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3

師道

◆ 「漢門」滿天下…建築大師漢寶德80歲病逝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9082347.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4.11.22

總統府資政漢寶德前晚(廿日)因病辭世,享壽八十歲。其子女皆已從美國趕回,親友學生共商告別式細節。文化部表示已啟動呈請總統明令褒揚的行政作業,公視訂今天早上九時重播漢寶德紀錄片「文化容顏:漢寶德」。

漢寶德一九三四年生於山東,八歲隨父母來台,畢業於台灣省立工學院(成功大學)建築系。隨後赴美獲哈佛大學建築碩士、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返台歷任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台南藝術學院(現台南藝術大學)校長。

台灣早年的建築教育重工程,不重藝術與人文。漢寶德自美返台後,將融合藝術與人文、社會意識的西方建築概念引進台灣,徹底翻轉台灣的建築教育。他曾說:「建築是文化的產品,是有深度、有思想的藝術。」

台灣中壯派的建築師或學者如姚仁喜、姚仁祿、黃永洪、夏鑄九、李乾朗、登琨豔皆曾受教於漢寶德,被稱為「漢門」弟子。

「他是我看過,將創新與傳統完美結合的偉大人物。」聯經發行人林載爵表示,漢寶德不但將最前衛的建築觀念引進台灣,也回頭擁抱傳統。一九七○年代,他帶領東海師生開啟傳統建築之勘查與保存、修復工作,參與修復的古蹟包括板橋林家花園、鹿港龍山寺等。

然而漢寶德影響台灣社會最深的,是他手上那一支筆。他視自己為「讀書人」,「讀書人的筆就是武器。」一九七二年起,他以「也行」、「可凡」等筆名,在報紙雜誌上撰寫專欄,從針砭時政到議論文化,一寫就是四十多年。

即使到生命的最後階段,漢寶德的筆也沒休息過。他曾說,「中國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只是在美感上輸給西方。」人生的最後十年,漢寶德將所有心力花在「美學教育」上。

漢寶德曾提議為台灣學生設計美學教育課程,從國小開始上課,卻未獲重視。他只得用自己的筆,一點一滴為台灣文化注入美感。

十月,他出版最後一本書「文化與文創」。九月底已纏綿病榻的他,接受聯合報記者專訪,身旁還放著氧氣筒。他說話時不斷咳嗽,卻一字一句清楚表達對政府文創政策的憂心。

漢寶德認為自己是「上一代文化人」,仍努力了解「下一代文創人」的想法與做法,對他們提出建言,「就算沒人看我也要寫!」他堅持做一輩子的讀書人,他也用他的一輩子,完成讀書人的文化使命。

※ 相關報導:

* 引進西方思潮 現代建築思想啟蒙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2000897-260115

漢寶德是知名建築師,對台灣建築教育也有深刻影響,堪稱台灣現代建築思想的啟蒙者。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阮慶岳表示,漢寶德相信文字的力量,創辦雜誌《百葉窗》並先後編輯《建築》、《建築與計畫》、《境與象》等建築專業雜誌,「大量引進西方思潮,影響建築界後進甚深。」

自美返台後,漢寶德曾任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長。東海建築系期間,引進美國建築教育系統,「有別於成大建築系的日本工學系統,漢先生將東海建築系改為5年制,淡江、中原、逢甲也跟進,至今台灣的建築系仍依循此脈絡為核心架構,對台灣建築教育影響很大」,阮慶岳說。

* 漢寶德創設南藝大 藝術教育的「山長」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9082319.shtml

在後輩眼中「本質是個藝術家」的漢寶德,從五十五歲開始籌設國立台南藝術學院(今為南藝大)。在公眾場合永遠一襲長衫的他,九○年代在南藝大開拓了十多個國內首創的研究所及「七年一貫制」音樂教育,堪稱是藝術教育的「山長」。

....南藝大藝術創作理論博士班所長薛保瑕聽到漢寶德噩耗,忍不住哽咽。她說,南藝大創校時,漢寶德舉辦大型國際活動打開大家的視野;當年,漢寶德在南藝大首創博物館學、古物維護、音像動畫、音像紀錄研究所、建築藝術研究所等十多個研究所皆走在時代最前端。

* 漢寶德「活生生建築」 弟子難忘當時震撼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9082323.shtml

九月底,夏鑄九、姚仁喜、姚仁祿等近百位台灣建築界最重要的建築師、學者齊聚,為他們心中「建築系永遠的系主任」漢寶德歡慶八十大壽。沒想到,這是師生最後一次相聚。

一九六八年,漢寶德返台擔任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開啟台灣建築教育的革命。

當時的建築教育還屬「紙上談兵」,學生多從書上的鉛筆畫學習設計。漢寶德返台前,向東海大學董事會申請一筆「旅遊基金」,以一個多月的時間走訪歐洲經典建築、拍成幻燈片,讓學生看到第一手的建築照片。這批幻燈片後來成為東海建築系的「鎮系之寶」。

姚仁喜回憶當年看到這批幻燈片的震撼,表示當時台灣學生沒機會出國,漢先生的「建築史」不只讓他們看到「活生生的建築」,更明白「建築是有思想在背後」,「他對我們這一代建築人的革命性啟發,迄今沒人能超越。」

漢寶德開放式教學,吸引各校建築迷聽課。如姚仁祿、姚仁喜是東海學生,但黃永洪、夏鑄九卻非東海學生,登琨豔念的還是屏東農專。漢寶德來者不拒,他們成為「漢」門弟子,傳承他的建築美學與使命,成為台灣中壯派最重要的建築人。

* 孫維新推崇:他為科博館立下典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2000899-260115

漢寶德一手創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從1981年出任籌備主任,到1995年卸任館長,共掌理長達14年,投注的感情不可言喻,直到去年,館方仍維持每年為他慶生、邀集他共事過的退休老同事歡聚,現任館長孫維新表示:「去年他來過生日,大家還談天說話很高興。」

孫維新推崇漢寶德以宏觀的視野,為科博館立下難以超越的典範:「第一,科博館的空間規畫壯觀、人員配備完整,300名人員中有60多個研究人員,史館內有堅實的研究,支撐策展與科教活動;第二,他是個強調美學的館長,科博館從建築到內部規畫,都有他的審美觀在內。」



◆ 個性敢言 靠書寫針砭文化亂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2000900-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11月22日 林欣誼/台北報導

漢寶德以前衛思想帶領建築界與博物館界,晚年戮力於美學教育,且筆耕不輟,在公事繁忙之餘,維持每天清晨5點到7點寫作的習慣,著作近百本,代表作包括《建築的精神向度》、《漢寶德談藝術》、《漢寶德談美》等。

他曾在自傳《築人間》中說:「我是靠文章起家的。在骨子裡我是一個傳統社會的文人,不幸降生在現代世界,所幸現代國人仍然保留一些對文人的尊重。」

他從學生時代就辦雜誌、寫文章,並長年在報紙寫專欄,自認:「我的一點社會知名度不是因為建築作品,而是報紙上發表的文字帶來的。」

聯經出版社發行人林載爵回憶,他就讀東海大學時便親炙過漢寶德,「他是個『智者』,思想走在最前端,充滿了新鮮的說法,很有實驗性。」比如他早年創辦的建築雜誌《境與象》,是「世界上擁有最新建築思想的刊物」;1970年代任教東海時,便帶領師生開啟國內文化古蹟的勘查與修復風潮。

漢寶德晚年用力最多的,則是生活美學教育,「但他對台灣生活美學的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都很不滿意,也為此憂心。」

在今年10月出版的最新著作《文化與文創》中,漢寶德便針砭:「在台灣的我們玩弄『文創』這個名詞,把『創意』解釋為『點子』,把文化產業看小了。」比如把一幅有成就的畫變成商業產品,「聰明的商人動動腦筋通常就可以做到,實在算不了什麼創意。」

他認為政府訂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只是形式上鼓勵,卻無實際幫助,「對文化性產業,必須有細心的評估,甚至要幫助他們做成敗的判斷,或幫忙找到可以成功的方向。這就是在過去各國政府都不會插手文化產業的原因。」



◆ 用望遠鏡監考?陸1200名學生集體霸氣考試(節錄)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9081288.shtml

【聯合新聞網╱特約記者郭禹彤/綜合報導】2014.11.21

為了杜絕學生考試作弊,日前,中國陝西寶雞市一所學校,想出了一種妙招!被稱為史上最霸氣的考試,學校安排了1200名學生集體應考,所以有上千張課桌椅同時擺在2000坪大的操場上,超級壯觀!而且校方還動員了80名老師監考,不但能爬上人字梯運用望遠鏡看任何一個學生、還可以用攝影機監看學生考試的行為,真的是名副其實的霸氣考試。不過,該校的教職員工表示,這還不是「史上最霸氣」的一次,日前還曾經同時有5000名學生集體應試的盛況。

※ 詳見原站。

快樂的學習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孩子立下志願,大人能許他未來嗎?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084142.shtml

【聯合報╱社論】2014.11.23

選戰進入最後的肉搏階段,大街小巷穿梭的宣傳車聲調越來越高亢。與此同時,十二年國教宣導說明會連日來正在各縣市進行,與會家長不受選戰喧囂干擾,關心孩子的未來更勝於關切百里侯誰屬。

家長憂心的是明年免試入學方案,如何比序,積分怎麼算,甚至會不會再翻案。教育當局則更希望讓家長了解,國中教育生態不再以升學為唯一導向,重點在讓學生依其性向與興趣,選其所適,愛其所選。然而,如果孩子們可以自主,他們會如何選擇?

兒福聯盟稍早調查發現,國中生面對「我的志願」的職業想像和生涯抉擇,出現明顯的世代差異。傳統師長鼓勵的「救國淑世」,與家長期望的「立大業」,不再屬於新世代語彙,連醫師、律師、政治家都不受青睞;相對的,廚師/麵包師、美容/美甲/美髮師和職業運動員等「小確幸」職業,才是國中生的最愛。

教改廿年問題叢生,各方卸責;十二年國教入學爭議,延燒不止。這項調查結果,值得為孩子的未來吵得面紅耳赤的大人們省思。事實上,在整體社會氛圍與媒體傳播效應下,青少年很容易感受到:與其淪為青年高失業、低薪資、多派遣的產業後備軍,不如開小店,作自己,掌握小確幸。而阿基師、吳寶春、林書豪等鎂光燈聚焦的職業達人,典型不遠,偶像可及,更證明職業無貴賤、行行出狀元。因此,國中生會立下這類志願,並不意外。

對此,有人喜於社會價值與學生興趣的多元發展,正符合十二年國教適性揚才的宗旨;也有人憂於青少年只看到這些職業不必用功讀書、應付考試,卻看不到這些職業偶像成功背後的艱辛過程;更有人慨嘆,孩子生涯想像淺薄短視,既不見遠大抱負,也不知奮鬥開拓。但世代之間職業觀念的大改變,不論聞者或喜或憂或嘆,都應該思考家庭、學校與教育當局在協助孩子未來抉擇時的角色與功能。

事實上,青少年對職業的想像,固易受媒體效應影響,但在職業的選擇上,則家庭環境與父母期待更能左右孩子的方向。因此,父母親如能體認世代間人生價值的遞移,尊重孩子的興趣,避免對孩子成龍成鳳的過度期待,或者進而主動和他們分享工作與職場經驗,協助他們了解學習興趣、釐清生涯方向,則孩子更能勇敢踏出自我人生的第一步。

學校的輔導機制,在協助孩子進行生涯探索,也扮演著更專業的角色,並與家長合作,提供諮詢,幫助孩子走上人生的適切道路。目前國中都採用了生涯輔導、職涯測驗、技藝教育、高中職參訪或入班宣導等多種適性輔導工具,但在兒福聯盟調查中,仍有三成以上國中生對未來生涯懵懵懂懂,近四分之一國中生對升學進路徬徨猶豫,而這正是十二年國教適性輔導的重要任務。尤其,「學生輔導法」已於十月底三讀通過,學校更要作好適性輔導,並讓孩子體認職業的尊嚴,知道任何成功的職涯都須歷經磨練。特別是弱勢的孩子,家庭功能不彰,不易作出適性選擇,學校輔導功能更形重要。

教改大檢討,李遠哲說,家長的價值觀不相信「行行出狀元」,因此很難推動多元化社會。但是,家長的價值觀或許難改,國中生的人生憧憬卻早就轉變了。反而像李遠哲曾高喊「讓高職成為歷史名詞」,卻是教育政策的誤導;若果真關閉了高職,將讓多少國中生的阿基師夢斷?而技職學校多升格大學,導致高職學生寧升學不就業,並造成技職教育重學術輕實務的產學落差現象,這是教育當局必須解決的問題。

「我的志願」的世代遷移,讓上一代「憂國憂民憂天下蒼生」的鴻鵠大志,變成了新世代「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的人生小確幸,這是時代變化的結果,也是社會價值多元的反映。大人們無論憂喜,都很難改變這樣的趨勢。孩子的生涯想像即使稚嫩模糊,卻可能潛藏無限發展空間;少年的人生志向,及長因跌撞顛仆或認清現實而轉變,也是很正常的發展。重點在是否健全心態,充實素養,作好提升自我、開拓未來的準備。而能否適性揚才,正是十二年國教的重大挑戰。

是的,孩子立下志願了,大人能許他未來嗎?

※ 相關報導:

* 東部5大學 共享學習資源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7007

少子化時代來臨,首當其衝的東部5所綜合型大學,昨成立「泛太平洋大學策略聯盟」,總計2萬6千名學生可共享學習資源,除跨校雙修輔系外,還可以交換生身分到聯盟學校上課一整年,不必額外繳交學分費。



◆ 兩岸校園半斤八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3000846-260306

旺報 2014年11月23日 (王睿豪/桃園縣)

轉眼我就回到台灣讀書一年了,經過這段時間真實的台灣學習和生活,讓我對兩岸校園生活的相同和不同,又有了更多更深的體會。

首先是學習方面,回想起一年前我剛回到這裡就讀國二,驚喜地發現台灣的課業好輕鬆啊,學校留的課後作業量比大陸學校留的作業量要少十倍,令剛回台灣的我開心不已。有一位鄰居是國中老師,她知情後囑咐我不要高興得太早。我當下還不以為然,時隔一年,我進入了國三,終於明白:在台灣念書真的未必比大陸輕鬆!

台灣老師上課進度比較慢,老師講課一定要講到幾乎所有學生都懂了,才肯往下教。老師為了顧及實力較弱的學生,會講的較慢,較淺。而很多對自己要求更高的學生,或是為了升學的壓力,都會去上課後補習班。我自己也參加了補習班。每天放學補習到九點半,回家快十點了,第二天又是一早起床,周而復始。

而在大陸,公立中學一般都是住校的,不管這一天有多少作業沒寫完,甚至來不及洗澡,一到晚上十點,宿舍樓就會強制熄燈,要求所有同學休息,所以在周一至周五,是不存在課後去補習班的情況。其實上課時老師講課進度很快,講的內容亦較深,只要大部分同學理解就往下教,當然會有一部分同學(家長)想要加強學習,便只能有時私下請教老師或是趁周休二日時在外面找補習班來上,但這種情況很少,大多數的同學是沒有上校外補習班的。

然後是師長對不同資質的學生的分類,也令我印象深刻。在大陸,有的老師會說到「好生」和「差生」,在部分老師的心目中,「好生」就是學業功課好又聽話,不給老師製造麻煩的學生;而「差生」就是成績又爛,不寫功課又超麻煩的典範。

在台灣的學校,學生通常會被按照其特長科目來分,比如「數理資優生」或是「英文資優生」。假如你實在對課業沒興趣,學校會讓你參加「技藝學程」,讓你有一技之長,國中畢業後去讀技職學校。如果每一科都很爛,學校還有「補救教學」,不會放棄每一個學生。

對於兩岸校方對待功課較好學生的方式,我也是深有感觸的。大陸的學校表面上固然向外界保證,不會按照學生的成績來分班,但實際上學校為了升學率還有名校生,都會有所謂的「黑箱操作」:把成績最優秀的學生集結於同一班,每一科都配備了校方最一流的師資,給這一班稱為「尖子班」或是「精英班」。我之所以會知道大陸尖子班內情,是因為我本身也在尖子班待過,了解實際情況。

台灣這邊的教育部同樣是不允許設立所謂的「精英班」,但是在追求升學率和名校生的問題上,兩岸的學校都是一樣的,但通常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對策。據我所知,有的學校也是會把校排靠前的學生取出來,經學生同意,重新組合,課後統一補習。

台灣學生是統一背著印有學校名稱的單肩包,上面還有貼名條。這很好,可惜都是單肩的。現在的書包,除了課本,還有講義,參考書跟評量等要帶,書包很重。

我母親總是擔心長期下來會對生長發育中的脊椎有負面影響。她曾打電話給學校老師問能不能背自己的雙肩書包,但是得到的是否定的回答。要是台灣的學生書包能改成雙肩背包,那就輕省多了。

fsj 提到...

