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4

孩子的舞台

◆ 兒福給舞台 偏鄉童秀才藝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27313.shtml

【聯合報╱記者魏莨伊/新北市報導】2014.12.13

兒福聯盟「夢想補給讚」昨在新北市熱鬧登場,來自偏鄉十個小學、近二百位孩子秀出擊鼓、扯鈴等才藝;協辦的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副董事長陳國世說,「給偏鄉孩子舞台,才能讓他們的自信萌芽,開拓視野」。

陳國世表示,相較資源充沛的都市,偏鄉小校孩子在補習、才藝、社團或營隊等方面的資源,與城市差一大截。基金會五年來與兒福聯盟合作,募款「點燃生命之火」,投入兒盟「偏鄉小學關懷輔導計畫」,補助偏鄉小學社團與弱勢兒,如今見證孩子成長,相當高興。

「夢想補給讚」活動昨在新北市多功能集會堂登場,來自偏鄉十所小學的小朋友,輪番表演活力四射的啦啦隊舞蹈、熱力擊鼓隊、舞龍舞獅及扯鈴,博得熱烈掌聲。

其中來自台東的賓茂國小由排灣族學童歡唱「童年的音符」與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主題曲,美妙歌聲,展現孩子內心的天真與純潔。

「社團能激發孩子的求勝心和榮譽感。」屏東縣一間國小的棒球教練說,偏鄉孩子放學後便四處遊蕩、打電動居多,讓他很憂心,直到兒盟協助成立棒球社,他鼓勵孩子加入社團,看他們雙掌乾裂長繭,仍堅持緊握球棒揮擊,眼神從過去的茫然,到說出我愛棒球,是他最大成就感。

兒盟創辦人林志嘉說,據兒盟二○一二年調查,偏鄉孩子有四成五想學才藝卻擔心沒錢,「偏鄉小學補助計畫」,就是希望讓孩子們都有機會站上舞台發光發熱。

動態才藝後,即日起至明年三月三日,每周一至五將在中國信託金融園區有「偏鄉小學靜態成果展」,來自十二縣市偏鄉孩子展示各類藝術創作。

※ 相關報導:

* 樹林高中原民班 「舞」自己文化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27169.shtml

新北市立樹林高中高二原民專班昨天成果發表,17名學生加上導師龔裕晴,在全校學生面前舞出「原味」,高亢歌聲配合力與美的肢體動作,呈現卑南族及阿美族的樂舞和文化意涵,也為今天71周年校慶祈福暖身。

校長呂宏進表示,希望透過原民班的表演,讓國中部和高中部同學了解原民文化的特色,進而尊重原住民族文化。他期許原民專班同學,上屆高三畢業學生全班都考上大學,6成以上錄取國立,表現非常好,期待原民專班與普通班同學都要加油。

* 藝術家走進偏鄉 教學童畫出創意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9127052.shtml

觀音鄉富林國小美術課,是由知名藝術家下鄉,教導孩子玩色彩。用心快樂社會企業與富林國小合作,讓藝術家走進偏鄉,教導學童發揮創意,在畫紙上盡情揮灑色彩。

Angela是知名藝術家,曾與誠品書店、Nike等企業合作,創作以貓為主題,畫風魔幻中帶有甜美色彩,她說,這次來富林國小教畫,對她來說是一個新嘗試,她將畫作帶入課程,以「我的秘密寶藏」為主題,「每個孩子心中都有個百寶箱,藏有夢想、渴望以及回憶,大人不懂孩子的語言,我希望引導他們透過畫筆來表達。」

* 南商技藝賽4連霸 奪6金手獎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9127102.shtml

台南高商參加全國高中職商業類科學生技藝競賽,拿下6座金手獎、4優勝,連續4年全國第一名。校長余慶暉表示,得獎背後是師生不眠不休努力的成果。



◆ 加蓋屋遇震易倒 童用沙盒模擬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26998.shtml

【聯合報╱記者魏莨伊/板橋報導】2014.12.13

「地基加長才不易倒塌。」防災演習績優學校大比拚,80所高中小成果交流,台中土牛國小4名小六生當解說員,自製簡易道具沙盒模擬地震系統,在實驗中思索改良,傳達「房屋不可隨意加蓋」基礎防震概念,頗受好評,至於評委審查結果下月公布。

教育部「103年度防災校園網絡建置與實驗計畫績優學校大會師」昨天在新北市辦理,來自全國22縣市、80所績優學校組成68個展示攤位。

新北市大鵬國小學生製作防災信封,同榮國小、武林國小與老梅國小發展防災創意教案,泰山區同榮國小透過921大地震題材的繪本,結合學生演奏拍攝短片,舉辦防災音樂會。

另外,樹林區武林國小則帶來布袋戲小劇場,上演防災竅門;有的研發防災大富翁與卡片桌遊,防災小撇步就藏在遊戲中,寓教於樂。

土牛國小學生以沙盒模擬「土壤液化」與「地基結構」實驗,透過白膠、螺絲釘等素材製作小屋,擺在裝滿沙粒作為土石的盒中,利用前後搖動,模擬震後房屋倒塌情景。

他們還利用磁鐵、瓦楞紙版與木材做成屋柱、牆板與加蓋物,再次經由晃動證實,無牆板支撐,加蓋重物的房屋先倒塌,以傳達「房屋不可隨意加蓋」的基礎防震概念。

教育部政務次長陳德華、新北市祕書長許育寧等人到場參觀,看到學童各項防災創意,覺得有趣又實用。

許育寧表示,除全市辦理了9場在地化防災示範演練觀摩,盼由各級學校校長,帶頭提升校園災害防救能力。

※ 相關報導:

* 共享天文知識 大學社團連線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9127022.shtml

對天文有興趣的民眾有福了,包含台大、清大在內的多所大學天文社團從這學期開始啟動「空中連線」,在網路直播社課,共享彼此的資源及天文知識,期望讓網友認識迷人的天文宇宙。

* 女神老師神似周慧敏 帶學生看劇學英文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9127597.shtml

大陸的重慶八中有個「最美英語老師」,酷似周慧敏,愛自拍、愛唱歌、愛創新,她在課前喜歡放美國影集,有時還放MV,深受同學歡迎,還有一些同學跟她開玩笑說:「大家都想回八中復讀了!」

....報導稱,除了努力教學課本內容,范家璐還有很多創新。每堂課前,她都會為學生們播放美國影集《Good Luck Charlie》(我愛夏莉,一部家庭情景喜劇)。「美劇看膩了,我就放英文歌曲的MV」,范家璐說,自己準備一個本子,把學生們想聽的英文歌曲寫在上面,在辦公室把MV下載好,拿到教室裡播放,「很多時候播放MV,全班都會大合唱,有種在KTV的氛圍,很讚。」



◆ 論文造假 如果發生在美國…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127324.shtml

【聯合報╱徐武軍/退休大學教授(台中市)】2014.12.13

科技部的學術倫理專案小組宣告兩位涉及論文造假的教師,將停止他們申請科技部計畫的權利,這二位教師也可能被大學解聘。

此前,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以專文討論台灣和南韓的論文欺詐事件,使得台灣的「學術成就」成為了全世界學術界的焦點。本文將引述今年發生在美國的一件和學術規範相關的案件,說明台灣和美國學術界的差異。

今年五月,一個世界排名卅左右的美國大學某學系,在博士論文口試時,口試委員發現應試生的實驗日誌,不能證明論文的內容,該系即刻清查該研究室所有學生的實驗日誌,認定該研究室的實驗日誌,均不符合規範。所屬學院並決定該研究室的主持教授應負全責,並將他解職,同時認定該研究室的研究生沒有過失,而將他們再分發至其他實驗室。全案在二個月內解決。

在處理和學術事件的作法上,台美有下列差異。

處理研究生資格和論文等委員會的組成,台灣是由論文指導教師負全責,故而極少「意外」。美國,由院和系主導各委員會的組成,力求客觀、公正;是以能主動發現問題,以維護學術規範和學術風氣,及校系的聲譽。用另一種方法來表達,台灣是在「學術自由」的口號下,任由教師自我發揮。美國則用「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來規範教師的「學術自由」,將維護聲譽作為首要之務。

其次,美國的大學校長是由董事會遴選的,院長是由校長指派的,只有系主任是由系教師選任的,故而能就事論事,就理就法論事。台灣是「教授治校」;從校長到系主任,均是由教師們票選。「一張票,一世情」,情又在理和法之前;是以相關的案件一層層由學校推到教育部,再推到科技部,毫不以將科技部置於教育部和各大學之上為怪。

最重要的一點,美國信守「教不嚴、師之惰」的中國古訓,學生沒教好是老師的責任,處罰老師,不委過於學生,奉行「利學生」的原則。相同的情況,台灣則是重罰學生,取消學位、開除學籍;輕放教師,保留教職、停止申請科技部研究經費數年。台灣原則上是放棄學生、儘可能利教師。

要爭取成世界大學中的前XX大,或許應該從建立「學術規範」和「學術人格」開始。

※ 相關報導:

師道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名家縱論/培養體貼 從掃廁所開始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128692.shtml

【聯合報╱徐重仁】2014.12.14

清掃事實上沒想像中簡單。從準備工具、分配工作、執行、到掃完整理,因為細節多,過程繁瑣,要能養成「不怕麻煩」的毅力。看似簡單的清掃工作,實際動手做,收穫比想像中大很多。

日本清掃學習會創辦人鍵山秀三郎,現已八十三歲,身體力行清掃工作達五十年。說起他為何投入推廣清掃,要從他早期「行商」說起。行商是在日本背著產品走動兜售的商人,鍵山挨家挨戶拜訪,有時遇到好心人家請他進門喝杯熱茶,但更多時候是吃閉門羹。

工作過程中,鍵山嘗遍人情冷暖,從中學習待人處事之道,好的人便是他的榜樣,他要用同等方式回敬別人,甚至發揚利他主義,把溫暖擴大至其他人;不好的人則是他的「反面教師」,供他當鏡子般反省,是否也有同樣缺點。正因為有過這樣的體驗,讓他願意用體貼的心對待每個人。

鍵山後來創辦公司,把過去行商歷練轉成經營之道,甚至創辦清掃活動。他在日本各地成立清掃分會,均有子弟兵響應,數年前也因與他接觸,把清掃工作引到台灣。相較於日本人做事一板一眼、嚴肅,鍵山更喜歡台灣人溫暖的一面,每年定期來台灣參與清掃工作。

和鍵山一起吃飯時,觀察他用完餐一定把大盤子疊在一起、小杯子另外擺好,方便餐廳工作人員收拾,這就是一種「體貼的心」。例如我們到戶外烤肉,烤完沒清理亂丟一地;或是西門町常見年輕人抽菸,菸蒂亂丟,不僅環境髒亂,更會在下意識中養成「隨便的個性」。若要求進步,我們就要努力從小處改進,別亂丟垃圾,見到地上垃圾隨手撿起,這就是日常培養體貼心的做法。

像我們舉辦清掃活動,我都希望家長帶著小朋友一塊參加,有的小朋友挖水溝泥土,鏟到蚯蚓因為沒看過會害怕,但若有家長陪同並解說,過程會很有趣。將髒亂環境清掃乾淨,小朋友的心境會漸漸轉變,認為儘管自己年紀雖小,卻能跟大人盡一己之力使環境改觀。這些孩子往往回到家中,自然而然就會幫爸媽做家事,自己的東西也不會亂丟,這都是體驗得來的習慣。

清掃活動是個體驗過程,從別人不喜歡做的工作,學習彎下腰做,把細節做好,就能培養出關懷別人的柔軟之心。讓人做事從內心出發、做事存有善念,發自熱忱,能關懷、包容別人,也就是對別人體貼。

我搭飛機時使用廁所,一定把洗手台擦拭乾淨,讓下一位使用者比較舒服,自然而然的,一直做、每次都如此,就能養成好習慣。

又如鍵山住旅館,每次他都自己帶毛巾,還會寫一張紙條告訴服務生,旅館內的毛巾、備品他都沒使用,不必再花時間整理,這就是對服務生的體貼。

鍵山十二年前來台旅遊,我請他們夫婦吃飯,問他興趣,他回答「掃廁所」,當時我覺得很怪,怎會有老闆把掃廁所當興趣,但聽他講解後覺得有趣,於是邀請到超商周年慶活動跟同仁談清掃,才從活動中發覺掃廁所的好處—很多清掃過程中的細節值得被學習。

我成立台灣清掃學習會(台灣美化協會前身),定期舉辦清掃活動,我帶頭下去做,其他事業體的總經理見狀,也只好下來掃,從超商附近鄰里開始掃起,逐漸掃出規模與心得。

後來,鍵山請我們台灣協會主辦一次世界清掃大會,五百位日本人自費飛來台灣,響應此舉,由此台、日民間交流,竟然也從掃廁所,建立出深厚的跨國情誼。

觀察日本人掃廁所,不是工具拿起來就刷,他們第一步驟會先在廁所門前深深一鞠躬,意思是感謝廁所給他機會清掃,態度十分謙卑。當掃完廁所後,還會到門口再敬禮一次,意思是這次掃完廁所學習到很多,感謝這次清掃帶給他的啟發。

清掃完各自都要發表心得,就像夥伴共事完成後,彼此交換各自學習到的經驗,分享彼此清掃後的愉悅。此時,通常大家會席地而坐,吃些日本家庭菜,那是一種情感的凝聚,宛如家人般一起做好某件事,分享彼此的辛苦與快樂。

清掃,是一個體驗後轉換心性的過程。現在有愈來愈多的企業、學校、機構團體,邀請我們去教清掃。經過真實體驗清掃,才知道打掃的重要,並進而養成好習慣,隨手做好清潔。

(作者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 菜鳥家教出書 刻畫怪獸家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14000648-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12月14日 林欣誼/專訪

家教老師吳曉樂在跨入學生家門的同時,也踏進了第一線的親子教育現場,近期她推出新書《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自嘲為「惡搞版親子教養書」,書裡沒有勵志的教育神話,卻充斥扭曲的教育觀,9篇家長壓迫孩子的真實案例,令人心寒。

25歲的吳曉樂台大法律系畢業後,擔任專職家教至今,大學以來教過80多位學生。

吳曉樂擁有高超的說故事能力,敘事明快,生動刻畫孩子和家長的拉鋸戰,例如眼鏡仔的媽媽為了成績動輒在她面前呼孩子巴掌;陳小乖全身都是昂貴行頭,家庭卻是不可碰觸的話題,因為他媽說過最傷人的話是:「當初生你不是我的意思。」

若娃的媽媽巴不得醫生宣布女兒有過動症,隨時想與女兒黏在一起,恐懼的背後原是早年的喪子陰影;人生勝利組的茉莉身為母親、媳婦與女兒,在教養女兒的路上不斷受到外在壓力,每篇相當戲劇化,但吳曉樂說不僅全是真實,「我還淡化許多。」

吳曉樂坦言,家長是「世界上最難溝通的生物」,如今,她從一個不敢違逆家長的菜鳥家教,到學會溝通技巧與家長攻防;讀書順遂的她也不斷反省而放下菁英心態,並以自己放棄法律的例子,勉勵學生不用怕走錯路。

吳曉樂表示,書中挑最極端的案例來寫,除了凸顯家長的分數執著,還有中學生感情與性教育的不足。但這些不是為了抨擊父母的是非,她感慨:「有沒有一個可能是,我們的社會把『親』與『子』綁得太緊了?在怪獸家長的背後,不過是站著一個膽怯的、害怕犯錯的人啊。」

許多人看完直呼:「這些媽媽太恐怖!」她卻揚揚眉毛:「但那些在家庭教育中缺席的爸爸呢?」她認為傳統的父母分工、「唯有讀書高」的社會風氣,都是造就恐怖媽媽的幕後黑手。

fsj 提到...

瑞典的晚餐外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14000116-260209

工商時報 2014年12月14日 陳穎芃

■瑞典人為了促進族群融合發起與陌生人共進晚餐的交流活動,藉由分享食物讓本地人接納外來文化,也讓外來移民早日融入瑞典社會。

■"I realized that Stockholm was a much more segregated city than I thought, and was filled with amazing people who didn't meet simply because they didn't know each other," says Akerman, who is Swedish herself.

來自敘利亞的祖希爾(Mikhail Zuhir)在11月某夜帶著鮮花來到斯德哥爾摩一戶陌生人家門口按電鈴。這個舉動在敘利亞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但在瑞典迎接他的卻是一頓道地晚餐與親切招待。

主動招待晚餐的主人希古爾斯(Jenny Sigurs)表示:「我一直想為上門拜訪的陌生人做些什麼,而招待晚餐是簡單、務實又能創造改變的做法。」

鼓勵移民融入本土社會

這兩個素昧平生的人之所以有機會共進晚餐,並藉由一頓飯的時間交流彼此文化,全因他們參加了瑞典語教師艾克曼(Ebba Akerman)發起的晚餐交流活動,目地在鼓勵外來移民融入本地社會。

艾克曼在斯德哥爾摩的外來移民語言學校擔任代課老師。今年初她問班上的阿富汗學生是否習慣在斯德哥爾摩郊區的生活,不料學生表示當地和阿富汗「沒兩樣」,因為他至今從未和瑞典人來往過。

艾克曼表示:「我發覺斯德哥爾摩比我想像中還封閉。這裡住了許多很棒的人,但大家因為互不相識而錯過交流的機會。」

瑞典人口有五分之一是外來移民或是移民第二代,這些移民為了適應當地生活而學習瑞典語,但艾克曼認為沒有人可以對話就失去學語言的意義,於是她萌生讓學生和當地人共進晚餐的念頭。

她表示:「我告訴學生有許多瑞典人想請他們到家裡吃晚餐。我說這是免費的。他們不僅能帶朋友一起去,還可以挑他們想要的日期。」

於是,艾克曼任命自己為「晚餐部長」並發起這項「與陌生人共進晚餐」的交流計畫。艾克曼負責號召本地人提供免費晚餐,同時鼓勵學生及其他外來移民赴約。

起初本地人對這項活動的反應相當冷淡。艾克曼表示:「許多人懶得參加或不敢參加,也有人覺得自己沒時間多煮一人份晚餐。」所幸不久後活動口碑透過臉書及其他媒體流傳開來,吸引越來越多本地人和移民爭相參與。

已促成逾百場晚餐交流

尤其在9月大選反移民的極右派得票率意外倍增至13%,並成為瑞典第3大黨後,艾克曼更加認為晚餐計畫使命重大,也有更多本地人主動表示願意招待晚餐。艾克曼表示:「大家都想參與。我藉由這項活動拋磚引玉,種下文化交流的種子。族群融合應從個人做起。」

這項活動自今年3月開辦至今已促成超過100場晚餐交流,且活動宗旨也隨著網路媒體推廣至新加坡及美國新墨西哥州等外來移民比例高的地區,吸引當地人效法。

今年29歲的祖希爾表示:「我到瑞典至今已過10個月,假設我想更融入瑞典生活就得多和本地人交談。」平常他和朋友雖然試著練習瑞典語,但通常只維持1分鐘就回到阿拉伯語,因此他很珍惜這晚在希古爾斯家的交流時間。

他與希古爾斯分享自己身為基督徒在敘利亞顯得格格不入,以致最終決定追隨祖父移民瑞典的這段經歷。他表示:「更何況我的職業是電機技工,但敘利亞每天只有3小時供電,我勢必得另尋出路。」

即使極右派在這次選舉中勢力大增,祖希爾依舊相信他與其他外來移民將在瑞典生根,而他早已開始規劃未來。他表示:「首先我必須學好瑞典語,然後取得電機技工相關證照,這樣一來就能找工作了。」

※ 相關報導:

* 日本重食育 高中生變食育王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12140114-1.aspx

本於2002年頻頻發生食品產地造假等問題,因此執政黨成立了「食育調查會」,希望以食育消除消費者的不安。2005年通過的「食育基本法」,將食育定位為為了生存的基本知識。

有報導指出,日本大學生不擅於與人交往,午餐時跑到廁所「孤食」,但其實一般的日本人頗重視食育。料理節目多、廚師被當偶像,連偶像天團「SMAP」也推出邊煮美食邊與來賓對談的高收視率節目。

日本電視上料理節目相當多,有時在體育大賽轉播節目,也會聽到選手有專人調製特殊餐飲的資訊。

* 英國重視食育 學生自己下廚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12140122-1.aspx

透過新課程學生可以學習到重要的食品科學、營養成分,及如何料理健康的菜餚,這將有助年輕人未來可以成功從事食品及餐飲業,同時獲得重要的生活技能。

為幫助學生認識食物與營養成分,英國政府自今年9月新學期起,要求5歲到14歲學童必須接受烹飪和食品教育。新的中學課程中安排烹飪課,學生必須親自下廚學習不同做菜技巧,準備並烹煮食物,希望透過基本的烹飪課,帶動更健康的飲食。

根據英國「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的統計,政府花費60億英鎊(約新台幣2,940億元)治療因為飲食造成的疾病,衛生單位擔心,由於學校與家庭在健康飲食的知識不足,將造成政府更大的財政負擔,因此決心從學校教育開始著手改善。

* 胖小子減肥 美國強化食育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12140121-1.aspx

目前在讀幼稚園的孩子,20年後長大成人,就要自己買菜做飯,思考要提供什麼樣的飲食給他們的下一代。這個計畫不但會讓下一代更健康,還會讓他們成為更有知識的消費者。

漢堡、披薩、炸雞、薯條、可樂……,這些都是非常普遍且頗受美國孩子歡迎的食品,就連在一般美國公立學校的午餐菜單選項裡,也經常看到它們的蹤跡。面對美國兒童肥胖症的流行,越來越多專家學者開始倡議,應該從飲食著手,才能消弭不斷蔓延的肥胖症,進而達到增進身體健康的最高目標。

fsj 提到...

