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2

學習與自然共存

◆ 南華「可愛小屋」 供應防蚊液ㄛ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928133.shtml

【聯合報╱記者謝恩得/大林報導】2014.09.11

南華大學校園最近出現一些「可愛小屋」防蚊液,校方指出,防治小黑蚊最好不要噴灑消毒水,效用也不大,目前比較可行的是阻斷其食物來源。民眾很肯定南華的作法,期待更多地方增設。

學校表示,小黑蚊學名「台灣鋏蠓」,繁殖力強、環境適應佳、存活率高且嗜吸人類血液,高峰時間約是上午11點至下午3點,同時春雨過後至秋季末,都是小黑蚊吸血產卵期,若民眾避免讓小黑蚊叮咬吸血,即可減緩蚊群的大量繁殖。

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指出,目前還沒有可具體根絕小黑蚊的特效藥,學校也不想用化學藥劑,特別邀請中台科技大學鋏蠓防治推廣中心協助,建議在師生比較常駐的戶外據點,設置10處「防蚊液供應站」,為提升師生使用率,特別設計漂亮多功能造型,只要輕鬆按壓即可塗抹,同時放置小黑蚊防治宣導資料。

防蚊液是經衛生署核准用藥,同時南華大學自然生物科技系亦研發「薄荷舒緩膏」,可防治蚊蟲叮咬,未來也將研發防治小黑蚊的專用藥品。

※ 相關報導:

* 獼猴群捕食 松柏嶺蟲患紓解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2161

名間鄉松柏嶺上演蟲蟲危機,獼猴軍團意外成為除蟲大隊!名間鄉松柏嶺通往受天宮的松山街周圍,每年夏秋季節都會湧現為數眾多的毛毛蟲,甚至成群結隊過街尋找隱密處所結繭羽化,由於數量太多,加上附近樹木樹葉遭大量啃食,引起民眾害怕擔心;惟最近獼猴卻意外成為最佳除蟲幫手,原本眾多蟲兒在獼猴捉食下,數量明顯漸少。



◆ 稀有過境鳥「戴勝」 太魯閣現蹤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2214

自由 2014-09-11

〔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在台灣屬於稀有過境鳥的「戴勝」,首次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遊客中心附近出現,太管處保育人員表示,「戴勝」是金門地區常見的留鳥,獲選為金門觀光公車的吉祥物,在太魯閣園區內被觀察和記錄到,不但引起重視也造成轟動。

太管處保育課指出,連日來在遊客中心附近出現一隻「戴勝」,這是首次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的觀察和記錄,讓保育人員相當驚喜,除引起重視外,也和金管處連繫,希望有助於學術研究。

「戴勝」為戴勝科,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佛法僧目中的一個科,只有一屬兩種,即「戴勝」與「大戴勝」,主要分布在歐洲、亞洲和北非地區,在中國廣泛分布,在台灣屬於稀有的過境鳥,棲息於海岸溼地區。

保育課說,金門人稱「戴勝」為墓坑鳥,因牠們常棲息或營巢於破墓穴(閩南語墓穴音為幕坑)為名,也因牠們常在墳地出入,金門人認為是一種不吉祥的鳥類,但近年來保育意識抬頭,「戴勝」在金門被視為代表性的鄉土鳥種之一,且因為外型美麗,因此獲選為金門觀光公車的吉祥物。



◆ 八里風帆碼頭變陰陽海 廠商起訴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8928366.shtml

【聯合報╱記者王宏舜/台北報導】2014.09.11

新北市八里風帆碼頭去年遭汙染,不僅水域成「陰陽海」,挖子尾自然保留區的水筆仔也枯萎。士林地檢署認定昇鴻科技公司長期排放具腐蝕性的廢汙水,依流放毒物罪、違反文化資產保存法起訴昇鴻公司及該公司研發部主任鄭任晏。

刑法流放毒物罪規定,投棄、放流、排出或放逸毒物或其他有害健康之物,而汙染空氣、土壤、河川或其他水體,致生公共危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廠商、事業場所負責人或監督策劃人員,因事業活動而犯前項之罪,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風帆碼頭去年九月「翻紅」,附近紅樹林也蒙上灰垢,水筆仔數量銳減;新北市環保局九月十日稽查,發現是昇鴻公司排放廢汙水導致。

檢方調查,經營金屬表面處理的昇鴻公司作業廢水含鎳、銅、鉛,依規定需經脫色、快混、慢混、沉澱與中和槽處理才能「放水流」;昇鴻酸鹼廢水貯槽抽水馬達故障,為節省維修費、避免廢水抽取不及影響生產,用沉水馬達將廢水抽取後直接排出,檢驗確認鎳含量超過標準五倍,廢汙水含鐵量高、具腐蝕性。

昇鴻研發部主任鄭任晏解釋,稽查當天因抽水馬達故障,貯槽又快滿出來,高層指示將廢水排入水溝;負責人黃茂連聲稱「不知情」,強調保護區遭汙染和公司沒關係,被查獲是因鄭任晏「操作疏失」。昇鴻表示廢汙水會排入大海和八里汙水廠,但環保局追蹤發現是排進淡水河,不易消散。

據調查,昇鴻遭查獲前三年未妥善處理的廢水總量達四千三百多立方公尺,非「故障一天」。依規定,設備故障應在廿四小時內向環保局報備、停止生產,但是緝獲當天卻沒人表示機器故障;檢察官因此認為昇鴻長期排放有害健康的汙水。



◆ 陸養殖業濫用抗生素 沿岸魚蝦死光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928442.shtml

【聯合報╱記者林克倫/綜合報導】2014.09.11

大陸渤海灣沿岸近年因大陸所得提升,高價海鮮需求量大幅提升,許多養殖戶為求產量穩定,大肆使用漂白劑與抗生素等藥物來防止海鮮染病,但廢水直接排放海洋,也造成沿岸魚蝦滅絕的後果。

渤海灣沿岸的遼寧大連普蘭店市皮口鎮,是大連周邊海域養殖海參最大區域,北京晨報報導,海參池每五年進行一次清理,將水放完後撿走海參,重新清理池內淤泥,再用生石灰殺菌,平均每畝要撒七十至八十公斤生石灰。

生石灰與廢物會隨著潮水排放至近海,以完成整個清理過程,但每當池子放水時,周邊就會有死魚;一位海參養殖場老闆透露,他們清理海參糞便或汙漬,使用的都是次氯酸鈉和醫用雙氧水。

為防止生病、提高海參幼苗的存活率,養殖戶會在參苗池內大量添加抗生素等藥物,大連長興島一名海參養殖戶表示,「撒青黴素,消炎的、殺菌的,隔個三天、四天換一次水,有一根管子,放下來,水就排走了!」

除了抗生素外,還要投藥殺死海參圈裡的其他生物,以避免其他生物跟海參爭搶養分;至於投藥成分,從參苗養殖現場看,則有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海參解毒安、鹽酸諾氟沙星等各式藥物。

當地漁民透露,近年海參圍海養殖興起迅速,這片海裡像烏魚、對蝦等其他生物,現在都已經「滅根了」;且海參養殖因添加大量藥物,也導致海參池周邊的水質較差,水質呈現嚴重優養化現象。

據了解,海參養殖範圍已不僅在大連莊河,整個渤海灣的遼東半島至山東半島一帶,海參圈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幾萬公頃連成一片,而在遼寧盤錦的海參圈,甚至已深入到斑海豹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相關報導:

* 鄱陽湖藍藻水華 逐年增加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928166.shtml

鄱陽湖第二次科學考察成果陸續公布,科考人員通過現場調查和多年數據對比發現,鄱陽湖部分湖區已出現明顯藍藻水華聚集現象,並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新華社報導,對比2007年到2011年間的現場調查數據,科考人員發現,2013年鄱陽湖藍藻水華分布區域較前幾年有大幅增加。鄱陽湖湖泊濕地觀測研究站夏季採樣發現,在都昌、軍山湖、康山湖、撮箕湖、戰備湖等湖區水面,都有肉眼可見的大群藍藻聚集。

看不見的世界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猛禽過境 瑞穗「瘋鷹季」登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12000486-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09月12日 阮迺閎/花蓮報導

花蓮地理位置與環境得天獨厚,每年9月開始,南來北往的候鳥皆會在此過境休息,尤其赤腹鷹遷徙更是重頭戲,花蓮林區管理處副處長黃麗萍說,在這遷徙性猛禽過境季節,該處20、21日將於瑞穗鄉虎頭山步道舉辦「瘋鷹季」活動,歡迎民眾報名賞鷹,體驗生態之美。

黃麗萍指出,虎頭山森林步道總長1985公尺,全程緩行於低海拔蒼翠的闊葉林中,鳥況非常豐富,較常見者有大冠鷲、東方蜂鷹、鳳頭蒼鷹、松雀鷹、烏頭翁、紅嘴黑鵯、綠斑鳩、黑鳶等,時序入秋,每年9月中下旬東北風起,都有大量赤腹鷹過境花蓮到東南亞過冬,運氣好時,可同時看見上千隻飛過天際。

黃麗萍說,花蓮林管處20、21日上午8時將於虎頭山步道舉辦各1梯次賞鷹解說活動,現場將由研究花蓮區域老鷹多年的講師為民眾解說虎頭山的步道生態及猛禽的生活習性,賞鷹活動結束後,還可於瑞穗生態教育館欣賞猛禽的珍貴記錄影片。

「瘋鷹季」活動即日起開放報名,每梯次名額40人,額滿為止,有意參加的民眾可上瑞穗生態教育館部落格(http://rsecology77.blogspot.tw/)或臉書報名,活動課程免費,詳情可電洽(03)8876631。

※ 相關報導:

* 活捉千餘隻壁虎 大陸農民遭刑拘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930844.shtml

家住河南省扶溝縣的田姓農民等六人,以自製的捕捉工具到鄢陵縣捕捉一千六百多隻壁虎,被警方依「非法狩獵」罪刑事拘留。....張橋派出所警員說,壁虎雖沒有被大陸列入級別保護動物,但屬於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科研價值和對環境有益的「三有」動物。



◆ 澎湖實彈演習 軍方允減彈藥量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2642

自由 2014-09-12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針對澎湖駐軍連日來在山水海域進行實彈演習,山水里民揚言發動更大規模漁船包圍靶場,並以肉身阻擋軍方實彈演習,陸軍司令部副司令潘家宇昨抵澎坐鎮,並與山水里民進行面對面座談,立委楊曜、澎湖縣長王乾發等也到場聲援民眾的訴求。

澎湖因戰略位置重要,每年都會舉行例行性實彈演練,今年結合漢光與聯信演習,在十、十一、十七日三天於山水海域進行演練,但因山水里民不滿每次軍演造成上帝廟根基毀損,軍方又無具體賠償措施,此次鐵了心力阻軍方演習,十日甫發動漁船包圍演習海域,迫使軍方臨時改為「空操」(未實彈演習),里民更揚言十七日發動更大規模的抗爭。

由於民怨沸騰,操演部隊都已準備就緒,軍方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因此昨日由陸軍司令部副司令潘家宇領軍,澎防部指揮官周皓瑜、團管部政戰主任楊安等軍方高層都前往馬公山水里社區活動中心參加里民大會,立委楊曜、澎湖縣長王乾發、馬公市長蘇崑雄、澎湖縣議員陳海山、葉竹林等人都到場聲援民眾的訴求。

原本山水居民堅決反對軍方繼續演習,揚言一定抗爭到底,以肉身阻擋軍方的砲彈射擊,但經過協調後,同意軍方「有限度」演習,最好能實施「空包彈」演習,最後軍方釋出善意,縮減彈藥數量,同時澎防部允諾戰車砲不加入操演,十三日下午三時將再次與里民協調,公佈演習彈藥種類及數量,山水里民才會決定是否在十七日持續抗爭。



◆ 巃頭農場開發案 環保人士憂生態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2454

自由 2014-09-12

民眾樂觀其成 多認有利觀光發展

〔記者謝銀仲/番路報導〕有民間業者要花大錢在閒置已久的舊巃頭休閒農場原址,辦理精緻旅店開發案,當地民眾普遍認為有利於阿里山公路沿線產業及觀光發展,樂觀其成。惟因開發基地位於自來水及曾文水庫等水質水量保護區內,環保人士憂心大規模整地開發行為,將衝擊生態環保,要求公部門嚴格把關。

當地民眾說,巃頭休閒農場前身是巃頭山莊,原為一處兼具住宿娛樂健身的休憩場域,早年風光一時,後因不堪新興旅遊風氣衝擊而沒落,民國九十七年底,由山區一群茶農集資取得經營權後,整修擬專做提供陸客團以阿里山茶葉為主題的餐飲服務,未料,九十八年八月一日才營運一個星期,就碰上莫拉克風災而停業,如今有財團接手擬改建精緻旅店,可望為阿里山公路沿線增添新景點,帶動山區產業觀光,樂觀其成。

民間團體保留 擔心衝擊生態環境

不過,因旅店用地位在自來水及曾文水庫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內,環保人士對開發案持保留態度。洪雅協會理事長余國信說,阿里山公路沿線屬地質脆弱且敏感地區,每逢颱風豪大雨,就傳出災情,民間業者要在海拔一千多公尺處蓋飯店,勢必對當地生態及環境造成巨大衝擊,尤其該飯店營運後,每日產生數十噸生活污水去處,加上當地也缺水,日後住宿遊客恐與當地民眾上演搶水大戰,如何增加新水源,也是一大課題。嘉義地區近年大型飯店、旅館如雨後春筍矗立,呈供過於求窘況,建議業者能就經濟效益考量,停止該開發案,留給阿里山區一處淨土。

※ 相關報導:

* 巃頭基地蓋旅店 環評退回再審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2453

由茶農集資開發、位於嘉義縣阿里山公路五十八公里處的「巃頭休閒渡假中心」易主,新業主擬投資十億元,改建為六層樓精緻旅店,因基地位於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內,須實施環境影響評估,昨召開第三次環評審查,因委員對廢水回收、景觀及交通仍有疑慮,要求業者修正規劃及補充資料,擇日再審。



◆ 位處青蛙風水穴 港墘公園老樹保命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2602

自由 2014-09-12

〔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珍貴的受保護老樹就在你我身邊!台北市有六十一株受保護樹木隱身在各區的鄰里公園,內湖區港墘公園堪稱受保護樹木的綠色寶地,樹種多達五種,數量高居全市之冠,更擁有北市唯一的山埔姜,老樹們因位處「青蛙風水穴」才得以免受破壞,保存至今。

受保護老樹 鄰里公園61株

台北市有一千六百五十四株列管的受保護樹木,民政局近日完成清查,總計卅二座鄰里公園擁有受保護樹木共六十一株。

民政局自治行政科長鄭朝元說,港墘公園有五種、十一株受保護樹木,包括猢猻木、山埔姜、雀榕、茄苳及樹杞,種類及數量都居鄰里公園之冠。

當地港都里長江水龍說,港墘公園內受保護樹木都是原生種,珍貴的山埔姜樹齡至少九十歲,耆老提及,山埔姜具止咳、鎮定退熱藥性,過去曾遭大量挖掘,但因公園地盤主體為一大岩塊,當地人認為此處為「青蛙風水穴」,不敢輕易破壞,老樹才能倖免於難。

不僅如此,不同的老樹也有許多趣味的特色。鄭朝元說,猢猻木又有「顛倒樹」之稱,因為樹葉在旱季會掉光,肥大的樹幹配上光溜溜的樹枝,看起來就像樹木「倒栽蔥」,六至八月開花季,晚上漫步公園,可聞到淡淡清香。而雀榕果實是麻雀、白頭翁的最愛,因此又有「鳥榕」別稱,結果時吸引成群鳥類覓食,讓公園變得非常熱鬧。

而永昌公園內的猢猻木樹高十七公尺,是全市最高的猢猻木;牯嶺公園則擁有全市最老的八十歲印度橡膠樹;文山萬有二號公園的七里香(月橘),樹胸圍○.九三公尺、樹胸徑○.三公尺、預估樹齡一○九歲,是北市最大、年紀最老的月橘。

fsj 提到...

