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5

幾年磨一劍?

◆ 亞洲第1 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4000743-260301

旺報 2015年08月24日 記者賴廷恆/綜合報導

第73屆「雨果獎」於美國當地時間23日下午在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揭曉,大陸科幻作家劉慈欣以科幻小說《三體》榮膺最佳長篇故事獎,並成為獲頒「雨果獎」的首位亞洲人。

創立於1953年、每年於世界科幻年會上頒發的「雨果獎」,與「星雲獎」並列為全球科幻界最具權威、影響力的兩大獎項。據新浪網報導,劉慈欣表示,「能夠獲得這樣的獎項自然是很高興的。」並謙稱「此次獎項可以說是我和劉宇昆共同獲得的」,代表劉慈欣出席領獎的英文版譯者劉宇昆,「在美國為《三體》英文版出了很多力。」

評選過程 受干擾

「《三體》是我最好的作品,但也有一些遺憾希望能夠修改,但是已經出版無法改變了。目前工作上的話,對新作品有一些構思。」劉慈欣向新浪網坦言,他對本屆雨果獎亦有一些遺憾:「此次雨果獎受到美國右翼勢力的干擾,導致有一些優秀的作品沒能入圍。」

現年52歲的劉慈欣,1988年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水電工程系,並自1980年代中期開始其創作生涯。1999年6月起,開始在《科幻世界》雜誌上發表數篇科幻小說、科幻隨筆,並出版多部長篇科幻小說。

《三體》2006年5至12月先於《科幻世界》雜誌上連載,出版後成為大陸最暢銷的科幻長篇小說之一。

本屆「雨果獎」評選過程中,美國右翼勢力的干擾也影響《三體》無緣提名,然而作家馬爾科‧克勞斯主動撤回本身的候選作品《分離線》,將提名名額讓給《三體》。

馬爾科‧克勞斯在退出評選後,在推特上發文表示:「說實話,我真想不出有哪部比《三體》更讓我想在候選名單上看到的作品了。祝作者劉慈欣和譯者劉宇昆好運!」而《冰與火之歌》作者喬治‧馬丁之前即曾預測:「我認為《三體》會成為第一部奪得雨果獎的中國作品。」

描寫文革時期小說

《三體》描寫1960年代「文革」時期,「紅岸基地」為探索外星人是否存在的絕密基地,直屬中共中央最高層領導。目睹身為清華大學物理教授的父親,被紅衛兵批鬥而死,並受到牽連的天體物理學女大學生葉文潔,因緣巧合進入基地,偶然發現太陽的增益反射後,與距地球最近恆星系統上的居民「三體人」建立聯繫。(旺報)



◆ 藺編一體成形 這趴睡枕「金」厲害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40578

聯合報 記者黃茹婷/苑裡報導 2015-08-24

亞洲大學助理教授劉美均和73歲工藝師劉彩雲設計編織的「甜心趴睡枕」,將設計元素注入傳統的藺草編織技藝,打破草蓆、草帽的刻板印象,展現藺編的高超創意技藝,日前獲得「2015台灣國際創新發明暨設計競賽」設計組金牌獎。

藺草編織有百餘年歷史,早期地方婦女將藺草編織成生活用品補貼家用,近年經過推廣,與「新興設計」結合,在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台中分局協助下,台灣藺草學會委託劉美均設計、劉彩雲製作的創新作品「甜心趴睡枕」,從台、日、中國大陸等250件作品脫穎而出,創意設計獲肯定。

「甜心趴睡枕」採用藺草親膚性及獨特天然香氣,考驗劉彩雲55年的編織功夫,她說,難度在於藺草編織必須沿著趴睡枕的形狀「一體成形」,「中空」圓弧形角度非平面創作,手要夠巧才不會讓角度跑掉,另外趴睡枕下方鈕扣要編織紮實也相當耗時,平均一天只能編織6顆鈕扣。

藺草老師傅劉彩去年曾以「藺暖簾」獲日本無印良品國際設計大賽銅牌獎,如今再度得獎,也象徵老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契機。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不讓藺編失傳 設計師走進苑裡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40434

台灣藺草學會商品研發專案管理人陳芷萱,2年前從研究所畢業,她沒選擇進入設計公司,走進苑裡鎮山腳社區從事藺草設計,幫藺草找尋「被應用的價值」。她說,熟悉藺編工藝的幾乎都是70歲以上長者,若再不協助推廣,未來藺編工藝恐走向消失一途。

....陳芷萱說,藺草編織至今還能夠流傳,最重要的角色其實是工藝師,透過她們熟練高超的技巧才能讓商品成形,而藺草商品和一般設計最大不同處在於藺草粗細不同、軟硬不一,又要講求純手工製作,因此設計前必須先必須先摸透「藺草」才能駕馭藺草,例如編織後如何完美收編、運用現有人力創作精緻化作品,都是藺草設計不簡單的地方。

* 窯燒彩玻創作 陳彥君一舉成名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140491

53歲陳彥君出生花蓮市,10年前原本在花蓮市林森路成立「高第國際藝術玻璃工坊」,純做玻璃設計,有鑑於藝術玻璃由西部運往東部途中,容易破損,也做不出她要的感覺,所以乾脆搬遷至吉安鄉福興村設立窯燒工廠,讓創意、產銷一次到位,揮灑開來。

她從小愛畫畫,一直以為會走繪畫的路子,後來進讀東吳大學政治系,大四課餘,前往台北仁愛路一家室內設計公司工讀,接觸、了解玻璃設計、建材、家具等,從此眼界大開。

* 雕塑的夢境 兩廳院變展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4000401-260115

將兩廳院藝文廣場旁的展間改造為劇場,劇場導演郭文泰拆掉原本的玻璃帷幕,將紅色布簾掛上,展場裡頭沒有演員,只有一尊女性雕塑坐在椅子上,低頭沉默。雕塑旁有白色桌子與斧頭嵌入的牆面,再加上不會走的時鐘。人們走進展場,只看到雕塑滴著水,舞台布景沒有腳本,觀眾可以自己思考發揮創意,想像一個屬於自己的奇幻旅程。

國家兩廳院「展覽不設限」系列之「動態博物館」跨界藝術家系列展第一檔,邀請河床劇團藝術總監郭文泰打造「雕塑的夢境」,結合意象劇場美學與雕塑裝置藝術,讓民眾有參與與想像的空間。



◆ 交棒 陳勝福20年磨一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400039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24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明華園總團推出新作《流星》,主打新生代演員的青春陣容與武俠愛情的浪漫劇情,要傳統戲曲觀眾一新耳目。對身為傳統戲劇龍頭的明華園來說,走出這一步很不容易,也是總團長陳勝福20年磨一劍的成果。

明華園的當家小生孫翠鳳在過去數十年間,成功收服了廣大戲迷的心,幾部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包括《超炫白蛇傳》、《濟公活佛之雪狐情》與八仙傳奇系列,至今讓大家津津樂道。但深謀遠慮的陳勝福,老早體認傳承與交棒的必要,因此他對內不斷培訓年輕演員,近年幾齣大戲都讓他們傍在孫翠鳳等前輩演員身邊學經驗。

對外,他也不斷深耕與拓展不同的觀眾群,從學校、監獄,到中國大陸、非洲,中外老少通吃,「歌仔戲要走的更遠、更廣,一定要有新的思維、新的養分,來帶動新一代的觀眾。」陳勝福表示。

孫翠鳳也笑說:「這些年來,新生代演員火侯都到了,但不是我們不想交棒,是觀眾捨不得,所以我們只好用漸進的方式。這些年輕人的戲齡都超過10年,早就準備好接手了!」

她認為,給年輕人舞台一直是明華園努力在做的事,《流星》由新生代主演,正好可以詮釋爛漫談情的青春年代與情竇初開的戀愛滋味。

不過,劇中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生命曲折,年輕演員不免得面對超出自身經驗的內心戲。為此,戲份雖少,孫翠鳳仍是不得閒,排練時場場盯哨,演員下戲時還親自陪演員磨戲,她苦笑,「指導小旦內心戲時,我就會扮演小生,透過眼神、身段傳遞情緒,再觀察對方的回饋,如果達不到我的要求,我就會再演小旦,引導對方詮釋。常常一人分飾兩角,教到最後,才驚覺這齣以新生代主演的劇作,我反而更不輕鬆!」(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明華園青春劇《流星》刀光劍影 談情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4000395-260115

傳統歌仔戲裡有這麼一句話:「一個三線小生,贏過一個『頭手旦』(第一女主角)。」意味著觀眾對舞台上小生演員的反應與愛戴程度遠勝於旦角。尤其,由女演員扮成的小生模樣,又比真男人演小生更倜儻風流、英姿勃發,吸睛程度一等一。因此,為了票房,幾乎沒有劇團願意推出以旦角主演的戲碼,但明華園總團的年度新作《流星》,卻將打破這樣的潛規則。

由明華園總導演陳勝國編導的《流星》,選擇以女性觀點切題,設定以文武雙全的旦角「兵家瑜」貫穿全場。透過女性追求自我、追尋愛情的觀點,帶出一整個陽剛殺伐的武俠世界背景,在刀光劍影中暢談風花雪月,打造新型態、新生代的「武俠愛情偶像劇」。

開門七件事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後宮步步驚心 棋子妃嬪爭寵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43452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5-08-25

電視劇後宮中妃嬪勾心鬥角戲碼,現在可在棋盤局上演。台北科大工業設計系產品設計組學生,在大一設計課設計「步步驚心」棋盤局遊戲,將旗子製作成清朝後宮的皇后、妃、嬪等角色,邊下棋能認識清朝後宮妃嬪位階關係。

另一名學生吳優設計的「部落.格」,結合桌遊與排灣族的圖騰及民間傳說故事,設計成類似益智俄羅斯方塊的「部落.格」桌遊,讓民眾玩遊戲時,能了多解原住民傳說和圖騰。

台北科大工業設計系產品設計組,大一「立體設計課」讓學生設計棋盤作品,有學生融入希臘神話設計「奧林帕斯局棋」,或將清朝後宮妃嬪爭寵遊戲設計為步步驚心,作品正在埔里元首館展出。

工設系學生陳荔新和樂渢萁設計的步步驚心,考據清朝後宮位階,把象棋將相帥卒等角色,轉變成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共36顆棋子,每顆都精雕細琢。

陳荔新說,後宮爾虞我詐和的爭奪,激烈程度不輸男性上戰場,設計玩法比照象棋,但吃掉對方皇后前必需說「娘娘萬福金安」,輸家也必需向贏家說「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比誰能鬥心鬥智稱霸後宮,也藉機學習清朝後宮妃嬪位階關係。

設計「部落.格」的吳優說,她以梧桐木、松木、花梨木等,雷射切割成棋盤和棋子,棋盤共有六邊,每邊分別有一個傳說故事,學校老師已幫她和原住民部落洽談合作,未來將在多良部落的木工坊販售。

※ 相關報導:

* 飯店文藝復興 玩轉府城文創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142527

將府城繪上包包,將味道融入飲料,台南市飯店為抓住夏天的尾巴,紛紛以府城文創的角度,舉辦吸睛的活動,吸引消費者上門。

台南晶英酒店與老店「合成帆布行」合作,從古代東方的人文四藝「插花、掛畫、焚香、點茶」中取材,以「書畫」為題,舉辦「托特包設計大賞」,邀請民眾將台南印象繪上包包,昨天成品公開亮相。

剛從英國拿到兒童插畫碩士的黃郁雯奪得設計首獎,以富有童趣的畫風,劃出美食和古蹟的「腳踏車之旅」;新生代藝術家陳卉穎則以「我的牡丹泡泡正盛開」奪得貳獎。

* 府城意象融入紙中 獲文創商品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09757

「我想把父母的愛,還有府城的意象都融入紙中。」今年二十八歲的石罡緯,父母經營傳統紙工廠,專門製作各式紙袋、信封,去年失業後決心與朋友創業「系.氏紙品工作室」,將馬賽克磁磚、磨石子地板與鐵窗等老房子特徵融入紙中,設計具有府城印象的紙類商品,奪下文化局的十大文創商品獎項。

....石罡緯說,台南是個很早就開發的城市,至今還有許多小工廠藏在府城的巷弄內,但傳統工業慢慢式微,從小在小工廠長大所以感觸特別深,希望能用文創替傳統工業加值。

* 文創媒合新舊產業 老東西新樣貌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09755

文創常被掛在嘴邊,部分沒有在地文化的商品,也大打「文創」牌吸睛。不過文化局認為,文創商品必須融合在地的產業、文化,從去年開始,文化局文創發展科媒合設計公司、在地工藝產業結合,讓老東西有新樣貌,也讓新舊產業能互惠。

文創科指出,在工業發達的現在,台南還可以看到傳統的小工廠,部分工藝產業已失去市場競爭力,又不曉得如何轉型,因此該科去年才會推出「創意考工技」,媒合新興的設計產業、學生的創造力,重新賦予舊工藝品新的生命。

去年文創科推出活動後,收到不少業者投件,最後選出五項工藝文創產品,經過文化局的評審委員輔導,商品不僅好看、實用,也能量產,令新舊產業都得利。

* 黑木國昭玻璃藝術 展台日美景風情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09754

阿里山小火車、九份山城、日本富士山,全都可放在玻璃創作裡;日本玻璃藝術國寶級大師黑木國昭、此刻正在高雄推出「古稀玻璃藝術展」,透過玻璃藝術的華麗,闡述對日本與台灣不同美景的感動。



◆ 貨卡變舞台 駛向愛的公路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500043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25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由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新竹物流與文化部共同策畫的「台灣鄉村卡車藝術工程」已進行1年半,共有15個演出團隊登上改裝後的藝術卡車,帶著各類精彩節目走進16個縣市與68個鄉鎮市區。繼今年3月由新竹物流發動、推出沿台17線上7個鄉鎮市區演出的「17卡幸福」後,本周起以「1314愛的公路線」接力,要在台13與14線上的8個鄉鎮市區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將藝術帶往全台各地的活動,將有3個新團隊加入演出,分別是舞鈴劇場、鼓霸樂團與打狗亂歌團,持續豐富演出陣容,也讓台灣本來就具有的多元藝術文化樣貌,藉著卡車舞台駛向各地。

60年代樂團入陣

鼓霸樂團成軍於1953年,60年代曾在國賓飯店連續駐演24年,早年老三台的樂隊成員,幾乎都是鼓霸培養出去的團員,樂團曲風多變又具渲染力,以爵士與拉丁為主,這次找上鼓霸加入「台灣鄉村卡車藝術工程」,源於紙風車董事長柯一正對他們始終念念難忘。

「我記得有一年聖誕夜,我在上海和平飯店聽他們的老年爵士樂隊演出,腦子想的卻是鼓霸,他們那種能帶動全場氣氛、讓所有人感染音樂美好的表演,以及隨口一句:『這首曲本來是布魯斯,我們用吉魯巴試試看』的隨性、多變,太迷人。」

讓表藝偏鄉紮根

在柯一正眼中,不論是歌仔戲、綜藝雜技或像鼓霸這樣的本土樂團,都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不能讓他們消失,而許多沒機會看過表演的大人小孩們,都應該有機會看見他們,這能拓展他們的創意視野、誘發對表演藝術的熱情。」

新竹物流CSR總監王俊凱表示,台13、14公路線分別為中部重要幹道,前者縱貫苗栗到台中,後者橫,以「1314愛的公路線」為名,一方面是讓表演藝術能深入各地,另一方面也是透過藝術表達對土地與台灣社會的關懷,也號召更多企業與表演團隊共同參與,「在我心中,這不是企業的宣傳,而是使命,是文化運動、社會運動。」

「1314愛的公路線」自8月29日起開跑,接續前進台中豐原、南投埔里、苗栗竹南等地演出。(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小劇場戲劇節 型男周六登場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145732

嘉義小劇場戲劇節邁入第四年,今年節目主題「土地的力量」,由紅潮劇集、國光劇團和嘉義在地阮劇團演出,本月29日起連續3周將帶給雲嘉南觀眾精采藝術饗宴。

* 港舞台劇:「煙霾」罩頂 台港何去何從?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146109

香港民眾去年發起「雨傘革命」凸顯港人的憂慮。香港青年劇團TOMOTO以雨傘革命後的港人眾生相為主題,編創戲劇「那些你不敢解決的問題」,周末將在台演出,要以香港現況反問台灣人如何看待港台命運。

* 威雙北歐館 隨音樂起舞的藝術計畫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142996

聲音能左右情緒,失戀時聽情歌平復心情,狂歡時隨搖滾樂擺動身體。今年,威尼斯雙年展北歐館舉行一場音樂會,藝術家諾門特(Camille Norment)演奏風格輕快、雀躍的曲子,讓人們心情變得亢奮、欣喜若狂。

諾門特以「狂喜」(Rapture)為題創作音樂與裝置藝術,在北歐館內設計三棵假樹木,同時隨意擺放、堆疊白色窗框,大量玻璃碎落地面,讓人們誤以為是音樂震碎玻璃門窗,或聲響是因為玻璃碎裂產生。

天花板也設置8個指向性喇叭,讓它們如樹枝般延伸,分別朝向不同的方位,播放由玻璃琴(Glass Harmonica)、電吉他、小提琴演奏的曲子,藉此探索聲音與環境的關係,以及音樂如何影響人們的身體與心靈。

指向性喇叭會限制聲音傳遞,要待在一定的距離內才聽得到音樂。當這些指向性喇叭的方向不同,人們為了聽清楚歌曲,會不斷在展間移動腳步,彷彿隨著音樂起舞。

fsj 提到...

閉目揮毫26年 他「接納不完美」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45917

聯合報 記者張雅婷/桃園報導 2015-08-26

習慣睜著眼睛看世界的我們,閉上眼睛可以做些什麼?藝術家呂國祈透過閉目寫書法來探索自己52年的人生,對於生命的參悟從全面接納自己開始。

在國小熱中參與球類校隊呂國祈,國小三年級接觸書法後,捨運動愛上令他沉靜心靈的書法,他在求學階段一做完功課,就一定要磨墨練字,他說,對於熱愛的事習慣成自然。

高中畢業就獲得第一屆金鵝獎亞軍,對他是莫大肯定,因此更積極練字,但練字時常對媽媽在家裡聽佛經感到排斥,後來卻因為朋友邀約,參加為期一周的齋戒學會,讓他一頭栽進佛法世界,26歲起茹素,閉眼用心感受一切,從此開始展開閉目寫書法的樂趣。

閉目書寫26年來,雖然字體忽大忽小、忽長忽短,甚至為學生示範閉目書寫時,常常筆觸過輕,筆根本連紙都沒碰到,還在半空中揮毫得相當開心,一睜眼才知道根本沒寫到,讓課堂上的學生哄堂大笑,也吸引學生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挑戰完才直呼「好困難」。

日前舉辦過「以愛接納不完美」的主題展,呂國祈仍持續不斷地堅持完美,過去準備展覽期間,發現佈展一幅作品「黃粱一夢」的「粱」誤寫成「梁」,讓他相當介意,在考慮撤下作品時,突然想到多年來的參悟,最後選擇將錯就錯,以「愛」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 陳立恆/溯洄從之,台灣深藏的文創力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146226

聯合報 陳立恆(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2015-08-26

法藍瓷陶瓷設計大賽轉眼邁入第九個年頭,從台灣、兩岸到國際,一路發展到今年吸引了來自全球四十八個國家、超過兩千兩百組設計師的參賽規模,甚至有遠從伊拉克、敘利亞等飽受戰火摧折之地,破圍而出的不撓創意,讓身為主辦單位的我們與評審貴賓都在驚喜之餘深受撼動。

今年,我們主題為「溯.Retrospect」」,典出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這首在華人世界童叟皆知的經典情詩所展現的真誠追求,我們認為豈能止步於愛情,因為對於所有創意人而言,無論是科研、還是藝術,從靈光乍現到作品面世的過程裡,沒有誰不曾發出過一聲「道阻且長」的喟嘆,而這一個「溯」字,既是不畏艱難、執著初衷的迂迴輾轉,也是在創作時,遇到瓶頸或困難的剎那,在無法藉助外求突破之際,必須回到剖析本心的沉澱探索。

追溯我們舉辦陶瓷創意大賽的根本初衷,源於在這個產業耕耘的數十載荏苒之間,我發現台灣文創人才一直青黃不接,除了市場幅員受限外,整個教育體系都屬於重科技、輕人文的做派,總是著墨於案牘與因襲而不是興趣與情懷,再加之台灣社會長期將焦點重心放在政治內耗裡。從上世紀末開始,國家綜合實力年復一年地持續衰退,新生代對於未來方向失去信心、又對國際情勢缺少認識,形成只有群聚街頭的狂言放恣,卻從沒能祭出真正振聾發聵、知行合一的實際主張。

台灣文創有著同樣的局限傾向,醉心顧影自憐而不是市場反饋;喜歡小確幸的偏安而不是大格局的跌宕;誤以為文化商場化等同於文化資本化。

所以導入國際競爭的多元活水,發掘並鼓勵新一代台灣文創人才的執著與本心,並讓設計新秀們瞭解文創產業的整合流程,都是我們在這場創意大賽裡希望引介的觀點。因除了需要和全球市場的創意脈動接軌,我們也發現許多甫從學校畢業或有幾年工作經驗的設計新血們,尚不明白真正大師級的設計,往往不完全取決於本身的天賦本領,亦關乎其作品融入市場化的價值鏈的精準與速度。畢竟設計的前程後路處處蜿蜒曲折,於是我們在大賽中植入更多輔導教育的功能環節,在設計的高下之外,讓有企圖心的參賽者學習如何結合市場調查、研究開發、設計打樣、試產行銷、終端服務、智財權管理與成本控制等浩瀚工程。

無論是烽火連天的中東,還是遼闊奔放的南美,設計大賽讓我們看見每一個社會形態裡都積蓄著驚人的文創力,也讓我們有一個難得的機會,能以台灣為中心,發展出一個國際性的年度文創盛事。雖然這項比賽僅限於陶瓷或與異材質的結合,但各類型設計的市場化過程其實殊途同歸,於是在增進台灣世界影響力的同時,我們亦希望從而將台灣深藏的文創潛力,由目前「道阻且長」的摸索裡「溯洄從之」,任憑政治紛擾或經濟動盪,自在求得屬於文創產業的一片彼岸淨土。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 相關報導:

