月間,國內外經濟及金融情勢的發展,並分析可能影響我國金融體系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金融穩定報告,除了對不動產市場示警,也以相當篇幅分析大陸情勢,報告中強調,大陸經濟成長放緩、影子銀行風險上升,成為影響全球金融穩定的風險。

央行認為,大陸推動經濟轉型,可能提高景氣走緩風險,Global Insight (環球透視機構)預測經濟成長率略降為百分之七點五。

在國內不動產方面,央行表示,隨著不動產交易降溫、新屋與成屋價格走高、民眾購屋負擔重與空屋擴增,未來若利率上升,房市風險將明顯升溫,房價也可能向下修正。至於利率何時反轉?官員說,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利率反轉的時機要看美國,等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結束後。

報告指出,由於桃園航空城、縣市升格與大台北捷運建設等議題發酵,去年第二季不動產交易擴增;到了下半年,受美國量化寬鬆退場疑慮,以及財政部修正奢侈稅影響,交易略回降。

不過房市交易降溫,房價持續上漲,國泰新屋房價指數與信義房價指數,去年平均漲幅分別百分之九點六一及百分之十四點四三,高於前年;今年首季國泰房價指數雖下跌,但主要都會區房價續漲,只有新北市跌價。

※ 相關報導:

* 巴西、印度 經濟不夠熱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11801.shtml

巴西上季經濟幾乎停止成長,原因是主要貿易國的經濟不穩定,且國內消費力道因高通膨而枯竭,6月12日即將開打的世界盃足球賽承諾的基礎建設計畫可能只完成三成。另外,印度上季經濟成長率僅4.6%。

* 東亞股市黯淡 中日韓颳冷風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11786.shtml

時序即將進入6月,但市場預期中國、南韓與日本股市今年的上漲行情依然落空,讓押注東亞可望領漲亞股的投資人大感挫折,但台股在蘋果概念股帶下,成為東亞市場的亮點。

* 陸加大定向降準 小企業受惠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711937.shtml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卅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增強「定向降準」措施力道,對於達到放貸標準的銀行適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這項對支持小微企業的金融機構降準政策,符合大陸可能在今年年中「擴大降準」的市場預測。




◆ 財經觀點╱台灣應成立主權基金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11470.shtml

【聯合報╱睿騰管理顧問總經理王安亞】2014.05.31

在金融海嘯後,各國央行祭出量化寬鬆政策,讓全球利率來到歷史新低,各國印了這麼多鈔票,這麼低的利率環境下,居然沒有出現通膨,這種現象前所未見,因為中國大陸這段期間,有太大產能開出,抑制了全球物價上漲。

理論上,各國央行只管短期利率,但金融海嘯後,央行在公開市場買進長天期債券,這段期間利率走揚,聯準會最新公布資料顯示,美國QE期間公開市場操作,一共虧了二千多億美元,目前長、短天期利率利差是歷史最窄的。

台灣目前貨幣供給額占GDP比率達250%,在全球名列前茅,資金氾濫,導致金融商品投資思維改變,豪宅、藝術品價格飆漲,因為在低利環境,具有價值儲存功能的商品都在re-pricing,台積電股價也創下歷史新高。

在游資充裕環境下,台灣很有本錢運用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目前台灣外匯存底相當於二十個月的進口金額,我認為,台灣外匯存底只要維持六到十二個月就足夠,其餘部位若移撥成立主權基金,規模可達全球前十到二十名水準。

尤其台灣產業亟待升級,主權基金可成為產業重整、宣揚國威工具,例如戴爾創辦人推動戴爾電腦股權私有化,主權基金可藉由海外投資,把產業鏈移來台灣。

只可惜,在政府財政赤字嚴重的今天,央行功能受到扭曲,必須負擔中央政府財政收入8-12%的財源,相較之下,美國聯準會收入以前占美國聯邦政府歲入比重不到1%,金融海嘯後雖有提高,目前也只有2%的水準,央行必須負擔財政收入,讓央行變成了國營事業,整個金融環境也成了「大央行,小銀行」,銀行業經營很辛苦。

投資房市和投資股市,經濟效果並不相同,錢放在股市,可以讓上市公司拿來生產,相對之下,房市投資是沉入成本,並未讓經濟更好,房價飆漲是造成世代對立的主因,台灣房市必須壓抑。

目前,台商在大陸投資金額超過一千億美元,但大陸對台灣投資卻不到十億美元,兩者相差一百倍,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相信,政府如果能夠適度對陸資來台鬆綁,開放後台灣股市的價值就會有所不同。

※ 相關報導:

* 反兩岸經貿 能緩解M型化?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11966.shtml

....事實上,我們必須指出,全球化才是M型化的主要驅動力量。從左派的觀點出發,全球化就是資本主義全球範圍的擴大加深,會在國家與國家之間,以及各個國家的內部,造成貧富差距的擴大。因為,少數善用全球化潮流的「贏者圈」,有能力把賺錢的疆域開拓得更加廣大;多數無法攀附全球化脈動的「輸者圈」,只能退縮在邊緣化的角落裡。

* 囤房大戶現形! 1人囤房129戶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783680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表示,配合非自住房屋稅率調高,稅制史上首度房屋稅籍全國總歸戶,目前發現一個人竟擁有一百二十九戶房屋,真的有人在囤房,將被加重房屋稅;財政部下一步將推動「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預計明年初提出相關方案。

* 發票無紙化缺一張卡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11808.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5.31

....儘管電子發票代表進步,也擁有百般好處,如果達不到無紙化,就等於一無是處。電子發票使用前必須申請、註冊、登記、歸戶及查詢,而傳統的紙本發票並不需要這些繁瑣步驟,是它在消費者心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最大利基。電子發票如果做不到老少咸宜,想要取代紙本發票,終將是緣木求魚。

由此可見,推動電子發票不能強行改變消費習慣,在此原則下,自然必須提供多元載具;而多樣化的選擇,卻是無紙化比重無法提升的致命傷。過去二年多的實驗足以證明,無紙化比重沒有因為載具夠多而相對提高。因此,政府與其再在增加載具的選擇性上絞盡腦汁,不如反向思考,朝整合或簡化載具種類、降低電子發票管理門檻等方式,嘗試誘導消費者接受電子發票。

fsj 提到...

社論-經濟復甦要讓人民有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1000677-260109

中國時報 2014年06月01日

進一步分析當前國內經濟復甦的各項影響因素,可以發現兩大隱憂:一是經濟復甦力道明顯不足;二是經濟復甦和風險如影隨形。

經濟復甦力道不足可從幾方面來看:第一,過去兩年GDP成長率僅1.36%及2.09%,在基期偏低下,今年即使勉強「保3」,仍屬貧血式成長。第二,今年GDP成長率預估值在亞洲四小龍中仍然壂底,落後於南韓3.7%、香港3.6%及新加坡3.4%。第三,薪資成長和期待落差仍大,扣除物價漲幅後之實質薪資倒退回16前水準,遠低於星、韓、港薪資水準,難令人民有感。

在風險方面,首須警惕的是全球金融風險。....對台灣經濟復甦最具殺傷力的變數,是大陸經濟「硬著陸」的風險。

....台灣和大陸經貿關係日趨緊密,台商對大陸市場依賴愈深,因而受到大陸經濟趨緩的衝擊也愈大。而大陸「調結構」意在加速產業轉型換代,和台灣產業從「互補大於競爭」快速轉為「競爭大於互補」。如近日媒體報導,大陸將設置總規模達6千億元人民幣產業基金,扶持並自建半導體(IC)一條龍。可見大陸企業挾內需市場優勢及北京大力政策支持,對台商威脅愈來愈大。

面對經濟復甦力道不足,以及國際金融和大陸經濟的變數,政府必須有一套兼顧長短期的因應對策。一方面,政府要從全面提升國內投資著手,營造有利創造就業及加薪的總體經濟環境,尤應致力廣建合宜住宅公共投資,並鼓勵可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及因應高齡化社會的服務業投資,以帶動就業及薪資成長,則既能讓人民有感,又可提升因應外在風險的能力。

另一方面,政府必須深切體認,唯有推動產業全面升級,大幅提升競爭力,才足以因應未來國際及大陸經濟變數及兩岸競爭。政府應盡速成立跨越產官學的高層次政策機制或任務單位,全力推動此項工作,這也是改變台灣經濟格局,扭轉競爭力長期衰退的根本之圖。



◆ 遞增的強迫儲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1000145-260209

工商時報 于國欽 2014年06月01日

■邊沁、凱因斯、海耶克都曾提過強迫儲蓄一詞,凱因斯曾給予如下的定義:「一國實際儲蓄,超過長期均衡中充份就業狀態下的儲蓄,即是強迫儲蓄。」

■GNP加上「國外經常移轉收入淨額」後即是國民可支配所得毛額,扣掉國民消費後即是國民儲蓄毛額,國民儲蓄包括家庭儲蓄、企業儲蓄及政府儲蓄三部分。

經濟學家凱因斯曾討論過強迫儲蓄(forced saving)這個概念,強迫儲蓄在凱因斯那個年代並沒有一致的定義,多數人認為,強迫儲蓄是指調控貨幣數量所導致的儲蓄行為變化,而這個變化又會對就業、所得及物價帶來重大的影響。

今天「強迫儲蓄」這個概念已少有人提及,但觀察台灣近年內需動能之所以不足,強迫儲蓄逐年升高恐怕是極重要的原因。那麼,強迫儲蓄由何而來?一般而言,強迫儲蓄可能是來自政府勵行節約,也可能是來自貨幣政策的直接引導,還有可能是來自市場的變化,台灣今天強迫儲蓄的升高應該是來自最後這一項。

家庭儲蓄率逐年下滑

觀察近20年的數據可以發現,從1990年迄今台灣的國民儲蓄率始終在三成左右,沒有太大的變化,而家庭儲蓄率卻逐年下滑,由三成降至兩成,這些數據似乎看不出儲蓄有遞增的現象,有人也許會問:「儲蓄既沒有遞增,強迫儲蓄又如何會升高?」

要談這個問題,得先從國民所得統計的儲蓄定義談起,我們一般人所理解的儲蓄大概是在銀行裡的存款,但依國民所得統計的定義,可支配所得扣除消費支出後的賸餘,皆是儲蓄,家中現金、銀行存款是儲蓄,購買股票、債券、房地產同樣也是儲蓄。

台灣這些年家庭儲蓄減少,而國民儲蓄仍能維持在三成,主因企業儲蓄增加,所以表面看起來儲蓄仍高。至於家庭部門的儲蓄率逐年下滑,則是因為10年來國人薪資原地踏步而物價持續走高,以致消費量未必增加,但消費支出依然逐年成長,試想所得未增加而消費提高,家庭儲蓄、家庭儲蓄率豈有不下滑之理?

