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4

新常態 (New Normal) 的夢魘?

◆ 學者觀點-當心!全球通縮夢魘 正悄悄降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13000076-260202

工商時報 2014年11月13日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通貨緊縮(deflation)按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定義是指,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兩年出現負成長,且經濟活動出現明顯減緩,嚴重者將呈長期低迷現象。或許大眾對通膨(inflation)一詞早已耳熟能詳,因為1973、1980兩次石油危機造成全球性通膨,而其他國家發生通膨危機亦可謂往例斑斑、足為佐證。而全球性通縮亦曾出現於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自此,通縮僅現於少數國家,如日本歷經15年的通縮。次貸風暴後,歐、美、日等國紛紛採取量化寬鬆政策(QE),全球出現流動性過剩問題,許多國家擔心通膨再現。當通膨屢屢成為大家關注焦點之際,全球通縮正步步進逼,由下列5點徵兆可看出端倪。

一、全球人口老化危機,加速通縮。全球人口雖已突破70億大關,但人口老化及低生育率卻愈趨嚴重,包括美、日、德等已開發國家及中國、台灣等新興市場都面臨人口老化的危機。據統計,美國自2011年起至2029年,每天約有1萬人邁入65歲;而中國大陸在2020 年的65 歲以上人口將高達 23%;人口老化引發的現象就是消費減少、勞動力下降、社會福利增加而排擠經建支出、經濟減速,進而加速通縮的風險。

二、油價持續下跌,強化通縮預期。近期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布倫特原油與前次高峰相較,跌幅達30%。油價下跌本有促進經濟成長效果;但若因需求不振所致,則意涵經濟有下行及通縮的風險。再者是,美國頁岩油開採技術進步,生產成本降低,亦促使油價大幅調降。油價下跌,企業與家庭開支就會減少,拉低物價水準,終究會趨向通縮循環。

三、PMI下降,恐引發衰退型通縮。歐元區國家經濟成長持續不振、消費疲弱,加上零售商展開削價競爭,迫使產品價格下降。其9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僅0.3% ,創下五年來新低。此外,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亦維持在低檔。綜合來說,歐元區經濟成長停滯,物價偏低,已面臨巨大的通縮風險。

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近年來因產能過剩和需求不足。中國CPI(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今年9月創下了56個月來新低,而PPI(生產者物價指數)也連續31個月較去年同期負成長,PMI更跌至47.4%,顯示通縮風險加劇。

四、日本擴大QE,將通縮出口至世界各國。上月底,美國量化寬鬆(QE)甫結束,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閃電宣布擴增20兆日圓量化寬鬆政策的額度,將每年購買資產總額增為8兆日圓。日圓在短短數日大幅貶值,日銀宣稱此舉係為提振日本經濟成長與通膨,但許多國家貨幣亦競相貶值因應。日圓貶值,日本出口商品調降,無異將通縮輸出至世界各國,讓全球通縮風險升溫。

五、低利率也間接助長通縮。美國次貸風暴重擊全球經濟,雖然各國紛紛採取刺激經濟手段,但事隔多年,全球經濟前景仍混沌不明,歐、美、日等國相繼採取量化寬鬆政策,讓利率維持在低點。然低利率有如一把雙刃劍,一則降低貸款利率與成本,有助於企業投資與經濟復甦;但另一方面,低利率也降低貨幣報酬,造成消費緊縮、企業獲利減少,有間接助長通縮之虞。

綜合來說,通膨很可怕,但通縮的威脅亦不遑多讓,因為通縮的結果,人們更不敢消費、企業獲利下降、進而裁員、失業率增加、經濟衰退,最終陷入通縮惡性循環。一般而言,通膨可藉由升息來抑制,但通縮卻苦無有效的解藥,不可不慎。

台灣實質薪資倒退16年,薪資長年不漲,加上人口老化嚴重、又食安風暴接二連三,已重創消費者信心,內需實難以成長,最終導致經濟成長趨緩,甚至停滯。有經濟預測大師雅稱的哈利‧鄧特二世在其暢銷書《2014~2019經濟大懸崖》中亦大膽預言,台灣須做好面對大通縮來臨的準備,值得大家警惕與預防。

※ 相關報導:

* 6銀行涉操縱匯率 英、美重罰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62536.shtml

位於大西洋兩岸的英國和美國金融監管機關12日開鍘,對涉嫌操縱外匯市場的六大銀行罰款逾40億美元。這幾家銀行已和政府達成和解,同意支付罰金。

花旗銀行(Citibank)、豐控股(HSBC)、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和瑞銀(UBS )共計將支付14億美元給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 ),也將支付11億英鎊(17.5億美元)給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這是FCA開出史上最高金額的罰款。

* 歐元區工業生產 僅增0.6%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62513.shtml

歐元區9月工業生產僅略為扭轉8月的下滑頹勢,稍稍反彈,顯示即將公布的第3季經濟成長率可能依然非常緩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領先指標顯示,歐元區及英國未來幾月的經濟成長將減速。

* 亞洲通膨減緩 經濟成長卡關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62508.shtml

分析師警告,通貨膨脹減緩(disinflation)正成為亞洲「根深柢固」的現象,將阻撓經濟成長,並讓政府更難控制負債。

以艾亞(Chetan Ahya)為首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在不含日本亞洲十大經濟體中,台灣、中國和南韓等七個經濟體出現生產者物價通貨緊縮的現象,主要反映企業定價權減弱和商品價格疲軟,但官員不願寬鬆貨幣政策,可能讓這個現象更為惡化。

亞洲通膨持續減緩使全球經濟面臨更多挑戰,國際貨幣基金(IMF)上月調降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摩根士丹利指出,生產者物價通縮正縮小消費者物價的漲幅,導致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下降、並推升經通膨調整後的利率。

* 大陸明年GDP增長 恐下修至7%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62490.shtml

在APEC會議落幕後,大陸年度最後一場大戲-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預計下月登場。據傳,會中將討論是否把明年經濟增長目標調降至7%甚至是7%以下,M2增長目標則從13%降至12%,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調控目標也可能下調至3%。



◆ 彭淮南:3大理由 台幣貶值取代FTA「很難」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7/9062721.shtml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14.11.13

中、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我們是否能以貨幣貶值因應?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以三大理由回應,強調要用貨幣和匯率政策解決關稅問題,「這是很難的」。

有三大理由不同意用貨幣貶值取代FTA這種論調:第一、倘若匯率可以解決問題,各國就不用簽FTA了,每個國家只要讓貨幣貶值就可以了。

其次、貨幣貶值會造成物價上漲,「因為很多東西是進口的」;第三、無緣無故叫人家匯率貶值,不能見容於國際社會。

不過,親民黨立委李桐豪還是呼籲,為減低中韓FTA的衝擊,「央行必要時讓新台幣貶值,但貶值會帶來物價上漲,財政部可提調降關稅等配套措施因應」。說,這個時候大家應該面對問題,「大家趕快尋求共識,解決問題。」

※ 相關報導:

* 貨貿掙脫「中國結」 兩大法寶提升戰力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7/9062480.shtml

....李淳說,深層的藍綠統獨問題,很難一下子化解。不過,政府在洽談貨貿時,一定要記取服貿教訓,做好三件事:透明化、講真話及聆聽民意,「政府要讓民眾知道貨貿在談什麼,利弊得失為何,不能老講利大於弊,同時也要傾聽民眾心聲,了解民眾的擔心與害怕」。

台灣要拆解中韓FTA衝擊的第二大考驗是厚植經濟實力。在第二關裡,台灣須靠兩項寶物出奇制勝,一是吞下猶如「長大菇」般的產業升級,以便拉高身長與敵手對戰;二是打造配備知識與創新人才大軍,以便發揮「火焰花」般的戰力,引領國家向前。

* 銀行注入4千億元活水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9063764.shtml

行政院會上午通過「銀行法」修正草案,放寬銀行轉投資上限計算方式,從實收資本額的40%,改為淨值的40%,預估將可為銀行注入新台幣4000億元資金活水,協助銀行進行海外金融業併購,有助打「亞洲盃」。

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指出,這次修法有三重點:鼓勵發展國內債券市場的競爭力;提高台灣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強化海外布局能力;健全銀行辦理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管理,強化監理效度。

轉骨翻身 暢旺經濟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鼓勵創新 要表裡如一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065044.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11.14

行政院長江宜樺日前定調,今年是虛擬世界法規調適元年。他表示,虛擬世界蓬勃發展,我國法規若維持傳統製造業思維,將無法符合新型態產業需求。跨部會還敲定明年第一波創新法規清單,將包括准許「閉鎖型公司」可一股多權、放寬非金融業者開辦群眾募資平台及打造網路工作者所需的勞動環境。

自由經濟與創新經濟,一向是江內閣「拚經濟」的兩大主軸。前者如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力主台灣對外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後者則散見於江內閣推出各種鼓勵青年創業、支援社會企業發展、金融挺文創,乃至行政院新近核定的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均以鼓勵創新為主軸。

江內閣能看到蓬勃發展的虛擬世界,將為台灣產業與年輕一代帶來契機,願意在此刻提前調適法規,以便日後為各種產業新型態預留發展空間,實乃創新、前瞻之舉。不過,政府高舉創新旗號時,也要做到身口意一致,不應這廂鼓勵創新,另一廂又以守舊心態扼殺創新,如斯才能讓產業安心前進。

政府對創新態度表裡不一,可從兩件事看出端倪。一是,先前交通部認定來自美國的手機叫車應用程式Uber(優步)是汽車租賃業,要求業者補辦公司登記;二是,近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在國內多家電信業者抱怨下,積極調查國產即時通訊軟體揪科(juiker),是否為二類電信業者。

這兩件看似獨立的事件,卻有不少相似之處。首先是,優步與揪科都是藉由新科技與社群網路快速崛起,均來自虛擬世界。不過,兩者快速壯大過程中,都因威脅到實體世界的既有業者,遭到反撲。這些捍衛傳統產業型態與遊戲規則的既有業者,進而要求政府主持公道,偏偏兩家創新業者也不同意接受傳統法規管束,只怕管久了,體內創新、不羈的血液也耗乾了。

交通部有意把優步當成汽車租賃業者納入管理,不過,優步自認自己是媒合平台,只是透過網路把有空閒的車輛,租給有需求的人。揪科則是自我定義為OTT(Over TheTop)業者,如同LINE、微信、Skype、Youtube等同業,在網際網路或電信網路之上提供服務。

從外觀看,優步與揪科,看似都可歸屬於某一個存在已久的產業類別,如主管機關亟欲歸入的汽車租賃業與電信業者。但是,從本質看,兩者當屬跨業別、跨領域的創新服務業者。當政府嘗試以舊法管束新產業,就必須冒著「管不住」與「錯殺明日金雞母」的風險。

試想,優步在德國、比利時也曾遭到當地政府以安全、影響傳統業者生計為由,遭到禁止,卻不影響這家創立不過五年的業者,順利拿到鉅額創投資金,在全球上百個城市拓展市場。若是揪科也考慮把機房搬到海外,選擇與外國電信業者合作,那麼台灣的法令,還能管得到這個「無緣的孩子」嗎?

在一個虛擬世界大興的年代,台灣的這一代將比上一代有更多的機會,可利用新科技與創新商業模式,在最短時間內成就最多的「跨國企業」。要求所有企業都沿著現有法令走,只是創造更多與現在同一面貌的企業,無助創新。不過,若是政府如其高舉的創新旗幟,打從心裡為創新企業舖出活路,那麼台灣將有機會在虛擬世界中,占有比固有疆界更大的經濟領土。

政府在管理虛擬世界時,該管的要管住,例如網路犯罪防治、個資保護、資安與金流管理;不該管的,則應順從市場法則,或鼓勵民間自律。而當傳統業者與新興業者鬧得不可開交時,政府也應想辦法促成新舊產業合作,一同把市場的餅做大,如此才是台灣產業與經濟之福。

※ 相關報導:

* 管中閔:企業預期未來不好 將思考是否留台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7/9065192.shtml

南韓與中國大陸即將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國發會主委管中閔表示,中韓FTA不是單純影響產業,還潛在影響心理與對未來的預期;對未來預期不好的時候,企業採取的行動會影響未來五年、十年的經濟走向,那才是台灣最要擔心的事情。

....針對中韓簽署FTA,管中閔指出,他覺得最大困難是國內沒有共識,從媒體報導來看,國內仍是非常分裂的看法,「如內部都喬不定,別人怎麼會關心我們有或沒有一些其他自貿協定?」



◆ 海上絲路銀行 東協多國想參加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9065198.shtml

【聯合報╱記者曾瑋琳/綜合報導】2014.11.14

大陸政府正在指導籌建「海上絲綢之路銀行」,其註冊資金將從原來的人民幣五十億元往上追加,並推動民營資本參與。目前已有多個東南亞國協國家都表態會參與銀行籌建。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八日宣布,大陸將出資四百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作為建設一帶一路的融資平台,歡迎亞洲域內外投資者參與,搭乘大陸發展列車。

中國證券報報導,海上絲綢之路投資基金管理中心是海上絲綢之路銀行主要參與機構,這是一家私營基金公司,參與籌建海上絲綢之路銀行的目的除了提供相關項目資金,最重要的是以民間資本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淡化大陸企業海外投資的政府色彩。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二○一三年的倡議,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及「廿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投資基金管理中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海上絲綢之路銀行將是大陸唯一代表國家對外投資的民營銀行。

報導引述業界人士說法指出,近期宣布成立的絲路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都將透過市場化運作,吸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高投融資效率。

該人士還說,隨著一帶一路展開,類似海上絲綢之路銀行的民營銀行還會出現。

※ 相關報導:

* 人行放錢500億 善「貸」小微企業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64993.shtml

中國人民銀行再度定向「放水」,多名市場人士證實,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13)日再度透過中期借貸便利(MLF),向江蘇、浙江等省的城市商業銀行釋放流動性,金額約人民幣100億元(約新台幣500億元),利率為3.5%,並要求定向投放給小微企業以滿足其資金需求。

* 台灣躍第二大人民幣離岸市場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64998.shtml

澳新銀行(ANZ)指出,以人民幣存款計算,台灣已是全球第二大人民幣離岸市場。由於兩岸經貿聯繫密切,台灣人民幣離岸市場(CNT市場)可望成為一個活躍的金融市場,並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不過,台灣金融市場開放速度會是影響CNT發展情況的決定性因素。

* 韓 拒絕降息競貶招數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65023.shtml

儘管日圓劇貶可能威脅南韓出口商,但南韓央行拒絕藉降息達到競貶目的,13日宣布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力抗外界呼籲降息以保護經濟成長與出口商的要求。

fsj 提到...

加薪刺激消費 通貨緊縮解藥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067340.shtml

【聯合報╱林左裕/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台北市)】2014.11.15

國內平均薪資停滯多年,甚至倒退回十五年前;政府警覺長期低薪已影響產業界吸引人才、甚至有人才外流現象,擬以財稅優惠鼓勵產業加薪時,卻有產業界龍頭老闆提出「加薪會導致通貨膨脹」的論點,這些現象及論述值得探討。

從企業經營角度言,降低成本不啻是獲利的基本法則,但壓縮成本所獲取的品質,常相對較差,最近的黑心餿油事件,即是不顧品質及顧客健康壓低原料成本的殷鑑。

人事成本在企業營運中占極重比例,也因此企業在可能情況下,會儘可能壓低薪資,但引發結果即是人員素質或績效無法提升,也間接使產業無法升級,僅能停泊在價格競爭的紅海中浴血奮戰。

台灣最近幾年的經濟成長及經常帳餘額,可說是犧牲員工薪資及壓低台幣匯率所得到的成果。經濟成長雖僅微幅,但薪資停滯即有違公平分配原則,意即薪資應漲的部分,跑到企業主的口袋裡去了。

這種縱容企業主掠奪員工所得的做法,產生了幾個問題:首先,是分配的公平性,若政府持續坐視分配的不公平及貧富差距擴大,未來將可能自經濟問題,蔓延為社會問題,甚至階級對立及仇富心理。

其次,從國家總體經濟動能成長角度看,長期壓低薪資成本,將因可支配所得不足後縮減消費,使經濟停頓不前。目前國內消費占總產出六成,薪資所得支付購租屋之生活基本支出後,已所剩無幾,更別奢言以消費提振經濟。

第三,也是值得後續經濟趨勢注意的,在美國次貸風暴後各國實施的寬鬆貨幣政策,目的原為藉低利率及央行向銀行購買房貸債權或相關證券,以提供市場流動性推動經濟成長,但幾年後卻發現,除了房價飆漲外,經濟仍疲弱不振,且根據貨幣理論中的「費雪方程式」,原可能引發的通貨膨脹竟也未發生,原來此寬鬆貨幣政策的效應,可能因房價高漲後,民眾所得在繳付房貸後所剩無幾而排擠消費,再惡性循環地影響經濟成長。

經濟學人持續對世界性的「通貨緊縮」提出警訊,若各國政府的寬鬆貨幣政策,只能引發房價上漲無能力提振消費能力,未來民眾喪失信心後,螺旋下降式的通貨緊縮惡性循環將指日可待。

據統計,個人消費需求在四十七歲後開始遞減,這些壯年族群卻是最有能量累計資產財富的;相對的,年輕族群消費需求最為殷切,但若因低薪無力消費,對經濟之損害難以估計,因此加薪提升信心及消費可謂是目前預防通貨緊縮的一帖解藥。

後續的配套措施,如持續吸引資金進行直接投資、增加工作機會,以及如何在加薪後提升國內的消費,則是政府未來應努力以達到永續成長的目標。

※ 相關報導:

* 馬凱/笨蛋 問題在物價!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9067408.shtml

一國受物價之害,甚少至台灣這種地步。台灣的民怨日深,「什麼都漲,就是薪資不漲」,恐怕道盡了最重要的根源,也犯了最大的謬誤。

競爭力大師波特來台演講,最扣人心弦的,就是他對台灣總體競爭力高居第十二名,而薪資卻陷入停滯,「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個中關鍵,正是物價惹的禍。只不過,與大多數人的認知相反,不是物價漲太多,而是物價漲太少。

....如果能讓台灣平均物價跟他國同步上升,一方面可縮小名目每人所得與PPP每人所得的落差;另一方面更可激勵薪資水準加速提升。這兩者都與大眾的認知大相逕庭。

....如果設法保持溫和的通脹率,如二到三%之間,經濟學告訴我們,廠商的獲利會從好幾方面增加,消費者也有更強的購買意願;共同促成增銷、增產、增雇、加薪、擴大購買的良性循環。而台幣隨日、韓同貶,正可奏功;只要忍一時之痛,即可換來持續的繁榮與日高的薪資。大眾迷於一時表象,正要靠內行人振聾發聵;一旦物價的迷思打破,前面方有康莊大道。



◆ 葉倫暗示 將延長低利率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67285.shtml

【經濟日報╱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2014.11.15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葉倫13日表示,隨著金融市場加速全球化,Fed在擬定未來利率政策走向時,必須了解他國經濟發展可能對美國經濟產生何種影響,市場解讀葉倫暗示可能延展超低利率的時期。

葉倫在華盛頓一場總體經濟與金融會議上表示,Fed必須更深入了解全球資本流動等議題,才能達到在國內促進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的目標。

她說:「為達成這些目標,我們需深入了解,全球各地金融市場與經濟體演變中的發展,將會對美國經濟產生什麼影響,以及美國政策行動對海外的經濟與金融發展有何影響。」葉倫在這場由Fed、歐洲央行(ECB)和紐約聯邦準備銀行舉辦的會議上致詞,未提及貨幣政策或美國經濟現況。

市場人士認為,葉倫強調不能忽略海外的經濟景氣,或許是暗示超低利率時代可能延長到全球經濟復甦腳步跟上美國為止。

Fed在10月決策會議上宣布結束量化寬鬆(QE)購債計畫,並調升對美國就業市場的評估,但重申Fed基準短期利率會維持接近零的水準「相當長一段時間」。

Fed下次政策會議訂12月16至17日舉行。

紐約聯準銀行總裁杜雷13日說,Fed開始升息的時機還不成熟,因為勞動市場疲態猶存,通膨率也太低。

費城聯準銀行總裁普洛瑟則表示,不擔心Fed達不到2%的通膨目標,重要的是維持通膨預期。

※ 相關報導:

* 陸經濟悶 下七猛藥穩增長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67136.shtml

大陸10月消費、投資、出口、工業增速等多項總經數據下滑,使近期官方穩增長的力道有加大跡象,近一個月內,至少推出包括加強進口在內的七項重大挽救經濟政策。

分析指出,受房地產和製造業投資拖累,大陸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在此背景因素下,官方穩增長意圖明顯,但貨幣政策全面放鬆的可能性不大。

* 日圓韓元續貶 台幣創近4年新低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9066973.shtml

日圓昨天在國際匯市貶破116元大關,韓元與台幣也跟著走弱,韓元直接摔破1,100重要關卡,新台幣終場以30.766收盤,創下近4年來新低,係連續第4個交易日貶值。

市場人士預估,隨著韓元跌破重要關卡,台幣將下探30.80價位。

* 中華郵政儲金 擬投資港澳大陸股債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9066957.shtml

中華郵政指出,為了提升郵政資金運用收益,擬將港澳大陸地區納入資產配置範圍,預計最快明年即可投資香港點心債等標的。不過,大陸地區有價證券納入投資範圍,必須修正相關業務管理辦法。

中華郵政指出,目前郵政儲金餘額逾5.4兆元,且逐年增加,除須支付儲戶利息及自負盈虧外,因受限於法令規定,不能辦理放款,資金運用管道有限,以後資金去化非常困難,有必要拓展資金運用管道。

fsj 提到...