宜蘭大進國小童軍課 規畫山野探索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9130067.shtml

【聯合報╱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2014.12.15

宜蘭縣大進國小將童軍活動融入正式課程,著手在校內打造高低空探索設施,預計明年4月完成,校長游豪立說,要將學校打造成「山野童軍學園」,開放給縣內各學校體驗。

「童軍課好好玩!」全校學生在課堂製作小隊旗、急救訓練、體驗團康活動,老師帶領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和公益活動,高年級學生也會協助低年級學生。

校長游豪立說,少子化趨勢下,學校希望發展特色教學,大進國小是目前全縣唯一將童軍活動全面融入課程的學校,包含日常升旗、體育課、健康教育等都結合童軍精神,希望培養孩子的創意、團隊合作精神。

游豪立說,大進國小位於平原和山岳交會處,具有推展山林教育的優勢,最近學校通過縣府計畫,本月獲教育部補助100萬元,在校內建置巨人梯、繩網等高低空探索設備,預計明年4月完成。

※ 相關報導:

* 龍崎國中校外教學 搭公車探索市區
http://udn.com/news/story/6898/572759

位於台南偏鄉的龍崎國中昨天校外教學,40多名師生為響應低碳城市,在安平區展開「公車大探索」,搭公車到安平古堡、億載金城等景點一日輕旅行,讓學生體驗、學習如何搭公車、轉乘、找路。

....「公車大探索」為訓練國一、國二學生的自主能力,沿途不管是轉乘、找路等,隨隊老師都不會「出手相救」,即使搭錯車或迷路,都讓學生自行解決,學習危機處理和應變能力。

※ 這本是父母該教的「能力」



◆ 價值百萬元鉛字 鑄字行送英大學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29825.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台北報導】2014.12.15

「自己的文化外交自己做!」活版印刷的靈魂日星鑄字行老闆張介冠不僅關心文化產業,近來他更自費製作一萬個鉛字、開發鉛字檢索系統,無償送給英國巴斯的斯巴大學,要讓漢字的研究,在異地生根。

全台僅存的「日星鑄字行」,見證鉛字活版印刷歷史,62歲第二代老闆張介冠,自嘲「傻瓜」,沒有官方協助,憑一己之力,將鉛字數位建檔。他也自創「漢字復刻計畫」,希望讓鉛字文化永流傳。

日前英國巴斯斯巴大學教務長來台,第一站就到日星鑄字行和張介冠交流。他們做足功課與張介冠討論、請益,讓他驚訝「外國人竟比台灣人更重視漢字文化?」他感動國外學者求知精神,當下決定送上價值上百萬、一萬多個漢字。

張介冠說,中國在世界各地設孔子學院,許多外國人學中文只知道簡體字,而不知道正體字。他擔心未來正體字會失去正統性,他明年2月後將送出這套字體並附上檢索系統,讓他們可透過字的圖形,找到正確的漢字。

「為台灣這片土地可做很多事情」張介冠說,他的職業鮮少人了解,但他卻十分關心台灣土地發生的事情,像太陽花運動、流浪狗、多元成家議題。但張介冠每晚例行工作後,仍檢字印刷明信片,讓環保團體義賣,儘管活版印刷比一般的網路印刷貴上5倍以上,他仍堅持付出。

張介冠說,他每天導覽活字印刷製程,只要讓更多人領略漢字之美,再辛苦都值得。

※ 以後研究漢字說不定要去英國了。



◆ 老產業好難守 漢字復刻計畫無奈告吹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29829.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台北報導】2014.12.15

日星鑄字行是全台僅存的鑄字行,張介冠堅持守著老產業,並希望為台灣後代保留重要的文化資產。6年前他實行「漢字復刻計畫」,號召志工修復字型,實行3年宣告失敗,他無奈地說「擔心呼吸停止前,沒有辦法修好」。

張介冠說,10年前,意識到日星鑄字行可能是全台僅存的鑄字行,他不是趕緊轉行,反倒堅持守著老產業。他立下一個夢,想保存給台灣後代一個重要的文化資產,建立「工藝館」。

民國98年,他實行「漢字復刻計畫」,耗時3年,在網路號召志工,協助修復字型。以日星鑄字行為例,一套楷書有4500多個字體,要再造9000個原本沒有的字,達到字典中1萬3千個字體。

但修字計畫不如想像順利,張介冠說,「修字已超過傳統技藝範圍」,這些百年前的字型,有濃厚書寫美感。現代年輕人對書法生疏,不知如何運筆,也沒有字型的完整概念,修出的字型美感參差不齊,漢字復刻計畫實行3年後停止。

張介冠無奈地說,他只能利用每天工作過後,一個字一個字慢慢修,鑄字、撿字、排版、裝訂。每一個步驟,在從前都是專業分工,現在很少人會這些傳統技藝,「真的很可惜」。

張介冠說,台灣是全世界唯一使用正體漢字的地方,若是不重視,自詡的漢文化可能消失,他呼籲官方重視這些珍貴文化,協助修復,並有系統的數位化,開發檢索系統。



◆ 有話要說-台灣年度英文:over my dead body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15000751-260109

中國時報 2014年12月15日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歲末年終,又到了回顧與反思的時節,國內外許多機構、媒體都在盤點今年的「年度詞彙」(word of the year),結果陸續揭曉。

2012年初,美國職籃NBA的華裔球星林書豪(Jeremy Lin)表現出眾,引發了一陣超級旋風,美國媒體特別為此造了一個Linsanity「林來瘋」的新詞,同樣席捲全台。2012年底,英國的政經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刊登了一篇評論馬總統的專文,題為Ma the bumbler「馬瞎忙」,頓時全台都在熱議這個bumbler。若要票選2012年的台灣年度英文,Linsanity和bumbler肯定高居前兩位。

東吳大學英文系70多名學生腦力激盪結果:2014年台灣年度英文是over my dead body「除非我死」。太陽花學運期間,台北市議員王世堅回嗆「白狼」張安樂說:「要進入立法院,必需踏過我們屍體!Over my dead body!」。

王世堅的表情動作戲劇性十足,網友發揮創意,接連KUSO這段不到10秒的影片,在網上瘋狂流傳,意外讓這個英文片語一夕爆紅。

九合一選舉期間,台北市的選戰看板還出現了原文的變體,本尊over my dead body衍生出了搞笑版的over my dad’s money,諷刺市長候選人連勝文是靠爸族,後來更進一步出現了變體的變體over whose money。種種現象,在在都說明了over my dead body生命力旺盛,能夠引起台灣民眾廣泛的共鳴。

排名第二的是Ice Bucket Challenge「冰桶挑戰」,排名第三的是Sunflower Movement「太陽花運動」。

這是我們第一次的嘗試,或許也是台灣第一個「年度英文」的活動,方法肯定未臻完善,不過結果卻值得我們參考。

fsj 提到...

張淑芬:愛心媽媽講故事 推廣孝道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32344.shtml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14.12.16

台積電志工社社長張淑芬昨天指出,當今社會不重視孝道,因此打算推動孝道觀念。她認為可由愛心媽媽講故事加入孝道觀念,打算拜訪教育部長,擴大宣導。

張淑芬昨天到國家文官學院演講,談志工精神,當志工廿多年的她分享志工經驗,包括八八風災及今年八月高雄氣爆協助救災的經驗。她說,台積電不只捐錢,還針對居民的需要給予實質幫助,如清垃圾、挖土、修路及修房等。

台積電四月發起「愛.互聯」關懷獨居老人公益活動。獨居老人的自殺率很高,張淑芬指出,這項公益活動讓她看到獨居老人的苦;她發現,當前年輕人比較自我,整個社會不重視孝道,因此要從根做起,推廣孝道。

張淑芬會後受訪指出,十一月選舉前她打電話給台南市長賴清德,談到推行孝道,賴清德認為很好,研擬在小學推動,但具體方式選舉後再說。

張淑芬認為可以請校長、老師提供方案,她目前想到的是愛心媽媽利用講故事時,以孝道為主題,用動態、卡通方式比教科書好,如果整套做出來,願意推廣,並跟教育部長談後續推廣方式,讓孝道深入人心。

教育部主秘王俊權說,教育部支持孝道,前部長吳清基推祖父母節也是要傳揚孝道。推廣孝道的方式很重要,如果對象是小學生,講故事是好的方式,但不會強迫各縣市,教育部尊重各縣市推動孝道的作法。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佐藤學學習革命/「事件」正是課堂的契機
http://udn.com/news/story/6901/574322

....教室裡分分秒秒都有「事件」發生,事前可以預測或按計畫發生的現象無法稱為「事件」。所謂「事件」,總是出乎教師的思維與計畫,對於「事件」的處理方式,可選擇將課堂與學習的過程封閉在機械化、形式化的系統當中,也可以選擇破壞形式,重新建構既生動又具創造性的學習過程。接下來我將透過課例具體描述,教師如何對應教室發生的「事件」以及其意義。

教室中的小「事件」,可能發生在任何時間點與任何微小的細節處。這是在某個所謂「低學力」高中英文課中發生的例子。這位授課教師追求的不是教授為了考試而「勉強」的英文,而是把英文當作表現自我的語言之一,甚至是促進人與人連繫的溝通語言。

* 佐藤學學習革命/教室語言的特徵
http://udn.com/news/story/6901/574333

....比較上述兩段對話即可分辨其中的差異。在一般的對話中多為「不知道(答案)的人」詢問「知道(答案)的人」,但是在教室中,卻是「知道的人(教師)」詢問「不知道的人(學生)」,呈現完全顛倒的狀況。而上述對話中還有一個更大的不同點。日常的對話多遵循詢問→回答→致謝的順序,但教室中的對話卻變成詢問→應答→評價,最後由教師進行評價來終結一段對話。

對於這種「教師主導的疑問及指示(teacher initiative)」、「學生的應答(student response)」、「教師的評價(teacher evaluation)」的「教室語言」對話構成,梅漢取其字首稱之為「I-R-E」,視之為教室語言的特徵之一。此外,一般對話皆以成對的項目為基本單位加以發展,例如「問候」對「問候」、「詢問」對「回答」、「感謝」對「回禮」等;但教室對話的特徵之一卻包含了「評價」,以三個項目做為單位結束一段對話。

....如果能以學生的「疑問」(而非教師的詢問)做為對話的出發點,就能大幅革新教室語言的支配構造。若能再將「I-R-E」中的「R」(學生的應答)複數化,即可能引發每一個人多元化應答,使個體與個體摩擦產生火花,促進前述的「交響學習」,讓課堂產生更大的變化。



◆ 科技部射4箭 鼓勵年輕學者做自己
http://udn.com/news/story/6885/574004

UDN 2014-12-16 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為鼓勵年輕學者做好研究,科技部昨推出「四箭」,加碼補助年輕學者的計畫經費、提高計畫通過率。第一箭,是加碼讓近三年取得學位的博士後,可申請獨立計畫,做自己想做的研究,不再被原指導教授「綁架」、只跟隨老師做研究。

科技部次長錢宗良說,博後獨立計畫,為期三到五年,且計畫可「帶著走」去找教職,「有了計畫加持,博後也更容易被學研單位任用。」今年二月該要點實施後,共有十一名博後拿到獨立計畫,科技部希望明年可以倍增到廿位左右。

第二箭是新箭,科技部表示,明年一月起將提高新進學者、即教研資歷在五年內學者的計畫通過率,預計增百分之五到十左右,讓新進學者更容易拿到計畫;該計畫審查未來將獨立進行、不用和資深學者搶大餅,希望能照顧到未能進入頂大、中研院等單位,但很認真做研究的學者。

第三和第四箭,則是加碼現有補助要點。科技部代理部長林一平說,第三箭是鼓勵企業加碼投資博士人才培育,原本企業培育博士生時,每個月補助一萬元獎助金,科技部也跟著給一萬;新辦法是若企業加碼到兩萬元或以上,科技部也同步加碼兩萬,換句話說,博士生獎助金可倍增達每月四萬元或以上。

第四箭是提高大專學生的研究計畫通過率,從百分之卅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五,研究助學金也從一年三萬二千元提高到四萬八千元,鼓勵大學生做自由型研究。

科技部表示,推出四箭除經費補助外,主要是希望激勵出年輕學者的榮譽感,認真投入研究。至於為何沒針對碩士生也「來一箭」?錢宗良笑說,因為目前畢業出路最寬廣的「就屬碩士生啦」!

fsj 提到...

搶救鑄字文化 青年爭當志工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34311.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台北報導】2014.12.17

日星鑄字行自費花上百萬送鉛字到英國,聯合報報導後獲得回響,這兩天鑄字行電話接不完,許多略懂書法的年輕人,志願要到鑄字行當志工,搶救失落的活字印刷文化。

老闆張介冠將建議英國巴斯斯巴大學提計畫,未來可望到英國各校巡展,擴大漢字的影響。

昨天報導一出,許多民眾在網路上討論,台灣要送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的鉛字給英國,應該是國家層級的大事,為什麼文化部沒有協助?張介冠習以為常說,6年前總統馬英九曾到日星鑄字行參觀,當時就建議總統是否請文建會與教育部協助保存,但也沒有下文。

張介冠說,這幾天他忙著例行工作,並擠出時間努力鑄出要送英國的一萬多字,目前已完成4成,完成後將排滿一整面牆。他特別去訂作字盤、木箱,要將珍貴的鉛字完整的送到英國。

「這是歐洲唯一一套漢字鉛字」張介冠說,曾想過這套鉛字送至國外,如何才能最有效應用;若是只放在英國巴斯斯巴大學,難免有些可惜,因此他建議學校可提維護企劃,可與英國各學校巡迴使用,讓漢字發揮影響性。

※ 相關報導:

* 傳承鄒族文化 70歲翁奔波授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17000484-260107

「別讓自己的文化消失了!」70歲鄒族老翁莊作合,多年來始終牢記父親囑咐他須傳承部落文化,10餘年前考取族語認證,毅然決然投入教學工作,每周往返大台北地區9所國中小學,即使1校僅1名族人,他也不顧膝關節退化,拄著拐杖緩慢前往教導語言和文化。

* 苗栗士子開中門 12月20日閩南書院祭聖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9134532.shtml

苗栗士子開中門活動20日在閩南書院舉行,9名博士、41名高考及格的士子將開中門祭聖,不僅光宗耀祖,縣府也希望帶動文風,見賢思齊。

縣府昨天舉行宣榜儀式,縣長劉政鴻提及今年8月他到大陸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七曲山文昌大廟,虔誠跪求一個半小時,揮汗如雨,文昌帝君分靈恭迎回閩南書院奉祀,期望帶動地方蓬勃書院文風,庇佑苗栗學子都能考試順利、高中金榜。

* 新港藝術高中 全國語文賽奪雙冠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9601

今年度全國語文競賽成績揭曉,新港藝術高中學生拿下雙料冠軍,安雅惠在鄒語朗讀獲得第一名,郭盈妤則在競爭激烈的作文組,以人生原則闡述作文題目「鑰匙」,內容引經據典,論述有理,評審給予極高評價,也奪下第一。

安雅惠是鄒族人,夢想振興鄒族文化,雖然日常語言並非鄒語,但努力練習發音,校方也聘請鄒族老師指導,並以錄影畫面反覆修正。她個性內向,比賽時穿著母親的鄒族傳統服飾增加自信,以高亢的語調和準確的發音獲得鄒語朗讀第一名。



◆ 日高校訪北興國中 體驗「爬樹」必修課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9602

自由 2014-12-17

〔記者余雪蘭/嘉市報導〕日本沖繩縣立首里高校昨天到嘉市北興國中進行交流,十位日本學生體驗北興國中獨一無二的爬樹課程,感到很有趣。北興國中校長張金龍表示,爬樹是該校學生必修學分,除訓練學生手腳並用外,也能體驗不同高度的「視界」。

由校長中村孝夫領隊,首里高校師生一行十七人參訪北興國中藝文空間,北興國中介紹檜意森活村及「KANO」影片,最後讓日本學生體驗該校的特色課程「爬樹」。

「爬樹」課程由該校童軍團團長施在峰老師指導,是利用繩索吊掛與攀岩裝備,學生必須手腳並用爬上三、四樓高的大樹,參與的日本學生很多都是第一次爬大樹,紛紛表示「好玩」。

張金龍說,爬樹課已推行十年,一開始是為了讓學生觀察樹冠層的生物,後來發現學生爬到樹上,可體驗不同高度的視野,也能訓練手腳並用及人群互助,後來發展成學校特色課程,利用一年級新生暑假輔導課時訓練學生。

※ 相關報導:

* 苗栗「君毅RUN起來」 學生路跑完淨攤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9134388.shtml

苗栗縣君毅中學700多名學生,參加校方首辦的君毅RUN起來暨淨灘活動,努力跑完4.3公里,並清除了龍鳳漁港北堤達660公斤垃圾,直呼「很有成就感」。



◆ 東京物語/日本教改 走進死胡同?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134725.shtml

【聯合報╱東京記者雷光涵】2014.12.17

東京大學做過校內調查,有一半以上東大生家庭年收在金字塔頂端的九百五十萬日圓以上;日本大都市與地方的升大學比例差距擴大,「朝日新聞」統計,最高的東京與最低的鹿兒島差百分之四十,是廿年前的一倍。

家庭經濟能力的差距與大學過度集中大都市是造成日本「教育格差(教育貧富差距)」主因。日本公立小學沒太大學業壓力,但不代表所有孩子每天只顧玩。八成五日本小一生有學課外才藝,高年級以後衝刺私立中學考試,全日本近四成八的小六生上補習班,東京最多有五成八。

與其他先進國家一樣,日本貧富不均逐年惡化。十八歲以下的孩童貧窮率今年是史上最糟,達百分之十六點三,那代表每六個小孩有一人經濟困難。雙親沒有餘裕把孩子送去加強功課、念不起高升學率的私立中學。就算課業成績優異,不代表他們念得起大學。大學學費年年翻漲,有百分之四十六的日間部大學生靠助學貸款,出社會前已背債。

最明顯的例子是在全日本中小學學力測驗,長年名列前茅的秋田縣,大學升學率低於全國平均值。教育委員會的人說,「學力調查成績絕對不等於升學率,還要納入經濟能力因素。」現實是日本的大學集中在都市地區,地方的孩子想繼續升學必須到都市獨立生活,生活費驚人,加上學費,很多會念書的孩子不得不放棄。

日本政府已宣示要放棄「一試定終生」,未來大學將採多元計分。面試、簡報能力、分組討論、英檢、社團活動等都可能納入成績。有專家指出,現在日本很流行「體驗活動」,到戶外撿石頭作圖鑑、觀察昆蟲、小露營、科學實驗等,若採用新的升學方式,這些都是「買得到的分數」,可能造成新的「教育格差」。台灣的教育改革好像也是這樣,走到了死胡同。

※「體驗活動」可用「實境考驗」來評量。

fsj 提到...