全球首例! 海龍人工繁殖成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33027.shtml

【聯合報╱記者張進安/屏東縣報導】2014.09.13

屏東國立海生館人工繁殖成功「帶紋斑節海龍」,成為全球首例,除有助保存海龍這項珊瑚礁魚種,也因海龍是珍貴的中藥材而極具經濟價值。

帶紋斑節海龍又稱「黑環海龍」,特徵是暗黃的底色,加上暗棕色或暗紅色的間隔條紋,活動範圍約在印度洋到太平洋海域五到五十六公尺深的珊瑚礁區洞穴和裂縫中。

海生館表示,海龍雖未瀕臨絕種,但牠是中藥材之一,名為「楊枝魚」,中醫指具補腎、壯陽效果,加上全球水族館積極珍藏而十分搶手,每年捕撈、交易數量超過三千萬隻,導致數量漸減。

海生館生物馴養組主任呂明毅表示,人工繁殖海龍可更了解牠的生態,減少自然族群的採捕壓力。海生館模擬帶紋斑節海龍的棲地環境,讓海龍順利孕卵,出生一百天後,共培育出一百廿四尾體長約七公分的幼魚,平均存活率約百分之卅七,第一批幼魚飼養十一個月後,開始配對繁殖。

呂明毅表示,研究團隊原本培育四種海龍,只有帶紋斑節海龍成功,其他三種都失敗,可見人工繁養殖相當不易;主因是海龍嘴巴小,又只吃活餌,極難餵食。

呂明毅說,海龍相當挑食,多次試驗後發現「橈足類生物」大小適中、營養成分高,最適合當海龍的主食。海生館將於「二○一四台灣觀賞魚博覽會」中公開展示。

※ 相關報導:

* 科學研究? 日在北太平洋捕7鯨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932460.shtml

日本捕鯨行動在國際社會施壓下,依然動作頻頻。現在日本更以科學研究為藉口,在北海道附近的北太平洋獵捕鯨魚。同時東京餐廳也開始推廣鯨肉菜肴,甚至還有日本政客推廣吃鯨肉,引來國際社會側目。

....餐廳老闆表示,鯨魚肉是日本傳統食材,「如果這種食材消失,會很讓人難過」。這位年輕餐廳老闆說,吃鯨魚肉對年輕一代來說非常新鮮,50年前在日本幾個濱海小鎮,鯨魚肉是當地常見的菜肴,也是當地人攝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 新店溪 2天清出27.7公噸死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13000387-260107

受氣溫變化影響,近日新店溪有大批魚群缺氧而死;上千條魚翻肚的景象,讓民眾相當驚訝。北市環保局、水利處出動人力、船隻清理,2天來已清出近27.7公噸的魚屍;在民國100年4月也曾因為日夜溫差大造成新店溪流域魚群大量死亡的案例。



◆ 1隻才3元 嘉縣抓蜥熱度減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932769.shtml

【聯合報╱記者卜敏正/水上報導】2014.09.13

嘉義縣政府為清除入侵外來種「沙氏變色蜥」,4年前每隻沙氏變色蜥獎勵金20元,今年1隻才3元,村民認為不夠工錢,普遍興趣缺缺。丁姓男子昨向媒體投訴去年捕抓的獎勵金迄今未收到。

縣府秘書長吳容輝認為應是誤會,去年10月收繳沙氏變色蜥,造冊共有33位代表人可領款,部分請人代收轉交,部分委請警方代發,目前已有20多人已收到獎勵金,研判是承辦人便宜行事,發送現金過程未請代表人、代收人簽收,造成丁姓等代表人至今表示未收到錢,已請政風處介入調查。

農業處人員表示,今年獲中央補助39萬元,鼓勵民眾抓蜥換現金,今年每隻獎勵金減到只剩3元,村民補蜥熱度,與3、4年前「全村總動員」的情況差很多,過去曾有民眾一次繳交數百隻,還有學生利用暑假、課餘時間補蜥打工賺外快,但今年到目前為止還未看到。他說,據了解還是有居民捕捉了相當數量,應該會在11月底前繳交。

捕蜴達人羅明德表示,今年沒打算捉蜥蜴換獎勵金,因為實在太划不來了。他說現在的沙氏變色蜥沒以前多,而且更難捉。他在苗圃附近赤手空拳不拿任何工具,專注找了10分鐘,總算發現一隻獵物,只見他目光緊盯、雙手快速合掌輕壓,沙氏變色蜥已在手中。

羅明德邊擦著汗水邊說,現在沙氏變色蜥警覺醒愈來愈高,1天如果要捕到100隻,不只花時間且非常辛苦,獎金只有300元,他們倒不如打雜工,1天可賺千元,輕鬆多了。

※ 相關報導:

* 水陸兩棲「棘龍」 可長時間待水底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932476.shtml

電影「侏儸紀公園3」中,有一幕埃及棘龍咬斷暴龍脖子的場景。但這一幕純屬虛構,因為實際上暴龍是在埃及棘龍消失後3000萬年,才在北美現蹤。美國科學家發現生活在白堊紀的棘龍,體型不僅大過暴龍,還是當時唯一能長時間待在水底的恐龍,主要的食物是當時的大型鯊魚。



◆ 蟛蜞菊被當雜草 七堵區所立牌提醒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932696.shtml

【聯合報╱記者邱瑞杰/基隆報導】2014.09.13

基隆市七堵區公所在八德路旁種植蟛蜞菊綠化環境,卻一度遭人當成雜草割除,區公所於是在路旁的中山高駁坎設告示牌,提醒除草人員注意,讓蟛蜞菊好好生長,日後開花更漂亮。

七堵區長李吉清昨天說,區公所人員多年來在八德路旁種植綠籬和花草,綠美化道路景觀,因妥善照料,植栽生長情況良好。

前區長趙明華任內在八德路加油站附近路段的路旁種植蟛蜞菊,可能因種植區域長出較高的雜草掩蓋蟛蜞菊,除草人員不認得蟛蜞菊,不少藤蔓和葉子被割除,所以立牌提醒除草人員注意。

蔓性的蟛蜞菊因為莖能節節生根,具能覆蓋地表優點,適合種植在公路邊坡和安全島。蟛蜞菊會開出美麗的黃色小花,也是頗受民眾歡迎的庭院植物。

區公所表示,設立看板後蟛蜞菊被除草人員清除的情形減少,再過不久綠牆就會長滿,道路景觀會更加漂亮。

fsj 提到...

似《阿凡達》神獸化石現身大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14000763-260309

旺報 2014年09月14日 記者陳怡君/綜合報導

外星神獸真的存在!電影《阿凡達》中,來自潘朵拉星球的飛行神獸「伊卡蘭」,龐大的巨翼與身驅令人印象深刻,近日牠的「本尊」化石,在遼寧被大陸科學家發現。這種生存年代距今約1.2億年的史前巨獸,最大的特徵就是頭骨呈「刀片狀」,這也和目前已知的其他種翼龍有所不同。

巨型翼龍現身大陸東北!全球權威科學期刊《自然》,其子刊《科學報告》11日公布大陸中國科學院此一史無前例的考古發現。報告指出,「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研究員汪筱林的團隊,在遼寧西部地區建昌縣、凌源市,發現新品種的翼龍化石。

長相外型酷似伊卡蘭

雖然這種翼龍的翅膀,展開僅1.5公尺,相較電影中的「神鳥」展翅可達12公尺,相對較迷你,但由於長相、骨骼構造、外型特徵,皆與《阿凡達》中的「伊卡蘭」極為相似,科學家甚至直接以「阿凡達伊卡蘭翼龍」為新發現的物種命名。

科學家在距今約1.2億年前的「熱河生物群」中,發現2件「伊卡蘭翼龍」化石標本。

其中挖掘自建昌縣的化石,有完整的頭骨和下頜,以及部分身體骨骼;另一件在凌源市發現的化石,則包括完整頭骨、下頜和部分頸椎。

奇特頭骨形 從未發現

根據化石推測出的「還原圖」,新品種翼龍最大的特徵是頭骨形狀、構造十分特殊。其頭骨頂部平直,下頜發育成邊緣平滑的「刀片狀」,此外還有半圓形的骨質脊及鋒利的牙齒。

生物學家推測,僅有流線型下頜骨脊的「伊卡蘭翼龍」,能使其在飛行和捕食時具有切割流體和降低阻力的功能。科學家則認為,「伊卡蘭翼龍」在淡水湖泊獵食時,會貼近水面飛行,透過將下頜骨切入水中,迅速捕獲水面獵物。

「伊卡蘭翼龍」與其他已知翼龍最大不同,在於其只有下頜骨脊卻沒有上頜骨脊。這種奇特的頭骨形態,在已知的翼龍中從未被發現過。



◆ 核三廠珊瑚 能耐高溫差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34459.shtml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屏東縣報導】2014.09.14

台電核三廠出水口排放熱廢水,被指是墾丁海域珊瑚白化「殺手」;但台大教授戴昌鳳和海生館研究員樊同雲表示,長期研究核三廠出水口珊瑚,發現部分珊瑚已演化出適應溫差變化的耐受力。

核三廠出水口曾發生三次嚴重的珊瑚白化,外界紛將矛頭指向出水口的「人造高溫」;戴昌鳳說,出水口水溫平均高出二度,確實是部分珊瑚白化的原因之一,但他也發現部分珊瑚已適應高溫差的環境。

樊同雲說,珊瑚對環境很敏感,主要分布在熱帶南北緯卅度以內淺海,珊瑚白化的原因很多,有海水暖化、酸化、人為開發、水質汙染、颱風等因素,墾丁南灣海域海水溫度在短時間內變動高達攝氏十度,墾丁珊瑚已出現獨特的適應力。

他說,廣泛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的尖枝列孔珊瑚及細枝鹿角珊瑚,在八至十度的劇烈變動溫度中,幼體在光合作用等反應表現佳;這種因應環境變動的演化可能歷時數萬年,是研究重大發現,「如能解開生存機制的秘密,可為陷入氣候暖化危機的珊瑚找到生路」。

※ 相關報導:

* 墾丁曾美得讓人窒息 今魚少得可憐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934388.shtml

「現在的珊瑚礁魚和魚種,和30年前相較,少得可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執行長邵廣昭說,30年前,到南灣海域調查珊瑚礁魚類時,南灣海裡什麼魚都有,美到讓人快窒息。

如今人為濫捕,墾丁到處都海鮮餐廳,現在的珊瑚礁魚和魚種變得稀少,反而是台電核3廠進水口水域因是管制區,珊瑚礁魚數量和種類,反居墾丁海域之冠。

fsj 提到...

大陸愛吃…闖墾管處盜101保育龜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8938359.shtml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屏東縣報導】2014.09.16

保育類食蛇龜遭偷獵走私頻傳,墾丁國家公園食蛇龜收容中心十三日遭竊賊偷走一○一隻食蛇龜,警方說,大陸地區食用食蛇龜風氣盛,由於台灣抓得緊,食蛇龜黑市收購價格漲到每斤五千元,賣到大陸價格翻倍,每隻平均有半斤重,利之所趨,就有人鋌而走險。

墾警隊前天在恆春山區埋伏逮捕施設捕龜籠的賴姓男子,他否認行竊,因違法設籠捕龜,被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送辦。

去年曾發生暫時收容在中興大學保育中心的上千隻保育類食蛇龜、柴棺龜被偷,是國內最大宗收容中心保育龜竊案。換算轉手走私大陸的獲利超過千萬元,最後進了大陸饕客的五臟廟。

墾管處說,食蛇龜在全台都面臨盜獵,該處兩年前在墾丁社頂梅花鹿復育站旁,設廿多坪大的食蛇龜收容中心,收養各地被查獲的食蛇龜,以鐵籠保護並上鎖,陸續野放二六○隻,還有一二○隻。

保育人員十三日上午入內查看,清點發現有一○一隻被偷,立即報警。

保育主管機關設的食蛇龜收容中心遭竊,警方研判竊賊了解保育員生活作息,利用保育員就寢的深夜時段潛入,持工具剪斷鐵絲網入內行竊,因失竊數量多達百隻,研判竊賊至少兩人。

墾管處保育研究課長馬協群說,食蛇龜面臨嚴重的獵捕壓力,原因是被送往大陸,去年全台查獲走私近萬隻,沒想到這次竟直搗公部門行竊。

他說,食蛇龜因繁殖慢、棲息環境遭人為開發破壞,加上獵捕壓力,一隻隻消失,若未制止,物種將面臨瀕絕危機。

馬協群指出,違法捕捉食蛇龜依野保法可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廿萬以上、一百萬以下罰金,但實務上法院判得不重,「建議重罰嚇阻。」

※ 都是壯陽惹的禍。



◆ 台北赤蛙成功繁殖 將返原棲地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3648

自由 2014-09-16

〔記者游蓓茹/台北報導〕「几嗚—几嗚」,這是瀕臨滅絕台北赤蛙的叫聲,在台灣三十三種青蛙中,台北赤蛙可說是台灣原生蛙類中,最具滅絕危機的物種,動物園從民國八十四年開始進行台北赤蛙的保育計畫,在溫室控制條件下也已成功繁殖,未來會安排這批新生台北赤蛙重返原棲地,繼續繁衍族群。

台北赤蛙在一九○九年首次由外國學者在台北八里發現而命名,雌性成熟個體約四公分,雄性更小只有兩到三公分,只生長在低海拔平原或丘陵地區中,水田與禾草叢生的池塘。但近十年來,因為棲息地的環境,正面臨農藥污染與土地開發壓力的區域,台北赤蛙在台灣已瀕臨滅絕。

北台灣十四個台北赤蛙分佈熱點中,現只剩四處仍有基本族群,分別是位於新北市的三芝、石門,及桃園縣的龍潭、楊梅四塊濕地,新北市政府在石門區以自然耕法打造一塊水梯田,動物園也在控制環境條件下,達到九成的孵化率,可成功穩定的孵化出台北赤蛙的蝌蚪。

未來,台北赤蛙新生族群,將會重返原棲地繁衍族群,呼籲民眾共同維護,讓台北赤蛙持續在野外生生不息。



◆ 住神奇窗台 禿盆栽回春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937989.shtml

【聯合報╱記者簡淳琪/高雄報導】2014.09.16

「辦公室內其他同事的盆栽只要顧不活,來這邊住就會活過來」,高雄市政府海洋局辦公室內特設植栽「療癒中心」,整排的窗邊一棵棵小盆栽向陽排排站,海洋局秘書陳韻心說,等盆栽恢復健康就可以「辦理出院」再由主人領回,原本地中海禿的咖啡樹,出院時茂密又紮實。

海洋局專員林美珠辦公桌後方有整片的窗戶,原本只放一、兩盆小盆栽,但自從有同事將「養不活」的盆栽「借放」在窗台上奇蹟似的「復活」,從此之後,只要營養不良,或是已經只剩稀疏枝葉的盆栽,就會送到這兒治療。

海洋局局長賴瑞隆說,這間辦公室窗台就像「療癒中心」,療癒每棵盆栽,也讓辦公室氣氛更加融洽。

「這個窗台很神奇。」陳韻心說,現在窗台上有13個床位,先前已經有幾盆陸續「出院」,最神奇的是有一盆整個中間都「禿頭」的咖啡樹,住上兩個月,中間又重新冒出新芽,出院的時候樹冠茂密又扎實。

fsj 提到...

獨特膜脂質 墾丁珊瑚不怕溫差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940515.shtml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車城報導】2014.09.17

屏東墾丁後壁湖海域的珊瑚有因潮汐引發的湧升流,水溫在短時間內變動高達攝氏10度;屏東海生館研究員康川禾運用生物學研究發現,墾丁珊瑚已演化出特定化學構造和分子構形的膜脂質,造就出獨特的適應能力。

康川禾說,墾丁後壁湖珊瑚多樣性熱點,是世界少見的生態特例,此處海域因潮汐作用,深層冷海水周期性湧升,形成水溫大幅擺盪的環境,但對溫度變化極其敏感的珊瑚,卻在這樣的環境中繁茂群聚生長。

他說,研究團隊發現墾丁後壁湖海域的珊瑚,為了緩解溫度擺盪對細胞膜機械特性及結構穩定性的影響,會隨溫度改變,可自發性地重新優化細胞膜分子排列,進而維持細胞膜張力平衡及結構完整,緩和張力變化的衝擊。



◆ 全球獨有 纖紅蜻蜓漫舞日月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17000611-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09月17日 沈揮勝/南投報導

時序白露,日月潭經管區內的魚池鄉大雁及五城村、埔里鎮桃米和成功里部分山溝沼澤,偶見迷你型紅蜻蜓出沒,斑紋優雅細緻,讓人驚豔!大雁村長謝棟漢說,那是去年剛由學界發表的特有種「纖紅蜻蜓」,全球只有日月潭周邊獨有!

日月潭生態解說員蘇健輝、葉建興說,纖紅蜻蜓體長約3到4公分,紅、黑體色搭配優美;牠們只分布於上述村里的蓮華池、澀水、仙楂腳、桃米坑、種瓜坑等聚落,是台灣蜻蜓科昆蟲中惟一特有種,也是全球僅見分布單一海島、棲地最狹隘的蜻蜓。

謝棟漢表示,這種美麗蜻蜓外觀與另種「燄紅蜻蜓」神似,以前一直被誤認為後者,直到去年暑假才由陳賜隆、葉文琪和唐欣潔、吳韋廷等專家在國際期刊發表正名;9月到年底,是牠們活動季節。



◆ 沙漠玫瑰雙色花 吸引路人拍照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17000646-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09月17日 張朝欣/雲林報導

北港鎮8旬阿嬤許蘇杏種植1株「沙漠玫瑰」,10餘年來不僅枝繁葉茂,還開出紅、白2種花色,有別於一般單色的「沙漠玫瑰」,吸引路人拍照,不過有人認為是經過嫁接才長出雙色花,但阿嬤說「枝幹很完整,應該沒有嫁接過」。

住在北港鎮文仁夜市旁的許蘇杏,在家門口種植1株10餘年的「沙漠玫瑰」,目前正值花開期,這株長老級的「沙漠玫瑰」與眾不同,所開出的花朵有紅、白2種顏色,常讓路人為之驚艷,拍照PO上網分享。

許蘇杏表示,這株「沙漠玫瑰」原本是小叔的,後來送給她照顧,「沙漠玫瑰」不需每天澆水,最適合老人家種植,至於為何會有雙色花朵,她也不知道,對園藝有研究的友人則說「可能經過嫁接,但也有可能是突變」。

生態專家張恒嘉表示,「沙漠玫瑰」原產於非洲、中東的沙漠區,由於花朵色澤亮麗,被稱為「沙漠玫瑰」、「沙漠杜鵑」,是常見的盆栽植物,但其莖、葉、乳汁均有毒性,要避免誤食,摸到乳汁要加以清洗。



◆ 甩16噸垃圾 還馬沙溝「清白」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940522.shtml

【聯合報╱記者周宗禎/台南報導】2014.09.17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7月起清除馬沙溝水域違建、私設漁具與廢棄物,到昨天共清除16公噸,展現環境清理成果;雲管處希望在馬沙溝水域清淨後,能打造成新興水上遊憩區。

馬沙溝公有水域違建船屋與養殖蚵架、定置漁網存在多年,大批漂浮水面的保麗龍、飲料瓶罐等垃圾未清理,雲管處今年將馬沙溝列為水域觀光優先區後持續清除,昨天水面恢復清淨。

雲管處長鄭榮峯表示,空拍紀錄片「看見台灣」拍到西南沿海許多美景是禁止任意出入的鹽灘地,但在轄區常見違法捕撈甚至占用國土,讓國土保育遭受打擊,這次強力清除展現打擊不法的決心。

鄭榮峯說,馬沙溝水域有世界級的濱海美景,生態資源豐富,環境恢復清潔,是讓生態環境永續發展的第一步,希望鄉親能支持。

雲管處年初禁止民眾出入與捕撈水產,並與台南地檢署、市府、 水利署、環保警察隊等單位組成「大台南國土保育防治策略聯盟」,取締違規捕撈與進出保護區。

fsj 提到...