* 博客來推閱讀概念店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146116

博客來昨(25)日慶祝成立20周年,總經理高明義宣布,今年底將啟動兩大新計畫,推出電子書銷售服務,並與7-ELEVEN合作首家「閱讀概念店」,設置電子互動螢幕與讀者互動,運用大數據預測並推薦讀者喜愛的書籍,藉此親近讀者,從線上走到線下。

高明義表示,12月將正式推出電子書平台,提供紙本書以外的閱讀體驗,有助降低物流成本,這是博客來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為打破與讀者的距離,博客來進行實體計畫,今年底將推出「閱讀概念店」,將虛擬找書的使用體驗拿到線下。高明義說,將與7-ELEVEN合作,不會販售實體書籍,但讀者可使用電子互動螢幕找書,博客來藉由網路書店大數據分析,主動推薦讀者喜歡的圖書,若想購買則可用手機下單。



◆ VGL電玩音樂會 滿滿童年回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600062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26日 趙靜瑜/深圳報導

暌違6年,深受全球玩家信任與喜愛的VGL(Video Games Live)電玩交響音樂會將在今年重回台灣演出,現場將有迷炫燈光、交響樂團與超大螢幕,搭配20種以上的電玩畫面,伴隨樂迷回味共伴成長歲月的經典電玩。

靈魂人物也是發起人的音樂總監湯米‧泰勒利克,從小學音樂,彈電吉他,雖已進不惑之年,但他的內心彷彿還是個小男生。累積至今已經創作超過300種以上的電玩音樂,還入了金氏世界紀錄,「我媽對此覺得很驕傲。」

開啟親子溝通與對話

泰勒利克從小就喜歡電玩,父母親從小也陪他玩電玩,「現在回想起來,電玩是我溫馨的童年,是我家庭的記憶。」2005年他在加州好萊塢露天劇場創辦首場VGL音樂會,邀請洛杉磯愛樂交響樂團加上四部混聲合唱共演,現場吸引萬人爆滿樂迷觀賞,自此聲名大噪。至今進入第11年,超過300場演出,歷久不衰。

「這不是傳統的古典音樂會,不需正襟危坐,不用噓別人安靜,只要看到自己喜歡的電玩,就大聲喝采吧!很多單親家庭都在這裡度過溫馨夜晚,孩子從這樣的演出知道,原來他們父親或母親,也曾經年輕過,喜愛過電玩,就這樣開啟了溝通與對話。」

依電影分級制篩畫面

「不必擔心電玩音樂會有色情跟暴力,我們的音樂會根據美國的電影分級制度篩選畫面,所有VGL使用的影片,都是全年齡可觀賞。」泰勒利克說,這其實也代表某些具有暴力元素的遊戲,從不會出現在VGL的音樂會畫面中。

泰勒利克說,聽電玩音樂會跟電影配樂音樂會絕對是不同的感受,「電影配樂是故事的背後作為輔助情感,推動情節之用;但電玩音樂會不一樣,每個電玩主角都有它自己的專屬主題音樂,音樂伴隨著玩家們衝破一道又一道的關卡,當樂迷在聽音樂會時,那些電玩音樂其實就是為主角而樂,就是為自己而寫,更具親密感。」

規畫台樂迷專屬橋段

「我喜歡台灣的粉絲,非常熱情,還會到機場接機。」他回憶,第一次來台灣是因為超過5000粉絲聯署,「2009年在中正紀念堂戶外廣場演出,雖然是免費,但超過6萬人聆賞,至今仍是VGL單一場次最多人聆賞的紀錄。」泰勒利克說,他正在規畫只專屬於台灣樂迷的互動橋段,也將當場出題放在VGL的台灣官方臉書上,只要答對就有機會可以獲得獎品。

「2015 VGL電玩交響音樂會」於10月25日在台北小巨蛋演出。目前公布曲目包括《洛克人》、《魔獸世界》、《英雄聯盟》、《天際》、《太空戰士》、《時空之鑰》及《質量效應》等。(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女指揮:電玩樂是現代交響流行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6000628-260115

你以為搞電玩的都是宅男?或是年輕小伙子?一點也不!這次站上小巨蛋指揮VGL電玩交響音樂會的靈魂人物艾蜜爾‧努恩,可是個不折不扣的長髮美女。她可以做到讓電玩畫面、燈光加上交響樂團與合唱團都能同步精準到位,分毫不差,展現每一首VGL電玩音樂的懸疑與壯闊,燃起電玩迷的音樂魂。

* 迷離幽微的烟 林懷民的渺茫惘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6000632-260115

「這是我很奇怪的舞,以前、以後,都再沒編過的。是當年在旅行歐洲6周後、開始陷入茫茫渺渺的迷離心緒時所生出來的。裡面沒有故事情節,只有撲朔迷離的狀態,只有當時已惘然的感受。」談及即將重現舞台的2002年舞作《烟》,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如是說。

....這支舞在首演後的隔一年,就被瑞士蘇黎世歌劇院芭蕾舞團相中,在雲門授權後成為該團演出招牌之一,也自此流浪歐洲,直到前年,助理藝術總監李靜君聊到這舞很久沒演,「我第一時間還問:這個舞是怎麼樣的。老作品,太久沒演就成了新的了。」林懷民笑說。

fsj 提到...

普雷奏出甜美童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700055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27日趙靜瑜/台北報導

1956年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首獎得主、法國國寶小提琴大師吉哈德‧普雷,將在北高兩城舉行小提琴獨奏會。普雷首度帶來作曲家德布西的《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該曲原是普雷父親卡斯頓‧普雷首演,由德布西親自擔任鋼琴伴奏。

「這首樂曲對我意義重大,希望這次在台北的演出,能重現我自己甜美的兒時情景。」

弓法豐富細緻

普雷1938年生於法國,5歲開始習琴,11歲進入巴黎音樂院就讀,隔年在所有評審一致通過下以第一名畢業。12歲首度登台,在父親指揮與科隆管弦樂團合作下,深獲好評。

18歲時,普雷就拿到義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首獎,還可以使用帕格尼尼名琴「加農炮」(Guarneri del Gesu)公開演出。普雷在國際巡演之餘,也持續向富蘭奇斯卡第、曼紐因、密爾斯坦及謝霖等大師學琴,成就如今為人稱道的層次豐富又細緻的弓法、顫音表現。

父親擔綱首演

普雷表示,德布西的《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由父親作世界首演,這是德布西過世前一年的創作,也是德布西生平最後一次公開演出,「《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是我小時候最常聽的曲子之一,父親跟德布西是多年好友,大戰前法國樂壇的音樂家們經常聚會聊天與合奏,他們在我家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回憶。」

「我永遠記得他們對音樂的想法、他們的演奏方式,還有他們優雅的幽默感,深深影響了我。」

門生遍及世界

除了繁忙的演出活動之外,普雷也將重心放在教學,他在法國高等音樂學院執教長達20多年,2007年起開始在東京藝術大學擔任教職,也在維也納、北京等地音樂學院廣開大師班,至今包括法國最紅的小提琴家卡普松,台灣的小提琴家蘇顯達等,都是普雷的得意門生。

普雷獨奏會10月12日舉行,地點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曲目包括巴赫《夏康舞曲(選自d小調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德布西《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莫札特《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史麥塔納《來自祖國》以及布拉姆斯《d小調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

10月13日在高雄市音樂館演奏廳,普雷也將與小提琴家蘇顯達合作巴赫《雙小提琴協奏曲》,並演奏韋瓦第《四季》。(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達文西展》是否真跡 消保官調查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0103

....由於展覽畫作爭議不斷,到底是真畫或假畫,行政院消保處昨天已派消保官前往調查,並和北市府消保官、文化部人員到展覽地華山,以釐清爭議。依公平交易法和消保法規定,若確認非真跡、或是複製品,除須退門票錢外,最高還可罰五千萬元的行政處分。

* 魚群海浪「共生」依存 賴冠宇海報獲紅點設計獎
http://udn.com/news/story/6929/1148072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4年級學生賴冠宇,以「共生」、「商業殺害」為主題,設計出2款海報,盼能喚起社會大眾尊重自然,2項作品榮獲今年「德國紅點設計獎」,下個月將到柏林接受頒獎。

賴冠宇表示,人類的貪婪造成動物瀕臨滅絕,獵人盜獵犀牛角、象牙、鹿茸,間接剝奪動物的生存權,他設計2款海報,一款以「BUSINESS KILLS」(商業殺害)為主題,講述動物珍貴的生命,變成人類交換利益的籌碼,盼能喚起社會大眾的關切,共同制定有效的法律來保護這些動物。



◆ 老書店設台製筆區 大受歡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0157

自由 2015-08-27

〔記者蔡宗勳/民雄報導〕嘉義縣民雄鄉仁偉書局少東羅怡芬,有感於中國製文具品質不佳,客訴率偏高,而且往往被罵得莫名其妙,於是以原子筆做實驗,開闢台製專區,標明「自己的台製筆自己用」,消費者反應不錯。

與中國製筆做區隔

羅怡芬說,很多客人買了中國製的原子筆回家,出現脆化斷裂或墨水不順情形,嘖有煩言,甚至買中製削鉛筆機竟發生絞斷鉛筆事件,消費者都將帳記在書店頭上,含冤莫辯的她,決定了解日本製、台製及中國製文具的優劣。

她表示,日製文具的品質口碑最佳,而且耐用,以削鉛筆機為例,正常使用下,小學六年都不用汰換,仍是消費者第一選項,但因價位偏高,有些顧客考量荷包而選擇其他。

台灣製造則分完全在國內生產,或部分委外代工返台組裝兩大類,前者品質與日製相去不遠,品牌價值則相對遜色,售價大概只有日製的七成,後者屬拼裝貨,良率略遜一籌,消費者購買之前最好詢問一下。

羅怡芬說,品牌琳瑯滿目、總數量占半數以上的中國製文具,品質好壞則是靠運氣,有些價廉物美,有些則是瑕疵比率偏高,弄得花錢找罪受,再回來責難店家,都感無奈。

為避免類似客訴一再上演,羅怡芬花時間整理出正港台灣生產的各式用筆,開闢台灣專區,並註記「中貨退散,支持國貨」,原本擔心會影響買氣,結果肯定遠多於質疑,客人甚至表達早就應該分區了。

她強調,站在業者立場,雖不能叫客人什麼不要買,但秉於良知分門別類,除讓顧客了解一分錢一分貨,也趁機行銷台製優質文具,以行動支持在地紮根企業永續經營。

※ 相關報導:

* 故宮繪本《點染紫禁城》10月亮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7001045-260309

北京故宮的文化創意行銷又上一層樓,結合《秘密花園》帶動著色本熱銷,故宮出版社將推出《點染紫禁城》系列著色本,圖樣則是這座明清宮殿的雕梁畫棟或者器物繪飾,非常有中國風。

《北京商報》報導,今年7月,北京故宮博物院在官方微博上發起「點染紫禁城」活動,邀請人們為故宮建築彩畫的空白畫樣填色。活動吸引大量網友轉發評論,很多人呼籲故宮「點染紫禁城」出版成書。



◆ 塗翔文/「刺客聶隱娘」 形神交融的境界
http://udn.com/news/story/7341/1149847

聯合報 塗翔文(影評人) 2015-08-27

侯孝賢拍類型電影,不按規則,似乎才在意料之中。但將「刺客聶隱娘」放置在武俠片脈絡中做討論,卻依舊看得出其中不變與變化的奧妙。

背景落在唐代,「俠」的概念在文學上本就來自唐人傳奇,已具追本溯源的指標意義。從故事看,隱娘學成,受師命回故鄉殺表兄,亦完全若合符節於武俠類型中「報恩仇」的敘事法則。侯孝賢反其道而行「以繁馭簡」,將原本封閉、單純,甚至帶有自圓其說成份的武俠世界,帶入小我面對大我、個人抗衡政治的高度,藉聶隱娘的行動,道出一個幾經困難的心理抉擇。

在武俠片裡,「俠」的行動是獨斷而單一的,講的是義理,亦即所謂的「快意恩仇」。侯孝賢的風格,總是不做過於一廂情願的戲劇化思維,他的電影講寫實、重細節,這一點不只形式,亦指內容。聶隱娘看似旁觀者,動靜之間,其實所有事情的悲歡離合,都繞著她的念頭而轉。侯孝賢強調的不是她出手運用功夫技藝的快狠瀟灑,而是起心動念之間,那胸中波濤洶湧的百轉思忖。

開場黑白畫面的戲,即點出隱娘的兩難,師父命她殺大遼,她卻於心不忍。她是個擁有自我意識的刺客,殺與不殺之間,並非只有絕對的黑白對錯,面臨到與自己曾有婚盟卻又毀約的田季恩,複雜程度更是有口難言。就像那一整場她夜闖田府的戲,透過絲質薄紗的風搖影晃,一邊像是感同身分般在訴說著她的淒涼心境,一邊她灼亮的眼神又像在面對如今人事已非的殘酷。隱隱約約,忽而明晰、忽又模糊,這不就是形式與內容最妥貼的映照呈現?

如此這般的形神交融,幾乎貫穿於全片所有環節。影像時而大塊天地、時而暗香浮動;美術造型也有華麗霸氣與低限幽微的差異;至於音樂,亦在鑼鼓點節奏與磅礡樂曲的極端之間擺盪,無一不像在烘托隱娘糾結的心。她在父親面前幽幽說著「青鸞舞鏡,娘娘就是青鸞」,似是走過一遭之後,夫子自道般的真切體悟,也預示了她最後選擇的結果,既是解脫、亦是自由,更是最難達到的境界。

面對最富民族特色的武俠類型,加上複雜度更高的兩岸合製環境,仍能毫不妥協拍出屬於他所堅持的觀點境界,侯孝賢自己何嘗不像在青鸞舞鏡?「刺客聶隱娘」無處不是侯孝賢的風格手筆,甚至更見簡練大器。他再度證明電影當然可以是藝術逸品,等待氣定神閒的觀眾用心體會。

fsj 提到...

他熱愛手捏陶 學生遍布海線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50530

聯合報 記者宋柏誼/大甲報導 2015-08-28

大甲區居民陳獻譽熱愛手捏壺藝術,他的茶壺全是純手工,造型多與樹幹、樹枝有關,維妙維肖像極真正的木頭;他曾得過第三屆金壺獎銅牌,很希望將一身技藝在地方推廣,在海線教授不少學生,老少都有,最近師生也一起舉辦聯展。

陳獻譽10年前因陪女兒參加港洲杯陶藝比賽,沒學過的他,意外拿到冠軍,從此開啟了興趣投入手捏陶行列,為了精進技藝四處拜師,還逐漸走出自我風格。

陳獻譽最愛捏製茶壺,他的作品外型細緻、壺口出水漂亮,連壺的重量都算得剛剛好。

他說,將茶壺加入木頭、竹子、昆蟲鳥魚等創意,看似生命將盡的朽木殘竹,卻隱藏著強韌的生命力。

陳獻譽師生作品展在大甲三寶文化館展到月底,隨後在大甲區農會ㄧ樓展出,展期至10月底。

※ 相關報導:

* 陶博館駐村好搶 陶藝家:台灣是天堂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150511

鶯歌陶瓷博物館自2009年起開放「台灣陶藝駐村計畫」申請,每年申請人數屢創新高,今年更破紀錄有上百位的全球陶藝家競相報名,爭取8個名額,競爭最激烈。

陶博館表示,今年申請者來自全球5大洲35國,申請陶藝家年齡更從最小的19歲至高齡81歲,可見台灣陶藝享譽國際。

* 夜裡閒暇 來看世界最美繪本
http://udn.com/news/story/7013/1151436

周而復始像陀螺般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你有多久已不曾感受或享受那份閒暇時光和那份閒緻之心呢?

旅居新加坡的台灣女插畫家王怡璇(Cindy Wang)再度回到華山舉行個展,希望透過「閒緻之間」靜態展覽,與大家分享學習放慢生活步調,以閒適的心觀察並體會生活中的小細節。

王怡璇引用古代詩詞「夜裡閒暇,夜靜春山空,偷出心來看月」。她說,許多現代人下班後回到家,整個人感覺都虛脫了,若能找回那份感動的心,不僅看待人事物會有不同角度,也更能接受不見得每天都是美好;或許工作中被老闆罵、也可能今天不小心跌了一跤,但或許只是一幅畫、一個器皿,或者其它,都是可以讓人忘卻煩心,只要你能在緊湊生活中體會「閒緻之間」的美好。

王怡璇繪本以簡單卻賦有設計感的手繪線條,搭配獨特的互動概念,以及充滿童趣的畫風,粉絲廣及各個年齡層,還屢獲德國紅點與iF等國際性設計大獎的肯定;其中《Visual Circus視覺馬戲團》,還曾被譽為「世界最美的書」。

* 透視大都會邊緣人群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8000493-260115

全球各大城市都有街友、流浪漢的問題,但面對的方式大不同,即將展開的CNEX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特別推出「城市居住」主題,帶領影迷看見紐約、莫斯科、北京及至台北的都會邊緣人生活,刻畫城市生活的多元光譜。

這次影展聚焦都會中的邊緣人生活,《流浪型男攝影師》由美國導演維坦司恩(Thomas WIRTHENSOHN)拍攝,他以時尚攝影師馬克為主角,片中,馬克穿得光鮮亮麗,在路邊隨機搭訕時尚正妹,進行街拍,令人料想不到的是,入夜後,馬克回到東村屋頂天台,竟然就著水泥柱、裹上黑色塑膠袋入睡,讓人看見美國夢背後的現實殘酷。

* 里希特的配色美學 50周年紀念展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148608

色彩與日常生活習習相關,當人們設計商品、粉刷牆壁、染髮,都需要色卡做對照,才不會挑錯顏色。1966年,德國當代藝術家里希特(Gerhard Richter)調配獨特的色彩,在白紙上畫簡單的彩色方塊,創作一系列的色卡。

同時,這一系列色卡也被視為里希特創作的轉捩點。他的藝術風格多變,嘗試各種媒材與表現手法,從早期臨摹照片、表現攝影效果的繪畫,排列色塊的色票,到近年以自製刮刀描繪強烈色彩的抽象畫作,被譽為德國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



◆ 她不會閩南語 組歌仔戲團唱進總統府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150758

聯合報 記者魏莨伊/新北報導 2015-08-28

新北市紀錄片中心「府中十五」正在上映「歌仔戲傳奇三部曲」紀錄片,說的是在新北市汐止區萌芽的臺北傳統戲劇團的故事。這個由平均年齡五十二歲的社區媽媽、顧孫阿嬤、職業婦女組成的素人劇團,不僅售票演出,去年還唱進總統府,締造本土戲曲傳奇。

團長蔡瑜真說,二○○一年納莉風災重創台灣,汐止水患嚴重,她想唱戲撫慰受災親友,自掏腰包成立素人劇團,一唱就是十五年,唱過十二齣大戲、一百廿場大型表演,小型演出不計其數,後來成為第一個登上台北大稻埕戲苑的素人劇團,挑戰售票演出。

蔡瑜真說,劇團走自己的表演風格,擺脫傳統歌仔戲的職業匠氣,像詮釋哀傷的哭泣,傳統會以尖嗓子、拉水袖遮面的婉轉手法帶過,她卻讓演員嚎啕大哭,用生活化的方式演出,更貼近觀眾的感受,成功擠進職業表演圈。

「唱歌仔戲真是無心插柳。」六十二歲的蔡瑜真是道地的「外省團長」,經歷丈夫投資失敗、失婚,獨扛七千萬元債務的人生低潮,她學唱京戲、崑曲抒發困頓,接著就近找社區大學學唱戲;由於社大只教歌仔戲,她一句閩南語都不會,但一起頭竟喚醒渾身「戲胞」,這段唱戲學習之旅,讓她體悟唱戲不僅能消化挫折,還能看淡悲痛。

紀錄片導演張烈東是野台戲迷,二○一二年初見這支素人劇團,驚奇素人的戲劇能量,更因她們失婚、喪偶的生命故事深受感動,決定記錄這段素人傳奇,完成「歌仔戲傳奇三部曲」紀錄片。

張烈東說,紀錄片分三段,其中「胭脂戲夢」說的是創團緣起與團員生命的酸甜苦辣;「戲說蘇三與茶花女」拍下劇團將西洋文學名著「茶花女」融合中華傳統戲曲「蘇三起解」的中西合璧理念;「舞戲全開」記錄該團挑戰融合傳統歌仔戲與現代街舞的新鮮實驗。

蔡瑜真說,去年編導「秀才告狀」一劇,結合年輕人喜愛的街舞元素,顛覆歌仔戲的傳統印象,除了求新求變,也吸引年輕人看歌仔戲;演出之後陸續有年輕新秀入團,目前團員四十人,是十五年前的一倍。

※ 相關報導:

* 北市國樂團 新樂季瘋跨界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146787

台北市立國樂團(TCO)新團長鄭立彬就任以來的第一個新樂季,宣布全新企畫10個嶄新的系列,從「名家系列」到「全民瘋跨界系列」,要讓愛樂者享受在台北市每個角落,都充滿音樂,開季音樂會9月5日在北市中山堂中正廳隆重登場,以過去30年的委創作品為主,重塑絢麗多彩的樂團新樣貌。

fsj 提到...

