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3

頭腦將書面語當成獨特「物件」處理

Brain processes written words as unique 'objects'
http://www.physorg.com/news160229278.html

April 29th, 2009

一項新研究提供直接的實驗證據,一個對閱讀與單字識別很重要的腦部區域,包含了對個別真實字詞(real words,真字,譯註:見下文)具高度選擇性的神經元。這項研究由 Cell Press 出版於 4/30 當期的 Neuron 期刊上,對於閱讀相關的腦部機制提供了重要洞見,也許能使我們更了解閱讀障礙。

閱讀能力是一種複雜的認知技巧,被認為靠的是由書面語(written words,書寫字)之經驗而建立的神經表現(neural representations)。 "然而某些閱讀理論以及某些神經心理學與實驗資料,已為了全真字(whole real words)之神經表現的存在與否而爭論不休,對於這種表現的實驗證據仍難以捉摸," 資深研究作者 Dr. Maximilian Riesenhuber 表示,來自 Georgetown 大學醫學中心神經科學部門。

先前的神經造影研究已在左側視覺皮質確認了一個區域,稱為視覺字詞外形區(visual word form area,VWFA),對於閱讀字詞很重要。然而,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仍未測定這個腦部區域較偏好真實字詞而非可發音的無意義單字,稱為假字(pseudowords,例如 farm 是真實單字,而 tarm 是可發音的假字)。Dr. Riesenhuber 與同僚使用神經成像技術完成一系列實驗,那允許十分敏感地檢測神經的活性。受測者在成像的同時,使用真實字詞與假字完成閱讀偵測任務。

研究者發現 VWFA 中的神經元對於全真字具高度選擇性,支持了在 VWFA 中神經元對於真字而非假字之經驗導向(experience-driven)協調(tuning)的構想。此外,一項全腦分析揭露,在實驗的閱讀任務期間,左側 VWFA 是唯一不斷展現出這種對於書面語之選擇性的腦部區域。這些發現提供證據指出,經驗導向神經可塑性延伸超越了較低階的字元(指字母)重現,同時涉及了整個單字。

"這些結果不僅與閱讀理論以及閱讀習得(reading acquisition)相關,也與我們對於一般經驗導向皮質可塑性其下機制的理解相關," Dr. Riesenhuber 說。"在未來研究裡調查 VWFA 中的重現明確性如何在生長期間改變以及它在具有閱讀障礙的個人中有何不同,將很有趣。"

※ 相關報導:

* Evidence for Highly Selective Neuronal Tuning to Whole Words in the Visual Word Form Area
http://www.cell.com/neuron/abstract/S0896-6273(09)00242-6
Laurie S. Glezer, Xiong Jiang and Maximilian Riesenhuber
Neuron, Volume 62, Issue 2, 199-204, 30 April 2009
doi: 10.1016/j.neuron.2009.03.017
語言學者「收看」在腦中處理的音調
科學家揭開新生兒第一個字的祕密
視網膜如何運作:像接受域的多層拼圖
頭腦如何維持最佳狀態?保持正確的細胞節律
MIT 研究者以雷射誘發老鼠 γ 腦波
以電腦挖掘數百萬種隱喻
發現科學新知的電腦與機器人
PSD-95、NO 與多重軸突
頭腦晶片?神經運算?神經電腦?

2 則留言:

fsj 提到...

納博科夫 教你用脊椎骨讀小說

林欣誼/台北報導 2009-07-13 中國時報

「一個好的讀者,必定是個重讀者。」(A good reader, a major reader, an active and creative reader is a rereader.)俄裔作家納博科夫這句話被反覆傳誦,成了愛書人心中一則迷人的教條。他流亡美國寫出《羅麗泰》前,任大學講師維生。退休後,他推出講課筆記《文學講稿》,中文版近日引進台灣。

納博科夫一八九九年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貴族家庭。蘇維埃成立後,納博科夫一家被迫離開俄國,先後在倫敦、柏林展開流亡生涯。一九四○年,納博科夫偕妻兒移民美國並入籍,在康乃爾大學教授俄國文學至一九五九年退休。

逐一分析七世界名著 深入淺出

既是為大學生準備的課堂講稿,《文學講稿》用簡單生動、深入淺出的方式,導讀奧斯汀《曼斯費爾德莊園》、狄更斯《荒涼山莊》等七部名作,從語言、結構、主題、風格各面向逐一分析,希望能將學生造就成優秀的讀者。