嘉義植物園 帝國的南方想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19000814-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09月19日 ⊙李昂

我一直很喜歡台北的植物園,到新加坡,也一定到植物園走走。到了嘉義市植物園之後,才真的知道什麼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暑夏在東京有兩場演講。在東京市郊,除了法、商外,以社會科見長的「一橋大學」,學者聚會,欣聞到後殖民論述的日本方面理論,立時想到的是我作為嘉義市駐市作家,新「發現」的植物園。

膽敢說新「發現」嘉義市植物園,因為這個植物園不再被當作一個觀賞、旅遊的熱門地點,除了作為嘉義市民休閒運動外,基本上是少被外來媒體提及,就全台灣景點來說,可以說處在一個被遺忘、忽略的狀況。

可是也因此,不曾過度開發,保留了原來的風貌。

我在此驚見了當年一個正在崛起的日本帝國對於南方的想像。

橡膠的生產實驗

1895年,台灣作為日本取得的第一個殖民地,正在崛起的日本帝國對於這位處南方的熱帶與亞熱帶交界的島嶼台灣,充滿了對南方異國情調的想像。他們由此作為一個中繼站,要對那熱帶南方有更多的夢想,或說野心也罷。

一切都是新的,不同的論述、作法仍然要花時間來完成,所以要在帝國取得島嶼後的近二十年,才開始形塑這將來要成為島嶼南方的植物園。

本來刻板印象的以為,當然是因為阿里山,方有這個植物園。

可是時間點來看,1912年,基於龐大的林木利益、興築縱貫鐵路的枕木需求量大,阿里山開始伐木。可是卻早在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日本殖產局便在嘉義山仔頂設立橡膠苗圃,用以進行橡膠苗木的生產與實驗。1911年(明治四十四年)改稱「林業試驗場嘉義支場,為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的下轄機關。直到1921年(大正十年)時,這橡膠實驗才終止。

他們先在島嶼作為對南方探找的試驗,他們的南方想像。於是,從橡膠的生產與實驗後,他們選定包括巴西橡膠、印度紫檀、黑板樹等經濟樹種十餘種進行造林。昭和年間,從南洋群島、澳洲與南美洲等地引入熱帶與亞熱帶樹種,如桃花心木、鐵刀木及柚木等百餘種,進行造林繁殖的試驗。

方留下了這個面積8.3公頃,擁有大葉桃花心木、印度紫檀、肯氏南洋杉、黑板樹、巴西橡膠樹、鐵刀木等日本人從南洋引進的熱帶經濟樹種。而目前園內植有樹木62科175種,其中大葉桃花心木、肯氏南洋杉、黑板樹及巴西橡膠樹等仍保留大面積群狀栽植。

二戰後,新來的政權不再進行繁殖材木的試驗。

來到2014,接近一百年後,我有機會來嘉義市作駐市作家,生平第一次探訪這我居然不知道的植物園。說「不知道」要有一點解釋:當然都「知道」嘉義市有個日本時代就建成的植物園,但的確,三番兩次到嘉義市,卻從不曾想要來看看。

理由簡單,的的確確不知道,這個植物園可以是如此的美麗。

我承認一進園內,我真的看得目瞪口呆的。

外面是車水馬龍的都市柏油路面,可是一進到植物園內,只要走過個一二十公尺深入,就立刻為眼前那些古老的參天巨樹,驚訝得出聲驚呼。

那巨大的樹叢,底下錯綜復雜的不同高度一層又一重的植物,欣然向榮,而且因為沒有人的干擾,茂密無比,簡直是一座自然的森林,原始的、自然的、粗獷的氣息,立刻的帶我遠離塵囂,進入了原始原生的林木境界。

不多用人工整理

能夠讓這個百年植物園維持如此自然的風貌,最重要的理由我以為該市,原以木材集散地繁華一時的嘉義市,近年來盛景不再,成為一個中型城市,這植物園基本上無所求,便不像台北市的植物園那般受矚目,某種程度來說,嘉義植物園是被全國性的忽略了。簡單的說,還有林務局的照管,就是任其自生。自滅當然不至於,市政府維持一個植物園的能力,不會有問題。

不特別用人工整理的狀況下,林木如火如荼的自然的生長,近百年來成就了大樹,樹高了留下餘地讓別的樹種生長,一時,爬藤的植物來了,底下的灌木叢,一層一重找到棲息地。

更可看出的是帝國當年設的林業試驗場,在種植植物時經過試驗與選擇,於是,那園內的植物不至於不適生存而枯死,至今仍可見:

熱帶雨林植物區,區內多為具有板根的熱帶雨林植物,高大直立,近地面處的根呈板狀,增加抓地面積和支撐力。如:銀葉樹、桃花心木、鳳凰木、麵包樹、第倫桃、小實孔雀豆、馬巴拉欖仁、欖仁樹、印度紫壇、羅望子、大葉山欖、黑板樹、鐵刀木、火焰木、錫蘭橄欖等。

巴西橡膠樹展示區,區內巴西橡膠樹1921年由巴西引進,生產橡膠以供研究之用。巴西橡膠是為生產天然橡膠時最好的樹種,因為其橡膠含量多、品質好,經濟壽命長,加上容易栽培與採割,生產成本低。

肯氏南洋杉區,自澳洲引進的肯氏南洋杉,一株株外型呈塔狀,主幹渾圓挺直、側枝輪生,有如雞毛撢子。管理室前方有兩棵樹齡破百的老樹,為早期引進的「母株」,宏偉異常。

熱帶林異國風貌

我在植物園內穿行,小心的不想要迷途,逐漸梳理出,這植物園讓我如此驚艷,最主要的在眼目所見,都非台灣平地常見的林木,而屬熱帶風情。一如我需乘坐飛機,到中南半島,甚至遠赴熱帶地區,才見得這樣群聚的熱帶林木風貌。

當初來此建這個植物園,或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日本帝國對於南方的想像,對距離他們更遙遠的熱帶南方,先在此作一個試驗。是不是也由此可看出,帝國經由這取得的第一個殖民地台灣島嶼,其實嚮往更南的南方,往那熱帶地區前進。

就先在這裡試試看對他們而言不熟悉的南方,而這個植物園,提供了帝國對於熱帶南方的想像,並著手建構。

他們將島嶼南方作為熱帶地區林木的試驗所,在此實驗種植熱帶林木,先種植作為首要經濟作物的橡膠,顯然並不成功。但其它的熱帶地區林木,在這植物園內,因緣際會裡,不被干擾的存活了一百年。

美好的植物園

我一直很喜歡台北的植物園,到新加坡,也一定到植物園走走。到了嘉義市植物園之後,才真的知道什麼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都市裡的植物園,通常都會被要求作為都市人休憩的所在,被過度的控管,樹木的枝葉被修剪,樹與樹之間的距離被算計,沒有了原始的林木裡面該有的熱鬧、紛亂,生命茁壯的感覺因而也全不見。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都市裡汽車排氣、人類製造出來的其他種種污染,限制了樹木的生長。在規劃整齊的行道,在雜草被清除,矮小的灌木不容生長的都市植物園裡,不會見到野生的植物該有的氣息。

而居然就在嘉義市區內,容得下了這樣一座天然的植物園,有如此原始的生命力。雖然也經過適度的開發,當中鋪設整齊的道路,提供了進來慢跑快走健身的人們良好的休息空間。

更要說的是如此的獨特,還要強調的是這麼樣的有特色,真的是台灣都市裡,甚至在許多我到過的世界性的大都市裡,最最最為美好的植物園。

一座植物園(不是公園)可以有的樣子,不妨來嘉義市的植物園取經。

※ 相關報導:

* 大陸首批國家級沙漠公園掛牌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8946421.shtml

新華網報導,位於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的庫木塔格沙漠,昨天成為世界上離城市最近的「中國國家沙漠公園」。同時,新疆其他8個沙漠公園也在當天被授予「中國國家沙漠公園」稱號,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級沙漠公園。



◆ 台灣第一隻白海豚陣亡 環團批政府「凶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19000892-260106

中國時報 2014年09月19日 湯雅雯、陳世宗/綜合報導

中華白海豚全台剩不到70隻,日前台灣第一隻被辨識出的白海豚「畫眉」擱淺死亡,環保團體昨赴總統府抗議,痛批害死白海豚的凶手是政府,林務局在4月底預告白海豚保護區,但至今遲遲未公告,呼籲政府別光說不練,盡早公告保護區,建立監督機制,別讓白海豚滅絕。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陳秉亨表示,這一次死亡的白海豚,是2002年台灣第一隻被科學研究團隊辨識出的白海豚,編號TW-01,因頭部附近有類似眉毛的斑點,暱稱「畫眉」,左側身上有類似染色體X的黑色斑點,是一隻中老年母豚,解剖發現牠卵巢有4、5個白體,代表牠曾產下4、5隻小白海豚,但未曾目擊母子成群出現。

中華鯨豚協會獸醫師李文達研判,「畫眉」嘴喙上有明顯的纏繞痕跡,死亡前3天還在海上被目擊活動,推測可能是遭漁網纏住後無力掙脫,最後窒息而死。

台中市原鄉文化協會總幹事江慶洲說,台中市府打算投入5.7億預算打造白海豚館,根本是假藉生態之名發展觀光,實在荒唐,也呼籲年底大選位於白海豚棲地範圍(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的參選人,能提出具體的白海豚保育政策。

保育團體建議,應將公帑用在保育工作上,並非用來興建白海豚館,但台中市觀光旅遊局長張大春說,該館將兼具保育、復育及教育、觀光等四大功能,更具保育效益。

另環保團體表示,底拖網、海洋垃圾嚴重威脅白海豚生存,林務局4月23日預告「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原訂5月底公告上路,但卻拖延至今;據了解受到經濟部、交通部及地方財團壓力,讓保護區至今還是個「空殼」。

林務局副局長張彬解釋,預告1個月後,收到經濟部、交通部對風力發電、台中港的開發及觀光影響有意見,雙方仍在開會協商取得平衡點,他強調,即使公告後,仍可依法提出申請,問題即可解決,林務局將盡快取得認同後公告。

※ 相關報導:

* 海洋油汙演練 陸海空監控清除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945275.shtml

新北市環保局昨天在金山海水浴場舉行海洋油汙染應變演練,應變小組出動沙灘車、船艦及無人直升機,從陸海空全面監控油汙情形,並模擬清除油汙,建立各單位間的聯繫及支援管道,以降低災害汙染程度,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fsj 提到...

塑膠袋淹台灣 年耗180億個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14652

自由 2014-09-20

〔記者林曉雲、蔡穎/綜合報導〕今天是國際淨灘日,但台灣人用「塑」成癮,平均每人每天使用二.七個塑膠袋,約是歐盟用量的四倍,加總起來每年台灣用掉一百八十億個塑膠袋!環保團體昨天呼籲民眾自備購物袋,救自己也救地球。

約是歐盟用量的4倍

包括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等環保團體昨天召開記者會,現場擺出「塑人袋安那」人偶,身上掛滿塑膠袋,凸顯國人使用塑膠袋過於氾濫。

環保團體呼籲民眾,從今天「國際淨灘日」開始到年底拒用塑膠袋,至少一個人可少用二百一十個塑膠袋,商家也應鼓勵消費者自備容器包裝。

環保團體指出,去年台灣海洋廢棄物監測結果,數量第一名是塑膠袋,至於免洗餐具、瓶蓋、吸管和玻璃瓶也都榜上有名。根據近年國際淨灘的垃圾統計,光是撿拾到的塑膠瓶,可堆疊高度高達八.四座的台北一○一大樓。

光塑膠瓶可堆8.4座一○一大樓

免洗餐具的數量,以每人三餐使用量計算,可用上將近卅年,這些廢棄物歷經幾十年也不會分解,迫使海洋生物享用人類製造的「垃圾食物」。

環保志工也在海域目睹野生動物吞食人造垃圾的畫面,顯示一次性用品及用過即丟的消費習慣,對環境危害甚鉅。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人造垃圾未經妥善處理進入食物鏈,會導致罹癌、傷肝、傷腎等後遺症,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輸黑心油。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孫秀如表示,民眾認為把垃圾送上垃圾車就是完整的處理,實際上台灣的垃圾掩埋場距離海岸一公里內或河岸五百公尺內的公有掩埋場有一○二處,在風吹日曬雨淋和浪擊下,部份垃圾裸露在外,隨時可能被大浪帶回海中。



◆ 蛙大記錄台灣 感動令人飆淚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536448

【聯合晚報/記者馮子純/綜合報導】 2014/09/20

「台灣人很奇怪,又很可愛,每個人都想開一間民宿,除了沒事自己住,還想要揪你到他家,感受一家人的幸福…」探索台灣風光多年的旅行攝影師「蛙大」,在YouTube短片中分享他對台灣人情的看法;溫暖對白配上九份古樸老街、稻田中白鷺鷥齊飛的絕美景色,讓網友感動落淚。

自述30歲之後開始「走跳台灣」的攝影師「蛙大」,在這部「喜歡。台灣」攝影集錦中,除了用縮時技術呈現阿里山雲海變幻的美景,更記錄實地走訪有機茶業、手工藍染等在地產業的見聞。網友Julia Lin說「看到最後一句,眼眶泛淚…有人用影像記錄,想告訴大家這塊土地帶來的感動,我們要更寶貴珍惜,讓心留下溫暖的溫度。」

※ 相關報導:

* 百歲老茄苳 大坑圓環新地標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947408.shtml

大坑圓環百年楓香老樹枯死移除,當地林仲凱、林仲興兄弟捐出1株百歲茄苳樹,命名「重陽樹」,8月底移植圓環,昨天連同土地公周圍綠美化工程一起落成啟用,這株茄苳樹將成為大坑圓環新地標。

* 百年羅漢松染病 竟遭包商剷除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947270.shtml

宜蘭市黎明國小1棵列管的百年老羅漢松,疑因病蟲害瀕臨枯死,又遭施作接送區工程的包商擅自剷除,連根都不留;市民代表呂金宏等人昨天痛批縣府無能,保護老樹淪為口號。縣府農業處說,將追究相關責任,若確為包商責任,將依「宜蘭縣樹木保護自治條例」開罰5到10萬元。

fsj 提到...

3歲女童困荒野12天 忠犬相守9天求救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15013

自由 2014-09-21

〔編譯魏國金/綜合外電報導〕獨自在西伯利亞荒野度過12晝夜的3歲女童卡琳娜.琪姬妥娃,在俄國醫院治療5週後已健康返家,與救她一命的狗狗奈達團聚。卡琳娜7月下旬迷失於熊狼出沒的森林,期間奈達與她相守,在冰冷的夜晚讓她取暖,9天後奈達精疲力竭的回到村落求救,而卡琳娜奇蹟生還的故事立刻引發舉世關注。

西伯利亞時報報導,卡琳娜家住薩哈共和國的偏鄉,7月下旬她的父親要去另一村落,她在爸爸不知情的情形下跟過去,結果在一片針葉林地走失了。爸爸去的村子沒有電話,她的奶奶與媽媽一直以為卡琳娜與爸爸在一起,直到4天後,爸爸與家人聯絡,才知道小卡琳娜不見了。

救援人員立即展開大規模搜索,當她獲救時,她窩在一堆長長的雜草內,她的臉盡是蚊子叮咬的痕跡,她喝河水、吃野莓度日,身體極度虛弱。雅庫斯克城市兒童醫院醫師葛果列娃說:「我們沒有問她太多當時的事,她試圖遺忘,我們只問她怎麼睡覺?感覺如何?」

她也表示,卡琳娜成長的環境讓她對荒野不過度害怕,「她一定曾跟奶奶與父母到森林裡採野莓,也許這是她不害怕森林的原因;而她個性堅強、獨立,或許這幫助她活下來。」

另一位治療師柯勒索娃說:「她對這起意外說的不多,記得的也不多,她談到媽媽是多麼的漂亮,她談她的家庭、喜歡的色彩與動物,她所有的畫作都色彩斑斕,她十分有天份、有創意。」

搜救人員透露,奈達在低溫攝氏6度的寒夜保持卡琳娜溫暖,讓她幸運撐過許多天,但牠回村子求救後,卻找不到回小主人身邊的路。當局之後動用嗅探犬尋找奈達走過的路徑,但因嗅探犬是訓練來找人而非狗狗的蹤跡,因此也沒有成功。

搜救員榭繆諾夫說:「歐洛姆附近的森林有許多熊,我們在尋找卡琳娜時,必須有武裝衛隊同行,靠近槍手讓我們較鎮定,但同時又對森林某個角落裡的無助孩子感到憂心忡忡。」重大的突破出現在搜救人員發現一條河旁的小腳印,而旁邊則是狗狗的腳印,這讓搜救人員相信所在位置是正確的,果然第2天就找到卡琳娜。

※ 相關報導:

* 3-Year-Old Girl Who Survived 11 Days in Siberian Forest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VIDEO]
http://www.ibtimes.co.in/3-year-old-girl-who-survived-11-days-siberian-forest-discharged-hospital-video-609573

Three Year Old Karina Chikitova became synonymous with hope and happy endings after the story of her being rescued from the remote forests of Russia came to light on the 11 August edition of The Siberian Times.