幾米小火車 開進大地藝術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9000366-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29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小樹和布丁狗搭電車到鄉下找外公,電車沿路叮噹叮噹響,小樹也慢慢回想那些他以為已經忘記的事。」這是台灣插畫家幾米應邀參加今年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新潟當地風土為本,創作新繪本《忘記親一下》。

JR飯山線 鮮活呈現

幾米同時也將繪本中的主角化為立體雕塑,在JR飯山線土市站、越後水澤站旁的倉庫鮮活呈現,讓這個車站成為「藝術的港口」。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國際戶外藝術節,上百位國際藝術家在此展出作品,由於藝術祭的籌備過程艱鉅、執行細節複雜,主辦單位提供的預算有限,幾米團隊先後透過募資平台、尋求企業支持,而全聯就是重要推手之一,全聯總裁徐重仁說,「民間企業也有想做事的熱忱,從我們全聯先開始。」

昨(28日)徐重仁與幾米團隊交流分享大地藝術祭經驗和企業想法,留日背景、熟悉日本文化的徐重仁認為,幾米的火車主題選得很好,「日本鄉下都是靠小電車上學上班,以地方小列車當主題,日本人會很有感,因為是故鄉的記憶。」

「日本人會很有感」

7月開展至今,幾米這兩件作品受到觀眾喜愛。墨色國際總經理李雨珊表示,「大地藝術祭策展人北川富朗並不認識幾米,現在他常介紹說,他差點放棄這位藝術家,因為幾米的作品跟其他作品不同,多數作品談及土地,語調悲傷,幾米的色彩豐富,溫馨療癒。北川說到,期待幾米的作品之後變成凝聚居民向心力的地方。」

徐重仁收藏幾米多部繪本,包括日文版,「幾米的插畫是世界共通的語言,與一般的不同,無論在日本、美國或歐洲,我想他畫出的生活模式和人們的心境,都是相同的。」

幾米:感動且震撼

幾米回憶道,「原本他們說畫一、兩張圖,跟當地有關的內容就好,一開始我只想畫小火車。我是宜蘭人,把自己坐火車進山洞、出山洞,看到東北角一片海的經驗也畫進去。這些粗糙的想法逐漸累積,沒想到就生出一本書。」

「藝術祭讓我感動而且震撼,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主辦單位要跟所有人溝通,還要有共識,困難重重。」(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向新潟取經 帶動台灣農創+文創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9000369-260115

「我有夢想,為台灣。我希望幾米團隊能把參加國外展覽的經驗和精髓,帶回台灣。」全聯總裁徐重仁說。

....全聯贊助幾米參加大地藝術祭,徐重仁也希望向大地藝術祭取經。由於新潟是農業產地,也面臨人口外移、農業沒落等危機,大地藝術祭透過藝術為手段,為當地帶來不同方式的活化機會。

徐重仁談及全聯爭取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標案,乃是看好宜蘭可實現農創、文創想法的可能性。「傳藝中心肩負文化延續的使命,但也要跟現代生活結合。」徐重仁認為,「宜蘭也是以農業、觀光為主,有好山好水,地方意識比較強,可以建立成台灣的標竿。」

* 陳澄波畫作「東台灣臨海道路」 日本現蹤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153049

日本退休教授兒玉識為已故日據時期台灣總督上山滿之進寫傳記,發現上山故鄉的圖書館典藏台灣已故畫家陳澄波作品「東台灣臨海道路」。陳澄波長孫、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昨說,家中有這幅畫的照片,真跡流向不明,得知在日本妥善保存,很開心。



◆ 澳洲原住民樂團 歌詠千年雲光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150757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5-08-28

廿一歲的澳洲Yolngu(悠龍)族原住民葉莫.馬利嘉放聲高唱,從腹部湧起的歌聲彷如翻騰著深深海洋。問他這樣的音樂傳統來自哪裡,他指指額上塗的象徵雲朵的白色寬帶,正色說都來自伴隨族人千百年的雲、風、海與陽光。

澳洲原住民著名樂團「黑臂章」昨首次抵台,馬利嘉是五位歌者之一。身為悠龍族,他只負責唱該團十族語言之一,其他成員將包辦此次音樂會「歌之版圖」中其他九種原住民語言歌曲。

黑臂章樂團成立於二○○六年,由澳洲各族原住民頂尖音樂家組成,音樂結合傳統元素與當代形式。他們除藉表演保存、推廣各族文化,也舉辦社區工作坊等,記錄該團如何以音樂傳頌自由與抵抗精神的紀錄片「活著的道路」,曾獲聯合國媒體和平獎。

音樂總監里翁表示,該團結合不同族群,雖然各有各的語言、習慣、服裝,卻能統合成大家庭,平等展現各自文化。

昨天馬利嘉演唱自寫的「藍色深海」,動人歌聲震撼全場。馬利嘉說,歌聽來雖現代,其實沿用悠龍傳統樂句,唱法也依循傳統。曾赴墨爾本研讀音樂學院的他,立志要以這種新的原住民音樂聯繫過去與未來世代,「老一輩會逐漸凋零,我不能讓新一代忘了自己是誰。」

黑臂章樂團今起至卅日在台北中山堂演出,卑南族的金曲獎最佳歌手桑布伊也將同台演唱,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 搶在IS前面 哈佛+牛津3D列印搶救古蹟
http://udn.com/news/story/6809/1153119

聯合報 編譯李京倫/報導 2015-08-29

英國泰晤士報報導,美國哈佛大學與英國牛津大學的考古學家打算用3D影像保存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控制區的所有文物,以免數千年的人類歷史遺跡消失殆盡。

提出這個計畫的是牛津大學「數位考古學研究所」,預計耗資兩百萬英鎊(約一兆台幣),將把數千部平價3D照相機送往中東,並招募當地夥伴,盡可能拍下有歷史意義的文物。考古所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打算在今年年底前拍下五百萬張照片,在二○一七年前拍下兩千萬張。一旦文物被IS破壞,考古學家將利用3D列印技術重建文物的原貌。

IS近日炸毀了控制區內巴邁拉古城遺跡中歷史超過兩千年的「巴爾夏明神廟」。考古所所長米歇爾說:「巴邁拉正快速成為IS破壞文化偶像的象徵,如果我們允許IS在一個影響全球美學與政治局勢的區域抹煞並重寫歷史,我們所有人不但會損失慘重,而且這損失將無可挽回。」

從九月底開始,考古所將透過伊拉克的考古學界關係網,發送數百部可上網的3D相機,之後將擴展到黎巴嫩、伊朗、葉門、阿富汗與土耳其東部。每一件文物須從多個角度拍攝,影像、拍攝日期和GPS資料將上傳到一個開放原始碼的網路資料庫,不僅供學界與大眾研究,還可供警方追查失蹤文物的去向。

fsj 提到...

王銘義專欄—大陸電影界看聶隱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9000394-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29日 王銘義

「拍了一輩子電影,第一次在內地電影院公開上映,誠邀觀影!」被陸媒形容為「30年來最不取悅世界」的侯孝賢近日在大陸宣傳《刺客聶隱娘》時,入境隨俗廣邀粉絲觀影。侯導新作27日在大陸首映後,隨即引爆兩極影評。

以侯導我行我素,還堅持用膠片拍攝的藝術風格,《刺客聶隱娘》在商業片競逐激烈下,大陸院線首日排片占比達15%,首日票房破1千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5000萬元),就首部公映的侯孝賢電影來說,票房不算太壞。

今年侯導以《刺客聶隱娘》拿下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時,國際主流媒體的專業影評也曾出現兩極評價,但即使看不太懂「等風、等雲、等鳥飛去」侯式武俠風格的國際影評人,也紛紛讚賞侯導的《聶隱娘》確實拍得很美。

堅持不想受到商業模式干擾拍片的侯導,大陸電影市場對他的創作風格仍不算熟悉,加以大陸影視產業高度商業化操作的複雜環境下,既要拍自己想拍的電影,又要有商業片票房,在大陸電影市場應是相當兩難的挑戰。

這部改編自唐代傳奇小說的《聶隱娘》首日公映後,侯導擅長運用的長鏡頭、一鏡到底的敘述表現手法,加以劇中出現不少文言文的對白,在大陸網路引來不少惡評。有人說難懂、看不懂,有人罵「這是什麼武俠電影?」還有人嘲諷聶隱娘「連武術指導的錢都可以省了」。

首次公映正反評價兩極

大陸首映日還發生影迷不理解侯導樸實創作風格與實境原音重現,竟批評畫質粗糙與放映機有噪音等插曲,發行方還發表聲明解釋「影片為膠片拍攝,顆粒感強,並非攝影機故障」;由於聶隱娘可能是從大銀幕上看到的最後一部膠片電影,侯導的執著性格也廣受議論。

相較尖酸刻薄的負評,對侯導創作風格熟悉的大陸影評人則給予極高評價。影評人圖賓根木匠說,「侯孝賢和李安,還好有台灣」;作家張嘉佳則說,的確不易看懂,但是好電影,「就算睡著,也是在唐朝的風裡睡著。」

對中國電影界來說,來自台灣的侯導是他們普遍敬重的華人電影經典人物,侯導作品在大陸首度公映前,《智族GQ》雜誌評選他為2015年年度人物,還頒發終身榮譽稱號。該刊形容侯導是一位堅持、孤獨、不妥協的老骨頭,「侯孝賢就是聶隱娘,聶隱娘就是侯孝賢」。

侯導在電影創作路上,踽踽獨行,七年再磨一劍,既不讓商業模式過度牽制,也不想讓資本操作強勢主導電影製作,這般站在孤峰上的電影創作者,難免會與講究投資報酬率的電影市場產生扞格,甚至不易締造票房新紀錄,但這種孤冷性格,正是非常侯孝賢的侯式電影。

30年來,侯導的《悲情城市》《戀戀風塵》《小畢的故事》《最好的時光》等寫實風格的台灣電影作品,一直是大陸電影學院的經典教材,他在不同創作時期的敘事風格,更曾對不同世代的中國導演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姜文、賈樟柯等人的創作產生深遠的影響。

對大陸新銳導演寄厚望

對於中國大導演們近年忙於拍攝「主旋律電影」,或承擔規畫京奧開幕秀等任務,或著迷於電影投資的資本操作,以致創作品質江河日下,侯導絕少議論,但他對賈樟柯等新銳導演則寄予厚望。侯導曾說,「中國當前正是出故事的年代,他們最好的電影作品還沒出來!」

不擅電影行銷、包裝、炒作的侯導,近日在大陸宣傳時曾用七個字形容聶隱娘「一個人,沒有同類」。其實,這像在形容他自已。侯導在創作路上的執著、孤獨、不迎合票房、不向商業片妥協,首度在大陸公映,終能讓數以千萬計的觀眾見識到原汁原味的侯式電影風格。(中國時報)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刺客聶隱娘」北市首日票房250萬
http://udn.com/news/story/7262/1154201

侯孝賢勇奪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刺客聶隱娘」,上映首日台北票房250萬元,全台連鎖影城總票房(不計非影城傳統戲院)則達600萬元,以藝術片而言表現算不錯,但未能將近來大受歡迎的「我的少女時代」擠下王座。

* 新銳編劇黃唯哲《河童之肉》奪首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9000370-260115

第5屆「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昨(28日)舉行頒獎典禮,首獎由現年25歲的新銳編劇黃唯哲以《河童之肉》獲得。對於能拿下首獎,黃唯哲感到很意外,「對我來說,寫作就像是眼睛蒙著黑布,跑完42公里馬拉松,到終點時覺得很爽。」

今年來自兩岸三地的作品共有187件,競爭激烈,評審之一、中華編劇協會理事長蔡國榮表示,「電影小說到底是電影還是小說?我認為必須融合兩者,而對我來說,電影元素更重要一些,因為作品最終希望改拍成電影,而小說也為電影注入深度。」



◆ 苦魯人生 劇場幕後人員當主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900037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29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天亮時進劇場,出劇場時天已經深夜;小道具不見,椅子沒有就定位,千錯萬錯,都是幕後工作人員的錯;在劇場內忙到不可開交,放飯吃便當那一刻就是最大救贖。

這些看似雜工的黑衣人幕後工作者(crew),其實內心都有個蠢蠢欲動的演員魂,卻常被忽略,這次他們將在刺點創作工坊音樂劇《幕後傳奇─苦魯人生》中成為主角,展現苦魯(crew)的喜怒哀樂。

「劇場如戰場,身為幕後工作者更是首當其衝,被各種劇場中的突發事件所圍繞,經常被卡在導演、演員們以及設計老師之間,常常處於左右為難的狀態,我希望能透過輕鬆逗趣的方式,讓觀眾了解這些幕後工作者的酸甜苦辣。」

導演高天恒表示,這是劇團成軍以來第四部作品,希望從自己身邊的人事物出發,最容易掌握,於是就寫幕後工作者的故事,用喜劇方式向這群舞台幕後工作人員致敬。

高天恒大學時就讀北藝大戲劇系,後來念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是果陀劇場導演梁志民的學生,從小在教會家庭長大,也喜歡音樂,「小時候因為個子小,經常被欺負,後來變得很自閉,是演戲開啟我人生另一扇窗。」

高天恒說,有一次因為教會要演戲,找了一群小朋友去當演員,他也去當了一個小角色,「那個角色沒什麼,但是在排練的過程中,我忽然知道我自己要什麼。」人生豁然開闊。

高天恒認為,台灣目前就他這個年紀,並沒有太多人投入音樂劇的製作,「我自己從小玩音樂,又學戲劇,正好有條件可以試試看。」於是研究所畢業之後,與同窗好友張宋耀在2011年創立了刺點創作工坊,向中文原創音樂劇進軍。

《幕後傳奇─苦魯人生》基調輕鬆,音樂部分則結合搖滾樂與流行音樂,下半場也將融合魔術做演出,希望帶給觀眾從歡樂角度認識幕後工作者。

刺點創作工坊原創中文音樂劇《幕後傳奇─苦魯人生》將自即日起演出,一直到30日,地點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學歌仔戲 新秀粉墨登場 YA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154287

今年暑假,宜蘭縣政府文化局進行「精雕細琢.青春登台─歌仔新秀培育」計畫,邀請歌仔戲名師石惠君培育近20名歌仔戲新秀,昨天在羅東文化工場文化客廳展現成果,18名「素人」歌仔戲演員粉墨登場。

文化局長林秋芳指出,以「挖掘歌仔戲潛力素人」為發想所啟動的「歌仔新秀培育計畫」,配合104年度文化部指導的「藝文特色發展計畫」推行重點項目,邀請歌仔戲名伶石惠君領軍,加上蘭陽戲劇團技藝教導,經學校社團、社區訪視、師長推薦,共招收18名愛好歌仔戲的學子,有人還遠從高雄而來,在宜蘭市租房子,一圓學唱歌仔戲的夢想。

fsj 提到...

寫到最後一刻 作家羅蘭96歲病逝
http://udn.com/news/story/8538/1154598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8-30

以廣播文集「羅蘭小語」風靡兩岸的資深作家、廣播人羅蘭,昨天凌晨因心肺衰竭,病逝於台北中心診所,享壽九十六歲。文化部長洪孟啟聞訊深表哀悼,表示將建請總統頒發褒揚令。

羅蘭晚年為阿茲海默病症所苦,六月中旬肺炎住院,七月初轉加護病房。文訊總編輯封德屏表示,上月曾前往探望,熱愛音樂的羅蘭還在病房高歌,樂觀與堅強的意志力令人動容。

羅蘭原名靳佩芬,一九一九年生於河北省寧河縣,曾在寧河鄉下擔任小學音樂教師多年。民國卅七年隻身來台,從事電台主持工作,並致力寫作,先後在中國廣播公司、警察電台主持音樂與教育節目。

一九五九年,羅蘭在警廣製作、主持「安全島」節目。她以柔和的嗓音,加上自文學作品淬煉的智慧和撫慰人心的音樂,回應聽眾的種種人生問題。「安全島」一做卅二年,撫慰多少離鄉遊子困頓的心,也陪伴無數青年成長。

廣播開啟了羅蘭的寫作之路。一九六三年,她應聽眾要求出版「安全島」廣播稿,整理成「羅蘭小語」出版,轟動全台。羅蘭緊接著出版書信體廣播作品「生活漫談」、「給青年們」,從廣播明星成為暢銷作家。

兩岸開放後,羅蘭多次應邀到中國大陸演講,將「羅蘭小語」的人生哲學與樂觀精神傳到彼岸,曾有新疆讀者把「羅蘭小語」抄寫兩百多則給友人。羅蘭也寫散文及小說,一九七○年出版的長篇愛情小說「飄雪的春天」,頗有「亂世佳人」的味道,創下再版十七次的佳績。一九九五年羅蘭以七十六歲高齡,完成「歲月沉沙三部曲」,包括「薊運河畔」、「蒼茫雲海」、「風雨歸舟」三部長篇小說。

封德屏指出,羅蘭是「非常用功的作家」,深具才氣卻不只靠才氣。羅蘭即使寫家族史與自身故事,也每天到圖書館翻資料、舊報紙;生病前仍創作不輟,「寫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 相關報導:

* 作家羅蘭逃愛來台 走進「飄雪的春天」
http://udn.com/news/story/8538/1154633

....雖然羅蘭從不承認,但當年狂賣數十萬冊的愛情經典小說「飄雪的春天」,書中經歷二戰烽火,熱愛音樂、堅毅樂觀的女主角永絮,就是羅蘭自己的寫照。永絮為了家人,放棄與田宏的愛情來到台灣,也符合羅蘭「逃愛來台」的真實人生。

....對於寫作,羅蘭非常享受「孤獨的感覺」,尤其喜歡在大庭廣眾之下孤獨創作。晚年的羅蘭,真正的書房是「桃園國際機場」。七十歲以後,她喜歡在機場裡找一個位子埋頭寫作,機場裡形形色色的過客,就是她寫作的靈感。



◆ 開拓動漫祭 社運議題爆發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3000034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30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開拓動漫祭邁入第26屆,今年共有1500個同人社團、近2000個攤位參展,創下12年來新高,許多創作者關注社會議題,包括漫畫家寧欣描繪消防隊員的窘境,爻乂《一頂安全帽引發的家庭革命!》則描述318學運始末。

剛從大學畢業的寧欣,原來是台藝大美術系的學生,她坦言自己本來也不是「社運咖」,但318學運時身邊朋友都很關注,自己也開始參與街頭抗爭,「那時候我們好幾個晚上都在抗議現場,直接面對警民衝突,一方面我開始注意警察的勞動權益,才構思出以警察和消防人員為主角的漫畫。」

後來又發生高雄氣爆事件,寧欣也動筆畫下「消防員人力、設備不足」的議題,同年成立粉絲專頁「蠢羊與奇怪生物」,至今粉絲人數已經破5萬。

寧欣說,「我家雖然沒有警消背景,但是這個議題很重要,我希望以可愛、Kuso的鴿子造型和搞笑劇情,吸引大家。」同時,寧欣也創作真人版的消防員漫畫《火人》,目前正在東立《龍少年》連載。

漫畫家爻乂同樣從318學運開始關注社會議題,創作《一頂安全帽引發的家庭革命!》,她說,「318是一個起點,那時除了學運本身,也開始挖掘背後的議題,例如,我從服貿和醫療的關係,進而關切健保議題。」

後來爻乂推出以「健保崩壞」為主題的《醫院恐怖故事》系列,在網路上引起近60萬點閱,談到為何總以社會議題畫漫畫,她說,「不是我愛畫,是非常欠畫!」(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10年磨一劍 Cosplay大賽情侶檔奪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30000339-260115

台灣最大同人創作活動、開拓動漫祭昨(29日)展開,並首度舉辦「Cosplay交流大賽」,最後由情侶檔工程師蕭百堯與吳佳玟組成的「S Rank」奪得第一名,他們扮演知名單機遊戲《惡魔獵人》角色,劇情Kuso,獲得評審一致青睞。

開拓動漫祭執行長蘇微希表示,Cosplay在台灣流行10多年來,累積一定創作能量,內容已經不只是角色扮演,演出者還會自己編劇,完成小型舞台劇、微電影,此次的比賽,就是希望提高扮演者的能見度及表演深度。



◆ 魏德聖挺「太陽的孩子」 自家咖啡店特映
http://udn.com/news/story/7262/1155667

聯合報 記者 蘇詠智/台北報導 2015-08-30

鄭有傑與勒嘎.舒米聯手執導「太陽的孩子」笑中帶淚、溫馨感人,近日在社群網站上人氣大爆發。頗為欣賞此片的魏德聖亦助一臂之力,安排在自己工作團隊開設的「特有種商店」口碑特映,也對宣傳造勢提供意見。

「太陽的孩子」以原住民部落力抗財團爭地、修水圳復育稻作的經過為主題,導演雙人組卻不為增強戲劇性把對立方塑造成反派或加入刻板印象的原住民笑點,反讓觀眾更能感同身受,隨情節時而會心一笑,時而感動落淚。

除了公開表示看到紅眼眶的張大春外,鄭有傑和勒嘎.舒米之前帶片子到部落特映,台下原住民反應超熱烈,6歲小朋友到90歳老爺爺都有一堆感言,兩人完全插不上話,更有原住民年輕女孩因此立志要當律師,保衞部落與土地,令兩位導演很欣慰。片中的東台灣美景亦充滿療癒力量,有機會在秋季電影市場,靠口碑殺出一條血路。

鄭有傑坦言與勒嘎.舒米分工合作,互相補強,希望片子引起觀眾迴響,對在台北電影節拿下觀眾票選獎相當開心。魏德聖笑言以往鄭有傑作品比較「文青」,但「太陽的孩子」通俗有力量,極具市場潛力,片子結尾充滿希望,是現在台灣社會需要的力量。

魏德聖妙喻,愈「文明」的舞蹈、像芭蕾,都是舞者躍起離開地面,反而原住民舞蹈都是用力踩土地,與土地連結極深,「太陽的孩子」將那種部落和土地的深刻牽繫拍得令人印象深刻,如果不能廣為推薦觀眾欣賞,真的可惜了一部佳作。



◆ 學生創意家 用設計…牽緊社會的手(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155870

經濟日報 文/何秀玲 2015-08-31

若有一個「多孔無機分離膜」,將工業用水等液體,透過固液分離處理後回收利用,就能減輕對環境的傷害;若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重金屬捕手」,就能檢測食物及水的重金屬含量,健康就能多一層保障;發生船難時,人們可順著自動充氣「瞬間救援」充氣梯爬出,肯定能降低恐慌與傷害…。這些公共議題關懷設計,全在2015光寶創新獎一一呈現。

有「華人界設計奧斯卡獎」之譽的光寶創新獎得獎名單日前揭曉。今年以「光、電、節能」與「智慧科技」為主題,收到全球超過1,678組作品激烈角逐大獎;今年光寶創新獎首度分為「技術創新組」及「設計創新組」,分別設有金、銀、銅賞,鼓勵創新作品結合設計與技術,在創造之初即奠定未來商品化與創業基礎,總獎勵金額超過200萬元。

去年對岸勢力崛起,創新大獎幾乎全由大陸學生奪得,但今年台灣學生急起直追,拿下技術創新組全部大獎,創作也令人眼睛一亮,其中多項作品都是解決時事熱議難題的好設計。

技術創新組提供跨領域創新作品參賽,以水源污染與食安議題解決方案最受評審青睞,其中首度參賽的台大化工系摘下金、銀賞,表現不俗。

※ 詳見原站。

fsj 提到...