劉憶如/皮凱提「新資本論」切中要害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9068954.shtml

【聯合報╱劉憶如】2014.11.16

轟動國際的當代經濟學家皮凱提應邀來台,將於今日舉行公開演講;他的全球暢銷書「廿一世紀資本論」,也已於前天中文版在台上市。誠如經濟諾貝爾得主克魯曼對他的推崇:「這是近十年來最重要的經濟論述」;皮凱提的經濟思想,的確將給予發展已然遭遇瓶頸的資本主義,一個深刻檢討的起點與契機。

自古典經濟學派始祖亞當史密斯以來,資本主義追求的是最佳資源分配;而「最佳」的定義則在於如何以有限的資源,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只是,在原本傳統的古典經濟學裡,所謂「價值」,並沒有一個絕對的評量;也因此,「價值」是隨著不同的主觀去認定的。但是,經過了兩百多年的發展,現代資本主義卻普遍以「金錢」,作為「價值」的代表,甚至往往成為唯一的代表;這種扭曲之下,資本主義被誤解成如何追求最大「金錢財富」的一個概念。「個人追求最高所得、企業追求最大利潤」,好似成了資本主義的代名詞。但是,回歸古典經濟學理論的本質,就該省思這是多麼大的偏差;而且這個偏差又因此製造出今日多少無法解決的難題。

其中,最大也最重要的一個難題,當然就是皮凱提教授所提出,且引起全球共同高度關切,「貧富差距惡化」的問題了。

皮凱提教授整體論述的中心點,在於提出「當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的成長率,如同十九世紀之時,資本主義便會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而這正是廿一世紀極有可能重現的情況」。他所點出的重點,因此不僅在於今天全球貧富差距的現實,而更在於未來貧富差距更加惡化;「富者愈富」成為一種「現在及未來進行式」的高度可能性。面對這樣的一個狀況,我們怎麼能夠漠視,又怎麼能夠不去深思,「廿一世紀資本主義」,究竟將走向何方?

瑞士信貸最近的「全球財富報告」指出,全球前百分之一最富裕的人口,掌握全球將近一半的財富(超過四十八%);另一方面,聯合國公布全球目前仍有廿四億人口,每日靠著不到二美元度日;如果這種偏差持續擴大,社會的和諧,怎麼可能不受到威脅?而且這種發展趨勢,又怎麼可能是所有人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標?近兩三年來好幾部電影,也都反映出對貧富差距的焦慮;例如「鐘點戰」、「顛倒世界」、「飢餓遊戲」等這幾部電影及小說,點出的關鍵皆是在於對「世襲財富貴族」的不滿與不平。皮凱提教授的論述,是嚴謹的專業經濟分析,但卻碰觸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作者為香港北威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

※ 相關報導:

* 皮凱提:貧富差距惡化 應課全球富人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9069003.shtml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今天抵台,下午將就「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發表演講;皮凱提在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主張,要課徵全球富人稅,改善所得分配不平等、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收集十八世紀以來歐、美各國稅務資料,認為「財富不平等問題來自資本」,資本的定義涵蓋房地產、石油等礦產。皮凱提主張,由於薪資、房產、現金等「總資產」淨報酬率大於「經濟成長率」,有錢人「錢滾錢」速度遠超過一般人,使得貧富差距擴大。

皮凱提警告,若是不改善問題,未來全球財富會逐漸集中到個人財富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富人手上,根據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經驗,政府對富人課重稅,造成貧富差距縮小,顯示課富人稅,是處理財富不均最有效的方式。

皮凱提最後建議,課徵「全球富人稅」,將富人財產透明化,並就富人海外所得與財富課稅,避免資本不斷累積在少數富人手中。

* 皮凱提論述 美學者質疑引用數據有誤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9069005.shtml

美國共和黨陣營兩位經濟學家日前投書華爾街日報,對巴黎經濟學院教授皮凱提與柏克萊加大經濟學教授塞斯有關貧富差距嚴重的論述提出質疑,認為所引數據有誤,致使相關討論嚴重扭曲。

兩位投書人分別是現為美國企業研究所訪問學者的前參議員葛蘭(Phil Gramm),以及美國參院共和黨領袖麥康諾的預算顧問索倫(Michael Solon)。在「如何扭曲收入不不平均」(How to Distort Income Inequality)一文中,他們認為皮凱提與塞斯(以下簡稱皮、塞)所引數據忽略了稅法的改變,也沒有計入非現金補償與社會安全給付。



◆ 救全球經濟 美國難獨撐大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16000035-260203

工商時報 2014年11月16日 記者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20國集團(G20)峰會上周六在澳洲布里斯本登場,與會領袖討論如何拉抬日益走疲的全球經濟,美國總統歐巴馬向G20表示,美國無法獨撐大局「提振全球經濟」。

G20會員國領袖正在布里斯本集會,協商透過政策改革與落實經改,為全球經濟成長挹注至少兩兆美元,並且協助創造上千萬個工作機會。

當全球經濟前景趨於黯淡,特別是歐洲、中國與日本等主要經濟體再次陷入低潮時,美國經濟卻成為罕見亮點持續復甦進程。不過歐巴馬表示,其他國家不要只想倚賴美國來拉抬成長,而是應該更加竭盡所能拚經濟。

他在場邊會談上指稱,過去數年美國民眾重回工作崗位的人數已高出其他已開發國家的人數總和。美國10月失業率降至5.8%,為2008年7月以來最低點。

他呼籲「美國無法如外界預期,僅靠自身之力拉抬全球經濟成長」。歐巴馬強調G20有責任採取行動「提振內需、增加基礎建設投資,及為民眾創造良好的工作機會」。

此外地主國澳洲總理艾伯特在開幕演說中也坦承,現今全球經濟處於脆弱,但他矢言與會領袖將在本次峰會推出新的成長計畫,除了協助創造就業,並致力在未來5年讓全球GDP成長率比現在水準再增加超過2個百分點。

他表示G20將計畫加速基礎建設投資、金融改革與鼓勵自由貿易,以實現這項遠大目標。至於國際貨幣基金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可能將擔負監督角色,督促這些國家落實振興計畫。

高占全球經濟產值85%的G20,正處在採取具體行動以刺激經濟的壓力下。G20峰會過去常被外界批評為只會空談而無實際作為的作秀場合。

※ 相關報導:

* 黃金亮點/需求衰退 金價乏力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69529.shtml

美國初領失業金人數創9周新高,暗示就業市場仍有待改善,降低美聯儲(Fed)提前升息的可能性,加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消息,使得市場敏感神經再度被挑起,緩和金價下跌頹勢,不過全球第三季黃金需求大幅衰退,黃金黯淡無光,市場低接意願乏力。

* 英國小企業 逾半撐不過5年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69518.shtml

小企業生存不易,英國RSA(皇家太陽聯合保險集團)委託進行的研究顯示,英國新成立的小企業中,半數以上無法撐過五年。

研究顯示,2006年成立的英國小企業只有45%能慶祝五周年,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創立的小企業更短命。

* 沒錢滾錢 中國退休基金恐破產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69495.shtml

華爾街日報報導,政府未能妥善投資國家的退休基金,可能導致在社保體系存入資金的在職者和退休人士,未來有領不到退休金的風險,是中國在房地產泡沫、地方債務之外的另一枚未爆彈。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鄭秉文9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如果政府能妥善運用社會保險基金,中國的養老金體系近20年來就會增加數千億元人民幣的資產。然而,這些資金絕大部分卻只是在銀行存款帳戶裡「睡大覺」。



◆ 新聞眼/郭董連說57次經濟選民…透露焦慮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7/9068936.shtml

【經濟日報╱記者 尹慧中】2014.11.16

中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讓台灣躺著也中槍,近來不少企業家呼籲台灣要快簽服貿、貨貿協議,但也有企業家認為中韓FTA沒有那麼可怕。郭董選擇此時站出來,連連曝光,他直言,「大家要覺醒」,在今年做出關鍵決定。

中韓FTA生效適逢台灣即將舉行九合一選舉,讓企業大老近期談話難掩政治味。郭台銘最近連趕兩場電視專訪,暢談FTA對台灣經濟與企業發展的深遠影響,以及企業界與他的焦慮。

郭台銘強調,他「要替很多企業朋友說說話」。中韓FTA簽定後未一步到位,應把握這段時間,儘快爭取兩岸各種協定,當大陸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不能眼睜睜地將市場拱手讓人,希望能儘快簽定貨貿協議。

郭台銘昨天在訪問的一小時內頻頻提到「經濟選民」的新觀念,他會後還對媒體說,他一連說了57次經濟選民,就是要強調,今年是台灣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很多決定對未來影響深遠。他相當憂心台灣在全球自由化浪潮中被邊緣化,這也是他為何要「站出來講話」的原因,積極呼籲經濟選民理性思考判斷。

郭台銘也說,他是個經濟選民,有其思慮與焦慮,對於在台灣經商的朋友來說,目前台灣社會仇富心態不斷上升,但台灣要更有競爭力,正是需要更多經濟選民。

fsj 提到...

皮凱提:社會不公 如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7/9071478.shtml

【聯合晚報╱記者盧沛樺/台北報導】2014.11.17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今天赴中研院發表專題演講,他表示資產報酬率的成長超過經濟成長率,已是全球問題,導致歐洲和日本等國家的社會不公現象,宛如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資產全靠世襲繼承而來。

皮凱提是暢銷書「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昨天來台出席「2014國際名人論壇」,論壇由聯合報、經濟日報、衛城出版共同主辦,臺灣金控、臺灣證交所、臺灣期交所贊助。

在昨天論壇中,皮凱提與國內財經領袖交換意見,議題環繞在社會分配不公議題;皮凱提今天主動說,他注意到在昨天與國內財經代表對談時,台灣遺產稅偏低的話題引起熱烈討論。

皮凱提表示,觀察1987年至2013年間,全球經濟成長率約為3.3%,人均財富成長率為2.1%、人均收入成長率為1.4%,但有錢人在同時期的財富成長率高達6.8%。

皮凱提的論點一度被視為引爆華爾街運動的引信,「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今年4月出版英譯本,榮登紐約時報精裝非小說類暢銷書榜第一名;繁體中文版由衛城出版社出版。

中研院院士李遠哲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上午出席聆聽皮凱提的演講,李遠哲向皮凱提提問,指除了社會分配不公,當前最迫切的是氣候變遷的問題,像是加州今年旱災嚴重,顯示世界經濟不能像以前一樣採取毫無限制的擴張模式。

皮凱提同意李遠哲的說法,他說社會正在改變,各國要找到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他表示不反對民間資本累積,但各界應重視極端現象,應走向包容性成長,不是遺棄九成的社會,因為這種社會不能永續。

李遠哲在會後說明他向皮凱提提問的內容,主軸是「以前的世界,不是未來的世界」,他表示學經濟的人,幾百年來都認為經濟要擴張,不斷的生產和消耗,現在發現地球資源有限,顯示這條路已經走不下去。

李遠哲說,按照聯合國的預估,世界人口會增加到95億,糧食卻會減產,世界會大亂;加上財富分配不均,世界會更亂,年輕人對將來沒有信心,就是看出世界發展對他們不利。

皮凱提座談重點

皮凱提
不反對民間資本累積,這是好事;但希望各界重視極端現象,例如不事生產卻坐領千萬高薪。

李遠哲
經濟無限擴張,只追求生產力、卻忽略創造價值;地球超載隱憂,加深財富分配不均,造成年輕世代反動。

蔡英文
社會分配不公,稅制只是其一面向,謀求社會永續發展,要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 相關報導:

* 皮凱提:教育是台灣追趕歐美關鍵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7/9070612.shtml

法國經濟學大師、全球暢銷書「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托瑪.皮凱提昨天首度在台灣發表演說,並與企業、學界討論成長與社會不公平現象。皮凱提主張透過對富人課重稅改善不公平,各方看法不一,但都認同「教育」是解決不公平社會問題的重要關鍵。

* 消弭不公平 張忠謀:從三個面向努力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7/9070664.shtml

過低的遺產稅率成為貧富世襲的元凶?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批評,「台灣遺產稅不應調降」,五年前遺產及贈與稅率一口氣降到百分之十是「錯誤的政策」,不利創造均等機會,「我絕對贊成調高」。語畢,引發現場聽眾熱烈掌聲。

對於台灣稅制改革,張忠謀昨天並非首次開砲,他曾表示,企業不應動輒要求政府減稅,在當前大環境下,政府最該做的事「絕對不是減稅」。此外,他更主張,與其提高綜所稅最高邊際稅率,不如防堵富者「合法避稅」管道,例如資本利得稅、遺產稅等。

....張忠謀說,收入高多繳稅很合理,但回歸根本是「如何擴大稅基」,讓不同形態收入都應繳稅,且切斷任何避稅、逃稅管道。



◆ 皮凱提:我和馬克思不同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7/9070666.shtml

【聯合報╱本報記者蕭白雪】2014.11.17

從上海、北京到台北,皮凱提最近行程滿滿卻不見一絲疲色。昨天首度訪問台灣的他,多次抱歉書中沒有台灣資料。

對於他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老是被拿來與十九世紀馬克斯的「資本論」相比,皮凱提強調,「我的書和馬克斯完全沒關係,完全不同」。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一書不但在全球暢銷,最近更奪下英國金融時報與麥肯錫的年度最佳商業圖書獎。面對記者的恭喜,皮凱提臉上掩不住喜悅與自信,直說很有趣,尤其之前金融時報還曾經對他書中論點提出嚴厲批評。

昨天上午才從大陸飛抵台北,下午隨即展開一連串演講、大師論壇、晚間還有簽書會,皮凱提仍舊顯得精神奕奕,直說此行有很多有趣的討論,讓他對台灣、中國等亞洲地區有更多了解,更希望有機會與更多當地學者合作,擴大他書中原本只有廿個國家的研究範圍。

將書名取為「廿一世紀資本論」,免不了被拿來與十九世紀提出共產主義宣言的馬克斯相比較,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從皮凱提取的書名,「可看出他的期待」。

但皮凱提說,他出生在見證柏林圍牆倒塌的世代,並沒有受到蘇聯共產主義的引誘,但不否認對中國的共產主義懷有高度興趣。

他認為,中國施行的共產主義與馬克斯的主張並不完全雷同。

他更極力撇清與馬克斯間的連結,強調在馬克斯的時代,容易讓人走極端,也沒有能力像他收集那麼多資料,並質疑馬克斯提出廢除私有財產的主張。

他強調未受馬克斯的影響,更堅稱他的書與馬克斯完全沒關係、完全不同。

對於台灣該不該學法國對教育的投資,皮凱提幽默的說,法國很多事也作不好,有些事可以學、但不要學錯了。

至於成名後許多人他討教如何解決不公平的藥方,皮凱提則是開玩笑說,他擅長分析過去歷史資料,不擅長預測未來。



◆ 請用加薪說服我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070599.shtml

【聯合報╱侯凱翔/研究生(台南市)、劉俊宏/研究生(高雄市)】2014.11.17

隨著中國大陸與韓國的自由貿易協定預期生效,以及兩岸服貿與貨貿的躊躇不前。許多企業大老在選前站出來喊話,包括台塑董事長李志村表示「以後年輕人月薪不是22K,可能剩15K!」、鴻海總裁郭台銘強調「經濟選民用腳投票」、「台灣優勢僅剩一年半」,「企業出走論」甚囂塵上。然而,這樣的論述對年輕人來說,已經不如過去那樣具有吸引力。

對年輕人而言,亮眼的GDP只是虛幻,手中的薪資與可預期的加薪才是實質,更不用說看看那驚人的房價與惡質食品商對人民的荼毒。筆者認為這些相對剝奪感,根本構築於過去這些年所謂的「兩岸和平紅利」,並沒有落實到受薪階級的身上。

古語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我們並不是反對區域經濟的整合,而是希望企業家們能夠盡更多的社會責任,不要總是只以喪失競爭力之說法試圖綁架人民。

儘管經濟自由化是必然的趨勢,但國內分配正義之問題必須先獲得解決。我們呼籲朝野兩黨應立即展開對話,在區域整合前作好有效的政策管制,在兩岸監督條例之立法程序上加快腳步,別再內耗空轉。此外,企業家們,在強調經濟選民用腳投票之時,先給年輕人薪水調漲之願景,用實質加薪行動說服我們。別再以恫嚇之手法,讓年輕人心寒。

fsj 提到...

