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9

知音難覓?

◆ 日本動物樂團狐狸古典音樂會 歡迎3歲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28000689-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09月28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樂團團員戴著可愛的動物頭套演奏音樂,指揮家邊指揮還回頭提醒台下觀眾不要睡著,在日本成軍13年,專替孩童量身打造的音樂會「音樂的繪本:動物樂團」,10月再度來台演出,不設限年齡,讓萌娃們來場音樂初體驗。

動物樂團音樂會是日本第一個讓3歲以下小孩進場的音樂會,創辦人兼製作人大塚治之表示,「即使再小的孩子,也有能力及權力,感受貨真價質的古典音樂現場魅力。」

「音樂的繪本:動物樂團」在日本已長紅10餘年,每年演出邀約超過百場,一開始是為了保育動物而舉辦的音樂會,沒想到演出之後大受歡迎,開始做固定演出。

音樂會上演奏家們為了吸引孩童的注意力,都隱身在維妙維肖的動物頭套之後。演出曲目也都經過安排,不拘泥古典音樂,動人的經典老歌、世界各國童謠、電影及動畫配樂,都會在節目中穿插。

大塚治之說,由於幼齡觀眾專注力不長,整場音樂會除了在編曲上下功夫之外,每位動物音樂家頭套都代表自己的個性設定和招牌手勢,也會有主持人與觀眾互動。

今年來台成員除了有深受歡迎的銅管兄弟五重奏及鋼琴兔之外,還有首度來台的搞笑紳士薩克斯狐四胞胎,演出曲目包括《美女與野獸》、《展覽會之畫》、《青蜂俠》主題曲、《魯邦三世》及《藍色狂想曲》等多首古典、爵士與迪士尼名曲,這次也為台灣樂迷量身打造了台灣民謠組曲,要讓大小樂迷一起愛上古典樂。

音樂會10月1日在新竹市立文化局音樂廳,10月2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10月4日在松菸誠品音樂廳有兩場薩克斯狐狸四重奏演出,10月17日在台南,18日在高雄,19日在台中中興堂演出。

※ 相關報導:

* 多利克弦樂四重奏 10月首度登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28000695-260115

16年前,4位倫敦皇家音樂院的同學一起創團,成立多利克弦樂四重奏(Doric String Quartet)(鵬博藝術提供),陸續獲得日本大阪國際室內樂比賽首獎,義大利巴切亞尼弦樂四重奏國際大賽第2名。10月將首度踏上台灣,帶來拿手的康果爾德、楊納傑克及貝多芬等人作品。



◆ 樂聞樂思/別輕易放棄生命中的美好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64580.shtml

【聯合晚報╱焦元溥】2014.09.28

前天聽呂紹嘉指揮國家交響樂團,和法國大提琴家卡普松(Gautier Capuçon)合作,演出當代中國作曲大師陳其鋼,1995年在法國寫的《逝去的時光》,實在感嘆萬千。

這世界上竟有這樣美的作品,卻有那麼多人不知道,也沒興趣知道。我願意花三倍的門票錢,再聽一次《逝去的時光》現場演出—你若在音樂廳,相信也會同意,對這部聲響奇幻奧妙的作品而言,錄音再好,都不可能完全重現實際演出之美,更不用說那不可思議的夢之氛圍,回憶與現實交錯交融,溫柔和殘酷並現的樂想。

實在太可惜,這首作品只演了一次。即使國家交響樂團隔天至高雄演出,卻換成舒曼《大提琴協奏曲》。為什麼不多演一場呢?當然是主辦單位不敢演,怕現代作品會嚇跑聽眾。

是的,我們處在史上音樂風格最多元最豐富的時代,卻也是史上第一次,人類對當代作曲家缺乏興趣與好奇的時代。

但這不是太可惜了嗎?

音樂會後問陳其鋼先生,他如何找到自己的音樂語言,寫出《逝去的時光》這樣獨特且精采的創作。「這是最難的,但也沒有捷徑,就是不斷寫不斷試驗。一開始寫曲子,總是照著老師教的規矩寫,當好學生。後來膽子慢慢大了,開始放些自己的新想法,試了之後發現居然可以,那下首曲子就再多放一些,再脫離規矩一些,結果又可以……最後就量變導致質變,終於走遠了,但也終於建立起自己的東西了。」

很久以前在愛丁堡聽作曲大師布列茲演講,聽眾問如何欣賞當代音樂。「很簡單,你就多聽就好。可能剛開始你完全聽不懂,但聽久了你就一定會懂,也能分辨好壞。」事隔多年,我想這真是不二法門。就像一個外國人若想了解台灣美食,最好的方法,當然是來台灣吃一百家餐廳。這其中當然會有品質起落,更不保證每家都功夫高超,但當你實實在在吃了一百家,你就會有自己的心得,建立起自己的美感,更不用說,能夠從中得到美好的享受。

台灣從來沒有一個樂團,如國家交響樂團在這個樂季,如此堅定地呈現當代音樂。在陳其鋼之後,要和理查史特勞斯《唐吉訶德》一同登場的,是匈牙利作曲巨擘李給替的《大提琴協奏曲》。來自英國的多利克弦樂四重奏,也即將帶來楊那捷克和康果爾德(雖然他們實在不能算是現代)。衷心希望大家對音樂多一點好奇,不要白白錯過明明可以獲得的美好。

10/4 (六)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國家交響樂團《唐吉訶德》

10/7 (二)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多利克弦樂四重奏來台首演

※ 相關報導:

* 母女玩拼布 做出冠軍潮T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963961.shtml

台北市商業處與朝陽服飾材料街商圈辦理第一屆「潮T創作競賽」,昨日於朝陽茶葉公園舉行頒獎典禮。國小六年級的蔣予涵和母親黃瑜婷,以拼布為主體,搭配鮮豔鈕釦點綴,設計出充滿童趣的旋轉木馬T恤,榮獲「潮T創作競賽」親子組第一名。

* 黃大安柴燒 10萬件篩1寶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64188.shtml

柴燒名家黃大安昨在佛光緣美術總館展示歷時15年來的柴燒創作,質樸、古拙,奪人目光。更令人感動的是,這些作品將捐作佛光山教育基金。

黃大安自杏壇退休後即隱身六龜山林埋首創作,他崇尚自然,燒窯時衣不蔽體,與天地融合,堅持以最純粹方式讓陶土與柴火交融,挑戰連續21天窯火不熄,讓天然的落灰與陶土中的金屬元素起化學變化,留下美麗釉痕。

創作者的舞台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設計派對 熱鬧登場(節錄)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65736.shtml

【經濟日報╱何秀玲】2014.09.29

一年一度民間最大規模設計展「台灣設計師周」邁入第八屆,今年以UNLIMITED突破框架,創造無限可能 」作為主題概念,將湧入歷屆以來最多的國際買家,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商店採購人員等;展覽內容更首次出現變革,該展也逐漸地朝向國際級展會邁進。

台灣設計師周為民間自發的設計活動,2007年舉辦第一屆,即吸引約5萬人次參與,一路走來,現已是台灣目前規模最大的民間設計展會;今年第八屆活動將於10月3日起在松山文創園區進行為期十天展出。

台灣設計師周總統籌邱乾珉表示,為了讓台灣設計周更為國際化,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簡稱台創)承接文化部的「國際文創產業及組織搭橋計畫」,今年將介紹國際買家參觀台灣設計師周;據了解,將有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商店採購人員,以及20多家國外代理商來台。

今年參觀買家為歷屆最多,藉由國際採購人員造訪與交流,協助台灣設計師走向國際。「希望台灣設計師周能成為平台,引入更多國際資源,也讓設計師及早因應國際市場」。

2014台灣設計師周除了推出11項活動之外,展覽內容也產生變革。他表示,以往大會主題展只有一個主題,今年特別推出「大會主題展」及「設計概念創作展」。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河北廊坊 徐艷豐秸稈紮刻巧奪天工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966663.shtml

大陸北方農村,高粱是廣泛種植的農作物之一;農民們秋季採收成熟的高粱穗,剩下的秸稈則多用於燒火和製作飼料。而這些被農民視作燒柴的引火物,在河北廊坊的工藝美術大師徐艷豐手中,卻變成聞名中外的精美工藝品。

....徐家祖輩13代都是木匠,雖然徐豔豐從小沒上過學,不識字,但對房屋結構和建造原理非常熟悉。做紮刻時,只要看一下建築物的圖片,就能做出一模一樣的模型來。最初,徐豔豐的靈感源於當地流行的高粱稈製蟈蟈籠。幾經嘗試,13歲時,徐豔豐做出自己第一件正式的秸稈紮刻作品「八角花燈」,作為給姥姥六十大壽的禮物。

1966年,徐豔豐僅憑藉一張天安門的照片,耗時3年零7個月,利用70餘萬節長短粗細不同的高粱秸稈,紮成「天安門」,城牆、城樓、配樓、金水橋、華表樣樣俱全,每道門窗都能開閤自如。



◆ 坐進牆中椅 他的黑白畫有情境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65745.shtml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2014.09.29

有「空間魔術師」美名的謝仲輝應邀在花蓮市市政館的側牆,繪製「情境壁畫」,不少人坐在牆上的椅子上合影,生動活潑,趣味十足。

謝仲輝作畫場所,高4公尺、每面牆寬2.9公尺,5面牆上以黑白塗料繪製完成「花蓮火車站」、「花蓮港廳」、「豪華戲院」、「舊鐵道」、「共融共生」等主題,透過擬真的情境牆面,讓大家欣賞畫作的同時,宛如身歷其境。

市長田智宣指出,花蓮市坐落在台灣東部,這座美麗的城市,每年吸引百萬遊客,但無系統性的紙本及資料館舍,可供遊客深入認識,因此市公所於去年開始積極進行文獻蒐集與館舍籌備作業。

謝仲輝應邀在市政館的外牆作畫,他表示,「情境壁畫」花了不少時間構思完成,他以黑白元素作畫,展現往昔的美好時光,畫上有座椅,可供民眾趣味合影。

以「豪華戲院」而言,位於溝仔尾,是往昔花蓮的西門町,繁華時期電影院、小吃店、西裝店、茶室聚集,直到1980年北迴鐵路通車後,才逐漸沒落。前花蓮市長林耀英拉著現任市長田智宣的手「到此一遊」,提及春秋茶室的往昔風光,眾人的臉上閃過一抹微笑。

※ 相關報導:

* 台北電視節 打造台灣節目媒合交易平台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65744.shtml

一年一度的「台北電視節」日前落幕,由文化部主辦,希望打造台灣電視節目的媒合交易平台。

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為了因應4G時代到來,明(2015)年度將有大部分預算協助電視業者與科技結合。

根據資料顯示,電視節過去五年銷售金額由400萬美元成長至1,140萬美元,平均年成長率達130%,電視節目交易時數突破2,400個小時,促進台灣電視節目銷往海外,也透過每年電視節交流,刺激國內影視音產業成長。



◆ 孩子的笑 讓老董樂當無酬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29000407-260102

中國時報 2014年09月29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是什麼能讓一秒鐘幾十萬上下的董事長與大律師義無反顧、投注所有熱情?是集結了孩子笑容、愛的宣揚,還有人與人之間歡樂相聚氣氛的「紙風車319兒童藝術工程」與「紙風車368兒童藝術工程」!

7年前,國票證券董事長洪三雄與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妻子陳玲玉對紙風車319還半信半疑,因一場飯局客套應允捐助了彰化縣北斗鎮的演出。「開演那天,我跟太太說好:就去露個臉、看一眼就走,然後去吃故鄉的肉圓。」

看一眼 再也無法脫身

誰知道,那一眼瞬間成了永恆,滿場孩子的歡笑與溫馨氣氛,讓兩人忘了肉圓,自此成了紙風車的無價義工與代言人。

妙語如珠的陳玲玉笑說,洪三雄當初聽了紙風車319的計畫,只是拋磚引玉也沒想多,還跟她說那群人是「做藝術的瘋子」,「結果卻真的引了我這個玲『玉』,所以我們想要繼續拋磚,引出更多良善有愛的玉。」

在陳玲玉眼中,紙風車319與368不僅是將戲劇演出免費帶給孩子,更讓現場成了宣揚愛的地方,「你會看到家長帶著孩子到場、開心團聚;演出內容替不擅表達愛的父母與孩子說出了對彼此的關心與愛,互動的橋段鼓勵大家以手語比畫出我愛你。」

她永遠記得,在紙風車368首演場,「那天大雨,全場滿是披著雨衣的黃色小飛俠,當台上演出吳念真的父子感情戲〈只想跟你在一起〉後、鼓勵大家轉身擁抱親人時,我看見身後一位媽媽擁著2個小孩,雖然淋著雨卻笑得好開心,那瞬間我臉上不知是雨還是淚,那畫面,就是愛。」

台下的橋段 更動人

洪三雄也補充,像是紙風車319的〈追風賽狗場〉與紙風車368的〈落跑魚大賽〉,是全場最嗨的互動演出橋段,「人與人之間相聚、一起為了同一件事笑著,那情境太感人,那樣的歡笑,是最有感染力的。」

他說自己常跟太太想像:「那些看完戲的孩子,回家一定還記得主持人的開場白:『我是一個巫婆,而且是一個有經驗的巫婆…』,那他們就會去跟其他朋友、兄弟姊妹分享,那就是很單純美好的傳遞,也是紙風車要從319繼續走向368的最好理由。」

紙風車368第100場將於10月3日晚間7點在北市西松國小登場。

fsj 提到...

蜘蛛人、蝙蝠俠原稿 動漫節特展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967786.shtml

【聯合報╱記者祁容玉/板橋報導】2014.09.30

「2014新北市動漫節」將在10月4日在板橋435藝文特區開展,昨天國內知名coser「席珍」及「燈燈」化身聖鬥士星矢中的黑帝斯和睡神為動漫節代言,文化局表示,今年並首度引進MARVEL漫威超級英雄特展,可一睹蜘蛛人、蝙蝠俠的手繪原稿。

文化局2012年起舉辦「新北市動漫節」,去年吸引超過10萬人次,今年將延續眾人期待的cosplay大賽,邀請韓國知名coser姜潤辰(Muyuko)來台示範表演並擔任評審。

今年新北市動漫節還看準鋼鐵人、雷神索爾、美國隊長等美漫改編電影熱賣的風潮,引進MARVEL漫威超級英雄特展,10月4日開展當天邀請漫威其下首席繪者Alan Quah舉辦簽名會。

現場還將展出鋼鐵人、雷神索爾、美國隊長等英雄人物的等身模型,和蜘蛛人、蝙蝠俠、哥吉拉的手繪原稿,精采可期。

10月10日、11日、12日還有動漫演唱會,邀請F.I.R的阿沁、徐佳瑩、魔幻力量及無解弦樂團等知名ACG樂團接力獻唱,邀請民眾在國慶日連續假期到新北市感受動漫的魅力,活動詳情可上網http://www.culture.ntpc.gov.tw查詢。

※ 相關報導:

* cosplay玩家 風靡全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30000555-260107

....身高180公分的「席珍」,29日帶著去年cosplay大賽冠軍頭銜,出席動漫節造勢活動。她扮演漫畫「聖鬥士星矢」裡的角色,腳踩13公分高跟鞋,配戴自製配件,眼神展露殺氣,揮動大刀時的氣勢格外磅礡。

堪稱台灣角色扮演界「鼻祖」的「席珍」,已有近20年cosplay的經驗,年少時對漫畫愛不釋手,因在學時主修美術,喜歡以隨手可得的日常用品東拼西湊,製作漫畫裡的道具,「完成相似度接近百分百的成品時,覺得很雀躍。」



◆ 珍藏8千唱片 他寫黑膠聖經傳世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68105.shtml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奧地利維也納報導】2014.09.30

維也納有位台灣來的Alfred吳輝舟,在華人圈無人不曉。他不僅開創華人最大歐洲旅遊公司EETS(Europe Express Travel Service),坐擁八千多張黑膠唱片,出版「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在兩岸成為黑膠寶典,名傳歐美。

吳輝舟在台灣原本念文化大學勞工系,因為熱愛音樂,一九七七年赴維也納讀音樂學,四年後雖未念完研究所,卻持續學生時代的聽音樂習慣,工作之餘勤上網競標黑膠。

四十多年來,他花上千萬台幣,收了八千多張黑膠,量多到家裡必須闢兩區存放,一區配置聆聽音場,一區純儲藏,有如黑膠寶庫。

「黑膠營造的音場感,聲音的細節、彈性、音色,都是CD比不上的。」吳輝舟說,一九八二年起CD問世,造成音樂聆聽媒材大革命,黑膠產量急速下滑,許多朋友如音樂學家張己任,後來都慢慢放棄黑膠,將收藏全送給他。他卻始終鍾情黑膠,「黑膠聲音特有『肉感』。」

吳輝舟比較鋼琴家堅尼斯擔任獨奏的李希特鋼琴協奏曲黑膠、CD版,指出CD版雖然聲音乾淨、背景無黑膠特有的「炒豆子」等雜音,卻無法營造黑膠彷彿立即召喚回現場的空間共鳴感。又如大鍵琴演奏黑膠版,除了CD也有的琴鍵跳躍叮咚聲,還能聽到手指與琴鍵、與空間迴盪的張力,聲音「Q」、有嚼勁。

六年前吳輝舟著手寫個人收藏,去年在兩岸出書,厚厚一本重達二點八公斤。雖然主要以中文寫成,但因附英文說明,竟有美國發燒友看他提及有張黑膠沒收齊,尋找月餘,熱心幫他標下。

吳輝舟笑說,第一本書其實只收了他兩千七百多張黑膠,接下來將出第二、三部,把八千多張都談完,補齊台灣黑膠討論空白。





◆ 彩虹與蜻蜓 原民跨時空對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30000513-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09月30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排灣琉璃珠因電影《海角七號》聲名大噪,片中的琉璃珠出自施秀菊(族名達魯札倫.日夢日縵)之手。國立台灣博物館推出「彩虹與蜻蜓:泰雅服飾與排灣琉璃珠的對話特展」,展出施秀菊和尤瑪.達陸和兩位原民藝師的作品,搭配日治時期排灣、泰雅兩族相關文物,展品近400件,時空橫跨逾百年。

這次展品包括施秀菊母親在她15歲那年為她織好的新娘服,以琉璃珠為妝點,華美非凡;另有以1600顆琉璃珠串成的床被、鑲飾在炒鍋變身的洗手台上的「土地之珠」等當代作品,令人驚歎。

每顆琉璃都有故事

排灣族傳說蜻蜓的眼睛羽化變成琉璃彩珠,因此琉璃珠又稱「蜻蜓珠」。施秀菊解釋,傳統上琉璃珠為貴族所有,每顆珠子都有其名稱、故事與象徵意義,具有祈福保護、降禍懲戒的力量,與陶器、青銅刀並稱「排灣三寶」,是婚禮和喜慶祭典的必要配備。

施秀菊的母親曾大量收藏琉璃珠,可惜為治療癌症陸續變賣。為了紀念母親,1983年施秀菊和丈夫合創「蜻蜓雅築珠藝工作室」,保留傳統琉璃珠燒製技法之外,也開創品牌風格,「每顆琉璃珠都要會說話」。

泰雅生命迴旋之布

泰雅族織女們巧手織出「生命迴旋之布」,則與南方排灣族的琉璃珠並稱南北兩大原民工藝。1989年,原本是公務員的尤瑪.達陸踏進台博館,發現「熟悉又陌生」的泰雅織布,大為驚豔,「部落沒人在穿這樣的服裝,我也只聽外婆說過」。

後來尤瑪.達陸毅然辭去公職返回苗栗象鼻部落,成立「野桐工坊」,重拾失傳的部落技藝,她踏查國內外收藏泰雅傳統織品的博物館,如日本大阪、大英博物館、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等,迄今建立1500多筆資料庫,完成復刻品600多件,均在這次展出之列。

織品見證圓滿生命

「泰雅族女性出生時穿著外婆送的襁褓布,成年前穿片裙,18歲新娘服是匯聚已習得的織藝技巧織成,到為人妻、人母後全家所需服裝,臨終前為自己準備踏上彩虹橋的裹屍布,一生就是在織品伴隨下見證圓滿的生命。」

為了讓部落年輕人對傳統服裝建立自信,野桐工坊自2010年起舉辦「森林之心」時裝秀活動,由素人模特兒穿著以傳統織品設計成的時尚衣款,獲得年輕族人熱烈回響,今年11月舉辦第4屆,尤瑪.達陸說,明年將同步發表服裝品牌。

※ 相關報導:

* 泰雅族織女尤瑪 找回失落圖騰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68111.shtml

泰雅族編織精品流落世界各國,泰雅族織女尤瑪‧達陸廿多年來,從台灣博物館追到日本、加拿大、英國、德國等地的博物館,找回一千五百多個已失傳的泰雅族織品圖騰,重建六百多件泰雅族服裝。

* 謝美珠巧手 中國結編成花籃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7630

中國結也能變成大型藝術作品!土城明德里里民謝美珠擁有一雙巧手,傳統上多當作吊飾的中國結,在她手中卻變成一件件大型盆栽及花籃,精緻又富吉祥意義的作品全部只送不賣;謝美珠也在社區開班教中國結,免費傳承手工技藝。



◆ 北極捕鯨記 改變柯南.道爾一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30000515-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09月30日 林欣誼/台北報導

偵探名家柯南.道爾創造「福爾摩斯」經典,成名後棄醫從文,但回顧創作源頭,他大三時休學搭上前往北極的捕鯨船擔任船醫,才是他人生最重要的轉捩點。此行的航海日誌《柯南道爾北極犯難記》塵封逾百年、2012年出土問世,現在台推出。

書中附有柯南.道爾手寫的航海日誌摹本,另收錄他早年以北極為題的多篇散文與小說,從他飛揚的筆跡和插畫,彷彿可見一個20歲的青年站在冰雪極境,為眼前經歷感到震盪。

當時柯南.道爾正就讀愛丁堡大學醫學系,因為某位同學臨時無法上船找他頂替,心懷探險夢的他當下答應,1880年2月28日搭上「希望號」從彼德赫德出航。

柯南.道爾以船醫身分登船,捕鯨表現卻很出色,船長甚至邀請他隔年再上船,領船醫和水手兩份薪水。但考量工作的危險性,他選擇留在愛丁堡,1881年開業行醫,1882年完成的首部作品《「北極星」船長》,背景即為在北極海上航行的一艘鬼船。

直到1891年他搬到倫敦成為眼科醫生,也終於以福爾摩斯系列走紅,他仍常把北極探險經驗融入福爾摩斯故事,比如《黑彼得懸案》中便描寫捕鯨相關背景;1930年過世前幾年,他仍念念不忘:「極地地區有一股魅力,凡是進入其中的人莫不受其感染影響。」他與《白鯨記》作者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也是唯二親身捕過鯨魚的偉大作家。

fsj 提到...