學習共同體 成績變好 霸凌變少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7012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板橋報導】2014/11/23

因應12年國教及提升台灣學生競爭力,雙北在2012年前後引進日本教育大師佐藤學提倡的「學習共同體」,教室座位改為「ㄇ字型」讓學生分組學習、充分討論,老師改用引導式教學,激發學習動機,逐漸在各地發酵。

「人本來就不適合獨立學習。」領導新北市學習共同體的靈魂人物秀山國小校長林文生表示,學習共同體的觀念一直存在,但從未有任何理論將其觀念實際落實,佐藤學卻做到了。

林文生說,校內推行學習共同體3年,全校平均成績上升15%到30%,甚至減低校內霸凌次數,新北市今年參與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比起第一年增加兩倍,未來有望全面推動。

學習共同體最重要的核心在「對話」,課堂不再是老師的「個人秀」,而是將時間還給學生,老師成為引導學生自主討論學習的配角。

林文生說,現行日本的學習共同體是以4到6人為一組,許多縣市未深入探究就直接複製「形式」,往往失敗收場,因為他們忽略對話前最重要的一堂課,叫做「傾聽」。

傳統教育模式中,學生上課習慣單方面聽講吸收,不懂回饋,當老師要求發表意見時,僅有部分發表慾強的學生會主動出擊,其他多數學生往往閃爍迴避老師詢問的眼神。

當這樣的習慣出現在小組討論時,只要有能力的學生自願出頭,把自己的意見講得天花亂墜時,其他學生的心態將會是「他很強,讓他處理就好」,因此開始聊天、發呆,於是學習將宣告缺乏效率。

為此,林文生特地花了半年訓練學生傾聽,將分組模式改為兩人一組,強迫每名學生互動學習,一周以後出現成效,不僅教室不再亂哄哄,學生也開始學習思考了。

※ 相關報導:

* 學共推不動 老師「一套教到老」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7013

教育界咸認推動學習共同體的關鍵在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教學也須重新審思,而「一套教到老」的教師不斷舉旗抗議。新北市督學王瑞邦坦言,只要老師不動,學共根本推不動。

「共同備課非常重要。」麗園國小教師吳麗玲表示,學共強調引導,教師的備課不能再像過去單打獨鬥,必須和同僚相互檢討,點出個別教師盲點,才能逐漸協助學生吸收。

但習慣同一套教學的教師「太多了」,要求他們改變很難突破。汐止國中音樂老師陳碧玉說,台灣教師習慣「各司其政」,一套方法教了20年都不改,只會苦了學生。

* 印象雖加深,但… 看到考卷臉綠了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7014

12年國教今年上路,新北市教育局因應新型態考試,3年前推行學習共同體,以分組討論方式引導學生訓練思考力,學習變快樂了,但部分學生面對試卷,卻連一題都不會寫。

....「公民課討論時很開心也很有趣,但看到考卷臉都綠了!」學生林昕生道出以「學共」學習近一年遇到的最大困境:「自從改變學習方式後,考題變得好難,部分議題因討論加深印象,但印象歸印象,提筆時真的寫不下答案」。

※ 測驗方式也要改變?



◆ 進擊巨人變教材 2實習師獲肯定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2583

自由 2014-11-23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在課堂上就可以玩「神魔之塔」、「進擊的巨人」遊戲?學生一定精神百倍!高雄市陽明國中實習老師黃品喬和福山國中實習老師韓均君,利用國中生最熟悉的線上遊戲,研發公民課教案「人者無敵,權利進擊」,昨天獲得第七屆全國法規資料庫競賽活動國中組第一名。

黃品喬及韓均君是大學同學,所以跨校合作研發公民課教案。她們表示,設計教案時,以學生熟悉的線上遊戲作為架構,並取用遊戲畫面作為教材頁面,引起學生興趣。例如依照進擊的巨人五個角色,把全班學生分成五組,再把法規資料庫化身為魔法資料庫,讓學生透過搶答,一路往上闖關。

黃品喬表示,人權範圍很廣,看到新聞報導有學生在打工時,應得七千元,卻只拿到三千元,因此想把課程內容聚焦在和孩子打工有關的工作權上,教導學生們如何利用法規保護自己的權利等。

福山國中二年級學生邱柏揚在學習回饋單上寫:「在地圖上未標示的路口,絕對有希望在等候,在失去尊重的時候,請去全國法規資料庫請求拯救。」韓均君表示,身為老師最開心的是,這些孩子只是國二生,透過課程就可以了解人權最核心的概念是要尊重每個人。
柯震東吸毒案人權也編入教材

台師大附中老師陳觀佑和梁雅雯則援用藝人柯震東一案進行法治討論,作成「搶救阿東大兵︱談嫌疑犯的人權及程序正義」,獲得高中職組第三名。

連續七屆獲得「參賽學生人數最多」高中職組第一名的高雄市樹德家商校長陳茂霖表示,不少學生是弱勢,或是上建教班,不太了解法規的重要性,學校利用電腦課和公民課,讓每一位學生學習法律素養。但也有「後遺症」;學生的法律知識豐富時,會援引法律跟建教合作的老闆爭取準時下班,學校還要再反過來教導老闆「守法」。

教育部和法務部合辦全國法規資料庫競賽,昨在台師大頒獎,今年法規知識王網路闖關競賽已有十七萬八千多人參加,創意教學競賽投件數則有五十件,均比去年增加。

fsj 提到...

師生拾金不昧 新進國小好樣的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9085464.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政修/新營報導】2014.11.24

「拾金不昧成為新進國小善的循環。」新進國小人事主任柯春月到新營農會匯款時撿到5萬6500元,拾金不昧交給警察,日前獲選為台南市府優良廉能人員,也成為學生的學習榜樣,該校3名學生先後撿到皮夾都交給老師處理,校長黃耿鐘讚柯是最佳的品德身教典範。

「校長,這是應做的,不用報獎啦!」市府在選拔今年的優良廉能人員時,柯春月還拜託校長黃耿鐘不必幫她報獎,黃堅持拾金不昧的好事要讓大家知道,柯果然獲選,市府表揚她「戮力從公、廉潔自持」。

柯春月去年11月到新營區農會信用部匯款時,發現桌上有1包報紙包的物品,打開一看是整疊的千元鈔,她待在原地靜靜觀察很久,不見有人找尋,再詢問農會人員有沒有人說匯錢時遺失東西,農會信用部也回答沒有。柯春月心想失主一定很著急,就交由新營警分局處理。

「柯小姐,真的很謝謝妳!」隔天早上,在新營三民路經營早餐店的1對夫婦打電話向柯再三道謝,表示5萬6500元是要匯給上游食材業者的貨款,如果丟了,等於要做好幾天白工,柯春月說:「這只是舉手之勞,本來就應交給警察處理。」

校長黃耿鐘特別利用朝會時對學生機會教育,以柯春月拾金不昧的例子教導學生誠實。結果新進國小今年至少有3名學生拾金不昧,其中三年級的沈羿辰由父親騎機車載到學校上學途中,發現地上1個皮夾,到校交給老師後報警,失主是一家貨運公司老闆,老闆贈送模型車、水壺感謝他。

五年級學生張育誠在課聽教室撿到來校參加講習的外校女老師皮夾,裡面有數千元及證件,學校打電話請女老師領回。六年級蕭楷庭上學途中在府西路撿到皮夾,內有證件及兩千元,也交給老師,失主們稱讚新進師生都有拾金不昧的美德。



◆ 如果變老是你我的共同宿命…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085729.shtml

【聯合報╱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教育組召集人】
2014.11.24

不知何時開始,上捷運或公車時有愈來愈多人讓座給你。一開始以為看錯、內心些許受傷予以婉拒,往後次數多了,只好接受。原以為人到中年,過了更年期就好!沒想到那才是人生「意外」的開始:體重攀升,體檢「三高」出現;近視加老花,遠看近看都視線模糊;上下階梯竟難以分辨階梯落差…。看看自己與周遭友人的變化,才終於明白:變老,原來是人們共同的命運,且往往未做準備或學習之前,就悄悄報到!

日前一場「後青春的安老學」論壇中,談到二○一六年台灣將邁入老年化世紀,這一年老年人口將首度超越十四歲以下的青少年人口;老年尿布將超過嬰兒尿布銷售量!

就台灣而言,二戰後嬰兒潮無論是落在一九五一—一九七一年,或是一九五一—一九八四年間,這些人都曾目睹台灣的經濟奇蹟,在當時「增產報國」中,每家子女人數尚多,照顧老年父母尚足以因應。但「戰後嬰兒潮」之後出生的人口急遽下降,甚至以每年不到二十萬新生兒人數來看,少子化加上老齡化人口已是不爭的事實。經建會甚至估算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從二○一○年十.七%,增加到二○六○年的四十一.六%;其中八十歲以上占老年人口由二○一○年廿四.四%,增至二○六○年的四十四%。屆時台灣將徹底成為老齡化社會,影響層面將遍及家族關係、社區維繫、醫療照護到教育與勞動市場!

儘管如此,無論我國整體施政或個人生活與健康等方面,並未真正正視上述人口變化的趨勢。尤其在教育上,對於目前還在求學的青年學子們,學習自己與家人日後如何「共老」的課題,其實有所需要。同樣面對人口老化的日本與歐美國家,將大學招生年齡層,從現在的十八到二十二歲擴大到成人、退休族群等非傳統大學族群,並因此調整考試、師資、課程、教材等內容。

至於針對高齡者而設計的網路介面、鍵盤格式與網路學習內容等,也進行調整。以美國鳳凰城大學為例,絕大多是在職甚至退休的成年學生。以台灣網路之普及覆蓋率,似可結合同樣面臨人口老齡化的中國大陸,成立全球華人世界的老齡或長春網路大學城。

除了在正式課程中加入老齡相關議題外,尚可鼓勵更多中小學甚至高教,與老齡市民進行交流與合作,分享生命經驗,提前了解老齡社會的可能需求因應!畢竟,再過十年或二十年之後的台灣中老年人口中,將有很高比例擁有大學學歷者,如何讓這些人重新進入教育系統,重新當「老學生」或年輕學生人生與事業的「貴人」,將是何等有意義的事!

如果「變老」是你我共同的宿命,能夠提前學習與了解,未嘗不是一件「利人與利己」的美事!



◆ 意外成特教師 她讚學子單純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085491.shtml

【聯合報╱記者呂思逸/板橋報導】2014.11.24

鍾麗華曾赴日學習插花手工藝,15年前,在土城國中「代課」意外展開特教人生,她說,撇開情緒障礙,特教生很單純,很直接,看到他們慢慢進步令她很有成就感。

鍾麗華今年60歲,目前仍是特教生的職訓課程老師,鍾麗華說,其實她大學是讀氣象物理,因興趣才到日本知名插花學院「真美花藝」學習各項手工藝,45歲前教導學生都是成人,一次幫忙代課讓她開始修「特教學分」。

鍾麗華15年的特教經驗,曾遇到自閉症、過動兒、精神分裂、失語症各式各樣的患者,她表示,一連四堂的職訓課程,尖叫、躺在地板哭喊等,最後連她都失去耐心,不過,「磨合期後,彼此熟悉」就好了。

鍾麗華說,卡通、去哪玩都是她主動與學生們攀談話題,「他們不理我,但是會有好感」,她還利用選擇題,讓「失語症」學生透過手指比畫數字,與她聊天;透過鼓勵,她不僅教導學生動手做麵包、蠟燭等手工藝,還教導他們禮儀、禮貌規矩。

鍾麗華提到,她曾經回普通班教書,但是,普通生多重視學科,上課回饋不如特教生,決定重返特教班,如今,她從蠟燭色彩就可以看出特教生情況,如情緒障礙的學生喜歡使用亮色系或紫色。

鍾麗華目前還有教導土城婦女大學的學生,她與學生的作品展出在土城藝文館,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 相關報導:

* 西螺農工2生 獲金手獎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9085405.shtml

「我們考試成績不是最好,但我們技能了得。」雲林縣西螺農工高三生洪君育和嚴宏峻利用寒暑假的時間,提升自我能力,遇到困難也不放棄,參加全國技藝競賽分別拿下生物產業機電職種與畜產保健職種的金手獎,為學校爭光。

fsj 提到...

解碼蝴蝶蘭基因 成大躍國際期刊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7406

【聯合晚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2014/11/25

台灣蘭花年產值約80億元,是世界蘭花育種冠軍,找到最適合蘭花培育的環境,一直是育種者的目標。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陳虹樺參與的跨國研究團隊,用「小蘭嶼蝴蝶蘭」完成世界第一個蘭科植物「全基因體解序」,有助於了解蘭科植物演化、輔助育種選拔,研究成果登上這期Nature Genetics期刊,並獲選為封面文章。

蘭科植物目前約有2萬5000個物種,是被子植物物種數目最多的一科;幾百年來,科學家也極力尋找蘭花在演化過程中如何發展適應環境的策略。陳虹樺和成大副教授蔡文杰,以及大陸、比利時、法國等13位成員共同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歷時五年完成「小蘭嶼蝴蝶蘭全基因體序列」研究。

論文作者蔡文杰表示,全世界「開花物種」共有30萬種,蘭科植物占將近1成,但大部分蘭花都有獨特的授粉者,只要環境一改變,可能就會滅絕。英國皇家蘭花協會登錄的3萬1031種蘭花中,有高達1萬9445種和小蘭嶼蝴蝶蘭有「血緣關係」,可藉由小蘭嶼品種了解其他蘭花。

蔡文杰表示,小蘭嶼蝴蝶蘭的染色體基因數目有2萬9431個,「就像人類基因解碼後可以針對疾病治療」,有了基因資料庫,可以針對優良的分子記號選拔;和傳統培育方式相比,新種類小苗開花要等待20年,透過分子記號,在小苗時就能預測未來開出的花朵形狀和顏色,最多可縮短一半的育種時間。

台灣蘭花產銷協會理事長高紀清說,台灣蝴蝶蘭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蘭花供應鏈,是台灣最重要的外銷花卉,年產值約80億台幣,但每個品種至少要10至20年才能培育出較好的品種,藉由基因體解序,可輔助傳統育種工具。

※ 相關報導:

* 新竹關西高中「綠手指」 農科賽奪雙金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9087599.shtml

新竹縣國立關西高中學生日前參加全國高中農業類科學生技藝競賽表現不錯,其中園藝科學生曾則詠不僅與同學張晉維獲團體組第一名,他還拿下個人組第一名。



◆ 22非洲院童 到公館國小文化交流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9087573.shtml

【聯合報╱記者蕭雅娟/屏東報導】2014.11.25

來自非洲阿彌陀佛關懷中心賴索托院區22位學生,昨天到屏東市公館國小進行多元文化交流,他們帶來舞蹈、武術功夫等表演,體驗公館國小的書法文化,今年的台灣感恩之旅至明年一月,將環島留下生活記憶。

院長媽媽呂月霞說,阿彌陀佛關懷中心是佛教孤兒院,在賴索托、馬拉威和史瓦濟蘭等三地成立分院,透過部落酋長或是政府機關,照顧6千多名沒有父母親的孩子。該中心注重教育,以當地語言、英文、中文三語教學,在院區都以中文溝通,學生除了當地課程,還學習中文、佛法和功夫,目前馬拉威已有4名學生到台灣就讀大學,未來希望他們回國服務,帶領弟妹學習。

昨天公館國小全校學生以扯鈴技藝迎賓,該中心學生唱歌、跳舞、及秀出翻跟斗、打拳、舞劍等武術功夫,學生們熱烈掌聲,直呼「好厲害!」。

阿彌陀佛關懷中心是台灣慧禮法師創辦的國際非營利組織,學生每年到台灣進行感恩巡演,今年賴索托院區的22位學生第一次到台灣,9歲地德說,很開心到台灣,「我學到很多東西」,謝謝台灣的爸爸媽媽的幫助,給我們很多食物和東西。



◆ 推閱讀結合生活 美女教師獲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5000637-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11月25日 張朝欣/雲林報導

雲林北港國中閱讀推動教師陳姵妤,規畫「與文學的早餐約會」、「親子共讀報」等活動,讓閱讀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孩子與父母也藉由閱讀更加親密,營造全方位優質的閱讀情境,獲教育部頒發「閱讀磐石獎閱讀推手」。

國文老師陳姵妤配合學校推廣多年的閱讀計畫,去年先推出「與文學的早餐約會」,由各科老師選1本書,請孩子閱讀2至3星期後,再於圖書館舉行讀書會。老師們藉由討論過程,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過程活潑有趣,大受歡迎。

陳姵妤表示,閱讀是活的,要與生活結合才能精彩有趣,因此也規畫「走讀北港」,請學生實地到北港鎮各景點參訪,再製作成「大富翁遊戲」,寓教於樂;「飲食文學」則由學生拍攝爸媽的拿手菜,一起品嘗後寫出心得,讓孩子了解「吃東西也可以是一種文學」。

fsj 提到...

網路學英語 偏鄉有競爭力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090472.shtml

【聯合報╱李若松/資深媒體工作者(台北市)】2014.11.26

英語與資訊網路能力是未來公民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教育部要透過資訊與科技教育環境改善偏遠地區學校師生的競爭力,遠端學習應該是翻轉教學的契機。

學習英語對台灣邁向國際化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但大學入學考試增加英聽測驗真的和英語能力無關嗎?教育部想到改善英語能力的城鄉差距,竟然是聘請外籍教師下鄉去教英語;真是無視於國內偏遠地區中小學連國內師資都聘不到,還想要優先聘請國外師資下鄉,完全沒考慮台灣偏鄉的生活環境能留住外師嗎?改善偏鄉學生的英語能力,外師不是萬靈丹。

城鄉差距並不只是在英語學習力不足,而是整個教育環境不理想。國內多數年輕教師不願意留在偏鄉,何況外籍教師還會面臨語言不通的窘境。

但偏遠地區的小班小校,師生可分配的資訊與通訊資源相對都會區學校豐富,教育部比都會區更容易補助每位偏遠學校師生,人人有可用的電腦或平板電腦,還有超級寬頻上網,因此在偏遠地區更容易實現網路上課。

國內大學院校針對偏遠學校孩童,已經實施網路遠端家教,在偏遠地區設立數位學習中心,讓孩子就近到數位學習中心,就可和各大學院校電腦中心裡的課輔中心輪值的義工大學生詢問課業。相對的,想提高偏遠學生的英語聽力,可徵求各大專院校英語能力優異的外籍大學生擔任義工,透過網路視訊與偏鄉師生「對話」。

到了寒暑假,再由教育部支持這些義工學生到偏遠地區服務,或讓偏鄉的師生到各大學院校或都會高中參加英語營;透過資通訊利器縮小城鄉差距。



◆ 一校一外師 就是城鄉差距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090470.shtml

【聯合報╱李源甲/國小教師(嘉義市)】2014.11.26

「英聽是否該做為大學入學門檻」還在爭辯,北市政府已悄悄宣布要加碼試辦「一校一外師」的可行性。

這消息看在北市以外的教師眼裡,相信內心都是五味雜陳的!