「黃埔大學」是山寨 讀到大四才發現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9136925.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君碩/綜合報導】2014.12.18

培育無數國民黨軍官的「黃埔軍校」名聲響亮,北京卻有一所「黃埔大學」欺騙數百位學生。

北京青年報報導,「黃埔大學」最近突然提早向大三、大四學生發放畢業證書,學生上網一查才驚覺,這是一所無正式學歷的民辦教育機構,許多學生當初衝著黃埔軍校名氣和對大城市的嚮往前來就讀,如今卻只能感慨「被耽誤的青春誰負責!」

位於北京大興區的「黃埔大學」,去年停止招生,學校已無大一、大二學生,最近又提早向大三、大四學生發放畢業證書,要求學生限期離開學校。

學生感到困惑,上網一查才發現,「黃埔大學」根本沒有獨立頒發學歷文憑的資格。

一名學生說,「黃埔軍校太有名了!」當初學校到高中招生,宣稱此校由黃埔軍校同學會創辦,標榜只要棄他校改讀黃埔,即可免除第四年學費。

衝著「黃埔」名聲和對大城市的嚮往,許多學生前往就讀,殊不知此黃埔非彼黃埔,門牌號雖在「北京」,但學校距北京市中心的南三環卅公里,距隔壁河北的農村只有三公里。

報導稱,學校大廳原本放著一座孫中山的銅像,讓學生覺得此校與黃埔軍校一脈相承。但在去年,大廳的銅像突然消失,學生「最後的安慰也消失了。」

此事件也反映大陸城鄉差距問題。受訪學生班上七十多人,全部共看一本報考指南,翻閱次數有限,老師也無暇一一指導,再加上學生家中沒電腦,缺乏資訊管道,才會到大三、大四才恍然大悟。

※ 相關報導:

* 光復中學啦啦隊 稱霸亞洲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18000527-260107

「全國第一、亞洲第一!」竹市光復中學啦啦隊與啦啦舞再創佳績,日前參加2014全國啦啦隊錦標賽,以及首次在台灣舉辦的亞洲啦啦隊公開賽,共奪得7金5銀,全校師生都覺得非常光榮,學生們對於不眠不休的練習獲得佳績,也都感到驕傲。

* 生死系百無禁忌 躺棺鮮體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18000591-260107

如果上課的教具是一具棺材,你會怎麼辦?南華大學生死系接軌日趨開放多元的殯葬文化,殯葬業者感念系方協助讓殯葬業提升服務品質,17日捐贈環保棺材作為教具,系上學生為迎接這具特別的教具,編排恐怖歌舞劇炒氣氛,扮成往生者的學生從棺中爬起的一幕,驚嚇指數破表。

培育國內生死學研究人才和專業禮儀師的南華大學,每年與全國業者共同舉辦研習課程,探討殯葬新觀念和發展,來自高雄市的富興葬儀社蕭鏡彬昨特別送上「環保棺」給生死系所做商品開發和實習用,覆上粉色蕾絲花布的棺木一改棺材沉重肅穆形象,滿足家屬送別年輕女性需求,達到生死兩安。



◆ 葛萊美爵士樂大師 台師大授課
http://udn.com/news/story/6901/585902

UDN 2014-12-18 馮靖惠 / 報導

台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今年在文化部補助下,特邀入圍2009年葛萊美獎最佳JAZZ專輯製作人的Michele Weir來台開設連續5天的大師班,教授編曲、演奏與製作,主題從流行涵蓋到爵士。

台師大表演藝術所教授林淑真說,台師大今年獲得文化部流行音樂產業優才育成補助,盼能透過一系列專案課程,引介流行音樂的業界資源進入校園,培養學生成為業界可用之才。除了Michele Weir大師班,本學期更開設15周的流行音樂講座,授課教師有喜歡音樂總經理陳子鴻、華研國際音樂總監王治平、SONY唱片音樂總監陳建騏、果核音樂創辦人黃韻玲等。

Michele大師班16日起連上5天,每班20人,已報名額滿。流行音樂講座每周二晚上開課,每班近200人參與,僅剩12月23日和12月30日兩堂課,採對外開放,不用事先報名。

台師大表演藝術所教授夏學理說,以往大師班課程是以古典樂為主,這次特別請Michele來台指導爵士樂演奏、製作,非常難得。Michele Weir說,她目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教,除實體教學,更透過skype網路教學,「從馬達加斯加到德國都有我的學生!」她建議想從事流行音樂行業的年輕人,「跟著你的心走,並努力做到最好。」

為展現專案成果,表演藝術所碩一和碩二學生今晚進行音樂劇PK大賽「樂戰」。除由果陀劇場團長梁志民擔任整體指導,更首度邀請王治平、陳建騏擔任分組導師。王治平說,透過兩次現場指導,雖沒發現明日之星,卻看到流行音樂的希望,學生的創意和熱血絕對滿分。



◆ 電子顯微鏡新裝置 清交合作獲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9951

自由 2014-12-18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清華大學材料系游萃蓉教授,以「一種可用於電子顯微鏡樣品裝置結構及其製作方法」獲得今年度國家發明獎銀牌,此專利技術可對其奈米成分進行液態穿透電顯觀察,有助未來推動生技產業和奈米藥物開發。

游萃蓉表示,會進行此實驗是因好奇,就是想觀察活體,液體內生物是怎麼活動,由於目前所使用解析度最高的影像分析儀器是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成像原理是藉由穿透電子束和試片交互作用,故腔體內部需要高真空,因此一般活體和液體樣品無法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下操作。

游萃蓉與博士班學生劉國良從微機電技術著手,與清大張晃猷、劉承賢教授和交大徐琅及彭慧玲教授合作,經過嘗試及改良,終於研發出一種可觀測液體的裝置K-kit。

游萃蓉表示,此裝置是矽晶圓上沉積氧化矽薄膜,只要將此薄膜堆疊封裝,於其中填入欲觀測樣品,透過高強度的氧化矽薄膜隔絕真空、保護樣品,就可維持樣品原始狀態,進而觀察。

游萃蓉說,經與業界合作後,使用在半導體微機電技術商業化量產,六吋晶圓可製作數百顆產品,不僅可大量生產降低成本,且這項產品為可拋式,不會造成樣品污染。

fsj 提到...

語言癌解方/升學考試導正 小學恢復說話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39251.shtml

【聯合報╱記者林秀姿、張錦弘、沈育如、陳智華、馮靖惠、薛荷玉】
2014.12.19

要導正「語言癌」問題,學者專家認為,全民都要動起來,從小學到大學的老師都要引導學生多閱讀,並在課堂上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作家張曉風甚至主張應恢復小學的「說話課」。詩人余光中則建議透過考試導正觀念,尤其高中或大學等升學考試多考最有效。

張曉風說,根本之道,應從教育做起,包括內在思考邏輯、外在修辭及該有的常識,都要加強。

她認為目前中小學的國文課時數實在太少了,期盼未來國文課的質、量都能提升,並恢復以前小學的「說話課」,從小訓練孩子正確的表達技巧。

新北市江翠國中國文老師陳恬伶說,雖然上課常得趕進度,但老師仍應利用國文課進行語言訓練,教學生完整表達對事情的看法;如A學生回答,B學生補充,再由C學生歸納,就是很好的練習模式。

台灣常「考試引導教學」,余光中建議,可透過考試來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簡潔的語法。如二○一一年國中基測國文科,就曾以「陸續展開一個救援的動作」為例,要考生辨正電視記者的文稿有哪些贅詞。

陸生表達與論述能力明顯比台灣學生強,景美女中國文老師陳嘉英分析,閱讀量大是主因之一,大陸各級學校均規定學生「漢字聽寫」及「默書」。

她建議,我教育部也應成立教材研發中心,訂出各級學校的閱讀量,並訓練教師改良教學。

許多學生在學時沒能學會口語表達,出社會後吃了虧,才回頭補救。

中央廣播電台導播王筱鳳在世新大學終身教育學院、劍潭華語文國語正音班教正音與聲音表達,因不少職場要求員工具備表達溝通能力,一些高階主管、業務、空服員也向她學正音、減少冗詞贅字、矯正口頭禪,增加職場競爭力。

王筱鳳舉例,要學生談談籃球明星林書豪,很多人說來說去,就只有「林書豪籃球打得好好,大家都好喜歡他,真的好酷喔」這幾句,缺乏修辭與語言素養。

公務員論述能力也很重要。在公務體系服務近廿年的黃姓公務員認為,應訓練基層公務員「旁聽」,學習傾聽主管發言,修正自己說話的錯誤習慣,並訓練在三分鐘內把政策說清楚、讓對方聽懂。

※ 相關報導:

* 「進行一個XX的動作」 你得語言癌了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39246.shtml

「下架」常被講成「進行一個下架的動作」,「了解」成了「做一個了解的部分」。無意義的冗詞贅字,充塞媒體上及許多人的口中,就像癌細胞不斷複製增生。本報剖析「語言癌」的生成原因及治療解方,還給語言乾淨、健康。

知名主廚阿基師遭跟拍與女子上「摩鐵」,上周開記者會,留下不少「金句」,如承認跟該女子「有做一個擁抱『的動作』,也做到了嘴對嘴『的動作』」,但沒有做任何互動『的動作』;事件發生後,他「有跟太太做報備『的動作』」。整場記者會,只見「動作」滿場飛。

日前食安風暴發生時,打開電視,總聽到官員、主播反覆說「進行一個下架的動作」。政府發言人說明,魏應充入獄首日「有做一個佛經的閱讀」。

不知從何時開始,「了解」變成了「做一個了解」,「處理」多講作「做一個處理」,動詞前面累贅地加上了量詞「一個」及動詞「做」,後面再加上「的部分」、「的動作」。

語言的「癌細胞」不當增生、擴散到了媒體、大眾口中,上至中央部會首長、機關發言人、教師,乃至於一般民眾口中都經常出現。這可怕的「癌細胞」甚至已入侵到標語、告示及平面媒體報導,從口語內化為文字語法。

* 語言癌擴散/SNG連線 不停重複、加字…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39247.shtml

媒體可能不是語言癌的「元凶」,但絕對是它大量複製傳播的管道。文化大學廣告系副教授鈕則勳分析,有些電視主播或記者即時轉播犯語病,可能是未全盤了解新聞,或是播報時間比預期長,現場又不能停頓,只好重複、加字,爭取思考及緩衝的時間。

....要治語言癌,作家張曉風認為,應從媒體和學校教育雙管齊下來改善。她半開玩笑說,電視台也該「進行一個『糾正常用動作』的動作」,從上到下重新在職訓練改進。



◆ 英聽 聽出什麼問題?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140089.shtml

【聯合晚報╱午後熱評】2014.12.19

台灣考試一直在領導教學,國中會考加考英聽測驗,目的在引導國中英語教學重視聽力;會考成績區分「精熟」、「基礎」、「待加強」三等級,唯獨英聽只分「基礎」、「待加強」兩級,不僅突兀,也反映十二年國教邊走邊修的窘境。

國際間的測驗評量若只分兩級,通常作為門檻,採「通過」與「未通過」;國中教育會考被當作高中職五專升學的比序工具,英聽成績只分「基礎」和 「待加強」,如何證明是有鑑別度的測驗?升上高一的學生,英文聽力最優程度只須基礎級,夠嗎?教育部鼓勵高中自辦特色招生,對於國際溝通人才、英語特色班等特色招生,英聽成績只達基礎,夠嗎?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英聽成績分兩級,故意模糊化考生真實程度,讓人懷疑能否達到國中教育學力監控的目的。

台師大心測中心的說法是,英聽考20題,題數太少不足以區分三等級;但弔詭的是,數學科非選擇只考2、3題,成績卻可列精熟、基礎、待加強三等級。顯然題數多寡不是問題。

歸根究柢,英聽成績只分兩級,很大成分是向現實的妥協,包括設備不足、城鄉差距、英語雙峰等問題。今年高中英聽測驗有12萬餘人報考,因合格考場不足,必須分上、下午場舉辦;國中會考約有28萬人同時應試,因無法確保播放設備「零失誤」,評分方式也就含糊帶過。

明年大學甄選入學開始設英聽門檻,台大、交大認為城鄉差距嚴重,完全不設英聽門檻;高中英語師資、設備尚有城鄉差異,國中的問題更嚴重。在增考英聽測驗的同時,解決偏鄉英語師資和設備問題的配套措施和經費,教育部和地方政府準備好了嗎?

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都重要,國中會考增加英聽測驗,是必須走的路;但測驗講求信度、效度與計分方式的穩定,會考成績從三等級、四標示到十量尺,英聽成績又另外搞一套,別再亂了!



◆ 西班牙見習廚藝 學生:隨興做菜也美味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38952.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台北報導】2014.12.19

北市教育局日前帶領12名技職學生到西班牙吉隆納市餐廳,在當地三個星期體驗異國的飲食文化、料理歷程,參加學生直說開了眼界,回來後要更加倍努力,未來有機會至國外餐飲學校升學。

北市教育局為了提升技職教育,於11月1日至22日辦理「西班牙廚藝實習及文化見學團」,經過初審、技能檢測才能脫穎而出,錄取了育達高職、稻江護家及開平餐飲學校3校12名餐飲科學生。

「國內的廚藝學習很重倫理,國外則較開放隨興」開平餐飲學校學生鍾辰說,國外料理用新鮮的食材、簡單的調味就會很美味,大多是以鹽、橄欖油為主要調味料,不像台灣會用很多辛香料,她學了很多開胃小點,醃沙丁魚佐蘋果片、油封燻鴨胸多拿滋、松子球、椰子球,都很美味。

「做料理不用這麼拘謹」稻江護家學生范芝睿說,國外做菜都不秤重量,只抓比例,做菜有隨興感,做菜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也很有成就感,去完西班牙後,想存錢到國外讀書,看看不同國家的料理方式。開平餐飲學校的餐廳,也讓學生學習回來後,更新西班牙菜單,讓學生到國外所學有展現的舞台。
※ 相關報導:

* 烘焙金手獎 王奕晶笑傲苗栗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40257

君毅中學餐飲科三年級女學生王奕晶,參加今年全國中等學校商業類學生技藝競賽,榮獲「烘焙」職種「金手獎」,是苗栗縣各職業學校中,第一位獲得此獎的學子,校方昨天表揚。

* 高職生設計智慧市府大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19000447-260107

「現在市府裡人太多,空調系統會自動啟動。」、「室內溫度已降至26度,系統會把窗簾拉起來讓溫度升高。」這是大安、南港高工學生花了3個月時間,設計的「智慧市府大樓」,相關系統運作,都能透過一支手機掌握。

北市教育局甄選15名電機、電子科學生組成「德國工業科技實習及文化見學團」,暑假赴紐倫堡接受「可程式控制器(PLC)」訓練課程,並參觀西門子教育訓練中心。

fsj 提到...