歐洲 通縮憂鬱症發作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70808.shtml

【經濟日報╱編譯/任中原】2014.11.17

歐洲正處於經濟衰退邊緣,因此通貨緊縮會為歐洲帶來苦頭,使物價及工資下滑。但美國卻因為石油及天然氣增產,壓低能源價格,帶動經濟成長,而嚐盡甜頭。

投資專家拉薩指出,「惡性通縮會使成長減弱,良性通縮卻能拉抬成長」。著名避險基金經理人瓊斯也預料今年內美股表現將優於其他股市;另一位經理人泰波指出,投資人應看跌歐元。

今年來美股標普500種指數上漲6.3%,歐股600種指數則下跌0.3%;歐元對美元匯率已貶值7.8%。不過今年美國公債的投資報酬率為5.3%,低於德國的7.6%,更低於希臘的15%。

美國羅格斯大學經濟學教授波多指出,「通縮」會讓人聯想到1930年代的「經濟大恐慌」,以及日本的「失落20年」。

但物價普遍下跌也能為國家帶來繁榮,這完全要看引發通縮的原因何在。如果是因為需求不足,例如歐元區,就是大麻煩;但如果是因為供給增加,例如美國的頁岩石油及天然氣增產,就會相當有利。

截至目前,美國及歐洲都尚未出現物價明顯下跌,但歐洲已相當接近。 美國8月通膨率為1.5%,歐元區9月僅0.3%。

雀巢食品歐洲市場業務負責人佛瑞西表示,通縮正在歐洲蔓延,尤其是西歐。歐洲由於經濟成長疲軟,失業偏高,加上壞帳糾結,因此歐洲比美國更容易染上「惡性通縮」。

歐洲第2季經濟停滯,8月失業率達11.5%,對工資造成下壓。第2季平均每小時勞工成本比去年同期僅增加1.2%,遠低於2009年時的4%年增率。塞浦路斯及愛爾蘭的名目工資已經萎縮,希臘今年第1季工資也下降3.6%。物價及工資下降使負債者更難償債。

傑佛瑞國際公司資深經濟學者亞歷山多維奇表示,「歐元區與美國的情況截然不同。歐元區的風險是可能陷工資下降、實質負債上升的漩渦之中」。

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者山迪表示,美國由於失業持續下降,因此工資可能上升。該公司估計過去一年來美國平均實質工資上升4.1%。美國家庭也因能源價格下跌而受益 。目前平均汽油價格已比4月時的高峰回跌約17%,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及其他地區的石油供給增加,而非全球石油需求減少。波多教授指出,「油價下跌使我們享受到良性通縮」。 高盛集團首席歐洲經濟學者皮爾指出,「歐元區的需求比美國弱,負債更高,且經濟結構較無彈性。因此通縮更可能帶來惡果」。

※ 相關報導:

* 英擬降所得稅 官員批災難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70537.shtml

儘管英國財政部官員一再警告稅收可能短缺,首相卡麥隆仍計劃調降所得稅,並保證不會調漲加值稅(VAT,又稱消費稅)。



◆ 「滬港通」改變兩岸三地市場格局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070519.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11.17

連結上海和香港股市的「滬港通」今天上路,香港居民每日2萬元人民幣的兌換上限也同步取消。「滬港通」既有利擴大陸港兩地資本市場的發展格局,也是大陸推動人民幣資本帳自由化的重要一步,因而備受全球金融界市場關注。台灣和陸港經貿關係極為密切,「滬港通」也勢必影響台灣資本市場未來發展,政府須密切注意並妥為因應。

大陸在2007年8月一度規劃「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市場試點方案」,擬在天津推出個人投資者可直接投資港股措施,即所謂「港股直通車」,但因客觀條件未成熟而踩煞車。在2011年之後,又多次傳出北京可能推出QDII2(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以試點方式,准許大陸居民直接購買境外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以紓解熱錢不斷流入壓力,但亦遲未定案。今年4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論壇宣布將開通「滬港通」,確立雙向開放的資本市場改革政策;港陸兩地證監機構隨即緊鑼密鼓籌劃「滬港通」運作機制,原本預訂10月下旬實施,但因香港「占中」事件而推遲,直到日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會(APEC)年會場合接見香港特首梁振英時才拍板定案。

「滬港通」是大陸和香港股票市場交易的互聯互通機制,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滬股通」,即香港或境外投資人可經由香港聯交所直接購買大陸上市股票,每年總額度人民幣3,000億元,每日額度為130億元;二是「港股通」,即大陸投資人可經由上海證交所直接購買香港上市股票,每年總額度為2,500億元,每日額度為105億元。這種設計有效分隔兩地資金池,並控管交易額度,避免對資金流動造成太大影響。

從規模來看,「滬港通」雙向額度遠不及大陸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及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額度,占香港和上海股市交易量及總市值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對兩地市場影響應屬有限。惟「滬港通」通聯機制一旦打開,未來開放規模及項目勢將逐步擴大,從戰略角度,其對香港及大陸市場的影響至為廣泛深遠。

對香港而言,港陸股市聯通之後,不僅可為香港股市引進活水,帶動金融商機,並可為香港逾1兆元的人民幣資金池、甚至更多境外人民幣資金創造新的投資標的及回流管道,從而可鞏固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乃至國際金融中的地位。

對大陸而言,「滬港通」可倒逼大陸A股市場各種規範及體制改革,促其和國際資本市場加速接軌,吸引全球資金投入大陸股市。據金融專家指出,大陸GDP占全球12.3%,包括在離岸上市股票占全球市值10.5%,但大陸股票在MSCI全球指數的權重僅2.2%,因此,未來大陸股市加強和國際接軌,其全球指數權重及資金配置均將大幅提升,有助振興陷入熊市已達七年的大陸股市。另外,「滬港通」打通大陸資本帳開放的產品通道,從而將催化大陸資本管制進一步鬆綁,有利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滬港通」對台灣是機會,也是挑戰。金管會已同意國內專業投資人(財力在新台幣3,000萬元以上的自然人及資產5,000萬元以上的法人)可透過券商複委託投資A股,讓專業投資人可搭「滬港通」便車參與大陸股市買賣。另一方面,「滬港通」將改變陸港資本市場格局,可能吸引更多台資及外資轉戰港陸,削弱台股的動能。

因應此一新局,政府至少須做三件事:一是須致力打造台灣資本市場和陸港市場的差異性和獨特性;二是致力推動資本市場的國際連結,包括台星、台日及台倫通等,都應加速進行;三是致力產業轉型升級,提升上市公司國際競爭力,三管齊下,打造升級版的台灣股市,則「滬港通」規模再大,台股仍可屹立不搖,甚至可搭其順風車,更上層樓。

※ 相關報導:

* 陸銀不良貸款 連12季上升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70515.shtml

據大陸銀監會最新資料,截至今年第3季,大陸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總餘額已達到人民幣7,669億元(約新台幣3.8兆元),較前一季增加725億元(約新台幣3,625億元),為連續12季上升。此外,第3季不良貸款率為1.16%,也較上季末上升0.09%,創近四年新高。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趙慶明指出,大陸經濟增速放緩、房價下跌、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經營情況未出現明顯改善等因素,是造成近期大陸銀行業不良貸款規模繼續攀升的主要原因。

* 一帶一路:中國的劇烈轉身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070639.shtml

【聯合報╱社論】2014.11.17

....已被喻為「中國版馬歇爾計畫」的「一帶一路」計畫,陸上的「絲路經濟帶」從西安出發,沿河西走廊、穿過天山兩麓,途經中亞、西亞進入歐洲,繞道莫斯科、抵達大西洋岸的鹿特丹,以及地中海畔的威尼斯。「海上絲路」則取道麻六甲、西進緬甸、孟加拉、斯里蘭卡,取道東非、進入地中海,北抵歐洲。

....太平洋一直被當成中國爭霸的唯一出口,受限西部是天山蔥嶺,東部是千里平疇,中國的門戶遂皆在海岸沿線,美國重返亞洲,意在冷戰的舊島鏈上再上幾道鎖,成犄角之勢,扼住咽喉。故而,「一帶一路」是雙重戰略的考慮,一則是經濟力的輸出,另一則是向西另開安全孔道。

....問題在,中國要如何將它的「大國夢」從渴欲推向實現,若僅憑這「一帶一路」的宏大想像,或者「鑿穿歐亞、聯通東西」的戰略藍圖,恐怕還是不夠的。做一個令人畏懼的大國,並不困難;但要做一個讓人尊重的大國,則不容易。中國大陸要串連歐亞,以其既有地理位置和經濟優勢,條件顯得闊綽有餘;然而,在它劇烈轉身的過程,會不會造成對亞洲鄰國的威脅,影響區域的均衡與安定,則是它必須審慎拿捏的事。

....「一帶一路」並不繞經台灣海峽,在FTAAP藍圖中,台灣則只是廣闊太平洋中的一個島嶼。因此,台灣的經濟戰略不能被三月學運的仇中思維所綁架,對應中國大陸的雙翼戰略思索,台灣的出路必須是挾翼而飛,而不是摔落洋中。

fsj 提到...

二十一世紀的貧富不均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072871.shtml

【聯合報╱黑白集】2014.11.18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來訪,首場「成長與公平」座談有多位台灣企業鉅子與會。名嘴沈富雄稱是「極左與極右排排站大和解」,風趣又發人深省。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這個書名,暗喻與十九世紀馬克斯所著《資本論》之對比。馬克斯是在聲討十八、十九世紀的貧富不均,皮凱提則在批評廿一世紀的貧富不均。二者有基本差異。

在馬克斯時代,對於無產階級「剩餘價值」的剝削不但在一國之內進行,對外的殖民剝削經濟更以武力為後盾,巧取豪奪。馬克斯站在人道立場對此提出理論性的批判,但最後落實在政治上,卻是列寧及毛澤東一系所發展出來的方案。但是,共黨專政否定了私有財產與自由經濟,成就了「公平」,卻失去了「成長」,更失去了自由民主。

廿一世紀的貧富不均,則是在民主意識抬頭、私有經濟蓬勃及全球化風行的大背景下出現。全球化使生產要素爭趨低稅高利之處,而自由民主則使資本家擁有「用腳投票」的流動性。在廿一世紀,無人會主張再用列寧及毛澤東的方案來解決「成長與公平」的問題。但吊詭的是,廿一世紀的貧富不均是在自由、民主及全球化下惡化,卻無人能否定此三者的文明價值導向,因此,仍須用自由民主及全球化的方法來解決廿一世紀的貧富不均。這是一個悖論。

以稅賦為例,輕稅不利社會安全網的設置,重稅又可能趕跑了投資者。因此,面對各國競相減稅的「財政競爭」,皮凱提建議各國「財政合作」,不要削稅相爭。但若在全球化下各國仍競相減稅(FTA即是),在自由民主下又欲以低稅吸引投資者,則解決廿一世紀貧富不均的問題,恐怕尚待一場「道德大醒覺」的奇蹟出現。



◆ 盛治仁/讓矮的人長高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9072845.shtml

【聯合報╱盛治仁】2014.11.18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來台演講,由於他的書聚焦在貧富差距的問題上,在全球都引發矚目和討論。皮凱提分析了長期的經濟數據,試圖找出貧富不均的根源,發現當資本報酬率高於經濟成長率的時候,財富就會逐漸集中,甚至形成財富世襲。

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架構,本就會造成財富集中,而全球化浪潮更加劇這個現象。這個問題不單在台灣,美國的占領華爾街、歐洲的反撙節示威等,核心也都是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問題的嚴重性是明確的,但大家對解方卻各有看法。例如皮凱提主張將富人所得稅最高稅率訂在百分之八十,引起很多反對意見,認為這樣的高稅率等於吃大鍋飯,會消磨掉個人奮鬥的動力和社會創新的能量。

公平和成長之間的拉鋸在人類社會將永遠存在,這也是區分歐美左右黨派政治立場的基本分歧。我們要先釐清這是公共政策的選擇問題,而不是價值分明的是非問題。年輕人再怎麼努力都無法獲得基本需求的滿足,和創業家如果無法得到自己冒險打拚的經濟成果,分別會造成社會不公平安定和進步停滯的弊病。

財富的不平均分配,有來自制度面偏袒富人的部分,有來自個人聰明才智和努力程度不同的部分,當然也有運氣和機率的部分。要討論如何減緩這個問題,必須分別清楚,而不能用概括式的處理方式。日前諾貝爾經濟獎得主韓森教授來台進行大師講座時,也被問到了如何面對貧富差距。他提出了大家耳熟能詳,但不一定被落實的一個觀念,就是必須保障機會的平等,而不是結果的平等,例如他的社區管理員小孩得以就讀芝加哥大學。我們可以用這個標準,來檢視各種解決貧富差距方案的合理性。

教育機會的均等、醫療保險和社會福利的提供,和各種軟硬體的公共建設如乾淨的水和空氣、國防和警政等,都屬於政府提供的公共財,來彌補先天貧富差距造成的競爭機會不均等。其中教育機會的均等最能夠增加一個社會的向上流動性,去降低世襲的貧富差距。入學方案的機制、公私立學校的差距、城鄉教育資源的落差以及弱勢家庭的協助等,都是政府應該著力之處,以確保機會的平等。

如果用稅收手段,來解決貧富差距,則必須注意到手段和目的之衡平性,例如對於資本利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應該採取不一樣的態度。用錢賺錢,不管是炒股或炒房,都應該課徵比現狀較高的稅率,以遏止金錢遊戲;但如在個人累進所得稅上,則要避免高到剝奪努力工作者的動力。在不剝奪努力動機的前提下,讓有能力的人多負擔,增加社會的公平性和安定感,其實對所有人都有利。

最怕的是,在民主國家裡,為了選舉討好選民,政治人物提出一些讓多數民意覺得很爽快的事,但對解決問題無實際助益,甚至有反效果。記得兩年前在義大利出差時,當地同仁跟我提到了新開徵的遊艇停泊稅。絕大多數沒有遊艇的民眾大力按讚,但是一夕之間,遊艇都停到其他港口,不但稅收不到,連原來的基本收費和消費都消失了。政治人物得到了選票,選民發洩了情緒,回頭來看,結果還是要自己承擔,有多少的公共政策是在這樣的邏輯下產生的?不挑起仇恨對立,用理性的思維設計有效的方法來減緩貧富差距,絕對是當前許多國家面對的第一優先問題。把高的人弄矮一點固然可以,更重要的是努力讓矮的人長高。

(作者為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

※ 相關報導:

* 皮凱提:世代不公平 問題在「房事」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7/9072634.shtml

法國巴黎經濟學院教授皮凱提(Dr. Thomas Piketty)昨(17)日表示,現在年輕世代不公平,問題應是在房價上,嬰兒潮出生的人買了房子都已增值,但80年後出生的薪水階級卻買不起房,他建議應以累進稅率對抗高房價,而且每年課,逼擁有許多房產者賣屋,讓年輕人買得起屋。

* 皮凱提與學生對話:不必發生革命戰爭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7/9072886.shtml

....昨天赴台大與學子對談,隨跨世代分配不均越來越顯著,從勞保破產、高房價、低所得,都成學子關切議題。不少學生有備而來,除讀完厚達七百頁的書,更早在英文版問世後,組成讀書會討論。

「皮凱提教授與青年對話」昨舉行,由聯合報、經濟日報、衛城出版共同主辦,台大社科院、台大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協辦。有學生問,若要弭平貧富差距,是否得像歷史一樣,「得發生戰爭或激進革命」,皮凱提說,他相信改變可在民主體制內完成。

fsj 提到...

日GDP衰退 安倍經濟學末路?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9072892.shtml

【聯合報╱東京記者雷光涵/十七日電】2014.11.18

日本內閣府十七日公布七到九月國內生產毛額(GDP)速報,換算成年率比前季減少百分之一點六,連兩季負成長,步入衰退,震撼東京股市,日經指數大跌五百一十一點,一萬七千點大關失守。

市場人士認為,首相安倍晉三提前解散國會不利景氣復甦,且引發「安倍經濟學失敗」的批判,執政黨將有一番選舉苦戰。

結束在澳洲的廿國集團(G20)峰會,安倍晉三十七日返日,在專機上與增稅派的副首相麻生太郎開會,抵達東京後與執政聯盟的公明黨黨魁晤談。一般認為,安倍今天(十八日)會宣布消費稅延至二○一七年四月才漲足到百分之十,以及提前解散眾議院,十二月改選。

扣除物價變動,七到九月GDP實質比前季減少百分之零點四,從項目來分,占整體六成的個人消費增百分之零點四,換算年率增百分之一點五。固然比前季的負百分之十八點六佳,回復速度比預期遲緩,消費者對汽車、家電等耐久財需求低迷。

四月消費稅調漲前,消費者搶購住宅等高價商品,四月之後需求急減,七到九月期的民間住宅投資換成年率減少百分之廿四。出口比前季微增百分之一點三,但不能彌補內需低檔。GDP負成長主因是企業存貨減少,企業認為民間需求低迷,降低產量以抑制存貨增加。

GDP速報數字遠低於市場預期,經濟再生大臣甘利明十七日表示,「最大因素是個人消費是民間預測的一半。」他說,今年四月調漲消費稅的影響非常大,但「安倍經濟學沒有失敗。」

海外投資者懷疑,眾議院重選、即使自民黨續保優勢席次,安倍政權能否藉此強化基本盤,且景氣若比預期的更差,「自民黨贏得了嗎?」有人認為,安倍解散國會的理由應以經濟為優先,非政治判斷。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日本經濟衰退的影響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9072898.shtml

....日本人口正在萎縮和老化,使國內市場更小,年輕薪水階層的稅賦負擔更重。除了汽車業,許多產業不再有創新優勢,生產線外移。家庭收入在十多年前達到頂峰,收入微薄的兼職和派遣工比例增高。

在多年赤字後,日本需要增稅改善財政和削減公共債務,日本負債是其經濟規模兩倍多,是已開發國家中最高的。

* 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基 考慮擴大寬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72731.shtml

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表示,必要時ECB願意擴大寬鬆,避免過低的通膨率維持太久。

德拉基17日在歐洲議會作證時說:「我們對通膨展望的下行風險需保持警戒,特別是在目前成長動力趨緩、貨幣市場和信貸市場活力萎靡的情況下,若需要對長時間過低的通膨率採取進一步措施,理事會一致同意擴大使用手中的非傳統工具。」

* 陸擴內需 連開九帖強效藥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72745.shtml

大陸國務院擴內需政策密集出招,最近一個多月,共召開五次常務會議,每次會議都有穩投資或促消費的政策公布;國務院和國務院辦公廳也發布多項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的意見,總計在最近37天內,國務院連出9項重大措施,希望擴大內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表示,大陸在「新常態」的經濟成長模式下,已不適合強刺激,這些擴大內需政策,具有中長期結合特點,既能穩增長,又可促進結構調整。

* 滬港通通了 兩岸三地資金大挪移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9072890.shtml

「滬港通」昨天啟動,兩岸三地企業看好「滬港通」未來前景,早已展開資金大挪移,將人民幣存款從國內外匯指定銀行(DBU)匯出,前進香港,再透過複委託方式進駐陸股。

紐約時報也指出,大陸原本嚴格管控資金進出,投資人看好滬港通是大陸對資金流通解禁的第一步。那斯達克交易市場亞太營運發展部門負責人卡布里斯說:「就中國持續市場自由化而言,滬港通是重大里程碑。」

* 滬港通 陸向國際躍進一步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9072859.shtml

....紐時報導,滬港通是一大重要政策,因為在此之前,外國投資人均被拒於大陸金融市場門外,僅能投資在大陸上市的特定幾家公司的股票,如今這個開口已擴大些。不過,大陸的龐大市場仍大致將外資隔絕在外,例如外資的交易比率低,每天僅一百卅億人民幣。

儘管如此,滬港通對最近幾月亟於在滬港購買股票的投資人、銀行、券商仍是大好消息。

* 中澳FTA敲定 85%澳產品免稅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72900.shtml

繼中共與南韓商妥自貿協定後,中共昨天再宣布結束與澳洲自由貿易協議談判,超過百分之八十五的澳洲出口產品從協議生效之日開始免稅,最終所有產品關稅均降為零,彼此承諾開放眾多服務和投資領域。

* 切莫窄化中韓FTA的衝擊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072799.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11.18

....由於中韓尚未簽署協定,詳細內容並未完整披露。但根據報導,協定內容包括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等,並包含電子商務、競爭政策和政府採購與環境等多項21世紀貿易議題。單由這些已知範疇,就知其內涵廣泛,且觸及重要議題,因而台灣所受衝擊,也不只是目前已觸及的「關稅減讓」而已。

據相關資訊披露,中韓FTA中的服務貿易開放將採負面表列模式,若此說屬實,則意謂該協定將是史無前例的開放;服務業領先的南韓企業,將因此獲得大陸巨大市場而得以攻城掠地,有望成為世界級企業,並將台灣企業遠遠拋在後頭。

....其次,該協定涵蓋兩岸協議中被排除的政府採購,又是對台灣的當頭一擊。北美FTA大幅開放政府採購,讓美、加、墨三國的多數政府採購須相互開放。若中韓FTA仿效北美,南韓企業將可獲得採購量龐大的中國政府市場

....更令人擔心的是,南韓在完成了和美國、中國大陸及歐盟這三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自貿協定後,加上其產業結構和台灣類似、經商自由度又領先台灣,未來很可能吸走台灣應有的外來投資。台灣近年來在吸引外資上已經節節敗退,近來好不容易獲得Google在彰濱工業區設廠等大型投資案而有機會谷底翻身,中韓FTA卻可能翻轉台灣原就不強的吸引力,讓台灣在外商眼中的投資價值一點一滴地流失。

最後、也最令人擔憂的是,在和南韓簽署FTA後,中國大陸和澳洲的FTA談判也在昨天獲得「即談即簽」的突破性進展,又設定時程要在明年完成東協加六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將導致更多台商遠離台灣、投資大陸。

fsj 提到...