◆ 狠砸10分鐘 男女瘋狂虐狗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14938

自由 2014-09-21

〔記者葛祐豪、黃旭磊/高雄報導〕高雄驚傳恐怖男女虐狗!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接獲投訴,一對男女騎乘摩托車到一處停車場,以安全帽、塑膠椅等瘋狂打狗,前後長達十分鐘,簡直是「狗狗版的夜店殺警案」,呼籲相關單位儘速追捕這對虐狗男女,依違反動物保護法嚴懲。

高雄市動物保護處代理處長葉坤松表示,前晚接獲報案已將受虐狗狗送院救治,也聯絡轄區警方調閱周遭監視畫面追查。

根據監視錄影器拍下畫面,九月十九日清晨四點十九分,一對男女騎乘機車,來到高雄市高鐵路一處停車場,隨即拿起安全帽狠狠往一隻狗兒的身上瘋狂砸去,狗兒受驚竄逃,卻被鐵鍊鍊住,女子甚至搬來塑膠椅、拖把柄朝狗兒砸去,嘴裡還念念有詞。

只見狗兒縮在角落,不停發抖,全程前後約十分鐘,這對虐狗男女才悻悻離去。

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昨天將影片貼上臉書後,引爆網友怒火,痛罵虐狗人「垃圾」、「病態」。警方初步調查,這隻狗兒應是停車場飼養,不排除影片中女子之前被狗嚇到,半夜夥同男伴尋仇虐狗,將全力追查。



◆ 千人頂烈日淨灘 清出千公斤垃圾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21000428-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09月21日 黃筱珮/竹市報導

每年9月第3個周末是國際淨灘日,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20日發動志工近千人,其中有不少是企業和竹科志工,攜家帶眷一起參加,在新竹市17公里海岸線淨灘撿拾廢棄物,只見志工們頂著烈日,捲袖夾垃圾,精神令人敬佩,一個上午共清出1000公斤的垃圾。

荒野新竹分會會長劉月梅與志工們近千人,昨邀請竹市許明財一起手牽手在海灘上拉成一長串的人龍,宣誓愛護海岸決心。

劉月梅表示,淨灘過程也是親子間最佳自然教室環境,父母親在撿拾海岸垃圾時,教育孩子隨手扔垃圾的不良結果,不但影響生物生存環境,生物吃下後也可能死亡等,從小灌輸正確的生態保育觀念,進一步選擇使用資源再利用物品,減輕地球負擔。

千名勇士一上午清出約1000公斤垃圾,以塑膠類垃圾居多,也上傳國際網站分享成果。

fsj 提到...

劉克襄/石虎是我們的龍貓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15298

自由 2014-09-22

劉克襄/作家

多年來,低海拔山區是台灣開發破壞最嚴重的森林。不僅如此,我們對這一環境的動植物生態欠缺完整認識,很少以此做為生態保育題材。學童在成長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喜愛,同樣無法產生深層的認同。四、五年級一輩對這一區域鄉野的緬懷,更難以影響下一代,建立共同的信念和價值。

很高興石虎的出現,讓我們有了一個新契機,認真地看待淺山美學,嚴肅地反省郊野跟城鎮的關係。

晚近石虎數量銳減,可能繼雲豹後滅絕,大家開始更細膩地關切,淺山所代表的意義,山腳旁邊的農田還有哪些動物?森林裡有什麼樣的常民小廟,梯田環境呈現何種土地倫理?還有不同區域環境的淺山,到底有哪些特色?淺山的豐美如是隱隱約約,生活在裡面的主要物種也更加珍貴。石虎便是。牠像現實世界裡的龍貓,幫我們為淺山鑲嵌了一顆璀璨的寶石。

石虎的行跡隱密,更引發我們的好奇。石虎以前常見,意味著過去的環境很適合牠們。現在不易記錄,緣自於環境的大面積開發,才造成牠們的大量消失。當公路上偶有一、兩隻被車輛意外輾斃,那不是告訴我們還有石虎,而是流露一個警訊,我們侵犯了牠們的生存權。反過來說,幾隻石虎的存在正巧告知,我們何其幸運,那兒還擁有一塊上百公頃以上蓊鬱完整的山林。

現今石虎的棲地,多為農耕或開墾地周遭,殘存的小面積次生林。這類環境最常招致工廠開發和道路開拓,其族群遂有被切割,形成生殖隔離的危機。假若再僅剩二、三十公頃時,幾隻竹雞和田鼠或能勉強來去。行動範圍開闊的石虎,絕無法在這樣狹小的空間如過往的活動自如,甚至繁衍後代。

發現石虎的蹤跡,真的是一種庇祐。那意味著,自然跟我們仍處於和諧的狀態。沒有石虎,山林彷彿被掏空心臟,靜寂地存在。同樣地,麝香貓和白鼻心亦然,牠們都是龍貓的家族成員,是近郊山區,可以跟我們對話的哺乳類動物。

目前,石虎話題最熱鬧的地點在三義。環保人士除了反對八公里外環道的興建外,不少人還嘗試以各種文創藝術,宣揚石虎存在的意義。每次駐足,我也在思考,桃竹苗到處都是桐花,有些鄉鎮可以強調自己的特色,委實不缺它們來點綴。

三義便是。假若它的車站能以石虎為地標,搭配鎮上的火炎山教育中心,結合周遭淺山步道,這兒可以形成新的生態旅遊景點。一如琉球西表島的山貓,帶來觀光資源。

台灣因緯度和多山,創造了多樣類型的淺山環境。常在北部健行的人皆知,一進入桃竹苗丘陵,彷彿抵達異國世界,到了中南部更是意想不到地景。除了木雕、桐花和舊鐵道外,以石虎為核心,三義可以創造不俗的旅遊經濟產值。前些時,石虎米的出現就是很美麗、雅致的包裝。

謝謝石虎如龍貓般,提醒我們個別淺山的美好內涵。我們也期待,有朝一日,更多人在白天的淺山森林有驚鴻一瞥的機會,更期待石虎帶著小石虎被我們記錄。那才是我們留給後代的台灣。



◆ 苗栗保護石虎標誌 頻遭破壞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5249

自由 2014-09-22

〔記者蔡政珉/苗栗報導〕苗栗縣政府為保護保育類動物石虎,提醒駕駛避免開車撞到牠們,在通霄鎮與西湖、銅鑼鄉間的一二八縣道設置「注意!石虎出沒」標誌,卻屢遭破壞,對石虎圖案噴漆或塗鴉,針對性很強,民眾感嘆「真的這麼討厭石虎嗎,究竟是什麼心態?」

縣府:將修復並查破壞者

縣府農業處林務科長陳樹義表示,共在一二八縣道通霄、西湖交界處設置三處標誌,兩年多來確實已被破壞多次,他也很頭痛;縣府工務處道路管理科表示,任意破壞道路標誌,一經查獲,除要求行為人負責復原,還要追究刑法毀損公物罪責。

民眾投訴說,最近發現保護石虎的標誌愈來愈少,外傳是縣府為避免標誌遭破壞先收起來保存;陳樹義說,經發現標誌遭破壞後會先收回修復再重新置回。

陳樹義說,兩年前因在一二八縣道發現石虎疑遭車輛輾斃的屍體,所以林務科與林務局研商後,選在一二八縣道易出現視線死角的地方設置告示標誌,提醒駕駛小心石虎安全。近年來並積極催生石虎生態廊道,希望讓石虎不用冒險穿越馬路。

火炎山生態館 辦石虎特展

另外,三義鄉台十三線外環道新建工程環評引起大眾對於石虎保育問題關注,火炎山生態教育館即日起舉辦「淺山生態─石虎森林保育與創作特展」,展出兩百三十一件關於台灣淺山生態環境的作品,創作特展每週都有淺山生態議題講座、說說石虎小故事及彩繪石虎小禮物兌換,展期至今年十二月止,歡迎參觀。

fsj 提到...

外來生物入侵 陸年經損近兆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23000964-260309

旺報 2014年09月23日 記者李鋅銅/綜合報導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中,入侵大陸的就有50多種,大陸已成為被外來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估計每年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9828億元台幣。入侵帶來的嚴重危害,至今無解。

《廣州日報》報導,2006年,椰心葉甲(台灣稱紅胸長扁鐵甲蟲)入侵海南,擴散至全省18個縣市,染蟲植物多達320萬株。感染椰心葉甲的椰子樹、棕櫚樹,枝葉枯萎、樹冠變成褐色,嚴重時整株死亡。如今,無法根除的椰心葉甲每年給海南造成的損失高達1.5億元。原產南美洲的水葫蘆(台灣稱布袋蓮)因觀賞植物引入,但1株水葫蘆90天就可以繁殖25萬株,如今,廣東每年光是清除費用就超過1億元。

炫耀、好奇 夾帶元凶

在山東,黃河下游河段和河口地區,外來雜交鯉、鏡鯉、錦鯽、雜交鱘、革鬍子鯰已定居下游河道,民眾在山東鄄城至東阿河段撈魚,撈到的竟然許多是巴西龜、克氏原螯蝦(小龍蝦)、牛蛙,這些原本是國外的物種,如今大量占據大陸地表和水面。截至2013年,確定入侵大陸的外來有害生物達到544種,其中危害嚴重的達100多種,對生物多樣性、農牧業生產構成巨大威脅。

除了走私和學術研究,預估大陸今年將有1億多人出境旅遊,這些人也成了攜帶外來物種難以防範的死角。今年1到8月,光是廣東檢驗檢疫局旅檢口岸,就截獲蠍子、蜥蜴等活體動物,這還不包括用郵寄進入大陸的入侵物種。除了旅遊,大陸政府也發現,許多大學生是非法夾帶外來物種的「重要元凶」,有些人是充滿好奇,有些則是為了炫耀。

提高民眾生態意識

山東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李秀啟博士指出,外來物種要演變成入侵物種,一般需要相當漫長過程。學術界一般認為,外來生物入侵過程經過兩個階段,第一是外來種的引入、定居和建立種群;第二是外來種的擴散和爆發,除了行政程序強力介入,民眾的生態保護意識更要提高。

※ 相關報導:

* 賞螢區遭噴除草劑 復育害了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952794.shtml

鹿谷鄉麒麟潭賞螢步道是熱門賞螢景點,日前卻有民眾在賞螢區使用除草劑,影響螢火蟲復育,賞螢步道更是雜草叢生,縣議員康誌合質疑相關單位未善盡養護整理之責,要求應盡速清除,並維護當地生態。

鹿谷鄉長黃東灝說,公所僅有4名人力協助整理全鄉步道,故採排定時程輪流清除,而賞螢步道除定期局部整修外,大規模除草作業是排在賞螢季前夕;而地主為整理環境使用除草劑,影響到螢火蟲復育,公所已介入協調,請地主改以手工除草,未來也會嚴加把關。



◆ 全球最大紙漿公司 宣示拒砍天然林木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5094

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2014.09.23 聯合晚報

全球最大紙漿廠APP亞洲漿紙永續經營暨利益關係人管理門副總監Aniela Maria指出,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今天在紐約舉行並將宣示「紐約森林宣言」。為確保天然林木永續存在、減緩氣候變遷,她歡迎台灣企業一起加入永續政策,確保地球、人們的永續存在。

Aniela Maria表示,APP亞洲漿紙 (Asia Pulp & Paper)目前年產約1900萬公噸紙漿、員工7.9萬人、行銷123 國,集團營收達120億美元,為全球產能最大的紙漿公司。

APP公司2012年6月5 日首次提出「2020永續發展藍圖」報告,將保護印尼天然資源納入經營發展策略核心,並在2013年2月發表新的「森林保護政策」,立即停止供應鏈中涉及天然林作業,也就是提出「天然林零砍伐」的承諾,換言之,APP原料,只接受回收紙和人工林木,拒絕天然林木。

APP在與NGO、政府及企業合作下,在森林保護政策一周年時,進一步宣布協助保育100萬公頃的印尼熱帶雨林。

※ 相關報導:

* 400歲樟樹公枯萎萎 集集大搶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54018.shtml

充滿傳奇故事的南投縣集集鎮大眾爺廟旁400歲樟樹公,去年起枝葉枯萎凋敗,引起民眾關切,地方展開搶救老樹大作戰,找來中興大學園藝系副教授、留日樹醫生劉東啟為老樹治病。劉東啟會勘後,月底展開搶救工作,所需費用由地方發動募捐救老樹。

* 6棵總裁樹病懨懨 彭淮南求助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54014.shtml

央行總裁彭淮南去年植樹節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種下6棵樟樹,因公園土壤條件不佳,長得病懨懨,彭淮南日前向台北市長郝龍斌求助,上午經日本樹醫團隊會診,尋找「轉骨」處方,估計需要1年時間改善彭淮南所種樟樹樹況。

* 看不見的山林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5754/381154

功夫胖達 udn 鳴人堂 2014.09.22

....512後,從深圳來到汶川援助的劉陽,這一待下就不走了,他著迷於羌族文化,想憑己之力為這即將消失的族群文化多留些什麼。從他辦公室窗戶望出去,可看見幾座光禿的山,「樹都砍光了。」他嘆息,因為伐木好賣錢,農民不停砍樹,砍得山都禿了,「這樣砍,當然會發生泥石流。」對他而言,再多科學的、工程的、專業的解決方法,都不如把環境弄好,把樹種回去,甚至就不要碰樹了。他在村寨裡已看太多讓人傻眼的防治工程,卻沒人想要多護著溝渠,或是多保幾棵樹。

「80、90年代,有所謂的木頭經濟。」劉陽說,那些三、五個人才能抱住的樹,就這樣一個一個被砍伐,砍了幾十年,根本就自招災禍,「因為木頭經濟,再來個水力發電讓河川截流,發生泥石流怪誰呢?!」現在每逢雨季,泥石就隨水滾下,村裡停電停水什麼都沒。

....龍明杰說,過去的確有木頭經濟,農民們有時會砍樹賺錢,但後來國家禁止伐林,甚至補貼農民植樹。只不過,植的未必是保持水土的樹木,很多都是果樹這類的經濟作物。

....中國林業政策只看覆蓋面積,卻不管整體,「新造林的品質不好,在快速造林的同時,也有數據顯示天然林面積正在減少。」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許建初在媒體上表示。

fsj 提到...

挪威以金換木 賴國決禁止伐林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924-T0gv

台灣醒報 張芮瑜 2014.09.24

【記者張芮瑜綜合報導】近來飽受伊波拉病毒肆虐的西非國家賴比瑞亞傳出好消息!賴國即將「轉型」,成為非洲第一個完全禁止伐林的國家。23日紐約的年度氣候峰會上,挪威與賴比瑞亞達成協議,實施「以木換金」。若賴比瑞亞在2020年前全面停止伐林,挪威將提供最多1億5千萬美金的援助。2國為全球齊抗氣候變遷合作史上,共同寫下新的一頁。

研究人員指出,伊波拉疫情和國內森林大規模的破壞有關,人類砍伐森林、獵食野獸,讓人與可能帶有伊拉波病毒的野生動物接觸,使病毒有機會傳播至人類。

如今挪威和賴國政府簽署協議,承諾共同保護森林,「我們希望賴比瑞亞能夠在降低碳排的同時,也改善貧困。」在氣候峰會上挪威政府的政治顧問珍弗洛里許表示,「我們過去已投資印尼和巴西,但協議進入國家層級,卻是第一次。」根據協議的條款,挪威將會協助賴國建立監測和追蹤森林狀況的措施。

據BBC報導,森林覆蓋率約31.5%的賴比瑞亞,森林面積雖不比其他熱帶國家大,卻是西非少數僅存的熱帶雨林,且是非洲半數哺乳類物種的家園。生物多樣性高之外,還擁有各式各樣瀕危野生動物族群,如西非黑猩猩、非洲森林象和豹等。

但自2003年國內內戰結束後,非法伐林漸猖獗,2012年賴國總統愛倫•強森•希爾利夫甚至提供伐林牌照,企業得以砍伐境內剩餘的熱帶雨林達58%,引發國際撻伐,在國內環保界的抗議聲浪下撤銷排牌照。

賴比瑞亞將建立新的獨立審查機構,並禁止任何新的伐林行為,而所有現有的伐木行動則受獨立機構審查監督,大力遏止非法盜林。賴國也同意將30%以上的森林產業轉置於保護區直到2020年,並提供境內的部落經費以護林,最後挪威將會為這些開銷買單,金援最多達1億5千萬美金(約45億新台幣)。

此舉廣受賴國環保人士讚賞,「這次合作不僅是對森林和氣候的承諾,也為被邊緣化的森林聚落帶來利益。」高曼環保獎得主,也是賴比瑞亞環保運動人士的賽拉斯賽克說,「這種為了保護並尊重聚落和森林的夥伴關係,值得稱許。」

專家認為,賴比瑞亞過去往往將伐木視為募集國內急用資金的管道之一,尤其隨著當前伊波拉爆發,國內經濟吃緊,此次挪威的金援如同一場即時雨。



◆ 裝路燈、斷樹根 綠色隧道在嗚咽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55513.shtml

【聯合報╱記者黃宏璣/集集報導】2014.09.24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集集綠色隧道裝設LED路燈,居民卻發現包商挖管溝時破壞樟樹樹根,批評施工粗魯危及樟樹;集集鎮長嚴鴻邦昨天勘查後要求立即停工,將與日管處討論,避免工程影響樟樹生長。

日管處工務課說,發包時就要求做好保護,挖埋管線不能破壞樹根,將在25日開協調會,將以現有路燈基座安裝LED燈,絕不容許破壞綠色隧道。

集集鎮胡老爹部落格刊出「綠色隧道在嗚咽」的文章,指集集鎮三年前納進日管處後,最近日管處從綠色隧道西側入口至草嶺隧道西入口裝設150座LED,預計11月底完工,原有路燈全數遷移交鎮公所處理。

但挖土機沿綠色隧道的樟樹樹根開挖埋管的土溝,不少樟樹樹根被挖斷;甚至有整棵樹被連根拔起,然後埋下管線、灌上水泥基座;施工的領班說「只裝一邊」真是謝天謝地;將來綠色隧道晚上會大放光明!