聯合報「語言癌」專題獲回響 教部開藥方(節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41327.shtml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14.12.20

聯合報昨推出「語言癌」專題,直指「做一個…的動作」這類冗詞贅字,如癌細胞般從電視記者蔓延到官員、公眾人物及各行各業。不僅引發廣大共鳴,更引起教部及大考中心高度重視;昨表示未來將建議大考、國中會考命題老師,適時出語言癌的辨正題,引導教學,提升語文表達能力。

教育部長吳思華昨天讀到語言癌專題也很重視,一早就在部內輿情會報,指示研擬因應措施,活化學校語文教學。

教育部最近公布的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更已將溝通表達能力列為核心素養。教育部國教署署長吳清山說,未來訂定語文領域的課綱,提升表達能力將列為要項,且不只國文課,數學、自然或社會等其他領域,也都應重視表達能力,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討論、上台講話。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語言癌回響/冗言贅字 轟炸凍未條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41329.shtml

聯合報昨天探究「語言癌」的專題報導,在網路上被廣泛轉載,有網友笑說「終於善良的媒體出來批評這種亂象了!」也有人說,「真的忍好了久,終於有人討論這個問題了。」

....此外,民眾也熱烈討論自身受「語言癌轟炸」的經驗,部分人發現服務、金融、媒體業都易出現語言癌,因為冗言贅字「聽起來較婉約有禮貌」。

....但網友Ching-Fan Lin認為,禮貌和說話者本身的態度和語氣較有關係,餐廳店員和業務員用語言癌式語法講話,聽起來並不誠懇,只會讓人覺得沒有充分準備、只是在背台詞而已。

* 語言癌回響/翻轉課堂 教孩子說簡潔的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41330.shtml

「語言癌」專題昨天也在校園引起很大回響,清大校長賀陳弘說,終於有媒體「激濁揚清」,清大未來培育人才,將更重視口語表達能力;北一女校長楊世瑞則認為,唯有翻轉教育,師生課堂上多互動、討論,才能種下疫苗,讓下一代講話更簡潔、有內涵。

賀陳弘昨天在新加坡開會,看了「語言癌」專題,特別發簡訊給記者,說「太棒了」,終於有人點出這個問題。

賀陳弘說,清大最近設立「領導人培育計畫」,培育頂尖學生,訓練學生在十五分鐘內演講,要精簡、動人,盼以後能推展到一般學生,建立年輕人「嚴肅表達的典範」。



◆ 語言癌回響/「進行滅火動作」 直接滅火吧!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41331.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陳皓嬿/台北報導】2014.12.20

包括張大春、廖玉蕙等作家及學者都認為,充滿冗言贅字的「語言癌」大行其道,多源自廣電媒體,透過主播、記者、名嘴推波助瀾,張大春稱之為「垃圾話」,是種「病徵」,「提醒你的思考系統生病了」,請趕快檢查、徹底根治。

張大春定義的「垃圾話」,包括「其實」、「基本上」、「做了一個某某的動作」等。他有次開車時聽廣播,主持人短短十七分鐘內,講了四十三次「其實」。他追溯源頭,認為多數垃圾話最先出現於廣播、電視,藉媒體無所不在的影響力洗腦大眾,變成流行語。

「垃圾話是為了包裝不經思考的內容、掩飾思考的缺乏深度與觀點。」張大春感嘆,「人們總願意在瘦身、減重、美白、化妝和服飾上儘量讓自己顯得美好,卻很少花時間反省自己的語言是不是平順或準確。」有天他發現自己也講了「其實」這句垃圾話,下決心檢視說話習慣,一兩天就治好這個「病徵」。

曾任大考國文閱卷老師的作家廖玉蕙說,日前她出席一場頒獎典禮,主持人不斷重複「請貴賓到台上來做一個合照的動作」,有五十位貴賓,就講五十次,讓她想衝上台大喊「合照就合照,別再動作啦!」

廖玉蕙笑說,每次看到火災新聞現場連線,記者都說「消防隊員要進行一個滅火的動作」,讓她不禁吐槽「快直接滅火吧,都來不及啦!」但她倒不擔心語言癌一發不可收拾,這種說法聽了煩,久了就會被淘汰。

中研院史語所助理研究員王道還說,語言癌氾濫的另一原因,和現下年輕人缺乏「嚴肅閱讀經驗」也有關,因為年輕人習慣在網路上閱讀片段、破碎的文字,但缺乏完整而嚴肅地閱讀整段文章,自然不清楚正確的語句表達方式。他憂心,語言不講究,導致思想不講究,「今天大家不在意人怎麼說話,就不在意人怎麼思考」。



◆ 教玩具競賽 幼保生創意交流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9141025.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仁德報導】2014.12.20

全國幼兒教玩具競賽昨天在嘉南藥理大學登場, 今年出現不少「桌遊」形式作品,內容也有與「食物」及「多元文化」有關,學生思考更貼近生活化,比賽結果嘉藥包辦大專組前兩名。

嘉南藥理大學嬰幼兒保育系連續6年舉辦「全國教玩具競賽暨應用研習活動」,鼓勵幼保相關科系學生應用所學,設計製作具備原創性、實用性及教育性玩具;並透過觀摩與主題研習,提升幼保科系學生實務專題能力。

今年共有75件作品參賽,嘉藥附設幼兒園長黃慧齡表示,這次作品在材料使用上,更具實用性,也更具創意及實用。

大專組第一名嘉藥林怡鈴、吳妮穎及梁雅鈞的「百變機器人」、第二名嘉藥李佳芸、莊夢凌、陳盈潔「眼明手快」、第三名馬偕醫護專校劉冠辰、黃品瑀、范書寧「彈力品格遊戲園」。高中職組第一名樹德家商許芸華、廖雨柔「我家有個好幫手」、第二名屏榮高中「孩子的守護神」、第三名復華中學「王子聰主進城堡」。



◆ 幹細胞論文難驗證 日研究員小保方請辭
http://udn.com/NEWS/WORLD/WOR3/9141338.shtml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法新社東京十九日電】2014.12.20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小保方晴子十九日表示,在無法複製曾被譽為具突破性的萬能幹細胞研究結果之後,她決定請辭研究員職,所方已接受。

小保方在一項聲明中指出,新實驗未能複製她的研究結果,對此她深感沮喪。她說:「我因為經驗不足而使許多人受到困擾,我深知必須對此負責。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我的誠摯歉意。」

小保方今年初掀起的複製醜聞震撼日本科學界。她今年四月出席最後一項記者會之後即迴避媒體至今。在她宣布請辭之際,理研研究所正式宣布,所謂的STAP幹細胞無法複製。研究團隊負責人相澤慎一在一項全國轉播的記者會中說:「我們曾經執行多次的驗證實驗,但無法複製STAP現象。有鑑於此,我們將結束驗證實驗。」這些驗證實驗原訂持續到明年三月。

理研今年一月大肆宣揚小保方複製幹細胞所採用的簡易技術。幹細胞可以發展成為人體的任何細胞,她的研究成果曾經發表於「自然」科學期刊。這項研究結果當時立刻成為日本的全國頭號新聞,甚至被譽為諾貝爾獎等級的研究。然而日本媒體對其中的部分怪異現象感到不解,包括她堅持在實驗室穿著家庭主婦的圍裙,而不是實驗室的白袍。

媒體的注意很快就開始轉為懷疑,因為學術界開始質疑她發表有關STAP的研究報告,在兩項報告中發現一些數據有誤,照片說明也有誤導性,其他科學家更是無法複製她的研究結果,引起數據造假的指控。小保方六月同意收回研究報告,「自然」期刊七月隨即撤除該論文。小保方的指導教授笹井芳樹則於八月上吊自殺。

文部科學大臣下村博文十九日在記者會中直言,小保方宣稱複製出的幹細胞已證實並不存在。官員表示,小保方雖已請辭,仍可能因造假而遭紀律處分。

※ 詳見原站。

fsj 提到...

用高中數學 推翻微分方程式
http://udn.com/news/story/6899/573621

聯合報 記者蕭雅娟╱屏東報導 2014-12-16

屏東高中三年級李堂愷獲得第13屆旺宏獎金牌,抱回40萬元獎金,一年多來,他不用微分而用高中數學理論探討「動態追逐」,每周提供研究結果令導師驚訝,認真態度堪為同學表率。

「動態追逐」從6百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李堂愷與建中學生同獲得金牌。他說,非常意外,起初看了微分相關書籍興起用高中數學計算動態追逐的構想,在每周的專題課上,與導師討論、改編問題,找尋切入點。

他將「動態追逐」定義為出發點、質點及目標點三點恆在一直線上,再利用解析幾何、向量、三角函數、畢氏定理、正弦定理以及參數式等高中數學理論,推翻大學的微分方程解題方式;未來可延伸應用在攔截飛彈上。

導師張宮明表示,萬事起頭難,起初嘗試用高中數學計算動態追逐,每周都有研究進度,令人驚訝,堂愷是他看過研究最快最有效率的學生。

校長陳長瑞表示,堂愷國中畢業考上南一中科學班,選擇就讀離家步行5分鐘的屏中,除了數學還喜歡棒球,11月代表台灣參加WMTC世界數學團體錦標賽獲個人組銀牌,比賽經驗豐富。



◆ 教育部長吳思華:多考申論 訓練思考力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9142696.shtml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14.12.21

教育部長吳思華昨指出,語言是演化的過程,應越來越精準、優美,而非越來越累贅。教育部未來將更積極推動中小學翻轉教室,上課更活潑,鼓勵團隊合作、多互動討論,防治語言癌;師培教育也應一併翻轉,大學教授上課不能只會填鴨,教出來的中小學老師才更能活化教學。

聯合報探討「語言癌」專題,吳思華深有同感,也相當重視,立刻指示教育部相關單位研擬教育對策。

吳思華昨天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要提升學生表達能力,可從考試及教學兩方面著手。

他說,歐美國家的中學,不論平時考、畢業考或升學考,經常出哲學、美學或社會科學方面的申論題,訓練學生深度表達的能力,但台灣遷就考試公平性,一向以考選擇題為主,限縮學生的思考與表達能力,教育部一直希望能解套。

吳思華盼漸進改革,學校平時能多考問答題、申論題,但升學考恐無法馬上全面實施,但他希望菁英高中將來若有特色招生,能率先考申論題。

另一方面,吳思華希望中小學能更重視培養大量閱讀及口語表達的能力,鼓勵學生專題研究、分組討論、發表作品。教育部未來打算選出幾所強調語文教育的特色高中,注重學生閱讀經典、創作的能力,當成典範。

※ 相關報導:

* 中山女高師:遠離語言癌 上課動手也動口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9142700.shtml

近年積極推動「學思達」翻轉教學的北市中山女中國文老師張輝誠昨天表示,唯有擺脫填鴨教育,鼓勵學生多主動學習、多思考、多表達意見,才能防治滿口冗詞贅字的「語言癌」;學生上課才不致只會眨眼、動半邊手指抄筆記,不想講話、也不會講話。

....張輝誠教學十七年,他自創「學思達」翻轉教學法,去年開放教室讓各界觀課,至今三千人次觀摩,是國內翻轉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

張輝誠說,台灣教改廿年,但多數老師仍停留在單向的口述講課,考試也習慣考有標準答案的選擇題,訓練出來的學生,上課不講話,要有忍耐力、定力、專注力、聽力及快速抄筆記的能力,老師教得再爛、再無聊,也不能睡覺,不動如山「好像在打禪七」。

他感嘆,填鴨教育下的台灣學生,「上課無奈、下課補習、每天考試、睡眠不足」,不考的書就不念,「小時了了,越大越不佳」,升上大學,教授抱怨學生沒求知欲、不讀書、表達能力差;進了社會更不讀書,台灣人平均每年只讀兩本書,遠遜於日本的八點四本、韓國的十點八本。

張輝誠說,國內老師不訓練學生表達能力,以致學生詞不達意,上台一分鐘內可以講十幾次「就是」,變成「就是主」。但誰可以救學生的表達能力?要靠老師翻轉教室、扭轉填鴨教育來解救。

他以「學思達教法」為例,上課前讓學生先大量閱讀資料,他再從中出問答題,讓學生分組搶答、討論,同時培養快速自學、思考、表達的能力。

* 賽德克姊妹花 奪母語朗讀冠軍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9142450.shtml

來自南投的賽德克族姊妹花張懷文與張瑀蓁,在近日全國語文競賽中分獲原住民語朗讀冠軍;姊姊張懷文國中就立志要推廣母語,年紀輕輕的她說:「比賽不是為了獲獎,而是傳承母語!」

....媽媽高慧娟表示,孩子從小在都市長大,不會說母語,也不認識家鄉文化。幾年前帶著兩姊妹接觸原住民活動,讓她們有機會認識自己的家鄉與文化。



◆ 說生澀中文 13國交換生義賣傳愛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9142620.shtml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2014.12.21

來自13個國家的高中交換學生,昨天在國際扶輪3490地區青少年委員會號召下,到宜蘭當「一日志工」,義賣籌款捐助弱勢,以公益行動與台灣結善緣,扶輪社也藉國際交換生計畫,培養世界級領導人。

「耶誕節快樂!買束花做公益吧!」宜蘭火車站前「丟丟鐺廣場」聚集許多外籍高中學生,頭戴紅色耶誕帽,以生澀中文叫賣玫瑰花束,有人拿著自製海報,寫著各項義賣品與價格,熱情募款。

國際扶輪3490地區青少年委員會主委許麗玲指出,今年到台灣的47名交換學生分別來自法國、德國、比利時、美國、巴西、秘魯等13個國家,今們與明年要出國當交換生的60多名台灣學生透過一日志工;這群國內外學生分組從廣場到火車站,沿路賣力推銷,宜蘭縣長夫人林素雲到場力挺。

義賣物品由扶輪社友提供,從圍巾、服飾、用品到伴手禮、花生糖、宜蘭小吃等都有,預計募到約20萬元,捐給蘭陽仁愛之家、幸夫愛兒園等。

參與募款的交換學生說,「很有意義!」曾到外國當過交換生的林庭筠到場幫忙,她說,當交換生除各項學習外,最大收獲就是學會適應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

當過10年交換生接待家庭的許麗玲說,交換生來自全球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生活習慣、個性都不同,如果找到自己的興趣,都各有一片天;她接待過1名墨西哥學生,不愛念書,10科有9科不及格,卻熱愛飛行,後來到美國開飛機,另有名美國交換生到台灣1年,後來成為美國西部中文演講比賽冠軍,並當上外交官,派駐芬蘭。

許麗玲說,國際扶輪社推動國際交換生計畫已80多年,在台灣也發展20多年,交換生才16、17歲,隻身離鄉背井到陌生異域生活學習,會改變很多,成長很快,這些交換生到台灣,體驗生活與文化,台灣會成為他的第二個故鄉,國際扶輪社希望藉此培養出世界級領導人。

※ 相關報導:

* 半年魔鬼特訓 「龍貓」接力奪冠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42593.shtml

「2014青少年科技創作競賽」國中組昨天在板橋高中登場,嘉義市蘭潭國中製作「龍貓巴士」等仿生獸進行接力、拔河賽,學生進行半年魔鬼特訓,順利抱回冠軍。

比賽匯集全國近800位中小學生、178支隊伍,還有15隊大陸江蘇省與澳門學生來交流。學生須在3小時內透過材料包,製作3種仿生獸機器人。

* 新北環保小局長 回收初體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1000296-260114

環保小局長開課囉!新北市環保局20日於中和清潔隊舉辦「一日清潔隊長」活動,由環保局長劉和然與小局長們一起揭開序幕,內容包括三重順德里黃金資收站實作體驗、中和清潔隊出勤及參觀中和資收場等活動。學生李怡賢開心說,好有趣!要上完12堂課。



◆ 紀念畢業環島 她用畫換旅費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42519.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台北報導】2014.12.21

八年級女學生張芷瑜今年以繪畫換宿、街頭繪畫募旅費環島,沿途募得5200元捐出公益,繪畫環島計畫更獲得教育部青年壯遊獎。她的壯遊紀錄即日起至明年1月18日,在青少年藝文沙龍展覽。

張芷瑜就讀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系,讀書時就曾經到育幼院愛心義畫,今年畢業時,她也曾與一般年輕人一樣,畢業後徬徨,她決定用繪畫換宿,獨自環島獲得成長,創造「別人偷不走的回憶」。

張芷瑜說,尋求換宿的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她尋找繪畫換宿的過程中,就碰了許多軟釘子,但也因此培養她的受挫力,和無數民宿老闆溝通,也讓原本害羞的她,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張芷瑜今年6月從台北出發,順時針環島,共20天的旅程,她幫民宿畫下手繪菜單、打造特色窗框,用畫筆為旅程留下紀念。自己的作品讓來往旅客喜愛,也讓她很有成就感。

一個人旅行不寂寞嗎?張芷瑜說,旅行中會遇到許多旅伴,交換彼此經驗,也能互相成長,她自己也挑戰許多不可能,像是凌晨三點多,騎在漆黑的山路中,尋找一瞬間的日出,或是經過蘇花公路,與大卡車擦肩的驚險一瞬間,都是她成長的養分。

張芷瑜呼籲想壯遊的年輕人,可以訂下目標,想想五年後的自己想變成什麼模樣,就朝這個目標努力,充實自己。她的壯遊紀錄即日起至1月18日在北市Y17青少年藝文沙龍展出,1月10日則舉辦她的達人講座,分享壯遊經驗。

fsj 提到...

2014十大科學突破 登彗星居首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142361.shtml

【數位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4.12.21

據新華社和星島日報等報導,美國《科學》雜誌18日公布2014年十大科學突破,太空探測器「羅賽塔」首次登陸彗星,被選為本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

歐洲「羅塞塔」太空探測器在飛行10年約64億公里後,今年8月成功追上「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然後又於11月釋放登陸器「費利」登陸彗星表面。

雖然「費利」在彗星表面彈跳兩次,此後又因電力耗盡陷入休眠狀態,但這是太空探測器有史以來第一次在一顆彗星上軟著陸,而且它明年仍有希望醒來,並發回更多數據。

另外9項重大科學突破分別是:

從恐龍到鳥的轉變:一系列論文揭示了恐龍如何進化成鳥類,以及這些鳥類祖先如何在6500萬年前恐龍大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

年輕血液有「返老還童」功效:研究顯示,高齡小鼠體內注射年輕小鼠的血液可以「返老還童」,原因可能在於血液中一種叫GDF11的蛋白。科學家據此啟動一項臨床試驗,給腦退化症患者注射年輕捐贈者的血液。

機器人「自主」合作:受白蟻啟發,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機器人,可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一同工作,完成搭積木式的簡單結構搭建工作。

仿人腦晶片:IBM領導的一項研究首次推出大規模「神經型態」晶片,它們以類似人腦的方式來處理訊息。

可治糖尿病的細胞:β細胞是胰臟中產生胰島素的細胞,今年兩個研究小組用兩種不同方法在實驗室中培養出酷似β細胞的細胞,為研究糖尿病提供了新的途徑。

印尼洞穴藝術:印尼某洞穴中的手模印和動物繪畫曾被認為只有1萬年歷史,但實際上已存在3萬5000萬至4萬年。該發現表明,人類在亞洲製作的象徵性藝術與最早的歐洲洞穴畫家的作品一樣早。

操縱記憶:研究人員利用光遺傳學技術操縱小鼠的特定記憶,如刪除記憶或植入虛假記憶。

立方體衛星:這種長寬高均為10厘米的廉價微型衛星在2014年真正獲得成功,已經開始進行一些真正的科學工作。

生命基因密碼「添丁」:自然界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只有四種鹼基:G、T、C和A,但科學家設計製造的一種大腸桿菌的DNA新添兩個成員:X和Y。



◆ 美雜誌調查 發現論文造假工廠在大陸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9143383.shtml

【中央社╱台北21日電】2014.12.21

科學普及雜誌「美國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最近刊登一篇調查文章,挖掘出學術論文竟然出現「造假工廠」,而涉嫌收錢大量生產抄襲、造假論文的「工廠」,就在大陸上海。

這篇報導指出,中國大陸存在「論文工廠」,大量生產論文,只要花錢,就可以將自己的名字掛在這家「工廠」生產的論文上,然後投遞國際期刊。

報導點名了在大陸生產醫學論文的機構MedChina醫學服務中心,經過澎湃新聞查閱資料,MedChina地址位於上海國定東路200號。網路資料顯示,MedChina隸屬於上海文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不過,澎湃新聞昨天派人前往上述地址訪查,被告知這家公司早已搬走;隨後,MedChina在網路上的官網、微博、部落格內容,至昨晚陸續被刪除了。

經電話聯繫MedChina,接聽的人員聲稱公司只負責論文翻譯,不「生產」論文,也不提供為論文潤色等服務。

「美國科學人」報導,從事學術期刊出版工作已19年的凱瑟(Kiaus Kayse)發現,一些造假的論文偷偷溜進了知名「診斷病理學」(Diagnostic Pathology)學術期刊,這本期刊2014年5月發表的14篇論文中,6篇存在可疑句子重複和其他違失。

「美國科學人」分析100篇以上學術論文語言用詞,包括41篇由大陸單位資助的論文後發現,一些論文雷同到看上去像是工業規模大量生產出來的,有時整段文字幾乎完全一樣,成為「填詞論文」。

報導說,經過深入調查,發現這樣的「填詞論文」許多來自大陸,且相當部分出自MedChina。

雜誌派記者偽裝成購買科學論文的科研人員聯繫MedChina,他們提供了十幾種科學課題和科學雜誌「論文轉讓」協定,表示可代為撰寫論文,並指這些課題或多或少已被期刊評審認可。

報導說,經聯繫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英國生物醫學中心」(BioMed Central)期刊負責科學誠信的副主任帕特爾,兩週後這家集團宣布發現約50篇被虛假期刊評審評估過的手稿,論文很可能就來自MedChina。

※ 相關報導:

* 最快下學年 私校編制外教師納入勞基法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9142750.shtml

私校編制外教師像代理、代課老師,他們既非公務員,也無法適用勞基法,長期「妾身未明」,不僅沒有法定退休金,要是遭解聘也無法定資遣費。勞動部決推動將私校編制外教師納入勞基法適用對象,順利的話,有機會在下學年終結「勞基法孤兒」身分。

六萬三千多名私校編制外職員,今年八月起已開始適用勞基法,但編制外教師和編制內教師做一樣的事,卻被排除在外,也讓他們感嘆自己像是勞動權益保護網的「漏網之魚」。



◆ KIE發明展 26國巧思免費看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9142498.shtml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2014.12.21

「2014第一屆KIE高雄國際發明展」昨、今兩天在鹽埕區高雄國際會議中心舉行,26個國家、500多件作品展現創意巧思,免費開放一般民眾參觀。

由世界發明智慧財產聯盟總會(WIIPA)主辦、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承辦的「KIE高雄國際發明展」,是南部最大的發明展,廣邀台灣及世界各國發明協會、學校及團體參賽。

現場可看到各國的旗幟,除主辦國台灣外,還有日、韓、新加坡、克羅埃西亞、埃及、羅馬尼亞、加拿大、俄羅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家組隊。

世界發明智慧財產聯盟總會長謝新民指出,國內從國小到大專校院有80組隊伍參賽,顯示近年台灣學生在創新發明的充沛能量,希望國內、外的每個發明年,都能獲得好成績。高雄市經發局副局長林英斌表示,高雄從重工業城市轉型為智慧產業,尤其致力會展產業,歡迎各國到高雄體會溫暖的天氣與人情。

國外參賽隊伍有備而來,國內大學院校也嚴陣以待。成大、高雄應用科大、高師大、高雄大學、空軍航空技院、正修科大、樹德科大等校,都端出師生研發的作品,展現發明能量。今天展出時間為上午9點到下午5點,地點在鹽埕區中正四路274號,免費入場。WIIPA官網http://www.wiipa.org.tw。

fsj 提到...