名提琴家約夏貝爾車站秀 樂迷擠爆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971567.shtml

【聯合晚報╱華盛頓記者賴昭穎/30日電】2014.10.01

2007年1月一個早晨,頭戴棒球帽、一身圓領衫、牛仔褲的約夏貝爾(Joshua Bell)在華府L’Enfant Plaza地鐵站的一角演奏,旁邊還有垃圾桶;站內的過客一波波,偶爾有人看他一眼,45分鐘下來,只有7個人停下腳步聆聽,27人丟了共32美元到他的小提琴箱裡。

沒有人認出他手上西元1731年的史特拉迪瓦里名琴,一直到日裔的谷川小姐開口前,沒有人知道他是知名小提琴家約夏貝爾。

貝爾:可惜沒收小費

7年後,逾千名樂迷30日擠爆華府聯合車站大廳,等著聆聽貝爾的演奏;這次不再喬裝的貝爾笑著說,「我唯一覺得可惜的是,這次沒有擺出琴盒來裝小費,不然這次收入會比上次好很多。」

距離國會山莊不遠的聯合車站是華府的交通樞紐,平時車站大廳人來人往,但30日中午卻很不一樣,貝爾帶著他在國家青年藝術基金會指導的9位學生,在車站大廳演出巴哈、孟德爾頌的樂曲;悠揚的琴聲取代平時吵雜的人聲,車站大廳成了音樂廳。

貝爾7年前在華盛頓郵報的刻意安排下低調演出,這次除了事前大肆宣傳,現場還有臨時舞台、觀眾區和媒體區,加上貝爾的海報,可說是有備而來,結果也大不相同。

上次僅7人停下腳步

貝爾上次他演出45分鐘,只有7個人停下腳步聆聽,27人給了他32美元小費;這次30分鐘的演出上千民眾慕名而來,表演前兩小時就有人來卡位。

這次還沒演出就爆滿

距離演出前半小時,表演現場已擠滿民眾,有人席地而坐、有人站在樓梯遠眺,車站二樓的一間開放式餐廳早早就座無虛席。

上次的演出結果讓貝爾失望,他想證明只要給民眾一點暗示,藝術還是可以被發掘的;貝爾在演出後受訪表示,他認為整個構想是,如果你讓民眾有機會聆聽音樂,讓他們能專心一致,這就有意義;這代表就算是在車站表演,民眾也可以完全投入。

貝爾在7年前想問的是,在一個公共場合、一個不恰當的時間,人們是否還能欣賞或發現藝術之美?如今他以他的方式找到想要的答案,因此他說,「我想這是個完美的結局」。

※ 相關報導:

* 「小提琴版馬友友」 約夏貝爾愛冒險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971618.shtml

....貝爾出道約30年,被譽為「古典音樂巨星」,他那親和的外表和精湛的琴藝,具備了在樂壇成名的基本要素。不過,勇於創新的性格,不受古典音樂的既有框架束縛,成就了他的巨星架式。

* 震撼音樂之都 朱宗慶敲出亞洲魅力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70664.shtml

台灣打擊樂震撼音樂之都。朱宗慶打擊樂團廿九日在維也納音樂廳演出,贏得全場掌聲。朱宗慶母校、維也納音樂暨表演大學(前維也納音樂院)打擊樂教授古平格說,朱團展現了打擊樂的未來,「這對歐洲是全新的音樂」。

朱宗慶卅二年前從維也納學成歸台創團,之後巡迴廿八國,卻於昨天才返求學故鄉演出。朱宗慶為此精選曲目,包括法國作曲家「三部曲」、融合中西文化的「第五號鼓樂」、非洲色彩濃烈的「獻給節奏之神」、深具台味的「射日」及「鑼鼓慶」等。

維也納交響樂團定音鼓首席瓦德說,朱團演出讓他甚感驚訝,不論是技巧表現、樂句掌握、音色處理都可圈可點,從極弱聲急速變化到極大聲的處理尤其精采,展現出極具魅力的亞洲力量,「我和周遭聽眾從頭到尾都看得目瞪口呆」。

* 貝多芬迴廊 裝滿有趣的第一次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70663.shtml

聖彼得堡愛樂廳有一間梧桐綠的房間,稱為「貝多芬迴廊」,裡面裝滿十八、十九世紀大作曲家們,來聖彼得堡演出時的許多故事和有趣的「第一次」。

根據聖彼得堡愛樂廳的介紹,「最勇敢」的紀錄由德國歌劇作曲家華格納奪得。那個時代在台下聽音樂會的多是皇公貴族,指揮不能背對皇室指揮,必須臉側向觀眾演出。但華格納,卻是第一位敢用屁股面對貴族指揮的音樂家。

「最愛美」紀錄,則是匈牙利鋼琴之王李斯特....

* 7旬嬤 黏土捏出童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1000512-260107

基隆市政府的藝文走廊從即日起到10月底,展出基隆社區大學人形公仔班近20位成員捏成的40幅黏土藝術作品,其中75歲的曹富美(見圖,劉育辰攝),憑藉童年時困苦的生活經驗,捏出栩栩如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大獲好評。



◆ 文創成效不彰 「政府管太多」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70658.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專訪】2014.10.01

在新書「文化與文創」中,總統府資政漢寶德認為台灣文化界分兩派:一是傳統的「文化人」,一是前衛的「文創人」;「傳統派在心底裡恨文創,認為這是商業掛帥時代的產物,否認其產品是文化。」

問他屬於哪一派?漢寶德笑了,「我什麼都不是。」他說自己介於兩者之間,因此可以看清「新文人努力做的事」。他在書中以「設計型思考」來分析文創產業、弄清楚歷史脈絡,「以便接受新觀念時,不會人云亦云。」

分析台灣的文創產業前,漢寶德先研究歐美的文化產業,發現「各國政府都不會插手文化產業」。他表示,文化產業具有「精神需求的不確定性」,與其他「純物質主義」產業截然不同,很難評估成敗,也不是業者需要資金時伸出援手,問題便可解決。

此外,文化人首重「自由」精神,政府一旦插手,這份自由蕩然無存,「台灣哪一個稍具規模的文創產業,是靠政府補助?」以英國為例,文化部不會直接花錢投資文化產業,而是把心力資金投注於文化產業研究,包括研究國際趨勢、產業模式發展,建置一套完整的資料庫,提供業者評估成敗,幫忙找到可以成功的方向。

台灣政府努力推動文創,卻成效不彰,漢寶德認為問題便出在政府「管太多」。不論是經濟部或文化部,「管」文創的主要方式是「資金補助」,卻不是建置資料庫。但是,文創產業無法以金錢或數字評估,補助很難「公平」,徒然遭遇批評與紛爭。



◆ 漢寶德嘆 「政府輕文化 文創難開花」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70658.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專訪】2014.10.01

政府積極推動文創產業,文化部長龍應台日前卻在立院指出,推動文創成效低。總統府資政漢寶德發表新書「文化與文創」,認為台灣自創「文創」一詞,卻因此模糊焦點、失去方向,「什麼都拉進文創產業」。政府長期重「文創」輕「文化」,造成文化環境貧瘠,文創產業也無法開花結果。

七十八歲的漢寶德,近日受肺病所苦,醫生囑他少說話、臥床靜養。但他為了這本書,堅持躺在床上也要接受聯合報專訪,床邊還放著氧氣筒。秘書要求採訪不可超過卅分鐘,但他談起文創便精神奕奕、滔滔不絕,不知不覺時間已過。

「這是我下筆最艱難的一本書,寫完一度考慮放棄出版。」建築師出身的漢寶德寫過幾十本書,題材包括建築、美感、設計教育,無一不是文創領域。身為文創界的老前輩,他卻感嘆「時代變了,當今的世界一切向錢看,傳統的老人家如我怎敢再表示意見?」他有滿腹的話想說,卻擔心「說了也沒用」,最後選擇用書表達意見。

漢寶德指出,「文創」一詞是台灣獨創,文創產業在歐美都叫「文化」產業。台灣人創造「文創」兩字,是因為「文創」比「文化」定義模糊,「套上感覺舒服,什麼都可以加進來。」但也因「文創」定義不清、包山包海,政府和民間都摸不清方向。

「我們玩弄『文創』這個名詞,把創意解釋為點子,把文化產業看小了。」漢寶德認為,台灣談文創的人多是「小聰明」。把古蹟變成咖啡館、把故宮名畫印上圍巾,都只是文創的「小聰明」,「對於我們所期待的文創時代毫無幫助」。政府不該再把心力資金放在獎勵這些「小聰明」。

至於台灣有那個產業符合他心中「真正的文創產業」?漢寶德想了一個禮拜,搖搖頭,「一個都沒有」。

「文化只要普及,就能產業化。」漢寶德認為,文創的「創意」,是把文化從少數人欣賞的菁英文化轉成「人人都能欣賞」,而不只是「把文化變成生意」。文化只要普及,人人都能欣賞、消費文化,文創產業自然形成。政府該做的是推動「文化普及化」,比方提倡美感教育。

漢寶德表示,如今台灣談文創產業,只重視文化的經濟效益、卻不重視文化的扎根普及。政府砸大錢推動「文創」產業,卻忽略國民「文化」素養的培養,「文化環境貧瘠,文創怎能開花結果?」

fsj 提到...

雙十節看兒童劇 學騎獨輪車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72689.shtml

【聯合報╱記者許瀚分/基隆報導】2014.10.02

新象創作劇團融合雜技、魔術及舞蹈等表演藝術,創作「能源FUN地球」親子兒童劇,傳達能源永續的概念。雙十節當晚將在基隆市文化中心演出,民眾購票賞戲還能免費體驗騎獨輪車。

為復興雜技表演,特技大師李棠華的弟子在23年前創立新象創作劇團,並開創結合雜技、高空特技、武術、魔術、舞蹈及戲劇的兒童劇,期望透過創新的表演模式,翻轉社會大眾對雜技表演的刻板印象,並帶領兒童進入另類雜技的世界。

雙十節當天,新象創作劇團將在基隆文化中心演藝廳上演雜技兒童劇。劇團總監江麗芬表示,故事大綱描述一名沒有環保概念的小孩,在森林裡亂丟垃圾,惹怒雷公和雷母,因此聯合眾神明帶他到沒有能源的黑暗世界,讓他懂得節約能源的重要。

江麗芬說,劇中演員會透過特技和魔術呈現風火雷電的場景,例如屈尺國小廣興分校的學童,會穿著三太子的服裝騎單輪車,展現哪吒馳騁風火輪的場面;另外曾出現在蔡依林MV中的綢吊特技也會搬上舞台。

10日晚上7點半在基隆文化中心演藝廳演出,劇長約90分鐘,民眾可上兩廳院售票系統或至超商購票。當天劇團也會憑票贈送獨輪車課程體驗券,民眾可持體驗券至新北市板橋435藝文特區學騎獨輪車,體驗當特技人員的快感。

※ 相關報導:

* 明華園綠島義演 逗樂千餘觀眾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72975.shtml

明華園創團八十五年的島嶼藝術行腳,昨晚首站在綠島人權紀念公園演出。以將軍岩當背景、面對太平洋為觀眾席,當家演員孫翠鳳率領新生代團員的表演,吸引一千兩百名觀眾。

* 鐘樓怪人京劇版 史依弘熱舞拋媚眼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2000857-260115

雨果名著《鐘樓怪人》以京劇形式演出,在上海造成轟動,昨在上海逸夫舞台演出的《情殤鐘樓》,大陸國家一級演員史依弘在台上拋媚眼、跳豔舞,火辣騷勁燃燒全場。這齣戲11月將來台演出。

史依弘說:「我愛死這個角色了,艾麗雅既現代又古典,充滿熱情卻又渴望被理解,傳統京劇對女性的刻畫從來沒有這麼強烈,對京劇演員確實是一大挑戰。」



◆ 台漫畫式微與日韓漫畫企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2000455-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10月02日 (楊漢聲)

台灣早期漫畫《諸葛四郎》、《老夫子》、《烏龍院》等,都是膾炙人口、民眾耳熟能詳;曾幾何時卻逐漸式微,市場急遽萎縮。反觀鄰近的日、韓則是極力扶植文化產業,傾舉國之力在世界攻城略地。其用心與決心,值得台灣反省、深思。

據統計,擁有3億人口龐大市場及漫畫傳統悠遠的日本,漫畫一年產值超過60億美元,是全球的「漫畫王國」,《紐約郵報》曾報導,全美平均一年3億3000萬美元的圖畫小說市場中,日本漫畫即占2億500萬美元。韓國產值也達8億美元之多。

韓國自亞洲金融風暴後即極扶植文化產業,訂定文化產業發展推進計畫,2009年更在富川市內設立韓國漫畫影像振興院。日本更進一步從正統學院教育著手,設立的漫畫學院,讓發展50年之久的日本漫畫,正式躋身學術殿堂中的文化研究領域。

日前在台灣展出的「航海王展」吸引30萬國人購票參觀,足見漫畫在民眾心中的影響力。台灣漫畫人才不輸日韓,如再有政府力量的挹注,加以大陸同文同種的龐大市場,「文化輸出」必可能成為未來台灣可行之路。

※ 相關報導:

* 台灣圖像小說 前進法蘭克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2000855-260115

以漫畫《東華春理髮廳》成名的阮光民,擅長刻畫鄉土人情故事,是個「每畫一部作品都會先哭」的感性男人;頂著台大人類系學歷投身繪畫的AKRU,《科普雷的翅膀》擅於為台灣史地題材注入華麗元素,兩人將代表台灣參加法蘭克福書展。

全球最大書展法蘭克福書展10月8日至12日舉行,因應歐美「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風潮盛行,今年台灣館首設「圖像小說家專區」,主打阮光民、AKRU;另邀請旅德小說家鄒永珊、專注書寫台南的作家王美霞出席。



◆ 大陸出現山寨文創 故宮擬打官司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973851.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4.10.02

故宮去年7月推出「朕知道了」紙膠帶,熱賣超過19萬組,金額3800萬元,但國民黨立委蔣乃辛發現台灣淘寶網出現不少仿冒品,除了各式的紙膠帶、封箱膠帶,還有變胖版的翠玉白菜,要求故宮應與陸委會協商找出解決方法。

故宮院長馮明珠則回應,已透過商品檢驗調查局、調查局與陸委會等單位和大陸協商;她還說,有律師建議故宮跨海打官司,但故宮沒有這麼多預算。

故宮文創行銷處長徐孝德說,根據兩岸智財權會議結論,台灣發現大陸仿冒商品,可要求拍賣網站下架,業者如不下架,可行文大陸國版局處理。故宮也已提高明年預算,一旦發現嚴重仿冒行為,將聘請專業律師跨海打官司。

馮明珠今天到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專案報告並備詢,故宮統計,今年8月底前開發的文創商品約有2344種,營額總額約3億多元,其中翠玉白菜系列文創商品最受歡迎,霸氣十足的「朕知道了」紙膠帶也很受青睞。

蔣乃辛表示,有民眾向他反映,拍賣網站上有許多故宮文創商品,質疑故宮沒有做好把關;他上網發現,有大陸賣家打著從故宮購買的文創商品,實際卻是山寨版,甚至還有故宮沒販售的朕知道了封箱膠帶。

記者查看台灣淘寶網的拍賣資訊,只要打「朕知道了」搜尋,就會出現各式紙膠帶,還有「謝主隆恩」、「吾皇萬歲」等版本,宅配直送到家只要100元。

行銷處長徐孝德說,故宮鎖定大陸淘寶網、天貓網與阿里巴拉網站,每周上網查看是否有仿冒商品,的確漏掉台灣淘寶網。

※ 故宮所擁有的「文物」,與「設計商品」之間的權利關係,應對大家講清楚,說明白,否則一堆人到現在還是一頭霧水。

fsj 提到...