以筆者服務的學校來說,雖然學校位處南部農業縣,但交通便利,學生人數也尚有千名,算來也頗具規模,但本學年度卻連正式的本國英語教師都湊不齊,只能勉強以代理教師湊合著,更遑論要找外師來助拳了。

情境是學習語言的最佳助力,要一個孩子學好外語,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置身在那樣的環境裡。一個有金髮碧眼外師駐守的校園,孩子的英語表達能力一定普遍優於連正式英文教師也湊不齊的偏鄉小校,而這樣的城鄉差距,卻逐年在擴大中。

英聽不是不能做為大學的入學門檻,但孩子所處的英語力起跑點相差如此懸殊,偏鄉孩子進入大學前,是否早就被英語三振出局了呢?



◆ 河流是教室 彰中師走讀台南台江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3810

自由 2014-11-26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江公民推動台江流域學習運動,獲得水利署、南水局等單位的肯定,彰化高中社會科教師研習活動昨天特地移師台江山海圳綠道,進行「台江流域學習」體驗教學活動,老師們拿起夾子撿垃圾,樂當一日志工。

彰化高中公民、歷史、地理、生物、國文老師廿餘人,在社大台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的帶領之下,走讀台江兩河流域的歷史地理,大家人手一支夾子,沿著台江山海圳綠道的溪頂寮林徑撿垃圾、觀察綠道河畔生態風景,並體驗如何以河流做為公民學習、史地教室。

吳茂成表示,河流是公民最佳的學習教室,鼓勵學生以社會倡議、實踐的方式,進行鄉土踏查、公共政策討論,不只是知識學習,更可以展現社會參與的行動力量。例如小台江就以倡議種樹築道方式,營造山海圳綠道;海佃國中以嘉南大圳排水線做為小論文的研究場域,值得社會科領域老師帶領學生一起參與。

社大台江分校與海尾朝皇宮,發起「台江流域學習」運動,以台江就是一座流域學校,策畫淨堤、水質檢測、走讀歷史地理、流域專題研究等學習活動,一年來已超過一千人次參與。



◆ 快速散熱裝置 清大團隊發明奪金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3641

自由 2014-11-26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清華大學團隊NTHU Team參加今年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署舉辦的國際研究挑戰賽,從上百支來自全球各地的競爭隊伍中,以自行研發少元件、低成本、容易拆裝的「快速可拆裝式散熱暨熱導連接裝置」勇奪冠軍,學生揮舞國旗,堪稱台灣之光。

清大表示,美國軍方為讓應用於戰鬥機、超級電腦等主機板或高頻率晶片能在振動環境下,快速散熱,從三年前開始舉辦Field-Reversible Thermal Connector Challenge,邀請全世界好手參賽。

今年清大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王訓忠與張禎元指導學生張永鋒、徐煒員、陳勁甫、桑凱特、王張安前往美國參賽,研究團隊嘗試各種穩固主機板的機械設計,以及各種不同材質的導熱媒介,耗費將近十個月的時間,成功以特殊導熱材質,搭配雙楔型卡榫,研發出媲美國防工業等級的快速可拆裝式散熱暨熱導連接裝置。

清大NTHU Team所研發的裝置,不僅導熱效果遙遙領先其他團隊,抗震與抗衝擊的性能,雙雙打破過去的紀錄並獲得評審團高度肯定,獲得今年國際挑戰賽的Best Thermal Performance Award。



◆ 馬奎斯文物 多數將捐贈德州大學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9091775.shtml

【聯合報╱記者莊蕙嘉╱即時報導】2014.11.26

今年4月辭世的魔幻文學大師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其家屬告訴美聯社,決定捐贈絕大多數的文物給美國德州大學,因為該校在管理與保存這類文物是做得最好的。

家屬也表示,也會捐贈文物給祖國哥倫比亞及馬奎斯居住長達50年的第二個家墨西哥。馬奎斯用來寫出「百年孤寂」打字機,及諾貝爾獎證書與獎章,將捐給哥國。

fsj 提到...

「自我陶醉式」研究 博士怎能不流浪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093929.shtml

【聯合報╱黃光國/台大心理學系教授(台北市)】2014.11.27

教育部長吳思華指出,目前各大專院校每年畢業五千名博士,其中一千五百名在職,三千五百名等著就業,再加上三百名從國外回來的博士,但是,我們每年只有八百個職缺,「如果再不嚴肅解決,十年後流浪博士將超過流浪教師。」

吳部長的說法,凸顯出廿年前「四一○教改」的另一個後遺症。依照歐洲通常國家的標準,高等教育資源的分配通常是百分之七十的技職體系,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型大學,其中百分之五的人,從事尖端型研究。但台灣教改啟動之後,在「廣設高中大學」的口號下,我們卻將所有的技職體系全部改成「科技大學」,鼓勵大家一起發表SCI及SSCI的論文!

在SCI及SSCI制度的運作下,我們的學術界出現了許多「官學兩棲」的「大老」,他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絞盡腦汁,爭取學術資源,購買貴重儀器,再在幾個大學裡吸收「樁腳」教授,用「放牛吃草」的方式,訓練研究生,教他們在國際學術期刊上尋找熱門議題,套用西方流行的研究典範,大量發表「輕、薄、短、小」的論文。只要論文能夠在國際學術期刊上刊登,就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了合法性與正當性,應聘、評鑑、升等的問題都可迎刃而解。這種「自我殖民」的作法,學術界通常稱之為「養小鬼」,把我們頂尖大學的研究生,訓練成只會盲目套用西方研究典範的「跟屁蟲」;大家不擇手段地製造出一大堆「垃圾論文」,雖可在國際學術期刊上刊登,對我們的國計民生卻沒有絲毫助益。

科技部長張善政表示,科技部曾經做過論文指標分析,發現有些學者表面上看起來很優秀、發表的論文數量很多,但其引用來源不平均,多是固定幾位教授和學生引用,禁不起大數據分析的檢視。所謂「固定幾位教授和學生」,其實就是自己的「研究團隊」。這種「自我陶醉」式的研究,除了詐取國家的研究經費之外,根本毫無意義可言。用這種方式訓練出來的「博士」,如何可能擺脫「流浪」的命運?

張部長在會中表示,從最近一年發生的案例來看,一、兩個學術倫理問題,就已讓我國學術界「在國際上丟人現眼到抬不起頭來」。張部長的發言,是「知恥」;吳部長的講話是「知病」。主其事的部會首長必須「知恥知病」,政府部門才有可能對「民粹式教改」造成的沉痾「對症下藥」。教育部和科技部要如何帶領學術界走出困境,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 陳震遠案 Nature:偽造審查令人嘆為觀止!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168134

自由 2014-11-27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前屏東教育大學副教授陳震遠論文假審案被英國出版社SAGE 撤下60篇論文,連帶波及前教育部長蔣偉寧下台,登上最新一期的《自然》期刊(Nature),以7頁專文探討同儕審查,《自然》期刊認為陳震遠案真令人嘆為觀止!

本期《自然》期刊的新聞專題報導刊登一篇名為「同儕審查騙局」(The peer-review scam)的文章,是由位在紐約的「撤稿監察公司2名創辦人與一名員工凱特・福格森、亞當・馬庫斯、伊凡・歐蘭等3人共同撰寫。文章指出,2012年韓國學者文亨尹(Hyung-In Moon)被發現偽造審查人員,但尚不是「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實例,陳震遠案才是。

陳震遠發表在《震動與控制》期刊的論文偽造人頭帳號同儕審查自己的文章,7月被英國SAGE出版社撤銷60篇論文,其弟陳震武也涉入其中,陳震武研究所時期指導教授蔣偉寧,也因掛名共同作者受波及而辭去教育部長職務。

《自然》指出,這起事件經過14個月調查,SAGE編輯、法務和產品部門共有約20人被捲入此事。SAGE從學者投稿的信中追查兩封eamil發覺異常,並檢視審查評語用字遣詞、作者提名的審查委員背景、參考文獻和審查間隔時間,發現有些案例的審查時間甚至只有數分鐘,最後揪出130個假冒帳號,而核心人物就是陳震遠。

該報導指出,韓國與台灣的案子皆暴露了論文自動審查系統ScholarOne 的問題,此系統在一位審查者被邀請審查論文後,會收到一封註冊信,有心人士可以利用假email 帳號,且無任何額外身分確認下進入系統。報導表示,不少國際知名期刊皆利用ScholarOne系統,但有弱點的不止這個系統,此問題值得學術界重視。



◆ 什麼都靠儀器 忘了用心看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092661.shtml

【聯合報╱王國新/北市華岡文化診所主治醫師】2014.11.27

學醫初期,曾聽前輩醫師說,80%的診斷,都可靠問診得知。當時年輕不懂事,目眩神往於大醫院的精密設備,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正子儀、達文西手臂、葉克膜,動輒上億元,沒有很在意老師的教訓,還覺得教授是食古不化的LKK;直到自己開業,以及出診到偏鄉海外災區,醫師的隨身寶貝只剩聽診器,這才恍然大悟。

近日有位學生來求診,他說每天到了下午5、6點,就開始咳嗽不止,我聽了很感興趣,想起自己在家裡,每當鄰居下午開始點蚊香時,我也是咳嗽不止,只好關緊門窗開冷氣,症狀立解,於是反問病人,得知他租屋在商店街。

「那鄰居是做什麼?」我問。

他說,隔壁是小吃餐廳,5、6點開始作菜,我聽了笑說,那診斷不就很明顯了嗎?

台灣的健保制度,迫使醫師要看很多病人,才能維生,否則就被醫院資遣,看到醫院裡大小醫師看診動輒上百,人滿為患,每個病人分配不到30秒,早上的診要看到下午2、3點才結束,對醫師和病人來說,其實很不公平,而且都是折磨。其實,造成塞爆醫院的大多數病人,都可以在診所處理,真的有必要再轉診到醫院住院即可。但是,人性很難理解,不良制度造成不良行為,大家都成了受害者。

如今,我回頭向老教授效法,堅持要用心來看診,聆聽訴說,導引源頭,用手和聽診器檢查,配合簡單儀器,我曾藉此發現了急性糖尿病、恙蟲病、帶狀疱疹,乃至於肝臟膿瘍。那過程非常有趣,就像偵探查案那樣,只是用於醫療上而已。我還記得曾經診斷馬上風的病例,比法醫和刑警還快三天呢!

有人說,現在的醫師都忘了問診,甚至連身體檢查都不會,什麼都靠儀器。曾遇過熟識的醫師友人,對方只問哪裡不舒服?連身體檢查也沒做,直接開單檢查,問他為何開這麼多項?他說:「反正亂槍打鳥,總會有打中的一次」。我聞言,不禁長嘆。



◆ 怕偷怕抄襲 北京商家禁「中國人」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9093967.shtml

【聯合報╱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報導】2014.11.27

北京一家專門從事外貿的服裝商店,因故貼出「中國入不得進入」告示,經媒體披露後,引起大陸網上一片罵聲,要求大陸主管部門關閉這家店。

北京青年報引述該店解釋,不願意中國同行進入店鋪,以防止抄襲,還有「一些中國客戶實在是太過分了」。

這位商店員工表示,原因是此前外國顧客在店裡被中國客戶偷走錢包,外國顧客認為店家與扒手是同夥,並要求店家賠償五千美元。

報導稱,二○○三年北京雅寶路部分專做外貿的商家就拒絕中國人進入,商戶當時的說法是防止同行獲取商業情報。

fsj 提到...

機器人會選色 虎科大奪世界冠軍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7865

【聯合報╱記者蔡維斌/雲林縣報導】2014/11/28

雲林縣虎尾科技大學機械設計系師生團隊,代表台灣參加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大賽。他們研發出的機器人會把色球篩選出同一顏色,並放置在指定地方,將來可運用在無人工廠或太空探險,這項創新設計勇奪世界冠軍。

校長覺文郁說,今年總共有四十六個國家千餘位選手組成三百八十隊參賽,感謝旭泰公司大力贊助,讓學生能順利成行,為國爭光。

這支由機械設計系教授林明宗領軍的兩支「機器人」隊伍,其中命名為「N.M.C.」的機器人由學生盧毅民、張絲語、林煒祥研製,不論在速度性能與精準度,都遠超過其他國家的機器人。當成績揭曉,獲得冠軍,隊長盧毅民等人眼眶泛紅,激動大喊「台灣一級棒」。

另一組由李日傑、吳美儀、蔡朝仁研製的「G.T.R.」的機器人,初賽也一度打破紀錄,原本有機會並列冠軍,決賽時些微差距獲第四名。

教授林明宗說,今年大賽主題是「火星任務」,他們製作的兩個聰明機器人,可因應無人工廠或電子商店、自動倉儲需求,分辨顏色,並依指令在設定時間內,快速行走並讀取標籤、精密定位,把貨物分類並送到指定的倉儲,精準度幾乎百分之百。

團隊還讓機器人掛著北港朝天宮香火袋出賽。隊員說,他們賽前到朝天宮求媽祖香火保佑台灣機器人「出國比賽拿冠軍」,比賽時外國評審很好奇提問,他們答「Luck Bag」,連評審也覺很有趣,後來願望果然實現。隊員將擇日到朝天宮還願,與媽祖共享榮耀。

※ 相關報導:

* 巨量資料時代 東吳成立專門學院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7864

智慧型手機、社群網站、電子商務與網路教學蓬勃發展,印證巨量資料(Big Data)時代來臨。看準各界對巨量資料分析人才需求,東吳大學昨天宣布,104學年度將成立「巨量資料管理學院」,成為全台灣,甚至全世界第一個培養分析巨量資料人才學院。

* 締造全台最大產學交流平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8000145-260210

為協助產業尋找研發創意及人才,工業局與教育部資科司、資管學會聯合舉辦「2014第19屆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吸引全國99校918隊5000人次參與,促成產學合作62案,為全台最大的產學交流平台。今年總決賽於11月8日舉辦,並有14個單位參與設組,獲業界高度重視。活動開幕嘉賓副總統吳敦義表示,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活動縮短了產學落差,除培養未來人才,也是鼓勵創業、增加就業和產值的最佳平台!



◆ 文學搭橋 日教授山口守結交賴和、吳濁流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9096410.shtml

【聯合報╱彰化縣政府廣告】2014.11.28

第一場專題演講,由日本大學文理學部教授山口守主講「從台灣文學經驗看文學與教育」,每一位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過程中,都會有不同的解讀,學生能以自我觀點閱讀後,創造自己的作品,強化寫作與理解能力,開拓新視野。

山口守分享自己如何了解台灣的文化與背景,他以一口流利的中文講完整場,讓台下民眾驚呼連連。山口守說,他在「偶然」閱讀台灣文學書籍後,啟發他對台灣語言的興趣,他深入學習,不僅看得懂台灣書本,訓練中文的聽與說能力,才能透徹學習。

山口守表示,他翻譯多本台灣書籍,包含白先勇《冬夜》、洪醒夫《市井傳奇》、陳映真《山路》等台灣現代小說,透過台灣的文學,深入了解台灣當時的社會、歷史與人文,他彷彿穿越時空,與作者對談,了解作者的思維與脈絡。

「台灣社會是多元民族融合,語言豐富。」山口守說,在日本社會,從過去至今僅有一種語言流通,就是日文,但在台灣社會有原住民語言、客家語、閩南語,甚至經歷日本殖民地時期,年長者會說日語,如此多樣化的語言也代表是多元民族融合,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讓他感到相當特別。

山口守大讚台灣文學家賴和,他說,賴和處在日本殖民時代,提出面向世界的觀點,要能透過閱讀打開自我的眼界,很有國際觀;賴和對教育的看法認為,「讀書雖然重要,但不是在讀的方面,而是在書中能認識人的思維」,他讚嘆賴和的想法很新穎。

山口守表示,台灣在日本殖民時,日本強制台灣人學習日語,在高壓的帝國主義之下,台灣人吳濁流能以日語創作書籍,作為抗日的武器之一,引起他的注意,啟發他對台灣語言的興趣。

「只要閱讀能夠引發興趣,必能深入學習。」山口守分享自身經驗,在吳濁流作品中,記錄日據時代警察制度、保甲制度、皇民化制度等,表露社會現實面,對於時事的敏銳寫作風格,深深吸引他,啟發他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後來到上海復旦大學學習中文。

山口守說,要把閱讀文學作為語言藝術,可以用眼睛、嘴巴、耳朵、手指表達書本內容,「聽、說、讀、寫緊緊相扣」,他強調,學生在看完文章後,要能夠表達自我的意見、多與別人交流,訓練自己在重新解讀後,能書寫下來,用自己的語言闡述,創造自我的作品。

※ 相關報導:

* 接軌世界 彰化力拚全城閱讀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9096404.shtml