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力克桃農 榖保稱王(節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2000685-260111

中國時報 2014年12月22日 張國欽/台北報導

第2屆黑豹旗昨晚榖保家商與桃園農工拚鬥激烈,前8局2比2平手,穀保把握9局上機會攻下2分,終場4比2獲勝,勇奪冠軍。當桃農最後1位打者出局時,穀保球員衝至場內拋彩帶、噴水,興高采烈慶祝封王;落敗的桃農球員則難過流淚,桃農連兩年屈居亞軍。

穀保投打俱佳的陳琥是奪冠大功臣,他在2比2平手,6局下2出局被攻佔二、三壘時上場救援,不僅化解危機,投3.1局無失分,也在9局上擊出超前分的1分打點安打,帶領球隊攻下2分,獲得勝投與勝利打點。此役他擔任第四棒5打數2安打、2打點,教練蔡明堂稱讚他:「穀保奪冠的大英雄,獲選大會MVP實至名歸!」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童軍「高考」 國中2女衝上榜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43846.shtml

中和積穗國中學生王嬡、林玫君,日前通過童軍技能高級考驗,兩人一路從低階考驗過關斬將,搭篷、繩結、辨認野生動植物全難不倒她們。林玫君說,自小一就進入童軍團,「合作學習、友誼交流」是童軍精神,也是她愛上童軍的最大原因。

「小隊、徽章、榮譽」是童軍團的三大精神,團員除了注重團隊合作,衣服上的每個「徽章」也各有寓意。積穗國中國二學生王嬡、林玫君10月完成童軍技能高級考驗,三天兩夜的考試中需完成,觀察、急救、結繩、製圖等技能。



◆ 口琴師激天分 伊甸童圓表演夢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9144131.shtml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台南報導】2014.12.22

26歲有智能障礙的郭致豪夢想成為街頭藝人,曾嘗試唱歌、跳舞,卻無法獲得民眾肯定,經過伊甸基金會口琴老師廖逸欣的耐心教導,激發他吹口琴的天分,終於達成在街頭表演口琴的夢想,還幫助弱勢募款,致豪直說「好幸福」。

輕度智能障礙的郭致豪排行老么,因父母不忍他就業受苦,他遲遲無法踏入社會;懂事的致豪說,父母在夜市擺地攤賣衣服很辛苦,如果他能當街頭藝人,不只能賺錢,也能幫家裡分擔經濟重擔。

郭吹口琴的天分是被口琴老師廖逸欣激發出來的,致豪今年6月還得到史坦巴哈全國音樂大賽口琴最佳演奏獎。

32歲的口琴老師廖逸欣表示,一年前在公園國小服務時,常路過伊甸身障者小型作業所,看到身障者艱困生活的身影,燃起她幫助弱勢的心,決定在伊甸基金會當志工。

她說,「投身公益一點也不難,只需要一瞬間的勇氣」。

她說,致豪與其他伊甸學童不一樣,有很好的音感、節奏感,很快就能掌握口琴「吸吐」的技巧,未來她會幫助郭考到街頭藝人證照,也會繼續志工之路。

※ 相關報導:

* 罕病碩士學寫作 「熱情又重燃」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43822.shtml

罕見疾病基金會開辦的「愛與希望寫作班」昨天結業,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把結業證書交到學員手中,希望大家未來除了能靠文字紓壓,還能寫出更多面向文章,鼓勵因為病痛陷入生情緒低谷的病友,也讓更多人認識罕見疾病,用心關懷病友。

罕病基金會現在每周六開辦繪畫班、合唱班,提供病友相聚和一起學習的機會。寫作方面曾辦過徵文比賽和網路心靈寫作班,10月進一步開寫作班,邀請講師上課。



◆ 台首大「認真四千金」 印尼生拚碩士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9144140.shtml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麻豆報導】2014.12.22

台灣首府大學教育研究所有4名印尼女外籍生,在當地都是老師、校長,要用英文寫碩士論文,她們沒課就在自修教室K書,希望兩年拿到學位,被師長譽為「認真四千金」,更是本國學生的好榜樣。

4名外籍生黃美嬡、周清英、圓圓、偉大,家鄉分別在印尼蘇拉威西、蘇門答臘、加里曼丹、蘇北省,黃美嬡、周清英是華僑,中文聽、寫流利;圓圓、偉大兩人則是穆斯林。除黃美嬡就讀研究所一年級,其餘都是研二生,周清英不藏私,下課時常幫圓圓、偉大補充課程重點,生活也相互扶持,感情有如姊妹。

「最難適應的就是冬天低溫!」29歲的黃美嬡在印尼蘇北省一所學校擔任校長,去年來台,她說,台首大師長都很熱心,教學時會刻意放慢進度,常問她「聽得懂嗎?」,親切的人情味讓她愛上台灣,但冬天刺骨寒風,讓生長於熱帶的她吃足苦頭,直說台灣冬天「真的很冷!」

周清英說,她1年多前來台灣,當時台幣對印尼盾匯率約1比350,現印尼盾已貶值至405,還好成績不錯,能申請到獎學金,學校也設法提供打工機會,對沉重的經濟壓力不無小補。

「外籍生學習的積極度,勝過多數本國學生。」台首大教研所長郭添財說,這4名學生沒課時都在圖書館或自修教室K書,碩士論文進度順利,應可在兩年內畢業,且全以英文寫論文,探討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分析等課題,內容相當具參考價值。

fsj 提到...

朴子國小5女生 科技賽奪銀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9145803.shtml

【聯合報╱記者黃煌權、魯永明/嘉義報導】2014.12.23

嘉義縣朴子國小參加今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作競賽,在國小組拿到第2名,6名選手有5人是女生,顛覆一般人的印象;另嘉義市唯一有美術班的大同國小,以豐富多元軟硬體藝術教育成果,榮獲教育部首屆藝術教育貢獻獎

今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作競賽,國小組共有100多隊參賽,分別來自台灣、大陸、澳門,今年10月先分北、中、南3區初賽,最後再取57隊參加決賽,朴子國小參賽隊伍「易開罐二代」的6名選手,由指導老師葉明宗、黃佳慧帶領,經過激烈競賽,拿到第2名。校長陳淑娟對他們優異表現表示嘉勉及感謝。

黃佳慧表示,當初學校開放報名時,將近8成都是女生,當時她也嚇一跳,後來不少女學生告訴她:「誰說女生只能玩芭比娃娃?」讓她恍然大悟,道出目前校園學習生態已慢慢顛覆傳統。

嘉義市大同國小則榮獲教育部首屆藝術教育貢獻獎,校長朱麗乖日前北上台灣藝術教育館,接受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思伶頒獎表揚,朱麗乖20日又獲母校民雄鄉東榮國小60周年校慶傑出校友獎,雙喜臨門。

※ 相關報導:

* 說故事!童集體創作 圖文包辦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45756.shtml

經過一學年的「漂人到校園」深耕閱讀,雲海國小1至6年級25名學生於昨日發表4本集體創作繪本與9篇故事小說,透過分工合作的方式,小朋友獨立發想故事、繪圖,將平日閱讀的想像發揮到「自己的創作中」。

....扮演孩童「說書人」的新莊瓊林小大讀書會老師林寶鳳表示, 新北市「漂人到校園」服務,除了幫助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習慣,更鼓勵偏鄉孩子創作,創作內容與形式多元,有童話、奇幻等各類型故事,每件作品都能看見偏鄉孩子巨大的創作能量。

* 自己做玩具 空教室變積木館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9145776.shtml

屏東市唐榮國小為激發學生創意,在10天內用空教室改造為潮創積木館,積木館內的積木不同於競賽用積木,零件尺寸大,容易組裝,適合國小中低年級、幼兒園及特教班學生,昨天開館受到親師生歡迎。

* 烹飪烘焙賽 新竹光復中學2優勝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9145764.shtml

新竹市光復中學觀光餐飲學程學生參加全國高中商業類學生技藝競賽,獲得中餐烹飪組、烘焙組優勝,中餐烹調組選手羅立恆從小立志成為廚師,他有感而發說「作菜要不斷練習,才能進步。」

* 大仁科大義賣套餐 「遠離餓夢」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9145785.shtml

屏東縣大仁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94位師生參與飢餓30,他們昨天在飢餓中烹調美食,發揮珍惜食材理念,設計「遠離餓夢」主題套餐及輕食,並義賣捐出餐費9千400元,援助台灣世界展望會。

菜單設計是學生們的實作課程,餐旅管理系學生設計「遠離餓夢」主題套餐,在寒冬傳遞溫暖。老師詹玉瑛表示,從事餐飲工作者,每天面對大量食材,學習珍惜食物,不隨意浪費是必要課題。

* 部落大學成跳板 魯凱少女圓星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3000530-260107

新北原住民部落大學成為明星搖籃!16歲魯凱族少女唐璿崴,參加新北市部落大學「微電影班」,甜美外型與好歌喉獲發掘,耶誕前夕將推出首張EP(迷你專輯),原民局強調,希望部落大學各項課程,能吸引更多原住民加入,提供追夢舞台。



◆ 復興高中 專業級藝術大樓揭幕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45857.shtml

【聯合報╱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2014.12.23

校齡超過60年的復興高中,原有的美術教室、舞蹈教室已經老舊不堪。北市府教育局自97年起編列預算新建藝術大樓,昨天揭幕典禮,7層樓高的藝術大樓將設有一座可比擬專業劇院的表演空間,可容納300名觀眾,內部演員化妝室、燈光室、音響、布幕一應俱全。

教育局編列4億5千多萬元,花5年時間,新建這棟藝術大樓。建築物分為A、B兩區,A區為地上7層、地下1層的專業教室,B區為圓弧狀造型的大階梯教室,作舞蹈、戲劇演出實習使用。



◆ 為薪資 河南千名教師罷工抗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3001047-260309

旺報 2014年12月23日 記者賴廷恆/綜合報導

繼日前大陸黑龍江省數地教師為薪資待遇集體罷課後,「教師維權」場景也在河南省固始縣上演,22日1000餘位中小學老師堵在縣政府門口,拉著「返還苛扣工資,績效按月發放」、「扣除教師養老保險是違法行為」等字樣的布條。網路新聞發布後,不到2小時就湧入超過7000條網友留言,支援、反對的意見都有。

參與上訪的教師指出,到場者均「沒有課」:「為了學生,沒有停課。一部分接著上課,畢竟孩子沒有錯。」眾位教師在QQ群、政府門前都貼出《教師維權訴求書》,提到「教師每月只能領到工資卡上幾百元(人民幣、下同)的薪水,剩下的績效工資每半年發一次,偶爾還有拖欠現象(如2014年上半年的6個月績效工資部分9月才發放),遠遠低於周邊縣市,卻沒人向我們解釋。」

固始縣委宣傳部部長彭爌則指出,到縣府上訪者應屬「個別青年教師」,「縣裡關於教師的工資、待遇是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執行的,沒有問題。」他再三強調:「請社會各界放心,我們一定是按照政策執行的,如果違規會馬上改正。」

網友對此事反應不一,支持者表示「最後的順民都行動了,還有多少不公沒有被公開」、「希望中國早一點有獨立工會組織」、「教師原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是頂著光環的乞丐,財政沒錢了,從老師這裡扣」;但也有人留言酸道「你不幹、大學生多的是」。

fsj 提到...

吳念真:人生沒計畫 唯有認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4000421-260102

中國時報 2014年12月24日 本報訊

由臺北市立大學主辦的「我的未來不是夢」系列專題講座,22日由導演吳念真打頭陣,講題為「人生路途廣─沒有計畫、唯有認真」。吳念真以自身經驗勉勵年輕學子:「人生沒有計畫,唯有認真。」他同時向大家提出挑戰:「我們(這輩人)是應該交棒了,但是你們準備好了嗎?」

臺北市立大學校長戴遐齡表示,吳念真的分享就像在庄腳(鄉下)廟裡的歐吉桑講古,既風趣,又有發人深省,「現代年輕人將面對更多的挑戰,如同吳念真所言,只有用兩個字來面對,就是:認真。」

主持人、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張瑞昌表示,「過去一年,社會上世代對話的需求強烈,吳念真不但是年輕世代的典範,也用他的作品創造了和年輕人對話的機會。」

吳念真說:「當時的人生不可能計畫,計畫是要本錢的,如想當醫生,除了功課要好,還要家裡有錢支持你念7年醫學院。」

日記練創作 成小妹讀本

吳念真表示,早年因家庭與社會環境條件不佳,他時時提醒自己在職進修,到台北工作2年後,他就與雇主商量,晚上撥出時間到夜校就讀,進修完成高中學歷,當兵回來後又進入大學會計系進修部就讀,「那時候我就想只有念書可以改變我的人生。」

從持續進修感受人生微光的吳念真,即使在軍中也不忘讀書,「當時我為了修煉自己文本創作的能力,每天寫很長的日記,訓練自己說故事。」

吳念真說,當時的天氣、感受、朋友和軍隊的種種都成為他日記的題材,「當兵2到3年下來,我累積了厚厚兩大本。」吳念真打趣地說,自己的日記後來成為妹妹上廁所時的小說和讀本。

談到現代年輕人所學常與志趣不符的狀況,吳念真直言,「如果所學不適合自己,要趁早轉系,寧可浪費2年,也不要浪費一輩子在沒有興趣的事情上。」他語重心長地說,「一定要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不要勉勉強強,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都痛苦。」

「我的人生沒有計畫,但是每個機會都認真地把握住了。」吳念真是礦工之子,初中畢業後,一開始先到學校當工友,「當時辦公室是磨石子地板,拖起來費時費力,後來我想到打蠟,可以讓地板好拖又光亮,因此利用假日到學校無償加班。」

多付出一點 能獲得更多

吳念真形容,難忘星期一上班時,長官看到地板傻了眼的神情,雖然沒有多說什麼,月底卻默默幫他加薪,「我只是希望標準比別人高一點,多付出一點,就會有不一樣的東西長出來。」

吳念真把同樣的拚勁帶到軍中,3年的軍旅生涯竟成為他日後創作的重要養分,「那3年我彷彿成長了20年。」吳念真服的是3年兵役,又抽到金馬獎,金門服役期間幾乎無法回台,但他卻發揮拚戰精神,「也許是媽媽訓練得好,我把自己區域碉堡前面的路掃得特別乾淨。」因而獲得營長青睞,掌管部隊行政事物,也得以接觸充滿「故事」的士官長。

這群隨國民政府來台,在台無親無故的老兵,是阿兵哥眼中的魔鬼士官長,與同袍之間有許多磨擦,吳念真更經常與之爭吵,「但是吵著吵著,我卻和他們建立很深厚的情感,變成無話不談的朋友。」

吳念真曾聽一個極凶的士官長談起自己的故事,原來士官長不到20歲就被抓入伍,當時老婆抱著孩子送行,「他跟我說,自己離家前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看到小孩子的腳在晃,老婆卻被別人推走,而他永遠記得孩子腳上穿的是,繡著老虎花紋的小鞋。」

「那麼粗魯的一個人,卻有那麼深刻的感情。」吳念真說,這個場景就像是小說、電影會出現的情節,令人鼻酸動容。

吳念真坦言,每個人的人生經歷有限,能有多少可說、可講的故事?但若是願意聆聽別人的故事,他人的生命經驗也能變成自己的故事。

「這些工作對我來說都是意外,我何其有幸可以遇見這些人,我也努力把握每個關鍵機會,誰也沒料到我日後會成編劇,因此這些故事都是滋養我的養分。」

想說動人故事 投身編劇

提起自己的創作之路,吳念真表示,除了對文學的熱愛,還有許多有趣的天時、地利與人生機運。

吳念真笑說,自行編印的第一本書,竟然是在軍中誤打誤撞成刊的「黃色書刊」,當時已經是老兵的吳念真,一次一時興起,跟長官借了從各單位沒收的國外情色雜誌,雖然養眼的圖片都被剪光,只剩下文字,但他想以此來練習英文。

本來只是用來打發時間,沒想到一讀之下如獲至寶,許多文章都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投稿,分享自己的獨特經驗,好學的吳念真便拿出字典來逐字翻譯,「我自己又加油添醋一番,變成一篇篇生猛故事。」

