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2

你會洗衣服嗎?

◆ 你會洗衣服嗎? 破除迷思請這樣洗
http://udn.com/news/story/7270/1174322

聯合報 記者史榮恩/台北報導 2015-09-09

家家都有洗衣機,但你真得會洗嗎?一周洗一次、洗劑隨意增加都是常見的洗衣習慣,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洗衣方法。BOSCH家電與家事達人郭品婕提出國人洗衣習慣的常見的迷思,破除後才能讓洗衣事半功倍。

迷思一:髒衣服先丟入洗衣機,等一個禮拜的量周末再好好洗

BOSCH委託台美檢驗所進行國人日常汙衣細菌菌落數進行研究,以慢跑運動30分鐘後的貼身T恤為樣本,置放3日後,總生菌數已達十萬菌落數(CFU),倘若依照國人囤積習慣,放置五日後,總生菌數可達五十萬菌落數,相較於一般環境微生物含量約10,000菌落數上下,飆出達50倍之多,比馬桶髒多了。郭品婕建議最好應當日清洗,倘若堆積衣物,也建議先暫時放在透氣的洗衣籃,最長不超過三日。

迷思二:衣服愈髒洗衣劑要加愈多

其實洗劑過量並不能增加去污力,反而會殘留衣物刺激皮膚,甚至造成過敏。 郭品婕表示,應依洗劑種類、衣物多寡、質料,參照包裝上的用量說明。若洗衣機能透過物理性的水流拍打加以清洗,洗淨效果反而比添加多劑量之洗衣劑更佳。

迷思三:用熱水洗衣服比較乾淨,水溫越高去污效果越好

熱水不適用蛋白質污漬,也會使棉質、羊絨品、壓克力纖維縮水變形,甚至褪色,郭品婕建議一般洗滌水溫在攝氏30~40度溫水最佳,配合選擇洗衣機上適合衣物材質及使用狀態的洗程,就能徹底洗淨衣物。若有衣物需用高溫洗滌,建議溫度也以不超過攝氏80度為宜。

迷思四:洗衣機洗不如手洗好

郭品婕表示,輕柔細緻的衣物雖然手洗較不容易傷害布料,但倘若草率的手洗更會有洗劑與污漬殘留的問題,反而更得不償失。在洗衣機選購上,應重視具備細緻衣物的洗滌功能洗衣機,不僅能全面洗淨污垢,更能依衣物的材質選擇洗程,也省去了手洗的辛苦及寶貴的時間。

迷思五:把衣服全部一起洗,又快又省事

衣物的細菌、顏色、脫落的纖維會相互污染、磨結,不但洗不乾淨,也會折損衣服的使用年限。郭品婕建議,應將深淺顏色衣服分開洗滌以避免染色。貼身衣物更應當日清洗,特別髒污的衣物要先預做去汙處理再丟入洗衣機。

迷思六:強力去除頑垢機型、溫和洗淨呵護衣物機型,魚與熊掌難以兼得

消費者在選購洗衣機時,最重要的考量點之一就是機器的洗淨原理是否能有足夠的洗淨力,但又擔心標榜強力洗淨的洗衣機無洗夠輕柔到處理細緻衣物,或是溫和洗淨力的洗衣機無法徹底去除頑垢。郭品婕表示,其實只要洗衣機設計上設有材質及洗程的多種分類,消費者就能依衣物材質及使用狀況選擇合適的洗程,一台洗衣機就能同時兼顧強力清洗頑垢及柔洗細緻衣物兩種功能,免除消費者選購上的困擾。



◆ 帶小Baby搭飛機 7要點爸媽要注意!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173888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林佳誼/綜合報導 2015-09-09

搭飛機本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簡單的事,偶不時還會有因為人太多而顯太吵雜、機位太壅擠、航班大誤點、飛行遇亂流等等事件發生,如果是只有自己一個大人還可以忍忍就過了,但是如果身邊多了一個小貝比,那該怎麼辦呢?爸爸媽媽可以……

1.盡量確保液態、粉狀物品一目了然

只要帶寶寶出門,牛奶就是不可缺少的物品,但是偏偏飛機上有液態、粉狀物品的管制該怎麼辦?您可以在家就先用透明的瓶罐將奶粉裝好,且隨身再攜帶幾個空的、乾淨的瓶罐以備不時之需。此外,在要過安全檢查門前可以事先告知檢查人員自己有攜帶奶粉、牛奶等物,可以免去自己要一手抱著小貝比,另一手還要忙著翻東西。

2.幫小貝比準備「替代」食物

為了預防突然遇到沒熱水、不能泡牛奶,讓小貝比肚子很餓的窘境,在要帶小貝比出國前盡量讓他學會(能)吃其他食物,您也可以在旅途中準備這些替代食品以備不時之需。

3.最好搭乘和小貝比睡覺時間相同的航班

因為搭飛機對小寶寶來說的確不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所以如果能趁小貝比睡著的時候,你剛好帶著他上飛機,小寶寶快醒了的時候剛好要下飛機,這無非是最棒的選擇。此外,能選擇直飛的班機就盡量選擇直飛的,能幫您與寶寶省去許多的舟車勞頓。

4.別忘了「敦親睦鄰」一下

一個人一手大包小包、一手抱著小寶寶、還要在飛機上坐上好幾(十)個小時,這真是一件非常非常辛苦的事。如果這時坐在一旁的陌生好鄰居,能在小貝比哭的時候、餓的時候適時的幫忙哄一下,這真的會是一件讓人很感動的事。

5.坐在靠走道的位置比較適合

有時小貝比會因搭飛機不適或是種種原因而哭鬧不停,這時如果您剛好坐在靠走道的位置,就可以在不影響到他人的情況下抱著小寶寶站起來走動走動一下,一方面可以減緩小寶寶的不適,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自己舒展一下久坐不動的筋骨。

6.選在飛機起飛與下降時餵食寶寶

許多人在飛機起飛與要下降的時候,會感到耳鳴、身體不適,對小貝比來說也不例外,所以如果能讓小貝比在飛機要起飛與下降時喝牛奶、喝水,他會因為吞嚥的動作而比較不會有耳鳴、身體不舒服的情況產生。

7.東西能多帶就多帶

出國旅遊會遇到的突發狀況實在太多太多了,所以帶小寶寶出門如果可以的話,尿布、衣服、食物等等能多帶就多帶,以防遇到飛機誤點、飛機停飛等等的事件發生時,可以降低對小寶寶造成的影響。

人生,很多事是不管你再怎麼小心翼翼、繃緊神經、一準備再準備,就是無法完全照你的意思去走,就是常會有突發「驚喜」出現。因此,帶小貝比出門,最重要、最重要的其實不是要爸爸媽媽隨時都要提心吊膽、戰戰兢兢,而是讓自己在愉快的旅行中仍保有冷靜與機警,因為如果爸爸媽媽一直很緊張,也會影響到小貝比的情緒,讓他一路上都會很不安、焦躁,所以爸爸媽媽帶小寶寶搭飛機旅行時,請記得要「放鬆、放鬆、微笑、微笑。」

※ 相關報導:

預防勝於治療
生技產業的困境與突破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常蹺腳 腰椎易過度傾斜(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74551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專題報導 2015-09-09

25歲女上班族愛蹺二郎腿,日前腿部痠痛去按摩,按摩師告訴她可能有長短腳。但醫師指出,「蹺二郎腿造成長短腳」是錯誤觀念,只有先天或嚴重受傷患者才可能有長短腳,蹺二郎腿應是造成大腿外側筋拉傷,進而導致腰椎過度傾斜,才會走路跛腳或疼痛。

這名女子只要一坐下就蹺腳,也常以手托著下巴斜靠桌子。她因近日來經常腿痠腰痛影響工作品質,去接受按摩尋求改善,沒想到按摩師告訴她因蹺腳造成長短腳,讓她擔心未來走路會「掰咖(台語)」,不敢再蹺腳,或腿抬到一半就放下。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骨科醫師陳厚全表示,長短腳的定義是雙腳差距3公分以上,而一般人的雙腳先天其實會有0.5到1公分的差距,但因走路時腿會有一點彎曲,有少數人雙腳差了三公分都沒感覺。

陳厚全說,許多女性認為蹺二郎腿是禮貌,坐姿也比較性感高雅,一坐下就蹺起腳來。但在長期蹺腳後,大腿外側筋及膝蓋外側肌腱都容易受到傷害,導致走路不舒服,嚴重的話走路會一跛一跛。

開業中醫師張家蓓表示,因蹺腳時雙腳施力不平衡,造成腰椎肌肉張力不同而傾斜,也使得左右腳的長度有一點差距;這樣的差距會讓雙腳踩踏地板的重力不同,力道反彈回足跟後,會讓腳踝和膝蓋覺得疼痛。中醫通常會在患者腰椎處針灸,改善狀況。

振興醫院物理治療師陳子敬表示,除了蹺二郎腿外,常穿高跟鞋、站姿坐姿不正確等,都可能讓腰椎受傷,嚴重者可能脊椎側彎;尤其女性的肌耐力比男性差,韌帶也比較鬆,更需要注意。

醫師叮嚀,不管男性或女性都應少蹺二郎腿,尤其是腿部曾有拉傷或髖骨開過刀的患者都應避免。若腰椎已開始疼痛,除了矯正姿勢外,張家蓓建議以毛巾或水袋熱敷腰部後方,可舒緩不適。

※ 詳見原站。



◆ 女醫師罹第四期癌症風險 高人2.64倍/嘉基研究登國際雜誌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3439

自由 2015-09-08

〔記者王善嬿/嘉市報導〕嘉義基督教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徐約翰針對醫師罹癌類別及癌症期別進行研究,發現在子宮頸癌及乳癌中,女醫師罹患第四期的風險較一般民眾高二.六四倍,顛覆一般認為醫師比民眾健康的印象,研究結果刊登於七月加拿大醫學會雜誌CMAJ。

乳癌、子宮頸癌差異顯著

徐約翰說,為了解醫師是否比一般人健康,與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蔡文正花三年時間研究,針對一九九九年到二○一二年健保資料庫跟癌症登記資料,分析全國罹患肝癌、肺癌、結腸直腸癌、口腔癌、女性乳癌和子宮頸癌等六大癌症的廿七萬四千零三人資料,以年齡、性別、都市化程度及收入配對,比較癌別與罹癌期別。

結果發現,當中具醫師身分的有五百四十二人,女醫師一百四十二人,罹患癌症時的發現期別,卻沒有比一般民眾要早,尤其子宮頸癌、乳癌兩項,女醫師比起一般民眾,罹患第四期的風險高達二.六四倍。至於沒有深入研究男醫師罹癌的原因是,男醫師和其他民眾罹癌性質雷同,無顯著差異。

工作太忙、沒意願篩檢

嘉基家庭醫學科女醫師安欣瑜得知研究結果,覺得「很意外」,不過她說,像家醫科除門診,還有到阿里山區進行巡迴醫療、安養院巡迴診療、居家訪視及健康檢查等工作,只有下班才有空,卻都不是可以做篩檢的時間,而且跟同事每天見面,如去做篩檢,會覺得「不好意思」,建議可提供醫師快速通關的便利性,提高醫師篩檢意願。她也會找時間去做篩檢,並呼籲其他女醫師要提高警覺,趕快去檢查。

建議醫師篩癌應納入規範

徐約翰表示,一般人以為醫師具醫藥專業、高社經地位,且有就醫便利性,應該比較健康,但他詢問周遭同事,卻發現很少有人做癌症篩檢,研判與醫師忙於照顧病人而忽略自身健康有關,尤其子宮頸癌及乳癌涉及隱私部位,女醫師不習慣被同事檢查,導致篩檢意願低,建議醫師癌症篩檢應納入醫院規範,或提供誘因鼓勵檢查,避免醫師資源因此耗損。

※ 相關報導:

* App預約領藥 老人家e指搞定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72652

苗栗縣竹南鎮「瑞士藥局」藥師林士峯開發和藥局同名的APP,民眾只要利用APP上傳慢性處方箋照片,即可預約取藥,設計介面迎合老人需求,簡易操作一「指」就能搞定。

....「開業前兩個月,幾乎都在養蚊子。」林士峯回憶創業之初,巷弄裡的新藥局「根本沒人知道」,生意慘澹淡,好在鄰近診所有藥單需求,他積極尋求合作,藥局起死回生,生意也逐漸步上軌道。

林士峯有感藥局必須轉型,今年特別開發取藥APP,民眾下載後,只要輕輕一指輸入姓名等基本資料,並上傳慢性處方箋的照片,藥師收到處方簽後,將會把藥配好並通知領藥,今年獲得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優良示範藥局」肯定,



◆ 新一代口服排糖藥 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72365

聯合報 文/丁志榮 2015-09-08

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來說,飲料往往是最難以拒絕的誘惑之一,尤其是冰涼的口感,不僅帶來飲用時暢快的感覺,也降低了味覺對甜度的感受,長期飲用下來會使得血糖飆高,造成第二型糖尿病發生機率的升高。對於正在控制血糖的患者來說,更是造成失控的原因之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清助表示,每年到了夏天,就會發現不少回診的患者發生血糖值控制不佳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天氣炎熱時,較難以抗拒冰涼飲料消暑的感覺,不自覺中增加飲用的次數,有些患者甚至在回診時,手上還帶著一杯手搖杯飲料回診,為了不被醫師嘮叨,還特別表示「這是無糖的唷~」。

但是這些所謂「無糖」飲料,其實可能還是含有糖分,這是因為調製飲料用的部分原料在製作過程中已加入了大量的糖,而患者飲用這些飲料的同時,無形中也把這些糖分一起喝下肚,一個夏季過後,自然造成了血糖值飆升失控。

除了飲料以外,現打果汁也是造成血糖飆高的主因,市售的現打果汁即使要求店家不要另外加糖,但台灣水果品質極佳、甜分充足,即便沒有另外加糖,但打成一杯果汁的水果量,通常會超過糖尿病患者一天能攝取的上限。

陳清助說,血糖要控制好,除了飲食要注意外,定時定量的服藥也是關鍵!目前被廣泛使用的糖尿病用藥有六大類,其中,磺醯尿素類(sulphonylurea,SU)是最常用的降血糖藥,但容易造成低血糖。

而新一代口服排糖藥(SGLT2抑制劑)則是能透過阻斷腎小管對葡萄糖的再吸收,直接排除78克的糖到體外(相當於約一碗白飯312大卡的熱量),不但能有效控制血糖,適度降低體重外,還能夠改善血壓及尿酸。

根據最近外電報導,即將發表的EMPA-REG OUTCOME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此口服排糖藥物對於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或第一次發生非致死性心肌梗塞、或第一次發生非致死性中風的風險有顯著降低,是目前所知唯一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的降血糖藥物。

對於使用傳統藥物控制效果不佳,或是飲食不規律造成血糖控制不穩定,由於新型口服排糖藥的作用機轉與過去藥物不同,適合在任何需要加藥控制血糖的時候使用以達到控制血糖效果。但要注意新型口服排糖劑會將多餘糖分透過尿液排出體外,同時在排糖過程中也會降低血壓,因此,患者需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避免泌尿生殖道感染。腎功能不佳或是年齡較高且在服用降血壓藥(特別是利尿劑)的長者,需小心使用。

※ 相關報導:

* 術後6年沒回診 攝護腺癌變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72722

71歲林姓老翁6年前因攝護腺肥大,接受刮除手術,排尿恢復正常後,沒有定期回診追蹤,直到最近抽血檢驗,發現罹患攝護腺癌第2期,老翁驚訝不已,接受攝護腺根除手術,恢復良好。

fsj 提到...