彰化縣政府於十一月二十日在彰化演藝廳舉辦閱讀教育國際論壇,邀請日本大學文理學部教授山口守、台灣知名作家、教授廖玉蕙,分享自己如何愛上閱讀的經驗,兩人都說,閱讀不分書籍,只要能吸引孩子產生興趣,就能「愛」上閱讀,透過閱讀與世界接軌。



◆ 廖玉蕙:貼近生活 讓孩子愛上說故事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9096412.shtml

【聯合報╱彰化縣政府廣告】2014.11.28

第二場演講由台灣知名作家、教授廖玉蕙主講「文字編織的秘密—談閱讀與寫作」,她說,閱讀要能夠引領孩子,讀出自己的風格與味道,教師應避免填鴨式教學,要能與學生溝通,啟發他們對閱讀的熱情。

「台灣孩子越大,表達越沉默。」廖玉蕙說,她到國小演講,小朋友認真聆聽,甚至還會熱情發問問題,即便答案天馬行空,也能勇於表達自我的意見,不過,到大學教書,她每次一問大學生是否有問題,學生們就低下頭,不發一語;台灣孩子從開口到閉嘴,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廖玉蕙說「老師的思想需先解放」,台灣過去填鴨式的教育,造就每個問題的答案僅有一種的既定模式,為了讓孩子能多元思考,教師可以從其他角度思考孩子的答案,或許在每個問題背後,每種解法都行得通。

廖玉蕙表示,台灣家長對孩子教育觀念是「貴書本、輕人生、只要讀書不要貪玩」,只要跟書本無關,都被認為是不正經的活動,應該要打破這樣的觀念。她說,不少家長抱怨孩子不愛閱讀,卻熱愛看漫畫書,讓家長很頭痛,她認為,孩子的興趣最重要,如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蟲創造四百五十部、十五萬頁充滿人道精神的漫畫,同樣受社會肯定與尊崇。

廖玉蕙建議「與學生共讀,引發閱讀興趣」,教師可從學生程度深淺,選擇推薦書籍給孩子閱讀,教師應避免填鴨式教學,透過討論尋找多元答案,啟發他們對閱讀的熱情,讓孩子愛上閱讀,自然會主動看書,不用人操心。

「解讀力很重要」,廖玉蕙以英國首相邱吉爾演講故事為例,邱吉爾在演講中收到一張台下傳達的紙條,上方寫「傻瓜」,邱吉爾知道有人想要藉此羞辱他,但邱吉爾轉換心情,用詼諧的方式說「這位聽眾真糊塗,只在紙上簽下大名,卻忘了寫內容」,成功把對方惡意攻擊,「解讀」為對方糊塗,不僅化解尷尬,充分展現智慧,令人佩服。

廖玉蕙表示,從生活中就能看見文學,如現代化的改變,能觀察到利己的時代取代過去利他精神,就像提供大家看時間的大時鐘退位,取而代之是僅能自己使用的手機等科技產品。

廖玉蕙建議,在寫作能力培養上,家長、教師都可以讓孩子嘗試講故事,如何把在學校的生活經驗,有條例地做好歸納,並能說得有趣與家人分享,培養孩子說故事的能力,讓說故事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寫作能力勢必大幅提升。

fsj 提到...

研究室裡買票 金門大學助理教授收押
http://www.udn.com/2014/11/29/NEWS/SOCIETY/SOC10/9098499.shtml

【聯合報╱記者蔡家蓁/金門縣報導】2014.11.29

國立金門大學日前因學生集體收賄「賣票」,校方大動作舉行反賄選連署,昨天檢調又查獲沈姓助理教授,為議員候選人買票,且就在研究室裡交付賄款,沈坦承犯行,法官裁定羈押禁見。

金門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劉穎芳表示,三天前檢方指揮福建省調查處,前往第一選區某候選人住處、辦公室與競選總部及沈姓教授住處、研究室等六處執行搜索,查扣可疑現金、名冊、存摺,並陸續約談該名議員候選人、沈姓教授及選民等十二人到案。

劉穎芳表示,該名候選人涉嫌透過沈當樁腳,計畫向廿多名校友期約賄選,每票五千至八千五百元(含機票),沈為避人耳目,還選在學校的研究室交付賄款,沈坦承向校友買票,但賄款來源未交代清楚。

訊後,沈與陳姓中間人以選罷法投票行賄罪嫌羈押禁見,候選人以一百五十萬元交保。

金門大學主任秘書翁瑞宏表示,該案已進入司法階段,會靜候調查結果,依涉案情節輕重,對教授作適當處置;課程會安排其他老師代課。

「師生的道德教育到底在哪?」金門大學先後傳出學生集體收賄,及教授當樁腳買票,居民批評說,日前金大舉行「愛金大!捍衛金門大學!」的反賄選簽名連署活動破功,校方應好好檢討。



◆ 媒體別誇大渲染 要做社會良心
http://www.udn.com/2014/11/29/NEWS/OPINION/X1/9098447.shtml

【聯合報╱呂郁女/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系教授、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前秘書長】2014.11.29

新聞傳播界前輩恩師李瞻教授,昨天在政大頒贈吉星福張振芳伉儷文教基金會李瞻教授新聞研究論文獎,給七位撰寫新聞相關論文的研究生。李教授對當今媒體的亂象憂心忡忡,他說這樣的景況,是當年他推動開放報禁時未曾料及的。

民國五十七年,當時新聞局長王洪鈞請李教授起草廣播電視法;六十三年李教授赴立法院報告,得到絕大多數立委的贊同,並於六十五年實施,讓廣播電視媒體經營有法可以依循。

六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中美斷交,社會動盪不安,李教授向政府建言,希望能開放黨禁、報禁、廢除戒嚴令、釋放政治犯等讓台灣成為真正邁向民主自由國家;此外,還建議開放赴大陸探親。總統蔣經國先生請李教授與總統府國策顧問魏景蒙、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汪敬熙研議,終在七十六、七十七年陸續實現上述各項措施。

社會民主和新聞自由得來不易,翻開一頁頁新聞史,綜觀新聞理論從威權主義、共產主義、自由主義、社會責任論、發展理論,乃至於當今的民主參與,歷程艱辛。期間曾因新聞自由的氾濫,而有美國黃色新聞時期紐約新聞報與紐約世界報「黃童子」漫畫的競爭,渲染西班牙人在古巴的「暴行」,引發美國人對西班牙的不滿情緒,加上美國戰艦「緬因號」在古巴哈瓦那港被炸沉,兩家報紙誇大刺激的描述、製造新聞及圖片,並斷言這是西班牙人的罪行,挑起美國和西班牙人彼此仇恨,竟釀成一八九八年美國政府對西班牙發動戰爭。

此外,紐約新聞報的老闆赫斯特,對當時的總統麥金萊持續無謂的攻擊,無政府主義者傑高斯被煽動,在一九○一年九月十四日刺殺麥金萊總統。

美國社會開始反省:媒體享有新聞自由的同時,是否應該擔負社會責任?故而建議政府可以制定法規,藉以保證媒體接受規範並執行其社會責任,也可以監督媒體內容是否能服務社會、實踐它的功能。

瑞士、挪威、紐西蘭等國更設立媒體公評人(ombudsman)制度,透過媒體新聞評議的自律組織,來接受民眾的申訴及對媒體評議的機制。

反觀台灣,歷次選舉,部分媒體,尤其是電視政論節目,對與自己立場相左的候選人,或作不盡公允的抨擊,或極盡造謠誇大渲染之能事,引起社會的不安、對立與仇視。

為此,李瞻教授在頒獎典禮上,叮嚀得獎同學,希望他們能作為媒體的社會良心、良知與良能,諄諄教誨令人感動。

在媒體亂世時代,聆聽九秩高齡傳播界耆宿,憂國憂民期許後進緊握千秋之筆,擔道義之肩,有如暮鼓晨鐘,益加發人深省。

歷年來榮獲吉星福張振芳伉儷文教基金會獎勵的學生近三百位,謹以此文鼓勵並期許有志從事媒體工作者,激濁揚清,多報導社會的光明面。



◆ 翁啟惠:生醫講座增四明星
http://www.udn.com/2014/11/29/NEWS/FINANCE/FIN9/9098425.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4.11.29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昨(28)日表示,12月18日將公布新一屆「台灣生技醫療講座」(TBF)名單,預計遴選出四位講座新星,也是新一批具備潛力的台灣生技領域研究者,為台灣培養下階段優秀生技人才。

財團法人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Taiwan Bio-development Foundation, TBF)去年邀請國內學術及研究機構提名生技講座候選人,經基金會嚴謹審查,選出八位講座,總獎金2億元,每位講座提供2,500萬元的研究獎金,分十年支付,今年獎助做法也一樣。

TBF基金會是由一群國內有理想企業家共同捐助成立,該基金會在翁啟惠主導下,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富邦金副董事長蔡明興、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中天生技集團董事長路孔明捐資成立,首屆董事長為翁啟惠。

成立主要目的在培養生技醫藥領域人才,包括提供進修獎學金、補助相關研究計畫、設立學術講座、舉辦或贊助研討會與活動,以及協助智慧財產保護與技術移轉等,初步重點是設立學術講座。

翁啟惠說,這個講座的目的在挖掘並鼓勵生技方面年輕且傑出科學家,投入長期基礎研究工作,促進我國生技產業發展。基金會去年原先規畫提供六位講座,因候選人相當多,且非常傑出,富邦金及潤泰集團更率先各自贊助一位講座,因此共選出八位講座。

翁啟惠表示,培養人才要先找對人,講座是培養高階人才的做法之一,基金由企業家贊助,給予講座獲得者一定經費,分幾年給付,用母雞帶小雞方式,一個拉一個的帶出「人才鏈」。

所謂人才鏈,翁啟惠說,以去年八位講座為例,每一位學者每年只要收五名學生,每一年就會有40位具備潛力的創新種子出線,十年就是400位。



◆ 開發專用軟體 盲師教學無礙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9000424-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11月29日 謝文瑄/新北報導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林聰吉,歷經長達10年的視力只剩5%,7年前起完全失明,但他從不自怨自艾,反而更加賣力找方法備課,與校方一同開發盲人用軟體與機器,讓淡江大學成為唯一榮獲「新北市進用身心障礙者績優單位」獎的學校。

「今年夏天,我終於在鏡中看不到自己。那天早晨,我凝視鏡面許久,然後平靜地緩步轉身離開,就像向躺在靈柩中的老朋友致上肅穆的最後禮敬。」林聰吉當年罹患青光眼,視力漸漸衰弱,民國96年夏天,他失去了雙眼視力。

以教育為終身志業的林聰吉,未因此喪志、失去教職身分,他積極提供意見給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讓中心順利開發「蝙蝠中英文自動閱讀機」、「中文JAWS盲用語音軟體」等,也透過校方申請「有聲音電腦軟體」與「有聲掃描機」。

「不是消極補償缺陷,而是主動提供更平等、尊重且多元的環境。」職能福利組長彭梓玲表示,校方尊重各種使用者,營造無障礙空間,讓所有身心障礙師生能順暢生活。事實上,學校身心障礙員工人數目前的加權人數,也從上學年度4.5%升至4.8%,平均工作年資從9.84升至9.91。

※ 相關報導:

* 校園行動學習 掃碼認識600蕨類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8080

士林文昌國小有座北台灣蕨類生態最完整的蕨類園,4年前校長黃玉貞將行動學習融入教學,孩子拿著iPad進入蕨類園,掃QR Code認識600多種不同蕨類,學習就此翻轉。

今年10月,文昌國小獲得教育部頒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團隊」。昨天教育局舉辦「教育雲端應用及平台服務」成果發表,成了其他國小爭相請教的對象。

黃玉貞說,為在校內推動行動學習,她逐步在校內建置相關設施。目前全校每間教室都擁有白板、黑板、電子白板、短距單槍以及電子書與電子評量系統,老師走進教室只需打開電源即可使用。

「一開始老師也會抗拒」,她說,並非每個老師都對3C產品很快上手。她先由有興趣的年輕老師開始,由老師教老師,實際體驗過後,老師們發現沒有想像中困難,逐漸接受新的教法。

校方先從自然科採用,慢慢推廣到國語、英文、數學、綜合科目。原先害怕在老師面前念英文的同學,由於可事先透過iPad錄音、錄影,讓老師從行動平台檢視,同學們愈念愈有信心,如今上台報告也逐漸克服害羞或緊張的情緒。

* 哲學系「學霸」 寢室塞2000本書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9100858.shtml

一間狹小的學生寢室裡,塞滿包括叔本華、佛洛伊德、莎士比亞等2000多本名著,讓人嘆為觀止,這些藏書的照片被貼到大陸微博上,受到網友讚嘆,陸媒報導,這些書的主人是大陸四川大學哲學系的周清雲,據說他當年考哲學系研究所第一名,堪稱名副其實的「學霸」。

....周清雲的同學表示,周清雲平時不喜歡玩微博、微信,手機用的也是老舊黑白螢幕的傳統手機,有時打電話都連絡不到他。一有時間,他就去讀書,之所以愛買書,是看書的時候喜歡在書本上作註解,而圖書館的書不好亂寫亂畫。

fsj 提到...

App+平板 體驗雲世代教學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01434.shtml

【聯合報╱記者魏莨伊/板橋報導】2014.12.01

資訊月活動邁入尾聲,教育部舉辦的「數位教育博覽會」在世貿一館熱鬧展開,新北雲世代學校也不落人後、輪番上陣,讓民眾免費體驗應用新科技的創新教學,明天落幕。

活動由成福國小、五寮國小、崇林國中、錦和高中、新店國小、北新國小、三芝國中等7所雲世代校園師生,透過行動載具App和資訊設備靜態展出與模擬情境教學,展現行動學習樂趣,有機會獲得小禮。

教育局教育研發科長劉金山說,成福國小擔任第一棒,將展場攤位打造成數位教室,模擬平日透過數位攝影與WiFi傳輸,隨時將生態導覽照片直接傳進平板顯示器,放大觀察,讓教學更增彈性;接著由五寮國小「校園小記者」和「小主播」展現學習成果,親自記錄「行動學習優良教師的頒獎典禮」會場,實地訪問、現場擬稿、實境播報。

教育研發科主任鄭妃君說,獲得全國創新應用團隊獎的錦和高中,讓民眾體驗新科技新教學,看學校教師團隊如何運用免費App,讓學生更樂於討論。

北新國小則透過活潑的電子白板互動教學,讓孩子直接在載具輸入答案與想法,教師透過後端資料即刻掌握學生學習狀況,便於統整、記錄、回饋;新店國小的校園電台TV成舞台,運用網路影音平台搜集網路影音或教師自製影音檔,改變傳統教學。



◆ 想在玉山辦畢典 國中生特訓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9101420.shtml

【聯合報╱記者賴香珊/南投報導】2014.12.01

竹山鎮延和國中體育班學生與老師訂下要在玉山上畢業的約定,為克服高山症等狀況,校方幫學生展開一連串登山特訓,並將在周六率隊征服合歡山,讓學生接受挑戰,逐步完成登玉山的夢想。

體育組長董勳遠說,體育班孩子體能雖不錯,但登山對他們仍是極大挑戰,去年師生就有登玉山的構想,評估後決定從負重訓練到登合歡山,循序漸進地為玉山之旅做準備,讓孩子能在台灣第一高峰領畢業證書。

「登合歡山,是征服玉山的前哨戰。」清晨6點不到,延和國中30名體育班學生已展開訓練,學生兩兩一組互背,在草皮來回奔跑,進行扛槓鈴走樓梯等增強肌耐力的練習,在不影響課業的狀況下,學生利用晨晚和假日特訓,絲毫不敢懈怠。

學生陳晏喆說,背人或背包跑步很累,有時還會跌倒,可是期待彼此互助一起征服高山,就更有動力向前,目前雖是挑戰合歡山,但要是無法跨越就無法向玉山邁進。鄭俊誠則說,體育班學生登山前的訓練還是很重要,不管是練肌耐力,或短跑長跑全要練,增加心肺功能「腳一樣會痠會累」,但為了降低高山症發生,也只能咬牙硬撐。

訓導主任葉明修說,學生為了在玉山上辦畢業典禮相當努力,也希望他們在訓練的過程中,鍛鍊體能也學習互助合作,也改變一般人對體育班學生「頭腦簡單」的觀念,這也是師長送給學生們最好的畢業禮物。



◆ 搶救探戈…阿根廷熱血師生先救樂器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101652.shtml

【經濟日報╱編譯 余曉惠】2014.12.01

阿根廷以探戈聞名全世界,但當地的探戈卻面臨一場「消音」危機,因為能演奏出探戈動人樂曲的手風琴愈來愈稀少。幸好,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一群工業設計系的師生的努力下,危機有了轉圜。

探戈在阿根廷的人氣,正處於1940至1950年代黃金時期以來的高峰,樂曲靈魂「班多紐手風琴」(bandoneon)卻愈來愈少見。班多紐手風琴原本是德國樂器,19世紀歐洲移民帶到阿根廷後,成為探戈不可或缺的元素,這種需要雙手並用、有71鍵的大型六角手風琴,據說演奏難度在樂器界名列前茅。

然而二次大戰後,德國國內需求有限,製琴工廠逐漸凋零,這種手風琴也愈來愈稀有,最後成了阿根廷收藏家的目標,價格也水漲船高。目前市面上的古董琴相當稀少,一台動輒超過4萬阿根廷披索(4,700美元),非一般市井小民負擔得起。

為了讓探戈的樂音流傳下去,來自拉努斯大學的14人團隊,打造了史上第一台在阿根廷製造的班多紐手風琴,而且價格親民不少。

拉努斯大學的研究計畫始於兩年多前,由於傳統琴身有多達2,300個零件,設計團隊原想拆解琴身,簡化製造流程,很快就發現行不通。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46歲的拉希提(Andres Ruscitti)說:「我們希望盡可能尊重樂器原本的聲音,但這代表我們必須採用20世紀初的材料與技術,而且要彈奏50年,才能重現歷經風霜的聲音。」

由於這個做法太不切實際,研究團隊決定保留部份木質和紙質,新加入一些塑膠。為確保音質,研究人員請多位樂手試奏後加以調整,最後成品以阿根廷已故知名樂手特洛伊羅(Anibal Troilo)的外號「Pichuco」為名。這款新式手風琴預定在年底前測試生產,明年起量產,售價只有古董琴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拉努斯大學希望,未來這項計畫可以從校園獨立出來,轉型成一家小型企業,由校方負責監督產線與調音,阿根廷民間企業提供材料。

拉希提說,雖然1990年代之後,市面上慢慢出現一些德國製的班多紐手風琴,但價格超過6,000美元,比古董琴還貴,相信阿根廷本土製的「Pichuco」在價格上仍大有優勢。

(綜合外電)

fsj 提到...