後來,吳念真將這些譯作印刷成刊,還作弄那些士官長,說看完要考試,「一開始他們罵得要死,後來下午馬上問我下集呢?」

不過,真正影響吳念真從文字走向影像創作的人,則是他的父親,「那時候我已經寫了很多小說,但是每次給爸爸看,他都睡著,我開始想怎樣能夠引起他的興趣?」隨後吳念真發現,當時以瑞芳礦工故事為主題的影片《芬芳寶島》,在礦工間發生極大迴響,甚至引起罷工事件,他震撼於影像的力量,從此立志投入此行。

「後來徐進良導演找我寫劇本,我創作了人生第一個劇本《香火》。」吳念真把握住這個機會,下了極大工夫,當時2萬5000字的稿子他來回修改8次,實際寫了近20萬字,這樣「耐操」的精神也讓他得到電影公司青睞,延攬他當編劇,讓吳念真正式踏上編劇之路。

「因為你多下些工夫,人生就莫名其妙移動到另個角度,且因為有趣,就一直繼續做下去了。」

說故事要訣 讓別人聽懂

吳念真之所以成為「台灣最會說故事的人」,來自他長年傾聽與同理別人的能力,「傾聽別人的故事,吸收成為自己的養分;用對方聽得懂的方式說話」是他的不二要訣。

當兵時,吳念真接下大家引以為苦的行政職,管理部隊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餉薪等雜事,因此他與最難搞的老士官長接觸,不過他以真心和時間贏得他們的友誼,因此讓他聽了很多身世飄零的故事,成為他作品中深沉的人性底蘊。

「我認為講話很重要,要用對方可以理解的方式講故事。」後來擔任編劇,吳念真一樣是藝術、商業片無所不接,因此他和各類型導演合作,也接觸不同的片商,建立自己五湖四海的人脈。

「過去台灣拍電影的老闆很多都是流氓,沒人會看你的企畫劇本,你要直接講給他們聽。」因此,吳念真自嘲自己不是最會說故事的人,而是「全台灣受最多壓力去講故事的人」,「導演會給我壓力,因此我學會用對方能聽懂的方式說故事給他們聽。」

談到為什麼可以跟不同的人打成一片,合力創作,吳念真說,「大概是我的個性吧,我覺得人生苦短,什麼都要去嘗試,因此我會接觸不同的導演,跟各行各業的人交朋友。」

「每一個人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多認識一個人,就是生命留下來的印記。」吳念真說,自己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成就,人生到最後,他希望可以告訴孫子,「你的爺爺不管走到哪裡,人家都對他很好,他也對每個人都懷抱著興趣。」

因此,吳念真對兒子的期許除了健康、樂觀、幽默以外,也期望兒子有「很多朋友」,「當你有很多朋友時,就不會覺得寂寞,也可以聯合朋友的力量完成很多事情。」吳念真停頓了一下,「不知道耶,有朋友,要完成什麼好像容易一點點。」

談接棒:不干預孩子人生

吳念真以《人間條件6》持續開創票房佳績,22日演講現場,有聽眾談到是否將接棒給兒子吳定謙,吳念真維持一貫開明的態度說,「不干預兒子的人生,即使他成為創作者,也一定不能重複父親的老路。」

很多人以為吳念真的兒子吳定謙選擇讀戲劇系,是受到他的影響,但其實吳念真對兒子走哪一條路,沒有意見,也不干涉,「我認為兒子是獨立的個體,他選擇什麼路與我無關,我只負責提供他健康而正常的成長環境。」

吳念真提到,就讀戲劇系的吳定謙,後來常與他討論戲劇,甚至對《人間條件6》的燈光與音樂細節有意見,不過吳念真說,「《人間條件6》在台北首演之後,兒子在後台抱著我、稱讚我做得好,讓我很感動。」

談到新世代的未來,吳念真認為新世代對未來的選擇比以前多,但是挑戰更大,「現在的年輕人壓力比我們當時大,不僅要面對島內的競爭,還要面對對岸13億與世界各地年輕人的競爭。」

吳念真勉勵年輕人,「現在大學已經變成基本教育,如果要贏過別人,需要更專注在工作上,如果不能達到同齡的1%,領一般薪水也是常態。」不過吳念真也以對兒子的期許勉勵聽眾,「我不期待兒子變成多了不起的人,只希望他健康、樂觀、幽默,還有『很多朋友』。」

fsj 提到...

台大生赴雲南 打造夢想書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4000858-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12月24日 洪欣慈/台北報導

台大昨舉行103學年度第1學期各類獎學金頒獎典禮,鼓勵傑出學生,同時推動希望就學計畫,輔助經濟弱勢。其中郭晉、劉凱安、徐守宸等4人推動「聽見,福爾摩沙」及「香格里拉夢想書屋」計畫,投入文化保存、公益服務,獲20萬元獎學金。

劉凱安說,大家喜歡旅行,同時希望賦予旅行更多意義,因此大二時決定花時間走訪全台,以攝影和錄音方式,記錄下即將消逝的聲音。

透過查資料、實地探訪耆老,團隊蒐集到近30種聲音,包括一般人熟悉的爆米香、燒肉粽、叭噗冰淇淋等,以及「牽罟」、打鐵、活字印刷等傳統產業,團隊將其中精華建置成網站,只要以滑鼠輕點,便可聆聽屬於該產業的聲音。

徐守宸分享,印象最深刻的是宜蘭外澳傳統捕魚「牽罟」海螺聲,過去漁民會將魚網設成「ㄇ」字型,當船長吹響海螺時,左鄰右舍便知道準備收網,但現在「牽罟」變成觀光體驗,海螺聲已慢慢失傳。

在即將升上大四前的寒、暑假,郭晉、劉凱安更遠赴雲南藏區偏遠村落,與當地藏族青年共同推動「香格里拉夢想書屋」,將從台灣募集到的百本童書翻譯成簡體字,替村落打造首間兒童圖書室,並用在台灣借的20多台相機,為許多沒拍過照的學童上攝影課,協助當地孩童獲得更豐富教育資源。

劉凱安說,不同於於一般服務隊,「我們更像是村莊的家人、朋友」,一開始只是藉由旅行,希望記錄下藏族文化,沒想到因緣際會與當地村莊有了密切互動,除了幫助當地學童增進漢語能力,團隊也希望讓學童認識母族文化,未來仍會持續前往,將更多資源帶到當地。

fsj 提到...

台科大為技優生打造課程
http://udn.com/news/story/6929/601839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4-12-25

高職生靠技優升學進大學後,學科常跟不上一般同學,台灣科技大學成立「應用科技學程」,為技優國手量身打造客製化課程,減少必修學科學分、增加專業技能學分,同時加強英文能力,選送學生出國交換,培養國際級工藝大師人才。

學程班必修學分僅1/4 專攻技能

台科大應用科技學程主任李維楨表示,高職技優保送學生都是國家高級技術人才,不該為學科絆住人生;為協助技優生,台科大去年8月開設應用科技學程,大一大二念不分系的技優生,大三可透過甄選改念學程,修完50學分就能拿到畢業證書。一般學生必修學分占二分之一,學分學程班必修僅占四分之一,多數時間都拿來修專業技能課。

應科學程學生廖裔炘是全國技能競賽美髮類第二名,在國際技能賽中獲得優勝,台科大安排她接受十個月的密集課程及實習,她現在才大二,已獲工作合約,預定畢業後先工作兩年,接著到企業的美國分公司實習。大四生許智琨曾獲全國技能競賽工業電子類第一名,及全國大學校院 IC競賽大學部可程式邏輯設計組冠軍,今年赴德國亞琛科技大學機器人實驗室參與機器人計畫,德國教授還希望他留下幫忙。許智琨說,和德國人一起做事,感受他們按部就班的謹慎,學習不少,他已考上成大資工所,未來想自己創業。

※ 相關報導:

* 「數學火星人」李堂愷 用高中數學攔飛彈
http://udn.com/news/story/6899/598789

屏東出現全台第一位「數學火星人」,屏東高中三年級學生李堂愷日前勇奪第十三屆「旺宏科學獎」金牌獎後,昨天通過台灣大學特殊選才管道「火星計畫」,保送台大數學系。

李堂愷用高中數學理論探討「動態追逐」,不用微分就可以計算動態追逐,證明出發點、質點、目標點恆在一直線上,未來可以應用在飛彈的攔截上,本月十三日獲得旺宏獎金牌,抱回四十萬元獎金。

* 高雄大學築木屋 展環保工法
http://udn.com/news/story/6898/598717

高雄大學校園內新築一棟「木建築實驗展示屋」,占地面積450平方公尺,主要基材為美國花旗松,主結構採用輕量化但更耐重的X型柱設計。校方將在南向屋面23.5度傾斜角裝設太陽能光電板設備,兼具生態永續、低碳環保功能。

* 高材生棄醫唸藝術 父母該放手嗎?
http://udn.com/news/story/6887/601506

教育,不僅是為了取得文憑,熟記課本上的知識,更是為了透過教育的過程,知道自己的所愛,繼而「選你所愛,愛你所選」,如此八股的命題。
雖然八股,台灣社會卻始終被困在文憑與學歷的陷阱。



◆ 性學出路廣 不再是兩岸禁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5001036-260301

旺報 2014年12月25日 記者簡立欣/台北報導

近日大陸一則「性學女碩士出家」的新聞傳得沸沸揚揚,引起大陸各界對性學課程的討論。對此,台灣性學專家表示,兩岸民眾談性只怕太少、不怕太多;而且台灣性學科系畢業生的出路其實很廣,更有人已赴大陸醫院擔任「性諮詢師」。

大陸華中師範大學2011屆性學女碩士彭露露19日剃度出家,她3年前就因為所學備受爭議,導致求職不順成為媒體報導對象,其指導教授是大陸謗譽參半的知名性學家彭曉輝,而彭曉輝上個月參加廣州性文化節還被潑糞。因此,彭露露出家新聞在大陸網站熱了好幾天,網友發言多是「女孩子不務正業,只好出家」等風涼話。

畢業擔任性諮詢師

台灣的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是全亞洲唯一的性學研究所,所長林燕卿24日指出,該所成立14年,已有畢業學生在大陸武漢博大醫院和浙江醫院擔任「性諮詢師」,也有學生在台北土城開設工作室和性健康管理中心,還有學生開情趣用品店,教大家怎樣挑選安全的性用品,出路廣得很。

對於大陸「性學女碩士出家」的新聞,林燕卿認為,這新聞只是個案,她今年密集去大陸演講,10月去成都、重慶舉辦性教育教師培訓,上周去廣州中山衛生所舉辦醫護人員培訓,明年上半年赴大陸的行程也滿檔,1月要去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培訓中小學教師,4月要再跑一趟重慶為他們開設高階、中階、低階性教育培訓。她表示,這顯示大陸社會並未反對「性」,甚至非常樂意談「性」。

情字惱人影響生活

「我去廣州演講,一堆政要就坐在後面,很OK啊,沒有人有奇怪反應,都聽得很專注;會後大陸家長提問『孩子是同性戀怎麼辦?』、『孩子談戀愛怎麼辦?』,發問也非常踴躍。」

「性的範圍太廣了,為何一談性就把它直接等同性交呢?」林燕卿說,談性,怎麼談很重要。她用台灣的高材生情殺事件做開場白,告訴大陸家長:「不想孩子在學校被性騷擾、性霸凌、甚至性侵,就要早早教育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她在演講時也提到,兩岸家長都差不多,重視孩子成就而不重視情感出口,認為書讀好最重要,「但人生走到後頭,正是『情』字最惱人,影響工作和生活!」不少大陸家長對此頻頻點頭如搗蒜。

對於兩岸性學未來的期許,林燕卿表示,兩岸民眾不但該談性,而且要多談、正確地談。



◆ 清大退休教授彭明輝:別再迷思名校
http://udn.com/news/story/6887/601837

聯合晚報 記者王彩鸝/台北報 2014-12-25

清大榮譽退休教授彭明輝分析台北市明星高中升學率,並比較知名大學電機系就業薪資,發現建中成績後段的600名學生,大學學測成績不如師大附中前段500人;輔大電機有15.4%畢業生月薪超過8萬元,勝過57%交大畢業生 (低於8萬元),強調「能力比學力重要,分數不是人才的唯一指標。」

彭明輝說,英數理化的分數只在學校有用,職場需要多元人才,連調皮搗蛋都是能力;迷信明星學校的結果,讓學生害怕考試失常、不敢犯錯、不敢走跟別人不一樣的路,缺乏創新思維與能力。

2012年一份報告也讓彭明輝極為震驚,調查前一周曾有自殺念頭的高中生超過15%,其中基測PR97以上孩子自殺念頭比率最高。他指出,PR97以上學生可錄取建中、北一女等明星高中,是教育制度的優勝者,卻也是壓力大到厭世比率最高的一群,「這是比黑心油更嚴重的問題」。因此他著手寫書告訴高中生,在哪裡學不重要,重要的是學到什麼,職場老闆在乎的是能力不是學歷,新書《人生如果是一個()你想填入什麼》剛上市。

他說,高中生考大學失常沒有關係,考不上台大還是可以到台大隨班附讀,每學期修六學分、兩門課,四年16門課都拿到學分,憑成績去應徵工作可證明有台大實力,也可用來報考研究所。

他舉例,他的學生清大電機系畢業後年薪60萬,但一天工作12小時、一周工作七天;他在清大遇到的油漆工日薪3000元。他相信,台大電機系最後一名的收入比不上油漆師父,「父母還要逼孩子去讀台大電機系嗎?」

彭明輝說,製造業時代擅長數理化的人,才有機會出人頭地;現在台灣服務業已占70%,不再只靠技術賺錢,而是靠文化與創意賺錢,終於可實現「行行出狀元」;此外,蘋果公司薪水最高的是工業設計師而不是工程技術人員,科技業最需要的人才是能洞悉客戶需求的人,即人類學研究者。

彭明輝說,拚升學考試會把孩子的腦袋拚壞掉;最重要的是,提早讓學生多認識職場的多元樣貌,真正做到適性發展的教育。

fsj 提到...

釀酒也有APP 交大發明奪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6000484-260107

2014年12月26日 徐養齡/竹市報導

國立交通大學研發團隊創作「智慧釀酒系統」,將瓶蓋裝上感測器,配合專屬的手機APP,可倒數計時釀造的時間,即時監控瓶內變化,輕鬆在家釀酒,11月底參加物聯網發明大賽奪冠,並獲得經濟部支持,申請專利中。

乍看之下與常見的瓶蓋沒兩樣的「BREWER智慧釀造師」,卻在交大學生的巧思下,成為釀酒的簡便工具。團隊說,瓶蓋裝上感測器,配合專屬APP,可倒數計時釀造時間,即時監控瓶內變化、酒精濃度、是否腐壞,簡易幾個步驟,就能輕鬆在家釀酒。

研發團隊由電機所博士班張景彥領軍,帶領同所的隊員陳俞睿、電機系黃郁雯、電子物理所楊燦豪組成,上月22日參加聯發科與經濟部共同主辦的物聯網發明大賽「2014 Mobileheros聯發科技穿戴式暨物聯網裝置競賽」,在激烈競爭中奪冠。

發想此研發的陳俞睿說,因為家中有自行釀酒飲用的習慣,後來成為研究發想的契機,而現代科技穿戴式的裝置愈來愈多,團隊嘗試突破現有框架,與其他產品設立區隔性。

回首近半年的研發過程,張景彥感慨地說,由於學生資源有限,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一度想要放棄,幸好遇到不少貴人相助,在200多份田野調查時更是獲益良多,加上念北藝大電影所的女友黃映潔,幫忙找團隊拍廣告影片,讓產品在競賽中大放異彩,脫穎而出。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

※ 相關報導:

* 高雄程式教育雲2015年上線,中學老師批中央不力推:不教程式設計,就像只要學生閱讀而不教寫作文
http://ithome.com.tw/news/93185

高雄市明天將推出程式教育雲來推動學生自學程式開發,不過,臺灣程式教育仍只是游擊戰式的推廣而缺乏完整政策,多靠熱心老師或部分縣市在課餘時間力推,長期推動臺北市程式教育的南港高中老師高慧君批說:「電腦課只教學生使用軟體而不教程式設計,就如同僅要學生會閱讀文章,卻不教學生寫作文」



◆ 陸國學熱 論語擬列入浙江高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6000982-260301

旺報 2014年12月26日 記者李侑珊/綜合報導

大陸各地今年掀起一股國學熱,浙江省教育廳正計畫讓《論語》在2017年回歸高考行列;廣東省江門市的中、小學及幼稚園九成開展了「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天津市的小學也競相開設國學課;而社會上各種國學培訓班更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其中不乏形式大於內容、過度商業化的流弊。

陸媒報導,浙江省教育廳正在研擬將《論語》納入2017年的高考行列。由於高考在大陸的教育中是指標性考試,對教學有一定的引領作用,有高中語文老師據此推論,未來在大陸的國民義務教育中,將更關注傳統文化經典。

太重形式 過度商業化

杭高語文教研組組長周偉表示,早在10年前,《論語》便已列入浙江高考中,近年考綱微調,才會開始研議讓《論語》於2017年回歸語文高考卷。他說,現代漢語脫胎於古代漢語,學好古文、古詩詞肯定能幫學生打好語文的底子,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了解。

廣東省江門市約970所中、小學及幼稚園,目前逾九成學校開展了「中華經典誦讀」活動,選讀經典除了《三字經》、《論語》、《大學》、《中庸》外,儒釋道相關系列、詩詞散文、五邑先賢詩文等都被選入;並舉辦「江門國學小達人比賽」等系列相關活動,在地方掀起風潮。

天津市的小學也紛紛開設國學課,例如南開大學附屬小學、天津大學附屬小學的一、二年級,都由語文老師來教授國學課;尤其在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當地每個村子都配有儒學老師,向農民們推廣學習「子曰詩云」。

對於目前大陸坊間湧現的國學培訓班,部分人士認為,魚龍混雜,不乏形式大於內容、過度商業化的流弊。但對於這股國學熱的現象,南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王力表示,國學熱或許有某些缺失,但方向完全正確。重溫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面對現代西方文化衝擊的一種「自我堅守」。

與時俱進 才有生命力

對於新一輪的國學熱能否持續下去,大陸民俗專家羅澍偉認為,國學所講授的內容要與時俱進才有生命力。

天大建築學院博士生導師徐蘇斌指出,她的女兒在天大附小就讀時,一二年級曾有國學拓展課,三四年級就沒有了,她覺得小有遺憾。曾留學日本的她觀察,日本中小學普遍教中國國學,如古文、唐詩等,「中國很多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遠不如同齡的日本人」。

她認為,除了大陸對國學的重視度不及日本外,另一方面是教學方法不夠活潑。例如日本人在講授、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時大多以漫畫來呈現,因此容易贏得年輕人的心。

fsj 提到...