安倍經濟學敗陣的教訓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075314.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11.19

日本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再度萎縮,經濟淪入「技術性」衰退,迫使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延後提高消費稅率,並提前舉行眾議院改選,以爭取時間挽救衰退。這套冠以安倍之名的經濟政策推出以來曾被寄予厚望,但現在的結果證明,寬鬆貨幣政策只能用於「急救」,擴大公共支出也僅能「救急」,必須靠徹底改造經濟結構方足以「救窮」。面對日本慘痛的教訓,不僅安倍內閣須改弦更張,全球經濟困難國家亦當引以為鑑。

安倍於一年多前提出振興經濟的三支箭:寬鬆貨幣政策、擴大公共支出及經濟結構改革,目標是擺脫經濟停滯與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帶領日本走出「失落的20年」。在日本銀行(央行)充分配合、大舉放鬆貨幣政策下,日圓大幅貶值,出口企業獲利暴增,股市一飛沖天。三支箭讓安倍在國內的聲譽鵲起,出席國際會議也走路有風。

然而,經過近兩年的運作,「第一支箭」寬鬆貨幣政策已成強弩之末;「第二支箭」擴大公共支出,也因提高消費稅率而中途墜落;「第三支箭」經濟結構改革則因政治考量,始終引弓未發。隨著經濟重陷衰退,安倍這場一度波瀾壯闊的實驗為之崩潰。如今事實證明,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只是用於體外循環的「葉克膜」,日本經濟終究走不出加護病房。

提高消費稅率雖非安倍之過,而是前任政府埋下的地雷,但的確使日本的復甦之路為之癱瘓。政府採取擴張性貨幣及財政政策,加上日圓貶值,使出口導向的大企業獲利增加、股市大漲,因此政策效益大部分歸於高所得者;富人的消費雖也會因所得、財富成長而增加,但邊際消費傾向卻比中、低所得者低,因此擴張政策對整體消費及經濟成長率的提升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今年4月又提高消費稅率,消費者不論貧富,都須負擔同樣的高稅率,如此又大幅削弱中、低所得者的消費能力。由此觀之,日本經濟連兩季萎縮,並不十分意外。

安倍經濟學這套政策組合,原本可望為其他經濟困難地區提供一項政策指引,尤其是歐洲。歐洲與日本同樣面對政府負債沈重、人口高齡化及個人所得成長緩慢等危機,且都基於政治考量而迄未強力推動經濟結構改革,因此許多經濟學者都擔心歐洲會淪為第二個日本,陷入長期的成長停滯與通貨緊縮。歐洲央行(ECB)一直在考慮是否要全面購買歐元區各國公債,現在日本的經驗無異給予歐洲一記當頭棒喝。

反觀美國,在實施近六年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後,第3季經濟成長率達3.5%,失業率也降到5.8%。然而,美國經濟表現之所以相對亮麗,卻不是靠量化寬鬆,而是基於兩大優勢。其一是美國經濟結構原本就高度自由化,對外貿易也相對開放,使經濟體系較具自動調整的機制,能夠隨著時間而逐漸療癒;其二是藉著頁岩石油及天然氣積極增產,使能源及原料成本大幅下降,並帶動石油相關產業蓬勃發展。

基於日本經濟未能扭轉頹勢、歐洲復甦始終欲振乏力、中國大陸及其他新興市場也成長減緩,全球勢必將更加依賴美國這個全球經濟火車頭,以美國作為輸出消費品的終極市場。不過,美國經濟成長雖佳,但因所得分配差距擴大,平均薪資成長緩慢,使整體消費支出仍不夠熱絡。一旦歐洲、日本或新興市場經濟再摔一跤,美國能否再為全球經濟提供緩衝、步履蹣跚的復甦之路會否中止,不無疑慮。

日本、歐洲乃至美國的經驗顯示,當經濟陷入停滯之際,光靠寬鬆政策硬撐,而不願、不敢拆除結構性改革過程中的雷管,不僅將徒勞無功,反而治絲益棼。日本既已如此,台灣焉能不記取教訓。

※ 相關報導:

* 日本急了 中日韓自貿區加速談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9075419.shtml

中國大陸的自貿區大布局全面加速。繼日前中韓領導人宣布完成中韓自貿區協定(FTA)後,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昨天指出,經過五輪談判,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已取得一定進展,中日韓FTA第六輪談判將於十一月下旬在日本東京舉行。

* 東京物語/物價飆…超市隨便買 結帳會手軟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9075407.shtml

「怎麼到超市隨便一買,就超過五千塊(日圓)。」實際在日本生活的我們,不必等日本政府定期公布經濟動態,已強烈感受到物價與消費稅調漲的雙重壓力,大宗購買時,結帳會手軟。

....日本內閣府十七日公布七到九月的國內生產毛額年率,負成長百分之一點六,個人消費項目只有民間預期的一半。有人會問,過去一年常有對安倍經濟學的樂觀報導,說日本大企業賺錢、幫員工加薪,為什麼最新公布占GDP六成的個人消費,回復沒有預期的快。大概因為話只講了一半。

所謂「大企業」僅占日本所有企業的百分之零點三,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點七,都屬中小企業。日本中小企業在日圓急貶的這兩年,苦撐成本上漲壓力,大多無法替員工加薪。厚生勞動省最新公布的九月實質薪資,加上物價變動的因素,比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三。至於東京股市大漲一倍的獲利,與不進出股市的一般受薪階級無關。

* 一線城二手房價 回升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75197.shtml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8)日公布的10月房市數據表現雖然不佳,不過許多城市的房價與上個月相比,其跌幅有縮小趨勢。在二手房市場,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價格與上個月相比也開始止跌回升,顯示此前官方推出的一系列房市新政開始在發揮作用。

* 德投資信心揚 歐元勁升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75382.shtml

德國11月投資人信心指數近一年來首度上揚,且遠優於分析師預期。德國第3季經濟躲過衰退,重燃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經濟回升的希望。

歐洲經濟研究中心(ZEW)18日宣布,投資人與分析師預期指數從10月的-3.6上升至11月的11.5,經濟學家原估會反彈至0.5。這項指數調查了220位分析師和投資人,調查時間為11月3日至11月17日,目的是預測未來六個月的經濟進展。

fsj 提到...

全球貿易 難再飆速成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77646.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4.11.20

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研究顯示,全球經濟不太可能重現2008年金融危機前推動全球化的飛快貿易成長,主因是中國製造商正轉向國內市場。

這項研究試圖為近年經濟學家最困惑的問題找到解答,即國際貿易成長持續放緩,是否意味全球化已經到頂?

金融時報(FT)報導,過去兩年來全球貿易成長速度低於全球經濟增速,是數十年來首見。

這項轉變顯然意味某些經濟學家所稱的「超全球化」(hyperglobalization)時代告終-這段期間國際貿易的增速一直維持在全球經濟增速的兩倍。

許多學者把近年貿易成長減速歸咎於歐盟的經濟困境,但IMF與世銀經濟學家在最新研究報告中表示,這主要受到結構性因素影響,因此,國際貿易加速成長不太可能像過去那樣,扮演整體經濟的推手。

學者認為,全球供應鏈發展對帶動1990年代國際貿易起飛功不可沒,但近年來中國在外商投資與本土工業發展推動下,在供應鏈中的角色日漸吃重。

IMF與世銀指出,1993年進口零件占中國出口品的60%以上,如今比率已降至35%。

※ 相關報導:

* 陸物價滑坡 通縮陰影罩亞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0001026-260303

通縮怪獸步步進逼亞洲!繼歐洲爆發通縮憂鬱症後,亞洲為首的大陸也出現物價持續下滑跡象,拉響亞洲各國陷入集體通縮警訊。大陸龍頭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中金)日前發布報告稱,受油價持續滑坡影響,大陸2015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料僅有1.4%,警告未來通縮風險將高於通膨風險。

* 大陸「融十條」 要讓企業輕鬆貸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77630.shtml

大陸國務院常務會再次聚焦企業融資問題,官方想藉新提出的「融十條」打通直接融資通道。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19)日表示,官方決定進一步推行十項有力措施,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李克強在昨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今年7月國務院針對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推出一系列措施,雖然在一些地區和領域有出現效果,呈現緩解趨勢,但仍然是一個問題。

* 台灣民生消費銷售 首現負成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0000173-260204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Kantar Worldpanel凱度消費者指數,昨(19)日發表最新消費者洞察研究報告,受新興市場消費降溫影響,全球民生消費品市場蒸發掉83億美元!預期未來一年,新興市場民生消費品成長幅度將持續放緩至7%。

此波民生消費市場下降,主要受亞洲成長減緩所致,又以中國大陸成長放緩最顯著,大陸市場成長率連續兩年縮水三分之一,而台灣民生消費市場銷售量則是首度出現負成長。



◆ 縝密稅制規劃 保護全民權益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077710.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11.20

稅制影響全民,若無縝密規劃,不僅無法課到稅,更有可能傷害會人民權益。在周日本報系舉辦的國際名人論壇中,「21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主張課徵資本持有稅,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亦認為五年前遺產贈與稅最高稅率不應從50%降至10%,當時調降遺贈稅率是錯誤的政策,不利創造財富平均的機會。

2009年政府調降遺贈稅的立法意旨,著眼於高稅率僅是讓富人將財富放在海外,國家也難課到稅,不如將遺贈稅率降到較低的水平,約當於原本富人的避稅成本(例如10%),讓他們願意將海外資金匯回台灣,為台灣經濟注入資金活水;並由此設想,政府可從企業營利、個人所得增加,豐富國家稅收。

原本政策立意良善,但只想到引資金回台,卻未能將資金引導至有利實體經濟成長的投資,反而是大量流入房地產的炒作;即使政府後來推出奢侈稅,針對房地產短期交易課徵交易稅,但因台灣極低的利率水準、銀行業殺價競爭等,抑制了奢侈稅的作用。再者,台灣房地產的土地部分是依公告現值增值課稅,不僅稅負低,而且在公告現值調整前買賣,可說毫無稅負。

因此,遺贈稅率的調降,並未達到振興經濟與刺激稅收的功能,反而導致房價高漲、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同時炒房者獲得超高報酬、卻只有承擔極低稅率,不僅拉大台灣貧富差距,並使得國家稅收來自薪資所得的比重上升。連皮凱提都發現台灣不動產的稅賦偏低,建議政府以累進稅率對抗高房價,逼擁有許多房產者賣屋,讓青年買得起屋。

證券交易所得稅制的推動,在台灣賦稅改革史上則可說演了兩場鬧劇。1988年復徵證所稅,為了縮小打擊範圍,設了一個起徵門檻,造成人頭戶氾濫;加上課徵技術受限,無法執行,因而又停徵證所稅,改以提高證券交易稅取代。2012年復徵證所稅再度提出,行政院的修法版本到了立法院被大修,之後考量對股市的可能衝擊,又修法取消台股指數8,500點起徵的門檻;甚至訂明年起採行的全年出售股票總額超過10億元者要課徵證所稅作法(又稱大戶條款,課稅方式以設算為主、核實為輔,超過10億元部分課徵0.1%證所稅),也有立委提案要修法,將起徵門檻提高到50億元。證所稅反覆修法,不僅無助於國家稅收,又不斷干擾股市,實非正辦。

1998年我國實施兩稅合一,營利事業所得稅可「完全扣抵」個人綜合所得稅。原本立法初衷是要鼓勵投資,但是並未如願,反倒造成稅收減少。在財政收支短缺下,今年財政部又修法將可「完全扣抵」改成「一半扣抵」。本次修法可預見的結果是,只會加重個人稅負,因大股東可再度運用兩稅合一前的避稅手法,將股權轉到投資公司與其他法人組織持有,所受到的影響自然較為輕微。

如果所有的所得皆能課到稅,包括薪資、資本利得、其他所得等,是否課徵遺贈稅是可以討論的。但實際的現象是,台灣的資本利得稅制(例如證所稅、房地產交易所得稅)漏洞百出,遺贈稅制則是修法前很難課到稅、修法後卻造成房價炒作,而兩稅合一的修法,又可能造成稅制不公平。

課稅是對納稅義務人財富的剝奪,減稅當然受到歡迎,稅制的改變也當然會影響人民的行為。政府過去的稅制規劃造成稅基流失、稅負不公與資產泡沫,使民心浮動的不安因子埋在社會中,確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我們衷心期盼政府,提出詳細規劃,保護稅基、減少避稅漏洞,朝台灣財政健全與稅負公平的目標邁進。

※ 相關報導:

* 好文嚴選:關於貧富差距,馬克思未能預見的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review/detail/7cd06ceb-6efe-11e4-a4f5-ef2804cba5a1/

....總之,皮凱提的結論,以及他所引導的思考路向,不僅顛覆了所謂市場萬能、可以自動把貧富差距調節到良性水平的理論,也為民主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提供了相當的合法性依據。

* 天下雜誌:1%比99%的戰爭,台灣貧富差距創新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tIud_nyG5M

是什麼樣的制度,讓台灣99%的你我,四十年來家戶所得成長遲緩,1%的富人,年收入­卻一路狂飆超過1000萬?

《天下雜誌》獨家取得台灣家戶稅務資料研究發現,台灣貧富懸殊,差距創歷史新高!



◆ 政經觀點-做對的事,成為別人的貴人(節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0000908-260109

中國時報 2014年11月20日 杜英宗

這幾周,我們對岸的北京很熱鬧。先是舉行APEC,亞太各國政經領袖齊聚於此。我在APEC結束後,飛往北京參加北大光華管理學院20周年活動,也是政經領袖雲集。

APEC和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看似兩件不同的事,但在我的心中,卻形成緊密的連結。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是尹衍樑先生在20年前捐贈,由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改名與擴大而成,是大陸第一個西式的商學管理學院,20年來作育英才,也擔任重要智庫角色,引領大陸經濟與管理的思潮和趨勢。

光華管理學院靈魂人物之一、從1950年代任教北大經濟系迄今的厲以寧教授,就是股份制先驅。如果不是厲以寧倡導股份制,大陸經濟可能沒有今天的蓬勃發展與轉型,也可能不會有中國經濟的崛起,以大國之姿,舉辦如此盛大的APEC會議。

所以我在回台灣後,就跟同事們分享厲以寧的故事,如何保有初衷,堅持做對的事,在一念間,發揮善意與正念,成為別人的貴人,造就更多好事。

大家可以想像,在1980年、大陸才剛要改革開放時,厲以寧在全國勞動工資座談會討論經濟體制改革,首次提出「股份制」時,遭受多少學者與官員的質疑。在當時的大陸,大家無法想像出現股票交易所會是什麼景況,有人一夕暴富或者炒股破產,將如何挑戰社會秩序與長期以來的共產主義信仰?

但厲以寧堅持這個觀點,相信社會上的人力、物力與財力要進行有效配置,必須仰賴市場機制,這也是大陸經濟的新力量。股份制的論點面對諸多質疑與討論聲浪,實施的過程也經歷波折、並非一步到位。但厲以寧曾表示,他人生中最美好的階段就是從那時開始。

他或許沒想到,他的想法被採納、成為國家政策,不僅對身為經濟學家的他帶來成就感,也讓整個國家更發達,讓許多人有更好的生活。他因為堅持一件對的事,造就更多好事,嘉惠更多人,成為許多人的貴人.....

※ 詳見原站。

fsj 提到...

日韓競貶 央行「痛苦抉擇」台幣貶破31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8/9080169.shtml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14.11.21

日、韓貨幣競貶戰越演越烈,昨天中央銀行做出「痛苦的抉擇」,放手台幣加速趕底,終場貶破三十一元大關,成交量放大到十一點七二億美元,貶值一點三九角,以三十一點○一五元收盤,創近四年一個月新低。

這兩天來,台幣累計已重貶二點四角。

匯銀人士說,這波日圓貶勢深不見底,韓國央行讓韓元緊貼日圓貶勢、直接下殺到一一一五韓元低價,創十五個月新低。

財金官員指出,日圓一路狂貶,讓多數民眾很高興,有人買日圓去日本旅遊、去東京買房子;但央行很痛苦,台幣不得不跟進韓元貶值。

昨天台幣以三十點九○六元開出,在台股大漲、外資匯入帶動下,台幣走勢尚稱穩定。但午後日圓瞬間突破重圍,急殺至近一一九低價;韓元也狂貶,在亞幣中的貶幅僅次於日圓和澳幣。

銀行交易員說,日圓、韓元貶不停,台幣趨勢看貶,昨天出口商全面收手、惜售美元,進口商和散戶美元買單大舉出籠,狂買美元,加上央行進場尾盤用力踹「一角」,台幣在睽違四年多以後,再度看到三十一元價位。

官員指出,為挽救低迷不振的經濟,日相安倍再出手打貶日圓,加上美國聯準會官員說不太擔心美元走強,市場預估日圓恐下探一百二十五低價。

按理,日圓貶值對我衝擊有限,甚至是日圓貶值的受益者;但財金官員說,韓國就不一樣了,日韓產品重疊高,「日圓大貶,韓元擋不住,非跟貶不可,但韓元一旦大貶,台幣就不能不貶了,結果就是大家一起競貶!」

日本央行自十月底宣布擴大印鈔規模後,短短一個月內日圓狂瀉近百分之十,韓元也重貶近百分之五;但台幣貶值不到百分之二,不到韓元的一半。

面臨日、韓一路狂踹自己貨幣貶值,昨天央行不得不改弦易轍,化緩貶為急貶,讓台幣加速趕底,短線恐下探三十一點五元關卡。

※ 相關報導:

* 棄日圓 國人進場搶買美元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8/9080161.shtml

日圓、韓元貶不停,台幣加入亞幣競貶行列,引發進口商及民眾恐慌性搶進美元。匯銀人士昨天指出,隨台幣急貶,民眾棄「日」擁「美」,進場大買美元。

台幣急挫至逾四年新低,不少美元投資人亦一吐多年慘遭套牢的「怨氣」,拜台幣對美元重貶之賜,手中的美元已大賺逾百分之三匯差,報酬率僅次於高利率的人民幣。

相較之下,過去半個多月以來瘋狂搶進日圓的民眾,因日圓狂貶,銀行業者說:「日圓買盤銳減,取而代之的買美元;現在滿手日圓的人都很痛苦,大家都很後悔太早去搶日圓。」



◆ 歐PMI減速 ECB可能擴大寬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79956.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4.11.21

歐元區11月民間部門經濟活動意外減速,11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也下滑,且比市場預期還糟,顯示年底前經濟難有起色,歐洲央行(ECB)被迫再度寬鬆貨幣政策的壓力大增。英國10月零售銷售則寫下六個月來最大增幅。

受歐元區經濟數據不佳影響,歐股20日開低走低,歐三大股市倫敦、巴黎及法蘭克福大盤指數在下午盤分別跌0.48%、1.13%及0.47%。

Markit Economics 20日公布,歐元區11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1.4,不如前月的52.1與市場預估的52.3,為16個月來最低。數字超過50代表經濟活動擴張。

歐盟執委會說,歐元區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從10月的負11.1滑落至負11.6,不如經濟學家預估的負10.7。

同日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零售銷售比9月增加0.8%,增幅大於市場預估的0.3%,主因是家具與食品需求攀升。不計燃料項目,零售銷售也比前月成長0.8%。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森表示,PMI數字下滑使歐元區再度陷入不景氣的風險升高,「情勢惡化將迫使ECB再度採取行動刺激經濟」。他根據這份數據預測,第4季GDP將擴張0.1%至0.2%。報告顯示,歐元區11月製造業PMI降至50.4,不如前月的50.6,服務業PMI也從52.3降至51.3。德國綜合PMI增速減至16個月來最慢,顯示經濟仍疲弱。法國製造業活動持續萎縮。

威廉森說:「法國情勢仍令人擔憂,德國的成長步伐也減至去年夏天以來最慢,但其他國家的表現持續超越這兩個核心國。」

根據Markit報告,其他前瞻經濟指標顯示歐元區頹勢短期間可能難有改善。10月綜合PMI分項指數新訂單指數降至49.9,是2013年7月以來首度跌破50。工廠打消庫存的速度也比上個月快。

※ 相關報導:

* 油價下跌、美元升值 Fed擔心通膨率太低
http://udn.com/NEWS/WORLD/WOR6/9079946.shtml

美國聯準會(Fed)10月會議紀錄顯示,決策官員在會中討論金融市場動盪、海外景氣疲軟、通膨率下滑等經濟威脅後,仍決定按原訂計畫結束量化寬鬆(QE)購債措施,顯示對美國經濟持續復甦有信心。

* 日10月出口大增 Q4好兆頭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79951.shtml

受惠於汽車出口強勁、油價下滑與日圓貶值等因素,日本10月出口寫下八個月來最大增幅,金額也創六年來最高,為第4季經濟成長帶來好兆頭。

* 陸製造業PMI報憂 瀕臨衰退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79966.shtml

滙豐控股昨(20)日公布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50,低於市場預期,並降至半年來低點,反映製造業景氣瀕臨衰退邊緣,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建議,大陸貨幣和財政政策應進一步寬鬆。

fsj 提到...