綠色隧道是集集鎮知名度極高的景點之一,日管處的改善工程原可以發揮最佳效果,為綠色隧道再添新的景致,但道路兩旁樟樹生長早已出問題,規畫應以「減量設計」為原則,讓老樟樹有更大的生長空間,但居民認為,只看到綠色隧道不斷增加硬體,改變沿線原貌。

集集鎮長嚴鴻邦昨天勘查,居民說倒下的樟樹早已半倒加上這次颱風吹襲才倒地,與施工沒關係;但嚴鴻邦發現挖土機挖管線挖得太深,造成部分樹根被挖斷,影響樹木生機,他已要求業者停工,25日將和日管處研商,提出改善辦法,以免工程反而破壞綠色隧道的景致。



◆ 蚊子怕香茅 美和科技做成防蚊膏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55566.shtml

【聯合報╱記者陳沛佑/內埔報導】2014.09.24

美和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老師廖信昌帶領學生,研發「唇膏式」的全天然、無化學成分的草本精油防蚊膏,將它做成易攜帶的護唇膏模樣,並與屏東在地廠商合作,成功將技術商品化。

他說,他研究過蒼蠅、蟑螂等昆蟲,近年他發現蚊子的危害越來越嚴重,台灣特有的小黑蚊,非常惱人,雖然小黑蚊不像蚊子會傳染疾病,但搔癢無比,會讓民眾不斷抓皮膚,抓破皮更可能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廖信昌說,為了研發出全天然的驅蚊物質,他從天然精油下手,他挑出20多種的精油,反覆做實驗,最後發現蚊子非常害怕香茅,再加上薄荷、尤加利等精油,並以以蜂蠟保持滋潤,成為「蚊子最討厭的味道」。

fsj 提到...

點蒼山、崑崙山 列世界地質公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25000994-260302

2014年09月25日 記者許昌平/綜合報導

雲南大理蒼山及青海崑崙山日前同時入選世界地質公園名錄。至此,中國大陸已有31個世界地質公園。

第六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於9月18至22日在加拿大石錘世界地質公園舉辦。會議內容主要包括:一、地質公園的建設。二、向新成員授牌。

會議中,雲南大理蒼山國家地質公園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名錄,獲得「蒼山世界地質公園」稱號。同時,青海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也在此次大會上躋身世界地質公園行列。

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此計畫在公元2000年之後開始推行,目標是選出超過500個值得保存的地質景觀加強保護。

大理蒼山又名點蒼山,位於大理白族自治州內,地質地貌複雜,由19峰、18溪組成,堪稱是地質構造博物館。有各種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如黃杜鵑、白菊木、藍果杜鵑等,還有一級保護動物雲豹、羚牛等,證明蒼山生態完好。

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北起納赤台,南至崑崙山口,沿青藏鐵路、公路線兩側分布,規畫面積7千餘平方公里。這是青海省首個、大陸唯一免費開放的世界地質公園,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世界地質公園。園內峰巒疊嶂、溝壑縱橫、懸崖壁立、峽谷幽深、河流湍急,自然生態結構複雜,自然景觀古樸原始,科學研究價值極高。



◆ 寶石雲建置 澎湖文石有身分證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957760.shtml

【聯合報╱記者許玉娟/澎湖報導】2014.09.25

澎湖文石有身分證了!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推出「台灣岩礦資料暨寶石雲服務平台建置及先導應用計畫」,規劃藉由掃描QR Code操作模式,快速查詢台灣岩礦資料結合國產或市售寶玉石資料,澎湖文石先試辦。

「台灣寶石雲」計畫主持人陳彥佑說,業者加入計畫後,相關文石產品履歷資料會先建置上雲端服務系統,只要手機掃描QR Code,就能快速查詢資料。

這些資料包括追溯編號、商品名稱、珠寶業者、鑑定證書、原石產地、商品說明、寶石種類、資料完整度、資料可信度,並可連結業者商品網站查詢商品價格;公開透明揭露資訊的方式,讓遊客了解澎湖文石價值所在,進而提高購買收藏意願。

他表示,寶石雲服務平台的履歷資訊,是由業者透過資訊網站登錄商品資料,背後由一群GIA、FGA、GIC等國際寶石鑑定機構的專業鑑定師義工團,運用專業知識擔任第三方獨立公正的評核資訊角色,為消費者把關。

另外,業者為凸顯澎湖文石價值,也比照鑽石行銷模式,請來專業鑑定師為商品開立寶石鑑定書,登錄文石重量、尺寸、顏色、透明度、折射率、比重、硬度等資料,讓買賣更有保障。

fsj 提到...

市售寵物上千種 農委會只管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26000996-260114

中國時報 2014年09月26日 湯雅雯/台北報導

市面上「寵物」種類越來越多,連巨蜥、鱷龜這類凶猛野生動物,也成為寵物市場新寵兒。動保團體昨提出警告,一旦這類凶猛外來種動物遭飼主棄養,流入台灣森林恐將引起生態浩劫。

台灣動物數會研究會指出,無論是蜜袋鼯、貂、眼鏡蛇、變色龍、巴西龜、鸚鵡等各式各樣非犬類「寵物」越來越多,但至今農委會卻只公告「狗」為寵物,上千種被炒作為「類寵物」的外來種動物,全部都放任不管,任由走私輸台,甚至民眾上網就可以網購寵物。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根據林務局2012年委託學者調查,發現輸入台灣的外來動物多達5101種,在商業炒作下,多數動物都可進入「寵物」市場。為防堵漏洞,學者建議將高入侵風險物種納入國貿局禁止輸入物種名單,但公部門針對各種活體動物輸入來源管理不是多頭馬車,就是怠忽職守。

陳玉敏說,農委會畜牧處宣稱只管「狗」,林務局只管「野生」動物,漁業署只管人吃的魚,人工繁殖的外來種動物「三不管」,不僅危及本土動物生態,飼養亂象叢生,更危及人類生活。

對此,農委會林務局表示,林務局正在檢討《野生動物活體及產製品輸出入審查要點》,以後「野生」動物必須經過許可才能輸入。動保團體呼籲,農委會畜牧處不能只管狗,應該借鏡國外,把所有伴侶動物都納管。

陳玉敏舉例,比利時正面表列公告42種動物,人類可以當成寵物來飼養,飼主必須要事先登記,其他外來種統統不准養;歐盟動物保護聯盟也在去年出版報告,建議各國最好以正面表列方式,限制可飼養的寵物種類。

※ 相關報導:

* 為蝙蝠開方便門 德興礦坑欄杆改橫向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6582

信義區泰和里糶米古道旁的德興煤礦,舊礦坑內棲息相當多蝙蝠,但礦坑口的直立式鐵欄杆阻礙蝙蝠出入,北市今年把鐵欄杆上方部分改成橫向,提供蝙蝠安全的航道。

* 望明綠隧禿了 愛樹人火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26000705-260107

台南玉井是台灣芒果故鄉,當地著名的望明芒果綠隧已是知名景點,最近1周以來,綠色隧道100多株芒果樹接連「禿頭」,原來是地方民眾反映芒果樹染病蟲害,區公所雇工修剪、沒料到這一剪,長約1公里的天然綠蔭竟消失,讓反對修剪的居民火大。



◆ 歐巴馬︰太平洋 將設全球最大保護區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16481

自由 2014-09-26

〔編譯張沛元/綜合25日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25日動用總統行政權,宣布在太平洋中部成立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護區,全面禁止在該保護區內鑽油與從事大部分的漁業活動,以保護脆弱的海洋生物,藉此展現他願意透過無須國會批准的總統行政權來推動環保的決心。

此一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護區,把布希政府時代設立、面積約8萬7000平方英里的「太平洋偏遠島嶼海洋國家保護區」(Pacific Remote Islands Marine National Monument)擴大6倍,成為49萬平方英里(約127萬平方公里)的海域,相當於3個美國加州,或超過35萬個台灣;受惠對象除了保護區內的無數海鳥、海龜與海洋哺乳動物,還有超過130座經常發現罕見或過去未曾發現之物種的海底山,以及被官員們視為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負面影響傷害的深海珊瑚礁與其他海洋生態系統。

這是歐巴馬任內第12度透過1906年的古蹟保護法所賦予總統的權力來保護環境資產,也讓他成為近50年來透過總統行政權保護最多聯邦土地與海洋免於商業漁業活動的美國總統。

此一海洋保護區備忘錄禁止在海洋保護區內進行商業捕魚、深海採礦與開採其他水面下的資源,但卻允許娛樂性捕魚。白宮官員表示,之所以決定仍允許某些捕魚行為,是要保留某些地方讓人捕魚以及鼓勵大眾前往該區。

※ 相關報導:

* 葛洲壩建成30年 中華鱘瀕滅絕
http://www.udn.com/2014/9/26/NEWS/MAINLAND/MAI2/8960631.shtml

長江特有魚類中華鱘,在葛洲壩建成卅二年後,其野生種群由一萬多尾減少至五十七尾,瀕臨滅絕,學者稱是因大壩截斷魚類回游產卵之路。

新京報報導,中華鱘野生種群不斷衰減,科研人員認為,原因多重,包括建壩破壞產卵地、長江水體汙染、人類活動及船隻漁網誤傷等。

中華鱘幾乎是目前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歷經一點四億年,存活至今。它們也是中國獨有的鱘魚,出生於長江,成長在大海。經過八至廿六年的生長,一旦性腺成熟,就從大海游回長江繁殖後代。

fsj 提到...

DNA大解密 亮島人後代現身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62688.shtml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2014.09.27

馬祖列島的亮島兩年前出土的男性骨骸「亮島人一號」,經鑑定距今八千三百年;去年挖出的女性遺骸「亮島人二號」也有七千五百年歷史。中研院研究員陳仲玉推論亮島人是「原」南島語族,DNA鑑定也接近台灣高山原住民,是人類考古學重大發現,是台灣原住民與南島語族遷徙的關鍵證據。

亮島長期是軍事管制區,除了國軍、沒有居民,有「離島中的離島」之稱。連江縣長楊綏生昨以「亮島人DNA大解密」,公布與中研院在亮島的考古成果,還邀請兩名經鑑驗是「亮島人後代」的馬祖南竿人四十歲劉志淵與廿二歲王證鈞分享心情。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陳仲玉說,挖出亮島人一號、亮島人二號後,送至德國進行粒線體DNA粹取分析,一號男性DNA判定為「E單倍群」,比較接近台灣高山原住民,二號女性屬於「R9單倍群」,比較接近大陸西南方和中南半島部分原住民。

陳仲玉指出,亮島人的出現,恐將改變過去南島語系族群的歷史。過去一直在探究南島語族是否源自於台灣,從亮島人DNA可證明,亞洲大陸東南一帶的南島語族,存在著和台灣高山原住民有相同母系血緣的人種。

陳仲玉說,亮島人一號是目前考古發現南島語族中最久的骨骸。

亮島人一號竟能萃取到DNA,連江縣長楊綏生說,因亮島四周峭壁陡峻,長期無人居,使得骨骸深埋地底未遭破壞,DNA得以保存。

連江縣政府今年試圖找出亮島人後代,利用免費健檢查出六人DNA與亮島人相符,其中有五人來自南竿復興村南館,恰好是鄰居的劉志淵與王證鈞得知血緣時很驚訝。王證鈞說,鄰居變親戚感覺有點奇怪,兩人看久「長得很相似」。

連江縣文化局專員吳曉雲表示,目前文化局進行調查先祖當初如何落腳亮島,初步推測以大陸沿海長期定居海上的「蜑民」可能性較大。

亮島 離島中的離島

亮島位於馬祖列島中的北竿與東引之間,全島面積四萬平方公尺,一九五一年七月十五日反共海上特種突擊隊中隊長李承山帶著六名隊員,搭乘橡皮艇摸黑登島,插上中華民國國旗,穩固馬祖列島的地位,至今六十三年。

現為國軍駐守的地點,無其他居民,物資須仰賴自其他離島運送,當地人稱為「離島中的離島」。



◆ 搶救綠蠵龜 卡卡順利回家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6334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張為竣/台北報導】2014.09.27

今年1月一隻年齡逾50歲的綠蠵龜「卡卡」,因為受傷,在台電桃園大潭電廠的進水口附近動彈不得,在台電員工與海洋大學共同搶救下,這隻被命名為「卡卡」的綠蠵龜,4月在桃園縣觀音鄉海邊野放。經過衛星發報器近半年追蹤,發現卡卡已經從台灣游回日本琉球老家。

1月24日,台電於大潭電廠進水口進行清淤作業時,熱機組技術員吳元彰看到「卡卡」的身影,當時「卡卡」全身布滿淤泥與海藻,幾乎沒有行動能力,在海水中載浮載沉。

吳元彰並不是第一個看見「卡卡」的工作人員,當時甚至有外包工作人員戲稱:「殺來吃,一定很補。」吳元彰說,第一眼很像廢棄物,龜殼布滿淤泥,後來「卡卡」探出頭來,才知道是一隻受傷海龜,認為當下不搶救,牠一定撐不住。

完成通報後,台電立即派出潛水人員與吊車將「卡卡」救起,送往台大動物醫院,原來「卡卡」因為海水溫度變化太大而「冷暈眩」,貧血、脫水、低血糖無法下潛,身上還有鯊魚的咬痕;醫院初步搶救後,聯繫上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移至海洋大學實驗室,由程與他的學生輪班照料。

「卡卡」長99公分、重120公斤,暫時放在實驗用大水桶飼養,體積龐大還是「卡卡」的,因此學生幫牠取名「卡卡」。

程一駿表示,「卡卡」到海洋大學實驗室後,10多名學生每天幫牠替換800公升乾淨海水,約9天就體力復原,開始進食白蝦等食物;另外,程在「卡卡」左後肢發現數字編號的鈦合金標誌,經查證後,確認是在20年前,日本海龜協會為了追蹤,在中平島所繫上,因此「卡卡」長期往返日本小笠原群島與桃園外海。

今年4月2日,台電總經理朱文成帶隊,邀請程一駿、桃園縣農業局、林務局、外交部亞東關係協會、日本交流協會、福智基金會,大陣仗為「卡卡」舉行野放活動,50公尺的沙灘,「卡卡」一步一步往海裡爬,20分鐘後游向大海。

為了追蹤「卡卡」游向,程一駿特別向國科會申請預算,在「卡卡」背殼上黏了價值約2 萬的衛星發報器;「卡卡」游返台灣海峽,並行經台灣東北角,最後訊號在日本琉球消失。

※ 相關報導:

* 盜龜「吃癟」 42隻食蛇龜獲救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6757

中國近年來興起吃龜肉進補風潮,台灣因而有不法人士盜獵保育類動物「食蛇龜」銷往中國,保七總隊嘉義分隊前天逮到雲林縣范姓男子涉嫌盜獵食蛇龜,一舉查獲42隻,最重約4台斤,訊後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將他送辦,並追查是否與日前墾丁國家公園遭竊的上百隻食蛇龜有關。

* 土撥鼠報春 遭紐約市長摔死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16769

每年2月2日北美地區歡慶土撥鼠節,讓土撥鼠從冬眠中甦醒,迎接春天。紐約郵報25日揭露,美國紐約市長白思豪今年讓手中的土撥鼠「逃脫」並摔落在地,一週後土撥鼠竟嗚呼哀哉,園方刻意隱瞞消息至今,更勁爆的是,白思豪摔死的並非土撥鼠明星「查克」,而是替身「夏綠蒂」。

fsj 提到...

內有超萌照片!可能也是「果粉」的小水獺
http://udn.com/NEWS/WORLD/WOR7/8966675.shtml

【聯合新聞網╱特約記者郭禹彤/綜合報導】2014.09.30

小水獺你也是「果粉」嗎?有一隻可愛又機靈的水獺近期被熱烈討論!近日,有隻位於英國格威克(Gweek)海豹收容所的水獺Starsky,居然懂得將掉在水中的iphone搶救回來,獲得網友高度讚賞!

《每日郵報》報導,可愛的水獺Starsky身材嬌小又超萌,而且相當聰明,日前牠發現有支iPhone不小心掉進了園區的水池中,原本失主以為不可能找回來的時候,聰明的Starsky竟默默的潛入水池中,並且用前肢將手機「夾」上岸,將尋獲的手機交給一旁的飼養員,讓人看了驚訝極了,夾手機的模樣更是超可愛!這張超萌照片在推特曝光迅速傳開,引起媒體報導和網友熱烈討論。

據媒體報導,Starsky&Hutch兄弟倆是於2009年1月一同住入格威克海豹收容所,現年9歲的牠是一個好奇寶寶,不僅喜歡玩沙子和小石頭,還喜歡爬上高大的圍欄,不過飼養員爆料:「Starsky很膽小,通常都不是自己爬下來!」可愛的Starsky萌翻了網友們,獲得多數的網友青睞,成為了水界英雄!