不良習慣 2013年奪3080萬條命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14745

自由 2015-09-12

〔編譯周虹汶/法新社巴黎10日電〕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的最新研究指出,2013年人類死於可避免的健康危險因子如高血壓和抽菸的人數遽增了23%,比1990年足足多了570萬人。

該研究根據世衛組織與世界銀行數據,以及全球188國近千名科學家所提供的資料做成,由「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贊助,顯示2013年全球共有3080萬人因79項和行為、環境、職業及新陳代謝有關的可以預防的危險因子喪命,比1990年足足多了570萬人。

根據該研究,高血壓、抽菸、體型、高血糖、高鈉飲食是全球2013年最要命的前五大不良習慣,當年有22.7%的人因後四者丟掉小命,當中逾90%都崇尚大啖紅肉、含糖飲料且缺乏蔬果的飲食方式;頭號殺手高血壓則奪走100.4萬條性命。
比1990年多害死570萬人

共同撰寫該論文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默克達德說:「講白點,我們行為不檢」,「沒人冒險讓愛車不換機油,卻沒人對自己的身體付出同等重視」。

研究另指出,性別與居住區域也都決定了人是否生病或死亡,而且有顯著差異:抽菸是2013年男性第二號殺手,全球那年共有440萬名男子因此喪命。

但因抽菸而死的女性則少了至少3分之1。此外,酒精高居男性死亡危險因子前十強,但在女性前十名殺手排行榜卻沾不上邊,不過有不少女孩子死於高鹽等飲食習慣。

至於各區域表現差異,如中東和拉丁美洲國家民眾則以身體質量指數(BMI)過高為主要健康疾病;飲酒是俄羅斯人第二大死因;英國等富裕國家則都有抽菸致病的困擾。



◆ 急性腎衰竭 有機會免終身洗腎
http://www.udn.com/news/story/7266/1177246

聯合報 記者紀文禮/南投報導 2015-09-10

南投醫院最近協助3名洗腎超過3個月的病患,找出病因及時治療進而恢復健康,成功打破「開始洗腎就一輩子都要洗下去」的刻板觀念與印象。

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指出,「一日洗腎終生洗腎」觀念並非完全正確,因為病人經過得宜的治療和處理後,腎功能還是有機會恢復的,最近南投醫院3名患者脫離洗腎的日子就是最好例證。

莊芳宗說,許多民眾生怕會一輩子洗腎,排斥必要的血液透析治療,嘗試偏方甚至消極拖延不治療,反而會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莊宗芳指出,腎臟病可分「急性」和「慢性」兩大類,急性腎衰竭雖然可能需要緊急洗腎,但是經過得宜的治療和處理,其腎功能有很高的機會可以完全恢復,病人也能脫離長期洗腎。

相對的,慢性腎臟病代表腎臟受損是不可逆的,一輩子須仰賴洗腎治療。

莊宗芳說,開始洗腎後的前3個月,是治療及後續發展的關鍵,如能找出造成腎功能急速惡化的原因並對症治療,仍有機會脫離長期洗腎。

※ 相關報導:

* 愛滋患可接受器捐 年底上路
http://www.udn.com/news/story/7266/1176968

愛滋感染者人權大邁進,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達成共識,愛滋感染者能和一般民眾共同排入器官移植等候名單中,最快12月就能上路。

衛福部醫事司長王宗曦表示,根據現行「器官移植作業準則」規定,包括愛滋病、庫賈氏病及其他不能控制的感染等,不能器官捐贈或受贈,只能等待死亡。但隨醫療進步,愛滋病治療大有進步,感染者只要接受規律治療和定期追蹤,病毒量會降低。



◆ 十大疑似「藥」害 抗癲癇藥最多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77355

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黃安琪/台北報導 2015-09-10

衛福部食藥署公布十大疑似藥害藥物,以抗癲癇藥占最大宗;藥害引發的問題,以皮膚過敏最多,比率達六成五。藥害救濟制度實施十五年,協助近一千四百位的患者,累計給付超過四億元。

「差一點,女兒就因藥物喪命。」蔡爸爸回憶,六年前才剛升小二的女兒服用抗癲癇藥物十天,被發現趴臥在教室,而且發燒,老師立刻將她送醫。醫師發現蔡小妹不是癲癇發作,而是用藥出現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立即急救撿回一命。

史蒂芬強生症候群是藥物引起導致皮膚廣泛性脫落、壞死及黏膜糜爛等不良反應,嚴重時波及肺、肝、腎、腸胃及血液系統,有生命危險。蔡爸爸說,女兒差點一命嗚呼,他因此加入史蒂芬強生症候群病友會,病友發病也多與用藥有關。

藥害救濟法於民國八十九年實施,我國是繼德國、日本、瑞典等,少數建立藥害救濟制度的國家之一。根據藥害救濟資料,疑似藥害的藥品以抗癲癇藥物最多,其次為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及抗生素。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戴雪詠表示,藥害最常引發皮膚問題,其次為免疫系統疾病、肝膽疾病等。

長庚醫院北區藥物管理中心主任鍾文宏表示,藥物過敏初期不容易被發現,常被誤以為是感冒,拖三天,皮膚會開始紅腫,出現水泡,超過五天就會錯過治療黃金期。

鍾文宏表示,許多民眾誤以為藥物過敏只會在第一次時發生,這是錯誤觀念,第二次藥物過敏可能更嚴重,甚至致命。他建議,若患者肝、腎代謝差或有藥物過敏病史,應主動告知醫師,若確定為藥物過敏,需即刻停藥;服藥後手掌、身體出現小紅疹、嘴唇腫、發燒等,最好帶著服用的藥物就醫。

fsj 提到...

針灸+西醫 可減6成中風再發率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79355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專題報導 2015-09-11

針灸治療對中風到底有沒有效?根據國內研究證實,針灸治療能有效預防中風病人二度中風機會,同時接受針灸及西醫合併治療者,更能將再次中風的風險降至4成以下,心肌梗塞發生率也能減少4成。尤其難得的是,這項研究將於下個月的國際知名醫學期刊「Medicine」發表。

這項研究由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林昭庚和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副教授施純全共同主持,利用全民健保中風檔資料庫做回溯性世代研究,集結西醫、中醫和公共衛生專家跨領域研究。

施純全指出,中風後的致殘率約達8成,是造成老年人失能與失智的主要原因之一,10年內累積復發率為5成。當二次中風後,後遺症及肢體殘障程度會更加嚴重,甚至有死亡風險,有7成病人因此無法回到職場,增加社會成本、醫療成本和家庭負擔。

施純全說,由於過去缺乏實證研究在針灸對於中風病人的療效,這次研究篩選2000年到2004年的3萬餘名住院缺血性中風病人,分析發現接受針灸治療者有較低的再次中風發生率,尤其在年輕及女性患者中最為明顯,機率可降至65%,且接受針灸治療療程次數越多,發生二次或三次中風的風險越低。

比起全無治療的患者,只接受西醫治療者及只接受針灸治療組均能降5成多的再次中風機會,但倘若接受西醫針灸合併治療,能減少61%,表現最好。

另外,團隊同時進行另一篇「針灸治療降低中風病人中風後急性心肌梗塞風險之全國性配對回溯性世代研究」。研究人員發現,接受針灸治療的中風患者比起無針灸治療者,能減少4成急性心肌梗塞風險,且女性保護效果優於男性,出血性中風者也能減少38%的發生率。該論文近日也被國際SCI醫學期刊「BMC CAM」接受刊登。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何永成指出,研究成果證實針灸能改善患者肢體功能障礙,不過健保僅給付西醫住院中醫會診、中醫門診,未納進中醫住院的民眾。下周五將向健保會提出「中醫住院試辦計畫」,初期以中風、癌症為主,爭取患者中醫住院納健保給付。

中風病人接受針灸後注意事項

1.按時服藥、持續回診:遵照醫囑按時服用中、西藥,持續做完針灸療程。

2.維持正常活動:包括在家復健、外出散步等,走入人群更能維持身體功能,但應注意安全。

3.穴位及肌肉按摩:可多按摩足三里、手三里(見右圖),身體其他部位也能多按摩,幫助血液循環。

4.不要馬上洗澡:針灸後身上仍有傷口,不適合馬上沖冷水、洗澡。

諮詢/開業中醫師張景堯



◆ 健保DRGs新制 明年全面上路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80038

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台北報導 2015-09-11

健保署預計從明年元旦起實施第三階段的診斷關聯群(DRGs)支付制度,屆時將納入消化、呼吸系統等六百六十一項住院給付新制,等於台灣將進入全面實施DRGs的時代。此外,健保署同意醫療費用超出上限部分,不再打八折給付,而是可核實申報,化解醫界反彈聲浪。

DRGs的原始目的是為減少醫療浪費,但屢遭醫界及病友團體質疑該制度是「獎勵看顧輕症,懲罰重症治療」,恐造成「醫療人球」問題。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龐一鳴說,從民國九十九年、一百零三年分階段實施DRGs以來,醫界曾反映特材給付不公,例如冠狀動脈支架、心律調節器等特材,因使用數量及單價不同,造成醫院使用愈貴特材,反而賠愈多;此外,醫院若收治重症病患,以致醫療費用超出上限,但超額部分僅支付八成,也讓醫院收治重症病人意願低。

為此,健保署同意明年起,若有額外使用特材,以及超出上限額度的費用,將可核實申報,經審核通過即全數給付,另外,死亡個案也暫不適用DRGs制度,改採核實申報,讓醫師能盡量搶救患者。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認為,DRGs支付制度修改後方向較正確,但還需觀察實際核定金額是否合理。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蔡明忠則說,DRGs制度如同健保總額下的小總額框架,如同一頭牛被剝兩層皮;且明年將上路的新版診斷代碼與現行診斷代碼轉換的過渡期,如果輸入錯誤,恐無法申報。

龐一鳴說,實施四百零一項,明年起DRGs全面實施後,估計占總住院費用的六成、約一千億元,影響約兩百廿萬人次,目前正邀集各醫學會討論,調整分類項目,未來將逐漸邁向醫院品質資訊公開。

對外界憂心DRGs恐怕會增加醫院人球,龐一鳴說,從病患整體轉出率、再急診與再住院率等統計數來看,都逐年下降,去年平均住院天數為四點二三天,較前年下降百分之三點七,顯示病患就醫未受影響。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認為,根據健保統計資料,DRGs制度效益看似不錯,但因尚未導入所有項目,故確切效益還待評估。她強調,新制度對於重症個案應採行補救措施,避免打擊重症科別,造成制度性損害。

廿七歲民眾吳小姐說,她擔心醫院為了省錢而省掉醫療品質,希望有第三公正單位來監督DRGs的品質。

DRGs

DRGs(診斷關聯群)是指針對同一種疾病,醫院不論採用何種治療手段、藥物、住院天數,健保僅付給醫院同樣的價錢,把「論量計酬」方式,變為「包裹式給付」。

新聞辭典/DRGs

DRGs(診斷關聯群)是指針對同一種疾病,醫院不論採用何種治療手段、藥物、住院天數,健保僅付給醫院同樣的價錢,把「論量計酬」方式,變為「包裹式給付」。



◆ 陸微整型夯 黑醫培訓僅4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1000931-260309

旺報 2015年09月11日 記者莊舒仲/綜合報導

拿著長達1.3公分的針頭,女孩相互當起白老鼠練習注射,往面部刺穿那一刻,尖叫聲此起彼落,畫面發生在大陸一家微整型培訓機構「肉毒桿菌」注射實習課現場,4天後,這群沒有醫學基礎學員,經簡單考核,取得培訓證書,就能假藉「醫生」名義執業。

微整型手術在兩岸成顯學,加上獲利頗豐,吸引不少外科醫生棄本科轉業,連不具醫生資格的黑醫生都來搶食市場,冒出「醫美速成班」這類培訓課程,醫界人士憂心指出,專業整型醫生養成至少要7年,這群冒牌黑醫生,是一顆顆未爆彈。

「花7800元人民幣培訓4天,可月入十幾萬,半年開賓士。」包裝得韓味十足的大陸醫美技術培訓中心,喊出誘人口號,吸引想快速致富者報名,藉著授課和賣醫療器材,大發黑心財。

教師示範兩度失手

自稱是大陸空軍總醫院的金姓授課教師坦承,培訓機構頒發的證書,是拿來唬人方便包裝開展業務。為了規避查緝,開課前還反鎖大門,收走學員手機,理由是讓學員專心聽課,而上課學員,幾乎沒有醫護經驗,就連教師示範埋蛋白線也二次失手,有沒有醫師執照,也得打個問號。

除基礎醫美課程,教師特別重視如何規避風險,強調因為速成,所以自保很重要,像無菌操作、拍照取證、選擇安全部位注射、少接未成年客戶等,更提醒學員,多認識正牌醫生當救生圈,千萬不能讓顧客去相關部門投訴。

機構鼓吹學員買假藥

學成後,來自東北的女學員把3坪多的臥室當成工作室,利用社群網路找客戶,通常身邊的親戚和好友,都成了首波客戶,更被當成宣傳樣板,上網打廣告,甚至以「在某大整型機構工作」的不實職稱,取信客戶。

值得注意的是,培訓機構會以假藥橫行,鼓吹學員買藥,但所售的藥品卻無任何合法標示。陸媒曾連繫培訓機構的藥品供應商,回應竟是「外頭抓得很緊,先避風頭不出貨了。」業界人士透露,藥品只有正規醫療機構才能採購,培訓機構來源不言自明。(旺報)

※ 相關報導:

* 台醫怒斥 整型學4天純為騙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1000935-260309

....「4天能學到什麼?培訓是騙錢用的。」曾受邀去大陸上課的台灣陳姓醫生表示,學員不懂藥品、不懂生理、不會處理副作用和後遺症,醫美有侵入性行為,4天培訓出來的黑醫,根本不懂如何處理緊急狀況,頂多用低價騙消費者上當,出了事就跑路,受害者往往求助無門。

陳姓醫生直言,醫生沒有這麼好當,醫學系畢業生,能拿到醫生執照不到半數,還要經過長時間磨練,才有辦法面對各種醫療問題。「除非笨到不行的消費者,才會選擇找這種黑醫。」他還說,大陸醫美法規實際上比台灣更嚴格,但取締並不積極,才會讓黑醫橫行。

fsj 提到...

全球人瑞15個飲食習慣 長壽秘訣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82881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11日電 2015-09-13

作家布特納(Dan Buettner)十多年來與專家合作,在全世界五個百歲人瑞最多的「藍區」(Blue Zones)進行研究。分析過去一個世紀於藍區進行的150多項調查後,布特納歸納出這些人瑞值得借鏡的15個飲食習慣。

食物的95%應來自植物:在日本沖繩島、義大利薩丁尼亞島、希臘伊卡里亞島、哥斯大黎加尼科雅半島和加州洛馬林達這五個「藍區」,蔬果、全穀物和豆子是全年主食。最棒的長壽食物是多葉子的蔬菜。

一周吃肉不超過兩次:住在藍區的多數家庭不常吃肉,他們把肉當作配菜或是用來調味。你最好一個月食用熟肉不超過五次,每次分量限制在兩盎司之內。盡可能選擇來自家庭農場的肉類,藍區的肉來自吃草或自由覓食的動物,含有較高的奧米加-3脂肪酸。

每天最多吃三盎司的魚:從2002年起追蹤9萬6000名美國人的研究發現,主食為植物,且每天吃魚的人最長壽。最適食用的魚是不含太多重金屬的魚,如沙丁魚、鯷魚和鱈魚。

減少食用乳製品:人類的消化系統並不適合消化高脂高糖的牛奶,藍區的民眾從植物攝取鈣。不過,山羊和羊奶製品,如優格和乳酪,在伊卡里亞和薩丁尼亞屬傳統飲食的一部分。

一周吃最多三個蛋:藍區民眾通常一次只吃一個蛋。你可在早餐吃一個蛋,搭配水果。

每天吃半杯豆子:豆子是藍區飲食的基石。豆子的21%是蛋白質,77%是複雜碳水化合物,它也是纖維的優秀來源,每克所含的養分,在整個地球的食物中最多。每天食用半杯豆子,可提供你需要的多數維他命和礦物質。

改吃酸麵包(sourdough)或全麥麵包:藍區的麵包以百分之百的全穀物製作,例如小麥、稞麥和大麥。另有一種麵包,是以「消化」澱粉和麩質的細菌來製作,過程形成酸麵包的特有酸味,酸麵包降低餐飯的升糖指數。

少吃糖:藍區民眾食用的添加糖,約是平常人的五分之一。百歲人瑞通常在茶裡加蜂蜜,只在慶祝活動吃甜點。你每天加在飲料和食物的糖,不應超過四小匙。

每天吃兩把堅果當零食:藍區人瑞平均每天吃兩把堅果。哈佛一項長達30年的研究發現,吃堅果的人死亡率比不吃堅果者低20%。

食用完整的食物:藍區民眾不會扔掉蛋黃,或把水果拿來榨汁,也不吃補充劑。他們所有的養分都來自多於當地生產的完整食物。

增加喝水:加州洛馬林達有很多「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會友,而該教會建議每天喝七杯水,身體的水分充足,減少血栓出現的機率。

喝酒就喝紅葡萄酒:藍區的多數民眾每天喝一到三杯酒。研究發現,葡萄酒有助人體吸收植物的抗氧化劑。而且一天結束時喝點酒,有助減少壓力。

喝綠茶:沖繩民眾整天捧著綠茶,綠茶可降低心臟病和數種癌症的風險。伊卡里亞人喝迷迭香、野生鼠尾草、蒲公英泡的茶,這些草則有抗發炎的功用。

喝咖啡:藍區的一些民眾喝大量咖啡,研究顯示喝咖啡與降低失智症和帕金森氏症有關。

完美的蛋白質搭配:以植物為主的飲食若要攝取足夠蛋白質,要注意如何搭配豆子、穀物、堅果和蔬菜,獲得身體無法自行製造的九種必須氨基酸,例如一又三分之一份的紅椒配三份煮熟的白花菜。

※ 相關報導:

* 少吃多動還是瘦不了?十大你一定要知道的減肥大忌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83958

除了少吃和多動,你還忽略了?