皮凱提的諍言,台灣聽到了嗎?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082168.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11.22

法國經濟學家湯瑪斯.皮凱提(Thomas Piketty)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在全球掀起強大旋風。這本巨著所以令人嘆服,在其以橫跨三個世紀、長達200多年,總計20餘個國家龐大的財產、所得歷史數據,實證全球資本集中與貧富差距擴大的關係不僅存在,而且日趨嚴重。他並預警,資本集中趨勢再不改變,30年之內,全球八成財富會集中在極富的10%人之手。

皮凱提近日受邀到台灣演講,並與青年對談,闡述他對世代分配不均、貧富差距嚴重等課題的觀察與解決對策。面對台灣的青年世代,皮凱提直指,所得分配惡化將使年輕世代面臨社會安全網崩解的挑戰;要改善世代分配不均,首先應解決的是高房價問題。

皮凱提並主張,革新稅制可以改變資本主義形成的財富集中現象;他給台灣的建議是:考慮調整遺產稅,並對房產等資產採取累進稅率。

1980年代,台灣家庭五等分高低所得差距為4.6倍,90年代增為5.37倍;進入21世紀,這個數字上升至6.39倍。近年來,因所得分配愈來愈不平均廣遭批評,政府藉由擴大福利政策、移轉支出等設法改善,2014年所得差距倍數縮小為6.08倍,但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財富階級曲線,仍隨著時代的演進,益發壁壘分明。

台灣的財富差距變化,並未脫離皮凱提的實證結果。差距擴大的源頭之一,來自土地、證券這類可快速累積財富的資產獲利,盡數落入私人口袋,稅制卻視而不見。皮凱提建議從房產及遺產稅制下手,對怠於根治稅制缺陷,以改善貧富差距的政府而言,不啻為可貴的諍言。

依據皮凱提的觀察,遺產稅率應在50%至60%的水準,才足以催動財富重分配。遺產稅具有所得稅「補充稅」的性質,每個人生前累積的財富,國庫都有再算一次總帳的機會。換言之,如果所得稅對流量財富的課稅機制出現缺陷(例如證券、不動產利得的稅負偏輕),放過的流量財富,就要留待遺產稅補位。遺產稅率太低,即會喪失防衛功能,令稅制引導財富重分配的效果難以彰顯。

台灣在2009年時,將遺贈稅率自50%降為10%,遠低於皮凱提所指的理想稅率;反觀,所得稅制則存在重課勞力所得、輕縱資本利得的設計。兩大具有平均財富功能的稅目,都沒能發揮應有的能力,資本集中、分配惡化等趨勢的出現,自然不是意外。

所幸,近年政府基於財政健全、抑制炒房與課稅公平目的,自2010年起分段革新稅制,稍可見緩和分配惡化之勢的誠意,包括開徵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證所稅,以及在所得稅上加高一級45%的富人稅;年底則計劃提出「房地合一」按實價對房產獲利課徵所得稅的方案。相較於皮凱提重課遺產稅(存量財富)的提議,台灣趨向選擇對流量財富(年度收入)課以合宜稅負的做法,只要執行得當,亦有殊途同歸之效。

當然,皮凱提並不迷信單靠稅制改革,即足以扭轉三個世紀以來都改變不了的資本集中趨勢,稅制改革只是其中一個手段;證諸歷史,不靠戰禍即能導致財富重新分配的最和平方式,也非稅制莫屬。面對世代分配不均之苦,皮凱提因此認為,不必革命,稅制就是關鍵性的改變力量。

對台灣而言,皮凱提的建言一針見血,此刻也正嘗試,尋求透過稅制手段,改變資本集中的趨勢。然而,能否順利推展,不單取決於政府的改革意願,而是在惡劣的政治生態下,更需要社會強大的共識支撐,才能嚇退個別利益的干預及阻礙,彰顯改革初衷。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想要告訴世人的是:唯有合理分配財富的機制重新運轉,才有機會見證成長與公平共榮的社會。台灣自不例外。



◆ 解貧富差 經濟成長與分配並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082328.shtml

【聯合報╱黃維慶/金融業(台北市)】2014.11.22

台灣最近也掀起「廿一世紀資本論」的熱潮。這本被譽為近十年來最具代表性的經濟書籍,主要探討各國在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不均和影響。作者皮凱提受訪時表示,對於台灣的薪資狀況感到訝異,並說他不能理解這些GDP跑哪去了?

當然,經濟數據都有其嚴謹算法,公式拆解到最後,總能找出個道理來。但若懂得從民眾的「感受」去解釋,不失為便捷方式。譬如原物料和油電費價格飛漲,企業在面對產品價格的競爭下,只好拿勞動薪資開刀;或是本國勞工的工作機會被外勞取代,而擴大失業問題(勞工自身同樣也有價格競爭性);又或是這些年的經濟成長率,跟不上過去的人口增長速度等等。

無論如何,台灣貧富差距擴大是事實。可惜的是,前幾天作者在與張忠謀等人的論壇中,提了諸多建議,但媒體所報導的,大多卻只著眼於遺贈稅、房屋稅該不該調降問題,如此易把「社會分配」正當性,往「排富」的死胡同裡推,反而加深階級的誤解與對立。

事有輕重。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一旦處於「均貧」狀態,則往往以「成長」為主要手段,把「分配」視為次要,甚至先犧牲掉。

台灣當然不是均貧,但因政府施政欠佳和地緣經濟影響,經濟不振是明顯事實。不僅勞工受到衝擊,同樣也影響到了雇主利潤。勞工因為薪水停滯怪雇主;雇主則因為公司賺不錢,怪政府的產業政策錯誤;而政府的回應理由,永遠只有—受到國際大環境影響,並反怪年輕人不要眼高手低,吃不了苦…三方就這樣矇著眼,像旋轉木馬一樣不停打轉。

稅制改革是必要的。就像現在大多數人仍然搞不懂為何當時要一手調降遺贈稅,一手開徵證所稅一樣?但筆者認為,政府目前的作為,應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進行「成長與分配並進」的政策,例如規畫創業聚落、開放市場參與,或設立青創基金、外勞本勞薪資脫勾、加快勞工技能轉換與弱勢者輔導…等等。也就是,從產業結構面進行調整,而非只單從「社會分配」角度思考問題,否則資金撤出、投資環境惡化,最後反而變成「均貧」的窘境。

fsj 提到...

人行降息 股油金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82193.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2014.11.22

中國人民銀行昨(21)日傍晚宣布,自今日起採取不對稱方式調降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人行閃電降息,加入歐洲和日本刺激經濟的行列,歐美股聞訊攀高,國際油價、金價都大漲。

人行此次降息,是把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調降0.4個百分點至5.6%;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同時宣布,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自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這是大陸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一大重要舉措。

人行說,下一步將適時透過針對企業和個人發行大額存單等方式,繼續有序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上一次人行調整基準利率是在2012年7月6日,此次降息主要是因應大陸總體經濟出現下滑,為確保年底經濟增長率達到7.5%或7.3%的目標,所採取的一項刺激措施。

路透援引分析師說法表示,人行此次降息出乎預料,表明人行意識到之前的政策和所採用的創新型工具無效,要降低融資成本只有降息才有效;而不對稱降息對存款影響不大,貸款利率下降較多,主要是企業受益,這是人行降息的直接目的。

人行則說明,此次降息有三項重點,一是採取不對稱方式調降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貸款基準利率調降幅度大於存款基準利率,是對傳統利率調整方式的改善,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市場利率及社會融資成本下降。

二是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1倍擴大至1.2倍,這是2012年6月存款利率上限擴大到基準利率的1.1倍後,又一次利率改革的重要舉措。

三是簡併存貸款基準利率的期限檔次。不再公布5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並將貸款基準利率簡併為1年內(含1年)、1至5年(含5年)和5年以上三個檔次將再度拓寬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空間。

人行表示,此次利率調整仍屬於中性操作,不代表大陸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不需要對經濟採取大規模刺激措施,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不會改變。

※ 相關報導:

* 新聞分析-拚經濟 又優先於改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2000044-260202

中國人民銀行時隔兩年後,再次採取降息的手段,正式進入寬鬆貨幣週期,顯示中國當局對於當前內外部經濟局勢的悲觀,希望藉由降息此一較激進的貨幣工具,刺激中國經濟重振雄風。此舉同時也暗示中國的拚經濟再次凌駕改革,未來或有更多的刺激措施。

....中國的「改革陣痛期」正逐漸浮現,今年經濟成長出現逐漸下滑趨勢,第3季GDP年增7.3%,創下金融海嘯以來6年半新低,累計前3季的GDP增長7.4%,使今年初中國政府定下7.5%增長目標面臨跳票。

更令人憂心的是,今年10月、11月的經濟數據持續走弱,被視為領先指標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10月份官方數據下降至50.8,匯豐的數據則為50.4,11月的初值更下探至50,顯示大陸製造業瀕臨衰退邊緣。

* 人民幣利差一魚多吃 中銀在台年削百億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32514

中國銀行台北分行今年前三季獲利出爐,稅前盈餘達七十八.二九億元,全年可望輕鬆突破百億元大關,中銀在台一家分行就賺贏全台擁有超過一六○家分行的台銀。

國銀業者批評,中銀透過其壟斷地位,不僅在台灣輕鬆大賺國銀的人民幣存款轉存利差,甚至從台灣吃到中國,在封閉的中國銀行拆借市場,以近五%高利率拆款給我國銀在中國的分行或子行,將人民幣利差「一魚多吃」。

* 中國假讓利 台灣真讓利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32515

中國是外匯管制國家,台灣與中國金融嚴重不對等,從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大賺台灣人民幣業務財即可看出,中國不但沒有讓利,反而是台灣讓利給中國,甚至還要用更高成本向中國境內銀行拆借。

以一間吸收人民幣存款成本不到三%的本國銀行為例,若在中國分行或子行需要資金,由於中國資金無法自由進出,因此無法從台灣總行匯入,必須在中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用近五%高利借入,多出至少兩個百分點成本。

明明有低成本資金可運用,卻要花更高利率向中國當地銀行拆借,這不是讓利,什麼才是讓利?



◆ 社論-因應中韓FTA 創新才是萬靈丹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2000039-260202

工商時報 2014年11月22日 本報訊

中韓自貿協定(FTA)已達成「實質談判」,雙方預期最快2015年下半年正式生效,經濟部長杜紫軍在立院重申,由於中國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韓國卻是台灣最大競爭對手,未來中韓一旦「牽手」簽訂合約,台灣若沒簽署或無法拿到好條件,「很可能就變成第三者」。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則表示:「人跑了、錢跑了、公司也跑了,股市奄奄一息。」這些說法,無非是在凸顯行政部門對突破服貿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僵局的期待,並爭取國人對儘快完成ECFA貨品貿易協議的支持。

然而,反對黨和公民團體則質疑馬政府誇大中韓FTA對台灣產業經濟的衝擊,目的在於迫使國人接受服貿與貨貿協議。這樣的爭議,反映出自去年服貿協議簽署以來,台灣朝野對於兩岸經貿自由化的爭辯未見緩和,反而愈演愈烈,若持續僵持將使台灣未來難以應對中韓FTA可能牽動中日韓FTA,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在2015年完成談判的可能衝擊,令人憂心。

經濟部最近根據三份評估報告,分別舉出735億台幣至6,500億台幣不等的衝擊效果,的確是讓外界看得「霧煞煞」。平情而論,各個研究機構在運用經濟模型模擬各種關稅減讓的產業與經濟影響時,由於模型變數與各種模擬情境設定存在差異,自然會有不同的結果。尤其因為多數模型是在一定假設(如假設充分就業、資源固定)前提下,以歷史資料為基礎進行估算,因此其所得之結果,必然只是一種相對的、靜態的、方向性的推論,並非實際效果。如今經濟部根據三份數字差異很大的評估報告,佐證中韓FTA對台灣的衝擊,期以說服民眾支持ECFA貨貿協議,自然會被認為刻意跨大,並作為進行「負面選舉」的手段。

事實上,中韓FTA對台灣產業可能的影響程度,取決於特定產業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的地位,若企業擁有競爭實力,且其優勢價值足以抗衡因為對手在特定市場上適用零關稅待遇而產生的替代壓力,將不會受到衝擊。反之,若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不具有競爭地位,或是與競爭對手之差異在伯仲之間,而難以具備足以抗衡對手因為零關稅待遇所產生的優勢,則其在中韓FTA生效後承受衝擊,自無法避免。

客觀而言,目前ECFA早收清單裡面所涵蓋的產品項目只有7%,出口金額佔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比重也只有25%,相對於中韓FTA在20年內將有90%以上產品的關稅取消,政府訴諸於中韓FTA的衝擊,以尋求盡快通過ECFA貨貿協議,並非沒有道理。但是,對中韓FTA衝擊的認知,能否轉化為對ECFA服貿或貨貿協議的支持,卻決定於台灣產業未來是否足以面對進口競爭壓力與企業競爭優勢大小的評價。當產業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擁有優勢,也有因應外來市場競爭的能耐,則企業與該產業勞工自然會支持政府推動兩岸經貿自由化政策。

由台韓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消長觀察,2001年台灣和南韓在大陸的進口佔有率分別為11.23%和9.61%,但是到了2014年1至9月,卻逆轉為7.6%和9.59%,顯示ECFA生效後實施早期收穫計畫,並未扭轉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佔有率逐漸被韓國取代的趨勢。當然,台韓在大陸市場佔有率的消長,與兩國出口結構與產業在國際相對優勢上的差異有關。其中,台灣以對大陸供應中上游原料零組件產品為主,韓國除原料零組件產品外,其大型企業利用品牌優勢銷售終端產品,無疑是影響市場競爭力最重要的因素。

此一事實,也反映兩國在科技研發努力上的差距。根據工研院統計資料,台灣中高科技研發投資比重(13.94%)僅為韓國(27.94%)的一半,主要差異在台灣汽車、機械、化工、消費性電子等研發投資比重偏低,此差距正是造成台韓產業競爭力消長的關鍵。

換言之,國人必須體認,完成ECFA貨貿協議,只是進入大陸市場優勢之「必要條件」,卻不是保證一定能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充分條件」。保證台灣產業能從ECFA中獲利的「充分條件」,乃是透過創新投資,創造台灣產品的優質性與差異性,進而提升產業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的優勢地位。因此,政府當前最重要的工作絕對不是一再「跳針」,告訴人民「中韓FTA的衝擊有多大」,而應該鄭重宣示,政府將主動採取哪些「積極的產業政策」,協助產業提高因應中韓FTA衝擊能力,進而充滿自信面對未來ECFA貨貿協議通過、大陸商品開放進口,可能帶來的競爭壓力。

特別是政府應劍及履及運用「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引導可能受影響的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石化、紡織、玻璃等產業及弱勢產業、中小企業,進行創新研發投資,加速推動產業轉型與創新營運模式。唯有落實這些作為,才能增強產業因應自由化能力,重建台灣競爭優勢。

※ 相關報導:

* 杜紫軍談FTA:要追求贏,不是不輸而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9080988.shtml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預計年底簽署,衝擊國內產業,經濟部長杜紫軍今天接受電台專訪指出,除傳統製造業外,服務業以金融業影響大,外商的金融業總部集中在台北,能提供較多高薪的就業機會,我們對國際化的市長要求,可能要考慮更高、要有更前瞻的想法。

fsj 提到...

貨幣競貶 全球央行不手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83982.shtml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2014.11.23

面對經濟成長疲軟和通膨下降卻苦無對策的央行,想出一個狡滑的辦法:透過貶值貨幣把問題丟給其他國家。

華爾街日報報導,全球利率已低無可低,再以降低借貸成本來刺激國內需求已難以奏效,迫使央行退而求其次,藉提振淨出口來創造成長,而提振出口最快的方法即貶值貨幣。

日本銀行是最積極採用這種政策的央行,過去一年來已讓日圓兌美元貶值15%。雖然貨幣貶值的效果較遲緩,但已開始表現在數據上,日本10月的出口激增9.6%,比市場預期高出一倍。

這一切都看在其他央行眼裡。歐洲央行(ECB)過去半年來已陸續宣布多項擴大資產負債表措施。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愈大,經濟中的流動性就愈多、借貸成本愈低。ECB總裁德拉基20日說,在超低利率下,聯準會和日銀的大規模購買資產,已導致兩國貨幣大貶;這暗示ECB只是有樣學樣。

中國人行21日也推出自己的措施,調降1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表面上是為了因應國內通膨趨緩、經濟走軟和房價下跌,但更根本原因是人民幣對日圓升值。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春季以來從6.25元升值到約6.10元,對中國帶來相當壓力,尤其是日圓兌美元在同期間下跌;人行再度採取壓低人民幣匯率的措施,似乎只是遲早的事。

當一國貨幣貶值時,其影響是把通縮出口到鄰國。在日本壓低日圓的情況下,其他亞洲經濟體能堅持不貶值貨幣多久,值得觀察。

當然貶值貨幣不是寬鬆政策的唯一效應,央行也希望提振國內需求。就這方面來說,貨幣寬鬆可望促進全球需求,讓每個人受益。但短期來說,貨幣貶值是零和遊戲,有人贏,就有人輸。

日本能因此終結通縮嗎?日本在全球金融危機前的經常帳順差平均約為國內生產毛額(GDP)3%,但通縮並未改善,這次會不同嗎?ECB也應從日本經驗記取教訓,歐元貶值可能只會讓德國出口商得利,未必對歐元區其他經濟體有益。

※ 相關報導:

* 全面通貨緊縮? 歐洲央行說不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84633.shtml

歐洲央行副總裁康斯坦西奧22日受訪時表示,儘管目前的通貨膨脹率不高,但目前歐洲沒有陷入全面通貨緊縮的危機。

* 瑞典的經濟隱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3000161-260209

....瑞典公共負債低、國家財政穩健,且金融機構的資本和獲利傲視歐洲國家,堪稱歐洲經濟強國,然而抵押貸款成本便宜造成瑞典消費者負債攀升,也讓瑞典房價在20年內翻漲2倍,促使國際貨幣基金(IMF)不得不出面警告,瑞典房價已經高估20%。

雪上加霜的是,瑞典過去20年來建造的房屋數量太少,而且首都斯德哥爾摩又是歐洲人口成長最快的城市之一,市場供需不平衡自然造成房價驚驚漲。

* 滬港通啟動 反映不如預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84433.shtml

連結上海與香港股票交易的「滬港通」17日正式開通,雖然首日上海股市反映熱烈,但投資者的熱情到第二天就已減弱,北向和南向交易規模都遠不如第一天。

* 中、日、歐降息拚經濟 恐燃匯率戰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84153.shtml

日本、歐洲央行、大陸人民銀行相繼採取動作刺激經濟成長,刺激股市與油價大漲,這對投資人雖是好消息,但以貨幣政策解決經濟問題雖然在美國管用,一些專家懷疑,同樣的政策在日本、歐洲、大陸是否行得通。

華爾街日報報導,過度的貨幣寬鬆政策同時也存在引發資產泡沫或是通膨過高的風險,且日本、歐洲、大陸並未從事結構性改革,仍然無法解決經濟的根本問題。

彭博社則報導,歐亞國家採取行動雖是為解決內部經濟問題,卻可能引發全球反響。彭博指出,人行降息可能重新點燃匯率戰,使各國紛紛透過降息拉升通貨膨脹和內需。

* 大陸降息 全球進入經濟戰國時代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083904.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11.23

....綜合各方訊息,我們研判,大陸人行這次意外降息主要是基於幾方面的考量:

其一,大陸經濟下滑嚴重程度超乎預期,今年上半年雖勉強穩住7.4%的經濟增長率,但第3季經濟增長率再滑落至7.3%,為五年來最低

....其二,人行定向寬鬆貨幣政策成效不彰,信貸成長不增反減,10月新增貸款5,483億元人民幣

....其三,....因為歐日競飆寬鬆貨幣政策,造成全球貨幣貶值大戰,日圓對美元更快速貶值,惟獨人民幣近期對美元不貶反升,不僅影響出口競爭力,且可能再度引發熱錢湧入,造成流動性失控。此等外在形勢亦促使人行採取對應的貨幣政策。

....不過,因為習李深化改革路線不致動搖,且大陸貨幣供給存量過於偏高,為避免全面性寬鬆貨幣政策影響「去槓桿」、「調結構」的政策大方向,人行貨幣政策必然步步為營,寬鬆政策將會適可而止。

....另一方面,人行此舉無異是向各國宣告不會坐視美國QE退場以及日本、歐盟超寬鬆貨幣政策對全球市場造成的巨大影響,也會採取更彈性的貨幣及匯率政策予以反制,這也顯示大國經濟間的較量和影響力競逐將更趨激烈,另一波全球經濟戰國時代已然開始

fsj 提到...