※ 相關報導:

* 施放5000螺貝 把家還給寄居蟹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29000470-260107

「還給寄居蟹5000個家」,桃園縣環境資源教育推廣學會28日在桃園縣新屋鄉藻礁區施放螺貝(見圖,林駿剛攝),讓日漸稀少的寄居蟹「有家可歸」,除了螺貝外,還有各地寄來千顆各式螺貝,食用後的「鳳螺」也能成為寄居蟹喬遷新居。

28日在新屋鄉動物保護教育園區所前堤防外的藻礁區進行的施放螺貝活動,學會理事長王派鋒表示,經連年宣導,近300名親子與熱愛生態民眾齊來關心寄居蟹。



◆ 南市10校 入選台美生態聯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29000517-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09月29日 曹婷婷/台南報導

古人師法自然,時下也興起一波以「大自然為師」的理念,鼓勵教學融入生態,反璞歸真。由環保署及美國環保署共同推動的「臺美生態學校聯盟」,今年從全國遴選41校加入該聯盟,台南市高達10校獲選,成績冠居全國。

環保署鼓勵學校參與在歐美各國推動多年的生態學校聯盟,今年台南市共有虎山國小、太康國小、果毅國小、南化國小、永安國小、歸仁國小、龍崎國小、南化國中、家齊女中及光華高中等10校獲選,不僅是五都第一,也是全國第一。

何謂「臺美生態學校聯盟」?獲聘為中央輔導委員、協助輔導各校與美國學校諦結姐妹校的仁德區虎山國小校長林勇成表示,生態學校聯盟源自歐洲,已有50多國參與,加入該聯盟可將學校努力成果分享到國際網路平台,讓各國學校有機會進行交流、學生互動,提高學生的國際視野。

太康國小校長魏稚恩指出,學校緊鄰太康綠色隧道,形塑「偏鄉維也納」的美譽;近年更以永續校園經營策略,結合發展多年的閱讀教育與藝文課程,希望能將環境覺知和環境行動融入校園生活與校園風氣中。

果毅國小校長周明毅強調,該校位於嘉南平原,是1所農村綠色生態學園,以永續低碳、多元藝術發展為經營願景,很開心獲選,讓偏鄉孩子有機會增加國際互動。

定位為森林小學的虎山國小,從面臨廢校困境,變成年年增班。校長林勇成說,學生天天徜徉在大自然中,堪稱名副其實的生態小學。他還認為,知名的新加坡國際學校即因青睞虎山國小生態特色,主動聯繫將在10月中率學生到虎山融入學習,親自體驗生態教學所培養的自然洞察力。

※ 相關報導:

* 想看太空日出、日落?太空旅遊有望成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966400.shtml

中國大陸太空旅遊項目有望在近期成真,透過高空氦氣球攜帶載人觀光艙的方式,搭載遊客飛往大氣層邊緣進行約5小時的太空旅遊,可觀看太空日出、日落的壯美奇觀,並短暫體驗太空失重漂浮。整個項目費用每人將不超過50萬元人民幣(約247萬台幣)。

fsj 提到...

水獺唯一的家 金門要蓋度假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68967.shtml

【聯合晚報╱記者蔡家蓁/金門報導】2014.09.30

金門是全國唯一還有水獺生存的地方,被視為是水獺的最後一片樂土,縣府日前更宣傳水獺保育成果,但如今這片樂土將面臨消失的命運。金門縣政府與富驛連鎖商務酒店在生態溼地、南莒湖旁簽訂BOT度假村案,並已設置圍籬悄悄動工。中華鳥會等環保團體發現後,認為工程將威脅水獺生存,要求縣府停工,中華民國島嶼愛鄉協會也將在10月1日提出公民訴訟案,盼能阻擋這個開發案,還給水獺一個家。

金門林務所內的南莒湖與及附近的前埔溪流域,是過去所公認的水獺重要棲息地,縣府也曾在週邊設立生態解說牌及警示標誌,呼籲民眾共同維護野生動物的生命安全。不料最近竟未做任何環境影響評估,便貿然核准財團進行大規模的BOT開發案。

「保護水獺大作戰」行動發起人莊西進表示,縣府這個BOT案工程對水獺棲地會造成負面衝擊及影響,保育人士非常關注,日前特別組團前往林務所南莒湖探勘,目睹開發案對生態造成的衝擊。

縣府:開發區未在水獺棲息地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長翁自保澄清說,縣林務所占地36公頃,「金門縣綠色休閒渡假園區BOT案」開發基地只有4.5公頃,並非位在南莒湖的水獺棲息地,沒有破壞水獺棲息地的問題。BOT案簽約廠商委託學術單位裝設紅外線攝影機,長期觀測後並無發現也沒有錄到水獺在基地內活動的情況。

此外,度假村基地是鵲山苗圃所在地,距南莒湖及前浦溪河道約70公尺,主要培育造林及景觀用大型苗木,苗木培育管理人員進進出出,為高度人力聚集、活動與機械、灌溉抽蓄頻繁場所,不是少干擾及植被覆蓋良好場所,不適合水獺躲藏、休息出沒。

保育人士:工地旁有水獺排遺

對於縣府的說法,保育人士鍾榮峰不以為然,他說,水獺是夜行性動物,南莒湖及前浦溪河道周邊水域是水獺活動的天堂,棲地怎麼可能不被破壞?他也引述網友的比喻,「林子裡的鳥很多,大家在林子旁敲鑼打鼓,然後再說這樣的行為對鳥沒有影響」,不是很可笑嗎?

鍾榮峰指出,本月2日還拍到工地圍籬旁邊有水獺的排遺,2013年也有保育人士在林務所的水塘錄到水獺活動的影像。他認為,縣府以廠商的報告即認為當地並無水獺出沒,「球員兼裁判」的舉動,實在欠缺公信力。

※ 相關報導:

* 保育團體呼籲:建置水獺基地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68975.shtml

水獺是金門最珍稀的哺乳類動物,中華民國境內僅存於金門地區,如今卻因為度假村BOT案,造成生態衝擊,保育團體建議,農委會應仿傚中國大陸設置貓熊基地,積極輔導在金門林務所內設置水獺基地或復育中心,做為國內水獺收容、復育及研究,也還給水獺一個安全的家。

* 中科二林園區環評 「全用自來水」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968101.shtml

中科二林園區昨天舉辦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會,環保團體質疑園區用水問題,中科管理局強調「園區全使用自來水」,且轉型精密園區,用水量與需電量皆大幅縮減,並將健康風險評估範圍放大, 並保證二階環評前停止發包施工與新廠商進駐。

* 基中要除草 有請山羊上班啦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7523

國立基隆高中昨天新工友報到,立即引發校園騷動,學生一下課,立即衝到音樂館看新工友;原來這個新工友是「山羊」,每天的工作只是負責吃草。

基中總務主任王駿智說,因為少子化關係,學校工友退休遇缺不補,高達六公頃的校園,到處都有草地要整理,以往有工友伯伯幫忙除草,現在工友退休後,草比人高;看到中部樟湖國小募羊來除草,剛好社區的朋友有羊要送人,他想說乾脆把羊接收過來,帶到學校幫忙除草。



◆ 秋遊墾丁賞鷹 4款APP好用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7681

自由 2014-09-30

〔記者蔡宗憲/恆春報導〕九月底至十月中旬,正是赤腹鷹、灰面鵟鷹等猛禽遷徙過境南台灣的季節,目前過境赤腹鷹已經超過五萬隻,社頂地區每天早上都湧進不少鷹迷爭睹,墾管處今年首度應用「賞鷹任我行」、「墾丁群鷹會」等手機APP,希望民眾第一次賞鷹就上手。

根據「猛禽遷徙資訊系統網站」的紀錄,進入過境期後段的赤腹鷹,目前已經累積五萬三千餘隻,昨天過境四百九十九隻,以十二日單日出現一萬五千多隻為最高峰,十月初開始過境的灰面鵟鷹已在台東現蹤,恆春半島尚無紀錄。

墾管處為了提供各地鷹迷豐富賞鷹資訊,透過競賽方式徵選出「賞鷹任我行」、「墾丁群鷹會」、「墾丁的天空」及「猛禽特攻隊」等四款手機應用程式APP,讓鳥友更方便獲得鷹訊。

滿州港口社區特別結合賞鷹推出「港口品茗賞鷹趣」活動,將社區資源與賞鷹活動結合,白天體驗黑豆、鹽鹵、港口茶,飽嘗風味餐的午後,再到山區與老鷹們相遇,讓入門賞鷹迷不會因久候感到乏味。

※ 相關報導:

* 探訪小坑溪 賞「藍黑蜻蜓」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7627

即將邁入秋高氣爽的宜人時節,台北市大地工程處週六推出小坑溪免費生態導覽,探訪擁有珍稀「藍黑蜻蜓」的生態文學秘境,即日起網路報名至十月三日下午五點,限額四十名。

* 台南「老樹節」 種新苗、建老樹病歷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968079.shtml

昨天是台南市的「老樹節」,民間團體在湯德章紀念公園發起「預約百年老樹」活動,種下百年鳳凰木種子育出的小樹苗,期待市府能更重視老樹保育。

文化局也針對古蹟區內的重要樹木建立電腦資料庫,除了可定期追蹤樹木生長狀況、加強病蟲害防治,民眾也可透過系統隨時導覽。



◆ 4千年前的台灣玉 東南亞現蹤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68113.shtml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縣報導】2014.09.30

台灣原住民和南島語族有重大淵源,最近澳洲大學研究員洪曉純又在東南亞發現類似卑南遺址鈴形玉珠,和以台灣玉為原料的玉飾,證明四千多年前台灣玉器已經跟著移民,帶到東南亞。

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昨天舉辦南島文化座談,邀中研院院士臧振華、澳洲國立大學榮譽教授Peter Bellwood、研究員洪曉純、美國關島大學教授Mike Carson、英國凱威廉森教育基金會Roger Blench博士,發表研究論文。

中研院院士臧振華說,南島語族全球約有四億人口,台灣五十萬原住民也是其中一部分,台灣原住民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南島語,在學術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Peter Bellwood認為,台灣是南島語族可追溯最古老、資訊最豐富的地方,可能遷徙擴散範圍包含印尼、越南、菲律賓、馬達加斯加等地,考古證據可追溯到距今約四千多年前。

澳洲大學研究員洪曉純說,她最近在東南亞考古發現台灣玉,即使無法完全證明東南亞南島語族源自台灣,至少可印證四千年前台灣玉已經跟著移民到東南亞,因為考古發現史前台灣玉在東南亞地區發現,包括菲律賓、婆羅洲北部、越南南部、泰國南部等地,當地許多玉器也用台灣玉為原料。

她認為史前時代台灣與巴丹島、菲律賓等地已密切往來,早期玉器可能都是「台灣製造」,典型的例子像卑南遺址的鈴型玉珠,就在菲律賓被發現,它是由像鈴噹的小玉串起來。

而距今二千年前台灣鐵器時代的瑪瑙珠、玻璃珠、青銅器模具、整套工藝技術或產品,很可能都是從東南亞大陸輸送到台灣,證明當時海上貿易、移民發達,不再只是單方面遷徙。

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張善楠表示,這次座談會讓南島語族擴散,及台灣玉出現在東南亞的關聯,有了進一步認識。

fsj 提到...

縣府BOT案毀棲地 逼死金門水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70623.shtml

【聯合報╱記者蔡家蓁/金門報導】2014.10.01

水獺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金門是全國唯一還有水獺生存的地方,而這僅剩的棲地近來面臨度假村開發案威脅,水獺被迫出走,接連發生被車撞死意外,保育人士憂心表示,5至10年內金門的水獺恐將絕跡。

保育人士莊西進指出,水獺頻繁出現,凸顯人類開發區與水獺棲地已相當接近,目前金門是全國唯一還有水獺生存的地方,這片樂土可能因為人為開發面臨消失命運。

金門全島水獺粗估有150隻至200隻,屬歐亞水獺,金門林務所內的南莒湖與附近前埔溪流域,是水獺重要棲地。

金門縣政府今年與廠商簽約,在南莒湖周邊興建BOT度假村案,八月底動工,環保團體發起「保護水獺大作戰」,日前前往林務所所抗議,要求停工,還給水獺一個家。

昨天凌晨1時許,在瓊林往后沙的瓊安路段,民眾發現一隻重達7公斤的水獺疑被車撞死。莊西進指出,這是今年第2隻在路上被車撞死的水獺,另還有3隻水獺被發現安置,說明人類開發區域離水獺的棲地已非常接近。

縣府建設處表示,縣林務所占地36公頃,「金門縣綠色休閒渡假園區BOT案」的開發基地只有4.5公頃,並非位在南莒湖的水獺棲息地,沒有破壞水獺棲息地的問題。

保育團體建議,農委會應仿傚大陸設置貓熊基地,在金門林務所內設置水獺基地或復育中心,作為國內水獺收容、復育及研究,也還給水獺一個安全的家。

※ 相關報導:

* 招潮蟹變多了 新竹客雅溪濕地復活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70443.shtml

「12年前調查香山濕地台灣招潮蟹,僅6千多隻,沒想到,現在已有10萬隻了」台灣特有招潮蟹研究專家洪明仕說,這表示新竹整體環境比以前更乾淨了。

新竹市長許明財昨天舉辦「綠與水」政策會,分享近幾年在溪流整治、濕地復育方面的成果,他說,不僅台灣招潮蟹增加,水鳥也多了,國際級保育動物黑面琵鷺、「活化石」鴨嘴海豆芽及鱟,也重現濕地。

* 欖仁溪封溪護魚5年 違者罰15萬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970507.shtml

屏東縣政府公告「滿州鄉欖仁溪封溪護魚」,期限5年,全長6.44公里,護魚期間嚴禁以任何方式採捕水產動物,違者可處新台幣3至15萬元罰鍰。

滿州鄉欖仁溪,素有墾丁國家公園「私房祕境」之稱,加上當地里德社區近年來積極推廣生態旅遊,吸引許多遊客前往。但遊客多卻造成管理上的問題,許多人在溪邊烤肉、濫捕魚、蝦、摘折花木等,破壞生態。



◆ 美國難處鯉 請陸客幫忙吃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1000957-260301

旺報 2014年10月01日 記者陳怡君/綜合報導

難處「鯉」!美國政府想盡辦法解決氾濫成災的外來物種「亞洲鯉」問題。在捕撈有壓力、市場沒需求的情況下,終於想出奇招:請大陸民眾「出一張嘴」來美國吃鯉魚,更邀大陸企業到美國開發「鯉魚魚丸」、「魚糕」等新產品。

中美聯手治「鯉」麻煩,身型龐大、平均體重近30公斤的亞洲鯉躍出水面,這一幕在中國都不見得看得到的景觀,在美國密西西比河卻極為常見。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等8種亞洲本土魚類,在美國被統稱為亞洲鯉魚。1970年代為了治理叢生的水草引入,沒想到亞洲鯉魚大量繁殖後成為「河道霸主」。

籲中國老饕出嘴相助

美國多次組織生態專家到大陸「取經」,專家更呼籲嗜吃魚肉的中國老饕「出一張嘴」,到美國旅遊、吃鯉魚。《新京報》報導,美國亞洲鯉專家Jim Garvey 9月組團到亞洲鯉的「老家」尋找解決方法。

Jim指出,原生於中國大陸的亞洲鯉,對大陸民眾來說是重要食材,大陸民眾若能到美國旅遊,想吃多少魚,就吃多少魚。他還透露,美國為了治理這群「河道霸主」,甚至開放一項特殊的旅遊項目──讓遊客用弓箭去射水面上的鯉魚。

在捕撈有壓力、市場沒需求的雙重困境之下,美國政府採取電網阻攔、商業捕撈、藥物投放等手段,今年1月更宣布投入180億美元防止五大湖遭亞洲鯉魚入侵,但當前「治鯉」的方法成效都不佳。

考慮加工後返銷大陸

有從事水產加工的陸企指出,美國亞洲鯉魚資源豐富,具備加工價值,開放中國企業到當地設廠,替不擅長料理魚類的美國人,製作出便於食用又美味精緻的魚丸、魚糕,或能透過中美間的商業貿易尋求解決之道。

不過有專家認為,陸企赴美設廠難題多,成本、產品、市場都須考量。由於飲食習慣差異,美國人若不買單,到時加工後的鯉魚產品很可能「返銷」回大陸。但中國人偏愛「鮮魚」,長途跋涉的美國亞洲鯉,加工後如何取得市場也需考量。

※ 相關報導:

* 桃園大溪紅火蟻肆虐 緊急噴藥防治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970446.shtml

大溪鎮現正值二期稻作休耕期,近1個月來紅火蟻肆虐,至少有20起農民被咬傷案例,甚至還有人昏倒送醫,縣議員陳治文昨天邀集農業局、鎮公所人員會勘商討因應之道,除派員緊急噴藥外,也呼籲農民到公所索取免費藥劑。



◆ 花蓮唯一女巡山員 騎檔車護林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970225.shtml

【聯合報╱記者邱立雅/光復報導】2014.10.01

來自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的汪秀琴,是花蓮林管處唯一的女性森林管護員,但巾幗不讓鬚眉,樂於守護山林;昨天參加森林防火演練,一身輕便、頭綁馬尾,特別引人注意,她熱愛工作,自豪體力不輸男性。

64年次的汪秀琴因為喜歡大自然,10年前從眾多男性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考進花蓮林管處,成為森林管護員;她曾任大飯店房務領班,笑稱從小幫媽媽做農事,對農用車輛都很熟悉,又常在箭竹林裡跑來跑去,跟大自然很親近,受到森林管護員的丈夫影響,也加入守護山林的行列。

汪秀琴說,在山上常遇到動物,尤其在埋伏時,常有山羌、山豬「路過」,讓她嚇了一跳,有一次還聽到「吼」聲,嚇得她趕緊呼叫同事支援,才知道是台灣黑熊的叫聲。

有一次,她騎著檔車,因地面潮濕滑倒,由於路旁是斷崖,她馬上「棄車保命」,以滑壘的方式跌坐地上,車子則滑落10公尺深崖下,讓她感到驚心動魄。

汪秀琴負責巡視花蓮中區126至134號林班地,總面積高達百公頃,常須深入山林巡護,也負責苗圃、造林監工。她說,到林管處萬榮工作站工作,回歸大自然心情愉悅,會繼續守護山林。

※ 相關報導:

* 維持左營龜山美貌 退休族淨山2年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970524.shtml

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梁淑貞,號召15名退休軍公教人員爬龜山進行淨山活動後,這群人過去2年來,不畏風吹日曬,每周一都拿清掃工具到山腳處會友,以行動愛護這塊土地。

* 甲仙200歲老茄苳醫好了 重現生機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7998

甲仙區寶隆里一株二百歲老茄苳,被里民視為契父(即義父)祭拜,今年四月遭雷擊,還引來星天牛啃咬,造成樹勢加速衰退,經農業局近半年搶救,重新長出新芽,樹皮也逐漸癒合,展現旺盛生命力。



◆ 全球首間「微生物動物園」 荷蘭揭幕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971883.shtml

【數位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4.10.02

全球首間「互動微生物動物園」9月30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揭幕,展示這些占所有生物三分之二的微小生物。

東網報導,這家耗資1000萬歐元建立的微生物博物館,坐落在阿姆斯特丹阿提斯皇家動物園旁。參觀者可透過3D顯微鏡觀察微生物,也可透過掃描器得知身上的微生物數量。

動物園園長巴利安12年前靈機一動,想出成立微生物動物園的點子,他說動物園歷來只展示較大型動物,但那只是大自然的一小部分。他說:「今天,我們要展示微觀大自然。」他認為,微生物在人類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被低估,但是它們對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

fsj 提到...