「最近變好胖,我要減肥!」,這句話大概已經聽過身邊的朋友講過八百遍,但真正能瘦下來的人似乎沒幾個?

減肥真有這麼難?但是大家明明都知道,要瘦下來不外乎就是「少吃」和「多動」如此而已,這兩項絕對有用的減肥心法人人清楚,真正身體力行時卻困難重重啊~究竟減肥之路上還有多少崇山峻嶺、障礙難關勒?

* 喝醋養生 小心糖、鈉過量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81593

老字號工研醋近日出包,怎麼吃醋和選醋,成為大家關心議題。近年來吃醋風潮蔓延,市售各式各樣的醋類商品,除了增添料理風味,也有產品訴求養生美容。但專家指出,醋的確有保健腸胃之效,但糖及鈉含量高,糖尿病或高血壓病人不能吃太多,另外也不要空腹喝醋,易傷胃。

....彭溫雅提醒,醋是發酵類食物,和優酪乳、發酵飲料一樣,可能誘發過敏,必須留意。日前一名43歲女會計師愛美,自己釀水果醋來喝,原以為是保養聖品,沒想到皮膚開始過敏,最後變成皮膚炎。



◆ 心碎!三個月大雙胞胎 同時罹血癌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82970

世界日報 編譯鄧媛/綜合11日電 2015-09-13

三個月大的雙胞胎姐妹凱奈迪(Kenedi)和肯德爾(Kendal),除了在母親身體裡一起相處了九個月,令人心碎的是,她們現在又被檢查出都患有血癌。

雙胞胎的母親艾比‧布雷弗格(Abby Breyfogle)向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表示:「一個孩子患癌就已經很難接受了,現在我們的兩個女兒都被診斷出患癌症,這真的很讓人絕望。」

住在美國南達科他州皮耳市的布雷弗格說:「孩子在出生第二個月的時候,她們身上開始出現奇怪的斑點,當時我們以為是被蟲叮咬的,護士說再等一個星期看斑點會不會消失,但是一星期後斑點並沒有消退。」

8月17日,在經過骨髓活組織切片檢查後,雙胞胎女嬰被確診患骨髓性白血病(myeloid leukemia,俗稱血癌)。布雷弗格說,「每個人都無法接受這個現實,但是我們立刻開始著手準備和病魔抗爭」。

8月19日,凱奈迪和肯德爾進入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的馬友診所(Mayo Clinic)接受治療,兩天後,第一輪化療開始。馬友診所醫生康恩(Shakila Khan)表示:「雙胞胎被診斷出同時患有骨髓性白血病的病例非常罕見,至少在我們醫院是第一次出現。」

布雷弗格說:「嬰兒化療的副作用會很大,但是我們現在的計畫是一天一天的堅持挺過,盡量享受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

※ 相關報導:

* 911災後 罹癌身亡人數激增
http://udn.com/news/story/6809/1182118

911恐怖攻擊事件至今已屆14年,但傷亡人數仍不斷攀升。據「911受害者補償基金」(VCF)統計,今年截止至9月6日有近21,000人向該組織申請補償,人數比去年同期多4,000人,申請金額也多了近10億美元。

在申請案件中,共2,620件核定符合癌症等相關疾病資格。因911事件而罹癌的人數已快追平世貿中心受攻擊當下當場死亡的2,753人。若把當天五角大廈遭撞擊和賓州墜機事件的影響都算進來,14年前這場恐怖攻擊共造成2,977人死亡。



◆ 身體哪來?計畫「換頭手術」 中、義醫師惹議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82179

聯合報 記者汪莉絹/綜合報導 2015-09-12

全球首例「換頭手術」,預計兩年後在中國大陸進行。由中國大陸和義大利的醫療團隊聯手進行的「人類頭顱移植」手術,自願受試者是患有肌肉萎縮症的卅歲男子俄籍電腦工程師史皮里多諾夫。「換頭手術」消息傳出後,爭議隨之而起。

據「觀察者網」披露,參與換頭手術的大陸醫師是五十三歲的任曉平,任職於哈爾濱醫科大學。二○一三年任曉平的團隊完成首例小白老鼠的頭部移植手術,當時即引發爭辯;在完成近千隻老鼠頭顱移植後,他決定將實驗應用於靈長類,最終挑戰人類的「換頭手術」。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項手術最快將於二○一七年十二月在大陸哈爾濱進行,手術過程非常複雜。首先,醫生要先幫病人找到一個新身體,這個身體來自被宣告腦死的人,再透過手術接上史皮里多諾夫(Valery Spiridonov)的頭。報導說,肌肉跟血管縫合後,病人將麻醉昏迷四星期以助傷口癒合。

任曉平跟義大利醫師卡納維羅(Sergio Canavero)都承認這項手術有風險,包括移植後的神經系統、血管系統以及脊髓都可能產生排斥。

報導說,美國在一九七○年代就曾經做過猴子的頭顱移植,不過幾天後猴子就產生排斥反應而死了。

「換頭手術」經披露後,在醫學界引發巨大爭議。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表示,當頭顱移植應用到人類身上,應該要討論很多倫理的細節。一具遺體本來可以捐贈器官給很多人,但現在只給一個人,而且還會有很大風險,這樣公平嗎?

美國神經外科醫生協會主席亨特則表示,不希望任何人接受這種手術,手術後果可能「比死更難受」。另外,也有人質疑,若手術成功,活下來的「人」究竟是屬於「那顆頭」的,還是「那個身體」的?

面對外界的質疑,任曉平指出,過去很多人也反對手部移植手術,但後來也都接受了,而人類頭顱移植手術將可造福脊髓受傷、癌症或肌肉萎縮症的患者,改變人類發展進程。

※ 人類還沒有資格挑戰這件事。

fsj 提到...

心臟怦怦亂跳?心房顫動 中風風險多7倍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85044

聯合報 記者李京昇/斗六報導 2015-09-14

不少人都有心臟怦怦亂跳的經驗,有些人會就醫追蹤,有些則覺得是小事一樁,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主任蔡佳醍表示,「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症狀,提醒民眾心房顫動患者很可能導致中風,不可輕忽。

蔡佳醍說,人類正常心跳每分鐘約60至100下之間,但如果心臟突然跳很快、跳跳停停或亂跳等情況,就是所謂心律不整、不整脈。

他指出,發生原因與種類都相當多,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風險高出一般人5至7倍,多數民眾對於心臟疾病較了解是心包油、心肌梗塞等,對於心房顫動疾病卻幾乎沒有認知。

蔡佳醍表示,人類會隨著年齡出現老化情形,皮膚變皺、頭髮發白等老化問題,心臟老化就可能發生心房顫動,6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生率為5%,到了70歲時提升到10%,發生率會因年紀增長而提高。

心房顫動的危險,會使血栓會在心臟中形成,若血塊跟著血液流入腦中,會阻塞腦血管導致中風,若阻塞心臟中的血管,則會造成心肌梗塞。

蔡佳醍表示,心房顫動也可能造成心臟衰竭、心因性猝死等狀況,是一種有致死率的心血管疾病,根據統計有10%的中風患者,被診斷出在中風前,早已罹患心房顫動而不自知,因此心房顫動是民眾絕對不可輕忽的心臟疾病。

fsj 提到...

胖媽求職屢被拒 減重變辣媽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5446

自由 2015-09-15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家庭主婦曾楷棻身高一四八公分,體重卻有六十二公斤,體脂率高達四十%,年僅卅六歲想二度就業,卻因身材肥胖,備受歧視,二年來找了逾五十個工作都被拒絕,多次節食減肥失敗,還罹患憂鬱症,後來利用中藥調理體質加上飲食控制,二個月減下八公斤,胖媽變辣媽,一舉找到工作。

中藥調理 2個月減8公斤

曾婦育有二個就讀國、高中的兒子,總是把丈夫、兒子吃不完的飯菜全都吃光,愛吃消夜又晚睡,嗜吃甜食和油炸食物,婚後暴肥十幾、廿公斤,也罹患代謝症候群,腰間一圈肥肉,總被叫大嬸或是孕婦,多次節食或嘗試高蛋白飲食都失敗,找工作總被要求減肥後來再應徵,情緒受挫也罹患憂鬱症。

找工作受挫而患憂鬱症

中醫師蔡蕙君說,曾婦今年七月就診時體質為肝鬱脾濕,代謝緩慢、身材水腫、容易疲累,加上長期肥胖造成心情鬱悶,肝火旺盛、嘴苦、便秘,單靠節食要減重很困難,輔助中藥調理體質,改善代謝、精神變好想活動,讓減重變得比較輕鬆。

蔡蕙君利用澤瀉、伏苓、白朮為曾婦健脾躁濕,柴胡、香附疏肝理氣,用陳平化解痰濕,曾婦也控制飲食,早餐吃得營養豐富、中餐少吃、晚餐清淡,水果在太陽下山前吃完,並戒吃消夜、甜食,配合走路運動,每週瘦一公斤。

減重成功 如願找到頭路

曾婦從六十二公斤瘦至五十四公斤,腰圍從卅八吋減到廿八吋,體脂率也降為卅%,減肉、減脂卻不減胸,胸部仍有E罩杯,重現年輕時的身材曲線,上月底順利找到診所助理工作,個性也變得開朗自信,她說,以前和兒子出門,大家都叫她大嬸,現在還以為是兒子的姊姊。

蔡蕙君也建議曾婦持續減重,並加強運動強度如慢跑或打球,將體脂率降至廿五%更健康。



◆ 精蟲畸形不孕 中醫有解法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87145

聯合報 記者曹馥年/台南報導 2015-09-15

37歲張姓竹科新貴結婚3年,膝下無子,吃維他命、喝蜆精、人工受孕都無用,到西醫檢查,發現精蟲竟有99%畸形。夫妻南下求助台南市立醫院中醫科,經半年服藥、經絡疏理與作息飲食調理,正常精蟲回升到8成,太太日前正常受孕,欣喜若狂。

「醫師,我體格健壯,性生活美滿,為何太太一直無法懷孕?」南市醫中醫科醫師張烱宏表示,精蟲品質與上述原因無關,張姓患者每天從早上7點加班到半夜,常穿悶熱牛仔褲、防塵衣、長期久坐、運動機會少、外食造成營養不均,才是精蟲異常的可能原因。

張烱宏說,民間認為喝蜆精、補腎可改善精蟲活力,實則每人身體狀況不同,經他診斷,張姓患者長期久坐不動,肝經氣滯,不僅易發脾氣、眼睛乾澀,正常精蟲品質更僅剩1%,遠低於能使卵子受孕的國際平均標準值4%。

張烱宏表示,肝經從足部連通到生殖器,他除開給活絡肝經的藥方,也請患者利用開會等時間做經絡疏理操。身體放鬆、腳伸直,循內、下、外、上順序旋轉腳踝7次後換腳,做完後分別上下運動雙腳腳底板7次,有助暢通肝經。

張烱宏表示,1年正常性生活仍未受孕的夫妻,即應就醫檢查。



◆ 腳底黑痣病變 移轉長腦癌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5679

自由 2015-09-15

文/施朝仁

腦部的惡性腫瘤竟然是腳底黑色素細胞癌的轉移!提醒民眾不要輕忽腳底的黑色痣或久治不癒的傷口。

60歲的張先生(化名),日前因頭暈、嘔吐,到附近的診所就醫,原本以為是腸胃炎,吃藥、休息就好,沒想到吃了幾天的藥,症狀仍未改善,於是家人帶他到醫院掛急診。

經電腦斷層掃描檢查,醫師發現他的腦部有一顆腫瘤,開刀後診斷是黑色素癌,後來病人才提及左腳底有一個黑色傷口,兩、三年來都無法癒合,於是會診皮膚科,結果腳底黑色傷口切片和腦部切片吻合,都是黑色素細胞癌。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在今年2月公布最新101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皮膚黑色素細胞癌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0.26%,當年因皮膚黑色素細胞癌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0.27%。

黑色素細胞癌是相對少見的一種皮膚癌症,但卻是一種相當惡性的腫瘤,容易轉移,而且對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的反應效果有限。

根據統計,西方人的黑色素細胞癌常出現在易曬到日光的地方,如後背、小腿等地方;但東方人則多出現在手掌、腳掌,甚至是在指甲下。

黑色素細胞癌的原因至今仍未確切了解,但是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黑色素細胞癌與日曬時間有明顯的正相關,過度曝曬紫外線是造成黑色素細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白種人喜愛日光浴,認為把皮膚曬成古銅色就是一種健康的表現,因此容易讓他們表皮細胞的DNA受紫外線影響而產生病變。但東方人的黑色素細胞癌常常發生在腳掌及指甲,這些位置多半與日曬毫無關連。

國內有臨床報告指出,許多黑色素細胞癌患者為年紀較大且病灶多在腳掌的農夫,是否與長期接觸農藥或外傷有關,值得研究。

建議民眾平時要自己觀察痣(或非痣的點)是否有變化。可依循「ABCDE」的五個準則:A(Asymmetry)指痣長得不對稱、B(Border)痣邊緣不規則、C(Color)痣顏色不均勻、D(Diameter)直徑大於5至6公釐、E(Elevation或Enlargement)是指快速隆起。

平時應多注意自己身上是否有不明原因長出來或變化的痣,如果發現趕緊找皮膚科醫師求助,只要早期診斷早期處理,仍有不錯的預後(預估治療後的效果)。(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 相關報導:

* 皮膚病拖久 小心是淋巴癌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87088

今天是世界淋巴癌日,雖然淋巴癌在十大癌症中排名第九名,但很多民眾對於淋巴癌認識有限,且淋巴癌的臨床表現常讓多數患者誤以為是皮膚病、腸胃不適或感冒等,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提醒民眾,這些症狀如果久醫不癒,就應該提高警覺。

fsj 提到...