阿美耆老天籟複音 驚豔喬治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3000570-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10月03日 黃力勉/台東報導

台東杵音文化藝術團長高淑娟,日前與東吳大學音樂學系教授呂鈺秀及台東部落耆老,遠赴喬治亞共和國首都第比利斯,參加「國際傳統複音音樂研討會與文化交流」,部落耆老以複音演唱多首歌曲,引起各國學者矚目。

高淑娟表示,台灣演唱複音主要以阿美族為主,歌曲中有2至3個高音唱和,彼此聽似不相關,卻十分協調,層次豐富,但也因為唱法困難,靠著歌唱者長年累積的默契演唱,讓目前複音唱法僅存於老一輩的耆老中。

她說,喬治亞是世界傳統複音音樂的中心,2年舉辦一次複音研討會,今年包括澳洲、瑞士、德國、法國、日本等共20國家學者與會,29個來自世界各地的表演團隊演出,活動精采萬分。

呂鈺秀與高淑娟也在現場發表「阿美族歌謠是複音還是單音」的學術報告,談及阿美族複音歌謠的技巧難度與傳承困難性,以及逐漸消失的現狀,並由阿美族耆老親自示範,引起現場學者熱烈討論。

高淑娟指出,喬治亞的複音音樂傳承很成功,演出團隊多,演唱者年輕、中氣十足,也突顯阿美族多為老一輩演唱者的傳承困境,因此除了團隊持續推廣複音演唱,還要地方政府重視推動,讓阿美族的複音演唱能持續傳承。

※ 相關報導:

* 藝術家交大開課 邀你迎風起舞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75055.shtml

2014風中舞影系列活動以「迎風‧起舞」為名,今天起到11月22日展開,這次邀集10場舞蹈演出、8堂工作坊、5堂專題講座、24部精選影展,並走進校園、社區、企業來推廣藝術,精采可期。



◆ 大陸獨立電影出頭 台灣小品不保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3000616-260112

中國時報 2014年10月03日 陳亭均/特稿

「金馬51」的入圍名單,「大陸電影力壓台片」的老調像一年一次的月經,引得本土影壇胸悶腹痛,網友直批:「這不是金馬!這是百花金雞獎!」但入圍名單不只是陸片天下,強據各獎項的更是大陸成本較小的獨立電影,台灣影壇不得不正視這個警訊。

大師級不敵藝文派

「金馬51」延續了超然市場的獨立精神,大陸藝文電影《推拿》、《闖入者》、《一個勺子》、《白日焰火》比下電影大師張藝謀、陳可辛的《歸來》、《親愛的》,在最佳劇情片各領風騷,以小搏大,靠文化底韻和生命厚度搶占名額。

諷刺的是,台灣影壇向來擅以精緻小品對抗資金雄厚的陸片,靠「軟實力」獲得入圍肯定,如今大陸獨立電影出頭,台灣小品的版圖竟也被蠶食鯨吞。「金馬51」似是再次彰顯市場規模限制與台灣電影的新處境。

趙德胤靠獨立電影《冰毒》入圍最佳導演,錢翔執導的《迴光奏鳴曲》則靠陳湘琪、錢翔入圍影后、新導演獎。相較之下,《白日焰火》入圍8項、《推拿》7項、《一個勺子》4獎,《闖入者》也3獎。台灣賴以為生的獨立電影顯然被壓著打。

《KANO》兼具市場深度

趙德胤和《白日焰火》製片萬娟對獨立電影的定義都是「勇氣、自由」,但《冰毒》成本只有100多萬,票房破百萬即辦慶功宴;《白日焰火》成本是《冰毒》150倍,約1.5億,票房約5億,更是《冰毒》的500倍。兩岸市場規模差距再怎麼大,如此巨大的金額對比還是令人震驚。成本1000萬的《迴光》,同樣難與大陸所謂的「小成本」電影一較長短。

大陸電影常受官方風向影響,今年顯然是官方的「藝文年」,張藝謀的大片《歸來》創下驚人的15億票房!業者透露,大陸影界靠著官方力量、排片與宣傳,力圖扭轉大陸只能出產《小時代》等純商業賣座片的庸俗形象。這種轉向正好對了金馬的味,婁燁、王小帥、刁亦男等藝文導演終於吐氣揚眉。

張藝謀、陳可辛等操作更大資金,必須考慮票房,所以作品《歸來》、《親愛的》可能因此未入圍「最佳劇情片」。同樣是「商業電影」的《KANO》卻是「最佳劇情片」中的特例。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說,「《KANO》是台灣電影產業、市場和深度兼具的例子。」一位資深監製卻說:「以金馬評審偏好藝文片的品味來看,《KANO》入圍可能是種妥協,陪榜性質濃厚。」

楊德昌、侯孝賢曾為台灣打造深具台灣獨立精神的「新浪潮電影」,當年跟隨兩人的易智言、錢翔、王維明等中年「文青導演」今年也重撲影界,再現充滿符號、拍攝隱喻的「新浪潮」電影敘事。但資深監製李亞梅說:「或許他們為了市場,不得不靠攏市場。」文青導演夾在商業與創作中兩難,片子也難切中金馬評審的胃口。

這些中年大叔殫精竭慮,卻無奈地在嚴肅藝術理念和輕薄市場間打轉,北宋詞人李薦有云「老翁雖是解歌,無奈雲鬢霜鬚。大家且道:是伊模樣,怎如念奴」,大叔有大叔的豪邁瀟灑,硬要靠攏流行市場,裝成姑娘似的嬌滴模樣,豈不奇哉怪也?這種態勢更展現台灣電影困境,一位資深監製說:「我們想做獨立電影,就算有好劇本、好導演,若成本要3000萬,我也不太敢接。」

趙德胤新片資金難到位

《冰毒》導演趙德胤昨也坦言,台灣獨立電影籌資困難,他的新片成本預計4000萬,儘管《冰毒》得獎無數,但資金仍難到位,坦言大陸已有人捧著資金找他拍片,緬甸製片也要他回去當「緬甸李安」。他感慨說:「我會留在台灣,因我喜歡台灣創作的自由!」但台灣除自由外,嚴峻的現實環境也磨損著創作活力。

※ 有錢能使鬼推磨。



◆ 四庫全書遭盜印 故宮賠了夫人又折兵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3000904-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10月03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故宮商品盜版事件不只一樁,日前傳出院藏「文淵閣四庫全書」遭中國大陸的蘇音公司(北京三希堂)盜版,昨也成立委炮轟焦點。院長馮明珠表示,故宮原本同意補授權,後要求對方依約付權利金,但蘇音遲未履約因此宣布契約終止,並限期對方銷毀盜版的20套書籍,「若不銷毀,故宮將跨海提告」。

蘇音擅自將故宮授權給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文淵閣四庫全書」,以仿古重製方式出版20套,單套售價人民幣600萬。2012年台灣商務在淘寶網發現蘇音以「三希堂」為名盜印,隨即通知故宮,經聯繫,蘇音表達希望通過台灣商務取得故宮正式授權。

2013年故宮與台灣商務簽訂授權契約,同時也將台灣商務與蘇音的契約納入附件,規定三方的權利義務。但事後蘇音並未給付單套權利金人民幣195萬,故宮宣稱與台灣商務的契約終止,連帶蘇音也一併終止。

民進黨立委鄭麗君痛批,故宮明知該書是盜版,去年馮明珠率主管赴北京參訪,還前往三希堂了解仿製情況,「後來答應補授權,讓盜版就地合法,變相鼓勵盜版,蘇音取得版權後卻未依約付權利金,雙方匆匆解約,故宮賠了夫人又折兵。」

馮明珠回應,故宮是與陸委會、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等單位討論過,「他們都建議故宮對於盜版問題應該給予適度補授權,協助他們合法取得著作權,故宮出版授權委員會也同意,認為這樣做有助於維護國家聲譽,跨海打版權官司不易」,她是看了三希堂印製品質不錯,才同意補授權,「每個案子的狀況不同。」

※ 相關報導:

* 何時知中國盜印四庫全書/立委斥馮明珠說謊 送監院調查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818484

....鄭麗君指出,從故宮出國報告中可看出,故宮九十九年已得知北京三希堂藏書館計畫出版四庫全書,卻用不實的新聞稿告訴大家「一○一年才知道」,批評馮明珠「說謊」;會將資料送行政院、監察院、法務部和陸委會進行調查,要求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 文創品仿冒多 故宮:沒錢打官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3000981-260309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2日在立院工作報告時,針對館藏文淵閣《四庫全書》被北京蘇音公司盜版印售一事指出,故宮於2012年發現後即進行交涉,且該公司在去年8月簽約同意以補授權方式解決後,卻又未履約付款,目前已要求對方把盜版書銷毀。

面對立委質疑「處理不夠積極」,馮明珠表示:「目前類似的盜版案件,已透過「兩岸打擊盜版平台」處理。」也有律師建議跨海打官司,但目前難循此管道,馮明珠說:「礙於沒有預算」。

....對於故宮回應「只要發現都會立刻處理」,立委多認為態度消極,建議擴大編制成立「專利保護處」或至少應更積極透過陸委會將文物授權和盜版問題納入協議協商。

fsj 提到...

愛上蓪草紙花 設計師傳承開展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977185.shtml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2014.10.04

美麗的「蓪草紙花卉」在台灣已有百年以上歷史,卻面臨失傳危機,從事設計業的陳建華跑遍台灣學習和收藏這項藝術,昨天起應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邀請,舉辦「蓪草工藝特展」,並有工藝師現場示範,介紹蓪草紙花藝之美。

蓪草藝術在大陸傳承千年以上,100多年前傳到台灣,目前僅在宜蘭和新竹少數傳承。從事工業設計的陳建華喜愛蓪草藝術,擔憂傳承無人,近年走遍台灣尋訪老藝人,學習和收藏蓪草花藝術品;他並邀宜蘭花玉號花坊、蓪草文化藝工作室、蓪草培力工坊等藝師展出蓪草紙花工藝作品,也包括已逝的宜蘭市「江河師」黃德河的作品。

特展介紹蓪草歷史、原料及製作過程,並有英國提供珍貴的清朝蓪草畫。陳建華介紹蓪草紙的製作過程,要將採回來的蓪草木心裁出薄可透光的紙張,再染成各種顏色,作為花藝材料。黃德河的傳人、媳婦李麗華現場示範創作,並可免費體驗,展期至12月21日止。



◆ 老少咸宜 彩虹織器風靡義大利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977003.shtml

【中央社╱羅馬3日專電】2014.10.04

從美國吹起的彩虹編織器風潮席捲義大利。小朋友不再緊盯電視或電腦,而是低頭雙手並用編織色彩繽紛的手鏈。大人也搶搭這波手工藝潮,別具創意的教學影片點閱率超高。

今年夏天的海邊陽傘下,許多小朋友埋首苦幹,編織一條又一條的彩虹手鏈,自己配戴或作為禮物,甚至有人做起小本生意,一條賣0.5歐元,籌措零用錢。

色彩艷麗、變化多端的手鏈不僅小朋友喜歡,就連品味獨特的英國王妃凱特也曾經配戴。教宗方濟各訪問羅馬的一間學校時,學生送上手作彩虹手鏈,教宗親切戴上。

早些年,橡皮筋是不少兒童的玩具,像是由竹筷加上橡皮筋製成的竹槍,還有在樹杈架上橡皮筋,就成了簡易彈弓。然而,這逐漸被遺忘的古老遊戲,現在翻身成為熱門玩具和時尚新潮流。

住在美國的吳昌俊(Cheong Choon Ng)是馬來西亞華裔,原本在車廠擔任碰撞測試工程師。2010年他想加入兩名女兒的橡皮筋遊戲,但手指粗大不俐落,靈機一動,製作了帶圖釘的木板,成為彩虹編織器(Rainbow Loom)前身。簡單創意成為大生意,2013年賣出了120萬套。

編織器原本被當作玩具,如今許多義大利大人也愛上這可以做出各種作品的手工藝,彩虹橡皮筋熱銷,店鋪經常缺貨。

住在羅馬的克莉絲提娜(Cristiana)是飾品工藝師,善用巧手和創意編織、製作首飾。她在網路上分享各種用彩虹編織器製作的影片,像是用紅白綠3色橡皮筋,在編織器上來來往往,加上鉤針,織出小巧的義大利國旗顏色小運動衫,做成鑰匙圈,有38萬次點閱。

因為原理簡單,不少山寨品搶商機,像是義大利日前查獲,來自中國大陸含有致癌物質「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的仿冒彩虹橡皮筋。在編織和配戴彩虹織品時可能危害健康,尤其會影響孩童細嫩的皮膚。



◆ 12台二手相機 小學生拍出感動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977210.shtml

【聯合報╱記者邱立雅/萬榮報導】2014.10.04

花蓮縣見晴國小在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舉辦「鏡觀晴變」攝影展,展出小朋友們的攝影、繪畫作品,期待伯樂認購,協助學校購買更多教學資源。展到本月6日。

見晴國小去年獲公益平台基金會贊助、提供12台二手數位相機,全校學生經由老師指導,開始拍攝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小朋友很有天分!」校長蘇連西大讚學生創意絕佳,表現不俗。

學校與萬榮鄉公所合作,在萬榮鄉原民文物館展出學生的攝影、繪畫、皮雕及明信片作品,小朋友們受到激勵,興奮不已。

鄉長蘇連進表示,原民文物館上半年有秀林鄉佳民國小學生織布展,當時結合圖書館閱讀活動,鄉內各校發現這個可供展覽的場地,紛紛洽詢開展;文物館平時展售家政班媽媽的手作品,也提供舉辦文藝活動。

見晴國小表示,未來會繼續推動攝影文化課程,讓藝術向下扎根,也希望透過展覽,讓更多人認識見晴學子的創意,將作品帶回家,學校會將所得全數用來購買學生學習創作的教材。



◆ 民俗藝術節周六開幕 新營踩街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77260.shtml

【聯合報╱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2014.10.04

一連9天的南瀛國際民俗藝術節今天將在新營區盛大開幕,共有來自20個國家共27組團體演出,為歷年來最大規模,昨天先在成功大學舉辦抵台記者會並大匯演,猶如國際嘉年華,讓市民一睹為快。

各國團隊昨天穿著傳統服飾,向市長賴清德獻上最具家鄉特色的紀念品,來自紐西蘭的團隊以當地傳統打招呼方式,與賴互磨鼻子,引起現場熱烈歡呼;市長也回贈工藝大師陳馬安的作品「茄苳入石柳」,藉此傳遞台灣傳統工藝的美妙,以及對國際友人的祝福。

賴清德表示,今年邀請5大洲共27組團體,包含日、韓、尼泊爾、俄羅斯、紐西蘭、巴拿馬、墨西哥、埃及、捷克、塞爾維亞、義大利等20個國家團體表演,希望市民能欣賞多元文化之美。

文化局表示,為了讓各國團隊賓至如歸,減少水土不服問題,特別調整各國供餐需求,像是印尼、土耳其、新加坡和埃及等團隊需提供無酒精、無豬肉的穆斯林飲食;馬來西亞、以色列、蒙古等吃不慣海鮮;日本團隊多為年長者,文化局特別留意他們的食物軟度。

藝術節即日起至12日陸續在各區登場,今天下午4點半起,各國表演團隊將在新營市區踩街,晚上7點半在南瀛綠都心舉行開幕典禮,詳細行程可參考台南市文化局官網。

※ 相關報導:

* 紙風車第100場 6000觀眾鼓掌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77401.shtml

囝仔(孩子)想看戲,你的一票投給誰?紙風車三六八兒童藝術工程昨晚在台北市西松國小演出第一百場,並邀請「囝仔要看戲,大人逗出錢」活動的助選員上台「催票」。

兩位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連勝文化身助選員,亮出手上的「選票」,邀民眾捐款認養演出場次,幫小孩兌現藝術政見。

....劇團團長任建誠指出,受到氣爆與選舉影響,募款停滯,演出場次大幅縮水,到年底只剩八場,是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紙風車因此發起「一一二九我要看戲動員令」,邀名人、企業家擔任助選員,各自認養區域,動員朋友粉絲捐款達成目標。

以兩位市長候選人為例,柯文哲認養台北市大安、文山區,連勝文認養台北市大同區。任建誠表示,紙風車一場演出的成本為四十五萬元,兩人須為該區學童「輔選」,運用臉書宣傳、寫信、簡訊等號召朋友粉絲捐款集資。

* 國際偶戲節登場 6國飆好戲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8680

創意偶戲結合木偶八家將,在偶戲歌后李翊君演唱苦海女神龍歌聲中,為一年一度雲林國際偶戲節盛大開幕,今天起更有來自五國偶戲團體和本地劇團的好戲上場,帶來耳目一新的偶戲文化饗宴。

....雲林國際偶戲節今天起至十二日有為期九天,來自日本、美國、俄羅斯、菲律賓、柬埔寨等特色國際專業偶戲團,帶來三十三場精彩的偶戲文化饗宴,及九場近距離互動的國際偶戲互動工作坊。

fsj 提到...

變色針筒、充電單車 設計展吸睛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978667.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台北報導】2014.10.05

台北設計城市展昨在松山文創園區開幕,匯聚9國、30件展品,有變色針筒,可避免貧民兒童因使用重複針頭感染而死,還有自行車充電裝置,邊踩邊充電,營造現代綠能城市,展期至26日。

「設計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表示,這次設計展的許多概念都是關懷弱勢族群,也是難得的機會跟來自各國的設計師分享交流,傳達關懷社會的理念。

像是英國設計師David Swann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避免針筒與針頭重複使用引發的疾病感染,曾想過貼標籤、打洞或直接銷毀,但仍考量要讓不識字、不同國家的民眾都能一目了然。

David Swann設計「智能注射針筒」,用特殊的顯色技術,一經使用就馬上變色,用刺眼醒目的顏色警告,針筒不可再重複使用,以杜絕感染,這個設計解救了成千上萬因針頭感染而死的貧民與兒童,也得到WHO與Icsid設計大獎的肯定。

而騎自行車最近在台北蔚為風潮,展場中的充電自行車(Siva Cycle Atom)可邊騎邊充電,不僅環保節省能源,還可產生電能,它是藉由輕量化,安裝在任何自行車架上的發電裝置,轉換自行車旋轉的動能為電力,儲存在電池裡,形成一組行動電源,這個行動電源只要接上USB,也能為其他的電子設備充電。

還有交大「蘭花屋」現場展示,交大團隊用台灣常見的「頂樓加蓋」發想,在高溫高濕的海島型氣候下,創造舒適、環保、減能的居住空間「蘭花屋」,並運用臺灣蘭花溫室栽培技術,與本土高科技產業合作,作品獲UDTA「綠建築都市設計大獎」。



◆ 水田間拉大提琴 楊文信超期待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5000376-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10月05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將大提琴從溫溼度控制得宜的音樂廳搬到水田間,旅德大提琴家楊文信今在宜蘭壯圍鄉新南休閒農業區,演出舒曼、羅西尼、理查史特勞斯等重量級曲目,規格與音樂廳完全相同,楊文信也將以不太輪轉的台語跟樂迷分享音樂的奧祕。

楊文信1965年出生瑞士,父母來自台南,先後受教瑞士蘇黎世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史塔克和柏林愛樂大提琴首席貝契爾兩大名師,1991年獲得日內瓦國際音樂大賽大提琴首獎,揚名歐洲。

1989年,24歲的楊文信考進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同年聖誕節,指揮大師伯恩斯坦率歐洲各大樂團菁英組成的超級樂團,在柏林圍牆邊舉行「柏林圍牆倒塌紀念音樂會」,這場全球轉播的音樂會上,唯一的東方面孔就是伯恩斯坦旁邊的大提琴首席楊文信。

2005年,楊文信轉任慕尼黑音樂院大提琴終身教授至今,堪稱台灣之光。

「1986年到1989年,我在柏林念書,很清楚一牆兩國的狀況。我看著東德的音樂家流著淚走過布蘭登堡大門,觀眾把這場音樂會看成世紀之音,而我是在海外的台灣人,那場音樂會讓我明白國家的意義。」

楊文信說,今天的演出雖然不在音樂廳,但曲目的份量都跟正式音樂會一樣,「我很期待這場音樂會,除了下雨會有一點擔心樂器,其他都讓我備感興奮。」

「2014水田音樂會」音樂總監、國家交響樂團低音首席傅永和表示,希望透過不同的場域分享古典音樂,「我唯一要做的就是找最好的音樂家。」

除了楊文信的演奏,10月18日在宜蘭員山鄉香草菲菲停車廣場將有國家交響樂團長笛首席安德石獨奏會,全場均為跟大自然有關的作品。10月26日在宜蘭三星鄉萬富社區活動中心,則由國家交響樂團低音號首席宮西純所組的「無限低音四重奏」擔任演出,全為免費。

※ 相關報導:

* 都蘭唱童謠 部落的歌自己行銷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978880.shtml

都蘭部落阿美族人與在地藝術家攜手創作「niyaro nu wawa(孩子的部落)」童謠專輯,順利完成、上市後,發行公司阿桑劇團決定將版權移交給都蘭部落;這是國內原住民族以傳統智慧為基礎的現代文創,且將版權移交給部落的首例,族人說「自己的歌自己唱、自己行銷」。

* 兩岸身心障礙者 用藝術對話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978708.shtml

青埔教育基金會昨天在雲科大大禮堂,舉辦兩岸身心障礙者表演藝術交流活動,由福建省海峽殘疾人藝術團演出的「千手觀音」舞蹈,完全由瘖啞者擔綱演出,儘管聽障,但舞者用心體會所有夥伴一舉一動,完美演出,讓滿場觀眾嘆為觀止,掌聲不斷。



◆ 繪台13年 日畫家:我也是新住民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78730.shtml

【聯合報╱記者蔡昕穎/竹東報導】2014.10.05

畢業於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造型學部油畫科的南里朋子,是生於橫濱、長於東京的標準都市女子,因緣際會,在台南、新竹、台中等地度過13年歲月。她說,自己雖非嫁來台灣,卻同樣因為「愛」才飄洋過海,「現在我也是新住民」。

南里朋子13年前大學畢業,受台灣同學之邀,到台南安平樹屋當駐村藝術家。「會到台灣剛開始只是覺得好玩」她說,一開始進駐藝術村,環境相當簡陋,因此有段時間掛單在附近寺廟,也因此深入地方生活,感受台灣民間活力。

剛來時不會說中文,到廟裡參拜香客得知她是日本人,都相當熱情比手劃腳溝通。為了更加融入台灣,她努力學習注音符號、還為了能在鄉間自由「趴趴走」,努力學會「騎機車」。

「最喜歡騎機車在鄉間閒晃」她說,稻田、老房子總能勾起一種淡淡的思古幽情,也能觸發許多繪畫靈感。她笑稱,自己羨慕那些只關注自己作品的藝術家,因為自己的畫總透露著入世關懷,喜歡在畫中呈現有機與無機交織的模樣。

近期創作「豆腐」就是看見竹北近年來的開發、建築呈現出來的畫作。日前也在竹東名冠美術館展出「動建築」系列,用線條表達建築改變環境,進而影響身在其中的人。

她說,在台灣感受到一股與日本截然不同的溫暖能量,在騎車閒晃時,常有老人家、農民主動找她說話,她也學會用台語說「挖系日本郎」(我日本人之意),讓不少受過日本教育的爺奶開心得拉著她的手、擁抱她。

※ 相關報導:

* 碩士生開個展 畫風暴療癒自己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78726.shtml

原生家庭成長過程,對人影響深遠;童年時期,連著四年親人往生,喪禮、爭產的影像,在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碩士生黃士綸心裡,留下極大陰影;他藉重複描寫龍捲風、沙塵暴等自然風暴,召喚內在深沉潛意識,淘洗、檢視,終於緩緩走出來。

獲得文化部103年新秀首次創作發表補助,黃士綸在新竹市金變堂畫廊發表「失準的再現」個展,體悟「透過寂靜、黑暗與死亡,生命會發光」。

*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 藝術家暢所欲言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78990.shtml

「歷史是推動藝術向前的動力,尤其對年輕一輩的藝術家來說,歷史是基礎,但重點在繼續向前進。」旅居巴黎的日本藝術家原田哲男認為,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定位非常明確,以石材為雕塑基礎,相較於世界知名的卡拉拉國際雕塑雙年展,引進不少跨領域藝術家的創作,更值得珍惜與持續。



◆ 金門文學營/王小棣:拍電影 才知現實有多近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78955.shtml

【聯合報╱記者蔡家蓁/金門報導】2014.10.05

金門縣文化局主辦、聯合文學基金會執行的「二○一四金門文學營─微電影‧戲劇潮/你說故事‧我寫劇本 」活動,昨、今天在金門縣文化局舉辦,講師陣容堅強,邀請知名影評人曾偉禎、知名導演王小棣、易智言、瞿友寧、編導周美玲等人,盼學員激盪出不同火花。

金門文學營今年以「劇本」為主題,吸引上百人參加,昨天開場由多次擔任台北電影節、金馬獎評審的曾偉禎開講,她說,電影就是「影」和「音」的組成,是影像流動,但電影非常複雜,舉凡導演、劇本、演員、燈光、音效等,是龐大的專精之總和。

曾偉禎認為,「紙上電影」一般稱為分鏡表,是在投擲大量資金前的大綱,能展現、預計當鏡頭開拍時可以去蕪存菁,並準確捕捉畫面。曾偉禎指出,現在幾乎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高畫素的鏡頭及可以隨時免費下載的修圖App,致使分鏡更加簡便。

王小棣主講「美麗與哀愁:劇本大綱與故事結構」,以「歷史的承擔」為主軸,細說數個動人的經驗;她透露,前陣子與朋友去馬祖拍龍應台的影片「目送一九四九」,直接搭快艇很快抵達對岸,她才明白離大陸有多近。

昨天活動由國片「藍色大門」走紅的導演易智言壓軸,他以「文字的魅力與影像:人物、場景、劇情設定」為題,他說,一部電影先需要「主題」,「想要探討什麼樣的議題?由誰擔任主角?這兩個部分都是抽象的」。

易智言說,直到添加進衝突元素,整部戲才算是真正啟動,畢竟主題和人物都是抽象的,直到衝突出現,「它才擺脫抽象」。

※ 相關報導:

* 台積電青年文學獎 北一女蔡幸秀獲小說首獎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78946.shtml

第十一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昨天舉行贈獎典禮。北一女學生蔡幸秀以「河上光」獲得小說組首獎,南崁高中學生鄭琬融則以「傀儡的父」獲新詩組首獎。典禮安排前幾屆的獲獎者贈獎予本屆的「學弟妹」,充滿文學傳承意味。

fsj 提到...