高中生齊聚衛道 模擬聯合國開會
http://udn.com/news/story/6898/606917

聯合報 記者張弘昌/北屯報導 2014-12-28

為培養學生英文聽、說、讀寫能力,不少高中成立「模擬聯合國」社團,私立衛道中學昨天起接連2天,舉辦第7屆中台灣模擬聯合國論壇,來自中部地區10多所學校400多名師生參與,堪稱中部地區規模最大的高中生模擬聯合國會議。

昨天開幕式時比較聯合國會議流程,學生穿著正式西裝、套裝,分別擔任132個國家代表,全程以英語開會溝通,模擬聯合國中的會議,進行重大國際議題的溝通、協調及決議。

經過學生商討,大會成立8個委員會,討論議題有世界衛生組織健康照護,是否應為普世人權;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組織改造;世界貿易組織有關基因改造食品議題;經濟與社會理事會千禧年發展計畫,全球夥伴發展關係建立。

人權理事會有關童工議題;聯合國發展總署開發中國家人口控制;亞洲區域論壇東南亞人口販運問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烏克蘭情勢。許多學生有閱讀國外報章雜誌習慣,熟悉各委員會組織宗旨、功能,上網找相關資料,彙整吸收意見討論做出裁議,培養學生國際社交禮儀、交流情誼。

衛道中學專案秘書兼語言中心主任丁上娟表示,中台灣模擬聯合國論壇先前在中部幾個學校舉辦,今年首度輪到衛道中學比賽,參加成員來自中部地區高中生為主。學校英文程度高優秀學生,曾參加其他社團舉辦模擬聯合國會議,就有來自香港、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學校參加。

衛道中學主辦中台灣模擬聯合國會議,以校內模擬聯合國社團為主力,社團成員57人,平日研究重要國家議題,並以英文練習寫作、發表。

※ 相關報導:

* 1娃1社會議題 6國學子跨國「救娃娃」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9155505.shtml

2014年「亞洲學生交流活動ASEP」昨天起一連5天在雄女舉行,6國、700多名師生針對跨國共有的社會問題,以「拯救娃娃」為主題,提出可行的行動方案。

高雄市教育局從2000年推動亞洲學生交流計畫,已邁入第15屆。中山大學教授陳年興與日本學者影戶誠共同發起,號召有志一同的教師投入,目的是推動亞洲區域跨國的校際學生,透過網際網路討論交流,合作完成專題成果。今年的ASEP有來自日本、韓國、印尼、泰國、澳洲及台灣,共52所國中、高中職、大學的學生參加。

* 小小地球村 東信學子烙10國話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9155372.shtml

昨天有不少學校趁著元旦補班這天舉辦歲末聯歡活動,注重國際教育的基隆市東信國小首次和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及新移民中心合作,邀請10名來自不同國籍的人士和學童互動,學童一次學會多國語言,彷彿地球村。

「Hello(音:哈囉)」「Hola(音:喔啦)」「撒哇低咖(泰語:你好的意思)」,東信國小的學童昨天跟著10種國籍的人士學習「你好」及「謝謝」的說法,經過一輪教學後,學童帶著印有10種國旗的紙張闖關,正確回答出關主國家的語言才能獲得破關章,成功集滿印章的學童忍不住高舉闖關卡歡呼、合照。

* 鳥癡美術師 枝葉組昆蟲模型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55429.shtml

2年前,美術老師翁平選擇到偏鄉雲海國小教書,住校期間利用空檔到後山蒐集落葉、樹枝和製作昆蟲標本,讓學童利用素材創作、設計立體動物模型,發展出結合在地自然特色的創意課程。

翁平說,學生觀察力強,只要給他們多一點刺激和接觸,很容易激出創作火花。

* 「語言癌」錯了嗎? 朱家安邀學者討論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55354.shtml

聯合報在19日推出「語言癌」專題,直指「做一個…的動作」這類冗詞贅字,如癌細胞般蔓延到社會各角落,引發外界熱議。華梵大學哲學系講師朱家安昨天舉辦「語言癌」講座,認為語言沒有對錯,並願意公開與支持語言癌說法的學者專家討論。

....朱宥勳則認為,使用語言溝通,不存在「正確」與否。他舉例:「我有在做治療。」「有在」往往被認為是贅字,但「有在」是台灣國語,混用進日常語言,不應指責。

朱宥勳說,語言也要「多元成家」,不應獨霸一尊,比如教育部過去訂定「說話課」是為了讓民眾說一口字正腔圓的國語,有其政治目的與時空環境。他建議,與其要求學校開設一板一眼的說話課,不如培養學生上台5分鐘報告,或是親子多說話互動,達到消除語言癌的效果。

※ 「有在」是來自閩南語的語法。



◆ 量尺之政治風暴 到底誰說了算
http://udn.com/news/story/6913/607634

聯合晚報 記者王彩鸝/特稿 2014-12-28

基北區免試方案「郝規柯隨」,還加演一齣柯P嗆吳思華的戲碼,讓全國民眾驚覺「市長好大,部長好小」,政治凌駕專業的下場,台灣的教育政策到底誰說了算?誰能真正扛起政治責任?

「我還有四年可幹,你隨時可以下台,負什麼政治責任?」這句「柯氏語錄」很直白地表述民選首長挾選票的威勢,不把中央部會首長放在眼裡;如果成為縣市長共同的語言,教育部長未來只能當有責無權的「橡皮圖章」。

北市教育局長是透過遴選產生,柯P曾說,他不懂教育,要交給專業;卻在當選第二天就打電話給朱立倫,達成明年免試方案維持原議的決策,讓遴選產生的教育局長湯志民,也只能當橡皮圖章,取消下周一的會議,昨天傍晚直接發新聞稿宣布「郝規柯隨」。

會考的量尺分數,跟基測和學測截然不同,統計學者形容為「半屏山」量尺,將讓後段弱勢學生分發時塞車。地方首長有選票壓力,容易屈從社經地位高家長的聲音,傷害到教育的公義與公共性。首都的教育只為會考試的一群考生服務,這個趨勢長久發展下去,台灣的路會愈來愈窄,令人憂慮,中央和地方教育職權劃分,真的有必要聲請釋憲來釐清。

※ 相關報導:

* 吳思華、柯文哲對嗆12年國教
http://udn.com/news/story/6913/607274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第三天,就為十二年國教基北區高中職免試入學方案,與教育部長吳思華對嗆。吳昨天下午拜會柯時表示,北市若採先比量尺分數方案,教部將不備查。吳還說,他要負政治責任,柯反擊說「我還有四年要幹,你隨時可以下台,負什麼政治責任?」

吳思華也不甘示弱回稱:「不管做多久,我們每天都要憑良心做事情,不是做多久的問題,而是要憑良心做事情!」現場氣氛僵硬,最後兩人不歡而散。

* 一國兩制已有前例 後段生分發恐塞車
http://udn.com/news/story/6913/607249

家長團體表示,幾年前基北區推動一綱一本,也曾與教育部「不同調」,一國兩制已有前例,距明年國中會考只剩五個月,希望基北區招生入學方案就此定案,讓學生、家長放心。但也有身為國三生家長的學者指出,基北區方案只照顧高分群,中後段考生分發恐大塞車。

* 13所院校 今年新生招不到5成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42710

教育部首度公布了全國各大學系所單獨的新生註冊率,記者據此計算出「全國大學日間部各系平均註冊率」,一○三學年大學日間部,新生招不到五成的私立大專校院多達十三所,其中台南市興國管理學院、高雄市和春技術學院及苗栗縣亞太創意技術學院最低,連二成都不到,全國共有一二六個系科學生不到三成。

fsj 提到...

童改編劇情 演自己的莎翁經典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56872.shtml

【聯合報╱記者黃捷/三峽報導】2014.12.29

台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心船營隊打破傳統「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利用連續6個周日的時間,讓大埔國小學童自主編劇、排練,親身體會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

心船營隊與大埔國小合作辦理「2014莎劇觸發成長營」活動,以《仲夏夜之夢》劇本為主軸,參加的40個小朋友來自各個年級,從11月23日起的每個周日皆聚在一起學習、排練,昨天校內成果發表,一展只屬於他們的《仲夏夜之夢》。

講師團大哥哥、大姐姐教導劇本的文句修辭,點出故事大綱架構,細節則由小朋友自由改編;小朋友不但能決定道具、樂器,並自己製作,連背景配樂都自己選,大哥大姐們只負責從旁引導。

一年級何政宸開心自己學會做樂器;四年級黃立安原本覺得演戲很難,現已愛上表演;五年級許立欣則說,以前只能看別人在台上閃閃發光,「我現在也有勇氣成為那個人」。

※ 相關報導:

* 國中創意賽 蛋糕上的田園風光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56874.shtml

私立穀保家商昨天舉辦國中技藝達人競賽,共有177名9年級學生從三重、蘆洲、淡水、八里、三芝、林口、三峽地區匯聚參加烘焙、彩妝、中文快打、托水摺花4個職業技能項目競賽;尤其蛋糕創意裝飾競賽得獎作品,已具職業水準,而打字快手平均每分鐘敲100字。

* 罹癌青年獻身教育 帶部落孩子看世界
http://udn.com/news/story/6887/605675

人不可能生而平等,但應該擁有機會的平等。窮困孩子的唯一希望來自教育!博幼走進偏鄉,讓弱勢家庭因為教育扭轉未來。

「全域教育」,是博幼的中心思想。不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學得非常好,但要讓所有的學生都知道最基本的學問。這一點,並不難做到,也是身為老師最基本的責任。

陪伴孩子的生命歷程、做孩子的榜樣,看到那被放棄過後、黯淡無光的雙眼,因為再次相信自己的價值而發亮。博幼相信,「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 泰北孤軍後代 苦撐學華文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57156.shtml

【聯合報╱記者趙容萱/泰國報導】2014.12.29

入夜的泰國北部清萊華文學校,成排簡陋教室燈火通明,孤軍後代在這裡挑燈夜戰學習華文,讀的是中華民國來的國語教本。泰北滿星疊大同中學校長張光明說,即使歸化泰國,孤軍仍心繫中華民國,「中華文化的根不能斷!」

國軍部隊在國共戰爭後帶家眷從雲南撤退,滯留泰北邊境打游擊,這支「孤軍」後來取得泰國籍身分,在「金三角」偏遠山區滿星疊、美斯樂、帕黨等地落地生根,並在清邁、清萊創立一○二所華文學校,讓第二、三代白天接受泰國義務教育,下午四時到晚間八時學華文。

金三角重鎮滿星疊大同中學校長張光明說,奮鬥一輩子,追尋的根就是中華民國,即使這裡的家庭普遍清苦,他和很多家長都堅持孩子「要寫正體字、讀生活與倫理、弟子規」。

張光明說,大陸近年也在泰國興辦孔子學院,協助學生免費到大陸求學,很具吸引力,但因為要學簡體字,他斷然拒絕;這裡過半學生繳不起每月九百元泰銖(約等同台幣)的伙食費,為了辦學,他連女兒念書的費用都投了進去,「再苦也要咬牙撐著」。

台中榮總義診團本月十七日到泰北義診,院方設立的惠康基金會社工、志工共組志工服務隊隨行,並協調外交部駐泰代表處僑務組與清萊雲南會館,安排拜訪偏遠山區的華文學校。

清萊市象苗小學家長多半務農,但農作年年歉收,無法幫孩子繳學費,欠學費的人數愈來愈多。學校沒收入,發不出老師的薪水,已欠了兩個月。

惠康基金會執行長莊李和說,另一所懷恩小學教室後方有個高高的土坡,一下雨就有土石滑落,學校擔心發生危險,但又無經費興建三公尺高、一百廿公尺長的擋土牆,學生只得合力搬來大石頭,暫充擋土牆。

莊李和說,基金會向這兩所允諾,回台後立即各匯十萬元給學校,趕快蓋好廁所、建好擋土牆。此外,滿星疊的大同中學餐費不足,最缺白米,基金會也捐款代購一百包白米,還捐助帕黨培英中學五十名學童一年學費、學童每人每天一顆蛋。

台中榮總義診團九名醫師,也以每月認捐二千元、認捐一年方式,鼓勵成績優異的孤軍後代向學,希望孤軍後代努力學習,將來回饋故里鄉親。

※ 相關報導:

* 國家講座最年輕得主 單眼教授陳榮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57847.shtml

出生時就右眼失明,爸爸只有小學畢業、媽媽國中程度,44歲的台大數學系特聘教授陳榮凱,卻克服身體缺陷和自卑感,成為今年度國家講座最年輕的得主。

* 「想要修超跑!」 新竹黑手不再只為餬口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9156895.shtml

「讀汽車科是為了興趣!」,有別於以往為了餬口才當「黑手」,現今許多年輕學子談起修車,直說「把車修好很有成就感」,還有學生的夢想是修超跑,「技術練好,才有機會圓夢」。



◆ 柯P槓教長 12年國教沒贏家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157868.shtml

【聯合晚報╱午後熱評】2014.12.29

12年國教上路第一年,超額比序亂象頻傳,讓家長和學生很不開心,甚至傳出有15歲國中生一夕白頭;進入第二年,超額比序之爭不只比量尺,市長和教長誰的任期做得久也被拿來比。當12年國教淪為政治賭局,家長和學生注定要繼續受苦。

國教政策到底誰說了算?今年6月柯文哲曾對首年12年國教招生爭議表明「教育政策應全國一致」,不能放任地方政府自擬招生條件;半年後,他當了台北市長馬上改口,教育部不能老大心態強求全國一致,藐視北北基考生權益。

在菁英家長團體眼中,採計量尺才能保障基北區考生權益,題題計較才能彰顯「怎麼收穫怎麼栽」,量尺分數對後段學生不公平他們並不在意;12年國教「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願景、多元適性發展的目標,一旦碰上菁英主義思維,就像雞蛋碰石頭。

始作俑者其實是教育部,12年國教充斥太多不親民的名詞術語,三等級、四標示、十量尺,一種考試有三種成績,堪稱舉世無雙的台灣奇蹟;超額比序會考成績又轉換成「總積分」、「總積點」,搞得大家霧煞煞。

柯文哲嗆教長也有幾分道理,因為教育部沒本事說服家長,只好政治解決;但處理教育議題也不比外科動手術,一刀切除,反會殺傷12年國教精神。

基北區超額比序要先比量尺,台北市說可解決問題,教育部說會製造問題,雙方各執一辭;教育部若提供量尺給基北區是違法,若不提供量尺,基北區自行跑量尺技術上行得通,但恐將走上一國兩制的命運。

真理愈辯愈明,與其雙方發新聞稿互噴口水,不如來場公開辯論,讓社會大眾檢驗。12年國教爭議不斷,已讓兩個部長、一個次長下台,他們拍拍屁股走人,燙手山芋依舊在;面對基北區量尺之爭,盡快找出解決方案,比空談政治責任更要緊。

※ 相關報導:

* 新聞眼/教部解藥給半副 解決不了爭議
http://udn.com/news/story/6913/608772

教育部跟基北區為了免試入學比序是否先比量尺僵持不下,教育部長吳思華昨天鼓勵明星高中辦特招,希望既讓明星高中找到學術性向強的學生,且不讓中後段考生因先比量尺,跟著「分分計較」。這也許是解決雙方爭議的可行方案,但基北區明年只有政大附中辦特招,多數學校興趣缺缺,教育部難辭其咎。

fsj 提到...

苦學化妝盼分擔家計 奪金手獎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9158837.shtml

【聯合報╱記者林宛諭/北斗報導】2014.12.30

北斗家商美顏技術科學生郭嘉絜參加全國高中家事科學生技藝競賽拿下金手獎,為了學好化妝參賽,她經常一天要練習化妝3、4小時也不喊苦。

郭嘉絜說,媽媽原從事美容業,從小耳濡目染也喜歡美容,後來媽媽受傷差點半身不遂,一家五口靠著父親賺錢,她想早日分擔家計,國中時就選擇技藝班。

就讀北斗家商美顏技術科後,常跑去偷看學姐們練化妝,她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技藝競賽選手,不只努力學習,經常吸收雜誌、網路的美妝新知,充實自己。

郭嘉絜暑假每天都到校練習彩妝,經常一天得練習三種不同妝,畫上近4小時,郭嘉絜說, 不斷的畫,讓她愈來愈能掌握技巧,得獎時,她打電話告訴媽媽,媽媽高興得哭了,她希望能成為出色的彩妝師,為了理想會更努力不懈。

※ 相關報導:

* 華僑姊妹學烘焙 練好手藝回大馬
http://udn.com/news/story/6898/608255

從不會煎蛋、不會煮咖啡,到現在擁有蛋糕、麵包、咖啡及調酒等專業執照,來自馬來西亞的胡雪瑜、胡雪雯姊妹,在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海青班」圓夢,帶著技術返鄉創業。她們說「只要願意學習、堅持下去,都會有收穫。」

* 老農奮鬥脫貧 繪本說生命故事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9158827.shtml

「我要讓子女知道當年爸爸是如何打拚過來的!」83歲後壁耆老謝榮權從赤貧力爭上游,求學及奮鬥過程血淚斑斑,從無到擁有4公頃農地,他眼眶泛紅說「現在有能力,更要幫忙貧窮人家」。後壁樂齡學程為耆老生命故事製作繪本,感動在場男女老少。

後壁樂齡學習中心設在樹人國小,烏樹社區雖只有26位學員,10月擴點後,菁寮、安溪兩社區就增加了40位學員參與,這群平均75歲的學員學習料理健康飲食,也到校園為小學生說故事,自製「耆老生命故事繪本」,昨天發表。

* 1650m的森林畫展 新竹新光國小森林教室
http://udn.com/news/story/6947/608132

一張張蝴蝶、鳥、花朵等圖案,以及「祖靈的眼睛」的繪畫作品,交錯懸掛於樹與樹之間,讓原本蒼鬱的森林裡多了活潑的色彩。這裡是新竹縣新光國小的森林教室,也是首次「全台海拔最高的學生森林畫展」舉辦地點,在旅英阿美族藝術家優席夫的帶領下,新光國小與司馬庫斯實驗分班的孩童們,不分年齡,融合當地泰雅族的元素,親手繪製出油畫作品,讓森林教室搖身一變成為孩童的異想世界。



◆ 大學轉型退場 迫在眉睫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159859.shtml

【聯合晚報╱午後熱評】2014.12.30

少子化浪潮,讓教育部長吳思華甫上任,就宣稱五年內恐要關60所大學;對照教育部昨天公布的大學註冊率查詢系統,竟有七個系註冊率掛零,註冊率不到一成的學系也大有人在。數字會說話,大學轉型退場已迫在眉睫,教育部不能被動等待大學自然倒閉。

少子化、出生率降低警訊早已顯現,民國90年起出生人數年年下滑,民國97年更一度低於20萬人;教育部曾預估,105 學年度大學新生將比今年大幅減少3萬人,到111學年更只剩不到22萬人,招生不足的困境,未來只會一年比一年嚴重。

國內學生來源大幅減少,對外招生卻不理想,還要面對大陸和港澳地區來台爭搶優秀學生。台灣的高等教育不夠國際化,招收國際學生成果一直不如預期;想藉由陸生增加生源,卻因敏感的兩岸政治關係,對陸生來台念書設下重重限制,起不了太大作用。

但眼看大學招生日益嚴峻,教育部推動大學退場轉型,卻牛步化、慢半拍;除了今年停辦的高鳳數位內容學院、永達技術學院,至今看不出其他積極作為。

尤其剛完成啟用的「大專校院系所特色資訊及新生註冊率查詢系統」,設置主要目的之一,是要讓學生作為選填志願參考。但荒謬的是,這套系統只能查學系註冊率,看不到全校註冊率,資訊公開只做半套;萬一學生入學後,才面臨校內其他系招生不佳,學校要關門倒閉,選到「未爆彈」的學生情何以堪,未提供足夠資訊的教育部,難道沒有責任?