超級電腦測死期 準確率96%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88580

世界日報 編譯孫梁/綜合14日電 2015-09-16

美國波士頓的貝絲.以色列醫療中心研究人員14日表示,他們研製出一種超級電腦,可預測病患何時死亡,而且準確率高達96%。

超級電腦是連接了觀察病患的資料庫,內裝逾25萬病患過去30年的資料,可利用病患的資料快速診斷,發現疾病的準確率比醫生還高。

快速診斷可使疾病得到迅速醫治,既可拯救病患的性命,也可預測他們的大致死亡時間。

研究主管史蒂夫.洪說,他們掌握了巨大資料庫,如果病患希望接受檢查,我們可知道他們的一切資料。他表示,研究人員可把一個病患與患有同類病症的其他人進行比較,以判斷未來採用何種治療方案。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把所有資料與臨床系統相連,就可找出對病患對症下藥的治療方式。

洪醫生認為,這項研究是首次在大資料庫取得的突破,但他們的目標不是用超級電腦取代醫生,「我們可預測病患可能死亡的時間,可信度為96%。如果超級電腦顯示一個病患將要死去,可能會在30天內成真」。

波士頓的醫生今年初還創全國先河,率先使用Google眼鏡對病患進行診斷。他們利用Google眼鏡搜索病患的病歷,一邊行走一邊上網搜索資料,而不是到資料庫裡找病歷。

貝絲.以色列醫院表示,他們是利用最現代化的高科技幫助病患,但隱私維權組織認為,Google眼鏡侵犯了隱私。

Google眼鏡每付1500美元,是通過WiFi與電腦相連,目前的使用者只有1000多人,但今年晚些時候會有很大增加。



◆ 洗菜只沖不刷 蟲卵農藥統統下肚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5995

自由 2015-09-16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中秋節快到,許多民眾愛吃月餅、準備烤肉,很多人會多買蔬菜、水果來補充營養,但常忽略清洗;專家提醒,若沒完整清洗蔬菜,吃進農藥、甚至蟲卵更糟。

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昨天介紹正確的清洗蔬菜方式,並提到烤肉常用到茭白筍、青椒等,吃生菜用到的高麗菜、花椰菜,這些蔬菜有層層包覆且「凹凸不平」,光用水沖一下是不夠的。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教授王進崑說,很多人為了方便,把高麗菜整顆或剖半泡水,「有洗等於沒洗」,應一片一片剝開以奶瓶刷和清水刷洗。花椰菜也應剪成小塊狀一個個刷,重複洗3次就能去除99%的農藥、蟲卵;另外,他不建議用鹽水洗蔬果,因鹽水膜會覆蓋在蔬菜表面,恐怕會讓農藥洗不掉,吃下肚反而傷身。

王進崑說,若蔬果縫隙上仍有沙土,表示還沒洗乾淨,至於農藥殘留肉眼是看不出來的,但前述的洗淨方式已經過實驗室驗證,可幾乎百分之百去除農藥。

另外,王進崑也示範自製蔬果汁,用300CC活菌優酪乳、2顆奇異果、200克鳳梨、200克高麗菜、50克菠菜、50克番茄打的新鮮蔬果汁,一杯就可以補充一天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纖維質。

※ 相關報導:

* 吃冰就會經痛? 小心子宮病變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89339

國內不少女性在月事來期間拒絕吃冰,預防冰冷飲食凍壞子宮;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表示,「全世界大概只有台灣人有這種怪想法」,人體並不是一根腸子通到底,食物進入胃部後,溫度早已接近體溫,如果發生經痛,不該怪罪食物,而應警覺可能是疾病上身。

「吃冰會經痛,完全沒有研究證實。」劉偉民說,門診常遇到許多年輕女性告訴他,月經來潮前吃冰,經期常會肚子痛到在地上打滾,檢查才知道根本不是吃冰惹禍,而是子宮出現病變。



◆ 中正大學研發 植牙一天完成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5756

自由 2015-09-16

〔記者蔡宗勳/民雄報導〕植牙患者的福音!中正大學機械系教授姚宏宗研發出「三合一植牙規劃與假牙設計製造系統」,可降低手術感染的風險,還能做到一日植牙,手術更安全快速,這套系統正在申請專利,也與寶鈺生技、科技部產學合作,要讓民眾享有安全且平價的植牙。

目前的植牙手術多仰賴醫師經驗與手眼協調的能力,但因傷口大,復原時間漫長,病人易感到疼痛與咀嚼不便,而且牙齦容易感染發炎,甚至引起嚴重的術後併發症,衍生醫療糾紛。

姚宏宗的新研究,整合了「高端電腦斷層掃描與規劃」、「即時植牙導引板與臨時假牙設計」及「微創植牙」,手術時只要把植牙導引板固定在牙床,就能準確掌握植牙的位置、深度與角度,大幅減少傷口發炎問題,病人甚至手術當天就能復原,真正達到一日植牙。

姚宏宗強調,中正大學研發精密模具領域的專業,透過較平價的熱壓塑型技術製造導引板,只需半天時間就可製作,大幅降低價格與時間成本,讓醫師連植一顆牙都願意使用植牙導引板,可以精確掌握植牙位置、避免種歪,降低醫療糾紛,病人在療程中也能更放心。

※ 相關報導:

* 她的膝部復健機 奪下紅點設計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89761

25歲設計師陳怡汝3年前的大學畢業作品《膝部復健機》,在今年的德國「紅點概念設計」中,獲得最佳設計獎,昨天直呼幸運,希望未來量產上市,讓膝傷者復健更簡便。

「紅點設計大獎」是德國著名設計協會Design Zentrum NordrheinWestfalen在1955年創立,每年吸引許多國家,近萬件作品參賽,與德國iF獎、美國IDEA獎並稱為世界三大設計獎。

....陳怡汝指出,當時研發作品時,最重要的構想就是使用起來如何更簡單、又要正確,最困難處在於用什麼造型套入這種概念;目前作品研發後,正與廠商及電子、機電等領域專家合作開發,計畫申請專利,未來希望能量產,幫助膝傷者復健。

* 姿勢跑法3要素 認識完美的跑步技術
http://udn.com/news/story/7879/1190697

「該怎麼跑比較不容易受傷?」、「該怎麼跑比較省力?」、「該怎麼跑比較快?」是大多數跑者最關心的問題;身兼運動作家及知名鐵人三項選手、教練徐國峰大力推薦羅曼諾夫博士與他的團隊,花了三年的時間所完成的新作「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The running revolution」,什麼是姿勢跑法?如何透過姿勢跑法讓運動的過程更有效率、降低運動傷害?請大家繼續看下去。



◆ 健康管理/藥品差額負擔 政府須扮好守門員
http://udn.com/news/story/7244/1189879

經濟日報 王欽堂 2015-09-16

繼食安問題之後,「藥安」問題成為媒體及民眾關心的議題。前不久,在媒體報導「一顆藥比一顆糖便宜」的現象後,讓大家更清楚藥廠與醫療體系諸多不能說的祕密。

最近衛福部宣布,自明年起國人就醫用藥將有重大變革。健保署將推出「藥品差額負擔試辦計畫」,明年1月1日起,比照人工水晶體、心血管支架等醫材,針對部分健保未給付的「原廠藥」,以「學名藥」價給付,民眾若負擔價差,就能使用原廠藥,初步以國人常用的降血壓、降血糖等慢性病用藥為主。

原廠藥學名藥 價差不小

許多人不知道什麼是原廠藥,什麼是學名藥。通常一種新藥研發出來後,在一段時間內只有原廠可製造,也就是保障其一段時間內的販售,其他藥廠不可製造,亦即原廠擁有製造藥品的專利權,這是原廠藥。

但只要專利權保護期一過,其他藥廠可依原廠藥申請專利時所公開的資訊,生產相同主成分的藥品,這種藥品就叫做「學名藥」。所以一種原廠藥,可能會有多種學名藥。

到目前為止,多數藥物的研發是來自於國外的大藥廠,原廠藥因為要回收龐大的研發成本,一般的訂價均高於學名藥數倍到數十倍不等。

當然,也隱含著「因為是進口產品所以價格較高」的味道。

衛生署對藥廠製造學名藥,一直都有相關規定,學名藥和原廠藥相比,至少要達到化學、生物及療效等主要特性相等。通過各種審核,學名藥才可拿到上市許可執照。

既然所有藥品的製造都經過嚴格把關,理論上應該都是一樣的品質,而為什麼會有原廠藥藥效比學名藥好的講法?

試辦新制 要減醫療浪費

而民眾對藥品處於資訊弱勢,若要其自付差額恐導致醫療階級化,加大醫療服務的貧富差距。

有了更多自費差額負擔的設計,究竟可以讓國人減少就醫及醫療資源之浪費,還是加深醫療階級化的現象?會不會擴大醫療體系議價黑洞、以藥養醫的問題?

著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在他的著作《不公平的代價》(原名The price of inequality)中談到︰「市場力量的確十分龐大,但並沒有與生俱來的道德性格,所以需要我們決定如何來管理。市場顯然必須加以駕馭和節制,以確保它們為大部分公民的利益效力。」

保障民眾權益 要加把勁

「因此,儘管市場力量影響分配不均的程度,但是政府的政策卻會塑造那些市場力量。」

一方面,健保是一個社會主義的產物,基本上是社會保險的精神,政府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另一方面,由醫療機構訂定自費藥價差又彰顯了市場精神,是資本主義。如何保障民眾的權益,政府的角色絕對責無旁貸。

成也健保,敗也健保。這個已經20年的全民健保到底是我們的共同的資產,還是共業呢?現在似乎又增加一個新變數。

(作者是哈佛健康事業董事長)

fsj 提到...

4分鐘間歇運動 燃燒熱量24小時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92008

聯合報 記者呂思逸/板橋報導 2015-09-17

健身減重達人李一休昨經新北民政局邀請,教導500位市府員工、民眾健身飲食、間歇運動方式,他建議民眾透過爬樓梯、間歇運動,增加運動量再搭配清飲食,持之以恆就可改善身體線條。

李一休原是體重高達85公斤的宅男,為了追老婆,以健康飲食、運動慢跑,減重25公斤,粉絲團按讚數超過50萬人,他考量現代人工作繁忙,提倡4分鐘間歇運動TABATA。

李一休說,減重觀念已從過去「減少體重」改為「減脂」,運動只占瘦身的30%,飲食才是瘦身關鍵,他建議,可吃糙米飯、以動物奶油或者椰子油等天然、無過度加工的食品,適量運動、健康飲食,持之以恆就能改變身材。

沒運動習慣的人可先從爬樓取代搭電梯開始,有運動基礎的人則推薦TABATA間歇訓練,4分鐘肌力訓練就可高強度有氧、肌力訓練,心跳則達80至90%以上,運動後24小時內,身體會繼續持續燃燒熱量。

民政局長江俊霆表示,許多員工因運動量少又經常外食,造成肥胖,不但危及個人健康也影響工作表現,他請來李一休為民政局員工上課,另外,再開放民眾報名,沒想到超過300人搶著報名,可見健康的飲食與正確的運動,還是民眾關心的項目。

※ 相關報導:

* 「口臭」也分級 牙周病「肉腐味」最嚇人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6293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牙科醫師鄧乃嘉表示,一般人常以為口臭是因為吃了洋蔥或大蒜等味道比較重的食物導致。但其實多數口臭是疾病造成,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口臭就會持續存在,甚至不用開口就會聞到異味。

根據國外統計,約9成口臭的原因來自於牙科或口腔內疾病,5%-10%來自鼻子相關疾病,3%來自扁桃腺發炎,另外還有1%則是糖尿病、腎臟病或上呼吸道疾病等其他器官病變引起。



◆ 缺少維他命D 老人失智風險增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91120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15日電 2015-09-17

新的研究結果顯示,體內維他命D含量過低,可能使老年人心智功能加速衰退。

對平均年齡超過75歲的380人進行平均五年追蹤調查,發現有老人失智問題的人,體內維他命D含量最低。

哥倫比亞廣播網報導,主持這項研究的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營養學系主任米勒說,維他命D的作用還不清楚,不過維他命D會進入體內所有細胞,包括腦部細胞,因此維他命D或許能夠保護腦部免於形成阿茲海默症者腦部出現的斑塊和糾結。

不幸的是,75歲以上的美國人大部分維他命D攝取不足。米勒強調沒有證據顯示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能夠減緩心智衰退,因為這項研究只是顯示維他命D與心智衰退的關係。

他說:「我們只是表示服用補充劑可能對你有幫助,而且服用這種補充劑的害處很小。」

國家衛生總署建議上了年紀的人,每天應攝取600至800單位維他命D。維他命D也稱為陽光維他命,只要充分日曬,身體就會自然產生,也能夠經由強化營養的牛奶、橙汁、乾穀片、優酪乳,以及魚肉、蛋黃和肝臟攝取。

米勒團隊把血液中的維他命D含量列為四級,每毫升含量低於12奈克屬於缺乏;12至20奈克為不足;20至50奈克以下為充分,50奈克以上屬於高含量。研究對象體內的維他命D含量大多偏低,有26%維他命D缺乏,35%維他命D不足。



◆ 酒癮戒治 每年最高補助4萬元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91965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 2015-09-17

長期飲酒對身體健康的傷害,不亞於慢性病,據統計,有2成至3成的食道癌、胃癌、肝癌、肝硬化等都與飲酒有關;而長期飲酒也會損傷大腦記憶力,甚至造成器質性腦病變。花蓮縣衛生局為幫助民眾戒治酒癮,與7家醫院合辦酒癮戒治補助服務,參加的戒酒民眾每年最高還可獲4萬元醫療補助。

飲酒過量可能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理由,包括男女感情、家庭經濟、個人壓力調適、家庭功能、社會結構等;減少飲酒、避免酒精成癮,才能擁有身心靈健康的社會環境。

花蓮縣衛生局為幫助民眾改善飲酒過量的問題,與花蓮慈濟醫院、門諾壽豐分院、衛福部花蓮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台北榮總鳳林分院、衛福部玉里醫院、台北榮總玉里分院等7家醫院合作,提供酒癮戒治醫療補助方案,參與戒酒的民眾,每年最高可獲4萬元醫療費用補助,補助項目包含門診、心理諮商及住院費等。

縣衛生局長林運金表示,臨床研究,酒癮戒治並不困難,配合緩解酒精戒斷症候群的藥物治療,心理諮商治療的補助等,只要3個月就能使酒精依賴程度大幅降低。

詳細戒酒訊息可查衛生局網站(http://www.hlshb.gov.tw),或上班時間至13鄉鎮市衛生所、撥打衛生局電話(03)8233251。



◆ 智慧病房 購藥點餐 平板搞定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92004

聯合報 記者黃寅、趙容萱、林佩均/台中報導 2015-09-17

E化時代,台中多家醫院鎖定頂級的VIP客層,設立「智慧病房」;病房內使用平板電腦,讓病人看病歷、點餐、上網、開燈和窗簾全部一鍵搞定,連床墊都有感應器,病人下床、太久未翻動,訊號都能傳送到護理站提醒。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12間智慧病房昨成立。院長周德陽指出,這是院內醫護人員自行開發最適合醫護、住院病患的電腦軟體,院方還斥資四、五千萬讓病房E化。

在智慧病房裡,病人可透過平板電腦控制房內燈光、開關窗簾、藥材導購,監看生理數據和住院行事曆、醫療相關說明書,甚至用的藥、點的餐,都會秀出照片,藥物禁忌、餐飲價格也附註;平板電腦螢幕可投射在床前80吋大電視上,不怕老花看不清。中醫大附設醫院自信這是目前最周全的一套設備。

台中榮總、中山醫大附醫最近也都設智慧病房,台中榮總在4人房和單人房,共設置34張床,用以紓解急診病患。中山附醫則為復健科、小兒科、婦產科設置10間單人房;2院都配備患者使用的平板電腦,從看病歷、叫餐、上網等全部搞定。

衛福部豐原醫院與台中慈濟醫院雖尚無智慧型病房,但為防患者落床、跌倒,也在床墊鋪上「離床警報器」,只要患者離開感應墊,警報器就會通報護理站。衛福部台中醫院也正建置智慧病房,預計年底可以啟用。

中醫大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說,智慧病房軟體由醫護人員開發,已申請多項專利,未來會全面推廣;智慧病房也用心布置,不但有高檔沙發,浴室選用免治馬桶,甚至引進總統套房使用的高檔沐浴用品,但入住費用也較高,健保補差額視房間大小,得再補7800元至1萬多元。榮總收費比照一般病房,中山則還須再酌收費用,每天約5千元。

fsj 提到...

恐怖「噬血症候群」血球快被吃光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6591

自由 2015-09-18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61歲的張先生曾因發燒一個月,連帶體重減輕、骨頭痠痛、皮膚變黃和茶色尿,就醫檢查後竟發現是噬血症候群,骨髓中的淋巴球拚命地吞噬白血球和紅血球。

三總血液腫瘤科醫師陳佳宏指出,「噬血症候群」可能和身體的免疫功能不全有關,特別是身體因某種原因生病、活化了免疫細胞,就會造成系統不受控制,讓體內的血球自相殘殺,就像體內有個「血球吸血鬼」,讓患者的血球數指數全下降。

像惡性腫瘤等疾病就可能引發噬血症候群,張先生在就醫檢查後發現有淋巴癌,因病情嚴重導致噬血症候群,在接受8次化學治療及標靶藥物治療後已痊癒,只要定期回院追蹤即可。

陳佳宏提醒,像壓力大、常熬夜、工作太勞累的人都是高風險群,應注意身體健康。



◆ 驗光權之爭 視光科槓上眼科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94386

聯合報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2015-09-18

「驗光人員法」草案今年4月在立法院一讀通過後,因內容對視光師執業範圍限制重重,要求「6至15歲患者須由眼科醫師指導視光師驗光」,引發視光學系師生及業者反彈,痛批醫界為了治療近視的市場大餅「把持驗光權」。今天將號召千人到立院前陳情。眼科醫師則呼籲,要為兒童視力健康把關,希望業者不要只考量自身利益。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系主任黃宣瑜說,驗光人員法在立院躺了12年,如今國內已有11個視光專門學系,一名視光師養成平均要6年,至今卻無合法資格在診所幫病患驗光;而有資格幫病患檢測視力的醫師,卻將驗光工作交給同樣沒有驗光權的護理師處理。「醫師應以治療眼睛疾患為主,驗光平均要30分鐘,為何不交給專業視光師來做?」

黃宣瑜說,台灣學生近視比例高居世界之冠,小學生已有6成近視,高中生近視率更高達8成,但眼科治療都以散瞳劑為主,長期使用對眼睛有不良影響。若透過專業視光師協助,可從光學角度有效延緩視力惡化速度,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香港等都已設有視光師制度,近視比例比台灣少一成。

以香港為例,視光科系生畢業後可直接申請換發視光師證書,執行屈光檢查、隱形眼鏡配鏡、視力保健等,並建立轉診制度,讓醫師可專心治療疾病,減少醫療資源浪費。

對視光師這場「專業權之爭」,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前理事長潘志勤說,法條重點是「為兒童青少年的視力健康把關」。