名家觀點/日圓重貶 引發亞幣競貶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85589.shtml

【經濟日報╱丁予嘉】2014.11.24

日本央行在10月底以迅雷不及掩耳速度宣告擴大激進版的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讓全世界開始認識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姑且不論黑田政策受到罕見的內部重大分歧,但日圓立即反應,貶值到近七年新低價位,反觀國際美元的多頭攻勢則勢如破竹,也讓以美元計價為主的國際大宗商品、黃金與原油價格,出現相當大的下跌的壓力。

安倍經濟學的如意算盤是,藉由QE手段引導日圓貶值,帶動物價上漲達到通膨政策目標,由於長期的零利率對刺激消費投資不僅無成效且帶來負面效果,乾脆利用通膨,另一方面,又希望透過物價上漲來增加企業獲利,帶動經濟活絡與新聘雇用人員加薪的新刺激循環。除採取刺激貨幣政策外,更加碼貶值的匯率政策手段,提高出口企業對外競爭力,同時拉抬企業調漲進口品價格,推升國內物價水準,希望雙管齊下的強力雙率政策,找回日本失落已久的競爭力。

看似一舉數得的安倍與黑田聯手的雙率政策,似乎可對日本經濟進行大刀闊斧結構性改革,但實際成效令人著實擔憂,因為在日本經濟改革尚未明顯得到成果前,日圓急貶與國際美元強勢表態,已再度牽動亞洲競貶潮,國際貨幣戰爭的戲碼將再度上演。

1985年的「廣場協議」簽訂,日圓大幅升值讓美國脫離雙赤字陰影也重振經濟實力,反觀「廣場協議」五年後,日本經濟走向泡沫化,並因泡沫破滅後,從90年代起一蹶不振。當時的國際美元在持續性大幅度貶值過程中,美國貿易赤字出現了J曲線狀況,也就是說在貶值初期,一國的貿易收支,出現反向惡化,如同現在安倍經濟學下的貿易收支也是不增反減,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提高日本經濟的風險性,而其中關鍵是日本接近九成的能源相當倚賴進口,尤其是2011年發生了311大地震後,日本在能源需求上更是出現結構性改變。

一般而言,貨幣貶值可增加出口量與改善貿易收支,但從經濟體系實際觀察,上述兩者的關係並不一致,通常貨幣貶值的國家在發生初期,往往出現出口下降導致貿易收支惡化情況。以大幅貶值貨幣為手段對經濟體產生顯著利多,需要更長期的等待時間才能發酵與收成,短期間成效並不明顯,還可能為貿易帶來不平衡擴大的傷害,因此,各國政府以貨幣貶值刺激經濟,如一刀兩刃,不可不慎。

在美國QE正式結束的關鍵時刻,東方的日本正加大印鈔票力道、西方的歐元區受困於經濟瀕臨衰退,不得不採取更寬鬆的政策手段,國際美元必然是未來最搶手的貨幣與資產,亞洲貨幣除了人民幣具有獨特因素外,都將因日圓貶勢確立,而面臨貶值的空間與壓力。

假若亞洲輪流競貶的貨幣戰爭被挑起,對亞洲區域經濟的影響勢必是負面的,還好這波貨幣貶值不致帶來輸入型的通膨壓力,畢竟國際美元的強勢與全球經濟對於原油需求疲弱,讓國際油價沒有上漲動能與炒作空間,也讓亞洲各國政府可為保持寬鬆利率環境帶來更多理由。

(本文作者為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 相關報導:

* 歐盟撥210億歐元 誘民間投資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85686.shtml

歐盟官員表示,歐盟正計劃提撥210億歐元,作為歐盟推動三年3,000億歐元官、民共同投資計畫的種子基金,為雙方分擔投資風險,希望這筆基金能夠發揮15倍的槓桿效果。

* 陸金融風險 兩年內集中釋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85550.shtml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昨(23)日指出,今後一、兩年將是大陸經濟中高速成長觸底期和金融風險的集中釋放期。其中,金融財政風險主要集中在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產能過剩行業等領域。



◆ 喬山MIT 將成全球最大健身品牌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9085282.shtml

【聯合報╱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2014.11.24

在全球各地高級連鎖健身俱樂部,許多人習慣操作「Matrix」的跑步機或划船機;在中產階級家中,可能自備「VISION」或「Horizon」的設備。重視健康的人都熟悉Johnson系列的相關品牌,明年即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健身器材品牌業者,它是不折不扣「MIT」,可說是出身台灣台中的「隱形冠軍」。

喬山從製造代工起家。羅光廷說,當年家裡沒錢,父親羅崑泉決定做生意,寄出了1000多封信件給美國的業者,表達可以提供生產服務,第一家回信的是運動器材公司IVANKO,希望喬山做啞鈴,在摸索製造過程中,開啟了喬山的品牌故事。憑藉這第一筆200美元的生意,經營多年後,1996年喬山買下健身通路,開創自有品牌之路。

去年,喬山做了將近新台幣160億元的生意,幾乎囊括所有高檔健身俱樂部市場,但喬山健康科技集團總經理羅光廷也不鬆懈併購與研發的腳步。羅光廷與董事長爸爸羅崑泉的態度一致,在研發方面,全力關注市場趨勢,用當地主管了解市場,以市場導向設計商品,掌握核心技術,「產品對了,自然大賣」。

在併購的態度上,喬山不追求「世紀婚禮」,而是以補足企業弱點為主,台中梨山盛產高級水梨,羅崑泉有一套「高接梨」併購哲學,併購是為了補足品牌不足,因此買入工廠、買入通路,都是為了自有品牌鋪路。

羅光廷說,喬山的產品除了健康,還重視「科技」幾乎是十項全能資訊產品。以跑步機來說,擁有多國語言介面,適應全球市場;能透過藍牙連接手機,未來健身資訊直接以App方式存在個人手機;跑步機可接入有線電視,還能播放手機音樂。

目前所有跑步機都有連線機制,故障時自動通知喬山的中央機房,48小時內,維修人員就出現在故障機器附近開始維修。羅光廷說,他還在繼續努力,將48小時縮短到24小時。

中國大陸近年快速崛起,不少製造業感到威脅,但看在羅光廷眼中充滿興奮。「我不覺得是壓力」。由於大陸業者早就在模仿喬山的商品,他卻發現抄襲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走低價市場,與喬山的路線有差異。他反而徹底利用大陸的生產優勢,但從不將所有產能交給一家業者,也不將核心商品委託他人製作。

最近喬山找來知名歌手張惠妹,代言高價按摩椅,羅光廷也直接將研發中心設在日本,「知己知彼」。數十萬的按摩椅買來就拆,想要了解核心技術。

事實上喬山2006年就開始研發按摩椅產業,但比起跑步機等健身器材,按摩椅是更加精細的設備,難度也高,不過,喬山選在日本研發的目的,就是因為日本政府對按摩椅規定嚴格,要求有醫療級的效果,羅光廷信心滿滿,越過這關卡,喬山將打下健身產品另一個堅固的基礎。

fsj 提到...

韓澳後發先至 時間不站在台灣這邊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087908.shtml

【聯合報╱鄭博文/屏東大學副教授(高雄市)】2014.11.25

中韓FTA以及中澳FTA紛紛後發先至,讓台灣六大工商團體膽戰心驚,廿四日拜會行政院江院長,盼望行政院能協商立法院儘速讓兩岸服貿協議通過生效,並加速兩岸貨貿協議談判,將中韓FTA、中澳FTA對我方的衝擊降低。

中韓FTA、中澳FTA,對中國大陸推動亞太自貿區(FTAAP)戰略是利多消息,但對台灣是經貿發展邊緣化警訊。兩岸ECFA原本領先,中韓、中澳FTA後來居上,不是自己在野黨扯後腿,那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就中國大陸的RCEP版圖而言,如果中國大陸能與日本、印度放下領土糾紛,中印、中日的FTA也會有機會達成,中國大陸的RCEP版圖就完成,而這兩個FTA其實是已研究多年,台灣若無法及時加入,真的會被邊緣化,被孤立在FTAAP門外,台灣朝野應該好好關注中國大陸經貿戰略的進展,及早因應。

中韓FTA達成,但生效可能在半年後,因此執政黨與政府應好好與在野黨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兩岸服貿協議儘速通過。台灣與韓國比較,台灣最大利基在以中文為母語,服務業是需要用言語溝通的產業,韓國人短期內無法有大量懂中文人才,一時還無法攻城掠地的展店,但韓國人若懂得授權,運用中國大陸人才,台灣服務業登陸的機會將會流失,請朝野立委要明白時間已不站在台灣這邊。

台灣已錯失許多機會,我們也不須再為往日的錯誤與相互指責,重要的是政府與執政黨能不能上緊發條多做FTA情蒐工作,整理成中文資訊定時向國人說明,讓國人明白FTA的諸多利益與可能損害,讓國人能及早因應,不要再被錯誤資訊誤導。

中國大陸在此次APEC年會要成立一個各國間FTA平台,讓進度落後國家有更多資訊來準備談判工作,就是人家已做好情蒐工作,才提出這一方案。盼望經濟部與在野黨立委能善用中國大陸商務部轄內智庫的研究報告與資訊,來理解世界各地的FTA進展,減少不必要誤解;更期望在野立委多想想別的國家一直想與中國大陸簽FTA的理由或看到韓國手頭上的FTA成果,不要再杯葛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兩岸服貿協議以及未來兩岸貨貿協議,使台灣產業有機會與中國大陸經濟再發展結合,來發展台灣產業延伸至中國大陸,有些產業還能走進世界舞台,創造新台灣經濟。



◆ 從中韓FTA怪現象看台灣突圍之道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087781.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11.25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即將洽簽消息,近期猶如照妖鏡,照出台灣社會的三個怪現象。一是當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大舉對外洽簽FTA時,台灣還在自我麻醉與懷疑;二是台灣的產業升級喊了十多年,至今還是沒準備好;三是台灣人敢拚不敢贏,面對國際競爭,我們仍是少了幾分自信。

中韓領導人日前在亞太經合會上敲定年底前可望簽署中韓FTA,最近引發不少國人強烈的危機感。不過,令人詫異的是,國人近來的論戰,多是執著在政府有無打恐嚇牌,或是以阿Q式思維,認為南韓撈不到什麼好處,完全忽略了,台灣應把焦點擺在怎麼化解歧見,找到台灣面對FTA挑戰的最大公約數,及如何展開面對危機大作戰。

第二個怪現象是,台灣的產業升級喊了十多年,不論藍綠執政,都曾擘劃出美麗的未來產業圖像,但是臨到要與南韓、大陸產品短兵相接之際,包括政府及不少業者,還是難以「大器」地放下對5%、10%關稅的懸念,足見政府過去的產業政策並未成功導引台灣的各行各業,把產業升級當成求生基本功。

第三個怪現象是,最近中韓FTA引發國人心情上的躁動,就好比過去看台韓棒球賽轉播,明明中華隊有很好的投手、打擊與守備陣容,但是面對企圖心超強的南韓,往往敢追不敢贏。殊不知,台灣人最寶貴的資產就是拚搏精神,若國人願意先放下對大陸的恐慌症,並擺脫失敗主義傾向,那麼台灣將可引導出擺脫困境的理性行動。

台灣缺乏的第一個理性行動,就是形成對FTA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基本態度。近期,江內閣已有不少財經首長上電視力陳兩岸洽簽貨品貿易協議的重要性,我們呼籲,藍綠應公開做政策辯論,讓全民知悉FTA、自由化與貨貿,到底好在哪裡、壞在哪裡,甚至也應搭配網路公民的同步提問與意見表示,讓社會公評,哪些說法是真,哪些說法隱含了一黨一人的政治之私。

第二個行動是要政府說明白,台灣今後的產業政策、升級轉型行動該怎麼走。近期,行政院雖已公布經濟部的升級轉型行動方案,不過,該方案多從籌碼面談政府的租稅、投融資工具,或從技術面談政府的輔導策略,少了從「明日產業」的觀點,說明台灣如何回應物聯網、大數據、生技等產業新趨勢即將帶來的產業革命。

國內的企業也要體認到,FTA只能提供一個與國外企業公平競爭的機會,無法作為激烈商戰裡的保命符。企業要求生存、保平安,還是得從根本做起,靠著每一位企業主的遠見、決心,與員工共同打拚做起。

第三個行動就是公民意識該覺醒了,不應再任由藍綠惡鬥、政黨的不作為,綁架了台灣的前途,持續造成整體社會的無力感。面對危機,每位公民都應為自己及為下一代思考、選擇並行動。不要再認為中韓FTA或是貨貿簽不簽,是遠在天邊的問題,如此才是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工作自己來保障。

從最近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來看,不少國家已紛紛跨過自由化瓶頸,對外洽簽FTA速度愈來愈快,例如,南韓已與全球超過50個國家建立FTA關係,大陸繼日前宣布中韓FTA年底達陣,近日又宣告完成中澳FTA。當世界轉動速度愈來愈快,已不容台灣持續站在原地。

另一方面,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規模愈拉愈大,從傳統的雙邊FTA,一路到十幾、二十幾個國家共同整合,這對以出口貿易立國的台灣來說,絕對不容等閒視之,必須趕緊從怪現象跳脫,展開行動。



◆ 健康產業產值 3年後上看650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9088838.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台北報導】2014.11.25

由經濟部工業局指導,工業技術研究院、商業發展研究院主辦的「2014智慧健康產業推動計畫成果發表會」今天下午舉行。工研院指出,結合科技、生技、醫療照護及具生活休閒多元面向的健康產業,近年發展前景可期。根據工研院產經中心 (IEK)統計,2013年健康服務產值約230億元,隨著國人對健康需求與政府政策推動的帶領下,預估2014年產值可上看至264億元,至2017年營業額將可達650億元,增加逾倍。

此次成果發表會以「跨業整合創新.健康生活加值」為主題,由工研院與商發院以「台灣健康產業策略與商機」與「服務體驗優化與顧客關係管理應用」為題,暢談健康促進產業趨勢。並由健康產業代表分別從產品/服務、系統/平台、通路/品牌等不同產業價值鏈,分享跨業整合成功案例與創新加值成功模式。與會廠商包括阿瘦實業、雙連安養中心、艾生、聯安健檢、美律實業、雄獅杏林、英濟、明躍國際健康科技、台灣怡海、台鹽、天和鮮物等知名廠商

工研院IEK針對健康產業研究指出,未來健康產業發展的三大關鍵議題將包含:一是「結合跨業專業知識,開創嶄新服務價值」,將強調因健康產業具備高度多元性與專業分工的特性,應針對不同價值訴求的客戶,整合不同廠商、提出不同的組合方案;二是「驗證應用系統平台,提供客戶價值分析」,主要是希望透過資通訊技術整合,以雲端服務平台提供客製化的分析價值;三是「確認核心服務體驗,發展雙軸營運模式」,以B2C 模式吸引客戶體驗,並開創以B2B2C模式創造穩定營收。台灣廠商可掌握此三大關鍵發展因素,做為健康產業趨勢、規劃營運模式之用。

IEK表示,由於健康產業價值鏈相當長,因此產業鏈的整合與廠商媒合,在健康促進產業也就相對重要得多。透過適當的媒合與分工合作,才能夠快速帶動產業發展,大家的核心能力不同,不用個別廠商分別從頭到尾都自己做,而是可以透過適當借力使力的模式來加速產業生態成型。

fsj 提到...

時論─明年經濟 樂觀夾帶不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6000493-260109

中國時報 2014年11月26日 戴肇洋

梅萼含苞,新歲即臨。2014年在不安氛圍中逐漸接近尾聲,每年此刻,除行政院主計總處及中央研究院外,各大民間經濟智庫按例均會先就今年台灣經濟表現加以檢視,同時針對明年其經濟成長進行預測,以提供政府及產業界作為政策調整或經營策略之參考。

回顧今年台灣經濟表現,從去年起消費物價有上漲的趨勢,其中僅有食物類別漲幅較大,其餘類別價格尚稱平穩;雖年中受到「食安事件」波及,但抑制內需消費不太明顯。再者,出口貿易逐漸回溫成長,連續創下「9」紅佳績,尤其對南韓貿易出現睽違24年的出超。此外,加上民間投資較前增加,已經擺脫經濟景氣循環「谷底期」進入「擴張期」,因此預估今年台灣經濟成長將優於年初預測的3.02%,達到保3望4,明年則是在4以上。

似乎讓我們對於台灣經濟的未來,懷著倒吃甘蔗進入佳境之憧憬;不過,在台灣經濟逐漸回溫之同時,我們必須深思是否僅是曇花一現?由於台灣經濟規模不大,屬於淺碟經濟型態,在經濟表現上除內在條件外,外在國際環境往往是影響經濟是否持續成長的重要因素。

大陸轉為低成長新常態

國際各大經濟預測機構普遍認為,隨著美國製造業回流、失業率下降,歐債危機緩和,全球經濟將擺脫低迷的陰霾,逐漸朝向復甦之路;但入秋以來,主宰全球經濟榮枯的美國、中國大陸、歐盟及日本等「四極」經濟表現不太穩定之訊息卻又頻傳,似乎為明年國際經濟走勢帶來難以揮去之烏雲。

亦即在全球金融風暴後,美國接連實施3次QE,雖挽救其經濟得以免於陷入蕭條,但隨著QE購債結束,其經濟是否因貨幣緊縮而受到影響。中國大陸經濟也是因政策調整,其房地產市場急遽降溫、公司債快速增加、銀行業壞帳大幅攀升等因素,而已呈現步履蹣跚的現象,全球金融風暴以來其債務翻轉一番,占GDP的240%以上,加上厲行減奢之下,削弱國內經濟活力,未來中國大陸經濟轉為低成長屬於新常態。

歐盟部分國家雖主權債務危機暫緩,但其經濟尚無明顯好轉,讓歐洲央行決定持續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以拉抬其經濟擺脫衰退危機。至於日本方面,安倍首相再度接任首相之後,其所採取的「三箭」刺激經濟成長策略,雖讓經濟於2013年第1、2季中表現亮麗的成果,不僅有效促進出口貿易的成長與內需消費之增加,但因產業結構調整緩慢而逐漸下滑,特別是今年4月消費稅率的提高,造成第2、3季經濟成長由正轉負,使得其央行決定推出前所未有高達30兆日圓量化寬鬆,同時透過日圓貶值政策,以挽救低迷不振的經濟。

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區域經濟整合蔚為潮流,尤其是我們競爭對手的南韓已與中國大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將攸關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兩岸ECFA,其後續服貿協議在完成簽署後卻又陷入立法爭議,進而導致兩岸貨貿談判也因如此造成延宕,讓台灣產業藉以連結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甚至更進一步布局全球之機會,恐將逐漸流失。

布局全球良機恐漸流失

由此似乎說明,2015年國際經濟在樂觀氛圍中,仍存在著許多不安風險因素,尤其已日益嚴峻的區域經濟整合趨勢威脅之下,均將或多或少影響未來台灣經濟成長力道,頗讓我們無法掉以輕心。

因此,如何採取更前瞻突破的思維,加速台灣經濟結構改革,以及形塑優勢產業不斷創新價值,必須秉持全局的眼光深入籌謀和長遠之角度妥善加以因應。(作者為台灣綜合研究院財經諮詢委員會執行祕書)

※ 相關報導:

* 歐元區陷通縮 恐拖累全球復甦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90292.shtml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25日表示,未來兩年世界經濟將逐漸改善,但日本成長率可能不如預期,歐元區陷入停滯且通縮威脅加深更對全球成長構成重大風險,歐洲央行(ECB)應擴大資產收購計畫。

* 日銀擴大寬鬆 震醒通縮預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90289.shtml

日本銀行(央行)總裁黑田東彥25日對企業界談話時強調,日銀準備進一步擴大貨幣寬鬆規模,目的是「震醒」民眾的通貨緊縮預期;他並砲轟企業界窖藏現金,要求企業增加設備投資及提高薪資。

....黑田指出,10月31日的寬鬆行動是要震醒日本民眾的「通縮思維」,促使企業界預期未來物價將上漲,因而開始投資及增加僱用員工。他說:「要達成物價穩定的目標,日銀一直在採取『行動』,且將繼續如此。」

* 濱田宏一:安倍下一步 應降企業稅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90286.shtml

被譽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國師」的耶魯大學教授濱田宏一(Koichi Hamada)昨(25)日肯定「安倍經濟學」前兩箭成效,直指近期經濟衰退主因為消費稅調升;下一步,他建議政府應調降企業稅,並加速第三箭政策接棒,為挽回經濟表現關鍵。

....濱田宏一表示,目前正在說服安倍調降企業稅,日本企業稅高達35%,台灣營所稅僅17%,新加坡更低,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外資及企業寧願投資海外或台灣,而非投資日本,政府應降低企業稅,以提升競爭力。

* 台經院:其實韓國沒這麼快樂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9090429.shtml

....孫明德日前前往韓國與當地官員、企業訪談,他發現不只台灣緊張會受到中韓FTA的影響,連韓國當地也覺得很緊張,「沒有想像中樂觀」。

他指出,韓國對中國大陸出口前年零成長、去年負成長,其實表現沒有很好,加上中國推動產業鏈本土化,「紅色供應鏈」快速成長,也影響韓國產業進攻大陸,即使簽訂FTA後省了關稅,也不代表韓商真能「攻城掠地」。