小小台灣竟有160多所大專院校,眼看少子化的「虎年效應」,105學年度就會在大學出現第一波衝擊。教育部應該提早因應,對資源貧乏、無心教育也招不到學生的大學,大刀闊斧提早促成合併、轉型或退場。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毛揆定調 教長態度軟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30001455-260102

教育部和台北市為明年基北區免試入學超額比序方案爭執不休,行政院長毛治國昨定調,中央和地方應站在學生立場,找到解決方式。

教育部長吳思華昨仍對基北區方案表示「擔心」,但如果基北區堅持使用量尺,教育部會協助後續處理。

....毛治國說,關於基北區明年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爭議,一邊強調適性揚才、多元發展,另一邊是希望保留菁英教育,過去這2個觀點有點對立,但深入了解後,彼此間不是互斥、而是互補。他認為,12年國教的核心是學生,中央和地方應站在學生的立場,找到解決方案。



◆ 12年國教衝突 膨風的「全體民意」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159127.shtml

【聯合報╱黃樹仁/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2014.12.30

北北基的升高中方案與教育部的政策牴觸,引發雙北市長與教育部長的對抗。雙方都自稱符合民意,這是事實或是神話?

事實是,雙方立場都得到部分家長與學生的支持。不幸的是,雙方都不承認自己只得到部分民意的支持,而堅稱自己代表全體民意。這不僅不誠實,而且模糊議題,使問題更加難解。

目前所謂的十二年國教政策,是先決條件不成熟而勉強拼湊上陣。各學區現有高中、高職良莠不齊,公私立學校利益有別,短期內難以改變。教育部力推忽視成績差異而就近分發入學的政策,可以得到國中後段生的支持。但許多前段生不甘於優劣不分,仍然想擠入都會中心的菁英高中,以及採納甄別度較高的入學評量方法。這正是北北基的政策。

因此,雙北市長與教育部的爭執,基本上是前段生與後段生利益衝突。

民主社會可貴在尊重差異。但尊重差異的前提是承認差異,承認自己的意見最多只能代表部分人,而非全民。但現在國教政策的爭議雙方,都將自我立場膨脹為代表全民。對立的家長團體都打著全國性的頭銜。這不是誠實的辯論。

只要學校仍有優劣之別,則前段生想透過競爭進入菁英高中,後段生想減少考試的痛苦而就近入學,甚至運氣好就近分發到有名高中,兩種學生的利益衝突不是任何漂亮口號可掩飾的,更不是教育部長可化解的。

民主社會裡的利益衝突,最後只能透過民主制度手段達成妥協。各縣市是否保留菁英高中?保留幾個?菁英標準為何?如保留菁英高中,則何種入學制度才有甄別力?不想參加菁英競爭的其餘多數學生如何減少考試痛苦?兩種途徑如何並存?這不是教育官僚可承擔的政治決定,這應是議會的職責。

教育單位的職責是擬出幾個方案,讓議會來決定取捨。立法院如果認為全國應該一致,就由立法院選擇一個方案。如果立法院認為應該尊重各地民意,則應要求教育部尊重地方自治權,由各縣市議會決定。

目前的政策衝突,似乎是各級議會怯於承擔政治責任,袖手旁觀,讓中央與地方教育官僚對抗。而對抗雙方都不敢承認自己的政策並不代表所有學生的利益,因此也都不願考慮讓前段生與後段生自願分流的入學方案。

讓我們誠實點吧。菁英學校與菁英學生不願放棄競爭,就讓他們競爭。多數學生自覺競爭無益,就讓他們免試分發。各縣市可依人口比例保留某些競爭入學的菁英高中,其他學校依學區免試分發。這或許是最可行的妥協。但政治妥協責任,應由議會承擔,而非教育官僚。

fsj 提到...

大學現象/上課半小時 學生來1人
http://udn.com/news/story/6885/613282

聯合報 記者郭政芬、王慧瑛/新竹市報導 2014-12-31

新竹某私立大學選修課,前晚上課時只有一名學生到課,學生和老師請來演講的專家「一對一」尷尬共處半小時,女學生忍不住在臉書貼文,呼叫同學「趕快來上課」,下課前學生數增至五人,顯示大學生蹺課嚴重實況。

「都(晚上)七點了,空蕩蕩的教室,只有一位學生,來演講的老師都不知道怎麼上課,同學們趕快來好嗎?」女學生貼文經轉載引起熱烈討論,有老師說,「看到學生這段話,真的很難過」;有人留言「難怪台灣大學生只值廿二K」;有人建議「以後出席率占成績百分之五十,才有約束作用」。

這所私校表示,有部分在職生修這堂課,可能工作耽誤上課。這學期成立「副主任導師」,事後追蹤學生到課率,但校方未強制要求老師點名。

大學生缺課已成常態,不分國、私立。新竹某國立大學教授說,他去年開一門課只有三人選修,甲生習慣性遲到,乙生常態性缺課,幾乎整學期都是一對一上課,他感嘆「大學生不尊重老師,不珍惜學習資源」。

新竹地檢署法醫楊敏昇在多所大學任教,也受邀大陸武漢教學;他說,大陸學生頂著零度低溫仍有高出席率,兩岸相比態度立判高下。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認為,老師要能啟發學生學習興致,他教書四十年,從沒感覺到大學生蹺課問題,老師要讓學生感覺「不來上課,就會吃虧」。

「課堂是需要經營的。」玄奘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王榮聖表示,他主動問學生問題,藉此跟學生熟悉、互動,課堂不會有學生滑手機、玩電腦,「學生講話,我就停下來等他,讓學生學會自制」。



◆ 新聞眼/學生聽不懂 「愈補愈大洞」
http://udn.com/news/story/6885/613278

聯合報 本報記者張錦弘 2014-12-31

教育部近年將國中小補救教學列施政重點,卻是「愈補愈大洞」,年級越高、不及格人數越多。癥結在於補救應及時,一發現學生落後,就要立刻補救,且要檢討教法,否則追趕補救也回天乏術。

越窮、越偏鄉的小孩,教育資源越少,平均學習表現也越差,舉世皆然。但教育單位應至少確保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結束時,能學到最基本該學的。

以數學為例,小一到小三階段,不及格人數頂多約一成,為何從小四起不合格率一路上飆到兩成多?專家分析,是因小四課程開始加入小數、分數、面積、體積等較複雜的概念,需要更好的教學技巧。

但偏偏國小採包班制,除了英文,每科都要教,很多老師大學讀文組科系,數學本來就不好,師培課程也未特別加強數學及教學法,教低年級數學還可以,教中高年級就開始力不從心;加上班級人數多,為了趕進度,往往放棄落後的學生,導致落後者跟不上的落差越積越多,一路補救,一路落後。

此外,現行補救教學常無法即時發現學生跟不上,學生已呆坐教室當「客人」多時,才要「補救」;舊的還沒學會,新的課程又猛填鴨,效果大打折扣。

老師應提升教學技巧,及時發現學生問題、予以補救,必要時採分組教學。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呆坐教室十二年,而是要確保學生有一定程度的基本能力,這是底限,而非高標。

※ 相關報導:

* 6分之1國中小學生 學力不及格
http://udn.com/news/story/6885/613275

教育部調查國中小學生的基本學力,發現國、數、英等分別有一成五、一成八、百分之七的學生不及格,即約六分之一學生主科不及格;尤其英、數兩科,年級越高、不及格比率越高,小四生數學已逾兩成不及格。

學者認為,這顯示我國中小的九年一貫教材、教法及補救教學成效也「不及格」。



◆ 去梯言/教出秀才,不要考出秀才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161111.shtml

【聯合報╱公孫策】2014.12.31

免試入學方案在九合一選舉之後再成焦點。這個問題其實比選出什麼人當地方首長重要多多,可是很遺憾,話題回來以後,焦點卻在於「市長嗆部長」!

不僅教育問題比政治重要,教育的內容也應該比升學制度重要。可是很遺憾,自十年教改失敗之後,教改的重點移往升學制度,教育內容的改革因此再被遺忘十年—合起來形成教改廿年大災難!

國家的教育政策總目標,應該是讓人才能夠為眾人做出更多貢獻。尤其台灣那麼小,人口那麼少,人才有限,沒有條件讓人才任由市場機制篩選。也就是說,優秀的人才必須得到較好的教育,甚至給予更好的機會,以期造福更多人。

然而,我對菁英教育的主張,絕非以「名校」為考量,而是教育內容應該重於考試。二者的差異,可以「秀才」一詞的社會評價轉變為例說明。

南北朝開始有「秀才」這個名稱,當時是指「科舉中名次最高」的那些人。隋文帝時,有一次全國高考,卻只有杜正玄一個人被「舉秀才」。當時宰相楊素不喜歡杜正玄,說:「即使周公、孔子重生,尚且當不得秀才,怎能胡亂薦舉這種人!」故意出難題給杜正玄,要他模仿司馬相如〈上林賦〉、班固〈燕然山銘〉等經典文章五篇,還說:「我可不留你過夜,你必須在未時(下午三點)之前完成。」結果,杜正玄在未時之前交卷,楊素仔細讀了好幾遍,仍挑不出毛病,不禁讚嘆:「真是好秀才啊!」

到了後世,科舉不再是為國舉才,而是讀書人晉身考試,「秀才」一詞不但是初級功名,甚至成為揶揄名詞,如「秀才之見」指無助於國計民生的主張。

二者的差異就在於:前者是老師教出來、學生讀出來的,後者是考出來的,學生只讀「考試會考的」,卻學不到「將來有用的」。

一位今年進大學的年輕人告訴我,高中國文課本教李白、杜甫的詩,用八個字說明其風格,李白是「瀟灑奔放,俊逸清新」,杜甫是「沉鬱雄偉,博大精深」。老師說:「那是標準答案,要考的,背起來。」至於李白、杜甫的經典詩句,那是不會考的,有興趣「可以課外多看看」。

如此教學內容,教得出什麼樣的「秀才」?



◆ 廖玉蕙/掌握應對進退的分寸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9161197.shtml

【聯合報╱廖玉蕙】2014.12.31

在沸沸揚揚的選舉及性騷擾新聞夾縫裡,我注意到一則藏匿其間的小新聞。中部一所高中校園午餐的主菜肉絲上,竟躺著一條藍色抹布,讓學生倒盡了胃口。業者回應時態度不佳,只不斷的說:「不然,明天加菜就好。」

這種牛頭不對馬嘴的回應,其實在台灣的餐飲業不算特例。譬如:上餐廳點小菜時,侍者自顧埋頭複述菜名,從頭到尾沒和顧客對上眼,還以為他有特異功能,隨後卻將這桌點好的小菜端到另一桌去。

又譬如:在座有人不吃牛肉,刻意點了豬肉餡餅,結果卻端來牛肉的。服務生還說:「沒關係啦!算你們賺到。我們只會收豬肉的價格,牛肉比較貴。」也曾見服務生在顧客點菜時,還心不在焉地回頭和同事聊天。果不其然,其中一道菜久候不至,查了帳單後,該服務生毫無愧色的回說:「點菜的單子裡沒有這道菜。放心!沒出的菜不會給你們收錢的。」

更常見的狀況是,催促多次仍遲遲不來的菜,若是決定乾脆放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餐廳服務生都會進到廚房轉一圈後回說:「菜已經下鍋了。」

如此「正問歪答」的硬拗,正顯示服務人員素養的嚴重不足,既沒有禮貌,也欠缺敬業精神。當然這種情況也不只見諸服務業;一般的公務員也常如此,只是場景由餐廳搬到辦公室。

譬如,邀約演講時,幕僚常在邀請信後方寫著:「請提供個人資料以供長官向聽眾介紹之用。」提供個人資料無妨,但讓人火大的是後句的「以供長官向同仁介紹之用。」照說應該是幕僚先設法蒐集資訊,提供給應邀者就著資料核實,再讓忙碌的長官照本宣科或自由發揮;如今反其道而行,演講者被迫幫著做幕僚的功課,感覺真的很差。

有些公家單位更誇張,來邀請擔任徵文評審,我特別先問篇數約莫若干?「大約廿至卅篇之間。」半個月後,繼續聯繫:「沒想到這次徵文還真踴躍,竟然來了一百多篇。」還來不及昏倒,三天之後的確認信裡,在不顯眼處他偷偷加註:「總計二五○篇。」趕緊去信:「因乾眼症無法承受暴漲十倍以上的閱讀量,麻煩另請高明。」他倒是四兩撥千斤:「現在不能更換,上級公文都核下了。」我真想問他:「上級?是誰的上級?」

前些天,在大學教書的朋友在臉書上抱怨,接獲擔任系刊編輯的來信,要求:「提供散文課上學生的優秀作品至少五件,並徵得學生的同意讓我們刊登,麻煩您將整理好後的作品寄到我的信箱。」在兵荒馬亂的期末時刻,接到這樣的信件,已經夠讓人啼笑皆非了;當教授表示因為忙碌只能提供優秀作者名單時,學生竟然還問:「那作品呢?」分明是拿教授當他的助理了。

我也經常接到學生邀約演講的信:「我是□□學校學生,經過全校師生投票,你得票最高,請打電話給我,我來安排演講時間。」沒有前言,也無後語,高姿態地認定我會因為備受榮寵而欣然赴約。

這些學生如果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提醒與教導,出了社會,就會頻頻出差錯而不自知,變成上述那些讓人詬病的餐飲服務生或公教幕僚。因少子化,家長寵溺,加上學校教育通常只重視學科考試,忽略行為常規、禮貌與敬業的概念,若干年輕人常常大剌剌的,溝通時既抓不住重點,也不知掌握應對進退的分寸,這看起來彷彿是小事一樁,其實隱然關係著國家的競爭力,不可輕忽。

(作者為語文教育學者及散文作家)

fsj 提到...

30年沒碰英數 嬤為孫重拾書本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62692.shtml

【聯合報╱記者呂思逸/板橋報導】2015.01.01

「30年沒碰英文,現在重回書香」,60歲林麗珠為了協助教導國小六年級孫子課業,幾乎每天放學都隨孫子到新北市立圖書館報到,向64歲的伴讀天使楊瑤聆學習課業。

孫子說,他喜歡在圖書館讀書,很多書可以看,阿嬤真的很厲害,「很謝謝阿嬤」。

林麗珠表示,孫子課業一直不理想,起先是參加學校課輔班,但是,課輔班學費1萬元,孫子又不能在時間內完成功課,她就想不如利用圖書館藏書,自己幫孫子複習課業,卻意外接觸到伴讀天使楊瑤聆。

林麗珠說,她離開學業已經有30年,數學、英文幾乎都快忘光了,原本她也想請楊瑤聆幫忙指導,但是孫子自尊心高,不願意聽楊瑤聆教導,她就想不如由她先學,再教孫子。

楊瑤聆說,「教阿嬤比教學生難」,林麗珠幾乎從頭學起,公分英文、換算等,林麗珠勤作筆記、練題目、整理重點,孫子看阿嬤學習,漸漸比較不會排斥她,最後才一起學,阿嬤則負責複習周末作業等。

「圓周率、扇形面積、XY代數運算,我都會算」,林麗珠笑說,她還會自己出學習單,讓孫子練習課業,因為孫子她也開始學習英文,祖孫倆常在圖書館看書,「人生就是要不斷學習,才不會退步」,幾乎每天都待到晚上9時閉館,才回家。

林麗珠與楊瑤聆兩人年齡都過60歲,為了幫助孫子,他們還自學如何操作電腦、上網等,利用免費資源,讓孫子自我學習。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吳鳳科大總鋪師 獲法國藍帶勳章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9162778.shtml

吳鳳科大餐旅管理系有法國藍帶級的師資,曾是知名飯店行政總主廚的杜孟家,應邀到吳鳳科大任教,最近榮獲法國藍帶美食協會頒發「法國藍帶優質會員勳章」與「法國藍帶專家榮譽勳章」,造福學子。



◆ 拯救大學 回歸專業差異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163004.shtml

【聯合報╱鄭玲/大學教師(高雄市)】2015.01.01

教育部公布一○三年各大學新生註冊率,正呼應吳思華部長所宣示的退場計畫。許多媒體從各校系科的註冊率自行統計,公布了十名整體註冊率最低的學校,先行預告退場名單。

審視各校系科註冊率,可以發現參差頗大,如一所原以護理為專科後來升等為科技大學的學校,護理系的註冊率高達九成多,但為配合升等設立的新系科如資工、化工等,註冊率卻低於五成。這種現象也出現在以工科為專科或以美容為專科的大學,顯示當初教育部鼓勵專科升等,大學法又規定升等科大的學校須具有不同性質學院,因而讓許多學校在原來不具備師資、設備、產業連結及專業知識傳統的狀況下,勉強設立新的系科,稀釋了原來的專業資源,也模糊了原來的產業定位。

如今大學演成殺戮戰場,並不全然是少子化現象造成的,更深層問題是,原來台灣的技職教育,有各種差異的專業定位,如已倒閉的永達,原是一所以工科為專業長達四、五十年的學校,但在升等之後,所有的技術學院、科技大學的系科大同小異,原來的差異性轉變成同質性的惡性競爭,尤其教育部以從上而下的標準進行管理與評鑑,於是出現了一致性的排行,出現了所謂後段學校,被送入退場名單。

教育部如果想拯救大學教育,不是推出退場機制,而是改變管理機制,讓各校自行調整原來就不屬其專業體質的系科,集體縮減招生名額,重新回歸技職教育的專業差異,更應該從國立大學做起。



◆ 美報告:青年高教育低收入 影響深遠
http://udn.com/NEWS/WORLD/WOR6/9163152.shtml

【中央社╱華盛頓31日專電】2015.01.01

美國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公布報告指出,美國年輕世代面臨高教育、高失業與低收入的衝擊深遠,除了遲婚與難以獨立外,財富累積與退休計畫都受到影響。

美國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JEC)30日公布報告顯示,2003年美國25至34歲的千禧世代中,約4成已成家,2013年下降至37.2%。

相同期間,2003年,11%的千禧世代仍與父母同住,10年後為14%,提高3個百分點。

隨著經濟結構改變,美國年輕世代傾向遲婚或不婚,與父母同住,延後獨立;同一時期,減除通貨膨脹後的實際收入降低10%,失業率則達17%,遠高於5.8%的全國平均數,也高於2008年金融風暴前的12%。

國會報告顯示,美國千禧世代一如全球年輕族群,面臨高學歷、低就業與低薪資水準的困境;63%的美國年輕人擁有大學教育學位,較1994年接受高等教育同齡族群的52%,增加了11個百分點。

過去20年間,美國院校學費大幅提高,年輕世代教育成本增加,隨資訊化與工作外移,社會新鮮人一職難求,畢業即失業,學貸纏身,難以成家立業。

報告分析,美國千禧世代受經濟環境變遷衝擊,影響深遠,年輕人即使後來因景氣回春,找到不錯的工作,但長期收入偏低,仍將影響財富累積與退休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