學童患近視散光,不僅是看驗光數字變化去配眼鏡就好,背後還有弱視、高度近視等因素,第一次驗光應由眼科醫師評估是否為單純近視,再交由視光師處理,「否則萬一是其他眼疾引起度數變化,難道視光師可以負責嗎?」

潘志勤說,國內驗光業者有3萬多人,相關科系學生1千多人,真正受過專業訓練的不到5%,但在業者壓力下,草案內容規範只要在眼鏡行工作兩年就可以報考證照,他說,「阻礙視光科系學生出路的敵人並不是醫師,若抗議眼科醫師似乎找錯對象了」。



◆ 小病卻跑醫學中心 健保年耗9億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94515

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台北報導 2015-09-18

醫改會調查國內醫學中心門診處理輕症狀況,主張以輕症為主要收入的「胖門診」應該瘦身,若輕症患者在基層診所就醫,每年可節省健保費四億元。醫改會也呼籲,民眾輕症勿往醫學中心跑,以免排擠急重症患者。

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昨天表示,依每兩百萬人口配置一家醫學中心的標準,台灣只需十二家醫學中心,目前卻遠超過此數,且集中在北部都會區。呼籲在健保總額協商加入醫學中心「瘦身計畫」,回歸急重症治療及住院,並建立退場機制。

醫改會公布國內十九家醫學中心的「門診肥胖指數」,僅高雄長庚、高雄醫大和高雄榮總全數過關。門診收治輕症患者比率較高的醫院有八家,最高的是萬芳醫院,每百名門診患者約十九人;其次是花蓮慈濟、林口長庚、三總、奇美、馬偕、國泰與台北榮總,均高過平均值百分之十四點五。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說,輕症包含感冒、濕疹、皮膚炎、曬傷、痛經、高血壓,甚至擠青春痘,每年耗掉健保九億元。若輕症轉到基層治療,可省下健保費四億元。

民眾持慢性連續處方箋,可每月拿藥,三個月回診一次即可。健保署統計醫學中心慢箋開立比率為百分之卅四點六八,但中國附醫的慢箋開立率僅百分之廿六點三四,顯示「領藥門診」的現象嚴重。而花蓮慈濟、台北榮總、彰化基督教醫院、成大、馬偕等十家醫院也低於平均值。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龐一鳴表示,健保署針對「輕症重醫」持續監控,且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雖屬輕症,但醫學中心收治患者中,六歲以下幼兒占三成六,病情較複雜。萬芳醫院表示,經過一年努力,門診輕症比率已明顯下降;馬偕醫院說,所有來院病人皆為重點照護對象,醫院不得拒絕病人。

新光醫院秘書室主任洪子仁說,許多醫學中心在市中心,就醫可近性高,造成「胖門診」現象,目前新光限制醫師門診時段不可延長逾兩小時,並限縮掛號數量,管控門診量於合理範圍。

※ 相關報導:

* 醫學中心肥門診 萬芳、馬偕最嚴重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6308

醫學中心治療急重症為先,但醫改會發現,國內十九家醫學中心去年平均每一百名門診患者,有十四.五名是基層院所即可處理的輕症。有十六家都有「肥門診」或「看輕症」的問題,一年至少多耗掉健保九億元、約卅四萬人次的門診量,相對恐排擠卅四萬人次的急重症無法就醫。

健保會預定今日進行健保總額協商,分配明年高達六千億元的健保大餅。但醫改會昨開記者會質疑,健保醫院總額約每三元就有一元進到醫學中心口袋,卻不是每家都以照顧急重症或住院為主,許多中心有「肥門診」、「看輕症」問題。

fsj 提到...

飢餓 容易燃起女人怒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0000635-260117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0日 諶悠文

營養師表示,有些人餓肚子會無精打彩或無法集中精神,但有相當多的人會亂發脾氣。這種由飢餓導致憤怒的症狀被稱為「餓怒症」(hanger),也就是hunger(飢餓)與anger(憤怒)的組合,而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在肚子餓時發火。

英國營養師協會的克拉克女士表示,女性容易出現「餓怒症」,是因為女人的食慾和心情比男人更會受到荷爾蒙影響。當體內血糖濃度急速下降,大腦缺乏能量(葡萄糖為其能量的主要來源),這時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素」。以前的人在荷爾蒙刺激下會去打獵,現在只會引發恐慌和怒氣。

克拉克女士說:「這是身體發送訊號的方式,告訴我們身體處於低能量狀態,需要儲備。」

英國營養師協會表示,這很可能受到基因影響,或許可以觀察我們的父母親在餓肚子時,是否會無法控制脾氣。

專家建議規律進食,不妨吃些會讓血糖緩慢上升的碳水化合物,如:番薯、全麥麵包和印度香米等。

英國營養學家貝涅蘭女士表示,大腦負責控制食慾和調控情緒的區域很接近,導致一些人出現「慰藉進食」和餓怒症。

她說:「女人可能比男人容易出現這類狀況,因為月經周期會讓食慾發生變化。這意味著一個月當中的某些時候會特別想吃東西,所以那時要是不能大塊朵頤,可能更會火冒三丈」。英格蘭西約克郡的柯新絲說,在生理期前兩周,她的「餓怒症」會變得更嚴重。

專家認為,富含蛋白質、纖維和必須營養素的食物,比零嘴更能讓心情穩定,如:水果、堅果、乳製品、雞蛋和肉類。(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阿斯匹靈防中風 服用標準嚴格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97558

政府專家建議,沒有心臟病的50多歲者,應每天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以防中風、心臟病和大腸癌,但新準則並不建議僅為了預防大腸癌,而吃阿斯匹靈。

* 高纖維食物 有效防中風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97559

在「中風」期刊公布的研究發現,每日攝取的纖維每增加七克,第一次中風的風險就降低7%。數據來自八項觀察研究,而且都有至少三年的追蹤調查。

存在於豆子、堅果等食物的水溶性纖維,大量降低風險,非可溶性纖維和穀物纖維則使風險略為降低。水果和蔬菜含有兩種纖維。這項研究由英國里茲大學進行。

* 26歲中風 「新療法」救她一命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97561

中風的後果可能影響一生。但是26歲的伊莎貝.維努薩(Isabel Vinueza)中風後,癱瘓、視線模糊和口齒不清的症狀,在三個小時內消失。這要感謝她男友反應迅速,以及把血栓取出來的醫療新裝置。

....維努薩先服疏通血栓的藥。接著亞瓦格醫生把一根只有1萬4000分之一吋寬的導管,從她的腹股溝進到大腦。然後再把一個網狀支架塞入導管,進到維努薩的動脈。這個名為Solitaire的支架,像漁網一樣黏上血栓,把阻塞動脈的整個血栓帶回導管,最後從腿部拿出來。



◆ 認清咳嗽 對症治療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6856

自由 2015-09-19

文/林沛賢

30歲的王小姐就醫時表示,最近天氣陰晴不定且日夜溫差大,以致她的同事們在辦公室裡都「酷酷嗽」,連她也出現喉嚨痛,甚至沒有聲音,但一直很想咳嗽,只要一咳就是劇咳,感覺快要把肺臟都咳出來。

王小姐很苦惱的是,有人建議她吞蜂膠,有人建議她吃水果,補充維他命C,但是也有人持相反意見,主張天氣熱,存放在冰箱的水果是屬於生冷食物,吃了更嚴重;有人建議她,可以用冰糖燉梨或是白蘿蔔吃,但也有人說,咳嗽不能吃甜食…;各種不同的建議讓王小姐左右為難,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在中醫的觀點而言,咳嗽分為「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兩種。「外感咳嗽」是因為感染病毒或是細菌造成呼吸道感染而產生的咳嗽,而感染後期因為氣道敏感造成的「乾咳」,也是中醫所說的「燥咳」也屬於此類。

在這個階段也因個人體質與感染的致病菌不同,分為「風寒咳嗽」與「風熱咳嗽」。這是兩種極為不同的治療方法。

「風寒」就是冬天寒冷,舌苔呈白色、痰較稀、白黏,合併有鼻塞、流鼻涕。這時候可以吃一些溫熱、化痰止咳的食品如薑、大蒜等食療。

但如果舌苔發黃、舌質紅,說明體內有熱,咳嗽的痰是黃稠、不易咳出,並且喉嚨痛,這時應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作用的食物,比如說梨子、蘿蔔、苦瓜等清熱的食物。

至於因為感染後期出現的燥咳,就是所謂的「乾咳」,僅咽癢咳嗽,沒有痰,這時就要吃一些潤的東西,如冰糖、銀耳,甚至是燕窩都是不錯的食療食物,也可以吃枇杷膏。

凡是咳嗽超過3週以上就是慢性咳嗽;表示可能潛藏著特殊的病因。這就是中醫所謂的內傷咳嗽,此類型多為久咳、反覆發作的咳嗽,就必須再深入找出病因。

根據統計,以咳嗽為表現的疾病超過100種,25%的咳嗽由兩種以上的病因造成。這些潛藏的病因可以是沒有立即危險性的,如抽菸引起、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也可以是較具危險性的如氣喘,或者是具傳染性的疾病(如肺結核),甚至是致命的肺癌等。最重要的是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才是最佳的辦法!

(作者為台北康華中醫診所副院長)
《健康小叮嚀》緩解咳嗽不適的小撇步

◎外感漱口水:

可以用5克鹽加5克板藍根和1克薄荷,加入500CC的水攪勻,等鹽溶解後,就可以拿來漱口,不限次數。

◎穴位按摩(見左圖):

●迎香穴:從鼻孔向外的水平橫線,跟法令紋的交叉點。經常按壓此穴位能達到祛風散邪、宣通鼻竅,疏通臉部氣血循環、化痰、止咳的效果。

●鼻通穴:鼻翼軟骨和鼻甲的交界處,相當於法令紋上端盡處即是。鼻通穴有通鼻開竅、止咳去痰,緩解鼻炎、鼻竇炎、過敏性鼻炎、頭痛等病症的作用。(林沛賢)

※ 相關報導:

* 頭痛找禍首 從「鼻病」著手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96247

....鼻因性頭痛的位置,多半沒有特異性,常見位於顏面、前額、眉間、眼眶周邊、太陽穴,有時疼痛甚至牽引至耳朵、咽喉或後腦勺。伴隨的鼻部症狀:如鼻塞、流鼻涕、睡眠障礙、嗅覺失靈、鼻涕倒流等,反而較少出現特異性症狀。鼻部症狀的輕重,與頭痛程度不一定相關,例如鼻中膈彎曲病患只偶爾出現鼻塞,但卻經常為頭痛所困擾而忽略鼻塞的治療。

可能引發頭痛的鼻病,包括:過敏性鼻炎、非過敏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或鼻息肉、鼻部良、惡性腫瘤、萎縮性鼻炎、空鼻症、鼻部外傷或手術後遺症、鼻腔鼻竇構造異常(如鼻中膈彎曲)等,單一病患可能同時存在多種病因。

....總之,許多慢性鼻病會引發長期頭痛或顏面疼痛。但引起頭痛的鼻病,不少人常因主觀症狀不嚴重而疏於檢查,以致症狀一再持續。建議患者若有病因不明且久治不癒的頭痛,須先評估是否「鼻因性頭痛」,可針對鼻病徹底治療,才能有效改善頭痛。



◆ 傷疤恐有後遺症 小心變鱗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9001002-260307

旺報 2015年09月19日 劉敏

燙傷,是許多小孩子幼年時痛苦回憶。然而就是這小小傷疤,也許就是隱患,經過幾十年的「醞釀」,可能引發鱗狀細胞癌(簡稱鱗癌)。

50多歲的老李,後腦勺突然皮膚潰爛,傷口癒合不久又有創傷,創口面積慢慢擴大。到醫院檢查後發現竟然是鱗癌。

病變為癌有症狀

經病理診斷為疤痕癌,屬鱗癌的一種。在頭部有破潰,面積大約有10×15公分,但醫師清創後發現,繼發創面有9×24公分。皮膚破潰嚴重,都能隱約看到顱骨,有分泌物流出。

追究病因,原來老李在4、5歲的時候曾經被燙傷過。燙傷後,皮膚出現攣縮,顏色明顯淡於周圍,而且處於「一毛不拔」不生毛髮狀態。由於這塊皮膚「嬌嫩」,加上正好是枕在枕頭的位置,時常被摩擦出血。久而久之,惡化成鱗癌。

鱗狀細胞癌簡稱鱗癌,又名表皮癌,是發生於表皮或附屬器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多見於有鱗狀上皮覆蓋的部位,如皮膚、口腔、唇、食管、子宮頸、陰道等處。

長期不癒要當心

另外,支氣管、膀胱、腎盂等處雖無鱗狀上皮覆蓋,但可以通過鱗狀上皮化生而形成鱗癌。

化學物質如砷、瀝青等可致皮膚鱗癌。與瀝青接觸的工人皮膚鱗癌的發病率,就比一般工人高出12倍左右。

遺傳也是重要因素,某些遺傳性皮膚病,如色素性乾皮病、白化病等有色人種,鱗癌的發病率比白種人發病率高。

(作者為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醫師)(旺報)

※ 相關報導:

* 砒霜治血癌 張亭棟獲傑出科學家獎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198723

2015求是頒獎典禮昨舉行,血液病專家、83歲的張亭棟於上世紀90年代與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等單位研究,發現砒霜是藥劑中治療白血病的有效成分,憑此獲得「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中新網報導,來自河北的張亭棟是血液病專家,使用砒霜治療白血病的奠基人,他的成就是中國在單體化學藥物方面得到世界公認的屈指可數的成就之一。他的發明透過與合作者的研究在1990年代後推廣全國,其後推廣到全世界,成為當今全球治療APL(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白血病的標準藥物之一。

fsj 提到...

多明尼加遺傳疾病 女孩青春期變男兒身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00006

中央社 台北21日電 2015-09-21

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島國多明尼加西南部一個與世隔絕的村落,部分孩子比較特殊,由於遺傳性疾病,他們出生時看不到睪丸或陰莖,只有看起來像陰道的器官,但踏入青春期就會「由女變男」。

USRF網站報導,此一遺傳疾病於1970年代首次為世人所知,由紐約康乃爾大學醫學院女學者殷普拉多-麥金萊(Julianne Imperato-McGinley)在多明尼加發現。

據柏克萊醫學期刊(Berkeley Medical Journal)報告,後來在巴布亞紐幾內亞也發現此類案例。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個村落有一些孩子出生時身體構造像個女孩子,但在12歲踏入青春期之後陰莖就會開始增長,成為一個少年。

受訪的24歲男子強尼(Johnny)過去也曾是女孩,他表示,像這樣成長的個體被稱為「十二歲的陰莖」(Guevedoces,譯為penis at twelve)。

強尼小時候的名字叫妃莉西塔(Felicita),他記得當時穿著紅色小連衣裙上學。

強尼表示:「我從不喜歡穿得像女孩,當大人買給我女孩玩的玩具,我從不玩。當我看到一群男孩,我會停下來跟他們玩球。」

當他開始變成明顯的男生,在學校遭到嘲笑時,就以拳頭回敬。短暫交過幾個女友的強尼,仍在尋找真愛。

他充滿渴望的歎息說:「我希望結婚生子,擁有一個在人生的順境和逆境都能挺我的伴侶。」

英國廣播公司也拍攝即將變成卡羅斯(Carlos)的7歲卡拉(Carla)。卡拉的母親看到她的轉變已有好一段時間。

卡拉的母親說:「當她5歲時,我注意到,當她看到男性朋友時,就會想要跟他打架。她的肌肉和胸部開始增長,可以看出她將要變成男孩。我愛她,不管她是女孩,還是男孩。」

殷普拉多-麥金萊在多明尼加旅遊,聽到「女變男」的傳聞後,發現這種罕見遺傳病。

該病在村民間一代傳一代。此情況在當地廣為人知及接納,當地人相信,有「男性、女性、假雌雄同體」3種性別。

殷普拉多-麥金萊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這些女變男的孩子,雖然曾做為女孩長大,但多半表現出較強的異性戀傾向。

多明尼加人較接受孩子「女變男」的轉變,部分人更會為此慶祝。相較之下,巴布亞紐幾內亞較多人會視這些男孩「有缺陷」,對他們避而遠之。

殷普拉多-麥金萊經深入調查和研究後得知,這些男孩出生時沒有男性生殖器,是因為缺乏5α還原酶(5-alpha reductase),不能將睾酮(testosterone)轉換為雄性激素(dihydro-testosterone)。

不論男女胎兒在母體時,雙腿間會長有一個小突,而帶有Y染色體的男嬰一般在8周左右,會分泌大量雄性激素,令這個小突會發展成陰莖,但缺乏5α還原酶,則會令睪酮沒法正常轉化為雄性激素。