然而,近5、6年台灣的多數家庭可能不認為每年所賺的錢還有兩成可以儲蓄,從內政部估計的購屋貸款負擔率可以發現雙北市高逾五成,多數縣市也達三成,這些房貸支出(還本的部分)從國民所得統計的觀點來看也是儲蓄,形同是「強迫儲蓄」,隨著房價扶搖直上,「強迫儲蓄」也跟著日趨沉重,換言之,真正可供靈活運用的儲蓄,恐怕早已不到兩成。

儲蓄流動性影響消費動能

今天台灣「強迫儲蓄」升高,並非源於政府勵行節約,也非貨幣政策強勢引導,而是由於10年來房市大漲一倍,將家庭所得大量引導至儲蓄(房貸)。當我們看到國民儲蓄率三成、家庭儲蓄率兩成,會以為家庭部門還算富裕,事實上,這些儲蓄的流動性(liquidity)已遠遠不如昔日,有極大比例是動不了的儲蓄。

現今台灣的家庭儲蓄率是往下滑的,然而往下滑的家庭儲蓄中屬於「強迫儲蓄」的部分又是往上升的,這個總體環境讓許多家庭所能動支的閒錢已急遽減少,這樣的處境自然會抑制人們的消費動能,當占GDP六成的民間消費成長趨緩,而欲總體經濟擺脫負向循環,恐怕是比登天還難。

※ 相關報導:

* 觀點-失衡現象 彭淮南早示警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1000035-260202

自民國96年以來我國的超額儲蓄幾乎年年創新高,這個總體經濟失衡的現象早已引起主計總處的注意,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甚至多次對此提出警告。



◆ 四大利多 年底金價有撐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13124.shtml

【經濟日報╱編譯林佳賢/綜合外電】2014.06.01

儘管黃金價格上周跌幅寫下八個月來最大紀錄,資本經濟學研究公司商品研究主管傑索普(Julian Jessop)仍以歐洲和日本寬鬆政策等理由,堅持多方看法,押注金價將於年底站回每英兩1,450美元。

巴隆周刊報導,傑索普提出四大理由:1、烏克蘭危機顯示黃金仍具避險吸引力。傑索普表示,即使烏克蘭危機最壞部分已結束,黃金能發揮資金避難所的價值。

2、較低的公債殖利率仍有利於黃金。這個現象在2014年前幾個月公債與黃金齊揚時最為明顯。

3、歐洲與日本寬鬆政策。歐洲央行本周預料將調降存款利率至0以下,意味著在歐元區持有黃金不再有利率懲罰。

4、其他意想不到的大事件。如中國經濟內爆、印度大幅放寬黃金進口限制。



◆ 「中國的UPS」 順豐低調神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1000670-260108

中國時報 李道成/上海報導 2014年06月01日

已擁26萬員工、1萬多輛貨卡、15架全貨機及遍佈境內外8200多個營業據點的超大型物流企業順豐,其老闆王衛,卻是個低調到幾乎不曝光的企業家。

順豐從不打廣告,不計畫上市,更從未引進戰略投資,這與其年2-3百億元人民幣(下同)營收相比,絕對是家低調神秘的公司。

不過掌門人王衛,卻是馬雲最佩服的人。因為快遞絕不是收貨、發貨這麼簡單的事。

1971年生於上海,父親是空軍俄語翻譯,母親是江西大學老師。7歲時,王衛和家人遷香港。高中畢業後不再讀書,到順德做起印染。

20年前王衛受鄧小平南巡影響,1993年,向父親借了10萬元人民幣,在順德註冊順豐速運,只有6人的小公司。公司成立初期,王衛和員工們早出晚歸用背包和拉桿箱運貨,被稱為「水貨佬」。

當時香港5萬多家工廠移珠三角,兩地間的信件、貨運業務量開始暴增,為王衛的物流版圖擴大,提供良好機會。

經多年努力,2003年順豐已是大陸民營快遞業霸主之一,SARS發生,航空運價大跌,順豐順勢與揚子江快運簽下包機5架協議,第一個將民營快遞業帶上天空,為順豐的「快」奠定江湖地位。

順豐成功獨有秘訣之一就是計件工資;此制度保障順豐一線員工的高收入,順豐每個快遞員都是自己的老闆,因其報酬全依賴勤奮及客戶認同,月薪上萬人民幣的收派員,在順豐早比比皆是。

不過也有大陸物流業者認為,順豐就是官方刻意培養的「中國UPS」,王衛能快速發展,因自身努力,還有中國發展的機遇,但不容否認,部分原因來自政府的政策扶持。

※ 相關報導:

* 嘿客便利店 顛覆傳統網購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1000667-260108

大陸電商市場掀波瀾!物流業霸主順豐速遞集團,5月底成立「嘿客」便利店,投入O2O(線上購物線下體驗)市場,快速在各大城市展店,提供店內體驗商品、線上購買服務。網友稱,由順豐創辦人王衛展現的構想和魄力,快讓「電商教父」馬雲瘋了。

....嘿客上海虹口區店長郭忠新說,順豐結合線上購物線下體驗開店模式優勢,首先是經由布局更廣泛的終端配送網路,讓自己的服務更普及化。其次,如遇消費者「定點送貨」要求,順豐可提前將商品送至店內,消費者去取貨就可,省去重複運輸造成的人物力成本。

* 船工之子 拚出60億美元 身價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1000087-260202

....京東商城目前是中國國內最大的直營類電商網站,在B2C電商市場排名第二。現在的執行長(CEO)劉強東,1974年2月14日出生,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人,據說他出生在湖邊上的一個村子,父親當過船廠工人,他的本科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

fsj 提到...

從服貿難題透視當前經濟戰略的盲點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14588.shtml

【聯合報╱社論】2014.06.02

民進黨和台聯日前一口氣提出八百多個變更議程案,成功杯葛「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復議案,使該案無法在會期結束前過關。在這種情況下,「兩岸服貿協議」及「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審議與通過,便更顯得遙遙無期。

兩岸之所以要簽服貿協議,是為了要後續簽訂FTA、加入TPP與RCEP作準備,這些都是著眼於台灣的經濟發展。但經過「反服貿」學運的抗爭,再加上立法院的議事抵制,政府推動經貿政策的內在和外在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關注「服貿」及「示範區」審議進度的同時,我們其實更應從全方位戰略去思考並釐清台灣的經濟戰略,如此,也許更能看清根本問題所在。

前副總統蕭萬長稍早曾為台灣的經濟轉骨開了三帖藥方,包括洽簽TPP與RCEP,落實行政院所提的「三業四化」,以及推動都更、航空城等建設;這些,都是台灣拚經濟不能不的路徑。在全球區域經濟組織縱橫交錯的當下,台灣有必要儘速擴大結盟,以免自外於全球化的浪潮,這不應只是執政黨的經濟戰略,也是在野黨無可迴避的責任。然而,政府在宣揚簽署TPP或RCEP的好處時,也不能太過簡化,忽略了其他環節。以下,我們提出四點提醒。

首先,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不能與產業政策脫?。財經首長曾多次公開表示,要透過自由經濟示範區的開放、自由,來紓解台灣經濟之悶。「開放,經濟就不悶了」是不少官員在制訂經濟政策時的迷思,信仰的是芝加哥學派「市場開放、必然提升效率」的理念;但這樣的「市場至上」邏輯,不僅在六年前的金融海嘯已受到批評,在實務上也漸顯站不住腳。

看看鄰近各國的例子,紐西蘭在簽署自貿協定時,一定也想著推廣其農牧產品,而韓國也一定在算計如何透過FTA多賣他們的汽車;這是韓、紐簽自貿協定背後的產業戰略。同理,台灣在推動加入區域經貿組織時,我們的產業戰略布局是什麼,財經官員必須要多所思慮,不能緊抱著過時的「市場至上」、「產業中立」的理論食古不化。

其次,加入國際經貿組織,要與財經政策相搭配。目前台灣對外經貿談判,是由經濟部國貿局主責,談判的細節固然有其機密性,但是部會內部或跨部會間的橫向聯繫,卻不能自相阻隔。例如,政府要在自由經濟示範區內辦理國際醫療,吸引境外(尤其是大陸)病患求診;但是,在兩岸服貿協定中又鼓勵業者去對岸開設醫院。任何人都了解,「輸入病人」與「輸出醫院」是互相衝突的策略;要求經濟突破,豈能讓這類彼此矛盾的政策相互抵消力量?