彩色窯燒玻璃 燒出太魯閣之美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55934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2015-08-31

「高第藝術國際」是台灣少見的窯燒彩色玻璃公司,最近又朝向彩色窯燒膠合玻璃邁進,最近完成新城火車站的窯燒膠合玻璃創作,令人驚豔。

高第行銷總監謝易霖說,新城火車站是花蓮的熱門車站,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以來,每日旅客約2000人,其中80%是陸客,該站是以觀光遊憩取向的服務型車站,也是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門戶的國際觀光大站。

創作依照國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大師馬白水作品「太魯閣之美」24聯作為本,以融燒與窯燒玻璃方式重製,呈現太魯閣山水之美。

原作分為「靳珩橋秋葉」、「長春祠夏雨」「太魯閣春風」、「九曲洞冬雪」、「慈母亭日光」、「天峰塔月色」等6個主題。

一個主題4幅,以24張、約210公分高的宣紙拼接而成,最後用彩色玻璃等材質施作,24幅的寬2727公分、高343公分、玻璃重量2550公斤。謝易霖說,這是一場時間、體力、金錢與意志力賽跑的過程,總算完工了。

「由於彩色玻璃的成本高,鑲嵌玻璃早期並不風行。」謝易霖說,他太太陳彥君很喜歡藝術兼具實用的鑲嵌玻璃藝術,前往美國加洲喜瑞都市大學學習,返台後也教他製作。

後來,因鑲嵌玻璃是平面的,焊接時間長,又要染色、填縫,厚度也不足,他倆改走彩色窯燒玻璃路線,沒有接縫的問題,又能立體形創作,不論大片景窗或小樣盤、碗,都繽紛美麗。

前兩年,鐵路局進行「一站一特色」車站改頭換面作業,之前陳彥君曾經受託製作新城火車站裝飾景觀,這次「彩色窯燒膠合玻璃」創作,等待第3期站體結構完成後,今年11月底即可安裝。

謝易霖說,新城火車站作品中,他和太太研究把彩色窯燒玻璃做成安全膠合玻璃,中間多了一層膜,不會整片碎裂傷人,在地震、颱風多的花蓮,比起強化玻璃不慎自爆,安全多了。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熱臉貼冷石頭 弱視的他雕蟬翼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155835

彰化縣永靖鄉詹益浩從事石雕多年,他的小兒子詹凱閔雖然先天弱視,但遺傳石雕天分與興趣,退伍後開始跟著父親努力學習,視力障礙讓他必須幾乎貼近石材雕塑細部紋理,並以絕佳耐性和細心不斷練習,希望繼承衣缽。

50歲的詹益浩本來喜歡木雕,某次接觸石雕之後,發現石頭不但花紋多、顏色多,雕刻的變化也多,越做越有心得,多次得獎,還拿過磺溪美展首獎。他認為:「磨石頭就像磨個性」,需要細心和耐心,個性也從衝動變得沉穩。

....詹益浩說,具象的雕刻是基本功,即使兒子弱視也不能馬虎,詹凱閔靠近石材慢慢雕刻,從不抱怨的刻上一天。詹益浩認為,抽象作品不那麼強調細節,較不費眼力,更適合兒子發揮,前提是兒子具體的作品如果做得好,培養出實力,有穩定的收入,才能支持創作抽象作品。。

* 黃子佼/留住黑膠 官方也該加油!
http://udn.com/news/story/7341/1155778

每張二手黑膠唱片,都是買一張少一張,絕版的它們,如果沒人收藏,極可能被店家或擁有者當垃圾丟了,然後,畫面與聲音都因為沒有人留住或復刻,而消失在世界上!除非它屬於鄧麗君鳳飛飛的作品,否則命運崎嶇在所難免。

....當下我一直感嘆,何老師的熱血,後繼有人嗎?藏量大又豐,然後呢?又該留給誰?有緣與有錢人在哪?大批生意人搞文創搞出爭議,何不把錢拿來保存音樂資產與記憶?功德無量。而且我相信,以上這幾位黑膠發燒友,肯定會出力又不計代價幫忙!



◆ 台灣文創品 搶進大陸黃金戰區
http://udn.com/news/story/7334/1155621

聯合報 記者蔡敏姿/台北報導 2015-08-31

文化部主辦iMatch文創咖啡廳媒合平台,日前在華山文創舉辦交流會,邀群眾募資、通路商及股權群募等合作夥伴參與,讓文創業者及投資方快速媒合。其中,紙可拍是全球第一台也是唯一的數位紙相機,11月將進駐誠品書店蘇州旗艦店的一樓黃金戰區。

紙可拍創辦人林秋吉曾是文創之星獲獎者,他在經驗分享時說,因為熱愛攝影,加上從事科技電子業15年,對3C產品瞭若指掌,三年前決定獨自創業成立「紙可拍」。

他說,3C產品若講究性價比,價格一定打不贏大陸,但是若賦予文創元素,訴求Life Style,將可提升附加價值。這是台灣文創的強項。

林秋吉表示,誠品未來兩年會在大陸開15家店,紙可拍依託在其實體通路下,先進駐首家蘇州旗艦店的一樓黃金戰區。

除了實體店,紙可拍也透過微店、淘寶網販售,深受大陸網友喜愛。目前,一年在台賣約2萬台,預計登陸後,將呈十倍速成長。

紙可拍在全台已有16家實體店面,與印表機大廠Epson合作,善用紙張最大優點「印刷彈性」,推出相機客製化服務。瞄準族群為文青、輕熟女、兒童。只要 一片簡單的電路板,加上環保紙外殼,就能做成一台數位相機,且外型輕巧變潮流配件。

紙可拍11月將前進大陸,被問到是否擔心產品被山寨,林秋吉說,當初產品剛上市3個月就出現山寨版,如果只賣硬體設備,在大陸無法存活,但是他賣的是台灣「軟實力」產品背後的環保、公益及品牌故事,就像蘋果手機,客戶回購率高,平均一人擁有兩、三台紙相機,難以被山寨取代。

折折杯發明人陳忠郁發明的可折疊環保杯,可以減少紙杯浪費及樹木砍伐,陳忠郁談到文創業者最常遇到創業資金難題,他說,折折杯曾透過flying進行群眾募資,但未達標,後來自尋管道集資。目前通路經營以電商平台為主,也在阿里巴巴平台銷售。

不過,陳忠郁說,曾經嘗試進入大陸消費市場,但當地對環保杯的使用概念仍未普及,未來以歐美市場為主。

※ 詳見原站。



◆ 高捷動漫成重鎮 粉絲擠爆技擊館站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1435

自由 2015-08-31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今年夏天,高雄洋溢動漫風,夏戀高捷動漫季最終場「樂創角色扮演大賽」,昨天下午炫麗登場,捷運技擊館站擠滿Coser,雖然陰雨綿綿,仍吸引上千人欣賞。

這次比賽,全國共有一百隊報名參加,選出廿組參加總決賽,活動由知名電玩主持人康妮主持,並邀請台灣Coser界重量級玩家妃妃、軒轅瞬、MON小夢夢擔任評審,評選出最佳造型首獎「羽琉」、最佳表演首獎「雞鴨戰隊」、最佳人氣首獎「翼之瑞」等三大獎項。

評審長MON小夢夢說:「高捷用心推動動漫文化與經濟,領先全國鐵道產業,推出高捷少女行銷,規劃盛大活動並提供場地給動漫迷參與,讓高雄逐漸成為台灣的動漫重鎮!」

昨日夏戀高捷動漫季最終場活動,包括「樂創角色扮演市集」、「樂創模型教室」、「樂創角色扮演大賽」等;「樂創角色扮演市集」共有六十個動漫好物攤位,捷運技擊館站瞬間成為動漫商品尋寶天堂。

高捷公司強調,動漫季系列活動從七月以來,每週上演不同主題活動,為平時旅客較少的技擊館站,帶來大量人潮,也帶動系列商品買氣,預估今年捷運周邊商品產值將比去年大增四倍!

fsj 提到...

刺客聶隱娘 寫意侯孝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31001323-260112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31日 陳亭均/專題報導

侯孝賢執導電影《刺客聶隱娘》上映後評價兩極,愛者謂之明心見性、畫面絕美;恨者批侯導搞藝術,甚至有觀眾妙喻:「隱約一直覺得有雙女人眼睛,沒任何情緒死死盯著我,接著我就失去知覺。」

東方色彩濃

兩種說法都沒錯,畢竟侯孝賢打造的《聶隱娘》,與好萊塢,甚至一般電影都截然不同,眾人謂:「東方色彩濃。」也就是說,《聶隱娘》無法用敘事快速堆疊的「西方邏輯」去定義,除畫面幽凝如詩之外,寫意而不寫事,若硬要侯導拍直述白話的武打片,就像硬是把「枯藤老樹昏鴉」翻成「枯藤、老樹和黃昏烏鴉」一樣彆扭。

《聶隱娘》拍攝為期2年,為打造心中的唐代山水、景色,侯導攜領劇組走過九寮溪、棲蘭山、中影文化城、京都、武當山、神農架、內蒙古、銀杏谷等地,該片美術黃文英曾說:「侯孝賢可以1天只拍1個場景,一周內同樣的場景拍個5、6遍。」拍不到漫山遍野的黃葉,侯導寧可打道回府。

寫詩也造園

侯導也在中影片廠打造仿唐建築,簾幕器皿、桌几炕案無不精美絕倫,可見他造園,對空間、細部是多麼講究;唐人寫詩、造園,侯孝賢導《刺客聶隱娘》同樣寫詩也造園,以此與唐風唱和。

《聶隱娘》中,既有金管嗩吶聲、玉杯胡旋舞,也有澗雪巖泉、大塊文章,恰若園林造景。論美學,這是種「路隨景轉」的園林奇趣:一停賞雲、二停看嶺、三停觀霧;論境界,是為「法不孤生,仗境而生」的結構,一進園中便須悟法。

看《聶隱娘》是獨特觀影體驗,要嘛熟讀資料,要嘛發揮想像力,如同欣賞唐三彩駱駝陶俑,需偶爾出神想想唐朝時空;因此看片時,非有「腦補」的必要,想想唐代風情,探探聶隱娘的情愛、心境,才能享受那種入園林偷閒探幽,望奇山怪石發愣之趣。(中國時報)



◆ 侯孝賢創亞洲片現代感 超越黑澤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31001334-260112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31日 潘鈺楨/綜合報導

不少人看了《刺客聶隱娘》反映劇情深奧看不懂,不妨先看看紀錄片《侯孝賢畫像》。此片是張曼玉前夫、法籍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1997年替侯導拍的,他希望藉此讓更多人認識侯導的電影,「一個導演的『畫像』恰恰可以成為解讀他電影的鑰匙。」

阿薩亞斯不忘討功勞

阿薩亞斯與侯導的淵源起於電影人陳國富。1984年阿薩亞斯替期刊《電影筆記》考察香港電影,陳國富邀他到台北:「香港電影已經完全產業化、工業化,你應該來台灣,有些新導演會讓你們更感興趣。」他看了侯導的《風櫃來的人》、《兒子的大玩偶》,以及楊德昌《海灘的一天》,對電影質量感到非常震驚,「雖然楊的電影也很棒,但侯的電影更有一種原始的力量,有些粗獷。」

阿薩亞斯回到法國對《風櫃》念念不忘,打電話給南特影展的選片人,請對方注意這部片。《風櫃》1984年得了法國南特影展最佳影片,打進歐洲,侯導逐漸走向世界,他自認出了一點力。「侯孝賢創造亞洲電影獨特的現代性!」他認為侯甚至超越日本大師黑澤明、溝口健二等人,沿襲西方敘事文化的習慣,因此率先得到西方認可。

《侯孝賢畫像》是法國《我們時代的電影》系列電視紀錄片。當時負責人想拍大陸導演張藝謀,但法國導演瑪麗皮埃爾穆勒(中文名杜阿梅)反對:「必須是當下最重要的導演,要拍只能拍侯孝賢。」阿薩亞斯知道侯導在法國的名氣不夠,所以藉此機會展示侯是個怎樣的人,怎麼創作電影。

拍侯讓楊德昌很受傷

阿薩亞斯說,侯導當時籌備《海上花》,「他根本是個很棒的演員」,侯導一邊當演員,一邊導演上身,忍不住還指導他如何拍攝。影片成果大家都很滿意,遺憾的是少了楊德昌。他說,當年也邀楊在電影裡講話,但楊因主角不是他而拒絕,「他對我拍侯孝賢感到很受傷,他是一個頗有傲氣的人。」(中國時報)



◆ 芭蕾遇到國樂 余能盛新突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3100118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31日 04:10 汪宜儒/台北報導

旅居歐洲29年、往來德奧各劇院舞團擔任編舞工作的編舞家余能盛,今年辭去奧地利格拉茲市歌劇院芭蕾舞團副藝術總監一職,56歲的他想回家鄉台南好好陪伴年邁父母,但他苦笑:「本來想退休,但離開工作反而接了更多工作。」

旅歐29年 滿懷東方情懷

目前,余能盛是台南文化中心藝術總監,歐陸也還有數個作品等著,同時,他也將原台北室內芭蕾更名為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即將推出全新編創的芭蕾舞作「天旋~當芭蕾遇到國樂」,以馬水龍的《梆笛協奏曲》、劉長遠的《抒情變奏曲》及盧亮輝的《四季》為題,開創古典芭蕾演出的新可能。

福爾摩沙舞團 全新編創

已更名的福爾摩沙芭蕾舞團是余能盛長年的牽掛,他每年暑假都會因此回台,帶回幾個國外舞者、徵選一批台灣年輕舞者,他編舞、開工作坊,固定推出一檔芭蕾舞製作,他希望台灣有個職業芭蕾舞團,更希望年輕舞者有演出舞台、有成長的機會。

長年旅歐,余能盛卻始終懷有東方情懷,他想證明「國樂還是可以跳芭蕾」,三部全新舞作就用芭蕾詮釋國樂,用國樂表現芭蕾。他坦言,「國樂有太多慢板、拖黏,芭蕾的每一個動作卻是很清楚的斷點與銜接,這是最需要克服的部分。」不過,余能盛也很得意,「這裡頭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舞的身段、手勢,你甚至會驚訝,這居然是國樂。」

《四季》群舞表現不違和

以盧亮輝的《四季》為例,余能盛藉著花、樹、蜜蜂、人類等角色境遇演繹曲中展露的四季遞嬗,並以數段優美浪漫的雙人舞與歡快明亮的群舞,展現古典芭蕾之美。「我覺得有意思的是,不論是韋瓦第的或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每到冬季都是一種安靜、沉眠的氛圍,但盧亮輝的冬天卻很東方思維,是豐收、歡樂與壯觀的年節氛圍,最適合群舞表現。」

福爾摩沙芭蕾舞團這次的演出將與台南市立民族管弦樂團共同合作,10月3、4日在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首演,接著巡演高雄、台中、新竹、新北市與新營。(中國時報)



◆ 日真人、AI合創小說 挑戰文學獎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11296

自由 2015-08-31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的大學研究團隊計畫以人工智慧(AI)與真人合作創作小說,預定9月參加「星新一獎」小說徵文比賽。

人工智慧的研發已有數十年歷史,AI技術目前也被廣泛運用於許多領域,甚至可超越人的智慧。例如,在日本舉辦的將棋賽,人工智慧打敗職業棋士的案例屢見不鮮。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推動的機器人報考東京大學計畫,預定2021年達到錄取成績,美國企業也開發出決算及撰寫體育新聞的AI技術。
小說較無規則限制 人工智慧創作難度高

日本人工智慧學會會長松原仁教授指出,人工智慧用於新聞撰寫、俳句、和歌、圍棋或將棋等有較多規則限制的領域並不困難,但用來創作自由度較高的小說就有一定難度。

松原任教的公立函館未來大學和名古屋大學、法政大學合作,組成研究團隊以人工智慧挑戰小說創作。研究人員以日本著名科幻小說代表作家星新一的1000多部微型小說為樣本,分析其中的單字、文章結構、人物描寫,利用AI技術重新組合主詞、動詞及替換會話內容,大量製造文句。檢查後發現,AI技術雖然能寫出簡短的句子,但長一點的文章卻如「有字天書」。

研究人員放棄全部委由AI技術創作的方式,採取由真人構思文章結構,再透過程式指揮人工智慧創作文章,若成功將投稿9月由「日本經濟新聞」主辦的「星新一獎」。

另一方面,大阪府立大學副教授森直樹則嘗試讓AI自動安排故事的梗概,然後輸入既有小說、網路情報、人類感情與時代背景資料,以及形成文章的程式。但他表示,現階段還是必須借助人力才能創作出完整的小說,難度超乎想像。

fsj 提到...

10萬顆白色氣球 佔領英國創意市集(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158520

文/非池中藝術網 2015-09-01

氣球經常用來佈置遊樂園、魔術秀、生日派對等場合,繽紛的顏色讓視覺效果更豐富,營造歡樂的氛圍。法國藝術家佩蒂永(Charles Petillon)喜歡用大量的純白氣球,在廢墟、歷史建築與自然風景製作裝置藝術,呈現獨特的景像。

8月27日,佩蒂永利用10萬顆白色氣球,配合閃爍的燈光,創作長54公尺、寬12公尺的裝置藝術《心跳》(Heartbeat),讓它懸浮在英國柯芬園市場(Covent Garden)的天花板間,宛如陽光穿透層層堆積的雲朵。

「氣球是歡樂的象徵,可以為平凡景象帶來優雅的驚喜。」佩蒂永表示,他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只有裝飾功用,能試圖改變人們對生活場所的觀點,發現過去沒有注意到的細節。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侯季然「書店裡的影像詩」 將台灣「書」出海外
http://udn.com/news/story/7009/1151055

【讀.書.人/鄒適齊採訪整理】2015.09.01

今年稍早,大家關注侯孝賢以《刺客聶隱娘》奪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時,侯孝賢愛徒──素有「小侯」之稱的六年級導演──侯季然,則以《書店裡的影像詩》紀錄片,從百萬人的參賽名單中,經過網路海選、專業評審的一連串嚴格評選脫穎而出,稱冠「2015年度中國微電影導演30人」。

八月底,《書店裡的影像詩》再入圍關島國際電影節「紀錄短片評審團大獎」,將台灣獨立書店文化「書」出海外。

* 我用什麼記憶你 那一年‧這一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1004686-260115

與「香港芭蕾舞團」及「香港舞蹈團」並列為香港3大舞團的「城市當代舞蹈團」,將在10月香港週帶來由藏族編舞家桑吉加創作的《那一年‧這一天》舞作;此外,擁有「中國現代舞之父」美譽、城市當代舞蹈團總監曹誠淵也將來台舉辦座談。



◆ 細膩深刻 小澤征爾的指尖魔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100043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1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大指揮家小澤征爾今天歡度80歲生日,這位至今是全球古典音樂史上地位最高的亞洲指揮,包括華納唱片與福茂唱片今年都出版小澤征爾大全集,讓樂迷透過重要錄音,重溫這位指揮老將的音樂風華。

小澤從罹食道癌到康復,8月初摔傷臀骨,取消3場音樂會,做3周物理治療,卻不取消今天在長野縣松本文化會館的80大壽音樂會,足見他頑強的意志力。

對樂譜過目不忘

小澤征爾擁有所有指揮家最羨慕的天份,那就是「照相記憶」,最讓樂迷臣服的就是他的指揮依照原譜,卻細膩深刻,「我能記憶每一頁樂譜的樣子,並在腦海中為自己翻譜。」

小澤征爾回憶,剛到國外指揮,當時外文不太好,「我就用我的雙眼看著大家,沒想到這雙眼神,卻讓樂評家說我的眼神就是權力,說我的眼神散發出驚人的能量,還說我臉上的笑紋充滿了10萬伏特的電力。」

小澤征爾1935年生於中國瀋陽,二戰後回東京居住,開始接受鋼琴教育,一次體育課打橄欖球意外,讓他摔斷4根手指,成為鋼琴家的夢想就這樣戛然而止。

癌症背痛打不倒

之後他轉習指揮,贏得法國貝桑松國際指揮大賽金牌,指揮大師孟許邀他參加壇格塢音樂節演出,之後又贏得庫賽維茲基學生指揮獎,拿到獎學金到歐洲追隨卡拉揚。又因伯恩斯坦賞識,任用為紐約愛樂助理指揮,指揮事業可說平步青雲,這一切都發生在他未滿27歲之前。

29歲接下美國瑞凡尼亞音樂節總監,並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長達7年,先後擔任舊金山交響、波士頓交響音樂總監,並往歐洲擔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總監。這時的小澤已經登上指揮生涯最巔峰,但2010年被檢查出食道癌動手術休養;2012年又因背痛暫別舞台,2013年8月在自己創立的齋藤紀念音樂節復出指揮。

80歲仍活躍舞台

今年華納唱片出版全套25張,曲目重點放在19與20世紀大型管弦樂曲,合作樂團有波士頓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柏林愛樂等,反映小澤在樂壇的地位。

福茂唱片規畫一套4張專輯,內容是小澤征爾40餘年來在飛利浦唱片的錄音精選,此外還出版全新的拉威爾錄音,這是小澤征爾2013年的復出之作。古典部黃哲嶔表示,儘管小澤征爾年歲已高,但仍孜孜不倦,展現旺盛意志力,正是他能在以西方人為主的指揮舞台上屹立不搖的原因。(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張正傑cosplay 邀輪椅族舞「樂」趣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158272

大提琴家張正傑cosplay扮成醫師、小提琴家陳宜琳扮護士,邀輪椅族九月五日到台北市中山堂參加無障礙cosplay音樂會。

「為什麼國家音樂廳只有六個輪椅席,還放在最後一排?」張正傑說,這是存在他心中長久的疑惑。為了讓輪椅族也能擁有音樂饗宴,他特別為輪椅族打造專屬古典音樂會,今年是連續第三年舉辦。

* 客家好聲音 國小老師拿獎發專輯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1733

「一○四年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得獎名單出爐,任教於屏東竹田國小的邱俐綾,以一首「Ngai Ngai」得獎抱回二十萬元獎金,邱俐綾計劃以此當經費,在年底獨立發行客語創作專輯。

邱俐綾說,ngai是客語「我」的意思,因為認識了一群原住民朋友,她才知道原來許多原住民族語稱客家人為「Ngai Ngai」,於是誕生了「Ngai Ngai」這首歌。



◆ 第一屆「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開始徵件
http://udn.com/news/story/7009/1158678

聯合新聞網 udn 讀.書.人 2015-09-01

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為評選推介法文原著譯為中文之優秀翻譯出版書籍,以表彰我國翻譯家之傑出表現,深化法語及華語世界之文化與思想交流,特設置翻譯獎。評選類別分為一年一度的文學類書籍和每三年舉辦一次的人文及社會科學類書籍,各設置首獎一名:由譯者獨得獎金五萬元、獎座一座。

2015年第一屆「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徵選對象為由法文原著翻譯為中文之小說、散文類圖書(不含詩、劇本、兒少文學及繪本等),並須由政府機關(構)、學校或依中華民國法律設立之法人、民間團體、公(協)會印刷成冊且公開發行,出版日期為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之間。此外,譯者須領有中華民國身分證。報名期限為9月1日至9月30日止。首獎作品將在今年12月,由協會聘請學者專家組成之評審委員會召開決審會議後決定公布。並於2016台北國際書展法國館內公開舉辦頒獎儀式。詳細參賽辦法請參閱台灣法語譯者協會官網公告:WWW.ATTF.TW。

有別於國內其他翻譯獎由參賽者翻譯指定題目,再從中評選最佳翻譯(如梁實秋翻譯獎)的作法,「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之徵選對象為已經出版,由法文原著翻譯為中文之書籍。它不僅表揚獎勵傑出的譯者,同時也向出版高品質翻譯作品的出版者致敬,更藉此向讀者推薦優良的書籍,從而希望達到譯者-出版者-讀者多方受益的目的。金鼎獎從2010年起取消「最佳翻譯人」獎項,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期待藉由「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的設置,能填補這個缺憾,以喚起政府及社會對於優良翻譯及傑出翻譯家的重視。

「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獲得法國巴黎銀行台北分行為期三年的獨家贊助。

fsj 提到...