直到青春期時體內分泌雄性激素,才會刺激男性生殖器官成長。

殷普拉多-麥金萊在1974年的這項觀察,引發默克藥廠(Merck)研究主管瓦格洛斯(Roy Vagelos)的興趣。

瓦格洛斯利用缺乏5α還原酶,不能將睾酮轉換為雄性激素的原理,研發出暢銷藥物柔沛膜衣錠(Finasteride),造福全球數以百萬計男性。

柔沛膜衣錠可有效治療攝護腺良性肥大和雄性禿。柔沛膜衣錠似乎可阻斷形成雄性激素造成的禿頭的關鍵因子。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離譜!保溫箱驚見老鼠 早產兒慘遭咬傷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200391

為妥善保護好早產嬰兒,避免嬰兒接觸到任何細菌或病毒,醫院一般會把嬰兒放進保溫箱內好好照顧。不過,國外一間醫院近日卻竟傳出,有保溫箱不但遭老鼠入侵,箱內的早產嬰兒更慘遭啃食受傷,事件離譜的程度直讓讓外界嘩言。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起駭人聽聞的事件發生在中南美洲國家里斯(Belize)的「西區醫院」(Western Regional Hospital),事發時一名值班護士因聽見一名早產嬰兒的哭聲,前上查看後卻驚覺原本只有嬰兒在內的保溫箱中,竟出現一隻老鼠在內不斷竄動,場景相當恐怖。

* 2歲後只喝可樂 5歲童蛀爛14顆牙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00963

一名5歲男童自2歲起就不喝水只喝可樂,加上沒有刷牙習慣,日前看牙醫時,20顆牙齒中有8顆蛀爛,只剩牙根;6顆因酸蝕齊根折斷,男童只能像老人一樣吃軟爛食物。

武漢晚報引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口腔科主任彭友儉表示,約一個月前,一名男童被母親帶來看診,「這是我當牙科醫生30年來,碰到的最慘不忍睹的牙齒」。



◆ 公司治理A++ 國際廠想提親
http://udn.com/news/story/7485/1199907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5-09-21

台灣微脂體是上櫃生技公司中,僅有獲得公司治理A++殊榮的奇葩,顯示公司資訊透明度是同業中最高;台微體總經理葉志鴻表示,他與經營團隊銳意讓台微體真正「國際化」,要讓全世界「都看得懂新藥開發」。

台微體近兩年歷經生技風暴、股價回檔,市值一度僅剩高檔時的四分之一。不過,大股東之一的股市聞人林滄海無畏生技風暴,去年還繼續加碼增持該公司,目前在台微體前十大股東名冊中,林滄海竄至前四大,持股比重近5%,僅次於國際創投Burrill、永豐餘的上智創投、國泰人壽。

據悉,台微體公司時常獲得國際大廠探詢「是否出售」,但多僅止於接觸便未再深談,葉志鴻表示,一般人可能以為台微體姿態高,必定以天價讓買家知難而退,但事實上是,只要價格「合理」,公司從未排除任何合作的可能性。

葉志鴻指出,要國際大廠來併購台灣的生技公司不容易,因為生技圈中,併購只有在三種條件下會發生,除了產品,再來就是技術、通路,其中技術最為關鍵。

他解釋,產品可以技轉,不一定要全面收購,因為「喝牛奶不需買一頭牛」,至於通路,台灣市場太小,沒有併購台灣通路的必要,而技術就更是關鍵了,台微體所有產品都是自家獨門技術平台所開發,具有不可取代性。

fsj 提到...

中秋烤肉注意! 避免3大錯誤迷思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02759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2015-09-22

每年中秋節前後,醫院胃腸肝膽科門診病患都會明顯增加兩到三成,其中以急性腸胃炎、消化不良占多數,不少人腹脹、腹痛、嘔吐、腹瀉就醫,還有病患跑廁所拉到脫水。北醫整理民眾秋節烤肉三大錯誤迷思「牛肉烤不熟沒關係、柚子多吃有益、食材上烤盤馬上用烤肉醬料」,提醒中秋烤肉生熟食要分開,且一定要全熟。

北醫胃腸肝膽科醫師陳鴻瑋表示,腸胃炎症狀是腹脹、腹痛、疲倦、嘔吐,甚至有糖尿病患者因中秋大吃血糖不穩定,痛風患者吃太多痛風發作,尤其中秋烤肉大多在晚上,不少人沒看清楚食物烤熟了沒就下肚,造成急性腸胃炎。

陳鴻瑋表示,民眾烤肉常有三大錯誤迷思,一是認為魚可做生魚片、牛排也可五分熟,海鮮、牛肉沒烤熟沒關係;二是多吃柚子有益健康,三是生肉放上烤肉架就要馬上刷醬;他強調這些都是錯誤觀念,烤肉一定要熟食、柚子適量就好,且肉烤熟了再刷醬,以免醬料高溫炭化吃進致癌物。

北醫營養室膳食供應組組長林郁茹表示,豬肉有寄生蟲、海鮮類也有腸炎弧菌,牛肉雖然可以生吃,但烤肉食材全部混和放一起,很容易交叉感染,且溫度在7度到65度間細菌會大量孳生,建議每種食材都要用保鮮盒分開保存,夾子、筷子生熟食也應該分開使用;若是到戶外烤肉,要把肉品放在保冰桶裡,且海鮮類要分開存放。

林郁茹說,若透抽看起來透明、摸起來滑滑的有黏液就是生的,烤熟的海鮮體積會縮小、出水,表面粗糙較硬;肉類則建議用肉片,且一定要兩面都烤熟再吃,生的肉片呈淡粉色,熟了會變成咖啡色,很好辨別。

陳鴻瑋建議,肉片可以先汆燙成半熟再烤,避免肉沒烤熟,也避免烤太久碳化產生致癌物;應景的柚子是很好的水果,有豐富膳食纖維,但糖分不低,而且是高鉀食物,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只能少量攝取。

※ 相關報導:

* 中秋怎麼吃 健康有撇步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01821

....江仕峰說,月餅基本上是高熱量食物,一個60公克蛋黃酥約有270大卡的熱量,相當三分之一碗的白飯加上3茶匙半的油,建議較健康的吃法是安排在兩餐間享用,且一個月餅多人分享,防止過量,至於選擇方面,少吃內餡含蛋黃、肥肉、酥皮類、鳳梨酥或堅果類月餅,較佳的選擇是冰皮月餅、水晶月餅、蒸月餅或是加代糖、燕麥的低糖高纖月餅。

柚子三分之一相當1份水果,1顆宜由3到4人分享,但糖尿病友建議每天不超過兩份水果,也避免與月餅一同食用,避免造成飯後血糖飆高;此外,慢性腎臟病、洗腎病友則需注意柚子含鉀量高,吃多了易引發心律不整,柚子一天不要超過兩小片。

江仕峰說,中秋夜烤肉最夯,健康又無負擔的烤肉有小撇步,包括多蔬食、少肉;減少加工品,選擇新鮮食材;不吃燒焦食物;自製健康烤肉醬;無糖勝有糖。

* 長期吃剩菜飯 揚州一家三口相繼腸胃癌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02277

中國大陸江蘇省揚州市56歲的戴姓男子一家三口在一年內相繼被診斷出罹患胃癌或腸癌,醫師判斷,肯定與全家人長期吃剩菜剩飯及霉變食物有關。

揚子晚報今天報導,揚州市廣陵區文峰街道寶塔社區主任張順惠指出,去年下半年,戴姓男子先被診斷罹患胃癌;今年年初,他的母親檢查出患腸癌;上個月,他妻子也被確診患胃癌。

在社區工作15年的張順惠根據自己的觀察和鄰居的反映,戴家一家人省吃儉用,經常吃剩飯剩菜,甚至霉變和有點爛了的食物也捨不得扔掉。即使有的蔬果壞了,也會將壞的部分切掉後接著吃。不少好鄰居勸戴男不要這樣,但節儉慣了的他還是我行我素。



◆ 性心肌梗塞 40-49歲驟增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7960

自由 2015-09-23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

心肌梗塞並非老人專利。國民健康署昨天公布資料,近5年國內40到49歲男性罹患心肌梗塞的比率增加3成,女性則增加約1成4;醫師認為與飲食習慣有關。

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代理組長林莉茹表示,去年心臟病共奪走1萬9400人的性命,男多於女。另外,分析2009至2013年的健保住院資料,發現男性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自每10萬人的82.8人增至85人,女性則由每10萬分之35.3下降至30.4。因此2013年時,男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高出女性1.8倍。

林莉茹進一步指出,其中又以40至49歲的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增加最多,男性從每10萬分之76.4上升至99.2,增加近3成,女性也從每10萬分之10.8上升至12.3,增加13.9%,急性心肌梗塞已非老年人疾病。

台灣高血壓學會秘書長王宗道指出,心肌梗塞的發生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有關。當血管被油脂和膽固醇阻塞,而高血壓和高血糖也會讓血管表面變得粗糙不平滑,進而增加油脂附著在血管表面的機會,因此要減少心肌梗塞的發生,首要就是不讓「三高」上身。

他指出,國人外食比率偏高,步入中年後,飲食仍經常吃高鹽、高油、高熱量的外食,就容易讓「三高」上身,也增加心肌梗塞發生的機率。

他強調,心肌梗塞看似突發,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因此每一至兩年一次的定期健康檢查很重要,了解BMI、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數值是否有異常,就能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

※ 相關報導:

* 復發機率高 鼻竇炎侵腦險要命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01488

....林口長庚耳鼻喉部副部長李達人表示,今年7月連續收治兩位慢性鼻竇炎的病患,其中一名73歲的阿嬤出國旅遊時,突然雙眼模糊、意識不清,最後倒地昏厥,緊急就醫才發現是鼻竇炎的細菌,已侵蝕腦部及眼眶下的視神經。另一名59歲的女子,在家中突然無法言語,就醫後才知是鼻竇炎復發。

「急性鼻竇炎並不可怕,慢性鼻竇炎才是致命殺手」,台北長庚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傅嘉祥表示,鼻竇的位置在頭顱正中央,周邊有視神經、腦還有骨髓,一旦造成鼻竇發炎的細菌、病毒,感染到周邊組織可能會致命。

fsj 提到...

心臟病處方 減劑量活更久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03309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21日電 2015-09-23

醫生通常會為曾心臟病發作的病患開處方「乙型阻斷劑」(beta-blocker),而最新研究的結果卻意外發現,只服用標準劑量四分之一的病人,可活得更久。

西北大學醫學院心臟醫學教授葛柏格,對6682名病人進行研究,根據他們在心臟病發作後獲處方的乙型阻斷劑的劑量,與他們的存活期加以比較。乙型阻斷劑能藉著阻止腎上腺素對心臟的作用,以及防止心律不整,協助防止心臟衰竭。每一個心臟病發作的人幾乎都會獲處方這種藥物。

在「美國心臟醫學學會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說,與服用標準劑量的人相比,只服用四分之一劑量的人有20%至25%機率活得更久。葛柏格發現病人服用的乙型阻斷劑,比大規模臨床試驗使用的標準劑量低得多,因此展開研究,結果使他感到意外,「原來以為接受較低劑量治療的病人存活率會較差,卻發現活得一樣好,甚至可能活更好。」

研究結果顯示,服用標準劑量的研究對象,有14.7%在兩年內喪生;服用四分之一劑量的人只有9.5%在兩年內去世。

※ 相關報導:

* 40至49歲工作太忙 心肌梗塞5年增3成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03810

心臟疾病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去年有近兩萬人死於心臟病,每27分鐘就有一人死亡。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調查,近5年來心臟病死亡率微幅上升,除了老人較常發生的急性心肌梗塞與中風外,連青壯年族群發生率也上升,其中40至49歲的壯年男性,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5年內激增3成。

心肌梗塞是造成心臟病死亡的主因之一,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副組長林莉茹說,近5年來國人急性心肌梗塞標準化發生率略降,但男性有上升趨勢,心肌梗塞發生率為女性的2.8倍以上。



◆ 肺纖維化如菜瓜布 存活率比癌症低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03808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台北報導 2015-09-23

50多歲的張先生近年來總是不停咳嗽、胸悶,剛開始以為是抽菸帶來的咳嗽而不以為意,到後來爬5樓會喘,慢慢的爬3樓也會喘,到連走平路都會氣喘吁吁,走路10幾步就得休息,又總覺得心臟無力,最後經醫師確診為特發性肺纖維化(IPE),發現時肺部幾乎如同「菜瓜布肺」。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鄭世隆解釋,早期特發性肺纖維化症狀並不明顯,有5%的患者無從感覺,易被誤診為氣喘、肺水腫或心臟疾病,未對症下藥的結果往往使得病情惡化,等到呼吸急促、乾咳、疲憊無力、食欲下降才就醫,多數都已邁入中晚期階段,呼吸聲如同小水泡輕微破裂、混濁無力,呈現絲狀、空洞如菜瓜布,肺功能就像失去彈力的氣球,無法隨著充氣擴張自如。

鄭世隆說,國內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年發生率,每10萬人約有0.9-1.6人,但存活率比癌症更低,往往確診不到1年就死亡,即使接受肺臟移植手術,3年內存活率也低於5成。

他提醒,特發性肺纖維化的高危險群是慣性吸菸、50歲以上男性居多、有肺癌家族史和胃食道逆流的患者,與長期吸入空汙粉塵也有影響。

鄭世隆表示,以往針對特發性肺纖維化並無藥可醫,只能以類固醇、化痰藥、抗凝血劑等藥物緩解症狀,卻不能對抗病情、延緩肺功能下降,去年歐盟(EU)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核准新藥上市,健保局正在審核是否納入給付。

fsj 提到...

嗑泡麵、喝光湯 吃7天…腎壞了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06891

聯合報 記者林佩均/台中報導 2015-09-24

林姓老夫妻都是慢性腎臟病患者,中元節買兩箱泡麵普度後,每天各吃一碗泡麵當點心,還把湯喝光光;一周後腎功能指數又往下掉,險些要洗腎。

台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志聰說,慢性腎臟病人飲食要遵守少油、少鹽、少糖和高纖原則;泡麵調味包偏鹹,油炸麵熱量高,不適合慢性腎臟病人食用。

陳志聰說,八十歲林姓老翁和小他兩歲的妻子都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導致的腎臟病患者。六月檢驗,林的腎功能指數是百分之十,林妻是百分之廿一,分屬慢性腎臟病第五期和第四期。

兩人月初腎功能檢驗報告出爐,陳志聰發現腎功能指數竟分別降到百分之八和百分之十五;腎功能指數低於十,就可能要洗腎。

林妻說,中元節買兩箱泡麵回家祭拜後,夫妻每天各吃一碗泡麵當點心;林不愛喝水,每次吃泡麵,還把加了整包調味料的泡麵湯全喝光。陳志聰對兩人說,泡麵調味包偏鹹,一般人吃泡麵也不一定全加;且油炸麵熱量高,勸說別再吃泡麵了。

陳志聰說,腎臟病患者初期沒有明顯徵狀,若發現有泡泡尿、下肢水腫、高血壓、貧血、容易疲倦等症狀,應盡速就醫。患者日常飲食要保持少油、少鹽、少糖與高纖「三低一高」原則,並用血糖機監控血糖變化。



◆ 天天吃葉黃素 護眼又益腦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05756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22日電 2015-09-24

一項大型政府研究發現,每天服用包括葉黃素等多種補充劑,減少一種慢性眼病會進到晚期的風險。其他研究顯示,葉黃素可改善健康成人的視力,並改善老人的認知,但是科學家認為需要進行更多研究。

葉黃素和結構接近的玉米黃素(zeaxanthin),是在不同食物可找到的養分,包括菠菜、羽衣甘藍、甘藍和蛋黃。萬壽菊的葉黃素取煉之後,製成補充劑。

國家眼科研究所的副臨床主任艾蜜莉.周(Emily Y. Chew)表示,吃下肚後,這兩種橙黃色的養分會聚集在視網膜的中心,保護敏感的視覺細胞不受外來光線傷害。這些養分也有抗氧化作用,保護視覺細胞免受氧化作用的傷害。一些科學家相信,葉黃素對大腦細胞也可提供類似保護。

在聯邦資助、針對4203人進行的研究中,服用葉黃素、玉米黃素、維他命C和E、鋅和銅,有助預防黃斑部病變惡化。因此國家眼科研究所對黃斑部病變患者每日服用補充劑的建議中,增加了葉黃素和玉米黃素。

一些科學家認為,美國人攝取的葉黃素不夠,平均每天不到1毫克,遠低於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的6到10毫克。

2013年針對近300名百歲人瑞和80多歲者進行的研究發現,血液中葉黃素含量較高,與大腦功能測試表現較好有關。研究作者伊莉莎白.強生(Elisabeth Johnson)說,如果大腦有較多葉黃素,你可能認知較好。



◆ 藥品差額負擔試辦 喊停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06799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5-09-24

藥品差額負擔掀波瀾,衛福部針對「藥品差額負擔」試辦方案暫停實施,台灣區製藥同業公會昨(23)日表示,衛福部承諾在配套措施完善前,不會貿然試辦「藥品差額負擔」制度,捍衛國內藥廠千億元產值。

衛福部本月9日宣布,將試辦「藥品差額負擔」,針對現在全額自費的原廠藥,讓民眾只要多付差額就能吃到。聲明一出,業界認為政府扼殺國產藥,原定昨天聯合百大藥廠包圍衛福部。

國產製藥公協會聯名發布聲明,國內三大製藥公協會與相關主管單位溝通,衛福部同意在配套措施不完整前,不會貿然試辦「藥品差額負擔」制度,製藥業也善意回應,暫停抗爭。

據了解,健保年度預算上看6,000億元,藥品支出約1,500億元,其中國內製藥廠生產的學名藥每年供給健保藥比重達75%,但拿到的藥價僅23%。換言之,國產學名藥的藥價比原廠藥價格低廉許多,若藥品差額負擔上路,恐讓國內藥廠失去生存空間。

業者指出,國產學名藥較諸原廠(專利)藥,都是經過人體生物相等性(BA/BE)試驗的產品,安全性與療效與原廠相同。

※ 詳見原站。

fsj 提到...