崑劇演崇禎 滿眼悲恨…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0613.shtml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上海報導】2014.10.06

講述明朝末年崇禎皇帝「最後一夜」殺女、皇后自盡後奔煤山上吊的崑劇「撞鐘分宮」,是崑劇迷眼中傳說已久、但無緣一見的「神劇」。七十四歲的上海崑劇團名角蔡正仁十一月將帶此戲來台。他說,「到台灣演出是我的願望,這回再不演,日後恐怕也演不動了。」

文化大革命時期,崇禎的故事也被打成「反動劇」,遭到禁演。蔡正仁自十二歲學戲,卻也從沒看過此劇,直到他從劇院畢業前,老師冒險私下教了他這戲,但文革十年,「我也幾乎全忘光了。」

直到一九八六年,他到蘇州找到了當年教過他的老師,重學此戲。老師當時已中風,左手不太能活動,但還是把全本戲仔細教給了他。蔡正仁四十歲時,將此劇「復活」,搬上了上海的大劇院,造成轟動滿座。

蔡正仁去年將此戲帶到香港演出,許多觀眾看得激動,都哭紅了眼,聽聞台北將演出此劇,還訂了票要來台再看一次。

蔡正仁不諱言,演出「撞鐘分宮」這樣國破家亡的大悲劇,不只需要體力,心理上也承受很大壓力。「試想崇禎帝先是撞了一晚的鐘,欲召集眾臣,結果只來了兩人;筋疲力盡時,突聞公雞啼叫,體悟大勢已去。」蔡正仁的眼神表情裡,也傳達出無盡的悲恨。

台大戲劇所教授、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指出,這折戲是大官生的唱念,蒼涼中又要飆高腔,難度極高。

從未在台灣演過的折子戲「鐵冠圖‧撞鐘分宮」,將於十一月十五日在台北城市舞台演出,是「第四屆海派文化藝術節」彙演的一部分。票券由兩廳院售票系統代售http://www.artsticket.com.tw,或洽主辦單位傳大藝術(02)27715676。

※ 相關報導:

* 濃縮版莎劇全集 97分鐘看百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6000856-260306

兩岸藝文界10月起如連珠炮般接連展開,令人應接不暇的台北國家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高雄「2014衛武營玩藝節」,以及隔海接棒的大陸浙江第二屆「烏鎮戲劇節」、北京第六屆「戲劇奧林匹克」活動,正巧碰上今年普世同慶的莎翁450週年冥誕,紛紛以莎翁劇作為開幕節目或重頭戲。

....本屆「烏鎮戲劇節」現身的莎劇,包括10月31日至11月3日於國樂劇院,出自印度團體劇場之手的《第十二夜》,以及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秀水廊劇園,由美國「濃縮莎士比亞」劇團推出的《莎士比亞全集(濃縮版)》。《莎士比亞全集(濃縮版)》顧名思義,由「濃縮莎士比亞」劇團的3名演員,於舞台上的97分鐘內、極速穿梭於37齣莎翁劇作之間,融歌唱、舞蹈、戲劇於一台。

* 科技結合表演 感官新境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6000429-260115

2013年,台灣新媒體劇場導演周東彥和舞蹈家周書毅合作打造《空的記憶》,在「世界劇場設計大展」(World Stage Design)拿下「最佳互動與新媒體設計」首獎,該年台灣的入圍紀錄僅次於英美,令國際驚豔。這件作品與另一在愛丁堡與亞維儂藝術節獲好評、法國普羅旺斯報評價5顆星的體相舞蹈劇場《Mr.R》,都會在「2014年數位表演藝術節」當中演出。

* 二手琴 扭轉偏鄉童未來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0609.shtml

一把卅六年的二手小提琴,除了琴音外,還有什麼作用?新竹教育大學校長陳惠邦用他的故事證明,一把二手琴不但翻轉他的人生,也扭轉了新竹一群弱勢孩子未來。

陳惠邦從小家貧沒能力學音樂,直到美籍神父送他一把小提琴,激勵他自學音樂,也促成學校成立竹詩愛樂青少年管弦樂團。

....陳惠邦本著神父送他小提琴的教育精神,一年多前針對國中小學子,由新竹教大成立「竹詩愛樂」,聘請小提琴家莊咏璁駐校;除了四十名一般生,也讓四十名愛音樂但沒錢學音樂的孩子免費學樂器,包括新竹縣泰雅學堂青少年合唱團,都是不曾摸過小提琴的孩子。

「用音樂改變生命」,莊咏璁說,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提供愛音樂的孩子一個機會。

* 宜蘭水田音樂會 青草香中響琴音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980345.shtml

優美的音符伴隨著微風和青草香,宜蘭縣政府舉辦秋季「水田音樂會」,昨天下午在壯圍鄉水田旁登場,國際級台裔大提琴家楊文信帶來舒曼、理查史特勞斯等名家作品,許多親子陶醉在樂聲中,享受這場秋日午後的音樂盛宴。

* 仇英漢宮春曉 畫中有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6000431-260115

「明四大家」當中年紀最小的仇英,《漢宮春曉》為人熟知,儘管出身微寒,仇英憑藉極為出色的畫技,不僅獲沈周、文徵明、唐寅等畫家賞識,更齊名為明四大家。國立故宮博物院現推出「明四大家:仇英」特展,展出38組件仇英與相關畫作,爬梳其人和對後世影響。



◆ 文化創意/老店微整形 「千元有找」(節錄)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0232.shtml

【經濟日報╱文/何秀玲】2014.10.06

進入台北市的街道,新舊店家交雜,有些店面頗具生活質感,有些店面則已經過時光洗禮,出現老化現象;思考一下,若有999元可以改造店面,你會怎麼做?

台北市獲得2016世界設計之都頭銜,緊鑼密鼓地舉辦各式深入民間的設計活動,持續透過設計進行城市改造。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都市酵母執行的「台北街角遇見設計」大型設計活動去(2013)年展開,今年再度舉辦,希望引發大家思索如何讓設計植入城市之中。

今年推動的「999非常店家微改造」計畫,邀請台北市四大街區,包括民生、西門町、港墘碧湖、景美等店家參與討論「如何利用999元改造店面」,呈現煥然一新的氛圍,甚至創造出超越999元的價值。

該計畫由設計師徐景亭、廖軍豪、OHM-跨界所和玩美文創與8位新一代設計師,以及在地居民,組成4支團隊,以999元的微基金,進行12個店家創意改造計畫。

都市酵母策展人周育如說,設計應該與生活產生關連,999改造計畫以提升店家美學品味、加強城市深度為目的,讓專業設計團隊、新一代設計師與居民一起討論,運用少少的資金,創造最大的可能性,屬於「腦力」激盪,而非「勞力」利用;只是每個街區各有不同特色,店老闆的想法也大相逕庭。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文化創意/鼎泰豐擺琉璃 藝術「內餡」飄香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0238.shtml

今年8月位於美國南加州最大購物商場南海岸購物中心,開了一家小籠包品牌,裡面展示50座琉璃,各有不同故事和特色,讓造訪者無不駐足觀賞,這是兩個台灣之光--鼎泰豐與琉璃工房的攜手合作。

....由於鼎泰豐今年適逢50周年,所以一口氣在店內購置50座鼎座作為重點藝術陳列,成為該購物中心的美食亮點。

琉璃工房指出,鼎泰豐選用鼎座,是因為「鼎」為中國古代食具,藉由琉璃工房瞭解傳遞東方飲食文化,讓國外朋友認識來自台灣的琉璃之美。

琉璃工房也表示,由於櫥窗吸睛度最高,所以陳列「子子孫孫永寶用」系列中最大作品40.8公分高的琥珀色「天地昂揚鼎」鼎座,吸引許多排隊者的目光,也有一些民眾表示高度購買興趣,顯示雙品牌合作具有加乘作用。

fsj 提到...

鐵線變繞指柔 他折出蟲蟲百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7000414-260106

中國時報 2014年10月07日 黃筱珮/竹市報導

「我的腦海中還有好多東西在排隊,我要趕快把它們做出來!」32歲黃明威熱情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及作品意涵,靠販售「鐵線創作品」維生的他,10年前因嚴重車禍差點喪命,由於後遺症離開職場,卻無師自通發展出鐵線創作,獨樹一格受到注目。

黃明威的小攤位一眼望去色彩鮮艷,用鐵絲折出來的「蠍子」、「蛇尾魔獸」、「旗魚」和「鳳凰」等栩栩如生,一字排開吸引很多客人圍觀。

32歲的他還年輕,身上卻有許多傷疤,他掀開肚子露出一條長長的手術痕說,「我沒有脾臟」,身上有許多車禍留下的傷口。黃明威原本是電鍍廠的員工,22歲那年因為車禍意外差點喪命,走過鬼門關後遺症卻不少,包括體力不好、手會微微發抖等,難以繼續在職場工作。

在家休養的那段時間,因為哥哥工作用的鐵絲放在客廳,他摸著摸著、無師自通發明「鐵線創作」,作品不必打草稿,邊聊天就可折出來,折好再上漆。

黃明威說,從小不愛念書,喜歡畫畫,可能有藝術天分,不過折鐵絲常被刺到流血,指頭也都長繭,但只要有人喜歡他的東西,辛苦不算什麼。除了自己創作,也有客人跟他訂做,最近要交付的作品是「交響樂團」,得花4天才做得完。

他日前參加新竹市文化局舉辦的街頭藝人認證審查,是唯一以「鐵線創作」的參選者,希望順利取得資格,做自己喜歡的事,走出車禍陰霾,開創嶄新人生。

※ 相關報導:

* 羅蘭珊百件真跡 下月國美館見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2495.shtml

法國女藝術家瑪莉.羅蘭珊與畢卡索、布拉克等立體派藝術大師平起平坐,百件真跡下月15日起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即日起各大超商預售門票,展出前買雙人套票僅5折。

* 馬友友率絲路合奏團 下月來台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2878.shtml

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從一九九八年開創「絲路計畫」,引用古東西文化透過絲路貿易交會的概念,讓不同區域音樂文化經由各國音樂家交融。今年逢絲路走過十五年,下月他將率絲路合奏團再度來台,與台灣樂迷分享絲路最新音樂成果。



◆ 文創Life 串起美好生活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2611.shtml

【聯合報╱記者杜沛學/台北報導】2014.10.07

三立媒體集團繼成功發行「華流」、「愛玩客」雜誌後,9月再度創刊發行全台第一本文創雜誌「文創Life」,創刊號上架1個月躍上便利商店行銷企業管理雜誌類月刊排行第一,同時也成為各大專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系所教授指定刊物,內容不只說台灣人的故事,也說國際觀的故事。

「文創Life」社長張正芬說,雜誌想傳遞的是「美好生活」,「創」包含「創意、創新」,「美好生活」的「美」,表達的是「美學、美感」,希望能在生活中、細節上多些「在意」。

張正芬也指出,「文創Life」是三立媒體集團創刊的第3本雜誌,卻是台灣第一本最好的文創雜誌。文創是台灣的軟實力,文創可以創造國際競爭力,透過文創一定可以再創台灣下一個盛世,這是三立媒體集團對台灣的承諾。

最新的「文創Life」延續創刊號翻轉角度看文創的態度,封面以靚女「我就是台灣茶」為封面,期許大家擺脫過去對台灣茶傳統老氣的形象,改以全新的角度了解台灣茶產業,台灣茶也可以很新潮。

茶在全球受歡迎程度僅次於水,口味多樣化讓台灣茶成為創新經濟。「文創Life」除了深入台灣茶品牌背後的傳奇故事外,還專訪了為城市打造文創落腳地的好樣集團執行長汪麗琴,及小確幸過生活的小茶屋時光旅行的推薦單元等。

※ 相關報導:

* 挑戰閱讀習慣 敖幼祥做手機動畫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2557.shtml

由文化部舉辦的第五屆金漫獎入圍名單最近出爐,花蓮縣資深漫畫家敖幼祥榮獲「特別貢獻獎」,下月4日將接受文化部頒獎表揚,消息傳開,地方各界振奮不已。

....敖幼祥昨天說,台灣的漫畫界正處在一個亟需提振的轉捩點,由於欠缺平台,年輕人無處發揮,政府應正視此事,扶植有品牌的出版社充當平台,漫畫界才能有第二春。

他也積極尋求手機平台的路徑,設法為已經改變閱讀習慣的年輕人,提供迅速、精準、多量的服務。

* 少女漫×寶塚/凡爾賽玫瑰 轟動40年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38943

漫畫改編的動畫或電影不勝枚舉,但若提起改編自漫畫且締造空前票房,甚至引發社會現象的舞台劇,不能不提日本寶塚歌劇團的《凡爾賽玫瑰》。

《凡爾賽玫瑰》是日本漫畫家池田理代子的作品。基於部份史實,以女扮男裝從軍的奧斯卡與法國瑪莉皇后兩人為主軸,描述兩人在18世紀末動盪時代中各自的愛恨情仇。

....1974年,漫畫《凡爾賽玫瑰》發表不過才兩年,即被由清一色女性團員組成的寶塚歌劇團改編成舞台劇。當年,改編舞台劇消息一出,不少漫迷擔心真人演出破壞漫畫角色形象,對舞台化一事強烈反對,甚至發生劇團腳本家收到威脅信函的事件。未料,初演後迴響熱烈,挽救一度因電視普及發展停滯的寶塚,更讓此劇成為寶塚歌劇團的代名詞。

....寶塚的《凡爾賽玫瑰》初演至今,2006年上演次數突破1500次,2014年觀客數突破500萬人次。寶塚歌劇團預定2015年8月二度來台公演,劇碼即是《凡爾賽玫瑰》。想知道少女漫畫中帥氣挺拔的經典角色如何被女性演員詮釋,不妨預約一場寶塚的《凡爾賽玫瑰》。

fsj 提到...

「火影忍者」連載15年 11月刊出完結篇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985079.shtml

【經濟日報╱本報訊】2014.10.08

連載15年的漫畫《火影忍者》11月要出完結篇了!《火影忍者》描述主角漩渦鳴人為成為偉大忍者的奮鬥歷程,1999年來已在《週刊少年Jump》連載15年,下個月將推出第71集。作者岸本齊史2012年受訪時即表示劇情已達高潮。



◆ 「德語課」作者辭世 享壽88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984712.shtml

【中央社╱柏林7日綜合外電報導】2014.10.08

二次大戰世代德國文學巨匠之一的齊格飛.藍茨(Siegfried Lenz)今天辭世,享壽88歲。死因尚未對外公布。

藍茨以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的「德語課」(Deutschstunde)、「堪作楷模的一生」(Das Vorbild,暫譯)和「遺產」(Heimatmuseum,暫譯)等作品,榮獲德國多項極具聲望獎項。

1926年3月17日,藍茨生於東普魯士馬祖里地區的呂克城。他的成名小說為1968年出版的「德語課」,本書引發讀者對於被納粹踐踏的公民義務進行反省,成為戰後德國最廣為流傳的小說之一。

與藍茨合作長達50年的霍夫曼坎佩出版社(Hoffmann und Campe),在訃文中稱他是「德國文學界中,地位最重要和作品最廣受世人閱讀的作家之一」。

藍茨是他所處知性生活時代的熱情參與者,經常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葛拉斯(Gunter Grass)和詩人同時也是納粹大屠殺倖存者策蘭(Paul Celan)等文人雅士激辯。

任職霍夫曼坎佩的坎帕(Daniel Kampa)發表聲明說:「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2個齊格飛.藍茨,他也深受文學愛好者以外的群眾喜愛。」

※ 相關報導:

* 陳奇祿92歲病逝 文化部呈請總統褒揚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5191.shtml

文建會首任主委、中研院院士陳奇祿六日下午病逝,享年九十二歲。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陳奇祿遺願捐出原住民素描、書法與著作予台博館、史博館等單位,文化部將盡速協助處理。公視將在十、十一日兩日播陳奇祿紀錄片。



◆ 台北詩歌節 7國際詩人登台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4846.shtml

【聯合報╱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2014.10.08

「2014台北詩歌節」以「為理想勞動」為主題,3場大型詩歌表演,將於18日陸續登場。開幕當晚蕭紫菡舞蹈劇場於中山堂光復廳演出「一條地平線,多種風景」,國內外重量級詩人同台朗誦,詩與音樂、影像、戲劇、舞蹈跨界演出,將觀眾帶入詩的世界。

「為理想勞動—詩與歌的夜晚」於25日晚上7點於中山堂中正廳演出,詩人與音樂創作者從不同族群、性別、地域角度,詮釋為理想而做的藝術勞動,拷秋勤樂團也將出席。

首度來台的馬來西亞「動地吟」詩歌團體,31日於晚上7點於台大藝文中心演出。

今年共有7位國際詩人來台,包括日本國寶級大師谷川俊太郎、中國詩人田原、英國裘德松、來自烏克蘭的歐克珊娜烏齊西娜、香港的陳滅、陳麗娟與澳門的姚風。

詳細索票資訊與活動手冊下載,請至官網( http://poetry.culture.gov.tw ),每個人限索4張。

※ 相關報導:

* 余光中的香港愛戀 詩與樂的迴旋
http://udn.com/NEWS/READING/AD1/8985699.shtml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這是詩人余光中最膾炙人口的作品〈鄉愁〉,全詩段段堆砌有如迴旋曲最動人的樂章。人稱余光中的作品「詩中有樂,樂中有詩」,這回總算成真,以余光中的文字呼應中、港、台多位作曲家樂曲,推出《詩人的繆思──余光中詩歌音樂會》。

為什麼余光中的詩這麼好入樂呢?他的作品深受中國古典詩詞影響,他的文字處處可見詩經、樂府、唐詩、宋詞的韻律,其均勻對稱的結構,使余光中的詩有一種規整、古雅之美。當文字充滿韻律感與節奏時,詩中就有樂,樂中就有詩。

* 民國才女蕭紅 歌劇唱盡情傷悲
http://udn.com/NEWS/READING/AD1/8985701.shtml

今年的香港很「蕭紅」!不僅電影「黃金時代」代表香港角逐201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由影星湯唯詮釋蕭紅的愛情糾葛;近期又有三幕式歌劇《蕭紅》作為「香港週2014」來台演出的戲碼之一。透過電影、歌劇等藝術作品,讓台灣民眾對蕭紅的殞落之地──香港,有更深層認識。

蕭紅本名張乃瑩,出生於黑龍江呼蘭,進而寫出名作「呼蘭河傳」,其沉鬱優雅的筆觸,更被譽為與張愛玲同列的「民國四大才女」。蕭紅一生顛沛流離,幼年喪母、為心愛的男友逃婚,卻在懷孕期間被狠狠拋棄,政治紛亂與情路曲折的人生,最後客死香港,得年31歲,令人心疼。

* 滬兒童劇場 盼引進紙風車、如果…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984997.shtml

由2010年上海世博會通用汽車館改建而成的「上海兒童藝術劇場」,不僅是目前大陸硬體設備最佳的兒童表演場所,劇場今年延聘上海電視台知名兒童節目前製片人梁曉霞出任總經理後,更積極引進海內外各種表演與活動。梁曉霞希望未來也能將台灣優質的兒童表演藝術引進上海,豐富劇場的節目,並推動兩岸兒童表演藝術的交流與合作。



◆ 陶藝融合書畫 邱顯原展創作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5099.shtml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麻豆報導】2014.10.08

總爺藝文中心推出「柴燒陶瓷與書畫之美─邱顯原創作展」,曾任攝影師、導演多年的邱顯原,從拍片接觸到許多陶瓷作品,成功跨行,展出200多件作品至11月底,11日有陶藝手感體驗。

「從攝影到投入柴燒,跨領域學習更能累積生活經驗。」57歲的邱顯原說,電視老三台時代他在傳播公司擔任攝影師,拍過藝人豬歌亮餐廳秀節目,早年跟著節目主持人李季準的「蓬萊仙島」四處拍攝各地藝術奇人,耳濡目染培養出興趣,20多年前決定跨行學習燒陶。

邱顯原的柴燒陶藝創作具獨特性,在於融合陶藝與書畫篆刻,他對書法、篆字、繪畫、雕刻技法相當純熟,融合篆字與畫作入陶瓷作品,呈現不同風華。

邱顯原這次特別燒製與台南在地文化相關的作品,包括「總爺紅樓建築」、「黑面琵鷺」、「麻豆文旦」等圖案。

fsj 提到...