世界音景地圖 傾聽50萬種聲音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1002-00KQ

台灣醒報 張芮瑜 2014.10.02

美國普渡大學布萊恩教授,憑藉著自身對聲音的敏感性,推動「全球聲音景觀工程」計畫,希望動員全世界蒐集地球各角落的聲音,利用聲音勾勒出世界的樣貌,同時監測環境的脈動。

各式各樣的聲響組成了屬於「地球」的聲音,將數以百萬種不同環境、情境下的聲音編碼整理,建構出「世界音景地圖」,這就是美國普渡大學景觀生態學者布萊恩.皮加諾斯基的計畫。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布萊恩利用智慧型手機的錄音功能,開發出一款適用於IOS和Android系統的應用程式─「Soundscape Recorder」,選在2014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上線,供全球下載。該應用程式可用來錄製長達數分鐘的聲音,並記錄所在位置及日期,然後上傳到研究網站的聲音資料庫。

這種「群眾外包」的協作方式,不僅加快了蒐集效率、擴大採樣的範圍,參與者同時也可以在地圖上找到任何感興趣的聲音鈴聽,且聲音依照錄製時間、地點和聲音類型等詳細分類,供使用者檢索。音景地圖還特別創建不同「心情」的搜尋功能,只要鍵入「讓我開心」或「釋放壓力」等關鍵字,即可依自己喜好聆聽特定聲音。

目前資料庫內可供隨機聆聽的聲音筆數達50萬餘種,分別來自印第安納州和哥斯大黎加等地。布來恩教授表示,該計畫強調了自然音景的重要性,也加深了持續研究聲音地景的可能,「我們的目標是讓各行各業和世界各地的人,記錄他們的週遭的聲音,並了解自身和這些聲音的關連性、加深對週遭的了解程度。」

研究團隊也宣稱,聲音紀錄也發揮識別氣候和環境變化的功用。布萊恩相信,長期研究經驗使他能夠藉聲音,感覺出氣候和環境的變化。「以珊瑚礁群為例,當魚群和其他生物的聲音漸漸減少,甚至消失,就表是珊瑚礁群正在衰亡。」他表示,當自然聲音的質量下降,就顯示棲息地的退化、動物族群的滅絕。



◆ 不要蓋飯店 後灣人為陸蟹請命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8281

自由 2014-10-02

明開環差第三次初審會

〔記者蔡宗憲/車城報導〕「蓋飯店!Over my dead body!」一群後灣居民及護蟹志工,昨天頂著大太陽在後灣沙灘怒吼遊行、連署反陸蟹棲地開發,希望明天召開的「京棧飯店開發環境差異分析第三次初審會」,屏東縣府能拿出魄力,除了餿水油故鄉的污名,別再背上「陸蟹殺手」稱號。

高舉「為陸蟹請命,不要蓋飯店」布條旗幟,發起怒吼活動的護蟹志工楊美雲、縣議員參選人鍾乙豪,帶著三十多名民眾在後灣沙灘遊行,並連署要求政府「設置陸蟹生態保護區、以地易地換回陸蟹棲地」,珍惜這塊唯一不受「路殺」威脅的寶地。

到訪後灣旅遊的外籍遊客及前往淨灘的幼兒園學童,得知陸蟹生存將受威脅,主動加入遊行行列,希望搶救這塊珍貴棲地,外籍遊客也納悶說,「飯店到處可蓋,陸蟹的家只有這裡,台灣政府要想清楚。」

墾丁陸蟹有七科、三十九種,是全球最具多樣性地區,根據海生館邱郁文團隊調查,後灣擁有包括保育類椰子蟹,共計五科、二十四種,陸續還發現不少新種。

長期關心後灣陸蟹的楊美雲表示,後灣是恆春半島唯一沒有被公路切割的陸蟹棲地,但是飯店基地正好位在棲地上,如果無法擋下飯店興建,未來子孫只能在紀錄片、圖鑑裡看陸蟹,縣府已經在餿水油問題犯錯,陸蟹議題不能再出錯。

發起活動的鍾乙豪表示,後續將串連各界連署,希望政府協調業者,利用海生館空地,與財團以地易地方式,留下陸蟹棲地設置為後灣陸蟹生態保護區。



◆ 玉井綠色隧道「剃光頭」 賴清德要罰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972988.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宏睿、吳淑玲/台南報導】2014.10.02

台南玉井望明綠色隧道,上周遭全數「砍頭」,一公里天然綠蔭一夕消失,幾乎個個成了「禿頂」樹,景觀復原至少要二年,民眾與議員痛批市府,要求究責。

玉井望明綠色隧道已成為當地一處景點,假日常吸引大批遊客。市長賴清德也很火大,要求區公所提檢討報告。民政局長陳宗彥表示,區長李佳隆的報告經市長核定後,送考紀會議處。

玉井區長李佳隆說,上月接獲議員、居民陳情,認為樹木過高危及電線、影響照明,且已染蟲害,要求盡快處理,因經費只有九萬元,所以很快發包修剪,未向上級報備,未注意綠色隧道是重要「觀光資源」,會自我檢討。

民進黨議員王定宇痛批,台南市一向珍惜文化資源,不只是對古蹟,對自然、樹木也同樣關懷,把把綠色隧道剃成光頭實在「天理難容」。國民黨議員洪玉鳳說,市府花大筆錢行銷,卻任意將城市的特色、優勢砍個精光,根本是「自廢武功」。

「剃光頭沒有不對!」玉井區的民進黨議員王峻潭力挺區公所,表示接獲農民反映,才請區公所修樹,因樹木常落果,影響行車安全,區公所作法沒問題。

吳姓車友說,每次騎車到玉井,一定會專程繞到望明綠色隧道,這次看到光禿禿一片很難過。劉小姐說,綠色隧道芒果樹是當地家家戶戶認養照顧長大的,父親小時候曾提水澆灌,如今毀了怎會不痛心?

愛文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賴永坤說,他們為了延伸綠色隧道,在社區另一頭種了一公里長的台灣欒樹,希望整條望明社區道路都形成綠色隧道,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這些年來新種的台灣欒樹已長大成樹,沒想到芒果行道樹卻被砍成光頭,恢復至少要等兩年。

※ 最好玉井區長不知道那是重要「觀光資源」。相關報導:

* 搶救集集樟樹公 拆花台、改結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972596.shtml

為搶救集集鎮大樟樹公,鎮公所邀請樹醫師劉東啟治療,昨天以挖土機剷除花台,還原大樟樹公的生長環境,後續將逐步改善截水溝的結構,給大樟樹更好的生長環境。

* 牛樟藝術品 喚起保育觀念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2000439-260107

台灣原生牛樟木為1級保育類植物,價值相對昂貴,不少百年牛樟葬送山老鼠手上,為喚起保育觀念,輔仁大學民生學院收集了超過30座牛樟木雕刻藝術品,盼能從教育往下扎根,遏止盜採、盜伐惡行,維護台灣大自然活生生的歷史教材。

....陳炳輝也說,牛樟實際療效仍需經動物、臨床實驗研究,但一棵樹需要數百年甚至數千年時間養成,盼遏止盜採、盜伐惡行。

fsj 提到...

拿動物換鈔票 保育慘遭撕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3000828-260102

中國時報 2014年10月03日 潘建志/特稿

海生館的官方網頁上寫道:「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希望用生命來詮釋海洋的包容博大,用海洋來展現生命的豐饒綿延。」但近年來陸續有館內明星動物死亡消息上了新聞版面,生命展現的不是豐饒綿延,卻是半途猝死,讓官網這段話顯得格外諷刺。

由於這是台灣第一座大型海洋生物博物館,開館後即吸引大批人潮前往參觀,龐大人潮也果真化作錢潮,因此海生館被視為台灣「成功的BOT」典範,原因無它,因為「能賺錢、會賺錢」。曾有海生館人員私下得意表示,台灣去哪裡找到那麼會賺錢的BOT案?

只是在資本主義運作下,私人企業追求的是「利益極大化」,當這個目標和追求崇高理想的「生態保育」融為一體時,怎可能不產生扞格?不造成問題?

也因此,原本生活在寒帶的小白鯨,可以千里運到亞熱帶的台灣;生活在無垠海洋,具高度洄游性的鯨鯊,可以被關在小水池,日復一日在小圈圈中打轉,只因這些動物「夠吸睛」,能轉換成白花花的鈔票。

不少學者呼籲,實體的動物園和海生館,以犧牲動物生存在大自然的權益,來達成人類的「教育」目的,是自私又不人道的,以現在科技,其實可以用更人道的方式來進行。

但國人普遍觀念認為「看到實體」才能達到「動物教育」的目的,這個現象由海生館三館「世界水域館」中見到端倪。由於合約中要求三館必須有51%的「虛擬實境」3D動畫、影像,49%是活體動物展示。結果許多遊客反映三館「東西少又難看」,這樣的反應同時呈現在票房上,「賺錢能力」遠不及前兩館。

因此如何在生態保育和商業營利之間取得平衡,恐怕是海生館不得不面對的重要課題。



◆ 南投集集綠隧老樟 水泥封根害了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75063.shtml

【聯合報╱記者黃宏璣/集集報導】2014.10.03

台南市玉井綠色隧道芒果樹過度修剪變禿頭,引發各界對路樹權益的重視。南投縣集集綠色隧道繼日前施做LED路燈被指破壞老樹生命力之後,保育團體昨再批綠隧沿線不少老樟樹樹根被人用水泥或柏油封死,卻未見取締搶救老樹;集集鎮所說,綠隧主管單位是南投縣府,將爭取縣府授權維護。

南投縣府工務處官員說,綠隧走到今天是歷史共業,並未注意有人以水泥或柏油封路樹,會再前往了解。

上個月有民眾在部落格發表「嗚咽的綠隧」文章,踢爆綠隧施做LED路燈,包商用挖土機挖埋管線傷及老樹根系,日管處裁示工程全面停工檢討。集集鎮公所近日不斷接獲護樹團體反映,指綠隧路樹一再被民眾用水泥封住樹根,還有公家單位鋪柏油也把樹根封死。

集集鎮長嚴鴻邦說,前年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系副教授劉東啟直指,老樹生命力一年年衰退,樹勢一年不如一年;集集綠隧是小鎮之寶,但主管單位是南投縣政府,縣府說要派員處理,至今未見具體行動,將爭取經費與縣府同意由鎮公所來救老樹。

鎮所人員感慨,綠隧由縣府主管,縣府不查處,地方也無奈。

劉東啟說,再不搶救綠色隧道,沿途老樹不到20年可能就此死亡,可能變成美麗兼哀傷的回憶,要救綠色隧道老樹,需要的是志工幫忙老樹根部呼吸,不必花很多錢。

集集鎮公所去年針對全長5公里的綠隧做生態調查,全段近千株樟樹等,有近三分之一老樹爬滿附生植物,還有不少老樹被民眾迫害,生命力一天不如一天,希望喚起各界重視展開搶救老樹行動。



◆ 修樹變虐樹 下刀訂規範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975325.shtml

【聯合報╱陳鴻楷/園藝業(台北市)】2014.10.03

台南玉井觀光「地標」望明綠色隧道芒果樹被一夕砍頭,市長要處分發包的區長,支持者則以影響行車安全,力陳「剃光頭沒有不對」。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凸顯台灣對修剪樹木沒有一套客觀專業的標準,也普遍缺少像歐美的樹藝師或日本樹醫師居中把關。更關鍵的是,對於路樹、公園樹等「都市林」,台灣社會也普遍缺乏其公共危險的管理認知與機制,若不趕快健全機制,往後如綠色隧道如何修剪、行道樹倒伏壓傷人的紛爭,將只增不減。

舉亞洲現況為例,香港八月中旬發生六年來第四起行道樹倒伏「殺人」事件,一棵樹幹中空腐朽的印度橡樹無預警倒下,受害孕婦送醫不治,所幸胎兒獲救,香港政府不僅要面對巨額的民事求償,主管行道樹的機關也難逃刑事責任。

近幾年日本東京、大阪,因為行道樹傷人的刑事訴訟案也時有所聞,矛頭都指向行道樹主管機關,換言之,管行道樹的官員可能因「應注意而未注意」被判有罪入獄服刑,也說明行道樹倒下、折枝傷人不再是「天災」,而是「人禍」。

台灣情況也一樣,以颱風期間為例,每次被強風吹倒的行道樹砸傷人車,各縣市對被害人能否聲請國賠見解不一,但從國外經驗來看,不僅國賠應該成立,還應追究主管機關官員責任。政府應正視這項都市林的安全管理趨勢與機制,及早建立規範。

正因如此,東京、大阪等大城,每年編列台幣數千萬到數億元預算,輪番修剪行道樹與公園的樹木,提高樹冠通風率、整棵樹的抗風能力,防折枝倒伏意外,也讓樹長得更健康。

回到樹木修剪方式的爭議,像玉井望明綠色隧道的芒果樹該怎麼修?專業上有兼顧安全及樹形美觀的作法,但剃頭式的剪法的確粗暴。

樹木修剪的目的,是要凸顯樹種的特性,修整她容姿的同時,也要藉此滿足其生理需求,適當調整樹枝或樹葉的量,可使陽光和風透進樹冠,抑制下枝枯萎和病蟲害。

修剪下刀也很重要,修剪部位錯誤、過度修剪,不僅醜化樹形,原來優美的樹形,很可能從此就「回不去了」,腐朽菌也會從錯誤修剪處入侵,使樹幹和枝條腐朽,造成樹木傾倒或落枝,危及公共安全。

種樹是節能減碳的根本,更是綠美化環境、淨化空氣、消除憂鬱心情的最佳解方,各縣市雖陸續修正樹木修剪規範,但各項把關機制闕如,加上低價招標制度不改,不當修剪的「虐樹」戲碼還會上演。



◆ 百萬隻紫斑蝶過冬 茂林雙祭迎蝶舞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8581

自由 2014-10-03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茂林紫蝶幽谷賞蝶活動將於十八日展開,估計七至十個蝶谷,約有上百萬隻紫斑蝶南下越冬棲息,不輸八八風災前盛況。

茂林紫斑蝶群聚飛舞的自然生態奇觀,與墨西哥的「帝王斑蝶谷」齊名,同屬世界級自然資產。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昨舉辦宣傳活動,強調長達五個多月期間除賞蝶活動,受遊客喜愛的「多納黑米祭」仍列入活動,今年更首度將「萬山勇士祭」活動納入,也特別推出「有感旅行日記」徵件,最高獎金二萬元。

茂管處處長許正雄說,八八風災後,南飛的紫斑蝶減少約三、四成,但近一、二年已逐漸正常,依去年統計,七至十個蝶谷中,數量最多的蝶谷達到三十萬隻,總數已超過百萬隻,今年的數量不亞於去年。

今年的跨年賞蝶系列活動,除規劃紫斑蝶3D影片欣賞、世界兩大越冬蝶谷影像展、一至二日優惠賞蝶行程外,更與多家旅行社合作,推出五天四夜的國際賞蝶遊程,希望吸引外國遊客。

今年首度納入活動的「萬山勇士祭」,將於十月廿五日登場,遊客可體驗創意獵寮展示、免費品嘗獵人野炊佳餚、勇士馬拉松、勇士尬舞競賽及月光下大圍舞;十一月廿二日則舉辦「多納黑米祭」闖關活動,廿三日有黑米祭主祭典。

遊客前往賞蝶,除可搭乘台灣觀光巴士,活動期間的每週六、日及國定假日,提供新威至茂林、多納部落的免費接駁,及茂林生態公園定點導覽解說,詳情上網http://www.maolin-nsa.gov.tw/查詢。



◆ 後灣又見新陸蟹 都是全球第2次紀錄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8570

自由 2014-10-03

〔記者蔡宗憲/車城報導〕飯店開發與陸蟹保育爭議不斷的後灣地區,經墾管處委託調查陸蟹族群,陸蟹專家李政璋、邱郁文最近發現兩種台灣新紀錄種陸蟹「特異折顎蟹」(P. insolitus)及「庫氏擬相手蟹」(Parasesarma kuekenthali),當地陸蟹種類豐富,遠勝過知名的澳洲聖誕島。

後灣陸蟹種類 勝過澳洲聖誕島

特異折顎蟹在台灣未曾被記錄過,李政璋去年發現牠與已知的「絨毛折顎蟹(Ptychognathus barbatus)」相似,經鑑定,發現特徵及棲息地不同,為新紀錄種。

李政璋說,牠們只棲息在乾淨、緩流的小溪澗出海口,且底質為小礫石或珊瑚砂,後灣有得天獨厚的湧泉與海岸林能形成這種環境,是全世界自二○○六年在日本發現後的第二次紀錄,是目前世界分布的最南界。

具有橙色的雙螯與灰色的頭胸甲的「庫氏擬相手蟹」(Parasesarma kuekenthali),在一九○二年於印尼哈馬黑拉島發現過後就沒有後續紀錄,直到今年才在恆春半島後灣及港口溪發現,是世界上第二次的紀錄,也是全球分布的最北界,難能可貴。

邱郁文指出,澳洲聖誕島是知名陸蟹島,一三五平方公里的面積有十五到廿種陸蟹,墾丁國家公園內不到四公頃的小小後灣海岸林就記錄到二十七種,遠超過聖誕島,政府應妥善保育。

fsj 提到...