7種食物 長途飛行助好眠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08073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23日電 2015-09-25

長途飛行時,除了多喝水以外,也應吃對的食物來幫你入睡。雖然有很多食物可助睡眠,但在機上你需要不需烹煮的現成食物,例如:

香蕉:這個水果含有豐富的血清素(serotonin)和鎂,血清素是可引發睡意的神經遞質,鎂則可讓肌肉鬆弛。香蕉常用來治療某種睡眠失調症和失眠,而且除了幫助你的身體習慣正常的入睡時間以外,還能大幅增加睡眠時間。

櫻桃:這個水果提供調節醒睡周期的褪黑激素(melatonin)。你可把櫻桃裝在一個小塑膠袋。

杏仁醬:杏仁醬能確保你的血糖不會過低,因為血糖過低會干擾睡眠。但由於是醬,在機場可能難以通過安檢,除非很少量。如果通過安檢之後,你無法在商店買到,可在前往機場的途中先吃,讓身體放鬆,準備休息。

堅果:核桃和杏仁是維他命B6的卓越來源,身體正常生產神經遞質和褪黑激素,需要這種維他命。專家建議,你可把堅果和種子混進一杯優格裡,或是吃三分之一杯的純堅果。

燕麥粥:睡前幾小時吃一碗燕麥粥,有助你一夜好眠。所以在你前往機場前,可先吃一碗燕麥粥。燕麥含有不少褪黑激素和色氨酸(tryptophan),而且燕麥消化不快,所以不會令你半夜肚子餓。

柳橙:專家表示,柳橙和其他橙橘類水果直接刺激大腦抗壓區。柳橙所含的維他命C和類黃酮(flavonoids),對於降低產生壓力的化學物質皮質醇(cortisol)很有效。壓力愈小,就愈容易入睡。

種子:向日葵子、奇亞籽和芝麻含有色氨酸,南瓜子則含有鎂,都對入睡和放鬆肌肉有幫助,能使整個人放鬆。

※ 香蕉的色胺酸含量更多。



◆ 醫改會:藥品說明書 太艱澀難懂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09003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2015-09-25

許多藥品說明書像火星文,語法艱澀不友善。日前一名男子幫懷孕妻子購買痠痛貼布,發現說明書印著「懷孕第三期不建議使用」,他百思不得其解。醫改會表示,第三期是指「懷胎七個月後」;國內部分藥品說明書不友善,無助民眾用藥安全。

醫改會曾做過民調,發現八成五的人希望藥盒明顯處能有警語或重要指示,且二成認為「說明書太專業、看不懂」。

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歐美藥品的外盒,警語資訊都印在同一平面,並用統一格式;台灣的藥品盒卻是一人一個樣,警語有些是藏在密密麻麻的說明中,不易察覺。

歐盟國家的藥品說明書多以問答或圖示,美國更以十一歲兒童的閱讀能力為撰寫標準,確保文字淺白,如胃藥說明書標示「減少胃酸分泌」。相較台灣胃藥說明卻是「本品為專一而作用迅速之組織胺結抗劑…」等,內容咬文嚼字、艱澀且不易理解。

醫改會曾在全國藥品政策會議中,提案要求改革藥品包裝及說明書,當時會議通過「推動說明書用語明確化與簡明易懂」決議。事隔六年後,劉淑瓊說,儘管食品藥物管理署宣稱已請「社會賢達」協助修正用語,但文字依舊艱澀難懂,全國藥品政策會議推動的改革僅是紙上談兵。

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祁若鳳說,食藥署未來也研議在外包裝上加註不適用族群及諮詢電話。至於說明書內容,祁若鳳說,要完全口語化確實有難度,但未來會要求藥廠改進;且民眾購買指示藥時,藥師須主動說明。



◆ 蒐集人體資料 三總澎湖設站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208856

聯合報 記者許玉娟/澎湖報導 2015-09-25

三總澎湖分院與中研院合作,成立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駐點服務站,是離島第一家成立駐站的醫院,將蒐集澎湖縣民眾的檢體,找出台灣各式疾病的致病因子,研究出最適合台灣本土病人的治療方式。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說,台灣癌症發生率排名常會有更動,到底是基因問題、疾病本身特質,還是環境因素造成,這些疑問都可透過資料庫與病例族群比對得到答案。

因遺傳基因具有獨特性,生活型態與致病因素各國也會不同,有必要建立屬於台灣本土特有的人體生物資料庫,並長期追蹤,找出協助改善疾病預防、診斷與治療方法,促進國人與下一代的健康。

3年前由中研院主導成立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蒐集民眾生活環境、飲食習慣與健康狀況,進行國人常見疾病分析,希望在10年內招募20萬名自願者。

沈志陽表示,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在台灣有29個據點,目前已有5萬多筆資料,歡迎30到70歲願意提供身體資訊嘉惠下一代的國民參加,駐點服務站將收集參與者健康情形、疾病史、生活型態、生活環境等資料。相關資訊可上http://www.twbiobank.org.tw/ 網站了解。



◆ 翁啟惠挖寶 選生技隱形冠軍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208982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2015-09-25

挖掘國內生技業隱形冠軍的「2015台灣生醫暨新農業產業選秀大賽」昨(24)日舉行頒獎,由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召集的評審團遴選出國內生技業的明日新星,馬英九總統蒞臨頒獎典禮;蛋白質藥廠台康生技及主攻生鮮安全豬肉的祥圃實業分別獲得生醫組和新農業組金獎。

「2015台灣生醫暨新農業產業選秀大賽」由工研院、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台北市生物產業協會及時代基金會共同主辦,獲獎廠商具備創新研發能力、獲利模式,也深具進軍國際架勢。過去八年獲得優選獎及前三名的75家企業,已近30家登錄興櫃及上市櫃。

本屆大賽生醫組金獎由蛋白質藥廠台康生技奪下,超音波探頭廠聲博及創傷骨材廠愛派司分別獲得銀獎和銅獎。新農業組金獎得主為祥圃實業,銀獎和銅獎得主為瓜瓜園和佳展生技。

主辦單位指出,該獎項透過挖礦般的選拔機制,衡量候選企業的創新研發能力及營運模式,挖掘更多後續可望登上國際市場的明日之星。參賽資格訂為未興櫃、未上市櫃公司,本屆進入優選名單共計20家企業,除具備優秀的創新研發能力外,其中不少也已進入獲利階段,其營運模式和國際市場接軌的潛力雄厚。

獲得生醫組金獎的台康生技核心業務為大分子蛋白質藥品委託開發及代工製造服務,同步發展未來極具明星相的生物相似性藥品及抗體藥物複合體創新藥,並和全球小分子原料藥大廠台耀化學組成產業策略聯盟,具備國際競爭潛力。

本屆評審團召集人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表示,生技為帶領台灣經濟突破瓶頸的明星產業,目前國內涵蓋生技醫療、工業及食品生技的生物經濟產值約2兆元,預期每年將以5%的速度成長,至2020年將突破3兆元規模,未來應更加重視生物經濟,促使產業具備競爭規模,擴產國際市場。

翁啟惠強調,生技產業在人才培育、資源運用及建立國際營運模式等三大面向,仍有很大創新改善空間。

※ 相關報導:

* 阿舍食堂 10月設美分公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5000064-260202

微風集團旗下「阿舍食堂」生產的阿舍生乾麵,繼去年搶進美國Safeway超市販售掀熱潮後,今年10月將正式成立美國分公司,未來除在美國境內各州超市買得到,也將布局亞、歐等國際市場,估全球銷售據點逾千個,今年營收可望成長2成。

阿舍食堂副總徐玫鈺指出,下個月即將在美國設立公司「A-SHA FOODS USA.INC CO」,目前在美銷售據點包括Safeway、Von’s、Pavilions等超市皆有販售,未來更計畫搶食全球生麵市場,包括香港、澳門、加拿大、美國、南非、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德國、泰國等都將佈局,全球據點將超過1,000個。

fsj 提到...

癌症時鐘快轉 6成民眾擔心罹癌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10929

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江慧珺/台北報導 2015-09-26

遠見雜誌與羅氏藥廠昨發表「癌症調查報告」,有6成的民眾憂心自己未來會得癌症,台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李龍騰表示,根據統計,民眾若現在還沒有得到癌症,未來還有三分之一的機率罹癌,以罹患大腸癌及皮膚癌的機率最高。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從死亡人口來看,每4位死亡人口,會有1人的死因是癌症。台灣的癌症時鐘與十年前相比,快了1.6倍,2012年台灣每5分26秒,就會有一位民眾罹患癌症。根據遠見民調結果,有3成民眾的家人或自己有罹癌的經驗,另外有近6成的民眾擔心自己會罹患癌症。

不過,民眾擔心自己罹癌,大多沒有做準備,調查發現,有罹癌經驗3成民眾中,有5成6醫藥費來自自己或是家人財產,4成9是仰賴健保。家中有罹癌經驗的民眾,有5成7的民眾會開始注重飲食,5成1會開始定期運動。

李龍騰表示,十大癌症中最致命的就是「肺癌」,肺癌最可怕之處,癌細胞一旦轉移,只剩下5%的存活率。新光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張益誠表示,肺癌病人在第一次罹癌治療後長期存活,再發生第二次原發性肺癌的比率約10%。

李龍騰表示,台灣大腸癌的盛行率位居全台第一,其次為皮膚癌,這兩種癌症通常不是最致命的癌症,但都是「環境」影響的癌症。

根據近年的調查,罹患癌症最主要的因素為飲食不均衡,蔬果攝取量太低,其次為攝取太多化學藥品,包含飲料,醬料等,都會刺激腸胃道,至於其他的因素則是源於基因。

楊志良表示,民眾除了要自我預防以外,也建議政府提高篩檢補助經費,否則目前40億的經費沒有辦法協助台人提早預防癌症的來到。



◆ 感冒糖漿「乎乾啦」…68%長者吃錯藥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11195

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2015-09-26

衛福部食藥署調查阿公阿嬤用藥習慣,發現六成八的長輩用藥行為不當。不僅把過期藥物、他人用藥拿來吃,甚至為求藥效,把感冒糖漿「乎乾啦」;但感冒糖漿服用過量,恐造成血壓、血糖數值爆表。

食藥署舉辦「我家藥健康」徵文,分析五百篇文章發現,阿公阿嬤吃錯藥者占六成八,就醫觀念錯誤有五成一、購買來路不明藥有四成二、對感冒藥有迷思者近一成、百分之九囤藥或藥品保存不當。

新光醫院藥師楊尚恩表示,常見民眾「牛飲」感冒糖漿。不少阿公、阿嬤認為,如果要讓病快一點好,藥就得吃多一點,不知如此反而造成其他問題。感冒糖漿屬於綜合感冒藥,內含乙醯氨酚、抗組織胺,甲基麻黃素、咖啡因及鎮咳去痰劑等,每種成分都有每人每日建議攝取量上限,超過會對身體造成負擔,甚至成癮,還可能造成頭痛等問題。

楊尚恩說,若是一口氣把整瓶感冒糖漿、相當於六十毫升灌下肚,等於吃了一點八顆普拿疼、三顆抗組織胺、一點二顆的甲基麻黃素及一點八顆的鎮咳去痰劑。

楊尚恩指出,每到感冒流行季節,很多民眾自行購買「綜合感冒藥」,希望能預防感冒;但是,綜合感冒藥只能緩解症狀,感冒應該多休息、喝水,尋求醫師診治,依照藥師指示用藥。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黃琴喨表示,統計資料發現,阿公阿嬤拿一堆藥回家,全部放在一個盒子,憑印象吃藥;這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建議民眾千萬別亂用藥。

※ 相關報導:

* 熱身也「熱」足 跑步添動能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8834

跑步前,大家都知道要熱身,手腳動一動、膝蓋動一動,只等槍聲響起,大步邁出,享受速度快感;只是跑著跑著,膝蓋卻愈來愈沒力,甚至有疼痛感,一不小心又扭傷腳踝,小腿也抽筋,是不是熱身沒用啊?其實不是熱身沒用,原因出在沒「熱足」!

跑步最主要運動傷害部位為膝蓋,所以膝蓋痛成了跑者求助醫療的主因,但此疼痛並不一定與特定傷害有關,可能與運動量過大和時間過長、或膝蓋曾受過傷,甚至本身的體能不佳、肌力不足有關,天氣狀況也會影響疼痛程度,其中最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髕骨疼痛症候群」,也被俗稱為「跑步膝」。

熱身最主要的目的在於活化肌肉,提高神經敏感度,遇狀況時,反應時間變快,所以熱身不是簡單的拉筋及關節活動就算完成。完整熱身要包含「初級」及「深層」熱身兩大步驟,約莫要10分鐘。

※ 詳見原站。



◆ 避孕器「遺害」多 消費者促下架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10424

世界日報 編譯袁敏益/綜合24日電 2015-09-26

德國拜耳公司製造的新型體內避孕器Essure使用普遍,但是許多使用者卻對此怨聲連連,指出這種節育器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如劇烈疼痛、不規律出血,以及體重增加。眾多女性強烈呼籲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將這種金屬避孕器撤離市場。

美聯社報導,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24日召集專家小組,對Essure金屬避孕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檢查。數以千計的女性稱,採用這種避孕措施後,出現很多後遺症如慢性疼痛、頭疼、情緒紊亂、嚴重掉髮和不規律流血。甚至有2萬多名女性通過社交媒體方式,進行抱怨。

據悉,Essure金屬避孕器已經在市場上銷售十年多,作為唯一的非手術永久避孕措施曾經一度受到女性青睞。製造公司拜耳藥廠估計,從2002年開始,大約共計75萬名女性已經接受這種避孕方式。

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在2013年後,就不斷接到女性和醫生對這種金屬節育的投訴。雖然產品的標籤上有提醒,在植入體內後會有疼痛和流血現象發生,

但是據很多女性稱,這種問題不是暫時的,而是一直持續發生。因為問題惡化,很多女性要求將體節育器拿出。



◆ 發錢摸頭沒用 快規範護病比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211295

聯合報 邊立中/護理師(台中市)2015-09-26

最近這幾個月,北部醫療院所經歷了八仙塵爆;南部則因為登革熱疫情延燒,緊繃的護理人力缺口、臨床人力短缺的事實,也因為這些事件而凸顯。雖然政府官員前往慰問,提出給予補助金,甚至政黨參選人也開出了護病比支票,但是實質上對護理職業工作環境有幫助嗎?

臨床護理人力短缺,在台灣甚至全世界,都不是新聞。在台灣,護理工作環境不佳與不友善的職場氛圍,導致執業率不到六成。以致每次有重大意外事件,急需護理照顧人力時,往往無人可用或是…,政府官員與院方高層除了摸頭、發獎金以外,似乎沒有積極作為,改善如此不良的執業環境。

政府難道不知道,發放獎金只能救急不能救窮(治標不治本),若是真正的疼惜護理人員,為何不立法明訂護病比,許多歐美甚至日本都明訂了三班護病比的法規,政府機關還在玩文字遊戲(把護理長算入臨床照護人力)以求有「好看」的護病比統計數據。

護理人力不能只有統計數據上的好看,更應該要落實在護理工作的職場上。當護理崩壞時,不僅影響的是護理人員的執業環境,更是廣大民眾的照護權益與健康。

fsj 提到...