再者,行政院以「三業四化」去註解經濟「創新」,論述其實相當單薄。所謂「三業四化」,是指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服務業國際化、傳產業特色化;這些口號對仗工整,惟欠缺執行策略與經濟理路,比較像科層官僚文宣。放眼國際,不論是理論文獻或是矽谷實務,都有相當多的創新事例可資參酌;財經部會必須多做些功課,才能收實效。

最後,台灣要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社會溝通是極為必要的。各國的經驗顯示,全球化對一國的「總體長期效益」即使是正面的,但是若干「個體」在短期內所受到的衝擊卻可能是負面的。這些衝擊,有時也涉及文化層次或公平層次,政府絕不能以「民眾要識大體」的傲慢姿態應付。經濟部以往都依賴智庫簡單的電腦模擬估算,去評估簽署協定對GDP的影響是幾個百分點;但這種粗糙的制式總體評估,不但無助化解社會對加入區域組織的疑慮,更對於對岸可能的戰略算計視若無睹,絕對是不足的。

從自經示範區到簽署區域自貿協定,馬政府的經濟策略,似乎仍循著蔣經國卅年前「自由化、國際化」的路線思考。但自由化與國際化只是經濟突破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徒自由開放,不足以保證經濟繁榮,觀諸歐洲西、葡、法諸國的萎頓,早有明證。全球經濟環境瞬息萬變,經濟藥方當然不可能卅年一成不變。服貿協議的一波三折固值得憂慮,但財經閣員的戰略思維更須精益求精。

※ 相關報導:

* 去年我服務輸出 首次落後泰國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14191.shtml

台灣對外貿易亮紅燈,不只有形的貨品輸出成績不佳,無形的服務輸出也現警訊。服務業占國內GDP高達七成,但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去年我服務輸出433億美元,在亞洲主要競爭對手國中「墊底」,全球排名第26名,首次落後泰國。

經濟部官員坦言,我服務貿易向來呈逆差,但以往服貿總產值仍可見大幅成長,但自從1990年代中期後成長即開始趨緩,不僅如此,我增幅多低於全球成長,不但為四小龍之末,占全球服務貿易比重更愈來愈「邊緣化」。

* 中國投資南非 包山包海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714487.shtml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一趟非洲行,讓外界見識到中國在非洲的大手筆投資,其中,南非作為非洲第二大經濟體,是通往非洲其他新興市場的重要門戶,近年吸引愈來愈多中國企業前往投資,從房地產、葡萄酒到生產線轉移,無所不包。

* 大陸地產大咖 搶蓋養老院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714486.shtml

一胎化政策使大陸提早進入老齡化社會,未來兩個年輕人要養四個老人,加上房產樓市持續看跌,大陸地產商腦筋動得快,紛紛捨棄傳統公寓建築,轉向布局集「住、養、醫療、康復」一體化功能的養老地產,搶攻2億人的銀髮族市場。

* 南韓出口下滑 四個月首見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14340.shtml

南韓5月出口寫下八個月來最大降幅,主因是工作天數較少,且中國需求下滑抵銷對歐、美的出口成長,澆熄這個亞洲第四大經濟體加速復甦的希望。....南韓出口數據也反映全球經濟復甦不均的現況,在已開發經濟體帶頭復甦之際,成長腳步趨緩的中國已成為拖累。

fsj 提到...

兩岸新興產業從競爭步向合作的關鍵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15990.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6.03

經濟部長張家祝日前在APEC經貿部長會議和大陸商務部長高虎城舉行雙邊會談時,高虎城向張部長表示:「兩岸雙方產業發展已從過去合作大於競爭,逐漸變為競爭取代或大於合作,兩岸間需要一個機制來加強產業互補合作,而非往競爭的方向發展。」事實上,兩岸產業的競爭態勢這幾年已經愈來愈明顯,但官方從來沒有在正式的場合如此坦白提出,顯然雙方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希望透過雙方的積極作為來解決。

兩岸都制定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原本各自寄望透過新興產業的培育來進行體質的調整,並進一步促成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但因為雙方規劃的項目重複性頗高,有些產業已面臨短兵交接,而有些產業也將在不久的未來陷入競爭大於合作的窘境,的確需要未雨綢繆。

舉例而言,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其中之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其所提出的產業發展目標:LED照明,2015年80%以上晶片實現國產化,70%以上檢測設備國產化;新型液晶顯示面板(LCD),2015年滿足大陸本土彩色電視機整機需求量的80%以上,零組件產業規模占全球20%;太陽光電,2015年電池生產設備和輔助材料本土化率達到80%。

從中國大陸本身的產業自主來說,其主要目標是希望建置完整的供應鏈,因此所規劃的產能都是以滿足大陸本土市場的進口替代需求為主,就戰略面有其思考的角度,但在中央與地方協調不足而產能全開的狀況下,加上中國大陸以外其他國家的產能,對全球市場而言,卻可能造成產能過剩、供過於求的災難。近幾年的太陽光電產業,未來的LCD面板、LED照明都可能步上類似的結局,豈能不審慎應對?

因此,如何採取積極的作為來進行合理的分工,避免重複投資與惡性競爭,應是當前兩岸產業合作最關鍵的議題之一。雖然在ECFA架構下已有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執行兩岸新興產業合作一段時間,但成效至今並不彰顯。究其原因,除總體環境不佳及產業特性外,缺乏兩岸官方高層次的產業合作政策和指導性意見,應是主要的瓶頸所在。

兩岸產業要由競爭走向合作,應先有頂層的設計,透過描繪兩岸合作雙贏的願景與目標,讓未來的策略與行動能夠有穩固的支撐,而非各抒己見沒有共識而耽誤了合作的時機。例如,若認為將兩岸標準進一步推向國際標準組織及研發下世代產品是對雙方產業都有利的方向,那麼就應積極思考如何整合兩岸新興產業的研發能量與資源,儘快完成兩岸產業標準訂定,並進一步將之推向亞太及國際。

以前述已供過於求的太陽光電產業而言,由於兩岸太陽光電電池模組的產量為全球前二大,甚具國際競爭力,兩岸可思考共同開發下世代技術及制定標準。2013年10月第10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於台北舉辦時,兩岸達成持續推動兩岸太陽光電共通標準應用推廣等四項共識,包括繼續開展兩岸太陽光電相關標準的測試比對試驗工作、太陽光電建築一體化(BIPV)相關標準及應用研究等,就應該持續追蹤落實。

在LCD產業方面,也可考量合作進行消費行為需求的探索,針對新興市場訂定下世代產品規格,以對焦技術發展方向,先期做新興市場部署,例如可藉由全球華文學習風潮,制訂華文學習市場的電子書包或孔夫子書包標準,以拓展包括系統周邊、關鍵零組件、材料及數位內容在內的孔夫子商機,相信有機會可以開展兩岸產業進軍全球市場的新格局。

※ 相關報導:

* 美製造業降溫 Q2經濟恐難達標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16015.shtml

美國5月製造業活動意外減緩,主要受新訂單與生產下滑拖累。4月營建支出則是小幅上揚,表現也不如預期,意味本季經濟成長率可能難以達到4%。

* 歐元區PMI 六個月低點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16026.shtml

歐元區5月製造業成長不如原先預期,加上德國5月通膨率趨緩至逾四年來最低水準,使歐洲央行(ECB)本周宣布新刺激政策的壓力大增。

* 地方債務88兆 6年增3倍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716169.shtml

大陸地方債務至今成長至人民幣十八兆元(約新台幣八十八兆元),成為經濟未爆彈之一。人民日報引述專家認為,要先弄清楚地方政府有多少資產、是否足以支撐債務,否則類似美國雷曼兄弟的債務危機將不可避免。

大陸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之風險,是大陸金融體系最嚴重的三大風險之一。從二○○七年末至二○一三年中,地方債務從不足五兆元人民幣上升到近十八兆元。短短三年裡,地方政府債務總額增加三倍以上。

* 以人查房將入法 房市恐掀拋售潮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716166.shtml

大陸國土部擬將修正版的「不動產登記條例」送交國務院,首次將「依法以人查房」寫進條例內,最快年底生效。預估會造成官員恐慌性拋售房產。此外,結婚前也可查詢對方是否有房產,避免「假富豪」騙婚事件。

....最新修正的「不動產登記條例」共八章八十四條,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在第六章第七十二條的「以人查房」。

fsj 提到...

童子賢:代工轉型潮來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18403.shtml

【經濟日報╱記者謝艾莉、黃文奇/台北報導】2014.06.04

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昨(3)日表示,台灣代工業者將進行新一波轉型,鎖定多角化經營、專注在地化特色與服務均將是各業者布局的方向,並藉此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

台北國際電腦展昨天開幕,副總統吳敦義、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童子賢等會都到場參與盛事。

王志剛在開幕典禮致詞時表示,台北國際電腦展在台灣出口貿易占有關鍵地位,貿協展覽期間將舉辦超過1,000場次的一對一採購洽談會,預期本屆展覽可望促成250億美元(約新台幣7,500億元)商機。

對於今年筆電產業,童子賢認為,產業低迷多季之後,今年全球出貨量可望止跌回升,這如同投資人看股市,在極度悲觀時就會開始有好消息出現。

童子賢預期,今年全球筆電出貨量可達1.5億至1.7億台,總商機達數兆元,台灣耕耘筆電產業相當久,布局也相當深入,在產業止穩之後,仍有許多發展空間。

他認為,台灣不一定要追求像是三星這樣超大型國際企業,台灣一直以來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應以發展多個中型企業為目標,每個企業在各自領域深耕、專精服務深度,力求穩定獲利。

他表示,代工廠在服務與製造、技術、研發與銷售端有很多附加價值,以和碩經驗來看,台灣代工廠商還需要一段時間進行文化扭轉。

他舉例,十年前宏達電為日本與德國電信商開發特殊應用手機,工業電腦龍頭研華則整合桌上型與筆電的基礎,提高附加價值,這樣的模式都是未來台灣廠商可以著墨的方向,而不是侷限於僅賣零件賺價差。