* 人行再出招 調降回購利率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90308.shtml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25)日在公開市場進行14天期正回購操作,利率從3.4%降為3.2%。市場人士認為,這次正回購利率配合貸款基礎利率調降,意在讓降息的效果能達到最大化,預估人行未來仍有可能繼續推出寬鬆政策。

* 專家傳真-新興市場當仁不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6000059-260202

還記得今年稍早的市場共識是甚麼嗎?是不是新興市場熱潮將退,2014年全球經濟成長將有賴西方經濟的復甦?今年,我們預期美國經濟僅能成長2.2%,不會超過2009年以來的平均水準;同時,歐元地區成長遲滯,今年前3個月經濟成長只有0.2%。雖然2014年的經濟表現可能優於2013年,但成長動力仍然是來自新興市場。

....我們若僅將重心擺在整體經濟成長,就可能忽略中國的重大結構性進步。今年上半年,中國的服務業成長達中國經濟成長比重之50%,同期間,中國的可支配家庭所得金額上升到國內生產毛額的61%,未來將繼續上升。中國在經歷經濟成長的陣痛期,但是長期而言,中國經濟成長也將更為持久。

....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方面,大多要看歐洲中央銀行的動向而定;我們估算歐洲中央銀行的措施對全球現金流動的影響力,與美國聯準會的影響非常類似。歐洲的經濟受到需求不振與超額儲蓄的衝擊,致使經常帳順差高達2,380億歐元,這已經不再是優勢,反而突顯出歐元地區面臨的兩大問題:薪資水準下降與需求不振。



◆ 投資飯店熱過頭 潘思亮示警(節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6000687-260110

中國時報 2014年11月26日 陳宥臻/台北報導

台灣投資飯店有多熱?根據觀光局最新統計,截至2017年全台含離島的飯店旅館投資金額約884億元,將新增1萬多間客房。國內觀光股王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昨指出,未來台灣飯店勢將供過於求,品牌力和高階人力是站穩市場關鍵。同時,晶華積極布局海內外,潘思亮看好觀光業是科技業後的新興產業。

潘思亮指出,台灣飯店將供過於求,未來2~3年約有800多億元的硬體會落成,但一個高階經理人養成要8年,所以解決人力斷層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

潘思亮認為,國內飯店業只欠東風,台灣已經有很好的教育資源和硬體,只要加強國際化即可,台灣很有機會成為「大中華地區旅館管理人才的領頭羊」,就像過去科技業半導體有國際化團隊,台灣飯店需要國際人才銜接,就不怕陷入大陸飯店硬體漂亮,但服務跟不上的窘境。

※ 相關報導:

* 淘寶包裹多 3千元免稅擬取消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9089755.shtml

大陸淘寶網光棍節促銷商機驚人,台灣網友也貢獻不少,讓快遞業者及海關忙翻天。為杜絕跨境購物「化整為零」亂象,海關擬修法比照郵包,取消快遞「頻繁進口人」的3000元免稅優惠。

關務署也檢討「化整為零」的定義,現行「同一收貨人、同一寄件人及同一班機」三條件都符合就要合併計算的規定,未來將修法改為只要有二個條件符合,就要合併計算。

* 雙11網購獵漏 補帶罰2,000萬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9090165.shtml

「雙11」光棍節查稅成果出爐,台灣地區透過網購快遞報關,被查獲低價漏稅者,連補帶罰約近2,000萬元。由於光棍節網購交易額再創新高,部分貨品仍在持續出貨,海關表示,追查行動亦將持續進行。

fsj 提到...

社論-透視21世紀第三場貨幣戰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7000024-260202

工商時報 2014年11月27日 本報訊

2010年9月巴西前財長蒙迪嘉(G. Mantega)曾因聯準會推出第二次量化寬鬆政策(QE2)導致美元貶值,許多貿易導向國家為維持出口競爭力,相互競貶各自的貨幣,而提出「全球貨幣戰爭」的論點。回顧本世紀迄今共爆發三場貨幣戰爭,其中於最近掀起的第三場戰役,將對世界經濟造成何等影響,殊值關注。

21世紀的第一場貨幣戰爭,美元是風暴中心。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間,美元名目有效匯率共貶值7.79%;中國因匯率釘住美元,人民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亦貶值4.44%;歐元區與原料輸出國家,則因為沒有參與競貶行列,而出現截然不同的局面。其中,同期間歐元名目有效匯率升值5.38%,讓當時歐元區經濟無法藉由出口而受惠;巴西里拉與澳幣名目有效匯率則分別升值2.26%及9.97%,不但出口競爭力受挫,而且讓經濟更為仰賴價格不穩定的原物料市場,以及受熱錢影響的不動產市場,出現所謂的「荷蘭病」。

繼2010年引爆第一次戰役後,2012年安倍晉三上任日本首相,推動「安倍經濟學」,而聯準會又推出第三次量化寬鬆政策(QE3),第二場貨幣戰爭於焉展開。嚴格來講,此次的主角是日本,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日圓名目有效匯率貶值25%;美國因推動QE3而抵銷競爭上的劣勢,美元名目有效匯率指數僅小升0.2%。對照之下,歐洲與韓國是最大受害者,名目有效匯率指數分別升值11%、10.9%。中國大陸與台灣也多少遭受傷害,名目有效匯率分別升值7.4%及3.7%。

2014年下半年起,全球又掀起海嘯後第三場貨幣戰爭,發動者是前兩場戰役中受傷最重的歐元區。在歐洲央行(ECB)於6月實施負利率並推出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以及9月宣布推動ABS及擔保債券購債計畫後,歐元對美元匯率自5月6日的1.39貶值至11月24日的1.24,貶幅達10.8%。此外,10月31日日銀意外宣布進一步擴大定量與定性寬鬆貨幣政策(QQE)後,日本也加入貨幣競貶的行列,日圓對美元匯率從10月30日的109.42貶至11月24日的118.41。日圓狂貶,讓韓國、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受到威脅,導致同期間韓元、新台幣匯率相應走貶5.4%及1.8%。對照之下,雖然美元指數從7月起累計升值10.5%是全球矚目的焦點,不過同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而且7月至今人民幣的名目有效匯率指數升值將近10%,成為這波全球貨幣戰爭中最大的受害者。為了緩解匯率升值對出口競爭力的侵蝕,並減少國內房市崩解風險,人行於11月21日出乎市場意料之外宣布降息,11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轉向貶值0.3%。

乍看之下,新台幣貶值有助於台灣出口,可是台灣顯然不是這場貨幣戰爭的贏家。主因在於,雖然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明顯貶值,幅度卻不及主要貿易對手國,因此新台幣名目有效匯率自7月起仍升值超過2%,目前高出36個月移動平均的歷史平均值約3%。展望未來,在此波貨幣戰爭持續開打下,短期內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料將維持弱勢格局。

對全球經濟而言,第三場貨幣戰爭初期影響是良性的,因為它恰好可以緩解目前全球經濟成長不均以及通縮風險的兩個威脅。具體地說,藉由非美貨幣競相貶值的結果,一方面可讓各國分享美國經濟穩健復甦的果實;另一方面,各國貨幣競相貶值的結果也可終止輸入性通縮,進而提升通膨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美元獨強的情況類似1990年代初期。當時,美國也扮演著全球經濟唯一的火車頭;柏林圍牆倒塌後,歐洲因處在與前蘇聯經濟體整合的調整期而成長減慢;日本則身陷泡沫經濟後的通縮威脅;新興市場因國際原物料價格長期空頭致成長趨慢。初期,強勢美元以及穩健成長的美國經濟,的確扮演著全球經濟的穩定力量,不過持續一段時間後,美國以外的主要經濟體成長仍未見起色,導致壓寶美國市場成為投資人的風潮。全球資金流向美國的結果,一方面給予流動性不足的新興經濟體莫大的壓力,終於引爆亞洲金融風暴與多起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危機;另一方面,讓美國股票價格大幅提升,導致2001年的網路泡沫。

同樣地,若本次貨幣戰爭持續太久,將迫使美國重新扮演全球經濟最後購買者的角色。屆時美國經常帳赤字可能再度惡化,金融海嘯前令人擔憂的全球經常帳失衡問題將重新浮現,這絕非是全球經濟之福。

要而言之,就短線來看,本次貨幣戰爭初期對全球經濟有利,但戰役若持續太久,將讓市場資金單向流往美國,不利經常帳存在赤字、外債高且流動性不足的新興經濟體。此外,美元獨強地位若持續太久,將讓好不容易見到改善的美國經常帳赤字再度惡化。因此,歐元區、日本及中國等成長趨緩的大型經濟體,在引導匯率貶值並重拾出口競爭力之際,必須推動其他必要的政策,讓內需與經濟成長回到可持續的軌道上,否則短期的止痛藥,將變成長期的毒藥。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美房市、就業 不如預期
http://udn.com/NEWS/WORLD/WOR6/9093875.shtml

美國上周失業救濟金請領人數及10月新屋銷售戶數不如預期,反映勞動市場和房市復甦仍存在阻礙。美國12月消費信心也遭下修。

* 歐盟拚經濟 砸3,900億美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93867.shtml

歐盟執委會新任主席容克爾26日日宣布規模3,150億歐元(3,900億美元)的三年投資計畫,將用歐盟的基金來配合民間的新投資,「發動」歐盟經濟成長,並希望藉此祛除歐盟鬱卒的經濟氛圍。

* 中小企難解渴 歐盟振興計畫成效存疑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93868.shtml

....歐盟經濟的核心問題是投資不足;目前的投資水準仍不到金融海嘯以前的一半,遠不如美國及新興市場。然而這份新計畫只是一套模糊不清、公共與民間投資的混合體,真正的新資金究竟有多少也語焉不詳。

其次,所有的運作責任幾乎全交給歐洲投資銀行,但該行只是歐盟中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單位,從未有過積極的表現。

最大的問題,在於整個計畫主要依靠民間部門及金融市場,來負責集資及吸引投資者。3,000億歐元的計畫目標,並非原始投資的效果,只是歐盟希望能運用金融市場所創造的結果,因此真正的新資金還在「雲端」之上。

* 安倍經濟學大跌跤 但它還沒玩完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5913&f_ART_ID=547586

今周刊 2014/11/26 文/楊卓翰

....一二年年底,用寬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及結構改革為三支箭的「安倍經濟學」(Abenomics)來勢洶洶,曾經是那麼的有希望,卻在宣布解散國會的窘境下,大受打擊。《今周刊》在去年十一月就以封面故事《安倍的困局》直陳安倍經濟學的挑戰。這些問題,果然逐一發生,為什麼安倍團隊卻沒預料到?關鍵就是他們小看了「三%」的威力。

* 日本須為扭曲匯率付出代價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093850.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11.27

日本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實際成長率為季減0.4%,是連續兩季的負成長,超乎市場預期,與日本內閣先前預期的2.2%成長率有所落差,也已符合所謂技術性衰退定義,安倍首相也因此宣布提前解散眾議院,於12月14日進行改選,同時,第二波的消費稅調升計畫也延至2017年4月。

一時間許多評論認為,安倍經濟學已敗,三支箭已失效。日本媒體則認為兩個誤判導致日本經濟未能在第3季呈現「V形復甦」,一是消費稅導致家庭收支出現節約趨勢,消費腳步放緩;二是日圓貶值,因為企業生產基地已外移,對出口未能產生顯著效益。

....日本也與其他國家一樣,發生企業獲利卻未分享給員工的斷鏈情形,以致日本民眾在沒有顯著加薪的情形下,還得面對物價上漲壓力,反而消費意願更低,要不是因為日圓貶值吸引外國人赴日消費投資,狀況可能更糟。

....現在無論各項有關民眾收入,包括受薪階級家庭的平均實質收入、或實質薪資都產生負成長現象,因此,倘若日本政府未認知到印鈔票(貶值)不會使一般民眾更有錢,而不設法打通企業利潤分配,而一味想著擴張其貨幣規模,不僅日本民眾受苦,亞洲各國也跟著受累。

fsj 提到...

行動支付 手機就是禮券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9092671.shtml

【聯合報╱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2014.11.27

金融機構啟動行動支付「升級版」,最快明年開始,民眾就可以透過手機、平板買服務(票券)、繳費、購物以及消費者直接付費給商家的p2p模式,讓台北成為電子交易便利城市。

業者指出,明年開始民眾可將禮票券全數存入虛擬整合平台,持信用卡購買禮券後,包括發行、信託、遞送等都存在雲端系統,只要使用手機或平板,就可以直接用禮券購買貨品。

中國信託表示,利用電子禮券整合平台買禮券,不但解決民眾購買禮券後的存放困擾,還提供信用卡買禮券保障延長180天,提升消費者權益,並降低禮券成本。

中國信託昨天舉行記者會,宣布推出結合「經營生活會員」、「發展電子錢包」以及「整合商店服務」的三大服務,近期將陸續推出「生活行動繳費服務平台」、「O2O行銷金流整合平台」以及「電子禮券整合平台」,

根據中國信託規劃,未來擬融合第三方電子禮票券、自身的第三方支付平台pockii以及團購網等,中信卡友只要下載App至手機或平板電腦,綁定信用卡帳號後,直接持手機到商家就可以交易。

過去團購消費模式是先買券再交易,但未來中信與團購網攜手,合作的餐廳、電影院會隨時釋出消費券,全數存在App,卡友只要結帳時點開App,還可選擇相關的票券直接折扣。

中國信託信用卡新興支付部副總周郭傑指出,未來商家只要拿出平板就可完成消費,不需要再購買傳統的刷卡機,「連行動刷卡機都不需要了」。

根據中國信託規劃,12月將推出O2O(Online To Offline)服務,下一步就是鎖定繳費市場,明年1月計畫推出行動版繳費平台,37家發卡行中已經有32家加入,一年交易金額超過200億元,未來繳費的項目將會持續增加,例如大樓管理費等等都會加入,之後也會推出電子禮券整合平台。

※ 相關報導:

* 雙幣信用卡 5銀行有意發行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9092692.shtml

雙幣信用卡將問世,除中國信託商銀,又有國泰世華、玉山、兆豐、一銀及大眾等5家銀行計畫發雙幣卡,這5家銀行將走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授權清算系統,12月中旬起陸續開始測試,並按規劃向金管會申請,自明年起發行雙幣卡。

金管會今年4月同意銀行公會提報的雙幣信用卡業務,開放民眾出國在境外刷卡消費,可約定以「美元、歐元及日圓」雙幣信用卡付款。中國信託商銀動作最快,已獲金管會核准發行。

據了解,中信銀行速度領先,是因為中信銀行信用卡系統直接與兩大國際信用卡組織:威士卡與萬事達卡連線;但多數銀行都選擇走聯合信用卡中心的授權轉接處理系統,除可降低建置成本外,還能獲得完整金流服務。



◆ 微軟 遭大陸追稅42億元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93821.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2014.11.27

大陸當局繼對外商企業加強反壟斷調查後,最近更要求微軟補繳1.37億美元(約新台幣42.4億元)稅款,這也是大陸國內第一起有關跨境逃稅的重大案件。

路透報導,大陸官方媒體新華社周日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一家未被點名的美國跨國公司必須向大陸政府補繳人民幣8.4億元(約新台幣42.4億元)的稅款和利息,未來還將繳納每年超過人民幣1億元(約新台幣5億元)的追加稅。

該篇文章只提到這家美國公司的名稱以「M開頭」,是全球500強企業,1995年在北京成立外商獨資分支機搆。完全符合這些描述的,只有微軟一家公司。

微軟沒有證實這項報導,但也沒有否認。

中新社在昨晚7時27分發出的新聞稿中援引微軟中國的回應指出,報導所稱微軟需向中國補繳人民幣8.4億元稅款,並非避稅補繳款,而是2012年根據中美雙邊稅務對等協議,向中國稅務部門上繳的稅款。

微軟解釋,2012年,中國和美國達成雙邊稅務對等協議,根據這項協議,微軟會將已上繳美國的稅收按照分成比例付給中國,美國再同等返還給微軟。正是按照中美雙邊稅務對等協議,微軟在2012年向中國稅務部門上繳約人民幣8.4億元稅款,隨後,美國稅務部門又將同等金額的已徵稅款返還給微軟。微軟還說,雖然我們無法確定某些媒體報導中所指的公司是否是微軟公司,但可以確認的是,中國稅務機關一直依據「中美雙邊預約稅收訂價協議」,從微軟公司獲得稅款分成。

根據2014年財報,微軟整體實際稅率為21%,遠低於美國企業通常的35%,主要因為其透過在愛爾蘭、新加坡和波多黎各的海外地區業務中心轉移獲利。

稅務部門據此得出結論,該公司的行為不合理。報導說,這家美國公司承認逃稅,在大陸的業務分支已經同意向中央政府補繳稅款。

除了補稅,微軟在大陸也被列為反壟斷的調查對象。

fsj 提到...

德拉基:歐洲復甦面臨三風險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96094.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4.11.28

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基27日在芬蘭議會發表演說時指出,歐洲的復甦面臨三大風險,包括失業、生產力不足與缺乏結構改革。德拉基還呼籲歐元區國家「調整薪資」以強化歐元的活力。

德拉基表示:「高失業、龐大的閒置產能以及必要的資產負債表調整,可能傷害歐元區的復甦。歐元區的通膨依然超低,我們正面臨低迷的貨幣與信貸情勢。」

德拉基說:「我們已見到歐元區的成長動能在夏季轉弱,而且民間與公共機構多項近期預測遭下修。我們依然預期明年溫和復甦,反映我們的貨幣政策措施、金融情況持續改善,結構改革與財政整頓相對有進展。」

德拉基表示,歐元區的所有國家都必須能自立自強,「這意味每個經濟體都要相當靈活,能找出並利用自己的相對優勢,如此一來才能受惠於單一市場」。

※ 相關報導:

* 歐元區經濟信心 意外上揚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96110.shtml

歐元區11月經濟信心意外上揚,顯示歐洲央行(ECB)拉抬成長與通膨的努力開始對企業與消費者發揮作用。另外,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11月失業率也達到有紀錄以來低點。

歐元區11月經濟信心意外上揚,顯示歐洲央行(ECB)拉抬成長與通膨的努力開始對企業與消費者發揮作用。另外,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11月失業率也達到有紀錄以來低點。

* 南韓貧富差距擴大 專家籲徵富人稅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9097531.shtml

南韓最新數據顯示,政府打擊貧富差距的政策效果不佳,差距持續擴大。與其他國家相比,南韓在收入分配上明顯落後。分析師指出,南韓政府必須盡快徵收富人稅,並且創造更好的工作機會給低收入民眾。

南韓最新經濟數據顯示,2013年的貧富差距為36.4%,比前一年還高了近1個百分點。雖然南韓政府的相關稅務、福利和其他政策,成功的將2013年貧窮線以下的家庭數量,減少2.5個百分點,達到16.4%,但與其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相比,這個數字卻是令人失望的。

* 陸存款保險制度 明年上路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96116.shtml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27)日召開全國存款保險制度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針對存款保險制度進行討論,並初步達成於2015年1月推出「存款保險」的共識。外界根據新民營銀行發起內容預估,存款保險額度約為人民幣50萬元(約新台幣250萬元)。

* 澳洲房價飆 擬限制陸客買房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96020.shtml

澳洲國會委員會建議政府加強管制外國資金投資國內房市,以避免中國大陸為主的外國投資客哄抬房價,讓首購族買不起房子。

澳洲政府3月指派國會組成委員會,調查外國投資人購買澳洲房產實情。委員會27日向政府提出調查結果,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加重違反現行投資規定的罰則、修訂移民法以便揪出違法投資人,並讓監管機關掌握更多資源來監控外國投資人的買房活動。

* 明年房市止漲量微增 小宅當道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34392

今年房市可說是多事之秋,政策抑制、買氣低落,尤其是房地合一稅制改革對房市造成衝擊,目前更是無法預測。業者分析,整體經濟環境仍處游資充沛、利率持續維持低檔,預計等到稅改政策塵埃落定後,買氣應會慢慢出籠,推測2015年房市將是止漲量微增的一年。



◆ WTO全球關稅改革 打開僵局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96950.shtml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4.11.28

世界貿易組織 (WTO)會員國27日結束多年空談和最後幾個月的僵持,同意開始落實這個組織成立19年來第一項全球貿易改革〈貿易便捷化協定〉(TFA)。

也就是說,WTO能夠開始將去年底在峇里島達成的改革全球關稅程序協定付諸實踐。

經濟學家估計,這些程序改革有助每年創造價值一兆美元 (台幣31兆元)的全球經濟活動,以及在全球創造2100萬個工作。

WTO秘書長阿澤維多興奮表示:「我們回到正軌了!」WTO成員27日採行兩個文件:一個是TFA,旨在使全球關稅程序便捷流暢,另一個是糧食囤積的管理。

TFA從2004年即開始協商,歷經十年才在峇里島會議成案。兩個文件去年12月在在峇里島部長會議通過成為一套,但著手落實的工作今年7月以來停擺,因為印度拒絕背書,除非印度的糧食囤積不受懲罰。

印度和其他開發中國家表示,為了確保貧窮的農民和消費者在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紀裡存活,國家必須有囤糧和補貼的政策;現行WTO規章認為囤積和補貼扭曲貿易。

印度和美國本月稍早說,兩國已解決爭議,其他成員接著在27日同意將囤糧問題另案處理,在2015年12月以前找到永久解決之道。TFA需要WTO三分之二成員批准,才能生效,因此阿澤維多促請各國加快行動。

TFA落實有望,各界稱讚有加。歐盟貿易專員瑟西莉亞.馬斯特洛表示,TFA「有助開發中國家融入全球經濟、加強區域整合,拉拔數百萬人脫離貧窮」。美國貿易代表福洛曼說,TFA有助「打破貿易藩籬,為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帶來新機會,而且對所有國家的中小企業特別重要」。

WTO有160個會員,宗旨是開放市場,以及消除貿易障礙 (包括補貼、過度課稅、過度管制),從而確保遊戲場公平和促進成長。

WTO從1995年成立,到峇里島部長會議才達成第一項多邊貿易協議TFA。

峇里島會議也是WTO多哈回合貿易自由化談判之後首見具體進展。多哈談判始於2001年,當初預定三年完成,結果連年無成。

※ 相關報導:

* 管中閔:中韓簽FTA 所有產業受影響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9096947.shtml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 (FTA)效應,因為各方不同解讀而餘波盪漾,國發會主委管中閔接受本報專訪表示,這個問題是申論題,不是計算題。他說,中韓FTA對台灣影響,重點不在影響金額數字多寡,而是台灣要面對不公平的競爭環境,所有產業都會受影響。

fsj 提到...