僅次於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成全球第二流行病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14245

聯合報 記者李京昇/雲林報導 2015-09-28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分析,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骨質疏鬆症」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在全球是第二大重要流行病,嚴重骨折可能導致死亡。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骨科醫生黃全敬提醒,骨質疏鬆患者好發於女性、老人與停經婦女,雲林地區老年人口多,應提高警覺,預防勝於治療。

一名80多歲的老婦人,長期吃素又缺乏戶外運動,某天在浴室摔跤倒地不起,送醫診斷,發現手部多處複雜粉碎性骨折,經骨質密度檢查,確診婦人是嚴重骨質疏鬆患者。

黃全敬指出,骨鬆是增加骨折危險性的疾病,骨密度T值等於或小於-2.5時,即診斷為骨質疏鬆症。

黃全敬說,根據衛福部2009年調查,全台50歲以上婦女已超過4分之1都罹患骨鬆;60歲以上的人口中,16%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是女性。據統計去年50歲以上骨質疏鬆症人口比例有32%,預估在2025年提升到42%,2050年則高達57%。

根據黃全敬診療經驗,有7、8成民眾不自覺有骨鬆問題,直到骨折到醫院診療才發現。他說,民眾可透過簡單檢測判斷是否骨鬆,例如現在身高比年輕身高矮上3公分、後腦杓與牆間距3公分以上、肋骨下緣與骨盆間距小於2公分以上、年齡減去體重數值大於20,有以上情況就可能罹患骨鬆。

黃全敬指出,骨質疏鬆症患者身體各部位容易出現骨折,一旦發生骨折,第二次骨折發生率高達50%,其中以髖部骨折危險性最高。病患除會活動力喪失,1年內致死率10至20%,死因多為長期臥床引發感染。

他表示,骨質疏鬆病患若骨折,除基本手術處理,術後也需長期照護,有額外醫療支出,也造成家庭生活負擔,建議65歲以上婦女、70歲以上男性,或65歲以下具危險因子的停經婦女,應接受骨質密度檢查。



◆ 30人「刀下死」 日醫師遭停職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13734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26日電 2015-09-28

日本群馬大學醫院有18名病人在接受同一名醫生的手術後相繼死亡。院方調查後發現,另有12名病人受害,共30名病患接受他手術後在一定期間內過世。該醫生目前已被停職,院方也成立外部專家組成的調查委員會展開調查。

據共同網報導,先前18名病人在接受該醫生執刀的腹腔鏡及開腹手術後死亡,受害人方的律師團表示,院方經過調查後,相信另有12名病人也命喪他手,目前該名醫生已經離職。

據蘋果日報報導,這12名患者分別在2007年至2014年間接受肝臟及胰臟手術,其中一名死者家屬表示,「後悔讓妹妹接受了手術。」

律師團向該名醫生及其前上司發信,要求當面向死者家屬解釋,形容這麼多病人相繼死亡的案例「前所未有」。

※ 相關報導:

* 援八仙塵爆!有醫師15天申請津貼60萬 惹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7000295-260102

....衛福部官員坦承,辛勞津貼多以醫療團隊為對象,但有醫院醫師僅15天,就申請50萬~60萬辛勞津貼,等於1個月可領100萬以上,照顧病患是團隊合作,不應把津貼集中一個人。

一家醫學中心高階管理人員說,該院照顧塵爆傷患醫師,一個月最高申報40~50萬辛勞津貼,15天申報5、60萬太誇張。衛福部官員說,津貼是民脂民膏,衛福部須把關。



◆ 公共圖書殺菌機 規格誰來定?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14363

聯合報 本報記者何炯榮、簡慧珍 2015-09-28

鈔票很髒,人人知道,圖書有多髒?坊間流傳公共圖書館書籍上的病菌僅次於鈔票,此一說法至今仍沒有實驗數據,但越多人借閱的書籍,書籍附著病菌越多,是眾人的共識。

2年前英國「每日郵報」引述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1名教授的研究情慾暢銷書驗出病毒,也測出古柯鹼等毒品殘留的反應,讓人不敢相信。

很難想像,在圖書館閱覽室裡有人突然咳嗽時,不是用手遮口,而是拿起手中的書籍掩口,帶有病菌的口沫直接噴在書籍上。至今仍有老一輩習慣沾口水後翻閱書籍,也有許多人看書看累了,就趴在書籍上小睡一下,口水就留在書籍上。

近年來,不少公共圖書館意識到出借的圖書可能附著病菌,為避免病菌藉由圖書流通,傳播給後來借閱的愛書人,紛紛購置紫外線圖書殺菌機。

殺菌效果如何?目前都是廠商「老王賣瓜,自賣自誇」,若政府能積極輔導具公信力的機構研究「公共圖書館的書籍究竟有多髒」、訂定「紫外線圖書殺菌機的殺菌效果」規格,再大力推廣,也才能實現「看得安心」的效果。

fsj 提到...

秋天養生5撇步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16049

聯合報 連永祥/北市皇脈中醫診所院長 2015-09-29

值此金秋送爽,丹桂飄香。這段日子正值熱冷交替,在熱空氣和冷空氣交錯之下,就像蒸氣室的上方總是有水珠的凝結,因此處在夏秋之間是偏濕的,然而大地的環境卻開始轉而為乾燥,因此依照中醫五行與時令的對應,秋屬金、屬燥。那麼,如何在秋天做最好的養生策略呢?

乳液開始擦 尤其是四肢

因為氣候開始變得乾燥,首先影響到我們的皮膚,皮膚的水分其實一直在蒸散的,當皮膚變乾以後,滋潤不夠就容易發炎損傷,進而發生感染。以中藥桑枝、桂枝,都有助四肢循環的效果。

眼睛要休息 溫掌心護眼

人體與環境接觸的部分除皮膚外,就是我們的九竅,眼、耳、鼻、口與二陰,其中眼睛跟鼻子、嘴巴最容易受燥邪所影響,現代人工作常常要看電腦,沒事要滑手機,很容易眼睛忘了眨眼而乾燥,記得工作一小時要微閉眼睛,搓熱掌心放在眼窩上,可幫助眼睛局部循環,增加血液的滋潤。決明子、柏子仁、枸杞子等藥材,有明目的功效。

水分攝取足 沒事勤吞嚥

乾燥的環境,一定要適度補充水分,大多數人卻不知道吞嚥動作也是一件保養,能夠幫助腎經的活絡,也能夠強化肌肉、活絡神經,這也是古代百歲藥王孫思邈的養生之道。經常口乾舌燥的人可選擇滋陰的藥材,像是知母、石斛、枇杷葉。

泌尿道腸道 飲水別憋尿

人體的二陰也是人體與環境的交界處,因此,千萬不要憋尿,飲水量要足夠,也不要久坐。二陰黏膜的完整與免疫系統有關,可配合服用補氣藥材如黃耆、黨蔘。

白色的食物 能滋潤身體

除了一般常見的清淡飲食守則外,在五行的概念中,秋天屬金,色白也是屬金,所以這時多吃白色的食物能夠幫助滋潤身體,例如米飯、薏苡仁,水梨也有滋潤的效果。白色藥材也能入肺,像是白朮、白茯苓、麥門冬等。

總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體是活在自然界中的小自然,當我們能夠順著自然養生調息時,自然也會健康。

fsj 提到...

青少年吸菸 男減少 女增加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9586

自由 2015-09-30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下一代健康堪慮!教育部公布高中以下學生的健康狀況統計,近半數小學生和約八成國、高中生近視,每三個國、高中生有一個過胖,小六童平均有二、三顆的蛀牙,國中小學生的健康圖出現「四眼田雞、不愛運動、過胖加蛀牙」。此外吸菸比率男降女升,國中女生吸菸人口增多。

半數小學生近視

吸菸率調查引用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過去卅天內曾吸菸,即使吸一兩口也計入,一○三年國中、高中職學生吸菸率分別為五%及十一.五%,比一○二年下降○.二及○.四個百分點,國中和高中男生吸菸率分別為六.四%及十六.六%,高於女生的三.五%及六.一%。

但是國中女學生吸菸率不降反升,比起一○二年再增加○.九個百分點,教育部認為,青少年吸菸行為常因家庭與社會環境、同儕壓力或好奇心理等因素所引起。

另外,隨電腦、網路普及化及行動裝置盛行,加上生活空間狹小及課業負擔,近年國小學生裸視視力不良者約占半數,國中及高中職學生更高達七到八成,女生裸視視力不良比率均高於男生,一○三學年國小、國中及高中職學校男女差距分別為一.二個、四.六個及四.四個百分點。



◆ 喝咖啡治頭痛 小心染依賴症候群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18999

聯合晚報 記者黃宣翰╱即時報導 2015-09-30

有民眾喝咖啡治頭痛,台南市安南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李建欣今天指出,咖啡因的止痛作用,不是每個人都有效,對於每天咖啡不離手的人,反而可能是飽受頭痛之苦主因,小心染上咖啡因依賴症候群,一旦缺少咖啡,就會出現頭痛、疲倦、沮喪等症候群。

李建欣表示,衛生福利部建議國人成人每日的咖啡因攝取量,應控制在300毫克以內。如果偶爾才發作一次偏頭痛,限量內的咖啡或許可當作止痛藥的取代品,但習慣性偏頭痛的患者,建議還是慢慢戒掉咖啡。

大部分的頭痛是屬於原發性頭痛,李建欣說,包括緊縮性頭痛,偏頭痛,和叢發性頭痛,又以緊縮性頭痛占大多數,有部份的人是藥物濫用型頭痛,對止痛藥產生成癮性,必須靠藥物才能過活。有些人常常喝咖啡來治療頭痛,咖啡因的止痛作用不是每個人都有效,每天咖啡不離手的人,反而可能是飽受頭痛之苦的主因,醫學上稱為咖啡因依賴症候群,一旦缺少咖啡,他們就會出現頭痛、疲倦、沮喪等症狀,最好趕快就醫。



◆ 牙齒敏感痠痛 4大原因快查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9812

自由 2015-09-30

文/周志仁

享受美食卻常感到牙齒痠痛,是蛀牙了還是有敏感性牙齒呢?首先還是得經由牙醫師檢查或拍攝X光片,來排除蛀牙的可能。

◎假如沒有蛀牙卻仍有敏感的症狀,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齒頸部磨耗:因為不當的刷牙方式,例如:太硬的牙刷刷毛、牙膏內含有過多的粗糙摩擦粒子(尤其是牙粉),加上過大的刷牙力道,會把靠近牙齦的牙齒刷出一道凹痕,露出裡面淡黃色的牙本質。

●牙齦萎縮與牙根暴露:無論是錯誤的刷牙方式,或者因牙周病,或接受牙周病手術治療後,都會因牙齦萎縮導致牙根暴露,牙根沒有琺瑯質保護,溫度變化的刺激就比較容易刺激到裡面。

●牙齒咬合面磨損:原本正常的牙齒有凹有凸,因為琺瑯質的磨損,導致暴露出下方的牙本質,常見的原因:吃檳榔、夜間磨牙、不良的咀嚼習慣、或因對面咬合的假牙太堅硬粗糙,這類型患者有時連咀嚼食物就會造成程度不等的敏感。

●裂齒症候群:由於牙齒長期承受巨大的咬合力,或突然咬到硬物,使得琺瑯質表面出現比頭髮還要細的裂痕,若深入牙本質甚至牙神經,刺激即可傳導進去,引起類似蛀牙的痠痛感。

由於牙齒並非崩掉一塊或真正斷裂,一般檢查和X光片不一定能發現異狀,常需要回診追蹤檢查。

適當清潔加上定期請牙醫師檢查都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保護好牙齒,每個人都有享受美食的權利。

(作者為羅東博愛醫院牙科部醫師)



◆ 「黏椅族」3招搶救老化症!
http://udn.com/news/story/8694/1219205

文 林佳玲 提供 2015-09-30

上班族長時間坐著工作,有時一坐就是9個小時以上!長時間面對電腦螢幕,除了造成眼睛疲勞、視力加深之外,更研究指出,久坐「黏椅族」的老化率竟比「抽菸族」還高!甚至因血液循環差,而引發心血管疾病、腹部囤積及腸胃道等等疾病!現代人長時間久坐不動,不但失去美麗也遠離健康,今天就要傳授妳三招,甩油回春又健康!

1. 3分鐘、伸展動一動!

埋頭工作之餘,記得維持優良坐姿,抬頭挺胸不翹腳,隨時提醒自己收小腹,久了也會有微微的腹肌哦!每個小時起身動一動三分鐘吧,不要顧忌同事們的眼光,請大膽的站起來做做手臂或背部的伸展。維持血液的暢通,肌肉才不會變僵硬,血液循環變好後,自然能改善浮腫,跟虛胖說掰掰!

2. 補充薑黃素、加強循環!

除了起身伸展之外,營養師也建議可以補充春、秋薑黃素。薑黃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改善久坐族下半身容易腫脹的不適,及肩頸痠痛的僵硬感。另外若同時搭配胺基酸更有加乘的效果,就算久坐也能幫身體維持代謝機能,增加血液循環,改善惱人的水腫問題,也能遠離心血管疾病。

3. 攝取纖維,腸道清道夫!

久坐缺乏運動,腸胃蠕動也會變慢,導致「大腹便便」!毒素累積在體內之後,就會容易疲累,造成惡性循環。這時候可以多補充靠膳食纖維,中午的便當可以多選擇綠色蔬菜搭配水果,或是食用含膳食纖維的保健食品。幫助腸道蠕動、淨空,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預防腸病變,還能還妳「腰瘦」好身材。

雖然說上班族是必得當個「黏椅族」,但其實可以靠日常飲食習慣改善久坐造成的不健康,像是下午茶時間可以用沙拉、水果取代糖果、餅乾。另外,把握時間做做小運動,增加血液循環,想變漂亮變健康就要多動,才是長遠之計哦!



◆ 天天穿慢跑鞋 腳趾吃蘿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30000373-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30日 廖珮妤/台北報導

運動穿錯鞋,腳趾頭也會「吃蘿蔔」!常有人認為慢跑鞋好穿好走,做什麼運動都可穿,一雙鞋走遍全天下的結果就是受傷頻頻。復健科、骨科門診近來收治不少患者,穿著慢跑鞋打籃球、網球、爬山,因鞋子太軟缺乏保護力,導致腳趾頭挫傷,甚至罹患足底筋膜炎。

鞋面過軟 趾頭腫痛

全民瘋路跑,民眾也愛買慢跑鞋,有大學生花4、5000元買慢跑鞋,購入後愛不釋手天天穿,連上體育課打籃球都穿,本以為昂貴鞋子能保護雙足,不料標榜輕盈、透氣的慢跑鞋,因鞋面過軟,沒防撞功能,讓他腳趾頭吃了大蘿蔔,又痛又腫。

挫傷俗稱「吃蘿蔔」,嘉義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宏志說,穿鞋本身對腳就是保護,過去病患多是手指用力戳到硬物受傷就醫,但近來愈來愈多人的腳趾頭也吃蘿蔔。

穿錯鞋 足底筋膜炎

醫師細問之下,發現這些民眾多半穿著慢跑鞋,做一些不是慢跑、健走的運動,許宏志說,如籃球之類容易撞擊、快速移動,若鞋面太軟,對腳趾的保護力就非常低。而登山時若穿慢跑鞋,腳趾也容易因為踢到異物、石頭受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家麟觀察,近年來因穿錯鞋子造成運動傷害的患者愈來愈多。許多民眾以為貴等於好,買數千元的跑鞋就認為「無敵」了,事實上,依運動特性不同,對鞋底、鞋面、鞋型都有不同要求。

舉例來說,吳家麟解釋,慢跑鞋材質多半透氣、柔軟、輕巧,這樣的鞋絕不適合用來打籃球、網球,因這兩項運動著重的是側移、多方向多角度活動,鞋底與腳跟都必須很穩固。他曾遇過有患者,因常穿鞋底太軟的慢跑鞋,足底筋膜過度拉扯,導致足底筋膜炎。

3雙運動鞋 跑跳健身

吳家麟建議,民眾若有多元運動習慣或需求,可準備3雙運動鞋。

第一雙慢跑鞋,適合健走、慢跑;第二雙多功能運動鞋,可供有氧舞蹈、健身房運動使用;第三雙越野用慢跑鞋或登山鞋,適合登山或到戶外穿著。且鞋底磨損就應更換,以免滑倒或因底不平、施力不均,造成其他關節損害。(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