童子賢表示,過去代工廠商為了符合客戶需求進行全球布局,在巴西、印度等地都設有據點,但是隨著產業趨於成熟,現在客戶重視的不再僅是良率與大量製造的能力,台灣廠商必須強化在地特色與在地服務,才有機會增加附加價值。

※ 相關報導:

* 陸非製造業PMI 創半年新高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718293.shtml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3)日,公布5月中國官方非製造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PMI)為55.5,寫下自去年11月以來最高水準,加上1日公布的官方製造業PMI為50.8,創下今年新高。兩項數據顯示大陸經濟正在回溫。

* 美工廠訂單連三升 復甦帶勁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718307.shtml

美國4月工廠訂單連續第三個月成長,顯示整體製造業和經濟仍維持復甦力道。商務部3日公布,4月工廠訂單較前一個月增加0.7%,優於路透分析師平均預估的0.5%增幅。3月工廠訂單增幅則從原先公布的0.9%上修到1.5%。

* 日拚通膨達標 寬鬆「無上限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18297.shtml

日本銀行(央行)總裁黑田東彥3日在國會報告時警告,現在談論寬鬆貨幣政策「退場」,只會打亂金融市場;如果2%的通膨目標可能無法達成,日銀還會再擴大寬鬆規模,而且沒有限度。

* 通膨降溫 ECB本周可能啟動寬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18288.shtml

歐元區5月通膨趨緩的幅度比經濟學家預期大,使歐洲央行(ECB)最快在本周推出措施以提振物價和拉抬經濟成長的壓力升高。



◆ 數位金融3.0版 啟動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718352.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韓化宇、邱金蘭/台北報導】2014.06.04

金管會昨(3)日宣示啟動「打造數位化的金融環境3.0版本」,因應網路時代,將擴大開放網路投保的保險商品,包括一定金額以下的旅平險等產品,最慢8月底上路;銀行開戶雙證件也將放寬,未來民眾透過網路就可輕易從事投資理財。

以前民眾如果要到銀行開戶、跟保險公司買保單,可能要自己跑一趟銀行或保險公司,以後可能不用出門,在家就可開戶、買一些簡易保險等商品。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年輕的一代幾乎不再臨櫃,這是趨勢,證券業最明顯,目前網路下單的比重已高達36%。他說,金融業要有因應策略,主管機關也要有因應策略,帶領金融業充分因應網路化跟行動時代的來臨。

例如金管會將調整法規因應業者需求,保險部分檢討是不是每項產品都要親簽,像強制汽車責任險,網路上可投保,不必親簽;住宅火險以後網路也可做,都要修法規因應;除此,開存款戶要雙證件,為因應網路化,也會做相對檢討。

保險局長曾玉瓊表示,除強制車險外,未來保費不高於5萬元的任意車險,以及一定金額以下的旅平險、傷害險、定期壽險,也可考慮透過網路用金融憑證密碼方式來投保。

由於產險商品相對較無道德風險等爭議,因此,未來網路投保的開放,偏向產險商品先開始。

fsj 提到...

400億熱錢 去年湧向海外買房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20100.shtml

【聯合報╱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2014.06.05

政策打房頻頻下重手,房市氣氛肅殺,第一太平戴維斯昨天統計,去年共有400億元熱錢流向海外購買國外不動產,比起前年暴增3倍,尤預期今年房市資金外流將更嚴重,估計將會超過500億元大關。

第一太平戴維斯總經理高銘頂表示,自從2011年實施奢侈稅後,國內房地產投資氛圍轉弱,去年開始各種打房手段紛紛出爐,今年又推出囤房稅等稅改政策,許多投資人「居高思危」轉進海外不動產市場。

高銘頂表示,過去台灣仲介業只銷售本土不動產,2011年才開始有仲介引進日本不動產,隨著政策打房愈來愈重,以及國內房價飆高,海外不動產仲介成交金額愈來愈多。

2012年約僅百億餘元,去年暴增至400億元,前年引進國內銷售的日本建案就超過10個,10個日本建案並且新增了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建案。

第一太平戴維斯台灣區董事長朱幸兒說,這波海外投資熱潮範圍擴大,加上不少民眾也有留學、海外擴點、追求高租金投資報酬率等需求,澳洲、紐西蘭、美國、英國也成為海外投資的主要戰場。

朱幸兒說,金管會已開放壽險業投資海外不動產後,壽險資金著重於美國紐約、英國倫敦與日本東京的大型辦公室、以及零售不動產投資案為主,帶動個人投資者跟著「錢進海外」投資不動產。

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調查去年海外置產者,超過83%的投資人首次海外置產,投資年齡則以41至50歲為主,占比約44%,以投資收租為主,持有期限平均約5年,鎖定總價1000萬至1500萬元的不動產。

朱幸兒分析,這波海外投資熱潮將持續延燒,接下來還有溫哥華地標建築川普(Trump)大樓也將首度來台銷售,預期今年海外投資總金額將再增3成,上看500億至550億元。

※ 相關報導:

* 美貿易逆差激增 恐拖累經濟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720491.shtml

....美國4月貿易逆差膨脹到兩年來最大,顯示貿易仍將拖累本季的經濟成長,而且民間企業新增人力的幅度為1月以來最小。不過,5月服務業景氣以九個月來最快速度擴張。....Nationwide保險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柏爾森說:「美國經濟正在擴張,所以我們從海外進口東西。令人意外的是,出口沒什麼變化,代表海外需求相對疲軟,特別是歐洲,中國需求顯然也趨緩。」

* 澳首季GDP 超預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20512.shtml

澳洲政府4日公布,由於出口激增及住宅營建熱絡,今年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上季成長1.1%,超出市場預估的0.9%,是兩年來成長最快的一季;比去年同期成長3.5%,也高於市場預估的3.2%,更締造22年的連續成長紀錄。GDP強勁,帶動澳幣匯率及公債殖利率連袂上揚。

* 大陸金融 小心四地雷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720464.shtml

台灣金融研訓院院務委員兼金研所所長王儷容表示,大陸金融風險有四大地雷區,包括影子銀行、地放政府債務、產能過剩行業及房地產泡沫化風險,除非發生利率向上、大陸房地產出現崩盤,否則目前判斷風險還在可控制的範圍。反之,一旦發生大規模利率反轉,無所不在的房地產抵押融資或套利,將引爆大規模的房地產賣壓。

* 陸網路零售交易 去年逾1.85兆元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720258.shtml

中國大陸網購蔚為風潮,使大陸躍居全球最大的網路零售市場,去年網購用戶規模高達3.02億人,全年的網路零售交易額超過人民幣1.85兆元(新台幣約8.9兆元)。

中央社改寫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指,網路零售在大陸發展突飛猛進。據統計,2003到2011年,大陸網路零售市場每年平均成長速度達120%,高居全球第1。

* 主計總處:外食漲3.52% 63個月來最多
http://udn.com/NEWS/LIFE/LIF1/8721377.shtml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為103.89,年增率1.61%,推升物價上漲主要原因是食物價格驚驚漲,其中又以外食費漲得最兇,外食比去年同期漲幅高達3.52%,是5年3個月來最大漲幅。



◆ 合宜宅案 看住宅問題解方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20650.shtml

【聯合報╱林左裕/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台北市)】2014.06.05

近日合宜住宅的弊案吸引了各界的關注,也讓民眾瞭解造就台灣高房價的成因原來就是政府的政策,以及主事者的態度與操守。

適逢日昨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系主任率學生團參訪本系,筆者為他們介紹台灣的住宅政策及不動產市場發展。演講中提及全台的住宅空閒率高達百分之十九,約一百五十萬戶;台北市的租屋投報率世界最低,僅約百分之一點六;全台的房貸餘額已占總產出的百分之卅九,超過美國次貸風暴前的最高紀錄百分之卅五;台北市住戶每月所繳的房貸占所得的百分之六十三,新北市為百分之五十三,明顯排擠家庭其他消費支出,更影響經濟成長動能。

相對的,日本房價雖在過去廿年持續下跌,但家戶的消費卻因房貸壓力降低而逆勢成長,逐漸貢獻在經濟成長上;而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超過十五倍,全台平均超過八倍,新加坡僅為五倍。我告訴新加坡的學生要珍惜他們所擁有的。

筆者演講最後的結論提出了對政府住宅政策的解決方案,包括:

一、財政部應提高囤房稅至國際水準,至少市價之百分之一;且三房為自有住宅也是全球最寬鬆,應更嚴格限制以避免一房者繼續加碼;並加速實價課稅的時程,以落實資本利得稅的課徵。

二、央行應降低第二房以上之貸款成數至三成以下,甚至予以限制,同時提高第二房以上之貸款利率。

三、內政部及地方政府應加速提高租屋住宅供給,長遠目標為總量之百分之廿五;同時鼓勵民間出租市場,為民眾購屋之替代選擇方案,長期亦可抒解購屋壓力。若要持續「出售國宅」的政策,則應加註「政府有權買回的條款」,價格為原價扣除折舊,如此可降低樂透者之心態,並提高真正居住需求者之中簽率。

四、未來在徵收民間土地時應著重公益性及必要性,在協商過程中更應注意補償價款之合理性;同時抵費地之標售不應再以最高價得標為單一原則,應輔以「可提供之公共租屋數量」為另一指標。

五、公平會及法務部應該比照囤積農糧食品及民生物資之相關法規,稽查囤房哄抬者,無正當理由不拿到市場銷售或出租,課二至三年的刑責及高額罰金,國際間德國即採此措施。

六、金管會應限制企業之「投資性不動產」(包含住宅)自行估價的權限,應委託專業估價師依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中之估價技術辦理。

最後開放雙方交流,其中有一新加坡學生提問:「這些方案看來都是十分具體可行且攸關百姓福祉的,為什麼台灣政府不做?」筆者當下也無法回答這個直接且天真的問題,看來除了最近的合宜住宅的事件可以解答學生的疑惑外,還要請教政府是否有心解決台灣的住宅問題呢!

fsj 提到...