容不下通膨?─從「窮人天堂」說起
http://www.udn.com/2014/11/29/NEWS/OPINION/OPI1/9098429.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11.29

在人類世界中,萬事萬物,有起就有落,本是再自然不過的情況;正如月有陰晴圓缺,潮汐有進退起伏,又何必強求長圓長漲?但在今日台灣,一論及物價,人人皆曰不可漲、只許跌,連專家學者也隨聲附和;真是荒謬復可悲。

原因之一是,過去半世紀人類經歷有史以來最長的繁榮期,除了長期選擇自我封閉的落後國家,幾乎每個國家都欣欣向榮;對全球資源無比飢渴的需求,導致物價持續攀升,令領取固定薪資的絕大多數市井小民嘖有煩言,通膨即成為人民公敵,甚至成為政治人物編製「痛苦指數」的重要元素。

原因之二是,十餘年來台灣經濟逐步走向停滯,實質薪資甚至退回15年前;因而即使極其輕微的物價上升,也侵蝕到停滯不前的薪資,令領取固定薪資的中產階級痛徹心扉,乃對任何通膨都恨之入骨。政治人物與學者專家即趁此時機大事撻伐任何令物價上升的舉措,以與民同苦。

在這樣的深惡痛絕與百般撻伐之下,台灣營造出一個物價最難上升的環境;浸淫十餘年,我們的物價水準相對於各先進乃至若干落後國家,乃遠遠落後。最近一位參加金馬獎的大陸電影工作者脫口而出,「台灣是窮人天堂」,儘管聽來刺耳,卻一語道破此一事實。

然而此一事實,一點也不值得欣慰。首先,只許物價下跌不許上漲,果真實現,那就是人類世界最可怕的經濟瘟疫─通貨緊縮。一旦被它纏上,不但會形成一個價格下跌、百物滯銷、庫存堆積、各業虧損、減產裁員、需求萎縮的惡性循環,使整體經濟陷入停滯衰退,薪資下降而失業攀升的困境,有如20餘年來的日本;而且一旦此一痼疾纏身,用盡千方百計也難以脫出,日本正是個活生生的明證。

因而當歐盟發現近年通膨指數不及1%,而且經濟成長停滯,失業明顯增加,立刻採取對策;於不斷嚴辭警告之際,還竭盡所能以求逃避通貨緊縮的夢魘。但台灣同樣發現近年通膨指數小於1%,經濟達到保2保3的窘況,失業遠高於過去,卻萬眾一心要求壓制通膨,不許任何物價升高,經濟專家高聲呼籲要讓物價全面下降。

其次,當通膨趨近於零的臨界水準時,最不利於百業經營;因為一方面這反映需求不振,獲利十分不易;另一方面來自通膨的種種好處,如實質利率下降、生產成本減低等,都很難出現。今日台灣成長低迷、勞動需求薄弱,在相當程度上與此不無關聯。尤其目前中國大陸放棄世界工廠後經濟動能大失,歐盟走向日本舊軌,經濟陷入停滯的大環境;一方面驅迫全球商品與能源價格全面持續下降;一方面嚴重削弱全球有效需求;正是導引許多國家落入通貨緊縮陷阱的巨大力量;已出現若干徵候的台灣要特別當心。

第三,以美元匯價折算的台灣薪資水準,落於20餘國之後,與台灣的國力不成比例;但一換算成購買力平價指數(PPP)的水準,台灣立即飛躍而前,甚至領先日、德、英、法等先進大國。其關鍵正在於台灣的物價水準,尤其是非貿易財貨與勞務的價格,遠在他國之下。這不僅打擊我們的自信心,且誤導許多年輕人棄台灣而向外追逐高薪;長此以往,同樣自毀長城。

當舉國都落入偏見之中,如果以此基準作決策,很可能釀成大禍。因此有識之士在此時此刻,必須一本其專業與良知,大聲疾呼,力圖翻轉國人的錯誤認知,千萬不要再敵視通膨。

不過,一切物價都可以適度上漲,唯獨一物萬萬不可,那就是以倍數上升而且大起大落干擾經濟運作、阻撓薪資所得者購屋、租屋的房價。排除房價之外,容許一般物價每年上升2%至3%之譜,許多經濟雜症,必可不藥而癒。

※ 相關報導:

* OPEC不減產 形同有感QE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099905.shtml

就在聯準會(Fed)超寬鬆貨幣政策走到盡頭、剛結束第三輪量化寬鬆(QE3)購債計畫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就決定不減產,放手讓油價下跌。這對全球消費者而言,有如QE4時代來臨。

* 低油價…通縮慢性毒藥
http://www.udn.com/2014/11/29/NEWS/WORLD/WOR2/9098442.shtml

油價跌勢看來會持續一陣子,雖能促進經濟成長、助漲股票等風險資產,但也可能推升通貨緊縮的風險。

* 克強指數全面下滑 五年次低
http://www.udn.com/2014/11/29/NEWS/MAINLAND/MAI3/9098361.shtml

大陸交通運輸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大陸10月鐵路貨物發送量比去年同期下降6.6%,這也是鐵路貨運連續第十個月負成長,10月「克強指數」全面下滑,創近五年次低,顯示大陸經濟放緩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 Q4經濟成長不保3 五季最低
http://www.udn.com/2014/11/29/NEWS/FINANCE/FIN1/9098434.shtml

全球景氣轉淡,抑制出口表現,拖累第4季經濟成長率無法保3。主計總處昨(28)日大幅下修第4季經濟成長率估值0.25個百分點至2.83%;明年經濟成長率則小幅下修0.01個百分點至3.5%。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鴻坤指出,下修第4季及明年經濟成長率的最大原因是全球景氣下調。蔡鴻坤表示,當前全球只有美國經濟復甦,穩健成長,中國大陸、歐元區及日本等經濟體,都存在各自經濟問題。整體而言,國際大環境不利台灣出口動能。



◆ 美零售龍頭 決戰「網路星期一」
http://udn.com/NEWS/WORLD/WOR6/9099829.shtml

【經濟日報╱編譯林佳賢/綜合外電】2014.11.30

今年美國黑色星期五的網路購物火熱,銷售估計成長逾8%,零售商也正準備迎接接下來的網路星期一,沃爾瑪和目標公司都槓上亞馬遜。手機購物市場迅速成長,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由於今年沃爾瑪等業者推出感恩節不打烊的促銷策略,使黑色星期五的實體商店購物人潮較往年相對減少,但線上零售業者仍業績暢旺。

研究業者Catchpoint系統公司的數據顯示,網路銷售較去年同期躍增8.5%。

為收復近幾年來拱手讓給線上同業的失土,沃爾瑪、目標公司大幅調整過去主打實體商店的經營策略,在網路商店大打價格戰。這套策略看來立竿見影:沃爾瑪28日表示,今年感恩節的網路銷售創歷來單日第二多,目標也表示,感恩節當天網路商店銷售寫下史上最佳成績,且較一年前激增四成。百思買(Best Buy)的網站28日還多次當機,原因就是流量的激增幅度,遠大於預期。

電商龍頭亞馬遜仍然是網購熱潮的最大贏家。亞馬遜今年在感恩節中午就開始打出商品折扣,幫助整體銷售成績再創佳績。研究機構ChannelAdvisor指出,亞馬遜今年銷售較去年躍增25.9%,高於2,700多家線上零售業者的平均成長率20.1% 。

隨著網路星期一即將到來,行動零售今年也將幾乎取代傳統桌上型電腦,成為消費者瀏覽網路商店的主要平台。

fsj 提到...

ECB寬鬆 可能拖到下季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101733.shtml

【經濟日報╱編譯楊宛盼/綜合外電】2014.12.01

分析師預期,提振經濟成長壓力愈來愈大的歐洲央行(ECB),本周可能下修通膨預測,為明年第一季實施量化寬鬆(QE)鋪路。

ECB本周即將舉行今年最後一次的決策會議,但ECB不太可能在此時祭出這項打擊通縮的最終武器,預料要等到明年第一季才會行動。

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幅,從10月的0.4%降至0.3%,助長通縮疑慮。ECB本周可能下修通膨與成長預測,警告中期通膨預估值可能長期低於ECB 2%的目標。

裕信銀行經濟學家瓦利說:「ECB本周將預告性的下修成長率和通膨預期,由於數據已經降到不能再低,這將加深ECB 擴大寬鬆的可能性,預期ECB總裁德拉基將暗示準備擴大寬鬆。」

不過,ECB擴大寬鬆的時間點仍是未知數。瓦利指出,一方面歐元區的經濟基本面確實需要刺激,但另一方面,部分ECB決策官員似乎仍打算繼續觀察。

其他分析師指出,ECB遲早會出手收購政府公債,問題是何時實施和購債規模多大,可能要到明年第一季才會宣布QE。

ECB副總裁康斯坦蕭上周發言也證實這個說法。

※ 相關報導:

* PMI連4個月下滑 吳中書:不是好現象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9102541.shtml

中經院今天公布我國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為49.2%,較前月下跌2.3個百分點,是2012年12月以來首度呈現緊縮;中經院院長吳中書表示,PMI下滑主要受國際因素影響,但連續四個月下滑不是好現象。

* 等了20年 陸存保條例草案出檯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101573.shtml

中國人民銀行和大陸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昨(30)日聯合發表公告,就大陸即將公布的「存款保險條例」草案,向社會大眾公開徵求意見,期限為30天。根據草案內容,存款保險將包含大陸所有的金融機構,保額為人民幣50萬元(約新台幣250萬元)。

人民銀行官網昨日一連發布三則公告,皆與關於大陸即將推動的「存款保險條例」有關。

* 南韓 啟動人民幣直接交易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101726.shtml

韓聯社報導,南韓政府30日表示,計劃在本周推出韓元與人民幣直接交易市場,此舉可加速兩國間的交易與降低對美元的依賴。

據南韓財政部與央行表示,經過上周交易系統測試後,韓元與人民幣直接交易市場將於12月1日上午9時啟動。財政部提到,新貨幣市場有助減少韓─中交易對美元的依賴。

fsj 提到...

老邁歐洲抗拒移民 經濟難回春
http://udn.com/NEWS/WORLD/WOR3/9103847.shtml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4.12.02

路透報導,歐洲是全球人口老化最快速的地區,非常需要移民,但許多歐洲國家不歡迎移民,中長期而言,對移民關起大門,將阻礙經濟發展。

歐盟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專家說,歐洲這個「老大陸」在二○二○年之前,也許還可以靠著讓更多婦女和老年人進入勞動市場、鼓勵歐洲內部人口流動,以及更善加利用現有移民,來彌補勞動力老化的衝擊。

但在中期和長期,歐盟需要吸引大量歐洲以外的技術勞工,而且要克服人民的反移民情緒,而反移民政黨的崛起更加深這種情緒。

OECD移民專家杜蒙說:「若對移民關起大門,將付出經濟代價。現階段,我們可以更善加利用現有移民,讓他們的技能更符合勞動市場需求。但在長期,不僅需要技能,也要有足夠的數量。」

以目前的趨勢,歐洲的產業火車頭德國,還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將從現在起人口萎縮,使經濟成長減緩。

根據歐盟統計處估算,若維持目前的移民水平,到了二○五○年,德國現有的八千兩百萬人口將減至七千四百七十萬,而且平均年齡將提高到接近五十歲。其他一些預測更悲慘,估計到了二○六○年,德國人口只剩下六千五百萬。

歐盟執委會的研究指出,歐洲一些最強的經濟體將面臨「勞動力供給嚴重吃緊」,包括德國、奧地利、荷蘭和芬蘭。

反觀英國、法國、愛爾蘭和義大利則可預期人口健康成長。到了二○五○年,英國人口可達到七千七百廿萬,超越德國,成為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法國人口將達到七千四百卅萬,緊追德國。

現在許多歐洲國家的反移民政治言論不顧人口的現實,一些政治人物,例如法國的瑪琳.勒朋,英國的法拉吉和荷蘭的懷爾德斯,藉由反對歐盟內部的勞工移動來吸引勞工階級選民。

他們譴責歐盟打開「偷走工作」的移民洪水閘門,使薪資和生活水平下滑,犯罪升高。

這股反移民浪潮,促使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歐洲議會上懇請「老邁」的歐洲大陸更歡迎那些渡過地中海來追尋更好生活的移民。

※ 相關報導:

* 美製造業升溫 歐亞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9103803.shtml

美國11月製造業景氣擴張力道優於市場預期,但歐元區降到去年6月來最低,德、法、義全都萎縮,亞洲包括中國、台灣和印尼都展露疲態,南韓稍稍好轉,印度則是唯一亮點。

美國供給管理協會1日公布,11月製造業指數雖然從上個月的59降到58.7,仍是2011年4月來次佳表現,而且優於市場預期。指數高於50代表景氣擴張。

* 陸11月製造業PMI 創8個月新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02000982-260303

大陸國家統計局1日公布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3,較上月再降0.5點,已是連續4個月下滑,更創3月以來近8個月新低。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示警,大陸經濟有下探壓力,恐創1990年以來最慢的全年成長速度。

* 11月製造業PMI 跌破50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9103786.shtml

廠商態度趨保守,中華經濟研究院昨日發布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2,不僅連續四月下滑,更是相隔近兩年以來首度呈現緊縮。中經院院長吳中書表示,PMI下滑主要是受到國際因素影響,但是連四月下滑的確不是好消息。



◆ 社評-大陸降息的三層隱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02001063-260310

旺報 2014年12月02日 本報訊

大陸央行於上周末降息,成為近來全球最重要的經濟事件。這是大陸自2012年以來首次降息,而且幅度相當大,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提高10個百分點。不過,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預計,未來幾個季度內至少還將有一次降息。

大陸降息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大陸最新PMI出現半年來新低,第三季GDP成長率只有7.3%,偏離官方指定的7.5%成長標準,迫使大陸必須使用貨幣政策來拉抬成長力度;第二,美國退出QE後,資金將大量流回美國市場,造成本國貨幣貶值趨勢,歐洲與日本不得不開啟量化寬鬆政策因應。中國大陸在全球資金流動的大潮衝擊下,不得不改採寬鬆貨幣政策。

台幣雖然貶值,但台灣受美國經濟回暖影響,短期內仍將處在經濟上升的軌道上,貨幣政策依然穩健,而大陸降息對台灣經濟的影響,暫時以正面為主,一般對大陸升息的評估亦是認可的聲音居多。大陸宣布降息後,美股、台股開盤均出現較大漲幅。如果降息能夠提振大陸明年宏觀經濟,對亞太地區來說應是好消息。

但從長遠來看,大陸此次降息也存在多重隱憂,值得兩岸關注。其一,降息意味經濟宏觀形勢不佳,大陸本屆領導人一向對貨幣政策比較保守,傾向以改革推動成長,而不希望以資金帶動投資,以投資推動成長。大陸領導人顯然判斷明年經濟的負面因素較多,可能低於可接受的中速成長範圍,而不得不開閘放水。但大陸廣義貨幣總量已突破120兆人民幣,居世界第一,更多的錢可能製造更大的泡沫,對未來的經濟的持續穩定,可能製造出更高的風險。大陸經濟繁榮後,經濟結構亦變得極為複雜,所有經濟問題都屬於結構性問題,當前所面臨的諸多國內與國際性挑戰,多涉及結構性因素,因而不易化解。對於複雜的經濟形勢,降息究竟能否起到切實的提振效果,令人存疑。

其二,降息的主要目的,在於緩解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降息後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會議,要求進一步採取有力措施,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但也有觀點認為,最困難的中小微企業,並不是此次降息的贏家,贏家還是大國企與房地產企業。這些企業擁有大量的銀行借款,銀行貸款利率大幅降低,可以減少它們的利息支出。

眾所周知,大陸現有的產能過剩問題,正是由大國企與房地產企業所帶來,過去兩年大陸都處在痛苦應對產能過剩的過程中。面對經濟放緩與國際壓力,大陸不得不採取貨幣寬鬆,但可能導致結構調整與削減產能再度放緩的結果。如果以「一帶一路」為核心的產業「走出去」無法見效,產能過剩問題在降息之後將更加嚴重。

其三,一般認為,降息最為利好的是房市。大陸房地產市場今年以來持續低迷,是造成經濟放緩的重要原因。但此前大陸政府一直不願意採用貨幣手段,就是擔憂債務和房地產泡沫持續擴大。本次降息力度空前,對於購房者來說,加上之前的取消限購、取消限貸等影響,購房者可能再次恐慌入市,使得房地產泡沫更加膨脹。

此外,大陸有許多中小型房地產公司,只能從非正規的「影子銀行」以更高的價格進行貸款。降息之後,房地產公司看似暫時緩解了資金困難,但卻在高風險的借貸上越走越遠。由於大陸房地產的結構性供需失衡難以逆轉,在貨幣政策的效果「退潮」之時,可能迎來更大規模的金融風險。

平心而論,貨幣政策從來就是在「刀鋒上跳舞」,考驗決策者把握平衡的能力。美國QE取得了正面的效果,但日本的寬鬆政策卻沒有奏效,說明每個國家都有自身的特性。對於大陸而言,降息之外的改革政策,也許比降息更為重要,如加快金融與國企改革,限制房地產市場的投機屬性,才能平衡降息帶來的多重風險。

對台灣來說,也應審慎評估大陸降息的後續反應,目前來看升息的步伐已經因此延緩。老實說,大陸的降息並不是孤例,明年全球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以及南韓等與台灣具有競爭關係的經濟體,都將面臨「後QE時代」的衰退風險,預計會紛紛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台灣需要在必要時及時調整自身的經濟政策。

※ 相關報導:

*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阿里傳奇一篇篇在海外上演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103613.shtml

【經濟日報╱商業周刊/中文版】2014.12.02

阿里巴巴在2014年的「雙11」創造人民幣571.12億元的成交金額,創電子商務(簡稱電商)領域的新紀錄,這一次,可不僅僅是淘寶天貓用戶的「剁手節」,因為北京時間11月11日16時之後,阿里巴巴旗下B2C業務中的速賣通也啟動了「雙11」的購物狂歡節,俄羅斯、印尼等國家的速賣通用戶可以享受和淘寶天貓用戶一樣的全天特價,還有獨特的優惠——特定國家全球包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