雲林國小校慶 截肢鬥士講故事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9103579.shtml

【聯合報╱記者陳雅玲/斗六報導】2014.12.02

雲林國小慶祝21周年校慶,以「幸福雲林二十一 愛閱享讀最有禮」為主題,舉辦為期一周的慶祝活動,昨天校方率先舉辦「校園好書推薦與認捐」的活動,邀請親子師生共同敲響書香鑼認捐好書,並邀請生命鬥士郭韋齊到校分享她的奮鬥故事,勉勵小朋友熱愛生命,盡情彩繪人生。

雲林國小昨天一早就敲響書香鑼,學生開心地推薦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書單,不少家長響應孩子對書本的興趣,當場認捐,校方將獲推薦的書單公布,希望有更多家長參與認捐好書活動,讓孩子們徜徉在書香雲林中。

為了讓校慶活動不只是嘉年華會式的表演,能夠更有意義,學校昨天邀請了神秘嘉賓郭韋齊演講。郭韋齊7歲時,因為感冒休克被迫截掉四肢,她雖一度自卑,但後來找回生命的自信,一般人能做的事情,她靠自己的能力做到了,甚至做得更好。

今年才攻頂玉山的郭韋齊絲毫不緊張,幽默風趣的演講讓全場笑聲不斷,她不僅上台彈奏鋼琴,更讓小朋友摸摸她截肢後的雙手,那上面的疤痕記載著她與生命奮鬥的故事,讓他們既驚訝又佩服她勇敢地面對生命。

校長張景哲表示,希望郭韋齊的故事能夠對孩子有所啟發,今年校慶將在本周六上午舉辦慶祝大會,並以環保為主題,邀請全校家長和社區民眾一起參與,希望集結義賣所得2萬元捐贈給「台灣愛樹保育協會」出版樹木保育童書「人人都是樹醫師系列之四」,鼓勵師生一起關心我們的樹木與環境。



◆ 陸師教古文 大華高中生印象深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9103640.shtml

【聯合報╱記者葉臻/楊梅報導】2014.12.02

浙江嘉興世合雙語學校,昨天到楊梅私立大華高中教學交流,並透過教授古文講說與朗讀,讓學生對字音字形的朗誦學習,留下深刻印象。

大華高中教務主任李繼宗說,這次嘉興世合雙語學校老師參訪,主要是針對兩岸的國中課程內容交流,就古文課程來說,一篇《與宋元思書》就有不同的授課方式,「老師們透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增長學生的學習廣度。」

大華9年級同學王思惟說,《與宋元思書》作者吳均透過遊覽山水景色,向好友宋元思紓發心得,「並不難讀」,然而陸師注重字句疏通,藉由字詞字意解釋,讓學生了解文中敘述,「跟台灣老師的教法大同小異。」

大華高中校長方海龍說,近年來大華高中力求培養學生的國際觀,藉由與大陸學校進行交流,學生看見、體驗不同的學習方式,「才不至於故步自封」,也能從不同的視野、角度,學習到同一門課的不同學問。

「對陸師的朗讀印象深刻」,9年級生陳冠元說,陸師會藉由朗誦的方式,讓學生學習中文的字音字形字義,不但有助於自己對中文字的理解,也對自己的朗讀信心大增。



◆ 「不行啦,不行」…日最夯流行語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103852.shtml

【聯合報╱東京記者雷光涵/一日電】2014.12.02

日本「新語.流行語大賞」一日公布前十名,年度大獎頒給搞笑雙人組的「不行啦,不行不行」及時事熱門話題「集體自衛權」,有趣的是名單註明,集體自衛權得獎者「拒絕領獎」。

「日本電氣聯合」由兩個年輕女生組成,笑梗是反串老頭的人提出各種邀約想勾引寡婦,寡婦千篇一律回答「不行啦,不行不行」,老頭會說,「有什麼關係嘛」。日本人覺得生活中各種場合引用,好像都很適合,成為今年爆紅的流行語。此外,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引發諸多討論,頻繁出現在新聞報導因而獲獎;不過卅年前出版「現代用語的基礎知識」即已收錄這個名詞。

獲獎的詞彙、句子還有迪士尼動畫電影「冰雪奇緣」主題曲「Let it go」,日文版翻成「做你自己」,「東洋鯉魚女子」(日本職棒廣島東洋鯉魚隊女球迷)、「壁咚」(少女漫畫中,男生單手把女生壓在牆上的告白)、「危險藥物」、「您好/再見」(NHK晨間連續劇「花子與安妮」主角的招呼語)、「懷孕騷擾」(女性因懷孕或育兒在職場被岐視)、「妖怪手表」(人氣電視卡通)、「傳奇」(指年長的優秀運動選手,如冬奧金牌葛西紀明、高球名將青木功、中日龍投手山本昌廣)。

審查委員清水均說,今年入圍的五十個流行語有「危險藥物」、「登革熱」、「伊波拉出血熱」等時事用語,「粗略來分,從電視、卡通等故事孕育的詞彙稱為幻想系語,則從時事衍生的語詞可稱非幻想系語,今年的新語.流行語是非幻想性系占優勢。」

fsj 提到...

新竹北埔國小必修課 帶「孤獨蠹魚」走讀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9106041.shtml

【聯合報╱記者蔡昕穎/北埔報導】2014.12.03

台灣文學作家龍瑛宗,出身新竹縣北埔鄉,經歷清領、日治等時代,文學作品反映出當時代的北埔景況。北埔國小四年前起,不僅由老師編纂書冊,更讓孩子們帶著書本到鄉內「走讀」,走訪龍瑛宗文章內描述的地點,感受歷史與文學的交會。

北埔國小老師李勝吉在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進修碩士學位,剛開始帶著班上學生認識龍瑛宗在地文學家,課程越推越有趣,逐漸演變成全校運動。

學校將龍瑛宗課程列入鄉土教程,規劃兩年的學習軌跡,五年級孩子先導讀、認識這位北埔國小畢業的「大學長」,六年級帶著書本走訪書中提到過的場景,按「文」索驥。

李勝吉說,老師們合力編纂「孤獨的蠹魚」教材,介紹龍瑛宗,包括他的生平、在北埔度過的時光,以及在地方上重要的文學作品等,課程已成為北埔國小特色,每年都由不同老師帶領,不會因為自己離開高年級班級而中斷。

負責今年度龍瑛宗課程的老師李光磊表示,這次走讀活動,先帶小朋友參觀北埔老街上的「有生藥局」,這是龍瑛宗成長的地方,其他包含慈天宮、以及後山的秀巒公園,也向孩子們介紹日據時代著名的「北埔事件」。

六年級學生彭馨右說,用文學認識地方歷史,實地走過一遍,更覺得歷史就在我們身邊。

校長彭煥章表示,龍瑛宗與吳濁流在台灣文學界其實一樣重要,地方文史透過學校傳承,讓北埔子弟對家鄉有更深的羈絆。

※ 相關報導:

* 24萬冊逾期書在哪? 新北市圖館聲聲喚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05986.shtml

逾期書在哪裡?新北市圖舉辦的「迷途知還」活動吸引2萬8千冊逾期書回娘家,有民眾一次還10本逾期兩年的藏書,但仍有逾24萬冊「迷途書」不知去向,館方無奈依照現行法規制度只能柔性催還。

※ 規定弄丟一本,賠二本不同的書?



◆ 音樂治療師夢碎 還被黑道追學費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9106458.shtml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高雄報導】2014.12.03

陳姓女鋼琴師謊稱可教人取得「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音樂治療師」證照,騙兩名幼教老師簽下學費四百廿萬元不等本票,被害人上課半年想退費,陳女拒絕並夥眾到被害人住家與幼稚園潑漆、丟雞蛋;警方逮捕陳女七人,提報為治平對象,並依恐嚇、組織犯罪條例等罪嫌送辦。

警方調查,卅八歲陳姓女鋼琴師向學生自稱是英國皇家學院音樂系畢業,從小就跟她學琴的李女(今年廿一歲),去年底簽下四百廿萬元本票,每月交至少八萬學費給陳,到五月底陸陸續續繳了一百八十萬,李發現課程跟以前一樣,拒絕再繳款。

陳女卻告訴李女,她先向阿姨調錢繳學費給學校,要求李女與李女媽媽把剩下兩百多萬繳清,李女繳不出錢,陳女、陳女丈夫夥同暴力討債集團楊男等人,到李女與李女媽媽工作幼兒園撒冥紙、丟雞蛋,還到住家噴漆,嚇得李女跟媽媽住幼兒園兩個月,不敢回家。

高市刑警大隊偵五隊獲報蒐證,逮捕陳女等七人;暴力討債集團楊姓男子坦承,陳女答應他們討到債務可分到款項的兩成。

警方調查,陳女提到向阿姨調錢繳學費給學校是謊話,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開設音樂治療師課程沒有遠距教學,必須親赴英國就讀,全台僅有六名音樂治療師,不包括陳女。李女氣得說,老師太過分了,感謝警方揪出老師真面目,讓她解除債務,鬆了一口氣。

另名被害人王姓女幼教老師曾是陳女的助教,也教過李女,同樣被騙;警方說,王女誤認陳女代墊學費,簽下八百萬借據,已付了六十一萬元。

fsj 提到...

不可以讓世界爆炸!小一生投書聯合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09460.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4.12.04

「親愛的敘利亞總統:我是一個6歲的兒童,我想告訴您,不可以戰爭也不可以打人喔!記住!謝謝你。」

「不可以讓世界爆炸。」

「You can no war!」

台北市永安國小一年五班學生,用夾雜著注音符號的鉛筆字跡,歪七扭八的英文字句和圖畫,請阿薩德總統停止戰爭、停止衝突並保護兒童。

11月5日早晨,一位故事媽媽為孩子導讀大衛.麥克菲爾所著的兒童繪本「不可以!」,並發起孩子寫明信片說出心聲;這些明信片的收件人不是聖誕老公公,而是中東地區的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希望他能停止戰爭、保護兒童。

一年五班老師吳壁真說,「這活動不是課堂作業,但小朋友卻做得很認真。」

為孩子導讀這本書的志工家長孫宜說,上個月5日她輪值當故事媽媽,在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理事長張淑慧推薦下,選了繪本書「不可以!」,還得到電影導演陳育青、出版社主編張詩薇協助支援提供繪本及主題明信片。

「沒想到一本繪本,對孩子有這麼大影響力。」孫宜說,她以繪本配合投影片念故事,孩子看到統治者以飛機大砲攻擊無辜人民,軍隊警察無故毆打人民時,紛紛說「不可以有戰爭」、「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傷害兒童」。

當繪本最後出現有小朋友寫信給總統,要他「不可以打人,不可以推人」,不再用暴力對付人民,讓坦克車變成農耕機、飛機載來腳踏車給小朋友騎時,小朋友紛紛叫好。

孫宜說,導讀後她告訴孩子敘利亞正遭逢內戰,孩子得知距離台灣8084公里外的敘利亞遭逢內戰,開始思考「為什麼要有戰爭、 為什麼要讓小朋友受傷、為什麼要讓小朋友沒有家可以回?」

永安國小輔導主任張寅傑說,近日內將明信片翻譯成英文後,下周會寄給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感謝聯合國對兒童權利的重視,也呼籲國際社會重視敘利亞兒童權利,阿薩德停止戰爭、保護兒童,因為兒童也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 相關報導:

* 「說NO!」 讀給孩子聽 也讀給老師聽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09448.shtml

「雖然我預期投書給聯合國秘書長不會得到任何的回應,但至少希望透過國內的力量,可以給孩子們一些回應與鼓勵。」永安國小故事媽媽孫宜說,「讓孩子認為自己有這個力量去改變世界」,是她導讀這本繪本的用意。

....孫宜表示,在體制內的教育環境中,「不可以!」其實不是很能被老師們接受的,她導讀給孩子聽,其實也是讀給老師聽的;所幸幾次校園內導讀的經驗,班級導師反應還不錯。老師還告訴她,原本以為這本書意涵很深、孩子會很難理解,沒想到孩子們非常的投入,也非常進入狀況。



◆ 家扶「火山屋」 幼童體驗療傷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9108365.shtml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2014.12.04

宜蘭家扶中心昨天開放「彩虹屋」給幼童體驗,屋內有座「火山屋」,漆上紅色,掛著大沙包,專門設計來為孩子療傷與發洩,幼童搥打,社工員機會教育:「打得愈大,反彈愈大,力量可以用來解決問題,不是傷害自己或別人。」

宜蘭家扶中心昨天成為幼兒園童戶外教學的教室,邀請達文西幼兒園童們參訪,社工員教跳「兒童保護操」,開放心理諮商的「彩虹屋」讓幼兒們體驗如何療育心靈創傷,透過兒童福利之旅,學習公益關懷與社會回饋分享,也學習自我保護。

「彩虹屋」是遊戲間,有玩偶、有童書,有說故事的道具,玩偶用來演戲、角色扮演,不敢說出的秘密或心中的恐懼與陰影,可以藉由演戲和對白中顯露,社工員聆聽輔導,讓心靈創傷早日恢復。

特別的是,彩虹屋裡專設的「火山屋」,是讓孩子發洩與療傷的「紅色基地」,社工員說,有些受輔導的孩子在情緒來時,會自傷或傷人,火山屋內掛著沙包,讓他們盡情搥打,發洩後,情緒平緩,心情沉澱,此時輔導更有成效。

※ 相關報導:

* 林奕華:中國孩子互成假想敵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04000986-260306

「中國人的假想敵是『別人家的孩子』!」名聞兩岸三地的香港作家兼劇場編導林奕華說,中國人自幼就被家長拿來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他遇到很多年輕人,「嘴裡最容易跑出來的兩個詞,一個是『輸』,一個是『受傷』」。

他說,全體人類的悲哀,即在於整個文明正在倒退,造成世界末日尚未到來,「但我們自己已經在製造一種文明的末日」。

今年首度在大陸舉行,11月於北京登場的第6屆「戲劇奧林匹克」,林奕華應邀推出作品《恨嫁家族》;12月26至28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林奕華也將發表新作《紅樓夢》。林奕華表示,2齣分別先後於兩岸上演的劇作,共同探討的主題為「性」與「慾望」。

....「中國人大都『自我感覺良好』,但這不是自信。」林奕華強調,一般人寧願面對「奉承文化」、「背後議論文化」,卻都不願意面對面處理問題,原因在於「其實很害怕正面衝突,但這種害怕背後的暗流更強烈」。

林奕華指出:「我常常覺得只有接受自己輸的人,他的自信心才能加分。」中國人自幼就被家長拿來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共同有著名叫「別人家的孩子」的假想敵。



◆ 廖玉蕙/小孫女教會我的事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9108614.shtml

【聯合報╱廖玉蕙】2014.12.04

小孫女長到六個多月時,自主意識抬頭,只要看到我的相機靠近,立刻撇過臉去,不苟言笑地瞧向另一邊,絕對不看鏡頭。這樣的發現,讓我心頭大驚!先前還以為是偶然,後來屢試不爽,才知她真的是有意識的反對,我到右邊她就轉向左邊;我跑到左邊她就轉過右邊,我猛然意識到原來我正以「愛」之名行霸凌之實;而她有口難言、無力對抗,只能用看似不禮貌的方式回應。

小孫女漠然把臉移開的動作讓我領悟當勢力不均等的狀況下,要求弱勢講究禮貌真是太奢求了。畢竟禮貌與否端視雙方的認知,如果強者無視於弱勢的感受與處境,光拿權勢威嚇屈服,應該也不能太責怪弱勢者沒有禮貌。

小孫女長到一歲又四個多月時,還不會說話的她只是好奇偏頭端詳阿公臉上的壽斑,卻對著我手腕上新出現的紅色蚊叮發出心疼的「呼呼」憐惜聲!她已然開始學會分辨阿公臉上原本存在的自然壽斑與阿嬤手上新增傷口的疼痛,並開始學習如何去表達愛。這種人格氣質的涵養,半由生性的敏感細膩,半由父母的後天提點教養。此種天真的體貼,一如我對寫作練習的觀察,同樣都是一連串敏感、發現、思考、辨別和「愛」的履踐過程,常常隨著大人的鼓勵而越臻美善,卻也可能被無心的粗礫對待所折損。幼兒的人格往往因此一點一滴逐漸被型塑,並各自走出不同的人生,教育的確得謹小慎微。

當小孫女一歲五個月時,我帶她去參觀木柵動物園。在緊挨著的人潮中,我指著樹梢上的鳥兒給她看,她卻彷彿無感地只顧盯著低處,等人群稍稍鬆散,我蹲下身子,赫然發現地上原來也有許多隻鳥兒走來走去地啄食。因為高度不同,小朋友的眼珠子停駐在跟大人不同的視點是理所當然的。同一區內的鳥兒,我看飛上樹梢的,她看飛下地面的,我老以為她反應慢,不斷地用手指輔助提醒,搞得她好不耐煩。稚齡的小孫女不會說話,但她用眼神教會我:孩童個子小,視點低,看到的風景跟大人不一樣,大人得學會蹲下身子,站成跟孩子一樣的高度,才不至於雞同鴨講,各說各話。

孫女兩歲時,剛學會簡單的表達。我跟她一起閱讀唱遊繪本,我的眼光經常追隨著文字描摹的故事情節轉進,只注意到文字中提到的腳色—小恐龍、小黑熊及來襲的猴子;小孫女卻常用手指比畫並詢問我文字中沒有提及卻在畫面角落出現的看似無關緊要的配角,譬如躲在一旁偷覷的小青蛙、天空飛著的小鳥、兩隻結伴觀看的小兔子……因為孫女無分腳色輕重的關心與注目,故事平添許多視角,使得畫冊更顯豐富靈動、逸趣橫生。我從童子的閱讀行為裡學到眾生平等的概念,即使只是路人甲的旁襯角色也都不該被忽略,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在不同的場域有著不同的分工,時而為主,時而為輔,相互幫襯,卻是同等重要。

晉身為祖母後,我有幸陪伴孫女成長。少了為人父母的養育焦慮,多了分旁觀的怡然,較有餘裕與閒情來觀察小朋友的言行舉止,深刻感受生命的奧義,這些都是小孫女教會我的事。

(作者為散文作家)

※ 相關報導:

* 桃李春風30年 吳友梅神父逝世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9108414.shtml

雲林縣斗六市正心高中前校長吳友梅神父,春風化雨30載,桃李滿天下,日前因病去世享壽83歲,天主教嘉義教區本周六下午1點將在正心高中正心堂,為老校長舉辦殯葬彌撒暨告別禮,追思感念他一生堅守鐸職、鞠躬盡瘁。

fsj 提到...