徐子晴月光下 BBC合唱團說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2000527-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2日 趙靜瑜/專訪

20歲音樂新秀徐子晴以阿美族歌謠創作的合唱曲《月光下》,獲選為英國《合唱與管風琴》音樂雜誌「7、8月作曲新秀」,該曲由成軍90年的BBC混聲合唱團排練、演唱以及錄音,悅耳動聽。得知消息,徐子晴表示:「真的超開心,未來也會繼續寫下去。」

《月光下》是四部混聲合唱曲,長度約三分鐘,樂曲以阿美族的曲調加上合唱手法創作,主要描述在月光下,土地的蘊藏一如母親呵護。

獲90歲老團青睞

「這是我第一次寫合唱曲,前後大概有半年,能有這個機會,又是這麼好的團演唱,讓我對自己有信心。」

今年是BBC混聲合唱團成團90年,並到新加坡巡演,與徐子晴就讀的新加坡大學楊秀桃音樂學院合作徵選新秀新曲。發表時,BBC混聲合唱團不但現場演唱,回英國之後又進錄音室重錄,放上「合唱與管風琴」網站上供樂迷下載聆聽。

不愛上台轉作曲

徐子晴是台灣典型的音樂班孩子,父親是小提琴家徐錫隆,從小徐子晴念福星國小、仁愛國中到師大附中,都是音樂班,作曲師事呂文慈、蕭慶瑜,鋼琴師事魏宇與廖皎含。

「7歲媽媽到美國進修一年,我跟阿公阿嬤住,那時很想媽媽,就會自己亂寫。」再加上徐子晴雖然學琴,「但我不喜歡上台,沒安全感。」後來徐子晴轉作曲,「還蠻喜歡自己寫曲子的感覺,開始朝創作發展。」

東西樂器都涉獵

兩年前,徐子晴同時考取北藝大跟師大,正在猶豫不決,收到新加坡楊秀桃音樂學院錄取通知。「學校給全額獎學金,吃住,還有零用金。」徐子晴說,「每天我都想台灣,但學校真的照顧得很好,有自己的獨立宿舍,有琴房開到12點,有同學跟學長姊可一起切磋,我就是持續練習、創作。」

徐子晴說,台灣音樂班都規定在主修外要副修國樂器,她選了柳葉琴,一路都有跟國樂接觸,這也讓她對於東西方樂器的看法更為多元。現在她接下學長的邀約,年底將為新加坡現代舞團用國樂編制寫一部以白居易《琵琶行》改編的舞劇,有舞有唱,當年的國樂記憶全都用上。」她以八仙塵爆為靈感所寫的《濃煙》,也將由巴黎現代樂團演出。(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手傷縫上百針 女木藝師不退卻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60669

大溪木藝全台馳名,第二代木藝師黃裕凰「女承父業」,是大溪唯一女師傅,雙手雖傷縫超過百針,如今則抬頭挺胸說:「我是木藝師!」

35歲黃裕凰是長女,19年前發現父親日夜操勞,每天抱著疲憊身軀回家,因此國中畢業後選擇就讀夜校,白天到工廠幫忙。她自嘲,弟弟妹妹們都很會念書,只有自己不擅長,才選擇木藝這條路。

* 大西麻貴的kawaii建築 好療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2000529-260115

近年在日本建築界快速竄起的女建築師大西麻貴,年僅32歲即以富創意及療癒感十足的設計,成為日本建築界新秀,她的才華獲得伊東豊雄賞識並大力提攜。這位年輕女建築師9月6日將來台參加遠東建築獎國際建築講座,並以「關於風景、城市與建築的思考」為題,分享她的建築經驗。

大西麻貴將以「透過在各種區域,共同思考建築與城鎮的過程」為主題進行分享,藉由小豆島的社區營造計畫、身障者的工作場作計畫、圖書館與歷史資料館計畫以及都市內的住宅等,就規畫的過程進行介紹。



◆ 「竹本先生」 刀劍高級工藝師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60553

聯合報 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2015-09-02

精通劍道、射箭等武藝的陳榮樑,多年鑽研製作出難度極高的玉鋼燒冶,以及敷土燒刃的傳統熱處理技術,並經大陸認可為傳統刀劍技術專業高級工藝師。科工館為他舉辦「刃之雲舞」冷兵器藝術展。

陳榮樑自號為「竹本先生」,學劍30多年。他說,20幾年前在廣西經商,遇到當地書法家游國權,兩人結為莫逆。從游國權處體會到「中國文化以竹為本」,因此以「上竹下本」為號,自諭為「笨」,也是堅毅卓絕、擇善固執之意。

陳榮樑在廣東陽江建立刀劍專業工作坊,他的刀劍作品都以傳統「敷土燒刃」技藝完成最終的熱處理,再以數十道工序精心研磨而成。刃面上可見到寒光內斂、絢爛多變的燒刃紋,是刀劍藝術創作的一大特色。

2006年參加美國亞特蘭大刀展,陳以長刀技術運用在小刀上的作品,無論是鋼料科技與實用價值都讓外國人驚豔,尤其刃口看似鈍拙卻極鋒利,讓外國人覺得不可思議。他昨天在會場小試刀鋒劍影,果然鋒利無比。

※ 相關報導:

* 為鋁線加溫 他10分鐘折出傳情字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160551

在嘉義工作的蔡裕霖12年前受到街頭藝人啟發,一頭栽進鋁線創作世界,曾以「鋁線心經」拿下嘉義創意市集最佳人氣票選獎。他的文創作品最近在澎湖馬公「沿著菊島旅行人文慢空間」引發回響,讓他萌生回鄉念頭,預計半年後返澎成立工作室,開創在地品牌。

蔡裕霖運用鴨嘴鉗、尖嘴鉗等折彎鋁線,折出的字體美得令人驚豔。加上觀察入微,折動物、人物立體感十足,客製鑰匙圈、吊飾、相框、名片夾等生活小物受歡迎,常與太太葉亮霆遊走各文創市集,分享手作樂趣。

* 姚仲涵時光現場 與日光燈共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2000533-260115

黑暗中,只見投影在地上的時間倒數計時,時間一到,7盞光束齊射,當觀眾的身體碰觸到這些投影光,啟動上方的日光燈管亮起,設定的聲響也隨之產生,甚至能組合出動感節奏。台灣藝術家姚仲涵利用常見的環形日光燈管為視覺元素,加上電子裝置與聲光藝術,於台北當代藝術館推出個展「時光現場」。

姚仲涵首次在當代館舉辦個展,這次「時光現場」展出3件電子裝置作品,都是為當代館量身打造。姚仲涵是台灣從事聲光藝術的代表人物,曾獲台北數位藝術節聲音藝術首獎,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畢業,今年是他從事聲光藝術創作第10年,曾受邀參加日本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NTT ICC-Emergencies!014等國際盛會。

fsj 提到...

新潟超猛造型秀 稻草變恐龍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12185

自由 2015-09-03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稻米不但是重要主食,也是藝術創作的最佳材料。除近年流行田間的水稻畫外,日本稻米之鄉新潟最近也在一座公園舉行「稻草藝術祭」,由武藏野美術大學的學生以稻草做出恐龍、眼鏡蛇等造型,吸引民眾參觀。

新潟市的「稻草藝術祭」從2008年起,每年約在8月底到9月初配合當地傳統祭典「大蛇祭」舉辦,武藏野美術大學每年都會動員50到60名學生參與製作。

古早時候,日本農民會將收割後的稻草曬乾,混合茅草做為屋頂鋪料,但隨著傳統家屋在農村消失,乾稻草無用武之地,茅草屋頂鋪設技術也逐漸失傳。

還有稻草版黃色小鴨

美術大學學生利用向當地農家收集的稻草,學習傳統的屋頂鋪設技術,先以木材做出骨架,再綁上稻草,花了1週時間做出6隻巨大的稻草動物,包括暴龍、三角龍、螳螂、眼鏡蛇、螃蟹,還有今年第一次嘗試放在水上展示的稻草版黃色小鴨。



◆ 日本插畫大賽 亞大研究生獲首獎
http://udn.com/news/story/7013/1163244

聯合報 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2015-09-03

一個擬人化包包、一個虛擬城市,讓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碩士生劉經瑋「包包流浪記」系列插畫,在今年日本插畫大賽拿到首獎,是台灣第一人。

「這是包包獨自流浪的奇幻故事」,劉經瑋說,故事敘述一個包包被主人遺棄後決定獨自去旅行,透過繽紛豔麗色彩,結合台灣城市景象、日本漢字、歐風構圖,讓觀眾跟著包包一起流浪。

劉經瑋說,「包包流浪記」來自網路作者「火星爺爺」原創故事,兩年多前在亞大老師推薦下,和火星爺爺搭上線,一人寫故事、一人繪插畫,創作百餘張作品。

這次以「與主人分離」、「迷失在城市」、「下定決心」、「永不放棄」等五張系列插畫作品參賽獲獎。

他表示,許多構圖靈感來自電影,盧貝松電影「終極追殺令」是最愛。每張插畫都像說一個故事,場景安排是最大挑戰,最困難的一張曾畫一個多月。

亞大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謝省民說,日本插畫家協會會長蟹江隆廣稱讚劉經瑋運用樸拙的色彩、造形的創造力,不但深具故事性,也帶來想像的趣味性,畫出日本人所沒有的獨特感。

劉經瑋從小喜歡畫畫,因祖父、父親都是軍人,希望他從軍。國中畢業報考軍校,讀了半年不適應轉回普通高中,但成績一直不理想缺乏自信,不過對畫畫的熱情不減,閱讀國外插畫書籍是最大興趣,考上亞大正式學設計與插畫創作。

「把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劉經瑋說,父親雖然不特別支持,但一直這樣勉勵他。他說,年底「包包流浪記」手繪本將在台灣上市,並在東京展出。

謝省民表示,日本插畫大賽今年第十五年,全球一百七十四位專業插畫家、三百四十八件作品參賽,劉經瑋獨獲大獎相當難得,一獲獎就接到國際出版界邀稿。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范揚宗的泳池味 潮濕又曖昧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3000652-260115

換上泳褲泳裝、噗通下水去,享受泳池帶來的清涼。泳池,是陪伴許多人度過炎熱夏季的好地方,台灣藝術家范揚宗從小愛玩水,每年夏季必去泳池報到,除了去游泳,他也觀察泳池的周邊生態,將泳池的光線、溫度、氣味和人物的肌膚、汗水,一一入畫,現於也趣藝廊推出「氣味潮濕」個展。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油畫組,范揚宗過去以「造飛機」系列畫作廣為人知,而後陸續描繪夜店、割草等題材,都與他的生活經驗有關,近兩年發展出「泳池」系列,描繪他最熟悉的泳池,「氣味潮濕」展出15幅泳池新作,有情欲流露,也有泳池空間百態的刻畫。



◆ 台灣童玩世界發光 致理奪4德國紅點獎
http://udn.com/news/story/6929/1157837

聯合報 記者魏莨伊/新北報導 2015-09-01

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號稱設計界的「奧斯卡獎」,致理科技大學今年總共有4組學生獲紅點獎,其中「台灣童玩」、「中國漢字的故事」以及「台灣油紙傘」更獲最佳獎。今年最佳獎(Best of the Best)有81件,致理就占了3件,相當不易。

負責指導的多媒體設計系主任陳世倫說,「外國文化我們做不贏外國人,我們從台灣、中華文化發想,學生肯下苦工、認真找資料,深入瞭解自己的文化,才有好成績。」

「台灣童玩」是介紹30件童玩的書,手巧心細,裝在設計成冰鈴機的書盒中,頗有質感。創作者是夜間部的簡文娟、林庭佑以及張修華,3個人除了找古玩書籍,也到台灣玩具博物館鑽研早年的「不花錢的遊戲」,如草編蚱蜢、風車,直說「愈做愈興奮,這些童玩從來沒見過」。

「中國漢字的故事」由蔡宗宸、周從嘉、陳聖翰和林浩偉創作,集冊介紹80個從甲骨文演變至今的象形文字。

蔡宗宸說,為拍照對照,半年來鑽研古董、佛珠店,找酒甕、旗袍、玉珮等特殊道具,「為求質感,封面重製7次才滿意」。

※ 相關報導:

* 金點概念設計獎 45作品入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3000657-260115

總獎金高達100萬、已於7月底截止報名的「金點概念設計獎」,今年收到來自亞洲、歐洲、美洲共15國、2300多件作品參賽,經過密集初選,共有45件作品脫穎而出,其中來自南台科技大學的林佳駿以「多功能花窗衣架」入圍,外型取材台灣老式建築花窗,衣架還可彼此串連,兼具創意和環保的設計,贏得評審青睞。

另外,銘傳大學參賽團隊的作品「合字文間」,構想源自春聯的合體字「招財進寶」,探索中文將單獨文字組成圖像的作法,並加入日常流行語如啾咪、奧步、淡定等,創意十足。來自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的「彩虹森林」,則取材竹林意象,透過三稜鏡在陽光下的反射,產生如彩虹般的光幕,營造同志及多元族群的友善空間。



◆ 冷氣推著走 紐約藝術家反思科技成癮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163435

文/非池中藝術網 2015-09-03 udn

當天氣潮濕悶熱,人們就開冷氣降溫,但冷氣排放的熱能,反而加劇全球暖化。紐約藝術家桂格里‧詹姆(Gregory James)製作一台行動空調,反思人們想要隨時隨地吹冷氣的慾望,讓環境不斷惡化。

行動空調是改造賣場購物車,加裝一個約136公斤重的發電機,體積相當龐大。人們在使用前,得穿上化學防護衣,這套防護衣背後會用巨大鐵灰色的排氣管連接行動空調,才能享受到舒適的溫度。

炎炎夏日,當藝術家穿著不透氣的防護衣,推著笨重的行動冷氣機,緩慢地走在紐約街道上,人們不禁被他奇特的裝備所吸引,可能感到百思不解,為何不直接穿少一點衣服上街,或羨慕他在戶外擁有專屬的空調。

但這台機器只能提供一人使用,周圍還會散發滾滾熱氣,影響路過的人們,因此很難普及到日常生活。桂格里‧詹姆表示,他希望這個藝術裝置能解決現代社會的弊病,當人們過度依賴科技生活,同時以自我為中心思考事情,就很難為後代子孫留下美好的環境。

9月3日,桂格里‧詹姆會「全副武裝」推著行動空調,漫步布魯克林與曼哈頓街道,同時邀請人們參加這場遊行,並廣發傳單。傳單會印上「恢復你的獨立,走到戶外體驗大自然」的標語,呼籲人們離開被科技掌控的生活,重新返回大自然。

fsj 提到...

社論-為台灣文創產業的發展前景把把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4000034-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9月04日 主筆室

由文化部和國發會共同合作,於2011年首度推出的文創投資第一期計畫,在實際運作了4年之後,兩個部會又再接再厲的於3日宣告,文創共同投資第二期計畫正式開放投標。文化部長洪孟啟並在啟動儀式上強調,二期計畫將強化文創產業的跨域整合,並結合金融界相挺,以期達到文創業者、金融界與政府三贏局面。

準確來講,由政府主導的文創投資第一期計畫,原規劃為期10年,預計要到2021年才算執行完畢。如今,第一期計畫的執行時間尚未過半,文化部和國發會卻又忙不迭地推出第二期計畫,這在由政府部門主導推動的計畫型公共政策方案中,實屬異數,但我們認為,這是值得肯定的創新作為。一方面文創產業的發展其實還在摸索階段,第一期計畫設定的執行期程雖是10年,但實際運作了4年,績效卻不如預期,凸顯了原計畫的某些缺失。因此與其坐等10年期滿,才推出進化版的第二期計畫,還不如提前推出。另方面,即使第二期計畫已正式推出開放投標,但真正要成案,以及孵化出產業規模,仍需要一段時間。因此,如果一定要僵化的等10年期滿,才推出第二期計畫,等於是浪費了6年的寶貴時間。在目前舉世各國,尤其是對岸也在大力發展文創產業的態勢下,台灣實在經不起這種時間的浪費。

總結來看,第一期文創投資計畫推動4年來,階段檢討其績效,國發會的林桓副主委明白指出,政府過去推動文創投資出現了二大盲點。其一是把製造業量產的概念照搬到文創業;其二是以為複製好萊塢經驗,就可以快速獲致商業化的獲利模式。卻輕忽文創產業的發展茁壯,至少還要有供應鏈的發展以及異業結合等配套。林副主委的這一番經驗總結,讓我們想起鴉片戰爭後,當年朝野的有「識」之士,能夠想到的也只是鼓吹應該「師夷長技以制夷」。一直要到甲午戰爭敗給日本後,才驚覺光是學會製造堅船利炮是不夠的,背後整套的制度、文化才是關鍵。

除了主管官署提出的二大盲點,從數據來看,也顯示第一期計畫的推動難以為繼。包括通過的投資案,幾乎全部集中在娛樂影音事業,而真正需要資金挹注、扶植的新創或微型文創企業,反而無法獲得專業管理公司的青睞。在這種情況下,國發會匡列的40億元資金,4年下來實際只投資了8.13億元。而如果是其他資通訊或生技產業,恐怕一個案子的投資金額就不只40億元。也正因為發展規模不如預期,導致原初有興趣參與投資的12家管理顧問公司,4年下來卻只剩下5家在硬撐。

正是總結了第一期計畫實際推動4年來的策略盲點與數據落差,號稱進化版的第二期計畫,除了把投資對象從狹義的文創事業,調整為以具有投資潛力的文創業、整合文創事業為主;同時也放寬投資公司的資格,擴及所有創投、投資公司,金管會甚至鬆綁錢彈最足的保險業也可以投資13項文創產業。除此之外,更調整國發基金與創投業者的投配比,從原來的1:1,改為經文化部推荐或重點扶植的產業,國發基金與創投業者的投配比可調為3:1。

經過這樣的調整、修正,文化部樂觀的期待,在第二期計畫開放投標的40天期限內,鎖定國內10大金控為首的創投業,能夠引導民間7億資金的投入。

為什麼對民間創投業參與文創投資案的期待只有7億元?原來是第一期所匡列的40億元國發基金,4年下來只投放了8億出頭。因此第二期計畫國發會匡列的投資金額只有20億元,在3:1的配比下,如果在40天的招標期內就能夠導引7億的民間資金投入,比起第一期執行了4年才招引8億資金,績效自然可算是大躍進。而如何評估文化部這麼低的投資期待值?從好的一面來看,可以說文化部已較4年前務實,不再好高鶩遠。但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政府一再倡言要輔導、推動文創產業的發展,但前後兩期的投注資金卻只有60億元。以這樣的資金規模,想要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台灣文創品牌,顯然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也許主導部會已經很務實的認定,我們文創產業的發展,只能是侷限在台灣市場規模下的「小確幸」模式而已!(工商時報)



◆ 敲響銅鑼機器人 百工展登場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65387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 2015-09-04

「宜蘭城百工展─舊城銅、錫工藝展」即日起到12月15日在鄂王社區楊士芳紀念林園展出,包括揚名國際的「林午鐵工廠」、「李弘仁錫藝」和「利豐板金行」三家的銅、錫工藝作品。

宜蘭舊城當中,存在一些具有歷史傳統的金屬工藝店鋪,包括製作銅鑼聞名的「林午鐵工廠」,其銅鑼作品不僅行銷到全台,甚至到東南亞和其他國家,也遠赴義大利參加米蘭工藝展,師傅林烈輝昨天向市長江聰淵介紹藝品,一起敲響銅鑼機器人。

這次的百工展中,展出許多古物,也規畫「傳統工藝」和「匠心創意」兩個主題,傳統工藝包括古時候的手電筒、以煤油為燃料的燈具等;匠心創意則是結合技藝與美感,用銅片打造蘭花、牡丹花和卡通圖案,展場中最吸睛的工藝品莫過於用1500片「墊圈」焊接成的的球體,上面還鑲有彩色玻璃。

江聰淵表示,舊時代日常生活的銅、錫工藝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但隨著社會轉型,已逐漸被機器大量生產的製品所取代,市公所將與社區合作,明年待宜蘭縣舊議會整裝後,規畫舊城百工技藝展示區,展出各項藝術作品。

※ 相關報導:

* 故宮玩文創 國寶商機無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4000516-260115

故宮的衍生商品每年締造可觀銷售業績,國寶衍生商品競賽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紅翻天的紙膠帶《朕知道了》、《翠玉白菜傘》,乃至最新推出農曆7月應景的《鍾馗公仔》,與開學文具組《犧尊的日常生活》等,都是歷年競賽得獎作品。

今年共有531件參賽作品,創下歷屆以來參賽件數最多的一次,參賽者有7成還是學生。



◆ 陳弘耀辭世 一刀傳成絕響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4000507-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4日 郭佳容、邱祖胤/台北報導

以《一刀傳》聞名的漫畫家陳弘耀,上月在家中跌倒,導致顱內出血,送醫後不治,於8月27日過世,享年51歲。陳弘耀寫實功力驚人,分鏡語法獨特,曾多次代表台灣參加安古蘭漫畫節,今年法國葛連那出版社更計畫與他合作推出漫畫《毛澤東》。

漫畫評論家洪德麟表示,陳弘耀的細膩畫功及古今交錯的敘事手法,在國內外漫壇均屬難得;漫畫家敖幼祥感嘆:「台灣的漫畫大樹又折了一根枝幹。」昨天許多漫迷聞訊感到惋息:「《一刀傳》成絕響了!」

用畫面和人溝通

陳弘耀經常一頭長髮綁成馬尾,外形清瘦儒雅,言談像個內斂的學者,和他筆下濃烈的風格與誇張的動作場面,形成強烈對比。

他生前曾說:「我的心中一直有故事想說,但用言語無法表達,因為有太多的場景跟畫面。我能做的就是把它畫出來,用畫面和人溝通。」

曾離開漫壇20年

陳弘耀生於1964年,就讀復興美工時,曾在校內展出長篇漫畫《末日》,造成轟動,19歲那年接下電影《魔輪》漫畫版創作,並著手創作《一刀傳》,惜因服兵役而停擺。1986年開始在《歡樂漫畫》雜誌連載《大西遊》,1989年在《星期漫畫》雜誌連載《一刀傳》,聲名大噪,單行本銷售破萬冊。

《一刀傳》描述生在80年代台灣的陳一刀,陰錯陽錯與明朝的陳一刀交換身分,個性不同的兩人憑著武功與機智應付種種困難,故事逗趣且充滿冒險,可惜第一部結束後,始終未能推出續集,漫迷如今只能空嘆息。

不過,由於國內漫畫出版環境起起落落,《一刀傳》歷經《星期》、《歡樂》、《HIGH》三本雜誌休刊,陳弘耀於1990年決定棄漫畫就插圖,並參與廣告與電玩角色設定工作。

跨越搞笑與科幻

與陳弘耀同期出道的漫畫家傑利小子表示,「陳弘耀的觸角很廣,表現手法融合單幅、四格和連環漫畫,題材也跨越搞笑、寫實到未來科幻題材。」

2011年,陳弘耀在《Taiwan Comix》發表《時間遊戲》短篇漫畫集,重出江湖,令漫迷驚豔不已,更獲邀到法國安古蘭漫畫節及、巴黎龐畢度中心和布魯塞爾等地展出。

去年陳弘耀與法國漫畫編劇尚大衛.莫芒洽談合作漫畫《毛澤東》,原定今年夏天簽約,可惜因陳弘耀過世而計畫中斷。(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台漫黃金期 他的漫畫如電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4000510-260115

80年代是台灣漫畫的黃金時代,培養出一批台灣漫畫家,當時同在《星期》、《歡樂》月刊發表的陳弘耀、阿推、曾正宗和傑利小子,被稱為四人幫。談起並肩創作的歷程,傑利小子說,「他思維縝密,敘事手法成熟,《一刀傳》是集大成的作品。」

fsj 提到...