鼓勵銀行放款 歐洲央行實施負利率(節錄)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722892.shtml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2014.06.06

為了防止歐元區十八國陷入日本式的通貨緊縮,歐洲央行五日將存款利率從零調為負零點一,意味銀行把錢存在央行,還要付利息給央行。此一空前舉措的目的是鼓勵銀行放款,而不是把錢存在央行。

除了降息,歐洲央行也採取新的流動性措施,包括提供銀行四年四千億歐元的長期低利貸款、準備購買資產擔保證券等。

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說:「我們決定以一連串措施,提供額外的寬鬆貨幣政策,鼓勵銀行貸放。」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德拉基:不排除啟動量化寬鬆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722743.shtml

歐洲央行(ECB)5日宣布實施包括負存款利率在內的連串空前措施,希望能一舉消弭通縮威脅。總裁德拉基並強調,必要時會再度採取行動,不排除啟動量化寬鬆(QE)措施。這是他自2012年夏季承諾竭盡所能拯救歐元區以來,措辭最積極的聲明。

* 歐洲央行實施負利率 專家嘲:只是小子彈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723541.shtml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前共同執行長伊爾艾朗說,歐洲央行(ECB)針對衰微經濟祭出的負利率等多項措施,有如「眾多的小子彈」,而非威力強大的火箭炮,市場無法確知是否能夠奏效。

* 我央行:對國內市場衝擊有限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722906.shtml

歐洲央行(ECB)祭出近年首見的負利率措施「救經濟」,我國央行官員說,ECB決策如市場預期,市場先前已經反應,且國內銀行與歐洲關係不及美國密切,對國內金融市場衝擊有限。但官員強調,央行將密切注意後續發展及歐洲相關經濟數據。

* 物價漲 利率已轉負
http://udn.com/NEWS/LIFE/LIF1/8722835.shtml

五月物價續漲,金融業人士說,物價漲不停,國內實質利率已由正轉負,如果物價續漲,負利率情形將更惡化,民眾的存款「愈存愈少」,利息被通膨吃掉不打緊,甚至還要倒貼。



◆ 張忠謀看景氣 下半年非常好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22798.shtml

【經濟日報╱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2014.06.06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5)日表示,下半年半導體景氣「很好,而且是非常好」,物聯網將是產業「下一件大事(Next Big Thing)」,但台灣下一波產業發展重心應轉向金融業及服務業,不再是製造業。

張忠謀昨天參加由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與台北論壇基金會主辦的「經濟政策菁英高階研習班」,以「從台灣半導體談到產業政策」為題發表演講,並與中央研究院院士胡勝正座談時,發表上述看法。

張忠謀強調,目前很多國家今年下半年經濟表現,都會優於去年同期,也有不少國家今年下半年會比今年上半年好;台灣則是今年下半年比去年同期及今年上半年都好。至於今年半導體景氣,他強調:「我對今年景氣看的很好,而且是非常好。」

他說,台積電應該是台灣少見不遵行「微笑曲線」,專注研發及製造,還能取得世界領先地位的廠商,對於物聯網商機,台積電已經「準備好了」。未來連結無所不在,物聯網正是半導體產業下一件大事。

他建議,台灣下波產業發展重心應該轉向金融業及服務業,不再是製造業。他以美及英為例,兩大國金融業賺的錢,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約20%到35%,美國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更有高達四成進入金融機構。

他認為,台灣腳步稍慢了,有點可惜。

他說,20年前,台灣這些領域都跑在大陸前面,現在卻都遠遠落後彼岸,導致阿里巴巴、騰訊等躍居全球主導地位。

稍早張忠謀表示,隨物聯網普及,下一個最賺錢的公司不是半導體業,而是像Google、蘋果、亞馬遜、思科及阿里巴巴、騰訊及華為等,能夠整合網路技術、連結與應用的公司會賺大錢。

※ 相關報導:

* 張忠謀:政府不應扶植標靶企業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22777.shtml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5)日為產業政策提出建言,建議政府不應扶植標靶企業,應該要讓企業在完全競爭的環境中成長。至於台灣是否應發展主權基金?他認為,台灣無法擺脫人情關說,難發揮專業判斷,因此沒有發展主權基金的環境。

* 5千大企業調查 台服務業大衰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6000976-260309

「過度競爭」加上「走不出去」,台灣服務業面臨衰退的重大考驗。中華徵信所5日公布「2014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調查顯示,2013年景氣開低走高,企業獲利創下10年來新高,但在光鮮數字背後卻隱藏重大危機,台灣整體服務業竟有半數呈現負成長局面,再度加深現階段《兩岸服貿協議》卡關的憂慮。

* 美商會:台貿易自由化 先除五害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22819.shtml

美國商會昨(5)日發表「2014台灣白皮書」,指出我政府在致力貿易自由化過程,仍有五大貿易障礙尚待解決,包括經濟與世界接軌、消費者保護法規、派遣法規、確保能源供應、醫療藥材訂價過低等。



◆ 「房地合一課稅」 中研院出招救高房價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723590.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楊美玲/台北報導】2014.06.06

台灣土地房產稅制不正義,中研院賦稅改革報告解決高房價問題建議,房地產持有及交易之資本利得,應以實價課稅,若能將房屋與土地合一當作稅基,不但稅基擴大,也更符合公平;報告並建議縮短房屋評定現值調整期限,比照公告現值,由3年改為1年一次。

財長:房地合一課稅 最快明年做

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房產利得會慢慢朝向房地合一課稅的改革方案,最快明年立法院第一會期就會提出房地合一課稅修法草案。

這份報告並建議開徵空地稅,提高投資客炒作成本,釋出空屋與空地給真正需要的人。並建議對外籍人士購置房地產,參考香港及新加坡模式,課徵額外交易稅,遏止外資炒作房地產。

由於房地合一涉及憲法及諸多法令修正,相當耗時,報告建議短期可將公告現值、公告地價及房屋評定現值,盡可能以接近市價課徵,並將自用及非自用住宅房屋稅率採差別稅率。

報告指出,台灣不動產存在房價所得比太高、供需失調、持有成本偏低、資本利得偏高但稅偏低等問題,建議政府長期應將土地與房屋合併課稅,短期則採實價課稅,將房屋評定現值、公告現值、公告地價等接近市價,降低自用住宅稅率,拉高非自用住宅稅率。

報告中花了18頁討論土地稅及房屋稅,分量最重。賦稅改革建議書說,都會區房價偏高為十大民怨之首。報告書引用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今年1月發表的2014「國際房價能力負擔調查」,指香港房價所得比為14.9倍居第一名,但我營建署公布的最新資料,台北市所得比竟達15倍,名列全球第一;去年前三季台灣整體房價所得比8.8倍,則已逼近已開發國家兩倍之多,值得政府單位警惕。

此外,我國地價稅與房屋稅合計占比為0.88%,較OECD平均1.14%為低,也遠低於其他國家,仍有極大調整空間。

※ 相關報導:

* 中研院:台灣賦稅3大問題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723574.shtml

中研院今天發布賦稅改革政策建議書,對台灣整體稅制提出檢討與建言,點出台灣賦稅三大嚴重問題,租稅負擔率全球最低,不利國家財政穩定發展;企業課稅低、薪資所得課稅高;財政赤字嚴重,未來沒有改善跡象,愈形惡化。報告提七建議,包括不動產實價課稅及房地合一、廢除兩稅合一、調高營所稅至20%到25%、加重奢侈品消費稅…等。

....我國租稅負擔率民國98年起,均低於13%,遠低於OECD國家平均值33.8%,全球最低。

報告認為,中央財政問題嚴重,主因歷年減稅太多、租稅負擔太低、富人避稅管道太多。例如93到101年之間,政府各項減稅措高達16項,金額達1448億元,其他如產創條例98到99年兩年減免近2000億元。薪資所得負擔稅收比率超過40%,98年高達45%,但資本利得課稅始終在10%上下。

fsj 提到...

ECB負利率 壓不「貶」歐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25029.shtml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4.06.07

歐洲央行(ECB)5日宣布史無前例的貨幣刺激措施,包括容易導致貨幣貶值的負存款利率,歐元一度急貶,但迅速反彈,與ECB總裁德拉基希望藉歐元貶值以提高物價的期望背道而馳。....交易員認為,歐元不貶反升,是因ECB的貨幣刺激可能提振歐洲股市和債市,當這些市場的吸引力增加,歐元需求也水漲船高。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杜絕通縮 ECB下錯棋了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25038.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6.07

....今天歐洲的問題不是缺錢,而是有太多資金,且都投入於金融性商品,尤其是歐債,無助於消費與投資,老實說,貨幣政策真的不是萬能,利率政策更不是,美日貨幣政策的成功,有其特殊背景、目的、條件、工具,這些都不同於歐洲目前的狀況及條件。歐洲當局千萬別搞錯了,今天美國經濟好轉,失業率降低,主要並非貨幣政策促進消費或投資,而是許多創新發明陸續產業化,以及頁岩油氣開採等實質經濟活絡所致,看看華爾街IPO及併購之熱烈就可知。

* 美國人敢花錢了 4月消費信貸增37%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25660.shtml

美國聯準會公布數據顯示,4月民間消費者借貸比上月大幅增加,信用卡借貸達到近13年來最快的成長速度。4月延續前幾個月的強勢增長,總借貸額達3.18兆美元紀錄。這些跡象顯示,消費者對以借款增加購買力抱持信心,是經濟回溫的正面信號。

* 物價飆 日痛苦指數33年新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25012.shtml

日本從4月1日起將消費稅率由5%提高到8%,食品價格無所不漲,只有薪資凍漲,導致日本人民的「痛苦指數」達到1981年來最高水準,靠退休金生活的年長者,尤其苦不堪言。