皮克斯動畫交響樂:嘉義,我來了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7774.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4.10.09

想在燦爛星空下,一邊看「玩具總動員」的逗趣動畫,一邊聽氣勢磅礡的交響樂?十八日(周六)晚上六時,二○一四皮卡斯動畫交響音樂會,將在嘉義大林鎮運動公園演出,免費入場。

牛耳藝術總監牛效華指出,去年皮克斯動畫交響音樂會在台南、屏東演出,回響熱烈。今年音樂會移師嘉義,加上皮克斯最新電影「怪獸大學」電影配樂,以全新面貌跟聽眾見面。

一九八六年,科技巨人賈伯斯創辦皮克斯動畫工作室,首部動畫片「玩具總動員」轟動全球,迄今已有十四部作品,包括「料理鼠王」、「超人特攻隊」、「勇敢傳說」等。每支動畫搭配精心挑選的配樂,如「料理鼠王」以法國香頌襯托美食傳說,加上拉丁、西班牙音樂「調味」;「超人特攻隊」大玩混搭,將爵士樂、搖擺樂、電音「送作堆」。

這次音樂會由新加坡籍指揮陳康明帶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以交響樂的編制重新詮釋十四支動畫的電影配樂,當天現場使用更高科技的系統,由香港的專業技術人員操作。牛效華表示,動畫音樂會的指揮必須跟著電腦走,完美結合科技與音樂的節奏。為配合節目演出,國台交得加入新的編制,如爵士鼓、薩克斯風和電子樂器,對樂團也是新嘗試。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長吳芳銘表示,希望動畫和古典音樂的結合,引領孩子進入古典音樂世界,這場音樂會是三代同堂好機會,歡迎民眾全家總動員欣賞。他說,音樂會地點選在大林運動公園,有完整廣大的戶外空間,可容納萬人,加上大林鎮位於嘉義樞紐,交通方便。

※ 相關報導:

* 戴綺霞獲國家文資獎:我要唱到100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7790.shtml

「我一出生就唱戲,一唱就是一百年。」九十七歲的京劇名伶戴綺霞,堅持對京劇的奉獻與傳承,獲第三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評審委員特別獎」。昨天她穿著碎花旗袍、足蹬高跟鞋,拿起披肩當水袖,行雲流水走上舞台領獎,滿場叫好。



◆ 聯合文創設計獎 百萬獎金等你拿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7776.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4.10.09

聯合報系跨足文創產業,大手筆挖掘台灣文創設計界明日之星,首屆「聯合文創設計獎」挹注逾百萬獎金,徵選優秀設計好手,同時建立文創經紀人制度,啟動造星計畫,十一月九日前受理報名。

文創事業部總經理孫志華指出,聯合報系舉辦「聯合文創設計獎」,希望扮演文創經紀的角色,幫台灣人才找到更大、更好的舞台。得獎者除了獎金,還可獲得聯合報系平面、電視、網路平台資源,整合電子商務、策展、宣傳力量,協助得獎者全方位發展。包括參與三大國際設計獎、創業輔導、個人品牌行銷,以及在國內外參展的機會。

活動競賽時程分為初選與決選、人氣票選兩個階段,評審包括實踐大學副校長官政能、設計師姚政仲、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總顧問張光民等業界重量級人士。

初選入圍名單十一月廿八日公布,廿九日至明年一月十二日繳交決選作品。最後得獎名單將於明年二月廿七日出爐,三月十四日舉行頒獎典禮、「文創設計論壇」以及「聯合文創設計展」。

「聯合文創設計獎」分為概念組與成品組,報名辦法詳見活動網站 http://designaward.udn.com

※ 相關報導:

* 妹島和世來台 分享建築流動的理念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7538.shtml

厚重水泥建築,透過設計,也可展現流動、飄移的去物質化特性。台灣TOTO與YKK昨邀請日本當代知名女建築師妹島和世來台,分享其獨特穿透創新建築概念,妹島和世曾獲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去年從全球200多家建築事務所國際競圖中脫穎,與本土建築師劉培森攜手打造台中城市文化館。

....「妹島作品看起來隨意,卻能精準反映空間機能需求,不斷測試建築與空間流動的可能性。」比格達建築世界主持人王增榮曾親自造訪其岐阜北方集合住宅,該建築最大特性是斜掛建築立面的S型樓梯,他形容爬行感覺像是騰雲駕霧,有種脫離地心引力錯覺。



◆ 石室裡的活著 一樁詩的實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9000718-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10月09日 ⊙黃以曦

2011年的「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紀錄電影系列,拍攝了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與楊牧等六位文學家;五位導演用攝影機提出各自的觀察、紀錄與詮釋,留下了作家的生活與討論創作生涯的珍貴影像段落,也以身兼讀者和另一作者的身份,賦予文學家及其作品另一番鮮活的樣貌,讓觀眾在碰觸他們創作生命場景的同時,亦進入文學家們所構起的時空之景觀與意念。 2014年十月起,島嶼寫作紀錄電影來到第二系列,這回登場的是也斯、白先勇、西西、林文月、洛夫、瘂弦與劉以鬯。10月18日「創世紀」詩社屆滿創社一甲子,兩位創社詩人洛夫和瘂弦的紀錄電影《無岸之河》與《如歌的行版》將於當天首先上映。

洛夫,本名莫洛夫,湖南衡陽人,1949年來台,海軍服役多年,從在湖南時就已在報刊發表新詩,1953年與張默共組「創世紀」詩社、發行同名詩刊,瘂弦隨後加入。洛夫著有詩集《時間之傷》等三十餘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七部,評論集《詩人之鏡》等五部,譯作有《第五號屠宰場》等八部。

洛夫紀錄片《無岸之河》由導演王婉柔執導。王導演在島嶼寫作第一系列即擔任紀錄鄭愁予的《如霧起時》製片,紀錄周夢蝶的《化城再來人》副導與剪接,另外亦執導公共電視多部作家短片。

節制的嚴謹氛圍

這次執導洛夫的紀錄片,王導演以「詩與戰爭」為切入設定,取洛夫詩作〈石室之死亡〉64首組詩的前十首作鋪陳的綱領。電影中交織多股線索:詩人的軍旅生涯、家庭生活、早年與晚近的創作關注、不同世代與交情的文學家與評論家對洛夫的看法。它們時而疊成或顯或隱的共振關係,時而作為斷片與分歧,提醒著生命的多義與曖昧。詩是被圈起的海,詩亦是淡去的星空,是不願被看見的粉橘雲彩。

紀錄片以洛夫的一段話起頭:在被問及詩的格律時,詩人說,一首詩是十行、每五行是一節,何以非由這般形式不可呢?因為詩鎖定的題目總是嚴肅,比如生命,比如死亡、戰爭或愛情,「故由比較莊嚴的形式來表達較好」。

此一開場,亦預告了紀錄片的氛圍,一種正對著的、不閃躲亦無分心的鄭重。《無岸之河》端有一份低斂、節制的嚴謹,隨詩作走過各種形色的逼仄、懸問與乖謬,影像卻冷靜而淡,像是那樣的歲月之存在本身,無論演繹以任何格式已足以透露其加諸給人類心靈的壓迫,又或者因為,在最頑強的創作者眼中,不在詩之中被詮釋或創造的,從稱不上危險。

採入書信及日記

洛夫曾說詩人的創作史就像心經,「無非色空二界」,說詩無能多高潔,畢竟詩人仍是有慾念之人,一如詩無法鄙俗,因詩中的字仍醞有各自的靈性之光;「抹去高潔與鄙俗間的分界線,就是心經中的『五蘊皆空』。」洛夫說。那麼,這所謂的慾念與靈性,要拉扯出怎樣的實現呢?

《無岸之河》所提出的推進或迷藏的路徑,尤其令人惦念的是導演採入的書信與日記部分。影片前半有洛夫給友人葉經柱先生的書信,談及自甫來台灣,到結婚、到越南參戰返國等不同階段,是一探詩人早年生活與掛念的極罕為人知之珍貴素材。

信中說到在金門的日子,詩人寫著「……命遇不是操在人手中,上帝為何安排,我就為何活下去」;有談到對某個時點,詩人淡淡具結有「我現在的情況是,一個太太,兩個孩子,三套西裝,四千月入,五本著作」。幾字一行,似是日常語言的平易,卻有更深的心情迴盪於與彼方的默契。

這落書信由曾演出《最遙遠的距離》的金鐘獎演員賈孝國擔任念白,低調穩實的聲音演出,稱職地展現出,一個凌駕於人性的巨大時代,能為一個敏感的心靈染上如何之極有限、卻仍奢侈,的種種懷想與情緒。

用鏡頭還原詩作

而紀錄片後半,由詩人朗讀自己的「漂木創作日誌」,裡頭有反思的私密,有從日復一日中淘洗啟示的奮力。它們一如詩作的思維鏗鏘,卻竄動由漠然的日常大地,似要證成任何瑣碎亦是感受與思辨的土壤;又或者,是相反過來,唯有近乎狂熱的思考運作,才能讓活過的軌跡,從整片漠然之中立體出來,成為之於一個人的「真正發生過的事」。

攝影機隨詩人重回他在八二三砲戰時期擔任新聞聯絡官時所在的金門武揚坑道,以及進入成功坑道、翟山坑道與瓊林坑道進行拍攝,是還原洛夫詩作的「石室」的字面,也是實現詩所透露給我們的那份人之困於某種生存的迫緊與不見光的意象。到底,死亡與戰爭未能在時間中湮滅,詩對它們做出展延。

「其實死亡既非推理的過程

也不是一種純粹

繞到鏡子背後才發現我已不在

手錶停在世界大戰的前一刻

把時間暫時留在。」詩人寫道。

關於生存的洞察

《無岸之河》以詩作段落之絞纏與洛夫在家庭、軍旅與詩社的影像,領我們真正看見的是詩人以創作所對峙的關於生存的洞察。年華粲然時如此,煙花淡去時如此,戰亂與不定的歲月底如此,雲散風輕時如此,獨自的時刻,有詩友相伴的時刻,家人暖暖絮叨或寧靜守護的時刻,皆是如此。生存不老,詩與詩人亦然。

之於那被悠悠說著的生命情節,詩不再是任一時點的見證,它們不曾預言,不曾收束出階段或終極性意義。詩與現實生命可以、或從來,不必走在同一軌道上,它們自顧自地對彼方籌措祕密的轉化,待熟了,就投遞往抽象之中,就著一不可見的介面靜靜,但深刻地,滋養著。

(《無岸之河》放映場次資料,詳見「他們在島嶼寫作」臉書、部落格以及官方網站)

fsj 提到...

9部短片記錄太陽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0000702-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10月10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今年3月台灣太陽花學運,一群紀錄片工作者扛起攝影機在兵荒馬亂中穿梭,完成串連9部短片的《太陽.不遠》,為騷動年代留下紀錄,今天(10日)將在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搶先播映其中3部。

40人團隊分工進行

在318太陽花學運發生第6天,台灣紀錄片工會發起了「太陽花學運影像紀錄計畫」,號召40多位影像工作者組成團隊,討論、分工並執行,這個計畫今年4~6月在網上進行募資,短短2個月內就募集500萬,募得金額全數用於影片製作與後續播映、推廣。

《太陽.不遠》製片、同時也是紀錄片導演蔡崇隆表示,這是台灣第一次由一群影像紀錄工作者合作,共同記錄一個「運動」的始末,在半年間不僅有2次大型會議討論,平時也和各團隊在臉書、line、skype上交換意見,反覆修改影片。

影展搶先播映3部

蔡崇隆坦言,團隊製作得花很多時間來回討論、協調,他自己負責的〈國家機器的啟動〉與另一位導演陳育青負責的〈一夜之間我長大〉,內容就有些許重疊,因此也得經過討論、協商,切割其中重疊的部分;另外,還有比較技術的考量,例如:字幕字體要統一、調光、配樂得有一致性等細節。

《太陽.不遠》由9位導演共同創作,分成9個子題,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搶先播映〈不小心變成總指揮〉、〈一夜之間我長大〉與〈世代正義藍綠之爭〉。其他還有〈國家機器的啟動〉、〈看不見太陽的那幾天〉、〈烈焰下的崩解與重生〉、〈關於事實的100種說法〉、〈我們的1990〉、〈我來街頭的理由〉等6部,未來完成後將陸續公開。場次詳洽www.tidf.org.tw。



◆ 紀念梅姑DVD 她竟入夢挑照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0000881-260308

旺報 2014年10月10日 記者吳冠瑾/台北報導

10月10日是「百變天后」梅艷芳51歲冥誕,為紀念這位華語歌壇永遠的女皇,唱片公司推出從未曝光的珍貴現場演出DVD,收錄她1997年來台於小型live house演出的5首曲目,讓歌迷緬懷女皇身影。也趁此次機會,正名她的「艷」為色字旁,而非過去台灣慣用的「豔」字。

1997年梅艷芳為《女人花》專輯宣傳,飛來台灣舉行特別演出,限定女性才能入場。每位觀眾手腕皆佩戴花環做為入場憑證,場內歌迷不到百位,雖曾推出現場live CD,但演唱會實錄是首次曝光。

《1997芳蹤乍現台北演唱實錄》DVD,包括《一生愛你千百回》、《女人花》、《月光》、《親密愛人》、《明天我要嫁給你》等5首曲目原「影」重現,其中,《女人花》一曲,是梅艷芳唯一一次在台灣現場演唱,更顯珍貴。

《女人花》雖被視為梅艷芳國語歌曲代表作,她卻極少於公開場合演唱,據歌迷統計,陸港台的各種演出、錄影通告中,此曲僅演唱過3次,其中一次便是《1997芳蹤乍現台北演唱實錄》收錄的演出,《女人花》歌詞「我有花一朵,長在我心中,真情真愛無人懂,遍地的野草已占滿了山坡,孤芳自賞最心痛……」唱出梅艷芳在事業成功之餘,渴望愛情的真情告白。

《1997芳蹤乍現台北演唱實錄》製作過程困難重重,因拍攝年代久遠,相關設備早已淘汰。此時負責的唱片企畫助理竟夢見梅姑入夢挑照片,隔天便找到一家願掃瞄底片為數位影像的印刷廠。當一切順利完成、準備發行時,唱片企畫半夜返家,竟在計程車上聽到電台播出《女人花》一曲,冥冥之中,似有梅姑在幫忙。



◆ 蘭博4周年 博物館家族首次特展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9988.shtml

【聯合報╱記者林縉明/宜蘭報導】2014.10.10

宜蘭縣蘭陽博物館開館4周年,首度邀縣內55個博物館家族會員舉辦為期1個多月的「博物館@宜蘭」特展,呈現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的理念,昨天開幕,要讓遊客看見蘭陽平原之美。

館慶系列活動起跑,縣長林聰賢、頭城鎮長陳秀暖、國民健康署長邱淑媞等人到場祝賀。林聰賢表示,蘭陽平原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創辦蘭博就是希望能妥善保存,開館至今滿4年,遊客人數突破400萬人次。

林聰賢說,雖然近年來多次遭審計單位督促入園人數,但蘭博代表宜蘭人的精神,有別於其他國立博物館。

林聰賢說,蘭博歷經多年爭取建設,現已成為各博物館家族成員展出的櫥窗,透過每年10月館慶的博物館月,讓遊客認識宜蘭文化內涵,展現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的精神。

這次特展,館方將展覽室營造出家庭空間,展出木屐、手工藝等在地特色,傳達博物館其實就在身邊的理念,展區也有DIY體驗課程,由專家指導製作皮雕工藝、手工藝、木雕工藝等,活動期間憑特展門票可抵30元。

館慶還結合四季音樂會秋天民族樂,邀四季青少年舞蹈團、廣西苗侗族歌舞樂團、泰國西北卡倫族藝術團等團隊帶來民族文化特色演出,與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互相呼應,展現蘭陽平原的特色,系列活動從即日起持續到11月底。

※ 相關報導:

* 嗅著藝文味 玩味台北生活圈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90267.shtml

為讓台北成為書香城市,台北市文化局舉辦「二○一四書院台北」以「跟著館所去旅行,台北時光生活圈」為主題,在十月到十二月間,串連七十三個藝文空間,舉辦超過四百項課程、講座,還有集章換獎品,鼓勵民眾參與藝文活動。

* 孔廟樹下講古 明來聽故事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9893.shtml

台北孔廟從明起推出「樹下講古」系列活動,邀古樂、儒學、文史、民俗等專家,在孔廟庭園景觀內,深入淺出講解祭孔故事。



◆ 磺溪美展獎座 3D列印、窯燒成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90015.shtml

【聯合報╱記者郭宣彣/鹿港報導】2014.10.10

彰化縣磺溪美展鼓勵藝術創作,福興國中國文老師陳昭坤熱愛書法創作,他寫王羲之蘭亭詩,在書法作品噴上普洱茶染色,書法字體顯得格外有特色,勇奪今年磺溪美展獎書法篆刻類獎。

今年得獎人獲頒獎座由綜合素材藝術家鐘敏建設計,他採用3D列印技術,做出有金屬感的五邊型立體球,結合窯燒而成的獎座,展現現代與傳統,讓人讚嘆。

磺溪美展即日起到26日在福興穀倉辦首展;這次全國收件數達1107件,選出140件得獎作品,磺溪油畫水彩類頒給林政杰、水墨膠彩類得主是林佳諭、攝影類李順茂、立體工藝類游宗穆、書法篆刻類陳昭坤;全興獎為油畫水彩類吳炯韋、水墨膠彩類楊智淵、攝影類林碧貴、立體工藝類王惠仁、書法篆刻類李韻玫。

fsj 提到...