有了陪讀天使 放學後不孤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05000479-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12月05日 林金池/新北報導

「剛開始走進圖書館很害怕,但這邊有玩具、圖書及免費便當,還有溫柔志工阿姨教我功課,讓我不再害怕放學後無處可去。」新北市某國小弱勢學生「小華」,在卡片寫上對圖書館的感謝,最後不忘加註「希望假日也可以來『幸福圖書館』喔」!

新北市文化局去年11月在各地圖書分館,推出全國首創「幸福閱讀」課後陪讀服務,協助雙薪家庭、新住民、隔代教養、弱勢等家庭孩子,課後無處可去,沒有人可指導的困擾。

這項政策上路滿周年,共有1萬人次的學童參加,以三重圖書分館2212人次、新莊中港分館1718人次、新北市圖總館1465人次,以及淡水竹圍分館1215人次等最多,預計12月底將舉行成果發表會。

新北市文化局長林寬裕表示,利用各地圖書館既有設備,號召250名志工成為「陪讀天使」,共同幫助這些小朋友,提供放學的好去處。

他說,這項服務讓圖書館從單純的借、還書,加入了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的概念,畢竟能幫助1個小朋友,等同幫助1個家庭,可減少社會問題的發生。

三重某國小4年級學童「小翔」表示,爸媽天天要上班,沒空陪我,放學後只能回家看電視,如今有阿姨可以教他功課,還可以交到新朋友,大家一起玩、一起搞笑,「這裡是我的開心樂園」。

弱勢家庭的「小華」表示,放學回家後,家中只有阿嬤在,很無聊也很孤單,到圖書館有志工阿姨陪讀、教功課,也會陪他玩字詞接龍、撲克牌數學等遊戲,「希望假日也能開放陪讀,很喜歡這個幸福的地方」。

※ 相關報導:

* 來台依親陸生 可報考大學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9258

教育部公布「在台大陸地區人民就學辦法」草案,擬開放來台依親的陸配前婚姻未滿20歲未成年子女,可報考台灣的大學,但必須跟本國學生一樣,考學測、統測或指考,學雜費收費標準一律比照私立,一學期約五萬、六萬元,預計最快105學年度可適用。

目前陸配前婚生子女來台讀高中職比照各校收費標準,但未來配合12年國教逐年推動全面免學費政策,非本國人在台讀高中職的學雜費,一律比照私立學校、一學期約四萬、五萬元。

* 生命教育感同身受 3校績優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10608.shtml

為推廣生命教育,去年母親節胡適國小別出心裁讓學生反背著書包上課、打掃,了解母親懷胎九月的辛苦,胡適國小輔導主任陳增榮笑說,很多學生忍不住抱怨:「背這個好難掃喔!」

* 國際志工來小學 大小孩文化交流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9110543.shtml

屏東縣潮州高中校園有個「英文角落」,來自澳洲的20歲少女Namrata Meharama,帶動校園學習英語風潮;屏東科技大學越南及印尼籍學生組成國際親善大使志工,昨到屏東縣恆春鎮水泉國小為小朋友上異國文化課,介紹家鄉風土民情。

....Namrata說,她為了學習到更多,選擇到外國當志工,這是她第一次來台灣,她完全不會中文,孩子們英文講得不太好,但透過寫、比手畫腳,也能猜出彼此的意思,非常有趣,剛開始時,台灣學生特別害羞,經過幾周相處後,不僅問題變多,敢開口講英文,甚至邀她一同用餐,讓她很感動。



◆ 龍應台:台灣書院純文化外交
http://udn.com/NEWS/WORLD/WOR6/911152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4.12.05

北京在美國大學廣設孔子學院,遭質疑破壞美國大學思想自由學風,台灣也曾在國外設置台灣書院拓展文化外交;即將卸任的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台灣書院或其他海外文化光點純粹是推動文化外交,沒有政治意圖,活動內容包括舉辦詩歌朗誦、影展或講座,雖然經費不多,卻是用小而美的方式和世界交朋友。

龍應台指出,大陸的孔子學院在全球各地有三百到四百個據點,但帶著有政治目的的文化輸入方式,引起歐美國家反彈,有些大學甚至退出,造成非常大的批判和爭議。

文化部海外布局有三條線,包括台灣書院、民間捐款成立的文化光點,以及參加國際書展與國際表演藝術節。龍應台說,廣義的台灣書院有11個點,其中在紐約、休士頓與洛杉磯的名稱是台灣書院,其餘八處是海外文化中心,名稱是與當地協調後決定。

她說明,文化部目前在海外有30多個文化光點,另參與20多個國際書展或表演藝術節。

【華盛頓記者賴昭穎/4日電】我國駐美國洛杉磯台灣書院主任紀東陽表示,台灣書院與孔子學院的分工、位階與工作內容都不同,台灣書院主要負責推廣藝術文化的交流,孔子學院很大一部分業務是華語文教學,兩者不適合做比較或類比。

※ 相關報導:

* 美國會聽證會「孔子學院 破壞學風」
http://udn.com/NEWS/WORLD/WOR6/9111524.shtml

美國國會4日就美國與中國的學術交流舉行聽證會,美國學者提供證詞說,北京在美國大學廣設孔子學院,其師資與課程美化中共,敗壞美國大學思想自由的學風。

提供證詞的美國學者說,中國政府出錢興辦的孔子學院講授中國語言、文化之類非政治題材,但禁止討論西藏、六四天安門事件等問題。

中國勢力在美國校園日益強大,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目前在美國大學的外籍學生裡已占31%。根據美國商務部資料,去年美國大專院校裡的中國學生為美國經濟注入80億美元 (台幣2480億元)。

....庫希曼表示,今天研究中國的美國學者在公開場合說話都小心翼翼,以免自斷訪問中國大陸之路,結果就是人人美化北京,無人敢提共產黨如何壓制人民。

fsj 提到...

小二發明家 盆栽變保全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13510.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鄭語謙/香港報導】2014.12.06

第一屆香港創新科技國際發明展比賽結果今天揭曉,台灣獲得52金21銀5銅及19面特別獎,排名世界第一。宜蘭慧燈中學設計的「路燈型太陽能防霾滅菌裝置」,首創將空氣清淨機搬到戶外,可除塵霾、淨化空氣後排放清新空氣,長年受霾害之苦的北京環保局官員看到這項發明立即表示,希望「找一條路」來設置。

台灣代表團團長吳國俊表示,首屆香港發明展是由台灣主辦共有10個國家、逾百件作品參賽,台灣團有近80件作品、規模最大。

3小學生研發保全盆栽,不怕小偷闖空門。

大會最年輕的發明家是台北市靜心小學二年級的張捷叡,他和三年級的吳祐綸、熊善旭發明「植物偵測人體系統互動裝置」獲一金、一特別獎。他們利用植物會吸收電場的特性,並記錄人的電場,加裝電路板及聲音裝置,當植物偵測有人靠近時,就會發出警告聲響,用於居家保全系統,可取代造價昂貴的紅外線監視器。

劉志鑫剎車整合器,專剎後輪,量產僅200元。

台東公東高工研發組長劉志鑫發明的「二輪載具剎車整合器」獲得一金、一特別獎。他說,許多人騎車習慣先剎前輪再剎後輪,容易「犁田」摔傷。他運用槓桿原理和彈簧,無論先按哪邊剎車,都會先剎後輪,再剎前輪,避免摔車。發明已經取得專利,量產後一個只要200多元,兩輪車都能加裝。

高境言3兄妹路燈除霾裝置,獲北京政府肯定。

慧燈中學國一生高境言和哥哥高胤展、妹妹高嘉謙腦力激盪,發明的「路燈型太陽能防霾滅菌裝置」最受矚目,共獲一金、一特別獎。高境言說,這款有在戶外使用的空氣清淨機共四層,包含過濾塵霾、吸收異味、淨化煙霧,最後利用紫外線殺菌燈滅菌,裝設在馬路旁,平均每5公里設一支,就能完全淨化空氣。發明已獲專利,一座造價約新台幣3萬元。

高境言的父親說,北京環保局官員看過這項發明表示,回北京將視察路線,考慮安裝。

※ 相關報導:

* 雙主修1輔系 大一生擁60證照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9112938.shtml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一年級學生石岡,積極向學,已擁有近60張語文、技術士檢定證照。他計畫4年內完成雙主修再加一輔系,畢業後再出國進修,朝學界發展。



◆ Dr.Go自學網 邀學子爬知識樹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9112933.shtml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2014.12.06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首創建置「Dr.Go自主學習網」,12月將開放測試,明年1月底開放上線使用。「有了Dr.Go,學生學習Easy go!」教育局局長鄭新輝表示,此平台能協助教師改善在差異化教學上的困難。

鄭新輝指出,台灣學生學習成就兩極化的情形非常嚴重,班級內學生間的差異也非常大,許多老師礙於教學進度,無法給進度落後的學生即時補救,對學習超前的學生也無法給予適宜課程。

「Dr.Go自主學習網」由國教輔導團先分析主要學科的課程核心概念,包括國文、英文、數學、歷史、地理、公民、理化、地球科學、生物等,建立各領域完整的「知識樹」,然後招集201位各領域優秀老師,將每個核心概念拍攝成約10分鐘左右的微教學影片,建置由國小到高中的自主學習平台。

為了吸引學生,影片視課程需要採取不同的拍攝方式。例如講解理化課程的「壓力」時,老師會利用實際的牛奶糖刺破椰子的實驗來說明並認識壓力的公式;英文在說明易混淆動詞的不同時,則透過三太子的布袋戲對話來引起學習動機;對付歷史枯燥的朝代,就唱出朝代歌並講解說明各朝代的不同。

鄭新輝表示,這個自主學習平台希望能夠達到「補救教學」、「弱勢照護」、「翻轉教室」及「自主學習」的目標。目前Dr.Go自主學習網已拍攝完成510部的核心概念教學影片,未來將根據知識架構繼續增加廣度和深度。

※ 相關報導:

* 如果淹大水… 他把學校變方舟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9319

未來教育是什麼?未來的世界又是什麼?教育部今、明兩天舉辦「未來想像教育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成果展,教育部表示,對於未來的想像力,是培育人才最重要的工作,4年來總共花費1億6000多萬元,有500多校次參與,未來將把課程與種子教師撒至偏鄉學校。

....參與計畫的台師大教授陳學志表示,想像力和創造力,是人類擺脫平庸、醜陋的方法,教育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亮點,形成沒有「魯蛇(Loser)」的學校,並重新改寫「溫拿(Winner)」的定義。

「未來想像教育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成果展將於今明兩天在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舉辦(台北市仁愛路一段17號),現場有論壇、紀錄片播放、互動文件展等。

* 靜修智慧教室 電子白板功能多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9328

靜修女中力推「學習型智慧學校」,添購22座電子白板,打造智慧教室。學生上課更有趣,不用舉手作答,只要用遙控器一按,老師可即時在電子白板上看見全班的答案,立即針對不足部分加強。校長歐楊台英說,校內力推翻轉教學,全校一百多名老師率先改變思維活化教育。



◆ 綠色兒童樂園 小鎮長兌現政見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9112866.shtml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2014.12.06

宜蘭縣頭城鎮二城國小去年9月選出的自治小鎮長石夏昕昨天兌現政見,啟用綠色兒童樂園,且在校長林賜福協助下,她的5項政見都全部實現。

就讀二城國小六年級的女童石夏昕,去年以118票贏過兩名對手當選自治小鎮長,她提出的5大政見中,就要求建置綠色兒童樂園,增設遊戲器材設備;學校爭取補助45萬元設置,昨天啟用。

「我獲得支持與當選,是因為提出的政見獲得認同,因此,一定要努力完成,只是沒想到那麼快,任期才一半就實現了。」石夏昕握著校長林賜福的手,表達感謝。

林賜福說,石夏昕提供的5大政見包括增設監視器保障校園安全,學校由16支增為24支;校外教學由學生選擇學習地點,由自治小鎮長組成課程小組討論並執行;舉辦全校性跳蚤市場已決定在12月27日舉辦;增設飲水機已編列預算增設2部,都已兌現。

※ 相關報導:

* 小小孩當1日店長 便利店萌翻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9112927.shtml

「客人走進來,我們要說什麼?」「歡迎光臨!」幼兒園生穿上便利商店制服,戴聖誕帽,排在店門口,客人一走進來,馬上彎腰大喊:「歡迎光臨!」可愛萌樣讓每名顧客一進店裡,就有好心情。

花蓮縣玉里國小附幼26名學童昨天到便利商店體驗擔任1日小店長。小朋友在學校就已先模擬演練,到便利商店就是正式實習,家長們也到場攝影,留下小朋友「打工」的萌樣。

fsj 提到...

溼不等於濕 「辭典啄木鳥」他是挑錯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14473.shtml

【聯合報╱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2014.12.08

「濕」度還是「溼」度?一刀「斃」命還是一刀「畢」命?「宵」夜還是「消」夜?教育部連兩年舉辦「辭典啄木鳥」活動,邀請讀者扮演啄木鳥挑錯,以上問題都在列。有位退休電腦老師,連兩年挑錯近百則,獲得社會組優等獎。

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昨舉辦「辭典啄木鳥」頒獎典禮,共有一百五十人擔任「啄木鳥」,提供了四千七百多則意見,經過四位委員逐條審視,最後選出五十位得獎者。其中,一般民眾最容易犯的「濕」、「溼」不分,連續兩年獲得社會組優等獎的王國良說,「濕」是異體字,正確使用方式是正體字「溼」。

五十六歲的王國良是教授電腦課的退休老師,喜歡從電視新聞、報紙,甚至教科書中找錯字。他說,一般人使用「濕」不會被當成錯字,因為已經約定俗成;但是辭典跟教科書不能使用異體字,要使用正體字「溼」。

王國良說,之前曾出現一刀「斃」命與一刀「畢」命的爭議,「宵」夜與「消」夜兩種用法也常被討論,事實上全都正確。他建議,學生若想培養語感,不管是紙本辭典或是網路辭典都可多利用;他自己透過閱讀、發現疑問,然後積極查詢校對,才能挑出辭典錯誤。

多數啄木鳥挑到最多的都是錯漏字及贅字。比如「心照不宣」的用法說明中,「爸爸的生日快到了,我們兄弟大家心照不宣,都想給他一個意外的驚喜。」國中組佳作得主林意盛認為,應該刪去「大家」。

除了錯漏字外,輔大中文系大四生許家禎旁徵博引,建議了多則釋義,獲得大專組首獎。許家禎說,教育部成語典中「沐猴而冠」的解釋是比喻獼猴性急,不能若人久著冠帶,比喻性情暴躁。但她認為,「沐猴而冠」現代多用來諷刺依附權勢,竊據名位之人,是出自「晉書」張載列傳的用法,她建議增加解釋。



◆ 第一志願學校 全數打包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07000582-260111

中國時報 2014年12月07日 陳志祥/綜合報導

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昨天上演第一志願升學名校保衛戰,棒球實力是全國第一志願學校最頂尖的嘉義高中,力戰實力堅強、去年亞軍的桃園農工,鏖戰9局,嘉中敗在1次守備失誤,最後以2比3飲恨。

嘉中是全國第一志願升學學校在黑豹旗的「最後希望」,可惜苦戰9局才落敗;昨天另一支雲林第一志願學校斗六高中以0比12敗給華德工家,至此第一志願的升學名校全部遭到淘汰。

今年黑豹旗的第一志願學校,以嘉中最耐打,成功挺進第3輪賽事,而新竹高中、高雄中學、台南一中都在第1輪淘汰;建國中學、台中一中、武陵高中、斗六高中等校,打到第2輪出局。