家將面譜VS.睡魔祭 畫上月琴有藝思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6000374-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6日 金穎清/台北報導

台北市文化局和月琴協會主辦的「台灣月琴民謠祭」昨天開幕,由台灣月琴民謠祭創辦人陳明章彈奏月琴,搭配舞者的桃花舞,為月琴祭系列活動揭開序幕。今年特別請來北港家將面師黃志偉,和日本青森傳統藝能傳承師五十嵐清勇,分別以家將面譜和「睡魔祭」圖騰彩繪月琴,打造月琴新風貌。

文化局指出,陳明章的創作蘊含隨興道地的台灣土地味,導演侯孝賢的電影《戲夢人生》配樂,即是陳明章以月琴作為主要樂器的創作,還曾獲比利時法蘭德斯影展最佳電影配樂獎。家住北投的陳明章說,20歲那年深受民謠月琴歌手陳達的作品感動,決定思索從土地出發的創作,找尋屬於台灣的音樂,並立志傳承月琴文化,因此在5年前創辦台灣月琴民謠祭。

隨著月琴祭邁入第5個年頭,陳明章邀請融入當代繪畫技巧的家將面師黃志偉,以象徵吉祥圖案組成的家將面譜彩繪14把月琴;還請到日本青森睡魔祭繪師五十嵐清勇,在12把月琴上繪製多采多姿的日式傳統祭典圖騰,增添月琴祭的視覺意象。

昨天開幕記者會上,不僅有清江國小學生敲打出氣勢磅礡的鼓聲,月琴祭專屬的「桃花舞」也首次亮相,文化局表示,其融合車鼓戲和家將特色的舞蹈,將於月琴祭活動期間推廣,期盼能在閉幕時,與民眾營造千人共舞的盛況。

台灣月琴民謠祭自9月5日至10月4日,在北投溫泉博物館舉辦月琴彩繪裝置展和影像展,周末則有月琴民謠講座、講唱會和音樂會,國寶級藝術大師楊秀卿、廖瓊枝,以及日本三味線演奏團體和三弦會等將接力演出,傳承月琴文化。(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人體如畫 留住運動瞬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6000363-260115

像鳥兒展翅在天空飛翔,像無重力的太空人在水裡優游,來自英國的攝影雙人組合「Anderson & Low」首次來台展出他們享譽國際的成名作「Gymnasts-NDGT系列」。

「Gymnasts-NDGT系列」是與丹麥國家體操隊合作,Anderson & Low以膠捲記錄體操選手的動作瞬間,真實傳達人體線條的動態之美。其中,在水下以及和火圈互動的「水」、「火」系列,難度最高。

「Gymnasts-NDGT系列」始於1998年,2000年方才完成。有別於一般運動攝影偏重競賽過程的畫面,Anderson & Low更想呈現的是丹麥國家體操隊選手優雅的肌肉線條,如古希臘藝術歌頌的人體之美,同時,畫面中的人體也流露出戰士般的堅毅性格。更重要的是,「Gymnasts-NDGT系列」多幅影像看似合成的效果,卻是在沒有電腦後製的情況下真實捕捉。

* 靠觀摩和自學 畫佛素人變達人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67451

擅長畫佛像的徐富玉,過去從未學過繪畫,3年前突然覺得皈依佛法已有相當心得,想透過畫製佛像表達她的領略,找了三位老師拜師學藝,連學費都繳了卻沒有學到任何技巧,激起她靠著大量閱讀中國敦煌壁畫、印度繪畫及網路自學,走出富有個人風格的畫風。

....個子嬌小、俐落短髮的徐富玉已經60歲了,聲音依然宏亮有力,她說畫佛像需要高度專注力與體力,才能一氣呵成,「只要畫錯就表示不尊敬」,她堅持每次下筆都是心存恭敬與慈悲心懷,還常因領悟到經書中的經典故事,深受感動而淚流滿面。

她也是少見使用礦物石粉、鹿角膠作畫的藝術家,作畫前,她都得將各顏色的礦物石粉先篩過,再加入鹿角膠,隔水加熱成液體,她說高成本的材料雖然很麻煩、又很貴,但是成品放很久都不會褪色。

* 裁縫師改拿彩筆 90歲畫生命史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67623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十一年前在南投埔里桃米社區創辦長青繪畫班;之後將繪畫班據點擴及鄰近樸素藝術家林淵故居「石頭厝」的魚池鄉內加道社區。充滿傳奇色彩的林淵原本是農夫,六十五歲退休後,從石雕展開藝術人生。

如今在石頭厝附近,一群老人先後由廖珮如、石珠鈴指導作畫,延續了林淵傳奇。這群在山林中孤軍與藝術奮戰的老人,過去以生命寫歷史,現在用彩筆圖說生命史。

* 凱達格蘭少女 動漫萌樣吸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5000426-260115

凱達格蘭少女頭戴羽毛裝飾,腰間繫著葫蘆,萌樣的神情活潑靈動,漫畫家邱若龍正著手創作平埔族神話故事,目前完成凱達格蘭族少女的大幅畫作和作品原稿,正在「原繪聲影—原住民族主題繪本暨動漫特展」展出。

「平埔族有很多精采的故事,透過漫畫傳遞歷史,相較於文字更為豐富,又比電影直接、簡單。」....邱若龍曾擔任電影《賽德克‧巴萊》美術顧問,最近他投入創作平埔族歷史故事,以各族神話為主題,目前完成《凱達格蘭故事》。

fsj 提到...

王修功陶藝 絢麗中閃耀彩釉色塊的幻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6000648-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6日 文/何志平

陶瓷釉彩是工藝作品中具有最絢麗多變的色彩,在漫漫陶瓷旳演進發展中,釉彩的進化是最關鍵的因素。中國歷代在陶瓷技藝上不斷推陳出新,雖會因當時製陶水平及文化發展而有所變化,但在釉彩與時俱進的運用下,讓中國陶瓷藝術成為世界級的重鎮與發源。

臺灣陶瓷工藝六○年代開始萌芽,在此之前僅能生產傳統的粗陶器皿,且多以日常用品為主,幾無藝術價值可言。王修功就在這樣的物資匱乏、陶瓷產業處於一片荒蕪的環境下走入「陶」的世界,轉眼近六十載。1947年進入杭州藝專美術系(今中國美術學院),師承黃賓虹、潘天壽的王修功在這接受國畫及美學紮實的訓練及基礎。隔年,在校聆聽戲劇家王漢就中國當代藝術現況的演講,王漢提出:「藝術是反映時代特色,在中國繪畫紮實的傳統下,急需新的藝術創造、新的觀點來反應時代。」這場演說影響王修功一生的創作理念,也成為其畢生永無止境的追求。

燒陶需要功夫,形成釉彩的釉藥更是艱深複雜的學問。台藝大工藝設計系教授劉鎮洲認為:「影響釉藥成敗的因素很多,在材料上有成分與產地的差異;在燒製上有氧化與還原的調控及升溫與持溫不同的效果;而在實際運用時又有坯體呈色與收縮度的調整,以及各種施釉技法的運用。」而王修功則是是臺灣堅持以釉彩表現為主的陶藝家中,最資深而傑出的代表性人物。

自古以來「創新」及「突破」是成為大家的必要條件,「低溫釉上彩」是早期的陶瓷燒製技法,此種以低溫經三次讓不同顏色燒成的技法有吸水性差、裝飾花紋易磨損、以及釉色彩度不夠高等缺點。然而,當時不斷思考將陶瓷由實用轉型到較高藝術層次與境界的王修功,以「不按牌理出牌」的方式與堅韌個性,打破慣常的釉料配置模式,並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終於開創出一次燒成技法的「高溫釉下彩」。這項在中國陶藝史上亦為空前的技術層次,不僅讓臺灣瓷器呈現繽紛亮麗的絢爛色彩,其混然天成富變化的風雅韻致,在藝術性的表現上甚至超越中國著名「唐三彩」,而被譽為臺灣陶瓷藝術界的先驅與開拓者。

「高溫釉下彩」呈現絢爛色彩藝術表現超越中國「唐三彩」

王修功曾自述其創作理念:「在多變的釉彩與不同的坯體運作中,以我長久來自創作繪畫藝術的體悟,強烈的塑造出我個人特有的語言。」身體力行的他捨棄仿古,企圖形塑臺灣獨特的風格與時代特色,在1971年與楚戈、于還素等共同發起,邀請臺灣老中青包括:黃君壁、馬壽華、劉其偉、劉國松、何懷碩等41位畫家,以大融合方式將繪畫與陶瓷進行跨領域結合,改變傳統陶瓷只具其形,未能署名的慣例。這場名為「第一屆當代名畫家陶瓷展」的重大成功,如同其女王曉蘭女士所言:「在大膽創新的『策展』理念中,有著他對於當時當前文化的發展所投注的關心,以及陶瓷之於藝術領域不斷探索、求新、求變的自覺。」作家廖櫻華也認為,此展覽象徵雙重意義:「一是將畫中的水墨韻味用陶瓷表現;二是跳脫仿古之路,建立當代新風格。」

百年前畢卡索解放形體,馬蒂斯解放色彩,才有抽象畫的誕生。這股抽象意念西風東漸後,王修功在1984年也在西方藝術風潮下走入抽象意境的陶藝創作,特別是「新造型運動」的代表蒙德里安。這位宣示「造型方法乃三原色(紅、黃、藍)與三非原色(白、黑、灰)須受長方形的限制,且構成必須保持均衡」的抽象大師給王修功頗大的啟示。而後各式多彩釉透過水平、垂直線,將畫面大膽的分割成無數矩形、大小不一的多彩釉瓷版拼貼作品開始出現,接著王修功更進一步意圖打破單純的方框組合,而以壓鑄成形的陶版,透過多種釉彩燒製再切割組成。《莫非「蒙德里安」乎?》、《多彩釉點、線、面構成》,都是令人讚嘆東西文化的融合創新與大膽嘗試。

王修功多彩釉拍價不斷攀升反應其陶藝貢獻與尊崇地位

楚戈曾用「出乎自然,非由造作。」來形容王修功作品的靈動韻致,這樣的特質讓他躍上國際舞台發光發熱。1972年以《沉黑流釉扁腹帶耳瓶》入選義大利「法恩札當代國際陶藝展」,1973年獲頒美國「聖若望大學藝術獎」。在陶藝界一股創新風潮蓬勃發展下,王修功於1982年在當時臺灣有現代藝術推手之稱的「春之藝廊」舉辦第一次個展,爾後十年間在「春之藝廊」共展出五次,奠定他成為將陶瓷技藝登上藝術展覽殿堂的領航者,近期則多次在「陶藝後援會」舉辦個展,在他封窯後成為陶藝愛好者流連之地。

王修功曾說:「藝術和工藝的差別在於『作品的目標』。就工藝品而言,技術比藝術重要,他是普通的、實用的。但如果你生產的東西是獨一無二的,跟別人做的都不一樣,那麼『陶』才能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中國傳統的器物稱為「裝置藝術」,以大量複製及實用為主;藝術品則表現作者內在真實的情感及豐富的生命,適合觀賞與收藏,故被稱為「造型藝術」。王修功今年榮獲第二屆新北市陶藝獎的『陶藝成就獎』,這對一位50年來可謂陶藝發展最具貢獻者、促進臺灣陶瓷跳脫仿古,走向新時代的先行者、藉由作品上彩釉色塊的幻化,發出引人入勝之視覺饗宴的創作者、以及融合東西方藝術文化,成為透過「陶」為媒材來體現近似抽象語彙的領悟者,王修功的獲獎應為實至名歸。

王修功的多彩釉系列創作,不僅在藝術層面揮灑絢麗色彩,釋放生命與熱情,在國際拍賣場上也展現相對藝術層次的高度認同價值。2012年中國嘉德秋拍中《多彩釉瓷盤》以臺幣約170萬成交,2013年金仕發台北春拍《多彩釉盤》更以377.6萬落槌,迭創新高。在可預見的未來,王修功的多彩釉的價格將會不斷攀升,與其在陶瓷藝術的貢獻與尊崇地位相互輝映。(中國時報)



◆ 綠營文宣吹「永真風」 圈圈規矩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6000283-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6日 管婺媛、周思宇/台北報導

民進黨為2016大選找來知名設計師聶永真替選舉主視覺操刀,設計「Light up Taiwan」圈圈作為視覺圖樣,不僅從大選海報、文宣都走「聶永真風」,更要求立委候選人若使用「永真圈圈」與字樣,也需嚴格恪守各項規定,光是使用圈圈注意事項就達20多頁,讓許多立委私下抱怨,「第一次弄文宣這麼麻煩!」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這次大選視覺圖樣走極簡風,不論文宣、名片、小額募款悠遊卡、競選服裝等,全都以「圈」貫之。因聶永真設計主視覺有其理念,從字型、排版、用色等都不可任意更動,黨中央因此羅列20多頁「圈圈使用手冊」,並派發言人王閔生在手冊中說明,規範立委們印製文宣的注意與禁忌事項。

如圈圈內不可出現人頭、數字,不可任意更動圈圈顏色,不可在主視覺上更換其他非黑或白的有色照片等等,都讓不少立委團隊大呼「麻煩」,光翻閱這本「圈圈使用手冊」就讓人一個頭兩個大。

雖然黨部附上使用手冊,但還是有不少立委候選人搶印時發生烏龍事,或有人遊走「違規」邊緣,另類使用「永真圈圈」。

如民進黨立委蕭美琴,為跑行程宣傳,早在黨部提供圖檔時,就先設計「圈圈謝卡」,但將文字列印在圈圈內,已經踩到紅線,最後只好整批作廢;重印的文宣,也因圈圈禁忌太多乾脆不再使用。

又如台中市第8選區民進黨立委候選人謝志忠,直接將「圈圈」上下疊成「8」字型,使用在APP圖檔文宣上,雖完全違反使用手冊,但連同黨立委看了也說「有創意」。

另外,由於使用上可分「完整圈圈」或「部分圈圈」,也有立委乖乖遵守規矩又巧妙使用「永真圈圈」設計。如民進黨立委李俊俋、蔡其昌等人,就將1/4圈圈各自使用在文宣、扇子與筆記本,相當成功。

不過,由於蔡大選視覺設計字體採台灣本土研發的「文鼎晶熙黑體」,因此立委候選人若要使用該字體,每用一次就要付一次錢,幾乎沒人使用與小英文宣同樣字體。(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著色書遭逆襲 刮本類兩岸熱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5000975-260301

兩岸著色書熱已退潮?《秘密花園》在大陸銷售破百萬,在台灣也超過50萬冊,續作《魔法森林》在大陸銷量也破50萬冊,但有些通路反映著色書逐漸降溫,甚至因為它「沒養分」而下架。然而新的「著色」玩法又開始占據兩岸暢銷榜,預計今年下半年仍是著色書天下。

....光是著色書已玩膩的消費者,將目光轉向了「刮本」。由南韓Lago Design推出《Scratch Night View夜景刮痕》,近來在兩岸亦帶動起新熱潮,只要用筆依輪廓刮下覆蓋的鋁粉,就像點亮了世界知名景點的夜景。刮本在淘寶搜索指數甚至逆襲《秘密花園》,在台灣博客來網路書店也占領分類熱銷前10強。

※ 台灣以前就曾賣過單張的「刮畫」。

* 療癒系爽爽貓 築夢10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6000368-260115

總是張著大大的眼睛、皺著一邊眉毛,圖文作家Second創造出爽爽貓角色,至今累積16萬粉絲,他從高中立志自創品牌,跑遍國、內外創意市集,近日將追尋夢想10年的心路歷程化為圖文創作,出版《給差一點錯過的夢想》。....爽爽貓第一次曝光是在台北松菸開幕的展覽,Second說,「當時曲家瑞老師偶然看到爽爽貓,覺得他很適合現代人需要鼓勵、療癒的特質,邀我到松菸展覽,後來朋友建議我成立臉書專頁,分享創作和文字,才有後來的爽爽貓。」

fsj 提到...

文字風景MIT 金萱從微糖到全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7000420-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7日 洪欣慈/台北報導

台灣是繁體中文使用最普及的國家,但街道上每天映入眼簾的字型,卻幾乎沒有一套是來自台灣設計。「justfont」團隊在網路上發起網路募資,打算設計出一套屬於台灣本土的字型「金萱」,希望「改變台灣的文字風景」。募資預計本周正式上線,引起許多網友關注。

「現在大家走在街上常見的字型,幾乎都不是台灣設計的。」justfont創辦人葉俊麟說,不管是海報、招牌還是廣告傳單,「字型」都是版面上相當重要且引人注目的一環,但現在常使用的字型,如姚體、蒙納長宋體等,多半來自日本、香港或中國大陸,當各界都在追尋「台灣意象」、「本土化」同時,「最常見的字型卻都是進口產品。」

字型不是電腦產生

葉俊麟感嘆,台灣在1990年代,曾是漢字圈重要的字型設計基地,常用的「新細明體」、「標楷體」,以及曾風靡一時的「少女體」、「娃娃體」等都出自台灣,但從2000年後,台灣字型設計急速衰落,15年來累積不超過5套,相較日本3000多套、中國大陸300多套,差距愈來愈大。

「justfont」團隊從雲端字型一路做到社群推廣,慢慢打開社會大眾對字型的認知,「大家開始知道,字型得靠設計師一筆一畫設計,而不是電腦自己產生的」,葉俊麟說,當有人開始對設計字型產生興趣,「就要有人開始做,實際往前行。」

藉網路募資創品牌

團隊希望透過網路募資,設計介於明體與黑體間、屬於台灣的字型「金萱」。團隊表示,「金萱」兼具乾淨俐落與溫暖,在設計上也更重視漢字韻味,筆畫曲線硬朗、有精神,凸顯屬於台灣的字型設計特色;取名「金萱」則是取材台灣茶及手搖攤文化,預計推出5種不同粗細,以「微糖、半糖、全糖」等趣味方式命名。

葉俊麟說,藉由募資,團隊想推翻過去只有大公司能做字型的想像,也能在初期掌握市場反應,若模式成功,未來便能啟發更多設計者投入字型產業,「走出台灣自己的品牌。」(中國時報)



◆ 成本高、盜版多 壓垮台灣市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700042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7日 洪欣慈/台北報導

世界上各文字系統都需要自己的字型設計師,而字型繁複、字數眾多的中文字,又是其中最具挑戰的。justfont創辦人葉俊麟說,一套中文字型至少需設計7000到13000個常用字,平均需花2年以上時間,成本很高,但台灣盜版猖獗,多數民眾對字型版權沒有認知,已經少有人願意在台灣市場開發新字型。

葉俊麟表示,字型產生一開始得先從手稿畫起,再來試做基本字,接著調整風格、確立基本筆畫和部首,前置階段過程至少就花上半年,之後每個字設計出來後,都還得靠設計師「手動調整」空隙大小、內線彎曲角度等細節一致後,才算真正完成。

再者,繁體中文成本比其他文字系統都高。葉俊麟說,日本一套字型最基本僅需4000字,繁體中文字型幾乎是兩倍,就算有電腦,每個字都得靠設計師一筆一畫調整,經驗豐富的字型設計師一天大約只能把10個字做到完美,「但設計師人數也不能多,人愈多愈難一致。」

字型設計耗時,但台灣卻普遍沒版權意識,盜版下載無所不在,廠商成本無法回收,不是選擇退出,就是壓縮成本,連帶影響品質。葉俊麟感嘆,日本社會重視版權,字型設計自然在日本能蓬勃發展,中國大陸、香港近年也都很努力,反觀台灣,「把定義漢字美感的權力拱手讓人。」

justfont成員蘇煒翔指出,每個時代會流行不同風格的字型,「就像時裝一樣」,每種字型背後也都有其設計及使用脈絡,但很多人不知道,例如中國大陸設計的「姚體」,是當時共產黨文革期間常見的政宣字體,字型瘦高、尖銳,卻流行於台灣日常生活,常讓知情的人覺得既好笑又擔憂。