「奇怪的人」 5國插畫家新北辦聯展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91772.shtml

【聯合報╱記者呂思逸/板橋報導】2014.10.11

由新北市文化局前員工周宜賢召集,8位來自義大利、馬爾他、中國、南韓及台灣的年輕插畫家,齊聚府中15舉辦聯展。8人都在英國求學時認識,起初看見彼此作時心中都泛起「真是奇怪的人」的想法,期望藉由展覽讓民眾認識各國的插畫。

聯展就名為「奇怪的人」,周宜賢說,他們常對主流習以為常,見彼此插畫時,才發現原來插畫有很多可能。衝擊後,他發現,西方與東方國家彼此都好奇著對方的插畫風格,才舉辦此展覽,讓雙方都能互相交流。

周宜賢說,台灣插畫偏向可愛、呈現以平面為主,創作題材偏向日常生活抱怨,歐美插畫則講求清新、表現則強調與讀者間的互動,創作題材則包羅萬象還包含融入在地文化等。

他說,國外的插畫以立體書、能拉近拉遠的電子書呈現,讓讀者互動更密切,例如有本「東方列車殺人事件」立體書,插畫家將故事從文字轉換成實體,打開立體書,車廂有著若隱若現的血跡、凶器,人物表情則有緊張、憤怒等情緒,讓讀者從種種跡象找出凶手。

「奇怪的人」展至11月2日,現場展出8位插畫家的各自作品、一同跨國接力設計的娃娃、還有「東方列車殺人事件」立體書、互動式電子繪本、還有全世界僅3本的手繪插畫書等。10月每周則有不同國籍插畫家舉辦免費的講座。

※ 相關報導:

* 「夢幻舞馬」明年初來台 駿馬隨興凸槌成驚喜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91992.shtml

「我們劇中每一個步驟,都要經過馬點頭同意。」為藝術馬戲立下里程碑的「夢幻舞馬」Cavalia,明年初即將來台演出。該劇創辦人兒子、巡迴總監馬修.拉勒雷特說,馬才是該劇真正的主角與老大,「馬不像人,我們不能叫馬做這做那,牠才不會聽。」

觀眾大概很難想像,從「夢幻舞馬」Cavalia第一幕起,各段落都常是馬「設計」出來,或須得到馬認可才能演出。馬修說,馬比人有挑戰性多了,但「夢幻舞馬」從不控制馬,「就是那種自由與隨機,讓我們的表演更與眾不同。」

* 孤軍後裔玩藝術 重現雲南打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1000411-260107

滇緬孤軍後裔王璐菲,與英籍丈夫王雷恩(Ryan),以藝術展品解構雲南打歌文化,包含服裝、舞步、音樂、對歌,透過視覺、聲覺、互動裝置等媒介展出,10日於中壢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基地舉辦開幕茶會。

....策展人王璐菲透過「打歌‧異域解構」作品,突顯「視、聽、動、講」等雲南打歌的精隨。設計團隊以3600條、總長7000米的紅、藍色棉線完成作品,演繹雲南打歌舞步的律動;而從密密麻麻的PVC塑膠管組成的「銀色竹笙」,不時傳出男女對唱山歌聲,也是當地文化特色之一。



◆ 台灣文創產業100大獎 誠品獲年度評審團大獎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91348.shtml

【聯合報╱記者羅建怡/台北報導】2014.10.11

第一屆「台灣文化創意產業100大獎」出爐,除了10大獎項,最受矚目的「年度評審團大獎」及網友投票的「網路最佳文創人氣」,得獎者分別是「誠品」及「林百貨」;另有最近正展出的「台灣設計師周」,拿下「年度最佳文創會展」大獎。

此活動由La Vie雜誌主辦,總參與件數達1,240件,網路投票12,013人次。其中,「年度最佳文創品牌」第一名為吳寶春麵包店,評審認為,其掀起台灣手感麵包店的熱潮,也呼應當前追求手感與生活風格;第2、3名為阿原、琉園。

「年度最佳文創產品」則是去年紅遍全台的長榮航空形象廣告「ISEE YOU」;其次依序為看見台灣、林百貨、YouBike、朕知道了紙膠帶等。

評選項目也包括人氣指標,「年度最佳文創行銷平台」前三名為誠品生活、Pinkoi、248農學市集。其中,亞洲最大設計商品線上購物Pinkoi,開站兩年多即創下營收破千萬的紀錄,目前已匯聚獨立設計師約萬人,竄起速度最快。

此次頒發10大獎項、共100個入選的個人或企業,其中,文化或創意能否符合市場趨勢、能轉換有效的商品開發、在台產製並帶動整體產業發展潛能等相關條件,最受評審重視。

※ 相關報導:

* 《夭夭》挖掘地方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1000352-260115

《詩經》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刻意把「桃」字隱去、引「夭夭」為名的桃園地方刊物《夭夭》2013年7月創刊,以季刊形式發行,今年10月第6期已邁向發行量1萬冊。主編陳夏民發下豪語:「雖從在地出發,但最終它會成為全國性雜誌!」

....與桃籽園文化協會合作的眷村人物專訪,第一期訪高齡88歲的姚煥印,陳夏民在電腦前校稿時,媽媽看到驚呼:「你怎麼認識我的小學老師?」讓他覺得自己做的是挖掘與保存桃園的記憶。

《夭夭》乍看為「小確幸」的軟調性,讀者也以年輕人、上班族、家庭主婦為主,但陳夏民的企圖是不著痕跡埋藏社會議題,「如何不尖銳地、在讀者有立場前先帶入這些議題,是我努力的方向。」

* 不甘家鄉被邊緣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1000353-260115

《夭夭》自第5期起由原本的多人編輯團隊,改為由陳夏民的逗點文創出版社主編,正式編制僅他和社內編輯黃伯軒兩人。出版社加上《夭夭》,陳夏民每天忙得團團轉。

....面對資訊爆炸,《夭夭》採小開本、僅約40頁,拿起來輕薄無負擔,是基於「對讀者友善」的考量,至於採免費贈閱不販售(第6期起才販售電子版),陳夏民說:「因為賣書已經很難了,不想再給自己賣雜誌的壓力。」

因此目前雜誌靠廣告收益、申請補助來平衡,發行量從初期的8000本到現在1萬本,遍布全台書店、藝文空間等通路,很多地方甚至一擺上就被拿光,第3期再刷500本,對他相當鼓舞。在數位潮流仍不顧成本採紙本發行,《夭夭》現也與多個網路媒體與平面雜誌合作交換內容、提供轉載,延長雜誌的傳播和影響。

fsj 提到...

畫室當實驗室 劉國松愛跟古人唱反調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93496.shtml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專訪】2014.10.12

「畫室不是畫家的工廠,畫室是個實驗室。」藝術家劉國松說:「有新的感覺想表現的時候,我首先在畫室裡做實驗」。

在劉國松畫室裡看不到桌子,他直接把畫紙鋪在地板上。創作時,他或站或蹲或跪。畫室裡只有兩三張椅子,其中一張是按摩椅,供他累時小憩一會兒。他每天從晚上八、九點開始創作,直到翌日清晨,數十年如一日。他生活作息完全違反傳統的養生之道,為的是夜裡作畫沒人打擾。

他年輕時被視為大逆不道,因他既挑戰權威也常跟古人「唱反調」。他反對蘇東坡的「胸有成竹」論,因「胸中竹子有限,而且多半那個竹子是古人的。」他主張「畫若布弈」,繪畫應像下棋「走一步、算一步」。

劉國松說,人類的文明是兩類人創造出來的─科學家創造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則是藝術家(含文學家、表演藝術家)創造的。科學家有新想法,會到實驗室加以應證,「藝術家也一樣。」劉國松說,當藝術家「有強烈想要表現的欲望,但用舊的材料、舊的技法表現不出來,就必需做實驗。」

他最著名的「發明」含「抽筋剝皮皴」、「白線」、「水拓」、「漬墨」等創作技法。他主張「革毛筆的命」,而以報紙、紙板、塑膠布、布料等取代畫筆。

他還發明了獨家的「劉國松紙」─把製紙過程中原本要丟棄的樹皮紙筋加進製好的綿紙裡,他在紙上畫墨色,再撕掉紙筋,就露出很多白線,名之為「抽筋剝皮皴」。

※ 相關報導:

* 反骨劉國松 82歲續「革毛筆的命」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93501.shtml

天色剛剛露出曙光,正當別人準備起床的時刻,已經創作了一整夜的「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剛要上床休息。

在劉國松位於桃園的大畫室裡,年逾八十二歲的他半趴半跪在地板上創作一幅逾六百號的水墨畫,幾乎占滿整個樓地板。這幅畫將在下月前進到阿布達比的皇宮參展。

....幾年後,原本創作西畫的他卻重新回到水墨,因他認為中國繪畫曾經領先西方七百年,「不想看水墨畫死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裡」;他走上革命之路。

六○年代,能畫也能寫的他,在聯合報副刊等提倡「革毛筆的命」,在港、台掀起筆戰熱議。迄今還是有人反對他。

為什麼要革毛筆的命?劉國松說,中國山水畫以皴法表現山石,號稱有卅六種皴法。但唐朝以降,文人控制了畫壇、主張用書法的筆法來作畫,演變成不用毛筆的中鋒就畫不出好畫。「卅六種皴法只剩下一種(中鋒)」,已鑽進了牛角尖、死胡同。



◆ 新作繪出童趣 8旬夏陽:好玩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2000350-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10月12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一隻跑過盆景的小鼠,兩隻悠閒的小蛙,三隻衝過池塘的番鴨,「東方畫會」老將夏陽暌違多年的新作,兼具民間剪紙傳統、文人畫與西方表現主義精髓,充滿閒情童趣,令人莞爾的幽默是年過8旬、對生命淡泊體悟的投射,「好玩嘛,這把年紀不求其他,夠吃飯就好」,夏陽笑說。

「花鳥.山水」在台個展

2000年獲頒國家文藝獎,2002年夏陽遷居上海,距離上次來台已隔4年之久,這次在大未來林舍畫廊推出個展「花鳥.山水」,近20幅畫作涵蓋1968年迄今新作,從早期「毛毛人」、「飄飄人」代表系列,及至運用中國民俗藝術元素的轉型之作,約略可見夏陽逾半世紀的創作軌跡。

毛毛人、飄飄人成經典

夏陽本名夏祖湘,1932年生於湖南,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青年時期追隨李仲生學畫,與蕭勤、霍剛等人合組「東方畫會」,被譽為「八大響馬」,與劉國松等人創立的「五月畫會」同為推動藝術現代化先驅。1959年夏陽代表台灣參加巴西聖保羅雙年展,1963年起赴米蘭、巴黎,1968年到紐約住了24年,1992年回台。

夏陽認為中國藝術重線條表現,是不同於西方藝術的優勢,於此1970年代發展出「以扭曲、糾纏線條構成人形」的「毛毛人」,此後與當時盛行的照相寫實結合成「飄飄人」,就像人在現代化建築前快速移動的身影,這也開啟了夏陽與紐約O.K.哈里斯畫廊合作的契機,為華人當代藝術進入國際藝壇的前鋒。

經過西方現代藝術洗禮,夏陽重返中國民間藝術尋求可能性,迄今線條與色彩更趨簡潔,他稱為「返樸歸真」,如剪紙讓花草、鳥翼多了淺浮雕的立體感,而原本表現「激情」毛毛人的狂亂線條,現卻成了為小蛙、小鳥增添神氣的筆觸,「像道士畫符,點下這一筆就代表活了、有靈魂了。」

只想玩弄顏色和形狀

新作《這兩個蛙日子過的不賴!》在庭園假山石上棲息的小蛙,有蝴蝶和毛毛蟲相伴;《你趴著,我走走》是小鼠和小蜥蜴的對話;《番鴨用衝的,過荷塘》描繪番鴨噗通掉下水、衝過池塘的有趣畫面,小朋友看得開心。

夏陽自述現只想回到視覺藝術的原始狀態「玩弄顏色和形狀」,「也許有人認為這是落伍,但我們就是對這些有興趣的人,不是嗎?」

fsj 提到...

為戲偶找個家 穀倉變藝術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3000726-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10月13日 汪宜儒/宜蘭報導

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排練場,是多數表演團隊的夢想,若還能附加木工、裁縫工廠,兼具演出、倉儲等功能,真可謂是天堂!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辦到了。

打造劇場人的天堂

在宜蘭五結的利澤老街上,有3座廢棄多年的穀倉,無獨有偶在2013年向當地農會承租下來,一開始是為戲偶找個家,經過近2年的重整與規畫,將室內近200坪與150坪的戶外廣場空間打造成「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不論是行政辦公、排練、演出或是戲偶、服裝與道具製作,裡頭功能一應俱全,還規畫一個對外開放的DIY空間與故事劇場。

村裡的4號倉是製偶工廠,裡頭規畫有木工區、縫紉區、藝術家工作區、材料區,空間寬敞又明亮,所有布料、線材、木料與機具應有盡有。一旦排練過程需要修改道具或戲偶,工廠立刻可以處理,導演與創作者也可以立刻給予意見,十分有效率。藝術總監鄭嘉音笑說:「這一區是所有劇場人來看到都會尖叫的。」

每周六日對外開放

隔鄰的6號倉,則被規畫為展演空間,裡頭有簡單的燈光音響器材提供故事劇場使用,同時也有DIY手作的桌椅空間,讓來訪的一般民眾可以在此體驗戲偶製作與偶戲的示範演出,即日起的每周六、日都會對外開放,同時也能在園區與利澤老街漫步。

因為這樣的完備空間,無獨有偶近期的製作過程不像是工作,更像是所有創作者的一次度假,「排練期一到,大家幾乎就都住到了宜蘭,每天一起工作、生活,也一起下廚吃飯,效率很好。如果過程有道具或戲偶出了問題,工廠就在一旁,大家可以隨時調整,所有人與物件都是與作品一起成長的。」

一邊工作一邊度假

鄭嘉音笑說,「美國麵包傀儡劇團、法國陽光劇團的類公社的生活與創作模式一直是我們想追求的,打從創團時我就喊:『哪天要去花蓮找塊地』,結果現在真的實現了。」



◆ 「彩虹爺爺」爆紅 弟爭著作權敗訴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8995227.shtml

【聯合報╱記者游振昇、趙容萱/台中報導】2014.10.13

畫出台中彩虹眷村的彩虹爺爺黃永阜,將作品著作權轉讓給全球華人藝術網公司,黃的弟弟黃孔輝聲稱曾與哥哥簽下著作物讓與契約書,打官司爭著作權,法院判決敗訴。

台中地院調查,黃永阜與藝術網的合約是黃親筆簽名,黃孔輝提出與哥哥簽下的著作物讓與契約書,見證人是黃永阜當時仍未過門的陸籍配偶,合約可疑,因此駁回黃孔輝的要求。

黃孔輝說,他是氣不過華人藝術網騙哥哥又老又不懂,在搞不清楚狀況下簽約,結果每月約只獲得一萬多元收入,所有畫作做成商品的利潤都拿不到,他希望哥哥的創作所得能用於彩虹眷村園區創作,並能安享晚年,他會考慮上訴。

全球華人藝術網公司表示,雙方簽的著作權轉讓同意書和切結書,都是黃永阜親自簽名,該公司負責行銷眷村房子牆壁和地面畫作,除了在網路宣傳,也邀請媒體到眷村報導,吸引很多遊客參觀。彩虹爺爺與妻子可在眷村賣自己的著作商品,這些都是依合約的行銷結果。

九十二歲老榮民黃永阜在老舊眷村繪畫,充滿童趣、色彩鮮豔的圖案,讓眷村恢復生機,四年前因大學生發起保住彩虹眷村和老爺爺畫作,在網路上爆紅,免除拆除命運,更成為台中知名的遊憩景點。

黃孔輝說,哥哥在二○一○年初,在眷村彩繪時,他陸續資助買油漆、刷子、手套等物品,當年五月十六日,哥哥以卅萬元,將已完成和未來創作的美術著作圖物,將著作財產權及其他一切權利全部讓與他,還簽下著作物讓與契約書。

黃孔輝提告指出,當年九月,彩虹眷村爆紅後,全球華人藝術網公司主動和哥哥聯絡,以各種方式討好哥哥,騙取創作物和圖檔的著作權,但他早已和哥哥有契約,所以藝術網後來簽的同意書和切結書應屬無效。

台中地院指出,黃孔輝提出的著作物讓與契約書,是由黃永阜的妻子當見證人,依簽約的時間,黃永阜還沒娶這名大陸籍配偶,這分讓與契約大有可疑。法官說,黃永阜曾告藝術網詐欺和偽造文書,宣稱騙他簽合約,但查證確認合約是黃永阜親筆簽名,藝術網獲不起訴。

※ 相關報導:

* 多功能筆記本 美國紅回台灣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94920.shtml

「市面上最多功能的筆記本!不論塗鴉、寫字或素描,一本在手,功用無窮…」這是募資者杜廷倫在flyingV推出「SketchyNotebook」的文案,募資目標金額只需600元,卻募得34.1萬元,達成率56,897.3%。杜廷倫要以募資過來人身分告訴「造夢者」:Don’t let your dreams be dreams!(別讓你的夢想只是想想而已!)

* 募資平台 讓素人設計美夢成真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94931.shtml

設計師最常遇到的問題,是開模成本過大,好點子往往胎死腹中。一年一度的設計師盛會「台灣設計師周」舉辦設計論壇,富邦藝術基金會贊助;主軸呼應大會主題「Unlimited(突破框架)」,提醒設計師,台灣與全球設計朝向打破框架的趨勢發展,包括協助好設計量產的「群眾募資」。

fsj 提到...

書法融古蹟 盡展漢寶德一生懸命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97495.shtml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4.10.14

看書法文化與歷史建築交會光芒。總統府資政漢寶德今年逢八十大壽,藝術單位「觀止堂」為他在大稻埕歷史建築「保安捌肆」辦書法展,展名沿用漢寶德一九七○年代創辦建築雜誌「境與象」,以「歷史中的書法」詮釋他「環境與(建築)形象須交融」的一生堅持。

觀止堂策展人趙夢琳指出,漢寶德以建築設計、理論著稱,書法也極獲讚譽。由建於一九二四年「順天外科醫院」變身藝文空間的「保安捌肆」,去年開幕後成為大稻埕老屋新生景點,如今在歷史氛圍中展出漢寶德數十幅筆墨及出版品,病中的漢寶德雖無法前往,看了照片也很歡喜。

在「保安捌肆」日式老屋溫潤的木頭地板與階梯上,漢寶德長幅書法自由伸展,偶現童趣的字跡與歷史空間相交融,古趣加乘;立在壁上的書法,寫著「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等字樣,映照其下的咖啡桌椅,讓整個空間更富靜謐的藝術氣質。

趙夢琳指出,漢寶德推行古蹟維護多年,文資法就是他促成;大稻埕為台灣士紳文化發源重地,漢寶德曾力倡重建該處文化,近年當地變身歷史街區,果然成功吸引眾多年輕族群和各國觀光客。

趙夢琳表示,漢寶德親筆書法在其倡導的歷史建築展出,傳播給更多關注漢字文化者,正是漢寶德心目中的文化實踐。

「境與象」書法展在保安捌肆展至十二月三日,十月十九日另邀資深建築師、「境與象」當年編輯郭肇立主持「境與象」論壇,講題為「閱讀台灣現代建築」,地址為北市保安街八十四號。



◆ 文創加值 傳統產業再發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4001025-260302

旺報 2014年10月14日 記者戴瑞芬/台北報導

兩岸攜手打造城市文創經濟,創出一天大賣12萬個鳳梨酥「金磚」商機的維格餅家董事長孫國華,13日在兩岸城市文創經濟發展合作論壇,針對「傳統產業藉文化創意,升級轉型成功之路」主題,表示台灣糕餅產業絕對有成為華人中式烘焙及伴手禮第一品牌的實力,但關鍵就是要從傳統中注入科技及文創精神。

已在南京等地成功發展兩岸酒店、渡假村連鎖的開達休閒開發董事長楊文達指出,他從東台灣的泰雅原住民特色酒店出發,找出在地特色作文創發揮,把台東原生植物生活化應用,研發出藥草鍋,切入藥食同源商機,靠著台灣經驗到大陸,登陸發現中藥材資源更豐富,於是升級文創,跨進現代科技農業,發展觀光、養生、老齡照護產業鏈。將台灣生物科技應用文創加值,創造全球商機的更大有人在。

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章琦玫指出,台灣的蝴蝶蘭品質世界第一,但除了農業商機,台灣文創業將蘭花浸入皂基,花瓣仍有生命力的在皂中綻放變透明,創造全球絕無僅有的商機。

行銷幾米主題藝術的創意連結總經理陳虹年表示,文化創意只要被肯定,產值是源源不絕的,幾米從繪本開始,打響「被貼圖」商機後,不光拍電影、動畫,現在連賣T-shirt、住酒店、上飛機都看得到。但他強調,藝術創作的過程雖是漫長的,但是突破傳統的窠臼,用創新加值,藝術創造力是巨大的,商機超乎想像。

※ 相關報導:

* 哪吒鬧東海 巧奪葉王獎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97093.shtml

嘉義市舉辦第13屆「葉王獎」交趾陶全國創作競賽,評審結果出爐,吳威德的「哪吒鬧東海」、「嘉義好時機」2件作品,分別獲得經典工藝組、文創藝品組的特優,表現突出,文創藝品組另一名特優為呂世仁的「金童玉女書擋」。

* 廢竹變超偶 蘇水龍有藝思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21479

二仁溪河道常有廢棄竹枝阻礙水流,茄萣舢筏協會總幹事蘇水龍發揮創意,將廢竹加工做成蘆笛、招潮蟹模型和漁具工具筒,令人愛不釋手。

* 大山藏蕉 亞大生奪日設計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4000443-260114

日本Good Design設計大賞,被視為國際4大設計大獎之一,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學生今年以「集元果-集集大山禮盒」、「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形象設計創意卡」參賽,均獲得「G-Mark」設計獎,成為50年來,台灣首次有學生作品獲得這項榮譽。

南投縣集集鎮是著名的山蕉產地,在日據時代大量外銷日本。 「集元果-集集大山禮盒」由亞大視傳系碩士生林李娃、邱雅琪、陳晏亭、張丞恩與黃彥瑜共同設計,以集集大山為造型,並用4種山蕉產品堆疊組成,開盒方式就像剝香蕉皮,別具巧思與創意。



◆ 有‧設計uDesign 增募資平台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997371.shtml

【經濟日報╱記者何秀玲/台北報導】2014.10.14

聯合報系的設計平台「有‧設計uDesign」將與募資平台「HereO」串連合作,設計者的募資案將同時在兩平台曝光。

uDesign表示,雙方合作可望為募資作品相互加乘,協助募資者更快達到金額目標。

聯合報系今年跨入文創設計領域,推出展售台灣文創設計商品的平台「有‧設計uDesign」,特別設置「募資預購區」,讓設計師秀出原創概念,讓有興趣民眾可採取預購方式支持台灣好設計。

uDesign跨界合作的動作頻頻,除了首度參與台灣設計師周,今年與設計師團體「自燃舊式」推出「不和諧的和諧」專區,本次將與去年成立、專注於音樂藝文及工業設計的群眾募資平台HereO攜手合作,讓uDesign的募資案,可同時曝光於HereO。

uDesign專案經理羅方翰說,由於uDesign為產品預購方式,將以件數呈現,HereO是募資形式,以金額數字呈現,兩邊的後台系統會將數字加總在一起;也可將此模式看成同一個商品在不同商店販售,增加曝光機會,產生加乘效果。

羅方翰表示,uDesign希望未來能串聯台灣其他募資平台,複製此模式,壯大協助設計師的力量。

另外,HereO於10月3日起舉辦「直通車」改善居家體驗設計大賽,作品進行募資前,必須藉由比賽篩選作品;11月3日將先選出200件商品,11月15日再從中挑出20強,12月由各方業界專家、學術教授與大眾共同選出前八強。

八強作品將在HereO平台募資,HereO協助設計師拍攝募資專案影片,提供量產評估建議,最後由國寶級大師謝榮雅及鴻海創意總監于子正等人綜合募資進度,選出前三名,後續可與通路商洽談,獲得商品上架的機會。

HereO共同創辦人翁梓揚表示,由於許多設計師因量產知識不足,不知如何與廠商溝通,加上訂單少量、作品難製作,常被工廠拒接,舉辦「直通車」設計比賽的初衷,就是希望改變設計概念無法量產的情況。

※ 相關報導:

* 文創業者 築夢有e靠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997374.shtml

群眾集資在台灣漸形成趨勢,近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頭,其中不乏專門提供給文創業者完成夢想的募資平台,包括「嘖嘖」、「HereO 」、「OPUSGOGO」、「LimitStyle」、「有‧設計uDesign」,是苦無資金的文創者可利用的網站。

fsj 提到...