* 新加坡拚安定 不惜成長減緩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25025.shtml

新加坡財政部長尚達曼說,新加坡願意接受3%的經濟成長,換取限制外國勞工人數帶來社會安定。

* 社評-房市調整是習李嚴酷的考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7001109-260310

....綜合上述各方資訊,幾乎可以確定大陸房市已進入到關鍵調整期,房市是否出現「硬著陸」風險,取決於房市泡沫崩解的規模和速度,如果目前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崩跌情況蔓延到一、二線城市,後續效應將是難以承受之重。據估計,房地產對大陸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貢獻超過20%,一旦出現崩盤,GDP成長率極有可能滑落至7%甚至6%以下,也就是低於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訂不影響就業水準的成長率下限(估計約7.2%)。

萬一房市泡沫崩潰,將會大幅升高大陸銀行呆帳風險;與房市息息相關、規模龐大的地方債及影子銀行問題亦將更形惡化,成為金融體系的不定時炸彈。房市調整的廣泛及複雜影響,可說是當前大陸經濟的最大風險來源。

對北京而言,眼前面對的已不是救市問題,而是如何穩定大陸金融體系及整體經濟的重大課題。



◆ 在台灣 養房稅負比養車還輕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5/8725185.shtml

【聯合報╱記者林上祚/台北報導】2014.06.07

投資房產報酬率高 稅負卻超低

中央研究院稅改政策建議書指出,台北市四十坪房屋市價兩千萬元,但每年地價稅加房屋稅大約只要兩萬元,實質稅率僅千分之一。

至於民眾擁有一輛國產兩千西西汽車,即使市價八、九十萬元,但每年繳納汽燃費與牌照稅就要一萬七千四百四十元。若擁有一輛二千五百西西汽車,每年繳納汽燃費與牌照稅就達兩萬兩千四百十元,比市價兩千萬的房屋的持有稅(地價稅加房屋稅)還高。

另外,報告還指出,若十年前買進四十坪的房子,如今出售,資本利得稅也僅百分之一點六六,遠比一般上班族為主的所得稅最低級距百分之五稅率還要低。

中研院經濟所特聘研究員彭信坤表示,若以二○○一年為基期,投資台北房地產投資報酬率也遠高於定存的百分之一點二七,稅負卻超低。

他舉例,若在二○○一年投資台北市四十坪房屋,土地持分八坪,當時市價一千萬元,去年底售得三千零五十萬元。以過去十二年台北市公告地價與房屋評定價值估算稅額,房屋稅與地價稅每年僅約三萬元;出售後土地部分,土增稅僅須繳十九點五萬元、房屋部分繳財產交易所得稅十四點四萬元。換句話說,售屋的資本利得逾兩千萬元,卻只需繳三十四萬的稅。

若與美國相較,美國不動產持有稅百分之二到三,台灣則僅千分之一;美國長期持有不動產資本利得稅百分之十五,台灣卻只要百分之一點六六,台灣資本利得稅長期偏低,導致租稅負擔全部壓在薪資所得者身上。

彭信坤表示,政府雖然在民國一百年推動實價登錄,藉以建立長期課稅基礎,但不動產的課稅問題,主要是土地與房屋採分離課稅。他說,由於公告地價占實際價格比率只有五分之一,房屋評定價值則多年未調,導致課稅基礎偏低。

彭信坤指出,立法院推動房屋稅條例,將非自用住宅稅率調高至百分之三點六,對囤房者根本沒有實際效果。

為解決不動產稅負偏低,中研院主張,盡速推動房地合一課稅,公告地價與公告現值應該從每三年調整一次改成每年調整一次。

※ 相關報導:

* 中研院:台灣所得稅 已成為薪資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5/8725229.shtml

中央研究院稅改報告指出,台灣的所得稅基本上已成為「薪資稅」,薪資所得者稅負太重;而富人的避稅管道太多,常造成負擔不公,使我國貧富懸殊現象更惡化。

* 政府寵企業 12年減稅1.4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5/8725099.shtml

中研院昨(6)日指出,12年間政府提供企業的租稅減免金額累積高達1.4兆,然而如此卻沒有換得企業相應的回饋,反出現勞工薪資凍漲、國內投資嚴重下滑現象。中研院院士王平直言,企業享受國家資源就該繳稅,所謂稅改拖垮國家經濟,只是藉口。

* 中研院談租稅三病 開七藥方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5/8725101.shtml

....建議書是結合產官學意見,在長達107頁的報告書中,呼籲政府進行全面稅制改革。首先避免營所稅稅基流失,應徹底檢討各項產業租稅減免法規及研發投資抵減不可浮濫;此外,相較各國,我國營所稅稅率偏低,只有17%,南韓為24.2%、日本38.01%,未來景氣恢復後,應調升至20%-25%,落實租稅公平。

其次,應降低所得稅、提高消費稅(加值型營業稅),前提是要在先行彌補財政赤字、維持稅收占GDP比率不變下,一般正常消費品可維持現行稅率5%,但對高級消費品則課以較高稅率如10%。不過,擔任研議小組執行秘書的中研院經研所特聘研究員彭信坤強調,調整消費稅的時機應周詳考量,以免重蹈「油電雙漲」改革失敗的覆轍。

針對國內所得分配不均的現象,學者們眾聲建議應恢復兩稅分離課稅,認為現在國內走兩稅合一制,降低了資本所得稅,卻沒產生刺激經濟的效果....

fsj 提到...

第三方支付商機千億 電信業下個主戰場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8726452.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2014.06.08

根據市場統計,行動商務、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商機都是千億元起跳,不僅是金融、電子商務、電信業者眼中大餅,更成為今年電信產業力拚4G商機以外的下一個主戰場。

據資策會調查,現在每年台灣電子商務產值達數千億元,且每年以二位數成長,看好2015年可望突破1兆元。此外,台灣每年零售商機約3.9兆元,銀行業者也看好未來有機會透過第三方支付的比率超過一成。龐大商機,不僅銀行、零售、電子商務業者,就連電信業者都搶著布局。

今年電信業者最大營運重點,就是推出4G服務,另一方面也馬不停蹄布局行動商務及第三方支付。

由於行動商務及第三方支付都會牽涉到一條龍的產業鏈,沒有任何業者可以獨力完成,因此電信業者一方面合作,組成信託服務管理TSM公司群信,另一方面也將競相推出近距離傳輸NFC行動支付服務,各自拉攏銀行、交通票券及通路業者,各顯身手。

近年台灣電信業語音服務呈現衰退,業者積極搶進行動上網及行動加值服務,今年各家業者雖將推出4G服務,但短期貢獻營收幅度不多,電信業者也積極跨入商務以及支付新領域,搶攻新商機。

※ 相關報導:

* 電信三雄 搶第三方支付大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8726451.shtml

電信三雄搶進第三方支付,中華電信及台灣大今年股東會將通過把第三方支付納入公司章程,中華電計畫與玉山銀策略合作,台灣大則是電子商務及第三方支付雙管齊下,遠傳則結合遠東集團資源,電信業搶進第三方支付大戰就等法規通過,最快下半年開打。

* 淘寶網血拚 WebATM可付帳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726458.shtml

網路購物是未來消費趨勢,國銀除了積極提供台灣商家跨境金融服務外,玉山銀最快6月底提供台灣網友可從WebATM聯結新台幣帳戶購買淘寶網商品;兆豐銀年底前也有機會提供消費者可聯結人民幣、美元帳戶,購買大陸網路商家商品。



◆ 明年公建預算缺口 衝700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26459.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鄭杰╱台北報導】2014.06.08

公共建設預算占國家歲出比重連三年下滑,國發會副主委黃萬翔6日指出,明年公共建設預算缺口估計將高達700億元,衝擊台灣基礎建設環境形塑動能,不利長期經濟發展,呼籲政府要重視資源分配問題。

黃萬翔指出,明年度匡列的公共建設預算為1,636億元,加計農村再生等基金提供的200多億元,可支配預算大概只有1,800億元左右,但就目前統計,明年公共建設需求為2,500億元,缺口高達約700億元。

黃萬翔表示,近年公共建設不僅金額減少,就連占國家歲出比重也下滑,一旦投入公共建設量能減少,之後對於國家發展的總效益也勢必降低,未來國家要推動基礎建設會碰到很大困難。

面對公共建設預算年年下滑,黃萬翔表示,政府應要更重視資源分配課題,拉高思考層級。他指出,歲入大餅每年大約有1.9兆規模,必須要根據國家發展需要做出有效分配。

黃萬翔認為,負責預算分配的主計總處每年都應該要檢討總預算的分配結構,檢視分配內容有無吻合國家發展目標。

※ 相關報導:

* 國債減 每人負債少千元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26465.shtml

財政部6日更新國債鐘數據,截至今年5月底止,中央政府一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達5兆3,506億元,短期債務未償餘額則為2,590億元,兩者合計國債總額達到5兆6,096億元。

fsj 提到...