蘇煒翔說,台灣現在都是在跟隨別人的字型,缺乏台灣自己的特色,未來「金萱」出現,會先跟本土設計者合作,讓字型在作品中曝光,當愈來愈多人使用,「生活中的文字風景就會改變。」(中國時報)



◆ 從門把到門板 都是手工藝術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7000363-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7日(執筆:江家華)

走進汐止夢想社區,一瞬間便能發現空間的「異樣」,公共空間有如「高蹺上的天使」獨樹一幟的雕塑藝術品,每一扇房門,也由著名的手工家具設計師「木頭馬丁」親手打造,琉璃門把則出自美國琉璃藝術家羅德曼巧手,讓人目不轉睛。

這一切,都是蔡聰明與基金會邀集請外國藝術家進駐的成果,免費提供外國藝術家3個月到半年的住宿,藝術家則在這段時間專心創作出能夠融入住宅內的藝術品,作為駐村交換。

駐村計畫是從社區舉辦嘉年華開始。基金會從美國飛夢社區請來5位藝術家進駐社區3星期,與居民討論遊行內容及如何製作道具。

如今夢想愈滾愈大,更多駐村藝術家協助打造起夢想社區的門面。嘉年華會已有來自全世界10個國家、32位外籍藝術家共襄盛舉。蔡聰明驕傲地說,「在汐止,便能夠做到國際藝術交流。」

同樣在汐止社后,雍和建設也釋出等待開發的閒置空間,由旗下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籌備處策畫成立「社后藝術工廠」,鼓勵年輕藝術家進駐,將位在2、3樓的「社后STUDIO」開放給30歲以下的藝術家,透過每一回徵選一位「村長」的遴選機制,讓藝術家一同交流。(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沙漠中燃燒的媽祖 讓台灣站上國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7000364-260102

汐止夢想社區的嘉年華名氣遠播,基金會將觸角跨出汐止,輔導過全台100多個社區。「新故鄉動員令」節目曾採訪的柑腳阿嬤森巴舞團便是一例,令劉克襄印象深刻。

蔡聰明說,基金會發現曾加入森巴舞團的阿公、阿嬤們回家再也不喊「這裡痛、那裡不舒服」,變得更有活力,「我的夢想是到雲林偏鄉,阿嬤鋤頭丟掉的時候,就可以變成森巴女郎。」

夢想社區今年8月底帶著象徵台灣文化的媽祖廟,遠渡重洋去參加「火人祭」(Burning Man Festival),10月17日將再度走上凱達格蘭大道街頭。



◆ 大學生化身藝術家 運用線條展現奇幻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3197

自由 2015-09-07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線條是許多事物的起點!」一群年輕創作者運用線條,以詮釋獨特創作「LINE集線」展,其中不乏年輕大學生初出茅廬,首次以藝術家身分投入作品,要讓作品中各式奇幻、創意與反思登上殿堂,挑戰世人想像。

「LINE集線」展…大秀創意

今年才十八歲的大葉大學造型藝術系學生黃昱瑋,生平首次展出作品,其風格奇幻,將大自然幻化人形搭配人臉,他說:「想要站在大自然的角度,開啟與人類的對話,進而讓人類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與尊重。」他自己也每逢假日便出遊、登山,臨摹大自然尋求靈感,因高中老師引介,成為這次LINE集線展中最年輕的藝術家,未來將投入立體雕塑,做出實體,朝向藝術家之路邁進。

廿歲的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國畫組大三生「氣球」,則用線條展現唯美少女風,本身喜歡日本漫畫,也因崇拜日本畫家石田徹也,作品中也呈現美型人物與實物結合,讓物品延伸情感、記憶等概念,如展出作品《反食的菜餚》,依附在龍蝦上頭的美少女被筷子夾住,讓平常消費食物的人類,成為食物或標價品,從中反思。

由藝高文創公司舉辦的「LINE集線」展,集結旗下藝術家如H、彼得先生、Yuchen、昱瑋、氣球等,展期至十月十三日。

※ 相關報導:

* 公共藝術展 現場看創作誕生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170447

「古月照今塵」怎麼翻譯成英文?東海大學美術系教授林文海和彰化縣文化局合作,邀請7名國內外藝術家創作公共藝術品,將放置在縣立美術館四周,策展主題「古月照今塵」譯為Eternity,一如公共藝術永遠和縣民在一起。

古月照今塵—2015彰化縣公共藝術創作饗宴,昨天在八卦山大佛風景區賴和詩牆揭開序幕,縣長魏明谷初體驗持電鋸鋸木頭,持榔頭和平口鑿子鑿石塊,呼應這次首創民眾可參觀、參與創作公共藝術的用意。

* 青年愛摺紙 變出東方巨龍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170500

廣西桂林90後年輕人秦坤,愛好摺紙並師從法國摺紙大師。他擅長摺各類動物和人物,作品維妙維肖,令人嘆為觀止。為秦坤在整理作品「東方巨龍」。

fsj 提到...

社計思維展 用設計解決社會問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8000520-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8日 張立勳/台北報導

設計有改變社會的力量,北市文化局與日本雜誌《日經設計》策畫,挑選日本著名的社會設計案例舉辦「日本經典社會設計展」,試圖引領民眾走入「社計思維」的思考脈絡,提供台灣不一樣角度重新思考,如何利用設計讓社會變得更好。

「社計思維─解決社會問題的設計」展覽由文化局主辦,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與日本著名「日經經濟新聞集團」旗下《日經設計》策畫,總編輯丸尾弘志擔任總策展人,即日起到23日在中山設計產業園區展示。

此次展品中,日本以實際案例證明,用設計為身障者創造新經濟模式、防災且重建復興災區以及將廢材變身生活精品,在日本橫濱市文化觀光局協助下,邀請日本知名社會設計品牌SLOW LABEL參展,讓身障者手製商品,再請設計師協助增加設計美感創意,替身障朋友打造具「社計思維」的新經濟模式。

文化局表示,知名社會設計團隊NOSIGNER展示了災害發生40個小時內所需的求生知識與維生器具,「石卷工坊」木工職人透過和東京設計師合作,教導地震受災者製作有設計感的家具,銷售到倫敦、巴黎。

特別的是,展覽還包含熱銷34萬頂的折疊式防災帽、協助日本東北海嘯災後重建案例,這些作品不僅精巧細膩,也充滿體現設計思考背後蘊含的人文關懷。

展覽之外,民眾可參與交流活動,文化局邀請日本知名社會設計品牌,或企業創辦人來台進行工作坊、講座,還有名人導覽,讓民眾深入了解設計如何與社會議題結合,甚至改善經濟生活。(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文化深耕 盼提制度性發展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172593

行政院文化部長洪孟啟上周走訪花蓮縣,用一天的時間走讀不少地方,提出他的感動和期待,但更希望文化部能因為這趟行程,重新檢視、詳述對花蓮文化發展的方向,以國家的高度,引導地方文化的永續深耕與發展。

歸納洪孟啟部長上任後首次花蓮訪視行程,包括社區營造、部落文化與獨立特色書店,這是三個截然不同的文化層次與發展面向,也可說是文化部承襲先前的文建會時代以來,推動發展縣市文化、社區總體營造、發掘與重建原住民族部落文化的總驗收,而這三個層次與面向,都是花蓮縣政運作非常重要的內涵。

* 一支台灣人發行的工具筆 募到上千萬
http://udn.com/news/story/7270/1174393

築物設計(mininch)在2014年以工具筆(Tool Pen)在國際募資平台龍頭Kickstarter成功募得美金近28萬元(約台幣840萬元),超過原訂目標金額40倍,連續7天高居Kickstarter產品設計熱門排行榜第一。

這是全球第一支抽換式工具筆,一年內已賣出了兩萬組,靈感發想來自台科大學生閩浩翔,後由築物設計的靈魂人物──兩位台灣年輕人蔡與哲與鄭宇宏實踐完成。

很多人都想知道,他們怎麼辦到的?蔡與哲說,一開始就設定要與坊間設計公司走不同的路,其中有四點堅持:一是百分百自有品牌、二是優越性的差異化、三是台灣製造、四是鎖定全球市場。

....今年4月推出的第二代工具筆,在短短40分鐘內募資達標,目前募到超過美金35萬元(約新台幣1,050萬元),這個金額目前在Kickstarter設計類品項中,創下純台灣團隊所發表專案的最高紀錄。



◆ 3D奧斯卡《即將消失的百工》奪大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9000464-260115

郭佳容/台北報導 2015年09月09日 中國時報

台灣電影在國際傳出捷報!導演曲全立7日以《即將消失的百工》獲得南韓釜山3D KIFF國際影展「最佳影片獎」,曲全立說,「影片正在洽談院線,最快明年播映,也將隨著3D改裝電影車巡演全台。」

2年前,曲全立就曾以《3D Taiwan》入圍有3D奧斯卡之稱的世界3D大獎,此次他從韓、日、美、德等19國、100多件作品脫穎而出,奪下大獎,他表示,「得獎只是再次提醒我拍攝電影的初衷,讓我可以不受挫折,一直拍下去。」

曲全立坦言,過去幾年來,國片不景氣,他投入3D電影的拍攝和推廣,被很多人認為是呆子,「我拍電影的價值在於,每一個鏡頭保留下來的影像,10年後再回頭看,會發現很多東西如果當時不拍,現在可能就看不到了。」

曲全立舉例,《3D Taiwan》和《藍色珊瑚海》是為了記錄台灣即將消失的美景,「珊瑚一直在死亡,蘇花公路的海岸也持續受到侵襲,這些鏡頭不需要語言,都能引起共鳴,證明我們的影像被需要、值得存在。」

《即將消失的百工》則記錄上百種台灣即將失傳的傳統工藝,曲全立說,他曾拍攝新竹內灣老街的簑衣達人吳草塔,他是第三代傳人、投入製作25年,過去3天可賣出1件,現在每個月賣不到3件,令人不勝唏噓。

「對我來說,保存台灣的特色人文和風景是重點,3D是我說故事的方式。」曲全立35歲時因腦瘤開刀,失去左耳聽力和左眼視力,更激發他拍電影的熱情。(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師大原創音樂劇 10月兩岸巡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9000932-260301

台灣音樂劇產學攜手合作寫下新頁!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與全民大影視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出品,兩齣原創音樂劇《懷疑愛‧症候群》及《受不了,我就是瘦不了》10月起展開兩岸巡演,邀得藝人李千娜、梁文音、林曉培助陣,聲勢果然大好,大陸場次目前票房銷售已達8成。



◆ 聲光幻影中 身體與文明在對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800044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8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1885年落成的新主教座堂上演科技秀,象徵人類身體與象徵文明的科技相互結合,安娜琪舞蹈劇場5日在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擔任開幕並發表作品《Second Body》。

獨特的空間場域連結作品氛圍,結合投影技術,一連3場吸引當地觀眾,不論是席地而坐或全程站著,都感受到人文與科技的新思考。

由廣藝基金會與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中心主辦的「QA Ring指上環視:國際數位藝術展演跨域合創計畫」,繼今年初成功將《黃翊與庫卡》推向紐約國際舞台之後,這次也媒合安娜琪舞蹈劇場前進林茲電子藝術節擔任開幕,也讓世界看到台灣在科技藝術創作上的驚人創意與實力。

安娜琪舞蹈劇場的《Second Body》,將360度的環場投影技術應用在移動中的人體身上,製造獨特的身體幻覺。

「無意識的使用身體,讓使用身體的方式變成自然身體的延伸,是透過知識、觀念及訓練的累積。而這過程就如同學習駕駛車輛的經驗,最後使得駕駛車輛變成一種無需思考的行為,車輛成為身體的延伸。」

安娜琪舞蹈劇場藝術總監謝杰樺表示,作品分成4個段落,從以聽覺建構身體,到學習如何使用身體,學習、理解、串連和建構身體邏輯的過程,進而討論身體和城市的關係,最後呈現適應、演化的狀態。

當地觀眾在結束後,幾乎都留下來與團隊互動,目前任職林茲國家大劇院的台灣籍藝術總監林美虹也特別前來觀賞。一位國外觀眾表示:「看完《Second Body》我終於瞭解,我為什麼一定要來這個藝術節,就是為了看到這部作品。」(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比利時古城中 聽見台灣之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8000442-260115

比利時「城市之音:國際聲音藝術節」(City Sonic:International Sound Art(s) Festival)將於9月12至27日在蒙斯市(MONS)舉行,邀請4位台灣新媒體藝術家張永達、王福瑞、王仲、姚仲涵參展並示範表演。

比利時蒙斯市榮選為今年歐洲的「文化首都」,「國際聲音藝術節」是歐洲頗具指標的數位藝術節之一,致力發展聲音藝術的多元性和跨領域創造性,核心在將聲音轉化為人與人之間的媒介。

fsj 提到...

奇蹟!開發台灣字型 兩天募近兩千萬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77562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15-09-10

因網路集資引發熱議的「金萱體」字體,設計團隊以「培育新鮮台灣文字風景」為號召,八日推出募資專案,不但獲得立法院長王金平注意,到昨晚就募資逾一千九百萬,創下集資奇蹟。

台灣字型設計團隊justfont(就是字)為團隊自創的「金萱體」八日發起募資計畫,原預計兩個月募一百五十萬元,明年八月完成金萱體第一號字形(金萱半糖)。八日上午募資,短短七十六分鐘達標,到昨晚十一時逾一千九百萬。

王金平還在臉書粉絲頁「台灣公道伯王金平」分享,指分享數破萬就贊助五十萬元。讓與王金平素昧平生的團隊受寵若驚。

「金萱體」乍聽似手搖茶飲。出自六名平均年齡不到卅歲的年輕人的創意。成員蘇煒翔說,「金萱體」介於黑體與明體的字型,猶如金萱茶介於發酵茶及未發酵之間。

台灣九○年代是「字型設計的重鎮」,二○○○年網路經濟泡沬化、網路盜版猖獗等影響,沒落至今。justfont創辦人葉俊麟說,時下流行的字型屬於台灣的不到五套。反觀日本有三千套、大陸有三百套字型(含正體字在內)。近十五年來流行的中文字型多半來自日本、香港和大陸。葉俊麟感嘆「你每天都會接觸字型,卻也最不熟悉它。」

蘇煒翔指出,如果沒有自己生產字型,「我們的街景文字,或許注定都要跟著別人的樣子走。」justfont就是想保留漢字的韻味、描繪全新台灣文字風景。

justfont花了約一年開發「金萱體」,初期三千字。但葉俊麟說,目前滿意的只有五百字,目標開發出一萬三千字。

「金萱體」募資計畫超乎預期順利,外界有人批評只不過是將現有的字型「拼拼湊湊」,也有人嫌貴。設計師曾國榕說,字型設計先手繪決定風格、電腦測試後再設計筆畫及製作基本字型。在日本買一套約台幣八千到一萬,justfont募資預購價不到三千元,相對便宜。

※ 相關報導:

* 七年級生 為正體字寫歷史
http://udn.com/news/story/7240/1177474

....justfont現有六位成員,葉俊麟出身工業管理、蘇煒翔畢業於中文系、曾國榕在日本求學時即專攻字型設計。

曾國榕說,台灣的設計科系重視的是圖像教育,非常缺乏字型設計教育。

在日本,光是字型教育就需要兩年,一年攻英文字型、一年攻日文字型,此外還有排版課程等,他前後在日本學了三、四年。目前旗下有兩位設計師正跟著他學設計字型。



◆ 安迪‧沃荷千萬畫作 掉包3年無人知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14746

自由 2015-09-12

〔編譯顧佳欣/綜合報導〕美國洛杉磯一家電影公司所擁有總價約35萬美元(約台幣1132萬元)的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9幅絹版畫,9日曝光的法庭文件顯示,畫作竟然遭掉包大約3年,真畫不知去向,全案由警方調查偵辦中。
賊用特殊工具移除9幅畫

畫作為電影公司「Moviola」擁有,掛在洛杉磯辦公室4樓。法庭文件顯示,宵小行動相當嚴密,用特殊的工具移除畫作,才使牆面沒有損傷,隨後以假畫替代。擁有者將其中兩幅畫作送去高級畫廊重新裱框時,畫廊工作人員7月才發現畫作是假的,除了版畫模糊不清,也沒有序號與簽名。

一份洛杉磯警方的報告指出,有鑑於假畫的狀態,認為竊案發生約3年左右。但其中一幅遭竊的畫作「白頭鷹」,已在2011年10月由拍賣行邦瀚斯(Bonhams)賣出,法官上個月也對邦瀚斯發出搜查令,調查買家與賣家為何人。

這些失竊絹版畫主要來自兩個系列,6幅為1980年「20世紀10位猶太人肖像」系列,價值15萬美元)。描繪人物包括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布蘭迪斯、法國電影演員伯恩哈特與奧地利哲學家布伯等。

其他3幅畫作則來自1983年的「瀕危生物」系列,包括大角羊、白頭鷹與西伯利亞虎,總價約20萬美元。



◆ 救孩子 腳步還要再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000047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0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反毒的腳步不能等!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行政總監張敏宜憂心表示,「3年來,紙風車連結政府和企業資源進入校園,至今卻只走了3成,我們覺得不行,要快,再更快!」紙風車團長任建誠表示,「這是一項非常急迫的任務,我們決定要加快巡演腳步,希望企業和政府部門一起投入!」

長年支持紙風車劇團的吳靜吉表示,「浮士德計畫一年走遍100所學校,辛苦歸辛苦,因為了解背後的意義,才有足夠的熱情支持。」

昨(9日)第一次參與紙風車校園演出的教育部長吳思華指出,「看紙風車劇團,彷彿回到國中時期,能夠同理角色的處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吳思華說,青少年時,會遭遇各種困難,除了找師長、同儕抒發,看戲是另一種情緒出口,他認為,「國民教育中,生活教育應該和知識教育並行,藉由戲劇打開學生的心,更能幫助學生的情緒健康,以集體力量跟毒品說不。」

法務部政務次長吳陳鐶則說,近年來,成人毒品使用率下降,但是首次使用毒品的年紀卻降到12.5歲,可見反毒在校園中刻不容緩,「不要因為一時好奇造成終生遺憾,尤其使用K他命,將會破壞泌尿系統,嚴重的話一輩子都得包尿布。」(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幫「灣生」爺奶圓夢 台日混血女監製賣屋
http://udn.com/news/story/7262/1179216

....「灣生」顧名思義就是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對他們來說,台灣是比日本還要熟悉的故鄉,可是當日本宣布戰敗後,他們遭到遣返,而在回國後,他們也無法受到本國人認同,被稱為是次等族群,只好獨自吞下兩邊不是人的心酸。

紀錄片「灣生回家」的出品人田中實加是灣生後裔,近年積極研究灣生對台灣的情愫和在日本的生活,她用14年的時間尋訪在台與日本灣生的故事,動用台日近40位的翻譯跟口譯,更賣掉自己在北投的房子,只為幫「灣生」爺爺奶奶們實現夢想,歷經5年,終於將這部史詩動人的紀錄片搬上大銀幕。

fsj 提到...