彩繪瓷器 29歲奪國際金獎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9000950.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4.10.15

年輕瓷器彩繪藝術家林俊佑熱中瓷器彩繪,多次參與國際競賽得到大獎,他的兩件作品也在今年國際瓷器藝術家與教師協會 (IPAT)舉辦的雙年展中,從近百件競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金獎肯定。林俊佑說,他雖非科班出身,卻擁有無比熱情,未來將持續投入瓷器彩繪推廣與教學。

29歲的林俊佑畢業於靜宜大學中文系,他喜歡收藏咖啡杯,也覺得瓷杯上的圖案很美,當收集的杯子越來越多時,便開始思索「要怎麼彩繪出這麼美的瓷器」。因緣際會下,他到法國法國國立塞弗爾瓷窯廠受訓,鑽研瓷器彩繪的技巧,學成後回台創作。

林俊佑表示,瓷器彩繪曾在明清時期蓬勃發展,後來逐漸沒落,但近300年來卻在歐美日各地形成一股風潮。

他最擅長工筆釉上彩,雖然在瓷器上創作耗時且傷眼力,但他覺得釉上彩相當迷人,還能讓瓷器兼具實用與藝術性;他形容自己的工作就像珠寶鑲嵌設計師,能讓每件作品都能呈現出獨一無二的價值。

林俊佑說,瓷器彩繪屬「手感經濟」,至少要花三個月到半年才可完成一件作品,台灣很少人走這一條路,他除了創作,也致力於研究瓷繪窯燒的化學專業知識。

IPAT今年8月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舉辦雙年展,林俊佑委託香港友人提交兩件作品,在20多個國家均得到金獎。

※ 相關報導:

* 今之古人 水墨畫家于彭離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5000485-260115

台灣藝術家于彭10月13日晚上8點17分,因肝癌併發於新光醫院過世,享年59。于彭為當代水墨領域的代表人物,擅長以白描線條勾勒出情境式山水畫,既古典又現代。總是一襲棉麻布裳,一雙草鞋,手搖扇的瀟灑裝扮,被稱為「今之古人」的于彭,個性海派豪爽,他的離世令許多藝術界好友為之唏噓。

* 染織禮服上秀台 美女如皇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5000480-260115

「奇皇后」率後宮佳麗走上時尚伸展台?「國際天然染織論壇」首次在台灣舉辦,昨日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特展開幕,凱渥模特兒穿著台、日、韓、瑞典、馬來西亞和泰國等設計師的天然染織禮服走秀,從傳統出發的當代時尚設計,讓觀眾看得目不轉睛。

天然染的色彩來自植物的「胭脂」,是古老的染色技術,今年舉辦第5屆的「國際天然染織論壇」首次移師來台舉辦,由台灣工藝中心統籌,來自28國、近400位織染藝術家匯集,一連3天的活動包含展覽、考察和論壇,其中主講者文加得銓蘭,曾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產業部門的主管,是這次論壇的重量級人物。



◆ 2014台北詩歌節 陳芳明、楊渡為你朗讀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99776.shtml

【聯合報╱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2014.10.15

2014台北詩歌節周六開跑,今年請到原子小金剛、霍爾的移動城堡主題曲作詞者、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谷川俊太郎來台與觀眾對談,並放映其紀錄片《天空之歌》。

詩歌節以「為理想勞動」為主題,自18日至11月2日,共有3場詩演出、2場大師專題、8場講座與2場行動詩藝術。

詩歌節策展人楊佳嫻昨天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邀請英國、烏克蘭、馬來西亞等國際詩人,並有港澳陸詩人來台,藉著詩歌節看見華文創作不同面貌。

詩歌節開跑記者會上,開幕首演團體「蕭紫菡舞蹈劇場」演出舞作《畸形》精華版。舞蹈家蕭紫菡說,這齣舞作發想於大埔事件,7月舞團到大埔放映《土地計畫》,與受害者家屬朱炳坤深聊,談到住戶間的人際壓力是朱阿嬤自殺主因,因而誕生這部全長25分鐘的舞作。18日首演也將邀請朱炳坤加入表演。

開幕演出「一條地平線,多種風景」則由國際詩人與台灣重量級詩人陳芳明、楊渡、林梵同台朗誦,並結合舞蹈、戲劇、音樂跨界呈現。

今年首創「波特萊爾計畫」以芥川龍之介「人生不如一行波特萊爾」為發想,25、26日下午2點半到4點半,在華山文創大街,現場報名民眾攜帶自己喜愛的一項小物交給詩人,詩人即興創作,將一行詩寫在民眾手上。

「詩路跑行動」11月1日由詩人、詩作團體帶著詩迷穿越街巷,在牯嶺街南海社區的市場、便利商店、警察局等處互動演出。

索票情形熱烈,25日「為理想勞動—詩與歌的夜晚」票券所剩不多。馬來西亞文學演出團隊「動地吟」10月31日台大藝文中心演出,20日開放於唐山書店、台北人cafe索票。演出資訊請洽官網( http://poetry.culture.gov.tw )。

※ 相關報導:

* 85歲說唱師傅 牢記上千唱本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999695.shtml

新北市今年再增加3位藝術界的「國寶人物」,分別是保存花燈工藝的林玉珠、製鉋工藝的詹益農以及說唱藝術的王玉川,其中,王玉川從16歲跟著老師傅學習說唱,一轉眼就是70年,他說,今年已經85歲,只要上台前聽過一次故事,馬上能即興創作成有押韻的詩歌。

* 風神寶寶 童趣戲說火焰山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99825.shtml

宜蘭縣文化局舉辦「2014宜蘭傳統戲曲節」,18、19日邀請由明華園第三代陳昭賢領軍的風神寶寶兒童劇團,演出「風神寶寶之火焰山」,這齣結合歌仔戲、豫劇、京劇、武術、舞蹈和現代劇的兒童劇,精彩可期。

fsj 提到...

豐美的24節氣曆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6000840-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10月16日 ⊙韓良露

我從小是個好閱讀、好雜知的人;父母給的零用錢大多拿去買書,每次買書都是一疊疊地買,什麼種類的書都看,從文學、歷史、哲學到玄學等等。 早年讀雜書,文學、歷史較易理解,書看多了,自然會下筆寫自己的感想,十五歲起寫現代詩、散文;十六歲起寫書評影評雜文,曾經在十七歲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表過一篇書評,被稱為下筆老練不似少女,就跟讀書讀多了有關,尤其在我們那年代,好讀書自然會讀老書和古書。

在雜草眾多的廣泛閱讀中,也許是天性使然,和一般知識份子的閱讀傾向有所不同之處,在於我會亂讀很多的玄書,像中國的紫微、八字、陰陽、五行等書,從二十歲左右又開始閱讀希臘占星學、靈數學、印度占星學、塔羅學等等,原本這些閱讀都是出於好奇,但在二十四歲時因家中發生經濟變故,讓我從象牙塔的知識熱情走入世間求生存的知識運用,我除了開始閱讀大量有實用價值的理財經世之書外,也因感受命運無常而認真地研讀起東西方的玄數人生之書,尤其是三十初去了倫敦後,更是狂熱地投入西方占星學的學習與研究。

東西玄學

我研究東西方玄學,起初是為了解惑,十多年的苦讀,也讓我能在《論語》云四十而不惑之年,的確略懂了自己人生的脈絡,之後我也寫了五本嚴肅的西方占星學理論書來分享我的知識,但因為我對占星學的態度有如純文學,不肯做任何流俗之事,也無法忍受許多人用星座胡說,使得占星之學在台灣顯得既污名又愚蠢,我決定表面上自廢武功,不再寫作發表占星書,但同時仍繼續深入默默研究各種古老的東西方玄理。

從千禧年起,我對古老的華夏節氣曆法產生了極大了興趣,也發現這是一套可以整合我過去多元知識的系統之學,從天文到地理、從陰陽到五行、從八字到星座、從詩詞到《論語》、從時令到食物、從氣候到旅行等等,我在二十四節氣知識系統中,發現整套華夏文化和生活的密碼,更可貴的是這不只是古老知識,而是至今仍可活用的天地人之學。

節氣曆法

二十四節氣曆法,一直是華夏文明的聚寶盆,其中蘊藏了太多的知識寶典,但奇怪的是,雖然每年光台灣出版的上百萬冊黃曆中就有二十四節氣的標記,我卻發現知識界對節氣之學大多知其然卻不知其所然,我常常隨機問身邊知識圈的友朋,問節氣是根據什麼樣的天文曆,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陰曆,問為什麼?答案都是節氣是古老的學問,一定和陰曆有關,再問黃曆是用什麼曆法,答案也是一樣,以為古老的中國只用陰曆,而不知華夏的曆法一直是世上獨特的陰陽合曆(這套學問真應該去申請非物質的世界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是地球公轉的陽曆,天干地支是月亮運行的陰曆。

大多數人不知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之理,農人也不再學節氣的地象之理,連教唐宋詩詞的中文系老師,也少知古典詩人留下了許多應節氣而寫的詩詞,如不懂節氣之理會少看懂很多意義的,為什麼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體系如此忽略博大精深的節氣文明學問呢?我只能想到的解釋是,要學會節氣學說,不能不碰陰陽學、八字學、五行學等等知識,而這些玄學一向是正統學界不想碰之學,廢百家之學獨尊儒學早已深入中國正統知識界,在儒學啟蒙時期和百家學說交流的燦爛年代,孔子恐怕都想不到後人會借他的名義壓制百家之學。

春分秋分

在研究節氣理論時,因我非正統知識份子,無傳統包袱,可以異想天開(或說忽然領悟)某些道理,我就對孔子為何作《春秋》,而不作夏冬,有了孔子作《春秋》是用周代的新興天文科學悟得的春分秋分日夜等長之天文現象,延伸成政事之道,所謂天道不仁,天道是不會公平的,天道運行有其日夜等長也有不等長之道,但仁道卻可取春分秋分的公平之道而一視同仁,孔子真是浪漫無比的思想家啊!

從小學起,我就一直聽儒家的仁,但聽了一輩子都沒搞懂仁到底是什麼,仁不是愛;不是慈,不是善,不是義,到底仁是什麼?在想到仁會不會是孔子從天文哲學演義成人君行仁道(平等)之學後,我買了七八本關於孔子、儒家的書,看看其中究竟有沒有人能簡單扼要地告訴我仁是什麼?什麼是仁道?沒有一本書提到春分秋分,似乎大家都不能想像孔子也會對天文現象有興趣?否則他為何要作《春秋》?什麼又是《春秋》大義呢?

多年來一個人默默地研究二十四節氣之學,這套知識帶給我很多的樂趣,喜歡旅行的我,加上又曾在寒溫帶氣候的英國居住五年多,讓我可以觀察到不同於亞熱帶台灣的二十四節氣中的天氣物候現象,因為心中有節氣變化,我常常可以通天人之際,在宇宙之中一點也不會寂寞,總是可以和天地對話,在同樣的節氣中讀唐宋的節氣詩詞,更有一種和千古詩人詞人同在天地一氣的共鳴感,喜愛食物的我,二十四節氣也讓我對節令、時令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也因為研究節氣,我也開始對民俗慶典產生了興趣,節氣不僅關乎農事之學,亦是古代天子行政事的經緯,民間百姓的喜慶喪葬、神明崇拜、生命禮俗、衣食住行等等都和二十四節氣之道互有關聯,民間亦將節氣神格化,有的廟宇還會把二十四節氣的名詞當成門神崇拜。

分享豐潤

在過去七年中,我在南村落的講堂中,上了近四年的二十四節氣生活美學課程,也舉辦過近百場和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活動(從清明的潤餅文化節,到立冬的薑宴等等),曾經有位撰寫節氣旅行的作者告訴我,他就是因為上我的課而對節氣產生興趣,我也很高興自己拋出去的一些麥籽,讓台灣文化圈在過去幾年有了小小的節氣火花,然而我期待的是更大的華夏節氣文藝復興,於是我整理出過去幾年大多早已寫好但許多不曾發表過文章,以節氣文化抒發理論思緒,節氣民俗探討節慶節日的關聯、節氣餐桌演義食物的時令滋味、節氣旅行傳達我在世界各地行走所感受的天地之美,其中又以我覺得最能反映節氣美學的京都旅次為主。

《樂活在天地節奏中:過好日的二十四節氣美學》,對我是一本極為特別的書,這本書與其說是寫出來的,不如說是活出來的,書中聚集我雜學數十年的知識熱情,也有不少我深信學而不思則罔的獨立思考與領悟,更有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與實踐,尤其過去七年我從事南村落文化活動,我自己成為最大的受益人,讓我能接地氣般深入台灣的民俗生活,我很感激這套深入華夏文明的二十四節氣曆法,讓我可以生活得如此豐美,我期望能和大眾一起分享豐潤的生活,更期望如此豐厚的華夏文明傳統能夠復興燦爛!

(本文摘自作者新書《樂活在天地節奏中:過好日的二十四節氣美學》,有鹿文化即將出版)



◆ 星火微光 照亮中國大饑荒痛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6000476-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10月16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我親眼看見農民餓得面黃肌瘦,因為營養不良普遍患了水腫病,田野中到處是死屍。」《星火》由中國導演胡杰拍攝,記錄一群被下放到農村的蘭州大學師生,因目睹1950年代末大躍進運動造成大饑荒的慘況,決定創辦地下刊物《星火》,卻遭處重刑,有些甚至在文革時遭受槍決。

《星火》源自胡杰聽聞媽媽的同學曾在獄中遭受重刑,寫血書和詩歌表達心中憤怒的故事,原來不清楚事情始末的他,開始追查,從刊物《星火》調查起,訪問多位當時師生,呈現出反右運動、大躍進與文革時中國普遍的饑荒情況。

胡杰1958年生於山東濟南,1977年從軍,服役15年。他曾於圓明園藝術村從事油畫創作,受中國導演季丹啟發,開始接觸紀錄片,1995年拍攝第一部紀錄片《圓明園的畫家生活》。1999年辭去公職,成為紀錄片工作者,他的代表作《尋找林昭的靈魂》獲得第一屆陽光華語紀錄片獎長篇組金獎。

胡杰早年以小人物為拍攝對象,從孤獨的民間畫家、礦工、被拐賣的婦女、媒婆,一直到文革慘死者與當代維權者等,他從關懷弱勢群體開始,直到接觸文革敏感題材,開始追查被中國官方視為禁忌的反右派運動、大躍進運動等歷史事件。

「當地死的人無法描述,多一秒鐘就不知道死多少人」,胡杰處理歷史題材以口述實錄為主,《星火》一片走訪中國甘肅到四川共80多人,拼湊出歷史細節,在大饑荒仍被視為禁忌的當代中國,《星火》一片堪為勇氣之作。

此次,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大膽祭出「敬!CHINA獨立紀錄片焦點」單元,與中國被勒令停辦的4大「地下」獨立影展合作,包括北京獨立影像展、中國獨立影像展、重慶獨立影展、雲之南紀錄影像展等。

《星火》之外,還有獲香港國際電影節人道獎最佳紀錄片的《上訪》,耗時12年記錄多位上訪者懷抱希望到北京,卻陷入無止境的等待與刁難;《犴達罕》記錄大興安嶺森林裡的動物犴達罕因生態破壞難以生存,及北方鄂溫克族獵人維加被禁獵的失落悲傷。影展即起至19日止,場次詳洽TIDF網站。

※ 相關報導:

* 諾貝爾獎巨作 瑞典日常讀物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9002531.shtml

今年一舉奪下兩項諾貝爾獎,讓經濟低迷已久的法國人難得開心,文學獎得主蒙迪安諾的舊書再度登上熱銷排行榜,經濟學家提霍勒得獎後說:「若想給我們的孩子未來,就要改變某些事」,引發新一波改革論辯。

前幾年採訪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看到十二月初的斯德哥爾摩市區大小書店最顯著的位置,擺放的都是當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書店人員說「這些是最佳耶誕禮物」。很多瑞典人從小到大,都趁耶誕節假期捧讀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品。

fsj 提到...