納博科夫認為,偉大的小說都是了不起的神話故事與幻想,「在一個孩子邊跑邊喊狼來了,而他後面根本沒有狼的那一天,就誕生了文學。」他推舉小說的藝術性,認為在其中追求真實、或強調社會實用價值是毫無意義的,而閱讀文學必須理智與感性兼用:「不只是用心靈,也不全用腦筋,而是用脊椎骨去讀,而且要保持一點超脫。」

史蒂文生與化身博士 奇妙聯繫

在書中,他稱讚奧斯汀具備文學天資,能夠用恰當的詞,準確表達思想的細微層次;狄更斯的偉大在於他有如幻術般創造出的形象,不足處則是不善建立人物之間的聯繫。談到福婁拜的《包法利夫人》時,他特別提出「馬」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觀點趣味橫生,並認為這部小說「以散文擔當了詩歌的職責」。

至於《追憶似水年華》,他認為普魯斯特有如一個透過縮小景物、重現一個回顧世界的透鏡,而他那無限拉長的句子、將對話與描寫交融等手法也塑造出獨特的風格。

卡夫卡的《變形記》雖然被稱為荒誕的幻想,在納博科夫看來卻展現一種黑白兩色的清晰風格,因為卡夫卡用準確的語調,與幻想般的故事內容形成強烈對照,形式與情節達到完美的整合。

他也推崇史蒂文生的《化身博士》不只是通俗的偵探小說,他深入分析小說中那位服藥讓自己變形成邪惡壞蛋的主角,還生動引述史蒂芬生本人的離奇死亡,與他作品中的變形主題有奇妙的內在聯繫。

喬依斯安排了布魯姆 如流放者

另外,納博科夫以長達一二○頁的篇幅講解《尤利西斯》。他反對多數人把書中主角布盧姆當作一個普通人,反而認為布魯姆是喬依斯特別安排一個如同作者本人的主角,「一個典型的局外人,流放者的代表」,在命運這個主題下,展現了絕望的過去、可笑可悲的現實,與憂鬱的未來。

美國作家厄普代克在序中寫道:「將現實與想像的藝術相割裂,納博科夫的方法幾乎是激進的。」雖然,納博科夫筆下「脫離現實而存在的藝術性」這套文學理論,已非當代所流行,但閱讀這份半個世紀前的講稿,仍然可以讀到他的熱情與博學,以及獨特的文學視野。

fsj 提到...

怪姓怪唸法 她姓虎?那個字唸「貓」啦

【中時電子報/綜合報導】2010-02-08

大陸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中,飾演「二嫂」的女演員虎豔芬備受矚目,除了演技受到肯定外,還有她的姓:「虎」,因為稀少而成為話題。更怪的是,這個字當作姓時其實不唸「虎」,而要唸成「貓」。

傳統記載姓氏的「百家姓」中沒有「虎」這個姓,就算查《中國人名大辭典》,虎氏姓名也僅僅只有五例。虎豔芬表示,除了自己的家族外,她沒有碰過同姓的人,而她家數代人加起來,總共也不過20多人而已。

「虎」這個姓到底怎麼來的?根據虎豔芬家族代代相傳的說法,她的祖先原來並不姓虎,是因為立了戰功,被皇上任命為大將軍,並且賜予「虎頭旗」,之後家族才改姓「虎」。然而,後來大將軍又因為犯罪,被皇帝下令不得姓虎,其他族人雖然沒有跟著改姓,但卻刻意改唸成「貓」,表示那個字的意思不是虎。

但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虎家一族被皇帝貶謫後,決定轉往雲南貴州一帶做皮貨生意,由於做生意最忌諱「與虎謀皮」,為了避免大家擔憂,所以乾脆改唸「貓」,以化解疑忌。

有人認為,由於傳統上將「白虎星」當作不吉利的象徵,虎家一族為了避免霉運當頭,但又不想改姓背叛祖先,才會改唸「貓」。最後一種說法是,因為大年初一互道恭喜的時候,叫人「虎某某」,好像會害人被老虎叼去,所以才改唸「貓」,貓總叼不走一個人吧?

無論如何,虎家一族人目前仍聚居於四川成都新都龍虎村,至於大陸其他地方是否有姓虎的人存在,虎豔蘭說她也並不清楚。