昨天面對今年硬式鋁棒組冠軍、去年黑豹旗第2的桃農,嘉中力戰不懈,先發投手陳永欣投3局未失分,1局上,嘉中第1棒蔡定弘安打再趁桃農失誤,攻回1分,隨後陳鵬仁再下一城,嘉中2比0領先。

桃園在5局下以3安打加上嘉中中繼投手江泗洋暴投,2比2追平,不過,桃農不是省油的燈,林詩雲、鄭浩鈞2位投手從2至9局都讓嘉中局局3人次結束,嘉中有人上壘可惜火力支援乏力。

7局下,嘉中第3任投手蔡農聖送桃農打者搶佔一、二壘,嘉中換上救援投林佑生時,蔡定弘守備失誤,桃農搶下致勝分,桃農以這1分領先至終場。

雲林第一志願學校斗六高中打贏第1輪,回校考試後,昨天再戰科班球隊華德工家,斗六展現韌性與華德戰至第7局才以0比12輸給華德,結束黑豹旗之旅,這支成軍1個月的球隊能打至第2輸,球員滿足了。

斗六硬撐7局,總教練李念祖表示,很意外能夠打到7局,可惜第1局失誤太多,失掉5分。」李念祖進一步指出:「輸球沒關係,重要的是享受比賽過程」。



◆ 孩子自己救!部落媽媽成課輔老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07000648-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12月07日 洪欣慈/台北報導

7年前,田淑玲只是一個單純以家庭為生活重心的媽媽,偶然機遇下成為博幼基金會課輔老師,只有五專肄業的她,一度懷疑自己是否有資格當「老師」。

7年後,她成功突破自我,成為專職人員,幫助無數孩子重拾課業,她說,「能長期幫助部落的,只有我們這些媽媽。」

現任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的李家同12年前創立博幼基金會,號召課輔志工前進偏鄉,協助弱勢學童學習課業。天下文化將博幼深入偏鄉故事集結成書,昨舉行《沒有教不會的孩子》新書發表會。

博幼基金會在部分無設立大學的偏鄉,培育當地婦女成為課輔媽媽,同時幫助孩子與父母獲取知識。來自新竹縣尖石鄉的田淑玲便是一例,她笑說,7年前被詢問「要不要來做老師」時,第一念頭只是想多賺錢補貼家用,「被時薪120元吸引」,沒想到卻成為終身志業。

但一下子要從家庭主婦轉換為輔導老師,對沒有教學經驗、學歷不高的她來說,是相當大的挑戰。田淑玲說,一開始學生叫她老師,「我會覺得很不好意思」,覺得自己不夠資格。

為了能受大家肯定,田淑玲督促自己和學生一樣學習、考試,重拾英文及數學課本,利用孩子睡覺後的時間苦讀,自學一段時間就請社工幫忙測驗,從只有小學程度到成為博幼專職英文助理,除輔導部落孩子,也同時協助教導新手課輔媽媽。

田淑玲說,外來的人沒辦法久留部落,唯一可以長期幫助部落的就是這些媽媽,希望未來幫助更多部落婦女站上教育前線,翻轉自己與孩子的未來。

李家同說,台灣高成就的學生往往可以受到很好教育,但鮮少關注低成就學生,博幼的教學特色是因材施教、有教無類,針對不同程度的孩子施以不同教材,讓孩子至少都能有基本學問。

李家同並指出,國小教育是累積孩子基礎的重要環節,建議國小應要分級施教,才能照顧到每個孩子。

※ 相關報導:

* 明星高中生當家教 翻轉偏鄉教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9115032.shtml

偏鄉小學生可請建中、北一女的大哥哥、大姊姊當家教,透過遠距線上課輔,200多位高中生志工團默默奉獻兩年,翻轉了屏東縣100多個弱勢學童的視野,兩年來執行成效良好,16所高中組成「T22中小學教育聯盟」,將「線上學伴」課輔計畫擴大到其他縣市。

「妳真的好小隻。」中山女中一年級的林妍箴和屏東縣牡丹國小六年級的蘇玥蓉,今天首次相見歡。兩人是大小學伴,林妍箴每周利用兩小時當線上課輔老師,幫蘇玥蓉複習功課或解決問題。個性害羞的蘇玥蓉笑說,以前看課本就討厭,現在很喜歡上課,月考成績還從倒數第一進步到全班第四名。

偏鄉地區普遍存在學習資源不足問題,由民間協會和大學教授、國中老師發起線上學伴、志工共學計畫,邀請高中志工透過遠距課輔,擔任偏鄉學生的專屬家教,藉由一對一、一對二線上輔導,解決偏鄉小孩的課業問題。

全國學生學習成就測驗協會執行長何清人表示,兩年前,屏東縣長曹啟鴻北上,問他有何方式可協助屏東偏鄉地區的小孩,催生出線上課輔計畫,跨出第一哩路。兩年來有200名高中志工學生加入,經過24小時培訓,投入線上教學。



◆ 愛因斯坦數位檔案 一窺大師平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07000618-260108

中國時報 2014年12月07日 尹德瀚/綜合報導

愛因斯坦去世近60年,至今仍是傳奇人物,從12月5日起,多達5000份文件的「愛因斯坦數位檔案」正式上網,供人免費閱讀,除論文、報告和研究筆記外,檔案還包含他的情書、離婚申請書和高中成績單等等;這些素材顯示,儘管愛因斯坦學術地位崇高,他也有平凡人的一面。

此一數位檔案係「愛因斯坦文件計畫」的一部分,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教授科摩斯-巴克沃女士主持,文件涵蓋時間從愛因斯坦出生的1879年至1923年,這年愛因斯坦44歲,大部分的重要論文均已發表,並於2年前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其中有些內容,讓世人得以一窺愛因斯坦較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例如他後來的學術成就驚人,但在學期間絕非好學生,「對教授不敬,還經常蹺課,因為他自知一定能過關」。

愛因斯坦的情史令人好奇,大家都知道他在1903年娶馬里琪為妻,育有兩個兒子,後來他愛上已為人妻的堂妹艾爾莎,在1912年給艾爾莎的1封信中,愛因斯坦描述自己的感情挫折,「我很痛苦,我不能表現真愛,去愛一個我只能用眼睛看的女人」。

其實愛因斯坦與馬里琪結婚前,兩人就生育一個女兒,取名莉絲蘿,1902年2月4日,愛因斯坦從瑞士伯恩寫信給馬里琪,表達他初為人父的喜悅。因為莉絲蘿係未婚所生,後來可能讓別人收養。從無紀錄顯示愛因斯坦曾探望這個女兒。

任職專利局期間,愛因斯坦常泡在啤酒館,與人辯論科學與哲學問題。1915年,他在1封給朋友的明信片中說,他太太和他自己「酩酊大醉,倒在桌子底下」。

儘管年紀輕輕就享譽國際,愛因斯坦並未因此志得意滿,甚至把聲名視為負擔。1922年6月,他寫信給朋友說,「今天被崇拜,明天就會被鄙視,甚至被釘上十字架;天知道,這就是我輩被無聊大眾所掌握的命運」。

fsj 提到...

12年國教總綱 高中增校訂必修、彈性學習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9650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4/12/08

107年8月起小一、國一、高一階段實施
高中新課綱從本屆小六生開始適用

12年國教課程綱要總綱正式公布,普通高中學習形態將翻轉,學生可依興趣性向選課,增加選修課、跑班上課;新增校訂必修特色課程每周四至八節、彈性學習每周二至三節,還給高中生自主學習空間。新課綱107年8月起從小一、國一、高一新生分階段實施,高中新課綱的適用對象從目前讀小六學生開始。

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主任范信賢說,12年國教課綱降必修、增選修,是為了和大學多元進路能銜接,例如大學想讀工業設計系,但目前高中生被共同必修課綁住,沒有多餘時間選修藝術課;另外,大學要培養跨領域人才,高中階段也要有統整式學習。

高中數學課從現行A、B版的「分版」教學,改為「分類」教學,符合學生「適性發展」;范信賢舉例,想讀理工醫農的學生,數學課會加強函數、方程式等,想讀商管經濟的人則加強統計及機率等。

107學年度開始,普通高中須在開學前半年公布校訂必修課程內容,供國中畢業生作為選校參考。校訂課程以通識、跨領域整合課程為主,不能是單科學科加強;例如,宜蘭高中正在開發「宜蘭學」課程,從歷史人文、藝術文學、地質地理去研究宜蘭;台南女中考慮開設結合社區服務的行動課程。

12年國教新課綱上路後,高中生也會有彈性學習時間,每周二至三節,范信賢說,未來高中生會選修專題研究及實作課程,彈性學習時數可以提供分組討論及探索,或是自主學習、選手培訓。

依據12年國教課綱總綱,高中應提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選修科目每班開班人數最少12人,特殊情況或經費足夠時10人就可開課,並可以辦理跨校選修。

※ 相關報導:

* 新竹教大「澤文創實習店」 松鼠調味罐夯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9115955.shtml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師生在校內共同經營「澤文創實習商店」,除販售師生設計的商品,還推出體驗課程,學生當小助手,協助客人DIY完成銀戒、手鍊、耳環等飾品,收費親民,目的是讓學生體會開店甘苦。

* 手繪包自己秀 桃園大忠生愛藝文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9115744.shtml

八德市大忠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讓學生化身小小模特兒,背著自己設計的創意背包在舞台上走秀,創意課程教案獲教育部全國創意教學標竿獎。

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除了畫畫、勞作、吹直笛,還有什麼可能?大忠國小學務主任朱麗美、藝術與人文教師邱鈺鈞和班導師簡安茹、吳國永、林麗娟,參加校內「表演藝術教育增能社群」,想出串連音樂、視覺藝術和表演,將三者結合變成文創走秀,「讓學生一手包辦音樂、設計和走秀」。

* 李肇星:別把小學生搞得比部長忙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9115148.shtml

前外交部長李肇星6日在廈門演講,提到「美國小學生跟玩兒似的,但到了大學階段,圖書館的燈徹夜開著,學得特別刻苦,他們的創新並非偶然。反觀我們呢,把小學生搞得比研究生、部長還忙,這是個問題。」

廈門日報報導,身著深灰色西裝,內搭黑白格子襯衫,精神矍鑠的李肇星一步跨上兩個台階,上台端坐後,他看了眼頭頂的燈,用濃重的山東口音說:「電燈太亮了點,能不能調暗,節能減排下?」現場響起一片歡笑。



◆ 321運動 放下3C從心慢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08000439-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12月08日 陳宜加/新北報導

為帶動日漸式微的閱讀風氣,新北市文化局以創新思維,打破閱讀刻板印象,繼青少年圖書館、漂書運動,再度首創「慢讀運動」,將於明年正式上路,呼籲讀者放下3C,沉澱心靈,重拾閱讀樂趣。

文化局指出,據《遠見雜誌》10月國人閱讀習慣調查,現代人對閱讀「無感」,完全不看書、很少看書者近5成;成年人每周只花2.76小時閱讀;更有超過6成民眾認為,看網路新聞或臉書,就算閱讀。

文化局指出,國人慣用3C產品,是閱讀式微主因,但「知識力」仍仰賴閱讀養成,因此首創「新北慢讀3.2.1運動」,鼓勵「每次至少閱讀30分鐘、每周至少閱讀2次、每月閱讀1本好書」。明年正式推動,重拾國人閱讀習慣。

文化局斥資數十萬元,11月底於新北市立圖書館泰山分館、新莊分館、永和分館與青少年圖書館打造4處「慢讀區」,透過改造圖書館角落,成為舒適、放鬆空間,並提供最新暢銷書,呼籲讀者放下3C、靜下心閱讀。

文化局長林寬裕說,明年視慢讀運動成效,可望擴大據點,並吸引其他縣市響應。圖書館是城市文化的培養皿,創新思維才能讓人對文化有感。

他指出,新北市致力突破傳統框架,除37間圖書分館空間再造,也結合社會福利資源,首創課後陪讀服務,讓圖書館不只是圖書館;而青少年圖書館、漂書與慢讀運動亦訴諸感性,打破閱讀刻板印象。

※ 相關報導:

* 方便你挑 3學生要建檔5千本書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15768.shtml

今年從建中畢業的蔣宜祐8月間透過網路,把他和同學的110本參考書送給需要的人,現在再邀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同學林明鋒、林裕偉合作,要協助環保局把延慧書庫約5千本的參考書分類建檔,方便有意索取的學生更快找到合用的參考書。

* 二手書展 帶來15顆電池可帶走2本書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15765.shtml

北市府環保局在市府沈葆楨廳舉辦的「延慧書庫年終二手書展」昨天開幕,學生憑學生證可索取9本一般圖書或參考書,中低、低收入戶憑證可索取30本,一般民眾則可憑15顆廢電池換取2本,希望讓書籍流通發揮更大效益,也可幫民眾省下買書的錢。



◆ 文史國寶洪敏麟告別 「強龍」致意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9115974.shtml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2014.12.08

台灣文史國寶洪敏麟上月28日辭世,享年86歲,昨天公祭,現任台中市長胡志強率團隊參加公祭,市長當選人林佳龍也到場致意,另文史界不少研究者到場,洪敏麟協助台中縣市整理史料,蒐集台灣舊地名沿革、編台灣語彙有話就有字,行動不便仍柱拐杖田野調查。他將人生奉獻給台灣文獻,台灣史料也因他而精彩。

東海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洪敏麟深耕台灣文史,專長與經歷包括台灣史、歷史地理、方言學、田野調查、民俗藝術、宗教信仰等。拿過內政部一等內政獎章、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的傑出文獻研究獎。

洪敏麟深耕台灣文史,學生們都有印象,每回田野調查,洪老師總是走得比學生快,即使前幾年車禍受傷,還是拄著拐杖做田調,凸顯他對文史的熱情始終不減。他的學生透露,洪敏麟習慣晚上工作,咖啡、茶與菸是他的伴。晚年常在小咖啡館與同好談文史,樂在其中。

他蒐集文獻史料,從偏鄉小地名到著名歷史事件都有,認真研究。編整各地小地名,透露舊地名的趣味,重拾社區記憶,也重啟「霧社事件」的人物定位。

洪老師文史著作多,包括台灣堡圖集、台灣省通志、台灣土著歷代治理、台灣舊地名之沿革等,還編撰中部數縣市的地方志及台中市舊地名沿革等,對大台中地方史料的了解,幾乎無人出其右。

洪敏麟公祭昨天在台中市立殯儀館舉行,胡志強與準市長林佳龍一前一後進入公祭現場,兩人互相寒喧。林佳龍表示,近期將至市府拜訪胡志強,請益市政。

林佳龍稱讚,洪敏麟對台灣及台中文化歷史貢獻良多,他強調,洪教授念茲在茲的是台中共132處的文化資產再利用,他承諾花更多心力在文化領域,擦亮台中「文化城」的招牌,充分發揮文化資源,讓台中人感受台中歷史的驕傲!

fsj 提到...

扎根服務學習 花女獲金質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7775

自由 2014-12-10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國立花蓮女中從一百多所學校中,獲教育部頒發今年度服務學習金質獎,還受邀到二O一四服務學習國際研討會中分享經驗。校長程膺說,學校從民國七十五年起就導入服務學習課程,迄今已超過二十年。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服務學習獎勵計畫」,花蓮女中獲評選為高中職組績優學校金質獎,花蓮女中學務主任張逢妹代表領獎同時,也受邀分享花女師生服務學習的經驗。

課程導入逾20年 強調體驗學習

張逢妹說,花蓮女中的服務學習課程淵源,早在民國七十五年就開始了,教師在推動環保教育的同時,也和學生一起從事資源分類等社區服務學習,自此每學年高一新生的始業輔導活動,花女學生參觀環保回收場、垃圾掩埋場已是學校傳統。

此外,學校也利用高一「公民與社會」課程,安排全校十一個班級前往壽豐鄉豐田社區商店「五味屋」、壽豐鄉青陽生態農場,以及林務局池南自然教育中心體驗服務學習。

張逢妹說,課程不是上對下,鼓勵高中學生自行規劃設計,透過實務操作培養孩子批判性思考、合作解決問題等能力。

※ 相關報導:

* 唱出部落魂 花蓮國小原童PK美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9120452.shtml

花蓮縣103年度學生音樂暨鄉土歌謠比賽南區賽程昨天在玉里鎮藝文中心舉辦,嘹亮的歌聲讓前來欣賞的民眾大為驚嘆,首度參賽的靜浦國小也獲得評審稱讚「有潛力」。

* 水里800小學生 闖關玩科學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9893

科學原理透過實驗可以很有趣! 台北市金沙文教基金會昨天到水里國小舉辦科學嘉年華魔法秀,搭配輕鬆有趣科學闖關,提供偏鄉小學輔助教學,學生樂開懷直說:「太好玩了,原來科學這麼有趣。」



◆ 台灣外文史料 美退休教授捐台史博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9120711.shtml

【聯合報╱記者黃宣翰/台南報導】2014.12.10

「為了替這些書找家,我們找了快八年!」美國退休教授歐獻文,昨天將他珍藏三十多年,近六百本西方人研究台灣書籍,捐贈給台灣歷史博物館,歐獻文說:「雖然很捨不得,但這裡就是書的家了」。

歐獻文是美國南奧瑞岡州大學圖書館系退休教授,年輕時在波特蘭大學求學,與來自台灣的妻子張敏慧相戀結婚。歐獻文回憶說,他因為是台灣女婿,對台灣感興趣,從西元一九八○年開始收藏有關台灣的書。

當年他發現一本一七○四年出版,由撒瑪納扎所著《福爾摩沙的歷史與地理描述》,因作者從未到過台灣,這本以台灣為虛幻舞台的書,是歷史上第一本以台灣為杜撰主角的「偽書」,立即吸引他的目光,也開啟了他對台灣書的蒐藏旅程。

歐獻文說還有一本書很特別,是前總統李登輝的博士論文《台灣經濟發展中跨部門間的資本流動》,他還獲李登輝親筆簽名。

歐獻文捐出的台灣書籍,包括西方十二個國家對於台灣的研究,內容橫跨歷史文獻、學術期刊、官方報告、小說、文學等珍貴書籍。其中包括James W.Davidson 原著於一九○三年《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原版書、國家地理雜誌創刊號等珍貴文獻,還有在美國影壇發光發熱李安導演相關評論。

歐獻文說,去年他首次到台史博館,很滿意這裡設備,決定把書捐給台史博館。歐獻文、張敏慧夫婦昨天捐出藏書,台史博館長呂理政代表接受。

呂理政表示,歐獻文捐贈的書橫跨四個世紀,豐富了台史博館的藏書,從外國人的記錄來觀察台灣,能更客觀呈現台灣的真實面貌。

※ 相關報導:

* 巴西少女愛台灣 代言彭厝圖書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10000444-260107

巴西16歲少女Julia Ampro因喜愛台灣文化,今年初來台當交換學生,並特別安排至樹林高中原住民專班寄讀,因緣際會至「原住民特色圖書館─樹林彭厝圖書閱覽室」參訪,館方得知Julia熱愛原民文化,特邀她擔任彭厝圖書閱覽室的活動代言人,盼吸引更多人前往。



◆ 周行一/教育的機會成本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9120723.shtml

【聯合報╱周行一】2014.12.10

我問學生:「今天來上課的機會成本是什麼?」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說是犧牲了看電影的機會,也有人說是無法打工所損失的收入,甚至有人說是已繳的學費。我再問學生:「既然有這麼多的可能性,到底哪一項才是上課的機會成本呢?」「既然來上課,是不是表示上課是最划得來的呢?」

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時,就必須放棄其他的事情,在所有其他選項中,價值最高的就是做這件事情的機會成本,例如如果不上課就只能看電影,那麼所犧牲的看電影的享受,減掉看電影的支出,就是上課的機會成本;學生如果選擇蹺課去看電影,就表示不看電影所做的犧牲太大了,也就是上課的好處太小了!這個例子的意涵是,想要學生不逃課,最好的方法是把教學品質提高,讓學生覺得不來上課實在太可惜了!