老樹改善棲地 國小活教材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977256.shtml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2014.10.04

台南市北區公園國小有兩棵近百年老樟樹與茄冬樹,卻因棲地環境不佳,樹型瘦弱。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昨起進行老樹棲地改善示範工程,讓老樹有更好的生長空間。

學校配合棲地改善工程,也融入課程,除讓學生以量樹圍的方式計算樹齡,也教導學生認識、愛護老樹。基金會執行長陳香伊表示,該會已在全國認養8棵珍貴老樹,每年都會為這些老樹做定期健診與維護。

這兩棵老樹在公園國小前庭,雖然都留有樹穴,但四周都是鵝卵石與混凝土混合的鋪面,造成長期的養分及透氣性不足,生長遲緩,樹型比同樹齡的樹木小。

前任校長陳建安與現任校長曾詠郎爭取外援,獲福田基金會認養。基金會為老樹健檢後,決定移除部分鋪面,並以鑽孔高壓灌注方式,灌入肥料、益菌,以活化土壤。昨天起展開3天棲地改善,看在小朋友眼裡,正是最好的樹木保育教育,學生希望樹爺爺、樹奶奶能長得更高更茁壯。

※ 相關報導:

* 誰幹的?被潑強酸 5路樹禿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77338.shtml

三重區重陽路三段旁的5棵人行道榕樹,原本綠意茂密,4天前樹根處竟遭人潑灑工業用強酸,導致樹葉變枯黃,葉子掉落一大半,頓成「禿樹」。



◆ 為溪造土坡 翠鳥回來了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8837

自由 2014-10-04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身披藍羽衣的翠鳥,因棲地環境改變、河流汙染嚴重,早期台灣溪流旁隨處可見的景象不再,屏科大鳥類研究室為了讓翠鳥回家,歷經三年時間,改變人造坡面、設計了翠鳥專屬鳥巢箱,成功讓溪畔重現翠鳥身影。

屏科大鳥類研究室昨天舉辦成果發表,研究生張鈞普說,近年台灣河川裡的小魚小蝦減少,在「河川整治」工程下,原本斜切面的綠色河岸也被水泥取代,翠鳥少了覓食機會與棲地空間。

屏科大野保所教授孫元勳說,他和研究團隊從三年前展開「翠鳥棲地復育計畫」,去年在十六組人造坡面中,有十組記錄到翠鳥挖洞築巢,今年團隊更進一步運用鳥巢箱,目前設置七個鳥巢箱當中,已有一個鳥巢箱成功讓翠鳥在裡頭繁衍下一代。

孫元勳說,早年萬年溪河堤常看見翠鳥,現在萬年溪上、下游全部都被水泥化,翠鳥在國外被當作河川品質的指標,但人類因擔心風災而改造水泥河堤,研究團隊在萬年溪畔只發現到一對翠鳥,要重新建立翠鳥族群是一項艱鉅任務。

※ 相關報導:

* 八年日夜守護 三芝八連溪魚蟹回來了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8816

三芝區八連溪的溪水滋養周邊農田,清澈的溪水和豐富的生態,是許多居民的幼時印象,近年八連溪濫捕濫撈和周邊開墾,對溪流造成負面影響。為了把八連溪找回來,居民們成立護溪巡守隊,配合封溪護漁,分區接力看守溪流,八年來,八連溪的生命力逐漸復甦,魚蟹都回來了。



◆ 滅紅火蟻 投藥、熱蒸氣雙管齊下
http://udn.com/NEWS/LIFE/LIF1/8977299.shtml

【聯合報╱記者鄭國樑/桃園報導】2014.10.04

大溪鎮、中壢市等地,近1個月來紅火蟻肆虐,有多起農民被咬傷案例,甚至還有人被咬後昏倒送醫,縣府農業局已啟動滅紅火蟻計畫,將以投藥配合蒸氣高溫防治法滅蟻。

縣府農業局指出,今年9月還如同酷暑,縣內各地除了復興鄉,都傳出紅火蟻危害,整體而言,今年紅火蟻面積並未增加,與往年差異不大,但傳出多起紅火蟻咬人事件而引發關注,其中大溪邱姓農民上個月被紅火蟻叮咬3次,最嚴重一次出現心悸、頭暈,後來昏倒被家人送醫,大園、龍潭地區也有農民被咬事件。

縣議員黃傅淑香昨天指出,中壢市月眉、山東地區紅火蟻肆虐嚴重,有些縣市使用藥劑已經出現抗藥問題,而且投藥是否能深入蟻丘底部也難以得知,更不能消滅蟻卵,專家實驗發現投藥如果遇上雨天,效果會打折,後來知道有蒸氣高溫防治法,用泵浦把沸騰的蒸氣灌入蟻丘內部至最底層,可以消滅紅火蟻和蟻卵,再搭配藥劑在蟻丘外,可以消滅返回蟻窩的紅火蟻,但265萬元的防治預算縣府只用了10多萬元,應該加強執行效率。

農業局長曾榮鑑表示,蒸氣高溫防治法成本高,通常消滅1個紅火蟻蚯約需1500元,比目前投藥成本高2倍以上,且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研究認為藥劑效果較好,因此仍以投藥為主,除非有立即危害如紅火蟻靠近社區、學校等地點,會採用蒸氣高溫方法消滅紅火蟻。

曾榮鑑說,防治紅火蟻業務由鄉鎮市公所負責,主要經費也由公所支出,農業局會全力支援各鄉鎮滅紅火蟻,將兼顧投藥和蒸氣高溫法滅蟻,目前各公所受理仍以藥劑為主,不過如果農民認為有需要,申請蒸氣高溫防治,農業局還是會核准。



◆ 違章工廠 環境未爆彈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977331.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陳書榕/台北報導】2014.10.04

台中市經濟發展局指出,在整個大台中地區合法登記的工廠共有1.6萬家,未登記工廠數量相當,對地方水質、土壤及空氣汙染有一定影響,成為環境未爆彈,因此才會規劃台中市神岡豐洲科技工業園區二期要有30%的園區比例,必須提供給未合法登記的工廠、中小企業進駐。

台中市經濟發展局長王誕生表示,以台中市神岡區為例,合法登記工廠業者有1,500家,非法業者也有相同家數。小型工廠大多都是隨便找塊地,搭起鐵皮屋、立起煙囪就開始營業,且業者大多都以農地、山坡用地申請土地登記,被主管機關抓到就開罰,地政局多用「農地非農用」處以6萬元罰鍰,經發局則僅能以「不合使用分區登記」,小罰6,000元,罰則與犯行根本就不符合比例原則。

※ 相關報導:

* 豐洲二期園區 打入二階環評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977328.shtml

環評大會昨(3)日審查台中市神岡豐洲科技工業園區二期園區環評,環評委員認為該園區有抽取地下水、靠近特定農業區影響農業發展及排水等都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結果被打入二階環評,將從嚴審查。台中市府原預訂在2015年開始出售土地、2017年營運期程,勢將延後兩年。

....環評委員在環評大會上質疑,開發基地內含有特定農業區、汙水放流口又直接通到大甲溪,有水質控制不佳、汙染水源的疑慮,但經發局都沒有詳盡說明。另,經發局表示,因水利署承諾給予用水量不足,計畫抽取地下水,環委認為這也有造成地層下陷的危機。

fsj 提到...

學者:二號 是鵝蛋臉美女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78794.shtml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連江縣報導】2014.10.05

亮島因3年前出土史前骨骸「亮島人一號、二號」,將南島語系最早出現的時間從6000年前推到8300年前,有學者認為,若照骨骼樣貌來看,一號恐是澳洲土著人種,二號則是擁有鵝蛋臉的東南亞黃種美女。

連江縣知名的文史工作者王花俤表示,亮島人一號將南島語系族發現的時間往前推,在地位上絕對是數一數二的重要,復旦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李輝更說,一號的地位恐比北京人的發現更具意義,代表著東亞地區,從舊石器時代跨足到新石器時代。

王花俤說,亮島之前,學者在東莒發現熾坪隴遺址,加上發現圖騰崇拜,如蛇神、蛙神崇拜等現象,凸顯百越族在東莒是有血緣保存的,也認為東莒是百越族過去的居住地。

然而亮島人二號經DNA鑑定,基因與大陸西南方以及中南半島的部分原住民血緣相似,由於該地就是百越族有紀錄居住的地點,因此研判亮島人二號可能是揭開百越族是否是從大陸遷徙到亮島後,再進入馬祖的證據,研究價值恐比一號高。

李輝也認為,亮島人二號應該是「黃種人」,距今7500年,從出土的頭骨可以發現,二號的臉型小且圓潤,他笑稱,「過去她鐵定是位美女」。

王花俤說,基因是隨著語言遷徙的,目前百越族還存在在現在的社會中,若從基因上判斷,應該能夠釐清出遷徙動向。不過,熾坪隴遺址與亮島人二號被推估的時間,相差一千多年,中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怎麼遷徙,將會是未來研究的重點,可能是澳洲土著遷徙後,黃種人尾隨進駐,或是澳洲土著的居住地被黃種人侵占。



◆ 英國人護長城 撿垃圾20年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979470.shtml

【世界日報╱北京5日電】2014.10.05

從小就對大陸長城著迷的英國男子威廉林賽,在1987年4月背上行囊,歷時78天,從嘉峪關徒步走到山海關,圓了自己多年夢想。之後他被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大陸姑娘吳琪吸引,兩人結婚後,威廉林賽決定留在中國大陸研究長城、保護長城。他在長城撿垃圾20年,每月還雇卡車運垃圾。

新京報報導,1994年,威廉林賽和妻子從英國回到北京工作。每逢周末,威廉林賽便會騎著山地車,到京郊的長城。

有一次,威廉林賽用相機對長城拍照時發現幾個醒目的黃點,仔細一看,是被遊客丟棄的膠捲盒,他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到長城後,留下許多餐盒、飲料瓶等垃圾。

從那時起,他開始關注長城上的垃圾問題,每次去長城,他會撿拾遊客留下的垃圾。回家後,威廉林賽向妻子表達自己的憤怒和遺憾,妻子建議,保護長城的環境只靠一個人做不行,應該動員大家一起行動。

1998年4月,威廉林賽召集12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一同來到長城撿拾垃圾。他還找來贊助商,在箭扣長城附近設立環保基地,雇六名村民在長城沿線撿拾垃圾,最開始環保基地每三個月只須雇用一輛卡車來運走垃圾,但到後來,每個月就需要一輛。

2001年,威廉林賽創立「國際長城之友協會」,他提出「山野之約」,號召大家「帶走垃圾,不隨地亂扔」。

直到現在,威廉林賽每周都會和志願者來到長城拾垃圾,平均每年撿拾垃圾120餘袋。在威廉林賽影響下,他的兩個兒子也加入保護長城的隊伍中。

如今,威廉林賽和家人居住在北京,在他的書房裡,掛著23張有關長城的圖片,有畫著長城的中國大陸地圖,有偉人與長城的畫像,有長城的黑白老照片。隨便用手指到任何一幅,威廉都能說出其中的故事。

2012年9月開始,威廉林賽與一家雜誌社合作,每月刊登兩則有關長城的展品並講述相關的故事,一共刊登了50則。下一步,威廉林賽希望能到大學中開展保護長城的相關課程,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



◆ 幸福農來… 深夜之後奪首獎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978669.shtml

【聯合報╱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2014.10.05

中山大學擔任研究助理孫介珩號召好友組隊拍片,參加市府新聞處「幸福農來」為主題的公用頻道影片徵件活動,他們以描述安平魚市場莊姓魚販,為求保護生態而堅持用釣竿釣魚,傳達漁業永續理念的影片「深夜之後」,奪得第一名。

新聞處長趙卿惠表示,歷經2個月創作時間,3位專業評審決定以細膩平實手法呈現魚販日常生活,並傳達永續發展漁業理念的「深夜之後」拿下首獎;第二名為「快樂吃魚」,傳達飲食來源重要性;第三名「大崎製造」,呈現官田大崎里結合社區營造、在地農業與文化藝術的運作模式;佳作為「逆游而歸─新農人的逆進故事」及「阿公給我一包米」,分別講述3位新農人投入養蚵、鳳梨與苦瓜農業及描繪台南農產品轉型新丰采。

孫介珩表示,由於魚市場開市時間為半夜12點至清晨5點,所以團員拍攝期間都不能睡覺,只能利用白天補眠。他說,多數人對於新農人的印象都是強調放棄好工作到鄉下務農,但他們的重點是擺在新農人的理念。片中魚販莊嘉榮因不想破壞生態,不使用拖網,堅持用釣竿,所以賣的魚比別人少、價錢比別人高;莊知道維持自己理念很困難,但他仍不放棄,希望分享好吃的魚之外,也達到永續經營。

※ 相關報導:

* 大樟公託夢醫治 老樹恢復生機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978706.shtml

后里區月眉千年大樟公(澤民樹)6年前化身為老人,數次託夢給公司董事長陳輝雄,希望找人醫治它,經過多年搶救,大樟公逐年恢復生機,陳近日又夢到大樟公回來道謝,讓他直呼不可思議!

陳輝雄說,小時常到大樟樹下玩耍,擁有許多兒時回憶,近年大樟公罹患褐根病日漸枯萎,鄉里心疼。他6年前某夜看布袋戲不小心睡著,夢到大樟公化身1名老人,手拄著枴杖,憂愁說:「我快死了,希望找人醫治!」



◆ 動物軍團 執行不可能的任務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5000740-260309

旺報 2014年10月05日 記者張國威╱綜合報導

大陸漁民今年在舟山群島360公里處進行捕撈作業時,曾撈起了一隻攜帶探測聲納而且經過訓練的海豚。不過大陸和美國軍方,皆沒有針對此事進行評論和證實。

據環球網報導,美軍利用海豚或者其他動物進行現代作戰早不缺先例,這方面的科技也以美軍最為先進。為了麻痺敵人,利用動物突破敵人陷阱、探測的手段從未被各國軍方放棄過,許多動物配上獨特的裝備,就能執行許多不可能的陸海空任務。

美國海軍在聖地牙哥建立了一個名為「海洋哺乳動物專案」的訓練基地,專門訓練海豚和海獅執行水下巡邏任務,由於海豚和海獅具有非凡的聲納定位能力,是最適合反水雷作戰的不二人選。

在海戰上,「海洋哺乳動物專案」最重要的任務其實就是掃雷。海豚的生物聲納系統仍是探測到水底埋雷的手段之一,無論海底埋雷區是泥底還是沙底,對它們都不是問題。而且海豚比潛水員的搜索範圍要大得多,還能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反應,將潛水員隔離在雷區之外;海豚、小型無人潛航器和潛水員通力合作,能夠大大提高戰術靈活性、有效性和作戰效率。

在空戰上,鴿子、蝙蝠則同樣被充分運用。信鴿除了是戰場電子系統失靈時的有效連絡工具外,在電子瞄準系統還未出現之前,鴿子還曾被用於飛彈導引試驗。在飛彈上配備鼻錐體,放入鴿子,訓練它們在目標進入視線時,去啄鼻錐體上的小窗口,以引導飛彈。

此外,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狗」,在地面戰上當然不能被忽略。二戰時期,狗是重要的「反坦克武器」,蘇聯曾訓練軍犬將炸彈置於坦克下。美軍在波灣戰爭中,運用狼犬進行軍事用途更為廣泛和大膽,已被視同部隊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