日內閣府:今年全球經濟估成長3%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27825.shtml

【聯合報╱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2014.06.09

日本內閣府在7日公布的「世界經濟潮流」報告中指出,受惠於歐美經濟持續復甦,2014年全球經濟預估將成長3%左右,其中台灣可望成長約3.5%,主要由全球對半導體的需求帶動。

內閣府在報告中預測,2014年美國經濟可能成長2.5%以上,反映就業情況改善和股市及房價上漲使經濟溫和復甦。

歐洲今年經濟可能成長約1%,主要受惠於英國和德國經濟表現穩定。

內閣府預測2014年亞洲經濟成長率將比往年低,原因之一是中國大陸開發不動產的速度變慢。內閣府預估今年大陸和印度經濟將分別成長7.5%及5%左右,南韓和台灣在全球半導體需求帶動下則會成長約3.5%。

在經濟風險方面,內閣府指出,美國聯準會(Fed)縮減量化寬鬆(QE)規模,是全球經濟風險的來源之一。

相較於內閣府的預測,聯合國對全球經濟的看法較悲觀,預估今年只會成長2.8%,2015年成長3.2%。聯合國指出,美國冬天異常寒冷、烏克蘭政治危機升溫及金融市場動盪,都會衝擊全球經濟。

Fed在上周公布的褐皮書中指出,近來美國各地經濟成長轉強,逐漸擺脫寒冬帶來的衝擊。Fed表示,天氣好轉使美國幾乎所有地區的消費支出都增加,只有波士頓及紐約部分地區仍受低溫影響。

另外,美國一半以上的地區汽車銷售出現成長,其他地區的銷售也持穩。

Fed還指出,美國大部分地區就業市場的表現從「穩定」轉為「增強」,且所有地區的製造業都呈現擴張,特別是波士頓、紐約、亞特蘭大和堪薩斯等地。此外,美國房價仍持續上漲,獨棟大樓和小公寓的租賃活動「大多很活躍」。

※ 相關報導:

* 金價暴跌 中國大媽慘賠千億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6090213-1.aspx

國際金價5月重跌3.8%,創今年以來單月最大跌幅。去年4月積極掃貨的「中國大媽」,1年來累計虧損恐接近人民幣260億元(新台幣約1248億元)。



◆ 渣打示警 陸20城房市將硬著陸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727971.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2014.06.09

今年初以來,大陸房地產市場就陷入低迷,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志浩更預估,大陸將會有10到20個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出現「硬著陸」,像溫州或鄂爾多斯那樣房價大跌50%以上。但他也強調,中國有幾百座城市,因此不會成為全國性的經濟問題。

王志浩周末接受《鳳凰財經》專訪時表示,關於大陸總體經濟目前有兩個重要觀察指標,一是房地產銷售量增速。

今年第1季大陸房地產銷售量是負增長,大約衰退10%左右。預估第2季、第3季應該也會是負增長,這是一個比較負面的指標。

其次是信貸增長率,目前仍為正增長,第1季度增速大約是15%,但信貸增速一直在往下走。

王志浩認為,到第3季可能會只有10%,這也是比較負面的影響。

從這兩個指標來看,王志浩預期,大陸經濟增速繼續下滑的壓力依然存在,當中又以房地產市場的風險最值得關注。

王志浩說,根據資料分析,大陸房地產市場問題主要是在庫存,40個城市大約有17個月的庫存。他指出,如果月銷售量仍維持目前的水準,庫存量還會再緩慢增加,導致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公司面臨比較困難的情況。

王志浩表示,大陸中央與地方政府應採取一些政策,例如取消以往採取的一些行政性干預政策。

建商也應降價,以吸引更多剛性需求逐漸進入市場。他認為,大陸房價需要調整,例如降價20%、30%,讓房價回到合理水準。

他更指出,「我估計會有一些城市出現硬著陸,像溫州或者是鄂爾多斯那樣,房價跌50%以上。

同時,對於地方經濟會有很大影響。我估計有10-20個城市會發生這種情況。」

由於過去幾年大陸不少信託公司都將資金投入房地產,因此王志浩也預期,房價下跌還會導致部分信託產品出現違約。

對於王志浩的觀點,大陸本土市場人士則有不同的看法。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接受京華時報訪問時就表示,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並不如王志浩預測的那麼悲觀。

郭毅說,由於前幾年部分二、三線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局部已經產生泡沫,目前處在擠泡沫的過程中,預計今年10-20個城市房價降幅在20%左右,但不至於失速下滑至50%以上。

但根據新華網的調查,截至昨(8)日晚間9時30分,在約4,000名參予投票的網友中,有高達八成都認為,大陸城市房價今年將會「大幅度下滑」。

fsj 提到...

亞洲發債熱過頭 銀行放款受衝擊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30290.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4.06.10

由於融資成本低廉,今年來亞洲借款人已在國際債市籌資逾1,000億美元,使銀行放款業務遭受衝擊。

金融時報報導,Dealogic的資料顯示,日本除外亞洲市場發行的美元、歐元與日圓計價債券,今年來金額已達到1,004億美元,預料將刷新更多紀錄。

隨著企業與政府財務部門把握ECB寬鬆貨幣政策帶來的「低利派對」,預料本周將會有更多發債活動。

南韓政府上周標售歷來第一批30年期公債,也自2006年來首度推出歐元計價債券。百度提早發行10億美元的5年期債券,殖利率比4月發債的對手騰訊更低。企業發行公司債的平均規模也增加,顯示來自全球債券基金的需求強勁。

債市籌資熱潮已衝擊亞洲銀行貸款業務,銀行往往在貸款還沒賺足利息前,客戶就已透過發債償還貸款。

※ 相關報導:

* 日首季GDP成長率 上修至6.7%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30333.shtml

日本內閣府9日將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化成長率上修為6.7%,是2011年第3季以來最高水準,不但高於前估的5.9%,也優於市場預期的5.6%,主要是靠企業資本支出激增。這顯示日本經濟擁有較雄厚的本錢,來面對消費稅率提高的衝擊。

* 印度拚經濟 複製「中國經驗」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30345.shtml

印度新總理莫迪領導的政府9 日宣布整套「中國式」的振興經濟計畫,內容涵蓋興建全國高速鐵路網、改革稅制、提升教育、強化製造業及觀光業以創造就業、抑制通膨,並使每個家庭都有住宅、水電及廁所。印度股市受此激勵再創歷史新高。

* 人民幣終結跌勢 有影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730344.shtml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天將官方中間價設在6.1485元,是連續第二個交易日顯著上漲,上調幅度達2012年10月以來最大,累計兩日漲幅達223個基點。市場認為,人行大幅調高中間價的作法,透露出人民幣正準備結束此前的跌勢。

* 陸官員坦承 區域差距不減反增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6100375-1.aspx

中國大陸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范恒山今天坦承,大陸區域差距仍然比較大,特別是人均GDP、財政收入、財富水平等指標的差距「並沒有明顯縮小,有些方面可能還在擴大」。



◆ 美元準備貨幣的霸主地位不再?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30269.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6.10

剛落幕不久的亞洲博鰲論壇,代表中國出席的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雖坦言人民幣尚不具國際主要準備貨幣條件,短期內也難以取代美元的霸主地位,卻又拋出2030年人民幣將與美元、歐元同列全球三大國際準備貨幣的預言,讓各界在半信半疑間,重新檢視自金融海嘯後走弱的美國經濟實力及早前因聯準會推出各式非傳統性貨幣政策後,對美元信心的減弱,是否真會讓美元於21世紀上半時期丟掉準備貨幣霸主的寶座?

就貨幣演進史觀之,綜合國力的強弱是成為主要準備貨幣的關鍵要素。因此,在歐元運作成熟及中國強勢崛起的情勢下,當前對美元準備的悲觀預期符合歷史的常規,正如美元當年取代英鎊,且於1945年布列敦森林體制成立後,晉升為全球最重要準備貨幣的過程一般。但康乃爾大學教授普拉薩德(E. Prasad)今年出版的新書《美元陷阱》(The Dollar Trap),直接駁斥這種對美元準備的悲觀論點。

普拉薩德指出,許多美元悲觀論者多從美元幣值長期走低,論述美元的首要準備貨幣地位將拱手讓人。然而,每當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出現危機時,美元都會明顯的彈升,21世紀初的網路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及2010年的歐債危機都是如此。

而且,即使身陷風暴核心,如2011年美國政府債信評等遭降評,美元也未如同時遭降評的國家般幣值重挫,甚至還出現顯著的升值,凸顯出美元資產是全球避險需求最佳去處的事實。另一方面,美元資產的高流動性向來被許多國家央行所追捧,這也是近二年的美元占全球外匯存底的比重仍穩定在62%上下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美元不僅受到需求面支持,供給的特殊性也是造就其外匯準備霸主的要件。以避險需求為例,當市場風險趨避意識上升後,資金多流向債券市場,且以風險係數最低的公債為首選。因此,一國公債市場規模及流動性,亦決定該國貨幣是否成為國際準備貨幣的關鍵。由此可知,即使歐元區公債市場規模與美國不相上下,卻因為債券存在18個不同主體的國家,債信評等不一且流動性遠不及美國,使歐元缺乏強而有力的公債市場做後援,無法與美元抗衡。

至於近期正積極擴大採用人民幣貿易清算的中國,也逐步開放資本帳及深化國內的債券市場。長期看來,人民幣的確有挑戰美元外匯準備霸主地位的可能,但這個過程勢必相當緩慢,且遠比部分中國經濟學家樂觀預期的2030年更久。況且,除了資本帳管制,讓人民幣資產流動性不足外,中國近期分別在東海、南海與鄰國領土爭議升高,難免讓這些與中國貿易往來密切的亞洲鄰國,明顯感受到強勢的威脅,並影響其增持人民幣外匯準備的意願。畢竟,當今中國的崛起與美國以二戰後同盟國領袖高度成立的布列敦森林體制,有背景上的差異。

其次,中國經濟與政府架構也是人民幣成為準備貨幣的巨大阻礙。乍看之下,其政府財政狀況相當健康,但前提是不需要承擔龐大的地方政府與國營企業債務。若這兩者納入,中國政府的財政健全與透明度便受到質疑。所以,就經濟規模而言,人民幣有躍居國際準備貨幣霸主的條件,但要真正成為準備貨幣,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包含資本帳的開放、政府組織的重新架構,以及向主要鄰國確保中國崛起將是一個和平的過程。而這些制度調整及互信建立,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綜上分析,雖然因為美元外匯準備在需求穩定及供給面的特殊性,使其仍能穩居準備貨幣的霸主地位,但平心而論,全球至今尚未有比美元更安全及流動性更高的國際準備貨幣,應是支撐美元更根本的原因。畢竟,當前美國綜合國力日趨減弱,是不爭的事實,倘若美國未來無法再重現布列敦森林體制時期的強勢風采,美元準備貨幣的霸主地位,終將如沙堆城堡般逐步崩解。

fsj 提到...