學生的視野會決定上課的機會成本,如果看電影是唯一的不上課的替代選項,學生選擇上課的可能性會頗高,但是如果學生另外想到了創業這個選項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利益,也考慮了失敗的風險,輟學的機會就會提高,像蓋茲及賈伯斯都是這樣子思考的。

這個例子的意涵是,學生可以想到的機會愈多,也覺得有能力可以實現,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想念大學了,因此從小培養學生的視野,提升處事的能力,應是各級學校的重要教育目標。

如果家長和老師都灌輸學生,讀書是唯一的選項,即使畢業後的前景不好,學生還是會選擇念大學,這種情形對教育品質及學生都不好,但是如果比較少的學生想念大學,就會迫使學校改善教育品質,與其他學校競爭學生。少子化有類似的效應,會促進學校間的競爭,改善整體教育品質,所以政府愈少介入學校的整併或退場,教育品質的改善幅度反而會愈多。

以機會成本觀點來看,學費如果提高,會降低上大學的淨利益,而提高其他替代選項的吸引力,造成想進大學的人數減少,為了吸引學生就讀,學校會被迫提升教育品質,因此學費提高會增加學校改善品質的壓力,有助於教育品質的提升。學校另一方面也會想法降低提供教育的成本,減少需要提高學費的機會,增加招生的吸引力。所以教育品質與學費是正相關的,而因為與優秀的同學共學是念大學的好處之一,學校都會想吸引最優秀的學生就讀,進而吸引其他學生入學,所以好學生不會寂寞。

對學生而言,來上課的機會成本是不來上課的好處,相對的,不來上課的機會成本之一是來上課的好處,如果高估了不來上課的好處,或者低估了上課的好處,都會錯失了上課的好處。如果學生誤以為學費是不來上課的機會成本,以為蹺課的損失僅是所繳的學費,當學費低的時候,就比較會選擇不去上課。事實上,已經繳的學費,不論多寡,都與上課的決定無關,唯一重要的考量是,如果不上課,有什麼事情會比上課有意義呢?

(作者為政治大學校長)

fsj 提到...

新竹尖石囝仔 鏡頭看見家鄉之美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9122919.shtml

【聯合報╱記者林麒瑋、郭政芬/新竹報導】2014.12.11 0

新竹縣尖石鄉玉峰國小與石磊國小二所學校,昨天共同舉辦「藝拍即合活動」,由台積電志工社二/五廠與攝影社同仁捐贈一百台二手相機,帶領孩子「將舊物賦予新生命、用eye看世界」,許多學童透過鏡頭驚呼:「原來家鄉這麼美」。

台積電二/五場所舉行「藝拍即合」攝影成果展中,展出每位孩子的作品。玉峰國小六年甲班學生幸莫羚說「從鏡頭看出去,我愛上攝影了」;石磊國小的六年級學童陳世芬,拍下學校的大樹當成作品,她說「這棵樹,是我的守護樹,它從幼兒園即守護著我長大,也是我們石磊國小的守護神」;玉峰國小六年甲班學生李揚也說,上了攝影課,讓我學會分享及付出,希望未來也能像大哥哥與大姐姐一樣,貢獻自己的力量。

石磊國小校長鍾祥賜說,台積電志工從今年二月開始策畫,四月開始進行隔周一日的攝影教學課程,志工們志工利用休假時間,每次要開上百公里路程到校,關心偏鄉學童,未來還會繼續進行不同課程,滿滿的愛,讓這群孩子們有了豐富的學習歷程和新視野。



◆ 台灣戲曲學院 傳藝演好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9122683.shtml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2014.12.11

鼓勵新生代傳承歌仔戲,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昨天起一連5天,邀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系和戲曲學系學生,演出歌仔戲「別窯」、「逛花燈」,展現戲曲身段 ,同時表演扇子舞等才藝,引領遊客感受歌仔戲的魅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接連2年舉辦歌仔戲青年人才培育合作平台計畫,為鼓勵更多新生代演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邀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和戲曲音樂學系駐園演出。傳藝表示,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是台灣唯一以正規教育培養歌仔戲全方位人才的「10年一貫制」學校,戲曲音樂學系則以培養音樂專才為主。

演出劇目為「別窯、「逛花燈」,「別窯」敘述王寶釧為薛平貴與父親王允三擊掌斷絕父女關係,和薛平貴居住寒窯的過程;「逛花燈」為「陳三五娘」的折子戲,敘述福建泉州秀才陳三,送兄嫂至廣南途中,與富家小姐黃五娘邂逅過程,演出時間即日起到14日上午10時30分、下午1時30分與3時30分。



◆ 豎琴教父關廠 兒偏鄉演百場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9122813.shtml

【聯合報╱記者邱瑞杰/台北報導】2014.12.11

有「台灣豎琴教父」美譽的李武男,所經營的豎琴工廠因幾無訂單已關廠。他的兒子李哲音不捨爸爸推廣豎琴的夢想戛然而止,決定展開全台偏鄉免費演出一百場的計畫,繼續為李武男造夢。

李武男原本專攻小提琴,曾加入台灣省交響樂團,30歲赴日旅遊欣賞豎琴彈奏後深深著迷。後來有樂器商安排日本豎琴演奏家來台表演以利行銷,李趁機拜師學藝,進而開設豎琴工廠造琴。他心想一定要壓低豎琴的價格,學豎琴的風氣才有機會在台灣流行開來。

李武男在台灣推廣豎琴卅多年,業界稱他是台灣豎琴教父,也是2010年高雄市文藝獎得主。他在去年出版「我為琴狂」傳記,記錄他的音樂生命歷程。

近幾年國內外豎琴訂單逐步減少,李武男的身體狀況又走下坡,兩個兒子李哲藝、李哲音多次勸他把工廠收掉,但李武男一直難以割捨。直到年初連續兩個月沒有一張訂單,兄弟倆又表態無法接手經營,才在今年六月結束營業。

以彈奏豎琴為業的李哲音說,爸爸因收掉豎琴工廠而傷心,自己覺得很不孝,決定到偏鄉免費演出一百場,延續爸爸推廣豎琴的夢想,彌補爸爸內心的缺憾。

原本每場演出,李哲音都想邀李武男同行,但考量爸爸身體欠佳,日前在宜蘭縣光復國小首場演出,下個月要到南投縣鹿谷國中表演都獨自去,等高雄有場次再約李武男出席。

李哲音說,目前的演出計畫是請各地朋友代為牽線成行,偏鄉中小學、育幼院也可到他的臉書「李哲音? 豎琴獵人」粉絲頁留言,只要有5百人以上按讚,他就會帶著豎琴去辦場免費的豎琴音樂講座。

李哲音說,許多音樂大師都是年幼時欣賞一場演出而進入音樂世界,希望藉由他的演出,讓平常較難接觸豎琴的偏鄉孩子能夠聆聽到豎琴的樂音,更期待在他們心中播下音樂種子,有一天能開花結果。



◆ 法政府擬募93億美元 整合19校成「超級大學」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122947.shtml

【經濟日報╱本報訊】2014.12.11

法國政府計劃從各界募得75億歐元(93億美元),把19間大學機構整合成名為「巴黎-沙克雷大學」的超級大學,以幫助國內大學擠進世界大學排名前十位。法國僅兩間大學擠進最新QS世界百大大學,前20名大學沒有法國學校。

fsj 提到...

20把琴送偏鄉 60個學生有琴拉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9125111.shtml

【聯合報╱記者蕭雅娟/高樹報導】2014.12.12

屏東縣高樹鄉新豐國小去年11月成立小提琴社團,經小太陽樂團協助推動小提琴教學特色,學校「無琴有心」推音樂,前天「像是中樂透」獲贈20把小提琴,全校60位學生都可以學習小提琴,相當興奮。

里港鄉莊姓老師前天帶著20把小提琴到新豐國小;莊老師表示,小提琴是北部吳姓友人父親的收藏,高齡的吳父是退休的音樂老師,有音樂老頑童之稱,日前過世,吳姓友人輾轉從民間團體得知該校的小提琴教育,決定贈琴散播音樂種子,演奏父親的生命樂章。

新豐國小獲得20把小提琴,加上原有的12把琴,足以讓全校學生學琴。校方表示,捐贈者極為低調,很感謝善心人士支持學校教育,「小提琴的聲音很棒」,其中更有20多萬的琴,目前正在尋求修琴費用。

新豐國小是屏東最北端的小學,校方表示,偏遠地區學生普遍自信心不足,藉由琴藝培養孩子自信心,一年多來爭取演出機會也鼓勵學生參與,學生表現亮眼,部分學生已可上台獨奏,沒想到正要起步推廣就獲琴,像是中樂透,願望成真。

校長李忠屏說,下學期開始,偏鄉小學藉由藝術深根計畫,將小提琴納入正式課程,透過音樂教育向下扎根,全校60位小朋友每周都可以學小提琴,發展特色小學也發掘音樂人才。



◆ 富裕「小留」驕縱 學校束手 哈佛展開研究
http://udn.com/NEWS/WORLD/WOR6/9124097.shtml

【世界日報╱記者唐嘉麗/波士頓報導】2014.12.11

美東一個學區好的郊區小鎮,吸引不少帶著鉅款移民的中國家庭。這些中國家長口中「在國內拔尖」的孩子,卻是讓老師和校方頭痛不已的問題學生。

他們都是家中獨生子(女)、與忙碌來往在中美兩地間的父母同住在豪宅中。他們不想上學,就假裝家長打電話請病假。到學校不進教室,躲進圖書館逃課。撒謊、叛逆、誤用美國的「自由」,遇到挫折就說「被歧視」,都是新一批中國移民的新現象。嚴重的,還傳出有中國學生用假名傳簡訊電郵威脅老師的事。

有些中學生帶千餘現金上學,有時褲袋不小心掉出一把信用卡。獨生子女的驕縱蠻橫、「老子有錢」的自大和價值觀的偏差,不但在學校難與同學相處,也讓師長傷透腦筋。

還有許多隻身來美、就地找到監護人就學的中學生。在校出了問題,監護人被叫到學校,對孩子的事一問三不知,讓美國輔導老師當場傻眼。中國家長不知美國法律,常把不足齡的孩子獨自留在家中,甚至數日數周,引來兒童保護機構人員介入。由於中國學生在校發生的眾多事件和問題,學校幾乎無法與不諳英語的家長溝通,已經十分普遍地造成美國中小學校和社服機構的困擾。當美國校方好意請家長到校會談和試圖共同解決問題時,還有些抱著排斥態度的中國家長,直指校方種族歧視。

麻州總醫院內科及抑鬱臨床研究項目主任兼哈佛醫學院精神科副教授楊世賢,與兩位麻省總醫院的同事Lusha Liu和陳志佳(Justin Chen)最近合創「華人留學生行為健康中心」,準備以研究、宣導、教育等方式關注這個正在湧現的新群體。

楊世賢表示,過去來美的留學生通常實力不錯,也因年齡稍長,個性成熟。通常是因學業、感情等壓力引來焦慮、憂鬱或幻覺的精神健康問題。至於新一波的富裕小留學生,手上尚無數據,模式尚不清楚,但已知他們帶來的新問題,讓美國學校束手無策。

據統計,在美的中國留學生占全美外國學生近30%。陳志佳醫師表示,由於大批中國留學生來到美國,在各種壓力下產生的精神和心理問題,成為有很大需求的新現病患群體。與一般華人一樣,最常見到的情況是,許多人來到診所時,都已經十分嚴重,甚至已經過遲。

中國留學生心理和精神問題的一大癥結是「父母」。陳志佳說,中國家長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花錢把子女送到美國,全心培育孩子進名校。對想盡全力滿足父母期待的孩子造成極大的壓力。

而中國家長不熟悉也不信任西方心理和精神治療系統,往往否認子女這方面的問題和需求。陳志佳說,自己有幾個來自中國的高中生和大學生,被學校或醫院介紹來看診。但一兩次之後,家長便以「不需要」拒絕子女再來。倒是20多歲、較獨立的中國病患,成功接受治療的病例較多。

陳志佳說,教育華人新移民和留學生認識精神健康問題十分需要和迫切。楊世賢說,只有心理、精神健康,移民才能有良好的生活品質,一圓美國夢。

※ 相關報導:

* 語言障礙難解 人際問題隱患多
http://udn.com/NEWS/WORLD/WOR6/9124094.shtml

近年來隨著中國崛起,開著名車、超跑,撒著大把鈔票,來美置產、留學者,成了「新移民」代名詞之一。不論空手來美或身懷家當,「文化適應不良」是他們融入社會一大隱患,不懂語言、法律,「有沒有錢都一樣」。

....他說,這些中國學生大多經濟無虞,語言也無障礙,但來到美國新環境,家長沒有教,以致「人際關係處理不好」。他說,人際關係不穩,朋友都交得不長久,「感覺被人拋棄」,情緒反覆,一天內可大悲大喜,進而衍生憂鬱症,更可能自殘、自殺。

* 失落抑鬱留學生 頻肇悲劇
http://udn.com/NEWS/WORLD/WOR6/9124095.shtml

....根據教育部資料,2013至2014學年在美國高等教育機構留學的中國學生高達27萬4000人,李陽凱和林旭這樣的校園悲劇,只是冰山一角,中國留學生面對新生活適應、文化衝擊和學習壓力,有些學生甚至還要承受經濟上的壓力,留學生心理問題若欠缺關注,隨時可能引爆悲劇。

....中國留學生俊峰說,「有時候不是不想說,也不是怕說錯,就是覺得不好意思,怕老師同學聽不懂或笑話」。俊峰說,他每舉一次手發言要下很大的決心,有時候好不容易下完決心,關於這一話題的討論都過去了。「有的時候,老師講了一個有趣的笑話,班上的美國同學都笑得前俯後仰,我和班上的幾個中國同學則面面相覷,因為根本聽不懂,像課堂上的局外人」。

還有一些學習上的壓力,是出國前家長和學生對自己的認識不足造成的。很多家長一味讓孩子追求讀名校,甚至非名校不讀,卻不知道名校的光環有時會害了孩子。最常見的是子女在申請學校時,家長花錢讓留學仲介將孩子的申請材料「包裝」到幾近完美,有名師推薦信、名企的實習經歷、拚命刷出來的托福和GRE成績,無所不用其極爬藤、攀上名校,對於子女是否能適應名校課業,毫不關切。如果學生沒有真才實學,只靠一味的「包裝」,擠進名校後承受不了這樣的學習壓力,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患上抑鬱症。

....情感問題,也是留學生心理亮紅燈的導因之一。留學生因談戀愛或單相思也會產生心理問題,一旦戀愛談的不順利或一方求愛不成,引發自殺或殺人的命案,近年來發生過多起聳人聽聞的社會案件。

* 薪資台灣2.5倍 新加坡挖台幼兒教師
http://udn.com/news/story/6885/568558

新加坡幼兒園華語教師需求大增,連續三年到台灣各大專院校甄選幼兒教師,開出的薪資是台灣二點五倍,且可取得正式教師資格,吸引幼保系學生及現職幼教師參加,嘉義一名〺八歲未婚女老師昨天也參加面試,希望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