米奇吹口哨 扭屁屁12月瘋來台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9004964.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台北報導】2014.10.17

聯合報系將舉辦迪士尼九十周年特展,將於十二月十三日在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展出,共規畫十大展區,要讓民眾盡情與迪士尼卡通人物「膩」在一起,即日起至十二月十二日到各大超商購票,還能享有票價一百八十元優惠(原價二百八十 元)。

迪士尼動畫是許多人童年歡樂回憶,一九二八年的米奇首部黑白動畫「威利汽船」,當時米奇在動畫中操作船舵,吹著口哨邊扭屁股,可愛的模樣風靡全美國,這部動畫更因此獲得奧斯卡特別獎,米老鼠也因此成家喻戶曉的卡通人物。

聯合報活動部營運長李佳諭說,迪士尼九十周年特展是亞洲首度舉辦的特展,因此這次高規格嚴謹策展,將迪士尼最紅的主角、最棒的場景都帶到台灣,內容絕對空前絕後,目前確定只在台北展覽,民眾可得把握機會。李佳諭說,目前已在校園推廣,賣出十萬張預售票,民眾只要在十二月十二日前購票,可比原價優惠一百元,每張只要一百八十元,預估展期間可達卅萬人次參觀。

台灣華特迪士尼行銷總監吳育達說,這次特展將販賣迪士尼九十周年限量商品,逾一百多種商品限量推出,全亞洲只有台灣才買得到,包括復古的迪士尼膠捲海報等,絕對讓迪士尼迷又驚又喜。

●迪士尼九十周年特展將於十二月十三日至明年三月四日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二、三號倉庫展出,即日起至十二月十二日的一百八十元優惠預售票,將在udn售票網、四大超商、博客來網站販賣,團購網則預購至本月卅日止。



◆ 「洛夫瘂弦外頭找」 催生詩人電影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9004967.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4.10.17

一九五四年在左營,三位軍人洛夫、張默、瘂弦創辦了詩刊「創世紀」。為了宣傳,他們想出奇招,買票進電影院後,請戲院在銀幕登尋人啟示,寫「創世紀出刊了,洛夫瘂弦外頭找。」他們作夢也沒想到,六十年後,他們的故事搬上了大銀幕,自己成了電影的主角。

目宿媒體製作的文學大師系列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昨天為第二系列「詩的照耀下」舉行發表會,發表洛夫、瘂弦紀錄片「無岸之河」、「如歌的行板」。發表會上老中青三代作家共聚一堂,包括王文興、楊牧、陳芳明、陳義芝、張拓蕪、管管等,文化部長龍應台、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出席。

兩部電影分別由導演王婉柔、陳懷恩執導,從兩位詩人的角度,回顧創世紀走過的一甲子,也帶出台灣文學與政治氛圍的遞嬗轉變。瘂弦表示「我們是尊重文字的最後一代人。」「他們在島嶼寫作」製作人廖美立則引出資者童子賢的話:「我們是不會讓文學記憶消失的一代。」

陳懷恩以寫實手法拍攝「如歌的行板」,電影的開頭、結尾都在瘂弦常去的一家理髮院。瘂弦表示,他拿過話劇影帝,自認「演戲沒問題」。陳懷恩卻要求他不能在鏡頭前「演」:「你過你的日子,別管我」。他在溫哥華跟了瘂弦十五天,跟著他理髮、買豆腐、遛狗,尋常生活在他鏡頭下鋪陳出雋永的一生。

王婉柔的「無岸之河」則以洛夫的十首詩為軸線,編織拼湊他的人生。洛夫讚許她的鏡頭就像洛夫的詩,魔幻、蒙太奇,「帶著暖暖的悲涼」。他認為,電影將他定位為詩風晦澀的「戰爭詩人」,但他創作達七十年,寫戰爭不過是其中幾年,後期風格更轉向抒情,電影「把我釘在晦澀的十字架上」。

洛夫寫作不輟,瘂弦卻停筆數十年。瘂弦因「寫得不夠多」,在電影中自承「我的文學和人生都是失敗的」,女兒卻回他:「沒有什麼比一個失敗的人生,更像一首詩。」陳懷恩也說「他的人生故事便足以成為一首詩。」歡迎觀眾從電影重溫大師經典,把人生讀成一首詩。

●「無岸之河」、「如歌的行板」,十八日起於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同步上映。

※ 相關報導:

* 科技董座童子賢 讓文學活在膠卷裡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9002461.shtml

「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一系列記錄了周夢蝶、楊牧等台灣文學大師的一生,成為經典文學紀錄片。今年十月,「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二系列,以台灣詩人暨聯合報前副總編輯瘂弦、作家白先勇、香港作家西西等七位作家為背景,描繪文學創作者故事,今天登場開映。

....童子賢熱中參與公益活動,更活躍於藝術人文領域,是誠品的最大股東,也是公視董事。童子賢常說,自己在花蓮鄉下出生、成長,物質雖缺乏,卻能享受單純生活的快樂。

雖然學的是科技,但滿腦子充滿人文藝術。童子賢就讀台北工專時期,曾擔任校刊總編。他最琅琅上口的就是楊牧的作品,如《帶你回花蓮》、《仰望》等詩詞,和碩科技聯合總部內,還有一面牆寫著楊牧的詩詞。

* 文字鄉愁 游離人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7000893-260115

紀錄片《如歌的行板》水晶般清澈的視覺,彷彿一段尋找「家」的鄉愁之旅。台灣是他用努力發揮生命熱情的地方,但是他卻選擇了異鄉作為依歸。

第一次讀瘂弦〈如歌的行板〉這首詩,是在閱讀林懷民小說《蟬》的時候。書中主人翁莊士桓突然唸起了「溫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等等句子。小說中的一群年輕人活在不確定未來的台灣六○年代,卻仍然努力揮灑淒美的青春。

fsj 提到...

文學園丁瘂弦 能聞到天才的香味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9007199.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4.10.18

詩人瘂弦曾為已逝好友高信疆設計一副「酒棋」。棋子就是酒杯、杯中裝滿高粱酒,遭對方吃掉的棋子,棋主必須把盞一飲而盡。一九八○年代,兩人分別主編聯合報副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那時的副刊如戰場,兩人把酒言歡、談笑用兵之際,創造台灣文學的黃金年代。

由目宿媒體製作、陳懷恩執導的瘂弦紀錄片「如歌的行板」,昨天在國賓影城長春廣場首映。瘂弦曾任聯合報副總編輯、主編聯合報副刊廿一年。感念他的付出,聯合報系與目宿媒體合辦這場首映會。聯合報系董事長王文杉、聯合報歷任總編輯張作錦、黃年、項國寧、黃素娟、羅國俊,現任總編輯游美月與聯晚總編輯張宗智均出席。

瘂弦上半生寫詩,下半生以編輯為事業,培養無數文壇生力軍。昨天的首映會擠滿作家書迷,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天下雜誌發行人殷允芃、書法家董陽孜、作家洛夫、席慕蓉、陳義芝、季季等人出席。

「如歌的行板」把觀眾帶回瘂弦童年。他生於河南南陽,父親任職民眾教育館管理圖書。為鼓勵閱讀,父子倆拉了一部載滿書的牛車到鄉下,他在這個「牛車圖書館」打下文學基礎,父親總告訴他:「我兒要做一個文壇的亮角兒。」

替席慕蓉評詩 幫林懷民牽線

一九七七年,瘂弦任職聯合報副刊主編。詩人陳義芝在電影中回憶,那時剛爆發鄉土文學論戰,許多人以為聯合報「站在鄉土文學的另一邊」,其實瘂弦為了讓文學回到土地,在副刊開闢專欄「寶刀集」,邀請日據時代台籍作家如楊逵發表文章。

「文學園丁當久了,可以聞到天才的香味。」年輕的席慕蓉一口氣投了卅首詩到聯副,信中告訴瘂弦:「我不是要投稿,而是想請你看那一首詩好。」瘂弦不厭其煩一一指導,讓蓓蕾開成燦爛花朵。

林懷民成為國際知名的舞蹈家,也是瘂弦牽的線。他把林懷民出版的小說集送給旅美作家聶華苓,聶讀完邀林參加她主持的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沒想到林懷民到了美國意外愛上舞蹈,人生從此轉向。

笑高信疆愛爭 有記者劣根性

瘂弦縱橫副刊廿一年,最懷念和高信疆「諜對諜」的副刊黃金年代。他笑稱高信疆「具新聞記者的劣根性、喜歡競爭和速度」。每次有留美學人歸國,當天晚宴就是「決定勝負的關鍵」,若「副刊高」先走了,「副刊王」必然坐立難安,擔心對方是否偷偷跑回報社換版。



◆ 讚施叔青非比尋常 白先勇:沒看走眼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9007200.shtml

【聯合報╱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2014.10.18

筆耕半世紀,作家施叔青以筆為劍,刻畫台灣、香港的清晰面貌存世,也用她的生命經驗為讀者提供可貴的視角。昨天台師大為了彰顯她在文壇上的貢獻,特別舉辦座談會,邀請多年未同台的施家三姊妹到場座談,文壇大老白先勇引言介紹。

一九四五年出生的施叔青,十七歲時便以處女作「壁虎」登上文壇。「這個女子非比尋常」,白先勇回憶初次看到施叔青作品時的驚豔,白先勇曾讚美施叔青早期小說中的「夢魘鬼氣」比美唐朝詩人李賀,具有奇異、瘋狂、醜怪的美。

白先勇說,施叔青一出道寫作題材特殊,斷定她潛力無限。昨天他開心地說,自己真沒看走眼。

施家三姊妹昨天都到場,大姐施淑、二姐施叔青,以及小妹李昂(施淑端)。施叔青坐在台下傾聽眾人分享心得,白先勇才讚美完施叔青,沒想到李昂一開口就爆料。

李昂說,數年前參加施叔青文學座談,台上一堆專家教授誇獎施叔青小說蘊含許多後殖民文化理論,但李昂卻發言說:「姊姊在家不學無術,沒有讀後殖民理論。」原本她想強調姊姊作品的原創性,卻變成「拆台大會」,昨天她特地「公開」跟姊姊道歉。

詩人陳義芝也補述一九七○年代的施迷流傳的八卦。陳義芝說,七○年代是他們這批人追尋文學的時代,對象就是白先勇、陳映真、施叔青、林懷民,而施叔青曾在一篇小說中影射自己和陳映真的故事。

陳義芝說,陳映真當時是一則傳奇,看到施叔青和陳映真相契合的故事,讓他們在追尋文學的過程中很愉快。

台師大表示,施叔青是國家文藝獎舉辦十二屆以來首位得獎的女性作家,現為台師大應用華語文學系講座教授,昨天她致贈二百四十一頁「驅魔」手稿,供台師大典藏。即日起至月底在台師大圖書館也舉辦「以筆為劍書青史—施叔青教授作品手稿特展」。



◆ 劉國松的毛筆革命 巡迴亞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8000350-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10月18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半世紀前,年僅27歲的劉國松反對盲目追隨西方藝術的腳步,提出兼容西方與中國畫的「中西合璧」,企圖在東西兩大文化傳統中打出一條「中國畫現代化」的道路。逾半世紀以來,劉國松以「復興」為目的投身「革命」,被兩岸奉為「現代水墨畫之父」,2008年獲國家文藝獎,迄今研究劉國松的專著有中英德文版12本。

一切藝術來自生活

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新加坡當代美術館、馬來西亞國家視覺藝術發展局和印尼雅加達國立博物館4家美術館推出「革命.復興:劉國松繪畫大展」,展出劉國松1962年迄今超過百幅畫作,昨日包括了總統府資政廖了以、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等上百位國內外貴賓,一同參加畫展開幕典禮。

劉國松1932年生於安徽,祖籍山東,14歲起學習水墨,1949年隻身來台,以水墨考進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卻在1956年畢業隨即創立「五月畫會」,主張全盤西化,掀起現代藝術運動風潮。

革模仿、破迷思

劉國松回憶說,大一的恩師虞君質的一句話:「一切的藝術都來自生活」,對他的影響很大,「我畫這麼多年的中國畫是否來自生活?」在接觸水彩和油畫之後,他認為,西方繪畫才是來自生活,和許多年輕人一樣他認為「中國畫完全沒希望」,因此拋棄了水墨改學印象派、抽象表現派等西畫7年。

1959年劉國松反省追隨西方藝術潮流的做法,提出:「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舊的;抄襲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襲中國的」觀點,卻因此得罪中、西兩畫派,自嘲「手指指向中國繪畫的未來,卻是兩面開鋒的劍。」

他探究中國畫為何一代不如一代?「發現是文人畫製造了很多麻煩。」劉國松反對「書畫同源」論調,批判元至民初的山水畫36皴法之後,再也沒有新技法產生,這一切都是文人「走火入魔」認為「不用中鋒就畫不出好畫」迷思。

開發水墨新技法

「絕對不能讓中國繪畫葬送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因而提出「中國畫現代化」口號,更撰文主張「革中鋒的命和革毛筆的命」,開發紙筋法、裱貼法、轉印法、噴霧法、紙拓法、水拓法、板拓法、滲墨法、漬墨法等技法,也發明劉國松紙。

這次展出的作品有波瀾壯闊的「太空畫」系列,近期山光水色「西藏組曲」和「九寨溝系列」等,都是使用新技法創造出的胸中山壑。在史博館展出後,大展將繼續巡迴新加坡、馬來西亞與印尼。

※ 相關報導:

* 愛台三部曲 8旬林智信壯繪東台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8000353-260115

「這是我的人生最後鉅作!」80歲的藝術家林智信完成油畫鉅作《芬芳寶島》,歷經喪妻之痛的他,決定再以5年時間創作70張150號油畫作品《美哉東台灣》,完成他「愛台三部曲」的最後一塊拼圖,獻給甫病逝的愛妻。

「請妳保佑我順利畫完《美哉東台灣》」,每天上午林智信一到台南市安平區的畫室,第一件事就是對著妻子的照片合手祝禱。林智信說,20年前與妻子林黃金桂前往東部寫生、照相、蒐集風土民情資料,兩人都愛上東台灣的好山好水,讓他萌生創作《美哉東台灣》的想法。

* 張秋台筆繪川藏 國父紀念館展出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9007106.shtml

....退休校長張秋台的台灣農耕系列及大地情畫作,畫出人與鄉土最深層的感情,因此獲得台灣米勒的稱號,他與攝影家林振弘等人3、4年前到川藏高山地區旅遊作畫,「天空藍到發紫」、「土地黃到飽滿」,美景讓他回國久久難以平復,至今創作80幅「川藏風土系列」,他的目標是100件,這次國父紀念館展出,受限場地展出六十多幅,25日下午2點開幕茶會。



◆ 新住民「漫漫舞」 奪8影展獎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1111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2014/10/18

崑山科大視訊傳播系學生施養浩畢業作品「漫漫舞」,探討嫁到台灣的印尼新住民,如何透過表演「印尼舞」建立自信並取得認同。他請來印尼籍金鐘影后莫愛芳演出,此片獲得8個影展大獎肯定,11月19日將在美國好萊塢國際學生電影節受獎。施養浩希望像李安一樣,透過影像故事,把台灣推向國際。

電影取名「漫漫舞」有多重意義:既有跳舞的浪漫,也象徵主角張梅花慢慢融入台灣社會,而台灣社會也慢慢接受她。劇中張梅花因里長邀請她在活動中公開表演印尼舞,贏得街坊鄰居好評,婆家人也轉而肯定。一點一滴真心澆灌,兩個不同文化漸漸接受彼此。

施養浩說,「漫漫舞」主角是從印尼嫁到雲林種高麗菜農家的張梅花,面對文化差異及婆婆苛責,在印尼的家人及「印尼舞 是讓她繼續在台灣生活下去的力量。他透過外配協會訪談很多新住民,花1年時間寫劇本,將所有訪談到的新住民故事,都融入張梅花這個角色中。

作品今年4月底完成後,頻頻奪獎。在台灣新一代設計獎拿到銅獎、青春設計獎觀眾票選人氣獎、第九屆螺絲起子國際學生短片創作影展獲銀獎、美國哥倫布國際學生影展得銀獎,並入圍美國卡蜜爾國際電影展、好萊塢國際學生電影展。

fsj 提到...

願見.緣至/巧遇達賴 思親夢圓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9008630.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4.10.19

你相信奇蹟嗎?不管信或不信,人生其實充滿不可思議的事,冥冥中彷彿有股神秘力量,總在關鍵時刻顯現,讓絕望的人重新懷抱希望、以為失去愛的人又得到了愛。

國立台灣博物館展示企畫組組長隗振瑜,其所策展的「藏傳佛教唐卡藝術特展」正在台博館展出。她並非藏傳佛教的信徒,三年前,她卻在一股神秘力量的牽引下,見到了達賴喇嘛。在這個充滿奇蹟的過程中,她重新得到生命的能量。

隗振瑜父母分別在廿、十多年前過世。她和父母感情親密,總相信父母靈魂還在身邊守候著她。三年前,隗振瑜陷入低潮,某個夜晚她輾轉反側,起身看著夜色,她突然失去信心,「我那時覺得,一直以為在身邊守候的父母,已經徹底離開了我。」

「那時,我許了一個心願,希望見達賴喇嘛一面,想抱抱他。」

隗並非達賴喇嘛信徒。她說,父親過世後,某天她和母親在電視上看到達賴,母女皆驚呼:「跟爸爸好像。」兩人幽默性格也相似。雙親走後,達賴成為連結隗振瑜跟父母的密碼。

隗說,父母過世後,她不大敢看父母的相片,但只要看到達賴的影像,她就會從中得到思親的慰藉。那晚,她湧起想看達賴的強烈念頭,「再不見,我就要忘記了。」

她上網去查達賴行程,發現他在全球四處演講、近期沒有訪台計畫。而隗振瑜工作滿檔,也不能請假專程去找達賴。她幾乎要放棄了,沒想到,一個月之內,她竟然親眼見到達賴。

那年十一月,台博館和美國柯羅拉多州大學有個合作計畫。隗振瑜和同事為此飛到美國,在東京成田機場轉機時,隗拉著同事去吃拉麵。大快朵頤時,她一抬頭,發現達賴竟然就在眼前。他一手牽著一個徒弟,在機場緩緩行走。

隗馬上衝出去追上達賴。奇異的是,周圍的保鑣竟無人阻擋她。更不可思議的是,達賴突然停下腳步轉身,慈愛地凝視她。隗走向前,他主動將手放在她頭上,像慈父安慰女兒,口誦經文為她祈福。「我雖然聽不懂,卻覺得一股幸福的能量源源不絕地從心中湧起。」

她鼓起勇氣,用英文問達賴:「我太興奮了,可以抱抱你嗎?」他點點頭,給了她一個溫暖的擁抱。她淚流滿面,一路哭到美國。

從見到達賴的那一刻起,隗振瑜重拾信心,相信靈魂與愛不滅,父母永遠在她身邊。是他們指引女兒見到達賴,透過達賴傳達他們「永遠愛她」的訊息。

※ 相關報導:

* 巧合一而再 續緣辦「唐卡展」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9008631.shtml

台博館展示企畫組組長隗振瑜在東京機場見到達賴喇嘛時,身邊的同事匆匆以手機準確地捕捉了這奇蹟的一刻。更巧的是,今年台博館舉辦「唐卡展」,策展人的工作竟又落到她頭上,許多神蹟般的巧合,讓人直呼不可思議。



◆ 創世紀詩社60歲 宏願交棒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9008632.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4.10.19

創世紀詩社昨舉辦六十周年社慶,上百位詩人齊聚。創世紀創辦人之一洛夫表示,創世紀主張詩的純粹性,「不宣揚意識形態、不與政治掛鉤」,因此可以走過一甲子。另一位創辦人瘂弦則許願,創世紀成為「世界最長壽的詩刊」。

一九五四年,三位「軍中詩人」洛夫、張默、瘂弦合辦「創世紀」。張默是「創世紀」詩刊的發想者,「創世紀」三字也是他取名。他在社慶上宣布將「創世紀」交棒給下一代,由「將軍詩人」汪啟疆任發行人。

洛夫說,六○年代台灣詩壇三足鼎立:創世紀、藍星、現代詩。如今,「其中兩隻腳已進入歷史」,第三隻腳「一半進入歷史,一半穩穩站在台灣土地上。」他說,初期的創世紀詩作寫戰爭與漂泊流離,缺乏與土地的連結;但如今創世紀詩人已從飄泊無依變成落葉歸根,「台灣成為我們的第二故鄉」。

詩人瘂弦表示,創世紀六十年以來,沒有刻板的組織章程、也沒有任何詩的宣言與主張,更不會因沒繳會費而驅逐會員。因為創世紀不想因任何規範影響創作。「創世紀是柔性的社團、詩門大開的社團,未來會保存這樣的精神。」

到場致賀的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今天台灣社會會讚美年輕人到非洲幫助病人、在街頭發起政治運動。「我們該如何看待,在一九五○年代創辦詩刊的三個年輕人?」

她指出,他們生在一個貧窮動盪的時代,「因為時代太殘酷,只能走進詩的心靈世界;因為政治語言太粗暴,只想使用純淨的詩的語言;因為外界有太多虛偽,只能走向自己可以掌握真善美的世界。」她對台下滿滿的白髮詩人深深一鞠躬:「你們都是我們的國寶。」

※ 相關報導:

* 紫藤廬 琴茶二重奏特展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9008450.shtml

透過穩重琴音沈澱心情,藉著清雅茶香洗滌身心,琴與茶不僅是古代文人的風雅情致,更是能修身養性的生活美學。台北紫藤廬即日起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弦外之外:琴茶二重奏」特展,邀盧耽、戴宏洋兩位古琴家兼茶人,分享對琴、茶的體悟。

* 台對陸不信任 文化大合作不易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9008703.shtml

台灣知名製作人王偉忠和作家張大春昨天一同出席兩岸圖書交易會座談,王偉忠認為,文藝創作不該在「熟悉裡面找自尊」,要常有新的激盪,也主張台灣影視產業在還沒有完全站起來前,政府該適度保護;作家張大春則指出,台灣社會目前充斥對大陸的不信任,兩岸文化產業不易有大規模的合作。

....王偉忠直言台灣的影視劇「很辛苦」,以南韓、日本為例,認為在產業還沒有站起來前,政府應適度保護,特別台灣需要外銷市場,「必須要站穩才能打天下」;作家張大春也認為電視業靠純資本、大資本,生存不易,但台灣在小眾電影、藝術電影上「還是非常厲害。」

張大春表示,在自由民主開放的社會,才能培養出有創意和洞見且具競爭力的人,台灣在許多小的生活發明都很優秀,「是個太有活力的社會」;不過他也批評台灣政治「利用法令來綑綁民間」,行政和立法部門想盡辦法「利用民主躲掉責任」,導致文化產業發展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