桑默斯專欄/改善貧富不均 不能只靠錢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32811.shtml

【經濟日報╱桑默斯】2014.06.11

隨著皮凱提(Thomas Piketty)出版的「21世紀資本論」登上暢銷書排行榜冠軍,貧富不均也躍居公眾的經濟政策辯論核心。皮凱提在書中深入探討所得與財富朝金字塔頂端快速集中的現象。

這的確是重大議題。幾乎能肯定的是,過去一個世代以來,收入前1%人口占的所得比率上升10個百分點,其餘90%人口的所得比率,也以同樣幅度下滑。

改革能修補稅制漏洞,朝累進稅率發展,並提倡更有效率的投資分配。從金融法規到能源補貼等各項領域,當前公共政策把大筆財富授予善於和政治圈打交道的人士,而不是提供優質產品與勞務的人。

從目前很多證據來看,當局能進一步提高稅的累進程度,但又不至於重挫經濟成長展望。然而必須切記,單靠有限度的所得再分配,不可能改變貧富不均。

考慮生命的兩大要素:健康和提供孩子機會。

布魯金斯研究所經濟學者鮑茲渥斯和同事,對照分析1920年和1940年出生的兩組人55歲起的平均餘命變化。結果顯示,最富裕者的平均餘命大約多活六年,中產階級多活四年,所得最低階層的只多活兩年。

為何有這些差別?原因可能多半和生活方式、飲食差異與壓力有關,而非能否負擔醫療。

此外,過去兩個世代以來,富裕與貧困家庭孩子的教育成就鴻溝擴大一倍。有很多因素造成這股趨勢。但最重要的是家境平均較富裕的孩童,比家境平均較窮困的孩童多享有6,000小時的課外活動,例如閱讀和參觀圖書館等。

這些關於健康和能提供孩子機會的結論,顯示富人和普羅大眾的差別不只是錢,還包括更重要的東西。

社會若要變得更公正、包容,當局必須研擬政策,解決財富快速流向富裕階層的情形。但更重要的是認清,援助其餘大眾的措施同等重要。

倘若貧富不均引起的關注,轉移了各界對民主社會必須支持公民健康與教育這兩大要務的注意,那將令人遺憾萬分。 (作者Lawrence Summers為前美國財政部長,現任哈佛大學教授/編譯莊雅婷)



◆ 明年起上路…小店鋪稅率 看「繁榮度」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732823.shtml

【經濟日報╱記者吳佳蓉/台北報導】2014.06.11

台北國稅局八年來首次調整轄內街道適用的「營業人查定營業費用標準等級」,調高新興繁華街道適用等級,位於這些街道的小店舖,明年起將多繳營業稅及營所稅,同時降低沒落商圈道路的等級,使這些街道上的小店舖能少繳稅,新標準將於明年1月1日上路。

台北國稅局表示,此次修正主要將影響採「查定課徵」且依「費用還原法」計算銷售額的小規模營業人,包括出版業、製造業、農林畜牧業、印刷業、裝潢業、加工業、廣告業、租賃業、公證業、代辦業等27個行業中,平均月銷售額未超過20萬元的小規模店鋪,但餐飲業、按摩業等其他行業不受影響。

針對周遭有新捷運線通車、增設快速道路、道路改善、新蓋百貨商場、購物中心或科學園區的街路,調高其適用等級;其次,配套降低有商場拆遷、商圈沒落情形街路的適用等級,由於該街路已經沒有向過去這麼繁榮,再以高等級評定對小店舖並不公平,因此降低等級,以符合實際經營現狀。

現行北市的標準等級,從2006年實施至今已八年多沒做過調整,台北國稅局表示,北市有多條捷運線通車,各地區商圈也出現不同商業榮枯變化,因此決定做出調整,目前所知被調高的有大安區永康商圈部分路段,遭調低的則為大同區部分路段。

※ 相關報導:

* 英法義工業生產 全面增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32765.shtml

歐洲英、法、義三國4月工業生產全面增強;其中英國已連續三個月增加,勢頭最強;法國及義大利也逐漸擺脫今年初的弱勢,出現強勁反彈。德國股市10日盤中再度攻破1萬點關卡,續創歷史新高。

* 平議中研院「賦稅改革政策建議書」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32895.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6.11

....綜觀此次的賦稅改革政策建議書,中研院建議的重點,與過去幾次政府舉辦的稅改建議內容相比,似乎沒有太多新意

....因此,中研院稅改建議有些新意的部分,大概就剩下所得稅兩稅分離後的具體作法,以及不動產持有稅將房地合一並改採實價課稅。

就兩稅分離後的具體作法而言,中研院建議綜合所得稅可採「部分股利所得扣抵法」消弭重複課稅,扣抵的方式可採用「定額」扣抵法,一家戶以不超過新台幣27萬元的「股利所得」扣抵額為上限,與「利息所得」免稅額度同步,確實比財政部目前的扣抵率減半更公平、務實。

至於要將不動產持有稅改採外國的「財產稅」模式,理論上不見得站得住腳,因為土地和房屋兩者性質不同,從效率觀點不應適用相同稅率;且美國部分地方政府早已改採房地分離課稅,反而產生土地積極開發利用的正面效果可資參考。再就實務而言,房地持有稅要合而為一,涉及許多稅法的修訂,甚至動及修憲,立法工程浩大,恐怕只會衍生政治、社會爭議。而且若房地只在形式上合一而未能將稅基實質上予以合理化,此種改革最後仍是流於形式而毫無實益....

fsj 提到...

比京隨筆/金錢…世足的地下語言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735334.shtml

【聯合報╱布魯塞爾記者 蕭白雪】2014.06.12

世界杯足球賽即將熱鬧開踢,今年球賽外的各種醜聞精彩程度恐怕不下於球賽本身,巴西當地民眾不滿、罷工抗議行動不斷外,卡達涉嫌透過行賄贏得二○二二年世足賽主辦權的內幕越掀越多,足球界的假球事件舊事重提,國際足壇背後充斥著各種金錢交易。

國際足球總會(FIFA) 醜聞弊案比四年一度世足賽本身還搶戲,英國泰晤士報甚至用十七個版,從據稱「數以億計」證據中,整理出卡達如何透過行賄贏得世足賽主辦權。

從泰晤士報披露的電子郵件、收據、銀行帳號及相關人員的訪談中,許多「行賄」細節讓人瞠目結舌。

當初為卡達爭得世足賽主辦權、被卡達人視為英雄的亞洲足球總會主席哈曼 (Mohammed bin Hammam),如今被控透過各種行賄手段達成目標,他在邀國際足壇大老相聚時,直接將裝有五萬美元(約台幣一百五十萬元)的信封,交給非洲各國代表,甚至在電子郵件中直接跟對方討論賄款金額。為了爭取泰國代表支持,還促成一筆泰國與卡達的天然氣交易。

即使現任國際足總主席批評英國媒體的指控帶有種族歧視,但就連本屆世足賽會不會出現假球,也沒人敢打包票;世足賽踢假球早有傳聞,八年前巴西和加納的一場球,就被不少人質疑是受到泰國地下簽賭集團操控。

巴黎第一大學在一分報告指出,足球和板球是最容易被操控的職業比賽;去年歐洲刑警組織大動作公布調查,發現有六百八十場踢假球案件,被形容是歐洲足壇史上最大醜聞。

卡達爭取世足醜聞越滾越大,讓越來越多國際贊助商要求主辦單位查清楚,
一位英國議員形容,國際足總唯一聽得懂的語言是金錢。

※ 相關報導:

* 3.2%→2.8% 世銀下修全球GDP成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35223.shtml

世界銀行以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成長展望減弱、烏克蘭危機為由,調降今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世銀也呼籲新興經濟體在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前,先強化經濟體質。受此消息影響,美歐股市11日下跌,美國公債上漲。



◆ 雙稅報喜 國庫大進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12000021-260202

工商時報 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2014年06月12日

營所稅、證交稅報喜,帶動國庫稅收大進補!財政部昨(11)日公布最新稅收統計,預估5、6月兩月營所稅較去年增加450億元、大增36%;證交稅前5月也大增三成,為國庫帶來大豐收,不僅減輕明年預算編列壓力,也讓全年稅收目標達陣「充滿希望」。

每年5月是報稅月,國庫將有大額稅收入帳,對全年稅收預定目標能否達陣,具預告作用。據統計,今年1至5月全國稅收總計7,084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紀錄,包括營業稅、使用牌照稅、房屋稅、贈與稅、奢侈稅等稅目,均都創歷年同期新高,全年稅收「看來樂觀」。

財政部統計副處長許瑞琳表示,去年國內1,500多家上市櫃公司,稅前淨利合計達1.9兆元,增幅近四成,可望挹注今年營所稅稅收;受到遞延入帳影響,5月營所稅僅收673億元,但在6月大額稅款入帳後,5、6月營所稅收將達1,700億元,將比去年同期增450億元。

台股指數創下6年來新高,帶動證交稅收大增。依據財政部統計,前5月證交稅累計稅收達361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三成以上;許瑞琳預估,在台股後市看漲下,全年證交稅不僅達陣「沒問題」,要超徵「也是OK」。

展望未來,許瑞琳表示,今年稅收預算數為1兆8,658億元,較去年實徵稅收成長1.7%,今年前5月稅收僅成長0.2%,看似令人擔心,但6月營所稅可望讓國庫進補,對全年稅收將有正面效果,目前看來全年稅收要達陣,仍可樂觀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