宜蘭椅設計大賞 《蜂巢趣》首獎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183420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2015-09-13

2015宜蘭椅設計大賞昨天頒獎,實踐大學女研究生任懋珺以《蜂巢趣》拿下首獎,她在大學攻讀生命科學,研究所進修工業設計,以蜜蜂為靈感,創作童趣椅子得獎,未來希望量產。比利時籍評審Kristof Crolla認為,競賽的作品完成度高,有些作品甚至已達國際級水準,令人驚豔。

2015宜蘭椅設計大賞頒獎典禮在曾辦過金馬獎頒獎典禮的羅東文化工場舉行,縣長林聰賢等人當場揭曉名單,增添戲劇與驚喜,評審團選出30件決賽作品展出,兼具實用、設計感及童趣。

大賞由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陳文龍率領9位國內外專家評審,獲最高榮譽金獎是任懋珺的作品《蜂巢趣》,獎金20萬元;銀獎是蘇怡文、張晏維的《擁》,獎金10萬元;銅獎是吳政達、王椿賢創作的《LION蘭獅》,獎金8萬元。

另外,由陳盈臻以無尾港水鳥保護區為靈感設計的水鳥椅《繽可》,在宜蘭童玩節票選中,獲最佳人氣獎。

文化局表示,宜蘭椅設計大賞是以「兒童椅」為主題的國際設計競賽,也是中興文創園區「2015台灣設計展」工業設計前哨活動,參賽作品超過740件,除台灣,還有日本、大陸、澳門、香港、法國等設計好手挑戰。

林聰賢期待宜蘭椅設計大賞從設計競賽提升為人才交流,成為台灣重要文創國際競賽品牌,結合在地的林業,發展家具、文具、玩具的文創產業。

文化局長林秋芳說,在文化支持上,如果沒有產業當基礎,藝術家是不可能長出來的,羅東有林業產業,出了美術家楊英風、吳炫三、王攀元,羅東人會買他們的畫,也出了很多音樂家與舞蹈家,有秘克琳神父在地經營。

林秋芳說,宜蘭椅是宜蘭夢土的文創旗艦計畫,從全國性競賽往國際發展,有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的協助,與國際設計組織及設計師合作,今年又有陽光公益慈善基金會的贊助,未來量產性非常高。

陽光慈善基金會創辦人林宏裕支持、提供獎金,讓台灣籍參賽者到國外設計見學,獲獎計畫包括「組織設計靈魂的視野-日本工藝與設計之交織實境踏查計畫」、「法國布瓦布榭鄉村設計體驗計畫」、「藝文化-德國科隆國際家具展參訪計畫」。

得獎作品從11月21日到12月6日,在宜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的台灣設計展中展出。

※ 相關報導:

* 他的「一口灶」 紅磚身價翻千倍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83553

花壇鄉順達窯業是百年窯廠,第四代張澄淵20年前在磚業削價競爭下力求轉型,他一度借酒澆愁,咬牙苦撐度過低潮,更轉而推廣磚雕藝術,甚至創作出「一口灶」作品,象徵全家團聚萬事足,獲得農村領航獎和台灣國際創新發明獎肯定。

....張澄淵希望打造具傳統內涵的紅磚藝術作品,他創作「一口灶」,以台灣農業時代家戶必備的炊煮設備為概念,設計出縮小版爐灶文創商品。張澄淵說,早期常以「一口灶」代稱一家人,他鏤空雕刻灶門的柿子及三面灶身的竹子與萬字紋,表達「一家人團聚萬事足」。

手工一口灶價格可以賣到1萬5000元到3萬元間,「同樣是3公斤的紅磚,但經過創作價格翻了1000倍」,吸引民眾收藏,或買來送給至親好友作為桌上型烘爐,可泡茶、煮火鍋,也被當作入厝象徵「另起爐灶」禮品。

* 黃本蕊畫兔子 趴餐桌看世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2000372-260115

餐桌上一片杯盤狼藉,兔子尼尼彷如飽食一頓美食,露出滿足愜意的笑容,和慵懶地趴著。旅美畫家黃本蕊於誠品畫廊推出個展「餐桌上的枯山水」,兔子尼尼仍是畫中主角,訴說她的生活所感以及旅遊見聞。

黃本蕊長年旅居紐約,從事童書插畫和教學20多年,因為喜愛兔子,2008年開始透過兔子尼尼這個可愛的角色,作為畫作主角。尼尼沒有太明顯的表情,但是白兔令人聯想善良純潔,圓滾的兔子造型又惹人憐愛,都是黃本蕊選擇兔子說故事的緣由。



◆ 自由廣場》金萱 原味尚好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15044

自由 2015-09-13

◎ 池宗憲

台灣團隊要設計作業用字體「金萱體」獲回響,兩天募得近兩千萬台幣,有名嘴為此創意做專訪,在節目中說金萱「其實是阿里山上一個紅茶的名字」,令人感嘆名嘴對台灣本土農作物的一知半解。

事實上,金萱為茶種,可以種在阿里山,也可以種在杉林溪、凍頂…可以被製作成烏龍茶,也可以被做成紅茶,完全是依照半發酵或全發酵的差異而定。

金萱,不止是阿里山上一個紅茶的名字,而是台灣茶樹品種之一,自台大教授吳振鐸(1918~2000)於民國三十九年在茶業改良場任內,選出二百三十種茶種品系,經過十年實驗篩選出一百零三種,再經過九年觀察,於民國六十二年選出十二種好種植、茶質佳的茶種,推廣全台。民國七十年,再評選出其間「最強大」兩個茶種:2027、2029,其中2027取名「台茶十二號」,俗稱「二七仔(台語)」,再以吳振鐸祖母之名命名為「金萱」。

金萱茶種樹型橫張,葉厚呈橢圓形,葉色濃綠富光澤,幼芽綠中帶紫,密生茸毛,吳振鐸研究指出:「金萱適製包種茶與烏龍茶,滋味具有甘醇濃厚與濃香撲鼻的特色。」但近年來金萱口味多綠茶化或紅茶化,擄獲新一代品茗族群口味,亦是街頭茶飲最夯的賣點。然而,這些以「金萱」為名的茶飲,加上各種的配方與糖水,已使花了三十年研發出的金萱原味逐漸走味…

金萱體,台灣文字新品味,值得嘉許;金萱茶,台灣舌尖上的醇味,來自歷史的累積與萃取,加糖添香料,失去台灣的原味。

金萱體,金萱茶,原味尚好。

(作者為茶人雅興電子報總編輯)

※ 相關報導:

* 「喝茶最讚國家」 比利時茶碗展台灣發光
http://udn.com/news/story/8616/1184097

台灣茶碗創作讓國際驚豔。比利時今年國際茶碗展覽,來自中華民國的作品最多人受邀參展,也是主要贊助國,主辦者施密特 (Lou Smedts)在開幕式表示,台灣是全世界喝茶最讚的國家。

* 老茶行變展場 造福年輕藝術家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183442

台北市寸土寸金,若想在台北辦展,場地費用往往高得嚇人,為了讓年輕藝術家有更多展演機會,25歲的林俊安,將家中經營20多年的老茶行,改建為藝文展演空間「白舍藝術」,昨正式開幕,一周租金僅要7千元,「低價」的展場費深受年輕藝文創作者喜愛,目前展期已排到明年。

位在萬華區長泰街上的「白舍藝術」,室內面積約20多坪,空間乾淨整潔,就像展演空間的名字一樣,宛如一張白紙,讓人有許多想像空間,充滿藝文氣息的展場,其前身卻是一家經營20年的老茶行,談起茶行變身的過程,就是來自於林俊安的構想。

* 巷弄創業家 讓原鄉變時尚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185133

近年來台灣經濟成長率可能降到3%以下,全球各地也不斷傳來「荒年」逼近訊息。

好消息是,被外媒稱讚「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至少在美好人文方面,漸有華人優質生活中心形象的台灣,觀光服務業表現突出。

觀光服務提供的內涵,不只是吃吃喝喝。2012來台觀光旅客中,64%表示受到台灣「民情風俗文化和歷史文物」吸引而來。借用日式漢文表達:「歷史風土街道」的建設,可能是當前攸關文化觀光的重要文化資產投資項目。

講到「衡外情,量己力」的策略定位,求發展求生存的氣慨與行動,台灣向來民間跑在政府政策之前,近年來更是明顯。

不少有理想見識的青年,不理會近十餘年薪資停滯,以及全台50萬低工資福利、無年資的派遣員工社會趨勢(政府還帶頭成最大派遣用戶)。

在地方上創立有「歷史風土」味道的「原鄉時尚」文化觀光鄉鎮事業,成為一群有見識的年輕人創業的新選項。

* 莎妹踏青去 女同翻轉梁祝故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2000374-260115

前衛劇場團體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今年20歲,推出徐堰鈴作品《踏青去》,該劇在2004年首演,是女同志劇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徐堰鈴初執導筒的作品。

徐堰鈴表示,《踏青去》受到美國知名女同志表演團體「開檔褲劇團」(Split Britches)的啟發,模仿他們顛覆經典的精神,將《梁祝》中凌波與樂蒂二位女演員扮演一對男女戀人的性別樂趣,彰顯得更為徹底。

莎妹劇團創立於1995年,由導演魏瑛娟創立,初期作品關注性別與社會等議題,後來陸續有王嘉明、徐堰鈴以及Baboo等編導加入創作,持續前衛劇場美學的探索,題材則擴及通俗文化、同志、文學改編與當代視覺藝術的涉入等領域。

fsj 提到...

聶隱娘戲服 出自大稻埕師傅巧手
http://udn.com/news/story/7262/1185346

聯合報 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2015-09-14

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奪下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戲中唯美服裝造型讓老外驚豔,不管是神祕黑衣刺客聶隱娘,還是典雅華麗的宮廷女,每件都出自大稻埕旗袍師傅陳忠信之手。

六十三歲陳忠信在大稻埕土生土長,父母都是旗袍師傅,退伍後就跟著學手藝;後來成衣業發展,手工旗袍市場萎縮。為了養活妻小,他將顧客主力轉在酒家、舞廳上班的小姐。

就在陳忠信猶豫是否轉行時,擔任電影美術製作的黃文英找上門,請他為侯孝賢的電影「海上花」製作戲服,黃文英說原本是找大陸師傅做,但做出來的東西與設計有出入,被侯導退貨。

「怎麼想得出那麼多奇奇怪怪的東西?」陳忠信說,黃文英每次設計的戲服都有創新之舉,只要接下戲服訂單,除了花手工,還要動腦筋想怎麼裁剪。他笑說,「我老婆後來聽到黃文英要來,都嚇得躲起來」。

以「刺客聶隱娘」來說,有一次突然要他兩天內趕一件戲服出來,設計師只丟下一句「晚上把布送來,後天一開鏡最少就要花一百萬,一切就看你了」。為了爭口氣,連夜趕工做出戲服。

二○一一年聶隱娘開拍,陳忠信為這部戲做的第一件戲服是妻夫木聰的戲服;四年下來,做的最多是女主角舒淇的戲服。

他說,電影開拍沒多久,舒淇透過劇組告訴他,拍戲的山上很冷,戲服太單薄,請他幫忙想辦法。他後來用羊毛絨為舒淇縫製了一件內袍,直到戲殺青,沒再聽舒淇喊冷過。

陳忠信表示,製作電影戲服是人生插曲,「原先只想增加收入,根本沒想過要什麼成就感」。現在看到自己的作品躍上大螢幕,還是國際大片,感受到參與其中的光榮。



◆ 大體老師、太陽花紀錄片 勾魂香港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85256

聯合報 記者呂思逸/新北報導 2015-09-14

香港華語紀錄片節今年首度與台灣官方合作開設「新北市紀錄片單元」,前天放映六部曾獲新北市紀錄片獎優選的作品,不少觀眾對「大體老師」和太陽花學運等題材感興趣,也佩服新北市用心推廣紀錄片。

第八屆香港華語紀錄片節九月八日揭幕,新北市首次將歷年紀錄片獎優選作品帶到國際影展放映。新北市新聞局長林芥佑說,下月將邀華語紀錄片節作品來台放映,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六部新北紀錄片優選作品,包括「女神降臨」、「南島盛艷之花」、「我在台灣,我正青春」、「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不排除判決書」及「北海老英雄」。

以「大體老師」為拍攝主題的「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吸引香港大學醫學系學生觀影,有學生表示驚訝,因為在香港學習解剖,不需要像台灣學生先拜訪大體老師的家屬,也有人不滿足片長僅十五分鐘,追問導演陳志漢故事後續發展。

陳志漢說,本片去年獲得新北市紀錄片獎補助,發展成九十分鐘版本,將獻給醫學系學生,期盼醫療工作者及患者都能傾聽彼此心聲,以同理心出發,建立良好和諧的醫病關係。

「我」片記錄大陸學生蔡博藝來台灣念書期間的蛻變,和積極參與太陽花學運的歷程。映後座談時,香港觀眾好奇蔡博藝的現況,導演傅榆表示,蔡仍在台求學,故事持續拍攝中。本片表達出文化不是隔閡的因素,只要保持開放心態理解及對話,就能彼此融合。

主辦華語紀錄片節的采風電影總監導演張虹表示,新北市推廣紀錄片的用心及成果讓人印象深刻;多位香港導演說,香港政府較少出資補助紀錄片,放映場地也很少,對於新北市支持紀錄片感到訝異又羨慕。

※ 相關報導:

* 「來得及說再見」催淚 劉軒讚:運鏡用心
http://udn.com/news/story/7262/1186708

紀錄片「來得及說再見」上片首周開出票房好成績,全台賣座達200萬,獲得新片票房亞軍。該片以真實個案探討面對病痛與老人問題,溫馨感人,不但獲得超過百場企業包場支持,作家劉軒也在臉書推薦:「透過導演們的用心運鏡,所帶給你的靈魂養分是絕對值回票價的。」

* 新北市文化局 出版品獲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85486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前世今生話林園》、《旅昔:板橋人說板橋事》、《金瓜石神社與山神祭》、《家在鶯歌,我作陶─工作室的故事》等4項出版品參加104年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暨推廣文獻研究」活動,其中《前世今生話林園》榮獲推廣性書刊優等獎、其餘出版品均獲得佳作。



◆ 泥土的故事 舞動台灣生命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400042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4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將台灣阿嬤的叨叨絮絮化成舞蹈語言,引起民眾會心微笑;以默劇語言想像從腳上拉出一條線來,讓創意力自然湧動,昨天在彰化梨春園北管樂團的大媽館,青年編舞家林宜瑾帶著她創立的壞鞋子舞蹈劇場演出《泥土的故事》,民眾聽著農村武裝青年的台式搖滾,跟梨春園的北管看跳舞,第一次感覺抽象的舞蹈不再那麼遙遠。

「我認為的舞蹈不再只有漂亮的動作,而是希望藉著舞蹈,讓更多人可以透過舞蹈動作認識土地,認識土地上的人民。也讓表演者重新汲取養分,重新透過一步一腳印認識土地上那些舞動的生命。」

林宜瑾1983年出生於雲林,北藝大舞蹈創作研究所畢業,曾獲國家兩廳院與國藝會合作的「新人新視野」專案,發表《那一刻》、《獨角獸》及《兩個月亮》。後到法國巴黎西帖藝術村駐村半年,返國後投入舞團與編舞。

「我從小在雲林長大,家旁邊有很多廟,我早上常常都是被鞭炮聲,迎神聲叫醒。」林宜瑾說,土地的力量對她來說,非常細緻緊密,從2012年開始,林宜瑾就開始台灣行旅,田野採集,希望找到屬於台灣的肢體,去年發表了《泥土的故事》劇場版,今年則帶著輕旅行版下鄉演出。

《泥土的故事》輕旅行版全長30分鐘,「我也跳了一個作品,有一群人趴在地上,我踩在這群人的身上往前移動。」林宜瑾說,這些人就代表著台灣的土地,往前移動的舞者就是台灣人辛苦的表徵,「台灣人即使刻苦,但都不曾停止努力,即使顛沛,一樣往前進。」

這支舞作在表演時,引起的反饋最多,林宜瑾說,「當我很靠近民眾時,民眾都擔心我會掉下來,會直接出手扶著我,或者身體讓我靠,我真的很感動。」

發展了三年,林宜瑾是否真找到了「台灣人的身體語言」? 「我覺得我還在尋找中,這絕非一、兩年就可以有的,如果有速成,那也只是形式上的借用,所謂發掘台灣的身體語言,我覺得還有一段路要走。」

《泥土的故事》輕旅行版9月15日將在台南安平妙壽宮廟埕演出,9月19日將前進台東都蘭,在月光小棧演出。兩場均免費。(中國時報)



◆ 解決社會問題...從社計出發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185131

經濟日報 何秀玲 2015-09-14

設計有改變社會的力量,社會設計正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設計。

2016年台北即將成為華人地區第一個世界設計之都,為呼應設計之都主題 「社會設計」,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即日起至9月23日在URS21舉辦「社計思維-解決社會問題的設計」展覽,集結日本20年來經典社會設計案例,讓台灣重新思考,如何利用「設計」讓社會變得更好。

該展由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與日本著名的「日經經濟新聞集團」旗下設計專業雜誌「日經設計」共同策劃,日本最大出版社「日經BP社」高級顧問勝尾岳彥及總編輯丸尾弘志擔任總策展人,展覽挑選日本著名的社會設計案例,希望引領民眾走入「社」計思維的思考脈絡。

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表示,設計就是要解決社會問題,好的設計還能帶來更多感動。日本社會設計從社區營造開始,再推廣到產品,最後推廣到社會,也是台北可借鏡之處。

「社計思維-解決社會問題的設計」整個展場符合通用設計的精神,展品高度都在85公分左右,讓輪椅族也能輕鬆看展。

展場亮點有「折疊式防災帽」,一般的頭盔十分占空間,但該設計可折疊收納為A4大小、厚35mm輕薄型頭盔,只要一個手勢動作即可立體成型,便於大量儲備及攜帶;另外,還有「用手看的繪畫」,可藉由觸覺欣賞藝術,讓視障者也能鑑賞。

fsj 提到...

停筆20年 蕭颯再寫台北愛情故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500045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5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暌違20年,女作家蕭颯再推長篇小說《逆光的臺北》,從一位20年執著尋找初戀男友的女主角寫起,藉由她追愛的腳步,看20年台北城的轉變。

對於前夫張毅與楊惠姍當年的外遇和婚變,蕭颯侃侃而談,「我和前夫多年前已化解恩怨,並非外界認為水火不容,這也是歲月輾轉,不再執著的結果。」

30年前三角戀 轟動一時

蕭颯本名蕭慶餘,畢業於台北女師專,16歲開始小說創作,作品多部改編為電影,著有《死了一個國中女生之後》、《少年阿辛》、《小鎮醫生的愛情》等小說。其中《我兒漢生》冷靜犀利,備受讚譽。她寫女性婚姻與外遇的《走過從前》、《單身薏惠》叫好又叫座,建構極具個人特色的寫實風格。

30多年前,張毅、蕭颯與楊惠姍的三角戀轟動一時,當年蕭颯編劇,張毅導戲,楊惠姍是擔任女主角,楊惠姍後來愛上張毅,1986年,蕭颯在報紙發表〈給前夫的一封信〉揭露楊惠姍介入她與張毅婚姻,震驚影壇與文壇。此後,張毅與楊惠姍退出影壇,投入琉璃創作並成立琉璃工房,蕭颯則投入教職與寫作。

最新小說《逆光的臺北》

1995年寫完《皆大歡喜》後,蕭颯在文壇銷聲匿跡,極少接受訪問,外界揣測是因失婚不再創作,蕭颯否認說,「人到了某個年紀之後,寫作靈感會不如年輕時充沛旺盛。」她說年輕時,每天接觸的事物都會成為靈感,但年過60,經驗豐厚了,靈感反而被稀釋。

擔心自己一下子無法適應退休生活,蕭颯還曾經回到學校念書修學位,「不是為了想繼續教書,只是想緩衝一下突然成為無業。」那兩年全心投入碩士論文,「應該也算是一種書寫,對我而言,浪漫只是心態,而非現實生活。」

寫實筆法 描繪社會現象

年過50之後,蕭颯深覺又受到繆思眷顧,才放手出版這本以寫實筆法描繪台北城男女情愛、貧富差距等社會現象的《逆光的臺北》,場景橫跨新店、淡水、民生社區、信義區、石牌、天母、內湖、大安區等地,展現大台北城市發展史,「這是我想寫的幾個台北故事中的一個,下一個台北故事也開始收集資料。」

對於當年在報端發表〈給〉一文,是否曾經後悔?「我沒後悔過,那時我才33歲,那個年紀的人,沒有委曲求全4個字。」現在兩人已從夫妻變成朋友,「原本張先生要幫新書寫序,因為住院需要療養才作罷,但他把這本書當作在病房的娛樂讀物。」(中國時報)



◆ 老攝影師好本領 300人「疊」2層樓高一次入鏡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87346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2015-09-15

一張照片到底能「裝」下多少人?84歲的劉森松是屏東縣竹田鄉最老的攝影師,執業半世紀,他曾為了拍下一張300人的全校合照,要求師生或蹲、或坐,或站、再排椅子、疊桌子,最後「疊」得幾乎和二樓屋頂一樣高,終於讓300多人一次入鏡。

「那是攝人(客語)最多的一次」,回想46年前的那一張大合照,劉森松仍記憶深刻,他說,民國58年他到高雄大樹國小為學校拍畢業照,學校要求一次入鏡時,「我也不知道哪裡來的膽子,居然敢把人疊得那麼高」?

後來以桌椅層層疊起,總計排了9排、每排30多人,「一次300多人」,創下自己的攝影紀錄。

其實劉森松的紀錄還不只如此,打從29歲執業迄今,他不但是竹田鄉最老的攝影師、他的照相館也是全鄉歷史最悠久,更是目前唯一的照相館,全鄉的政治人物及學校畢業照,他幾乎全都拍過。

劉森松19歲就到屏東市當攝影學徒,足足學了3年4個月,學徒期間得從打掃開始學起,但他說,忍過那段歲月,後來學成的攝影技術,確實改變了他的一生。

掌鏡半世紀,鄉內大小事幾乎都透過他的鏡頭記錄下來,例如鄉內的第一輛汽車就出現在他自己的結婚照。

還有忠義祠的第一張大合照、第一屆鄉長照,幾乎竹田的大小事,都一一透過他的快門留下紀錄。

這幾年照相館已由女兒劉媛玲接棒,但是劉森松仍然一早就開門打理,有時候陌生的年輕客人上門時,還會問他「阿伯,你會拍照嗎」?他總是笑而不答,拿出自己的真本領,讓少年仔心服口服。



◆ 故宮數位詮釋郎世寧經典 首登義大利聖十字教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500046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5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清南懷仁的《坤輿全圖》裡傳來隆隆巨響,閉館後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在古老地圖的呼喚下,引領郎世寧畫中動物們展開一場冒險歷程。這部《國寶神獸闖天關》動畫,將與故宮策畫的「郎世寧新媒體藝術展」一起回到郎世寧的故鄉佛羅倫斯展出。這也是故宮首次在義大利舉辦展覽。

郎世寧於康熙54年(西元1715年)來到中國,今年來華滿300年,他在清宮服務51年,終身沒再回到故鄉。故宮10月院慶將推出郎世寧大展,同時策畫新媒體特展「藝域漫遊」,以數位科技重新詮釋郎世寧的經典作品。

展地聖十字教堂是天主教聖殿,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方濟各會教堂,有佛羅倫斯「萬神殿」之稱,因為米開朗基羅、伽利略等名人長眠在此。該展規畫「東西交會」、「栩栩風華:郎世寧複製畫選萃」、「再現丹青:郎世寧新媒體作品」及「聚焦國寶:郎世寧得勝圖紀錄片及動漫創作」4大展區。

首先以清宮廷畫師謝遂《職貢圖》揭開序幕,他描繪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貢使節,以各國語言向觀眾打招呼,經過這條時光廊道,有如回到郎世寧年代。接著可見郎世寧《百駿圖》、《畫孔雀開屏》、《仙萼長春》、《畫十駿犬》及《聚瑞圖》等15幅作品,以數位擬真輸出原畫方式,介紹他融會東西方技巧的繪畫。

接著登場的是4件新媒體裝置藝術,包括王連晟、李霈恩、張博智、蕭子翔的《穿真透時》取材自《畫孔雀開屏》,運用光電技術展現晝夜情境。

故宮院長馮明珠表示,去年7月義大利貢薩格大學佛羅倫斯分校教授Francesco Vossilla伉儷來訪,帶來聖十字教堂主席Stefania Fuscagni和貢薩格大學佛羅倫斯分校校長Patrick Burke的信函,邀請郎世寧新媒體藝術展能到聖十字教堂展出。今年6月雙方在佛羅倫斯簽訂合作協議。11月5日佛羅倫斯市將召開「國際首都市長會議」,預估將有超過百位市長參觀這個展覽。(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華裔設計師胡媛媛新裝 蝶舞紐約時裝周
http://udn.com/news/story/7270/1186220

由華裔設計師胡媛媛在2013年創立的「Vivienne Hu」13日再次亮相紐約時裝周伸展台,以百花齊放、蝴蝶飛舞的花園為啟發,帶來都會女性一系列共48套優雅脫俗的2016年春夏裝。

....胡媛媛的設計風格兼具東方的婉約和美國大都會的簡明利落,同時帶有歐洲的優雅。本季她以蝴蝶花園畫作為啟發,創作48套適合時下都會女性的春夏新裝,以純白、鵝黃、鮮綠等顏色表現春意盎然,選用薄紗、棉、麻、緞等凸顯輕盈的材質,或以圖騰、印花、波卡點點等俏麗花色展現春夏的活潑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